diff --git "a/dev/corpus.jsonl" "b/dev/corpus.jsonl" new file mode 100644--- /dev/null +++ "b/dev/corpus.jsonl" @@ -0,0 +1,383 @@ +{"doc_id": "1147", "title": "梵文", "text": "梵语(संस्कृता वाक्,saṃskṛtā vāk,简称संस्कृतम्,saṃskṛtam),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是该语系中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和拉丁语一样,梵语已经成为一种属于学术和宗教的专门用语。虽然现代梵语的母语使用者非常少,但是因为梵文本身的特殊性,在现代佛教、印度教和耆那教的经典中依然可以随处找到梵语。如印度教经典《吠陀经》即用梵文写成。其语法和发音均被视作一种宗教仪规而得以丝毫不差地保存下来。19世纪时梵语成为重构印欧诸语言的关键语种。古印度相信梵文是由梵天所发明。\n\n历史\n梵语是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的印度-雅利安语支的一种语言。与它关系最密切的上古语言是伊朗语支的古波斯语和阿维斯陀语。在印欧语系范围内,梵语同咝音语言(特别是斯拉夫语言和波罗的语言)还有希腊语共享相同的特征性语音演变。\n已证实的最早梵语文本是印度教的《梨俱吠陀》,定位在旁遮普地区,时间为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中后期。虽然找不到这么早期的文本,但学者确信文本的口头传播是可靠的,并且认为这是对宗教传承至关重要的仪式文献。\n要探讨从梨俱吠陀到波你尼时代(大约公元前四世纪)梵语的发展,可以考察印度教其它文本,如《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阿闼婆吠陀》、《梵书》和《奥义书》。在此期间,这门语言的威望、它的神圣用途及其正确发音的重要性,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保守力量,防止梵语像普通语言一样随时间而演变。\n现存最古老的梵语文法是波你尼的《八篇书》,大约于公元前四世纪成形。它本质上是规范性文法,就是说它定义(而非描述)了正确梵语的用法,尽管它包含了描述成分,但大多是处理在波你尼时代已经废弃了的某些吠陀形式。\n这里所说的“梵语”不作脱离于其他语言的特殊语言看待,而是视作讲话的高雅纯正或完美方式。通过梵语文法家如波你尼的精密分析,梵语的知识在古印度是社会等级层次高和教育程度高的标志,并主要教授给高等世袭阶级的成员。梵语作为古印度的学术语言,与俗语同时共存,而俗语演化成了中古印度-雅利安语方言,并最终演化成了当代的各种印度-雅利安语言。\n\n吠陀梵语\n波你尼所定义的梵语是从更早的“吠陀”形式演化出来的。学者经常把吠陀梵语和古典或“波你尼”梵语区分为不同的方言。尽管它们非常类似,但在音韵、词汇和语法几方面,本质上有所不同,令学者难以理解吠陀。吠陀梵语是吠陀的语言,用它撰写的,有一大批赞美诗、咒语(本集)、神学讨论和宗教哲学讨论(梵书、奥义书),是印度教的最早宗教文本。现代语言学家认为梨俱吠陀结集的韵律赞美诗是最早的,是众多作者的作品,经历多个世纪的口头传承,终获记录为文字。奥义书标志着吠陀时期的结束,它形成了吠陀文集传统编撰的最后部分。目前的假定是:吠陀形式的梵语存活到公元前第一个千年的中期。大约在这个时期梵语开始从宗教和学习的第一语言转变为第二语言,这标志着古典时期的开始。\n\n古典梵语\n近两千年来,梵语深深影响著南亚、中亚、东南亚,其影响甚至渗至东亚地区。后吠陀梵语其中一种形式,颇为重要,可以在印度神话—《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的梵语文本中找到。在这些史诗,用语偏离波你尼规定,部分专家相信应该是受到俗语的干扰,或者是革新而致,而不是因为它们早于波你尼。传统梵语学者称这些偏离现象为ārṣa(意:“出自圣哲的”),这是对古代作者的传统称谓。在某些地方,用语也比严谨的古典梵语更为通俗。此外,学者还提出一种叫做佛教混合梵语的语言,原本是佛教俗语文本,其后或多或少收了一点古典梵语,演变成了独特的语体。\n据Tiwari (1955)所指,古典梵语有四大方言,即paścimottarī(西北部),madhyadeśī(中部),pūrvi(东部)和dakṣiṇī(南部,于古典时期冒起)。前三者的前身甚至可在吠陀梵书中验证得到(Kauṣītaki Brāhmaṇa, 7.6)。\n\n欧洲学术\n在欧洲,梵语的学术研究,由德国学者陆特(Heinrich Roth,1620-1668年)和汉斯雷顿(Johann Ernst Hanxleden,1681-1731年)开创。后来威廉·琼斯发现印欧语系,也要归功于对梵语的研究。此外,梵语研究,也对西方文字学及历史语言学的发展,贡献不少。\n1786年2月2日,亚洲协会在加尔各答举行。会中,威廉·琼斯发表了下面这段著名的言论:\n\n“梵语,不论哪个时期,构造都精妙绝伦:比希腊语还完美,比拉丁语还丰富,精致之处同时胜过此两者,但在动词词根和语法形式上,又跟此两者无比相似,不可能是巧合的结果。这三种语言太相似了,使任何同时稽考三者的语文学家都不得不相信三者同出一源,出自一种可能已经消逝的语言。基于相似的原因,尽管缺少同样有力的证据,我们可以推想哥德语和凯尔特语,虽然混入了迥然不同的语汇,也与梵语有著相同的起源;而古波斯语可能也是这一语系的子裔。”\n\n语音体系\n古典梵语共有36个音位,如果再考虑到同位异音的话,总共有48个不同的语音。 \n音素传统上按元音(aC),双元音(haL),随韵(अनुस्वार, anusvāra)和止韵(विसर्गः, visargaḥ),塞音(स्पर्श, Sparśa)与鼻音(从嘴的后部开始向前移),和最终的流音与擦音的次序排列,而国际梵语转写字母(IAST)的排列如下(详见后面的表格):\n\na ā i ī u ū ṛ ṝ ḷ ḹ\ne ai o au\nṃ ḥ\nk kh g gh ṅ\nc ch j jh ñ\nṭ ṭh ḍ ḍh ṇ\nt th d dh n\np ph b bh m\ny r l v\nś ṣ s h\n另一个可选的传统排列次序是波你尼的湿婆经。\n\n元音\n古典梵语的元音和它们的词首天城文符号,在辅音边上的变音符号,IAST转写,IPA表示的发音及其特征描述,与最近似的英语等价者(预设GA)和汉语近似者(普通话)列出如下:\n\n长元音按它们的短元音的两倍长度发音。多数元音还存在叫做pluti的第三个超长的长度,它用于各种情况下,但更特别用于呼格中。这个pluti不被所有文法家所接受。\n元音/e/和/o/延续为原始印度-伊朗语/ai/、/au/的同位异音,并被梵语语法家归类为双元音,尽管他们在发音上实为简单的长元音。(见上)\n梵语的ṛ和ṝ被称为“元音r”,它们被认为对应于原始印欧语中最初的元音“l”或“r”。文法家波你尼把它们分类为卷舌音,因而它们的发音在古典梵语中被认为是卷舌近音[ɻ](大约公元前500年)。更早的文法家把它们在吠陀时代的声音分类为软腭音。当包含这些音的梵语词被借用到现代印度-雅利安语如印地语或尼泊尔语的时候,它们的发音分别变更为[ɾɪ]或[ɾiː],导致了从Kṛṣṇa形成“Krishna”,从ṛgveda形成“Rigveda”,这种发音也流行于当代梵学家中。\n补充要点:\n\n有些补充的记号在传统上列入天城文表格中:\n变音符号ं叫做[[[随韵|anusvāra]]] 错误:{{Transl}}:转写文本非拉丁字母(pos 3: 随)(帮助),(IAST:ṃ)。它用来指示音节中元音的鼻音化([◌̃])和用来表示一个音节主音/n/或/m/的声音二者;比如पं /pəŋ/。\n变音符号ः叫做[[[止韵|visarga]]] 错误:{{Transl}}:转写文本非拉丁字母(pos 3: 止)(帮助),表示/əh/ (IAST:ḥ);比如पः /pəh/。\n变音符号ँ叫做[[[仰月点|candrabindu]]] 错误:{{Transl}}:转写文本非拉丁字母(pos 3: 仰)(帮助),传统上不包括在梵语的天城文表格中,它可与anusvāra互换用来指示元音的鼻音化,主要用在吠陀记号中,比如पँ /pə̃/。\n如果需要写出不带任何随后元音的单独辅音,可以用其下的怛(Dá)达点画्标出。\n梵语的元音ā比最接近的英语近似发音/ɑː/更加接近中央和更少向后。但是文法家把它归类为后元音。\n古代梵语文法家把元音系统分类为软腭音、卷舌音、硬腭音和唇音,而不是后元音、央元音和前元音。因此ए和ओ被分别归类为软腭-硬腭(a+i)和软腭- 唇(a+u)元音。但是文法家已经把它们分类为双元音,并在诗韵中每个都给出两个mātrā。这不必然意味著它们是真正的双元音,但也不能排除它们在非常远古的时候是真正的双元音(见上)。这些元音被当代学习梵语的婆罗门和神职人员分别发为长/eː/和/oː/。除了这四个双元音,梵语通常不允许任何其他双元音,在出现连续元音的地方,要依据连接音变规则转换出半元音。\n有争论说在吠陀梵语中,अ指示短/ɑ/,而在俗语时代发音位置变得更中央和突起。\n\n辅音\n列出IAST和天城文符号,在方括号中附有近似的IPA值。\n\n下表给出梵语辅音的传统列表,带有英语(按标准美国音和标准英国音来发音)和西班牙语的最接近音,及常用汉语(普通话)对音。下表中展示的每个辅音都假定跟随著中性元音schwa(/ə/)。\n\n梵语、印地语和所有其他印度语言都有整组的齿塞音,在语音上出现为浊音和清音,并带有或没有送气。对于印度本地人,英语的齿龈音/t/和/d/听起来更像他们自己语言中的卷舌��而非齿音。\n\n音韵和连接音变\n上节中讨论了梵语元音。长音节主音ḹ未经验证,而文法家只出于系统性的原因才讨论它。它的短对应者ḷ只出现在一个单一的词根kḷp“to order, array”中。长音节主音ṝ也非常边缘化,出现在属格复数的r-词干中(比如mātṛ“mother”和pitṛ“father”有属格复数mātṝṇām和pitṝṇām)。i, u, ṛ, ḷ是辅音y, v, r, l的元音同位异音。因此只有5个不变的元音音位\n\na ā ī ū ṝ\nvisarga ḥ ः是r与s的同位异音,和anusvāra ṃ即任何鼻音的天城文 ं,二者都出现在停顿(也就是鼻音化元音)中。三个咝擦音的精确发音可能变化,但它们是独特的音位。印度-雅利安语从原始印度-伊朗语继承来的送气浊咝擦音/zʱ/在梨俱吠陀时代之前就已消失了(送气擦音在任何语言中都极其少见)。卷舌音某种程度上是边缘化的音位,以它们的语音环境为条件;他们不延续原始印欧语系列并经常被某些语言学家归咎于达罗毗荼语系语言或其它基层语言的基层影响。鼻音[ɲ]是/n/的有条件的同位异音(/n/和/ɳ/是不同的音位—aṇu“minute, atomic”不同于anu“after, along”;音韵上独立的/ŋ/只边缘化的出现,比如在prāṅ“directed forwards/towards”中)。因此一共有31个辅音或半元音音位,构成为有或没有送气清音或浊音的四/五种塞音,三个鼻音,四个半元音或流音和四个擦音,用IAST写为如下:\n\nk kh g gh c ch j jh ṭ ṭh ḍ ḍh t th d dh p ph b bh\nm n ṇ\ny r l v\nś ṣ s h\n或一起写为总体的36个唯一性的梵语音位。\n在把词素组合为词的时候和把词组合为句子的时候应用的音韵规则总体上叫做连接音变“合成”。文本要按照发音书写,带有连接音变规则的应用(除了所谓的padapāṭha之外)。\n\n语法\n语法传统\n梵语文法传统(vyākaraṇa,六吠陀支学科之一,旧译为“声明记论”)开始于吠陀时代晚期并集大成于波你尼的《八篇书》,它包含了3990经句(大约在公元前五世纪)。在波你尼之后一个世纪(大约400 BCE)Kātyāyana编撰了关于波你尼经的《Vārtikas》。生活在波你尼之后三个世纪的波颠阇利写了《Mahābhāṣya》,关于《八篇书》和《Vārtikas》的“大注疏”。由于这三位古代梵语文法家,这种文法也叫做Trimuni Vyākarana。为了理解这些经典的意义,Jayaditya和Vāmana在公元600年写了叫做《Kāsikā》的注释。波你尼文法基于14句的湿婆经。完整的Mātrika(字母表)被缩略其中。这种缩略叫做Pratyāhara。\n\n动词\n动词分类\n梵语有十类动词并分为两大组:“无插入元音性”(athematic)和“插入元音性”(thematic)。插入元音性动词因词干和词尾之间置入一个 -a- 而得名,插入元音性动词也多比无插入元音性动词更常见。在动词变位中使用的语音表现形式包括了前缀、中缀、后缀和重复。所有词根都有印欧元音变换的(不必然都是不同的)零、guṇa(短元音)和vṛddhi(长元音)等级。如果V是零级元音,则“guṇa”级元音传统上认为是a + V,而“vṛddhi”级元音是ā + V。\n\n时态系统\n动词屈折基于在变位中采用的(演变自动词词根的)不同词干形式而被组织成四个系统(动名词和动词不定式也一样,并从更基本形式演变出加强式(intensive)/反复式(frequentative)、愿望式(desiderative)、使役式(causative)和祈福式(benedictive))。这四个时态系统为:\n\n现在词干体系:包括现在时直陈语气,未完成式,现在时命令语气,现在时祈愿语气;\n完成词干体系:包括完成时,迂回完成时;\n不定过去词干体系:包括不定过去时,禁令语气;\n将来词干体系:将来式,条件语气。\n\n现在时系统\n现在时系统包括现在式和未完成式,祈愿式和命令式,以及古老的虚拟式的某些残留形式。现在时系统的时态词干以各种方式形成。编号由本土文法家给出。\n对于athematic动词,现在时词干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n\n2)根本不变更,例如ad来自ad“eat吃”。\n3)词根重复为前缀,例如juhu来自hu“sacrifice(火)供”。\n7)在词根最后辅音前加中缀na或n(带有适当的连接音变),例如rundh或ruṇadh来自rudh“obstruct阻止”。\n5) nu(guṇa形式no)后缀,例如sunu来自su“press out挤汁”。\n8) u(guṇa形式o)后缀,例如tanu来自tan“stretch伸展”。\n9) nā(零-级nī或n)后缀,例如krīṇa或krīṇī来自krī“buy买”。\n对于thematic动词,现在时词干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形成:\n\n1)词干元音a后缀,带有guṇa加力,例如bhava来自bhū“be在、有”。\n6)词干元音a后缀,带有重音转移到这个元音上,例如tuda来自tud“thrust插、刺”。\n4) ya后缀,例如divya来自div“play玩儿”。\n关于第十类形成,这是一种可自然得出的形式,因此不是真正的时态词干形成。它是通过对词根的最后元音guṇa加力或vṛddhi加长再加上ya后缀而形成的,例如bhāvaya来自bhū“be在、有”。\n\n完成时系统\n完成时系统只包括完成式。词干如现在时词干那样用重复方式形成。\n完成时系统还把动词分为“强”和“弱”两种形式:强形式用于单数主动语态,而弱形式用于其余形态。\n\n不定过去时系统\n不定过去时系统包括真正的不定过去式(带有过去陈述的意味,比如abhūḥ“you were”)和某种形式的古老的禁令式(通过mā专门用在禁令中,比如mā bhūḥ“don't be”)。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无前增(augment) –即前缀于词干的a-。不定过去时系统词干实际上有三种不同的形成:简单不定过去式,咝音过去式,和在语义上与使役动词有关的重复过去式。\n\n将来时系统\n将来时系统通过sya或iṣya的后缀和guṇa来形成。动词接著变位,好像它们是在现在时系统中的thematic动词一样。将来时的未完成式用作条件式。\n\n动词变位\n所有动词都有三个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和中间语态(即反身语态)。还有非人称语态,它可以被描述为不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梵语动词有直陈语气、祈愿语气和命令语气三种语气。这种语言的古老形式还有虚拟语气,但在古典梵语时代就不再使用了。\n\n基本变位词尾\n在梵语中变位词尾传达了人称、数和语态。依据其所附着的是什么时态词干和语气而使用不同形式的词尾。动词词干或词尾自身可能由于连接音变而变更或模糊。\n\n原始词尾用于现在直陈式和将来式形式。次生词尾用于未完成式、条件式、不定过去式和祈愿式。完成式词尾和命令式词尾分别用于完成式和命令式。\n\n例子\n下表是从一个单一词根可以生成的主要动词形式的部分列表。并非所有词根都可取得所有形式;某些词根经常限定到特定词干。这里列出的动词形式都是第三人称单数的,它们可以按照三个人称和三个数来变位。\n词根:bhū-,第一类thematic动词词根。\n现在时词干:bhava-\n被动语态词干:bhūya-\n将来时词干:bhaviṣya- \n\n考虑到分词形式每个按八个格和交叉于三个性的三个数来变格的事实,动词每个按三个人称和三个数变位的事实,当这个词根的原始、使役和愿望词干在一起计数的时候有上千种形式。\n\n名词\n梵语是富于词形变化的语言,文法上具有三个性(阳性、阴性、中性)和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它有八个格:主格(体格)、宾格(业格,对格)、具格(工具格)、与格(为格)、离格(从格,夺格)、属格、位格(方位格、依格,处格)和呼格。\n实际变格的数目是有争议的。波你尼识别六个kāraka,对应于主格、宾格、工具格、与格、离格和方位格[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波你尼定义它们如下(Ashtadhyayi, I.4.24-54):\n\nKartā(“agent”):“在行动中施事者”。等价于主格。(On the basis of Scharfe, 1977: 94)\nKarman(“deed/object”):“施事者主要寻求达成者”。等价于宾格。\nKaraṇa(“instrument”)“凭借它达成效果”。等价于工具格。\nSampradāna(“bestowal”):“对象之目标”。等价于与格,它表示给与或类似行动的接纳者。\nApādāna(lit.“take off”):“离开(发生)时(处于)固定者”。等价于离格,它表示运动进行所起始的固定对象。\nAdhikaraṇa(“location”):或“substratum”。等价于方位格。\n\n基本名词和形容词变格\n下表给出基本的后缀表格—几乎对所有名词和形容词有效。但是,依据未变格的词干的性和结尾辅音/元音,还有强制的连接音变预定规则,而它给出最终的变格后的词。在圆括号中给出中性的格结尾,余下的是阳性和阴性的。\n\na-词干\na-词干(/ə/或/ɑː/)形成了数量最多的一类名词。其规则是,这类名词带有以-a(/ə/)结尾的未变格词干,它们或属阳性或呈中性。以-ā(/ɑː/)结尾的名词几乎总是阴性。a-词干形容词,其阳性或中性词干带-a(/ə/),其阴性词干带-ā(/ɑː/)。这类词干数量如此之多是因为它还包含了原始印欧语的o-词干。\n\ni-词干和u-词干\n单音节词干\nṛ-词干\nṛ-词干主要是施事者(agent)派生词,如dātṛ“giver”,尽管还包括了亲属称呼如[[[wikt:पितृ|pitṛ]]] 错误:{{Transl}}:转写文本非拉丁字母(pos 8: प)(帮助)“father”, mātṛ́“mother”和svásṛ��sister”。\n\n人称代词和限定词\n第一和第二人称代词有极其类似的词尾变化,可以相互类推出来。\n注意:在给出两种形式的地方,第二种是前接词和可替代形式。单数和复数的离格可以用一个音节-tas来延长;因此是mat或mattas,asmat或asmattas。\n\n指示代词tat,如下变格,也可作第三人称代词。\n\n合成词\n梵语名词系统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合成名词(samāsa,六离合释)的普遍使用,跟某些现代语言如德语和芬兰语的组合名词数量差不多(10多个词)。它们都属于黏著语。合成名词以各种结构出现,但是在构词学上说,它们本质上是相同的。每个名词(或形容词)都处在它的(弱)词干形式,只有最后的一个词进行变格。一些名词合成的例子包括:\n\nDvandva(并列式,相违释)\n由两个或更多名词词干构成,在“并且”的意义上连接起来。在梵语中主要有两类dvandva构造。第一种叫做itaretara dvandva,列举合成词,它的意义涉及它的所有名词。组合后的合成词用双数或复数,并选用在合成结构中最后名词的性。比如rāma-lakṣmaṇau – Rama和Lakshmana,或rāma-lakṣmaṇa-bharata-śatrughnāh – Rama, Lakshmana, Bharata和Satrughna。第二类叫做samāhāra dvandva,集合合成词,它的意义涉及它的成员的集合。组合后的合成词为单数并总是中性。比如pāṇipādam“limbs”,字面意思是手和足,来自pāṇi =“手”和pāda =“足”。根据某些文法家的看法,还有第三类dvandva,叫做ekaśeṣa dvandva或剩余合成,它只选取它的最后名词的双数(或复数)形式,比如pitarau是mātā + pitā,“母亲”+“父亲”也就是双亲。但是在其他文法家看来,ekaśeṣa根本不是真正的合成。\nBahuvrīhi(所有式,有财释)\nBahuvrīhi,或“much-rice”,表示有很多米的人即富人。Bahuvrīhi合成(通过举例)提及无头领的合成名词 -- 就是说提及其自身不是合成名词的一部分的事物的合成名词。例如,“low-life”(下层生活者)和“block-head”(木头脑袋者)是bahuvrīhi合成,因为下层生活(者)不是一种生活,而木头脑袋(者)不是一种脑袋。(正如多米(者)不是一种米)。相对于更一般的有头领的合成名词如“飞球”(一种球)或“波斯猫”(一种猫)。Bahurvrīhi经常可以翻译为“有...者”,比如“有很多米者”。\nTatpuruṣa(限定式,依主释)\n有很多种tatpuruṣa(每种名词格都有一种,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在tatpuruṣa中,第一个名词与其他名词处在一种格关系中。例如,“doghouse”是与格合成词,给狗的屋子。它可以叫做caturtitatpuruṣa(caturti指称第四格—也就是与格)。顺便说一下,tatpuruṣa这个词是tatpuruṣa(“that-man”—意思是属于某人的人),而caturtitatpuruṣa既是与格又是tatpuruṣa,但被归类为karmadhāraya。理解它的容易方式是看一个英语tatpuruṣas的例子:“battlefield”(战场),在“战争”和“场地”之间是属格关系,“战争的场地”;另一些例子包括工具格关系(“thunderstruck”)和方位格关系(“towndwelling”)。\nKarmadhāraya(描述式,持业释)\n前面名词是后面名词的修饰、属性、性状,比如uluka-yatu(“猫头鹰”+“魔鬼”)是猫头鹰状的魔鬼。\nAvyayibhāva(不变式,邻近释)\n这种类型合成名词的第一个名词词尾不变化,在它后面增加另一个词而得到的新合成词也不进行词尾变化(就是avaya)。例如:yathā+śakti, upa+kriṣṇam(邻近kriṣṇa)等。在avyayibhāva合成词中,第一个词占主导地位(pūrva-pada-pradhāna),就是说,整个合成词不进行词尾变化,由于它的第一部分的性质是没有词尾变化的。\nDvigu(定量式,带数释)\n在karmadhāraya合成中,一部分表现为对另一部分的形容。如果形容部分是数词,则称为dvigu。dvigu自身是合成的:dvau+gāvau。在dvigu合成中,后面部分是主要的,如同Tatpuruṣa合成一样。\nAmreḍita(重复式)\n重复一个词表示反复,比如dive-dive“天天”,“每天”。\n\n句法\n由于梵语有复杂的词尾变化系统,所以它的语序是自由的。在使用中带有较多的主宾谓结构(SOV)倾向,这是出现在吠陀散文中的最初结构系统。但有特定例外情况,此时并非任何一对词都是可以换位的。\n\n数词\n从1到10的数:\n\néka-\ndvá-\ntrí-\ncatúr-\npáñcan\nṣáṣ\nsaptán\naṣṭá\nnávan\ndáśan\n数1到4是词尾变化的。éka如代名形容词那样变化,但双数形式不出现。dvá只出现在双数形式。trí和catúr的变化是不规则的:\n\n文字\n梵语在社交中口头使用,并且在早期古典梵语文献的发展中维持口头传统。在印度,书写形式是当梵语发展成俗语之后才出现的;在书写梵语的时候,书写系统的选择受抄写者所处地域的影响。同样的,所有南亚的主要书写系统事实上都用于梵语文稿的抄写。自19世纪晚期,天城文被定为梵语的标准书写系统,十分可能的原因是欧洲人有用这种文字印刷梵语文本的习惯。\n最早的已知梵语碑刻可确定为公元前一世纪。它们采用了最初用于俗语而非梵语的婆罗米文。第一个书写梵语的证据,出现在晚于它的俗语的书写证据之后的几个世纪,这被描述为一种悖论。在梵语被书写下来的时候,它首先用于行政、文学或科学类的文本。宗教文本口头传承,在相当晚的时候才“不情愿”地被书写下来。\n婆罗米文演化出叫婆罗米系文字的一组多样文字,其中很多被用来书写梵语。粗略地说与婆罗米文同代的佉卢文用于次大陆的西北部。后来(4到8世纪)从婆罗米文演化来的笈多文开始流行。从8世纪开始从笈多文演化出了夏拉达文。最后在11 / 12世纪的时候它被天城文所替代,有中间状态如悉昙文。在东印度,孟加拉文和后来的奥里亚文被采用。在南部的达罗毗荼语系统治区,用于梵语的文字包括卡纳达文、泰卢固文、马拉雅拉姆文和古兰塔文。\n\n罗马化\n自从十八世纪后期,梵语已经被使用拉丁字母转写。今天最常用的系统是IAST(国际梵语转写字母),它自从1888年 / 1912年就是学术标准。基于ASCII的转写方案由于在计算机系统上表示梵语字符的困难而发展出来。这包括Harvard-Kyoto和ITRANS,它是在互联网上特别是Usenet和邮件中最广泛使用的转写方案,出于录入速度和表现效果的考虑。对于能获得Unicode的Web浏览器,IAST变得更常用。\n19世纪的欧洲学者一般偏好用天城体来抄写和复制整个文本和冗长引用。但是在欧洲语言写的文本中对单独的词和名字的引用通常使用罗马转写表示。从20世纪开始,由于生产成本的原因,西方学者编辑的文字版本大多使用罗马化转写。\n\n古代书体\n在中国唐朝时期,中印交流密切,如著名的玄奘法师去西天取经,当时用悉昙体书写的梵文佛经随之传入中原,后来在佛教密宗传入之后,由于此宗派严格要求用梵语语音念诵真言,导致了对印度教学用的音节表悉昙章的研习,现存于《悉昙字记》中。此后传至日本,其传习可参见《大正藏》中的《悉昙部》,因此中日两国还保存着已经不用的梵文字体——悉昙体。在中国宋朝时期,早期形式的天城体梵字曾在汉地、辽、大理流行过,现完整保存于公元1035年刊印的《景祐天竺字源》中,并且东传到韩国、日本。\n厚重、美观的兰札体流行于西藏和尼泊尔,并且随著中国清朝统治阶层对藏传佛教的信仰,流行于中国汉地。西藏同时还使用一种叫做瓦德体的字体来书写梵文,其实它只是兰札体的一种无头化变体。藏文、蒙文、托忒蒙文、满文都有用各自的文字转写梵文的体系。\n\n↑天城文的字体已经有所变更,原来写为,原来写为,原来写为,原来写为。悉昙文的异体字,和的异体字的字形与其他文字更相近。笈多文推定使用时间为公元4-5世纪。Kutila字面意思是繁复,推定使用时间是公元6-10世纪,是城体文字如天城文、孟加拉文的祖先。这里列出的城文是公元1035年刻印的《景佑天竺字源》的版本。笈多文和Kutila文是学者们从古代题刻中搜集整理出来的。悉昙文字体是《大正藏》所采用的慈云流书体。\n\n影响\n复兴努力\n1991年印度人口普查报告了49,736名流利的梵语使用者。自从1990年代,对复兴口头使用梵语的努力已经加强了。很多组织如“Samskrta Bharati”引领著说梵语讲习班来普及这门语言。印度的“中学教育中央委员会(CBSE)”已经使梵语在它所控制的学校内成为第三语言(尽管学校可选择接受与否,但其他两个选择是这个邦自己的官方语言)。在这些学校中,梵语是5到8年级的选修课。对于隶属于ICSE委员会的学校也是这样,特别是在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的邦之中。《修达摩报》是印度少数以梵语发行、出版报纸的公司。自从1974年,在所有印度广播电台中都有了梵语的每日短新闻广播。\n在一些印度村庄中,所有种姓的居民以梵语为母语,这包括了:\n\n卡纳塔克邦的Mattur\n中央邦的Rajgadh行政区的Jhiri\n拉贾斯坦邦的Banswada行政区的Ganoda\n北方邦的Bagapat行政区的Bawali\n中央邦的Narasinhpur行政区的Mohad\n\n梵语对汉语的影响\n许多汉语和藏语的词汇,是从梵文佛典直接音译过来的,例如佛、禅、菩提、“菩萨”、辟支佛、阿罗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涅槃”、“刹那”、波罗蜜、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等。由于对梵语语音的研究,引起了中国隋唐以来对中文音韵的研究,汉语语音的反切方法,就是由分析梵语声母与韵母的结构而产生的。通过梵字的读音来了解汉字的发音,是汉语音韵研究的一种方法,详见对音。\n\n计算语言学\n曾有人提议使用梵语来交流和传播知识,比如使之成为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元语言,因为它有比较严格的结构体系。\n严格的古典梵语是从古老和丰富的吠陀梵语中提炼出的正规化表达形式。这种结构严谨的古典梵语文法从梵书阶段就已经开始,直到波你尼的时代仍未彻底完成,但那时这门语言已经脱离了普通使用。\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参见\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1149", "title": "马祖列岛", "text": "马祖列岛(闽东语平话字:Mā-cū Liĕk-dō̤)是隶属中华民国福建省连江县的群岛,位于台湾海峡正北方,面临闽江口、连江口和罗源湾,距中国大陆最近点约9.25公里。主要由南竿岛(马祖岛)、北竿岛、高登岛、亮岛、东莒岛(东犬岛)、西莒岛(西犬岛)、东引岛、西引岛及附属小岛共计36个岛屿、礁屿组成,面积29.6平方公里,居民人口13,000多人。\n1999年以马祖列岛为范围的马祖国家风景区成立,隶属于交通部观光署管理。除了地形地貌和人文特色外,因地理位置关系而成为多种候鸟过境或渡冬的区域,2000年成立马祖列岛燕鸥保护区,主要针对白眉燕鸥、红燕鸥、苍燕鸥、凤头燕鸥、黑尾鸥、岩鹭、插尾雨燕等7种鸟类。2000年6月曾在此发现在世界鸟类红皮书中被列为临绝种的黑嘴端凤头燕鸥共4对,每年的最佳赏燕鸥季为5月到8月。\n马祖除通用中华民国国语之外,还通用马祖话,当地称为“平话”、“马祖话”,官方则称之为“福州语”或“马祖闽东 (福州) 语”。\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张拥有马祖列岛主权,将马祖列岛列为中国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管辖之下。\n\n历史\n早期\n元朝时,来自福建、浙江的华人开始迁徙到岛上。根据清初《使琉球记》中记载,宋朝福建湄洲的孝女林默娘(人称妈祖),廿八岁时,因父兄驾船驶至闽江口海域,突遇巨风大浪,船毁人溺,妈祖得知,飞身入海拯救父兄,因而溺毙罹难,妈祖遗体当年随海漂流至闽江口附近的小岛(即今日马祖的南竿),被渔民打捞上岸,并将妈祖埋葬在海岸边。湄洲乡亲不见妈祖下落,认为她羽化升天成仙,遂建湄洲妈祖庙作为纪念。马祖人则认为,妈祖葬于现今马祖南竿马港天后宫宫内的灵穴石棺中,且兴庙供奉,相传至今。这个岛因而被称为“妈祖岛”,尔后又改为“马祖”。马祖地名因此而来,妈祖也成为马祖居民最重要的信仰,此后数百年来,网捕业奠定了马祖列岛聚落发展的基础。\n清初张学礼所著《使琉球纪》中记载“通官谢必振禀云: ‘天妃姓蔡,此地人;为父投海身亡,后封天妃。本朝定鼎,尚未封’。”\n“妈祖投海救父身亡”的流传,极可能是马祖当地将蔡姑婆(蔡红亨)的传说与妈祖(林默)信仰混淆加工后出现。\n与台湾和澎湖群岛不同的是,马祖列岛在1895年并未因《马关条约》割让给大日本帝国。由于其地理位置位于航运业的路线上,英国于1904年于东引岛兴建了东涌灯塔,以方便周边海域的船舶航行。\n\n民国初期\n1911年10月10日爆发辛亥革命后,清朝专制遭到推翻,隔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马祖列岛随后交由中华民国福建省管辖。1937年9月10日,由于中国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透过伪军侵占了北竿岛和南竿岛,虽无日军登岛驻防,但仍切断列岛与内地航行,使得两座岛屿成为福建首批被日本占领的岛屿之一,其他附属岛屿在二战期间并被日本军队占领,因为它们在军事上并无重要价值,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n\n军事前线时代\n二战结束后,中华民国收复马祖列岛,由于国共内战因素,1948年12月10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全国戒严令,从此马祖列岛进入戒严,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控制中国大陆大部份地区。1949年10月1日,共产党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其中包括今天福建省连江县的行政管理。1949年底,政府从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但仍管辖连江县部分近海地区(即马祖列岛),以及金门县(金门列岛)的大部分地区。马祖列岛全境随即进入“军管时期”。\n1950年12月15日,马祖行政公署正式成立,当时范围包括今连江县(马祖群岛),以及今海岛乡、台山列岛等区域,1952年,中华民国政府陆���弃守四礵、岱山(台山列岛)、西洋(西洋岛群)、浮鹰(浮鹰岛群)四区,1953年7月上旬,国军失守西洋岛(现海岛乡)后,8月于南竿成立连江县政府,将南竿区、北竿区改制为南竿乡、北竿乡,白肯区成立长乐县政府,管辖东涌区、白肯区。9月长乐县白肯区划分为白肯镇及东肯乡。\n1955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平潭岛周围进行大量道路和军事建设,包括通往大陆炮兵阵地的道路,这些阵地可能被用来保护海坛海峡,该海峡被认为是对马祖群岛进行两栖作战的有利区域。1958年7月,解放军开始在金门和马祖周围区域集结兵力,并于8月23日使用‘虚打马祖、实取金门’的战略。开始轰炸金门,引发第二次台海危机。\n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 “金门与马祖”一词成为美国政治语言的一部分。在辩论中,两位候选人,副总统理查·尼克森和参议员约翰·甘迺迪都承诺在必要时使用美军来保护台湾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入侵,美国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合法政府。 然而在1960年10月7日的第二次辩论中,两位候选人则对是否应该用美军来保护台湾的前线阵地金门和马祖表达不同的意见。甘迺迪表示,这些岛屿距中国大陆海岸仅9公里(5.5 英里),距台湾170公里(106英里)——在战略上是不可防御的,对台湾的防御不是必不可少的。尼克松坚称,金门和马祖都在“自由地区”,原则上不应向共产党投降。\n1960年10月13日第三次辩论后,甘迺迪的顾问与时任国务卿克里斯蒂安·赫脱交谈,并表示甘迺迪愿意修改他在金门和马祖问题上的立场,以免给共产党人留下美国不会团结一致反对的印象。之后尼克松指出甘迺迪的立场发生了变化,但决定不强调此点,因为当时美国在极其紧张的局势中,总统候选人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最后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民意调查显示,尼克松的立场得到了压倒性的支持。\n\n当代\n1992年,中华民国宣告金门、马祖、东沙及南沙地区临时戒严措施解严,取消战地政务,此后,连江县政府对于马祖列岛地方建设步伐加快。 1999年,以马祖列岛为范围的马祖国家风景区成立,隶属于交通部观光局管理。 自2001年1月2日起,马祖列岛与中国大陆的福建省之间开始进行小规模的通商、通航和通邮,此小型三通模式被称为小三通。2015年1月1日后,来自中国大陆的游客抵达马祖列岛后,可直接办理出入境通行证。这一特权也适用于澎湖和金门,以作为促进台湾离岛旅游业的一种手段。2015年12月,黄岐─马祖航线被引入小三通。\n2020年,由于中国大陆的抽砂船在马祖列岛周边海域进行非法采砂,引起了马祖群岛和行政院对当地海洋环境破坏、水下通信电缆损坏以及海岸侵蚀的担忧,导致立法院通过“中华民国专属经济海域及大陆礁层法”第18条修正草案,加重违法越界抽砂刑度。\n2023年2月,马祖与台湾本岛的海底电缆全断,使得马祖居民的通信服务遭到影响。\n\n马祖战地文化景观\n马祖的战地文化景观概因1950年代起之世界冷战及国共对峙,才逐步建置。包括军方以防御为目的之地上与地下军事设施等各种人工构造物、精神标语、图绘等;以及民间于战地政务时期因受军事影响而设置之与民防、生活、生产等相关的设施。因此,连江县政府于2020年8月31日,依据《文化资产保护法》就历史,科学,美学三面向的理由,将马祖的四乡五岛范围登录为马祖战地文化景观。也因为马祖冷战时期的战地文化景观,反映当时特殊的时空情境,“马祖战地文化”于2003年被文建会遴选为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之一。\n\n地理\n马祖列岛由36个岛屿和小岛组成,其中包括五个主要岛屿,即南竿岛、北竿岛、东引岛、东莒岛和西莒岛,小岛包括现属北竿乡的亮岛、高登岛、大坵岛等,黄岐半岛与马祖之间的距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管辖的连江县与马祖列岛之间的最短距离。\n马祖列岛最北点为东引乡北岸(北纬26度23分);最南点莒光乡林拗屿南岸(北纬25度56分);极东点东引乡世尾山东岸(东经120度30分);极西为南竿乡津沙村西岸(东经119度54分),马祖列岛距离台湾岛114海里、金门152浬、澎湖180浬,与闽江口相距约15公里,离福建北茭半岛约9.25公里。列岛的陆域面积为29.6平方公里,全县各岛海岸线总长为138公里。\n马祖列岛的地质条件上为花岗岩锥状岛屿,地势起伏大且陡峭。北竿岛的壁山标高291.7公尺,为马祖列岛第一高峰。南竿岛的第一高峰是云台山,标是246.4公尺,已列为台湾小百岳之一。��形多谷地、湾澳,海岸地区花岗质岩石,受风化及波浪侵蚀作用,多崩崖、险礁、海蚀洞、海蚀门等地形,部分湾澳地区经过冲积与堆积作用形成沙滩、砾石滩、卵石滩。全县4乡只有东引没有沙滩。\n\n行政区划上:东莒、西莒原属于长乐,东引、西引原属于罗源。由于内战等重大变故,1956年7月福建省政府在国防部撤销“福建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决定将上述各地悉数划入连江县,管辖至今。\n\n气候\n马祖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冷潮湿,春夏交际多雾,秋天气候平均较为稳定。马祖的纬度略高于台湾北部(约一度),惟因靠近中国大陆的大陆型气候,气温比台北低,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8.6度,日夜温差亦大,每年气温12月至2月间最低,3月份以后慢慢上升;7、8月气温最高,月平均温度在29度左右,此后逐渐下降,2月份月均温最低,仅10度左右。\n风速在10月至翌年3月间,大陆冷气团南下,有强烈东北季风吹袭,故风速最大;尤其是3至5月间,开始吹南风形成多云雾的天气,即为平流雾。每年春天,南风从台湾海峡带来暖湿空气,和气温较低的马祖地面、水域接触,便形成浓雾。平流雾的厚度可达七、八百公尺以上,天气好时的日间太阳辐射最多只能消除云层顶部一部分,因此;如果平流雾历久不散,能见度骤降,这就是为何马祖地区的航班常常于此季节飞飞停停的原因。\n马祖地区全年降雨量多集中于4至5月,台风则多发生于7、8月,年平均雨量约1,060公厘,不到台湾雨量的一半,雨季集中在4至9月的梅雨季及台风季。\n马祖因四周环海又多风,当地居民多利用花岗岩块,沿着山坡地兴建,其结构多为方正双层独栋建筑,窗户小开于高处,窗棂以石条为骨架,屋脊为曲线造型如火焰燃烧般的“封火山墙”,屋顶以红或灰瓦覆盖并于接缝处压上石头,以防强烈海风吹刮侵袭。部分房屋受到南洋的欧式建筑影响,俗称“洋楼”或“蕃囝搭”。\n\n物产\n马祖的美食有清蒸黄鱼、淡菜、笔架、东莒光蛤、鱼面、黄金饺(地瓜饺)、(虫弟)饼、萝卜丝饼、紫菜、继光饼等,特产有八八坑道高粱、东涌陈高、老酒、鱼面、黄鱼、红糟、米醋、马祖酥、芙蓉酥、黄金饺(地瓜饺)、金银花茶等。\n继光饼,相传明朝大将戚继光曾镇守于马祖清剿倭寇,为了能够在执行任务的时候还能填饱肚子,戚继光将军将圆型的面饼中间戳一个洞,让烤熟以后的面饼可以穿过绳子绑在腰间或胸口,方便将士们行军、执行任务时食用,因而得名。 \n麦葱(马葱),在马祖俗称野葱,这种野葱普遍生长于马祖四乡五岛的山坡地,每到冬、春两季,就是野葱生长的旺季,在北竿乡怀道楼(以前的831)旁的山坡地、莒光堡旁的山坡地一带生长的最多最易摘采。\n黄金饺(甘包),又名地瓜饺,是马祖道地的甜点,主要由地瓜粉调制而成。黄金饺的内馅是取等比例的花生和糖混合,再加酌量的五香粉、猪油及葱末搅拌而成,在外型的变化上,可以包成水饺、三角圆等形状。可水煮、油炸,各有风味。\n\n文学\n文学史及相关论述\n文学史及其相关论述方面,目前还没有“马祖文学史”及其相关议题的专书出版;博硕士论文方面,目前已经有人研究马祖列岛的民间传说,篇目有:曹诗颖〈马祖民间传说研究〉、陈孜涵〈马祖列岛民间传说研究〉。\n\n民间文学、战地标语\n在俗谚语的研究著作出版方面,目前已有陈高志《马祖俗谚析论》(一)、(二)出版;其他文类著作的出版有:郑有谅的《遗留马祖战地中的精神标语》、陈春梅的《烟硝下的教化记忆》、苦苓的《我在离离离岛的日子》。\n\n基金会、艺文团体\n地方性的文学、艺文团体有:“连江县北竿文化推展协会”、“马祖艺文协会”、“连江县马祖文史工作协会”、“马祖云台文化协会”、“马祖闽东文化交流协会”、“马祖东莒文化促进协会”、“马祖鼓板协会”、“连江县摄影学会”、“马祖闽东建筑艺术发展协会”、“妈祖在马祖文化交流协会”、“马祖芙蓉海画会”、“马祖雅韵合唱团”等。\n\n文学活动\n文学活动方面,2009年连江县政府举办首届“马祖文学奖”征文活动,并且将得奖作品集结出版。\n\n民俗活动\n元宵摆暝\n“摆暝”是马祖话“排夜”之意,即在元宵节前后各庙宇订有自己“摆暝”的行程,信众在庙宇供桌上排放自家准备的供品祀神,而庙宇则举办迎神绕境的活动。\n\n做出幼\n南竿乡复兴村牛角社区每到秋季举办之地方青年成年礼,来由是信众感念��水夫人庇佑小孩平安长大成人,而在这时举行地区青年,通常为马祖高中之学子的成年礼。系列活动有古礼成年礼、勇闯平安关、临水夫人文化论坛等。\n\n补库\n补库之意是焚化库宝(马祖话的金纸元宝)给神明,以补充神明的财库。马祖各村至少建有一座庙宇为村民之信仰中心,神明管辖村庄的范围称为“境”,信徒认为神明的社会如同人类社会,一样会有他村神明来本境作客、或凶神恶煞过境要周旋打发等需要支出钱财的时候,为了使神明能有钱财运用保护村民,而定期举行补库仪式,焚化元宝给神明使用。\n补库前由庙委或社头统计补库户数及收取各户费用。补库当天下午,各户准备一份供品或白米送至庙宇,红纸书写“弟子某某某敬叩”;庙方会准备包子、面糊等食品和纸钱,由道士诵经后布施饿鬼,后再焚化神明的库宝,仪式后庙方会在庙埕、村头村尾、村庄交界安插令旗,表示神明镇守村境、阻绝邪祟;参加补库的家户则领回供品或白米,以及盖有神讳、庙印的布符,将其张贴门楣之上,表示神明镇宅平安。当晚举行“食福”,有参加补库之家户派员参加聚餐,餐后取回福品(包子、太平蛋等)。\n\n妈祖升天祭\n连江县政府近来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举办“妈祖在马祖--升天祭”,以“妈祖在马祖”作为招徕观光客之口号与行动,也让世人以此感念妈祖孝顺慈爱的精神。\n\n铁板烧塔节\n烧塔节在闽东一带已相传百年,是福州传来的中秋团体活动,南竿乡仁爱村(旧称铁板村)之铁板社区每年会举办烧塔节,民众书写祈愿卡与除秽卡,并准备一些可燃的旧物和除秽卡,一同掷入火中,象征烧除邪秽。\n并以红砖堆成高塔形,火在其中燃烧,民众以协会准备之投掷物丢向高塔,若能从塔尖之洞口投入塔内燃烧,则象征步步高升。\n\n喜碟\n马祖人相信临水夫人有赐子、安胎、助产、护幼等功德,若家中有人结焝、生子,则隔年在正月十五日临水夫人圣诞之中午过后,在神龛前摆设十盘喜碟、十杯喜酒、一碗水煮蛋、一碗红花或白花、一对烛、十双筷子,祈求添丁或答谢神明。\n喜碟10道为饼干、糖果、果子等食物,如枣子、花生、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白花为祈求生男孩,红花为祈求生女孩,仪式直至正月十五日晚上,过子时(晚上11时)后便可以将供品收起,礼成后将白花(求男)或红花(求女)插在水煮蛋上,将蛋带回家放在床头,起床后就可以把蛋吃掉,祈求愿望达成。\n\n相关\n2012年连江县博弈公民投票\n福州民系\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n岛引马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连江县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文化马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记忆马祖\n马祖记忆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好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好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胜利堡‧马祖战地文化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日报新闻资料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文史资料查询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国家风景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住宿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恋恋马祖.马祖影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南竿乡公所全球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北竿乡公所全球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攀讲马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莒光乡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酒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境天后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金板境天后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国家风景区 交通部观光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祖爱趴GO的Facebook专页\n马祖国家风景区的Instagram帐户"} +{"doc_id": "1150", "title": "儒略日", "text": "儒略日(英语:Julian Day)是在儒略周期内以连续的日数计算时间的计时法,主要是天文学家在使用。\n儒略日数(英语:Julian Day Number,JDN)的计算是从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中午开始,包含一个整天的时间,起点的时间(0日)回溯至儒略历的西元前4713年1月1日中午12点(在格里历是西元前4714年11月24日),这个日期是三种多年周期的共同起点,且是历史上最接近现代的一个起点。例如,2000年1月1日的UT12:00是儒略日2,451,545。\n\n儒略历及格里历相比较差\n儒略日期(Julian date,JD)是以格林威治标准时中午12:00的儒略日加上那一天的瞬时时间的分数。儒略日期是儒略日添加小数部分所表示的儒略日数。例如,2013年1月1日00:30:00(UT)是儒略日期2,456,293.520833。\n儒略周期(Julian Period)是开始于西元前4713年,长达7980年的纪年法之一,被用于历史上各种不同历法的日期转换。西元2025年是儒略周期的6738年,下一个儒略周期将开始于西元3268年。\n格里日期(Gregorian calendar,GD)是以格林威治标准时中午12:00的格里日加上那一天的瞬时时间的分数。格里日期是格里日添加小数部分所表示的格里日数。例如,2013年1月1日00:30:00(UT)是格里日期2,456,293.520833。\n格里周期(Gregorian calendar)是开始于西元前4714年,长达7980年的纪年法之一,被用于历史上各种不同历法的日期转换。西元2025年是格里周期的6739年,下一个格里周期将开始于西元3268年。\n\n专门名词\n儒略日起点\n儒略日的起点订在西元前4713年(天文学上记为 -4712年)1月1日格林威治时间平午(世界时12:00),即JD 0指定为UT时间B.C.4713年1月1日12:00到UC时间B.C.4713年1月2日12:00的24小时。每一天赋予了一个唯一的数字,顺数而下,如:1996年1月1日12:00:00的儒略日是2450084。这个日期是考虑了太阳、月亮的轨道运行周期,以及当时收税的间隔而订出来的。Joseph Scaliger定义儒略周期为7980年,是因28、19、15的最小公倍数为28×19×15=7980。其中:\n28年为一太阳周期(solar cycle),经过一太阳周期,则星期的日序与月的日序会重复。\n19年为一太阴周期,或称默冬章(Metonic cycle),因235朔望月=19回归年,经过一太阴周期则阴历月年的日序重复。\n15年为一小纪(indiction cycle),此为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所颁,每15年评定财产价值以供课税,成为古罗马用的一个纪元单位,\n故以7980年为一儒略周期,而所选的起点公元前4713年,则是这三个循环周期同时开始的最近年份。\n由于儒略日数字位数太多,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于1973年采用简化儒略日(MJD),其定义为MJD = JD - 2400000.5。MJD相应的起点是1858年11月17日世界时0时。\n\n换算\n公历转儒略日\na\n \n \n =\n \n \n \n ⌊\n \n \n \n 14\n −\n m\n o\n n\n t\n h\n \n 12\n \n \n ⌋\n \n \n \n \n \n \n \n \n y\n \n \n =\n \n \n y\n e\n a\n r\n +\n 4800\n −\n a\n \n \n \n \n \n \n \n m\n \n \n =\n \n \n m\n o\n n\n t\n h\n +\n 12\n a\n −\n 3\n \n \n \n \n \n \n {\\displaystyle {\\begin{matrix}a&=&\\left\\lfloor {\\frac {14-month}{12}}\\right\\rfloor \\\\\\\\y&=&year+4800-a\\\\\\\\m&=&month+12a-3\\\\\\end{matrix}}}\n \n\n适用于格里历日期(中午):\n\n \n \n \n \n \n \n \n J\n D\n N\n \n \n =\n \n \n d\n a\n y\n +\n \n ⌊\n \n \n \n 153\n m\n +\n 2\n \n 5\n \n \n ⌋\n \n +\n 365\n y\n +\n \n ⌊\n \n \n y\n 4\n \n \n ⌋\n \n −\n \n ⌊\n \n \n y\n 100\n \n \n ⌋\n \n +\n \n ⌊\n \n \n y\n 400\n \n \n ⌋\n \n −\n 32045\n \n \n \n \n \n \n {\\displaystyle {\\begin{matrix}JDN&=&day+\\left\\lfloor {\\frac {153m+2}{5}}\\right\\rfloor +365y+\\left\\lfloor {\\frac {y}{4}}\\right\\rfloor -\\left\\lfloor {\\frac {y}{100}}\\right\\rfloor +\\left\\lfloor {\\frac {y}{400}}\\right\\rfloor -32045\\end{matrix}}}\n \n\n适用于儒略历日期(中午):\n\n \n \n \n \n \n \n \n J\n D\n N\n \n \n =\n \n \n d\n a\n y\n +\n \n ⌊\n \n \n \n 153\n m\n +\n 2\n \n 5\n \n \n ⌋\n \n +\n 365\n y\n +\n \n ⌊\n \n \n y\n 4\n \n \n ⌋\n \n −\n 32083\n \n \n \n \n \n \n {\\displaystyle {\\begin{matrix}JDN&=&day+\\left\\lfloor {\\frac {153m+2}{5}}\\right\\rfloor +365y+\\left\\lfloor {\\frac {y}{4}}\\right\\rfloor -32083\\end{matrix}}}\n\n儒略日转公历\n外部连结\n儒略日-公历转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相关条目\n儒略历- 是索西琴修改罗马历后的新历,为格里历的前身,与儒略日是完全不同的概念。\n\n参考资料\n注释\n引用\n\n\n=== 书籍 ==="} +{"doc_id": "1151", "title": "网球", "text": "网球是一项运动,常见的有一对一的单打和二对二的双打,对抗双方隔着球网,用球拍将网球击打至对方场地中,目标是令对方无法将球打回我方场地,是一种需要体力和脑力的运动,且需要非常好的技术。\n网球现在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适合社会各阶层与年龄段人群。现代网球起源于英格兰伯明翰的“草地网球”。1890年,网球比赛规则定型,至今调整不多,仅有的修改包括规定发球者的位置和引入“平分规定”,与1970年美国网球公开赛第一次试行抢七规则(由发明)。近来网球大赛引进了鹰眼系统电子监控和球员挑战规则,使球员有机会用技术手段确定球是否出界。\n网球比赛的观众数目众多,四大满贯赛事特别受到关注,包括澳网、法网、温网和美网。\n\n历史\n网球的前身是14世纪流行于法国宫廷的一种叫“掌球戏”(handball)的游戏。规则是两名玩家隔著一条绳子,使用手掌将被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互相对打。其后这种游戏经过发展和改良,用网代替绳子,并将以手击球改为用木制球拍,随后木拍更拉上弦线。由18世纪开始,欧洲民间也开始出现这种游戏,并且于19世纪盛行于欧洲。\n现代的网球则于1873年12月由华尔特·科洛普顿·温菲尔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在英国发明,当时这个游戏是用来在后院的派对中取悦客人。他是根据老的室内网球或者称为原网球的游戏创造这项运动的。根据大多数网球历史学家所说,现代网球的规则大多由温菲尔德借鉴了掌球戏、室内网球、法国皇室网球这几项运动的元素而来。\n1877年在英国伦敦温布顿举行了首场温布顿网球锦标赛,为现代网球史上最早的比赛。随著国际网球总会于1913年成立,网球运动亦于世界各地得以广泛发展。在1881年5月21日,美国国家草地网球联盟(现在的美国网球联盟)成立以规范规则和竞技制度的美国国家男子单打锦标赛,也就是现在的美国网球公开赛,于1881年首次在美国罗得岛州的新港举行,而美国国家女子单打锦标赛在1887年举行。此时,网球也在法国流行,法国于1891年举行网球公开赛。如今,世界著名的网球公开赛有:温布顿锦标赛、法国网球公开赛、美国网球公开赛和澳洲网球公开赛。今天,这四项赛事被称为大满贯。至1900年,著名的一年一度戴维斯杯网球公开赛在国家队之间举行。\n1926年,商人C.C.派尔(C. C. Pyle)建立了首个职业网球巡回赛,队员由美国和法国网球运动员组成。最值得称道的早期职业网球选手有美国的温尼·理查德斯(Vinnie Richards)和法国女子苏珊·朗格伦(Suzanne Lenglen)。当一个队员成为职业选手后,他就不能参加业余选手赛。1968年,由于商业的压力导致这项制度的废弃,网球进入了开放年代(Open Era),又称公开赛年代,即所有选手都可以竞争所有赛事,而顶级选手可以靠打网球谋生,这是网球运动的重要分水岭,走向商业化、公开化、职业化。借此,国际职业网球圈建立,借电视转播网球传遍了整个世界,从此不再是英国上流社会的专有运动。\n1954年,詹姆士·凡·阿兰创建了国际网球名人堂,一个在美国罗得岛州的新港的非营利博物馆。这个博物馆里面搜集了大量的网球纪念品和大量全世界网球成员的奖品和奖章。每年,在此都要举行一次草地网球赛,并且举行接纳新的名人堂成员的典礼。\n\n装备\n球拍\n网球拍,是打网球必备的器具,外型看起来就像是拍面放大版的羽毛球球拍。\n\n拍线\n网球线织在网球拍框上呈网状,用于击球。常见的球线材料有天然肠线、尼龙线、聚酯线等,线不同的材料、粗细、拉力和表面结构提供不同的手感、力量、旋转和耐久度\n\n网球\n比赛用网球分为两大种类:硬式网球和软式网球,这两种都是必须遵照国际网球协会、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指示使用。\n\n其他\n握把布\n\n比赛规则\n得分\n竞赛双方站在球网两边,其中一名(或一组)运动员为发球手,另一位(或一组)则是接球手。一局比赛结束之后交换发球权。\n发球手必须站在底线后面,以及中界点和边线间的任意一点。接球手可选择站在球网后面的任何一点,一般站在发球手的斜对面。在接球手示意准备完毕后,发球手开始发球。发球时,选手应该用手将球抛向空中任何方向(一般向上),然后在球落地之前用球拍击球。如果球手对抛球的动作不满意,可以让球自然落地,然后重新开始。但如果球手做出用球拍击球的动作但并未击打到球,则被视为发球失误。\n发球手在发球的整个过程中,两脚不应该偏离最初的位置。发球手的脚可以离开地面,但是不得走动或奔跑;这是为了防止故意误导球的走向。违反此规定,或双脚偏离区域过大,可能构成违例。\n在一次正确的发球中,发出的球应该越过球网(但不触及球网),并落在球网另一侧斜对角发球区中的任意一点。如果球触网但依然落在斜对角的发球区,则构成触网,应该重新发球(但不记为发球失误)。如果球落网、没有过网前就落地、落地前触碰到除球网外的任何物体或没有落在斜对角发球区,就是一次发球失误。第一次发球失误后发球手可以再发一次,但如果依然失误,则称之为双发失误(简称双误,Double fault),让对手得一分。\nATP与ITF目前正在讨论修改发球擦网的规则,2013年的前三个月,ATP挑战赛试行新规则,发球擦网入界将被判为发球失误,而不是“Let”(受到障碍)。\n发球成功之后,接球手回击。球员应该在球回弹两次之前用球拍击球一次,使球穿越球网并落在对方球场内的落在一个地方,否则就失一分,但也要注意有没有出界。\n球手在球落地回弹之前就击球,依然有效,此为“截击”。但触碰球网、在球穿越球网前击球、用球拍之外的任何物体击球、故意击球两次等其他行为都将导致失分。在双打比赛中,在发球与首次回击后,搭档中的任何一位在任意回合中都可击球,但不得同时击球。以15、30、40来记算分数,40分再赢得一分那方可获得一局,如果双方都40分,再赢一分的会在后面显示“ad,即advantage”,ad的那方再赢一分则赢下此局,但若对方赢下这一分,ad方就要扣掉“ad”双方比分重回“局末平分”(deuce,记分牌上重显40:40);每6局可得一盘,比赛通常使用“3盘2胜”、“5盘3胜”,有一方赢得一局后,双方分数都要归零。\n\n记分\n一场网球比赛一般由一至五盘比赛构成,而每一盘一般又分数局,运动员通过得分来赢得局,率先赢得规定局数的运动员赢得一盘,而率先赢得规定盘数的运动员则赢得比赛。\n\n局\n一局比赛只有一名运动员发球,每一次发球必须在半场的两个发球区轮流,每局第一次发球应先从右边开始。\n网球每局的记分方法:从0至3分分别为“零”(love)、“十五”(fifteen)、“三十”(thirty)和“四十”(forty)(AD)。记分时,发球手的得分在前。因此“30比0”的意思是,发球手赢得2分,而接球手还未得分。\n当双方运动员都得到了3分时,一般叫“平局”(deuce)而���“40比40”。在出现平局后一名球手再得一分,被称为“占先”(advantage),而不再记分。如果在占先的情况下失去一分,就再度回到平局;如占先后再得一分,就赢得一局。发球手占先,或在领先对手2分及以上的情况下,被称作握有“局点”(game point);如果是接球手处于相同情况时,被称作握有“破发点”(break point)。如果赢得这一局后又恰好可以赢得一盘,就可称作“盘点”(set point),能赢得比赛就称作“赛点”(match point),决赛的赛点则称作“冠军点”(championship point)。\n每次发球前,比赛裁判应当口头报出本局比赛的比分。在没有裁判的比赛中,发球手应该报分。\n\n盘\n一盘由多个局组成,当一名或一组运动员获得规定条件的局数后,一盘比赛结束。运动员在每个单数局结束后交换比赛场地。一盘中局数的比分是以正常的数列表示的。每局比赛前由裁判报出本盘比赛的比分。\n基本上,率先获得6局比赛胜利并领先对手至少2局的运动员赢得该盘;若其中一方赢得6局却未领先至少2局,则该盘必须继续,直到一方领先2局为止(亦即达到6比4、7比5、8比6等比数的话该盘便告结束,但若比数为6比5、7比6、8比7等,则该盘继续,因为领先一方并未领先2局)。这种计分法称作“领先盘”(advantage set)。这种计分方式在职业赛中时常仅出现于最后一盘(五盘三胜比赛中之第五盘,或三盘两胜比赛中之第三盘),但亦有不少赛事仅采用此形式。\n目前另一常见的记分方法是,当双方在一盘中战至6比6时,会举行一局特殊的“决胜局”,又称“抢七局”。赢得此决胜局的运动员就以总局数7比6赢得该盘。还有些时候,在5盘制比赛中的最后一盘,如果双方战成6比6,就没有决胜局,而采用传统的方式直到一方连续获得2局的胜利后比赛才结束。\n在决胜局比赛中,记分采用正常的数列表示,率先获得7分并领先对手至少2分的运动员获胜。决胜局开始时的发球权归上一局比赛的接球手,该名运动员在自己的右边发球区发球,然后将发球权交给对手。接下来双方在每两次发球后便交换发球权。每名选手在其每两次发球中,先在左边发球区发球,再在右边发球区发球。每次比数总和达至6的倍数后,双方须交换场地。决胜局完结后,双方亦须交换场地,因为决胜局必定是单数局(一盘中的第13局)。\n\n比赛\n大多数比赛由多盘组成,而且总盘数一般为单数。大满贯男子单打比赛有5盘,率先赢得3盘的运动员获胜;而其他比赛一般有3盘,率先赢得2盘的运动员获胜。\n发球权在每局比赛后交换,不受一盘比赛的开始或结束影响。决胜局亦算作一局比赛。\n一场比赛的总比分可以只给出总盘数的比分(例如 3-1,表示胜者赢3盘,败者赢1盘),也可列出所有局数的比分,但必须先列出胜者的比分,例如 7-5, 6-7(4), 6-4, 7-6(6) 采用的就是后一种记分方式,表示获胜的一方赢得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盘的胜利,而第二和第四盘是靠决胜局决出胜负的。在括号中的数字表示的是输的一方在决胜局中得到的分数,例如第二盘决胜局的比分就是4-7,而第四盘决胜局的比分则是8-6。\n\n决胜局/决胜盘\n在现在网球比赛中,为了加快比赛进程,在双方平局局数足够高时将不再延长比赛而采用一局特殊的决胜局结束一盘比赛。决胜局规则为现在大多数公开赛所采用,但并不是强制使用。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第五盘时仍然采用长盘胜负(首先净胜两局的运动员赢得比赛),不过这项传统在2019年起将作修改。紧接着澳网也进行了规则上的修改,最后一个采用长盘决胜制度的法国网球公开赛也于2022赛季起改为在决胜盘中施行“抢十”的规则,标志着决胜盘长盘决胜正式进入历史。\n在一般的决胜局(又称“抢七”)中,首先获得7分且净胜2分以上的运动员赢得该盘比赛。由于在决胜局中双方交替发球,无论哪一方获胜该局均不会被记入保发/破发局。\n在双打比赛中,有时也会使用一种特殊的决胜盘(“抢十”)。如果双方在前两盘各下一盘,那么第三盘将为一局决胜负,首先赢得10分且净胜2分以上的一方赢得比赛。\n目前四大满贯决胜盘赛制如下:\n澳网和法网:先赢6局者获胜,如果双方打到5-5的情况下,先赢7局者获胜;如果双方打到6-6平局时进行抢十大战\n温网:先赢12局者获胜,如果双方打到11-11的情况下,先赢13局者获胜;如果双方打到12-12平局时进行抢七大战\n美网:与常规盘一样进行抢七大战\n\n人员\n在一场正式比赛中,除了球员外,还有相关��员在场。网球比赛的主裁判坐在球场外一边的中间的高椅上,他对比赛中所有事件拥有最终仲裁权。此外还有边裁协助主裁判的判决,他们主要的工作是决定球是否落在规定的区域内,以及检查球员发球时是否违例。此外还可设一名网裁,负责判断发球时球是否触网。\n比赛中还可设球童,负责捡球以及将球和毛巾递给球员。他们不负责比赛的裁决。场外裁判一般坐在观众席中,拥有对比赛规则的最终解释权。\n\n其他\n网球比赛应该是连续进行的,因为运动员的体能也是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大多数情况下,发球应在上一次得分后20秒内进行;球员交换场地(每两局)后则应在90秒内发球。每盘比赛后有120秒的休息时间。通常在正式比赛中,球员如果出现伤病,被允许有限次数的短暂停呼叫治疗师入场治疗。除此之外其他拖延比赛进程的行为会被警告甚至罚分。\n由于球的状况也是决定比赛结果的因素之一,所以球的使用有严格规定。在正式比赛中球的损坏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规定每9局比赛需换一批新球。不过比赛开始后使用的第一批球在7局比赛后就要更换,因为该批球在球员的热身运动中就已经使用过了。如果由于种种原因比赛被迫中断(大多数情况是由于天气问题引起的)后重新开始时,运动员需要再次热身,就必须使用新的球,热身结束、比赛正式恢复后再用之前使用的球。\n轮椅网球比赛可以在健全人或需要轮椅移动的残疾人之间举行。在这种比赛中运动员必须坐在轮椅上击球,球员也被允许可在球反弹2次后再击球。这个规则使得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混合赛变得可能。\n还有一种叫“加拿大式双打”的网球比赛形式,由1名球手与2名球手对打。对单人方,使用单打规则,即对方回球必须落在单打线内;对双人方,使用双打规则,即,对方回球落在双打线内即算有效。\n\n球场\n网球比赛在一个长方形的场地上进行。网球场地上用白线划出界线。标准网球场的长度是23.77米(78英尺)。单打比赛的球场宽度定为8.23米(27英尺),双打比赛则为10.97米(36英尺)。球场左右两旁的线相应地称为“单打边线”或“双打边线”。球场两端的白线称为“底线”。两条底线的中间标有短小的中界点。球场周围必须留出空间。\n球网与球场的底线平行,穿越整个球场,将球场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因此球网与两条底线的距离各为11.89米(39英尺)。球网两端悬挂在两边的网柱上。网柱中心在双打边线外的91.4厘米(3英尺)处。球网在网柱处的高度为1.07米(3英尺6英寸),在球场中央的高度则是91.4厘米(3英尺)。球网顶部用白色网边布包缝。\n球场上还有两条发球线,以划分出发球区。发球线与底线及球网平行,距离球网6.40米(21英尺),两头连接到单打边线。发球中线则与边线平行,从球网的正中开始,到发球线为止。网球场的四个发球区边界分别为球网、一条单打边线、一条发球线和发球中线。\n国际网球比赛中,所使用的网球场地按材料主要有4种:草地、红土、硬地与地毯。\n不同的场地提供不同的球速和弹跳。硬地有很多种类,从老式的混凝土,室内地毯球场室,室内木质地板到类似AstroTurf的人造草地。\n硬地和草场被视为快速场地,球速快,反弹低,使得击球短,更有力,因而强力发球型球员拥有优势。四大满贯赛事最初都是草地,现在澳网和美网为硬地,法网是红土,温网是草地。\n\n草地\n草地球场通常是天然草地,草皮须疏密均匀。而这种场地的造价和保养费用都很高,亦不易保养,所以也渐被其他种类的场地或人造草地取代。由于草地的表面平滑,球在上面的弹跳低、速度快,适合击球时平击较多的球员。草地球场常见于英国及澳洲,也是温布顿网球锦标赛(温网)所选用的场地。\n\n红土\n红土球场被视为慢速场地,因为球反弹相对较高较慢,使得球员不容易击出无法回击的球。在红土球场上,出线的裁决相对容易,因为网球会在土场表面留下痕迹。\n\n硬地\n硬地球场是于地面上涂上多层塑料或橡胶,使场地有不同颜色的清晰分区。而这种场地造价较低,很容易保养,亦相当耐用。美国网球公开赛(美网)曾由泥地(1975-77年)改用硬地;澳洲网球公开赛(澳网)也由草地(1985年及以前)改用硬地。\n尽管美网与澳网的场地皆使用硬地,两者仍有些许的不同:美国网球公开赛的场地涂料较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来得更少摩擦,因此美网的球速较快、较接近草地场地、澳网相对较慢较接近红土场地。\n\n地毯\n地毯球场的制作材料为塑胶类物质,像地毯一样铺设于地即可成为一网球场,不用时亦可收起。室内场馆常使用。2009年后已不再使用。\n\n网球赛事\n著名网球赛事包括网球大满贯、戴维斯杯网球赛、ATP年终总决赛、ATP1000大师赛、女子协会杯网球赛、年终赛、奥运会网球比赛等等,而戴维斯杯、协会杯跟奥运是代表国家,跟其他赛事代表个人不同。\n\n大满贯\n大满贯是一年一度网球赛事中最重要的四项赛事,即澳洲网球公开赛(澳网)、法国网球公开赛(法网)、温布顿网球锦标赛(温网)、美国网球公开赛(美网)。\n\nATP世界巡回赛大师1000赛\nATP世界巡回赛大师1000赛由九项赛事组成,是男子网球仅次于大满贯的重要比赛。所有赛事皆为每年举办,每夺得一个冠军即可获得世界排名积分1000分。当职业网球联合会主席汉密尔顿·约旦于1990年上任时,大会将当时除大满贯外最重要的九项赛事改制为“超九”赛事,即为后来的网球大师系列赛。每年11月网球赛季结束后,世界排名前八的选手还可参加一项采分组循环的ATP世界巡回赛总决赛。这项赛事目前在英国伦敦举行。\n2007年8月31日,ATP宣布将在2009年实施大规模改制。大师赛将改名为“大师1000赛”,新名称中的数字1000代表每场比赛夺冠者可获得的排名积分。与原先计画不同的是,赛事数量仍将维持九个:蒙地卡罗大师赛将留在该系列中,但不会强制选手参加;汉堡大师赛被降级为500分的赛事;马德里大师赛将移师到5月成为红土赛事,而新增的上海大师赛将接替原本马德里的10月室内赛事。在2011年,九项1000级赛事的其中六项将与WTA巡回赛结合。\n目前的大师1000赛(2009年起)\n\n职业网球组织\n相关组织有国际网球总会(ITF),职业网球联合会(ATP,主管男子职业网球),和女子网球联合会(WTA,主管女子职业网球)。\n\n技术和战术\n网球的技术主要包括发球技术和击球技术,而击球技术又包括正手击球(forehand),反手击球(backhand),上网截击(Volley)和过顶扣杀(Overhead smash)等。网球的战术也有很多,就有代表性的战术有发球上网,即在自己的发球局发球后上网截击对方的回球,前提是发球破坏对方的回球,使上网成功率增加。最有代表性的发球上网选手有皮特·森柏斯、帕特里克·拉夫特与罗杰•费德勒等。\n\n技术\n握拍\n一般的握拍方式有大陆式握拍、东方式握拍、半西方式握拍、西方式握拍。\n1. 大陆式握拍:食指的第一个指节压在握把的右方第一个斜面,手掌根部贴住右上平面,拇指直伸围住拍柄,食指第三指节紧贴在右上斜面上。\n\n长处:大陆式握法适用于发球,网前截击,扣球和防卫性的打法,亦可正、反手抽击,削(切)球,亦无须在正、反手之间切换,所以许多球员只使用大陆式握拍一种握法来应付所有情况。尤其是网前截击,因为不需要切换正反手,所以可以很快地作出反应。另外,因为这种握法让拍面相对地开放(开放的拍面是指球拍的拍面和球网平行,封闭的拍面是指球拍的拍面和球网垂直。所以在处理离地面较低的球和平击球是比较有利的。)\n短处:由于很难打出好的上旋球,当球员要想打出有威胁的球或救球时,它要求的精确度比其他握法都要高,所以稳定而准确击球是球员要面对的难题\n现阶段,几乎以无选手采用此握法,因为旋转太少,在发力击球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界或是挂网。\n2. 东方式握拍:\n2.1 东方式正手握拍法:东方式正手握拍法如同我们与对方握手的姿势一样,先把手平贴在拍面上,保持手掌与拍面平行,手顺著拍面滑下来到拍柄上,手握紧拍柄。将食指的第一个指节,对准拍柄右方垂直面,拇指环绕球拍拍柄至与中指接触,手掌与食指第三指节压住拍柄右垂直面,食指稍离\n中指,拍柄底部与手掌根部齐平。\n2.2 东方式反手握拍法就是左手打正拍的概念,所以左手食指的第一指节压在左方的垂直面,右手会转成截击的握法,食指的第一个指节压在正上方。\n\n长处:东方式握拍是被公认是最容易学的,而且可以让球手打上旋球和有攻击性的平击球。最后就是可以很快让球手转换握拍,所以喜欢站上网前的球手通常选用这种握拍方法。\n短处:虽然击球区在离地面较高和在球手所站位置的较前方,对处理离地面较高的回球仍然是比较吃力。另外,在和对手打底线拉锯战时,它仍然处于下风。\n3. 半西方式握拍:将食指的第一个指节压在右下斜面。\n\n长处:这是底线型选手用的握拍方法。因为用这种握法可以打出稳定的上旋球,让球手可以更好的控制球的落点。对处理离地面较高的球十分奏效,因为击球区离地面更高和离身体更前面的位置。\n短处:对处理低球处于被动状态,因为拍面是和地面平行,所以球手要另外把球拍移到球底部把球捞起来,另外网前球也是死穴,因为不方便转换到大陆式握法。\n目前为全球最主流的握法,因为现今的网球要求旋转度高,要安全的过网高度。\n4. 西方式握拍:将将食指的第一个指节压在握把的下面,正拍及单手反拍用同一拍面击球。\n\n长处:采用这种握法的球员从球的底部向上并向前打出,因此可以打出又高又强有力的上旋球,令对手停留在底线以外,它是红土球手的首选握法。\n短处:处理软弱高球十分困难, 不好发力。\n击球旋转很多,但对于软弱的高球,很难发力,现今选手很少采用此握法。\n5. 双手反拍:右手是截击的握拍法,握在球拍拍柄的底部,手掌根与拍柄对齐。左手握在右手的上方,作东方式正手握拍法。左手击球占9成,右手只占1成。\n双手反拍是现今9成以上的选手采用的握法,第一,能平衡左右的肌肉发展,第二,击球较单手反拍稳定,第三,单手反拍对于高球很难推送。\n6. 单手反拍: 击球帅气,动力炼发力顺畅,比较不会有同手同脚的问题,握把方式为将食指的第一个指节压在正上方,小姆指切齐握把下方,食指微微向上分开握住握把,同时左手要扮演板机的角色,在击球前要扣住球拍,将球拍轻轻向后拉,击球前再将球拍释放出来,增加击球质量。\n缺点:高球难推送,击球稳定度较低,长期正反拍都使用右手,增加受伤风险,现在职业网坛约5%的选手使用此握法。\n\n发球\n由于网球比赛的胜利要建立在赢得对方发球局胜利(破发)的基础上,而一般来说发球的一方占有比赛的优势,因此发球在网球比赛中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有良好的发球技术,在保证自己的发球局基础上,伺机破坏对方的发球局从而赢得比赛的胜利才能成为可能。\n在网球发球的时候,球员要站在底线之后的一边,向对面的发球区发球。高水平的运动员一般都将网球抛起,身体后仰,将球拍举过头顶,然后利用身体的扭曲带动球拍向身前或者一侧用力下挥,抽击或者削击在头顶空中的网球,使网球快速的落入对方的场地,以破坏对方的回球,从而取得优势。在击球的过程中,抽击和削击产生的发球的飞行轨迹不同。抽击往往产生极快的直线速度,而削击的网球速度则相对不高,但可以产生旋转,使发球的轨迹产生变化,同样有威胁。\n发球的方向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网球的发球区是对方场地上跟发球者相对的一个矩形区域,因此为了产生更大的方向变化以迷惑对手,发球者往往会选择将球的落点尽量接近矩形的两个角附近,其中靠近场地中心的角称为内角,位于场地边线上的角称为外角,落点在内角或者外角的发球则叫做内角发球和外角发球。还有一种发球也是经常使用的,就是朝向对方身体的发球,这种发球由于球速较快,使对方没有时间反应,也经常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一个发球成功,而且对方的球拍没有碰到来球,从而使发球者直接得分,这种发球叫做ACE球,意思是最好的发球,如果这个ACE球是外角球或者内角球,则称为外角ACE或者内角ACE。\n在正式重大比赛中,网球场往往安装了基于多普勒效应的测速机器,在球员每一次发球之后测量并显示发球的时速,时速越高的发球通常威胁也越大。男子职业网球发球的时速一般是180公里/小时(第一发球)和150公里/小时,女子则低一些。目前正式比赛中,最快发球时速是263公里/小时,由澳洲选手山姆·格罗斯(Samuel Groth)在ATP Challenger event in Busan(South Korea)所发出。\n\n正手击球\n网球正拍击球指右手球员从身体右侧击球,击球后球拍从体前划过,最后停留在身体左侧。左手球员相反。它是网球基本技术中常用的击球方法,往往是初学者最先学习的技术,包括上旋球、下旋球、平击球等。正手上旋球速度快,而且不易失误,往往用于进攻和双方僵持对拉。正手的握拍有大陆式、东方式、半西方式和西方式。大陆式可以打出下旋球,同时方便反手击球。半西方式和西方式有利于打出强烈的上旋。正手一般是单手握拍,但也有一些优秀运动员采用正手双手握拍。\n\n反手击球\n反手击球指右手球员从身体左侧引拍击球,击球后球拍从体前划过,最后停留在身体右侧。左手球员相反。相对于正手击球,反手击球较难掌握。反手击���根据球的旋转可分为上旋、下旋和平击,根据握拍手可分为单手反拍和双手反拍。单手反拍就是仅仅用持球手反手击球,控制的范围大,便于伪装放小球,但稳定性较双反差。双手反拍是利用另一只手辅助持拍手反手击球,一般比单手反拍产生更大的力量,稳定性好,但需要更精密的步伐配合。在20世纪多数优秀的网球选手采用单手反拍,但197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选手采用双反,目前大多职业选手选择了双反,包括拉斐尔·拿度和塞雷娜·威廉姆斯。\n\n削球\n削球是将球拍从上往下切削,使球产生下旋,这样球落地后弹起,线路可能发生变化,并伴有回弹现象。下旋球落点容易控制,能打出长球或短球以迷惑对手,常用于随球上网,击球时比较省力。缺点是攻击力量不大。正手削球可以同上旋球和平击球交替使用,来交换旋转和节奏球,扰乱对方的节奏,使对手难以回球。\n\n截击\n截击是在对方回球落地之前就将其打回对方的场地的击球,通常是在判断对方回球方向的基础上,自己移动到接近球网的位置是进行的回球,一般朝向对方很难触及的方向。截击在双打中非常重要,充当致胜关键。\n\n扣杀 (高压)\n当对手方回球高度太高且深度太浅,可以利用一种类似发球的动作,将球以加压方式快速击回对方场地以产生制胜球,可是如果扣杀扣的太浅,弹至后场容易再被对手回击,扣杀讲求一击就要得分,如果扣杀后还有太多与对手的对峙,这将对自己不利,故扣杀最好是直接扣至后场或将角度拉开让对手来不及反应。\n\n网球程度分级\nNTRP由美国网球协会(USTA)制定的网球能力分级方法,从等级1(初学者)到等级7(职业选手)进行分级。\nTRSI由网球赛联谊会(TMA)所订定的网球程度分级标准,以更明确的量化指标来评定程度等级,分为初等(Elementary)、中等(Intermediate)、高等(Advanced)三等别,各等别下分为三级数:初级(E)、中级(I)、高级(A),构成程度指标由(初等–初级)至(高等–高级)等别级数依序为:(EE)(EI)(EA)→(IE)(II)(IA)→(AE)(AI)(AA)共九个等级。\nThe International Tennis Number(ITN) \n国际网球协会 World Tennis Number (WTN)\n国际通用网球评分系统(Universal Tennis Rating, UTR)\n中国网球协会网球运动技术等级(CTN)\n\n战术\n网球题材的作品\n电影\nLittle Mo (1978)\n网住爱情 (2004)\n爱情决胜点 (2005)\n球已出界 (2009)\n胜负反手拍 (2017)\n决战赛末点 (2018)\n独自·上场 (未上映)\n\n电视剧\n《网球王子》:2008年中国青春励志剧,改篇日本漫画《网球王子》\n《加油!网球王子》:于2009年,2008年版《网球王子》的续集\n《奋斗吧,少年!》:2019年中国偶像剧,同改篇自日本漫画《网球王子》,与2008年及2009年版中国电视剧并无关联\n《爱情而已》:2023年中国偶像剧,讲述主角由羽毛球转网球的运动员的历程\n\n漫画\n网球甜心(山本铃美香) 1973年-1980年\nHappy!(浦泽直树) 1994年-1999年\n网球王子(许斐刚) 1999年7月-2008年2月\n新网球王子(许斐刚) 2009年4月-连载中\nBaby Steps ~网球优等生~(胜木光) 2007年10月17日-连载中\n迷糊软网社(あづち凉) 2008年10月-连载中\n网球爱将 石渡治\n\n动画\n网球王子 (动画)\n\n电子游戏\n相关条目\n美式手球\n网球战略\n网球术语列表\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nATP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WTA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TF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世界票务:网球介绍\n泰摩网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网球杂志中文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网球帮\n网球天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网球学长笔记-一个人如何打网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52", "title": "新北市", "text": "新北市,通称“新北”,是中华民国的直辖市,位于台湾北部,由原台北县改制而来,全境环绕台北市,东北则三面环绕基隆市,东南邻宜兰县,西南邻桃园市。其所辖石门区富贵角地处台湾本岛最北端,贡寮区三貂角地处台湾本岛最东端。全市划分为29区,其中行政中心为板桥区;设籍人口约4百万人,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建制市及一级行政区。\n新北市的人口高度集中于台北盆地,以石门区富贵角跟乌来区与桃、宜交界的巴博库鲁山的连线划分东、西半部,人口差距达十倍之多,呈现��对称发展。清治时代前与淡水河右岸(今台北市区)各自发展,随著战后人口的不断移入,现今的新北市发展成以淡水河-新店溪左岸各区为台北都会区次中心的多核心都市,多数市区有如台北都会区的卫星城市或卧城。其有高度都市化的区域,也有乡村风情与自然山川风貌,地景样貌多元,人口组成及经济产业具多样性。\n\n市名缘由\n台北之命名,古曰鸡笼,或称淡水。迨清治光绪元年(西元1875年)沈葆桢奏请添设台北府,始有“台北”之称,盖以位居台湾府之北,因以得名。日治初期,仿清治时代台北府之制,设台北县,为“台北县”一名首度出现。台湾进入中华民国时代后,又在原台北州辖区设置台北县。2007年,台北县成为准直辖市后,便积极争取升格为直辖市,但已有台北市,无法使用“台北”名称改制直辖市,台北县政府因而对外征求改制后的新市名,并举行网路投票,当时拟订的市名有:新北市、兴北市、环北市、北县市、北台市、大河市、大台北市、板桥市、台大市、台湾市、富礼市等,最终由“新北市”得票最高。2009年4月,台北县政府向中华民国内政部提报升格为直辖市,确定以“新北市”做为升格后之市名。新北市定名及改制后,许多既有的单位亦随之更名,例如:新北高中(原国立三重高中,易与市立三重高中混淆)、新北高工(原国立海山高工)、新北市立新北特殊教育学校(原国立林口启智学校)、新北产业园区(原称五股工业区,事实上横跨五股及新庄)、新北地方法院(原名板桥地方法院,事实上位于土城)等。\n衍伸出来的尚有外语译写问题。台北县政府原依照《标准地名译写准则》规定音译、中华民国教育部之《中文译音使用原则》规定汉语拼音而采用“Xinbei City”为新北市的英语译名,并经内政部核定,少部分语言学家与外籍人士亦支持。较多舆论支持让新北市译为“New Taipei City”,即意译“新台北市”、不音译“新北”。\n新北市首届市长选举期间,两名候选人蔡英文和朱立伦都支持新北市的英文名定为“New Taipei City”。朱立伦就任新北市市长后即向中央政府呈报公文更改新北市之英文名,中华民国内政部于2010年12月31日通过并宣布新北市的英文正式名称为“New Taipei City”。\n\n历史沿革\n史前时期\n在17世纪西方势力与闽粤人(福建闽南、广东客家)入垦之前,包括今日新北市在内的大台北地区均为原住民的活动范围,其中平埔族居住于台北盆地,而山区主要是泰雅族的活动范围;而根据考古遗址的发掘,大台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约西元前5000年)就已有人类居住,而位于今日新北市八里区境内的大坌坑遗址与十三行遗址,更是台湾史前时期重要的考古遗址;其中十三行遗址是目前台湾唯一证实拥有炼铁技术的史前文化。\n\n荷西至明郑时期\n荷西时期,受到西班牙的统治,于沪尾设立圣多明哥城,后来被荷兰人给摧毁而再度重建,改名为“安东尼堡”(现今的红毛城)。明郑时期,郑成功设一府二县,台北地区属于天兴县。\n\n清治时期\n进入清治时期后,大台北地区在1684年(康熙23年)隶属于台湾府诸罗县;1723年(雍正元年)再改隶淡水厅。清治前期,汉人移民逐渐取代与同化平埔族,并入垦山区;但清朝政府在起初以消极的态度治理台湾,导致台湾时常发生分类械斗与民变动荡不安;至清治后期时,因列强要求台湾开港、与发生牡丹社事件等一连串外交事件后,才转向积极的制度治理台湾。1875年(光绪元年),钦差大臣沈葆桢奏请设立台北府,自此为大台北地区独立设治之始;其下辖新竹、淡水(淡水厅改编)、宜兰三县与基隆厅一厅,所以今新北市境,除包含汐止区在内的东北角各区外(清代时属基隆厅管辖),均属淡水县辖区。1887年台湾建省后,台北府下属各县辖区维持不变。\n\n日治时期\n1895年6月,日本统治台湾后,于北部设台北县,辖基隆、宜兰、新竹三支厅,8月又增设淡水支厅。1897年,分割台北县而增设新竹县及宜兰厅,同时废支厅,于北县下置台北、士林、新庄、沪尾、景尾、桃仔园、三角涌、树林口、中坜、基隆、金包里、顶双溪、水返脚等十三办务署。1901年,废县置厅,裁撤办务署,于原台北县辖区分设台北、基隆、深坑、桃园、新竹等五厅。1909年,地方厅改制,台北厅并基隆厅全部及深坑厅之大半,厅下分设十三支厅。1920年,复改革地方制度,废厅置州、郡,新北市现有区域隶属台北州。\n\n中华民国时期\n战后原台北州改划为台北���,台北市与基隆市脱离成为省辖市,原街庄改制为乡镇,原郡则改制为县辖区;县治原与台北市治所同城,后于1947年1月正式设于板桥镇。1949年将淡水区士林、北投两镇增划草山管理局。1950年宜兰区、罗东区、苏澳区脱离成立宜兰县,并裁撤各区署,各乡镇改由县政府直辖。1968年士林镇、北投镇、景美镇、南港镇、木栅乡、内湖乡脱离并入前一年刚升格为直辖市的台北市,形成今日行政区范围。\n因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与台湾经济快速发展,大量人口进台北市郊,县内许多乡镇因人口激增升格为县辖市,全县总人口数也不断成长,先在1979年突破直辖市设置门槛(当时施行的《市组织法》规定为100万人),1980年底达到225.8万人,超越台北市成为全台第一大县市,更于1990年5月突破300万人。经过地方人士不断争取,台北县先于2007年10月1日列为准直辖市,2010年12月25日正式改制为直辖市并更名“新北市”,成为台湾北部第二个直辖市。\n\n地理\n位置\n新北市为台湾本岛最北端的都市,东临太平洋,东北则临太平洋的东海,两者以鼻头角东端为界,西临台湾海峡(南海),与东海以富贵角北端为界,全境环绕台北市,东北隅与基隆市相邻、东南邻宜兰县、西南邻桃园市。本市与台北市、台湾省基隆市构成台北都会区,生活圈并扩大影响到邻近的桃园市及宜兰县。新北市的辖区主要是以台北市区为中心而发展的卫星市镇构成,是台湾复合城市的代表。全市极东点在贡寮区田寮洋子莱莱,位于东经122度01分26秒,北纬25度00分00秒;极西点在林口区小南湾下福,位于东经121度16分31秒,北纬24度40分05秒;极南点在乌来区巴博库鲁山(马望来山),位于东经121度29分29秒,北纬24度40分51秒;极北点在石门区富贵角,位于东经121度31分00秒,北纬25度18分11秒;中心位置约在石碇区石碇里。\n\n地形水文\n全市土地面积2,052平方公里,约占台湾本岛总面积的16分之1,海岸线全长达120公里。境内地形丰富多变,如山地、丘陵、台地。境内除北海岸一带多独立入海之小型河川,及东南端一小部分溪流属于兰阳溪之流域外,其余地区均属于淡水河流域,其支流有基隆河、新店溪、景美溪、北势溪、南势溪、塭子溪、三峡溪、大汉溪等,大小支流错综交织,构成优美之地理环境。\n\n新北市的海岸线除淡水河口以西小部分外,均属岩岸岬湾海岸,其地形特征为海岬与海湾相间隔,海岸线凹凸变化剧烈。凸出的海岬较著名的有富贵角、金山磺港、野柳、深澳岬、鼻头角、龙洞岬及三貂角,其中富贵角、鼻头角、三貂角,合称‘北台湾三角’,而富贵角与三貂角分别为台湾本岛的极北点与极东点。新北市著名的海湾则有金山、野柳港、万里、深澳港、龙洞湾及福隆,这些海湾多辟建为渔港或其他用途。\n\n地质\n新北市的地质可分为若干地层,位于台北盆地西部的主要地层为冲积层,由大汉溪、新店溪冲积;西北部的林口台地属于台地堆积层;北部的大屯火山群,为台湾最庞大的火山群,其主体为火山地形,地质构造多属安山岩。\n新北市区域内拥有多种特殊地质,包括野柳的侵蚀地形(蕈状石林、风化窗、姜状石、壶穴和烛台石)、金瓜石的金铜矿地质、东北角龙洞的海蚀崖与海蚀平台等。\n\n气候\n新北市位处副热带湿润气候区,全年雨量多而平均,其中平溪区的火烧寮更为台湾降雨最多的地方,平均降雨量达3,749毫米(1990-2002年间)。新北市月平均最低温为一月份的摄氏13.7度,月平均最高温发生于七月份的摄氏34.8度。\n\n区划人口\n行政区划\n新北市辖下共29个区(含1个直辖市山地原住民区),系由原台北县所辖的10个县辖市、4个镇及15个乡改制而来。直辖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板桥区(改制前为板桥市,亦为台北县时期的县治所在地)。\n\n由于行政区数目过多,新北市政府在2011年委托中国地方自治学会,进行新北市行政区调整研究规划,规画将现行29个行政区依照不同条件,调整成13、17、22、20及24区等5种方案,而人口较多的区会一分为二。\n\n人口\n新北市是全台人口最多的直辖市,2019年5月已突破400万人,全球城市人口排名第62位。\n\n政治\n市政组织\n新北市政府是新北市的最高行政机关,属直辖市地方自治位阶,由行政院管辖。市长由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仅能连任一次。按《新北市政府组织自治条例》,新北市政府设有22局、4处、1委员会等27个一级机关(新北市政府所设处与委员会皆为附属机关、而非内部单位)以及28个区公所(新北��有29区,惟乌来区为山地原住民区,不含属性为地方自治行政机关的乌来区公所)。\n新北市议会则为新北市的最高立法机关,议员产生方式为公民直选,共划分12个选区(其中2个选区为平地原住民族选区及山地原住民族选区)。\n1989年解严后举行首届的地方首长选举,当时的台北县由民主进步党籍的尤清与苏贞昌接连担任县长(1989年12月20日-1997年12月19日/1997年12月20日-2004年5月19日),2004年5月20日苏贞昌出任总统府秘书长,未满之任期1年7个月由民进党籍副县长林锡耀代理出任,民进党执政计16年。直至2005年的台北县县长选举,由中国国民党籍的周锡玮胜选。\n2010年,台北县改制为直辖市更名新北市,第一任市长由中国国民党籍的朱立伦当选;2014年,朱立伦顺利连任;2018年,国民党籍的前副市长侯友宜当选第三届市长;2022年,侯友宜顺利连任。\n\n选举\n新北市幅员辽阔,选民超过三百万,故称全国最大票仓。改制前的台北县,曾在解严后连续16年由民进党执政,但整体而言近年来在县市等级的首长选举当中,选民结构是蓝略微大于绿。由于新北市的外来人口众多,故各阵营在不同的区域中互有领先。\n近几年的大型选举中,以新北市的行政区而言,大致以大汉溪为界,溪北以三重与芦洲属绿营的传统票仓,新庄、五股及泰山则倾向泛绿阵营,但林口与淡水等人口高速成长地区则稍倾向泛蓝阵营;而溪南则以双和(中和、永和)与新店(大文山区)属于蓝营的传统票仓,汐止则倾向泛蓝阵营;居中的板桥、土城、三峡与莺歌蓝绿实力相当,中间选民比例也相对较高,在层级较高的选举中往往具有特殊指标性;至于较为周边的行政区,则是蓝绿各有优势。\n\n中央政府机构\n新庄副都心设有行政院新庄联合办公大楼,是两处中央部会的合署办公建筑之一,于2014年1月28日启用,目前有文化部、劳动部职业安全卫生署、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客家委员会、原住民族委员会、法务部行政执行署新北分署、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内政部国土管理署下水道工程分署、财政部北区国税局新庄稽征所等机关进驻办公。\n\n司法机关\n新北市的29区现分属四座地方法院管辖,其中最主要的为台湾新北地方法院,属于普通法院,位于土城区,旧称板桥地方法院;新北地方法院管辖新北市西部的13个市辖区,辖区人口目前已经超过300万人,是中华民国所辖最多人口的地方法院。除此之外,汐止区与北海岸地区属台湾士林地方法院辖区、大文山区属台湾台北地方法院辖区、东北角各区则属台湾基隆地方法院管辖。\n\n经济产业\n农林渔牧业\n新北市近年来发展为都会区,农业人口比例较少且愈趋高龄化,原有的农渔业区域特性,逐渐因生产环境受到工商业用地需求殷切的挤压,及遭逢1990年代加入WTO之后所带来国外农产品进口竞争的双重压力下,加速转型为观光、休闲、旅游产业的机能性发展。目前新北市耕作面积约1万4千公顷,特色农产品包括金山区甘𫉄、三芝区菰、五股区绿竹笋及八里区文旦等。渔业部分,新北市拥有126公里海岸线,辖区内有30处渔港,渔业资源丰富且多样,万里蟹即为新北市的海产行销品牌。\n\n工商及服务业\n新北市产业发展很早,早期的特殊产业集中瑞芳、平溪铁路一带的矿业与莺歌的陶瓷业,国民政府迁台后,由于原本在大龙峒、南港一带的五金机械业,外移至新北市的三重、汐止区一带,开始奠定新北市制造业的基础。在1960年代出口导向经济政策下,食品、纺织、电子、塑胶业等民生工业兴起,一开始集中在省道纵贯线与台三线一带的新庄、三重、板桥、中和、新店等地;以电子产业的发展为例,1960年代政府陆续颁布《奖励投资条例》及《外国人投资条例》等法案,使得新北市成功地引进外资投资工业,并且创造就业机会;1966年,通用电子在新店设厂,首开先例,打响了‘工业发展投资研究小组’(IDIC)的政策,为外资找到廉价劳工的同时,也奠下新北市电子业发展的基础。在当时的奖投条例下,通用设厂不仅获得政府的行政支援,工业策进会亦协助代办申请工厂设立及建筑许可。在优渥的投资条件下,其他美商如艾德蒙、精密、飞歌、德州仪器及摩托罗拉等公司也陆续跟进设厂,但在高速发展的背后,也产生了环境污染及职业灾害等问题,如1972年发生在淡水的飞歌事件。1980年代随著树林、泰山、土城、瑞芳及林口等工业区及新市镇的开发,工业的发展逐渐由市中心往市郊延伸,长期投资业��不断加入,强化了新北市的产业基础。\n在工业就业人口中,以制造业和营造业为大宗,各占总就业人口27.82%和8.90%;至于在服务业就业人口中,则以批发及零售业、住宿及餐饮业、金融及保险业、其他服务业、运输及仓储业、教育服务业为大宗。\n目前新北市辖内共有六大主要工业区,由经济部工业局开发者为新北产业园区、土城工业区、瑞芳工业区、树林工业区及林口工业区,泰山工业区则为民间开发。除此之外,尚有多处小型工业区。\n汐止区则为近年崛起的新兴工商区域,区内登记资本额1亿元以上公司高达7,175家,包括宏碁、纬创、增你强、浩汉、宇瞻与台湾航电等多家国际级企业进驻;目前市府已将汐止区的社后樟树湾工业区、市中心工业区以及保长坑工业区等3处地区规划成为‘大汐止经贸园区’的产业核心聚落。大汐止经贸园区定位为“新北市产业黄金走廊”东区重点计画,要将既有的产业串联成北台科技廊带,希望吸引国际企业总部进驻,进而创造磁吸群聚效应,带动整体繁荣发展,预计未来增加约三万名就业人口,两兆元以上的年产值。\n\n工业园区列表\n台北港特定区\n台北港特定区位于台北港周边八里、林口一带约1138公顷土地,为新北市为配合台北港开港所规划之都市更新计画,特定区内预定为物流、运输、仓储、会议中心等使用,“台北港特定区”正由内政部区域委员会审理,将台北港提升为国际商港。\n\n能源\n新北市是全球唯一市内有三座核能电厂的都市,其中位于石门区的第一核能发电厂与万里区的第二核能发电厂目前商转中,贡寮区的第四核能发电厂已经兴建完毕,唯台湾社会对于核四是否运转仍有诸多正反意见,目前尚为封存状态;火力发电厂则有位于林口区的林口发电厂,启用于1968年,为当时台电系统容量最大(30万瓩)之可燃煤及燃油火力发电机组。水力发电厂部分则有新店区的桂山发电厂,桂山电厂下辖五座机组,其中四座位于新北市,皆位于新店溪水系流域,分别为桂山机组、乌来机组、粗坑机组及翡翠分厂。\n\n交通\n新北市的人口众多,市区的交通流量十分庞大。每逢尖峰时段或假日,经常会有大量人潮、车潮流动于市区内或台北、新北两市之间,导致市区内各重要干道常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形。为求尽可能在短时间内疏散人潮、车潮,并减少塞车情形,因此除了一般道路外,亦兴建多条快速道路与联外桥梁。但因新北市的主要行政区过去皆为全面依赖台北市的卫星城市,因此交通建设早期以联络新北市与台北市为主,较少以新北市为主体的交通建设;直到最近台北都会区扩大加上升格直辖市等效应,如台64线、台65线、台北捷运环状线、万大-中和-树林线及新北捷运淡海轻轨、安坑轻轨、三莺线等交通建设才逐一兴建或规划完成。\n\n台铁、高铁\n台湾铁路在目前在新北市的主要路线有纵贯线、宜兰线;其中位于新板特区的板桥车站为新北市的交通枢钮,包括台铁、高铁、板南线及环状线都与该站共构。平溪线则为由台铁所经营的传统铁路支线,最初是为了运输自沿线矿坑开采而得的煤矿而兴建此路线,后来并兼办客运。平溪线沿线旅游景点众多,现在已经为新北市的重要观光资产。\n台湾高铁在新北市境内设有板桥车站,并与台铁、捷运共构。\n\n捷运及轻轨\n目前新北市板桥区、新庄区、中和区、永和区、新店区、淡水区、土城区、三重区、芦洲区、泰山区、林口区已有捷运系统。\n\n通往莺歌区、三峡区等之捷运正在兴建中。\n通往汐止区、树林区、五股区、八里区、深坑区、石碇区之捷运正在规划中。\n捷运或轻轨系统位于新北市境内的由新北市政府捷运工程局负责规划与营运事宜。2018年1月26日,新北捷运公司正式成立,成为台湾第四座大众捷运系统。\n\n台北捷运: 淡水信义线、 中和新芦线、 松山新店线(含 小碧潭支线)、 板南线、 万大-中和-树林线(兴建中)\n新北捷运: 淡海轻轨、 环状线、 安坑轻轨、 三莺线(兴建中)、五股泰山轻轨(规划中)\n桃园捷运: 机场线\n\n主要道路\n高速公路\n新北市境内现有主要高速公路三条,共设有18个交流道及端点。\n国道一号(中山高速公路)呈东西向,为溪北地区的三重、芦洲、五股、新庄、泰山、林口联络台北都会区及台湾西部各县市的交通要道;国道三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亦呈东西向,主要行经溪南的新店、中和、板桥、土城、树林、三峡、莺歌。国道一号及国道三号在新北市内可借由汐止区的汐止��统交流道连接。\n国道五号(蒋渭水高速公路)行经市内的石碇、坪林,为台北都会区通往宜兰县的交通要道,其中国道五号的雪山隧道有三分之二位于新北市坪林区境内。\n另两条高速公路,虽主要路线不在新北市境内,但均各有一座交流道位于新北市;莺歌系统交流道位于莺歌区,用于连结国道二号(桃园环线高速公路)与国道三号;深坑端则位于深坑区,为国道三号甲线的终点。\n\n注:国道1号与国道3号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编排。\n其他县市的快速道路\n•水源快速道路\n\n公车\n服务新北市的主要客运公司包括首都客运、台北客运、新北客运、淡水客运、指南客运、中兴巴士、光华巴士、基隆客运、三重客运、国光客运、大都会客运、新店客运、欣欣客运、福和客运。\n目前以新北市政府交通局作为主管机关的新北市市区公车由台北市公车联营管理中心建立路线编码系统,并与台北市联营公车整合,目前民间常以台北联营公车兼指台北市和新北市的市区公车。除付费联营公车外,台北县时期各乡镇市为服务偏远地区并鼓励搭乘大众运输工具,陆续推出免费公车,升格后新北市政府整合了这些路线,并统称为“新巴士”。\n\n客运\n公路客运\n三重客运(1212 公西-三重)、国光客运\n\n自行车\n新北市自行车道包括数条供给民众休闲及运动使用的自行车专用道路,沿途结合观光景点,并设置相关公共设施自行车租借系统方便民众骑乘时使用。\n\n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n新北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是新北市的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采用无人化自助式服务。原先的NewBike系统由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建置和营运,2015年4月停用。取而代的是由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提案、捷安特公司负责建置和营运的YouBike系统。\n截至2018年10月22日,YouBike微笑单车于市内设有505个站点。\n在深澳,有铁道自行车,只要从八斗子车站出站,就看到深澳铁道自行车八斗子站。\n\n河运\n淡水河曾为台湾唯一具有航运功能的河川,后因淡水河航道逐渐淤塞,其河运也因此没落。目前新北市境内的码头主要是作为观光用途。\n\n渔人码头(位于淡水区)\n八里渡船头(位于八里区)\n龙形渡船头(位于八里区)\n忠孝码头(位于三重区)\n华江码头(位于板桥区)\n\n海运\n台北港位于八里区,为一国际商港,启用于1998年;其定位为基隆港的辅助港;台北港目前是台湾第一个、也是投资金额最大的港埠BOT建设,现有25座营运码头,包括货柜码头4座、油品及杂货码头16座、海巡码头3座、港勤码头2座,目前台北港货柜码头是由台北港货柜码头股份有限公司经营。\n\n飞航\n新北市的航空运输主要依靠邻近的桃园国际机场与松山机场。兴建于1937年台湾日治时期的淡水水上机场位于现今淡水区,曾是台湾的第二座国际机场,但已经在1945年废止。\n另外,市内的双和医院及亚东医院设有直升机飞行场。\n\n公共设施\n新北市境内拥有众多公共设施,类别则大致包含体育设施、文教设施、社福设施、动保机构、司法机构、交通管理机构及研究机构:\n\n体育设施\n板桥体育场(位于板桥区)\n土城综合体育场(位于土城区)\n新庄体育场(位于新庄区,设有新庄棒球场)\n三重体育场(位于三重区)\n树林体育场(位于树林区)\n新庄国民运动中心(2012年12月29日启用)\n芦洲国民运动中心(2014年8月31日启用)\n淡水国民运动中心(2014年9月12日启用)\n三重国民运动中心(2014年9月29日启用)\n土城国民运动中心(2014年10月19日启用)\n中和国民运动中心(2014年10月31日启用)\n板桥国民运动中心(2015年3月24日启用)\n新五泰国民运动中心(2015年7月19日启用)\n树林国民运动中心(2016年7月11日启用)\n汐止国民运动中心(2016年9月24日启用)\n永和国民运动中心(2016年11月26日启用)\n莺歌国民运动中心(2018年3月1日启用)\n三莺国民运动中心(2018年10月17日启用)\n林口国民运动中心(2019年12月17日启用)\n五股国民运动中心(2020年6月12日启用)\n新店国民运动中心(2020年12月13日启用)\n文教设施\n国立台湾图书馆(位于中和区)\n新北美丽永安生活馆(位于中和区)\n新北市中和地区农会文物馆(位于中和区)\n新北市学生美术馆(位于中和区)\n新北市立图书馆(总馆位于板桥区)\n新北市立艺文中心(位于板桥区)\n石尚矿物化石博物馆(位于板桥区)\n国定古迹林本源园邸(位于板桥区)\n黄龟理纪念馆(位于板桥区)\n板桥多功能文教馆(位于板桥区)\n府中15;府中15新北市纪��片放映院;府中15新北市动画故事馆(位于板桥区)\n板桥435艺文特区(位于板桥区)\n三寸金莲文物馆(位于土城区)\n新北市立新庄文化艺术中心(位于新庄区)\n中华服饰文化中心(位于新庄区)\n辅仁大学中国天主教文物馆(位于新庄区)\n辅仁大学校史馆(位于新庄区)\n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位于八里区)\n新北市永续环境教育中心(位于八里区)\n台湾民间文化馆(位于八里区)\n新北市淡水古迹博物馆[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位于淡水区)\n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位于三芝区)\n朱铭美术馆(位于金山区)\n九份金矿博物馆(位于瑞芳区)\n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位于瑞芳区)\n九份风筝博物馆(位于瑞芳区)\n猴硐煤矿博物园区(位于瑞芳区)\n华梵文物馆(位于石碇区)\n台湾煤矿博物馆(位于平溪区)\n菁桐矿业生活馆(位于平溪区)\n坪林茶业博物馆(位于坪林区)\n乌来林业生活馆(位于乌来区)\n乌来泰雅民族博物馆(位于乌来区)\n新北市立乌来国民中小学原住民族文物馆(位于乌来区)\n世界宗教博物馆(位于永和区)\n杨三郎美术馆(位于永和区)\n台湾清华石壶艺术中心(位于永和区)\n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位于莺歌区)\n釉之华─活的陶瓷教育馆(位于莺歌区)\n李梅树纪念馆(位于三峡区)\n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位于三峡区)\n三峡区历史文物馆(位于三峡区)\n李梅树教授纪念园区(位于三峡区)\n台湾电力公司核二厂北部展示馆(位于万里区)\n新店文史馆(位于新店区)\n台湾民窑生态教学园区(位于新店区)\n台北怀旧博物馆(位于新店区)\n台湾交趾陶艺术文物馆(位于新店区)\n陈逢显毫芒雕刻馆(位于新店区)\n新北市青少年图书馆(位于新店区)\n泰山明志书院(位于泰山区)\n美雅士浮雕美术馆(位于林口区)\n紫禁城博物馆(位于芦洲区)\n三芝游客中心(名人文物馆)(位于三芝区)\n红树林生态教育馆(位于淡水区)\n信不信由你搜奇博物馆(位于淡水区)\n淡江大学文锱艺术中心(位于淡水区)\n淡江大学海事博物馆(位于淡水区)\n沪尾一方–渔人码头艺文空间(位于淡水区)\n道生中国兵器博物馆(位于淡水区)\n白沙湾游客中心探索馆(位于石门区)\n社福设施\n新北市立仁爱之家(位于万里区)\n新北市立八里爱心教养院(位于八里区)\n新北市立殡仪馆(馆设板桥区、火葬场设于三峡区)\n动保机构\n瑞芳动物之家(位于瑞芳区)\n三芝动物之家(位于三芝区)\n淡水动物之家(位于淡水区)\n五股动物之家(位于五股区)\n八里动物之家(位于八里区)\n新店动物之家(位于新店区)\n中和动物之家(位于中和区)\n板桥动物之家(位于板桥区)\n交通管理机构\n交通部高速公路局(位于泰山区)\n台北区监理所(位于树林区)\n板桥监理站(位于中和区)\n芦洲监理站(位于芦洲区)\n司法机构\n台湾新北地方法院(位于土城区)\n台湾新北地方法院-板桥简易庭(位于板桥区)\n台湾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简易庭(位于三重区)\n法务部矫正署台北看守所(位于土城区)\n法务部矫正署台北女子看守所(位于土城区,原为士林看守所)\n法务部矫正署台北少年观护所(位于土城区)\n法务部矫正署新店戒治所(位于新店区)\n智慧财产及商业法院 (位于板桥区)\n法务部行政执行署新北分署 (位于板桥区)\n研究机构\n国家教育研究院(位于三峡区)\n内政部建筑研究所(位于新店区)\n法务部法医研究所(位于中和区)\n经济部地质调查及矿业管理中心(位于中和区)\n交通部公路局工程材料技术所(位于新庄区)\n劳动部劳动及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位于汐止区)\n农业部兽医研究所(位于淡水区)\n\n教育\n新北市教育主管机管为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根据民国104年(2015年)新北市教育统计年报,104学年度新北市公私立国民小学计216所,其中公立208所、私立8所;公私立国民中学计98所,其中国立1所、公立80所、私立17所。\n\n大专院校\n高中职\n板桥区\n\n新北市立板桥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海山高级中学\n国立华侨高级中等学校\n新北市立光复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光仁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光华高级商业职业进修学校\n新北市私立豫章高级工商职业学校\n中和区\n\n新北市立中和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锦和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南山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竹林高级中学\n永和区\n\n新北市立永平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复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智光高级商工职业���校\n土城区\n\n新北市立清水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新北高级工业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中华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裕德实验高级中学\n三峡区\n\n新北市立明德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北大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辞修高级中学\n莺歌区\n\n新北市立莺歌高级工商职业学校\n树林区\n\n新北市立树林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树人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n新庄区\n\n新北市立新庄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丹凤高级中学\n新北市天主教恒毅高级中学\n三重区\n\n新北市立新北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三重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三重高级商工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格致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金陵女子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东海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谷保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清传高级商业职业学校\n芦洲区\n\n新北市立三民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徐汇高级中学\n泰山区\n\n新北市立泰山高级中学\n林口区\n\n新北市立林口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醒吾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林口康桥国际高中\n八里区\n\n新北市私立圣心女子高级中学\n淡水区\n\n新北市立竹围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淡江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淡水高级商工职业学校\n金山区\n\n新北市立金山高级中学\n万里区\n\n新北市私立中华高级商业海事职业学校\n汐止区\n\n新北市立秀峰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樟树国际实创高级中等学校\n新北市私立崇义高级中学\n瑞芳区\n\n新北市立瑞芳高级工业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时雨高级中学\n双溪区\n\n新北市立双溪高级中学\n新店区\n\n新北市立新店高级中学\n新北市立安康高级中学\n新北市私立中信高级中等学校\n新北市私立崇光高级中学\n康桥双语学校\n新北市私立开明高级工商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南强高级工商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庄敬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n新北市私立能仁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n石碇区\n\n新北市立石碇高级中学\n\n国民中学、小学\n教育机构\n新北市立图书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为新北市政府成立的公共图书馆,主管单位为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5年5月,位于板桥区贵兴路的新图书总馆落成启用,是台湾唯一一座24小时全天开放的公立图书馆,同时在新北市各辖区共设有103座分馆(其中一般分馆60座、亲子分馆2座、图书阅览室33座、亲子图书阅览室3座、智慧图书馆3座、青少年图书馆1座、文史馆1座),新北市立图书馆系统共有馆藏约374万册。\n\n医疗\n根据2011年的统计,新北市共有一般医院(含医学中心、区域医院、地区医院)58所,其中共有二所医学中心,分别是亚东纪念医院及淡水马偕纪念医院。新北市医疗院所及医事机构开(执)业人员大多集中在淡水河西岸人口较多的行政区。在医疗院所家数上,以板桥区(538家)最多,中和区(340家)次之,三重区(333家)则排第三;医事人员数上板桥区(5,054人)排第一,新店区(3,669人)则排第二,中和区(3,198人)再次之,但29区中也有高达12区境内完全没有医院,可见新北市在医疗资源分布存在较大城乡差距。2011年每万人医事人员数,新北市为72.34人,每万人病床数则是42.00床。\n新北市立联合医院,为新北市政府成立的公立医院,原为台北县立医院,2010年12月27日改为新北市立联合医院,目前有板桥院区、三重院区、土城院区三个院区。\n中华民国卫生福利部于新北市则辖有台北医院及双和医院,其中双和医院为卫服部委托台北医学大学兴建经营的大型医院,是台湾首家BOT的医院。\n\n大型医院\n卫生福利部双和医院\n卫生福利部台北医院\n新北市立联合医院\n三重院区\n板桥院区\n长庚医疗土城医院\n板新医院\n板英医院\n中英医院\n板桥国泰医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板桥中兴医院\n新店耕莘医院\n安康院区\n耕莘诊所附设新店央北社区长照机构\n永和耕莘医院\n永和复康医院\n亚东纪念医院\n元复医院\n广川医院\n北新医院\n淡水马偕纪念医院\n公祥医院\n全民医院\n新店慈济医院\n行天宫医疗财团法人恩主公医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辅仁大学附设医院\n新庄仁济医院\n新泰综合医院\n丰荣医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大医院金山分院\n汐止国泰医院\n仁康医院\n永和振兴医院(于2016.5.31歇业)\n恩桦医院\n新仁医院\n树林仁爱医院\n\n文化事务\n文化局下设文化设施、文化发展、艺文推广、文化资产、艺术展演等五个业务科,并有新北市立图书馆、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等五个二级机关。此外,亦��理新北市艺文中心(板桥)、新庄文化艺术中心、国定古迹林本源园邸(林家花园)、板桥435艺术特区、“府中15-新北市纪录片放映院;新北市动画故事馆”及“坪林茶业博物馆”等艺文馆舍及设施。\n\n语言\n新北市通行现代标准汉语,其他通行的汉语有台语(台湾闽南语);部分受过台湾日治时期教育的年长市民能以日语沟通。\n台语腔调有偏泉腔、偏漳腔和泉漳混合腔,偏泉腔分布于三重、芦洲、永和、新店、新庄、泰山、树林、五股、林口、三峡、莺歌、深坑、石碇、坪林、淡水、八里、三芝、平溪、汐止、瑞芳部分地区;偏漳腔分布于板桥、土城、中和、石门、金山、万里、贡寮、双溪、瑞芳北半部;泉漳混合腔分布在乌来北半部。\n新北市唯一原住民区乌来区以使用泰雅语为主,主要为“赛考利克泰雅语”。\n\n文学\n文学史及相关论述\n截止至2012/2/20,没有一本专门谈论新北市(包括过去的台北县)文学发展的书出版,只有县籍作家的小传出版,至于民间文学、古典诗歌、传统诗社、俗语等的研究则相当匮乏。\n书目及文章列表:台北县政府文化局,《20堂北县文学课:台北县文学家采访小传》(1)、(2),台北县政府文化局,2010年。\n硕博士论文:张宏诚〈台湾解严后县市文学奖研究(1987~2010)〉\n期刊论文:许俊雅〈台北县文学发展概况〉\n\n出版\n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为其出版文学作品的作家、学者,有:施翠峰、许俊雅、陈淑贞、庄华堂、应凤凰、梁景峰、李魁贤、郭枫、周焕武、张德本、陈鸿森、柯锦峰、杜文靖、张放、麦穗、廖清秀、王少涛、周明德、郑清文、杨丽玉、吴漫沙、张香华、赖永松、莫渝、林鹭、张芳慈、欧宗智、邱各容、吴钧尧、一信、贺志坚、秦贤次、林盛彬、巴陵、李宗慈、黄玮琳、颜艾琳、陈谦(陈文成)、潘秋荣、庄媛樱、林辉熊、毕璞、陈若曦、戴宝村、蔡碧婵、陈天岚、林𪸩琨、李元贞、张我军、高前、王昶雄、黄得时。\n\n文学活动\n“台北县文学奖”的征文活动、颁奖,以及出版得奖作品集。100年升格后,更名为“新北市文学奖”。\n文化局曾经举办“北台湾文学研习营”,现在已经停办。\n文化局出版“新北市文化”和“新北市艺游”,作为在地文化资讯刊物。\n\n基金会及文学团体\n新北市有“新北市文化基金会”、“周大观文教基金会”、“林荣三文化公益基金会”等推广及赞助文学活动的基金会。\n属于全国性的文学社团有“中华民国传统诗学会”;属于地方性的文学社团则有“台北县貂山吟社”。\n\n眷村文化\n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于空军三重一村设有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n新北市政府文化局于2010年第一次办理台北县眷村文化节,后续转型为“新北市竹篱笆艺文季”,并于2011年至2015年连续办理。\n\n文化节庆活动\n新北市政府文化局办理的文化节庆活动有:新北市新庄国际鼓艺节、新北市国际环境艺术节、新北市三峡蓝染节。\n新北市政府在2011年起每年在市府广场举办“新北市欢乐耶诞城”。2015末开始每年在市府广场举办“新北市冬季系列活动”由“新北市欢乐耶诞城”连结“台北最HIGH新年城”转播以及冬季系列项目(包含:台北跨年“市民广场的萤幕”、寒假活动、年货大街、新板新春活动“小年夜至大年初八以及除夕夜”、新板灯节)。\n贡寮国际海洋音乐祭最早是由台北县政府与独立的地下音乐制作公司角头音乐所合作发起,参与海洋音乐祭表演的除了许多知名摇滚乐团体与歌手外,也有不少地下音乐表演单位,因此从活动首次举办以来就被视为台湾的年度摇滚盛事。海洋音乐祭是以福隆海水浴场内外两个沙滩上所搭建的表演场地作为舞台,以接力的方式由许多不同的表演单位轮流上台,听众进场完全免费。\n\n博物馆家族\n‘新北市博物馆家族’是由新北市政府文化局联合境内公私立博物馆所组成,目前成员如下:\n\n台湾艺术大学艺术博物馆\n新庄文化艺术中心\n世界宗教博物馆\n杨三郎美术馆\n陈逢显毫芒雕刻馆\n新店文史馆\n新北市乌来泰雅民族博物馆\n新北市立莺歌陶瓷博物馆\n李梅树纪念馆\n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n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n泰山区娃娃产业文化馆\n新北市立淡水古迹博物馆\n淡江大学海事博物馆\n琉传天下艺术馆\n朱铭美术馆\n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n台电核二厂北部展示馆\n新北市立黄金博物馆\n坪林茶业博物馆\n华梵文物馆\n\n文化资产\n新北市之文化资产\n目前新北市共有文化资产168笔,其中古迹74笔、历史建筑50笔、遗址4笔、文化景���4笔、传统艺术23笔、民俗及有关文物8笔、古物5笔。\n\n板桥林家花园\n淡水红毛城\n十三行遗址\n沪尾炮台\n理学堂大书院\n芦洲李氏古厝\n深坑黄氏永安居\n大坌坑遗址\n\n官方调查、研究之出版\n有形文化资产方面:至2012年2月11日为止,新北市文化局与新北市立文化中心,已经调查研究并且出版成果的有形文化资产有:\n\n古迹:\n国定古迹林本源园邸(板桥林家花园)及(三落大厝)\n市定古迹淡水海关码头\n市定古迹淡水气候观测所\n市定古迹淡水水上机场\n市定古迹淡水礼拜堂\n市定古迹沪尾偕医馆\n市定古迹永和网溪别墅\n市定古迹新店狮仔头山隘勇线\n市定古迹原英商嘉士洋行仓库\n市定古迹瑞芳四脚亭炮台\n淡水外侨墓园\n行政院卫生福利部乐生疗养院\n市定古迹三重先啬宫\n市定古迹五股西云寺\n新庄武圣庙\n新北市的历史建筑:\n白色恐怖景美纪念园区(国家人权博物馆)\n聚落\n深坑老街\n古物:\n树林彭厝镇安宫邢府王爷百年神像\n草岭古道虎字碑\n文化景观:\n九份、台阳、江两旺\n瑞芳区猴硐煤矿博物园区\n新北市的桥梁(不含联外桥梁、国道、铁路)\n淡水河\n关渡大桥\n大汉溪\n重翠大桥(含台64线)、大汉桥、新海大桥、新月桥(休闲用)、台65线快速道路、城林大桥、浮洲桥、城林大桥、柑园二桥、三莺二桥、三莺大桥\n新店溪\n秀朗大桥、中安大桥、碧潭大桥、碧潭吊桥(休闲用)\n二重疏洪道\n成芦大桥、永安大桥、中山大桥、承光桥(休闲用)、重新大桥、新北大桥\n新北市的眷村\n空军三重一村\n东北角渔村的聚落与生活\n无形文化资产方面:至2012年2月11日为止,新北市文化局与新北市立文化中心,已经调查研究并且出版成果的无形文化资产有:\n\n传统艺术:\n廖琼枝及其歌仔戏艺术\n洪美雪及其歌仔戏艺术\n杨秀卿及其念歌艺术\n江赐美布袋戏\n刘英宏及其在三峡祖师庙的作品艺术\n民俗及有关文物:\n新庄本土宗教发展现况\n古物\n基隆淡水郡汇编\n文山海山郡汇编\n台北厅志\n台北州街庄志汇编上.下二册\n\n宗教\n新北市的宗教概况与台湾宗教概况大致相同,以佛教、道教及台湾民间信仰为主。\n早期世居新北的凯达格兰族崇尚万物有灵的泛灵信仰。16世纪西班牙会士曾传入天主教,历经荷西战役后,被迫中断。随著17世纪汉移民带来了属于汉字文化圈的香火,逐渐改变新北原生宗教风貌。在清领时期,台湾社会普遍“重儒道轻释佛”,民众崇尚道教与儒教三纲五常观念,佛教较不振。清领后期西方传教士马偕博士为台北带来了西方的基督信仰的长老教会。\n二次大战及国共内战之后,大量新移民迁入,传入诸多新宗派。1950年代之后,大规模南部、中部居民移入新北,亦将其祖居地守护神分灵入城,此时期除了本地乡土神以外,以祭祀妈祖、王爷、关公、佛祖、观音等居多,也有不少祀奉神农大帝的庙宇。大台北地区佛道教寺庙数量之多,冠于北台湾,教派之广几涵盖各神佛,堪称台湾宗教总汇。除了传统汉人宗教,也有西方的基督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新北市有台湾唯一东正教礼拜圣堂。\n\n信仰中心\n佛教: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园区、灵鹫山无生道场、中和圆通禅寺、土城承天禅寺、广承岩寺、慈航纪念堂、树林福慧寺、九份金山寺、凌云禅寺、五股西云寺、板桥接云寺、芦洲涌莲寺、淡水龙山寺、竹林山观音寺、新庄地藏庵、三峡长福岩、三峡佛光山金光明寺、淡水清水岩、顶泰山岩、下泰山岩、鄞山寺、石门妙济寺、富福顶山寺、新庄潮江寺、缘道观音庙、新北市佛教会等。\n道教:八里开台天后宫、淡水福佑宫、板桥慈惠宫、新庄慈祐宫、德心宫、金包里慈护宫、金包里三界坛圣德宫、三芝福成宫、镇南宫石妈祖庙、三重先啬宫、三重义天宫、烘炉地南山福德宫、九份仑顶福山宫、九份青云殿、金瓜石劝济堂、汐止济德宫、汐止拱北殿、汐止忠顺庙、中和广济宫、中和福和宫、霹雳宫、太平宫、利洋宫、三忠庙、行修宫(行天宫三峡分宫)、店仔街福德宫、树林济安宫、树林彭厝镇安宫、芦洲保和宫、永和保福宫、板桥真武庙、板桥保安宫潮和宫、油车口忠义宫、金包里广安宫、八里安福宫、紫皇天乙真庆宫、淡水太子庙、淡水屯山古圣庙行忠堂、莺歌福德宫、八分寮福德宫、麻竹坑福德祠、石碇财神庙、新庄广福宫、新庄武圣庙、新庄文昌祠、新庄保元宫、新庄大众爷庙、八里大众庙、干华十八王公庙、莺歌碧龙宫、瑞芳龙岩宫、迪毅堂、善息堂等。\n基督新教:淡水礼拜堂、树林基督长老教会、土城基督长老教会等。\n天主教:天主教台北总教区。\n东正教(正教会):台湾基督正教会新店礼拜圣堂。\n历史遗址:台北西国三十三所灵场、金瓜石金泉寺。\n\n旅游\n为推动市内观光软硬体之发展与建设,新北市观光旅游局已于2007年10月1日成立。\n新北市幅员辽阔且兼具城乡风情,市内的旅游资源呈现多样化的特色;新北市的东北、北部、西北部均临海,海岸线长达120余公里,市内北海岸与东北角海岸拥有丰富的海景奇观及海岸风光,南部则为中央山脉北端雪山山脉的支棱,山多溪谷多,为新北市内陆地景的一大特色,也是重要的观光资源。\n除各种地貌景观外,新北市的人文景观亦十分丰富,有莺歌陶瓷、三峡蓝染、坪林茶叶文化、淡水景观、乌来温泉文化、平溪天灯文化等浓厚的历史人文特色。\n\n旅游景点\n贡寮区:草岭古道、 福隆海水浴场 、旧草岭隧道、三貂角灯塔、桃源谷大草原\n双溪区:双溪荷花园、不厌亭\n石门区:石门洞、富贵角灯塔 、白沙湾海水浴场、富基渔港\n万里区:野柳风景特定区、翡翠湾风景区\n金山区:朱铭美术馆、金山温泉、金山老街、中角湾\n三芝区:浅水湾、三生步道 、源兴居\n淡水区:淡水老街、红毛城、淡水福佑宫、淡水渔人码头、沪尾炮台、云门舞集、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小白宫)、一滴水纪念馆\n八里区:八里左岸公园、十三行博物馆\n五股区:观音山、五股西云寺、凌云禅寺、水碓景观公园、五股湿地、五股商圈、微风运河\n泰山区:顶泰山岩、泰山区娃娃产业文化馆\n新庄区:中港绿堤、新庄庙街商圈、新庄体育场、新庄水源地、新月桥、西盛遥控飞机场\n板桥区:板桥林家花园、新板特区商圈、板桥府中商圈、新板万坪都会公园\n土城区:承天禅寺、桐花公园\n三峡区:三峡老街、三峡祖师庙、三峡拱桥&八张左岸、鸢山、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火金姑茶\n莺歌区:莺歌陶瓷老街、莺歌陶瓷博物馆、莺歌石、三莺新生地\n三重区:先啬宫、三重林氏古厝、新北大都会公园、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前空军三重一村)\n芦洲区:芦洲李宅、涌莲寺、徐汇广场\n林口区:竹林山观音寺、MITSUI OUTLET PARK 林口(林口三井)\n树林区:大同山、山佳车站、鹿角溪\n中和区:圆通寺、烘炉地、八二三纪念公园\n永和区:乐华夜市、世界宗教博物馆、比漾广场、永和中兴街 (韩国街)\n新店区:碧潭风景区、银河洞\n汐止区:新山梦湖、汐止拱北殿、金龙湖、汐止五指山\n深坑区:深坑老街、永安居(每逢周休假日与国定假日开放)\n乌来区:乌来瀑布、乌来温泉\n坪林区:坪林茶业博物馆\n石碇区:石碇千岛湖、皇帝殿山登山步道、石碇商圈\n平溪区:十分瀑布、菁桐老街、平溪老街\n瑞芳区:猴硐猫村、猴硐煤矿博物园区、九份、金瓜石、黄金瀑布、鼻头角步道、南雅奇岩、深澳岬角\n森林游乐区\n内洞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乌来区)\n云仙乐园 (位于乌来区)\n满月圆国家森林游乐区(位于三峡区)\n大板根森林游乐区(位于三峡区)\n\n商圈百货市集\n商圈\n新北市过去多为小型地方商圈,直到升格为直辖市、位于市政府所在地板桥区的新板特区开发成型后,跨行政区的都会型商圈才真正出现。\n\n新板特区商圈\n板桥府中商圈\n百货商场\n远东百货\n环球购物中心\n美丽新广场\n丽宝百货广场\n丽宝渔人码头广场\n大都会广场\n大汐止广场\nIFG远雄广场\nMITSUI OUTLET PARK 林口\n昕境广场\n徐汇广场\n晶冠广场\n三猿广场\n秀泰生活树林店\n土城日月光广场\n迪斯尼购物广场\n宏汇广场\n晶冠广场\n比漾广场\n大型量贩店\n家乐福:淡新店、重新店、芦洲店、新店店、北大店、树林店、中和店、土城店、中平店、板桥店、林口店、汐科店\n大润发:中和店、景平店、土城店、碧潭店\n爱买:永和店、南雅店、三重店\n好市多:新庄店、中和店、汐止店\n家饰家居商场\n宜家家居:新庄店、新店店\n特力屋:新庄店、中和店、土城店、三峡店、新店店、新埔店(社区型)、集贤店(社区型)、得和店(社区型)、中山店(社区型)、集美店(社区型)、长安店(社区型)\n特力和乐:土城店、新店店、三峡店、中和店、重新店\n宜得利家居:汐止店、土城店、板桥店、淡水店、林口店、新庄店、重新店、中和店\n电影院\n威秀影城:板桥大远百、中和环球、林口MITSUI OUTLET PARK\n秀泰影城:板桥、土城、树林\n国宾影城:淡水礼莱、林口昕境、新庄晶冠\n美丽新影城:淡海、宏汇\n喜乐时代影��:永和\n三重天台戏院\n鸿金宝麻吉影城\n府中15新北市纪录片放映院\n\n体育\n目前新北市体育事务主管机关为新北市政府体育处。负责新北市各项体育相关的行政业务与推广活动办理。\n\n赛事\n2016年夏季国际少年运动会是新北市首度主办国际综合运动会,国际少年运动会(简称ICG)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承认的正式赛会,选手参赛年龄在12岁至15岁之间,在为期6天的赛会中,将举行田径、游泳、手球、跆拳道、网球、桌球、篮球、足球及排球等9种运动比赛。\n第二十九届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简称2017台北世大运)于2017年8月19日至8月30日在台湾台北市举行,为台湾首次举办的世界大学运动会,也是台湾历年来获得主办层级最高的国际体育赛事。\n新北市万金石马拉松:为台湾唯一获得世界田径总会银标签认证之赛事。\n2025年夏季世界壮年运动会:新北市与台北市将于2025年共同举办世界壮年运动会。\n\n球队\n新北市的属地球队有TPBL新北国王和新北中信特攻,两队共同使用新庄体育馆为主场馆。中华职业棒球大联盟富邦悍将将新庄棒球场作为主要场地的根据地。另外亦有新北市成棒队和职业电竞队新北金矿。\n\n体育场馆\n板桥场区\n\n板桥第一运动场\n板桥第二运动场、板桥体育馆→新北小巨蛋\n板桥国民运动中心\n土城场区\n\n土城综合运动场\n土城国民运动中心\n新庄场区 \n\n新庄体育馆\n新庄棒球场\n新庄田径场\n新庄国民运动中心\n新庄网球暨桌球场\n芦洲场区\n\n芦洲国民运动中心\n中和场区\n\n锦和运动公园\n中和国民运动中心\n林口场区\n\n林口运动公园\n林口国民运动中心\n树林场区\n\n树林极限运动场\n树林红土网球场\n树林篮球场\n树林国民运动中心\n泰山场区\n\n泰山体育馆\n泰山体育场\n泰山游泳池\n泰山国民运动中心\n淡水场区\n\n淡水国民运动中心\n汐止场区\n\n汐止综合运动场\n汐止国民运动中心游泳池\n汐止国民运动中心\n三重场区\n\n三重棒球场\n三重体育馆(新北市三重区综合运动场)\n三重国民运动中心\n莺歌场区\n\n莺歌国民运动中心\n三峡场区\n\n三莺国民运动中心\n永和场区\n\n永和国民运动中心\n五股场区\n\n五股国民运动中心\n新店场区\n\n新店国民运动中心\n\n城市交流\n双北合作\n新北市与台北市同属大台北都会区,两城市交流密切。\n“双北合作交流平台”自104年迄今已经举办超过30场次小组会议,著重在合作增进与市民生活相关的议题,办理“公车动态资讯系统整合计画”、“双北连络桥梁道路清洁维护”、“双北殡葬设施合作”、“双北合办就业博览会”,另辟驶22条跨县市快速公车,提供大台北共同生活圈便利通行;扩增全国最多YouBike租借站达302站,提供超过5,800辆公共自行车;已完成首座双北合作跨市桥梁(台北桥三重往台北方向)增设自行车道工程并开放通车;原先在双北市联营公车价差补贴款争议部分,也经由双方协商取得共识。\n\n北台区域发展合作\n新北市与北台湾7县市(宜兰县、基隆市、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新竹市与苗栗县)的跨域合作始于2003年签署“北台区域发展合作备忘录”,2004年签署“北台区域都市发展策略联盟备忘录”,2005年成立“北台区域发展推动委员会”,2006年共同发表“北台区域合作宣言”,订定“北台区域发展推动委员会组织规程”,有计画地逐步展开区域联盟的合作。\n\n姊妹市\n新北市目前在世界各地共缔结了10个友好城市。\n\n 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Cincinnati City, Ohio, USA)\n 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县(Miami-Dade County, Florida, USA)\n 美国俄亥俄州瑞奇兰郡(Richland County, Ohio, USA)\n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县(County of Los Angeles, California, USA)\n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郡(County of Baltimore, Maryland, USA)\n 美国德克萨斯州哈里斯郡(County of Harris Texas, USA)\n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USA)\n 德国巴伐利亚施塔恩贝格县(Starnberg, Germany)\n 菲律宾黎刹省(Province of Rizal, Philippines)\n 马绍尔群岛贾卢伊特环礁\n\n参见\n台北历史、2010年中华民国县市改制直辖市、直辖市 (中华民国)\n新北市政府、新北市议会\n台北都会区、新北捷运、北北基、北北桃\n新北市旅游景点列表\n中央选举委员会\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新北市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新北市乐活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姊妹市及友好城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北县改制计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行政院公报第015卷第170期\n我的新北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我的新北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Facebook的专页\n新北市博物馆家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OpenStreetMap上有关新北市的地理信息"} +{"doc_id": "1153", "title":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 "text":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缩写为 ICZN;法文:Code international de nomenclature zoologique)是一套用于规范动物的科学命名的国际性学术法规,由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负责修订和解释。主要内容包括:动物界各分类阶元的学名命名原则、语法和作者认定,对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等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以及动物学家在命名物种和讨论物种命名过程中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同时规定了管理和仲裁动物命名的专门机构及其权力。\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以英文和法文写成,被翻译成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中文、日文、阿拉伯文等多种语言,但仅有英文和法文的版本具有实际效力,其他语言的版本仅为方便各国动物学者作为参考版本使用。\n\n法规历史\n背景\n对动物的系统命名始于18世纪瑞典生物学家卡尔·林奈,1758年林奈发表《自然系统(第十版)》,书中首次提出将作者此前用于植物分类和命名的系统引入动物界,用拉丁文属名+种加词的方式对动物进行系统命名,此后二名法逐渐被国际学界所接受,成为对一切生物物种通用的学术命名方式。\n自1758年以来,生物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动物的认识不断深入,一方面对原已经认识的动物不断加深认知,另一方面发现了大量新的物种,整个动物分类系统的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例如,最初林奈曾将昆虫纲同翅目头喙亚目的42种昆虫全部归为一个属,但到1930年之时,该亚目下已经有了约5000个属、30000个种。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动物的学名命名非常混乱,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等现象层出不穷,最初由林奈制定的简单的分类和命名规则已不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因此需要编制更完善和更严谨的命名规则。在此背景下,19世纪下半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许多各国自行制定的命名规则,其中较知名的有:英国的 Strickland 规则(1842年)、美国的 Dall 规则(1877年)、法国动物学会规则(1881年)、德意志动物学会规则(1894年)、国际地质学会议关于动物化石命名的 Douvillé 规则(1881年)、美国鸟类学家协会关于鸟类命名的 A.O.U. 规则(1885年)。这些命名法规大多结构严谨,内容完善,但是相互独立使得它们不能有效解决国际动物学界面临的学名混乱问题。直到19世纪晚期,国际动物学界普遍认为需要有一部统一的世界性动物学名命名规则。\n\n产生\n1889年第一届国际动物学会议秘书长 Raphael Blanchard 教授在巴黎提出了第一套《国际动物命名规则》,在1892年莫斯科的第二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上这套规则获得通过,在1895年莱顿的第三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上,有人指责1889年规则过于法国中心,于是会议专门成立了由五个不同国籍的动物学家组成的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来协调各方观点。由于意见不能统一,委员会成员逐步增加至十五人,并成为国际动物学会议的一个常设机构,直到1904年伯尔尼的第六届国际动物学会议上,由委员会提交的《国际动物命名规则》获得通过,在巴黎以法文发表。此后,国际动物学会议对这套规则进行了数次调整,直到1958年更加正规和严谨的《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取代了前者的地位。\n\n修订\n1958年,在伦敦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动物学会议通过了此前由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主席 Bradley 提交的法规草案,至此,世界性的动物命名规则完成了“法国规则 → 国际动物命名规则 →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转变,以法规的形式稳定下来。此后,《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经历了四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的版本在1997年经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投票通过。\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最初的执行解释和修订机构是国际动物学大会下设的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1972年在摩纳哥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动物学大会决定将原本定期召开的大会改为不定期召开,为保持《国际动物命名法规》修订工作的延续性,大会决定将自身对《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负有的责任和义务转交给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IUBS),当前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下设的动物命名法委员会具体负责法规的解释与修订。\n\n章节\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共有90条,法规正文根��涉及的内容分为18章,此外还有两章附录。\n法规的18个章节如下:\n\nI. 动物命名法(Zoological nomenclature)\nII. 动物学名中的字母数量(The number of words in the scientific names of animals)\nIII. 出版标准(Criteria of publication)\nIV. 可用性标准(Criteria of availability)\nV. 发表日期(Date of publication)\nVI. 名称和命名行为的有效性(Validity of names and nomenclatural acts)\nVII. 名称的构成和订正(Formation and treatment of names)\nVIII. 科级分类单元及其名称(Family-group nominal taxa and their names)\nIX. 属级分类单元及其名称(Genus-group nominal taxa and their names)\nX. 种级分类单元及其名称(Species-group nominotypical taxa and their names)\nXI. 作者身份(Authorship)\nXII. 异物同名(Homonymy)\nXIII. 模式概念(The type concept in nomenclature)\nXIV. 科级内的模式(Types in the family group)\nXV. 属级内的模式(Types in the genus group)\nXVI. 种级内的模式(Types in the species group)\nXVII. 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Zoological Nomenclature)\nXVIII. 管理本法规的条例(Regulations governing this code)\n两章附录分别为:\n\n附录 A. 道德准则(Code of Ethics)\n附录 B. 一般性建议(General Recommendations)\n\n基本内容\n动物命名法应用于已知的现生种和已灭绝动物及其各级分类阶元的科学命名,涉及科、属、种、亚种和动物产物(如粪便、脚印等)。根据假想概念、畸形标本作出的命名和对亚种以下阶元(如变种、类型)及杂交种的命名不在动物命名法的应用范围之内。\n动物命名法作用于1758年1月1日以后正式发表的动物学名。\n种级以上分类阶元的学名由一个拉丁文单词构成,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加词构成,亚种的名称由属名+种加词+亚种加词构成,当存在亚属这一分类阶元时,亚属的名称可以通过属名+(亚属名)+种加词来体现,但是括号中的亚属名并不是动物学名的一个组成部分。\n发表于1931年以前的动物学名需满足动物命名法对于学名的一切语法要求(第 IV 章. 第11条),并需提供对该物种的描述、定义;发表于1930年以后的动物名称还需提供对该物种的描述并有附图;1950年以后发表的动物名称还必须署名发表;1960年以后发表的动物名称除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外,还不得对一个变种或型命名。\n优先律是动物命名的原则,一个分类单元的学名应以最早发表者为准,除非该学名违背了命名法的规定而成为不可用的名称。当一个学名超过50年无人使用时则成为遗忘名,遗忘名不再享有动物命名的优先权;当某一分类单元被两个或多个作者同时以不同的学名发表时,以第一厘定者所选择的名称为准;当某物种的不同部分或某物种生活史上的不同形态被先后作为不同的物种予以不同的学名时,优先律同样有效,即选择最早的一个学名作为该物种的有效名称。\n对同名关系的处理遵循同名律,当两个物种的学名相同时,发表时间较晚的学名(即所谓次同名)应被废弃,以其他名称替代。同名关系根据产生的不同而分为原同名和后同名,原同名指最初发表时就出现的同名现象,后同名指的是某一物种发表后由于属级分类关系的改变而产生的同名。当后同名产生时,对发表时间较晚的后同名(次后同名)应以其他名称代替,若分类关系再次改变,则必须恢复其原先的种加词。\n模式(英文:type)是对于动物分类和命名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是分类阶元的核心和命名的基础。种的模式是一个或一组标本,称为模式标本;属的模式是一个种,称为模式种,对于模式种的命名,命名法建议其种名使用 typicus 或者 typus;科的模式是一个属,称为模式属,科的命名须以模式属学名的词干加上 -idae 的词尾构成,显然当一个科的模式属认定发生变化时,一个科的学名也随之发生变化。\n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是由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授权专门处理动物命名法相关事务的常设机构,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向国际生物科学联合会提交《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的修改建议,对法规附则进行修改,编纂已被学界接受的命名索引,针对命名相关事务发表公告、意见、法规解释等文件。\n\n延伸阅读\n国际藻类、真菌和植物命名法规(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for algae, fungi, and plants,缩写:ICN)\n国际原核生物命名法规(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Prokaryotes,缩写:ICNP)\n生物分类法\n植物学名命名法\n疑难名(拉丁文:nomen dubium)\n裸名(拉丁文:nomen nudum)\n遗忘名(拉丁文:nomen oblitum)\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国际动物命名法规》文本 (英文);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国际动物命名法规》(第四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国际动物命名法委员会. 国际动物命名规约 (PDF) 第四版. 2000-01-01 [2017-06-26]. ISBN 957-8596-69-3.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5) (中文(台湾)). \n动物学名词 (第二版)征求意见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54", "title": "新约圣经", "text": "《新约圣经》(希腊语:Ἡ Καινὴ Διαθήκη;英语:New Testament)是基督教所认为的《圣经》全书里继《旧约圣经》之后的经卷之总称。基督徒认为旧约与新约一脉相承,相对于《旧约圣经》著重在以色列人是神之选民的历史与故事,《新约圣经》则讲述“神之子”耶稣基督降世为人,透过祂的死亡及复活,与全人类建立超越罪恶的新盟约。\n《新约全书》共二十七卷,内容大致可分为五个大类,即“福音书”、“使徒行传”、“保罗书信”、“大公书信”和“启示录”。虽然这几个部份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是他们都有共同的主题,即强调耶稣基督的生平、身份及使命。\n\n概述\n根据旧约圣经里后段先知的预言,教徒认为未来将会出现弥赛亚,于是大约在公元前后耶稣基督出生,然后经历去世、复活及升天之后,基督徒在各地宣讲基督的言语和事迹,《使徒行传》则记载他们在各处传道的经历;几年之内,地中海东岸就建立一些基于此观点设立的基督教会。部份杰出的基督徒(如使徒保罗)通过书信来问候、告诫这些教会,而这些书信构成“保罗书信”、“大公书信”。不过,耶稣的事迹这段经历最初并没有文字纪录,六十年后,人们才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些记录耶稣基督言论及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是我们所说的“福音”,后来被收录在《福音书》。\n这些福音书原本分散于不同的教会,并非一本统一的著作。最早编辑“新约圣经”的人是马吉安,他在西元2世纪编辑出来的版本,被后人视为新约圣经最早的雏形。正统教会不认同马吉安的学说,将之视为异端,但仍被马吉安的圣经编辑工作所刺激,于是正统教会也著手编辑,历经多人的努力,新约圣经与基督教遂逐渐成形。\n\n新约圣经内容\n新约中共有二十七卷,包括:\n\n四卷福音书\n一卷历史书,使徒行传\n二十一卷书信,包括保罗书信十三卷及公函八卷\n一卷预言书,启示录\n\n福音书\n福音书的形成可分为三个阶段: \n\n耶稣的生平和训诲\n口传的教训和信息\n书写的福音\n\n新约圣经书序\n福音、书信及启示录的作者\n新约圣经的书卷,全部或绝大部分内容是由犹太人基督徒所写,也就是在罗马帝国统治下信仰基督的犹太门徒所写。至于书写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路加, 一些学者认为路加是希腊人,一些则认为是犹太人。少数学者认为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的作者是外邦人。\n考证作者身份是一个古老的领域,目前也持续有研究和争论,不同的书卷各自有不同的问题需要鉴别。许多书卷虽然有标上名字,但这些名字是否就是书写者的名字,迄今仍有不少争议。总之,福音书原本是匿名流传,大约公元185年,人们才冠上名字,而且这些作者都不是在巴勒斯坦书写。\n13篇保罗书信中有7篇确定是保罗所作,其他有3篇书信作者为后来者假托保罗之名创作,另外3篇作者身份存在争议。\n雅各书的作者在书信起头表明自己是“雅各,上帝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3世纪中叶,教父们引用此书时注记为“公义者雅各”所写。古今学者一直对于作者身份有争论。多数人认为成书的年代是在公元一世纪末或二世纪初。\n犹大书的开头则是写:“耶稣基督的仆人,雅各的弟兄犹大”。相关的辩论持续已久,究竟作者的身份为使徒还是耶稣的兄弟,又或两者都是,或两者都不是,迄今尚无定论。\n彼得前书的作者并非使徒彼得,但在基督教传统上被认为“耶稣基督的使徒彼得”,并且诸教父都证明如此,包括爱任纽(140-203),特土良(150-222),亚历山大港的革列免(155-215)和俄利根(185-253),不像彼得后书的作者之辩自古就有,西元18世纪之前,基督教人士对于彼得前书的作者,基本上毫无疑义。彼得后书方面,尽管彼得后书的作者声称是使徒,书中部分内容描述使徒的工作,许多圣经学者仍认为彼得并非作者。\n\n约翰文书的作者\n约翰文书为约翰福音、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以及启示录的总称,这些书卷的作者都称“约翰”。\n约翰一书传统上认为是使徒约翰��约翰福音的作者)在晚年所写。书信的内容、语言、概念和风格显示它的作者可能与约翰福音、约翰二书、约翰三书为同一人。游社博声称,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的作者不是使徒约翰,而是“约翰长老”,这可能是指使徒年事已高,或存在有假定的第二位“老约翰”。今日的学者们对此,意见仍然分歧。\n启示录在传统上认为与约翰福音、约翰书信同样是使徒约翰所写,认为是他在罗马皇帝图密善在位期间被流放到拔摩岛时,受到启示而写成。启示录作者多次声称自己就是“约翰”(启1:1,4,9;22:8),并且说明自己是在拔摩岛接受了他的第一个异象(启 1:9;4:1-2),因此有时也称为“拔摩的约翰”。殉道者游斯丁(约公元100-165)曾经提到这本书,认为出自使徒约翰。游斯丁认识坡旅甲,而坡旅甲曾经是使徒约翰的学生。爱任纽(约公元115-202)也接受这个说法。根据圣经百科《The Zondervan Pictorial Encyclopedia of the Bible》,现代学者的意见分歧,包含使徒说和其他几种近一百年提出的替代假说。威瑟林顿认为,语言学上的证据显示:这些书的作者不太可能是同一个人。\n\n使用语言\n目前主流观点,所有最终形成新约的书卷,是使用当时人们通用的罗马帝国官方语言之一的希腊文书写,只是文法受一点亚兰文的影响。过去曾有一些教父暗示或宣称马太福音的原文为希伯来文或亚兰文,不久后才写成通用希腊语,然而,今日所知的马太福音是希腊文,也不是源自其他闪族语言文本的翻译。\n耶稣的年代,圣地的犹太人和希腊人使用的主要语言是亚兰语和通用希腊语,以及方言拉比希伯来语。大多数学者认为历史上的耶稣主要是讲亚兰语,或许加上一些希伯来语和通用希腊语。随著基督教的传播,这些书卷后来被翻译成拉丁文、叙利亚文和埃及科普特文等其他语文。\n\n新约正典的发展\n新约圣经正典化的过程相当复杂漫长。最初几个世纪,有许多书信被教会广泛承认,但还没有出现一个基督教界正式认可的新约正典。正典选择过程中的几个特征,包含在崇拜和教导中被视为权威的使徒传统,与他们生活的历史处境相关,以及和旧约圣经一致。西元一世纪的末期,使徒的著作在最早的基督教社群流传,保罗的书信可能也以集结的方式流通。\n\n公元2世纪\n公元140年左右,马吉安试图编辑新约正典。马吉安接受修改后的路加福音(马吉安福音)及十封保罗的书信,而完全排除旧约,被后人视为新约正典的首次集结与编辑工作。不过由于马吉安独特的神学–马吉安主义,马吉安正典日益受到其他基督教群体的反对,尤其是东方教会,因此教会逐渐制定新约正典,回应马吉安带来的挑战。\n游斯丁,爱任纽和特土良认为保罗书信应当与希伯来圣经一同为被视为是神的启示,但他们的主张受到其他人的反对。一些特别受到重视的书卷,逐渐开始成为旧约圣经外的附录。游斯丁在公元二世纪中叶提到,在主日会,人们会使用先知书及使徒的回忆录。\n《穆拉多利残篇》是主流基督教已知最古老的新约圣经目录纪录,其年代可追溯到公元170年。上面所载的新约圣经目录与现代的新约正典类似,但不完全相同。\n明确认可《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是唯一合法的福音书的最古老声明,约写于公元180年。四福音正典(the Tetramorph)由爱任纽声明,在《驳异端》中他曾明确提到“福音书的数目不可能比它们多或比它们少”。虽然爱任纽认为只有四部真正的福音书,但被其认为具有权威性的书卷,除了四福音,还有许多篇的保罗书信。一些解释推论爱任纽如此论述四福音的学者则表示:“四福音”一说在爱任纽的时代仍然是新的。\n\n公元3世纪\n公元200年,俄利根可能已经使用与现代相同的27卷书作为大公教会的新约正典,虽然包括仍有争议的《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后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和《启示录》,即所谓争议的书信(Antilegomena)。同样地,《穆拉多利残篇》也显示,或许在公元200年以前,已存在一组功能类似27卷正典的基督教著作集,包括四部福音书,并且反对那些不认同的意见。因此,早期教会虽然出现新约正典的争论,但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绝大多数的基督徒已经认定哪些书卷属于正典。\n俄利根在当时负责收集新约正典的书卷的使用情形。在公元四世纪晚期公告接受的基督教书卷时所依据的资讯,很可能是来自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的《教会历史》,而当中他是使用俄��根给他的资料来制表。优西比乌的资讯包括公元三世纪遍布世界的教会,哪些书卷是被接受的,哪些书卷是有争议的,当中有大量俄利根从四处旅行、图书馆搜集的第一手资料。\n事实上,俄利根可能也有选列不在游社博列表内的其他书卷,包括《巴拿巴书信》、《黑马牧人书》、《革利免一书》。尽管俄利根并非圣经正典概念的鼻祖,仍为圣经正典的概念,及其哲学和文学解释,奠立基础。\n\n优西比乌列表\n大约公元300年,优西比乌制作了新约圣经书卷的详细清单:\n“1 ⋯⋯首先必须是神圣的四福音,接著是《使徒行传》⋯⋯保罗书信,约翰书信⋯⋯彼得书信⋯⋯放在它们之后,如果真的认为启示录是恰当的,我们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给予不同的意见。然后将这些都纳入可接受的著作。”\n“3 一些有争议的著作,但仍被许多人承认的,包括现在的《雅各书》、《犹大书》,以及《彼得后书》、《约翰二书》和《约翰三书》,不确定这些书卷是否为使徒所著,或由其他同名的人所写。然后是拒绝收入的著作,必须包括《保罗行传》、《黑马牧人书》、彼得的《启示录》、《巴拿巴书》,《十二使徒遗训》。再者,正如我所说,约翰的《启示录》,一些人认为它似乎是正确的,而我认为应该要拒绝⋯⋯而这当中,有些人还放了希伯来书⋯⋯所有这些争议的书卷都不能被忽视。”\n“6 ⋯⋯该等书:像是《彼得福音》、《多马福音》、《马提亚福音》,或任何他们之中其他人的著作,以及《安得烈行传》、《约翰行传》和其他使徒行传⋯⋯很明显地是由异端伪造的!所以这些甚至不会被列入被拒绝的著作目录中,因为它们都是荒谬和不敬虔的。”\n优西比乌接受了《启示录》,却宣称它具有争议性,他这样做,引起了一些混乱。从其他教父著作,可以发现:一些正典列表被人剔除,是有争议的。《教会史》第三册3章5段说明更多保罗书信的细节:“保罗的14封书信是众所皆知的、无庸置疑的。但也没有权力忽视一些人否认希伯来书的事实,在罗马教会有争议,认为不是保罗所写。”《教会史》第四册29章6段提到《四福音合参(Diatessaron)》:“但他们原来的创始人塔提安,编辑了以特定组合和选录的福音书,我不晓得他如何称这本书为《四福音合参》,至今仍有在一些人手中。但他们说塔提安大胆地套用使徒保罗的某些话,以提高他们的声名。\n\n公元4世纪\n亚历山大主教亚他那修在公元367年的复活节信函中,给出了将列为《新约》正典的27卷书清单,当中他使用“正典化”(canonized)一词。公元383年罗马教区召开教宗达玛稣一世大会,如果吉拉修文告集(Decretum Gelasianum)是正确的引用该次大会的结果,则该次会议就已经出现现行的27卷《新约》正典清单,只是顺序有异。同样地,教宗达玛稣一世在383年翻译拉丁文版圣经的尝试,也有助于正典在西方的确立。\n第一个接受现行《新约》正典的会议也可能是在北非的希波大会(公元393年),不过那次会议的结果并没有留下。第一次有明确结果的是公元397年的第三次迦太基大会和西元419年的第四次迦太基大会,当时的希波主教圣奥古斯丁认为正典已经确立,除了正式承认的正典之外,在教会中不得有任何其他书卷冒充《圣经》。\n公元405年,教宗依诺增爵一世送了一份《圣经》书卷清单给高卢主教-图卢兹的伊克苏佩里(Exsuperius of Toulouse)。基督教学者普遍认为,当这些主教和会议谈到正典时,没有确立什么新的想法,都是“批准教会内已经形成的共识”。\n\n中世纪\n第三次(397年)与第四次(419年)迦太基大会的接受,新约正典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但是会议仍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被称为“争议的书信”(Antilegomena)的一些书卷,持续受到质疑,尤其是雅各书和启示录。甚至到了16世纪,宗教改革时的神学家马丁·路德仍质疑《雅各书》、《犹大书》、《希伯来书》和《启示录》《四书是否应属于正典,但三思之后,依然保留,但将此四书编到圣经的最后几页。直到现在,路德宗的德语圣经将这四卷书列于新约正典的最后,而不像其他版本圣经的传统顺序。\n鉴于新教徒对《圣经》正典的质疑,天特会议重申了传统的西方正典(即4世纪罗马和迦太基大会所接受的),成为天主教会中的天特正典和武加大圣经教义。\n\n现代\n后来,教宗庇护十一世在1927年6月2日承认“约翰引句”(Comma Johanneum)是有争议的。教宗庇护十二世在1943年9月3日发布《圣经注释通谕》(Divino Afflante Spiritu),允许使用武加大译本以外的译本翻译。\n\n对艺术的影响\n《新约圣经》的福音书及《启示录》对艺术的影响相当巨大。2世纪就出现了表现《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耶稣出生情景的艺术作品,直到今天,基督诞生的画像,仍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出现。最初的基督教艺术作品,经常出现新约圣经的题材,如耶稣受洗、耶稣善牧等故事。涉及基督生平的圣经释义、诗歌演绎,仍是基督教世界绘画及音乐的一个重要主题,即使现代媒体涌现,新约的内容,如耶稣传道,仍是电视、电影等等的重要题材。(例如1903年法国电影La Passion)。\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和合本圣经电子版——“圣经说”网站提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基督教文艺出版社藏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华人基督教文献保存计划\n思高圣经学会藏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华人基督教文献保存计划\n\n参见\n\n《圣经》\n《希伯来圣经》\n《旧约圣经》\n基督教历史\n早期基督教\n圣经批评\n对基督教的批评"} +{"doc_id": "1155", "title": "索马利亚", "text": "索马里联邦共和国(索马里语:Jamhuuriyadda Federaalka Soomaaliya;阿拉伯语:جمهورية الصومال الفدرالية,Jumhūriyyat aṣ-Ṣūmāl al-Fiderāliyya;英语: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通称索马里(Soomaaliya;الصومال,aṣ-Ṣūmāl,/səˈmɑːliə/,so-MAH-lee-ə;Somalia),是一个东非国家,属未开发国家。位于索马里半岛上,东滨印度洋,北临亚丁湾,西与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吉布提相邻。\n索马利亚居于地中海与印度洋的亚丁湾之南,是各国货轮由曼德海峡出入苏伊士运河的必经海路。拥有非洲大陆最长的海岸线,其地形主要由高原、平原和高地组成。全年炎热,有周期性的季风和不规则的较少的降雨。国际公认边界内的索马里人口约为1,500万,其中超过200万人居住在首都和最大城市摩加迪沙,并被描述为非洲文化最单一的国家,大约85%的居民是索马里人,主要居住在该国北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南方。索马里的官方语言是索马里语和阿拉伯语。该国大多数人是逊尼派穆斯林。\n19世纪后期,索马里境内的多个苏丹国分别被意大利、英国和阿比西尼亚殖民。欧洲殖民者将索马里部落领土合并为两个殖民地,分别是意属索马里兰和英属索马里兰保护国。同时,在内陆以苦行僧哈桑为首的德尔维希国与阿比西尼亚、意属索马里兰和英属索马里兰进行了长期对抗,直到1920年的索马里兰战役中被击败。1960年,英国和意大利的两殖民地合并成立了独立的索马里共和国。\n1969年,最高革命委员会夺取政权并建立了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期间与埃塞俄比亚爆发战争但以失败告终。1991年,西亚德·巴雷政权倒台,索马里陷入内战,北部的索马里兰宣布独立,在此期间大多数地区恢复了习惯法和伊斯兰教法。在2000年代初期,创建了许多临时联邦政府,过渡时期全国政府于2000年成立。2004年的《内罗毕全面协定》签署后,索马利亚成立过渡政府。2012年中,叛乱分子已经失去了他们占领的大部分领土,2012年8月通过了新的临时宪法, 2012年8月23日结束为期8年的过渡期,8月29日选出联邦议会议长,9月10日全国选民普选产生新总统,9月17日总统内阁人选经联邦议会批准成立,9月21日索马里变为联邦制,各成员国自治管理,同时恢复实行宪政。2006年,在美国支持的埃塞俄比亚干预下,过渡联邦政府控制了索马里南部大部分地区,伊斯兰法院联盟随后分裂为青年党等更激进的团体,他们与过渡联邦政府及其非索特派团盟友争夺该地区的控制权。该国家长年饱受海盗的侵扰,联邦政府与已实质独立的索马利兰也存在争议。联邦政府重建后摩加迪沙开始了一段重建时期,索马里一直保持着以牲畜、在国外工作的索马里人侨民的汇款和电信为主的非正规经济。是阿拉伯国家联盟、非洲联盟、不结盟运动和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国。索马利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人均国内生产毛额、人类发展指数和国家脆弱指数等指标排名均证明。\n\n历史\n古代\n索马利亚所在地以非洲之角闻名于世,被古埃及人称做“邦特之地”。公元前2350年,古埃及人建立了与邦特之地的贸易。公元1世纪,索马利亚海滨的港口与希腊人经商,后来则与罗马商人交易。因此,在古代,索马里是一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中世纪,几个强大的索马里帝国主导了地区贸易��包括阿朱兰苏丹国、阿达尔苏丹国和格莱迪苏丹国。\n\n从殖民到独立\n1840年,英国侵入北部;1887年宣布该地为其保护地。1889年义大利王国进占中部,至1925年整个中、南部沦为意属殖民地。\n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属索马利亚是意属东非一部份。1941年东非战役英国占领意属索马利亚,1949年联合国决议将原意大利侵占地区交义大利托管。\n1960年,英属索马利兰和义属索马利兰先后宣告独立。同年7月1日,二者合并为索马里共和国。\n1969年,索马里共和国国民军司令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发动军事政变,并在夺得政权后,于10月21日改国名为索马里民主共和国。期间与埃塞俄比亚军政府爆发欧加登战争。\n\n内战与分裂\n1991年1月,穆罕默德·西亚德·巴雷政权被推翻,索马里自此陷入内战,此后国内多个政权并存,该国进入无政府状态。\n1991年5月18日,原英属索马利兰的西部单方面独立为索马里兰。1993年联合国短暂干预索马利亚局势后,即因摩加迪沙之战,美国士兵被打死并被当街示众亵渎被电视播出一事而退出。1995年6月,索马里军阀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宣布在摩加迪沙成立临时政府,自任“总统”,在其亡故后的1996年8月,艾迪德之子侯赛因·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继任“临时政府总统”。1998年7月,阿卜杜拉希·优素福·艾哈迈德在索马里东北部成立“邦特兰”政府并任主席,该自治政权不谋求独立,承认其是索马里的一部分,邦特兰和索马里兰随后发生边界冲突。\n2000年,吉布提在阿尔塔主持召开索马里全国和解会议,和会通过了过渡宪章,选举产生了三年期过渡全国政府,由阿迪卡西姆·萨拉德·哈山出任总统,组建了索马里过渡国家政府,但遭索马里国内派别联合抵制。2002年3月,拉汉文抵抗军宣布成立索马里西南国。\n2004年1月29日,索马里各方代表签署了过渡联邦宪章,8月22日,索马利亚过渡议会在内罗毕成立,12月,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在肯尼亚成立。2005年6月,过渡政府迁回国内,但是由于缺乏实力,只能在南部城市拜多阿办公。\n2006年6月5日,索马利亚教派武装击败军阀联盟,并控制了摩加迪沙。12月24日,埃塞俄比亚首次公开承认介入了索马里内部的武装冲突。12月28日,索马里过渡政府部队击退教派武装,进驻摩加迪沙。2007年1月23日,埃塞俄比亚开始从索马利亚撤出军队。2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44号决议,授权非洲联盟在索马利亚部署维和部队,以稳定当地局势。3月12日,索马利亚过渡议会批准过渡政府从拜多阿迁回首都摩加迪沙。\n\n战息后转为联邦共和国\n2008年12月,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倒台。2009年1月31日,索马里反对派组织“索马里再解放联盟”领导人谢赫·谢里夫·谢赫·艾哈迈德在吉布地首都吉布地举行的索马里总统选举中获胜。2月14日,据联合国的索马利亚政治办公室透露,索马利亚国会以414票对9票,支持总统艾哈迈德任命阿卜迪拉希德·阿里·舍马克之子、现阶段拥有加拿大和索马利亚双重国籍的奥马尔·萨马克(Omar Abdirashid Ali Sharmarke)为新一任政府总理,并于2月20日就职。\n2012年7月1日,索马利亚总统艾哈迈德宣布“为统合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维护索马里领土完整”,国家改行联邦制。同年8月2日,国号改为索马利亚联邦共和国。8月20日,索马里联邦政府正式成立,但西北方的索马里兰共和国并未重回联邦政府。\n2013年9月16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索马利亚新政”会议上通过《索马利亚契约》(The Somali Compact)。\n2014年,索马利亚联邦政府制订了“2016年愿景”行动框架(Vision 2016: Framework for Action)。\n2020年2月,索马利亚政府因蝗虫肆虐而宣布“国家紧急状态”,这是全世界25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对邻国肯亚而言,更是70年以来首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警告,至6月蝗虫数量可能会增加到500倍。\n\n地理\n索马里位于号称“非洲之角”的索马里半岛,该岛呈三角形向东北突出,东濒印度洋,北临亚丁湾,顶端为瓜达富伊角;位于亚、非两大洲交界处,地中海和印度洋间海上航道要冲,地形主要由高原、平原和高地组成。全境以平缓的低高原为主,高度由北向南渐降。有沿海平原、内陆高原、北部山地等地形区。有谢贝利河和朱巴河。内战前其海岸线长3025多公里, 是非洲大陆和中东地区最长的海岸线。\n索马里东北及中部地区属于干旱地区,而西北和南部为半干旱地区,全国约有1.64%土地为可耕地。\n\n气候\n大部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温,干燥少雨。年降水量自南而北从500~600毫米减至100毫米以下,东北海岸偶尔会有来自北印度洋的气旋风暴吹袭。全年气温偏热,日最高气温平均为30~40°C。\n\n自然资源\n主要有铀、铁、锡、石膏、铝土、铜、铅、煤等。此外,还有石油和天然气。多数矿藏未开发。渔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为13%。\n\n人口\n2018年估计人口有1518万。绝大多数是索马里人,又分萨马莱和萨布两大族系。其中萨马莱族系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分为达鲁德、哈维耶、伊萨克和迪尔四大部族。萨布族系分为迪吉尔和拉汉文两大部族。伊斯兰教为国教,穆斯林占总人口99%。\n\n语言\n索马里语属于闪含语系库希特语族,为索马利亚的官方语言,该语言也在衣索比亚、苏丹及肯尼亚等地区使用。1922年后索马里开始采用由奥斯曼·尤瑟夫·肯纳迪所研创的奥斯曼亚字母来拼写,在1960年代时奥斯曼亚字母与拉丁字母两者并行使用。自1972年起全面采用拉丁字母来拼写,不过在一些私人及特殊场合也会用奥斯曼亚字母的书写法。\n除索马里语外,因过去的殖民历史及与邻近国家肯亚、乌干达的地缘关系因素,英语及斯瓦希里语在索马利亚亦广为通行。而义大利语因去殖民化和战乱导致的语言学校消失无人使用。\n\n行政区划\n内战前区划\n全国分为18个州,分别为:奥达勒、西北、托格代尔、萨纳格、索勒、巴里、努加尔、穆杜格、加尔古杜德、希兰、中谢贝利、贝纳迪尔、巴科勒、拜、下谢贝利、盖多、中朱巴、下朱巴。各州又分为若干地区。\n\n州县\n2012年索马里制定临时宪法,规定两个或多个州可在自愿基础上合并组成联邦成员。2016年,全国联邦成员组建工作结束,共形成6个联邦成员州,分别为:索马里兰(由奥达勒、西北、托格代尔、萨纳格、索勒5个州组成)、邦特兰(主要由巴里州、努加尔州以及穆杜格州北部组成)、加尔穆杜格(由穆杜格州南部和加尔古杜德州组成)、希尔谢贝利(由希兰州和中谢贝利州组成)、西南(由巴科勒州、拜州和下谢贝利州组成)、朱巴兰(由盖多州、中朱巴州和下朱巴州组成)。全国划分为6联邦成员州75区。\n\n索马里内战爆发后,索马里出现索马里兰、邦特兰、加勒穆杜格等地方割据政权。2012年,索马里实行联邦制,除索马里兰之外的地方割据政权先后表示拥护联邦政府。目前(2020年),索马里名义上有6个联邦成员州(虽然索马里兰不接受索马里联邦政府管治,但仍被索马里联邦政府划为一个联邦成员州)。\n\n联邦成员州\n产业经济\n索马里约80%人口以畜牧业和半农半牧业为主,畜产品占国民生产总值的首位,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畜牧产品出口收入占到出口总收入的50%以上,畜牧多羊、牛、骆驼,是世界上饲养骆驼最多的国家。农产有香蕉、甘蔗、棉花、高梁、玉米等。特产乳香、阿拉伯树胶和没药。工业有制糖、纺织、食品、卷烟等部门。开采绿宝石、石膏,蕴藏铁、铀、锰、铌矿。出口牲畜及其产品(占出口总值60%以上)、香蕉、乳香、没药;进口机械设备、食品、消费品、燃料等。\n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及索马利亚中央银行的资料显示,索马里尽管历经多年的内战,仍然保持著健全的非正式经济,主要产业是畜牧、电汇公司和电信。该国的经济成长因为缺乏正式的政府统计资料,所以很难预估。2007年,英国商会(BCC)报告显示,私有企业逐渐增加中,特别是服务业。近年来索马利亚的主要经济产业由原先内战时大多数为国有产业,转变成私有商业居多,像是市场营销、航空业、电信等产业。经济学家彼得·利森将经济活动的增加归功于索马利亚的一种习惯法“xeer”,他认为这种习惯法提供了一个稳定平等的环境,促使经济发展。\n\n第一产业\n索马里最重要的产业是农业。受到邻国影响,索马利亚的农业技术已由传统转向现代化。根据索马利亚中央银行,约80%的人口过著半农半牧的生活,主要饲养山羊、绵羊、骆驼与牛。他们还会收集树脂和树胶来增加收入。主要的出口商品为香蕉、鱼、木炭;糖、高粱、和玉米则是国内市场重要流通商品。索马里的商人们借由地理优势来挑战澳大利亚在阿拉伯半岛肉类商品的主要地位。除此之外,索马利亚同时也是世界主要乳香和没药的产地。\n\n第二产业\n索马利亚的制造业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不过,因为有许多索马利亚侨民的投资,一些小型工厂重新开业,甚至还有新开的公司出现。后者主要是位在北部的鱼罐头���肉类加工厂,以及设于首都摩加迪休的瓶装水、塑胶袋、纺织、皮革、清洁剂、铝、寝具、渔船、商品包装及石材加工等工厂。2004年,可口可乐在摩加迪休投资830万美元开设装瓶厂,获得索马利亚各界投资者的支援。\n\n第三产业\n航空业\n有大小机场61个,绝大部分条件简陋,跑道未经铺垫。摩加迪沙和柏培拉有国际机场,在内战之前,索马利亚只有一家且为国有的航空公司(索马里航空),服务全国。但由于索马利亚人民投资创业比例增加和政府宽松的监管制度,到1997年,国内已有14家民营航空公司共62架飞机,提供国际商务航班。较大型的民营航空公司有索马利亚航空、朱巴航空公司等航空业者,以上公司主要服务的地区包含国内的摩加迪休、博萨索,以及国外则像是杜拜和吉达。此外,联合国运送援助物资的飞机也经常在索马里起降。\n\n电信与媒体\n索马利亚现在有部分业者提供相当先进及具竞争力价格的电信和网际网路服务。内战开始后,出现许多新开的电信公司,一些不足的相关基础设施渐渐完善。这些资金大多来自该国的企业家,而专业技术的提供则主要来自中国、南韩和欧洲。在非洲大陆中,索马利亚新兴的电信公司所提供的服务是许多国家仍无法负担的。客户可以透过行动电话进行电子金融转帐等银行业务工作,以及很方便的获得网际网路服务。在与如Sprint Nextel公司、ITT公司及Telenor公司等跨国公司结成伙伴关系后,现在这些索马利亚电信公司已有能力提供非洲最廉价与清晰的通话服务。索马利亚较大型的电信公司包括Golis电信索马利亚(Golis Telecom Somalia)、Hormuud电信(Hormuud Telecom)、Somafone及索马里电信集团等。不过,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业者们于2005年签属协议,使自家服务的价格能够稳定,并在正常又不失控的竞争下保持和持续扩大他们的网路市场。索马利亚的经济与欧洲的塔吉克和蒙特内哥罗相似。\n\n交通运输\n交通运输业落后,陆上运输以公路为主,境内唯一的铁路是7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建。\n主要公路全长15215公里,其中柏油路2880公里,除索马里兰境内的部份公路外,大都年久失修。内陆交通运输主要靠汽车和骆驼。\n海上运输占重要地位,主要港口有南方的摩加迪沙和基斯马尤,北方的博萨索马里。由于南方时有战斗,北方两港承担主要海运任务。1997年,欧盟出资对博萨索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现代化改造。\n\n政治\n索马里内战爆发后全境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国际社会先后召开多次全国和解会议。2004年成立过渡政府,2012年结束过渡期成立内战爆发21年来首个正式政府,除索马里兰单方面宣布独立外,邦特兰等联邦成员仍处于事实上的独立状态。\n\n对外关系\n1960年独立后因“大索马里”因素长期与埃塞俄比亚交恶,冷战时期曾与苏东阵营断交,内战爆发后处于无政府状态,2008年成立过渡政府后加强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视与美国、中国、土耳其和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友好关系,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n索马里因为长年内乱,导致在索马里境内设置使领馆的国家较少,甚至包括俄罗斯这样的大国也只在吉布提设置非常任大使;其他国家若不在摩加迪沙设置大使馆,通常会让驻索马里大使由驻肯尼亚或埃塞俄比亚大使兼任。不过,大多数国家皆承认索马里的联邦政府,并与之维持邦交。\n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政策相似,索马里反对任何国家与索马里兰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来,2019年7月25日,因几内亚总统阿尔法·孔戴邀请索马里兰总统缪斯·比希·阿卜迪访问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并为其举行欢迎仪式。索马里为此与几内亚断绝外交关系,同时警告其他国家不要侵犯索马里的主权和统一。2020年12月14日,肯亚总统肯雅塔在首都奈洛比会见了索马里兰总统阿卜迪。索马里政府于12月14日晚间宣布,由于肯尼亚“侵犯其主权、干涉其内政”,索马里政府决定与肯尼亚断绝外交关系。11月29日,索马里政府指控肯尼亚干涉其选举,召回驻肯大使,并驱逐了肯驻索大使。\n\n法律\n索马里的法律结构分为三个系统:民法,宗教法,和传统习惯法。\n\n民法\n在索马里正规司法系统随莫哈梅·西亚德·巴雷政权倒台而崩溃之后,它已得到重建,并由诸如邦特兰和索马里兰等自治大区的地区政府实施。对于索马里过渡联邦政府(TFG),一个新的司法结构已经由各种国际协商而得以构建。\n尽管有着显著的政治差异,所有这些政权有着类似的司法结构,其中多半以此前的索马里政府司法系统��基础,其相似性包括:\n\n一个确认伊斯兰教法优先地位的宪章,尽管在实践中教法仅主要应用于诸如婚姻、继承和民事争端。\n上述宪章并保障按普世标准尊重所有法律主体人权,并保证由一个司法委员会来确保司法独立。\n一个包括最高法院、上诉法院和按地区设立的初审法院的三级司法系统。\n推翻巴雷政权的政变发生之前生效的文人政府的法律,直至被修改之前依然有效。\n\n伊斯兰教法\n传统上,伊斯兰教法在索马里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论上,在每部索马里宪法中,它都是全部国家立法的基础,但实际上,它仅应用于涉及诸如婚姻、继承和家庭事务的普通民事案件,这一情况在内战开始之后有所改变,在那之后一些新的教法法庭开始涌现于贯穿全国的许多城市和城镇。\n这些新教法法庭提供三项职能:\n\n对刑事和民事案件作出裁决;\n组织民兵抓捕罪犯;\n监禁被定罪者。\n这些教法法庭,虽然作为一个集合结构简单,但各自却表现出一种传统的层次结构,包括主席、副主席和四位法官。一个向法院汇报的警察机构负责执行法官们的裁决,但同时也协助平息社区争端和抓捕嫌犯。另外,法庭还管理着关押罪犯的拘留中心。一个独立的财政委员会被赋予征收和管理税收的任务,这些税负由地方权力分配给地区内商人。\n2009年3月,新建立的索马里联合政府宣布将把教法作为国家正式司法系统加以实施。\n\n索马里判官政治\n数世纪来,索马里人实践着一种被称为“索马里判官政治”的习惯法,判官政治(Xeer)是一种多中心法律系统,其中不存在一个垄断代理机构来决定法律应该是什么或法律应如何被阐释。\nXeer法系据信是约于7世纪产生于非洲之角的独特产物,没有证据显示它是在别处发展起来,或曾受外来司法系统重大影响,索马里语中的法律术语中缺乏外来词汇这一事实,也印证了Xeer是真正的本土产物。\nXeer法系并已在各种法律职能上出现了确切的专业化分工,你能从中识别出法官(odayal)、法理家(xeer boggeyaal)、侦探(guurtiyaal)、律师(garxajiyaal)、证人(murkhaatiyal)和警官(waranle)。\nXeer由少量不可改变的基础原则所限定,类似于国际法中的断然规范(jus cogens):\n\n为诽谤、偷窃、身体伤害、强奸和致死支付赔偿金(Diyya),对亲属的这些行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n确保氏族间良好关系,包括公正对待妇女、通过和平使者善意协商、善待受保护成员(如孩子、妇女、虔信者、诗人、客人等)。\n家庭义务,诸如应付的嫁妆、对私奔的制裁等。\n涉及牧地、水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管理的规则。\n为已婚女眷和新婚夫妇提供资助。\n向穷人捐赠牲口和其它财产。\n\n海盗行为\n由于索马里长年的内战,与其地理位置的独特条件(亚丁湾位于连接欧亚的苏伊士运河的航线必经之海域),导致海盗猖獗。由于国家制度崩溃,他国籍非法越界捕捞的渔船常出现在索马里的领海中。当地的渔民、商人、叛军发现他们可以透过海盗的行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在大多数的劫持事件中,人质并没有受到伤害,通常以交付赎金解决。海盗的组织严谨装备完善,成员多为曾受训军人。由于海盗配备大量威力强大的武器及武装小船,迫使多国政府出动海军围剿,尤其在印度洋哈丰角一带最为频繁。\n\n图片集\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外部链接\n\nBBC索马里语新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56", "title": "城市规划", "text": "城市规划(英语:Urban Planning)是处理城市及其邻近区域的工程建设、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布局以及对未来发展预测的专门学问或技术。它的对象偏重于城市物质形态的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和分类管制、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公共设施的规划建设及城市工程的安排,主要内容有空间规划、道路交通规划、绿化植被和水体规划等内容。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及管理的依据,位于城市管理之规划、建设、运作三个阶段之首,是城市管理的龙头。\n历史上除了少部分都市外,大部分的都市发展大多杂乱无章自由发展,到了十九世纪,都市计画藉著建筑与工程学的进步成为了能以理性以及型态分析的方法透过物理设计来解决都市问题。1960年代之后都市设计模型理论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帮助拓展了都市发展的论域,如经济发展计画、社群社会计画以及环境计画。20世纪,部分都市计画的课题演变为都市再生,或是透过都市计画的方法将某些历史悠久的城市进行都市再生。\n由于城市的地价相对较高,所以建筑物容积率要妥善利用。但在另一方面,若过份提高容积率,可能会对周遭环境构成影响,也会对附近的交通造成冲击压力。而对于都市再生,历史因素及古迹的保留亦是一个考虑因素。\n城市规划有许多形式,它与城市设计有着许多共同的理论观点和实践活动。\n城市规划控制引导城乡空间的有序发展。虽然城市规划主要关注于城乡居民点和城市社区的规划设计,但也涉及到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乡村和农业用地,公园以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城市规划从业人员关注研究与分析、战略思考、建筑与城市设计、公众咨询、政策建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n城市规划师与建筑、景观、土木工程和公共行政等交叉领域合作,实现战略、政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早期的城市规划师通常是这些相关领域的从业者。今天,城市规划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与分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划和交通规划等不同子领域的更广泛的范畴。\n\n核心概念\n城市\n在中国,“城”即城墙,最早是一种大规模、永久性防御设施,主要用于防御野兽侵袭,后来演变为防御敌方侵袭,是人们居住、生活高度集中所在地。\n“市”是商品交易的场所,最早没有固定的位置,后常在居民点的井旁,故有“市井”之称,为经营场地,市逐渐吸引到人口比较集中、并有固定位置,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方才产生。\n“镇”与“市”原来有严格区别,“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关防者谓之镇”。到宋代末,镇才摆脱军事色彩,以贸易镇市出现于经济领域,成为县治和乡村集市之间的一级商业中心。近现代,镇也引申为一级政区单元,起到联系城乡经济纽带作用的较低级城镇居民点。\n\n城市空间结构\n城市规划的历史\n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文明被认为是最早发展都市计画的文明。公元前2600年数千哈拉帊居民突然出现在城市之中,而这突然出现的人显然是被计画,外力所致的结果。某些居民显然被安排要迎合一个有意识的,刻意安排的计画。大城如摩亨约-达罗和哈拉巴的街道也以完美的经纬所呈现,足以与现今的纽约市所相媲美。房子被设计为预防噪音,臭味以及小偷。这些都市也被发现拥有世界上第一个都市公共卫生系统(下水道系统)。\n公元前408年希腊的希波丹姆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的都市计画之父,他所设计的米利都,虽然古老却是古都市计画的范本。\n古罗马在都市计画中使用了巩固为目标的蓝图,用来发展军事防御以及居民的便利性。许多欧洲都市至今仍然保持这些结构的要素,如杜林。基本的计画是一个包含都市各种服务的广场,由紧密的街道所环绕并且由一座墙所包围作为防御。为了减少交通的时间,两条对角线在四条呈四方型的马路中心相交。河流通常流经都市,提供饮水以及传输,并将污水带走。即便是攻城战也是如此。\n穆斯林被认为是首先想到都市使用分区(formal zoning)的人,虽然现代西方的用法大多源自于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的想法。\n\n西方世界在过去两个世纪之中(西欧、北美、日本和澳洲)计画和建筑可以说一起走过了好几大步。首先她们都是十九世纪的工业大城,这些地方大楼都被商业以及富裕的精英所掌控。大约是二十世纪初左右,一场主张提供人,特别是工厂劳工更健康的环境的运动开始兴起。花园城市的概念兴起,一些现代的都市被建造了,如英国的韦林花园都市。无论如何,这些都市只具有非常小的规模,特别只处理有关几千名居民的事务,当1920年现代主义崭露头角之后,她们也式微了。现代主义的都市是一个号称效率,工作者的乌托邦。那时有许多大规模的都市更新计画,如法国的巴黎,之后没什么大事发生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战所引起的毁灭。之后,许多现代大楼以及社区被建立。但是她们以低成本的建造方法并且以其带来的社会问题恶名远播。\n现代主义可以说被终结于1970年当许多都市不再建立便宜,相似的大楼,如英国及法国。从那时候开始许多旧建筑被拆毁并且在其之上筑起了更全面的建筑。比起把所有事安排的完美与规律,现在的计画专注于个人主义以及社会与经济的差异性。这就是后现代。\n\n中国大陆\n中国自先秦以来就有城市规划,从著名的长安古城、北京纵横街区可见一斑。古代城市的规划主要分为两个大的主流方面,第一是按照《周礼·考工记》记载进行的礼仪式规划和建筑模式,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礼制和等级上的要��,另一种是因地制宜的规划方式进行的,主要参考《管子》等一些规划管理的思想。\n近代,由于通商口岸的开通和租界的建设,天津、上海等租界发展繁荣的城市,率先引入了西方的城市规划理念,用于城市建设。如天津城市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天津租界开发的影响。\n\n空间规划核心是土地的合理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现代规划相关法律《都市计画法》颁布于民国时期,延续至台湾继续使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引入苏联的城市规划制度,城市规划就是国民经济的具体化。转向开放市场经济后,转变过去计划的方式,逐渐指令性内容,改为添加指导性内容。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通过;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通过,为中国大陆管理城乡规划的主要法律。\n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当前体制下,城市规划体系是自上而下的,《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规划种类有:\n\n201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原本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的城乡规划职责改由至新成立的自然资源部负责。2019年5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提出在2020年前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这项改革整合了原有的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多个部门负责的不同规划,因此被称为“多规合一”。\n\n台湾\n法律体系\n现行中华民国的国土空间发展体系正处于《区域计画法》及《国土计画法》的交替时期,根据《国土计画法》规定,共分为三个层级,最高层级为全国层级、由内政部拟订的“全国国土计画”,纳入特定区域计画及都会区域计画后,次高层级为地方层级、由直辖市、县(市)政府拟定的“直辖市、县(市)国土计画”,之后再下分区域层级之“国土保护地区(含国家公园)”、“城乡发展地区(含都市计画)”、“农业发展地区”与“海洋资源地区”等四功能分区,借此确保国家永续发展。\n中华民国的都市计画受《都市计画法》的规定,将都市计画地区(即都市地区)分为市(镇)计画、乡街计画与特定区计画等三种计画。“市(镇)计画”主要是规划直辖市、市、县辖市与镇都市计画;乡街计画规划乡的都市计画,而“特定区计画”则为发展工业、保持优美风景或因其他目的而划定的特定地区所规划之都市计画。市(镇)计画及特定区计画除需拟定主要计画之外,还需拟定都市计画区内的细部计画,而实施乡街计画的地区因人口较市(镇)计画及特定区计画少,依都市计画法第16条允许将主要计画及细部计画合并拟定。\n\n发展历程\n台湾的都市计画始于日治时期,第一个实施都市计画的区域是台北城内,早期称为“市区改正”,以开辟主要道路、投入市场、下水道等公共设施并形塑街道立面为主。当时台湾主要都市如新竹、台中、彰化、嘉义、台南、高雄等,以及多数的郡治所在地皆有实施。1938年,台湾总督府颁布《台湾都市计画令》,市区改正改名为“都市计画”,加入了“地域”的观念,类似今日的土地使用分区管制。战后,随然中华民国政府已于1939年制定《都市计画法》,却直到1964年全文修正后才在台湾实施。1945中华民国接收台湾至1964都市计画法全文修正的20年间,仍沿用日治时期的《台湾都市计画令》实施都市计画。\n1960年代,中华民国接受联合国顾问团的补助,于台湾制作本土化的都市计画;加上1971年《建筑法》在台湾实施,《都市计画法》亦于1973年在次大幅度修正,删除区域计画(另制定《区域计画法》),台湾都市计画法制大致成形。此后,1970、1980年代全国各处大量拟订都市计画(多为乡街计画),多达200处,可谓台湾都市计画的滥觞。\n\n案例:全国首创“宜兰县总体规划”\n1993年引入新加坡经验,时任宜兰县长游锡堃进行宜兰县总体规划,时间上,以“终极年”的观念,来规划宜兰的人口数;亦即在无限的未来,为了维持舒适生活空间,最高人口上限是一百万。空间上,由小到大,统合了全县都市及非都市土地,从自然到人文,从传统到现代,做永续经营的规划,突破性的概念,则包含了“环境敏感地区的画设”、“道路层级化”、“快速道路设缓冲绿带”、“小区概念图规范小区内的空间组成和公共设施配套”。这个进步的规划案终于改变了中央不准县市政府单独办理“区域计画”的政策,其后内政部配合修法允许县市可以单独办理区域计画。该规划案于1994年初���台湾省政府列为“省政革新实验项目”。\n\n全国首例“全面实施容积率”\n1997年4月宜兰县率全国之先完成专案通检,县内“都市计画区内建蔽率、容积率”全面实施,公告全面实施都市计画地区容积管制,是全省第一、也是唯一全面实施容积率的县分。\n\n全国首例“全面调降非都市土地建蔽率与容积率”\n1996年,在宜兰县政府积极奔走之下,内政部终于同意,将非都市土地之建蔽率及容积率的设定,授权由县市政府视实际需要的酌予调降,然后再报中央核备,于是时任县长的游锡堃于卸任前核定宣布1998年1月1日起,大幅调降非都市土地的建蔽率与容积率。\n\n城市规划的任务\n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规律,在全面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的历史和自然条件来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城市各个部分的组成,选择这些组成部分的用地,加以全面的组织和合理安排,为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n\n城市规划工作的基本内容\n确定城市的发展和规模,拟定城市发展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n合理选择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确定城市规划结构并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方向。\n拟定原有的市区利用,改建原则(旧城区)、步骤、方法。\n确定城市各项市政设施和工程措施的原则和技术方案。\n\n规划类型\n总体规划/主要计画\n“总体规划”或“主要计画”,是指都市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大小等都市“整体布局”的规划,在中国大陆一般以20年为规划期,而总体规划之下又可分为数期的“近期建设”,乃总体规划的组成阶段,规划期一般为5年。\n都市总体规划最有名的例子,有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及巴西的巴西利亚。\n\n总体规划的工作\n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城市发展方向,对城市建设中各项建设和环境面貌进行全面安排,选定规划指标,制订规划实施步骤和措施。\n台湾的主要计画中,依都市计画法15条规定,计画书图需载明规划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分析、计画范围、人口与经济发展推估、土地使用配置、交通运输、供全计画区使用的重要公共设施等内容;实施进度为5年,最长不得超过25年。\n\n总体规划的内容\n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辖区内城镇体系的布局\n选择城市用地确定规划区的范围,划分城市用地功能分区/土地使用分区,综合安排工业、交通(内外)运输、商服金融、仓库、生活居住、学校、科研单位、绿化用地\n提出大型公共建筑物位置的规划意见,确定中心区位置\n确定城市的主要广场位置,交叉口的形式,主次干道断面,主要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n提出给排水、防洪、电力、电讯、煤气、供热、弱电、公共交通设施(包括公车)等各级工程规划\n制定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综合协调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要求\n制定改造旧城区规划、划定都市更新地区\n郊区用地规划(包括工业、农业副食品基地、公园、道路等)\n安排近期建设用地,提出近期建设主要项目,确定近期建设范围和建设步骤\n估算近期建设总造价(概算)\n提出远景规划目标\n\n详细规划\n相较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是都市规划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主要是针对都市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物、公共事业(水电)、公园绿地等细部设施作具体的布置。在中国大陆,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n\n详细规划的内容\n确定道路红线、道路断面、小区范围、街坊及专用地段主要特别的坐标和标高。\n确定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公共绿地、道路广场这些项目的具体位置和用地。\n确定工业、仓储等项目的具体位置和用地。\n综合安排专用地段和各项工程管线、工程构筑物的位置和用地。\n主要干道和广场建筑群的平面、立面规划设计(均用红线图表示)\n\n种类\n道路\n快速道路\n都市高速公路、城际高速公路、其他的快速道路。在中华民国,跨县市公路分为国道及省道两等级,国道由交通部高速公路局管理;省道与省道快速公路则由交通部公路总局管理,另外在部分直辖市、市的市区内,省道的养护工作通常由该直辖市政府、市政府负责养护。高速公路在日本,高速公路有分为都市与城际两种。在中国,因为行政管理体制的区别,公路是由交通运输部来管理的,城市道路由建设部门来管理。公路按技术标准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n联外道路\n不是都市主要的骨干,而是作为连接邻近住宅区及外围地带的道路。\n主要道路\n为都市计画区路网的主要���干,用来连结联外道路与区内道路,亦是该都市计画区的商业活动集中地区。\n区内道路\n供给住宅地使用的道路。\n特殊道路\n主要是为了汽车以外(行人、脚踏车、新交通系统)的交通而供用的道路。\n\n城市规划与人工智能\n人工智能在很多领域都有用途,城市规划也不例外。人工智能协助城市规划人员基于面向目标的蒙特卡罗树(goal-oriented Monte Carlo tree search)搜索进行场景规划。目标推理 AI 提供最佳的土地利用解决方案,帮助我们制定民主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我们也可以人工智能在线数据来监控和修改针对环境威胁的政策。\n\n参考文献\n相关条目\n建筑学\n城市地理学\n世界之都日耳曼尼亚\n空间规划\n\n外部连结\n内政部营建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魅力城乡主题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全国土地使用分区资料查询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nternational Planning History Society\nThe International Planning His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2012 website\nThe International Planning History Society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 2014 web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Regional Scienc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60", "title": "关岛", "text": "关岛(英语:Guam;查莫罗语:Guåhån),为美国已通过组织法的未合并领地,位于西太平洋的岛屿,为美国四个已通过组织法的非合并领土之一,关岛人出生即为美国公民。美军基地占地约全岛的四分之一。阿加尼亚为关岛首府,迪迪多则为人口最多的城市。\n关岛2015年人口约为16.2万,面积544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97人,为马里亚纳群岛最大及最南端的岛屿,也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的最大岛屿。关岛的最高点为闪电山,海拔高度为406公尺 。\n查莫罗人为关岛原住民,自4,000年前即居住于岛上。葡萄牙探险家斐迪南·麦哲伦为第一位造访关岛的欧洲人,于1521年3月6日登上关岛。自1668年起受殖民者殖民,如天主教传教士迪亚哥·路易斯·德·桑·维多利亚,在16世纪至18世纪间,关岛为西班牙马尼拉邮船的重要中停站。美西战争期间,美国于1898年6月21日占领关岛,根据巴黎条约,西班牙于1898年12月10日将关岛割让予美国。关岛现仍是联合国所列7个非自治领土之一。\n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关岛与其他4个属地——美属萨摩亚、夏威夷、威克岛及菲律宾——为美国仅有的太平洋管辖属地。1941年12月10日,即发生珍珠港事件的数天后,关岛被日本占领,并被更名为“大宫岛(おおみやじま)”。日本占领约两年半期间,关岛人遭受强迫劳动。美国军队于1944年7月21日夺回关岛,该日成为解放日以纪念战争胜利。自1960年代起,旅游业及驻岛美军消费为关岛经济两大支柱。\n\n历史\n关岛及北马里亚纳群岛的原住民最早可溯及至公元前2000年的东南亚南岛民族,成为后来的查莫罗人。古代查莫罗社会分为四个阶层酋长(chamorri)、上层阶级(matua)、中层阶级(achaot)及下层阶级(mana'chang)。\n\n西班牙殖民时期\n斐迪南·麦哲伦为西班牙国王效力进行环航地球冒险时,于1521年3月6日发现关岛。但至1565年1月26日米格尔·洛佩斯·德莱加斯皮将军才主张对关岛的主权。1565年至1815年间,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为西班牙于菲律宾东方仅有的停泊点,关岛为马尼拉邮船的重要中继站,该邮船营运阿卡普尔科至马尼拉航线。。由于1670年7月23日至1695年7月间间歇性战争,以及1671年和1693年台风侵袭,1688年爆发天花疫情,造成查莫洛人数量由50,000减少到5,000人。多恩·马里亚诺·陶比斯(Don Mariano Tobias)于1771年9月15日就任马里亚纳省长后,开始进行农业改革,向原住民提供土地,鼓励发展,自马尼拉引进鹿及水牛,自阿卡普尔科引进驴和骡子,建设棉花厂及盐田。拿破仑战争后,许多西班牙西半球殖民地独立,关岛经济重心由墨西哥转向菲律宾。1856年爆发天花疫情,造成3,644名关岛人死亡,因而允许加罗林人及日本人于马里亚纳群岛定居。\n\n美西战争至二战\n美国1898年的美西战争期间占领关岛,西班牙基于巴黎条约,于1898年12月23日,依据执行命令108-A将关岛移交予美国海军,关岛成为美国船只航行至菲律宾的中继站,而北马里亚纳群岛则被售予德意志帝国以筹措战争赔款。美国海军于1899年在皮蒂建设码头,于1901年在Sumay建筑海军军营。美菲战争后,埃米利奥·阿奎纳多、阿波里纳里奥·马比尼于1901年被流放至关岛。\n1918年,德国于一战战败��降,国际联盟翌年依凡尔赛条约将北马里亚纳群岛交予日本托管。来自北马里亚纳群岛的查莫洛人被带至关岛担任翻译或为日本人从事其他工作,日本军队则视关岛查莫洛人为敌人。战后,关岛与北马里亚纳群岛查莫洛人相互不满,关岛查莫洛人认为北马里亚纳查莫洛人应给予同情,而北马里亚纳查莫洛人受日本统治了30年,效忠日本政府。\n1941年,日本于二战珍珠港事件后旋即发动战役占领关岛并将其更名为“大宫岛”,占领期前后长达两年半;期间关岛原住民被强制劳动、家庭分离、监禁、处死,约有1,000人于该期间死亡,另有认为战争期间杀害关岛人口的10%,当时岛上约有20,000人。\n美国于1944年8月10日夺回关岛,日本军队死亡人数超过18,000人,仅485人投降,横井庄一中士于1972年1月投降,为关岛上最后一位残留日本兵。美国同时取得并占领北马里亚纳群岛。\n水上飞机于1921至1930年间进驻关岛,为太平洋首个水上飞机航点。 泛美航空经营旧金山-马尼拉-香港的水上飞机航线,太平洋商业电缆公司则在1903年建设电话、电报站。。北方机场(North Field)于1944年建立,为纪念詹姆斯·罗伊·安德森而改名为安德森空军基地。\n\n战后\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根据1950年关岛组织法关岛成为美国非合并领土,确立岛上平民政府架构,并赋予美国公民权,关岛政府于1968年以前为联邦政府指派,关岛总督选举法施行后则改为民选。因关岛并非美国一州,故关岛居民无法票选总统,关岛国会代表在国会亦无投票权。但仍可对政党初选提名的总统候选人进行投票。\n\n越战后至今\n安德森空军基地在越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后改组为第36联队 (36 WG),分配予美国太平洋空军 (PACAF)及美国第十三航空队 (13AF)。2012年9月,13 AF停止运作并合并至美国太平洋空军。一年一度的对抗北方军事演习为年度盛事。\n关岛为1997年8月6日大韩航空801号班机空难的发生地,一架波音747于降落时撞击尼米兹山,造成机上254人中228人死亡。关岛国家史迹名录自1974年起被纳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关岛于1975年曾暂时安置100,000名越南难民,1996年则安置6,600名库尔德难民。\n\n地理\n关岛位于北纬13.2°至13.7°度,东经144.6°至145.0°度间,面积为549平方公里(212平方英里),为美国第32大岛屿,且为马里亚纳群岛最大且最南方的岛屿,另外也是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最大岛屿,为太平洋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碰撞而形成,关岛为最靠近马里亚纳海沟的陆地,该海沟位于岛屿西方。关岛西南方的挑战者深渊为世界最深的海洋科学调查点,深度为10,911米(35,797英尺)。最高点为闪电山,高度为海拔407米(1,335英尺)。\n关岛长50公里(30英里);宽6至19公里(4至12英里),约为新加坡面积的四分之三。由于位于太平洋板块西部边缘及靠近菲律宾海板块,偶有地震发生,关岛附近地震规模界于5.0至8.7。不像北马里亚纳群岛安纳塔汉岛为一火山,关岛并无火山活动,但因邻近安纳塔汉岛,仍会受到该岛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影响。\n关岛大部分地区均有珊瑚环礁围绕,石灰岩平坦台地供应岛上大部分水源,北部海岸以陡峭峭壁为主,南部则为较丘陵延伸至海岸。\n\n行政区划\n关岛划分为19个称为村的行政区。蒙蒙-托托-迈特为全岛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达每平方公里1,425人;伊纳拉詹及乌马塔克为人口密度最低的行政区,仅每平方公里47人。\n\n重要城市\n气候\n关岛气候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季节性由东方吹来的信风影响,气候相当温暖且各季节温度变化不大,平均高温为30 °C而平均低温为24 °C,年降雨量为2,180 mm。整体而言,温度很少超过32 °C或低于21 °C。夜间湿度通常在84%以上,但月平均湿度为66%。干季为12月至隔年6月;雨季为(7月至11月)。一、二月为最凉爽的月份,夜间低温为21–24 °C,且湿度较低。关岛最高温纪录为96 °F(36 °C),于1971年4月18日、1990年4月1日测得;低温纪录为65 °F(18 °C),于1973年2月8日测得。\n关岛位于“台风走廊”上,在湿季常有台风侵袭,8月至10月为台风威胁最高的月份,但台风整年均可能发生。侵袭关岛最强台风为台风玉兔,其最高持续风速为180英里每小时(290公里每小时);阵风达220英里每小时(350公里每小时),于2018年10月24日侵袭塞班岛,位于其南面的关岛同样造成严重损害。\n自1976年波密拉台风侵袭后,多数木造房屋改为混凝土结构。能够抵挡台风的钢筋混凝土电线杆于1980年代逐步取代木制电线杆。亦有不少家庭、企业在建筑物上装设台风百叶窗。\n\n人口\n根据2010年估算,关岛原住民查莫罗人为最大种族,约占总人口的37.3%,其他主要种族则为菲律宾人(29.3%)、美国白人(7.1%)及楚克人(7%),其他则为太平洋岛屿或亚洲人种。天主教为主要宗教,约85%的人口信仰天主教。另外,也有少数犹太人。关岛官方语言为英语及查莫罗语。\n\n军事\n关岛曾经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在1898年美西战争中,美国将其占领,获得全岛控制权。\n1941年,日本派出大规模海陆空部队攻击关岛,岛上500余名驻守官兵向日军投降,关岛遂被日军占领。\n1944年,美军派出优势舰艇和空军对关岛的日军作战,结果岛上日军18,000余人阵亡1,200余人被俘,美军3,000余人阵亡7,100余人受伤,美军重获关岛的控制权。\n现关岛为美国在西太平洋上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被称为“不沉的航空母舰”。2010年,美国斥资126亿美元对关岛军事设施进行扩建,意将其建成西太平洋超级军事基地,实施的项目有:建设核动力航母码头、导弹防御系统和实战演习场;另外对岛上的军事设施加强掩体防护,特别是机库、油库、弹药库,以预防弹道导弹攻击。关岛上的美国军事基地面积为39,000英亩(16,000公顷),约占全岛面积的29%。\n\n主要军事区\n关岛美国海军基地– Sumay\n美国海岸巡防队14基地,– Sumay\n安德森空军基地– Yigo市\n阿普拉港–奥罗特半岛\n海军火药库–中南方高地\n海军电脑通信站– Barrigada市和Finegayan\n\n政治\n二次大战后,美国国会1950年通过关岛组织法,成立美式行政、立法、司法三权政府,并给予关岛原住民和以后出生的人美国公民权。关岛总督最初二十年由美国总统任命,到1970年改为民选产生,任期四年,可连任一次。关岛立法会为一院制,任期两年,原设21席,1999年起改为15席,以全岛不分区方式普选。关岛政党有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属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n1973年起,美国国会通过为关岛设立一个无投票权的美国众议院议席。代表关岛的国会议员与其他不是50州地区的议员一样,只能在委员会投票,不能参与全院表决,其余权利与各州议员一样,包括可以起草法案,该代表由关岛地方选举选出。\n\n经济\n关岛收入主要依靠旅游业和美军在该岛海空基地的开支。每年来访的游客超过100万人,游客来源地以日本为主,约占来访游客的75%,岛上随处可见日语招牌与公告,另外,亦有相当数量来自韩国、美国、菲律宾、台湾的游客。仅旅游一项就创造收入约1590万美元。于2003年,关岛失业率为14%,政府赤字为3.14亿美元。\n于2008年,密克罗尼西亚大陆航空为关岛最大私人企业,雇用员工1,400人,为美国大陆航空子公司;现则为联合航空的一个部门,为芝加哥的联合大陆控股的子公司。该公司的年度给付薪资为9,000万美元。\n\n通讯\n目前,行动电话的服务区覆盖全岛的大部份,数位用户回路或有线电视方式的网路建设亦十分完善。大多数的居民都拥有无线电话,与1990年前服务经常中断的情况相比,现在已相当可靠。关岛于1997年加入北美区号方案(从国家号码671变成北美国家号码1加区码671),免除与美国其他地方通话时高昂的国际长途费用。\n作为美国邮政系统的一部分(邮政州码GU,ZIP码96910-96932),美国各地与关岛之间的邮寄往来被视作国内业务,因而不需缴纳额外的费用。UPS、DHL、联邦快递等私营速递公司,因无义务将关岛划入国内业务区,所以费用较美国邮政高得多。美国本土与关岛之间的邮件递送时间随邮件大小不同,普通轻型信函不须一星期,但包裹起码须1-2周。大多数的居民都使用邮局内的信箱或私营信箱收信,但住宅递送的服务也在逐渐增加中。从美洲以外的地区寄往关岛的邮件都应该标注目的地为“关岛”而不是“美国”,否则邮件会先送到美国本土,造成延误(尤其是从亚洲地区寄出的邮件)。\n\n交通\n安东尼奥·汪帕特国际机场为关岛门户。关岛与美国本土间未有直飞航班,直飞只能到夏威夷檀香山(航程约7小时)。另外,关岛也有每日航班来往附近北马里亚纳群岛、菲律宾马尼拉(航程约3小时)和主要游客来源地日本(航程约3-4小时)和大韩民国,其他航线均不是每天飞行。台湾亦有航线开辟。\n来往关岛和美国本土,也可乘坐美国的航空公司在日本、韩国等地转机,但需备妥护照等相关文件。\n关岛的公共汽车系统规模有限,使用率不高,居民多以私家车代步。\n\n医疗卫生\n位于塔穆宁的关岛纪念医院为关岛政府营运的主要医疗机构。美国委员会就医师及牙��进行专业认证,位于阿加纳高地的美国海军医院则为军事人员及眷属提供服务。岛上CareJet提供空中救难服务,转送关岛及周边岛屿的急症患者。私营医院关岛地区医疗城则于2016年起营运。\n\n姊妹城市\n日本对马市:于1977年缔结为姊妹岛\n 中华民国(台湾)台北市:于1973年1月12日缔结\n 中华民国(台湾)桃园市:于2021年12月15日缔结\n 中华民国(台湾)台中市:于2022年2月23日缔结\n\n参见\n中华民国与关岛关系\n尼克森主义\n关岛足球代表队\n海洋师团\n马里亚纳群岛\n马里亚纳海沟\n密克罗尼西亚群岛\n美国第51州\n天主教阿加尼亚总教区\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关岛政府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Guampedia-关岛线上百科全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关岛观光局-美国\n关岛观光局-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关岛观光局-日本\n关岛观光局-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关岛观光局-中国大陆\n 维基媒体的关岛地图集 \n OpenStreetMap上有关关岛的地理信息"} +{"doc_id": "1161", "title": "湾仔", "text": "湾仔(英语:Wan Chai,坊间亦作Wanchai,旧作Wan Tsai),旧称下环(英语:Ha Wan),位于香港岛湾仔区的西部,是湾仔区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起坚拿道,西至军器厂街,南至宝云道。\n1841年清朝转让香港岛统治权大英帝国前,宝安县香炉峰湾仔一带已有人居住,当中主要为渔民。英国政府在香港建立殖民地后,湾仔是华人主要的聚居地,也是香港最早发展的地区之一,亦曾为英国殖民政府的军事基地,现时是香港其中一个主要商业区,区内亦有很多旧式住宅大厦,因此也面对著市区老化的问题。\n湾仔是一个人口流动相当大的区域,虽然居住人口只有十多万,但每日却有达六十万的通勤人口在该区上班和上学。作为住宅、商业、购物及娱乐一应俱存之地,加上毗邻中心商业区中环及购物区铜锣湾,湾仔的交通需求相当大。港铁、巴士、小巴、电车及渡轮等公共交通工具都服务著该区。此外区内也有一些摩天大厦和地标建筑,如中环广场及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等,所以也成为访港旅客常到的旅游点。\n过往许多香港政府部门选址于湾仔,唯近年逐渐搬迁到其他区域,如港岛东区和九龙东办公,令湾仔失去了部分原本的经济中心及政治中心的功能。但仍有部分政府和司法机构位于湾仔,例如香港警察总部、香港区域法院。\n\n名称\n湾仔之名来源于现今湾仔洪圣庙一带原来的小海湾地貌,故当地村民称呼该海湾为“湾仔”。香港开埠后湾仔附近成为华人的聚居地,当时的华人对香港岛北岸城区有“四环九约”的通俗分区,现今湾仔到铜锣湾礼顿山以东一带被称为“下环”,为“四环”其中一环。1847年湾仔洪圣庙落成,当地人流渐多,而“湾仔”之名也不胫而走,至1881年港英政府根据民俗将“下环”之地正式命名为“湾仔”。\n从香港开埠到20世纪中叶,港英政府对维多利亚城的官方分区可分为东、中、西三区,根据维多利亚城界碑所示,维多利亚城东界在现今跑马地黄泥涌道,故可肯定湾仔一带属于当时的“东区”。1963年港英政府对香港岛北岸及九龙半岛重新分区,湾仔之地被确立为“湾仔区”。到了1982年香港建立区议会制度,原“湾仔区”与“铜锣湾区”和“跑马地区”合并成大“湾仔区”,并沿用至今。\n现今的湾仔区并不只有湾仔,还包括了铜锣湾、天后、跑马地、大坑、渣甸山及湾仔峡等地。2023年区议会选举改革前,湾仔区议会内部的分区中,有三个(轩尼诗区、爱群区和大佛口区)是完全位于湾仔,另外有两个(鹅颈区和修顿区)则部份位于湾仔。\n\n历史\n19世纪时,湾仔为香港华人俗称为“下环”。自1843年以来,湾仔一直是华人聚居的地方,英国人及其他外国人则多居于中环。1874年桂文灿编纂的《广东图说》同治刊本,当中以群带路标志为“上环”、“中环”和“下环”,而1866年的《新安县全图》,当时的群带路所标示的位置亦在湾仔现址相近。\n湾仔之名本是“小海湾”的意思,不过随著城市的发展以及持续的移山填海,昔日的“小海湾”早已不复见。今日皇后大道东,大王东街和大王西街“洪圣庙”附近一带,就是原来名为“湾仔”的小海湾所在地。在填海之前,湾仔的海岸线亦在洪圣庙附近。湾仔当时是居民捕鱼的主要地方。惟经过多年的填海,海岸线早已北移数百米,现时皇后大道东一带已被商业大厦及住宅大厦包围。\n\n早期发��\n1840年代英国人到来以后,春园街(Spring Garden Lane)附近很快就开始发展。宝顺洋行东主颠地(Lancelot Dent)在此建一私邸“春园别墅”,其范围由湾仔道伸展至大王东街。别墅内有一小湖供划舢板之用,其水源乃由石水渠街所引入。春园英语本来的意思是指花园内有一泉水(Spring)。至于春园街附近的汕头街和厦门街等,当时则为储存准备运到不同的口岸城市的货品仓库。而船街、麦加力哥街则为停泊及维修船只的码头及船坞。后来颠地破产,春园亦于1867年消失。上述地段于1930年代前是继石塘咀后另一妓女流连之地,她们在一些称为大number(号码)妓寨的唐楼(唐楼门牌大大地松在柱上而得名),但与石塘咀不同的是有洋妓提供,甚至西片《苏丝黄的世界》亦于湾仔取景。至于在春园以西的日、月、星三街附近是香港首家发电厂的旧址。至于湾仔道以东、今日活道一带原为一小山丘摩理臣山,曾经是石矿场。石矿至战后方才开采完毕后,摩理臣山亦被夷平。现在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摩理臣山分校至今仍有一角石墙为纪念。日占时期湾仔有“小东京”之称,是日本人主要的聚居地,从湾仔临海至中环一带也是日军军事要地,停泊有日军战舰。\n\n填海工程及湾仔北\n早期湾仔最繁盛地区是在皇后大道东一带,而海岸线历年不停的随著填海外移。1841年建筑皇后大道前,海岸约在大道东附近。建造大道东时倒进海中的沙土成了新的土地,新的海岸称为海旁东,即今日的庄士敦道。这就是香港最早的填海工程之一。到了1902年建造香港电车时,电车路即设在海旁东。1922年起的大规模湾仔填海工程,历时九年,将海岸线推至告士打道一带,并开避轩尼诗道、骆克道等街道,湾仔面积因而增加90英亩。现时位于湾仔道与轩尼诗道之间,在集成中心旁边小公园的楷梯有一金线,即为填海前的海岸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1965年至1972年,另一大型填海工程则把海岸推至今日的会议道、湾仔码头一带;告士打道以北的区域,现通常称为湾仔北(英语:Wan Chai North);再之后的填海则是1994年4月建造会议展览中心二期(新翼)时进行,以及现时的湾仔填海计划第二期,将成为日后“湾仔北”发展区的核心地段。\n\n古今建筑\n虽然多年的重建令湾仔失去了很多的历史建筑,但倘若小心察看,会发现湾仔的街道由南向北正好是香港的发展史的缩影。最接近山旁的皇后大道东一带是19世纪开埠前已有人居住的地方,发展得最早,亦有最多历史古迹。包括:\n\n洪圣庙,位于皇后大道东、大王东街交界,建于1847年。\n绿屋,位于茂萝街。\n北帝庙,毗邻石水渠街的圣雅各福群会,建于1862年。\n锡克庙,建于1901年,并于1935年增建,2018年重建,2023年落成启用,位于司徒拔道和皇后大道东交界。\n南固台,建于1918年人称鬼屋,位于船街及坚尼地道之间,为近年最具争议的重建项目。\n旧湾仔邮政局,皇后大道东、湾仔峡道交界,建于1912年。\n蓝屋,位于石水渠街,建于1920年,曾是一所医院,亦曾为黄飞鸿徒弟林世荣后人的武馆。\n湾仔街市,位于湾仔道、皇后大道东交界,建于1937年,典型的包浩斯建筑。古物古迹办事处将之评定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已改建)。\n同德押,位于湾仔轩尼诗道,建于1935年的三级历史建筑,2013年已获屋宇署批准重建为23层高商厦,2015年8月展开拆卸工程。\n\n皇后大道东至庄士敦道电车路之间,是二次大战前发展的住宅区,有多条很具香港本地特色的街道,部份更仍保留有战前住宅的特色。例如大王东街与庄士敦道交界即和昌大押所在;克街等都仍然有典型的战前旧楼。太原街、交加街、湾仔道一带仍然有传统的街市。利东街的印刷街;轩尼诗道的循道卫理教堂;星街的圣母圣衣堂;被称为夏巴油站的德士古大厦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建筑和社区。\n再向海的方向则有战后1950年代至1960年代香港红灯区所在地的骆克道、谢斐道,至今仍然有不少酒吧及一些夜总会位于这两条街道附近,曾经大为有名的杜老志夜总会亦是位于这里。最后向北横过告士打道,进入高速发展的1970年代至1990年代,是商业区及酒店区。有各式的高楼大厦及世界级名建筑,见证香港经济的繁盛及财富的累积。此处名建筑物包括有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环广场、香港演艺学院等。最接近维多利亚港海旁的,是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时典礼使用的会展新翼,和象征回归的金紫荆广场。\n\n社区生活\n饮食\n战后初期湾仔的居民生活一般并不算富裕,因此该区��大部份食肆都提供价廉物美的食物。区内有很多茶餐厅,一种典型的香港式快餐餐厅,售卖奶茶、菠萝包及蛋挞等地道美食。有些店铺更售卖廉价中式健康食品,例如售卖凉茶和廿四味等有药用疗效的饮品的凉茶铺,使居民能节省看医生的金钱。前香港总督彭定康更于返回英国之前品尝过湾仔的凉茶。另一种香港式的食肆,大牌档(大排档),则是昔日湾仔常见的食肆。虽然用膳环境既炎热又不卫生,但很多居民都享受那些既便宜又新鲜的中式食品,如肠粉、粥及炒面等。由于香港政府有意取缔大牌档,大牌档已所剩无几。\n\n较有消费能力的居民则较喜爱光顾酒楼(昔日是茶楼)“饮茶”,在喝中国茶之余品尝一盅两件的点心。湾仔区内有三间历史悠久的著名酒楼,分别为龙门大酒楼、双喜楼和英京大酒家已走进历史,1920年代开业、为全港第一间海鲜酒家的新亚怪鱼酒家也早已消失,意味著传统的旧式大酒楼将完全消失于湾仔区。但是区内亦有香港历史最悠久,已经营逾一世纪的素食餐馆东方小祇园。而区内由“食神”韬哥主理的大荣华酒楼提供近百款围村小菜和经典粤菜,不过因生意差,而于2022年8月日结业。\n西式餐厅方面,湾仔早年并不算多,当时较为出名的是售卖牛扒为主的波士顿餐厅。1980年代起,各种地区特式食肆的逐渐踊现于湾仔,常见的有日式、韩式、越式、泰式和印度式。区内亦有很多港式和美式快餐店,谢斐道和骆克道亦有很多酒吧。湾仔可以算是香港作为美食天堂的一个缩影。\n\n娱乐\n修顿球场(修顿游乐场)是昔日湾仔的主要地标,现时则仍是区内主要的康乐场地。从前修顿球场早上是等候工作的地点,不少待业者都会等待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作。傍晚时份修顿球场摇身一变成为“大笪地”式的“平民夜总会”,售卖食物以及有很多表演,成为当时居民的主要娱乐。今时今日修顿球场依然热闹,老人会下象棋和乘凉,青少年则踢足球和打篮球。街头篮球赛亦不时于修顿球场举行,吸引了很多爱好这种比赛的人士参赛或观赛。2005年有组织拟将修顿球场重建,构思颇为大胆,例如改为双层球场,若然落实,修顿球场则可能再次成为湾仔的主要地标之一。\n\n湾仔亦曾一度拥有为数众多的电影院,当中很多现已不复存在。已消失的电影院包括:香港大舞台(今合和中心附近)、东方戏院(大有商场)、国泰戏院(湾仔道)、京都戏院(湾仔道近活道)、南洋戏院(摩理臣山道与天乐里的南洋酒店现址)、东城戏院(东城大厦)、国民戏院(骆克道马师道交界)、环球戏院。\n\n另外卢押道一带亦有不少酒吧,主要吸引外国人光顾,尤其每当有外国军舰访港,上址一带更吸引各国娼妓留连街上,有如电影《苏丝黄的世界》里情节一样。而区内之新杜老志夜总会(已结业,现已重新开张并更名杜老志会),曾为本地富豪销金窝。由香港导演彭浩翔执导的电影《大丈夫》,就是受新杜老志于2003年结业的启发而拍成。\n\n教育\n二次大战前后,不少有名的学校都位于湾仔。其中一间由著名的老师,莫敦梅创立。该学校于1919年以书塾的形式成立,然后于1934年改称为敦梅学校。学校教授的内容包括传统中国书法及儒家思想等。日本占领香港的时候学校曾经停办,战后学校继续为较富有家庭的小童提供中式教育。而为回应附近区域的学位紧张,学校也为较贫困的学生提供学费减免。而因为没有完整校舍,学校经常在湾仔各处战前唐楼的个别单位上课。这是多数私立中式学校都面对的问题。\n\n其他\n自开埠至20世纪的湾仔亦为香港岛的殡葬区,拥有各式坟场如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等。湾仔医院及相关行业林立,如圣佛兰士街,源于一间同名的医院(该医院于重光后结业)、拥有140年历史的律敦治医院等等。而现时位于集成中心旁的篮球场,1960年代前为香港殡仪馆(后迁至北角现址)及位于东城大厦的万国殡仪馆(后迁至红磡现址)于湾仔营业,虽然该两所殡仪馆结业多年,但位于天乐里的长生店、花店及相关店铺,营业至八十年代才结业。近年有很多老店和霓虹灯面临政府的压力,要求拆除或关闭, 包括 理发,它占据了一条小公共后巷 60 多年。 最近被一项重要的艺术计划所吸引,涉及三十多个不同的艺术家, 从画家、建筑师、摄影师到诗人。[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军事\n从20世纪初,湾仔成为主要的岭南传统民宅(唐楼)区域,但它也是英国的军事设施所在地,如军队营房和海军船坞。 海军船坞亦是湾仔一个著名的路标,因为大多数湾仔的老一辈居民以船坞的英文名“dockyard”之译音“铎也”称呼,现今金钟及添马舰一带。于1941年,湾仔地区受到日本的猛烈攻击。\n\n市区老化及重建\n湾仔面对城市老化的一个严重的问题。 为了应付问题,政府开始一系列的都市更新带领新的生活进入区域。根据规划署数据显示于地铁沿线,如港岛、荃湾,官塘各区有9,300座私有大厦,楼龄达到30年以上,而于未来十年内,楼龄达到30年以上将增加将50%。旧楼的问题变成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为加快重建及旧区更新香港政府于2000年7月根据市区重建局法例(第563章)于2001年5月1日成立市区重建局负责市区重建及更新。\n\n市区重建\n议案开启了对都市更新问题一个广泛的评估. 从数据提取的信息关于大厦年龄和情况由保持了规划、建筑、消防、以及民政事务局和土地发展公司(即市区重建局前身)利用作为初步依据为估计对都市更新的需要. 逐渐变成包括区和计划的发展,运输,社会人口统计和环境考虑在描述的都市更新项目区域。 许多在优先项目区域在老化的市区的地方化的部分被共同安排及承担了一种目标区域方法对都市更新。 湾仔是最初描述的九个目标区域之一,聚焦再开发和修复行动以对应的方式。 其他区域是马头角、旺角、大角咀、深水埗、油麻地、油塘、观塘、西营盘及荃湾。\n\n目标\n虽然市区重建是比较难清楚定义,但多数都是指在较大面积的市区地方进行重新建设,而不只于重建个别楼宇或特定设施中进行更新。市区重建的目标包括:\n\n以提供更加开放空间、社区及其他设施,来改善市区环境及基础建设;\n提升市区布局、道路网络及基础设施;\n为较旧的建筑物进行彻底检查或重修;\n使土地能更好地被使用;\n减少发展及降低人口密度,以舒缓过度挤迫的交通及其他受压的基础设施;\n创造可用土地,以用作如房屋等的各种用途;及\n在某一地方重新发展,使其可以成为催化剂,因楼宇价值提升可吸引其他私人发展商重新发展周边的地方。\n\n清拆利东街计划\n湾仔利东街,绰号“喜帖街”,以制作订制喜帖的印刷店著名,除供应本地市场外,曾有一店铺更接获一张远至中东的订单。尽管当地居民和环保专家努力保存街道的特色,但一系列的战前唐楼仍如期清拆,使许多东主把他们的商店结业或搬迁。\n在2013年3月,发展商信和表示重建项目命名为囍汇(THE AVENUE),将发展包括4幢住宅,整个项目料于2015年落成。基座设商场部分,命名为利东街(Lee Tung Avenue)。商场楼高3层,提供10万平方呎楼面。地面提供逾170米长的绿化林荫大道。项目将以中西合璧、新旧交融为发展方向,对湾仔的传统建筑特色予以保留,建筑上采用湾仔特色的窗花及旧香港战前阶砖等。预计商场的目标客群中,本地客将占8成,游客占两成,商场在2015年12月底开幕。\n\n湾仔“绿屋”活化为动漫基地\n位于湾仔茂萝街和巴路士街近百年历史的战前楼“绿屋”被评为二级历史建筑,经市区重建局完成活化后,命名为“动漫基地”,于2013年7月开幕,内里设有动漫艺术家的工作室、活动室、展览空间,以及一个收集印刷及电子漫画书和杂志的资源图书馆,地面则有售卖动漫相关产品的零售店铺。现由香港艺术中心获批五年主营运合约。\n对于外界指建筑物招牌的绿色外墙被改,市建局规划及设计总监马昭智解释,建筑物早年被政府收购时髹上仅适用于木材的油漆,令砖墙质料被破坏,现髹上二十世纪初原来的黑白色,将建筑物回复原貌。\n\n可持续发展\n湾仔发展计划\n湾仔发展计划第一期由1994年4月至1997年6月,主要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对出海面筑一个70,000平方米的人工岛作为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的扩展部分,工程完成后保证附近的水质保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n\n湾仔发展计划第二期是整个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的最后一期工程。这项目以交通基建为主,如中环湾仔绕道、东区走廊连接路、港铁北港岛线及沙田至中环铁路线的第四条过海隧道段提供土地。在供应土地以容纳上述设施之余,亦同时提供机会在海滨区兴建露天广场、园景作为美化、船只碇泊区及休憩文娱设施,从而提升香港市民的生活质素。填海计划将原有的湾仔码头被拆卸,以便进行填海工程。\n在2015年6月,规划署展开“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城市设计研究”,为填海计划范围设全面的规划及设计纲领,作为未来发展海���优化的指引,以建设湾仔及北角海滨地区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更方便畅达、更具活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海滨,供公众享用。首阶段工程在2020年末起陆续完成。\n\n旅游景点\n香港会议展览中心\n金紫荆广场\n湾仔海滨长廊 (水上运动及康乐主题区)\n旧湾仔邮政局\n蓝屋\n湾仔洪圣庙\n湾仔电脑城\n茂萝街7号\n虎豹别墅\n大佛口行人天桥\n姻缘石\n\n著名地点、街道及建筑物\n地点及街道\n湾仔运动场\n修顿球场\n坚拿道\n坚尼地道\n宝云道\n皇后大道东\n太原街 - 玩具街及生肖吉祥物\n利东街 - 喜帖街(因地区重建而消失)\n克街 - 小食街\n\n建筑物\n香港会议展览中心\n金紫荆广场\n湾仔政府大楼及区域法院\n税务大楼\n入境事务大楼\n香港警察总部\n湾仔警署,建于1932年,将被活化成为特色酒店,二级历史建筑。\n湾仔洪圣庙,1860年重建而成,一级历史建筑。\n湾仔北帝庙,于清同治二年建成,一级历史建筑。\n旧湾仔邮政局,1915年正式启用,现为环保署的环境资源中心“环保轩”,法定古迹。\n湾仔街市,1937年落成启用,三级历史建筑,2006年市建局交由华置重建发展,只获保留部分外墙。\n律敦治医院\n宝云道姻缘石\n湾仔码头\n中环广场\n新鸿基中心\n合和中心\n和昌大押,四座建于1920年代的唐楼,2007年被活化成为餐馆与商店。\n循道卫理香港堂\n东城大厦,1964至1973年间是最闹鬼的戏院(东城戏院,1964年更是殡仪馆)\n\n运动场\n修顿球场,1934年由时任辅政司修顿夫人争取建成,让湾仔的儿童可以“在阳光下奔跑”。\n湾仔运动场\n\n学校\n香港演艺学院\n香港华仁书院\n\n交通\n地理上,湾仔位处于香港岛中西区与东区之间,因此岛上很多主要道路都会经过此区。加上该区通勤人流相当多,因此对高流动性的交通网络有很大的需求。现时,湾仔已有一个既复杂亦尚算有效率的交通网络,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多次填海造就了区内多条主要道路的建成。一号干线及四号干线连接湾仔及香港岛其他地方。一如香港市区的很多地方,湾仔居民十分依赖公共交通,而且每日更有600,000通勤人流来往该区及其他地区,故此区内有多种公共交通服务,在繁忙时间时经常水泄不通。\n\n主要交通干道\n告士打道\n中环湾仔绕道\n香港仔隧道\n坚拿道天桥\n黄泥涌道天桥\n轩尼诗道\n庄士敦道\n骆克道\n湾仔道\n皇后大道东\n\n交通路线列表\n区议会议席分布\n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会东由坚拿道天桥、摩理臣山道、皇后大道东至司徒拔道交界,西至沿香港演艺学院演艺道、香港警察总部(包括湾仔峡地区)为范围。\n\n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分别,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n\n注释\n参考文献\n杨颖贤. 《文化·地方·人情 湾仔风物志》. 香港: 湾仔区议会文化及康乐事务委员会、香港大学建筑学院和香港小童群益会 (中文(香港)).\n\n外部链接\n\n口述历史 - 湾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香港大学图书馆数码化项目,香港口述历史档案\n湾仔北及北角海滨城市设计研究"} +{"doc_id": "1163", "title": "鲑鱼", "text": "鲑鱼(英语:salmon),亦音译为三文鱼(粤语发音),是对渔业有很高商业价值的数种鲑形目鲑科鲑亚科(Salmoninae)的广盐性辐鳍鱼的通称,其中主要指栖息于北太平洋海域的六种太平洋鲑(钩吻鲑属的狗鲑、帝王鲑、红鲑、粉红鲑、银鲑和樱鳟/马苏鲑)和栖息于北大西洋海域的一种大西洋鲑(鳟属中唯一被称作“鲑”的物种),大多是食物链中层的肉食性掠食鱼类。\n鲑鱼有溯河洄游的习性,其生命周期初期在河流上游的淡水环境下孵化成幼鱼,以昆虫和甲壳类为食;成年后迁徙到海水中生活,捕食其它小型鱼类和水生动物;在繁殖期又会逆流回到内陆的淡水出生地进行产卵,其中太平洋鲑一般在繁殖完成后数周便会死亡。洄游的鲑鱼可以将海洋生态系统中吸收的生物质逆流传送到内陆的淡水生态系统,对沿途的水域和陆地生态系统都十分重要,是自然界的基石物种之一。\n对人类来说,鲑鱼是重要的常见食用鱼之一(鲑科鱼约占全球食用鱼类销售值的五分之一),也是休闲捕鱼极受欢迎的一类高价值游钓鱼,除了商业捕捞外在世界各地皆有人工养殖。\n\n词源\n“鲑”字在康熙字典成书时有数种意思,其中一义为河鲀之意。自杜亚泉主编的《动物学大辞典》始,鲑字指河豚的原意即消失,仅指出其为数种鲑科鱼的中文通称。而在东亚地区历史上能够见到的鲑鱼基本上都是狗鲑(Oncorhynchus keta),也就是俗称的大马哈鱼��汉语中“大麻哈”一词则源自满-通古斯语系中赫哲语的“daw imaha”,是当地渔猎民族对中国东北和外兴安岭原产的两个麻哈鱼属鱼种(狗鲑和粉红鲑)的通称词汇,为东北官话所借入。\n日本历史上将本土的狗鲑称作石桂鱼(さけ,sa ke)(非现代汉语中的石桂鱼),从明治时期开始则引进并将“鲑”(サケ)字进行同音训读来作为所有鲑科鱼类的汉字。\n至于“三文鱼”的称呼,则为英文“salmon”在粤语中的音译,从词源上来自于中古英语samoun和盎格鲁-诺曼语的saumoun。而诺曼语作为古法语的一种,属于通俗拉丁语衍生出的西罗曼语支,词源来自于拉丁语中的称呼salmo,据说更早来自于salire,本是“跳跃”之意,可能是用来形容鲑鱼洄游,但英语借入后原意却消失演变成鲑鱼的通称。古英语中的原本表示鲑鱼的日耳曼语词汇“lax”也随之被取代,仅留存于个别遗产方言中。而salmon一词传入中文后,意义比原英语词更加不明确。在中国大陆,“三文鱼”的译法源自香港粤语,用来音译1980年代从北欧出口到东亚地区的大西洋鲑,随着改革开放传入内地。但近年来逐渐拓广至用于生吃的鲑科鱼,并形成“生食三文鱼”这一名词泛指一切达到生食标准的大麻哈鱼。由于中国原生的大麻哈鱼均为洄游型卵用大麻哈鱼或陆封型鳟鱼(不适合生吃),在中国原并无生吃大麻哈鱼之传统,这一新生的吃法立即在中国大陆引发了混乱。由于英文中对kokanee(陆封型红鲑)和steelhead(洄游型虹鳟)两种鱼是否称作“salmon”存在不同的看法,一些团体标准的制定者直接向前一步将陆封型虹鳟鱼纳入“生食三文鱼”的范围,并允许通过饲喂虾青素来使陆封型虹鳟具有洄游型大麻哈鱼的外观,并由此引发了真假“三文鱼”之争。\n除了七种被称作鲑鱼的鱼类以外,麻哈鱼属和鳟属的其它鱼类在英文中都统称为鳟鱼(trout),而在中文命名中“鳟”、“鲑”的称呼则经常互换。属于同一亚科的红点鲑属(Salvelinus)的鱼种在中文里虽然也称“鲑”,但在英文中却是称为char而不是salmon,其中五种鱼干脆俗称trout,因此红点鲑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鲑鱼。同样,同属鲑科的白鲑属(Coregonus)和细鳞鲑属(Brachymystax)在中文里虽然也称“鲑”,在英文中也不称为salmon而是称作whitefish和lenok。\n\n物种\n已知最早的鲑鱼为流木始鲑鱼(Eosalmo driftwoodensis),生活在3400~5600万年前的始新世。该鱼种的化石标本有助科学家研究不同种类的鲑鱼如何从共同祖先中演化出来。该英属哥伦比亚发现的标本显示,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的趋异演化在4000万年前尚未开始。化石证据以及线粒体DNA的研究皆推断两属的趋异演化约在2000万年前至1000万年前发生。\n在鲑科现存的300多个种鱼类之中,比较有代表性且具高商业价值并被渔业普遍认可的鲑鱼总共有七种,来自分属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流域的两个不同的属。\n\n †鳟属和马哈鱼属都的大部分鱼种都被称作鳟鱼。鳟属的钝吻鳟和隆头鳟在英语国家中有时也会被称作“亚得里亚鲑”和“黑海鲑”。此外,虽然虹鳟和褐鳟也有外形和习性都和鲑鱼相似的溯河洄游亚种(硬头鳟和海鳟),不过一般不被视为鲑鱼(另见真假“三文鱼”之争)。\n此外,并不属于鲑亚科的哲罗鱼属(特别是哲罗鲑和多瑙哲罗鱼)是与鲑鱼和鳟鱼有亲属关系的大型鲑科淡水鱼,有时也被俗称为“鲑鱼”的一种。还有一些完全不属于鲑形目鱼类也会因为肉质和生态位与大西洋鲑相似而被当地人称作“鲑鱼”。\n\n生长周期\n鲑鱼和其它大部分鱼类一样,从鱼卵孵化开始会经历一系列生长阶段。鲑鱼的生命起始于产卵期,雌鲑将鱼卵产在河流和溪流滞水区底床的砾石之间,然后由雄鲑进行体外受精。受精卵在2~6个月后孵化出幼体。因为其商业价值较高,水产养殖的规模也较大,因此学术界上会采用特殊的产业术语来形容鲑鱼的各个生长期:\n\n仔鱼(alevin):也称“囊期鱼苗”(sac fry),是新孵化出的带有卵黄囊的早期幼体,尚无活动能力只能随波逐流,没有摄取外部营养的觅食能力,因此依赖储存在卵黄囊内的营养才能继续存活并生长;\n稚鱼(fry):即俗称的“鱼苗”。当仔鱼继续成长一段时间后,卵黄囊会营养耗尽并萎缩,但同时尾部也发育获得了有限的游泳能力。这时候仔鱼变成了可以在砾石之间短距离游动的稚鱼,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n幼鱼(parr):在稚鱼长到大概与人类手指差不多长的尺寸时,已经开始拥有保护自身的鱼鳞和可以���展开协助游动的鱼鳍,形态也更开始接近普通鱼类,因此也被俗称为“指鱼”(fingerling)。这些幼鱼因为获得了自由游动的能力,可以主动巡游一个区域寻找食物,食谱也开始更加肉食化,从浮游生物变成主要以无脊椎动物(比如虾类和水生昆虫若体)为主,身体质量也开始在之后三年的成长中迅速增加。这个时期的幼鲑虽然有了一定的自我生存能力,但因为体型还小仍然需要躲避其它掠食者,通常会以水底植物和岩石为掩体群居,并且会展现出很强的领域意识,体侧也会展现出称作“幼斑”(parr marks)的深色椭圆形或条形竖斑作为保护色。长得较大的幼鲑还会捕食其它小鱼和两栖动物的幼体(蝌蚪),并且会偷食其它鱼类(甚至同类)的鱼卵;\n龄鱼(smolt):当幼鲑成长到大约两到四岁的时候,体型已经大到不必(或者说无法)继续依赖掩体的庇护,体侧的幼斑会逐渐消失,身体也会经历生理变化来应对即将发生的长距离迁移。这些二/三/四龄鱼为了能够应付海洋和河口湾的咸水/半咸水环境,鲑鱼身体的广盐性会增强来维持体内渗透压稳态,同时体色会变成较为平淡的银灰色并带有反影伪装以便在开放水域生存,这种体色变化也因此被称作“银化”(smoltification)。一些银化的龄鱼甚至已经开始性成熟,能在尚未迁徙的时候就提前将其它洄游鲑鱼产下的卵受精;\n成鱼(adult):也称“后银化”(post-smolt)的鲑鱼。当银化的龄鲑长到大概体长15—20厘米(5.9—7.9英寸)的时候,就开始离开淡水河流开始迁徙至海,并开始完全变为成体鱼。这些入海的成鱼会仍然以群居为生,并完全以其它饲料鱼(比如鲱鱼和鲭鱼)为食,并在之后的四年内不断成长变大。等这些成鱼完全性成熟时,它们会在秋季溯河洄游回到出生的淡水水域进行繁殖,其中很大一部分鲑鱼会死在洄游的途中,在产卵后也会有相当数量的鲑鱼迅速衰弱死亡(其中太平洋鲑更是脊椎动物中的单次繁殖的典型案例)。\n\n繁殖洄游\n鲑鱼是溯河洄游型鱼类,通常在河上游水氧充足的淡水区产卵,卵在水底的砾石之间孵化后长成幼鲑。而幼鲑则会快速长出竖斑为其提供保护色,在随后6个月至3年内(视乎品种)在河里生活。鲑鱼习惯在水表面捕食。几乎绝大多数鲑鱼都能准确地回到自己出生的河川。鲑鱼非常善于游泳,它们能跳出水面,攀到瀑布上游。幼鲑的淡水生活会坚持到拥有银色鱼鳞为止,身体亦会出现转变以便在海水中存活,而衹有10%的鲑鱼卵能成长到此阶段。\n在迁徙到海洋中后,鲑鱼会接著在海中生活一至五年(视乎品种),在那里他们逐渐变得性成熟。鲑鱼在消遣的活动受海潮的影响较大。它们对海水的状况非常熟悉,退潮时游向海里,涨潮时游向河川。在繁殖期,大部分鲑鱼会凭着嗅觉记忆重新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产卵。\n\n生态学\n在太平洋西北地区和阿拉斯加一带,鲑鱼是当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种。鲑鱼的洄游起到了巨大的逆流营养输送作用,将海洋生态系统中的氮、硫、碳、磷等养分传递至内陆的淡水生态系统。而沿途各种食鱼动物(比如鱼鹰、熊类、水獭等)对鲑鱼的捕食,则进一步将这些养分转移到陆地生态系统,而降解的鲑鱼腐肉则有利于湿地和消落带的森林生态系统。\n绝大多数活着来到溪流繁殖地的太平洋鲑也都会在产卵后死去,其尸体下沉覆盖水底。这些残骸腐烂后释放的营养可大大补充上游水体原本缺少的有机物和生物质,养育其它水生生物。\n\n与熊的关系\n灰熊、黑熊等掠食者则在当地扮演著“生态系的工程师”的角色。灰熊会捕猎洄游的鲑鱼并将他们带至附近的森林食用,而且通常只会食用热量最高的鱼卵和鱼脑。在那里灰熊排出富含养分的尿液和排泄物,同时留下鲑鱼的部分残骸(熊类会将大约一半捕到的鲑鱼肉遗弃在森林地面,密度可达到每公顷4,000公斤(8,800英磅)),提供了河畔林地所需的氮总量的24%。在距离鲑鱼出没的溪流500米(550码)内,生长在那里的白云杉叶子也能发现源自鲑鱼残骸的养分。\n\n与河狸的关系\n河狸亦在当地扮演著“生态系的工程师”的角色。它们在啃伐树木建造水坝的时候大幅改变了周边的生态系统,为鲑鱼幼体提供了重要的栖息地。\n河狸修建的水坝可以对成长期的鲑鱼产生如下影响:\n\n延缓水中养分被冲刷的速度,使得之前产卵死亡的成年鲑鱼尸体所释放的营养可以被下一代的幼鲑所用;\n增加水体的局部水深,可以为幼鲑提供躲避水鸟捕食的栖息地;\n增加光合作用对��体氧气的补充效果和碎屑中纤维素分解可以赋予的养分浓度;\n建造缓水环境让幼鲑可以把更多摄入的养分用于成长,而不是耗费体力去克服水流;\n提供能够帮助幼鲑藏身的水下结构。\n河狸坝甚至可以在河口湾的潮汐盐碱滩之中产生可以供养幼鲑、盐分百万分比小于10的淡水水塘。河狸通常会建造低于0.6米(2英尺)的小水坝,这些矮坝在涨潮时会没漫过,但低潮时可以蓄水,因此可以被洄游的鲑鱼轻易越过并且可以保护孵化的幼鲑不受大河中掠食者的威胁。\n在1818年条约后,英国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协议允许美国公民进入哥伦比亚河流域,哈德逊湾公司曾通知其下属的猎手尽可能的捕杀毛皮动物来让美国皮草贸易商无利可图,而当时对河狸故意的大举捕猎使得当地水域内的鲑鱼洄游几乎消失。\n\n与七鳃鳗的关系\n有研究发现,当七鳃鳗的数量减少,鲑鱼的数量亦会随之减少。和鲑鱼一样,许多七鳃鳗是洄游鱼种,在产卵后会死亡并腐烂向河溪中释放营养;而且与虹鳟和亚口鱼一样,七鳃鳗在产卵时对水底的砾石会有清洁作用。虽然一些七鳃鳗是吸血的寄生鱼种,但七鳃鳗的幼体是滤食性动物可以保持当地水体的健康,而且作为体脂和油性都更高的鱼种不但可以作为幼鲑捕食的食物,还可以优先吸引其它捕食者为幼鲑降低生存压力。在海中,成年七鳃鳗也是海豹和海狮的优先猎物(捕食七鳃鳗和鲑鱼的比例大概为30:1),使得更多的成年鲑鱼可以存活并洄游到河中繁殖。\n\n与寄生虫的关系\n根据加拿大生物学家多萝西·基瑟尔(Dorothy Kieser)发现,碘泡科的黏体寄生虫——鲑居尾孢虫(Henneguya salminicola)时常会被在鲑科鱼类(但不包括陆封型淡水虹鳟)的肉中发现,在洄游到海达瓜依岛的野外鲑鱼样本中有明确记录。被感染的鲑科鱼的免疫系统会试图将体内的寄生虫包裹围困,因而形成众多聚集了大量寄生虫滋生的乳色囊肿。包括尾孢虫在内的黏孢子虫都有着复杂的生命周期,而鲑科鱼为其两个寄主之一,在产卵死亡后将躯体内的孢子释放。以尾孢虫为例,这些孢子会在被释放在溪流产卵地后进入第二个宿主(通常是无脊椎动物),在幼年鲑鱼迁徙到太平洋之前感染到鲑鱼身上,然后存留在鲑鱼体内直到下一个产卵周期。在鳟鱼中引起旋转病的黏孢子虫有着类似的生病周期,但不同的是尾孢虫似乎并不会让鲑鱼发病,即使是严重感染的鲑鱼也可以顺利洄游产卵。\n按照基瑟尔的说法,大量有关鲑居尾孢虫的研究都是由纳奈莫太平洋生物站(Pacific Biological Station)的科学家在1980年代中期完成的,其中最突出的一个概述报告声称“在淡水平均居住时间最长的鱼体有着最高的患病率”,因此从物种来说“银鲑为最,红鲑、帝王鲑、狗鲑和粉红鲑相继次之”。而这份报告同时声称其研究进行时,英属哥伦比亚的大型水系(比如弗雷泽河、斯基纳河、纳斯河等)的中上游以及太平洋沿岸溪流的鱼群“更可能有较低的感染患病率”,因此“尾孢虫虽然在经济上有害,但从公共健康角度无害,严格意义上是一种在包括人类在内的热血动物中无法生存或造成影响的鱼类寄生虫”。根据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软体贝类项目专家专家克劳斯·夏利(Klaus Schallie)的说法:“鲑居尾孢虫在英属哥伦比亚南部的所有鲑鱼中都能找到。”\n另一类能够造成野生和养殖鲑鱼感染并死亡的寄生虫是海虱,特别是疮痂鱼虱属的鲑鱼虱(Lepeophtheirus salmonis)和鱼虱属的多种桡足寄生虫。海虱是一类外寄生虫,主要在浮游的幼体阶段附着在野生鲑鱼身上,然后靠进食黏液、血液和皮肤生存。大量的高养殖密度的开放性养鲑笼都能滋生大量密集的海虱,而暴露在河口湾水域的养鲑笼则可以传染许多野生的幼年鲑鱼并导致其死亡。成年鲑鱼在被感染后也可能存活,但刚刚迁徙入海的幼鲑因为体小皮薄是极易受伤的。在加拿大西岸的一些地区,粉红鲑因海虱造成的死亡率常常超过八成。\n\n商业价值\n全球各国向粮农组织上报的野生鲑鱼商业捕捞量自1990年开始就保持在大约每年100万吨左右,但同时期内人工养殖的鲑鱼却从大约60万吨增长到了超过200万吨。几乎所有野生捕捞到的鲑鱼都是太平洋鲑,相比之下,大约一半的养殖鲑鱼是大西洋鲑。\n\n野生捕捞\n野生大西洋鲑的捕捞量向来很少,而且自1990年以来一直在稳固下降,到了2011年报告只有2500吨。野生鲑鱼的生存严重依赖拥有能用来产卵和育仔的栖息地,这也是环保人士最担心的方面。土地开发、伐木和���然资源开采都可以造成环境退化并破坏鲑鱼的栖息环境。在大西洋流域和部分太平洋流域,鲑鱼的种群数量都开始引发关注。\n针对野生鲑鱼的休闲捕鱼在欧美国家十分受欢迎,而对野生渔场资源的利用也使得商业渔民和休闲钓友之间产生了一些冲突。为了保护洄游的鲑鱼数量,商业捕捞在河口湾和沿岸地区经常是被禁止的。在北美西海岸的以西地区,针对鲑鱼的运动捕鱼已经完全取缔了商业捕捞,因为钓鱼市场为经济贡献的产值往往是鲑鱼作为海产的商业价值的许多倍。\n\n水产养殖\n鲑科鱼与鲤科鱼和罗非鱼是世界水产养殖业最重要的三个鱼种群体。鲑科鱼在世界上被商业养殖最多的物种是大西洋鲑,主要用来满足食用鱼需要;而在美国由国家鱼类保育系统(National Fish Hatchery System)养殖最多的鲑科品种则是帝王鲑和虹鳟/硬头鳟,主要用于为休闲捕鱼进行增殖放流,在欧洲则是养殖褐鳟用于游钓。仅2007年,全球鲑科鱼的养殖产值就高达107亿美元,从1982年的25年内开始养殖规模增长了超过十倍。在2012年,世界鲑科鱼养殖产量排名最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挪威、智利、苏格兰和加拿大。\n鲑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用大量野生饲料鱼和水生动物来喂养满足蛋白质摄入需求,所消耗的生物量要超过自身作为食用鱼能贡献的肉量。以干重来算,每养殖一公斤鲑鱼需要消耗2~4公斤的饲料鱼。而鲑鱼养殖业规模的增长提高了对饲料鱼供应的需求,尽管现今世界上75%的渔场都已经达到了可持续的产能极限,而且也会进一步压缩其他野生掠食鱼的生存空间。野生鲑鱼捕食有壳动物(比如虾和磷虾)来摄入天然的类胡萝卜素,人工养殖的鲑鱼往往会被喂食虾红素和角黄素来加深并模仿野生鲑鱼的肉色以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n鲑鱼的精细养殖通常为了减少生产成本会使用开孔式海笼,因此可能造成疾病和寄生虫(比如海虱)在养殖和野生鱼群之间传播。另外一种更安全但可控性也低的养殖法是将鲑鱼在孵鱼场内抚养到可以独自生存的阶段,然后放流到天然的河流内自行生长,被放流的鲑鱼在繁殖期会资助洄游到被放流的水域。这种放养法在挪威人发明海笼饲养之前,在瑞典十分常见。而另一种直接将放鱼入海的放养法也正在阿拉斯加试用,将幼年的鲑鱼放到远离野生鲑鱼的水域,而幼鲑成年后在产卵期会出于本能回到被放流的水域。另一种比用孵鱼场更天然的鲑鱼养殖方法是在野地溪流边平行挖掘运河或渠道,并在渠底铺设比较符合鲑鱼理想产卵环境的砾石层,然后将溪水导入或泵入渠内。鲑鱼通常会优先选择这些人工渠产卵,因为天然溪流的砾石底在汛期有时会被洪水冲刷而丧失作为产卵地的价值。人工渠的缺点是水流过缓容易导致沉积物聚积,因此需要定期进行人工清理,但不像养鱼场那样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剂来防控疾病。\n现今有研究在试图用植物蛋白(通常为豆制品)作为鲑鱼饲料,但也会因此减少养殖鲑鱼的ω-3脂肪酸含量,而且可能会因为对种植业的依赖反而影响到陆地生态系统。另一种选项是用以酵母为基础的蛋白质发酵工艺生产饲料,可以利用生质酒精的副产品来大大减少养殖成本。此外另一个很有前途的选项是使用海藻,除了可以提供各种微量矿物质和维生素以外还可以改善饲料中的天然膳食纤维并获得比谷制鱼粉更低的升糖负荷,甚至可以完全消除生产饲料对化肥、耕地和水资源灌溉的依赖。\n\n食用\n鲑鱼肉含有高蛋白质、ω-3脂肪酸及维他命D,被视为有益的食物。此外,胆固醇含量也比较高,达每100克肉就有214微克的胆固醇。鲑鱼肉一般呈橙色或深红色(如红鲑)也有很多白肉的品种,野生鲑靠虾子等甲壳类维生,鱼肉才会呈现橘红色,在大西洋鲑养殖业者中为了让鲑鱼类似野生的虾红素表现,在饲料中添加类胡萝卜素等可食用色素来增色提加卖相。\n接近99%在大西洋出产的鲑鱼为人工饲养。挪威是世界第一大鲑鱼养殖的出口国。此外转基因鲑鱼2015年在美国被核准上市,可能成为了第一种上餐桌的转基因肉品,这种鲑鱼只要三分之一的养殖时间。\n鲑鱼的食法有多种,但因为寄生虫问题,在制冷技术普及前普遍没有生食的传统。即使是以生鱼片闻名的日本料理最初也只用于熟食,烤鲑鱼是家常菜,还会把鲑鱼头制成盐烧鲑鱼等菜式;欧美会以热或冷烟熏方式制作烟熏鲑鱼,或把鲑鱼制成罐头以便储存,北欧地区亦有腌制鲑鱼。在20世纪下半叶,挪威为了开拓在远东(特别是当时经济腾飞的日本��的出口市场以便推广自己的“天然鲑鱼”(其实都是用海笼养殖的)产品,发明了更容易被日本大众接受的鲑鱼寿司和刺身。\n\n鲑鱼与鳟鱼\n鲑科共有300多个属种的鱼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洋沿岸(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在非原生地如北美五大湖、南美巴塔哥尼亚和新西兰南岛亦可找到引入种。鲑鱼和鳟鱼属同一亚科(鲑亚科),都是有洄游习性的肉食性鱼类,在内陆上游深度较浅的淡水环境下产卵,孵化出的幼鱼主要以昆虫和甲壳类为食;成年后迁徙游到更大更深的水体中生活,捕食其它小型鱼类;在繁殖期又会溯河回到内陆的淡水出生地繁殖下一代。其中太平洋鲑一般在繁殖完成后数周便会死亡(但是有部分种类就可能不会洄游,例如淡水虹鳟)。\n鲑鱼和鳟鱼的分类学关系非常近,一些同属品种间甚至可以发生自然杂交,英语俗称也有所交叉(比如樱鳟在西方国家就被称作“马苏鲑”,虹鳟的沿海亚种硬头鳟在美国也时常被俚称为“硬头鲑”,钝吻鳟和隆头鳟在英语中有时也会被称作“亚得里亚鲑”和“黑海鲑”)。一般来说,“鲑鱼”专指那些生命周期大部分时间都在海水区度过、体型因此较大所以被渔业重点关注的溯河洄游品种;而“鳟鱼”则泛指其它主要生活在淡水区和半咸水区的纯内陆洄游品种。因为鳟属和钩吻鲑属中绝大部分和分布最广的鱼种都称作“鳟”,而且其最近共同祖先流木始鲑鱼有化石证据证明是纯淡水鱼,因此鲑鱼从生物学意义上可以被看做是鳟鱼中演化得更具有广盐性并成功适应海生的子集。\n大西洋鲑和太平洋鲑并无硬性标准的贵贱之分,只看当地市场定价。例如在北美东岸因为太平洋鲑更为稀有,一般比大西洋鲑反而要更贵,而新鲜的北极红点鲑价格甚至远高于新鲜的大西洋鲑;在纽约奥乐齐超市中,同为智利养殖的大西洋鲑和太平洋的银鲑价格相同,均为8.8美元/磅左右,黑龙江产的冷冻鲑鱼(红鲑)价格最便宜。陆封型虹鳟鱼则较廉价,但洄游型虹鳟鱼(硬头鲑)则能要价10美元/磅,比大部分鲑鱼都要贵。\n縂的来说,鲑鱼和鳟鱼的市价高低完全取决于其肉量、肉质口味的受欢迎程度和捕捉成本,以及洄游的渔季限制,陆封型的鲑鱼和鳟鱼因为容易捕捞通常都较廉价。太平洋鲑鱼的价格则取决于鱼种和新鲜程度,卵用型太平洋鲑(如粉红鲑、大马哈鱼)新鲜时肉质鲜美但肉质变化速度较快,难以冷链运输,即便冷冻也会严重影响味道,因此较为廉价,相反肉用鲑鱼亦并无卵用者,其肉价愈贵,除银鲑与大西洋鲑相当外其余两种(红鲑和帝王鲑)均远贵于大西洋鲑,但肉用型马哈鱼多分布在外东北、远东和美洲西部,鲜有洄游至黑龙江中上游进入中国境内的。同等色深下,大西洋种肉色偏橙太平洋种肉色偏粉、洋红,大西洋种油脂较多而太平洋种存著一些独特的鲜味。帝王鲑的油脂在太平洋鲑中最高,接近于大西洋鲑水平;卵用型太平洋鲑油脂含量最低。红鲑的肉质颜色最深,其次为太平洋的硬头鲑(洄游型虹鳟)和大西洋的北极红点鲑。\n因为鲑鱼普遍是亚寒带高纬度的冷水鱼种,在温带水域难以生长,所以在中国南方主要是进口的大西洋鲑为主,而北太平洋品种的大马哈鱼常于9-10月回到黑龙江、乌苏里江等河中产卵,故又叫“秋鲑”。部分商人会利用品种差异以陆封型鱼类(如淡水虹鳟)混充鲑鱼,并曾在中国大陆引发极大争议。\n\n图集\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Salmonidae. ITIS. \nYouTube上的人工授精 サケの命诞生\n\n参见\n\n鲑科\n食用鱼\n鲑鱼问题\n鲑鱼之乱\n“国产三文鱼”事件"} +{"doc_id": "1165", "title": "耶稣会", "text": "耶稣会(拉丁语:Societas Iesu,简写为S.J.或S.I.)是天主教会的主要男修会之一,1534年8月15日由依纳爵·罗耀拉与方济·沙勿略、伯铎·法伯尔等人共同于巴黎成立,出于反宗教改革的需要,重视神学教育、对教会的忠诚度以及向青年传教,发愿守贞、神贫,并要求会士对修会及圣座的命令绝对服从。\n耶稣会除了协助祈祷、从事社工慈善,拯救贫困之外,最大的特色是兴学,他们首先在欧洲兴办许多大学、高中,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办学团体之一;培养出的学生除神职人员以外,也大多活跃于西方政界与知识份子阶级,著名者有笛卡儿等。现任教宗方济各即为耶稣会会士,为首位耶稣会出身的教宗。\n目前耶稣会大约有两万名会士,在超过112个国家活动,加入耶稣会比加入其它修会困难,要受到更长时间的考验。申请入会者可选择成为神父或终身修士,但两者的培育过程相同,不但要取得神学学位,而且还要有另一个世俗科目的大学学士毕业文凭。耶稣会特有的灵修方式称为“神操”,是罗耀拉所创。由于耶稣会重视教育事业,许多耶稣会会士拥有博士学位、甚至在大学执教,会中更有许多不同领域的专精人才。\n耶稣会格言是“愈显主荣”(拉丁语:Ad Majorem Dei Gloriam),这句话往往被缩写为“AMDG”。[1]。\n会徽下方是纪念基督信仰中钉死耶稣的三根钉子,上方的IHS则是耶稣希腊文写法(ΙΗΣΟΥΣ)的前三个字母(Σ的写法往后演变成拉丁字母的S),亦有“耶稣是人类救主”之义(拉丁语:Jesus Hominum/Hierosolymae Salvator)。与其他历史较久的修会不同,耶稣会无会衣,一般只在会士姓名后面加上“SJ”的后缀,以表明其身份。\n\n历史\n修会的成立\n16世纪后,随著宗教改革的浪潮,天主教受到基督新教的冲击非常大,天主教内产生了一股维新改革的思想,耶稣会的成立即是这股维新势力的一部分。耶稣会是由西班牙巴斯克贵族依纳爵·罗耀拉(1491年-1556年)创建的。罗耀拉在潘普洛纳与法军战斗的战斗中负伤,在养伤中他阅读了各种宗教的小册子,从而引起了信仰危机。他决心改变过去那种寻欢作乐和惹事生非的生活,献身于为天主服务中。\n1534年,依纳爵·罗耀拉与其他6名巴黎大学的学生,在巴黎郊外圣但尼小教堂的地下室成立了耶稣会。宗旨即是由内部改革罗马教会,同时希望能以此获得更靠近耶稣的地位。由于罗耀拉军事背景的关系,他规定修会的成员必须对教廷与修会绝对服从。\n1540年,教宗保禄三世认可耶稣会是天主教的一个正式修会。此后,这个修会发展很快,不久就在多个国家活动。但在1759年,葡萄牙驱逐耶稣会,1762年,法国国会取缔耶稣会,1767年西班牙驱逐耶稣会,三国君主呼吁教宗取缔耶稣会,被教宗克勉十三世抵制。1772年,下一任教宗克勉十四世宣布取缔耶稣会。1814年,教宗庇护七世又予恢复。\n\n教育\n基督教人文主义思想对耶稣会士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体现在其系统教育与学习计划中。\n耶稣会为使其成员能有效地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特别注意耶稣会士的教育。此培训往往长达15年之久,学习各种语言、文学、哲学、神学、法学、医学以及自然科学知识。在两年的见习期(noviceship)即初学阶段,入会人员要过着一种严格的耶稣会士生活,即祷告、团体生活、修有关历史、会宪、发愿等方面的使徒体验课,还有要做30日的神操课。\n入会的初学生(novices)在结束了两年的初学培育,他们要公开发贞洁、神贫、听命三愿。发愿之后他就成为一个耶稣会世俗助手(lay brothers)或进入研究学者(formed scholastics)阶段,花3-5年研究文学和哲学,同时不断进行简单的发誓。此后,研究学者还要在特定的教廷职务上工作2-3年,通常是在中学任教。\n这以后进入为期4年的神学研究阶段,接著是严格的考试;考试通过者可成为耶稣会正式会员。若要成为耶稣会神父,还需有资格特别发第四愿:效忠教宗。\n\n争议\n耶稣会的宗旨是绝对效忠天主教会和教宗,降服一切“异端”,其实主要是遏止宗教改革的新教势力扩张。在反宗教改革风潮下的耶稣会认为“耶稣的天国”即包含在以教宗为代表的罗马天主教会之内,除此以外都是异端,因此对马丁路德、加尔文、慈运理等各派都必须设法消灭。他们甚至认为只要目的是为了维护教廷礼仪就可以不择手段。许多耶稣会的成员担任了异端裁判所的法官。异端裁判所成立于1542年,目的是铲除任何地方出现的异端学说。其他耶稣会的成员创建了学校,培养新一代神父和世俗民众对神学的确信和信心,这使得新教徒感到十分恐惧。耶稣会会士和外交官主要负责消灭奥地利、巴伐利亚和波兰这些国家的新教派势力,在这里他们让很多新教徒改宗天主教。耶稣会的活动在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迅速推进。到十六世纪下半叶成了对抗宗教改革的主要势力。甚至有阴谋论声称耶稣会策划了英国女王的暗杀活动。并认为教宗克勉十四世于1773年被迫解散耶稣会就是因为这些举动。\n\n历任总会长\n莫林纳主义\n莫林纳主义(Molinism)为耶稣会神学家路易斯·德·莫林纳(Luis de Molina)所创,又称莫利纳主义、莫连那主义、莫林那主义、莫林主义。莫林纳认为,藉著天主的“中间知识”,天主在不剥夺个人自由意志的状况下,依然给人类安排好了命运。莫林纳主义一度是耶稣会信仰的救赎论���\n\n传教\n耶稣会的教士曾到中国、日本、印度和美洲当传教士。\n在巴拉圭,他们在1610年至1767年间建立耶稣会缩减地,以将基督社会体系引入印第安人社会中。\n在欧洲,人们对耶稣会在南美洲的传教工作的态度并不一致,尤其西班牙和葡萄牙认为耶稣会妨碍他们的殖民主义行为。1767年,西班牙将在巴拉圭的耶稣会成员驱逐出境。\n\n耶稣会与中国\n耶稣会成立之初,会祖圣依纳爵·罗耀拉的挚友,被称为东亚宗徒的沙勿略就到了印度、日本,但是没有能够进入中国本土,只遗憾的于1552年死在中国广东沿海的上川岛。\n就在这一年,利玛窦诞生,三十年后的1583年,作为耶稣会传教士的利玛窦登陆广东,在中国南方辗转度过十八年后,终于在1601年进入北京。尔后十年,利玛窦以其精湛的数学和天文知识,和对中国经典的通晓,在中国的知识份子中建立了良好的形象。这个模式也被其他许多相继来华的耶稣会士采用。\n1644年清兵入关,顺治帝、康熙帝继续重用西方传教士。耶稣会龙华民、邓玉函、汤若望、南怀仁等人相继服务于历局和钦天监等政府机关;全国信徒有27万。\n1698年,耶稣会传教士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来华。后来他介绍中国文化的书信,影响了法国启蒙运动学者伏尔泰。17世纪后期,耶稣会传教士是西方了解中国的最专业的人士。\n中国礼仪之争之后,1724年,从雍正皇帝开始在全国查禁天主教,迫害教徒和传教士,但在北京宫廷里仍留用一批耶稣会士,担任御前学者和艺术家。有义大利籍画家郎世宁,和负责制作地图的蒋友仁神父。\n1773年7月,教廷宣布解散耶稣会。从明末到清初,耶稣会总共有472位会士在中国服务了190年。\n1814年,耶稣会被教宗庇护七世重新恢复。\n1842年7月11日,三位法国籍的耶稣会士南格禄(Fr. Claude Gotteland S.J.)、李秀芳(Benjamin Brueyre, S.J.)与艾方济(Francois Esteve S.J.)重返中国,到达松江府辖境。\n1847年,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当时尚是郊外的一个村庄)正式建立传教中心,陆续建立起数所修道院、孤儿院、天文台、土山湾印书馆、气象台、博物院、藏书楼以及男女中学等;徐家汇圣依纳爵堂至今留存。1856年,教廷委托法国巴黎省耶稣会接管了由南京教区改制的江南宗座代牧区,辖境包括江苏、安徽两省。耶稣会以徐家汇为中心,逐渐将天主教传遍江苏、安徽两省,至1920年左右,信徒有20万人。\n1856年,教廷委托法国香槟省耶稣会开始负责新成立的直隶东南代牧区。主教座堂最初位于威县赵家庄,不久迁移到献县张家庄,建造了华北著名的大教堂献县张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和规模庞大的教会建筑群,是耶稣会继上海之后,形成的第二个在华传教中心。\n在1900年的义和团事变中,直隶东南代牧区受到重创;5万多名教友中有5000多人丧生,其中有3000多名都是7月20日在景州朱家河同一日被杀。不过,事变后,直隶(河北)的天主教徒的增长速度愈加迅速。\n1925年以前,在中国的2所天主教大学均为耶稣会创办:即1903年在上海创立震旦大学,1922年创立天津工商学院。1925年以后,中国共有3所天主教大学(仅在北京增设一所辅仁大学,本笃会创办,不久由圣言会接办)\n1950年前,有913名耶稣会士在中国传教,占全世界(4650人)的1/5。他们在中国负责河北、江苏(含上海)、安徽3省的10个教区,五百多座教堂。\n\n法国耶稣会神父集中在最早和最重要的2个教区:上海教区和献县教区。这2个教区在1950年以前,都改由中国主教负责。1949年,从上海教区分出的海州监牧区由法国耶稣会负责。\n西班牙耶稣会神父负责的安徽省芜湖教区(由上海教区分出)和安庆教区(由芜湖教区分出)。\n意大利耶稣会神父负责蚌埠教区(由芜湖教区分出)。\n加拿大耶稣会神父负责徐州教区(由上海教区分出)。\n匈牙利耶稣会神父负责大名教区(由献县教区分出)。\n奥地利耶稣会神父负责景县教区(由献县教区分出)。\n192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省耶稣会士到中国,1931年在上海创办金科中学及胶州路类思堂,在南京创办弘光中学,并接管了上海两座外侨教徒集中的教堂:虹口耶稣圣心堂与蒲石路君王堂。1949年由上海教区分出的扬州监牧区也由美国耶稣会神父负责。\n香港、澳门两地也有耶稣会士的教育事业, 除港九两所华仁书院,香港大学利玛窦宿舍,以及与旅港番禺会所合办番禺会所华仁小学, 还有澳门之海星中学及利玛窦中学。香港的会士大多属爱尔兰籍,澳门的则属葡萄牙籍。\n1952年,中��人民共和国政府驱逐外籍教士。\n由于天主教在中国大陆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压制,包括耶稣会在内等天主教组织大多迁移至香港与台湾,继续从事教务活动。\n1960年在中国圣职单位、圣言会及耶稣会合作之下,辅仁大学于台北县新庄镇(今新北市新庄区)复校,成为全球十四所天主教大学之一。身为辅仁大学三大办学团体之一,耶稣会负责管理辅仁大学的法律学院、管理学院以及社会科学院;此外,耶稣会在辅仁大学校区旁设置辅仁圣博敏神学院,该校曾长期附属于辅仁大学之下,其学历已在2011年获中华民国教育部承认。\n截至目前为止,耶稣会在台湾的行政组织,称之为财团法人天主教耶稣会,地址是台北市和平东路1段183巷26号。\n除了辅仁大学之外,耶稣会在台湾各地也开办了新北市徐汇中学(在台复校)与新竹县内思高工两所学校。此外,著名的媒体机关光启社,以及台北市公馆的耕莘文教院亦是耶稣会在台湾的分支机构。\n\n耶稣会与日本\n1549年8月15日,耶稣会创始人之一方济各·沙勿略在一位日本朋友弥次郎的引介之下,携同两位耶稣会士(岛来斯神父、斐迪南修士)经麻六甲海峡,辗转抵达弥次郎的家乡-日本南部九州的鹿儿岛。成为第一位踏上日本国土的天主教传教士。同年底,鹿儿岛已经有一百五十人、附近地区有四百五十人领洗入教。\n16世纪中叶的日本是个极端封闭的社会,所以当时的日本人对西方的新奇事物和信仰非常倾慕。加以当时的日本处在封建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分裂局面,不少诸侯为了表示自己不受中央的指挥管辖,往往以选择信仰天主教来显示自己的独立自主。\n1551年,山口领主大内义隆和丰后领主大友义镇都宣布天主教传教自由。因此,此后几十年间,日本皈依天主教的人数直线上升,九州和京都与东京一带奉教的人最多,总共达三十万。当时的罗马宗座视察员,意大利耶稣会士范礼安神父,是日本初期教会传教工作计划的最主要负责人。\n可惜,好景不常,来自欧洲的水手,水兵和传教士之间的意见不合、目的不同,又加上16世纪末叶,日本德川幕府诸将军极欲让日本各诸侯归顺,对不服从的诸侯大加讨伐,那些倾向或选择天主教的诸侯和他们的臣民更是幕府将军征讨的对象,何况天主教在日本的发展已经引起佛教和神道教的不满与反对。\n就这样,日本天主教的教难成了预料中的事。1597年二十六位传教士和教友在长崎致命;其余的迫害事件,或大或小也接踵而来,传教士和教友受到的酷刑虐待令人发指。1637年,教友人数很多的有马(Arima)一带,居民因为国君的横征暴敛,苦不堪言,而群起反抗,结果遭军队追击,逃至岛原,史称岛原之乱。在这里,凡不愿叛教者都遭屠杀,计有男女和儿童三万五千人。从此,日本与外界完全隔绝,处在封闭中达两百年之久。这期间,虽然没有神父,但长崎一带仍有一个教友核心团体残存下来,他们保持信德,世代相传。\n\n耶稣会东亚5大学“全球领导力”课程\n2008年开始,东亚4所耶稣会顶尖大学-日本上智大学、韩国西江大学、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台湾辅仁大学联合开办“全球领导力课程”(Global Leadership Program for 4 Jesuit Universities in East Asia),课程目标透过小组讨论,培养现代社会的未来全球领导人。\n2012年,印尼圣那塔达玛大学加入,课程改称“东亚5大学”。2013年,美国马凯特大学受邀参观。\n\n迫害\n长时间内耶稣会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迫害:他们在天主教内部以及新教敌人怀疑他们建立秘密组织,图谋不轨,而教宗起初利用它组织针对新教徒的恐怖活动和对远东传教,后来似乎担心其壮大威胁自己而开始打压。18世纪耶稣会在许多国家受到迫害,1773年在西班牙和法国的影响下,教宗克莱孟十四世解散了耶稣会;仅于不承认教宗统治的俄罗斯和普鲁士尚可继续活动。直至1814年教宗庇护七世才重新认可耶稣会。\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繁体中文)(简体中文)耶稣会中华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西班牙文)耶稣会全球入口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黄正谦:《西学东渐之序章——明末清初耶稣会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艾尔曼:〈全球科技史研究中的比较视域:明清时期在华耶稣会士的西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古伟瀛:〈明末清初耶稣会士对中国经典的诠释及其演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奭学:〈中西会通新探——明末耶稣会著译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奭学:〈历史.虚构.文本性——明末耶稣会“世说”修辞学初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奭学:〈如来佛的手掌心 ── 试论明末耶稣会“证道故事”里的佛教色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柯毅霖:〈本土化:晚明来华耶稣会士的传教方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依纳爵·罗耀拉、方济·沙勿略\n反宗教改革\n在华耶稣会士列表\n中国礼仪之争"} +{"doc_id": "1166", "title": "Mediawiki", "text": "MediaWiki是一套基于网络的Wiki引擎,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所有项目乃至众多wiki网站都使用了该软件。MediaWiki软件最初是为自由内容百科全书维基百科开发,今日已被一些公司机构用作内部知识管理和内容管理系统。Novell甚而还在多个高流量的网站中使用了该软件。\nMediaWiki采用PHP编程语言写成,并可使用MySQL、MariaDB、PostgreSQL或SQLite之一作为其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MediaWiki在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第2版及其后续版本的条款下分发,其文档则按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版协议释出,部分文档还被释入了公有领域,这使其成为了自由软件。\n出于服务维基百科的需求,软件的第一个版本于2002年被部署,后来,维基百科和其他维基项目继续定义了MediaWiki的大部分功能。为了有效地处理大型项目,MediaWiki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使其可以承载万亿字节的内容和每秒数十万次的访问请求。因为维基百科是全球最大的网站之一,需要MediaWiki能为开发者实现通过多层次的实现可伸缩性缓存和数据库响应,对开发者来说,这一直是一个让他们很头疼的大问题,而MediaWiki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nMediaWiki有700多个配置设置和超过1800个扩展,使用者可以添加或更改各种特性。在维基百科上,超过1000个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机器人和其他工具用于协助编辑。\n它也被一些公司部署为一个内部知识管理系统,一些教育机构也让学生使用MediaWiki来进行小组项目的管理和维护。\n\n许可\nMediaWiki是遵循GNU通用公共许可证的最新版本(截至发布日期)发布的自由软件。它的文档则是部分基于知识共享许可证发布,部分隶属于公有领域。MediaWiki.org上的指南等内容具有知识共享许可证,而用于拷贝和/或包含在MediaWiki安装文件内的帮助页面则属于公有领域。这是为了避免由于拷贝帮助页面而引起的违背知识共享许可证条例的法律纠纷。MediaWiki总体使用开放源代码的多媒体格式。\n\n历史\n在科隆大学的学生及开发员马格努斯·曼斯克设计的用户介面基础上,李·丹尼尔·克罗克为维基百科编写了现在的这一软件。\n维基百科最初曾经使用Perl语言编写的小型wiki引擎UseModWiki作为后台,其后则换用了Manske用PHP编写的软件来提供更多的功能。随着使用量的日益增长,页面加载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促使克罗克重写了该软件,采用了扩展性更强的MySQL后台数据库。\n后来,维基媒体基金会的首席技术官布里昂·维伯(Brion Vibber)成为了该软件的发布经理及其最活跃的开发者。\n\n语源\n随着曼斯克程序第一版的释出,该软件曾被赋予了多项昵称,以表示当时的开发状态——“PHP脚本”(the PHP script)、“第二期”(phase II)、“第三期”(phase III)、“新代码库”(the new codebase)——但并无正式的产品名称。2003年6月20日,随着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宣布成立,作为对“Wikimedia”(维基媒体)的戏称,维基百科贡献者丹尼尔·迈耶(Daniel Mayer)创造了“MediaWiki”(媒体维基)一词来称呼这一软件,并在2003年8月开始逐步得到采用。由于这一名称有意地相似于“Wikimedia”(维基媒体)一名(而“Wikimedia”(维基媒体)还相似于“Wikipedia”(维基百科)),因而经常造成混淆。\n该软件的标志由埃里克·默勒(Erik Möller)基于弗洛朗丝·尼巴尔-德伍阿尔拍摄的太阳花照片制作,最初用于参加维基百科在2003年年中举行的国际性标志竞赛。该标志被评为第三名,并被选作MediaWiki的标志;第二名的标志则被选为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标志。太阳花两侧的双重方括号象征着MediaWiki用来建立超连结到其他wiki页面的语法。\n\n版本历史\nMediaWiki的第一个版本 1.1发布于2003年12月。\n\n使用网站\nMediaWiki最著名的使用案例是维基百科,同时还部分用于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其他项目。��些其他的公共wiki网站也使用MediaWiki,包括Fandom(一个wiki农场)、wikiHow和维基解密。\n使用MediaWiki的还有众多和维基百科模式相似的线上wiki百科,大众百科、萌娘百科、Metapedia、Scholarpedia和保守百科是其中几个例子。Mediawiki也在大量公司的内部使用,其中有Novell和英特尔。\nMediawiki也被应用在政府内部,例子包括由美国情报体系使用的情报百科和美国国务院使用的Diplopedi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INSTRAW等联合国机构也使用MediaWiki来运行他们的wiki网站,他们认为:“这个软件支撑了维基百科的运转,得到了全面而彻底的测试,相对于其他wiki软件,MediaWiki在未来将会是更多wiki网站技术人员的选择。”\n\n主要功能\nMediaWiki提供丰富的核心功能集和增加提供附加功能的扩展程序的机制。\n\n国际化和本地化\n由于维基媒体计划大力强调多语言,国际化和本地化受到开发商的显著关注。Translatewiki.net将用户界面完全或部分翻译成超过300种语言,网站管理员还可以进一步定制(整个界面可以透过wiki编辑)。几个扩展程序,最明显的是收集在MediaWiki语言中的,旨在进一步提升MediaWiki的多语种和国际化。\n\n安装和配置\n安装MediaWiki要求用户拥有管理权限能同时运行PHP和兼容类型SQL数据库的服务器。有些用户发现设置虚拟主机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不兼容MediaWiki的网站的大部分内容在框架下(如Zope和Ruby on Rails)运行。云主机可以让用户省去手动建立新服务器的工夫。\n安装PHP脚本能透过网络浏览器访问来初始化wiki的设置。软件为用户提示了必备参数的最小化设置,留下启用上传功能、增加网站标志、安装扩展等进一步的变更可透过修改包含在文件LocalSettings.php中的配置设置实现。MediaWiki的某些方面可以透过特殊网页或编辑某些页面进行配置。例如,滥用过滤器需要透过专门的页面设置,某些小工具可以在MediaWiki名字空间中创建JavaScript页面以进行添加。MediaWiki社区发布了一篇全面的安装指南。\n\n标记\n早期MediaWiki(及其前身UseModWiki)与其他维基引擎之间的差别之处在于代替驼峰式大小写的“自由链接”。当MediaWiki被创造时,通常的wiki需要采用类似于“WorldWideWeb”一样的文本创建关于“World Wide Web”(万维网)页面的链接。而MediaWiki中的链接则采取了另一种方法,是由双括号括起来的字创建的,它们之间的空格保持不变,如[[World Wide Web]]。这种变化符合创建百科全书的逻辑,且十分讲求名字的精确度。\nMediaWiki使用了一种可扩展、轻量级的维基标记语言来设计,它比HTML更容易学习和使用。工具存在将表格在MediaWiki标记和HTML之间切换的转换内容。尽管有过创造MediaWiki标记语言规范的尝试,但共识似乎已经达到了维基代码需要上下文有关文法的程度。下面的对比分析展现了维基标记语言与HTML之间的差别。\n\n(语出路易斯·卡罗《爱丽丝梦游仙境》)\n\n编辑界面\n学习MediaWiki的页面编辑工具被认为有挑战性。一项关于学生使用基于MediaWiki的wiki的分配情况的调查发现,当被问及wiki的主要问题的开放性问题时,24%提到了技术问题和格式,如“无法弄清楚如何加入图像。无法弄清楚如何显示带链接的文字,就像输入数字。”\n为了使编辑长页面更容易,MediaWiki允许分段编辑页面(从段落标题处找到)。用户还可以标记编辑是否为小修改。例如更正拼写、语法和标点符号属于小修改,而增加新文本段落就不属于小修改。\n有时一个用户正在编辑,第二个用户保存页面同一段落的编辑,之后当第一个用户尝试保存网页时,就会出现编辑冲突。那个第二个用户将获得机会将它的内容合并到当前展现第一个用户保存的编辑的页面。一个可选的扩展程序向特定用户组在编辑冲突时提供优先机会。\nMediaWiki的用户界面已被本地化成不同的语言。维基内容本身可以设置、发送到“内容式语言”的HTTP标题和“lang”HTML属性。\n\n操作系统及应用环境\n任何一种可以运行PHP与MySQL的作业系统:\nMicrosoft Windows,例如:\nWindows 2000、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nLinux(例如,Fedora……)\nBSD(例如,FreeBSD……)\nmacOS(前称Mac OS X),例如:\nOS X Lion、Mac OS X 10.6.....\n资料库:MySQL、PostgreSQL,MariaDB或SQLite\n动态网页技术:PHP\n网页伺服器:Apache、Nginx或IIS\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官方网站 \n使用者指南\n使用MediaWiki的网站列表\nMediaWiki中文技术论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非官方)\n中文Mediawik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n== 参见 =="} +{"doc_id": "1167", "title": "北亚", "text": "北亚是亚洲次区域,有时也被称为亚洲俄罗斯(相对于西部较小但人口密度较高的欧洲俄罗斯),或直接以该区域内的主要区块“西伯利亚”代称,通常指俄罗斯位于亚洲的部分,由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组成,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n该区域全属俄罗斯领土,总人口为3000万。其占亚洲面积的三分之一,亦占俄罗斯领土的75%以上,但仅占俄罗斯人口的22%,密度为2.5人/平方公里(6.5人/平方英里)。过去亦有将蒙古包括入北亚的范围内,但一般来说,北亚仅指俄罗斯位于亚洲的部分。\n\n亚俄和蒙古利亚\n北亚在广义上包括了亚俄和蒙古利亚两个地区。匈奴民族在古代建了匈奴帝国。匈奴帝国之后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此外,柔然也被认为是由鲜卑民族所建立。这四个国家先后在蒙古高原(蒙古利亚,简称蒙古)称汗称霸。在6-13世纪,先后出现了突厥汗国、薛延陀王国、回纥王国(后改称回鹘王国)和黠戛斯王国等国,称霸中亚和蒙古。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北至贝加尔湖,西至波兰,东至太平洋,南至波斯的蒙古帝国。其后只保有北亚东部,忽必烈行汉法,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成大元大蒙古国,并称霸汉地。在西伯利亚,则有白帐汗国(斡儿答王朝)和蓝帐汗国(昔班王朝)两个蒙古帝国的封国和附庸,白帐在14世纪灭蓝帐,改称金帐。在2千纪中,也先后出现过蒙古王国,西伯利亚王国和土尔扈特王国(俄罗斯的附庸国),但分别被后金,俄罗斯和清帝国灭。从1771年—1911年,北亚一直由俄罗斯,中国满族清王朝所统治。在1911年,俄罗斯策动原属于中国的外蒙古独立,使其成俄罗斯的附庸国,1915年外蒙古自行撤销独立,改为自治,实际依然为俄罗斯及其后继者苏俄控制。1919年改由中国直接统治,但不久于十月革命后的1921年,在苏俄红军的支持下,再次独立,1924年,外蒙古宣布成为社会主义共和国(即蒙古人民共和国),1946年,根据雅尔塔协定,中国承认外蒙古独立,1990年,蒙古人民共和国在苏东剧变浪潮中被推翻,1992年改国名为蒙古国至今。\n\n联邦主体\n\n粗体字为该联邦管区行政中心。\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1168", "title": "苏里南", "text": "苏利南共和国(荷兰语:Republiek Suriname),通称苏利南(Suriname),旧称洵南、荷属圭亚那,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主权国家,北滨大西洋,南临巴西,东临法属圭亚那,西临圭亚那。苏里南现时是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南美洲国家联盟等国家组织的成员国,首都为苏利南河河口的帕拉马里博。\n该国原为荷兰在南美洲的殖民地,1954年成为荷兰王国的构成国之一(与荷兰本土平等),1975年时独立。苏里南无论以面积还是人口排名,都是南美洲最小的一个国家,也是西半球非荷兰王国构成国的地区中,唯一一个以荷兰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n苏里南是一个种族、语言、宗教上极为多元的国家,有印度裔、荷兰裔、各种黑人族裔、华人客家人;有基督新教、罗马天主教、印度教、伊斯兰教等,与其他美洲国家同样以基督宗教为主体,其中伊斯兰教徒人口占苏里南的13%,其比例在所有美洲国家中最高。\n\n语源学\n苏里南这个国名可能源于一个叫苏里宁(Surinen)的当地原住民土著,他在与西欧人接触时就居住在该地区。\n\n历史\n早在西元前3,000年时,苏利南地区就已开始有人类的踪迹,在居住此地区的原住民里,最大的族群当属滨海游牧民族阿拉瓦克人,以及稍后才进入此地区的征服者、航海民族的加勒比人。除了这两支主要的民族之外,在内地的热带雨林内尚有更多小型的部族。直到1650年时,开始有了第一批的欧洲人来到此地——由当时的巴巴多斯总督威洛比爵士(Lord Willoughby)所率领的英国移民在苏利南建立了第一个欧洲殖民地。但没过多久英国殖民地就遭到亚伯拉罕·克赖恩森(Abraham Crijnsen)所率领的荷兰殖民地荷属圭亚那部队攻击,这场纷争一直到1667年时第二次英荷战争(1665年-1667年)结束才获得初步的解决,在当年英国与荷兰签署了布雷达条约,荷兰以他们在曼哈顿岛所建立的要塞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也就是今日纽约市的前身)与英国交换苏利南,并且正式改名为荷属苏利南。\n透过荷属苏利南与加勒比海地区的其他几个殖民岛屿,荷兰王国垄断了当时世界主要的兰姆酒生产事业,欧洲人从非洲引进大量的奴隶至此地区劳动,而成为日后非裔南美人口的起源。1799年时,趁著荷兰被拿��仑所领导的法国并吞这机会,英国人重新获得苏利南的统治权,但在1816年拿破仑帝国瓦解之后又将该地归还给荷兰。虽然英国曾在他们短暂统治苏利南的期间解放了黑奴,但是重回荷兰统治的苏利南,要到1863年以后才正式宣布奴隶制度的废除,使得荷兰成为最晚放弃奴隶制度的欧洲殖民国家。为了取代解放黑奴之后所损失的劳动人口,荷兰自荷属东印度群岛(今天的印尼)引进了劳工,其中除了占极大比例的印度裔族群外,也有一部份是华人,而在1873年到1916年之间,也有许多印度劳工透过荷兰的安排,移民到苏利南地区从事劳动。\n苏利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联合国的决议辅导之下,于1954年时苏利南成为荷兰王国的构成国之一(与荷兰本土平等)。而从1973年起,当地的自治政府开始与荷兰展开沟通谈判,并于1975年11月25日正式独立。独立后的苏利南一直处于政治不稳定的局势,因此很多苏利南人在这段期间选择逃回荷兰本土。1980年,一个由16位年轻军事将领组成的军政府推翻了原本的政权,由于政变时军政府打出了扫除贪污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诉求,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军事执政团初期苏利南政府还大致获得人民的信赖与当初殖民母国荷兰政府的良好关系与经济援助,但在1982年12月8日一场称为十二月屠杀(荷文:Decembermoorden)的事件中,多达15位的政治反对领袖遭到执政政府的暗杀,此事件让荷兰当局非常不满而断绝了对苏利南的经济援助。\n\n政治\n根据1987年10月生效的新宪法规定: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和国务委员会主席。拥有行政权,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5年。部长会议(内阁)是最高行政机关,政府由总统、副总统和内阁部长组成,副总统任总理。对总统负责。国务委员会指导国家领导机关的工作,监督政府执行国民议会的决定。国民议会为一院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议会负责选举总统、副总统和制定法律。\n\n地理\n地形\n主要分三大区块,由北向南分别依序是沿海的低地沼泽及平原,此区为人口主要分布区,首都亦在此;中部为丘陵台地,南部与巴西临界则为高原。\n国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和低高原,沿海面大西洋沿岸有沼泽和低地,向南地势增高,南部为高原。\n全国平均海拔400-800公尺,最高山位于南部的朱里安娜峰海拔1286公尺。\n\n气候\n热带雨林气候是此地的主要气候类型,长年高温多雨,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约七成左右。\n日平均气温达到27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750mm到3000mm,全年湿度都很大。\n这里每年有两个雨季,一个是从4月中旬到8月中旬,一个是从12月到1月,剩下的时间就是干季。\n\n水文\n境内主要河流多源于南部内陆高原地区,故上游河水湍急,多瀑布,河川流向也多由南往北流入大西洋。\n东北部有布罗科蓬多水库则是国内最大的人工湖泊,也是南美地区重要的大型水库建设。\n河川地下游则多有航行之利,如苏利南河等,而马罗尼河、科兰太因河等这两条河川也是和邻国盖亚那及法属圭亚那的主要界河。\n\n文化\n承继荷兰丰富的殖民历史,苏里南的文化非常多元。\n\n行政区划\n苏利南全国共被划分为10个区(Districten),其中1个为市区。目前的苏利南行政区划分,是根据1980年时的最后一次修订划分而成,包括了:\n\n布罗科蓬多区\n科默韦讷区\n科罗尼区\n马罗韦纳区\n尼克里区\n帕拉区\n巴拉马利波区\n萨拉马卡区\n西帕利维尼区\n瓦尼卡区\n\n交通\n陆路\n公路:虽然苏利南在独立之前是荷兰的殖民地,但很特别的一点是苏利南的道路行驶方向与靠右行驶的荷兰并不相同,是采靠左行驶的规则。这起因于虽然在历史上苏利南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荷兰属地,但却也曾经几度由英国统治,在英国统治期间导入了车辆靠左行驶的交通规范,虽然荷兰曾一度意图改变交通规范扭转这个差异,但却因为困难度过高而放弃,导致今日苏利南仍采靠道路左侧行车的情况。\n铁路:苏里南现有225公里铁路线,以货物运输为主。\n\n水路\n位在苏利南河下游的巴拉马利波是一座河港城市,为全国第一大城兼首都,近九成以上的货物均由此进出口。\n其他如马罗尼河、科兰太因河等亦有水运之利。\n\n空运\n苏利南航空成立于1955年,是苏利南的国家航空公司。总部设于首都巴拉马利波,以约翰阿道夫恩格尔国际机场为根据地。\n由于旅游观光业并不十分发达,因此空运并不十分方便,目前定期国际航点包括邻近的库拉索(Curaçao)、乔治敦(Georgetown)、阿鲁巴(Aruba)和美国迈阿密及荷兰阿姆斯特丹等。\n\n外交\n与荷兰的关系\n由于历史因素,长期为荷兰的殖民地,因此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受荷兰影响很深。1975年独立后,两国关系曲折发展,荷兰曾数次中止对该国的援助。\n\n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n与国际组织的关系\n1975年12月苏利南加入联合国,此外,目前也是加勒比共同体、加勒比开发银行、南美洲国家联盟、东亚-拉美合作论坛、伊斯兰会议组织和美洲开发银行的成员国。\n\n边界纠纷\n与盖亚那存在科兰太因河上游地区的新河三角洲,涉及面积一万七千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分争议。\n与盖亚那的部分海洋边界有争议,2007年9月20日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仲裁,国际海洋法法庭作出裁决,基本采用中间线原则划定两国海洋边界。\n\n经济\n苏里南的经济受铝土矿业支配,其占GDP总值比例超过15%,而占出口所得更超过70%。其它重要的出口产品包括稻米、香蕉、虾。苏里南最近准备开始开发其可观的石油和黄金矿产。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工作在农业领域。苏里南的经济极度依赖贸易,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包括荷兰、美国、加拿大和加勒比海国家。\n自从韦登博斯政府在1996年秋接管政权之后,就终止了前政府实行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声称其对于贫弱阶层不公平。由于原有的税种下滑的同时,增收新税种的计划失败,因此导致政府税收减少。到1997年底,苏里南政府与荷兰的关系恶化,新荷兰发展基金的资金遭到冻结。随着矿产业、建筑业和公共事业部门的衰退,经济增长在1998年下降。过多的政府支出、减少的税收、庞大的公共服务以及1999年外国援助资金的减少都导致了财政赤字,预计达到了GDP的11%。政府寻求通过扩大货币供应的手段来平衡财政预算,结果导致了巨大的通货膨胀。\n\nGDP(2006年预计):211百万美元\n实际GDP年度增长为(2006年预计): 5.8%\n人均GDP(2006年预计):4,000美元\n通货膨胀(2006年):5.6%\n天然资源:铝土矿、黄金、石油、铁矿以及其他矿产、森林、水利资源、水产资源\n农业:稻米、香蕉、橡胶、柑橘类水果\n\n社会统计\n苏里南的人口为632,638人(2022年),由许多不同种族人口构成。\n\n荷兰籍印度人构成人口中最大的族群,占37%。他们是来自19世纪的印度佣工后裔。这些人源于北印度沿着尼泊尔边界的比哈尔邦以及北方邦的东部。\n苏里南克里奥尔人为人口中第二大族群,占31%。他们是西非奴隶及欧洲人(多为荷兰人)的后裔。\n爪哇人(前荷属东印度爪哇岛的雇佣工人后裔)人口达15%(接近90,000人口)。\n苏里南逃亡黑奴(又称丛林黑人,即逃脱的西非奴隶的后裔)占人口10%并且主要有5个次族群:Aucan、昆提人(Kwinti)、马图瓦里人(Matawai)、萨拉马坎人(Saramaccan)和帕拉马坎人(Paramaccan)。\n苏里南马龙人是一群来自非洲中部与西部的黑人民族群体有自己的马龙语与文化,是从西班牙人手中逃亡的黑奴与其后裔族群之一,他们其中一些人后来来到了荷属苏利南,苏利南独立后,其族群成为了苏利南主要国民种族之一。\n美洲原住民占人口3%,主要族群为Akuriyo、阿拉瓦克人、Carib/Kaliña、特里奥人(Trío)和瓦亚纳人(Wayana)。\n客家人(华人),主要为19世纪的来自中国广东的惠阳、东莞及宝安(今深圳市)客家雇佣工人(苦力)后裔,现在人口超过1万人,广义堂是苏最大的华侨组织。\n布尔人(来自单词boer,意为荷兰语中的“农夫”)是19世纪荷兰移民农户的后裔。其中的大多数已经在1975独立后离开。\n犹太人,包括塞法迪犹太人和阿什肯纳兹犹太人。\n苏利南约有半数人口信仰基督宗教,为国内最大宗教。基督宗教,包括罗马天主教和新教,是克利奥尔人和苏里南逃亡黑奴的主要宗教。大多数荷兰籍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但其中也有少数人信仰回教或是基督宗教。爪哇人是回教徒或基督徒。苏里南人口的20%是回教徒,是西半球国家中回教徒人口比例最高的。除开宗教信仰分散不一外,苏里南的人口构成与其邻国圭亚那十分相似,但圭亚那缺少印尼裔人口。\n绝大多数人口(大约90%)生活在首都帕拉马里博或是沿海地区。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苏里南人居住在荷兰。2005年有大约328,300苏里南人生活在荷兰,其占荷兰人口的2%。\n这些族群通常被分成以下几种类别:\n\n这几个种族在旧版的苏里南国旗上以五颗不同颜色的星星作为象征。\n\n语言\n苏里南有多种语言被使用。荷兰语是唯一的官方语言,使用范围包括学校��政府、商业机构及媒体。在2004年苏里南成为荷兰语联盟的第三位成员国。荷兰语是大约60%苏里南人的母语,同时是其他人的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在首都帕拉马里博,荷兰语是2/3家庭的使用语言,仅仅在苏里南的内陆地区荷兰语比较少见。苏里南语是当地一种由苏里南人使用的克利奥尔语,是在街区里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同时也经常根据使用场合的正式性而与荷兰语交替使用。全国有百分之二是华人。苏里南华人有自己的组织广义堂,以及中文报刊《洵南日报》。\n\n货币\n知名人士\n路德·古利特:荷兰足球明星及教练,前欧洲及世界足球先生\n弗兰克·里杰卡尔德:荷兰足球明星及教练\n吉米·弗洛伊德·哈塞尔巴因克:荷兰足球明星及教练\n克拉伦斯·西多夫:荷兰足球明星\n帕特里克·克鲁伊维特:荷兰足球明星\n埃德加·戴维斯:荷兰足球明星\n尼祖·迪庄:荷兰足球明星\n罗伊斯顿·德伦特:荷兰足球明星\n维吉尔·范戴克:荷兰足球明星\n安东尼·内斯蒂:游泳选手。1988年汉城奥运男子100米蝶泳金牌;1992年巴塞隆那奥运铜牌得主,是历史上第一位夺得奥运游泳金牌的黑人运动员。\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荷兰语国家和地区列表\n洵南日报\n\n外部链接\n\n苏利南总统府办公室官方网站(荷文,英文)\n苏利南国会办公室官方网站(荷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CIA World Fact Book苏利南介绍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72", "title": "温度", "text":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温度理论上的高极点是“普朗克温度”,而理论上的低极点则是“绝对零度”。“普朗克温度”和“绝对零度”都是无法通过有限步骤达到的。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摄氏温标(°C)、华氏温标(°F) 、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n温度是物体内分子间平均动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数几个分子甚至是一个分子构成的系统,由于缺乏统计的数量要求,是没有温度的意义的。\n温度出现在各种自然科学的领域中,包括物理、地质学、化学、大气科学及生物学等。像在物理中,二物体的热平衡是由其温度而决定,温度也会造成固体的热涨冷缩,温度也是热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在地质学中,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火成岩是岩石的三种来源之一,在化学中,温度会影响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大气层中气体的温度是气温(atmospheric temperature),是气象学常用名词。它直接受日射所影响:日射越多,气温越高。\n温度也会影响生物体内许多的反应,恒温动物会调节自身体温,若体温升高即为发热,是一种医学症状。生物体也会感觉温度的冷热,但感受到的温度受风寒效应影响,因此也会和周围风速有关。\n\n计量\n使用当代科学温度计和温度标记法进行温度计量可以追溯到18世纪早期,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使用了奥勒·罗默发明的温度计(转换成了水银)和标记方式。华氏温标仍然在美国日常生活中使用。\n使用温度计标定的温度可以通过温度换算转换为多种温度计量法。在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除了伯利兹、缅甸、利比里亚和美国外),摄氏温标是最为广泛的计量法。大多数科学家使用摄氏温标,并在热力学温度上使用摄氏温标演化出来的热力学温标,其起始点0K = −273.15°C(绝对零度)。在美国,工程领域、高科技行业以及美国联邦规格(民用和军用)上也会使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在美国的其他一些工程领域,针对诸如燃烧等热力学相关标准时也会使用兰金温标(对华氏温标的调整)。\n\n单位\n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最基本单位是开尔文,其符号为K。\n在日常使用中,一般为了方便起见都会将其转换为摄氏温标,其中0°C接近水的冰点,100°C则为水在海拔0M的沸点。由于液态的水滴会出现在低于零度的云层中,因此0°C更好的定义是冰的融化点。在这种温标下,1摄氏度和1K温度变化是一样的。\n根据国际协议,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都通过两个固定点定义:维也纳标准平均海水的绝对零度和三相点。绝对零度被定义为0K及−273.15°C。在该温度下,所有经典分子运动都会停止,处于经典模型下的完全静止状态。在量子结构下,在绝对零度下仍然有运动和能量,被称为零点能量。物质处��其基态,不包含热能。水的三相点则被定义为273.16K和0.01°C。\n而美国广泛使用的华氏温标中,水的冰点为32 °F,沸点为212 °F。\n\n转换\n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各温标如何转换为摄氏温标。\n\n对自然的影响\n温度对音速、空气密度、声阻抗有显著影响。\n\n范例\nA 维也纳标准平均海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下,根据热力学温度两点的定义。\nB 2500 K值为约数,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273.15 K的差值被约为300 K,以避免摄氏度值的假精确问题。\nC 针对一个真正的黑体(钨灯丝并不是)。钨灯丝的辐射比短波要略长,因此看起来更白。\nD 有效光球温度。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273.15 K的差值被约为273 K,以避免摄氏度值的假精确问题。\nE 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之间273.15 K的差值已经忽略不计。\nF 针对一个真正的黑体(等离子体并不是)。\n\n测量\n由于温度会对体积、密度、声速、阻抗等物理量产生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测量这些物理量数值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目前温度测量的方法有数十种,按照测量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n\n膨胀测温法,是采用几何量(体积、长度)作为温度的标志。如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大约是-30~300°C,酒精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大约是-115~110℃,\n电学测温法,是采用某些随温度变化的电阻等电学量作为温度的标志。电阻温度计多用于低于600℃的场合,热电偶温度计测量范围一般在1600℃以下,此外还有半导体热敏电阻温度计。\n磁学测温法,是根据顺磁物质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来测量温度,常用在超低温(小于1K)测量中。\n声学测温法,采用声速作为温度标志(声速的平方与温度成正比)。主要用于低温下热力学温度的测定。\n频率测温法,根据物体固有频率的变化来测量温度。石英晶体温度计的分辨率可达万分之一摄氏度。\n光学测温法,是根据黑体辐射来测量温度。如红外线温度计。\n密度测温法,如伽利略温度计。\n\n参考资料\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1174", "title": "下萨克森州", "text": "下萨克森州(德语:Niedersachsen [ˈniːdɐzaksn̩] ();低地德语:Neddersassen),位于德国西北部,与荷兰接壤,面积达47600平方公里,仅次于巴伐利亚州,是德国第二大联邦州。人口800万,列第四位,次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州,州首府是汉诺威。\n\n地理\n地理位置\n北海以及易北河中下游为下萨克森州的北部形成了天然屏障;在州的东南部是哈尔茨山脉。占州内总面积四分之三的东北部以及西部属于北德低地地形,南部则属于下萨克森山地。在下萨克森州东北部分布着吕讷堡草原,这里农业十分发达;西部有本特海姆、奥斯纳布吕克、埃姆斯兰、奥尔登堡、阿莫尔兰、奥尔登堡-明斯特兰以及位于海岸的东弗里斯兰地区。\n\n水文与地形\n除了少数例外,大多数下萨克森州境内的河流都直接或者间接地汇入北海,这些大小河流可以划归到埃姆斯河、威悉河和易北河三个水系。埃姆斯河、威悉河、阿勒尔河以及易北河从南或东南部流经下萨克森州流向北或西北部。下萨克森州的自然湖泊众多,其中最大的湖泊是施泰因胡德湖(Steinhuder Meer)、迪默湖(Dümmer)、茨维舍纳恩湖(Zwischenahner Meer)和大海湖(das Große Meer)。\n下萨克森州共有86座水库。哈尔茨山区的“上哈尔茨王室水利工程”(das Oberharzer Wasserregal)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前工业化时代水利工程,它由人工建造的107个小型水库、隧道和沟渠组成,主要服务于当地的采矿业,于2010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下萨克森州最大的水库是储水量为4740万立方米的奥克水库(Okertalsperre),最老的水库是靠近奥斯特罗德(Osterode)、1928-1931年间建设的佐瑟水库(Sösetalsperre)。\n\n下萨克森州大约82%的土地属于山林地或农业用地。下萨克森州内最高的山是乌尔姆山(971 m),它属于哈尔茨山脉——下萨克森州最高的山脉。\n\n气候\n下萨克森州地处中欧的温和气候带地区,即位于西欧海洋性气候与东欧大陆性气候之间。这一地理过渡位置使得下萨克森州夏季和冬季温差较大,并且降水较少而且不均匀。\n下萨克森州的年平均气温在8 °C左右。\n\n周边的联邦州\n下萨克森州与其它几个德国联邦州相接:西南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南方与黑森州(Hessen)和图林根州(Thüringen),东部与萨克森-安哈尔特州(Sachsen-Anhalt),东北方与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Mecklenburg-Vorpommern),北方与汉堡(Hamburg)���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Schleswig-Holstein)。下萨克森州境内还有自由汉莎联盟城市不来梅和不来梅哈芬(Bremerhaven),此二者一起组成独立的不来梅州(Bremen)。因此,下萨克森州是德国拥有相邻州最多的联邦州。\n此外,下萨克森州西部与荷兰接壤,并且部分地区位于北海海岸。\n\n历史\n邦名源由\n萨克森的名字来源于日耳曼部落联盟,称为撒克逊人。在中世纪晚期之前,只有一个萨克森公国。“下萨克森”一词是在13世纪后期所使用,以区分由韦尔夫家族统治的萨克森-维滕堡公国另两块领土:位于东南方的萨克森核心区域(今萨克森邦);以及西南方的西发里亚(属北莱茵-西发里亚邦)。\n\n现代\n二战结束之后,现在下萨克森州所在区域的大部分面积属于英占区的管辖范围。\n为了在自己的占领区内建设面积足够大的联邦州,当时的英国占领当局在1946年11月8日建立了以汉诺威作为州首府的下萨克森州。\n1946年12月9日第一届联邦州议会成立。然而并不是通过选举产生,而是由英国占领当局任命。1951年4月13日“下萨克森州临时宪法”生效。\n在战后最初的几年里,最大的问题便是一大批来自原第三帝国东部的难民想要在这个地缘辽阔的联邦州找到栖身之地。下萨克森州正好位于东普鲁士难民逃亡路线的西部目的地 ,并且拥有和德国苏占区之间的最长边境线。\n冷战期间,由于其紧邻“铁幕”的地理位置以及北德低地平原的战略意义,下萨克森州 几年以来一直都是北约的驻扎重地;除了英国以及下萨克森州本地的部队之外,德国联邦国防军的陆军部队从20世纪50年代末也开始驻扎在此。\n大众汽车集团是下萨克森州的重要经济支柱。它在1945年由英国军政府接管,重新将生产民用汽车作为重点,在1949年迁入隶属于西德的下萨克森州。很长时间以来,因其广阔的土地面积和稀少的城市中心,下萨克森州属于联邦德国经济结构较弱的地区。1960年共有20%的从业人员在农业领域工作,而在其他地区这一比例则为14%左右。\n格哈特·施罗德——也是后来的联邦德国总理——在1990年当选为下萨克森州州长。1993年6月1日新宪法生效,同时“下萨克森州临时宪法”得以废除。这首先保障了公民享有表决权和决策权,同时将环境保护定为国家的基本原则。\n1998年格哈特·施罗德当选为德国总理,格哈特·格罗戈夫斯基代替他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但由于格哈特·格罗戈夫斯基被指与故乡不伦瑞克的很多丑闻事件有联系,因此不得不在一年之后——1999年——让位于西格玛尔·加布里尔。\n从2003年直到2010年当选为德国联邦总统之前,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担任下萨克森州州长。这位来自奥斯纳布吕克的前州长和他的继任者大卫·麦卡理斯特领导着一个由基民盟(CDU)主导,并和自由民主党(FDP)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n\n政治\n州徽\n下萨克森州州徽由一个半圆形盾牌和一匹奔腾而起的白色骏马组成,这个州徽起源于韦尔夫贵族的族徽。\n\n政党格局\n在2003年2月2日州议会大选之后,于2003年3月4日最近一次政府换届。社会民主党(SPD)在这次大选中遭受了严重挫折,失去了其在政府中的多数席位。这次大选的赢家是基民盟(CDU),它的首席候选人克里斯蒂安·武尔夫成为了基民盟(CDU)和自由民主党(FDP)共同组成的联合政府州长。\n基民盟(CDU)尽管在2008年1月27日的议会选举中失利,联合政府仍然得以继续。在这次选举中,左派党(die Linke)第一次在下萨克森州州议会中获得席位,这也是左派党 (die Linke)第一次在一个西德联邦州议会中获得席位。\n为了能够参选第十任德国联邦总统,伍尔夫在2010年6月30日辞去下萨克森州州长职务。大卫·麦卡理斯特于2010年7月1日当选为新任州长。\n然而在2013年的最新一届州议会选举中,基民盟为保住盟友自民党继续获得5%票数留在议会,不料反使得票大减,被社民党和绿党的联盟以一席之差击败,社民党重新执政。其州长候选人斯特凡·魏尔将取代基民盟候选人大卫·麦卡理斯特,担任新州长。\n\n历任州长\n政治实力\n下萨克森州在联邦参议院中占有六个席位,它同巴伐利亚州、巴登符腾堡州以及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占有相同的席位,这也是联邦州在参议院中占有的最多席位。\n在联邦议院中有69位议员代表下萨克森州市民,其中21位来自基民盟(CDU),19位来自社会民主党(SPD),9位来自自由民主党(FDP),7位来自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6位来自左派党 (die Linke)。\n欧洲议会(Europäisches Parlament)中包括10名来自下萨克森州的议员:5名来自基民盟(CDU),2名来自社会民主党(SPD),分别有1名来自自由民主党(FDP)、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和左派党 (die Linke)。\n\n国际交往\n下萨克森州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省州保持了多层次的友好关系:\n\n上诺曼底(法国)\n埃姆斯-多拉德地区(Ems Dollart Region)(荷兰)\n大波兰省(波兰)\n下西里西亚省(波兰)\n安徽省(中国)\n德岛市(日本)\n彼尔姆(俄罗斯)\n秋明(俄罗斯)\n东开普省(南非)\n\n行政管理\n行政区划\n下萨克森州包括164个城市,54个市级乡镇,804个乡镇(其中735个属于乡镇联合体)以及25个无管理区域 ,它们共同构成了38个行政区县和8个直属州政府城市。\n下萨克森州共有6座人口超过10万的大城市,其中州府汉诺威的人口数(523.642人)遥遥领先于其它城市。剩余的大城市分别为不伦瑞克(248.502人)、奥尔登堡(160.907人)、奥斯纳布吕克(156.897人)、沃尔夫斯堡(123.027人)和哥廷根(117.665人)。\n中型城市包括:希尔德斯海姆(99.979人)、萨尔茨吉特(98.966人)、代尔门霍斯特(76.323人)、威廉港(75.995人)和吕讷堡(74.072人)。\n\n城市人口排行\n大都市圈\n下萨克森州境内共分布着三个大都市圈。“汉诺威-布伦瑞克-哥廷根-沃尔夫斯堡大都市圈”完全在下萨克森州境内。汉堡大都市圈横跨直辖市汉堡、下萨克森州、梅前州和石荷州。不来梅-奥尔登堡大都市圈则以不来梅州的两个城市——不来梅和不来梅哈芬为核心,辐射周边的下萨克森城镇。\n\n经济\n下萨克森州的居民集中地以及经济和基础设施重点集中在汉诺威区域:汉诺威 - 策勒 - 不伦瑞克 - 沃尔夫斯堡 - 希尔德斯海姆 - 萨尔茨吉特。与位于下萨克森州南部的哥廷根相结合,它们一起构成了都市区域汉诺威 - 不伦瑞克 - 哥廷根 - 沃尔夫斯堡的心脏地带。\n\n国内生产总值\n以购买力标准来看,下萨克森州的指数达到了101.4(欧盟27国:100,德国:115.2,2005),由此可见下萨克森州稍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但却显著低于全德的平均值。2007年下萨克森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060亿欧元,这是其经济能力的充分体现。\n\n工业\n下萨克森州的工业中心位于汉诺威 - 不伦瑞克 - 沃尔夫斯堡这一区域,这里分布着许多汽车企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位于沃尔夫斯堡的大众汽车总部及其主要位于汉诺威的大空间交通工具生产部。此外,派纳和萨尔茨吉特的钢铁业也非常发达。布伦瑞克也是一个重要的科学中心。不仅如此,在原材料如泥炭,砂石和铁矿的开采和利用方面,下萨克森州在德国仍然处于领先地位。\n\n企业\n以价值创造力和销售额为标准,2009年下萨克森州的公司排名依次为:大众汽车公司(沃尔夫斯堡)和大陆集团(汉诺威)。第三位是途易股份公司(TUI AG),接下来依次为萨尔茨吉特公司(Salzgitter AG),Talanx保险集团。在第六位的是控股公司Georgsmarienhütte,TÜV NORD集团紧随其后。\n\n展览会\n下萨克森州的另一个经济亮点是德意志展览股份公司(Deutsche Messe AG,简称DMAG)在汉诺威举办的一系列国际性展会:信息及通信技术博览会(CeBIT)、汉诺威工业博览会、商用车展(IAA)、国际贸易展(INFA)、农业机械展(Agritechnica)和创意博览会(IdeenExpo)。\n\n结构促进\n下萨克森州的经济核心区域位于汉诺威。汉诺威 - 不伦瑞克 - 哥廷根 - 沃尔夫斯堡地区作为欧洲大都市区域进一步加强了汉诺威的经济优势。与此相反,特别是下萨克森州的东北部和西部的一些大面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如埃姆斯兰,奥尔登堡地区,易北河-威悉河三角地区,吕讷堡草原地区,威悉河中部地区和沿海部分地区,它们长久以来一直是结构薄弱地区 - 这些地区部分地与不来梅州的不来梅市和不来梅港直接接壤。但这其中的一个例外便是,奥尔登堡的明斯特兰作为汉诺威经济区之外的农业地区持续获得了经济增长。为了改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形势,开发了一些项目,它们包括:\n\n由当地经济共同资助的埃姆斯兰高速公路A31,它从东弗里斯兰出发经过埃姆斯兰到博特罗普,最后到达西部鲁尔区。\n海岸高速路A22,它以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为起点,分别经过位于施塔德的规划好的易北河隧道和位于代德斯多夫的威悉河隧道,与位于奥尔登堡和威廉港之间的A29相交,并且在维斯特施塔德地区与A28相连。\n许多运输管道的安装,它们将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与下萨克森州以及石勒苏益格-荷尔施泰因州的化学基地相联系,这对于下萨克森州的生产基地施塔德和威廉港尤其有利。\n在威廉港的集装箱码头JadeWeserPort是德国唯一的集装箱深水港,可以容纳最大的集装箱船。\n\n农业\n下萨克森州的农业状况非常不同。在希尔德斯海姆低地(Hildesheimer Börde)以及哈茨山脉和中德运河之间的土地非常肥沃,特别适合种植糖用甜菜和谷物庄稼;在吕讷堡石楠草原的土地则比较贫乏,主要的种植品是土豆和芦笋,后者也是那里的特产;在海岸附近的低湿地区域则是畜牧业比较发达。\n除了谷物之外,在下萨克森州常见的种植物还有油菜籽,糖用甜菜,生菜(特别是圆生菜),卷心菜,胡萝卜,以及在部分地区含沙丰富的土地生长的芦笋。在下萨克森州特别出名的是“甘蓝文化(Grünkohlkultur)”(在东南地区也可能是Braunkohl)。除了蔬菜种植和畜牧业之外,水果种植(尤其是在北方的老地区(Altes Land))也是该州的一个重要经济分支。\n\n作为经济要素的德军\n以提供工作岗位来看,下萨克森州境内的德国联邦国防军部队在将来也会扮演重要的角色。拥有55000名士兵和部队其他工作人员,下萨克森州可能即使在联邦德国裁军以后也是拥有军队工作人员最多的联邦州,尽管裁军对于下萨克森州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n位于吕讷堡石楠草原南部的贝尔根作为部队演练场地占地面积达284 km²,是欧洲最大的部队演练场地。它由纳粹德国国防军始建于1935年,二战结束之后由驻德英军于1945年接管并进一步扩建。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地区大多为联邦国防军和北约的所属部队所用。\n\n能源经济\n在下萨克森州运营着两个原子能发电站:位于林根的埃姆斯核电站以及位于格龙德的格龙德核电站。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传统的煤炭发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例如:梅隆发电站(Kraftwerk Mehrum)、埃姆斯兰天然气发电站(Erdgaskraftwerk Emsland)和和紧邻威廉港海湾的两座燃煤发电站。\n风能也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许多风能设备生产商都在下萨克森州设有生产车间,例如爱那康集团(Enercon)在奥利希(Aurich),埃姆登(Emden)和哈恒(Haren)的生产基地;巴德公司(Bard)在埃姆登(Emden)和库克斯港(Cuxhaven)的生产基地;通用风能公司(GE Wind Energy)在萨尔茨卑根(Salzbergen)的生产基地等。值得注意的是,下萨克森州是全德最重要的风力发电基地。2010年底全德风力发电共27千兆瓦,其中有大约6.6千兆瓦来自下萨克森州。此外还有很多在建的风力发电站——在海岸或者陆地区域。\n此外,下萨克森州还是德国天然气储量最多的联邦州:德国95%的天然气和40%的石油开采来自下萨克森州。\n\n旅游业\n2013年,下萨克森州的旅客过夜总数为3990万人次,仅次于巴伐利亚州、巴符州和北威州。这里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是北海海滨、吕钠堡草原和东弗里斯岛屿。\n\n北海浴场\n北海沿岸地区是旅游业的发达地区,尤其是库克斯兰地区(Cuxland)和东弗里西亚群岛(Ostfriesischen Inseln)。其中的重点旅游地点包括库克斯港(在尤其是一些城区Duhnen,Döse以及Sahlenburg)以及位于易北河入口的乡镇联合体乌尔斯特兰(Land Wursten)和奥特恩多夫(Otterndorf)。其他重要的海滨浴场集中在布特亚德恩(Butjadingen),奥登堡弗里斯兰县(oldenburgisches Friesland)以及东弗里斯海岸(ostfriesische Küste)。\n\n堤内区\n除此之外,其他的旅游胜地包括哈茨山脉,城市如:汉诺威,不伦瑞克,奥斯纳布吕克,吕讷堡,策勒,汽车城沃尔夫斯堡,艾西斯菲尔德(Eichsfeld),威悉河山区(Weserbergland),莱内河山区(Leinebergland),吕讷堡石楠草原(Lüneburger Heide),万德兰地区(Wendland),施泰因胡德湖(Steinhuder Meer),埃姆斯兰(Emsland),奥斯纳布吕克兰(Osnabrücker Land), 老城区(Altes Land),易北河山谷(das Elbetal) 以及其他河流如:阿勒尔河(Aller),莱纳河(Leine),埃姆斯河(Ems),威悉河(Weser)等。\n\n交通\n地面交通\n与人口分布相对应,地面交通网集中在下萨克森州东南部的汉诺威(Hannover),不伦瑞克(Braunschweig),希尔德斯海姆(Hildesheim),萨尔茨基特(Salzgitter)等城市。\n分布在下萨克森州境内的主要铁路线包括:\n\n连接南德、哥廷根、汉诺威、汉堡的铁路线\n连接鲁尔区、汉诺威、布伦瑞克、沃尔夫斯堡、柏林的铁路线\n连接鲁尔区、明斯特、奥斯纳布吕克、不来梅、汉堡的铁路线\n连接汉诺威与不来梅的铁路线\n埃姆斯铁路线\n下萨克森州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是州府汉诺威的主火车站。\n下萨克森州境内的高速公路包括东部的A2、A7/A27、A39和西部连接鲁尔区、奥斯纳布吕克、不来梅与汉堡的A1汉萨线、连接鲁尔区与埃姆登的A31以及连接阿姆斯特丹、奥斯纳布吕克与汉诺威的A30/A2高速。\n\n空中交通\n下萨克森州周围最重要的空中转运站是汉诺威-朗根哈根机场(Flughafen Hannover-Langenhagen(HAJ))以及对外离下萨克森州最近的不来梅机场(Flughafen Bremen(BRE)),汉堡机场(Flughafen Hamburg(HAM))以及明斯特/奥斯纳布吕克机场(Flughafen Münster/Osnabrück(FMO))。\n\n海上交通\n下萨克森州的九个海港:布雷克、库克斯港、埃姆登、利尔、诺登哈姆、奥尔登堡、巴本堡、施塔德和威廉港共同构成了“下萨克森州港口群”(Seaports of Niedersachsen)。最重要的内河航道:中德运河(Mittellandkanal),威悉河(die Weser),易北河(die Elbe),埃姆斯河(die Ems)。\n下萨克森州的威廉港是德国水深最深的集装箱港。这座港口尤其适合在中国与欧洲之间航行的超大型集装箱船挂靠。目前,丹麦的马士基航运和瑞士的地中海航运提供威廉港与中国之间的集装箱定期航线。\n\n媒体\n从1984年起,下萨克森州不仅有以行政收费资助的公共广播电视台,还允许以广告收入维持运营的私人广播电视机构。\n北德广播公司(NDR)是下萨克森州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负责制作针对这个联邦州的广播和电视节目。NDR在州府汉诺威设有州立广播电视台台址,并在许多地市设有地区演播室(布伦瑞克、哥廷根、吕钠堡、奥尔登堡和奥斯纳布吕克)和记者站(林根、奥特尔恩多夫、埃森斯、费希塔、费尔登、哈梅林和威廉港)。\n覆盖整个联邦州的私立广播电台包括radio ffn,Antenne Niedersachsen和Radio 21。RTL北德频道(RTL Nord)和Sat.1北德频道每天播出针对下萨克森州和不来梅州的地区性电视新闻杂志。\n在下萨克森州公开发行的日报约50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为汉诺威的Hannoversche Allgemeine、布伦瑞克的Braunschweiger Zeitung、奥斯纳布吕克的Neue Osnabrücker Zeitung、奥尔登堡的Nordwest-Zeitung以及锡克的Kreiszeitung Syke。\n\n科学\n科研机构\n下萨克森州的科研机构如下:\n大学\n\n不伦瑞克工业大学(Technischen Universität Braunschweig)\n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Technische Universität Clausthal)\n哥廷根乔治·奥古斯特大学(Georg-August-Universität Göttingen)\n汉诺威大学(Gottfried-Wilhelm-Leibniz-Universität Hannover)\n希尔德斯海姆大学(Universität Hildesheim)\n吕讷堡大学(Leuphana-Universität Lüneburg)\n奥尔登堡大学(Carl-von-Ossietzky-Universität Oldenburg)\n奥斯纳布吕克大学(Universität Osnabrück)\n费希塔大学(Universität Vechta)\n应用技术大学\n\n不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Hochschule für Bildende Künste Braunschweig)\n埃姆登-莱尔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Emden/Leer)\n汉诺威医学院(Medizinischen Hochschule Hannover)\n汉诺威兽医学院(Tierärztlichen Hochschule Hannover)\n亚德应用技术大学(Jade-Hochschule)\n东威斯特法伦应用技术大学(Ostfalia-Hochschule für angewandte Wissenschaften)\n奥斯纳布吕克应用技术大学(Hochschule Osnabrück)\n\n图书馆\n因为馆藏珍稀的古老文献,一些国外的访问学者也经常到访下萨克森的3座州立图书馆:沃尔芬比特尔的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Herzog August Bibliothek in Wolfenbüttel)、汉诺威的莱布尼茨州立图书馆和奥尔登堡的州立图书馆。\n奥古斯特公爵图书馆是闻名于世的中世纪和近代史研究中心。这里保存的韦尔夫公爵“狮子亨利”手绘圣经原稿(福音书)在1174-1189年间完成,它属于世界上目前最昂贵的书籍。\n汉诺威的莱布尼茨图书馆珍藏着大约15000封莱布尼茨的亲笔信件。这些信件2007年被列入了世界记忆遗产名录。\n汉诺威的技术信息图书馆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技术和自然科学图书馆,同时也是德国三座中央专业图书馆之一。\n\n人文\n文化背景\n从人文角度看,下萨克森州幅员辽阔,但也造成了较大的地域差距。与威斯特法伦交界一带,下萨克森与威斯特法伦两边没有明显的人文风情上的区别。二战后,大量从东欧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前德国疆土被驱逐的难民在下萨克森州落脚定居,这也为这个联邦州带来了文化多样性。\n\n语言\n下萨克森州的官方语言为高地德语(Hochdeutsch),即标准德语。日常有人会说低地德语方言(Plattdeutsch、Niederdeutsch、Plattdütsch)。在德荷边境的萨特兰(Saterland)生活的少数民族可以说萨特弗里斯兰语(Saterfriesisch),在上哈茨山区生活的人们能通“厄尔士山方言”(das Erzgebirgische)。\n直到19世���以前,高地德语还只是作为下萨克森州的书面语。从19世纪到20世纪高地德语开始代替当地的语言。在这之前,下萨克森州的语言主要以低地方言德语为主。\n\n建筑\n在下萨克森州留下历史印记的主要建筑风格是文艺复兴主义的一个分支——“威悉河文艺复兴风格”(Weserrenaissance)。\n此外,汉诺威著名的海恩豪森王宫花园是欧洲巴洛克风格的典型代表。在奥斯纳布吕克,人们可以找到很多古典主义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物。这座城市的著名景点包括大教堂、威斯特法伦和约的签署地市政厅、许多石雕和木桁架建筑。下萨克森州最大的巴洛克城堡——奥斯纳布吕克城堡和最高的中世纪后哥特式建筑——圣凯瑟琳教堂也坐落在奥斯纳布吕克。\n\n巴特伊堡(Bad Iburg)的伊堡城堡和本笃会修道院在建筑学和艺术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n\n造型艺术\n19世纪以来,下萨克森州造就了多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是画家威廉•布施(Wilhelm Busch)。\n1895年,艺术家海因利希・弗格勒(Heinrich Vogeler)在靠近不来梅的沃尔普斯韦德(Worpswede)建立了“艺术家殖民地”。从那以后,这个地方出产了众多德国印象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家。在“艺术家村”居住过的艺术家有奥托・莫德索恩(Otto Modersohn)、保拉・莫德松-贝克尔(Paula Modersohn-Becker)、弗里茨・奥尔韦贝克(Fritz Overbeck)、莱纳・玛丽亚・李尔克(Rainer Maria Rilke),从而形成了著名的“沃尔普斯韦德画派”。\n除了沃尔普斯韦德,知名的艺术家也曾经集中地在德特林根(Dötlingen)和丹加斯特(Dangast)居住采风。出自下萨克森州的其他知名艺术家还有Kurt Schwitters、Felix Nussbaum、Kurt Sohns和Timm Ulrichs。\n下萨克森州拥有两所艺术学院: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和汉诺威音乐与戏剧学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Hannover)。另外,奥特斯贝格应用技术大学(Fachhochschule Ottersberg)也设有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n\n音乐\n哥廷根亨德尔国际音乐节(Die Internationalen Händel-Festspiele Göttingen)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古典音乐节,希察克尔(Hitzacker)夏季音乐节则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室内音乐节。汉诺威是北德广播交响乐团的驻地。\n\n戏剧\n汉诺威国立剧院、奥尔登堡国立剧院和布伦瑞克国立剧院是三家由下萨克森州州政府资助的剧院。其他地方剧院包括策勒城堡剧院(das Schloßtheater Celle)、哥廷根德意志剧院(das Deutsche Theater in Göttingen)、位于希尔德斯海姆的下萨克森剧院(Theater für Niedersachsen)、吕钠堡剧院(Theater Lüneburg)、奥斯纳布吕克城市剧场(die Städtischen Bühnen in Osnabrück)、威廉港“北部下萨克森”州立剧场(Landesbühne Niedersachsen Nord in Wilhelmshaven)。\n\n博物馆\n下萨克森州共有大约650家主题各异的博物馆。起源于1754年的布伦瑞克艺术和自然珍藏(Kunst- und Naturalienkabinett in Braunschweig)是下萨克森州最早的博物馆,也是现在的乌尔里希公爵博物馆(Herzog-Anton-Ulrich-Museum)与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前身。\n下萨克森州共有6座州立博物馆,它们分别是:位于不伦瑞克的州立博物馆、乌尔里希公爵博物馆(Herzog-Anton-Ulrich-Museum)、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位于奥尔登堡的州立艺术文化历史博物馆、州立自然与人类博物馆,以及位于汉诺威的下萨克森州立博物馆。\n\n文学\n撰写了小说《西线无战事》(Im Westen nichts Neues)的作家埃里希·玛利亚·雷马克(Erich Maria Remarque)是国际上知名度最高的下萨克森作家。他1898年出生在奥斯纳布吕克,1929年完成了这部小说。其他在下萨克森出生和生活过的知名作家还有Rainer Maria Rilke、Arno Schmidt、Rolf Dieter Brinkmann和Walter Kempowski。\n\n饮食\n下萨克森州的主要菜系是北德菜系。不管在奥尔登堡、布伦瑞克还是东弗里斯地区,人们的饮食习惯都很类似。冬天的传统特色菜肴是羽衣甘蓝(Grünkohl)。\n不同于德国的其他地方,在东弗里斯兰地区,人们习惯饮茶,茶文化盛行。\n\n世界文化遗产\n下萨克森州共有四处世界文化遗产:\n\n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玛利亚主教座堂\n希尔德斯海姆的圣米迦尔教堂\n拉默尔斯贝格矿、戈斯拉尔古城以及上哈尔茨王室水利工程(包含Samson矿井和瓦尔肯里德修道院)\n阿尔费尔德的法古斯工厂(包豪斯作品)\n下萨克森的瓦登海是世界自然遗产。保存在下萨克森州立图书馆、由莱布尼茨亲笔书写的信件属于世界记忆遗产名录。同被列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还有保存在哥廷根国立大学图书馆的古腾堡圣经。\n\n运动\n汉诺威96��球俱乐部是下萨克森州最大的体育俱乐部。\n\n足球\n\n参加德国足球甲级联赛(1. Bundesliga)的下萨克森州俱乐部有:汉诺威96 (Hannover 96),沃尔夫斯堡足球俱乐部 (VfL Wolfsburg);布伦瑞克足球俱乐部 (Eintracht Braunschweig)参加了德国足球乙级联赛(2. Bundesliga);奥斯纳布吕克体育锻炼俱乐部 (VfL Osnabrück)参加了德国足球丙级联赛(3. Liga,赛季2011/2012)。除此之外,在不来梅附近还有云达不来梅体育俱乐部(SV Werder Bremen),在汉堡附近还有汉堡体育俱乐部 (Hamburger SV)以及圣保利足球俱乐部 (FC St. Pauli)受欢迎的。\n\n篮球\nArtland Dragons(Quakenbrück),BG Göttingen,EWE Baskets Oldenburg以及New Yorker Phantoms Braunschweig代表下萨克森州参加了德国篮球甲级联赛(1.Basketball-Bundesliga,2009/2010赛季)。\n\n手球\n来自下萨克森州的两个手球俱乐部参加了德国手球甲级联赛(1. Handball-Bundesliga):TSV Hannover-Burgdorf和Eintracht Hildesheim。HSG Nordhorn-Lingen参加了德国手球乙级联赛(2. Handball-Bundesliga,2011/2012赛季)。\n\n冰球\n参加超级联赛(“DEL”)的冰球队有:Hannover Scorpions(2009/10赛季的德国冠军)和Hannover Indians,自2007/08赛季以来,沃尔夫斯堡俱乐部Grizzly Adams也加入其中。\n\n水上运动\n无论是在大海,河流还是在海岸边,垂钓一类的水上运动总是很流行。天然的地理优势使得库克斯港(Cuxhaven)成为冲浪的传统地带。\n汉诺威All Sports Team是德国顶尖的龙舟队。自2000年成立以来,这支龙舟队在德国和国际赛事上获得了100多块奖牌。它的训练地点在汉诺威的马斯湖。\n\n马术运动\n\n下萨克森州也被称为“骏马之州”(Pferdeland)。\n著名的马术运动中心主要有:阿勒尔河畔费尔登(Verden(Aller)),维希塔(Vechta),奥斯纳布吕克兰(Osnabrücker Land,这里主要是指条顿堡林山哈根(Hagen a. T. W.)以及阿库姆(Ankum)),奥尔登堡兰(Oldenburger Land)以及策勒兰(Celler Land)。\n养殖汉诺威马、奥尔登堡马和其他血统的马是不少下萨克森州人的业余爱好和职业。\n\n其它运动项目\n\n下萨克森州风景怡人,非常适合徒步旅行和自行车运动。哈尔茨山区适合冬季滑雪。一些传统的运动项目仍然在东弗里斯地区(Ostfriesland)、埃姆斯地区(Emsland)和阿默尔地区(Ammerland)流传,例如在野外比赛扔球的Boßeln或Kloatscheeten。\n\n宗教\n截止2009年,在德福音教会约占州人口的49.7%,由五个联邦教会组成:布伦瑞克福音路德教会、汉诺威福音路德教会、奥尔登堡福音路德教会、绍姆堡-利珀福音路德教会、福音归正教会。\n天主教约占州人口的17.5%,有三大主教区:奥斯纳布鲁克教区、明斯特教区、希尔德斯海姆教区。\n其余32.8%的人口属于无神论或其他信仰,伊斯兰教属于少数民族信仰。\n\n公众假日与民间活动\n公众假日\n下萨克森州仅有德国统一的9个公众假日:元旦、圣周五(耶稣受难日)、复活节、五一劳动节、耶稣升天、五旬节(圣灵降临)、德国统一日以及圣诞节。\n\n民间活动\n每年8月在汉诺威举办的马斯湖节(Maschseefest)为期3天,大约吸引200万名游客。汉诺威射击节每年7月举办,为期10天,游客数量大约为150万人。另外,汉诺威的“春节”(Frühlingsfest Hannover)和“十月节”(Oktoberfest Hannover)也在射击场上举办。\n其他重要的民间节庆还有:\n\n每年秋天在奥尔登堡举行的Kramermarkt(Kramer的意思是杂货商贩,Markt的意思是市场),游客数:150万人。\n费希塔的Stoppelmarkt,游客数:80万人。\n莱尔的Gallimarkt,游客数:50万人。\n韦赛马施县的Roonkarker Mart\n威廉港的Wochenende an der Jade,游客数:40万人。\n布鲁豪森-菲尔森的Brokser Heiratsmarkt\n奥斯纳布吕克的Osnabrücker Maiwoche\n\n与不来梅州的合作\n下萨克森州与不来梅州互利共生,不来梅州的两个城市不来梅和不来梅哈芬不仅被下萨克森州一分为二,同时也被下萨克森州包围住。发源于德国中部的威悉河从面积广袤的下萨克森州流淌而过,经过不来梅,最终在不来梅哈芬汇入北海。在威悉河的水资源保护、河道改造、通航和经济利用等诸多方面,两个联邦州都需要进行紧密沟通,因此这条河流成为了联系着两个联邦州的天然纽带。\n不来梅、不来梅哈芬与周边下萨克森市镇的交通网、居民区和工业园区相互联通,因此这两个联邦州的合作尤为重要。为了就两州合作的倡议和实施进行更好的协商,两个联邦州的内阁成员每年举行一次联合内阁会议。同时,部长下属的国务委员进行定期性磋商。两个联邦州还专门启动了“不来梅-奥尔登��大都市圈”项目,以共同推动西北部的发展和合作。这些逐步建立起来的磋商机制有效避免了下萨克森州和不来梅州之间的负面无序竞争。\n过去几年,两个联邦州共同实施的合作项目主要包括:\n\n共同运营和管理位于威廉港的集装箱深水港JadeWeserPort(亚德港)\n共同向联邦政府的公路、铁路和水路交通规划(Bundesverkehrswegeplan)提交涉及两州的项目申请\n覆盖威悉河下游流域的不来梅-下萨克森公交联盟(VBN)\n将不来梅有轨电车延长至郊区的下萨克森市镇\n连接不来梅与周边地区的地区轻轨(Regio-S-Bahn)\n为风能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创造政策环境\n管理机构改革的合作,例如两州共用一个“州立社会法庭”(Landessozialgericht)体系\n通过成立nordmedia促进两州媒体艺术的发展\n高校间的合作\n医疗设施的合作\n共同开发工业园区\n在大型零售商业区的开发上充分沟通\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下萨克森州政府网站\n下萨克森州政府的中文网站"} +{"doc_id": "1177", "title": "中山市", "text": "中山市,通称中山(官方音译:Zhongshan;传统外文:Chungshan),旧称香山(传统外文:Heungshan, Heungsa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是中国唯一一座以近现代领导人命名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涵盖城市之一。市境北界广州市、佛山市,西毗江门市,南邻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深圳市相望。地处珠江三角洲西部,珠江出海口西岸,南部是以五桂山为主的低山丘陵区,北部是平原河网区。西江主流磨刀门水道流经西缘,北江主流洪奇沥水道斜贯东北边界。市人民政府驻东区街道松苑路1号。\n中山前称“香山”因境内五桂山多奇花异卉而得名(亦盛产“异花神仙茶”)。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地多神仙花卉,故曰香山”。近代以来,涌现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誉称中华民国国父的孙中山、首任国务总理唐绍仪等名人。1925年(民国14年4月15日),为纪念刚刚去世的孙中山,香山易名为中山。 中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祥于中山的香山文化是中国近代文化的重要源头;中山亦是广府文化的代表城市之一、广府菜的发祥地之一,享有广东省曲艺之乡(粤剧)、华侨之乡的美誉。有旅居世界五大洲87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80多万人。\n中山市是珠三角经济圈的9个地级市之一,是一个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工业与农业为主相结合的城市。\n\n历史\n在距今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个岛屿,此时就有古越族人在此渔猎、生活。近十几年,在中山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生活遗址,包括有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街道的白水井遗址、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一批彩陶、磨制石器、夹砂陶器等文物。其中,南朗镇的龙穴遗址还是一个由新石器时代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沙丘遗址,在后期的遗存中还发现有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等物。\n前216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地区的百越之地后,中山属南海郡番禺县辖地。秦朝末年,赵佗创立南越国,中山属南越国领地。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中山重回汉朝中央管辖。秦汉时期,中山除了原先生活在此地的南越人外,开始有少量的中原人移居至此。三国时,中山属于吴国领地。西晋末年,晋朝皇族之间爆发了史称“八王之乱”的宫廷权力争斗,为躲避战乱,大批中原人口移居岭南,其中一部分来到香山岛上。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分出东官郡,中山改为东官郡辖地。南北朝时期的刘宋永初元年(402年),东官郡改为东莞郡,中山属东莞郡辖地。隋朝开皇十年(509年),中山属宝安县辖地。\n唐朝至德二年(757年),宝安县更名东莞县,中山属东莞县辖地。因为中山盛产海盐,官府开始在今珠海市山场村设立了名为香山镇的军事营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设立香山寨,仍属东莞县。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寨的发展,析置香山县,隶广州府,中山始有县级行政区划。南宋末年,宋端宗在元军的追杀下,曾逃往香山躲避,南宋灭亡后,大批南宋皇族和官员的后裔流落定居于香山。明朝,香山北部地区开始淤积成陆,此时才与大陆相连。清朝,珠江三角洲一带开始逐步修筑防洪防潮的河道堤围,香山县围垦的田地在不断增加,农业产量也在提高。在清朝嘉庆年间,由于农业的发展,香山由原来的下等县改成与南海、番禺、东莞等县同列的大县。\n澳门原本属于香山县。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借机在澳门半岛定居。\n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位于珠江口西岸的香山是战场之一。1839年,林则徐来广东主持禁烟,8月16日驻兵香山县城,令澳葡当局驱逐英商义律等人。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英国战船驶至澳门关闸,强行登陆,香山的清朝驻军曾作勉强抵抗。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葡萄牙女王宣布澳门为“自由港”。1849年葡萄牙人赶走香山驻望厦村的县丞,将澳门侵占。\n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门开放,香山开始有学生出国留学,他们中的一部分,如孙中山、唐绍仪、杨仙逸、容闳、苏曼殊等日后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名人。此时的香山还有不少人外出从商,上海四大百货公司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皆为香山人创办,在1830年至1900年70余年间,上海、香港、广州、天津、汉口、九江各商埠四家英国洋行的买办中,中山人占了九成,其中知名的洋行买办有唐廷枢、徐润、郑观应等。\n在辛亥革命中,香山是广东第三个光复的县。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同盟会香港总机关决定在香山发动广东的首场起义,林君复、郑彼岸、林警魂等人领兵起义后,进攻香山县城石岐,于11月6日光复香山。民国成立后,广州府撤销,香山县直属于省。\n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同年4月,当时位于广州的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府为纪念孙中山,决定将孙中山的故乡香山县易名为中山县。1929年2月,国民政府第十九次国务会议确定为全国模范县,直属国民政府。1930年6月,县政府移治唐家环(又名唐家湾,现为珠海市唐家湾镇)的中山港(Chungshankong),直至1934年10月迁返石岐(Shekki)。1937年12月国民政府授权,仍复隶于广东省政府。\n抗日战争爆发以后,1937年7月,日军陆续侵占中山县境内的一些沿海岛屿。1940年3月5日,日军藤井兵团动用1万兵力入侵中山,3月15日全县大部分地区沦陷。1942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五桂山成立了抗日游击队,这支队伍和中国国民党剩余的一些部队,共同开展敌后游击战争。1945年1月15日,中共的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五桂山古氏宗祠成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山随之光复。\n1945年11月至1948年秋的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国军曾4次发动对五桂山、凤凰山一带中共武装组织的进攻。1949年10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攻下中山县城石岐,国军溃败,自此,中国共产党及其创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了在中山县的统治。\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中山县曾分别归属珠江专区、粤中行政区、佛山专区、佛山地区、佛山市管辖。1952年和1965年分别从中山县划出渔民县(即后来的珠海县)和斗门县,后又陆续划出部分地方归番禺县、顺德县、新会县,使中山县的面积减少了43%。1953年改石岐镇为石岐市,1959年石岐市并入中山县。1979年开始,中山实行改革开放政策,采用的形式主要有“三来一补”和与外商合资,1980年开业的中山温泉宾馆是全广东首家引进外资办起的宾馆。经过数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1983年12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中山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佛山市代管。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n\n地理\n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中南部,珠江出海口的西岸,东部隔伶仃洋与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相望,南部通过丘陵台地与珠海市接壤,西部与潮连岛相望,隔磨刀门水道与江门市毗邻,北部以河网纵横的冲积平原与佛山市、广州市相连。中山市的地理座标为东经113°09′至113°45′,北纬22°11′至22°46′,东西宽45.3公里,南北长64.3公里,总面积达1800.14平方公里。\n\n据地质学家考证,远在5000年前,中山只是珠江口伶仃洋上的一片岛屿,陆地范围仅包括今中南部五桂山一带的山地丘陵。其后经过西江和北江几千年来的河流作用,新三角洲平原逐渐向海推进,特别是在近900年时间里,中山的北部才逐渐形成现在这样遍布河网的冲积平原。\n中山市现在的地貌主要由山地、丘陵、台地、冲积平原和海滩等组成。南部为低山丘陵区,以五桂山、竹嵩岭为主,五桂山的主峰海拔531米,是全市的最高峰。北部为平原河网区,地势顺着西江的流向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面积占了中山市全境的8%,包括有石岐河(岐江河),以及西江的几大出海口——西海水道、磨刀门水道、洪奇沥水道、横门水道、小榄水道、鸡鸦水道等。另外中山东部的珠江口上还有横门、大茅等岛屿,海岸线长26公里,浅海滩涂面积约3.19平方公里。\n\n气候\n中山全境都在北回归线以南,濒临南海,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属海洋性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中山的年均降水量为1848毫米,降水量季节间变化很大,4月至9月间的降水量占到全年的81.3%。中山的年均气温为21.8℃,月平均气温以1月最低,为13.3℃,7月最高,为28.4℃。中山市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台风和暴雨,台风主要发生在5月至11月之间,暴雨主要集中在4月至9月。\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中山市的行政区划是市、镇两级建制,是全国四个不设县(区、县级市)级编制之地级市之一(另外三个为广东省东莞市、甘肃省嘉峪关市和海南省儋州市),市下面直接管辖1个国家级高新区和1个经济协作区(火炬国家产业级开发区和翠亨新区)、8个街道和15个镇,辖137个社区和150个行政村。市政府驻地在东区街道。\n市政府及人大驻地:\n\n中山市人民政府(第一办公区):中山市东区松苑路1号\n中山市人民代表大会:中山市东区兴中道1号\n\n经济\n中山在1970年代的末期仍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与邻近的香港和澳门少有经济合作,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在中国推行经济改革的政策以后,中山作为邻近港澳的珠三角县市,成为了中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沿海县市之一。其后,中山吸引了香港、台湾等境外的大量资本进入,纺织服装、五金、灯饰、家电、食品等传统工业有了快速的发展,生物工程、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开始兴起。\n到了1980年代后期,中山因为经济发展迅猛,与东莞、南海、顺德一起,被媒体并称为“广东四小虎”。中山和其它三地不同的特点是中山在吸引外商和民间投资的同时,重点发展国有企业,组建国有企业集团公司,这使中山的经济在短期内获得了较快的增长,但由于国有经济的产权制度、企业经营机制等均没有进行相应的变革,至20世纪末,中山市国有经济全面滑坡,一些如威力、小霸王等全中国知名的国有企业纷纷陷入困境。1998年至2001年,中山市政府对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进行了改革,将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产业退出,腾出空间给外资和民资企业发展,至2005年,中山市的外资和民资等非公有制经济已占到经济总量的90%以上。因中山独特的沿海区位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出口贸易成为了本地经济的重要支撑。\n\n农业\n中山曾是广东的农业大县,被誉为广东的“鱼米之乡”,曾是桑基鱼田种植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近年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已使农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在逐年降低,2014年中山市农业的增加值为70.9亿元人民币,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中山的农业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的种植业,淡水渔业和猪、家禽的养殖业为主,此外,小榄镇以菊花为首的花卉种植业在华南地区也相当知名。\n\n工业\n中山市工业开始发展时,以国有企业为主,其后随着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投资比重日渐增加。中山市近年来着重于以工业和科技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战略,工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越来越高,2014年中山市工业的增加值为1559.9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5.3%。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电气机械、化学制品、金属制品是中山的五大支柱产业。\n中山镇域经济相对发达,拥有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是广东省专业镇密度最高的城市,几乎每个镇都有具规模的特色产业,如火炬开发区的电子信息业、古镇镇的灯饰业、小榄镇的金属制品业、沙溪镇的纺织服装业、南头镇的大家电业、东凤镇的小家电业、大涌镇的红木家具业、黄圃镇的食品加工业、坦洲的电子加工业、三乡镇的制鞋业等。其中,南头、黄圃、东凤是中山的家电产业集聚区,三镇形成了中山市内的千亿家电产业集群。西北部的小榄、古镇、东升、横栏等镇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灯饰、锁具、五金等产业链条。\n\n第三产业\n中山第三产业的规模仅次于工业,2014年第三产业的增加值为1192.2亿元人民币,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42.2%,并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以东区街道为代表,物流业、房地产业、旅游业、金融业是中山的四大第三产业。\n在物流业方面,中山市政府近年来对一批物流项目给予贷款贴息政策,带动了中山物流业的发展,一批大型物流项目陆续投入运营,形成东部、中部、西北部三大物流集聚地,珠江口西岸区域性物流中心已具雏形。在房地产业方面,近年来中山市刻意打造城市品牌,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的城市定位激发了中山房地产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新鸿基、万科和中海等��国大陆、香港知名房地产商相继进驻中山,中山本地也孕育出象雅居乐这样在广东房地产市场颇有名气的品牌。在旅游业方面,中山注重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塑造出孙文西路步行街、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中山美术馆等一批富文化、历史内涵和中山特色的人文景点,促进了中山旅游业的发展。\n\n城市建设\n随著21世纪之后经济的发展,中山市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城市建设,推动城市化进程,以中山路和博爱路为主的主干道目前聚集了众多写字楼。2013年,中山出台了《岐江新城·总部经济区概念规划》的意念规划,该区建设的主要投资方为汇力基金,该区的投资规模约为200亿元,将采取有限合伙制。汇力基金还将与中国银行中山分行、建设银行中山分行分别签署50亿元的授信合作协议,拉动多家央企、上市公司、海外投资机构参与投资。中山市政府则将于中山站与中山北站之间的19平方公里区域打造中山的新中心岐江新城。在19平方公里的岐江新城中,拥有5平方公里的总部经济区,汇力基金则计划在该区投资38亿元建设的中山世贸中心综合体。截止2014年左右,该项目的设计方案已通过评审,正在报建审批。中山市政府启动了总部经济战略,并推动了一批总部企业到岐江新城发展。\n\n人口\n中山市的人口中,以汉族人口居多,2010年末共有314.23万人,占总人口的96.35%。\n中山市的人口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势头,户籍人口从1949年的59.9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36.03万人,而90年代以来,随着中山经济的发展,外来人口增长迅猛,其数量从1990年的14.63万人激增到2002年的107.51万人。2012年底,中山市的常住总人口已达31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82万人,人口密度为1352人/平方公里。此外,祖籍中山的海外华侨和移居香港、澳门、台湾三地的移民共有80多万人,分布在87个国家和地区,中山也因此被称为“侨乡”。\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418,060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121,27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296,785人,增长41.55%,年平均增长率为3.54%。其中,男性人口为2,383,175人,占总人口的53.94%;女性人口为2,034,885人,占总人口的46.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7.12。0-14岁的人口为693,109人,占总人口的15.69%;15-59岁的人口为3,333,171人,占总人口的75.4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91,780人,占总人口的8.8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64,160人,占总人口的5.9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841,873人,占总人口的86.9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76,187人,占总人口的13.04%。\n\n语言\n中山市的语言也以汉语为主。广东省的三大汉语变体即粤语、客家语、闽语在中山都有分布。\n\n粤语主要分为石岐话、沙田话(近顺德话)、三角话(近东莞话)、古镇话(近新会话)四种方言,粤语的使用人数占到全市总人数的84%,全市任何一个镇区都有使用者,是中山市通用的本地语言。\n闽语主要分布在沙溪镇、大涌镇、三乡镇、南朗镇及中山港(火炬开发区)等地,以村话为通称,以方言岛形式存在。\n客家语主要分布在五桂山附近,包括五桂山街道、神湾镇及坦洲镇的南部。\n中山市是古中原移民组成的,粤语占绝对优势,多种本地语言并存格局的文化保守城市,从宋朝至清朝的多次移民潮造就了中山方言和民系种类的丰富性。中山使用客家话的居民大部分来自于粤东梅县附近的客家话地区。使用闽语的居民,大部分来自福建、潮州。使用沙田话的居民来自于番禺、南海、顺德等地,使用三角话的居民来自于东莞,使用古镇话的居民来自于新会和江门。近年来,随着大量外来人口逐渐学习掌握广东白话,使用粤语的人群也在大幅的增长。\n\n交通\n中山市交通目前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并充分利用珠三角区域其它城市的港口、机场、铁路等资源。另外,中山的人口也不断增加,道路高峰期堵车相对严重。\n2014年,中山共有公路通车里程2555公里。目前,建成通车的高速公路有 中江高速公路、 西部沿海高速公路及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它们和 105国道、 228国道、 京港澳高速、市内“三环十射”区域性干线公路一起为骨架,构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目前中山城区设有有由南外环路和北外环路姐妹组成的“中山一环”,并将于2015年年底前建设“中山二环”城市快速路。中山目前仍有多项公路建设工程已经完成,进行或准备中,如将大湾区连为一体的深中通道,以及中江高速,广珠中线二期,纵二线北段中山港大桥扩建工程,翠亨��线,城桂公路·坦洲快线,沙古公路·古镇快线,S364线建设工程等,加强了中山市与周边广州、珠海、佛山、江门等城市的联系。\n水运交通方面,中山市现有码头216个,泊位28个,最大靠泊能力5000吨级。公共码头主要集中在中山港区、小榄港区和神湾港区,中山港区的通过能力为40万个标准箱,小榄港区为30万个标准箱,神湾港区为25万个标准箱。2006年中山港集装箱的年吞吐量为117.34万标箱,是香港、深圳、广州等港口的重要补给港。\n中山市目前设有中山三角通用机场。铁路方面,有广珠城际轨道交通和广珠铁路,规划中的铁路中有国家沿海高速铁路,深茂铁路,南沙港铁路、中山港铁路、广佛江珠城际轨道、江恩城际、中山—南沙—虎门城际轨道交通等。另外,中山市9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等5个国际机场,可供中山市民使用。\n\n公交\n中山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为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公共汽车由中山公交集团和小榄汽运公司共同管理,现在乘坐公共汽车可以使用城市一卡通“中山通”IC卡(包括中山公交和中山市小榄汽车运输公司),大部分公交线路无人售票乘车两元,使用中山通可享受5折优惠。可使用带交通联合的外地公交卡。\n\n出租车\n出租车方面,起步7元,在2公里内(没跳表)下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在2公里外(跳表)下加收2元燃油附加费。超过2公里后索纳塔出租车每公里2.48元,捷达出租车每公里2.20元;超过10公里后每公里日间2.60元,夜间3.12元;22:00-05:00起步价与日间手费相同,超过2公里后索纳塔出租车每公里3元,捷达出租车2.64元;等候费为每分钟0.38元。\n\n中山BRT\n由于中山人口增长较快,目前中山市内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公共汽车已经不堪负荷,在上下班的客流量高峰时期,即便是城区,也会不时发生公共汽车满座而不停站的情况,针对中山公共交通的不足,中山在2009年开始规划快速公交系统(Bus Rapid Transit)简称BRT,2013年第二季完成规划,中山计划从2013年至2015年分四阶段建设主城区快速公交系统。其中,首期中山BRT示范线主线B1路“利和广场-火炬公交枢纽站”及五条支线B10路、B11路、B12路、B13路、B15路已于2014年7月18日开通。B18路与2020年6月30日开通,中山也成为省内第二个开通快速公交的城市。该线路全长12.9公里,投资1.1亿元,投放60辆公交车,其中18米长车型6辆,12米长车型15辆;支线部分的运营公车则统一使用9米长车型,高峰发班间隔为5分钟,全程30分钟内到达,主线全线将采用公交专用道、封闭式站台等设施,全程智能化管理。\n中山快速公交第二期环线公交正大力建设中,现东半环长江路段快速公交站已开放使用,同时开通7条最新BRT线路,将会为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便利。\n\n轨道交通\n另外,中山于2009年开启建设轨道交通规划,于2012年有初步规划。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市长陈良贤在报告中表示未来将争取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构建中山捷运系统。据中山市发改局局长黄桂光透露,中山轨道交通将使用“重庆模式”,采用空轨架构。中山市曾组织相关人员到重庆、南京、苏州等地,进行轨道交通的考察调研,并认为重庆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较适合中山市情。目前,示范线的仍处于初步阶段,并未最终确定。但市内相关部门已经在积极推进前期工作,该示范线的集资方式,初步敲定采用PPP模式,50%的建设成本来自社会资本,10%由财政负担,剩下的40%由开发商承担。据透露,初步预计该示范线的建设成本在20亿到30亿元左右。\n但是,由于门槛的提高,中山市的建设计划惨遭夭折。如今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和珠江口东西岸的发展需要,广州地铁18号线(南中珠城际)未来将延长至中山市区以及南朗片区。\n\n文化\n民间艺术\n中山民间艺术可分为民歌、民舞、戏剧等。\n中山的民歌汇集了水乡文化、广府文化等多种文化传统,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特别是在坦洲镇附近的大沙田区,乡民们自古就有在劳作和行船途中对歌竞唱的习俗,这里的民歌包括有男女在田间树下谈恋爱时唱的咸水歌,谈婚论嫁拜高堂时唱的高棠歌,以咏叹调和叹情为主旋的姑妹歌,还有渔民在划船途中唱的大罾歌。这些民歌即兴性很强,随字求腔,2006年,它们以“中山咸水歌”的名称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在沙溪镇申明亭一带流行的是另外一种风格的民歌鹤歌,通常和鹤舞一起搭配演出,并用三种地方方言融于一体来演唱。而在客家人居多的五桂山一带,主要流行的民歌则是客家山歌和白口莲。\n\n中山的民舞是以模仿龙、狮、凤、鹤等动物的形象而舞的舞蹈,主要是调龙耍狮,舞灯拟船等形式,有舞狮、舞龙、木龙舞、鹤舞等几种特色民舞。其中木龙舞和其它的舞龙有所不同,它的龙道具由整块木头雕成,通常重达几十斤,甚至上百斤。传统节庆的时候,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在酒足饭饱之后就会借着酒力把木龙舞到街上,所以又称为醉龙舞。木龙舞盛行于中山的长洲、张溪、大涌等地,其后还一直流传到澳门、珠海,是传统香山地区独有的民舞。\n中山的戏剧主要是粤剧,粤剧是流传于珠三角一带以粤语演唱的戏剧形式。早在清朝同治年间中山开始有粤剧上演,清朝未年和民国时期,中山的粤剧达到了一个顶峰,本土诞生了一批著名的编剧和艺人。其中有男花旦兼编剧蛇王苏;创作了《帝女花》、《紫钗记》、《蝶影红梨记》等名作、享有“粤剧鬼才”美誉的编剧唐涤生;改良粤曲唱腔,创作了《平湖秋月》、《步步高》等广东民乐代表作的吕文成;“粤剧泰斗”薛觉先的妻子,名旦唐雪卿等。中山的粤剧直至今天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很多村镇和社区都有自己固定或流动的粤剧舞台,还有为数众多的戏迷们组织的业余曲艺社,据统计,仅2003年一年,中山就有多达1000多场粤剧演出。\n\n民间盛会\n中山一些大型的民间盛会有龙舟赛、小榄的菊花会、飘色巡游等。\n龙舟赛是中山富有特色、历史悠久的民间竞技盛会,每到临近端午节的时候,中山的一些乡村都会举行“龙舟出水”的仪式。乡民们先到宗祠庙宇拜祭龙舟头、龙舟尾后,再由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举着龙头,率众将上年埋藏在河涌里的龙舟挖出来,装上龙头、点眼,再重新漆上猪油。仪式过后,村民开始组织起来进行训练,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竞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后,龙舟赛曾一度中断了很久,直到1996年,龙舟竞赛才开始在中山的许多地方恢复起来,特别是在石岐街道,每年到端午节的那天,都有几十条龙舟参赛,看龙舟竞赛的市民人数众多,龙舟赛已成为中山的民间体育盛会。\n菊花会是小榄镇特有的民间传统花会,乡民在菊花会举办期间展示各式菊花,文人在菊花会上把酒吟诗、赏菊画菊,期间还有菊花戏上演。小榄一直享有“菊城”的美称,早在南宋,便有小榄人开始种菊,明朝已有不少人善于作盆栽的菊艺。1736年,小榄的一些文人举行了比试各家菊艺的“菊试”,这成了菊花会最早的雏形。1782年,小榄举行了首次的菊花会。现在每隔60年,逢中国传统干支纪年的甲戌年都将举行一次盛大的菊花大会,大会期间会每年或数年举行一些小型的菊花会。1994年的菊花会是离现在最近的一次菊花大会,吸引了800万游客前来参观。2006年,小榄的菊花会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n飘色巡游是一种以飘色为主角,辅以群狮、游龙、花车、锣鼓、秧歌、腰鼓、高跷、彩牌的庙会巡游,在中山一些乡镇的传统节日期间都会举行这样的巡游活动。飘色主要由色柜、色心、色脚、色梗、色扛等组成,通常以体重较轻的小童作“色心”,扮成《三国演义》、《水浒传》、《八仙过海》等故事里面的人物或神仙,悬在半空,以达到“飘”的效果。中山的飘色有黄圃飘色、小榄的水上飘色、南朗的崖口飘色等,其中黄圃镇还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飘色之乡”的称号。\n\n饮食文化\n中山传统的本地菜式以粤菜为主,在五桂山的客家人中还保留有传统的客家菜式。中山菜按地区和民俗的不同,又可细分为民田地区菜、沙田地区菜、小榄地区菜、五桂山区菜和岐江环城菜五个流派,其中除五桂山区菜为客家菜流派之外,其余均为粤菜流派。\n中山粤菜的特点是口味清淡、鲜美、注重原汁原味,入菜的原料取材广博,烹调手法推阵出新,在传统菜式的基础上不断变化。相比于广州的粤菜,中山的菜式来自于民间,乡土色彩浓郁一些,多为家居烹调方式的菜式。另外中山是水乡,靠近海边,海鲜和淡水鱼虾等食品资源丰富,使得中山菜有了良好的原材料。中山粤菜的特色菜式有:石岐乳鸽、钵仔禾虫、走地三黄鸡、小榄炸鱼球、三乡小炒、椒盐水蛇、蒸三干、白灼鱼皮、砂锅鱼头等。\n中山五桂山一带的客家菜是另一种特色,由于居于山区的客家先民多从事重体力劳作,为了补充盐分和不易饥饿,客家菜一般都加了很多的油盐,味道偏重咸、肥、香,食物的原料多取材于放养于山间的鸡���鸭等家禽。五桂山客家菜的特色菜式有酿豆腐、娘酒煮鸡、客家咸鸡、炒山坑螺、煎焗山坑鱼等。\n中山还形成了两种特别的饮食习惯,它们是饮茶和打甂炉。中山的饮茶和北方的不同,并不是以品茶为主,而是以吃各种广式点心为主。饮茶的时间通常比较长,人们习惯在这段时间内谈生意和交流感情等。打甂炉则是中国北方所称的火锅,中山的特色火锅有狗肉火锅、鲤鱼火锅、脆肉鲩火锅,还有沙溪的粥底火锅等。这两种饮食习惯由来已久,在民国时期,中山县城即有多达30间的酒楼,分布在凤鸣路、长堤路、孙文西路一带,而大庙下、长堤路、悦来路一带则沿街分布着很多打边炉的食档。\n中山的土特产丰富,有杏仁饼、黄圃腊味、粉果金咤、三月红荔枝、神湾菠萝、石岐硖龙眼、茂生围香蕉等,其中以杏仁饼最为有名。杏仁饼是由90多年历史的咀香园饼家首创,最初的杏仁饼是选用绿豆磨成粉,再制成杏仁状的饼,在饼中间夹一块糖腌猪肉,经烘烤后制成绿豆饼。杏仁饼也以它的外形而得名,现在经过改良,己变成圆饼状。\n中山脆肉鲩:国家地理标志产品。\n\n风景名胜\n元朝,香山县令王天祥召集文人墨客第一次评选出了“香山八景”,他们是阜峰文笔、石岐晚渡、长洲烟雨、金鼓朝阳、南台秋月、金紫岩溜、天池芰荷、浮虚春涛。历经几百年之后,现在只剩阜峰文笔仍成为一景,其余七景都已不复旧观了。1985年和1998年,中山市政府连续进行了两次“中山十景”的评选活动,目前的中山十景为:中山故居、老街新韵、兴中缀绵、仁山玉宇、五桂雄峰、温泉碧苑、阜峰文笔、长江叠翠、紫岭鸣嘤、菊城金瓣,“中山十景”包含了中山旅游景点的精华。\n南朗镇翠亨村是孙中山的故乡,现存孙中山故居和中山纪念学校旧址,均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翠亨村也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n南朗镇榄边村的茶东陈氏宗祠群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祠堂建筑群之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中山十景”中的“老街新韵”是指石岐街道的孙文西路,是一条从隋唐开始建立、共有800多年历史的老街。现存的这些老建筑多半建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多是归国华侨所建,建筑风格是欧式殖民地建筑风格与岭南骑楼风格的混合体,在建筑学上被称为“南洋风格建筑”。1997年开始,政府对孙文西路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使其焕然一新,成为如今中山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n除了中山十景之外,中山还有一些热门的旅游景点,例如岐江公园、中山城、岭南水乡、詹园、横门海上庄园、广丰村旅游区、泉林山庄、卓旗山庄、长江水世界、逍遥谷等。\n\n教育\n中山市于2005年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n\n高等教育\n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n在中山设有分校区的高等院校:广东药学院中山校区、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湖南工业大学中山包装学院等;\n成人高校:中山开放大学、中山市新华专修学院等;\n\n中等教育\n普通高中:\n市直属高中: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市实验中学、中山市濠头中学、中山市杨仙逸中学、中山市东区中学、中山市小榄中学、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中山市东升高级中学、中山市龙山中学、中山市第二中学、中山市桂山中学、中山市永安中学、中山市烟洲中学;\n镇区或民办中学:中山市横栏中学、中山市南头高级中学、小榄实验高级中学、中山市民众中学、广东博文学校、中山市纪中三鑫双语学校、华南师范大学中山附属中学、中港英文学校、中山市联翔学校、中山外语学校等\n\n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特殊:\n中等技术学校:\n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中山市特殊教育学校\n\n职业高中学校:\n中山市技师学院(中山技校)、中山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市沙溪理工学校、中山市建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山火炬开发区理工学校、中山市港口理工学校、中山市三乡镇理工学校、中山市东凤镇理工学校、中山市南朗理工中学、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中山市启航技工学校等\n\n基础教育及幼儿教育\n中山市基础教育比较完善,每个镇(区)均有一所以上初中,小学基本覆盖到社区(村),幼儿教育更能覆盖到小区(自然村)。\n\n名人\n城市荣誉\n中山市凭着城市绿化率高、环境卫生状况良好、治安稳定等条件,近几年陆续��获联合国和中国政府的一些城市荣誉,在绿化、环境、卫生、城市建设、治安等方面的成绩位于中国城市的前列。以下是中山市在1990年代以后所获得的主要城市荣誉的列表:\n\n友好城市\n日本,守口市:1988年4月18日。\n 美国,檀香山市:1997年10月13日。\n 美国,阿拉米达县:2002年11月11日。\n 澳大利亚,凯恩斯市:2003年9月19日。\n 墨西哥,库利亚坎市:2007年6月1日。\n\n注释\n来源\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中山市人民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山市人大常委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山市财政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山日报报业集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山广播电视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79", "title": "稻", "text": "稻或稻子是稻属(学名:Oryza)植物的通称,为一年生禾本科植物,有水稻(O. sativa,亚洲稻,包括旱稻)和光稃稻(O. glaberrima,非洲稻)两栽培种(栽培稻)及多个原生种(野生稻);栽培种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及食用的历史相当悠久。\n稻米(rice grains)是指源于稻类(Oryza spp.)的完整和破碎的谷粒,包括稻谷、糙米、白米、碎米及相关产品米;稻谷是指经脱粒保留外壳的稻米,又称稻实、大米、稻子(rice);而白米或米,常指稻谷去壳后的籽实;相对于“稻”是指植物体,“米”则是指其果实籽粒,但日常生活中会混用这些名词。米煮熟后通称“饭”(cooked rice)。\n稻的栽培起源于约西元前8200年珠江中游的聚落地带,另有考古发现在约西元前8200年前的长江流域也有种早期稻米。在1993年,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稻,距今约8200年。水稻在东亚地区广为栽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在亚洲季风气候区是自古以来的主食,中世纪时引入欧洲南部。现时全世界有一半的人口食用稻,主要在亚洲、欧洲南部和热带美洲及非洲部分地区。2013年稻的总产量占世界粮食作物产量第二位,仅低于玉米。\n\n稻的分类与品种\n由于稻是人类的主要粮食作物,据知目前世界上的稻属植物可能超过14万种,而且科学家还在不停的研发新稻种,因此稻的品种究竟有多少,是难以估算的。作为粮食的主要有非洲米(即光稃稻)和亚洲米种,不过较简明的分类是依稻谷的淀粉成份来区分。稻米的淀粉分为直链及支链两种。支链淀粉越多,煮熟后会黏性越高。\n中国栽培稻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亚种”(不含爪哇稻这个亚种),每个亚种又分为“早、中稻”和晚稻两个“群”,每个群又分为水稻和陆稻两个“型”,每个型再分为黏稻和糯稻两个“变种”以及一般栽培品种。\n(糯稻是黏稻淀粉粒性质发生变化形成变异型;籼型糯稻叫小糯或长粒糯,粳型糯稻称大糯或团粒糯。)\n\n稻的品种起源争议\n有关稻的起源,依然成为科学界长期的争辩议题。科学家对首批稻的出现时间、地点至始争论不休。\n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韩斌为首的研究团队,汇集出巨大资料库,用来比对稻米基因体(基因组)序列之细微变化。此资料库涵盖各地不同类型的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计446种,粳稻和籼稻共1,083种。野生稻是现在食用、贩卖稻米的原生种。若干理论认为籼稻与野生稻是各自独立栽培出来的,研究人员表示,透过拼出稻米品种的谱系,就能证明这种理论是错的。第一种籼稻应是由粳稻和野生稻杂交培育而成。这个杂交种后来传到东南亚、南亚,农民为适应各地环境,栽培出数种品种,因而产生独特的籼稻。\n\n籼稻(Oryza sativa indica):有20%左右为直链淀粉。属中黏性。籼稻起源于亚热带,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去壳成为籼米后,外观细长、透明度低。有的品种表皮发红,如中国江西出产的红米,煮熟后米饭较干、松。通常用于萝卜糕、米粉、炒饭。广东人爱吃的丝苗米是籼稻的一种。为南亚、东南亚、中国南部地区主要食用米。\n粳稻(Oryza sativa japonica):粳稻的直链淀粉较少,低于15%。粳稻较耐凉冷,可种植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台湾一般被认为是北半球粳稻生长最南区。去壳成为粳米后,外观圆短、透明(部分品种米粒有局部白粉质)。煮食特性介于糯米与籼米之间。为中国北部及台湾、日本、朝鲜半岛主要食用米。\n糯稻(Oryza sativa var glutinosa):支链淀粉含量接近100%,黏性最高。又分粳糯(圆糯)及籼糯(长糯),粳糯外观圆短,籼糯外观细长,颜色均为白色不透明。煮熟后米饭较软、黏。粳糯常见用途为用于酿酒、米糕、红龟粿、甜粿、汤圆等。籼糯则作为八宝粥、粽子、油饭等原料。\n2011年,根据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Barbara A. Schaal)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Michael D. Purugganan)的论文中认为,驯化只有一次,并非是二个亚种各自独立驯化。在他们的论文《Molecular evidence for a single evolutionary origin of domesticated rice》中使用的分子钟估计,将驯化的起源记录在约8,200-13,500年前,这与已知的考古数据一致,这表明大米在八千年前出现在中国南方、古称百越的地方及中南半岛一带。并在约七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这个时期的栽培,当中以河渡姆遗址作为典形。但当时华北一带仍以大豆、小米(为鼠尾草属,与稻是不同物种)为主。\n\n旱稻与水稻的不同\n要了解稻,最基本的分法,往往先根据稻生长所需要的条件,也就是水份灌溉来区分,因此稻又可分为水稻和旱稻。但多数研究稻作的机构,都针对于水稻,旱稻的比例较少。\n旱稻又可称陆稻,是栽培稻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类型,它与水稻的主要品种其实大同小异,一样有籼、粳两个亚种。有些水稻可在旱地直接栽种(但产量较少),也能在水田中栽种。旱稻则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可在旱地进行直播栽培,就算缺少水份灌溉,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结出穗来。旱稻多种在水源不易取得的山区,通常一年只有一作,农田常必须休耕一段时间才能再生产。旱稻也因地域不同,演化出许多特别的山地稻种。\n大部分旱稻品种分蘗性差、植株过高容易倒伏、产量不佳,其米质在缺水环境下差异很大。旱稻根部较发达而粗,分布较深,根冠较广;叶面积较大,且生长缓慢,表皮较厚,气孔数较少,厚壁细胞较小,维管束与导管面积较大,这些特性都与耐旱性较强有关。\n目前旱稻已成为人工杂交稻米的重要研究方向,可帮助农民节省灌溉用水。对基因的研究,发现具有“DRO1”(DR是deeper rooting的缩写)基因,较能抗旱。\n有一说最早的旱稻可能是占城稻。中国古籍宋史《食货志》就曾经记载,“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择民田之高仰者莳之,盖旱稻也……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但目前仍有争议,原因就在于学者怀疑以地区气候来论,占城稻有可能是水稻旱种,而非最早的旱稻。缅甸有一种旱稻,生长在山坡,被称为山坡稻,是野生水稻的第二代。\n\n人工水稻品种\n提到人工水稻,历史也相当悠久,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肇起于赵连芳,1959年黄耀祥培育了中国第一个矮秆良种“广场矮”,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带领团队从世界上几百个稻种中探索,并在稻种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袁隆平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粺”,并成功的与现有水稻配种出一些组合稻种。这些组合稻种无法自体授粉,而需仰赖旁株稻种的雄蕊授粉,但产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不过最初的几年,培育出的新稻虽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数没有花粉,符合新品种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却有花粉,能产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丰;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一直到了第九年,上万株的新稻都没有花粉,达成了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n\n国际水稻基因定序工程\n由于生物科技和基因工程技术近年来快速发展,科学家在1998年开始水稻基因组的分析与整理,称为国际水稻基因组定序计画(International Rice Genome Sequencing Projec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称是IRGSP)。主要希望能解读水稻十二条染色体中的基因密码,此计划由日本主持,并有中国大陆、台湾、南韩、英国、加拿大、美国、巴西、印度、法国等加入。在2002年宣布整个水稻的基因图谱,都已被解读。并公开在基因图谱资料库中,供各国的水稻专家研究。\n水稻的基因体是高等生物中基因定序最完整的,科学家辨识出的37,500个基因中,包括了数个影响重要农产未来的基因;例如提高水稻产量的基因、改变水稻受光周期的基因等。\n2012年10月3日依据刊登在“自然”期刊(Nature)上的论文说,第一批栽培稻的品种“粳稻”(Oryza sativa japonica,蓬莱米),是由数千年前南中国珠江流域中游的野生稻栽培而成。但是此篇论文未提到人类将野生稻培育为栽培稻的确切年代。不过,2011年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一篇论文说,第一种栽培稻出现于8,200年前,这个时间符合中国长江流域出土的考古证据。\n\n稻的生长与构造\n稻的生长非常快,最久一年,最快则三到四个月,就能从发芽、开花、完成结实的过程。稻的种子在伸出幼芽的时间仅需两三天,幼芽抽出第一片叶子,又只需要三天,因此在气候温和的地区,一年可种三期稻。农人选稻种时,多会将其泡在水中,轻而浮起的稻种会被淘汰,剩下来的就会培育成稻苗。湄公河下游,有一种水稻(浮稻)生活在水中,叶随水涨生长,最长有8米,越南人叫魔鬼稻(这种水稻最早由百越中的雒越人种植,在湄公河,红河,萨尔温江与伊洛瓦底江下游)。\n稻株高45-100厘米,幼苗分蘖性强,常丛生成簇;秆中空;叶互生狭长具平行脉;复总状花序(疏松的圆锥花序),两性花,淡绿色,自花授粉为主;颖果一枚,即稻谷。稻叶在幼年时,跟杂草非常相似,一样具有长扁型的外观,农人多依赖稻叶特殊的叶耳与叶舌来区分。叶耳就是稻叶叶环的两端长出耳状之物,叶舌则是稻叶叶环内长出的薄膜。稻叶的叶脉是平行的,中央有很明显的中脉,呈绿色,在中肋,边缘或尖端有时也会有紫色色素。稻根呈胡须状,细短而多,随著稻的成长数量会增多,稻株旁也会不断长出小枝来。\n稻在经过营养生长期后,会进入生殖生长期;首先是分化出幼穗,接著有孕穗期,最后出穗期;此时茎秆上端丛聚成串的长条物,称作稻穗,由于稻花不明显,稻穗可泛称此串小花或籽实。一株稻穗约开200-300朵稻花,一朵稻花(小花)形成一粒稻谷。稻为雌雄同株,稻花没有花瓣,雄蕊雌蕊生在一起,微小且由内外稃保护著,所以不易直接观察。稻属植物的花与其他大多数禾本科植物的花略不同,其颖片为两极度退化的苞片,其上反而多了不育苞片。稻为自花授粉,花粉与雌蕊子房中的胚珠结合,发育而成胚芽,也就是人类食用和摄取营养的主要来源。在胚芽附近,还有浆状的胚乳会不断增加,使子房日渐肥大。\n结成的籽实,称作稻谷。野生陆稻的稻榖上有稻芒,经驯化的亚洲水稻,已不具稻芒。稻谷由外而内分别有稻壳(稃)、糠层(果皮、种皮、珠心层、糊粉层的总称)、胚及胚乳等部分。\n\n稻的生长范围与产量\n稻主要的生长区域是中国南方,最高可以在2500多米的澜沧江高原上种植,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南亚、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大洋洲和非洲部分地区,中国大陆北方沿河地区也种植稻。也就是说,除了南极洲之外,几乎大部份地方都有稻米生长。\n在2003年统计,全世界的稻作产量高达5亿8900万吨。在亚洲就有5亿3400万吨的产量。而全世界稻田总面积可达150万平方公里。目前,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为泰国。\n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统计资料库,2005年各大洲稻米产量如下:\n\n2016年,全世界水稻平均单产为4636千克/公顷。\n\n耕种方式\n目前稻的耕种除传统的人工耕种方式,亦有高度机械化的耕种方式。但仍不失下列步骤:\n\n整地:种稻之前,必须先将稻田的土壤翻过,使其松软,这个过程分为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期间。过去使用兽力和犁具,主要是水牛或黄牛来整地犁田,但现在多用机器整地。\n育苗:农民先在某块田中培育秧苗,此田往往会被称为秧田,在撒下稻种后,农人多半会在土上洒一层稻壳灰;现代则多由专门的育苗中心使用育苗箱来使稻苗成长,好的稻苗是稻作成功的关键。在秧苗长高约八公分时,就可以进行插秧了。\n插秧:将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间格有序。传统的插秧法会使用秧绳、秧标或插秧轮,来在稻田中做记号。手工插秧时,会在左手的大拇指上戴分秧器,帮助农人将秧苗分出,并插进土里。插秧的气候相当重要,如大雨则会将秧苗打坏。现代多有插秧机插秧,但在土地起伏大,形状不是方型的稻田中,还是需要人工插秧。秧苗一般会呈南北走向。还有更为便利的抛秧。目前,先进的种植方法采用稀植或超稀植,密度基本固定在行距30㎝,株距20㎝左右(每平方米16穴)的范围内。\n除草除虫:秧苗成长的时候,得时时照顾,并拔除杂草、有时也需用农药来除掉害虫(如福寿螺)。\n施肥:秧苗在抽高,长出第一节稻茎的时候称为分蘗期,这段期间往往需要施肥,让稻苗成长的健壮,并促进日后结穗米质的饱满和数量。以高产为目的的超级稻,每公顷施肥量为氮160~220kg,P2O5 75~100kg,K2O 50~75kg。\n灌排水:水稻比较倚赖这个程序,旱稻的话是旱田,灌排水的过程较不一样,但是一般都需在插秧后,幼穗形成时,还有抽穗开花期加强水份灌溉。随着现代除草技术的完善、施肥技术与品种和旱育稀植栽培等各个种先进技术的推广,现在一般执行分蘖期浅灌,幼穗分化开始间隙灌水的方法的同时,到幼穗分化的中后期,如遇到低温就深灌水来防止低温冷害的灌水方法。\n收成:当稻穗垂下,金黄饱满时,就可以开始收成,过去是农民一束一束,用镰刀割下,再扎起,利用打谷机使稻穗分离,现代则有收割机,将稻穗卷入后,直接将稻穗与稻茎分离出来,一粒一粒的稻穗就成为稻谷。\n干燥、筛选:收成的稻谷需要干燥,过去多在三合院的前院晒谷,需时时翻动,让稻谷干燥。筛选则是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n免耕抛秧法现在人工种植水稻的一种新方法,可以省去整理土地的劳累。主要思路就是只对土地进行除草,而秧苗是用秧盘进行育苗。不过,只能适用于水田。由于免去了对土地的整理,而且抛秧也比插秧要快很多,因此可以大幅度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n\n稻米收成\n在不同的地区,稻米一年中收成的次数也是不同的。在东南亚、华南等纬度较低的地方,稻米一年能收成三次;中国长江流域及台湾、日本等一年能收成两次;而在中国北方、朝鲜半岛、等纬度较高的地区稻米一年只能收成一次。在湄公河下游,两年可收成七次。\n此外,稻米收成有时会因为一些天灾或动物而造成欠收。天灾方面包括河水泛滥、洪水暴雨、干旱和山火等。而造成祸害的动物则主要为福寿螺、老鼠和蝗虫等。\n\n稻米的营养\n稻米所含的营养以淀粉为主,是热量的主要来源,其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也是区分籼稻、粳稻、糯稻的依据。稻米的成分有:糖类、蛋白质、钙、磷、铁、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白米的淀粉粒小,粉质最细,例如马铃薯的淀粉直经为70~100μm,小麦30~45μm,玉米15~25μm,水稻仅为3~10μm。稻米的纤维素含量少,因此口感好,又便于人体消化和吸收,例如玉米5.5%,小麦3.0%,稻米0.3%。\n\nCh. = 胆碱; \nCa = 钙; \nFe = 铁; \nMg = 镁; \nP = 磷; \nK = 钾; \nNa = 钠; \nZn = 锌; \nCu = 铜; \nMn = 锰; \nSe = 硒;\n\n%DV = % 每日摄入量 即 % DRI (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n\n注:所有营养价值包括蛋白质是每100克食物的%DV。浅灰色背景和醒眼的字体突出显示显著的值。\n\n烹调损失 = % 最大典型还原营养因沸腾而不排水,蛋奶蔬菜组\n\nQ = 无需调整可消化的蛋白质质量的完整性。\n\n加工后米的种类\n稻成熟之后结谷,稻谷去皮之后就成为了米。也就是今日大家在商场、市场看到的商品。米的种类也相当多种,而且不限于地区贩售,因此在中国可能也会吃到泰国米,在日本也会吃到台湾出产的米。此处将米的种类以加工过程做简单区分;稻的品种也会影响米的种类。\n\n糙米:稻谷仅仅去除了稻壳后称作“糙米”,其营养价值比胚芽米和白米较高,但浸水和煮食时间也较长。\n胚芽米:糙米加工后去除糠层保留胚及胚乳,保留了七成半的产物比例,是糙米和白米的中间产物。\n白米:糙米加工后去除糠层,去除胚,保留胚乳,保留了七成的产物比例。市场上最主要的类别。\n预熟米(改造米):将食米经浸润、蒸煮、干燥等处理。\n发芽米:由糙米发芽而成。稻谷去谷,经超音波洗净,去除表面杂质,再以温水发芽18至22个小时,以低温烘焙而成。\n营养强化米:食米添加一种或多种营养素。\n速食米:食米经加工处理,可以开水浸泡或经短时间煮沸,即可食用。\n有机米:水稻栽种过程中,不施用化学合成农药及化学肥料,采有机式(以天然萃取物或浸泡汁液防治病虫害、施用有机肥料等)管理,种植生产的稻米,经加工所得的食米。\n免淘洗米:不用淘洗就可以直接煮成米饭。\n\n稻的种类与米的种类的关系\n在很多时候,稻的种类与米的种类是一致时,习惯称“某某米”,而非“某某稻”。例如称“印度香米”,而少称“印度香稻”。但也有些时候,米和稻不能混为一谈,原因是同一种稻,可能精制出不同的米。例如台湾日治时期的在来米,原本是籼稻,蓬��米则是粳稻的代名词。但时至今日,在来米与蓬来米又各自发展出相当多品种,有些学者遂建议不能再混为一谈,应在最基本品种时,使用籼、粳的称呼较为妥当。\n\n米的分类\n分为四个品种:籼米、粳米、籼糯米(长糯米)、粳糯米(圆糯米)。按照质量等级,籼米与粳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籼糯米与粳糯米分为一级、二级、三级。\n\n稻米的烹调\n饭与粥\n稻变成米之后的烹调方式相当多种,但基本上可依煮出来后的含水量来分类,最简单的有以下两种:\n\n饭:一杯米加一杯水,煮出来的米适当的膨胀,里面全熟,且整锅不留水份,就是饭。\n粥:一杯米加五杯水,煮出来的米软烂,边缘模糊,膨胀的比原来大三四倍,且整锅还保有水份,就是粥。\n\n五花八门的米食\n米饭\n条类米制品\n一般由米磨成粉再加工制作而成面条或面线的形状。部份于制作过程已煮熟,所以煮食时以滚水烫熟即可食用。\n\n米粉:历史悠久,可追索至魏晋南北朝的食品。当时中国南方盛产稻米,而米粉因携带、食用方便而流行,有汤米粉及炒米粉等吃法。\n米线:与米粉相似,但作法不同。以中国云南的过桥米线为源,亦最为著名。\n饵丝:中国云南食品,没有米线的滑溜。一般滇西和滇西北人比较爱好吃饵丝,而滇东滇中一带比较喜欢米线。著名的饵丝是腾冲饵丝。\n金边粉:金边是柬埔寨首都的名称,现时金边粉也成为越南菜和泰国菜的一部份。\n檬粉:檬粉形状与中国的米线一样,在越南语中是米粉的意思。以捞檬粉较为著名。\n饼哙:越南美食之一鲜银丝米粉绕成薄片形状,用生菜、香菜草、花生米、烤肉、甘蔗虾等包起来蘸鱼露吃,著名饼哙并盘有烤肉、烤海鲜、蔗虾、春卷,一次可以品尝多种越式美食。\n酹粉(俗写作濑粉):中国广东地区的食品,经常伴叉烧和烧鸭等烧味,如:叉烧濑、宾巾(Bánh canh)在越南语中是濑粉的意思。\n河粉(或称沙河粉):源自中国广州沙河,最著名的为干炒牛河及生牛肉沙河粉。河粉亦在东南亚相当普遍,Phở(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火”)在越南语中是河粉的意思。\n粿条(又称粄条或粿仔条):泰国米制品,与河粉相似,Hủ Tiếu(近似念成广东话发音的“好雕”)在越南语中是粿条的意思。\n\n加工类米制品\n此外,还有加工成各种糕点或小吃食用的,如:\n\n锅巴:煮饭时锅底微焦,全干的部份。炸锅巴来做菜,也相当有名。四川菜中就有一道锅巴肉片;韩国有一种糖果“锅巴糖”就是用锅巴加上砂糖制成。\n米香(华南地区称米通,又称爆米香):不加水,只用高温使米膨胀。一般以混合糖的制法为主,近年亦有巧克力、花生味等口味。\n米花糖:与米通相似。一般以棒状或条状售卖。\n米糕:于台湾地区,是使用糯米,有时搭配肉类(例如五花肉)煮成。\n米饼:包括雪米饼、香米饼、仙贝及婴儿吃的牙饼等。\n米菓:日式米饼。把剩下的米,搓成块状拿去炸,之后加上海苔粉。\n肠粉(又称拉肠、布拉肠、猪肠粉):广东小吃,传统以碎肉、鱼片、虾仁为馅。也是港式酒楼常见的点心,一般常见的以鲜虾肠粉、牛肉肠粉和叉烧肠粉为主。香港传统粥店则会提供炸两滑肠粉,是在肠粉内包上油条;粥店也有净肠粉,也是一种街头小吃,经常配以甜酱、辣酱、芝麻食用。\n萝卜糕:中国南方的菜色。将萝卜切丝后混入米浆蒸制成的料理。\n粿:甜粿、芋粿、红龟粿、草仔粿、菜头粿、碗粿、发粿,常为民俗祭祀食品。\n寿司:(日语平假名:すし,sushi,也作“鮨”或“鲊”)传统日本食品,主要材料是用醋调味过的冷饭(简称醋饭),再加上鱼肉、海鲜、蔬菜或鸡蛋等作配料。\n温州大米粽:中国南方的米制品,以大米佐三层肉、咸蛋黄、香菇制成,常见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龙港镇镇、平阳县鳌江镇一带。\n其他:\n米苔目、麻糬、竹笋包、伦教糕、猪血糕(又称为米血或米血糕)\n\n糯米食品\n糯米(中国北方又称江米):是一种黏性较高的米。\n\n汤圆(中国南方称汤圆或汤团):是一种中国节日的食物,一般在元宵节前后入汤或糖水里拌吃。汤圆煮后汤比较清,因此喝汤如同喝糯米面粥。\n元宵,类似汤圆,惟作法有所差异,且与汤圆相比元宵煮后汤比较浓\n糍粑(朝鲜、韩国称打糕,日本称镜饼):以煮熟的糯米饭入石臼以木棒捶打而成,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制作完成后就在水里保存,防止裂开。可存放半年或更久。烹制时可用油煎、火烤、爆炒等。变软后浸入打散的鸡蛋再烹制效果更佳。\n糯米鸡及珍珠鸡:一种中国广东点心,糯米鸡由于份量较多较易饱滞。因此,近年数十年的广东酒楼推出材料相同,体积却只有几分之一的珍珠鸡。\n粽子:中国端午节传统的食品,相传粽子的发明与古代中国诗人屈原投江有关。粽子使用箬竹叶或芦苇叶包裹糯米或黄米和其他辅料如枣、豆沙、火腿等,隔水煮熟而成。\n筒仔米糕:台湾各地的糯米类小吃,与油饭类似,但却是在竹筒或铁罐中炊煮而成,口味浓郁。\n年糕:中国各地均有不同口气的咸甜口味年糕,以糯米粉制成。(所谓日本年糕和朝鲜年糕,实际上是打糕)\n糯米肠(又称米肠):一种结合香肠和糯米的小吃,将调味后的糯米塞入洗净后的猪大肠,成为携带方便的糯米肠。\n黑糯米食品:黑糯米又称紫米,常被用于冷热甜品中,而其营养价值也较高。\n酒酿(又称醪糟):用糯米饭加入酒药(由米和食用真菌制成)发酵而成。另一普遍吃法是加入汤圆成“酒酿汤圆”(又称酒酿丸子)。\n糯米糍:用糯米粉团,通常会包入豆沙或莲蓉的馅料。\n糖不甩:用糯米粉团,沾上糖浆、花生碎和芝麻。\n\n其他:\n糯米糕、糯米卷\n\n用米做成的饮料\n用米做成的饮料有相当多种:\n\n米茶和糙米茶是将米炒制后做成的,相当有名。\n米浆是一种冷热皆可的饮料,制法与豆浆相似,一般是将米浸泡5、6个小时,将米炒过与芝麻等再加水及糖煮沸而成,米浆也是河粉、肠粉等的制作程序之一。\n朝鲜半岛的食酰,也是米和松子做成的饮料。\n米酒广为人知,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出产的三花酒、浙江省出产的加饭酒、黄酒、女儿红、四川甜米酒都是用稻米酿制的,部份酒类亦有以糯米酿成的,例如绍兴酒。米酒也是台湾家庭料理不可或缺的要角,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甚至还因米酒税率巨幅调涨而曾引起米酒抢购潮。此外,属日本米酒类的清酒,其国际知名度也相当高。\n有些啤酒的副原料中也有米。\n\n用米做成的调味料\n米醋是烹饪中常用的一种液体酸味调味料。\n红糟是红曲酒发酵后,榨去酒液经过筛滤后所剩下的酒糟(酒滓),闽菜系用此做调味料。\n\n米的额外功用\n稻米经加工后也可像面包糠一样作为油炸粉之用,而将一团饭粒放进冰箱后可拿来吸掉热油中的油渣。除了食用方面的功能外,也对果物有催熟作用,将生果放在米缸中可以令其更快熟透。米对美容也有许多帮助,稻米糊就是一种保养品,而稻米磨成的粉末则可制成蜜粉,均对滋润和护肤有美容功效。煮熟的米具有很大的黏性因此也曾被用作浆糊。\n由于米的尺寸和硬度适合做微雕,因此也用做米雕。\n\n稻的副产品\n尽管种植稻米是为了要将其作为主要粮食(主要热量来源),但在历史悠久的演化下,稻米对人类还有很多其他的经济作用,如米糠就是其一,米糠是米的皮层,可以榨油。在日本,米糠油被视做一种美白圣品。此外,米糠也能腌菜,甚至单独成为一道菜,就叫做炒米糠。据科学家研究,米糠的营养价值也相当高,除含有稻米果实中64%的营养,还含有人体必须营养素中90%以上的营养物质。除米糠油外,米糠蛋白和米糠营养素都是科学家研究的主要方向。因此市面上有许多保健食品、健康补充食品,甚至是日常生活用品中都被广告强调它们有新鲜米糠的成份。\n与米糠类似的还有稻糠,也就是稻谷的壳,它是动物饲料的重要来源。也被运用做建筑材料,许多亚洲乡下的传统泥屋,如中国客家村落中的圆型土楼,材料中就有稻糠。现代社会中,稻糠也被试用在水泥混合材上,或是用来生产植酸钙、肌醇。\n稻草也是另一个相当有特色的经济副产品,用途相当多。除供牛羊等牲畜食用,以稻草编成的草绳、草鞋与蓑衣,是许多农人的必备品。早期也有许多房子是以稻草做屋顶。利用稻草编织出的工艺产品,也相当常见,如草席,草帽等。在稻田中最常见的还有戴著帽子,用来吓阻鸟群的稻草人,是早期农村相当常见的景观。稻草在现今大力发展的食用菌产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稻草经过发酵以后能用于栽培如双孢蘑菇等食用菌。\n然而今日由于机械化器具引进,牲畜减少,塑胶生活用品也处处皆是,因此稻草的用处急遽减少。许多农民收割之后,会在田中以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大量稻草,但同时制造空气污染。以目前的社会型态,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就地掩埋稻草,除不会制造空气污染外,尚可加强土壤的养份。据台湾农业改良会研究,在排水良好的稻田��,就地掩埋稻草,能对第一期作水稻增产 10%;排水不良的田中,每年都掩埋稻草的话,第四年以后,就可增产约 5~8%;研究资料也显示,三年中每年都掩埋稻草,会让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自 2.1%增加至 2.7%,同时田中的磷、钾、钙、铁、硅含量也都会增加。\n碳化后的稻壳可作栽培介质、活性碳。\n\n各地稻米文化\n世界上大多数的种植稻都是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又起源于野生稻。在过去,西方学者通常认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于印度到云南一带。自从1970年代浙江河姆渡遗址的七千年前稻谷的出土、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湖南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距今约8,200年的古栽培稻后,以及国际水稻基因定序工程证明稻的起源就是中国。\n\n稻与中国大陆\n中国历史古代的时候,粟、麦也很重要,但自明朝中期以后稻成为中国人的主要粮食,尤其汉族在南方大量的种植。约在商朝,当时稻这个字,只有类似“臼”字的字形,后来周朝种稻较为普及了,就加上了如稻穗挺立般的“禾”字。在金文当中,臼的上面加上了“爪”,形如迎风打稻,用手舂米。图片\n至于“米”字在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点,上下三点,代表著米粒。后来将中间的点连起来,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东汉许慎在其著作一本关于汉字的解说书《说文解字》中说到“米,穬粟实也。像禾实之形。”,近代汉字中也有将“粟米”称为“小米”,“稻米”为“大米”。\n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中国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无容至疑的,但有不少学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种,中国有很多考古地点曾陆续发现了一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国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里,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约7000年前的稻种残留物;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国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学家拿来重新种植,并加入杂交稻的品种当中。\n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地,占全世界35%的产量。在中国南方主要生产籼稻,北方主要生产粳稻。由于季风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黑龙江省的呼玛县成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n中国南方俗称稻为稻谷或谷子,脱壳为大米(多为白色,但亦有淡红色(如胭脂米)、淡绿色(如碧粳米)和紫色(如云南香米)甚至黑色的品种。),煮熟的大米中国北方称其为米饭,中国南方称之为白饭,香港亦有俗称靓仔(源自潮州话)。\n近年来中国积极对水稻和旱稻进行研究,还发展最快的杂交稻米研究中心以推动中国农业来解决和帮助经济、粮食等问题。云南的西双版纳还保留了数种野生水稻,这里的水稻是全世界水稻的始祖。\n\n成语及谚语\n自古便有开门七件事之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中国人视米为主食之重视程度。而唐朝诗人李绅所写的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为朗朗上口的唐诗之一。\n其他谚语:\n\n“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灵巧能干的妇女,没米也是做不出饭来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n“一样米养百样人”:意思为吃同样的米,却养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不同身份的人来。比喻社会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里各人的吃的都一样,却性格各异。\n“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虱”:以糯米能沾著木虱来喻意万物相生相克。\n“食盐多过你食米”、“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意喻经验比他人丰富。\n“吃米不知米贵(价)”:可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n“偷鸡不著蚀把米”:意喻贪心得不到好处还要受害其中。\n\n风俗\n中国风俗,夫妻如生下男孩,满月时要赠送油饭给亲友,以兹庆祝。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地方,当中不少民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因而有举行庆祝稻米收成的庆典。如高山族便喜将稻米煮成饭,或把糯米蒸成糕与米粑庆祝各种节日或来宾。汉族在农历新年时吃元宵(汤圆)、年糕及萝卜糕;在端午节吃糭等习俗。\n\n稻与日本\n日本米大部份以粳稻为主,而黏性较大和外型圆短则较像糯稻,却非常适合需要黏度的日本传统食品“寿司”的制作。水稻的种植方法是在西元前3世纪传入日本的,当时是日本的弥生时代(亦有是绳文时代中期之说),科学家化验炭化了的稻谷和米,从残留在土器上的痕迹等得到了这方面的数据。但今日学者对于日本的水稻从何地传入的起源仍有所争议,有资料指向是先由中国大陆传入朝鲜半岛,之后再将水稻及相关农耕技术传入九州北部,最后再流传到全国各地;亦有另一说法支持是从中国大陆的江南经传到北九州,此后再广而流行全国。不过,这二个见解都被认为是从中国大陆慢慢传到九州再传到中国地方、四国地方、近畿、中部、关东、东北按顺序再扩大到周边的日本地区直至全国。日本的稻米是江南类型,与朝鲜的不同。\n在日本历史中,弥生文化当中的水稻经济,导致日本的贫富分级开始,也使农村成为政治集团的种子,随之衍生出日本的信仰、礼俗。因此水稻在日本历史中,是经常被提起的。而日本更是东亚文化圈中,最喜欢吃年糕的民族,去到一种信仰的阶段。年糕是由糯米制造,大和族也像糯米一样抱团,日本人的民族性与精神结构也是农民式的,不关心水稻种植与水田种植以外的事情,他们也不断同化其他登陆日本的人,成为说日语的水稻种植民族。北海道成为日本最北水稻生产地。\n日本可能是少数有发行以稻米为图案的钱币的国家(旧式的五元日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目前日本是世界第九大稻米生产国,国内约有230万稻农,由于地狭人稠,每稻农分到的稻田面积仅有0.8公顷。在日本,90%以上的米都内销,售价也不斐,而且日本米一般一年只有一次收成,但日本人喜欢吃本国产的日本米。也由于稻农几乎都高度机械化,减少了人力流失的问题,使得日本的稻米一直都能自给自足。\n在日本除了食用的米外,酒、年糕、糖、点心、酱汁、酱油、醋等食物也以稻米为制作原料之一。而传统的日本人喜欢以米饭作早餐,近来年轻一代才渐渐被面包等食品取代。日本也有很多大街小巷以米命名。\n日本也有新年时吃日式年糕的风俗。此外,在日本传统上,少女第一次月经后,家人会煮红豆饭以庆祝少女已经成长而拥有女性的特征。\n\n稻与台湾\n台湾稻米主要产地分布在西南部嘉南平原的彰化、云林、嘉义区域,与东部花东纵谷平原的花莲、台东区域,由明清时期的华人移民所引进栽种。20世纪期间,日本当局开始在台湾进行稻米改良工作,并被后来的政府所延续其改良品种,因此现今的台湾米与日本米相似,大部份以粳稻为主,而黏性较大和外型圆短则像糯米,却非常适合需要黏度的传统食品竹筒米糕的制作。\n\n稻与印度\n印度产稻的历史也相当悠久,最早的野生水稻出现在阿萨姆,在总人口中约有65%是以稻米为主食,由于印度的温和气候相当适合水稻生产,也使该国成为了最大的水稻栽培区,稻米生产量近年超过越南而仅次于中国,以在西孟加拉邦、北方邦、中央邦、奥里萨邦和比哈尔邦都以产稻为主要经济。印度的稻米之王称为“印度香米”(Basmati),出产于印巴交界地区,特色是形状细长,具有浓郁的米香。在1997年,美国稻米科技公司(Rice Tec Inc.)曾将此米的基因与美国长籼米品种杂交,改良出新米,并以“印度香米”之名,加以专利权保护,导致原种植印度香米的农民,都必须向此公司付出高额的专利费。此案曾引起国际讨论,最后判定美国稻米科技公司不能以“印度香米”名义出售他们的新米,而改以“超级印度香米”来销售。\n\n稻与泰国\n稻米是泰国主要的出口品,曾是全球最大的稻米出口国之一,亦是当地人的主食。“农耕节”亦是当地主要节日,当中的耕田播种仪式最为重要,以期盼五谷丰收。最早的稻米遗骸在泰北与云南发现,大约是在公元前3500年时的百越所种植。\n\n稻与越南\n越南是介于亚热带和热带的国家,不但全国丘陵以下之地形都可以种植,南越地区还可以一年三获。在越南战争发生前,越南稻米的输出量还曾经高居世界第一。越南人常称自己的国家叫做“一根竹扁担挑著两个米箩”,就是指中部狭长,北有红河三角洲,南有湄公河三角洲,两个区域都是稻米的盛产地,但都有亟待克服的生产难题,例如盐害、越战落叶剂的遗毒等。越南人常把米制成米线、河粉,至今仍广受越南人喜爱。\n\n稻与法国\n阿尔稻米节(la Feria du riz)是法国阿尔勒当地庆祝稻米收成的节庆,在每年九月中旬一连三天举行。庆祝活动包括选出“稻米皇后”、花车巡游、斗牛、喝水果酒、吃西班牙式海鲜饭等。“稻米皇后”被选出后,会于隆河顺流而下搭乘着大型的平底船,然后接受河畔两岸大家洒下的稻米。\n\n稻与美国\n国际稻米节(International Rice Festival)是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克���利市一年一度庆祝稻米的节日,在每年十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它是路易斯安那州历史最为悠久的农业节日,也是美国最大的农业节日之一。第一届稻米节举办于1937年10月5日,从那时开始,超过七百万人参与了这个年度盛会。节日期间共有两场游行:第一场是儿童们的游行,在星期五;第二场是总游行,在星期六。同时举办的有米饭烹饪大赛、吃饭比赛、farmers' banquet和the Queens' Ball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会场附近和主干道上还会有从早到晚的娱乐表演和工艺品展览。\n\n稻与马来西亚\n丰收节是马来西亚卡达山杜顺族的传统文化,为稻米丰收而设的感恩庆典,当中有选美活动及文化舞蹈等风俗。\n\n稻与伊朗\n稻米大多产自伊朗北部。由于水稻种植多年,有些水稻品种起源于伊朗的吉兰省。\n\n参见\n国际稻米年\n山稻\n知名稻米品种列表\n水稻种植业\n谷牛\n米粉\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稻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食货典·米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 《植物名实图考·稻》,出自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n《2004:国际稻米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nFact Sheets on How to Grow Rice,国际稻米研究知识库\n《中国稻米耕种》,AN Zhimin\n《稻属分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植物分类学报\nJahn, GC, LP Almazan, and J Pacia. 2005. Effect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the intrinsic rate of increase of the rusty plum aphid, Hysteroneura setariae (Thomas) (Homoptera: Aphididae) on rice (Oryza sativa L.).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34 (4): 938-943.\nRice Research in South Asia through Ages by Y L Nene, Asian Agri-History Vol. 9, No. 2, 2005 (85–106)\nC. Kuenzer, Kim Knauer: Remote Sensing of Rice Crop Areas – 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34:6, 2013, S. 2101-2139.\n\n外部链接\n\n国际稻米研究知识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玉蟾岩与古稻作文化\n“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全球暖化对稻米的影响\n大米营养价值剖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大米的营养食用药用及保管\n稻 Da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药用植物图像资料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n稻芽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n谷芽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文)(英文)\nPazuki, Arman & Sohani, Mehdi. Phenotypic evaluation of scutellum-derived calluses in ‘Indica’ rice cultivars (PDF). Acta Agriculturae Slovenica. 2013, 101 (2): 239–247 [2014-02-02]. ISSN 1581-9175. doi:10.2478/acas-2013-0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2-03). \n\nTemplate:主要经济作物"} +{"doc_id": "1180", "title": "恒星", "text": "恒星(star)是一种天体,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见的其他恒星,几乎全都在银河系内,但由于距离非常遥远,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发光点。历史上,那些比较显着的恒星被组成一个个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恒星都有专有的传统名称。天文学家组合成的恒星目录,提供了许多不同恒星命名的标准。\n恒星会在核心进行重元素的核反应,从恒星的内部将能量向外传输,经过漫长的路径,然后从表面辐射到外层空间。一旦核心的核反应殆尽,恒星的生命就即将结束。恒星的核心终其一生都在进行核聚变,在生命的尽头,恒星也会包含简并物质。天文学家经由观测其在空间中的运动、亮度和光谱,确知一颗恒星的质量、年龄、金属量(化学元素的丰度),和许多其它属性。一颗恒星的总质量是恒星演化和决定最终命运的主要因素:恒星在其一生中,包括直径、温度和其它特征,在生命的不同阶段都会变化,而恒星周围的环境会影响其自转和运动。描绘众多恒星的温度相对于亮度的图,即赫罗图(H-R图),可以让我们测量一颗恒星的年龄和演化的状态。\n恒星的生命是由气态星云(主要由氢、氦,以及其它微量的较重元素所组成)引力坍缩开始的。一旦核心有了足够的密度,氢融合成氦的核融合反应就可以稳定的持续进行,释放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恒星内部的其它部分会进行组合,形成辐射层和对流层,将能量向外传输;恒星内部的压力能防止其因自身的重力继续向内坍缩。恒星的核心终其一生都在进行核合成,一旦耗尽了核心的重元素核反应,质量大于0.4太阳质量的恒���,会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在某些情况下,核心会融合成更重的元素。然后这颗恒星会演化出简并型态,并将一些物质回归至星际空间的环境中。这些释放至空间中的物质有助于形成新一代的恒星,它们会含有比例较高的重元素。与此同时,核心成为恒星残骸: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如果它有足够庞大的质量)。\n联星和多星系统包含两颗或更多受到引力束缚的恒星,通常彼此都在稳定的轨道上各自运行著。当这样的两颗恒星在相对较近的轨道上时,其间的引力作用可以对它们的演化产生重大的影响。恒星可以构成更巨大的引力束缚结构,像是星团或是星系或是星云。\n\n观测简史\n人类对恒星的观测历史悠久。古埃及以天狼星在东方地平线的出现,预示尼罗河泛滥的日子。中国商朝就设立专门官员观测大火在东方的出现,确定岁首的时刻,与作物播种与收割并列在卜辞中。而中国明朝的航海家们则利用航海九星来判断方向。美国的阿波罗11号飞船设有光学定位仪,利用恒星来确定位置。\n\n在历史上,恒星在世界各地的文明中都曾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被作为宗教上的实践并用于天文导航上指示方向。许多古代的天文学家都相信恒星被固定在永恒的天球上(球形的天空),并且永远不会变化。经由相约成俗,天文学家将一群一群的恒星集合组成星座,并且用它们来追踪行星在天空中的运动和臆测太阳的位置。太阳在星空背景(和地平线)被用来创造了历法,可以用来实践农业的调控。现在几乎全球都在使用的格里历就是依据最靠近地球的恒星,太阳为基础建立的。\n最古老的,标有精确日期的星图出现在西元前1534年的古埃及。伊斯兰天文学家为许多恒星取的阿拉伯文名称一直到今天都还在使用,他们还发明了许多天文仪器可以测量和计算恒星的位置。在11世纪,阿布·拉伊汉·比鲁尼描述银河系像是由有恒星的云气组成的许多碎片,在1019年的月食也测量了一些恒星的纬度。\n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家就已经意识到可以出现新的恒星,并在公元185年首次观察并记录了现在被称为SN 185的超新星。早期的一些欧洲天文学家,像是第谷,就在夜空中辨认出一颗新的恒星(后来称为新星),因此认为天空不是永恒不变的。在1584年,焦尔达诺·布鲁诺认为恒星像太阳一样,也可能有其他行星,甚至有像地球一样的,环绕著它们,古代的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伊比鸠鲁也曾经提出和他一样的想法。在进入下个世纪前,天文学家已经取得了一致的看法,认为恒星是遥远的太阳。神学家李察·宾特利质疑这些恒星为何没有对太阳系施加万有引力,艾萨克·牛顿解释认为在每个方向分布的恒星将引力彼此互相抵销掉了。\n义大利天文学家杰米尼安诺·蒙塔纳利在1667年观测和记录了大陵五的光度变化,爱德蒙·哈雷出版一对邻近\"恒星\"自行的测量报告,显示出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和喜帕恰斯迄今,它们的位置已经改变了。白塞尔在1838年首度利用视差的技术测出一颗恒星(天鹅座61)的距离是11.4光年,显示了天空的广大和天体距离的遥远。\n威廉·赫歇尔是第一位尝试确定恒星在天空中分布状态的天文学家。在1780年代,他用量测器对600个方向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计算沿著视线方向可以看见的恒星数目。透过这样的研究,他推论出恒星的数量平稳的向著天空的一侧增加,这个方向就是银河的中心。他的儿子约翰·赫歇尔在南半球的天空重复他的研究,也得到向著同一方向增加的相同结果。除了这些还有其他的成就,威廉·赫歇尔还注意到有些恒星不仅是在相同的方向上,彼此之间还是物理上的伙伴形成了联星系统。\n约瑟夫·夫琅禾费和安吉洛·西奇开创了科学的天体光谱学,经由比较天狼星和太阳的光谱,他们发现有不同数量和强度的吸收谱线—恒星光谱中黑暗的谱线是由大气层吸收特定频率的波长造成的。西奇从1865年开始分依据光谱类型对恒星做分类。不过,现代的恒星分类系统是安妮·坎农在1900年代建立的。\n\n在19世纪双星观测所获得的成就使其重要性也增加了。在1834年,白塞尔观测到天狼星自行的变化,因而推测有一颗隐藏的伴星;爱德华·皮克林在1899年观测开阳周期性分裂的光谱线时发现第一颗光谱双星,周期是104天。天文学家斯特鲁维和舍本·卫斯里·伯纳姆仔细的观察和收集了许多联星的资料,使得可以从被确定的轨道要素推算出恒星的质量。第一个获得解答的是1827年由菲利克斯·萨瓦里(Felix Savary)透过望远镜的观测得到的联星轨道。\n对恒星的科学研究在20世纪获得快速的进展,相片成为天文学上很有价值的工具。卡尔·史瓦西发现经由比较视星等和摄影星等的差别,可以得到恒星的颜色和它的温度。1921年,光电光度计的发展可以在不同的波长间隔上非常精密的测量星等。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在虎克望远镜第一次使用干涉仪测量出恒星的直径。\n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恒星物理概念性的重要工作开始进展。在1913年,赫罗图发展出来,推动了恒星在天文物理上的研究。解释恒星内部和恒星演化的模型被成功的发展出来;恒星光谱也因为量子物理学的进展而得以成功的解释;恒星大气中的化学成分也能够被确定。\n除了超新星之外,各别的恒星都在我们的银河系所在的本星系群中被观测到,特别是在可以看见的银河部分(如同展示我们的银河系可以利用\n的详细星表)。但是有些距离地球一亿光年远,在室女座星系团M100星系内的恒星也被观测到。在本超星系团也有一些星团被观测到,并且现代的望远镜原则上可以观察到本星系群内单独的微弱恒星—被解晰出来最遥远的恒星距离在一亿光年(参见造父变星)。然而在本超星系团之外的星系中,无论是单独的恒星或星团都未曾被观测过,唯一的例外是在十亿光年外的一个拥有数十万颗恒星的巨大星团曾留下微弱的影像—距离十倍于以前曾观测过最遥远的星团。\n\n命名\n中国\n每一颗恒星都要给它取一个独特的名字,才能够便于研究和识别。中国在战国时代起已命名肉眼能辨别到的恒星或是以它所在星官(包括三垣以及二十八宿)命名,如天关星、北河二、心宿二等;或是根据传说命名,例如织女星(织女一)、牛郎星(河鼓二)、老人星等,构成一个不严谨的独立体系。\n\n西方\n星座的概念在巴比伦时期就已经存在,古代的观星人将哪些比较显著的恒星和自然或神话等特定的景物结合,想像成不同的形状,和与它们相关形象的性质或神话。位于黄道带上的12个星座就成了占星学的依据。许多明显的单独恒星也被赋予专属的名字,特别是以阿拉伯文和拉丁文标示的名称。\n除了某些星座和太阳本身,有些个别的恒星也有自己的神话。它们被认为是亡者或神的灵魂,例如大陵五就代表著蛇发女怪美杜莎。\n在古希腊,已经知道有些星星是行星(希腊文:πλανήτης (planētēs),意思是“漫游者”),代表著各式各样重要的神祇,这些行星的名字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虽然也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中的神祇,但是它们的光度暗淡,因此古代人并未发现,它们的名字是后来才由天文学家命名的。)。\n大约在1600年代,星座的名称、范围以及恒星的名字还是由各个地区自己命名的。1603年,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拜耳创造了以希腊字母序列与星座结合的拜耳命名法,为星座内的每一颗恒星命名。然后英国天文学家约翰·佛兰斯蒂德发明出了依据赤经数值的数字系统命名法,使用在它的星表《不列颠星表》(Historia coelestis Britannica,在公元1712年出版),这就是佛兰斯蒂德命名法或“佛氏数字法”。从此以后许多其他的系统的星表都被创造出来。\n\n其他\n国际公认唯一能够为恒星或天体命名的权威机构是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但是,世界各地有许多私人公司出售恒星的名字,大英图书馆称这些是不道德的企业。不过,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本身不会从事这种商业行为,这些公司售出的名称不会被认可,也不会被使用。其中一间名为国际星辰注册(International Star Registry,ISR)的公司,在1980年代被指控欺诈,不实的让民众误以为购买的恒星名称可以得到官方认可。现在,ISR的这种作法已经被正式贴上标签,是一种骗局和欺诈的行为;纽约市消费者事务部也发出ISR的做法是违法从事欺骗贸易。\n\n数量\n天文学家对宇宙中恒星的数量一直有不同的估算。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他的著作《千亿的千亿》中提出的一个猜测,认为宇宙中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有1000亿个恒星。而据此天文学家又进一步推测各星系恒星数量约为1000亿的一万亿倍。美国天文学家彼得·范·多昆和天体物理学家查理·康罗伊对来自星系的光强度分析后认为大约有3X1023。\n\n测量的单位\n多数恒星的参数被用SI单位来表示,但是有时也会采用CGS单位(像是使用尔格/秒来表示光度)。质量、光度和半径通常都会以太阳为单位,建立在太阳的特性上:\n\n巨大的长度,像是巨星的半径或是联星系统的半长轴,经常会用天文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来表示,大约是一亿五千万公里或九千三百万英里。\n\n形成和演化\n恒星在星际物质扩散区域内密度较高的地区形成,但是那儿的密度仍然低于我们在真空室内所能创造的密度。这样的地区是所谓的分子云,其中绝大部分是氢,大约23至28%的氦,还有几个%的重元素组成。分子云是恒星形成的场所。赫歇尔空间望远镜发现纤维状结构遍布在分子云中。致密的纤维状结构在恒星形成过程中起著至关重要的作用。致密的纤维状结构将碎裂成受引力束缚的云核(〜0.1 pc),大部分云核将会演化为恒星。气体的吸积、几何弯曲和磁场可能控制了纤维状结构的详细碎裂方式。在超临界的纤维状结构中,已经观察到致密云核的准周期链式结构,云核间距与纤维状结构的宽度相当,有些云核已经嵌入了原恒星,并伴随著外向流。纤维状结构横贯宇宙,编织了纵横交错的“宇宙网”,不仅孕育恒星,而且还孕育了星系和黑洞。有可能存在可以在各种尺度上起作用的某种物理机制,构建了当今我们观测到的宇宙结构。如果不是重力,那会是什么?猎户座大星云就是恒星形成区的一个例子。当大质量的恒星在分子云内形成,它们不仅将照亮那团云气,也会使氢电离,创造出HII区。\n所有的恒星,有生之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主序星,主要是燃烧氢元素,经由核融合产生氦。然而,不同质量的恒星在其演化阶段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质,大质量恒星不仅最终的命运和低质量恒星不同,它们的亮度和对周遭环境的冲击也不同。因此,天文学家经常以质量将恒星分成不同的群组:\n\n非常低质量的恒星:质量少于0.5太阳质量的恒星不会演化进入渐近巨星分支(AGB),但是会直接成为白矮星。\n低质量恒星(包括太阳)是质量超过0.5太阳质量,但未超过1.8-2.2太阳质量的恒星,会演化进入AGB(依据它们的组成),在那里演化出简并的氦核。\n中等质量恒星会经历氦融合和演化出简并的碳-氧核。\n大质量恒星的质量至少是7-10太阳质量,但也可能低至5或6太阳质量。这些恒星在生命的后期经过碳融合,并以核心坍缩的超新星爆炸结束一生。\n\n原恒星形成\n恒星的形成从分子云内部的重力不稳定开始,通常是因为超新星(大质量恒星爆炸)的冲激波触发或两个星系的碰撞(像是星爆星系)。一旦某个区域的密度达到或满足金斯不稳定性的标准,它就会因为自身的重力开始塌缩。\n\n \n分子云一旦开始塌缩,个别密集的尘土和气体就会形成我们所知道的包克球,它们可以拥有50倍太阳质量的物质。当小球继续塌缩时,密度持续增加,重力位能被转换成热,并且使温度上升。当原恒星云趋近于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时,原恒星就在核心形成了。这些主序前星经常都有原行星盘环绕著,并且主要的能量来源是重力收缩,重力收缩的期间至少要经历一千万至一千五百万年。\n质量低于2倍太阳质量的早期恒星称为金牛T星,质量较大的则是赫比格Ae/Be星。这些新生的恒星由自转轴的两极喷出的喷流,这可能会降低所知的赫比格-哈罗天体小片云气坍缩结果所形成恒星的角动量\n。\n这些喷流,结合来自附近大质量恒星的辐射,有助于驱散形成中恒星周围残余的云气。\n在它们发展的早期,金牛T星遵循著林轨迹 ―它们收缩和光度降低,但是温度和其它则大致相同。质量低的金牛T星遵循这样的轨迹进入主序带,质量较重的恒星会先转入亨耶迹。\n\n主序星\n恒星一生的90%都是在核心以高温和高压将氢融合成氦的阶段。在主序带上,像这样的恒星,称为矮星。从零龄主序星开始,氦在核心的比率稳定的增加,在核心的核融合速率缓慢的增加,恒星表面的温度和亮度也是一样。\n以太阳为例,估计从它进入主序带开始,在这46亿年当中,它的亮度已经增加了大约40%。\n每一颗恒星都会形成由微粒组成的恒星风,导致不断喷出气体进入太空。对多数的恒星,这样的质量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太阳每年损失的质量只有10−14太阳质量,或是在它的一生中损失大约总质量的0.01%。然而,质量非常巨大的恒星每年可能损失10−7到10−5太阳质量,显著的影响到它的演化。恒星进入主序带的质量若是超过太阳质量的50倍,在主序带的阶段可以失去过一半的质量。\n恒星在主序带上所经历的时间取决于它的燃料量和消耗燃料的速率,换言之就是开始的光度和质量。对太阳来说,估计它的寿命有100亿年。大��量的恒星燃烧燃料的速度快,生命期就短;低质量的恒星燃烧燃料的速度很慢。质量低于0.25太阳质量的恒星,称为红矮星,几乎所有的质量都是可以燃烧的燃料,但是1倍太阳质量的恒星,大约只有10%质量是燃料。结合它们缓慢的燃烧速率和可以使用的燃料量,依据恒星演化的计算,0.25太阳质量的恒星至少可以维持1万亿年,而以氢为燃料的质量最低恒星(0.08太阳质量)将可以持续燃烧12万亿年。当恒星的生命结束时,红矮星单纯的只是越来越黯淡。但是,因为这种恒星的生命期远大于现在的宇宙年龄(138亿年),还没有质量低于0.85太阳质量的恒星死亡,也还未被预期会离开主序带。\n除了质量,比氦重的元素在恒星演化中也扮演著值得注意的角色。在天文学中,比氦重的元素都被视为\"金属\",而这些元素在化学上的浓度称为金属量。金属量可以影响恒星燃烧燃料的速率和持续的时间,和控制磁场的形成,并改变恒星风的强度。年老的第二星族恒星的金属量会低于年轻的第一星族,这是由于形成星族的分子云的成分不同。随著时间的推移,因为当老的恒星死去时会将大气层洒落至分子云中,云中的重元素量就会随著时间过去变得越来越丰富。\n\n主序后星\n质量不低于0.4太阳质量的恒星在耗尽核心供应的氢之后,外层的气体开始膨胀并冷却形成红巨星。大约50亿年后,当太阳进入这个阶段,它将膨胀至的最大半径大约是1天文单位(150 × 106公里),是目前的250倍。成为巨星时,太阳大约已失去目前质量的30%。\n质量达到2.25太阳质量的红巨星,氢燃烧的程序会在环绕核心周围的壳层进行最后核心被压缩至可以进行氦融合,同时恒星的半径逐渐缩小而且表面的温度增加。更大的恒星,核心的区域会直接从氢融合进入氦融合。\n在恒星核心的氦也耗尽之后,核融合继续在包围著高热的碳和氧核心的壳层内进行。然后循著与原来的红巨星阶段平行,但是表面温度较高的路径继续演化。\n\n大质量恒星\n在氦燃烧阶段,质量超过9倍太阳质量的大质量恒星会膨胀成为红超巨星。一旦核心的燃料耗尽,它们会继续燃烧比氦更重的元素。\n核心继续收缩直到温度和压力能够让碳融合(参考碳燃烧过程)。这个过程会继续,接续到下一步骤燃烧氖(参考氖燃烧过程)、氧(参考氧燃烧过程)、和矽(参考矽燃烧过程)。接近恒星生命的终点,核融合在恒星内部可能延沿著数层像洋葱壳一样的壳层中发生。每一层燃烧著不同的元素\n燃料,燃烧的最外层是氢融合,第二层是氦融合,依序向内。\n当大质量恒星将铁制造出来就到达了最后的阶段,因为铁核的束缚能比任何更重的元素都大。任何超越铁元素的融合,与之前的相反,不仅不会释放出能量,还要消耗能量。同样的,它也比较轻的元素紧密,铁核的分裂也不会释放出能量。在比较老、质量比较大的恒星,惰性的铁会累积在恒星的核心。在这些恒星中的重元素或许可能会随著自身的运作方式到达恒星的表面,发展形成所知的沃夫-瑞叶星,从大气层向外吹送出致密的恒星风。\n\n坍缩\n当恒星的核心缩小时,从这个表面辐射强度就会增加,创造出的辐射压会将上层的气体壳层往外推送,形成行星状星云。如果外层的大气已经被推出之后,残余的质量少于1.4太阳质量,它就会收缩至相对于较小,大约如同地球般大小的物体,称为白矮星。白矮星缺乏进一步进行引力压缩所需要的质量。虽然一般的恒星都是电浆体,但在白矮星内的电子简并物质已经不是电浆体。在经历非常漫长的时间之后,白矮星最后会暗淡至成为黑矮星。\n\n更大的恒星,核融合会继续进行,直到铁核有了足够的大小(大于1.4倍太阳质量)而不再能支撑自身的质量。在反β衰变或电子捕获的爆发之后,电子会进入质子之内形成中子、微中子和伽玛射线,使核心突然的坍缩。由这种突然的塌缩产生的激震波造成恒星剩余的部分爆炸成为超新星。超新星非常的明亮,在短时间内它的亮度可以等同于它所在星系的所有恒星亮度。当它们发生在银河系内,就是历史上曾经以肉眼看见和记载,但在以前不存在的\"新恒星\"。\n超新星爆炸会使这颗恒星的大部分物质都飞散出去(形成像蟹状星云这种的云气)。剩下的就是中子星(有些被证明是波霎或是X-射线爆发),或是在质量最大恒星(剩余的质量必须大于4倍太阳质量)就会形成黑洞。在中子星内的物质是中子简并物质,和一种可能存在核心但极不稳定的简并物质,QCD物质。物质在黑洞核心所处在的状态是迄今仍不了解的。\n垂死恒星抛出去的外层物质包括一些重元素,可能恒星形成的世代交替中成为新恒星的原料。这些重元素可以形成岩石的行星。从超新星和大恒星的恒星风抛出的物质在星际物质的构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n\n分布\n除了单独的恒星之外,恒星系统可以是两颗或更多的恒星受到重力的约束而在轨道上互绕著。最普通的恒星系统就是联星,但是也发现有三颗或更多恒星的系统。而因为轨道要稳定的缘故,这些恒星系统经常会形成阶级制度的共轨恒星。也存在著更大的、被称为星团的集团。他们的范围从只有几十颗恒星,松散的星协,到庞大的拥有数十万颗恒星,称为球状星团的集团。\n这是一个长久以来就存在的假设,大多数的恒星都是长期处在特定引力场的多星或联星系统。特别是许多大质量的O和B型恒星,有80%被认为是多星系统的一部分。然而,质量越低的恒星,单独存在的比例显然越高,只有25%的红矮星被发现有伴星。因为85%的恒星是红矮星,所以在银河系内多数的恒星都是单独诞生的。\n恒星在宇宙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并且通常都是成群的与星际间的气体、尘埃一起存在于星系中。一个典型的星系拥有数千亿颗的恒星,而在可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数量超过一千亿个(1011)。2010年对恒星数量的估计是在可观测宇宙中有3000垓(3 × 1023)颗。尽管人们往往认为恒星仅存在于星系中,但星系际的恒星已经被发现了。\n除了太阳之外,最靠近地球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毗邻星,距离是39.9兆(1012)公里,或4.2光年。光线从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要4.2年才能抵达地球。在轨道上绕行地球的太空梭(速度约为8公里/秒,时速约30,000公里),需要150,000年才能抵达那儿。包括邻近太阳系的地区,像这样的距离,在星系盘中是很典型的。在星系的中心和球状星团内,恒星的距离会比较接近,而在星晕中的距离则会更遥远。\n由于相对于星系的中心,恒星的距离是非常开阔的,因此恒星的相互碰撞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在密集的区域,像是球状星团或星系的核心,恒星碰撞则很常见。这样的碰撞会形成所知的蓝掉队星,这些异常的恒星比在同一星团中光度相同的主序星有著更高的表面温度。\n\n特征\n恒星的一切几乎都取决于它最初的质量,包括本质特征,例如光度和大小,还有演变、寿命和最终的命运。\n\n年龄\n多数恒星的年龄在10亿至100亿岁之间,有些恒星甚至接近138亿岁 -可观测宇宙的年龄。目前发现最古老的恒星是HD 140283,昵称玛土撒拉的恒星,估计的年龄是144.6 ± 8亿岁(由于具有不确定性,在数值上,这颗恒星的年龄与宇宙年龄并不冲突。由普朗克卫星测量的年龄是137.98 ± 0.37亿岁。)\n质量越大的恒星,寿命越短暂,主要是因为质量越大的恒星核心的压力也越高,造成燃烧氢的速度也越快。许多大质量的恒星平均只有数百万年的寿命,但质量最轻的恒星(红矮星)以很慢的速率燃烧它们的燃料,寿命至少有数兆年。\n\n化学组成\n“从化学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恒星表面或内部……都很无趣 -那儿没有分子存在。”--罗德·霍夫曼\n目前的银河系中形成的恒星,它们的组成成分约是71%的氢和27%的氦。以质量测量时,会有著小比例的重元素。因为铁是很普通的元素,而且相对而言很容易测到它的谱线,因此典型的重元素测量是根据恒星大气层内铁含量;更重元素的成份或许可以是有无数行星系统的一个指标。\n人类测量过的恒星中含铁量最低的是矮星HE1327-2326,铁的比率只有太阳的二十万分之一。与其相比,金属量较高的是轩辕十(狮子座μ),铁丰度比太阳高一倍,而另一颗有行星的恒星,七公增十三,则其铁丰度几乎是太阳的三倍。也存在一些化学元素与众不同的特殊恒星,在它们的谱线中有某些元素的吸收线,特别是铬和稀土元素 。\n\n直径\n由于和地球的距离遥远,除了太阳之外的所有恒星在肉眼看来都只是夜空中的一个光点,并且受到大气层的影响而闪烁著。太阳也是恒星,但因为很靠近地球所以不仅看起来呈现圆盘状,还提供了白天的光线。除了太阳之外,看起来最大的恒星是剑鱼座R,它的直径是0.057角秒。\n我们对恒星的了解大多数来自理论的模型和模拟,而这些理论只是建立在恒星光谱和直径的测量上。除了太阳之外,首颗被测量出直径的恒星是参宿四,是由阿尔伯特·迈克耳孙在1921年使用威尔逊山天文台100吋的虎克望远镜完成(约450个太阳直径)。\n对地基的望���镜而言,绝大多数的恒星盘面都太小而无法察觉其角直径,因此要使用干涉仪望远镜才能获得这些恒星的影像。另一种测量恒星角直径的技术是掩星:这种技术精确的测量被月球掩蔽时光度减弱的过程(或再出现时光度回升的过程),依此可以计算出恒星的视直径。\n恒星的尺寸,从小到只有20公里到40公里的中子星,到像猎户座参宿四的超巨星,直径是太阳的650倍,大约9亿公里,但是密度比太阳低很多\n。\n\n动能\n一颗恒星相对于太阳运动可以提供这颗恒星的年龄和起源的有用资讯,并且还包括周围的星系结构和演变。一颗恒星运动的成分包括径向速度是接近或远离太阳,和横越天空的角动量,也就是所谓的自行。\n径向速度是由恒星光谱中的都卜勒位移来测量,它的单位是公里/秒。恒星的自行是经由精密的天体测量来确认,其单位为百万分之一弧秒(mas)/年。经由测量恒星的视差,自行可以换算成实际的速度单位。恒星自行速率越高的通常就是比较靠近太阳,这也使高自行的恒星成为视差测量的理想候选者。\n一旦两种运动都已测出,恒星相对于太阳恒星系的空间速度就可以算出来。在邻近的恒星中,已经发现第一星族的恒星速度通常比较老的第二星族的恒星低,而后者是以倾斜于平面的椭圆轨道运转的。比较邻近恒星的动能也能导出和证明星协的结构,它们就像起源于同一个巨大的分子云中共同向著同一个点运动的一群恒星。\n\n磁场\n恒星的磁场起源于恒星内部对流的循环开始产生的区域。具有导电性的电浆像发电机,引起在恒星中延伸的磁场。磁场的强度随著恒星的质量和成分而改变,表面磁性活动的总量取决于恒星自转的速率。表面的活动会产生星斑,是表面磁场较正常强而温度较正常低的区域。拱型的星冕圈是从磁场活跃地区进入星冕的光环,星焰是由同样的磁场活动喷发出的高能粒子爆发的现象。\n由于磁场的活动,年轻、高速自转的恒星倾向于有高度的表面活动。磁场也会增强恒星风,然而自转的速率有如闸门,随著恒星的老化而逐渐减缓。因此,像太阳这样高龄的恒星,自转的速率较低,表面的活动也较温和。自转缓慢的恒星活动程度倾向于周期性的变化,并且可能在周期中暂时停止活动。像是蒙德极小期的例子,太阳有大约70年的时间几乎完全没有黑子活动。\n\n质量\n船底座η是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之一,约为太阳的100–150倍,所以其寿命很短,最多祇有数百万年。依据对圆拱星团(Arches cluster)的研究,认为在现在的宇宙应该有质量是太阳150倍的大质量恒星存在,但在实际上却未能寻获。虽然这个极限的原因仍不清楚,但爱丁顿光度给了部份答案,因为它定义了恒星在不抛出外层大气层下所能发射至空间的最大光度。\n在大霹雳后最早诞生的那一批恒星质量必然很大,或许能达到太阳的300倍甚至更大,由于在它们的成分中完全没有比锂更重的元素,这一代超大质量的恒星应该已经灭绝,第三星族星目前只存在于理论中。\n剑鱼座AB A的伴星剑鱼座AB C,质量只有木星的93倍,是已知质量最小,但核心仍能进行核融合的恒星。金属量与太阳相似的恒星,理论上仍能进行核融合反应的最低质量估计质量大约是木星质量的75倍。当金属量很低时,依目前对最暗淡恒星的研究,发现尺寸最小的恒星质量似乎只有太阳的8.3%,或是木星质量的87倍。再小的恒星就是介乎于恒星与气体巨星之间的灰色地带,没有明确定义的棕矮星。\n结合恒星的半径和质量可以确定恒星表面的重力,巨星表面的重力比主序星低了许多,而相较于简并下的状态,像是白矮星,表面重力则更为强大。表面重力也会影响恒星的光谱,越高的重力所造成吸收谱线的变宽越明显。\n\n质量下限\n恒星的质量是有限制的。据计算,如果一颗恒星的质量小于0.07个太阳质量,它便失去了作为恒星的资格。 \n如果非常小的原恒星温度不能达到足够开始氢的核聚变反应,它们会成为褐矮星。\n\n自转\n恒星的自转可以透过分光镜概略的测量,或是追踪星斑确实的测量。年轻恒星会有很高的自转速度,在赤道可以超过100公里/秒。例如,B型的水委一在自转的赤道速度就高达225公里/秒甚至更高,使得赤道半径比极赤道大了50%。这样的速度仅比让水委一分裂的临界速度300公里/秒低了一些。相较之下,太阳以25 – 35天的周期自转一圈,在赤道的自转速度只有1.994公里/秒。恒星的磁场和恒星风对主序带上恒星的自转速率的减缓,在演变有著重要的影响。\n致密星压缩成非常致密的物质,同时造成高速的自转。但是相较于它们在低自转速度的状态由于角动量守恒,一个转动的物体会以增加自转的速率来补偿尺寸上的缩减,而绝大部分消散的角动量是经向外吹拂恒星风带走的。无论如何,波霎的自转是非常快速的,例如在蟹状星云核心的波霎,自转速率为每秒30转。波霎的自转速率会因为辐射发射而减缓。\n\n温度\n在主序带上恒星的表面温度取决于核心能量生成的速率和恒星的半径,并且可以使用色指数来估计。它通常被作为有效温度,也就是被理想化的黑体在表面辐射出的能量使单位表面积有著相同的光度时所对应的温度。然而要注意的是有效温度只是一个代表的数值,因为实际上恒星的温度从核心表至面是有随著距离增加而减少的梯度,在核心区域的温度通常都是数百万度K。\n恒星的温度可以确定不同元素被电离或被活化的比率,结果呈现在光谱吸收线的特征。恒星的表面温度,与他的目视绝对星等和吸收特点,被用来作为恒星分类的依据(参见下面的#分类)。\n大质量的主序星表面温度可以高达50,000 K,像太阳这种较小的恒星表面温度就只有几千度。相对来说,红巨星的表面只有3,600 K的低温,但是因为巨大的表面积而有高亮度。\n\n辐射\n恒星产生的能量,是核融合的副产品,以电磁辐射和质点辐射的辐射热进入太空。质点辐射(它们稳定的存在于气流中,包括来自恒星外层的自由质子、α粒子、和β粒子)经由恒星风来散发,还有来自核心的微中子也稳定的存在于恒星风内。\n在核心产生的能量是如何使恒星如此的明亮:任何时间当某种元素的两个或更多的原子核融合在一起,组合成一种更重的新元素时,γ射线和光子经由核反应被释放出来。当这些能量抵达表面的数层时,已经被转换成包括可见光等其他各种形式的电磁能。\n恒星的颜色,以可见光频率的峰值来测量,与恒星最外层,包括光球层的温度有关。除了可见光,恒星还辐射出其他肉眼看不见的电磁波辐射。事实上,恒星的电磁波辐射涵盖了整个的电磁波频谱,从波长最长的无线电波和红外线到最短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恒星电磁波辐射的组成,包括可见和不可见的,都很值得注意。\n使用恒星光谱,天文学家可以测量恒星的表面温度、表面重力、金属量和自转的速度。如果知道恒星的距离,例如通过视差的测量,就可以推导出恒星的光度,质量、半径、表面重力、和自转周期都是建立在恒星模型的估计上(在联星系统的恒星质量可以直接测量),重力微透镜的技术可以直接测量恒星的质量)。有了这些参数,天文学家可以估计恒星的年龄。\n\n光度\n在天文学,光度是一个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光和其他形式辐射能的总和,恒星的光度取决于恒星的半径和表面温度。但是许多恒星表面辐射的流量是不均匀的—总能量是单位面积的能量乘上整个表面积。以快速自转的织女星为例,它的极辐射的能量流量就比赤道为多。\n恒星表面的星斑辐射出的能量和温度都低于平均值。小的,像太阳这样的矮星,通常表面除了星斑之外就没有其他的特征;大的巨星则有较大和较明显的星斑,它们也有较强烈的周边昏暗现象,也就是说光度会由恒星圆盘面中心向边缘逐渐减弱。红矮星的闪光星,像是鲸鱼座UV,可能拥有明显的星斑特征。\n\n星等\n恒星的视亮度是测量所得的视星等,这种亮度是与恒星的发光度、到地球的距离,和穿过地球的大气层所受到的改变有关。内在的或绝对星等是恒星在距离地球10秒差距(32.6光年)所呈现的视星等,只与恒星的发光度有关。\n\n视星等和绝对星等的标尺都是对数单位:每一个相邻的整数数值的光度变化都是相差2.5倍(100的五次方根值近似于2.512)。这意思就是一等星(+1.00)的亮度是二等星(+2.00)的2.5倍,并且是六等星(+6.00)的100倍。在视相度良好的条件下肉眼可以看见的最暗星就是六等星。\n在视星等和绝对星等的亮度标尺上,都是数值越小的恒星越亮,数值越大的亮度越暗。无论在那一种标尺下最亮的都是负数值的星等。两颗恒星之间的亮度差是亮星(mb)的星等减去暗星(mf)的星等,然后使用2.512做对数的基底取方次;也就是说,\n\n \n \n \n Δ\n \n m\n \n =\n \n m\n \n f\n \n \n −\n \n m\n \n b\n \n \n \n \n {\\displaystyle \\Delta {m}=m_{f}-m_{b}}\n \n\n \n \n \n \n 2.512\n \n Δ\n \n m\n \n \n \n =\n \n \n {\\displaystyle 2.512^{\\Delta {m}}=}\n \n 光度差\n相对于发光度和地球的距离,绝对星等(M)和视星等(m)对单独的恒星通常都是不同的,例如,明亮的天狼星视星等为−1.44,但它的绝对星等是+1.41。\n太阳的视星等是−26.7,但它的绝对星等只有+4.83。天狼星从地球上看是最亮的恒星,发光度大约是太阳的23倍;而在夜空中第二亮的恒星是老人星,绝对星等是−5.53,比太阳亮了14,000倍。尽管老人星实质上比天狼星要亮许多,但是看起来是天狼星比较亮,这是因为天狼星与地球的距离是8.6光年,而老人星远了许多,与地球的距离是310光年。\n在2006年,绝对星等最亮的恒星是LBV 1806-20,亮度是−14.2等,至少比太阳亮约5,000,000倍。最暗淡的恒星则是在NGC 6397星团内的一颗,在星团内的这颗红矮星绝对星等为+26等,同时最暗的白矮星光度是+28等。如此黯淡的光度相当于从地球上观看一枝在月球上点亮的生日蜡烛。\n\n分类\n目前所用的恒星分类系统源起于20世纪初期,当时是以氢的谱线从A排列至Q,那时还不知道温度是影响谱线最主要的因素,而当依照温度重新排列时,就与现在使用的完全一致了。\n根据恒星光谱的差异,以不同的单一字母来表示类型,O型是温度最高的,到了M型,温度已经低至分子可能存在于恒星的大气层内。依据温度由高至低,主要的类型为:O、B、A、F、G、K和M,各种各样罕见的光谱类型还有特殊的分类。最常见的特殊类型是L和T,是温度最低的低质量恒星和棕矮星。每个字母还以数字从0至9,以温度递减再分为10个细分类。然而,这个系统在极端高温的一端仍不完整:迄今还没有被分类为O0和O1的恒星。\n另一方面,也发现恒星的谱线可以根据光度作用再分类,这对应到它们在空间的大小和表面的重力。它们的范围从0(超巨星)经过III'(巨星)到V(主序带矮星)和VII(白矮星)。大部分的恒星都属于主序带,这是在绝对星等和光谱图(赫罗图)的对角线上窄而长的范围,包含在其中的都是进行氢燃烧的恒星。我们的太阳是主序带上分类为G2V的黄色矮星,是一般平常的大小和温度中等的恒星。太阳被作为恒星的典型样本,并非因为它很特别,只因它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且其它恒星的许多特征都能以太阳作为一个单位来加之比较。\n附加于光谱类型之后的小写字母可以显示出光谱的特殊性质。例如,“e”表示有发射谱线,“m”代表金属的强度异常,“var”意味著光谱的类型会改变。\n白矮星有自己专属的分类,均以字母D为首,再依据光谱中最明显的谱线特征细分为DA、DB、DC、DO、DZ、和DQ,还可以附随一个依据温度索引的数值。\n\n变星\n变星是因为内部或外在的原因,造成光度周期性或任意变化的恒星。内在原因的变星,主要的类型可以被分入三个主要的群组。\n在恒星演化的期间,有些恒星会经过胀缩型变星的阶段。胀缩型变星会随著时间改变半径和亮度,根据恒星的大小,膨胀和收缩的周期可以从数分钟到数年。这些类型包括造父变星和类造父变星、长周期的米拉变星。\n激变星可能是由于闪光或质量的抛射,光度突然间增加的变星。这一群包括原恒星、沃夫-瑞叶星和闪光星,并且都是巨星和超巨星。\n巨变或爆炸的变星进行的是惊天动地的变化,这一群包括新星和超新星。拥有一颗邻近白矮星的联星系可能会导致这一类型中壮观爆炸的某种类型,包括新星和Ia超新星。当白矮星从伴星吸积氢时,会使质量增加导致氢进行核融合。有些新星会一再的爆发,还具有周期性和适度的强度。\n恒星也会因为外在的因素造成光度的变化,像是食双星,还有极端的情形是由恒星自转导致星斑造成变光。值得一提的食变星例子是大陵五,它在2.87天的周期中,光度规则的在2.3至3.5等之间变化著。\n\n结构\n一颗稳定的恒星内部是在流体静力平衡的状态下:在任何一个小体积内的力量相互之间几乎确定都是完全平衡的。平衡的力是向内的万有引力和恒星内部由于压力梯度产生向外的压力。压力梯度是由电浆体的温差建立的,因为外面的部份温度会比内部核心的低。主序星或巨星的核心温度至少有107K,这样的温度在主序列恒星的核心要燃烧氢进行核融合反应是绰绰有余的,并且能产生足够的能量防止恒星进一部的崩溃。。\n在核心的原子核融合时,产生的能量会以γ射线辐射出去。这些光子与包围在周围���电浆体交互作用,增加了核心的温度。在主序代的恒星将氢转换成氦,缓慢但是稳定的增加核心内氦的比率。最后,氦成为核心最主要的成分,并且核心不再产生能量。取代的是,质量大于0.4太阳质量的恒星,核融合慢慢的在包围著氦核心的氢壳层扩展开来。\n除了流体静力平衡之外,在稳定的恒星内部也要维持著热平衡的能量平衡。在内部的辐射温度梯度造成热能向外流动。在任何一层向外流出的能量,与邻接其下方那一层向外传送的能量是完全相等的。\n\n辐射层是在恒星内部的能量以辐射的形式充分且有效率传送能量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电浆没有任何的扰动,也不会有任何质量的运动。如果不是这样,电浆就会变得不稳定,并且开始产生对流运动成为对流层。这种情况很可能发生,例如,在某一个区域产生了非常高的能量流动,例如在核心区域或在外面非常不透明的包层附近。\n主序带上的恒星能否在外面的包层产生对流,主要取决于恒星的质量。质量是太阳数倍的恒星有著深入恒星内部的对流层而辐射层在外面。较小的恒星,像太阳这样的则正好相反,是对流层在外面。红矮星的质量低于0.4太阳质量,整个都是对流层,阻止了氦在核心堆积成氦核多数恒星的对流层都会随著恒星老化而改变内部的结构和发生变化。\n恒星能够让观测者看见的部份是光球层,这是恒星的电浆体变得透明可以用光子传送能量的一层。在此处,从核心传递过来的能量变成可以自由进入太空中的光子,因此在光球层上的太阳黑子,或是温度低于平均值的区域,就会出现。\n在光球层之上是恒星大气层。像太阳这种在主序带上的恒星,最低层的大气是色球层,针状体和闪焰会出现在这儿。包围在外面的是过渡区,温度在不到100公里的距离内很快的窜升,在上面就是日冕,由大量高热的电浆体组成,巨大的体积可以向外伸展出数百万公里。日冕的存在看来是依靠著恒星外面数层的对流区域。尽管它的温度很高,日冕只发出微弱的光。太阳的日冕平常只有在日全食的时候才能看见。\n从日冕吹出的恒星风是来自恒星的电浆质点,会继续向外扩张直至遭遇到星际物质。对太阳而言,受到太阳风扩张影响所及的气泡状范围称为太阳圈。\n\n核融合反应路径\n做为恒星核合成的一部份,依据恒星的质量和内部结构,在核心内会发生各种不同的核融合反应。原子在融合后的净质量会略小于融合前的原子质量总和,这些失去的质量,依照质能等价的关系:E = mc²,被转换成能量。\n氢融合的反应对温度极端敏感,所以核心的温度只要有少量的改变,反应速率就会有明显的变化结果。主序星的核心温度可以从质量最低的M型恒星的400万K到大质量的O型恒星的4,000万K。\n在太阳,核心温度是1,000万K,氢进行的是质子-质子链反应:\n\n41H → 22H + 2e+ + 2νe(4.0 MeV + 1.0 MeV)\n21H + 22H → 23He + 2γ (5.5 MeV)\n23He → 4He + 21H (12.9 MeV)\n这些反应的总体结果是:\n\n41H → 4He + 2e+ + 2γ + 2νe (26.7 MeV)\n此处e+是正电子,γ是伽玛射线的光子,νe是微中子,而H和He各自是氢和氦的同位素。在这些反应中释放出的能量单位MeV为百万电子伏特。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很微小的能量单位,然而,每次的反应都有极大数量的原子参于,导致所有的能量累积能达到恒星辐射的输出。\n\n在质量更大的恒星,氦可以经由碳氮氧循环的反应产生。\n从0.5至10倍太阳质量的恒星,核心的温度演化至一亿度时,氦可以进行3氦过程,经由中间物质铍转换成碳:\n\n4He + 4He + 92 keV → 8*Be\n4He + 8*Be + 67 keV → 12*C\n12*C → 12C + γ + 7.4 MeV\n整体的反应式是:\n\n34He → 12C + γ + 7.2 MeV\n在大质量的恒星,更重的元素在核心收缩后可以经由氖燃烧过程和氧燃烧过程产生。恒星核合成的最终阶段是矽燃烧过程,结果是产生稳定的同位素铁-56。而除了经由吸热过程,核融合也不能继续产生新的元素,所以未来只能经由重力塌缩来产生进一步的能量。\n下面的例子显示质量为太阳20倍的恒星消耗掉所有的核燃料所需要的时间。在主序带上的O型恒星,半径约为太阳的8倍,发光度是太阳的62,000倍。\n\n相关条目\n参考资料\n进阶读物\nPickover, Cliff. The Stars of Heave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514874-6. \nGribbin, John; Gribbin, Mary. Stardust: Supernovae and Life—The Cosmic Connec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300-09097-8. \nHawking, Stephen. A Brief History of Time. Bantam Books. 1988. ISBN 0-553-17521-1. \n(简体中文)中国科普博览(Science Museums of China)──天文──恒星与银河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科学院主编。\n香港大学物理系自学天文课程. 《宇宙的本质》讲义.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4-09-09). \nH.H. Voigt: Abriß der Astronomie. 4. überarb. Aufl. ISBN 978-3-411-03148-1 (德文)\nH. Scheffler, Hans Elsässer: Physik der Sterne und der Sonne. 2. überarb. Aufl. ISBN 978-3-411-14172-2 (德文)\n鲁道夫·基彭哈恩, A. Weigert: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2nd corr. ed., ISBN 978-3-540-50211-1 (englisch) (英文)\nN. Langer: Leben und Sterben der Sterne. Originalausgabe, Becksche Reihe, München 1995, ISBN 978-3-406-39720-2 (德文)\nD. Prialnik: 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Stellar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ISBN 978-0-521-65065-6 (hardback), ISBN 978-0-521-65937-6 (paperback) (英文)\n\n外部连结\n\nKaler, James. Portraits of Stars and their Constellations. University of Illinois. [201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4). \nQuery star by identifier, coordinates or reference code. SIMBAD. Centre de Données astronomiques de Strasbourg. [201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6-21). \nHow To Decipher Classification Codes. Astronomical Society of South Australia. [201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03). \nLive Star Chart. Dobsonian Telescope Community. [201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2-04). View the stars above your location\nPrialnick, Dina; et al. Stars: Stellar Atmospheres, Structure, & Evolution.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2001 [2010-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11)."} +{"doc_id": "1181", "title": "中生代", "text": "中生代(英语:Mesozoic)是地球地质历史中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介于古生代与新生代之间,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由于这段时期是蜥形纲脊椎动物彻底击败合弓纲成为食物链上层生态位的优势陆生动物、并压倒各种两栖类、鱼类和头足类成为优势水生动物的时期,因此又称为爬行动物时代;而因为三叠纪末期灭绝事件后恐龙迅速崛起成为之后1.5亿年之间的优势陆地动物,侏罗纪和白垩纪也可称为恐龙时代。\n中生代的名称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乔瓦尼·阿尔杜伊诺提出,最初称作“第二纪(Secondary)”,以对应古生代的“第一纪”和新生代的“第三纪”与“第四纪”。古生代的英文名称源于希腊文的拉丁化前缀meso-(μεσο-,意为“中间”)和词根zōon(ζῷον,意为“动物、生灵”)。\n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极大的时代。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部大陆进一步分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部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中生代的气候非常温暖,对动物的演化产生影响。\n\n年代\n中生代的年代为2.51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前后横跨1.8亿年,可以分为三个纪:\n\n三叠纪:2亿5190万年前到2亿130万年前\n侏罗纪:2亿130万年前到1亿4500万年前\n白垩纪:1亿4500万年前到6600万年前\n中生代的上界限是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这一事件灭绝了当时90%到96%的海洋生物,与70%的陆生生物,也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生物大灭绝事件,因此又称为大死亡(The Great Dying);下界限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可能是由犹加敦半岛的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造成,此次灭绝事件造成当时的50%物种消失,包括所有的非鸟恐龙。\n\n板块\n古生代晚期的大陆位置相当不明确,而科学家已能大致推算出中生代的各大陆位置。在中生代开始时,各大陆连接为一块超大陆-盘古大陆。盘古大陆后来分裂成南北两片,北方的劳亚大陆,与南方的冈瓦纳大陆,之间是特提斯海。各大陆的分裂形成大西洋沿岸的被动大陆边缘,例如美国的东部海岸。\n在中生代期间,各大陆逐渐移动到接近现在的位置。劳亚大陆分裂为北美和欧亚大陆,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分裂为南美、非洲、印度与马达加斯加、澳洲和南极洲,只有澳洲没有和南极洲完全分裂。印度在新生代时期与欧亚大陆碰撞、聚合,形成喜马拉雅山脉。\n\n气候\n三叠纪的全球气候较为干旱,季节性变化大,尤其是盘古大陆内部;自石炭纪晚期开始,全球的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这段时期的海平面低,可能助长了极端的气温。由于水的比热高,大体积的水体可以稳定气温,尤其是海洋,而邻近大规模水体的陆地气温变化较小。由于盘古大陆的内陆区域离海洋很远,这些地区的气温变化非常大,可能有广大的沙漠。大量的红层与蒸发岩(例如盐),支持这个理论。\n在侏罗纪时期,海平面开始上升,��因可能是海底扩张的加速。新形成的海洋地壳,使海平面上升至现今的海拔200公尺左右。此外,盘古大陆开始分裂,形成特提斯洋。气温逐渐上升、稳定。由于各大陆接邻海洋,沙漠缩小,大气中的湿度增加。\n白垩纪的气候状况较不确定,也较多争议。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使热带与极区的温度梯度较为平顺,各地区的气温差异不大。平均气温高于现今约摄氏10°。在白垩纪中期,赤道地区的海洋底层温度约为摄氏42°,对于许多海洋生物可能过于温暖,邻近赤道海洋的陆地反而成为沙漠。海洋低层的氧气循环系统,可能因此缓慢、中断。因此,大量的生物有机体无法顺利分解,进而大量堆积,最终沉积成油页岩。\n但是,不是所有的现存资料可以支持以上假说。即使全球的气候温暖,极区的冰帽、冰河仍最造成气温的变动;但目前并没有发现中生代有冰帽、冰河存在的证据。定量模型可能无法重建出白垩纪的平坦温度梯度。\n在中生代时期,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约12-15%,低于现今的20-21%。某些科学家甚至提出12%的氧气含量,因为这是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但是一个2008年的研究,认为自然燃烧的最低氧气浓度是15%。\n\n生物\n三叠纪\n发生于二叠纪末期的灭绝事件,灭绝当时地球的大部分生物,使许多生物在事件后开始辐射适应。大型植食性与肉食性恐头兽类的消失,形成许多空缺的生态位。继续存活的二齿兽类、犬齿兽类占据部分生态位。在二叠纪末灭绝事件后数百万年,大型主龙类爬行动物成为中生代的陆地优势动物,包括:原始鳄鱼、恐龙、翼龙类;水中的爬行动物则有:幻龙类、鱼龙类、蛇颈龙类。\n三叠纪的恐龙体型较小,主要生活在炎热贫瘠的环境中。早期出现的恐龙包括艾雷拉龙、板龙、钦迪龙、腔骨龙、始盗龙等。\n\n侏罗纪\n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的气候变迁,造成另一次辐射适应。巨大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腕龙、梁龙)和大型肉食性恐龙(异特龙)出现。这一时期的常见植物包括针叶树、银杏、苏铁和蕨类植物。\n主龙类的多样性在侏㑩纪时期达到高峰,鸟翼类和胎盘类哺乳动物也开始出现并持续发展。\n部分科学家认为昆虫的一些器官相当适合被子植物,尤其是口器,而认为昆虫与被子植物同时开始多样化。但是昆虫的口器的出现时间远早于被子植物,也早于昆虫开始多样化的时间,因此昆虫的口器是基于其他原因而演化出现的。\n\n白垩纪\n随着大陆持续分裂,白垩纪的恐龙开始往不同的方向演化,产生了暴龙、三角龙和禽龙以及其他新物种。翼龙、鸟类(主要为反鸟亚纲)和昆虫占领着天空。\n白垩纪早期(145-100百万年前)陆地逐渐被扩张的海洋分隔,因此也导致大多数(除了南美洲之外)蜥脚下目走向灭绝。部分会进行跳岛的恐龙,如美扭椎龙,演化出适应欧洲沿岸以及岛屿生活的特征。许多恐龙也演化以填补侏㑩纪-白垩纪灭绝事件所空下来的生态区位,例如鲨齿龙以及棘龙。其中最成功的物种为禽龙,几乎散布至全球各洲。极地在某些时节会变得十分寒冷,但是有些恐龙例如雷利诺龙与木他龙仍然生存于极地的森林之中。极地对于鳄鱼来说太过于寒冷,因此最后的离片椎目物种酷拉龙得以在此存活。翼龙开始演化出更大型的物种像是古神翼龙以及鸟掌翼龙。哺乳动物继续兴盛:真三尖齿兽类出现了体型较大、类似貂熊的掠食者爬兽及戈壁锥齿兽;兽亚纲也开始有后兽下纲及真兽下纲的物种出现;多瘤齿兽目的土鼠亚目在此时的化石纪录十分普遍。\n被子植物在白垩纪早期开始发展,自热带地区开始出现,白垩纪的全球气温允许被子植物分布到极区。在白垩纪末期,被子植物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大型优势植物,若以生物量计算,各地的优势植物仍是裸子植物、蕨类,直到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的发生。\n在中生代的进程中,早期的大型动物逐渐减少,而小型动物的数量逐渐增多,包括蜥蜴、蛇、哺乳类、鸟翼类、非鸟恐龙。白垩纪末灭绝事件更加重这种倾向,大型的主龙类消失,而鸟类与哺乳类继续存活至今。\n中生代末发生了白垩纪灭绝事件,50%的生物灭绝,包括所有的非鸟恐龙。大多学者认为有一颗彗星撞击地球,引起特大气候变化,很多动物,尤其是部分变温动物,无法适应低温而灭绝。\n\n参考资料\nBritish Mesozoic Fossils, 1983, The Natural History Museum, London.\n\n脚注\n外部连结\nThe Mesozoic from Palaeos\nThe Mesozoic, age of cycads and dinosaurs\nMesozoic terrestrial ecosystems\nMesozoic climates\nPaleozoic/Mesozoic climate"} +{"doc_id": "1182", "title": "非营利组织", "text": "非营利组织(英语: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写为NPO)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或者团体,其核心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因此其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从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公共政策、宗教、学术、环保等,分别担任起弥补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间的落差。\n实际上非营利组织的运作与企业一样是需要产生利益,但区别在于非营利组织是为组织倡导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而产生利益,这一点通常被视为这类组织的主要特性。然而,某些专家认为将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区分开来的最主要差异是,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n因此,今日社会中,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第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n然而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但是,非营利组织因此借由公开筹款,或跟公、私部门申请计画来获得经费,而且大部分的非营利组织经常是不用缴交营业税;而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年度报税时扣抵个人所得税 。\n慈善团体是非营利组织的一种,而非政府组织也可能同时是非营利组织。\n\n常见误解\n一般大众经常误会非营利组织完全由志愿工作者管理。事实上,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都有为该组织执行业务的正式员工,但在执行任务时也可能使用志愿工作者,在组织付费员工的指导下执行公益服务。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或管理者必须小心平衡支付给其组织员工的薪资,与为非营利组织的受益人提供服务项目所支付的金额。薪资费用相对于服务项目费用过高的非营利组织,可能会受到监管机构的审查。\n第二个误解是非营利组织不能有盈利,或是透过营利活动为其组织创造收入。尽管非营利组织的目的并非是如何透过营运而使其利润最大化,但它们仍然必须为其组织本身的财务负责。非营利组织的经营者或管理者必须管理和监督其收入(包括赠款、捐赠和组织服务收入等)、费用和支出,以确保其组织财政上收支的平衡。\n\n组织管理\n虽然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方式与营利性企业的管理方式有所不同,如何确实的传达非营利组织的理念及使命,及存在的理由,以期建立非营利组织持续性地成长,其中管理的关键是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者如何设立有效的分工,以及明确地描述各个工作职责,以确保每位工作人员有效地落实其非营利组织的理念。\n\n组织规定\n非营利组织具有不同的结构和目的,在法律上有一些重要的相关规定:\n\n非营利组织管理规定及审计规定。\n公司章程的规定或监督章程的修订。\n解散非营利组织的规定。\n非营利组织和捐助者的税收规定。\n创办人的税务状况的相关规定。\n上述部分内容可由每个特定的政府机构提供相关规定并执行监督,大多数的国家都有法律规范非营利组织的成立和管理规章,并要求遵守非营利组织管理办法及制度。对于大型非营利组织更是要求必须公布其财务报告,并详细说明其收入和支出以符合非营利组织管理规定。\n\n筹款机制\n非营利组织并不是透过创造利润来维持其营运的,而是以不同方式筹集其营运资金。资金可以来自组织内部,对外公䦕筹款,个人或企业捐赠,或是来自政府的补助。这些营运资金来源包括个人捐款,公司或是企业机构赞助,政府补助资金,非营利组织也可透过提供不同的服务,或销售商品以增加组织资金收入。\n\n资金缺乏\n非营利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最大经营的困难是营运资金的不足。私人,公司或是企业机构的捐款或赞助,每年都会有所不同,再加上政府单位的补助金也有可能减少。由于年度筹款资金的缺乏,或相对不确定性的挑战,非营利组织管理阶层必须了解其服务宗旨,并在筹款机制方面具有相对的创新性,及增加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以期为其非营利组织増加,或是创造收入,确保财务稳定,以期实现其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目标。\n\n长期经营的关键\n有很多的因素影响非营利组织是否可以长期经营,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源维持其组织营运。公众信心是非营利组织能够筹集资金的一个非常重要因素。而如何确保有足够的营运资金的其中一个方法是和捐助单位,或是团体建立稳定而信赖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和非营利组织经营者的管理,监督,营销策略有关。而这也正是许多非营利组织经营管理者所缺乏,需要加强的地方。\n非营利组织是否能长期经营成功的关键是组织管理者以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非营利组织也要对其捐赠者,资助者,志愿者,计划接受者负起相对地责任。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关注他们的使命,透过有效的经营管理模式,或是主办和其组织理念符合的相关各式活动,能帮助非营利组织建立更多的公众信心,进而为非营利组织带来更多的资金捐赠或赞助。\n\n各地情况\n台湾\n台湾提到非营利组织,主要可分为公益性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行政法人等类型。\n因为人的聚集而组成的法人团体,称为“社团法人”,例如协会(社会服务及慈善团体)、学会(学术文化团体)等。因人的聚集而设立,因此最高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由会员大会选出理监事若干名组成理事会以及监事会,再分别由理事会中选出理事长以及监事会中选出常务监事,作为日常会务的主要管理以及监督等工作的负责人。一般的协会会在理监事会下设总干事或秘书长,作为主要的会务行政人员,处理协会的实际会务。\n因为财物的聚集而设立组织的团体,称为财团法人,也就是一般的基金会财团法人因为“财物”而聚集,所以重点在财物的管理(因为不一定是钱,也可以是土地等有价且可以孳息的财货)。因此在成立之初便需订定捐赠办法,设董事会,并且内置董事长、董事与监事若干人,执行这笔财物的管理,因此董事会为日常政策性决定的单位,一般会在下设一执行长,作为日常基金会行政事务的工作者。\n社团法人与财团法人的差异:\n前者依人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来源为会员大会,理事长为间接选举后的最高领导人,连选得连任一次,每次任期最多不可超过4年。后者因为财物而设立,所以一切权力最高来源为董事会,董事长及董事皆可连选连任。前者的重点是众人的意志,后者的重点是要把钱管好。\n前者有明确的法律管辖,人民团体法为其主要管理法律。而财团法人则依107年8月1日公布之财团法人法,财团法人法第一条即明订\"为健全财团法人组织及运作,促进财团法人积极从事公益,增进民众福祉,特制定本法。财团法人之许可设立、组织、运作及监督管理,除民法以外之其他法律有特别规定者外,适用本法;本法未规定者,适用民法规定。\"\n\n英国\n在英国,非营利组织很少被视为一个单一类型的实体。所有善心组织都必须向慈善机构委员会(Charity Commission)登记为慈善机构(charity)而不是非营利组织。在美国被归类为非营利组织的其他团体,例如职业团体(trade union),分别受到不同法规的规范。\n\n中国大陆\n中国大陆由于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没有典型的西方意义上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一般民众所熟知的青联、妇联、残联、中国贸促会和对外友协等组织实际上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半官方社会组织。这些组织从雇员到资金来源都有很深的官方背景。近年来,许多和西方非营利组织近似的社会组织数量呈不断增多之势,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规范,这些组织在到政府部门注册时,要么选择挂靠某个政府部门,成为同青联、妇联一样的半官方组织,要么注册成为普通的营利性公司。许多国外的跨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它们中国大陆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很多国外非营利组织选择注册为营利性公司,还有一些干脆选择不进行注册。\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分为三种类型:基金、协会、民办非企业。\n\n基金——包括中国红十字会在内的公募基金;\n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等(大致也有官方或半官方背景);\n民办非企业——根据民政部所制定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暂行办法》,将民办非企业单位分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民办非企业单位(合伙)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三种。\n根据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的《关于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认定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了申请免税的条件与程序。对于非营利组织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范围明确为:\n\n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捐赠的收入;\n除《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规定的财政拨款以外的其他政府补助收入,但不包括因政府购买服务取得的收入;\n按照省级以上民政、财政部门规定收取的会费;\n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孳生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n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收入。\n\n香港\n根据香港法例成立,可以是透过社��条例注册、公司条例注册或成立慈善基金形式注册,获香港税务条例第88条免税的慈善团体都是这种机构。非营利组织包括 :慈善机构、环保及宗教团体、专业人士组织及商会、青少年及科技文化组织、业余兴趣组织、乡亲组织、体育团体、政治组织等。\n\n参见\n非营利组织列表\n非政府组织\n点击捐赠\n国际组织\n义工\n501(c)条款\n人民团体法\n美国国家失踪与受虐儿童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n\n参考资料\n参照\n\n期刊论文\nChuang, Ju-Hui. 乐团组织与营运之研究 (硕士论文).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2004 [2022-10-28].\n\n参见\n外部连结\nNGO发展交流网\n国际互助网\n台湾\n台湾公益资讯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湾非营利组织研究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香港\n非牟利机构人员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83", "title": "模特儿", "text": "模特(法语:modèle),又称模特儿,是艺人的一种,主要指负责用自身形体的观赏效果帮助展示时尚、产品、艺术、广告等媒体的人。\n\n历史\n古代人们就有用人偶展示服饰,现代人将等身人形衣架也称之为模特,而小型的成为洋娃娃。\n历史上绘画,雕塑等艺术经常会寻找真人模特作为原型。如朱利奥·曼奇尼认为卡拉瓦乔曾对照妓女画圣母。文艺复兴和早期现代的偏好接近古希腊罗马,追求适度的“黄金比例”。\n20世纪以后,随着时装摄影和时装表演的兴起。服装模特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职业,并产生了对瘦高的强烈偏好。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商业组织开始制定模特身材的标准。\n\n分类\n模特儿根据不同表现方式分为多种类型(以下依层次来区分)。\n\n超级模特:模特儿最高层级,主要伸展台模特儿和平面模特儿的工作量和知名度最高的模特儿的代名词。\n伸展台模特:也称服装模特,时装模特,T台模特。模特身高、体态上的限制,美仪美姿都优于其他类型模特,通常伸展台(国际精品品牌走秀)模特除了伸展台也可以接平面或是其他的模特儿,所以训练最严格,通常国际知名模特儿,或是知名演员(卡拉·迪乐芬妮、艾希顿·库奇等等...)都是从伸展台模特转型的。\n平面模特:指被摄影下来,以照片的方式呈现于海报、杂志、宣传单、邮购手册上人,担任杂志封面的女性模特另有封面女郎的称呼。\n宣传模特:在展示场中的模特则必须以活动的方式来呈现宣传的物品。在汽车展示这类展示会场上的模特并不一定要有走秀的活动,这类的模特又称作展场模特或是Show Girl (以女性模特儿为主)。\n局部模特:指供画家或艺术摄影师创作的模特,艺术家常以这类的模特来练习肌肉、肢体的描绘,因此这类的模特在肢体训练上与展示的模特不同,体态的要求标准也不一样(以女性模特为主)、甚至是手部、腿部、脚部等特定身体局部为主,也有些厂商或征求局部模特来拍广告。\n少女模特:又称“幼模”或“嫩模”,较常见的活动为外拍,即为模特户外景点拍摄。\n网拍模特:专指提供相关产品试穿、试用给网路购物等网站使用,主要用来凸显产品的特性。\n内衣模特儿:是指穿内衣的模特。由于内衣模特需要大面积的暴露身体,因此对于模特身材、三围、皮肤要求比时装模特要求更苛刻,可以说内衣模特是身材最完美的模特。而且作为职业模特,要时刻保持应有的形象。\n裸体模特:作为非色情的人体艺术用途。\n儿童模特:又称“童模”,以儿童为主角的模特儿,例如为童装拍摄型录或广告。\n\n争议\n健康\n过度瘦身\n有些模特走火入魔疯狂瘦身,使自己瘦成竹竿体型,或者通过疯狂吸烟甚至吸毒来抑制食欲及提神醒脑,常常有模特罹患厌食症、抑郁症甚至死亡。例如:\n\n2006年8月,22岁南美洲模特儿Luisel Ramos三个月内只吃蔬菜和低热量可乐,最后死于营养失调及心脏病。\n2006年11月14日,骨瘦如柴的21岁巴西模特儿Ana Carolina Reston死于神经性厌食症、肾功能不全症及败血症;依据法新社报导,她的BMI是13.2,远低于正常的最低BMI18.5。\n2007年2月13日,露伊塞尔·拉莫斯的模特儿妹妹Eliana Ramos死于营养失调,只有18岁。\n2006年9月,西班牙马德里时装周试图矫正这个病态,主办单位西班牙时装设计师协会宣布BMI低于18.5的模特儿不能登台走秀;此举首开国际时尚秀先河,同时也引起国际时尚界的热烈讨论。之后,义大利青年及体育部部长梅蓝德里宣布,模特儿在义大利登台前须提出健康证明;巴西、阿根廷、法国也��续响应。\n2018年,曾年纪轻轻就已踏入米兰时装周的Liza Golden-Bhojwani为了减肥开始了每日只摄取500卡路里的减肥行动,而餐单是每天20颗蒸枝豆。进行一段时间后决定在纽约时装周前重新调整饮食习惯,体重没有太大改变但臀围却增加了1寸,因此开始惹来各界的身材批评。\n\n其它健康问题\n模特们长时间穿著高跟鞋以及频繁化妆,会损害腰椎关节和皮肤等。\n\n参见\n艺人\n美女\n超级名模\n写真偶像\n宣传模特儿\n\n注释\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1184", "title": "贵族", "text": "贵族,为奴隶制、封建制、君主制、教会制、种姓制等国家和地区的特有群体,通过血缘、姓氏、仪式等制度来继承知识、权力、财富而形成的传统。通常贵族财富明显多于他人。在现代,一些国家和地区依然有完整的贵族传统。\n贵族同其他阶级的最明显区别,是拥有世袭爵位或者拥有对世袭爵位的继承权,其特点是世袭以及拥有与爵位相对应的特权,受到国家政权和君主的保证。终身爵位的拥有者一般即为贵族;其他勋位、荣誉称号的拥有者也被认为是贵族。高级官僚往往可以凭借贡献获得赐爵,大多是终身爵位;军事将领可以凭借战功获得封爵或赐爵,或是世袭爵位,或是终身爵位。\n由贵族祖先衍生出来的家族,仅拥有贵族血统但无世袭爵位者,则为世家或士族;他们或许仍然具有崇高地位与影响力,却因为没有实质性的爵位和相应特权,而成为贵族阶层边缘者,不过在现代社会中,他们因为累积的家世和财富庞大,不少家族也在西方社会占有一席之地。\n\n东方\n东方由于各文明发展较早,文明发展呈连续性,各地保留有相当多、种类各异的贵族等级制度相关记载及历史遗留。如历史上中国的世爵制度;日本的公家、大名分谓;朝鲜的两班制度;到今天还有遗留的印度种姓制度、日本与泰国等君主制国家的皇室和爵位制度、穆斯林世界的各世袭苏丹、台湾原住民各部落的头目等。\n\n中国\n中国自三代施行诸侯封建制度,和后世西欧在中世纪时期大分裂的社会有共同点,贵族拥有爵位、领地,在自己的领地内作为君主,而同时又对高一等级的君主效忠服役。其代表性制度为周代的五等爵制,主要规定了在天子(在周朝指整个古代中国的君主)之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天子是天下共主、除了作为贵族拥有自己的直辖领地外,统辖所有的诸侯,而诸侯按照爵位等级治理领地、统辖下级附庸贵族。诸侯封建制度到了东周逐渐乃至全面崩溃,如春秋时期的楚国,本为子爵,因不满其国大爵小,要求周王升其爵位未竟,于西元前704年称王;其后,其他六个主要诸侯国也纷纷称王,周天子仅为名义上的“天子”。自秦代开始实行完全的郡县制之后,后世朝代皆以郡县制为主;然而历朝为安抚改朝换代之功臣、嘉奖有特殊贡献之文武官员,仍时有分封之举,然而此后封爵贵族对于领地事务的控制,其自主性、绝对性已大不如商周时期。\n\n台湾\n台湾的贵族封建制度亦久,尤以台湾南部的排湾族和鲁凯族具有完备贵族制度,然而,自1900年逐渐进入外来殖民者的统治后,随著时代变迁,贵族的政经实力已渐不如往昔。\n\n日本\n日本的贵族封建制度亦久,如公家(公卿)即朝廷之贵族;大名即地方之诸侯,有权分封土地及享有资源;下属的武士,等同于西方中世纪贵族所自拥的武装军队(骑士)。自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效法英制贵族系统下达华族令,将原本的贵族阶层重新定义为华族,使原来的贵族能在君主立宪下的贵族院保有一席之地。此一华族制在日本投降后,1947年颁布新宪法时取消。现代日本除皇室外,其余皆为平民。\n\n穆斯林世界\n穆斯林世界的苏丹为当地的世袭统治者,目前已多无实权,成为虚位元首,例如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即是从当地各世袭苏丹中选出的。\n\n泰国\n西方\n上古时代\n古罗马时期,有爵位的贵族是享有特权的公民,与平民阶级相对立、形成特权阶级的公民家庭集团。在公元前400年之前,封爵贵族曾垄断一切官职和圣职;罗马皇帝必须是封爵贵族;贵族免服兵役。4世纪以后的罗马,封爵贵族的头衔逐渐演变成非世袭的荣誉头衔。\n\n中世纪以后\n中世纪以后的欧洲由于并未形成统一帝国,君主国林立,受到历史上的罗马帝国等大国的影响,其贵族制度各国皆有不同。依照英文资料,欧洲中世纪贵族头衔由上至下可概分如下:(男性/女性)\n\nEmperor / Empress —— 相当于古代中国的“天子”、“皇帝”、“可汗”等称号;现代汉语通常翻译为“皇帝”/“女皇”。其对应的统治区域称为Empire。只有Empire的君主才有权拥有Emperor的头衔。\nKing / Queen —— 相当于古代中国的“王”级别,有些是独立的,有些则从属与某一帝国;现代汉语通常翻译为“国王”/“女王”。\nPrince / Princess —— 根据其来源,分别相当于古代中国的宗室王爵(如:皇子、公主、亲王等);或者作为某些独立小国君主的称号,相当于古代中国赐封的海外国王爵位;亦或者指伯爵或伯爵级别以上的众封爵贵族(伯爵、侯爵、公爵皆可称Prince)。亦因其来源、含义各有不同,现代翻译可能有多个对应称呼,如:王子/公主,亲王/王妃,大公,众诸侯(作复数princes)等。\nGrand Duke / Grand Duchess —— 现代通常翻译为“大公”/“女大公”。\nArchduke / Archduchess —— 现代通常翻译为“大公”/“女大公”。\nDuke / Duchess —— 现代译名见下文。\nMarquess / Marchioness —— 现代译名见下文。\nMargrave / Margravine —— 现代译名见下文。\nCount, Earl / Countess —— 现代译名见下文。\nViscount / Viscountess —— 现代译名见下文。\nBaron / Baroness —— 现代译名见下文。\n英国贵族系统概分为五等,翻译成汉字时,因参考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五等爵制,按照《礼记》之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的名号,专为其特制以下译名:\n\nDuke——译作“公爵”,其等级相当于中国五等爵中的公(“公爵”作为头衔使用时,须与中国爵位名称的“公”相区别:中国的爵位名称是一个单字词汇“公”,可以用于头衔,并且其用于头衔时,不可以和“爵”字连用,而仅以“封号(+谥号)+爵位名称”相称,如:魏文侯,诚意伯等;而“公爵”作为一个特定的翻译词汇,是一个双字词,可以按照英文的习惯直接用于人名、地名)。\nMarquess——译作“侯爵”\nEarl——译作“伯爵”\nViscount——译作“子爵”\nBaron——译作“男爵”\n当代英国的勋位荣誉制度对于世袭贵族及终身贵族作了区分。世袭贵族是传统意义上的贵族阶层(nobility),其爵位头衔世代相传,相当于中国古代封爵的“世袭罔替”;终身贵族的爵位一般用于封赏进入上议院的非贵族成员、高级法院法官等,拥有者不属于贵族,并且不得世袭;更低级的爵位“Sir(现代翻译作爵士)”则只是荣誉称号,拥有者也不是贵族。\n\n贵族后裔\n当政权被推翻之时,贵族和王族所拥有的头衔、财富、土地会被剥夺。各国情况亦不尽相同。在实行共和制的欧洲国家中,贵族、王室后裔使用原来的头衔是常见的现象,虽然已失去法律效用。\n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朝宗室、蒙古王公、回部王公及其他贵族头衔、爵位得以保留。北洋政府执政时期,回部、蒙古王公仍有袭封和晋封。他们与西南地区的世袭土司类似,对其领地仍有管辖权。1920年代至1940年代,中国时局动荡,政权更迭频繁。清朝皇族和旗人的政治、经济优待在1920年代后丧失。边疆地区王公、土司对领地的统治,尚未被中华民国政府顾及。\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取代中华民国政府在大陆执政,两岸分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起中央集权、单一制国家,掌控地方政治。随着土地改革运动、民族区域自治的推进,王公、土司的统治在1950年代彻底结束。此后,中国大陆由于强调阶级斗争,包括清朝皇族在内的贵族及其后代对自身身份较为忌讳,大都较少提及。改革开放后,政治氛围宽松,祖上是明清士绅遂成值得炫耀之事,甚至贵族及其后代身份也不再避讳。其中,不乏夸大或伪造身份者,单纯伪造贵族后裔身份并不触及法律。而早在清朝政府倒台之前的1911年,汉军旗人裕德龄就在《清宫二年记》一书中,冒称父亲裕庚为公爵,自己为公主;引起外界质疑后又改称郡主。曾任清室记名御使的夏仁虎指“以上云云,特以自抬声价而已”。日后,中华民国官方的中央通讯社亦受影响,称她为公主。\n目前在台海两岸,以清朝皇族后裔自居者中,与历史常识冲突者并非少见。如自称是多尔衮十世孙、溥仪堂弟者,家族传承与历史相悖,亦在名字中使用溥仪侄子的辈字。台湾满族何守正的姐姐仅因家族自认为正黄旗后裔,就认为若在清朝,何守正“可是贝勒爷”,引发中国大陆网友的批驳。除以爱新觉罗氏、满洲正黄旗后裔自居外,自称为溥仪堂兄弟及其后代者亦为常见。如女演员启星称曾祖父是溥仪嫡堂兄,男演员林炜称外祖父是溥仪堂兄弟。台湾媒体曾指��溥聪为“溥仪堂弟”。实际上,金溥聪本人从无确定家族传承,本人亦从未自称为“溥仪堂弟”。\n印度独立后,土邦被并入联邦,王公贵族头衔得以保留。但在1970年代贵族头衔遭废。\n\n参见\n贵族等级\n贵族义务\n贵族世家列表\n贵族姓氏助词\n头衔\n爵位\n中国爵位\n绅士\n名誉\n纹章学\n伯克制\n种姓制度\n印度王公、土邦\n扎明达尔\n帕夏、米尔扎\n赛义德、谢里夫\n达图、拿督\n什拉赫塔\n波雅尔\n皇室\n英国王室\n日本皇室(宫家)\n摄关家、将军家\n华族 (日本)\n世族\n酋长\n贵族政治\n寡头政治\n伯克贵族名谱\n共同统治主义\n官二代、富二代\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European Noble, Princely, Royal, and Imperial Titl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Feudal Hierarchy (scroll dow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 Glossary of Titles in 35 Langu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国贵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Armenian nobility\nThe Maltese Nobility and its il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talian dynast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ENEALOGIE DELLE DINASTIE ITALIANE(in Italian, with an introduction in English)\nWW-Pers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on-line database of European noble genealogy\nPaul Theroff's An Online Gotha\nGenealogics, an extensive database of European nobles Archive.today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31\nWorldroots, a selection of art and genealogy of European nobil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Web site on the Royalty, the Nobility, the History and the Patrimon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85", "title": "政治家", "text": "政治家(英语:statesman),在中文里是一个正面的名词,用于正面肯定的用法,与具有贬意的“政客”一词的用法不同。“政治家”一般是指从事或积极投入政治的政治人物,且其有理想,能为国家与人民著想,其动机著眼于民众的福祉、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许多人确实在政治上相当有建树,堪称国之栋梁,或为后世之楷模。他们通常对政府管理事务非常熟练,或者在促进国民福祉及全体利益上有重大的影响力。\n\n简介\n有的政治家在政府中担任显要职务,有的则充当政府智库的幕僚或者顾问人员,在政府担任显要之物的有行政、立法、司法的权力,并且于民生、财政、经济、资讯、军事、科学、教育、交通、文化、体育等事务上有著一定的领导力,且能做出巨大的贡献。许多政治家即使已辞世多年,但其影响力至今仍在。\n美国作家克拉克(James Freeman Clarke)认为:“政客是为了下一次的选举,政治家却是为了下一代。”政治人物若能为了下一代子孙的尊严、自主与幸福著想,才是真正的政治家;相对地,有些政治人物为了继续保有自己的权位与利益,总是想尽办法与用尽手段,只为了当选与连任,那就是政客了;然而也有说法指出,很多政治人物固然短视近利、不会想到未来,但其实人类社会多半是先解决当下的问题再说,而这样做还比严格规划长远未来的发展还来得有效,绝大多数的时候政治人物是受情势压力影响而没办法考虑未来,而不是真的没有想到未来。\n而政客和政治家还有一种分类方式,政客的手段通常流于表面,易于被人民看透其劣处,而政治家所做的事通常让人民觉得光明正大,然而实质手段却可能比政客恶劣只是常人所无法判断,但是政治家主要目的是改善该国或世界福祉,或行大破大立之维新;而政客为政之目的为捍卫该人或其所代表之利益团体之利益而已,因为利益所囿,政客自然不愿改新事物;但观感好劣判断不易,不同观看或有不同定义,甚至会随时代改变而有新看法。\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政治家\n\n参见\n\n政治:政治人物\n政治学:政治学家"} +{"doc_id": "1186", "title": "软件版本周期", "text": "软体版本周期是指电脑软体的发展及发行过程,如右图,从pre-alpha(准预览版本)发展到alpha(预览版本)、beta(测试版本)、released candidate (最终测试版本)至最后的release/gold(完成版)。\n\n开发期\npre-alpha\n有时候软体会在alpha或beta版本前先释出pre-alpha版本。一般而言相对于alpha或beta版本,pre-alpha版本是一个功能不完整的版本。\n\nalpha\nalpha版本仍然需要测试,其功能亦未完善,因为它是整个软体释出周期中的第一个阶段,所以它的名称是“alpha”,希腊字母中的第一个字母“α”。\nalpha版本通常会送到开发软体的组织或某群体中的软体测试者作内部测试。在市场上,越来越多公司会邀请外部客户或合作伙伴参与其测试。这令软体在此阶段有更大的可用性测试。\n在测试的第一个阶段中,开发者通常会进行白盒测试。其他测试会在稍后时间由其他测试团体以黑盒或灰盒技术进行,不过有时会同时进行。\n\nbeta\nbeta版本是软件最早对外公开的软体版本,由公司外的第三方开发者和业余玩家等参与公众测试。 因为是alpha的下一个阶段,所以为第二个希腊字母beta (β)。 一般来说,beta包含所有功能,但可能有一些已知问题和较轻微的程序错误(bug),要进行除错(debug)。beta版本的测试者通常是开发软体的组织的客户,他们会以免费或优惠价钱得到软体。Beta版本亦作为测试产品的支援和市场反应等。\n其他情况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称法,例如微软曾以community technology preview(简称CTP,中文称为“社群技术预览”)为发布软体的测试版本之一,微软将这个阶段的软体散布给有需要先行试用的使用者或厂商,并收集这些人的使用经验,以便作为进一步修正软体的参考。\n\nrelease candidate\nrelease candidate(简称RC)指可能成为最终产品的候选版本,如果未出现问题则可释出成为正式版本。在此阶段的产品通常包含所有功能、或接近完整,亦不会出现严重问题。\n多数开源软件会推出两个RC版本,最后的RC2则成为正式版本。闭源软件较少公开使用,微软公司在Windows 7上应用此名称。苹果公司把在这阶段的产品称为“golden master candidate”(简称GM candidate),而最后的GM即成为正式版本。而 iOS 自 14.2 开始亦采用 RC 称呼处于此阶段的版本状态。\n\n完成期\n生产商发放\n生产商发放(release to manufacturing,缩写RTM)是软件产品准备交付时使用的术语,来自于以前还需要使用实体载具(光碟,硬盘等)来进行安装的时代。某些电脑程式以“RTM”作为软件版本代号,例如微软Windows 7发行零售版前的RTM版本主要是发放给组装机生产商用,使制造商能够提早进行整合工作或解决软件与硬件设备可能遇到的错误。RTM版本不一定意味著创作者解决了软件所有问题;仍有可能向公众发布前更新版本。以Windows 7为例:RTM版与零售版的版本号是一样的。\n\n一般可用\n一般可用(general availability, 缩写GA)是所有必要的商业活动已经完成,该软件产品已经可以发售的阶段。然而,这取决于语言、地域和电子设备与媒体的可用性,有些地区之间可能会有上市时间的延迟。商业活动可能也包括安全性和合法测试,以及本地化和全球销售的可能性评估。RTM与GA的间隔可能会是1周或几个月,因为在此过程中需要进行许多商业活动。在这个阶段,可以说软件已经“上线”了。\n\n网络分发\n网络分发(release to the Web,缩写RTW),或称Web发布,是一种利用互联网进行分发的软件交付方式。制造商在这种类型的发布中并不生产实体软件工具,而会借由OTA来进行发放。随着互联网使用人数的增长,RTW变得越来越普遍。\n\n稳定版\n稳定版本来自预览版本释出使用与改善而修正完成,通常是初始版本进行几个小更新后的版本。为目前所使用的软件在符合需求规格的硬件与操作系统中运行不会造成严重的不相容或是硬件冲突,其已受过某定量的测试无误后所释出者。\n\n软件支持\n在软件的生命周期内,有时会发布新版本、补丁或服务包。例如Windows XP,其32位有3个服务包,64位版本有两个。这些服务包包含以单个可安装软件包的形式提供的更新、补丁和功能增强,也有新功能提供。一些软件,例如防病毒软件和游戏,需要长期的更新支持。\n\n软件寿命结束\n当软件不再销售并已被停止支持时,该产品即达到使用寿命终止阶段。但忠实用户群可能会继续存在,甚至是持续很久。例如Windows 7尽管已于2015年和2020年分别停止主流支持和扩展支持,但在全球仍有一定的占有率。\n而Windows XP更是在支持结束6年后(2020年)市场占有率才终于跌破1%,甚至导致微软在支持结束后多次破例为Windows XP发布紧急安全补丁\n\n参见\n\n发布管理\n滚动发行\n软件部署\n软件版本号\n软体生命周期管理\n长期支持\n抢先体验——一种在电子游戏开发中突破传统版本发布模式的新机制\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1190", "title": "东德", "text":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语: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缩写作 DDR),简称民主德国(民德)或东德(Ostdeutschland)是1949年至1990年间存在的一个中欧社会主义国家。1949年10月7日在德国苏占区成立,首都为东柏林。民主德��位于现今德国的东北部,面积为107,771平方公里,与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波兰接壤,北部为波罗的海。1990年10月3日并入西德完成两德统一后终结。\n民主德国执政党是德国统一社会党,其他政党组织通过德国统一社会党领导的“民主集团”和“全国阵线”参与政治活动。 冷战期间,西方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苏联的一个卫星国。1948年,苏联占领当局将权力移交给德国的共产党领导人,随后在1949年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由于建国初期部分人民受西方影响,对国家政治和经济体制不满,遂于1953年发生了六一七事件,苏联驻德部队参与对暴乱镇压。东德成立初期面临着严重的人口外逃问题,在1950年代有270万东德居民由于政治或经济因素非法越境到西德,但同时亦有部分西德居民前往东德。除建立两德边境外,1961年东德政府更沿西柏林边境修建了柏林墙以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逃往西方。国家教育机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培养社会主义特性的人才。在1989年前,政府由德国统一社会党及联合党派掌握,其对各岗位的干部选拔政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经济体系为计划经济,依照五年计划组织生产并分配消费品。其国民经济高度国有化,对先前的私有企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以人民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贸易组织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等集体生产单位替代。随后1963年解冻期,民主德国提出了“新经济体制”的指导方针,1971年德国统一社会党八大提出了“在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提高效益、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方针。此后10年,民主德国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5%,国民收入平均增长4.6%。东德建立了就业保障制度,且与西德相比具有较高的妇女就业率,东德也成为了当时东方阵营中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国家对日用消费品采取补贴措施以降低物价,然而国民经济无法满足居民对部分食品和高档消费品的需求,因此不得不通过从西方进口,亦同时增加了国家的债务。\n政治以及经济上的长期问题导致东德居民出现不满情绪,在昂纳克拒绝效仿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改革后,东德的离境人数开始增加,并爆发了持续的抗议活动。1989年东德发生了一场非暴力的革命,当时戈尔巴乔夫领导的苏联政府拒绝干涉这一事件,最终这场革命结束了统一社会党的一党专政。次年,东德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次自由选举,随后通过国际多方协商签订《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以及多次妥协之后,东德于1990年10月3日并入西德达成两德统一,德国结束长达近半个世纪(由东西德各自成立到重新统一相隔41年左右,如果从二战后英美法苏分区占领德国开始计算则为约45年)的分裂状态。但直到1994年,苏联西方集群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驻德集群才撤出前东德地区。\n\n称呼\n东德的正式名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缩写为DDR,这一缩写形式在东德媒体频繁使用,特别是在1968年东德政府颁布第二版宪法时对西德访客着重宣传。\n由于部分西德人质疑东德的主权合法性和宪法,在冷战冲突时有时也使用东部地区(Ostzone)、苏维埃区(Sowjetzone)、潘科(东德领导人居住地,亦以“潘科的领导人”代指东德领导层)指代东德。西方媒体和外交官倾向于使用其他的名字,例如中部德国,这一称呼来自东德位于1937年前德国版图的中部。\n使用苏联占领区(Sowjetische Besatzungszone,缩写为SBZ)的人通常意在强调东德缺乏独立的主权,最初西方媒体也使用这一缩写。部分人为了避免使用东德的正式国名有时也会使用东部一词(Ostzone或der Osten),一些东德人也会使用这一名称。\n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德和其媒体最终也接受了DDR这一缩写,但德语中东德国(Ostdeutschland)对于德国本国人却不常用,因为这通常指代德国前东部领土。\n德语中西德国(Westdeutschland)一词通常在日常使用中指代西德。但除西柏林居民外,德国人传统上一般不被认为此词等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n\n领土范围及行政区划\n东德的领土范围,包含今日德国境内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罗斯托克)、布兰登堡(科特布斯)、萨克森(德累斯顿、莱比锡)、萨克森-安哈特与图林根等邦(州),再加上大柏林地区的东半部。\n1952年前,东德的行政区划仍为传统上德国的五个州。1952年,东德开展行政区划改革,解散五州并成立14个区(Bezirke),每个区均��中心城市的名字命名:\n\n东西柏林问题\n1945年,纳粹德国投降后,根据二战时盟国的有关协定,柏林被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东柏林为苏联占领,而西柏林则为美英法共同占领。1948年,东西柏林正式分裂。1948年6月至1949年5月,苏联从水陆两路封锁西柏林,后解除封锁。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东柏林成为民主德国的首都。但西柏林实际上依然为美英法三国共同控制,虽然联邦德国基本法和西柏林宪法规定西柏林隶属于联邦德国的一个州,但是,西方三国认为该规定同柏林的现实地位不符,宣布该条款暂不生效,但认为西柏林与联邦德国间有著“特殊关系”,同意西柏林在司法、经济、财政、货币和社会制度方面同联邦德国一体化。1961年,为阻隔东德人迁往西德,东德政府在苏联政府授意下,在东柏林的一侧修建了举世闻名的柏林围墙,直至1989年柏林围墙倒塌,东德合并到西德。\n\n历史\n政治\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政治可以分为四个历史时期:1949到1961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时期;1961到1970年柏林墙的修建减少了逃亡行为,东德经历了一段稳定的时期;1971到1985年被称为昂纳克时代,此时民主德国加强了与西德的关系;1985到1989年东德逐步走向衰亡。\n\n宪法\n东德宪法进行了若干次更改,反映统一社会党的领导和相关的政策,并体现政党和群众团体组织中的“民主集中制”原则。\n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第1章,第1条规定:\n\n德国是由德国各州组建的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和国。\n1968年宪法:做出修改以强调社会主义性质和统一社会党的领导作用:\n\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德意志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工人阶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由城市和乡村中的劳动人民构成的政治实体。\n1974年宪法修正案:根据东西德达成的协议,两个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宪法移除了与德意志民族有关的叙述:\n\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一个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是由工人阶级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领导的,由城市和乡村中的劳动人民构成的政治实体。\n东德宪法规定部长会议为东德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政府内阁),并为人民议会选举产生。部长们来自国家阵线中的不同党派,但实际上不及统一社会党中央委员会有影响力。\n\n政党和组织\n东德的执政党是统一社会党。这个党在1946年在苏联的指导下由苏占区的德国共产党和德国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波茨坦协定规定苏联须支持建立德国和其他华约国家的民主政体,因此亦允许存在一些非共产主义的政党。所有的东德政党必须在民主德国国家阵线注册登记。除统一社会党以外,在国家阵线注册的政党还有:\n\n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统一后与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合并。\n德国农民民主党,此党由于农民在经济中的地位而具有特殊意义,统一后与西德基督教民主联盟合并。\n德国自由民主党,统一后与西德自由民主党合并。\n德国国家民主党,统一后与西德自由民主党合并。\n在德国统一之后,统一社会党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并于西德劳动社会公平党联合成立德国左派党。\n民主德国亦存在许多群众组织,以鼓励整个社会中对政治较少关注的民众参与到统一社会党引导的政治生活中来。这些组织包括:\n\n 自由德国青年团\n 恩斯特·台尔曼少先队\n 德苏友谊协会\n 德国工会联合会\n 民主德国妇女联合会\n 农民互助协会\n 体育与技术协会\n文化联盟\n\n领导人\n议会和选举\n东德的议会被称为人民大会,并存在选举。选举相对简单,选票通常只写有一个候选人名字,选民只需要把选票放入票箱中即表示赞成。只有用笔在候选人名字上划线才能表示反对,且投票时没有任何保密措施。反对的后果通常是严重的:选民可能丢掉工作或是从学校开除,并被史塔西严密监视。\n社会组织的代表也在人民大会占有席位,例如自由德国青年团、自由德国贸易联盟和德国民主妇女联盟。\n不在人民大会占有席位的东德重要社会团体有德国体育体操协会和人民阵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德苏友谊协会。\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人民大会中的席位是固定的,共计500席,分配情况如下:\n\n1949年东德曾效法议会民主制将立法机构分为“联邦议会”和“人民议会”的两院制,1952年行政区划调整废除州制后,联邦议会逐步被取消,并于1958年废除。立法机构遂成为人民议会的一院制。\n\n妇女和家庭政策\n东德妇女和家庭政策的法律依据是1950年通过的《产假和保护妇女儿童权利法》。到1989年为止大约92%妇女参与了工作,这一指标显著超过了西德的数据。妇女就业所对应的女性解放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弥补离开东德的男性技术工人的空缺。然而担任在领导岗位的妇女却并不多。\n政府通过建立全面的婴幼儿保健系统促进妇女就业。作为政府的家庭政策,政府将为有孩子的夫妇优先分配专项贷款和住房。1972年《堕胎法》通过后妇女允许在怀孕的前十二个星期内流产,而1973年到1980年间的新生婴儿数目仍上升了三分之一。\n在日常生活中妇女需要承担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根据1970年的调查,妇女平均每周从事47小时的家务劳动,男子从事约6小时,其他情况约4小时。\n\n政治反对者及压制\n东德反对派别(DDR-Opposition)一词指代东德存续四十年中诸多不同形式和目标的异见者。早期对东德反对派通常通过清洗和有选择性地起诉压制。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布拉格之春影响,出现了许多致力于推进人权、和平与裁军以及反对环境污染的反对派团体。许多新教教会为反对派提供支持,为其提供活动场所和印刷工具。\n直到1989年秋新论坛成立前,东德的公民权利运动大多旨在促进改革,绝少目的为废除东德政府。但反对派仍受严密监视,特别是国家安全部史塔西(东德居民俗称“听和看公司”,德语:Firma Horch und Guck)的官方和非官方线人的监视。持不同政见者会因程度不同遭受政治迫害、骚扰或长期监禁,帮助东德居民叛逃西方的人有时会被史塔西据秘密指令绑架。\n史塔西在所谓的“拘留中心”(Untersuchungshaftanstalten des MfS)中运用虐待和单独监禁等诸多强制手段使政治犯坦白供认。20世纪60年代后,虐待等酷刑渐渐变得少见,而更多使用心理折磨来拖垮政治犯的意志,这种转变的原因之一是施加心理折磨很难取证。\n\n军事\n国家人民军\n由于东德在美苏冷战中靠近西方的地理位置,东德以国家人民军作为军队,其水平在华约中是最为先进的。下分以下四个军种:\n\n地面部队\n人民海军\n航空部队—防空部队\n边防军\n每个成年男子必须参加18个月的强制兵役。对于身体原因和由于宗教因素或持异议不能正常服役者,会被送入建筑队(Baueinheiten)。这是1964年东德政府设立的工程建设组织,以回应新教教会所施加的压力。东德武装力量中也包含一些准军事化后备力量,如工人阶级战斗队、德国人民警察以及被称为“党的剑与盾”的国家安全局——史塔西。\n\n在东德的苏联驻军\n苏联驻德国集团军拥有超过30万的苏联士兵,该集团军来自于苏联占领军,以确保东德军事力量与西方的平衡。苏联驻德国集团军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进攻性武器。考虑到战争中先发制人的因素,20世纪60年代苏联开始在东德部署核武器。根据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苏联驻德国集团军于1986年开始撤出东德,1994年全部撤出德国。\n\n人口\n东德人口从1948年的1,900万减少到了1990年的1,600万,大概400万人口从奥德河-尼斯河线以东迁移而来。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移民,在1961年柏林墙修建之前大约四分之一居住在东德领土上的德国人离开了东德,并且自那之后东德的出生率一直很低。但在统一前几年东德的出生率超过了西德。相比而言,在这段时间里东德的邻国波兰的人口从1950年的2,400万增长到了3,800万,为东德人口的两倍。\n\n经济\n像其他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东德实行计划经济,跟苏联相似,与实行市场经济或混合经济的多数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国家建立全面的生产计划、生产目标、价格,并根据计画调拨资源。生产方式几乎完全由国家所拥有。如在1985年,国营企业或集体生产所得产值占国民净收入的96.7%。居民按照固定的价格购买产品,由国家提供80%的基本供应费用,从食品到住房价格均固定。\n德国统一社会党管理和控制国家的经济以及社会的各方面,拥有最高的领导地位。在采纳总书记的报告并制定了未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草稿)后,德国统一社会党开始在国会正式行使它的领导角色。\n东德也存在极少量私营部门,但并非毫无意义。1985年,约2.8%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私人企业。私营部门包括私有农夫和花匠、独立工匠、批发商和贩商等。个体经济受“自由职业者”(如艺术家、作家等)的管理,虽然是个体经营,但被政府严格调控。1985年在私营经济中,个体经济所占比例第一次有了少量增加。根据原东德统计,私有企业主的数目从1984年的大约500人增加到1985年的大约176,800人。某些私营部门的运作对德��统一社会党和整个社会体系有相当重要的影响。例如,鼓励私有经济,提高私有经济的主动性成为国家用来改善人民生活水准、促进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n著名的东德出口产品有柏卡牌相机,特拉贝特、瓦尔特堡、IFA工厂出产的汽车,猎枪,六分仪以及腕表。\n直到20世纪60年代,东德仍遭受着糖、咖啡之类的基本食物的短缺。一些在西方有亲戚或朋友并且在国家银行有外汇账户的东德人,可以在外汇商店购买西方及出口级别的东德物品。\n\n贸易\n东德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各种商品、食品和原材料依赖进口,且东德货币不能自由兑换。贸易额以百万美元计如下:\n\n地方经济\n北部地区\n北部的罗斯托克区、什未林区和新勃兰登堡区是东德主要的农业区。临近波罗的海的罗斯托克区发展航运业,其中的罗斯托克港具有发达的造船业,它也是与苏联东欧最重要的贸易港口。此外什未林和新勃兰登堡具有发达的金属加工业和轻工业。\n\n中央地区\n马格德堡区、波茨坦区、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区、科特布斯区农业蓬勃发展。科特布斯是东德最大的褐煤产区,区内的能源产业占东德能源生产的约40%。由于东德政府的投资和建设,艾森许滕施塔特(原斯大林施塔特)具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其发展水平与西德相当。马格德堡发展机械制造业。\n\n东柏林地区\n东柏林地区的工业、通信、服务业蓬勃发展。东柏林保留有西门子公司和AEG公司,发展电器及电子产业。\n\n南部地区\n德累斯顿区、卡尔·马克思城区、莱比锡区、哈雷区是东德南部的工业区。哈雷区具有繁荣的化工行业,占东德生产总量的约40%。卡尔·马克思城区的纺织行业更是一枝独秀,占东德的总产量的50%。此外茨维考还是著名的特拉贝特轿车的产地。\n\n西南部地区\n埃尔福特区,格拉区,苏尔区也是东德的主要工业区。爱尔福特和耶拿主要为电子和光学行业,艾森纳赫发展汽车制造业。\n\n环境\n2009年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东德的生态环境可以被形容为是“灾难性的”。由于广泛使用褐煤,该国排放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是所有欧洲国家中最高的。由于空气污染,男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哮喘死亡率是欧洲平均水平的两倍多。约有120万人不能获得符合标准的饮用水,1989年的东德的所有湖泊和河流中只有1%到3%没有被污染,只有58%的居民生活在有污水处理厂的地方,森林面积的52%被破坏。仅有不超过40%的废物被妥善处理,对于危险废物亦没有高温焚化炉。1970年当局以环境数据会被阶级敌人用来抹黑为由,将环境数据列为“机密信息”。20世纪80年代初后将其在档案局定为“机密资料”。任何对环境政策的批评也会被无情地镇压。\n东德通过从西方国家的进口废弃物(主要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获取外汇收入。对西德企业而言,将废物运送到东德处理的成本仅是送到西德垃圾填埋场处理成本的十分之一,因此尽管运输费用相对较高,西德企业及地方政府会选择运送废弃物至东德。处置废弃物得到的收入通常由地区商业协调委员会和国家安全部管理,很大一部分资金被转移至所谓的“昂纳克账户”和“米尔克帐户”上,并由居住在万德利茨的统一社会党精英阶层使用。1980年代中后期,西德以及东德居民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对于东德进口废弃物采取消极的态度,但东德处理进口废弃物时并不能达到西德的环境标准。讽刺的是,1990年德国统一后这些垃圾填埋场又被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接管。\n东德生产的特拉贝特和瓦尔特汽车使用过时的二冲程发动机,其废气对环境造成了显著污染。由于其中含有烃,废气具有明显气味和颜色。而同时期四冲程且不加装催化转换器的发动机相比而言,其氮氧化物排放只有两冲程发动机的十分之一,这是导致酸雨和烟雾的原因。其一氧化碳排放尚在正常标准内。\n\n交通\n公路\n1960年东德具有12,335公里的国道,33,144公里的区级道路和1,378公里的高速公路。高速公路允许的最高速度为100公里/小时。\n\n铁路\n德国国营铁路于1949年在苏占区成立,部分继承自原德意志国铁路。1993年和西德的德国联邦铁路合并,于1994年共同成立德国铁路股份公司。\n\n航空\n国际航空公司是东德的国家航空公司,其下属部门也负责管理所有其他商业飞行活动(农用飞机、交通管制、机场管理)。成立于1958年,1991年被解散。\n\n东德过境交通\n依照1945年波茨坦会议的规定:\n\n14条:德国分区占领期间应被视为一个单一经济体,为此应在以下领域确立共同的政策:\n……\nG)交通运输系统\n并在实施时适当考虑当地条件。\n\n西德公民被允许通过东德交通往来西柏林,1972年5月26日两德签订了《过境协定》更使其常态化。\n通过公路过境的旅客被严格禁止与东德公民的直接贸易和接触。并且必须尽可能不中断地通过,只被允许在高速公路休息区或加油站短暂停留。为了检查高速公路上的情况,史塔西有时会驾驶西德车辆冒充西德旅客监视海关和高速公路工作人员。\n乘火车通往西柏林的旅客在东德边境换乘东德列车,由于快速通过沿途的所有东德车站,这种列车得名绰号“电鳗”(Zitteraal)。《过境协定》签订后旅客数量显著增加,为了提高过境列车的利用率有时编挂列车节数多达15辆,这是欧洲铁路客运列车所允许的最大长度。\n过境签证费和过境交通收费为东德提供了显著的经济利益。有时西德政府会报销个别旅客的签证费。1972年后达成了过境协议,签证费用将统一支付给东德政府而不单独收费。\n\n文化\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文化的官方任务是促进社会主义。东德宪法第18条“社会主义文化”指出国家宪法保护并提倡服务社会主义的艺术。宪法后期又另外指出“艺术的创作基础是艺术家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20世纪50年代东德官方鼓励“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艺术形式,以期望艺术能够描绘社会主义的生活并且显示在东德工作和生活的幸福。东德从国家层面引导文化和教育的发展。1968年宪法提出倡导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劳动人民的文化生活,并且艺术家贴近人民:“将健身、体育和旅游疗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元素,促进全体公民身体和智力的全面发展。”\n在1957年东德只有86座剧院、40个交响乐团、11,092座图书馆、284家博物馆、803座文化中心、451家俱乐部、6个艺术合唱团和3078家电影院;而在1988年分别为18,505座图书馆、1838座文化中心、962座青年俱乐部和111家音乐学院、213家剧院、88个乐团、808个电影院、741个博物馆和117个动物园。\n\n音乐\n由于西德电视和广播可以覆盖东德的大多数区域,西方对东德音乐影响很大。西方的影响致使东德境内产生了许多地下流行乐小组。在东德,Puhdys和Karat是较受欢迎的主流乐队,大多数艺术家使用国营AMIGA唱片的厂牌。像其他东欧国家一样,摇滚乐被视为“西方颓废的象征”,但常常以舞蹈音乐、轻音乐的形式传播且仅被允许以德语演唱。虽然年轻人并不认同这种做法,但这是统一社会党领袖的规定。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当局需要仔细检查歌词内容是否包含反政府倾向。\n政府对古典音乐持支持态度,大致保留了五十余个交响乐团,例如柏林的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等。东德政府尤其重视在东德领土上出生的巴赫,在巴赫出生地艾森纳赫亦花费许多资金建成了博物馆,在莱比锡巴赫档案馆收藏了他的许多信件和其作品的演奏录音。每隔两年许多东德儿童会到东柏林参加巴赫音乐演奏比赛,每隔四年将举行国际性的巴赫钢琴及弦乐演奏比赛。\n巧合的是,东德国歌‘从废墟中崛起’的作曲家汉斯·艾斯勒正是在巴赫故去之地莱比锡诞生的。\n\n电视和广播\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受国家控制。民主德国广播电台是自1952年到德国统一期间东德的官方广播电台。东德官方的对外广播电台是柏林国际广播电台。然而,西方电台和电视台的信号可以容易地在东德境内接受到。西柏林的美国占领区广播电台(RIAS)亦是专门为东德听众制作节目的电台。\n东德的国家电视台是民主德国电视台(1990年后更名为德国电视台),建立于1952年,下分两个国家级电视台:DFF1台和DFF2台,德国统一后此两台变为地区性的电视台:中德广播公司(MDR)和柏林-勃兰登堡广播公司(RBB)。\n对于收看西德电视节目的家庭,房顶的电视天线角度会有所不同。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这些收看西德电视节目的人往往会被爱国的邻居或是自由德国青年团员告发。然而80年代后当局容忍了收看西方电视节目的行为,甚至允许带有既接收东德电视节目又接收西方电视节目的大型天线和有线电视存在。东德电视台亦制作了《黑频道》等节目应对东德居民普遍收看西德节目的现实,但收效甚微。据莱比锡青年中心统计,从1976年到1988年每天只看西德电视年轻人比例从14%提高到了56%。\n\n著名建筑\n柏林东站\n柏林红色市政厅\n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n共和国宫\n亚历山大广场\n乌拉尼亚世界钟\n柏林电视塔\n教师之家\n马克思-恩格斯广场\n新岗哨\n莱比锡布商大厦\n森柏歌剧院\n莱比锡民族大会战纪念碑\n\n体育\n东德在自行车、举重、游泳、体操、田径、拳击、滑冰和冬季运动等项目具有领先地位,这主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曼弗雷德·霍普纳医生的领导。\n东德体育成功的一个原因是兴奋剂的使用,特别是合成代谢类固醇,这是一种在国际奥委会实验室检测出最多的兴奋剂。东德实施了部分国家主导的兴奋剂计划以帮助提高竞技成绩,使这个人口较少的国家成为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获得了大量奥运会和世锦赛金牌。\n成功的另一个因素是对东德年轻人的系统培养。鼓励在校体育教师寻找6至10岁具有天赋的儿童。对年龄较大的学生安排就读重视体育(例如帆船,足球和游泳)的文法学校。这一政策也被用于在音乐或数学方面有才华的学生。\n\n教育\n在1957年东德有10,471座普通教育学校(包括1150座中学和373座高中),1988年公立学校的数量减少到5907座。1950年有1583座职业学校,而1988年为955座。在1957年有307座高级技术学校、46所高校(包括六所大学)和5个学院。1988年有237所学校、53个学院和大学。\n东德从1960年为所有儿童设置了从幼儿园到理工中学的十年义务教育。东德教育系统的主要特点是:\n\n八年级前所有儿童接受统一的课程教育,十年级后开始通过考试分流。\n教育目标重视未来的工作需要。重视数学和自然科学,而人文学科上采用统一的教学标准。\n教育单位负责使毕业生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就业。\n而东德大学的退学率显著比西方国家低。教师和中央计划单位负责安排学生的升学和就业,选择职业的自由往往是有限的。\n\n宗教\n无神论\n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论述基本上是无神论的,东德共产党寻求基督教与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并且希望基督教社群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在开始时无神论并不受到官方重视,在1950年代冷战紧张时期,无神论成为对国内外宣传的重点。大学中设置了“科学无神论”的学科并发表了许多相关的文献。在60年代晚期对无神论的宣传渐渐平息下来,但在1973年重新成为了官方和学术机构的研究重点。虽然对东德政治重视无神论,但这并不妨碍其与信仰宗教的东德公民的合作。\n\n新教\n宗教改革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东德地区90%都是路德派新教徒,在1956到1971年间东德路德教会改变对政府的反对态度开始合作。从东德成立开始,统一社会党即着力减少宗教对东德新一代的影响。教会因此开始开始保持同政府的距离,教会成员的减少和对青年信徒的歧视使在1956年时教会有条件地开始和政府合作。\n\n天主教\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境内的罗马天主教会和罗马教廷保持密切的联系,在战后早先几年,这种关系是紧张的。天主教会和部分主教拒绝与东德政权合作并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学说,主教通常被史塔西严密监视。\n1945年后天主教会和从德国东部领土迁移过来的天主教会完成了合并。1980年早期,政府期望和新任主教合作,但其仍通过主持未授权的集会和与国外联系等来保持与政府的相对独立。\n\n假日\n东德情结\n东德情结(Ostalgie)来自德语中Ost(东)和Nostalgie(怀念)两词。东德人最初对1990年冷战结束德国统一表示欣喜。但随后很多东德人发现一些西德人认为西德是统一的胜利者而东德是失败者,这导致了部分东德人对西德人的不满。另外在统一后数年东德的情况并不乐观,许多东德教授到西德寻找工作并且失业率激增。这些现象使许多东德人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并加强了他们对东德人这一身份的认同。这也导致了一些原东德居民怀念东德时期的部分事物,例如安排就业和一些国家福利。这在影片《再见列宁》中也有所反映。\n\n外交\n在1970年之前,只有26个国家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建交,1972年两德关系正常化后,东德的主权国家身份被越来越多国家所认同。截止1990年10月3日,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主权国家有共计139个,其中较早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的有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等。1949年10月2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是为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国家之一。此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为仅次于苏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大援助国。同为分裂政权,东德与朝鲜关系密切,是第一个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东欧国家,也是朝鲜的第三大经济支援与第一大学术来源。\n两德统一之前,虽然东德认为两德为两个主权国家,但西德并不承认东德为政权主体,因此两国互设“常驻代表处”处理两德事务,但事实上,其等级就是大使馆,法源是基于《两德基础条约》的第八条设立。\n\n主要经贸、军事往来对象\n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n 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至1960年代中苏决裂)\n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后为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n 朝鲜\n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直至1960年代苏阿决裂)\n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n 波兰共和国(后为 波兰人民共和国)\n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后为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n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n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后为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n 蒙古人民共和国\n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n 越南民主共和国(后为越南统一后的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n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n 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n 阿富汗民主共和国\n 社会主义埃塞俄比亚(后为 衣索比亚人民民主共和国)\n 索马里民主共和国(直至1977年欧加登战争)\n 贝宁人民共和国\n 刚果人民共和国\n 安哥拉人民共和国\n 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n 古巴共和国\n 印度共和国\n 印度尼西亚共和国(直至1965年九三〇事件)\n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后为 阿拉伯埃及共和国,直至1973年赎罪日战争)\n 伊拉克共和国\n 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n 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n 马达加斯加民主共和国\n 尼加拉瓜共和国\n 塞舌尔共和国\n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n 格林纳达\n 几内亚比绍共和国\n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民主共和国\n 佛得角共和国\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n东德领导人\n西德\n德国\n德国新邦\n东德情结\n德国历史\n德国政治\n德国国内边界\n两德统一"} +{"doc_id": "1193", "title": "南韩", "text": "大韩民国(韩语:대한민국/大韩民国 Daehan Minguk),简称韩国(한국/韩国 Hanguk)或南韩(남한/南韩 Namhan),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的共和制国家,首都为首尔特别市。韩国国土三面环海,西南濒临西海(黄海),东南紧接大韩海峡(朝鲜海峡),东边是东海(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相邻,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45%),人口约5,169.2万。\n韩国是二十国集团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亚太经合组织(APEC)和东亚峰会的创始国,亦是亚洲四小龙和未来11国之一。20世纪60-90年代,韩国经济在政府“出口主导”经济战略的推动下,飞速发展,创造出“汉江奇迹”。目前韩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计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世界排名第1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1,396美元,名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已发展国家名录。\n韩国政治体系为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韩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最高行政权,有权任命国务总理等政府官员,自1987年起由韩国国民直接选举产生,一届任期为5年,只能担任一届。韩国国会为一院制立法机关,通过单一选区制和比例代表制结合的方法选举,每届任期为四年。韩国实行多党制,其中,右翼的国民力量和中间偏左的共同民主党是韩国最大的主流政党,左右韩国政坛。韩国司法机构独立于行政机构和立法机构,其最高司法机构是韩国大法院,成员由总统任命并由国会批准。另外韩国还设有宪法法院,用于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n\n国名\n大韩民国声称其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自称“韩国”(한국/韩国),得名于古代的三韩,而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称作“北韩”(북한/北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亦声称其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自称“朝鲜”(조선/朝鲜),而称大韩民国为“南朝鲜”(남조선/南朝鲜):4,直到2024年1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调整对韩政策、废除对韩部门为止。\n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92年与韩国建交前,一直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视为代表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府,拒绝承认大韩民国,并以“南朝鲜”称之,直到1992年两国建交后,才改以“韩国”称之。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在1992年与韩国建交前,亦称大韩民国为“南朝鲜”(越南语:Nam Triều Tiên)。中华民国在与韩国断交以前,将大韩民国视为朝鲜半岛唯一合法政权并拒绝承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澳门民间及海外华人习惯称大韩民国为“韩国”或“南韩”,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朝鲜”或“北韩”。不过韩国驻台代表部曾发公函致台湾各大媒体,要求使用“韩国”而勿用“南韩”,时任中华��国外交部亚太司副司长李宗芬表示尊重韩国意见,并称外交部使用的称法一直为“韩国”或“Republic of Korea”。\n由于“朝鲜”和“韩”在西方语言中的称法均取自朝鲜半岛的古代王朝高丽(Korea、Corea、Coree等),因此没有类似汉字文化圈在使用“朝鲜”和“韩”上的差异。大韩民国正式英文名为Republic of Korea,通称South Korea。在西方的朝鲜半岛移民绝大多数来自韩国,故有时亦简称为Korea。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文通称North Korea,但极少简称Korea。\n\n历史\n朝韩分治前\n根据考古所得,早在远古时期朝鲜半岛就已有原始人类居住。平壤祥原郡黑隅里遗址、忠清南道公州石壮里和马岩里遗址、忠清北道上诗里和浦田里遗址相继发现表明旧石器时代朝鲜半岛南北部都有人类生息:10-16:28-30:42-43。朝鲜半岛历史最初的奴隶制国家是古朝鲜:25。“朝鲜”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尚书大传》对其含义的解释为“朝日鲜明”。对于古朝鲜的建国存在檀君朝鲜和箕子朝鲜两种说法。由于文献中箕子朝鲜内容的矛盾,加之考古发现的不足和朝韩民族主义因素等原因,箕子朝鲜的说法已被朝韩主流所否定。有人甚至认为箕子朝鲜是汉四郡时期的汉人或是后世慕华者编造出来的:17:26-28。公元前194年,卫满发动政变推翻古朝鲜准王即位,但继续沿用古朝鲜的国号,史称“卫满朝鲜”。公元前108年,卫满朝鲜被西汉所灭:33-35:18。\n进入四世纪以后,高句丽在鸭绿江流域兴起,统一北部的各部落国家及灭亡汉四郡。在西南部,百济灭马韩54国。东南部的辰韩也由12国合并为新罗。弁韩12国被伽倻所吸收,后来又与新罗融合。朝鲜半岛形成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鼎立时期,史称“三国时代”:16-36:30-35:43-46。公元7世纪新罗联合唐朝先后灭百济和高句丽。676年罗唐战争后,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丽故地被唐朝渤海国等继承:47-49:33-35:45-46。十世纪初,统一新罗分裂成为后三国(后高句丽、后百济、新罗):104。918年,高句丽大将王建统一后三国,改国号“高丽”(高丽时代阿拉伯商人将此名称传播到欧洲世界,欧洲语言Korea、Corea的语源就是“高丽”):60-106:37-38:46-48。\n\n1392年,高丽大将李成桂推翻高丽政权改元建国,史称“朝鲜王朝”。朝鲜王朝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大王时期,王朝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国内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条件。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朝鲜王朝由于遭到后金和倭的攻击而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9世纪后开始日益衰落。1876年,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依靠西方先进武器迫使朝鲜王朝签订《江华岛条约》,取得自由勘测朝鲜半岛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115-161:37-48:47-48\n清在甲午战争战败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后,高宗闵妃欲联合沙俄牵制日本,推翻朴泳孝亲日内阁,组建亲俄内阁,遭日本右翼杀害,史称“乙未事变”。此后的金弘集亲日内阁颁布“断发令”等改革法令,遭到朝鲜民众反对。以乙未事变和断发令为导火线,朝鲜爆发全国性大规模反日义兵运动,金弘集内阁垮台:441-445。俄馆播迁后,沙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日本则在失去辽东之后,再次遭到重挫。俄日两国的对峙为朝鲜的独立提供了良机:178-179。为进一步实现独立,群臣纷纷上奏高宗建立与中国和日本一样的帝制,在多次建议下,高宗最终接受了文武众臣的建议,并于1897年10月12日在圜丘坛祭天并登基称帝,成立大韩帝国,改年号为“光武”,并开始进行适应工业化的光武改革:180。1905年,沙俄在日俄战争战败后,日本在满洲和朝鲜半岛的势力进一步加强。1905年11月日本逼迫大韩帝国签订《乙巳条约》,使其成为保护国后,朝鲜半岛反日义兵运动再次高涨。1909年10月,韩国独立运动义兵参谋中将安重根在哈尔滨火车站将日本首任韩国统监伊藤博文击毙。:170-195:49-54:48-54:441-445:1099\n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日本吞并朝鲜半岛。1919年,高宗暴毙,广大民众认为高宗是被日本人暗中投毒至死,全国各地纷纷酝酿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1919年3月1日,韩国独立人士在京城塔洞公园宣读《独立宣言书》,向世界宣布韩国的独立,引发京城和朝鲜半岛其他多地民众的大规模反日游行示威,是为“三一运动”。三一运动的独立浪潮很快席卷整个朝鲜半岛,有200万以上群众参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装起义。根据日本官方缩小的统计数字,三一运动期间被杀害的韩国人数有近8,000人,1.6万人受伤,数万人被捕。三一运动被日本人镇压后,韩国独立人士纷纷流亡中华民国或者苏俄远东地区继续从事独立复国运动。1919年4月13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随当时抗日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0年到达重庆。:196-202:54-56:59-60\n\n南北分治后\n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年初雅尔达会议的安排,原日占朝鲜由苏联和美国共同托管,苏联红军和美军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此后朝鲜半岛先后被划分为南北两块势力范围:由苏联军事政府管理的北部以及美军政厅统治的南部,两者在1948年后分别独立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及“大韩民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因苏联等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缺席,导致当时美国等主导的联合国投票发动联合国军支援韩国。联合国军支援的韩国同苏联和抗美援朝方针指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支持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半岛沿三十八度线非军事区划分为两个国家。:214-216:59:67-75\n朝韩分治后,韩国经历民主与独裁统治的反复交替。第一共和国处于李承晚的独裁统治之下,直至1960年爆发四一九革命,民主的第二共和国建立。1961年5月16日,少将朴正熙发动五一六军事政变推翻仅存在8个月的第二共和国,建立第三共和国,开始长达十八年的威权统治。朴正熙上台后致力于发展经济使韩国经济走上振兴之路。1972年,朴正熙通过公布“维新宪法”确立其任期终身制并建立第四共和国。1979年,朴正熙在宴席上被亲信KCIA(韩国中央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刺杀后,陆军少将全斗焕发动“双十二政变”,夺取全国政权。1980年,全斗焕武力镇压光州民主化运动,将金大中和金泳三拘捕。1981年,韩国在全斗焕操纵下修改宪法,使全斗焕登上总统宝座,韩国进入独裁专制的第五共和国。1987年6月,韩国爆发大规模六月民主运动,其后经过公民投票。10月27日韩国国会通过第六共和国宪法,建立目前的第六共和国。12月19日卢泰愚成为首位公正透明下的民选总统。1992年12月19日,金泳三当选韩国第14届总统,开启文人政府时代。:75-84\n1997年12月19日,金大中在亚洲金融风暴期间当选韩国总统,实现首次政党轮替。他开始改革韩国的经济体制,改善韩国与日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在对北问题上,金大中采取“阳光政策”,在2000年成功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在平壤进行首次南北双边会谈,并签署《南北共同宣言》。金大中因此于同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98-99。金大中后的卢武铉政府基本延续前任政府的对北友好政策。2007年10月2日至4日卢武铉步行穿过38度线进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然后乘车抵达平壤与金正日举行第二次朝韩首脑会晤。双方在会后签署了《南北关系发展与和平繁荣宣言》:274-275。\n2007年12月19日,李明博当选韩国总统,达成第二次政党轮替。2008年2月25日,李明博就任总统后开始调整对北政策。同年7月,一名韩国游客在金刚山遭朝鲜士兵枪击身亡。随着之后2010年天安号沉没事件、朝鲜核问题以及延坪岛炮击事件的发生朝韩关系一直紧张:105-106。2012年12月19日,前总统朴正熙的长女朴槿惠当选韩国史上首位女性总统,新世界党继续执政:108。2016年12月9日,崔顺实事件引发朴槿惠遭韩国国会弹劾,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通过了朴槿惠的弹劾案。同年5月9日,韩国提前举行总统大选,文在寅当选第19任总统,并于次日宣誓就职。文在寅上任后与北韩举行峰会,借此缓解朝鲜半岛紧张局势。2022年3月9日,第20届韩国总统选举,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得票率为48.6%,超过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李在明0.8个百分点,最终赢得第20届总统大选,当选韩国总统。2024年12月3日,尹锡悦短暂实施戒严,是自1980年代以来首次宣布戒严。\n\n地理\n韩国地处东北亚的朝鲜半岛南段,三面环海,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接壤,西与中国隔著西海(黄海)相望,东部和东南部与日本隔著东海(日本海)相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约占半岛面积的45%:8-9:2-3。\n\n地貌\n韩国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其中三分之二是山地。北起黄龙山纵贯东海岸的太白山脉是韩国最长的山脉,全长约50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构成朝鲜半岛南部的脊梁。由于东海波涛的侵蚀,太白山脉东坡是悬崖峭壁和岩石小岛,���坡和南部较缓,形成平原和许多近海岛屿和小港湾。位于太白山脉北部的雪岳山是韩国东部山地的最高峰,高达1,708米,因山顶一年有五六个月被白雪覆盖而得名。太白山脉中部耸立着五座相似的高峰被称为五台山,最高峰飞卢峰海拔1,563米。太白山脉向西南延伸的部分被称作小白山脉,长约350公里,主要山峰有智异山(1,915米)、俗离山(1,058米)、德裕山(1,614米)、伽倻山(1,430米)等。以五台山为始点向西南延伸到忠清南道的山脉是车岭山脉,长约220公里。位于济州岛中部的汉拏山是韩国的最高峰,海拔1,947米。汉拏山与金刚山和智异山被称为三大神山。:8-9:2-3\n韩国的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西部的河流及海岸地带,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平原包括湖南平原(约500平方公里),全南平原(约300平方公里)、金海平原(约220平方公里)等。这些平原地区土地肥沃,是韩国的粮仓。:9-10:3-4\n\n由于韩国的地貌,韩国的河流一般是从北向南或从东向西入海。洛东江是韩国最大的河流,北起太白山脉流经大邱南至釜山入大韩海峡,长525公里。汉江长514公里是韩国的第二大河流。流经韩国首都首尔的汉江自古就是韩国人民发展生息的生命线。:10:6-7\n韩国的湖泊较少,位于济州岛汉拏山山顶火山口的白鹿潭是韩国最大的天然湖泊,海拔1,850米,湖面直径约300米,周长1公里,深约6米。位于江原道春川市东北13公里的昭阳湖为韩国最大的人工湖,面积6,930万平方米,1973年建成。\n韩国拥有3,000个大小岛屿。其中济州岛(1,840平方公里)是韩国面积最大的岛屿,也是韩国主要的旅游热点之一。济州火山岛和熔岩洞200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列表。韩国的其它主要岛屿包括巨济岛(383.44平方公里)、江华岛(319.83平方公里)、珍岛(319.65平方公里)和南海岛(297.75平方公里)等:6。\n\n气候\n韩国属温带大陆性湿润和副热带湿润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秋两季较短;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韩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都会超过30℃。冬季气温寒冷,内陆地区最低气温可达-20℃。首尔1月份的平均气温范围是-7℃到1℃。首尔8月份的平均气温范围是22℃到30℃。南部沿海地区冬季的温度会高些,而内陆山区的气温则非常低:11:5:14。\n韩国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由南向北逐步减少。受东南季风影响,夏季雨水多而集中,6月底至7月底有“梅雨”。6-8月的降雨量为全年的70%。南部沿海地区在夏末时常有台风。首尔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370毫米;釜山1470毫米:12-13:11:5。\n韩国大部分地区为中温带,植被以韩松,阔叶落叶植物为主。韩国南部海岸和济州岛为暖温带。植被为阔叶常绿植被:12-13。\n\n自然资源\n韩国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但有开采价值的矿物数量很少。工业原料主要依靠进口,自给率仅为10%。由于缺乏中生代以后的海相沉积,韩国至今没有发现油田。能源矿产主要是无烟煤,但储量小。韩国储量相对较多的金属类矿物主要有金、银、铜、钼、铅、锌、镁、钨、锑、锡等。韩国非金属类矿物的储量很丰富。重晶石、云母、萤石和高岭土的储量很高。:11-12:8-12\n韩国的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主要植物有槭树、枥树、枫桦、紫椴、榆树等。南部沿海和济州岛的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植物有山茶、狭叶栎、竹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区如雪岳山、智异山、汉拏山等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带,主要植物有落叶松、偃松、冷杉、红松、红皮云杉、红豆杉等。:12-13\n韩国高原地区的动物分布与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库页岛和北海道北部地区类似,主要动物有鹿、狍、斑羚、褐熊、虎、猞猁、兔、麋鹿等;低地地区与中国东北南部和华北地区的动物分布相似。济州岛和郁陵岛与日本的动物种群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动物有黑熊、河狍、田鼠、白腹黑啄木鸟、环颈雉鸡等。:13\n\n法律\n宪法\n1948年,韩国公布第一部宪法并按宪法原则建国。在建国后的几个十年中,韩国对宪法进行了九次修订。最新的一次宪法修订时间是在1987年的第六共和国。《韩国宪法》包括序言、130项条款和6个补充规定,共分总纲、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会、政府、法院、宪法法院、选举管理、地方自治、经济和修宪10章,主要有“国民主权”,实行“三权分立”和“总统中心制”,增加国民民主权利,和实行违宪审查制定四方面的核心内容。其基本原则包括国民主权、三权分立、寻求南北和平民主统一、寻求国际和平与合作、依法治国以及国家负责促进国计民生。:61:98-99\n《宪法》保证司法的独立性。《宪法》第103和106条明确规定“法官依据宪法和法律及其良知,独立做出审判”,法官“除被宣告为弹劾或禁锢以上的刑之外”不得被罢免。修改宪法只能由总统或国会大多数议员提出。修改的宪法需经三分之二以上的国会议员和全民公决半数以上同意方能生效:98-99。\n韩国宪法法院于1988年依据韩国第六共和国宪法第六章建立。韩国宪法法院是韩国的独立司法裁判机构,其主要职能是通过建立特别的宪法裁决程序对有关宪法的问题进行裁决,以保护宪法和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韩国宪法法院成员由韩国总统任命的9名法官组成。其中三分之一来自韩国国会的候选人,三分之一来自大法院院长提名候选人,三分之一来自韩国总统的候选人。宪法法院的法官必须年满40周岁且符合十分严格的任职资格。:108-109:63\n\n司法制度\n韩国司法制度由最高法院大法院、宪法法院、高等法院、地区法院和一些特殊法院构成,为三审终审制。\n地区法院是可以受理任何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一审法院。地区法院上诉小组有权处理由单一地区法院或分院处理的案件的上诉。市级法院只能负责金额在2,000万韩圆以下、刑期在30天以内或罚金在200万韩圆以下的小案件的初审。地区法院分院的职能与地区法院基本相同,但没有处理上诉的权力。高等法院是处理地区法院和特殊法院上诉的二审法院。高等法院的上诉法院由3名法官组成。韩国大法院是韩国的最高法院,负责处理对二审法院判决的上诉。大法院的判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对大法院的判决不能上诉只能服从。\n\n政治\n韩国政体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组成。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韩国已经成功发展自由民主制。1987年,韩国举行第一次公平开放的总统选举,成为东亚第三波民主化国家之一。《政体资料集》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出版的《世界概况》将韩国列为民主国家。\n\n行政机构\n韩国的行政部门实行总统制,是韩国三权分立制度的核心体制。韩国总统由韩国国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5年。为避免任何个人长期掌握国家权力,《韩国宪法》规定总统不能连任。韩国总统通过由15-30人组成的国务会议行使行政权。:27–30:102–103\n韩国总统的主要职能包括:作为国家元首负责接见外国使节,颁发嘉奖令、授勋和实施大赦;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的连续性和维护宪法;作为最高行政首长,负责推行国会通过的各项法律,并全权领导国务会议、各类咨询机构和行政部门,并有权任命包括国务总理和各部部长在内的官员;作为国军统帅,拥有包括宣战权在内的广泛军事政策制定权;作为国家的最高对外代表和外交政策的决策者,有权任命和派遣外交使节,与外国签订条约;作为主要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可以向国会提出立法议案,并亲自或以书面形式向立法人员说明自己的观点。总统无权解散国会,但国会可以通过弹劾程序限制总统。总统任命的国务总理需由国会批准。:29-30:102-103\n文在寅政府改组后,韩国的中央行政机关包括18部、5处、18厅、7委员会、2院、4室共计54个机构。1988年,韩国修订了《地方自治法》,恢复了地方自治制度;1991年举行了地方议会选举;1995年举行了道知事和市长的选举:35:104–105:74–75。\n\n立法机构\n韩国国会是韩国一院制立法机关,按法律规定应由至少200个议席组成,每届任期四年,其中80%以上的席位由国民投票选举产生,其余的5%以上的席位通过比例代表制产生:30:99。\n韩国国会具有立法权、修宪权、财政审查权、外交和战争权、人事权、监督权和弹劾权等权力,负责审议并通过或否决各项法案;审核和批准政府财政预算;检查政府工作;批准对外条约以及同意宣战或媾和;审核宪法裁判所所长、大法院院长、国务总理、检察长和大法官的任命;弹劾总统和主要政府官员、否决总统的紧急命令等。:30-31:101-102:70-71\n韩国国会机构包括议长1人、副议长2人及各专门委员会。韩国国会议长与副议长由国会议员匿名选举产生,负责主持国会会议。议长的任期按规定不能超出2年。议长和副议长职能上独立于其所在政党,而且不必是政府官员。:30-31:101-102:70-71\n\n司法机构\n韩国司法机构独立于韩国行政和立法机构。韩国法院分为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包括专门性的专利法院、家庭法院和行政法院在内的地方法院三个级别。:107:33:71\n大法院是韩国最高司法机构,也是管理韩国司法系统的行政权力机构。大法院成员由院长和13名大法��组成。大法院长由韩国总统任命并经韩国国会批准,任期6年,不得连任。韩国大法院长是韩国司法机构的首领,有权推荐大法官提名和任命下级法院的法官。高等法院是地方法院的二审法院。韩国在首尔、仁川、水原、春川、大田、清州、大邱、釜山、昌原、蔚山、光州、全州和济州13个城市设有地方法院。地方法院下设分院和市郡法院。:107-108:33-34:71\n\n政党与选举\n韩国实行多党制。目前的政党主要有国民力量、共同民主党等。国民力量和共同民主党是韩国的两大政党,左右韩国政治。:116-118\n韩国选举包括总统大选、国会普选、地方自治团体以及地方议会的地方选举。韩国总统由韩国国民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任期为5年,而且不能连任。每个政党都可推荐一名候选人,无党派人士只要集齐5,000至7,000名选民推荐就可参选。韩国国会议席每届任期四年,其中80%以上的席位通过简单多数制的国民投票选举产生,其余5%以上的席位通过比例代表制产生。:30:99:79-82\n\n行政区划\n出于历史、人文以及地理方面的原因,韩国习惯上被划分为关东地方、首都圈、大田圈、湖南地方、岭南地方和济州地方6大区域。关东地方是韩国东部大关岭以东地区,即江原特别自治道的称呼。湖南地区是锦江以南全罗南道和全罗北道的别称。岭南地区是小白山脉的竹岭和鸟岭以南地区,即庆尚南道和庆尚北道。大田圈指忠清南道和忠清北道。首都圈和济州地方分别指京畿道和济州岛。这些被沿用1000多年的地区说法与韩国的行政区划的界限不一定完全吻合。:15\n韩国全国目前划分为一个特别市、一个特别自治市、六个广域市,以上八个皆为中央直接管辖的直辖市、六个道及三个特别自治道;以上一级行政区称为“广域自治团体”,共有十七个。广域自治团体以下之二级行政区则称为“基础自治团体”,全国共有73个自治市、86个郡、69个自治区。基础自治团体以下又分为面、邑、洞;再分为里、统以及最基层的班。:15-18:18\n\n经济\n韩国是20国集团成员之一的世界主要经济体,是拥有完善市场经济制度的经合组织发达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按国际汇率计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对购买力指标计算世界排名第13。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未来11国中唯一一个发达国家。国际贸易在韩国GDP占有很大的比重,是世界第7大出口国和第7大进口国。自2002年10月与智利签署了首个自由贸易协定后:270:216,韩国目前已经先后与美国(韩美自由贸易协定)、欧盟(韩欧自由贸易协定)、加拿大(韩加自由贸易协定)、中国(中韩自贸协定)等世界主要国家和经济体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216-220:98-102。\n\n韩国经济的腾飞被称为“汉江奇迹”。1953年,韩国人均GNP只有67美元,到2007年达到20045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增长了298倍:97。韩国在经济发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在当初朝鲜战争结束时是不可想象的。韩国的基础建设在朝鲜战争中已被摧毁,百万计的韩国人当时在贫困和失业之中挣扎。1963年,朴正熙掌权后将发展经济列为头等大事,按照韩国国情开展韩国经济开发五年计划。朴正熙在当时提出的“对待工人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做工厂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样”的口号,成为当时韩国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韩国工人以当时美国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创造出美国工人2.5倍生产率。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韩国主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则是发展 重工业、军工和化学工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43-46:98-101。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袭击韩国。韩国外汇储备锐减到39亿美元:197。汉江奇迹创造的财富大幅缩水。韩国财阀外向型发展模式的弊端也突现出来:1-2:206-207。许多数人将1997年当作是汉江奇迹的结束。1998年2月,金大中续金泳三执掌韩国政权后,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开展了企业、金融、公共事业和劳动保障四个领域的改革:337:161。韩国经济在1998年缩水7%之后,在1999年迅速增长9.5%:198。2001年8月15日,韩国的外汇储备已由危机时的39亿美元恢复到978亿美元,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五:197。金大中的改革同时也使韩国经济从低级产品出口型经济转变成信息高科技型经济:255。\n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袭击韩国。韩国一度被认为可能步冰岛后尘,成为第二个破产的国家。但不到一年,局势就反转,韩国竟成为OECD的30个会员国中,复苏最快的国家。2009年,在大多数发达国家经济呈现负增长的情况下,韩国经济实现了0.2%的正增长。2010年,韩国国内��产总值增长6.1%,时隔3年重新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人均GDP时隔3年后重新超过2万美元,外汇储备达2915.7亿美元,外汇储量世界第六。\n\n金融\n韩国的金融业由韩国的中央银行以及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构成:14。韩国银行作为中央银行负责执行韩国货币政策并发行韩国流通货币韩圆:63。除韩国银行外,韩国还有数个政策性银行比如产业银行、中小企业银行、水产协会银行等。韩国的主要全国性商业银行包括韩亚银行、国民银行、友利银行、新韩银行等:140-164。其中新韩银行创立于1897年,是韩国历史上第一家商业银行,而目前国民银行是韩国最大的银行。\n\n韩国交易所(简称KRX)是韩国唯一的证券交易所,总部设在韩国釜山广域市,2005年1月由原韩国证券交易所(KSE)、韩国期货交易所(KOFEX)和韩国创业板市场(KOSDAQ)合并而成,其主要指数为韩国综合股价指数。韩国交易所的证券期货及其它衍生产品交易量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韩国交易所衍生产品合约交易量为37.52亿手,占全世界交易量的16.8%。据世界交易所联盟2008年的统计,韩国创业板市场KOSDAQ的成交量及换手率仅次于美国纳斯达克,其上市公司总市值位居世界第四。\n\n交通\n韩国从1967年开始兴建高速公路,连接首尔与仁川和釜山的京仁、京釜高速公路使韩国进入“高速公路时代”。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韩国目前已经建成纵横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一日生活圈”。韩国国民可以通过高速公路在一天之内到达韩国任何一个城市。目前韩国有高速公路32条,总长4,044公里,国道51条,总长13,432公里。\n截至2012年9月底,韩国铁路系统共有90条铁路线,总运行长度为3,569.5公里,其中复线1,904.4公里,电气化铁路2,385.2公里。连接韩国主要城市的铁路运输由韩国铁道公社运营:438。2004年,京釜高速线的开通开始了韩国的高速铁路时代。继日本、法国、德国和西班牙之后韩国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高速铁路的国家:247:125。韩国高速铁道(KTX)是韩国高速铁路系统的运营商。韩国高铁设定时速为每小时350公里,实际运行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300公里。从首尔至釜山乘韩国高铁仅需2小时40分。韩国高铁将高速公路形成的“一日生活圈”变成了“半日生活圈”,即半日内可到达韩国主要地区。\n\n韩国的主要港口包括釜山港、仁川港、群山港、马山港、木浦港、浦项港、东海港、蔚山港、丽水港和济州港:68:144。釜山港为韩国最大港口。1986年,釜山港开始跻身全球十大集装箱港口。2000年开始,釜山港曾连续3年稳坐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的地位,后逐渐滑落至第五大集装箱港。仁川港是韩国第二大港,也是韩国西海岸最大港口。光阳港是韩国第二大集装箱港。位于韩国东南部的蔚山港是韩国最大的油类货物进出口港。\n2001年建成的仁川国际机场是韩国最大的机场,2014年旅客吞吐量为4,491万人次。韩国其它的国际空港包括金海国际机场、济州国际机场、大邱国际机场、光州务安国际机场、清州国际机场、襄阳国际机场等。国内航线主要机场包括蔚山机场、丽水机场、木浦机场、泗川机场、浦项机场、群山机场、原州机场等。:246\n大韩航空成立于1962年,是韩国最大的,也是亚洲最具规模的航空公司之一,“天合联盟”航空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韩国的第二家航空公司是韩亚航空,成立于1988年,开设有韩国国内和国际航班。韩国的航空公司一共运营297条国际航线。韩国其它的航空公司比如济州航空、釜山航空等以提供韩国国内航线为主,价格相比也稍低。\n\n能源\n韩国是能源消费大国,占世界能源消费的2.1%,居第八位。韩国95%的电力都由韩国电力公社供应,主要是火力发电和核电。2012年韩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28%,原油41%,天然气17%,核能12%,可再生能源1%。由于能源资源匮乏,韩国97%的能源消费依赖进口。韩国是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和第二大煤炭进口国。韩国石油消费居世界第七位。2007年人年均石油消费16桶,居世界第五位。韩国有很大规模的原油加工工业,但由于韩国境内目前没有勘测到油田的存在,所有原油都需进口,所以是世界第四大石油进口国。\n韩国很重视核能的发展,是世界第五大核电生产国。韩国目前拥有23个核反应堆,总共十亿瓦电功率的装机容量。这是韩国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2%。韩国政府计划到2035年将核电的装机容量增加到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29%。\n韩国也很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早在1987年韩国国会就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促进法��。2009年7月,韩国公布《绿色增长国家战略及五年计划》,明确了发展绿色产业 ,应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自立等战略,使韩国在2020年底成为全球七大“绿色大国”,2050年跻身全球五大“绿色强国”之一。此外 ,韩国还公布了《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和《绿色能源技术开发战略路线图》。\n\n通信\n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早的现代通信设施是1885年9月28日投入使用的连接首尔和仁川的一条长30公里的电报线。1896年,朝鲜王宫安装韩国第一批电话。民用电话在1902年开始引入朝鲜半岛。1924年,首尔和沈阳开通国际长途电话。:145:441\n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经济开发五年计划的实施,韩国开始设计比较完备的现代通信基础设施前景。20世纪80年代以前,电信作为社会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被人充分认识,韩国在电信方面的投资也很少。1979年底,韩国全国仅有24万个电话用户,每100人只有6.3部电话,打电话要排长队。大部分的国内外长途电话都需要通过总机转接。进入80年代后,韩国的电信业开始得到长足的发展。1982年1月1日,韩国通过公共合作的形式成立韩国电信公社(KT),从通信部接管的电报、电话业务。与此同时,韩国还设立韩国数据通信公司,并修改相关电信领域的法律、法规。:145:442\n在1982年开始的经济开发五年计划中,韩国加大对电信领域的投资,使韩国电话线路达到754万条,用户达652万,每100人拥有电话的数量增加到16部。使用电磁或电子交换系统的自动电话占到总电话线路的96.6%。为纪念1885至1985年韩国电信事业100周年,韩国在1985年建成全国公用数据电信网络:145:443。1986年,韩国成为世界第十个开发出TDX-1电子交换系统的国家。利用这项技术,韩国每年可增加100万条电话线路。1987年,韩国的电话线路已经超过1,000万条,使每户都有一部电话。国际直拨服务也在1987年开通。2000年,韩国电话线路增加到2,900万条,每100人拥有电话的数量上升到58部:145:443:69。\n自1984年开通移动通信业务以来,韩国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在不断增长。2001年4月,韩国开展商用CDMA业务,使多媒体在移动通信上得到应用。2002年5月,韩国开展3G移动通信业务。2001-2004年,韩国移动电话用户的数量从2,906万爆炸式地增长到3,658万,几乎每个12岁以上的人都拥有一部手机。:145:69\n\n制造业\n韩国制造业作为韩国经济的主导产业经历了1962-1971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1972-1981年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1982-1991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目前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结构转换与升级。韩国在钢铁、造船、汽车、半导体及数码产品等制造业有着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多数产品拥有自主品牌,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在不断提高。\n钢铁工业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为韩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46-47:113。韩国目前人均钢铁消费量居世界第一位。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的钢铁工业主要是生产棒型钢、钢筋、线材等低附加值产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韩国钢铁企业致力于发展新技术,船用钢板、汽车用钢板等高附加值产品增长加快,低附加值产品开始出现负增长:46-47:113。韩国主要的钢铁生产商有浦项钢铁、现代钢铁、东国制钢等,其中浦项钢铁是世界上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也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钢铁制造商。\n\n韩国是世界造船强国,很长一段时间也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国。全球船厂前十强中韩国占有七席,包揽前六位,其中现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和STX造船海洋是世界前四大造船厂。韩国在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方面有显著优势。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是现代重工业的长项;在海洋勘探船方面,三星重工业则独占鳌头,占有世界市场60%的份额;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是世界大型油船的主要生产商,世界约有10%的大型油船由大宇公司出产。2007年5月,韩国独自建造出第一艘宙斯盾驱逐舰“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使韩国成为继美国、日本、西班牙、挪威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宙斯盾驱逐舰的国家。\n汽车制造业是韩国另一个支柱产业。2014年,韩国汽车产量为452万辆,占全球汽车总产量的5%。自2005年以来,韩国已经起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五大汽车生产国。现代起亚汽车集团是韩国最大,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商。韩国汽车是世界汽车制造业的后起之秀,现代汽车从1975年推出自己设计的第一款汽车到全球累计销售5000万辆的业绩只用了38年,而丰田达到这一数字用了超过50年的时间。汽车配件产业在韩国也颇具规模。2012年韩国三大轮胎制造商���泰轮胎、锦湖轮胎、耐克森轮胎在全球轮胎75强排名中分别列第8、第11和第23位。\n韩国是世界电子产品的佼佼者,内存、液晶显示器及等离子显示屏等平面显示装置和移动电话都在世界市场中具领导地位。世界知名的韩国电子产品制造商有三星、LG、SK等,其中三星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公司。\n\n农业\n韩国农业资源禀赋非常稀缺,现有耕地面积1835.6千公顷(18.4%是农耕地),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最少的国家之一。韩国农产品因此较多依赖国外进口。除了大米和薯类能基本自给外,其他粮食85%需要进口。另外韩国60%以上的牛肉、鱼贝类,20%水果、禽肉和奶都需要从国外进口,只有砂糖和蛋可以完全自给。\n韩国农业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随着韩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在韩国GDP的比重不断快速下降。1970年农业在GDP的比重为20.7%,而到2004年这一比例就已经下降到4.0%。韩国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农业劳动力流失和老龄化问题严重。1970至2000年间,韩国农业就业人口比例由50%降到了8.5%:6-8。韩国农民的收入水平较高,人均年收入1.35万美元(2005年)。城乡收入差距小,农民与城市居民收入的比例是0.84:1。\n韩国农业生产结构中种植业特别是大米的比例较高,而畜牧业等的比重小。不过粮食作物的面积有减少的趋势,高附加值作物、蔬菜和水果的面积在种植业中的比重在增加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高丽参和芝麻占韩国农业生产的1.6%。\n韩国政府对农业一直采取保护扶植政策,农业补贴占韩国GDP的4.7%,居世界前列。韩国在农产品贸易上实行许可制和高关税制以保护本国农业发展。韩国的农产品价格比国际农产品价格平均高2.85倍。不过在全球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韩国也不得不逐步开放农业市场。这使得相应的国内生产大幅度地减少。韩国农民经常组织游行示威反对开放农产品市场。此外,作为农民合作组织的韩国农业协会还宣扬“身土不二”的理念,劝诫韩国人要吃本国米、果蔬和肉类等,以抵制外国农产品。\n\n科技\n20世纪60年代,韩国开始倡导“科技立国”,1966年成立了首个综合性科研机构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经过对本国科技的培育与扶植,20世纪80年代,韩国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技术创新的跨越:1-2:47:3-6。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冲击韩国经济。执政的金大中政府为应对危机,将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确定为国家战略。2003年,韩国开始实施“第二次科技立国”战略:21。2006年,韩国已经在半导体、手机、液晶显示器、互联网普及率和造船业的竞争力在IMD科技竞争力排名中世界第一,技术竞争力世界第六,科学竞争力世界第7:4。在彭博社《2015年全球创新力排名》以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和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的《2015年环球创新指数排名》中,韩国分别位居榜首和第十一位\n20世纪90年代,韩国开始成为世界半导体存储技术的领跑者,半导体也开始发展成为韩国最具竞争力和主导产业之一:156。1994年、1996年和2001年,韩国分别在世界上率先研发出256M、1G和4G的DRAM:155-156。2014年四季度,韩国在世界半导体DRAM市场的份额超过了70%,创下历史新高。韩国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两个DRAM生产商。2015年,三星电子又在世界率先开发出256GB V-Nand半导体。\n韩国是世界核能的后起之秀。2007年,韩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自行研发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韩国核电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运行效率,核电厂容量因子、平均功率损失率、非计划停堆率等指标世界领先。2009年底,韩国力压美国、法国等世界老牌核电出口国,成功赢得阿联酋价值200亿美元的四座轻水核反应堆核电站建设合同,成为世界上第六个核电站出口国。此外,韩国还致力于发展比核裂变能量更大,而且近乎零污染的核聚变发电技术。1995年,韩国投资3090亿韩圆(25亿人民币)建造了世界上首一个采用新型超导磁体材料产生磁场的全超导聚变装置KSTAR。2010年11月8日,KSTAR首次成功实现了等离子体约束状态的H模式。这是世界首次用超导热核实验装置实现H模式,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项目的进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价值。\n\n外交\n韩国是联合国、世贸组织、经合组织、东盟十加三、20国集团的成员国,也是亚太经合组织和东亚峰会创始国之一:23,在国际舞台发挥着积极作用。韩国先后担任1996-1997年和2013-2014年联合国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2001年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国,此外还先后主办了2000年第三次亚欧会议、2005年APEC会议以及2010年的20国集团��5次峰会。\n建国初期,韩国只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随着冷战格局的结束和世界东西方关系的缓和,韩国调整其以往外交政策,开始与社会主义国家阵营接触:257。1988年,卢泰愚当选韩国总统后,借助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有利时机推行“北方政策”,积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在其执政期间,韩国先后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为韩国外交拓宽了更大的空间:159。1993年,金泳三文人政府开始提出“世界化、民间化、多边化、多元化、区域合作和面向未来”的外交政策。在金泳三之后的韩国各界政府也都积极推行了多边外交政策。\n韩国政府将朝鲜半岛和解与合作当成国家政策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朴正熙政府就开始试图推动韩朝和解:226-227:258。1991年9月17日,韩国和朝鲜最终同时加入联合国。1998年,金大中执政后对朝鲜实行了“阳光政策”,并在2000年6月与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举行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首次韩朝首脑会谈,南北关系得到空前缓和与发展。卢武铉执政时期,南北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李明博上台后,韩朝关系开始走向对峙:259。朴槿惠执政后,对朝推行“朝鲜半岛信任进程”,韩朝关系略有改善:308-310,后因朝鲜第四次核试验和发射“光明星4号”卫星后,双方关系陷入僵局。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韩朝关系得到缓和。 同年4月27日,文在寅与朝鲜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在韩朝边境的板门店“和平之家”举行了首脑会谈,并签署了《板门店宣言》。\n\n军事\n由于韩国历史上饱受战争之苦以及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韩国GDP的2.6%和政府开支的15%都用于国防建设。韩国拥有世界第6大的现役军人人数和第2大预备役队伍。韩国目前现役军人人数为63万和预备役部队297万,这相对与韩国5000万的人口总数来说是个庞大的数字:112。韩国国军由陆军 、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预备军构成。韩国总统是韩国三军统帅:30。韩国实行义务役征兵制,依照韩国法律,20到30岁之间身体健康、无残疾的韩国男性需要服义务兵役,一般服役期限为两年。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为适应周边安全环境的变化制定了“适当压缩陆军,大力加强空海军,使三军协调发展”的军队建设方针。20世纪末,韩国《战略空军建设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空天一体化的“战略空军”的构想:72-73:169-170。韩国海军正致力于打造一个具备远洋作战能力的战略机动舰队,从而使韩国海军加入世界蓝水海军之列:98-100:67-68。\n朝鲜战争停战后,韩美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此后,美国在韩国驻军帮助韩国维护国防:183-185。1994年12月1日,韩国收回了除战时指挥权之外的军事主权。驻韩美军由主导角色转变为支援角色:51。1967年2月韩美签署《驻韩美军地位协定》后,韩国开始拥有对驻韩美军名义审判权。2002年2、3月以后,驻韩美军恶性犯罪引渡给韩国警方。韩国警方对杀人、强奸等恶性犯罪在逮捕嫌疑犯时可以持续拘留而不必先交给美军:186。韩国作为美国的盟友先后参加了越南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83。1991年以来,韩国开始积极展开以多国部队维和活动及国防合作活动为目的的海外派兵,先后向索马里、黎巴嫩、南苏丹等18个联合国任务团派兵13,000多名,为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83。2014年12月,韩国国会国防委员会通过了《海外派兵法》,使韩国除“根据联合国安全保障理事会决议的维持治安及稳定、人道主义援助、恢复重建等活动外”,“获得联合国、多国联合部队或特定国家的邀请”也可以对外派兵:105。\n\n人口\n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18,2015年的人口普查结果为5,106.9万。韩国是高人口密度国家,2015年人口密度约为每平方公里509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之一。人口分布在韩国很不均匀,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为82.5%。2015年,包括首尔、仁川和京畿道在内的首都圈人口总计为2,527.4万,占到总人口的49.5%。\n2020年,韩国生育率仅0.84,远低于日本(1.34)、台湾(0.99)等地区,持续更新世界最低纪录。《世界概况》发布的韩国人预期寿命在2014年是79.8岁,世界排名第39。韩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是OECD国家中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下降最快的国家。\n\n都市\n韩国都市人口占总人口约91%,最大城市首尔人口近1,000万人,下表所列为韩国国内主要城市:\n\n语言\n韩国的官方语言为韩语(朝鲜语)和韩国手语。包括整个朝鲜半���在内,全球约有7,560万人使用韩语。随着韩国在国际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韩语的人数也不断增长。目前许多国家的大学和高中都教授韩语。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韩语可以作为大学入学考试中的一门外国语。\n韩语使用的韩文是表音文字,每个字可以根据其构成拼读出来,不需要另外单独的拼音系统。韩语共有40个字母,包括21个元音和19个辅音。元音又分为单元音(10个)和双元音(11个)。元音是韩语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180-181\n韩语的词汇类型可分为固有词、汉字词和外来语三种。固有词是韩民族自古流传下来的本民族自己固有的词汇,是韩语词汇的核心部分。韩语日常用语绝大多数用的都是固有词。绝大部分汉字词来源于汉语。汉字词读音遵照韩国汉字的读音规则,词义大部分与汉语相同,但也有些差异。汉字词在数量上要占到韩语词汇一半以上。外来语是指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借鉴过来的词语,以英语居多。:182\n韩语(朝鲜语)的方言按地区分布可以分为西北部方言、东北部方言、中部方言、西南方言、东南方言、济州方言6种。除了济州方言以外,其它地区的方言都很相似,彼此可以听得懂。今天的“标准韩国语”是以中部方言的首尔话为基础的。由于首尔是朝鲜王朝的国都,因此“标准韩国语”更接近于朝鲜半岛分裂前的官方语言。:20\n\n宗教\n依韩国宪法,韩国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根据2015年的统计,27.6%的韩国人信奉基督教(新教占全国19.7%,天主教7.9%),15.5%信奉佛教。其它宗教包括儒教、伊斯兰教和各种新兴宗教,比如甑山教、天道教和圆佛教等。韩国本土原始宗教是萨满教。:30-41:244-251\n基督教是韩国最大的宗教,占总人口27.6%,约有1,356万人,包括970万新教徒和390万天主教徒。2005年以来,新教徒的人数在慢慢增加,而天主教徒则开始渐渐减少。佛教372年由中国传入朝鲜半岛,成为高丽的国教,直到朝鲜王朝时期被儒教所取替。韩国目前有1,100多万的佛教信徒,其中90%的信徒是曹溪宗:152-153:245-246。儒家思想在现代的韩国社会依然起着广泛的影响。:153-154:248-249\n\n天道教前身是19世纪中叶西学东进时期出现于朝鲜半岛的东学教,1906年由东学第三任教主孙秉熙改组为近代宗教。与其它大多数宗教不同,天道教否定来世的存在。教祖水云大神师认为天堂与地狱不是存在于相互分离的遥远来世。天主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人之初都是一样的,并无社会阶级上的差异。每个人通过自身修行“侍天主”,就可以成为“君子”、“地上神仙”,从而“同归一体”。天道教第二任教主海月神师将水云的“侍天主”发展成为“人是天”,“事人如天”,即像对待天主一样对待人。到第三任教主义庵圣师时期,这种理念发展成为“人乃天”,天道教的核心教理。不过天道教的“人乃天”并不是将人视为至高无上。天道教还有“三敬思想”,即敬天、敬人、敬物。天道教的“地上天国”是人与天,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天道教的目的是通过“辅国安民”“布德天下”“广济苍生”解救民众于混沌的现状,通过“后天开辟”,创造一个万物和谐、“同归一体”的“地上天国”。\n\n社会\n教育\n教育在韩国被称为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二经济。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创造“汉江奇迹”。在韩国成功的背后,“教育立国”战略是根本原因之一。1961年,韩国人均GDP仅为80美元,80%的人口为文盲。韩国政府将15-20%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1975-1985年间,韩国的教育经费从2.2亿韩圆增加到35.3亿韩圆,增长近16倍。不仅如此,韩国每年还从世界银行贷款6000万美元用于教育。目前韩国已经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消除文盲,是世界识字人口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韩国学生在国际数学和科学竞赛中一直保持着出色的成绩。2011年,韩国23-34年龄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文凭的比例达到64%,远高于OECD国家平均 39% 的水平。在2014年英国培生集团(Pearson)第二次实施的“全球教育强国”调查中,韩国超越2012年排名第一的芬兰,综合排名第一,成为世界教育强国。\n《韩国宪法》明确规定所有国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169。20世纪80年代,终身教育写入《韩国宪法》:176。韩国学制为6-3-3-4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4。小学和初中是免费义务教育:2:170,并将在2021年全面实施高中免费义务教育。韩国的大学根据设立的主体不同可分为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及私立大学���其中私立大学的数目占到80%以上。所有高校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要接受韩国教育部的监督。韩国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是成均馆大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98年成立的朝鲜王朝最高学府成均馆。首尔大学(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丽大学(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三所著名高校在韩国很有影响。因其英文缩写首字母为“SKY”,被称为韩国大学一片天。许多韩国政要都是SKY大学的校友。另外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和浦项工科大学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n\n传媒\n韩国报刊有100余年的历史。1896年,徐载弼创办的《独立新闻》是韩国近代第一份民营韩文报纸。目前韩国的传统媒体主要是韩国的三大报纸(《朝鲜日报》、《中央日报》和《东亚日报》)和韩联社。《朝鲜日报》和《东亚日报》创办于三一独立运动之后的1920年,是韩国历史最悠久的两份报纸。韩联社成立于1981年,是韩国国家通讯社。韩联社在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和南美设有42家分社,发挥着韩国与世界间的桥梁作用。韩联社还拥有韩国最大的地方新闻采集网:250-251:126-127。\n\n韩国的第一家电视台是成立于1956年的一家首尔私营商业电视台。韩国目前主要的全国性电视台包括韩国放送公社(KBS)、教育放送公社(EBS)、文化广播公司(MBC)和SBS股份有限公司(SBS):253。KBS-TV于1961年12月由韩国政府创立,是韩国最早的公营电视台。EBS是韩国国营教育电视台兼广播电台:128\nNAVER和DAUM是韩国两大门户网站,基本垄断了韩国的网络媒体业务(NAVER的市场份额占到73%,DAUM20%)。NAVER成立于1999年,是韩国最大的网站,也是其最大的搜索引擎,年收入大约为100亿元人民币,比三大报业总收入还多出3000亿韩元。\n\n社会保障\n韩国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法规。在全斗焕执政期间,“福利国家”的概念被正式提出来。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韩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有待进一步完善,但韩国建立起福利国家所用的时间却是很短的。韩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救济和社会福利服务三方面。\n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雇佣保险、产业灾害保险。1988年韩国修定《国民养老保险法》,首次实施了国民养老保险制度。1999年养老保险和退休金制度惠及到全国国民。医疗保险从1977年开始实行。医疗保险以投保人的保险费为主,国库补助或其他利息收入为补充。雇佣保险于1995年开始实行。与失业保险不同,雇佣保险不仅对失业者进行救济,而且用积极的政策手段尽可能防止失业的发生。雇佣保险费分为失业保险费和雇佣安定与职业能力开发事业保险费两类。失业保险费由雇主和被雇人各负担一半,雇佣安定和职业能力开发事业保险费则由雇主全部负担。产业灾害保险是最早普遍实行的社会保险,保险费由雇主一方负担,保险对象是因工而伤、疾病、残废、死亡。\n公共救济是通过国家财政资助低收入阶层来保障国民最低生活标准和支援国民自立的制度,主要分为生活保护、有功人员津贴和灾害灾难救济三种。生活保护分为自救保护(有劳动能力)、居宅保护(无生活能力而在家受保护者)和设施保护(需要收容到社会福利设施内)。有功人员津贴是韩国政府对殉职或公伤的军人、警察和公务员,爱国志士等有功人员及遗属发放的各类津贴、抚恤金以及公共费用减免等。依照韩国1962年颁布的《灾害救护法》,韩国政府对因自然灾害等而集体发生多数罹灾者时进行灾害灾难救济,所需费用由国库负担70%,地方政府负担30%。\n社会福利服务主要以社会化的老年人、儿童、妇女和残疾人福利等为主,包括建设老年福利设施、减免65岁以上老年人公共费用、设立有儿童咨询所、婴幼儿设施、母子保护设施、妇女职业辅导设施、女性会馆等。另外依照相关保障残疾人福利的法律,韩国政府通过设立残疾人福利设施、特殊学校为残疾人提供福利,并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便利。\n\n文化\n韩国文化由韩国传统文化衍生而来。朝鲜战争后,朝鲜半岛的南北对峙导致了南北现代文化的差异,但双方传统文化却一脉相承。朝鲜半岛在历史上与古代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因此朝鲜半岛传统文化深受中华文化影响,不过朝鲜半岛传统文化仍保留有其独特的特征。韩国现代文化是韩国现代化的产物。随着韩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韩国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从而构筑了现代韩国文化。韩国文化在亚洲和世界的流行被称为韩��。\n\n建筑\n韩国的传统建筑与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建筑有很多相似之处,受到阴阳、天地五行、风水、佛教、道教和儒教等的影响。自然是韩国建筑最重要的因素。韩国建筑不追求高大雄伟,而是讲究建筑对自然的尊重,和谐于自然。传统的韩国建筑很少在规模和装饰上有铺张炫耀。房间相对较小,装饰也比较简单。据认为,富有修养和君子风度的人的房间主要是用于读书和谈论学术的,不应在装饰上显得浮华。\n19世纪末,西方建筑开始传入韩国。西方和日本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这一时期在韩国修建了教堂和办公楼,例如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明洞圣堂(1898年)、文艺复兴式的韩国银行总行大楼(1912年)和首尔火车站(1925年)以及罗马式的圣公会教堂贞洞堂(1916年)和首尔市政厅大楼(1925年)。1916年,韩国的学校开始教授西方建筑学和工程学。活跃于30年代初的韩国建筑师包括设计和信百货公司大楼的朴吉龙和设计高丽大学校主楼的朴东镇,是韩国现代建筑的早期开拓者。\n韩战结束后,韩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两位从海外学成归来的韩国建筑师在这一时期将韩国建筑引入了博采众长的境界。一位是从法国留学归来的金重业,另一位是从日本留学归来的金寿根。1960年代,金重业设计的法国驻韩大使馆和金寿根设计的自由中心为当时的首尔建筑添加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其它一些有影响的建筑包括金重业设计的三一路大楼,严德纹设计的世宗文化会馆,朴春鸣设计的大韩生命保险公司大楼;金寿根设计的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京东堂和设计的奥林匹克体育场等。\n\n文学\n韩国古代早期文学作品大多在战火中被焚毁,很少留世:37-38。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歌是载于《三国遗事》的《龟旨歌》:65-67:19-20,最早的汉诗是《黄鸟歌》:31。统一新罗时期,韩国古典文学出现空前的兴盛。国语诗歌“乡歌”在八九世纪达到高峰,同时也出现了强首、薛聪、金大问、崔致远等儒学大家。文学体裁形式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史传文学、传奇文学《崔致远传》,长篇纪行散文《往五天竺国传》,寓言《花王戒》:97-108。\n高丽时期,时调发展成为国语诗歌正统体裁。汉文诗、词、骚、赋、传记文学均有名作出现。朝鲜文学史上的三大诗人中的两位李奎报和李齐贤都是出自高丽时期。高丽后期还出现稗说体散文,为后世小说的出现产生积极的影响:253-266。朝鲜王朝时期,时调从最初的士大夫阶层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与此同时,歌辞作为“长歌”形式也成为与时调并行发展的国语诗歌体裁。汉文诗歌的创作也蓬勃发展:974-1021。散文在朝鲜王朝时期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并出现国语散文。叙事文学的发展,训民正音的发明,城市平民读者群的形成,以及中国小说的流入,促使小说文学兴起,出现了《金鳌新话》、《洪吉童传》、《九云梦》、《玉楼梦》、《春香传》、《沈清传》、《兴夫传》等名作:759-794。\n19世纪末,西方文明开始冲击朝鲜半岛,拉开韩国近现代文学的序幕:20:139。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近代的侵略,韩国近代文学因此有着反帝、反封建的一面:2-3。1950年代的韩国文学作品主要是揭示韩战给人民物质和精神上造成的创伤。1960-70年代的韩国文学主要是表现南北问题的认识、农民生活、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社会病、经济发展后的富裕生活等。朴景利的《土地》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小说。这一时期的其它代表作包括崔仁熏的《广场》、安寿吉的《北间岛》、黄皙暎的《去三浦的路》、吴贞姬的《火的江》等。1980年代,大河小说焕发生机,代表作有黄皙暎的《张吉山》等。1990年代,大量商业小说开始出现,比如洪盛原的《月和刀》。另外许多女性作家开始在韩国文坛出现。2016年,女作家韩江获国际布克奖,后又于2024年摘得诺贝尔文学奖。\n\n陶瓷\n朝鲜半岛在铁器时代就能用龙窑制做质量上乘的陶器:11-12。三国时期,朝鲜半岛的陶器传入日本,是为日本古坟时代的须惠器。9世纪后期,统一新罗从中国引进制瓷技术,成为世界上最早引进制瓷技术的国家之一。\n朝鲜半岛在高丽时期的制瓷技术到达了很高的水平,创造出翡色青瓷、镶嵌青瓷等独具特色的高丽青瓷,并出口到包括青瓷发祥地中国在内的世界其它国家。学术界有观点认为高丽青瓷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其母体宋代青瓷。朝鲜王朝时期,朝鲜陶瓷在“尚白”的风尚下由青瓷经粉青沙器过渡到朝鲜白瓷。通过学习、借鉴中国瓷器,朝鲜烧制出纯白瓷、镶嵌白瓷、铁画白瓷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瓷器品种,并结合本民族审美艺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风格:129。万历朝鲜战争期间,制瓷技术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使日本从陶器时代进入瓷器时代:163。日本有田烧、萨摩烧等都是从朝鲜半岛传入日本。\n近代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日本的侵略,韩国陶瓷走向衰落。韩国光复后,首尔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弘益大学等高等院校纷纷陆续开始教授陶瓷课程。1955年,韩国在美国洛克菲勒财团的资助下成立了复兴传统陶瓷文化的首家研究机构——造型文化研究所。进入21世纪后,韩国在京畿道利川创建了陶瓷财团。韩国每年以利川为中心举行世界陶瓷博览会。\n\n电影\n自19世纪末电影首次被引入朝鲜半岛以来,韩国电影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编者序2。朝鲜战争后,韩国电影进入繁荣期,数量和质量都取得较大的进步:编者序2。1970年代,由于朴正熙的独裁统治,韩国电影很快从繁荣走向萧条。朴正熙维新体制解体后的1980年代,韩国电影开始出现转机:编者序2。进入1990年代后,特别是1996年废除电影审查制度后,韩国电影再次进入快速发展期:351-352:296-297。1993年-2005年,韩国电影在本国市场的占有率从15.9%上升到60%,票房翻了两番:编者序1。1993年,林权泽执导的有关韩国传统艺术盘索里的影片《西便制》取得历史性的成功,突破100万观众的大关:333:325。1999年,姜帝圭导演的《生死谍变》放映仅21天就突破《西便制》的百万票房纪录,最终创下580万的票房,超过当时好莱坞巨片《泰坦尼克号》在韩的票房纪录,引发韩国大片的热潮:372:331-332。2003年和2004年,《实尾岛》和《太极旗飘扬》两部大片使韩国电影开启1000万观众的新纪元。在电影观众数目几何级增长的同时,韩国在2002至2004年的两年内收获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世界三大影展的最佳导演奖:351-353:325-332。2020年2月,奉俊昊执导的《寄生上流》在获2019年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后,又在2020年2月斩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最佳国际影片4项大奖,成为首部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电影。\n韩国每年举行包括釜山国际电影节、富川国际电影节、全州国际电影节、光州国际电影节等20多个国际电影节:367。其中,开始于1996年的釜山国际电影节已经发展成为亚洲最具代表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297-298。韩国主要的电影奖项有大钟奖、青龙奖、春史电影艺术奖。其中,春史电影艺术奖由韩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为纪念电影开拓者春史罗云奎导演(1904-1937年)于1990年创建,完全由电影人来经营:310。为了收集、保存韩国电影,韩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电影义务纳本制度,电影公司义务向韩国映像资料院提供电影拷贝。1997年以后制作的韩国电影全部保存:编者序2。\n\n电视剧\n韩剧在1980年代随着彩色电视的普及而兴起:97。1987年,韩国实现民主化后颁布了新的《电视法》:10,后又在1990年做了修订,允许民营电视台和有线电视台进入电视广播产业。1991年,民营商业电视台SBS的成立使韩剧产业形成KBS、MBC和SBS三足鼎立的格局,各电台间的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16-17,电视剧市场开始出现分化,电视剧类型也开始多样化,出现了家庭剧、青春偶像剧、历史剧、时代反思剧、情景喜剧等各种类型:17-19。1997年,韩剧《爱情是什么》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热播,使韩剧开始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流行,成为“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序1。2000年开始,韩剧与韩流在世界更大范围流行,进入兴盛期:20。2021年,《鱿鱼游戏》播出后大受欢迎,开播仅17天就动员1.11亿户观众,播放量在94个国家的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成为Netflix最受欢迎的原创剧集。\n传统的韩剧采用“PD合一”的制作模式,即制片人与导演的职责由一个人来担任,被称为PD(Producer和Director的首字母组合):63。此外,韩剧采取“边写、边拍、边播”的体制。电视剧开拍前一般只需三分之一的剧本和梗概。电视剧的播放一般也只需30%左右的完成片:76。为追求收视率,剧组人员可根据观众的需求确定剧情的发展和最后的结局:77。韩剧在制作上普遍采用双机位或三机位拍摄,而且不会打乱顺序在同一个场景拍摄多个剧情,为演员情绪和表演的连贯性提供保证:144。此外,韩剧还非常重视后期的调色:150。\n韩剧体现着韩国东西合璧混合文化的特点:30-31,通过挖掘人性之美,褒扬真、善、美,塑造执著、坚忍、充满朝气的人物形象,倡导夫妻恩爱、孝敬父母、诚实守信,珍惜亲情等传统儒家思想:37。曾���靡一时的Fusion史剧《大长今》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时候,甚至被冠以了“青春励志片”的宣传口号:38。《天国的阶梯》、《冬季恋歌》等爱情剧则演绎的是不离不弃、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36。韩剧大多很“洁净”,正面人物多斯文有礼、遵章守纪,即使是热恋的情侣也很少有过火的镜头,可以在任何时段播出,适合全家人一起观看:38-39。\n\n音乐\n韩国当代音乐分为传统音乐和西洋音乐。传统音乐又称为“国乐”,主要包括唱剧、板唱和民俗音乐:384-386。韩国第一个交响乐团是1945年9月成立的韩国交响乐团,之后又出现了首尔市立交响乐团(1957年)、KBS交响乐团(1956年)等交响乐团:245。韩国乐坛有个著名的郑氏家族,包括“东洋魔女”小提琴演奏家姐姐郑京和、大提琴演奏家妹妹郑明和、世界级指挥家哥哥郑明勋。韩国女童大提琴家张汉娜在12岁时获得罗斯特罗维奇国际大提琴比赛大奖和当代音乐奖:386。许多韩国音乐家比如赵成珍、梁仁模、崔夏英等先后在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柴可夫斯基音乐比赛、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等国际音乐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n国民歌手赵容弼是20世纪70-80年代韩国流行音乐的巨星。他1972年出道发行的单曲专辑《回到釜山港》,销量达到100万张。这在当时人口只有3,300万人的韩国是个天文数字:199。1992年出道的徐太志和孩子们通过融合西方音乐与韩国文化,成为韩国流行音乐的分水岭。2000年2月,韩国组合H.O.T在中国北京成功举行韩国流行乐首个海外音乐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期间Baby V.O.X的单曲《Coincidence》开始走红亚洲。同年,宝儿在日本发行的专辑《Listen to My Heart》荣登日本Oricon排行榜首位,成为韩国首位获得Oricon排行榜冠军的艺人:166。2006年歌手Rain成为韩国首位入选美国《时代杂志》百大人物。2008年1月16日,韩国组合东方神起的单曲《Purple Line》登上日本Oricon排行榜首位,成为首个荣登日本Oricon排行榜首位的非日本男子组合:2。在此之后,大量的韩国流行乐开始进入日本和其它亚洲国家。2011年,BIGBANG获得欧洲主要音乐奖项MTV欧洲音乐大奖。2012年PSY的单曲《江南Style》借助YouTube迅速红遍全球,西方领导人甚至在外交场合聊侃PSY和韩国流行文化。2017年5月21日,防弹少年团在第24届《美国告示牌音乐奖》获颁最佳社群媒体艺人,并以3亿的投票数打破了Billboard纪录,成为此奖项设立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亚洲歌手。\n\n网络游戏\n网络游戏业在韩国是个发展迅速的产业,1998-2008年间,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产业规模在十年间增加八倍。韩国网络游戏的兴起开始于1996年《风之国度》上市。《风之国度》超越了基于图形网络游戏的象征性意义,从而改变了韩国游戏市场的样式。对遭遇非法复制的游戏市场起到了很大的约束作用,成为游戏市场新诞生的典范。《风之国度》的成功使网络游戏迅速商业化。1998年《天堂》上市后取得巨大商业成功,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投资者进入网络游戏行业。韩国目前已是世界网络游戏出口大国,2012年韩国游戏出口额达到26.39亿美元,是2012年韩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46.11亿美元)的57%远超音乐、电影、电视剧等。2017年,韩国蓝洞公司推出了绝地求生(PUBG),受到好评。\n\n饮食文化\n韩国料理口味以清淡为主。稻米是韩国人最普遍的主食。石锅拌饭、紫菜包饭、韩式炒年糕、泡菜炒饭、韩国烧烤等都是韩国料理中常见的主食:176。在韩国,牛肉是肉类中最贵的,而猪肉和鸡肉的价格都相对便宜。韩国本地产的牛肉被称为“韩牛”。“韩牛”经精心饲养肉质鲜美,在韩国是价格最贵的牛肉,也是上乘的礼品。\n与其他饮食文化不同,汤在韩国料理中不是饭前或饭后的配菜,而是与主食一起食用的主菜。韩国料理中的汤一般放有肉或海鲜,汤水较少。常见的汤有参鸡汤、大酱汤、先农汤、水饺汤、泡菜锅、纯豆腐汤、海带汤等:176。泡菜是韩国料理中的重要成员。韩式泡菜种类繁多,其类别在韩国各地有所不同。韩国人在不同的季节也食用不同的泡菜:174。由于韩国泡菜卡路里含量低、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一种对人体有益的乳杆益生菌,韩式泡菜被美国时代华纳《健康杂志》评为世界5大最健康食品之一。韩国料理中常见的面条有韩国冷面、骨董面、杂菜等。韩国代表性的甜点小吃包括打糕、韩菓等。\n与中国、日本和越南的餐桌礼仪不同,盛米饭和汤的碗是不应该被拿起的。韩国人使用金属作的长柄匙来��饭喝汤。韩式的筷子是扁平的金属筷子,只用来夹菜,不用来吃米饭。年轻人不应该在长辈或客人之前拿起筷子吃饭,也不应该在长辈或客人之前吃完饭。\n\n酒文化\n韩国是酒精饮料的消费大国,人均酒精消耗量位居世界前列。韩国烧酒是韩国国内消费量最大的酒精饮品,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酒,其中韩国著名的烧酒品牌真露居世界烈酒销量之首。韩国烧酒口感清新、酒精度数低、价格便宜在欧美是非常受欢迎的白酒。2008年,美国著名的韦伯斯特字典已将韩国烧酒“Soju”一词正式收录其中。除烧酒外,韩国常见的酒还有清酒、浊酒、果酒、花酒、药酒等。啤酒在韩国也越来越受欢迎。海特啤酒是韩国最大的啤酒生产商。2005年,海特啤酒与真露合并成为海特真露集团。\n韩国人喝酒很讲究,要相互倒酒以表示友谊。为别人斟酒,一定要用右手拿瓶,左手要扶着右手,以示尊重。用左手斟酒被认为是不礼貌的。接受者也要双手捧杯,以示谢意。与中国人不断地为客人续酒有很大的不同,韩国人喝酒不喜欢续酒,而喜欢一杯喝完再倒。晚辈与长辈喝酒时,晚辈要先向长辈倒酒。在长辈先喝酒后,才能饮酒。饮酒时不能面对着长辈而要把脸稍转向左侧再喝。\n\n茶文化\n韩国的茶叶最初是在朝鲜三国时期从中国引入,历史上曾盛行。朝鲜王朝中后期茶叶开始在朝鲜半岛衰退,不过1980年代以来,茶叶茶开始在韩国复兴。韩国茶礼作为韩国茶仪式有千年的历史。韩国茶礼以“和、敬、俭、真”为宗旨。“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敬重、礼遇;“俭”,即俭朴、清廉;“真”,即以诚相待。韩国的茶礼种类繁多、各具特色。按名茶类型区分,可分为“末茶法”、“饼茶法”、“钱茶法”、“叶茶法”四种。\n与茶叶茶不同,韩国传统茶在韩国非常流行。传统茶不使用茶叶,可以放几百种材料,大多数会加入蜂蜜。“传统茶”不用开水冲泡,而是将原料长时间浸泡、发酵或熬制而成,是一种天然与健康的饮品。常见的韩国传统茶有人参茶、菩提茶、五味子茶、柚子茶、水正果、红枣茶等。\n\n体育\n韩国政府非常注重国民体育,鼓励体育相关的产业发展,提高体育设施水准,逐步提升国家在对外竞技上的实力。韩国已经成功举办了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2003年夏季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1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201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等多个世界体育赛事和数个亚运会,并取得很好的成绩。\n跆拳道是韩国的国技,有“腿击术王中王”的美誉。“跆拳道”一词是1955年由崔泓熙创造,其中“跆”指踢击、“拳”指拳击、“道”则是代表道行和自身对礼仪的修练。成立于1973年的世界跆拳道联盟总部设在韩国首尔,每两年举办一次世界锦标赛。跆拳道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国广为推广并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139:211-212。\n棒球是在韩国最受大众喜欢的球类运动。韩国于1982年成立韩国棒球委员会并开始组建职业棒球队,目前有LG双子、NC恐龙、韩华鹰、起亚虎、三星狮、罗德巨人、斗山熊、SSG登陆者、KT巫师、培证英雄10支职业棒球队。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韩国棒球代表队夺得了金牌。:210-211:137\n足球是另一种在韩国广受欢迎的球类运动。韩国顶级足球联赛是K联赛,成立于1983年是亚洲最早建立的职业足球联赛。目前韩国已经10次入选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周,自1986年开始至今再次入选后没有一届缺席过。2002年,韩国与日本联合举办了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并取得殿军的成绩。\n\n节假日\n韩国的节假日分为“国庆日”、“国旗揭阳日”和“公休日”三种。三一节(3月1日)、制宪节(7月17日)、光复节(8月15日)、开天节(10月3日)和韩文日(10月9日)是韩国的五个“国庆日”。“国庆日”在韩国是指全民共同庆祝的重要节日,与中国的国庆节有所区别。根据韩国国旗法,韩国各家各户和道路两旁鼓励在“国庆日”、显忠日(降半旗)和国军日悬挂韩国国旗。\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外部链接\n\n大韩民国政府全球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韩文)\n大韩民国大统领执务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韩文)(英文)\n韩国在线(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n韩国政府为外籍人士提供服务的电子平台——Hi Korea(简体中文)(韩文)(英文)(日语)\n韩国旅游发展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韩国旅��发展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维客旅行上的大韩民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 维基媒体的韩国地图集 (英文)"} +{"doc_id": "1194", "title": "多伦多", "text": "多伦多(英语:Toronto)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区。根据2021年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伦多市人口达2,794,356人,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市是大多伦多地区的核心地区,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区(称作“金马蹄地区”)的一部分。都会区有6,202,225名居民,而覆盖范围较广的大多伦多地区则有9,765,188名居民。作为加拿大的经济中心,多伦多是一个世界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多伦多在经济上的领先地位在于金融、商业服务、电信、航太、交通运输、媒体、艺术、电影、电视制作、出版、软件、医药研究、教育、旅游、体育等产业。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总部设于市内,有多数加拿大公司在这里上市。\n多伦多的国际性人口体现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脚点。而市内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诞生,也造就多伦多成为世上种族最多样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伦多的低犯罪率、洁净的环境、高生活水准、以及对多样文化的包容性,令该市被多个经济学智囊团列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伦多于2006年被列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n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郊区。加拿大大约1/6的就业机会在该市。多伦多当地的华侨及华裔人口多达四十万,相当于加拿大全国约百分之一的人口,该城市也是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城市。除此之外也有大量世界各地的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的人口统计资料使多伦多成为世界上最多元文化和多种族的城市之一。2016年,该市居民的51.5%属于明显的少数族裔,而2011年这一比例为49.1%,和1981年为13.6%。多伦多还建立了多个社区,例如多伦多华埠、意大利大街、小意大利、芝兰印度街、希腊城、韩国城、小牙买加、小葡萄牙和朗士华(小波兰),以庆祝该市的多元文化主义的成功。\n\n历史\n在欧洲人最初到达现在多伦多的位置时,附近有休伦部落居住。该部落在当时已经替代了从前1500年就在此居住的易洛魁族。“Toronto”可能是由易洛魁语系词汇tkaronto(表示“有生长在水中的大树的地方”)派生而来。这是指现时锡姆科湖的北端,休伦族人种植了树苗来包围鱼群的地方。从安大略湖到休伦湖的一条水陆联运的路线由此而过,叫做多伦多运输线,将这个名字广为传播。\n1750年,法国商人在今日加拿大博览会(CNE)会场的位置建立了一个要塞(Fort Rouillé),但在1759年将它废弃了。\n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忠于帝国的殖民者逃亡到安大略湖北面的未开发地区定居。1787年,英国人同土著密西沙加人商定购买相当于现时多伦多市和约克区的地区,因此在多伦多地区得到了多于25万英亩(约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n1793年,总督约翰·格雷夫·锡姆科在已有的定居点上建立了约克镇,以约克和奥尔巴尼公爵弗雷德里克王子命名。为了减低来自美国的军事威胁,锡姆科亦决定把上加拿大的首府从与美国一河之隔的纽华克迁至约克。由沙石冲积而成的长形半岛屏蔽了一个天然港口,而当局亦于港口的西端入口处修筑了约克堡(Fort York)。镇民的聚居点则集中于港口的东端。\n1812年战争期间,美军于1813年夺得约克镇,大肆掳掠,并在占据约克镇的五天内差不多完全毁掉约克堡和烧毁议会大楼。\n约克镇于1834年3月6日正式成为多伦多市,当时的人口只有九千,包括逃难过来的美国的非洲裔奴隶。\n威廉·莱昂·麦肯齐成为多市首位市长,并于1837年的上加拿大起义中带领人民反抗英国殖民政府,但却不成功。多伦多在19世纪余下的时间迅速增长,并成为抵加移民的重要落脚点。爱尔兰大饥荒令大量爱尔兰人在1846年至1849年间涌入多伦多,而爱尔兰人更于1851年成为市内最大的族裔。\n加拿大联合省的首府曾两度置于多伦多:第一次是介乎1849年至1852年,蒙特娄市发生骚乱后迁都至此;第二次是介乎1856年至1858年。其后政府迁都至魁北克城,直至1866年(加拿大联邦正式成立前一年)才迁都至现时首都渥太华。安大略省于1867年成立,并定都多伦多。\n\n多伦多的污水系统于19世纪成形,街道电力照明亦投入服务。长途铁路线相继落成,而数家铁路公司亦合资于市中心兴建第一座联合车站。铁路为多伦多带来另一股移民潮,亦令多伦多成为通向北美洲内陆的重要门户。市政府于1891年把市内公共交通的经营权批予多伦多铁路公司,而马车路线亦于同年被路面电车取代。市内公共交通系统于1921年交予公营的多伦多公车局营运。\n1904年的多伦多大火摧毁了市中心大部份地段,损失逾一千万加元,但多伦多很快便重建起来,当局并因此通过更严厉的防火条例和为消防队伍增聘人手。半个世纪后,多伦多于1954年受飓风黑素尔蹂躏,造成81人死亡,1900多个家庭无家可归,损失逾二千五百万加元。\n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涌入多伦多的移民主要是德国人、意大利人和来自东欧的犹太人。华人、俄罗斯人、波兰人和其他东欧国家的移民后来相继抵达。纵使人口增长迅速,直至1920年代,多伦多的人口和经济影响力还是不及历史较悠久的蒙特娄,但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却于1934年成为全国最大的交易所。\n二战后,来自东欧的难民,以及华人、意大利人和葡萄牙人陆续抵达。加拿大政府于1960年代末取消含有种族歧视成份的移民法后,更多移民从世界各个角落抵达多伦多。多伦多的人口于1951年越过一百万大关,更于1971年增至二百万人。而很多全国和跨国企业于1980年代有见于魁北克政局不稳,纷纷把总部从蒙特娄迁至多伦多和加拿大西部其他城市,也造就多伦多于1980年代取代蒙特娄成为全国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n另一方面,二战后的移民潮令多伦多的市郊卫星城镇迅速增长,而为了更有效管理和协调土地和其他资源的分配,多伦多市和十二个周边城镇于1954年脱离约克县,并组成大多伦多市(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 Toronto),相当于安大略省行政区划的区(Regional Municipality)或县(County),为省以下的一级区划。大多市政府负责管理涉及多个城镇的事务,包括公路维修、食水供应、污水处理和公共交通等。大多市内的城镇区划于1967年进行整固后下分为五个市(City)以及一个市区(Borough):\n\n旧多伦多市\n东约克\n怡陶碧谷\n士嘉堡\n北约克\n约克\n1998年1月1日,六个行政区合并为新的多伦多市,大多市相应取消,从此以后多伦多市成为直属省的一个市。\n\n地理\n多伦多市的面积约630平方公里(243平方英里),位处安大略湖的西北岸,约有46公里(29英里)长的湖岸线。多伦多市西临密西沙加市,北邻旺市和万锦市,东接皮克灵市。多伦多市属于安大略省的一级行政区,地位与县(county)或自治区(regional municipality)相同,并与皮尔区、荷顿区、约克区和杜林区组成全加拿大最大的都会区——大多伦多地区(Greater Toronto Area,简称GTA)。\n\n气候\n由于多伦多地处加拿大的南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夏天湿润,冬天寒冷。城市四季分明,每天的气温变化明显,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在城市化和邻近安大略湖的影响下,多伦多的日夜温差相对较小。密集的市区使得其夜间温度较高,冬天也没有周边的地区(尤其是城市北边)那么冷。不过,受安大略湖的影响,在多数春天和初夏的下午和傍晚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凉意。\n多伦多的冬天有时会突然降温至摄氏零下10度或以下,寒风之下常常感觉还要冷一些。暴风雪有时会夹杂着冰雨,令市民的通勤和旅游行程受阻,而在11月到4月中旬期间随时都有可能下一场大雪。然而,冬季间中亦会出现摄氏5到12度的温和气温,偶然亦会录得更高的气温,令积雪融化。夏天的多伦多是典型的湿润气候,温度普遍介乎摄氏23到31度,白天的温度偶尔会超过35度,伴随较高的湿度在炎热的天气下会让人感觉闷热。春天和秋天是过渡季节,温暖或凉爽的气温伴随着干燥和潮湿周期变换。\n多伦多的降雨量全年分布相对均匀,但夏天常常是最潮湿的季节,暴雨带来大量的降水。有时也会很干燥,但持续干旱的天气很少见。年平均降水是834mm, 年平均降雪大约133cm。多伦多的平均日照时间是2038小时。白天时间占44%。12月是27%,6月是59%。\n\n经济\n多伦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伦多证券交易所(Toronto Stock Exchange - TSX)是加拿大最大的证券交易所,而加拿大五大银行的总部皆位于多伦多。\n此外,多伦多也是多家传媒、通讯、零售和酒店公司的总部所在,当中包括罗渣士通讯集团、宏利金融、哈德逊湾公司和四季酒店。\n根据加拿大统计署的调查,多伦多都会区的GDP约为4422亿加元,人均GDP为62873加元。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加拿大的金融机构集中于多伦多。银行和证券公司在贝街上集中,���成了多伦多的金融区。除了拥有市值位居世界第7位的多伦多证券交易所之外,加拿大五大银行的总部都设在多伦多。根据全球金融中心指数2017年3月的调查,多伦多是世界第10位的金融中心,在加拿大的城市中排名第一。\n作为大众媒体、出版、电信、信息工程、电影制作行业的重要据点,多伦多是汤森路透公司、CTV电视网、罗杰斯通信、康力斯娱乐、天弘科技等公司的总部。除此之外,多伦多有代表性的加拿大企业有四季酒店、费尔蒙酒店、哈德逊湾公司(HBC)、宏利金融。\n虽然制造业大多以市外为据点,但多伦多在批发和流通产业中仍然是重要的据点。连接魁北克和温莎的道路和铁路路线网在沿途的汽车产业、钢铁、食品、机械、化学、造纸业的生产中起着重要的要素,1959年建成的圣劳伦斯河路使在五大湖和大西洋上乘船航行成为可能。\n\n人口\n多伦多是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城市之一。\n2004年,联合国发展计画(UNDP)在其最高比率外地出生人口的城市名单中将多伦多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的迈阿密。其排名都比其他多元文化城市或国家(如洛杉矶、温哥华、纽约和新加坡等)要高。其中主要外来人口来源地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印度、日本、台湾、韩国、菲律宾等。\n多伦多充满著多元文化的特色。200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显示42.8%的多伦多人口是有色人种。\n大多数的多伦多白人报称他们的族裔背景为英格兰、苏格兰或爱尔兰。\n\n交通\n机场\n多伦多皮尔逊国际机场(ICAO代码:CYYZ,IATA代码:YYZ)坐落多伦多市和密西沙加市之间,是全国最繁忙的机场。此外,坐落于多伦多群岛的比利·毕晓普多伦多市机场(又称多伦多市中心机场)也提供有限度的民航服务。\n\n高速公路\n安大略省有数条省级高速公路贯穿多伦多市,包括:400号省道、401号省道、404号省道、409号省道、427号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当中401号省道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n此外,多市政府亦自行兴建了数条市级高速公路,包括:当河谷园林公路、嘉甸拿高速公路和艾伦道。嘉甸拿公路在多市西端与伊利沙伯皇后道连接,通往密西沙加、咸美顿和尼亚加拉瀑布等地;当河谷园林公路则在多市北端与404号省道连接,通往万锦和纽马克特。\n\n高速铁路\n安大略高速铁路计划十年后将安大略省伦敦和安大略省多伦多的车程控制在一个半小时内(两地相距约191公里,车程约为2小时),目前项目暂停状态。\n\n公共交通\n多伦多公车局在多市范围内提供公共交通服务,是北美洲继纽约市和墨西哥城后第三大市营公交系统。运输局旗下的多伦多地铁系统是整个网络的骨干,共有三条地铁线和三条建设中的轻轨与轻铁线,2010年第一季平均工作日乘客量为每天948,100人次。此外,运输局还负责营运市内的公车和路面电车系统。\n另一方面,安省政府也为大多伦多地区提供通勤铁路和公车服务。由省政府营运的GO运输系统共有七条通勤铁路线和多条接驳公车路线。\n\n文化娱乐\n多伦多是多元文化的聚集中心,有很多剧场和表演艺术中心,除了50多个芭蕾舞和舞蹈团体之外,还有6个歌剧团体和2个交响乐团。加拿大国立芭蕾舞团、加拿大歌剧公司、多伦多交响乐团等是代表。作为公演会场的主要剧场有四季中心、罗伊·汤姆森音乐厅、威尔士王妃剧院、皇家亚历珊卓剧院、梅西大厅、多伦多表演艺术中心、埃尔金剧场、温有塔加登剧场、蜂鸟中心等。安大略广场有世界上第一个常设IMAX剧场Cinesphere,此外还有成为室外型大规模演唱会会场的莫尔森安菲剧场。每年夏天在海柏公园有被称为“Dream in High Park”的当地人气活动,在公园内的圆形剧场里由Canstage上演莎士比亚剧。沿着国王街和西姆科街交叉口的人行道上,有嵌入了星星的加拿大名人堂,是为了纪念取得巨大成就的加拿大人而制作的,与好莱坞星光大道相比有所不同。\n\n酿酒厂区的步行街,除了精品店、美术馆、餐厅、艺术家的工作室之外,还有小酿酒厂和舞台艺术剧场青年中心。\n每年举行的文化节目包括6月的LGBT骄傲游行活动多伦多骄傲月,夏季的加勒比节,而世界五大影展之一的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则在9月举行。\n\n图书馆\n多伦多公立图书馆是加拿大最大,世界第一繁忙的公共图书馆系统,香港公共图书馆为第二。分馆遍布多伦多各居民区。图书可外借,图书证免费。部分图书馆提供免费无线上网服务(需要在办理图书卡之后方可使用)。图书馆更有将部分图书、��志及音乐上网,供市民免费借阅。\n多伦多参考书图书馆(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是多伦多市最大的公立图书馆,书籍只供馆内阅读,不外借。是多伦多公立图书馆的一部分。\n\n公园及康乐\n多伦多市内绿化环境良好,公园遍布市内,为市民提供免费的休闲散步体操场所。遍布全市的社区中心提供多种休闲娱乐活动。\n\n旅游\n多伦多群岛:568英亩的公园,由湖边乘渡轮可到。\n安省游乐宫(Ontario Place)\nCN电视塔(CN Tower):加拿大CN电视塔,同时作观光用途。塔高55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立式建筑结构。\n罗渣士中心(Rogers Centre):前称天虹体育场(SkyDome),世界上第一个拥有可开启屋顶的体育场。\n国家展览中心(Exhibition Place)\n弥敦菲腊广场(Nathan Phillips Square)\n央-登打士广场(Yonge-Dundas Square)\n皇家安大略博物馆(Royal Ontario Museum)\n安大略美术馆(Art Gallery of Ontario)\n冰球名人堂(Hockey Hall of Fame)\n多伦多动物园(Toronto Zoo)\n卡萨罗马城堡(Casa Loma)\n丰业银行体育馆(Scotiabank Arena):前称加拿大航空中心(Air Canada Centre)\n多伦多滨水区(Toronto waterfront)\n多伦多远郊各地\n尼亚加拉瀑布(Niagara Falls)\n滨湖尼亚加拉(Niagara-on-the-Lake):萧伯纳剧院所在地。\n圣雅各布(St. Jacob)\n咸美顿(Hamilton):皇家植物园(Royal Botanical Gardens)所在地。\n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 on Avon):莎士比亚剧院所在地\n千岛群岛(Thousand Islands)\n三千岛区(Three Thousand Islands)\n科灵伍德(Collingwood)\n阿岗昆省立公园(Algonquin Provincial Park)\n马斯科卡(Muskoka): 白求恩纪念馆所在地。\n\n教育\n多伦多市内的大学:\n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简称U of T):共有三座校园,分别位于市中心(圣佐治校园)、密西沙加(位于市外)和士嘉堡(多伦多大学士嘉堡分校)\n约克大学(York University,简称YorkU):共有三座校园,主校区为基尔校园,法语校区为格兰登校园和位于市外的万锦校园\n多伦多都会大学 ( 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简称 TMU )(前称“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n安大略艺术设计大学(OCAD University)\n安省法文大学(Université de l'Ontario français)\n多伦多市内的学院:\n乔治布朗学院\n辛力加学院\n百年理工学院\n汉博学院\n多伦多市内的公立中小学以主要授课语言和宗教背景分为四个类别,并由数间不同机构营运:\n\n多伦多公校教育局(Toronto District School Board,简称TDSB):负责营运市内的英语公立中小学,当中包括451间小学和102间中学\n多伦多天主教教育局(Toronto Catholic District School Board,简称TCDSB):负责营运市内的英语天主教公立中小学\n维亚蒙德教育局(Conseil scolaire Viamonde):负责营运市内的法语公立中小学\n中南部天主教教育局(Conseil scolaire de district catholique Centre-Sud):负责营运市内的法语天主教公立中小学。此外,市内还有数间私立中小学。\n\n医疗\n多伦多居民享受免费公立医疗,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全科免费公立医疗。著名的医院包括:\n\n多伦多全科医院(Toronto General Hospital)\n圣米高医院(St. Michael's Hospital)\n多伦多病童医院(Toronto 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n多伦多复康科医院(Toronto Rehabilitation Institute)\n多伦多慈恩医院(Toronto Grace Health Centre)\n西乃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n新宁健康科学中心(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 Center)\n北约克全科医院(North York General Hospital)\n士嘉堡全科医院(Scarborough General Hospital)\n\n传媒\n多伦多是全国最大的传媒市场,亦是北美继纽约市、洛杉矶和芝加哥后的第四大媒体中心。《多伦多星报》和《多伦多太阳报》是市内的主要报章,而全国性报章《环球邮报》和《国民邮报》的总部亦设于多市内。CBC电视、CTV电视网、环球电视和Citytv、CP24均在多伦多设有分台;而多市亦是加拿大广播公司电视和CTV电视网的总部所在。\n在多元文化媒体方面,《星岛日报》、《明报》和《世界日报》均有发行加东版,而其它于市内发行的中文报章包括总部位于万锦的《现代日报》。多元文化电视台(OMNI Television)以粤语、国语和意大利语制作新闻报道,而新时代传媒集团旗下的两条有线电视频道(以粤语为主的新时代电视和以国语为主的城市电视)均可在大多地区内接收。加拿大中文电台的多伦多分台在AM1430播放,部份节目亦于FM88.9播出;而AM1540 CHIN电台在下午时段则以“A1中文电台”的名义进行粤语广播。中文网络媒体的有约克论坛(Yorkbbs)和广播线(Ears Online)。\n\n体育\n多伦多拥有知名的多伦多蓝鸟棒球队(Blue Jays),曾两次夺得美国职棒大联盟世界大赛冠军,其主场是可开合上盖的罗渣士中心球场(Rogers Centre)。\n多伦多亦拥有NBA多伦多猛龙队(Toronto Raptors;或译“暴龙队”、“猛龙队”、“速龙队”或“恐鸟队”)和北美国家冰球联盟(NHL)六大创会球会之一的多伦多枫叶队(Toronto Maple Leafs)。1999年落成的加航中心,2019年起更名为加拿大丰业银行体育馆(Scotiabank Arena)是暴龙队及枫叶队的主场所在地。多伦多FC于2007年加盟美国职业足球大联盟(MLS),是第一支加盟MLS的加拿大球队,其主场位于BMO球场。\n\n人物\n友好城市\n中国 重庆\n 美国 芝加哥\n 德国 法兰克福\n 义大利 米兰\n 巴西 圣保罗\n 越南 胡志明市\n 乌克兰 基辅\n 厄瓜多尔 基多\n 日本 相模原\n 波兰 华沙\n 荷兰 阿姆斯特丹\n 墨西哥 墨西哥城\n\n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合作\n中国 成都\n 中国 深圳\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多伦多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oogle Maps上的 多伦多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1196", "title": "清朝行政区划", "text": "清朝作为一个统治广阔领土和众多民族的王朝,以“因时顺地、变通斟酌”的思想来设计地方行政制度。对于东北故地,设立驻防将军分管,辅以郡县制;对于汉地,明朝遗留的两京十三省被改造为十八省;对于蒙古,原有的千户、万户等单位被重新组织为盟、旗;对于新疆,主要沿用和改造了原有的伯克制,并派遣驻扎大臣带兵坐镇;对于西藏,则基本保留原有的宗、谿等行政单位。\n晚清官员、学者屠寄所著并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经清朝政府审定发行的《中国地理教科书》的“中国总论”一节中将清朝中国总分为五大区:内地(京畿及十八省)、关东(三省)、西域(新疆省)、北藩(内外蒙古)、西藩(青海西藏)。\n\n疆域\n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此时清朝领土大致沿明长城以北分布,包括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n1644年,清军入关,此后直到1683年消灭位于台湾的明郑势力,清朝基本完全占领了明朝原有的领土。在此期间,清朝在东北的黑龙江流域与俄罗斯帝国开战,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将边界定在外兴安岭。\n1690年起,清朝正式与中亚的准噶尔汗国开战,历经康雍乾三代,直到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之乱,清朝完全控制天山南北的准噶尔故地,领土范围达到鼎盛——北至外兴安岭、萨彦岭;南至千里石塘、万里长沙;西至葱岭、拉达克;东至库页岛。\n1842年,清朝西疆的拉达克被纳入英属印度势力范围,原隶广东省东莞县的香港岛也在《南京条约》中割让给英国。清朝从此多次割地赔款、转让租界治权,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1858年起俄国通过《瑷珲条约》等一系列条约夺得外东北、外西北,以及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夺得台湾(含澎湖厅)。\n晚清经学部审定发行的地理教科书《蒙学中国地理教科书》简述了清末中国领土的四至,以及重要的分界标志和邻国:“中国之西界,踞亚洲之中枢,与英、俄两国属地相接。其地地势坟起,若覆笠然。故山水大干,皆发原于此焉。东隔东海,与日本国相望。南临南海,接法属之安南,及英属之缅甸。西南隔大山,与英属之印度分界。自西而北而东北,包中国之三面者,皆俄国之属地也。唯东北部之南境,隔鸭绿江,与朝鲜国相连”。\n1912年清朝颁布《退位诏书》,宣告灭亡。诏书中写道“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n\n沿革\n汉地\n清代山海关以内、长城以南的汉族地区被称为“汉地”、“关内”或“内地”。汉地的行政区划承袭明代“省—府(州)—县”的层级体制。一级政区为布政使司,通称“行省”或“省”。二级政区为府、直隶州。府管辖的州(散州、属州)不再领县,形成了单式的三级制。清代初年,原为临时差官的巡抚取代布政使,成为一省的长官。在一些民族杂居之处及战略要地,设置了新型政区“厅”,分为省直辖的直隶厅和府辖的散厅。少数直隶厅下辖县。\n明代布政使司、按察使司派出的差官“道员”,在清代也保留下来。道员的统辖区域是“道”,介于省与府之间,有分巡道、分守道、粮储道、盐法道、兵备道等名目。清初的道并不是行政区,道员亦无品级。乾隆以后,定道员秩品为正四品,分巡道、分守道的职权也渐趋一致。有的道下直接领县。有人认为清末的道实际上已成为省、府之间的行政区划。\n清代汉地政区的层级关系为:\n\n行省\n在行省设置方面,基本沿袭明代所置的两京与十三布政使司,即南北二京及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广、四川、云南、贵州。顺治元年(1644年)定鼎北京,以盛京为留都。二年(1645年)改北直隶为直隶省,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康熙三年(1664年),分湖广为湖北、湖南二省。康熙六年(1667年),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康熙七年,陕西省(此时陕西省不仅包括今日陕西省,亦包括甘肃省)正式分为陕西、甘肃二省,自此形成了“汉地十八省”的格局。\n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明郑末代国主郑克塽向清朝将领施琅投降,原隶属明郑的大员地区并入福建省,隶属于台厦道。光绪十一年(1885年),分福建省台湾府置台湾省。两年后正式建省,称“福建台湾省”。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因甲午战争战败,台湾省被割让予日本,遂被废除。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905年1月),分江苏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及通州、海州二直隶州置江淮省,旋即裁撤。此后至清末,内地仍为十八省,与东三省、新疆省合为二十二省。\n\n冲繁疲难\n清代的府、州、厅、县,按照“冲、繁、疲、难”的考语分为不同等次。考语字数越多,地位就越重要。一般以四字俱全者为“最要缺”,三字者(冲繁难、冲疲难、繁疲难)为“要缺”,二字者(冲繁、繁难、繁疲、疲难、冲难、冲疲)为“中缺”、一字或无字者为“简缺”。\n\n冲:地当孔道者为冲\n繁:政务纷纭者为繁\n疲:赋多逋欠者为疲\n难:民刁俗悍,命盗案多者为难\n\n土司\n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湖北、甘肃等省设有土司,分为宣慰司、宣抚司、招讨司、安抚司和长官司(长官为武职),与土府、土州、土县(长官为文职)。土司的长官以当地各族头人充任,可以世袭,由朝廷或地方官府颁给印信,归所在地方之督抚、驻扎大臣管辖。宣慰等司的长官隶属于兵部、土知府、土知州等官隶属于吏部。雍正年间,云南、贵州、广西等省的土司开始改行流官制,史称改土归流。光绪、宣统之际,赵尔丰出任川滇边务大臣,四川西部的藏人土司、西藏东部的宗也开始改土归流。\n\n东三省\n东北为清朝龙兴之地。顺治年间入关后,以驻防八旗留守盛京沈阳。康熙至乾隆年间,逐渐形成三个将军辖区:盛京(奉天)、吉林、黑龙江,地位异于内地之行省。将军之下设专城副都统分驻各城,并管理各城的临近地区。副都统下有总管统领各旗。在汉民聚居之处,置府、州、县、厅,如同关内。居于黑龙江、嫩江中上游的巴尔虎、达斡尔、索伦(鄂温克)、鄂伦春、锡伯等族,编入八旗,由布特哈总管、呼伦贝尔总管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下游及库页岛的赫哲、费雅喀、库页、奇楞等渔猎部落则分设姓长、乡长,由三姓副都统管辖。\n\n光绪末年的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之役与日俄战争严重动摇了清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迫使其废除满洲的旗民分治制度,设立行省。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废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地将军衙门,改设奉天省、吉林省、黑龙江省;随后裁撤各城副都统、总管,改为府、厅、州、县。宣统三年(1911年),奉天省领八府、八厅、六州、三十三县;吉林省领十一府、一州、五厅、十八县;黑龙江省领七府、六厅、一州、七县。\n\n藩部\n清代蒙古、西藏、青海、新疆与黑龙江布特哈(达呼尔、索伦、鄂伦春等族)被称为藩部,由理藩院管理。\n\n蒙古\n明清之际,蒙古分为众多部落(蒙古语称为“艾马克”),部落首领为“部长”(鄂拓克)或“汗”。清太宗时,依照满洲八旗的组织形式,将蒙古各部落编为旗,完成建旗划界后,因各旗牧地固定,“旗”成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单位,其长官为扎萨克或总管。旗下设“佐”(苏木),相当于乡。自此蒙古各部落被纳入统一的行政体系之中。在地域上,蒙古地区大致分为察哈尔、内札萨克蒙古、西套蒙古、外札萨克蒙古(包括土谢图汗部、赛音诺颜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科布多与唐努乌梁海。\n清代蒙古又分为内属蒙古与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包括察哈尔、归化城土默特、唐努乌梁海、阿尔泰乌梁海等部,各旗由朝廷派遣官员(一般为总管)治理,与内地的州、县无异。外藩蒙古各旗则由当地的世袭札萨克管理,处于半自治状态。在外藩蒙古,以若���旗合为一盟,设正、副盟长,掌管会盟事宜,对各旗札萨克进行监管。清代的盟是监察机构,并不能视为一级政区。\n外藩蒙古又按其归附清朝的先后分为内札萨克蒙古与外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又被称为内蒙古,于天命至康熙初年陆续归附清朝。乾隆以后定为二十四部,共四十九旗,设六盟。内札萨克各旗不但政治地位很高,还保留了一定的兵权。康熙中期以后归附清朝的各部落称为外札萨克蒙古,包括漠北的喀尔喀四部、西套蒙古二旗、青海蒙古各部、科布多各札萨克旗、新疆旧土尔扈特部及中路和硕特部。外札萨克各旗无兵权,隶属于当地的将军、都统、驻扎大臣(西套蒙古二旗除外)。其中喀尔喀四部后来演变为外蒙古。\n\n青海\n清代的青海不包括今西宁、海东、黄南以及青海省边缘的部分地区。统辖青海地方的官员为西宁办事大臣,常驻西宁(属甘肃省)。青海大致以黄河为界,分为青海蒙古和玉树等四十族土司。黄河以北主要为蒙古人,有和硕特、辉特、绰罗斯(准噶尔)、土尔扈特、喀尔喀五大部落。雍正三年(1725年),编青海蒙古为二十七旗,后增至二十九旗,由西宁办事大臣主持会盟。另有察汉诺门罕牧地,实际上单独为一喇嘛旗。道光三年(1823年),分黄河以北二十四旗为左、右翼二盟,每盟设正、副盟长各一人。\n黄河以南主要为藏人,设有四十个土司,其中以玉树土司最大,故称玉树等四十族土司。土司以下有土千户、土百户。嘉庆、道光年间,藏人不断越过黄河向北迁徙,形成了环青海湖一带的环海八族。\n\n西藏\n西藏在清代又称“唐古忒”、“图伯特”,分为卫、喀木(康)、藏、阿里四部,以及霍尔三十九族地区。西藏地方的行政长官为驻藏大臣,驻喇萨,会同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办理藏内政务。其政令由噶厦(西藏官府)执行。西藏的基层政区是宗,大致相当于内地的县,但规模很小。一些贵族、寺庙的庄园领地称为“谿卡”,地位比宗低或者平级。宗的长官为“宗本”,谿的长官为“谿堆”,一般由噶厦委派,也有的由特定寺庙委任。后藏札什伦布附近的几个宗,由班禅直接管理。\n今那曲地区、昌都地区北部的各部落统称霍尔三十九族,简称三十九族,为蒙古人后裔,由驻藏大臣的属员夷情章京管辖。驻扎于达木(今当雄)的达木蒙古八旗,每旗设一佐领,不设总管,直属于驻藏大臣。\n\n新疆\n清代新疆分为天山北路的准部和天山南路的回部,统属于伊犁将军。其中的蒙古游牧地区实行盟旗制。维吾尔、布鲁特、塔吉克等族地区则实行伯克制。蒙古旧土尔扈特部与中路和硕特部设立旗、盟:旧土尔扈特部为南北东西四路乌讷恩素珠克图盟,和硕特部为巴图塞特奇勒图盟。凖部地方设乌鲁木齐都统,统辖乌鲁木齐(迪化州)、库尔喀喇乌苏、吐鲁番、哈密、古城、巴里坤(镇西府)等城。其中迪化州、镇西府由新疆与甘肃省双重管辖。塔尔巴哈台由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管辖。伊犁及其以西地方由伊犁参赞大臣、领队大臣管理。回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大臣(喀什噶尔参赞大臣),统辖喀什噶尔、叶尔羌、和阗、阿克苏、乌什、库车、喀喇沙尔等城。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实行与内地相同的府、厅、州、县体制。\n\n藩属国\n清朝共计有过大约19个藩属国(非同时期)。\n属国在列强势力开始进入远东后尽数独立出清朝或是遭列强占领;中亚的属国先后被俄罗斯帝国占领,南亚的属国及缅甸则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国,安南、南掌则成为法国的保护国,而暹罗后也脱离属国;东亚部份,琉球被日本占领;朝鲜则在甲午战争后宣布独立为大韩帝国。\n\n领土变迁\n获取领土\n失去领土及租借地\n本表以各地区首次被割让或租借之时间顺序排列。本表仅列出在清朝时开始的领土管辖变化,包括仍保有主权的租借地,而民国及之后开始的领土变迁(如黑瞎子岛)不列入在内。若清朝开始的领土管辖变化在之后的朝代中亦有变迁,仅列出截止最后与清朝继承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的变迁。如香港、澳门主权移交列入于内,而外东北割让予帝俄后不再追踪(因为之后此地不再与中国有关联)。另外政权的整体领土变迁,比如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亦不列入于内。\n\n与领土相关的条约\n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外东北边境。\n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签订《恰克图界约》、《恰克图条约》,划定乌里���苏台(外蒙古地区)边境。\n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1997年主权移交,《南京条约》搁置。)。\n1858年(咸丰八年),中俄签订《瑷珲条约》,中方割让按《尼布楚条约》规定原属中国的黑龙江以北约60万平方公里土地。(1999年中共再度确认。)\n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之役后签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1997年主权移交,《北京条约》搁置)。同年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割让给俄国。(1999年中共再度确认。)\n1864年(同治三年),中国与俄国签定《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将外西北(包括巴尔喀什湖之东南、伊犁以西、以及喷赤河以东的新疆帕米尔等地区)的44万平方公里割让给俄国。(1999年中共再度确认。)\n1881年(光绪七年),中国与俄国签定《伊犁条约》。\n1885年(光绪十一年),中国与法国签定《中法新约》,划定滇越边境。\n1886年(光绪十二年),中国与英国签定《中英缅甸条款》,划定滇缅边境。\n1887年(光绪十三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签订,中国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1999年政权移交)。\n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中国与日本签定《马关条约》,将台湾以及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二战后由中华民国政府实际统治至今。\n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中国与英国签定《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香港附近新界等地租借给英国99年(1997年租约期满,收回。)。\n1911年(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南方各省及外蒙古等行政区相继宣布独立,但清朝灭亡前仍未承认这些地区的独立。\n\n参见\n明朝行政区划\n清朝\n\n注释\n参考文献\n书籍\n《清史稿》\n《中国历史地图集》"} +{"doc_id": "1199", "title": "高句丽", "text": "高句(gōu)丽(lí)(朝鲜语:고구려)(前37年-668年10月22日)也作高句骊、高勾骊,后期常用名高丽(朝鲜语:고려),又名句骊、勾骊,朝鲜三国时期国家。横跨今日朝鲜、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据《好太王碑》、《三国史记》和多部中国《二十四史》记载,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高朱蒙,南下在卒本川建立高句丽。建国后,高句丽迅速扩张,逐步吞并了其周边的扶余、沃沮、东濊并吞并汉四郡,在朝鲜半岛与百济、新罗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5世纪好太王和长寿王统治期间,高句丽进入全盛时期,之后的1个世纪里,保持了在朝鲜半岛对新罗、百济的压倒性优势,控制了今朝鲜半岛大部和今中国东北的南部地区。隋唐时期,高句丽频繁遭到隋唐帝国军队的侵略,国力陷落,最终于668年被唐朝与新罗联军所灭亡。\n高句丽立国共705年,曾在与倭战争中击败联合百济攻打新罗的倭军,并在与隋战争中击退隋朝数十万大军。高句丽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朝鲜半岛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80年代起,中韩高句丽争议浮出水面,由于高句丽本源于今中国境内,后扩展至三韩人后裔所在的朝鲜半岛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略及今日的中国东北、朝鲜大部及韩国北部、俄罗斯远东沿海州部份地区。中朝韩三国都认为高句丽自始至终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或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另外日本学者的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也认为高句丽、扶余可能为日本民族的起源。\n\n国号\n“高句丽”一词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玄菟、乐浪,武帝时置,皆朝鲜、濊貉、(高)句骊蛮夷。”据《后汉书·东夷传》记载,汉武帝灭卫满朝鲜后,以高句丽人之地设县并以其族名命名县名。《汉书·地理志》亦记载玄菟郡由高句丽,上殷台,西盖马三县构成。公元前37年,扶余王子朱蒙在卒本川(今浑江流域,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或吉林省通化市境内)建卒本扶余。由于卒本扶余位于前汉设高句丽县辖地,而扶余和高句丽属同族,中文典籍开始将高句丽作为国号使用,简称“句丽”。\n“高丽”则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李巡注《尔雅》: “一曰玄菟、二曰乐浪、三曰高骊、四曰满饰、五曰凫臾、六曰索家、七曰东屠、八曰倭人、九曰天鄙.。”中国南北朝时期,高句丽的统治者开始冠以“高丽王”的称号,并且逐渐以高丽作为正式国号,且中国中原政权应高句丽统治者的请求改以高丽作为高句丽的正式简称。高句丽灭亡后,渤海国向日本交流的介绍称呼和新罗末年弓裔建立的后高句丽的初期国号均称高丽。918年,王建推翻弓裔复改国号为高丽。两国的使用均体现了��北亚地区高句丽的深远影响,自此“高丽”长期成为朝鲜半岛的历史地理名称。宋代,高丽王朝奉上高丽与高句丽继承关系的“高丽世次”,中国各朝代政权从此不辨两个高丽。\n\n历史\n建国\n据好太王碑、《三国史记》、《魏书》、《周书》、《北史》、《隋书》等韩、中两国史书和史料记载,汉建昭二年(前37年),高句丽始祖,扶余王子朱蒙因在扶余国受到排斥,南下在鸭绿江沿岸卒本川建卒本扶余,来附者众多。建国后,高句丽武力驱逐了肃慎,后于汉建昭三年(前36年)吞并了松让王的沸流国。汉建昭五年(前34年),高句丽定都卒本城,公元前28年灭北沃沮。:25\n汉鸿嘉二年(前19年),朱蒙长子琉璃明王与其母从扶余国逃到卒本城,被立为太子,是为高句丽第二代君主琉璃明王。汉绥和元年(前8年),高句丽以少胜多降服鲜卑。汉建平二年(前5年)冬,扶余王带素率5万军队攻打高句丽,但因天寒,士兵冻死甚多而退。汉元始三年(3年),琉璃明王弃卒本城迁都于国内城:26。新始建国四年(12年),王莽强行将高句丽人编入辽西郡进攻匈奴等民族。由于高句丽士卒脱逃,王莽怪罪于高句丽王并改高句丽为“下句丽”。新天凤一年(14年),琉璃明王西伐居住在今太子河流域的梁貊,进而袭取了西汉玄菟郡的高句丽县。\n大武神王期间(18年-43年),高句丽继续武力扩张,与扶余交战,杀死扶余王带素。汉建武十三年(37年),大武神王攻克鸭绿江以南的乐浪郡(一说乐浪国),后又先后灭盖马、句茶等国:26。44年,光武帝派兵解救乐浪,使高句丽扩张受挫。\n\n发展期\n早期的中兴\n太祖王时期,高句丽得到进一步的扩张和加强。56年,高句丽吞并东沃沮,后又吞并东濊一部分领土。高句丽在这时期也开始接受其周边国家的朝贡,也“遣使如汉”。与此同时,高句丽对乐浪郡、玄菟郡和辽东多次发动攻势,意图完全摆脱汉朝的牵制。118年,高句丽联合濊貊攻打玄菟郡华丽城。121年,太祖王“攻玄菟、辽东二郡,焚其城郭,杀获二千余人”。同年夏,太祖王合鲜卑共八千人攻辽东,太守蔡讽以下百余人战死;同年冬,太祖王合马韩、濊貊共万余攻玄菟郡,但是由于扶余对汉军的援助,高句丽的攻击没能取得胜利。146年,太祖王袭扰乐浪郡,杀带方县令,掠乐浪太守妻子。\n汉光和二年(179年),新大王传位给故国川王。《三国史记》中叙述184年,故国川王亲自领兵打退乐浪军。191年,故国川王采纳精英政治制度,依照才能聘任大臣和官员。其中包括任用农民出身的晏留、乙巴素(被任命为高句丽国相),使高句丽出现了治世。\n\n与曹魏、前燕和百济的战争\n汉建安二年(197年),故国川王去世,其三弟山上王继位,遭到其兄拔奇反对,引发内乱。拔奇后投奔辽东公孙度入侵高句丽。迫于辽东军事压力,山上王次年开始修筑丸都城。209年,丸都城建立完毕后山上王将都城迁移。\n\n魏景初二年(238年),曹魏太尉司马懿灭公孙渊,设高句丽、高显、辽阳、望平四县于玄菟郡。魏正始七年(246年),幽州刺史毌丘俭入侵高句丽,东川王败走,毌丘俭又屠杀旧丸都内官员数千人,之后退兵。不久又再次进攻,东川王逃到买沟,毌丘俭又派玄菟太守王颀追击到沃沮。魏军进一步追击。但东川王在纽由、密友等的保卫下得以隐匿。次年,东川王修建平壤城。\n曹魏的毌丘俭焚烧了丸都城后以为高句丽灭亡了,所以很快就撤离了。70年后(267年),高句丽重建了旧丸都城,并开始袭击辽东、乐浪和玄菟。随着高句丽对辽东半岛的挺进,晋建兴元年(313年),高句丽美川王侵略原汉四郡的最后一郡——乐浪郡。高句丽在朝鲜半岛北部处于强势。\n高句丽的对外扩张几次招来险些亡国。晋咸康八年(342年),前燕慕容皝侵入高句丽,虏走了高句骊百姓五万多口,最后一把火烧了高句骊王宫,并将新丸都城再次夷为平地。晋建元元年(343年),高句骊重修由于前燕慕容皝东征而被摧毁的新丸都城,并于同年秋天又一次移居新丸都城。4个月后,旧丸都山城就再次毁于战火。晋太和六年(371年),百济近肖古王袭击高句丽最大城市平壤(前乐浪郡治所),并在战场上杀死了高句丽故国原王。\n\n复兴期\n高句丽小兽林王继位后,开始加强高句丽国内的稳定和统一,仿照中原国家公布“律令”(当于宪法和刑法)。晋咸安二年(372年),立佛教为高句丽国教,并建立国家教育机构“太学”。小兽林王还对高句丽军队进行了改革。\n\n鼎盛时期\n好太王时期\n从高句丽好太王继位起,高句丽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根据好太王的儿子长寿王为他所立的好太王碑记载,好太王在一次与扶余的战役中就攻克了扶余64个城池,1,400个村庄。好太王与辽东地区的后燕也互有征战;并降服了北部的扶余国和靺鞨部落;大败百济;瓦解了伽倻;并在新罗与百济、伽倻和倭的战争中将新罗变为高句丽的保护国(399年)。就这样,在好太王时期,朝鲜半岛形成了一个长达50年的松散统一局面。好太王时期,高句丽在朝鲜半岛的面积已达到半岛面积的一半。北部包括今中国辽东半岛的大部分。\n\n长寿王时期\n晋义熙九年(413年),高句丽长寿王登基。由于百济和新罗的对抗,宋元嘉四年(427年),长寿王迁都到平壤城以加强对百济和新罗的控制。长寿王延续了其父好太王的扩张政策。5世纪末,长寿王于宋元徽三年(475年)攻破百济首都汉山城,杀百济盖卤王,并吞汉江流域,使国家在半岛领土的面积增加成3/4,他又吞并了一些扶余,靺鞨和契丹部落;与北魏交锋。到长寿王末年时,高句丽人口增加到九万户,疆域也空前扩大,其南境自牙山湾经鸟岭、竹岭到平海与百济、新罗相接,扩大到今朝鲜大同江、载宁江、临津江、汉江沿岸,为高句丽全盛时期。据《魏书·高句丽列传》载,其“魏时,其地东西二千里,南北一千余里”,即东临日本海,西滨黄海,南到汉江流域,北抵辽河为界,是东北亚地区最为强大的王国之一,此时高句丽威名传至中原,南北朝双方朝廷都对高句丽王以“乐浪郡王”的册封。齐永明九年(491年),长寿王死后,扶余被勿吉国灭亡后扶余人内附于高句丽,国力达到最大状态。\n\n6世纪末和7世纪初的混乱\n高句丽在6世纪达到鼎盛后,开始走向平世。高句丽安藏王被刺杀后,其兄安原王继位。在安原王时期,王室间的纷争加剧。两政治集团对王位继承进行争斗,最后年仅8岁的阳原王登基。不过对权力的争夺并没有结束。反对派的幕僚们开始建设自己的军队,对自己的领地进行实际上的控制。内忧外患,6世纪50年代,高句丽北疆受到契丹的袭击。但高句丽内部的幕僚争夺依然继续。梁大宝二年(551年),百济和新罗联合隋朝开始攻打高句丽。隋开皇六年(586年),高句丽平原王将都城由平壤城迁至长安城(即今朝鲜平壤市区),直至高句丽灭亡。历时83年。\n6世纪末和7世纪初,高句丽开始与隋、唐频频交战。高句丽与百济和新罗的关系在这一时期很复杂,一会儿是友,一会儿是敌。\n\n丢失汉江流域\n梁大宝二年(551年),百济和新罗联手攻打高句丽。高句丽从此失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朝鲜半岛中部之肥沃的汉江流域。百济新罗联盟的主战者百济在对高句丽的战争几乎精疲力尽。梁承圣二年(553年),新罗以帮百济的名义出兵。但却对百济发动了攻势,最后将整个汉江流域全部纳入囊中。怒于新罗的背叛,百济圣王第二年攻新罗西部以报复,但被新罗擒住,后被处死。\n朝鲜半岛中部的战争,对朝鲜半岛的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对百济的攻击使百济成了朝鲜半岛的最弱者。新罗由于攻取人口众多而富饶的汉江流域,给其日后吞并朝鲜半岛奠定良好基础。相反,高句丽却因丢失汉江流域而国力大减。另外新罗获得汉江流域后,疆域西界毗邻黄海,使其可以和中原王朝直接贸易和建立外交。这样新罗就不再依赖高句丽而是直接从中原王朝学到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新罗与中原王朝的直接沟通与联盟最终使得在七世纪中期邀请唐军赴朝鲜半岛作战,给高句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n\n隋与高句丽的战争\n隋开皇九年(589年)四月,隋吞并南陈后,开始要求周边国家为其臣属。高句丽与隋朝的关系逐渐进入战争状态。隋开皇十年(590年),高句丽平原王“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随时准备迎战隋朝大军。隋开皇十八年(598年),高句丽先发制人突袭辽西的营州,激怒隋文帝,引发高句丽与隋朝第一次战争。隋文帝遣三十万兵分水陆两路入侵高句丽。但隋军因遭大雨,运粮困难,水军遭遇风暴,与高句丽交战损失惨重。\n隋大业三年(607年),杨广发现高句丽与隋朝的“藩属”突厥汗国缔结联盟。导致隋大业八年(612年),心怀不满的隋炀帝亲率三十万军队兵分陆路和海路同时入侵高句丽,但遭到高句丽的强烈抵抗,隋军溃败而逃。隋大业九年(613年)和隋大业十年(614年);隋炀帝再次率军亲征高句丽,但因杨玄感起兵反隋炀帝,和高句丽投���并交还叛逃的隋将斛斯政,使得隋对高句丽的这两次战役无功而返。隋大业十二年(615年)杨广又打算侵略高句丽,但由于隋内乱加剧,攻打高句丽的计划没实行。\n隋对高句丽频繁发动的侵略战争使隋朝国力衰落,早在征伐高句丽之前的隋大业六年(610年)和隋大业七年(611年)就先后爆发了民变,但被迅速镇压,在这之后就爆发隋末民变。隋皇泰二年(619年),隋朝灭亡。不过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也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n\n唐与高句丽的战争和与新罗的联盟\n隋朝攻打高句丽失利后,国内发生民变而灭亡。高句丽对于继起的唐朝仍然保持警惕。唐贞观五年(631年),高句丽开始在辽东建千里长城以防止唐朝的进攻,并与突厥联盟。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虽然以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当时的“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为“旧中国之有”,而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但他决心侵犯高句丽,则是由于渊盖苏文引发。642年高句丽将军渊盖苏文刺杀荣留王后,不断征讨大唐属国新罗,对宗主国无礼,使唐与高句丽的关系紧张。\n唐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入侵高句丽,占领高句丽千里长城防线的十座城,但安市城主(18世纪以后朝鲜的笔记小说称其名为杨万春)坚守安市两个多月,唐军因冬天来临且粮草将尽主动撤离。但唐军攻占的辽州、盖州、岩州和卑沙城等重要山城都有人据守,使高句丽在辽东势力削弱。647年、648年,唐军万人继续打击辽东其余高句丽城,使高句丽防线被迫向鸭绿江南岸收缩。\n唐显庆五年(660年),唐和新罗的联军灭亡了高句丽西南的盟国百济。随后的661年—662年,唐与新罗的联军持续进攻高句丽。虽然两国的攻击消耗了高句丽的国力,但渊盖苏文在世期间,唐和新罗一直没能完全吞并高句丽。\n唐龙朔二年(662年)后,渊盖苏文离世后渊家族内部斗争间接导致了高句丽失去对辽东的影响力。\n\n灭亡\n唐乾封元年(666年),渊盖苏文去世后,渊盖苏文长子渊男生到前方视察军情备战。让两个弟弟渊男建和渊男产留守平壤。渊男建和渊男产认为他叛逃到唐,并要求高句丽宝藏王通缉渊男生。渊男生变节投靠唐朝并被唐重用。渊男生率领唐军攻打高句丽,以期望能夺回大权。许多高句丽护城将领见到渊男生纷纷放弃抵抗。渊男生投靠唐朝成为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的重要转折点。由于渊男生为唐朝提供了可靠的高句丽军事情报,唐朝于是大幅增加了攻打高句丽的兵力。\n唐乾封元年十月十七日(666年11月18日),以李世𪟝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兼安抚大使,以司列少常伯郝处俊副之,与契苾何力、庞同善纠集15万兵力入侵高句丽。诏独孤卿云由鸭渌道,郭待封由积利道,在百济故地驻守的刘仁愿由毕列道,新罗金仁问由海谷道,并为行军总管,与运粮使窦义积,皆受李世𪟝节度,河北诸州租赋悉诣辽东给军用。唐乾封二年(667年),李𪟝在推进途中遇到高句丽军民极其顽强的抵抗,进攻受到限制,但仍然攻陷高句丽新城(今辽宁抚顺北高尔山城),由于新城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城的沦陷对于高句丽西线战线来讲是毁灭性的打击;后薛仁贵以策略拿下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与带路的渊男生顺利在鸭绿江附近集合;李𪟝等攻取扶余城后,又攻下大行城(今辽宁丹东西南娘娘城)。经过了漫长的冬天,唐总章元年(668年)春夏,各路唐军在鸭绿江边集结。高句丽发动最后的反击,唐军依然继续推进到平壤城。高句丽经过了数个月的守城,渊男产被宝藏王委派投降,但渊男建拒绝投降。唐总章元年九月十二日(668年10月22日),高句丽僧人信诚打开平壤城门,唐军攻入平壤,渊男建被俘虏投降。\n与此同时,在南线由于金庾信的攻势,渊盖苏文的弟弟渊净土向新罗投降。就这样高句丽由于内部纷争,长年饥荒和唐与新罗南北联合夹击下最终灭亡。\n高句丽被灭国后,唐分其境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县,并于平壤设安东都护府以统之,任命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为检校安东都护,领兵二万镇守其地,试图控制朝鲜半岛。但遭到了新罗的反击。新罗拥立投降的渊净土的儿子安胜为高句丽王(史称报德王),赏赐金姓。并协助高句丽移民策动叛乱。经过数年的反唐战争,新罗最终控制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地区。大同江以北则由唐和后来崛起的渤海国瓜分。\n\n后继复国运动\n唐总章元年(668年),高句丽灭亡后大批高句丽遗民展开了反对唐和新罗联盟的运动。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剑牟岑,乞乞仲象和大祚荣等。唐曾多次试图在高句丽东部故地建立都督府以控制此地,但都失败了。唐为控制原高句丽故地而设置的安东都护府,最初是由薛仁贵来管理的。后来唐朝任命高句丽宝藏王高藏为辽东州都督、朝鲜王。由于宝藏王支持抗唐被流放。宝藏王的儿子高德武接管了安东都督府。日本学者日野开三郎在其著《小高句丽国の研究》中描述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王族后代在辽东和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建立了复兴政权小高句丽。但是由于史料较少,所以不被学术界所公认。\n高句丽灭亡后,高句丽大将剑牟岑最初在百济故地汉城立宝藏王后裔安胜为王,试图重建高句丽,并得到了新罗文武王金法敏的支持。但后来由于内部纷争,剑牟岑被谋杀,安胜投靠到新罗。新罗给了安胜一片土地,让他建立了报德国。唐永淳二年(683年),新罗神文王因担心叛乱将报德国吞并。安胜被赐予新罗王室的“金”姓。\n粟末靺鞨酋长乞乞仲象和他的儿子大祚荣原都是高句丽统治下的靺鞨人大将。唐总章元年九月十二日(668年10月22日),高句丽灭亡,三十年后,即武周圣历元年(698年),乞乞仲象和大祚荣在高句丽故地建立起震国并从唐朝手里获得了原属高句丽的部分国土。乞乞仲象去世后,唐先天二年(713年),震国接受唐朝册封的“渤海郡王”,与唐朝建立了藩属关系。渤海国控制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北、今中国东北地区东南部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部分地方。今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则隶属于新罗。\n安史之乱期间,高句丽遗民李正己在营州加入唐朝平卢节度使军队,后随唐军南迁山东淄青,在成为淄青节度使后,成为今山东地区的割据藩镇,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这是在归化唐朝的高句丽人中,少有的历史名人。唐建中二年(781年),李正己病死后,其藩镇被其后裔李纳、李师古和李师道继承。李纳在唐朝削藩时,曾公开反唐,自称齐王,李氏政权直到唐元和十四年(819年)灭亡。\n唐天祐二年(905年),弓裔自称后高丽王,后改国号为泰封。后梁贞明四年(918年),王建称王,国号高丽。泰封和高丽先后相继,都自称继承高句丽。有些高句丽人到了日本。\n\n政治体制\n高句丽王位以世袭方式传承,王以下有部落首领,称大加、相加或古雏加,合称为“诸加”,与扶余国相同。王的臣僚包括沛者或对卢(即宰相)、主簿、优台、丞、使者、皂衣、先人,而诸加同样有类似臣僚制度。诸加可支配下户(百姓)、奴婢,数目达万人。受支配的下户、奴婢需向诸加供以谷物、鱼盐。\n高句丽由诸加审理共论犯法案件,重罪者死,其妻没为奴婢,窃盗罪赔偿12倍。诸加也评论国政,高句丽的王有时也受制肘。\n中国史书记载高句丽分为五部:一是桂娄部,也叫内部或黄部;二是绝奴部,也叫北部或后部;三是顺奴部,也叫东部或左部;四是灌奴部,或译为贯那部,也叫南部或前部;五是消奴部,也叫西部或右部。\n关于高句丽的官职,在各史料中记载皆有不同。现将各史料中高句丽官职列于下表:\n\n社会文化\n公元4世纪左右,随着中国文字、儒家思想和教育制度的传入,学校教育开始在高句丽出现。据《三国史记》记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立太学,教育子弟”。这是朝鲜半岛最早的学校教育。太学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传授中国的古典和儒学。高句丽在地方设有面向百姓的最早私学-扃堂,其教育内容主要是读书和射箭。:146:290:37\n高句丽人是农耕民族,农作物有米、粟、麦等,但早期疆域局限于长白山脉,同时代的中国史书言其国多大山深谷,无原泽良田,虽力作却不足以实腹,节食为俗,好治宫室。每年10月举行秋收祭典“东盟”,祭祀国祖神、隧穴神(衪有农业神的性质,从洞穴中迎出,移到鸭绿江边国内城的木制神象,象征水神与日神交接,东盟的高潮),阳光与水是作物生产基础,有求丰收之意,其间人民饮酒歌舞庆祝。也有养马,朱蒙的果下马是高句丽的土种马。高句丽与勿吉、鲜卑不同,不剪发与辫发,而是结发为髻(与扶余相同),这种东盟祭不是只是在桂娄部进行,五部也进行,但整个过程中主祭是国王。\n高句丽社会崇尚厚葬,以石为棺,加以金银等贵重陪葬物,外层多次封坟,砌成石冢。高句丽有二座神庙,一是祭祀扶余神(柳花夫人)由朱蒙立祀,一是祭祀登高神(朱蒙)由大武神王立。周书/卷49中记载:“一曰夫余��,刻木作妇人之象;一曰登高神,云是其始祖夫余神之子。并置官司,遣人守护。盖河伯女与朱蒙云。”旧唐书卷199上记载后世的高句丽“颇有箕子之遗风”,“其俗多淫祀,事灵星神、日神、可汗神、箕子神。”\n婚俗方面,高句丽行一夫一妻制,并允许男女以己意自由婚配,即所谓“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成婚后男方入住由女家准备的“婿屋”(在婿屋中受辱,通过外家考验,可结婚,待儿女长大,男方才可携妻儿返回男家),是母系社会产品。高句丽社会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其俗尚淫”,并不认为男女之间有染可耻。在这种风俗之下,“男女多相奔诱”。可见未婚男女和已婚男女中,性关系随便而不受约束,“兄死妻嫂”(如山上王续娶兄长故国川王之妻),寡妇改嫁,均属常见。“多诈伪,言辞鄙秽,不简亲疏,乃至同川而浴,共室而寝。风俗好淫,不以为愧。有游女者,夫无常人。婚娶之礼,略无财币,若受财者,谓之卖婢,俗甚耻之。”\n国王世代与绝奴部通婚,通过婚姻关系确保自己的政治地位。\n\n文学\n《留记》是高句丽自建国之初(公元一世纪)就开始编纂的大型记事史书,共计100卷。公元600年,高句丽太学博士李文真在《留记》的基础上,又修撰了《新集》五大卷。后世文献中还出现了大量朝鲜三国时期的史书名字:88-89:28。然而,这些文献大多在唐高句丽战争后遭唐军焚毁,可供参考的留世典籍很少。据李德懋(1741-1793)之《青庄馆全书·纪年儿览序》,“唐李𪟝平高句丽,聚东方书籍于平壤,忌其文物不让中国,举以焚之。新罗之末,甄萱据完山,输置三国遗书,荡为灰烬。此三千年来二大厄也。”:37-38:9\n《箜篌引》是首个被翻译成汉语而保留下来的高句丽歌谣,记载于东汉蔡邕的《琴操·九引》和西晋崔豹的《古今注·音乐》中。此歌全篇仅16字,但意尤深远:68-70:20:11-12。朝鲜古籍中还留有少数《玄鹤》、《来远城》、《延阳》、《溟州》等高句丽乡曲的名称,但并没有留下歌词。这些乡曲在朝鲜文学史上发挥了重要的影响:36-37:77。\n琉璃明王创作的四言诗《黄鸟歌》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汉诗:31。曾到中国北周留学的高句丽僧人定法师在高句丽平原王在位期间创作有五言写景律诗《咏孤石》,流传至今:84-85:31-32。《遣于仲文诗》是高句丽大将乙支文德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期间写给隋将于仲文的五言诗,劝他“知足”退兵。该诗用词巧妙,不卑不亢,是首被历代称颂的作品:32-33:86-87。\n现存最早的朝鲜汉文散文是高句丽大武神王写给汉辽东太守的一封书函。公元28年,汉辽东太守率兵侵犯高句丽,高句丽闭城固守。汉军原以为城内无水,久守城外期待高句丽不战自降。猜测出汉军意图后,高句丽大武神王从池中钓了一条鲤鱼,用水草包裹好,并附了封信和酒,派人一起送到汉营。信上写道:“寡人愚昧,获罪于上国,致令上将军率百万之军,暴露敝境。无以将厚意,辄用薄物致供左右。”辽东军见到鲤鱼和水草后,认为城中有水,一时很难攻陷,逐退兵。:28-29:89-90\n现存的高句丽的散文还包括一些碑志和铭文。现存于中国吉林省集安市的《好太王陵碑文》是高句丽长寿王于公元414年为其父广开土大王而立。整篇碑文共1800余字,由高句丽建国神话、广开土大王南征北伐的丰功伟绩、守墓烟户情况以及有关守墓的教谕和制令四部分组成,是朝鲜古代碑志的代表作。:92-93:29-30此外,朝鲜三国的碑志还有高句丽的《牟头娄墓志文》、《新罗真兴王巡狩四碑》和百济的《武宁王墓志》等。其中立于现今昌宁、北汉山、磨云岭、黄草岭的新罗真兴王巡狩四碑碑志中写有“联绍太祖之基,篡承王统,兢身自慎,四方托境,广获民土。邻国誓言,和使交通”,显示出新罗当时的兴盛状况。:92-93:29-30\n\n宗教信仰\n高句丽人信仰多神崇拜,是萨满文化的反映。《新唐书·高丽传》载高句丽“俗多淫祀”,表明高句丽的多神文化。据《后汉书·东夷·高句丽传》记载高句丽“以十月祭天大会,名曰‘东盟’”,可见高句丽有祭天的风俗,并在每年的10月份举办盛大的祭天仪式。高句丽壁画墓多绘有日月神像,表明其有日月星辰崇拜。高句丽五盔坟四号墓“日月神绘于北角二层抹角石上,人首蛇身。日神居左,男相,披发,双手捧日轮于头上,日中有三足鸟,月神居右,长发女相,双手捧月轮于头上,月中有蟾蜍。”长川一号墓后室藻井顶部绘日神(三足鸟)、月神(塘蜍与免)和北斗七星图���高句丽古墓壁画中也有位列中国史籍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的三皇、伏羲、女娲和神农氏,箕子表明高句丽深受传统中国文化影响。\n高句丽人崇拜三足乌、龙和凤。高句丽的三足乌文化由中国中原地区传入。三足乌又被称为金乌,体现古代中国人对鸟和太阳的崇拜。高句丽人对三足乌的这种崇拜在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描述。\n随着佛教从中国传入高句丽,佛教地位在高句丽不断提高。故国壤王时期,佛教被定为高句丽国教。\n\n高句丽舞蹈\n高句丽是个喜歌擅舞的民族。《三国志》卷30《魏书·东夷传·高句骊》记载:“其民喜歌舞,国中邑落,暮夜男女相聚,相就歌戏”。高句丽壁画上也绘有各种的舞蹈,其中中国集安高句丽古坟壁画绘有“长鼓舞”,朝鲜黄海道安岳第三号坟墓和八青里坟墓群的壁画上绘有“刀舞”。这些舞蹈形式在朝鲜族的传统舞蹈中传承。高句丽壁画上的“西瓜游戏”、“扇舞”也可以看到现代朝鲜族“西瓜舞”、“扇舞”的影子。\n\n高句丽建筑\n高句丽建筑富有浓厚的高句丽地域和文化特色。今存遗迹多是山城和墓葬。\n\n世界文化遗产\n高句丽遗民\n高句丽遗民里一部分变为渤海人,渤海国灭亡前后和复国运动过程中部分渤海人迁入到高丽王朝境内融入高丽人,复国运动过程中被契丹俘虏的一部分人融入契丹,金元大部分逐渐融入汉族。\n高句丽王族和百济王族被迁到唐朝境内,在洛阳北邙山一带发掘面世的高句丽王族泉男生、泉男产、泉献诚、高慈、高震、泉毖,以及百济王族扶余隆的墓志铭,清末民初著名金石学者罗振玉编成《唐代海东藩阀志存》一书。\n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杨保隆认为有1/3到一半的高句丽人曾被内迁至内地,并且成为中国内地一重要的武人集团,在唐末五代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高句丽王族高丽若光率领高句丽遗民1799人亡命到日本,在日本武藏国开拓高丽郡,并建立高丽神社。甲斐国巨麻郡,河内国大県郡,河内国若江郡巨麻郷,山城国相楽郡大狛郷、下狛郷也有高句丽人。\n\n高句丽相关现代争议\n对于高句丽的历史归属,中国大陆、朝鲜与韩国学者存在争议。2004年8月22日,中韩两国就高句丽历史问题达成《五项谅解事项》:337。此后,两国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表示遵守《五项谅解事项》,学术与政治分开,现实与历史分开,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不让争议影响两国关系。\n\n延伸阅读\n[编]\n\n 《后汉书/卷85》,出自范晔《后汉书》\n 《三国志/卷30》,出自陈寿《三国志》\n 《南齐书·卷58》,出自萧子显《南齐书》\n 《梁书/卷54》,出自姚思廉《梁书》\n 《魏书/卷100》,出自魏收《魏书》\n 《周书·卷49》,出自令狐德棻《周书》\n 《南史·卷79》,出自李延寿《南史》\n 《北史·卷094》,出自李延寿《北史》\n 《隋书·卷81》,出自魏徵《隋书》\n 《旧唐书/卷199上》,出自刘昫《旧唐书》\n 《新唐书·卷220》,出自《新唐书》\n 《三国史记》\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n朝鲜三国\n高句丽争议\n高句丽君主列表、高句丽国世系图\n朝鲜半岛君主列表\n高句丽与倭的战争\n高句骊行政区划\n千里长城\n骑马民族征服王朝说\n后高句丽、高丽"} +{"doc_id": "2282", "title": "资讯", "text": "信息(英语:information,新加坡作资讯/信息,香港、澳门、马来西亚、台湾作资讯),为一科学术语,其定义不统一,是由它的极端复杂性决定的,获取信息的主要方法为六何法。信息的表现形式多不胜数:声音、图片、温度、体积、颜色……信息的类别也不计其数:电子信息、财经信息、天气信息、生物信息……。\n在热力学中,信息是指任何会影响系统的热力学状态的事件。\n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事件的不确定性是以其发生机率来量测,发生机率越高,不确定性越低,事件的不确定性越高,越需要额外的信息减少其不确定性。位元是典型的信息单位,但也可以使用像纳特之类的单位,例如投掷一个公正的硬币,其信息为log2(2/1) = 1 bit,投掷两个公正的硬币,其信息为log2(4/1) = 2 bits。\n\n词源\n在古希腊文中信息单词为μορφή或εἶδος,后者是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经常用词(以及后来的亚里士多德),以表示理想的身份或事物的本质。在英文单词中则源于拉丁文宾格形式(informationem)的主格(informatio):这个名词是由动词反过来又衍生出“informare”(告知)在“to give form to the mind”,“to discipline”,“instruct”,“teach”:“这么聪明的男人应该去通知他们的国王。”\n\n狭义定义\n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奠基人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Claude Elwood Shannon)在他的著名论文《通信的数学理论》(1948)中提出计算信息量的公式,(一个信息由\n \n \n \n n\n \n \n {\\displaystyle n}\n \n个符号所构成,符号\n \n \n \n k\n \n \n {\\displaystyle k}\n \n出现的机率为\n \n \n \n \n p\n \n k\n \n \n \n \n {\\displaystyle p_{k}}\n \n),则有:\n\n \n \n \n H\n =\n −\n \n ∑\n \n k\n =\n 1\n \n \n n\n \n \n \n p\n \n k\n \n \n \n log\n \n 2\n \n \n ⁡\n \n p\n \n k\n \n \n \n \n {\\displaystyle H=-\\sum _{k=1}^{n}p_{k}\\log _{2}p_{k}}\n \n\n这个公式和热力学的熵的本质一样,故也称为熵。从公式可知,当各个符号出现的机率相等,即“不确定性”最高时,信息熵最大。故信息熵可以视为“不确定性”或“选择的自由度”的度量。\n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奠基人诺伯特·维纳在他的《控制论——动物和机器中的通讯与控制问题》中认为,信息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控制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英国学者阿希贝(William Ross Ashby)认为,信息的本性在于事物本身具有变异度。意大利学者朗高在《信息论:新的趋势与未决问题》中认为,信息是反映事物的形成、关系和差别的东西,它包含于事物的差异之中,而不在事物本身。\n另有以下两种定义:\n\n凡是在一种情况下能减少不确定性的任何事物都叫信息。\n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形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中的不定性减少。\n传播学观点:\n\n信息是传播的材料。\n凡是能减少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都叫信息。\n信息是减少熵的工具。\n人们在大多数传播活动中寻求的信息就是传播活动的内容,其功能是有助于他们构造或组织环境,即与传播活动有关的环境。\n信息使决策容易进行。\n\n哲学定义\n信息是反映(映射)事件的内容。事件包括判断事件、动作事件等对所有运动的描述。对信息的定义了解将从根本上揭示智能形成的原因。\n经典的哲学定义有北京邮电大学钟义信教授:“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方式”。\n\n经典的属加种差定义\n属加种差定义是一种严格的定义方式,A是满足C特质的B。这里A是被定义项(被定义的),B是A的属,即,这个概念是更一般于A的提前被定义的了,或已经知道的,和C并不代表这一概念,但对所有的陈述来说,A是如何不同于B的所有其他种(即所有别的概念的一般性更小于B)。\n例如在“人是两条腿的无羽毛动物”中:\n\nA=“人”\nB=“两条腿动物”\nC=“无羽毛”\n这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演讲中对学生讲的如何进行概念定义的著名例子。它已经是如此的著名,以至于第二天这位学生将一只剔了羽毛的鸡带到了演讲会上。\n在此基础上,Fred Dretske在《知识与信息流》一书中对信息定义到:粗略地说,信息是能够产生知识的商品,讯息或讯号所携带的正是我们需要知道的。\n\n呈现及复杂性\n认知科学家及应用数学家认为信息是一个泛及至少和两个相关实体的概念,目的是在提供量化的意义。假设有任意定义尺寸的物体集合S,以及其子集合R,在本质上,R是一种S的呈现方式,或者说R传递了有关S概念性的信息。Vigo定义R传递有关S的信息量为当将R中的物件从S移除时,S复杂度变化的速度。依照Vigo定义的信息,模式、不变性、复杂度、呈现方式以及信息可以整合在同一个数学架构下。此架构试图要克服在表征及量测主观的信息时,香农-维纳信息定义下的限制。\n\n感官输入\n信息常被视为是一种对生物或系统的输入。输入可以分为两种:有些输入是对生物的某个机能很重要(例如食物),或是对系统本身很重要(例如能量)。Dusenbery在《感官生态》(Sensory Ecology)书中称这些输入为必然输入(causal input)。其他的输入(信息)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和必然输入有关,而且可以预测稍晚时间(也许不同地点)必然输入是否会出现。有些信息重要的原因可能只是和另一信息有关,但最后终究可以连结到必然输入。在实务上,信息可能只有微弱的刺激,必需用特定的感测系统来侦测,且经过能量的放大,才能对生物或是系统有用。例如光对植物是必然输入,但对动物而言却提供了一些信息,花朵反射的有色光非常弱,不足以进行光合作用,但蜜蜂的视觉系统可以侦测到,其神经系统用这种信息来导引蜜蜂找到花,采集花蜜或花粉,这些是营养系统的必然输入。\n\n造成改变的影响\n信息是任意形式,会影响其他模式形成或改变的模式。以这个意义来说,不需要一个有意识的心灵来认知模式。以DNA为例,这个由核酸形成的序列,是一个会影响生物形成或改变的模式,即使生物体没有有意识的心灵也是如此。\n系统理论有时会提到此种定义(定义中不需要有意识心灵)的信息,并且将系统中(因著反馈)而循环的模式称为信息。可能说此定义下的信息是某种潜在可能被感知的事物,虽然不一定是为了此目的创造或是呈现。格雷戈里·贝特森对信息的定义是“带来改变的改变”。\n\n物理的概念\n在物理学中信息有明确的定义。在2003年雅各布·贝肯斯坦认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在成长的趋势是将物理世界定义为由信息本身组成(也以此来定义信息)(参考数码物理学)。这个例子包括量子纠缠的现象,两个粒子会互相影响,影响的速度甚至高于光速。信息即使是以非直接的方式传播,信息的传播也不会比光速快。因此可能在物理上观测某一个和其他粒子纠缠的粒子,观测本身就会影响另一个粒子,其至二个粒子除了承载的资讯外,两者没有任何其他的连结。\n另外一个范例是称为麦克斯韦妖的思想实验。在此实验中呈现了资讯和另一个物理性质熵的关系,其结论是无法在熵不增加(一般是会产生热)的情形来破坏资讯,另一个更哲学性的结论是资讯可以和能量互相转换。因此在逻辑闸的研究中,AND闸发热量的理论下限比NOT闸的发热量要低(因为资讯在AND闸中会被破坏,而在NOT闸中只会被转换)。在量子电脑的理论中物理信息的概念格外的重要。细胞自动机等概念也有关。例如,康拉德·楚泽表明, 资讯处理可以解释物理现象。\n\n科技媒介的信息\n估计世界可储存信息的量从1986年的2.6EB(经最佳化压缩)-其信息量小于每个人有一片730-MBCD-ROM的信息量,成长为2007年的295 EB-信息量约等于每个人有61片CD-ROM。\n2007年时,世界上借由单向广播可接受信息的技术能力,相当于每人每天174份报纸。而借由双向电信可交换信息的技术能力,相当于每人每天6份报纸。\n\n分类\n信息依据载体的不同被分为4大类: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n\n相关条目\n脚注\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Semantic Conceptions of Inform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view by Luciano Floridi for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nPrincipia Cybernetica entry on negentrop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Fisher Information, a New Paradigm for Science: Introduction, Uncertainty principles, Wave equations, Ideas of Escher, Kant, Plato and Wheel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is essay is continually revised in the light of ongoing research.\nInformationstheorie - ein Beispiel für das Zusammenwachsen der Menschhei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rtikel von Rudi Zimmerman über die Grundprinzipien der Informations- und Informationstheorie\nInformationstheori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inleitung vom Wirtschaftslexikon\nHow Much Information? 200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attempt to estimate how much new information is created each year (study was produced by faculty and students at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Systems at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nLa théorie de l'information de Shannon et Weav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 court essai sur l'histoire et les fondements de la théorie de l'information\nLa transmission d'information: difficultés et solutions face à la perte de données lors de la transmis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 modèle sur la transmission de l'information de Ines Poppenhäger et Natalie Hauenstein\n资讯价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nformationsordbogen.d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Danish Dictionary of Information Terms / Informationsordbogen\n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flow》Fred Dretsk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285", "title": "政策", "text": "政策(英语:Policy)是经过仔细规划的指导方针系统,用于指导决策和实现合理的结果。政策是意向声明,并作为程序或协议实施。政策通常由组织内的治理机构采用。政策可以协助主观和客观的决策制定。用于主观决策的政策通常协助高级管理层做出必须基于许多因素的相对优点的决策,因此通常很难客观地测试,例如工作与生活平衡政策。此外,政府和其他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程序、行政行为、激励措施和自愿实践等形式的政策。通常,资源分配反映政策决定。\n政策是组织活动的蓝图,这些活动本质上是重复的/例行的。\n相比之下,协助客观决策的政策通常在本质上是可操作的,并且可以客观地进行测试,例如密码政策。\n该术语可能适用于政府、公共部门组织和团体以及个人,总统行政命令、公司隐私政策和议会议事规则等,它们都是政策的例子。 政策不同于规则或法律。 虽然法律可以强制或禁止行为(例如,法律要求对收入缴税),但政策仅将行动引导至最有可能实现预期结果的行为。\n在政治学中,政策是指政治的三个维度之一,与政治过程和政体(结构)并列。政策代表内容维度,例如具体的政治举措或要实现的目标。\n政策领域分析或政策研究属于政治学领域,它更密切地研究政策的内容、发展和后果。 1976年,美国政治学家Thomas R. Dye 这样描述研究重点:“政府做什么,为什么做,以及它带来何种改变”。\n政策一词在商业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它意味著内部指南,而在资讯产业中它意味著框架法规。\n\n政策周期\n在政治学中,政策周期是用于分析政策发展的工具。它也可以称为“阶段模型”或“阶段启发式”。因此,它是一种经验法则,而不是政策制定的实际情况,但对政治科学家如何看待政策产生了影响。 它是从哈罗德·拉斯威尔的著作中发展而来的理论。它被称为政策周期,因为最后阶段(评估)通常会回到第一阶段(问题定义),从而重新开始循环。\n拉斯韦尔的政策周期模型将这一过程分为七个不同的阶段,提出了应该如何以及为何制定公共政策的问题。 先后分别是intelligence、推广、prescription、invocation、应用、终止、评估。这个过程本质上试图结合政策落实制定的政策目标。\nJames E. Anderson 在其论著 Public Policy-Making 之1974年版本描述了以下阶段:\n\n议程设置与问题识别—将某些主题识别为需要政府进一步关注的问题,了解其成为公共问题之原因,并将其安排进政府的议程。\n政策形成—涉及探索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各种选择或替代行动方案;同时探讨制定过程之参与者为何。(评估、对话、制定和巩固)\n决策/采用—自多个行动方案中选择适用者,透过程序使之取得合法性,包含考虑是维持现有政策还是进行改变。(决定可以是“积极的”、“消极的”或“不采取行动”)\n实行—透过公权力之运用将政策付诸实行,同时仰赖各种条件(如标的人口或执行资源)之配合。关注政策执行之利害关系人、采取之具体行动措施,以及该些措施是否遵循原始政策内容之规划范围和项目。\n评估—在执行终了后透过程序评量过程中之作为,检视是否达到预定目标(若否,探讨原因为何)。关注如何衡量政策之效果和影响、政策评估者为何、评估结果为何、有无改变或废止政策之要求等。根据公共政策的意图和结果来评估其有效性。政策参与者试图借由检查其影响和结果来确定行动过程是成功还是失败。\nAnderson 该版本的阶段模型被广泛认可。 但是,它也可以被视为有缺陷。根据 Paul A. Sabatier 的说法,该模型已经“失去效用”而应被替换。该模型的问题导致了一种矛盾的情况,即当前的研究和模型的更新版本继续依赖Anderson创建的框架。但是阶段模型的概念已被质疑,它攻击循环作为启发式的地位。\n由于这些问题,该模型的替代版本和更新版本旨在创建更全面的政策周期视图。Peter Bridgman 和Glyn Davis 在 The Australian Policy Handbook 中详细制定了一个八步政策周期:\n\n问题识别\n政策分析\n咨询(贯穿全过程)\n政策工具开发\n建立协调和联盟\n计画设计:决策\n政策执行\n政策评估\n\n类型\n美国政治学家 Theodore J. Lowi 提出了分配型、再分配型、管制型和宪政型四种政策。政策涉及组织的意图,无论是政府的、企业的、专业的还是自愿的。政策旨在通过指导所做的决定来影响“真实”世界。 无论是否正式成文,大多数组织都已经确定了政策。\n政策可以按许多不同的方式分类。 以下是按对组织成员的影响细分的几种不同类型政策的示例。\n\n分配性政策\n分配政策将商品和服务扩展到组织成员,并在组织成员之间分配商品/服务的成本。示例包括影响福利支出、公共教育、高速公路和公共安全的政府政策,或专业组织的福利计划。\n\n管制性政策\n监管政策或指令限制个人和机构的自由裁量权,或以其他方式强制某些类型的行为。 这些政策通常被认为在良好行为很容易定义,并且不良行为很容易通过罚款或制裁进行监管和惩罚时应用得最好。 一个相当成功的公共监管政策的例子是高速公路限速。\n\n宪政政策\n宪政政策创造行政权力实体,或处理法律。 在某些情况下,宪政政策也涉及财政政策。 宪法确立行政权力及法律效力(如法律的约束力),亦是平均人权、个人自由及行政、立法机关管治民众的合法性的依据。\n\n重分配政策\n政策是动态的;它们不仅仅是目标或法律的静态列表。必须实施政策蓝图(英语:Policy blueprint),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社会政策是指实施时“实地”发生的事情,以及决策制定或立法阶段发生的事情。\n当使用政策作术语时,它还可以指:\n\n官方政府政策(规定法律应如何实施的立法或指南)\n政治宣言和小册子中的广泛思想和目标\n公司或组织关于特定主题的政策。 例如,一家公司的平等机会政策表明,该公司旨在平等对待所有员工。\n组织实际采取的行动通常可能与规定的政策有很大差异。 这种差异有时是由于政策上的政治妥协造成的,而在其他情况下,则是由于政策执行不力造成的。 实施政策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政策的影响范围比最初制定要解决的问题更广。 此外,选择性或特殊的政策执行可能会产生不可预测的结果。\n\n子领域示例\n归纳\n当代的政策制定或决策制定方式可能取决于“破坏制度上根深蒂固的政策均衡”的外源性冲击,并且在充分预防和解决问题方面可能并不总是有效,尤其是在政策不受欢迎、对有影响力的实体进行监管时既得利益者,需要国际协调和非被动的战略长期思考和管理。 从这个意义上说,“反应性排序”是指“序列中的早期事件启动一系列因果关联的反应和反反应,从而触发后续发展的概念”。 这是一个独立于政策排序的概念,因为后者可能需要多方在不同阶段采取行动以推进该顺序,而不是最初的“冲击”、强制施加或事件链的催化。\n在现代高度互联的世界中,多中心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这“需要来自公共、私营和志愿部门的多层次和不同类型的组织的复杂组合,这些组织具有重叠的责任领域和职能能力”。 政策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命令和控制措施、赋能措施、监测、诱因和抑制措施。\n以科学为基础的政策,与更狭义的循证政策概念相关,可能也变得更加重要。一项关于世界范围内污染作为主要死亡原因的审查—发现进展甚微,表明成功控制污染、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等联合威胁需要一个全球性的、“正式的科学-政策互动介面”,例如“告知干预、影响研究和指导资助”。 从广义上讲,科学-政策互动介面包括政策中的科学和针对政策的科学。\n\n参看\n参考文献\nBlakemore, Ken (1998) Social Policy: an Introduction\nBridgman, Peter & Davis, Glyn (2004) The Australian Policy Handbook (3rd ed) Sydney: Allen & Unwin\nMüller, Pierre, Surel Yves, (1998) L'analyse des politiques publiques. Paris.\nTheodore J. Lowi (1964), American Business, Public Policy, Case-Studies, and Political Theory, World Politics 16: 687-713.\nTheodore J. Lowi (1968), Four Systems of Policy, Politics, and Choic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33: 298-310.\nTheodore J. Lowi (1985), The State in Politics, in Roger Noll (a cura di), Regulatory Policy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Berkeley, UCP, pp. 67-110\nRobert Spitzer, Promoting Policy Theory: Revising the Arenas of Power, Policy Studies Journal 15 (June 1987): 675-689.\nAynsley Kellow, Promoting Elegance in Policy Theory: Simplifying Lowi’s Arenas of Power, Policy Studies Journal 16 (Summer 1988): 713-724.\nDouglas D. Heckathorn; Steven M. Maser (1990), The Contractual Architecture of Public Policy: A Critical Reconstruction of Lowi's Typology, The Journal of Politics, Vol. 52, No. 4. , pp. 1101-1123.\nSmith K. B. (2002), Typologies, Taxonomies, and the Benefits of Policy Classification , Policy Studies Journal, vol. 30, pp. 379-395-\nGeorge D. Greenberg et al, Developing Public Policy Theory: Perspectives from Empirical Research,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1 (December 1977): 1532-1543.\nThomas R. Dye (1976) Policy Analysis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n\n外部连结\nPolicy Studies Organiz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388", "title": "麻省理工学院", "text": "麻省理工学院(��语: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缩写为MIT)是位于美国麻萨诸塞州剑桥市的私立研究型大学,成立于1861年。主校区沿查尔斯河而建,当时目的是为了响应美国与日俱增的工业化需求。学校采用了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办学,早期著力于应用科学与工程学的实验教学。学校的研究人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期间,致力于开发电脑、雷达及惯性导航系统技术;战后的防御性科技研究使学校得以进一步发展,教职员人数及校园面积在占士·赖恩基利安的带领下有所上升。大学于1916年迁往现在位于查尔斯河北岸的校址,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公里),占地168英亩(68公顷)。\n麻省理工学院拥有6间学术学院、32个学系部门,常获纳入全球最佳学府之列。学校一直闻名于物理科学与工程学的教研,但在近代亦大力发展诸如生命科学、经济学、管理学、语言学等其他学术范畴。别名“工程师”的麻省理工体育校队合计31支,涵盖不同项目,学生因此可参与不同类型的跨校体育联赛。\n麻省理工学院在2021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一。截至2020年10月,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教授及研究人员涵盖97位诺贝尔奖得主、8名菲尔兹奖获奖者、26位图灵奖得主,以及52位国家科学奖章获奖者、45位罗德学者、38名麦克阿瑟奖得主。该校同时具很强的创业文化,由其校友所创办的公司利润总值相当于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截至2014年)。\n\n校史\n创校使命\n1859年,一份有关在新填海土地后湾区兴建一所文理学院的建议书遭麻省议会否决。\n威廉·巴顿·罗杰斯随后草议成立麻省理工学院法团校董会,有关文件在1861年4月10日获得州长的签名批核。这位维珍尼亚大学的教授希望建立一所专科学府,以配合国内一日千里的科技发展。纯专业学院不是他想要的类型,他认为博雅教育为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他在草议中写道:“以我之见,理工学校唯一且真正的价值在于教学。这不是指那些可在工作坊中学到的琐碎细节或文艺批判,而是那些对自然万物提供合理解释的基础科学原则。”\n罗杰斯采纳了德国研究型大学的办学模式,提倡教研并重。教职员除了进行研究外,他们还会向学生提供讲堂及实验室教学。\n\n早期发展\n就在有关草议获批两天后,美国内战的第一场战役就展开了。为时数年的战争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延误。1865年,麻省理工正式在位于波士顿的校园内开班。这所新院校的使命乎合《土地拨赠法案》的要求,故获赠地作进一步发展。1866年,由土地销售带来的利益使学校得以在后湾区发展。\n“波士顿理工”为麻省理工学院的非正式别称。大学采用欧洲理工大学的模式办学,早期比较重视实验教学。虽一直受到财政问题困扰,但在弗朗西·斯亚玛撒·沃克的带领下,学校还是在19世纪最后的20年里不断成长,继而开办电子、化学、海洋及洁净工程学,并兴建了新的教学大楼,亦吸纳了更多学生。\n大学课程渐趋职业导向,教学内容少了一些理论科学。可是,这所年轻的学府仍面临财政危机,并受到管理层的关注。在这“波士顿理工”的岁月里,学校的前教职员、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查尔斯·艾略特曾六度建议将麻省理工并入当时哈佛学院的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位于狭窄的后湾区的麻省理工学院无法负担进一步的校园扩展费用,而学生的人数却不断上升,使之日趋拥挤。学校急需基金或捐款以维持正常运作。最终,校方在师生、校友的强烈反对下接受了与哈佛合并的邀请,惟1917年麻省最高法院以反大学垄断的理由禁止了此举,结束了这场“合并风波”。\n1916年,麻省理工学院迁移至查尔斯河剑桥市的岸边,沿岸伸延逾1英里(1.6公里),此为填海土地。这充满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新理工”校园,由建筑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受惠于一位匿名“好心人”的捐助,这位先生自1912年起便一直向校方提供资金。1920年1月,这位“好心人”的身份曝光——是来自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工业家乔治·伊士曼。他发明了新的电影制作及编辑方法,并成立了伊士曼柯达公司。1912至1920年期间,伊士曼向麻省理工学院提供了两千万美金(现值两亿三千多万)的现钞及柯达的股票。\n\n课程重整\n上世纪三十年代,校长卡尔·泰勒·康普顿及副校长(职位等同教务长)万尼瓦尔·布殊重新提倡纯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的重要性,并减少了职业训练成分。与常春藤盟校不同,麻省理工的学生主要来自中产阶层,学校的经费多来自学费而非捐款回赠。大学最��于1934年获选入美国学院与大学协会。\n根据1949年的路易斯委员会报告,麻省理工学院“仍被广泛认为是一所职业导向学校”,这亦是委员会希望改善的“不太合理之现象”。有关委员会全面地研究了学校的本科课程,建议校方提升多元性,并避免让工程学或政府津贴的研究项目过于远离文理学。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及斯隆管理学院均于1950年成立,与发展完善的理学院及工程学院互相竞争。本被边缘化的经济、管理、政治、语言学系开始力争上游,并吸引了在学界广受尊重的教授前来授课,更开办了研究生课程。侯活·韦斯利·约翰逊(1966年)及杰罗姆·威斯纳(1980年)任职校长期间,学校进一步强调人文的重要性,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得以继续发展。\n\n军事研究\n麻省理工学院的军事科研活动随著二战的爆发而渐趋频密。1941年,万尼瓦尔·布殊获委任为科研发展部长,负责分配资金给包括麻省理工在内的少数获选定的大学。大战期间,全国的科学家与工程学家聚集在1940年成立的麻省理工放射实验室,协助英国军方发展多腔磁控管雷达技术,对整个战争影响甚大,亦塑造了战后的研究方向。于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仪表实验室(也被称为麻省理工仪表实验室 MIT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内进行的陀螺仪、照准器、投弹瞄准器及惯性导航系统的监控机制研究项目,旋风计算机中的模拟飞行电脑系统,由哈罗德·金顿指导的高速摄影、间谍气球开发等,均为其他主要的军事研究项目。大战过后,麻省理工成为了全美最大型的战时研发商(因而惹来了一些批评),仅是放射实验室就聘请了四千名工作人员。截至1946年,全校剩余了约一亿(现值十二亿)美元的资助金。可是,军事研究并没有因二战的终结而结束。贤者系统、弹道导弹、阿波罗计划等均为麻省理工战后的政府资助研究项目。\n这些科研都深深影响著大学的发展。一份1949年的报告指校方“没有因战争的结束而放慢校内的工作步伐”,并忆述了学校在战前的那段“平静的岁月”,但报告也承认大学对军事发展的贡献,并赞同校内师生人数、设施及研究课程确因发展军事项目而得以提升。在卡尔·泰勒·康普顿(1930-1948年校长)、詹姆斯·赖恩·基利安(1948-1957年校长)及朱利叶·斯·力通(1952-1957年校监)的带领下,麻省理工的教职员及研究生人数分别上升了两倍及五倍。他们的校园扩建策略为大学进一步的成长写下了蓝图。\n到了上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国内反战者抗议美方参与越战及麻省理工继续进行军事研究。1969年3月4日,在一次师生会谈后,校方决定成立科学家关注联盟,旨在研究如何将学校的发展重点,从军事转移至环境及社会问题范畴。最终,麻省理工退出麻省理工仪表实验室(MIT 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并将所有的研究项目转交给位于校外的林肯实验室。在这期间,校内并没有出现大的骚动,全校师生基本团结一致,而约翰逊亦因领导有方而获得赞赏。\n\n近年要事\n麻省理工学院亦与数码年代的发展息息相关。除了现代电脑及电脑网络的先驱,大学的电脑与人工智能实验室及铁路技术部还研发了一些早期的电子游戏(例如“太空之战”),并创造了现代黑客的行话文件。除此,不少电脑技术机构均起源于麻省理工学院,这包括了八十年代由理查德·斯托曼建立的“GNU计划”及后来的自由软件基金会,1985年由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与杰罗姆·威斯纳创办的媒体实验室,1994年由提姆·柏内兹-李建立的标准组织万维网联盟,2002年开设的开放课程软件,2005年创立的“一童一电脑”计划等。\n大学分别在1976及1989年获赋予“海洋资助大学”与“太空资助大学”的衔头,获给予支援进行海洋科学及航空与航天的研究工作。虽然政府的资助在过去的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有所减少,但校方发动了几次筹款活动,效果不俗。学校增添了西部校园新宿舍与体育设施,东北角的生物学、脑与认知科学、遗传学、生物技术及癌症研究中心,瓦萨街的史塔特科技中心等“外景”建筑,及唐氏管理学教育中心。千禧后,媒体实验室、斯隆学院东部校园及西北研究生宿舍均获得扩建。2006年,校长霍克菲尔德成立了麻省理工能源研究协会。此乃跨学科机构,旨在探索由能源消耗所带来的挑战及解决办法。\n2001年,受到支持开放资源运动的启发,麻省理工创立了开放式课程网页,作为放置免费公开课堂笔记、问题集、课程大纲、测考试题及网上讲堂的平台(惟不设任何课程���证)。虽然经费庞大,但有关计划的规模不跌反升,不少其他大学自2005年起纷纷加入。发展至今,已有逾250所教育机构为此计划的成员,有关物资共有六种语言版本。2011年,麻省理工宣布给予完成名为“MITx”网上课程的用户相关证书(但非为学分或学位性质),有意者需缴付学费,价钱适中。支援“MITx”的“edX”平台由麻省理工与哈佛大学一同研发(哈佛亦有自己的“Harvardx”系统)。已有不少其他大学通过“edX”上载自己的开放资源。\n2013年4月,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事发三天后,麻省理工警卫肖恩·科利尔被疑犯开枪射死。大规模的搜捕行动因而展开,校园及波士顿市中心被封锁了一天。共有逾一万人参与了一周后的科利尔悼念活动,出席者包括了上千名来自新英格兰及加拿大地区的警员。2013年11月25日,麻省理工宣布开设年度的科利尔奖章,用以表扬“那些能体现科利尔警员的素养与精神的人”,奖项“不受职业所限”,“促进社区沟通并具一贯、无私的博爱精神”为获奖的准则。\n\n校园环境\n格局概览\n麻省理工学院占地168-英亩(68.0-公顷)的校园坐落于查尔斯河以北一英里的剑桥市,由麻省大道分为东西两区。不少的学生宿舍及活动设施位于西面,而多数的学术大楼则在东面。沿著麻省大道而起的七号大楼被认为是无尽长廊及整所学府的入口。哈佛大桥是最为靠近的桥梁,此桥以斯穆特(非正规单位)划结,是麻省理工学生的恶作剧之一。麻省湾红线铁路肯德尔/麻省理工站位于肯德尔广场校园的东北边界。麻省理工校园周围高科技公司林立,它们有的为现代化办公大楼,也有的为重建的工业大厦。除此,也能找到具不同楼价的住宅社区。\n每一栋大楼都有一个编号(前面或有“W”、“N”、“E”或“NW”四个用以标示方位的英文字母),亦有自己的名称。一般而言,人们多以编号称呼学术或办公大楼,名称称呼学生宿舍。编号大致是按照每座大楼面世的先后次序,以及它们与中央校园麦克劳林建筑群的距离分配。除了地面走道,地下也有不少连接各个大楼的隧道,方便人们躲开恶劣天气。\n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核能研究反应堆为全美最强大的大学核反应堆之一。不过,此设施因非常接近民居而惹来了一些争议。校方一再强调,有关设施的保安系统非常完善,不会有安全问题。1999年,比尔·盖茨向麻省理工捐助了两千万美金建造名为“威廉·H·盖茨大楼”的电脑实验室,此建筑物由法兰克·盖瑞设计。虽然微软公司亦曾向校方提供捐款,但这是比尔·盖茨首次以私人名誉提供资金。其他著名校园建筑包括了加压风洞及船模水池,用以测试海上船只或设备模型。\n麻省理工的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园(面积达9,400,000平方英尺(870,000平方米))。此系统于2005年面世,共有近三千个连接点。\n2001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就麻省理工的危险废物处置方法提出诉讼,指校方违反了《水净化法例》及《空气净化法例》。学校最终被罚款15.5万美金,后制定了三项环境改善方针。除了发动校园扩建筹款活动,校方还筹备了资金重新设计各个大楼,以提高它们的能源效益。替代燃料校车、公共交通资助、热电厂建设(提供校园电力及热能)等均为学校为减少环境破坏而推出的额外措施。\n麻省理工警卫部、地区及州警察局于2009-2011年期间,共接获的校园罪案包括:12宗性罪案、6宗抢劫案、3宗袭击案、164宗盗窃案、1宗纵火案、4宗电单车盗窃案,共牵涉22,000位学生及学校职员。\n\n建筑风格\n麻省理工建筑与规划学院是全美第一所建筑学院,一直以来设计了不少风格前卫的建筑物。第一批建于剑桥校园的大楼常被称之为“麦克劳林建筑群”,因它们是在校长理查德·科伯恩·麦克劳林的监督下完工。这些由建筑学大师威廉·W·博斯沃思设计的大楼,是全美第一批以钢筋混凝土建成的非工业建筑物。博斯沃思的设计灵感来自二十世纪初的城市美化运动,并参照了万神庙的风格建造内含巴克工程学图书馆的大圆顶。大圆顶面向每年毕业典礼的举办地点——基利安阁。周边的石灰石大楼刻有一些重要的科学家与哲学家之名。\n阿尔瓦尔·阿尔托所设计的巴克舍(1947年)、埃罗·沙里宁的麻省理工教堂与克雷斯吉礼堂(1955年)、贝聿铭的格林大楼、德雷福斯、朗多、威斯纳大楼均获誉为是二战后现代化建筑风格的标杆。另一些诸如法兰克·盖瑞的史塔特科技中心(2004年)、史蒂芬·霍尔的西蒙斯舍堂(2002年)、查尔斯·科雷亚的四十��号大楼(2005年)、槙文彦的媒体实验室等更为现代化的建筑物,与波士顿区内的大片古典式建筑大有不同。它们常获称之为“星级建筑”;不过,2010年的《普林斯顿评论》却将之列入二十所“校园拥挤、不堪入目或两者兼备”的名单之中。\n\n行政架构\n根据宪章,麻省理工学院为非牟利机构,由名为“麻省理工校董委员会”的私立董事会所管理。该委员会现设43席,每届任期为五年。其中,有25位为终身委员(在75岁前均有投票权),3位直选委员(校长、财务秘书及行政秘书),4位当然委员(校友协会主席、麻省州长、麻省教育部长、麻省最高法院大法官)。校董会负责批核学校的预算案与新课程草议,颁授学位,委任新入职教师与工作人员,及选出作最终行政决策的校长。麻省理工投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大学收到的捐款回赠及其他财务事宜。校方于2013-14年度共有逾124亿美金的捐款,位列全美高校第六。\n麻省理工共设六所学术学院:理学院、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管理学院、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医疗科技学院。虽然教职员委员会对学校的教研、学生活动安排、行政事务等多方面具实质控制权,但那32位学系主任只向有关学院的院长负责,而院长则向对校长负责的教务长报告。\n\n学术泛论\n收生概况\n麻省理工学院为全美入学门栏最高、竞争最大的学府之一,具低转入率。校方共收到18,356个本科、19,446个研究生2014-15学年的入学申请,分别仅录取了1,447(7.9%)及2,991(15.4%)名申请者,最终分别有1,043(72.1%)及1,880(62.8%)位获青睐的学生选择入读此校。本科生SAT成绩四分差为2090–2340(满分2400)。除了考试成绩,校方亦重视课外活动、学校推荐信、面试表现等其他因素。\n\n教学概论\n麻省理工学院为一所大型、具高住宿率的研究型大学,以研究或专业学科生居多。大学自1929年起就一直获得新英格兰学校与学院协会的教育认可。麻省理工实行“4-1-4”学制:秋季学期始于每年的劳动节翌日,结束于十二月中旬,其后会有一个月的“自由活动”时间,二月初至五月底则为春季学期。\n麻省理工的四年学士学位合计44种,由五所学院提供,专业及文理类别约各占一半,2015年学费为46,704美金。截至2013-14年度,提供19类学士学位课程的工程学院最受欢迎,录取了过半的学生,余下的依次为:理学院、人文艺术与社会科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及建筑学院。电子工程与电脑科学为学生人数最多的课程。\n所有大学生均需完成17个学院必修课程,它们被分为四大类:基础科学、人际关系、文艺社科、体育运动。新生之年的课程多半都是这些必修课程,它们亦为进入不同学系的条件之一,而无论学生升读大二后的主修为何,都必须完成剩余的必修课程。基础科学包括了微积分(数学)、物理学、化学及生物学,前两者为时两个学期,其余的仅占一个学期。文艺社科必修课程修读时间不得少于八学期。“人际关系”部分则要求学生分别在文艺社科及自己的主修课程中,选读至少有两个“以沟通为重”的课程。最后,所有学生还需接受游泳训练,而非校队成员亦须修毕为时一年的体育班。\n一个课程通常包括了讲堂、辅导课、每周功课及测试。虽然不少学生认为应付繁重的学业“犹如饮用消防栓喷出的水”,但麻省理工的大学生转校率与全美其他研究型大学相若,并没有特别高。每个秋季学期的课程不会对学生作出等级评核,而仅报告“通过与否”,这减少了学生的一些压力。若学生未能通过,则其学期成绩报告不会出现有关课程的名字。不过,春季学期的课堂则会对学生作出“A、B、C 等”的评级,未能通过者同样不获记录在案。\n1969年,玛格丽特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大学生研究计划,提供网站作平台,方便他们能直接与教职员或研究员接触。多数的大学生均参与其中,以争取学分或增广见闻。不少学生均表示此计划有助他们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创业。\n1970年,当时的学院关系部长本森河·斯奈德发表了《隐藏的课程设置》一书,批评麻省理工的教育使学生倾向于跟从一些不成文规定。那些懂得在教学系统中取巧而非具扎实根基的学生,反而能获取较高的毕业成绩。例如,一些学生团体中的高年级生会编制“课程秘笈”,记录不同课程的每周功课及测试的答案,供师弟、师妹“参考”。在斯奈德眼中,这些小动作阻碍了个人的创意及知识发展。\n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与硕士学位全面地涵盖数理工、社会科学、人文等学术领域,也有一些为跨学科学位。研究生课程并非大类收生,申请者需直接与个别学系联络,而六所学院的收生标准、申请方法、录取率等也各有不同。校方向部分获录取的博士生提供奖学金(逾三成)、教学助理(一成)及研究助理(近五成)的职位。不少研究生课程同时开放给合资格的大学生报读。\n\n研究概况\n麻省理工学院于1934年加入美国大学协会,校内的研究活动频繁,2014年的研究开支合共六亿七千多万美金。其中,联邦政府(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国防部、能源部、国家科学基金会、太空总署)向校方提供的资助金额最高。除了教职员,校方还额外聘请了约1,300名研究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在2011年公布了632项发明创造,获颁发153个专利,并分别赚得八千五百多万及六千九百多万美金的现金与特许权使用费收入。\n在电子科技方面,麻省理工研究人员发明或大幅发展了磁芯记忆体、雷达、库仑阻力与惯性导航系统。其中,哈罗德·金顿为发展高速摄影及声纳技术的先驱。克劳德·夏农为现代信息论的发展贡献良多,亦开拓了数码电路及逻辑代数的应用。\n电脑科学方面,麻省理工教职员及研究人员诺伯特·维纳、马文·闵斯基、约瑟夫·维森鲍姆、帕特里克·温斯顿、罗德尼·布鲁克斯、罗纳德·李维斯特,分别对控制论、人工智能、计算机语言、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加密技术的发展奠下了基础。共有九位图灵奖及七位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奖得主曾经或现在于麻省理工学院学习或工作。\n除了应用科学,麻省理工的自然科学研究亦为蓬勃,共有近六十位诺贝尔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奖、三位沃尔夫奖得主与此校有所联系。次原子粒子与量子物理学、新化学合成法、免疫学、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为获奖者所研究的领域。 麻省理工亦首次发现正子电子偶、合成型盘尼西林、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亨丁顿舞蹈症。学校的埃里克·兰德教授为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力研究人员之一。杰罗姆·莱特文教授亦改写了认知科学的发展史。\n除了十多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外,九位约翰·贝茨·克拉克奖亦为麻省理工的师生、校友。莫里斯·哈勒及诺姆·乔姆斯基合创了生成文法与音位学文本。麻省理工的媒体实验室亦作出了包括建构主义在内的多个非传统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研究。\n不过,学校也曾出现科学不端行为的丑闻。诺贝尔奖得主戴维·巴尔的摩于1986年接受不端行为调查,更在1991年接受国会聆讯。西奥多教授自2000年以来,曾多次批评麻省理工行政部门撇清林肯实验室一次导弹防御测试的潜在不端行为。陆帆·巴瑞斯副教授于2005年因科学行为不端而被停职,美国研究操守调查部亦于2009年判其有罪。\n\n学术联盟\n麻省理工学院一直以来都和学界、工业界、政府等机构组成学术研究联盟。1946年,康普顿校长、乔治·多里奥特(哈佛商学院教授)及美林·格里斯德(麻省投资信托基金会主席)共同创立了全美第一间风险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集团。两年后,康普顿又成立了麻省理工工业联络计划。1991年,麻省理工华盛顿办公室面世,作为学校游说政府给予更多的研究基金及协助制定科学政策的平台。麻省理工学院与邻近的哈佛大学一直存有合作及良性竞争关系。它们成立了哈佛-麻省理工医疗科技学院及博德研究中心,两校的学生亦可以报读对方的课程而无需缴付额外的学费,此外两校也不乏合办项目,如与哈佛医学院合办的医学士哲学博士双学位学位。麻省理工跨校课程伙伴还有卫斯理学院、波士顿大学、布兰迪斯大学、塔夫茨大学、麻省艺术与设计学院、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学院。2002年,校方与剑桥大学成立了剑桥-麻省理工研究中心,两校也举办了本科生交流计划。此校与不少波士顿的独立研究机构关系密不可分:查尔斯·斯塔克德雷珀实验室、白石研究中心、伍兹霍尔海洋研究中心等,双方有密切的交流。麻省理工国际科技倡议计划负责处理与其他国家之院校的教研合作。\n《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为针对大众市场的杂志,由麻省理工学院透过一子公司出版,同时也是该校的校友杂志。除此,麻省理工出版社也是世上主要的大学出版社之一,主力出版有关科技的书刊。\n不过,麻省理工学院及其学术联盟亦曾受到一些批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美国政治家及企业领袖批评包括麻省理工在内的多所美国大学,指它们将由纳税人资助的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转移至跨国企业(尤其是面向日本的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的经济衰退。1989年,司法部对麻省理工、八间常春藤盟校及另外11所大学展开调查,并于1991年提出起诉,指有关院校涉嫌在年度交流大会上,有意进行价格操纵(该会旨在避免院校间的学生资助或奖学金竞价战)。常春藤盟校答应庭外和解,但麻省理工却否认这触犯了反竞争法。校方认为大会只是为了确保资助金能顾及更多有需要的学生。司法部最终于1994年撤销了控诉。\n\n校内馆藏\n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系统由多所涵盖不同学科的图书馆组成,主要包括了巴克(工程)、杜威(经济)、海登(文理)、路易斯(音乐)及罗奇(艺术建筑)图书馆。馆藏囊括二百九十万册印刷本、二百四十万份缩微本、四万九千个印刷或电子文献、六百七十个参考数据库。过去十年里,馆方较为著重电子书籍的重要性。馆内重要收藏包括路易斯音乐图书馆内的二十及二十一世纪音乐档,利斯视觉艺术中心内的当代艺术展品,以及康普顿画廊的跨学科展览品。校方会定期拨出款项,以建立或翻新其户外或可供公众参观的雕塑作品。\n麻省理工博物馆成立于1971年,主要收藏与学校历史文化有关的文艺、纪念品。校方积极参与公众艺术推广活动,包括每年一次的剑桥科学节。\n\n大学排名\n麻省理工学院在多个排行榜上均名列前茅,并以理工见长。此校的工程学院在1995年国家科研会报告中位列榜首。除了工程,电脑科学、数学、自然科学、商业学、语言学也是学校的强项。1999至2009年期间,麻省理工(根据路透社的调查)的全球论文引用率为第十七。《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学就业排名》(2014年)显示,麻省理工毕业生的就业率位列全球第六、全美第四;《纽约时报》2011年的调查则指,此校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金额排名全球第七、全美第六。\n\n学校生活\n学生群体\n2014-15年度,麻省理工学院共有11,319名学生,以研究生居多,男女比例相若。于1870年入学的艾伦·爱华露·理查兹为此校的第一名女性学生,亦是第一位女性教职员(她留校任教环境化学)。学校女学生的比例自1993年有显著的上升,从原本的三成多些,但现在近一半。校方所录取的国际生来自115个海外地区。\n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一连串的学生死亡事件使麻省理工受到各大媒体的注意,该校的学生文化尤其成为焦点。1997年,一年级生斯科特·克鲁格在其中一个兄弟会的会所内酒精中毒身亡,学校自此便要求所有新生入住校内宿舍。2000年,学生伊丽莎白·申自杀,引起社会争议。有指此校自杀率偏高,校方未有照顾到学生的精神健康。2001年底,学校推出一系列的学生精神健康服务,包括了增加教职员人数及精神医疗中心的服务时间,效果不俗。\n\n传统文化\n麻省理工学院的师生信奉唯才主义,并非常重视技术能力。校方从没有颁授荣誉学位、体育奖学金、拉丁文学位荣誉或礼仪学位,除了温斯顿·丘吉尔(1949年)及萨尔曼·鲁西迪(1993年)曾获得荣誉教授的职衔。\n不少高年级生均配戴又大又重的毕业纪念戒指。此戒指始创于1929年,官方名称为“标准科技戒”。本科与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版本,每年的式样并不相同,但均为三片式设计:一面显示麻省理工印章,另外两面则分别刻有毕业年份及河狸的模样。除此,戒指时常被学生印上“IHTFP”五个字母,此乃“我讨厌这该死的地方”一句的英文缩写(此句常在学生之间流行),但亦被包装为“我找到了真正的的天堂”、“学院里的教授是最好的”等句的缩写。\n\n团体活动\n麻省理工有逾380个学生活动团体,包括了校园广播站、《理工报》(校报)编辑团队、创业比赛举办单位。非传统的学会包括了铁路模型技术俱乐部、民间舞蹈团。校内师生亦经常透过学校的博物馆举办公众推广活动。每年的一月为“自由活动学期”,有上百个课堂、讲堂、示范教学课程、团体活动供学生选择,其中,“解谜行动”最为受欢迎。每年约有250名学生利用这段时间进入各个公司实习。\n不少学生喜欢加入“黑客”行列,探索校园各个区域及进行恶作剧。这也是此校与加州理工学院的竞争模式。\n\n体育竞赛\n麻省理工共有31支校队,涵盖不同体育范畴,是国家大学体育协会丙组中,最为全面的校队之一。新英格兰男女体育联盟、新英格兰足球联盟、朝圣者袋棍球联赛甲组:东部大学划船联会均为其参与的跨校体育竞赛项目。2009年的预算削减导致八个校队项目被逼取消。\n\n住宿安排\n所有��麻省理工本科生均可在未来四年里,入住12所本科宿舍中的其中一所。在校居住的学生可得到驻校研究生导师、辅导员或教职员的协助。由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心仪的宿舍,人以群分,各宿舍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其中,由《耶鲁日报》工作人员编写的《2010年本科大学指南》中提到:“麻省理工东西校园的分隔是该校的特色之一。东校园有着强烈的反文化色彩。”\n麻省理工学生亦积极加入希腊文合作社住房制度,校内共有36个兄弟会与姊妹会及一些独立社团。2013-14学年,共有近九成的本科生选择住校,近一半加入了兄弟会,逾三成加入了姊妹会。兄弟会多集中在西校园,那些独立社团因学校的历史背景而多在后湾区。\n学校为单身研究生提供五所宿舍,有两间公寓让已婚学生的家人入住。\n\n著名人物\n教职员\n截至2014年 (201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麻省理工学院共有1,021位教职员,女性占了224名。教职员负责讲堂、给予本科及研究生指导、出席学术委员会,以及进行研究。有逾三十名麻省理工的教职员为诺贝尔获奖者,以物理学及经济学奖居多。除此,国家科学奖章、国家技术与创新奖章、古根海姆奖学金、福布莱特学者、麦克阿瑟奖均为此校教职员所获得的殊荣。那些对学校及有关学术领域作出巨大贡献的教职员会获任命“学院教授”一职,他们的自由度会更大,有较多特权,亦只需向教务长负责。\n不少麻省理工教职员同时获选为政府部门的领袖。前教授玛西娅·麦克纳特在职期间为美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城市研究学教授泽维尔·布里格斯为美国行政管理与预算局副局长,生物学教授埃里克·兰德为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联合主席,而教职员欧内斯特·莫尼兹亦于2013年获委任为美国能源部长。\n此校曾被指对教职员存有歧视。于1984年被解雇的科技史学家大卫·F·奴布成为新闻焦点。他曾多次批评麻省理工学院及其他一些研究型大学过于依赖商业及军事机构的赞助,故外界担心学校是否有足够的学术与言论自由。前物料科学教授格雷琴于1994年控告麻省理工,指校方拒绝她的终身教职申请是出于性别歧视。多年后,有关控诉以没有公开的赔偿金额得到解决。1997年,麻省反歧视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支持波士顿麻省大学教授詹姆斯·詹宁斯对麻省理工学院的指责。他指麻省理工城市研究与规划学系的一名高级教职委员对他存有种族歧视,没有受理他的教职申请。2006-07年,此校拒绝给予非裔美国人干细胞学教授詹姆斯终身教职位,引发极大争议以及绝食行动。弗兰克·L.·道格拉斯教授辞职以示不满,但詹姆斯21位同事发表联合声明,指他们相信这位教授没遭不公平对待。\n1998年的一份校内报告指,理学院与工程学院对女教职员存有性别歧视,虽说有关调查方式备受争议。自此以后,这两所学院均曾让女职员担任院长一职,而学校也曾由多位女校长带领。神经生物学家苏珊·霍克菲尔德便是该校第一位女校长。\n\n校友\n截至2014年 (2014-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共有逾30位诺贝尔获奖者、47位罗德学者、61位马歇尔奖学金得主为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n著名政界人物包括: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麻省第一国会选区代表约翰·奥利弗、加州第十三国会选区代表彼得·斯塔克、国家经济委员会主席劳伦斯·萨默斯、前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克里斯蒂娜·罗默、伊朗外交部长阿里·阿克巴尔·萨利希、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毛治国、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印度储备银行拉古拉姆·拉詹、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文礼彬、希腊总理卢卡斯·帕帕季莫斯、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伊拉克部长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沙拉比。\n麻省理工一众校友亦创办了不少著名公司:英特尔(罗伯特·诺伊斯)、麦克唐纳飞行器公司(詹姆斯·史密斯·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老唐纳德·威尔士·道格拉斯)、3Com(罗伯特·梅特卡夫)、德州仪器(塞西尔·霍华德·格林)、高通公司(安德鲁·维特比)、博士音响(阿马尔·百色)、科氏工业集团(弗雷德·C·科赫)、洛克威尔(威拉德·罗克韦尔)、基因泰克(罗伯特·A·斯旺森)、Dropbox(德鲁·休斯顿)、搜狐(张朝阳)、金宝汤公司(约翰·汤普森·多兰斯)及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张忠谋)。《卫报》指:“一项调查显示麻省理工校友创办了25,800间公司,雇用了三百万人。这些公司每年利润总值1.9兆美金,若麻省理工是一个国家的话,那��它会是全球第十一大经济体。”\n逾三分一的美国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的太空人曾于麻省理工接受教育(包括阿波罗11号登月艇机师巴兹·艾德灵),人数为各大高校(除美国联邦军事院校外)之最。校友兼前教职员钱学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火箭科技发展的先驱。\n其他范畴的著名人物包括了作家休·洛夫廷、雕塑家丹尼尔·切斯特、波士顿乐队的吉他手汤姆·肖尔茨、英国广播公司及独立电视新闻政治顾问大卫·沃尔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明、《钟形曲线:美国社会中的智力与阶层结构》作者查尔斯·默里、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建筑师卡斯·吉尔伯特、普立兹克奖得主建筑师贝聿铭与戈登邦·沙夫特。\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n官方网站 (英文)\n麻省理工学院出版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430", "title": "斯特拉斯堡", "text": "斯特拉斯堡(法语:Strasbourg,[stʁasbuʁ] ();德语:Straßburg,[ˈʃtʁaːsbʊʁk] ();阿尔萨斯语:Strossburi,[ˈʃd̥ʁɔːsb̥uʁi] ())是法国大东部大区、阿尔萨斯欧洲集体与下莱茵省的首府,位于法国国土的东端,与德国的巴登-符腾堡州凯尔隔莱茵河相望。全市人口约27万,城市圈人口则超过64万,是法国东北部人口最多的城市,按2010年人口也是法国人口第九多的城市。\n斯特拉斯堡属于法国,但是在历史上,此地的主权曾多次交替由德国和法国拥有,因而在语言和文化上兼有法国和德国的特点,是这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汇之地。谷登堡、加尔文、歌德、莫扎特、巴斯德等德意志和法兰西文化名人都曾在斯特拉斯堡居留。\n斯特拉斯堡也是众多国际组织总部所在地的城市。斯特拉斯堡与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一样,驻有欧盟的许多重要机构,包括欧洲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欧洲委员会反腐败国家集团、欧洲军团、欧洲视听观察组织以及欧洲议会的所在地,因此被誉为欧盟的“第二首都”。斯特拉斯堡是欧洲议会的所在地,尽管每个月只在斯特拉斯堡举行四天会议,其他主要事务则在布鲁塞尔处理。议会大厦建于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n斯特拉斯堡是法国乃至西欧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的重要中心。斯特拉斯堡港是莱茵河沿线的第二大港口,仅次于德国的杜伊斯堡。该市也是莱茵河航运中央委员会的驻地。\n斯特拉斯堡的历史中心位于伊尔河两条支流环绕的大岛,这一区域拥有中世纪以来的大量精美建筑,包括斯特拉斯堡大教堂与小法兰西,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也是首次有一个城市的整个市中心区域获此荣誉。\n\n名称\n斯特拉斯堡在古代叫做阿根托拉特(凯尔特语:Argentorate,拉丁文:Argentoratum)。这个名字来自于最早居住在此的凯尔特人的语言,然而自罗马人占领了这一地区后也一直使用,其意思是伊尔河边的山丘,延伸有“河边之城”之意。5世纪末时日耳曼人重建此城,并取名为Strateburgum(由Strate与Burgum组合而成),意为“道路上的城市”,因为在日耳曼时期,斯特拉斯堡位于东西横跨莱茵河的交通要道边上。现今斯特拉斯堡的名称Strasbourg是日耳曼语言的法语化。德语中的斯特拉斯堡写作Straßburg,而“Straße”是街道的意思,“Burg”是城堡的意思。\n\n历史\n斯特拉斯堡地处莱茵河边,周围河道交错,水力资源丰富。然而,古代的斯特拉斯堡并不是一处宜居之地。但是斯特拉斯堡的地理位置(横渡莱茵河的重要路口)使得古代人类很早就开始开发这一地区。最早的有迹可查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末期(公元前1200年左右)出现了以修筑木排的方式在沼地居住的人群。然而之后数百年中水位的高涨使得斯特拉斯堡地区变得无人居住。直到公元前600至450年该地才又一次迎来固定的居民。数千年的开发令斯特拉斯堡地区的环境得以改善。考古学的发掘表明,公元前1至2世纪时,现今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的地方可能是一座庙宇,而旁边还有一定规模的集市。\n公元前1世纪后期,罗马帝国逐步占领高卢。公元前12年至10年,罗马帝国在斯特拉斯堡所在的地方建立了一个军事哨所,并起名为阿根图拉腾,属于上日耳曼行省。这与德鲁苏斯(尼禄的祖父)在莱茵河沿岸建立一系列军事要塞(Castella Drusiana)的行动有关。自从4世纪起,该市就成为斯特拉斯堡总主教的驻地。357年,阿勒曼尼人在斯特拉斯堡战役中与罗马作战,被后来的罗马皇帝尤利安击败,��们的国王也被俘。366年1月2日,大批阿勒曼尼人穿过封冻的莱茵河,入侵罗马帝国。 \n\n5世纪初,阿勒曼尼人已经穿过莱茵河,征服并定居在今天阿尔萨斯和瑞士大部分地区。 \n在5世纪,该市接连被阿勒曼尼人、匈人和法兰克人占领。842年,包括三种文本(拉丁文、德文和一种古法文)的斯特拉斯堡誓言在此签署。923年,洛林公爵将斯特拉斯堡交给德国国王亨利一世,神圣罗马帝国控制了这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在斯特拉斯堡的早期历史中,总主教与市民之间发生过长期的冲突。1262年,市民一方获得胜利,国王士瓦本的腓力普恩准斯特拉斯堡获得帝国自由城市的地位。1332年革命后,同业公会广泛参与城市管理,斯特拉斯堡宣布成立共和国。1348年的黑死病后,1349年2月14日,发生了可怕的大屠杀,2,500-3,000名犹太人被公开烧死,其余人被驱逐出该市 。在必须离开城市的时刻,传令官吹响了法国号。直到18世纪末,还不准许犹太人在晚上10点以后留在市内。\n\n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始建于12世纪,到1439年才基本完成(南塔楼尚未完工),当时是世界最高的建筑,超过了吉萨大金字塔。1520年代宗教改革期间,该市接受了马丁·路德的教导,他的追随者在下一个世纪创建了斯特拉斯堡大学,新教清除偶像的主张导致许多天主教堂和修道院被毁。斯特拉斯堡是人文主义学术中心和神圣罗马帝国早期的印刷中心,它在知识与政治方面,对新教在德国西南部确立其地位产生了重大影响。1530年,在帝国奥格斯堡会议上, 斯特拉斯堡和另外4个自由城市一起呈递了一份表明他们新教信仰的信条,不过与他们呈交给查理五世的奥格斯堡信纲略有不同。\n16世纪初,神圣罗马帝国宪法改革以后,成立了帝国行政圈,斯特拉斯堡成为帝国西南部的上莱茵循环的一部分,主要负责供养军队监督造币、确保公共安全。\n斯特拉斯堡自由市在三十年战争期间保持中立。1681年9月,斯特拉斯堡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夺取,这次吞并得到了1697年里斯维克和约的承认。1685年,路易十四公布《枫丹白露敕令》,宣布废除1598年的《南特敕令》,官方的宗教不宽容政策导致许多新教徒被逐出斯特拉斯堡和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也从路德会手中交给罗马天主教。德语的路德会大学一直坚持到法国革命,其中著名的学生有歌德和赫尔德。\n法国革命期间,在1792年4月25日,鲁日·德·李尔在斯特拉斯堡市长德特里希家中进晚餐时,谱写了莱茵守军战曲(Chant de guerre de l'Armée du Rhin),即后来的法国国歌《马赛曲》。不过,法国革命也废除了斯特拉斯堡的自由市地位。激进的雅各宾俱乐部用铁腕手段统治该市,直到罗伯斯庇尔倒台后才被推翻。这段时期内许多教堂和修道院不是被摧毁就是被严重损坏。主教座堂损失了数百雕像(19世纪时又加以复制),并且提议要拆除教堂尖顶,因为它损害了平等原则。教堂尖顶保住了,不过市民们给它戴了一顶弗里吉亚无边便帽(现在早已丢失)。\n\n随着工商业的增长,该市人口在19世纪增长了三倍,达到15万人。在普法战争和斯特拉斯堡包围战期间,该市受到普鲁士军队的猛烈炮击。1870年8月24日,美术博物馆和市立图书馆被大火烧毁,市立图书馆位于哥特式的前多明我会教堂内,独家收藏中世纪手稿(包括著名的快乐花园,Hortus deliciarum)、罕见的文艺复兴时代书籍和古罗马文物。1871年战争结束后,根据《法兰克福条约》的规定,该市并入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成为阿尔萨斯-洛林的一部分。德国统治时期,斯特拉斯堡得到了重建,并新建了一个豪华的新城(Neue Stadt),包括一个新的博物馆和新的图书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被击败,该市又被法国索回。\n由于曾归属德国47年,斯特拉斯堡的法语有浓重的德语口音。纳粹党据此极力促使德国夺回这座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法国沦陷以后,该市再次被并入德国。纳粹采取的第一项行动就是将大犹太会堂烧毁并夷为平地,该犹太会堂完成于1890年代末,曾是欧洲最大的犹太会堂之一,也是该市的标志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斯特拉斯堡未受到严重破坏,但在1944年受到了英美轰炸,大片地区被摧毁。 。1945年,法国军队再次开进斯特拉斯堡,这座城市又重新成为法国领土。今天,一条主要街道以解放日命名。\n1920年,一个早期的跨国机构,莱茵河航运中央执委会从曼海姆迁到斯特拉斯堡。1949年,该市被选为欧洲理事会的所在地,1979年,斯特拉斯堡成为欧洲���会的所在地,尽管每个月只在斯特拉斯堡举行四天会议,其他主要事务则在布鲁塞尔处理。议会大厦建于199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议会建筑。此前会议在欧罗巴宫举行,其不凡的内部结构已经为欧洲的电视观众所熟悉。1992年,德法合作的Arte影视机构在斯特拉斯堡成立。\n2000年,伊斯兰恐怖主义分子密谋在斯特拉斯堡主教座堂进行爆炸,被德国警察阻止。2001年7月6日,在一次露天音乐会上,突然有一棵大树倒地,造成13人身亡,近百人受伤。\n\n经济\n斯特拉斯堡是法国东部的经济支柱之一,第二产业发达,种类繁多,第三产业以金融相关产业与商业研究和咨询的公司为主。2022年数据显示,斯特拉斯堡的高阶员工的平均月薪为3972欧元,低于法国平均水平4489欧元。中阶员工平均月薪为2455欧元,也低于法国平均水平2572欧元。一般职员的平均月薪为1798欧元,也低于法国平均水平1879欧元。\n在传统上,斯特拉斯堡是一个典型的航运与贸易之城。在中世纪的汉撒同盟时代,斯特拉斯堡和美因茨、法兰克福一同作为莱茵河流域的主要港口而兴起。法国占领斯特拉斯堡以后,又在18-19世纪先后开挖了莱茵-马恩运河和莱茵-罗讷运河,均以斯特拉斯堡为起点,使它可以方便地通过水路到达巴黎和里昂,也成为法国与中欧地区进行贸易(主要是粮食贸易)的枢纽,酿酒业(包括葡萄酒和啤酒)和食品业(如香肠和鹅肝酱)也发展起来。该市至今是法国唯一大量消费啤酒的城市,同时也盛产法国葡萄酒(如里斯灵葡萄酒)。进入现代,上述两条运河因多小型闸门,已经不适于现代航运的需要。不过,莱茵河航运仍很重要,5000吨级的船舶可以从荷兰鹿特丹直航斯特拉斯堡。斯特拉斯堡自治港和巴黎自治港一同被列为法国最重要的2个内河港口。\n斯特拉斯堡在19世纪末德意志帝国统治时期,现代工业开始得到发展(机械、电器、医药、食品)。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斯特拉斯堡的经济发展受到影响。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该市经济才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法国东部新兴工业中心。利用从马赛经里昂、斯特拉斯堡至德国卡尔斯鲁厄的输油管道,该市发展了炼油、合成橡胶等工业部门。\n斯特拉斯堡还拥有两个产业聚集区,分别关于生物制药科学(Alsace Biovalley)以及未来交通工具(Véhicule du Futur)。\n斯特拉斯堡的另一个主要经济部门是新兴的旅游业。作为世界遗产项目,该市旧城大岛地区众多的中世纪风貌的建筑,小法兰西的沿河风景和独特的木结构建筑,以及著名的圣诞集市,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众多游客来此观光。而作为欧洲联盟众多机构的所在地,斯特拉斯堡也从中获益匪浅,不仅在城北形成一片新兴的“欧洲区”,而且集中了欧洲各国的美食供人消费。\n\n地理\n史特拉斯堡地处法国东北与德国边境交界之处,主体市区位于莱茵河西侧。发源自汝拉山脉的伊尔河自西而东穿城而过,注入莱茵河。而莱茵河对岸就是德国城镇凯尔。尽管在法国地图上,斯特拉斯堡处于偏远的东北角,但在西欧的版图中,斯特拉斯堡占据了中心的位置,是西欧地区南北通道的重要一环。由斯特拉斯堡往南,通过索恩河谷与罗讷河谷地区可连向地中海地区。往北,则通过德国西部的海西山地直面北欧三岛。以直线距离计算,斯特拉斯堡与波罗的海、地中海和大西洋的距离是相等的,大约都是750千米。斯特拉斯堡到北海和亚得里亚海的距离也基本一样,都是500千米左右。\n\n该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半大陆性气候。由于城市本身位于莱茵河河谷,西面20千米就是孚日山脉,而东面25千米处就是黑森林。来自每个方向的风通常都会被这些天然屏障所阻挡,因此该市夏季温度很高。由于通风条件不佳,斯特拉斯堡也是法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 ,不过由于重工业的消失,以及在交通管制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该市空气污染正在改善。\n\n主要景点\n建筑\n斯特拉斯堡最著名的建筑是哥特式的主教座堂(用砂岩建造,有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天文钟),以及中世纪莱茵兰地区黑白木构架建筑的街景——特别是在沿着伊尔河的小法兰西区,以及主教座堂周围中世纪风格的街道和广场(如座堂广场、圣艾蒂安广场)。\n除了主教座堂以外,斯特拉斯堡还有几座中世纪教堂历经多次战争仍然幸存至今:罗马式的圣斯德望教堂,一部分在1944年被英美空袭炸毁;罗马式与哥特式结合的巨大的圣多马教堂,有斯伯曼制作的管风琴 ,莫扎特和史怀哲曾在此演奏;哥特式的新圣彼���新教教堂,其地下室可以追溯到5世纪,而回廊始建于11世纪;哥特式的圣威廉教堂,有早期文艺复兴式彩色玻璃;哥特式的圣约翰教堂;新哥特式的老圣彼得天主教堂和老圣彼得新教教堂相互毗邻并且相互垂直,有一些15世纪木制彩绘祭坛,现在毁坏的教堂用于举办展览。\n在众多的中世纪建筑中,旧海关相当突出。\n德国文艺复兴为该市留下了一批醒目的建筑物,如位于谷登堡广场的前市政厅;法国巴洛克和古典主义建筑包括数座宫殿,如hôtels particuliers、Hôtel du Préfet、双桥府邸和Hôtel de Ville等。斯特拉斯堡最大的巴洛克建筑是1720年代的济贫院。法国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物则以布罗伊广场的斯特拉斯堡歌剧院为代表。德国皇帝威廉一世统治时期,为斯特拉斯堡的德国区留下了一批质量上乘的折衷主义建筑,宽阔的林荫大道整齐划一,街道两边建筑坚固、尺度巨大,建筑风格混合了5个世纪以来欧洲各种建筑风格,以及新埃及、新希腊、新巴比伦风格。前皇宫最为政治化,但当时最富丽堂皇的建筑是带有多重直角塔楼的蓬托尼埃国际学校(女校),和拥有华丽彩绘砖立面、木器和花饰陶器的装饰艺术学院。德国区的著名街道包括黑森林大街、孚日大街、阿尔萨斯大街、马赛大街、自由大街、福煦路和霞飞路等等,著名广场则包括共和国广场、大学广场等。在重修的要塞路能发现1880年代普鲁士军事建筑的重要实例,尺度巨大的要塞,命名为战争门(Kriegstor)。 \n在现代建筑方面,斯特拉斯堡拥有一些精美的新艺术运动建筑,如巨大的节日宫(Palais des Fêtes)和一些别墅住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功能建筑的实例中,位于范围广阔的欧洲区(Quartier Européen),由理查德·罗杰斯设计的欧洲人权法院无疑是最壮观的。其他著名的现代建筑有市立音乐与舞蹈学校、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位于市郊的有轨电车终点站和停车场。\n该市还有一些美丽的桥梁,其中最引人入胜的是拥有4座古塔的中世纪的廊桥(Ponts Couverts),近旁就是17世纪沃邦拦河坝(沃邦要塞的一部分)。其他美丽的桥梁还有19世纪华丽的Fonderie桥(石桥)和奥弗涅桥(铁桥),以及莱茵河上未来派的步行桥(Passerelle,2004年开放)。\n\n公园\n斯特拉斯堡的特征之一是拥有众多一流的公园,其中有一些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柑橘园呈现显著的法国花园特色,内有一个新古典主义的城堡和一个小型动物园;城堡公园,17世纪的要塞矗立在莱茵河畔;普塔莱斯公园属于英国风格,是现代雕塑的露天博物馆,园内有一座新巴洛克式的普塔莱斯城堡(现为席勒国际大学)。植物园成立于德国统治时期,靠近斯特拉斯堡天文台,建于1881年,还保存着一些当时的温室。孔塔德公园虽然是该市最古老的公园,不过在二战后已经彻底重建。Poteries公园属于未来派,是1990年代末欧洲公园概念的实例。两岸花园(Jardin des deux Rives)横跨莱茵河两岸的斯特拉斯堡和凯尔,是最新开放(2004年)、也是面积最大(60 公顷)的公园。\n\n博物馆\n作为一个规模较小的城市,斯特拉斯堡拥有的博物馆数量堪称巨大:美术博物馆收藏弗朗西斯科·戈雅、鲁本斯、范戴克、格列柯等人的名画;圣母院博物馆位于主教座堂旁,收藏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原稿、彩色玻璃;装饰艺术博物馆收藏18世纪家具和瓷器) ;动物学博物馆是法国最古老的一座,特别以鸟类种类众多闻名);“大船”是特别为儿童设计的科技中心);此外还有莱茵河航运博物馆;巴斯德博物馆;古埃及博物馆等。还可以看到著名的法国号(自中世纪起每晚10时命令犹太人出城)。\n\n人口统计\n斯特拉斯堡都会区人口有65万人,而包括对岸的德国城市在内的整个欧洲区共拥有868,000名居民。\n斯特拉斯堡居民的种族构成为:法兰西人占86%,此外为德意志人及其他国籍人士。该市同时流行法语和阿尔萨斯语,街道上亦同时使用这两种语言的路牌。而在烹饪方面,也是同样流行法国大菜和德国菜式。居民中65%信仰天主教,23%信仰新教,7.5%信仰伊斯兰教,4.5%信仰犹太教。\n\n文化\n斯特拉斯堡在音乐和戏剧方面有一些获得国际声誉的机构:斯特拉斯堡爱乐乐团管弦乐队、斯特拉斯堡国家剧院、莱茵省国家歌剧院、斯特拉斯堡打击乐团,每年还举行古典音乐节和现代音乐节。\n\n教育\n斯特拉斯堡是一个人文主义的中心,拥有长期的高等教育的历史,结合了法国和德国知识分子的传统。尽管1683年斯特拉斯堡被并入法兰西王国,���18世纪它仍与德语国家的知识界联系密切,大学也吸引了许多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学生,歌德和梅特涅都在斯特拉斯堡接触的法学院学习法律。今天,斯特拉斯堡大学被认为是巴黎以外最好的法国大学。\n斯特拉斯堡现有1所综合性大学,即斯特拉斯堡大学。它最早成立于1538年,前身为德国让·斯图尔姆文理中学,后者于1566年升为学术院,1621年改建为大学。受“五月风暴”运动影响,1971年斯特拉斯堡大学被划分成3所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学(路易·巴斯德大学)、斯特拉斯堡第二大学(马克·布洛克大学)和斯特拉斯堡第三大学(罗伯特·舒曼大学),享有盛誉的斯特拉斯堡政治科学学院是罗伯特·舒曼大学的一部分。2009年1月1日,3所学校重新合并为斯特拉斯堡大学。\n国家行政学院(ENA)的校园位于斯特拉斯堡(过去位于巴黎),该校培养了法国大部分高级文官。高等装饰艺术学院(ESAD)是一所在欧洲享有声望的艺术学院。 \n国际航天大学(ISU)的永久校园位于斯特拉斯堡以南。\n\n交通\n斯特拉斯堡可以利用法国和德国2国的高速公路网。经由法国高速公路网,往西、北方向可以通过A4、A34、A31和A32高速公路前往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卢森堡、波恩;向南可以通过A6高速公路经牟罗兹通往意大利和西班牙。从斯特拉斯堡不到15分钟就可由凯尔进入德国高速公路网,方便地到达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日内瓦和米兰。 \n斯特拉斯堡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仅有10公里,从德国城市巴登-巴登和卡尔斯鲁厄在1小时30分钟之内均可到达。从这里到巴黎、里昂和德国各大城市都只有不到1小时的飞机航程。 \n史特拉斯堡拥有一个发达的轻轨系统-史特拉斯堡轻轨,包含6条路线,总长65公里,连结了旧城区、火车站、郊区住宅及欧洲议会区。过去,1878年至1960年斯特拉斯堡曾经拥有有轨电车。\n斯特拉斯堡于2007年开通了东部高速铁路,与欧洲的高速铁路网相连,巴黎和斯特拉斯堡之间的火车运行所需时间缩短到了2个半小时。莱茵河-罗讷河高速铁路也已于2011年底通车,它使得斯特拉斯堡前往里昂的旅途时间缩短至3小时。\n\n欧洲角色\n斯特拉斯堡驻有欧洲联盟许多重要的机构,包括欧洲委员会、欧洲人权法院、欧洲委员会反腐败国家集团、欧洲视听观察组织,以及最著名的欧洲议会。斯特拉斯堡还是欧洲军团的总部,以及莱茵河航运中央执委会、欧洲药典委员会 和法-德Arte影视机构。\n法国和德国成立了一个跨莱茵河的欧洲区,包括大斯特拉斯堡和巴登-符腾堡州的奥特瑙县,设立了一些共同的管理部门。该地区的总人口为868,000。\n\n名人\n按照历史顺序,出生于斯特拉斯堡的名人包括:路德维希一世、古斯塔夫·多雷、汉斯·贝特、阿尔塞纳·温格等。\n按照历史顺序,著名的常住斯特拉斯堡的名人有:约翰内斯·谷登堡、加尔文、歌德、克莱门斯·梅特涅、路易·巴斯德、卡尔·费迪南德·布劳恩、阿尔布雷希特·科塞尔、格奥尔格·齐美尔、史怀哲、奥托·克伦佩勒、阿尔韦托·藤森等。\n\n友好城市\n美国波士顿(1960年)\n 英格兰莱斯特(1960年)\n 德国斯图加特(1962年)\n 德国德累斯顿(1990年)\n 以色列拉马特甘(Ramat Gan)(1991年)\n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n 海地雅克梅勒\n 俄罗斯诺夫哥罗德(1997年)\n 摩洛哥非斯\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官方网站\nTourisme-Alsac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fos from the Alsace Tourism Board\n欧洲区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 (德文)\n斯特拉斯堡主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n斯特拉斯堡的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n斯特拉斯堡图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德文)\n斯特拉斯堡的欧洲机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斯特拉斯堡的管风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法文)\n游览斯特拉斯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斯特拉斯堡图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照片 (法文)\n斯特拉斯堡的公共交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维基导游上有关Strasbourg的旅行指南"} +{"doc_id": "2434", "title": "舟山市", "text": "舟山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浙江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东南部,其陆地行政范围含且仅含2085个海岛组成的舟山群岛(其中有居民海岛141个;含礁则共4696个岛礁)。群岛��处长江口南侧,杭州湾外缘的东海海域,是天台山脉的入海余脉。市名与群岛名均来源于历代行政中心所在地、群岛第一大岛——舟山岛,该岛也是中国第三大岛(实际控制,宣称为第四大岛)。除1440km²的岛礁陆地外,舟山市同时辖有2.08万km²的海域,中国最大的海洋渔场舟山渔场处于其中。舟山与宁波的大小港区组成了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此外舟山港还是世界第五大加油港。《辞海》将舟山定性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港口和渔业基地”。\n自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始置县筑城以来,群岛行政地位主受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政策影响,始终起伏不定。先后经历废县、复设、又废之后,于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由宰相王安石提出建昌国县,元代因海防需要更是直升州。然而明初“海禁”政策令下,政治地位一落千丈,先降为县,后更是再度废县。受明清战争尤其是明郑政权影响,清初期清政府实施了更严厉的海禁,迁走群岛全体居民。康熙年间重开海禁,群岛开始复兴。道光二十年(1840年),定海因其地理区位在鸦片战争中成为主战场并被英军攻陷,后英军撤出,定海县又因海防需要直升直隶厅。辛亥革命后又降为县。1953年成立舟山专区,后改为地区;1987年撤地设市,在三沙市成立前为中国唯一在群岛设立的地级市。2011年,国务院批复设立舟山群岛新区,范围涵盖整个舟山市,是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第一个海洋经济主题新区,这是舟山群岛又一次由国家政策主导而开始的全新发展。\n近年来,舟山市主要发展为以绿色石化为首,以船舶海工、海洋生物、海洋电子信息、现代渔业为辅的“1+4”标志性产业。2015年7月,舟山绿色石化基地设立并动工建设;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2017年4月,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初始三个片区全位于舟山群岛新区,聚焦油气全产业链建设。2022年,舟山市人均GDP超越杭州市与宁波市成为浙江省排名第一的地级市。《舟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将舟山市定位为“国家海洋经济先导区、长三角对外开放海上国际枢纽、海洋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海岛历史文化名城、群岛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以“自由贸易港、海上花园城”为发展愿景。\n\n名称\n“舟山”在舟山话中读作/tɕiʏ⁵²⁻³³sɛ⁵²/。舟山市在与其他语素组成词(组)可缩略为“舟”,如“甬舟铁路”。\n\n历史变迁\n历史\n史前时代\n舟山海域海底曾发现4万年前原始人类使用的木制棍棒工具以及哺乳动物骨骼化石,表明各类晚更新世哺乳动物与古人类在群岛共同生存。\n至少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即有现代人类在舟山群岛繁衍生息,主要从事原始的渔业与制盐业。考古证据来自1975年定海白泉十字路、1978年岱山衢山孙家山、1979年定海马岙唐家墩等多项考古发现。\n\n古代\n春秋时,舟山属越国,称“甬东”,又称“海中洲”。战国时,越为楚所灭,遂属楚。秦朝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甬东属鄮县。汉、三国(吴)、晋、南朝(宋、齐、梁、陈)承之。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会稽郡为吴州,并将鄞、鄮、余姚三县合为句章县,甬东遂属吴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句章县为鄞州,甬东属鄞州;八年(625年)又废鄞州,甬东又属鄮县。\n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江南东道采访使齐澣上奏,将原鄮县升为明州并分为四县(鄮、慈溪、奉化、翁山),这是群岛置县之始。因境内原有翁山故名“翁山县”,辖富都、安期、蓬莱三乡。县治位于富都乡镇鳌山麓,筑周长五里的城池,城市开始发展。宝应元年(762年),翁山设富都监,隶属朝廷盐铁使;同年袁晁率农民在翁山抗租起义,建元“宝胜”,次年被镇压。大历六年(771年),翁山县废,重新归鄮县。\n五代后梁开平三年(909年)明州升望海军,改鄮县为鄞县,原翁山地域重设翁山县,隶属望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又废入鄞县。端拱二年(989年)置巡检司。\n北宋年间,朝廷在全面分析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之后,认识到舟山群岛海岛防务对发展经济、保护贸易的重要意义。在原鄞县令、时宰相王安石奏请下,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七月,宋神宗赵顼颁诏,以旧翁山县地重建县治。因识海岛区位优势,故弃原“翁山”之名,以“富国强兵”之意改称“昌国县”,“意其东控日本,北接登莱,南连瓯闽,西通吴会,实海中之巨障,足以昌壮国势焉。”下辖富都��安期、蓬莱三乡,县治仍处镇鳌山麓,继续复兴城池建设。今六横岛太平庙中有王安石像。\n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因“海道险要”与“户口倍万”,升县为昌国州,实行州直管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复置县,与州并存。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撤县复州。元代昌国有6处城门:东江门、艮门、南门、舟山门、西门、上荣门。\n明洪武二年(1369年)又降为昌国县。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昌国守御千户所,并修城,开四城门:丰阜(东门)、永安(南门)、文明(西门)、太和(东门)。十七年(1384年)置昌国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受倭寇和海盗影响,遵循“禁海徙民”政策,直接废除昌国县,将四乡合并为一昌国乡,属宁波府定海县(现宁波市镇海区,非舟山市定海区),昌国卫也被迁至象山县,此后群岛不再称昌国而称舟山。城区和镇外的居民和其他46山(岛)的居民徙迁内陆,群岛人口减少,经济倒退。\n十六世纪二十年代,葡萄牙人到达舟山,在部分本地商人与海盗的配合下建立了港口进行贸易走私。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浙江巡抚朱纨派都指挥卢镗率兵进攻被葡萄牙人占领的舟山佛渡岛双屿港。数百葡萄牙人被杀,其余则乘船离开。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入城洗劫,城内部分建筑受损。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军攻占舟山岛,城墙再毁。受明清战争尤其是明郑政权影响,清初期清政府实施了更严厉的海禁,迁走群岛全体居民。\n康熙取得台湾后,沿海解禁,舟山群岛开始复兴。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五月再度设县,因以“山名为舟,则动而不静”,改舟山为“定海山”,次年建定海县。然而原定海县治实位于浙江大陆(即今宁波镇海),为此,原定海县同时更名为镇海县。康熙题字之牌匾现存于定海一中校内。\n\n鸦片战争以后\n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1840-1842年)英军两度占领宁波的定海。第一次英军不攻广州,转攻沿海各城,及攻陷定海。后清庭打发回广州海域等候撤军。第二次因双方不满,而重新开战。北上攻陷沿岸各城,再占定海,攻到江宁城外,清廷议和。两次英军以清制,自行设衙门管治。按江宁条约所定,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英军撤军。\n鸦片战争之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海防紧张,定海县升格为定海直隶厅,直属浙江省,这是舟山地区首次升格。4月,钦差大臣裕谦以“厅城三面皆环山,南道头独滨海无藩蔽”奏请朝廷批准建道头土城。土城设“久安”“长治”两城门,城上设有炮位。今定海海滨公园有“定海道头”之牌匾。\n\n中华民国时期\n清宣统三年九月(1911年11月),拥护辛亥革命的宁波民军接收了定海直隶厅,废厅改县,重新归属于宁波市管辖。\n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舟山落入日军之手。1942年10月1日,日本军船里斯本丸运英国战俘往日本,中途在舟山被美国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第81分队的“鲈鱼”号发射鱼雷击中,日军弃船,千多名英军战俘遇害。 当地中国渔民义救出300多名英国军人。\n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舟山复归中华民国。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因战时需要,定海县被中华民国政府分为定海、滃州(岱山县前身)两县,马迹山以北苏属各岛设立江苏省嵊泗县。国军在大陆全线溃败后,仍以舟山群岛为主要立足点之一,对大陆长江口地区不断进行袭扰,定海机场建成后,国军利用其对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进行了猛烈轰炸;其中以上海遭受轰炸尤其严重,使得这一工业城市几乎陷入无法生产的境地,尤以上海二六大轰炸为著名。国军对大陆沿海地区的突袭,造成了华东军区攻占舟山群岛的决心,并于1949年8月至1950年5月发生舟山战役。1949年10月11日至14日,蒋中正曾亲自到舟山群岛,调动兵力最终使得舟山群岛的国军增至9万人,同时加强登步岛上的防御工事,希望能够守住舟山本岛。1950年4月底,蒋根据台湾优先的原则,决定从舟山群岛撤军。1950年5月13日夜至16日拂晓,驻舟山的中华民国国军秘密自舟山撤退,滃州县实际解散,是为舟山撤退。\n\n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n1950年5月17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正式进占舟山群岛,该日被中国大陆政府定为“舟山解放纪念日”。同年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属宁波专区管辖。1953年3月经政务院批准,定海县辖区分为定海县、普陀县、岱山县3县,并从江苏省划入嵊泗县,成立舟山专区。1954年象山县自宁波专区划入,但在1958年转划归台州专区。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县,合并成��舟山县,舟山专区仅辖舟山1县。1960年1月4日,舟山专区撤消,舟山县改属宁波专区。同年11月,所属嵊泗人民公社划归上海市。1962年5月重新设立舟山专区,并撤销舟山县,改分为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自上海归还后设县)5县。1964年大衢县撤销,其辖区分别划归岱山、嵊泗2县。1967年3月起舟山专区改称舟山地区。文化大革命时期,舟山地区形势动荡,到1971年4月6日才成立了舟山地区革命委员会。\n198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舟山地区和定海、普陀2县,成立舟山市,辖2区(定海区、普陀区)2县(岱山县、嵊泗县),实行以市领导区、县新体制。\n改革开放以后,198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关于舟山港对外开放的批复(国函〔1986〕54号),沈家门、定海和老塘山三个港区合并为一个港,统称舟山港,舟山港正式对外开放。2006年1月1日开始,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为宁波舟山港。舟山港航局于2007年实行政企分开,后于成立2010年实行股份制,创立了舟山港务集团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至今,宁波舟山港一直为世界第一大港口。\n2009年底,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舟山群岛至浙江大陆只能通过轮船运输的历史。同时也极大促进了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n2017年4月,浙江自贸区成立,涵盖舟山离岛片区78.98平方公里,舟山岛北部片区15.62平方公里,舟山岛南部片区25.35平方公里共三个片区119.95平方公里。\n2019年3月,甬舟铁路全面启动勘察设计。铁路规划速度目标值200公里/小时,全长77公里,可运行CRH。该铁路建成后,将结束舟山群岛不通火车的历史,也对于完善宁波铁路枢纽以及宁波港运输通道具有重要意义。主跨1488米的西堠门特大桥,将成为世界同类项目中跨度最大的公铁合建大桥。\n\n地理\n地形\n行政范围为舟山群岛全部。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礁3306座,其中有人居住的岛屿有103个,2018年底户籍人口50人以上岛屿67个。\n面积:区域总面积2.22万平方公里。\n岸线总长度:2444公里\n深水岸线长度:水深15米以上200.7公里;水深20米以上103.7公里\n舟山本岛面积:东西长44公里,南北宽18公里,土地总面积502.65平方公里(高阔滩涂面积26.48平方公里)\n水资源总量6.9亿m³,其中地下水总量1.83亿m³\n\n气候\n舟山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四季分明,海洋性较强,季风显著,属于副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气象灾害有夏秋季节的台风(平均每年3~4个,其中1个严重影响)、6~7月的梅雨暴雨和春季干旱等。\n与浙江省大陆地区相比,舟山气候有著显著的海洋性。首先是换季日期都比同纬度的浙江大陆城市(如杭州)偏晚。然后是最热月平均高温比省城杭州低2℃以上,高温(≥35℃)日数偏少20天以上,是良好的避暑胜地;最冷月平均气温比省城偏高1℃以上,降雪日数则明显偏少,即使在2008年南方雪灾,浙江省大部受重创的情况下也基本未有降雪。随著全球气候变暖,近几十年舟山气温持续上升,高温频率日趋增加,在2013年夏季中国南方热浪中更是录得了42.3℃的极端高温,但通常情况下夏季仍然比内陆凉爽不少。\n\n空气质量方面,受海洋影响,舟山的空气质量极佳,不仅远远优于浙江省其他地区,在全国也常年稳居地级市前三。但2010年后灰霾日数仍有增多趋势,在2013年中东部严重雾霾事件中也曾一度“爆表”(AQI超过500),不过近几年雾霾又有所缓和。\n\n历史事件\n2019年10月1日晚,台风米娜登陆舟山,成为史上第5个登陆舟山的台风,导致舟山城区大面积受淹,12小时雨量创下新纪录(279.6mm),经济损失达18.56亿人民币;因灾死亡3人,失联1人。\n2019-2020年冬季,全市的平均气温达9.7℃,大幅打破历史纪录(气候意义上<10℃为冬季),其中12月为10.8℃。舟山(定海)国家气象站建站以来首次全冬未观测到降雪(雪日为0)。极端最高气温(28.0°C)打破历史纪录,极端最低气温(0.3°C)打破历史最高纪录,并且首次高于0°C(其中18/19冬季为0.0°C,此前极端最低气温均<=–1.0°C)。受强盛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明显偏多,部分时段日照严重不足。\n\n主要海岛\n舟山市辖境由数以千计的岛屿组成,自北而南为马鞍列岛、嵊泗列岛、崎岖列岛、川湖列岛、浪岗山列岛、火山列岛、七姊八妹列岛、中街山列岛、舟山岛及邻近岛屿和梅散列岛等。\n舟山岛\n长峙岛\n岱山岛\n六横岛\n金塘岛\n衢山岛\n大长涂山\n小长涂山\n朱家尖岛\n桃花岛\n秀山岛\n泗礁山\n普陀山\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舟山群岛史上曾三度建县,��度被废。三次设县时期,均隶属浙江省大陆的明州(或宁波府)管辖。\n舟山市现辖2个市辖区、2个县。\n\n市辖区:定海区、普陀区\n县:岱山县、嵊泗县\n2005年舟山市建立渔农村新型社区,在一定程度上行使村民委员会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功能。\n\n经济\n作为一个群岛城市,舟山自古以来便是“以渔而生,以渔而兴”,在工业化以前,渔业一直是舟山的支柱性产业。在改革开放前,舟山整个经济仍一直是以第一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呈现“一、二、三”模式。改革开放以后,二、三产业迅速发展,至1995年前则发展为“三、二、一”模式并持续至今。尽管农业在2018年仅占了10.8%的总产值,却仍然得到了19.6%的财政拨款。同时,“海洋经济”占总经济比重不断上升,至2017年占了总产值的65.1%。\n\n改革开放以来,随著大量农田被用于城市建设,农业(种植业)占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林业、牧业亦如此,渔业则继续上升,至2018年已升至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95%。\n\n财政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2018):16.6%\n文教科卫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2018):20.9%\n\n人口\n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主户23014人,客户18488人。\n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126005人,另有僧道1358人。\n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347272人。\n民国元年(1912年):373992人。\n1950年:460677人。\n1958年人口普查:28.3万户,93.5万人。人口密度为754人/km²,比浙江省人口密度多一倍,高于全国人口密度六倍。其中农业人口44.5万,占47.6%;渔业人口22.4万,占24%;盐业人口3.1万,占3.3%;城镇人口23.5万,占25.1%。少数民族来源复杂,有的是知识青年支农到宁夏带回的家属和刚解放时南下干部及家属。他们分散居住在各海岛,未形成自然村,以讲北方话为主,极少讲本族语言。\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157,81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21,26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6,556人,增长3.26%,年平均增长率为0.32%。其中,男性人口为611,522人,占总人口的52.82%;女性人口为546,295人,占总人口的47.1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1.94。0-14岁的人口为113,597人,占总人口的9.81%;15-59岁的人口为756,127人,占总人口的65.3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8,093人,占总人口的24.88%,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97,848人,占总人口的17.0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832,390人,占总人口的71.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5,427人,占总人口的28.11%。\n2022年初全市常住人口116.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万人,城镇化率为7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n\n民族\n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42,889人,占98.7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4,928人,占1.29%。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33,076人,增长2.98%,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480人,增长30.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7个百分点。\n\n交通\n不论是客运还是货运,舟山市均以航运为主(而非公路)。水运在客运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并在2014年时超过了公路运输;水运在货运中的比重则是在2009至2011年突然上升,近年又略有下降。2018年,水运占了客运量的53.1%,货运量的72.8%。\n\n海运\n海运是主要的对外交通渠道,有定海、沈家门、高亭、泗礁等客运港口,有班轮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等外埠。由于海运的危险性,舟山附近海域常发生渔船货船沉没事故,甚至酿成重大人员伤亡。\n2024年5月8日,舟山至重庆的江海直达航线开启,这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江海直达航线。\n\n公路\n公路通过车渡联运可以通浙江省内大部分地区。岛上交通四通八达,主要岛屿上有班车。向外有舟山跨海大桥(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与大陆连接。 329国道终点。\n\n主要道路\n人民路:定海城区南北主干道,南起定海港码头,北至舟山医院定海院区。分人民南路、人民中路、人民北路三段。人民南路由古南门外大街、南衜头大街组成。\n芙蓉洲路:由芙蓉洲河填塞而来。芙蓉洲河原是定海东城水系主干,名称在宋代即已出现,因当时学宫(宋代将县学迁至此)附近水域广阔,河内种植有大片莲花(古称芙蓉)而得名,河上旧有多坐桥。1953年,芙蓉洲河被填塞,成为定海老城东南部的南北向主干道。1964年改建成石板路面,1966年改名为“立新路”,1979年改建水泥路面,1981年改名为“芙蓉洲立新路”,1986年更为现名芙蓉洲路。现长760m,宽10m,为定海比较繁华的美食购物商业街。\n\n高速公路\n��山通过 甬舟高速与大陆相连。高速公路的主体部分为舟山跨海大桥,由岑港大桥、响礁门大桥、桃夭门大桥、西堠门大桥和金塘大桥五座大桥组成,于2009年12月25日正式试通车。\n\n航空\n群岛现有民用机场1个,即舟山普陀山机场,位于朱家尖岛。在岱山岛上有军用机场,是国民政府退往台湾前修建。目前舟山正在计划开辟岛际直升飞机业务。\n\n旅游\n舟山市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个,普陀山风景名胜区(含朱家尖)和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其中普陀山也是舟山唯一的一个国家5A级景区。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为岱山岛风景区和桃花岛风景区,其中桃花岛也是国家4A级景区。舟山还有南洞艺谷、沈家门渔港小镇、东海五渔村、花鸟岛、南沙景区等合计共6家4A级景区。\n\n教育\n大学\n浙江海洋大学是舟山境内唯一总部设在舟山的本科高校,浙江大学海洋学院(浙江大学舟山校区)亦在舟山境内,另有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主要培养高职高专类海运人才。\n\n高中\n舟山中学 \n普陀中学 \n南海实验学校 \n普陀三中 \n白泉高中 \n定海一中 \n镇鳌中学 \n舟山二中 \n东海中学 \n开元中学 \n岱山中学 \n大衢中学 \n东沙中学 \n嵊泗中学 \n六横中学 \n金塘中学\n\n初中\n南海实验学校 定海二中 定海三中 定海五中 定海六中 岑港中学 普陀二中 白泉中学 南海中学 沈家门一中 朱家尖中学 东海中学 开元中学 虾峙中学 台门中学 峧头中学 大衢中学 东港中学\n\n职业学校\n舟山职业技术学校 沈家门中学 舟山航海学校 凯灵中学 普陀职业教育中心 岱山县职业技术学校 嵊泗县职教中心\n\n宗教\n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所以舟山民众信奉佛教的尤多。同时道教也有一定基础,各岛各村神庙林立。民众在佛事活动中,不称自己为“某某乡某某村人”,而称“某某地方某某庙界下弟子”。另外基督教也有一定的传播,尤其是在衢山岛上,基督教有上百年传教历史,该岛不少民众成为基督徒。\n\n普济寺\n法雨寺\n慧济寺\n祖印寺\n不肯去观音院\n超果寺\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浙东沿海灯塔\n普陀山多宝塔\n法雨寺\n普陀山普济寺\n\n友好城市\n舟山共有5个友好城市。\n\n 美国里士满(友好城市)\n 日本宫城县气仙沼市(友好城市)\n 韩国江华郡(友好交流城市)\n 韩国谷城郡(普陀友好交流城市)\n 韩国泗川市(单项友好交流城市)\n\n名人\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群岛老街巷记忆. 王建富主编.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4008379\n\n外部链接\n\n舟山市人民政府"} +{"doc_id": "2435", "title": "现代史", "text": "现代史(英语:Modern history),又译为近代史,指现代(又译近代,Modern period,Modern era)这个历史时期的历史。在西方,现代普遍被定义为中世纪之后的历史时期,约始于16世纪。由此,现代被进一步区分为早期近代(Early modern)与晚期近代(Late modern)与当代(Contemporary history ),以法国大革命及工业革命为界,直到现在。\n在现代史之中,与现在时间紧密相关的历史,称为当代史(Contemporary history)。近代和现代合称近现代,即以近代为现代之前的一个时期;但有时近代和现代没有截然的含义区别,视为同义,相互替代使用。\n\n概论\n中国现代的起始时期,有几种观点:\n\n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世袭帝制,建立共和民主政体。\n民国八年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此间孕育,其史观持此观点,并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的开始。\n现代时期的开始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的结束。确切的时间点会依据各个领域的界定而有所不同,比如说,一个历史学家可能会将现代的开始放在1650年,而一个音乐家则可能会把时间放在音乐的浪漫时期结束之后,也就是大约1900年。当代史学者习惯把一战爆发,作为近代的终结、现代的开端。\n同样地,依据各个领域的不同观点,现代时期可能会被界定为一直延伸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时间,或者也有可能被认为结束于后现代主义的开始(可能在1960年代到1980年代初期之间的任何一点)。如果是将现代定义为“在后现代之前”的话,那么它可能特别指涉了现代主义。有的观点则认为,后现代主义只不过是现代主义本身最晚一个时期(晚期现代主义)的发展而已。\n\n革命\n现代时期在许多领域中发生了许多颠覆性的变化,将整个“旧世界”转变成现代世界。这个新世界在核子时代、性革命和信息时代达到顶峰,然后一直到了千禧年交替的现在。现代世界基本上被三个重大的革命所形塑:\n\n1776年的美国革命\n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n18世纪和19世纪期间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n而这三个革命又为下面这个革命埋下了种子:\n\n1917年的俄国革命\n这些革命也影响到18世纪、19世纪和20世纪中的一些重大战争的发生,比如:\n\n美国独立战争\n欧洲的拿破仑战争\n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战间期)\n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1945年)\n冷战(1945年-1991年)\n美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虽然未能完全结束了专制权力,但让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成为当今世界的普世价值,变成了新的政府准则与社会规范,才使得这个世界变成了“现代”世界。\n像拿破仑等人为欧洲带来了新的法律制度。这些法律制度是以能力与成就为依归,而非像封建时代那样是以社会阶级系统为依归。现代的自由主义政治制度,让原本没有公民权的平民获得了权力。对个人的国族、文化和语言重视的增加,则造成了具有强大力量的民族主义。这些改变最终产生了一些新的意识形态,比如法西斯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n俄罗斯帝国和德意志帝国可以说代表了这股潮流的一个极端。由于希望将过去的遗迹完全抹杀,并且创造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俄国在1917年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造成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其家人被处决、苏联成立、农奴制的改变、以及强迫性地使俄国现代化。在德国,1918年德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后,社会形势动荡不安,促成了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的兴起。\n\n事件\n新成立的美国保障了白种男性公民的投票权,并且使用宪法来制衡政府权力,创建了三权分立的政治系统,即立法、司法、以及由民选出来的总统所领导的行政系统,来达到政府的权力平衡与互相监督。\n在科技上的发现、研究与应用改变了物品被制造和贩售的方式。比如说,英国的现代机械化加速了像布料和铁这些商品的制造速度。引擎的发明使得汽车、火车、船只和飞机得以运作,马、牛等牲畜不再成为搬运重物的必要工具。物品原料因此能够大量长距离地运输到另一个地方,并且快速地被制造,然后贩售到全世界去,让英国成为最富有的国家。\n科学的发明与发现持续推动著社会进步。电话、无线电、X光线、显微镜、电等为生活带来了快速的变化。像盘尼西林这类抗生素的发现,带来了对抗疾病的新方法。而进化论、心理分析等理论的提出,也改变了人类对自我了解的旧有观念。\n来福枪、加农炮、手枪、机关枪、坦克车、飞机、喷射机、飞弹等新式武器的发明,也改变了战争的型态。而原子弹、氢弹、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等大规模毁灭性武器,使得地球在几分钟之内就被摧毁的事情变为可能。这些全部都是现代世界的标识之一。\n随著教会影响力的缩小,对宗教的新态度以及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带来了对性自由的渴望,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西方世界的广泛接受。1960年代的性革命,自由恋爱的倡导,随之以来的民权运动及种族隔离终结,促成政治和经济上的性别平等、妇女解放运动、LGBT权利运动以及避孕技术提升,为个人的私领域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doc_id": "2446", "title": "政治哲学", "text": "政治哲学(Political Philosophy)或政治学科系中的政治理论(Political Theory),是对政府的哲学研究,解决有关公共代理人和机构的性质、范围和合法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问题。 其主题包括政治、自由、正义、财产、权利、法律以及权威的执法:它们是什么、是否需要它们、什么使政府合法、它应该保护哪些权利和自由、它应该采取什么形式法律是什么,公民对合法政府负有哪些义务(若有),以及何时可以合法地推翻政府(若有)。\n\n政治哲学的历史\n古典时期\n政治哲学所关注的是权力的本质和形式;更具体地,政治哲学所牵涉的是政府统治的适当原则。\n身为学术学科之一,西方的政治哲学起源可以追溯回古希腊,当时城市和国家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了君主制、专制、贵族政治、寡头政治和民主制。根据传统的观点,雅典人苏格拉底是政治哲学的创始人。柏拉图所著的《理想国》一书成了政治哲学的经典作品,也被亚里士多德所吸纳。罗马人的政治哲学受到斯多噶学派的影响,罗马的政治家西塞罗也写下有关政治哲学的作品。\n在中国,孔子、孟子、墨子、和法家思想,以及印度的考底利耶,都试著寻求回复政治统一和稳定的方法;前三者都诉诸于人类的善性,而法家则主张对人类施加纪律。在印度,考底利耶也发展了一种类似法学和马基维利的论点。如同希腊一般,中国和印度的古文明都是在统一的文化上产生许多的思想分支。在中国的哲学家们发现他们不得不面对当时社会和政治上的崩解,而极力寻求能够解决文明危机的方法。\n早期奥古斯丁的基督教哲学便是将柏拉图的思想重新以基督教方式改写。基督教思想的主要变更是减少了斯多葛学派和罗马世界的司法理论,并强调国家应该运用仁慈的治国方式,以作为道德的榜样。\n\n伊斯兰时期\n伊斯兰教的崛起根基于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政治哲学上,强烈改变了地中海地区的权力平衡以及对于权力起源的看法。早期伊斯兰哲学强调科学与信仰间无法抵挡的连结,和以教义的解释来寻找真相的过程—也就是在事实上所有哲学都是“政治”的,因为它们都和政治有所牵连。这个观点被穆尔太齐赖派所挑战,穆尔太齐赖派抱持著更多的希腊观点,并由那些希望能独立于清真寺之外自由行动的现世贵族们支持。但到了中世纪时期,与穆尔太齐赖派相反的艾什尔里派观点成为了伊斯兰世界的主流。\n\n中世纪时期\n欧洲中世纪的政治哲学被基督教思想强烈影响。如同伊斯兰思想的发展,天主教也将哲学的地位置于神学以下。中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哲学家或许是托马斯·阿奎纳,他重新提出了长期以来被忽略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当时这些作品只被伊斯兰教所保存。阿奎纳利用这些作品作为经院哲学里政治哲学的部分,并成为支配欧洲政治哲学几个世纪的作品。\n然而,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在这个时期的末期所出现的,也就是16世纪马基维利所著的《君主论》与《李维论》。《君主论》与《李维论》和精密分析了古典时期的政治,成为了现代政治哲学的主要来源。\n\n启蒙时代\n在启蒙时代里,对于人类心理的新学说、在美洲所发现的其他社会、和对于政治社会的需求的改变(尤其是英国内战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许多思想家如托马斯·霍布斯、约翰·洛克、孟德斯鸠和让-雅克·卢梭都思考了这些问题。\n这些理论家都围绕著两个基本的问题思考:人们借由什么样的权利和需求而形成了“国家”?而什么形式的“国家”才是最好的?这些问题又牵涉到“国家”与“政府”两个概念的区别。在根本上,“国家”指的是权力在分放和正当化的过程中所设立的长久性制度,而“政府”指的是占据这些制度并行使政策的特定团体。政治学持续研究这两个概念的区分,不过一些政治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化人类学家也主张在社会上的大多数政治行为都是和国家无关的,也存在著一些没有国家组织但仍有政治行为的社会。\n随著时代发展,同业公会被自由贸易所超越,原先由天主教支配的神学也逐渐被新教所挑战,新教教会的地位隶属于其民族国家之下,同时还以原先被天主教会视为“粗俗”的各种地方语言向民众们传教,由此政治和经济间的连结彻底地被改变了。\n在奥斯曼帝国,这些改革并没有发生,而且改革的观点要直到很久之后才逐渐散播。\n同时,欧洲的殖民者也和新大陆当地的文明如阿兹特克文明、玛雅文明、印加文明和伊洛魁部落等接触,这些接触大量影响了他们的基督教思想,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也启发了美国所建立的制度:如本杰明·富兰克林便非常欣赏一些伊洛魁部落的联盟方式,而许多美国早期的文学也都强调当地的政治哲学。\n\n工业化和早期的现代时期\n工业革命也同时产生了政治思想上的革命。城市化和资本主义极大的改造了社会型态。同时各式各样的社会运动也开始形成,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出现了,而社会主义得到越来越多民众支持,大多都来自城市的劳动阶级。到了19世纪晚期,社会主义和工会成了政治版图里的新成员。另外,各种流派的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也开始突起。\n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人类历史的分水岭。1917年俄国革命(以及其他在欧洲国家发生的革命,虽然都较不成功)将共产主义—以及特定的列宁主义政治理论拱上了世界的台面。同时,社会民主主义的一些政党也首次赢得选举并组织政府,通常也连带的引入了普选权。\n在战后造成的广泛社会改变也引起了激进的反对派意识形态如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尤其是在德国崛起的纳粹主义后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n经济大恐慌的发生强烈影响了所有的政治思想,使得许多理论家开始重新考虑他们之前所抱持的概念。在美国,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引进了新政。在欧洲,极左翼和极右翼都越来越受支持。\n\n当代政治哲学\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治哲学在英国和美国的学术界较为不受重视,分析哲学对于严格基准的判断往往抱持著怀疑态度,但政治学界逐渐转向统计学和行为主义的方法。1950年代还出现了宣告政治哲学已死的争论。少数移民至美国的欧洲学者—包括汉娜·鄂兰、卡尔·波普尔、弗里德里克·哈耶克、以赛亚·伯林、朱迪丝·N·施克莱则鼓励美国学术界继续研究这个领域,但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这些学者和他们的学生都较不受学界的重视。\n共产主义仍然被视为重要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锡安主义、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也成为重要的话题。在政治上的议题也显著地朝向实用主义的方向,而不是哲学的方向。许多学术界的讨论都聚集在两个实务的问题上:要如何(或是否)将功利主义运用至政治政策的问题上?如何(或是否)将经济的模型运用至政治议题上?(如理性选择理论)。在已开发国家里,女性主义的崛起、和殖民统治的结束、以及对于少数民族如非裔美国人的政治排斥的终结也导致了后殖民主义、多元文化政策思想的崛起。\n1971年约翰·罗尔斯出版了《正义论》一书,成为政治哲学开始复苏的转捩点。罗尔斯运用了思想实验,也就是设想一原初境况,于其中各方代表处在“无知之幕”后一同挑选出正义的原则作为社会的基本架构。罗尔斯也对以功利主义来处理政治正义问题的取向提出批评。罗伯特·诺齐克则在《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以自由意志主义的观点回应罗尔斯。\n在今天,许多的争论都聚焦于自然法在法律和惩罚上的问题,以及在何种程度下人类的行为约束是由天性决定的——尤其是在科学所揭露的证据上。其他的争论则围绕在文化和性别与政治的关系。\n\n重要的政治哲学家\n以下列表只是一些最重要而最权威的思想家,尤其是那些特别专注于政治哲学、或是代表了其中特定学派的人。\n\n考底利耶: 印度特有的政治思想的创始人,提出了一个社会的统治、法律和政治秩序的指导方针。\n墨子: 墨家学说的创始人,提倡完全的功利主义。\n苏格拉底/柏拉图: 第一个有系统地分析了一个社会的正义和利益的假设基础的哲学思想家。\n韩非: 中国法家思想的主要人物,支持政府贯彻法律和采取严厉的统治方法。\n马基维利: 第一个有系统分析: (1) 人民是如何与统治者达成了被统治的协议,而非自然地(或神授地)形成一个被统治的社会状态; (2) 将命令与法律之间的结构以知识论的架构表达出来,成为意识形态的先驱。\n托马斯·霍布斯: 通常被认为是第一个提出社会契约概念的人,正当化统治者的行为(即使当其行为与个人利益或被统治的公民相违背时)\n巴鲁赫·斯宾诺莎: 第一个分析“理性的利己主义”的人,主张个人明智的利己行为是与纯粹的理性相符合的。依据斯宾诺莎的想法,在一个所有个人都由理性指引的社会,政治权力将是不必要的。\n约翰·洛克: 根基于公民在自然状态的基本权力上描绘出一种社会契约理论。主张一个权力受限和保护个人财产的政府。他的主张强烈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形成。\n孟德斯鸠: 分析借由分割政府的“权力制衡”来保护自由。\n大卫·休谟: 休谟批评洛克和其他人的社会契约理论是建立在统治协议的神话上。休谟对政府抱持著现实主义态度,认为政府的角色便是以力量所铸成的,而对于统治的同意只不过是一种假设而已政府。\n让-雅克·卢梭: 分析社会契约为公意的一种表达,并主张完全的民主,让大多数的人民得以行使主权。\n伊曼努尔·康德: 主张公民社会里的参与行为并非一种自我保护,而是如同托马斯·霍布斯所说的,是一种道德的责任。第一个彻底分析责任的架构和涵义的思想家。\n亚当·斯密: 现代经济学的创立者;解释社会如何从个人的自利行为里得益(“隐藏的手”)\n托马斯·潘恩: 启蒙时代作家,他以人类权利的常识替自由民主制、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辩护。\n杰里米·边沁: 第一个分析了以聚集个人利益来促进社会正义的思想家。功利主义学派的创始人。\n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功利主义者,也是将其命名的人;他进一步的延伸边沁的思想,将自由民主制的思想基础放置于大众和现代上,成为古典自由主义的对手。\n卡尔·马克思: 很大一部分的,以历史的角度来了解社会、文化和经济。针对那些形成并控制社会行为的思想,创建了“意识形态”(无论是非)的概念。以政府的机制和社会的互���来分析阶级的基础本质。\n约翰·杜威: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并分析了教育在维护民主政府上所扮演的角色。\n安东尼奥·葛兰西: 煽动领导权和社会构成的概念。连结了马克思、恩格斯、斯宾诺莎和其他人的概念,称之为主流意识形态论。\n马尔库塞: 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思想家之一,专注于连结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想。他提出了压抑性去升华的概念,主张社会控制不只是经由直接的控制,也是经由欲望的操纵所维持的。分析广告和宣传在社会舆论上的角色。\n以赛亚·伯林: 探索了文化多元论的概念,以及“消极”和“积极”自由的概念。\n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分析指出任何形式的集产主义都只可能产生中央集权的政府。支持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主张以销售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来维持法治。\n列奥·施特劳斯\n汉娜·阿伦特: 分析了极权主义的根基,并提出“平庸之恶”(banality of evil)的概念(寻常的专家政治如何导致悲惨的后果)。\n米歇尔·福柯: 揭露了国家如何控制社会和个人的机制,和它如何形成个人的主观性。揭露谈话的行为如何能成为权力的工具。\n约翰·罗尔斯: 提出了原初境况的概念作为解释社会正义的标准。也发表了对功利主义的重要批评。\n\n参见\n共识决策法\n社会契约论\n哲学\n法律哲学\n政治学\n经济学\n意识形态\n\n外部连结\n\"Philosophie / Politique - Revue permanente de philosophie politiq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政治哲学资源)(法文)\n政治哲学介绍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由 Paul Newall, 针对入门者的简介."} +{"doc_id": "2448", "title": "伊尔库茨克州", "text": "伊尔库茨克州(俄语:Ирку́т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Irkutskaya oblast;布里亚特语:Эрхүүгэй можо,罗马化:Erkhüügei mozho)位于位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东部,西边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相邻,南边有图瓦共和国与布里亚特共和国,东边则为外贝加尔边疆区与萨哈共和国。伊尔库茨克州面积774,846 km²,人口242.8万人,首府为伊尔库茨克。\n\n历史\n俄罗斯人在此区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俄罗斯沙皇制度的东扩并消灭西伯利亚汗国的1582年,而到了17世纪末,伊尔库茨克还是一个小村庄,农田和郊区逐渐发展。从18世纪开始,贸易兴盛,伊尔库茨克出现了黄金和白银的工匠,而地处俄罗斯东扩的重要枢纽,伊尔库茨克逐渐成为交通运输与贸易的中心,并在1764年成为独立省份的行政中心。\n伊尔库茨克州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成为贸易枢纽后,又由于金矿的开采,所有的富人都集中在此,这些商人阶层改变了伊尔库茨克,他们运用大量的资本建设城市,兴建医院、孤儿院及学校,并提升科技发展与教育。但在1879年夏天,一场大火烧掉了伊尔库茨克,整座城市超过三分之二遭到毁坏后并开始重建,1898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开进伊尔库茨克,但伊尔库茨克在20世纪的政治事件如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德战争等又遭到损毁。\n伊尔库茨克在1930年代开始工业发展,包含机械工程、纺织、食品工业等等,另一方面1918年所盖的伊尔库茨克国立大学则是东西伯利亚的第一所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教学科目为医疗、教育与金融。\n\n州象征\n伊尔库茨克州长期都有著自身的精神象征,不过到了1997年才正式拥有自己的州徽与州旗。\n\n州徽\n伊尔库茨克州的州徽是银色背景下有著红眼的老虎(状似西伯利亚虎),嘴上叼著猩红色的貂,其中银色代表著诚实、天真、纯洁,黑色代表著谨慎、谦逊、悲伤,而红色则代表著勇敢、勇气、无畏。\n\n州旗\n伊尔库茨克州的州旗是由三个垂直的色块所组成,两边是水蓝色,中间是白色,并将伊尔库茨克州州徽置于正中央,伴有两条枝状雪松,州旗长宽比例为三比二,中间白色部分宽度为长度的一半。\n\n地理\n气候\n伊尔库茨克州气候相当寒冷,从十月中到四月初的这段时间里,平均气温都在零度以下,一月的高温平均为−14.9 °C,低温平均则为−25.3 °C,七月的高温平均为+24.5 °C,低温平均则为+11.2 °C。降雨方面,七月份降雨量最多,平均96.2毫米,而一月份最少,平均11毫米,年平均则为419.8毫米。\n\n地形\n伊尔库茨克州主要的地形为中西伯利亚高原所延伸出来的丘陵和宽谷所组成。该州最重要的贝加尔湖位在伊尔库茨克州的东南部,安加拉河则从此发源往北流,其流出受到伊尔库茨克大坝的控制,另外有两座大坝则位在布拉茨克和乌斯季伊利姆斯克。勒拿河也是发源自伊尔库茨克,由中西���利亚高原往东北方流入萨哈共和国后在北极海入海。\n\n政治\n在苏联时期,州最高权力在三个人身上,分别是苏共党委第一书记、州苏维埃主席和州行政委员会主席,其中第一书记拥有最大权力,苏维埃主席拥有立法权而行政委员会主席拥有行政权力。从1991年苏联解体后,州长改为选举或由总统指派。\n自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在本州仍然长期执政。\n伊尔库茨克州宪章是该州的根本法律,伊尔库茨克州的立法议会是州的主要立法机构。最高的行政机构是州政府。\n\n行政区划分\n伊尔库茨克州行政区划分为33个区、14个州属城市、8个区属城市、59个镇和380个农村行政管理机构,伊尔库茨克州行政首府是伊尔库茨克,距离莫斯科约5042公里。\n\n区\n人口\n根据2010年俄罗斯全国人口普查,伊尔库茨克州总人口为2,428,750人,其中男性为1,124,380人(46.3%),女性为1,304,370人(53.7%)。城市人口为1,932,334人(79.6%),而乡村人口为496,416人(20.4%)\n。伊尔库茨克州的人口密度为3.5人每平方公里,相较于全国平均的8.7人每平方公里,伊尔库茨克州人口密度非常的低。\n\n民族组成\n根据2010年官方历年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资料,居住在伊尔库茨克州的民族主要以俄罗斯民族为主,占所有人口中的88.3%,其次是布里亚特族的3.2%、乌克兰族1.3%、鞑靼族0.9%、白俄罗斯族0.3%、亚美尼亚族0.3%、亚塞拜然族0.2%、其他民族5.5%。历年人口普查数据如下表:\n\n宗教\n根据2012年官方调查,伊尔库茨克州有28.1%的人口附属于俄罗斯东正教会,7%的无教派的基督徒,6%附属于其他东正教会,2%的人口是信仰斯拉夫新异教,还有1%的伊斯兰教徒。此外,有37%的人口是自然崇拜而非信仰任何宗教,另外有17%的人口是无神论者,有1.9%的人有其他信仰或不回应。\n\n经济\n伊尔库茨克州在全俄罗斯83个联邦主体中,地区生产毛额排名第20名,人均收入则排名第21名。\n\n产业\n伊尔库茨克州是以工业为主的区域,其在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更有一些产业是俄罗斯产业的重点项目。在苏联时期,伊尔库茨克州有两条河川做为水力发电的基础,分别是安加拉河和叶尼塞河。这些水力发电就变成其他工业的基础,这让伊尔库茨克州的工业与自然资源开发及生产的专业化和集中程度超越了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许多地方,而伊尔库茨克州最主要的产业有电力生产、炼铝业、发电设备、石化化工、木制品等等;伊尔库茨克在俄罗斯总生产提供6.5%的电力以及40%的铝,15%的出口木材,煤炭产量的6%,生产近20%的纸浆,超过10%的纸板。\n\n矿产\n伊尔库茨克州也是一个矿产丰富的地区,其中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包括金、铁、煤、烷类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物,这些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伊尔库茨克盆地、坎斯克-阿钦斯克盆地的最东边与通古斯盆地南部的部分。另外伊尔库茨克州也拥有一些稀有金属如:铌、钽、锂、铷、铯、镁、锶等。\n\n农业\n伊尔库茨克州有269万亩的农业用地,其中有188万亩是可耕地,这些区域属于高风险的农业地区。伊尔库茨克州主要产出谷物、牲畜、皮毛养殖和捕鱼,几乎有一半的农业都是和畜牧养殖相关,该州农业仅能提供一半的需求,不够的食物必须从其他联邦主体进口。伊尔库茨克州有207家农业企业,3238家农场和17.6万家的私人农场,伊尔库茨克州的农业产值占全俄罗斯的1.5%,整个西伯利亚联邦管区的8.9%。\n\n林业\n伊尔库茨克州拥有相当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面积为6400万亩,覆盖率为80%,这个数字让伊尔库茨克成为全俄罗斯森林资源最多的一个州之一。这些林地有76%为针叶林,以及17%的软木林与7%的灌木。总森林储量是89亿立方公尺,其中松树林34%、落叶松30%、云杉8%、冷杉林6%、桦木14%。另外有78%的营运资金都用在针叶林上,可以看出针叶林是具高经济价值的。\n\n投资\n2012年伊尔库茨克州主要投资项目包含矿业与采石业、林业与木制业、纸浆与印刷业、生产焦炭与精炼石油及核燃料、化学工业、金属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分销、交通与通信。\n\n对外贸易\n伊尔库茨克州对外贸易在2011年达到高峰,总额来到100亿6650万美金,和2010年相比成长了17.5%。伊尔库茨克州2011年开始和超过80个国家进行贸易,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为中国、日本、印度、美国和韩国。\n在出口部分,2011年有96.7%都是出口到国外去,总额为86亿美金,较前一年成长16%。主要出口商品为:木材与木制品、铝及其制品、机械设备、燃料及能源产品、化学品及铁矿。\n而进口部分,2011年的进口总额为15亿美金,较2010年成长20%。主要进口商品为:氧化铝、沥青、机器设备、汽车、化学品、食品及医药品。\n\n旅游\n伊尔库茨克州最有名的便是环贝加尔湖铁路,该工程由义大利和俄罗斯工程师合作设计施工,这条铁路共有39个隧道和47条走廊,每年乘坐环贝加尔湖铁路观光铁路的旅客都很多。\n伊尔库茨克在1970年被列入建筑古迹历史名城名单。伊尔库茨克市拥有约1300个历史建筑遗产,其中有501处被列为国家级或州级的文物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伊尔库茨克在所有西伯利亚城市中所拥有的古建筑是最多的,甚至还完整保存了木造房屋街区。\n伊尔库茨克州拥有七家山地滑雪中心,其中有三家是最有名的滑雪疗养地,分别为环贝加尔湖旅游基地、贝加尔酒店旅游基地和黑貂山旅游基地,这些旅游中心目前都可以提供全面的山地滑雪和各种运动项目的服务,如滑雪、滑雪板、登山、极限运动等。\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伊尔库茨克州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454", "title": "乐山市", "text": "乐(lè)山市(四川话拼音:No2san1;本地发音:[nʊʔ3sã55]),古称嘉州、嘉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市境东界自贡市、宜宾市,南接凉山州,西邻雅安市,北连眉山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南部,北部为成都平原,东部为川中丘陵区,西南为小凉山山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岷江自北往南纵贯而入,于市区与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再往东南流出市境。全市总面积12,720平方公里,人口326.05万,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乐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乐山大佛座落于岷江东岸凌云寺南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位于市境西北。\n\n历史\n乐山历史悠久,2000多年前即为蜀王开明故治。汉朝置南安县。北周置峨眉县、平羌县。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改峨眉县为青衣县。开皇十年,青衣县改为龙游县。开皇十三年,置峨眉县。\n唐朝龙游县,为嘉州州治。宋朝时,改设嘉定府。元朝时,改嘉定府路。明朝时,改为嘉定直隶州。清朝雍正十二年(1734年),复为嘉定府,又置乐山县。《嘉定府志》称“以县境内有至乐山为名”,但至乐山在县境何处,历代说法不一。嘉定府与今乐山市辖区不尽相同。\n民国时,仍为四川省所管辖。1950年,置乐山专区,1968年,改为乐山地区。1978年,乐山县与五通桥区合并,设立乐山市(县级市)。1985年5月,乐山地区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乐山市。1997年,所辖六县(眉山县、彭山县、仁寿县、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划出,设置眉山地区。\n\n地理\n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交汇处。以丘陵为主,西南为山地,沿江为冲积平地。北与眉山接壤,东与自贡、宜宾毗邻,南与凉山相接,西与雅安连界。\n\n气候\n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气候以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春冬宜人为特点。平均海拔约500米。年降水量1394毫米,年均温17.2℃。西南山区气候垂直差异明显,从山麓至山巅依次分布着中亚热带一暖温带一温带一寒温带的完整气候带,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是地域内发展农业综合经营和立体农业的区域,是木材、茶叶、中药材等作物的主产区,也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n\n资源\n矿藏\n已探明资源约30种。其中磷、岩盐、石灰石、高岭土、天然气、石膏、白云石、矿泉水、芒硝储量较大。\n\n水力\n水资源:855.1亿立方米\n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790万千瓦\n可开发量:575万千瓦\n主要水电站:龚嘴水电站(70万千瓦)、铜街子水电站(60万千瓦)\n\n物产\n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银杉、珙桐、水杉等,并有大熊猫、枯叶蝶等珍稀动物。\n1986年,在乐山市五通桥西坝镇发现了宋代窑址,民间大量使用的西坝窑瓷器浮出,四川省科技人员进行了大规模考察,发现了西坝窑几乎可以与同时代的建窑和吉州窑平起平坐。主要特征就是在烧制过程中发生的窑变,美轮美奂,变幻无穷。\n最近发现一件西坝窑灯树刻有“泰和”,估计1201年-1208年金章宗时期,乐山市可能在金朝统治下。并非南宋统治。\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乐山市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2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n\n市辖区: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口河区\n县级市:峨眉山市\n县:犍��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n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n\n人口\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160,16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35,759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75,591人,下降2.34%,年平均增长率为-0.24%。其中,男性人口为1,585,671人,占总人口的50.18%;女性人口为1,574,497人,占总人口的49.8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71。0-14岁的人口为446,056人,占总人口的14.11%;15-59岁的人口为1,939,933人,占总人口的61.39%;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74,179人,占总人口的24.5%,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06,448人,占总人口的19.1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78,367人,占总人口的53.1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81,801人,占总人口的46.89%。\n\n民族\n乐山市共有41个民族,汉、彝、回、苗是世居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953,987人,占93.4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6,181人,占6.5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21,497人,下降3.9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5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5,906人,增长28.6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57个百分点。其中,彝族人口增加40,107人,增长26.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38个百分点。\n彝族:主要的少数民族,集中分布在南部的马边、峨边彝族自治县及金口河区。\n\n交通\n成昆铁路,成贵客运专线:乐山站\n 成乐高速公路、 乐宜高速公路,乐自高速公路, 乐雅高速公路\n 348国道过境。\n乐山大件码头(500吨级)在建中:\n乐山旅游机场在建中\n\n文教\n乐山市五通桥中学\n乐山市草堂高级中学\n徐家𡎚小学\n四川乐山第一中学(乐山一中)\n西南交通大学峨眉分校\n乐山师范学院(抗战时期国立武汉大学校园)\n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n乐山广播电视大学\n乐山职业技术学院\n成都中医药大学峨眉分院\n乐山市实验小学\n乐山师范学院附属小学\n\n名胜\n南宋诗人邵博的《清音亭记》云:“天下山水之观在蜀,蜀之胜曰嘉州”。\n\n乐山大佛:唐代所修。\n卧佛:乐山大佛座落在一个新发现的卧佛胸中,正符合佛家的“佛在心中”禅言。\n峨眉山:佛教胜迹\n麻浩崖墓\n夹江千佛岩\n峨边黑竹沟\n郭沫若故里:市西南沙湾区。\n乌木博物院\n桫椤峡谷\n川西竹海:沐川县永福镇\n“船城”:罗城古镇\n“小西湖”:五通桥\n凌云山古摩崖石刻\n东坡楼 \n乌尤古寺\n麻浩渔村\n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名人\n姐妹城市\n美国吉尔伯特\n 澳大利亚弗雷泽海岸市\n 日本市川市\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乐山市人民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乐山新闻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455", "title": "奥斯陆", "text": "奥斯陆(挪威语:Oslo,发音:[ˈʊ̂ʂlʊ] ( 听)),1624年—1925年间被称为克里斯蒂安尼亚(Kristiania),是挪威首都和最大城市,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挪威的贸易、银行业、工业和航运枢纽,位于挪威东南部的奥斯陆峡湾内侧,人口666, 759人(截至2017年1月1日)。包括邻近的10个市镇在内的城市区人口为975, 744人(截至2016年1月1日),而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人口数为1, 546, 706。\n奥斯陆因其奇特的地理学和地质学特征而闻名。它被森林和田野所环绕,许多种类的动植物生活在其中。奥斯陆市镇内三分之二的面积是森林和水域,使得实际人口密度达到了5, 221.6人/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区的形状像是一个被植被茂密的丘陵所环绕的砂锅,许多河流从丘陵中流出,经过市区汇入奥斯陆峡湾。\n在维京时代奥斯陆所处的地区为丹麦最北方的省份维肯的一部分。在维京时代后期公元1040年奥斯陆以安斯陆(Ánslo)名字建城。奥斯陆老城区是北欧除了维斯比以外最大的中世纪城市,而且至今保存完好。奥斯陆于1048年获得集镇(kaupstad)的地位。1070年,奥斯陆被提升为主教辖区。在大约1300年,挪威国王哈康五世将奥斯陆定为挪威首都。在挪威从1397至1523年和1536至1814年与丹麦,以及1814至1905年与瑞典建立共主邦联期间,尽管哥本哈根和斯德哥尔摩先后成为了国家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奥斯陆仍然保有着一部分首都职能。\n奥斯陆是14世纪挪威受到黑死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在15和16世纪其人口和经济状况又经受了进一步的衰退。1624年,奥斯陆曾被一场大火摧毁,之后,在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期间,城区被迁移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在更靠近阿克斯胡斯城堡的地方建立,并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1838年1月1日,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一个市镇。在1814至1905年间瑞典-挪威联盟时期,克里斯蒂安尼亚行使挪威首都的功能。尽管在19世纪以前,克里斯蒂安尼亚在欧洲范围内只是一座小城市,但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这座城市开始高速发展。在1900年前后,克里斯蒂安尼亚已经成为了一个发达的工业中心,有着近25万名居民。1925年,它的名字从克里斯蒂安尼亚改为了奥斯陆。\n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航海工业和航海贸易中心,是许多航运企业总部的所在地,其中包括一些世界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公司和海上保险经纪公司。奥斯陆也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n奥斯陆被认为是一座全球城市,在2012年fDi杂志发表的欧洲大城市生活品质排名中名列第一位。 ECA国际2011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仅次于东京。 根据经济学人智库(EIU)的统计,2013年奥斯陆也名列全球生活和教育成本最高的四座城市之一。\n1952年,奥斯陆曾举办过冬季奥运会。1993年5月,在美国的主导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这里签订了著名的《奥斯陆协议》。另外,奥斯陆也是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每年的颁奖仪式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n21世纪初,奥斯陆的人口以创纪录的速度增长,使其成为了当时全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这一高增长率主要和国际移民的流入和高生育率有关,但也离不开国内人口流动的影响。目前,奥斯陆的移民人口增长速度略高于本国人口增长速度, 在市区部分,这一差异更为显著。2012年1月1日的数据显示,奥斯陆人口的23%是移民,市内最大的少数族裔是挪威瑞典人和挪威巴基斯坦人。\n\n基本资料\n城市名字起源\n“奥斯陆”这一名字的起源一直充满争议。可以确定这个名字来自于古诺尔斯语,而且很可能是从前一座位于比约维卡的大农场的名字。但这个名字的含义也没有定论。现代语言学家通常将Óslo、Áslo或Ánslo解释为“山脚下的草场”或者“献给神的草场”,二者的可能性基本相等。\n以前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奥斯陆”指的是“Lo河(阿尔纳河的假想旧称)的河口”。然而,一方面,人们没有发现任何证据证明在佩德·克劳森·弗里斯第一次提出这一假设之前,有人将阿尔纳河称为“Lo”河,另一方面,这个名字也不合乎挪威语的语法。 现在一般认为,“Lo”这个名字是弗里斯为了支持他对于“奥斯陆”词源的观点而造出来的逆构词。\n\n市徽\n奥斯陆是挪威除了卑尔根和滕斯贝格以外,少数的几个没有正式盾徽的城市之一,而是使用一枚圆形市徽代替。 在奥斯陆的市徽中,展示了这座城市的守护神圣哈尔瓦德,以及他的磨石和箭,在他的脚下还有一个裸体的女人。他坐在配有狮子形装饰的王座上,这种王座也是从前挪威国王所经常使用的。\n\n历史\n17世纪以前\n主条目:奥斯陆老城区\n奥斯陆已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聚落位于艾克贝格,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400年的新石器时代。该地区还发现了许多黄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遗迹。\n根据斯诺里·斯蒂德吕松的萨迦记载,奥斯陆是由无情者哈拉尔于1048年前后建立的。 但是,20世纪70年代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1000年前后的早期城市结构。1070年,天主教会在奥斯陆设立教区,圣赫沃德教堂作为最早的城市大教堂在12世纪初建成,而奥斯陆大教堂学校在1153年设立。在挪威国王奥拉夫三世统治期间,奥斯陆成为了东挪威的文化中心。哈尔沃德·韦布约森(Hallvard Vebjørnsson)成为了这座城市的守护神,被描绘在了城市的纹章上。\n1174年,Hovedøya修道院建成。教会和修道院成为了大片土地的主要拥有者,这对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在黑死病肆虐之前。\n1197年7月25日,挪威的斯维尔和他的士兵从Hovedøya袭击了奥斯陆。\n在中世纪期间,奥斯陆的人口数翻了一番,达到约3, 500人。在1300年前后的几十年里,中世纪的奥斯陆城市规模达到了顶峰。挪威国王哈康五世于1299年即位,他选择了奥斯陆作为举行加冕礼的城市,并在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工作,包括扩建圣玛丽教堂和新建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estning)等。1308年,奥斯陆被南曼兰公爵埃里克·马格努松劫掠和焚烧。到了1314年,挪威王国的权力中心正式转移到奥斯陆。\n在中世纪的黑死病肆虐期间,奥斯陆的人口大约减少了三分之一。1536年,随着挪威和丹麦组成共主邦联,哥本哈根成为邦联的首都,奥斯陆的首都���位则降至省会地位,经济发展也陷入了停滞。同时期的宗教改革降低了教堂作为经济活动因素的重要性,奥斯陆的大部分教堂和修道院变得多余无用,随之而来的失业潮更进一步加剧了这座城市的衰退。在1567年瑞典对奥斯陆的围攻中,奥斯陆市民自行焚烧了城市,之后他们又开展了重建工作。\n奥斯陆在中世纪有着良好的学术和教育氛围。当时的奥斯陆人文主义是一个多产的学术圈子。由于他们的工作,奥斯陆在1580年至1610年间成为了挪威的文化中心。\n\n克里斯蒂安尼亚时期,1624-1814年\n在17世纪,由于城市里的许多建筑物完全由木材制成,频繁发生的火灾多次在城市的大部分地区造成破坏。1624年8月,奥斯陆发生了一场巨大的火灾。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给城市带来的毁灭性的破坏,只有两座大型建筑得以幸存:Hallvard大教堂和bispegård。火灾过后,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决定不再重建旧城区。根据他的命令,他的部下在阿克斯胡斯城堡附近的Akershagen地区建设了新的道路网。国王还要求所有市民将他们的商店和工作场所搬迁到新建的城区,同时,新城被以国王的名字命名为克里斯蒂安尼亚(Christiania)。\n克里斯蒂安尼亚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防御工事的修建。城市被棱堡和阿克斯胡斯城堡环绕。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城市内的街道宽阔笔直,划分出了方正的街区,这种布局也有利于防火。克里斯蒂安尼亚相互正交的街道网络成为了挪威语Kvartal(街区)一词的词源,被堡垒环绕的克里斯蒂安尼亚也因此而被成为quarters,直到1900年被改为一个专有名词Kvadraturen。\n克里斯蒂安四世还引入了新建房屋的防火规范。他命令所有贵族和富有居民的新建房屋都必须具有砖墙,而普通居民可以修建木骨架房屋。木骨架房屋自此成为了当地最常见的建筑形式。在17和18世纪的之后几次大火中,老式的木结构房屋受到了更严重的损害而逐渐被淘汰。\n在克里斯蒂安尼亚周边有许多自给自足的郊区城镇,许多工人住在相对便宜的木制房屋中。在1686年火灾后,围绕城市的堡垒被拆除,而城市外围建造起了新的奥斯陆主教座堂。1736年,奥斯陆广场上的集市搬迁到了邻近主教座堂的地方,即现在的Stortorvet。郊区的房屋开始向北方扩展。在整个18世纪,随着航运贸易的蓬勃发展,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城市人口也开始接近丹麦与挪威合并前夕的规模。\n中世纪的奥斯陆市议会由市长和议员组成,在这一时期逐渐转变成了新的形式,包括一名地方长官和一批皇室官员。城市居民慢慢地取得了一定的参政权力,从1730年开始,克里斯蒂安尼亚实行了“选举十二人团制度”,被选出的市民将在市议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n\n成为挪威首都,1814年-20世纪初\n在丹麦-挪威邦联于1814年解体后,克里斯蒂安尼亚成为了独立的挪威的首都。新成立的国家行政机构为新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的工业化进程则为其提供了强劲的动力。在19世纪,克里斯蒂安尼亚快速扩张,许多新的公共建筑开始建造——包括奥斯陆王宫、挪威国会大厦、国家剧院等。克里斯蒂安尼亚建成区西面的一批公共建筑隶属于建筑师汉斯·林斯道尔(Hans Ditlev Franciscus von Linstow)于1838年制定的规划,其中卡尔·约翰大街将成为主轴,新城区吸引了许多富裕阶层的市民入住。与此同时,城市东边的阿克尔河沿岸的工业迅猛发展,这使得工人们都尽可能居住在附近地区。这导致了城市东部和西部的社会落差,也成为了这座城市此后的一个重要特征。\n在19世纪下半叶,克里斯蒂安尼亚建造了新的城区以供就职于工厂的移民居住。1854年,克里斯蒂安尼亚的第一个火车站建成。1859年1月1日,Bymarken和Aker市镇的部分地区以及9, 551名居民被并入克里斯蒂安尼亚。1878年1月1日,Aker的其他地区和18, 970名居民也被并入。当局希望透过行政区划调整,弥补不同地区的城建和社会差异,同时向更多地区引入防火规范以减少火灾的发生。19世纪80和90年代,城市建设工作发展到了高潮,大批租屋被修建,1894年城市还修建了第一条电车线路。但1899年的股灾让这项计画戛然而止,直到1910年,新的建设工作才逐步展开。\n\n更名奥斯陆,20世纪至今\n在1877年到1925年之间,城市的名字拼写改为了Kristiania。1925年,克里斯蒂安尼亚恢复了它旧有的名字——奥斯陆。\n20世纪初,城市经济继续缓慢发展。此时城市已经有了近25万名居民。在20世纪的前十年,几乎没有新的房屋建成,同时高房价和贫困成为了十分严峻的社会问题。市政府着力解决这一问题,从1912年开始,一批大型房屋开始在19世纪城墙外缘的条形地带上修建,直到1931年,市内建成了大约11, 000间新的房屋,其中80%都是由政府资助修建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不再直接修建房屋,而是转而扶持一批住宅合作社,由它们来完成建设工作。\n1931年,新成立的住房合作社OBOS建成了它的第一个大型项目Etterstadslottet。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OBOS接手了许多房屋建设项目。与此同时,许多私人产权住宅开始修建。奥斯陆保存下来了许多30年代的功能主义建筑,例如Sogn haveby。\n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人们一直在为城市的扩展方向争执不休,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1878年确定的城市边界内部已经没有多少可供建设的地块了。合并奥斯陆和阿克尔市镇的想法被提出,但一开始,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支持这个主意。随着城市建设空间变得越来越小,更多的人开始转变看法。到了二战,1940年,德国占领丹麦后攻占了奥斯陆及各重要城市挪威全境沦陷,1945年才光复。最终,阿克尔市镇于1948年1月1日并入奥斯陆,这使得奥斯陆的城市面积增加了108%,人口数增加了46%(超过13万人)。\n20世纪50年代,奥斯陆开始在原先的东阿克尔地区开发卫星城,旨在进一步解决住房短缺问题。一些社区内建设了新的别墅和半独立式住房。1966年,奥斯陆地铁开通,将市中心和几个卫星城区连接在一起。1993年,奥斯陆地铁东线和西线间的共同隧道建成,两线贯通营运。\n奥斯陆于2000年举行了建城1, 000周年庆典,而仅仅50年前的1950年,奥斯陆还举办了建城900年庆典。这主要是因为,新的考古发掘工作将奥斯陆的建城史向前移动到了公元1000年前后。\n在2011年挪威爆炸和枪击事件中,奥斯陆受到了炸弹爆炸的袭击,政府大楼的一角受到袭击,包括总理办公室在内的几座建筑物受到破坏。共有8人遇难,30人受伤。\n\n地理\n参见:奥斯陆地堑\n\n基本状况\n奥斯陆位于奥斯陆峡湾北面的一片弧形陆地上。奥斯陆峡湾出口向南,整体几乎被内索登半岛一分为二。奥斯陆在其他方向上被植被茂盛的山脉所包围。在城市的行政边界以内有40座岛屿,其中最大的是马尔姆岛(面积约0.56平方公里)。奥斯陆有343个湖泊,其中最大的是玛利达尔斯湖(面积约3.91平方公里)。这些湖泊是奥斯陆大部分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来源。\n尽管东挪威地区有很多河流,但没有一条从奥斯陆入海。而奥斯陆有两条较小的河流:阿克河(从玛利达尔斯湖流出,注入奥斯陆峡湾)和阿尔纳河。阿克塞尔瓦河上的瀑布在19世纪40年代为奥斯陆的第一批现代工业提供了动力。而在19世纪之后的时间里,这条河流成为了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经济的象征,也成为了城市东区和西区的分界。劳工们的社区位于河流两岸。阿尔纳河流经奥斯陆主要的郊区和工业区格鲁达伦。其他重要河流包括莱萨克河、言恩河和Hovinbekken。除此之外,城中有很多条溪流从地下穿过。\n\n奥斯陆市的最高点是海拔629米的Kirkeberget(这同时也是奥斯陆的最北点)。尽管这座城市的人口比大部分欧洲国家的首都要少,它拥有一片相当广大的陆地区域,其中三分之二是布满森林、山丘和湖泊的自然保护区。城市边界附近有很多的公园和开放区域。\n\n气候\n由于奥斯陆地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在一年之中差异很大,盛夏时节,每天的白昼时长超过18小时,且在夜间,天空不会变得完全黑暗(不会比海上的暮光更黑);而到了冬天,每天的白昼仅有6小时左右。\n奥斯陆为温带湿润大陆性气候,但有着较为温和的冬天。七月份的奥斯陆每三天内有两天都相当温暖,温度高于20°C,而平均每四天就有一天高温达到25°C以上。 1901年7月是奥斯陆有记录以来的最热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4.7°C(72.9°F)。在1982年8月3日,Blindern曾观测到的最高温纪录是34.2°C(94°F)。1901年7月21日,奥斯陆市中心的“观测站”记录下了35°C(95°F)的高温。在1月,平均每四天里有三天温度都会低于冰点(0°C),平均每四天中有一天温度低于-10°C。 1941年1月3日和19日,曾观测到的最冷温度为-26°C。近年来,奥斯陆的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冬季气温。\n\n奥斯陆的年平均降水量约为802.9毫米,降水日数约为166天,冬天会比夏天略干燥一些。\n\n人口状况\n在2010年前的一段时间,奥斯陆的人口以每年近2%的速度增长(过去15年里增长了17%),是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首都中增长最快的。根据挪威统计局的年度报告,在2015年,奥斯陆有647, 676名永久性居民,其中628, 719人居住在主城区。在整个城市区范围内有942, 084名居民, 而距市中心100公里(62英里)以内整个大奥斯陆地区,估计有177万人口。\n\n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432, 000名奥斯陆居民(占城市总人口的70.4%)在种族上属于挪威人,与2002年(409, 000人)相比增长了6%。 从相对和绝对数量来看,奥斯陆都有着全挪威最多的新出生移民人口。奥斯陆有189, 400人的移民或父母为移民的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0.4%。奥斯陆所有的郊区移民人口比例均高于14.1%的全国平均水准。移民人口比例最高的郊区包括SøndreNordstrand和Stovner og Alna,他们占据了大约50%的移民人口。\n巴基斯坦人是人口数量最大的少数族群,其次是瑞典人,索马里人和波兰人。其他人口较多的族群包括斯里兰卡人,越南人,土耳其人,摩洛哥人,伊拉克人和伊朗人。\n2012年,在奥斯陆约有48,000名注册的穆斯林,占全市人口的8%,同时约有33, 000名注册的罗马天主教徒。\n在2013年,奥斯陆的小学生中有40%的人注册了挪威语或萨米语以外的第一语言。 城市西部居民主要是种族上的挪威人,这里的几所学校的移民背景的学生比例不到5%。而奥斯陆的东部族群构成较为复杂,有一些学校有着高达97%的移民背景学生比例。 学校也越来越多地以族群划分,而在城市东北部的郊区已经出现了白人群飞现象。 例如,2008年在在Groruddalen,种族上的挪威人口减少了1, 500,而移民人口增加了1, 600。\n奥斯陆有许多宗教社区。2016年,奥斯陆51.6%的人口是挪威教会成员,低于全国平均水准的71.5%。 2011年,近20%的人口在其他宗教或生活立场社区登记注册。\n\n政治和政府\n奥斯陆是挪威首都,也是挪威国家政府所在地。大部分政府部门,包括首相办公室,都在国家议会附近的一个建筑群中。\n奥斯陆既是挪威一个郡,也是该郡唯一的市镇。它在挪威议会中由19名议员代表。\n奥斯陆自1986年起开始实施议会制的政府系统。城市的最高权力是由市议会(Bystyret)掌握,目前有59个席位。市议员每4年选举一次。市议会有五个委员会,各有分工监管的领域。自2015年选举之后,市议会里最大的两个政党为工党和保守党。\n\n奥斯陆市长是市议会的主席和级别最高的市议员。这个职位曾经是奥斯陆最有权力的政治职位,但随着议会制的实施,市长变得更像是国家议会主席一般,是一种仪式性的角色。现任奥斯陆市长是玛丽安·博根。\n自2015年地方选举以来,市政府一直由工党、绿党和社会主义左翼党组成的联盟所把持。由于获得了红党的支持,这一联盟在市议会中勉强保持多数席位。\n奥斯陆的执行市长是市政府的首脑。这一职位是随着议会制的实行而设立的,与总理在国家一级的作用类似。现任执行市长是雷蒙德·约翰森。\n\n行政区划\n截至2016年1月1日,奥斯陆市的人口为658, 390人。奥斯陆都会区的范围已经越过了奥斯陆市镇的边界,到达了周边的阿克什胡斯郡(包括阿斯克尔、贝鲁姆、略肯、雷灵恩、勒伦斯科格、尼特达尔、谢斯莫、北福洛、瑟吕姆、耶尔吕姆等市镇)。整个都会区的总人口达到了942,084人。\n奥斯陆市中心位于奥斯陆峡湾的尽头,以此为基点,城区沿着三条“走廊”发展——一条向东北方向的内陆区域延伸,另两条向南,沿着东侧和西侧的峡湾沿岸发展。在这种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奥斯陆都会区的形状看起来像一个上下颠倒的“Y”字形。\n在城区的北边和东边,广阔的森林丘陵(Marka)缓缓抬升,让这一区域如同一个圆形露天剧场的形状。奥斯陆市镇和奥斯陆郡,是同一个实体的两个部分,使得奥斯陆成为了挪威唯一一座集成了两级行政级别的城市。在奥斯陆的总面积中,包括了13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和7平方公里的农业区。在建成区中,开放区域的面积是22平方公里。\n奥斯陆于1838年1月3日作为一个市镇成立。1842年,它与阿克什胡斯郡分离,成为了一个独立的郡。郊区市镇阿克尔于1948年1月1日与奥斯陆合并(同时从阿克斯胡斯郡转移到了奥斯陆郡)。此外,奥斯陆郡与阿克斯胡斯郡具有一些共同的职能。\n\n行政区列表\n来源于2004年1月奥斯陆市议会的规定\n\n经济\n奥斯陆有着多样化的强劲经济,在fDi杂志发表的报告“2012年度欧洲未来城市”中,奥斯陆名列欧洲大城市经济潜力排名第一。 在商业友好度方面,奥斯陆排名第二,仅次于阿姆斯特丹。\n奥斯陆拥有2654家挪威全国级的大公司。在欧洲最大城市排名中,以注册公司数量为指标,奥斯陆排名第五。一批石油和天然气集团公司也位于奥斯陆。\n奥斯陆是欧洲重要的海事知识中心,拥有大约1980家相关领域公司和8,500名员工。其中包括一些世界上最大的航运公司,船舶经纪人和船舶保险经纪人。总部设在奥斯陆外的挪威船级社,是全世界三个主要船级社之一,世界船队中的16.5%在此注册。 奥斯陆港是挪威最大的货运港口和主要的客运门户。每年有近6000艘船舶在此停靠,运输600万吨货物和500多万人次的乘客。\n2003年,奥斯陆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2, 680.47亿挪威克朗,占全国GDP的17%。 而1995年,奥斯陆的GDP是1, 659.15亿挪威克朗。2003年,奥斯陆都会区、莫斯和德拉门也贡献了全国GDP的25%和税收的四分之一强。相比之下,挪威大陆架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税收总额占比约为16%。\n奥斯陆是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之一。 根据瑞士银行2006年8月份编制的报告,奥斯陆和伦敦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城市。同年,根据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发布的“全球生活成本调查” ,奥斯陆排名世界城市第十; 而在经济学人智库(EIU)发表的排名中,奥斯陆更是高居首位。 造成两项排名间差异的原因是,EIU在最终的指数计算过程中忽略了某些因素,特别是住房因素。在EIU于2015年发布的调查更新版本中,奥斯陆现在排名全球第三。 尽管奥斯陆确实有着挪威最昂贵的住宅市场,但其房价还是比榜单上的其他城市便宜得多。但同时, 奥斯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在世界城市中处于最高水准。\n\n文化\n奥斯陆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文化景点,包括存放有爱德华·蒙克(Edvard Munch)和其他国际知名艺术家作品的博物馆。一些世界知名作家曾在奥斯陆出生或居住,如克努特·汉姆生和亨里克·易卜生。政府近期在奥斯陆市的文化设施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市中心外的Bygdøy是这座城市和挪威维京人的历史中心,该地区拥有许多公园,海滨和博物馆。奥斯陆每年举办奥斯陆自由论坛,被“经济学人”称为“人权领域的达沃斯论坛”。 奥斯陆也因每年颁发诺贝尔和平奖而闻名。\n\n博物馆和画廊\n奥斯陆有几座主要的博物馆和画廊。蒙克博物馆收藏了“呐喊”和爱德华·蒙克的其他一些作品。蒙克在死后将所有作品捐赠给了奥斯陆。 市议会正在计划修建一座新的蒙克博物馆,最有可能建在城市东南部的Bjørvika。 博物馆将被命名为Munch/Stenersen。 城市里还有50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n挪威文化历史博物馆位于比格迪半岛,致力于展示挪威民间艺术、民间服饰、萨米文化和海盗文化。户外博物馆包括挪威各地的155座正宗的古老建筑,其中包括一座木条教堂。\n国家博物馆持有并保存,展示和宣传挪威最广泛的艺术品。 博物馆有关于本馆藏品的常设展览,还有展示从其他地方借来的展品的临时展览。 新的国家博物馆将在未来10年内建成,将位于诺贝尔和平中心后面的维斯塔芬。\n\n位于青蛙公园的维吉兰博物馆可以免费进入,包含由古斯塔夫·维吉兰创作的的超过212座雕塑,包括方尖碑和生命之轮。 另一座受欢迎的雕塑是Sinnataggen(小孩),刻画了一个男婴在愤怒中冲压着他的脚。这座雕塑作为奥斯陆的象征之一,在这座城市里非常有名。 奥斯陆还有一座较新的园林雕塑公园,Ekebergparken雕塑公园,其中有一些挪威和其他国家艺术家如萨尔瓦多·达利的作品。\n海盗船博物馆有三艘在Oseberg,Gokstad和Tune发现的海盗船,以及从维京时代保存下来的一些独特的物品。\n奥斯陆城市博物馆有关于奥斯陆城市发展史和奥斯陆居民的常设展览。\n康提基号博物馆保存了托尔·海尔达尔的木筏康提基号和Ra2号。\n诺贝尔和平中心是一个独立组织,于2005年6月11日由哈拉尔五世国王宣布开放,作为庆祝挪威作为独立国家成立一百周年庆祝活动的一部分。 这座建筑包含一个永久性展览,每年在宣布新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时都会扩大,它包含历史上每位得主的资讯。该建筑主要用作文化交流中心。\n\n音乐和文化活动\n每年,奥斯陆会举办许多文化活动,例如奥斯陆爵士音乐节,这是一个为期六天的爵士音乐节,在过去25年里的每年8月举行。 奥斯陆最大的摇滚音乐节是Øyafestivalen或简称“Øya”,它每次举办持续4天,每次吸引约6万人前往奥斯陆东部的中世纪公园参加活动。\n奥斯陆国际教会音乐节 自2000年以来每年举行一次。奥斯陆世界音乐节给那些在自己国家闻名、但在挪威不出名的明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奥斯陆室内音乐节在每年的八月举行,世界级的��奏家聚集在奥斯陆进行表演。挪威森林摇滚音乐节每年六月也在奥斯陆举行。\n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于每年的十二月十日在奥斯陆市政厅举行。 尽管萨米人的住处离奥斯陆很远,但挪威文化史博物馆也会在每年的萨米族节举办一系列文化和娱乐活动。\n霍门科伦的冬季两项世界杯每年举行,男性和女性运动员在各个项目上与对手相互竞争。\n其他年度活动包括Desucon,一个专注于日本文化的会议, 和Færderseilasen,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过夜帆船赛,每年有1100多艘船只参加。\n挪威国歌作曲家R. 诺拉克于1842年在奥斯陆出生。\n挪威最重要的交响乐团是奥斯陆爱乐乐团,自1977年以来设立在奥斯陆音乐厅。尽管乐团始建于1919年,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由爱德华·格里格和约翰·斯文森在1879年成立的克里斯蒂安尼亚音乐家协会时期。\n1996年和2010年,奥斯陆举办了两届欧洲歌唱大赛。\n\n表演艺术\n奥斯陆有20多家剧院,例如挪威剧院和位于卡尔约翰街的国家剧院。位于皇宫和挪威议会大厦之间的国家剧院是挪威最大的剧院。 路维·郝尔拜,亨里克·易卜生和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的名字被刻在剧院主入口上方的外墙上。国家剧院代表了挪威国家级的演员和剧作家,而作曲家,歌手和舞者的最高殿堂是位于Bjørvika的奥斯陆歌剧院。由斯诺赫塔建筑事务所设计的歌剧院于2008年开幕,也是挪威的一个国家地标。剧院共有两间剧场,2000多个座位。该建筑耗资5亿欧元并花了五年时间建成,被誉为世界上第一座让人们走上建筑屋顶的歌剧院。门厅和屋顶也被音乐会所使用。\n\n文学\n大多数著名的挪威作家都曾在奥斯陆生活过一段时间。例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西格丽德·温塞特在奥斯陆长大,并在自传体小说Elleve år中描述了她在奥斯陆的生活。\n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可能是最著名的挪威作家。易卜生写作了海达·高布乐,培尔·金特,玩偶之家,海上夫人等戏剧。2008年完成的“易卜生名言(Ibsen quotes, Oslo)”是一件包括69条易卜生名言的不锈钢刻字艺术品,这些名言被镶嵌在了奥斯陆市中心的花岗岩人行道上。\n近年来,像拉斯·萨比·克里斯滕森,托弗·尼尔森,尤·奈斯博和罗伊·雅各布森等小说作家在他们的小说中描绘了奥斯陆及其市民。20世纪早期提到奥斯陆的作家包括诗人鲁道夫·尼尔森(Rudolf Nilsen)和安德烈·拜杰克(André Bjerke)。\n\n媒体\n奥斯陆出版的报纸包括晚邮报,挪威日报,世界之路报,Dagens Næringsliv, Dagsavisen,晨报,Vårt Land,Nationen和阶级斗争报等。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的主要办公室位于奥斯陆的Marienlyst,在Majorstuen附近,NRK也提供当地的广播和电视服务。TVNorge(TVNorway)也位于奥斯陆,而TV 2(位于卑尔根)和TV3(位于伦敦)在奥斯陆市中心设有分支机构。奥斯陆还有各种专业出版商和小型媒体公司。奥斯陆还出版许多杂志。这一领域的两家主要公司是Aller Media和Hjemmet Mortensen AB。\n\n体育运动\n奥斯陆有霍门科伦国家体育场和Holmenkollbakken,后者是挪威主要的冬季两项和北欧滑雪项目场地。Holmenkollbakken每年举办世界杯锦标赛,包括霍门科伦滑雪节。奥斯陆在1986年,1990年,2000年,2002年和2016年主办了冬季两项世界锦标赛。FIS北欧世界滑雪锦标赛于1930年,1966年,1982年和2011年举办。同时,奥斯陆还举办了1952年冬季奥运会。\n奥斯陆是挪威联赛中几家足球俱乐部的所在地。瓦勒伦加,奥斯陆闪电和斯基德赢得过挪威联赛和杯赛,而Mercantile和Frigg赢得过杯赛。\n乌利华球场是挪威国家足球队的主场对和挪威杯决赛的比赛场地。体育场在1987年和1997年还举办过欧洲女子足球锦标赛决赛,以及2002年欧洲U19足球锦标赛。 Røa IL是奥斯陆唯一的女子足球联赛队伍。每年,国际青年足球赛挪威杯在埃克贝格莱塔和城市中的其他场地举行。\n由于气候寒冷,再加上靠近城郊的森林,滑雪是奥斯陆热门的娱乐活动。Tryvann滑雪场是挪威最受欢迎的滑雪胜地。 挪威最成功的冰球队,Vålerenga Ishockey,也位于奥斯陆。Manglerud Star是另一支在顶级联赛征战的奥斯陆冰球队。\n毕斯雷特体育场是奥斯陆主要的田径场地,每年举办毕斯雷特运动会,这是国际田联钻石联赛的一部分。Bjerke Travbane是挪威主要的赛车场所。奥斯陆Spektrum主要用于举办大型冰球和手球比赛。Nordstrand HE和Oppsal IF在女子手球联赛中征战,而Bækkelaget HE参加男子联赛。Jordal Amfi是冰球队Vålerenga Ishockey和国家队的主场。1999年IIHF冰球世界锦标赛在奥斯陆举行,在1961年,1977年和1985年奥斯陆还举行了三届世界锦标赛。UCI公路自行车世锦赛1993年在这里举办。\n奥斯陆曾经申办过2022年冬季奥运会,但随后于2014年10月2日放弃申办。\n\n教育\n高等教育机构\n奥斯陆大学(Universitetet i Oslo, UiO) - 提供大多数领域的本科,研究生和博士课程。\n奥斯陆和阿克斯胡斯大学应用科学学院(Høgskolen i Oslo og Akershus, HiOA),前奥斯陆大学学院。提供3-4年的专业学位课程。\nBI挪威商学院(Handelshøyskolen BI) - 经济和工商管理课程。\n挪威信息技术学院(Norges Informasjonsteknologiske Hysyskole, NITH)\n奥斯陆建筑与设计学院(Arkitektur-ogdesignhøgskolen i Oslo, AHO)\n挪威运动科学学院(Norges idrettshøgskole, NIH) - 提供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n挪威音乐学院(Norges musikkhøgskole)\nMF挪威神学院(Det teologiske Menighetsfakultet - MF)\n奥斯陆国家艺术学院(KunsthøgskolenI Oslo - KHIO)\n挪威生命科学大学(Norges miljø- og biovitenskapelige universitet - NMBU)位于奥斯陆城外的Ås \n挪威军事学院(Krigsskolen)\n挪威国防大学学院(Forsvarets høgskole)\n挪威警察大学学院(Politihøgskolen - PHS)\n挪威兽医学院(Norges Veterinærhøgskole)\n奥斯陆美术学院(Statens kunstakademi)\n奥斯陆管理学院(Markedshøyskolen - MH)位于克里斯蒂安尼亚教育中心。\n挪威的劳动力平均教育水平和生产力水平很高。挪威高等教育机构的近一半居位于奥斯陆地区,使其成为了欧洲三大教育地区之一。2008年,奥斯陆地区(5个郡)的总劳动力数量为102万人。大奥斯陆地区拥有几所高等教育机构,共有73,000多名学生。奥斯陆大学是挪威最大的高等教育机构,共有27,400名学生和7,028名员工。\n\n城市景观\n奥斯陆正在逐渐被重新组织为一座具有各种接入点,一个四通八达的地铁系统,一个新的金融区和一座文化城的现代化城市。2008年,在伦敦举办的一个展览介绍了屡获殊荣的奥斯陆歌剧院,奥斯陆海滨城市更新计划,Munch/Stenersen(规划中的蒙克博物馆新址)和新的Deichman图书馆。城市和邻近区域的大部分建筑物的高度都很低,只有Plaza,Postgirobygget和Bjørvika的高层建筑相对高一些。\n\n建筑\n公园和娱乐区\n奥斯陆在城市核心区域和城郊都有许多的公园和绿地。\n\n弗鲁格纳公园是一个大型公园,距离市中心步行只需几分钟。它是挪威最大,最知名的公园,其中有着由古斯塔夫·维格兰(Gustav Vigeland)所收藏的许多雕塑作品。\nBygdøy是一块大型绿地,通常被称为“奥斯陆博物馆半岛”。该地区被海包围,是挪威最昂贵的地区之一。\n圣汉斯胡根公园(St. Hanshaugen Park)是奥斯陆市中心一座小山上的公共公园。“圣汉斯胡根”也是周边社区的名称,和包括奥斯陆市中心主要部分在内的行政区(市镇)的名字。\nTøyen公园延伸到蒙克博物馆的后面,包括一大片草地。在公园北部,有一个被称为Ola Narr的观景区。Tøyen地区还包括奥斯陆大学的植物园和博物馆。\n奥斯陆(和邻近的桑德维卡 - 阿斯克地区)建在奥斯陆峡湾岸边的马蹄形陆地上,从多个方向被丘陵和森林所包围。因此,城市内的任何一点都相当靠近森林。奥斯陆城边主要有两片森林:Østmarka(字面含义为“东方的森林”,在城市的东部),以及面积广大的Nordmarka(字面含义为“北方的森林”,从城市北部边缘深入到内陆)。\n奥斯陆市政当局经营着八个公共游泳池。 Tøyenbadet是奥斯陆最大的室内游泳设施,也是挪威少数几个提供50米主泳道的游泳池。室外游泳池Frognerbadet也有50米的长度。\n\n交通\n奥斯陆拥有挪威最大的公共交通系统,由Ruter进行管理。 其中包括拥有六条线路的奥斯陆地铁(世界上人均里程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拥有六条线路的奥斯陆有轨电车 和八条线路的奥斯陆通勤铁路。有轨电车在靠近市中心的区域内运行,而地铁从地下穿过市中心,运行到更远的郊区;其中两条线路可以运行到较远的Bærum地区,而环线连接了市中心以北的区域。 奥斯陆的公共汽车系统有32条城市线路,以及到邻近的阿克斯胡斯县的跨区域线路。\n奥斯陆中央车站是城市交通的中心枢纽,并为挪威南部的大部分主要城市,以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提供铁路运输服务。 机场快线列车沿加勒穆恩线运转。德拉门线通过奥斯陆隧道下穿市中心。 而城市的一些岛屿和邻近的市镇通过渡轮连接。 每天的跨海渡轮服务通达丹麦的哥本哈根和腓特烈港,还可以到达德国的基尔。\n多条高速公路以隧道形式穿过市中心和城市的其它部分。政府通过收费道路的形式支持道路的建设工作。通过奥斯陆的主要高速公路是欧洲E6和E18公路。奥斯陆有三条环线公路,其中,最里面的一条是城市街道,而最外面的一条是高速公路。\n\n服务城市的主要机场是奥斯陆加勒穆恩机场(Oslo lufthavn, Gardermoen 机场代码 OSL),座落在于伦萨克尔,距离奥斯陆市中心47公里(29英里)。它是挪威的主要国际门户, 也是欧洲第六大的国内机场。奥斯陆机场是北欧航空和挪威航空快线的枢纽机场。奥斯陆也有两个二级机场:莫斯机场(于2016年关闭)和桑德尔福德机场,后者距离城市约110公里(68英里)。 这两个机场是一些低成本航空公司(如瑞安航空公司)所使用的机场。\n\n旅游景点\n维格兰雕塑公园(Vigelansparken)位于挪威的奥斯陆,是一个以雕像为主题的公园,也被人们叫做人体公园。公园内的212座雕像是挪威雕像家古斯塔夫·维格兰的作品。\n爱德华·蒙克博物馆(Munchmuseet)-爱德华·蒙克是挪威著名画家。\n阿克斯胡斯城堡(Akershus Festning)\n奥斯陆市政厅(Oslo rådhus)-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地。\n诺贝尔和平中心(Nobels Fredssenter)-展示与诺贝尔和平奖有关的文物。\n奥斯陆王宫(Det Kongelige Slott)\n奥斯陆大教堂(Oslo Domkirke)\n比格迪半岛(Bygdøy)-半岛上有5个博物馆,包括挪威民俗博物馆(Norsk Folkemuseum),维京船博物馆(Vikingskipshuset)等。\nHolmenkollen滑雪场\n\n国际关系\n奥斯陆是欧洲委员会和欧洲联盟委员会的“跨文化城市计划”试点城市。\n\n友好城市/地区\n奥斯陆与以下城市或地区签署了合作协议:\n\n 瑞典:哥德堡\n 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n 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n 中华民国: 高雄\n 俄罗斯:圣彼得堡\n 立陶宛:维尔纽斯\n 冰岛:雷克雅维克\n奥斯陆曾经和麦迪逊、特拉维夫和维尔纽斯是姐妹城市,但现在已经废除了姐妹城市这一概念。\n\n作为礼物的圣诞树\n奥斯陆每年都有向其他城市赠送圣诞树的传统。被赠送的城市有:纽约,伦敦,爱丁堡,鹿特丹,安特卫普和雷克雅未克。 自1947年以来,奥斯陆已经送出了一棵65至80英尺(20至24米)高的几十岁的云杉,作为对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给予挪威支援的感谢。\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nOslo Virtual Tour - 360度全景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维基导游上有关奥斯陆的旅行指南\n奥斯陆官方网站(挪威语)(挪威文)\n市长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市议会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儿童和家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市议会秘书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休闲和康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奥斯陆官方网站英语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旅游和户外活动信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奥斯陆地图和地理数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016年8月19日访问\n奥斯陆总人口和各区人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奥斯陆统计年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奥斯陆官方旅游指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挪威官方旅游指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奥斯陆旅游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天气信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交通路线和交通状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460", "title": "临沂市", "text": "临沂市,简称沂,古称琅琊、沂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东省辖地级市,Ⅱ型大城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因临沂河而得名。市境西接枣庄市、济宁市,北临泰安市、淄博市、潍坊市,东界日照市,东南达江苏省连云港市,南毗江苏省徐州市。地处山东丘陵沂蒙山区与沂沭河冲积平原过渡带,地势北高南低。沂山、蒙山、尼山三大山脉分布于北部,中部为丘陵,南部为平原。沂河、沭河、泗水皆发源于沂蒙山流入东海。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市政府驻兰山区北京路17号。临沂是第三批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n\n历史\n商朝出现郯、莒、费等方国。周灭商后,鲁国和齐国是周王朝控制东方的重要支柱,临沂地域除分属齐、鲁等国外,见于《春秋》的还有启阳、中丘、祝丘、费、防、台、东阳、武城、丘舆、颛、阳、向、次室、根牟、于丘、杞、蒙、郓、堂阜、盖、艾、纪障、密、鄢陵等20个。战国时期��域内诸封国先后为齐、楚所兼并,至战国末期,南部属楚,北部属齐。\n秦朝统一六国后,地方实行郡县制,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分属琅琊郡和郯郡。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利城郡、东海郡、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东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国、东莞郡、泰山郡。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赵、东晋、前燕、后燕、南燕、前秦和北魏。\n晋元帝在江乘县侨置南东海郡、南琅琊郡、南东平郡、南兰陵郡。南琅琊郡寄治在江乘县的金城。金城为三国东吴修筑。《三国志·吴书·孙和传》中记载:宝鼎二年(267年)十二月,“皓于金城外露宿。”到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桓温任南琅琊郡内史,出镇江乘县金城,请求割丹阳郡江乘县境以立郡。不久,南琅琊郡正式在江乘县划土立定,江乘县改隶南琅琊郡。咸康七年(341年),割江乘县西境设立临沂县。南朝齐永明六年(488年),齐武帝以为江乘县白下垒(位于今南京市中央门外北崮山)依带江山,将南琅琊郡治从金城迁至白下垒,名白下城。陈太建十年(578年)废除南琅琊郡,置建兴郡。\n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泗州(下邳郡)、密州(高密郡)、海州(东海郡)、徐州(彭城郡)。唐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宋朝分属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淮郡军等。宋室南渡后,分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泰安州。元朝,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朝,分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清初因之,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置附郭兰山县,降莒州为散州。属沂州府。有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1668年日照发生大地震。\n中华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3年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1914年分山东省为4道,改兰山县为临沂县,临沂地域分属济宁道和胶东道。1918年撤销。1925年10月22日,新建琅琊道,辖区即沂州府旧治全境,治所驻临沂县。1928年,琅琊道撤销,各县直隶于省。1936年,置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抗日战争时期,此地发生临沂保卫战,张自忠与庞炳勋率部于此地与日军血战40多日,日军第5师团在1938年2月中旬至4月中旬战死1,444名、战伤5,268名,其中绝大多数死伤于临沂保卫战。中国共产党这里创建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在沂南县青驼寺成立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1943年9月改为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1945年8月在莒南县大店镇成立山东省政府。\n1948年7月,鲁中、鲁南、滨海三个行政区合并为鲁中南行政区,设鲁中南行政公署(驻临沂城),下辖7个专区,49个县。至1949年10月1日,临沂地域分属沂蒙专区、尼山专区、台枣专区、滨海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海连市划入江苏省。1953年7月,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入胶州专区外,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临沂专区,同时,原划入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复归临沂专区。1956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1市12县。1985年3月22日,撤销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改为县级日照市。1989年6月12日,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989年12月2日,沂源县划入淄博市。1992年1月,莒县划入日照市。至此,临沂地区辖临沂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市9县。1994年12月,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原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区。地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 2014年1月21日,苍山县复名兰陵县。\n\n地理\n临沂市位于山东的东南部,地处长三角经济圈与环渤海经济圈结合点,位于鲁南临港产业带、海洋产业联动发展示范基地、东陇海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东连日照,地近黄海,西接枣庄、济宁、泰安,北靠淄博、潍坊,南临江苏的徐州、连云港,大致位于京沪连线的中心位置,境内有京沪高速公路穿过。临沂市以临近横贯临沂南北的山东省第二大河亦即山东省第一大内河——沂河,而得名。地跨北纬34°22′~36°13′,东经117°24′~119°11′之间,总面积17191.2平方千米,南北最大长距22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161千米。是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市。\n气候方面,临沂市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临沂市现辖3个市辖区、9个县。\n\n市辖区: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n县:沂南县、郯城县、沂水县、兰陵县、费县、平邑县、莒南县、蒙阴县、临沭县\n除正式行政区划外,临沂还设立以下经济功能区: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北城新区。\n\n人口分布\n人口\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1101.84万人,占全省人口比重10.85%,位列全省首位。人口性别比为104.66%,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14.12%。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97.9万人、增长9.75%,年平均增长率为0.9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4、0.35个百分点。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390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066.6万人。市辖区常住人口为365.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达33.14%,比2010年提高5.8个百分点。9县常住人口为736.6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6.86%。男性人口为563.4万人,占51.14%;女性人口为538.4万人,占48.86%。人口性别比为104.66、低于全国0.41个百分点,与2010年相比提高1.28个百分点。0-14岁人口为258.5万人、占23.46%;15-59岁人口为627万人、占56.91%;60岁及以上人口为216.3万人、占19.6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55.5万人、占14.12%。与2010年相比,0-14岁人口比重上升5.33个百分点、占比分别高出全国全省平均水平5.51个和4.68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10.61个百分点。\n\n民族\n临沂市有53个民族,以汉族为主,有1060.8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45%;52个少数民族,人口为5.8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55%,回族最多,为4.6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44%,其他少数民族1.1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11%。\n\n交通\n铁路\n日兰高速铁路:临沂北站\n胶新铁路:临沂东站\n兖石铁路:临沂站\n瓦日铁路\n枣临铁路\n东平铁路\n沂沭铁路\n\n公路\n京沪高速蒙阴-郯城段\n 长深高速沂水-临沭段\n 日兰高速平邑-沂南段\n 沾临高速沂南段\n 滨台高速蒙阴-平邑段\n 董梁高速沂水-蒙阴段\n 岚曹高速兰陵-莒南段\n 205国道过境\n 206国道过境\n 327国道、 233国道过境\n\n航空\n临沂启阳机场(IATA代码:LYI;ICAO代码:ZSLY),原名临沂沭埠岭机场,是一个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4D级民航机场,也是山东省首座民用机场。\n\n规划建设\n京沪高铁第二通道\n日照-莱芜城际铁路\n济南-莱芜-临沂-连云港城际铁路\n临朐-沂水铁路\n临沂轨道交通\n鲁中高速铁路\n临临高速:临淄至沂南高速公路\n临滕高速:临沂至滕州高速公路\n\n经济\n随着京沪高速、胶新铁路、荷兖日铁路等的建设与电气化和临沂机场复航吞吐量突破56万人次,和临沂批发市场的扩大,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现正全力打造省会和半岛外的黄金三角经济第三极。气候湿润温和,适宜于农、林、牧、副、渔综合发展,盛产农副土特产品。以建材为主的非金属矿藏储量大且质量好,已被省定为建材基地,水资源充足,水质优良,发达的公路、铁路交通运输网。拥有建材、轻纺、食品、化工、机械、电子、电力、煤炭等十几个工业门类。手工业生产历史较长,风格独特。通讯设施完备,覆盖全市。\n\n临博会\n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n国家级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n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n\n教育\n大学\n临沂大学\n青岛理工大学(临沂)\n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n临沂职业学院\n临沂科技职业学院\n\n中学\n高中\n临沂一中\n临沂二中\n临沂三中\n临沂四中、临沂七中\n临沂市第三十九中学\n罗庄一中\n河东一中(现临沂第二十四中学)\n平邑一中\n费县一中\n卧龙高中\n沂水一中\n初中\n临沂市沂河实验学校\n临沂三中初中部\n临沂实验中学\n临沂六中\n临沂八中\n临沂九中、临沂十中\n罗庄二中(现临沂第二十中学)\n\n小学\n临沂市第一实验小学\n临沂市第二实验小学\n临沂市第三实验小学\n临沂市第四实验小学\n临沂市胜利实验小学\n临沂市师范学院附属小学\n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实验小学\n临沂市沂河实验学校\n\n医疗\n临沂市肿瘤医院:前身是临沂地区人民医院肿瘤病房,1972年独立为临沂地区肿瘤研究所。\n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前身为临沂市儿童医院,创建于1986年。\n\n文化\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名胜古迹\n有建国以来中国考古十大发现之一的银雀山汉墓,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华东烈士陵园,还有王羲之故居、颜真卿故里、汉画像石墓、临沂孔庙、五贤祠、王祥故里、宝泉寺、集柳碑、颜林、左宝贵衣冠冢、汉阙、荀子墓、马陵古战场、孙镗纪念馆、王璟墓石刻造像、齐长城穆陵关遗址、北沟头遗址、马鬐山红袄军起义旧址、算圣刘洪故里等名胜古迹300多处。\n\n名人\n友好城市\n韩国镇海区(2003年10月25日)\n 瑞典埃斯基尔斯蒂纳市(2008年9月22日)\n 澳大利亚索尔斯伯里市\n 匈牙利布达佩斯第十五区\n 韩国军浦市\n 比利时罗莫尔市\n 马来西亚双溪大年\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临沂市人民政府"} +{"doc_id": "2467", "title": "苏联红军", "text": "工农红军(俄语:Рабо́че-крестья́нская 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РККА;简称Красная армия,КА),通称红军、苏联红军,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及其后继军事力量。它是1922年成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武装力量,包括陆军和空军。红军起源于1917年的十月革命。在俄国内战期间,布尔什维克创立军队反击他们敌人(尤其是以“白军”为名义组成的团体)。1946年2月起,红军与红海军组成苏联武装力量(俄语:Вооруженные Силы СССР(ВС СССР)/Vooruzhennye Sily SSSR)。\n苏联红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获胜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在苏德战争中,红军歼灭的德军(包括德意志国防军及武装党卫队)占二战德军伤亡总数的75%-80%。。\n\n起源\n1917年9月,列宁写道:“只有一种方式阻止暴力警察的重建,那就是创建与军队结合的民兵(以人民军队取代旧陆军)。”那时,俄罗斯帝国陆军开始瓦解。俄罗斯帝国23%(1900万)的人被调动起来参加陆军,但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没有装备任何武器,而且仅依靠交通线和根据地维持补给。沙俄将领尼古拉·杜霍宁估计有200万人逃跑,180万人阵亡,500万人负伤,200万人被俘。他估计剩余的部队有1000万。\n人民委员会决定于1918年1月28日(旧历1918年1月15日)创建红军。他们预想组建一个“由工人阶级最优秀的分子及具有阶级意识的人”组成的实体。所有年满18岁的俄罗斯共和国公民都应当加入。其作用是“维护苏维埃政权,作为从常备军转变为国家武装力量的基础,作为支持即将到来的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征兵条件需要来自苏维埃政权、党或工会委员会管辖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或者2名属于上述组织中的人员的保证。在整个部队想要加入红军的情况中,需要整个部队集体保证,并且全体成员投票同意。\n人民委员会拥有对红军的最高指挥权,它授权军事人民委员会及其所属特殊院校指挥和管理军队。尼古拉·克雷连科任最高司令官,亚历山大·米亚斯尼基扬任其副手。尼古拉·波德伏依斯基任陆军人民委员,帕维尔·德宾科任海军人民委员。普罗相、萨摩伊斯基、施坦因伯格也与来自政治局的弗拉基米尔·邦奇-布鲁耶维奇被任命为人民委员。\n在1918年2月22日布尔什维克和左翼社会革命党的联席会议上,克雷连科谈论到:“我们没有军队。士气低落的士兵一看到德国头盔在地平线上出现就恐慌起来,抛弃他们的大炮、被护送者及所有军事物资,留给胜利进军的敌人。赤卫队像苍蝇一样被置之不理。我们没有力量阻击敌人;只有立即签订和平条约才能使我们免于毁灭。”\n在俄罗斯帝国军队被解散的时候,零散的赤卫队部队和投靠布尔什维克的帝国军事人员十分缺乏信心去做抵御外敌、保卫新政府。因此,1918年1月,人民委员会决定工农红军将由来自“劳动人民中最有阶级意识和集体精神”的志愿者组建。这标志着赤卫队的终结和红军的建立。\n红军主要由农民组成,他们的家属会得到口粮的保证,以及,他们在农场劳作时会受到帮助。这样,一些仍然在家踌躇是否参军的农民,就挤满了征兵中心。\n\n历史\n俄国内战\n俄国内战(1917–23年)主要分为两个时期:\n\n第一个时期:1917年10月-1918年11月,从布尔什维克革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8年)签订停战协定。自布尔什维克政府于1917年11月把传统哥萨克土地进行国有化。这激起了顿河地区阿列克谢·卡列金将军的志愿军的叛乱。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和约也使俄国政局恶化。这直接导致协约国武装干涉俄国内战,共12���国家对反布尔什维克武装进行支援。在捷克斯洛伐克军团、波兰第五步兵师和亲布尔什维克的红色拉脱维亚步兵团等之间有一系列的交战。\n第二个时期:1919年1月–11月,白军从东、南和西北三面向红军进攻,安东·邓尼金将军从南部进军,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将军从东部进军,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尤登尼奇将军从西北进军。白军在每条战线上击败了红军。列夫·托洛茨基进行军事改革并反攻;红军在6月击溃高尔察克部队,并在10月击溃邓尼金和尤登尼奇。到11月中旬,白军已几乎全军覆没,到1920年1月连顿河畔罗斯托夫也失守。\n战争开始的时候,红军由299个步兵团组成。内战在列宁解散俄国立宪会议(1918年1月5日–6日),和苏俄政府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1918年3月3日)退出大战之后激化。摆脱了国际战争,红军仅需面对内战中反共武装的松散结盟,包括乌克兰革命起义军、内斯托尔·马赫诺领导的“黑军”、反白军和红军、绿军和其他武装。1918年2月23日“红军日”具有双重的、历史性的意义——草拟征兵的第一日(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和反抗德意志帝国军队占领的第一日。\n1918年9月6日,布尔什维克民兵在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1918–24年)主席托洛茨基和红军总司令约阿基姆·瓦采季斯的命令下得到增援。不久,托洛茨基建立了格鲁乌为红军指战员提供政治和军事情报。托洛茨基以最初的赤卫队组织、赤卫队民兵组织的核心兵力和秘密警察契卡创立了红军;1918年6月开始征兵,而且反对暴力镇压。为了控制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红军士兵,契卡操控特别惩戒旅镇压反共人士、逃兵和“国家的敌人”。战时实用主义允许他们招募前沙皇时期军官和警官(士官)到红军,由列夫·格列札洛夫(俄语:Лев Глезаров)的特别委员会审查并征召;1920年8月中旬红军的前沙皇时期的人员包括48,000名军官、10,300名管理人员及214,000名士官。内战开始的时候,前沙皇时期的人员占红军军官队伍的75%,他们作为军事专家被雇用,偶尔以扣留其家属为人质使其保持忠诚。1922年战争结束的时候,前沙皇时期的人员占红军师级和军级指挥官的83%。\n红军把少数民族编成特殊的团,如东干人马三奇的东干骑兵团。红军还在1919年至1925年与倾向布尔什维克党的志愿者武装Части особ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 (ЧОН)(chasti osobogo naznacheniya - 特殊任务部队)合作。\n劝诫、组织和复仇的口号表达了红军在确保战术及战略上的成功的纪律和动机。出征时,随军的契卡特别惩戒旅就地组织军事法庭并处决叛变者和逃兵。在人民委员伯津领导下,特别惩戒旅从叛变者的村庄劫取人质来迫使他们投降;有十分之一的人质被处决。红军也在所控制的地区用同样的手段镇压农民反叛。苏俄通过在红军分配旅和团级政治委员并执行监视政治不正确的指挥官的任务维持政治、民族和国家的忠诚。尽管有这样的强制措施,仍会有政治委员摆脱契卡或者投敌的情况,这样,他们会被处以死刑。1918年8月,托洛茨基委任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将军到在政治不可靠的红军部队后面驻扎督战队,射击任何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撤退的人。1942年苏德战争(1941–1945)期间,约瑟夫·斯大林通过惩戒部队重新引入这一政策。\n\n苏波战争与前奏\n1918年苏俄西征发生在苏俄向上东区守备部队放弃的地区进军的同时。这一战延伸出了1919–21年的苏波战争。其中红军于1920年攻入波兰中部,但后来在那里遭遇了失败,致使战争结束。出征波兰期间红军投入650万人,约581,000人在西部和西南部前线,但多数遭遇了供给困难。约250万人作为后备军的一部分“无法在内部调动”。\n\n1920至1930年代的战术发展\n至1920年秋,红军共组建88个步兵师、29个骑兵师、61个空军支队及一些炮兵和装甲兵部队,总兵力550万。1920年工业产值只相当于战前的1/7,农业产值相当于战前的1/2。为适应经济建设需要,1920年底颁布了红军大规模复员命令。\n经过四年的战斗,红军在南部击败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于是人民委员会在1922年成立了苏联。\n1922年苏俄内战结束后,国家转入和平建设时期。1924年3月,取消了武装部队总司令(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的职务及其所属机构,代之建立了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工农红军总部和工农红军监察委员会3个机构。1924年3月11日,伏龙芝就任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24年4月1日,米哈伊尔·伏龙芝成为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工农���军总部由H·H·佩京领导;工农红军监察委员会由谢尔盖·谢尔盖耶维奇·加米涅夫领导。以伏龙芝为首的特别委员会组织实施军事改革。通过改革,苏联采用了正规军与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到1924年10月保留了56.2万人的精干红军。空军有485架飞机。\n1920年代末至1930代末,苏联主流军事理论家都遵循由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的波苏战争和俄国内战中发展出的纵深作战理论流派。为了取得胜利,纵深作战指,通过进行军与集团军规模的部队通过深入敌人的地面部队,进行平行的、同时进行的机动作战进攻的策略,达成造成灾难性的防御失败的目的。纵深作战教义依赖于机动作战产生的快速、高效且决定性的空中及装甲优势。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说,空中作战必须“用来攻击超越步兵、炮兵及其他部队的攻击范围的目标。为了最大的战术效果,空军应该集群投入,集中于同一时间和空间,打击战术意义最高的目标。”\n1924年,红军编制56.2万人,但不满编。1925年红军裁到五十多万人。1933年,红军规模增长至85.5万人。\n1936年全军110万人,其中26%是正规师;其他是地方(民兵)步兵师,只保留少数基干人员,其他人员五年期限内每年集训一个月(第一次三个月),其余时间从事工农业劳动。1936年底,苏联共有12所军事学院、1所兽医军事学院、75所初级中级军事学校、74 440名军校生;1936年毕业军官约20 000人。1937年红军有206 000名干部,其中107 000名指挥人员,22 000名政工干部,后勤和行政管理干部26 000人。1937年11月,国防人民委员部批准了1938至1939年的扩军计划,要在两年内将红军规模从110万人扩充整编至拥有现役职业军人650.35万人。但实际上1939年红军有194.3万人,全部35个地方(民兵)步兵师改编成常备军。1939年苏联才确立了普遍义务兵役制,1939年开始组建部队管理局.\n红军纵深作战理论最先出现在1929年野战规章,并且在1936年临时野战规章(PU-36)中制定下来。1937–1939年的大清洗和1940–1942年清洗从红军中清除了许多将领,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和他的追随者,而且他的主要理论也被放弃。由此在与日本皇军的主要的边界冲突中,以及在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和1939年的诺门罕战役中,这一军事理论亦未被使用。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纵深作战理论才重新被苏军广泛应用。\n\n中苏战争\n中东路事件、苏联入侵新疆和1937年新疆伊斯兰武装叛乱期间,中华民国政权及新疆地方军阀政权组织军队进行自卫反击,反抗苏联和白军的入侵。但红军达到了他们的目标,维持了对东清铁路的控制,并且最终在新疆安插了亲苏政权。\n\n第二次世界大战\n1933年苏军总兵员85.5万。1939年初苏军总员额194.3万,陆军有98个师。\n\n伙同德军瓜分东欧\n1939年8月23日,苏联停止与西方同盟国的谈判并在秘密协商后和纳粹德国签订了希特勒-斯大林条约。该条约明面上是一个双方之间的互不侵犯条约,但实际上却包含了一份秘密议定书。根据该密约,苏德双方划定了在欧洲的势力范围,双方随即于9月相继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红军入侵波兰后,同纳粹德国以在苏德密约中约定的接触线将波兰瓜分,并同纳粹德军举行了苏德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联合阅兵庆祝胜利征服波兰。\n此后,苏联亦根据同纳粹德国在密约中规定的势力范围入侵,占领并吞并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三国。同时,苏联亦强逼罗马尼亚割让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其中一部分地区(德涅斯特河左岸)至今(21世纪20年代)仍遭俄军占领。\n\n入侵芬兰\n冬季战争是一场发生在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开始于1939年11月30日的苏联进攻——离二战开始和苏联入侵波兰有3个月,结束于1940年3月13日签订的莫斯科和平协定。国际联盟认定这场战争违法并于1939年12月14日开除苏联的成员资格。\n苏联军队有3倍于芬兰人的兵力,30倍的飞机和数百倍的坦克。然而由于红军在1937年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的大清洗中受到削弱,战争爆发之前军队的士气及战斗能力有所降低。超过30,000名将领被处决或拘禁,其中多名军衔等级极高,导致1939年的红军有许多高级将领缺乏战斗经验。因为这些因素,以及芬兰军队高度的献身精神和高扬的士气,芬兰在比苏联预期时间更长的侵略战争中得以坚持下来;芬兰军队使红军在最初的三四个月里遭受了惊人的损失,同时避免了自己经受极大的损失。\n战事在1940年3月随着莫斯科和平协定的签订而停止。芬兰割让战前11%的领土及30%的经济资产给���联。这场战争使得苏联在前线受到很重的损失,国际声誉受到重创。红军没有完成他们完全征服芬兰的目标,但仍占领了拉多加湖、佩琴加和萨拉地区。芬兰保住了主权,提高了国际声誉,并提振了后来继续战争时的士气。\n\n苏德战争\n1940年11月,苏联同德国关于苏联加入轴心国的谈判由于双方对瓜分世界的计划存在争议而陷入僵局。双方仅达成了一些由苏联向纳粹德国提供原材料的贸易协定并继续执行先前达成的一些军购案(如吕措号重巡洋舰)。随后希特勒秘密下令准备执行对苏联的战争计划。1940年12月18日“第21号令巴巴罗萨行动”付诸执行,预定于1941年5月中发动攻击。\n1941年6月,纳粹德国突然撕毁希特勒-斯大林条约并大举入侵苏联。在巴巴罗萨行动中,红军有303个师和22个独立旅(480万士兵),包括驻守西部军区的166个师和9个旅(290万士兵)。轴心国在东部前线施展181个师和18个旅(320万士兵)。西北、西部和西南三个方面军主导着苏联西部边界的防御。苏德战争的第一周德意志国防军击败了许多红军部队,红军数百万人被俘,并损失了大量物资。由于斯大林增加了动员,在1941年8月1日,虽然在战斗中损失了46个师,红军依然有401个师的兵力。猝不及防的红军在战场上遭受很大损失是由于无能的军官、局部性的动员和没有完成的重组。战前仓促的武力扩张和过度增加缺乏经验的军官(原本属于被清洗的有经验的军官的)使得战斗有利于德意志国防军。轴心国的兵力优势使得战斗人员的师级兵力大致相等。一代苏联指挥官(尤其是格奥尔基·朱可夫)从战斗中培养起来,并对苏联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和后来的巴格拉基昂行动中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n1941年,苏联政府用强调保卫祖国和民族,运用俄罗斯历史事例激励及英勇反抗外国侵略的政治宣传增强红军的集体荣誉感。反击纳粹的苏德战争与反抗拿破仑的俄法战争,以及历史上俄军英雄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相提并论,对俄罗斯正教会的迫害暂时中止,神甫恢复了战前保佑部队的传统。\n为激励红军指战员的主动性,苏共临时废除了政治委员,重新引入正式的军衔和徽章,并接受了近卫称号。英勇异常或表现优异的部队被授予近卫头衔(例如近卫特别步兵第1军、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处分制度也被应用;懈怠或以自伤逃避战斗者、胆怯者、盗窃者和逃兵会被内务人民委员部处罚特遣队处以笞刑、降级、强迫执行危险的任务或死刑。那时内务人民委员部军事反间谍官员成为决定是否判处死刑和部队所属任何士兵和(任意多数)军官生死的关键。1942年,斯大林建立了由古拉格囚犯、苏联俘虏、声名狼藉的士兵和逃兵组成的惩戒部队,承担危险的前线任务如清除纳粹雷区等。鉴于其危险性,最高刑期为三个月。同样,苏联对待被德军俘获过的红军人员特别严厉。1941年斯大林的命令中要求每一位红军士兵及军官在被俘后自尽而不是投降,苏联法律把所有被俘红军士兵判为叛国罪。被红军从敌营解放的苏联战俘通常被判决进入惩戒部队。\n\n苏德战争期间,红军除战争开始时服役的4,826,907人以外又征召了29,574,900人。总计参战34,401,807人当中有6,329,600人阵亡,555,400人死于疾病,4,559,000人失踪(多数被俘)。然而在可查明的战俘11,444,000人中,有939,700人在随后解放苏联领土中重新获得军衔,而且1,836,000人从德国集中营中返回。由此战争中损失的人员总数达到8,668,400。这是官方的死亡总人数,但其他观点对死亡总数的估计高达几乎1100万人,包括770万人阵亡或者失踪以及260万战俘死亡(520万战俘总数之外),加上400,000准军事武装和苏联游击队的损失。多数的损失不包括战俘、多数民族的俄罗斯人(5,756,000),多数民族乌克兰人(1,377,400)。但是在3400万被动员的非斯拉夫裔少数民族士兵,以及从1941到1943年间服役大约45个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师当中与之相当的有800万。德军在东线的损失包括在1937年国界以内居民有约3,604,800人阵亡,以及在居住于1937年国界之外地区的900,000名德意志人和奥地利人(这里面包括列为在任务中失踪或者战后未统计的)中有3,576,300人据报告被俘(总共8,081,100);德国的卫星国在东线的损失据估计有668,163人阵亡或失踪,并有799,982人被俘(总共1,468,145)。在这9,549,245人当中,苏联在战后集中营释放了3,572,600,由此轴心国损失的总数据估计有5,976,645人。就战俘而言,同盟国有很大一部分被俘并有多数死于集中营——近期一份英国统计称600万苏联战俘中有360万死于德国集中营,300万德国战俘中有300,000死于苏联。从东普鲁士陷落开始,苏联士兵在德国制造了大规模强奸,尤其是在柏林直到1945年5月初为止。\n\n弱点\n1941年德国空军和陆军持续的进攻造成红军后勤支援困难,因为许多仓库以及苏联大多数工业生产基础在西部地区遭受的入侵中受到破坏,这迫使他们在乌拉尔山脉以东重建工业设施。在这期间,红军常常被要求在只有临时拼凑或者没有武器、运输工具及其他装备的情况下出征。1941年将生产设施完全迁移到乌拉尔山脉的决定使得苏联主要的供应体系处在德军进攻范围之外。\n战争后期,红军列装了一些优秀的武器,尤其是大炮和坦克。红军重型坦克KV-1和中型坦克T-34超越了多数德军的装甲装备,但在1941年,多数苏联坦克部队仍使用旧式坦克。苏联空军虽然装配相对现代的飞机,最初的表现仍逊于德国空军。\n\n管理\n十月革命后的军事管理直到红军建立的时候还是由弗拉基米尔·安东诺夫-奥夫谢延科、帕维尔·德宾科和尼古拉·克雷连科组成的集体委员会领导的陆军人民委员会和海军人民委员会主管。同时尼古拉·杜霍宁在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逃离俄国后成为最高司令官。1917年11月12日苏俄政府任命克雷连科为最高司令官,作为司令官杜霍宁在1917年11月20日遭遇”意外“刺杀的强力替职。1917年11月28日尼古拉·波德伏依斯基被任命为陆军人民委员,与德宾科主管的海军人民委员会相分离,承担起向南俄进军的任务。布尔什维克也派出他们自己的代表去替换俄罗斯帝国陆军的前线司令官。\n1918年3月3日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签订后,苏俄军事主管部门进行了大改组。1918年3月13日苏俄政府接受了克雷连科的辞呈,并且最高司令官背后的势力遭遇清算。1918年3月14日列夫·托洛茨基取代波德伏依斯基为陆军人民委员。1918年3月16日帕维尔·德宾科从海军人民委员会撤职。1918年5月8日创建由尼古拉·斯托戈夫和后来的亚历山大·斯维钦领导的全俄总司令部。\n1918年9月2日创立由陆军人民委员列夫·托洛茨基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作为主要的军事主管部门。1918年9月6日在总司令部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创立了最初由尼古拉·拉捷尔领导的革命军事委员会野战司令部。同日创立了最初由约阿基姆·瓦采季斯(1919年7月起-谢尔盖·加米涅夫)负责的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办公室。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延续至1924年4月俄国内战结束。\n苏联成立后,1923年11月俄国陆军和海军人民委员会转为苏联陆军和海军人民委员会。\n\n组织\n起初,红军以自发组建发挥作用,没有军衔及军徽。民主选举将领。然而1918年5月29日的命令对18到40岁男性强制实行义务兵役。为了铺开大规模兵役制度,布尔什维克创建了地方性的军事人民委员会(voyennyy komissariat、voyenkomat),直到2006年在俄罗斯仍在以此为名进行相似的运转。军事人民委员会不应与军事政治委员的建立相混淆。\n1920年代中期引入了区域性的红军人员分配准则。任何地区体格健全的男性都被征召到地方部队服一定期限的兵役,每年这组织起了红军约半数的兵力,为期五年。第一段服役期为三个月,一年以后再服役一个月。一个普通干部作为一个稳定军事单位的核心。1925年这一体系提供了77个步兵师中的46个,还有11个骑兵师中的一个。其他人员组成普通军官并在两年任期内负责组织服役人员。这种区域性的体系最终被废除,在1937–38年所有其余人员转入其他干部部门。\n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第十一次代表大会通过了一项巩固红军的决议,决定在军中建立严密组织的军事、教育和经济环境。然而这被指出军中将有160万人难以承担。会后,党中央决定到1922年底把红军扩充80万人。扩军需要重整军队的管理和组织结构。最高军事单位现在由两三个师的部队组成。每个师由三个团组成。旅作为独立单位被废除。1922年第二季度开始建立步枪队。\n\n机械化\n苏军得到充足的资金并革新自身的技术。1941年一位美国记者写道:\n\n在斯大林的机械化运动下,红军在1930年建立了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1机械化旅,由坦克团、摩托化步兵团、巡逻兵及炮兵营组成。从这个渺小的开端开始,到1932年,苏联建立了历史上第一次达到实战水平的两支装甲部队,第11和第45装甲军。他们是包含战斗支援部队的重型坦克集团军,因而他们能在没有前线支援时进行敌后作战而幸存。\n受德国1940年攻击法国的战役��影响,苏联军事人民委员会于1940年6月6日命令创建第9机械化军。1941年2月–3月间下令创建了另外20个,而且都比图哈切夫斯基的规模大。但即使1941年红军第29机械化军拥有理论上不少于29,899辆坦克,他们也被证明是纸老虎。当时他们实际上只有17,000辆坦克能用,这意味着一些新建的机械化军其实实力很弱。工厂和军事计划者表露出的压力也显示出产量不足导致多数装甲车辆型号过时的状况,以及备件和支持的装备严重缺乏,而且将近四分之三的装备因大修延误。1941年6月22日红军只有1,475辆T-34和KV系列坦克能用,而且这些部队在前线太过分散,不具有足够大的规模来达成局部的胜利。例如立陶宛第3机械化军总共有460辆坦克,其中109辆是新造的KV-1和T-34,是少数拥有大量的新型坦克的一支;与此相对,第4军拥有520辆坦克,但全部都是过时的T-26,与1,031辆新型重型坦克的编制构成鲜明对比。这个问题在红军当中普遍存在,并且直接导致了1941年红军被德军初次击败。\n\n战争时期\n战争提供的经验推动了前线部队组织方式的改革。在对德六个月的进攻之后,红军高层废除了集团军和师级之间的步兵军编制(rifle corps),因为尽管在理论上是有用的,在1941年红军的状态下,这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效率低下的。随着1942年1月莫斯科战役中的决定性的胜利,最高司令部开始在最有经验的部队中重新采用步兵军这一编制。到1941年6月22日,步兵师总数有62支,1942年1月1日下降到6支,但到1943年2月上升到34支,1944年年初时上升到161支。前线步兵师的兵力,在1941年1月经官方统计有11,000人,最多不超过1941年间所建立的兵力的50%,而且这些师在连续的作战中减少到几百人甚至更少。\n战争爆发的时候红军仍采用上文所描述中发展出来的机械化集团军和坦克师的编制。但是随后德国的进攻造成了大多数,以及1941年间几乎全部大编制单位(除了外贝加尔军区的两个)被解散。因为协调小股部队更加容易,随后成立了单独的坦克旅和营取代他们。1942年末和1943年初大型集团军级坦克编队再次被全体编入所属的装甲部队。1942年中之前这些部队一起被编入到大型坦克集团军,到战争末期,这些军队的规模增加到700辆坦克和50,000人。\n\n人员\n布尔什维克当局给红军每一支部队都派驻了政治委员,具有当各部队指挥员违背党的原则时将其替换的权威。虽然根据一些美国历史学者的观点,这有时候会导致指挥效率低下,但党的领导人认为对军事的政治控制是绝对必要的。同样,随着红军越来越依赖来自革命前的帝俄时期的军官,它理所当然害怕兵变。这一体系在1925年被废除,由于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党的干部,也不再需要对所有命令进行加签。\n\n军衔及头衔\n早期红军在革命过程中以“沙皇的遗产”的名义废除了培训专业军官的学院。特别的是,布尔什维克反对使用“军官”一词,并以“指挥员”一词取代。红军废除了肩章和军衔,使用纯粹功能性的头衔如“师指挥员”、“集团军指挥员”及类似头衔取代。但这些功能性头衔的军徽是存在的,由三角、四方形和菱形(称作“钻石”)组成。\n1924年10月2日建立了“单兵”或“现役”分类,包括从K1(组长、副班长、高级步兵等)到K14(战地指挥员、军指挥员、军区指挥员、军政委等)的级别。现役类的标志由三角、四方形和菱形组成,还有矩形(1 - 3,从K7到K9)。\n1935年9月22日红军废除现役类并引入个人军阶。而这些军阶用一个功能性头衔和传统军阶的组合来表示。例如军阶包含“中尉”和“师级指挥员”。进一步的问题在政治军官(如“旅政委”、“2级集团军政委”)、技术化的部队(如“3级机械士”、“师机械士”)、主管人员、军医及其他非战斗人员分支的功能性和类别性的军阶之间产生。\n苏联元帅军衔于1935年9月2日引入。1940年5月7日,对于实行军衔制做的进一步的修订从伏罗希洛夫元帅的提议中做出:红军“上将”和“海军上将”替换成旅级指挥员、师级指挥员、军级指挥员、集团军级指挥员的初级功能性军衔以及红海军的1级旗手等;其他高级功能性军衔(“方面军政委”、“方面军机械士”等)保持原状。兵种或现役的区分不变(骑兵上将、装甲兵元帅)。大部分而言,新的军衔制恢复了俄罗斯帝国陆军所用的一战期间总结出来的军衔制。\n1943年初,军衔制的统一被视为废止所有功能性军衔。“军官”一词受到官方认可,与之一起的还有已废弃的前军衔阶级徽章的肩章。1943的徽章和军衔未作改动,直到苏联存在的最后一天;当代的俄军很大程度上沿用了这一体制。\n\n军事教育\n内战期间指挥骨干是在帝俄尼古拉综合军事学院(1920年代成为伏龙芝军事学院)受训。中高级指挥官接受高等军事学术课程培训,1925年改称统帅部高级课程;1931年伏龙芝军事学院设立作战系增添这类课程。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于1936年4月2日恢复,并成为红军中、高级指挥官的主要军事学院。\n\n清洗\n1930年代末对红军将领的清洗随着斯大林对苏联社会的大清洗同时发生。1936与1937年,在斯大林命令下,上千名红军高级军官从他们的岗位上被撤职。这场清洗以清除红军中“政治不可靠的成分”为目标,主要针对高级军官。这不可避免地为解决个人恩怨或排除角逐同一指挥权的军官之间的竞争提供了合适的借口。许多集团军级、军级和师级指挥官被解职,多数被拘禁或送入劳改营,其他人被处死。受害者当中红军的主要军事理论家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被斯大林以潜在的政敌论处。受到处分的军官会被政治军官严密搜查,即使是在做记录或在野外演练这样的情况下。恐惧和不情愿的气氛很快在红军中自然传播开来;低级军官自杀率上升到创纪录的水平。这场清洗明显削弱了红军的战斗力。Hoyt总结到“苏联的防御体系被破坏到了不能发挥作用的程度上”而且强调他们“对高级军官的存在感到恐惧”。Clark说,“斯大林不仅毁灭了军心,还毁灭了思想”。Lewin提出三种严重的后果:失去了有经验且训练有素的高级军官;潜在的盟友特别是法国产生了怀疑;并且给德国带来了激励。\n\n近期解密的数据指出1937年,清洗高潮的时期,红军中存在114,300名军官,其中11,034人被撤职。1938年,红军中存在179,000名军官,比1937多出56%,其中6,742被解职。在红军最高层中这场清洗抹去了5名元帅中的3位,15名集团军上将中的13位,9名海军上将中的8位,57名军种上将中的50位,186名师级上将中的154位,全部16名集团军政委以及28名军政委中的25位。\n其结果是1941年的红军军官队伍有许多缺乏经验的低级军官。1942年6月60%的团级指挥官有两年或更多的指挥经验,并且几乎80%的步兵师级指挥官,20%的军级指挥官,以及5%或更少的集团军和军区指挥官具有同一水平的经验。\n随着红军清洗的高潮显著增长,这可能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1937年,红军约有130万人,比1941年6月增加了大约3倍。军队需求的快速增长使缺乏经验或训练的军官相应迅速增多。低级军官被任命以填补高级军官的军衔,他们当中许多缺乏经验。这一动向相应导致许多军校毕业新生来填补低级军官的空缺。1937年,一个学院的整个初级班提前一年毕业以填补红军的空白。由于缺乏经验和害怕遭到报复,许多新军官未能将大批新入职的人员留在队伍中; 对于不服从的投诉在1941年被处罚的罪行中名列前茅,并且可能加剧了红军士兵在德国当年的进攻初期阶段抛弃其部队的情况。\n1940年,斯大林开始收敛,恢复大约三分之一先前被解职军官的职务。然而,清洗的后果很快在1940年的冬季战争之中显现出来,红军部队比芬兰军队的表现差得多,而且后来1941年德国入侵期间,很大程度上由于俄国军官中缺乏经验的人员太多,德国得以打垮俄国守卫者。\n\n武器装备\n苏联扩大了其军事工业作为1920至1930年代斯大林工业化运动的一部分。\n\n轻武器\n手枪\n纳甘M1895(1918—1946)\n毛瑟C96(1920—1930)\nTT-30/TT-33(1930—1946)\n\n冲锋枪\nPPD-34(1934—1941)\nPPD-40(1940—1945)\nPPSh-41(1941—1946)\n汤普森M1928A1(1941—1945;透过租借法案取得)\nPPS-42/PPS-43(1942—1946)\n\n步枪\n莫辛-纳甘M1891(1918—1946)\n莫辛-纳甘M1891/30(1930—1946)\n莫辛-纳甘M38(1938—1946)\n莫辛-纳甘M44(1944—1946)\n费德洛夫M1916(1920—1945)\nAVS-36(1936—1941)\nSVT-38/SVT-40(1938—1946)\nSKS(1945—1946)\n\n机枪\n马克沁M1910(1918—1943)\n马克沁—托卡列夫(1925—1927)\nDP-27(1927—1946)\nRPD(1943—1946)\nDShK(1938—1946)\nDS-39(1939—1946)\n白朗宁M2(1941—1945;透过租借法案取得)\nSG-43(1943—1946)\n\n反坦克步枪\nPTRD-41(1941—1946)\nPTRS-41(1941—1946)\n博斯(1941—1945;透过租借法案取得)\n\n手榴弹\nM1914(1918—1933)\nRGD-33(1933—1946)\nF-1(1941—1946)\nRG-42(1942—1946)\n\n战争罪行\n在二战后期,苏联红军曾经在其占领地区(如德国、匈牙利、波兰、其他东欧地区、中国东北)犯下包括强奸、抢劫等战争罪行,如卢冬生遇害。\n\n注释\n参考资料\n���目\n\n\n== 外部链接 =="} +{"doc_id": "2471", "title": "国共内战", "text": "国共内战(另称中国内战,英语:Chinese Civil War)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爆发的内战,也是20世纪中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内战,可分为第一次国共内战和第二次国共内战两个阶段,是中国现代史的重大转折点。内战一方为1947年行宪之前由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国民政府与行宪后的中华民国政府,另一方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军队与政权。中国共产党一方在内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获得中国大陆地区的统治权,并于1949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国民党则于内战中失利,率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造成今日台湾海峡两岸政治分立与军事对峙的局面,双方自1979年1月1日起实现军事停火,但是在法律以及政治上,因为双方从未签署停火或停战协议,故内战仍然在法理上延续至今。\n1925年,主张联俄容共的国民党领袖孙中山去世后,国民党右派与中共以及支持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左派之间的矛盾迅速扩大,导致国共两党的合作关系出现裂痕。在国民党建立国民政府并发动针对北洋政府的国民革命军北伐期间,两党矛盾激化。1927年4月12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在上海单方面宣布清党并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导致宁汉分裂;同年7月,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跟随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分共,是为宁汉合流,国共两党正式决裂。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夺权,并先后建立中国工农红军及数处革命根据地,与定都南京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分庭抗礼。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北洋政府瓦解,国民政府完成北伐、形式上统一南北后,自1930年起先后五次围攻共产党在南方之根据地。1934年,在第五次围剿战争中,国军攻占当时中共中央所在的中央苏区,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被迫展开长征,于1935年抵达陕北。1936年12月发生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中国工农红军编入国民革命军,中国共产党统治的陕甘宁边区则在名义上由国民政府直辖。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将大量地方军阀武装推上抗战前线,而胡宗南等所率之中央军精锐则包围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则以游击战为主,建立大量抗日根据地。国共双方皆指责对方抗战不力,并于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多次军事冲突。\n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关系出现短期缓和,双方召开重庆谈判并签订双十协定,随后共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以商讨行宪与建国事宜,然国共之间的矛盾因裁军、行宪与联合政府等议题再度凸显。1946年,国共双方因抢占东北受降区而发生军事冲突,战事遂蔓延至关内,而后中国国民党违背双十协定单方面召开制宪国民大会,中国共产党拒绝承认,内战重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逐渐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会战后,解放军在东北与华北取得军事上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国民党在1947年结束训政、将以党治国的国民政府改组为行宪之中华民国政府、将国民革命军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颁布动员戡乱令,并以推行金圆券等金融改革措施提振当时尚处战后疲弱的中国经济,尝试以改革换取知识分子与中产阶级的支持,但改革失败反使国民党民心尽失。1949年4月,国共双方在北平进行停火谈判但终告失败,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即发起渡江战役,占领首都南京、第一大城上海,并渐次夺取绝大部分的中国疆域。同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更名后的北京成立,而随著国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中华民国中央政府辗转于1949年12月撤退至台湾台北。自1955年大陈岛撤退后,中华民国政府有效统治范围限缩在台澎金马与部分南海诸岛,维持至今。双方最后的地面战役为1961年中缅边境的江拉之战,而游击战则一直持续到1975年。1979年双方海上冲突停止,并于1987年开放非官方机制的交流。\n\n内战根源及背景\n国共内战的根本原因是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在民主建设尚未成功的中国,任何一个政党都无法通过吸引选票来使得自己之主张上升为国家政策。\n国民党之政治主张经兴中会到1920年代发展,在北伐战争时期形成,以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主的指导思想,力图于民族、民权、民生等领域上,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阶段,逐步达到中国之统一民主富强。其终极目标为建立一个以西方民主社会为范例的、军队国家化、政治实现民主的共和国。\n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1921年建党以���,经历巨大变化。平均地权是两党根本分歧。最初主导思想是通过暴力革命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经历数次失败后,参考列宁斯大林的苏联模式,逐步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一年后,1922年召开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把国民党视为“不具备广泛群众基础的阶级政党”,而自视为“代表广泛群众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同时,中国共产党也认为国民党是资产阶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对象。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与当时国民党政治主张冲突,不可避免地使两党逐渐产生对立。\n另一方面,国共双方都有发展自身武装力量的传统。辛亥革命后,中央政府被北洋军阀把持。由于北洋政府军力强大,孙中山意识到,国民党没有自己的军队,就没有可能成功革命。所以国民党自改组起,便从苏联引进党指挥枪模式,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国民党的武装力量通过北伐战争彻底推翻北洋政府统治,于1928年在形式上统一南北。北伐战争过程中,国共关系逐渐恶化。1927年8月1日从南昌起义开始,共产党也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试图夺取政权。至此,两党都各自掌握自己的军队,内战于焉展开。\n\n第一次国共内战\n第一次国共合作与两党矛盾\n1920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宣布重组护法军政府,继续护法运动。但其与曾为立宪派的陈炯明在政见上发生冲突,终于引发六一六事变。孙中山回到上海后势单力薄,需要重新借助外界力量的支持。这时越飞与北洋政府谈判未果,与吴佩孚联系又遭到拒绝,到达上海与孙文会晤后一拍即合。双方发表“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开始了国民党与苏联的合作。而当时尚在襁褓之中的中国共产党,在未有自身的军事力量的前提下对苏联方面言听计从,在城市革命上更需要友党的支持,也就跟随苏联开展国共合作。陈炯明被多路军阀击败后,孙中山被迎回广州,建立起大元帅府,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协助下重组国民党架构,组建黄埔军校,苏联在军事上也多有支持。第一次国共合作此时达到高潮。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此源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黄埔军校的不少学生也加入中国共产党。\n但孙中山去世之后,苏联利用中共将国民党分裂为左右两派,国民党中的实力派势力担心靠苏联和共产国家支持并领导的中共靠掌控党政要职逐渐坐大。中国共产党与苏联顾问鲍罗廷以“党的力量在前,革命的武力在后”为理由,在国民革命军中发表北伐必败论,并于广州市区散发传单,反对北伐统一。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会议讨论北伐问题,并通过反对北伐统一的决议。\n1927年3月10日,由苏联全权领导掌握的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统一党的领导机关决议案》,通过了“统一革命势力”、“统一党的领导机关案”等反蒋中正方案。同时为防止蒋中正独揽专权,会议缺席选举汪兆铭出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中央党部组织部长,并决议不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改为7人集体领导,免去原来由蒋担任的上述职务,将蒋降为普通委员。\n国民党右派与中共以及支持国共合作的国民党左派产生矛盾,国共合作开始产生裂痕,国民党加速分化为不同派系。西山会议乃是国民党右派开始排斥共产主义的标志。及至1926年5月11日中山舰事件,以及蒋中正在国民党的地位上升,中共与国民党其他派系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中共与国民党各派决裂,并被请出国民党。苏联及中共改组国民党成布尔什维克党的计划破灭。由于没有本党的军队就难以存续,中共几年后便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n\n国民党武力清党\n中山舰事件后,由于和蒋中正产生政见上的分歧,汪精卫离开广州,前往法国马赛。12月,国民党左右派正式分裂,鲍罗廷随国民政府迁往武汉。1927年2月,汪精卫回国途经苏联,会见斯大林。回国后,汪精卫就任武汉国民政府常务委员会主席,反对蒋中正排共,坚持容共,4月5日和中共领袖陈独秀发表《国共两党领袖汪兆铭、陈独秀联合宣言》。4月12日,蒋中正在上海发动“四一二事件”。汪精卫发表讲话,痛斥蒋中正武力清党,表示“反共即是反革命”。蒋中正遂成立南京国民政府,是为宁汉分裂。蒋中正下令“清党”,清除国民党内中共党员,并在各地大规模捕杀中共分子。\n5月中,经李宗仁及朱培德斡旋,武汉及南京避免开战,决定分头继续北伐。月底,共产国际决议改变中共方略,准备武装工农成立新军,进行土地改革;但仍留在国民党内,使国民党及武汉国民政府成为工农革命独裁机构。与此同时,中共在湖南开展流血的土地改革,斗争地主,使国民党不少军官不满,终与何键发生冲突;何键、朱培德等亦开始清共,是为“马日事变”。事变中,中共及倾共民众死亡达数百到一千余人。7月13日,中共发表宣言,声明因武汉广东之复杂关系,中共党员应退出国民党。7月15日,汪精卫识破苏联与中共的夺权计划,决定与南京方面主动进行和平分共,同时召开紧急会议,通过《统一本党政策案》,要求在国民政府和军队中任职之中共党员立即声明脱离中共,否则停止其一切职务。7月15日,汪精卫武汉政府分共。\n\n南昌起义及冲突加剧\n1927年8月1日,周恩来、刘伯承、叶挺、贺龙(其时非中共党员,为国民党左派成员之一)等发动南昌起义(国民党视之为暴动),是中共首次建立正式武装部队。8月4日,起义军放弃南昌,南下广东,国共首次武力冲突爆发。8月7日,中共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力夺取政权,第一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起义军后来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8月14日,蒋中正下野,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宁汉合流。\n9月,桂系军阀和西山会议派掌握南京国民政府大权,汪精卫下野。同月,毛泽东在湖南、江西发动秋收起义。10月,汪精卫到广东否定南京政府,鲍罗廷经蒙古回苏联。11月,蒋中正回到上海,邀汪北上。12月11日,中共在叶挺、叶剑英领导下发动广州起义。12月12日,成立广州苏维埃政府,但广东国军将领张发奎调动军队反攻,12月13日,红军失败,被迫撤离广州。12月16日汪精卫辞职赴法国。\n自1927年建军后到1937年抗战爆发,中共展开土地改革,并多次与国军战斗。这段时期,中国国民党称为“剿匪”、“剿共”,中国共产党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十年内战”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1930年起,国民党先后对中共位于江西、湖南之控制区实行五次围剿,前四次未能成功。红军通过运动战,成功守卫南方根据地。但在第五次围剿中,国民党在德国顾问建议下步步为营,采取持久作战和堡垒主义进攻红军;加上中共方面因为采用了共产国际派驻顾问李德的错误策略,损失惨重。红军主力被迫自江西瑞金转进至陕西延安;中共称为“二万五千里长征北上抗日”(国民党则称为“流窜”),同时,一部分红军在南方坚持游击战。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但在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后,成功突破国军重重封锁。途中,中共召开遵义会议,毛泽东重获军事领导权。最终长征的红军在仅余少量部队的情况下到达延安。\n\n结束\n1936年,周恩来与中华民国陆海军副元帅张学良交往甚密,张学良甚至还提出申请加入共产党,最后被共产国际拒绝。1936年12月12日,时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的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的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院长蒋介石,要求蒋介石立即抗日,停止“剿共”,史称西安事变。最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民党基本停止与共产党作战。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于9月22日正式和解,第一次国共内战结束。\n\n抗日战争时期的缓和期\n西安事变后,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的冲突趋于缓和,这段缓和期中共称之为“第二次国共合作”。\n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17日,蒋中正在庐山发表讲话,表明了中国对日本退让的底线以及准备全面抗战的态度。8月22日至8月25日洛川会议中毛泽东称中共之真正任务,关于军事问题,抗日战争将是一场艰苦持久战。红军之基本任务是:“创造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主要是战略配合),保存和扩大红军,争取共产党对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红军的作战方针是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1937年9月,陕甘宁苏维埃政府改组为国民政府行政院所直辖的陕甘宁边区政府,陕北地区红军约4万人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依抗战序列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战场;另约8000名在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n抗战期间,国民党主要与日军主力进行正面作战,中共则在沦陷区开展游击作战。中国与���本发生22次大型会战和上万次中小战斗。其中有国军与少数八路军将领擅自协同参与的平型关战役。中共也有单独的对日作战如百团大战。国共之间曾爆发多次冲突,影响最大者,当属“黄桥战役”和“皖南事变”。\n抗日战争结束时,红军发展到130余万人,民兵260余万人,解放区拥有约一亿人口。\n\n第二次国共内战\n1945年8月起开始的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国国民党称为“动员戡乱”或“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党则称为“解放战争”,也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n\n抗战后局势(1945年-1946年)\n抗日战争结束后,因为国军与共产党部队冲突加剧,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谈判。谈判内容主要是投降日军接收,共产党部队与国军的合并,共产党战后的参政议政等问题。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决定在年底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国共双方在重庆展开谈判并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然而谈判很快破裂,内战全面爆发。\n1946年1月,国共两党与民盟、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等代表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纲领等五个决议案,一致同意在和平建国纲领下,共同实现民主宪政。但实际上双方冲突未有结束。2月底,虽受反苏运动等因素影响,国共双方仍达成整军方案,统一将国共军队整编为中国国防军。协定划定全国驻军服务区,各军队集结在此统一整编;整编以12个月为一期,分期缩编部队,直到完成全国60个师的目标。3月底,国共达成迄今最后一个正式协议——东北停战协定,但对东北内战无实际约束。\n美国国务卿指出,苏联在华北驻军的主要任务是实施对日军的缴械和遣返。在中国军队能独立担负责任后,苏联驻军将立即撤回。\n由于对日作战,苏联控制了中国满洲(中国东北)及蒙疆(内蒙古)的部分地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欲接管东北,以便继续与中国国民党斗争。而斯大林则为了避免和美国支持的国民政府冲突进一步加剧,拒绝了毛泽东的要求,决定推行“联合政府”政策,并一度向国民政府提出协议,支持国民政府接管东北,以换取苏联在东北的经济利益,并要求美国势力不得进入东北。由于国民政府拒绝苏联方面的要求,苏军于1946年在撤离东北回国之前,为中共抢占东北的真空地带提供了很多便利条件。例如,苏联红军将部分缴获自日本关东军的武器移交给林彪的东北野战军。\n\n国军全面进攻(1946年-1947年9月)\n战争初期国军一度取得优势,占领中国共产党所控制的张家口和延安等战略要地。\n1946年3月至1947年3月,国共双方边打边谈,在东北、中原、华北等处展开争夺。1946年一月停战令之后,军事冲突暂息数月;同年3月,苏联自东北撤军,中国共产党随即迅速占领重要据点并阻止国军北上,导致4月时东北发生大规模军事冲突。6月26日,山东和中原地区再度爆发冲突,中国共产党将此视为全面内战起始点。同年11月15日,在共产党与民盟的抵制下,国民党与青年党、民社党等召开制宪国民大会,并于该年12月25日通过《中华民国宪法》。与此同时,国民党调集三路兵力,集结在陕甘宁边区和延安周围。国民党为迎接制宪国大,下达了第四次停战令,但对军队无实际约束力。11月19日,周恩来所率的中共代表团结束了与国民党进行了一年多的和平谈判,返回延安。 \n1947年1月初,国民党应美国特使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要求,先后三次呼吁中共举行圆桌会谈,解决两党争端。中共认为国民党没有诚意,中共南京代表陆定一回应,“废除伪宪法(指中华民国宪法)和恢复1946年1月31日军事位置,是恢复和谈的最低限度”。国共谈判破裂。1月29日,美国政府决定终止对军事调处执行总部的关系,放弃国共调处工作,退出三人会议,迅速撤退了美方派驻军调部的人员。次日,中华民国政府宣布解散三人小组及北平军调部。2月3日,美国驻延安联络团人员撤离。6日,北平军调处执行部美军人员撤退。2月底,国民党下令在南京、上海、重庆之中共留守处代表于3月5日前撤离首都卫戍司令部、淞沪警备司令部、重庆警备司令部,分别致电函京沪渝中共代表,所有中共人员限期全部撤退,并关停重庆《新华日报》社。3月7日,董必武率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n1947年3月15日,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南京开幕。蒋介石主持,出席中央委员146人,候补中央委员46人,列席各地党部及三民主义青年团书��长68人;蒋致开幕词,称“中共全面叛乱……政治解决的途径已经绝望……政府为捍卫国家统一,保障人民安全,当然不能坐视变乱而不加制止……我敢断定,决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我们建国工作的完成。”同时声称“实行民主,结束训政,改组政府”。3月17日,参谋总长陈诚向三中全会报告军事,历述一年来建军、复员、整军工作之情形及对中共之军事情况,称:“剿匪绝对自信,绝对有把握”,“剿匪应以军事为中心”,“如果真正作战,只需三个月即可击破共军主力……政府用兵之目的在于平定叛乱,非至共军全部解除武装不止。”3月24日,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闭幕,并发表宣言,宣称中国国民党之任务为:完成宪政准备,确立建国规模;消除统一障碍,巩固国家基础。至此,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彻底破裂。\n1947年3月至9月,中共军队处于守势,宁可丧失关内所有根据地,也要死守东北;国军则向中共控制区进攻。由于采取运动战打击国军,国军屡受打击,还要分兵把守占领城市,机动兵力日益不足。然而到1947年初,在土地改革等政策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开始以局部反攻以对抗国军的重点进攻。至1947年中,中国共产党取得战争主动权,战局逆转。\n1947年,中共军队抛弃国军番号,陆续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简称“解放军”,国民党方面则称为“共军”。\n\n战局逆转(1947年9月-1950年8月)\n1947年9月至1948年9月,解放军开始展开主动攻势,在东北将国军压缩至几个孤立城市,在中原地区则拥有优势地位,对首都南京所在的华中地区形成压迫,国共双方的武力优势逐渐反转。1948年秋季,解放军在东北、华东、华北三个方向发动战略决战,即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并取得全部三场战役的胜利。解放军在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中击败国军主力,随后发动渡江战役,最终控制整个中国大陆。在三大战役中,国军总兵力损失150万人以上,精锐兵团几乎全军覆没,除西北外,长江以北的地区几由解放军所控制。与此同时,共产党开始在北方动员十数万名干部南下,以此作为接管南方政权的主要力量。尽管战局对共产党有利,但是农村的南下干部动员却一度十分被动,甚至发生了干部逃亡的现象,反而是城市的失业知识青年更积极地响应共产党的南下动员。\n苏多柏拉托夫在其1994年出版的个人回忆录《特殊使命》一书中说,苏联在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这些战略进攻行动期间特意引发“第一次柏林危机”,是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协商而做出的一个重大战略计划,他们想以此转移美国对中国国共内战的战略注意力,将美国的援助重心牵制在欧洲,减少美国对反共的蒋介石领导下的国军的援助力度。\n另一方面,国民政府在1947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与1948年立法委员选举后行宪,由国民大会选出蒋中正、李宗仁为首任总统、副总统,将国民政府改组为一府五院的中华民国政府,并在该年9月实施金圆券等经济改革措施,以企图挽救民心。但金圆券在同年底即告失败,造成国民政府统治区内急速地通货膨胀,使经济情势更加混乱。\n1949年1月21日,面对军事与经济上的失利,蒋中正下野,副总统李宗仁出任代总统。李宗仁接任后有意停战。4月,国共双方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但中华民国政府无法接受共产党所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谈判遂于4月20日宣告破裂,解放军随即发动渡江战役,攻下南京、上海等中部大城,并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拿下华中与华南大部分地区,国军则不断向东南沿海与西南撤退。9月26日,新疆省国军驻军倒戈。\n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进行,中国国民党与中华民国政府则迁往台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平(后复名北京)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则相继撤退至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最终于该年12月7日撤退至台湾。\n西藏地方当时处于半独立状态,并未受中华民国政府指挥。1950年4月西昌战役,解放军攻下西康省的西昌县,10月发动昌都战役,此后解放军进入西藏。1950年8月,解放军夺取万山群岛。\n\n海峡对峙(1950年-1979年)\n1949年3月15日,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社论,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1950年元旦,《人民日报》的社论把“解放台湾”的任务放在当年的“四大任务之首”。随后1950年后几个月,解放军一��面逐一攻下沿海岛屿,一方面在福建集中兵力,为渡海攻台做准备。美国则坐视内战结束,台海战事一触即发。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解放军渡海攻台难度倍增。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抗美援朝”之后,原本预备攻台的部队调往朝鲜半岛作战,因此在东南沿海作战暂缓。朝鲜战争期间,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军统帅麦克阿瑟支持下积极备战,试图全面反攻大陆,多次尝试突击东南沿海岛屿,连连爆发如南日岛战役、东山岛战役等战斗,但历年战事皆以撤退和失败告终。此后青海、甘肃、中缅边境地区仍有零星战斗。1953年朝鲜战争正式停火。\n1954年12月,美国与中华民国政府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总统艾森豪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解除,保证对台湾军事援助不再断绝。1955年1月,解放军攻占一江山岛。失去一江山岛的屏障,中华民国国军在战略考量下,决定不再分散兵力驻守浙江沿海岛屿,转而加强金门与马祖之防备,遂于2月在美军协助下主动撤离大陈岛全数军民。解放军取得大陈岛后,中华民国政府的有效统治范围退缩至台澎金马并延续至今。\n1958年8月23日,解放军对驻守金门之国军发动榴弹炮袭击,是为八二三炮战。在四十四天内,中共解放军向金门射击炮弹几近五十万发。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官吉星文、赵家骧、章杰等中弹阵亡。9月2日,中华民国海军沱江号在金门料罗湾附近外海遭到解放军鱼雷艇包围与猛烈的攻击,几乎沉没。9月11日,驻守金门之国军炮击厦门火车站。9月22日,美国八吋大口径巨炮由中华民国海军运抵金门。海军与空军皆有交手。双方皆称胜利。其后十年,除1965年间偶发的东引海战、东山海战和乌坵海战之外,两岸海空军不断有零星交手,双方各有战损,但大体而言,双方控制领域并无太大变化。\n另一方面,由于中华民国代表中国作为二战战胜国接受了日本赔偿舰艇(如丹阳号),以及接受美国援助,此时的中华民国的海空军实力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针对大陆民船的关闭政策得以长期执行。双方同时长期在中国大陆沿海爆发冲突,互有胜负。中华民国政府方面允许海军、空军搜捕、击毁大陆籍船只,直到1992年才废除对大陆方面的闭关政策。\n\n停火状态(1979年至今)\n197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从1958年开始对大金门、小金门、大胆、二胆等岛屿炮击,国共内战军事冲突告一段落。\n1984年,驻扎在金门的中华民国国军因追击海上逃兵庄辉亮,金东师先使用轻兵器后改以105毫米榴弹炮射击,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控制的草屿,0.19平方公里的孤岛上落弹150余发,造成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名战士身负重伤,但中国大陆对此事表示沉默,既未还击,也未抗议。1987年3月7日,烈屿师发生“东岗惨案”,6月破案法办后,蒋经国总统于7月宣布台湾地区解严。\n1991年4月22日,中华民国国民大会通过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同年4月30日李登辉总统以总统令公布。5月1日起动员戡乱时期正式结束,中华民国政府不再视中共为叛乱团体,承认中共政权统治中国大陆的事实,并宣布结束两岸敌对状态。\n1994年11月14日上午,小金门国军驻军进行火炮试射,因射程计算出错,误击厦门市郊黄厝村塔头社,造成4名大陆民工受伤,其中重伤两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对此事件表示严重关注,认为这是一起破坏海峡两岸和平气氛的恶性事件,并强烈谴责台湾当局的罪恶行径,坚决要求台湾当局迅速查明情况,公布事实真相,并严惩肇事者,但后无下文。\n1996年中华民国第一次总统直接民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方面以东南海域为目标,实施弹道飞弹试射,中华民国国军均进入高度备战状态。然而随著两岸情势变化及双方领导人的更替,军事紧张局面亦时有发生。这次危机由美国第七舰队以“经过”之名进入台湾海峡而缓和,但解放军军机“不出海”之默契从此被打破,解放军军机活动范围延伸至台湾海峡中线,压缩了中华民国空军预警时间。\n2007年中共十七大时,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再度提出“两岸签署和平协议”主张,当时执政的民主进步党不予理睬。但在二次政党轮替后,国民党籍的总统马英九称“不排除”与中国大陆签署和平协议,不过并没有时间表。2011年10月又再度提出,之后又表示会先经过公民投票同意再签署。但此说仍��发台湾以民进党为首的泛绿阵营的批评,认为是片面为统一而铺路的投降式协议,涉及改变现状,但台湾人民并未赋予他这项权力,且缺乏第三者的监督与保证,美国等盟邦亦质疑中共并不可靠,最后无疾而终。2014年春爆发太阳花学运,两岸后续谈判受阻。2015年在新加坡举办两岸领导人会面,但双方未发表共同声明或签署协议,和平协议仍仅止于讨论层面。\n2022年8月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访问台湾造成两岸关系再度恶化,解放军首度出现于台湾本岛东岸附近操训,军舰、军机均跨越海峡中线。\n\n评价\n中国国民党\n国民党方面认为:自从1911年推翻清朝开始至1949年,中国政局从未稳定,经受著由军阀割据、北洋复辟势力、国共斗争、日本侵华而造成连年战争灾害,可以说中华民国自1912年至1949年间治理时期,一直处于战乱与动乱。面对清朝时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国力衰弱的中国,难有和平稳定的治理时期来证明其统治能力。引发社会弊端丛生,人民生活艰苦,国家积弱,政府无暇顾及百姓民生。不过在此期间,中华民国大致统一中国版图,并且领导中国在对日抗战中取得胜利,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及常任理事国。为当时中国的复兴,有相当贡献。\n\n中国共产党\n中共方面认为:在民国时期,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方式,重新夺回权利和土地,成为了人民寻求生存权的最直接,最简单的途径。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特别是大地主阶级和大买办阶级,其生存和发展,是附属于帝国主义的。他们代表中国最落后的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其政治代表是蒋介石的国民党右派。而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份子界,被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视为敌人。\n\n台湾民间\n此外,战争造成的结果为中华民国仅能有效控制台澎金马地区,与其法定的领土大相径庭,造成台湾社会对台海两岸现状的定义、以及在国家或民族认同上逐渐分歧或对立,而出现“一台一中(一边一国)”、“一国两府”、“一国两区”、“一中各表”、“两个中国”、“一个中华民国”、“宪法一中”等各种论点,莫衷一是,至今仍是敏感话题。随著时间的流逝,台湾民调显示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认同有逐渐降低或消失的趋势,而更加强调与中国大陆无关的台湾主体意识。\n\n相关作品\n电影\n《大决战》\n《古宁头大战》\n《异域》\n《823炮战》\n《集结号》\n《建国大业》\n《10+10之穿过黑暗的火花》\n记录片\n台湾记录片《寻找一九四九》\n电视剧\n《一把青》\n《解放》\n《解放海南岛》\n《中国1945之重庆风云》\n报告文学\n张正隆《雪白血红》、《枪杆子1949》\n其他书籍\n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n李敖《大江大海骗了你》\n\n参见\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其他文章\n《国民党统治期中国到底饿死多少人》\n\n外部链接\n\nArthur Waldron 著,岳健勇 译:〈中国没有眼泪——假如蒋介石没有进行1946年那场决定命运的赌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9)"} +{"doc_id": "2475", "title": "香港天文台", "text": "香港天文台(简称:天文台;英语:Hong Kong Observatory,缩写:HKO)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部门及联合国所属世界气象组织成员,专门负责香港的气象观测,亦兼任地震、授时、天文及辐射监测等事务,向香港市民发出相关的警告。香港天文台也是世界气象组织担任网页开发和操作之总负责气象部门,以及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属下的航空气象委员,撰写航空气象文章之牵头气象部门。另外也是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共同主持的台风委员会成员。\n香港天文台在港英时代原为政府经济科辖下部门,1997年主权移交后维持隶属经济局,2002年7月1日改为经济发展及劳工局辖下部门;2007年7月1日决策局再度重组后,天文台被划入新成立的商务及经济发展局;2022年7月1日决策局再度重组后,天文台被划入新成立的环境及生态局。\n世界气象组织“恶劣天气信息中心”网站也是由香港天文台负责运作及发展。藉着这一个国际性框架,融合和促进区域性活动,减低恶劣天气带来的人命及财物损失。该网站亦提供世界各地的官方热带气旋信息及恶劣天气的观测数据。除雾观测资讯外,该网站同时也提供全球大雨、雷暴和烈风的资料。\n\n台徽\n天文台台徽的基本构思源自太极两仪,阴阳调和的概念,每当台风袭港的时候,所有市民都会想起天文台,因此以台风形状作为天文台的台徽。正中的十字坐标,代表从雷达监测台风雨带,代表天文台时时刻刻都观察著天气的变化,并以准确预测天气为目标。把台风形状左右两边拉阔,套在像地球般圆中带扁的外框中,取其平稳慎重形象,同时也代表天文台的工作范畴包含气象及地球物理等方面。此外台徽中有两个“S”,一个是白色的“S”,内有另一蓝色的“S”,这两个“S”代表了科学(Science)及服务(Service)代表天文台“以科学为基础,以服务为目的”(Service based on Science)之宗旨。\n\n历史\n1873年,首届国际气象会议在维也纳举行,成立国际气象组织,提出气象是国际关注事宜。翌年1874年九月,香港遭受台风蹂躏,史称甲戌风灾。甲戌风灾为香港带来巨大破坏,夺去超过 2,000 人的性命,是当时香港人口近 8%。时任总督轩尼诗及其副官庞马少校(Major Henry S Palmer)后来修订计划,勾勒出天文台早年三大工作方向:一、进行气象观测;二、提供观象授时服务;三、进行地磁观测。1879年,第二届国际气象会议在罗马举行,推动国际气象合作。当时在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耶稣会士 Federico Faura 营运的马尼拉天文台(Manila Observatory)拥有殖民世界最先进仪器,电报网接通吕宋岛上 14 个观察站,并成功在 1880 年开始透过连接海底电缆,向香港发出第一个台风警报。\n1883年3月2日,第九任港督宝云成立了香港天文台,由杜伯克博士(Dr. Doberck)出任首任天文台台长。香港天文台最初的职责包括天文、地磁、气象及水文观察,并参照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做法,每天降下时间球提供授时服务。杜伯克博士自称政府天文司,并出版了香港首册恒星目录。1912年,英皇佐治五世对香港天文台颁赐皇家香港天文台(英语:Royal Observatory Hong Kong)的称号,直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为止。\n香港天文台在1948年加入国际气象组织(世界气象组织前身),开始进一步使用高技术的仪器进行气象预测,天文台于1949年开始利用无线电探空仪及雷达探空系统预测气象资料,并于1959年引入第一座天气雷达。于1964年后接收极轨卫星的自动图像传送信号。1964年1月1日,天文台用摄氏报告气温,与华氏同用两年,至1966年1月1日不再使用华氏。1973年,天文台首台电脑系统启用,在两年后的1975年,天文台使用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电信系统交换气象资料,包括香港至东京(1969年)、香港至曼谷(1970年)及香港至北京(1975年)。\n1980年,天文台设置第一套铯原子钟报时系统,为香港提供准确的报时讯号。天文台亦在1984年建立位于赤𫚭角的自动气象站,以及在1985年建立沙田的自动气象站及位于京士柏的辐射测量室。天文台在1996年在互联网开设网页,是最早设立网页的香港政府机构之一。在2000年,天文台添增加了一套高效能伺服器,提高气象数据处理的能力。一年后的2001年,天文台增强网站服务,开始提供文字版及有声版网页,让视障人士也可以在网上获得天气资讯。另外,天文台亦推出网站的无线应用系统规约(WAP)及个人数码助理版本,供流动电话用户使用。2010年,推出我的天文台服务,提供网页及智能手机版本,方便市民随时按需要查询天气情况。\n2013年天文台庆祝成立130周年,举行多项活动,包括与历史博物馆合办天文台历史展览。2017年香港天文台的天气预测及警告服务获颁发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可的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n\n隶属\n战前资料不详\n1945年8月30日 - 1946年6月17日:英国皇家海军及空军\n1946年5月1日 - 1976年:辅政司署经济科\n1976年 - 1997年6月30日:布政司署经济科\n1997年7月1日 - 2002年6月30日:经济局\n2002年7月1日 - 2007年6月30日:经济发展及劳工局\n2007年7月1日 - 2022年6月30日:商务及经济发展局\n2022年7月1日至今:环境及生态局\n\n历任部门首长\n总部\n香港天文台总部设于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34A号,建于1883年,建筑物本身已被古物古迹办事处列为香港法定古迹。其后于1983年于主楼旁边加建新大楼,即百周年纪念大楼,以提供更多的工作空间。每年3月或4月都会在总部举行开放日来庆祝3月23日的世界气象日(受COVID-19疫情影响,2020年暂停开放日,2021年改为网上举行,2022年则顺延至11月尾)。\n\n气象监测设施\n天气雷达站\n香港天文台的气象监测系统中,包括五座天气雷达站,其中三座专为提供机场气象服务而兴建,详情如下:\n\n另外,香港天文台的旧款天气雷达搬��至飞鹅山继续作后备使用,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因长期使用的天气雷达进行升级工程,暂时使用有关雷达作天气预报工作。\n\n工作范围\n气象服务\n一般天气服务\n香港天文台的香港气象中心每日24小时工作,向公众发放最新的天气消息,包括最高及最低气温、分区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潮汐资料、紫外线指数、风速、气压等资讯。此外天文台还会预测未来9日的天气概况。而每当恶劣天气出现时,天文台便会因应情况而发出不同的天气警告信号,提醒市民做好相应措施。\n市民亦可以使用“打电话问天气”服务,打电话给一个特定的热线来收听天气报告和正在生效的天气警告。讽刺的是,香港政府在二三十年代时并不鼓励市民在恶劣天气的情况下打电话给天文台询问天气,以免令天文台电话线路繁忙,更至少三次刊宪呼吁市民切勿在热带气旋袭港时打电话给天文台。天文台六、七十年代亦在热带气旋警告写上“请勿打电话询问天文台有关热带气旋消息”等字眼,以免令电话线路繁忙,并向公众在特定时间(如每小时30分及58分等)留意最新消息。及后天文台在1985年开始设立播放录音的“打电话问天气”服务,分担职员以往在热带气旋来袭时忙于听电话的工作,因此再没有呼吁公众在热带气旋吹袭期间不要打电话予天文台的相关公布。\n而天文台科学主任亦自1987年起每逢周五于亚洲电视主持天气节目“天气一周”,1995年起自设录影室,1996年和2010年起更分别开设网页和手机程式,市民可透过多种途径查询天气资讯。天文台亦在2013年尾成立“天气广播站”团队,添置新的摄录器材,以动画及3D图像报道天气,并自行制作高清天气节目“天气广播站”及“气象冷知识”等,统一向各电视台提供免费电视天气服务,并经天文台官方YouTube频道上载。而每日定时报道天气的工作由天文台有关工作人员担任导演、主持和剪片。\n\n定点天气服务\n香港天文台提供了一项名为“我的天文台”的服务,提供定点天气资料。\n\n航空气象\n香港天文台亦是亚太区第一批气象服务单位取得ISO9001:2000认证,航空气象是香港天文台主要收入来源。\n透过在机场使用自行开发的的激光雷达风切变预警系统,监测降落跑道风切变的情况,并第一时间报告机师,无论在起飞和降落时,都可监测跑道情况,并将预测风切变的准确度,由9年前的50%,提高至90%,被公认为世界顶尖的机场风切变系统[1]。\n\n辐射监测及评估\n香港天文台自1961年起开始监测辐射,并于1987年将辐射监测工作扩展成为一项全面性的环境辐射监测计划,直到现时为止,天文台设立的辐射监测网络共有十二个固定监测站,包括平洲、塔门、吉澳、元五坟、大美督、沙头角、观塘、西湾河、京士柏、尖鼻咀、赤𫚭角和鹤咀。\n除此以外,天文台亦会定期利用一辆由货车改装而成装有辐射测量仪器的气象车在偏远地区进行陆上巡测。而空中巡测方面,天文台亦会利用直升机在香港及邻近海域进行巡测,然后分析巡测所得之样本及数据,定期公布监测结果。\n\n时间标准及地球物理服务\n时间标准\n香港天文台负责管理的香港时间(缩写HKT)是香港所采用的时间标准。香港时间全年比协调世界时快8小时,与位于UTC+8时区的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澳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印尼中部地区,蒙古中部及东部地区,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澳洲西部,汶莱和马来西亚一致。香港时间准确度为每日1微秒以内。香港天文台现时透过时间伺服器、自动资料查询系统及公营香港电台报时信号广播提供对时服务。\n\n地震\n香港天文台1905 年开始记录“有感地震”(felt earth tremors)......在 1979 年,天文台以三副短周期地震仪组成“短周期地震台网”(Short-period Seismograph Network),以更仔细地侦测地震位置及震级。香港所处不属活跃地震带,发生大地震的机会很低,但香港天文台仍有监测地震。香港发生的地震大部分都是低强度的无感地震,但香港天文台平均每年仍录得约两次在香港本地的有感地震,同时也会量得发生在华南及东南亚等地的强震。天文台还会监察由海底地震所引发之海啸,一旦预测发生可能影响香港的海啸,有需要时便会向公众发出海啸警告及报告。\n香港天文台设有短周期地震台网,包括鹤咀、长洲、羌山、铅矿凹、鹿颈、小榄、尖鼻咀、元五坟和宝珊。\n\n其他\n管理地震、潮汐及水位监测网络,并分析数据资料;编制气候及其他方面的数据;以及提供厄尔尼诺及其他较长期的气��现象对香港的影响的最新资料。早在六、七十年代,香港政府兴建沙田和大埔新市镇时,天文台亦有参与新市镇的研究和建设规划工作,以数据分析研究风暴潮下水位最高的上升水平,填海时不惜工本将海岸线填高,令附近居民不会受到风暴潮影响。\n香港天文台还负责记录香港市民关于不明飞行物的目击报告。\n\n警告信号\n警告信号概况\n热带气旋警告\n自1884年开始,香港已经采用一套以圆柱形、球形和圆锥形为信号的系统向港内船只发布关于热带气旋之情况及大约位置的消息。当热带气旋迫近香港的时候,则鸣炮警告居民烈风将会吹袭香港。1907年开始,用燃放炸药的巨响代替鸣炮的方法。1937年,香港最后一次使用此方法。\n1917年,香港初次使用一至七号信号代表风暴情况。其中二号至五号分别表示烈风将会由北、南、东或西四个方向吹袭香港。\n1931年更改为一至十号,其中二号及三号分别表示强风由西南及东南方向吹袭香港,四号为非本地信号,五号至八号分别代表来自西北、西南、东北或东南四个方向之烈风,九号则代表烈风风力增强,十号代表飓风吹袭。此后二、三、4号信号时有时无,到1930年代后期被删除。\n1950年在一号戒备信号及五至八号烈风信号之间加上三号强风信号。\n其中五号至八号信号,均为代表烈风吹袭,所代表的风力相同,只是方向不同,但民间经常误会是代表不同强度的风力,故1973年1月1日起,五号至八号信号,分别改称为八号西北、八号西南、八号东北、八号东南,一直沿用至今。\n由于八号信号生效时会对香港带来重大影响,例如停工、停课、停市,且在上班时间发出更会造成大量赶回家的人潮,因此天文台由1987年开始试行在八号信号生效前大约2小时发出预警信息,从而令市民对八号信号作出防范及适当安排,尽快到安全的地方或回家,即现今天文台网页的“热带气旋之特别报告”。\n\n暴雨警告信号\n暴雨警告信号是香港出现暴雨或预测将有暴雨时,由天文台发出,以提醒及警告市民的警告信号。1992年,香港天文台建立以绿色 ,黄色 ,红色及黑色为主的四个级别暴雨警告系统。1998年暴雨警告系统修订为黄、红、黑色三个级别。\n\n山泥倾泻警告\n当香港天文台参照土木工程拓展署的意见,认为持续大雨极有可能引起山泥倾泻时,天文台便会发出山泥倾泻警告。\n\n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n每当新界北部的低洼地区已经或预料会发生水浸,天文台便会发出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虽为一个独立气象警告,但建基于香港在整理河道的技术已使香港的水浸个案减少,一般只可能出现在暴雨警告信号或较高的热带气旋警告生效时,才会因应情况而发出。\n\n雷暴警告\n不论雷暴的影响范围广泛,还是只涉及香港的某一地区,天文台便会发出雷暴警告。香港的室外运动场、球场及泳池习惯上会暂停开放,以免发生意外。雷暴警告是一年内发出次数最多的警告信号,在雨季有时甚至有可能会一日内多次发出。另外,雷暴警告亦是香港天文台各项警告信号中唯一一个设有有效时间的警告信号。\n\n强烈季候风信号\n发出强烈季候风信号,表示在本港境内任何一处接近海平面的地方,冬季或夏季季候风之平均风速现已或将会超过每小时40公里。冬季季候风一般从北面或东面吹来,而夏季季候风则主要是西南风。在十分空旷的地方,季候风的风速可超过每小时70公里(烈风程度)。强烈季候风信号初时跟热带气旋警告一样,以悬挂方式发出,由于悬挂信号是一个黑色的球体,因此又称为“黑球”。但在2002年起已跟随热带气旋警告改为“发出信号”。\n\n寒冷及酷热天气警告\n寒冷天气警告及酷热天气警告分别在1999年冬季及2000年夏季推出。天文台综合气温、湿度及风速资料,在寒冷(以预测或实况最低气温在摄氏12度或以下作为参考值)及酷热(以预测或实况最高摄氏33度或以上作为参考值)的情况下发出有关警告。\n\n霜冻警告\n当因天气寒冷或严寒而有出现结霜的可能性时,天文台便会发出霜冻警告。霜冻警告必定在寒冷天气警告生效时才会发出。\n\n火灾危险警告\n香港天文台会根据有利于火灾发生及扩散的因素,如低湿度、高风速及渔农自然护理署提供有关草木干燥情况的资料,发出火灾危险警告。警告分为黄色及红色2种。黄色火灾危险警告表示火灾危险性颇高,而红色火灾危险警告则表示火灾危险性极高。天文台一般较常在早上6时发出火灾危险警告。\n\n海啸警告\n海啸警告表示猛烈地震预计会产生或已产生海啸。若海啸持续,将会在3小时以内到达香港,而海啸高度可能会超过正常潮水高度0.5米。此信号从设立至今,未曾发出。\n\n特别天气提示\n特别天气提示为香港天文台在2011年起推出的服务,旨在当相关天气警告未发出前,能尽早提醒市民重要天气有机会影响香港,例如大雨、热带气旋、转凉或炎热天气等。\n\n警告信号所引起的争议\n由于恶劣天气下,香港政府及私人机构的上班,以及学校停课的准则多与天文台所发出的警告信号(专业及科技)挂勾,香港天文台在发出热带气旋及暴雨警告信号时经常受到来自各界的压力。近年不少市民亦在热带气旋及暴雨情况下,直接致电天文台质问(即使合理)发出警告信号的理据。天文台多次的预测及发出的警告均惹来争议。\n\n热带气旋警告信号\n1999年台风利奥\n利奥于5月2日正面吹袭香港,但香港普遍地区风势不大,只有部分离岸及高地风力达烈风程度;天文台于下午1时30分悬挂八号东北烈风或暴风信号,但风势在信号悬挂期间持续减弱,令市民质疑天文台是否需要悬挂八号信号。此等情况其后在2001年台风玉兔袭港时再次出现,虽然天文台事后解释在决定是否更改信号时,会考虑所有相关因素,但公众安全是首要考虑,而根据利奥的预测路径及强度,一个达台风级别的热带气旋有机会正面吹袭香港,因此是有必要悬挂八号信号。\n此后,天文台的信号发出政策改变,一般被认为是变得较为保守。而前任天文台台长林超英亦指出天文台有时会因为谨慎起见,会发出较为保守的预测。例如一些原预计会直趋香港的热带气旋,天文台均只会表示热带气旋会趋向中国内地,直至发出八号或以上信号,才会表示“趋向本港”,同时,由于香港人口已广泛分散各区,天文台这种发出信号的政策引起市民的不满,因为即使在新界各区多个气象站已出现烈风的风力,但由于维港两岸风势未达烈风程度,而无须发出八号烈风或暴风信号,市民仍然要冒著大风雨去上班。由于天文台在2022年7月前仍隶属于香港政府商务及经济发展局,一些市民质疑天文台此举是否想避免得罪商界。\n\n2006年台风派比安\n2006年8月3日,派比安吹袭香港期间,香港境内普遍吹烈风程度的东至东南风,离岸及高地风力更达暴风至飓风程度,但天文台以维多利亚港内未有持续的烈风为由,拒绝发出八号信号;而派比安所带来的风力比过去10年的八号信号甚至部份九号信号都高,对上一次维港的一小时平均风力录得烈风已是2003年台风杜鹃。一段摄于尖沙咀天星码头的新闻片段可见,码头的资源回收箱被烈风吹至倒在地上滑行,一位女途人被其撞至跌倒,然后要抱着旗杆以免自己被吹走,情况惊险,引起舆论谴责和猛烈抨击。最后在同年年底,天文台就热带气旋警告系统作全面检讨,并就三号及八号信号的发出准则作出修订,不再单单参考维港内的测风站,而是扩展至由8个能涵盖全港风力的近海平面自动气象站所组成的测风网络(包括长洲、机场、西贡、启德、青衣、湿地公园、打鼓岭及沙田),当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有4个或以上录得强风或烈风程度的10分钟平均风速,便必须发出三号或八号信号。\n\n2009年强烈热带风暴天鹅\n2009年8月4日晚上,天鹅在香港之西南约110公里掠过,天文台在晚上9时40分发出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但香港普遍地区风势不大,只有部分离岸及高地风力达烈风程度,因而有网民质疑发出八号信号的必要性;天文台承认天鹅实际风力较预期弱,但考虑天鹅会非常接近香港(实际上天鹅在香港之西南约110公里掠过,几乎正面吹袭),加上最接近前数小时突然增强为强烈热带风暴,足以构成威胁,遂决定发出八号信号作为警告。\n\n2017年热带风暴洛克\n洛克于2017年8月23日掠过香港境内,天文台在上午9时20分发出八号西北烈风或暴风信号,但香港大部份地区只受洛克较弱的西南环流影响,导致香港风向转为西南甚至东南后风力仍只达和缓至清劲水平,因此全港各自动气象站均无录得烈风,包括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在内的大部份气象站亦未有录得强风,实测风力比2年前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均未录得烈风且同样三号强风信号亦不达标的台风莲花,甚至8年前8个参考自动气象站均未有录得强风的2009年热带风暴浪卡更弱,不但成为历来风势最弱的八号信号,也是继2001年台风百合以来的最弱三号信号,因而有部份市民质疑发出八号信号的必要性;天文台于当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时指出,当��凌晨洛克中心右方的气象浮标、船只以及位于其中心附近的石油平台均录得烈风,证明洛克增强为热带风暴,而洛克于登陆香港前,大鹏半岛亦持续受烈风影响,加上洛克即将于香港登陆,基于安全理由必须发出八号信号,且若再来一次都会维持此决定。\n\n2021年热带风暴狮子山\n暴雨\n2021年10月8日凌晨,与狮子山相关的强烈雨带不断影响香港,天文台于晚上11时20分发出黄色暴雨警告信号,天文台于早上9时50分及10时20分先后发出山泥倾泻警告和新界北部水浸特别报告。随着雨势急剧增强,天文台于上午11时20分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再于上午11时45分发出黑色暴雨警告信号,期间多区主要道路出现严重水浸,市民出入狼狈。同日早上10时,跑马地住宅“比华利山”大幅外墙棚架倒塌,造成4人被困,一名55岁工人因此死亡,乐活道两线全封,事件发生后才先后发出红色暴雨警告信号及黑色暴雨警告信号。网民在天文台社交专页留言,批评天文台没有提早发出红雨,结果要狼狈地带子女返学。有记者向天文台助理台长宋文娟提问,天文台对今早雨势是否有误判?会否对死者负责及致歉?她指出“极端天气随着气候变化影响,带来极端大雨、无论频率及强度均会不断增加,所以全世界都需要加大力度减碳,应对气候变化。”\n\n风力\n2021年10月9日,狮子山影响香港期间,天文台在早上6时40分改发八号东南烈风或暴风信号,当时狮子山位于香港西南偏西约490公里,是自1957年有纪录以来风暴中心距离香港最远的八号信号。及后,天文台发出的新闻稿,多次延后改发三号强风信号的时间。不少网民在天文台社交网站质疑天文台短时间内多次变更天气预报,天文台指出“狮子山移动速度比预期慢,加上有新雨带形成,要不断调整预测,希望市民明白。”\n\n2023年强台风小犬\n2023年10月8日晚上,小犬正面吹袭香港,在香港以南约70公里掠过,天文台于晚上7时发出九号烈风或暴风风力增强信号,但香港普遍地区风势不大,只有部分离岸及高地风力达烈风程度,天文台测风网络8个指定自动气象站只有3个录得强风,其中1个录得烈风,是自2020年台风海高斯以来,第三个连八号信号也不达标的九号信号,更是2007年采用此测风网络以来,首个连三号信号也不达标的九号信号。\n\n暴雨警告信号\n寒冷天气警告\n由于市区受热岛效应及九龙以北的狭长山脉(如大帽山、狮子山等)地形屏蔽影响,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可能完全影响新界地区而未完全渗入香港市区,即使新界内陆和北部地区天气寒冷甚至严寒(7℃或以下),天文台预测市区最低气温13℃或以上而不发出寒冷天气警告的情况仍时有发生;更有数次是预测保守导致失误,天文台需于凌晨紧急发出寒冷天气警告。2011年12月2日,在一股冬季季候风影响下,香港气温在黄昏前已开始下降,午夜前已降至预计的最低气温13℃,可以肯定12月3日早上天气寒冷,但天文台在当天凌晨1时20分才发出寒冷天气警告,在当天更有7人冻死。类似情况于2014年12月13日、2016年1月18日及2022年12月31日再次发生,当中2022年12月31日更要到早上6时才发出寒冷天气警告。\n\n出版刊物\n香港天文台除了提供上述的天气、气象及天文研究等服务之外,更出版了一系列不同的刊物,以供市民获得更多有关天气的资讯。一般出版的刊物包括:\n\n香港天文台月历:每年月历均附有不同封面,内里刊载了全年潮汐涨退、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时间,还有丰富的气候资讯以供参考。\n香港天文台年历:刊载全年详细日出日落以及月出月落的时间,附设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资料以及节气等农历基本资讯。\n香港潮汐表:刊载全年香港各地潮汐涨退预测,主要供从事海上服务行业或渔业人士使用。\n各警告信号简介及宣传小册子、单张\n渔民作业天气资料卡\n天文台天气报告术语阐释\n\n电脑运算系统\n天文台使用电脑丛集系统,用作日常气象运算、模拟、资料处理、测试风切变及湍流运算和处理航机下传数据。\n天文台运行的软件包括:“气候实验预测中心”(ECPC)、“业务区域谱模式”(ORSM - Operational Regional Spectral Mode)。由于部分软件需要特殊的函式库(如:ESSL、MASS、讯息传递介面/POE),所以天文台购入IBM POWER伺服器,由乙太网路连接 。此外,天文台在2010年购入PC丛集,增强预报运算性能。\n\n获奖及认证\nISO 9001:2008(辐射测量服务)(2009年5月11日)\n\n注释\n参见\n古物古迹办事处\n讯号山\n本港地区天气预报\n九天天气预���\n天气广播站\n《救亡16度》\n香港地下天文台\n地球物理暨气象局\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香港天文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官方网站\n香港天文台的Facebook专页\n香港天文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Youtube频道\n《1882年关于建立天文台的建议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香港天文台历史》香港天文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香港天文台台徽》香港天文台(繁体中文)\n香港天文台总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doc_id": "2478", "title": "巴西国家足球队", "text": "巴西国家足球队(葡萄牙语:Seleção Brasileira de Futebol)是巴西官方的男子国家足球代表队,由巴西足球协会负责管辖,并代表巴西参加足球赛事。巴西队被喻为世界上最有名及最成功的国家足球队之一,他们是目前夺得最多世界杯(5次)的足球队,所以球衣上有五颗星,也是唯一一支参加所有历届世界杯的球队。\n巴西国家足球队由巴西足球联会建立于1914年,并于1924年加入国际足联。巴西曾四夺洲际国家杯冠军、九次美洲国家杯冠军、两次泛美锦标赛冠军、五次世青杯冠军,四次世少杯冠军,两次奥运足球金牌。\n现时巴西的球衣赞助商是Nike。\n\n历史\n巴西最流行的体育运动是足球,根据1999年的统计数字,巴西大概有近2万支足球队。另外,巴西是唯一一支由1930年至2022年的世界杯从未缺席过一届的球队,可说是名副其实的“足球王国”。\n人们普遍认为,巴西国家足球队的第一场比赛于1914年举行,里约热内卢和圣保罗混合队对战艾斯特城足球会。巴西以2-0获胜,奥斯瓦尔多·戈麦斯和奥斯曼射门成功 ,而其他人则宣称比赛是3-3平局。\n巴西在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上第一轮即被淘汰,未能小组出线。四年后于意大利举行的1934年世界杯在首轮以1-3不敌西班牙。在1938年法国世界杯中,巴西以4-2击败瑞典得到季军。1950年在巴西本土举办的世界杯赛上,巴西队在最后一场决定性的比赛中负于宿敌乌拉圭队,屈居亚军。这场历史性的比赛被称为“马拉卡纳打击”(葡萄牙语:Maracanazo),巴西队也成为目前两支夺得世界杯冠军却未能在本土夺冠的球队之一,另一支球队是西班牙。\n1954年,巴西虽有尼顿·山度士、希尔德拉尔多·贝利尼与迪迪等球员,仍在八强赛中以2-4不敌匈牙利。1958年,巴西于瑞典得到了历史上第一个的冠军。当时17岁的比利与加林查都在巴西阵中,巴西在分组赛以首名出线,并在八强赛中以1-0小胜威尔斯,晋身四强后以5-2击败法国。在总决赛中以5-2击败瑞典,瓦瓦、比利、马里奥·扎加洛皆有得分。\n四年后的1962年世界杯,巴西以3-1战胜捷克斯洛伐克得到第二个冠军,成为继意大利之后,第二个能成功卫冕世界杯的国家。加林查是1962年世界杯最杰出的球员,当比利在第2场拉伤肌肉需要退出比赛后,继续率领巴西获胜。\n1966年,巴西赛前受到政治的影响,引起大量的内部纠纷与球员压力。结果巴西这次表现为史上最差,在分组赛被淘汰出局,分别败给匈牙利与葡萄牙。\n1970年世界杯,巴西在首圈分组赛压倒卫冕的英格兰首名出线次圈,再淘汰秘鲁及乌拉圭晋身决赛,在决赛以4-1大胜意大利,成为首支三夺世界杯锦标的球队。根据规则,第一支率先获得3次世界杯冠军的球队可以获得比赛奖杯雷米特杯的永久持有权,于是巴西队顺理成章获此殊荣。1970年巴西队拥有卡洛斯·阿尔贝托、雅伊尔津霍、罗伯托·里维利诺、盖尔森,自此经常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佳球队。\n但自1970年之后,巴西在1974年至1990年多届世界杯虽在赛前都被视为夺标大热,但却连续五届都大热倒灶,连决赛都没有打入。\n1974年,巴西没能战胜荷兰全能足球。最终巴西获得第四名,季军赛败给波兰。\n1978年,巴西在小组赛,分别与赛事东道主阿根廷竞争分组首位。巴西在最后一场小组赛,以3-1击败波兰。但是阿根廷在后一场小组赛,以6-0大胜秘鲁,导致巴西因得失球差不及阿根廷而届居小组次名,未能进入决赛。最终巴西队以2-1击败意大利,获得季军。\n1982年,夺冠热门巴西以2-3败给意大利,其中意大利球员保罗·罗西打进三颗进球,这次比赛被巴西称为“布拉瓦海岸的灾难”。苏格拉底、济科、法尔考及埃德尔结果都未曾赢得世界杯。\n1986年世界杯由墨西哥主办。巴西与法国在半准决赛交手,这场比赛被评为世界杯史上其中一场最精彩赛事,卡雷卡入球领先1-0,���拉蒂尼入球追平1-1,令两队以互射十二码分胜负,最终巴西被法国以4-3淘汰。\n1990年,拉扎罗尼率领巴西,虽然巴西拥有卡雷卡、邓加、罗马里奥、贝贝托、佐真奴、克劳迪奥·塔法雷尔等著名球星,晋级次圈淘汰赛阶段面对首圈表现不济的卫冕冠军阿根廷。全场占优的巴西队因欠运而久久未取得入球,反而全场欠缺攻势的阿根廷却在完场前一次突击攻入致胜一球,淘汰巴西。\n\n直到1994年世界杯,巴西终继1970年之后再次晋身决赛,对手同样是意大利,结果双方在连加时120分钟互无纪录,巴西最后凭互射十二码击败意大利,成为首支四夺世界杯的球队。1998年世界杯,罗纳度率领的巴西再次打入决赛,却意外地以0-3败给东道主法国,卫冕失败。罗纳度在决赛前夕因为动脉疾病以致全身抽筋,后被队医误诊为癫痫而开错药方,最终致使决赛时临场表现失准。不过凭借在赛事中其他场次的表现,朗拿度获得1998年世界杯金球奖。\n2002年世界杯,朗拿度、朗拿甸奴、卡路士、卡富与李华度成为巴西核心球员。巴西是少数没有表现失准的传统强队,先在十六强赛以2-0淘汰比利时,八强赛以2-1淘汰英格兰,准决赛1-0击败土耳其晋身决赛,决赛巴西以2-0击败德国,这时巴西已创下五夺世界杯纪录,乃史无前例。朗拿度在该届世界杯中入了8球,成为2002年世界杯金靴奖得主。\n2006年,朗拿度、罗纳尔迪尼奥、卡卡与罗比尼奥代表巴西出赛,但是巴西表现并不突出,于八强以0-1败给法国。2010年世界杯,巴西于八强中遭荷兰以2-1击败。\n2010年之后数年,巴西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加上早已夺得2014年世界杯主办权,一直只能以友谊赛以及次一级的国际赛事(例如2012伦敦奥运)提升排名,以致2010年世界杯后世界排名一直下滑。至2012年12月,巴西排名第18,成为国家队的最低排名。至2013年6月,排名下滑至22再创新低。但巴西已经是2014年世界杯主办国,并没有参与外围赛赛事,因此在2012至2013年间巴西都以参与友谊赛为主。根据国际足协排名的计分制,友谊赛占分比例比外围赛及杯赛低,因此也造成巴西排名下滑的“假象”。\n2012年伦敦奥运,巴西开始注入新球员。2013年巴西于洲际国家杯决赛以3-0打败西班牙夺得冠军,部份球员的表现令人关注。2013年9月,巴西排名更回升至第8位。\n2014年世界杯,巴西再次主办世界杯。巴西以年轻球员为主体,其中尼马、奥斯卡为巴西攻击核心。但在对哥伦比亚之战,尼马被对手哥伦比亚后卫朱尼嘉膝盖顶到背部,造成脊椎骨骨折,队医随后表示尼马将无法在继续接下来的比赛,以及队长泰亚高·施华被罚停赛。稍后的准决赛中被德国攻进7球,刷新了巴西国家足球队的最大比分失利记录,这场赛又称为“明尼路之痛(Mineiraço)”,几日后的季军战中又以0-3输给荷兰队,再次刷新1950年主办以来的多项远古纪录,包含14个失球。\n赛后大部人批评巴西踢法太英雄主义及个人主义,再加上缺少尼马般的世界级球员,以致大败于德国的团体主义。有部分球评家批评巴西青黄不接的问题仍未完全解决,更劝路易斯·菲利佩·斯科拉里不要期望阵中球员能够像2002年夺冠的球员如朗拿度、朗拿甸奴、罗拔图卡路士、卡富及李华度般厉害。近年巴西国家队明星只有后卫算是奢华,但是队长希尔瓦与边后卫阿尔维斯已日渐老迈,而前锋群中只有内马尔是世界级,但他是边路球员无法担任中锋让得分效率下降许多,中场大将奥斯卡难堪大任。\n巴西连续在2015年美洲杯与2016年的百年美洲杯不幸出局(由于教练邓加集中主将去应付奥运足球项目,百年美洲杯大部分后备上阵)。但在2016年里约奥运足球赛中,巴西由尼马带领下击败德国,不但报了两年前世界杯大败的一箭之仇,更令巴西终于夺得队史首面奥运金牌,之后部分奥运夺金成员更被召入国家队。\n2018年世界杯外围赛,巴西虽首仗作客不敌智利,在开局不顺的情况下,之后17场外围赛取得12胜5和的佳绩,取得南美洲外围赛榜首,并早在2017年3月28日已经确定可以晋级2018年世界杯,成为史上透过外围赛最快确定晋级世界杯决赛周的球队。在决赛周,巴西在E组先被瑞士迫和,之后击败哥斯达黎加及塞尔维亚,以两胜一和小组首名出线,十六强再以2–0击败墨西哥,连续七届晋级八强,亦随箸上届冠军德国、亚军阿根廷、应届欧洲冠军葡萄牙、2010年世界杯冠军西班牙等强队先后于分组赛及十六强赛止步,巴西成为夺标大热。但巴西在半准决赛面对比利时,上半场因巴西后���费兰甸奴的乌龙球及对方中场球员奇云·迪布尼的入球,令巴西半场落后两球。下半场巴西虽全力围攻比利时以图收复失地,但欠缺把握力的巴西只靠后备入替的雷纳托·奥古斯托取得一个入球,最终以1-2败阵,八强止步,这是由2006年开始,巴西连续四届都在世界杯淘汰赛阶段被欧洲球队淘汰。\n2019年美洲杯足球赛,由于主力尼马赛前受伤,所以没有参与,但是巴西都可以发挥团体精神,分组赛和4强前一球不失,直到决赛先由秘鲁的一球十二码打破不失球。再度夺得2019年美洲杯冠军。\n2021年7月11日,巴西虽然于2021年美洲国家杯决赛以0-1不敌死敌阿根廷屈居亚军卫冕失败,但于接近一个月后的8月7日奥运男子足球金牌战加时以2-1击败西班牙,成功卫冕金牌。亦是继英国、乌拉圭、匈牙利和阿根廷之后第五支成功卫冕奥运男子足球金牌的球队,同时巴西亦是南斯拉夫和匈牙利之后第三支连续三届闯入奥运男子足球金牌战的球队。巴西亦自2002年于横滨国际综合竞技场勇夺世界杯的19年后再次于同一个球场勇夺奥运金牌。\n2022年国际足协世界杯,小组赛列入G组的巴西首战2-0战胜塞尔维亚,之后1-0战胜瑞士,提早一场比赛确定晋级十六强。已出线的巴西第三场分组赛半力出战,被喀麦隆1-0绝杀击败,终结了世界杯小组赛20年不败的纪录。尽管败给喀麦隆,巴西仍然以小组第一名出线。出线后的巴西在16强赛4-1淘汰韩国,晋级八强。八强赛巴西与克罗地亚在90分钟常规时间内成0-0打平,进入加时赛。随后巴西的内马尔在加时上半场最后一分钟攻入一球领先,但在加时下半场就被对方的布鲁诺·佩特科维奇攻入一球扳平1-1,结果将比赛拖入互射十二码决定胜负。最后巴西在互射十二码射失两球,被四射皆中的克罗地亚击败,止步8强。这也是巴西连续五届世界杯被欧洲球队淘汰。\n\n球衣\n巴西最早期的国家队球衣乃由蓝色和白色构成,其间经历过多次频繁的变化。至巴西1950年在马拉简拿球场落败后,国内有人批评旧有球衣缺乏爱国色彩。结果巴西足球联盟与国内一份报章合作,举办一个球衣设计比赛,球衣要求要取自国旗颜色。得奖者乃一名十九岁青年,他把上衣设计成黄色,配有绿色衣领,而下身裤则是蓝色。这款设计以后成为了巴西国家队的标志,沿用至今。\n\n大赛成绩\n世界杯成绩\n* 包括加时赛仍未分出胜负而进入点球大战的比赛\n\n洲际国家杯成绩\n美洲国家杯成绩\n美洲金杯成绩\n从1991年起,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协会开始不定期邀请来自其他洲协会的球队参加美洲金杯;而巴西则被邀请3次,与哥伦比亚并列最多次。\n\n现役球员\n球员名单\n以下23名球员名单获召参与2024年美洲国家杯。\n球员名单、出场次数、入球数更新至2024年5月11日。\n\n近年入选球员\n球员记录\n出场\n数据截至2018年11月20日止\n粗体字的球员名称代表现役球员\n\n进球\n数据截至2018年11月20日止\n粗体字的球员名称代表现役球员\n\n历任主教练(1967年至今)\n埃莫雷·莫雷拉(1967年-1968年)\n若昂·萨尔达尼亚(1969年-1970年)\n马里奥·扎加洛(1970年-1974年)\n宾度(1975年-1977年)\n克劳迪奥·库蒂尼奥(1977年-1979年)\n泰勒·桑塔纳(1980年-1982年)\n卡洛斯·阿尔贝托·佩雷拉(1983年)\n埃杜·科因布拉(1983年-1984年)\nEvaristo de Macedo(1985年)\n泰勒·桑塔纳(1985年-1986年)\n卡洛斯·阿尔贝托·席尔瓦(1987年-1988年)\n塞巴斯蒂奥·拉扎罗尼(1989年-1990年)\n保罗·罗伯托·法尔考(1990年-1991年)\n卡洛斯·阿尔贝托·佩雷拉(1991年-1994年)\n马里奥·扎加洛(1994年-1998年)\n万德雷·卢森博格(1998年-2000年)\n埃默松·莱昂(2000年-2001年)\n路易斯·菲利佩·斯科拉里(2001年-2002年)\n马里奥·扎加洛(2002年)\n里卡多·戈麦斯·雷蒙多(2003年)\n卡洛斯·阿尔贝托·佩雷拉(2003年-2006年)\n邓加(2006年-2010年)\n曼诺·文尼萨斯(2010年-2012年)\n路易斯·菲利佩·斯科拉里(2012年-2014年)\n邓加(2014年-2016年)\n蒂特(2016年-2022年)\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巴西国家足球队的Instagram帐户\nBrazil on FIFA.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official Brazilian football association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razilian Football - Guide to Football in Braz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RSSSF Braz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ll about Brazilian Football – Sambafoot.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485", "title": "民主党_(美国)", "text": "民主党(英语:Democratic Party)是美国的一个政党,与共和党并列为美国两大主要政党。目前是美国最大在野党,该党多在东海岸的新英格兰、华盛顿都会区、北部的五大湖和西海岸等州份以及多个主要大城市(如纽约、波士顿、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休斯敦等)执政。\n1828年第七任美国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创立民主党,1848年成立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本杰明·富兰克林·哈利特为首任主席,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于1792年创立的民主共和党。\n民主党在建立之初主要代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农场主的利益,主张民粹主义的农业主义。民主党在19世纪中期通过法案强制驱逐印第安人,发动美墨战争,获得大量土地以供农耕。在美国内战中则支持奴隶制以维护成型的农业体制。民主党在战后长期获得南方各州的支持。20世纪初,民主党加入支持维护白人的工人权利,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并通过了反垄断法,限制大企业的垄断。自从1930年代起,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推行新政,被称为美国的自由主义,此后民主党便强调社会保障体系作为主要政策。\n到了1960年代,民权运动和越战使民主党内部对于国内政策以及在国外军事干预的立场上存在严重分歧,这种分歧导致之后民主党失去全国性的支配地位,但民主党维持对国会两院的控制权,依靠党内南方保守派控制国会直至1995年(当中仅于1981—1987年失去参议院控制权)。1993年比尔·克林顿上台,但在1995年起丢失国会两院控制权,使民主党转向第三条道路的温和中间路线,后继续左倾。2007年民主党夺回国会两院控制权,2009年贝拉克·奥巴马领导民主党重新上台后,民主党加强其进步主义路线。2011年和2015年先后丢失众议院和参议院控制权,2017年成为在野党。2019年夺回众议院控制权。2020年乔·拜登领导民主党赢得总统与国会两院选举,使得民主党恢复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完全执政,并产生美国首位女性副总统贺锦丽,2023年丢失众议院控制权,2025年成为在野党。\n民主党的政策曾长年偏向于白人、蓝领、天主教徒、工人阶级和农民的利益,但至2000年代之后有所转变,主要取得大企业、城市富裕阶层、大都会区、女性、LGBT、主流新教徒、犹太裔和少数族裔(非、拉、亚、原住民)等族群的支持,使其对内力求建立平等型的福利国家模式,对外奉行国际主义的外交政策。\n美国政治史上总计有16位民主党总统。截至2024年,民主党控制东西岸及五大湖地区等大都会地区,并在17个州完全执政。\n\n历史\n19世纪\n民主党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斯·麦迪逊在1790年代创立的民主共和党。民主共和党组成了史称第一党系的政治势力主轴。民主共和党专门反对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领导的执政党—联邦党和其政策,当时联邦党提倡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放宽对于宪法的解释、以及一个由精英统治的政府。杰佛逊党人(Jeffersonians)在英国与法国的战争中支持法国,并且反对与英国签订媾和的杰伊条约,因为担心那将会助长美国国内的君主主义势力。民主共和党将独立的农夫(自耕农)视为是共和国的中流砥柱,轻视都市、银行、商业和工厂。杰佛逊和他的朋友麦迪逊于1798年将地方州的州权竖立为该党的核心理念。民主共和党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拥有最多支持,但在东北部六州则势力不大。\n民主共和党在1800年的选举中同时赢得了总统和国会,并且于1811年让亨利·克莱担任权势极大的众议院议长。联邦党在1812年战争结束后失去与民主共和党抗衡的力量。在1816年后,来自田纳西州的战争英雄安德鲁·杰克逊开始崛起,并在1828年当选总统,之后民主共和党便改组为民主党了。\n\n史称的第二党系则是民主党与他们的主要对手—辉格党之间的对峙。民主党根据支持度最高的纽约、宾夕法尼亚州、弗吉尼亚州以及边境地区建立起了一个全国性的联盟,但他们在东北部六州的新英格兰依然势力不大。如同早年民主共和党的杰佛逊党人一般,民主党强烈反对贵族式的精英统治和银行,并且将他们的民意基础诉诸于人民。到了1820年代时,选举权已经没有一定规模财产的限制,因此几乎所有地区的白人男性都能参与投票了。\n民主党是一个复杂的政治联盟,由来自全国农村的农夫、以及都市地区的劳工团体所支持。民主党在1830年代的主要议题是建立起一个更强的政党机制、反对国家和中央银行以及反对以牺牲纳税人来达成工业发展的现代化���策。与工业垂直的分工不同的是,民主党强烈拥护新农业土地的扩张。在1830年后,以印第安人迁移法案为由驱逐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印地安人,并实质掠夺印地安人的土地,并取得大片西部土地便是这种例子之一。因此杰克逊作为民主党的首位总统和杰克逊派的领导者,其功过至今在民主党仍备受非议。\n马丁·范布伦在1836年取得了总统职位,但1837年的经济萧条却使他在1840年选举中连任失利。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在1844年赢得了选举,在总统任期中他领导了美墨战争、降低关税、建立了国库的分行、并且将今天的华盛顿州、俄勒冈州、和西南部地区(德克萨斯、内华达、犹他,以及科罗拉多、亚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怀俄明等)并入国土,之后他便退休不再连任。在1848的选举中,一个名为自由土地党的派系反对奴隶制度的扩张,最后与民主党决裂。民主党在1850年通过了一份调解蓄奴州与自由州的法案,但只是延缓了冲突爆发的时间。随著辉格党在奴隶和排外主义问题上出现内部分歧,民主党在1852年轻松的选出福兰克林·皮尔斯、以及1856年的詹姆斯·布坎南担任总统。\n民主党参议院领袖-来自伊利诺州的史蒂芬·A·道格拉斯在1854年时不顾党内的反对声浪推行了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成为其后美国南北分裂的肇因之一。当时政治联盟、政治家、和选民结构都大为改变,新的政治议题和政策也大量浮现,辉格党亦彻底解散了,这段时期史称第三党系。民主党在继续发展的同时,许多北部主张废奴的民主党人(尤其是1848年以来的自由土壤党人)加入了新成立的共和党。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道格拉斯在民主党的提名大会上没能取得三分之二的提名票数,从堪萨斯州引发的奴隶制度争议终究导致民主党的分裂,道格拉斯和约翰·C·布雷肯里奇分别代表北方及南方的民主党候选人同时竞逐总统宝座。\n在南北战争中,南方的联盟国不允许政党政治的出现,但党派纷争在北方仍然相当常见。战争爆发后,道格拉斯曾试图重整北方民主党人支持联邦,但他在1861年6月去世,而民主党内部对战争的意见分歧,使林肯得以主导战争,不过1862年国会选举中民主党依然维持一定表现。到了1864年总统选举时民主党所提名的主战派总统候选人乔治·麦克莱伦与主和派副总统候选人乔治·彭德尔顿不合,结果大多数主战派民主党人都投给林肯。1865年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其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继任总统,虽然约翰逊是民主党人,但其政府和国会完全由共和党控制和支配。在1866年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在国会中拿下了三分之二的多数派地位,彻底掌握了国家政策。林肯的接班人尤里西斯·格兰特将军带领共和党在1868年和1872年的选战中相继获得大胜。\n美国在1873年爆发的经济萧条,使得民主党得以在1874年的选战中夺回国会众议院里的多数派地位。内战后南方白人对于重建时期的不满和对于共和党的怨恨情绪也让民主党得益。当重建时期结束后,南方各州的非裔美国人再次于1890年代被剥夺公民权,南方也在接下来的近一个世纪里成为民主党的大票仓。在南方原联盟国的州经常只有民主党一党称霸,在民主党的提名大会上赢得胜利也经常等同于选举的胜利。\n\n全国性的选举在1880年代时仍保持均衡态势。虽然共和党在1885年之前都牢牢控制白宫,民主党依然维持相当的竞争性。当时民主党由格罗弗·克利夫兰等人所率领、拥护商业阶层的派系所主导,他们在南方有著稳固的支持度、并且在美国中西部的农村地区也有极大影响力,同时也受到大都市里德裔和爱尔兰裔美国人的支持。他们在那段期间里也控制了众议院。在1884年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改革派的纽约州长格罗弗·克利夫兰赢得了总统选举。他在1888年的连任选战中失利,但在1892年再度当选。克利夫兰是民主党保守派,代表商人、银行、以及铁路公司的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海外的扩张,他也拥护金本位制度,并且反对贪污、高税赋和关税。民主党保守派在1896年被威廉·詹宁斯·布莱恩所击败。\n\n20世纪\n1896年总统的选举中政治生态大为改变,开始了史称的第四党系。以农业为主的民主党人要求开放银币自由铸造,淘汰了格罗弗·克利夫兰,并提名威廉·詹宁斯·布莱恩参选总统。布莱恩在提名大会上誓言推行金银双本位的货币制度,宣称要对抗东部的货币利益集团。但他仍在选举中惨败给共和党的威廉·麦金莱。\n共和党在接下来的36年里控制了28年的总统任期,支配了���大多数的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以及一半的西部地区。布莱恩在南部和大平原地区拥有稳固支持度,在1900年再次获得总统选举的提名,但又一次的输给了麦金莱、在1908年又输给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民主党保守派奥尔顿·帕克在1904年赢得了提名大会,但仍输给了共和党的西奥多·罗斯福。到了1908年布莱恩已经放弃了银币自由铸造和反帝国主义的主张,改支持当时主流的进步主义政策,尤其是“反托拉斯法”以及反商业垄断的法案。\n趁著共和党内部的分裂,民主党在1910年控制了国会,并且在1912年和1916年提名改革派的知识份子伍德罗·威尔逊当选总统。威尔逊成功的使国会通过一系列进步主义法案,包括了将反托拉斯法系统化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对个人的所得税、对农民的新政策、以及对铁路工人的8小时工时规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创建了联邦储备系统,建立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央银行。他并且透过最高法院将童工非法化。颁布禁酒令的美国宪法第十八修正案,以及确立妇女投票权的美国宪法第十九修正案都是在他任内通过,不过两个修正案也是两党斡旋下的结果(共和党在国会占多数)。威尔逊终结了关税、货币、和反托拉斯等长期以来的争议,这些政策支配了之后的40多年。\n威尔逊领导美国赢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且签订了包括成立国际联盟在内的凡尔赛条约。但在1919年威尔逊的政治运势和健康都开始急剧衰退,政治局面也开始逆转,共和党重新控制国会两院,参议院拒绝加入凡尔赛条约以及国际联盟,同时全国性的罢工潮和暴力活动也产生了不小的动乱。民主党内部也因为禁酒令而分裂为南北对峙。最后党内的分歧使得共和党在1920年、1924年、和1928年的总统选举中都获得了压倒性胜利。不过,在此时期艾·史密斯替民主党在东北部的大都市区域巩固了天主教的票源支持。\n\n大萧条使得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1932年的选战中获得压倒性的胜利。罗斯福在选战中提出了一套模糊的政见,承诺将废除禁酒令,并大肆批评赫伯特·胡佛的执政失败。罗斯福在就任不到一百天内便发起了一连串庞大的政府计画:新政。这些计画注重于平缓、恢复并改革美国的经济,亦即解除失业现象和农业的萧条、将经济的发展恢复到大恐慌前的水平、并且对体制进行改革以避免日后萧条重现。\n1932年的选举使民主党在两院以及各州州长都取得了多数,1934年的选举更进一步巩固了多数派地位。1933年的一连串计画被历史学家称为“第一波新政”,第一波新政基本上代表了当时大众的普遍舆论;罗斯福试著将新政继续深入推展至商业和劳工、农民和消费者、都市以及农村。然而,到了1934年,罗斯福的政策越来越具争议性。罗斯福试著将民主党的支持根基从商业界转往农民和劳工。新政在根本上是一连串因应经济艰困时期而产生的政府管制和制度。也是在这个时期,两个古老的名词在美国被彻底改变了涵义,“自由派”和“自由主义”开始代表支持新政的立场,而这两词的古典涵义则被贴上了“保守派”和“保守主义”的标签。民主党内的保守派被新政所激怒,在艾·史密斯的领导下他们于1934年组成了美国自由联盟试图反击,但为时已晚。\n在1934年控制国会绝对多数后,罗斯福继续展开了被称为“第二波新政”的立法计画。这波新政大幅增强了工会的影响力、将社会福利国有化并大幅扩张、对商业进行更多管制(尤其是交通和通信业)、并且提升对商业利润的课税。他以这些政策替民主党建立了一个新的、由不同群体组成的选民结构,称为“新政联盟”,包括了工会、少数族群(最值得注意的是天主教徒、犹太人、以及首次纳入黑人)。除了1952年和1956年两次选举外,新政联盟称霸了美国政界长达数十年,直到1968年为止。\n在1936年选举的压倒性胜利后,罗斯福宣布将扩张最高法院,这却与他的新政计画产生了冲突。一次激烈的冲突在民主党内爆发,罗斯福的副总统约翰·南斯·加纳起头反对他。最后国会里的共和党和保守派民主党人组成同盟,一起封杀了罗斯福接下来任内几乎所有的立法提案。由于受到党内保守派的威胁,罗斯福试图展开清党,但最后仍未成功。\n从这段时期开始,新政使“自由主义”一词在美国的定义转变。自由派代表支持增加社会福利、工会、以及对商业的管制。而那些新政的反对者,即那些重视长期经济影响、支持企业精神和低税赋、小政府的人成为保守派。\n\n罗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任内去世,��利·S·杜鲁门接任总统。民主党内部的冲突开始浮现。前副总统亨利·A·华莱士谴责杜鲁门是个战争贩子,批评他推行的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约。然而,华莱士的支持者以及党内的左翼最后遭到驱逐,而代表工会的产业工会联合会也在1946-1948年间被青壮派反共份子如休伯特·汉弗莱等人排挤。而共和党也大力批评杜鲁门的政策,并在1946年的选举中重新夺回国会,扭转自1932年以来的少数派地位。\n许多民主党领导人也都准备要颠覆杜鲁门,但他们却没有替代的接班人选。杜鲁门也做出反击,他大胆的在7月时召集由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送出一堆他预期会对共和党议员造成大麻烦的法案审查。最后果不其然,共和党国会陷入僵局且毫无进展,杜鲁门趁机在全国批评他们“毫无用处”。接著1948年的总统选举出现了大逆转的结果,杜鲁门击败托马斯·杜威而得以连任,同时民主党也重新夺回了国会。不过,杜鲁门的许多政策,例如全民保健制度,仍然遭到国会保守派的封杀。\n1952年,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击败了伊利诺州州长阿德莱·史蒂文森,替共和党重新夺回了白宫。四年之后,艾森豪再次击败史蒂文森。在国会里,民主党虽然掌握多数,但在政策上被这位战争英雄的阴影所笼罩,经常必须向艾森豪妥协。1958年,由于劳工的组织得当,民主党在国会选举里得到出人意料的表现。\n\n参议员约翰·肯尼迪在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以极微弱差距击败副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虽然肯尼迪仅执政了一千天左右,他在任内仍于古巴发起猪湾入侵,并试图阻止柏林围墙的建造,同时也派遣了16,000名士兵前往南越,担任越南共和国军的军事顾问,并组成美国军事援助越南司令部。他也升温了美苏之间的太空竞赛,让美国人在1969年登上月球。在古巴导弹危机后他试图缓和两国的紧绷关系。肯尼迪同时也推展民权和种族融合。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于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为第36任美国总统。庄逊也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他击垮了国会的民主党保守派,并且通过了一连串重要的进步主义的法案,被称为“伟大社会”法案。庄逊也成功的通过了主要的1964年民权法案,开始了美国南部的种族融合。但同时,庄逊也升级了越战,使得民主党内部对此开始产生冲突,并且最后在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里失利。\n\n自从内战以来一直坚定支持共和党的非裔美国人在1930年代开始逐渐转向支持民主党,主要是因为民主党推行的新政中的济贫措施、福利政策、以及第一夫人埃莉诺·罗斯福对于民权的支持。在许多大都市,例如芝加哥,经常有一整个原本隶属共和党的党部瞬间转变为民主党。不过在1960年代后期,新政联盟开始瓦解,由于越来越多民主党领导人表态支持民权运动,使得民主党在南方传统保守白人票源以及在北方都市天主教徒支持度开始崩解。在杜鲁门于1948年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表态支持民权以及废除种族隔离法条后,许多南方民主党人便改投票支持决定独立参选的迪克斯民主党的南卡罗来纳州州长斯特罗姆·瑟蒙德。\n民主党对于民权议题的支持,在林登·约翰逊总统于1964年正式签订民权法案时达到高潮,他对此发表演讲道:“我们(民主党人)已经失去南方长达一个世代了。”同时,共和党在前副总统理查·尼克森的领导下则开始实行他们的南方战略(Southern Strategy),以抵抗联邦政府侵蚀地方州权利为目标,同时诉诸于南方白人的支持,并从民主党长期控制的南方扩展势力。196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虽然在全国大胜,但首次失去五个深蓝州分,这五个州分过去是民主党的铁票。\n1968年,对于民主党乃至整个美国都是艰困的一年。越共在一月发起的新年攻势虽然在战术上失败了,但却带给美国舆论极大的打击。参议员尤金·麦卡锡以反战为诉求在大学校园获得支持,并赢得新罕布夏州的提名预选。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原有意寻求连任的林登·约翰逊总统在3月31日放弃参选,接著前总统甘迺迪的弟弟罗伯·甘迺迪宣布参选。就在他于预选中一路进展顺遂时,却于洛杉矶突然遇刺身亡。当时民主党代表大会会场外便是激烈的学生反战示威,在芝加哥警察的隔离及镇压下,大会最后提名了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参选,来自明尼苏达州的汉弗莱是一个坚定的新政支持者。同时阿拉巴马州的民主党州长乔治·华莱士决定独立参选,最后选战成为三边的竞赛。共和党的理查德·尼克松最后以些微差距获胜,但民主党仍���继续掌控国会两院。\n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标志了南方在政治立场上的转捩点,除了德州外的每个南方州都选择投给共和党的尼克森或脱党的华莱士。从此民主党的选票基础开始转往东西岸都会区,与该党的传统历史产生戏剧性的颠倒。此后有80-90%的黑人坚定支持民主党候选人。\n\n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提名了南达科他州参议员乔治·麦高文参选,麦高文以他鲜明的反战立场为号召,主张立即从越南撤军,并保障所有美国人的最低收入。麦高文试图对抗尼克森的政策,但却被他搭档竞选的伙伴汤玛斯·伊格顿所拖累,在证实了伊格顿患有忧郁症且还曾接受电痉挛疗法后,民主党紧急替换候选人,但已经毁损了麦高文的公共形象。最后大选便成尼克森的压倒性胜利,麦高文仅赢得了马萨诸塞州。不过,民主党依然在国会和大多数州议院保持多数派地位。\n其后的水门事件丑闻很快便摧毁了尼克森的总统任期,使民主党有了极大希望。在杰拉尔德·福特副总统于1974年8月9日继任后不久便无条件赦免了尼克森,使民主党得以对此大作文章,猛烈批评共和党的“腐败”,使他们在接下来几年的选举里大为得益。福特政府上场后第一次期中选举,民主党就赢得了压倒性的参众两院三分之二多数,使褔特被迫尽用否决权。\n197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乔治亚州州长吉米·卡特以黑马之姿出乎意料的微弱优势当选,他只以297票对240票赢得选举人票,在普选票只以2个百分比领先,卡特成为最后一个赢得了所有南部州的民主党人。\n卡特的一些政策包括了国家能源政策的确立、以及巩固政府机构,创建了两个新的政府部门—能源部和教育部。卡特试著对运输、航空、铁路、金融、通信、以及石油等产业解除管制,因此抛弃了长期以来新政对于经济的管制政策。他巩固了社会福利制度,并且指派了破纪录数量的妇女和少数族群人士担任重要的政府部门及法官职位,他也颁布了许多环境保护法案。在外交事务上,卡特的成就包括了调解赎罪日战争的大卫营和约、巴拿马运河条约、以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同时通过台湾关系法,同时与苏联进行战略武器限制谈判。除此之外,卡特任内也相当强调人权,并以此作为外交政策的主轴,卡特的人权外交包括向那些反人权和实行独裁统治的反共国家施压,迫使那些国家释放部分政治犯。\n尽管这些努力,卡特最后在全国健保计画或税赋制度改革上都失败,而这些却都是他竞选时所承诺的。同时国内通货膨胀也急遽攀升。在国外,超过一年的伊朗人质危机(1979年11月4日-1981年1月20日)使得52名美国人成为人质被拘禁了444天,卡特的外交和军事手段救援也都失败了。苏联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也使美国大众越感卡特的无能和脆弱,即使卡特以杯葛莫斯科奥运。在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中,卡特得以通过民主党的提名大会竞选连任,但最后在11月被共和党的罗纳德·里根压倒性击败,雷根囊括了44个州的压倒性胜利,卡特仅赢得6州。同时民主党也失去了12个参议院议席,这也是自从1954年以来共和党首次夺回参议院控制权。不过,众议院仍以民主党为绝对多数。\n促成雷根当选的原因,还包括了当时许多民主党人也开始支持保守派的政策。这批被称为“雷根民主党人”(Reagan Democrats)的选民在雷根任内前后仍是民主党员,他们大多数是白人工人阶级和农民,原是民主党的基本盘,被雷根的社会保守主义和他的强硬派外交政策所吸引。到了1984年的选举中,民主党推派的候选人—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仍是新政的坚定支持者,最后雷根总统囊括了49个州的压倒性胜利(蒙代尔仅赢得其家乡州份)。而在1988年的选举中,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州长麦可·杜卡基思则抛弃了新政的色彩,改以公共行政专家的形象参选,但因其坚持自由派立场(包括支持废除死刑的主张,在当时高罪案率的美国根本不受欢迎,此后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均支持死刑)仍遭到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以压倒性胜利击败。\n民主党在国会依然保持多数派,尽管共和党曾在1981-1987年间控制参议院。民主党经常在许多议题上与雷根产生冲突,他们反对雷根资助尼加拉瓜的反政府游击队康特拉推翻反美亲苏的丹尼尔·奥尔特加左派社会主义政府。不少保守派民主党人在国会支持雷根对于个人所得税率的大幅减税,他们亦支持雷根对军事预算的增加,但却反对雷根大幅裁撤扣减社会福利计画。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大多数雷���政府提议的减税与增加国防预算案,但却拒绝了其他的减少预算提案。正是和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妥协,结果导致雷根任内联邦的预算赤字和国债飞涨到前所未见的纪录。老布希成为总统后,正因为与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妥协被迫同意加税,而违反他的竞选承诺。\n为了挽回连续三次总统选举的压倒性失败(1980、1984、1988),一些保守派民主党人开始试著将民主党转向中间温和派的立场。在保留了原自由派支持者的同时,也吸引了一些在各种议题上抱持温和或保守观点的选民支持,从这时开始民主党开始混杂较多元的政治观点了。\n\n共和党执政经过了整整12年后,在1992年,民主党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成功当选总统。克林顿和卡特一样,都是来自南方的州份,使他也能成功赢得几个南方州份。克林顿开始了自从甘迺迪以来第一次的试图平衡联邦预算,并且继续维持当时繁荣成长中的美国经济。在1994年,美国经济达到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25年来最低的纪录。克林顿上任后,推动允许同性恋参军的不问,不说政策,并且签下了枪械管制的布莱迪法案(Brady Bill),规定手枪贩卖必须一律等候五天,被保守派的批评;他也立法禁止了许多形式的半自动射击枪械的买卖(到2004年终止)。他的《家庭与医疗假期法案》(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则涵盖了四千万的美国人口,提供劳工12周的停薪留职假期以照顾小孩或病患。他协助恢复了海地的民主制度,并且积极斡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冲突,主导奥斯陆协议同时达成了北爱尔兰史上第一次停火,另外也促成《达顿协议》的签订,终结了在南斯拉夫将近四年的战争和屠杀。柯林顿在1996年再次当选连任,成为继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以来首次成功连任两届的民主党总统。\n然而,民主党在1994年期中选举受到共和党革命的冲击下,民主党失去了自1930年代新政以来在国会两院大致保有长达40年的多数派地位,使国会两院由共和党多数控制。柯林顿否决了两次共和党控制的国会提出的福利制度改革案(主要涉及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但在1996年接受了第三次的提案。而改革司法体制的《私人证券诉讼改革法》(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则在他行使否决权下也通过了。而自1960年代以来便逐渐失去影响力的工会,则发现他们自身对于民主党内部的影响力也逐渐衰退;尽管工会的强烈反对,柯林顿依然在1993年与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1994年1月1日生效。\n当民主党逐渐转向中间,一些温和派或保守派的民主党人开始突显而出,并且也在党内取得一定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一些自由派和进步派则感觉他们被民主党孤立了,并认为民主党不再关心一般人民与左翼的议题了。然而,柯林顿自身的性丑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民主党的声誉,白水门事件及莱文斯基丑闻等政治丑闻使共和党对柯林顿穷追猛打,使克林顿成为自1868年的约翰逊总统以来第二位被弹劾的总统,但最终在参议院被否决。\n\n21世纪\n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提名了副总统阿尔·戈尔作为候选人。高尔与他的共和党对手—德克萨斯州州长乔治·沃克·布什在许多议题上都有不同政见,但两人很早便取得提名,但戈尔与柯林顿的紧密关系招致批评,加上其偏向保守,并提名了党内保守派的乔·李伯曼作为副总统候选人,包括了绿党候选人拉尔夫·纳德在内,宣称戈尔与布希并没有差别。戈尔在普选中获得的选票比布希多五十多万票,但在选举人团票少于布希,其中在佛罗里达州的普选票仅以537票落败,使布希得以全取该州25张选举人票,为此戈尔寻求在该州重新计票,但在经过一个多月的诉讼及最高法院的判决,最终在选举人团仍以266比271票落败。纳德在佛州取得九万七千票,使后来许多民主党人批评是纳德的抢票效应造成戈尔的落败。尽管戈尔失败,但民主党仍在参议院中夺回了5个席次,使得原本与共和党的45-55的差距拉至50-50的平手状态(副总统保有一票否决权),2001年一名自由派共和党参议员退党,加入民主党党团,民主党重新控制参议院。然而并没有维持太久,共和党便在2002年和2004年的选举中均取得参议院多数派的地位,其中2004年民主党一度只剩下44席,创下1920年代以来的最低纪录。\n在九一一袭击事件之后,美国的政治焦点开始转向国防安全的议题。除了1个议员投反对票外,其他所有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都选择授权发动2001年入侵阿富汗。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民主党领导人皆支持《美国爱国者法案》的签署以及2003年入侵伊拉克。2003年民主党在为了是否入侵伊拉克的议题上产生分歧,即使多数民主党人投票支持伊拉克战争,一些民主党人逐渐表示他们对于反恐战争的进展和正当性的担忧,也批评一些由美国爱国法所衍生的国内法案侵蚀了民权和公民自由。\n由于安然和其他公司的金融诈骗丑闻的影响,国会的民主党人推展一项改革监督商业会计事务的法案,希望以此避免进一步的诈骗产生。这使得两党在2002年联手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民主党也支持一些经济复苏的政策。\n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的准备工作早在2002年底便已开始进行,前副总统戈尔宣布他将不会再寻求提名。霍华德·迪安以反战的姿态参加了民主党的初选。马萨诸塞州的参议员约翰·克里也参选,因为他被认为比迪安还要“有资格”参选。\n由于许多美国产业的外判,美国劳工失业率逐渐增长,一些民主党人如霍华德·迪安开始改变他们对自由贸易的立场。2004年,小布希政府迟迟无法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美军的死伤增加、加上反恐战争的前景不明,都成为选举的热门议题。同时在那一年里,民主党强调对失业率的缓和、解决伊拉克危机、并且更有效的对抗恐怖主义。\n在选举中,克里在普选票和选举人团上都输掉了,在普选方面输了足足三百万票。共和党在参议院也增加了三席、众议院增加四席。这也是自从1952年来第一次,民主党参议员竞选总统失败。民主党在路易斯安那州、新罕布夏州、和蒙大拿州赢得州长选举,但却输掉了密苏里州、以及民主党长期的南方重镇乔治亚州。多个南方州全面由共和党控制,包括州长和州议会。\n在选举后许多分析家认为克里的竞选策略相当差劲,包括快艇老兵寻求真相事件、同性婚姻议题等处置失当,以及克里对于伊拉克战争的矛盾态度,都是造成他失败的原因,其他原因还包括了当时稳定的就业市场、股票市场以及繁荣的经济环境等。\n在2004年败选之后,许多民主党人开始思考改变政党的走向,许多不同的策略也被提出。为了在2008年选举夺回总统大位和两院席次,一些保守派民主党人建议应该将政党朝向更中间和右倾的路线,而自由派则主张让政党定位更为左倾成为更坚定的反对党。\n这些争论也反映在2005年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主席选举上,霍华德·迪安最后胜出,迪安主张分散民主党的中央体制,并支持地方州的党部组织,即使是共和党控制的州份亦然。\n2005年,民主党在参议院挑选了哈利·里德作为领导人。里德试图凝聚民主党在一些议题上的立场,他也阻止了共和党对于福利制度的民营化。2005年,民主党保住了他们在维吉尼亚州和新泽西州的州长。然而,民主党却继续在一向属民主党重镇的纽约市长选举中落败,不少民主党选民继续支持自由派共和党市长米高·彭博,彭博原长期是民主党人,2001年以共和党人身份参选市长。\n共和党的阿布拉莫夫有关的游说案丑闻爆发后,民主党把握机会以此作为2006年的竞选议题大肆炒作。小布希总统在飓风卡特里娜中的救灾进度迟缓也成为议题之一。公众对伊拉克战争的看法对共和党也有负面影响,同时许多民主党的保守派也认为小布希使政府开支超出了控制,这都使小布希总统认可度持续下降。\n\n民主党在2006年美国期中选举中于众议院取得多数派地位,并且也在参议院掌控优势,这是12年来民主党第一次于众议院赢得多数派地位。民主党的胜利主要是因为中间选民改投给民主党的保守派候选人。民主党在州长选举上也有所进展,在各州议会的议席也有所增加。不单使得民主党的南希·佩洛西成为第一名女性的美国众议院议长,民主党还利用人数的优势使得自伊拉克撤军的提案在众议院闯关成功。\n进入21世纪后,民主党支持度最高的地带已转变为在东北部、太平洋海岸的加利福尼亚州、奥勒冈州、华盛顿州等州份。民主党在主要的大城市及工业重镇也有较高支持度,包括了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费城、波士顿、底特律、旧金山、达拉斯、以及首都华盛顿特区,自此大部分民主党支持者为大城市的知识精英、社科学者及富人阶层。截至1990年代,民主党在美国南方尚存优势-亦即过去参与联盟国脱离的州份,这些南方州份有不少白人蓝领工人阶级及农民原是民主党的铁票,但自2000年代转而成为共和党的优势。\n希拉里·克林顿在2006年连任参议员后,很早便被视为是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可能的民主党总统候选��,她于2007年1月20日宣布参选。其他参选的人还包括特拉华州参议员乔·拜登、康乃狄克州参议员克里斯多夫·杜德、前阿拉斯加州参议员迈克·格拉韦尔、爱荷华州州长汤姆·威尔萨克以及非裔美国人出身的伊利诺州参议员贝拉克·奥巴马。其他可能的人选包括了之前的几位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艾尔·高尔以及阿肯色州退役将军韦斯利·克拉克。最终经过初选,贝拉克·奥巴马以微弱差距击败希拉里·克林顿获得民主党的总统提名,并选择乔·拜登作为副手人选。2008年11月5日,奥巴马在总统选举胜出,当选美国第44任总统。其后奥巴马提名希拉里出任国务卿。欧巴马在2009年上任后推动医疗改革法案,规定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将需要缴纳罚款。2010年3月获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法案一直受到共和党的全面反对及抵制。\n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奥巴马顺利连任,其后提名参议员及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接替希拉里出任国务卿。民主党保持对参议院的控制权。\n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希拉里·克林顿成为民主党首位女性总统候选人,最终希拉里在普选票比共和党的唐纳·川普多二百多万票,但掌握的选举人票较少而落败。\n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前副总统乔·拜登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并选择参议员贺锦丽作为副手人选,最终拜登胜过共和党总统川普,当选美国第46任总统。美国东部时间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宣誓就职美国总统,而拜登于78岁就任总统,亦是美国历史上初次就任时年龄最长的总统。\n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时任副总统贺锦丽取代拜登成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但其后民主党在总统和国会两院的选举均失利。\n\n经济议题\n最低工资\n民主党支持提高最低工资水平、并增加商业的管制尤其是华尔街大企业,以协助工薪阶级。最低工资是民主党的最重要议程之一,亦是该党内部争议较少的社会议题之一。许多在地方州发起的增加最低工资的倡议也被民主党支持,所有六个州的倡议都通过了。\n\n再生能源和石油\n民主党反对政府对石油产业的减税,主张发展一个国内的再生能源政策。许多民主党州长也注重这个议题,例如蒙大拿州州长便支持风力能源的农场和“无污染煤燃料”的计画。\n\n医保制度\n民主党主张一个“可负担且高品质的保健制度”,许多民主党人要求对此领域进行更多政府干预。许多民主党人支持全国性的健保制度,以此解决现代医疗保健的高成本风险。1951年,总统哈利·S·杜鲁门曾提议一套全国的健保制度,不过最后不了了之。近年来,一些民主党人如参议员泰德·甘迺迪便呼吁要建立一个“照顾所有人的医疗保险。”欧巴马在2009年上任后推动医疗改革法案,2010年3月获民主党的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所有美国公民都必须购买医疗保险,否则将需要缴纳一笔罚款。法案一直受到共和党的全面反对及抵制。2011年1月19日,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以245票支持、18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将奥巴马医改法案内的部分条文废除,但被奥巴马否决。\n\n环保\n民主党支持环境保护主义,并主张自然资源的保留以及严格的环保法律以对抗污染。民主党支持保留濒危的生物和环境区,提倡对土地的管理和污染源的管制。民主党支持针对全球暖化而加强对温室气体的严格管制,并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过去民主党的环境保护主义出现分歧,主要在于不少能源产业的工人如煤矿等均是民主党的支持者。\n\n学校教育\n大多数民主党人长期以来都支持一个政府维持的公立学校教育体制,并且应该开放给所有适龄学生,或至少要增加国家对学生如奖学金或学费减免的补助。\n\n社会议题\n保障名额\n民主党主张所有美国人民应该机会均等,无论他们的性别、年龄、种族、性取向、性别认同、宗教、身心障碍、或原国籍(非美国本土出身的美国人、包括移民)。因此大多数民主党人支持实行《平权法案》政策给予少数和弱势族群保障名额,以此改善在雇佣上的平等。民主党也支持设立法案禁止雇主以身体或精神残障为由拒绝雇用某些人。\n\nLGBT权益\n大多民主党人支持LGBT权益,现时超过70%的民主党人认同法律的同性婚姻,但亦有一些人则由于宗教理由或道德立场而反对同性婚姻。不过几乎所有民主党人都同意,基于性取向的歧视是错误的。2012年5月9日,奥巴马成为首位公开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在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卸任后在2009年表达支持)。其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把支持同性婚姻列入民主党的纲领��\n\n生殖权利\n民主党相信所有妇女都应该有取得生育控制资源的管道,并支持政府替贫穷妇女筹备避孕工具。民主党在2000年和2004年的政见上,主张应该让堕胎变的“安全、合法、而少见”,反对政府干涉女性选择堕胎权,并维持堕胎全国合法化,作为女性的人权,借由对计划生育和广泛性教育,以减少堕胎的数量,并鼓励收养小孩。\n民主党支持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认同了堕胎权利的罗诉韦德案的决议。基于隐私权、女性主义、身体自主权等原因,许多民主党人认为妇女都应该有生育权,而无需政府的干涉。他们主张每个妇女,都有权利依据自己良心判断堕胎是否道德。许多民主党人认为政府应该替贫穷妇女筹备堕胎资金和管道,并主张妇女在生命受到威胁、受强奸后怀孕的情况外,亦可有自由选择堕胎的权利。\n不过民主党内也有反堕胎的声音(Pro-life),一些团体如Democrats for Life,认为妇女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胁、受强奸后怀孕的情况才可堕胎。一些人认为应该减少堕胎的发生机会、并且至少应使堕胎变得合法。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在2005年初便曾说她认为反堕胎人士应该寻找一个争议的“共通点”来避免不必要的怀孕和堕胎产生。过去反堕胎的保守派民主党人在党内有一定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南方州分。正是由保守派民主党人于1976年,在国会通过法案,禁止联邦政府向妇女支付堕胎费用。\n\n干细胞研究\n民主党人都支持干细胞研究。约翰·克里还支持在“最严厉的伦理尺度下”由联邦政府筹资主导干细胞研究,他解释道“我们不会放过任何可以拯救生命并减少人类受苦的机会。”\n\n外交议题\n阿富汗战争\n在2001年,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民主党人几乎毫无异议的投票授权对阿富汗的反恐行动以对抗那些“应替美国最近遭受的恐怖攻击负责的人”,支持由北约主导这场行动。\n\n伊拉克战争\n在2002年,民主党参议员在是否授权入侵伊拉克的议题上产生分歧,大多数众议院的民主党议员选择投下反对票。从那以后,许多民主党人表示他们后悔支持了授权入侵,如参议员约翰·爱德华兹便称这场入侵是一个错误。除了民意代表外,民主党内也有许多对伊拉克战争突出的批评者。\n\n单边政策\n民主党通常反对单边主义的政策,认为即使美国遭受国防安全上的威胁时,也不该应该在没有其他国家支持的情况下发动战争。他们认为美国应该在外交舞台上拥有稳固联盟和广泛的国际支持时才采取行动,这在约翰·克里2004年总统选战的外交政策上成为主要议题,他并谴责单边政策是造成美国于伊拉克失败的原因。\n整体来说,现代的民主党通常较倾向国际关系理论里的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而非现实主义,虽然现实主义理论也对民主党有部分影响力。\n\n法律议题\n逼供\n民主党反对美军以刑讯逼供方式审讯逮捕的囚犯,并且反对将军事囚犯归类为“非法战斗人员”(Unlawful combatant),认为他们也该享有日内瓦公约赋予的权利。民主党认为逼供是违反人道的,并且会减少美国在国际上的道德正当性,而且也会产生其他不良影响。\n\n美国爱国法\n除了来自威斯康辛州的拉斯·费恩戈尔德外,所有民主党的参议员都投票支持了最初的《美国爱国者法案》。而在舆论开始关心法案对于“隐私的侵犯”以及公民自由的限制后,民主党在2006年是否延续法案的投票上产生分歧。大多数民主党参议员依然选择延续法案,不过大多数民主党的众议员则投票反对之。\n\n隐私权\n民主党主张个人应该有隐私的权利,并且通常会支持那些限制美国执法和情报单位监视美国公民的法案。一些民主党人则支持消费者保护法,限制商业公司能取得的消费者个人资料。\n大多数民主党人认为政府不该管制(成人之间的)经过双方同意的、包含商业性交易在内的性行为,认为那是个人隐私的事务。\n\n犯罪和枪械管制\n民主党支持在不违反第二修正案的情况下提出枪械管制,尤其是1968年的枪械控制法案、1993年的布莱迪法案(Brady Bill)、1994年的犯罪控制法案。不过许多民主党人,尤其是来自农村、南部和西部的民主党人则反对枪械的管制,并且认为民主党在2000年总统选举的失败便是因为在这个议题上失去了农村地区的支持,全国步枪协会一直反对任何枪械的管制。因此在2004年的选举中,民主党提出的政见上唯一指名支持枪械管制的,只有要求对1994年攻击武器禁令的延期。\n\n目前的派系\n保守派民主党人\n民主党内也有保守派存在,大多是来自中西部和南部州���过去保守派民主党一直是党内的重要力量,在1990年代以前,保守派民主党一直是制衡自由派民主党的势力,并与共和党形成保守派联盟(Conservative Coalition)。从1980年代开始,随著共和党逐渐控制美国中南部地区,这些保守派民主党人由于选举失败,在党内影响力减少。1994年后,在联邦众议院里,他们组成了一个称为蓝狗联盟(Blue Dog Coalition)的组织,结合经济和社会保守主义的民主党人;他们大多来自美国南部地区,通常比其他民主党人更易和共和党妥协,在部分议题上甚至比中间派的共和党人更为保守。他们在过去曾经组成团结的投票联盟,并曾拥有超过四十席的联邦众议员实力,一度有能力左右国会立法结果。他们反对医疗改革,与共和党投反对票,也反对实行严格的枪械管制。一些自由派或进步派民主党人嘲讽蓝狗联盟等民主党保守派成员是“有名无实的民主党人”(Democrat In Name Only, DINO),认为他们在许多议题上与共和党无分别。部分保守派民主党人后来也转投共和党。\n2006年美国期中选举被视为共和党小布希总统第二任的期中考,此役中蓝州民主党人在国会增添了几个新成员。\n近来,反堕胎的民主党团体和候选人有增加的趋势。其中有一些候选人反堕胎是出自他们当地州(主要是中南部州分)的民意。民主党最大的反堕胎团体是“Democrats for Life”。而其他受保守派民主党人关心的议题包括:人民拥有枪枝的权利、反对以公帑资助妇女堕胎以及对企业主的低税政策等。保守派民主党人最后一位山头,就是西维吉尼亚州参议员曼钦,然曼钦退选后,支持他的力量亦投奔共和党。让红色的西维吉尼亚州彻底回到原本的红色堡垒。\n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共和党在联邦众议院选举大获全胜,中西部和南部的保守派民主党人纷纷中箭落马(因为选民结构本来就倾向保守,期中选举大环境又对在野的共和党有利),使得“蓝狗联盟”成员锐减一半、力量大幅削弱。\n最为突出的保守派民主党国会议员包括路易斯安那州联邦参议员玛丽·兰德鲁(Mary Landrieu)以及自加州保守的橙县选出、原属共和党籍的拉丁裔联邦众议员桑切兹(Loretta Sanchez)等人(其妹Linda Sanchez亦为加州洛杉矶县选出之现任联邦众议员,惟Linda为左倾民主党人)。\n\n温和派民主党人\n虽然中间派民主党人在各种议题上立场有所不同,但他们通常支持“混合式”的政治观点。与其他派系相较,中间派通常支持使用较强硬的“军事行动”,包括伊拉克战争(惟派系成员仍对此役立场高度分歧)。此外,中间派也更愿意削减福利支出、支持改革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体系,以及较亲商的减税政策(财政保守主义)。中间派主张他们的立场与大多数美国民众相符合。由于他们比自由派更乐意支持共和党的一些政策,并接受大型企业的资金援助,进步派民主党人(左派)将这些中间派“新民主党人”讥笑为“共和党的清淡版”(Republican Lite),认为他们与共和党并无太大区别。\n民主党最具影响力的派系之一就是民主党领袖委员会(Democratic Leadership Council, DLC),这个组织支持民主党的中间派立场。组织成员通常也将自身称为“新民主党人”。由于1984年前副总统沃尔特·蒙代尔在对抗共和党雷根的总统大选中惨败,一些民主党人成立了“民主党领袖委员会”以改革民主党的政策,希望借此夺回白宫。DLC大力支持总统比尔·柯林顿,认为他反映出了第三种道路(中间路线)的可行性和成功。许多进步派民主党人认为DLC应该替民主党在1994年和2002年国会选举中的失败负起责任。DLC对于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并没有正式的控制。前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霍华德·迪安是1992年来第一个与DLC没有正式关联的党主席。然而许多评论家认为DLC仍然是一个有极大影响力的派系,因为他们确保了民主党候选人和其政见不会影响“商界”利益。\n与DLC有密切关联的民主党政治人物包括了前总统比尔·柯林顿、前任国务卿希拉蕊·柯林顿、前副总统艾尔·高尔、前维吉尼亚州州长马克·沃纳等。而前科罗拉多州联邦参议员、前内政部长肯·萨拉查也称自己为中间温和派民主党人。另外,夏威夷州选出的日裔联邦众议员花房若子(Colleen Hanabusa)亦被普遍视为立场较温和、较能够跨党合作的中间派民主党人。\n值得一提的是,华裔联邦众议员吴振伟(俄勒冈州,已卸任)便是“新民主党人联盟”(New Democrat Coalition)成员之一,他于2010年期中选举之后的党团干部遴选中,曾经一度与党���保守派结合不支持属进步自由派的前众议院议长南茜·佩洛西继续担任众议院少数党领袖,惟后来正式选举还是票投佩洛西。此外,前联邦商务部长、前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亦被视为温和派,主要因为其于华盛顿州州长任内接受共和党主张之保守财政政策,包括“不开征新税种”和“削减州府开支”等,同时他也被认为是民主党内亲商界代表人物。2008年民主党总统初选时,骆氏列名“希拉蕊·柯林顿华盛顿州竞选总部”共同主席。\n\n自由派民主党人\n自由派民主党人属于党内中间偏左的派系。虽然他们在比尔·克林顿等中间派势力崛起后影响力逐渐萎缩,惟此前他们一度主导了民主党长达数十年,是该党主流派系。与其它保守派和中间温和派相较,自由派民主党人通常支持新政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并反对鹰派国防、外交政策,同时他们也以支持“开放”的社会政策著称。自由派民主党人也常与更左的“进步派民主党人”重叠。例如2009年于加州补选上的华裔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一般被归类为自由派,但同时身兼“进步派国会小组”副主席。\n自欧巴马就任总统后,自由派回到民主党的主流(柯林顿时期,温和派力量较大),特别是以民主党众议院领导人南希·佩洛西为首的国会议员,全力支持包括“健保改革”、“移民改革”等自由派议案,与共和党关系恶劣。而于2009年病故的麻州联邦参议员泰德·甘迺迪,生前一直被认为是突出的自由派民主党人,享有“自由派雄狮”之称。此外,华裔纽约联邦众议员孟昭文及华裔加州主计长江俊辉皆属自由派。2004年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前国务卿约翰·克里也是典型的自由派。\n\n进步派民主党人\n许多进步派民主党人都是源自1960年代反越战运动下所浮现的新左派,例如当时竞选总统的乔治·麦高文;其他人还包括前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佛蒙特州州长迪安。进步主义的民主党候选人在大都会地区拥有高支持度,同时也受到非裔美国人的广泛支持。进步派民主党人的共同主张包括了反对伊拉克战争、反对经济和社会保守主义、反对商业公司和财团对政府的影响、支持公办全民健保制度、发起大规模的政府公共建设等。与其他民主党派系相较,进步派民主党人最左倾,对于共和党也最具敌意,并且主张激进的社会和经济改革政策。华裔纽约市主计长刘醇逸于2013年竞选民主党纽约市长初选时,被传媒认为是为数众多角逐者中,最进步派的候选人之一。\n国会进步核心小组(Congressional Progressive Caucus, CPC)是进步左派民主党人在美国国会的组织。它是民主党在联邦众议院里最大的派系,虽然目前它还没有参议院成员。值得一提的是,加州洛杉矶县选出的华裔联邦众议员赵美心便身兼此一党团副主席。由于受到北欧模式的强烈启发,进步派人士通常被认为具有类似于社会民主主义的思想。CPC拥护全民健保制度、激进的公平贸易协议、最低生活收入法案、所有劳工组织工会,并发起罢工集体谈判权利、撤销美国爱国法的许多条文、在联邦政府成立一个“和平部门”(Department of Peace)、同性婚姻合法化、严格的选举筹款改革法案、彻底自伊拉克撤军、打击企业犯罪和企业利益、消除贫困、同工同酬、对那些富有的人增加所得税率、对贫穷的人减少税率;并且全面增加联邦政府的福利制度开销和规模,以便建立一个福利国家。\n“民主美国”(Democracy for America, DFA)也是支持进步主义候选人的政治组织,它是由前民主党主席迪安于参与总统提名竞选时所创立的;目前DFA的主席是霍华德·迪安的弟弟詹姆士·迪安(James H. Dean)。DFA反对美国政治光谱上的极右翼,并且宣称要“从底部做起”改造民主党。“美国进步派民主党人”(Progressive Democrats of America)则是另一个在民主党内抱持进步主义理念的派系,它是由俄亥俄州联邦众议员丹尼斯·库钦奇(Dennis Kucinich)于2004年争取总统提名时创立的,这个组织被认为是进步主义色彩最浓厚的之一,但它对民主党的整体影响力并不大。\n目前最突出的进步派民主党人属佛蒙特州联邦参议员伯尼·桑德斯(名义上为无党籍,惟实际上加入民主党团运作),他是美国联邦层级政治人物中著名的左派民主社会主义者,他不愿人称他“自由派”,坚持他必须被称作“进步派”。\n\n工会\n自从1930年代以来,工会成为民主党最重要的联盟之一。工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基层的政治组织、以及投票支持民主党的劳工。美国工会在私营经济部分里的成员数量于过去五十年内已从35%下降至8%,但它在一些工业州仍占有一定影响力。在21世纪仍然相当重要的工会包括了政府雇员的工会,例如教师、警察、护士、和狱警,同时也包括一些服务业的劳工,例如饭店业和保全业。\n这些传统的产业工会通常更支持贸易保护主义、集体谈判、以及健康保险的制度,曾经极力反对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与工会有关联的突出政治人物包括了北达科他州参议员拜伦·多根、俄亥俄州参议员谢罗德·布朗,前党主席霍华德·迪安也与工会有所牵连。大多数这个派系的成员也都与进步主义派系紧密连结。\n\n自由意志主义民主党人\n公民自由意志主义者也经常支持民主党,因为认为民主党在一些议题如民权和政教分离上的立场比共和党要来的理想,也可能是因为认为民主党在经济议题上比自由党更符合他们的理念。他们反对枪械管制、毒品管制、贸易保护主义、财团补贴、政府借贷,以及外交政策上的干涉主义。民主党自由会议(Democratic Freedom Caucus)是代表这个派系的组织。\n\n当前组织和架构\n民主党全国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民主党的竞选活动。虽然DNC也负责监督民主党政见编撰的过程,但它主要还是聚焦于竞选活动和组织策略,而非整体的公共政策。在总统选举上它负责主导全国代表大会的进行过程,包括了初选阶段、募款、民调测验、并协调竞选策略。在选出提名人之后,依据选举募款法条,超过一定金额的竞选募款活动就只能在政党的架构内进行了。\n全国委员会的主席(目前是黛比·沃瑟曼·舒尔兹)则是每隔四年由委员会成员选出。而当现任总统是民主党籍时,委员会的成员通常会支持总统挑选的候选人担任主席。霍华德·迪安在2005年初击败众多对手当选为党主席,他主张民主党不该只聚焦于那些支持度与共和党差距相近的“摇摆州”,而提出了所谓的“五十州战略”。他的目标是要让民主党在每个州、每个层次的选战上都获得胜利,在全国的每个选区都有健全的党部组织。\n依据民主党党章的规定,其实全国代表大会才是民主党的最高权威,而非全国委员会,全国委员会只是负责组织平常的政党活动。全国委员会是由每个州的民主党党部的代表所组成,总计两百名的代表席次则依据每个州的人口所划分,而代表通常是由各州的初选或当地党部所选出,一些被选出的代表也会担任其他职位,有些也是民主党在各地的众议员。\n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Democratic Congressional Campaign Committee, DCCC)负责协助各地的众议院选举,它在2005-2006年的选举中就募集了超过$7千万的资金;当前DCCC的主席是伊利诺州众议员拉姆·伊曼纽尔。另外也有民主党参议院竞选委员会(Democratic Senatorial Campaign Committee),同样也在参议院选举中替各地候选人募集大量资金,目前担任主席的是纽约的参议员查克·舒默。\n其他规模较小的募款组织包括了负责地方州议会选举的团体—民主党议会竞选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旗下也有两个年轻人的组织:民主党青年部(Young Democrats of America)和学院民主党人(College Democrats)。\n每个州都拥有独立的党部,由选出的委员会成员组成(通常是被选出的官员以及主要选区的众议员),并且由他们选出党部的主席。而郡、镇、市和选区的委员会通常是由当地层次选出的人员组成,州和地方的委员会通常依据他们的管辖权协调竞选活动,监督地方的代表大会或是初选和干部会议,有时也会依据当地州的法律规定提名候选人。虽然它们通常很少取得募款资金,在2005年时党主席迪安开始了一个新计画,以全国委员会的资金协助这些地方州的党部,并且雇用全职的党部员工。迪安对于参议院和众议院竞选委员会不断要求集中资金投注于选情逼近的州感到相当不满,因此决定将所有资金平均的分配给各州,而无论它们的选情好坏。\n\n标志和名称\n在1790年代,联邦党故意使用“民主党”和“民主党人”这一词来羞辱杰佛逊党人。到了1830年代,这一词已经从贬抑词逐渐转变为该党的名称,以至正式自称为“民主党”。至19世纪末,民主党人(Democrats)也成为了该党的简称。\n驴子是民主党最普遍的标志,虽然民主党并未全面地正式采用它,并在部分地区使用公鸡和五角星作为选举标志。关于驴子这一标志的由来并不明确,对此还有好几种解释的理论。\n\n第一种理论说驴子这一标志来自竞争激烈、双方互揭疮疤的1828年总统选举,安德鲁·杰克逊的对手布置了一出戏剧,将杰克逊描绘为公驴(jackass)以挖苦他,并将他称为“安德鲁·公驴”,然而杰克逊欣然接受了这一昵称;第二种理论则称在1870年1月15日,一幅由托马斯·纳斯特画的政治漫画出现在《哈泼斯》周刊上,标题为“一只活驴踢一只死狮”(A Live Jackass Kicking a Dead Lion),把民主党标志为“驴”。从此驴便成为民主党的标志,而象则成为共和党的标志。\n《幸福的日子又来了》是民主党的非正式党歌,这首歌是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于1932年于民主党代表大会上被提名总统候选人时播放的歌曲,直到今天依然是民主党非正式的代表歌曲。\n民主党也常将党举行的各式募款庆祝活动日取名为杰佛逊-杰克逊日,以此纪念民主党最引以为傲的两名早期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和安德鲁·杰克逊。\n虽然美国的两大党(以及其他小政党)都习惯以美国国旗传统的红、白、蓝三色作为作为它们的宣传和代表颜色,但在2000年总统选举后,蓝色已经成为民主党的代表颜色,而红色则成为共和党的代表色,2000年的选举日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所有主要的电视新闻频道都在选举结果图示上以蓝红两色区分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得票,自从那时以来蓝红的区分也被主流媒体广泛采用了。蓝色也被民主党及其支持者所采用,在2006年期中选举里也将选举计画命名为“红变蓝计画”。\n在美国,“Democrat”也成为民主党和其候选人的简称。自从1920年代以来,一些共和党人故意强调“Democratic Party”这个完整称呼,借此讽刺民主党在实际上“不民主”,使许多民主党人倾向于避免这个全称。\n在美国时间2010年10月29日,民主党宣布改用以蓝色D字为主的党徽,一改百年来公驴的形象。\n\n选举\n参见\n美国政治\n美国政党\n美国共和党\n美国民主党的政治立场\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书目\nFinkelman, Paul and Peter Wallenstein, ed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2001)\nJensen, Richard. Grass Roots Politics: Parties, Issues, and Voters, 1854-1983 (1983)\nKleppner, Paul et al.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lectoral Systems (1983), advanced scholarly essays.\nRutland, Robert Allen. The Democrats: From Jefferson to Clinton (1995). short popular history\n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For each election includes good scholarly history and selection of primary document.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nSchlisinger, Galbraith. Of the People: The 200 Year History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1992) popular essays by scholars.\nTaylor, Jeff. Where Did the Party Go?: William Jennings Bryan, Hubert Humphrey, and the Jeffersonian Legacy (2006), for history and ideology of the party.\nWitcover, Jules. Party of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the Democrats (2003), 900 page popular history\nBarone, Michael, and Grant Ujifusa,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06: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5) covers all the live politicians with amazing detail.\nDark, Taylor, The Unions and the Democrats: An Enduring Alliance (2001)\nPatterson, James T. Restless Giant: The United States from Watergate to Bush vs. Gore (2005) well balanced scholarly synthesis.\nSabato, Larry J.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Slash and Burn Politics of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5), scholarly study.\nSabato, Larry J. and Bruce Larson.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2001) scholarly textbook.\nBlum, John Morton. The Progressive Presidents: Roosevelt, Wilson, Roosevelt, Johnson (1980)\nFraser, Steve and Gary Gerstle, e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w Deal Order, 1930-1980 (1990)\nKleppner, Paul. The Third Electoral System 1853-1892: Parties, Voters, and Political Cultures (1979), major study of voting patterns in every state\nLadd Jr., Everett Carll with Charles D. Hadley. Transformations of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Political Coalitions from the New Deal to the 1970s 2nd ed. (1978).\nLawrence, David G. The Collapse of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Majority: Realignment, Dealignment, and Electoral Change from Franklin Roosevelt to Bill Clinton (1996)\nMilkis, Sidney M. and Jerome M. Mileur, eds. The New Deal and the Triumph of Liberalism (2002)\nMilkis, Sidney M. The President and the Par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Since the New Deal (1993)\nNichols, Roy Franklin. The Democratic Machine, 1850-1854 (1923)\nRemini, Robert V. Martin Van Bur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1959)\nSilbey, Joel H. The American Political Nation, 1838-1893 (1991)\nSundquist, James L. Dynamics of the Party System: Alignment and Realign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83)\n\n外部连结\n官方\n民主党全国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参议院党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众议院党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参议院竞选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国会竞选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议会竞选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州长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检察官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Blog\n学院民主党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青年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海外民主党人\n2008年民主党政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TML格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非官方\n民主党为美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领袖委员会\nDemocrats For Life of Americ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民主党妇女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2020 Democrats\nMusic Row Democrats\nDemocrats.US: Online Think Tank For Democrats"} +{"doc_id": "2487", "title":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text":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亚美尼亚语:Լեռնային Ղարաբաղ;亚塞拜然语:Dağlıq Qarabağ;含义均为“高地卡拉巴赫”),中文简称纳卡,是位于南高加索的一个内陆地区,介于低地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之间,包含小高加索山脉的东南支脉。该地区多属山地与森林。\n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现已由亚塞拜然统治,国际上通常认为该地属于亚塞拜然的一部分,但在1991年至2020年期间,大部分地区由亚美尼亚人成立的阿尔察赫共和国所统治。该国是以前的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范围为基础所建立,实质独立但尚未被普遍承认。自1988年卡拉巴赫运动发生起,阿塞拜疆就无法对该地区行使政权。1994年第一次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结束以后,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明斯克小组的调停下,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政府代表已经针对该地区的争议状态举行过多次和平会谈。\n该地区范围通常被视为等同于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行政区边界,涵盖面积约4,400平方公里。然而历史上的该地区面积,则涵盖约8,223平方公里。\n2023年9月19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再次爆发;阿塞拜疆控制局势,结束当地亚美尼亚裔自治时期,阿尔察赫共和国总统宣布2024年1月1日解散所有国家机构,大批亚美尼亚裔人逃往亚美尼亚。\n\n历史\n古代与中世纪早期\n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所在地区古代曾存在库拉-阿拉斯文化,他们生活于库拉河与阿拉斯河之间。\n当时该地区的人口组成包含多种原住民与移民部落,他们大部分都不属于印欧民族。依据主流的西方理论,这些民族大约在西元前第4至第2世纪被亚美尼亚统治,并与来到此地的亚美尼亚人互相通婚。其他学者则认为亚美尼亚人早在西元前第7世纪便已移居此地。\n\n大约在西元前180年,阿尔察赫成为亚美尼亚王国的15个行省之一,并维持至第4世纪。阿尔察赫虽然名义上维持行省状态,但实际上可能形成一个自主的公国——就像休尼克州一样。其他理论则主张阿尔察赫是一块官地,直属于亚美尼亚国王。亚美尼亚国王提格兰大帝(公元前91年-55年在位)在阿尔察赫建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提格兰纳克特——的四座城市之一。古代提格兰纳克特遗迹座落于今首府斯捷潘奈克特东北方48公里处,有一群国际学者在此进行研究。\n公元387年,亚美尼亚被拜占庭与萨珊波斯分割之后,阿尔察赫与乌提克两个亚美尼亚行省被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接收,该国随后也被亚美尼亚人的强势宗教与文化所影响。在此时期,阿尔察赫与乌提克的人口由亚美尼亚人及多个亚美尼亚化的部族所维成。\n亚美尼亚文化与文明在中世纪早期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兴盛发展。在第5世纪,有史以来第一所亚美尼亚学校在亚美尼亚字母发明人圣梅斯罗布的努力下,于今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阿马拉斯修道院开幕。圣梅斯罗布积极地在阿尔察赫与乌提克宣扬福音。整体而言,梅斯罗布在阿尔察赫与乌提克完成三次旅行,最远到达大高加索山脚下的异教徒地区。第7世纪的亚美尼亚语言学与文法学家在他的作品里描述阿尔察赫的亚美尼亚人有其自己的方言,并鼓励他的读者去学习。同样在第7世纪,亚美尼亚诗人达夫塔克·克托赫写下他的作品《茱恩雪太子之死挽歌》,其中每一节都依序以一个亚美尼亚字母作开头。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唯一的一部综合历史书是由历史学家莫夫西斯·卡汉卡特瓦齐以亚美尼亚文字写成。\n\n中世纪中期\n在第7与第8世纪,该地区由哈里发国认可的地方官员治理。821年,亚美尼亚王子沙尔·孙巴提安在阿尔察赫带领反叛,建立了卡臣王朝。该王朝将阿尔察赫当成哈琴公国统治,并延续到19世纪初期。到了1000年,卡臣王朝宣布成立阿尔察赫王国,并由约翰·西尼切里布担任首任统治者。刚开始,位于阿尔察赫南部的迪扎克也成立一个王国,由古阿兰夏希克王朝统治,该王朝延伸自最早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国王的血统。1261年,迪扎克最后一位国王的女儿与阿尔察赫国王哈桑贾拉勒·道拉结婚后,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从此阿尔察赫继续维持一个实质独立的公国。\n\n中世纪末期\n在15世纪,卡拉巴赫地区臣属于先后由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的突厥人部落联盟统治的国家。土库曼人贵族贾汉沙(1437-67年)将上卡拉巴赫的治理权指派给当地的亚美尼亚王子们,允许一位亚美尼亚领导者整合五个贵族家系;各家系由称为“梅里克”的王子主导。这些王朝代表早期卡臣王朝的分支,也是中世纪阿尔察赫国王的后裔。他们的土地通常被称为“五公国”。俄罗斯帝国透过保罗一世于1799年6月2日发出的文件承认五位王子在他们的领域的主权状态。\n伊朗人国王纳迪尔沙赋予这几位亚美尼亚王子行使最高权力,超越临近的亚美尼亚公国及高加索的穆斯林汗国的规格,以作为王子们在1720年代对抗鄂图曼土耳其人入侵时获胜的回报。卡拉巴赫的这五个公国是由亚美尼亚人家族统治,并获得“梅里克”(王子)的头衔。包括:\n\n奎里斯坦公国:由梅里克-贝格拉里安家族领导\n吉拉伯德公国:由梅里克-伊斯雷里安家族领导\n卡臣公国:由哈森-贾拉里安家族领导\n瓦兰达公国:由梅里克-沙那查里安家族领导\n迪扎克公国:由梅里克-阿凡尼安家族领导\n这些亚美尼亚王子们维持对该地区的完整控制,直到18世纪中期为止。在18世纪初期,伊朗的纳迪尔沙取走北邻占贾诸汗的权力,以惩罚他们支援萨非王朝。在18世纪中期,由于各王子之间的内部冲突,导致他们的实力弱化,卡拉巴赫汗国因而形成。\n\n现代\n1805年,卡拉巴赫的伊布拉希姆·哈里汗与代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帕维尔·齐贾诺夫将军签订库瑞克却条约,卡拉巴赫变成俄罗斯帝国的保护国。据此条约,俄罗斯君主承诺伊布拉希姆·哈里汗及其后裔为该地区唯一的世袭统治者。然而,此一新局面直到俄罗斯-波斯战争结束后才被确认,战败的波斯经由1813年签订的古力斯坦条约正式将卡拉巴赫割让给俄罗斯帝国。外高加索的其余部分则在俄罗斯-波斯战争结束后,于1828年的土克曼却条约条约并入俄罗斯帝国。\n1822年,也就是由伊朗转手俄罗斯控制的9年后,卡拉巴赫汗国被分割,该地区变成俄罗斯帝国伊莉莎白波尔省的一部分。在卡拉巴赫汗国转移至俄罗斯之后,许多亚塞拜然裔穆斯林家庭移民至波斯,同时也有许多亚美尼亚人被俄罗斯政府引诱而从波斯移民至卡拉巴赫。\n\n苏维埃时期\n今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冲突根源于外高加索在苏维埃化过程中,约瑟夫·史达林与高加索局所作的决策。1920年代早期,史达林是苏俄民族事务人民委员部主席。该政府机构创建了高加索局。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卡拉巴赫变成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的一部分,但该共和国很快分解为亚美尼亚人、亚塞拜然人及乔治亚人各自的国家。在接下来的两年(1918–1920)里,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在包括卡拉巴赫的好几个地区发生一连串小型的战争。1918年7月,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第一亚美尼亚人议会宣布该地区自治,并成立国会与政府。不久,鄂图曼军队进入卡拉巴赫,遭到亚美尼亚人的武力反抗。\n第一次世界大战鄂图曼帝国战败后,英国军队占领卡拉巴赫。英军司令部暂时承认柯斯洛夫·贝·苏尔坦诺夫(由亚塞拜然人政府任命)为卡拉巴赫与赞格祖尔的政府首长,搁置巴黎和会最终的决定。该项决定遭受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的反对。1920年2月,卡拉巴赫国会初步同意亚塞拜然的司法权,然而卡拉巴赫的其他亚美尼亚人持续进行游击作战,未曾接受该项协议。该协议很快地在第九次卡拉巴赫议会里被废除,并宣告同年4月与亚美尼亚合并。\n1920年4月,正当亚塞拜然军队被封锁��卡拉巴赫以对抗当地的亚美尼亚武装势力之际,亚塞拜然已被布尔什维克接管。1920年8月10日,亚美尼亚与布尔什维克签订初步协议,同意在最终解决方案达成之前,由一个暂时的布尔什维克占领此地区。1921年,亚美尼亚与乔治亚也相继由布尔什维克接管。为了吸引民众支持,该派系承诺将卡拉巴赫、纳希切万与赞格祖尔(分隔纳希切万与亚塞拜然的长条状土地)分配给亚美尼亚。然而,苏联对土耳其也有长远的规划,希望借由他们的帮助,发展一条共产主义安全线。为了安抚土耳其,苏联同意一个分割方案:将赞格祖尔将纳入亚美尼亚的控制,而卡拉巴赫与纳希切万则交由亚塞拜然人控制。若是土耳其没有意见,史达林也有可能将卡拉巴赫交由亚美尼亚人控制。最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于1923年7月7日在亚塞拜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下建立。\n由于苏联的严密控制,该地区的冲突消失了数十年。1980年代末期至19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开始瓦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问题再度浮现。因为抗议亚塞拜然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推动强迫该地区亚塞拜然化,居多数的亚美尼亚人在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精神与物资支援下,发起一项将自治州转移至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社会运动。为了能纳入亚美尼亚人村落,并尽可能排除亚塞拜然人村落,州界被重划。重划后的行政区确保亚美尼亚人能过半数。1987年8月,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向莫斯科提交一份要求与亚美尼亚统一的请愿书,上面有数万人的签名。\n\n战争与分离\n1988年2月13日,卡拉巴赫亚美尼亚人开始在他们的首府斯捷潘奈克特举行示威,支持与亚美尼亚共和国统一。六天后,叶里温举行大游行加入声援。2月20日,卡拉巴赫的人民代表苏维埃举行投票,以110票对17票要求该地区转移给亚美尼亚。这个地区性苏维埃史无前例的行动,在斯捷潘纳克特与叶尔温分别引发数万人的游行示威,但莫斯科否决亚美尼亚人的请求。2月22日,一大群亚塞拜然人由阿格达姆区前往阿斯克兰的亚美尼亚聚居市镇游行示威时,发生了第一次的直接对抗,而且“沿途大肆破坏”。亚塞拜然人与阿斯克兰附近的警察对抗,恶化成为阿斯克兰冲突,导致两位亚塞拜然人死亡,其中一位据报导是被一位亚塞拜然警官杀死,另外还有50名亚美尼亚人村民与未知数目的亚塞拜然人与警察受伤。当针对各自区域内的少数人口开始出现暴力行为后,大量难民离开了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n1989年11月29日,苏联中央政府对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直辖统治结束,该地区回归到亚塞拜然的治理下。然而,苏维埃的政策失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议会宣布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与亚美尼亚统一。在1989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拥有192,000的人口。当然人口数中有76%的亚美尼亚人,23%的亚塞拜然人,以及少数的俄罗斯人与库尔德人。1991年11月26日,亚塞拜然废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重新调整行政区划,将该地区改置于亚塞拜然的直接控制之下。\n1991年12月10日,在一场遭到当地亚塞拜然人抵制的公民投票中,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亚美尼亚人同意创建一个独立的国家。双方都不满意一个留在亚塞拜然内而加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权的苏维埃提案,随后一场全面性的战争在亚塞拜然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之间爆发,而后者获得来自亚美尼亚的支援。依据亚美尼亚前总统列翁·特尔-彼得罗相的说法,卡拉巴赫的领导权达到最大化,而且“他们认为他们可以得到更多。”\n在1991年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同时从苏联获得独立之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对立逐步升级。在后苏联时期的权力真空状态下,亚塞拜然与亚美尼亚的军事行动受到俄罗斯联邦军队的重大影响。而且,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双方的军队里都有大量来自乌克兰与俄罗斯的佣兵。有多达一千名的阿富汗圣战士加入亚塞拜然阵营参与作战。也有车臣战士为亚塞拜然作战,而亚美尼亚一方则有由俄罗斯提供的火炮与坦克。许多亚塞拜然方面的幸存者发现亚塞拜然其他部分设有12个难民营,以收容因为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而快速成长的逃离家园者。\n到了1993年底,这场冲突已经导致数千名军人伤亡,并在双方各创造出数十万名难民。到了1994年5月,亚美尼亚人控制了14%的亚塞拜然领土。在那个阶段,亚塞拜然政府自冲突发生以来首次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为战争的第三方,并开始与卡拉巴赫当局直接谈判。透过俄罗���的调停,终于在1994年5月12日达成停火协议。\n\n1994年停火以后\n尽管已经停火,因为亚美尼亚与亚塞拜然军人之间的武装冲突而死亡者仍然持续发生。2005年1月25日,欧洲理事会议会大会(PACE)通过PACE协议1416,谴责对亚塞拜然人的种族清洗。2007年5月15至17日,伊斯兰会议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第34次会议通过7/34-P号决议,将占领亚塞拜然领土视为亚美尼亚对亚塞拜然的侵略,并承认对亚塞拜然公民的行动为侵犯人权的罪行,同时谴责破坏占领区内的考古学、文化及宗教历史遗迹。伊斯兰会议组织(OIC)高峰会第11次会议于2008年3月13至14日在达卡举行时,通过了10/11-P号决议。依据该决议,OIC成员国家谴责亚美尼亚部队占领亚塞拜然土地与亚美尼亚侵略亚塞拜然,声称对亚塞拜然人进行种族清洗,并指控亚美尼亚“在所占领的亚塞拜然领土内破坏文化遗迹”。同年3月1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62/243号决议,“要求所有亚美尼亚部队立即、完全与无条件从所有占领的亚塞拜然共和国领土撤退。”2010年5月18至20日,伊斯兰会议组织外交部长理事会第37次会议于杜尚别举行,通过另一决议谴责亚美尼亚侵略亚塞拜然,承认对亚塞拜然公民的行动为侵犯人权的罪行,并谴责破坏占领区内的考古学、文化及宗教遗迹。同年5月20日,欧洲议会在史特拉斯堡举行,通过基于保加利亚议员伊夫杰尼·克里洛夫的报告所拟订的“欧盟对南高加索政策要求”决议。该决议特别描述“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周边被占领的亚塞拜然地区必须尽快清空”。\n\n曾有多位世界领导人与亚美尼亚、亚塞拜然总统会面,但维持停火的努力仍然失败。\n\n破坏停火\n以一般准则而言,双方都有破坏停火协议。一些主要的事件与小型冲突包括:\n\n2010年2月18日违反停火,导致三名亚塞拜然士兵被杀,另有一名受伤。2010年9月25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支持狙击手从接触线撤退。然而亚塞拜然国防部发言人艾尔达·萨比罗格鲁中校批评:亚美尼亚军人过去经常越过接触线,使用机枪、冲锋枪与榴弹发射器对他方阵地开火,而且曾经用这些武器对付平民。\n2011年3月8日,亚塞拜然方面声称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境内有一名亚美尼亚国防军狙击兵枪杀了9岁大的法里兹·巴达洛夫。巴达洛夫的死亡受到部分PACE成员(尤其是土耳其人与亚塞拜然人)在12591号书面宣告上谴责,并作签署。然而,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国防部与外交部在一项联合声明中否认该项指控。依据该项声明,亚美尼亚阵地与欧塔卡文德村的距离太远,无法使用狙击来福枪射击到人。\n2011年9月12日,据报有一架无人飞机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领空被击落。(靠近霍贾文德区古拉布里村)。依据亚美尼亚方面的说法,该架无人飞机是被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国防军的防空部队击落。\n2015年9月25日,4名亚美尼亚人在该地区附近被亚塞拜然部队杀死。\n2016年4月2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部队在有主权争议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爆发二十多年来最激烈的战斗,导致一名男童及双方最少三十人死亡。阿塞拜疆国防部周日声称考虑到国际社会的强烈呼吁,单方面宣布停火,但亚美尼亚则称冲突仍持续。\n2020年9月27日,阿塞拜疆部队向包括斯捷潘纳克特在内的平民定居点发动火炮和空袭,双方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爆发战斗。双方冲突直到11月10日停火协议生效时结束。\n2022年3月24日-25日,阿塞拜疆军队袭击并占领了阿尔察赫东部的Parukh村,同时,阿塞拜疆军队使用的TB-2无人机在袭击中致使三名阿尔察赫军人死亡,十六人受伤。26日,阿塞拜疆军队再次向阿尔察赫的东部进攻。\n2023年9月19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爆发。\n2023年9月28日,阿尔察赫共和国总统萨姆韦尔·沙赫拉马尼扬签署法令,宣布2024年1月1日解散所有国家机构,自1991年自我宣布独立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在建国32年后将不复存在。\n\n其他\n2023年5月22日,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表示,亚美尼亚准备有条件承认纳卡地区是阿塞拜疆的一部分,只要生活在纳卡地区的亚美尼亚族人的安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亚美尼亚可以承认包含纳卡地区在内的阿塞拜疆领土完整。当天夜间,阿尔察赫国民议会召开紧急会议,一致通过了一项关于不允许承认纳卡地区为阿塞拜疆领土的决议。会议还呼吁纳卡地区前任和现任领导人谴责帕希尼扬关于可能承认纳卡地区为阿塞拜疆领土的表态。\n\n地理\n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总面积4,400平方公里。大约有一半���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势超过950公尺海拔。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边界轮廓像一颗菜豆,其东侧略有凹陷。它的北部边缘及西部有高的山脊,南部多山地。菜豆的凹陷部分是一个相对平坦的谷地,豆子的两侧,也就是马尔塔克尔特、马尔图尼两省,也拥有平坦的土地。其他较平坦的谷地存在于萨珊水库、哈德鲁特与南部一带。整个地区平均海拔1,100公尺。知名的山峰包括位于边界的穆洛夫达格山与位于舒沙区、哈德鲁特区交界地带的大克尔斯山(Great Kirs)。现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领土只是历史上卡拉巴赫地区的一部分,后者座落于库拉河、阿拉斯河与现代亚美尼亚-亚塞拜然边界之间。现代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范围是上卡拉巴赫的大部分地区。\n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的环境变化由库拉河岸低地的干草原,经较矮山坡地的栎属、鹅耳枥属与水青冈属浓密森林,到较高处的桦木与高山草原。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泉,以及锌、煤、铅、金、大理石与石灰岩矿床。该地区主要的城市有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首者斯捷潘奈克特,以及部分已成废墟的舒沙。葡萄园、果树园与蚕业用桑树园在河谷地带颇为兴盛。\n\n交通\n在苏联期间,叶夫拉赫-阿格达姆-汉肯德(斯捷潘奈克特)航线用来连结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地区与亚塞拜然的其他主要部分。纳戈尔诺-卡拉巴赫战争与阿格达姆遗弃以后,今日该航线仅服务叶夫拉赫与科特尔帕拉格之间,没有任何当前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的区段,而且科特尔帕拉格与斯捷潘奈克特之间的前铁路也几乎全毁。\n昔日行经(提比里斯-久姆里-)叶里温-纳希契凡-霍拉迪兹-希尔万(-巴库)的主要铁路当中,奥尔杜巴德与霍拉迪兹之间有一段是落于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境内,另有一段支线是由明奇凡通往亚美尼亚城市卡潘。今日亚塞拜然的火车仅通到霍拉迪兹。奥尔杜巴德-霍拉迪兹路段已经毁坏,所以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境内并无完好无缺且可运行的鐡路。纳希契凡自治共和国内部的铁路仍然运行中,但与亚塞拜然本土的路线无法连通,仅有的对外连结是通往伊朗。\n\n参见\n在占领下:舒沙\n亚美尼亚国内的反阿塞拜疆情绪\n阿塞拜疆国内的反亚美尼亚情绪\n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2489", "title": "库页岛", "text": "库页岛,俄罗斯称萨哈林岛(俄语:Остров Сахали́н,罗马化:Ostrov Sakhalin),日本称桦太岛(日语:桦太岛/からふととう Karafuto tō */?),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岛屿,位于北太平洋,日本以北,紧邻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属于萨哈林州。库页岛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人口49万人。居住在该岛的主要民族有俄罗斯人、朝鲜人、乌克兰人、鞑靼人、尼夫赫人、亚美尼亚人、雅库特人、鄂罗克人、鄂温克族和阿伊努人。其中俄罗斯人数量最多,占人口总数的八成以上。最大城市为南萨哈林斯克。\n库页岛在中国古籍称其为苦叶、苦兀、骨嵬或黑龙屿,尼夫赫人、鄂罗克人生活在岛的北半,阿伊努族生活在岛的南半。至19世纪初清朝政府仍有效管辖该岛北端的费雅喀人(尼夫赫人)部落,并派员每年巡查一次,在1785年间,日本江户幕府派出的库页岛远征团,报告中仍结论称考察至北部大清帝国边境,但后来出现俄罗斯人争夺之后,特别是1806年俄海军劫掠日本当时在库页岛的贸易中心久春古丹(今科尔萨科夫)及留多加等,是为文化露寇事件惊动幕府,最终导致日本重视起来,将南库页岛改为直辖(至1821年),始成为俄日占据要地,而后中国在不平等条约中被迫签署了其权益。1905年,日本通过《朴茨茅斯条约》获得库页岛北纬50°以南的地区,并承认俄罗斯仍控制著库页岛北方的五分之三;1920年发生尼港事件后,至1925年日苏建交期间,日本实质统治了库页岛全境,此后根据日苏基本条约,日本从北库页岛撤军,并得到此地的开采权直到1970年(后于1944年双方以支付违约金方式提前终止),在对华与太平洋战争期间,丰富的萨哈林油田为日本工业提供了部分血液。\n1945年2月11日,英美领导人于《雅尔塔协定》中与苏方达成协议,承诺战后将日本领有的南库页岛交予苏联,同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于11日开始进攻南库页岛,最终在25日占领全境。1951年,日本在《旧金山和约》放弃于1905年获得的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目前库页岛全境皆属俄罗斯萨哈林州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承认该岛全���为俄罗斯领土。日本主张其仅在《旧金山和约》中放弃自身对南库页岛的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其主权归属何国则至今在国际法上仍未有定论,但该国承认俄罗斯目前对南库页岛进行有效控制,并在南萨哈林斯克设有领事馆。\n\n名称\n库页岛在中国唐代称“窟说(yuè)”和“屈设”。唐朝把窟说部当作是靺鞨诸部之一,但是可能其实是阿伊努人。今天千岛群岛(俄语: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罗马化:Kuril'skie),“库里尔”与“库页”读音相近。“窟”(俄语:кур,罗马化:kur)可能音译自阿伊努语的“人”(阿伊努语:kur)也是阿伊努人的自称。“说”(俄语:ил,罗马化:il)可能源自古阿伊努语的“地”,今天阿伊努语“ya”的意思是陆地或岸。“窟说”(俄语:кур-ил,罗马化:kur-il) 即“吾等人的陆地”。\n元代称“骨嵬”,明代称“苦夷”和“苦兀”。元代“骨嵬”和明代“苦兀”是指当时岛上的原住民阿伊努人。清代称“库叶”、“库野”和“库页”。\n岛的俄语名称“萨哈林”来自于满语“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 ”(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为黑江嘴顶;“萨哈林”(俄语:Сахалин,罗马化:Sakhalin)音译自该岛满语名的第一个词“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sahaliyan),该词是“黑”的意思。\n阿伊努人将该岛称为“カムイ・カラ・プト・ヤ・モシリ”(kamuy kar put ya mosir),意思是“神在河口创造的岛”。\n日语名称“からふと”(Karafuto)的语源,自古以来有多种说法,目前尚未得出结论。\n在桦太阿伊努语中,该地被称为“ヤンケモシリ”,意指“位于陆地旁的岛屿”,而在北海道阿伊努语中,则称为“カラㇷ゚ト”(Karapto)。日本曾以“唐渡之嶋”、“からと岛”、“カラフト”、“北虾夷地”、“唐太”、“桦太”等多种名字称呼该岛,其中“唐太”、“桦太”的发音为“からふと”(Karafuto)。江户时代普遍使用‘唐太’。然而,自与俄罗斯人频繁接触后,因‘カラ(唐)’具有外国之意,许多人认为不宜再使用,于文化6年改称“北虾夷”。明治元年,松浦武四郎提出因该地多桦树,应使用‘桦太’这一名称,并于隔年(1869年)正式固定下来。\n阿穆尔河下游和萨哈林岛的原住民尼夫赫人对岛的称呼为“Ых-миф”。\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之标记为萨哈林岛(库页岛)。根据自然资源部2023年2月6日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第十四条规定,汉语版地图中“萨哈林岛”之后必须括注“库页岛”,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中国大陆官媒对此岛译名不统一,有时候翻译作“萨哈林岛”,有时候翻译作“库页岛”。台湾的媒体也多用“库页岛”。不过相较于俄文名“萨哈林岛”,“库页岛”之名在华人地区中更为常用。日本人习惯称该岛为“桦太岛”。日本出版的地图中,将此岛标记为“サハリン(桦太)”,该岛北纬50度以南的桦太厅辖境被标识为“主权未定”。\n\n历史\n早期历史\n冰河时期,库页岛与大陆相连。库页岛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自3世纪至13世纪期间,鄂霍次克海沿岸一带存在过鄂霍次克文化,分布于今日北海道、库页岛及千岛群岛南部一带。这一文明与科里亚克人、尼夫赫人相关,而与北海道的续绳文文化和擦文文化不同。在此时期,阿伊努人生活在库页岛的南部,鄂罗克人生活在中部,尼夫赫人生活在北部。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称,以赫哲族和鄂伦春族为代表的通古斯人生活在此岛,主要靠打猎、捕鱼为生。\n中国人在唐代就已经发现了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并且沿着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航行。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唐朝在伯力设置黑水府,置黑水军,对黑水靺鞨地区实施有效的行政管辖,并勘探了今天的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新唐书·北狄传》记载:“黑水西北又有思慕部,益北行十日得郡利部,东北行十日得窟说部,亦号屈设,稍东南行十日得莫曳皆部。”\n库页岛在唐代属于靺鞨窟说部,库页一词就来自于“窟说”、“屈说”。因为当时靺鞨的势力比较强大,“窟说”没有直接向唐朝朝贡,而是附属于靺鞨。流鬼国向唐朝进贡,其王子可也余志也来到唐朝都城长安,并且接受唐朝的册封,唐朝赐可也余志骑都尉的官职。流鬼国可能是堪察加半岛鄂霍次克文化的一个部落。史载流鬼国的使臣“三译而来朝贡”,先由窟说部把流鬼国的语言翻译给黑水靺鞨,再由黑水靺鞨翻译成自己语言,最后翻译成汉语。\n日本可能在此时期亦同库页岛的原住民开始接触。据《日本书纪》记载,阿倍比罗夫于齐明天皇六年(660年)三月北伐肃慎。此肃慎与中国古代文献的肃慎指的是不同的民族,现代日本学者推测其是对库页岛鄂霍次克文化的部落的称呼,为尼夫赫人的祖先 。\n《高丽史》忠烈王13年(1287年)9月条记载,“东真骨嵬国万户帖木儿领蛮军一千人罢戍还元,来谒公主。”东真又称东夏,是蒲鲜万奴建立的女真族政权,为金朝的派生国家。据此推测,骨嵬在金朝可能属于女真族的一部。1264年,库页岛上的部落吉里迷(或作吉烈灭,尼夫赫人)向蒙古汗国控告骨嵬(或作苦夷)和亦里于(不详,可能是鄂罗克人)对自己的侵略。随后,蒙古派兵3000人入侵库页岛,骨嵬向蒙古汗国朝贡。1284年,骨嵬反元。1285年,元朝在奴儿干地方设置东征元帅府,任命聂古带为征东招讨司,对骨嵬进行征讨;随后隶属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以强化对黑龙江下游及库页岛等地的管理。在吉里迷的斡旋下,骨嵬于1308年向元朝降伏,承诺每年缴纳毛皮税,以海东青、貂、水獭及海豹皮等为贡献。自此库页岛所有部族臣服于元朝。1368年,元朝灭亡,蒙古可汗败走漠北,失去了对此岛的控制。\n15世纪初,明朝北伐至黑龙江下游,女真各部开始臣服于明朝。1410年,该岛东部驽烈河流域的鄂罗克族酋长率先向明朝进贡,以其地设置兀烈河卫。1411年,明朝在外满洲的特林设置奴尔干都指挥使司,以招抚外满洲的女真诸部。1412年,北部近海处的尼夫赫族酋长入贡,以其地置囊哈儿卫。1428年,中部波罗奈河流域的鄂罗克族酋长亦入贡,以其地设波罗河卫。三卫皆隶属于奴尔干都司。为了更有效地管理黑龙江下游以及库页岛等地区,明朝曾先后十次派太监亦失哈出巡奴儿干地方,在当地建立永宁寺,并树立永宁寺碑,以记载管理当地之事。亦失哈又于1413年视察了库页岛。1430年,明宣宗派都指挥康旺、王肇舟及佟答敕哈等人前往奴儿干都司,抚恤军民。奴儿干都司于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此后三卫不再向明朝进贡。\n\n清朝的治理\n1616年,根据魏源所著《圣武记》记载:“太祖遣兵四百收濒海散各部,其岛居负险者刳小舟二百往取,库页内附,岁贡貂皮,设姓长、乡长子弟以统之”。清朝建立后,库页岛先被划归宁古塔副都统管理,1715年后,又归三姓副都统管辖。岛上居民需每年到黑龙江下游的普禄乡向清廷进贡貂皮。\n与此同时,日本亦开始试图控制库页岛。1485年,库页岛的阿伊努族酋长向日本虾夷管领安东氏的代官武田信广进献铜雀台。1593年,日本关白丰臣秀吉命令松前庆广对阿伊努人进行“保护”,并承认其征税的权利。1603年,松前藩在宗谷设立利尻、礼文、桦太三司。翌年,德川家康将黑印状发给藩主松前公广,承认其对虾夷的垄断贸易权。\n1635年,松前公广派村上扫部左卫门巡视库页岛。此后又于1650年、1689年及1700年先后派家臣巡视该岛。1644年,松前藩绘制全国地图《正保御国绘图》时,首次将北海道与库页岛等原住民居住地纳为日本领土。1679年,松前藩在库页岛的久春古丹(今科尔萨科夫)建造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日本渔民开始对库页岛开拓,与当地阿伊努族居民进行贸易。\n1689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定《尼布楚条约》,规定外兴安岭以南为中国领土,但当时俄国人并不知晓库页岛的存在。1709年,康熙帝派遣三位耶稣会修士测量全国版图,耶稣会士得知有一大岛,翌年第二支由满人组成的测量队成功地横渡鞑靼海峡到了库页岛。在满文版本的地图中,库页岛被正式命名为“ᠰᠠᡥᠠᠯᡳᠶᠠᠨ ᡠᠯᠠ ᠠᠩᡤᠠ ᡥᠠᡩᠠ ”(sahaliyan ula angga hada),意为“黑江的嘴顶”。雍正十年(1732年)清朝成立三姓副都统衙门,衙门成立时规定“居住海岛之库页费雅喀人贡貂,则由三姓副都统衙门派出官兵,前往约定之奇集噶珊收集贡貂并颁赏乌林。如不前来约定之地,则令官兵寻入海岛,唤起前来,征收貂皮并颁赏乌林”,同年“招抚居住于海岛上特门赫图舍等处库页费雅喀人146户,令其贡貂”。其次,清廷通过被唤作“萨尔罕锥”的旗人女儿与当地部落联姻来加强联系,联姻要求很高,必须由皇帝亲自批准。男方还要准备聘礼,通常需要三百零四张貂皮,还有各种颜色的狐狸皮若干,而平时每次纳贡只要一张貂皮。清廷也会准备丰厚的嫁妆,主要是衣物,但也有“牛二头,犁、铧、犁碗各一对”这样的农业用具被放到嫁妆里。\n1738年至1739年,探索日本航线的俄国中尉什潘别尔克从虾夷人处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1742年:俄国探险者舍利京克勘探了几近整个库页岛的东海岸,俄国开始意识到库页岛在远东地区的重要性。1783年至1787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对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了勘察其间发现了宗谷海峡(拉彼鲁兹海峡)。1785年,江户幕府派遣工部吏山口铁五郎等五人及随从人员分两路勘察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并向幕府回报了“库页岛的北部是隶属于清朝的”角度得出的结论。\n\n日俄相争瓜分时期\n1799年,俄罗斯帝国批准成立俄美公司,其任务是巩固俄国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土以及夺取黑龙江口、库页岛地区。1805年亚当·约翰·冯·克鲁森施滕指挥俄罗斯船只 Надежда 探索了萨哈林岛的大部分地区,但没能环游萨哈林岛,俄国人尚不知道萨哈林岛是一个岛屿还是一个半岛,发现顺序上比中国与日本还要晚很多。\n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军官赫沃斯托夫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久春古丹袭击了松前藩藩主的税务所,焚烧仓库,并宣布将库页岛收归俄国所有。次年,江户幕府派远山景晋赶赴库页岛,将库页岛收归幕府直辖,又命令仙台及会津两藩派兵驻守库页岛,直到1814年才将对该岛的管辖权交还松前藩。\n1808年:江户幕府发布“俄船驱逐令”,指令沿海各地:“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同年,江户幕府相继派遣最上德内、松田传十郎、间宫林藏到库页岛勘察,初步得出库页岛是一个岛屿的结论。松田传十郎在库页岛最西端建立“大日本国国境”之国境标。1809年,间宫林藏再次勘察库页岛,并沿黑龙江溯流而上,访问了清朝在黑龙江下游德楞设立的地方政府。由此,日本人第一次确切地得知库页岛是一个岛屿,称其为“北虾夷”。\n\n1849年,根纳季·伊万诺维奇·涅韦尔斯科伊指挥的远征队得出萨哈林岛是岛屿的结论,军用运输船“贝加尔湖”在萨哈林岛和大陆之间航行,这条海峡后来以涅韦尔斯科伊的名字命名。1850年8月1日,涅维尔斯科伊到达库页岛北部的库艾格达岬,升起俄国国旗并宣布“现在阿穆尔河口、萨哈林和鞑靼海峡沿岸地带已纳入俄国版图,它们不可侵犯并受到武力保护”。1853年4月,沙皇尼古拉一世命令俄美公司占领库页岛,并命令涅维尔斯科伊在库页岛东西两岸各建立一个哨所。同年8月,涅维尔斯科伊在库页岛东岸登陆,建立了以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命名的哨所,并宣布库页岛主权为俄国所有。\n1852年5月,俄国远东政策委员会派普提雅廷为代表赴日进行谈判。1855年2月7日,日俄双方在伊豆下田签订《日俄和亲通好条约》,规定千岛群岛中择捉岛以南归日本领有,以北为俄国领有;库页岛维持原状,不另定国界。1854年,忙于克里米亚战争的俄国暂时从库页岛撤军。\n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帝国趁英国及法国对满清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机,于1856年派兵重占库页岛,并将该岛划归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直辖。1859年8月,穆拉维约夫率九艘军舰抵达日本,提出千岛群岛以北纬48°线划界,库页岛整体为俄罗斯帝国所有,江户幕府予以拒绝。1860年11月14日:鸦片战争后,清廷走向衰落。在强迫清廷签订《瑷珲条约》后,俄国又以调停第二次鸦片战争为借口,强迫清廷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合共 100 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割让于俄国。\n1862年,江户幕府派竹内保德使团赴圣彼得堡进行谈判,并提出库页岛以北纬50°线划分日俄边界,而俄方仍坚持千岛群岛以北纬48°线划界,库页岛整体为俄国所有,谈判未获成功。1866年,江户幕府再次派遣箱馆奉行小出秀实赴俄谈判。1867年3月30日,日俄双方在圣彼得堡草签《日俄桦太岛假规则》,其中规定俄国把俄属千岛群岛中的得抚岛、知理保以岛等四岛割让与日本;库页岛整体为俄罗斯帝国所有;允许日本国民在库页岛居住。但是日本幕府拒绝批准此条约并告之俄方,库页岛继续保持原来的杂居状态。俄国亦开发岛上资源;例如华工经由香港(不一定代表这些华人苦力来自香港)往库页岛的西岸参与煤矿的开采。\n\n帝俄全境管制时期\n1875年5月7日,日本与俄国签订《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日本因此得到了整个千岛列岛的主权,俄国以此换取日本不再宣示对萨哈林岛的权利。日本宣布完全放弃萨哈林岛���领有权,全岛归由俄国管治。为加强对库页岛的控制,俄罗斯自1857年开始就将这里作为犯人的流放地。1890年,俄罗斯作家契诃夫只身一人来到岛上进行实地考察,离开库页岛后,契诃夫乘船从海参崴出发,经香港和新加坡,到达科伦坡。此次考察之后,契诃夫出版了报告文学《库页岛旅行记》,库页岛的卡托加被形容为地狱般的惨状。\n\n日俄南北分治时期\n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期,日军全面占领库页岛,以此增加谈判筹码。9月5日,日俄双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俄罗斯帝国割让库页岛北纬50度以南的领土与日本。\n\n南半部\n日本称此地为南桦太,或简称为桦太。\n重回此地后,日本于8月19日设立桦太民政署。1907年4月1日桦太厅成立,取代桦太民政署,并作为地方行政机关及行政区划。\n而在此期间施行的法律与敕令如下:\n\n《关于在桦太施行的法律》明治40年法律第25号内地的法律得以通过敕令施行于桦太。然而与台湾及朝鲜不同的是,桦太并未承认委任立法的制度。因此,针对某些特定事项,允许通过敕令进行特别规定,以缓解因法律不符合桦太实际情况所引发的不便。\n《关于在桦太施行司法相关法律》明治40年敕令第94号内地的裁判所(法院)构成法、民法及商法适用于桦太。\n1908年3月31日,日本内务省发出告示《桦太地名改正》,将一些地名用日语汉字进行重新命名,如“弗拉基米罗夫卡”(日语:ウラジミロフカ;俄语:Владимировка)更名为“丰原”,阿尼瓦湾(日语:アニワ湾;俄语:Залив Анива)更名为“亚庭湾”。除了丰原(今南萨哈林斯克)和大泊 (今科尔萨科夫),多数地名根据阿伊努语发音转换成日式音译。\n1908年8月13日,桦太厅舍迁至丰原。\n1915年6月26日,日本发表《敕令第101号桦太ノ郡町村编制ニ关スル件》,在桦太设立17郡4町58村。\n1918年4月17日公布之《共通法》,是为了确定日本统治下各地区间法令的适用范围并实现联络统一而制定。由于内地的裁判所(法院)构成法、民法及商法已经适用于桦太,并且居民大多数为内地人,因此该法将桦太归类于内地。然而,由于行政管理机构与法律适用层面的不同,桦太实际上是“准内地”,直到1943年才完全成为内地。\n1929年,日本设置拓务省,桦太厅被编入其中。1929年3月26日,桦太町村制进行公示,町村开始自治制\n1942年11月1日,日本拓务省与其他省厅因为一元化计划而合并成为大东亚省。桦太厅改为隶属于内务省之下。\n1943年4月1日,明治40年法律第25号被废止,桦太开始完整适用日本国内法,正式编入内地。\n1945年6月桦太与北海道两厅一同被纳入地方总监府的北海地方。\n附注\n\n北半部\n日本称此地为北桦太或萨哈𪡏/サガレン(Sagaren)\n1909年,俄罗斯帝国在库页岛北半部建立萨哈林州,首府为亚历山德罗夫斯克。\n1918年8月,日本和协约国在俄国内战发生时,向西伯利亚出兵,进行武装干涉。然而在1920年发生尼港事件,日本认为此时在西伯利亚没有可以谈判的政府,因此打算占领萨哈林州内被认为必要的据点,直到未来建立起合法的政府并能圆满解决事件为止,于是于7月29日组建萨哈𪡏州派遣军,在8月上旬登陆亚历山德罗夫斯克(亚港),占领库页岛北半部。直到1925年1月20日,与苏联在北京签订《日苏基本条约》(另称日苏北京条约),日本从北库页岛撤兵,日苏两国建交,苏联依照条约把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与煤炭开采权限让渡给日本45年。即“北桦太利权”。由日本五大企业成立北辰会(辛迪加)开采。。\n\n1926年,此地成为滨海边疆区的萨哈林省。\n1932年10月20日,萨哈林州建立。\n1941年4月签订《日苏中立条约》前的谈判中,苏联一度要求日本书面承诺在数月内放弃在北库页岛开采石油的权力。随后苏德战争爆发,加上日本被美国制裁(ABCD包围网),急需要维系日本手里保存的石油来源支持其侵华,双方为免远东节外生枝,暂且维持现状。\n1943年日本战局不利,为防止苏联放弃中立,日本主动要求与苏联谈判提早结清日本在北库页岛的石油开采权,1944年3月30日双方签订《关于北桦太的石油及石炭利权转让议定书》,日本以约500万卢布的对价放弃北库页岛的利权,但是规定在双方各自的战争皆结束后的五年期间,苏联每年必须向日本供应5万吨石油或煤炭,作为弥补日本在北库页岛失去的能源资源。。\n\n苏联南侵\n1945年8月,苏联撕毁日苏中立条约,突对日本宣战,并且发动占领库页岛南半部的战争。进攻始于1945年8月11日。苏军第56步兵旅、包含第79步兵师的第16军的一部、第2步兵旅、第5步兵旅和第214装甲旅组成,攻击日军第88步兵师。苏联红军虽然在人数上与日军三比一,但由于日军的顽强抵抗,苏军前进缓慢。直到8月16日,第113步兵旅和第365独立海军步兵营在岛西的海滨村庄塔路町登陆,苏联才突破了日本的防线。这次登陆后,日本的抵抗力越来越弱。实际战斗一直持续到8月21日,8月22日到8月23日,大多数剩余的日军部队同意停火。苏联于1945年8月25日占领了首府丰原。\n1944年居住在南桦太的大约40万人主要是日本人和朝鲜人,约有10万人在战争的最后几天被成功疏散到日本,然而有3艘紧急疏散船(小笠原丸、第二号新兴丸、泰东丸)被苏军潜水艇攻击,造成小笠原丸与泰东丸沉没、第二号新兴丸严重毁损,1,708人因此罹难,是为三船殉难事件。而陆地上的无差别攻击,造成约2,000位平民丧生。此外,在苏军登陆进攻真冈町后,真冈邮便局的女性接线员集体服毒自尽,是为真冈邮便电信局事件。\n\n战后\n1946年2月2日,苏联发表宣言,宣布占有库页岛全岛及千岛群岛,又在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建立南萨哈林州。库页岛及千岛群岛的大和民族及阿伊努族几乎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遣送回日本。三分之一的朝鲜族获准留在了岛上。然而有许多人被强押至苏联各地的古拉格,以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进行强制劳动改造,例如西伯利亚滞留者。\n1947年1月2日,苏联将南萨哈林州并入萨哈林州,并改由联邦直接管辖。1951年9月8日,日本旧金山和会上发表宣言,宣布全面放弃对千岛群岛、1905年9月5日获得之库页岛南部,以及邻近各岛屿的一切权利、权利名义与要求。和约没有指明南库页岛的主权归于哪国,并且苏联没有在和约上签字,也尚未与日本另行签订和约,因此至今日本认为南库页岛(以及北方领土以外的千岛群岛)主权未定。\n1983年9月1日大韩航空007号班机在库页岛西南方的公海被苏联国土防空军的Su-15拦截机击落,导致269人死亡。\n\n地理\n库页岛地形南北狭长,长达948公里,由克里利翁角延伸至伊丽莎白角,宽度26-160公里,面积7.64万平方公里。有6,000条河流及1,500个湖泊,主要河流有特米河与波罗奈河。库页岛位于黑龙江出海口东部、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拉彼鲁兹海峡(宗谷海峡)与日本北海道相对。北部地势较低,中南部多山,最高点海拔1,609米。岛上富有石油、天然气、煤等资源,森林或灌木丛覆盖面积5万平方公里左右,林区占四分之一。在岛的北部和中部有4亿立方米蓄积量的云杉、松树和落叶松。在北部也有油井和天然气。煤在岛上分布很广,煤矿的蕴藏量共190亿吨,东岸的煤主要为褐煤。渔业资源发达。库页岛海岸线弯曲较少,缺乏良港。由于该岛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因此地震频繁。\n萨哈林岛有两个较小的附属岛屿,莫涅龙岛和乌什岛。莫涅龙岛是鞑靼海峡唯一的岛屿,长7.2公里,宽5.6公里,距离萨哈林岛西海岸最近约24海里(44公里),距离港口城市涅韦尔斯克41海里(76公里)。乌什岛是萨哈林岛北海岸的一个岛屿。\n\n地势\n岛上地势由中部山脉、低地和低洼平原组成。山地由两条平行的南北山脉组成——西萨哈林山脉和东萨哈林山脉。西萨哈林山脉最高峰伊查拉山1,481米,而东萨哈林山脉最高峰洛帕京山1,609米,也是岛上最高的山峰。两山间夹有特米-幌内低地。岛北部是平缓而倾斜的丘陵和平原。萨哈林岛近三分之二是山区。南部有铃谷山脉和中知床山脉。而沼泽的北萨哈林平原占据了其北部的大部分。\n\n施密特半岛,约1.4万平方公里,是岛屿东北部的半岛,多山地,海岸陡峭,东西有两条南北向山脊。最高点是623米的三兄弟峰。隔奥哈地峡与北萨哈林平原相连,最窄处宽约6公里。\n北萨哈林平原,约28,000平方公里,是东北部的平缓丘陵地区,河网密集,山丘低矮,从北部的贝加尔湾延伸至南部内什河和特米河的交点。最高点是601米的达胡里亚山。海岸有许多大型泻湖,如皮尔通湾、柴沃湾、内斯基湾、纳比尔湾和伦斯基湾,泻湖与海洋由狭窄的冲积沟、沙丘和低的海阶地条分隔开。在北萨哈林平原和毗邻的鄂霍次克海大陆架上,有大的萨哈林岛油气田。\n西萨哈林山脉从北部的北纬51°19'的霍埃延伸到该岛最南端的克里利翁半岛,长近630公里,平均宽40-50公里,最宽处位于北纬48°46'——约为70公里。南北向部分由地峡以北的芦苇山脉和南芦苇山脉组成。\n特米-���罗奈低地是岛中部的丘陵低地,从南部的捷尔佩尼耶湾到北部的内什河和特米河的交汇处南北延伸约250公里。波罗奈河口处最大宽度90公里,特米河山谷中最小宽度6-8公里。北通纳比尔低地。该低地覆盖有新生代沉积物,由第四纪的砂岩、鹅卵石等沉积沉积物组成,南部沼泽是波罗奈苔原。\n苏苏亚低地位于岛南部,南至阿尼瓦湾,北通奈巴河,长约100公里。西部低地接西萨哈林山脉,东与苏苏亚山脉和科尔萨可夫高原接壤。南部宽度可达20公里,中部约6公里,北部约10公里。北部和南部不超过海拔20米,中部在苏苏亚河和大塔科伊盆地的分水岭上最高点约60米。属内部低地,是由厚的第四纪沉积物形成的构造洼地。在苏苏亚低地内有南萨哈林斯克、阿尼瓦、多林斯克等城市,是岛上近半的人口的家园。\n东萨哈林山脉北部以洛帕京山交界处,最高点是洛帕京山,海拔1609米,山脊径向偏离。纳比尔山脉是两个相反方向的支脉。南部纳比尔山脉交入中央山脉,北部陡坡交有北萨哈林平原。捷尔佩尼耶半岛低地最小,占有捷尔佩尼耶湾以东的捷尔佩尼耶半岛的大部。山脉南北延伸70公里,宽18-120公里,最高点是1047米的普希金山和1045米的契诃夫峰,由古生代沉积物组成。南萨哈林斯克市在山脊的西斜坡下。科尔萨可夫高原西界苏苏亚低地,北连苏苏亚山脉,东邻穆拉维耶夫低地,南通阿尼瓦湾。地表起伏不大,由东北方向延伸的平顶岩石山脊形成。阿尼瓦湾旁高原南端是科萨科夫市。穆拉维耶夫低地位于南部的阿尼瓦湾和北部的莫尔维诺夫湾之间。低地内多湖泊,较著名的有南萨哈林斯克居民的度假胜地温暖湖。托尼诺-阿尼瓦山脉呈南北方向连接斯沃博德内角到阿尼瓦角,近90公里,最高点是670米的克鲁施腾峰,由白垩纪和侏罗纪沉积物组成。\n\n气候\n库页岛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气候寒冷,夏季短暂且凉爽多雾,冬季长达六个月。1月平均气温为南部为-5℃,北部为-24℃;较北方的地区气温可低到-40℃。8月南部为+18℃,北部为+11℃。港口长期冰封,北部一些港口可达八个月。年降水量平原地区约500毫米,山地约1000毫米。北部的年平均气温约为-1.5℃,在温暖的东南部5.0℃。\n\n萨哈林岛位于北纬46°至54°之间,太阳辐射可从北部的410千焦/年到南部的450千焦/年。冬季天气主要受西伯利亚低压影响,盛行北风和西北风,有强霜冻,尤其是在具有大陆性气候特点的中部。与远东地区大陆所不同的是冬季气旋可以来自南方,使萨哈林岛有强烈并频繁的暴风雪。1970年冬,多次多雪旋风袭击了萨哈林岛,引发多次雪崩;风力达飓风强度,最大50m/s;南部的积雪量超过平均3-4倍,一些地方达6-8米。岛位于欧亚大陆和太平洋之间,决定了气候的季风性质,使夏季温暖潮湿并多雨。6-9月是夏季。山区地形影响风向和风速。山间盆地风速低导致该处冬冷夏暖,有全岛最大的温差。同时,山脉也保护低地和西海岸免受冬季来自鄂霍次克海的冷空气影响。\n夏季日本海的对马暖流可触及萨哈林岛西南端,东萨哈林寒流从东海岸边的鄂霍次克海由北向南流淌,增强东西海岸温差。寒冷的鄂霍次克海像巨大的蓄温器影响岛上气候,使春季持久且寒冷,秋季较为温暖并降水最多。南萨哈林斯克下雪有时持续到5月中旬,甚至1963年6月1日大雪;但花坛可以延续到11月初。受海洋性气候影响,萨哈林岛比俄罗斯欧洲部分的类似气候的地方季节延迟约3周。年最热月份是8月,最冷月份是2月,9月平均气温多高于6月平均气温。\n萨哈林岛的最高温度39℃出现于1977年7月在东海岸诺格利基区。萨哈林岛的最低温度-50℃记录于1980年1月在特莫夫斯科耶区阿多-特莫沃。南萨哈林斯克的最低记录温度-36℃出现在1961年1月,最高记录温34.7℃出现在1999年8月。最高年平均降雨量(990毫米)出现在阿尼瓦市,最少年平均降雨量(476毫米)出现在奥哈区过各达气象站。南萨哈林斯克的年平均降水量为753毫米。最早的稳定积雪通常出现在奥哈区的伊丽莎白角和特莫夫斯科耶区的阿多-特莫沃,平均日期为10月31日;最晚的积雪出现在科尔萨科夫,平均日期为12月1日。积雪消融的平均日期从霍尔姆斯克的4月22日到伊丽莎白角的5月28日。在南萨哈林斯克,稳定的积雪平均在11月22日出现,并在4月29日融化。\n台风格鲁吉亚1970年9月18日至19日袭击萨哈林岛南部,几小时内下了一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河流水位上升5米,农田淹没,大量牲畜死亡,冲走公路和铁路。飓风导致电力线大规模破坏��并有人员伤亡。1981年8月,100年来最强台风“菲利斯”由太平洋袭击该岛,最大降水量出现在8月5日至6日。仅在8月4日至8月7日,萨哈林岛南部的降水量就有322毫米,是约正常三个月的平均降水量。一些河流的水位上升了6.5米,伴有山体滑坡和泥石流。阿尼瓦湾和捷尔佩尼耶湾海岸的海水上升,造成人员伤亡,2000多户家庭无家可归。阿尼瓦区、斯米尔内赫区和波罗奈区受到的影响尤其严重。2002年强台风从7月11日至15日,台风查特安和热带低压 Нерри 在萨哈林岛南部造成豪雨、泥石流和山体滑坡,道路冲毁,房屋淹没。当年9月2日,台风露莎再次给该岛南部带来大雨,河流水位上升2.5-4.5米,449所房屋淹没,9座桥梁被毁。涅韦尔斯克区80个村庄聚在一起。10月2日至3日,台风海高斯从日本列岛穿过萨哈林岛南部,引发大暴雨和暴风雨,二十个定居点断电,道路被毁。一艘船在捷尔佩尼耶湾沉没。南萨哈林斯克一千多棵树倒伏,砸伤几人。2009年6月和7月,萨哈林岛南部降下三个月的平均降雨量,7月15日至16日,南萨哈林斯克的降水量达到107毫米,是几乎两个月的平均降水量。河水溢出河岸,破坏连接岛南北的萨哈林铁路,铁路交通两次停止。\n\n河流\n萨哈林岛16,120个湖泊,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是内流湖,多集中在北部和东南部。萨哈林岛的两个最大的湖泊是178平方公里的涅夫斯科耶湖和174平方公里的图奈恰湖,这两个湖泊属于泻湖。泻湖占萨哈林岛海岸的20%,广泛的潟湖地层占据200公里的海岸,集中在岛屿的东北部和南部。\n\n自然资源\n萨哈林岛自然资源的潜力非常高。萨哈林岛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岛及大陆架上的烃类和煤炭储量高。萨哈林岛地区天然气凝析油的探明储量在俄罗斯排名第4位,天然气排第7位,煤炭排第12位,石油排第13位,这些矿物几乎完全集中在萨哈林岛及其大陆架上。岛上的其他自然资源包括木材、黄金、汞、铂、铬、滑石、沸石、银、砷和锡。\n\n生物资源\n植物\n萨哈林岛植物区系研究的历史始由1859年腓特烈·卡尔·施密特。截至2004年初,岛上的植物区系有1521种维管束植物,属于132科575属,其中7科101属是入侵物种。岛上入侵物种有288种,占植物群组成的18.9%。萨哈林岛植物不包括入侵物种有维管束植物79种,其中石松门14种、木贼亚纲8种、蕨类植物57种;裸子植物9种;被子植物1146种,其中单子叶植物383种,双子叶植物763种。萨哈林岛植物区系中维管植物的主要科是莎草科(121种本土植物,1种入侵物种)、菊科(120种本土植物,55种入侵物种)、禾本科(108种本土植物,34种入侵物种)、蔷薇目(58种本土植物,10种入侵物种)、毛茛科(54种本土植物,3种入侵物种)、杜鹃花科(339种本土植物,0种入侵物种)、石竹科(38种本土植物,18种入侵物种)、蓼科(37种本土植物,20种入侵物种)、兰科(35种本土植物,0种入侵物种)和十字花科(33种本土植物,20种入侵物种)。维管植物不含入侵物种有乔木44种、藤本植物9种、灌木丛82种、灌木54种、半灌木丛4种、多年生草本植物961种及一年生和两年生草本植物79种。\n萨哈林针叶林主要物种是落叶松、Picea ajanensis、赤虾夷松、库页冷杉和 Abies mayriana。东北红豆杉是针叶林和落叶林的一部分,在单一树木或小群中被发现。主要的落叶树种有岳桦和垂枝桦。主要硬木有辽东桤木 (Alnus hirsuta)、欧洲山杨、甜杨、粉枝柳、黄花柳、Salix cardiophylla、钻天柳、春榆、裂叶榆、花楷槭和 Acer mayrii。刺楸、Phellodendron sachalinense、鬼胡桃和大山樱主要生长在岛的南部。\n\n动物\n岛上有44种哺乳动物,较有名的有熊、狐狸、黑貂、水獭、美洲水貂、驯鹿、狼獾和原麝。有些亚种为此岛独有,如貉和北海狮等。大约一半的萨哈林兽类动物是啮齿动物。狼不常出现在萨哈林岛,有时从大陆上穿过涅韦尔斯科伊海峡的冰面到达此岛。有记录378种鸟类,其中201种(53.1%)在岛上常居。该岛南部的物种数量最多(352种),中部记录的物种为320种,北部为282种。大多数常居的鸟类(88种)是鹦鹉;有很大比例的鸟类是鸻形目(各11种常居物种)、雁形目(22种筑巢物种)、隼形目和猫头鹰(各11种筑巢物种)。\n\n保护生物\n岛上的动植物和微生物群包括许多稀有的保护动植物和真菌,有哺乳动物18种,鸟类97种(其中常居50种),鱼类7种,无脊椎动物20种,维管植物113种,苔藓植物13种,藻类7种,真菌14种和地衣20种;总计动物136种,植物133种,真菌34种,共303种具有保护地位��即被列入“萨哈林地区红皮书”;同时,其中约三分之一同时被列入“俄罗斯联邦红皮书”。\n在“联邦红皮书”开花植物中,萨哈林岛有九眼独活、布袋兰属、姥百合、日本苔草、Carex livida、杓兰、大花杓兰、山荷叶、裂唇虎舌兰、猪牙花、天麻、玉蝉花、鬼胡桃、Kalopanax septemlobum、卷丹、Lonicera tolmatchevii、白鲜荠(Macropodium pterospermum)、Miyakia、二叶兜被兰、草芍药、Paeonia oreogeton、匍根早熟禾和浙皖荚蒾共23种。此外在岛上还发现了另外八种“联邦红皮书”植物,有两种裸子植物清水圆柏和东北红豆杉,三种蕨类植物水韭属、毛枝蕨和 Mecodium wrightii,三种苔藓 Bryoxiphium norvegicum、Neckera borealis 和 Plagiothecium obtusissium。\n\n人口\n萨哈林岛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岛屿。截至2010年1月1日,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的人口为51.09万人,萨哈林岛的人口约为49.3万人。2002年人口普查显示,岛上有527,268人,其中男性253,304人,女性273,964人。84%是俄罗斯人,其余的是朝鲜人(5.6%),乌克兰人(4.0%),鞑靼人(1.2%),白俄罗斯人(1.0%),摩尔多瓦人(0.5%),还有不到1%的人口是原住民——尼夫赫人(0.5%)和鄂罗克人(0.06%)。\n\n桦太日治时期,许多日本人和朝鲜人迁居萨哈林岛南部,确切人数不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萨哈林岛约有40万日本居民、阿伊努族原住民和朝鲜人被苏联政府驱逐至日本。\n从2002年到2009年,萨哈林岛的人口每年下降约1%,死亡率高于出生率,从俄罗斯大陆和其他国家(中国、北朝鲜、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亚塞拜然等)抵达该岛的移民人数低于离开的萨哈林岛居民人数。\n萨哈林岛最大的城市是南萨哈林斯克(190,227人),也是区域中心,其他相对较大的城市是科尔萨科夫(33,148人),霍尔姆斯克(29,563人)、奥哈(21,830人)、波罗奈斯克(15,476人)、多林斯克(11,885人)、涅韦尔斯克(10,965人)。\n\n主要城市\n经济\n萨哈林岛是典型的第一产业地区,依靠石油天然气出口、煤炭开采、林业和渔业。黑麦,小麦,燕麦,大麦和蔬菜数量有限,生长季平均不到100天。\n1991年苏联解体以及经济自由化使萨哈林岛经历了石油繁荣,多个大型石油跨国公司进行了广泛的石油勘探和开采。估计有140亿桶石油和天2700立方公里天然气储量,埃克森美孚和壳牌等国际石油公司按照生产共用协定合同开发。1996年,签署了在该岛东北海岸勘探石油和天然气的合同萨哈林1号和萨哈林2号。据估计,两个合同总共花费210亿美元;截至2006年9月,成本几乎翻了一番,达到370亿美元,引发了俄罗斯政府的反对。这笔费用估计将包括10亿美元用于升级该岛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桥梁、垃圾处理场、机场、铁路、通信系统和港口。此外,萨哈林三号和四号正处于不同的早期发展阶段。由埃克森美孚 Neftegas Limited 管理的萨哈林岛I专案完成了萨哈林岛一号财团俄罗斯联邦和萨哈林岛政府之间的生产共用协定(PSA)。俄罗斯正在建设一条220公里的管道,从萨哈林岛到俄罗斯大陆的 De-Kastri terminal,横跨鞑靼海峡。在 De-Kastri terminal,资源装载到油轮运往东亚市场,即日本、韩国和中国。第二个财团,萨哈林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正在管理萨哈林二号。已经完成了与俄罗斯联邦的第一个生产共享协定(PSA)。萨哈林能源公司将建造两条800公里长的管道,从该岛的东北部到南端亚庭湾的普里戈罗德诺耶(深海村)。该财团还将在普里戈罗德诺耶建造第一座在俄罗斯建造的液化天然气工厂。石油和天然气也运往东亚市场。\n萨哈林岛II号因在亚庭湾倾倒疏浚材料而受到环保组织萨哈林岛环境观察的抨击。这些团体还担心海上管道会干扰鲸鱼从岛上迁徙。该财团截至2006年1月已重新安排了管道的路线,以避免阻碍鲸鱼迁徙。在预计成本翻了一番之后,俄罗斯政府威胁要以环境原因停止该专案。有迹象表明,俄罗斯政府正在利用环境问题作为从该专案中获得更大份额收入,迫使国家控制的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参与的借口。成本超支(至少部分是由于壳牌对环境问题的回应)正在减少流向俄罗斯财政部的利润份额。2000年,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占萨哈林工业产出的57.5%。到2006年,预计将占该岛工业产值的80%。萨哈林岛的经济得益于石油和天然气工业而迅速增长。截至2007年4月18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通过购买壳牌、三井和三菱50%的股份,获得了萨哈林岛II的50%加一股股份。\n2021年6月,俄罗斯宣布计划到2025年使萨哈林岛实现碳中和。\n\n交通\n海运\n海运是萨哈林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抵达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的货物都是由1973年开通的货船或渡轮用铁路车厢从瓦尼诺大陆港口到霍尔姆斯克的瓦尼诺—霍尔姆斯克火车渡轮运送的。科尔萨科夫和霍尔姆斯克的港口是最大的港口,运输各种货物,而煤炭和木材运输通常通过其他较小的港口。1999年,日本在科萨科夫港和稚内港之间开通了渡轮服务,运营至2015年秋季暂停。在2016年夏季,这条路线由新加坡高速双体船渡轮 Penguin 33 接替服务。该渡轮由企鹅国际有限公司拥有,由萨哈林岛航运公司运营。萨哈林岛的主要航运公司是萨哈林岛航运公司,总部位于该岛西海岸的霍尔姆斯克。\n\n铁路\n约30%的内陆运输量由岛上的铁路承载,其中大部分被萨哈林铁路承载,俄罗斯铁路的17个划分部分之一。萨哈林铁路网从北部的诺格利基延伸到南部的科沙科夫。萨哈林铁路直到2019年,一直以从日本继承的1067毫米的轨距运营。苏联的TG16和TG22柴油机车是专门为萨哈林岛设计和建造的。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转换为俄罗斯1520毫米宽轨道的工作。轨道重建后的客运于2019年9月1日开放。在霍尔姆斯克-涅维尔斯克线上,宽轨的重建工作于2020年夏天完成,柴油机车TG16M和铁路公共汽车RA3用于运输。除了俄罗斯铁路公司运营的主要网路外,直到2006年12月,当地石油公司还经营著一家750毫米窄轨线,线从诺格利基向北228公里到奥卡,在最后几年中条件逐渐恶化,运输于2006年12月终止,2007-2008年拆除,在2010年代被完全拆除。\n\n与亚洲大陆交通\n从南萨哈林斯克到诺格利基,公铁网路覆盖了该岛的大部分地区,道路质量差,仅在南部有沥青路面。还有一条通往大陆的轮渡铁路。1940-1950年代试图修建萨哈林-大陆海底隧道,该隧道计划在史达林去世后被废弃。普京于2018年7月24日下令修筑连接库页岛及俄罗斯本土的跨海大桥,大桥设计全长580公里,落成后将是全球最长的大桥,预料成本至少达数十亿美元。即在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和萨哈林岛之间有一条铁路线计划,通过拉扎列夫和波吉比之间的鞑靼海峡建造一座公铁两用桥,长度为540-580公里。未来,计划将萨哈林岛与日本北海道连接起来;惟专案受到俄罗斯和日本之间未解决的政治问题的阻碍。目前,大陆和萨哈林岛之间的交通需通过瓦尼诺-霍尔姆斯克铁路轮渡。\n\n航空\n南萨哈林斯克机场通航莫斯科、新西伯利亚、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与萨哈林地区的城镇奥哈、沙赫乔尔斯克、诺格利基、南千岛群岛,和择捉岛的机场。\n国外通航日本的东京、札幌和函馆,韩国的首尔,以及中国的哈尔滨、上海、大连和北京。\n从南萨哈林斯克到北千岛群岛没有直接连接,需经过堪察加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或马加丹等地转机。\n\n相关条目\n萨哈林州\n桦太厅\n东鞑靼里亚\n\n参考资料\n\n\n== 外部链接 =="} +{"doc_id": "2491", "title": "孙吴", "text": "吴(222年-280年5月1日,史称大吴、孙吴、东吴或吴朝),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东南方的政权。始于198年孙策受封为吴侯,建国于222年吴王孙权改元号黄武,终于280年并入西晋。\n孙氏之祖孙钟发迹于吴地。另外汉献帝刘协曾封孙策为吴侯,魏文帝曹丕曾封孙权为吴王,故国号为“吴”;后世因其皇室姓孙以及其统治地区古称江东,又将其称作孙吴、东吴、吴朝。\n三国之中,孙吴占领扬州、荆州大部地区及交州全境。北至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西至长江三峡;东至东海、南至越南的中部。东吴是三国中统治时期最长的政权,亦是三国中最后一个灭亡的政权。前后共历经4位帝王的统治,享国58年;若从孙策渡江开始算起,孙吴皇族统治江东共长达85年。\n\n历史\n讨伐董卓\n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人孙坚任破虏将军受乌程侯、领豫州刺史、长沙太守,曾经参战黄巾之乱、西凉边章之乱、区星之乱。率兵积极参与讨伐董卓期间建立许多战功担任先锋、斩杀华雄、击退吕布、率先进入洛阳、董卓逼迫求和等事迹,后因依附袁术卷入袁术与袁绍的政斗。\n191年(初平三年),孙坚应袁术要求征讨袁绍盟友荆州襄阳刘表、黄祖时战死,年仅三十七岁。\n\n统一江东\n孙坚死后,侄孙贲继承领导之位,投靠袁术。后孙坚长子孙策投身于袁术帐下,向袁术借兵马率兵攻占扬州。在袁术自行称帝后,孙策、孙贲等与其决裂,自立门户。孙策先后击败刘繇、许贡、严白虎、王朗等扬州割据势力,奠定孙吴开国基础。曹操控���的许昌朝廷拜其为讨逆将军,袭封乌程侯,又册封吴侯。建安五年(200年)夏,孙策被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袭击,不久伤重去世,时年二十六岁。\n孙策临终前命二弟孙权继位执掌江东。因孙策为汉臣,孙权也并非孙策子,故未得继承汉庭官位和吴侯爵位。孙权继承其兄遗志,在短时间内稳住了江东形势。其后孙权一方面镇压扬州境内的山越反叛,同时三征黄祖,谋求占领荆州和江夏。\n\n争夺荆州\n建安十三年(208年),荆州牧刘表死。曹操军也在这时南下征荆州。继任荆州牧的刘琮投降曹操。曹操在获得荆州之后,进一步谋划攻打孙权占据的江东。孙权派部下鲁肃到刘备处探索军情,鲁肃得知刘备欲投奔苍悟太守吴巨后,便劝说他改投孙权。于是刘备就派诸葛亮前往东吴会合孙权,在赤壁黄盖火烧敌船大破曹操三十万大军(后世称赤壁之战)。此后曹操退守北方,占据荆州北部的南阳郡、章陵郡、江夏郡局部及南郡局部地区即后来的襄阳郡。孙权派周瑜、吕蒙、甘宁、程普、韩当、周泰、蒋钦等将领攻占夷陵、江陵、部分武陵郡,及部分长沙郡即后来的汉昌郡。\n这一时期,刘备则去攻打荆州南部的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周瑜主张自江陵入蜀再夺取襄樊,也曾与吕范提出控制刘备,但鲁肃建议扶持刘备一同抗曹。周瑜死后,孙权听从鲁肃建议,将所占南郡及其周边的部分武陵郡、长沙郡借给刘备以及确认他分得荆南四郡,督导荆州,以希借助刘备的力量抵抗曹操在江陵一带的军事压力。同时在建安十五年,孙权取得了交州。在刘备取蜀之后,孙权向刘备索要长沙、零陵、桂阳,但刘备托辞拒绝,孙权遂派吕蒙夺取三郡。最后双方同意恢复盟友关系,以湘江为界,长沙、桂阳、江夏属孙权;零陵、武陵、江陵属刘备。主张结盟刘备的鲁肃死后,建安二十四年,刘备手下总管荆州的关羽作出一连串傲慢举动,其势力过大更让孙权感到威胁,乃至后悔当初听了鲁肃的建议。吕蒙向孙权提议袭击关羽,夺取江陵、襄阳和白帝城,分别由孙皎、吕蒙、潘璋把守,再派蒋钦巡江,全据长江,孙权部下也多建议夺取荆州。因此孙权向朝廷称臣,曹操答应割让汉南的襄阳等地给孙权,孙权派吕蒙趁关羽攻襄阳时夺取江陵、零陵、武陵、宜都等地,是为白衣渡江,并杀死败逃的关羽,至此刘备势力退出荆州,孙权受封为骠骑将军、假节、兼荆州牧、南昌侯。但吕蒙、孙皎、蒋钦也皆在此时病故。\n220年曹操死,势力由其子曹丕继承。因曹丕错判形势命曹仁火烧襄阳而去,襄阳为孙权所得。同年,曹丕篡位建立曹魏,东汉灭亡。曹丕随即以孙权未经自己许可就擅自夺取襄阳为由,派曹仁、徐晃夺回襄阳。次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而孙权也以刘璋为益州牧、周泰为汉中太守,并在三峡设立与刘备区划同名的固陵郡并以潘璋为太守,计划入蜀。刘备称帝后,即以复仇之名向孙权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先向曹丕称臣,沿用曹魏黄初年号,被封为大将军、吴王、使持节、督交州,兼任荆州牧,都武昌(今鄂州市),以避免两线作战。222年,刘备在猇亭秭归一带被吴镇西将军陆逊击败,几乎全军覆没。孙权也因面临曹魏进攻,与刘备互派使者讲和。刘备不久就驾崩于白帝城。刘备死后,掌权的蜀汉丞相诸葛亮遣邓芝出使吴国,孙权同意吴蜀恢复同盟。\n\n建立东吴\n由于孙权拒绝将儿子孙登派去曹魏做人质,于是断绝了与曹魏的短暂同盟,并自立年号黄武脱离与曹魏的臣属关系,导致曹丕先后三次对吴用兵曹丕伐吴,均被打退,占领了东吴数个县城,亦反被东吴收复蕲春。后曹休又在228年在石亭之战对吴用兵,亦遭陆逊、全琮和朱桓等人迎击而败死。\n\n孙权称帝\n黄龙元年(229年,魏太和三年,蜀汉建兴七年)四月丙申,孙权称帝,国号吴,改元黄龙,是为吴大帝,并派使者告知蜀汉。蜀汉官员多以孙权为僭越,但诸葛亮认为眼下应该联吴抗魏,如果追究孙权僭越只会让两国陷入长期战事,便派使者庆贺孙权称帝,并接受孙权在共同灭魏之后平分天下的约定;然蜀汉使者邓芝亦对孙权指出,一旦灭魏,两国必有一战。\n嘉禾二年(233年),孙权封割据辽东的公孙渊为燕王,派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领兵一万多人并送去金银财宝,加其九锡,欲立渊为燕王,然渊亦恐吴国无法及时支援又觊觎财物,便斩杀使者。同时数次攻打魏国,也削弱魏国兵力收取数城。次年诸葛亮死后,孙权以为曹魏要灭蜀汉,增兵巴丘助蜀汉���御,也准备一旦蜀汉败亡则与曹魏分割蜀汉的地盘。\n嘉禾六年(237年)公孙渊自立燕王,改元绍汉,建立燕国。次年正月向东吴称臣,但随即在八月被魏臣司马懿率兵平定,公孙渊战败身亡,燕国政权覆灭。\n赤乌四年(241年),孙权的长子孙登薨逝。次年孙权立最年长的在世皇子即三子孙和为太子,不久又封四子孙霸为鲁王,引发“二宫之争”,又称“南鲁党争”,朝中大臣亦分为两派。最终孙和被废,孙霸被赐死,最后七子孙亮被立为太子,其母潘淑被立为皇后。吴经此事件,非但皇室遭刑,而且举国分歧,埋下内部斗争的祸根。潘皇后意图效仿西汉吕太后临朝称制,结果被自危的宫女们所杀,一说此事亦系大臣背后指使。\n\n朝政多变\n252年,执掌江东五十二年的孙权驾崩,享年七十一岁。孙亮即位,改元建兴。由诸葛恪、孙弘、孙峻等辅政。孙弘谋害诸葛恪,诸葛恪在孙峻帮助下杀孙弘。253年,诸葛恪征淮南,惨败。诸葛恪被孙峻所杀,大权落入孙峻之手。孙峻逼死废太子孙和、孙登唯一在世儿子吴侯孙英、孙权幼女孙鲁育等。曹魏将领毌丘俭、文钦在寿春起兵讨伐权臣司马师兵败,寿春大量人口逃往东吴,孙峻趁机出兵淮南,却反被魏将诸葛诞追杀,留赞等阵亡。诸葛恪、孙峻都有进取徐州之意,都未果。\n256年孙峻病死后,事付从弟偏将军孙𬘭。孙𬘭处决重臣滕胤、吕据等。诸葛诞又在寿春起兵讨伐司马师的弟弟权臣司马昭,请求东吴相助,于是孙𬘭出兵三万,并封诸葛诞官爵。由于诸葛诞对魏吴边境的合肥新城要塞不再设防,合肥成为空城,一部分吴军因而得以进入寿春城。但魏将王昶据守夹石,江陵守将施绩和全熙遭其牵制,无法赴援。魏军又焚毁了吴军的粮食。孙𬘭见作战不利,归咎自家大将朱异并将其处斩,率军返回,诸葛诞也最终败亡,吴军也未能有效占领合肥等地。后孙𬘭又废孙亮为会稽王,改立其兄孙休为帝。不久孙𬘭三族又为孙休所杀,孙亮亦被孙休逼死。\n元兴元年(264年),孙休驾崩。这时蜀汉刚灭亡,吴军西进失利,交趾又叛吴降魏,东吴国内形势不稳,欲立一个较年长的君主。左典军万彧向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推荐孙和的长子孙皓即位。孙皓即位之初曾一度施行仁政,下令抚恤国内人民,又开仓振贫、减省后宫宫女、放生宫内多余珍禽异兽,一时被誉为明君。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其残暴一面逐渐开始显露,以致民怨不绝,幸赖陆抗、陆凯等大臣全力支撑国局。\n\n晋灭吴\n曹魏灭亡蜀汉后不久,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即代魏受禅称帝,建立晋朝,是为晋武帝。\n孙皓年间,东吴连年北伐,也取得收复交趾、在西陵之战中击退晋军平定叛将步阐之乱、孙慎掠夺江夏、汝南人口等军事成果,但胜少负多,终无力改变吴弱晋强的局面。\n274年,陆抗病死。咸宁五年(280年),晋武帝下令分六路大举伐吴。晋军势如破竹,晋将王浑、杜预、王濬和贾充等人相继击破吴将张悌、沈莹、孙震、张象、伍延、薛莹、胡冲和孙歆等人,夺取西陵、江陵、武昌等重镇,并绕过防御严密的濡须和东关而取道相对薄弱的历阳,吴国的长江防线快速崩溃。晋军水军也从益州顺江而下,东吴建平太守吾彦未能阻止。孙皓安排驻守交、广二州的军队也因路途遥远及遭遇郭马之乱而未能参战。\n此战中晋将杜预率领十万大军继续前次伐吴的攻势,孙皓紧急下令张悌率领七八千人抵御,杜预击溃了张悌大军,直逼建业。孙皓手下已无人为他卖命,自知大势已去。便等西晋大军攻来时,在石头城上宣布投降。至此,东吴灭亡,三国归西晋。吾彦及交州刺史陶璜、广州刺史滕修等得知东吴已经灭亡,也向西晋投降。\n吴国灭亡时,领州四、郡四十三、县三百一十三、户五十二万三千、吏三万二千、兵二十三万、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舟船五千余艘,后宫五千余人。\n\n疆域和行政区划\n政治\n东吴在政治上大体跟东汉相近,地方上仍实行州郡制,中央方面也是同样。唯一不同者,则是东吴受江南本地豪族影响,单是在朝朝臣,就有不少顾姓人士(如顾雍)、朱姓人士(如朱桓,朱然为丹扬郡人)、陆姓人士(如陆逊)和张姓人士(如张温),就是后世所称吴四姓,这些士族都是汉朝时长居江南的望族。\n东吴灭亡后,史学家张勃作《吴录》,以天命符瑞、谶纬等称东吴为正统,但未能与曹魏、蜀汉正统观抗衡。\n\n封爵的大臣\n受封者:112位\n\n获谥的大臣\n宰辅名列\n军事\n吴军以舟师为主,步兵次之。孙吴水军发达,在濡须口和西陵设有水军基地,在侯官(今福建闽侯)设有造船厂。其所造名为“长安”的战船,可载士兵千余人。其精锐军队有车下虎士、丹阳青巾军与交州义士等。孙吴还有设有山越兵、蛮兵、夷兵等少数民族部队。由于比较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孙吴除了有世兵制外,还有世袭领兵制。各将领所领军队算是其部曲,军队除了服从中央指挥参与战役,但还要为其将领提供其它耕种杂役等。在将领死后军队须继续听令将领之子或其弟等继承者。\n\n经济\n由于吴据处江南,而这一带在三国时还是人烟不稠密之地,孙权一登位后就设置农官,实行屯田。由于地处海边,吴国在造船和盐业都相当发达,甚至远超曹魏,同时海上贸易亦有所兴起。单是所生产的船只,高度已达五层,动辄可载数千人。\n孙吴所处的江南,社会经济起步较晚,在三国时还是人口稀薄之地。然而由于这里战乱较少,使得北方人民大量迁居,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孙权登位后设置农官,实行屯田制,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得到发展。纺织业方面,江南以产麻布出名,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省南昌市)的鸡鸣布名传千里。三吴出产“八蚕之绵”,诸暨、永安一带所产丝的质量很高。冶铸业以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为最发达,孙权曾在此地开采铜矿,打造兵器。孙吴在海盐(今浙江嘉兴海盐)、沙中(今江苏苏州常熟)设官员,来管理这两地的盐业生产;在建安郡(治所在今福建省福州市)设典船校尉,海船南抵南海、北达辽东。海上贸易亦有所兴起,孙吴的商业都市以建业(今江苏省南京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为主,其中番禺以国外贸易为主。\n\n人口\n孙权在早期即击败江夏太守黄祖,虏掠男女数万口。他建国后为了提升人口数,平定山越并以其“羸者充户,强者补兵”,并且骚扰淮南来获得人口。\n依据《三国志.吴书》有传,孙吴于222年改元黄武年间时,人口大概约二百八十余万,士兵二十四万人;在吴国强盛时期(252年)人口将近三百万,士兵约三十六万。\n\n文化\n文学\n孙吴作家有张纮、薛综、华核、韦昭等。张纮为孙权长史,与建安七子中的孔融、陈琳等友善。薛综为江东名儒,居孙权太子师傅之位。华核则是孙吴末年作家。\n韦昭善写史,著有《吴鼓吹曲十二曲》,内容为整部孙吴发展史,与缪袭的《魏鼓吹曲十二曲》南北相对。他又著有《吴书》55卷等。\n近年长沙也出土一批以纪录东吴史料为主的《三国吴简》,对于深入研究东吴的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司法制度及有关的典章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n\n宗教\n三国时期的佛教重镇,北方以洛阳为主,南方则为建业。孙吴方面,当支谦、康僧会先后入吴,受孙权推崇并支持发展。孙皓称帝时,本要毁坏佛寺,因康僧会说法感化,终而放弃。在蜀汉,佛教不是很兴盛,规模不大。\n\n艺术\n孙吴有很多擅长各种艺术的名士,时人称为吴国八绝。有吴范、刘惇、赵达、严武、皇象、曹不兴、宋寿和郑妪等人。例如严武擅下围棋,同辈中无人能胜,有“棋圣”之称。至于曹不兴则擅绘画、皇象则擅书法。\n孙吴曹不兴,擅长写生与绘佛画,被誉为“佛画之祖”,作品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等。他曾把五十尺绢连在一起,画一人像,心明手快,运笔而成。其作品富有立体感,世人有“曹衣出水”之称,号“曹家样”。孙吴吴王赵夫人,吴丞相赵达之妹,善于书法山水绘画,时人誉为“针绝”。她为孙权绘各国山川地形图,实开山水画之首。\n孙吴的著名碑刻有《天发神谶碑》、《禅国山碑》、《谷朗碑》等。其中《天发神谶碑》以圆驭方,势险局宽,气势雄伟奇恣。皇象擅小篆、隶书,尤精章草。流传作品有《急就章》、《文武将队帖》及《天发神谶碑》等。\n\n科技\n孙吴位于江南地区,水路发达,造船技术发达。其战船有的上下五层,有的还能容纳士兵三千人。\n\n外族\n在岭南地区有俚人,范围涵盖孙吴广州、交州及蜀汉益州南部。孙权也展开海上的发展,他派卫温、诸葛直泛海到夷洲(一说为台湾,一说为琉球)、亶洲补充人口,另派使臣到辽东、朝鲜半岛、林邑(今越南南部)、扶南(今柬埔寨)和南洋群岛等地沟通联系,这些都扩大孙吴在海外的影响力。大秦商人和林邑使臣也曾到达吴都建业。\n\n君主列表\n脚注\n\n世系图\n注释\n参考文献\n《三国志》,陈寿著,裴松之注\n���后汉书》,范晔著\n柿沼阳平:〈孙吴货币经济的结构和特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三国吴兵考”,陶元珍著,载《燕京学报》第13期,上海书店,1983年影印本"} +{"doc_id": "2493", "title": "长崎县", "text": "长崎县(日语:长崎県/ながさきけん Nagasaki ken */?)是日本九州岛西北部的县,县厅所在地是长崎市。长崎县的管辖范围包括九州本岛的部分和九州西北部海域的对马岛、壹岐岛和五岛列岛等离岛。“长崎”这一地名来自于“长岬”之意(“崎”和“岬”在日语中发音相同)和古代在这里居住的长崎氏。长崎县唯一的陆上邻县是佐贺县,在令制国时代两县都属于肥前国。长崎县的海岸线地形极为复杂。虽然长崎县的面积只排名日本第37位,但是海岸线长度却达4,195公里,占日本海岸线总长度的12%,高居日本所有一级行政区首位。\n在日本锁国时期,长崎是日本唯一获得幕府承认的与西洋进行贸易的窗口,因此长崎县是日本基督教信仰比例最高的地区,天主教会在长崎单独设有长崎总教区。靠近朝鲜半岛和中国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得长崎也受到东亚大陆文化的影响较强。长崎新地中华街是日本三大中华街之一。对马则是江户时代时获得幕府承认的和李氏朝鲜进行贸易的据点。长崎县地形多山,人口多集中在沿海的狭小平地,加上多离岛这一特点,使得海运和空运在长崎县交通中有重要地位。长崎县的佐世保市在二战之前是日本海军四大镇守府之一的佐世保镇守府所在地,现在也是重要的军港。\n\n历史\n旧石器时代\n长崎县的旧石器时代遗迹有佐世保市的福井洞窟、泉福寺洞窟;云仙市的百花台遗迹群;平户市的日之岳遗迹等地。长崎县内的绳文时代代表性遗迹则有南岛原市的原山支石墓群、谏早市的有喜贝冢、五岛列岛的白滨贝冢等地。\n\n弥生时代\n弥生时代之后,这里开始开始出现稻作农耕文明。长崎县内的壹岐、对马等地因为位于亚洲大陆文化传入日本的路径,而发现了众多金属器文物。甚至在史籍《魏志倭人传》中,已经出现“对马国”、“一支国”的地名,这也是最早的有关长崎县的文献记录。长崎县本土的主要弥生时代遗迹有平户市的里田原遗迹。壹岐岛的原之辻遗迹被考古学界认为就是魏志倭人传中的一支国。\n公元4世纪以后,九州岛北部开始进入大和王权的势力范围之内。今天的长崎县内最早的前方后圆坟遗迹出现在5世纪前期。壹岐岛是长崎县内古坟最多的地区,其中双六古坟是长崎县最大的前方后圆坟。\n\n飞鸟时代与大化革新\n进入飞鸟时代后,日本在白村江之战中不敌唐朝新罗联军,为防备来自朝鲜的进攻而在对马、壹岐修筑防御工事。大化改新之后,长崎县本土部分和五岛列岛是肥前国的一部分、对马岛属于对马国、壹岐岛属于壹岐国。《肥前国风土记》是各令制国风土记中保存状况较好的五部风土记之一,是贵重的历史资料。\n\n奈良时代与平安时代\n在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由于靠近大陆的地理位置,对马、壹岐多次遭到外敌入侵,其中规模最大的是11世纪初期的刀伊入寇。但另一方面,长崎县在当时也是前往东亚大陆的交通要道。遣隋使和早期的遣唐使均曾通过对马、壹岐后登陆朝鲜半岛这一路线东渡唐朝。日本和新罗关系恶化之后,遣唐使改为经由平户等九州西海岸港口渡海前往唐朝、后更从五岛列岛出发直接渡海。平户也是宋日贸易的重要据点之一。\n平安时代末期,武士阶级开始成为各地新的统治者。长崎地区实力最强的武士团松浦党在坛之浦之战是平家水军的主力。镰仓时代时,武藤氏出任肥前国守护一职,但并未控制肥前国全境。1274年(文永11年)和1281年(弘安4年),蒙古和高丽军队曾袭击对马、壹岐、鹰岛等岛屿。肥前国在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时长期处于群雄割据状态,加上靠近朝鲜半岛和中国的地理位置,因此成为倭寇的温床。1419年(应永26年),李氏朝鲜曾派兵攻打对马的倭寇根据地(应永外寇)。\n\n日本战国时代\n日本战国时代时,长崎地区主要大名有岛原半岛的肥前有马氏、彼杵地方的大村氏、松浦地方的平户松浦氏、五岛列岛的宇久氏、对马的宗氏。1550年(天文19年),葡萄牙船舶停靠平户。天主教传教士方济·沙勿略也曾在这一年到访平户,开启了长崎地区南蛮贸易和天主教传播的历史。当时进行南蛮贸易的交换条件是允许天主教传教。有马氏、大村氏、松浦氏均允许天主教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传教,使得西洋文明开始在长崎地区���地普及,天主教信徒也大幅增加。大村纯忠和有马晴信更接受洗礼,成为吉利支丹大名。\n1570年,(元龟元年),大村纯忠将长崎浦开放给葡萄牙人作为贸易港。开港之后长崎迅速发展,成为长崎地区的最大城市之一。1587年(天正15年),丰臣秀吉平定九州全境,并将长崎划为直辖地。丰臣秀吉在平定九州后虽然发布伴天连追放令,但最初对天主教管制并不严苛,直到1597年(庆长元年)当局下令处死长崎的26名天主教信徒(日本二十六圣人)后才对天主教开始强力镇压。\n\n江户时代\n江户幕府成立之后,长崎地区仍然维持了平户藩、平户新田藩、岛原藩、对马藩、福江藩、大村藩等诸小藩并存的局面。江户时代的长崎县内分为1幕府领、6藩、5领,局势极为复杂。1612年(庆长17年)冈本大八事件之后,德川家康更发布禁教令,对天主教严加镇压。在江户时代初期,平户和长崎都是获得幕府许可的贸易据点。1637年(宽永14年),岛原藩爆发岛原之乱。幕府将这一事件定性为天主教徒的一揆,对天主教的镇压更加严厉,并开始实施锁国政策。1641年(宽永18年),幕府驱逐居住在长崎的葡萄牙人,并将平户的荷兰商馆迁到长崎,获得幕府许可与西洋进行贸易的地点集中到长崎一地。另一方面,长崎地区在江户时代仍有众多天主教信徒在私下信仰天主教。现在长崎县的天主教信徒比例仍然大幅高于日本平均水准。\n在锁国时代,宗氏的对马藩是江户时代日本唯一获得幕府许可和朝鲜半岛进行贸易的地点,加上长崎是日本对西洋和中国贸易的据点,因此长崎县内有两个获得官方许可的贸易据点。因长崎地位重要,被幕府列为直辖地。长崎的荷兰人在当时都被集中居住在出岛,以便于幕府监视并和日本人隔离。并且在元禄时期,原本允许散居的中国人也开始被集中居住在唐人屋敷。元禄年间的长崎人口有约6万人,其中有1万人是中国人。江户时代的长崎不仅是贸易中心,更是兰学等西洋文化、学术流入日本的窗口。与长崎相对,平户、岛原等地在江户时代则是城下町,但规模相对较小。1792年(宽政4年),岛原火山喷发,当地农业受到严重打击。\n\n长崎县的成立\n1858年(安政5年)安政条约签订之后,长崎成为开港五港之一。1868年,长崎奉行河津祐邦在听闻幕府军在鸟羽伏见之战中战败之后出逃。九州各藩藩士和当地的有力人士决定设立长崎会议所,管理长崎政治。江户幕府崩溃之后,政府成立长崎裁判所,后改为长崎府。1869年,长崎府改名为长崎县。1871年8月,日本实施废藩置县,各藩均改为县。同年11月,新成立不久的岛原、平户、大村、福江四县和长崎县合并。此后长崎县辖区范围还经历过多次扩大,更在1876年合并佐贺县全县,范围相当于肥前、壹岐、对马三国。1883年,佐贺县再次独立,长崎县确立了现在的辖区范围。\n长崎县是日本最早开始产业近代化的县之一。长崎造船所是日本重工业的发祥地之一。高岛煤矿在官营时期年产量达6.9万吨,一度占日本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长崎市自明治后期开始是日本主要重工业都市和与中国之间的贸易据点之一,在1923年开通至上海的航线,有“长崎县上海市”之称,可见长崎经济和中国的密切关系。佐世保市在1880年代被选为日本海军的四大军港之一,从一个渔村迅速发展为军港都市,在甲午战争时扮演了重要角色。1898年,长崎和佐世保两地都开通了铁路。1930年代后,随著日本国内战争气氛日益高涨,长崎县内产业也日益军事化,重工业地位更加提升。1942年,武藏号战舰在长崎市竣工。太平洋战争后期,长崎县也开始遭到空袭。1945年6月28日至29日,美军对佐世保市进行大空袭,超过1,200人遇难。同年8月9日,美军在长崎市的浦上地区投下原子弹,造成73,884人遇难。\n\n长崎县在二战之后一度被盟军占领,并进行了实施普选制度、土地改革、学制改革等重大改革。长崎县在1950年代初期进行了市町村的大规模合并,县内市町村数在1956年减少到8市83町村。长崎县经济也在战后快速复兴,长崎造船厂一度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厂。佐世保市经济同样以造船业为主,使得造船业在战后长崎县工业中占有中心地位。多山和多离岛的地形特征使得交通是制约长崎县发展的原因之一。长崎县在1960年代开始兴建离岛机场和离岛桥梁,使得离岛地区的交通有很大改善。长崎县在20世纪后半发生过两次大洪水。1957年的谏早豪雨的降水量达976毫米,导致683人遇难。1982年的长崎大水害的降水量达572毫���,导致294人遇难。平成时代之后,长崎县先后完成了西九州自动车道、长崎自动车道、生月大桥、大岛大桥、长崎出岛道路、女神大桥等大型工程,县内交通有进一步改善。但另一方面,长崎县亦面临重工业萧条、离岛地区人口逐渐减少等严峻课题。\n\n地理\n长崎县位于九州西北部,东西宽213公里,南北长307公里。长崎县按地形可以分为西彼杵、长崎、北松浦半岛、平户;五岛、壹岐、对马;多良岳、岛原半岛三个地区。长崎县本土包括了北松浦半岛、西彼杵半岛、长崎半岛、岛原半岛四个半岛,佐世保市、大村市、长崎市、岛原市是四个半岛的中心城市。长崎县地形最大的特征是海岸地区多是曲折的谷湾式海岸,因此海岸线极为复杂。长崎县三面环海,只有东面的佐贺县一个陆上邻县。长崎县的海岸线全长达4,195公里,在日本所有的县中高居首位。\n长崎县内地形面积比例是山地63.2%(日本平均值60%)、丘陵10.9%(日本平均值11%)、台地13%(日本平均值16%)、低地12.9%(日本平均值13%)。由于这一比例和日本平均值非常接近,因此有“日本列岛的模型”之称。长崎县内主要平原有谏早平原、大村平原、长崎平原等,都是小规模平原。长崎县虽然多山,但除了多良山系和云仙山系之外县内并无标高超过1,000米的山峰。县内最高峰是云仙岳的平成新山,标高1,483米。长崎县内火山活动活跃,云仙岳和多良岳都是大型层状火山。其中云仙普贤岳更在1990年代初期至中期长期有喷发活动,是日本战后最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之一。长崎县的河川受地形限制而大多短小湍急,县内较大河川有本明川、相浦川等。\n据海上保安厅的统计,长崎县岛屿数多达971个,数量高居日本首位,占长崎县面积的45%。长崎县的岛屿中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岛屿有594个,有人岛有72个。距离长崎县本土较近的主要离岛有平户岛、生月岛、的山大岛、伊王岛、鹰岛等岛屿。长崎县外海的离岛可以分为对马岛、壹岐岛和五岛列岛三个部分。壹岐岛本岛和属岛面积共有139平方公里,全岛是平坦的熔岩台地。自该岛出发可乘坐高速船在一小时内到达福冈市。对马岛面积698平方公里,是长崎县面积最大的岛屿。对马也是日本距朝鲜半岛最近的领土,距离釜山市只有40公里。五岛列岛由中通岛、若松岛、奈留岛、久贺岛、福江岛五个主岛和约200个属岛构成,面积638平方公里。五岛列岛在古代是日本距中国最近的地点,因此是遣唐使的出发地和倭寇的根据地。近世时则以基督教文化而著称。\n\n长崎县拥有两个国立公园和两个国定公园。云仙天草国立公园以火山景观为主,是日本首批国立公园之一。西海国立公园地形变化丰富,以外洋性多岛海景观著称。壹岐对马国定公园和玄海国定公园则均拥有谷湾式海岸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特色。\n\n气候\n按柯本气候分类法,长崎县属于副热带湿润气候。由于长崎地形县多山,因此即使相隔不远的两地在同一时间也可能天气有较大差异。长崎县气候受对马暖流的影响较强,年平均气温约有15至16℃,年降水量约有2,000毫米,气候温暖湿润且温差较小。2014年,长崎县的全年降水量有2,134毫米,排名日本第11位。年平均气温有17℃,排名日本第五。长崎县的降水主要分布在梅雨时期和台风过境时期,梅雨末期时偶尔会有集中豪雨发生。长崎县在冬季则受季风影响而多阴天,和日本海侧气候有相似之处。偶有降雪但少有积雪。长崎县南部地区比北部地区气候更加高温多雨。北部地区虽然夏季比南部地区凉爽,但冬季也较为寒冷。\n\n行政区划\n在平成大合并之前,长崎县原有79市町村(8市70町1村)。经过平成大合并之后,自2010年3月31日开始,长崎全县市町村数量已减少至21市町(13市8町)。长崎县北部地区有松浦市、平户市、佐世保市、西海市四市,北松浦郡的佐佐町,东彼杵郡的东彼杵町、川棚町、波佐见町。县央地区有谏早市、大村市两市。岛原地区有岛原市、云仙市、南岛原市三市。长崎地区有长崎市和西彼杵郡(时津町、长与町)一市一郡。离岛地区中,壹岐和对马是一岛一市(壹岐市和对马市),五岛列岛则分为五岛市、南松浦郡的新上五岛町、北松浦郡的小值贺町、最北端的宇久岛属于佐世保市。\n\n人口\n1920年日本首次人口普查时,长崎县有人口1,136,182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1940年时,长崎县有人口1,370,063人。1960年时,长崎县人口达到176万人的峰值,此后开始减少,比日本总人口开始减少的时间早了47年。2020年7月1日时,长崎县有人口1,313,322人,比峰值减少了约45万人。离岛地区在2010年时的人口更不到1960年的半数,只占长崎县总人口的不到一成。长崎县长期是人口外流县,特别是以1960年代至70年代的煤矿关闭期的人口外流情况最为严重。而县内其他城市流出的人口未流入长崎市而是流入其他地区也是扩大长崎县人口减少幅度的主因之一。长崎县人口的社会减少率高居日本第三位。老龄化和少子化也是导致长崎县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长崎县自2002年开始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负数。但长崎县的总和生育率长期以来高于日本平均值。2014年,长崎县的总和生育率有1.66,排名日本第三。\n\n政治\n1996年日本导入小选举区制之后,在众议院选举中,长崎县被划分为4个选举区。这四个选举区中,长崎县第1区因重工业工人较多而曾是民主党较具优势的选区,其他三个选区均是自民党优势的选区。在2009年众议院选举时,民主党曾在长崎县的四个选区中取得全胜。但在2012年众议院选举和2014年众议院选举时,由于民主党的支持率长期低迷,自民党连续两次垄断长崎县内四个选区的议员。2017年众议院选举时,希望之党候选人在长崎县1区当选,其它3个选举区则由自民党候选人当选。2021年众议院选举延续了长崎1区由非自民势力、其它3个选举区由自民党当选的局面。在2024年日本众议院补选时,立宪民主党的山田胜彦当选长崎县第3区的众议院议员。\n在参议院选举中,长崎县属于长崎县选举区,共有2名议员。目前自民党垄断了长崎县选举区的参议院议席。\n长崎县战后历任知事都是由中央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交替当选。现任长崎县知事是中村法道,他是首位长崎县厅出身的知事,在2010年首次当选并在2014年和2018年顺利连任。长崎县议会共有46名议员,其中自民党·县民会议是最大党派,有17名议员。2015年度,长崎县财政收入有7,072亿日元,财政支出有6,891亿日元,略有实现财政盈余。但长崎县的财政力指数只有0.32,远低于日本平均水准。\n长崎县的佐世保港是日本最重要的军港之一,不仅海上自卫队设有基地,美国海军也有佐世保海军基地。佐世保地方队是海上自卫队的地方自卫队之一,主要任务是警戒监视对马海峡和防卫琉球群岛。\n\n经济\n2014年代,长崎县的县内生产总值有43,103亿日元。人均县民所得有235.2万日元,相当于日本平均值的82%。就产业构造来看,第一产业占长崎县经济总量的2.6%、第二产业占16.2%、第三产业占80.1%。长崎县第一产业和政府服务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幅高于日本平均,而制造业和信息通信业的比重则大幅低于日本平均。\n\n第一产业\n由于多山的地形限制,长崎县耕地面积比例较低。2015年,长崎县耕地面积有49,100公顷,占县总面积的11.9%。总农户数则有33,802户。2015年,长崎县农业生产额有1,553亿日元,排名日本全国第22位和九州第五位。就生产金额来看,肉牛是长崎县最主要的农产品,其次是马铃薯、水稻、家猪、草莓。2015年时,长崎县以上农产品的生产金额都超过100亿日元。长崎县枇杷的产量是日本第一,马铃薯排名日本第二,草莓排名日本第三。芦笋、洋葱、大白菜、凸顶柑等农产品的产量也是日本前列。长崎县森林面积有242,199公顷,森林覆盖率有58.6%,林业生产额在近年约有60亿日元。多岛的地形和复杂的海岸线使得长崎县有众多渔港。2014年,长崎县的捕捞渔业和养殖渔业的总渔获量超过26万吨。长崎县渔业的生产量和生产金额都是日本第二,仅次于北海道。就鱼种来看,以日本竹䇲鱼、白腹鲭、鲣鱼、金枪鱼、𫚕鱼、鱿鱼等鱼种最为突出。长崎县的日本竹䇲鱼、真鲷的生产量是日本第一。\n\n第二产业\n2014年,长崎县工业品生产金额有15,625亿日元,其中输送用机械的比重最高,其次是电子设备、食品、泛用机械。这四个行业均占比超过10%,合计占比超过七成。就区域分布来看,长崎市曾长期是长崎县内工业生产额最高的市,但在2014年已被谏早市略微超过,两市合计占全县工业品生产额的过半数。佐世保市和西海市则分居三、四位。造船业是长崎县最具传统的制造业。三菱重工业长崎造船所设立于1857年,是日本历史最古老的造船厂,生产过众多大型舰船。但近年由于世界造船业极为低迷,三菱造船所也出现严重亏损,连带影响长崎县经济。近年三菱造船所积极开拓发电机生产等新领域以摆脱低迷。造船业也是长崎县第二大城市佐世保市的重要产业。佐世保重工业的前身是佐世保海军工厂,1962年生产了当���世界最大的液货船,是佐世保最大的造船企业。大岛造船所设立于1973年,是大岛町(现西海市的一部分)在煤矿关闭之后积极吸引企业投资后设立的造船企业,主要生产散货船。位于长崎县中部的谏早中核工业园和大村高科技园则是长崎县主要的高科技产业集中地区,吸引索尼等企业投资设厂。2009年,长崎县在波佐见町新建了工业园,并吸引佳能在此设厂。发达的渔业使得长崎县的水产加工业生产金额在日本也居于前列。\n矿业在长崎产业近代化历程中有重要作用。长崎市的高岛煤矿是日本首个使用蒸汽机开采的煤矿。端岛又名军舰岛,是长崎县的海底煤矿开采中心之一,在鼎盛时期兴建了日本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公寓,并有超过5.000人在岛上生活。然而1960年代之后,随著能源革命的进展,长崎县的煤矿急剧减少,1974年时已只剩高岛煤矿和池岛煤矿两个煤矿。2001年,池岛煤矿关闭,长崎县内已没有仍在开采的煤矿。\n\n第三产业\n长崎县内有两家地方银行。十八银行的总部位于长崎市,是日本的第十八家银行,以长崎县南部为主要营业范围。亲和银行的前身是设立于1897年的第九十九国立银行,总部位于佐世保市,以长崎县北部为主要营业范围。两家银行计划在2018年合并。2014年,长崎县的商品销售额有27.878.33亿日元,其中批发业占51.8%,零售业占48.2%。就地区分布来看,长崎市的商品销售额占长崎县总额的近四成,其次是佐世保市的22.5%,谏早市则占一成。虽然长崎市、佐世保市等城市因多山的地形限制而难以兴建郊外型大型购物设施,使得市中心商店数较多,但长崎县也同样存在人口减少和购物行动外流导致的市中心地区空洞化问题。日本最大的电视购物企业之一Japanet Takata总部位于佐世保市。长崎县观光资源丰富,观光业在长崎县经济中有重要地位。2018年,来访长崎县的观光客数达3,550万人(其中1,502万人在长崎县住宿),连续两年创出新高纪录,并为长崎县带来3,778亿日元的消费。长崎市地区和西彼地区是长崎县内观光客最多的地区,其次是长崎县西北部的佐世保地区。\n\n文化\n方言\n长崎县的方言属于九州西北部的肥筑方言。长崎县多山的地形使得古代各地往来不便,加上在江户时代分为多个小藩,使得县内各地方言差异较大。长崎县本土地区的方言可以分为中南部本土方言(以长崎方言为代表)和北部本土方言(以佐世保方言为代表)。离岛地区则分为南部离岛方言(五岛列岛方言)和北部离岛方言(包括壹岐方言、对马方言)。中南部本土方言使用二型式重音。北部本土方言则使用无重音,和佐贺县西部方言有较多类似之处。中南部本土方言和北部本土方言在文法和词汇上也有若干不同。南部离岛方言在语音上的特征之一是语尾促音、拨音较多,在重音上和北部本土方言相同。北部离岛方言在重音上和福冈县西部的筑前式重音相似,文法上和长崎县内其他地区差异较大。\n\n文学\n长崎县出身的著名作家有以描绘都市青年生活著称的吉田修一;著有芥川奖得奖作品中销量最高作品《无限接近透明的蓝》的村上龙;芥川奖得主森敦、野吕邦畅、青来有一;直木奖得主白石一郎;日裔英国人作家,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等人。以长崎县为舞台的文学作品有远藤周作的巨作《沉默》、司马辽太郎的《龙马来了》等历史小说、著名歌剧《蝴蝶夫人》等。\n\n饮食\n长崎县的饮食文化受到很强的西餐和中餐影响,当地盛行的卓袱就是一种融合了中餐和西餐的宴会饮食。强棒面和皿乌冬是长崎市的两大代表面食,均由著名中餐厅四海楼初代店主陈平顺发明于19世纪末期。土耳其饭是一种长崎特色的日式西餐,做法是在米饭上浇酱汁,配以猪排和义大利面。卡斯特拉则是长崎市具代表性的甜点,起源于古代西班牙的面包,已有400年以上的历史,现已成为日式西点的代表。佐世保市因战后美军的进驻而形成了独特的汉堡包文化。佐世保汉堡是日本最具地域特色的汉堡之一。五岛乌冬使用飞鱼煮出的汤作为底汤,是日本三大乌冬之一。此外长崎县还有具雑煮等独具乡土特色的菜肴。\n\n节庆活动\n供日是九州地区神社秋祭的总称。长崎供日是长崎市镇西大社诹访神社的祭礼,于每年10月7日至9日举行,和博多供日及唐津供日并称三大供日,是长崎市最大的节庆活动。长崎供日以奉纳舞而著称,并有“龙舞”“太鼓山”“阿兰陀万才”“御朱印船”等融合了葡萄牙、荷兰、中国、越南等国文化的节目,被列入指定重要无形民俗文化财加以保护。佐世保供日则于每年11月1日至3日举行,是龟山八幡宫在秋季的例祭。精灵流是流行于长崎县各地在盂兰盆节期间缅怀祖先的民俗活动,其中的放鞭炮等部分同样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佐世保市在举行精灵流的同时还举办水灯会\n\n媒体\n长崎新闻是长崎县唯一的地方报纸总部位于长崎市,日发行量达18万份,是长崎县内发行量最多的报纸。长崎县内有NHK长崎放送局、日本新闻网的长崎放送(NBC)、日视新闻网的长崎国际电视台(NIB)、全日本新闻网的长崎文化放送(NCC)、富士新闻网的长崎电视台(KTN)五家电视台和FM长崎一家FM广播电台(NHK长崎放送局和长崎放送也制作播出广播节目)。\n\n体育\n长崎成功丸是唯一一家主场设在长崎县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由Japanet Takata出资创办,主场比赛大多在长崎县立综合运动公园田径场进行,现在参加J2联赛。长崎县内的主要体育设施有位于谏早市的长崎県立総合运动公园、长崎县营棒球场等。\n\n教育\n长崎大学成立于1949年,前身包括了长崎医科大学、长崎医科大学附属药学専门部、长崎经济专门学校、长崎师范学校、长崎青年师范学校、长崎高等学校,是长崎县唯一的国立大学。现在长崎大学是一个拥有九个学院(多文化社会学院、教育学院、经济学院、医学院、牙医学院、药学院、工学院、环境科学院、水产学院),超过9000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长崎县立大学是长崎县唯一的公立大学,前身是成立于1902年的长崎县立高等女学校。2008年,长崎县立大学和县立长崎西博德大学合并,使得现在长崎县立大学拥有佐世保市、长与町两个校区。长崎县立大学有经营学院、地域创造学院(位于佐世保市)、国际社会学院、信息系统学院、看护营养学院(位于长与町)五个学院。长崎县还有活水女子大学、长崎卫斯理扬大学、长崎外国语大学、长崎纯心大学、长崎国际大学、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六所私立大学。\n\n交通\n长崎县内铁路交通主要由九州旅客铁道(JR九州)承担,但也有岛原铁道、松浦铁道、长崎电气轨道三家私铁公司。JR九州在长崎县内有开通于2022年9月23日的西九州新干线、连接鸟栖站和长崎站之间的长崎本线、连接江北站和佐世保站之间的佐世保线、自早岐站至谏早站之间的大村线四条路线。其中西九州新干线、长崎本线和佐世保线是连接长崎县和外县的铁路大动脉,大村线则是长崎县内南北方向的主干道。往返于长崎站及博多站之间的特急列车“鸥号列车”和往返于佐世保站及博多站之间的“绿号列车”是长崎县主要的铁路联外交通方式。行驶在长崎站和佐世保站之间的滨海快线则是长崎县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就乘客数来看,长崎站、谏早站、佐世保站是长崎县内客流量最大的车站。现在JR九州正在兴建武雄温泉车站至长崎车站之间的西九州新干线(武雄温泉车站至新鸟栖车站区间则使用轨距可变列车行驶),竣工之后将大幅改善长崎和博多之间的铁路交通。岛原铁道经营有岛原半岛的岛原铁道线一条铁路路线。松浦铁道经营有西九州线一条铁路路线,该路线也是日本最西端的普通铁路。长崎电气轨道经营长崎市内的路面电车系统,共有四条路线,是长崎市内重要的公共交通手段。\n\n长崎县内有西九州自动车道、长崎自动车道两条高速公路,并且还有长崎出岛道路、川平收费公路、西海珍珠线、长崎女神大桥道路等多条收费公路。长崎县内各城市之间的巴士以及开往外县的高速巴士主要由长崎自动车、长崎县交通局、九州急行巴士等企业运行。\n海运和空运是往返长崎县本土和各离岛之间的主要交通方式。壹岐岛和对马岛和九州本土之间的渡轮航线主要开往福冈市。五岛列岛和九州本土之间的渡轮航线则主要开往长崎市。岛原半岛和熊本市之间也有渡轮运行。长崎县内有长崎、对马、福江、壹岐、上五岛、小値贺六个机场。长崎机场位于大村市,开业于1975年,是日本首个海上机场,跑道长3,000米。现在长崎机场有前往东京、伊丹、关西、神户、名古屋、那霸、对马、福江、壹岐机场的定期国内航线和上海、首尔的定期国际航线。2016年,长崎机场的乘客数超过296万人,在日本的机场中排名第13位。长崎县另外的五个机场都是离岛机场。其中对马机场和福江机场都运行有飞往长崎、福冈机场的航班。壹岐机场运行有前往长崎机场的定期航班。上五岛、小値贺机场现在没有定期航班。\n\n观光\n靠近东亚大陆的地理位置使得长崎县���古代是外国文化进入日本的窗口,多国文化交汇的长崎县也因此拥有众多风格各异的建筑。平户市的荷兰商馆始建于1609年,是政府承认的史迹。现在平户荷兰商馆正在进行修复工程,期待能重现17世纪时的风貌。长崎市的东山手和南山手地区是重要传统的建造物群保存地区。哥拉巴园集中了众多兴建于19世纪后期的西洋式住宅。其中兴建于1860年代的旧哥拉巴住宅是日本历史最古老的现存木造洋馆,在当时是英国商人汤玛士·布雷克·哥拉巴的邸宅。长崎市内还有旧长崎英国领事馆、旧香港上海银行长崎支店等西洋式建筑。江户时代的外国人居住区出岛也有部分建筑得到复原。长崎市内还有多座中国风格的建筑。崇福寺、福济寺、兴福寺并称为长崎三福寺,其中崇福寺的第一峰门和大雄宝殿是日本国宝。眼镜桥由明代渡日高僧默子如定修建,以其独特的外观而著称。长崎市现在还有日本三大中华街之一的长崎新地中华街(另外两个是横滨中华街和神户南京町)和孔子庙。长崎市的夜景享有很高评价,和札幌市、神户市并列为“日本新三大夜景都市”。\n\n岛原半岛地区因火山活动频繁而被列入地质公园。火山活动也使得岛原温泉是长崎县内主要温泉度假地之一。位于佐世保市郊区的豪斯登堡是一个模仿荷兰城市风格的主题乐园,开园于1992年,是日本面积最大的主题乐园。近年豪斯登堡新设立了游戏博物馆、完全由机器人提供服务的宾馆、体检设施、夜景等娱乐设施,游客人数也有明显增加。\n长崎县是日本最早接受天主教的地区,教堂密度和天主教信徒比例也较高,即使在天主教被严加镇压的时期也有众多隐蔽基督徒。长崎的教会群和基督教关联遗产在2018年登录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崎市的大浦天主堂兴建于1865年,是日本现存天主教建筑中历史最古老的一座,在1953年被列入日本国宝。佐世保市的黑岛天主堂使用了40万块砖兴建,被列入重要文化财。五岛列岛的堂崎天主堂是禁教令被废除之后在五岛列岛兴建的第一座教堂,是五岛第一座西洋式建筑。\n\n注释\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n官方网站 \n长崎县观光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维基导游上有关长崎县的旅行指南"} +{"doc_id": "2496", "title":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text":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拉丁字母: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马其顿语:Социјалистичка Федератив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斯洛维尼亚语:Socialističn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是一个存在于1945年至1992年的巴尔干社会主义国家联邦,由马其顿、塞尔维亚、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6个社会主义共和国所组成,首都为贝尔格勒。南斯拉夫为多民族国家,政府奉行联邦制,由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一党执政。由于该国承袭有“第一南斯拉夫”之称的南斯拉夫王国,因此另有别名“第二南斯拉夫”。\n该国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轴心国武装侵略而灭亡的南斯拉夫王国。在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占领期间,原南斯拉夫境内出现反抗势力,其中一支为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所领导的共产党游击队,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西方盟军认可其为领导南斯拉夫抗战的盟军,开始大量军事增援,狄托的共产党政权成为了该国的政府代表之一。1945年3月,南斯拉夫由当时的流亡政府和狄托领导的“民族解放委员会”组成联合政府,同年11月29日,狄托排除与整肃了其他政党,建立完整的共产党一党制政权,并将国号立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4月7日,新宪法生效,又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冷战期间,在狄托领导下的南斯拉夫走上了与其他东欧国家不同的路线,不但有著偏向自由化的经济体制、政治气氛与言论自由,也不参加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苏联为首的华沙公约组织两大军事联盟,反而与印度、埃及、印尼和拉丁美洲国家创立了不结盟运动组织,并拥有领导地位。\n1980年代至1990年代,随著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衰退、民族主义的复活与东欧剧变,南斯拉夫各组成国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民族间的不和及分裂,伴随著暴力的排斥其他民族的行为逐渐升级。在此之后,南斯拉夫联邦走向解体。新国家从南斯拉夫的6个国家联盟中陆续独立出来,之间因民族问题产生了一系列的暴力冲突,并发展为南斯拉夫内战。时至1992年,除了塞尔���亚和黑山之外,其他加盟国均退出南斯拉夫联邦,剩下的两国则组建成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宣告终结。2008年后,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分裂出北马其顿、塞尔维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六个受联合国承认的国家,而他们在联邦中本来就是有限主权的国家,而科索沃(原为自治省)只得到部分国家承认。\n\n历史\n南斯拉夫共产党的兴起\n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诞生与该国的共产党有紧密的关系,十九世纪末,曾留学于西欧和俄国的学生、技术工人和艺术家将社会主义思想带入南斯拉夫,并开始展开政治活动。1917年,俄罗斯帝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鼓舞了塞尔维亚社会民主党联合其他社会主义组织,于1919年4月20日组成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工人党(共产党人)”。1920年6月,该组织再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以苏联作为效法对象拟定未来国家的政府形式。除了透过正常的集会游行争取选票外,共产党人亦煽动工人罢工、暗杀政府要员等非法活动,并渗透至军队与工会之中,南国政府宣布共产党非法,并加以镇压,在国王亚历山大一世于1929年起开始实施个人独裁后,南共自1929年的3,000名党员一度降至1932年的200名,受到几近致命的打击,一度沈寂下来。然而到了1933年,全欧洲受到了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的威胁,南斯拉夫共产党而后宣布放弃派系分别,联合任何反法西斯组织加以对抗,党活动再度活络了起来,还曾加入“国际旅”远征西班牙内战为其左翼政府作战。然而在这时候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开始了政治迫害的“大清洗”,数位与莫斯科关系密切的南斯拉夫共产党的要员都遭到不同程度的处置,有许多人无故失踪或被处决,共产党又变回解体的状态。1937年,斯大林任命约瑟普·布罗兹·铁托为南斯拉夫共产党总书记,负责改组其组织,共产党因此开始复苏。\n1941年,南斯拉夫王国被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军入侵,国家遭德国、义大利、匈牙利和保加利亚军队分别占领,政府流亡至伦敦。尔后,南斯拉夫人民开始进行武装抗战,是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战争”。南斯拉夫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游击队组织,主要为狄托领导的组织—“游击队”(后期改名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与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的“切特尼克”。切特尼克虽反轴心国,亦反共产党,且米哈洛维奇认为冒险反抗轴心军,不如储备力量、伺机反击,另外,它们也对南斯拉夫境内的混乱有所加剧,并以塞尔维亚人的利益优先,不惜采取诸多民族主义的恐怖手段,大战后期更是将枪口转向狄托的部队,遂不被西方国家所承认为对抗轴心军的同盟国,失去大量的支援。在四年多的抗战里,狄托将大量旧势力、政治对手肃清,建立由共产党人控制的政府机构,而民族解放军人数也大幅提升,至1945年时已有80万人之众,轴心军撤出南斯拉夫后,狄托的共产党即成为了南斯拉夫当地的最大势力。\n1943年11月29日,狄托于亚伊采的会议上宣布将游击活动中建立的政治领导机构——“南斯拉夫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委员会”立为临时政府,并否定了流亡的王室政府,并在会议中决定国家将采取联邦制。1944年12月,共产党与流亡政府签下《狄托-苏巴希奇协定》,规定在南斯拉夫上的轴心军被驱逐后三个月内举行自由选举,决定新政府的型态,在此之前先由共产党管理军队、警察、司法和交通。然而,本次选举仅具有象征性,共产党不但运用恐怖暴行操纵选举,还将其政敌扣上“通敌者”之名而相继除去,最终组成的联合政府里,共产党掌握了几乎全部的重大职位。1945年11月29日,国家制宪会议举行,决议废除君主制,建立一个独立共和国,该日也成为南国的国庆日。1946年1月30日,制宪会议通过宪法,将南斯拉夫定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拉丁字母:Federativna Narodna Republika Jugoslavija,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西里尔字母:Федеративна 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Југославија,斯洛维尼亚语:Federativna ljudska republika Jugoslavija),由六个共和国——塞尔维亚、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马其顿、蒙特内哥罗以及两个自治省—科索沃与佛伊弗迪纳所组成。\n\n苏南决裂,国家战略的转捩点\n南斯拉夫建国的同时,世界进入了冷战时期,分成美国资本主义和苏联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南斯拉夫加入了后者,并仿��苏联社会建立法律与经济体制,狄托本人也忠于莫斯科,视西方国家为主要敌人,还曾数次击落美国飞机。\n然而由于苏联持续以各种手段榨取南斯拉夫的资源、控制其经济与干涉外交、史达林无法忍受狄托的自主性,且苏联未考量南斯拉夫复杂的背景、仅以其自身经验而强加不合理的政策于后者。苏联还视南斯拉夫为红军解放的成果,无视南斯拉夫游击队长达四年抗战的牺牲,以其“解放者”身份傲视南国人,红军甚至在进入南斯拉夫时抢劫和强奸居民。史达林还暗中安插忠于莫斯科而非狄托的间谍,使后者深感不被信任,最终转化为对苏联的反感,走上自主的路线。\n苏南两国关系自1948年起急速恶化,首先是2月10日史达林强逼南斯拉夫代表,该国的外交政策必须先过问苏联的意见;接著于2月底无预警地中断两国间的贸易条约;三月,苏联撤回其于南斯拉夫的顾问团,双方也开始论战、彼此攻讦、南斯拉夫批评俄国军官道德水准不如英军、苏方则称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们具有“托派”色彩,是“有问题的马克思主义者”。6月28日,史达林设置用于控制东欧共产党的机关——共产党情报局发表声明,指责狄托的错误政治路线,并将南斯拉夫自共产党情报局开除,欲掀起南斯拉夫共产党内哄、令狄托失势,但因为该日是历史上南斯拉夫抵御外敌统治的一个纪念性日子,反而使南斯拉夫群众更加抵制苏联的沙文主义威胁。狄托接著在7月21日发表演说,对共产党情报局的指责反击和公布苏南两国的往返信件,虽然苏联召集了其他东方集团国家予以责备,但最终狄托胜利,其立场稳固,并获得中央委员会的广泛支持,更受到南斯拉夫人民的拥护。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决裂为社会主义阵营的首次分裂,对于后者国家政策与东欧影响甚据,南斯拉夫走上了开放式的社会主义体制与外交中庸路线,后者亦被有所鼓动,一定程度上促成后来东欧各国爆发的反苏运动,以及对“狄托分子”的政治清算。\n与苏联决裂后,南斯拉夫原先以其为样版所打造的一切社会、政府与经济制度受到了全面性的冲击,使南斯拉夫不得不走上了独立于东方集团的社会主义国家之路,成为其中的一个特例。此后,狄托进行大幅改革,将原有的苏联式体制转化为适合南斯拉夫的模式,其种种政策被统称作“狄托主义”,本质上即是一种针对苏联制社会主义制度的修正。改革主要集中于经济、外交与内政三方面,皆有相当的自由化与弹性。对于党内异己,南共颇为包容、批评文章可登于党内刊物即可见得其自由风气。1950到196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的经济成长还相当突出。虽然其生活水准始终无法真正趋近于西欧的水平,但是显然超过其他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人民的满意度与内部的安定度,不但能够维持,甚至还进一步提升;随之而来的骄傲感也不断增加,使大部分的南斯拉夫人相信,他们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1950年代,南斯拉夫开始寻求外交上的突破而与亚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所接触,先是印度及缅甸,之后拓展到埃及跟印尼,195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6年,狄托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埃及总统纳瑟三人在布里奥尼岛发表声明,支持不结盟运动,并于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首次高峰会,使其不论在国内,或是第三世界国家,都越来越受到欢迎。这项运动的成员国不愿涉入冷战,拒绝与美苏两大强国结盟,至2007年已有118成员国,涵盖了联合国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全世界55%的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之中。\n然而南斯拉夫政府从未成功解决过民族问题,狄托为此打出二战对抗轴心国的口号—“兄弟情与统一”,要求各民族互相尊重与共存,并走中间路线,一方面将反对地方分权、要求强化中央的群体整肃(如1966年,狄托整肃南斯拉夫三号人物亚历山大·兰科维奇即为其中一著名示例),另一方面又对任何要求更大自治权、乃演变至分离主义运动的民族采取铁腕作风镇压(如1971年,克罗埃西亚爆发要求更多自治权的“克罗埃西亚之春”事件,也使得克罗埃西亚的领导层遭到整肃)。狄托也为因应情势修改宪法,增加了各共和国的自主权,然而此举不仅未解决独立运动的问题,中央权力的下放也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后南国的解体。\n\n解体危机\n1980年5月4日,狄托去世,结束其在南斯拉夫长达37年的统治。长期以来,南斯拉夫之所以面对内部存在的大量问题能不致解体,全有赖于狄托的个人魅力、国家面对外敌(特别是苏联)所��生的凝聚力与共产党统治机关,而当狄托去世后,其各种弊端即接连爆发。1980年代起,南斯拉夫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面临到经济衰退的问题,国内通货膨胀严重、失业率攀升、外债高筑(狄托去世时,南斯拉夫已有外债200亿美元),引起了社会与政治动荡,而南斯拉夫因为先前过度分配了地方权力,使得中央政府变得缺乏决策力,人们倾向分离主义,争取各自加盟国的权益而不再信任中央的宏观经济计划,使得南斯拉夫经济一再恶性循环。各民族的领导人也纷纷打出分裂国家、进行激烈改革的旗号,以煽动群众将现有的不满转为对自己的支持。\n此外,1980年代后期东欧诸国发生了民主化革命,冲击了南斯拉夫,南共对民众已失去了以往的凝聚力,迫于1989年宣布放弃一党专政,各个带有强烈民族主义色彩的非共政党开始出现,民族矛盾的问题进而激化,许多以往的仇恨又浮上了台面,并扩散到其他领域。当狄托去世后,新任的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斯洛博丹·米洛舍维奇成为塞族的领导人,强硬地要求于未来重新建立一个强力政府,收回以往被分配到各共和国的权力,重回王国时期,由塞族重揽大权。此主张与其他共和国权益起了冲突,在1990年1月20日南斯拉夫政府召开第十四届党特别代表大会、预计将通过“放弃一党专政”的宣言时,会议演变成塞尔维亚欲强化南斯拉夫联邦的中央权力与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代表希望一个结构更松散的联邦的辩论。2月,斯洛维尼亚共产主义者联盟率先退出了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南斯拉夫共产党自1952年起改用的名称),3月7日时则屏弃国家名称中的“社会主义”,将政党多元化,而后共产党失去了执政权。5月30日,克罗地亚新任总统弗拉尼奥·图季曼发表声明,表示南斯拉夫必须成为邦联制国家或一个松散的主权国家联盟,不然克罗地亚将脱离南斯拉夫而独立。到此阶段,南斯拉夫已变成一国三制的局面,塞尔维亚与黑山坚持一个社会主义联邦政府、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则要求松散的邦联制,并希望施行资本主义,而波黑、马其顿则政治情势不明朗,介于两极之间。\n1990年12月23日,斯洛文尼亚举办全民公投,期望借此“民族自决”获得国际认同,最终有投票数94.6%赞成其独立,并表示未来六个月内与联邦政府还无法达成协议,斯国将脱离联邦而独立,克罗地亚也在积极修改宪法来获得脱离联邦之权力,两国也开始准备未来可能与联邦军发生的战争,整顿共和国自己的军队。对于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的一意孤行,南斯拉夫联邦政府警告将动用武力进行干预,塞尔维亚总统的米洛舍维奇也表示不再与斯、克两国谈判,扬言一旦南斯拉夫分裂,塞尔维亚将不再尊重各共和国边界。在协商谈判之余,克国境内的塞克两族军队、警察与平民已出现了数次流血冲突。\n\n内战爆发,联邦灭亡\n1991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同时宣布了独立,成为一连串南斯拉夫内战的导火线。斯洛文尼亚立即占领了其与周边国家的海关与过境通道、破坏了斯境内的联邦军水电供应设备,而南斯拉夫联邦立即宣称其为非法而无效的独立行动,并于27日派兵进入斯洛文尼亚。对于当时全欧洲正处于“非共化”的政治改革时期,南斯拉夫的动乱被欧洲共同体视为重建新秩序的障碍,故积极调停战事。7月7日,交战双方签订停火协定,结束此“十日战争”,斯洛文尼亚已获得了实质的独立地位。由于斯洛文尼亚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境内的塞尔维亚族并不多,并无与塞尔维亚欲统一民族的意图抵触,故米洛舍维奇对于斯洛文尼亚独立的既定事实也予以承认。然而在克罗地亚方面,米洛舍维奇毫无妥协,双方关系变得极为紧张,克罗地亚境内的塞族人因为担忧受到克族人的迫害,宣布建立了“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成了克罗埃西亚的国中国。7月25日,“克罗埃西亚战争”爆发。与斯洛文尼亚情况不同的是,克境内有为数不少的塞族人,与塞国界相交地区人数更多,这变成大塞尔维亚主义的一项焦点,塞尔维亚欲将塞族人集结起来、驱逐该地的克族人,而克族人亦有著大克罗埃西亚主义,欲将国境内的塞族人加以驱逐,变成一场夺取领土和“净化民族”的残酷战争,最终由克罗埃西亚获得了胜利,克罗地亚人随即驱逐了境内的塞尔维亚人,成为单一民族国家。\n鉴于斯克两国已展开独立,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担忧南斯拉夫未来缺乏制衡塞尔维亚人的政治势力,自己的��益将会受到限制,特别是波黑境内的穆克两族人,更忧心受到塞族的迫害,于是波黑政府也走上了脱离联邦之路。1991年10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会通过了主权宣言,在宣言中暗示将会独立。塞尔维亚人议员在表决时退场抗议并声称这份宣言违法。马其顿方面则同波黑政府,认为若继续留存于南斯拉夫则极可能受到塞尔维亚的控制,故也展开独立行动。1991年9月8日,马其顿共和国举行了独立公投,其中有95%的投票人赞成马其顿脱离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颁布新宪法,正式宣告独立,由于塞族居民不多,与塞尔维亚利益并未冲突、两者也想合作解决彼此境内都有阿尔巴尼亚人分离主义的问题、而且美国与欧盟均已积极介入,马其顿因而成为各共和国中罕见的和平独立国家。12月1日,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义大利、波兰五国于威尼斯宣布了“南斯拉夫联邦已不复存在”。1992年2月15日,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宣布,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两个共和国合并为新的南斯拉夫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下称南联盟),并表示其为原联邦的继承国,但因为内战中负有重大责任、未达欧盟承认之标准,故不被联合国所接受其继承地位;在1992年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南联盟被联合国逐出。\n1992年2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举行了公民投票决定是否自南斯拉夫独立。穆克两族大多投票支持独立,而塞族则抵制这次公投。3月,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宣布独立。4月,“波士尼亚战争”爆发,波赫境内的塞族自行成立了“塞族共和国”,自前者独立出来,与联邦军对抗穆克两族。波士尼亚战争除了涉及民族与宗教因素外,战争背后还存在著大国间的角力,美国、俄罗斯与英法德三国欧洲代表各自支持三族阵营,所提出的和平计画皆有所偏袒而不被全体所接受,故一直到1995年10月战争才结束。最终,交战各方在1995年12月14日于巴黎签订《岱顿协定》,协议确认波黑维持独立,由占有49%的塞族共和国与51%的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联邦两个政治实体所组成。波赫战争结束后隔年,塞尔维亚的自治省科索沃也开始了独立运动,南联盟也以武力镇压,引来了北约的干涉,“科索沃战争”爆发。最终南军放弃其军事行动,科索沃被转交给北约管辖。2000年10月,米洛舍维奇下台,由温和派的沃伊斯拉夫·科什图尼察接任南联盟总统,南联盟与欧洲和北约关系开始好转,并逐渐走向民主化。随著时间过去,南联盟中蒙特内哥罗与塞尔维亚之间不平等的问题逐渐符上台面,导致黑山的分离主义,为加以安抚,南联盟于2003年舍弃原名,改作“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然而2006年黑山依然举办了独立公投,独立派以些微差距获胜,蒙特内哥罗因而于2006年6月3日宣布独立。两年后,科索沃亦宣布独立,塞尔维亚则表示永远不会认同科索沃独立,宣布未来将以谈判的方式加以推翻,绝不会施以军事行动,科索沃的独立地位亦不为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班牙等国家所承认。\n\n地理与行政区划\n南斯拉夫联邦大部分领土承袭南斯拉夫王国,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上,为该区最大的国家,北与奥地利、匈牙利相邻,东与保加利亚、西北与义大利接壤,西部面临亚得里亚海,南方与阿尔巴尼亚以及希腊相接,国界长为2,969公里、面积为255,804平方公里,首都设为贝尔格勒。南联邦约有三分之二的领土为山区和高原地形,境内中部和南部多山地,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巴尔干山脉、罗多彼山脉在此汇合,狄那里克山脉为南国最高者,列为欧洲第三高的山脉。南国北部属多瑙河中游平原、土壤肥沃,主要河流为多瑙河及其支流萨瓦河、蒂萨河与摩拉瓦河。气候受地势影响而分作地中海型气候与大陆型气候,前者主要于西部平原,后者主要在山区。南斯拉夫南部还有著地质断层,偶尔会有地震发生,灾情较大者如1963年的斯科普里地震,共造成超过1,000人死亡。\n南联邦存有不少的领土问题。1948年苏南决裂之前,南斯拉夫奉行亲苏政策,在对外关系上亦同苏联展开侵略性的扩张,最初为与义大利发生争执的威尼斯朱利亚地区、与奥地利有卡林西亚一地主权的争议(后于1955年获得解决)、之后还欲吞并整个阿尔巴尼亚、以及朝保加利亚与属于希腊的马其顿地区扩张。其中最大的问题为的里雅斯特(或又称作“的港”)的主权。二战时期的1943年9月,“南斯拉夫联邦民族解放反法西斯会议”宣布的港与威尼斯��利亚属于南斯拉夫,但不为西方盟军所接受。1945年春季德军撤退后,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与盟军近乎同时进入该市,局势甚为紧张。最终的港被划为AB两区,前者拥有86平方公里和29万7千人的居民,由英美管理,后者则有199平方公里,人口仅有7万人,划给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固然大力反对,并认为苏联会为南斯拉夫争取更为合理的条件,但苏联历经完大战,不欲仅为一个城市就和西方决裂,而赞成西方国家的决定,南斯拉夫最终怀著相当的不满于1947年签署了对义大利的和约。的港问题中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利益有所冲突,甚至将后者牺牲,从而使南斯拉夫耿耿于怀,为后来苏南决裂的另一项重要因素。\n国家结构上,鉴于南斯拉夫为多民族国家,狄托将国家设为联邦制,由六个共和国、一个自治省和一个自治区所组成,分别为:斯洛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克罗埃西亚社会主义共和国、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蒙特内哥罗社会主义共和国、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为了维持各共和国的均势,狄托修正以往南斯拉夫王国时代占有大量领土的塞尔维亚,将其共和国领土额外再规划由少数马扎尔人居住的“佛伊弗迪纳自治省”与有少数阿尔巴尼亚人居住的“科索沃和梅托希亚自治区”(后于1963年将其升格为“科索沃和梅托希亚社会主义自治省”,1974年时又改为“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下为各共和国基本资料:\n\n政府\n中央集权\n南斯拉夫建国后,狄托考量国家民族组成复杂、历史仇恨的因素,为降低彼此的隔阂,决定将南国建为联邦制,有别于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单一共和国。南斯拉夫第一部宪法为1946年1月31日启用的《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参考1936年苏联宪法制定而来,特点是使南斯拉夫为一高度中央集权国家,各共和国虽有自己的政府、宪法和法律,但其权力受到制约,各共和国部会仅为联邦政府的下层机构。南斯拉夫的最高权力机关为“联邦人民议会”,其由制宪议会的反法西斯人民委员会改组而来,相当于苏联的“最高苏维埃”。联邦人民议会拥有立法与行政两大权力,由“联邦院”与“民族院”两院组成,另外还有“主席团”。联邦院代表经由普选产生,每五万人选出一代表,共有348席。民族院则自各共和国、自治区与自治省中选出,各自代表为30人、20人和15人,共215人,议员任期为4年。主席团则由两院联席会议选出,负责于议会休会时行使其权力,还另外握有司法审查与任命人事的权力,主席团人数为30人内,设有主席一人与副主席六人,前者地位同一般国家的总统,但无实权。南斯拉夫内阁的各部会也同苏联区分为“联邦部”与“共和部”两种,前者负责掌控全国性的外交、国防、交通、贸易等事务,后者则管理各共和国的财政、劳动、内政与司法等,还设有企划、教育、宗教、科学艺术文化等各委员会。\n1946年制的宪法规定无论共和国彼此人口与经济地位,代表人数皆相同,因此可视为南联邦以齐头式平等的权力保障与联邦制政体来解决民族问题的选择。然而这种强硬要求各共和国服膺中央领导、牺牲某些民族来满足另一民族需求的体制引起各共和国的不满,累积对排斥中央决议的地方主义。苏南决裂后,狄托也认知到未充分考量南国国情、仅全盘移植苏联式政体是一个错误,便开始筹备修改宪法的工作。\n\n“国家消亡论”的转型\n南斯拉夫理论家反复研究马列主义,并指望从中找到不同于苏联体制的道路。南斯拉夫理论家卡达尔取材于前者的“国家消亡论”,以将政府干涉人民的能力降低为重点,开始在宪法上修改国家体制。首先,消除苏联式中央独裁的体制,证明南斯拉夫政府是一个由各个欲将国家领至民主社会、在意识形态上有所关联的共产党人团体,狄托将原有的南联邦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党改名为“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施行党政分离,党不能指导经济、国家和社会生活,只能作为对群众进行意识形态和政治相关的工作。1953年1月13日,南联邦人民议会通过了由莫萨·皮雅杰为首的制宪议会拟定的第115条新宪章,题名为《关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和联邦权力机关的宪法性文件》,为原1946年制宪法的补充,或又被称作“1953年制宪法”。\n1953年制宪法规定其权力分给共和国和自治区政府,并各自成立机构行使相关职务,如教育、文化和卫生服务。中央则将国家直接统治机构精��化、时行省、县、区完全自治、废除民族院,其职能并入联邦院中,并另外设立了“生产者院”,作用同劳工代表委员会,实行工人自治。联邦院议员选举方式亦由原来的普选改为一部分由全国人民选出(每6万人选出一代表),一部分由共和国与自治省选出。由于转型过于剧烈,共产主义者联盟内部出现了若干负面现象,如党员对社会主义的发展丧失责任感、转为消极、自由民主的小资产阶级或无政府主义者的观点,也因此出现南斯拉夫副总统米洛万·吉拉斯此一持不同政见者,其为消除官僚主义的急进派,欲将南国统治机关转化为现代化的多党制政府,袪除南斯拉夫共产党独霸政权的局面,因此理论危及南共统治基础,吉拉斯遂成为狄托所批斗的对象,最终以“反国家宣传”为名将其监禁两次、解除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连带其“吉拉斯主义”同路人跟著清洗。\n1963年4月7日,南斯拉夫颁布了第三部宪法—《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宪法》,将国名自“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改作“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并设置了宪法法院、制订了宪法监督原则,由该机关维护公民与自治组织的自治权。第259条新宪法也强调国家萎化,其功能逐渐由“社会自治”机构接管之(不包括党与军队),以“社会共同体”和“社会政治共同体”代替国家,强调“社会自治”(一般指南国1964至1970年时期)。联邦人民议会改名为“联邦议会”,由联邦院和民族院组成,前者由各地选出120名代表,后者为各共和国代表10人、自治省5人。另外还将科索沃升级为同佛伊弗迪纳等级的自治省。然而1967年克罗埃西亚与科索沃又爆发大规模民众示威事件,为解决共和国间的利益冲突、缓和情势,南国政府更加下放权力给各共和国和自治省。地方政府官员也不再由中央指派,而改由地方选出,连联邦中央人员也是由地方派代表所组成,使得其只对选区负责,不会去考量整体联邦之利益,使得各区的地方主义逐渐增长。狄托也位促使各区之间的平等,令所有共和国和自治省都具有否决权,任何决议都必须由所有代表皆同意才能通过,这其中以塞尔维亚的处境最为尴尬,佛伊弗迪纳与科索沃虽名义上隶属于塞尔维亚,却有著否决后者决议的能力,而且还不得干涉前两者之内政,无异形成了塞尔维亚国中之国的现象。\n\n过度分权,联邦解体\n1971年,南斯拉夫再发布宪法修正案,其使共和国及自治省获得了近乎国家性的主权,使联邦仅掌握国防、外交、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对外经济关系等全国性权力,但这些职能仍然需各共和国和自治省一致同意才能执行,这也使得联邦中央和各共和国关系不再是上对下的从属关系,而是平行的协调关系,过度下放权力已令南斯拉夫联邦逐渐转为邦联国家。当时已80岁高龄的狄托为了减缓自己去世后造成联邦中央权力真空的现象,设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主席团的职务,其由各共和国组成23名委员,用于协调共和国间的争端。1974年2月21日,南国再发布新宪法,再度强化联邦制度的分权运作,修改内容包括了:一,各种法律文件、社会政治共同体的章程、自治组织的文件必须保证到某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平等以及其民族性文化,并有决定使用自己语言进行教育的权利。二,公民拥有表达其自己民族归属的自由,同时也没有需要表达的义务,任何企图推行民族不平等或煽动的言论应受严惩。三,各共和国有权利退出联邦,这部份后成了分离主义者的法律依据,而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两个自治省拥有与共和国几乎同等的权利,但并无退出联邦的权利。联邦主席团还被减为9人,由各共和国及自治省各派一名代表,并从中选出一位担任主席,称作“联邦主席团主席”。除了共产主义者联盟主席外,所有联邦主席团委员都拥有否决权,并轮流担任主席,在狄托过世后,联邦主席团成为了联邦的领导集团,主席团主席则为南斯拉夫的国家元首。\n随著联邦走向解体,中央机构的权力逐渐被架空,狄托原指望集团总统制可变成联邦决策时的共识建立机制,但到了1980年代,它变成了各民族间辩论的论坛,狄托的继承人也不具备与其相当的影响力,导致总统制最终瘫痪瓦解。1991年5月,以轮流形式决定的主席将由克罗埃西亚人斯捷潘·梅西奇担任,但却受到塞尔维亚与其盟友的黑山和两个自治省所抵制,以四比四票数落选,导致南斯拉夫不存在国家元首将近一个月的时间,一度爆发宪政危机,直到欧洲共同体介入协调,塞尔维亚才不继续反对,梅西奇因而于7月就任主席。然而,梅西奇虽名义上拥有三军总司令的指挥权,但却无法指挥南斯拉夫人民军,连国防部长韦利科·卡迪耶维奇(塞尔维亚人)也不把他放在眼里,塞尔维亚还迳自宣布控制了联邦主席团,梅西奇因而感到自身权力已遭架空,便于12月辞去联邦主席职务,成了末代南斯拉夫联邦主席。南斯拉夫总理、克罗埃西亚裔波士尼亚人安特·马尔科维奇还继续试图维护联邦的存在,进行诸多改革,如举办“南斯拉夫广播电视”报导公正而不具民族主义的新闻,但后来这遭到各个共和国抵制。随著各共和国独立,马尔科维奇逐渐丧失行政权,该人便于12月辞职,成为南斯拉夫联邦末任总理。至此,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已不存在正当性与合法性。\n\n军事\n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武装力量为南斯拉夫人民军与边防军两大部门,另外还有国安局指挥的民防队,于战时可转调人力至南国武装力量。南斯拉夫人民军下有陆军、海军与空军三军种,曾为欧洲第四大的军队、欧洲各国陆军第三大规模的陆军常备兵力。1952年,人民军成长至50万人,国防开支占22%国民生产总值,尽管因为经济因素其比率之后有所下降,但就当时的世界标准来看仍是相当高。\n南斯拉夫人民军以二次大战时期的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为基底所组成。战争结束时,狄托下令所有超过27岁的士兵复员,将军队规模缩编为一半,并按照苏联模式组成新军,在南斯拉夫的观点中,苏联红军不仅是最优秀的,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支“社会主义的军队”。1948年苏南决裂后,南人民军面临苏联军事入侵的巨大威胁,此时前者仅为一支游击战武力,在人员物资与作战准备上皆有所不足。这段时间里,美国为南人民军事方面的一大助力,不仅直接支付后者600万美元作为军事补助金、强化其国防工业外,还供应大量美式装备,如M4雪曼战车、M26潘兴战车与许多韩战时期缴获的苏制武器,1951年亦派遣军事顾问团至南斯拉夫。1951年12月,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军更名为“人民军”。在史达林于1953年去世、赫鲁雪夫上台后,苏南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大为降低,人民军的现代化工作即延缓了下来,美军顾问团亦于1961年撤出。然而在1968年苏联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南斯拉夫再度面临前者的威胁,遂紧急对军队进行改组与现代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南人民军导入了其新的军事理论:“全民防御”,将国家转化为可动员政府的全部机关与民众来遂行总体战的体制,常备军人数大为减少、各单位训练更扎实、装备更佳,在此理论下,南斯拉夫亦编组了边防军作为紧急动员兵力之来源,该单位隶属于各共和国,其地位与人民军相等。1990年时,人民军常备军仅有185,000人,但可自边防军动员兵力至超过300万人。\n\n南人民军很重视军备的自给能力,其军工业颇为发达,仿造了许多苏式武器,如AK-47、便携式反战车火箭筒、多管火箭炮和这些轻武器装备所需的弹药都达到了可本国自产的程度,也曾研制了数种教练机、轻型攻击机与战斗机、飞弹快艇、柴油潜艇,甚至在1948年至1987年期间开发过核武器,南斯拉夫还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雷生产国之一。然而如T-55、T-72战车、MiG-29战斗机等重型武器,南斯拉夫就相当依赖苏联,根据联合国调查报告指出,1967年和1976年间,苏联占了南斯拉夫武器采购来源93%、波兰和法国各占2%、西德和捷克斯洛伐克各占1%,而美国则不到1%。虽然南斯拉夫的军事工业复合体很大程度地依赖苏联的军事科技,但另一方面来说,南斯拉夫也是最快和最早使用苏联最新式武器的国家,甚至比华约成员国更早获得。\n在狄托去世后隔年,南人民军66.3%的军官为塞尔维亚和黑山人,1985年时人民军现役人员有62.99%为塞尔维亚和黑山人,克罗埃西亚和斯洛文尼亚为人民军军官配额比率最低的民族,仅占有15%和5%。此种比例常被视作人民军站在受塞尔维亚与黑山控制的联邦中央政府一方的原因,但实际上之所以有此比例乃因基于传统、而非政治上的理由,内战爆发前人民军与其军官团的整体行为并未敌视联邦内的单一民族,其主要目标乃维护联邦之统一、取得国家经济上的支持来保全本身的存在,而斯洛维尼亚与克罗埃西亚为削弱中央政府的权力,即将人民军视为潜在的敌人、不愿提供此支持,共和国接连脱离联邦也令许多人民军军官与士兵改变了效忠对象,旧体制消亡后存留下来的真空逐渐由塞尔维���对南斯拉夫的想法所填补。因此很大程度上,人民军倒向塞蒙实因维系中央集权体制的利益结合,而非军中受其主宰之故,也可以说几乎到最后关头,人民军才站到塞蒙一边、于随后爆发的内战中,对抗各共和国以其边防军为基底组成的新军队。\n\n外交\n苏联\n在1948年前,南斯拉夫同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同,不仅政治上以苏联为宗主国,经济上也仅与东方集团的国家往来,而当苏南决裂时,两国关系处于紧张状态,史达林为使狄托屈服,联合了其他东欧国家对南斯拉夫进行贸易封锁。史达林于1953年3月5日去世后,苏南两国关系即开始解冻。同年4月29日苏联即主动表示愿意与南斯拉夫恢复正常关系,6月15日,两国恢复了大使级外交关系。1955年5月26日,苏联新领导人尼基塔·赫鲁雪夫与尼古拉·布尔加宁访问南国,承认苏联于先前两国关系破裂之责任,要求狄托予以谅解,事后发表了《贝尔格勒宣言》,解冻两国关系,保证两国间互不干涉内政、主权、领土等问题,亦停止所有不实的指控与宣传,之后苏联还取消了南国一笔九千万美元的债款,两国发表《莫斯科宣言》,表示双方政党地位之平等,并要继续保持合作与加强贸易。\n1956年10月,匈牙利因为受到南斯拉夫反苏联运动的影响,爆发了反苏的“匈牙利革命”,匈国总理纳吉·伊姆雷即是亲狄托派份子,而苏联则以军事镇压作为回应,扑灭了革命。11月11日,狄托于普拉谴责苏联的出兵行为与其制度,两国关系又陷入紧张。由于赫鲁雪夫欲向世界昭告苏联不再走回史达林主义,不对南国采取贸易和政治上全面封锁等过激措施,仅与其进行理论的争辩,两国仍维持住正常的外交关系,接替伊姆雷的匈国总理卡达尔·亚诺什政权稳固后,狄托亦宣称苏联的干涉实属“必须”。后来随着中苏交恶与决裂,苏南关系又迅速升温。1968年,捷克爆发了自由化运动—“布拉格之春”事件,苏联与华约国家联合于8月20日发动武装入侵。9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了“勃列日涅夫原则”,声称社会主义国家的“有限主权论”,表示“为维护社会主义大家庭,其他国家—尤其是苏联,有权力也有义务进行干涉,并维护社会主义体制。”这项声明令南斯拉夫与苏联关系极度恶化,狄托认为苏联再度回到了史达林主义,并恐惧其入侵南国。\n南斯拉夫各报指责苏联令欧洲陷入紧张的两极对抗局势,而后者亦大骂南斯拉夫支持右翼势力、狄托为反革命爱好者,还派兵集结于罗马尼亚边境。狄托与部属也在这段时间里往返于中国、罗马尼亚和西方国家,商讨如何防卫苏军,美国也表态支持南斯拉夫的独立。最终苏联于1969年发表声明,勃列日涅夫原则(苏联可以为了安全而武装干涉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任何一国的内政)所宣称的范围不包涵南国在内,两国关系才转为解冻,此后狄托也访苏确认维持南斯拉夫的独立,替后者铺好后路,苏南关系才再度改善。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南斯拉夫再度发表声明谴责。80年代、狄托死亡后十年内,苏联与南斯拉夫之间历经了一段相当平稳的时期,尤其是经济与政治上形成友好的关系。1991年苏联的“八一九事件”发生后,苏联武装入侵西欧和南斯拉夫的威胁就此消失,南斯拉夫因而将外交重心转为对西方国家的贸易。\n\n东欧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n南斯拉夫与东欧国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与苏联关系的消长。立国之初,南斯拉夫可说是东欧国家的领袖,狄托在东方集团中地位也仅次于史达林。狄托有著扩张其势力的野心,欲先将巴尔干国家组成联邦,后再联合全东欧国家组成邦联,并皆由自己担任领袖。狄托亦于1947年走访东欧各国,受到热烈欢迎,地位已同东欧领袖。\n在这些国家中,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两国最为亲近。狄托曾提出将马其顿地区扩张,包括吞并希腊北部、阿尔巴尼亚和保加利亚西部,并将这个扩张后的马其顿并入南斯拉夫中,保国领导人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虽然自1944年就曾与狄托热切讨论将南斯拉夫与保加利亚合并为联邦,还提出将罗马尼亚拉入联邦的想法,但战后进行实质商讨时,保加利亚又不同意将其与马其顿比邻的地区割给南联邦的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亦不愿成为南联邦之下的一个共和国。之所以如此转变,原因在于苏联的设计,其鼓励南共政治领袖爱德华·卡达尔促成南保联邦、吞并阿尔巴尼亚,使南斯拉夫内部于大战中培养出的民族团结受到破坏,而狄托也察觉到保加利���完全为苏联之附庸,故暂且将南保联邦的想法屏弃,仅签订友好与互助协定。阿尔巴尼亚情况较为特殊,阿共即由南共自1941年起培植壮大、重要领导人恩维尔·霍查与穆罕默德·谢胡皆听命于狄托,南斯拉夫亦采取合营企业等手段控制其经济,因此很大程度上,阿尔巴尼亚为后者的附庸国。苏联也在阿尔巴尼亚派遣多名特务,宣传南斯拉夫的政治野心,挑拨两国的对立。\n1948年,南斯拉夫与苏联公开决裂后,很长的时间里除了外交自主性高的罗马尼亚与执行自由化改革的捷克斯洛伐克亚历山大·杜布切克政权外,先前与南斯拉夫交好的各邻国皆转为敌人,保加利亚共产党总书记托多尔·日夫科夫发表声明,斥责狄托为英美之间谍,之后也一直在马其顿的问题上与南斯拉夫有所纠纷。由狄托一手栽培、已为阿尔巴尼亚领导人的霍查亦在当时宣布支持莫斯科、抨击南国修正主义、争取此机会摆脱南国之控制,另外由于南斯拉夫科索沃地区有约100万的阿尔巴尼亚人,霍查便声称阿尔巴尼亚于此地有主权,两国一直在这方面有所纠纷,并多次爆发边界冲突。在赫鲁雪夫与狄托和解后,阿尔巴尼亚为寻求盟友而倒向中华人民共和国(下简称中国),与苏联断交。阿尔巴尼亚出于对苏联的恐惧,又修补与南斯拉夫之关系,于1971年2月恢复外交,但领土、意识形态和民族相关的问题仍常为两国争执的焦点。\n中国共产党早于1948年苏南决裂时即对南斯拉夫加以谴责,斥其为“彻头彻尾的修正主义”,即使南斯拉夫立即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合法性,但两国一直到1955年才建立外交关系。匈牙利革命爆发后,中国亦支持苏军动武,并批评狄托于普拉的演说。两国在1958至1968年期间的关系最为恶劣,相互断绝了党国两方面的关系,一直到中苏交恶才有了转机。中国利用苏联入侵捷克时巴尔干诸国的恐惧心理,拉拢在第三世界中颇具声望的南斯拉夫、增加其国际上的影响力,两国关系逐渐热络、不再相互批评与攻击。1977年8月8日,狄托访问北京,与中共中央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会面,1978年8月14日,华国锋亦访问南斯拉夫。中国与南斯拉夫交好也直接影响了它与阿尔巴尼亚的关系,前者于1978年7月14日照会阿尔巴尼亚驻北京大使,告知将召回所有技术、经济和军事顾问,并停止相关的一切援助,中阿关系正式决裂。\n\n西方资本主义国家\n南斯拉夫于苏联决裂后走向了西方国家,从波罗的海至黑海上的“铁幕”因此产生了缺口,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领导者─美国则为鼓励其他国家如南斯拉夫脱离苏联控制,故向其投入大量金援,促成了南斯拉夫亦与西欧国家改善关系、加强贸易与吸取西方科技,1949年还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南斯拉夫在50年代经济最为艰困的时期,就是倚赖美国、英国、西德以及国际货币基金会的贷款所度过的,西方国家使得南斯拉夫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会,经济援助达两亿美元之巨,一直到1967年截止,随后又给南斯拉夫农产品予以优惠待遇。除了经济上,南美两国也在文化、教育等方面有所交流,1964年即陆续签订多项相关协定,南斯拉夫是当时唯一与美国签订此类协定的社会主义国家。1970年,美国总统理察·尼克森访问南斯拉夫,为第一位访问该国的美国总统,隔年狄托回访美国,双方亦发表联合公报,宣示保障和平、独立和相互尊重的原则。\n虽说美国给予狄托大量援助,但南斯拉夫并未停止过国内的反美宣传,诸如韩战、中东战争和越战等,美国被南斯拉夫的官宣描写为“新殖民主义者”、“帝国主义者”,其大使劳伦斯·H·希伯曼因曾为一位出生于南斯拉夫、且在南斯拉夫犯罪的美国公民奔走,被南斯拉夫官方列为不受欢迎人物,不久后该人也被解除了职务。美国国务院顾问海尔穆特·索南菲尔德的“索南菲尔德主义”亦招惹南斯拉夫的不满,其主张美苏两方规划彼此的欧洲“责任区”,南斯拉夫称其为“雅尔达会议之复活”,而美苏双方皆对此予以否认。南斯拉夫还有发表美国的经济援助乃干涉其内政、影响其分离主义运动的看法,两国亦对不结盟国家的看法不同,美国视其为社会主义国家势力正联合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工业国家对抗,对美国形成威胁,而狄托则视美国这在破坏不结盟国家的团结。\n\n不结盟运动\n南共自从被共产党情报局除名后,向西方靠拢,但1950年韩战爆发后,南斯拉夫深忧自己卷入东西两大阵营的交战中,开始转向其他小国寻求合作。首先,南斯拉夫��与邻近的非社会主义国家—希腊与土耳其签订友好条约,而后与义大利和奥地利处理领土问题,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再来,提出“独立于和两大超级强权的意识形态与军事关系、无关国家大小与强弱,各国关系一律平等、对于国际纠纷将避免以武力解决”等外交政策,积极拉拢第三世界国家。1956年,狄托邀请印度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和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纳赛尔于比奥尼举行会议,商讨将上述理念发展成一国际组织的构想,1960年狄托于南斯拉夫召开筹备会议,隔年又在贝尔格勒举办了不结盟组织的首次高峰会议,与会者除了南斯拉夫外,皆是自西方国家殖民地独立的新兴国家,其基本立场为反对西方国家、争取政治上的独立。\n南斯拉夫在这段时间于国际上脱颖而出,狄托本人也连带被称作“不结盟运动之父”,在尼赫鲁去世、纳赛尔失势后更成为了不结盟国家的领袖。此外,由于与大量不结盟国家的交往,南斯拉夫与许多自由经济国家相接触,进而促成了国内经济与社会的自由化,如1967年1月1日,南斯拉夫成为首个允许所有外国人免签证入境的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南斯拉夫与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上的往来并无显著的成就,1958年南斯拉夫与不结盟国家之贸易额占其外贸总额17%,至1969年只占6.6%,到了1971年更是降到仅6%,相对地,南斯拉夫与欧洲共同市场的贸易额逐年增加。\n\n经济\n二次大战重创了南斯拉夫,该国人口一共死亡170万人,占战前人口11%,死亡者平均年龄为22岁,包括9万名熟练劳工和4万名知识份子,另有大量基础设施与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因为上述缘故,狄托乃采非常手段以恢复国民经济为目标之政策。首先,南国仿造苏联模式,实行“第一次五年计划”(1947–1952)、大量将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无视农民的反抗来大规模推行集体农场。1948年苏南决裂后,南国原倚赖苏联贷款、机器、原料与技术才能遂行的五年计划完全被推翻,并遭到后者连同卫星国的经济封锁。此剧变令南斯拉夫国内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南斯拉夫被苏联逐出共产情报局后,为反击其攻击言论、证明自己为忠实的马列主义者,继续加强计划经济和农业集体化,使得原有重视重工业、忽视轻工业与民生物资的问题逐渐放大,狄托因而曾说道:“尽管知道集体农场在苏联经过二十多年的试验,情况仍然不妙,而我们却还是走俄国人的这条老路,这真的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在此危机之下,英美两国给予南斯拉夫大量贷款、生产器具与原料,令其生产得以继续,维持其对外贸易和工业化。南斯拉夫领导人认清国家不适用苏联模式,但亦不愿走资本主义之道路,因此吉拉斯、比查德和卡达尔等人研究新路线,其成果即“自主管理制度”。\n南斯拉夫解释其共产主义与苏联的不同,指责后者违背马克思主义最终使“国家”与“政府”消逝的理想,反而政府官员缺乏负责精神、官僚主义盛行、运用国家资源谋求私利,使中央集权政府反而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力量。因此,为使国家经济职能消逝,必须采取分权,令其权力紧缩至最低限度,实行方式即为工人自治与管理的作法,达到“社会共有”、由劳工自行经营的原则,国家才将成为人民之工具,而非人民为国家之工具。以此为基础,1950年6月联邦政府通过了《国家经济企业与组织交付工人自治基本法》,开拓了企业自治的道路,1953年1月新宪法通过后又将此制度由工矿业延伸至所有部门,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非营利机构中。企业仅需依照国家计画规定的生产总比例,其他可自行设计其生产计画、自由经营、自负盈亏,其收入仅需缴纳给政府税款,部份可允许企业自行用于扩大投资,鼓励其提升经营效率、改善产品素质、提高市场消费率、视市场情况决定产品种类与产量。至此阶段,南斯拉夫已彻底脱离中央计划式经济,成为市场社会主义。50年代,南斯拉夫出口比例占进口比例的62%,国民生产毛额成长率超过10%,于东欧国家中特别显著,自1947年至1978年,南斯拉夫的社会产品每年平均增长6.2%、工业产量每年平均增长9%以上,为当时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1980年代时,更成为世界上第7大工业国。\n\n然而由于过度削弱国家扮演的“平衡总体经济”的角色,又无类似的机关可担任此职,长期累积下来的问题终究日益恶化,爆发后即难以收拾。南斯拉夫的自治制度本身也存在著缺陷,有流于表面化的倾向,经常为改革而改革。1970年代中后期,国际爆发能源危机���令南斯拉夫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和通货膨胀。政府为鼓励出口而将货币—“南斯拉夫第纳尔”多次贬值,造成国内进口产品价格升高、相关企业成本增加、物价不断上升,1980年全国通货膨胀率为30.4%、1983年增为38.9%、1987年升至118%、1988年则高达250%,计算下来南斯拉夫人民在1980至1985年个人实际收入减少了35%,群众因此纷纷走上街头抗议,仅1988年就爆发了1,700次的罢工。政府亦因为权力的下放,造成在冻结物价和干涉市场的能力皆有限,南斯拉夫经济发展较佳的斯洛维尼亚等联邦,亦不愿意提供提供资金协助开发南方的落后地区,视其为经济的负担,后者则认为前者压榨它们,以便宜的价格换取其原料。资源分配不均使各区经济条件与人民生活水准不齐,滋长了各地区的本位主义,导致无法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甚至连铁路、邮政、电信此类必须全国统一的行业都被封闭隔绝,各共和国经济联系因而越趋薄弱、严重破坏了国家统一的物质基础。对于经济改革的问题,各共和国亦争执不休,并升级成政治冲突、影响国家的稳定,最终成为分裂的原因。\n\n交通运输\n航空\n南斯拉夫国内航空事业相当发达,贝尔格勒、札格雷布、斯普利特、杜布罗夫尼克和卢布尔雅那等城的机场规模最大,1988年时全国一共有184座机场,在1989年时南国国内外航线共有291条。在南国航空公司中最大规模者为国营航空公司—南斯拉夫航空公司(现为“塞尔维亚航空公司”),该公司于1985年购入了波音737-300飞机,为欧洲最早采购此机型的航空公司。南航于1980年代中期的年乘客量达到了500万,同时也运营了80条的航线。\n\n水运\n海运方面,由于境内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脉与亚得里亚海接壤,因而海滨地区地势偏高、良港极少,为沿海航运的一大障碍,南国的主要港口有9个,其中最重要的克罗埃西亚的里耶卡(为南国第一大港,其总吞吐量占全国之半)、黑山的巴尔、斯普利特(驻有南国的海军总司令部)与斯洛维尼亚的科佩尔,另外还有24个小型港口。1975年时海上航运量共有2,240万吨,1988年时则有3,410万吨,1990年时有270艘超过1,000总吨的商船,共达3,608,705总吨。南国内陆的水运也十分便利,1982年时国内航道有2,600公里长,主要为多瑙河与其支流,该河上最大的出口商埠为贝尔格勒,1975年时南国河川运输量为23,600吨。\n\n铁路\n南斯拉夫的所有铁路均由国营企业“南斯拉夫铁路”运营,其不仅连接了南斯拉夫国内各主要都市,贝尔格勒中央车站还有开往伊斯坦布尔等城市的国际列车。二次大战刚结束时,南斯拉夫铁路线十分混乱,有五种规格的轨距(0.60公尺、0.75公尺、0.76公尺、1公尺和1.435公尺),一直到1964年才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工作。1970年,贝尔格勒-希德-萨格勒布一线开通,是为南斯拉夫第一条电气化铁路。1945-70年期间,南斯拉夫修建了2,200公里以上的铁路,达铁路总长度的四分之一。1975年时南斯拉夫铁路共10,100公里长,至当年底时货物运输量达6,170万吨,旅客运输人数达12,560万延人。1980年时,南斯拉夫有33.5%的铁路实现电气化,铁路年旅客运送人数为10,700万人,货物运送量达8,500万吨,其中26.8%是国际货物。南斯拉夫铁路遍及全国所有主要城市,其中自贝尔格勒北至奥地利和匈牙利、南及伊斯坦堡的这条路线,就是一次大战前德意志帝国所主张建设的“三B铁路”其中一段。大多数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都购自意大利的安萨尔多、法国的阿尔斯通和瑞典通用电机公司,少数为南斯拉夫自行生产。\n\n公路\n1975年,南斯拉夫国内公路总长度达到100,300公里,但其中柏油路仅38,700公里,道路状况颇为粗劣。在南斯拉夫公路中最为重要的是1950年修建的“兄弟情和统一”干线公路,这条公路从南斯拉夫西北和奥地利的国境处出发,途径卢布尔雅那、萨格勒布、贝尔格莱德和斯科普里,到达南斯拉夫东南部和希腊的国境处,纵贯南斯拉夫全国,后来部份路段被建为高速公路。南国在亚得里亚海沿岸修建了从扎达尔至铁托格勒的公路,对南斯拉夫的观光产业助益颇多。\n\n社会\n人口\n南联邦于1989年人口约有23,690,00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92.6人。平均寿命自二次大战结束后大幅提高,上升了35年,根据1981年的调查,男性平均寿命为67.7岁,女性为73.2岁,出生率为1.51%、死亡率为0.96%。南斯拉夫人口于二次大战刚结束时仅有1,500余万人,而到了1990年时成长至2,300万人,增加了约50%。1961年至1981年,人口年增长率为0.95%,与当时已开发国家大致相同。全国人口增长率则按地区不同而差异极大,根据1986年的纪录,较为发达的斯洛文尼亚和伏伊伏丁那人口年增长率为0.46%和0.87%,而同期较为落后的科索沃和马其顿则为2.51%和1.53%,特别是科索沃,1950年至1983年南斯拉夫人口总增长只有39%的时候,科索沃的人口增长了约220%,还在1980年代时还成了南斯拉夫人口密度最高的区域,达每平方公里146人。南斯拉夫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1.25%,在越落后的地区其比例即越高,而全国平均年龄为33.9岁,男性平均年龄为32.6岁,女性则35.1岁。1960年代中期,政府开始支持计划生育的措施,以控制人口增长,并通过了堕胎法、加强现代避孕技术和性教育宣导。\n\n在二次大战刚结束时,南斯拉夫有不少人选择移民到他国,包括战争期间与轴心国合作者(其中有不少人被同盟国遣返回来)以及因为反共意识形态而选择离开南斯拉夫,据估计外移者约有数10万人,另外还有将德国侨民驱逐出境。40年代里,南斯拉夫政府进行国内移民,塞尔维亚、黑山和波黑等山区的平民大举迁移到肥沃、原属德裔居民的伏伊伏丁那土地。50年代中,南国进入快速工业化时期,开拓了第二次的移民潮,高达数十万的低技术工人自乡村迁移到都市,其中以斯洛文尼亚移入者最多,其他共和国移民大量移住使其从一个农业为主的共和国转为南国唯一的现代工业化共和国,据统计,截至1990年为止,斯洛维尼亚曾有超过289,000人移入,并有约207,000人移出,移出者多前往西方国家或其他共和国谋生。据估计,因移民因素而使斯洛维尼亚实际上升了约14万的人口。\n国外移民方面,在1960年至1966年期间,约有38万人从南斯拉夫移民到其他国家(主要是经济因素),70年代中期,西欧国家的劳工需求极高,南斯拉夫许多人便前往作为临时劳工谋生,最高峰时约有140万人,之后此数逐渐下降,后于80年代为100万人,40万人返回了南斯拉夫。这些前往欧洲劳力市场的移民里以塞尔维亚人最多,占了37%,排名第二的是克罗埃西亚人,约有24%,但至80年代后反而是波黑人的数量持续上升。\n\n民族\n1971年的南斯拉夫宪法将全国民族分为两类:“主体民族”与“非主体民族”,前者指其各个加盟共和国的主要民族,分别为塞尔维亚人、克罗埃西亚人、阿尔巴尼亚人、斯洛维尼亚人、马其顿人和黑山人,后者则为其他所有民族的统称。根据1991年的统计,南斯拉夫最大的民族群体为塞尔维亚人,占了全国人口36%,其次为克罗地亚人(20%)、穆斯林人(10%)、阿尔巴尼亚人(9%)、斯洛文尼亚人(8%)、马其顿人(6%)、南斯拉夫人(2%)、黑山人(2%)和匈牙利人(2%)。\n南斯拉夫民族中有著“穆斯林人”和“南斯拉夫人”两种特殊的民族,在联邦立国初期并未有“穆斯林人”的类别,也没有“波士尼亚人”这样的称呼,“波士尼亚”仅作国籍而非民族,这些人仅能自称塞尔维亚人或克罗埃西亚人,他们到了1963年才有了新的称呼:“穆斯林民族单位”,而到了1973年时才出现了“穆斯林人”此一称呼,同时政府也承认其为第六个主体民族,而波赫共和国脱离了南斯拉夫后,穆斯林人方改称“波士尼亚克人”,为非信仰回教的波士尼亚人所接受。南斯拉夫人则为南国内自称属南斯拉夫,而非任何单一民族的群众,或可说是对国家的认同超越种族意识的群体,与亚历山大国王提出的“超民族”群体概念颇为相似,而与狄托“兄弟情与统一”政治口号,要求各民族平等、行动一致的理念有所区别,狄托此一口号也使那些自认为南斯拉夫人的群众感到失望。1970年代初,全国只有约2%的人登记为南斯拉夫人,在狄托的葬礼刚结束的1981年,自称为南斯拉夫人的人数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共1,216,463人,为当时总人口数的5%。\n南斯拉夫自1918年成立后过了70多年,尽管人口上升了约70%,除了二次大战造成日耳曼人、犹太人、匈牙利人人数下降、阿尔巴尼亚人增加较多外,其整体民族构成并未有什么变化。南斯拉夫六个共和国与其两个自治省民族多样性甚大,除了塞尔维亚、斯洛维尼亚(1948年时,全国有98%的斯国人居住于斯国,而到了1981年则有90%)和黑山(全国70%的黑山人居住于黑山共和国内)属于民族单一之共和国外,其余共和国国内皆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约有40%(850万人)塞尔维亚人居住在塞国外(主要为克国和波士尼亚),另有克罗埃西亚20%的人口居住在克国外(主要为波士尼亚和佛伊弗迪纳)。克罗埃西亚国内有著12%的塞尔维亚少数民族。马���顿里有大量的土耳其人、弗拉赫人和人数急剧增加的阿尔巴尼亚人。科索沃则主要为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和穆斯林人。另外波黑与佛伊弗迪纳的民族多样性最为复杂,前者有著塞尔维亚人(31%)、穆斯林人(44%)和克罗埃西亚人(17%),三者皆不具独霸的地位,而后者则有塞尔维亚人(51%)、匈牙利人、克罗埃西亚人、罗马尼亚人和卢森尼亚人等等。\n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斯拉夫有著相当庞大的吉普赛人群体,根据1981年一次官方的统计,南国共有168,099名吉普赛人,而非官方数据则统计为此数的五到六倍之多。\n\n宗教\n南斯拉夫有著三种主要信仰,其与民族相连结,从信仰的不同可区分出族群。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埃西亚人以及匈牙利人信仰天主教,波士尼亚人与阿尔巴尼亚人信仰伊斯兰教,黑山人、塞尔维亚人及马其顿人信仰东正教。除了上述三种主要宗教外,南国还存在著约40多种宗教团体,如犹太教、旧公教会、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国际奎师那知觉协会以及其他东方宗教,新教则有著耶和华见证会、福音教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和循道宗等教派与组织。\n南联邦立国后,尽管宪法有保障了政教分离、每位国民拥有宗教信仰自由,但由于宗教与民族意识联系至深,对南共提倡的“民族团结”与忠诚于国家的理念构成威胁(另外二战期间天主教教会曾和纳粹与克罗埃西亚法西斯组织乌斯塔莎有不同程度的合作),故前者遂对教会组织进行报复与打压,将教会建筑与土地收归国有,还对许多牧师进行政治指控、迫害、监禁和殴打。由于上述原因,1945年9月天主教主教联合写信向南斯拉夫当局抗议,但南斯拉夫政府的回应则是再起诉萨格勒布的枢机主教阿洛希斯·斯坦皮尼克和卢布尔雅那主教格瑞葛里·罗兹曼,使得梵蒂冈当局表示抗议,在1945年至50年代初期,南共与教会(尤其是天主教)的关系极为恶劣。苏南决裂后,狄托为争取西方国家的支持,才一改此类激进手段,南斯拉夫一般社会走向开放,许多神职人员都得到了赦免释放,当局才与教会关系转好。1958年,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埃西亚的主教首次被准许访问教宗。1961年斯坦皮尼克去世后,南斯拉夫政府允许其以国葬待遇,标志著南斯拉夫与罗马教会的和解。1985年还允许在东正教教会于贝尔格勒继续建造停工已久的“圣萨瓦教堂”,该建筑物完成后成了巴尔干半岛上最大、世界第二大的东正教教堂。\n南斯拉夫信教比率自王国时期至联邦时期有明显下降,根据1921和1948年的调查,信教人数达总人口的99%以上,而经过现代化、城市化和政府的宣传影响,到了1964年仅有总人口70.3%的人有信教,其比例分布不均,信教比例最高者为科索沃(91%),其次为穆斯林族(83.8%),最低者为斯洛文尼亚(65.4%)、塞尔维亚(63.7%)与克罗埃西亚(63.6%),据后来调查指出,80年代时期信教人数有所回升,特别是在年轻族群。1991年后爆发的南斯拉夫内战本身虽不具宗教战争的程度,但百年来三种主要宗教信众之间的仇恨也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也影响了他国对其民族的支持,如后来俄罗斯政治家与东正教会支持相同信仰的塞尔维亚人。\n\n教育\n狄托统治下的南斯拉夫相当注重教育,为此投注了相当的金钱与努力,每年国民收入约4%被用于教育。南斯拉夫为联邦制国家,因此教育事务由各共和国与自治省自行负责,但由于几度宪法的修订,各共和国的教育也受到中央的规定所影响。南斯拉夫教育建基于1958年的《教育通法》,将国内教育分作义务教育(osnovna skola)、中等教育(或又称“二级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当于大学教育)。\n义务教育的对象为7到15岁的儿童,于1958年时延长至8年,毕业获得证书后,即可从其意愿投入职场。然而,多数南斯拉夫年轻人选择继续进修。中等教育则如职校、技术学校、艺术学校、体育学校、师范学校、军校等,学习更进一步的专业谋生技能,教育时间依各校性质有所不同,最短者如职校为3年,最长者如师范学校要5年,一般平均为4年的时间。高等教育则分作三类:高级学校(više škole)、高等学校(visoli škole)和军事学院。高级学校一般提供中等教育到大专院校之间的教育水准,高等学校则提供完整的大学学院教育。\n南斯拉夫教育普及度相当高,1945年到1981年,7到10岁的儿童在义务教育的入学率从40%上升至98.6%,同时教师数量也上升了5倍之多,师生比由1比59降至1比20。1984年时,90%以上的学生在完成义务教育后选择��续进修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学校也从1939年的26所上升到1987年的322所,同一时期学生也自20,000名增加到347,000名。\n然而南斯拉夫政府也面临许多教育问题,教育发展会因共和国不同而有所差异,举例来说,原为奥匈帝国一部分的斯洛维尼亚和克罗埃西亚就有著较高的教育与文化水准,而科索沃与波赫就很低,特别是穆斯林族群。经济问题也影响到教育方面,由于政府出现资金周转问题,教育经费自1977年国民总收入的5.9%下降至1984年的3.5%,企业也抱怨年轻人花太多时间在职校,技能工作人才缺乏。1990年代时大学辍学率颇高,在学生也要花很长时间才能获得学位,如花7年获得一个4年制学位、5年完成一个2年期的专案。\n\n语言\n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主要有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斯洛文尼亚语、马其顿语三种官方语言。\n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为克罗埃西亚、塞尔维亚以及波士尼亚三个共和国的官方语言,依其使用的人或地方而有不同的名称,塞尔维亚人使用时将其称作“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Srpsko hrvatski),书写上使用西里尔字母,若为克罗埃西亚人使用时,则将其称为“克罗埃西亚塞尔维亚语”(Hrvatsko srpski),书写使用拉丁字母。塞尔维亚语和克罗埃西亚语两种语言除了使用字母之外极为相似,故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就有如塞尔维亚文学家约凡·史可力克宣扬促成语言上的统一,但此事一直受到战争与国内政治动荡所搁置,直到南联邦立国后,统一语言的运动才重新开始。1954年12月,塞尔维亚与克罗埃西亚的语言学者于塞国诺维萨德商讨,最终签署了《诺维萨德协定》,宣示“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黑山人的民族语言是相同的,拥有埃化发音和伊耶化两种发音、使用字母的地位相等”等,促成了语言上的统一,将克语和塞语统称作“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或“克罗埃西亚-塞尔维亚语”。\n然而这道协议持续引来争议,一些塞人和克人的文化机构认为两种语言完全不同、坚持两者语言的独立性,对该语言持续进行著分化的行动,寻找两种语言一些单字和文法的差别证明之。1967年,联邦中央的诺维萨德出版局推出《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辞典》,其制定全国统一的发音标准,却引来克罗地亚知识份子不满,他们认为编撰者有将一些克国词汇“塞语化”、为大塞尔维亚文化沙文主义的表现、企图抹煞克罗地亚语言文化,故于1967年3月17日,克罗地亚130名著名知识份子联合发表《关于克罗地亚语言名称和地位的宣言》,宣称塞语与克语并非是“用两种字母书写、实质上为同一种语言”的主张,属东方化与西方化语言之差别,要求中央政府与联邦宪法承认其主张。此一宣言引起广泛的争议,还进而牵扯了塞克两族的民族冲突,克族要求自己共和国里只准使用克语,塞族则反击表示克罗地亚国内的塞族应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中央政府则将两方领导整肃处理,并在后来的1974年新宪法给予地方更大权力。新宪法的上路使得克国有权决定其官方语言,致使塞克两族统一语言的努力倒退,最终化为乌有。\n塞克两族外的语言较无明显的争执,联邦政府对于民族组成复杂的波士尼亚并无承认有所谓“波士尼亚人”的存在,连带语言也不被认定具有单一性,仅管波黑由于历史上曾受到奥斯曼帝国统治所影响,混有不少土耳其语汇(多为口语上,较少出现于正式文件中),但政府只承认其使用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波黑本身也对于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的争议并无塞克两共和国强烈,较不关注,在教育上拉丁字母与西里尔字母也是完全平等地位、交互使用。至于斯洛文尼亚语使用拉丁字母,马其顿语则为西里尔字母。除了上述三种主要语言外,联邦也宪法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语言,其中人数最庞大为阿尔巴尼亚语和匈牙利语使用者,另外还有义大利人、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土耳其人和吉普赛人等少数民族皆有资格根据自身的语言进行教育和文化沟通。教育上,政府也开放给这些少数民族得以学习他们自己的母语,但条件是后者必须先学会三种官方语言其中一种。\n在联邦分裂的过程中,语言也随民族认同有所改变,除了塞克两族外,波士尼亚人也开始称他们所使用的语言为波士尼亚语,而非以往的“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至于与塞尔维亚关系密切,将官方语言设为塞尔维亚语的蒙特内哥罗,也有部分人认为自己的语言应称作“蒙特内哥罗语”。\n\n文化\n1990年代南斯拉夫崩溃之前,南斯拉��曾是多元文化主义的社会。狄托在政治事务上把持著独裁、打击异己,但在文化方面相当开放。\n\n电影\n南斯拉夫的电影产业是在二次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由1943年起,南共创建拍摄反侵略战争的新闻纪录片开始。1944年12月13日,狄托于政府内创设电影部门,1945年9月则收归国有化,望透过集中管理以提升其文化素质。这段期间里,各共和国也设置了相关部门,包括札格雷布的加德朗制片厂、贝尔格勒的阿瓦拉制片厂、基诺特卡电影档案馆和电影学院、卢比安纳的特里格拉夫制片厂等等。1947年5月,南国也有了第一部电影—《赞歌》,内容为游击斗争的故事,由福杰克斯拉夫·阿福利克导演。\n出身自南斯拉夫的演员包括达尼罗·巴塔·斯托科维奇、留巴·塔迪奇、法比安·索瓦戈维奇、拉德·舍博德兹加、米拉·福兰与埃娜·贝戈维奇等。电影导演则有艾米尔·库斯杜力卡、杜尚·马卡维耶夫、戈兰·马克维奇与哈伊鲁丁·克尔瓦瓦茨等人。南斯拉夫电影还邀请了外国的著名演员参与演出,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的《百万雄师满江红》请来奥森·威尔斯、尤·伯连纳,《苏捷什卡战役》请来理查德·伯顿演出。\n此外,南斯拉夫亦开放给不少外国电影于国内拍摄,如哈里森·福特、劳勃·萧和弗兰科·尼罗等人主演的《纳瓦隆第十突击队》、成龙主演的《龙兄虎弟》、艾伦·阿金、乔安娜·帕库拉和鲁格·豪尔主演的《逃离索比堡》等都在南斯拉夫国内拍摄。为迎合政府的民族政策,电影界直到1990年代都避免出现民族主义的内容。\n\n音乐\n南斯拉夫音乐文化相当繁盛,由于其位于东西两大阵营之交集处,文化在两方取得了相当的平衡,也有著相当的区域特色,如波士尼亚的“赛富达林卡”乐派即深受奥斯曼帝国统治后的东方文化影响。\n40年代,南斯拉夫较为著名的音乐人为克罗埃西亚的伊弗·罗比克,该人于南联邦立国后大量作曲,发行了约100多部唱片,多为单曲和流行乐,代表作为《夜间的陌生客》的原唱,罗比克后走入国际获得成功。另外还有多迪·马尔扬诺维奇推出融合南斯拉夫风格的现代舞蹈,该人后来成了南国的超级巨星之一。南在50年代开始发展出真正的摇滚文化,这期间深受美国摇滚乐热潮所影响(尤其是查克·贝里与巴迪·霍利),米勒·罗杰普尔即是被认为是最早出现的南斯拉夫摇滚歌手之一,许多年轻人开始玩起此类音乐,将其称作“电音”(električari)。摇滚乐在70年代发展最盛,同时有著前卫摇滚、爵士摇滚、艺术摇滚、华丽摇滚、民谣摇滚、交响摇滚等多种风格,著名代表为波士尼亚裔克人塞尔杰克·贝贝克。80年代,南斯拉夫也同世界各地音乐文化,受到了“新浪潮”影响,音乐更具多样性。\n南斯拉夫国内还有多种音乐文化活动,如“杜布罗夫尼克夏季音乐节”、“斯普利特音乐节”和“斯特鲁加诗歌之夜”等等,该国也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唯一持续参加了欧洲歌唱大赛的国家,该国自1961年的法国坎城赛即开始参加,其他东欧国家一直到东欧剧变后1994年才陆续加入。\n\n文学\n南斯拉夫的文学自1945年解放至1990年代解体历经了不同阶段的发展,有著各自民族风格的色彩,不存在单纯而笼统的“南斯拉夫文学”。立国之初,南斯拉夫主要以歌颂解放战争时期南斯拉夫人民的苦难和反应社会主义的作品,如诗人迪桑卡·马克希莫维奇、古斯塔夫·科尔科莱兹以及原有的社会文学运动作家怀著对新社会主义社会的期待、创作了不少赞颂社会主义的作品,后者代表如约凡·波波维奇和希多米尔·敏德洛维奇、尤尔·卡斯戴拉和维西纳·帕伦等。同时,马其顿文学和阿尔巴尼亚文学在这时大力发展,走上了复兴之路,特别是在科索沃、黑山和马其顿的阿尔巴尼亚人长期以来受到异族的侵略统治,连使用自己语言文字写作的权利都没有,人民政权的成立使其得以使用阿尔巴尼亚文自行发展,著名的几位作家如希伏齐·舒莱曼尼和希南·哈桑尼等。\n南斯拉夫文学界也反应了该国的政治变化,当其自1948年被共产党情报局除名后,长期在苏联文学界处支配地位的社会现实主义受到南斯拉夫文人的严厉批评和攻击,从而成为南斯拉夫现代主义文学蔓延的契机,奥斯卡·达维科的小说代表了先锋派,而斯丹尼斯拉夫·维纳尔和米洛斯·希尔加斯基等人的作品则反应了南国文坛从表现主义文学转化为超现实主义文学的历程,加上其与西方国家接触,亦造就了国内追随后者现代派诗歌的诗人,如杜桑·马帝奇、法斯科·���巴和马太加·马太夫斯基皆为此派代表。1956年前后,现代主义文学在南国立足脚跟后、稳固发展,转为低调,不再与现实主义针锋相对,开始互相承认其作品。到了1960年代,南斯拉夫文学界逐渐平静下来,当代文学转为平稳发展,青年作家和文学评论家追求深刻地诠释和复兴其传统的民族文学,还产生一股魔幻与黑色幽默的风潮,这类作品尤以米欧德拉格·布拉多维奇和波拉·乔希斯的小说为代表。1961年,南斯拉夫小说家伊沃·安德里奇因著作—《德里纳河上的桥》而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巴尔干各国第一位获得此奖项的作家。1970至80年代,现实主义再度复苏,成为影响南国文坛的一大派别,现代派作家的作品也因此发生本质上的改变,波里斯拉夫·贝基奇的《如何令吸血鬼安静》(Kako upokojiti Vampira)、米尔科·科瓦奇的《内脏之门》(Vrata od utrobe)皆为颇有影响力的作品。\n总体来说,在南联邦约40余年的存在时间里,其文学可说由解放战争、反抗法西斯的斗争的题材为基础所建立起来,其革命精神、英雄主义一直是历久不衰的主题,不仅数量可观、其质量亦有较高的艺术色彩,可谓为南国当代文学的精华。从本质来看,南斯拉夫文学同其外交政策,既不属于西方资本主义文学,亦与苏联和东欧各国有所差别,缺乏社会主义国家作家具有的“主体思想”,各种流派皆在南斯拉夫文学界流行过一阵子,尽管最终看来仍是现实主艺文学最具影响力和最受南国读者之欢迎。\n\n体育\n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体育上拥有很强实力。足球是南斯拉夫最为兴盛的体育运动。此外,南斯拉夫在体操、篮球、排球、手球和水球上也有很强的实力。南斯拉夫在奥运会上共获得过23块金牌、27块银牌和25块铜牌。和其他东欧国家不同,南斯拉夫参加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这届奥运也是南斯拉夫获得奖牌最多的一届奥运会。南斯拉夫在1984年于萨拉热窝举办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这也使得南斯拉夫成为继苏联之后第二个举办奥运会的社会主义国家。\n南斯拉夫足球重视技术和地面配合,有“东欧巴西”之称\n,是足球强国。南斯拉夫足球界相当重视教练培养,许多大学都设有足球教练课程,这也使得南斯拉夫不少足球教练都拥有硕士、博士学位。南斯拉夫也出了众多知名足球教练,其中有许多在外国活跃,如维利博尔·米卢蒂诺维奇。1976年,南斯拉夫还举办了欧洲足球锦标赛,这是东欧国家首次举办大型足球赛事。贝尔格莱德红星队在1990-1991赛季获得欧洲联赛冠军杯锦标,这是在1985-86赛季布加勒斯特星队之后,第二次有东欧球队获得此荣誉。南斯拉夫国家队获得了1960年的“欧洲杯”和1968年的“欧洲足球锦标赛”的亚军,还获得了1978年的“欧洲U-21足球锦标赛”和1987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的冠军。1980年代后期,在伊维卡·奥西姆教练的指导下,南斯拉夫拥有德拉甘·斯托伊科维奇、德扬·萨维切维奇、罗伯特·普罗辛内茨基、兹沃尼米尔·博班、斯雷奇科·卡塔内茨、达尔科·潘采夫等众多球星,在1990年的“意大利世界杯”上打入前八强,在四分之一决赛时和阿根廷对战,一直坚持到点球大战才分出胜负。然而这时南斯拉夫的民族和地区之间的对立已日益尖锐,南斯拉夫的解体也已经开始。1990年5月,在贝尔格莱德红星和萨格勒布迪纳摩的一场足球比赛中,塞尔维亚人球迷和克罗地亚人球迷之间发生了大规模暴动。南斯拉夫虽然通过了1991年之前举行的199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预选,但该年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宣布独立。在大赛开始之前,1992年春天波黑也宣布独立,奥西姆为了表示对南国内战的不满而辞去了教练职务。南斯拉夫也受到了联合国的制裁,国家队被禁止参加国际赛事。\n南斯拉夫还是手球强国,南斯拉夫国家手球队获得过1986年的“世界男子手球锦标赛”的冠军,在1970年和1974年获得这项赛事的季军、1982年获得赛事的亚军。南斯拉夫在水球上也有相当实力。南斯拉夫男子水球国家队在奥运比赛上三次获得金牌(1968年、1984年、1988年)、四次获得银牌(1952年、1956年、1964年、1980年)。在世界游泳锦标水球赛上获得过两次金牌(1986年、1991年)、两次铜牌(1973年、1978年)、水球世界杯上两次夺得金牌(1987年、1989年)、两次夺得银牌(1981年、1991年)、一次夺得铜牌(1979年)、欧洲水球锦标赛上的表现也很杰出,自南国1945年立国至1991年灭亡期间举办过的15场比赛中,仅有1947、1981和1983年三次的赛事��有得牌,南国共保有1面金牌、7面银牌和4面铜牌的战绩。\n\n多元性\n人们常这样形容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多样性:\n\n七个邻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意大利、希腊、奥地利、匈牙利、阿尔巴尼亚)\n六个成员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n五个民族(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波斯尼亚人/穆斯林人、马其顿人)\n四种语言(斯洛文尼亚语、克罗地亚语、塞尔维亚语、马其顿语)\n三种宗教(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n两种文字(拉丁文字、西里尔文字)\n一个联邦(指的是南斯拉夫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n“五个民族”一般不包括普遍被视为塞尔维亚人的黑山人,以及分布于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塞尔维亚北部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的匈牙利人以及遍布国内各处的少数罗姆人等三个非斯拉夫民族。\n“七个邻国”在南斯拉夫内部有时会被称作“七个不幸”,因“不幸”一词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中写作“brigama”,正好是南斯拉夫各邻国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中的首字母(B-保加利亚、R-罗马尼亚、I-意大利、G-希腊、A-奥地利、M-马扎尔(匈牙利)、A-阿尔巴尼亚)。“一个联邦国家”有些也为“一个铁托”或“一个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n\n参见\n\n南斯拉夫\n约瑟普·布罗兹·铁托\n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2501", "title": "Mac系列", "text": "麦金塔电脑(英语:Macintosh,/ˈmækintɒʃ/,1998年后多被简称为Mac),是自1984年1月起由苹果公司设计、开发和销售的个人电脑系列产品。\nMacintosh 128k是第一款成功的面向大众市场的个人电脑,它拥有图形使用者介面、内置屏幕和鼠标。苹果公司同时销售其广受欢迎的Apple II系列电脑麦金塔电脑近十年,直到Apple II于1993年停产。\n早期的麦金塔电脑都较贵,市场由更便宜的Commodore 64、IBM PC及 IBM PC兼容机主导。但后来,麦金塔操作系统被教育和出版领域广泛应用,使得苹果公司成为未来十年的世界第二大个人电脑制造商。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公司推出了麦金塔LC II和Color Classic,这两款产品在价格上与当时的Wintel机型竞争。\n然而,Windows 3.1x和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的出现,逐渐夺走了Mac电脑的市场份额。在大多数基准测试中,奔腾都击败了当时Mac电脑中使用的摩托罗拉68040。上世纪90年代中期,麦金塔电脑的架构开始向PowerPC迁移并发布了Power Macintosh系列。但因为普通PC一直在降价以及Macintosh Performa的库存管理不善,再加上Windows 95的发布,导致了Mac用户数量持续下降。到1994年底,Mac电脑的市场占有率跌至第三位,当年康柏成为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n1997年中期,史蒂夫·乔布斯重新回到苹果公司,将原来由近20款麦金塔电脑组成的复杂产品线减至1999年中期的4款:Power Macintosh G3, iMac, 14.1\" PowerBook G3, and 12\" iBook。这四款产品都凭借其高性能、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美观的工业设计在商业上取得了关键的成功,帮助苹果重新盈利。\n2006年,麦金塔电脑开始向英特尔平台迁移,大约在这个时候,苹果公司逐渐淘汰了麦金塔这个名字,取而代之的是“Mac”。Mac这个绰号自第一款产品面世以来就一直被广泛使用。\nMac产品线截至2022年6月23日为止,包括四款台式电脑(iMac、Mac mini、Mac Pro和Mac Studio)和两款笔记本电脑(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以及两款配套显示器(Pro Display XDR和Studio Display)。\n\n命名\n麦金塔项目始于1979年,当时苹果公司的一名员工杰夫·拉斯金想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一种易用、低成本的电脑。他想用他最喜欢的苹果品种旭苹果(McIntosh)来命名这台电脑,但由于商标的法律原因,为了避免与一家音响制造商“McIntosh”(McIntosh Laboratory)的公司名称重复,所以拼写改为\"Macintosh\"。\n直到现在,苹果公司仍沿用Mac来命名其所设计生产的个人电脑。\n\n指令集架构\n麦金塔电脑(Mac)在历史上曾经3次更换指令集架构。\n\n1994年,Mac从摩托罗拉68000系处理器迁移至PowerPC处理器。\n2005年至2006年,Mac从PowerPC处理器迁移至Intel平台处理器。\n2020年至2023年,Mac从Intel平台处理器迁移至苹果处理器。\n\n操作系统\n最初Mac的预设作业系统命名为:System Software,至System 7.5.1起正式改名为Mac OS。自从2001年Cheetah发布时,版本号一直停留在10开头。2001年最初被称为Mac OS X,10.8 Mountain Lion起命名为OS X,10.12 Sierra起,为与其他平台作业系统iOS、watchOS、tvOS等命名方式相符合,又更名为macOS。2020��,引进ARM架构改写的macOS 11 Big Sur被官方公布,版本号正式脱离10开头。\nmacOS 使用Darwin作为系统核心,而Darwin核心是以FreeBSD为范本加以改写而成。\n\n产品时间线\n来源:Glen Sanford, Apple History, apple-history.com\n\n在售产品线\n现今的麦金塔电脑分成以下几条产品线:\n桌上型电脑产品分别有:针对开发者和维护人员的工作站Mac Pro,针对一般开发者和艺术制作者的工作站Mac Studio,针对消费市场与教育市场和一体成形的iMac,还有针对入门市场及家用市场的Mac mini。\n笔记型电脑产品则分为:针对最高阶用户的移动式工作平台的14寸和16寸MacBook Pro和针对消费市场与商务便携性市场的13寸MacBook Pro和MacBook Air。\n当前仍在更新的产品线如下表所示:\n\n苹果公司为Mac电脑设计了多款配件,包括Pro Display XDR、Magic Mouse、Magic Keyboard等等。\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Mac - Apple(美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ac - Apple (中国大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ac - Apple (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ac - Apple (澳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ac - Apple (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505", "title": "基因工程", "text": "基因工程(英语:Gene engineering)又称遗传工程(英语:Genetic engineering)、基因操作、基因修饰、重组核酸技术,是一种使用生物技术直接操纵有机体基因组、用于改变细胞遗传物质的工程。此工程技术可以通过使用分子克隆技术分离和复制需要的遗传物质以产生核酸序列,也可以借由生物工程学方法设计并合成核酸序列,然后以此“外源DNA或RNA”将新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使同一物种或跨物种的基因转移,以产生改良的或新的生物体。\n基因工程步骤中,可另外使用核酸酶除去或“敲除”基因;也可进行扩增而制备大量纯化的DNA或RNA片段;更可将靶核酸分子或重组核酸分子插入基因工程载体,接着再导入宿主甚或插入宿主核酸中。基因靶向则是使用同源重组来改变内源基因的不同技术,并且可以用于缺失基因,去除外显子,添加基因或引入点突变。\n通过基因工程产生的生物体被认为是“遗传修饰生物体”(GMO)又称“转基因生物”。第一种遗传修饰生物是1973年产生的细菌和1974年的遗传修饰小鼠。利用细菌产生胰岛素在1982年商业化,遗传修饰食品自1994年以来一直销售。作为宠物设计的第一种遗传修饰生物GloFish于2003年12月首先在美国销售。\n基因工程技术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分子生化学的知识进展上,其已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研究、农业、工业生物技术和医学。用于洗衣洗涤剂和药物如胰岛素和人生长激素的酶现在在遗传修饰(GM)细胞中制造,实验性遗传修饰细胞系和遗传修饰动物例如小鼠或斑马鱼正用于研究目的,并且遗传修饰作物已经商业化。\n\n定义\n基因工程是改变生物的遗传组成使用的技术,包括了删除可遗传材料,和将生物体外直接制备的DNA导入宿主或细胞,然后与宿主融合或杂交。这涉及使用重组核酸(DNA或RNA)技术来形成可遗传材料的新组合,然后通过载体系统(基因工程载体)间接地或通过显微注射、大量注射和微囊化技术直接地掺入该材料。\n“基因工程”并不包括传统的动物和植物育种、体外受精、多倍体育种、人工诱变和细胞融合技术,因为在该过程中不使用经过重组核酸或遗传修饰的生物体。欧盟则将“遗传工程”广泛定义为包括选择育种和其他人工选择手段;严格说来,遗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的范围较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广泛。克隆和干细胞技术,虽然不被认为是基因工程,但也是与基因工程密切相关的,可以在其中使用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它使基因工程进一步将人工合成的材料从原材料引入生物体。\n如果将来自另一物种的遗传物质添加到某生物体中,则所得生物称为遗传修饰生物。如果使用来自相同物种的遗传物质或可以与宿主自然繁殖的物种,则称为同源基因改造遗传工程也可以用于从目标生物体去除遗传物质,创建一个基因敲除生物体在欧洲,遗传修饰是遗传工程的同义词,而在美国,“基因修饰”一词也可以指常规的育种方法。加拿大的监管制度是基于产品是否具有新颖的特征,而不管来源的方法。换句话说,如果产品携带一些先前在物种中未发现的性状,则其被调节为遗传修饰,无论其是使用传统育种方法(例如选择育种,细胞融合,突变育种)还是遗传工程产生的。在科学界,“基因工程”这个术语并不常用。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具体的术语,例如“遗传修饰”或“转基因”。\n\n历史\n数千年来,人类通过选择性育种或人工选择。近年来,逐渐通过诱变改变了物种的基因组。而遗传工程作为直接操纵DNA、由人外部育种和突变是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n“遗传工程”这个术语最早由杰克·威廉姆森在1951年——也就是DNA在在遗传中的作用得到了阿弗雷德·赫希和玛莎·蔡斯的证实的前一年——出版的科幻小说“龙之岛中创作。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发现DNA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斯丹利·温鲍姆的1936年的科幻故事普罗透斯岛(Proteus Island)中探索了直接遗传操作的一般概念。\n1972年,保罗·伯格通过将来自猴病毒SV40的DNA与λ病毒的DNA结合而产生了第一个重组DNA分子。在1973年,赫伯特·博耶和斯坦利·科恩通过将抗生素抗性基因插入到大肠杆菌细菌的质粒中而产生了第一个遗传修饰生物。一年后,鲁道夫·耶尼施通过将外来DNA引入其胚胎中创建了一种遗传修饰小鼠,使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遗传修饰动物这些成就导致了科学界对基因工程的潜在风险的关注,这些问题首先在1975年的阿西洛马会议上进行了深入讨论。这次会议的主要建议之一是,在技术的安全性得到确认之前政府应加强对重组DNA研究的监督。\n1976年,赫伯特·博耶和罗伯特·史旺森创立了遗传工程公司基因泰克(Genentech),该公司在大肠杆菌中生产了人类蛋白生长抑素。 基因泰克在1978年宣布生产遗传修饰生产的人胰岛素。1980年,美国最高法院在Diamond诉Chakrabarty案中裁定,遗传改变的生命可以获得专利。此种借由细菌生产的胰岛素以“优泌林”作为品牌名称,在1982年经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销售。\n\n在20世纪70年代,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生史蒂文·林多(Steven Lindow)与D.C.阿尔尼(D.C.Arny)和C.韦瑟(C.Weather)发现了一种细菌,它被认为是在冰成核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丁香假单胞菌,并在1977年发现了一种突变的减冰细菌。 林多博士(现在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植物病理学家)后来成功创建了一个重组减冰细菌。1983年,一家生物技术公司先进遗传科学公司(Advanced Genetic Sciences,AGS)申请美国政府授权,使用丁香假单胞菌的减冰菌菌株进行田间试验,以保护作物免受霜冻,但环境组织和抗议者通过法律挑战推迟了此项田间试验四年。 1987年,随着加利福尼亚的草莓田和马铃薯田的喷雾,丁香假单胞菌的减冰菌菌株成为第一个被释放到环境中的遗传修饰生物。这两块测试田在测试开始前一天晚上都遭到活动家团体攻击:“世界上第一的试验田吸引了世界第一的捣蛋鬼”。\n1986年在法国和美国进行了遗传修饰植物的第一次田间试验,实验植物为一种抗除草剂的遗传修饰烟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第一个将遗传修饰植物商业化的国家,1992年引入了抗病毒的烟草。在1994年,佳基因公司(Calgene)获批将Flavr Savr番茄(一种具有较长的保质期的遗传修饰番茄)投入市场,同年欧盟批准遗传修饰抗除草剂溴苯腈烟草,使其成为在欧洲商业化的第一个遗传修饰作物。1995年,马铃薯作物Bt Potato在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美国环境保护局批准安全使用,成为美国第一个批准的抗虫遗传修饰作物。\n2009年,11个遗传修饰作物在25个国家商业化生产,主要为美国、巴西、阿根廷、印度、加拿大、中国、巴拉圭和南非。\n2010年,克莱格·凡特研究所的科学家创建了第一个合成基因组并将其插入空的细菌细胞。得到的细菌,名为“辛西亚”(Synthia),可以复制和产生蛋白质。在2014年,开发了一种细菌,其复制含有独特碱基对(非腺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的质粒,是首个使用扩展遗传字母表的生物体。\n\n操作与步骤\n如果将一种生物的DNA中的某个遗传密码片段连接到另外一种生物的DNA链上去,将DNA重新组织一下,就可以按照人类的愿望,设计出新的遗传物质并创造出新的生物类型,这基因工程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n\n取得符合要求的DNA片段;\n构建基因的表达载体;\n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n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n\n取得符合要求的DNA片段\n第一步是选择并分离将被插入到遗传修饰的生物体中的基因。要把目的基因从供体DNA长链准确地剪切下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1968年,沃纳·阿尔伯、丹尼尔·内森斯和汉弥尔顿·史密斯第一次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了限制性核酸��切酶,它能够在DNA上寻找特定的“切点”,认准后将DNA分子的双链交错地切断。人们把这种限制性内切酶称为“分子剪刀”。这种“分子剪刀”可以完整地切下个别基因。自197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分离提取了400多种“分子剪刀”。有了形形色色的“分子剪刀”,人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DNA分子长链的切割了。可以使用限制酶分离基因以将DNA切割成片段并进行凝胶电泳,以根据长度将它们分离出来。聚合酶链反应(PCR)也可以用于扩增基因区段,然后可以通过凝胶电泳分离。 如果所选择的基因或供体生物体的基因组已经被充分研究,它可以存在于基因库中。如果DNA序列已知,但没有该基因的拷贝可用,则可以人工合成。\n要插入遗传修饰的生物体中的基因必须与其它遗传元件组合以使其正常工作。还可以在该阶段修饰基因以更好地表达或有效性。除了要插入的基因之外,大多数构建体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区以及选择标记基因。启动子区启动基因的转录,并且可以用于控制基因表达的位置和水平,而终止子区终止转录。 在大多数情况下赋予其在其中表达的生物体抗生素抗性的选择性标记,需要确定哪些细胞用新基因转化。\n\n构建基因表达载体\nDNA的分子链被切开后,还得缝合起来以完成基因的拼接。1967年,科学家们在5个实验室里几乎同时发现并提取出一种酶,这种酶可以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修复好DNA链的断裂口。1974年以后科学界正式肯定了这一发现,并把这种酶叫作DNA连接酶。从此,DNA连接酶就成了名符其实的“缝合”基因的“分子针线”。只要在用同一种“分子剪刀”剪切的两种DNA碎片中加上“分子针线”,就会把两种DNA片段重新连接起来。\n\n质粒载体\nDNA的操作通常发生在质粒内。使用重组DNA技术,例如限制性消化,连接和分子克隆制备构建体。 其中一种常见的技术是将新的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的特定位置,或在所需的能够敲除的基因组位点产生突变内源基因。基因靶向技术使用同源重组来靶向特定内源基因的期望变化。这在植物和动物中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并且通常需要使用选择标记基因。使用工程化核酸酶如锌指核酸酶,工程改造的归巢核酸内切酶(或“兆碱基”)或由TAL效应物产生的核酸酶,可以增强基因靶向的频率。\n除了增强基因靶向,工程化核酸酶也可以用于在产生基因敲除的内源基因中引入突变。\n\n病毒载体\n病毒载体是一种常用的工具,可将遗传物质带入细胞。可发生于完整活体或是细胞培养中。原理是利用病毒具有传送其基因组进入其他细胞,进行感染的分子机制。\n慢病毒载体是病毒载体中的一种在慢病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基因工程载体。慢病毒基因组不需要靶细胞分裂即可整合到细胞核中。来源于慢病毒的载体也体现了能够稳定地转导分裂和非分裂细胞(包括干细胞)这一优势。慢病毒载体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基因转移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基因治疗。慢病毒载体构建时,病毒的顺式作用元件(非编码所需的转录、反转录和包装元素)必须与反式作用元件(酶、结构和辅助蛋白编码)序列分离,以防止形成具有复制能力的慢病毒颗粒(RCL)。\n\n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n只有约1%的细菌天然能够摄取外源DNA。然而,这种能力可以通过外部刺激(例如热或电击)诱导其他细菌产生,增加其细胞膜对DNA的通透性;已吸收的DNA可以与基因组整合或作为染色体外DNA(如质粒)存在。 DNA通常使用显微注射插入动物细胞,其中它可以通过细胞的核膜直接注射到细胞核中或通过使用病毒载体。在植物中,通常使用农杆菌介导的重组或基因枪技术(biolistics)插入DNA。\n在农杆菌介导的重组中,质粒构建体含有T-DNA,其负责将DNA插入宿主植物基因组中。在感染植物细胞之前,将该质粒转化到不含质粒的农杆菌中。然后农杆菌将天然地将遗传物质插入植物细胞中。在生物动力学中,金或钨的颗粒用DNA包被,然后注射到愈伤组织细胞或植物胚胎中。一些遗传物质将进入细胞并转化它们。该方法可以用于不易受农杆菌感染的植物上,并且还允许植物质体的转化。用于植物和动物细胞的另一种转化方法是电穿孔。电穿孔包括使植物或动物细胞遭受电击,其可使细胞膜对质粒DNA可透过,在一些情况下,电穿孔细胞可将DNA掺入其基因组中。由于其对细胞和DNA的损害,基因枪和电穿孔的转化效率低于农杆菌介导的转化和显微注射。\n由于用于转化的细胞通常只有一个,因此��须将该单个细胞培育成生物体。细菌由单个细胞组成并且不需要克隆再生。在植物中,这通过使用组织培养来实现。每种植物对通过组织培养成功再生具有不同的要求。如果成功,则产生在每个细胞中含有遗传修饰的成年植物。在动物中,有必要确保插入的DNA存在于胚胎干细胞中。\n\n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n选择标记用于区分转化的和未转化的细胞。这些标记通常存在于遗传修饰生物体中,尽管已经开发了可以从成熟遗传修饰植物中除去选择性标记的多种策略。 当产生后代时,可以筛选基因的存在。来自第一代的所有后代对于插入的基因将是杂合的,并且必须交配在一起以产生纯合动物。\n进一步的测试使用PCR,南方墨点法(Southern印迹),并且进行DNA测序以确认生物体含有新基因。即将遗传修饰生物的基因组DNA提取出来,在含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上用放射性同位素等做标记,以此作为探针,使探针与基因组DNA杂交,如果显示出杂交带,就表明目的基因已插入染色体DNA中。该方法因发现者而命名为南方墨点法。这些测试还可以确认插入基因的染色体位置和拷贝数。基因的存在并不保证其在靶组织中以适当的水平表达,因此也使用寻找和测量基因产物(RNA和蛋白质)的方法。这些包括北方墨点法(Northern印迹),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西方墨点法,免疫荧光,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和表型分析。为了稳定转化,该基因应以孟德尔遗传模式传递给后代,因此也应研究该生物的子代。\n\n应用及成果\n基因工程在医学、研究、工业和农业中的都有所应用,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n\n医学\n在医学中,基因工程已经用于制造药物,创建模型动物,进行实验室研究和基因治疗。\n\n生产\n遗传工程用于大规模生产胰岛素、生长激素、follistim(用于治疗不育)、人白蛋白、单克隆抗体、凝血因子、疫苗和许多其他药物。小鼠杂交瘤,融合在一起以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已经通过基因工程人源化以产生人单克隆抗体。正在开发遗传工程改造的病毒,其仍然可以赋予免疫性,但缺乏感染序列。\n\n研究\n基因工程用于创建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遗传修饰小鼠是最常见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它们已用于癌症、肥胖、心脏病、糖尿病、关节炎、药物成瘾、焦虑、衰老、帕金森病的研究和模拟。可以针对这些小鼠模型测试潜在的疗法。在增加器官移植成功率方面,培育了遗传修饰猪。\n\n基因治疗\n基因治疗是人类的遗传工程,通常通过用有效基因替代有缺陷的基因。这可以发生在体细胞组织或种系组织中。\n\n体细胞基因治疗\n体细胞基因治疗已针对多种疾病进行了临床研究,包括X连锁严重复合型免疫缺乏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和帕金森病2012年,Glybera成为第一个得到欧洲或美国批准,可在欧洲委员会批准后获准用于临床使用的基因治疗药物。\n\n种系基因治疗\n关于种系基因治疗,科学界一直反对使用生物技术以可遗传的方式改变人类基因的尝试,因为该技术才刚刚起步。随着技术的发展、CRISPR等新技术的出现,2015年3月,科学家们敦促世界范围内禁止临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以可遗传的方式编辑人类基因组。2015年4月,中国研究人员报告了基础研究实验的结果引发了争议,在这些实验中,他们使用CRISPR编辑了不可发育的人类胚胎的DNA 2015年12月,世界主要科学院的科学家们呼吁暂停进行可遗传的人类基因组编辑,包括与CRISPR-Cas9技术相关的那些。\n如果技术不仅用于治疗,而且用于增强、修改或改变人的外表、适应性、智力、性格或行为,也存在伦理问题。固化和强化之间的区别也很难界定。超人主义者认为人类的增强是可取的。\n\n科研\n遗传工程是科学家的重要工具。来自各种生物的基因和其他遗传信息转化为细菌,以供储存和修饰,遗传修饰的细菌在该过程中产生。使用细菌的原因是其廉价易得,生长、克隆繁殖迅速,相对容易转化,而且可以长期保存,在-80℃几乎可以无限期储存。分离后的基因可以储存在细菌中,可无限增殖供给研究。\n可以将生物体遗传工程化以发现某些基因的功能。这可能是对生物表型的影响,其中表达基因或与其相互作用的其它基因。这些实验通常涉及功能丧失,功能获得,跟踪和表达。\n\n功能缺失实验\n例如在基因敲除实验中,遗传修饰生物会缺少一个或多个基因的活性。敲除实验涉及体外构建和操作DNA构建体,其在简单敲除中由所需基因的拷贝组成,或将���改变为无功能的。胚胎干细胞掺入改变的基因、替换已经存在的功能性拷贝。将这些干细胞注射到胚泡中,植入以替代亲代遗传物质。实验者借此分析由该突变引起的缺陷,从而确定特定基因的作用。这项操作在发育生物学中使用频繁。在黑腹果蝇等生物体中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大群体中诱导突变,然后筛选后代以获得所需的突变。类似的方法可以用于植物和原核生物中。功能丧失可说明某种蛋白质是否是某项功能所必需的,而非说明某种蛋白质具有某项功能。特别是如果功能需要多个蛋白质,那么只要缺少其中一个就会丧失这项功能。\n\n基因导入实验\n与敲除实验的思路相对。这些有时与敲除实验一起进行以更精细地了解所需基因的功能。该过程与敲除工程中的操作大体相同,除了将构建体设计成可增加基因的功能,通常通过提供额外的基因拷贝或更频繁地诱导蛋白质的合成。基因导入用于判断蛋白质是否足够用于功能,但并不总是意味着它是必需的,特别是当处理遗传或功能冗余时。\n\n基因靶向实验\n寻求获得特定蛋白质的位置和相互作用的信息。一种实现方法是用“融合”基因替换野生型基因,该融合基因是野生型基因与标记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并置,这使得产物的遗传修饰可见。虽然这是一个有用的技术,但是其操作可能破坏基因的功能,产生二次效应,可能会产生可疑的实验结果。更复杂的技术现在正在开发中,用以跟踪蛋白质产物而不减轻其功能,例如添加将作为单克隆抗体的结合基序的小序列。\n\n表达实验\n表达实验旨在发现特定蛋白质在何处和何时产生。在这些实验中,将编码蛋白质的DNA(称为基因的启动子)之前的DNA序列重新引入生物体中,其中蛋白质编码区由报告基因(例如GFP)或催化染料产生的酶所取代。因此,可以观察到产生特定蛋白质的时间和地点。表达研究可以进一步通过改变启动子来发现哪些片段对于基因的正确表达至关重要,且实际上由转录因子蛋白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启动子敲击。\n\n工业\n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用编码有用蛋白质例如酶的基因转化制造微生物(例如细菌或酵母),或转化来自多细胞生物体(例如昆虫或哺乳动物的细胞),经过转化的生物体将过表达所需的蛋白。通过使用发酵工程技术在生物反应器设备中生长转化的生物体,然后纯化蛋白质,可以制备大量的蛋白质。一些基因在细菌中不能良好地作用,因此也可以使用酵母菌、昆虫或哺乳动物等真核生物细胞。这些技术用于生产药物、补充剂(如色氨酸),帮助生产食物(乳酪制造中的凝乳酶)和燃料。其它与研究中之遗传修饰细菌有所相关的应用,包括使细菌在其自然循环外进行任务,例如制造生物燃料,清理溢油,碳和其他有毒废物,以及检测饮用水中的砷。某些遗传修饰的微生物也可以用于生物矿化和生物修复,因为它们能够从其环境中提取重金属并将其掺入更易于回收的化合物中。\n\n实验室中的应用\n在材料科学中,基因修饰的病毒已经在学术实验室中用作组装更环保的锂离子电池的支架。\n通过在某些环境条件下表达荧光蛋白,细菌已被设计为传感器之用。\n\n农业\n基因工程最有名和有争议的应用之一是创造和使用遗传修饰作物或遗传修饰生物,如萤光鱼,用于生产遗传修饰食品和具有多种用途的材料。\n遗传修饰食品作物的生产有四个主要目标,即:耐病虫害、提高作物价值、制造副产品和加快生长强化植株。\n\n环境保护\n遗传工程在保护和自然区域管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例如,已经提出通过病毒载体的基因转移作为控制入侵物种以及接种来自疾病的受威胁动物群的手段。还提出了遗传修饰树作为赋予野生种群群体免疫的方法。随着气候变化和其他扰动导致生物体适应不良的风险增加,通过基因调整促进适应可能是减少灭绝风险的一个解决方案。遗传工程在保护中的应用迄今为止大部分是理论上的,还没有付诸实践。将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衡量这种做法的好处和成本。\n\n技术限制\n遗传工程的管理调控涉及政府为评估和管理与遗传修饰作物的开发和销售相关的风险而采取的措施。不同国家和地区针对遗传修饰作物的管理存在差异,其中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差异最明显。根据基因工程产品的预期用途,在各国家的法规有所不同。例如,非食品用途的作物通常不由负责食品安全的机构审查。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评估包括粮农组织和世卫组织在内的组织在遗传修饰植物���食品安全方面的指导。\n\n争议\n批评者反对使用基因工程本身有几个理由,包括伦理问题,生态问题,与传统及有机农业的商业利益冲突,以及由于遗传修饰技术和遗传修饰生物体受知识产权法律的限制所引起的经济关注。遗传修饰生物也参与关于遗传修饰食品的争议,涉及遗传修饰作物生产的食品是否安全,是否应该贴标签,以及是否需要遗传修饰作物来满足世界粮食需求。 这些争议导致诉讼,国际贸易争端和抗议,以及在一些国家限制商业产品的监管。\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外部连结\n\nGMO Safety - Information about research projects on the biological safety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plants.\nGMO-compass, news on GMO en EU\n\nTemplate:新兴技术"} +{"doc_id": "2509", "title": "美军", "text": "美国武装部队(英语: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中文通称美国军队(简称美军),是美国的联邦武装部队,是目前全球整体军力最强的军队。美军分为六大军种,即陆军、海军、空军,太空军,海军陆战队,以及海岸警卫队,以上六大军种均包括在美国制服部队中;由总统通过国防部统帅全军。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核武器库,同时是世界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子武器的国家(二战时曾于日本广岛及长崎实战应用)。美国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部署海外驻军,总计超过23万人。目前,美国是世界上军费最多的国家,共8167亿美元(2023年)。\n\n架构\n美军的现役总兵力:150万人。包括:\n\n美国陆军\n美国陆军兵力54.92万人。编有3个集团军司令部、4个军部、10个作战师(2个装甲师、4个机械化师、2个轻步兵师、1个空中突击师、1个空降师)、5个航空旅、3个装甲骑兵团、6个炮兵旅、7个史崔克旅、9个“爱国者”和2个“复仇者”防空飞弹营、3个独立步兵营和1个空降特种部队。\n基本作战单位:\n\n第1骑兵师,第1装甲师\n第1、第2、第3、第4机械化步兵师\n第10山地师,第25轻步兵师\n第82空降师,第101空中突击师\n\n主要装备:\n\n主战坦克M1A1和M1A2等共7683辆;\n装甲侦察车Tpz-1“狐”113辆;\nM2和M3步兵战车,共6715辆;\n装甲输送车M-113型17800辆;\n各类火炮5699门,其中227公厘多管火箭炮857门,自走炮2555门。\n反坦克飞弹:“陶”和“龙”式,共23352具;\n高炮329门,其中20公厘“火神”式118门;\n防空飞弹:“复仇者”式767部,“爱国者”式485部;\n各种用途飞机249架;\n无人驾驶飞机7架;\n直升机约4923架,其中武装直升机1437架;\n各型地面监视雷达312部,其中机载38部;\n两栖舰艇58艘。\n\n美国海军\n美国海军兵力为33.16万人(不包括海军陆战队)。编有6个舰队,即第2舰队(大西洋)、第3舰队(东、南、北太平洋)、第4舰队(中南美洲海域)、第5舰队(印度洋、波斯湾、红海)、第6舰队(地中海、黑海)、第7舰队(西太平洋、印度洋)。还设一海军运输司令部。\n主要装备:\n\n潜艇70艘:其中战略潜艇18艘(俄亥俄级)、攻击潜艇51艘(洛杉矶级26艘、海狼级3艘、维吉尼亚级22艘)、其他用途1艘\n航空母舰11艘:尼米兹级10艘,福特级航空母舰1艘.\n巡洋舰11艘:提康德罗加级11艘\n驱逐舰75艘:伯克级73艘,朱姆沃尔特级2艘\n滨海战斗舰23艘:自由级8艘、独立级15艘\n另有两栖舰42艘、支援及杂务舰船99艘(其中补给舰39艘)。军事运输司令部辖船只116艘,可调用商船327艘。\n海军航空兵兵力为6.32万人,装备飞机2732架,其中作战飞机1598架;直升机1361架,其中反潜直升机321架、攻击直升机180架。\n\n美国空军\n美国空军兵力为33.34万人,编有空中作战司令部和空中机动司令部。空中作战司令部辖4个航空队(其中1个为洲际弹道飞弹航空队)、23个飞行联队;空中机动司令部辖2个航空队、13个飞行联队。\n主要装备:(2023财年)\n\n攻击机/战斗机2163架,其中A-10C型261架、F-15型377架、F-16型932架、F-22A型185架、F-35A型408架;\n远程轰炸机141架,其中B-1B型45架、B-2A型20架、B-52H型76架;\nC4ISR/C3BM364架;\n运输机644架;\n空中加油机508架;\n教练机1127架;\n直升机192架。\n\n美国海军陆战队\n美国海军陆战队兵力为20.36万人。编有3个海军陆战师、3个勤务支援大队、1个安全保密部队营、1个营级的驻外使馆警卫队。\n主要装备:\n\n轻装甲车735辆、两栖装甲车1321辆、牵引火炮930门、反坦克飞弹2361具、火箭筒2754具,迫击炮613门。航空兵兵力有3.65万人,编有3个联队,装备各型飞机约520架,其中直升机约500架。\n\n美国海岸警卫队\n共有3.51万人,其中文职0.6万人。根据美国法律,是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平时由国土安全部管辖。\n主要武器装备:\n\n各类舰艇174艘,其中近海巡逻艇78艘、近岸巡逻艇85艘、破冰船2艘、训练舰1艘、飞机4架、直升机161架。\n美国海岸警卫队拥有数十艘巡逻舰(cutter)、211架定翼机和直升机、以及约1400艘的各式小艇。美国海岸防卫队雇用大约4万3千名军职与文职人员。\n\n美国太空军\n是美国空军部下属的一个独立部队,其主要职责是为美国在外太空执行军事任务。它是自1947年美国空军独立以来成立的第六个军事部门和第一个新出现的部队军种,也是国防部三大军事部门之一下属的一个部门。\n太空军由空军部直接领导,向国防部长报告,由总统任命并获得参议院授权,太空军军种主官是太空作战部长,负责对太空军各部门进行监督。\n\n美国国防部\n位于五角大楼的美国国防部是美国军队的指挥机关,美军的总司令是美国总统。美军有138万现役军人,另有数十万预备役军人,军人总数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军是世界上目前最强大的武装力量,比任何单一国家甚至国家组织(例如欧盟)都要强大。美军军费占世界总军费的47%,但因为美国经济实力强大,所以军费开支只占国家GDP的3.7%(2004年),比排名其后的32个国家的总和还要多。\n美军内部有森严的等级制度,按照军衔依次划分。军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职业军士,一类为募兵。目前,美军招募士兵不分种族、教育程度或社会地位,但也有批评者称军中多为穷人。美军军官来源很多,有自军队院校、也有预备役军官学校,还有从士兵中提升。\n美军设有多种荣誉勋章以奖励有功人员。\n自独立战争之后到1948年7月26日之前,美军一直施行种族隔离制度,杜鲁门当日签署9981号总统令命令停止军队中的种族隔离。奥巴马总统于2010年12月22日正式法令签署将“不问,不说”废除,同性恋在美军中不再被禁止。但是,女性军人仍受到多方面的限制。\n\n战略核力量\n由美国战略司令部管辖,主要兵力分散在海、空军内。\n其主要装备有:\n\n432枚潜射弹道导弹,配置于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子导弹核潜艇中,每艘携24枚“三叉戟”D-5导弹;\n陆基洲际导弹,共550枚,其中“民兵”Ⅲ型500枚;\n战略轰炸机208架。\n\n特种部队\n兵力2.85万人,实力计在各军种。\n陆军特种部队1.53万人,编5个大队(每个含3个营)、1个突击步兵团(含3个营)、1个航空兵团、1个心理作战大队(含5个营)、1个民事营(含5个连)、1个通信营和1个支援营。\n海军特种作战部队0.4万人,编有1个指挥部、1个作战中心、3个大队、6支部队、6个“海豹部队”、2个“海豹”输送车队、2个特种舟艇中队。\n空军特种作战部队0.93万人,编有1个司令部、1个联队、14个中队。\n\n文职人员\n72.44万人。按雇佣部门计算,陆军雇佣22.59万人,海军(含陆战队)雇佣20.69万人,空军雇佣16.87万人,国防部雇佣12.29万人。\n\n后备役人员\n87.7万余人(不含第3类后备役人员即退役后备役人员)。其中陆军后备队20.80万人,海军后备队9.08万人,陆战队后备队4万人,空军后备队7.42万人;陆军国民警卫队35.70万人,空军国民警卫队10.70万人。\n\n部署\n美国领土\n部署于美国领土的现役官兵约有1,199,556人。\n\n国外\n驻欧洲地区11.6万人,分别驻在比利时、德国、英国、意大利、土耳其、西班牙、葡萄牙、卢森堡、希腊、荷兰、挪威等国,以及部署于地中海的舰艇上,其中驻德国7万人。\n驻亚太地区10.5万余人。其中驻日美军4万人,驻韩美军2.8万人。\n驻西亚—北非地区2万余人,分别驻扎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埃及、卡塔尔和巴林等国。其中,驻沙特阿拉伯0.32万人,科威特0.22万人。常驻波斯湾及其附近海域的第5舰队,一般为1个航母战斗群。\n驻美洲地区其他国家1万余人,其中驻巴拿马3400人,古巴关塔那摩湾1400人,海地189人,洪都拉斯720人,加拿大208人,百慕达800人。\n\n军事基地\n截止至1998年2月,美军在国内外拥有军事设施969个,其中陆军184个、海军164个、海军陆战队27个、空军96个,其余为国防部及后备役部队的设施。海外军事设施203个,遍布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陆军102个、海军32个、海军陆战队9个、空军50个,其余为国防部和跨军种联合设施。\n\n作战能力\n美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向全球投放大规模作战部队、并有能力远离本土发动一场区域性战争的国家,以及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最先进的核武器库,并维持现役。\n美军拥有强大的后勤保障和运输能力。美国空军拥有大批��进的运输机。美国海军的大西洋舰队与太平洋舰队都是非常强大的移动作战平台,海军同时也拥有大批大型运输机。\n美国陆军虽然不像海军陆战队那样拥有快速的投放能力,但是也有48个旅的快速反应部队。\n\n组织架构\n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是美军最高统帅。\n本国公民在满17周岁之后可在征得父母同意的情况下申请加入美军,亦或在满18周岁以后自由加入美军。对于外国人来说,一般情况下在获得美国绿卡之后满足年龄条件便可申请入伍。根据法律,18至25岁的美国公民及绿卡持有者无论是否愿意入伍,都必须进行美国兵役登记。满足特定条件并且在美国持有长期签证并合法居留的外籍人员也可通过紧缺人才征兵计划(MAVNI)项目申请加入美军。各军种对不同语言申请人的招募计划不同,且时常在更新。\n从小来美非法滞留 (DACA - 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 Arrivals) 的申请人也可申请加入美军。\n作为协调军事行动和与外交活动,美国政府设有国家安全会议为美国总统提供咨询。\n美国总统之下是美国国防部部长。他们之下有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美国总统和美国国防部部长提供咨询。1986年《戈德华特-尼科尔斯国防部重构法案》之后,美军的作战指挥体系是总统和国防部长通过美军各联合作战司令部直接指挥一线的各军种部队。\n在文人组织方面,美国海岸防卫队平时隶属于美国国土安全部,战时才改隶国防部。虽然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为两个独立的军事单位,但是它们都隶属于国防部下的海军部(U.S. Department of Navy),海军陆战队的年度预算也编在海军内。空军和陆军分别隶属于国防部下的空军部(U.S. Department of Air Force)和陆军部(U.S. Department of Army)。\n\n参谋长联席会议\n美军五大军种的参谋长以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副主席、高级士兵顾问:\n\n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小查尔斯·Q·布朗 空军上将\n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 克里斯·格雷迪 海军上将\n参谋长联席会议高级士兵顾问 拉蒙·科隆-洛佩兹 空军士官长\n美国陆军参谋长 兰迪·乔治 陆军上将\n美国海军作战部长 莉萨·弗兰凯蒂 海军上将\n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 艾瑞克·史密斯 海军陆战队上将\n美国空军参谋长 大卫·W·阿尔文 空军上将\n美国太空军作战部长 布拉德利·萨尔茨曼 太空军上将\n\n联合作战司令部\n美军目前共有11个联合作战司令部(Unified Combatant Command),其中7个按地理划分、4个按功能划分。\n\n军衔\n军官\n准尉\n士兵、士官\n丑闻\n性犯罪\n自2005年到2013年,美军被解职的具有中校及以上军衔的指挥官中,超过40%是因为行为不检点。而被解职的所有美军军事指挥官中至少有30%是因为性犯罪的原因,包括性骚扰、通奸和不正当关系等。2005年以来有18名将军被解职,其中10人是因为性犯罪。数据显示,自2005年到2013年,共有255名指挥官被解职,其中78人是因为性犯罪。\n美国广播公司在2013年公布的报告中称约有20%至40%的女兵曾在军中遭到强奸或性侵害,相当于一般平民受害者的两倍,而且美军中女性军人计划外怀孕的比率非常高,已呈上升的趋势,明显高于普通大众。 \n但由于美军的境外军事基地许多拥有法外特权这滋生了境外美军对他国当地居民性暴力,以日本最为典型,早在日本盟军占领时期,关于美军性犯罪案件在日本警视厅现存记录中存有五万起,而之后每年屡有发生。\n\n毒品腐败\n墨西哥是美国毒品走私的重点国家,而在美国和墨西哥边界地区墨西哥境内财势雄厚的毒品走私组织利用各种手段逐渐腐蚀边境正规军队和国民警卫队,其中最大的走私案件是在2005年美军走私560公斤毒品。为了打击美墨边境的军队走私毒品案件,2003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成立了一个反贪污特警队“绿色行动”(OperationLivelyGreen)专项打击军队走私。\n但由于美军在全球都驻有基地和部队并且军队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问题国际毒品走私事件也频有发生,以在韩国为例,在2012年上半年韩国海关就查获了可供5万人吸食的2878克美军毒品,一些媒体批评美军走私毒品正在腐蚀韩国社会。\n\n虐待俘虏\n恐怖主义指控\n2019年4月8日,美国及以色列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列为恐怖组织。作为回应,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将美军列为“恐怖组织”\n\n另见\n驻外美军\n驻韩美军\n驻日美军\n驻台美军(所有人员及组织已于1979年中华民国-美国断交后,悉数撤离)\n驻越美军(1973年后开始撤离)\n阿富汗战争\n国家飞弹防御系统\n亚裔美国人军事史\n全面战争\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Official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lobal Security on U.S. Military Oper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2511", "title": "混凝土", "text": "混凝土,又称砼(tóng)、石矢,是由凝胶材料、骨料和水按适当比例配置,再经过一定时间硬化而成的复合材料。混凝土的硬度大、耐压强度高、坚固耐用、原料来源广泛、制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可塑性强、适用于各种自然环境,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人工土木工程及建筑材料,广泛使用于房屋、桥梁、公路、跑道、挡土墙、堤防、涵洞、水坝、水箱、水塔、油槽、渠道、水沟、码头、防波堤、军事工程、核能发电厂等构造物。\n\n名称\n混凝土\n日语中将“concrete”音译为“コンクリート”,据称日本学者广井勇最早将其翻译为汉字“混凝土”(コン・クリー・ト)。\n\n砼\n“砼”一字的创造者是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创造时间是1953年。当时教学科技落后,录音机、影印机之类的电器不普及,学生上课听讲全靠记笔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于是蔡方荫大胆采用笔画减省的“人工石”三字代替“混凝土”,大大加快了笔记速度。后来“人工石”三字合成了“砼”字,并在大学生中得到广泛使用。\n1955年7月,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1985年6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砼”与“混凝土”两字词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另外,“砼”字的读音[tóng](音“ㄊㄨㄥˊ”),正好与法语的“béton”、德语的“Beton”以及俄语的“бетон”(皆为“混凝土”之意)的发音基本相同。\n\n历史\n新石器时期\n类似混凝土的遗迹在公元前6500年的纳巴泰人和贝都因人的近东地区已有出土,中国老官台文化也有类混凝土的遗迹出土过,不过年代比近东晚了近3500年。\n\n古罗马\n在古代西方,罗马人曾经用火山灰混合石灰﹑砂制成天然混凝土。天然混凝土具有凝结力强,坚固耐久,不透水等特性,使之在罗马得到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罗马土木建筑结构的发展,而且拱和穹顶的跨度上不断取得突破,造就了一大批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大型公共土木建筑。公元前1世纪中,天然土木建筑在券拱结构中几乎完全排斥了石材。\n\n波特兰水泥\n波特兰水泥是人们常用的水泥,用处非常广泛。在不同地区也有不同名称,因为状态属于干燥,细粉状,所以也称作“洋灰”。它在各种建筑材料中不可或缺,能与其他材料,依照不同比例混合成水泥,砂浆,石膏等。英国人约瑟・阿斯比丁在1824年为波特兰洋灰申请了专利。名为波特兰,主要是因为颜色与波特兰石灰石头的颜色相仿。波特兰洋灰里头,混合的成分为硅酸钙,铝酸盐,铁氧体等。\n\n20世纪以后\n20世纪初,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n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n\n分类\n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有很多种,性能也各有不同,因此有多种分类。\n\n按表观密度分类\n重混凝土\n干燥状态下表观密度在2800 kg/m3以上的混凝土属于重混凝土。重混凝土使用的骨料特别密实,例如:铁屑、铁矿石等。γ射线和X射线不能穿透一定厚度的重混凝土,所以重混凝土通常用于反应炉的屏蔽。\n\n普通混凝土\n干燥状态下表观密度在2000 kg/m3至2800 kg/m3之间的混凝土属于普通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使用最广泛,通常由天然的砂、石子作为骨料配制而成,可以用于各种民用工程。\n\n轻混凝土\n干燥状态下表观密度在2000 kg/m3以下的混凝土属于轻混凝土。常见的有加气混凝土、多孔混凝土,通常用于制造保温隔热材料。\n\n组成\n胶结性材料\n介于骨材的空隙中,主要胶结骨材颗粒以形成完整的个体。\n\n粒料(骨材)\n于混凝土中占有大多数体积,其性质可以影响混凝土的主要特性,依照其颗粒大小可以分为粗粒料(粗骨材)与细粒料(细骨材)两类\n\n粗粒料(粗骨材)\n一般为天然石或者为人造石。大于#4筛的通常称为粗粒料(粗骨材)。尺寸4mm~50 mm。\n水洗#200筛以下的,称为含泥。含泥量(%)=(含泥量/原试样重)。含泥量规定要小于1%\n\n细粒料(细骨材)\n一般为天然砂或者人造砂,小于#4筛的通常称为细粒料(细骨材)。尺寸#4筛~#200筛。\n水洗#200筛以下的,称为含泥。\n含泥量/原试样重=含泥量百分比。\n\n特别粒料(特别骨材)\n轻质粒料(轻质骨材)\n结构用轻粒料(轻骨材)密度=1.1~1.8 g/cm3,强度大于140 kgf/cm2。机场跑道通常加入铁钉混合而成。\n\n掺料\n由于不同用途需求,在混凝土中加入各种材料以改善混凝土性质和性能。\n\n矿物掺料\n波索兰材料\n\n化学掺料\n快干剂/早强剂\n快干剂(中国大陆称为早强剂)能加快水成反应,加速石矢硬化。常为CaCl2或NaCl。不过当中的氯可能会腐蚀钢筋,所以某些国家禁止使用。(台湾有立法已规定氯的含量,中国大陆以国家规范的形式规定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n\n缓凝剂\n缓凝剂相反减慢石矢的水成反应,常用于大形石矢,以防止过热。为糖或蔗糖(C12H22O11)\n\n引气剂(输气剂)\n引气剂(输气剂)可以把小气泡分布于石矢内,牺牲结构强度以减少冻融交替的损害。每增加1%气泡更减少5%强度。\n\n塑化剂\n塑化剂(减水剂)增加水泥的工作性(增加和易性,增加塌落度,以便泵送),从而可减少含水比例,增加强度。\n\n强塑剂\n超塑剂为高效的塑化剂,能高增加工作性。相对来说,塑化剂用以保持工作性下减少水分,从而可减少含水比例,增加强度及耐用。\n\n染料\n可改变石矢颜色。\n\n水\n水是混凝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水胶比(W/C)的高低与混凝土强度的高低成反比。水胶比=水的质量/水泥的质量\n\n材料性质\n混凝土通常都有较强的抗压强度,但是抗拉强度相对较弱,所以通常需要在混凝土里加入其他材料(如钢筋)以增强其抗拉强度。\n\n抗压强度\n使用混凝土主要就是利用它的较好的抗压强度。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用其抗压强度来划分的。\n\n抗拉强度\n通常为抗压强度的1/10~1/8,现有3种试验方法。1.点载重弯曲荷重法。2.劈列抗拉。3.直接拉伸。\n\n稠度和坍度\n稠度是混凝土湿度或流动性的一种度量。稠度是以坍度试验来测量。而试验的结果称之为坍度。混凝土的坍度越小,越不易流动,工作度越差,容易发生拆模后混凝土结构体表面产生蜂窝。\n\n抗渗强度\n抗渗混凝土是指具有防渗水效果的混凝土。常通过添加引气剂制作。\n在某一些工程例如:地下隧道,会要求混凝土除了具有一定的抗压强度外,还会要求混凝土具有一定的抗渗强度,以避免渗水对建筑内部的物体造成损害。\n\n配比\n混凝土依照其组成成分比例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性质。各项材料的比例称为配比。在设计配比时必须考虑到混凝土的用途而有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经济性和生态性等主要考量。\n\n强度\n混凝土为现代主要土木建筑工程材料之一,通常被设计来承受载重,因此在土木建筑工程的运用上,配比将抗压强度作为主要考量。通常大于15 N/mm2。中国大陆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规定:用于结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为20 N/mm2~80 N/mm2(20兆帕~80兆帕)。混凝土强度(包括这里指的强度)一般均指混凝土抗压强度。\n\n耐久性\n耐久性在普通情况下﹐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但在寒冷地区﹐特别是在水位变化的工程部位以及在饱水状态下受到频繁的冻融交替作用时﹐混凝土易于损坏。为此对混凝土要有一定的抗冻性要求。用于不透水的工程时﹐要求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和耐蚀性。\n\n工作性\n对一般混凝土施工而言,如果混凝土太干黏,则施工不易,容易产生蜂窝,甚者易使现场工人为施工便利而私自加水,导致设计强度(水灰比)走样。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流动的特性,可以缩短工期、节省人力及简化施工作业等。高工作性包括容易施工、没有析离、容易粉光、或后续的处理简易。假设工作性良好,自然就不会擅自加水,一旦不会加水,混凝土品质就能够获得较大的保障。\n\n经济性\n高性能混凝土的经济性建立在水泥的强度效益、高生命周期、易施工之低成本上。目前台湾的混凝土每一公斤的水泥约只能发挥0.7 kg/cm2的强度,而文献上最佳的效率则是每公斤水泥可发挥7kg/cm2的强度。目前中国高性能混凝土规范则规定每公斤水泥应可发挥至少1.4 kg/cm2的强度(此计算方法为经验计算所得出之结果,并无法代表真实情况。且混凝土强度变化原因繁杂,不可使用单一原料判定。)。高性能混凝土虽比���统混凝土多加化学掺料及波特兰材料,由材料的观点来看,其初始制造费用,的确比传统混凝土高,但从改善工作性、提高早期强度、提高结构耐久性、降低施工费用,节省工时、提高力学性能,减少构件尺寸与断面等所得之效益,不仅可弥补混凝土之价差,且更具经济效益。\n\n生态性\n由于现代多数使用普通矽酸盐水泥作为混凝土中的胶结性材料,在普通矽酸盐水泥的制造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热能,造成排放许多的二氧化碳,因此在设计配比时,减少普通硅酸盐水泥用量可以增进混凝土的生态性。\n\n使用流程\n拌合\n混凝土在使用时,必须将各种材料经过适当混合、搅拌的程序称为拌合。拌合后尚未硬固且具有可塑性的混凝土称为新鲜混凝土\n\n拌合机具\n强制式拌合机\n\n预拌混凝土\n因应工程实际需要,于工厂或工地大量拌合新鲜混凝土再运送至浇注场所,由于使用专用机具与专业人员来操作拌合程序,因此较能确保混凝土品质。\n\n浇筑\n将具有可塑性的新鲜混凝土注入模型内以在混凝土硬固后形成各种形状之结构物的手续称为浇筑。在中国大陆,浇筑混凝土也常被简称为“打灰”。\n\n捣实\n为使具有一定黏稠性的新鲜混凝土可以顺利的充满模型内,以人为的方式加以震动或搅拌,以排除气泡降低硬固后混凝土的孔隙。\n常见捣实工具:\n\n 震动棒\n 内部震动器\n 捣棒\n\n养护\n混凝土浇筑后12小时内应覆盖保湿养护,养护时间至少7天,以保证混凝土中的水泥水化反应所需水份。\n\n一般工程常见的混凝土\n钢筋混凝土:在混凝土中安置钢筋,主要用于一般房屋建筑物。\n钢骨混凝土:以钢材替代大部分钢筋,增强抵抗外力的韧性,用于高楼建筑物。\n预力混凝土:使用预力钢键,主要应用于长跨桥梁,部分房屋建筑也有使用。\n轻质混凝土:使用较轻的人造骨材,用在隔热、隔音,可降构材载重。\n重质混凝土:用于防护核子辐射,用于医院及核能电厂。\n预铸混凝土:先在工厂完成灌铸工作,再运至工址进行安装,应用范围很广。\n预拌混凝土:混凝土在设备完善的工厂中先拌合好,再运送至工址使用,多为一般工程所使用。\n滚压混凝土:用于大坝及道路施工。\n喷射混凝土:用于衬工、保护、及维修工程。\n\n常见分类\n依照市面上制售的混凝土,分类与水泥一样,也就是依使用的水泥调和的种类来区分。\n\n普通混凝土:常见的混凝土,其使用水泥为第一型波特兰水泥。\n加强型混凝土:使用水泥为第二型波特兰水泥,多了抗碱力。\n早强混凝土:使用水泥为第三型波特兰水泥,能在28日之前就能将强度发挥到极强的程度,适于救灾抢修道路。\n低热混凝土:使用水泥为第四型波特兰水泥,与第三型正好相反,又称为“巨积混凝土”,最佳强度为第29日之后,常用于桥墩、涵洞、隧道基底。\n抗硫混凝土:使用水泥为第五型波特兰水泥,滨海建筑专门使用,能抗海风。\n\n参见\n\n钢筋混凝土\n预力混凝土\n清水混凝土\n糯米砂浆\n水泥\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2514", "title": "自行车", "text": "自行车,又称作单车、脚踏车、脚车、铁马等,是种以人力踩推脚踏板驱动的小型非机动车。汉语中的“自行车”通常是指两轮前后纵列的双轮车(bicycle),但也有三轮或单轮的。一般人日常骑车时速约为15—25公里(9.3—15.5英里),经过训练的运动员骑行专用车,并通过伏低上身姿态利用空气流线型,可达到时速45公里(28英里)。此外,自行车也曾被作为战争之用。\n\n名称\n中国大陆通常称“自行车”,台湾称“孔明车”、“自行车”、“脚踏车”、“自转车”、“单车”、“铁马”。新加坡、上海、江浙、福建等地亦有“脚踏车”一称,在香港、澳门、广东、广西、湖南等中国南方地区则更常称其为“单车”,在马来西亚、广东潮汕地区则称之“脚车”,江西赣语更称之为“线车(嘚)”、“钢丝车”、“脚踏车嘚”。\n在中华民国,牵涉到比赛时会将自行车称为自由车。在1963年中华民国官方欲成立自行车的相关运动协会,当时为配合一二三自由日的政治活动,遂将惯称的“自行车”改称“自由车”,并成立“中华民国自由车委员会”(中华民国自由车协会的前身)。\n\n历史\n1766年,一群修士在修复达文西在1490年作的手稿的时候,发现最早的脚踏车雏型,但并没有实际的制造出来,只停在想象的阶段。\n法国人西夫拉克(Comte de Sivrac)在一个下雨天,在街头被经过的四轮马车溅了一身泥,这一溅使他突发奇想:���轮马车这么宽,应当把马车顺着切掉一半,四个车轮变成前后两个车轮……。于是在1791年,第一架代步的“木马轮”小车诞生了。这辆小车有前后两个木质的车轮,中间连着横梁,上面安了一条板凳,像一个玩具。这辆“木马轮”虽然既没有传动链条,又无转向装置,但一般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自行车。\n1817年,德国卡尔德莱斯(Karl Drais)也制造了一辆两轮车,他在前轮上加上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时依然要用两只脚蹬地,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1840年,苏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Kirkpatrick Macmillan),在德莱斯发明的木轮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他在后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前轮大,后轮小。这样人的双脚终于真正离开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带动轮子滚动车辆前行。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行走了20公里。\n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Pierre Michaux和Pierre Lallement,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n从西夫拉克一直到米肖父子,他们制造的自行车与现代自行车差别较大,这种不带链条传动系统的自行车为了提高速度只能通过提高前轮的直径来实现,由此造成车辆极高,前轮的直径甚至超过了普通人的身高,骑自行车变成了一项相当危险的运动,当骑行者摔倒在地的时候往往会受伤。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在1874年诞生。英国人罗松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n1886年英国的机械工程师约翰·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前后轮大小相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n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约翰·登禄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这从根本上改善了自行车的行驶舒适性。\n1970年,登山用途的单车出现,单车的另外一项划时代发明——变速器因此被创造出来。\n\n中国大陆\n早在1868年,清朝的上海就出现了自行车,脚踏车最初称为“洋马儿”。对中国人来说,“洋马儿”是新奇的事物。在当时的刊物《点石斋画报》就好几次把外国人骑脚踏车当成了新闻。\n1922年中华民国时期,逊位皇帝溥仪结婚时,他的堂哥溥佳送了他一部脚踏车。有大臣狠狠地骂了溥佳一顿,说不应该把这危险的东西给皇帝。但溥仪没有理会大臣的反对,只不过十几天便学会了骑脚踏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懂骑脚踏车的中国皇帝。\n\n香港\n脚踏车传入香港的时间不可考证。“单车”作为市民日常代步的辅助交通公具,已有超过140年时间,自从香港发展卫星城市,加入“单车径”起,“单车文化”逐渐流行。自从脸书流行,以不同诉求开展的单车团体逐渐开展,例如由知识份子和设计师在香港海拔最高的大帽山顶闸成立的“单车靓景团”,以单车游和美景为主题,推广单车游文化,推动了单车路线和美景的交流。\n现有记录中,香港公开出版物中关于单车的最早记载是在1869 年10月25号刊的Hong Kong Daily Press中,一篇关于骑车穿越尼亚加拉的报道【Hong Kong Daily Press, 1869, 10, 2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而关于本地单车讯息的最早记载是在1870年2月19号的Hong Kong Daily Press中,一篇关于一场单车赛的报道【Hong Kong Daily Press, 1870, 02, 1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台湾\n台湾脚踏车的传入始于日治时代,有沿袭日语称“自转车”,亦有称“铁马”。1898年,日本第一家自转车工厂“宫田制铳所”将国产脚踏车呈献皇太子,零星脚踏车进口台湾。1900年10月5日的报纸还将自转车车祸刊载,相关广告也开始出现于报章杂志,当时位于台北市北门街(今北门路)的钟表店“㭴村支店”,亦经销自转车,显示一般民众已视为交通工具,甚至组织“远乘会”骑车远足,价格方面,美国进口要比日本便宜。\n1905年9月,台湾史上第一个被偷脚踏的车主颜振声新闻被报纸披露。依据总督府统计,1930年代,台湾每三户就有一辆脚踏车,相当普遍,当时的照片也显示商店街的“亭仔脚”随处可见购物或运送所骑乘的脚踏车停放。战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自行车”、“脚踏车”用词方传入台湾,一般民众称链条脱落的状况为“落链”(台语发音)。\n1990年代,台湾成为全球制造脚踏车的重要生产地之一,市占率超过50%。台湾自行车相关业者约700家,自行车工业在2014年产值达新台币872.5亿元,排名全球第2\n\n分类\n公路脚踏车\n公路脚踏车(Road bike)是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像是自行车的跑车,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脚踏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车圈通常直径六百二十二MM。由于公路车讲求速度,所以其车上的零件会比登山车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n\n场地自行车\n场地自行车(Track bike)用于在室内或室外自行车场馆(Velodrome)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这种自行车结构非常简单:单速,没有车闸(煞车),没有可逆转的飞轮。需要减速时须反向踩踏板。\n\n铁人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n在三项赛和计时赛运动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车(Triathlon/Time Trial bike),三项赛和计时赛的最大特点是不允许紧跟在其他选手后面借助牵引气流(drafting)骑行,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阻力。因此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自身的空气阻力。三项赛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n\n登山车\n登山车(Mountain bike)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n设计为骑乘于山区非柏油路的车种,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些会在车架安装避震器,部份的轮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纹以便于在无铺面的路面骑乘。\n登山车轮胎的尺寸一般为英制单位。车圈直径为24/26/27.5/29英寸(注:有些是宣传用语,跟真实直径有些落差),轮胎宽度一般为1.0-2.5英寸之间。车架尺寸也以英制为单位,例如14\"、17\"、19\"来表示车架尺寸的大小。\n\n碎石自行车\n碎石自行车(Gravel Bike)是一种专为适应多种地形而设计的自行车,介于公路车和山地车之间。它的特点是较宽的轮胎、更稳定的几何设计,以及多种配件的兼容性,适合在碎石、泥土、砂砾等非铺装道路上骑行。相比传统的公路车,碎石自行车的车架更坚固,车把位置更高,提供更舒适的骑行体验,同时也能保持一定的速度和效率。因此,它适合长距离骑行、探险和旅行。\n\n速降/下坡脚踏车\n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DownHill bike)。英文简称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骑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刺激。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等地带开展。奥地利人利用DH创造出210.4KM/H的世界纪录。\n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佩戴头盔、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XC自行车要长。轮胎宽度一般超过2英寸。\n\n斜躺脚踏车\n斜躺脚踏车(Recumbent)是与传统设计上较不一样的脚踏车。通常有较大且舒适的座椅,两轮或三轮。优点是舒适,且风阻低。\n\n旅行脚踏车\n旅行脚踏车(Touring bicycle),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n\n越野公路车\n越野公路车(Cross-country cycling)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起源于骑手们想用一辆自行车同时征服公路和山地,于是骑手们选用较结实的公路车架和轮子,再安装上更强的车闸和很宽的车胎,使用山地车脚踏板。越野公路车既可以在公路上实现较高速度,也有一定越野能力,与一般公路车分别,越野公路车通常使用盘式制动控制刹车。\n\n广告自行车\n广告自行车(Advertising Bike)是一种专门用于发布广告的自行车,这种车为了追求广告发布面积的最大化,改变了原有自行车的三角形简约式骨架支撑形式,采用倒V字型或倒U字型薄壳体骨架支撑形式。在不影响骑行的基础上使车体表面积达到最大值。\n\n双人/多人脚踏车\n又称为协力车。 脚趾头车\n\n折叠车\n折叠车(Folding bicycle)在中国大陆某些地方俗称小折(由于“折”字在中国大陆被简化,以广东话阅读时并不应读“折”而应读“折”),是为了便于携带与装进车内而设计的车种,有些地方的铁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可折叠收合并装袋的脚踏车。\n\n电动脚踏车\n电动自行车(Electric bicycle)是一种电力与人力驱动的环保电动交通工具。某些电动脚踏车可以自动侦测双脚施力状况,在需要时以适当的动力辅助踏踩,自动调节动力。\n在中华民国的法规中,电动自行车主要以电力驱动,电动辅助自行车主要以人力驱动。\n\n儿童脚踏车\n儿童脚踏车是供儿童学习骑脚踏车的车,一般公园虽然会禁止大人的脚踏车进去,但是对儿童脚踏车一般不会禁止,不同于大人的脚踏车,儿童脚踏车上面经常都有卡通图样。而且会有辅助轮。\n\n技术车\n技术车(Cycling BMX)一种专门用于极限运动的自行车,这类车为了更适合特技表演而作出了不少改造,比如更轻量化但坚固异常的车身,没有变速器,没有置放架,甚至移去了刹车机制。\n\n单轮车\n只有一个轮子的自行车,称为单轮车(Unicycle),或称为单轮自行车,过去是特技表演的用车,现在也用于个人的运动用途,或是青少年的体育活动项目。单轮车可当作交通、运动、或是娱乐的工具,不过因为相较于一般自行车,有骑乘的困难度。\n\n三轮车\n三轮车(Tricycle)是一种有三个轮子的自行车,透过三个轮子的运作而不容易倾倒,不须练习也可以骑乘。三轮车有大人用的跟1岁到4岁幼儿用的,由于可以节省人力,大人用的三轮车可作为运送人员或是货物的交通工具,目前在许多国家大量使用中。\n\n固定齿轮自行车\n固定齿轮自行车(Fixed gear)(在中国大陆俗称死飞)有与一般自行车相同的车架,没有变速系统,而且驱动齿盘与后轮以链条或皮带固定联动(跟一般自行车不同的就是后轮没有棘轮)。主要诉求为构造简单,有些甚至没有安装刹车,停车时则以往后踩的力量来达成,注重安全的骑车人可以加装前刹车,有些人则偏爱不加装刹车,全靠技巧来完成紧急停车动作。\n\n相关法律\n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视脚踏车为车辆的一种,常常要求适当配备甚至是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登记领取车牌后始得上路。有些地方要求脚踏车夜间行车时需要使用车头灯(一般为白色)及车尾灯(一般为红色)。\n\n中华民国\n中华民国的交通法规将脚踏自行车、电动辅助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皆列为慢车,1972年起不须领有牌照,不需要缴牌照税。于1950年时曾经规定必须装设电灯。台北市政府于2008年开始计画规范驾驶员要戴安全帽等一系列规定,违规要开罚,但尚未正式实施。2012年5月开始警方将开始取缔未装置车铃与后车灯之自行车辆。\n\n欧洲地区\n在欧洲,尤其是荷兰,脚踏车的普及率相当高,街头上随处可见自行车。在其他欧洲国家,由于商品强制实行质保制度,自行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品质与安全要求相当高,这就造成了当地自行车价格不菲,一辆新普通自行车也要超过一百欧元,脚踏车的失窃而造成替换率攀高。欧洲各国对脚踏车车道的规划在世界的评价极高,也非常提倡骑脚踏车旅游等休闲活动。\n以德国为例,政府要求自行车制动装置和变速装置必须工作良好,配备小型自主发电机或者电池供电的照明装置用于雨天或者光线昏暗时候警示往来车辆和行人。除此之外,自行车前后轮,脚踏板和后座上都要装置反光板用来提醒从后面和侧面行使的车辆。政府正在促进一个条例的立法工作,该条例要求强制佩带安全头盔。自2006年起,在德国不允许自行车驾驶者在驾驶途中手持使用手机和GPS导航设备,除非这些设备使用免提功能或者耳机。如果使用相关设备必须靠边停车。违反此条例的人一经发现就会处以25欧元的罚款。政府为促进城市地区居民使用自行车代替汽车,在城区街道上专门划出宽度约1米的自行车道,自行车道规划良好的城市会被全德自行车驾驶员协会(ADFC)冠以“自行车友好城市”的称号。在自行车道泊车也会以妨碍公共交通处以10-30欧元的罚款。很多对机动车禁行的地区和单行线自行车都可以自由往来,除了大型节日,通过购买自称车票,自行车也可以带上公共汽车、地铁、有轨电车及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因此在大型的城市,使用自行车是比私家车和公共交通更加快捷的方法。\n\n自行车专用道\n因为自行车的盛行,不少地方设有自行车专用道。\n\n台湾\n台北\n敦化南路、敦化北路\n民权东路-南京东路、忠孝东路-和平东路(两条中央分隔岛上)※路口需要沿行人穿越道行走;因为公车专用道的设置及捷运施工,部分路段并未连贯\n民权东路-基隆路(双向慢车道最外侧)\n北安路\n捷运剑南路站附近两侧人行道上\n中华路\n两侧人行道上\n河堤外多有脚踏车专用道\n\n台中\n台中市自行车道列表\n\n高雄\n高雄市自行车道列表\n\n香港\n香港每在规划新市镇时,都预留空间发展单车径网络。这些单车径常常贯通整个新市镇,连接每个屋邨、屋苑和商场,让居民只需依靠单车代步,也能到达新市镇内其他地点。\n\n中国大陆\n北京\n广州\n马来西亚\n脚车专用道在马来西亚并不普遍,但是部分城市设有以蓝色或绿色标示的脚车专用道。吉隆坡、巴生谷一带、莎亚南市中心、槟城乔治市皆有脚车道,但是使用频率偏低。\n\n大众运输乘载规范\n日本\n在大部分地区除了业者对脚踏车有特别规范,一般场合都是必须以携车袋装好并当作行李处理。\n\n在京都骑脚踏车的特别提醒事项:\n\n骑车时不能戴耳机听音乐及滑手机。\n不能并行、双载以及酒后骑脚踏车。\n晚上要开车灯。\n依照行车方向行进,并骑在车道左侧。\n遵守交通号志。\n骑上人行道时需礼让行人。\n不得乱停脚踏车。\n\n中国大陆\n火车\n中国铁路总公司对于自行车能否作为随身行李带上火车未见明确规定,但是北京铁路局下辖的车站以及其他少数车站会拒绝任何自行车带上火车,即使经过拆分或装包,也会被拒绝。其他火车站均可以带入自行车,但大多数需要拆卸自行车前轮,且折叠自行车必须折叠后带上火车。\n\n地铁\n各地的地铁对待自行车的态度不一。在北京、上海、西安和天津,折叠自行车被禁止进入地铁。而在南京,折叠自行车进入地铁是被允许的。不过大部分城市默许将折叠自行车折叠后作为货物,在不超过可随身携带物品限制下运送乘车,而部分可拆卸车轮的公路自行车也会通过拆除前轮作为货物来运送。\n\n客车\n长途客车是否能够携带自行车的情况较复杂。自行车运动较发达的地区,例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沿途各地之间,携带未拆分自行车通常是被允许的。而其他地区,这一要求有可能被拒绝,因为自行车体积比正常行李大很多。但是经过沟通之后可以拆卸自行车或者交纳行李费之后带上客车。\n\n其他\n携带非折叠自行车乘其它交通工具可能会被要求支付额外的费用,例如上海轮渡。\n\n香港\n港铁\n港铁把单车视作乘客行李处理,并按照《港铁附例》所示的行李规定对携乘单车的尺寸作出规范(比照行李尺寸规定),在此情况下,市面上的折叠式单车一般可以在折叠后及/或置于行李袋内携乘,非折叠式单车则须把前轮或后轮任一拆除然后直接携乘。\n\n巴士\n香港巴士一般不容许乘客携同单车搭乘,除非某些可折叠之单车能入袋包装并占用少于0.1立方米空间(比照行李尺寸规定)。\n\n天星小轮\n尖沙咀至湾仔线之天星小轮渡轮,携同单车搭乘之乘客须乘搭船只下层,该辆单车需另行收费(连人带车一次过收取“人车合乘”费用),所有有关乘客一律于湾仔码头缴付船费。\n尖沙咀至中环线之天星小轮渡轮,不得携同单车搭乘。\n\n台湾\n台湾铁路管理局\n一般自行车皆可:\n\n行包或快递业务,但是不一定同列车。\n两铁专案,限定班车,视为一个成人购票,时常需要事先团体申请,不适用正常行李规定。\n限折叠式:\n\n普快及区间(快)车种,以车袋装好上车,不适用正常行李规定。\n对号快车,以车袋装好后视为一个成人购票,不适用正常行李规定。\n推拉式自强号,直接带上第12车快递室放好即可,不适用正常行李规定。\n台湾高速铁路\n旅客运送实施要点第6条:旅客每人携带物品,每件长度不得超过150cm,长宽高之和不得超过220公分,总重量不得超过40公斤.....;折叠式自行车通常在此范围内。\n台北捷运\n可在假日于87个站进出及转车。人车合购一张特别车票,票价自2008年3月起调降为80元。\n平日可以搭载折叠式脚踏车,但须符合行李规定。\n首都之星、葛玛兰客运\n首都之星台北-宜兰线,无脚踏车种限制、亦无需拆胎,也不用额外加钱。\n葛玛兰客运亦有脚踏车运输服务,唯非折叠脚踏车需要拆胎,不用额外加钱。\n台北联营、县辖公车\n蓝46路线有数辆配车可载运自行车\n\n台北蓝色公路\n淡水八里可以直接上船。\n\n高雄捷运\n折叠式脚踏车,可于任何时间、车站直接上车(不需包装),免付任何运杂费。\n一般脚踏车,可于任何时间、车站之第一节车厢上车,人车合购一张特别车票为六十元。(不适用于美丽岛站及高雄火车站)\n高雄市公车\n折叠式脚踏车,可于任何时间、车站直接上车(不需包装),免付任何运杂费。\n国光客运\n以车袋装好后做为行李,不适用正常行李规定。\n统联客运\n限折叠式,以车袋装好后做为行李,不适用正常行李规定。\n\n著名运动赛事\n环法大赛(始于1903年)\n环义大利赛(始于1909年)\n环西班牙赛(始于1935年)\n国际自由车环台公路大赛(始于1978年)\n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始于2002年)\n环崇明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始于2003年)\n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始于2006年)\n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始于2010年)\n环北海道自转车赛(始于1976年)\nRAAM横越美国马拉松赛(始于1982年)\n环南中国海自行车赛\n环沪港自行车赛\n香港脚踏车二十四小时耐力赛\n马来西亚Tour de Langkawi(始于1996年)\n单车靓景团Tour de Hong Kong (始于2012年)\n\n事故\n马来西亚沈可婷案为青年驾驶“蚊型脚车”飚车所造成的交通事故,备受大马民众关注。\n\n参见\n自行车运动\n非机动车\n医疗辅助队急救单车队\n公共自行车\n杭州公共自行车\n高雄市公共脚踏车租赁系统\n台北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n台中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n分合式自行车号牌\n自行车摩托车几何\n自行车及摩托车的动力学\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Other authors: Eddie Borysewicz, Greg LeMond, Davis Phinney, Connie Carpenter.\n\n外部链接\n\nP.E.P.A. 希腊Veteran Athletes自行车协会官方站点\n自行车 - 世界上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讨论较之机动车自行车的优点\n自行车词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加拿大科学技术博物馆的自行车和其它脚踏车的历史\nJones, David E. H. (1970年). The Stability of the Bicycle. 私人用途的扫描版本可供下载。\nibikeu维基, 收集自行车方方面面的小百科维基。\n自行车教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如何自己修理自行车──视频教程。\n自行车轮上的世界:印第安纳大学Lilly图书馆有关早期自行车的藏书\n山地车新手驾驶指南"} +{"doc_id": "2515", "title": "政治经济学", "text": "政治经济学(英语:Political economy)是一门跨领域的社会科学,旨在研究政治结构与经济决策的互动关系。广义上的政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政治与经济互动的学科,其源头可追溯到启蒙时代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狭义上则是以各种非主流经济学派主导,现代形式的政治经济学。\n作为一项论题,政治经济学着重于国家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就此而言长期与马克思主义有所关联。若作为一项研究方法,政治经济学是指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政治现象,包括公共选择、博弈论等。\n\n简介\n法国重农主义者认为,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根本来源。相形之下,古典政治经济学提出的是劳动价值论,即财富来源于劳动。这一理论最早由约翰·洛克提出,后来被亚当·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进一步完善。政治经济学也使人注意到,技术进步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源于范伯伦与熊彼得等人的演化经济学即是一门关注科技与社会制度发展的重要子学科。\n19世纪末期,在阿尔弗雷德·马歇尔与杰文斯等边际主义者的主导下,经济学一词渐渐取代政治经济学。后起的新古典经济学派从此趋于用数学手段研究经济问题,而非生产和消费的结构关系。\n现代形式的政治经济学,是指用多元而又相关的方法,研究经济行为,将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用不同的基本假设挑战正统经济学思想:\n\n政治经济学一般是指经济、法律、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交叉研究,以理解政治实体和政治环境对市场行为的影响。\n在政治学领域,这个词是指现代自由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结构主义理论解读经济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n各种非主流经济学派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主要构成,因此两者经常被交替使用。其中较为知名的学派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奥地利学派,与后凯因斯经济学。\n国际政治经济学(IPE)是研究国际贸易和金融、国家政策(货币、财政政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的交叉学科。严格意义上,国际政治经济学不属于非主流经济学的一员,而是一门跨领域社会科学。\n经济学者有时也把这个词与博弈论的研究手段联系起来\n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地理学家用这个词表示新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研究手段,如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理论、人类学中的政治经济学派等。\n\n历史\n18世纪在英国,政治经济学一词最早用来取代法国的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主要的思想家包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马克思。1805年,托马斯·马尔萨斯受聘于英国东印度公司学院,成为英国第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19世纪后半叶,许多学者认为,国家不应该干预市场,政治和市场应根据不同的原则分离,所以政治经济学应分为两个学科:政治学和经济学。1870年,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阿尔弗莱德·马歇尔开始用经济学取代政治经济学,但是诸如剑桥大学之类学校并不接受这个改变。\n“自由经济”一词在18和19世纪的意思是清除贸易、资本和经济领域里的壁垒:降低关税,统一度量,利用中央银行和金本位制度促进贸易活动。这些理论建立在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学说上,并推动了第一次全球化浪潮。\n在古典自由主义兴盛的同时,观点对立的思想如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发展起来了,声称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古典自由主义)无法解决资源的调配问题,从而导致大多数人民的苦难生活。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里最重要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他秉承亚当·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关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和斗争。\n\n研究范围\n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和交换关系,特别是资本,在经济活动中的表现。经济学往往关注价格,把生产和消费看作是对价格发生影响,而政治经济学把经济看成是政策和法律对现实发挥影响的表现。\n“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间的分歧造成“价值”与“价格”或者“资本价值”与“商品价值”之间的差异;相形之下,新古典经济学反对把价值从价格中分离。在政治经济学里,劳动是制造变化的人类行为,资本是将这种变化放大的手段。劳动的结果是商品,引导出交换和消费,进一步产生消费后废物处理问题。\n在市场中的私人交换,建立在所有权和权利的法律框架中,也称为私有经济活动。政府的交换行为是通过政治和政策影响市场来完成的,政府在市场经济里的行为称为公有经济活动。政治经济学关注的是基本事实,因此采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手段;政治经济学谈论经济系统的时候,往往是指自由市场经济。\n\n生产\n在政治经济学中,生产指的是劳动的使用,即在资本的协助下,创造出具有使用性的确定的可认知的东西。生产关系的研究对政治经济学非常重要,因为经济学家仅认识到总体需求,但总有特定的资源会成为生产的瓶颈。政治活动重点围绕着保障那些会产生瓶颈的资源。\n政治经济学将生产看作经济的中心活动,把劳动看作政府行为的最终瓶颈。政府必须利用现有的劳动力资源满足需求,有足够的资本保障劳动的有效。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公式表述为:\n\n资本(劳动) - 投资 - 消费 = 盈余或赤字\n资本是以劳动为参数的函数。投资是生产所需要的资本,消费是对产品的使用。国家有财政盈余的话,就会购买物资、进行投资或消费。国家投资和消费的总额大于其产出,就会出现财政赤字,那么就必须出卖资产或举债来平衡。\n对生产的研究专注于资本与劳动的广义交互关系。因为劳动必须要借助资本、以具备一定的技能和钱为条件。\n\n资本\n任何能够更有效的组织劳动将材料转变为可使用形式的手段都可称为资本。实物资本是指能够增加产出的确切实体。智力资本是指能够使劳动者工作更加高效率的理念、思想、设计、理论和信息。人力资本是指劳动力为使用资本所做的准备,包括教育、社会规范、伦理、关系网络、沟通能力和健康等内容。\n\n流通\n劳动力和资源需要与资本相结合,而且商品需要运送到交换和消费市场上去。于是就产生了流通的需要——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通。\n\n交换\n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来看,交换是商品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投资交换过程。每个生产者都是消费者,同样,每个消费者也是生产者。市场提供交换机制,货币提供交换媒介。结果是,货币政策的变动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心议题。\n交换的基本结构决定了可能的市场范围,政治经济学把经济活动的长期目标视为持续创造经济规则和秩序以使人类生活的舒适程度最大化。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列举一系列市场功能的要求,包括交换的稳定性及提供给企业可预期的利润率等,对交换机制(供给和需求)的相关研究根植于经济学中。\n\n消费\n消费是实现产品的使用功能,可以表现为休闲、健康、自由或舒适为目的的商品消费。\n\n环境经济\n在20世纪后半的政治经济学界兴起关注环境议题的兴趣。一方面引入经济学方法来分析研究环境保护问题,另一方面也从环境保护方面来研究政治经济层面上的影响。比如说在全球暖化的议题上,碳排放交易被认为是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一个例证;然而与此同时,全球暖化争议也在美国的民主党与共和党的政策主张上有了很明显的区别,同时也影响了美国的外交(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协议)。\n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较少碰触环境经济的议题,在现代的政治经济学讨论中,很难不谈到政治经济学与环境的交互影响。而有时这方面的经济活动也被称为绿色经济。\n\n一般规范\n政治经济学研究可划分为两类规范:分配和生产。\n\n分配方式\n自由主义:自由主义认为,资本剩余价值应归给个人积累,但是社会的剩余价值和花费应该尽可能广泛地在满足每个人的努力和期待的框架中分配。自由主义有关扩张个人权利的哲学来源于约翰·洛克和托马斯·杰斐逊,每个社会成员有权得到合理的生活水准。\n保守主义:保守主义认为,资本剩余价值应归给个人积累,但是对于国家而言,如何处理社会剩余价值要因地制宜。有些重要的社会开支必须由全社会承担,例如,国防、国际贸易和维护社会公共水准的慈善设施等。\n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认为,资本剩余价值在社会剩余价值中所占比例很低,人类生产的大部分剩余价值是可预测的,因此,社会应当控制生产手段,并且为了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平均分配社会财富。社会主义对18世纪的人类苦难持批评态度,代表人物包括让-雅克·卢梭。在社会主义者眼中,市场无法有效分配社会财富,私有制是另一个暴君——资本主义的暴君代替了封建领主暴君。时至今日,许多社会民主党人仍然认为,除经济手段之外,用某种形式的协作和政治手段去实现社会目标是必要的。此外,大多数社会主义者仍坚持詹姆斯·穆勒的观点,社会的最佳形态是为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最大利益服务。\n自由意志主义(又称自由至上主义):自由意志主义否认资本剩余价值和社会剩余价值之间的重大差别,认为一切促进生产的资本剩余价值都应该归个人所有。他们的主张来源于约翰·洛克、托马斯·杰斐逊、亚当·斯密和亨利·戴维·梭罗,自称是“古典自由主义”。他们认为没有社会剩余价值,任何重新分配都是不公正的,经济应该与政治完全分离。\n共产主义:与自由意志主义类似,共产主义否认资本剩余价值和社会剩余价值之间的差别,但是相反,认为一切剩余价值来自社会创造。共产主义主要的思想家包括卡尔·马克思,即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奠基人。其他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包括恩格斯、列宁和托洛茨基等。\n\n生产方式\n个人主义:个人主义认为,具有意志和意愿的个人是生产的基本单位,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至关重要。社会是提供个人幸福的功能手段,个人对生产的贡献总是可度量的。\n共同体主义:共同体主义认为由独特的个人组成的共同体是生产的基本形式。共同体主义并非完全反对个人主义,但是更加侧重社区和社会的共同利益。\n集体主义:集体主义认为,个人对生产的贡献难以衡量,一切成果是集体努力的结果。\n\n相关学科\n社会学\n传播理论\n人类学\n心理学\n经济学\n政治学\n法学\n生态学\n国际政治经济学\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2518", "title": "铁路", "text": "铁路,亦称铁道,是铁路运输的媒介列车利用铁轮在铁轨上行走的一种大众交通工具。在语境上,有时候会当成铁路运输的概念。铁路的运行还包括铁路轨道、铁路车站、平交道及铁道机车车辆。\n\n历史\n已知最古老的能让人或牲畜通行的铁路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科林斯。16世纪中叶,德国出现了能让马通行的铁路。19世纪初,随著蒸汽机车的发展,英国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首个铁路运输系统。1825年,乔治·史蒂芬生和他的儿子罗伯特·史蒂芬生的公司建造的机车一号是第一辆在铁路(斯托克顿和达灵顿铁路)上能载客运行的蒸汽机车。乔治·史蒂芬生还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只允许蒸汽机车通行的城际铁路,即1830年开通的利物浦和曼彻斯特铁路。\n19世纪80年代,电气化铁路出现。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大多数仍旧使用非电气化铁路的国家都开始将蒸汽机车更换为柴电机车,到2000年代,这一过程基本完成。从1964年开始,从日本出现电气化高速铁路系统,并扩展到其他众多国家。\n\n中国大陆\n光绪初年,有英国人擅自在上海铺设铁路到达吴淞,清廷委任李鸿章令他们禁止,因偕江督沈葆桢,檄文与盛宣怀等一同与英国人讨论,最后以银二十八万两由大清购回,废置不用,识者惜之。\n光绪三年(1877年),成立了开平矿务局。在筹备开采煤矿过程中,唐景星又建议从开平矿区至北塘河口,修筑一条铁路,以便将煤运抵北塘河口,经海运送往上海市、天津市等地。清政府随后决定修筑一条由唐山市至胥各庄的轻便铁路,称“运煤铁路”,并声明铁路建成后不准运行机车,要以“骡马拖曳”。光绪七年(1881年),唐胥铁路动工,聘英国工程师克劳德·威廉·金达为总工程师,由开平矿务局集资修筑,同年11月建成通车。唐胥铁路成为中国第二条铁路,也是第一条由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官办铁路、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n\n台湾\n构造\n路轨\n路轨由两条平行铁和枕木建造,在一些铁路系统上会用上三条或更多路轨,在铁路上会加上石块以水泥铺设而成。\n\n车站\n铁路站是铁路的每个运输点,除了载客运输外,亦会用作载货运输。铁路站包括地下车站、高架车站和地面车站。\n\n平交道\n平交道是公路与铁路的交错道口。\n\n列车\n铁路车辆包括有动力及无动力车种,例如铁路机车、铁路车辆、铁路客车等等。\n\n相关措施\n以上铁路要正常运行,必须要有如闭塞的功能,防止相撞并保证安全。\n\n注解\n外部连结\n铁道友の会\n铁道建设・运输施设整备支援机构(旧铁道建设公団他)\n\n延伸阅读\n[编]\n\n 《清史稿/卷149》,出自赵尔巽《清史稿》\n\n参考文献\n清史稿/卷149,志一百二十四,交通一\n\n相关条目\n铁路 (消歧义)\n铁路运输"} +{"doc_id": "2521", "title": "网易", "text": "网易是一家中国大陆大型互联网技术公司、网络媒体公司。目前提供网络游戏、门户网站、移动新闻客户端、移动财经客户端、电子邮件、电子商务、搜索引擎、博客、相册、社交平台、互联网教育等服务。截至2020年1月16日,网易公司的市值为442亿美元,其收入中大约79%来自于在线游戏服务(2019年第三季度)。\n\n历史\n网易公司于1997年由丁磊在广州创立,公司商标使用传统汉字“网易”。在初期网易的主要业务是出售邮件系统软件的授权,1998年推出了163.com为域名的免费Web邮件服务。起初,丁磊只想创造属于自己的品牌。但很可惜,属于网易的Netease这一域名已经被占用。在丁磊毫无头绪之时,一张“紧急电话”表单引起了丁磊的注意,他发现“110、119、120”这些仅仅只有三位数的号码通俗易记,就抢注了当时最早遇见的“163”作为域名,随后又抢注了“126”、“188”两个域名。往后,世人普遍认为这一通俗易记的名称对网易Web服务的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丁磊通过竞拍的手段拍得“Netease”域名。后来网易跟随新浪和搜狐,推出了门户网站服务,经常与后两者并称为“三大门户”。\n网易于200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破灭,对网易产生了很大影响,股价一度降到低于一美元。同时因为涉嫌财务欺诈,网易股票于2001年7月27日到2002年1月2日被纳斯达克股市停牌。\n经历财务风波后,网易成功开拓了包括无线增值和网络游戏在内的新业务。2001年底,网易推出了首款自主研发的大型网络角色扮演游戏《大话西游Online》,是中国大陆最早的大型网络游戏之一。之后又在原作的基础上开发了《大话西游OnlineⅡ》,并于2002年8月15日正式运营并成为国内率先成功运营的国产网络游戏。2013年9月5日,《大话西游OnlineⅡ》全新升级为《新大话西游2》。《大话西游2》品牌旗下产品注册用户近2亿,单品最高在线突破126万。2015年9月17日,《大话西游》手游全平台公测,一个月内注册玩家数即突破500万。网易的梦幻西游也引发过网游狂潮,但有家长质疑该款网游使青少年沉迷其中。\n2005年10月,第三届China Joy金翎奖颁发,网易游戏六次捧杯,《梦幻西游Online》、《大话西游Online II》和已经开始公测的3D游戏《大唐》三款游戏均获得“最佳原创网络游戏”奖。\n网易于2006年进入中文搜索引擎的市场,推出名为有道的搜索服务,成为继搜狐推出搜狗,新浪推出爱问以后,涉足搜索市场的另一个门户网站。\n2008年8月,网易宣布与暴雪娱乐公司达成协议,将在中国大陆市场代理暴雪的星际争霸II游戏、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以及为上述游戏提供在线多人互动服务的战网平台。\n2009年4月16日,��雪娱乐在其官方网站上宣布,将《魔兽世界》在中国大陆的代理权移交给网易公司。消息在前一天也即15日传开,此消息导致在美国上市的第九城市股票当天大跌近25%,而网易公司股票则受到追捧。但随后由于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网游管理权交接的问题,直至2010年3月才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通过网易运营《魔兽世界:燃烧的远征》。这中间的空白期导致部分中国魔兽玩家流失。\n2010年3月20日,网易微博客业务“网易微博”正式公测。同年,网易开始举办网易经济学家年会。\n2012年4月,网易以邮箱业务作为用户入口,重返电子商务领域。\n2013年7月8日,网易与暴雪于北京发布会上联合宣布,网易公司获得了暴雪《炉石传说:魔兽英雄传》在中国大陆的独家运营权,合同期为三年。目前这款游戏已经开放运营。\n2013年8月,网易与中国电信合作推出移动社交应用“易信”。\n2013年12月17日,网易宣布正式推出理财平台“网易理财”,一款基于货币基金的活期理财“添金计划”也将于12月25日对外销售。\n2014年4月22日,网易研发的首款手机游戏《迷你西游》开启公测,同步发行iOS和安卓版本。\n2015年5月11日,网易骨干网络遭受攻击,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多款游戏、服务。\n2016年5月20日,网易游戏年度发布会上宣布代理Minecraft(我的世界),网易已与微软、Mojang达成协议,取得Minecraft在中国市场的独家代理权,为期五年,准备推出端游和手游,为中国玩家带来沙盒游戏《我的世界中国版》。\n2018年11月20日,网易正式停止网易博客网站的运营,转而以LOFTER的形式经营博客。\n2019年9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现金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收购后网易考拉将改名为考拉海购,同时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共计以7亿美元参与网易云音乐B2轮融资。\n2022年11月17日,动视暴雪宣布由于双方未能达成新的代理协议,由网易代理运营的暴雪旗下的多数游戏将在2023年1月23日暂停服务。\n\n产品及服务\n邮箱与相簿\n网易邮箱是网易1997年11月开发的电子邮件系统,此后推出163、126、yeah.net及vip收费邮箱。网易相册于2003年开发,2008年9月推出“在线冲印”服务。\n2021年,网易推出邮件协同办公平台网易灵犀办公。\n\n网易新闻\n网易新闻融合资讯平台及品质原创内容策划为一体,全天候24小时报道新闻热点及突发事件,信息触角遍布全球,重大报道从未缺席;有深度、有温度的原创报道,以及有趣有料的网易跟贴,更是赢得行业和用户的认可。2011年初,网易新闻客户端上线,受众知名度、行业口碑、下载量、用户粘性等核心指标一直位居行业前列。多年来,网易新闻秉持“有态度”的新闻专业主义原则和理想,积极打造以新闻为根基、有用有趣的内容资讯平台,为用户提供多角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资讯内容,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持续贡献力量。\n\n网易跟贴\n网易跟贴,打造了一个网友针对新闻进行交流讨论的平台,用户能够在这种平等的氛围内畅所欲言,生产了大量被广泛传播的有趣内容,甚至风靡网络的热点事件。\n如果说跟贴秀出了草根网民的智慧,盖楼则完美的体现出了网友集体的力量。发表的评论被人回复,就会形成多层评论的叠加效果,俗称“盖楼”,这个独有的特色能够更直观的呈现出网友的不同观点和思维碰撞的过程,搭建了一个生动的互联网社会生态。\n就像网友青梅兽所说:“人生趣事万千千,网易评论结好缘。” 《南方人物周刊》 在评“ 10 年 100 个让生活更美好的东西”之一时就认为:“网民智商有多高,得看网易盖楼团”。\n\n网易公开课\n网易公开课作为在线教育领域品牌,是国内外公开课、演讲、生活方式等内容聚集平台,与TED、WISE等组织合作,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教育资源。\n\n游戏\n网易八方\n网易八方是网易旗下的移动社交产品,混合了社交、探索、游戏等多种元素。[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2012年11月7日,网易八方下线。\n\n易信\n网易云音乐\n网易考拉海购\n2017年电商业务净收入为116.70亿元人民币(17.94亿美元),2016年为45.4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近157%。\n2019年9月6日,网易将考拉海购以20亿美元售予阿里巴巴集团。\n\n网易CC\n网易CC是网易旗下的直播服务。\n\n争议\n暴力裁员事件\n2019年11月23日,一名自称为“网易前员工”的用户在微信公众号“你的游戏我的心”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的���文。文章称作者是网易旗下游戏“明日之后”游戏策划,201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后即进入网易工作,但在自身患有绝症的情况下被公司逼迫、监视、威胁,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翌日,网易公关部就此事做出回应,称公司已经安排专项小组核实此事。11月25日,网易先后发布一封对外官方说明和一封内部说明,指出于当年3月底,相关前同事的主管因绩效原因向其提出了解除劳动合同,但主管并没有充分尽责地了解其患病情况,而网易也在前同事申请的三个月病假期间按时发放了病假工资,并在9月19日一次性给予其“N+1”的补偿。网易还在说明中表示,称公司依法为员工购买“五险一金”,也为每一位员工购买了额外的商业保险,同时就此事向该前同事及其家人致歉。11月29日,网易公司发表声明,就此事再次致歉,并表示双方已经达成和解,将从严处分各环节责任人,包括4名涉事主管和1名员工。\n\n制作视频与官方立场抵触\n2022年12月29日,网易新闻推出主题《幻想星辰大海不如活在当下》,纪录各种2019冠状病毒病中国大陆疫情封城惨况、铁链女事件、新疆大火等年度发生的大小事情的视频,与官媒《新华社》正面内容为主的年度十大新闻形成强烈对比,遭到有关当局大举审查删除。不过在中国官方全网封杀的情况下,有关视频被网民选择直接上传至YouTube、Twitter或Facebook传播。网络盛传网易公司对此自行处分,包括总编辑“取消年终”、团队负责人“连降三级”。\n2024年1月8日,网易新闻发布纪录片《如此打工三十年》,主要讲述了一批合肥农民工为了生计而挣扎:有人凌晨4点开始等活、有人的生活标准极低、有人380元医保没钱交、有人艰难养活第三代。随后,该视频被下架。\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网易门户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有道(网易旗下中英词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中国其他主要门户网站:新浪、腾讯、搜狐\n丁磊"} +{"doc_id": "2522", "title": "电信", "text": "电信又称电讯(英语:Telecommunication),是用电磁设备实现的利用有线电、无线电或光传输信息的通信方式。电信起源于19世纪发明的有线电报和有线电话,20世纪无线电的发明以及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和发展把电信带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无线电报、广播、电视、卫星通信、数据通信、光纤通信、因特网等技术的应用使人类社会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n\n发展历史\n电报与电话\n18世纪时,欧洲的科学家逐渐发现了电的各种性质,开始有人研究用电传递消息的可行性。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惠斯通(Charles Wheatstone)和威廉·库克(William Fothergill Cooke)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有线电报系统并申请了专利,两年后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商用电报线路。几乎同时,美国商人萨缪尔·摩尔斯和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Joseph Henry)也独立发展出了电报系统。1837年,摩尔斯在机械工程师阿尔弗雷德·威尔(Alfred Vail)的帮助下发明的电磁式电报机在美国取得了专利。摩尔斯和威尔提出的摩尔斯电码使电报可以非常方便高效地拍发字母和数字,因此摩尔斯人工电报机和摩尔斯电码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最初的电报使用架空铁线在陆地上传送信号,1850年英国在英吉利海峡铺设了世界上首条海底电报线,1866年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之后建成的多条越洋和跨海电缆组成了全球电报通信网。\n\n无线电与电视\n1832年时,詹姆斯·鲍曼·林赛在课堂上向学生示范用水的传导来传递无线电报。\n\n现代电信\n1948年,当时工作于贝尔实验室的克劳德·香农发表了论文“通信的数学原理”,这一标志性的论文创建了分析通信系统的数学理论方法,也即信息论。信息论使我们可以根据信道的带宽和信噪比特性推算其容量。在论文发表的时代,电信系统主要是基于模拟电路系统。此后,随着数字集成电路的大量普及,电信系统的设计可以充分利用信息论的理论指导提升性能。由此,数字信号处理也成为一个新的领域。\n\n核心概念\n通信系统\n组成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发信机,信道以及收信机。发信机负责将信息进行编码或转换成适合传输的信号。信号通过信道传输至收信机。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噪声的存在,信号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改变。收信机端试图应用适当的解码手段从劣化的信号中恢覆信息的原样。描述信道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带宽。通信系统的结构可以是点对点,也可以是一点对多点,广播则是一���特殊的一点对多点的传播形式。\n\n调制与解调\n调变是指将信息转换成适合远距离传播的模拟信号的处理过程。\n\n编码与解码\n主要数字信道编码方式:汉明码、格雷码、二进制码、Turbo码。\n\n其他\n实际的通信信道不可避免的存在各种缺陷,其中包括:霰弹噪声、热噪声、延迟、非线性传输函数、衰落、带宽限制以及信号反射等等。在一些当前的电信系统设计中,这些缺陷可以被利用来改善信道传输的质量。现代通信系统普遍对于时间同步提出很高的要求。精确定时技术与通讯技术发展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多数现代广域通讯系统都以原子钟作为时间基准。\n\n参见\n通信\n固网\n数字化革命\n网络工程\n双音多频\n信息时代\n新媒体\n波分复用\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ITU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际电信联盟)"} +{"doc_id": "2525", "title": "自杀", "text": "自杀(英语:Suicide),也被称为自尽、自死、轻生、自戕等,指导致自我死亡的行为。有效的自杀危机干预,包括社群支持、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提供安全环境等。电话干预热线的效果目前依然没有得到很完善的数据研究。常用的自杀方式因地区而异,部分与有效手段等可得性有关。男性的自杀率通常高于女性。每年自杀未遂案例数约10至2000万例。曾尝试过自杀的人未来尝试自杀的可能性相对较高。\n\n自杀的风险因素涉及多个层面,主要包括心理(忧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复杂性创伤后压力症候群、思觉失调等)、社会(社会孤立、校园欺凌、家庭暴力、巨额债务等)、环境(媒体报导、自杀方法可得性、重大生活变故等)、生物因素(脑损伤、慢性疾病、神经生物学异常等)和生死观(文化、宗教、价值观、社会认知等)。此外,亦有理性自杀(如拯救他人或免除痛苦)、宗教、军事及政治自杀(如抗议或恐怖袭击)等情况。\n个体对自杀行为的认知受社会规范、文化和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自杀者的亲属及周遭人群普遍将此类事件视为重大灾难,并给予负面评价。自杀及自杀未遂在许多地区被认定为刑事犯罪\n\n定义\n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自杀行为是指包括考虑自杀(或自杀意念)、计划自杀、自杀未遂及自杀本身的一系列行为”,“自杀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现象,是由个人、社会、心理、文化、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n试图非致命的自杀行为一般视为自残。协助自杀是指一个人借由提供建议或是其他方式,协助有死亡意愿者达成目的,但没有直接参与导致死亡的过程,这和安乐死不同,在安乐死中他人有直接参与导致死亡的过程。自杀意念是有自杀的想法,有可能会演变成意图自杀。\n\n背景\n词源\n自杀在中文又名自尽、自绝、自裁、自害、自戕、寻短、轻生,特指某种自杀方式的词汇有自缢(自经)、自刎、自鸩、自溺、饮弹、跳楼等。\n在英语等西方语言中,自杀一词源于拉丁语suicidium,意为“将自己杀死”。\n\n人类的自杀\n现实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人类的自杀行为上,尽管已经存在一些研究活动是在研究其它物种的自杀行为。人类的自杀就是指自杀的当事者是人类,一般情况下,自杀当事者是一个当事人。\n自杀通常是由于绝望, 其原因经常是归咎于精神障碍,例如重性抑郁疾患、 躁郁症、 精神分裂症、酗酒或药物滥用。压力因素如经济困难或人际关系问题通常与之有关。防止自杀工作包括:限制接近枪械的机会、治疗精神障碍和药物误用、以及改善经济发展。\n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自杀的看法受到宗教、荣誉感和人生意义这类普遍存在的议题所影响。亚伯拉罕诸教认为生命神圣,所以自杀有违上帝旨意。现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已不再将自杀和自杀未遂视为非法,但自杀在许多国家仍属于犯罪行为。\n在很多宗教中,自杀是罪恶的,有些国家的法律禁止自杀或协助他人自杀,但在部份国家的文化中,自杀有时是具有荣誉感的行为,并获得舆论的肯定,如历史上舰只沉没船长可能会因其职责而拒绝逃生。回教认为,非正当理由的自杀是不光彩的行为;佛教认为,非正当理由的自杀仍是杀生,不能逃脱罪孽和痛苦,而是犯了非常重的杀戒,是极大罪业,会堕落地狱;中国道教则认为自杀的冤魂会经历无止尽的痛苦,每天重复一次死亡的过程,直到找到替身;或者被监禁于枉死城。在西方,出于宗教信仰中生命的神圣属性,自杀经常被看作严重的犯罪行为和对创造生命的上帝大不敬。如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反对任性、无意义的自杀,但不反对能成就人性意义的自杀(如殉道)。\n自杀的原因多和心理层面相关,因此是心理学的研究课题之一,另外也与忧郁症、躁郁症等精神疾病有相当的关联,故亦为精神医学的研究范畴。在现代精神医学中,对自杀有一个基本的假定:“自杀总是发生在非正常状态下,或是社会偏离了常态,或是一个人的精神状况偏离了常态。”\n于中小学校之心理教育辅导中自杀亦为重要课题,一般认为青少年的自杀易受新闻报导及同伴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4年称每年有28.7万多人自杀。在台湾,自杀于1997年首次进入十大死因排行榜,2005年有超过四千人自杀身亡。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显示,2015年平均每40秒就有一个人自杀,使自杀成为全球15~29岁青少年主要致死因素之一。2019冠状病毒病期间,马来西亚自3月至10月有高达266人自杀,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莫哈末透过推特上载一则勉励马来西亚人的短片时指出,马来西亚人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都要忍耐与坚强,以面对一切的困境。\n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在2019年有70多万人死于自杀。在2000年至2019年的20年间,全球自杀率下降了36%,但在此期间美洲的自杀率仍上升17%。\n\n风险因素\n影响自杀可能性的因素包括精神疾病、药物滥用、心理状态、文化、家庭和社会情况、以及遗传。\n精神疾病和药物误用经常共同存在。其他危险因素包括曾企图自杀、执行自杀方法的易可得性、自杀的家族史或外伤性脑损伤的存在。例如,发现自杀率在存在持枪家庭高于没有枪械的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如失业、贫穷、无家可归和歧视可能会引发自杀念头;监所囚犯的自杀率也远高于一般人口;约15–40%的人会留下遗书。。遗传似乎解释了38%至55%的自杀行为。退伍军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战争有关的精神疾病和身体健康问题的较高发生率,所以有较高的自杀可能性。霸凌受害者也有较高的自杀风险,但霸凌本身不直接导致自杀,而是借由使受害者忧郁而增加受害者的自杀倾向,换句话说,霸凌间接导致自杀。\n\n心理状态\n一系列心理状态均可增加自杀的可能性,包括: 绝望、生活乐趣的丧失、抑郁和焦虑。解决问题能力较差、丧失以往拥有的能力、以及难以控制冲动的情绪等均在自杀可能性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在老年人群中,觉得自己是他人的负担这种想法也在自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n近期生活上的压力,例如:失去家庭成员、失恋、失业、社交孤立(例如:独自生活)等均能导致可能性的增加。而那些从未踏入婚姻殿堂的人群,自杀的可能性也比较高。宗教信仰可能会降低自杀的可能性。。这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宗教对自杀均持负面立场,另一方面是因为宗教信仰可能会使得人们加强联系。回教徒与其他宗教信徒人群相比,其自杀率则更低。\n有人可能会通过自杀的方式来逃避欺凌或歧视。童年时期经历的性虐待和在寄养家庭中生活的经验均是自杀的原因。而性虐待则被认为占到了整体可能性中约20%的比例。\n演化心理学对自杀的解释是,它可能会改善整体适应度。如果某人无法再次生育,且在存活期间不断吞噬家人所拥有的资源,则该人选择自杀后,就有可能会改善整体适应度。针对此观点的一个反对意见是,健康的青年人士若选择以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未必会改善整体适应度。适应一个完全不同的原始环境可能与适应当前环境截然不同。\n贫穷也和自杀可能性有所联系。而贫富差距的拉大更是能够加大某人自杀的可能性。印度自1997年以来有超过20万农民选择了自杀,部分原因就是债务缠身。而中国农村地区的自杀概率则比城镇地区高出三倍,其部分原因是该地区的经济仍旧比较困难。\n有证据显示霸凌增加自杀风险,但霸凌本身不直接导致自杀,而感到忧郁是受霸凌影响的小孩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换句话说,霸凌间接导致自杀。据估计,光是在英国,每年就有大约15到25个小孩因为受人欺负而自杀。\n\n精神障碍\n精神障碍通常在自杀时出现,估计发生率由27%。至多于90%。其中曾入住精神病院的人,他们完结自杀的终生风险是约8.6%。全部自杀死亡者的半数可能有重性抑郁障碍;出现这个疾病或其他情绪障碍的其中一种,例如躁郁症,皆会增加自杀率20倍。其他牵连的情况包括思觉失调症(14%)、人格障碍(14%)、躁郁症和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约5%思觉失调症病人死于自杀。饮食失调症是另一个高危情况。\n过去有谋求自杀的经历是最��完成自杀的最佳预测指标。约20%的自杀者曾有谋求自杀的举动,并曾谋求自杀的1%人在一年内会成功自杀;多于5%的人在10年后会自杀。虽然自残的行为并不视为谋求自杀,但是自我伤害行为的出现与自杀可能性增高有关。\n约80%的成功自杀者在其死亡前的一年内曾就诊,包括45%的人在过去的一个月内曾就诊。约25–40%完成自杀的人在过去的一年内曾接触心理卫生服务。\n\n囚犯自杀\n监所囚犯自杀之概率高于常人。据一项研究,美国囚犯的自杀率,是一般大众的三到八倍;而在许多国家,囚犯的自杀率也都高于一般人口;然而,目前尚不了解这种高自杀率,到底是监狱环境导致的,还是有自杀倾向的人更容易犯罪导致的。囚犯自杀的风险因子中,个人因素包括了自杀念头、尝试自杀的历史以及心理诊断等;机构因素包括被关在单独牢房且没有访客等;而犯罪学因素则包括了还押候审的状态、被判处无期徒刑、被控暴力犯罪,尤其被控杀人等。\n监狱囚犯自杀常见的外显动机包括:害怕其他狱友、害怕犯罪后果或监禁,以及因为被关押而失去重要关系等等;在监所中,隔离牢房是最常出现囚犯自杀的地点;而囚犯最常自杀的时间是早上。在美国,有自杀倾向的囚犯可能会受到监视。\n\n死囚现象\n在美国等地,因为死刑执行旷日废时之故,使得许多死刑犯出现“死囚现象”,指因为等待死刑执行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出现这种压力的死囚可能会出现幻觉,也会出现自杀倾向。心理学家指出,死囚等待死刑的时间一长,再加上死囚牢房的生活条件,会使人出现幻觉、自杀倾向,以及危险的疯狂举动。莱斯特(Lester)和塔塔罗(Tartaro)做的研究显示,在1978至1999年之间,美国死囚的自杀率是每十万人中113人,这比例高于美国一般民众自杀率的十倍,也高于美国普通囚犯自杀率的六倍。\n在美国最高法院,诸如约翰·保罗·史蒂文斯和史蒂芬·布雷耶等大法官,曾多次表示说死刑执行的拖延及死囚对死刑的等待,使得死刑成为残忍且不寻常的刑罚;然而诸如安东宁·斯卡利亚和克拉伦斯·托马斯等立场较保守的大法官拒绝这样的看法,他们指出死刑之所以会变得旷日废时,乃是死囚本身诸如不断提出上诉等行为,以及废死派法官等所造成的。\n\n药物滥用\n药物滥用是继重性抑郁障碍和躁郁症后,次常见自杀的风险因素。慢性药物误用与药中毒有关连。如果合并个人悲伤例如丧亲,风险便会进一步增加。同时,药物误用与精神障碍有关连。\n大多数的人自杀时皆受到镇静安眠药(例如酒精或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影响,其中15%至61%的人出现酗酒问题。有较高的酒精使用率和较高密度酒吧之国家通常亦有较高的自杀率,而此关连主要是与烈酒使用而并不是与全部酒精使用有关。在其一生中某个时间点曾接受酗酒治疗的约2.2–3.4%人死于自杀。有自杀企图的酗酒者通常是男性、年纪较大并过去曾企图自杀。3%至35%使用海洛英的死亡个案是死于自杀,高于不使用海洛英的人约14倍。\n可卡因和甲基苯丙胺的误用与自杀有高相关。使用可卡因的人在戒断期的风险最高。使用吸入剂的人亦有较高的风险,其中约20%的人在某个时间点曾企图自杀,同时多于65%曾考虑自杀。吸烟与自杀风险有关连。关于此关连出现的原因的证据极少;不过假设有吸烟倾向的人亦存在自杀倾向,并且吸烟引起的健康问题也使人其后想结束生命,并且吸烟影响脑化学作用,引起自杀倾向。但大麻似乎并不单独增加此风险。\n\n嗜赌\n与一般人群相比,赌博成瘾与日益增涨的自杀意念和企图紧密相联。约有12%至24%的病态赌徒有自杀的倾向。而他们的配偶的自杀率则比一般人群要高出三倍。其他导致嗜赌者自杀风险加大的因素还包括心理疾病、酗酒和药物滥用。\n\n医疗状况\n自杀与生理健康问题之间还存在着联系,包括:慢性疼痛、创伤性脑损伤、癌症、需要采用血液透析的病患、艾滋病毒、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等癌症确诊可能会导致接下来病患的自杀可能性翻番。且在治疗抑郁症和酗酒的过程中,自杀可能性也会普遍增加。而拥有多种医疗状况的人群则更是自杀高危人群。在日本,健康问题被列为是自杀的主要理由。\n睡眠障碍,例如失眠和睡眠呼吸暂停,也是导致抑郁症和自杀的原因。在某些情况下,睡眠障碍还有可能是独立于抑郁症之外的自杀原因。其他的医疗状况也可能带来与情绪障碍类似的症状,包括: 甲状腺功能减退、阿兹海默病、脑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和药���副作用(例如β受体阻滞剂和类固醇)。\n\n媒体\n媒体(包括互联网)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对于最具影响力的自杀事件的描述通常采取大量、突出和重复的报道,对其进行美化,使其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而这种做法可能会产生促进自杀的影响。一旦对某种具体自杀方式详细描述,则整体自杀人群中采用这一方式的比例可能会增加。\n自杀模仿的行为又称为维特效应,是根据歌德所著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中,最终以自杀结束生命的主人翁来命名的。因此对于可能将死亡浪漫化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自杀可能性更高。另外,除了新闻媒体对自杀现象有着重大影响以外,娱乐媒体的影响却有时表现得含混不清。与维特效应相对的是拟定的帕帕基诺效应,即指如果媒体避免报道复制自杀的细节,则可能会起到保护性的作用。这一术语则源于莫扎特歌剧《魔笛》剧中角色帕帕基诺因害怕失去所爱之人企图自杀,后来得救。因此,一旦媒体遵守反对自杀的报道规则,自杀的可能性是可以得到降低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让该行业采取这种做法可能比较困难。\n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时曾出版《自杀预防:给媒体从业人员的指引》(英语:PREVENTING SUICIDE:A RESOURCE FOR MEDIA PROFESSIONALS),其中提到有关媒体报导自杀新闻时,六个建议及六个避免的事项(“六要”和“六不”)。\n\n他人压力\n集体自杀通常是指自杀成员在臣服于某一领导人时,出于同侪压力而走向自杀之路。集体自杀甚至包括只有两人的情况,这种现象通常被视为自杀协定。\n在古代,一些统治者会以命令逼人自杀,这种以权力逼迫他人自杀的行为,又称赐死;另外在印度,丈夫过世后,寡妇可能因为自愿或迫于家庭和社会压力,在丈夫的火葬仪式中跟著自焚殉葬,这项习俗称为娑提,后来在英国统治期间遭到禁止。\n\n理性型\n理性自杀是指某人在理由充分的情况下结束自己的生命的做法。尽管有些人认为自杀行为无论如何也不合逻辑。以自杀来使他人获益的行为被称为利他性自杀。例子包括:一名老者结束自己的生命,使得社区中的青年人能够获得更多的食物。在某些爱斯基摩文化中,这种做法是受人尊敬、极富勇气、充满智慧的行为。楢山节考也建基于此等原则。\n在无法忍受生活的煎熬时,为了减轻痛苦,有些人会选择自杀的方式来获得解脱。许多曾经在纳粹集中营里饱受煎熬的囚犯,以故意触摸带电栅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谋杀后自杀是指某人在谋杀他人后一周内自杀的行为。\n\n政治因素\n自杀性袭击是一种袭击者通过牺牲自己的生命对他人实施暴力袭击的政治行为。某些人体炸弹则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烈士的身份。\n从镰仓幕府至今的日本,存在着传统上认为专属于武士的自杀方式——切腹。切腹自尽既是一部分武士或效仿者在战败后自尽(如大谷吉继)、抗议(如平手政秀)、殉死(如乃木希典)等的方式,也是一种专属的刑罚(如千宗易)和处置方式(如清水宗治),这种自杀方式至今仍然存在(参见三岛由纪夫)。\n在20和21世纪,自杀已成为特殊情况下的抗议形式, 敢死队和自杀炸弹则用来作为军事战略或恐怖攻击。\n\n自杀方式\n各国内部的主要自杀方式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区的主要自杀方式包括上吊、服毒和吞枪。自杀方式出现如此差异,人们认为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种方式在不同地区的可用程度不同。根据一份针对56个国家的调查来看,上吊仍是大部分国家自杀人口使用的最常见方式,其在男性自杀者中占到了53%的比例,而在女性自杀者中则占到了39%的比例。\n全球有30%的自杀案例采取的是服毒的方式。然而,欧洲仅有4%的自杀人口采取这种方式,而在太平洋地区,采取服毒自杀的比例则超过了总自杀人口的50%。服毒自杀在拉丁美洲也比较常见,因为农民很容易获得农药来自杀。在许多国家中,约有60%的女性自杀者和30%的男性自杀者采取过度服用药物来自杀。但许多这样的自杀案例却纯属偶然,通常是在自杀者情绪极不稳定时发生的。不同自杀方式的死亡率也有所不同: 持枪自杀死亡率为80-90%、投河自尽死亡率为65-80%、上吊死亡率为60-85%、汽车尾气中毒死亡率为40-60%、跳楼死亡率为35-60%、烧炭自杀死亡率为40-50%、服毒自杀死亡率为60-75%、过度用药死亡率为1.5-4%。最常见的自杀未遂方式与最常见的成功自杀方式又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自杀未遂案例中有85%的自杀人口均是采用的过度用药的方式。\n在美国,自杀人口中约有57%选择使用枪支,且采用这种方式自杀的男性比女性要多。接下来,男性中比较常见的自杀方式是上吊,而女性中比较常见的方式为服毒。这几种自杀方式的总和占到了美国自杀人口的约40%的比例。在瑞士,尽管几乎人人都拥有一支手枪,但该国自杀人口中采用最常见的方式却是上吊。跳楼自杀在香港和新加坡均比较常见,分别占到了自杀人口的50%和80%。而在中国,悬梁自尽也即上吊则是比较有名的方式,此外,服药也较为常见,主要以农药为主。在日本,切腹的方式依然存在,但上吊仍旧是最为常见的自杀方式。\n\n病理生理学\n对于任何自杀或抑郁症来说,尚未找到统一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来进行解释。但普遍认为这是由于行为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相互影响所导致的。\n低水平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自杀有直接相关性,并与重度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和强迫症有着间接相关性。尸体剖检研究发现海马体和前额叶皮质中的BDNF有所下降,不论该死者是否患有精神疾病。血清素是一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它被认为在自杀人群中水平较低。一方面,人们发现在死亡后,人体中的5-HT2A受体水平有所提高。其他一些证据包括脑脊液中的血清素和5-羟吲哚乙酸的水平出现下降。但与此相关的直接证据却是很难搜集的。表观遗传学是一种研究不改变DNA基因序列的环境因素所致的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的科学,而它也被认为在决定自杀风险时起到了一定作用。\n\n预防\n自杀预防是指人们通过使用一些预防措施,集体防范以减少自杀事件的行为。自杀防制的方式包括管制可能用来自杀的物品(如枪枝及毒药),提高取得的难度,治疗心理疾病及物质滥用,改善媒体报导自杀的方式,及提升经济条件等。生命线之类的协谈电话虽常见,但到2016年时,有关其成效的研究还不太充份。在许多手机软件及搜索平台以关键字“自杀”搜索,会出现自杀劝阻的相关页面。\n\n有自杀倾向的初期现象\n想自杀的人可能会在自杀前数天、数星期或数月有以下的表现:\n\n表示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希望或感到绝望\n感到极度挫败、羞耻或内疚\n心中感到愤怒,痛苦,负面情绪无法倾诉和宣泄,感到自己一点一点被瓦解,希望得到解脱或重生\n曾经写出或说出想自杀\n谈及“死亡”、“离开”及在不寻常情况下说“再见”\n将至爱的物品送走\n了无生趣,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n避开朋友或亲人、不想和人沟通或希望独处\n性格或仪容剧变\n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异的行为\n情绪反复不定,由沮丧或低落变得异常平静开心\n长期失业\n久病厌世\n长期无法产生悲伤的情绪或压抑自己的情绪过久\n精神状况处于失控\n情感失控\n对外界事物不再做出回应\n\n流行病学\n大约有0.5%-1.4%的人群会以自杀的形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从全球来看,截止2008、2009年,自杀已经成为第十大主要死亡原因,每年约造成80万至100万人死亡,每10万人的年死亡率达到11.6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到2012年,自杀率已经上升了60%,且新增部分主要位于发展中国家。每10到40件自杀未遂事件中,就有一件最终致死。\n自杀率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时间段的表现也大相径庭。2008年的各地区死亡率分别为:非洲0.5%、东南亚1.9%、美洲1.2%、欧洲1.4%。不同国家的每10万人死亡率为:澳大利亚8.6、加拿大11.1、中国12.7、印度23.2、英国7.6、美国11.4。2009年美国自杀案件约达3.6万起,位居美国主要死亡原因第十位。每年约有65万人因自杀未遂而被送入急诊室。立陶宛、日本和匈牙利则拥有最高的自杀未遂率。而中国和印度则拥有最高水平的绝对自杀数据,占到了全球的一半以上。在中国,自杀为第五大主要死亡原因。\n\n性别\n通常男性自杀完成的比率高于女性,而男性想要自杀的比率也是女性的四至五倍。估计每年有一千万至二千万人试图自杀,试图自杀可能会造成受伤甚至长期的失能。在西方国家中,年轻人较容易有试图自杀的情形,女性发生比率是男性的五倍。\n在西方国家,男性的自杀死亡率比女性要高3至4倍,尽管女性的自杀未遂率要比男性高出4倍。这是因为男性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往往更易致命。而这一差别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的表现则更为明显,这一人群中男性的自杀率是女性的10倍。中国拥有全球最高的女性自杀率,也是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自杀率的国家(比率为0.9)。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男性和女性的自杀率基本持平。韩国则拥有最高的女性自杀率,约为每10万��中就有22人自杀。女性自杀率在东南亚国家和太平洋西岸地区也普遍较高。\n一般来说,同性恋者自杀率比异性恋高。跨性别者自杀率比顺性别者高很多。\n\n年龄\n在许多国家中,自杀率最高的人群通常为中年人或老年人。但自杀绝对死亡数据则是在15岁至29岁的人群中最高,这是因为这一年龄层的人口较多。在美国,白种人中80岁以上的人群自杀率最高,尽管年轻人更容易尝试自杀。自杀也成为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且在年轻男性中,自杀是仅次于意外死亡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在发达国家,自杀占到了年轻男性死亡率的近30%。在发展中国家,这一比率也比较类似,但是该比率占总死亡人数的比重较小,这是由于其他类型的创伤造成的死亡率较高所引起的。与其他地区相比,东南亚国家的年轻女性自杀率则比老年女性的自杀率要高。\n\n国家/地区的差异\n自杀方法也会随著地区而不同,也会和自杀工具是否容易取得有些关系。常用的方式包括上吊、杀虫剂中毒及枪械。自杀造成2013年842,000人死亡,较1990的712,000人增加,使之成为全球第十大死因。\n谋求自杀的女性数量大约是男性的三倍,她们通常采用服用大量安眠药或其他药剂的方式来自杀。男性一般会选择更为有效的措施来自杀,例如开枪或者上吊,这类很快就能结束生命的方式。因而真正因自杀而死亡人数,男性是女性的3倍还要多。\n\n台湾\n2012年自杀人数3766人,2012年男性自杀已遂人数较前年上升1%,女性则较前年上升19%,自杀原因则以“忧郁倾向”因素为最大宗,“家庭成员问题”以及“感情”分别为第二、第三顺位之诱发因素。\n近年来,台湾的全年自杀身亡人数平均落在3500到4000人附近,平均每两个小时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 自杀曾经在1993年到2009年名列台湾的十大死因。现为台湾第十一大死因。2021年自杀人数为3585人。\n\n香港\n2017年全年自杀死亡个案共916宗,按年跌38宗,惟19岁以下青少年自杀死亡个案却增加,从2016年24宗增至2017年36宗,增加了五成。青少年自杀主要原因为学业及家庭问题,其次为生活不开心及情绪病。\n性别比例方面,男性自杀死亡占62%,女性则占38%,香港撒玛利亚防止自杀会认为数字上的迥异源于两性表达能力的差异,并推断男性自尊心较强,不愿面对面与人倾谈心事,宣泄情感。\n\n日本\n日本警察厅公布自杀统计显示,2000年后已经连续14年有超过3万人自杀。2009年日本全国自杀人数暂定值3万2753人中,男性为2万3406人,女性为9347人,比2008年再增504人。从月份来看,去年3月至5月自杀人数最多,每月超过3千人,这一时期正是年度决算期,经济因素可能是自杀的诱因。2008年版日本自杀白皮书显示,自杀动机主要是经济、健康和家庭等。自杀群体中无业者所占比率过半数,为56.7%,远远超过其他群体的自杀人数。2008年版自杀白皮书显示,2007年日本自杀死亡率(10万人中自杀人数)达25.3,这大大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做出的世界平均自杀率每10万16人的估算。在工业国家当中,日本自杀率居榜首。\n日本政府自2008年提出要在未来九年里将自杀率减少20%的目标。民主党新政权成立后也立即组建了自杀对策紧急战略小组,并在职业介绍所配备了精神保健专业人员。\n\n历史\n在古雅典时期,未经国家允许就擅自自杀者,无法获得举行正常葬礼的权利。他将被单独埋在城市边缘处,没有墓碑或任何标记。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自杀是军队战败后可接受的死法。在古罗马,尽管自杀行为最初获得许可,但日后却由于其经济成本被视作一种罪行。法国路易十四于1670年颁布的一项刑法条例对自杀人群的惩罚则更为残酷:死者尸体将被拖入市区街道,面朝土地被倒挂起来,然后被扔入垃圾堆。另外,此人的所有财产也将被没收。在历史的长河中,自杀未遂的天主教会人士将被逐出教会,且自杀而死的人群则被埋在神圣墓地之外。在19世纪末期的英国,自杀未遂被等同于谋杀未遂,当事人可以被判绞刑致死。而在19世纪的欧洲,导致自杀行为的原因从最初的罪转变为由精神错乱所导致。\n\n社会和文化\n立法\n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自杀不再是犯罪;尽管在19世纪时,大多数西欧国家都把它视作犯罪。许多伊斯兰国家仍旧将自杀视为犯罪。\n在澳大利亚,自杀并不是犯罪。但鼓动、煽动、协助或唆使他人尝试自杀则属于犯罪行为,法律明确规定任何人有权使用“任何必要合理的行为”来阻止他人自杀。澳大利亚北领地在1996年至1997年的短暂时期内,曾���许医生通过合法形式辅助自杀。\n目前,没有欧洲国家认为自杀或自杀未遂是犯罪。英格兰和威尔士也在1961年自杀法案中规定自杀并不犯罪,爱尔兰共和国则在1993年认定自杀无罪。“犯(自杀)罪”(commit)一词曾用于自杀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的情况下,但现在许多组织已经因该词所带来的负面涵义而停用该词。\n在印度,自杀仍为违法行为,且自杀未遂者的家庭可能会陷入法律上的困境。在德国,主动要求安乐死被视为违法,且自杀事件中任何目击证人可能被指控为在紧急情况下无作为的罪状。瑞士近期开始采取步骤来合法化针对慢性精神病患者实施辅助自杀的行为。洛桑市最高法院在2006年的一项判决中赋予一名长期患有精神疾病的无名氏患者采用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n在美国,自杀并非属于违法行为,但未遂自杀者却有可能会面临罚款的处罚。医生辅助自杀行为在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是合法的。\n在朝鲜,自杀和协助自杀皆属违法行为,自杀者会连带三代亲属面临处罚。\n\n刑责\n在大部份地区,自杀不是犯罪。但与人合谋自杀(相约一起自杀),或是协助他人自杀,且如果未全部死亡,则尚存活的人要负刑责,且大多为重罪。\n现在在大部分西方国家已不再被刑事处罚。在大部分伊斯兰国家它仍是刑事罪。在20和21世纪,以自焚形式的自杀已被用作一种抗议手段,而神风特攻队和自杀性爆炸被用作一种军事或恐怖主义策略。\n\n宗教观念\n在基督宗教大多数教派中,自杀被视作一种罪,其主要基础源于中世纪时期许多颇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思想家的著作,例如圣奥古斯丁和圣托马斯·阿奎那;但在拜占庭基督教查士丁尼法典中自杀却不被视作罪。在天主教的教义中,对此的争论则主要基于十诫中的“不可杀人”一条(源于新约中马太福音19:18中耶稣的指示),以及生命为主的赐福,不得摒弃的观点,他们认为自杀是违背“自然秩序”的行为,与主对全球的总体规划不相符合。\n但人们相信,精神上的疾病或者对苦难的极度恐惧使得自杀人群的责任心减少。而相反的说法则包括:十诫中的第六条更为准确的翻译应当是“汝不可谋杀”,而不一定适用于当事人本身;主赋予了人类自由的意志;自己剥夺自身的生命并不一定比因治愈某一疾病而违反主的意志的程度要高;而在圣经的记载中,一些主的追随者在自杀后并未受到悲惨的谴责。\n犹太教则主张关注此生价值的重要性,因此,自杀等同于否定主在全世界的善举。此外,在极端的情况下,当犹太人面对要么被杀、要么叛教,而没有其他选择时,他们就会采取自杀的形式或集体自杀(参见马萨达和约克城等例子),在犹太教祷告文中甚至有一篇祷词以冷酷的方式提醒那些“当刀架在脖子上”的人和以死亡的方式“将生命献给主”的人(请参见殉教)。不同的犹太教机构对这种行为的看法褒贬不一,有些人认为这种行为是英勇殉教的典范,有些则认为他们不应以自杀的形式来期望获得殉教的名声。\n伊斯兰教与其他的亚伯拉罕诸教相同,不允许自杀。\n在印度教中不允许自杀,在现代印度教社会中,自杀所犯的罪恶等同于谋杀他人所犯的罪恶。印度教经文指出,自杀者将成为孤魂,在地球上游荡直至他如果没有自杀而最终死亡的那一刻为止。但印度教却接受人们拥有通过非暴力的形式加速死亡而结束自己生命的权利(right to die),这一行为在印度教中称为非暴力实践空腹死刑。但这种非暴力实践空腹死刑的人群范围严格限制在那些没有任何生的欲望或抱负、且在此生也再无其他责任的人。耆那教有一种类似的修行,被称之为三塔拉。在中世纪时期,殉夫自焚,又称寡妇自焚在印度教中非常普遍。\n佛教与印度教接近,除非是殉教、为公共利益或者为了拯救他人而自杀,其余自杀视为杀害一人。释迦佛制戒中,凡比丘自杀以“波罗夷”(Parajika)罪论处,相当于杀人罪,而自杀未遂则相当于“偷兰遮”(Sthulatyaya)罪。不过在佛教故事中,许多已经觉悟的阿罗汉自行选择“入灭”,这是一种欣求解脱而厌恶五浊恶世的作为,如俗人为之,则为自杀罪,将堕落三恶道。\n道教接受佛教思想,除非因为忠君孝亲、救国救民等正当理由牺牲自己,其余视为杀人,自杀者的灵魂每天都必须重复自己自杀的痛苦过程,此外,还将有两种下场,一是监禁于枉死城,待注定的年寿已到,再由十殿阎君依照杀人罪,打入地狱受刑。另一种下场则更加凄惨,灵魂被自杀处的灵气所��,必须造成另外一个人身亡,是为替身,方能使自己脱身,投入下一次的轮回。\n儒教或者儒家也反对自杀,如同前述,除非因为忠君孝亲、救国救民等正当理由,其余视为杀人,《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所以自杀犯了不孝的大罪。\n\n哲学\n自杀哲学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包括什么构成了自杀、自杀是否可能是理智的选择、以及自杀的道德容许度如何。自杀是否在道义上可以接受,哲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褒贬不一:有的强烈反对(认为自杀是违背伦理和道德的),有的则认为自杀是任何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权利(即使对健康的年轻人也是如此),认为他们是在理智而不违背良心的情况下做出结束自己生命的决定的。反对自杀的哲学家包括一些基督教的哲学家,例如希波的奥古斯丁和托马斯·阿奎那、伊曼努尔·康德和颇具争议的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密尔重视自由和自主的重要性,因此他反对可能阻碍某人无法自主做出未来决策的选择。其他哲学家则认为自杀是个人的合法选择。这一观点的支持者则认为任何人都不应在违背自己意愿的情况下被迫受苦受难,特别是在患有无法治愈的疾病、精神疾病或年纪老迈而没有改善余地时。他们拒绝承认自杀行为永远是不理智的说法,认为自杀对于长期受到巨大疼痛或创伤的困扰的人群来说,是一个有效的最终解脱方式。更为激进的一种说法则认为,应当允许人们自由选择是生是死,不论他们是否受到折磨。这一思想流派的著名支持者包括:苏格兰经验主义者大卫·休谟和美国生物伦理学家雅各布·阿佩尔。\n\n提倡\n在许多文化和次文化中都不反对,甚至提倡自杀。日本早期,就有许多败战武士,甚至没有败战,仅因宣扬个人理念,就选择切腹自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政府就极力鼓励并吹捧神风敢死队式的袭击,认为其勇敢、光荣,这种袭击是太平洋战争接近尾声时,日军飞行员为抵抗盟军,所采用的自杀式攻击。时至今日,日本自杀率仍高,但社会总体来说被视为对自杀行为表示“宽容”(请参见日本的自杀现象)。\n通过互联网搜索有关自杀的信息(Suicide and the Internet)所得到的页面中,约10-30%均鼓励或促进自杀的企图。有人担心,这类网站可能将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群最终推向行动的边缘。 有些人还在网络上与此前的朋友或近期在聊天室或留言板(Internet forum)上认识的人们一起达成自杀协定。但是,互联网还能用来为边缘人士们提供社交场所,从而防止出现自杀的情况。\n在《完全自杀手册》中,作者尊重自杀者之选择,认为“想活的话就要活得自在,想死的话也要死得自在”。\n\n地点\n有些地标因出现较高的自杀率而闻名于世。它们包括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日本的青木原、英国的比奇角和多伦多的布卢尔街高架桥。\n自1937年金门大桥建成至2010年,已有1300多人从这里跳下自杀。许多出现频繁自杀的地点已经修建了围栏,以防止人们自杀。这包括多伦多的Luminous Veil大桥、巴黎艾菲尔铁塔和纽约帝国大厦上的围栏。截至2011年,金门大桥上也修建了围栏。总体来看,这些围栏非常奏效。\n\n注目案例\n一个集体自杀的例子是在1978年的琼斯镇,被杀和自杀有909位成员是人民圣殿教,此教由吉姆·琼斯所领导。结束生命的方法是喝下掺有氰化钾和许多处方药的葡萄口味Flavor Aid。 几千位日本居民在1944年塞班岛战役的最后几天牺牲生命,一些人从自裁崖及玉碎崖跳下。\n由波比·山德士所领导的1981年爱尔兰绝食抗议,导致10人死亡。造成死亡的原因,被验尸官记为“饥饿,自愿性”而非自杀。但这在死亡的士兵家属抗议后,死亡证明改为简单的\"饥饿\"。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尔温·隆美尔被发现预知7月20日暗杀希特勒;在公开审判上,他被威胁除非自尽否则将对他的家人展开报复。\n2019年5月13日,马来西亚城市古晋一名16岁少女在Instagram贴文,询问网民她应该活下去或是死亡,有69%人投给“死亡”。少女同日跳楼身亡,警方将案件列作“突然死亡”。\n少女当日在贴文称:“非常重要,帮我选择生(Live)或死(Die)”,警方称有31%人反对她了结生命。她同日在Facebook表示对生存感到厌倦,希望解脱。当局检查少女手机后,发现少女曾在微信以中文向友人表达心声,内容提及她对于后父在新加坡娶了越南女子感到受压。\n\n人类以外的自杀\n在人类以外的动物也有相当于自杀的行为或者疑似自杀的行为,例如世界各地���多次发现鲸鱼和海豚搁浅海滩,它们被人们送回海中后又掉头重返海滩,最终死亡,原因不明。有说是海中环境有变,令它们宁愿冒死上岸也不愿回海中;另一说是其中的成员的身体机能出现问题,引致搁浅。而动物的群体性生活习惯令其他同伴跟随或“盲从”,引发集体死亡,看似自杀,但应视为意外而非有意识结束生命或意图自杀较为妥当,例如:绵羊跳崖。\n旅鼠常被传说有自杀倾向,其实是人类主观下的误会。近期研究显示:旅鼠只有在族群出现数量爆炸,现有环境无法再负担它们所需时才会出现跳海行为。和一般人的想像相反,旅鼠是游泳健将,加上体积小,体重轻,它们能够借水旅行相当长的距离。它们之所以跳水乃是为了寻求新的、良好适当的生活环境,即使有相当的数量死于途中,这也绝不是自杀,反而是为了求取生存的非常手段。因此它们能够和人类一样遍布全世界。\n沙门氏菌就有自杀式的行为,它们为了压制竞争细菌,则会对自身启动免疫系统反应。\n一种叫做“Forelius pusillus”的巴西蚂蚁则采用自杀性的防御行为,每天晚上,均由一小批蚂蚁为了巢穴的安全,从外部将巢穴封死,然后离开默默死去。\n碗豆蚜当受到瓢虫的威胁时会自身引爆,四处飞溅的爆炸物能够保护它们的同胞,有时甚至能够杀死瓢虫。某些种类的白蚁群中也有能够引爆自身的兵蚁,使得天敌身上覆满粘稠物质。\n尽管在动物轶事中也曾报道有关狗、马和海豚自杀的现象,但仍旧缺乏确凿的证据。有关动物自杀方面的科学研究实在是寥寥无几。\n非生物物体也会有一些被称作“自杀”的设计。例如人工智慧在被电脑病毒入侵的情况下,会启动杀毒程序,同时删除自己体内的档案,若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将自己关机、销毁系统所有资料。这也算是一种自动化的自杀行为。\n\n参见\n神圣的人\n他杀\n被自杀\n世界自杀防治日\n自杀论\n自杀防治专线列表\n\n参考资料\n\n\n== 参考书籍 =="} +{"doc_id": "2526", "title": "许昌市", "text": "许昌市,简称许,古称颍昌府、许州,别称莲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市境北临郑州市、开封市,东接周口市,南界漯河市,西毗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低山丘陵区与豫东平原交接带,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有颍河、清潩河、双洎河等。全市总面积4,979平方公里,总人口为438.1万人,许昌是河南省经济强市,先后被评被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宜居城市。市人民政府驻魏都区建安大道1516号。\n\n名称来由\n古为许国,后为楚国所灭,秦朝设颍川郡许县。历史上的许昌是群雄逐鹿之地,东汉末年,曹操挟汉献帝刘协到许县,此地因此成为东汉的首都。曹丕建立魏朝时,定都洛阳,取“汉因许而亡,魏因许而昌”之意,将许县、许都改称许昌,名称一直沿用至今。\n\n历史\n2007年12月17日在许昌县灵井镇发现了距今8万—10万年较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被命名为“许昌人”。在学术界有了“欲探华夏祖,必访‘许昌人’”的说法。\n\n先秦至汉朝\n殷商时期许昌分布著有历(今禹州市境内)、有熊氏(今长葛市境内)、昆吾(今许昌县境内)、康(今禹州市境内)等诸侯国和部落。周初分封姜姓许氏于此为许国,国君为许文叔。春秋战国时期许昌先后为郑、楚所据(许氏族人后被楚国迁到叶县)。分属韩、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颍川郡,治阳翟(音狄,今禹州市)。颍川郡辖12县,许县(今许昌县)、阳翟县(今禹州市)、长社县(今长葛市)、鄢陵县、襄城县属之。西汉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许县,置颍阴县(治今魏都区)。许县、颍阴县、阳翟县、长社县(治今长葛市老城)、鄢陵县(治今鄢陵县彭店乡古城村)、襄城县均属颍川郡。建安元年(196年10月7日),汉献帝在曹操的指引下将都城自洛阳搬迁至其势力内的许县,大兴土木并改称许都,成为全国首都直至220年汉魏禅代。\n\n三国至清末\n三国时期,魏称颍川郡,属豫州,许昌县、颍阴县、鄢陵县、长社县等皆属颍川郡。许昌为魏五都之一。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曹丕以“汉亡于许,魏基昌于许”,改许县为许昌县。元代许昌仍为州,长社、长葛、襄城县属之。鄢陵属开封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长社县,并入许州,领4县,长葛、襄城属之。许州、钧州均隶开封府。万历三年(1575年)钧州改为禹州。明末李自成起义军将禹州改为均平府。清初,许州、禹州属河南省。雍正二年(1724年)许州升为直隶州,长葛属之。鄢陵属开封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许州升为许州府,临颍、郾城、襄城、长葛、密县(今新密市)、新郑属之,乾隆六年(1741年),仍复许州为直隶州,县均属之。\n\n中华民国时期\n中华民国建立后,许州改为许昌县,改禹州为禹县,与长葛县均属河南省豫东道。鄢陵县直属河南省。1926年,废道为区,许昌为河南省第二行政区,治许昌(今魏都区)。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治郑县(今郑州市)。鄢陵直属河南省。1932年,许昌为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辖许昌、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1944年5月,长葛、许昌、鄢陵、禹县先后被日本占领。同年10月,八路军进入豫西,建立了禹密新(今禹州市、新密市、新郑市三地交界处)、禹郏(今禹州市、郏县交界处)根据地。1945年5月,八路军冀鲁豫部队在鄢陵、扶沟交界处开辟了水西根据地。同年8月日本投降,许昌复为国民政府河南省第五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许昌(今魏都区),辖许县、鄢陵、襄城等9县。长葛、禹县仍属河南省第一行政区。\n\n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n1947年12月15日,解放军攻占许昌。1948年初至1949年期间,经过临时政府阶段后,许昌境内分属豫苏皖区五专署、豫西行署五专区。\n1949年2月成立许昌专区(专员公署驻许昌市),辖许昌市(今魏都区)、许昌县、长葛、鄢陵、临颍,漯河市、郾城县、舞阳、叶县、襄城、禹县、郏县、宝丰、鲁山、临汝(今汝州市),计15个县市。\n1953年1月,淮阳专区所属周口市及扶沟、商水、西华三县划入许昌专区(后于1965年5月划出并置为周口专区)。\n1954年9月,临汝县划出到洛阳专区。\n1958年12月,平顶山市划入许昌专区(后于1964年3月划出并置为平顶山特区)。\n1960年,撤销许昌县,并入许昌市(今魏都区)。1961年10月,恢复许昌县建制。\n1964年3月,平顶山市改称平顶山特区,从许昌专区划出。\n1965年5月,扶沟、西华、商水3县划出到周口专区。\n1970年,许昌专区改称许昌地区,辖禹县、长葛县、许昌县、鄢陵县、临颍县,郾城县、舞阳县、襄城县、叶县、宝丰县、鲁山县、郏县12县和许昌市(今魏都区)、漯河市。\n1979年,舞钢区从平顶山市划入许昌地区。1982年11月复划出到平顶山市。\n1983年10月,许昌地区所属的鲁山、宝丰、叶县划出到平顶山市。\n1986年2月,许昌地区撤销,置地级市许昌市,辖魏都区、许昌县、长葛县、鄢陵县、禹县。襄城、郏县划出到平顶山市。漯河市及舞阳、临颍、郾城三县划出,改置为地级市漯河市。\n1988年6月25日,禹县改为禹州市。\n1993年12月14日,长葛县改为长葛市。\n1997年8月25日,襄城县整建制从平顶山市划归许昌市。\n2016年11月,撤销许昌县,设立许昌市建安区。\n\n地理\n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东邻周口市,西接平顶山市,南界漯河市,北依省会郑州市,距离省会80公里。地处东经113°03′~114°19′、北纬33°16′~34°24′。\n\n地形地貌\n许昌属伏牛山余脉向豫东平原的过渡带,东西长124公里,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为伏牛山余脉的中低山丘陵地带,最高海拔1150.6米。中部为基底构造缓慢上升和遭受剥蚀而形成的岗区,中东部均为黄淮冲积平原,最低海拔50.4米,境内75%的面积为平原,25%的面积为山岗,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颖河、双洎河和清泥河,水资源总量年平均5.1亿立方米。\n\n气候\n许昌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热量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多旱、涝、风、雹等气象灾害。全市四季气候总的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和气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历年年平均气温在14.3℃~14.6℃,日照2280小时,年平均降雨量671.1—736.0毫米,无霜期217天。\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许昌市下辖2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n\n市辖区:魏都区、建安区\n县级市:禹州市、长葛市\n县:鄢陵县、襄城县\n为有效管辖,另设有副厅级规格的许昌新区,正县级规格的许昌市东城区、许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个新城区。\n\n人口\n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307199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189199人,增长4.59%,年平均增长率0.45%。其中,男性人口为2206488人,占51.23%;女性人口为2100711人,占48.7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04。0-14岁人口为848782人,占19.71%;15-64岁人口为3076143人,占71.42%;65岁及以上人口为382274人,占8.88%。\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4,379,99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307,48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72,510人,增长1.68%,年平均增长率为0.17%。其中,男性人口为2,212,302人,占总人口的50.51%;女性人口为2,167,696人,占总人口的49.4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06。0-14岁的人口为976,556人,占总人口的22.3%;15-59岁的人口为2,540,786人,占总人口的58.0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62,656人,占总人口的19.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55,100人,占总人口的14.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345,380人,占总人口的53.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034,618人,占总人口的46.45%。\n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38.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4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18%,比上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n\n民族\n许昌市以汉族人口为主,有34个少数民族,共约7万多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65%。其中回族73045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5%以上,满族831人,蒙古族326人,其它31个少数民族共计1870人。在这些少数民族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0367人,非农业人口25705人。全市96个乡(镇、办)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其中少数民族聚居村60个,少数民族千人以上的乡(镇、办)28个,民族乡(镇)3个(禹州市山货回族乡、许昌县艾庄回族乡、襄城县颍桥回族镇),少数民族万人以上的县(市、区)3个(禹州市19165人、襄城县18451人、魏都区15300人)。96个乡(镇、办)均有少数民族居住,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典型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n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321,381人,占98.6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8,617人,占1.34%。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72,921人,增长1.7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3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411人,下降0.7%,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3个百分点。\n\n交通\n航空\n许昌境内并无机场,最邻近的民航机场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距许昌市区约60千米,从许昌市区可经 京港澳高速前往新郑机场。另有开通于2023年12月28日的郑州地铁郑许线,是连接许昌市、长葛市、郑州航空港区和新郑机场的空铁联运地铁线路。\n规划有许昌航空客货枢纽港,是郑州国际机场管理有限公司为配合郑州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而在许昌规划建设的一个以航站楼为依托、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多种业态并举的临空产业集聚区。港区规划总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12.4亿元。已经开工建设。\n\n铁路\n高铁:京广客运专线、郑渝客运专线、郑阜高速铁路\n高铁站点:许昌东站、许昌北站、长葛北站、禹州站、鄢陵站\n普铁:京广铁路、孟平铁路、平禹铁路\n普铁站点:许昌站、长葛站\n城际铁路:郑州—许昌城际铁路、许昌—漯河城际铁路、许昌—平顶山城际铁路。\n地方铁路:禹郸铁路\n地铁:郑州地铁郑许线\n主要站点有:许昌客运综合枢纽站、许昌中心客运站、许昌灵井站分别是衔接京广高速铁路客运站、京广铁路客运站、郑渝高速铁路客运站的综合枢纽站,禹州客运综合枢纽站为衔接淮海铁路客运站(禹州)的综合枢纽站,鄢陵客运综合枢纽站为衔接淮海铁路客运站(鄢陵)的综合枢纽站。\n\n公路\n距郑州新郑国际机场40公里, 京港澳高速、 107国道、 240国道贯穿南北, 311国道横穿东西,“米”字型高速公路网(许昌至北京、许昌至港澳、许昌至南阳、许昌至开封、许昌至洛阳、许昌至亳州)已经形成。\n\n经济\n2019年全年全市生产总值3395.7亿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2.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834.4亿元,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399.0亿元,增长6.9%。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0%,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2%。人均生产总值76312元,比上年增长6.5%。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河南省统计局对各省辖市2018年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2018年全市生产总值为3140.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1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3亿元。\n\n农业\n许昌是中国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国家节水农业灌溉示范市、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示范市。近年来,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全市花木面积50万亩,品种2400多个,年产花木13.8亿株,成为中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基地;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是中国四大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是中国批准的17家中药材交易市场之一;许昌烟叶是中国浓香型烟叶的代表,形成了集优质烟草科研、教育、种植、复烤、储运、卷烟生产、烟草机械制造为一体的烟草体系,卷烟年生产能力110万大箱;优质小麦、优质大豆、优质生猪、优质“三粉”四大农产品加工产业快速发展,是河南省主要生猪加工基地之一。\n\n工业\n许昌市工业体系齐全,特别是在烟草加工方面历史悠久,已形成了以电力装备、金刚石制品、发制品、能源、纺织、建材等为支柱的工业体系。许昌假发制造业发达,生产的假发行销全球,许昌因此得名“假发之都”。\n许昌知名企业有“许继电气”、“黄河旋风”、“瑞贝卡”、“远东传动”、“众品食业”、“元化生物”、“森源电气”7家上市公司,以及“中川国际”、“天宇电气”两家控股上市公司。2017年许昌实现社会总产值2642.1亿元,在河南省居第四位。其他著名公司有许昌胖东来、河南中烟许昌卷烟总厂(生产金许昌和帝豪香烟)、河南一峰实业有限公司、河南瑞和泰实业集团和三鼎集团。\n2017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河南上榜有9个县市,其中包括禹州市(70位)和长葛市(72位)。\n\n教育\n许昌市有许昌学院、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和许昌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等院校。\n许昌地区有七所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分别为许昌高级中学、襄城县高级中学、禹州市高级中学、鄢陵县第一高级中学、长葛市第二高级中学、许昌县第三高级中学和长葛市第一高级中学。\n\n体育\n主要体育场馆有许昌市体育场、许昌市体育馆(1975年投入使用)、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馆(2010年10月投入使用),以及建设中的许昌市体育会展中心。市体育会展中心占地506亩,建设有“一场三馆一中心”,其中体育场座席32398个,预计2023年12月完工。\n\n媒体\n许昌电视台成立于1987年12月,是许昌市主流媒体之一,现有新闻综合频道、公共频道、科教频道3个频道。\n许昌报业传媒集团现有《许昌日报》、《许昌晨报》、《长葛报》、《今日魏都》、《许昌晨报小记者》、许昌融智传媒、许昌城市电视、许昌网、许昌手机报、《许昌开天广告DM》等媒体。\n\n旅游\n许昌旅游特色鲜明,目前已形成了“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神垕古镇-体验之旅”三大旅游品牌。\n2013至2014年,春秋楼、灞陵桥、大鸿寨、花都温泉小镇、西湖公园、文峰塔、国家花木博览园、许都公园、紫云山和钧官窑遗址被专家和市民评选为“许昌十景”。\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三国文化系列\n许昌著名的三国遗迹遗址有80多处,如记录汉魏更迭的“三绝碑”,蔡邕真迹《尹宙碑》和画圣吴道子为关羽造像的《勒马挺风图》等。\n\n汉魏故城:位于许昌县张潘镇古城村,距许昌市18公里。据民国廿二年《许昌县志》记载:“许昌古城(即汉魏故城)在城东30里,围九里一百二十九步。相传曹操所筑,今存遗址。”至今城垣轮廓依稀可辨,夯地土层清晰可见,汉砖瓦块俯拾皆是。1986年,该遗址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n曹丞相府:曹丞相府景区位于许昌市老城中心地带,是国内目前第一个全方位展示曹魏文化的主题景区,主体建筑为仿汉代风格,以“汉风魏韵、梦幻相府 ”为主题,曹丞相府景区主要有魏武游园、曹操塑像、艺术照壁、府衙、东西望楼、求贤堂、议事堂、赋诗楼、围廊、藏兵洞、相府花园、青梅亭、宴楼、浴楼、珍宝馆等标志性建筑群构成,景区外围有帝王街、将相街、才子街、佳人街、三国演义大舞台等旅游配套项目与之相辅相成。\n春秋楼:春秋楼景区位于许昌中心,文庙前街中段,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n受禅台:受禅台原为青砖护坡,两侧砌有台阶,台顶四周有石雕栏杆,平台中央有一遮阳凉亭,上设龙墩宝座。经千余年风雨侵蚀,至今仍有20余米之高,30余米长宽的二层凸状台基存在。由汉御史大夫王朗撰文、礼部尚书梁鹄书写,大理寺武亭侯钟繇镌刻的《受禅表》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具体详实地记述了献帝禅让、曹丕篡位的历史事实,俗称三绝碑。现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n毓秀台:毓秀台在汉魏故城西南隅,建于建安三年(198年),是曹操为汉献帝祭天所筑,高约15米,面积为4000平方米,有台阶99级,是用青砖铺就的祭祀广场。每年秋分时节,汉献帝都要率文武百官前来祭天,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昔日的毓秀台掩映在林荫之中,绿意拥��,高接云天。台下布列着数十座豪华的宫殿式古建筑。是汉献帝祭祀前暂时休息的地方。毓秀台比同为皇家祭天场所的北京天坛早建千余年。\n灞陵桥:相传为曹操送关羽之所。关羽被擒到许昌后,曹操“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意欲留之。但关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曹军部将欲追之,曹操断然制止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桥旁有明末将领左良玉题写的“汉关帝挑袍处”石碑。\n张公祠:亦称张公庙,位于许昌县张潘古城西北部,距许昌市18公里。相传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兄弟三人来许拜见献帝时,张飞在此居住,后人称张公祠或张公寨。\n\n钧瓷文化系列\n禹州市因唐朝陶瓷艺人创造性地烧制出了钧瓷,宋代又大盛,钧瓷艺术使禹州名扬天下,由此繁衍出了丰富多采的钧瓷文化。尤以宋代演绎出了东方维纳斯之称的金火圣母的动人故事而饮誉至今。大量的古瓷窑特别是古钧窑遗址,古钧瓷艺术品,钧瓷残片及遗存史料佐证,该市是陶瓷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具有传说故事、歌谣产生的原生性,遗存遗址保存的丰富性、完好性、群众基础的广泛性,民风民俗的延续性等特征。\n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位于禹州市东环路北段,是一座用来展示钧瓷文化的专业博物馆,“钧台钧窑遗址”1964年发现,1976年发掘,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在该遗址建立禹州钧台钧窑遗址博物馆,1993年更名为宋钧官窑遗址博物馆,1997年更名为禹州钧官窑址博物馆。\n\n名人\n友好城市\n俄罗斯吉耶利市\n 美国柏林布鲁克市\n 美国匹兹堡市\n 日本挂川市\n 保加利亚斯莫梁市\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许昌市人民政府"} +{"doc_id": "2527", "title": "刘宋", "text": "宋(420年-479年)史称刘宋或称南朝宋,又称前宋,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取代东晋政权而建立。国号宋,定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因国君姓刘,为与后来赵匡胤建立的宋朝相区别,故又称为刘宋或南朝宋。以刘裕世居彭城为春秋时宋国故地,故以此为国号。又以五德终始说,刘宋为水德,故别称水宋。刘裕称帝后,大力推行改革,压制土地兼并,整顿官僚系统,任用寒门世族;发展经济,至宋文帝刘义隆时刘宋出现了经济繁荣,政治较为清明的时期,史称“元嘉之治”。刘宋是南朝版图最大的朝代,当时所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与刘宋形成南北对峙。刘宋强盛时,其统治地区北以秦岭、黄河与北魏相邻,西至四川大雪山,西南包括云南,南至越南中部横山、林邑一带。\n464年宋孝武帝过世后,刘宋许多昏暴之君接连上台,导致有兵权的地方宗王与强臣造反(强臣多胁持宗王起兵),造成兵祸连结或政治整肃的大内斗。首先,466年淮北的军镇因内战失败而投降北魏,刘宋失去齐鲁、皖北与苏北三地;其次,大将萧道成因结交宋末权幸王道隆等人而窜升,经过多次平叛与政变后,479年萧篡位建南齐。\n\n历史\n刘裕建宋\n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出于行伍,自幼家贫。时值东晋末期,民变此起彼伏,朝廷内部斗争也十分激烈。402年,东晋大将桓玄乘朝廷实力虚弱,起兵篡位,国号“楚”。刘裕与刘毅等起兵勤王,并最终消灭了桓玄。此后,刘裕率军南征北伐,其势力不断得到稳固壮大,并先后攻灭刘毅、司马休之等实力派,最终迫使晋恭帝将帝位禅让给他,420年刘裕建宋,年号永初。刘裕即位后,因为他已在晋末实行各种改革如土断、压制豪强、澄清吏治、强化军队等等,所以在位的三年中,除了恢复汉代举孝廉、策秀孝的制度并强化官僚法制之外,主要政策仍是在休养生息、恢复晋末北伐的国力损伤,并计画在422年出征北魏。结果422年五月刘裕得病驾崩,北伐取消。\n\n元嘉之治\n422年刘裕死,太子刘义符即位,史称宋少帝。北魏趁机派十万大军南侵,占领洛阳等河南地区,逼退宋将檀道济。424年,徐羡之、谢晦等托孤辅政大臣害怕失德无礼的少帝会败坏国政,遂以“废昏立明”为名号,废杀刘义符,改立刘裕的第三个儿子刘义隆为皇帝,是为宋文帝,年号元嘉。宋文帝在426年除掉权臣徐羡之等人后亲政,他在位三十年,励精图治、知人善任、提倡节俭并澄清吏治,国家经济因此大力提升,被称为元嘉之治,为六朝治世之典范(也是江东第一个治世)。经过文帝励精图治,晋末以来“治纲大弛,权门并兼,强弱相凌;百姓流离,不得保其产业”的状况有所改善。史称其时:“三十年间,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于岁赋。晨出暮归,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即事虽难,转死沟渠,于时可免。凡百户之多,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430年起,宋文帝首次北伐,到彦之率领的五万宋军成功占领河南洛阳等地。但由于军力不足,加上文帝的过度指挥,以致北魏逼退宋军数万主力后,于431年重占河南。436年名将檀道济因军功被宋文帝猜忌而被铲除,又使刘宋失去能与北魏制衡的大将。445-446年当北魏发生盖吴起事时,刘宋未能即时北伐。到445年时,北魏趁劲敌柔然暂衰时开始发动多次小规模南征,双方于淮南来回拉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出兵六万北伐北魏河南之地(二次北伐),但却被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所率之六十万大军正面击败,六十万魏军遂引兵南下,威迫建康。魏军所过之处大肆抢掠烧杀,江淮地区损失惨重、“邑里萧条”,元嘉之治由此衰落。宋文帝在452年趁拓跋焘遇弑之机会,派军进行第三次北伐,但仍无功而返,此后刘宋无力再举,注定日后国防线逐渐南撤的命运。\n453年,宋文帝长子刘劭发生巫蛊事件,弑父即位,其三弟刘骏起义兵攻刘劭,获得各方军镇的支持,于是斩刘劭于台城,刘骏自立为帝,是为宋孝武帝。\n\n孝武继立\n宋孝武帝统治期间,虽有诸王刘义宣、刘诞等相继叛乱,但大多很快平定,和北魏的战事也只限于山东半岛,虽小胜北魏但影响不大,因此总体来说,孝武帝统治的十一年算是一段相对安定的时期,孝武帝的积极政策也促进了江南的开发与货币经济的发展。一直到463年底至464年,浙江等地发生大旱灾,造成严重的大饥荒,浙江十分之六的户口饿死逃散,死亡三十多万人。\n宋孝武帝是一个颇有作为、积极改革制度的皇帝。他加强中央集权,撤除“录尚书事”职衔,并分割州、郡以削弱藩镇势力,并开始以中书舍人戴法兴、巢尚之等人处理中枢机要事务,形成后代所谓“寒人掌机要”的政治局面,孝武帝的集权化统治也被史书称为“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孝武帝同时重用江东寒门沈庆之与伧荒北人柳元景,依照两人的功绩,先后提拔为三公,开启吴兴沈氏与河东柳氏攀升为南朝高门的起始之路,并开创南朝寒门、寒人以军功升为三公的先例。\n孝武帝另外也对门阀制度进行一定程度的整顿,给予世族制度新的生机。除了拔用上述的沈、柳为三公之高门,更提拔孤寒衰微的袁粲为员外散骑侍郎和侍中;拔擢寒门的颜竣、寒素的颜师伯成为高官重臣;任用南北之望的名士琅邪王彧、会稽孔觊为散骑常侍,一度矫正过去散骑常侍受人轻视的不良习惯;甚至从461年开始,把与商人等通婚、私下经商的士族,开除士族资格并黜为将吏,是为检籍政策的先声。\n\n明帝篡统\n464年夏季,孝武帝死,其子刘子业继位,荒淫残暴,朝廷内外人情汹汹,心怀恐惧,刘子业不久被湘东王刘彧弑杀。宋明帝刘彧在建康自立为帝后,因为得位不正,面临孝武帝第三子刘子勋登基为帝、联合兄弟方镇围攻建康的艰巨情势。宋明帝政权虽然领土、人口都不到刘子勋政权的十分之一,但是以伐乱为名,凭借量少质精的中央军,采取各种积极手段:\n\n采用才干名士蔡兴宗的意见,抚慰叛乱将士在京师的亲人,安定人心。\n重用沈攸之、张永、萧道成等才干武将。\n放权给诸弟刘休仁等人积极平乱。\n于是上下一心、兵强将勇,因此打败刘子勋并平定江南与淮南各地区,最后全面诛杀孝武帝子孙。但是淮北方镇薛安都等人为了自保而向北魏求援,于是北魏大军在四年之内陆续攻下淮北、山东半岛地区,刘宋战乱不断,国力大衰,民生凋敝。又因为必须对有功的军人加官晋爵、大肆封赏,于是造成士族制度的严重破坏,清浊不分、官品淆乱。\n472年,宋明帝死,太子刘昱继立,宋明帝遗诏命蔡兴宗、袁粲、褚渊、刘勔、沈攸之五人托孤顾命大臣,分别掌控内外重区,另外命令萧道成为卫尉,参掌机要。其中遗诏虽任命袁粲、褚渊在中央秉政,但实际上接受宋明帝秘密遗命,就近辅佐新帝刘昱,掌控宫中内外大权的人物,是宋明帝最亲信的侧近权幸——王道隆与阮佃夫二人。\n\n后废帝政乱\n宋明帝在死前,为了稳固儿子的皇位,大肆诛除有能力的皇弟宗室、功臣武将和高门士族,造成刘昱继位后中央和地方军镇互相猜忌、攻伐的政治乱象,使得武将萧道成因此崛起,逐渐掌握中央军权���特别是474年,桂阳王刘休范以清君侧之名造反,杀死了权幸王道隆与顾命大将刘勔,几乎就要攻下建康城,但萧道成即时回军,平定乱事。事后萧道成接替刘勔的地位,上升为与宰相袁粲并列的“四贵”之一,更受到权幸阮佃夫的倚重,因此交结地方军镇都督,权势日渐扩大。476年,文帝在世长孙建平王刘景素在京口起兵,亦被萧道成等镇压。477年,年满15岁的刘昱在杀掉权臣阮佃夫后,与萧道成发生激烈冲突,但却意外被萧道成弑杀,萧道成趁机改立明帝第三子刘准为皇帝,即宋顺帝。萧道成独揽军政大权后,挟持软弱的褚渊,以武力平定忠宋大臣袁粲、沈攸之的起义。同年,以谋反为由杀南平王刘伯玉。\n479年,萧道成以谋反为由铲除鄱阳王刘士弘兄弟、原南平王刘宣曜兄弟、临川王刘绰,杀武陵王刘赞;邵陵王刘友、衡阳王刘伯道、始平王刘延之、巴陵王刘冲始、长沙王刘纂、南丰王刘颁也都在这一年“薨逝”,《南史》记载为“宋之王侯无少长皆幽死矣”。\n同年,年幼的宋顺帝刘准把帝位禅让给了萧道成,宋被南齐所取代。当时民间以一首歌谣传述萧道成杀袁粲篡宋的事业:“可怜石头城,宁为袁粲死,不作褚渊生!”\n\n疆域与行政区划\n疆域变动\n刘宋一朝的疆域变动不小,但总体来说是国界不断向南退缩。\n从宋武帝刘裕时代(420-422年)以黄河为界,与北魏对峙的局面,到刘裕死后的423年,北魏趁机攻下河南三镇(洛阳、虎牢、滑台),从项城到济南大致形成一条国界线,分开北魏与刘宋,刘宋仍保有山东半岛与江苏省北部的淮北地区。但与北魏为界的大块面积,因为屡遭两方进攻掠夺,成为所谓“边荒”地区,仅剩居民聚集在榛木所围成的山寨堡垒,被称为“榛人”。项城到济南的“边荒”国界维持长达四十三年,四十三年中两国大军屡次越界征伐,但屡得屡失,两方都无法把占领的土地长久地稳固下来,因此维持四十多年势均力敌的局面。\n一直到466年,刘宋山东、淮北的镇将薛安都、崔道固等人,因为害怕篡位自立的宋明帝讨伐他们,而向北魏求援。北魏趁机派五万以上的大军,于打败宋明帝的北征军张永之后,陆续在四年内攻下山东、淮北的所有城镇,刘宋被迫以淮河与北魏为界。虽然宋明帝心有不甘,屡次派沈攸之等人北征,但从此(469年后)南朝与北魏的淮河国界就大致固定下来,一直到31年后(500年南齐末)才因为寿阳镇将裴叔业投降北魏,使国界进一步往南退。\n\n行政区划与核心军镇\n刘宋的行政区划袭承东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n州是第一级行政区。州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刺史,刘宋一朝的州数大致在二十州上下,至宋末稳定为二十二州。其中不少州是侨寓州,为寄住在南方州郡上,不一定有实土。\n尹、郡、王国、公国(部分)是第二级行政区。尹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尹,郡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太守,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内史,公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相。\n县、公国(部分)、侯国、伯国、子国、男国是第三级行政区。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称令或长,公国、侯国、伯国、子国、男国的最高行政长官称相。\n刘宋前期继承“东晋门阀政治”的地理格局,以荆州(镇江陵)和南徐州(镇京口)为核心军镇,所以刘裕规定两州必由刘氏宗王担任刺史。其中荆州因为州大民多、“地广兵强”,又统摄雍、南梁、益等州,支撑刘宋西半的安危,故有“分陕”之称,刘裕遗诏说荆州刺史需“诸子次第居之”,说明荆州的重要性略高于北府兵根本的南徐州。刘宋宗王担任荆州刺史的结果,是促使荆州士族与扬州士族的合流,大致结束东晋百年荆、扬对立的局面,代表人物即是江陵士族刘柳、刘湛父子,曾各自取得相当于副宰相的官位与权势。\n中期因为454年荆州刺史刘义宣,趁著新帝刘骏即位的弱势格局,发动十万荆州镇军挑战建康,因此刘骏在同年平定刘义宣之乱后,即刻从荆州东部分出新的一州名郢州,并废除荆州重兵来源的南蛮校尉,其营户兵力迁至建康,有效地削弱荆州,瓦解其“分陕”地位。之后刘骏又土断雍州,大幅强化雍州的实力,不但让原来的大荆州地域,陷入荆、雍、郢三州相互牵制的局面,后来随著雍州军力的不断加强,至宋末沈攸之起义失败之后(478年),“江陵素畏襄阳人”的局面已大致形成。\n\n政治体制\n刘宋选官制度仍以九品中正制为主,但宋初门阀制度的整体格局,却是从东晋末年义熙时代(405-419年)刘裕等京口北府的军事集团崛起开始,延续继承���来的新格局。也就是说,大量京口将领混入世族门阀的结构中(多成为中下层世族),挤压了原来名门旧族的地位与空间,因此南朝士族从刘宋开始,常会刻意去排挤寒门、寒人,好显示自己的清高地位。于是高门就有许多“士庶区别,国之章也”、“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的言论出现,这实际上是名门旧族的一种防御性反应。\n虽然宋初就有武人将领合法地进入世族结构中,但刘宋前半的元嘉之治,士族制度却是极其完备的,一般也认为是文化士族的“全盛期”(同时也是“最后的荣光时期”)。在宋文帝治下,史称其“纲维备举,条禁明密,罚有恒科,爵无滥品。故能内清外晏,四海谧如也”,当时的江南社会:“闾阎之间,讲诵相闻;士敦操尚,乡耻轻薄。江左风俗,于斯为美,后之言政治者,皆称元嘉焉”。这是因为宋文帝除了重用并放权给兼具才干与名望的风雅士族,如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范晔、江湛、王僧绰等,更重要的是,文帝也能够尊重王敬弘、王球这一类缺乏理政才干的高门清望,虽不给实权,但仍任命为副宰相与吏部尚书,在用人上保持住门阀制度的清浊流品,因此能激清扬浊,使得“士敦操尚,乡耻轻薄”。\n刘宋中期的门阀制度,虽然因为450年宋文帝大举北伐失败后的困局,使寒人得以窜改籍注或诈列士籍,混乱士族的流品,但在宋孝武帝的整顿革新之下,仍使门阀制度获得一定的生机。一直到465年宋明帝自立为帝后,才因为广募部曲、滥赏军功,造成士族制度严重破坏,成为刘宋灭亡的重要原因。\n\n外交关系\n刘宋前期为对付北魏,积极联络柔然、胡夏、北燕、高句丽、吐谷浑,希望对北魏包夹围攻,但都被魏军以优势机动力各个击破,无法发挥包夹的效果。其中刘宋与柔然的联盟关系最稳固也最持久(延续到南齐),对北魏的危害也最大,因此北魏常要先北向摧毁柔然的主力,然后才敢在隔年大举南伐刘宋。\n\n北魏\n刘宋与北魏的对峙,除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冲突以外,其实一半以上的时间,双方保持相对和平的外交关系。虽然刘宋称北魏为“索虏”、北魏称南朝为“岛夷”,但他们仍不定时的互派使者“交聘”,维持南北的交涉往来。南北通使往来,在南北史书上的记载虽然各有偏颇扭曲,如魏书记载,421年刘裕派沈范、索季孙等到北魏“朝贡”(宋书记为“报使”),但是实际上是一种平等的对等关系。而且使者代表国家,南北的竞争不只是军事武力的竞争,文化与气度上也有互别高低的意味,从刘宋中期开始,南北双方开始精选使者的素养气质,如清代史家赵翼所称“必妙选行人,择其容止可观,文学优瞻者,以充聘使”。如果出使有失国体,使者回国后则会被严加惩处,这多发生在北魏前期文化素养不高的条件下。刘宋中期时,南北曾有五年的互市贸易。453年宋孝武帝登基后,北魏派使者“求通户市”,宋孝武帝在与公卿大臣广泛议论后,决定答应互市。两国官方的贸易关系,大约持续到458年边境发生小规模战事而止。\n\n东北亚\n刘宋与东北亚的倭国、百济则有密切的朝贡关系,倭国曾在晋末、刘宋对江东朝贡十多次,史书记载有五位倭王,是为倭五王;百济在刘宋后期与江东的关系更形紧密,似乎结成军事同盟,共抗北魏。因为469年北魏完全夺取刘宋在山东半岛的城镇后,百济因为早前渡海在辽西或山东半岛沿岸设有港岸据点,因此与南朝同样面临北魏的军事压力,479年宋齐易代之后,北魏还曾在488年派军进攻过百济的城镇,却被百济打败。另外又因为百济与倭国对于朝鲜半岛东南部的伽倻(任那)可能有争夺关系,因此两国在对刘宋的朝贡外交中常常是互相牵制的对立关系。也因为两国都想要讨好刘宋,所以频频向刘宋朝贡示好。譬如倭国在朝贡时,一直希望刘宋册封倭王为“都督”百济在内的大将军,让倭王有统治百济的名分,但要求总是被刘宋拒绝。\n高句丽因为是朝鲜半岛与东北亚中最强的国家(更是东亚世界中仅次于魏、宋的第三强国),所以对刘宋的朝贡关系不太紧密,两国关系主要是针对北魏而结成的松散军事联盟。高句丽常会单方面中断对刘宋的朝贡,说明刘宋对高句丽只存在形式上且薄弱的君臣关系。不过在465年之前,因为刘宋强盛的水军能够在渤海沿岸执行任务,相对于远离海岸且毫无水军的北魏势力,高句丽在465年前一直选择刘宋作交往、朝贡的对象。刘宋曾在438年派将领王白驹,率水军七千人渡海到高句丽的辽东,想迎接两前年灭国的北燕主冯弘来到南方,结果高句丽先把冯弘处死,并派兵把王白驹缴械,强制遣送王白驹等回刘宋,隔年再回送八百匹马给宋作赔礼;到了465年后,可能因为当年刘宋发生剧烈的内斗(见刘子勋条),高句丽从此改对北魏进行较为紧密的朝贡关系,并在469年后长期疏远南朝(北魏在469年攻下山东半岛),只和南朝保存微弱的外交联系。475年高句丽更大破刘宋的盟友百济,破其国都、杀百济王,占领汉江流域,国力达到极盛。这次刘宋没有再派出水军到辽东、朝鲜,说明刘宋的无力干涉与衰落。\n\n东南亚\n刘宋交州(越南北部)的南边与林邑国(今越南之中南部)接邻。东晋末期,林邑有数年的内乱,刘宋建国元年420年,交州刺史杜慧度派兵万人南征林邑,林邑请降,并向宋廷致送大象、金银、古贝等礼物。421年,林邑王阳迈一世遣使到宋廷入贡,并获宋武帝册封。但到阳迈二世时,于427年入侵日南、九德等郡。431年,林邑入贡宋廷。432年,阳迈二世派水兵入侵九真,交州刺史阮弥之派军抵抗,驱逐至区粟而回。433年,阳迈二世遣使到宋廷,要求“领交州”,宋廷不许,阳迈二世因此大为愤恨,虽常遣使入贡,但亦常派兵入侵交州。\n446年,宋文帝派龙骧将军交州刺史檀和之、太尉府振武将军宗悫等征讨林邑。战前,文帝提示檀和之,倘若林邑国能够诚心求和,便可答允。檀和之派人向阳迈二世谕以恩信时,阳迈二世竟加以扣留,于是双方进行交战。林邑军先以大象军取得首胜,后来宗悫提议用狮子的外型去威吓大象,可以取胜。主帅檀和之采纳计策,果然大败林邑军。宗悫部队更一举攻克首都林邑(Campapura),掳获无数珍宝、黄金数十万斤,阳迈二世出逃。此一征战令林邑元气大伤,“家国荒殄,时人靡存”。此后,林邑国没有再起兵进犯交州,对刘宋甚为恭顺,多次遣使到建康访问进贡。\n\n民族政策\n自晋室南迁之后,苟延残喘地偏安江南。原本居于华北的汉人氏族为了逃难而向南迁徙,大量来自中原的移民士族改变了江南地区的人文景观,甚至口头语言也逐渐与古河洛语言接轨。\n\n南蛮政策\n南朝宋时期,主要把土著蛮夷分成蛮人、俚人、僚人三种类型,三者有时被通称为“南蛮”。蛮人在长江流域以板循蛮、盘瓠蛮与廪君蛮实力最大,板循蛮又称賨人,原居益州巴郡阆中一带,之后经渝水北迁汉中、关中。廪君蛮原在益州巴郡、荆州江陵一带,后来扩展到长江汉水与淮西一带。史书上提到的巴东蛮、宜都建平蛮都是指廪君蛮。盘瓠蛮又称“溪人”,发扬地在辰州,分布现在的湖南与江西一带。\n南朝刘宋政府为了对付蛮人,在荆州置南蛮校尉、在雍州置宁蛮校尉,专责教化及讨伐南蛮。为了在荆雍的强大蛮族群体,南朝刘宋政府在440至470年代曾发动大规模地讨蛮运动,有两次的主将分别为雍府大将沈庆之、荆州刺史沈攸之,捕获数十万的蛮族人力。而在450年代,沈庆之、王玄谟大致讨平淮水蛮,强化了刘宋在淮南地区的国防。\n俚族的范围在南岭、今贵州南部到海南岛、越南北部一带。468年起李长仁与李叔献兄弟据交州抵制刘宋朝廷,当时的宋明帝政权因为正与北魏全力争夺山东、淮北地区,无力征讨交州,只好承认李长仁的刺史名号,维持刘宋对交州名义上的统治,并于471年在交、广两州交界地新设越州,以防御李氏兄弟。李氏兄弟很可能具有交州俚僚族群的血统,他们在交州的割据一直维持到485年才被齐武帝讨平。\n僚人主要分散在四川、汉中的山谷空地,与賨人的分布区颇有重叠。当时“僚人与夏人(汉人)参居者,颇输租赋”,说明其编户化与华化的趋势较重。\n\n军事制度\n刘宋常态兵力大约二、三十万,极限动员时可能有四十万,,但刘宋在淮水以北征伐时,因为受限于后勤供应,只能发动五、六万兵力,使得北伐经常失败。刘宋前期北府兵独大,成为中央军与荆州、北徐州方镇的主力来源,故此时仍以世兵制为主;中期荆雍兵崛起,逐渐取得一定的优势,学者田馀庆认为:“北府兵力日衰,荆雍兵力日盛,是同一个历史过程的两个方面”。此时世兵制衰落,军队主力逐渐被募兵制和征兵制取代,特别是将领自招部曲的募兵制,更成为宋末军队中的精锐核心。譬如469年后流亡南方的青齐豪族,就被萧道成收纳招募为将官、部曲,成为萧道成建齐易宋的主力。学者有的称此武力集团为“淮阴集团”,有的称之为“青徐集团”。\n\n人口\n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年)官方纪录,全国有901,769户,5,174,074人,但因为十多年前发生北魏破坏江北的烧杀屠掠,江北人口大减,以及463-464年浙江等地发生大饥荒,浙江人口死亡逃散十分之六,所以刘宋盛世年代(元嘉之治)的官方户口数字,应当超过一百万户、六百万口。\n\n经济\n刘宋的江北地区主要是村坞型经济,常受战乱影响而发展有限;江南社会主要是庄园经济。世族与寺院的庄园大部分都是多方经营,从自给自足的性质,朝向商品经济发展。农田有良好的水利系统供种植稻、麦、粟、桑、麻、蔬菜等作物,还可以种植竹木果树、养鱼、畜牧等等。还有纺织、酿造、生产工具等手工业。世族的庄园生产主要交给佃客、部曲和奴隶,而寺院是一般僧侣与民户。由地主集中开垦,这对于地区的开发起一定的作用。由于世族享有特权,佛教较为盛行,致使地主庄园与寺院庄园膨胀,并且隐匿许多农户。\n\n农业\n农业是庄园经济的重心,深受朝廷与世族关切。开垦山林与土地兼并的情形在刘宋一直非常旺盛,朝廷虽有禁令,但难以禁止世族兼并土地或霸占山泽,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朝廷干脆承认占领山林川泽的法令以限制世族抢占范围。法令颁布后果然刺激豪门权贵兼并山泽土地的活动,也因此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刘宋相对北魏来说比较安定,南渡的移民在初期与末期仍然络绎不绝,农业生产继续有所发展。比较突出的地区有荆、扬二州,而益州居次。扬州是刘宋最发达的地区,其中以建康及其周围地区发展最大。而三吴地区(吴郡、吴兴、义兴)是中央财库、各种支出的主要来源。\n\n手工业\n由于朝廷大力提倡农桑,户调征绢布,当时绢布的地位等同货币,这些都促进纺织业的生产。刘宋的纺织业与养蚕业比较发达,产地以荆、扬二州为主。由于丝、绵、绢、布等是国家调税的主要项目,因此纺织是民间普遍的副业。织锦业则在益州为主,刘裕灭后秦,把关中的织锦户迁到江南,开始在江南发展织锦业。当时富豪人家穿绣裙,著锦履,以彩帛作杂花,绫作服饰,锦作屏障。朝廷设有专官管理矿冶,用水排鼓风冶铸。炼钢则使用一种杂炼生铁和熟铁的灌钢法。这种方法可以炼出优质钢,用来制造宝剑和刀。瓷器的烧制技术早在三国、晋朝时期成熟。刘宋时以青瓷为主,产地集中在会稽郡(浙江绍兴)。其硬度高,釉料匀,通体青莹。江南其余地区的制瓷技术各有自己的特点。刘宋的纸张洁白匀称,完全取代了简牍,藤纸与麻纸都很流行。造船业也十分兴盛,如宋末沈攸之起义反萧道成时,荆州作部曾“装战舰数百千艘”,而且三吴运河网也持续修造,到南齐时已大致完成,畅通了三吴与建康的交通。\n\n商业\n刘宋农业和手工业发达,加上江河交通便利,使得商业日渐发达,江南社会稳定地朝货币经济与商品经济发展,甚至连江北的汉中地区,也在刘宋中期开始使用货币。但由于国家控制的铜矿不足,使得币制屡变,质量不精。市场上有普通的生产用品、生活用品与奢侈品,商贾小者坐贩于列肆,大者转运于四方,而凡是大批运进的商品买卖,多是世族庄园所生产的经济作物。商税是朝廷收入的大宗,然而世族有免关税权,在任期届满时带著大批货物作为“还资”,然后转贩各地。商业重镇有建康、江陵、成都、广州、广陵等地。建康是三吴的经济中心。会稽、吴郡、余杭居次。广州是海上贸易重镇,贸易对象有东南亚各国、天竺、狮子国、波斯等国。江陵是关中、豫州、益州、荆州、交州、梁州的转运站。成都不仅商业繁盛,也是蜀锦的重要产地。\n\n文化\n文学\n刘宋诗风流行的是元嘉体。元嘉体是宋文帝元嘉年间的诗风,代表人物有“元嘉三大家”谢灵运、颜延之与鲍照。他们的共同功绩是把古体诗推进到完全成熟阶段,并且注意声律和对偶的运用,并且逐渐发展出近体诗;袁淑、谢庄亦为有名诗人。民间诗人则以刘宋初期的陶渊明最具代表性,其擅长描述田园生活,风格清新朴实,提升古体诗内涵,表现出高远纯洁的情操。其作品《桃花源记》寓意追求一个可供逃避乱世的和谐世界,富有哲理。其诗歌、散文及辞赋广泛影响后世名家如王维、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陆游等人。\n\n小说受到名士清谈的影响,促成轶事小说的出现,最有名的是宗王刘义庆招集文人才士所编写的《世说新语》,为后世文学作品提供大量典故和成语,也是唐代晋书编撰的重要史料来源。\n\n史学\n刘宋继承了汉代以来设官修史之制。宋设著作官,负责撰修国史(本王朝史)及帝王起居注。宋代最著名的两本史籍,是范晔的《后汉书》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后汉书》新增“独行”、“逸民”(或“隐逸”)、“列女”等类传记各种人物面貌,最被称道;裴注著重资料搜集、补充史事,不再局限于对音训及解释史文,对中国的注史方法产生有相当影响。裴松之对史料相互考异,日后史家有所继承,如司马光撰《资治通鉴考异》。裴注里又有对前代史家的评论,这推动了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n刘宋时谱学(或叫谱牒学)在门阀社会影响下而开始盛行。各家士族郡望为求巩固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乃撰修家牒,以彰显自身血统、门第及婚宦。继家谱出现后,又有了家谱学的研究,当时便出现“统谱”、“百家谱”等书籍。\n\n艺术\n刘宋在东晋之后,延续晋代的文化发展。由于玄学流行,老庄的自然观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结合,使得绘画脱离儒学的限制,朝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陆探微为宋明帝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然而其作品均已失传。由于山水诗的出现,使得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转变为山水景色,例如宗炳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其《画山水序》最为著名,精辟地理解“山水以形媚道”之外,在自然山水的观察,归纳出展现物体远近的绘画方法;另外山水画家王微,著有《叙画》一篇,强调观察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n\n社会\n江南社会的人口很复杂,大致上可分为四个阶层:名门豪族的世族;自耕农、新民等从事农工商的编户齐民;属于部曲、佃客、衣食客、门生旧故等依附世族的依附人,受政府控管的杂户、百工户、兵户与营户也是依附人;最后是奴婢、生口、隶户,这些都属于奴隶。\n虽然文化士族的实力大削,但刘宋仍维持世族社会的结构;而江北豪族的地位与权力虽逊于江南的侨吴士族,但在经济力与军事实力方面,却高出甚多。世族控制的人口有部曲、佃客与奴隶,不经“自赎”或“放遣”,是不能获得自由的。由于南朝大家族制的衰亡使得部曲逐渐受国家控制。佃客的来源有政府依官品赐给与私自招诱。奴隶的主要来源是破产的农民或是流民,他们是地主的私产,因而可以抵押或买卖。为了防止逃亡,奴隶都被“黥面”。奴隶可以经由“糜喃为客”、“发奴为兵”等方式转化为地主的佃客和国家的士兵。自耕农是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要力量。他们对朝廷负担租调、杂税、徭役以及兵役,这些都使许多自耕农破产流亡,沦为世族的部曲和佃客。刘宋实行三国以来的世兵制,兵户世代当兵,平时还需要交纳租调。由于手工业者很缺,故官府对杂户或百工户的控制极严,百工户从民间征调到官府作坊后,与配到作坊里的刑徒为伍,终年劳作,世代相袭。如果世族、官僚私占百工户往往受到惩治。\n江南社会约在晋末宋初由大家庭制转化为小家庭,在同一家族不同职业的十家就有七八家之多,互相漠视。这是因为宗族发展后各家庭亲疏贫富不同,若无共同外患就容易分离;朝廷课税方式对大家族制无益而导致的。\n\n君主\n君主列表\n君主世系图\n参见\n南朝藩王列表\n北府兵\n刘裕北伐\n元嘉之治\n义嘉之难\n门阀\n南北朝\n宋书\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n\n=== 来源 ==="} +{"doc_id": "2529", "title": "英属维京群岛", "text": "英属维尔京群岛(英语:British Virgin Islands,缩写:BVI),又译“英属处女群岛”,正式名处女群岛(Virgin Islands),是英国海外领土,位于加勒比海地区,处于波多黎各以东。英属处女群岛与邻近的美属处女群岛和波多黎各维京群岛合称为处女群岛。\n英属处女群岛主要由托土拉岛、维尔京戈尔达岛、阿内加达岛和约斯特·范代克岛四大岛所组成外,还包括有50多座细小的岛屿和岩礁,当中大约有15个岛屿无人居住。托尔托拉岛是英属处女群岛内最大的岛屿,全岛大约长20公里,阔5公里。群岛一共有人口28,000人,其首府罗德城座落于托土拉岛。\n\n历史\n大约在公元前100年的时候,阿拉瓦克印第安人最先从南美洲迁移到处女群岛定居(但亦有证据显示美洲印第安人早于公元前1500年在群岛上活动)。 阿拉瓦克印第安人一直在群岛上居住至15世纪的时候,被来自小安地列斯群岛的加勒比人赶走,而加勒比海就正以加勒比人命名。不过,有些历史学家对于“好战的加勒比人把和善的阿拉瓦克人赶离加勒比海”的说法不表赞同,他们认为这说法是欧洲人一直简化了的版本,背后的真相应该更加复杂。\n\n在1493年,航海家哥伦布在第二次前往美洲的途中发现了处女群岛,成为首位发现群岛的欧洲人。哥伦布将群岛命名为“Santa Ursula y las Once Mil Vírgenes”,即“圣乌苏拉与她的11,000名处女”;简称则是“Las Vírgenes”,指“处女们”的意思,也就是“处女群岛”(音译作“维尔京群岛”)一名的起源。这个名称取自有关圣乌苏拉与她的11,000名处女侍婢由英格兰出发前往科隆朝圣途中,被匈人杀害的传说。\n西班牙帝国在16世纪初期占领了群岛,并在维尔京戈尔达岛上采铜。期后,英国人、荷兰人、法国人、西班牙人和丹麦人相继进占该地区,由此逐渐发展为一带海盗活跃的区域。在殖民化的同时,印第安原居民遭受天花流行病影响,以及被大幅度屠杀,几近绝迹。\n在1648年,荷兰人在托土拉岛建立了一个永久聚落。但到1672年的时候,英格兰人从荷兰人的手上夺取该岛,稍后在1683年又相继占夺得阿内加达岛和维尔京戈尔达岛,属于英国的处女群岛殖民地遂由此成形。在1672年至1733年的时候,丹麦人先后夺得邻近的圣托马斯岛、圣约翰岛和圣克洛伊岛,复至1917年,美国出价2,500万美元购入三岛,属于英国的处女群岛遂改称为英属处女群岛,以区别美属处女群岛。\n总体来说,英国人是按部就班地建立起英属处女群岛的。他们最先把甘蔗引进该地,并大力发展甘蔗业,从非洲购买奴隶来当地的甘蔗农场工作。结果,甘蔗业的蓬勃发展为群岛立下经贸基石,而甘蔗更曾成为当地最大宗的贸易出口。直至近代,欧洲和美国先后自行种植糖用甜菜,对甘蔗的需求减少,群岛甘蔗业的繁荣期方才告一段落。\n英属处女群岛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曾分别隶属于背风群岛殖民地和圣基斯和尼维斯,并由英国政府派驻一名行政官在群岛上主管政务。在1960年,英属处女群岛获赋予殖民地地位,实行分治;复于1967年获准自治。由1960年代开始,英属处女群岛的经济开始转营,由以往传统农业作主导,逐渐变得经济多元化,以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主导,成为加勒比海区内最富有的地区之一。\n\n政治\n英属处女群岛的行政权力由查尔斯三世掌握,并由派驻当地的英属处女群岛总督代行权力。总督虽由英皇委任,但人选由英国政府提供意见。在总督之下,设有一名副总督(Deputy Governor),负责协助总督施政,副总督是当地人所能担任的最高级政府职位。此外,群岛的防卫与外交事务由英国负责。\n在1960年前,英属处女群岛行政上本属于背风群岛殖民地的一部份。在1960年,群岛脱离分治为皇家殖民地,复于1981年因《英国国籍法令》而成为英国属土,在《2002年英国海外领土法令》通过后,群岛成为英国海外领土。\n在1967年,群岛获准自治,由民选的首席部长(Chief Minister)担任政府首长。根据1971年制定的宪法,除首席部长外,立法局议员也由普选产生。群岛上置有行政局,行政局议员由首席部长提名,再由总督委任;群岛的立法局(Legislative Council)共有13个议席,另有两席分别由议长及律政司担任。\n在2007年,群岛通过新修订的宪法,首席部长一职由总理(Premier)取代,原有的行政局改组成为内阁,旧有的立法局则成为议会(House of Assembly)。现任英属处女群岛总督是约翰·兰金。群岛现任总理是安德鲁·法荷。\n\n地理\n英属处女群岛大约由60个半热带加勒比海岛屿所组成。群岛内的岛屿大小不一,最大的托土拉岛长达12公里,而最小的岛屿小得不宜人居。英属处女群岛全都坐落于处女群岛的范围内,位于美属处女群岛以东数里的地方。北大西洋位于群岛以北,而加勒比海则位于群岛以南。英属处女群岛的大部份岛屿原本都是火山岛,所以地形起伏陡峭而多山地。不过阿内加达岛却是一个例外,它由石灰岩和珊瑚组成,所以地势显得平而阔。\n托土拉岛、维尔京戈尔达岛、阿内加达岛和约斯特·范代克岛是群岛内的四大岛屿,其他较重要的岛包括:\n\n牛肉岛(Beef Island)\n桶匠岛(Cooper Island)\n姜岛(Ginger Island)\n大指挥官岛(Great Camanoe)\n大茅屋岛(Great Thatch)\n瓜勒岛(Guana Island)\n蚊岛(Mosquito Island)\n内克岛(Necker Island)\n诺曼岛(Norman Island)\n彼得岛(Peter Island)\n盐岛(Salt Island)\n\n气候\n英属处女群岛属亚热带气候,并受贸易风所影响。群岛的年温差并不大,在夏天,日间气温一般最高可达29°C(84°F);至于在冬天,最高气温亦可达25 °C(77 °F)。群岛的年降雨为115 cm(45 in),在山地年降雨较高,低地则相反。大抵上,群岛的地区降雨有一定的差别,但平均而言,每年9月至12月都是最潮湿的月份。该区6月至10月是飓风季,偶尔会有飓风吹袭群岛。\n\n地区分区\n经济\n英属处女群岛是加勒比海区内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之一。从2004年的数据显示,当地人均的GDP达$38,500。\n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常被称为英属处女群岛经济的“两大支柱”(twin pillars)。从政治层面上,旅游业显得较重要,因为旅游业能创造较多的就业空缺,又由本地人营办为主,而且更可以带动其他行业(例如计程车司机和街头小贩)的发展。可是在经济层面上,金融服务业则远显得重要。在英属处女群岛,近50%的政府收入都是直接来自离岸公司的牌照费,此外,来自信托业员工直接或间接缴纳的薪工税(payroll taxes),也为政府库房带来很可观的收益(信托业薪酬水平比蓬勃的旅游业还要高)。\n旅游业占上全国收入的45%。当中,群岛是美国人的热门旅游地点,2006年的数字显示,全年共有825,603名旅客到访,其中443,987名属邮轮观光客。到访的游客,大多会前往有名的沙滩、维尔京戈尔达岛的浴场,到阿内加达岛附近水域潜水、参观珊瑚礁,或会光顾约斯特·范代克岛上著名的酒吧,以及乘搭游艇到访其他人迹罕至的岛屿。大部份游客都是乘坐游轮前往英属处女群岛,不过这类游客相比以包租游艇到访,以及入住酒店的游客,一般人均花费都较少。但无论如何,游客的到访仍很大程度振兴了群岛的经济。\n离岸公司的注册也为群岛带来相当可观的收益。截止2008年6月,有逾823,502所公司在当地注册。据毕马威会计师楼在2000年为英国政府就离岸司法所作的调查所示,全球41%的离岸公司皆在英属处女群岛注册。由于在群岛注册公司后可省免不少税项,因此当地一直被外界称为“避税天堂”。但自2001年开始,英属处女群岛当局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金融服务委员会,对该地的金融服务业加以管制。\n在英属处女群岛,农业和工业只占GDP一个很少的部份。而农业主要生产生果、蔬菜、甘蔗、家畜和家禽。而工业则以蒸馏兰姆酒、工程建设和造船为主。\n自1959年开始,英属处女群岛以美元作为官方流通货币,而邻近的美属处女群岛亦同以美元为官方流通货币。\n\n人口统计\n在2003年时,群岛共计有21,730名居民。当中83%人口为非裔加勒比海人,这批人的祖先主要是以奴隶的身份从非洲迁入。而群岛的其他主要种族计有英国人和其他具欧洲血统的人士。\n1999年人口普查显示:\n\n83.4%黑人\n7%白人\n9.6%其他*\n*包括印度人、加勒比美州原住民和混血\n群岛上以新教为主流(约占86%的人口)。其中以派别计,主要的基督宗教派别分别是卫理宗(33%)和圣公会(17%);天主教是当第二大宗教(10%)。\n\n交通\n由于群岛的关系,当地的交通系统比较有限,而群岛道路总长为113km。泰伦斯·B·利尔森国际机场(Terrance B. Lettsome International Airport,又名牛肉岛机场)是群岛最主要的机场,位于托土拉岛东端的牛肉岛上,可经由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桥(Queen Elizabeth II Bridge)前往。至于维尔京戈尔达岛和阿内加达岛亦分别有较小规模的机场。群岛最主要的港口位于首府罗德城。与其他英联邦国家一样,群岛汽车靠左行驶,但分别在于岛上绝大部份车辆却为左驾。\n\n音乐\n英属处女群岛上的传统音乐叫作“fungi”,是以当地一种以秋葵为材料,同名的玉米粉而得名。这种传统音乐由于结合了非洲和西方,所以营造出特别的声响。作为与本地历史和民俗的媒介,它一直被视为文化的重要部份,而当地的学校也时常举办有关的活动。“fungi”的乐队又名叫“刮擦乐队”(scratch bands),这些乐队采用的乐器种类十分广泛,计有葫芦、邦哥鼓、乌克丽丽,以至更西化的键盘乐器、五弦琴、吉他、低音乐器、三角铁和萨克斯管等等。除了是富节日气氛的跳舞音乐外,“fungi”在英属处女群岛内,也起有口述历史的作用。\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官方网站\n英属处女群岛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副总督府(英文)\n英属处女群岛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伦敦办公室网站(英文)\n英属处女群岛:自然小秘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属处女群岛旅游局官方网站(英文)\n英属处女群岛欢迎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BVI旅游局官半月刊官方网站(英文)\n英属处女群岛港口管理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官方网站(英文)\n英属处女群岛金融服务委员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官方网站(英文)\n\n新闻与媒体\nBVI网上新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属处女群岛每日(网上)新闻(英文)\n群岛太阳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属处女群岛周报(英文)\nBVI立场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英属处女群岛周报(英文)\n\n指南\nBritish Virgin Islands on Wikivoyage(英文)\n公开指南计划 - 英属处女群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指南分类(英文)"} +{"doc_id": "2534", "title": "昆明", "text": "昆明市,简称昆,别称“春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省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也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昆明素以“春城”著称,因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昆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世界自然遗产云南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滇池,轿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众多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21,013平方公里,2020年总人口846.01万,市人民政府驻呈贡区。\n\n名称由来\n关于“昆明”一词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昆明”最初是中国西南地区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写作“昆”、“昆弥”或“昆淋”。早期并非城市名称,而是居住在中国西南地区即今日的云南西部、四川西南部的一个古代民族的族称。“昆明”一词的出现,可追溯到汉武帝时期。\n而“昆明”作为地名出现则是在唐代。武德二年,于镇置昆明县,盖南接昆明之地,因此为名。此处昆明仍指昆明族而言,盖汉唐以前,昆明族大部定居云南西部地区。直到南诏、大理国时期,乌蛮、白蛮兴起,昆明族居住的地方,为乌蛮、白蛮据有,昆明族才东迁滇中,聚居于滇池周围。1254年,元灭大理,在鄯阐设 “昆明千户所”,“昆明”始作为地名出现,延续至今。“昆明”一词的含义,东晋常璩解释说:“夷人大种曰昆,小种曰叟。”这句话可以解释为人口众多的昆明族。\n\n历史\n早期\n史书上对昆明地区最早的记载是公元前279年, 楚国大将庄跷远征到达滇池地区,由于秦国打败了楚国,无法回国,而被迫留在滇池以南地区,“变服从其俗”,建立了滇国。前109年(西汉元封二年),汉武帝加封常羌为滇王,赐给金印,称益州郡,下辖24县,辖区相当今云南大部,郡治滇池县(今昆明城南晋城、呈贡)。225年,诸葛亮南征也到达滇池地区,改为建宁郡,为爨氏所据。\n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写道:“西自同师(今怒江以东的保山市、昌宁、施甸等地)以东,北至叶榆,名为嶲、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n\n南诏\n765年,南诏王阁罗凤决定向东拓展疆土,派其子凤伽异在今昆明市中心筑造拓东城,后改称鄯阐城(白语sit zaind 第二城之意),别称东都。是为昆明筑城之始。\n\n元代\n1254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派兵攻取鄯阐城。1276年(元至元十三年),蒙元设立云南行中书省,为全国13行省之一,首府为中庆(昆明),自此昆明取代大理成为云南的政治中心。\n\n明清\n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明太祖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30万大军征伐云南,消灭了元梁王政权,次年改中庆路为云南府,并筑砖城,周长九里三分(约合今4443米),高二丈九尺二寸(约合今9米),设六门。此后,沐英负责镇守云南。在明代,陆续有大批他地汉族向云南移民,改变了云南的人口结构。 \n南明永历帝一度入滇,昆明称滇都(或滇京),继续抗清。1659年,吴三桂入滇,永历帝逃往缅甸。1662年6月1日(南明永历十六年或清康熙元年四月十五日),吴三桂绞杀永历帝于昆明。吴三桂因追杀永历而被顺治封为平西王,驻扎云南,在五华山、翠湖一带扩建王府。1673年(康熙十二年),康熙决定削藩,吴三桂在昆明出兵反清。1681年(康熙二十年),清军攻破昆明,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三藩之乱失败。 \n晚清时期,1858年到1868年,已经几乎占领云南全省的大理国苏丹杜文秀曾经数次围困昆明孤城。1910年,法国修筑的滇越铁路(今称昆河铁路)通车,从此昆明可以通过越南转经海路,到达中国其他省份。同年,商办耀龙电灯公司引进德国水轮发电机2台共480千瓦,聘请德国工程师,在滇池惟一出水口螳螂川石龙坝,修建中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石龙坝水电站。1912年4月,电站正式向昆明供电。\n\n近现代\n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日),滇军将领蔡锷、唐继尧在昆明发动重九起义,宣布云南独立。 1915年12月25日, 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宣布云南起义(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称帝,编组护国军出师讨伐。 \n1927年-1945年,滇军首领、国民党人龙云控制云南18年之久,被称为“云南王”。\n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昆明成为“抗日大后方”,外地的许多学校、工厂(如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厂、军工光学厂、钢铁厂、53兵工厂、电力制钢厂、纺纱厂、烟厂)、银行、商号和难民辗转搬迁昆明。1937年昆明人口为14万多人,到1945年人口增至25万多人。1938年修筑的滇缅公路(长959千米),以及中印驼峰航线,使得昆明成为抗战期间中国接受国际援助的主要通道和物资转往全国各地的中转站,城市受到交通因素的推动,迅速近代化,对后来的城市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1941年到1942年,美国空军援华飞虎队以昆明为基地,对日进行空中作战。同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这三所著名大学也在战时内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大批著名教授云集昆明。1945年-1946年间,昆明学生反战运动高涨,国民党特务因此造成一二·一惨案、李闻惨案。 \n第二次国共内战末期的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在昆明宣布转投共产党,昆明市市长裴存藩逃往台湾,云南政权和平转移。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宣布成立,潘朔端任市长。1999年,昆明曾承办世界园艺博览会。\n2014年3月1日晚21时12分,五名新疆独立运动恐怖分子持刀冲入昆明站砍杀路人。随后大批民警赶至现场,四名嫌犯被当场击毙,其余一名嫌犯被击伤。恐袭事件发生于21时12分,但直到23时还有人求救,警方起初没有估计到事件的严重性,未能及时以反恐级别安排警力处理事件。这次事件发生后造成31人死亡,142人受伤。“3·01”事件定性为严重暴力恐怖事件。\n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一阶段会议在昆明举行。\n2022年5月,昆明市托管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磨憨镇及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n\n地理\n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n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极负盛名的“春城”。每年12月到来年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风的红嘴鸥,万里迢迢地从远方飞来,落栖在昆明城中。\n昆明市域总面积约2147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约460平方公里。\n\n政治\n现任领导\n行政区划\n昆明市下辖7个市辖区、3个县、3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n\n市辖区: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西山区、东川区、呈贡区、晋宁区\n县级市:安宁市\n县:富民县、宜良县、嵩明县\n自治县:石林彝族自治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n昆明市托管玉溪市澄江市阳宗镇,与西双版纳州合作共建勐腊县磨憨镇。\n除正式行政区划外,昆明市还设立以下行政管理区:国家级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n\n人口\n2022年末,昆明市常住人口为860.0万人,比2021年末增加9.8万人,增长1.2%。2022年常住人口中,城镇常住人口为697.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为162.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1.1%,比2021年末提高0.6个百分点。\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460,08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6,432,2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027,879人,增长31.53%,年平均增长率为2.78%。其中,男性人口为4,327,987人,占总人口的51.16%;女性人口为4,132,101人,占总人口的48.84%。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4.74。0-14岁的人口为1,267,713人,占总人口的14.98%;15-59岁的人口为5,974,188人,占总人口的70.6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218,187人,占总人口的14.4%,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7,222人,占总人口的10.4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740,458人,占总人口的79.6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19,630人,占总人口的20.33%。\n\n民族\n全省的26个民族都有部分在昆明居住,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6岁。\n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7,167,285人,占84.7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92,803人,占15.28%。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人口增加1,624,891人,增长29.32%,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45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402,988人,增长45.29%,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45个百分点。\n\n宗教\n佛教:圆通寺、筇竹寺、华亭寺、曹溪寺、\n道教:太和宫、龙泉观、真庆观\n基督教:三一国际礼拜堂、锡安圣堂、昆明圣约翰堂。\n天主教:北京路天主教堂。\n\n交通\n昆明市是云南省的交通枢纽,是中国面向东南亚的口岸。\n\n铁路\n昆明的第一条铁路是法国修筑的滇越铁路(今称昆河铁路),通往越南,1910年通车。铁轨宽度为一米,故为米轨铁路。直到1966年以前,这条铁路一直是昆明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昆明也成为中国唯一一个“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省会城市,被称为“云南十八怪”之一。昆河铁路目前是中国唯一一条米轨铁路,起点站昆明北站位于昆明市区北部,曾经每天有一班列车开往中越边境的河口,每周有两班列车开往越南首都河内。目前该铁路以货运为主,客运已基本停止,仅存王家营经昆明北至石咀的市郊列车,上午、下午各一趟。由于地铁四号线的修建,米轨列车8861/2/3/6/9/8870次停止运营。上午的列车由昆明北站发车,开往王家营,然后由王家营经昆明北开往石咀,而后返回昆明北站。下午的列车仅由昆明北往返王家营。\n1966年以后,从昆明通往外省的数条铁路陆续通车,包括贵昆铁路(1966年通车,全长640公里)、成昆铁路(1970年通车,全长1100公里)、内昆铁路、南昆铁路(全长900公里)等;此外还修筑了省内线路如广通至大理的广大铁路、昆明到玉溪的昆玉铁路。并将在日后作为泛亚铁路南路终点。2016年12月28日,沪昆客运专线和南昆客运专线全线开通,标志著云南正式迈入高铁时代。\n\n航空\n2012年6月28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启用,同日昆明原机场昆明巫家坝国际机场停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和连接欧亚的国家门户枢纽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工程、云南省特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云南省二十项重点工程之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场址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长水村附近,在昆明市东北方向,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4.5公里。近期规划为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8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95万吨、飞机起降30.3万架次的需求建设。远期规划控制用地约22.97平方公里。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本期新建两条长度平行跑道,长4000米,60米宽,机场飞行区等级为按照4F能够起降并停靠全球载客量最大的客机空客A380。长水机场有飞往曼谷、悉尼、新加坡、吉隆坡、首尔、河内、胡志明市、仰光、万象、清迈、迪拜、曼德勒、巴黎、温哥华、大阪、名古屋、达卡、科伦坡、马累等国际航线,通往香港、澳门、台北的地区际航线,以及通往国内各大中城市的数百条航线。数条省内航线分别可通往大理、丽江、香格里拉、西双版纳、昭通、芒市、普洱、文山、保山、腾冲、临沧、泸沽湖等。\n\n公路\n昆明的公路系统由市区2环快速3环路及2013年底全线贯通的昆明绕城高速组成。此外还有 108国道、 213国道、 245国道、 248国道、 320国道、 324国道、 京昆高速、 杭瑞高速、 沪昆高速、 汕昆高速、 广昆高速、 银昆高速以及多条高速公路和省道构成。\n\n公交\n昆明市区交通主要以公共汽车为主,公共汽车线路现已覆盖二环路内超过95%的地方,并且覆盖大多数二环以外的地方。线路数量超过200多条。昆明的公共汽车主要有两家巴士公司经营,即昆明公交公司和昆明城巴。城区拥有多条公交车道,如人民路,广福路,西福路等。\n其中行驶在北京路公交车道上的由昆明公交和昆明城巴共同运营的236路车是昆明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线路配备多辆铰接式公共汽车。其实这条线路不完全是快速公交,因为它不具备快速公交的一些特点。但是此条线路在上下班高峰时平均每40多秒就有一辆车出发。该线路由北市区公交车场发车从北到南,贯穿整个昆明城,到达昆明站站前广场,来回行驶。237线行驶在人民路公交车道上,此外还有A1线从昆明世博园到云南民族村。其他重要的公交线路还有5路,1路,26路,52路,71路,84路,127路,129路,107路,170路等。\n\n轨道交通\n昆明地铁6号线于2012年6月28日开通运营,昆明成为继重庆、成都、西安之后,中国西部地区第四座开通地铁的城市。昆明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连接昆明市区东部的东部汽车站至长水机场航站楼地下的机场中心站,站厅位于航站楼B2层。6号线一期工程线路全长18.018公里,其中地下段长7.76公里,高架段长7.633公里。全线设站4座,其中高架车站1座,地下车站3座。其中大板桥站与机场前站暂不办客。一期工程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于2012年2月6日开始空载试运行。首末班时间为每天9:00至18:00,发车间隔时间约25分钟,单程运行时间23分钟,单程票价5元。于2020年9月23日开通运营二期工程(东部汽车站至塘子巷站),全线开通。\n此外,昆明于2013年5月20日开通了昆明地铁1号线。并于2014年4月30日开通地铁2号线,地铁一二号线贯通主城南北成为西南地区和整个西部第二个同时有3条线路运营的城市。昆明也在2017年8月29日开通昆明地铁3号线(东部汽车站--西山公园)。2020年9月23日,昆明地铁4号线开通运营,其标识色为橙黄色。4号线西起普吉,南至昆明南火车站(高铁站),串联起西北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城中心区、主城东南的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向南连接呈贡新城。昆明地铁4号线工程全长43.4千米,共设29座车站、2个停车场、1个车辆段,新建1个主变电站。2022年1月15日,昆明地铁5号线正式开启空载试运行。全长26.45千米,贯穿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滇池度假区和官渡区,途经世博园片区、圆通公园片区、会展中心片区。\n\n经济\n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1.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一年增长3%,两年平均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6.9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413.39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4801.02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为4.3∶32∶63.7,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33.3%和59.5%,分别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1个百分点和1.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28.7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4%,占GDP比重为40.2%。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28.79亿元,比上年增长3.4%,占GDP比重为40.2%。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27.43万户,同比增加8.55万户,增长45.3%,其中企业新登记9.11万户,增长31.8%;个体工商户18.29万户,增长53.4%。市场主体总量达120.14万户,增长19.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6%,衣着类上涨0.6%,居住类上涨0.1%,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5%,交通和通信类上涨6.0%,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9%,医疗保健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2.4%。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2.7%。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614.57亿元,比上年下降13.6%。其中,税收收入503.46亿元,下降1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3.27亿元,下降7.0%。其中,民生支出634.91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73.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59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71万人次。\n昆明正在努力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城市。昆明区位独特,地处“9+2”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圈、“1+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圈的交汇点。随着昆明至曼谷国际公路的通车,泛亚铁路的规划建设,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昆明国际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实施,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作用日益凸现。\n改革开放以来,昆明经济始终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进入西部地区先进行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卷烟、机电、生物资源、信息、商贸旅游等五大支柱产业。\n农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特色突出,“斗南花卉”、“呈贡蔬菜”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n工业形成了以机械、冶金、烟草加工等为主的体系,是云南省的工业基地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n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大,商贸、旅游、信息、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和促进作用。\n2008年昆明经济发展在全国发展势头迅猛,经济形势和效果得到了全国各界的肯定。2008年获得“全国十大浙商最佳投资城市”,与成都、大连、包头、广州一起荣获“2008中国制造业最佳投资城市”等称号。\n南屏街是位于昆明市中心的商业街。其他商圈还有青年路、白塔路、北京路北段、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大观商业城、小西门等。\n\n媒体\n昆明的本地媒体包括《云南日报》、《春城晚报》、《云南信息报》、云南电视台、昆明电视台和昆明人民广播电台等。\n\n旅游\n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名胜。昆明市是一个发展中的国际旅游城市,因此昆明是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n\n市内景点\n在昆明传统的城市中轴线——三市街、正义路上,有金马碧鸡坊、近日公园。金马碧鸡坊南面不远,高大的东西寺塔为南诏国遗物,是昆明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位于昆明市中心西北侧的翠湖占地面积352亩,环湖植柳,湖中多荷花,目前是一座免费开放的市民公园。1985年以来,每年冬天的12月到来年的3月,有成千上万只北方飞来的红嘴鸥在翠湖越冬,“翠湖观鸥”成为昆明热门的特色景观之一。周边聚集了一批五星级酒店、酒吧、茶馆、西餐馆。不远处有圆通山动物园。到了市中心,建设路有条小巷子,名叫文化巷。是年轻人的聚集地。\n滇池周边有不少名胜古迹,其中大观楼以清朝名士孙髯翁长达180字的对联著称。之前滇池湖水受到蓝藻污染的问题近年来有了大幅度的缓解,可亲临湖畔或从西山森林公园远眺滇池风光。\n\n \n昆明市区东北部的金殿是一座仿造武当山太和宫铜殿建造的金碧辉煌的明代建筑,园内拥有众多品种的茶花。毗邻的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是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会址,占地达220公顷,植被覆盖良好。昆明市内及市郊拥有不少佛教寺庙,例如筇竹寺、圆通寺、昙华寺、西山华亭寺等;还有一些近代遗迹,如云南陆军讲武堂与西南联合大学旧址。此外还有黑龙潭、云南民族村等公园。\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周边景点\n路南石林\n彩色沙林\n元谋土林\n九乡\n阳宗海\n春城湖畔度假村\n澄江抚仙湖,星云湖\n民族村\n昆明圆通禅寺\n西华园\n太和宫金殿\n西山 (昆明)\n滇池\n滇池湖畔高尔夫球会\n\n文化教育\n高等学校\n公办本科(12所)\n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B类高校)\n昆明理工大学\n云南师范大学\n云南财经大学\n云南民族大学\n云南农业大学\n西南林业大学\n云南中医药大学\n云南艺术学院\n云南警官学院\n昆明医科大学\n昆明学院\n\n民办本科\n滇池学院\n云南工商学院\n昆明文理学院\n昆明城市学院\n\n独立学院\n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n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n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n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n\n军事院校\n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n\n特产\n昆明犬\n昆明鲜花\n鲜花饼\n路南腐乳\n乳饼\n过桥米线\n米线\n饵块\n野生菌\n调糕藕粉\n云南山茶花\n云子围棋\n牙雕制品\n民族服装服饰\n杨林肥酒\n卷烟\n火腿\n烧豆腐\n斑铜制品\n蜡染制品\n\n外部交往\n总领事馆\n自1910年法国在昆明正式设立法国外交部驻云南府交涉员公署开始,义大利、英国、德国、美国和日本均曾经在昆明开设领事机构,均于1949年前关闭。\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5年5月30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在昆明开设领事馆,同年8月26日,缅甸也在昆明设立了总领事馆,因其国内财政问题于1963年闭馆,随著中越关系的恶化,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也于1978年被勒令关闭,自寮国于1993年4月25日设立总领事馆以来,昆明现实际有外国领事机构7个。\n\n友好城市\n截至2023年,昆明市与28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昆明市人民政府"} +{"doc_id": "2535", "title": "航天", "text": "航天(英语:Spaceflight)是通过探测器、人造卫星等航天器在太空或地外天体的活动所完成的对外层空间有关领域的研究、探索与开发。通常来说,太阳系内的人为航行活动在中国大陆一般称为“航天”,太阳系外的航行活动则被称为“航宇”或“宇航”;而台湾用语则通常用“航太”泛指太空范围的飞航活动。\n按航天器探索、开发和利用的对象划分,航天包括环绕地球的运行、飞往月球的航行、飞往太阳系内其他行星及其卫星的航行、星际航行(行星际航行、恒星际航行)。按航天器与探索、开发和利用对象的关系或位置划分,航天飞行方式包括飞越(从天体近旁飞过)、绕飞(环绕天体飞行)、着陆(降落在天体上面)、返回(脱离天体、重返地球)。\n执行军事任务(具有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军用航天;执行科学研究、经济开发、工业生产等民用任务(具有非军事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民用航天;执行商业合同任务(以营利为目的)的航天活动,称为商业航天。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载人航天;没有人驾驶航天器的航天活动,称为不载人航天。\n航天的主要目的是太空探索,其商业用途主要是卫星通讯,也有近来兴起的太空旅游。其他非商用的用途包括星空观测,间谍卫星和地球观测。\n\n历史\n可行的太空旅行的方案可以追溯到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他最著名的作品——\"Исследование мировых пространств реактивными приборами\"(《利用反作用力设施探索宇宙空间》)发表于1903年,他最早从理论上论证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但当时这份理论著作没有在苏联以外产生广泛影响。\n航天成为可行工程始于1919年,罗伯特·戈达德发表了论文《到达超高空的方法》;其中把拉伐尔喷管应用到液态火箭发动机,其足够的动力使星际旅行成为可能。他还在实验室中证明了火箭可以在真空空间工作,但当时没有得到普遍认同。这篇论文对后来航天工程的关键人物极具影响,其中包括赫尔曼·奥伯特和沃纳·冯·布劳恩。\n1944年6月,德国的V-2火箭在一次飞行测试达到189 km的高度,这是第一枚到达太空的火箭。\n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史泼尼克1号,它是第一颗进入地球轨道的人造卫星。\n1961年4月12日,东方一号承载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进行环绕地球轨道一次,这是首次载人航天。东方一号是由谢尔盖·科罗廖夫与克里姆·阿利耶维奇·克里莫夫所设计的\n火箭目前依然是到达太空的唯一实际手段。超音速燃烧冲压发动机等其他非火箭运载技术仍远低于轨道速度。\n\n航天的开始阶段\n发射\n火箭的发射通常在发射场上,场区内有整套试验设施与设备,用以装配、储存、检测和发射航天器,测量飞行轨道,发送控制指令,接收和处理遥测信息。出于噪音和安全方面的原因,发射场选在远离人类居住的地方。航天发射场多数由导弹实验靶场改造而成,他们的组成设备和功能基本相同。\n发射通常受一定的发射窗口限制。这些窗口取决于天体的位置和相对于发射场的轨道。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地球的自转。一经发射,轨道通常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平面上,该平面与地球轴成一固定角度,而地球在这个轨道上旋转。\n发射台是一个用于发送飞行器的固定的结构。通常包括发射塔和火焰沟槽。并由竖立,燃料,稳定运载火箭等装置包围。\n\n到达太空\n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在100公里的高度为卡门线,高于此线就是太空。\n火箭是目前到达太空唯一的可行手段。常规飞机发动机不能达到缺乏氧气的空间。火箭发动机排出推进剂提供前向推力,产生足够的加速度进入轨道。针对不同应用的推进系统包括:\n\n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n单级入轨\n对于载人发射系统通常会安装发射逃逸系统,用于在发生灾难性故障的情况下让宇航员逃生。\n\n其他方法\n一种部分或全部的采用火箭发动机外的其他推进方式的航天发射方式。\n\n航天到达太空阶段\n航天飞行的速度要求\n宇宙速度是物体从地球出发,在天体的重力场中运动,四个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统称。航天器按其任务的不同,需要达到这四个宇宙速度的其中一个。\n\n第一宇宙速度\n第一宇宙速度又称为环绕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绕地球飞行作圆周运动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若在150千米的飞行高度上,其环绕速度为7.8千米/秒。\n\n第二宇宙速度\n第二宇宙速度,亦即地球的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地球引力束缚,飞离地球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若航天器已到达近地轨道的高度,航天器的脱离速度约为10.9千米/秒。\n\n第三宇宙速度\n第三宇宙速度,亦即太阳的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太阳引力束缚,飞出太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本来,在地球轨道上,要脱离太阳引力所需的初始速度为42.1千米/秒,但地球绕太阳公转时令地面所有物体已具有29.8千米/秒的初始速度,故此若沿地球公转方向发射,只需在脱离地球引力以外额外再加上12.3千米/秒的速度。\n\n第四宇宙速度\n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发射的物体摆脱银河系引力束缚,飞出银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但由于人们尚未知道银河系的准确大小与质量,因此只能粗略估算,其数值在525千米/秒以上。而实际上,仍然没有航天器能够达到这个速度。\n\n航天动力学\n航天动力学是研究航天器和运载器在飞行中所受的力及其在力作用下的运动的学科,其中主要是对引力和推进作用的研究。航天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使航天器不需要额外的推进剂而准时到达目的地。\n非火箭轨道推进方法包括太阳帆、磁化帆,和使用重力弹弓效应。\n\n航天返回阶段\n再入\n由于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返回大气层时航天器的速度极高,因此非破坏性返回的过程一般需要有特殊的措施来保护航天器避免受到气动加热和震动、冲击等损害。再入原理由Harry Julian Allen提出.而从原理中显示,钝形隔热板效率最佳,因为返回式航天器的摩擦热与阻力系数成反比,即阻力愈大,热负荷愈低。\n\n着陆\n航天器下降到约15km的高空,速度已减少到亚音速。为了保证安全着陆,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减速措施。弹道式再入航天器常采取降落伞作为着陆减速手段。\n\n回收\n着陆成功后的航天器,其乘员和货物可以回收。在某些情况下,航天器降落时就可以回收:当航天器还在降落伞下降落,它可以通过特殊设计的飞机回收。这种半空回收技术用于间谍卫星的回收。\n\n航天活动分类\n载人航天\n载人航天是由宇航员执行的太空探索,可以由单人或多人执行。载人航天需使用载人航天器进行。\n历史上首次载人航天任务是发射于1961年4月12日的东方1号,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在环绕地球轨道一周后安全返回地球。1963年6月16日,苏联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执行东方6号任务时成为了第一名进入太空的女性。1966年,美国的双子星11号创造了最高地球轨道记录,飞行高度达1374千米。发射和修理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两次航天飞机任务也曾达到600千米左右的飞行高度。2003年,中国的神舟五号宇航员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中国为第三个成功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n到今天为止,载人航天飞行目标在地球轨道之外的任务只限于月球,尽管月球本身也是地球的卫星。第一次去月球的载人任务阿波罗8号中,三位宇航员曾进入月球轨道。阿波罗10号第二次环绕了月球,在月球轨道进行了登月航天器的测试。\n\n人造卫星\n人造卫星是由人类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种,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人造卫星以太空飞行载具如运载火箭、太空梭等发射到太空中,像天然卫星一样环绕地球或其它行星运行。\n\n太空探索\n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体以及探索太空时涉及到的任何技术, 科学政策。人类历史上最著名并最有影响力的一次太空探索是在冷战美苏太空竞赛期间第一个人类成功踏上月球。\n\n太空旅游\n太空旅游指非以执行任务(例如进行实验或工作)为目的,而搭乘太空船参与太空飞行。在苏联解体后,由于太空船的操作成本极大,同时要付给哈萨克拜科努尔太空中心地租与使用场地费,俄国为筹措经费,开放了民间金钱赞助,报酬即为可让赞助者搭乘太空船进入太空,因此大多数太空游客为支付大笔费用的亿万富翁。由于NASA的太空任务仅供国际专门科研之用,故现今太空旅游仍以俄国为主。\n\n航天器与发射系统\n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中,基本按照天体力学的规律运动的各种飞行器。航天器与自然天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可以受控改变其运行轨道或进行回收。常见的航天器包括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航天飞机和各种空间站等。航天器要完成其任务必须具备发射场、运载器、航天测控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用户站台以及回收设施等的配合。\n\n航天器推进\n太空飞行器推进是任何加速太空飞行器和人造卫星的方法,目前已知具有许多方式,每一种方式都有弱点与优点。目前许多推进方式是采用火箭。\n\n发射系统\n发射系统用于将有效载荷从地球表面运送到外层空间。\n\n一次性使用\n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使用一次性的运载火箭把载荷发射入太空。顾名思义,一次性的运载火箭火箭只使用一次,火箭的各部件发射后不会被回收并用于其他的发射。由于现今的运载火箭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一次性的运载火箭也可以简称为运载火箭。运载火箭一般由多节火箭串联而成,在火箭飞行逐级使用并逐级抛弃。\n\n可重复使用\n指能够部分或全部回收火箭部件,并重复使用的发射系统。到目前为止,各国已飞行了几种可完全重用的次轨道飞行系统和可部分重用的轨道飞行系统。\n\n挑战\n航天器灾难\n为了让航天器进入轨道,所有的运载火箭都包含了大量的燃料,因此存在能量突然大量释放的风险,而且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像德尔塔-2运载火箭在1997年1月17日在起飞后13秒爆炸,当时16公里外的商店橱窗有因爆炸影响而破裂。\n航天器内是个较可以预期的环境,但仍然有意外的卸压或设备(尤其是新开发导入的设备)失效的可能性。\n2004年时国际太空安全促进协会在荷兰成立,目的在促进在航天系统安全上的跨国合作及科学研究。\n\n失重\n在微重力的环境中(例如在地球轨道的太空船中),太空人会体验到失重的情形。短暂的失重会造成航天微重力症候群,是因为前庭系统的紊乱引起的恶心症状。长时的失重会造成一些健康上的问题,最明显的是骨质流失,而且可能有部份是永久性的,微重力也会造成肌肉及心血管组织的显著机能失调。\n\n辐射\n只要离开大气层后,就会有来自范艾伦辐射带、太阳光及宇宙线的辐射。\n在远离地球之后,太阳的闪焰会在数分钟达到致命的辐射剂量,而且在暴露在宇宙线十年或更长时间下,癌症的可能性会显著的增加。\n\n维生系统\n在载人航天飞行器中,生命保障系统是指一组可以让人在外太空可以生存的设备。NASA会用“环境控制及生命保障系统”的词语,或是其简称ECLSS来描述载人航天飞行器中的生命保障系统。生命保障系统会提供:水、空气及食物,也会让体温维持在正常的温度,让身体的压强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处理人体的排泄物。生命保障系统也可能要隔绝像辐射及陨石微粒等外来影响。生命保障系统中的设备都属于生命攸关系统,需依照安全工程的技术来设计及构建。\n\n太空天气\n太空天气在一些领域对太空探索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不断变化的地磁条件可以造成大气密度的急剧改变,造成低地球轨道上太空船高度的堕落。由于太阳活动增强产生的地磁风暴可能导致航天飞行器上的感应器暂时失常,或是干扰到飞行器上的电子仪器。此外,磁暴也会影响到在高纬度上常态飞行的飞机,使受到的辐射总量增加。很好的了解太空环境状况对设计太空船的遮罩和载人太空船的生命支援系统也是很重要的。\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书籍\n褚桂柏 主编 (编). 《航天技术概论》. 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 425. ISBN 9787801444783.\n\n参见\n\n航空航天、航空航天工程\n空间、太空、太空探索\n航天发射中心、发射载具、航天器、宇宙速度\n导航:惯性导航\n人造卫星、空间探测器\n载人航天:航天员、宇航服、航天飞机、太空站"} +{"doc_id": "3202", "title": "科学方法", "text": "科学方法(英语:Scientific method)是一种获取知识的经验证据方法,自17世纪以来一直是科学发展的特征。科学方法涉及仔细观察和严格怀疑,因为认知假设(英语:cognitive assumption)可能会扭曲对观察结果的解释。科学探究包括经由归纳推理创建假说,藉实验和统计分析进行检验,并根据结果调整或放弃假说。\n尽管不同研究领域的程序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通常相似。科学方法的过程包括做出猜想(假说性解释),从假说中得出预测作为逻辑结果,然后根据这些预测进行实验或经验观察。 假说是基于在寻求问题答案时所获得的知识的猜想。假说可能非常具体,也可能很广泛。然后科学家透过进行实验或研究来检验假说。科学假说必须可被证伪,这意味著可以确定实验或观察的可能结果与从假说推断出的预测相冲突;否则,该假说无法得到有意义的检验。\n虽然科学方法通常表现为一系列固定的步骤,但它代表的是一组一般原则。并非所有步骤都会在每次科学探究(英语:Scientific inquiry)中发生(也不以相同程度发生),而且它们的顺序并不总是相同。\n\n概述\n科学方法涉及到很多步骤,首先,需要观察大自然并且对于自然现象提出有意义的问题,然后再想出假说来解释自然现象,之后设计实验来检验这些假说,核对从这些假说所给出的预言是否正确无误。为了要防范在做实验时发生错误或误解,这些步骤必须具有可重复性。一个假说在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之前,必须先通过科学方法的严格验证,以有条有理的方式来将理论结果与实验数据互相比较。只有当理论结果和实验数据互相吻合时,这假说才能被学术界接受。涉及比较广泛学术领域的理论,可能会融合许多独立推出的假说在一起,配搭一致、相辅相成。通过严格检验的理论,又可以触类旁通,帮助形成新假说,或者设定其它假说的上下文。\n为了减少获得偏差结果的机会,科学研究通常是要越客观越好。所有测量数据与实验程序都必须详细纪录,存档于安全的资料库,并且可供适当学者共享。这样,适当学者可以仔细检查,通过复制实验来核对结果。这种行为方式,称为充分公开,容许建立这些数据在统计学的信度。\n\n参考文献\n参见\n科学方法发展史\n科学共识\n科学证据"} +{"doc_id": "3206", "title": "黑龙江省", "text": "黑龙江省,简称黑,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靠北和最靠东的省份,省会驻地为哈尔滨。省人民政府驻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02号。\n中俄界��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省名由江名而来。省界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接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全省土地面积共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约3099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53个少数民族。\n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n\n历史\n古代\n黑龙江省在商周时期的居民为“肃慎”部落,以狩猎为生,据历史记载曾向周成王进贡弓箭。\n汉朝时这里居住的民族史书称为“挹娄”人,已可以以农业为生,但也狩猎,曾向三国时的魏国进贡过猎物。这个时期是黑龙江境内建置设治之始。约公元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成为黑龙江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也有说法第一个民族政权为挹娄人的国家),为玄菟郡所管辖。\n南北朝时代这里的人被称作“勿吉”。\n隋朝时,黑龙江流域东南部为靺鞨各部生活区域,西部为室韦各部生活区域。靺鞨和室韦均与隋保持贡属关系。\n唐代的一些文献提到“靺鞨”,部落众多,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为“黑水靺鞨”。唐代已在黑龙江流域遍设府、州,委派官吏,实行管辖。\n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居住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区的粟末靺鞨统一靺鞨各部以后,建立震国,臣属于唐王朝。\n713年,唐玄宗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又以其所居之忽汗州,加封为“忽汗州都督”。大祚荣立刻将震国国名更改为“渤海”,以忽汗州(号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为上京,史称“渤海国”。\n722年,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到长安朝见皇帝,唐玄宗封他为“勃利(伯力)州刺史”,此时黑龙江流域已经属于唐朝燕州。\n726年,唐在黑水靺鞨设黑水都督府管辖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一带;旋即于729年设室韦都督府,辖今黑龙江省西部。后渤海国兴盛,降伏靺鞨。\n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大契丹国),与南边的北宋王朝并存。辽代今黑龙江地区归东京道管辖。\n1115年,生活在今黑龙江阿什河流域的女真完颜部完颜旻建金朝,定都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今北京一带),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黑龙江地区仍归上京路管辖。\n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朝,黑龙江流域分属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元中叶以后,黑龙江流域为开元路和水达达路所辖,并派军队屯田镇守。元朝并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城设置征东元帅府。\n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征东元帅府旧址设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等流域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共持续25年,但原设于此处的卫所仍然存在,以对当地继续实施羁縻统治。\n清初将这里作为自己的起源禁地,禁止汉人入内,并作为流放犯人之地。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宁古塔地区设置牛录章京,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升驻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将吉林水师营移驻黑龙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政府提出在黑龙江、呼玛尔两地建城。\n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置黑龙江将军,“自是东北三分,吉江并列”,是为黑龙江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之始。这一时期的黑龙江将军辖区面积广大,东、南至松花江,与吉林将军辖区接壤;北至外兴安岭与俄罗斯为界;西至喀尔喀接车臣汗部界。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地区则由吉林将军辖制。黑龙江将军治所初期设于瑷珲旧城,后迁至墨尔根城(嫩江),又移驻齐齐哈尔城。黑龙江将军衙门下辖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三个副都统衙门,呼伦贝尔、布特哈两个总管衙门。\n康熙帝在位前期,俄国屡次侵犯,1685年雅克萨战役中清军击败俄军,4年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以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为界。这也是国体意义上的“中国”首次出现在外交文件上。\n\n近现代\n19世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多次入侵,清政府最终被迫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晚清同治、光绪年间,黑龙江地区逐步取消封禁,放荒招垦,人烟渐稠,民事日繁,遂添设府、厅、州、县建制。\n1907���4月(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清廷裁撤黑龙江、吉林、奉天将军,设立东北三省。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承袭黑龙江将军管辖范围,东南和南部与吉林省毗连,西南与奉天省为邻,西部与蒙古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以黑龙江与俄国为界。全省总面积约57万余平方公里,省治齐齐哈尔城。\n1912年,清王朝被推翻,黑龙江省开禁,后来发现了金矿,淘金者纷纷涌至。中华民国时期黑龙江省名称和行政区划沿袭旧制不变以松花江为界,南归吉林省,北为黑龙江省所辖。这期间,从山东,直隶(河北),河南以及其他省份的大规模移民纷至沓来。有几百万新移民定居在今日的黑龙江省境内,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边疆社会。\n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由南向北大规模入侵东北地区,各地民众及驻军纷纷奋起抵抗,较著名的有如国民政府黑龙江代省主席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1931年11月3日~19日)。但由于其各自为政,遭到日军一一击败,黑龙江全省也于民国二十一年初全部沦陷。日本扶持建立满洲国,将原黑龙江省所辖范围分别划归兴安北、兴安东、龙江、黑河、滨江、三江六省管辖。这一时期省际边界调整频繁,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今黑龙江省界内划为龙江、滨江、三江、黑河、东满、北安6省。大量木材、粮食、煤炭以及矿产由此运往日本作为重要战备物资。日军还于北满各地建立各种工事、要塞、研究所等秘密军事机构,较著名的有进行细菌战、活体实验的731部队等。\n1945年日军战败后,黑龙江地区先后建立5个省级地方政权:黑龙江省、嫩江省、合江省、绥宁省和松江省。此外还有哈尔滨特别市建制。\n1947年2月2日,黑龙江省、嫩江省两省在齐齐哈尔市举行合并会议,决定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省政府驻齐齐哈尔市。\n1947年9月1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黑嫩联合省重新划分为黑龙江、嫩江2省。除将安达县划归嫩江省管辖外,原管辖区域不变。同时撤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专区,第五专区仍恢复为黑河专区,归黑龙江省管辖。\n1949年将今黑龙江地区的合江、松江、黑龙江、嫩江4省和哈尔滨特别市合并为黑龙江和松江两省,省会分别驻齐齐哈尔市和哈尔滨市。\n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新的黑龙江省,省会为哈尔滨市,同时将原黑龙江省管辖的白城地区划归吉林省管辖。\n中苏交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和国家测绘总局于1963年发布文件《关于请对存在俄语地名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的通知》,要求黑龙江省对其辖区内的俄语地名进行清理。随后,黑龙江省民政厅进行了统计,确定了20个过去使用但现在有中文名称的俄语地名(主要是哈尔滨市内的街道,以及黑龙江上的岛屿)和9个没有中文名称的地名后于1963年12月27日向北京发送了一份书面报告,其中包含对俄罗斯地名进行更名的建议,以及一些地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说明。1964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应内政部的要求,批准了黑龙江省当局的提议。\n1969年7月,清代、中华民国时期原黑龙江省曾辖的呼伦贝尔地区由内蒙古自治区重新划归黑龙江省管辖。\n1979年7月,呼伦贝尔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黑龙江省形成现今版图。\n\n地理\n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南起北纬43°26′,北至北纬53°33′,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全省土地总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居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6位。国境线长2981.26千米。\n\n接邻省区:吉林、内蒙古\n接邻国家:俄罗斯(北界黑龙江,东界乌苏里江)\n中国疆域的最东点(黑瞎子岛)和最北点(漠河)均位于黑龙江省境内。\n\n地形\n黑龙江省地势复杂多样,大体为西北、北部、东南部高,东部和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大体可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本省地形可分五区:\n\n松嫩平原:在本省中部,属于东北平原北部,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之间,南部和吉林省的平原连成一片,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和冲积而成。海拔150-200米之间,是本省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聚居区域,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n三江平原:也称三江低地,位于本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江河不断迁徙、泛滥所冲积而成,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迄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平均海拔80-100米之间,沿江地区海拔不足50m。平原上零星分布着孤山和残丘,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富锦以东的广大地区原为大片沼泽、湿地,曾被称为“北大荒”,后开辟为耕地。\n大兴安岭山地:位于本省西北部,属大兴安岭山脉最北段,海拔约1000m左右,大部分由火成岩构成,长期受流水侵蚀,山顶浑圆。森林资源丰富。\n小兴安岭山地:位于本省北部。西北接伊勒呼里山,东南抵松花江岸,长约400公里,海拔600-1000米。谷地和山麓丘陵区多宽平的湿地。小兴安岭地区曾断续的有过火山喷发,五大连池就是1720年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堰塞湖。\n东南部山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山地的一部分,属于长白山脉的北延部分,以张广才岭、老爷岭为主干,海拔多在600米和1000米之间,南高北低,山地经流水切割,多平顶方山。老爷岭北支完达山海拔200-500米。张广才岭主峰大秃顶子山海拔1690米,是黑龙江省内最高峰。\n\n水文\n黑龙江省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河流水量大,水力蕴藏丰富。\n黑龙江省境内除西部和中部有一些内流河、东南角属于绥芬河流域以外,其余河流都属于黑龙江流域。省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8条。主要的河流有:\n\n黑龙江:是一条流经中、俄、蒙三国的国际河流,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以克鲁伦河为源计算长度达5498公里,其中在本省境内长约1887公里;总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89万平方公里。黑龙江有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南北二源,在漠河县西北部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始称黑龙江,省名即由江名而来。\n松花江:在本省境内长约939公里,是黑龙江的第一大支流。流贯本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中部地区,富航运、灌溉之利。\n嫩江:发源于伊勒呼里山,长1370公里,系松花江北源,部分为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的界河。\n牡丹江:发源于吉林,在黑龙江省境内长约700公里,是本省东南部的重要河流,松花江的重要支流。\n乌苏里江:发源于俄罗斯境内,为中俄界河。\n黑龙江省的主要湖泊有:\n\n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密山市境内,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按总面积计算为中国第二大湖泊。该湖为中俄界湖,位于中国的水面面积为1090平方公里。\n镜泊湖:位于牡丹江上游,面积92.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出口处有落差达20米的吊水楼瀑布。\n五大连池湖:,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指五个首尾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系1719年至1721年发生的火山爆发所形成。\n此外,松嫩平原上还有许多小湖泊,当地俗称为“泡子”。\n\n气候\n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东北亚区域的中高纬度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依温度指标从北向南可分为寒温带和中温带;依干燥度指标从东向西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湿润、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最西北部全年无夏。全年平均气温从北往南在-5~4℃之间,自西北向东南渐低,相差近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0℃至-1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8℃至23℃,年温差高达38℃-48℃。最北部的漠河县极端最低气温达-52.3℃,系中国最低气温记录。全省全年晴朗天气较多,无霜期约90-120天。年均降水量400-700毫米,东部多、西部少,以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最多,可达700毫米以上;大兴安岭北部最少,不足400毫米。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60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少。春季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风能资源丰富。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较快。\n\n四至\n行政区划\n黑龙江省现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下设5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1315个乡级行政单位,包括574镇,282乡,52民族乡,407街道。\n\n地级市:哈尔滨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n地区:大兴安岭地区\n\n人口\n2022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3099万人,比上年减少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52万人,乡村人口10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9.3%,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7.8%。\n根据2021年统计公报,全省总常住人口为3125万人,比2020年减少46万人。\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31,850,08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313,991人相���,十年共减少了6,463,903人,下降16.87%,年平均增长率为-1.83%。其中,男性人口为15,952,468人,占总人口的50.09%;女性人口为15,897,620人,占总人口的49.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35。0-14岁的人口为3,286,466人,占总人口的10.32%;15-59岁的人口为21,167,932人,占总人口的66.4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95,690人,占总人口的23.22%,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972,868人,占总人口的15.6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897,694人,占总人口的65.6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952,394人,占总人口的34.39%。\n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3.35‰,死亡率为8.23‰,自然增长率为-4.48‰。黑龙江省人口呈现“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同时由于人口向外迁移,总人口从2014年起开始下降。\n\n民族\n在黑龙江省,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中很多人是清朝时山东、河北一带的移民后裔。官方认定了10个世居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其中,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省内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有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此外有若干民族乡等。\n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0,728,612人,占96.4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21,476人,占3.5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6,210,569人,下降16.8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53,334人,下降18.4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中,满族人口减少164,213人,下降21.9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2个百分点;朝鲜族人口减少57,683人,下降17.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1个百分点;蒙古族人口减少13,273人,下降10.5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2个百分点;回族人口减少26,285人,下降25.8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3个百分点;达斡尔族人口减少6,607人,下降16.4%,占总人口比例不变;锡伯族人口减少1,349人,下降17.73%,占总人口比例不变;赫哲族人口增加192人,增长5.31%,占总人口比例不变。\n\n经济\n工商业\n黑龙江省工业门类以重工业为主,是中国重要的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基地;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是主要的工业中心,大庆油田、哈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均居中国同行业前列。\n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以石油、煤炭、金、石墨最为重要。本省石油蕴藏丰富,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大庆油田系中国第一大油田。煤的分布很广,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煤矿全国有名。石墨主要分布在鸡西、鹤岗,储量分别居亚洲前两位。沙金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很多地方,黑河、呼玛等地很早就以产金著称。\n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交通运输发达,现已形成了以哈尔滨为龙头,辐射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窗口开展贸易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绥芬河为中国对俄罗斯第二大贸易口岸,贸易额千万/日。\n黑龙江省的大型企业主要有: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齐齐哈尔建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煤控股集团、哈药集团、东方集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n\n农林牧渔业\n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省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三左右,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调出基地,粮食产量、粮食商品量、劳均生产粮食量、农机化程度和大型农机保有量、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居中国首位。全省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黄豆为主。黑龙江省水稻栽培历史较短,但目前分布普遍,五常、响水等地大米全国闻名。本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黑龙江省也是中国大豆的重要产区,产量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以甜菜、亚麻、向日葵为主,甜菜和亚麻产量常居中国各省首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n黑龙江省山地森林茂密,是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木材蓄积量为中国各省之首,采伐量曾常年占中国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红松和落叶松是主要树种。小兴安岭中的��春市是著名的林业城市,有“林都”之称。1990年代以来各林区逐渐实行全面禁伐,改为封山育林,发展林下经济。\n黑龙江省畜牧业发达。西南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牧场宽广、饲料充足,是本省主要的农牧业基地。乳制品业发达,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内蒙古居第二位。\n黑龙江省内河湖多产鱼类,淡水鱼资源居中国首位。松花江鱼产量约占全省一半。大马哈鱼、鳇鱼、鲟鱼、“三花五罗”等著名鱼种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著名特产。兴凯湖盛产中国四大淡水湖鱼之一的翘嘴鲌(大白鱼)。深山密林多野生动植物,盛产灰鼠、香鼠、貂、水獭等珍贵毛皮兽以及人参、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和木耳、蘑菇、松子等山林特产。\n\n交通\n铁路\n黑龙江省是中国修建铁路最早的省份之一,历史可上溯至沙俄在1897年开始在中国东北修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连接海参崴、满洲里、大连的中东铁路,即今天的滨绥线、滨洲线和京哈线。哈尔滨铁路局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个铁路局,辖区覆盖黑龙江省全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齐齐哈尔设有铁路货车和铁路起重机制造厂(哈尔滨车辆制造厂)。\n\n普速线\n黑龙江省之国铁营业里程达5654.9千米,为中国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铁路干线和支线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城市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贯穿全省所有地市,一直延伸到大、小兴安岭林区和三江平原腹地,形成全省铁路布局骨架。同时,通过国际、国内干线外接俄罗斯、朝鲜、蒙古,内联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并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接。全省主要铁路线有京哈线、滨洲线、滨绥线、滨北线、绥佳线、牡佳线、牡图线、平齐线、通让线、齐北线、林密线、佳富线、福前线等。其中滨洲线、滨绥线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哈线、平齐线、通让线、牡图线等则与相邻省区联通,接入全国铁路网。\n\n高速线\n哈大客运专线: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设计运营时速为350千米/时,于2007年8月23日开工,并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通车。该线贯穿东北三省,连通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和东北最大港口大连,是世界首条运行于-40℃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哈尔滨西站至沈阳北站段同时为京哈客运专线的一部分。\n哈齐高速铁路: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预留300千米/时提速条件),于2009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8月17日通车。该线连通黑龙江省内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座重要工业城市,是黑龙江省第一条省内城际间客运专线,也是中国目前运营中的高铁线路位置最北的一条。\n哈牡客运专线: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连接哈尔滨市与牡丹江市,正线长度293.2公里。该线于2014年12月15日开工,2018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并与改建后的滨绥线牡绥段相连接。\n哈佳铁路:设计运营时速200千米/时,连接哈尔滨市与佳木斯市,线路全长343公里,于2014年6月30日开工建设,已于2018年9月30日正式通车。\n牡佳客运专线: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连通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5个地级市,全长374.92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370.890公里。该线于2016年11月8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6日建成通车。\n哈伊高速铁路: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连接哈尔滨市、绥化市和伊春市,线路全长300公里。全线分两段建设,哈尔滨-铁力段于2022年9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铁力-伊春段已于2021年5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10月建成通车。\n已通车的哈大客专、哈齐客专、哈牡客专、哈佳快铁、牡佳客专,以及在建的哈伊客专等高等级线路,共同构成黑龙江省“十字加环线”的高速铁路网络,覆盖全省大部分地级以上行政区域和人口稠密地区。\n\n公路\n黑龙江省公路总里程为162,464公里(截至2014年)。全省现有国家高速9条,国道8条,省道35条(其中地方高速路6条),县道220条,乡道4408条,村道13796条,专用公路6012条。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300公里,居东北三省之首。全省13个地市级行政区均和省城哈尔滨有国家高速公路连接。\n\n途径黑龙江省的国家高速公路有:\n\n北京-哈尔滨( 京哈高速)\n绥芬河-满洲里( 绥满高速)\n鹤岗-大连( 鹤大高速)\n大庆-广州( 大广高速)\n哈尔滨四环路( 哈尔滨绕城高速)\n哈尔滨-同江( 哈同高速)\n建三江-黑瞎子岛( 建黑高速)\n鹤岗-哈尔滨( 鹤哈高速)\n吉林-黑��( 吉黑高速)\n此外还有黑龙江省属高速公路建虎高速、鸡虎高速、前嫩高速、绥北高速、北富高速、密兴高速、嫩泰高速、依七高速)等,成为各区域间的交通干线。全省各市、县、乡均有公路相连。\n\n水运\n黑龙江省内河通航里程达5528千米,现有直营客运航线9条,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骨干,哈尔滨港、佳木斯港为枢纽的水运网贯穿全境。主要航线有:\n\n松花江航线:是黑龙江省水运主干线,每年5-11月通航。\n黑龙江航线:是中国最北部的内河航线,在同江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松花江、乌苏里江航线相接,冬季封航。\n乌苏里江航线:是中国最东部的内河航线,也是中俄界河航线,冬季封冻。\n嫩江航线:以运输煤炭、木材、粮食等货物为主,沿线经嫩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港口。\n海运部份,自2007年起,黑龙江国内贸易货物可通过绥芬河出境,经俄罗斯的海参崴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纳霍德卡港中转,再运至上海、宁波、黄埔。\n\n航空\n省内有两座国际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牡丹江海浪国际机场,三座国内机场: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萨尔图机场和佳木斯东郊机场,航线通往全国重要城市和境外城市。支线机场数量居国内前列,覆盖鸡西、伊春、加格达奇、漠河、建三江、大庆等地;绥芬河市有中国首个民营机场。据2016年统计,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东北三省之首。\n\n文化\n参见:黑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n全省共有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n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齐齐哈尔(2014年)\n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宁安(1996年)、阿城(1996年)、依兰(1996年)、呼兰(1996年)\n\n饮食\n饮食以东北菜为主,当地特色有鸡西冷面、哈尔滨红肠、克东腐乳、得莫利炖活鱼、镜泊湖全鱼宴、同江赫哲族生鱼片、大庆坑烤等。\n\n人物\n宗教\n黑龙江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宗教(含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伊斯兰教。其中,由于历史原因,黑龙江省的东正教与俄罗斯东正教息息相关。黑龙江省有一些著名的宗教建筑:\n\n道教\n齐齐哈尔关帝庙\n绥化慈云宫\n尚志太和宫\n铁力太圣宫\n双城无量观\n阿城海云观\n齐齐哈尔市万善宫\n\n佛教\n齐齐哈尔大乘寺\n牡丹江圆通讲寺\n佳木斯水源山佛光寺\n哈尔滨极乐寺\n\n亚伯拉罕诸教\n东正教\n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已拆毁,于2007年在香坊区成高子镇伏尔加庄园重建)\n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n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n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n\n天主教\n哈尔滨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n哈尔滨士课街教堂\n齐齐哈尔圣弥勒尔教堂\n牡丹江天主教堂\n\n新教\n哈尔滨大直街德国路德会教堂\n哈尔滨哈利路亚教堂\n齐齐哈尔以马内利教堂\n佳木斯光复路教堂\n牡丹江基督教堂\n\n伊斯兰教\n哈尔滨道外清真寺\n卜奎清真寺\n牡丹江清真寺\n佳木斯清真寺\n依兰清真寺\n\n旅游\n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n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哈尔滨市)\n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黑河市)\n\n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n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哈尔滨市)\n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市)\n黑龙江电视塔龙塔旅游区(哈尔滨市)\n森工平山旅游区(哈尔滨市)\n哈尔滨金源文化旅游区(哈尔滨市)\n二龙山旅游风景区(哈尔滨市)\n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哈尔滨市)\n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市)\n齐齐哈尔明月岛风景区(齐齐哈尔市)\n齐齐哈尔龙沙公园(齐齐哈尔市)\n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牡丹江市)\n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江市)\n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市)\n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伊春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伊春市)\n\n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n镜泊湖\n五大连池\n\n其他\n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市)\n中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市)\n\n教育\n截至2016年末,黑龙江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7所,普通高校82所,成人高校2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7所,普通高中372所,普通初中1451所,普通小学1979所,幼儿园5720个。\n\n高等教育\n黑龙江省有1所985工程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和3所211工程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n\n政治\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207", "title": "洛杉矶湖人", "text": "洛杉矶湖人(英语:Los Angeles Lakers,缩写:LAL)是一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的职业篮球队,隶属于NBA西区太平洋组,主场为加密货币网体育馆。球队前身为“明尼阿波利斯湖人”(Minneapolis Lakers)。至今共夺得17次总冠军,仅次于波士顿凯尔特人,位列NBA第二。\n\n历史\nNBL时代与NBA早期(1946–1979)\n底特律宝石(Detroit Gems)是一支成立于1946年的国家篮球联盟(NBL)球队,在1947年解散。球队解散的这一年,Ben Berger和Morris Chalfen以15000美元向球队老板买下该队的经营权,并将球队主场迁至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而明尼苏达被称作“万湖之州”,所以将队名命名为明尼阿波利斯湖人(Minneapolis Lakers),隶属于国家篮球联盟(NBL),而此队即为洛杉矶湖人(LAL)的前身。\n由于宝石队是前一赛季中成绩最差的球队,因此继承的湖人队获得第一名选秀权。球队成功地选入优秀的中锋乔治·麦肯(George Mikan),为之后1950年代的第一代湖人王朝奠下基础。约翰·库达尔担任了球队的首任总教练,在乔治·麦肯、约翰·库达尔和一名前明尼苏达大学篮球队球员的带领下,湖人队顺利地在首个赛季就赢得1948年NBL总冠军。\n1948年,湖人队从国家篮球联盟转到美国篮球协会(BAA),经由乔治·麦肯的带领,在六年内赢得了五次联盟总冠军,包含了1949年BAA总冠军和四次NBA总冠军。\n1949年,美国篮球协会(BAA)与国家篮球联盟(NBL)合并为现今的美国国家篮球协会(NBA)。\n1950年代中后期,在乔治·麦肯退休后,球队陷入低潮,战绩下滑,经营日渐惨淡。乔治·麦肯在现今被誉为NBA史上的第一位超级球星。\n1960年,球队迁至洛杉矶,虽然搬离了万湖之州,但仍保留了湖人之名,队名更名为现今的洛杉矶湖人(Los Angeles Lakers)。\n\n张伯伦时代(1968–1973)\n1968年7月9日,洛杉矶湖人以达拉尔·伊姆霍夫、阿奇·克拉克和杰里·钱伯斯从费城76人队换来威尔特·张伯伦。张伯伦在第一个赛季创造球队纪录,每场比赛21.1个篮板。杰瑞·威斯特,艾尔金·贝勒,张伯伦平均每场比赛可得20分,洛杉矶湖人赢得分区首位。湖人和波士顿塞尔提克队于总决赛再次相遇,洛杉矶有主场优势。第一场比赛杰瑞·威斯特获得53分,洛杉矶湖人获胜,并曾以3-2领先。波士顿塞尔提克队在第七场比赛获胜,赢得他们第11次NBA总冠军。杰瑞·威斯特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落败球队获得总决赛MVP。在1970年,杰瑞·威斯特赢得第一个得分王头衔(31.2分),洛杉矶湖人回到总决赛,他们没面对波士顿塞尔提克,而是纽约尼克斯。下个赛季,洛杉矶湖人在西部分区系列被密尔沃基公鹿队击败。\n1971-72赛季,洛杉矶湖人有一些变化。老板杰克·肯特库克聘雇比尔·沙曼为主教练,艾尔金·贝勒意识到他的腿不够健康后,在本赛季初宣布退役。沙曼增加球队的纪律,提升投篮训练。洛杉矶湖人赢得33连胜,也是美国职业体育的纪录保持人。那个赛季,湖人赢69场比赛,纪录保持24年之久,直到芝加哥公牛队(1995-96)赢得72场比赛之后。张伯伦场均14.8分,但是篮板19.2个。杰瑞·威斯特每场比赛9.7次助攻领先全联盟,场均超过25分,被评为1972年NBA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洛杉矶湖人全年只有一次未能得分超过100分,在赛季结束后,比尔·沙曼被评为年度最佳教练。洛杉矶湖人决赛对纽约尼克斯,并以4-1击败该队。张伯伦赢得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奖。张伯伦帮洛杉矶湖人队拿到第一个冠军。\n1972-73年赛季,湖人队赢得60场比赛,取得太平洋区冠军。这是张伯伦生涯最后一个赛季,再次获得篮板王,投篮命中率为72.7%。洛杉矶湖人在半决赛第七场击败了芝加哥公牛队。洛杉矶湖人于1973年NBA总决赛以1-4不敌纽约尼克斯。\n\n魔术师时代(1979–1991)\n在1979年NBA选秀大会上,湖人以状元签选走控球后卫魔术强森,与“天勾”卡里姆·阿布都·贾霸和詹姆斯·沃西、拜伦·斯科特等队友,建立了湖人队80年代的showtime王朝。当时,魔术强森第一年就成功为湖人拿下总冠军且成为最年轻的NBA总决赛最有价值球员,之后也继续带领紫金军团8度叩关总冠军赛,5度成为NBA总冠军,与大鸟伯德号称“黑白双煞”。\n\n科比·布莱恩与侠客·欧尼尔时期(1996–2004)\n在1995至1996NBA休赛期,侠客·欧尼尔离开奥兰多魔术,与湖人签下一张7年1.2亿美元的合约,正式加盟湖人。欧尼尔在1996-1997NBA赛季因受伤影响了表现,表现一般。\n在1997-98NBA赛季,两个1996年选秀会夏洛特黄蜂以第十三顺位选进了科比·布莱恩,随后被交易到洛杉矶湖人,开启了黑曼巴科比·���莱恩的生涯序章。\n重要球员德瑞克·费雪和罗伯特·欧瑞来到湖人,增强了球队的进攻力量。在这个NBA赛季,湖人取得61场胜利,但是湖人在西部决赛被犹他爵士直落4横扫出局。\n1998-99年球季,湖人得到前公牛球员有著美誉“篮板王”的丹尼斯·罗德曼加盟,球队亦取得31胜19负的成绩(该球季因封馆而减少至50场),进入季后赛。科比正式成为球队先发后卫并打满整季50场比赛(当年因劳资纠纷而将常规赛缩减至50场),共取得了场均19.9分、5.3个篮板、3.8次助攻和1.4个抄截的成绩,首次入选NBA年度第三队。尽管在西岸第一轮以3:1击败休士顿火箭,但第二轮却遭圣安东尼奥马刺直落4横扫。\n\n三连霸(1999–2002)\n1999-2000年球季,湖人得到前公牛教练菲尔·杰克逊加盟,迅速令球队表现回勇,以67胜15负的成绩成为西岸第一,并闯入季后赛。该年亦是欧尼尔生涯最佳的表现,取得29.7分、13.6篮板。该季季后赛,洛杉矶湖人先后击败沙加缅度国王、凤凰城太阳及波特兰拓荒者,取得西岸冠军。其中对上拓荒者,一共激战7场,并且在第7场最后一节以落后15分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成为NBA季后赛史上经典的一役。最后在总冠军赛中,以4:2击败了印第安那溜马,取得自1988年以后的第一个总冠军。欧尼尔也取得生涯首座总冠军赛MVP。\n2000-01年赛季,湖人招揽前公牛王朝重要成员之一的霍雷斯·格兰特,湖人的三角进攻更显威力。这年的科比和欧尼尔不论是进攻或防守的数据在联盟内都名列前茅,而湖人以西部最佳成绩进入季后赛。湖人于总决赛对上艾伦·艾佛森带领的东部冠军费城76人,湖人先输掉第1战,接著拉出一波4连胜而得以卫冕成功。\n2001-02年赛季,科比和欧尼尔把湖人再一次的带进NBA季后赛。湖人先是击退波特兰拓荒者和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然后再以4:3击退强敌沙加缅度国王。在总决赛中,湖人以直落4横扫纽泽西篮网,成功完成三连霸,欧尼尔连续三年取后总冠军赛MVP。\n\nOK连线解体(2002-2004)\n2002-03年球季,欧尼尔因拒绝在夏季进行其治疗脚趾的手术,以致该季只能上阵67场比赛,湖人只取得50胜32负的成绩,尽管其队友科比·布莱恩特取得当时职业生涯最佳、平均每场30分的成绩,但亦难以逃出西岸第二轮被马刺队击败的厄运。球队后来以霍里为代罪羔羊,以保存欧尼尔的面子,但亦加深了他与科比之间的不和。\n2003-04年球季,湖人得到卡尔·马龙及加里·佩顿的加盟,组成号称全联盟最强的梦幻阵容,再次杀入总决赛。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在总冠军赛上马龙的受伤和柯比的糟糕表现使欧尼尔功亏一篑,湖人因此以1:4不敌底特律活塞。湖人的黄金阵容亦于赛后宣告崩解。同年,欧尼尔由于与球会高层的续约问题谈不拢,加上球队不再与杰克逊教练续约、与科比的不和白热化等等问题,最后被球会交易至迈阿密热火,换来拉玛尔·奥多姆、布莱恩·格兰特及卡龙·巴特勒。湖人队的“OK连线”正式结束。\n\n科比·布莱恩时期(2004–2016)\n重返冠军行列(2007–2011)\n2007-08赛季,湖人重新获得德里克·费舍尔。1月中,安德鲁·拜纳姆因伤赛季报销,此前为联盟投篮命中率王,当时球队战绩为25胜11败。2月初,湖人透过交易获得来自曼非斯灰熊的保罗·加索尔,也为夺冠打下了基石。\n最终湖人以例行赛57胜25败获得西区第一种子。柯比·布莱恩得到职业生涯中第一个NBA最有价值球员奖,成为2000年侠客·欧尼尔后湖人第一人。季后赛中,湖人先后以4比0、4比2、4比1击败丹佛金块、犹他爵士和卫冕军圣安东尼奥马刺,自2004年后再次闯进总决赛。可惜最终以2比4不敌波士顿塞尔提克。\n2008-09赛季,湖人以例行赛65胜17败取得西区第一、全联盟第二的战绩,挺进季后赛。湖人以五场、七场和六场打败犹他爵士、休士顿火箭和丹佛金块,赢得西区总冠军。总决赛以4比1击败奥兰多魔术。柯比·布莱恩获得生涯首座FMVP。\n\n湖人签下世界和平先生填补崔佛·亚瑞查的先发空缺。2009-10赛季,湖人在例行赛连庄西区第一,完成西部冠军3连霸。\n2010年1月13日,以100比95打败达拉斯独行侠,湖人成为NBA历史第一支球队达到3,000胜。湖人在季后赛打败奥克拉荷马城雷霆、犹他爵士和凤凰城太阳。总决赛对上第12次的对手波士顿塞尔提克,在塞尔特人主场取得天王山之战下仍成功获得队史第16座以及迁至洛杉矶后的第11座NBA冠军。科比·布莱恩第七战的表现为24投6中。\n2010-11赛季,菲尔·杰克逊重新回到湖人。连4年称霸太平洋组,以西区例行赛��2种子晋级季后赛。第一轮击败纽奥良鹈鹕。但挑战三连霸的旅程遭达拉斯独行侠以直落4横扫。球季结束后,禅师杰克森告别紫金军团。\n\n后禅师时代(2011–2016)\n2011年5月25日,禅师退休后,聘请前任克里夫兰骑士总教练迈克·布朗为新任总教练。缩水2011–12赛季开始前,拉马尔·奥多姆请求被交易,湖人将他交易至达拉斯独行侠。2012年3月15日,湖人把德里克·费舍尔与一支首轮签交易至休斯敦火箭,换回乔丹·希尔。以41胜25败,西区第三种子打进2012年NBA季后赛,首轮打满7场才打败丹佛掘金,但在第二轮以1比4不敌俄克拉何马城雷霆。\n2012年7月4日,菲尼克斯太阳球员史蒂夫·拿许同意先签后交易作法,将他送至湖人,太阳得到2013年和2015年首轮签、2013年和2014年第二轮签,和现金300万美元。7月11日,交易暂停解除日的第一天,该笔交易完成。8月10日,湖人透过四方交易,交易掉安德鲁·拜纳姆并获得迪韦特·侯活。11月9日,迈克·布朗因2012–13赛季以1胜4败开局而遭到开除。助理教练伯尼·比克斯达夫顶替担任临时总教练,期间战绩为5胜5败。11月12日,湖人聘请迈克·德安东尼为新任总教练。2013年2月18日,湖人拥有者死于癌症,享寿80岁。球场上,德安东尼于剩余场次执教成绩为40胜32败,以45胜37败结束赛季,为自2007年后最糟的战绩。4月11日,正规赛最后一场打败火箭,以西区第七名挺进季后赛。伤病困扰湖人整个赛季,尤其是科比·布莱恩因阿基里斯腱断裂只打了78场。2013年NBA季后赛首轮便被马刺横扫出局。但是,科比·布莱恩还是在3月30日对上国王时,超越威尔特·张伯伦成为NBA总得分榜第四名。\n12月8日,为科比·布莱恩因跟腱断裂后复出的第一场出赛。12月17日,科比膝盖受伤,剩余场次皆未上场过。2014年3月25日,对上尼克时,湖人第三节攻下51分,为队史单节得分纪录。湖人至2005年来,第一次错过季后赛,但仅是过去20年来第二次、队史第六次。4月30日,例行赛战绩为27胜55败,德安东尼辞职总教练。\n7月25日,湖人宣布前湖人球员拜伦·斯科特为新任总教练。斯科特总计为此职位面试了三次。7月28日,斯科特签下一份多年合约。\n2014–15赛季第一场比赛,2014年NBA选秀第7顺位朱利叶斯·兰德尔因小腿受伤赛季报销。科比·布莱恩打了35场,便因肩膀受伤而结束赛季。尼克·杨因膝盖受伤赛季报销,此时球队战绩为14胜41败。正规赛剩余27场比赛,斯科特给予2014年NBA选秀第46顺位乔丹·克拉克森更多上场时间。乔丹·克拉克森的菜鸟年成绩为11.9分、3.2篮板、3.5助攻和投篮命中率44.8%。湖人以例行赛21胜61败结束赛季,为联盟倒数第四以及队史最差战绩。\n2015–16赛季,湖人在2015年NBA选秀取得第二顺位,选择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德安杰洛·罗苏。\n11月30日,科比·布莱恩特宣布赛季结束后高挂球鞋。他的最后一个赛季出赛66场,平均17.6分,3.7篮板,2.8次助攻,湖人以例行赛17胜65败战绩,连续三年错过季后赛,并为队史最差战绩。\n\n后科比·布莱恩时期(2016–2018)\n2016–2018:重建期\n2016年4月24日,宣布不启动史考特接下来数年合约的球队选择。4月29日,宣布由前湖人球员卢克·沃尔顿接任总教练。湖人在2016年NBA选秀取得第二顺位,选择来自杜克大学的班顿·恩格林。\n2017年2月21日,新任老板珍妮・巴斯宣布解除总经理米奇库普切克和兄长吉姆・巴斯的篮球运营总裁职务,改由前湖人球员魔术强森继任。3月7日,以五年的合约,聘请罗伯・波伦卡出任总经理一职。湖人在2017年NBA选秀再次取得第二顺位,选择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朗佐·鲍尔。同时,透过交易德安杰洛·拉塞尔和季莫费·莫兹戈夫到布鲁克林篮网,获得第27顺位来自犹他大学的凯尔·库兹马以及布鲁克·罗裴斯。\n\n勒布朗·詹姆斯时期(2018–至今)\n2018-2019赛季:詹姆斯加盟\n2018年7月9日,湖人以4年1.54亿美元和勒布朗·詹姆斯签下合约。\n2019年4月9日,魔术强森宣布辞去篮球运营总裁职务。4月11日,湖人连续六季未晋级季后赛,选择和卢克·华顿分道扬镳。5月13日,宣布法兰克·沃格尔担任球队新主帅。湖人在2019年NBA选秀取得第四顺位。\n\nLA双星连线\n2019-2020赛季:安东尼·戴维斯加盟,获得第17座总冠军\n2019年6月16日,湖人将朗佐·鲍尔、班顿·恩格林、乔许·哈特和三个首轮选秀权交易到纽奥良鹈鹕,换来安东尼·戴维斯,并打造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和安东尼·戴维斯(Anthony Davis)的LA连线时代。\n2020年1月26日,已退役的科比·布莱恩特搭乘私人直升机从橘郡飞往洛杉矶参加比赛的途中,和他的二女儿吉安娜、大学棒球教练约翰·阿尔托贝利等共九人,于卡拉巴萨斯郊外山坡坠机遇难而逝世,享年41岁。联盟和球队举办了一系列致敬与纪念活动,包括将全明星赛最有价值球员奖更名。\n3月7日,詹姆斯狂飙37分8篮板7助攻3抄截,成为史上第3位总得分超过34000分球员,仅次于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的38387分和卡尔·马龙的36928分。搭配安东尼·戴维斯的30分9篮板2阻攻,湖人在主场以113比103击败联盟龙头密尔瓦基公鹿。这一胜到手也让湖人正式锁定季后赛席次,这是紫金军团自2012-13年以来,睽违7年再度拿到季后赛门票。\n第一轮碰上与孟菲斯灰熊加赛胜出并由达米安·里拉德带领的波特兰拓荒者,詹姆斯和戴维斯的双人组带领紫金军团系列赛4比1顺利晋级。\n9月13日,詹姆斯缴出29分、11篮板与7次助攻,以119比96,系列赛4比1轻取火箭进军西区决赛。\n此外,这也是湖人睽违10年之后,再度重返西区决赛,前次是2010年时在科比·布莱恩特带领下达成此里程碑,球队当时击败宿敌塞尔提克完成2连霸。\n西区冠军赛第5战,詹姆斯狂轰38分16篮板10助攻,完成生涯季后赛第27次大三元,包括第四节独拿16分,带领湖人以117比107拿下胜利,西区冠军赛4胜1败淘汰金块,继2009-10年后再度重返总冠军赛。\n10月12日,在总冠军赛第6战击败了由吉米·巴特勒带领的迈阿密热火,以4-2成功夺冠,队史第17度登上总冠军王座,追平波士顿塞尔提克,并列NBA最多冠军球队。\n\n2020-2021赛季:不断侵蚀的伤病,卫冕失利\n2021年2月15日,安东尼·戴维斯在与金块的比赛中提前退场。3月21日,老鹰与湖人之战中,勒布朗·詹姆斯与对手前锋所罗门·希尔抢球时,不慎遭压伤右脚踝,最终提前离场且未能回归。赛后湖人宣布,詹姆斯伤势为高位右踝关节扭伤。3月28日,中锋安德烈·德拉蒙德和洛杉矶湖人签约。4月23日,对阵独行侠的比赛中,安东尼·戴维斯在缺席了67天30场赛事后,回归比赛。比赛中,戴维斯出场16分钟,共得4分,4篮板,1助攻,1盖帽和1抢断。5月1日,詹姆斯提早回归,但主场仍不敌国王队。在其后5月3日的比赛中,他因脚踝酸痛提早下场,仍须接受医疗观察。\n5月19日,NBA附加赛由第八名的金州勇士对上第七名的洛杉矶湖人,勒布朗·詹姆斯拿下大三元,关键时刻投进致胜三分球,领军在下半场逆转,以103比100胜出,湖人以第七种子之姿挺进季后赛。在季后赛首轮碰上西区第二种子的凤凰城太阳队,首战失利后连下两城取得2-1领先,但是在第四战安东尼˙戴维斯受伤后连续三场输球,遭到淘汰。\n\n三巨头时期\n2021-2022赛季:威少降临,无缘季后赛\n在2021的休赛季,洛杉矶湖人和华盛顿巫师达成一笔大交易,湖人用库兹马、哈雷尔及波普,以及2021第1轮22顺位选秀签为筹码,换取巫师的威斯布鲁克、2024第2轮签和2028第2轮选秀签。\n2022年4月6日,湖人以110:121惨败给太阳,加上马刺早前拿下金块,紫金军确定无缘附加赛,本季以失败告终,马刺则力保西区第10成功获取门票。此战詹姆斯因脚踝伤势仍缺席,仅靠安东尼戴维斯带伤苦撑,威斯布鲁克则发挥不佳,最后仍大输主将全出阵的太阳,至此湖人确定无缘季后赛,赛前被外界相当看好的湖人三巨头也将以极度失败的赛季作结。\n湖人例行赛最终成绩为33胜49负。2022年4月12日,宣布炒掉法兰克·沃格尔,6月3日,以四年合约聘请密尔瓦基公鹿防守助教达尔文·哈姆接掌兵符,并于6月23日以第二轮第35顺位选择马克斯·克里斯蒂。7月1日,湖人签下达米安·琼斯、胡安·托斯坎诺-安德森、小特洛伊·布朗及卢尼·沃克四世。\n\n2022-2023赛季:罗素回归,老七传奇,重返西决\n2023年2月12日,湖人109-103击败勇士。德安吉洛·拉塞尔迎来回归首秀,出战35分钟,投篮12中6,三分球3中1,罚球3中2,贡献15分5篮板6助攻。正负值为12,与八村垒并列全埸最高。\n2023年2月16日,湖人120-102轻取鹈鹕。德安吉洛·拉塞尔迎来回归湖人后的主场首秀,拿下21分2篮板7助攻1抢断。\n2023年4月10日,湖人128-117轻取爵士,在成功放走发挥不佳的罗素·卫斯特布鲁克后,从季初的西区垫底,到正式取得西区附加赛资格,将与明尼苏达灰狼在西区附加赛交手。并签下特里斯坦·汤普森及沙克·哈里森。\n西区附加赛,湖人主场延长赛108-102险胜灰狼,率先取得西区第七种子,正式重返季后赛,西区第一轮将与第二种子曼斐斯灰熊交手,最终系列赛4:2晋级次轮,成为自2003年NBA首轮改为七场四胜制后第二支第七种子击败第二种子的球队,将碰上卫冕军金州勇士,最终系列赛4:2晋级西区冠军赛,对手为第一种子丹佛金块,最终系列赛0:4遭到横扫结束球季。\n\n2023-2024赛季:强化阵容,夺首届NBA季中锦标赛\n在2023休赛期,湖人成功续约保留队中骨杆球员,而且成功罗致普林斯、伍德、瑞迪许等实力球员増加阵容深度,致此再度冲击总冠军。\n\n在2023年NBA季中锦标赛,在西区小组赛A组以四战全胜,晋级淘汰赛;在西区淘汰赛中,先后战胜凤凰城太阳、纽奥良鹈鹕,强势晋级冠军赛;在冠军赛以123-109战胜印第安纳溜马,最终获得首届NBA季中锦标赛总冠军,MVP由雷霸龙·詹姆士夺得。\n\n湖人例行赛最终成绩为47胜35负,排名为西区第八,进入附加赛;在西区附加赛中,以110-106险胜纽奥良鹈鹕,连续二年以西区第七种子,晋级季后赛;季后赛首轮以1:4不敌西区第二种子丹佛金块,无缘次轮;但对湖人来说,这次系列赛是他们在季后赛七场四胜赛制系列赛第十次面对0比3绝对劣势,此前9次他们在第四战也输掉,这次终于扳回一场。\n\n2024-2025赛季:上演父子同台,赛季中大交易。\n在2024年NBA选秀中,在第1轮第17顺位选进大龄射手道尔顿·克内克特,再以第2轮55顺位选进勒布朗·詹姆斯的大儿子布朗尼·詹姆斯上演父子同台的戏码。\n湖人在常规赛交易截止日前发生大交易,在与独行侠和犹他爵士的三方交易中,送出安东尼·戴维斯,马克斯·克里斯蒂,席菲诺和2029年首轮签,得到卢卡·东契奇,克勒贝尔和马基夫·莫里斯。在这次交易后湖人实力得到强化。\n\n篮球名人堂\n33 卡里姆·阿卜杜勒·贾巴尔\n22 埃尔金·贝勒\n13 威尔特·张伯伦\n25 盖尔·古德里奇\n12 弗拉德·迪瓦茨\n42 科尼·霍金斯\n32 埃尔文·约翰逊\n34 克莱德·洛夫莱特\n22 史雷特·马丁\n11 鲍勃·麦卡杜\n99 乔治·迈肯\n19 温·麦克森\n17 吉姆·波拉德\n42 詹姆斯·沃西\n34 侠客·欧尼尔\n44 杰里·韦斯特\n8 柯比·布莱恩\n24 柯比·布莱恩\n10 史蒂夫·纳什\n16 保罗·盖索\n21 迈克尔·库珀\n教练 约翰·库达尔\n教练 比尔·夏曼\n教练 帕特·莱利\n教练 菲尔·杰克逊\n教练 泰克斯·温特\n教练 鲁迪·汤姆贾诺维奇\n\n退休球衣号码\nNBA于2022年8月11日为所有球队退休了比尔·拉塞尔的6号球衣。\n荣誉的明尼阿波利斯湖人队:在退休球衣旁边,湖人队还挂有一块绣有在明尼阿波利斯的辉煌时期时的六位名人堂球员姓名及号码的锦旗,包括如下球员:\n\n总教练\n约翰·库达尔 -- 第一位主教练,1948-58年及1959年间执教;带领球队获得1949年BAA(NBA前身之一)总冠军; 1950年和1952-54年的NBA总冠军;1951和1959年西部联盟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423胜302负,季后赛60胜35负。\n弗雷德·斯卡斯 -- 1960-67年间执教;1962、63、65、66年西部联盟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315胜245负,季后赛33胜38负。\n巴奇·范布雷德·考尔夫 -- 1967-69年间执教;1969年西部联盟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107胜57负,季后赛21胜12负。\n乔·穆兰尼 -- 1969-71年间执教;1971年太平洋赛区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94胜70负,季后赛16胜14负。\n比尔·沙尔曼 -- 1971-76年间执教;1972年NBA总冠军、1973年西部联盟冠军及1974年太平洋赛区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246胜164负,季后赛22胜15负。\n保罗·韦斯特海德 -- 1979-81年间执教;1980年NBA总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111胜50负,季后赛13胜6负。\n帕特·莱利 -- 1981-90年间执教;1982、1985、1987、1988年NBA总冠军;1983、84、89年西部联盟冠军;1986 及1990年太平洋赛区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613胜194负,季后赛102胜47负。\n麦克·邓利维 -- 1990-92年间执教;执教记录:常规赛101胜63负,1991年西部联盟冠军;季后赛13胜10负。\n兰迪·鲍福德 -- 1992-94年间执教;执教记录:常规赛66胜80负,季后赛2胜3负。\n德尔·哈里斯 -- 1994–99年间执教;1998年太平洋联盟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224胜116负,季后赛17-19负。\n鲁迪·汤姆贾诺维奇 -- 2004-05年间执教;执教记录:24胜19负。\n菲尔·杰克逊 -- 1999-2004年以及2005年至2011年;2000、01、02、09、10年NBA总冠军和2004、2008年西部联盟冠军;执教记录:常规赛496胜242负,季后赛98胜50负。\n迈克·布朗 -- 2012年执教记录:常规赛42胜29负,季后赛5胜7负。\n迈克·德安东尼 -- 2012年-2014年执教记录:常规赛67胜87负,季后赛0胜4负。\n拜伦·斯科特 -- 2014年-2016年:执教记录:常规赛37胜126负\n卢克·沃顿 -- 2016年-2019年:常规赛98胜148负\n法兰克·沃格尔 -- 2019年-2022年:常规赛127胜98负,季后赛18胜9负,2020���NBA总冠军\n达尔文·哈姆 -- 2022年-2024年:常规赛90胜74负,季后赛9胜12负\nJ·J·雷迪克 -- 2024年-至今:常规赛40胜22负,季后赛0胜0负\n\n现役球员\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doc_id": "3208", "title": "南加州大学", "text": "南加州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缩写:USC或SC),简称南加大,也译作南加利福尼亚大学,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市中心,由罗伯特·M·维德尼于1880年创立,是加州最古老的私立研究型大学。在2019-2020学年,有20,500名学生报读了四年制的大学课程,有28,000名研究生和职业教育学生参加了包括商务、法律、电影、工程、职业治疗、药学和医学在内的多种课程。南加大是洛杉矶市最大的私营雇主,为洛杉矶和加利福尼亚州带来了8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n南加大是ARPANET上最早的节点之一,也是域名系统的诞生地。DNA计算、动态规划、图像压缩、VoIP和防病毒软件等技术也诞生于此。\n南加大拥有被评为全美国排名第一的电影学院、全美国排名第一的老龄学院、全美国排名第三的公共政策学院、全美国排名的第十的工程学院。南加大于2000年凭其广泛的社区服务计划获时代杂志及普林斯顿评论选为年度风云大学。南加州大学是美国大学协会(AAU)成员、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成员,被卡内基基金会归类为“特高研究型大学”。\n南加大共有10名诺贝尔奖得主。南加大也是少数同时拥有两座由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资金设立的工程研究中心(ERC)——专门研究网路及多媒体的综合多媒体系统中心(IMSC)以及微电子生物系统中心(BMES)。此外,南加大被美国国土安全部选为第一所国土安全卓越中心。\n学校在全球拥有庞大的校友网络——特洛伊家族(英语:Trojan Family),当中不乏政治、商业、科技、艺术等领域的著名人士,学校每年获得校友捐赠名列全美前茅。此外学校留学生众多,超过10%的学生来自110多个国家。南加大是一所电影明星和体育明星辈出的学校,由于距离好莱坞十分近,因此拥有顶尖的电影艺术学院。此外,截止2021年南加大的校友和学生已累计获得326枚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153枚金牌),位列全美大学之首。\n南加大最近的筹款活动中,为学校筹得29亿美元,是美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所筹得的第二高总筹款额。这使南加大及其合作伙伴可在短期内完成兴建27幢新大楼,为学生提供超过75万平方米的活动、科学研究、教学及医疗空间。\n\n校区\nUSC南加大成立于1880年,是一所卫理宗大学,校地由三位富有的洛杉矶居民捐赠,大学开设时,共招收了53位学生和10位教职人员。首届毕业生有3人—两男一女,数十年后,USC南加大不再带有宗教信仰,正式独立于卫理宗教堂。\n南加大在成立后就不断的开始成长,除了位于洛杉矶市区南方2英哩的主要校区(“大学公园校区”)之外,学校也于市区北方2英哩处设立了健康科学校区,在奥兰治县的欧文,设立了商学、药学、社工和教育学院;还有在维吉尼亚州阿灵顿县以及马丽娜德尔雷伊的资讯科学研究所,公共管理学院则位于卫星校区加利福尼亚州沙加缅度。\n在2005年,南加大于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成立了联邦关系办事处,在阿罕布拉市也有健康科学校区,包含健康促进与疾病预防研究所(IPR)并且专注于公共卫生方面。\nUSC南加大于2004年五月更拓展于国际,与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合作,首度开设USC校海外的EMBA课程。在2006年,马歇尔商学院在圣地牙哥设立卫星校区。2015年,南加大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成立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学文化创意产业学院。\nUSC的昵称是特洛伊人,其代表象征的特洛依铜像Tommy Trojan座落于校园中心。直到1912年前,USC学生(尤其是运动员)被称为卫理宗或是循道宗,两者皆未经过校方正式认可。\n在一次对上史丹佛大学的重要田径比赛中,南加大队伍一开始就惨败,根据前几场比赛的统计,南加大队伍根本不可能赢得这次比赛,但是队伍仍全力还击,赢得后半段大多数的胜利,仅漏了一些不重要的外围赛。经过这场龙争虎斗,《洛杉矶时报》体育记者Owen Bird形容南加大运动员“如特洛依人般的奋战”(\"fought on like Trojans,\"),而当时校长George Bovard正式批准了这个名称。\n\n大学公园校区\n大学公园校区位在南洛杉矶的West Adams区,约在洛杉矶市区南方2英里处。校园边界由北边与东北边的Jefferson Boulevard、东南边的Figueroa Street、南边的Exposition Boulevard以及西边的Vermont Avenue所组成。在1960年代,穿越校园的车辆会被取缔,大学公园校区位于洛杉矶地标的徒步范围内,像是圣殿剧院、斯台普斯中心和洛杉矶纪念体育场。对于制片者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校园场景,诸如不少影视中哈佛大学、柏克莱加州大学场景均在此拍摄。大份建筑为罗曼式风格,尽管有些建筑像是宿舍、工程学院、物理科学实验室是现代主义建筑(特别是校园北边两栋粗犷风格的宿舍),与校园内大多数的红砖建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美丽的校园景致亦与校园外的市区环境成了一种对比。\n南加大不断的改善对于两个校园周遭环境,并于2000年凭其广泛的社区服务计划获《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及普林斯顿评论选为年度风云大学(College of the Year)。约有半数的大学生自愿参加社区服务计画,服务范围从周边的环境延伸到整个洛杉矶。\n\n健康科学校区\n位于洛杉矶市中心的东北边,该校区包含药学院、医学院等医疗相关之学术机构。南加大的附设医院及癌症医院也位于该校区。\n\n学校组织\n南加大是私立大学,由监理会管理,由约50名投票所产生的理事与几名常务理事、荣誉理事和不投票的退休理事所组成的。监理会投票成员五年一任,每年改选五分之一的席次,只有不参选的理事可以投票。理事多半由是大型组织(包括国内和国际)的高级主管、杰出校友以及大学管理高层或三者结合组成。\n大学行政系统包含一位校长、监理事、数位负责不同部门的副校长、一位财务主管、资讯总监和体育指导员。现任校长为Carol Folt。\n文理科学学院、研究所、18个专业学校分别各由一位学院院长负责。\n南加大有时会授予荣誉退职头衔给先前的行政长官,目前有6位荣誉退职的行政长官。\n\n历任校长\nMarion M. Bovard,1880-1891\nJoseph P. Widney,1892-1895\nGeorge W. White,1895-1899\nGeorge F. Bovard,1903-1921\nRufus B. von KleinSmid,1921-1947\nFred D. Fagg, Jr.,1947-1957\nNorman Topping,1958-1970\nJohn R. Hubbard,1970-1980\nJames H. Zumberge,1980-1991\nSteven B. Sample,1991-2010\nC. L. Max Nikias,2010-2018\nCarol Folt,2019 至今\n\n学院\n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南加大的课程水准极受肯定,其中商学院、电影、传播、建筑、医学及理工学院等科系在美国大学中相当知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的排名上也从不缺席。尤其电影学院伴随著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发展,造就了不少电影界的奇才,最著名的校友是电影《星际大战》的导演乔治·卢卡斯和音效大师班·布特、《达文西密码》的导演朗霍华、《阿甘正传》的导演罗勃·辛密克斯、约翰·米辽士、《巧克力工厂》的导演大卫·L·沃尔普等。\n这些校友在功成名就后以资金赞助学校的发展,是校方丰沛的财源之一。\n全美第一的影视艺术学院也许是南加大中最出名的学院,授予学位给文学考论、编剧、电影制片和电影创作。2001年影剧学院新增了南加大互动多媒体部门,研究包括立体电影、超宽银幕电影、沉寖体验电影、互动电影、电玩、虚拟实境和行动多媒体等新媒体形态。学院长期由多位杰出校友的大力支持,其中包含知名校友乔治·卢卡斯、朗霍华、罗勃·辛密克斯、约翰·米辽士、班·布特和布莱恩·辛格。在2006年9月19日,南加大宣布乔治·卢卡斯捐赠了1亿7千5百万美元给南加大影视学院,这是南加大史上收到的最大单笔捐赠(也是第5笔超过1亿的捐赠)。\n2004年3月2日,由Max Nikias院长领导的南加大工程学院重新命名为Andrew and Erna Viterbi工程学院,用以纪念高通公司创办人Andrew Erna Viterbi夫妇,最近曾捐赠5200万美元给学校,这份礼物是有史以来工程学院改名最大的。\nViterbi工程学院不断的收到来自各方的捐赠,其中包含2004年来自矽谷的资本家Mark Stevens和Mary夫妇所成立的USC Stevens Institute;2002年以不动产企业家Daniel J. Epstein为名的Epstein工业工程学系。2005年美国能源公司首席执行长John Mork家族为名的Mork家族化学工程与材料科学系。同样在2005年,温瑞尔公司首席执行长Ken Klein成立了Klein大学部工程机构,而在发明指纹辨识系统的科进系统公司(Cogent Inc)创办人谢明(Ming Hsieh)则在2006年捐赠了3500万美元给南加大谢明电机系,这是史上单一科系所收赠的最庞大的金额。\n\n大学排名\n南加大在2020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列第61名,在2021年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70名,在2022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112名,在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53名。\n南加大在2021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调查中,名列全美最佳大学的整体排名第24名,以下为各学院在美国国内的排名:\n\nSol Price公共政策学院 - 第3名\n马歇尔商学院 - 第17名\n维特比工程学院 - 第10名\nRossier教育学院 - 第11名\n南加州大学古尔德法学院 - 第18名\n根据2020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南加大为全美第32名最佳大学并在世界最佳大学排名第61名,其中南加大工程排名世界第51-75名(2016年);社会科学则排名世界第36名(2016年);在临床医学与药学排名世界第46名(2016年)。\n根据2021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南加大在世界最佳大学排名第53名。\n\n荣誉与奖项\n南加大职员所获得的奖项与荣耀(截至2015年2月):\n\n美国文理科学院 - 32\n美国科学促进会 - 92\n美国学术总会 - 17\n美国哲学会 - 6\n古根汉艺术基金会奖 - 32\n美国国家医学研院院士 - 17\n美国国家工程学院 - 34\n美国国家科学院 - 12\n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奖 - 22\n诺贝尔奖 - 5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图灵奖 - 1 [2]\n\n人口统计\n下列的数据为2015-2016学年统计。\nUSC共招收43,000名学生,其中有15,686位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350名,900名住院医师。目前约有3,945名教职人员和13,216员工。现存的校友粗估约有36.5万人。学校多年来,比任何其他美国大学能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目前,约有10%USC的学生超过115个国家的代表。USC的校友会目前有20多万会员。\n男女比例接近1:1,有49%的新生来自外州,大学部种族的比例如下:\n\n34 % 白人\n18 % 亚洲人\n13 % 西班牙\n5 % 美国黑人\n24 % 国际学生\n7 % 其他\n2.7%其他\n研究生中则包含来自115个不同国家的5,500名国际学生。\n\n31.9%白人\n20.2%亚洲人\n8.1%西班牙\n4.2%美国黑人\n0.4%印第安人\n24.7%国际学生\n10.6%其他\n\n录取情况\n[3]\n在2007-2008学年中,33,754学生申请录取8,550人,最后入学许可人数为 2,964人,平均GPA为3.7,平均SAT分数在2054,ACT写作则在28-32。21%的学生为SCions或学生家长与USC有关联。9%的学生是家中第一代的大学生。在录取族群中220 National Merit Scholars。\n\n特洛依校友\n目前现存校友约20万人,近75%的校友住在加州。\n为了凝聚校友的力量,目前特洛依网路超过100个校友组织分布在五大洲,最常说的就是只要加入了\"特洛依家族(Trojan Family)\",你的终生是特洛依成员并透过网络与特洛依校友紧紧结合的。\n\n学术单位\n南加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学,拥有文理学校、研究院与十七个专业学院,科系齐全,各具特色。\n\n主要研究中心\n校内媒体\nKUSC:现为大洛杉矶地区唯一的古典广播电台\nKDFC\nKXSC\n\n体育竞赛\nUSC南加大是全国大学体育协会(NCAA)第一组、太平洋十二校联盟的一员,并且总共赢得史上84座的NCAA团队冠军。USC南加大和宿敌UCLA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对抗是极为著名且疯狂的,两者并在学术上也同时都有很杰出的成就,而在体育上的竞争程度更是绝无仅有。但是南加大跟圣母大学的竞争比跟UCLA的竞争早上三年。主要与圣母大学的竞争是来自于每年一度的美式足球赛。两校在大学足球的竞争上堪称是全国最激烈的。\n南加大的运动风气兴盛,美国各大职业联盟里,一些鼎鼎大名的球星,也有许多是从南加大毕业的,例如:多年前轰动一时的著名美式足球球星O·J·辛普森、前圣路易红雀队巨炮,破纪录的全垒打王马克·麦奎尔及亚利桑那响尾蛇队的明星投手,巨怪蓝迪·强森等。\n\n体育设施\n洛杉矶纪念体育馆\n洛杉矶纪念体育馆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顶级竞技环境,南加大在这座雄伟的体育馆1923年落成时就在此打球,事实上,南加大特洛依队在此比了第一场美式足球赛(对上波莫纳学院,23比7,1923年10月6日)。\n此体育馆是193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地,包含开幕式和闭幕式和1984年奥运会的径赛项目。多年来,除了特洛依队之外,体育馆也是许多球队的主场,包括UCLA美式足球、Los Angeles Rams, Raiders, Express和Xtreme美式足球和洛杉矶道奇队棒球。该体育馆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从音乐会、演讲比赛、田径运动会到摩托车比赛。体育馆最大能容纳92,000个席位(几乎是靠背座椅),该体育馆位于占地17英亩的博览公园内,同时也包含博物馆、公园和洛杉矶纪念运动场。\n\n传统\n吉祥物\nTraveler(特洛依人骑的白马)\nGeorge Tirebiter\n\n胜利钟\n重达295磅的钟,原本装载南太平洋铁路的火车头上,在1939年代表校友会的礼物送给UCLA全体学生。在两个赛季中,当小熊(Bruin)达点后,UCLA啦啦队长就会敲响此钟,在1941年UCLA公开赛时,六名USCSigEp会员(也是特洛依骑士成员)潜入小熊的大本营,并且��卡车将钟偷偷载走,他们将钟藏起来并且躲过UCLA学生的视线超过一年,起初藏在SigEp地下室里,然后好莱坞山、圣安娜和其他地方,甚至有时藏在干草堆里,小熊千方百计的想找出钟,但都徒劳无功。\n直到1942年,这场风波才平息下来,当胜利钟的照片刊在USC杂志\"The Wampus,\"上时,引起了轩然大波,UCLA的学生朝USC的特洛依铜像Tommy Trojan喷漆,而USC的学生也不甘示弱的回敬在UCLA的草皮上烧出USC的缩写,让警方不得不数次警告,最后,这场冲突在USC校长Dr. Rufus B. von Kleinsmid威胁下—如果再发生紊乱将取消USC-UCLA的比赛,终于停止了纷争。\n1942年11月12日,胜利钟用轮子载到特洛依铜像Tommy Trojan前,双方学生代表—USC的Bill McKay和UCLA的Bill Farrer—签署了协议书,同意往后年度的特洛依-小熊足球比赛的优胜者,随后的一年可以保有此钟,也就是说,此钟留在该年比赛胜利的学校,随后、USC的校友会付给UCLA的校友会一半钟的费用。\n当时的协议看似不利于小熊,因为他们从未打败过USC,但在第一年的比赛,1942年,UCLA狠狠的痛击USC,14比7。\nUSC总共赢得7个足球赛季的胜利钟,在主场比赛时,无论是在玫瑰杯USC对上UCLA,前四分之三局时,胜利钟会摆在球场边,当特洛依得分时,特洛依骑士和USC Helenes将敲响胜利钟。\n\n橡木棍\n一根镶著宝石的橡木棍来回穿梭于每年度南加大-圣母大学比赛的赢家手上,这可说是全国最激烈的大学足球比赛。\n橡木棍(Shillelagh发音为\"shuh-LAY-lee\")是一种盖尔人战斗用的棍棒,用爱尔兰岛上的橡树或黑刺李树制成的,只用这种木头的原因是说,它是唯一比爱尔兰人头壳还坚硬的东西。\n\n校园环境整治\n南加州大学周边为洛杉矶治安不佳区域,发生过数次学生在治安事件之中遇害的事情。被《霍报》列为全美治安最差的大学之首。\n2012年4月11日凌晨1时许,南加州大学校园附近发生一起枪杀案。两名中国籍留学生在车内遇袭遭枪击死亡。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教育参赞在事发后表示,南加大校园内安全还不错,但校外治安复杂。南加大是私立学校,校内的住宿费比外面贵,所以不少学生租住校外公寓。但校外的安全情况肯定不如校内,南加大校园外的东、西边治安尤其恶劣。居民介绍说,学校附近的居住者多为工薪阶层和南加大学生,该街区曾经有很多黑帮活动,但是近10年来由于学生们的入住,黑帮活动减少很多。\n来自洛杉矶警方的消息,2012年4月18日凌晨零点40分左右,南加州大学一女三男四名学生在南加州大学附近的费格洛拉大街第28街附近遭到一名劫匪的抢劫,嫌犯抢劫到学生的背包逃跑时,被赶到的学校巡警开枪击伤其腿部。\n2014年7月24日凌晨零点45分左右,南加州大学一名男性中国籍学生在校园附近29街1200街区附近遭到3人钝器袭击,学生尸体于早晨7点45分左右警方接到报警后被发现。\n\n公共交通\n南加州大学公共交通便利,有多条公交线路服务校园。洛杉矶市中心到圣莫尼卡的洛杉矶轻轨E线在南加大校园设有三个站,分别为博览/佛蒙特站、博览公园/南加州大学站和杰斐逊/南加州大学站,通过轻轨前往洛杉矶市中心的第七街/地铁中心站(可换乘洛杉矶地铁B线及洛杉矶地铁D线前往好莱坞、环球影城、韩国城和洛杉矶联合车站等地)仅需10分钟,到圣莫尼卡市中心站和圣莫尼卡海边约35分钟。洛杉矶快速公交J线在南加大也有设有第三十七街/南加州大学站,车站出入口位于第三十七街,在110号州际公路高架下方。快速公交J线向北穿过洛杉矶市中心,经洛杉矶联合车站到达艾尔蒙特站,向南可于海港高速公路站换乘洛杉矶轻轨C线前往洛杉矶国际机场(需在航空/洛杉矶机场站换乘摆渡车前往航站楼)。\n洛杉矶公交Metro Rapid 754路与Metro Local 204路行经校园西侧的佛蒙特大道,从校园出发20分钟即可到韩国城的威尔希尔大道与佛蒙特大道路口。两条公交走向相同,Metro Rapid是大站快车(红色车身),Metro Local是普通公交(橙色车身)。洛杉矶公交Metro Local 81路行经校园东侧的菲格罗阿街,途径洛杉矶市中心,到斯台普斯中心约10-15分钟,到洛杉矶唐人街耗时25-30分钟。\n洛杉矶县都会运输局轨道交通及巴士的具体线路及票价信息请参阅LA Metro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洛杉矶完整的的公共交通线路图可在亦可在LA Metro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上查询。\n洛杉矶交通局(LADOT)运营洛杉矶在热点地区循环的DASH巴士,其中DASH F Line连接了南加大UPC校园与洛杉矶市中心��线路走向为顺时针绕校园一周后开往市中心,Figueroa St,Exposition Blvd,Vermont Ave与Jefferson Blvd均有DASH F Line的站点。DASH巴士收费与LA Metro公交不同,单程现金仅需50美分,刷TAP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则为35美分。具体线路及票价信息可查询LADOT官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自2020年冠状病毒爆发,学校提供24小时免费来福车接载服务。\n\n南加大与好莱坞\n因为南加大非常靠近好莱坞而且拥有世界最顶尖的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南加大校园场景被用于数以千计的电影,电视,广告,MV上,因为南加大拥有著历史性的砖造建筑和常春藤学校般的造景,所以南加大已是影片制片人最常用来“扮演”其他大学的的地点,诸如电影和电视中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n在电影中出现的南加大包含《阿甘正传》、《金法尤物》、《哈啦上路》、《邻家女优》、《魔鬼克星》和《毕业生》。 \n在电视节目中用到南加大场景的有《铁证悬案》、《24》、《橘郡风云》、《飞越比佛利》、《茶煲表哥》、《豪斯医生》、《白宫群英》、《特务A》和《奇异果女孩》。\n\n知名校友\n南加州大学的校友遍布社会各界,政界要员包括查德·尼克松之妻帕特·尼克松、贺锦丽之夫任德龙、第5任埃及总统穆罕默德·穆尔西、第66任日本首相三木武夫、第96、97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第21任韩国总理姜英勋等。\n演艺界则有乔治·卢卡斯、杰克·本德,以及台湾的中国广播公司新闻网(中广新闻网)曾经主持11:07[生活有够欢]节目的何庭欢(欢欢)。\n诺贝尔奖得主共有五名。此外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尼尔·阿姆斯壮和普利兹克奖得主法兰克·盖瑞也是该大学校友。\n\n其他\n当经典的USC对上UCLA足球赛的前一周,象征南加大的Tommy Trojan铜像会用胶纸包住,避免被泼上UCLA颜色的油漆,就像几十年发生过的,UCLA亦会将象征UCLA的Bruins熊包住,避免被泼上USC颜色的油漆。\nUSC常被媒体说是\"Southern Cal\",这造成学校体育资讯部门的困扰,还特别要求各媒体不要把学校称为\"Southern Cal\",以避免与UC Berkeley柏克莱加州大学(称为\"Cal\")混淆。\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南加大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210", "title": "科幻小说", "text": "科幻小说是以科幻为题材的小说。虽然从科幻史的角度来看,暂时还没有一个能被所有研究者所公认的定义标准。一些可供参考的例子有:“科幻小说是描述科学或想象中的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科幻小说是描绘对象处于未知范畴中的作品”。以上定义虽然角度不同,但科幻小说的定义中总是反复出现一些词语,例如:“幻想”、“未来”、“科技”、“人类”、“变化”等。从这些关键词中可以看到,科幻小说所涉及的范畴总是与人类的好奇心、求知欲紧密相连。\n在科幻爱好者中盛传的一则“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是这样的:“地球上最后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这时响起了敲门声”。可以说,这比一个精确的定义更能概括科幻小说的特质。\n\n渊源\n在哲学主题上来说,科幻小说和人类上古的神话传说有着相似的精神基础,即对人类与宇宙关系的解释、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注与猜测。\n在文学谱系上,浪漫主义的文学传统应该是科幻小说最早的文学母体。早期的科幻小说往往带有恐怖小说、冒险小说或奇幻小说的痕迹。又以推理小说和哥特小说与科幻的关系最为密切,许多早期作品甚至现今的一些作品兼有以上要素,难以严格区分,在文学传承关系上也不能简单的割裂孤立研究。\n\n时代背景\n科幻小说诞生于19世纪,是欧洲工业文明崛起后特殊的文化现象之一。人类在19世纪,全面进入以科学发明和技术革命为主导的时代后,一切关注人类未来命运的文艺题材,都不可避免地要表现未来的科学技术。而这种表现,在工业革命之前是不可能的。\n而科幻小说最大的特征就在于,它赋予了“幻想”依靠科技在未来得以实现的极大可能,甚至有些“科学幻想”在多年以后,的确在科学上成为了现实。因此,科幻小说就具有了某种前所未有的“预言性”。法文中,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最早就被称为“anticipation”,即“预测”。这样的文学作品基于科学的可信性是必要条件,应当说这种与科学主义相关的“科学至上”精神是科幻小说有别于其它幻想类型作品的根本所在。\n\n19世纪末:诞生与初创\n一般认为,玛丽·雪莱最早将科学幻想元素引进小说创作中来。她在1818年��表的恐怖小说《弗兰肯斯坦》被许多评论家和爱好者“追认”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n其后,美国诗人爱伦·坡也相继发表了一些具有科幻性质的小说作品。\n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两位重要的小说家,法国人儒勒·凡尔纳和英国人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后者称自己的小说是“Scientific Romance”(科学的传奇)。从作品来看,他们无疑是今天科幻小说类型的奠基人。一般科幻史认为,科幻小说作为一种严肃的文学体裁广为人知、得到确立,要归功于这两位:\n\n儒勒·凡尔纳的贡献\n出生于航海世家的这位法国人,最初是迫于生计才投入小说创作的。凡尔纳的作品在文学风格上继承了冒险小说的一切特点:不可思议的个人冒险、异域风情(如《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的人物(如尼莫船长)等。这种幻想的传统源远流长,比如他最著名的作品《海底两万里》中,尼莫(Nemo)船长发现了沉入大西洋的岛屿亚特兰蒂斯,这个传说最早见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著作《理想国》。\n凡尔纳的独特在于,他的小说都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科学乐观主义”,即认为“归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者说“有了科学,未来的世界将更加精彩”。这在凡尔纳所处的19世纪及以前的时代都是没有的。比如《科学怪人》在风格和主题上更像是一部恐怖、惊悚的“哥特小说”,其中对科学的描写未曾脱胎于对魔法等超自然力的迷信。史实上,“电魔”的说法就起源于19世纪末。而凡尔纳的小说中,随处可见翔实的数字、专业的技术名词,甚至对尚未实现的科学原理进行直接阐述——这种有知识炫耀嫌疑的段落甚至成了他书中唯一不太吸引人的部分。\n凡尔纳在图书馆中习得的百科知识本已惊人,而他的文学技巧也相当纯熟。1885年,为了纪念好友、法国大文豪大仲马的去世,他摹仿《基督山伯爵》的复仇故事结构,结合19世纪60年代匈牙利人摆脱奥地利统治的自治运动背景,迅速创作了《桑道夫伯爵》(Mathias Sandorf)。小仲马在致凡尔纳的信中称,从文学风格上说,凡尔纳比自己更接近大仲马。可见凡尔纳对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驾驭能力。\n凡尔纳是位勤奋的作家,大量的畅销书也使他成了一位富翁。他的一系列科幻小说统称为《奇异的漫游》丛书,向19世纪的读者展示了一个“科学奇迹”成为现实的理想世界——而20世纪,他的一些科学幻想真的成了现实。如“八十天环游地球”、人类登月,大型潜水艇等。\n科幻史上将“科幻小说之父”的美誉赠给他,就科幻小说的文学价值和精神启蒙而言,凡尔纳实至名归。\n\nH.G.威尔斯的贡献\n如果说凡尔纳开启了科幻小说的大门,那么英国人威尔斯则长驱直入、开疆拓土,指出了后世科幻作家可以继续探索的所有道路。20世纪科幻小说中几大主流话题,如“时间旅行”、“外星人”、“反乌托邦”等等,都是威尔斯所开创的。\n1894年和1895年间的《时间机器》,第一次提出了“时间旅行”的概念。这不仅要求在科学上论证“第四维”——时间的存在,威尔斯更在小说中描写了地球毁灭前夕的“802701年,莫洛克人的时代”。威尔斯在这部开创性的小说开头,竟进行了大篇幅的科学哲理讨论,为的是帮助读者克服不可能心理”。这种“如果某种科学技术得以实现,那么未来将……”的开篇方式本身,也成了科幻小说的一种经典范例。\n1898年的《世界大战》(The War of the Worlds)对外星人(小说中是丑陋的“火星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了直接描写,这也成了后来20世纪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一大特征。威尔斯在作品中首次意识到了外星人和地球人之间可能的文明冲突:星际之间的战争。这是一个何其广阔的“空间”,从此在科幻小说史上,人类和外星人之间一直烽火不断。\n1901年,《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又译:月球上最早的人类),大胆幻想人类靠一种“可以隔断万有引力的物质”登上了月球。威尔斯的月球不是荒凉寂寞的,而更像是另一个地球。月球人的社会接近蚂蚁的制度,拥有最高智慧的“月球大王”四肢萎缩,脑袋却膨胀巨大——这种形象虽然有所改变,但“大脑袋”成了科幻小说中历来对外星人的“标准形象”。\n\n《当睡者醒来时》首次发表于1899年,威尔斯在修改后于1910年再版。异星球上的主人公在冬眠了200年后醒来,发现未来世界的大都市比过去的时代更为糟糕。他在小说前言中写道:“这篇故事所描述的大都市正是资本主义胜利的恶梦。”造成人类社会的未来变得更加邪恶、堕落的制度原因替代了技术因素,“人祸”成了科幻小说的主题。威尔斯开创了科幻小说中重要的一支血脉:“反乌托邦”小说。后来三大反乌托邦作品都继承了这一传统,即俄罗斯(苏联)作家叶夫根尼·扎米亚京的《我们》、英国奥尔德斯·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和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也延续到二十世纪下半叶的赛博朋克作品,如神经漫游者、一级玩家、创:光速战记。\n威尔斯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正如《睡者》一书前言中所写,他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始终持有“资本主义必将导致灾难”的政见。一百多部作品,使他成为20世纪上半叶西方重要的社会思想家之一,对社会制度、道德和宗教改革都产生过重要影响。\n从这种意义上说,威尔斯的科幻小说也是一种“哲理小说”,他的作品总是通过幻想中的社会,来影射当时的社会和政治。作品整体上充满了对人类社会未来命运的关照。这切中了科幻小说的核心精神:“科学到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人类要追求的是怎样的未来?”这种严肃的思想主题使得科幻小说真正成为一种可以“登堂入室”的文学形式,而非止于追求冒险猎奇的低俗读物——尽管在形式上难以区别。\n因此,也有评论家将1895年(《时间机器》的出版)认定为“科幻小说诞生元年”。但没有争论的是,这位跨世纪的作家是对20世纪科幻小说影响最大的人物。\n在小说技巧上,威尔斯也成功地在“通俗小说”和“哲学思辨”之间建立了联系。引人入胜的情节激起了普通大众强烈的阅读欲望,但这又无损于威尔斯在小说整体上闪烁的智慧之光。\n\n20世纪初叶:太空歌剧与杂志兴起\n进入20世纪,科幻小说的发展可大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界。\n二战之前,发轫于欧洲的科幻小说,又在美国落地生根。美国科幻小说的先锋人物是埃德加·赖斯·巴勒斯,他是著名的系列冒险小说《人猿泰山》(Tarzan)的作者。美国科幻小说继承了威尔斯那种风格传统,和奇幻、冒险故事一起成了主流通俗文学。\n20世纪30年代,科幻文学商业化大潮在美国兴起的标志就是涌现了一大批风格鲜明的科幻杂志。这些杂志也成了推动美国科幻小说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的佼佼者有:\n\n说明:(1)此表中收录的都是美国最具代表性的科幻杂志,连续办刊时间都在30年以上,都曾发表过重要作家、作品。(2)1890-2001年间出版过的美国科幻杂志目录:Science Fiction, Fantasy & Weird Fiction Magazine Index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927年,《惊奇故事》主编雨果·根斯巴克首次将“Scienti-fiction”改写为“Science-fiction”。自此,“科学幻想小说”这个名称才正式被用来指称这种日益成熟的题材。他对科幻小说的杰出贡献得到了后世的尊敬,美国科幻小说最高奖雨果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n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现代科学技术与理论的相继问世,刺激1920-30年代出现了一波创作高潮。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作品有:雨果·根斯巴克的《2660年的纽约》、约翰·坎贝尔的《火星上的智贼》、埃德蒙·汉米尔敦的《太空巡逻》系列、史密斯的《宇宙云雀》等。这些作品中大致分为两类:要么是行星间、星系间的奇遇故事;要么是虚构的探险活动。所以这一时期的创作在科幻史上常被称为“巨眼怪兽”或太空歌剧时代。\n中国则于1904年出现荒江钓叟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n\n20世纪中叶:黄金时代\n虽然经历了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和二战期间的硝烟,但习惯购买“通俗”科幻小说杂志的美国年轻人已经成了数目可观的忠实读者。科幻小说借此保持了旺盛的文学生命力和商业上的活力。战争期间大量研发或想象中的新科技甚至是科幻最新鲜的灵感源泉。二战后,美国迎来了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n科幻史一般公认,约翰·坎贝尔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领导者。一切源于一本杂志的变革。坎贝尔在1937年将他主编的《新奇故事》Astounding Stories更名为《新奇科幻》Astounding Science Fiction。不过,变革的不只是名字。坎贝尔对作者要求极高,他们必须首先是素质良好的作家。而坎贝尔麾下也真的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美国科幻大家:以撒·艾西莫夫、斯普雷格·杜冈、罗伯特·海因莱茵、雷·布莱伯利、范·沃格特……等等。\n阿西莫夫后来在《危险的幻想》(1967年出版)一书前言中强调了坎贝尔的重要贡献:“他(指坎贝尔)给科幻小说领域带来了一次真正的革命……”Astounding SF致力于让科幻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严肃”地出现在读者面前:“首先必须来自真正的科学,同时,也必须是真正的历史,”且不能两者居其一。这样,科幻小说中人文和科学的真实性都得到了加强。\n阿西莫夫总结道:“科幻作家们努力在现实主义上下功夫的同时,描绘着计算机、火箭与核武器,它们与10年内出现的计算机、火箭与核武器如出一辙。结果是,50年代和60年代的现实生活,与40年代坎贝尔式的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情景惊人地吻合。”\n1944年底美国发表了一篇科幻小说,精确地描述了原子弹的功能。小说当即引起了美国军方的强烈震动,为此展开了一场调查。调查结论是,“曼哈顿计划”不存在任何泄密行为,小说中的描写只是作者幸运地“推测”出来的。几个月后,世界上第一颗真正的原子弹爆炸了。杂志主编们将此事作为树立科幻严肃性的实例反复使用。科幻史家认为,这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清晰地揭示了科学幻想与科学事实之间的联系。科幻的“前瞻性”甚至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模式。当今在科技新闻报道中,诸如“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之类的字句并不罕见。\n历史事件、对质量的严格要求和不断成长的大量读者群这些因素的积累,促成了科幻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的巨大飞跃。而美国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科幻小说的全面繁荣。自20世纪60年代之后,在科技发达的西方工业国,都相继出现了著名的科幻作家、作品。\n\n艾萨克·阿西莫夫的贡献\n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 ,美国著名科幻作家。他一生高产,著述颇丰,作品竟达到500部之多。其中最主要的有两大系列:“基地”系列和“机器人”系列。\n“机器人”系列中的短篇作品主要收集在《我,机器人》和《其余的机器人》等作品集当中。此外阿西莫夫有关机器人的科幻还有长篇《钢穴》和《裸阳》等。艾西莫夫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定律”,为机器人建立了一套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从而演绎出一系列推理性和逻辑性极强的漂亮故事。\n两大系列中间是\"银河帝国三部曲\"。\n“基地”系列(此系列为三部曲,分别是《基地》、《基地与帝国》和《第二基地》,另有前传和后传)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浩瀚庞大的宇宙画卷。它的故事发生在遥远的未来,其时人类已遍布银河系中2500万颗行星,人口达到100亿亿,形成了一个真正的银河帝国。一位“心理历史学家”却根据计算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帝国行将崩溃,人类社会将进入一个长达30000年的黑暗时期,所有的文明都将倒退,银河级的繁荣文明将不复存在;但是如果按照哈里·谢顿(心理历史学的创始人)的方法,通过建立基地,则可以将人类文明的火种保留下来,并将黑暗时期缩短为1000年。于是,“自然科学基地”(即“第一基地”)和 “心理历史学基地”(即“第二基地”)相继被建立,它们将完成保存并发展人类文明的艰巨任务……\n除上述三大系列之外,艾西莫夫还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科幻作品,比如描写某文明星球数千年才出现一次星空的《日暮》,描写“平行宇宙”中外星人的《诸神自身》(又译为《众神自己》、《神们自己》),以及他少数涉及时间旅行的《永恒的终结》等作品。\n艾西莫夫不仅创作科幻小说,同时也写作科普作品,同样让人百读不厌。正如艾西莫夫逝世后一位评论家所说:“他的作品愉悦了数百万人,同时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他对20世纪科幻小说的发展贡献巨大。\n\n科幻在中国\n清末民国\n科幻小说作为西欧“工业革命”后才有的文化现象,和中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打开国门,学习西方的历史大背景是密不可分的。\n为中国科幻敲响第一声锣鼓的是思想家、著名学者梁启超。1902年,他用文言文翻译了凡尔纳的《十五小豪杰》。\n五四时期宣扬“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的文化思潮,客观上为科幻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普及作出了贡献。新文化运动为科幻在中国的萌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很多著名的文学名匠都曾翻译或写作科幻小说。\n1903年,在日本弘文书院留学的青年鲁迅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大炮俱乐部》和《地心游记》由日文,用文言文的体例翻译成中文。鲁迅将这两部小说改编成章回本,并配了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鲁迅翻译了很多威尔斯和凡尔纳的经典小说,并在他的杂文中提倡发展科幻小说。\n中国最早的原创科幻小说是1904年发表的《月球殖民地小说》,作者笔名“荒江钓叟”。中国最早的纯文学刊物《小说林》的创办人徐念慈不仅翻译国外科幻小说,本人还创作有科幻小说《新法螺先生谭》。著名作家老舍也创作过一本名为《猫城记》的具有科幻色彩的小说。此外,由杨子江所著的《天狼A001号之谜》为第一本白话科幻小说,讲述乘坐光子火箭往天狼星探险的故事。该书出版于1932年,由上海大光书局发行,此书在大光迁港后仍有印制,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n\n中华人民共和国\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幻文学仍然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体裁更接近科普小说,大多是向低年龄段读者普及科学知识和预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未来。在主题上比较接近于同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文学”风格。在1966年,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中国大陆的科幻文学的发展陷入停滞。\n文革结束后,1978年3月拨乱反正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宣告中国“科学的春天”的来临。随之而来的“科学热”和“科普热”大大推动了中国大陆科幻文学的发展。叶永烈的儿童科幻作品《小灵通漫游未来》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科幻文学的复兴。郑文光在大陆被称为“中国科幻小说之父”,他50年代就致力于科幻创作。70年代他重新投入创作,发表了多部重要科幻作品,1980年成为世界科幻小说协会(WSF)成员,代表作有《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的作品《珊瑚岛上的死光》曾被改编为中国内地第一部具有科幻色彩的电影。中国其他重要的科幻作家还有:刘兴诗、王晓达等人。\n\n1970年在大陆创办的《科学文艺》杂志成为科幻文学最主要的期刊,编辑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该杂志后改名为《科幻世界》(SFW),在20世纪90年代初成长为全球发行量最大的科幻杂志。在《科幻世界》杂志的推动下,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如星河、刘慈欣、王晋康、钱莉芳、何夕等人。杂志在引介国外优秀科幻作品、出版名家名作、普及科幻和科学知识方面多年来做出了大量贡献。\n1980年代“新启蒙运动”早期,“科幻”题材作品层出不穷,但其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受到争议。1983年的“清除精神污染”运动期间,中国科幻小说的创作遭受重大打击,“科幻”被定性为“精神污染”,几乎使整个中国科幻事业夭折。其中,“中国科幻文学之父”郑文光曾于1978年出版《飞向人马座》,但在“清污”运动后,因中风导致瘫痪、从此停止创作。此外,中国科幻先驱叶永烈曾于1978年出版《小灵通漫游未来》,成为整整一代人的科学启蒙书,但“清污”运动后叶永烈退出科幻圈。其他主流科幻作家譬如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等受到不实污蔑和指控。运动产生的经济和文化后果则无法估量。\n这一时期前后香港最著名的科幻作家是倪匡。他自60年代起创作大量科幻小说,多以卫斯理和原振侠为主人公,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系列作品。他本人在其它领域也以勤于笔耕著称,曾自称“中国写汉字最多的人”。代表作有《蓝血人》等。倪匡作品被翻拍成多部香港电影及电视剧集。但是,也有反对倪匡的人认为倪匡的作品不是科幻,只能称为奇幻或是“伪科幻”,主要原因是倪的作品并不附合当时的基础科学的认知,例如误以为唱片的录音原理为液体固化而成。\n中华人民共和国分别于1991年、2000年和2007年在成都和北京承办了世界科幻年会。\n\n参看\n迷文化\n太空歌剧\n怪兽电影\n恐怖小说\n科幻\n科幻电影\n科幻动画\n科幻小说列表\n科幻作家列表\n奇幻电影\n日本科幻大会\n软科幻\n思想实验\n赛博朋克\n硬科幻\n文学\n奇幻小说\n重要国际奖项:\n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n倪匡科幻奖\n星云奖\n星云奖 (日本)\n日本SF大赏\n银河奖\n雨果奖\n\n注解\n参考文献\nBrian W. Aldiss 与 David Wingrove, Trillion Year Spree: The History of Science Fiction (Atheneum, 1986) ISBN 0-689-11839-2\nThomas M. Disch, The Dreams Our Stuff Is Made Of (Touchstone, 1998) ISBN 0-864-82405-1\nJutta Weldes, ed., To Seek Out New Worlds: Science Fiction and Politics (Palgrave Macmillan, 2003) ISBN 0-312-29557-X\n\n\n== 外部链接 =="} +{"doc_id": "3211", "title": "泰晤士报", "text": "《泰晤士报》(英语:The Times),英国的一份于全国发行的综合型日报,逢星期一至六出版,是一张对全球政治、经济、文化发挥巨大影响力的报纸。昔译《太晤士报》,又称《伦敦时报》。其姊妹报纸为逢星期日出版的《星期日泰晤士报》。\n《泰晤士报》隶属于鲁珀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长期以来,《泰晤士报》一直被视为英国的第一主流大报,被誉为“英国社会的忠实记录者”。《泰晤士报》在英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关系问题上扮演了针砭时势的角色。在被鲁伯特·默多克收购后,《泰晤士报》风格渐趋保守。该报在政治立场上倾向支持英国保守党。\n\n名称\n《泰晤士报》的原名“The Times”中文直译为“时报”。《泰晤士报》是世界上第一份以“Times”命名的报纸,但因现在世界各地还有许多名为“Times”的报章,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与《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等等,为了清楚起见,英语使用者通常将《泰晤士报》称为“伦敦时报”(The London Times)(但《泰晤士报》是英国全国性报纸,不是伦敦城市报)。\n“The Times”的中文旧译是音译的“太晤士报”,后来由中文同音的“泰晤士”取代。后者来自与“The Times”读音相近但毫无关联的流经伦敦的泰晤士河(River Thames)的名称。由于约定俗成的关系,“泰晤士报”此译一直沿用至今。\n\n历史\n沃尔特一世时期\n《泰晤士报》诞生于1785年,创始人为约翰·沃尔特。诞生之初这张报纸的名称为《世鉴日报》(The Daily Universal Register)。1788年1月1日,正式改为现名。约翰·沃尔特同时也是《泰晤士报》的第一位总编。他于1803年辞职,将发行人和总编之职传给其子小约翰·沃尔特。约翰·沃尔特虽然曾因诽谤罪而入狱16个月,然而正是在约翰·沃尔特职掌时期,《泰晤士报》最先将新闻采访触角延伸至英国之外的其他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这为《泰晤士报》在政界和金融界内赢得了很高的声誉。\n作为一张综合型日报,《泰晤士报》关注的领域包括政治、科学、文学、艺术等等,并几乎在每个领域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泰晤士报》在创立初期都是有获利的,而且利润空间非常之大,几乎没有另外一份报纸能在品质或财务上与之抗衡。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泰晤士报》的从业人员,包括记者、编辑和专栏作家的收入皆高于任职于其他报纸的新闻从业者。\n\n沃尔特二世时期\n19世纪早期,《泰晤士报》历任三位总编辑约翰·斯托达特、托马斯·巴恩斯和约翰·撒迪厄斯的励精图治,其影响力再次得到增强,尤其是在英国政治和伦敦事务领域。\n《泰晤士报》是第一张拥有驻外记者的报纸,也是第一张派驻战地记者的报纸。W·H·罗素曾经被《泰晤士报》派驻到克里米亚战场,他所撰写的一系列战地报道曾经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记者声名大噪。\n在19世纪的诸多重大政治事件中,《泰晤士报》都曾经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美国内战中,该报就公开反对蓄奴制。《泰晤士报》会依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公开支持某些政治人物,却从不迎合公众的观点。美国总统林肯(亚伯拉罕·林肯)曾说:“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还有什么能拥有《泰晤士报》那样强大的力量。”。\n\n约翰·沃尔特三世时期\n1847年,约翰·沃尔特三世接任他的父亲成为报纸的发行人。尽管沃尔特家族在政治上越来越保守,《泰晤士报》的言论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然而1850年前后,廉价的“便士报”的迅速崛起对《泰晤士报》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威胁。主要威胁主要来自两张成功的廉价报:《每日电讯报》和《每日邮报》。\n\n北岩爵士时期及其后\n1880年,北岩爵士取得了该报的所有权,加以革新,使之重有起色。1922年,约翰·雅各·阿斯特从北岩爵士手中收购了《泰晤士报》。1930年代是《泰晤士报》发展史上极不光彩的一段时期,因为该报秉承“绥靖政策”,公然纵容德国的侵略活动。其时,《泰晤士报》的主编乔治·杰弗里·道森和英国首相张伯伦结成政治同盟,公开支持英国政府的对外政策。\n1966年,阿斯特家族将《泰晤士报》出售给来自加拿大的大出版商罗伊·汤姆森。也正是在这一年,《泰晤士报》开始在报纸的第一版刊登新闻报道(在此之前,《泰晤士报》的第一版一般主要刊登小型的奢侈品广告,对象为英国的富人阶级)。这时的《泰晤士报》已经不堪重负。\n\n默多克旗下\n发生于1979年的一起工业纠纷使得《泰晤士报》停刊将近一年。直到1981年,新闻集团的鲁珀特·默多克以1200万英镑收购了该报。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同时还拥有英国发行量最大、以三版女郎而闻名的通俗报纸《太阳报》。\n收购《泰晤士报》后,默多克立即撤换了原来的总编辑威廉·李斯-摩格,并委任哈罗德·埃文斯担任新总编。埃文斯对《泰晤士报》做了较大规模的改革,主要包括对新的采访和传播技术的采用以及引入了更加高效的管理系统。1982年,《泰晤士报》开始采用当时电脑排版和激光照排印刷技术。这一举动导致《泰晤士报》的一次大幅度裁员,其印刷部门的员工总数从375人缩减到186人。然而此时记者们还不能直接通过打字输入来撰写稿件。这一状况一直持续到1986年。\n2005年,英国政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泰晤士报》日均发行量为68.8万份。这一销量已经是《泰晤士报》近年来最好的发行水平。同属综合性品质报纸的《每日电讯报》在销量上要高于《泰晤士报》,其日均发行量约为92万份,订户总数也超过30万。\n《泰晤士报》与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合作的优秀大学指南被视为英国大学教育的权威指南,然而不少人误将制作全球大学排行榜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视为《泰晤士报》一部份,然而两者早已于1971年分家,两公司自此并无关系。\n\n特征\n《泰晤士报》一直秉承“独立地、客观地报道事实”、“报道发展中的历史”的宗旨,但纵观其200多年的历史,可见该报的政治倾向基本上是保守派的,在历史上历次重大国内及国际事务上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n《泰晤士报》每天40版左右,版面主要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国内外新闻、评论、文化艺术、书评,一是商业、金融、体育、广播、电视和娱乐。报道风格十分严肃,报道内容也很详尽。其读者群主要包括政界、工商金融界和知识界。\n默多克收购《泰晤士报》后,曾一再强调自己不会干涉报纸的编辑方针,不降低其历史积淀的品质和风格,但《泰晤士报》仍发生一些变化:编辑风格上,图片新闻更多,社会新闻的比例增多;政治上逐渐倾向英国保守党。\n\n历任发行人\n约翰·沃尔特(1785年─1803年)\n小约翰·沃尔特(1803年─1847年)\n约翰·沃尔特三世(1847年─1894年)\n亚瑟·弗雷泽·沃尔特(1894年─1908年)\n北岩爵士(1908年─1922年)\n阿斯特家族(1922年─1966年)\n罗伊·汤姆森(1966年─1981年)\n鲁伯特·默多克(1981年─)\n\n历任总编\n约翰·沃尔特(1785年─1803年)\n小约翰·沃尔特(1803年─1809年)\n约翰·斯托达特(1809年─1817年)\n托马斯·巴恩斯(1817年─1841年)\n约翰·迪雷恩(1847年─1877年)\n托马斯·切诺利(1877年─1884年)\n乔治·厄尔·巴克尔(1884年─1912年)\n乔治·杰弗里·道森(1912年─1919年)\n亨利·威克汉姆·斯蒂德(1919年─1922年)\n乔治·杰弗里·道森(1923年─1941年)\n罗伯特·麦克高温·巴林顿-瓦尔德(1941年─1948年)\n威廉·凯西(1948年─1952年)\n威廉·黑利(1952年─1966年)\n威廉·李斯-摩格(1967年─1981年)\n哈罗德·埃文斯(1981年─1982年)\n查尔斯·道格拉斯-休姆(1982年─1985年)\n查尔斯·威尔逊(1985年─1990年)\n西蒙·詹金斯(1990年─1992年)\n彼得·斯托萨德(1992年─2002年)\n罗伯特·汤姆森(2002年─)\n\n在职专栏作家\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泰晤士报》网络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泰晤士报》写作风格手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泰晤士报》MOBI移动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泰晤士报的Facebook专页\nYouTube上的泰晤士报频道\n泰晤士报的X(前Twitter)账号\n泰晤士报的Instagram帐户\n\n参见\n\n英国报刊列表\n《卫报》\n《每日电讯报》"} +{"doc_id": "3213", "title": "拜占庭帝国", "text": "东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是罗马帝国于公元286年实行东西分治后,于原帝国东部(相对于西部的西罗马帝国)分离出的政权;其被当时的西欧世界视为有别于古罗马的新政权,故其灭亡后西欧学界普遍称之为拜占庭帝国。然而其国祚一千余年期间仍自称罗马帝国(拉丁语:Imperium Romanum;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中古希腊语:Βασιλεία Ῥωμαίων,转写:Basileía Rhōmaíōn)、公民皆自认为罗马人(中古希腊语:Ῥωμαῖοι,转写:Rhōmaîoi),而非“拜占庭人”或“希腊人”。帝国位于欧洲东南部,领土曾包括欧亚非三大洲的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典时代和中世纪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隋、唐时期称其为拂菻(lǐn)。\n关于帝国的起始纪年,历史学界仍存有争议,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东罗马帝国虽然文化上有变化,但名义上就是原罗马帝国存续下来的政权。主流观点之一认为,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建立新罗马、罗马帝国政治中心东移,是东罗马帝国开始的标志。另一主流观点认为,395年最后一位统治整个罗马帝国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的去世,标志东罗马帝国的开始。德国东罗马学者斯坦因以戴克里先皇帝即位(284年;这位皇帝首次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分治)为东罗马帝国的起始纪年。其他观点分别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527年(查士丁尼一世登基)、7世纪(希腊化开始)和8世纪(希腊化完成)为东罗马帝国起始的标志。\n东罗马帝国本为罗马帝国的东半部,较为崇尚希腊文化。与西罗马帝国分裂后,更逐渐发展为以希腊文化、希腊语和及后的东正教为立国基础,在620年,希拉克略皇帝首次让希腊语取代拉丁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使得东罗马帝国成为不同于古罗马和西罗马帝国的国家。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和神圣罗马帝国成立后,这个帝国就被外人称为“东罗马帝国”加以区分,尽管其正式国号仍延续着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国号。直到1557年德意志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为了区分其帝国的古罗马时期及神圣罗马帝国而引入了“拜占庭帝国”作为称呼,并被现代史学上所使用。\n1204年4月13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曾被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和劫掠,直到1261年才被东罗马帝国的流亡政权尼西亚帝国收复。然而虽收复首都,但国力与版图自此再也无法从战争的浩劫下恢复。1453年5月29日,来自小亚细亚的鄂图曼帝国攻陷了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巷战中殉国,历时一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就此灭亡,国祚达1480年的罗马帝国也正式终结。在许多历史学家眼中,东罗马帝国的覆灭也被视作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早期的开端。\n时至今日,虽然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宗教在现代土耳其已经不复存在,但其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很大的影响。此外帝国在其11个世纪的悠久历史中所保存下来的古典希腊和罗马史料、著作,以及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会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从地中海战争与贸易中的东西文明交流、东罗马帝国的遗民西迁,间接引发了义大利乃至整个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该运动的宗旨试图重塑罗马的辉煌文化,并深远地影响了人类历史。\n\n名称\n西方文献\n东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是Ρωμανία(Rōmanía,“罗马人的土地”或“罗马尼亚”),或者Βασιλεία Ρωμαίων(Basileía Rōmaíōn,“罗马人的帝国”或“罗马帝国”)。这是拉丁语 Imperium Romanorum(罗马帝国)的希腊语翻译,也是其自称。为了与同样自称为罗马帝国的神圣罗马帝国区分开,因此在1453年帝国灭亡前,西欧人将其称为“东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 Orientale)。\n尽管东罗马帝国的文化和语言大多数是希腊的,但其皇帝和臣民均认为自己的国家就是罗马帝国本身,在从330年到1453年这11个世纪的时间里,不论是“东罗马”或“拜占庭”从来没有成为过这个国家的正式或非正式名称。帝国的居民亦从未将首都新罗马称为“拜占庭城”,或将自己称为“拜占庭人或“希腊人”过,而是直接叫自己为罗马人。尽管他们的习俗是希腊文化,日常交流的语言也是希腊语,但对于那些以罗马正统自居的东罗马人来说,这并不自相矛盾,因为直到7世纪为止拉丁语仍然是该帝国的官方语言之一。他们周围的民族,例如北方的维京人和东方的斯拉夫人均将他们称之为“罗马人”,阿拉伯帝国的伊斯兰哈里发、伊朗的萨珊波斯、以及最终征服了东罗马的奥斯曼帝国则使用阿拉伯语音译而来的“鲁米人”,鲁米的含义也是罗马。\n一直到17世纪,“东罗马帝国”都是中西各国对这个帝国的官方称呼。在当时,与东正教世界对立的天主教已经在大部份欧洲国家中扎根多年,即使神圣罗马帝国已经被建立了500年,欧洲人也仍然将东方的希腊化帝国称之为东罗马。而“拜占庭帝国”这个称呼则是到了1557年才出现的,由神圣罗马帝国的历史学家赫罗尼姆斯·沃尔夫所发明,首次运用是在他所编纂的《历代拜占廷历史学家手稿》(Corpus Historiae Byzantinae)中,他为了区分罗马时代以前的古希腊文献与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希腊文献,同时也为了在名称上割裂东罗马帝国和罗马帝国,才引入“拜占庭帝国(Imperium Byzantinum)”的叫法,以此塑造出“神圣罗马帝国”的唯一性。在18世纪之后,因为“拜占庭帝国”这个名词在运用上其实非常方便,能瞬间区分出古代的罗马帝国东部和中世纪的希腊帝国,在经过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于启蒙运动中的大量使用后,“拜占庭”广泛地被西欧和中欧历史学家所接受。\n至于“拜占庭”这个名词的来源,则可追溯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罗马,即君士坦丁堡的前身“拜占庭城”,这座城市是古希腊的殖民地,在地理位置上正好又和东罗马的首都重合,因此得名。\n\n中国古代文献\n“拂菻(lǐn)国”是古中国史籍中对东罗马帝国的称谓。古代称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为“大秦”或“海西国”。有时也被称为“此名”。随历史时期之不同,此名有时也指苫国(今叙利亚)等地中海东岸地区。两宋时代又用以称呼塞尔柱突厥人统治的小亚细亚。\n此名在《魏书·高宗纪》、《显祖纪》作“普岚”。《北史·西域传》作“伏卢尼”(Fūrūmi)。玄奘著《大唐西域记》卷十一波剌斯国条所附西方诸国作“拂懔”,道世《法苑珠林》卷三九及所引《梁职贡图》作“拂懔”,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作“大拂临”,杜环《经行记》、《隋书》、《旧唐书》等均作“拂菻”,各种异译都是伊朗语族的Frwm(粟特语作Frōm)、Purum(安息语作Prom)、Hrōm 或Hrūm(中古波斯语)等的汉字对音。19世纪末在蒙古高原发现的8世纪突厥文毗伽可汗碑中作Purum。学者们多方考定,以上各种叫法,都出自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名称——Rūm(روم)。\n杜环的《经行记》和两唐书西域传对拂菻国的物产、建筑、民俗等情况有详细记载,但两唐书中的记载据认为有一部分系从唐代长安情况类推而来。在唐代,长安与拂菻之间,西突厥汗廷与拂菻之间都有频繁的使节和商旅交往,特别是西突厥曾与它联合对抗波斯的萨珊王朝。景教(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当自该地传来。《元史》卷一三四爱薛传有“弗林”、“拂林”,戴良的《九灵山房集》卷九有“拂林”,据学者考证,此“拂林”当是Farang 一词的音译,乃当时阿拉伯、波斯人对欧洲的称谓,亦即《明史》之佛郎机,非北魏、隋唐时期的拂菻。\n\n历史\n古国新生\n东西分治\n到公元3世纪,罗马军队已经征服了许多领土,包括地中海地区以及欧洲西南部和北非的沿海地区。一般来说,地中海东部省份的城市化程度高于西部省份,东部地区此前曾在马其顿帝国下统一,受希腊文化影响深刻。已确立的希腊化东方与较年轻的拉丁化西方之间的这种区别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持续存在并变得越来越重要,导致两个世界逐渐疏远。\n在罗马帝国发生“三世纪危机”之后,帝国的社会经济正在全面崩溃。城市破败,商业凋敝,农村赤贫化,土地荒芜,人口锐减,这些现象在以奴隶制度为经济基础的帝国西部尤甚。整个帝国的政治剧烈动荡,将军自立为帝,军阀混战,内乱不断,各阶层人人自危,朝不保夕。帝国分裂为东西方的早期事例发生在286年,罗马皇帝戴克里先任命马克西米安为西方的奥古斯都。几年后的293年,戴克里先引入了四帝共治制,来更有效地管理庞大的罗马帝国。他将整个帝国分为两部分,在亚平宁半岛和希腊分别各自设立一个皇帝,再分别各自设一个副皇帝辅佐他们。每个分皇帝都负责地理区域划分的国的一部分,这个新制度只持续了20年,皇帝们很快就开始互相争夺权力。整个帝国最终在324年由君士坦丁一世统一。\n君士坦丁在即位后不久采取了两项意义深远的措施,第一是给予基督教合法地位,以挽回因摇摇欲坠的传统多神教走向没落而带来的宗教信仰危机。第二件事是在帝国的东部建造一座新都城,企图在东方为帝国寻找生路。君士坦丁大帝决定建立一个新的首都,他选择了古希腊城市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尔)。330年,这个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称之为新罗马,但一般人称之为君士坦丁堡,这个新的首都成为他的管理机构中心。君士坦丁大帝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和在313年的颁布米兰赦令中使得基督教合法化的罗马皇帝。虽然在君士坦丁的统治时期,这个帝国还不能完全称之为是东罗马帝国,但基督教信仰是帝国的一个重要特性,也是它与相信多神教的古代罗马帝国的分界线。\n东罗马历史的另一个分界线是378年的亚德里安堡战役,这场战役的失败以及皇帝瓦伦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国和中世纪帝国分界的时间。瓦伦斯的继承人狄奥多西一世(有时也被称为狄奥多西大帝)将整个帝国再次分开。395年他将这两部分各交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卡狄奥斯和霍诺里乌斯。阿卡狄奥斯成为东部的统治者,定都于君士坦丁堡;霍诺里乌斯成为西部的统治者,他的首都是米兰。从这个时候开始,东部的这个帝国一般被称为东罗马帝国。\n\n幸免于难\n阿提拉南下后,东罗马帝国享受了一段和平时期,而西罗马帝国的情况则因蛮族(尤其是日耳曼民族)不断扩大的迁徙和入侵而继续恶化。西罗马帝国的终结通常定义在476年,当年东日耳曼罗马联邦将军奥多亚克废黜了西方皇帝罗穆路斯·奥古斯都,一年后他又篡夺了朱利叶斯·尼波斯的位置。同年东罗马帝国的利奥一世与西哥特人谈判,前者结束了西哥特人对东罗马帝国的威胁,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罗马帝国的故土了。\n480年,随著朱利叶斯·尼波斯的去世,东罗马帝国皇帝芝诺成为帝国皇帝的唯一宣称者。意大利的统治者奥多亚克名义上是芝诺的下属,但行动完全自主,最终为反对皇帝的叛乱提供了支持。\n芝诺与定居在默西亚并打算入侵东部的东哥特人谈判,说服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作为意大利军事总长前往意大利,以废黜奥多亚瑟。通过敦促狄奥多里克征服意大利,芝诺摆脱了奥多亚克这个不守规矩的下属并将另一个下属狄奥多里克从帝国的中心移开。在493年奥多亚克战败后,狄奥多里克实际上统治了意大利,尽管他从未被东罗马皇帝承认为“国王”(Rex)。\n491年,有罗马血统的年老文官阿纳斯塔修斯一世成为皇帝,阿纳斯塔修斯显示出自己是一位精力充沛的改革者和一位能干的管理者。他引入了一种新的铜箔造币系统,这是大多数日常交易中使用的硬币。他还改革了税收制度,并永久废除了广义贸易税(chrysargyron)。当阿纳斯塔修斯于518年去世时,国库中已存有320,000磅(150,000公斤)的巨额黄金(今天大约价值83亿美元)。\n东罗马帝国基本上避免了西罗马帝国于3-4世纪所遭遇的劫难。这有许多原因。首先,东罗马的城市文化已经相当成熟了。其次,民族大迁徙时,蛮族入侵的主要吸引力在于罗马的财富。5世纪中,西罗马帝国多次被入侵和洗劫,东罗马帝国则往往只要交纳贡献就可以免除劫难了。狄奥多西二世加强了君士坦丁堡的城墙,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蛮族”攻不破的城市。\n\n光复故土\n查士丁尼王朝由查士丁一世创立,他虽然不识字,但在518年通过军队晋升为皇帝。他的侄子查士丁尼一世在527年继位,他可能在查士丁统治期间已经发挥了有效的控制权。查士丁尼是古典时代晚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可能是最后一位以拉丁语为第一语言的罗马皇帝,查士丁尼的统治构成了一个独特的时代,其特点是雄心勃勃但仅部分实现了罗马帝国复兴的理想。\n529年,查士丁尼任命了一个由卡帕多西亚人约翰担任主席的10人委员会来修订罗马法并创建新的法律集合和法学家摘录,这被称为《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法典》。534年,《民法大全》再次修订,并与查士丁尼在534年后颁布的法令一起,形成了拜占庭时代其余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法律体系。 这一法典构成了许多现代国家的民法基础。\n532年,为了保卫东部边境,查士丁尼与波斯的霍斯劳一世签署了和平条约,同意每年向萨珊王朝支付大量贡品。同年,他在君士坦丁堡的起义尼卡暴动中幸存下来,这巩固了他的权力,他在镇压暴动时下令杀死了30,000至35,000名抗议者。533年,查士丁尼派他的将军贝利撒留夺回了自429年以来一直被汪达尔人控制的前阿非利加行省,开启了他对西方的征服。他们的成功来之不易,但直到548年,当地的主要部落才被制服。\n\n535年,拜占庭对西西里的一次小规模远征取得了轻松的成功,但哥特人很快加强了抵抗,直到540年贝利撒留成功围攻那不勒斯和罗马后才取得胜利。 535-536年,狄奥达哈德派罗马教皇阿加佩图斯一世前往君士坦丁堡,请求将拜占庭军队从西西里岛、达尔马提亚和意大利撤出。尽管阿加佩图斯未能与查士丁尼签订和平协议,但他在此过程中谴责了君士坦丁堡的一性论宗主教安提穆斯一世。536年末,东罗马军队收复了达尔马提亚和南意大利,狄奥达哈德再次请求和谈,他和君士坦丁堡的特使彼特发生了如下对话:\n\n“这些条件不能令皇帝满意,接著会发生什么事?”国王问。\n“你可能将面临战争。”彼得说。\n“这样合理吗,我亲爱的大使?”\n“为什么不?”彼得回应,“这很合理,因为每个人都要诚实扮演自己的角色。”\n“你的意思是?”\n\n“你感兴趣的部分在哲学,”彼得说,“然而查士丁尼是一个优秀的罗马皇帝。两者的不同是,哲学家不会造成他人的死亡。然而对于一个皇帝来说,试图收复自己旧有的领土是很合理的。”\n\n546年,东罗马人光复了罗马。544年被送回意大利的贝利撒留最终于549年被召回君士坦丁堡,但此后哥特人再度反叛。551年,亚���尼亚人,大太监纳尔塞斯率领35,000人的军队抵达意大利,这标志著哥特命运的又一次转变。哥特人领袖托提拉在塔吉纳亚科(Taginae)战役中被击败,他的继任者泰亚(Teia)也在芒斯拉科忒瑞亚斯战役(Mons Lactarius,552年10月)中被击败。551年,来自西哥特西班牙的贵族阿塔纳吉尔德(Athanagild)反抗国王的叛乱中寻求查士丁尼的帮助,皇帝派出一支军队,由一位成功的军事指挥官利比留斯率领。尽管有来自一些哥特式驻军的持续抵抗以及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随后的两次入侵,东罗马已完成了光复义大利的使命。\n在东方,罗马-波斯战争一直持续到561年,当时查士丁尼和霍斯劳的使者同意达成50年的和平。到550年代中期,查士丁尼在大多数战区都取得了胜利,除了巴尔干地区,巴尔干地区受到斯拉夫人和格皮德人的反复入侵。之后在赫拉克略统治期间,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埃西亚人的部落后来被重新安置在巴尔干半岛西北部。查士丁尼将赋闲的贝利撒留重新征召,并让他率军击败了新的匈人威胁。\n6世纪时,东罗马在同多个民族的战争(中古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斯拉夫人和阿瓦尔人)都取得了胜利。东罗马帝国同时收复了它在西部丧失的部分总督区:亚平宁半岛、利比亚、突尼斯、今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和今天摩洛哥的丹吉尔和伊比利亚半岛最南端。尽管至少从4世纪的君士坦丁时代起,多神教就被国家镇压,但传统的希腊-罗马文化在6世纪的东方帝国仍然具有影响力。希腊化哲学开始逐渐融入新的基督教哲学。除了基督教思想和经验主义之外,约翰·费罗普勒斯等哲学家还借鉴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由于其教授的异教主义,查士丁尼于529年关闭了新柏拉图学园。其他学园在君士坦丁堡、安提阿和亚历山大港继续存在。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统治下,圣索非亚大教堂开始动工。这座教堂后来成为东罗马宗教生活和东正教的中心。\n\n首次中衰\n外患内乱\n在查士丁尼时代,最早的斯拉夫人(542年)、阿瓦尔人(557年)就已经穿越了多瑙河。由于帝国的重兵集结在东部边境,以对抗萨珊王朝,因此他们得以从帝国的西北部趁虚而入。斯拉夫人打垮了驻扎在伊斯特拉半岛上的帝国军队,并夺取了亚得里亚海沿岸的所有主要城市,摧毁了多瑙河以南的帝国防务体系。此时西班牙和意大利也面临着蛮族起义的威胁。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人(418–711年)对帝国属地发动全面进攻,624年将罗马的力量逐出伊比利亚半岛,伦巴底人于568年入侵亚平宁半岛并建立了伦巴第王国,只给帝国留下亚平宁半岛南端的一部分,以及拉文纳与罗马之间一块不安全的地区。\n几场猛烈的瘟疫也袭击了东罗马帝国的领土。541年春天的大瘟疫给帝国造成了第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瘟疫起自尼罗河沼地,消灭了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仅在君士坦丁堡,就有逾半数公民死亡。按照东罗马史官的记载,当时甚至找不到足够的人手埋葬死人:\n\n成堆的尸体被丢进埋尸坑,公主与太监埋在一起,教士与妓女埋在一起,卫兵与乞丐埋在一起。公用墓地很快被填满,于是皇帝下令掀开加拉塔城墙上所有塔楼的屋顶,从上面把尸体扔进去,装满一个就封一个顶。不久,所有的塔楼也被尸体塞满了,于是死者被葬于海中。有些尸体已经腐烂得与席子粘在了一起,金角湾上浮着一层黄褐色的脓水。海船穿梭的速度赶不上市民纷纷离世的速度,海葬也来不及了⋯⋯\n\n542秋天,瘟疫消失了,然而在此后70年里又多次爆发,毁掉了东罗马帝国的赋税和兵员来源,使东罗马帝国的货币处于崩溃的边缘。\n查士丁尼一世给他的继承人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国库,而他的继承人也无法对付所有边境上突然出现的新敌人。查士丁尼于565年去世,他的继任者查士丁二世拒绝向波斯人支付大量贡品。与此同时,来自义大利北方的伦巴第人大举南下。到本世纪末,意大利只有三分之一的土地还保留在拜占庭手中。查士丁二世的继任者提比略二世在他的敌人之间进行选择,在对波斯人采取军事行动的同时向阿瓦尔人进攻。尽管提比略的将军莫里斯在东部边境领导了一场胜利,但未能抑制阿瓦尔人扩张的步伐,他们在582年占领了巴尔干半岛的色米姆要塞,而于此同时斯拉夫人开始入侵多瑙河。\n615年,阿瓦尔汗国的军队风卷残云般攻入了帝国境内,并一直进逼到离君士坦丁堡仅数里之遥的地方。在亚洲,东罗马帝国则遭到了中古波斯地区的萨珊王朝(224—651年)的进攻。611年,萨珊王朝占领了卡帕多细亚,接着占领了东罗马帝国东部的黎凡特地区最富庶的叙利亚,以及帝国第三大城市安提阿,并且在618年入侵了巴勒斯坦,619年占领了埃及,并于621年将埃及完全占领,将最神圣的基督教文物真十字架残片掳掠而去。领土的丧失也很快导致了君士坦丁堡粮食供应的减少,公元618年,向首都君士坦丁堡的“罗马公民”分发面包的政策终止了。此时原东罗马帝国四分之三的领土已经丧失掉了:地中海东岸的黎凡特、埃及、利比亚和除开北段和南段的小亚细亚已落入依兰沙赫尔的霍斯劳二世之手,色雷斯大部、希腊、意大利分别被斯拉夫人、阿瓦尔人和伦巴底人占领。阿瓦尔人和依兰王国人的军队虎视眈眈,准备一举灭亡东罗马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已经破产,但仍在君士坦丁堡城苦苦支撑的东罗马帝国政府请求教会,为了帝国的生存交出其所拥有的金银财宝、金银餐具以及法器,以向陈兵于首都城外的蛮族缴纳“保护费”。\n到626年,东罗马帝国收集了大约20万磅的黄金。阿瓦尔可汗听说罗马皇帝又搞到一批黄金,于是强迫东罗马人把保护费加倍,甚至把军队开到了君士坦丁堡的金门,把城墙外所有能带走的东西全都带走了,并且一度破墙而入,洗劫了布拉基奈宫和教堂,差一点在城中会师。当时的形势如此危急,以至帝国政府甚至考虑迁都至迦太基城。只是由于帝国海军拥有制海权,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外界运来粮食,帝国的命运才得以延续。\n\n稳固疆域\n在希拉克略一世统治时期(610—641年),东罗马帝国完成了从古典的罗马帝国向希腊化的中世纪君主制国家转变的进程。他改革了军事制度和行政管理,实行军人领地制,即向农民出身的军士颁发土地,作为交换条件,这些人必须履行军人职责。这种做法巩固了东罗马帝国的国防力量和军力。在希腊、色雷斯、马其顿等地区,希拉克略推行军区(塞马州)制度,建立一系列由军人将领统辖的行政单位,州的长官由皇帝直接指派。随着塞马州的建立,帝国巩固了对饱受斯拉夫人、匈人和阿瓦尔人冲击的巴尔干半岛领土的统治,巩固了帝国的疆土。\n赫拉克略即位后,萨珊王朝的推进深入黎凡特,占领了大马士革和耶路撒冷,并将真十字架移至泰西封。赫拉克略发起了具有圣战性质的反攻,基督的形像被作为军旗携带。在拜占庭-萨珊战争持续了二十余年(602-628),其中的高潮就是626年阿瓦尔、萨珊波斯和斯拉夫的联合部队在对君士坦丁堡的联合围攻,但此次围攻没有成功。此后,萨珊王朝的军队被迫撤退到安纳托利亚。赫拉克略斯的兄弟狄奥多西在对波斯将军沙欣的战争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此后,赫拉克略进行战略反攻,率军入侵了萨珊王朝的美索不达米亚。\n\n627年,萨珊王朝的主力部队在尼尼微被摧毁,629年,赫拉克略在一个庄严的仪式中将真十字架归还耶路撒冷,同时他进军萨珊王朝的首都泰西封。由于持久的战争,波斯帝国出现了无政府状态和内战。最终波斯人被迫撤出所有武装力量,并返还拜占庭此前夺走的埃及、黎凡特以及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全部领土。然而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拜占庭人和萨珊人都筋疲力尽,使他们在面对随后几年出现的穆斯林军队的攻击时显得脆弱不堪。拜占庭人在636年的耶尔穆克战役中惨败于阿拉伯人,而泰西封则在637年陷落。\n希拉克略一世时代,帝国希腊化终于完成,使用人数寥寥无几的拉丁语不再是官方语言之一,希腊语被指定为唯一的官方语言。他不用古罗马的皇帝头衔“奥古斯都”(拉丁语“Augustus”,意为“至尊”)为主头衔,而使用“巴西琉斯”(希腊语“Basileus”,意为“君主”)。在宗教上,东罗马帝国与西欧的区别已经不可忽视了。不过,东罗马帝国内也有不小的区别,在其东方和南方的省区里一般多是东方正统教会,或是二性分离的东方亚述教会,而非东正教与天主教同属的迦克墩派。这些区域沦陷后,东正教在剩余的总督区域里相对来说更加强大了。希拉克略将全国分为几个军区来对付外来的侵扰。在其他地方的城市不断衰退的同时,君士坦丁堡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阿拉伯人试图占领君士坦丁堡的计划失败了。东罗马帝国当时的海军势力非常强大,而且他们拥有海洋之火。阿拉伯人最初的进攻被击退后,曾属于帝国的亚美尼亚地区开始得到恢复。\n\n回教崛起\n出身阿非利加的皇帝希拉克略后来收复了这些东部总督区,但当时刚刚在��穆罕默德创制的伊斯兰教下统合起来的以贝都因人为主体的的伊斯兰哈里发之突然出现是希拉克略无法意料到的。\n阿拉伯帝国在阿拉伯半岛崛起,于634年在约旦附近摧毁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并迅速占领了叙利亚、巴勒斯坦,642年完全占领埃及,并出兵波斯地区彻底灭亡萨珊王朝。虽然东罗马帝国几次派军试图去收复埃及,但是最终失败而返,东罗马帝国永远失去了这些疆土。并且同时于632–651年间,阿拉伯军队彻底灭亡了萨珊王朝。670年左右,阿拉伯人哈里发穆阿维叶一世建立了一支咄咄逼人的舰队。不过东罗马海军凭借其秘密武器仍然掌握着制海权,这个秘密武器就是后来令阿拉伯人闻风丧胆的“海洋之火”。678年,阿拉伯舰队直扑君士坦丁堡城下,结果近三分之二的舰只毁于海洋之火。在退却中,又先后遭到暴风雨的袭击和东罗马海军的追击,几乎全军覆没。阿拉伯军队遭到“圣战”开始以来最惨痛的失败,被迫与东罗马帝国签订了三十年和约。\n\n四面受敌\n到希拉克略王朝末期,帝国再度出现内乱,从695年到717年的22年间,皇帝更换了6次。到8世纪初期,帝国的情况已经濒于无政府状态,北非全部落入穆斯林手中,帝国的疆域也只剩下到君士坦丁堡城及其周围地区、东色雷斯、希腊的几个港口、南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在前两个地方,聚集了成千上万来自巴尔干和希腊的难民,以及从叙利亚、埃及、迦太基逃出来的几十万天主教难民。像一百年前的情况一样,海权是在8世纪初使东罗马帝国免于灭亡、起死回生的因素。海权维持了昔日帝国政治统一时留下来的东西,它保持了地中海上的商业活动不受威胁。在此期间,大量军队从巴尔干撤出以对抗波斯人,随后是东部的阿拉伯人,这为斯拉夫民族逐渐向南扩张进入半岛打开了大门。与小亚细亚一样,许多巴尔干城市缩小为小型设防定居点。在670年代,保加尔人因可萨人的到来而被推至多瑙河以南。680年,派去消灭这些新定居点的拜占庭军队被击败。\n681年,君士坦丁四世与保加利亚可汗阿斯巴鲁赫签署了一项条约,新的保加利亚国家对之前至少在名义上承认拜占庭统治的几个斯拉夫部落拥有主权。在687-688年,希拉克略王朝末任皇帝查士丁尼二世率领远征斯拉夫人和保加利亚人,并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事实上,他不得不疲于奔命的从色雷斯战斗到马其顿显示了拜占庭的势力在巴尔干北部已经衰落。\n查士丁尼二世试图通过严厉的税收和任命外省人担任行政职务来打破城市贵族的权力。他在695年被赶下台,先是在可萨人那里避难,然后在保加利亚人那里避难。705年,他与保加利亚可汗特尔维尔的军队返回君士坦丁堡,重新夺回王位,并对敌人实施了恐怖统治。随著他在711年的最终推翻,在城市贵族的再次支持下,希拉克略王朝结束了。\n\n逐渐转型\n遏制扩张\n717年,倭马亚哈里发围攻君士坦丁堡,持续了一年。然而伊苏里亚王朝的利奥三世的军事天才、拜占庭人对希腊之火的使用、717-718 年的寒冷冬天以及拜占庭与保加利亚可汗特维尔的外交共同促成了拜占庭的胜利。这使得阿拉伯人元气大伤,数年内不敢对东罗马用兵。在718年利奥三世击退了穆斯林的进攻后,他开始著手重建小亚细亚的防务。740年,拜占庭在阿克罗伊农战役中取得重大胜利,再次摧毁了倭马亚军队。\n利奥三世的继任者君士坦丁五世在叙利亚北部赢得了可观的胜利,同时也彻底削弱了保加利亚的实力。746年,趁著马尔万二世统治下倭马亚哈里发的国内动乱,君士坦丁五世入侵叙利亚并占领了日耳曼凯亚。而在凯拉迈亚战役中,拜占庭海军对倭马亚舰队取得了重大胜利。再加上哈里发国在其他战线的军事失败和内部不稳定,其军事扩张走到了尽头。\n但是此后东罗马帝国仍是危机不断。746年,近东发生的大瘟疫蔓延到帝国全境,罗马人和希腊人的死亡人数甚为巨大。于是空出来的地方听任从巴尔干半岛以北来的斯拉夫人争先恐后地迁移进来定居。东罗马皇室历史学家君士坦丁·波菲洛格尼图斯就曾说:“当瘟疫吞没万物的时候,广阔大地都斯拉夫化了,都蛮族化了。”\n\n宗教改革\n利奥三世于725年下令教会不得在崇拜中使用图像。在726-730年间,两度宣布反对供奉圣像的诏令,是为破坏圣像运动。首先他在726年,颁布了《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中止了君士坦丁堡及各省的一切关于偶像崇拜的活动,同时大批教会的土地被充公,剩下的土地亦必须交税,教会被取缔,大批修士还俗,恢��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征用教会产业,宣布没收意大利南部什一税,730年,他召开宗教会议,撤换了反对运动的大教长日耳曼努,代了是拥护运动的大教长阿纳斯塔西乌斯,并制定了有关的宗教法规,为此运动提供了宗教上理论的依据。从一个立法者的角度来看,利奥三世先后颁布了经过改革的民法和刑法,以及农业法、商业法,对传统的、无伸缩性的罗马法进行了大幅度修改,使其适应改变了的社会状况,同时他还吸收新崛起的伊斯兰教的长处,对宗教进行大幅度改革,颁布了禁止崇拜偶像、出卖神符的命令,发动“破坏圣像运动”,从而在天主教中树立了高度的精神力量,遏止了教会产业的急剧膨胀和国家财力的流失,并为世俗文化的复兴提供了机会。由于这些改革措施,东罗马帝国在718年之后终于顶住了伊斯兰哈里发军队的入侵。\n在伊琳娜女皇的努力下,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于787年召开。在该会议上,再次确定了圣像可以被尊敬,但不能被崇拜的原则,圣像破坏运动的第一阶段结束。9世纪初,利奥五世重新引入了破坏偶像的政策,但在843年,西奥多拉皇后在牧首美多德的帮助下恢复了对偶像的崇拜。偶像破坏在东方与西方的进一步疏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这一分裂被称为佛提乌分裂(以时任君堡普世牧首佛提乌一世命名)。\n\n帝位之争\n8世纪最大的问题是对圣像破坏运动的争论。利奥三世下令禁止圣像,这个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对,整个国家到处都发生暴乱。787年,在伊琳娜女皇的领导下,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上决定圣像可以被尊养但不可以被崇拜。伊琳娜还有与法兰克王国国王查理大帝结婚来实现统一东西帝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未能成功。9世纪初圣像破坏运动重现,843年再次被制止。这些争论使得当时西部的天主教和神圣罗马帝国未能重新与东罗马帝国统一起来。\n在中世纪的基督徒看来,罗马帝国是不可分割的,其皇帝拥有最高的统治地位,即使对于生活在国境之外东基督徒也具有效力。自古典时代晚期西罗马帝国崩溃以来,东罗马帝国(代表其在东部幸存的省份)已被其自身、教皇和整个欧洲的各种新基督教王国承认为合法的罗马帝国。公元797年,君士坦丁六世皇帝被废黜并被刺瞎双眼,并由他的母亲伊琳娜女皇取代统治,但是西欧诸国并不不接受她的统治,最常被引用的原因是她是女性。800年,教皇利奥三世没有承认伊琳娜,而是根据皇权转移的概念宣布法兰克国王查理曼为罗马皇帝。此举影响重大,使西方帝国有了与东罗马帝国分庭抗礼的借口。此外,皇帝尼基弗鲁斯(802-811年在位)在与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普利斯卡战役中被杀,头盖骨更被保加利亚酋长克鲁姆做成了酒杯。\n\n盛世危机\n黄金时代\n马其顿王朝(867-1056年)的诞生开创了东罗马帝国历史上第二个最辉煌的时期。马其顿王朝开国皇帝巴西尔一世生于亚美尼亚,幼时全家被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俘虏,发配到马其顿去开垦土地。长大后,他成为皇宫马倌,貌美而多力,受到阿莫利王朝末代皇帝迈克尔三世(842-867年在位)的注意和宠爱。迈克尔任命他为宫廷侍卫长,并于866年把他立为自己的继承人和共帝。867年,巴西尔发觉自己有失宠的迹象,于是在9月23日晚上发动了政变,他先用手拧弯了皇帝寝室的门闩,然后在半夜带着亲信杀入皇帝睡房,迅速制服卫兵,并杀掉了迈克尔三世。\n虽然皇位为篡夺而来,但巴西尔一世很快以自己的英明行为让大家刮目相看。他在军事上的胜利使其跻身于东罗马帝国帝国最伟大的军事家之列。他严格贯彻希拉克略王朝时开始的军事制改革,在巴尔干半岛建立新军事州(塞马州),向这些地区迁入新移民,并凭借不断增强的君主制国的国力巩固国防建设,不仅在巴尔干半岛的多瑙河沿岸北部设立边境要塞,成功阻挡了斯拉夫人南下,而且在小亚细亚扩充军队并反击了阿拉伯人的侵略,在意大利南部,也收复了原属于东罗马帝国的领地。\n\n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下,东罗马帝国在9世纪末期、10世纪和11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在这段被称为“黄金时期”的几个世纪里,东罗马帝国抵抗了圣座撤消佛迪奥斯为教宗的要求,获得亚得里亚海的制海权,占领了亚平宁半岛的一部分和攻占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尔二世(绰号为“保加利亚人屠夫”)彻底打败了保加利亚人,并最终于1018年占领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同时东罗马帝国还获得了一个新的盟���(不过有时也是敌人):在东欧平原的基辅罗斯(862/882—1223/1236),为东罗马帝国提供了一支重要的雇佣军。\n\n拓边却胡\n智者利奥于912年去世,随后保加利亚沙皇西美昂一世率领一支大军向君士坦丁堡进军,敌对行动很快重新开始。虽然城墙坚不可摧,但拜占庭政府一片混乱,西美昂被邀请进城,在那里他被授予保加利亚巴西流斯(basileus,皇帝)的王冠,并让年轻的皇帝君士坦丁七世娶了他的一个女儿。但此后,他再次入侵色雷斯地区并征服了阿德里安堡。帝国现在面临著在距君士坦丁堡几天行军距离内建立一个强大的基督教国家的问题,并且不得不在两条战线上作战。\n利奥·福卡斯和罗曼努斯一世发起的远征行动以拜占庭在917年的安捷洛斯战役中再次惨败而告终,第二年保加利亚人自由地蹂躏希腊北部。923年阿德里安堡再次遭到掠夺,924年保加利亚军队围攻君士坦丁堡。然而西美昂在927年突然死亡,保加利亚的势力随之瓦解。保加利亚和拜占庭进入了长期的和平关系,帝国现在可以集中在东部前线对抗穆斯林。968年,保加利亚被斯维亚托斯拉夫一世的统治下的罗斯人占领,但三年后,约翰一世·齐米克斯击败了罗斯人,并将东保加利亚重新纳入拜占庭帝国。\n976年约翰一世去世,罗曼努斯二世的儿子巴西尔二世和君士坦丁八世继位,后者对于政事几乎完全不过问。在巴西尔二世的统治下,帝国再度进入黄金时期。它在军力、商业和政治方面的实力都达到了顶峰,拥有强大的陆军和海军,贸易兴旺,学术和艺术发达,宗教的影响扩及所有斯拉夫人的君主制国家。巴西尔将消灭保加利亚人视为首要任务,然而其第一次远征保加利亚并不成功。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皇帝忙于安纳托利亚的内部叛乱,而保加利亚人则在巴尔干扩大了他们的领土。战争拖了将近二十年。拜占庭在斯佩尔切奥斯和斯科普里的胜利决定性地削弱了保加利亚军队,随后巴西尔有条不紊地消灭保加利亚人的据点。\n\n在巴西尔二世的统治下,东罗马帝国的疆域达到了自查士丁尼一世之后从未有过的规模,主宰了亚美尼亚、南意大利,整个巴尔干半岛也重新成为帝国的领土。他于1018年灭亡了保加利亚,这次战争使他获得了“保加利亚人屠夫”的称号:在巴西尔的命令下,14,000多名保加利亚俘虏被剜掉了眼睛。保加利亚沙皇萨缪尔见此惨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到1018年,保加利亚最后的据点投降,该国成为了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此后一个半世纪里,保加利亚人都臣服于东罗马帝国之下。这次胜利恢复了自希拉克略皇帝以来丢失的多瑙河边界。\n\n东方战线\n在820年代初期,利用斯拉夫人反叛的时机,阿拉伯人重新出现并占领了克里特岛。他们还成功地攻击了西西里岛,但在863年,彼得罗纳斯将军在拉拉卡翁战役(Lalakaon)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击败了马拉蒂亚的埃米尔奥马尔·阿尔-阿克塔(Umar al-Aqta)。在克鲁姆的领导下,保加利亚多次南下入侵东罗马,但在815-816年,克鲁姆的儿子奥穆尔塔格与利奥五世签署了和平条约。\n在830年代,阿拔斯哈里发开始了军事远征,最终在阿莫利乌姆之劫(Sack of Amorium)中取得胜利。拜占庭人随后反击并洗劫了埃及的杜姆亚特。后来,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再次派兵进入安纳托利亚进行洗劫和掠夺,直到他们最终在863年的拉拉卡翁战役中被拜占庭人歼灭。\n在巴西尔一世统治初期,阿拉伯人对达尔马提亚海岸的袭击和对拉古萨的围攻(866-868)被击败,该地区再次处于拜占庭的安全控制之下。这使拜占庭传教士能够渗透到内地,并使塞尔维亚人和现代黑塞哥维那和黑山的公国皈依基督教。相比之下,拜占庭在意大利南部的地位逐渐巩固;到873年,巴里再次处于拜占庭统治之下,意大利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在接下来的200年里仍留在帝国境内。在更重要的东部战线上,帝国重建了防御并继续进攻。 \n963年,罗曼努斯二世皇帝去世后,由于王子年幼,名将尼斯弗鲁斯·弗卡斯与皇后提奥法诺结婚,然后自立为皇帝。士兵皇帝尼基弗罗斯二世(963-969年在位)将帝国扩展到叙利亚,并击败了伊拉克西北部的埃米尔。962年,尼基弗罗斯占领了阿勒颇。963年,阿拉伯人被驱逐出克里特岛,这结束了阿拉伯人对爱琴海的袭击,让希腊周边再次繁荣起来。 塞浦路斯在965年被永久收复,尼基弗罗斯的成功在969年达到顶峰,他围攻安提阿并重新夺回,并将其合并为帝国的一个省。他还发动了几次规模巨大的战役,击退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和基辅罗斯人的攻击,然后出兵进攻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但是当年年底,他被皇后收买的部将齐米斯克斯刺杀。齐米斯克斯随后称帝,号称约翰一世·齐米斯克斯(969-976年在位)。约翰一世斯重新夺回了大马士革、贝鲁特、阿克里、西顿、凯撒利亚和提比利亚。 \n在1021年到1022年间,经过多年的紧张局势,巴西尔二世领导了一系列对格鲁吉亚王国的胜利战争,导致格鲁吉亚的几个省份被帝国吞并。巴西尔的继任者也在1045年吞并了巴格拉提德亚美尼亚。但重要的是,拜占庭政府的重税政策大大削弱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实力,而这种衰弱在1071年拜占庭在曼齐克特的失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n\n声教广播\n在850到1100年间,东罗马帝国与横跨黑海北部出现的新的国家基辅罗斯发展出了一种复杂关系,这种关系在东斯拉夫人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帝国迅速成为基辅的主要贸易和文化伙伴,860年,罗斯人对君士坦丁堡发动了第一次进攻,掠夺了城市的郊区。 941年,他们出现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亚洲海岸,但这次被击溃。这表明907年之后拜占庭的军事力量有所改善。巴西尔二世不能忽视罗斯的新兴力量,并以他的前任为榜样,将宗教作为实现政治目的的手段,期望达到真正的基督教普世帝国。在988年安娜·波菲罗格内塔与弗拉基米尔大帝联姻,此后罗斯与拜占庭的关系变得更加密切,随后罗斯也被基督教化。拜占庭的牧师、建筑师和艺术家被邀请在罗斯周围的众多大教堂和教堂中工作,进一步扩大了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力,而许多罗斯人在拜占庭军队中担任雇佣兵,最著名的即是瓦兰吉卫队。\n然而,即使在罗斯基督教化之后,关系也并不总是友好的。两个大国之间最严重的冲突是968-971年在保加利亚的战争,但也记录了俄罗斯对黑海沿岸的拜占庭城市和君士坦丁堡本身的几次突袭。尽管大多数人被击退,但它们之后往往会签订普遍有利于罗斯的条约,例如在1043年战争结束时缔结的条约。\n\n重回顶峰\n巴西尔二世被认为是最有能力的拜占庭皇帝之一,他的统治是中世纪帝国的顶峰。到1025年,也就是巴西尔二世去世的日期,拜占庭帝国从东部的亚美尼亚延伸到西部的意大利南部的卡拉布里亚。从征服保加利亚到吞并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部分地区,再到重新征服克里特岛、塞浦路斯和重要城市安提阿,帝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些不是暂时的战术收益,而是长期的重新征服。\n利奥六世完成了对希腊拜占庭法律的完整编纂。这部60卷的不朽著作成为后来所有拜占庭法律的基础,至今仍被许多学者研究。利奥还改革了帝国的行政管理,重新划定了行政区划军区的边界,整理了等级和特权系统,并规范了君士坦丁堡各个贸易行会的行为。利奥的改革大大减少了之前帝国的分裂,帝国从此拥有一个权力中心,君士坦丁堡。然而帝国在军事上的日益成功极大地丰富了地方贵族,并赋予了地方贵族对农民的更大权力,东罗马基本上沦为农奴制国家。\n在马其顿王朝的统治下,君士坦丁堡蓬勃发展,成为欧洲最大和最富有的城市,在9世纪和10世纪人口约为40万。在此期间,拜占庭帝国雇佣了一支由称职的贵族组成的强大的公务员队伍,负责监督税收、国内管理和外交政策。 马其顿王朝的皇帝还通过促进与西欧的贸易,特别是通过出售丝绸和金属制品来增加帝国的财富。\n帝国的疆域东起亚美尼亚,北到多瑙河下游平原,西至亚得里亚海,南至幼发拉底河和美索不达米亚。自从查士丁尼一世以后,这个帝国的国威从来没有如此时之盛者,但是也和查士丁尼一世去世之后的帝国一样,成功的因素已经耗尽。巴西尔二世曾经担心两方面的危险,一是外敌的进攻,二是内部敌人侵蚀帝国的国力。他的这两个担忧在随后的50年里成了现实。\n\n东西分野\n马其顿王朝时期还包括具有重大宗教意义的事件。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和罗斯人改信东正教,这构筑了现代欧洲的宗教版图。西里尔和美多德是来自塞萨洛尼基的两个传教士,他们对斯拉夫人的基督教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在此过程中设计了格拉哥里字母,即西里尔字母的祖先。\n1054年,东西方在迦克顿基督教下的传统关系达到了最终的破裂,这标志著东西教会大分裂。1054年7月16日,三个教皇使节在周六下午的神圣礼仪期间进入圣索菲亚大教堂,并在祭坛上放置了一头被逐出教会的公牛时,东方和西方达成了彻底的决裂,这一决裂直至千年后的1965年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后才得以消弭。\n\n盛极转衰\n巴西尔二世去世后,东罗马帝国的皇权开始陷入混乱。巴西尔二世共帝君士坦丁八世的女儿佐伊皇后与其情人迈克尔一道将罗曼努斯三世皇帝溺死在澡盆中,然后将迈克尔立为皇帝,号称迈克尔四世。迈克尔死后,佐伊又将他的侄子纳入自己的后宫,将其封为迈克尔五世。4个月后,迈克尔五世试图将佐伊皇后废黜,结果政变未遂,反被爱戴佐伊的君士坦丁堡市民推翻,用烙铁弄瞎了眼睛,扔进修道院。62岁的佐伊随后又与一位老情人结婚,是为君士坦丁九世。1050年佐伊去世,5年后君士坦丁九世也死了,他留下的遗产之一是1054年东西教会的永久分裂。随后13年里,迈克尔六世、伊萨克一世(科穆宁王朝始祖,1057-1059年在位)、君士坦丁十世(伊萨克的远亲,杜卡斯王朝始祖)、罗曼努斯四世和迈克尔七世相继继承皇位。\n政局的混乱只是帝国衰落的表象,隐藏在贵族们争权夺利的现实是,他们拥有着地方大量土地资源作为其党同伐异的后盾,而这些大量占有土地的世袭军事贵族打乱了塞马州的制度,破坏了农民的小土地所有制,这个长久以来帝国税收和征兵的基础。假如东罗马帝国只需要对付它的旧敌神圣罗马帝国和阿拉伯的伊斯兰哈里发的话,它可能还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敌人根本不为它的声威所吓怕,而不断对外强中干的帝国进行冲击:诺曼人征服了南意大利,而更致命的是突厥语族的塞尔柱帝国在1070年代几乎占领了小亚细亚。\n1071年8月,塞尔柱帝国在亚美尼亚凡湖以北的曼齐刻尔特击败东罗马帝国军队,并迅速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亚洲领土的丧失标志著东罗马帝国丧失了最大的兵力来源地,此后只能雇雇佣兵,这些雇佣兵包括法兰克人、诺曼人、瓦良格人、基辅罗斯人。雇佣兵的到来,并没有对崩溃的帝国军事带来多少良性影响,反而又催生了一连串的宫廷政变:1078年迈克尔七世被废,军界元老、80岁的尼基弗鲁斯取而代之。阿莱克修斯·科穆宁又在1081年推翻了尼基弗鲁斯三世,将皇权夺回科穆宁一系。\n\n王朝中兴\n解决边患\n阿莱克修斯一世登基时,由于多年的内乱与大量的领土沦丧,帝国的地方行政体系已经频临崩溃,军事组织也几近于无。所幸的是,阿莱克修斯与皇后伊琳娜·杜卡伊娜的婚姻意味着在这半个世纪间一直争斗的新旧军事贵族最终达成了和解,而阿莱克修斯在早年的军事行动中也为他积累下足够的声望让他进行挽救帝国的改革。阿莱克修斯登基时最大的外患,除了与君士坦丁堡一衣带水的突厥人,便是占据南意大利的诺曼人霸主罗伯特·吉斯卡尔。出身海盗民族的罗伯特正如其绰号“吉斯卡尔”(意为“狡诈者”),是一个军事专家。1081年,即在阿莱克修斯即位之初,吉斯卡尔便在都拉齐翁击败的阿莱克修斯亲率的帝国亲卫队,进而占据了帝国重要的贸易站科孚岛,更进逼帝国重镇帖撒罗尼迦。阿莱克修斯只得放下罗马皇帝的架子,亲自前往西方,向威尼斯人以及拉丁基督教世界求援。这次外交行动获得了巨大的成果:一直为诺曼人海盗活动所苦的威尼斯人对帝国提供了装备精良的舰队,而早已对诺曼人多次进犯教宗国和北意大利不满的亨利四世决意出兵干涉南意大利,导致吉斯卡尔在1083年被迫回兵西西里,直到2年后才有机会再战东罗马。而这次,他征服巴尔干半岛的企图被早有准备的阿莱克修斯彻底挫败,而自己也热病身死。此后诺曼人陷入了继承纷争而无暇征战,帝国西边的边患暂时解决了,尽管留下了两个当时看起来并不严重的隐患:一个是从此介入东地中海贸易,对帝国敲骨吸髓的威尼斯商人,另外一个是与帝国终生为敌的一代名将,吉斯卡尔的长子,后来的十字军主要领袖与安条克大公博希蒙德。\n\n求援西方\n边患解决之后,阿莱克修斯着手改革拜占庭政府机构和贵族等级,建立以科穆宁家族和杜卡斯家族为核心的贵族执政联盟,终结了贵族纷争;仿照西欧的采邑制度推进普罗尼亚制改革,以极短的时间挽救了频临崩溃的帝国行政,以较低的成本重建了运作良好的行政系统与健全的军队体系。此外,阿莱克修斯还在1092年推展了币制改革,恢复了因杜卡斯王朝的滥发劣币而破产的帝国货币信用,重建了以帝国为中心的贸易体系。在国力逐渐恢复之后,帝国在军事上又先后挫败北方佩切涅格人与库曼人的南侵,并对塞尔柱帝国进行了有力的抵抗。但由于塞尔柱帝国的军力依然强大,阿莱克修斯的兵力不足以与其完全正面对抗。在1095年的皮亚琴察会议上,阿莱克修斯的使者向教皇乌尔班二世讲述了东方基督徒的苦难,并强调如果没有西方的帮助,他们将继续在穆斯林统治下受苦,故而请求罗马教宗号召西方各国出兵帮助东罗马帝国去收复原属东罗马帝国的小亚细亚的领地。这个请求立即得到了教宗乌尔班二世的回应,但出乎阿莱克修斯意料的是,他所获得的援军并不是预想中的,如同瓦兰吉卫队一般的由少数精锐西欧骑士构成的佣兵团,而是一柄难以操持的,在以后对帝国的内政与外交都造成极大挑战的双刃剑:1096年出现了第一次十字军运动,大批骑士和平民离开西欧,向近东进军。\n十字军从塞尔柱帝国人手中收复了尼西亚,但救兵很快成了仇兵。阿莱克修斯一世担心这些好勇斗狠的骑士危及东罗马帝国,因此要求其对自己宣誓效忠。然而当十字军进入小亚细亚、正与塞尔柱帝国作战时,阿莱克修斯却试图扩大自己的地盘,结果与十字军首领们,特别是此前就与帝国多次交战的南意大利诺曼人领主们种下矛盾。而在阿莱克修斯因为担心自己兵力不济而决定对撤走前往救援困守中的安条克城的援军后,十字军骑士们终于忍无可忍,在安条克防卫战的主帅博希蒙德和他的侄子坦克雷德的煽动下,纷纷违背先前的誓言,在近东建立了4个独立的十字军国家。但最终,阿莱克修斯以及他的后继者:约翰二世和曼努埃尔一世仍凭借出色的外交手腕,使得十字军首领们依旧保持与帝国的盟友关系,甚至通过数次成功的军事征讨,让其中的亚美尼亚大公国和安条克公国成为帝国的附庸。\n\n暗流涌动\n东罗马帝国虽然借十字军的力量,夺回了西安纳托利亚,一度消除了塞尔柱帝国的军力威胁,但北部佩切涅格人与匈牙利王国的不断南侵、西部塞尔维亚人的持续叛乱,以及南意大利的诺曼人仍是东罗马帝国的大患,甚至后来,自诩为“正统罗马皇帝”的霍亨施陶芬王朝也加入到对东罗马帝国的敌对同盟中。为此科穆宁皇帝们在通过外交军事双管齐下暂时安稳住佩彻涅格人和塞尔维亚人后,决定将反帝国同盟的核心,始终敌视帝国的诺曼人赶出西西里,为此引发了与诺曼人的海上冲突(1147-1158年),但最终消灭诺曼人王国,重建帝国在南意大利统治的战略意图仍以失败告终,只能迫使诺曼人在相当一段长时间无法进犯帝国。此外东罗马帝国还对匈牙利王国发动了两次战争,虽然结果令匈牙利国王臣服,并使帝国获得对克罗地亚地区的直辖权,但耗费了大量的军力,以致帝国近东的小亚细亚国防防御再度出现空虚。1176年,在相继逼迫诺曼人和谈、羁縻匈牙利、取缔威尼斯贸易特权,并通过资助伦巴第同盟拖住红胡子腓特烈的“帝国统一”后,自觉西方边疆已经稳固的曼努埃尔一世率军征伐罗姆苏丹国首都科尼亚,以期完全收复小亚细亚,是为密列奥塞法隆战役,结果遭到重创,尽管在稍后的门德雷斯河谷战役勉强挽回劣势。这些称不上非常成功,甚至在纯军事的角度上可以说是失败的战争直接消耗了东罗马帝国的有限的军力和财力。曼努埃尔死后,帝国再度陷入宫廷政变频发的困境,于是东罗马帝国从阿莱克修斯一世之后的中兴局面迅速跌落下来。到12世纪后期,原来雄踞东地中海的东罗马帝国几乎只剩下一个空壳,其军力、国力和人力已不足以应付四面受敌的局面,令边境防线濒临崩溃。\n\n西侵日衰\n拉丁袭扰\n贯穿在整个科穆宁王朝时期的一个隐忧,就是不断向东罗马传统势力圈渗透的西方势力。11世纪和12世纪来自神圣罗马帝国的德意志人,以及来自西西里岛和南意大利的诺曼人不断攻击帝国,因此,东罗马对源源不断经过其领土的罗马天主教十字军的意图很持怀疑,因为这些十字军正是主要由德意志人和诺曼人构成的。另一方面,阿莱克修斯给予贸易专权的意大利城市国家尤其成为反西情绪的对象。他们成为“法兰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迅速崛起为东罗马最主要的商业竞争对手的威尼斯人特别受反感,尽管威尼斯的船只是帝国舰队的骨干。\n阿莱克修斯一世登基之初,盘踞西西里岛的诺曼人首领罗贝尔·吉斯卡尔对巴尔干半岛及爱琴海岛屿虎视眈眈,而东罗马海军的军舰此时早已破败朽烂,因此只好与威尼斯共和国达成一笔交易:威尼斯人派出一支海上舰队对付诺曼人,东罗马则允许威尼斯商船自由地出入帝国境内所有港口,免去一切海关税收。在这样丰厚的条件下,威尼斯舰队于1085年在亚得里亚海击败了诺曼人。东罗马从此在���事上摆脱了诺曼人的威胁,但在经济上受到威尼斯的挟制。东罗马与威尼斯的同盟不仅使其国库失去了海关收入的绝大部分,而且帝国在商业方面的垄断地位也逐渐丧失,东罗马商人在东地中海地区开始让位于威尼斯、热那亚和比萨的商人。而另一个致命的影响是,东罗马的经济结构为此倾向单一,逐渐演化成严重依赖意大利城邦出口贸易的经济作物农业经济,这同样严重阻碍帝国民力军力的恢复。\n出于上述原因,当诺曼人的威胁解除后,科穆宁王朝的皇帝曾几经努力,试图取缔威尼斯人的特权,但是其强大的海上势力使东罗马望而却步。1122年,约翰二世·科穆宁皇帝取消了威尼斯的特权,后者立即以强大的舰队劫掠爱琴海诸岛,并占领了科孚岛和凯法利尼亚岛。从此,威尼斯人更肆无忌惮地在东罗马海域和君士坦丁堡城横冲直撞。在马尔马拉海和黑海的各主要港口,停泊着威尼斯的大批商船,在首都郊外的加拉塔和佩拉居住着无数威尼斯富商大贾,他们自恃财大气粗,耀武扬威,骄横无比,东罗马臣民对这些“拉丁人”无不恨之入骨。\n\n东罗马与威尼斯的第二个斗争回合发生在约翰二世的儿子曼努埃尔一世在位时期。虽然曼努埃尔一世是十字军的朋友,但双方都不能忘记他们互相革除了对方的教籍。为了压制威尼斯人的气焰,他把贸易特权授予热那亚、比萨等城市,试图以此牵制威尼斯人,两国关系为此更加紧张。1171年,在曼努埃尔一世的诏令下,东罗马全国发生了驱逐威尼斯人的行动,全部威尼斯侨民被逮捕,他们的货物和商船被没收。威尼斯舰队迅即入侵东罗马水域,但很快被曼努埃尔成功重建的东罗马海军击败。东罗马帝国籍此一度摆脱威尼斯的经济控制,但其代价是帝国与威尼斯不再有重建友好关系的可能,埋下了1204年十字军洗劫君士坦丁堡的祸根。与此同时,突厥依然是一个威胁,1176年他们击败了曼努埃尔所率领的东罗马、匈牙利与十字军国家的四万大军。这次军事失利对东罗马而言,与此前的诺曼人战争、匈牙利战争相比,并不算伤筋动骨,因为死伤的万余人中,绝大部分是匈牙利和十字军国家的仆从兵,东罗马的主力部队基本保存完好。但是就往后的发展而言,仍然是一个转捩点:东罗马浪费了唯一一次西方边境安稳而能专心东方事务的机会,因此本以为必胜的曼努埃尔一世为此意志消沉,不久去世,留下年幼的孤儿阿莱克修斯二世与不得人心的摄政皇太后安条克的玛丽,而小阿莱克修斯的皇位很快就为堂叔本都总督安德洛尼卡·科穆宁篡夺。科穆宁王朝100年间的稳定发展宣告终结,又一个政变频发的时代来临了。\n\n祸乱交兴\n科穆宁王朝的权力,原来是依靠地主贵族和威尼斯友谊的支持,但安德洛尼卡一世改变了策略,转而依靠那些憎恶威尼斯商业优势的君士坦丁堡居民和商人阶层。他残暴地削减贵族的力量,杀害无辜,建立了恐怖统治,同时将阿莱克修斯一世以来,东罗马持续的对西方势力友好的外交政策破坏殆尽,而这项政策的良好成果正是曼努埃尔一世时期维持东罗马的地中海霸权与经济稳定繁荣的关键。安德罗尼库斯曾经试行改革,比如制止贿赂、整顿赋税、采取省长定薪制等等,但这些改革产生的良好效果都被他树立的敌人——不管是国内的罗马贵族还是国外的十字军附庸——打消了。甚至当他由于害怕诺曼人的进攻而再度向威尼斯人请求缔结同盟的时候,威尼斯对他仍未释然于怀。\n安德洛尼卡一世在1185年被民众暴动推翻。暴动的发动者、皇室的远亲伊萨克·安吉洛斯(伊萨克二世)即位,开始了安吉洛斯王朝的统治。伊萨克二世执政10年,对内虽然任命了一些有才干的官员,增加了税收,但却把搜刮来的钱用于扩建和翻修皇宫,以及搜集圣像和珍宝。他的对外政策搞得一塌糊涂,北方保加利亚人再度揭竿而起,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巴巴罗萨领导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目的是为了收复1187年被萨拉丁占领的耶路撒冷)也给拜占廷城乡造成极大祸害。1195年,伊萨克二世被亲兄弟阿列克修斯三世推翻,刺瞎双眼,投入监狱。\n伊萨克二世的儿子小阿列克修斯在其父被废后侥幸逃出牢房,辗转流亡到神圣罗马帝国投奔其姐姐、士瓦本王后伊琳尼,随后又求助于教宗英诺森三世,请其协助复位。他向教宗发誓,一旦复位成功,他将使希腊教会归属于拉丁教会。这个计划与威尼斯的利益不谋而合。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诱使十字军将东征的矛头转向了威尼斯的竞争对手���\n1202年,小阿列克修斯与十字军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协议,十字军将进入君士坦丁堡,帮助伊萨克与阿列克修斯父子夺回皇位,事成之后,拜占廷将支付20万马克银币,向巴勒斯坦派出勤务部队,并承认教宗对东方教会的控制权。\n\n君堡沦陷\n在第三次十字军东征中,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一世企图征东罗马帝国,但给东罗马帝国带来毁灭的却是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这次十字军东征的原定目的是占领阿尤布王朝统治下的埃及,但威尼斯共和国的船舰总督恩里科·丹多洛获得了领导权。在东罗马王子阿列克修斯四世的请求和威尼斯总督恩里科·丹多洛的怂恿下,十字军于1203年攻打君士坦丁堡。\n君士坦丁堡的沿海一面是马尔马拉海上的峻峭陡壁,只有金角湾沿岸地势平缓,是优秀的港湾,但是湾口拦上铁索。陆地一面的城防更是牢固无比,实际上十字军在陆地一面的进攻也的确被东罗马皇帝近卫军打退了。但是,威尼斯人长期在君士坦丁堡经商,对这里的防御措施可以说是了如指掌。他们并不直接攻打金角湾,而是绕至博斯普鲁斯海峡色雷斯一岸的另一端,夺占了热那亚人移民区加拉塔,然后从这里砍掉铁索,进入金角湾。在湾内,威尼斯战舰烧毁了大批东罗马舰只,然后用船上的投石机和云梯攻打君士坦丁堡城墙,夺取了沿海城墙上的25座塔楼,又纵火焚毁了城墙附近的建筑。东罗马军队人数不少,但装备很差,而且多由雇佣军组成。这些雇佣军本来就纪律松懈,又长期得不到军饷,因此经过几个回合的战斗,东罗马军队彻底被打散。阿列克修斯三世从陆上一面逃出首都,进入色雷斯地区避难。\n十字军驻扎在君士坦丁堡城外,向复位的伊萨克二世和阿列克修斯四世索取报酬,以继续东征。但二位皇帝两手空空,既没有钱来还愿,也没有办法去弄钱,万般无奈下,伊萨克只好下令没收皇族的私人财产,并搜刮了君士坦丁堡城内各教堂的金银珠宝祭器,凑了10万马克白银送给十字军。1204年2月初,双方正在继续谈判时,城内又节外生枝。君士坦丁堡各阶层都对阿列克修斯四世招来第四次十字军的做法极为反感,对教堂的搜刮更是火上浇油,城中不断发生希腊人袭击“拉丁人”侨民的事件,有一次严重的冲突竟然导致城东地区失火,这是5世纪以来君士坦丁堡最大的一次火灾,大火整整烧了两天两夜,从奥古斯都广场到提奥多西广场的精华区全部化为灰烬,公共建筑、住宅和古典艺术遗产遭到巨大的损失。火灾后,拉丁侨民不敢再停留于君士坦丁堡,纷纷出城,投入十字军营内,连一向与东罗马交往甚密、少有冲突的比萨人也逃了出去。于是,城中希腊居民的愤怒全都转移到皇帝父子身上。他们认为灾难全是伊萨克二世和阿列克修斯四世造成的。于是,愤怒的市民于1204年2月中旬在君士坦丁堡城内聚集起来,把贵族和僧侣赶到圣索非亚大教堂中,在这里宣布废黜安吉洛斯王朝,另立阿列克修斯三世的女儿欧多齐娅的情人阿列克修斯·杜卡斯为帝(阿列克修斯五世)。暴民随后冲入皇宫,把伊萨克二世投入监狱,并绞死了小阿列克修斯。\n\n阿列克修斯五世上台后立即着手巩固城防,关闭城门,把在城外安营扎寨的十字军拒之门外,同时宣布拒绝履行阿列克修斯四世对十字军许下的诺言。威尼斯总督丹都洛清楚地认识到,夺取君士坦丁堡城的时机来临了。4月8日,他下令发动总进攻。经过断断续续4天的战斗,第四次十字军的在金角湾和加拉塔的靠近君士坦丁堡城墙的海岸船舰的抛石机和攻城锤在1204年4月12日在金角湾和加拉塔附近的海岸轻易突破击毁君士坦丁堡的几处城墙之后,最初是70个拉丁法国贵族骑士攻入君士坦丁堡,之后总共有大概几百个第四次十字军的骑士攻入君士坦丁堡,并四处谋杀、强奸、抢掠、破坏了三天。\n\n9个世纪以来,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基督教世界中,对从古希腊时代以来古代高度文化和物质文明一脉相承的唯一城市。这里聚集了来自拜占庭帝国的无数珍贵艺术品和古代图书手卷,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奇珍异宝、金银锦缎。这些都是对财宝如饥似渴的十字军洗劫的对象。皇宫、教堂、府邸、浴场、墓地、修道院、国家图书馆、公众会议厅、大赛车竞技场都成了劫掠的对象,目击这场劫难的军队指挥官杰弗里·德维尔阿杜安在其《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中写道:“所有的战利品,多得不得了。没有人能告诉你究竟有多少。黄金、白银、器皿、宝石、锦缎、银线布匹、长袍、貂皮、灰鼠皮、银鼠皮以及各种最精致的东西,散乱堆放在地上……自从世界创造以来,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以获得这么多的战利品。过去的穷汉,现在又富又豪华了。”许多参加十字军的领主把战利品运回本国,所有参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军队的国家被这些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珍宝和艺术品装饰一新。大部分西欧教堂都得到了抢来的拜占廷宗教圣物,其中法兰西王国教会收获最大。威尼斯共和国也因为分得的拜占廷文物而变得雍容华贵起来。君士坦丁堡竞技场上的装饰物——镏金的铜驷马被运回威尼斯,成为圣马可教堂正门的装饰物。\n1204年3月,在第二次围攻君士坦丁堡之前,丹都洛总督和十字军的统帅们签订的合同上有如下的规定:占领君士坦丁堡后,战利品平均分配;由6个威尼斯人和6个法兰西人组成的选举团将推举一个新的“拉丁”皇帝,他将获得君士坦丁堡的两座宫殿和原东罗马帝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剩下的四分之三领土中,威尼斯获得一半(八分之三或37.5%),剩下的按照西欧封邑的模式分配给十字军将领们。经过选举,来自佛兰德的鲍德温伯爵被选为东方帝国的皇帝,管辖一个幅员不大的“拉丁帝国”,其疆域包括马尔马拉海两岸地区和附近一些岛屿,以及八分之五的君士坦丁堡城(威尼斯得到八分之三多)。\n\n另起炉灶\n由于对拜占廷地理的熟悉,威尼斯掌握了可以保证其海上优势的领土——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的摩冬港和科龙港(以出产品红闻名),两地扼守爱琴海和黑海入口,被称为“威尼斯的右眼”。此外威尼斯还获得了伊庇鲁斯沿岸、爱奥尼亚群岛、科孚岛、克里特岛、爱琴海中其他几个大岛和色雷斯的港口,以及内地的阿德里安堡。蒙费拉侯爵博尼法斯二世获得了萨洛尼卡港、马其顿和希腊中部的大片土地,建立了萨洛尼卡王国(1204-1223年);勃艮地贵族奥东·德拉罗什获得了提佛和雅典,建立了雅典公国(1205-1460年);《君士坦丁堡的征服》作者杰弗里·德维尔阿杜安的侄子承继了占据伯罗奔尼撒半岛大部的亚该亚侯国(1205-1432年);爱琴海中大部分岛屿原来是交给威尼斯的,但威尼斯共和国政府却决定把这些占领地交给私人,于是丹都洛总督的侄子带领几个同伙,在这些岛屿上建立了阿希佩戈拉公国(1207-1566年)。凯法利尼亚岛成为特殊伯爵领地,罗得岛起初还被东罗马贵族牢牢占据,但很快被一伙意大利冒险家占领,1309年落入圣约翰骑士团手中,成为抵抗奥斯曼人的巨大要塞。\n\n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攻陷前夕,许多拜占廷贵族高官纷纷携带家眷和金银细软逃离危在旦夕的首都,来到海峡对面的小亚细亚地区。阿列克修斯三世的另一个女婿,拉斯卡利斯家族的提奥多雷,而后仓皇从海路撤出君士坦丁堡,先在普鲁萨城暂避风头,后得到担心拉丁人势力东扩的塞尔柱人苏丹的支持,在尼西亚定居下来。提奥多雷以这个繁荣城市为中心,建立了一个新的希腊人帝国,仍自号“罗马帝国”,史称尼西亚帝国。尼西亚帝国公开宣布继承拜占庭帝国的法统。它在建国之初受到拉丁帝国的在1205年的进攻追击,西欧骑士追击流亡朝廷,直至小亚细亚。只是由于后方发生了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色雷斯人的入侵(1207年),迫使拉丁帝国军队回师,尼西亚帝国才获得喘息的机会。1205年,希腊-保加利亚联军在阿德里安堡战役中全歼拉丁帝国军队,鲍德温皇帝被俘虏,尼西亚帝国起死回生。1242年至1243年蒙古入侵后,罗姆苏丹国的衰弱使许多贝伊人和加齐人在安纳托利亚建立了自己的公国,这削弱了拜占庭对小亚细亚的控制。随著时间的推移,其中一个贝伊人奥斯曼一世创建起了鄂图曼帝国。然而蒙古人的入侵也让尼西亚暂时摆脱了塞尔柱人的攻击,使其能够专注于对抗北部的拉丁帝国。\n另外,原拜占廷皇室后裔和贵族也建立了一些国家。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夺取了伊庇鲁斯地区,建立了“伊庇鲁斯专制国”(1204-1336年),该国后来被塞尔维亚人吞并。在黑海东南岸,有安德洛尼卡一世·科穆宁之孙大阿莱克修斯建立的,定都特拉布宗的特拉布宗帝国,与尼西亚帝国竞争拜占庭帝国的法统。\n对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入侵拜占庭帝国的行为,教宗依诺增爵三世虽然威胁要把丹都洛和第四次十字军的领袖——蒙费拉公爵博尼法斯革出教门,但他私下里也感到高兴,认为这是征服了一个不服从管制的东正教徒,并使东西两教会合而为一。不过这次征服君士坦丁堡的行为对圣座和整个十字军运动都是��对有害无益的。它不但不能使欧洲免于穆斯林世界的威胁,反而自毁长城。拜占庭帝国一直是一个巨大的堡垒,足以使来自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在欧洲的大门前望而却步。然而经过这次巨大的毁灭之后,这个帝国再也未能恢复昔日的军力和声威。\n\n走向末路\n重夺旧都\n1211年,尼西亚帝国击败拉丁帝国和突厥人的联军,活捉了罗姆苏丹,一直把边界推进到安卡拉附近。向西则兼并了爱琴海上的好几个繁荣岛屿,并夺取了拉丁帝国的亚洲领土。不久,它还收复了在欧洲的土地,灭亡了伊庇鲁斯专制国和萨洛尼卡王国,北方与保加利亚接壤,西边直抵亚得里亚海。1259年,大贵族迈克尔·巴列奥略被提升为拉斯卡利斯王朝(尼西亚帝国)共治皇帝。1261年,一支800人的尼西亚部队在希腊居民帮助下混进君士坦丁堡,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这座城市,拉丁帝国末代皇帝鲍德温二世闻讯乘小船逃走。1261年8月15日,迈克尔举行了入城典礼,随后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加冕为罗马皇帝米海尔八世,开始了巴列奥略王朝的统治。\n迈克尔·巴列奥略虽然恢复了帝国,但巴列奥略王朝皇帝们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欧洲,而忘了他们在亚洲的敌人。为了维持他对拉丁人的战争,米海尔从小亚细亚撤军并对农民征收严重的税收,引起了极大的不满。早在13世纪初的时候,罗马人完全有能力清除突厥人这个未来的隐患,但是他们并没有预见潜在的威胁,而是任其发展,而后更是将凶猛剽悍的突厥人作为内战和对斯拉夫人作战的主力,使之发展更加迅速。东罗马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土,约在其首都迁回君士坦丁堡的时候,就立即开始缩小了。突厥人的几种势力蚕食拜占庭帝国的领土,使它只剩下沿马尔马拉海的一条狭长地带。\n\n危机渐深\n在塞尔柱人的几股势力中,有一支乌古斯人的分支卡耶部落的成员奥斯曼人部落由于大蒙古帝国的哲别和速不台、以及绰儿马罕、拜住、野里知吉带和阔里吉思的入侵而从其在罗姆苏丹国故土西迁,进入了小亚细亚最西部。1281年,奥斯曼·加齐成为这个部落的首领,该部落遂被称为“鄂图曼人”或“奥斯曼苏丹国”。1301年,在巴菲翁(Baphaeon)附近,奥斯曼帝国首次与东罗马帝国发生直接冲突。虽然在人数上处于劣势,但奥斯曼帝国军队的士气轻而易举地盖过了基督教徒的士气,他们将安德洛尼卡二世皇帝的军队打得大败。\n这时他们幸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时奥斯曼帝国内部分裂。当奥斯曼帝国站好阵脚后,除一些港口城市外,拜占庭帝国几乎所有的其他地方都被奥斯曼帝国占领了。东罗马帝国向西方求救,西方提出的条件是两个教会必须统一。巴列奥略王朝虽然颁布法律统一教会,但东罗马帝国的人民并不接受罗马天主教。一些西方的雇佣军来到帝国内,但西方大多数人宁可看着东罗马帝国灭亡。\n\n奥斯曼之子奥尔汗加齐把一批批骑马牧民改编为从突击队到正规骑兵和步兵的作战单元,并着手实施一个多方向的扩张计划:先向南、向东控制塞尔柱人的穆斯林诸国,把它们拉过来作为盟国,或者变成附庸国,或者干脆兼并他们。1362年,穆拉德一世继位,此后奥斯曼苏丹国使用武力向欧洲发动了主动进攻。在穆拉德即位后18个月内,就占领了整个色雷斯地区。奥斯曼人约在1369年占领阿德里安堡并将它作为首都。1371年,奥斯曼军队在马里查河击败了塞尔维亚军队,后来东罗马帝国约翰五世皇帝被迫承认奥斯曼帝国是他的宗主国,并将次子曼努埃尔送去作为人质。\n在1389年的科索沃战役中,奥斯曼军队战胜了波兰、匈牙利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和阿尔巴尼亚联军。塞尔维亚大公拉扎尔的女婿假意投降,在下跪时用一柄短剑将年已70的穆拉德苏丹刺穿,他的儿子巴耶济德一世(“雷电”之意)继位。1390年,奥斯曼军队到达多瑙河。但是正当他们在巴尔干进行战争的时候,帖木儿的军队出现在其亚洲领土上,迫使其回师抵挡。当奥斯曼军队离开欧洲后,东罗马皇帝曼努埃尔二世向教宗发出呼吁,请求支援。受此请求,教宗博义九世组织了最后一次十字军远征。1396年9月28日,最后一支十字军队伍在尼科堡战役中被打败。巴耶济德正准备回师攻打君士坦丁堡时,遭到帖木儿进攻,巴耶济德于安卡拉之战战败被俘,使奥斯曼帝国陷入空位时期。东罗马帝国于1403年与巴耶塞特一世次子苏莱曼·切莱比签订《加里波利条约》,取得尼科米底亚等地区。\n政治上的分裂和中央集权的瓦解,使末日的东罗马帝国四分五裂。帝国内部政治动荡,皇室斗争激烈,共帝之间先后爆发了“两安德洛尼卡战争”、“两约翰之战”、“约翰祖孙之战”。巴列奥略王朝的分封习俗加剧了帝国的分裂,分散在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几个残余省份几乎都成了独立国家,除了承认东罗马帝国的宗主地位外,不对中央政府承担任何义务,既不纳税也不提供士兵,朝廷的政令几乎不出京城。尼西亚帝国时期一度恢复的军区制度再次瓦解,残存的几个富庶的农业地区全部被奥斯曼人占领,国家几乎没有收入,依靠变卖皇室财产土地和借高利贷度日。这个国家也失去了所有兵员来源,陆军只得聘请加泰罗尼亚人、法兰西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塞尔维亚人、瓦拉几亚人、保加利亚人和奥斯曼人充当雇佣兵。这些人名为士兵,实为匪徒,稍有不满即大动干戈,洗劫当地居民。东罗马海军也同时衰落,只能依靠威尼斯和热那亚的舰队保卫海上通道。\n\n为了换取和平,或者筹措现金,东罗马帝国向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奥斯曼人屡次割让土地,甚至连色雷斯和加拉塔等对首都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地区也被割让,使帝国丧失了最后的屏障。\n\n孤都终亡\n1451年,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中风去世,穆罕默德二世即位。他决心夺取君士坦丁堡,完全消灭东罗马帝国。1451年9月,他与威尼斯人订立协议,以不介入威尼斯-热那亚战争为代价换得了威尼斯的中立。同年11月,他又与当时的匈牙利摄政王匈雅提·亚诺什签订一个条约,以不在多瑙河上建立新要塞的承诺换得了匈牙利的中立。这些条约的有效期是3年,也就是说他在这3年里将可以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攻打君士坦丁堡。\n与此同时,拜占庭皇帝向西方寻求帮助,但教皇只会考虑派遣援助以换取东正教教会与罗马教廷的统一。教会的统一被讨论过,偶尔也通过帝国法令来实现,但东正教徒和神职人员强烈地憎恨罗马和拉丁礼的权威。一部分西方军队抵达以加强对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防御,但大多数西方统治者都忙于自己国内的事务,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另一个原因奥斯曼帝国将拜占庭与西欧和中欧分隔开来使得难以直接支援。\n以往奥斯曼帝国认为攻击君士坦丁堡代价太大。君士坦丁堡的城墙非常坚固,除十字军外,上千年中没有人能够克服它。但随着火炮的出现,这堵墙再不能保护这座城市了。匈牙利工程师乌尔班为其提供了巨大的臼炮,其威力足以击碎君士坦丁堡的城墙。此时的君士坦丁堡的人口已经严重崩溃,城市破败不堪。曾经宏伟的皇都现在的人口仅与散落的村镇相似。\n1453年3月初,穆罕默德二世开始将攻城臼炮运到君士坦丁堡城外。1453年4月2日,苏丹穆罕默德率领的80,000名士兵和大量非正规军包围了这座城市。守城的基督教军队只有约7,000人(其中2,000人是外国人)。4月5日,星期四,奥斯曼军队出现在君士坦丁堡城墙之外的平原上。第二天是穆斯林的主麻日,穆罕默德下令解开大炮。开始了与东罗马帝国的最后决战。君士坦丁堡的守军击退了多次进攻,但是经过两个月的炮轰,城墙多处被轰垮,在这期间,奥斯曼内部亦发生了一定分化,一方面是受当时小亚细亚的卡拉曼侯国的威胁,另一方面是担忧届时的欧洲天主教国家救援君士坦丁堡。在5月29日的总决战中,奥斯曼军队冲入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战斗中殉国。5月30日上午,穆罕默德二世进入君士坦丁堡,当日,东罗马帝国灭亡。\n穆罕默德二世将自己看做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1461年,东罗马帝国末代王族统治的特拉布松帝国也被穆罕默德二世占领了。到15世纪末,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的大部分都已落入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之下。\n此时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宣布成为东正教的保护人。他的孙子伊凡四世将成为俄罗斯的第一位沙皇。他的继承人认为他们是罗马帝国和君士坦丁堡的继承人,是第三个罗马。一直到20世纪初覆亡时为止,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都认为自己是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n东罗马帝国在将经典知识传递给伊斯兰世界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最重要的影响却是他的教会。早期东罗马帝国的传教士将东正教传给了许多斯拉夫人。到今天为止,大多数斯拉夫人以及希腊人信奉东正教。东罗马帝国的建立年代和灭亡年代——395年和1453年,被后世的历史学家定义为中世纪的开始和结束。由是,持续1480年的罗马帝国正式灭亡。\n\n政治制度\n国家领袖\n拜占庭帝国的最高权力由皇帝掌握。皇帝是整个帝国的象征,也是最高政治领袖、军队的最高统帅、最高的司法裁判者和和宗教的最高主宰。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有三种称呼。Βασιλεύς(Basileus)是最常见的称呼,来自古代希腊人对君主的称呼。在629年之前,罗马帝国的希腊语地区已经长期使用此称呼来揶揄皇帝是个“披着共和制元首外衣的东方式专制君主”,甚至萨珊王朝的霍斯劳二世也在其致莫里斯的希腊语国书中也称呼罗马皇帝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错误:{{Lang}}:语言代码:gre 无法识别(帮助)”,但东罗马帝国官方一直避免此称呼。公元629年,希拉克略皇帝基于基督教神学理论,正式启用“虔信基督的皇帝”(希腊语:Πιστὸς ἐν Χριστῷ Βασιλεὺς)作为皇帝的官方称号,以昭示皇帝是“万王之王”(希腊语: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Βασιλεων)耶稣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自此Βασιλεύς代替帝国拉丁时期的那种冗长的皇帝兼衔,成为东罗马皇帝的正式称呼。9世纪前,东罗马皇帝因自诩为基督教世界的唯一皇帝而仅使用Βασιλεύς称号,但在9世纪查理曼加冕后,囿于国势相当,也承认法兰克人君主为基督教世界里的Βασιλεύς,故为表自己方为罗马正统自称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Ῥωμαίων] 错误:{{Lang}}:语言代码:gre 无法识别(帮助)”(“罗马人的皇帝”),而将法兰克君主,以及日耳曼的神圣罗马皇帝称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Φράγκων] 错误:{{Lang}}:语言代码:gre 无法识别(帮助)”(“法兰克人的皇帝”)。至15世纪时,东罗马皇帝为向西方求援,故自降位格自称为“Βασιλεύς τῶν Ελλήνων”(“希腊人的皇帝”)。除了东罗马皇帝外,其他大国(如波斯帝国和法兰克帝国)的君主也被东罗马人称为Βασιλεύς。小国君主则被称为Ρήγας(Regas,来自拉丁语“Rex”,即国王)。\n东罗马皇帝的另外一个称呼是Αυτοκράτωρ(Autokrator),这是希腊语对罗马皇帝的称呼“Imperator”的直接翻译,字面上的意思是“自我统治者”,强调“军事首脑”的意义,与罗马的“imperator”意义相同。此称号由于也经常授予一些具有全权的军事统帅(例如贝利萨留担任意大利大元帅时的官衔στρατηγός αυτοκράτωρ),故在希拉克略以后,Αυτοκράτωρ一度不用作皇帝的称号,但在查理曼加冕以后,东罗马皇帝重新启用了这个称号,作为首帝称号 “Βασιλεύς καὶ Αυτοκράτωρ”(皇帝与独裁者)的一部分,以昭示对法兰克人的基督教皇帝名义上的普世宗主权。而相应地,共治皇帝(皇储)只能使用“Βασιλεύς”而不能使用“Αυτοκράτωρ”,全权军事将领则允许使用“Αυτοκράτωρ”但不能使用“Βασιλεύς”(如巴西尔二世时代的保加利亚总督大卫·阿里安特斯)。\n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在东罗马帝国同样沿用,而在希腊语中,则意译作Σεβαστός(Sebastos(或音译作Αύγουστος/Augoustos)),但两者在使用上逐渐产生差别:前者在科穆宁王朝以后沦为高等贵族的封号,而后者则始终作为皇帝正式称号的一部分,比如巴列奥略王朝时期皇帝的标准称号:虔信基督上帝的罗马人皇帝与独裁者,永恒的奥古斯都(希腊语:ἐν Χριστῷ τῷ Θεῷ πιστὸς βασιλεὺς καὶ αὐτοκράτωρ Ῥωμαίων καὶ [Αεὶ Αύγουστος] 错误:{{Lang}}:语言代码:gre 无法识别(帮助))\n\n东罗马皇帝的其他称呼还有Κοσμοκράτωρ(Kosmokrator,宇宙的主宰)和Χρονοκράτωρ(Chronokrator,永久的主宰)、Σεβαστοκράτωρ(Sebastokrator,至尊陛下)、Καίσαρ(Kaiser,恺撒)、Πανυπερσέβαστος(Panhypersebastos,至全至高至尊之人)等等。\n东罗马皇帝被神化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皇帝可以召开宗教大会,任免教会领袖和高级教士。在这一点上,拜占庭帝国与同时期的西欧国家有很大的不同。皇帝的居所被称为“神圣皇宫”或“圣宫”。高级官员可以亲吻皇帝的右胸,低级官员只能吻皇帝的脚。外国使节以跪姿行礼。他们都没有权利先开口跟皇帝说话,只能等皇帝通过侍官发问时才可作答。每当官员觐见完毕,领受皇帝旨意、倒退着走出大殿时,礼仪大臣和宫廷仪卫高唱“诚如是!诚如是!诚如是!”\n帝国的神学观也表现在宫廷生活之中:宫廷是一场豪华的神秘剧,皇帝在剧中努力扮演着基督的角色,在他的餐���上接待12名宾客,在某些场合也会为精挑细选出来的穷人洗脚。在模仿基督事迹时,皇帝邀请最重要的显贵到皇宫的黄金餐室与他同桌。在非常盛大的节庆日,宾客数目是具有象征意义的12位。因为如此,贵族会花巨款购买进入墙上覆满黄金镶嵌画的这间餐室的权利。在黄金餐室宴请宾客时,依据各人阶级排行的高低,而被安排坐在离君主远近不同的位置。拜占庭人尊崇这个支配皇宫生活的严格秩序,所以说,爵位是一种荣誉,而且是分了等级的荣誉。\n\n紫色是皇帝的专用颜色,皇帝的皇权标志包括皇冠、权杖和宝球(象征地球)。太阳则被视为皇帝的象征,每年12月25日,皇帝要头戴象征太阳的金光环,参加太阳节(光明节)的庆祝活动。1月6日的圣诞节、5月11日的君士坦丁堡建城节、8月25日的丰收节,以及大型的竞技、庆典活动,也要由皇帝亲自主持。\n皇帝的婚姻为一夫一妻制,皇后之外没有其他嫔妃。皇位的主要继承方式为血亲继承,尤其是长子继承。拜占庭帝国的12个王朝、93位皇帝中,有24位是作为皇帝长子(包括养子)继承皇位的,11位是作为皇帝的其他儿子继承皇位。在皇帝无子的情况下,皇帝的兄弟、侄甥、姐妹、女儿、父母、孙子和配偶都有权继承皇位。东罗马法律承认女性的继承权。威胁东罗马皇帝帝位的主要因素是政变。皇帝的施政措施招致首都市民不满时,也可能会在群众暴动中失去皇位(例如532年尼卡暴动中的查士丁尼一世、1042年的迈克尔五世、1185年的安德罗尼库斯皇帝、以及1204年的父子皇帝伊萨克二世和阿列克修斯四世)。\n\n贵族阶层\n紫色是皇室专用的颜色,皇宫寝室中悬挂紫色丝绸装饰,因此东罗马皇帝的子女被称为“紫衣贵族”意为“在紫色帷幕中出生的人”。拜占庭帝国的贵族等级包括Πρινκεπζ(亲王)、大公/大督军(Μέγας Δουξ,此头衔通常授予海军统帅)、Δουξ(督军/公爵,常用于地方最高军职)、μεράρχης(分区将军/侯爵,作为军职领二千四百人或一支联合舰队)、δρουγγάριος(司令/大伯爵,作为军职领四百人或一支舰队)、komes(长官/伯爵,作为军职领两百人或一支分舰队,作为文职则为京城各官司长官)、apokomes(副长官/子爵)和Kentarchos(百夫长/舰长/男爵,作为军职领百人或一艘战舰)等级别,这些头衔实际上是帝国各级机构长贰的正式官号,西方封建国家借用帝国军制后逐渐演变为贵族等级。由古罗马元老职位派生出来的荣誉头衔包括Illustris(杰出者)、Spectabiles(显赫者)、Clarissimus(显赫者),这些头衔只能终身享用,不得世袭。\n宦官在东罗马宫廷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6世纪时的著名军事将领纳尔塞斯,其身份就是宦官。君士坦丁一世设立了宫廷大总管(希腊语:Πραιποσιτοζ τον ενσεβεστατον κοιτωνοζ),其职责是总管皇帝内宫,并安排大臣觐见皇帝的时间表。到5世纪时,这个职位已经上升到与司法大臣平级的地位。此外,皇宫内还有掌管皇室衣物、马匹、食品、猎鹰、御船、音乐、医药……的宦官官员。这些官员构成了非世袭的宫廷贵族,替皇帝发号施令,握有很大的权力。\n\n中央制度\n早期的拜占庭帝国采取了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政制度,设立元老院、执政官和各大区长官。随着时间推移,元老和执政官逐渐变为荣誉性头衔。\n东罗马皇帝的辅弼机构为御前会议,其成员包括行政总理官、大区总督、军队司令、司法行政官和君士坦丁堡市长等高官。\n行政总理官(拉丁语:Magister officiorum/希腊语:Μάγιστρος των οφφικιωζ)是帝国早期最重要的高级官吏,其职权包括指挥禁军、巡视部队、监督各级官员、签发官方文件、主持外交活动、缔结条约、参加审理重大案件、掌管皇宫内外事务等重要职责。行政总理官的人选不以出身和等级为依据,而是依照其实际能力、干练程度和对皇帝的忠诚度来选择,由皇帝直接任命。7世纪后,行政总理官也逐渐成为虚职,其职掌为诸多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记下言语者”)所瓜分替代,这些大臣大致有:\n\n掌管邮政与外交的邮传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οῦ δρόμου)\n掌管中央税收用度的财政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οῦ γενικοῦ)\n掌管地方军民政务的军事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οῦ στρατιωτικοῦ)\n掌管国家车马牧场的畜牧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ῶν ἀγελῶν)\n掌管生产仓储及市易专卖的特殊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οῦ εἰδικοῦ)\n负责首都刑狱事务的治安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οῦ πραιτωρίου)\n负责水利事务的水利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ῶν ὑδάτων)\n负责宫内事务,同时作为皇帝耳目监察各官司的宫内大臣(希腊语:λογοθέτης τῶν οἰκιακῶν)\n阿莱克修斯一世新设,统辖所有大臣的最高行政长官国务卿(希腊语:μέγας λογοθέτης)。\n君士坦丁堡市长(希腊语:Επαρχοζ τηζ πολεωζ)也属于高级官吏,地位仅次于执事长官,其职责与外地的大区总督类似,总掌首都的行政和司法权,并且负有治安责任,掌握一定的军事指挥权。\n拜占庭帝国早期的国家金矿、银矿、铸币厂、国库由圣库随从官(拉丁语:comes sacrarum largitionum,希腊语:κόμης τῶν θείων θησαυρῶν)掌握,皇家财政(包括皇室土地)由私产随从官(拉丁语:comes rerum privatarum,希腊语:κόμης τη̑ς ἰδικη̑ς παρουσίας)掌管,大区总督掌握地方金库。以上的财政官员在7世纪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税收与出纳用度等全国核心财务由财政大臣管理,地方财政由于军区制与农兵制的产生而自然地由军事大臣管理,特殊大臣则负责诸如生产、仓储等理财庶务,原本的财政官演变为通称诸大臣(希腊语:βέστης)的宫廷荣誉头衔。\n东罗马的法律属于罗马法系统。司法行政官(希腊语:Κναιστωρ)由君士坦丁一世设立,最初相当于皇帝的法律秘书,为皇帝起草法律和法令,6世纪后成为最高法官。\n东罗马的法官必须接受5年以上的专门法律教育,全面掌握罗马民法并通过严格的国家考试,领取资格证书,方可从事司法工作。早期的法官还兼管商业仲裁、税收、行政等业务,查士丁尼一世推行的司法改革要求法官专职化,并将法官与立法者区分开来。执事长官、大区总督和君士坦丁堡市长握有比法官更高一级的法律仲裁权,而东罗马皇帝则始终握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n\n地方制度\n帝国早期沿袭戴克里先时代的三层式地方行政制度,即将全国分为若干个总督大区(拉丁语:praefectura praetorio,希腊语:ὑπαρχία τῶν πραιτωρίων),每个大区分割为管区(拉丁语:dioecēsis,希腊语:διοίκησις),地区包括了罗马时代的若干行省(拉丁语:provincia,希腊语:επαρχία)。早期帝国设立了四个大区:\n\n东方大区,首府君士坦丁堡,管理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和埃及\n伊利里亚大区,首府帖撒罗尼迦,管理巴尔干半岛\n意大利大区,首府拉文纳,管理意大利与埃及以外的北非\n高卢大区,早期首府特里尔,晚期首府阿尔勒,管理高卢、伊比利亚半岛与不列颠尼亚\n帝国东西分治后,拜占庭帝国只统治其中的东方大区与伊利里亚大区。在查士丁尼收复意大利大区后,又在收复领土上设立行军总管府(希腊语:ἔξαρχία)以统领新领土的诸管区。其中,以旧意大利大区的欧洲部分为意大利总管府(首府拉文纳),非洲部分为阿非利加总管府(首府迦太基)。大区总督是皇帝的全权代表,行使行政和司法职权,但不负责军务,行军总管辖区略小但统管军民政务。由于大区总督权力极大,因此自君士坦丁一世后的历代皇帝逐步削去其权力,将部分权力分给省区总督。拜占庭帝国在重要省份和战略要地还设立直属帝国中央政府的地方总督。\n7世纪上半叶,随着东方省区的丢失和拜占庭帝国军事形势的严峻,大区总督一职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军区(塞马州,希腊语:θέματα)将军(希腊语:στρατηγός)作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项制度一直延续到帝国衰亡。这些军区面积远小于本来的大区,甚至比行政地区还小,8世纪初时仅小亚细亚半岛上即有八军区(包括一个海军军区)。但是军区将军兼管辖区的军民司法,权力远比原本的大区总督大。军区以下,各级行政单位被重新组织,以往的行省制度被废止,形成了军政一体的行政序列:基本单位为县(=百人队,Kentarchia),长官为百夫长/男爵(Kentarches),管理一县并指挥一百人队计100员农兵;两县/百人队为一旗(Bandon),长官为旗长/伯爵(Komes),管理一旗并指挥两百人队计200员农兵;两旗为一郡(=团,Droungos),长官为团长/大伯爵(Droungarios),管理一郡并指挥两旗计400员农兵;六郡/团为一分军区(=师,Tourma),长官为师长(tourmarchēs),一般兼分区将军/侯爵(Merarchēs)衔,管理一分军区并指挥六团计2400员农兵��三至四分军区/师构成一军区(=军),长官将军一般兼督军/公爵(Doux)衔,管理一军区并指挥一军约9600员农兵。\n军区制虽然与后期的行军总管制类似(事实上军区制正是希拉克略在非洲行军总管任上以行军总管制为蓝本的军制改革试验的推广),但设计理念上有本质的不同:在内忧重于外患的戴克里先时代,总督大区制实施军政分离的原则,目的是为了防止地方割据,以免再度陷入三世纪危机的帝国分裂状态;然而六世纪以来,帝国受到了诸多强大外敌的冲击,军政两套班子互相掣肘已成为严重隐忧,因此固守旧制已无必要。此外,帝国的去城市化也是军区制出现的要因:与古典时代相比,帝国的城市遭受了严重的军事打击,最严重时除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整个帝国竟没有一座能称之为“城市”的城市,以至于“城市”一词居然专指君士坦丁堡。城市的大量荒废,大量的城市公民流入乡村变成农民的现状,决定了古老的公民军制已无法施行。为了确保兵员而产生的农兵制,亦即农民纳入国家的税收户籍统计系统,并需要为帝国所授田产而服兵役,并自行负担个人军事开支的新军制,则使得行政事务与军队管理高度一体化。于是结合了军政两方权力的将军,以及诸如军区这样的行政单位即军事单位的新型行政制度便应运而生。\n事实上,军区制-农兵制体系抑制了七世纪以来帝国的军事衰退,并引领帝国在十世纪走上黄金时代,然而与此同时,军区制也造成了地方世袭军事贵族的产生,从而引发了逐渐严重的土地兼并,反而破坏了帝国赖以自保自强的农兵制。进入了农兵制完全崩溃的科穆宁王朝时,地方上各方贵族割据,朝廷则沦为各地贵族争权夺利的战场,因此帝国在十字军和塞尔柱突厥人的冲击下一触即溃,即便科穆宁诸位贤君发挥了极为巧妙的统治手腕,仍然无法逆转帝国一蹶不振的趋势。\n拜占庭帝国末期,安纳托利亚及巴尔干地区的封建领主向农奴征收近乎残忍的重税。这一趋势直到帝国灭亡才由奥斯曼土耳其人改善。\n\n文化遗产\n拜占庭帝国的主宰文化是希腊文化。希腊语不但是日常用语,而且是东正教会、文学和商业的共同语言。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后世对“西部的拉丁帝国”和“东部的希腊帝国”的所谓区分,以及拜占庭帝国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罗马帝国,并不重要。罗马帝国是一个多语言和多元文化的帝国,拜占庭帝国并不例外。\n希腊人和希腊化的小亚细亚人构成拜占廷帝国的文化主体,但是在这个国家里还有瓦拉几亚人、亚美尼亚人、犹太人、埃及人、叙利亚人、伊利里亚人和斯拉夫人,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希腊文化从帝国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提阿、以弗所、帖撒罗尼迦和亚历山大港传向全国。\n\n宗教信仰\n拜占庭帝国继承君士坦丁大帝的精神,确信基督教是帝国的立国之本。帝国东部的基督教神学就受到犹太教神学和古典希腊哲学的影响。325年5月25日至8月25日,在尼西亚召开了第一次尼西亚宗教会议,确立了东罗马基督教的基本信条,即《尼西亚信经》。381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431年以弗所公会议、451年迦克墩公会议、553年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的四次基督教大公会议进一步肯定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君士坦丁堡教区的地位也得到确认,在基督教五大教区中仅次于罗马教区。伊斯兰教兴起后,受其“禁止偶像崇拜”的教义影响,在拜占庭帝国发生了破坏圣像运动。787年在尼西亚召开的第七次宗教会议阐释了圣像崇拜和偶像崇拜的区别,东罗马基督教会的神学体系至此正式确定下来,此后再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动。这一派宗教后来发展为希腊正教,即东正教。\n\n拜占庭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据说是由上帝通过皇帝来统治的。詹妮弗·弗莱特兰·凡沃斯特(Jennifer Fretland VanVoorst)认为,“拜占庭帝国是一个神权国家,因为基督教价值观和理想是帝国政治理想的基础,并与其政治目标密切相关。” 史蒂文·朗西曼(teven Runciman在)他关于拜占庭神权政治的书中说:\n\n拜占庭帝国的法律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它是天国在尘世的复制品。就像上帝在天上统治一样,按照他的形象创造的皇帝应该统治地球并执行他的诫命……它把自己视为一个普遍的帝国。理想情况下,它应该包含地球上所有的人民,理想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是一个真正的基督教会,它自己的东正教教会的成员。正如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造的,人在地上的王国也是按照天国的形象造的。\n按照凯���利亚的尤西比乌斯设定的模式,拜占庭人将皇帝视为基督的代表或信使,特别负责在异教徒中传播基督教,并负责宗教的“外部”,例如行政和财政。正如西里尔·芒戈(Cyril Mango)所指出的,拜占庭的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一神、一国、一教”。\n君士坦丁堡通常被认为是“东正基督教文明的摇篮”。帝国在教会事务中的角色从未发展成一个固定的、法律定义的系统。此外由于罗马的衰落和其他东方宗主教的内部纷争,君士坦丁堡教会在6世纪至11世纪之间是基督教世界最富有和最有影响力的中心。即使当帝国沦为昔日的影子时,教会仍然在帝国边境内外发挥著重要的影响力。正如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指出的那样:\n\n君士坦丁堡宗主教仍然是东正教世界的中心,在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地区拥有下属的都主教和大主教,同时也影响著高加索、俄罗斯和立陶宛。教会仍然是拜占庭帝国最稳定的元素。\n官方的国家基督教教义是由前七个大公会议决定的,当时皇帝有责任将其强加给他的臣民。 388年的一项帝国法令后来被纳入查士丁尼法典,命令帝国人口“以天主教徒的名义”,并将所有不遵守法律的人视为“疯狂和愚蠢的人”和“异端教条”的追随者。\n除了正统教派外,由于拜占廷帝国包括了希腊、埃及、叙利亚、亚美尼亚等具有不同文化的领土,因此各种异端思想在这些地方兴起,包括阿里乌教派,兴起于帝国东部)、聂斯脱利教派(又称景教,兴起于叙利亚地区)、马其顿尼教派(Macedonius)、基督一性论教派(兴起于埃及)、基督一志论教派、保罗教派(兴起于小亚细亚和亚美尼亚)、波格米勒派(兴起于保加利亚)等异端教派。\n当利奥三世下令摧毁整个帝国的圣像时,基督徒之间发生了另一次分裂。这导致了一场重大的宗教危机,该危机在9世纪中叶随著圣像崇拜的恢复而告终。同一时期,巴尔干地区出现了新一批异教徒,主要来自斯拉夫人, 但他们这些逐渐被基督教化。\n犹太人在其历史上一直是拜占庭国家的重要少数群体,根据罗马法,他们构成了一个法律承认的宗教团体。在拜占庭早期,他们普遍被容忍,但随后出现了紧张和迫害时期。在阿拉伯人征服之后,大多数犹太人发现自己置身于帝国之外。从10世纪起,那些留在拜占庭边界内的人显然过著相对和平的生活。\n拜占庭帝国的宗教势力和世俗权力关系十分复杂。在帝国的共同利益受到威胁时,教会和皇帝能够联合,而在发生利益冲突时,教会与皇帝则发生激烈斗争。总的来说,在9世纪以前,由于拜占庭帝国严厉的法律和富于效率的中央集权制行政管理,东罗马教会被剥夺了参与国事活动的空间,教会事务成为帝国国家事务的一部分,东罗马皇帝则成为教会的保护人,控制着罗马和君士坦丁堡这两个最大教区的主教和大教长任免权。从君士坦丁一世到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多位主教被皇帝免去教职,在罗马的大主教(后来成为教宗)在8世纪中叶前也要听命于东罗马皇帝,同时,任何教职人员都无权开除皇帝的教籍。\n9世纪以后,帝国皇帝的权力逐渐削弱,教会的实力则逐渐增强。教会开始插手帝国的管理事务,包括审理世俗法庭经手的任何案件、以及税收和司法方面的特权。但是与罗马教会不同,东罗马教会始终没有摆脱皇帝的控制,始终作为国家政权的工具存在。\n\n文学艺术\n拜占庭帝国的文学包括小说、故事集、诗歌等形式。拜占庭帝国的讽刺散文和杂记源自古希腊文学,其讽刺散文寓严肃主题于诙谐幽默的叙述风格中,10世纪的《祖国之友》、12世纪的《马扎利斯》和《庄园之主》都是东罗马讽刺散文的代表作品。同时代的医学、哲学作品也仿照这种讽刺散文风格。拜占廷的杂记代表作是6世纪商人哥利马斯的《基督教国家风土记》,小说则主要翻译古印度故事。\n东罗马诗歌以礼拜仪式所用的宗教诗歌为主,讲求韵律,并从应答对唱的诗歌中发展出了两重唱的音乐形式。东罗马音乐源自古希腊和罗马音乐,在宫廷典礼、重大仪式、节日庆典、民间婚宴等场合都要用音乐营造热烈气氛。但是,世俗音乐所留下的完整乐谱很少,因此对其乐理、音阶、旋律、音调所知甚少。目前保留下来的东罗马乐主要是东正教的宗教音乐,尤其是希腊阿索斯山(圣山半岛)的宗教音乐。这种音乐以复调音乐为主,反复出现相同的乐调、变调和和声,分为声调高亢华丽的高音部和舒缓平和的低音部,各段歌词注重韵律,不注重节律。\n\n拜占庭艺术的最大���点是其装饰性、抽象性和宗教寓意。现在存世的东罗马美术作品大多是教堂中的镶嵌画、壁画和绘画手卷,题材包括耶稣、圣母与圣子、天使和天使长、历代圣人、历代皇帝和主教,以及天堂和地狱的题材。镶嵌画多为装饰性的,平面构图公式化,善用光辉耀目的颜色,主色为金色和蓝色,间以白、紫、蓝、黄、粉红、绿、红、黑等颜色的图案。同时,基督教仪式在教堂内部举行,外部通常几乎没有装饰。\n拜占庭帝国的圣像大多用木头制成,上面用小块马赛克或颜料拼出图案,加以金银、珐琅、象牙装饰,镶嵌珠宝。东罗马圣像艺术对后来罗斯、希腊等东正教国家的宗教美术有很大影响,波斯的细密画技术也来自拜占庭镶嵌画圣像的细密镶嵌技术。\n除了宗教主题外,还有一些拜占廷绘画手卷反映了军队、战役、日常生活、动植物和其他题材。\n东罗马文化的另一个特殊之处是其精湛的奢侈品和金银制品工艺。现存于世的东罗马珍宝(大多是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掠夺到西欧的文物)反映了东罗马工艺的高超水平,其中包括镶嵌金丝的丝绸地毯、玛瑙和雪花石膏的黄金圣餐杯;圣餐用的金盘子和餐具;黄金和红蓝宝石封面的福音书;象牙和珐琅做成的镶板及法物箱;金银大烛台;护身符和刻有宗教故事的挂件;丝绸织造的绣金法袍;黄金和镶嵌画的圣像等。\n\n东罗马人相信,上天的力量显示在皇帝和教会的金银珠宝上。皇宫和圣索非亚大教堂越是豪华,就越能证明每位基督徒所期盼的来世生活的高贵,因此皇宫和索非亚大教堂成了巨大的珍宝库。1204年,十字军和威尼斯人在圣索非亚大教堂里面发现了1700多座黄金、珍珠、宝石和珐琅做成的小型圣坛,40000多个金银香炉和圣物盒,以及堆积如山的其他财宝。\n在存世的东罗马工艺品中,最精致的是现存于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帕拉多霍祭坛组雕(Pala D'Oro),由黄金、珐琅、珍珠和宝石制成。976年,威尼斯总督委托东罗马工匠制作了祭坛的中心嵌板,1105年又订购了更多的珐琅嵌板。1204年4月13日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威尼斯军队将圣索非亚大教堂和许多修道院的圣像劫到威尼斯,添加到祭坛上。\n东罗马的丝绸制品也是帝国最贵重的商品之一。拜占庭最初的蚕种和养蚕技术在查士丁尼一世时期(550年)由粟特商人从中国走私而来的,随后在希腊南部建立了国营的养蚕工业。丝绸生产和纺织由政府严格控制,严禁进行价格投机,或将丝绸专用的紫红色染料出口到国外。紫色丝绸服饰和地毯为皇族专用,其他的丝绸织物则用刺绣技术织出精致的图案。查理曼大帝下葬时身穿的寿衣就是用东罗马丝绸制成的。到14世纪,随着纺织工艺进一步改进,又出现了图案更加复杂的锦缎,上面织满金丝和银线,被做成礼服、圣坛罩布、帷幔、窗帘、壁毯、地毯,并成为拜占庭帝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贡品。\n\n科学技术\n东罗马人继承古希腊人重视科学和教育的习俗。算术、几何、音乐和天文被东罗马人视为“四艺”,哲学、修辞学、古希腊语也是学童的必修科目。神学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但是普通民众对神学的关注程度非常高,经常可以看到贩夫走卒之间进行激烈的神学辩论。在应用科学中,与筑城相关的土木工程学,与军事相关的冶金学和地理学,以及制作“希腊火”所需的化学知识都得到了高度发展,不过这类知识并不向公众普及,而是作为机密课目向特定的学生传授。\n君士坦丁堡帝国大学有时被称为马格瑙拉宫大学(希腊语:Πανδιδακτήριον τῆς Μαγναύρας),是东罗马的一所教育机构,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425年皇帝狄奥多西二世创立的大学校(希腊语:Πανδιδακτήριον,Pandidakterion)。大学校于1046年由君士坦丁九世重建,他创建了法律系(Διδασκαλεῖον τῶν Νόμων)和哲学系(Γυμνάσιον)。同时各种经济学院、理工学院、图书馆和美术学院也在君士坦丁堡建立和运营。一些学者甚至将君士坦丁堡帝国大学称为世界上第一所“大学”。\n古典时代的著作在拜占庭得到保存和发展。因此拜占庭科学在各个时期都与古代哲学、形而上学密切相关。帆拱式建筑是一种在上角支撑圆顶的形制,是拜占庭的发明。尽管第一次实验是在200年代进行的,但在6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它的潜力才得以充分发挥。\n一个由拜占庭人制造的由复杂齿轮组成的机械日晷装置已被挖掘出来,这表明安提基特拉机械的构造原理在拜占庭一直没有失传,英国科学家J·R·帕廷顿(J. R. Partington)说:\n\n君士坦丁堡到处都是发明家和工匠。塞萨洛尼卡的“哲学家”利奥为帝奥菲罗斯(829-842)皇帝制作了一棵金色的树,它的树枝上带著人造鸟,它们拍打著翅膀,唱著歌,旁边咆哮的狮子以及一位行走的发条女士栩栩如生。这些机械玩具延续了拜占庭人所熟知的亚历山大港的希罗的著作中所代表的传统。东罗马医学是在古希腊医学体系上发展起来的,希波克拉底的体质理论被东罗马人广泛接受,认为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是人类体质病理学分类的基础,所有的疾病都出于干、湿、冷、热这四气失调。4世纪时朱利安皇帝的私人医生欧利修巴斯编纂的《诊断学》,7世纪时保罗(姓失传)编纂的《妇科学》、《毒物学》、《处方》,以及11世纪时西美昂编纂的《食物》、《保健手册》都是以希波克拉底理论为基础的。东罗马的草药学非常发达,放血、推拿、按摩、烧灼等方法也被用于治疗病患。在东罗马军队中有军事医护团,大修道院通常也设有医院,接收并治疗平民患者。沐浴习惯和对街道的定期冲刷是主要的城市公共卫生手段。\n第一个已知的分离连体双胞胎的例子发生在10世纪的拜占庭帝国,当时一对来自亚美尼亚的连体双胞胎来到君士坦丁堡。许多年后其中的一人死亡,因此君士坦丁堡的外科医生决定将死者的尸体移走。结果是部分成功的,因为幸存的双胞胎在在术后存活了三天。这个结果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一个半世纪后历史学家提到了它。直到1689年,德国才有了下一个连体双胞胎分离的案例。\n希腊火,一种甚至可以在水上燃烧的燃烧武器,也由拜占庭人创造。它是在8世纪君士坦丁堡被围攻期间对抗阿拉伯人的产物。这一发现归功于来自叙利亚的赫利奥波利斯的卡利尼库斯,他在阿拉伯征服叙利亚期间逃离。然而也有人认为,没有一个人发明了希腊火,而是“由继承亚历山大港化学发现的君士坦丁堡化学家发明……”。手榴弹的第一个例子也出现在拜占庭帝国,它们由装有玻璃和钉子的陶瓷罐组成,里面装满了希腊火的爆炸成分,并被应用于战场。\n配重投石机是在科穆宁王朝的阿莱克修斯一世统治期间(1081-1118年)在拜占庭帝国发明的,当时拜占庭人使用这种新开发的攻城武器来摧毁城堡和防御工事。这门攻城炮标志著攻城武器在使用大炮之前的最高点。欧洲和亚洲的军队此后从拜占庭人那里学习并采用了这种攻城武器。\n1453年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推动了后来的文艺复兴。在此期间,拜占庭流亡学者主要负责亲自和书面将古希腊的语法、文学研究、数学和天文知识带到文艺复兴早期的意大利。他们还带来了有关植物学、医学和动物学的经典知识和著作,以及迪奥斯科里德斯和约翰·费罗普勒斯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批评的著作。\n\n建筑特色\n东罗马建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前期(4世纪至6世纪)、中期(7世纪至12世纪)和后期(13至15世纪)。前期是东罗马建筑的兴盛期,建筑作品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主要的建筑包括君士坦丁堡的城墙、城门、宫殿、广场、拱门、高架水道、公共浴场和蓄水池,以及教堂。基督教成为国教后,东罗马的教堂建筑越来越大,越来越豪华,至公元6世纪,最终出现了空前壮观的圣索非亚大教堂。\n东罗马中期建筑反映了这个时期的国家特征,即蛮族外敌相继入侵,领土丧失,国力下降。这一时期的建筑缩小,规模也不如从前。这一时期的东罗马教堂建筑特点是占地少、向空中发展,没有了圣索非亚大教堂那样的中央大穹窿,代之以若干小穹窿,并注重内部装饰。这一时期的代表建筑包括君士坦丁堡的阿克塔尔弗所斯(Acatalepthos)修道院、科拉(Chora)修道院,以及帝国之外的威尼斯圣马可教堂和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n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并屠杀之后,拜占庭国力大受损失,无力再兴建大型公共建筑和教堂。这一时期建造的东罗马建筑数量不多,也没有创新,在奥斯曼帝国灭亡拜占廷帝国后大多破损无存。君士坦丁堡的圣玛利亚教堂为晚期东罗马建筑的代表作品。\n\n东罗马建筑为砖石结构,局部地方加以混凝土。从建筑元素上看,东罗马建筑包含了古代西亚的砖石券顶、古希腊的古典柱式和古罗马建筑规模宏大的尺度,以及巴西利卡的建筑形式。东罗马建筑的拱券和穹窿多采用小料厚缝的形式,以减轻拱顶重量。从现存遗址上看,拜占廷的宫殿和其他公共建筑中,某些个体建���存在中轴对称,但整个建筑群则由各时期随意添建的建筑组成,呈现为平面不规则的自由布局。此外,拜占庭建筑与古典希腊罗马建筑意趣上也有很大差距:古典建筑更追求内观和外观的整体协调,宗教建筑中不会出现外观极为朴素,视觉上打破几何平衡感的作品,而拜占庭建筑基本放弃了建筑外观审美的追求,即便是圣索非亚大教堂,从外观上而言不过是一个毫无装饰臃肿庞大的红砖形体,只有进入了内部,才能为其穹隆与穹顶的巧妙搭配带来的轻盈感与壮阔感,以及绝妙的采光与色彩斑斓的装饰所构成的辉煌璀璨所震撼。\n东罗马的教堂格局分为三类:会堂(巴西利卡)式(如圣索非亚教堂)、集中式(平面为圆形或正多边形)以及希腊十字式。就历史沿革而言,最早出现的是用以布道的传统会堂式教堂(如老圣彼得大教堂),以及作为圣祠的集中式教堂。而在圣索非亚大教堂创造性地在会堂中加上穹顶以后,这种融合了会堂式和集中式两种教堂形式的穹顶会堂开始在各地流行,最后演变为中晚期流行的希腊十字式教堂。教堂多用花岗岩和大理石修建, 内部装饰则采用彩色云石、大理石、马赛克和琉璃砖。东罗马建筑对东欧的宗教建筑有很大影响,在罗斯、乌克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希腊等国都可以见到东罗马风格的教堂和修道院建筑。此外,东罗马建筑对萨珊王朝和伊斯兰建筑也产生过影响,其中最鲜明的特征就是萨珊王朝的建筑和各国清真寺中常见的东罗马式中央穹窿,以及清真寺内部对于光线的处理手法。\n\n社会风俗\n拜占庭帝国位于温暖湿润的地中海气候带,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东罗马人的饮食和服饰习惯。根据一位佚名东罗马作家的《论食物》记载,不同地区的东罗马人饮食略有不同,但主食基本都是面包、豆类(加入汤或菜中)。在首都君士坦丁堡,由于肉价昂贵,普通人的主食是面包、橄榄、洋葱、小扁豆、奶酪和鱼类。外地则广泛食用牛、羊、猪、马、鸡、鸭、鹅等禽畜肉类。君士坦丁堡人喜食海鱼,淡水鱼通常用来喂猫狗。其他拜占廷史料中提到的蔬菜有萝卜、卷心菜、大蒜、洋葱、南瓜、莴苣、韭菜、黄瓜,调料包括芝麻、芫荽、胡椒、丁香,水果则以苹果、无花果、西瓜、杏和葡萄为主。饮料为家酿的葡萄酒和啤酒。几乎所有的食物都要加入橄榄油。各地生产的粮食主要满足当地的需求,首都和萨洛尼卡、安条克这样的大城市则依靠进口粮食,以及政府的粮仓调拨。7世纪初期帝国丧失埃及、利比亚、阿特拉斯山脉以北的阿尔及利亚、阿非利加和叙利亚等行省后,谷物产量减少,肉类消费量开始增加,羊毛和亚麻也取代产自埃及的原棉,成为纺织的主要原料。\n\n东罗马人的服饰也因地区而异,冬季阴冷多雨的马其顿和多瑙河边境地区与干旱炎热的埃及地区服装样式有很大差别。丝绸为皇家垄断的原材料,丝绸生产被集中在希腊南部地区,丝绸的买卖也由官营商人严格控制。没有皇室的许可,平民不得随意穿戴丝绸服装。紫色的丝袍为皇帝和皇后专用的服装,高级教会人士则穿着织金绣银的锦缎教袍和法衣。普通人的服饰多由棉布和亚麻织成,从现存的东罗马绘画手卷来看,在帝国1100年的历史中,服装样式基本上为轻快、单薄的地中海风格,主要的服装样式包括长袍、披肩、腰布、皮靴。\n东罗马人的首要娱乐活动为观看竞技比赛,比赛的项目包括双轮马车赛、狩猎、摔交、斗兽、杂技和小丑表演。但是,由于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古罗马时代那种残酷的、以参加者生命为代价的斗兽和奴隶角斗表演已经绝迹。其他的娱乐方式包括赌博、音乐、郊游、观看喜剧和滑稽剧。查士丁尼一世的皇后提奥多拉就曾经是一名滑稽剧演员,她的父亲是一名驯熊师。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商业都会的色情服务业也十分发达。不过,拜占庭帝国普遍按照基督教教义严格实行一夫一妻制,男性的最低婚龄为14岁,女性为12岁。\n在东罗马文化中,不同于当时其他基督教国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对占星术、星象和预言的迷信。这也充分反映了拜占庭帝国受古代希腊、西亚、印度、埃及等东方文化影响的程度。东罗马的一个古老预言曾经被广泛传播,并在帝国灭亡之时得到验证:拜占庭帝国开国的皇帝是海伦娜之子君士坦丁,帝国灭亡时的皇帝也将是海伦娜之子君士坦丁(拜占廷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母亲是海伦娜·德拉加斯)。此外,天象也被用来解释皇位的变动和国运的兴衰。1453年5月,在土耳其军队围攻君士坦丁堡的战役中,星象学家曾预言说,君士坦丁皇帝将不会战败,除非满月给他以预兆。5月22日,夜空中出现月食,满月的形状变成了新月(伊斯兰教的象征)。第二天傍晚日落时,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巨大圆顶发着红光,仿佛弥漫着不断上升的血浪。这些现象都被解释为帝国即将灭亡的预兆,导致守城军民士气衰落。\n\n旗帜纹章\n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拜占庭帝国并不知道或使用西欧意义上的纹章。各种标志(希腊语:σημεία, sēmeia;σημείον, sēmeion)用于官方场合和军事目的,例如显示各种图案的横幅或盾牌,如十字架或拉布兰旗。官员的印章也证实了拜占庭帝国使用十字架和基督、圣母玛利亚和各种圣徒的形象,但这些是个人的而不是家庭的象征。拜占庭帝国的象征主要有以下几种:\n\n双头鹰\n凯乐符号\n四文十字\n\n语言文字\n除了宫廷、行政和军事之外,甚至在西罗马帝国衰落之前,东罗马各省使用的主要语言是希腊语,希腊语的使用比拉丁语早了几个世纪。在罗马征服东方之后,它的“罗马治下的和平”、包容主义的政治实践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希腊语在东方的进一步传播和巩固。事实上在罗马帝国的早期,希腊语已成为教会、学术和艺术的通用语言,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各省之间和与其他国家贸易的通用语。希腊语一度成为口语的双层语言,这被称为通用希腊语(最终演变为通俗希腊语),与较旧的书面形式(阿提卡希腊语)一起使用,直到通用希腊语胜出并成为口语和书面标准语言。\n戴克里先皇帝试图重塑拉丁语的权威,使其成为东方罗马政府的官方语言,他企图使拉丁语成为当权者的语言(ἡ κρατοῦσα διάλεκτος,hē kratousa dialektos)。在5世纪初期,希腊语在东方作为官方语言获得了与拉丁语同等的地位,从色雷斯人利奥一世统治开始,皇帝逐渐开始用希腊语而非拉丁语立法。最后一位强调拉丁语重要性的东方皇帝是查士丁尼一世,他的《民法大全》几乎完全用拉丁文写成。他也可能是最后一位以拉丁语为母语的皇帝。\n使用拉丁语作为行政语言持续了几个世纪,尽管它越来越多地被希腊语取代。学术拉丁语在受过教育的阶层中迅速被废弃,尽管该语言在一段时间内至少仍然是帝国文化的礼仪部分。 此外拉丁语仍然是帝国的一种少数民族语言,这些民族主要分布在意大利半岛、达尔马提亚海岸和巴尔干半岛(特别是远离海岸的山区),他们使用的口语拉丁语最终发展成各种罗曼语族语言,如达尔马提亚语或罗马尼亚语。\n在多民族帝国中存在许多其他语言,其中一些语言在不同时期在其省份中被赋予有限的官方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到中世纪初期,叙利亚语在东部省份的受过教育的阶层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使用。同样,科普特语、亚美尼亚语和格鲁吉亚语对于他们所在省份受过教育的人中也很重要。后来的外交接触使得古教会斯拉夫语、中古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在帝国及其势力范围内变得重要。出于同样的原因,10世纪拉丁语研究得到了复兴,到11世纪,拉丁语知识在君士坦丁堡已不再罕见。亚美尼亚语和各种斯拉夫语被广泛使用,在帝国的边境地区变得更加明显。\n除了这些语言,由于君士坦丁堡是地中海地区及其他地区的主要贸易中心,几乎所有已知的中世纪语言在某个时候都在帝国使用,甚至是汉语。随著帝国进入最后的衰落,帝国的公民在文化上变得更加同质化,希腊语成为他们的身份和宗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n\n经济发展\n商业贸易\n拜占庭帝国所控制过的最大领土面积为270万平方公里(查士丁尼一世去世时的565年),人口颠峰值则为3400万(公元4世纪末期)。帝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并拥有发达的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早期的几百年中,东罗马一直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它的货币苏勒德斯长期以来是欧洲和西亚的国际流通货币。\n尽管亚美尼亚的金矿和巴尔干的丰富银矿为东罗马提供了贵金属的来源,但帝国最主要的收入还是来自商业贸易中征收的关税和贸易税(此外还包括过境税、入城税、不动产转手税等名目)。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终点,发达的国际转口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萨洛尼卡、特拉布宗、安条克和亚历山大等城市也是帝国的重要贸易港口。东罗马的进口物资主要包括丝绸、毛皮、奴隶、粮食、贵重木材、香��料、染料、象牙、宝石、珍禽异兽和其他奢侈品,出口物资则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东罗马的通货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1磅黄金铸造72个名为“诺米斯玛塔”(Nomismata)的金币,一个诺米斯玛塔等于12个银币,1个银币等于12个铜币。一个工人一年工作280天,大约挣25个诺米斯玛塔的年薪,就可以维持衣食所需。\n\n公元7世纪后,拜占庭帝国的国际贸易因与萨珊王朝和阿拉伯的战争而受到影响,传统的经过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波斯湾的商路中断,迫使东罗马开辟通过红海进入印度洋的海路贸易和通过黑海、可萨汗国、里海、咸海的陆路贸易路线。至9世纪,帝国的国际贸易达到最高峰。\n1071年,突厥人攻占了小亚细亚,虽于1143年基本收复,但是拜占庭帝国逐渐丧失了黑海沿岸的商业据点。与此同时,由于威尼斯的兴起,以及热那亚、加泰隆尼亚商人的竞争,东罗马的商业开始衰落。诺曼人则入侵希腊南部的底比斯和科林斯等丝绸工业中心,将大批养蚕技师和丝织工匠带到西西里,打破了东罗马对丝绸的垄断地位。数次十字军运动,尤其是1204年4月13日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带来的破坏,严重地毁坏了帝国的商业地位,彻底改变了地中海贸易格局。在拜占庭帝国晚期的若干次皇室斗争中,为了获得资金,东罗马皇位争夺者屡以商业贸易特权为抵押,致使本已遭到严重毁坏的本国商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君士坦丁堡和特拉布宗不再是东方商品的集散地,其地位被威尼斯在东地中海的商业据点夺去。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甚至在东罗马本土取得了商业特权,在君士坦丁堡郊外的加拉塔建立了商业殖民区。到14世纪,拜占廷的商业已经完全萎缩。\n除了商业税收外,拜占庭帝国其他的经济收入来源还包括向元老阶层征收的地产税和向城市工商业主征收的货币税。此外还向城市工商业主征收马匹、布匹等实物税。城市公民还要交纳公证税、印花税、司法税等间接税。富有的市民还要负担路灯燃油、节日赛马、慈善机构、城市卫生和救火等费用。\n\n农业基础\n东罗马的农业税按照田亩面积向村庄集体征收,逃亡农民所抛下的荒芜农田所需缴纳的税收,由其所在的村庄代缴。每年5月和9月,帝国的巡回法官和税收官吏下乡征税,每3年普查一次土地状况,确定税收额度。\n在7世纪初期丧失主要的农业省叙利亚后,拜占庭帝国加大了在巴尔干和小亚细亚的农垦力度。当这些地方的领土也在1071年-1185年落入斯拉夫人和突厥人之手、而帝国的商业贸易又极度萎缩时,拜占庭帝国就理所当然地出现了财政困难的状况。在14世纪,为了筹措开支,萨伏依的安娜皇后曾下令熔化宫中的金银器皿,铸造货币。一位记录了约翰五世加冕典礼的拜占廷史官曾哀叹道:“皇帝的大多数皇冠和冕服只是看起来像黄金珠宝,其实都是染上金色的皮革,饰以彩色玻璃冒充宝石。前朝皇帝用来品尝美酒的、缀满红绿宝石和珍珠的高脚金杯,已经被换成了白锡杯或陶土杯。……到处可以看到类似具有天然美丽的宝石和多彩绚丽的珍珠一样的东西,但是这些都骗不过众人的眼睛……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辉煌竟然颓败到这种程度,昔日的荣光完全消失了……”\n至巴列奥略王朝末期,拜占庭帝国已经完全依靠出售皇室财产土地和借高利贷来维持必要的开支。为了筹措现金,帝国向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奥斯曼人屡次割让土地,甚至连色雷斯和加拉塔等对首都和国家生死攸关的重要地区也被割让,使帝国丧失了最后的自救资源。1423年,当曼努埃尔二世将第二大城市萨罗尼加卖给威尼斯后,拜占廷帝国已经无地可割,无税可收,仅靠君士坦丁堡城内少许工商业税收残度余日。这一状况无疑对拜占庭帝国的最终灭亡产生了重大的影响。\n中国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拜占庭,尤其是其历史后期的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是帝国统治者和贵族对本国中产阶级利益的,毫无远见的摧残。自耕农无法独自在横征暴敛下生存,而土地则遭到贵族兼并,他们被迫依附于东正教会和修道院,成为佃户而勉强过活,无法给帝国政府提供收入。工商业者在严苛的法律下无法发展,且对外国商人毫无竞争力,只能投靠威尼斯商人打下手,同样如自耕农一般,在制度层面上受限。厉以宁强调了自耕农与工商业者在客观上对拜占庭帝国运转的重要性,认为唯有他们有能力维持自身,他们才有能力对帝国做出贡献,而这正是拜占庭帝国政府忽略的一点。此外,帝国后期的贵族对中央政府的支持十分薄弱,在天主教会和奥斯曼突厥人的利诱下,许多贵族直接变节投降,导致帝国的经济来源近乎完全枯竭。\n\n军事体制\n拜占庭帝国的军事战略,总体来说呈现守势状态。拜占庭的军事守势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帝国人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下滑、基督教教义的影响、帝国人口数量下降、相对于周围民族的文化优势等等。尽管并未沾染罗马帝国末期重文轻武的恶习而影响来自本国人兵源,与其周边的斯拉夫人、阿拉伯人和塞尔柱人等众多民族相比,拜占庭人并不算极端尚武,剽悍好斗、崇尚武力被视为粗鲁无知和野蛮的表现。拜占庭帝国将军事看作一门艺术,更重视作战的完美性和双方的智慧较量。\n早期拜占庭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边防军、野战军和驻扎于皇宫内的哥德人卫队。边防军驻扎于河流和陆地边界,服役24年;野战军驻扎在内地军事要塞和交通枢纽地区,他们和皇宫卫队需要服役20年。在帝国边境的蛮族向帝国提供后备部队,由皇帝直接指挥。\n拜占庭帝国的边防军采用军区制,军区(塞马州/军事行政州)由边防总督指挥。6世纪时,帝国有东方、色雷斯和伊利里亚三大军区,528年设立了亚美尼亚军区,537年又设立了海上军区。边防军士兵不再是帝国的公民兵,而是兵农合一的农兵:他们从政府那里领取农田,自己耕种或雇人耕种,提供自给自足的军粮,为此他们将负担服役的义务。边防军和野战军的最基层单位为队,每队5人;两队为一连(Kontoubernion);10连为一营(Kentarchia,因此营长又称百夫长);4营为一团(Droungos);6团为一师(Tourma);3至4师组成一个军团(Thema),一军团即为一军区所应提供的兵员总额。这些军事单位同时也是兵源地的地方行政单位,某种程度上可以算是早期古罗马帝国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复活。\n希拉克略皇帝时期,在帝国东部领土上普遍推广军区制,凡是被东罗马人收复的土地,都建立新的塞马州。到9世纪,在东罗马的欧洲领土上,从爱奥尼亚群岛和伊庇鲁斯经马其顿直到黑海,以及亚得里亚海滨的若干岛屿和沿海城市,普遍设立了军区。\n\n自11世纪以后,东罗马传统的军区制度瓦解。由于多次发生军事将领插手皇族内部斗争的情况,巴西尔二世之后的历任皇帝开始解散军区和世袭部队,以遏制军事贵族的发展。他们以雇佣兵取代职业军队,同时削减军事经费,以限制军人势力。这些措施反过来进一步刺激军事贵族铤而走险、发动政变,造成了内部的恶性循环,而这一内部恶性循环又使拜占庭帝国在外敌的攻击面前无力抵抗,于是国势愈发衰弱,军事开支进一步削减,形成外部的恶性循环。\n科穆宁王朝的皇帝力图恢复军区制,但是没有成功。至1204年4月13日十字军东征攻陷君士坦丁堡屠杀时,东罗马军队的颓败已经达到了全面瓦解的程度。尼西亚帝国复国之后,巴列奥略王朝已经只能完全依靠外国雇佣兵(早期是突厥雇佣兵,在帝国灭亡的最后一战中是威尼斯和热那亚雇佣兵)了。\n东罗马军队包括步兵、骑兵、辎重部队和后勤人员。步兵所用的武器包括刀剑、战斧、长矛和弓箭,骑兵使用弓箭。大型攻城武器包括抛石机、攻城槌、云梯和攻城塔楼。在守城战役和海战中,希腊火也被广泛使用。东罗马的武器生产由国家严格控制,尤其是希腊火的制作,被视为国家最高机密。\n由于海上贸易是拜占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拜占庭海军在帝国的早期阶段受到重视。678年,拜占庭海军使用希腊火在马尔马拉海击退了阿拉伯舰队,挫败了穆阿威叶哈里发征服拜占庭的企图。717年夏天阿拉伯军队在莫斯雷马萨统率下出动了2560艘船攻打君士坦丁堡,在拜占庭海军的打击下,回到叙利亚和亚历山大港的军舰只剩下5艘。\n但是在外来威胁解除后,东罗马皇帝就采取了限制海军的政策。这一做法的主因是698年海军统帅提比略发动政变、出动舰队围攻君士坦丁堡,以及711年黑海舰队发动起义、迫使查士丁尼二世皇帝退位。10世纪后东罗马皇帝分散军权和削减军事经费的措施也影响到东罗马海军的战斗力。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后,东罗马丧失了位于小亚细亚的大部分海军基地,此后转而采用雇佣外国舰队的方式应付海上威胁。威尼斯人、热那亚人和加泰隆尼亚人都为东罗马提供过军舰和水手。到1449年,新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从伯罗奔尼撒前往首都的时候,东罗马舰队破坏殆尽,拿不出一艘像样的船来,皇帝只能乘坐加泰罗尼亚人的商船前往首都。\n由于拜占庭帝国采取军事守势,因此其筑城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在拜占庭帝国的军事防御建筑中,君士坦丁堡的城防体系是最具代表性的防御工事。5世纪前期,由于君士坦丁堡人口迅速增长,因此狄奥多西二世皇帝在君士坦丁修筑的城墙边增筑了狄奥多西城墙,将城市面积扩大了两倍。由于城外就是一马平川的色雷斯平原,因此这段城防系统被设计得复杂无比。狄奥多西城墙从外向内依次为外护墙、护城河、护城河内墙、陡坡护壁、外城台(Peribolos)、外城墙、内城台(Parateichion)、内城墙,外城墙和内城墙上耸立着三百多座塔楼、角楼和碉堡,形成强大的火力支援系统。\n\n拜占庭帝国的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军事将领,如贝利撒留、纳尔塞斯、狄奥斐卢斯等,许多东罗马皇帝也是军人出身,具有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例如被称为“保加利亚人屠夫”的巴西尔二世。甚至连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也在威尼斯人乔瓦尼·朱斯蒂尼亚尼的协助下指挥了君士坦丁堡的保卫战,并亲率部队抵抗敌人,在战斗中阵亡。\n\n外交政策\n拜占庭外交包含了他们施政的原则以及方法,是拜占庭帝国整个运作体系的环节之一,其要旨在于实践其国家的目标与落实外交政策,历史学者迪米特里·奥博连斯基曾写道:“在东欧保护人民是政府首要任务,需要凭借拜占庭外交的各种技巧和资源,维持一个统一的拜占庭最终影响了欧洲和中东的历史”\n\n战略目标\n在西罗马帝国覆灭之后,拜占庭帝国的关键挑战在于与其虎视眈眈的邻边诸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包含了乔治亚人、伊比利亚人、日耳曼人、保加尔人、斯拉夫人、亚美尼亚人、匈牙利人、阿瓦尔人、法兰克人、伦巴底人以及阿拉伯人等民族,换个角度想这是体现以及维持帝国的动力,几乎每个周边民族都握有该地重要的资源,这些关键的资源是拜占庭帝国能否振兴罗马帝国的重要因素,然而现实上帝国终究只能成为名义上的地区形式结构,当帝国有能力设置正式外交机构,这些邻国就会前来依附帝国,有鉴于古典作家建构出和平与战争之间的差距,拜占庭的外交手段可以说是战争的另一种形式,根据马基维利、克劳塞维茨的研究,专研拜占庭的史学家约翰·金纳莫斯归纳出:“从各式各样的战争中,从最初然后走向最终的胜利,在当中的任何一次战役其实都相差无几。”在七世纪后拜占庭的正规军不曾超过十四万,皇帝体系的维持主要是凭借著外交活动,拜占庭政府中的蛮族事务局(Bureau of Barbarians),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个处理外交事务的中央单位,借由收集帝国内部民族的重要消息来提供正确的外交决策判断。\n\n原则规范\n拜占庭的外交决策是由国际情势以及邻边诸国的关系所交织而成的网络,不过通常主导权是由帝国掌握,然而这个过程只是尝试解决周围的问题,专研拜占庭的史学家伊万杰罗斯·克里索斯(Evangelos Chrysos)归纳出外交工作的三个过程:\n\n欢迎新的成员加入帝国的体系。\n帝国的一个咨询单位,反映社会观感以及价值。\n制订相关的法律。\n为了主导这些过程,拜占庭会避免这些成员加入决策过程,例如君士坦丁堡会有各国设置的大使馆,一些皇室的成员会在其中担任要职,所以他国只能握有部分修改的权限,而大权为皇族牢牢掌控,以至于拜占庭可在外交场合中想有压倒性的胜利,君士坦丁堡当局可以胜利的因素还有他们控制了宣传系统,因而感化外国人的外交态势。当古代的历史学家克雷莫纳的利乌特普兰德收道位于拜占庭首都大使的信函,大使表示在帝国如此的款待之下难以担当重任,豪华的美食以及各种杂技娱乐,照顾其面面俱到的生活-视觉、听觉,味觉,每当在外交的场合上必身著华服。\n事实上拜占庭在外交的战场上的胜利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他必须面对两方的强敌,在南方有波斯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然而最后还是被土耳其人所灭),在北面有斯拉夫人和各个游牧民族-众所皆知的战争是相当耗费人力与金钱的,而拜占庭巧妙的把外交当成一种武器,假设保加尔人意图威胁,拜占庭为试图以相当代价予以基辅罗斯要求协防,当基辅罗斯尝试骚扰边境,就会请求佩切涅格人(突厥人的一支)帮助,当佩切涅格人进攻,可能由库曼人和其他民族一起防御,帝国总是可以在敌人入侵后寻求到陌生的其他民族合作,所以帝国境可能的善���任何可以合作的其他民族,1282年拜占庭皇帝米海尔八世受到挑战,西西里国王卡罗一世阴谋推翻他的地位,最终爆发了西西里晚祷战争,另外皇帝希拉克略曾经联合西突厥汗国联合打击波斯国王霍斯劳二世。\n\n后续影响\n政治理想\n到君士坦丁堡陷落时,拜占庭帝国仅存的领土是摩里亚专制国,由末代皇帝托马斯·帕莱奥洛格斯和德米特里奥斯·帕莱奥洛格斯的兄弟统治。专制国通过每年向鄂图曼人进贡,继续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由于其未能持续进贡且发动叛乱,穆罕默德二世率军于1460年5月入侵莫里亚。\n莫奈姆瓦夏的守军坚持了几个月并拒绝投降,该岛最初由阿拉贡海盗统治。阿拉贡的势力不久就被当居民赶出,他们随后获得了托马斯的同意,在1460年底之前将自己置于教皇的保护之下。摩里亚南端的马尼半岛在当地部落的松散联盟下进行抵抗,随后归附威尼斯的统治。最后一个抵抗据点是格拉兹亚斯·巴列奥略(Graitzas Palaiologos)指挥下的摩里亚西北部的萨尔梅尼科。格拉兹亚斯和他的驻军以及一些城镇居民在城堡中坚守到1461年7月,随后他们逃离到了威尼斯领土。\n特拉比松帝国在1204年君士坦丁堡被十字军占领前几周与拜占庭帝国分离,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最后一个残余国和最后一个事实上的继承国。1461年夏天,特拉比松皇帝大卫招募欧洲列强参加反鄂图曼十字军的努力引发了奥斯曼帝国与特拉比松之间的战争。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围攻,大卫于1461年8月14日投降。特拉比松帝国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的西奥多罗公国又坚持了14年,于1475年12月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n最后一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子安德烈亚斯·巴列奥略声称继承了拜占庭皇帝的头衔。他一直住在莫里亚直到1460年沦陷,随后逃到罗马,在罗马教皇国的保护下度过余生。由于皇帝的职位从未世袭,因此根据拜占庭法律安德烈亚斯的主张实际毫无根据。然而帝国已经消失,西方国家普遍遵循罗马教会认可的世袭主权原则。安德烈亚斯在西方寻求生活,自封为君士坦丁堡皇帝,并将继承权卖给了法国国王查理八世。\n穆罕默德二世和他的继任者继续认为自己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这种声称持续到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鄂图曼帝国灭亡。他们认为他们只是像君士坦丁以前所做的那样改变了其宗教基础,并继续将他们被征服的东罗马居民(东正教基督徒)称为罗姆(Rûm)。与此同时,多瑙河公国庇护了许多东正教难民,包括一些拜占庭贵族。\n在欧洲的北方,拜占庭帝国给予斯拉夫民族的文字、礼拜仪式和教会使他们与君士坦丁堡之间产生强大的精神联系。东罗马末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非亚嫁给了俄国的伊凡三世。帝国灭亡之后,俄罗斯以继承拜占廷遗产的名义,宣布莫斯科成为“第三罗马”。这一称号一直延续到1917年俄国革命时为止。\n俄国皇帝从来没有放弃过恢复拜占庭帝国的企图。叶卡捷琳娜二世曾经设想以君士坦丁堡为俄国的新首都,以圣索非亚大教堂为自己的皇宫,并把自己的一个孙子命名为君士坦丁(康斯坦丁·巴甫洛维奇)。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和尼古拉二世这些俄国皇帝都曾发起一系列针对鄂图曼帝国的战争。\n\n文明源泉\n拜占庭经常被认为是专制主义、正统精神、东方主义和异国情调,而“拜占庭”和“拜占庭主义”则被用作颓废、复杂的官僚主义和镇压的代名词。东欧和西欧作家都经常将拜占庭视为与西方相反的宗教、政治和哲学思想的集合体。即使在19世纪的希腊,焦点也主要集中在古典时期,而拜占庭传统则与负面的内涵相联系。\n这种对拜占庭的传统方法已部分或全部受到现代研究的争议和修正,现代研究侧重于拜占庭文化和遗产的积极方面。艾薇尔·卡梅隆(Averil Cameron)认为拜占庭对中世纪欧洲形成的贡献是不可否认的,卡梅隆和奥博连斯基(Obolensky)都承认拜占庭在塑造东正教方面的主要作用,而东正教又在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俄罗斯、亚美尼亚、塞尔维亚等国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中占据中心地位。拜占庭人还保存和复制了古代手稿,因此他们被视为古典知识的传播者、现代欧洲文明的重要贡献者,以及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和斯拉夫-东正教文化的先驱。一些学者关注拜占庭文化和遗产的积极方面,法国历史学家查尔斯·迪尔(Charles Diehl)这样描述拜占庭帝国:\n\n拜占庭创造了一种辉煌的文化,可能是整个中世纪最辉煌的文化,无疑是11世纪之前基督教欧洲唯一存在的文化��多年来,君士坦丁堡一直是基督教欧洲唯一的宏伟城市,其辉煌程度首屈一指。拜占庭文学艺术对周围的人民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后留下的纪念碑和雄伟的艺术品,向我们展示了拜占庭文化的全部光彩。这就是为什么拜占庭在中世纪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必须承认,它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n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中,有一些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逃到了克里特、摩里亚、伊奥尼亚群岛和威尼斯。一艘热那亚商船保留了它在那最后一夜的乘客名单,上面有六名巴列奥略皇族的人,两个科穆宁皇族,两个拉斯卡利斯皇族,以及一些次要的贵族。这些人和其他许多东罗马人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权世界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和恺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光辉思想(但事实上,这些知识和思想大部份保存在西欧修道院中,少部份从伊比利亚半岛的摩尔阿拉伯王国进入西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其他希腊哲学家的学术早在数个世纪前便已在欧洲的天主教经院中受到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了)。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希腊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宗和封建制度所构成的重重帐幕,给西欧带去了文艺复兴之光。在拜占廷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西欧的新世界。\n许多拜占廷学专家都认为,拜占廷文化在古典文化与西欧文艺复兴之间起到了传承者的作用,拜占廷帝国所留下的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1453年,拜占廷灭亡了。但是其精神永存。其巨大影响,不仅在曾经是拜占廷领土的那些国家,而且在拜占廷帝国旧疆界以外的国家中仍然存在。拜占廷文化在其国土之外的东欧和西欧甚至具有更深远和强大的影响。”,“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n作为中世纪欧洲唯一长期稳定的国家,拜占庭将西欧与东方新兴势力隔离开来。它不断受到攻击,却西欧得以使与波斯人、阿拉伯人、塞尔柱土耳其人以及奥斯曼人保持距离。保证了西欧在中世纪的大多数时期没有受到强大的东方势力的攻击,这为当地的文化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拜占廷帝国的文化和宗教遗产至今仍然可以在俄罗斯、保加利亚、希腊等国家看到。在希腊的东正教圣地阿索斯山的20个自治修道院和拔摩岛的圣约翰修道院上,作为拜占廷帝国的象征,帝国的金底黑色双头鹰旗至今仍飘扬在这些修道院的上空中。\n\n延伸阅读\n[编]\n\n 《旧唐书·卷198》,出自刘昫《旧唐书》\n 《新唐书·卷221下》,出自《新唐书》\n 《宋史·卷490》,出自脱脱《宋史》\n 《明史卷三百二十六》,出自《明史》\n\n参考文献\n引用资料\n文献来源\n相关条目\n外部连结\n\n全球通史: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曾经为西欧基督教文明遮风挡雨的——拜占庭帝国\n曾经保障了拜占庭帝国国土安全的军区制度,为何会走向瓦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invoke:navbox"} +{"doc_id": "3214", "title": "行省", "text": "行中书省,元朝于中统、至元年间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元朝全国四级地方行政制中,首都所在的腹里地区(今河北、山东、山西及河南,内蒙古部分地区)则由中书省直接管辖,吐蕃由宣政院管辖。“行中书省”在当时主要作为军事管理,掌管所辖省内的军备、财税、农业、漕运及其他军政事务。\n在宋代官员兼职分“行、守、摄”,“行”为兼领低于本职的,元代以军事统帅兼领中书省宰相衔,而通常军事统帅为亲王或国王,比如征东等处即以高丽王“行”中书省左丞相,向下兼任曰行,故曰“‘行’中书省”。另外,根据学者钱穆的说法,元朝政府所设的“行中书省”意为“派出的中书省”,即中央政府为维护其统治在地方行政上所设的全权机关,而与具有一定自治权力的地方政府有权力来源上的不同。\n在“行中书省”之下,元朝先后将宋代的路改为道、州升为路,部分的县则改升为州,与县平级(直隶州在外),实行省、道、路、州(县)四级地方行政制。\n\n历史\n行省的设置可以上溯至南北朝时期的行台。北魏为了统一指挥战事和调度战区���力、物力,在州之上设立“某某道大行台”,集中行使军事、行政权力。唯随事而设、事毕则废,并不是一个常设机构。南北朝至金、明中后期至清,皆为行尚书省,为外廷在外的派驻机构,元代亦有行尚书省,惟普遍设置行中书省因应其封建治国的需要,在古代官员兼职分“行、守、摄、权、试”等,“行”为职事官位低于寄禄官位的,如“两浙路劝农使兼提点刑狱公事朝奉大夫行尚书度支员外郎护军借紫朱”,故无论是行中书省、行枢密院或行尚书省又或行尚书省兵部,其官员“寄禄官”阶品秩一定较“职事官”阶之职务为高一品以上。尚书位于外廷中台,故以台名,行尚书省曰行台;中书省则位于内廷中堂;明清行省首长为尚书省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其办公地点称为部院,为外廷派驻在外的钦命差遣。若加内阁大学士衔则为部堂。\n隋、唐初期,为集中战役方向的力量,也延袭设立。唐太宗李世民曾担任过“陕东道大行台”的职务。辽、金所设“行军元帅府”、“尚书行台”等,名殊实同。元代,除京师附近地区直隶于中书省外,又于河南、江浙、湖广、陕西、辽阳、甘肃、岭北、云南等处设十一行中书省,简称“十一行省”。置丞相、平章等官以总揽地区政务,为地方最高行政单位。\n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除直属朝廷的北、南直隶地区外,共有十三布政使司,而习惯上仍称行省。清朝行政区划也基本上延续了明朝行政区划,清初增为内地十八省,后加入奉天等三行省,又增为二十二行省。\n\n行省列表\n元朝时期除中书省管理首都所在地腹里地区及宣政院管理吐蕃(今西藏)地区外,在元朝直接统治的疆域内共有10个行中书省;中国从元朝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行省制度。\n\n陕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陕西行省”)\n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简称“辽阳行省”)\n甘肃等处行中书省(简称“甘肃行省”)\n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河南江北行省”)\n四川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四川行省”)\n云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云南行省”)\n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湖广行省”)\n江浙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浙行省”)\n江西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江西行省”)\n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岭北行省”)\n\n先前建立后来撤销的行省\n西夏中兴行省(中统二年(1261)建,至元九年改“西夏行中书省”,至元十年(1273)罢。至元二十四年(1287),其地改隶“甘肃行省”。)\n\n特殊行省\n征东等处行中书省,以高丽王国置(简称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行省丞相由高丽国王兼任,自辟官属,财赋不入都省,与元朝其他行省性质不同。\n交趾行省(安南行省),以安南国置。\n荆湖占城行中书省(占城行省),为征伐占城成立的行省,唆都为右丞相,阿里海牙为平章政事。\n缅中行省,以缅国(蒲甘王国)置。\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元史卷九十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中书省\n中国一级行政区\n元朝行政区划\n明朝都布按三司\n行台、行辕"} +{"doc_id": "3221", "title": "敦煌市", "text": "敦煌市位于中国甘肃省西北部,是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来为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以敦煌石窟及敦煌壁画而闻名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及阳关的所在地。\n\n历史\n春秋时,此地因“地产好瓜”得名瓜州。战国时,月氏逐渐强大,吞并羌人,赶走乌孙,这里属大月氏国。\n秦汉之际,雄踞漠北的匈奴崛起,打败月氏,占据敦煌。西汉武帝时,经过反击匈奴的战争,迫使匈奴“远循”,河西地区归入汉朝版图;元鼎六年(前111年)设置敦煌郡,意“敦,大也,煌,盛也”,为河西四郡之一。张骞通西域的“凿空”之行,开通了影响深远的丝绸之路。新莽时一度改称敦德。东汉建立,复名敦煌郡。窦融率河西归服。由于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担负着防御匈奴进攻的重任。这一时期,敦煌经济发展、地位提高,中央主管西域事务的护西域副尉长驻敦煌,这里成为统辖西域的军政中心。\n魏文帝曹丕篡位以后,派兵消灭了河西的割据势力,委派尹奉为敦煌太守。西晋时敦煌出现了索靖、索袭、宋纤、泛腾等一批名儒。前凉以这里地处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后来成为西凉国都。\n东晋前凉时将敦煌、晋昌、高昌三郡和西域都护、戊巳校尉、玉门大护军三营合设沙州;前秦二年(366年)始开凿莫高窟;隆安四年��400年)李暠建西凉国,初都敦煌。\n北魏初(439年)置敦煌镇,526年置瓜州,敦煌为治所。汉魏之际多战乱,但敦煌经济日渐繁荣,中原文化传播,佛教东渐,成为五凉文化中心。北周初置沙州,564年为鸣沙县,属敦煌郡,因鸣沙山得名。\n隋朝初废郡置瓜州,初期敦煌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浑占据。隋炀帝即位后,出兵击破吐谷浑,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丝绸之路再度打通。大业三年(607年)复置敦煌郡,罢鸣沙县复名敦煌县。\n唐朝武德二年(619年)置沙州,敦煌进入兴盛时期。建中二年(781年),为吐蕃占领,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沙州人士张议潮募兵集众起义,经过血战夺回敦煌城,使河西地区重归唐王朝,大中五年(851年)唐廷在敦煌设置归义军,并任命张议潮为敦煌归义军节度使。\n后梁末帝朱友贞乾化二年(914年)敦煌迎来一位新的统治者曹议金。他主张与近邻修好并大力农牧业,使敦煌恢复了一派繁华的景象,莫高窟的开始了一个以大洞窟开凿为主的时代。\n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敦煌为西夏占领,统治敦煌达191年。元灭西夏后,于至元十四年(1277年)复设沙州。1280年升为沙州路总管府,隶属甘肃行中书省。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改为沙州卫,后增设罕东左卫。嘉靖七年(1528年)因叶尔羌汗国攻击,关闭嘉峪关,从此瓜州、沙州成为叶尔羌汗国领土。\n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雍正四年(1726年),从甘肃56州县移民2400多户到沙州屯垦。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为敦煌县。\n1949年9月28日敦煌为中国共产党控制,10月7日成立敦煌县人民政府,属酒泉地区。\n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9月28日撤县设敦煌市(县级),隶属于地级酒泉市。\n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境内有汉代所筑的两座长城关隘玉门关和阳关,均为军事要塞,是汉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点。后人诗句“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阳关三叠”等,都是指此处。今两关及长城遗址尚存。附近还有悬泉置遗址,为汉晋时期的驿站遗址。\n\n地理\n敦煌地处青藏高原北部边缘、河西走廊的西端。党河穿越境内,两岸有绿洲,此外四周均被塔克拉玛干沙漠所环绕。全市年平均气温9.5 ℃,降水量42毫米。主要的作物是棉花及小麦、玉米、水果等,为甘肃省重要产棉区之一。\n\n气候\n行政区划\n敦煌市下辖9个镇:\n七里镇、​沙州镇、​肃州镇、​莫高镇、​转渠口镇、​阳关镇、​月牙泉镇、​郭家堡镇、​黄渠镇和​青海石油管理局生活基地。\n\n文化和旅游\n世界地质公园:鸣沙山月牙泉\n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玉门关及长城烽燧遗址、悬泉置遗址\n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n敦煌八大怪:第一怪:香水梨要放黑卖;第二怪:驴肉黄面拽门外;第三怪:浆水面条解暑快;第四怪:泡儿油糕美味在;第五怪:三九锁阳人参赛;第六怪:酒枣新鲜放不坏;第七怪:罗布麻茶人人爱;第八怪:榆钱也是一道菜。\n阳关博物馆\n\n莫高窟\n举世瞩目的莫高窟则位于敦煌城区东南方向的鸣沙山上,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开凿于前秦,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均有续建,直至元朝,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石窟寺。有洞窟近500座,壁画数万平方米,内容以佛教为主,美轮美奂,被称为“石窟艺术宝库”。20世纪初曾发现藏经洞,内藏4万多件经卷等文物,但在20世纪初大量流失至欧美国家。莫高窟西南的西千佛洞以及相邻瓜州县榆林窟亦相类似,附近相似的石窟艺术被统称为“敦煌石窟”。目前,国际上已经兴起了以研究敦煌石窟及相关文化、历史为主的“敦煌学”。中国政府亦在这里建立了国家级的敦煌研究院。\n\n鸣沙山月牙泉\n敦煌城南的鸣沙山月牙泉是国家级5A风景区。鸣沙山沙分五色,当有大量人群从沙山上下滑时可轰鸣作响。山中环抱有月牙泉,其形状宛若一弯新月,水色蔚蓝,清澈如镜。但一度因过度开发当地地下水资源,而导致水位不断下降。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目前正在缓慢恢复中。该风景区内部交通包括直升机,由敦煌飞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运营。\n\n能源\n甘肃敦煌太阳能公园是约9平方公里的大型太阳能光伏电站,并产生10兆瓦的电力,地处西南部。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750千伏输电线路,于2009年7月落成。\n\n交通\n敦煌机场,可达兰州、乌鲁木齐和西安、北京、杭州、郑州、天津,西宁、库尔勒、广州、上海、花土沟、香港。\n2006年3月3日,敦煌铁路货车通车,同年8月5日旅客列车通车。\n敦煌站\n 215国道、 313国道过境。\n\n参见\n莫高窟\n敦煌学\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敦煌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n直升机. 鸣沙山月牙泉. [2024-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7-26). 敦煌飞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敦煌飞天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doc_id": "3224", "title": "郑成功", "text": "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森,字明俨、大木,为南明招讨大将军、延平王,其领导的明郑为明末清初持续时间最久的反抗势力。其因曾受南明隆武帝赐国姓朱而被尊称为国姓爷,欧洲和美国的西方世界取其音拼作“Koxinga”。\n郑成功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父亲郑芝龙是从事贸易事业,运送货物的海上航运是从中国沿海一带至日本长崎,母亲为日本人田川氏,年纪稍长后被送往金陵求学,成为监生。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郑芝龙降清、田川氏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与宗族在中国东南沿海继续抗清,成为南明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他仰赖沿海地区的税款与东洋商路维持部队,与当时荷兰商人有所交流。自1657年起,郑成功三伐江浙,九征闽粤。郑军一度从海路突袭围困清江宁府,然最终仍遭清军击退,仅得凭借海战优势固守厦门、金门两岛。战后清朝重申海禁、新颁布迁界令以断绝沿海居民对其接济。\n1659年,郑成功采纳何斌的提议,准备攻取台湾以解决粮食问题,为此他断绝与荷兰商人的贸易往来。1661年,郑成功率军约2万5千人自金门料罗出航,横渡台湾海峡,先后在攻占普罗民遮城、热兰遮城,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援军,以大员(今台南)为基地建立承天府。隔年郑成功急病去世,进一步攻打吕宋的计画也随之终止。\n\n称呼\n郑森幼名“福松”,自被赐姓朱、名成功后,便以“国姓成功”自名,此后终身不改。民间多称为“国姓爷”(白话字:Kok sèng iâ;荷兰语:Koxinga),或“郑赐姓”、“郑国姓”;而非明朝臣民的同期日本人因无须避讳便以“朱成功”称之。朱成功起兵时,多自称“招讨大将军国姓”,朱成功对荷兰、西班牙交涉时,多数自称“大明招讨大将军国姓”,对于他的部下则自称“本藩”,发布之命令称作“本藩令”。\n因受南明昭宗永历帝敕封为“延平王”,而称“郑延平”。其孙郑克塽追谥为“潮武王”,后世则尊称“延平郡王”,或开台尊王、开台圣王、开山王、东宁王等。\n后世惯用的“郑成功”称谓,其实起于清廷因不承认明朝国姓,而强行将其本姓冠于赐名之上之故。部份尊崇“郑成功”的台湾人于考究史实后,向台南市文献委员会提议将郑成功正名为“朱成功”,然因“郑成功”一名已约定俗成故未被接受。\n\n经历\n早年经历\n幼年\n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生于福建泉州府南安县石井,少时姿容秀丽,性情逸荡,不喜读书,有膂力,好拳棒。后来郑芝龙投奔同乡、大海盗李旦,受到江户幕府征夷大将军德川秀忠和平户藩藩主松浦隆信的重视。松浦隆信送宅邸给郑芝龙,郑芝龙遂在平户定居。郑成功母为田川氏,日本九州江户时代肥前国平户藩川内浦人。\n日本宽永元年(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1624年8月27日),田川氏在平户岛川内浦千里滨产下郑成功。传说她是在捡拾海贝、海菜时,忽感腹痛难忍,在一块岩石上生下儿子,后来这块岩石被叫做“儿诞石”。郑成功最初名为福松,七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市(属今长崎县)。\n天启五年,颜思齐死,海盗们在郑芝龙的率领下劫掠漳州,横行无阻。福建巡抚熊文灿在崇祯元年招安郑芝龙,派其征讨中国和荷兰海盗。\n\n返回中国读书\n崇祯四年(1631年),郑成功被接回福建安平镇,改名为郑森,后来入读南安县学。\n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n崇祯十四年(1641年),郑成功迎娶礼部侍郎董飏先之女董友。\n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进入南京国子监深造,拜入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时为礼部尚书,为勉励郑成功,乃替他取表字为“大木”。\n四月甲申之变,崇祯帝自缢的消息传至南京金陵,南京诸臣皆认为国家不可一日无君,议立新帝。四月二十六日,张慎言、高弘图、姜曰广、李沾、郭维经、诚意伯刘孔昭、司礼监太监韩赞周���在朝中会议,李沾、刘孔昭、韩赞周议定以福王朱由崧继统,祭告太庙并修武英殿。凤阳总督马士英与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前往淮安迎接朱由崧。二十七日,南京礼部率百司迎福王于仪真。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清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金陵,杀阁部史可法及弘光帝。\n\n受赐国姓\n弘光元年(1645年),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同年闰六月(清历为七月)改元“隆武”。\n隆武政权成立后,郑森得隆武帝赏识,受赐国姓“朱”、名“成功”;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一同受赐国姓;这就是世称郑成功“国姓爷”的由来。同时隆武帝先后授予郑成功宗人府宗正协理宗人府事、提督禁旅、仪同驸马都尉、御营御武副中军勋戚,总统御营军务等官职。\n隆武二年(1646年,清顺治三年)三月,隆武帝驻延平,郑成功向其提出军事建议,史称“延平条陈”,隆武帝大为赞赏。隆武帝又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赐尚方剑,派遣他到闽、赣边境,与清军作战。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时,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将军队撤回隆武朝廷所在地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n清朝大学士洪承畴为福建南安人,与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郑芝龙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著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归顺清朝。\n\n起兵抗清\n与父决裂\n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率领约二十余人到南安孔庙祭孔,焚烧儒衣,向孔子痛哭发誓,说:“昔为孺子,今为孤臣,向背去留,各行其是,谨谢儒衣,祈先师昭鉴。”,郑成功投笔从戎,且他的誓词相当于公开与郑芝龙划清界线,于是率众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降清后得保家业,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征闽主帅博洛背约,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氏故乡。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福建定居,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杀;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抗清决心。\n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继承,明年改元永历。隆武政权灭亡,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隆武二年(1646年)十二月(公历为隔年1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n隆武三年(1647年,明永历元年,清顺治四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府城,清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n隆武四年(1648年,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原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清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退回海上。\n同年,清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清,清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明永历朝廷,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但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廷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隔年灭亡。\n据《续明纪事本末》卷七记载,绍武帝死后,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继任帝位(年号永历),但郑成功不知,隆武四年春正月拥立朱常清为监国。八月林察航海成功后郑成功始知永历帝已即位。朱由榔的使节在十月到,晋升郑成功为威远侯,郑成功奉朔改称永历,淮王逊位,取消监国及年号。\n\n潮州、厦门之役\n是时,福建南部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明、清的官方部队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税金,宛如军阀;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三年(1649年,清顺治六年)七月,晋爵漳国公。同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清军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次第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潮州守将郝尚久虽已于隆武四年(1648年)随李成栋反清,但曾袭击施琅、郑鸿逵等部,也曾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军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之为难,与郑成功素有嫌隙。永历四年(1650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击之;郝部不敌,退守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清军再次攻入广东;郝尚久背腹受敌下负气降清,引清军入潮州城以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月不克、士气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n永历四年(1650年,清顺治七年),时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永历四年中秋节,郑成功趁著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n同年十一月,清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府;郑成功奉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潮州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n永历五年(1651年,清顺治八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西历4月14日),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n同年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今广东惠东)。另一方面清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东石镇白沙,不再过问政事。\n同年五月,郑军大将施琅擅自处决郑成功麾下部将曾德,郑成功以此为由欲诛施琅全家;施琅虽在友人帮助下逃脱,但父亲、胞弟均遭处死。经此事件,施琅与郑成功结下大仇,乃再度降清。\n\n漳州、海澄之役\n永历五年(1651年,清顺治八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n翌年(永历六年,1652年,清顺治九年)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著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n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军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清福建巡按王应元记载道:\n\n八、九两月,每石米价贵至五百五十两,草根木叶鼠雀牛马搜索食尽,继之人肉。父子相食,爨不烟火者月余,病死、饿死、投水投缳而死,兵丁威取强夺棰楚而死,日以千百计。\n永历六年(1652年,清顺治九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下令解除漳州之围。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提督黄山、礼武镇陈俸、右先锋镇廖敬、亲丁镇郭廷、护卫右镇洪承宠都在激战中阵亡。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清军趁胜收复南靖、漳浦、平和、诏安四县。\n永历七年(1653年,清顺治十年)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双方都是以铳炮作为主战武器。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初七日(西历6月2日)五更,金砺下令以空炮掩护,派绿营打头阵,旗兵后续,填河攀栅蜂拥而来,企图一举登城,被郑营所拒。天亮以后,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海澄战役以后,金砺被清廷召回京师,双方再度处于相持局面。\n\n与清议和\n永历七年(1653年,清顺治十年)五月,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于泉安报恩寺内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泉州府安置兵将。\n永历八年(1654年,明清顺治十一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江、浙等地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沿长江进攻,直达金山寺,威胁江宁府城;但因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泉、漳、潮四郡为封地;郑成功接受“海澄公”之印,但不剃发,同时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将触角延及福州、浙江绍兴一带,要求浙、闽、东粤近沿各郡接受郑军安排,支援郑军粮饷,在福建收到良好效果,但在广东遭到清碣石总兵苏利、潮州总兵刘伯禄、水师总兵许龙等人的抵制。刘伯禄上奏称:\n\n照得海澄公占据福建岛屿,距潮州甚近,红头兵结党结伙,接连不断,且差总兵来潮,塘报频繁,因不知其意图,人心浮动。\n八月,清最后一次遣使往议,顺治诏谕:\n\n自古识时俊杰,遇推诚待人之主,披肝投顺,矢忠勿二……今如遵照所领敕印,剃发归顺则已;如不归顺,尔其熟思审图,毋贻后悔。\n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二人跪求郑成功答应,但郑成功却说清廷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我若茍且受诏削发,则父子俱难料也”,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n九月,南明孙可望欲叛变,西宁王李定国奉诏与郑成功紧急联系,希望合力进攻广东,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他还提出儿女连姻。十月,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配十个月军粮。\n同年十一月,清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n\n郑清再战\n十二月,清军决定放弃对郑军的招抚政策,命济尔哈朗世子济度充定远大将军,发动征剿。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进入兴化地方。\n永历九年(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四月,永历帝册封郑成功为延平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宁靖王朱术桂等明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郑成功亲自督察官兵操练。\n李定国克复肇庆后,未等到援军,于广州城外战败,退入广西。五月,林察等回师,报称应援不及,郑成功大怒,一度欲斩二人。郑成功寄信称“使丑类长驱,某实有罪焉。已将水睦各将领,鉴定功罪,重行捆责。乃念其有功,不然已正法矣。”建议再次会师广东,但计画最终落空。\n七月,郑成功派洪旭为水��总督,甘辉为陆师总督,陈六御为总制五军戎政,发银一万两,领军北伐。这只军队纪律严明,行至湄洲北镇,有一兵取水时拾人一鸡,被监营押解、枭首示众,付翼、司哨队捆责,甘辉认罪请罚,被责十棍。\n同年九月,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州、泉州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军无所屯扎,借此巩固金门、厦门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南征舟师返回厦门,郑成功议处败战之罪,原本要处死苏茂、黄梧、杜辉,但是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郑成功决定将苏茂一人斩首,黄、杜则戴罪图赎。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还特别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图建功;但是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的投降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甘辉在为郑成功断后的过程中,相机攻略海澄,顺势攻打闽安、温台、宁德,斩猛将阿克襄,声威大震。之后更趁济度北上,郑军重整旗鼓,四处征战。\n永历十年(1656年,清顺治十三年),郑军以厦、金为基地,在华南与清军频繁交战。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一方面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人贸易、走私来累积资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人、南岛人、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来筹备军力、军备;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发展反清复明的情报组织洪门。\n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n由于荷兰人、西班牙人抢劫郑军商船,杀害中国人,郑成功六月下令封锁台湾海峡,荷兰人无法开展转口贸易,收入遽降。\n十月,郑成功率军南下,欲攻打惠州、潮州,应对清军苏利、许龙势力。在陈豹建议下,郑成功派黄廷攻打鸥汀(属潮州),分派诸将攻打揭阳、潮阳,自己回厦门。黄廷以许龙部下为内应,攻克鸥汀,许龙本部南洋寨遭到毁灭性打击。据《潮州志》记载:\n\n黄廷令造木牌遮身,以铁锹掘寨脚,堆积火药、地雷,火发寨崩十余丈,而甘辉约寨中人为内应,寨遂陷,屠男女六万余人,活者仅百余人。\n冬,郑成功大举北伐,十二月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期间有郑军在福安劫掠,传教士利胜(Victorio Riccio,1621-1685)记载道:\n\n大大小小超过3000艘的国姓的舢板从海口溯福安河而上。当他们刚一著陆,这些海寇们立即开始蛮横地洗劫该地。他们抢夺一切东西,不分男女老幼肆意杀戮。他们强奸妇女,抓捕壮丁。最后,他们放火烧毁了许多村镇。远远就能望见陆地上令人可怖的浓烟。\n卢若腾愤而作诗曰:“人言胡虏是长蛇,岂知恶客是短蝮!”郑成功告诫部属说:“劳苦征战十有余年,所为何事?总为报国救民起见。”\n此次郑军滞留闽东长达十个月,直到永历十一年(1657年)夏才撤出。荷兰人3月派何斌到厦门献琛觐见,郑成功在6月同意恢复贸易,荷兰文献记载郑氏条件是善待中国商人,允许郑氏商船到暹罗、占碑、旧港等地贸易,而中国文献记载则为荷兰“年输银五千两,箭坯十万只,硫磺千担”。\n\n三度北伐\n永历十一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七月,郑成功率军北伐,行军前有令:不准奸淫、掳掠妇女。如有故违,本犯立即枭示,大小将领一并连罪。不准掳掠男子为伙兵,如有故违,本犯枭示,将领连罪。敢有擅动民间一草一木者,本犯枭示,大小将领一并连罪。\n八月,郑军入海门尧台州。九月,天台、太平、海门卫相率归附。但浙闽总督李率泰侦知郑军精锐北上,乘机分兵攻陷罗星塔和闽安镇。郑成功担心两岛有失,后方震动影响军心,只得暂时回师。\n永历十二年(1658年,清顺治十五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n翌年(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攻克镇江、瓜洲。郑军势如破竹,仅派四名虎卫将、四名哨兵就收复了江浦,二百清兵遁逃。在接连取得定��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胜利后,克复四府三州二十四县,郑军包围江宁府城(南京)。\n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遭到清军突袭,使明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潘庚钟、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此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辉煌及重要一役,却是先盛后衰,大败收场,使郑成功反清大业受到重大挫折。\n永历十四年(1660年,清顺治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胜利,声威复振。\n1661年2月5日,清顺治帝崩,皇三子玄烨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清廷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今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n1661年5月25日,因南京之役大败,郑成功只好退守厦门与金门。\n\n攻取台湾\n自从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在小金门(今金门县烈屿乡)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此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然而,统领数万人的大军抗清,却始终无法取得较大的根据地,郑成功被迫必须通过海外贸易筹备粮饷。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到东南亚的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永历十年(1656年)到十四年(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n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夺取时由荷兰东印度公司支配的台湾。\n\n发兵\n永历十五年(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当局于福尔摩沙岛西南建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今台南市安平区)的热兰遮城,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区)的普罗民遮城。郑成功多次遣使或发信给揆一,令其投降。使者说:“此地非尔所有,乃前太师练兵之所。今藩主前来,是复其故土。”后来《台湾通史》收录〈与荷兰守将书〉则与当时荷兰所记书信不同,因此〈与荷兰守将书〉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可疑甚至可能是杜撰的,一些学者则认为连横是以明郑后人江日升《台湾外纪》为基础进行增补。〈荷兰热兰遮城日志〉节录了郑成功的劝降信和公告,与连横记载相似,郑成功以台湾、澎湖应在中国政府的统治之下,土地是其父借给荷兰公司为由,要求归还其父土地。郑成功于同年3月27日对大员颁布的告示再一次强调,这块土地是其父借给荷兰公司,他是来取回属于他的土地。文中同时也保证若荷兰人投降,会保证荷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这都与〈与荷兰守将书〉相同。\n攻取台湾时,命世子郑经镇守厦门,郑经与五弟郑智乳母陈昭娘私通,生下郑克𡒉。郑成功本不知陈昭娘是郑智的乳母,还以得到爱孙而大喜。而郑经岳祖父唐显悦怒,写了一封信给郑成功,备述详细,并骂道:“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闻饬责,反而篑赏。此治家不正,安治国乎?”郑成功曾计画派人杀郑经之母董王妃、郑经、陈昭娘、郑克𡒉,以表其严厉治家的决心。\n\n攻克赤崁\n永历十五年四月初二(1661年4月30日),郑军经由鹿耳门水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赫克特(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n四月初六(1661年5月4日),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永历十五年五月十八日(1661年6月14日),郑成功改赤崁为“东都明京”,设承天府及天兴、万年二县。\n\n郑成功下令屯垦台湾的范围,北达噶玛兰(今宜兰县),南至琅峤(今屏东县恒春镇),���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阿德狗让与琅峤“番人”的反抗而减缓扩张,在初次征讨阿德狗让失败后、郑军设下伏兵斩杀之。然中部地区的原住民持续抵抗,直到郑经朝仍时有起义。郑成功时期的实际统治区域大约是从二林(今彰化县二林镇)到茄藤(今屏东县佳冬乡)的范围之间。\n\n攻克热兰遮城\n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n永历十五年七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n永历十五年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战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n永历十五年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n南明昭宗永历十五年(1661年11月24日),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矫诏令斩郑芝龙,与其亲族11人于燕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另一说是在宁古塔,郑氏在北京老少无遗。\n\n永历十五年十二月(1662年1月),日耳曼裔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n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1662年1月28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历经数次谈判。\n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662年2月9日),揆一决定投降,退出台湾。\n\n准备攻打吕宋\n源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西班牙开始殖民统治“菲律宾群岛”;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和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西班牙殖民当局,两次屠杀在最大岛吕宋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高达五万余人。\n郑成功于攻下台湾不久后,得知西班牙人在菲律宾有杀戮与掠夺华侨的罪行,勃然大怒。\n郑成功乃于南明昭宗永历十一年(1657年),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n南明永历十六年(1662年)四月,通过意大利籍神父李科罗向菲律宾的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n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便到时可里应外合,但尚未出兵即去世。\n\n去世\n郑成功患何种病症而死,缺乏真正病程的记载与医疗纪录,唯一能确定的是:发病的时间约在1662年6月16日(永历十六年五月初一),死亡的日期则是6月23日(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年仅39岁(未满38周岁)。郑成功逝世,距离1662年2月9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正式退出台湾不到半年。\n清朝官方在康熙元年六月廿五日的《康熙朝实录》记载:“靖南王耿继茂疏报、海逆郑成功、因其子郑锦为各伪镇所拥立、统兵抗拒。郑成功不胜忿怒、骤发颠狂。于五月初八日、咬指身死。”\n道明会神父李科罗1676年的著作记载:“国姓爷罹患了严重的日射病,因为极度愤怒与痛苦,而啮咬手指、撕抓脸面,五天后便将灵魂交给了魔鬼。他直到临死之前仍然犯下许多骇人的行为,对于服侍他的人拳打脚踢,不断下令将人处死,最后脸上带著狰狞的表情死去。”\n邵廷采的《东南纪事》:“壬申五月,成功死于台湾。成功感风寒,月朔受谒,尚坐胡床,诸将不知其病。数日,卒,年三十九。”\n李光地的《榕村续语录》:“成功偶伤寒,马信藨一医生,以为中暑,投以凉剂,是晚而殂,年三十九。马信以为成功死,则己得王其地矣。翌日,马亦无病暴亡。”\n刘献廷的《广阳杂记》中,郑成功同窗,也是其部将林兴珠亲家的杨于两亲口告诉作者:“赐姓之死也,面目皆爪破,曰:“吾无面目见先帝及思文帝也。””\n1713年出版的江日升章回体小说《台湾外纪》记载:五月朔日,成功偶感风寒。但日强起登将台,持千里镜,望澎湖有舟来否。初八日,又登台观望。回书室冠带,请太祖祖训出。礼毕,坐胡床,命左右进酒。折阅一帙,辄饮一杯。至第三帙,叹曰:“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也!”以两手抓其面而逝。\n根据康熙时代作家夏琳所著之《闽海纪要》:“五月朔,成功感冒风寒;文武官入谒,尚坐胡床谈论,人莫知其病。及疾革,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成功投之于地;叹曰:‘自国家飘零以来,枕戈泣血十有七年,进退无据,罪案日增;今又屏迹遐荒,遽捐人世:忠孝两亏,死不瞑目!天乎天乎!何使孤臣至于此极也’!顿足抚膺,大呼而殂。”\n沈云于1836年所撰写的《台湾郑氏始末》:“五月癸酉朔,成功病,强掖黄安登将台,望彭湖,有船东至否?安曰:‘无之。梧、琅奸计,北既赤族,又将灭是。中冓事隐,安见显悦非为梧卖者?愿王勿疑,疑则左右皆义、禄、霸等。父子至亲且若是,他更何以自处’?成功益忿怒,狂走。越八日庚辰初八日,啮指而卒,年三十有九。”\n\n官爵\n官位\n宗人府宗正协理宗人府事\n提督禁旅、仪同驸马都尉\n御营御武副中军勋戚、总统御营军务\n招讨大将军\n爵位\n忠孝伯 - 受封于隆武二年三月(1647年)。\n威远侯 - 受封于永历二年十月(1648年)。\n漳国公 - 受封于永历三年七月(1649年)。\n延平王 - 明昭宗于永历八年八月(1654年9月11日-10月9日),敕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郑成功谦辞不受。永历九年四月(1655年5月6日-6月3日),明昭宗再次下诏并赍延平王册印至厦门,郑成功不再推辞,受封为延平王。\n潮王(辞未受) - 明昭宗于永历十一年(1657年)十一月,敕封郑成功为潮王,郑成功谦辞不受。永历三十五年(1681年)四月,郑克塽追谥其祖父为潮武王。\n\n家族\n郑成功的高祖父是郑荣(乐斋);曾祖父是郑瑢(西庭,另一说郑王容);祖父是郑士表(另一说郑绍祖),字毓程,号象廷,福建泉州府南安石井乡人。\n父亲郑芝龙(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又名“一官”,号飞黄。为明末时期东南沿海武装海商集团之领导人,因从事海上贸易而致富,并组织强大的武力做为后盾,为后来明郑抗清实力的奠基人。\n母亲田川氏(1602年10月3日-1647年1月5日),是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人,她生于田川家,后来母亲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人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1646年郑芝龙降清后,她以剑切腹自杀身亡(另有一说,为清兵玷污致死),时年45岁。\n弟妹七人:\n\n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将他过继给妻子娘家。实际上是次子,所以又称为“田川次郎左卫门”,后人分姓“郑”及“福住”\n郑渡(《清史稿》作“郑世忠”),郑芝龙次子\n郑恩(《清史稿》作“郑世恩”),郑芝龙三子,字恩庆\n郑荫(《清史稿》作“郑世荫”),郑芝龙四子\n郑袭(《清史稿》作“郑世袭”),郑芝龙五子,号葵庵;康熙年间投诚清朝,钦命荣禄大夫头等兼管内阁大臣\n郑默(《清史稿》作“郑世默”),郑芝龙六子,后与父亲一同就戮\n郑婉,郑芝龙之女,嫁杨瑞琏\n\n正室董王妃(1623年10月17日—1681年7月30日),福建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之女。另有侧室庄氏、林氏、温氏、史氏、蔡氏、曾氏、蔡氏、许氏等8位不知名的夫人。\n\n子女\n明郑灭亡之后的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皇帝将郑成功后代以及大部分宗族人等,从福建迁往北京并编入正黄旗,又封郑经三子郑克壆等为佐领给予俸禄;雍正年间郑氏一族改隶正红旗。\n\n纪念\n墓葬\n郑成功薨逝后,原葬东宁近郊洲仔尾郑成功墓址(今属台南市永康区);施琅克台、郑克塽迁居北京后,上疏表示“念台湾远隔溟海,祭扫维艰”,请迁内地。康熙皇帝对此下诏:“朱成功系明室之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并提赠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1699年(康熙三十八年)农历五月二十二日,郑成功、郑经父子迁葬福建省南安县康店乡覆船山,附葬于七世祖郑乐斋坟墓内。也有说法称,为免台湾人起抗清之心,郑氏诸祖在台诸坟悉遭朝廷下令迁葬福建。\n\n庙宇\n根据日治昭和九年(1934年)增田福太郎《台湾的宗教》一书之统计,在台湾祀奉郑成功的庙宇当时已有48座,且北中南东都有:286。\n直至今日,奉祀郑成功的庙宇更甚,详细分布如下:\n\n台北市外双溪开台圣王成功庙\n台北市北投区关渡延平郡王三将军庙(关渡宫左殿延平郡王郑成功庙)\n台北市士林区圆山国姓爷庙(大忠宫)\n台北市内湖区护国延平宫\n台北市大同区延平宫\n新北市芦洲区涌莲寺 懋德宫新北市芦洲区得胜街96号\n新北市贡寮区庆安宫 新北市贡寮区真理村延平街13号\n新北市贡寮区福安宫 新北市贡寮区美丰村12邻鸡母岭街7号\n新北市贡寮区保安宫 新北市贡寮区和美村和美街20-1号\n新北市金山区承天宫 新北市金山区磺港路161号\n宜兰县礁溪乡国圣庙\n宜兰县宜兰市延平开兴庙\n宜兰县罗东镇庆安宫\n宜兰县苏澳镇圣安宫\n宜兰县苏澳镇国圣庙\n新竹市东宁宫 新竹市东门街146号\n新竹县新埔镇开台宫\n苗栗县通霄镇福龙宫\n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国姓庙\n台中市石冈区开台圣王庙\n南投县竹山镇开台圣王庙\n沙东宫-南投县竹山镇\n彰化郑成功庙—彰化县彰化市\n国姓宫—彰化县溪州乡成功村\n彰化县和美镇开台国圣宫\n彰化县田尾乡国圣宫\n延平震天宫-云林县虎尾镇延平里\n云林县二仑乡港后村建台宫\n成功庙—云林大埤丰田村\n德天宫-云林县莿桐乡麻园村\n开元殿—嘉义县溪口乡柴林村\n云嘉五股开台尊王红坛\n武英殿—嘉义溪口潭肚寮\n嘉义县鹿草乡开台圣王府\n三老爷宫-台南市北区裕民街\n台南市延平郡王祠、郑成功祖庙\n郑成功庙-屏东县林边乡\n郑成功庙-屏东县麟洛乡\n九如开台圣王庙-屏东县九如乡\n开台圣王庙-屏东县琉球乡\n花莲县花莲市延平王庙花莲县花莲市国强里丰村72号\n金门延平郡王祠\n当前中国、日本、台湾有些学校、街道、地名、军舰、桥等以郑成功的人名或称号命名,玆纪念;例如:\n\n评价\n郑成功死后,儿子郑经自厦门起兵,自袭延平郡王,打败了控制台湾的郑成功之弟郑世袭,在台即位。然后改东都明京为东宁;他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之南明永历帝为正朔,而实际控制台湾之延平王政权,则成为南明抗清之最后一块领土。\n陈永华于永历三十二年(1680年)死去,郑经也于隔年过世,权臣冯锡范拥郑经次子郑克塽继位;后施琅领清军攻克澎湖,郑克塽乃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降清。南明延平王政权统治台湾合计仅23年的时间而已。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三月,台湾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n康熙帝曾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之乱臣贼子”,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赠与泉州三邑南安郑氏祖坟。然,清廷初期官方却将郑成功视为叛国与海贼定义。\n但到清末,台湾的汉人数量已经逐渐增加,为笼络台湾人团结,清廷逐渐将郑成功形象定位为“忠义典范”。1874年,清廷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海防事务,沈葆桢在该年底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以郑成功“感时仗节,移孝作忠”之义,应属“为民表率”,而奏请皇帝准为其建祠祭祀。此举,系有助于“正风励俗、正化人心”之效。翌年(1875年),光绪帝悉准其奏,正式在台为郑成功立祠,并由礼部追谥“忠节”。同年三月,沈葆桢拆除了旧的开山王庙,在原址重建福州式建筑式样之“延平郡王祠”一座。沈葆桢并亲写对联一副:“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n自彼时起,郑成功即成为清廷所承认之模范人物。台湾重要官员包括刘铭传、唐景崧等人,亦皆曾为延平郡王祠作赞颂楹联。\n台湾日本统治时期,日本殖民当局又以正好拥有大和民族血统之郑成功统治过台湾为由,以此解释日本统治台湾是继承遗储,合理化日本对台湾的统治,因此也对郑成功十分重视。当时在台湾的公学校曾教学童唱“郑成功之歌”。台南的延平郡王祠被改称为“开山神社”,并整修为神社样式,但其福州式建筑格局大致保留。战后国民政府再改回为延平郡王祠,并将原日式与福州式交杂之建筑全部拆除,改建为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并于入口牌楼加设青天白日徽,以示为中华正统。\n日本存在小中华思想且深受水户学影响,而水户学基于明朝遗臣朱舜水影响,使得日本史更重视大义名分论而发展为尊皇论。《大日本史》即是其扼要之精神依归。无论明治维新思想,亦或今日历代天皇系谱,无一不受《大日本史》思想之沾染。在此思想体系下,对于明朝遗臣郑成功一生从事反清复明的功过,日人四方赤良评为: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鞑靼本蒙古一部落,为明朝中后叶时的外患,明朝时的汉人,通称住在长城以北的蒙古人和女真人为鞑靼)。\n\n1946年由台南市政府主办郑成功祭祀,起初由台南市长主祭,1963年之后由行政院派内政部部长担任主祭官,升格为中枢祭典;2017年,行政院尊重社会各界多元声音,回复由地方首长,即台南市市长主祭。\n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由国民政府派遣来台宣抚的国防部长白崇禧,途经台南时,即前往延平郡王祠向郑成功行礼,并立一石坊于祠前表彰郑成功的“忠肝义胆”,借此宣扬忠于领袖、国家的精神。1950年,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撤退来台后不久,总统蒋中正亲题“振兴中华”匾额,悬挂于延平郡王祠正殿入口。1963年拆除原福州式建筑改以中国北方宫殿式建筑以示正统。\n由于郑成功退入台湾的情境,与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落败的国民党蒋中正政府相似,且郑成功“民族英雄”、“忠于领袖”、“传统文化美德”等形象可作为宣传样板,因此除官方祭祀、宣传外,教科书中也多所赞扬郑氏的“民族精神”,并强调他“光复台湾”与“矢志反攻大陆”的事迹,将其与蒋中正同样宣称为伟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遂逐渐成为连词,至今在台湾的许多雕像与文献上,仍然能够看到。但目前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不再指郑成功“收复台湾”,而是改以“驱逐荷兰,进入台湾建立第一个汉人政权”来表达。盖因台湾在荷治时期以前,本来就不曾受中国或任何国家管辖。郑成功本人亦将台湾视为“海外”、“不服之区”。\n在2013年,台南市议会原住民议员谷暮·哈就质询原住民遭到不平待遇,她问台南市政府举办的郑成功文化节“与原住民有什么关系?这是对原住民的殖民,也是原住民的文化浩劫”。她批评市府歌颂郑成功,郑成功到台湾“是汉人的殖民政权,原住民真正的声音在哪里?台湾的独特历史难道只是郑成功,有没有看到原住民的啜泣与眼泪?”教育局长郑邦镇在答询时表示,相关节庆缺乏主体思维,台湾都是后来的人在统治,属于殖民,而不是经由原来住民同意而移入的移民,反而最早到的人被赶走,就像原住民。\n现今有部分台湾人主张郑成功与荷兰、西班牙、日本、清朝和国民党政府一样,都是外来殖民政权,主张政府应顾及不同族群的情感。\n2017年3月,中华民国原住民立法委员谷辣斯(阿美语:Kolas Yotaka)要求内政部长取消“民族英雄郑成功祭典”。同年4月行政院核定郑成功祭典改由台南市长主祭,中央政府不再派内政部长代表出席,打破自1963年以来的中枢主祭惯例。\n\n传说\n民间轶闻\n金门县烈屿乡剑井\n明末清初时,郑成功聚集部属于烈屿,会盟之前,率部抵小金门,于今湖井头附近登陆,进入下田村,借民屋驻足,因岛上缺乏河川湖泊,士兵缺水干渴,传说郑成功乃挥剑指地,掘井得泉,井水清澈甘美,逢旱不竭,并传端阳节午时若饮此水可避免瘴疫,后人称为“国姓井”,又名“剑井”。\n\n郑成功是东海大鲸\n郑成功起兵猖獗,有僧识其前因,语人曰:“此东海大鲸也”。问:“何时而灭”?僧曰:“归东即灭矣”。凡成功兵到处,海水皆暴涨。顺治辛丑攻台湾,红毛先梦见一人冠带骑鲸,从鹿耳门入;未几,成功突至,红毛遂遁。明年五月,其辖下人复梦一鲸,冠带乘马由鲲身出外海,而成功遽卒。正应“归东即灭”之语,异哉(“旧志”)!\n\n寻三宝复明\n有天,郑成功(下简称郑)到泉州的仙公庙去,问吕仙公,明朝有无中兴的可能。吕仙公托梦说:“你是明朝忠臣,若想中兴明朝必先到台湾取三宝:一个玉印、一件乌山柴、以及出米岩。”\n\n只是郑无法全得三宝,注定无法反清复明。\n\n台北市剑潭\n相传1660年代,郑成功及其所属军队行经此河段时,遇见神怪与神怪造成的大风浪,为伏怪,郑成功抛一身边宝剑,始降服神怪。后人为纪念此事件,故将该河段与所涵盖流域皆以剑潭命名。但经后人考证,此一民间传说并不确实。\n\n台中市大甲区铁砧山\n传说郑成功到诸罗山时,诸罗山的土地公刚好新庙落成,郑成功向土地公拈香拜拜,当晚就梦到土地公向他托梦,如果要攻打番兵千万不要攻打铁砧山,郑成功是鲤鱼神转世投胎,而鲤鱼经过有如砧板的铁砧山,鱼碰到铁砧就被煮熟了,所以注定有此一劫,没想到郑成功铁齿不信邪,真的带兵经过铁砧山,虽然跪拜祈祷插剑取水,涌泉冒出而顺利脱困。但是,过没多久生了一场大病,随之倒下,一命呜呼哀哉。\n\n台中市大甲区剑井\n郑成功北上抚番,然后被西边的大甲西社,南边的大甲东社原住民包围,北边是一个断崖,所以那边是没有退路,郑成功就跪著向上天祷告,祷告完以后剑一插,果然冒出水。\n山顶竖立大型延平郡王石雕像,也兴建一座国姓庙,庙门对联“师驻此山千秋圣地,剑沉星井一脉名泉”,国姓爷神像坐山面海,笑看乡野传闻。\n\n南投县草屯镇\n据传为明末郑成功率军征番,驻军于此,兵士丢弃旧草鞋弃草鞋成墩,所以旧名“草鞋墩”\n\n新北市莺歌区的莺哥石、鸢山\n据传这两座巨石都是精怪,为了食物双方屡屡争斗,弄得当地民众不堪其扰。郑成功北上时正遇此二精怪现身作乱,郑成功便下令兵士用红衣大炮轰击,这二精怪被炮弹打中坠落,一个化作莺歌石,另一个化成鸢山。另一说是郑成功用弓箭亲自对其除害。然根据历史考证,郑成功并未到过北部。\n\n基隆市仙洞\n\n戏剧\n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性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原作者改“姓”为“性”)。主角名为“和藤内”。“和”即“日本”,日语中“藤”音同“唐”,“内”同“无”,有“非日非唐”的混合儿之意。\n\n电影\n2001年,中国电影《英雄郑成功》(英语片名:The Sino-Dutch War, 1661;日语片名:‘国姓爷合戦’);演员:赵文卓。\n\n电视剧\n1963年,台湾电视公司电视连续剧,《郑成功》\n1987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翡翠台电视连续剧《郑成功》;演员 :吕良伟。\n1993年,台湾中华电视公司电视单元剧《国姓爷传奇》;演员:赵树海。\n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连续剧《大英雄郑成功》;演员:何家劲。\n2004年,中国电视连续剧《民族英雄郑成功》(台湾剧名:《大明国姓爷》;香港剧名:《郑成功风云》);演员:陈庭威。\n2012年,台湾三立电视股份有限公司电视单元剧《戏说台湾》玄坛元帅;演员:简家玮\n台湾电视连续剧《黑水沟传奇之郑王复台》;演员:郑宇翔\n\n纪录片\n2007年,台湾公共电视纪录片《打拼——台湾人民的历史》;演员:张翰。\n\n图书\n2012年,《福尔摩沙三族记》。作者:陈耀昌,出版者:远流。\n2015年,《郑森》全三卷。作者:朱和之,出版者:印刻。\n2017年,《逐鹿之海》。作者:朱和之,出版者:印刻。\n2023年,《福尔摩沙之王》。作者:贝乔思(Joyce Bergvelt),出版者:前卫。\n顾敏耀《横海将军气万千——诗写国姓爷》,《海国诗志——台湾清领时期古典诗中的社会与文化》,台南:国立台湾文学馆,2013年8月\n\n游戏\n2023年,《Fate/Samurai Remnant》:光荣特库摩开发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郑成功在当中为从者Archer的御主,希望能在名为“盈月之仪”的仪式中获胜以反清复明。声优:前野智昭。\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参见\n\n明郑\n台湾明郑时期\n郑芝龙\n郑成功征台部将列表\n赤崁楼\n安平古堡\n郑荷之战荷兰降书\n延平王\n郑氏王朝宗室列表\n安海镇\n宫庙\n郑成功记念馆(平户市)\n郑成功祖庙(台南市)\n延平郡王祠(台南市)"} +{"doc_id": "3227", "title": "黄帝纪元", "text": "黄帝纪元,又称黄帝历、轩辕纪年,是种纪年,以黄帝诞生(刘师培)或即位(如宋教仁、现代的道历)作为纪年之始。后来变成道教历法所用纪元——道历,在清朝末期曾获提倡,但未有广泛使用。黄帝时代有不同推测时间,纪年起点也有许多不同说法。\n\n历史\n最早于清光绪29年(公元1903年)由刘师培在《国民日日报》发表“黄帝纪年论”时提出,其反对年号制,同时也反对康有为等变法派主张的孔子纪年。刘师培主张把黄帝诞生的那一年作为纪元元年,光绪29年是黄帝4601年,惟黄帝生卒年月在文献上未有明确记载。清末变法派、革命派都曾使用这种纪元。\n中华民国建国时官方认定的黄帝纪元系依宋���仁主张把黄帝即位可能的癸亥年作为纪元元年,把公元1904年作为黄帝4602年,成为主流的黄帝纪元。即清末辛亥年(孔历2462年,公元1911年)为黄帝4609年,民国元年为黄帝4610年。黄帝纪元比孔子纪元提早2147年,比公元早2698年。依据清华大学法学院凯原中心之提议,轩辕纪年是黄帝即位后以创制历法的年份甲子年为元年的纪年方式,乃根据黄帝历、天干地支、《帝王世纪》、《皇极经世》推算出来。轩辕元年应为干支纪年开始的甲子年,公元前2697年刚好是甲子年。轩辕纪元=公元前+如2025年为道历4722年(2025+2697),如1912年民国元年元旦就是轩辕4609年,农历新年后须加一,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2月18日后为黄帝4610年。民国100年(公元2011年)元旦为4708年,同国庆为4709年。\n武昌起义后,湖北军政府采用黄帝纪元,各省政府也跟着使用,另民间以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为首,革命派杂志亦采用黄帝纪元。不过,建立共和政府的讨论认为黄帝纪元是帝王纪年法之始,与民主共和精神不相称。孙文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宣布将黄帝纪元4609年11月13日(1912年1月1日)作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之后黄帝纪元停止使用。目前一些国学机构仍然使用黄帝纪元,并将其称为“中元”。\n\n西历对照\n关于其他版本的黄帝纪年启用之年如下:\n\n《汉书·律历志》,前3708年(癸酉年)为黄帝纪年的开始。\n《史记正义》,前2509年(壬申年)为黄帝纪年的开始。\n李式先,前2517年(甲子年)为干支纪年的第一年。\n张闻玉,前2606年(乙未年)为黄帝纪年的开始。\n董作宾,前2674年(丁亥年)为黄帝纪年的开始。\n张广志,前2987年(甲辰年)或前2980年(辛亥年)为黄帝纪年的开始。\n\n其他纪年\n历史上还曾出现过类似并仿造基督纪年之其他纪年法,如\n\n黄帝纪年(直译Yellow Emperor Calendar / Anno Imperatoris Flavi)以黄帝登基为开始,前2697年+AD=AIF。\n唐尧纪年(直译Anno Neii)以尧帝登基为开始,前2156年+AD=AN。\n共和纪年(直译Anno Gonhoi)以共和行政为开始,前841年+AD=AG。\n孔子纪年(直译Anno Confucii)以孔子诞生为开始,前551年+AD=AC。\n统一纪年(直译Anno Unitatis)以秦始皇建立秦朝为开始,前221年+AD=AU。\n建元纪年(直译Anno Jianyuani)以建元元年(中国历史上最初的成型年号)为开始,前140年+AD=AJ。\n六十甲子:纪年以黄帝纪元后建立天干地支为开始,来自公元前2997年+AD,以黄帝纪元格里历(5021年:农历新年前或5022年:农历新年后)开始计算,其余月份安排等与农历相同。换算方法为格里历年份+2997为干支年份,如2025年,则为干支2025+2997=5022年。\n\n转换方法\n西元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以年份换算的是减去分别在西元前2997年农历癸亥年时起即由为六十甲子纪年法或者以西元纪年+2697年(黄帝诞辰年)=黄帝纪年(农历新年+1)。\n\n参见\n年号\n夏历\n孔子纪元\n檀君纪元\n\n\n== 文内注释 =="} +{"doc_id": "3229", "title": "嘉义市", "text": "嘉义市是中华民国台湾省的市,位于台湾南部,地处嘉南平原心脏地带,全市在北回归线以北(但极靠近北回归线)。嘉义市为嘉义都会区的中心都市。全境除东部属丘陵地带外,其余均为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外围由嘉义县环绕,古名“诸罗山”,系源自平埔族群原住民洪雅族社名之译音“诸罗山社”,清治时期沿用此名设诸罗县,1704年将县治迁至此地,又名“桃城”,因兴筑之古城形如桃而得名。林爽文事件之后,1787年乾隆皇帝下诏改“诸罗”赐名“嘉义”。\n嘉义市是阿里山森林铁路的起点,过往曾因林业的发展而繁荣。由于发展历史甚早,市区内留有不少古迹,形成重要观光资源。地方特产方面,则以火鸡肉饭、方块酥、阿里山羊羹、雪花饼、小馒头、甘𫉄、凤梨酥最为人所知。文化活动上,日治时期以绘画最为著名,曾有“画都”之美誉,代表人物有陈澄波等人;近年来则以国际管乐节、觉醒音乐祭最为兴盛。嘉义市是台湾第一个市区公车全面电动化、低底盘化的城市。\n\n历史\n嘉义市为台湾第一个建城的城市,古名“诸罗山”,源自平埔族原住民洪雅族的社名,十七世纪中叶荷兰文献记载为Tirosen、Tirocen、Tiracen、Tilaocen、Toelosang等,郑氏据台时以闽南语音译写为“猪罗山社”、1664年《永历十八年台湾军备图》在平地绘有“猪磱山番”:10,清治时改写为“诸罗山社”。另有民间附会“‘诸’山‘罗’列”一说,官方1716年启撰的《诸罗县志》记载在书尾末节的〈外纪��中。又名“桃城”,因清治时代兴筑之古城形如桃而名,桃之尾尖,在今中央七彩喷水池一带,市民惯称桃仔尾。\n诸罗山在古时,为中国大规模移民台湾之据点之一。由清初的方志以后开始有记载,1621年明帝国福建漳州的留日海盗甲螺颜思齐引率留日汉人与日本海商或海盗巢居魍港(今嘉义布袋)。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占据台湾,初期统治今之安平与台南市区一带,不久即安抚了诸罗山一带的平埔族,并对此地加以经营,嘉义市内风景幽美的红毛埤(今之兰潭水库),即是当时荷兰人所凿。而在台湾荷兰统治时期时,将今嘉义市一带划为“台湾地方集会”北部地方会议区的第一区域,该区除诸罗山社外,还包括了新港社、目加溜湾社、萧陇社、蔴豆社、哆啰啯社等社:1。\n1661年4月,郑成功率军攻台,1662年2月击败荷兰人,建立台湾首度的汉人政权,设有一府二县,即承天府与天兴、万年两县,以新港溪(今之盐水溪)为二县分界,嘉义隶属天兴县。西元1683年,清帝国领有台湾。清治康熙二十三年设台湾府统三县,即分郑治时代的万年县为台湾、凤山两县,改天兴县为诸罗县,县署设于佳里兴(今之台南市佳里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县治自佳里兴迁移诸罗山(即今嘉义市),诸罗知县宋永清以木栅为城,而自嘉义以北至今日的台北(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为止,皆属于当时诸罗县的管辖范围内。雍正元年(1723年),知县孙鲁改建土城堡,并重设护城河。雍正五年(1727年),知县刘良璧重建门楼,砌水洞,各置炮座,并命四门为:东曰“襟山”,西曰“带海”,南曰“崇阳”,北曰“拱辰”。雍正十二年(1734年),知县陆鸿于土城外植刺竹护城益固。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林爽文反清之役爆发,林及其军队围攻诸罗城十月,城内人民协助清军有功,清国乃本“嘉其死守城池之忠义”之旨,翌年11月初3日下诏,易称“诸罗”为“嘉义”。林爽文事件后,重修诸罗县城不但加高加厚,且城身内外包覆三合土。光绪四年(1878年),嘉义知县单瑞龙改以砖石砌城,而后又有王得禄义捐整建城垣,并修筑月城及炮窝。光绪十一年(1885年),台湾奉准正式建省,十三年,分全台为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三厅,嘉义县属于台南府,县治仍设于嘉义城。\n\n西元1895年,甲午战争后,日本与清帝国订立马关条约,将台湾收入日本版图。日本设总督府统治全台,正式施政。自此至二战结束为止,其间名称多次变更。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嘉义大地震,城垣全毁,仅存东门。次年,日本当局制定都市计画并实施市区改正,重建后之嘉义市,工商业及交通开始发展,明治四十年建设通阿里山之铁道(即阿里山森林铁路)。大正九年(1920年),第八次改革隶台南州嘉义郡之下,开始实施地方自治,嘉义正式成为自治团体的嘉义街,昭和五年(1930年)嘉义街改升为“州辖市”,嘉义市自此正式诞生,为台南州直辖。\n\n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台湾由中华民国接管,重庆国民政府通过之台湾接管计划纲要地方政制,认为嘉义之名不妥,有认可清国政权之嫌,特地将嘉义市改为爽文市来纪念林爽文,为该计画中的十二个市之一。不过因为战后台湾实施军政一元、委任立法、行政的独裁专制加上台湾实际统治者陈仪私自认为该政制不符实际,因此并未实施。这种情况下,该市名称未更动,仍沿用原来嘉义市的名称。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因第二次国共内战大败而撤退至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废止此政制,嘉义市则仍沿用,因此于法有据的爽文市名称,从未于台湾历史里面出现。:1-10\n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初,台湾爆发二二八事件。嘉义市是重灾区。3月2日,嘉义民众攻占了市府、电台等设施。之后市民还包围了水上机场,和军警展开对峙。3月8日,纷争暂时平息,但已有300多名普通市民伤亡。然而3月12日开始,国军开始大规模镇压市民。3月18日,和国军谈判的嘉义士绅代表陈复志、吴溪水、苏宪章、施珠文、黄水树、陈澄波、卢炳钦、潘木枝、柯麟等人也被枪决,使得嘉义沦为二二八事件的重灾区。民国七十八年(1989年),嘉义市竖立了嘉义市弥陀路二二八纪念碑(因应弥陀路拓宽,现已迁至嘉义市二二八纪念公园内,重置典礼也与建碑同一天),是台湾第一座二二八纪念碑。而嘉义市二二八纪念公园内的二二八纪念馆也是台湾第一座二二八纪念馆。民国100年(2011年),位于刘厝里的二二八国家纪念公园完工���是第一个纪念二二八事件的国家级纪念公园。\n\n台湾转由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后,嘉义市成为省辖市,并并入水上乡与太保乡为水上区与太保区,直隶台湾省政府;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全台湾划分为十六县五省辖市一管理局;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8月,嘉义市废除省辖市资格,并切割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水上与太保等四镇二乡,民国四十年(1951年)11月撤销新东、新南、新西、新北等四镇之建制,合并为嘉义市,并置嘉义市公所,成为嘉义县唯一的县辖市。民国七十一年(1982年)7月1日,在许世贤等地方人士多年奔走下,再次升格为省辖市,“市公所”改为嘉义市政府,初不设区,民国七十九年(1990年)10月6日,将市区划分为东区、西区等二区。\n\n地理\n地形\n嘉义市位于台湾西南部嘉南平原北端,全市在北回归线以北(但极靠近北回归线),除东边一部份属竹崎丘陵地带外,其余均为肥沃之平原,地势由东向西缓降,地形平坦广阔,位于嘉南平原之梅山断层地带边缘。东边约三分之一的区域是高于50公尺的缓倾斜丘陵地形:55,其余三分之二的区域是属于低于50公尺的平地,为嘉南平原的范围:60。\n\n水文\n嘉义市主要河川有南面的八掌溪、北面朴子溪,均发源于中央山脉,并形成与嘉义县之间的天然界线;由于嘉南平原地层组成成份为极细之淤泥及粘土,含水性差,以致于地下水含量不丰,水资源主要仰赖引自八掌溪的兰潭、仁义潭二水库供应。\n\n气候\n嘉义市中心位于北纬23°29′、东经120°27′,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以七月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温度摄氏23.6度。虽然位处南台湾(浊水溪以南),但冬季寒流时因嘉南平原强烈的辐射冷却效应而时常出现摄氏10度以下的低温,在嘉义气象站建立前,曾出现零下低温,未留下观测纪录;冬季为干季,以东北季风为主;夏季西南风盛行,风力和缓,因高温及对流作用旺盛,午后常有雷雨;7至9月间常有台风侵袭。嘉义市年平均雨量为1821.6公厘。\n\n自然生态\n嘉义市由于位处热带与亚热带交界,又处于嘉南平原,动植物种类繁多。:137\n植物方面,嘉义市森林地面积有302公顷,占市地5.26%,其中绝大多数是副热带阔叶林。\n紧邻嘉义公园的嘉义植物园建于日治时代,现隶属于农委会林业试验所,面积8.3公顷,拥有大叶桃花心木、印度紫檀、肯氏南洋杉、黑板树、巴西橡胶树、铁刀木等日本人从南洋引进的热带经济树种,是市内重要的树木资产。:145-146\n兰潭水库周边公路分布有相思树、凤凰木、白芒、桂竹、麻竹等,植物相丰富。根据嘉义大学的调查报告,兰潭周边的药用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包括麦门冬、地胆草、海金沙、凤尾草等,共计七十四种。\n八掌溪沿岸则以木贼、东方香蒲最为优势:66,湿地里则因为泥沙淤积,甜根茅草、芦苇等高茎野生植物为多数,而其中八掌溪堤岸旁3月初绽放大量黄花风铃木。:63\n动物方面,八掌溪从湖内里到通合桥段,由于栖地环境良好、食物量丰富,吸引水鸟、候鸟的聚集。:63哺乳类、两栖类、爬虫类、鱼类生物也有发现纪录。:66此外,兰潭、嘉义农业试验分所也有不少鸟类分布。:137市区内的农业用地尚可见到野生或保育类动物的踪迹。:143\n\n区划人口\n嘉义市在民国34年(1945年)改制为省辖市,初分为东门、西门、北门、南门、八奖、竹围、北镇、东山等八区,后于民国35年(1946年)改划分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区,同时水上、太保自台南县划入,并为水上区、太保区。民国39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嘉义市改制为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及水上、太保二乡。民国40年(1951年)新东、新西、新南、新北四镇并为一个县辖市。民国71年(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后,行政区划于民国79年(1990年)行政区再度划分为东西两个区,两区之间大略以文化路作为分界线。\n民国99年(2010年)2月1日,又将东西两个区的分界做调整,并将原有108里调整为84里,1,778邻调整成1,379邻。\n\n根据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嘉义市户数约10.5万户,人口约26.2万人,下辖两区人口分布情形分别为西区的14.5万人及东区的11.7万人。嘉义市历年人口可见“嘉义市历年人口统计”,大致而言该市一直尚未突破30万人口。嘉义市共同生活圈约40余万人,包含连接于周围的民雄、水上、中埔三和、公馆地区及太保南新、麻鱼寮地区。\n1951年嘉义市改制为县辖市时,其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102人,其后逐年递增:69。���了1971年时,嘉义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196人:69。随后由于人口成长速率逐渐趋缓,人口密度的增加也几近停止:69。1990年时,台湾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64人,该年嘉义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91人,高于全台甚多,为人口相对稠密的县市:71、72。2021年底,嘉义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410人,为台湾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县市,仅次于台北市。\n\n族群分布\n1926年的普查统计中,38,300人籍贯为福建、700 人为广东。(以移民时清朝及明朝的区域划分福建省及广东省。)\n\n嘉义市汉族移民主要来自中国大陆闽、粤两省,以福建泉州府和漳州府为主,漳州籍略多于泉州籍,少数来自福州、兴化与广东。\n\n政治\n战后嘉义市政治生态在台湾十分特殊,地方派系势力“许家班”长期盘踞,在省辖市年代即使是在台湾一党独大的中国国民党,连换国民党嘉义市委员会九任主委依旧无法执政:27。在戒严时代,嘉义市却出现较支持党外的情况,因此得名“民主圣地”:75。\n嘉义市市长长年由源于党外运动的“许家班”掌握:27,故有“民主圣地”之称:75;唯随著中国国民党籍黄敏惠的当选,政治势力亦有所转变,升格为省辖市后,一至八届市长皆由女性担任,在台湾政坛相当特殊,直到第九届市长由民主进步党籍涂醒哲当选,成为嘉义市升格省辖市后首位男性民选市长。\n\n历任市长\n市政组织\n嘉义市政府是嘉义市的地方自治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并负责执行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嘉义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行政院各部会(主要为内政部)。市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嘉义市政府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及副市长之下,设有14个一级单位、6个所属一级机关、2个区公所、10个所属二级机关、27所各级学校、3所幼儿园。\n嘉义市议会是嘉义市的民意机关,代表嘉义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议员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共有23位市议员,第一选区(东区)10席市议员、第二选区(西区)13席市议员,议长、副议长由23位市议员互选产生。\n\n司法暨检察机关\n台湾嘉义地方法院是嘉义地区的司法机关,属于普通法院,当地居民之民、刑诉讼和审理由该机关办理,其上诉法院为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台湾嘉义地方检察署是嘉义地区的检察机关,为当地检察官执行检察事务之执行机关。\n\n选民结构\n嘉义市位于中华民国中南部的嘉南平原,是台湾历史上开发较早的“诸罗城”,因旧时城区形状又名“桃城”,更因市内画家辈出,美名“画都”,为全国不临海的县市之一。战后嘉义市政治生态十分特殊,党外地方派系“许家班”长期盘踞,在省辖市年代,即使是在中华民国一党独大的国民党连换九任地方党部主委依旧无法执政。在戒严时代,嘉义市却出现较支持党外的情况,因此被称为“民主圣地”。此外,升格为省辖市后,第一至八届及第十届市长皆由女性担任,仅有第九届市长由男性担任,在政坛相当特殊。\n由于“许家班”的创始人许世贤,为无党无派,清廉勤政,获嘉义市民誉为“嘉义妈祖婆”参选省议员、立委、嘉义市(时为县辖市)市长皆获胜。1982年,嘉义市恢复为省辖市,许世贤成为首位女性省辖市长,而许家班影响力也从嘉义县渐渐淡出,深植嘉义市:35。\n\n政党势力\n因二二八事件在地方造成重大伤亡,中国国民党早期在嘉义市遭到选民排斥:43。在历次大选中,仅有萧万长因形象牌优势,才在第三届立委选举中获胜。其他大选只要对上许家班人马,屡战屡败。然而,在地方议会的选举上,黄永钦因为地方服务受到好评,在大环境不利国民党的情况下,却在6至10届的省议员选举中皆能当选,经营20余年,基层实力雄厚。黄永钦晚年身体状况不佳,其女儿黄敏惠遂弃教从政,自1998年起在4到6届立委选举中皆胜出,并于2005年替国民党赢得执政权:63-65。\n民主进步党在嘉义市主要来自早期党外势力的转型,但因为许家班坚持无党无派,在无其他党外重量级领袖带动下,成长迟缓、甚至内哄不断的民进党,通常自愿支持许家班。不过,也有像张荣藏与张文英竞逐市长、官文雄发动议会罢审预算等冲突事件。1994年省议员选举中,蔡鸿章因些微差距败给黄永钦引发作票争议,更使张文英与民进党关系跌落谷底。2005年市长选举中,陈丽贞脱离许家班,以民进党身份参选,却因为张博雅在最后关头态度转变,败给对手:60-62。目���民进党嘉义市党部主委是黄大祐。\n\n各项选举\n1950年台湾省施行县市地方自治,县辖市市长开始由民选产生。嘉义市自此至1982年升格为省辖市为止,共计举行了九届的县辖市长选举。:208-211升格为省辖市后,一至八届市长皆由女性担任,在台湾政坛相当罕见。第九届嘉义市市长,经2014年嘉义市市长选举后,由民主进步党籍的涂醒哲突破了历史当选,再造嘉义市的新势力。经2018年嘉义市长选举后,由黄敏惠当选嘉义市市长。\n嘉义市立法委员由于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制的不同,名额迭经变动。1986年以前,包括第一届立委选举、增选、增额立委选举等,均与台湾其他县市合并于同一选区进行,应选名额四至九名不等。1989年最后一届增额立委起,选区改以县市划分(除北、高二市另分割成多选区),嘉义市选区应选名额最初为一名,因应国大代表及台湾省议员停止选举,1998年第四届起改为2名。:191-1982008年第七届立委选举起,又改为1名。经2024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后,由民主进步党籍的王美惠当选嘉义市第十一届立法委员。\n\n经济\n农业\n嘉义市地处嘉南平原,气候介于热带和副热带的分界上,冲积平原地形和暖和气候相当适合作物生长。嘉义市的农业在1721年,时任诸罗县令的周钟瑄兴建水利设施后有大幅度的增长。当时来台平定朱一贵事件的蓝廷珍,其佐幕蓝鼎元曾语:“前此台湾止府治百余里,凤山、诸罗皆毒恶瘴地,令其邑者尚不敢至;今则南尽郎娇,北穷淡水,鸡笼以上千五百里,人民趋若鹜矣。”足见水利之功。康熙以后,汉人在今嘉义地区内主要种植旱作粮食作物,包括稻、黍、冬麦、豆类与麻,平时也牧牛、猪、山羊、鸡、鸭为副业。农业开垦虽使粮食增产,但也压迫到当地洪雅族原住民的生存空间,对自然生态也有一定的影响:2。\n日治以后,嘉义市农业在奖励生产政策下,加上农技改良和品种研究,农产品质和单位面积产量都大幅提升。日治时期的嘉义市经济作物的种植比相当高,品种包括甘蔗、凤梨、香蕉、龙眼、莲雾、蔬菜等生鲜蔬果。日治时期的台湾农业已引进现代化农业机具,用以耕地、灌溉、稻谷加工或制油等:76-77。在防治病虫害上,台湾总督府和制糖会社派遣害虫巡视员到各地巡察,以协助农家对抗害虫侵扰。\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50年,接收且撤退到台湾的国民政府完成农地改革,大力奖励粮食增产以供应更多民生和军需。嘉义市的农业在1960年代出口导向经济后开始衰落,都市化造成人口大量外移,致使农业产值和农地面积不断缩减。\n1980年代后,嘉义市农业仍以稻作为主,占总农户数66.5%。原居重要地位的甘蔗田比重逐渐下滑,取而代之的是近郊丘陵上的蔬菜、水果、花卉等园艺作物,烟草也有一定的种植面积。1990年代起市政府才推动农业转型,除了稻田转作园艺作物外,也鼓励成立产销班、休闲农场、市民农园,或浮萍专业区,朝农村再造发展。\n1960年于牛稠溪以南、水上乡以北之台糖铁路沿线,包括荖藤宅、后湖、北社尾、竹围及大溪厝等现今世贤路附近区域及刘厝里地区种植大面积甘蔗。在山子顶梯田、弥陀路两边及现今嘉义市体育场区域皆种水稻;市区东南,自草地尾、湖子内、车店、刘厝、柴头港等一带引用道将圳圳水种植水稻及其他作物,大溪厝农田引用中央大排水沟水种植水稻、浮萍及大白菜、高丽菜等间作。港坪、后庄地区,以种植花卉为主。\n\n工业\n嘉义市在日治初期,除了自清领移垦之初即开始的制糖、木材加工以及少数传统手工艺加工品之外,少有工业可言:73。大正年间1912年至1926年,嘉义厅工业主要有制糖、碾米、制油、制纸、砖窑、染色、制面、龙眼干制造等,因原料不足产额减少:73。昭和时期1926年至1945年,官营者主要为制材及酿酒业;民营者主要为制材、碾米精米、电机、制冰、窑业、铁工业、罐头工业等。其经营规模大小及内容互异,而且经营基础亦受景气变化影响,昭和五年(1930年)新市制实施以来,受经济界不振之害,市内商工业者深受影响,昭和十年(1935年)间又面临经济转换期,因景气好转刺激,一般市况渐次活络,地方农村一般购买力复活,刺激商业交易活动,工业经营基础更为坚实:79。\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50年代至1960年代,公营工业以专卖局所属烟酒、盐、樟脑之制造及配售、溶剂厂、制糖等为主,此外多为私营,如农产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制材及木制品工业、机械、金属及器具工业、窑业及土��业、化学业、造纸业、印刷、瓦斯、工程业以及其他工业等:111。\n\n商业\n嘉义市的商业发展始于清领时期。1764年时诸罗县城已是以十字街为中心的繁荣城市。同治年间嘉义县城已出现专作街市,例如鱼仔市、米市街、布街等,反映当时商业的活络情形。当时诸罗县的市场可分为一般市场和牛墟两种,牛墟是买卖牛只的地方,每月开市9次(新历1、4、7或2、5、8或3、6、9等组合),牛只养大后可牵至此处贩卖,交易完成后买主会在牛角系上红布带再牵回。牛墟不只是交易的场所,也是农民闲话家常、交换情报的公众聚会地点。\n日治时期,嘉义厅的商业在1909年官制改革后出现扩张荣景。嘉义厅在铁路建设与东石港辅助下成为嘉南平原各式商品的重要集散地,糖、米、龙眼、木材等都在此处流通贩售:111-114。日治时期的嘉义商人可分为日籍和台籍,其中日籍商人主要从事料理店、照相馆、钟表业、度量衡器具买卖、酒店;台籍商人则以日用杂货、烟草、鸦片、食品制造和物流业为主。新式商业技术也在此时传进嘉义,台籍商人已懂得使用年终拍卖、广告、商品陈列窗等销售手法。嘉义在日治时期的输出特产包括槟榔、桑椹、龙眼、笋干、木耳、爱玉等,大宗输入品则是药材、陶瓷器皿、金银纸、铅箔等物:114-115。\n1910年代至1920年代中叶,台湾经济受经济大恐慌影响,大宗输出物的米和糖价格直落,购买力也随之减弱。为管制米谷输出入量,台湾总督府设置米谷统制政策,由各州检查局负责米谷检查。嘉义商业的不景气一直持续到昭和年间,之后才因为财经界景气好转,进而带动工商业活化:258-259。1930年代后,新高阿里山国立公园的设立带进大批观光客,使嘉义市出现“美人乡”产业(召妓业),有“美人乡嘉义”之称。\n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名列盟军空袭对象之一,城市和港口受创严重。工商业不仅大幅衰落,甚至连生产必需的原物料都相当缺乏。战后台湾经济物资都输出至中国大陆支援国共内战,本地物价膨胀,有一日三市之讥。当时嘉义市商业由观光业独撑,直到1950年代才逐渐恢复市容。除了传统农产品外,近郊丘陵的生鲜蔬果、沿海海鲜也在嘉义市集散,连带活络各式产业,例如加工制造、出版印刷、物流、贸易代办等:9-10。嘉义市的传统商圈原本聚集在东区,但在战后经济起飞时期也逐渐向西区发展,许多新式餐饮娱乐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n\n林业\n清代,由于阿里山地势崎岖、不易开发,加上邹族盘踞,汉人不敢染指,因此并未开发。但是19世纪末期日人发现当地有丰沛的森林资源后,基于庞大的利益、兴筑纵贯铁路的枕木需求量大,还有便于“理蕃”等等理由,使得日人对于阿里山森林的开发转趋积极。:12-15开发案在三度易手后,最后确定由官、民股合资经营的“台湾拓殖株式会社”(台拓)负责经营。:20-25\n1912年,阿里山开始伐木,原木列车初期先在二万坪驿和北门驿之间试运转,还将运下山的原木放在嘉义车站展示一周。到了昌盛时期,一天有六班运材列车从阿里山进入平地,由森林铁道再转纵贯线铁路。北门驿成为木材商、伐木工和一般民众、观光客的进出口,周边也逐渐发达起来。另外,林业相关的设施也一一在嘉义市成立。1915年7月,嘉义贮木场成立,其贮木池位于今嘉义市立文化中心一带、陆上贮木场则设在嘉义市北兴街附近。贮木池旁,则设有营林所制材场,负责将原木制成可用的木材。当时,由于木材产业是日本在台发展的重点工业,嘉义制材场遂拥有号称“东洋第一”的新式设备。1917年,北白川宫成久王与王妃也亲自前往视查。:29-34\n当时阿里山铁路北门车站命名为“桧町一丁目”,林森东路尾和林森西路以西,则依序为二丁目到五丁目。此处为当时制材业的集散地,有大小150余间的木材商号;靠阿里山林木事业生活的人口约占全市人口一成左右,营业额估计超过1,000万圆。木业的兴盛也顺便带来了能源工业与商业的发展,而因应人才需求成立的“嘉义农林学校”,更带来了技术的转移。:134-135\n\n酿酒业\n嘉义市工业酿酒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7年,大正制酒株式会社社长赤司初太郎在现今嘉义车站右边(原信义路与纵贯铁路间)设立嘉义酒厂,以废糖蜜生产酒精、烧酒等。后来1922年时日本实施专卖制,将嘉义酒厂收归专卖局所有,由台南支局管辖,名称也改为“台湾总督府专卖局台南支局嘉义出张所”(后改隶属嘉义支局)。当时除了酒精、烧酒外,还生产糖蜜酒��药酒、糯米酒等酒种。嘉义酒厂是当时专卖局酒厂中唯一生产无水酒精者,这种酒精透过提炼,可以达到几近无水的纯度,与汽油混制后可生成酒精汽油。无水酒精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主要供应给受盟军石油禁运影响的日军航空队,因此在盟军空袭中,嘉义酒厂也成为空袭目标之一。\n战后,原专卖局物业改由国民政府接收,嘉义酒厂在1946年改名为“台湾省专卖局酒业公司第六酒厂”,除生产酒精、太白酒外,在席立埙厂长到任后,也从家乡带进高粱曲饼为菌种,成为台湾第一个生产高粱酒的酒厂。1988年,嘉义酒厂将绍兴酒生产线移进民雄工业区,1998年将仅剩的高粱酒生产线也移进民雄工业区新厂,从此结束它的生产历史。\n\n金融业\n嘉义市金融业的历史主要开始于日本统治时代。\n\n银行业\n1905年,时值日本政府实施地租改正,在嘉义地区的部分地主于是将从政府手中拿到的补偿金转投资成立嘉义银行,为嘉义地区银行业的肇始\n\n;1923年,嘉义银行并入台湾商工银行(今第一银行前身),后又经历台湾工商银行、台湾第一商业银行,到现在的第一银行,于嘉义市设有嘉义及兴嘉两分行。截至2023年为止,以分行数计算,合作金库商业银行以4间分行名列为嘉义市规模最大的银行。\n\n信用合作社\n信用合作社方面,嘉义市第二信用合作社于2001年合并至诚泰银行(新光银行前身)、嘉义市第一信用合作社合并至同为信用合作社改制的板信商业银行、嘉义市第四信用合作社合并至玉山商业银行,而嘉义市第三信用合作社则存续至今,总社营业部设于文化路,并在嘉义市区及中埔乡等地共设有11间分社。\n\n农业金融机构\n嘉义市农会成立于1944年1月21日,名嘉义市农业会,期间经历嘉义市改制省辖市、县辖市、复改制省辖市的变更,经历过各区农会、嘉义市合并水上及太保后增设两区农会及县市合并后县辖市农会的年代,1996年,位于北港路的嘉义市农会金融大楼落成启用,将部分楼层出租给富邦人寿及新安东京海上产险,并将总部从吴凤北路搬迁至北港路迄今,期间附近成立了新光银行北嘉义简易型分行(新光人寿嘉义区部)所在的新光人寿嘉义中兴大楼、台湾银行嘉南分行所在的国泰人寿嘉义中兴大楼,使该区域成为嘉义市新兴金融业集中地。\n嘉义县农会于1950年由原台南县农会分出独立设会,并分设出嘉义市农会,期间历经嘉义市改制省辖市,而农会原址并未搬迁,形成嘉义县农会仍设于嘉义市境内的情况。\n2016年6月13日,全国农业金库设立嘉义分行,为嘉义第一间非属金管会管辖之金融机构,亦为六都及新竹以外唯一一间分行。\n\n票据交换机构\n台湾票据交换所嘉义市分所:原为1950年代设立之嘉义市票据交换所。2002年,台湾票据交换所成立,嘉义票交所并入台湾票交所成为其分所,其后台湾各地之票交所历经数次整并,嘉义市分所为台湾票交所现存9间分所之一。\n\n文化\n艺文活动\n嘉义市的艺文活动,日本时代以前并不活跃,故在史籍中少见记载。在绘画创作风气上不如台南、文学人才则多外流至其他地区。日本时代后则开始进入黄金时期,陈澄波、张文环均在新文学上有所贡献。1927年以后,受到日本官方主导台湾新美术发展的影响,嘉义民间自组画会的情况相当普遍,在当时是全台画会最密集的地区。其中“春萌画会”、“鸦社书画会”、“墨洋会”、“自励会”等皆大力推动画艺发展。1930年代,嘉义画家不但可自成“嘉义青年画派”、“诸罗派”等派别,在官方展览中也成果丰硕,赢得“画都”美誉:72-78。\n二战后,因为林木业随日人离去而萧条,加上二二八事件等因素让嘉义曾有的文化活力遭到相当的压抑沈寂,各项艺文活动呈现衰退状态。近年来,嘉义市政府文化局,每年度均有推展管乐节、国乐节、提琴节、飙舞节、儿童戏剧节、交趾陶节、桃城美展、装置艺术展、图书巡回展及古迹巡礼等年度例行节庆活动,试著重建嘉义文风成为“艺术之都”为目标之外,也承接了2008年“来我嘉看烟火”的国庆烟火表演、2010年“嘉有囍事”虎年台湾灯会、2011年世界管乐年会,及2013年的亚洲双簧年会等大型活动,此外,嘉义市政府文化局于2014年7月1日在烟酒公卖局嘉义分局成立嘉义市立美术馆筹备处,于2020年11月7日开馆。\n自詹龙带动石猴雕刻,许多嘉义雕刻家跟随其潮流,嘉义市也有“石猴故乡”之称。\n1995年,张宏荣与友人在中正路成立“台湾图书室”,馆藏千余本书台湾主题的书籍,两年后关闭。在张宏荣去世后,2011年该图书室再度开幕。\n\n文学\n嘉义市民间文学特色,颇能反映台湾的社会现象,因台湾的移民社会背景,再加上清廷的移垦政策形成“罗汉脚”的特殊阶级,如姚莹《中复堂选集》、陈盛韶《问俗录》、朱景英《海东札记》等均有提到。日治时期,广为流传的“邱罔舍”,他几乎容纳了大部份罗汉脚的性格,好胜斗智,无所事事,专以恶作剧为乐。:117-118\n古典文学方面,以诗歌描述“嘉义八景”为题材,从游宦与在地诗人的唱酬,到本土科甲人士的兴起,到八景诗的大量出现,是构成古典文学的主要特色。:175\n现代文学方面,嘉义市实为一开放性结构,与嘉义县无法区隔,这种区域性地理位置造成的产业落后性发展,则不利于现代文学的发展。古典文学的荣光,民间文学的丰富,于现代文学中几不可复寻。战后,都市发展成为现代文化的火车头,做为消费者的阅读人口从四面八方涌入都市,在现代文学社团的组织与活动上,也远远不及传统文学,如陈启佑《拜灯双月刊》、陈忠伦《诗域》等:307-308。\n嘉义市文化局历年会举办“桃城文学奖”征文活动,并且将得奖作品集结出版。地方性的文学社团有“嘉义市文艺作家协会”。\n嘉义市籍作家诗人有萧翔文:310、黄能珍:331、渡也:322、林怒潮、褚德三:314、路痕:332、尹凡:321、何淑芬:329、黄鸥波、叶长庚:323、江宝钗、赖台生、黄金财:318、朵思:311、林锡嘉、李弦:315、蔡尚志:318、蔡策勋、高明诚、邓丰洲等。\n\n宗教信仰与民俗活动\n嘉义市民主要的宗教信仰以台湾民间信仰、道教、佛教、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天主教、一贯道等为大宗。嘉义市东区设有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嘉义中会事务所,管辖东区(山线,含嘉义市)、西区(海线)、北区(云林)、南区(北台南)等地之教会;另市域内之嘉山教会则辖属于番路乡之邹族族群区会事务所,不隶属于嘉义中会。市内常见的宗教民俗活动有基督信仰之圣诞节报佳音(由各教会主办、市政府协办)等。而嘉义市“高空荡秋千”为玄天上帝庙之玄天上帝诞辰例祭的传统游艺,此游艺已有两百年以上历史。嘉义城隍庙于农历八月二日举行城隍爷千秋圣诞绕境活动,历史悠久。\n\n古迹及文化资产\n截至2015年底,嘉义市内由政府机关所指定的文化资产包括二处国定古迹、十四处市定古迹、十五座历史建筑以及两处文化景观,其中历史最悠久的为凿于荷治时期的红毛井,而为国定古迹之一的“嘉义旧监狱”则是因为是台湾唯一完整保存的日治时期监狱建筑而获得指定。\n日本时代所兴建的市定古迹嘉义西门长老教会礼拜堂为市内唯一指定为古迹的教堂建筑,隶属于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嘉义西门教会。此外同为日本时代的“嘉义郡役所”(旧嘉义市政府)曾一度列为暂定古迹,但于2010年2月经“嘉义市古迹历史建筑聚落及文化景观审议委员会”决议不指\n定为古迹后,在该年3月由文建会公告撤除暂定古迹地位,并已于该年10月进行拆除,只留下旧建筑的罗马式风格柱子以资纪念。\n\n饮食与特产\n嘉义市是前往阿里山游客的歇脚处,小吃种类繁多,著名的有与当地历史有关,以地方特色为主的嘉义火鸡肉饭:300、香肠及具有家乡风味的莲子汤、虱目鱼粥等地方小吃:298-299。其著名的地方特产为方块酥。方块酥是改良自河北翻毛月饼及烧饼,并改圆为方,以面粉、奶油、猪油为材料制成,口味众多:297-298。\n\n博物馆\n嘉义市境内经中华民国博物馆学会列入2004年9月版的《台湾博物馆名录》的博物馆有祥太文化馆、财团法人嘉义市二二八纪念文教基金会附设陈澄波文化馆、嘉义市立博物馆、嘉义市文化局交趾陶馆、嘉义市二二八纪念公园纪念馆、嘉义市史迹资料馆。\n\n媒体\n嘉义市最早的广播电台起源于日治时期的昭和十六年(1941年)成立的台湾放送协会嘉义放送局,但全部节目皆来自日本放送协会(NHK)日本东京及台湾放送协会台北放送局,尤其以东京的节目为主,播出时间也只限于特定时段,并以日语播送。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由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接收改制为“中广嘉义台”:194,成为嘉义市第一家广播电台。此后,依序为正声广播公司嘉义台:196-198、复兴广播电台嘉义台:198-200等三家广播电台成立。民国八十二年(1993年),政府开放频道后,陆续又有宝岛广播电台:200、云嘉调频广播电台:201-202、嘉义之音广播电台:200、嘉乐广播电台:202、兰潭之声广播电台:202-203、嘉云工商广播电台:200等六家调频广播电台相继成立。:193-194在电视媒体方面,民国八十五年(1996年)正式开播的世新有线电视为嘉义市第一家有线电视台。:205在报业方面,创立于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的商工日报是嘉义地区唯一的地方报,随著嘉义市无法发展成为都会区型态而经营困难,最终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停刊。:213\n\n体育\n嘉义市的体育发展自日治时期开始,1922年,当时台湾体育业务龙头“台湾体育协会”在嘉义市成立支部,而更是早在1914年,就举办起市内的野球(棒球)赛事。市内税务、林业、专卖事业、铁路、邮政等单位也分别成立自己的体育组织,参与的体育项目主要有棒球、庭球,其他还包括弓道、相扑、陆上竞技等等。而嘉义农林学校棒球队在1931年赴日参加甲子园赛事夺下亚军,是台湾唯一在此赛事中取得名次的队伍。:671-675嘉农棒球队的名将在战后,更带起了台湾东部原住民棒球风气。当时,嘉农棒球队练习的场地已改建成今日的“嘉义市立棒球场”。嘉义农林棒球队的事迹更翻拍成一部由魏德圣监制、导演马志翔执导的台湾电影KANO。\n目前嘉义市内主要体育建设由“嘉义市立体育场”管辖,其下计有国民运动中心一座、田径场一座、东区体育馆一座、棒球场一座、网球场二座;吴凤游泳池;运三慢速垒球场;嘉义市立(港坪)、河滨二处运动公园,其中港坪附设有体育馆:693。于2014年10月25日举办2014年中华民国全民运动会。另嘉义市立棒球场亦于2018年7月9日\n- 7月15日举办2018年世界大学棒球锦标赛,为嘉义市首度举办国际体育赛事。\n\n教育\n嘉义市由于地方菁英多受过高等教育,对于教育相当重视,又受传统文化中升学准备的影响,8所国中都设有资优班,以菁英教育、升学教育为主。影响所及,嘉义县重视升学的家长,也送学生跨区前来就读,地方政治人物更是对办学不敢轻忽:135-136。\n在研究所、大学与专科教育程度人口的综合比率相当高;在高中与高职教育程度上,6岁以上总人口有30.66%为高中、职教育程度;在国中教育程度上,嘉义市国中程度人口占19.28%;在国小教育程度人口上,嘉义市有27.69%的人口为国小教育程度,和嘉义县占41.54%的国小教育程度相比,差距甚大;但是在不识字人口方面,嘉义市有5.18%的不识字人口,与其他县市相比较有偏高的比率。\n\n教育发展\n地方政府官办学校以儒学为主,还可分为地方绅商捐资免费供孩童就读之义学学堂(俗称义塾)以及社学(类似今之国民小学)学童启蒙教育。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沈光文等人于诸罗县组成台湾第一个文社“东吟社”。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在文庙的右方设立义学,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再于县署之右方建义学。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汉族的社学建于诸罗县内红毛井边,康熙五十四年,平埔族的社学建于诸罗山社:165-166。\n平民与文人学院方面,于雍正七年设立正音书院,用以教育生员学习北京官话。至乾隆24年将文庙旧址改为玉峰书院,道光九年于南门文昌阁内建罗山书院。\n1895年日本治台后,由总督府学务部主管全台教育行政,并开始推动国民教育。1896年,全台建立14个国语传习所,其中嘉义国语传习所于该年9月在三山国王庙成立。1898年因全台学校体制改变,同步改制为“嘉义公学校”。即今嘉义市东区崇文国民小学。:137-138\n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至昭和十七年(1942年)间,日本在嘉义市一共建立两所小学校与六所公学校,依序是:1898年嘉义公学校(今市立崇文国小)、1900年旭小学校、1917年嘉义女子公学校(今市立大同国小)、1919年嘉义第二公学校(今市立民族国小)、1933年北社尾公学校(1922年原为第一公学校北社尾分班,1933年改制。今市立北园国小)、1936年若叶小学校、1939年新高公学校(今市立林森国小)、1942年幸国民学校(今市立垂杨国小)。:138-139\n1945年,嘉义市原被订为省辖市,教育部分设教育科管辖。但1950年遭降为县辖市,改隶嘉义县政府教育科(1968年九年国教实施后改制为教育局)管理。1982年重新升格为省辖市时,下辖国中8所、国小15所、公私立幼稚园28所;另有专科学校3所、公私立高中职15所。在市府的教育支出方面,1998年比例37%为近年来最高,尔后逐渐下滑至2004年25.47%的低点才开始回升:56-59。\n\n各级学校\n创立于民国八十九年(2000年)的国立嘉义大学:601-609,系由国立嘉义技术学院(1919年创建):567-582及国立嘉义师范学院(1957年创建):583-593两校整合成立,设有兰潭校区、林森校区、新民校区及民雄校区(位于嘉义县)等四个校区,本著以“光耀嘉义、扬名全国、跻身国际”之发展使命与愿景为宗旨,已发展成为师范、人文艺术、管理、农、理工、生命科学及兽医学院等七个学院,三十九个学系、四个硕士学位学程、三十八个硕士班、十五个硕士在职专班、六个博士班、一个博士学位学程之规模,并与世界各国等六十七所著名大学缔结为姐妹校,是嘉义市唯一历史最悠久、最具规模的国立综合大学:601。\n嘉义市现有大专院校2所,分别为国立嘉义大学、崇仁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嘉义校区)等二校。公私立高级中等学校14所,分别有国立嘉义高级中学、国立嘉义女子高级中学、嘉义市私立兴华高级中学、嘉义市私立仁义高级中学、嘉义市私立嘉华高级中学、嘉义市私立天主教辅仁高级中学、嘉义市私立天主教宏仁女子高级中学、嘉义市私立天主教立仁高级中学等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八校,以及国立嘉义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嘉义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国立嘉义高级家事职业学校、国立华南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嘉义市私立东吴高级工业家事职业学校等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五校与国立嘉义特殊教育学校共十四校。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8所国民中学、20所国民小学、28所幼儿园。\n\n医疗与福利\n医疗\n自从日治时期开始,嘉义地区的医疗资源就较邻近县市来得充足,目前有地区医院9家,区域医院3家,其中包括1家部立医院。其中规模最大者为嘉义基督教医院,有医事人员1,430人和病床数1,137床。嘉义地区医事人员数从1997年的4,509人增编到2006年的8,508人,医疗相关产业也日渐蓬勃发展,2006年时嘉义地区已有1,865家药商、医疗器材商、中药商等制造业或零售业者。2006年,行政院主计处发布的《工商及服务业普查总报告》显示嘉义市东区的医疗从业人口密度(145.26人/km2)、医疗保健产值(约79亿4,106万2,000元)和医疗服务量(41.196)均为嘉义地区最高,显见嘉义市已成为附近地区的医疗中心。\n嘉义市各区在卫生所下有“卫生促进委员会”的编制,就近提供民众基本医疗资讯、保健服务等。嘉义市医院分布以东区最多,西区则在药商家数上居前。由于嘉义市医疗资源明显比邻近乡镇丰富,因此建立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以弥补东西区资源差异,是嘉义市在追求“健康保全城市”时需注意的问题之一。\n目前嘉义市有嘉义基督教医院、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卫生福利部嘉义医院、台中荣民总医院嘉义分院、阳明医院、卢亚人医院、安心医院、陈仁德医院、庆升医院、祥太医院、世华医院、建兴医院等十二家医疗机构。\n\n社会福利\n嘉义市的福利制度起源甚早,早在1684年,诸罗县令季麒光就设置“诸罗县养济院”,位址在今善化里东保一带,可收容46人。清治时期台湾城市一般设有振济仓(包括县仓、义仓和社仓)以备不时之需。诸罗县城内有县仓81座,多为康熙年间设立:28;义仓有两座,一在米市街(今成仁街),一在义仓口(今公明路),两座都由地方士绅出资修建、捐纳谷物;社仓有一座,建于1709年,周钟瑄任知县时曾予以扩建:29。除了养济院、振济仓外,1796年由民间发起、官方支持的育婴堂在城隍庙旁成立,是台湾第一座孤儿收容设施,也是后来嘉义慈惠院的前身。\n嘉义的社会福利制度在日治时期出现高度发展,当时的社会福利事务由“方面委员会”主理,该会成立于1925年,由日籍和台籍委员共同组成。此前的1919年,田健治郎任总督后开设公会堂、厚生舍、授产场(职业训练所)、公设当铺和简易宿泊所(廉价旅馆),隔年甚至还出现第一个更生人辅导组织:439。1930年,嘉义市役所委由慈惠院收容行旅病患,廉价照料在旅程中受伤、染疾的旅客,后改委由嘉义邻保馆执行。此外也广设医院、专科诊所、公营诊疗所等帮助贫困者就医。由于当时的台湾社会仍重男轻女,与家长动辄对家庭成员施以暴力,导致弃婴、妇女卖春、虐童现象严重。当局因此有改善接生环境、设立儿童乐园(今嘉义山子顶内公园)、小儿科医院与托儿所等措施。\n战后嘉义市的社会福利依中央法律执行,市政府根据1997年修订的《社会救助法》,规定嘉义市民得以户为单位,请领低收入户补助、急难救助、灾害救助等社会补助金:461-462。另外也规定急难妇女、65岁以上国民、15岁以下儿童和身心障碍者可以享有生活补助、交通优惠(免付或半价嘉义客运车资)、紧急收容和安养照护福利。嘉义市的医疗相对充足,共有7家���学医院和9家安养机构提供老人照护,吸引许多邻近县市的老人前来安养;针对单亲、特殊急难、受虐或遭性侵害的妇女,嘉义市不仅提供必要的收容和生活补助,也提供法律支援和心理咨商,帮助妇女走出阴霾:492;嘉义市也为儿童设置全国第一所儿童馆,提供儿童教育娱乐功能:485;对身心障碍人士,除了有创业特别贷款、保障就业、辅具补助外,身心障碍学生也有大考加分或学杂费减免等权益保障:486。此外,为了方便市民,市政府亦发行市民卡,是台湾首次整合市政建设发行之悠游卡。设籍嘉义市之市民可免费申请市民卡,作为市民身分识别,具有交通、文化、健康及社会福利等市政服务功能。2014年涂醒哲上任后,缩减市民卡业务范围,仅发行员工卡、爱心卡及敬老卡,爱心卡及敬老卡由社会处发行。\n\n交通\n嘉义市交通运输大多集中在西区。道路系统大致上分为高速公路、联外道路、外环道路、市区主要道路及市区次要道路等,大众运输系统方面则包含了纵贯铁路、阿里山森林铁路、嘉义市公车、嘉义客运、嘉义县公车、统联客运、国光客运、阿罗哈客运、和欣客运、日统客运、台西客运、员林客运、台中客运等13种,而航空方面还有邻近于嘉义市、水上乡与太保市交界的嘉义机场,为该市国内路线航空运输交通。而高铁嘉义站与西区相当接近,可从与嘉义车站后站相连的嘉义转运站搭乘嘉义BRT至高铁嘉义站,故高铁亦为嘉义市便捷交通之一环。\n\n铁道交通\n嘉义车站位于嘉义市区的中心,为台湾铁路纵贯线、林务署阿里山森林铁路阿里山线的铁路车站,在日治时期同时汇集台铁、林铁、糖铁,形成“三铁共站”,唯台湾糖业铁路北港线已于1982年停驶(同时也是台湾最后一条糖业铁路定期营业线)。配合台铁捷运化政策,新增一座通勤车站:嘉北车站。\n位于太保市“高铁嘉义车站特定区”的高铁嘉义站,东北距离嘉义市区约12公里,西南距离朴子约6公里。嘉义公车捷运高铁嘉义站紧邻高铁嘉义站,已于民国96年(2007年)1月通车,搭乘嘉义公车捷运,从位于市中心的台铁嘉义车站至与高铁嘉义站车程为20分钟。\n嘉义市主要铁路车站为台湾铁路纵贯线的一等站嘉义车站、简易站嘉北车站及阿里山森林铁路管理处阿里山森林铁路的简易站北门车站,嘉义车站亦为阿里山森林铁路的起始站。\n水上机场线(已废止路线):从中油炼油所直通嘉义机场,距离2公里约需8分钟,目前已废止改为自行车道嘉油铁马道。\n嘉义市区铁路高架化,简称“嘉义铁路高架化”,计画范围从牛稠溪北端至北回归线站南端,全长为10.9公里的铁路改为高架化。预定工期在计画核定后7年8个月完工。属于新十大建设的台铁捷运化计画中。此计画已于民国106年(2017年)3月12日正式启动,民国106年(2017年)12月23日开始动工,预计民国114年(2025年)完工,民国115年(2026年)元月通车。。\n\n捷运交通\n嘉义公车捷运是全台湾第一条且现有唯一一条的公车捷运系统,于2008年1月31日开始启用,除了有嘉义县治衔接线、嘉义市区衔接线(合为7211路线公车),另有主线(7212路线公车)行驶于台湾高铁嘉义站和台铁嘉义车站之间,具有公车专用道、停站数少、站间距离长、公车动态显示系统及专属候车亭、公车优先号志系统、低底盘公车等特色,与一般公车系统不尽相同,故有嘉义公车捷运之称。高铁旅客在搭乘嘉义BRT前往高铁嘉义站享有当次免费,第二次起或非搭乘高铁之旅客搭乘嘉义公车捷运前往高铁嘉义站仍照表收费(违者属逃票行为罚十倍票价),在高铁站上车需凭当日当站高铁票根可享一次免费搭往其他站。\n\n市区公车\n嘉义市公车为以嘉义市为运营主体之公车路线网。经营者为国光客运,主管机关为嘉义市政府,嘉义市政府交通处承办。主要的路线有中山干线(含中山A线)、忠孝新民干线(含忠孝A线)、光林我嘉线等三条路线。\n嘉义县市区公车为嘉义县政府主管,县建设处承办之公车路线,以嘉义县为营业区域,并有部分路线延长至嘉义市及台南市盐水区。目前由嘉义县公共汽车管理处及阿里山客运两业者共同经营。\n嘉义市是全台湾唯一市区公车全电动化的行政区。\n\n公路交通\n中山高速公路嘉义交流道(264)位于西区与太保市交界,连接北港路,连络嘉义市区与新港乡、太保市。福尔摩沙高速公路竹崎交流道(290)位于民雄乡与竹崎乡交界,可接林森东路、东义路进入嘉义市区,连络嘉义市区与竹崎乡、民雄乡;中埔���流道(297)位于中埔乡,中山路五段,可接弥陀路与吴凤南路进入嘉义市区,连络嘉义市区与中埔乡、阿里山乡。兰潭隧道位于嘉义市东区卢厝里,南下车道全长1,255公尺,北上车道全长1,212公尺。\n\n嘉义市境内共有2条省道。省道台1线为南北向之重要干道,贯穿市中心位置,路线大致与纵贯铁路平行(经忠孝路 、博爱路)。省道台18线为东西向之重要干道,贯穿市中心位置,路线从高铁大道开始,转世贤路二段,直到世贤路四段,再转吴凤南路。\n嘉义市现有县道2条、支线1条。县道159号为连接高速公路之重要干道,贯穿市中心位置,西起北港路、友爱路,再接嘉雄陆桥进入市区,接中山路经过嘉义车站,并连接林森西路、林森东路。县道163号的起点在西区的民生北路与林森西路口,通过嘉义市区,在西区的民生南路转新民路。县道159甲线支线的起点在西区的民族路与中山路、新民路口,通过嘉义市区,在东区的大雅路二段至一段往东进入番路乡。\n目前嘉义市自行车道主要以游憩型为主,最著名的案例即为嘉油铁马道的布设,另外世贤路一段至三段两侧分隔岛也设有自行车道。\n\n公共自行车\n嘉义市e-bike租赁系统,由市府出租公有土地,与台湾城市动力公司先签订1年期租约,厂商负责出资营运。2015年底前完成第一期12个租赁站设置,设点多选在车站、百货公司等处,配置电动机车、电动自行车等,可甲地借车、乙地还车。预计明年7、8月扩增为17站点,并添购自行车,站点则会深入社区邻里。截至2019年3月19日,于嘉义市内设有11个站点,分别为东区(7个)及西区(4个)。2019年4月8日,e-bike终止营运。至2020年12月15日起,嘉义市公共自行车正式上线营运,采用YouBike2.0系统。2021年12月1日,YouBike 2.0E电辅车正式营运。2022年1月2日,使用人数突破100万人次。截至2025年1月20日,YouBike 2.0已在嘉义市内设有197个站点,设点的行政区包括东区(101站)、西区(96站)。\n\n休闲旅游\n文化设施及观光景点\n嘉义地区由于开发甚早故拥有不少历史古迹,观光景点多半与历史有关,如日本时代建造的嘉义车站:212-213、北门车站:207-210、桧意森活村、嘉义市立博物馆、嘉义市立文化中心、嘉义市文化局交趾陶馆、嘉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嘉义市立美术馆、嘉义玫瑰花园、嘉义铁道艺术村、希诺奇台湾桧木博物馆、祥太文化馆、行嘉吊桥、嘉油铁马道、嘉义西门长老教会礼拜堂等等。嘉义市也有许多百年的老庙,城隍庙:191-197、双忠庙、仁武宫:204-207等,而嘉义公园内有历史悠久的福康安生祠碑、孔庙等古迹。嘉义市著名的观光景点有兰潭泛月:179、弥陀晓钟:181、中央喷水圆环、中央广场,以及嘉义公园、植物园、嘉义市石头资料馆、二二八纪念公园:189、嘉义市二二八纪念公园二二八纪念碑(原称“嘉义市弥陀路二二八纪念碑”)等:188。而著名商圈为文化路夜市:187,有许多知名的道地小吃。另西区最大的北香湖公园(嘉义公三公园,北香湖:168即位于此)也是著名的观光景点。\n其中较具特色有兰潭与嘉义公园。古称红毛埤的兰潭水库、兰潭风景区,为1620年代荷兰人截八掌溪水入此,所凿之埤塘,为供水师操战之用;潭呈葫芦形,如今为嘉义市水源以及观光去处,而嘉义红毛井亦为荷兰人遗迹。\n嘉义公园具有百年以上历史并拥有许多丰富而罕见的史迹,园内景点包括:喷泉、小西湖、福康安纪功碑:175、震灾纪念碑:176、一江山纪念碑、21号蒸汽火车头:176、十二门古炮、墙之道、陈澄波画架、嘉义孔子庙、忠烈祠、神社:171-173、史迹资料馆(嘉义神社附属建筑):213-216等,风景雅致,为嘉义市著名之休闲胜地。园内还有全台仅有一座的尿尿小童像(Manneken Pis),与身为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标的那座“尿尿小童像”一样可观。而造型取诸于阿里山神木且可挑高全览嘉义市的射日塔亦位在园内,顶层附有咖啡餐厅与瞭望塔。\n\n商圈市集\n嘉义市区的百货商场有新光三越嘉义垂杨店、远东百货嘉义店、耐斯广场、嘉义秀泰广场;量贩店有好市多嘉义店、大润发嘉义店、家乐福嘉义店与北门店、NOVA资讯广场嘉义店、特力屋嘉义店、宝雅生活流行馆。1960年代嘉义市的电影院、戏院有庆升戏院、国际戏院、华南戏院、远东戏院、中央戏院、大光明戏院、新都戏院、嘉义戏院、兴中戏院、三山戏院、国民戏院、新荣戏院。\n目前嘉义市的影城有:嘉年华影城、秀泰影城、嘉义In89影城。嘉义市的观光夜市有文化路观光夜市、嘉乐福观光夜市、��陀观光夜市及湖美观光夜市等:294-296。\n\n都市重划及都市更新\n湖子内区段征收\n湖子内区段征收东起吴凤南路,西至新民路民生社区,南至八掌溪河川区域,北临兴安国小,面积193.49公顷。于2015年开始实施,2023年结案,开发成本55亿元,售地进帐60多亿元,扣除成本有5亿多元盈余,还有3公顷休闲专区用地未标售,中央指示保留做社会住宅等公共建筑、设施使用。\n\n建国二村、复兴新村市地重划\n原建国二村、复兴新村地区于2005年眷村搬迁后,至今开发延宕已久。市府与大地主国防部协议,改采市地重划方式进行开发。本案为嘉市于1982年恢复升格省辖市后的第六期市地重划案,开发总面积8.8379公顷,其中商业区5.2948公顷,公共设施用地3.5431公顷(包含公园、停车场、广场兼停车场、道路等用地);公有土地面积8.5945公顷,公、私共有土地0.1809公顷,私有土地0.0625公顷,公有地所有权人共六个机关,私有土地所有权人约110人。2022年11月开工办理基础建设工程,至今接续进行道路开挖、共同管道安装、污水下水道及排水箱涵等工程。\n\n城市象征\n嘉义市于民国七十一年(1982年)7月1日恢复改制为省辖市,当时市长许世贤博士对外公开征求市徽(纪念章)图案,评选结果由嘉义市民蔡明宏设计的图案获得入选。\n以蓝色为底,象征高尚、尊严\n“嘉义市”(仅市旗)三字及梅花为白色,象征光明,而梅花则代表国花。\n“71”字为红色,象征进步、吉祥,“71”代表民国71年(1982年)7月1日改制。\n北回归线号志为绿色,象征新生;北回归线代表嘉义市地理位置,四条绿色代表改制升格。\n\n国际交流\n城市荣誉与国际会展\n2011年世界管乐年会暨第20届嘉义市国际管乐节-主办城市\n2013年第二届亚洲双簧年会暨第22届嘉义市国际管乐节-主办城市\n\n姐妹市\n资料来源:嘉义市政府民政处\n\n相关条目\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政事志,页54-88,《嘉义县志》(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外部连结\n\n嘉义市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嘉义市议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嘉义市观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 OpenStreetMap上有关嘉义市的地理信息"} +{"doc_id": "3240", "title": "武汉大学", "text": "武汉大学(英语:Wuhan University,缩写:WHU),简称武大,是一所位于中国大陆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的副部级科研型综合大学。\n学缘可以追溯到清末,现官方以1893年创立的自强学堂为办学起点。1913年为六大国立高师之一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更名为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合并组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于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武汉大学,是“民国四大名校”之一。1949年更名为武汉大学,2000年8月2日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学校坐拥珞珈山东湖南岸风景区一线,占地面积5178亩,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樱花烂漫时,不负“中国最美丽的大学校园”之誉(其次为坐拥东南旖旎海岸的厦门大学)。\n武汉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顶尖的文理综合类高校之一,是“双一流A类”和“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全部12个门类,是一所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综合研究型大学。201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和国际各大评价体系中,武汉大学稳居中国内地前十位,2022年起在国际四大主要排名体系(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U.S. News全球大学排行榜)中全部进入世界前200位,如在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武汉大学位居中国大陆第8位,世界第197位;在2022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中国内地第8位,世界第157位。在2022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新兴经济体大学排名中列参与排名的50个国家和地区的698所大学中第11位、中国内地第8位。 在2024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武汉大学位居世界第89位、中国内地第10位,首次在国际四大主要排名体系中进入世界前100位。\n\n历史\n学缘前身\n武汉大学较为明确的始源是国民政府于1913年建立的武昌高师,当时在原自强学堂和方言学堂的部分校舍上重建。与湖广总督张之洞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之间是否具有师资、生源的公开继承关系,存在争议。\n曾昭安认为,武汉大学近代前身可以追溯到清末张之洞创办的两湖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n\n民国以前\n湖北武汉较早的新式学堂有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创建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的两湖书院和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的自强学堂。1902年,自强学堂更名为方言学堂;两湖书院和江汉书院(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万历年间葛寅亮创办的江汉书院)、经心书院合并,改为两湖大学堂。1904年,按《奏定学堂章程》,两湖大学堂改名两湖文高等学堂。1906年,再次改名两湖总师范学堂。辛亥革命时,方言学堂和两湖总师范学堂停办;民国成立后,在湖北武昌重建高等教育,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在武昌军官学校校址即原方言学堂旧址成立,继承了武昌办学较早的新式学堂两湖书院和自强学堂的一些师资力量。然而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与自强学堂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有巨大争议。 \n武汉大学在民国初年为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在当时开办武昌高师前为武昌军官学校,更早以前是清末停办的方言学堂的旧址。1946年12月4日的《武汉日报》记载时任国立武汉大学代理校长的刘秉麟在“新生训练周”讲话称:“武大的前身最早为湖北方言学堂,高等师范学校...”,这是武大非正式地将自强学堂当作前身的最早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校方在1992年前以民国2年(1913年)建立的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为起源举行校庆,1993年后正式以清末1893年建立的自强学堂为起源举行校庆。武大校方将自强学堂作为办学源头存在争议。\n\n中华民国\n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后,规划在全国设立六所高等师范学校,1913年成立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9月,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改名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24年9月,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改名国立武昌大学。1926年,国立武昌大学与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私立武昌中华大学等合并为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又称国立第二中山大学),设有大学部和文、理、法、经、医、预6科、17个系、2个部。\n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以原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4个学院。1929年2月,法学家王世杰成为国立武汉大学首位正式校长。他认为国立武汉大学不能满足于现有的4大学院,提出要把学校办成拥有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的万人大学。1930年3月,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一期工程正式开工。1932年3月,学校由东厂口迁入珞珈山新校舍。1935年,学校开办研究生教育。1936年,学校成立农学院,从而发展成为有文、法、理、工、农5个学院15个系2个研究所的综合大学。\n1937年,国立武汉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和国立浙江大学统一进行招生考试,这五所学校被民间称为“民国五大名校”。同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附近发动七七事变,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序幕。此后上海、南京相继被日军占领,武汉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国共两党大量政治军事人士云集珞珈山校园指挥对日抗战。1938年,因日军攻打华中地区,国立武汉大学被迫西迁四川乐山继续办学,农学院并入国立中央大学。武汉沦陷后,日军将武大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n武大西迁乐山八年,官方名称为“国立武汉大学嘉定分部”,以乐山文庙为本部,分散城内各处办学,虽然因陋就简,但条件在西迁各国立大学中已属上乘,当时在武大任教的叶圣陶即认为:“以视重庆之中大与复旦,宽舒多矣。”在乐山办学期间,学校仍然坚持了较高的学术标准,其中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如高尚荫于1939年发现的中华桃花水母,其研究简报于《科学》上发表后,直到2009年仍有引用。李约瑟在1943年5月底访问乐山国立武汉大学后,在《川西的科学》一文中亦赞许:“武汉大学学术水平非常之高,甚至可与国立西南联大相媲美,这是毫无疑问的。”同时,这也是乐山历史上第一次设有高等教育机构。目前乐山唯一的公办本科院校乐山师范学院即称其继承了武大西迁的学脉,并在校内建有武大西迁纪念碑。为回馈乐山,2009年5月武汉大学和乐山师范学院签署了支持协议,并自2012年1月起在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下对口支援乐山师院。近年来,在武大、乐山师院和乐山市三方合作下,还对武大西迁历史遗迹开展了保护工作,修建了纪念馆等设施。\n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同年9月1日,国立武汉大学成立复校委员会,1946年10月,学校迁回武昌珞珈山,恢复农学院。1947年,学校设立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形成了文、法、理、工、农、医6大学院21个系8个研究所。\n\n中华人民共和国\n1949年,国立武汉大学被中国共产党接管并更名为武汉大学,得以继续办学。1950年代初期中国大陆高校之间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武大工科、农科和医科全都被独立或并入其他高校,1958年武汉大学法律系又并入省属湖北大学,老武大成为文理科综合大学,是院系调整中的“五大母校”之一。1960年老武汉大学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武大大批学者受到不同程度的迫害,自1952年起担任武大校长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达更是于当年被迫害致死,导致武大在此后14年间没有校长。\n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武汉大学开始走出低谷。1978年,老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和武汉测绘学院都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80年5月,武汉大学与法国政府代表团在武汉签署《会谈纪要》,武汉大学成为当时与法国同行合作的唯一指定院校。由此拉开了武汉大学与法国相关部门、机构和组织在各领域多方位合作交流的序幕。1981年7月,刘道玉担任武大校长,在校内推行一系列教学和管理体制改革措施,大力开展与世界著名大学合作交流,使武大迎来了1949年后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 然而,由于其改革被认为过于激进,1988年4月,刘道玉被免职。\n1993年,武汉大学把校史追溯到1893年,举行百年校庆。\n1995年,武汉大学及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都成为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2000年8月2日,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三所高校合并。2001年2月13日,武汉大学正式进入中国“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名单。四校整合后的武汉大学在科技领域表现出较高的水准,近期科研成果有“低空无人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超级杂交水稻”等。\n2008年5月20日,马英九接任中华民国总统后,两岸关系持续改善,武汉大学也积极与台湾一流大学往来,其中有签订姐妹校合约的有台湾大学、政治大学、新竹清华大学、成功大学、中央大学、彰化师范大学等。\n2013年,武汉大学举行120年校庆。\n2016年9月10日,武汉大学爆破拆除了外号“变形金刚”的工学部第一教学楼。该楼为尚未与武汉大学合并之前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于2000年修建,造价约1亿人民币。该楼始建之初就因耗资甚巨且严重破坏环境而遭遇大量反对之声,包括来自隔壁学校武汉大学的反对意见,但当时修建该楼之学校仍力排众议并要求设计师按照学校自行决定的设计意图设计了之后被认为过于高大的教学楼,但该楼终因体量过大,楼层过高,与周边环境严重不符被拆除,拆除费用约1300万元。之后于同一位置按照相当面积重建了符合环境规划的新工学部第一教学楼,新楼降低为6层,但仍可容纳4000人,并进行了大量现代化改进,于2020年9月投入使用。\n2023年,武汉大学举行130年校庆。11月29日校庆庆祝大会当天,计算机系1987级校友,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雷军向武大捐赠13亿元人民币,创中国高校单笔个人捐赠纪录。\n\n学校环境\n基本概况\n武汉大学坐落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麓。校园坐拥珞珈山,环绕东湖水,地势蜿蜒起伏。校内四季常青,季季有花,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种子植物120科、558属、800多种,其中11科17种为珍稀濒危植物。早期建筑古典庄重,与周围环境和谐相处。因此被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之一”。校园里时常可见游览的游客、中小学生、拍摄婚纱照的情侣。\n\n珞珈山\n珞珈山位于武昌中部,东湖西南岸边,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珞珈山海拔118.5米,为东湖南岸临湖最高峰。\n珞珈山校园于1950年被划为武昌东湖风景区范围,1982年11月,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风景区的十个游览区之一。目前东湖风景区分为六大游览区,其中的珞洪区就是珞珈山(景名“珞珈书乡”)和其西侧的洪山(景名“古刹塔影”)。1993年,武汉大学校园被中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300佳”单位;1998年又被湖北省评为首批园林式校园;2000年,武汉市制定《山体湖泊保护条例》,把珞珈山一带区域划为主城区“一级山体保护区”,总面积达1289.355亩。\n\n早期建筑\n1928年8月,以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委员长、以林学家叶雅各为秘书的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成立,并选定风景秀丽的武昌罗家山(又名“落驾山”���后更名“珞珈山”)为大学新校址。随后,李四光和叶雅各邀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对中国建筑艺术颇有研究的建筑师开尔斯(F. H. Kales)先生从上海来武汉设计校园总体布局和规划,聘请同样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缪恩钊先生任新校舍监造工程师。大部分工程由汉口著名建筑商沈祝三旗下的汉协盛营造厂承建。\n新校舍一期工程于1930年3月开工,1932年1月完工;二期工程于1932年2月开工,1937年7月完工;只剩下医学院、大礼堂、总办公厅因经费不到位未建。同时,由于投标时估价失误、1931年武汉水灾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承包商汉协盛在武大建筑工程中亏损约40万元,但沈祝三坚守承诺,按原有合同保质保量完成施工。此后数年汉协盛负债连本带利近百万,沈祝三直到1941年去世前才还清债务,但他毫不后悔,并表示:“我给洋人盖了一辈子房子,但是今天我要给国家盖一所最好的学校。”\n1938年3、4月间,武汉有三面被日军包围,武大被迫西迁至四川乐山,武汉珞珈山校园成为国民政府领导武汉会战的军事指挥中枢。1938年期间,每次日机的航路都经过珞珈山上空却从未进行过轰炸。同年10月武汉沦陷后,日军将珞珈山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本亲善之旨”“以资保全原貌”。因此珞珈山校舍极为难得地整体保存至今。\n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大学建筑的佳作和典范,由于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它与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和清华大学早期建筑一起作为首批中国大学校园内历史建筑群现址,于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正式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n教学及学生生活区\n由于校园依山傍水,教学及学生生活区根据栽种植物、地形地貌等分散为八大片。其中五片早已有特定名称:樱园、梅园、枫园、桂园、湖滨,均位于合校前的武汉大学。2013年1月8日,武汉大学地名规划工作小组提出《关于对《校园道路、建筑、景观等统一命名方案》征求意见的通知》 ,后将剩下三片(工学部、信息学部、医学部)未命名的教学及学生生活区分别定名为栎园、竹园、杏园。 \n目前,学校要求并安排所有大一新生全部住在校内的学生宿舍。\n\n樱花\n1938年,日军将珞珈山校园辟为其中原司令部后,为了缓解住在这里休养的大批日本伤兵的思乡之情,同时亦有炫耀武功和长期占领之意,于1939年从日本引来樱花树苗在武大校园今天的樱花大道上两侧种植。1950年代起,当年日军种植的樱花树的生命周期逐渐结束,陆续枯死。\n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时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向中国总理周恩来赠送了大山樱1000株,周恩来总理将其中50株转赠武汉大学。1982年纪念中日友好10周年,日本友协赠送了100株垂枝樱苗栽培于武大。1992年纪念中日友好20周年,日本又赠送樱苗200株。这些获赠的樱花是目前武大樱花的主要来源。\n“三月赏樱,唯有武大。”现在武大樱花有1000多株,主要为为日本樱花、山樱花、垂枝樱花和云南樱花,不同品种的樱花花期略有区别,一般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盛开。每年3月下旬,校内樱花大量盛开,吸引无数游人入校观赏,成为武汉一景。\n\n图书馆\n武汉大学图书馆历史悠久、藏书丰富,1917年正式建馆,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图书馆。1935年启用坐落在东湖之滨、狮子山顶的老图书馆大楼。武汉大学图书馆老馆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0月,总建筑面积为35548平方米的武汉大学图书馆(总馆)新馆落成启用,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校现有图书馆馆舍面积为68754平米,资料室为16601平米,总面积达到85355平米。截至2011年12月31日,全校文献资源总量达1336万余册,其中印刷型文献近676.7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659万余册,线装古籍20万余册。学科覆盖面广,遍及文、法、理、工、农、医等各个领域。全馆现设文科分馆、理科分馆、工学分馆、信息科学分馆和医学分馆等五个分馆,均为湖北省研究级文献收藏单位。\n\n校园周边\n武汉大学位于武汉市区重要地段,珞珈山麓,东湖西南岸,水果湖畔。学校方圆三公里内有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政府、湖北省人大、湖北省政协、湖北省军区、武汉铁路局、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博物馆、武汉东湖宾馆等重要机构。\n除武大人民医院和武大口腔医院外,武汉大学校区基本连成一片。校区最北方为位于东湖西岸,水果湖北岸的医学部(含武大中南医院),附近有湖北省卫生厅。向南经过武大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弘毅大酒店)、双湖桥后,来到位于东湖南岸、珞珈山北麓的工学部,附近有湖北省档案馆。继续向南便是位于珞珈山中部和南麓的文理学部,附近有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湖北省地震局。再向南便来到信息学部,附近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大口腔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湖北省妇女儿童医院)和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武大人民医院在武昌紫阳路,离校区较远。\n\n校园文化\n校门\n武汉大学的第一座牌坊是一座精美的木质牌坊,但在建成次年即毁于龙卷风。关于该牌坊的建造时间缺乏确切记载,一般认为1931年;亦有认为根据武大历年纪念册的照片,该牌坊应于1934年6月前竣成。\n武汉大学的第二座牌坊建于约1937年夏。该牌坊上正面的“国立武汉大学”六字,目前较可信的说法是由时任武大数学系教授的萧君绛书写;背面的“文法理工农医”篆字,则为中文系教授刘赜所书。文革期间,“国立武汉大学”六字为毛体“武汉大学”四字所代。至1983年70年校庆时,又换回“国立武汉大学”,由书法家曹立庵书写。该牌坊正对武珞路,是一段时间以内武大的校门。后校门后移1.5公里左右至现有位置,此牌坊便栖身于武珞路与珞珈山路交会处的街道口劝业场闹市中直至今日,周围环境不佳,生存状态堪忧。\n武汉大学的第三座牌坊(即“93版”),是1993年武大举行百年校庆前夕,由深圳校友会及其他海内外校友会集资,仿造街道口老牌坊而建。牌坊前后面所刻文字均保留老牌坊样式。至2012年,为进行八一路地下通道施工,并重新规划校门前布局,该牌坊于10月9日被现场拆除分解。\n现在的校门牌坊是第四代建筑,于2013年7月3日18时18分破土动工,9月3日18时18分竣工建成,9月8日9时18分正式揭牌。该牌坊亦按街道口老牌坊复制,并按老版:新版=1:1.120的比例进行了放大(寓意建校120周年)。牌坊位置与93版相比向校内后退10多米,但仍位于珞珈山路-武汉大学校园的中轴线上。\n\n校址变迁\n武昌东厂口 1913年11月-1932年3月\n武昌珞珈山 1932年3月-1938年7月\n四川乐山 1938年4月-1946年10月\n武昌珞珈山 1946年10月-\n\n校徽\n武汉大学现用校徽为武汉大学1993年庆祝百年校庆时设计的图案,由武汉大学标志性建筑物——老图书馆线条造型、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间、武汉大学中英文校名等元素组合而成。2022年,武汉大学对1993版校徽进行优化,颁布了新版本。\n国立武汉大学时期闻一多设计的校徽见右。该校徽的图案及其变体目前仍被校内一些机构或师生团体非正式地使用。\n\n校训\n目前,武汉大学的校训沿用1993年的版本: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弘毅(语出《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求是(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拓新。\n在武大早期阶段有其他校训:\n\n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校训是:朴、诚、勇。\n国立武汉大学时期的校训是:明、诚、弘、毅。\n\n校歌\n根据2014年7月公布施行的《武汉大学章程》,武大的校歌是1998年征集的版本:\n\n \n东湖之滨,珞珈山上,\n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n百年沧桑,弘毅自强,\n根深叶茂育桃李,满园芬芳。\n啊,美丽的珞珈山,\n多少雄鹰竞翱翔。\n扬帆长江,奔向海洋,\n这是我们成长的地方。\n德业并进,求是拓新,\n大同寰宇向未来,我创辉煌。\n啊,心中的珞珈山,\n今朝多磨砺,明日作栋梁。\n\n在武大早期阶段有其他校歌,其中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和国立武汉大学的校歌流传较广。\n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的校歌是:\n\n \n乾坤清旷,师儒道光,国学建武昌。\n镜湖枕麓,屏城襟江,灵秀萃诸方。\n东西南朔,多士跄跄,教学益相彰。\n朴诚有勇,陶铸一堂,学盛国斯强。\n\n国立武昌高师校歌使用的曲调是著名的安妮·莱尔,该曲调被同期中国的诸多大学和中学所使用。\n国立武汉大学的校歌是:\n\n \n黄鹄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n再举兮,知天地之圆方。\n试选珞珈胜处,安置百亩宫室,\n英隽与翱翔。\n藏焉修焉,息焉游焉;\n鸡鸣风雨,日就月将。\n念茫茫宙合,悠悠文物;\n任重道远,来日亦何长。\n努力崇明德,及时爱景光。\n这是何淑英版校歌的读法,另有袁恒昌校友提供的歌词,但据比较,袁版的旋律和歌谱可能发生了错位。\n\n目前,国立武昌高师校歌仍然时常作为非正式校歌得到校内学生艺术团体等的公开演唱,但至于国立武汉大学校歌,除武汉大学人文爱乐合唱团曾于2015年重新录制一版外,几乎不再演唱。在武汉大学校史馆(老图书馆)相应展厅内可听到作为背景音乐的两首校歌。\n\n校庆\n1992年以前,武汉大学官方认可的前身为1913年的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办学源头为两湖书院或自强学堂)。1992年,武汉大学官方决定追溯自强学堂为前身来举行100周年校庆。1993年11月29日,武汉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率先举行了隆重的百年校庆,由此成为中国第一所举办百年校庆的大学,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轰动。江泽民、李鹏等中国领导人为武大题词祝贺百年校庆。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47所世界著名大学和国内兄弟院校的校长、代表参加庆典或来电来函致贺。\n2000年武汉大学与周边三所高校进行了合并与重组,自1950年代被拆分后终于重新成为学科全面的综合大学。2003年合并后的武大举行了110周年校庆。\n2003年11月29日,武大隆重举行110周年校庆大典。李鹏、李岚清、彭云、蒋正华、霍英东等分别题词祝贺。校庆以“聚焦校友、弘扬学术”为主题,体现“改革、务实、隆重、俭朴”的原则。前后共举办了重大国际学术会议22场、国内重要学术会议26场,学术讲座320场。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武汉大学古籍研究所专家花费18年心血完成的鸿篇巨制《故训汇纂》。\n\n1893年,自强学堂建立日 (11月29日,办学源头)\n1913年,武昌高师开学日(11月2日)(11月29日武昌军官学校校产移交,正式迁入)\n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开学(10月31日)\n1963年,50周年校庆(11月15日)\n1983年,70周年校庆(11月15日)\n1993年,100周年校庆(11月29日)\n2003年,110周年校庆(11月29日)\n2013年,120周年校庆(11月29日)\n\n办学现状\n基本情况\n武汉大学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9位,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欧亚科学院院士3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9位;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7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56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23位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62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人数、9个“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n\n大学排名\n武汉大学横跨三个世纪,有120年的历史,其在20世纪的巅峰出现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暨国立武汉大学时期。这段时期尽管战乱不断、经费紧张、环境简陋、条件艰苦,却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十余载的辉煌。1937年,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武汉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五所中国顶尖国立高校在全国进行统一招生考试,简称五大名校联考。此即民国五大名校名称的来历。1940年代,为躲避战乱内迁中国西南地区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云南昆明)、国立武汉大学(四川乐山)、国立中央大学(重庆)、国立浙江大学(贵州遵义)四所国立高校,被并称为“民国四大名校”。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致函国民政府教育部,确认包括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浙江大学、私立南开大学以及协和医学院的文理科学士毕业生成绩平均在八十分以上者,享有“牛津之高级生地位”。1995年,美国《科学》周刊曾评出了中国最杰出的大学,其中武汉大学位列第六。\n\n排名声誉\n院系设置\n武汉大学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医学六大学部。其中,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三个学部来自2000年四校合并前的武汉大学,在地理上更常用的称呼是“文理学部”,工学部是在原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信息科学学部是在原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上述五个学部在2000年合校后再次连为一体。医学部是在原湖北医科大学的基础上建立的,隔东湖与校本部相望。 管理本科生的有本科生院(原教务部),管理研究生的有研究生院。\n尽管在测绘工程、地球物理、水利工程、生命科学、口腔医学等领域也有杰出表现,武汉大学通常被视为一所以人文社科见长的高校。在软科2020年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中,武汉大学名列第六,仅次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在校友会2021年中国大学文科实力排名中,则超过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列中国内地第四。\n\n学科专业\n武汉大学学科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共12大门类。现有119个本科专业,296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43个一级学科和248个二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国家重点学科及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含5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覆盖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n\n武汉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含培育学科)涵盖哲学、中国史、世界史、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数学、物理、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共24个一级学科领域,展示出强大的学科实力。\n一级国家重点学科(5个):理论经济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n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7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金融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国际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分析化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口腔基础医学,社会保障\n国家重点(培育)学科(6个)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学,法语语言文学,空间物理学,内科学(心血管病)。\n湖北省重点学科(共计36个一级学科,不含5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n0101 哲学 0713生态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801 力学 0301 法学 0802 机械工程 0302 政治学 0805 材料科学与工程 0303 社会学 0808 电气工程 0305 马克思主义理论 081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401 教育学 0813 建筑学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0814 土木工程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0830 环境科学与工程 0503新闻传播学 0833 城乡规划学 0601 考古学 0835 软件工程 0602 中国史 1001 基础医学 0603 世界史 1002 临床医学 0701 数学 1003 口腔医学 0702 物理学 1007 药学 0703 化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0705 地理学 1202 工商管理 0708 地球物理学\n1204 公共管理\n\n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43个):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n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新闻传播学、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共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地理学、地球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绘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水利工程、土木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n\n教学基地和国家精品课\n武汉大学是全国首批可自主设置本科专业的6所高校之一。武汉大学现有1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5名国家级教学名师,7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4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有2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均列全国高校前列。在2014年第七届国家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中,武汉大学荣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其中1项为合作完成),一等奖数与清华大学并列全国第一,获奖总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三。这些均凸显了武汉大学本科教学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武汉大学还入选中国教育部主导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即“珠峰计划”),并设立专门机构武汉大学弘毅学堂选拔横跨文理共计7个专业的顶尖生源进行特别培养。武汉大学还有15个专业入选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包含“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三大类):\n\n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0个):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数学、��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人文科学试验班。\n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 :化学、生物学、新闻传播学、物理、电工电子、水利水电工程、经济与管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图书情报。\n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生命科学与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论经济学高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实验区、多媒体时代记者型主持人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n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医学、电力生产过程、网络安全。\n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相关专业(15个): 临床医学(5年)、临床医学(5+3即五年医学本科教育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印刷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学、法学。\n国家级工程教育实践中心(7个)先进发电技术(与广东粤电集团合建)、光电系统(与湖北华中光电科技公司合建)、测绘工程(与北京东方道尔信息技术公司合建)、土木工程(与中铁十一局集团合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与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公司合建)、水利水电工程(与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合建)、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合建)\n根据“珠峰计划”设立的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下设专业(7个):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数理金融和数理经济、国学。\n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电工电子。\n国家精品课程(71个):\n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西方文化概论,宗教学概论,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金融工程,法理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两课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大学英语,新闻采访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世界近代史,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海商法,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数学物理方法,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环境化学,地理信息系统,生命科学导论,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精密机械设计,电气工程基础,电磁场理论,数值分析,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编译原理,数字图像处理,密码学,混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水力学,工程水文学,水利工程施工,测绘学概论,摄影测量学,大地测量学基础,物理大地测量学,遥感原理与应用,GPS原理及其应用,化学工程基础,印刷概论,口腔生物学,牙体牙髓病学,管理学,广告经营学,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学原理,公共管理学,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学基础,信息检索,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与用户,信息计量学,土地信息系统,目录学概论,电子文件管理。\n\n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n\n科研机构\n武汉大学拥有1个国家高端智库,7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另有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测绘局工程研究中心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8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11个。以及其他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n武汉大学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中获批牵头或参与三个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同时有若干协同创新中心正在建设中。\n\n国家高端智库(1个):国际法研究所、另有中国边界与海洋研究院已于2017年被纳入新增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名单:\n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7个):信息资源,社会保障,国际法,环境法,中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媒体发展。\n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病毒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合办),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建)。\n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多媒体软件,卫星定位系统。\n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2个):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大气遥感(武汉)。\n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个):人工微结构,生物医学分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地理信息系统,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水力机械过渡过程,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B类),卫星导航与定���(B类),口腔生物医学,组合生物合成与新药发现,水工岩石力学。\n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5个):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时空数据智能获取技术与应用,建筑物检测与加固,植物生物技术与遗传资源利用,雷电防护与接地技术。\n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6个):导航与位置服务,数字制图与国土信息应用工程,极地测绘科学,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地理国情监测,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n国家测绘局工程研究中心(2个):地理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空间信息智能感知。\n湖北省重点实验室(19个):核固体物理,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过敏及免疫相关疾病,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雷达与无线通讯技术,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心血管病,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流体机械与动力工程装备技术,岩土与结构工程安全,肿瘤生物学行为,消化系统疾病,肠病,水射流理论与新技术,移植医学技术,发育源性疾病,计算科学,口腔医学,细胞稳态。\n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10个):氨基酸,光谱与成像仪器,莲藕种植,公共财政和经济运行大数据,环境修复材料,人居环境工程,有机氟类药物,文物颜色信息数字化与虚拟再现,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城市综合防灾和消防救援。\n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籼稻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n中国冶金地质总局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信息工程\n原国家电力公司重点实验室:高电压与绝缘技术\n高级综合研究机构(5个):高级研究中心、国际问题研究院、医学研究院、高等研究院、工业科学研究院。\n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获批三个,其中二个为牵头单位,另有多个正在申报):\n已获批中心: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为牵头单位) 、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为牵头单位)、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武汉大学为协同单位)\n在建设中心:“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等。\n\n其他机构\n附属医院: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口腔医院。\n馆藏设施: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华中地区中心、图书馆,标本馆,档案馆,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万林艺术博物馆。\n附属学校:附属小学,附属中学。\n\n招生就业\n中国大陆于1999年7月起正式开始高校大幅连续扩招,武汉大学等四校也不例外。到2000年7月四校第二次分别扩招本科生后,招生总数高达9000人(老武三千、武测武水各两千多、医学部一千多)左右。同年8月四校合并后,武大对各学科进行了大规模重组调整,并将办学目标定位于“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此后,武大更改了招生比例和总数:\n\n停止招收专科生;\n将本科生招生计划从合并前的9000人大幅减少到7200人,并将湖北生源比例严格控制在25%以内;\n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n吸引更多的华侨、港澳台学生和外国留学生就读、交流。\n因为湖北省内考生倾向于报考本地院校,武汉大学在湖北的分数线往往远高于其在其他省份的分数线。\n2016年,武汉大学共有普通本科毕业生7219人。截至12月10日,全校本科生就业总落实率为96.51%,其中国内升学毕业生为2719人,出国深造毕业生为1403人,共计4122人,占毕业生人数的57.1%。实际参加就业的毕业生为2845人,其中签约就业的人数为2356人,灵活就业的人数为489人。\n如今武汉大学在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武大的华侨、港澳台学生有1022人,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武大现有来自世界上70多个国家的1422名留学生,人数在华中地区高校中稳居首位。\n\n国际交流\n概况\n自创办以来,武汉大学就积极与世界多所知名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开展长期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友好往来。\n目前,武汉大学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奥地利、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60多个国家的300多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东京大学、多伦多大学等200多所大学签订了长期合作交流协议。其中,武汉大学与法国和美国的合作交流最为频繁。\n此外,武汉大学先后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和英国阿伯丁大学共建了四所孔子学院。\n\n与美国\n美国芝加哥大学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助下对1999年至2003年五年间美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的本科毕业院校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武大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一起成为了获得美国博士学位最多的中国大学。\n据美国十大顶尖精英名校终身正教授统计,武大在中国大学中名列第四(和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并列),排名前五位(含并列)的中国大学是: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n1948年10月,应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周鲠生先生邀请,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罗斯科·庞德博士来珞珈山武汉大学访问、讲学半年。\n1986年9月,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先生应美国耶鲁大学校方邀请,参加美国耶鲁大学第20任校长贝诺·施密德特就职典礼,并和耶鲁大学签定交流协议,两校结为姊妹学校。\n2004年,武汉大学杰出校友黄彰任先生捐巨资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设立“武汉大学—斯坦福大学黄彰任基金会(C.J. & Ha Lin Yip Huang Graduate Biomedical Scholars Fund)”资助武汉大学学生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n2007年5月,武汉大学和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成立的孔子学院正式成立,这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2008年及2010年,该孔子学院两次被国家汉办评为优秀孔子学院。\n2007年12月,时任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先生率团访问美国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匹兹堡大学等美国著名大学,并签定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协议。\n2008年6月,美国常春藤八所盟校的学生领袖代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生会主席兼此次代表团团长George Krebs、耶鲁大学首席学生代表Krystal Flores等来自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布朗大学的学生会主席们访问武汉大学。\n2008年10月,武汉大学医学院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正式签署了为期五年的“医学教育改革合作协议”,武汉大学医学院成立了专门的“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教学改革专家指导小组”,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也为此设立了专门协调办公室、包括6人的专家小组以及25名教师团队。\n2011年2月,美国杜克大学宣布,将跟武汉大学合作在江苏昆山建设分校。\n2011年11月,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访问武大。\n2014年5月,美国驻华大使马克斯•博卡斯访问武大。\n2022年6月12日,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k Burns)访问武大。\n\n与法国\n据法国驻华大使馆统计,武汉大学学生留学法国的总人数居全国之冠。\n1964年,中法两国建交后,中国总理周恩来和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商定,把武汉列为中法两国合作交流的基地城市之一,从此武汉大学恢复了与法国的联系。1979年,中法两国签署了政府间教育文化交流计划,决定首先把武汉大学作为两国政府教育文化合作的重点单位。1980年,法国外交部又与武汉大学签署了自中国改革开放后中法两国在教育文化领域的第一个合作备忘录。由此拉开了武汉大学与法国相关部门、机构和组织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经济、医疗等多层次合作的序幕。\n现在,武汉大学开展的中法交流与合作覆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理学、工学、医学,成为与法国联系最紧密、合作最广泛的中国高校之一。武汉大学是拥有法国语言文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三所中国大陆地区综合高校之一。武汉大学法国问题研究所的《法国研究》杂志是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研究法国问题的学术刊物。法国法语联盟与武汉大学合建的“武汉法语培训中心”(Alliance française de Wuhan)是法国法语联盟在中国中部经济区唯一的法语培训中心。由于武汉大学与法国合作交流众多,目前武汉大学成为留学法国人数最多的中国高校。\n2005年,武汉大学与法国巴黎第七大学达成协议,决定在巴黎第七大学成立由两校共建的巴黎第七大学孔子学院,课程涉及中国语言文学、书法绘画、饮食、太极等中国传统和现代文化。2006年,巴黎第七大学孔子学院迎来首批学生。\n2006年10月27日,正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及夫人,和由法国外交部长、财政部长、设备交通部长、外贸部长、前总理、法国驻华大使等组成的政府代表团以及法国企业家和法方记者等随行人员共约200人,在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湖北省省长罗清泉等官员以及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等校方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位于武汉大学医学部校园内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参观中法两国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医学合作项目。希拉克总统亲自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竣工剪彩,并为中法两国在医学领域的国家级合作项目——武汉大学中法肝胆疾病研究院奠基。在演讲中,希拉克总统说,中法双方在文化与科学技术上的合作非常重要,应向中法在武汉大学进行的医疗、教育典范合作表示敬意。\n2009年10月19日,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校长傅达立叶(Gilles Fourtanier)教授率领法国图卢兹第三大学代表团访问武汉大学。\n2009年11月6日,法国巴黎十一大校长顾哈兹(Guy Couarraze)教授率领法国巴黎十一大代表团访问武汉大学。\n2013年12月7日,法国总理埃罗参访武汉大学。\n\n其他国家和地区\n2008年4月,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访问武汉大学。\n2014年9月, 哈萨克斯坦总理卡里姆·马西莫夫访问武汉大学。\n2015年4月,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参观武汉大学。\n2015年6月,比利时国王菲利普一行访问武汉大学。\n2018年1月,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上任后首次正式访华,第一站即访问武汉大学。\n2023年3月30日,中华民国前总统马英九率访问团至武汉大学交流并召座谈会。\n\n历任校长\n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n国立武昌师范大学\n国立武昌大学\n国立武昌中山大学\n国立武汉大学\n武汉大学\n校友\n概况\n根据各高校校友统计惯例以及武汉大学自身的发展历史,凡曾在自强学堂、方言学堂、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国立武昌师范大学、国立武昌大学、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包括整体并入的国立武昌商科大学、湖北省立医科大学、湖北省立法科大学、湖北省立文科大学)、国立武汉大学、武汉大学(老)(包括整体并入的私立汉口法学院、私立汉口商业专科学校、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以及中山大学、湖南大学等其他院校的部分师生)、武汉大学(包括整体并入的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学习过的学生(包括肄业生、转校生、毕业生、研究生、留学生)和工作过的教职工,均为武汉大学校友。\n\n毕业生数量\n截止到2004年,武汉大学在111年里培养毕业生情况如下。\n\n1949年以前(含1949年)武汉大学毕业生合计4 830人。\n1950年到2000年武汉大学毕业生合计106 118人。\n2000年以前(含2000年)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毕业生合计84 827人。\n2000年以前(含200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毕业生合计50 128人。\n2000年以前(含2000年)湖北医科大学毕业生合计26 556人。\n2000年四校合并时共计毕业生272 459人。\n\n武汉大学2001届毕业生13 501人,2002届毕业生19 804人;2003届毕业生20 803人;2004届毕业生23 954人。\n由此可得,1893年至2004年武汉大学毕业生总计350 521人,这其中只包含全日制毕业生。\n\n杰出校友\n武汉大学屹立百年,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他们活跃于教育、科学、商业、政治、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各领域杰出校友代表,参见\n武汉大学杰出校友评审委员会1997年以来评选出的在世“武汉大学杰出校友”,至今已评选八届,参见\n\n校友语录\n李四光:中国现在太没有建设的工作了,尤其是教育方面;现在我们要努力建设这个武大,就是让国人认清楚,建设并不是不可能或太难的事。\n胡适:你如果要看中国怎样进步,去武昌珞珈山看一看武汉大学便知道了。\n郭沫若:武昌城外的武汉大学区域,应该算得是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吧。(《洪波曲》)\n刘树杞:学校学术的勃兴,大半系乎教授;而教授的聚集,也大半看学校的精神。校址——伟大学校的建筑可以说是学校发扬的场所。\n王世杰:经深思熟虑后,认为不办则已,要办就当办一所有崇高理想,一流水准的大学。……武汉市处九省之中央,相当于美国的芝加哥大都市。应当办一所有六个学院——文、法、理、工、农、医,规模宏大的大学。十年之后,学生可达万人。\n王星拱:大学的任务,在道德方面要树立国民的表率,在知识方面要探求高深的理论,在技能方面要研究推进社会进步的事业。\n周鲠生:武汉作为华中地区的重镇,武汉大学必须成为一个华中地区的学府,以容纳湖北、湖南、四川、河南、安徽……几省求学的青年,在这里去完成中国政治上、教育上、文化上的使命。……这个新大学的使命不只是一个好的普通高等教育的机关,而且要建立华中学术文化中心。……武汉大学依其环境设备规模及其所居地位,特别负有履行这个使命的义务。\n\n学术世家\n据不完全统计,在武大工作过的名人名师家族有:\n\n黄侃(中文��叔/父)-黄焯(中文,侄)-黄念宁(物理,子)\n杨端六(经济,父)-袁昌英(外文,母)-杨弘远(生物,子)-杨静远(外文,女)\n杨树达(中文,祖父)-杨逢彬(中文,孙)-杨柳岸(国学,曾孙)\n董辅礽(经济,父)-刘蔼年(眼科,母)-董欣中(生物,子)-董欣年(生物,女)-王小凡(生物,女婿)\n谭崇台(经济,父)-谭力文(经济,子)\n李健章(中文,父)-李维武(哲学,子)\n李国平(数学,父)-李工真(历史,子)-李德华(数学,子)-李工宝(数学,子)\n曾昭安(数学,父)-曾宪昌(数学,子)\n查谦(物理,父)-查全性(化学,子)\n桂质廷(物理,父)-许海兰(英语,母)-桂希恩(医学,子)-王仁卉(物理,女婿)\n李汉俊(社会,父)-李声香奇(化学,女)-黄锡文(物理,女婿)-黄健(生物,外孙女)\n周鲠生(法学,父)-周如松(物理,女)-陈华癸(微生物学,女婿)\n钟兴厚(化学,父)-钟家柽(化学,子)\n余先觉(生物,父)-余其兴(生物,子)\n朱裕璧(医学,父)-朱宜莲(医学,长女)-杨钢(医学,大女婿)-朱宜萱(遥感,次女)-李德仁(遥感,二女婿)\n标本唐家\n\n注释\n参看\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n985工程\n211工程\n武汉法语联盟\n19世纪中国大学列表\n\n参考文献\n武汉大学官方网站:\n\n武汉大学课程中心\n《武汉大学校园详细地图》\n《武汉大学校庆120周年特别专题》\n新华社官方网站:\n\n《武汉大学建校110周年专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百廿年校庆官方网站:\n\n《武汉大学建校120周年专题》\n\n外部链接\n\n官方网站\n武汉大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文)\n武汉大学珞珈新闻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武汉大学图书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武汉大学校园地图\n武汉大学校友总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珞珈山水BBS(校园BBS)\n武汉大学校庆120周年专题\n非官方网站\n海外校友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武汉大学详细的大学排名图表"} +{"doc_id": "3241", "title": "电", "text": "电(英语:electricity)是静止或移动的电荷(带电粒子)所产生的物理现象,具有能量,是自然界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之一。在大自然里,电的机制给出了很多众所熟知的效应,例如闪电、摩擦起电、静电感应,其他还有放电、电热等电现象。\n很久以前,就有许多术士就对此进行过研究,但结果乏善可陈。从18世纪开始,电学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和突破,如:电荷守恒定律(1752)、库仑定律(1785)、伏打电池(1800)、安培定律(1826)、欧姆定律(1827)、电磁感应(1831)、基尔霍夫电路定律(1845)、戴维南定理(1883)、无线电波(1888)、电子的发现(1897)等。19世纪末以来,电机工程学的快速发展带给了工业和社会巨大的改变,真空三极管的发明推动电子时代急速向前推进。二十世纪中叶,半导体科技的崛起,出现了晶体管和积体电路。\n电作为能源的一种供给方式,有许多优点。这意味著电的用途几乎是无可限量。例如,交通、取暖、照明、电讯、计算等等,都必须以电为主要能源。家用电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工业社会的骨干仍是电能。但是,电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存在着触电危险,所以一定掌握安全常识、遵循相关法规,安全用电。\n\n历史\n古代发现\n早在对于电有任何具体认知之前,人们就已经知道发电鱼(electric fish)会发射电击。根据西元前2750年撰写的古埃及书籍,这些鱼被称为“尼罗河的雷使者”,是所有其它鱼的保护者。大约两千五百年之后,根据纪录,希腊、罗马、后来的阿拉伯,在这些地方的自然学者、医生等等,对于电鲶和地中海的电鳐所散发出的强烈电击仍旧感到极为困惑。古代罗马医生斯克力邦尼·拉格斯(Scribonius Largus)在著作《医学精选》(Compositiones Medicae)里建议,患有像痛风或头疼一类病痛的病人去触摸电鳐,或许强劲的电击会治愈他们的疾病。\n阿拉伯人可能是最先了解闪电本质的族群。他们也可能比其它族群都先找出电的其它来源。早于15世纪以前,阿拉伯人就创建了“闪电”的阿拉伯字 “raad”,并将这字用来称呼电鳐。\n在地中海区域的古老文化里,很早就有文字记载,将琥珀棒与猫毛摩擦后,会吸引羽毛一类的物质。公元前600年左右,希腊的哲学家泰勒斯做了一系列��于静电的观察,从这些观察中,他推论摩擦会使琥珀变得磁性化。这与像磁铁矿一类矿石的性质大不相同;磁铁矿天然地具有磁性。泰勒斯的见解并不正确;但后来,科学会证实磁与电之间的密切关系。\n\n几千年来,电只不过是学者们好奇的智慧玩意儿,直到1600年,由于威廉·吉尔伯特的严谨治学态度,才开始对于电与磁的现象出现系统性研究。吉尔伯特是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皇家医生,他对于电和磁特别有兴趣,撰写了第一本阐述电和磁的科学著作《论磁石》。这是一本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书籍,著重于从实验结果论述。吉尔伯特指出,琥珀不是唯一可以经过摩擦产生静电的物质,钻石、蓝宝石、玻璃等等,也都可以演示出同样的电学性质,在这里,他成功地击破了琥珀的吸引力是其内秉性质这持续了2000年的错误观念。吉尔伯特制成的静电验电器可以敏锐的探测静电电荷。在之后的一个世纪,这是最优良的探测静电电荷的仪器。先前,意大利数学家和医生吉罗拉莫·卡尔达诺列出一些电现象与磁现象的不同之处。从卡尔达诺的结果,吉尔伯特得到很多启发,他提出更多分歧之处:带电物质会吸引所有其它物质,而磁石只会吸引铁器;琥珀需要磨擦才能产生电性,而磁石不需要任何动作;磁石会将物体按照某定向排列,而带电物质则只会吸引其它物质。。吉尔伯特创建了新拉丁术语“electrica”(类似琥珀,从“ήλεκτρον”,“elektron”,希腊文的“琥珀”),意思为像琥珀的吸引方式一般的那些物质。由于他在电学的众多贡献,吉尔伯特被后人尊称为“电学之父”。后来,从“electricus”又衍生了英文字“electric”和“electricity”,这两个英文字最先出现于托马斯·布朗的1646年著作《世俗谬论》(Pseudodoxia Epidemica,英文书名《Vulgar Errors》)。之后,科学家奥托·冯·格里克、罗伯特·波义耳、史蒂芬·葛雷(Stephen Gray) 、查理·杜费(Charles du Fay) 等等,都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n\n十八世纪\n1752年6月,自学有成的班杰明·富兰克林做了一个古今闻名的风筝实验;他与儿子在雷雨中放风筝,将空中的闪电吸引过来,在风筝线另一端捆绑的一只金属钥匙与富兰克林的手之间,产生一系列的电花,他同时感受到麻电的滋味,这证实了闪电是电的一种现象。富兰克林又做实验发现了电荷守恒定律,即在任何孤立系统里,总电量不变。\n1767年,约瑟夫·普利斯特里做实验时发现,在带电金属容器的内部,电作用力为零。从这实验结果,他准确猜测,带电物体作用于彼此之间的吸引力与万有引力都遵守同样的定律。1785年,查尔斯·库仑用扭秤(torsion balance)做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猜测,两个带电物体施加于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距离成平方反比。他奠定了静电的基本定律,即库仑定律。于此,电的研究已提升成为一种精密科学。\n1791年,路易吉·伽伐尼发现,假设将青蛙与静电发电机连结成闭合电路,然后开启静电发电机,则青蛙肌肉会颤动。这实验演示出,神经细胞倚赖电的媒介将信号传达到肌肉。他因此创建了生物电学术领域。1800年,亚历山卓·伏打伯爵将铜片和锌片浸于食盐水中,并接上导线,制成了第一个电池:伏打电池,堪称是现代电池的元祖。伏打电池给予科学家一种比静电发电机更稳定的电源,能够连续不断的供给电流。\n\n十九世纪\n1820年,汉斯·奥斯特在课堂做实验时意外发现,电流能够偏转指南针的方向,演示出电流周围会生成磁场,即电流的磁效应。稍后,安德烈-玛丽·安培对于这现象做定量描述,给出安培力定律与安培定律。他们两个人的研究成果成功地将电与磁现象连结在一起,共称为“电磁现象”。应用这理论,可以制作出来磁性超强劲于天然磁石的电磁铁。1827年,格奥尔格·欧姆发展出一套精致的数学理论来分析电路。\n1831年,麦可·法拉第与约瑟·亨利分别独立地发现了电磁感应──磁场的变化可以生成电场。1865年,詹姆斯·马克士威将电磁学加以整合,提出马克士威方程组,并且推导出电磁波方程式。由于他计算出来的电磁波速度与测量到的光速相等,他大胆预测光波就是电磁波。1887年,海因里希·赫兹成功制成并接收到马克士威所描述的电磁波。麦克斯韦将电学、磁学与光学统合成一种理论。\n1859年,德国物理学家尤利乌斯·普吕克将真空管两端的电极之间通上高压电,制成阴极射线。物理学者发现,阴极射线是以直线传播,但其传播方向会被磁场偏转。阴极射线具有可��量的动量与能量。1897年,约瑟夫·汤姆森做实验证实,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称为电子,因此他发现了电子。\n十九世纪早期见证了电磁学快速蓬勃,如火如荼的演进。到了后期,应用电磁学的先进知识,电机工程学开始了一段突破性的发展。例如,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电话、汤玛斯·爱迪生设计出优良的白炽灯和直流电力系统、尼古拉·特斯拉发展完成感应电动机和发现交流电、卡尔·布劳恩改良成功装置在显示器或电视机里的阴极射线管。由于这些与其他众多发明家所做出的贡献,电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工具,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n\n二十世纪\n德国物理学者海因里希·赫兹于1887年发现,照射紫外线于电极可以帮助产生更多电花。这就是光电效应所产生的现象。包括约瑟夫·汤姆森、菲利普·莱纳德在内的物理学者们,对于光电效应的做了很多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论文对于光电效应的众多实验数据给出解释。爱因斯坦主张,光束是由一群离散的量子(现称为光子)组成,而不是连续性波动。假若光子的频率大于某极限频率,则这光子拥有足够能量来使得金属表面的电子逃逸,造成光电效应。这个重要发现展开了量子物理的大门。\n1901年,古列尔莫·马可尼从英国发射无线电讯号,越过大西洋,传送至加拿大。5年后,“无线电之父”李·德富雷斯特研究出真空三极管。这重大发明推动电子时代急速向前推进,使得无线电与长途电话科技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到了1940、1950年代,固态元件开始出现在越来越多个场合,这标记著真空管科技的快速没落与半导体科技的崛起。1947年,贝尔实验室的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和沃尔特·布喇顿工作团队发明了电晶体。这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凡是电子器具大多都须要用到电晶体。杰克·基尔比于1958年和罗伯特·诺伊斯于1959年分别独立发明积体电路。现今,大量电晶体、二极管、电阻器、电容器等等电子元件都可以被装配在单独的积体电路里。\n\n电学\n基本概念\n电压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位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也称做电位差,国际单位是伏特(Volt)。\n电流是电荷(或带电粒子,如电子)的移动,即从电路的电势较高位置(高电压)流动到电势较低位置(低电压)。电流强度通常以安培(Ampere)为度量单位。\n电路是为电流提供返回路径闭合回路。\n电阻是一个物体对于电流通过的阻碍能力,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Ohm)。\n电力是指可以用作动力的电能。\n\n电功率\n电路的电功率指的是电路每单位时间传输的电能。如同机械功,电功率是做功的速率。采用国际单位制,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att)。假若电路每秒传输1焦耳的电能,则电功率为1瓦特。\n在直流电路里,一个元件的电功率为通过此元件的电流乘以元件两端的电压。假若电流为1安培,电压为1伏特,则电功率为1瓦特。\n在交流电路里,电流与电压会随著时间而改变。一个元件的瞬时功率是此元件在某特定时刻吸收的电功率,是通过此元件的瞬时电流乘以元件两端的瞬时电压。由于瞬时功率也会随著时间而改变,很难做实际测量。比较容易测量的是平均功率;这是瞬时功率经过一个交流周期的平均值,等于表观功率与功率因素的乘积。表观功率是均方根电流与均方根电压的乘积。功率因素是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差的余弦;假若功率因素为1,则称这元件的负载为纯电阻负载,在所有时间都会吸收电功率;假若功率因素为0,则称这元件的负载为纯无功负载,吸收的电功率经过时间平均后为0。\n\n电路学\n电路学(circuitry)则是以克希荷夫定律(Kirchhoff's circuit law)为基础,探讨电子元件之“电压”与“电流”关系。在电路的闭合回路内,为了满足电荷守恒定律,从源点传送出去的所有电荷都必须回到源点。电路里的有许多种不同的电机元件,包括电阻器、电容器、开关、变压器和电子元件等等。电子电路的主动元件,大多是半导体,通常会表现出非线性行为,必须用复分析来解析。最简单的电机元件是线性的被动元件。虽然它们可能会暂时储存能量,它们并不是能量源。对于任何刺激,它们会表现出线性响应。\n电传导指的是电流从物质的某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电传导的行为随著带电粒子和物质的不同而变化。例如,金属传导是电子移动于金属类的导体;电解传导是离子移动于电解液。虽然带电粒子本身移动的很慢,有时候平均漂移速度小于1毫米/秒,由于作用于粒子的电场的传播速度接近于光速,电子信号仍旧能够快速传播。\n在电机工程或家用电器领域里,电流又分为直流(DC)及交流(AC)。这些术语意指电流怎样随著时间变化。直流是一种单向的流动,从电路的电势较高部分流到电势较低部分。电池生成的电流是直流。大多数电子元件的运作都需要直流。交流是多次反复流动方向的电流。电流的主要形式为正弦波。随著时间流易而改变,交流会在导体内来来回回的振荡,但内中涉及的电荷并没有任何净位移的动作。经过时间平均,交流的电流是零。与直流在稳态状况时不同,交流会被电路内的电容器或电感器等等所影响。。\n电阻器是一种简单的被动电机元件。顾名思义,电阻器阻碍电流的通过,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其能量。欧姆定律是电路学的一个基本定律。这定律阐明,电阻器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其比例常数称为电阻。甚至连导体都会有微小的电阻。金属是导体。金属线的电阻主要是因自由电子移动于金属线所遭遇到的碰撞而产生。在适当的温度值域和电流值域,大多数物质的电阻都会保持相当稳定。在这值域内,物质被称为具有“欧姆性”。电阻的单位是欧姆(ohm),是因格奥尔格·欧姆而命名,标记为希腊字母 \n \n \n \n Ω\n \n \n {\\displaystyle \\Omega }\n \n 。对于1安培电流,1欧姆的电阻会造成1伏特的电压。\n电容器是另一种常见的电机元件。它能够储存电荷,同时储存电能于其电场。最简单的电容器是由两片平行金属板与夹在其间的绝缘质或电介质所组成的。实用而言,为了要增加单位体积的表面面积,工程师会将薄金属页滚卷在一起。这样,可以增加电容。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arad),是因麦可·法拉第而命名。假若电容器因为储存了1库仑的电荷而产生1伏特的电压,则其电容为1法拉 。当连结电容器于电源时,刚开始会有电流出现,异性电荷会分别累积于两片金属板。但是,随著电荷的累积,这电流会慢慢地减少,最终减为零。因此,电容器不会允许有稳定的电流;相反地,它会禁止电流的稳定流通。\n电感器通常是一卷螺线管导体;它会因响应通过的电流而储存能量于磁场。随著电流的变化,螺线管内部的磁场也会变化,因电磁感应,会产生电压于电感器的两端。感应电压与电流的时间变率成正比。其比例常数称为电感。因约瑟·亨利而命名,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enry)。假若电感器因为其通过的电流以1A/s变化,而产生1伏特电压,则其电感是1亨利。在某些方面,电感器与电容器的物理性质恰恰相反:电感器允许稳定的电流,抗拒随时间流易而快速变化的电流。\n\n静电学\n静电学研究“静止电荷”的特性及规律。电荷是某些亚原子粒子(带电粒子)的内秉性质,分为正电荷与负电荷两种。电荷量是电荷的数量,单位是库仑。正电荷的电荷量大于零,负电荷的电荷量小于零。根据常规,电子带有负电荷,电荷量大约为 −1.6022×10−19库仑;质子带有正电荷,电荷量为 +1.6022×10−19库仑。对应于每一个带电粒子,其反粒子拥有同数量的异电性电荷。电荷守恒定律表明,电荷量是个守恒量;在一个孤立系统内,不论发生什么变化,总电荷量都会保持不变。。\n宏观而言,带有电荷的物体称为“带电物体”。假若两个物体都带有正电荷或都带有负电荷,则称这两个物体“同电性”,否则称为“异电性”。同电性相斥,异电性相吸。做一个简单实验,先将毛布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充电(带有电荷),然后再将玻璃棒分别接触两个用线绳悬挂在半空中的轻球 A、B ,这时可以观察到,这两个轻球 A与B 会相互排斥,因为它们都带有同电性电荷。又将另一块毛布摩擦琥珀棒,使琥珀棒充电,然后再将琥珀棒分别接触另外两个用线绳悬挂在半空中的轻球 C、D ,这时可以观察到,轻球 C与D 也会相互排斥,因为它们也都带有同电性电荷。但是,轻球 A与C 会相互吸引,因为它们分别带有异电性电荷。假若一个带有电荷的物体吸收到同样数量的异电性电荷,则此物体会变为电中性,不会被任何带有电荷的物体吸引或排斥。。\n这些轻球所感受到的排斥力或吸引力是静电力。静电力出自于电荷:两个带电物体会相互施加静电力于对方。静电力只会作用于带电物体。库仑定律对于静电力作定量描述:静电力分别与两个带电物体的电荷量成正比,与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距离成平方反比。电荷可以用很多种方法来测量。早期,科学家用金箔验电器来测量电荷。现在,在课堂上示范,常会使用这方法。但是,大多数实际工作状况会使用静电计(electrometer)来测量电荷。\n\n电荷会在周围空间生成电场。电场被定义为单位电荷感受到的电场力,是电势的负梯度。电场可以用一组虚拟的的曲线来想像,在任意位置,曲线的方向跟电场的方向相同。这组曲线被称为电场线。电场与离开源电荷的距离成平方反比,与源电荷成正比。在一个带电体的四周,可以绘出一组曲线,其中每一条曲线都是由电势相等的点所构成的,称为等势线。等势线与电场线以直角相交。等势线平行于导体的表面。因为电场作用,正电荷会从电势高的位置移动到电势低的位置。\n一个空心导体所带有的电荷全都分布于外表面。在导体的内部,电场等于零。这是法拉第笼的运作原理。导体壳会将内部孤立起来,不使受到外部的电场影响。假设在导体壳所包围的空腔内部,嵌入了一些电荷,则导体壳内表面会被感应出电荷;导体壳部分的电场仍旧是零。任何介质都有一个能够承受的最大极限电场。超过这极限,就会发生电击穿,产生电弧。在大自然里,最常见到的电击穿是闪电。导体对于其附近的电场影响极大。特别是,在尖锐导体的附近,电场会变得非常强烈。避雷针的运作原理就是应用这简单机制。\n电势的正式定义为,单位电荷从无穷远,经过任意路径,缓慢地移动到该位置,所做的机械功。电势又称为电位,是一个标量,其数值只具有相对意义,不具绝对意义,因此,电势的数值取决于电势为零的位置。在电势的正式定义里,电势为零的位置是无穷远。电势的度量单位是伏特(volt)。假设,将1库仑的电荷(单位电荷)从无穷远缓慢地移动到某位置,需要用到1焦耳的机械功,则这位置的电势为1伏特。这样定义电势,虽然很正式,实际而言比较不容易使用。电压是比较容易使用的概念;电压定义为单位电荷从某初始位置缓慢地移动到某终止位置所需的能量。电场有一个特性,就是保守性:电荷从初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所需的能量与移动的路径无关。因此,电压是个唯一值。\n为了实用目的,科学家时常会为电势设定一个共同参考点。这样,可以方便地计算和比较其它位置的电势。对于物理理论研究,这参考点可以设定为无穷远。对于电机工程学,比较有用的参考点是地球,即假定在地球表面的每一个地方,电势都相同。这地球参考点称为接地。地球被假定为正电荷或负电荷的无穷源,因此,地球呈电中性,不能够被充电。\n\n电磁学\n电与磁密切相关。电流会在其周围生成磁场,这一现象可以用静磁学基本定律安培定律来表述。这是由安培于1826年提出的,后来成为脑磁图描记术的原理,使用超敏锐的超导量子干涉仪阵列来测量脑部的电流脉波所生成的磁场。处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这现象称为电磁感应。法拉第定律(1831年)描述了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而冷次定律(1834年)则指出了电动势或感应电流的方向。电磁感应是发电机、变压器、电磁炉(感应加热)等电器的工作原理。\n古典电磁学以麦克斯韦方程组和洛伦兹力为基础,主要研究电荷和电流的电磁场及其彼此的电磁相互作用。电磁力(洛伦兹力)是大自然四种基本力之一,光子则是传递电磁力的媒介。随时间变化的电磁场会以波的形式离开源点向外传播,形成电磁波,其物理性质可以用电磁波方程式作详细描述。在自由空间里,电磁波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横波,电磁波的电场与磁场彼此相互垂直,并且垂直于传播方向。\n在量子力学里,电磁波的载体是光子,电磁波束是由很多光子组成。量子电动力学描述了光与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电磁波的波谱指电磁波的特征频率分布,频率越高,光子能量越大,但普遍认为不会超过普朗克能量。\n\n电化学\n电化学主要是研究在溶液与电极之间的电子转移。倚赖电子转移的机制,化学反应可以用来产生电,相反地,电也可以用来驱动化学反应。这两种功能具有广泛用途。\n电化学在电的研发中扮演重要脚色。从最初发明的伏打电堆,电化电池已经演变成为许多不同类型的电池,电镀和电解池,铝是以这种方式大批量产,许多便携式设备都会使用可充电电池供电。\n\n电能\n用途\n电能被广泛应用在动力、照明、冶金、化学、纺织、通信、广播等各个领域,是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飞跃的主要动力。\n\n强电一般指交流电电压在24V以上。其主要用途有:\n电能转化为光能:照明灯具、电视机\n电能转化为热能(电热):利用焦耳加热(Joule heating)效应的电热水器、取暖器。\n电能转化为动能:电动机应用电磁原理,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的形式,来驱动各种各样的机械。一个固定不动的电动机,像绞车(winch),可以很容易地获得能源。但是,移动的电动机,像电动车,必须随身带著像电池一类的能源装备,或者用取得电能的滑动接触,像集电弓。这要求限制了其行动范围和工作性能。空调的冷冻循环是使用电动马达推动一个压缩机。电力也被用来推动公共交通,包括纯电动公交车和火车。\n电能转化为声波:音响设备\n弱电一般指直流电压在24V以内。多使用于音频线路、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中。\n通信工程:电讯科技主要是依靠电来传达资讯。十九世纪中期,自从威廉·库克(William Cooke) 和查尔斯·惠斯通( Charles Wheatstone) 展示出第一座具有商业潜力的电报机,随著横贯美国大陆电报系统(First Transcontinental Telegraph)的建立,以及横贯大西洋电报系统(Transatlantic Telegraph Cable)的建立,从地球的这一端到地球的那一端,使用电报机制,只需要很短几分钟时间,人们就可以即时地获得讯息。现今,光导纤维和通讯卫星这两个先进科技,占有了通讯科技市场的一大部分。它们所使用的传输科技仍旧是建立于电磁波原理。\n电子计算机:电晶体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电晶体是所有现代电子电路的基本元件,最先进的积体电路在小小几平方公分的面积可以内嵌几十亿个微小的电晶体。\n\n发电\n泰勒斯的琥珀摩擦实验是科学史上第一个与发电有关的实验。虽然这实验的结果,称为摩擦起电效应,能够吸引轻微的物体或发出火花,但发电效率很低,不具实用功能。一直要等到十八世纪,伏打电堆被发明之后,人们才得到了一种比较可行的电源。伏打电堆和它的现代后裔——\n电能通常是由采用机械-电磁转换模式的发电机制成。靠著燃烧化石燃料或分裂核燃料过程,可以产生热能,然后用蒸汽涡轮发动机将热能转换为动能,驱动这种发电机进行发电;类似地,其它种能源,例如风力或水力,也可以用来发电。这种发电机的外形丝毫不像法拉第早前发明的同极发电机(homopolar generator)。但是,它所根据的运作原理仍旧是法拉第定律。十九世纪后期的变压器的发明,以高电压,低电流的方式增加电力传输效率;这意味著发电功能可以集中于位置较远的中央发电场。大型的发电厂更能受益于规模经济,所生产的电力也可以传输至相当远的地方使用。\n由于电力无法大量的储存,大多数时候,电力公司(electric utility)必须即时生产所有需求。电力公司必须仔细估算电力需求,依照估算的结果计画电力的生产。为了给予电力网路足够的弹性来应付偶发状况,像极端恶劣天气、机器故障、燃料短缺等等,电力公司还必须预留一部分发电能力。\n随著国家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急速地增加。例如,在二十世纪的前三十年,美国的电力需求,每年平均至少会增长 7%。\n美国的2011年用电量比1950年多过13倍。新兴经济,像印度或中国的经济,也正在经历这样快速的增长率历史数据显示,电力需求的成长率超过其它种能量。\n由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不断恶化,地球的有限资源急速消耗,许多电力公司都开始选取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策略,特别是选择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太阳能发电。虽然有关各种不同发电方法对于环境利弊的辩论仍旧继续在进行中,尚未能成定论,一般而言,假若将电力纯粹当做一种能源看待,那么,这是一种相当干净的绿色能源\n\n输电\n1882年,第一次高压输电出现,当时采用的电压为直流1500V -2000V,输送的功率约1.5kW,是世界上第一个电力系统。现在常见的交流输电方式为:将发电机生产出来的电能(电压为10kv左右),经升压变压器变成220kv或500kv后,通过超高压输电线输送到城市的供电网上,再经多级降压变压器最终变为220v,供我们使用。需要进行远距离输电时,人们也会采用新型的高压直流输电方式进行,就是在原有的交流输电网中增加了整流器(把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和逆变器(把直流电变为交流电)。采用超高压(500kv等)输电的目的是要减少线损,即电能在传输线上以热能等形式损失掉的能量。据估计,中国输配电系统的网络损耗高达8.5%。更先进的特高压电网是指1000千伏的交流或者±800千伏的直流电网,可���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n\n储电\n电池能够储存化学能,并且在需要之时能立刻变换成电能。电池的用途广泛,能够很理想地搭配很多种用途,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电源。但是,电池所储存的能量有限,每当储存的电能用完,就必须重新充电或丢弃。为了确保长期大量用电客户不至缺电,必须选取持续地发电与传输至用户的策略。\n\n电现象\n生理效应\n施加电压于人体,会造成电流的流过人体内部组织。在人体内,电压与电流呈非线性关系,电压越大,电流也越大。随著供给频率的改变,电流路径的不同,感觉阈值也不一样。对于电路主干的频率,感觉阈值大约是0.1mA到1mA。但是在某种状况下,甚至电流小到1µA都可以被感觉得到,能使肌肉发生纤维性抽搐(electrovibration)。假若电流太大,则会造成肌肉收缩、心脏纤维性颤动(fibrillation)或灼伤。\n由于导体是否通电,很难从外表判断出来,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触电,所以,电源是一种危险源。电击可能会造成极剧烈疼痛,时常会被黑心人士用来刑求,称为电刑。在刑法里,电刑也是一种处死的方法。\n\n大自然的电现象\n电并不是纯粹人为的发明,可以从大自然观察到的电现象很多。最为人知的现象是闪电。很多熟悉的宏观作用,像接触、摩擦、化学键等等,都是由原子尺寸的电场作用产生的。地球核心的循环电流造成了的地磁场。某些晶体,像石英,或者甚至砂糖,当感受外部压强时,会在其表面之间产生电压,这现象称为压电效应。逆反过来,当施加电场于一个压电物质时,物质的尺寸会出现稍小改变。\n有些生物,像鲨鱼,能够探测和响应电场的改变。这种能力称为电觉(electroreception) 。另外有些生物,能够自身制造高压电,用来攻击对方或防卫自己。裸背鱼目里的生物,最著名的例子是电鳗,用改变了的肌肉细胞,称为发电细胞(electrocyte),所制造的高压电,来探测或电昏其猎物。所有动物沿著它们的细胞膜以电压搏动,称为动作电位,来传达信息。动作电位的功能包括神经系统的神经元与肌肉之间的信息传递。电击会刺激这系统,使肌肉收缩。动作电位也负责协调某些植物的功能。\n\n参见\n磁\n发电厂\n高斯定律\n安培定律\n量子电动力学\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麻省理工学院物理系视听教学:初级电磁学。\n佛罗里达州立大学 Magnet Lab 网页:电磁学入门"} +{"doc_id": "3253", "title": "北赛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国", "text": "北赛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国(土耳其语:Kuzey Kıbrıs Türk Cumhuriyeti,简写:KKTC),通称北塞浦路斯(土耳其语:Kuzey Kıbrıs),位于地中海东部的赛普勒斯岛北部,是一个主权争端地区及有限承认国家。北赛普勒斯是在1974年由赛普勒斯岛上的土耳其人后裔宣布独立建国,政权控制了岛上北边约1/3面积的领土,但目前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认北赛普勒斯的政权,在国际法上被认为是傀儡国家,近年因艾尔多安的影响扩大而面临自由威胁。北赛普勒斯与岛南的希腊裔政权皆占有首都尼古西亚(土耳其语:Lefkoşa,希腊语:Λευκωσία)部份范围,因此双方皆以该城作为首都,其中北塞浦路斯占有的部分被称为北尼科西亚。\n1974 年,土耳其为吞并塞浦路斯岛而发动政变,导致塞浦路斯北部大部分希腊裔塞人被驱逐,南部土耳其裔塞人逃亡,塞浦路斯岛被分割,最终导致北部于 1983 年单方面宣布独立。 由于得不到承认,北塞浦路斯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严重依赖土耳其的支持,土耳其在北塞浦路斯还有大量的驻军,塞浦路斯共和国、欧盟以及国际社会都将其视为占领军。这种军事存在已在联合国安理会多项决议中受到谴责。\n北塞浦路斯是一个半总统制民主共和国,其文化遗产受到多种影响,经济以服务业为主。 经济在2000年代和2010年代一直在增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2000年代增加了两倍多,但由于塞浦路斯共和国正式关闭北塞浦路斯港口而受到国际禁运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官方语言是土耳其语,有独特的当地方言,绝大多数人口为逊尼派穆斯林。北塞浦路斯是经济合作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欧洲理事会议员大会以及突厥国家组织的观察员国。\n\n历史\n基督教势力的建立\n南北赛普勒斯之间复杂的政治与民族关系起源于非常久远以前的时代。历史上可以找到、关于此岛最早的历史记载,说明赛普勒斯是属于亚述帝国的版图之一,岛上的民族属于古代腓尼基人与希腊人族裔,并且在公元前58年时,成为当时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在赛普勒斯属于罗马帝国统治的时代,包括保罗、巴拿巴与马可在内的几位耶稣门徒都曾造访过赛普勒斯岛的居比路,保罗将基督教带到该岛上,而巴拿巴则建立了第一座赛普勒斯教会。因为此因素,赛普勒斯成为地中海地区最早开始信奉基督教的地区,而今日岛上的希腊裔居民也都是信奉希腊正教,属于基督教的一支。\n\n伊斯兰教和土耳其移民进入\n而另一方面,信奉伊斯兰教的土耳其人则得到了16世纪以后才来到赛普勒斯岛。1571年鄂图曼帝国从当时拥有著赛普勒斯岛的威尼斯共和国手中抢下此岛的控制权,开始鼓励土耳其士兵主动携家带眷移民到该地,新进入的土裔移民对于岛上原本的希腊裔居民来说有很强烈的排挤效应,因而种下数百年后分裂状况的伏笔。在17世纪鄂图曼帝国最强盛的时代是移民潮的高峰,在这段期间岛上的希腊正教教会是希腊族裔唯一的凝聚力量。\n\n英国殖民时代\n1878年时,为了防止帝俄势力的南侵,奥斯曼帝国以赛普勒斯换取英国在俄土战争中对该国的支持,正式将该岛的行政权转移给英国,但是保留该岛的宗主权。1925年英国与土耳其签订洛桑条约,赛普勒斯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而岛上也有许多土耳其裔居民在此时搬迁回土耳其本土。在英国统治的期间,赛普勒斯岛上的希腊居民一直在讨论与争取回归希腊“祖国”的可能性,甚至组成极端右翼的赛普勒斯斗士国家组织(Ethniki Organosis Kyprion Agoniston,EOKA,成立于1955年)进行地下抗争活动。在EOKA组成后的四年间,他们持续地攻击了许多属于英国的设施目标,而英国当局也以保护土耳其裔居民的理由武力反击。\n\n南北隔离\n相对于希腊裔居民的激进,岛上的土耳其裔居民对于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异议较少,倾向支持维持这样的现状以求取安全保障。而为了减少治理上的困难,效法之前在英属印度因宗教而使用的印巴分治措施,英国在赛普勒斯岛上导入了“隔离区”的概念,在岛中央建立起一条分隔线将希裔与土裔人民隔开。族裔的划分方式主要是以居民的信仰为主,成为主要是信仰希腊正教的南赛普勒斯,与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北赛普勒斯。\n\n苏黎世协定与独立建国\n1959年,在塞浦路斯岛上的族群冲突升高到一个快无法收拾的顶点之后,各方开始在联合国的斡旋下共商思考解决问题的可能。2月11日,希腊与土耳其先在瑞士苏黎世签订关于解决赛普勒斯问题之原则性协定。2月19日,《苏黎世协定》正式签署,由英国片面决定赛普勒斯宪法的大纲,稍后才获得希腊与土耳其双方的认同,由英国担任仲裁人的角色,希腊与土耳其作为监护人,三方共同监督和监察赛普勒斯。\n苏黎世协定包含下列重点:\n\n在塞浦路斯岛上建立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n无论是土耳其回归(Taksim)还是希腊回归(Enosis),这两种主张在赛普勒斯都是禁止且违法的。\n希腊与土耳其军队可以3比2的比例屯驻于赛岛上,双方的军队需同时对希腊、土耳其与赛普勒斯三方的外相负责。\n岛上的希腊裔居民与土耳其裔居民分开进行国家元首选举,希腊部分选出的元首担任赛普勒斯的总统,而土耳其部分选出的元首则担任副总统的职务,共同治理国政。\n赛普勒斯内阁需以七名由希腊裔总统指派,与三名由土耳其裔副总统指派的阁员共组。\n任何国政上的决议都需获得内阁绝对多数的意见才能通过,但是总统与副总统两人都拥有议案的最后否决权。\n英国仍然担任赛普勒斯的担保人,并且保有岛上两个军事基地范围内的领土主权。\n1960年8月16日,赛普勒斯共和国正式建立。赛岛上希裔族群的政治与经济领导人,希腊正教大主教马卡里奥斯三世(Archibishop Makarios)赢得第一次的大选,成为赛普勒斯首任总统。塞浦路斯在独立建国后旋即于1961年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第99个会员国。\n\n南北决裂\n然而,苏黎世协定虽然促成了赛普勒斯的独立,但却没有彻底解决纷争。岛上的希腊裔族群仍然抨击复杂的宪法机制没办法反映希土两族群在国家统治权上的比重,在当时的统计中,土耳其裔的居民仅占全国20%不到的人口,因此希腊族群认为两成不到的土耳其人却拥有内阁决议中十席里的三席代表,是英国人主导的宪法里偏袒土耳其人的象征。于是在1963年11月时,马卡李奥总统进行了一连串宪法修正欲削减一部分土耳其人的政治特权,但却遭到土裔人民的强烈反弹,并引起族群冲突,最后导致内阁里的土裔阁员全部退出。1964年在赛普勒斯政府的求援之下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赛普勒斯,同年,土耳其国会通过投票决定对赛普勒斯用兵确保岛上土裔人民的安全,但却在联合国与北约的反对下被阻止(希腊与土耳其皆在1952年时就已加入北约)。而回应这情况,岛上的希腊驻军也全面撤离赛普勒斯,连原本属于EOKA的地下势力也一并被要求离开。\n\n北赛普勒斯宣布独立\n1974年7月,赛普勒斯中央政府发生一场由希腊军事独裁者暗中支持的军事政变,想要利用这方式促成赛普勒斯回归希腊。这场政变给了土耳其一个发兵的机会,土国政府以手上握有的担保条约为由控告希腊方面违反约定,并于7月20日出兵赛普勒斯,在两波攻势之下占领岛上38%的领土。在冲突之中有大量原本居住在南赛境内的土耳其人逃往北赛普勒斯,同样,也有一部分原居住在土耳其控制区域内的希腊人逃往岛南,成为某种程度的种族与信仰纯化运动,再次加深原本已经非常歧异的意识。\n1975年由土耳其控制的北赛普勒斯片面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Kıbrıs Türk Federe Devleti),该名称在1983年11月15日时更改为北赛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国。北赛普勒斯迄今为止尚未受到国际认可,只有土耳其承认其主权,但却实际上拥有此岛北半的实际统治权,在此状况下土耳其并不承认赛普勒斯政府对于全岛的主权,只称呼塞浦路斯共和国政府“南赛普勒斯的希腊族政权”。相对之下,岛南的赛普勒斯共和国仍然握有包括联合国会员资格在内的国际认同,但是由于其国会之内缺乏土裔代表的参与,无法满足当初国家宪法的规范,因此也不能完全代表整个赛普勒斯的立场。\n\n安南计划的失败\n为了解决赛普勒斯的分裂问题,长久以来以联合国为代表的国际社会,皆一直想办法在寻求解决之道。在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的斡旋下,一个称为“安南计画”的公民投票表决在2004年4月24日实行。安南计画提议将赛普勒斯北半与南半的领土以一种类似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邦联制国家结构形式型态结合,组成赛普勒斯联合共和国(希腊语:Ενωμένη Κυπρια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土耳其语:Birleşik Kıbrıs Cumhuriyeti),然而,要通过这计画顺利改制,需要南北两边同时但分别举行的公投都同意此提议才能成立。而实际上的投票结果是,北塞浦路斯的居民大致上接受安南计画的方式,以64.9%的比例通过提案,但相反的南赛普勒斯的希腊族群却强烈反对这提案,投下了高达75.83%的反对票,安南计画终告失败。希腊裔族群与塞浦路斯共和国政府之所以反对的理由,是认为安南计画的内容延续了当初英国制定的宪法之精神,是倾向袒护土耳其人的权益,虽然联合国与欧盟都对此结果表达遗憾,但基于人民自决的民主精神,仍必须接受目前的结果,另寻解决之道。\n\n在欧盟内部的定位\n而另一个与北塞普勒斯相关的国际问题,则是欧盟扩大范围之后,北塞在欧盟之内的定位。名义上,整个赛普勒斯都在2004年5月1日之后,正式加入欧盟,属于欧盟领土的一部分,但由于北赛普勒斯土耳其政府并不受国际社会的认同,因此只有南部的赛普勒斯共和国才是欧盟会员国,北部土耳其裔控制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则不是。但相反的,根据欧盟的条例,北赛普勒斯境内的土耳其裔赛普勒斯人,只要是1974年时南北分裂之前的赛普勒斯国民与其后代,都有资格拥有欧盟护照,是欧盟人民的一份子,享有相关的权益。在北赛普勒斯,旧一代赛普勒斯人习惯自称土耳其裔赛普勒斯人,虽信奉伊斯兰教,但在生活中体现世俗化价值,与土耳其穆斯林有所差异。\n\n政治\n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的国家元首为总统,政府由总理领导,采用多党制、半总统制的间接民主制共和国。行政权由政府行使,司法权独立于行政、立法。1974年“塞浦路斯土族邦”成立,1983年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拉乌夫·登克塔什为首任总统,任至2005年退休。此后历任总统为麦赫迈特·阿里·塔拉特、德尔维什·埃尔奥卢、穆斯塔法·阿肯哲。2020年,埃尔辛·塔塔尔当选第五任总统并在同年10月23日就任。\n总统为普选产生,候选人须中学以上教育文凭,30岁以上人士,得票率超过50%即可当选,任期5年。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采用多党制。民族团结党创建于1975年10月11日。除了1994-1996年期间外,该党从成立到2003年选举期间一直执政。\n在2009年北塞浦路斯众议院的立法选举中,该党赢得了44%的选票和50个席位中的26个,组成了多数政府。总统候选人、前总理DervişEroğlu在北塞浦路斯总统选举时获得了(2005年4月17日)22.8%的选票。\n从2016年到2018年初的选举,该党是民主党少数党政府的高级合作伙伴,其领导人侯赛因·奥兹古尔冈(Huseyin Ozgurgun)担任总理。此前,该党曾是土耳其共和党联合政府中的一个次要合作伙伴,在此之前,该党曾在2013年至2015年期间担任反对党。目前为北塞浦路斯执政党。\n\n地理\n北塞浦路斯位于塞浦路斯岛北部,国土多山脉和丘陵,最高点塞尔维利峰海拔1024米。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平均气温28—35℃,冬季温和湿润,气温4—10℃。在塞浦路斯岛西北部,北塞浦路斯有一块飞地——科基纳。\n\n外交\n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目前只得到联合国会员国土耳其共和国的外交承认,并互设大使馆;阿塞拜疆共和国的自治共和国: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较早前也宣布承认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但未设立正式外交机构,亦不是主权国家。\n\n纳希切万的承认\n1993年10月,纳希切万最高议会发表了一项不具约束力的声明,承认了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为主权国家,并呼吁阿塞拜疆中央政府也这样跟进。但阿塞拜疆并没有效仿,因为阿塞拜疆政府认为,这极有可能促使南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共和国)和希腊报复性地承认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共和国这一由亚美尼亚暗中支持的、同为未被普遍承认的国家。\n\n军事\n北赛普勒斯的武装部队为北赛普勒斯安全部队,人数约在9,000到15,000人之间,主要由18至40岁之间被征召的北赛普勒斯公民组成。此外,岛上亦驻扎有约17,500至30,000人的土耳其驻北赛普勒斯部队。\n\n行政区划\n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共划分为6个区。\n\n文化\n音乐\n北塞浦路斯的民间音乐由丰富多样的当地音乐组成,受土耳其本土音乐的影响。从历史上看,它围绕着婚礼的传统而形成,这是当时土耳其人喜爱社交聚会。在北塞浦路斯,小提琴和高脚杯鼓被称为“darbuka”,土耳其唢呐和其他鼓在这些聚会中也被广泛使用,并且基于这种传统创作了大量传统歌曲。北塞浦路斯文化还融合了各种各样影响的民间舞蹈,包括karsilamas、çiftetelli和zeybek。\n北塞浦路斯国家交响乐团自1975年以来一直活跃于北塞浦路斯的乐坛。在凯里尼亚Bellapais修道院举办的国际古典音乐节,被认为是古典音乐的重要平台。北尼科西亚拥有自己的尼科西亚市政管弦乐团,经常在公园和广场等地公开演出,也是一年一度的城墙爵士音乐节的举办地。Rüya Taner是北塞浦路斯著名钢琴家,曾获得国际赞誉。\n北塞浦路斯的城镇定期组织节日活动,包括本地和国际歌手和乐队的表演。一些土耳其塞浦路斯歌手,如Ziynet Sali、IşınKaraca,在土耳其本土也一跃成名。北塞浦路斯乐队Sıla4制作了被认为对土耳其塞浦路斯人身份至关重要的音乐,并在土耳其获得了声誉。摇滚和流行音乐在北塞浦路斯也受到大众欢迎,重要的歌手和乐队包括SOS、Gara Limon和Fikri Karayel。\n\n媒体\n巴伊拉克广播电视公司(土耳其语:Bayrak Radyo Televizyon Kurumu,BRTK),是北塞浦路斯官方的广播电视媒体,创立于1963年12月25日。每天制作并播放新闻、体育、艺术、女性、讲座、教育、文化、娱乐等各类节目,现有两个电视频道,六个广播频率。\n\n宗教\n北赛普勒斯大部分是穆斯林,占99%人口,剩余的0.5%人口为正教会基督徒、0.5%为其他基督宗派基督徒及其他宗教信徒。\n\n参见\n有限承认国家\n赛普勒斯问题\n塞浦路斯共和国\n赛普勒斯联合国缓冲区\n亚克罗提利与德凯利亚\n傀儡政权\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北赛普勒斯总统府办公室(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土耳其文)\n北赛普勒斯新闻与讨论区(德文)\n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共和国大会(土耳其文)\nViuTV《404不存在的国落》第10、11集介绍北塞浦路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 +{"doc_id": "3254", "title":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 "text": "奥斯卡最佳影片奖(英语:Academy Award for Best Picture),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自1929年首次设立以来每年颁发的学院奖之一。该奖项颁发给电影制片人,是唯一一个每个奥斯卡成员都有资格提交提名并在最终选票上投票的类别。最佳影片奖通常是典礼当晚的最后颁发一个奖项,被广泛认为是典礼上最有声望的荣誉。\n\n历史\n奥斯卡第一届时(1927-28年,于1929年颁发),“最佳影片”共有两个奖项,一座“最杰出影片奖”(Outstanding picture)颁给了史诗片《铁翼雄风》,另一座“杰出艺术作品奖”(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则颁给了艺术片《日出》。这两座奖都是授予当年度最杰出的影片,其表现手法两异但同样为优秀的电影。而事实上,评审和片厂老板们却以他们的影响力来改变了影片的获奖。米高梅老板Louis B. Mayer就因不喜欢自己公司旗下导演金·维多所拍的《群众》的写实手法,而无奈地将奖项颁给了《日出》。隔年,奥斯卡便改回仅授与单一部电影最佳影片奖,而《铁翼雄风》总被误作是头一年度唯一的最佳影片。\n经过多年的发展,于1944年起,奥斯卡将最佳影片奖的提名数限制在五部,2010年起又将提名影片数扩大到10部。\n有人认为,非英语系的电影只会入围最佳外语片,也就是说,只有相当少数的非英语电影,能够因为其艺术价值,而获入围最佳外语片以外的其他奖项。因此,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几乎可称作是“奥斯卡最佳‘英语’片奖”,直到2019年的韩国电影《寄生上流》才打破此纪录,成为首部夺得最佳影片并同时获得最佳外语片的非英语电影。除了《寄生上流》外,目前仅有十二部非英语电影曾获得最佳影片奖的提名,包括:1938年《大幻影》、1969年《焦点新闻》、1972年《大移民》、1973年《哭泣与耳语》、1995年《邮差》、1998年《美丽人生》、2000年《卧虎藏龙》、2006年《来自硫磺岛的信》、2012年《爱‧慕》、2018年的《罗马》、2021年的《在车上》以及2022年的《西线无战事》。\n\n奖项名称演变\n1927/28–1928/29: 最杰出影片(Outstanding Picture)\n1929/30–1940: 最佳制作(Outstanding Production)\n1941–1943: 最佳电影(Outstanding Motion Picture)\n1944–1961: 最佳电影(Best Motion Picture)\n1962–至今: 最佳影片(Best Picture)\n\n获奖者\n到1950年(第35届)为止,最佳影片是颁给制片公司,之后便改由制片人代表领奖;而在1998年第71届最佳影片《莎翁情史》有五位获奖制片人之后,奥斯卡便修改规则为一部电影至多三位制片人。\n2020年起,最佳影片代表人的规则更明确定义为:\n\n电影萤幕画面有出现“制片人”(Producer 或 Produced by)的姓名,不可为监制(Executive Producer)、联合制片人(Co-producer)、策划(Associate Producer)、制片主任(Line Producer)等\n制片人至多三位,且必须参与主要制片工作。若对制片人资格有争议,将由美国制片人协会做判定。\n但奥斯卡主办单位美国影艺学院也会偶有特例,像是2008年第81届入围最佳影片的《为爱朗读》就署名了四位制片人,但其中两位(安东尼·明格拉和薛尼·波勒)都已于前一年过世。 \n山姆·史匹格和索尔·扎恩兹是目前获奖次数最多的制片人(皆为三次),而史蒂芬·史匹柏是目前入围最佳影片次数最多者(12次),并于1993年第66届以《辛德勒的名单》获颁最佳影片;凯斯琳·甘迺迪则是目前入围次数最多(8次)但尚未获奖的制片人。在制片公司代表领奖年代,米高梅影片公司是入围最佳影片最多次的制片公司(40次)。\n\n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n综观奥斯卡历史,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有相当高的关连性。在至今94部最佳影片中,有67部亦获颁最佳导演奖,只有6部影片并未入围最佳导演,包括《铁翼雄风》(1927/28)、《大饭店》(1931/32)、《温馨接送情》(1989)、《亚果出任务》(2012)、《幸福绿皮书》(2018)、《乐动心旋律》(2021)。而史上只有两位最佳导演得主的影片并未入围最佳影片,分别为第一届(1927/28)由路易·迈尔史东执导的《两个阿拉伯骑士》,以及第二届(1928/29)由弗兰克·劳埃德导演的《薄命花》。\n\n入围影片数变化\n2009年6月24日,美国影艺学院宣布自2009年第82届起,最佳影片入围数量从5部增加为10部。 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是回应前一年《黑暗骑士》未能入围最佳影片而招致批评所做的改变,但奥斯卡对此并未正式回应。 奥斯卡的官方说法为这个改变是回到30和40年代,每届最佳影片有8到12部入围的规则,让投票者有选择更多优秀影片的机会。\n此外,最佳影片的投票规则也由领先者当选(简单多数制)改为排序复选制。 \n2011年,奥斯卡又再度修订规则:入围最佳影片的电影数为5部到10部之间,入围影片必须拿到总票数5%以上的第一名选票,或是在可转移单票制的转移程序后达总票数5%以上的选票。\n 2021年,奥斯卡再次将最佳影片入围数量修订为10部影片,自2021年第94届起适用。\n\n所属国家及语言\n至今共有15部非英语电影曾入围最佳影片:《大幻影》(法语,1938)、《大风暴》(法语,1969)、《大移民》(瑞典语,1972)、《呼喊与细语》(瑞典语,1973)、《邮差》(义大利语/西班牙语,1995)、《美丽人生》(义大利语,1998)��《卧虎藏龙》(华语,2000)、《来自硫磺岛的信》(日语,2006)、《爱‧慕》(法语,2012)、《罗马》(西班牙语/米斯特克语,2018)、《寄生上流》(韩语,2019)、《梦想之地》(韩语,2020)、《在车上》(日语,2021)、《西线无战事》(德语,2022)、《坠落的审判》(法语,2024)。仅《寄生上流》曾获颁最佳影片。\n此外,至今仅有10部美国以外出资制作的电影曾拿下最佳影片,前8部皆为(或部分由)英国出品,包括:《王子复仇记》(1948)、《汤姆琼斯》(1963)、《良相佐国》(1966)、《火战车》(1981)、《甘地》(1982)、《末代皇帝》(1987)、《贫民百万富翁》(2008)以及《王者之声:宣战时刻》(2010)。另外2部则为法国出品的《大艺术家》(2011)及韩国出品的《寄生上流》(2019)\n\n分级\n自1968年美国电影分级制度开始以来,多数最佳影片被列限制级(R级,16岁以下须有家长或成人陪伴观看),《孤雏泪》(1968)是唯一大众级(G)的最佳影片,隔年的《午夜牛郎》则是唯一一部X级(16岁以上才可以观看,现已更名为NC-17级)的最佳影片。另外有11部则列为保护级(GP级,后更名为PG级,建议由家长或成人陪伴观看),1970年得主《巴顿将军》即归属此级别。而随著分级制度调整,电影所属级别也随之调整,例如《末代皇帝》(1987)便是第一部PG-13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13岁以下儿童观看,家长须特别留意)的电影。\n\n类型\n综观奥斯卡历史,某些电影类型较难获得最佳影片的青睐。例如至今只有三部动画片曾获提名:《美女与野兽》(1991)、《天外奇迹》(2009)、《玩具总动员3》(2010),但都并未获奖;卡通改编或超级英雄电影也只有两部曾入围(亦无获奖):《黑豹》(2018)和《小丑》(2019);奇幻类型电影只有两部曾获奖,分别为《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2003)和《水底情深》(2017)。《沉默的羔羊》(1991)是唯一一部获颁最佳影片的惊悚电影,其他曾入围的惊悚类型电影还包括《大法师》(1973)、《大白鲨》(1975)、《灵异第六感》(1999)、《黑天鹅》(2010)和《逃出绝命镇》(2017)。至于科幻类型电影则有一部电影获奖,是《奇异女侠玩救宇宙》,其余曾入围的电影包括:《发条橘子》(1971)、《星际大战四部曲:曙光乍现》(1977)、《E.T.外星人》(1982)、《阿凡达》(2009)、《第九禁区》(2009)、《全面启动》(2010)、《地心引力》(2013)、《云端情人》(2013)、《疯狂麦斯:愤怒道》(2015)、《绝地救援》(2015)、《异星入境》(2016)、《沙丘》(2021)\n曾经获奖的歌舞片则包括:《歌舞大王齐格飞》(1936)、《花都舞影》(1951)、《金粉世界》(1958)、《西城故事》(1961)、《窈窕淑女》(1964)、《真善美》(1965)、《孤雏泪》(1968)、《芝加哥》(2002)。\n\n入围和获奖的续集电影\n至今仅有两部续集电影曾经获奖:\n\n《教父第二集》(1974)—前作为1972年《教父》,亦曾获颁最佳影片;《教父第三集》(1990)亦曾入围最佳影片。\n《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2003)—前作为2001年《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及2002年《魔戒二部曲:双城奇谋》,皆曾入围最佳影片。\n其他曾入围的续集或非首创电影还包括:\n\n《百老汇旋律1936》(1936)—其前作为第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红伶秘史》,但只有片名延用,剧情并无关连\n《圣玛丽的钟声》(1945)—其前作为1944年获颁最佳影片的《与我同行》。\n《黛妃与女皇》(2006)—为2003年英国电视影集《君子协定》的续作。\n《来自硫磺岛的信》(2006)—该片与同年稍早上映的《硫磺岛的英雄们》皆同样由克林·伊斯威特执导,两片分别由美国及日本观点叙述硫磺岛战役,合为“硫磺岛计画”二部曲。\n《玩具总动员3》(2010)—该片为1995年《玩具总动员》衍伸的第三部作品。\n《疯狂麦斯:愤怒道》(2015)—该片为1979年《迷雾追魂手》衍伸的第四部作品。\n《黑豹》(2018)—该片主角首次于2016年电影《美国队长3:英雄内战》登场,同时也是漫威电影宇宙的角色之一。\n《阿凡达:水之道》(2022)— 该片为2009年《阿凡达》的续集。\n《捍卫战士:独行侠》(2022)—该片为1986年《捍卫战士》的续集。\n另外,曾获最佳影片的《沉默的羔羊》(1991)改编自汤玛斯·哈里斯的同名小说,其前作【红色龙】也曾于1986年改编为电影《1987大悬案》以及2002年的《红龙》。\n\n入围和获奖的翻拍电影\n至今曾经获奖的翻拍电影包括:\n\n《宾汉》(1959)—翻拍1925年默片版的《宾汉》(两部皆改编自小说《宾汉:基督的故事》)\n《神鬼无间》(2006)—翻拍2002年香港电影《无间道》,也是第一部翻拍非英语电影而获奖���最佳影片\n《乐动心旋律》(2021)—翻拍2014年法国电影《贝礼一家》\n其他曾入围的翻拍或同素材翻拍的电影还包括:\n\n《叛舰喋血记》(1962)—翻拍1935年《叛舰喋血记》,也是首部已获颁最佳影片奖的重拍片\n《埃及艳后》(1963)—翻拍1934年《埃及艳后》\n《一个巨星的诞生》(2018)—翻拍1937年《星海浮沉录》\n《她们》(2019)—翻拍1933年《小妇人》\n《真实的勇气》(2010)—翻拍1969年《大地惊雷》\n《沙丘》(2021)—翻拍1984年《沙丘魔堡》\n《夜路》(2021)—翻拍1947年《玉面情魔》\n《西城故事》(2021)—翻拍1961年《西城故事》\n《西线无战事》(2022)—翻拍1930年《西线无战事》\n\n默片和黑白电影\n第1届奥斯卡的最佳影片(Outstanding picture)是默片《铁翼雄风》,第二届之后的最佳影片就全为有声电影,直到2011年第84届得主《大艺术家》才又再次颁给了默片;此外该片也是1960年第33届得主《公寓春光》之后,再次出现获颁最佳影片的全黑白电影(1993年第66届得主《辛德勒的名单》虽全片几乎为黑白画面,但仍有部分彩色画面片段)。\n\n入围和获奖影片存佚\n除了少数影片至今留存版本已和当年上映时有所差异(例如《西线无战事》和《阿拉伯的劳伦斯》等),所有获颁最佳影片至今皆有留存。第2届最佳影片入围影片《爱国男儿》是目前唯一一部散失的入围电影(目前仅留存三分之一)。第1届入围最佳影片的《非法图利》也曾遗失多年,但后来在霍华德·休斯的收藏里被找到。\n\n颁奖典礼失误\n2017年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发最佳影片时出现了重大失误。当典礼进行到最后一个奖项最佳影片时,工作人员将最佳女主角奖项的备份结果信封误交给颁奖嘉宾华伦·比提和费·唐娜薇,比提打开信封后犹豫数秒,将信封交给唐娜薇,唐娜薇念出最佳影片奖得主是《乐来越爱你》。在该片制片人发表感言的过程中,后台普华永道工作人员发现给错了信封,立即上台告知剧组真正得主是《月光下的蓝色男孩》。《乐来越爱你》制作人乔丹·霍洛维茨向观众宣布这一结果,展示了正确信封中的结果并请《月光下的蓝色男孩》剧组登台领奖。\n\n获奖与提名\n除有国旗标志注明外,语言皆为英语,出品国不另标示。显示的年份为电影摄制年份,如1967年即意为1968年颁发的奥斯卡给1967年摄制的电影。\n\n1920年代\n最佳作品奖(Best Production) \n1927-28年 \n\n《铁翼雄风》(Wings)\n《非法图利》(The Racket)\n《第七天堂》(Seventh Heaven)\n杰出艺术作品最佳影片奖(Best Picture, 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又称最佳艺术质量作品奖(Best Artistic Quality of Production) \n1927-28年 \n\n《日出》(Sunrise)\n《象》(Chang)\n《群众》(The Crowd)\n最佳制作奖(Best Production) \n1928-29年 \n\n《红伶秘史》(The Broadway Melody)\n《假象》(Alibi)\n《1929好莱坞滑稽剧》(The Hollywood Revue of 1929)\n《亚利桑那剑侠》(In Old Arizona)\n《决战时刻》(The Patriot)\n\n1930年代\n1929-30年\n\n《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n《牢狱鸳》(The Big House)\n《英宫外史》(Disraeli)\n《弃妇怨》(The Divorcee)\n《璇宫艳史》(The Love Parade)\n以下奖项名称改为最佳电影(Best Picture)\n1930-31年\n\n《壮志千秋》(Cimarron)\n《空谷兰》(East Lynne)\n《犯罪的都市》(The Front Page)\n《淘哥儿》(Skippy)\n《大探险》(Trader Horn)\n1931-32年\n\n《大饭店》(Grand Hotel)\n《亚罗史密斯》(Arrowsmith)\n《难测女人心》(Bad Girl)\n《舐犊情深》(The Champ)\n《最后的五颗星》(Five Star Final)\n《红楼艳史》(One Hour with You)\n《上海快车》(Shanghai Express)\n《驸马艳史》(The Smiling Lieutenant)\n1932-33年\n\n《气壮山河》(Cavalcade)\n《第四十二街》(42nd Street)\n《告别武器》(A Farewell to Arms)\n《逃亡》(I Am a Fugitive from a Chain Gang)\n《一日贵妇》(Lady for a Day)\n《小妇人》(Little Women)\n《亨利八世的私生活》(The Private Life of Henry VIII)\n《侬本多情》(She Done Him Wrong)\n《永远的微笑》(Smilin' Through)\n《爱州博览会》(State Fair)\n1934年\n\n《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n《红楼春怨》(The Barretts of Wimpole Street)\n《埃及艳后》(Cleopatra)\n《调情漫步》(Flirtation Walk)\n《你的样子》(The Gay Divorcee)\n《海军要来》(Here Comes the Navy)\n《罗斯柴尔德家族》(The House of Rothschild)\n《春风秋雨》(Imitation of Life)\n《蝴蝶美人》(One Night of Love)\n《瘦子》(The Thin Man)\n《自由万岁》(Viva Villa!)\n《白色游行》(The White Parade)\n1935年\n\n《叛舰��血记》(Mutiny on the Bounty)\n《爱丽丝·亚当斯》(Alice Adams)\n《1936百老汇旋律》(Broadway Melody of 1936)\n《铁血船长》(Captain Blood)\n《块肉余生记》(David Copperfield the Younger)\n《告密者》(The Informer)\n《抗敌英雄》(The Lives of a Bengal Lancer)\n《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n《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n《淘气的玛丽达》(Naughty Marietta)\n《风雨血痕》(Ruggles of Red Gap)\n《礼帽》(Top Hat)\n1936年\n\n《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n《风流世家》(Anthony Adverse)\n《孔雀夫人》(Dodsworth)\n《假戏真做》(Libeled Lady)\n《富贵浮云》(Mr. Deeds Goes to Town)\n《铸情》(Romeo and Juliet)\n《火烧旧金山》(San Francisco)\n《万世流芳》(The Story of Louis Pasteur)\n《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n《春闺三凤》(Three Smart Girls)\n1937年\n\n《左拉传》(The Life of Emile Zola)\n《春闺风月》(The Awful Truth)\n《怒海余生》(Captains Courageous)\n《死角》(Dead End)\n《大地》(The Good Earth)\n《芝加哥大火记》(In Old Chicago)\n《消失的地平线》(Lost Horizon)\n《丹凤还阳》 (One Hundred Men and a Girl)\n《摘星梦难圆》(Stage Door)\n《星梦泪痕》(A Star Is Born)\n1938年\n\n《浮生若梦》(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n《罗宾汉冒险记》(The Adventures of Robin Hood)\n《亚历山大的爵士乐队》(Alexander's Ragtime Band)\n《孤儿乐园》(Boys Town)\n《堡垒》(The Citadel)\n《四千金》(Four Daughters)\n《大幻影》(La Grande illusion) 法语\n《红衫泪痕》(Jezebel)\n《窈窕淑女》(Pygmalion)\n《试飞员》(Test Pilot)\n1939年\n\n《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n《黑暗的胜利》(Dark Victory)\n《万世师表》(Goodbye, Mr. Chips)\n《爱情事件》(Love Affair)\n《华府风云》(Mr. Smith Goes to Washington)\n《妮诺契卡》(Ninotchka)\n《驿马车》(Stagecoach)\n《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n《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n《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n\n1940年代\n1940年 \n\n蝴蝶梦 (Rebecca) - Selznick, 联美影片公司 - 大卫·O·塞尔兹尼克\n卿何遵命 (All This and Heaven Too)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杰克·华纳, 哈尔·沃里斯 和 David Lewis\n海外特派员 (Foreign Correspondent) - Wanger, 联美影片公司 - Walter Wanger\n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 和 Nunnally Johnson\n大独裁者 (The Great Dictator) - Chaplin, 联美影片公司 - 查理·卓别林\n女人万岁 (Kitty Foyle) - 雷电华影业公司 - David Hempstead\n香笺泪 (The Letter)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风雨归舟 (The Long Voyage Home) - Argosy Wanger, 联美影片公司 - 约翰·福特\n我们的小镇 (Our Town) - Lesser, 联美影片公司 - Sol Lesser\n费城故事 (The Philadelphia Story)- 米高梅影片公司 - 约瑟夫·曼凯维奇\n1941年\n\n翡翠谷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落花飘零 (Blossoms in the Dust)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Irving Asher\n大国民 (Citizen Kane) - 雷电华影业公司 - 奥森·威尔斯\n太虚道人 (Here Comes Mr. Jordan)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Everett Riskin\n难舍黎明 (Hold Back the Dawn)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Arthur Hornblow, Jr.\n小狐狸 (The Little Foxes) - Goldwyn, 雷电华影业公司 - Samuel Goldwyn\n枭巢喋血战 (The Maltese Falcon)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一步登天(One Foot in Heaven)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约克军曹 (Sergeant York)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Jesse L. Lasky 和 哈尔·沃里斯\n深闺疑云 (Suspicion) - 雷电华影业公司 - 亚佛烈德·希区考克\n1942年\n\n忠勇之家 (Mrs. Miniver)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Sidney Franklin\n魔影袭人来 (Forty-Ninth Parallel)- Ortus,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英国) - 麦可·鲍尔\n金石盟(Kings Row)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安培逊大族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 Mercury, 雷电华影业公司 - 奥森·威尔斯\n冲出敌占区 (The Pied Piper)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Nunnally Johnson\n洋基的骄傲 (The Pride of the Yankees) - Goldwyn, 雷电华影业公司 - 塞缪尔·戈德温\n鸳梦重温 (Random Harvest)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Sidney Franklin\n城中头条 (The Talk of the Town)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乔治·史蒂文斯\n威克岛之战 (Wake Island)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Joseph Sistrom\n胜利之歌 (Yankee Doodle Dandy)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杰克·华纳, 哈尔·沃里斯, William Cagney\n1943年\n\n北非谍影 (Casablanca)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战地钟声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Sam Wood\n天堂可待 (Heaven Can Wait)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恩斯特·刘别谦\n小镇的天空 (The Human Comedy)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Clarence Brown\n与祖国同在 (In Which We Serve) - Two Cities, 联美影片公司(英国) - 诺埃尔·科沃德\n居里夫人 (Madame Curie)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Sidney Franklin\n房东小姐 (The More the Merrier)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乔治·史蒂文斯\n龙城风云 (The Ox-Bow Incident)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Lamar Trotti\n圣女之歌 (The Song of Bernadett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William Perlberg\n守卫莱茵河 (Watch on the Rhin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1944年\n\n与我同行 (Going My Way)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李欧·麦卡瑞\n双重保险 (Double Indemnity)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Joseph Sistrom\n煤气灯下 (Gaslight)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Arthur Hornblow, Jr.\n自君别后 (Since You Went Away) - Selznick, 联美影片公司 - 大卫·O·塞尔兹尼克\n威尔逊总统传 (Wilson)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1945年 \n\n失去的周末 (The Lost Weekend)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Charles Bracken\n翠凤艶曲 (Anchors Aweigh)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Joe Pasternak\n圣玛丽的钟声 (The Bells of St. Mary's) - Rainbow, 雷电华影业公司 - 李欧·麦卡瑞\n欲海情魔 (Mildred Pierc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Jerry Wald\n意乱情迷 (Spellbound) - Selznick, 联美影片公司 - 大卫·O·塞尔兹尼克\n1946年 \n\n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 Goldwyn, 雷电华影业公司 - 塞缪尔·戈德温\n亨利五世 (Henry V) - Rank-Two Cities, 联美影片公司 (英国) - 劳伦斯·奥利维尔\n风云人物 (It's a Wonderful Life) - Liberty, 雷电华影业公司 - 法兰克·卡普拉\n剃刀边缘 (The Razor's Edg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鹿苑长春 (The Yearling)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Sidney Franklin\n1947年\n\n君子协定 (Gentleman's Agreement)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仁慈天使 (The Bishop's Wife) - Goldwyn, 雷电华影业公司 - 塞缪尔·戈德温\n双雄斗智 (Crossfire) - 雷电华影业公司 - Adrian Scott\n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 Rank-Cineguild, U-I (英国) - Ronald Neame\n34街的奇迹 (Miracle on 34th Street)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William Perlberg\n1948年\n\n哈姆雷特 (Hamlet) - J. Arthur Rank-Two Cities Films, U-I (英国) - 劳伦斯·奥利维尔\n心声泪影 (Johnny Belinda)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Jerry Wald\n红菱艳 (The Red Shoes) - Rank-Archers, Eagle-Lion (英国) - Michael Powell 和 Emeric Pressburger\n蛇穴 (The Snake Pit)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Anatole Litvak 和 Robert Bassler\n碧血金沙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Henry Blanke\n1949年 \n\n当代奸雄 (All the King's Men) - Rossen,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罗伯特·罗森\n西线平魔 (Battleground)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Dore Schary\n千金小姐 (The Heiress)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威廉·惠勒\n三妻艳史 (A Letter to Three Wives)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Sol C. Siegel\n晴空血战史 (Twelve O'Clock High)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n1950年代\n1950年\n\n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绛帐海堂春 (Born Yesterday) -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 S. Sylvan Simon\n岳父大人 (Father of the Bride)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Pandro S. Berman\n所罗门王宝藏 (King Solomon's Mines)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萨姆·津巴利斯特\n红楼金粉 (Sunset Blvd.)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Charles Brackett\n1951年\n\n花都舞影 (An American in Paris)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Arthur Freed\n血战莱茵河 (Decision Before Dawn)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Anatole Litvak 和 Frank McCarthy\n郎心如铁 (A Place in the Sun)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乔治·史蒂文斯\n暴君焚城录 (Quo Vadis)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萨姆·津巴利斯特\n欲望街车 (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Charles K. Feldman\n1952年\n\n戏王之王 (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 - DeMille, 派拉蒙影业公司 - 塞西尔·德米尔\n日正当中 (High Noon) - 联美影片公司 - 斯坦利·克雷默\n劫后英雄传 (Ivanhoe)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Pandro S. Berman\n青楼情孽 (Moulin Rouge) - 联美影片公司 - 约翰·休斯顿\n蓬门今始为君开 (The Quiet Man) - Argosy, Republic - 约翰·福特 和 Merian C. Cooper\n1953年\n\n乱世忠魂 (From Here to Eternity)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巴迪·阿德勒\n凯撒大帝 (Julius Caesar)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约翰·豪斯曼\n圣袍千秋 (The Rob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Frank Ross\n罗马假期 (Roman Holiday)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威廉·惠勒\n原野奇侠 (Shane) - 派拉蒙影业公司 - 乔治·史蒂文斯\n1954年\n\n岸上风云 (On the Waterfront) - Horizon-American,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 山姆·史匹格\n凯恩舰叛变 (The Caine Mutiny) - Kramer,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斯坦利·克雷默\n乡下姑娘 (The Country Girl) - Perlberg-Seaton, 派拉蒙影业公司 - William Perlberg\n七对佳偶 (Seven Brides for Seven Brothers)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Jack Cummings\n罗马之恋 (Three Coins in the Fountain)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Sol C. Siegel\n1955年\n\n马蒂 (Marty) - Hecht-Lancaster, 联美影片公司 - Harold Hecht\n生死恋 (Love is a Many-Splendored Thing)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巴迪·阿德勒\n罗伯茨先生 (Mister Roberts) - Orange,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Leland Hayward\n野餐 (Picnic) -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 Fred Kohlmar\n玫瑰梦 (The Rose Tattoo) - Wallis, 派拉蒙影业公司 - 哈尔·沃里斯\n1956年\n\n环游世界八十天 (Around the World in Eighty Days) - Todd, 联美影片公司 - Michael Todd\n四海一家 (Friendly Persuasion) - Allied Artists - 威廉·惠勒\n巨人 (Giant)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乔治·史蒂文斯 和 Henry Ginsberg\n国王与我 (The King and I)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Charles Brackett\n十诫 (The Ten Commandments) - DeMille, 派拉蒙影业公司 - 塞西尔·德米尔\n1957年\n\n桂河大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 Horizon,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 山姆·史匹格\n冷暖人间 (Peyton Plac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Jerry Wald\n樱花恋 (Sayonara) - Goetz,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William Goetz\n十二怒汉 (12 Angry Men) - Orion-Nova, 联美影片公司 - 亨利·方达 和 Reginald Rose\n控方证人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 联美影片公司 - Arthur Hornblow, Jr.\n1958年\n\n金粉世界 (Gigi)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Arthur Freed\n欢乐梅姑 (Auntie Mam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Jack L. Warner\n朱门巧妇 (Cat on a Hot Tin Roof)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Lawrence Weingarten\n逃狱惊魂 (The Defiant Ones) - Kramer, 联美影片公司 - 斯坦利·克雷默\n鸳鸯谱 (Separate Tables) - Hecht-Hill-Lancaster, 联美影片公司 - Harold Hecht\n1959年\n\n宾汉 (Ben-Hur) - 米高梅影片公司 - 萨姆·津巴利斯特\n桃色血案 (Anatomy of a Murder) - Preminger,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奥托·普雷明格\n安妮日记 (The Diary of Anne Frank)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乔治·史蒂文斯\n修女传 (The Nun's Story)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Henry Blanke\n金屋泪 (Room at the Top) - Romulus, Continental (英国) - John Woolf 和 James Woolf\n\n1960年代\n1960年\n\n公寓春光 (The Apartment) - Mirisch, 联美影片公司 - 比利·怀德\n边城英烈传 (The Alamo) - Batjac, 联美影片公司 - 约翰·韦恩\n孽海痴魂 (Elmer Gantry) - Lancaster-Brooks, 联美影片公司 - Bernard Smith\n儿子与情人 (Sons and Lovers) - Wald,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Jerry Wald\n夕阳西下 (The Sundowners)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弗雷德·金尼曼\n1961年\n\n西城故事 (West Side Story) - Mirisch-B&P Enterprises, 联美影片公司 - 罗伯特·怀斯\n春宵花月夜 (Fanny) - Mannsfield,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Joshue Logan\n纳瓦隆大炮 (The Guns of Navarone) - Foreman,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Carl Foreman\n江湖浪子 (The Hustler) - Rossen,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罗伯特·罗森\n纽伦堡的审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 Kramer, 联美影片公司 - 斯坦利·克雷默\n1962年\n\n阿拉伯的劳伦斯 (Lawrence of Arabia) - Horizon-Spiegel-Lean,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山姆·史匹格\n最长的一日 (The Longest Day) - Zanuck,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达里尔·F·扎纳克\n欢乐音乐妙无穷 (The Music Man)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Morton DaCosta\n叛舰喋血记 (Mutiny on the Bounty) - Arcola, 米高梅影片公司 - Aaron Rosenberg\n梅冈城故事 (To Kill a Mockingbird) - Pakula, Mulligan, Brentwood, U-I - 艾伦·帕库拉\n1963年\n\n汤姆·琼斯 (Tom Jones) - Woodfall, 联美影片公司-Lopert (英国) - 托尼·理查德森\n美国,美国 (America,America) - Athena,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伊利亚·卡赞\n埃及艳后 (Cleopatra) - Wanger,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Walter Wanger\n西部开拓史 (How the West Was Won) - 米高梅影片公司 and Cinerama - Bernard Smith\n原野百合花 (Lilies of the Field) - Rainbow, 联美影片公司 - 拉尔夫·尼尔森\n1964年\n\n窈窕淑女 (My Fair Lady)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杰克·华纳\n希腊佐巴 (Zorba the Greek) - Rochley, International Classics/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Michael Cacoyannis\n雄霸天下 (Becket) - Wallis, 派拉蒙影片公司 - 哈尔·沃里斯\n奇爱博士 (Dr. Strangelove or, How I Learned to Stop Worrying and Love the Bomb) - Hawk Films,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斯坦利·库布里克\n欢乐满人间 (Mary Poppins) - 华特·迪士尼, 博伟 - 华特迪士尼公司, Bill Walsh\n1965年\n\n真善美 (The Sound of Music) - Argyle,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罗伯特·怀斯\n亲爱的 (Darling) - Anglo-Amalgamated, Embassy (英国) - Joseph Janni\n齐瓦哥医生 (Doctor Zhivago) - Ponti, 米高梅影片公司 - 卡洛·蓬蒂\n愚人船 (Ship of Fools) - Kramer,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斯坦利·克雷默\n一千个小丑 (A Thousand Clowns) - Harrell, 联美影片公司 - Fred Coe\n1966年\n\n良相佐国 (A Man for All Seasons) - Highland,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弗雷德·金尼曼\n阿飞外传 (Alfie) - Sheldrake, 派拉蒙影片公司 (英国) - 路易斯·吉尔伯特\n苏联潜艇大闹美国 (The Russians Are Coming, the Russians Are Coming) - Mirisch, 联美影片公司 - 诺曼·杰威森\n圣保罗号炮艇 (The Sand Pebbles) - Argyle-Solar,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罗伯特·怀斯\n灵欲春宵 (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 Chenault,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Ernest Lehman\n1967年\n\n恶夜追缉令 (In the Heat of the Night) - Mirisch, 联美影片公司 - 沃尔特·米里施\n我俩没有明天 (Bonnie and Clyde) - Tatira-Hiller,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Seven Arts - 沃伦·比蒂\n杜立德医生 (Doctor Dolittle) - Apjac,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Arthur P. Jacobs\n毕业生 (The Graduate) - Nichols-Turman, Embassy - Lawrence Turman\n谁来晚餐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 Kramer,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斯坦利·克雷默\n1968年\n\n孤雏泪 (Oliver!) - Romulus,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John Woolf\n妙女郎 (Funny Girl) - Rastar,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Ray Stark\n冬狮 (The Lion in Winter) - Hawarth, Avco Embassy - Martin Poll\n巧妇怨 (Rachel, Rachel) - Kayos,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保罗·纽曼\n殉情记 (Romeo and Juliet) - B.H.E.-Verona-De Laurentis, 派拉蒙影片公司 - Anthony Havelock-Allan, John Brabourne\n1969年\n\n午夜牛郎 (Midnight Cowboy) Hellman-Schlesinger, 联美影片公司 - Jerome Hellman\n安妮的一千日 (Anne of the Thousand Days) - Wallis, 环球影视公司 - 哈尔·沃里斯\n虎豹小霸王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 Hill-Monash,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John Foreman\n我爱红娘 (Hello, Dolly!) - Chenault,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Ernest Lehman\n大风暴 (Z) - Reggane Films-O.N.C.I.C., Cinema V (Algerian) - 雅克·贝汉, Ahmed Rachedi 法语\n\n1970年代\n1970年\n\n巴顿将军 (Patton) - Frank McCarthy\n国际机场 (Airport) - Ross Hunter\n浪荡子 (Five Easy Pieces) - Bob Rafelson和Richard Wechsler\n爱情故事(Love Story) - Howard G. Minsky\n风流军医俏护士(MASH) - Ingo Preminger\n1971年 \n\n霹雳神探 (The French Connection) - Philip D'Antoni\n发条橘子 (A Clockwork Orange) - 斯坦利·库布里克\n屋顶上的提琴手 (Fiddler on the Roof) - 诺曼·杰威森\n最后一场电影 (The Last Picture Show) - Stephen J. Friedman\n宫廷秘史 (Nicholas and Alexandra) - 山姆·史匹格\n1972年\n\n教父 (The Godfather) - Albert S. Ruddy\n歌厅 (Cabaret) - Cy Feuer\n激流四勇士 (Deliverance) - 约翰·鲍曼\n儿子离家时 (Sounder) - Robert B. Radnitz\n大移民 (The Emigrants) - Bengt Forslund 瑞典语\n1973年\n\n老千计状元才 (The Sting) - Tony Bill, Julia Phillips, Michael Phillips\n美国风情画 (American Graffiti) - 弗朗西斯·科波拉和Gary Kurtz\n大法师 (The Exorcist) - 威廉·彼得·布拉蒂\n金屋梦痕 (A Touch of Class) - Melvin Frank\n哭泣与耳语 (Cries and Whispers) - 英格玛·伯格曼 瑞典语\n1974年\n\n教父2 (The Godfather, Part II) - 弗朗西斯·科波拉、Gray Frederickson和Fred Roos\n唐人街 (Chinatown) - 罗伯特·埃文斯\n窃听大阴谋 (The Conversation) - 弗朗西斯·科波拉和Fred Roos\n连尼传 (Lenny) - Marvin Worth\n火烧摩天楼 (The Towering Inferno) - Irwin Allen\n1975年\n\n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 迈克尔·道格拉斯和索尔·扎恩兹\n乱世儿女 (Barry Lyndon) - 斯坦利·库布里克\n热天午后 (Dog Day Afternoon) - Martin Bregman\n大白鲨 (Jaws) - 理查·赛纳克和David Brown\n纳什维尔 (Nashville) - 劳勃·阿特曼\n1976年\n\n洛基 (Rocky) - Robert Chartoff, Irwin Winkler\n惊天大阴谋 (All the President's Men) - Walter Coblenz\n奔向光荣 (Bound for Glory) - Robert F. Blumofe, Harold Leventhal\n电视台风云 (Network) - Howard Gottfried\n计程车司机 (Taxi Driver) - Julia Phillips, Michael Phillips\n1977年\n\n安妮霍尔 (Annie Hall) - Charles H. Joffe\n再见女郎 (The Goodbye Girl) - Ray Stark\n茱莉亚 (Julia) - Richard Roth\n星际大战 (Star Wars) - Gary Kurtz\n转捩点 (The Turning Point) - Herbert Ross, Arthur Laurents\n1978年\n\n越战猎鹿人 (The Deer Hunter) - Barry Spikings, Michael Deeley, 迈克尔·西米诺和John Peverall\n归返家园 (Coming Home) - Jerome Hellman\n上错天堂投错胎 (Heaven Can Wait) - 沃伦·比蒂\n午夜快车 (Midnight Express) - Alan Marshall, David Puttnam\n不结婚的女人 (An Unmarried Woman) - Paul Mazursky, Anthony Ray\n1979年\n\n克拉玛对克拉玛 (Kramer vs. Kramer) - Stanley R. Jaffe\n爵士春秋 (All That Jazz) - Robert Alan Aurthur\n现代启示录 (Apocalypse Now) - 弗朗西斯·科波拉、Gray Frederickson, Fred Roos, Tom Sternberg\n告别昨日 (Breaking Away) - 彼得·叶慈\n诺玛蕊 (Norma Rae) - Tamara Asseyev, Alexandra Rose\n\n1980年代\n1980年\n\n凡夫俗子 (Ordinary People) - Ronald L. Schwary\n矿工的女儿 (Coal Miner's Daughter) - Bernard Schwartz\n象人 (The Elephant Man) - Jonathan Sanger\n愤怒的公��� (Raging Bull) - Robert Chartoff和Irwin Winkler\n黛丝姑娘 (Tess) - 克劳德·贝黎和Timothy Burrill\n1981年\n\n火战车 (Chariots of Fire) - David Puttnam\n大西洋城 (Atlantic City) - Denis Héroux和John Kemeny\n金池塘 (On Golden Pond) - Bruce Gilbert\n法柜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 法兰克·马歇尔\n烽火赤焰万里情 (Reds) - 华伦·比提\n1982年\n\n甘地传 (Gandhi) - 李察·艾登堡\nE.T.外星人 (E.T. the Extra-Terrestrial)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和凯斯琳·甘迺迪\n失踪 (Missing) - Edward Lewis和Mildred Lewis\n窈窕淑男 (Tootsie) - 薛尼·波勒和Dick Richards\n大审判 (The Verdict) - David Brown和理查·赛纳克\n1983年\n\n亲密关系 (Terms of Endearment) - 詹姆士·L·布鲁克斯\n大寒 (The Big Chill) - Michael Shamberg\n化妆师 (The Dresser) - 彼得·叶慈\n太空先锋 (The Right Stuff) - Robert Chartoff和Irwin Winkler\n温柔的慈悲 (Tender Mercies) - Philip S. Hobel\n1984年 \n\n阿玛迪斯 (Amadeus) - 索尔·扎恩兹\n杀戮战场 (The Killing Fields) - David Puttnam\n印度之行 (A Passage to India) - John Brabourne和Richard Goodwin\n心田深处 (Places in the Heart) - Arlene Donovan\n大兵 (A Soldier's Story) - 诺曼·杰威森,Ronald L. Schwary和Patrick Palmer\n1985年\n\n远离非洲 (Out of Africa) - 薛尼·波勒\n紫色姐妹花 (The Color Purple) -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凯斯琳·甘迺迪、法兰克·马歇尔和昆西·琼斯\n蜘蛛女之吻 (Kiss of the Spider Woman) - David Weisman\n现代教父 (Prizzi's Honor) - John Foreman\n证人 (Witness) - Edward S. Feldman\n1986年\n\n前进高棉 (Platoon) - Arnold Kopelson\n悲怜上帝的女儿 (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 Burt Sugarman\n汉娜姐妹 (Hannah and Her Sisters) - Robert Greenhut\n教会 (The Mission) - Fernando Ghia和David Puttnam\n窗外有蓝天 (A Room with a View) - 伊斯梅尔·莫香特\n1987年\n\n末代皇帝溥仪 (The Last Emperor) - Jeremy Thomas\n收播新闻 (Broadcast News) - 詹姆士·L·布鲁克斯\n致命的吸引力 (Fatal Attraction) - Stanley R. Jaffe和雪莉·兰辛\n希望与荣耀 (Hope and Glory) - 约翰·鲍曼\n发晕 (Moonstruck) - 诺曼·杰威森和Patrick Palmer\n1988年\n\n雨人 (Rain Man) - Mark Johnson\n意外的旅客 (The Accidental Tourist) - Lawrence Kasdan,Charles Okun和Michael Grillo\n危险关系 (Dangerous Liaisons) - Norma Heyman和Hank Moonjean\n烈血大风暴 (Mississippi Burning) - Frederick Zollo和Robert F. Colesberry\n上班女郎 (Working Girl) - Douglas Wick\n1989年\n\n温馨接送情 (Driving Miss Daisy) - 理查·赛纳克和Lili Fini Zanuck\n七月四日诞生 (Born on the Fourth of July) - A. Kitman Ho和奥利华·史东\n春风化雨 (Dead Poets Society) - Steven Haft,Paul Junger Witt和Tony Thomas\n梦幻成真 (Field of Dreams) - Lawrence Gordon和Charles Gordon\n我的左脚 (My Left Foot) - Noel Pearson\n\n1990年代\n1990年\n\n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 Orion Pictures - Jim Wilson和凯文·科斯特纳\n睡人 (Awakenings)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Walter F. Parkes和Lawrence Lasker\n第六感生死恋 (Ghost)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Lisa Weinstein\n教父第三集 (The Godfather Part III)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弗朗西斯·科波拉\n四海好家伙 (Goodfellas)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Irwin Winkler\n1991年\n\n沉默的羔羊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 Orion Pictures - Edward Saxon, Kenneth Utt, Ronald M. Bozman\n美女与野兽 (Beauty and the Beast) - 博伟影业公司 - Don Hahn\n豪情四海 (Bugsy) - 三星影业 - Mark Johnson、巴瑞·李文森和华伦·比提\n谁杀了甘迺迪 (JFK)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A. Kitman Ho和奥利佛·史东\n潮浪王子 (The Prince of Tides)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芭芭拉·史翠珊和Andrew S. Karsch\n1992年\n\n杀无赦 (Unforgiven)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克林·伊斯威特\n乱世浮生 (The Crying Game)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Stephen Woolley\n义海雄风 (A Few Good Men)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司 - David Brown, 罗伯·雷纳, Andrew Scheinman\n此情可问天 (Howards End) - 索尼经典影业公司 - 伊斯梅尔·莫香特\n女人香 (Scent of a Woman) - 环球影视公司 - 马丁·布莱斯特\n1993年\n\n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 环球影视公司 - 史蒂芬·史匹柏, Gerald R. Molen, Branko Lustig\n绝命追杀令 (The Fugitiv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Arnold Kopelson\n以父之名 (In the Name of the Father) - 环球影视公司 - 吉姆·谢里丹\n钢琴师和她的情人 (The Piano)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Jan Chapman\n长日将尽 (The Remains of the Day)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迈克·尼科尔斯, John Calley, 伊斯梅尔·莫香特\n1994年\n\n阿甘正传 (Forrest Gump)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Wendy Finerman, Steve Starkey, Steve Tisch\n你是我今生的新娘 (Four Weddings and a Funeral) - Gramercy Pictures - 邓肯·肯沃西\n黑色追缉令 (Pulp Fiction)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Lawrence Bender\n益智游戏 (Quiz Show) - 博伟影业公司 - Michael Jacobs, Julian Krainin, Michael Nozik, 劳勃·瑞福\n刺激1995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Niki Marvin\n1995年\n\n梅尔吉勃逊之英雄本色 (Braveheart)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梅尔·吉布森, Alan Ladd Jr., Bruce Davey\n阿波罗13号 (Apollo 13) - 环球影视公司 - 布莱恩·葛瑟\n我不笨,所以我有话说 (Babe) - 环球影视公司 - 乔治·米勒, Doug Mitchell, Bill Miller\n邮差 (Il Postino)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Gaetano Daniele, Mario Cecchi Gori, Vittorio Cecchi Gori 义大利语 西班牙语\n理性与感性 (Sense and Sensibility) -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 Lindsay Doran\n1996年\n\n英伦情人 (The English Patient)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索尔·扎恩兹\n冰血暴 (Fargo) - Gramercy Pictures - 伊森·柯恩\n征服情海 (Jerry Maguire) - 三星影业 - 詹姆士·L·布鲁克斯, Laurence Mark, Richard Sakai, 卡梅伦·克罗\n秘密与谎言 (Secrets and Lies) - October Films - Simon Channing Williams\n钢琴师 (Shine) - Fine Line Features - Jane Scott\n1997年\n\n泰坦尼克号 (Titanic)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詹姆斯·卡梅隆, 乔恩·兰多\n爱在心里口难开 (As Good As It Gets) - 索尼经典影业公司 - 詹姆士·L·布鲁克斯, Bridget Johnson, Kristi Zea\n一路到底:脱线舞男 (The Full Monty)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乌贝托·帕索里尼\n心灵捕手 (Good Will Hunting)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Lawrence Bender\n铁面特警队 (L.A. Confidential)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艾农·米尔臣, 柯蒂斯·汉森, Michael G. Nathanson\n1998年\n\n莎翁情史 (Shakespeare in Love)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David Parfitt, Donna Gigliotti, 哈维·温斯坦, 爱德华·兹维克, Marc Norman\n传奇女王伊莉莎白 (Elizabeth) - Gramercy Pictures - Alison Owen, 艾瑞克·费纳, 蒂姆·贝文\n美丽人生 (Life Is Beautiful/Le Vita è bella)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Elda Ferri, Gianluigi Braschi 义大利语\n抢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 - 梦工场电影公司 - 史蒂芬·史匹柏, Ian Bryce, Mark Gordon, Gary Levinsohn\n红色警戒 (The Thin Red Lin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Robert Michael Geisler, John Roberdeau, Grant Hill\n1999年\n\n美国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 - 梦工场电影公司 - Bruce Cohen, Dan Jinks\n心尘往事 (The Cider House Rules) - 米拉麦克斯影业 - Richard N. Gladstein\n绿色奇迹 (The Green Mile)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David Valdes, 法兰·达拉本特\n惊爆内幕 (The Insider) - 博伟影业公司 - 麦可·曼恩, Pieter Jan Brugge\n灵异第六感 (The Sixth Sense) - 博伟影业公司 - 法兰克·马歇尔, 凯斯琳·甘迺迪, Barry Mendel\n\n2000年代\n2000年(73rd)\n\n神鬼战士 (Gladiator) - 梦工场电影公司 - Douglas Wick, David Franzoni, Branko Lustig\n浓情巧克力 (Chocolat)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David Brown, Kit Golden, Leslie Holleran\n卧虎藏龙 (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 - 索尼经典影业公司 - 江志强, 徐立功, 李安 华语\n永不妥协 (Erin Brockovich) - 环球影视公司 - 丹尼·德维托, Michael Shamberg, 史黛西·舒尔\n天人交战 (Traffic) - USA Films - 爱德华·兹维克, Marshall Herskovitz, Laura Bickford\n2001年(74th)\n\n美丽境界 (A Beautiful Mind) - 环球影视公司 - 布莱恩·葛瑟, 朗·霍华\n高斯福德庄园 (Gosford Park) - USA Films - 劳勃·阿特曼, 鲍勃·巴拉班, David Levy\n意外边缘 (In the Bedroom)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Graham Leader, Ross Katz, Todd Field\n魔戒首部曲:魔戒现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新线电影公司 - 彼得·杰克逊, Barrie M. Osborne, 法兰·华许\n红磨坊 (Moulin Roug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Fred Baron, Martin Brown, 巴兹·雷曼\n2002年(75th)\n\n芝加哥 (Chicago)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Martin Richards\n纽约黑帮 (Gangs of New York)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Alberto Grimaldi, 哈维·温斯坦\n时时刻刻 (The Hours)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斯科特·鲁丁, Robert Fox\n魔戒二部曲:双城奇谋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 新线电影公司 - 彼得·杰克逊, Barrie M. Osborne, 法兰·华许\n战地琴人 (The Pianist) - 焦点电影公司 - 罗曼·波兰斯基, Robert Benmussa, Alain Sarde\n2003年(76th)\n\n魔戒三部曲:王者再临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 新线电影公司 - 彼得·杰克逊, Barrie M. Osborne, 法兰·华许\n怒海争锋:极地征伐 (Master and Commander: The Far Side of the World)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Samuel Goldwyn Jr., 彼得·威尔, Duncan Henderson\n爱情,不用翻译 (Lost in Translation) - 焦点电影公司 - Ross Katz, 苏菲亚·柯波拉\n壮志奔腾 (Seabiscuit) - 环球影视公司 - 凯斯琳·甘迺迪, 法兰克·马歇尔, 盖瑞·罗斯\n神秘河流 (Mystic River)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Robert Lorenz, Judie Hoyt, 克林·伊斯威特\n2004年 (77th)\n\n登峰造击 (Million Dollar Baby)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克林·伊斯威特, Albert S. Ruddy, Tom Rosenberg\n神鬼玩家 (The Aviator)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麦可·曼恩, Graham King\n寻找梦幻岛 (Finding Neverland)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Richard N. Gladstein, Nellie Bellflower\n雷 (Ray) - 环球影视公司 - 泰勒·哈克佛, Stuart Benjamin, Howard Baldwin\n寻找新方向 (Sideways)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Michael London\n2005年 (78th)\n\n冲击效应 (Crash) - 狮门影业公司 Arclight Films - 保罗·哈吉斯, Cathy Schulman\n断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 焦点电影公司 - Diana Ossana, 詹姆斯·夏慕斯\n柯波帝:冷血告白 (Capote) - 索尼经典影业公司 米高梅影片公司 - Caroline Baron, William Vince, Michael Ohoven\n晚安,好运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葛兰·海斯洛夫\n慕尼黑 (Munich) - 环球影视公司 - 凯斯琳·甘迺迪, 史蒂芬·史匹柏, Barry Mendel\n2006年(79th)\n\n神鬼无间 (The Departed)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Graham King\n火线交错 (Babel)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阿利安卓·岗札雷·伊纳利图, Jon Kilik, Steve Golin\n来自硫磺岛的信 (Letters from Iwo Jima)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克林·伊斯威特, 史蒂芬·史匹柏, Robert Lorenz 日语\n小太阳的愿望 (Little Miss Sunshin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David T. Friendly, Peter Saraf, Marc Turtletaub\n黛妃与女皇 (The Queen)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Andy Harries, Christine Langan, Tracey Seaward\n2007年(80th)\n\n险路勿近 (No Country for Old Men) - 米拉麦克斯影业公司 - 斯科特·鲁丁, 科恩兄弟\n赎罪 (Atonement) - 焦点电影公司 - 蒂姆·贝文, 艾瑞克·费纳, Paul Webster\n鸿孕当头 (Juno)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Lianne Halfon, Mason Novick, Russell Smith\n全面反击 (Michael Clayton) - 华纳兄弟影业公司 - 薛尼·波勒, Jennifer Fox, Kerry Orent\n黑金企业 (There Will Be Blood)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JoAnne Sellar, 保罗·汤玛斯·安德森, Daniel Lupi\n2008年(81st)\n\n贫民百万富翁 (Slumdog Millionaire) - 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 Christian Colson\n班杰明的奇幻旅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派拉蒙影片公司 - 凯斯琳·甘迺迪, 法兰克·马歇尔, Ceán Chaffin\n福斯特对话尼克松 (Frost/Nixon) - 环球影视公司 - 布莱恩·葛瑟, 朗·霍华, 艾瑞克·费纳\n米尔克 (Milk) - 焦点电影公司 - Dan Jinks, Bruce Cohen\n朗读者 (The Reader) - The Weinstein Company - 安东尼·明格拉, 薛尼·波勒, Donna Gigliotti, Redmond Morris\n2009年(82nd)\n\n危机倒数(The Hurt Locker) - 凯瑟琳·毕格罗,马克·鲍尔, Nicolas Chartier, Greg Shapiro\n阿凡达(Avatar) - 詹姆斯·卡梅隆, 乔恩·兰多\n攻其不备(The Blind Side) - Gil Netter, Andrew A. Kosove, 布罗德里克·约翰逊\n第九禁区(District 9) - 彼得·杰克逊, Carolynne Cunningham\n名媛教育(An Education) - Finola Dwyer, Amanda Posey\n恶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 Lawrence Bender\n珍爱人生(Precious) - 李·丹尼尔斯,Sarah Siegel-Magness, Gary Magness\n正经好人(A Serious Man) - 科恩兄弟\n天外奇迹(Up!) - Jonas Rivera\n在云端(Up in the Air) - Daniel Dubiecki,伊万·雷特曼,贾森·雷特曼\n\n2010年代\n2010年(第83届)\n\n《王者之声:宣战时刻》(The King's Speech)\n《真实的勇气》(True Grit)\n《社群网战》(The Social Network)\n《燃烧斗魂》(The Fighter)\n《全面启动》(Inception)\n《冰封之心》(Winter's Bone)\n《黑天鹅》(Black Swan)\n《性福拉警报》(The Kids Are All Right)\n《127小时》(127 Hours)\n《玩具总动员3》(Toy Story 3)\n2011年(第84届)\n\n《大艺术家》(The Artist)\n《继承人生》(The Descendants)\n《心灵钥匙》(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n《相助》(The Help)\n《雨果的冒险》(Hugo)\n《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n《魔球》(Moneyball )\n《永生树》(The Tree of Life)\n《战马》(War Horse)\n2012年(第85届)\n\n《亚果出任务》(Argo)\n《爱‧慕》(Amour)\n《南方的野兽》(Beasts of the Southern Wild)\n《派特的幸福剧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n《少年PI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n《猎杀本·拉登》(Zero Dark Thirty)\n《决杀令》(Django Unchained)\n《林肯》(Lincoln)\n《悲惨世界》(Les Misérables)\n2013年 (第86届)\n\n《自由之心》(12 Years A Slave)\n《地心引力》(\"Gravity\")\n《达拉斯买家俱乐部》(\"Dallas Buyer Club\")\n《瞒天大布局》(\"American Hustle\")\n《华尔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n《怒海劫》(\"Captain Phillips\")\n《云端情人》(\"Her\")\n《迟来的守护者》(\"Philomena\")\n《内布拉斯加》(\"Nebraska\")\n2014 (第87届)\n\n《飞鸟侠》(Birdman)\n《年少时代》(Boyhood)\n《塞尔玛游行》(Selma)\n《模仿游戏》(The Imitation Game)\n《爱的万物论》(The Theory of Everything)\n《爆裂鼓手》(Whiplash)\n《美国狙击手》(American Sniper)\n《布达佩斯大饭店》(The Grand Budapest Hotel)\n2015 (第88届)\n\n《惊爆焦点》(Spotlight)\n《神鬼猎人》(The Revenant)\n《大卖空》(The Big Short)\n《间谍之桥》(Bridge of Spies)\n《爱在他乡》(Brooklyn )\n《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Mad Max: Fury Road)\n《绝地救援》(The Martian)\n《不存在的房间》(Room)\n2016(第89届)\n\n《月光男孩》(Moonlight)\n《乐来越爱你》(La La Land)\n《异星入境》(Arrival)\n《心灵围篱》(Fences)\n《血战钢锯岭》(Hacksaw Ridge)\n《赴汤蹈火》(Hell or High Water)\n《关键少数》(Hidden Figures)\n《漫漫回家路》(Lion)\n《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n2017(第90届)\n\n《水底情深》(The Shape of Water)\n《以你的名字呼唤我》(Call Me by Your Name)\n《最黑暗的时刻》(Darkest Hour)\n《敦克尔克大行动》(Dunkirk)\n《逃出绝命镇》(Get Out)\n《淑女鸟》(Lady Bird)\n《霓裳魅影》(Phantom Thread)\n《邮报:密战》(The Post)\n《三块广告牌》(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n2018(第91届)\n\n《幸福绿皮书》(Green Book)\n《黑豹》(Black Panther)\n《黑色党徒》(BlacKkKlansman)\n《波希米亚狂想曲》(Bohemian Rhapsody)\n《真宠》(The Favourite)\n《罗马》(Roma) 西班牙语\n《一个巨星的诞生》(A Star Is Born)\n《为副不仁》(Vice)\n2019(第92届)\n\n《寄生上流》(Parasite) 韩语\n《赛道狂人》(Ford v Ferrari)\n《爱尔兰人》(The Irishman)\n《兔嘲男孩》(Jojo Rabbit)\n《小丑》(Joker)\n《小妇人》 (Little Women)\n《婚姻故事》(Marriage Story)\n《从前,有个好莱坞》(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n《1917》(1917)\n\n2020年代\n2020/21(第93届)\n\n《无依之地》 (Nomadland)\n《困在时间里的父亲》(The Father)\n《犹大与黑色弥赛亚》(Judas and the Black Messiah)\n《曼克》(Mank)\n《梦想之地》(Minari)\n《前程似锦的女孩》(Promising Young Woman)\n《金属之声》(Sound of Metal)\n《芝加哥七人案:惊世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7)\n2021(第94届)\n\n《健听女孩》(CODA)\n《贝尔法斯特》(Belfast)\n《千万别抬头》(Don't Look Up)\n《在车上》(Drive My Car) 日语\n《沙丘》(Dune)\n《王者理查》(King Richard)\n《甘草比萨》(Licorice Pizza)\n《玉面情魔》(Nightmare Alley)\n《犬山记》(The Power of the Dog)\n《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n2022(第95届)\n\n《妈的多重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n《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德语\n《阿凡达: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n《伊尼舍林的女妖》(The Banshees of Inisherin)\n《猫王艾维斯》(Elvis)\n《法贝尔曼》(The Fabelmans)\n《TÁR塔尔》(Tár)\n《捍卫战士:独行侠》(Top Gun: Maverick)\n《悲情三角》(Triangle of Sadness)\n《女人们的谈话》(Women Talking)\n2023(第96届)\n\n《奥本海默》(Oppenheimer)\n《美国小说》 (American Fiction)\n《坠落的审判》(Anatomy of a Fall) 法语\n《Barbie芭比》(Barbie)\n《滞留生》(The Holdovers)\n《花月杀手》(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n《音乐大师》(Maestro)\n《之前的我们》(Past Lives)\n《可怜的东西》(Poor Things)\n《利益区域》(The Zone of Interest) 德语\n2024(第97届)\n\n《阿诺拉》(Anora)\n《粗野派》 (The Brutalist)\n《巴布狄伦:摇滚诗人》(A Complete Unknown)\n《教宗选战》(Conclave)\n《沙丘:第二部》(Dune: Part Two)\n《璀璨女人梦》(Emilia Pérez) 西班牙语\n《我仍在此》(I'm Still Here) 葡萄牙语\n《五分钱男孩》(Nickel Boys)\n《惧裂》(The Substance)\n《魔法坏女巫》(Wicked)\n\n多次获奖者\n3次\n\n山姆·史匹格—《岸上风云》(1954)、《桂河大桥》(1957)、《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n索尔·扎恩兹—《飞越杜鹃窝》(1975)、《阿玛迪斯》(1984)、《英伦情人》(1996)\n2次\n\n克林·伊斯威特—《杀无赦》(1992)、《登峰造击》(2004)\n亚瑟·弗里德—《金粉世界》(1958)、《花都舞影》(1951)\n蒂蒂·嘉纳—《自由之心》(2013)、《月光下的蓝色男孩》(2016)\n杰瑞米·克雷纳—《自由之心》(2013)、《月光下的蓝色男孩》(2016)\n布兰科·拉斯蒂格—《辛德勒的名单》(1993)、《神鬼战士》(2000)\n艾伯特·鲁迪—《教父》(1972)、《登峰造击》(2004)\n罗伯特·怀斯—《西城故事》(1961)、《真善美》(1965)\n\n入围和获奖的制片公司统计\n参见\n金球奖最佳戏剧类影片\n金球奖最佳音乐及喜剧电影\n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n独立��神奖最佳影片奖\n评论家选择电影奖最佳电影\n提名和囊括五项奥斯卡金像奖电影列表\n奥斯卡金像奖特殊记录\n\n参考来源\n外部连结\n奥斯卡奖官方网站资料库"} +{"doc_id": "3256", "title": "古罗马文学", "text": "古罗马文学指纪元前后繁荣于古罗马政权(包括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治下的文学。其主要语言是拉丁语。尽管古罗马共和国诞生于公元前510年(摆脱伊特鲁利亚王朝的统治),但按照惯例,真正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则从公元前240年算起。\n\n起源与概述\n罗马城建立于公元前8世纪。在古罗马人生活的伊特鲁利亚以南、台伯河以西地区,包含文艺活动的拉丁朱庇特庆祭节的设立应该不迟于公元前7世纪。受伊特鲁利亚文明的影响,包括罗马人在内的拉丁人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乡土文化。\n古罗马的文化主要是继承希腊文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希腊化时期,罗马就输入了许多希腊作品,加以翻译和摹仿。在公元前146年罗马灭亡希腊之后,更是将全部希腊神话、诗歌和戏剧据为己有,找了许多从希腊俘虏来的奴隶来做家庭教师,让他们编剧作诗,并研究各种科学,这使得古罗马文学染上了浓厚的希腊色彩。以神话为例,同希腊文化接触后,许多罗马的神祇便同希腊的神祇结合起来。如罗马人信奉的主神朱庇特便等同于希腊的宙斯,他的妻子朱诺则等同于赫拉。至于太阳神阿波罗和文艺女神缪斯等则直接进入罗马神话,连名字都没有变。\n当然,古罗马文学也并非全是古希腊文学的仿造品,因为它毕竟是罗马社会的产物,其采用的语言是拉丁语。在西方学术界,古罗马文学被认为是广义的拉丁文学的一部分。与古希腊海洋民族不同,古罗马属于内陆民族,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上古农民和牧民粗鄙、蒙昧、淳朴的特点。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其文学具有更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气质,却也缺少希腊文学生动活泼的灵气和无拘无束的儿童式的天真烂漫。古罗马文学在艺术上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矫饰。\n\n历史沿革\n古罗马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共和时代、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应该指出的是,“共和时代”是一个政治概念,而“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则是两个主要根据拉丁语言的发展和问题特征定性的名称。共和时代止于公元前30年,实际上也包含了70年的黄金时代。此外,作为一个政治概念,共和时代始于公元前510年,但作为一个与文学发展相关的名称,它的起始则从前240年算起。而尽管以罗马为首都的西罗马帝国覆灭于公元476年,学术界通常仍习惯于将公元2世纪中期(130-150)作为古罗马文学的终点。2世纪中期以后的拉丁语文学被定义为“后古典拉丁文学”,这一时期的拉丁语文学已经开始向中世纪基督教文学过渡,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古罗马文学了。\n\n共和时代(前240年-前30年)\n古罗马文学的正式形成与一位生活在公元前3世纪的叫做利维乌斯·安德罗尼斯库的希腊人密切相关。他是古罗马文学的奠基人,翻译了荷马史诗《奥德赛》和大量古希腊抒情诗。利维乌斯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古希腊文学中的某些精品介绍给了缺少书面文学传统的罗马人,把古希腊文学的某些主要形式移栽到了缺少骨干文学类型的古罗马。\n\n诗歌\n早期的古罗马诗人中颇多全能型作家。诗人埃纽斯(前239-前168)不仅改写和创作过悲剧,而且还写过戏剧和4至6卷讽刺诗。他的史诗《编年史》追溯罗马的历史,始于埃涅阿斯的经历,止于作者生活年代的战争,洋洋18卷篇幅,不过已基本散佚,仅剩不到600行传世。从文学史角度看,《编年史》摈弃了古老的神农格,采纳了荷马史诗所用的六步音长短短格。但在风格上,有明显的模仿荷马的痕迹。埃纽斯对古罗马文学影响深远,西塞罗、卢克莱修和维吉尔都表示自己曾受其影响,他被尊为“古罗马文学之父”。\n\n喜剧\n普劳图斯(约前254年-前184年)精通古希腊文,是共和时代最著名的剧作家。相传普劳图斯著有戏剧130部,但据考证仅有21部出自他的手笔,其他均系后人伪作。他的喜剧主要以希腊新喜剧作家米南德的风俗喜剧为蓝本改作,讽刺罗马社会的腐化风习。其主要作品包括《孪生兄弟》、《俘虏》、《商人》、《驴》、《蝗虫》等。\n泰伦提乌斯(前190年-前159年)生于迦太基,本是奴隶,后来获释。他一生共写过六部喜剧,包括《婆母》、《两兄���》等代表作品都是从古希腊新喜剧改编或翻译过来的。其喜剧结构严谨、语言文雅但欠生动,人物内心矛盾刻画细腻,人物形象自然。他的喜剧不如普劳图斯的滑稽有趣,在当时仅受到有教养的观众喜爱。泰伦斯对后世的喜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法国的莫里哀、英国的斯梯尔和谢里丹都曾模仿过他的作品。\n\n黄金时代(前100年-17年)\n“黄金时代”即拉丁语和广义的拉丁文学(包括修辞、历史和哲学)发展史上的古典或辉煌时期,涵盖两位著名人物的活动年代,即“西塞罗时期”(前70-前30)和“奥古斯都时期”(前31-14)。这一时期的罗马进入了大规模扩张阶段,并于公元前27年结束了共和制政体,建立了帝国。古罗马帝国在奥古斯都(即屋大维)治下(前31-14)进入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拉丁语文学和艺术也出现了空前的繁荣。\n屋大维统治时期采取了稳定社会秩序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使得一度动荡的古罗马社会呈现出和平稳定的景象。屋大维本人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他笼络文人墨客为自己的文化政策服务,这一时期的大文豪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等都曾是他的御用作家。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缺乏共和时代的哲学探索精神和政治辩论热情,而更多的肯定现存秩序所带来的和平生活和强大国力。文学风格也不及前一时期遒劲豪放,但技巧却更趋成熟,追求形式的完美。\n\n诗歌\n卢克莱修(前99年-前55年)生于共和国末期,唯一的传世之作《物性论》(一译《论自然》)共六卷,每卷千余行,是一部哲理诗。全诗着重阐述伊壁鸠鲁的哲学思想和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表示物质不灭、凡人不必惧怕死亡的生活观。卢克莱修是古罗马文学史上著名的智者,维吉尔曾称羡慕他知晓事物的起因,是个“幸福的人”。\n卡图鲁斯(前84年-前54年)生于意大利北部维罗那一个富有的家庭,经常出入罗马上流社会,是黄金时代成就最高的抒情诗人。他是坚定不移的共和派,曾公然反对过恺撒,曾创作过许多辛辣的讽刺短诗。卡图鲁斯的诗作现存116首,他善用警句式的语言表达浓郁热烈、复杂微妙的感情。他的抒情诗对后世欧洲许多伟大诗人都产生过影响。\n贺拉斯(前65年-前8年)出生于拍卖商家庭,是和卡图鲁斯齐名的抒情诗人。他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拉丁语和希腊语,能诵荷马史诗原文,并到雅典学过哲学。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长短句集》17首和《闲谈集》18首。前者表明作者反对内战,幻想黄金时代到来的思想;后者则讽刺罗马社会的恶习。但贺拉斯最著名的作品是后期的《歌集》(一译《颂歌集》)和《诗艺》。贺拉斯的抒情诗改造了希腊抒情诗的格律,构思巧妙,语言优美,优雅庄重,以有意、爱情、诗艺为题,融哲理和感情于一路,不少人竞相模仿。《诗艺》则是古罗马时期文艺理论上的最高成就,被古典主义文学视为经典。\n维吉尔(前70年-前19年)是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其史诗《埃涅阿斯纪》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史诗。维吉尔出生于农民家庭,其抒情诗充满浪漫的田园风光。代表作品包括《牧歌》、《农事诗》和《工作与时日》,主要抒发对爱情、时政以及乡村生活的种种感受。然而,维吉尔成就最高的作品却是史诗《埃涅阿斯纪》。全诗计12卷,长达近万行,是遵照奥古斯都的旨意创作出来的。史诗讲述特洛伊王和女神维纳斯所生之子埃涅阿斯到意大利建立新王朝的故事,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功绩和罗马的光荣。诗人把埃涅阿斯写成恺撒和屋大维的祖先,因而肯定了屋大维的“神统”。维吉尔在创作《埃涅阿斯纪》的时候虽有意摹仿荷马史诗,但全诗强调使命感、责任感,洋溢着严肃、哀婉和悲天悯人的情调,是典型的罗马风格。在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上,《埃涅阿斯纪》辞藻华丽,行文略显呆板。维吉尔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丁认为维吉尔最有智慧,最了解人类,因而在《神曲》中让他作为地狱和炼狱的向导。斯宾塞的《仙后》和弥尔顿的《失乐园》也有模仿《埃涅阿斯纪》的痕迹。\n\n黄金时代的另一位伟大的作家是奥维德(前43年-18年),年轻时曾在罗马学习修辞。不过成年以后,他却并没有按照父亲的意愿成为诉讼师而是成为一位诗人。他的代表诗作包括《爱情诗》49首以及《爱艺》和《古代名媛》。然而奥维德最著名的作品则是神话诗《变形记》,以史诗格律写成,包括250个神话故事,集希腊、罗马神话之大成,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要的材料和创作灵感。《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集》等故事集都在框架上模仿《变形记》。此外,但丁、莎士比亚、蒙田、莫里哀、歌德等大文豪的创作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n黄金时代的抒情诗人还包括普洛佩提乌斯(前50-前15)和提布鲁斯(前54-前19)。前者以抒写感情细腻的爱情诗而著称,而后者则擅长描写淳朴的田园风光。\n\n散文\n古罗马的散文发源于加图(前234-前149)的演说文,繁荣于“黄金时代”,即共和国末期和屋大维执政时期。这一时期罗马的政治斗争、阶级矛盾异常激烈,统治阶级的法律体系已经开始形成,这就使得许多政治家热心于雄辩术的研究,致使散文这一文体得以迅速发展。\n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是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散文家。他年少时曾学习哲学和法律,并做过一段时间律师。43岁进入政界任执政官,后任西西里总督。内战时期他追随庞培反对恺撒,维护贵族元老派的立场,后来在政治倾轧中被刺杀。\n西塞罗的主要散文成就是演说词和书信。他的书信现存约900封,主要包括《致阿提库斯书》16卷、《致友人书》16卷。这些书信反映共和国末期的社会生活,描绘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风格接近口语。其演说词传世58篇,分为法庭演说和政治演说两类。西塞罗的散文注重材料的程式组织,句法考究,词汇丰富,段落对称,音调铿锵,被成为“西塞罗句法”。他的演说具有很强的鼓动力量,有时甚至不惜用侮蔑和歪曲事实的手段来感染观众的情绪。\n西塞罗对拉丁语散文的贡献非常之大,他确立了拉丁语文学语言“准确、流畅、清新、雄浑”的原则。其散文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欧洲诸民族散文的楷模。他的政敌恺撒甚至曾公然称赞他:“你的功绩高于军事将领,扩大知识领域比之于扩大罗马帝国的版图,在意义上更为可贵。”\n恺撒(前102年-前44年)是奥古斯都的养父,古罗马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政治家、独裁者,于前44年被共和派刺杀。他在散文上的贡献主要包括历史著作《高卢战记》七卷和回忆他和庞培之间战争的《内战记》三卷。其散文语言简洁凝练,朴实无华,体现了和西塞罗迥异的风格。\n此外,历史学家萨卢斯特(生卒年不详)和李维(前64-17)也发展了拉丁语文体。\n\n白银时代(17年-130年)\n屋大维死后的一百年间,史称罗马文学的“白银时代”。这一时期罗马在政治上不断衰弱,内部矛盾日趋激烈,其文学发展的特点是宫廷趣味日趋浓厚,崇尚文风的花哨和滥用修辞,使得文体显得逼挤、臃肿。这一特点在2世纪前半叶达到高潮。贵族青年以公开朗诵空洞无物的诗歌为时髦,文学更成为少数人的消遣。白银时代成就最高的文学样式是反映奴隶主下层思想的讽刺文学和反映旧共和派不满情绪的作品。\n\n诗歌\n卢坎(39年-65年)是白银时代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创作了继《埃涅阿斯纪》之后最优秀的史诗《法萨利亚》。马提阿利(40-104)则是这一时代最优秀的碑铭体诗人,主要诗作是《碑铭体诗集》(一译《警句诗集》)12卷,1500余首。其风格短小精悍,含蓄突兀,富于机智和幽默。德奇姆斯·尤尼乌斯·尤维纳利斯(60-127)则以讽刺诗著称。他长于借古喻今,诗风严峻而尖锐,其诗句“即使没有天才,愤怒出诗句”已经成为名言。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涨的年代,德奇姆斯·尤尼乌斯·尤维纳利斯的作品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席勒、雨果和别林斯基都曾给予他很高的评价。\n在抒情诗方面,斯泰提乌斯(45-95)几乎是唯一有成就的诗人,擅长描写有闲阶层生活情趣。\n\n戏剧\n塞内卡(4年-65年)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他受斯多葛哲学影响,精于修辞和哲学,并曾担任过著名暴君尼禄的老师。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传同情、仁爱。他一生共写过9部悲剧和1部讽刺剧,多半取材自希腊悲剧。其作品风格崇高严肃,夹杂大量的道德说教,使得其笔下的对话和人物都缺乏真实感。其代表作是悲剧《特洛伊妇女》。塞内卡晚年因参加元老院贵族反对尼禄暴政而被尼禄赐死。\n\n散文\n这里的“散文”并非现代文学上所讲的狭义上的散文,而是泛指拉丁语文学中的“散文体”,和诗体相对,包括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和编年史等。\n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欧洲文学史上“小说”这一体裁就诞生于古罗马时期。彼特隆纽斯(生卒不详)的《萨蒂里卡》是传奇式小说,现存两章残篇,广泛记录了意大利南部半希腊化城市���行的享乐生活。书中人物语言符合方言特点,文笔典雅,机智风趣。尽管其形式和传统意义的小说还存在差别,但学术界还是倾向于将它看作欧洲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流浪汉小说。\n然而公认的“小说之父”却是阿普列尤斯(124年-175年),他出生于北非的军官家庭,曾漫游各地,研究过哲学和幻术。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小说《金驴记》,用自叙形式写成,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产生了深远影响的长篇小说。\n在编年史和传记文学方面,代表人物包括塔西佗(55年-118年)、普鲁塔克(46年-120年)和苏维托尼乌斯(69年-140年)。\n塔西佗是共和贵族派的最后一个代表,主要著作包括《历史》和《编年史》。这两部著作虽然都是历史著作,却具有强烈的文学性,其历史观源于“个人创造历史”,其中对历代帝王将相的实录描写非常真实且具感染力。普鲁塔克的代表作品是《希腊、罗马名人传》,记载从半神话人物一直到1世纪的罗马皇帝的生平,莎士比亚、歌德等人均曾从中取材创作。但这部著作在史实上有诸多失真的地方,从19世纪之后影响力逐渐减弱。苏维托尼乌斯则著有《罗马十二帝王传》,记述了罗马社会及自恺撒到图密善共12个皇帝的概况,行文朴实流畅,是古罗马文学中难得的不事辞藻的作品。此外,他还著有《名人传》,后世对古罗马文学家的生平的了解几乎都出自此书。\n\n参见\n拉丁语\n古罗马"} +{"doc_id": "3265", "title": "伽利略卫星", "text": "伽利略卫星(英语:Galilean moons)是木星的四个大型卫星,由伽利略于1610年1月7日首次发现。这四个卫星可以用低倍率望远镜来观测到,如果没有光害,且环境极好,甚至可用肉眼勉强看到木卫三和木卫四,利用数位单眼相机搭配合适的望远镜头也可以轻易的在较无光害的地方拍下这几颗伽利略卫星。\n\n历史\n发现\n随著伽利略·伽利莱对望远镜进行改进,其望远镜的已能够放大20倍,并让伽利略能够更清楚,更仔细地观察各个天体。在1609年12月和1610年1月期间,伽利略在观察木星时,发现了这些伽利略卫星。\n于1610年1月7日,伽利略在一封信件中第一次提及关于木星的卫星。在当时,他只看到了三个伽利略卫星,并以为它们是固定在木星附近的恒星。于1610年1月8日至3月2日,他继续观察这些伽利略卫星,并发现了第四颗伽利略卫星,及发现了这些天体并非固定的恒星,而是围绕著木星公转的卫星。\n伽利略的发现证明了望远镜的重要性,并让望远镜成为天文学家发现亮度不足的各种天体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伽利略证明了并不是只有地球才有卫星,其他行星也可以有卫星,无疑是对当时流行的地心说造成一个重大的打击。之后,伽利略也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由于这些发现,伽利略能够透过测量卫星的公转去计算其经度。\n伽利略可能并非所有伽利略卫星的发现者。中国天文学家席泽宗声称,早在公元前362年,战国时代齐国天文学家甘德已发现了木卫三,比伽利略的发现早近20个世纪。\n\n命名\n1610年伽利略观测这四个卫星多日,发现虽然木星在空中移动,卫星仍环绕木星公转,从而得到支持哥白尼日心说的论据,即并非所有天体均环绕地球旋转。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在1610年发现后不久便由西门·马里乌斯命名为“埃欧”、“欧罗巴”、“盖尼米德”和“卡里斯托”。20世纪之前,这些名称并不受欢迎,取而代之的为“木卫一”、“木卫二”,或“木星的第一颗卫星”等诸如此类的称号。这些名称要到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n\n卫星分类\n木星的伽利略卫星在木星的卫星分类上属于木星的主卫星群(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它们的半径比起任何矮行星都要长,而且论直径是太阳系中除太阳和八大行星之外最大的天体。木卫一至四分别为太阳系中第4、第6、第1和第3大的天然卫星。他们占木星卫星总质量的99.999%。木星的质量大约是伽利略卫星的5000倍。\n\n轨道现象与拉普拉斯共振\n木星的伽利略卫星除了木卫四因为距离比较远之故所以没有参予和木星的轨道共振外,其余三颗卫星皆与木星形成轨道共振。而这四颗大型卫星皆与木星形成潮汐锁定,即皆以同一面半球永远对著木星公转。木卫一与木星之间距离350,000公里,公转木星一周只需要42.5小时,(即快到足以在一个晚上就观测出它的运动)。埃欧的平均轨道周期与欧罗巴有2:1的轨道共振,和甘尼米德有4:1的轨道共振,即埃欧每绕行木星二周,欧罗巴即绕行一周;而埃欧每绕行四周,甘尼米德绕行一周。这���共振协助埃欧维持轨道离心率(0.0041),并反过来为埃欧的地质活动提供主要的热源。木卫二与木星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670,900公里,公转一周只须三天半的时间。它的轨道十分接近正圆,偏心率仅0.009。 跟其他的伽利略卫星一样,木卫二也被潮汐锁定,因而有一个半球永远朝向木星。木卫三的轨道距离木星107万400公里,是伽利略卫星中距离木星第三近的,其公转周期为7天3小时。和大部分已知的木星卫星一样,木卫三也为木星所锁定,永远都以同一面面向木星。\n木卫一和木卫二、木卫三保持著轨道共振关系:即木卫三每公转一周,木卫二即公转两周、木卫一公转四周。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木卫一位于远拱点时,两者之间会出现上合现象;而当木卫二位于近拱点时,它和木卫三之间也会出现上合现象。木卫一、木卫二和木卫二、木卫三的上合位置会以相同速率移动,遂三者之间有可能出现三星合现象。这种复杂的轨道共振被称为拉普拉斯共振。\n木卫四是距离木星最远的伽利略卫星,其轨道距离木星约188万公里(是木星直径7万1398公里的26.3倍),比之距离木星次近的木卫三的轨道半径107万公里远得多。由于轨道半径较大,故其并不处于轨道共振状态,可能永远也不会处于这种状态。木卫四是一颗同步自转卫星,即木卫四的自转周期等同于其公转周期,约为16.7个地球日。木卫四不参与轨道共振,这意味著它永远都不会产生明显的潮汐热效应,而潮汐热效应是星体内部结构分化和发育的重要动力。\n\n卫星各项参考数据\n模拟显示木星在过去可能有几个世代的伽利略卫星。每个世代的伽利略卫星可能已被木星原行星盘的引力拉向木星并被破坏,而剩余的碎片则会形成新的卫星。至这个世代的伽利略卫星,木星的原行星盘已对卫星的影响已经极微。木卫一并没有任何水存在,且内部可能含有岩石和金属。而木卫二则约8%质量为水。\n以下资料依各卫星与木星的距离来排列:\n\n大小\n伽利略卫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数颗卫星之一。木卫三是太阳系最大的卫星,其大小甚至比水星还要大。木卫四和木卫一分别是太阳系第三和第四大卫星,仅次于土卫六。而木卫二则是太阳系第六大卫星,稍比月球小。\n\n能见度\n所有伽利略卫星在远离木星时都足够让人类用肉眼观察得到。但因为木星本身的亮度高,所以伽利略卫星在大部份时间中均会被木星的光盖过。当木星位于冲时,那么伽利略卫星的亮度就会介乎于4.6至5.6之间。\n\n参见\n木星的卫星\n\n备注\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伽利略于1613年3月观察伽利略卫星的动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天空和望远镜实用程序,用于确定伽利略卫星"} +{"doc_id": "3284", "title": "文明", "text": "文明(英语:civilization,词源于拉丁文“civilis”,意“城市化”和“公民化”,引申为“分工”“合作”),是任何以高度城市群落、社会分层、政府形式和文化符号与通信系统(如文字与作品)为特征的复杂社会。也就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文化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以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等。文明拥有更密集的人口聚集地,并且已经开始划分社会阶级,一般有一个统治精英和中产知识阶层加上被统治的城市和农村人口。这些被统治的人群依据分工集中从事农业,采矿,小规模制造以及贸易的行业。文明集中权力,并且将人类对自然的控制力作极大的延伸。\n在人类学和考古学中,文明指有人居住,并且有相当程度的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地区,例如两河文明、黄河文明。也可以指文化类似的人群,例如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n\n文明的产生与结构\n文明是物种的生活习性并延展出来的一切衍生物。生物形态、社会形态、环境生态相互交织与碰撞产生出的火花即文明。\n\n显性文明——可见,可被推演出来的形态。(建筑、文学、文字、行为)\n隐性文明——即生物为存活,而进行的行为活动。\n\n文明的出现\n对于文明出现的判定标准,主要是城市的出现、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其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城市的出现,也就是人群聚集,城市是文明的标志。现在一般认为,最早的文明大概是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那里出现的。\n社会学家路易斯·亨利·摩尔根将社会演化分为蒙昧(savagery)、野蛮(barbarism)及文明三个阶段,以技术发明作为各阶段的分界,他认为文明阶段的代表性技术发明是标音系统及文字,可是也有学者认为此一分界太过狭隘,认为不能单纯用文字来介定一个社会文化是否进入文明。\n文化变迁对于文明的产生有很大的作用。铁带来农耕方法的改变,劳动的分化,军力统治阶级等等,也就是中央政府的出现以及社会阶层的出现都是文明产生的重要特征。\n\n传说\n关于存在史前文明的猜想有许多,但未得到学界公认。然而,留给后代子孙仅是神话,以及灾难带给人类痛苦的教训。\n\n姆大陆文明\n亚特兰蒂斯文明\n雷姆利亚大陆文明\n盘古开天地\n中国上古文明\n\n古代\n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1000年这段时期,被称作是古代文明时期。\n古代文明基本都以河流及流域为发源地。不同的时期往往由不同的文明占据,以地域环境大致分为:\n\n美索不达米亚:又称为两河文明,发源于亚洲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今伊拉克、伊朗境内)。两河(Mesopotamia)文明也是有史可考的最古老的文明,其文明起步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正式形成不迟于公元前3500年。当时生活在两河流域的是苏美尔人,建立了苏美尔(Sumer)文明。之后陆续有阿卡德人、胡里特人、喀西特人、古提人、阿摩利人、埃兰人、赫梯人、亚述人、迦勒底人、波斯人、马其顿人相继占据。两河流域继苏美尔人之后最伟大的文明就是由闪米特人汉穆拉比建立的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地区除两河流域外还有卡伦河流域,诞生了埃兰文明。埃兰文明的起源尚未探明,初步形成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n尼罗河文明:发源于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Nile)流域,分为古埃及文明、库什文明。古埃及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大约在公元前3150年,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开始了史称的埃及王朝时期,分为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第三中间期、后王朝等8个时期。库什文明主要在尼罗河流域的努比亚地区,初步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n印度河文明:发源于南亚的印度河与恒河流域。哈拉帕文明的开始可追溯到公元前3300年之前,正式形成于公元前2600年之前。而吠陀文明的开始则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最终形成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n黄河文明:发源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文明的开始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正式形成于公元前1800年。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与大汶口文化分别发展为各地多样的龙山文化,进而出现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殷商王朝与周王朝。\n长江文明:发源于长江的长三角、两湖、川渝等地区,是这些区域文明的总称,文明的开始可追溯到公元前2500年左右,正式形成于公元前1600年。分别由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组成。早期文明衰落后,长江后起的文化分别发展出吴城文化、巴蜀、荆楚、徐国与吴越等国。\n爱琴海文明:发源于地中海东部的爱琴海地区,早期文明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正式形成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米诺斯文明发源于东南欧的克里特岛(Crete),又称克里特文明,后被迈锡尼文明所取代。\n奥尔梅克文明:发源于中美洲,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之前,形成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n\n古典时期\n公元前1000年到公元500年这段时期,许多文明进入繁盛时期,通常也被称做古典时期。\n\n拉登文化:凯尔特人在公元前6世纪的时候,创造的铁器文化。\n古希腊文明在大约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300年间达到鼎盛,创造了灿烂的古希腊文化。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古典希腊文化被传到整个地中海地区和中东地区。\n古罗马文明在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间达到辉煌,建立了幅员辽阔的帝国。\n印度文明最繁盛的时期是公元前三世纪前后的孔雀王朝和公元四世纪前后的笈多王朝。\n华夏文明在大约公元前700年到公元前200年间(春秋战国时代)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在大约公元前200年到公元200年的汉王朝时期,帝国达到鼎盛。\n玛雅文明的辉煌时期在大约公元前200年到公元800年间,为有文字的新石器时代文明。\n\n出现的理论\n关于文明是怎样出现的,这对于哲学家和人类学家来说都是很吸引人的课题,因此也就有了很多的理论来阐述各自的观点。大部分的观点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中央集权的出现是文明存在的起点。因而研究中央集权的出现成为了一个焦点。但是所有的理论都还不能解释所有文明的起源,它只能适用于部分的文明。\n\n环境与社会的限制\n这是美国人类学家罗伯特·卡��罗提出的一种理论。认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山脉、海洋对人类的阻隔,才产生了文明。由于人口增长而没有扩张的余地,从而开始争夺稀少的资源。这样就导致在内部出现了阶级,其中由统治者控制稀少的资源。对于外部就有了扩张的需要,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来严密组织。\n灌溉系统(或者称为水利系统)\n卡尔·威特福格尔是这一理论的支持者,提出了最有力的证据。这种理论认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认识到洪涝灾害虽然会毁坏庄稼,但是也能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因此开始修建水坝。然后用来灌溉农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开始出现了专门负责管理灌溉系统的人。通过这种灌溉系统的集中管理,逐渐发展出最初的统治阶层,文明由此产生。但是反对意见认为,当时一些兴盛的城市,其灌溉规模很小;如果由国家管理灌溉,考古发掘的资料应该会更多,而实际情况相反。而且文献中记载,当时的灌溉系统是有神庙管理,而不是政府机构。也有观点说,灌溉工程是文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起因。\n贸易网络\n有种理论认为贸易在文明的发展中起着决定作用。在生态多样化的地区,要获得稀少的资源,就需要贸易机构来组织贸易,这样就需要某种中央集权的形式。但是这种理论对于某些文明是正确的,对于另外一些文明却不正确。\n宗教信仰\n这种理论认为宗教信仰对于文明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n\n所带来的问题\n文明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卫生问题。还有传染病的问题。此外不同文明间的冲突,以及文明内部的斗争使战争成为了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在文明内部则还有一个阶级之间的冲突问题。\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原初政治组织体的演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n== 参见 =="} +{"doc_id": "3290", "title": "奥斯卡金像奖", "text": "学院奖(英语:Academy Award),全名学院功绩奖(Academy Award of Merit),通称奥斯卡金像奖、金奖、奥斯卡奖、奥斯卡(The Oscars,2013年2月20日起成为正式名称),是每年由美国影艺学院组织与颁发,旨在鼓励过去一年间优秀电影创作、发展奖励活动,不仅是美国电影业界年度最重要活动,亦是目前最受世界瞩目的电影奖之一。目前设有20多个不同奖项,囊括了各种电影类型。身为世界历史最悠久演艺奖励活动,其在美国演艺业界地位与针对流行音乐的格莱美奖、针对电视的艾美奖、针对舞台剧的托尼奖相当,而这些奖也都是以奥斯卡金像奖为榜样而创建的。\n奥斯卡金像奖自1929年设立以来每年都在美国加州洛杉矶举行颁奖典礼。第1届于1929年在洛杉矶好莱坞罗斯福酒店举行,奖励的是1927-1928年间的电影成就。自2002年第74届开始,好莱坞柯达剧院(今杜比剧院)成为颁奖典礼永久举行地。由于出席颁奖典礼须得到邀请,并没有向公众发行观礼之门票,仅有提名者相关人士及其近亲能进入会场参加,因此该奖本身即是一种电影界身份象征。做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电影奖,其每年颁奖典礼都会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进行电视直播。\n\n奥斯卡小金人\n设计制作\n雕塑家乔治·史丹利根据米高梅电影公司的艺术总监塞德里克·吉本森的设计制作了奥斯卡小金人,授予每年各奖项的获奖者。小金人由镀金青铜制成,底座为黑色金属,高13.5英寸(34.3 cm)(早期为10.25英寸),重8.5磅(3.9公斤)(早期为6.75磅)。其设计为一个手持宝剑、站立在带有五个辐条的胶片盘上的骑士。这五个辐条象征学院的最初五个分支:演员、编剧、导演、制片人和技术人员。一开始,授予的小金人由镀金的实心青铜制成。然而,几年后,青铜被改成用类似锡合金的不列颠合金,并依次镀铜、镀镍银,最后镀上24K金。在二战期间,由于金属短缺,小金人改为使用上漆的石膏制作,持续了三年。战后,美国影艺学院邀请得奖者将石膏雕像换成镀金的金属版本。\n\n名称由来\n奥斯卡小金人最早曾被称作“学院奖雕像”、“金奖杯”等,但奥斯卡这一名称却更为常用,而这一名称的由来,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n一种说法是:学院的首席秘书玛格丽特·赫丽克女士在看见小金人后惊异的说:“这真像我的叔叔奥斯卡!”在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前院长贝蒂·戴维斯的一份自传中,声称她使用了她第一任丈夫——乐队领唱哈蒙·奥斯卡·尼尔森(英语:Harmon Oscar Nelson)的名字命名了奥斯卡这个名字。\n在这之后,学会内的人员都开始以奥斯卡来作��小金人的昵称。1934年的第六届颁奖典礼后,好莱坞的专栏作家西德尼·斯科尔斯基在他的文章中第一次公开使用了奥斯卡这个称谓。1939年,学会最终认可了奥斯卡这个名字,并且开始正式的使用它。比如学院奖的官方网站的域名便是“oscar.com”(现在最新的域名是\"oscar.go.com\")。至今,“奥斯卡”与“学院奖”两个名称都还在使用。\n\n评审委员与影片提名\n奥斯卡评审委员即学院会员资格的获得,必须先经过所在分会两名以上会员提名或学院邀请产生。学院不公布其所属会员的名单,但一般媒体对获邀请的知名导演演员均有报道。\n学院对获奖影片的资格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是前一年1月1日到12月31日间在洛杉矶地区的影院首映,并连续放映不少于7天的影片。此外对影片长度、胶片规格等都有明确的规定。\n具体奖项的提名只能由相关分会的成员提出,如演员会员只能提名最佳演员的奖项。在提名后的投票时,则所有会员均可以对所有奖项投票。\n\n投票者\n201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会员人数达到5783名。学院会员会区分成不同领域,亦即代表电影制作之间的不同领域。演员是其中最大的一群,共有1311位,约占全体会员的22%。过去73届的投票都是由认证公司普华永道认证。\n所有的学院会员都必须受到学院理事会的邀请,并代表学院执行委员会的一员。学院会员可以成为被提名竞争的入围者,或是提名其他人在该领域的贡献。每年会固定邀请新的成员加入。学院本身并不公开学院会员名单,不过2007年时曾经公布新加入的会员名单。2007年时公布的资料中也表明可投票会员低于6000名会员。虽然会员成员不断增加,不过严格的政策会使人数不会过度扩张。\n2012年,洛杉矶时报的研究报导显示,约有88%的会员拥有投票资格。在经常投票的5100位以上的投票会员中,94%是白人、77%是男性、54%超过60岁、14%曾经入围过,以及19%获奖过。\n2011年5月,学院寄送了通知给6000位以上的可投票会员表示将于2013年开始实行线上投票系统。\n\n规则\n根据奥斯卡奖官方规则二以及三显示,该电影必须在过去一年,从1月1日的午夜起一直到12月31日结束,至少在洛杉矶郡地区内上映七天,才有资格参与奥斯卡奖(最佳国际影片例外)。举例来说,2010年的最佳影片奖得主《拆弹部队》的首次上映时间为2008年,但是无法参加2009年的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因为这部电影一直到2009年中才在洛杉矶上映,所以只能参加2010年的第82届奥斯卡金像奖。国际影片必须附上英语字幕,而每一年每一个国家只能投一部作品。\n规则二也说明电影的长度,除了短片电影,长片电影必须至少40分钟。报名电影也必须使用35毫米胶片或是70毫米胶片冲印,或是使用至少2048×1080画素、24帧/秒或是48帧/秒逐行扫描的数位电影格式。\n制作方得在报名截止日期前依照官方的报名表上网报名;如果没有在该年度报名,该电影还是可以在其他年度报名。报名表包括制作方的工作人员名称以及报名奖项。之后会逐一确认报名项目并将结果通知。\n在十二月下旬时,奥斯卡委员会就会将选票以及报名清单寄给6000位可投票会员。大多数的奖项,都是由各领域的会员投票选出该领域的相关入围者(例如只有导演可以投导演奖、编剧投编剧奖、演员投演员奖等等)。而最佳影片奖则是全部的会员都可以决定入围电影。在主要奖项中,采用可转移单票制的形式投票,每一个会员都可以选择五个入围者(最佳影片则是十部电影),采优先顺序形式。在部分奖项,包括国际影片、纪录片以及动画片,则是由特别组成的委员会成员投票选择。\n大部分的奖项获奖者都是由全体成员依照简单多数制中,从入围者里投票表决。从2009年起,最佳影片奖改采用排序复选制选出。\n电影公司会花费数百万元美金替电影在最佳影片奖中拉票,以增进进入奥斯卡奖的机会。因此学院制定规则限制成员的公开拉票活动,并尽力消除过度的竞争行为,并防止过程不公。在学院中有相关的工作人员会建议成员可行的竞选方式,并且会对违反规定的人处以罚款。举例来说,2009年的最佳影片入围之一的《拆弹部队》,其中一位制作人被禁止参加奥斯卡颁奖典礼,因为他过度拉票,不过最终《危机倒数》还是获得最佳影片奖。\n\n历史\n1927年5月4日,在美国影艺学院成立的宴会上,由与会者提议发起,并于1929年5月16日在好莱坞举行第一次授奖典礼。当时参会的人约270人。第一个奥斯卡金像奖颁发给了埃米尔·杰宁斯,他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演员奖。\n最初的颁奖典礼不像现在这样充满着惊喜感,获奖者在事前就已经得知。1940年,学院改变了这一做法,来宾将不再提前知道获奖的结果,而改在颁奖典礼会上通过打开密封的信封来知道获奖者。这一制度一直延续至今。\n奥斯卡奖从颁发的最初开始,就受到了电影业及大众的高度关注,传媒也积极参加转播。在第二届典礼上,洛杉矶电台进行了一小时的实时现场转播。从此,每年的颁奖会都有媒体进行相应报道。\n前十五届,颁奖典礼都是在酒店以宴会的方式进行,但后来由于参与的人数不断增加,颁奖只好改在剧院进行。并先后在中国大剧院、圣殿剧院、梅尔罗斯街剧院(Melrose Avenue theater)、潘太及斯剧院、桑塔莫尼卡公民大礼堂 (Santa Monica Civic Auditorium)、洛杉矶音乐中心等处举行。由2002年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柯达剧院成为奥斯卡第一个永久固定颁奖地点。\n学院奖颁奖会每年都将按照事先的安排如期举行(未曾取消过),在其历史上仅有四次因为特殊的原因被推迟:第一次是在1938年,当时的洛杉矶大水灾使颁奖典礼推迟了一周举行;第二次是在1968年,当时学院奖的日程安排与著名的人权运动者马丁·路德·金的葬礼发生了冲突,故颁奖典礼延期举行;第三次是在1981年,因有人试图暗杀当时的美国总统雷根,而导致颁奖典礼推迟24小时举行。第四次是在2021年,因为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原订于2月28日的颁奖典礼延迟到4月25日举办。\n\n奖项\n当前奖项\n最佳影片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导演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男主角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女主角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男配角奖:1936年至今\n最佳女配角奖:1936年至今\n最佳原创剧本奖:1940年至今\n最佳改编剧本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艺术指导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摄影奖:1927/28年至今\n最佳视觉效果奖:1963年至今\n最佳剪辑奖:1935年至今\n最佳原创音乐奖:1934年至今\n最佳原创歌曲奖:1934年至今\n最佳混音奖:1929/30年至今\n最佳音效剪辑奖:1963年至今\n最佳服装设计奖:1948年至今\n最佳化妆奖:1981年至今\n最佳动画长片奖:2001年至今\n最佳动画短片奖:1931年至今\n最佳实景短片奖:1931/32年至今\n最佳纪录长片奖:1942年至今\n最佳纪录短片奖:1941年至今\n最佳国际影片奖:1957年至今\n在奥斯卡金像奖最初的两年间,最佳导演奖被分为两个类别(戏剧和喜剧),最佳原创音乐奖也亦曾被分为两个类别(戏剧和喜剧/音乐剧)。自1930年代至1960年代间,艺术指导、摄影和服装设计也被分为两个类别(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最佳视觉效果奖前期名为最佳特技效果奖(Special Effects),其中特技效果还分视觉类(摄影类)特效和听觉类(音效类)特效两部分。\n最佳原创音乐奖是学院奖历史上变动最多的,曾按不同类型片分开颁奖(如音乐剧类和正剧/喜剧类分开,或正剧类和喜剧/音乐剧类分开),也曾按不同创作来源分开颁奖(原创配乐与改编配乐分开),还曾按曲目有无人声演唱分开颁奖(歌曲类音乐和背景配乐分开,但歌曲类又与原创歌曲奖保持区别)等等。\n另外一个称为“最佳原创音乐剧”的奖项仍然存在于演艺学院的正式规则手册内并未取消。但由于多年来缺乏候选电影,因此自1984年起就没有再颁发过。\n奥斯卡奖得主均经由几千名评审投票选出,其公正性已是全球同类奖项中的翘楚,但奥斯卡奖自1928年颁发迄今,学院也曾多次修正评奖规则。例如第5届的最佳男主角奖,开票结果弗雷德里克·马奇只比华莱士·比里多一张支持票,当时规则是如此接近的差距,双方都有资格获奖,因此两人并列该届影帝。此规定后经学院修正,双方票数必须相同时才能并列得奖人,例如1968年第41届的最佳女主角奖,老将凯瑟琳·赫本和新人芭芭拉·史翠珊两人支持票数相同,因此共同获奖。\n\n特别奖项\n终身成就奖——1928年至今\n俄文·撒尔伯格纪念奖——1938年至今\n吉恩·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1956年至今\n特别成就奖(视觉效果和音响)——1972年至今\n科技成果奖——1931年至今\n戈登·E·索耶奖——1981年至今\n\n历史上的奖项\n最佳副导演奖:1933年至1937年\n最佳喜剧导演奖:仅1928年\n最佳舞蹈指导奖:1935年至1937年\n最佳工程效果奖:仅1928年\n最佳单轴短片:1936年至1956年\n最佳双轴短片:1936年至1956年\n最佳彩色短片奖:1936年至1937年\n最佳喜剧短片奖:1932年至1935年\n最佳奇幻短片奖:1932年至1935年\n最佳剧情奖:1928年���1956年\n最佳电影字幕编写奖(Best Title Writing):1927/28年\n最佳杰出艺术作品奖(Best Unique and Artistic Production):1927/28年\n\n历史上的特别奖项\n青少年奖:1934年至1960年\n\n批评\n由于奥斯卡金像奖广受尊重,各电影公司在所谓的“奥斯卡颁奖季”花费上百万美元进行公关宣传,并雇佣了记者来推销他们的电影。这也导致人们批评奥斯卡金像奖越来越受到市场推广的影响,而不是依靠影片的品质来赢得奖项。威廉·弗莱德金,一位获得金像奖的导演和前典礼制片人,曾于2009年在纽约的一次会议上表达了这种批评。他把这种现象描述为“有史以来各行各业中最大规模的推销”。\n\n拒绝受奖\n一些获奖者曾联合抵制奥斯卡典礼,并拒绝接受所获得的奖项。第一位做抵制的人是杜德利·尼可斯(《革命叛徒》最佳写作剧本)。他抵制了第8届金像奖典礼,理由是奥斯卡与美国编剧工会有冲突。乔治·史考特(《巴顿将军》最佳男主角)在第43届金像奖典礼上成为第二位拒绝接受奖项的人。史考特把颁奖典礼描述为“行尸走肉般的典礼”,并说“我不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第三位是马龙·白兰度(《教父》最佳男主角),他的理由是,电影工业里面存在种族歧视,并且白人在电影工业里过于主流。在第45届金像奖典礼上,白兰度委派萨钦·小羽毛阅读了长达15页的演说来详细描述他的批评。另外,在第75届金像奖典礼上,动画导演宫崎骏(《神隐少女》最佳动画长片)也拒绝领奖,理由是不想去在轰炸伊拉克的国家,那时美国在打伊拉克战争。\n\n电影不均等\nTim Dirks——Filmsite电影评论网的编辑,曾为奥斯卡写过这样一段话:\n\n不幸的是,有价值的评论,艺术家的洞察,文化上的影响力,和许多电影中高质量的创造力,在权重相同的投票体系里,这些因素都没有得以凸显。特别是自1980年代起,一哄而起的商业大片依靠高成本的“公式化制作”和骄人的收益,成为强势的大赢家(和最佳影片奖的获得者)。但是它们并没有那些伟大电影所具有的深度,也没有以任何方式被评论家广泛认可。\n典型对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批评集中在获奖及提名作品类型过于集中,包括史诗片、传记片、浪漫喜剧,以及剧情夸张的家庭题材等。这些电影大多数在美国发行,并且通常集中于颁奖典礼前三个月上映,被称为“奥斯卡鱼饵”。\n整体而言,奥斯卡的获奖趋势显示出一定的偏好。1940年代早期,战争题材电影更容易获奖;1940年代后期、1960年代末和2000年代中期,社会问题类电影成为主流;1960年代初到中期,音乐剧和历史题材占优势;1970年代后期和整个1980年代,家庭剧和传记片成为热门;1970年代初和1990年代,“B级片”受到青睐;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历史题材再次流行;而2000年代后期,评论家盛赞的导演拍摄的暴力独立电影更容易脱颖而出;到了2010年代,历史电影再度回归热门行列。不少人批评奥斯卡评审与观众的偏好越来越脱节,认为电影公司制作影片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获奖,而非迎合观众喜好或追求评论家的认可。\n表演类奖项同样备受质疑。一些人认为,部分演员的表现并不算出色,但仍然获奖,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深受观众喜爱或获得同情,又或是评审为弥补过去的错误或平衡结果而授奖。类似的批评也适用于“终身成就奖”。\n\n得奖争议\n2018年2月,《英国心理学期刊》刊出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奥斯卡金像奖中评审们在选择最佳演员时并非只看演技。在报告中,他们比较了自1968年起奥斯卡金像奖和英国电影学院奖的最佳男、女主角名单,共计908位,结果美国演员入围机率超过60%,而胜出的比率分别达69%及52%。\n\n拉票行为\n人们对拉票行为褒贬不一,提名和最终投票的结果均因电影公司的公关活动而有失偏颇。然而,那些赞成公关活动的人们声称拉票并不只局限于奥斯卡,比奥斯卡更具声望的诺贝尔奖也受到科学家们发起的广泛的拉票运动之影响。尽管如此,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前者由电影公司或参选人运作,后者则是由学界同仁发起和组织。\n\n得奖电影抄袭争议\n《动物方城市》、《水底情深》等电影,因抄袭诉讼使电影得奖的合理性遭到质疑,但该两部的电影抄袭诉讼最终被驳回。\n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电影因为抄袭争议被取消资格。\n\n取消资格\n有7部电影因为违反规定在正式颁奖前被撤销资格,包含:\n\n《马戏团》(1928)\n《蛮国战笳声》(1953)\n《上流社会》(1955)\n《教父》(1972)\n《世界上的某个地方》(1992)\n《大西洋号角》(2010)\n《独不孤》(2013)\n1部电影于颁奖后被追回奖项:\n\n《美国新生代》(1968)\n\n国际化\n绝大多数最佳影片是在美国以外拍摄的,这说明了电影制作国际化水准的提高,也模糊了所谓好莱坞电影的定义。事实上,1999年的《美国之美》是自1976年之后23年里唯一在好莱坞完成全部拍摄的最佳影片。\n英国人每年获得的奥斯卡提名比例大约是50%。曾有记者煞有介事地声称:“美国曾经帮英国赢了二战,但不应该帮他们赢得‘我们的奥斯卡’。”奥斯卡影后梅丽尔·斯特里普评价英国演员时说:“一想起英国演员我就胆战心惊。我们美国演员跟他们比起来简直就是一群懒鬼,他们个个能把莎士比亚倒背如流。”英国演员在奥斯卡表演奖项中始终表现突出,有胜过影片奖项。奥斯卡和英国演员之间其实双赢关系,奥斯卡使演员成为国际明星,演员反过来以自身的演技证明奥斯卡不愧是一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一流电影奖。\n\n商标\n术语“Oscar”是美国影艺学院的注册商标;然而,在意大利语中,该词被广泛用来泛指任何类型的裁决或颁奖典礼,无论涉及何种领域。\n\n参见\n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n奥斯卡颁奖典礼\n好莱坞高地中心\n金球奖\n英国影艺学院电影奖\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官方网站 (英文)\n奥斯卡金像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的信息(英文)\n奥斯卡奖官方数据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可搜索)(英文)\n奥斯卡金像奖的Instagram帐户(英文)"} +{"doc_id": "3296", "title": "厦门大学", "text": "厦门大学(拉丁语:Universitas Amoiensis,英语:Xiamen University,缩写:XMU,建校初期为Amoy University),简称厦大,1921年4月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创办,初名私立厦门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1937年7月,厦门大学由私立改为国立,更名国立厦门大学。\n厦门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顶尖高校之一,是“双一流A类”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福建省和厦门市共建。厦门大学主校区依山傍海,有着“中国最美大学”的美誉。\n\n历史\n私立时期\n1921年由华侨陈嘉庚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n1921年4月6日,私立厦门大学借集美学校举行开学仪式,中国第一所由海外华侨创办的大学宣告成立。初创时,学校设有师范、商学两部,师范部下分文、理两科,学制预科两年、本科四年。考虑到福建中学毕业生水准较低,经征得陈嘉庚同意,全数先招预科生,计商学部40名、理科40名,共120名。课程设置根据师资条件,第一学期先设文法、作文、读文、文字学、英语会话、英文作文、英文文法、英文读法、法文、日文、伦理学、论理学、经济学、历史、代数、三角、化学等十七门课。厦大刚成立时教职员不上二十人,学生实到人数仅九十八人。\n1921年7月4日,林文庆接受陈嘉庚先生邀请继任厦门大学校长。\n自1921年秋季起,师范学部改为教育学部,并增设文、理两学部,全校共设文、理、商、教育四个学部。1922年2月,私立厦门大学董事会正式成立,陈嘉庚为永久董事,陈敬贤(陈嘉庚胞弟)为董事,林文庆为当然董事。\n1922年7月,学校增设工学、新闻两学部,同时在厦门、福州、上海、北京、广州、新加坡、马尼拉等七处招收新生152人,其中女生2人,是为厦大男女同校之始。\n1923年冬,因厦门大学教师教学质量不好,学生要求教学改革,学校当局处理不当,殴打侮辱学生,又庇护殴伤学生的肇事者,并无故开除多位学生及教授。此事件激起师生愤怒,导致罢课学潮。1924年6月,厦门大学三百多师生因学潮离校迁上海,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大厦”即“厦大”之颠倒,后来取“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1951年,大厦大学与光华大学合并,改制为今天的华东师范大学。\n学校在林文庆校长的主持下,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为校训,致力于行政与学科建设,为进一步消除第一次学潮的影响,研究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学校当局重金礼聘知名教授学者,规定:教授月薪最高可达400元,讲师200元,助教可达150元。一时群贤毕至、名流云集。林语堂于1926年5月到厦大,9月就任厦大文科主任,继而,林请来了鲁迅、 《北京晨报》副刊主编孙伏园、研究中国古史权威学者顾颉刚、中西交通史权威学者张星���、国学大师沈兼士、罗常培等,使小小的私立厦门大学一时朝气蓬勃,颇有北大南迁之景象。\n在林文庆校长掌校期间,初步建成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1930年2月,厦门大学遵照国民政府教育部令,将“科”改为“学院”,将“预设”改为“附设高级中学”,并重新修订《组织大纲》,调整院系设置。至1930年6月,全校共设5学院、21学系。\n\n国立时期\n1937年7月1日,经陈嘉庚函请,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同意将私立厦门大学改为国立,更名为国立厦门大学。\n1937年7月6日,电机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教授萨本栋博士任厦门大学校长。随后抗日战争爆发,新任校长萨本栋带领师生迁往鼓浪屿,后又内迁往闽西山城长汀。次年1月17日,学校在长汀复课,时在校生数仅为198人。\n在长汀办学的八年中,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但成就巨大。学校延聘许多优秀学者,在校生达到了1044人,学系从9个发展到15个。厦大学生一方面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组织成立“国立厦门大学学生救国服务团”等团体;另一方面勤勉学习,发奋攻读,务期求得真正学问。\n1940年8月至1941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举行首届和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学业竞试,厦门大学均名列第一,蝉联冠军。国民政府教育部全国通令嘉奖,厦大由此被誉为“南方之强”。\n1944年春,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雷立克,美国地质地理学家葛德石,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剑桥大学生物化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等先后来校考察和学术访问,称赞“厦门大学为加尔各答以东最好的大学”。当时的国民政府教育部称之为“东南最高学府”、“国内最完备大学之一”。\n1945年9月19日,国民政府行政院任命汪德耀博士为国立厦门大学校长。1946年4月6日,汪德耀校长发表《25周年校庆致校友书》,提出“兼容并包”及“学术思想自由”的办学主张,表明厦大的办学已具有开放性的特征。而后陆续增设海洋学系与国际贸易系,并于1948年7月将将机电工程学系分为机械、电机2个系,理学院也因之分设理学院和工学院。由此,全校扩展到5个学院18个学系,学校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具有文、理、工的综合性大学。\n\n共和国时期\n1949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厦门,中国人民解放军厦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于10月20日委派军代表吴强、肖枫接管厦门大学,组建中共厦门大学支部委员会。\n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为厦门大学校长。\n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被定位为文理科综合性大学,其中工学院航空系并入组建北京航空学院(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院电机、土木、机械系各一部分并入浙江大学;电机、机械系大部并入南京工学院(今东南大学);土木、建筑系大部并入同济大学;水利专业并入组建华东水利学院(今河海大学);理学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组并入山东大学;航务专科并入组建大连海运学院(今大连海事大学);农学院并入组建福建农学院(今福建农林大学);政法学院(包括政治、法律两系)并入华东政法学院(今华东政法大学);俄语专业并入南京大学。1953年,商学院企业管理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今上海财经大学)。1954年,文学院教育系并入福建师范教育学院(今福建师范大学)。1957年,参与创建内蒙古大学。1959年,海洋系剩余全部并入山东海洋学院(今中国海洋大学)。1960年,化学系、物理系大批骨干教师,电子物理组技术物理一组、电子物理组及其电子管试制车间,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应用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全部并入组建福州大学。\n1962年,厦门大学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6年8月26日,一些反对福建省委的厦门大学学生成立厦门大学红卫兵独立团。1969年12月6日,教育部军管组等四单位通知,将厦大下放福建省管理。1978年2月恢复为教育部部属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7月,厦门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次年成为首批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的33所高校之一。2001年2月,被列入国家“985工程”一期重点建设高校之一。2001年4月6日,厦门大学漳州校区奠基兴建。\n2013年1月25日,马来西亚高教部向中国厦门大学递交在马开设分校正式邀请书。2014年7月3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校区吉隆坡奠基。2016年2月22日,马来西亚校区正式开学。\n\n校园环境\n厦门大学校园包括思明校区(校本部)、漳州校区(与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共同使用)、海韵校区、翔安校区以及马来西亚分校。\n思明校区位于厦门岛南端,依山傍海,和漳州校区隔海相望��占地2600多亩,校园中心是芙蓉湖。思明校区保存有大量的南洋风格的建筑,具有中西合壁的特征,现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校园呈狭长形,顺着海岸线延绵数公里,途经校园的巴士车站依次是厦大站,厦大西村站,厦大医院站,厦大白城站,胡里山炮台站,厦大艺术学院站(原名仕站),珍珠湾站以及厦大学生公寓站,一共8站。校园内地形复杂,植被茂盛,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n海韵校区是思明校区的一部分,位于厦门岛南端珍珠湾附近,紧邻厦门软件园。软件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科学学院位于该园区内。园区内有教学楼一栋,行政办公楼一栋,实验楼一栋和科研楼两栋。自现有建筑往学生公寓方向的区域,为海韵园区二期。由于拆迁工作复杂,目前的建设处于半停顿状态。未来完工之后,整个园区将通过海滨东区与校本部相连。\n漳州校区位于漳州龙海的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内,占地2568亩,与本部一海之隔,相距仅3.5海里,其建筑风格与本部一脉相承,整体规划更加科学合理。2012年7月,因学校发展需要,漳州校区大部分场地、宿舍及其教学楼交由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使用。2020年9月,新设立的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入驻漳州校区,国际学院部分回迁到漳州校区。目前校区有厦门大学创意与创新学院、国际学院、古雷石化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及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漳州校区作为厦门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建设为高水平国际合作与交流高地、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高地、高质量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地、高素质人才集聚高地。\n翔安校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香山街道,北依香山山脉、南临翔安南路,占地面积3645亩,距思明校区34公里。以发展医学、生命科学与技术等应用科学为主,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2012年9月第一批师生入驻翔安校区,到2021年建校百年之际,基本完成翔安校区建设任务。翔安校区建设是厦门大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和“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部署,校区将成为新兴、应用学科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成为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成为支撑全球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基地。对于服务国家、福建和厦门市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具有重大意义。\n校舍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460多万册(含电子图书150多万册),固定资产总值25亿元,仪器设备总值9亿元。校园高速信息网络建设的规模、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成为CERNET2的主节点之一。\n\n上弦场\n上弦场是位于厦门大学校本部南部的一个体育场。\n上弦场建于1954年,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建造。其北侧的建南楼群也于同期建造。建造完工后的上弦场面积为32200平方米(包括看台),可以容纳观众2万人,造价12万元。\n上弦场依地势而建,利用运动场与北侧建于山岗上的建安楼群的高度差,将山坡剥砌成25级看台。由于运动场与看台均为半月形,虞愚教授受陈嘉庚之请命名时,予名“上弦场”,并题写“上弦场”三字石刻于此。\n上弦场位于山脚,建南楼群立于山岗,面朝大海,在楼群上可以俯瞰上弦场和大海。厦门大学内的足球赛经常在上弦场举行。上弦场是厦门大学内的著名景点之一。\n2006年,厦门大学对上弦场进行了改造。改造之后,上弦场总面积约36000平方米,内有400米塑胶田径场,五人制塑胶足球场三个和一些运动器械。\n\n历任校长\n学术\n院系与师资\n学校设有研究生院、6个学部以及29个学院和15个研究院,形成了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在内的完备学科体系。学校现有1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5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9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拥有32个博士后流动站;3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交叉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8个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授权类别。2017年,化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5个学科入选国家公布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n学校现有专任教师270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91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0.8%(下同),拥有博士学位的2289人,占84.5%。学校共有两院院士22人(含双聘院士9人),文科资深教授2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18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简称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0人次,“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4人、青年学者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3人、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5人、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24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13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1人;国家创新研究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n\n研究\n学校设有200多个研究机构,其中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牵头单位),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研究院1个,国家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5个。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福建省内仅有的两个经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近五年,学校自然科学科研实力大幅提升,在《科学》《自然》《细胞》及其子刊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10篇;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项;3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3项成果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学校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力雄厚,近五年共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项,教育部哲社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8项;16项成果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其中一等奖1项;厦门大学在台湾研究、南洋研究、高教研究、经济研究、会计研究、南海研究等领域已经形成自身特色,实力居国内高校前列。\n\n排名声誉\n在四大世界大学排名中,厦门大学于2025年QS世界大学排名并列全球第362位,于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301-350位之间,于202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大学排名位列全球第198位,于2024年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位列全球151-200位之间。\n其他排名方面,厦门大学于2024年QS亚洲大学排名位列亚洲第75位,于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位列亚洲第77位,于2024年Nature Index(自然指数)世界研究机构排名位列世界第36位。\n学科排名方面,根据2023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厦门大学有9个学科位列世界前50位,包括:海洋科学(13),旅游休闲管理(23),化学(26),纳米科学与技术(29),能源科学与工程(31),化学工程(38),遥感技术(46),材料科学与工程(47),经济学(50)。\n\n文化传统\n校训\n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永不懈怠。最早见于《周易 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绝不停止自己的努力。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嘉庚先生选定的校训体现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n\n校徽\n校徽图案是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确定和沿用的。\n其特定的内涵,简要说明如下:\n\n外圆圈内上方为繁体字“厦门大学”,下方是拉丁文的“厦门大学”; Amoi 即为闽南话的厦门。\n内圆圈内的三颗五角星图案代表中国旧哲学中的三才,即所称天然中之精神的、宇宙的、人类的三大原素;\n内圆圈的城及城门的图案为厦门之表记(大厦之门),并指学府门户大开;\n内圆圈的“止于至善”四字为本大学进行之目标,也就是陈嘉庚先生当年确立的厦门大学校训。\n\n校歌\n厦门大学校歌由语言学家、音乐家赵元任作曲,学者、著作家郑贞文作词。\n\n校庆\n厦门大学的校庆日是每年的4月6日,是日全校停课半天。\n厦门大学在其发展史上的每一个时期都有校友扶持的足迹,厦大的发展凝聚了海内外校友的心血,这在国内高教界是众所周知。厦大的早期建筑多是陈嘉庚、李光前等爱国华侨捐资兴建的。这种善举在厦大形成一种风尚。2001年,由爱国华侨和厦大校友捐资兴建的嘉庚楼群及嘉庚广场落成。目前在厦大有12种奖学金由校友提供基金。每年4月6日校庆,各地校友会均集会庆祝。2021年4月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致信祝贺厦门大学建校100周年。\n\n知名校友\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厦门大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走进厦大\n厦门大学美洲校友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n国家重点学科\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n厦门大学出版社"} +{"doc_id": "3297", "title": "慈禧太后", "text": "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满语: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ᡤᡳᠩᡤᡠᠵᡳᡳᠯᡝᡨᡠ᠋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转写:hiyoošungga gingguji iletu hūwangheo;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通称慈禧太后、慈禧、西太后,满洲镶蓝旗人,中国清朝晚期女性皇室成员、政治人物,为清文宗咸丰皇帝之后宫嫔妃(懿贵妃)和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是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861—1908)大清帝国的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其子同治帝登基后,上徽号“慈禧”;清德宗光绪皇帝登基后,尊称其为皇爸爸或亲爸爸;被尊称为老祖宗、老佛爷、老太后、慈禧老佛爷或太后老佛爷。她是中国史上最后一位享有太皇太后头衔的人。\n慈禧太后在同治、光绪临朝听政,是当时中国最高实权统治者,包括先前与慈安太后的两宫听政,掌权长达四十七年。期间发动政变两次,立储君两次,推动改革三次。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长度为清朝皇后及妃嫔之最,超过清朝的开国皇后,也超越孝德、孝贞(慈安太后)二位咸丰帝正妻。作为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女性统治者,其四十七年的统治时期仅次于武则天。\n慈禧太后驾崩仅三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慈禧太后的侄女、末代皇太后隆裕太后颁布《大清皇帝退位诏书》,大清王朝的统治结束。\n\n生平\n清朝道光十五年农历十月十日(公元1835年11月29日),慈禧太后出生于清朝首都顺天府京师劈柴胡同(今北京市西城区西四牌楼辟才胡同,据那根正口述),父为安徽宁池太广道惠征,母为归化城副都统惠显之女镶黄旗满洲富察氏。根据《宫中档差务杂录》的记载,孝钦显皇后给其本家祖先祭祀时所写的文辞“孝次女”来看,孝钦显皇后应是惠征的次女。\n\n咸丰时期\n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时年十七岁的叶赫那拉氏在外八旗选秀中被指定“兰贵人”(“兰”字为那拉氏的“拉”字谐音),同年五月初九日由锡拉胡同19号四合院的本家送入圆明园,居储秀宫丽景轩。\n咸丰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兰贵人之父惠征在镇江府病逝。同年七月初六日报单内开,咸丰帝命沈振麟画皇上穿盔甲乘马式御容大挂轴一张,以及主位喜容稿九张,即兰贵人那拉氏等全体内庭主位俱有一幅画像。\n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1854年),时年十九岁的兰贵人(《清实录》记为“懿贵人”)诏封“懿嫔”。根据《鸿称通用》的记载,懿字的满文意思为“端庄”和“文雅”,充分体现了文宗视角内孝钦显皇后的性格。册文如下:\n\n咸丰五年十月十三日,候补员外郎春年和懋勤殿太监张得喜交御笔字条一张:“慎重和平”。咸丰帝命人用一寸蓝绫边贴储秀宫殿内,不进工匠,而张贴地方要问懿嫔娘娘。咸丰六年三月(1856年),懿嫔生下咸丰帝的第一子载淳(即日后的同治帝),晋封为“懿妃”。册文如下:\n\n咸丰七年正月(1857年),时年二十二岁的懿妃晋封为“懿贵妃”。册文如下: \n\n咸丰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咸丰帝命人交“御笔福、禄、寿、喜”各一张。翌日,进内贴储秀宫大爷殿内,张贴的地方要问贵妃娘娘。咸丰帝体弱多病,兼之当时的清朝北有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国反清农民运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让他心力憔悴。懿贵妃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懿贵妃发表自己的意见,因而大臣们多对叶赫那拉氏不满。\n咸丰十年八月(1860年),英法联军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攻破大沽口,占领天津。随后在八里桥击溃了清军的精锐,京师危在旦夕。9月22日,咸丰帝率包含慈禧在内的一干宫眷逃往热河避暑山庄避难,留恭亲王奕䜣在京师与联军议和。英法联军在北京大肆抢劫后,10月18日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皇家“三山五园”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n咸丰帝临终前将“御赏”、“同道堂”两方小玺分别赐予钮祜禄氏皇后和太子载淳,并规定凡以后下发谕旨必须钤用此二玺为凭。据《热河密札》记载:“两玺均大行所赐,���后用‘御赏’玺,上用‘同道堂’玺,凡应朱笔处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于载淳年幼,“同道堂”玺便被其生母控制。也就是所有的旨意先由顾命八大臣拟定后,再交由两宫太后审查后盖上咸丰皇帝所赐的御印后,即可正式生效。咸丰帝令其年仅五岁的独子载淳继承皇位,并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户部尚书肃顺、额驸景寿、兵部尚书穆荫、吏部左侍郎匡源、礼部右侍郎杜翰、太仆寺少卿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嗣君,人称“顾命八大臣”。\n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内驾崩,享年30岁。当天,同治帝奉嫡母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住烟波致爽殿的东暖阁;第二天,奉生母懿贵妃那拉氏封为“圣母皇太后”,住烟波致爽殿的西暖阁。两位太后分别被称为“东宫太后”和“西宫太后”。\n\n辛酉政变\n咸丰帝死后,皇子载淳即位,9月3日发命,明年改元“祺祥”。\n顾命八大臣与慈禧产生了严重的矛盾。而当时恭亲王奕䜣已与西方列国达成议和,于9月5日赴热河奔丧。奕䜣与慈禧秘密取得联系,决定策划一次政变。在慈禧的鼓动下,这次政变得到了慈安太后的同意。同年9月14日,山东道监察御史董元醇奏请两宫皇太后两宫听政,慈禧与慈安便召八大臣入议,八大臣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帘”为由拒绝。在奕䜣的帮助下,慈禧取得了侍郎胜保、大学士贾桢等多人的支持。10月26日,咸丰帝的灵柩运回京师时,慈禧命八大臣护送灵柩殿后,自己与慈安、嗣君载淳则先达京师。随后,慈禧便先发制人,利用帝后和咸丰帝的梓宫回京的机会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判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自裁、肃顺斩立决,其他人革职。奕䜣被封为议政王。\n自此,八大臣势力被铲除。由八大臣拟定的年号“祺祥”也被废除,11月7日下诏,废除“祺祥”年号,翌年改元为“同治”,出自《书经·蔡仲之命》:“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同治甲子,载淳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登基,颁诏天下,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故称同治帝。十一月乙酉朔,嫡母慈安太后、生母慈禧太后在养心殿正式垂帘听政。登基时,同治帝年仅五岁,故其后一直由慈安太后、慈禧太后临朝称制,史称两宫听政。\n\n同治时期\n垂帘听政\n执政初期,在议政王奕䜣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这一时期,国内起义被平定,两次鸦片战争暂时满足列强的贪欲,外交上没有吃大亏,洋务运动后清王朝的军事实力有所提高,工商业有了初步发展,史称为“同治中兴”。 \n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载淳已满18岁,慈禧不得已为他选后,次年两宫太后撤帘归政。但同治帝亲政后为了尽孝心,下旨修缮圆明园以供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居住,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残毁严重,修复耗资甚巨,同治帝坚持开工,引起奕䜣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对,同治帝竟要将他们全部革职,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这一决定。\n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病逝,得年19岁。同治帝无后,慈禧太后立咸丰帝之弟奕𫍽之子载湉入嗣大宗,继承大清皇位,改年号为“光绪”,两宫太后再次听政。\n\n光绪时期\n光绪初年政局与中法战争\n光绪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重病。\n光绪七年(1881年),慈禧太后痊愈。同年,东太后慈安太后逝世,慈禧太后独自临朝听政。\n光绪九年(1883年),清法战争爆发,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朝廷却主张“乘胜即收”。\n光绪十年(1884年),清军在北圻作战不利,慈禧太后遂罢免恭亲王奕䜣为首的全班军机大臣。以礼亲王世铎入值领班军机,庆郡王奕劻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惟慈禧独断乾纲,此为甲申易枢朝局之变。\n光绪十一年(1885年),与法国签定《中法新约》,中国默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此条约亦加速中国西南边陲沦为法国的势力范围。\n光绪十四年(1888年),光绪皇帝大婚,慈禧太后主张册立其侄女,就是后来的隆裕太后为皇后。婚后光绪皇帝开始亲政,但朝廷一切用人行政,仍惟慈禧之命是从,一体裁决:“上(光绪帝)事太后谨,朝廷大政,必请命乃行。”\n光绪二十年(1894年),光绪帝以慈禧六十寿辰拟“在颐和园受贺,仿康熙、乾隆年间成例,自大内至园,路所经,设彩棚经坛,举行庆典”。纳海防捐以缮修颐和园、布置点景,广收贡献。但因甲午战争吃紧,慈禧宣布停办。\n\n甲午战争\n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由光绪帝主导战事,慈禧复议“不准有示弱语”。战争伊始,清军便在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而北洋水师在黄海之战中又遭受严重挫折。光绪皇帝近臣阻止将朝鲜战场上接连失利的消息呈报慈禧,直到李鸿章将自开战以来与京师来往的电报呈给慈禧,慈禧惊觉战况不妙,除了将宫内的三百万两银子交给李鸿章外,并延长住在西苑的时间,停办六旬寿典。李鸿章深知日本占优势,期冀列强干涉,以尽快结束战争。一方面为了讨好慈禧,在慈禧宣布停办六旬寿典之后,李鸿章送上九件礼品给慈禧,原本因战事失利而停止送寿礼的事情,又在臣僚之间传开,纷纷呈上寿礼,但随著战事吃紧,这项举措使慈禧声望下跌。鉴于列强干涉失败,形势日益紧张以及朝野上下的重重压力,再加上金州、大连相继陷落,旅顺万分危急的情况下,紫禁城宁寿宫内慈禧的寿典落幕。\n由于战事一直由光绪帝主导,慈禧无法过问,但随著战事吃紧,慈禧设法想主导战事,除了关闭光绪帝与近臣们讨论国政的书房外,将帝师翁同龢升为军机大臣以得知战事,一方面威胁珍妃,当作对光绪帝的惩罚,强迫光绪帝将主导战事权交给慈禧,但战事已无可挽回。\n光绪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威海卫日舰及炮台夹攻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日军挺进山海关,京师告急。不得已,慈禧下定决心不惜代价向日本求和。三月,光绪帝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赴日议和。四月签订《马关条约》,中国放弃对朝鲜国的宗主国地位,赔款二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在俄罗斯帝国,德国,法国等西方列强干涉下,后以白银3000万两赎回)、台湾、澎湖列岛,开放4个通商口岸,允许大日本帝国在通商口岸开矿设厂。\n\n戊戌变法与慈禧训政\n光绪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光绪帝命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觐见慈禧,得到应允。乃于翌日颁布,戊戌变法正式展开。但变法过于操切,触动了满洲贵族和众多官僚的利益,反对者十之八九。慈禧支持维新强国,默许皇帝对变法反对者的制裁。但慈禧与康有为的摩擦愈趋激烈。当时传言光绪帝听信康有为之言授意维新派命袁世凯派兵杀荣禄,围颐和园迫使慈禧归政。慈禧太后闻之大怒,宣布软禁光绪帝,对外宣称光绪帝得病,不能视朝,“不得已临朝称制”,因此慈禧重新训政,此为戊戌政变。自此,为期一百余日的维新变法终止,维新期间的大部分条纲被废止,维新派重要人物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杨深秀、康有溥等维新六君子被斩首,康有为、梁启超流亡海外。\n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雷家圣指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戊戌变法期间到中国访问。当时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向变法派领袖康有为建议,要求清朝方面聘请伊藤为顾问,甚至付以事权,变法派官员在伊藤抵华后,纷纷上书请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员的警惕。保守派官员杨崇伊甚至就事件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杨崇伊的激烈言论,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由颐和园回到紫禁城,意欲了解光绪皇帝对伊藤有何看法。\n\n伊藤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提议“中美英日合邦”,于是在康有为的授意下,变法派官员杨深秀于9月20日上书光绪:“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另一变法派官员宋伯鲁也于9月21日上书言道:“渠之来也,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雷家圣认为,这是欲将中国军事、财税、外交等国家大权,交于外人之手,所以慈禧太后惊觉事态严重,当机立断发动政变,重新训政,结束了戊戌变法。雷家圣亦认为“合邦”为外国的阴谋,康有为在戊戌变法前即曾与日本人联系,要与日本人联合召开“两国合邦大会议”。戊戌变法开始后,李提摩太又向康有为建议中、美、英、日四国“合邦”,藉以对抗俄罗斯帝国,他指出,这在当时是完全不切实际的。但身为高级��识分子的李提摩太却向康有为提出这种建议,动机令人怀疑。康有为更向光绪建议要向李提摩太与伊藤博文“商酌办法”,则控制权将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因此李提摩太“合邦”的计划,可以说是一个外交骗局,利用康有为等人对国际常识不足的弱点,诱骗康有为等人与光绪将交出军事、财政、外交等权力给外国人,任由外国操控宰割。\n戊戌政变之后,许多官吏纷纷上书弹劾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如兵部掌印给事中高燮曾于八月十一日上奏言:“从前朝鲜被倭人戕妃逼王,其明证也。”福建道监察御史黄桂鋆上奏:“大约康有为等,内则巧夺政权,外则私通敌国,其主持变法之说,皆欺人语也。”民间学者王先谦也批评康有为“借兵外臣,倚重邻敌,以危宗社,又兼崔胤、张邦昌而有之,诚乱臣贼子之尤也。”当时的官僚与士大夫,已经将康有为等人的阴谋与朝鲜乙未事变作比较,并发现了其中的相似之处。\n\n义和拳事件与八国联军\n受到戊戌政变的影响,慈禧太后在此后一段时间内开始排斥维新派,并因此利用端王载漪、刚毅等守旧亲贵。而对于如何处置光绪帝,是否废黜他,成为朝野关注的焦点。\n\n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9年1月24日),以光绪帝名义下诏,溥俊被正式过继于同治帝,获得皇子身份,受诏入宫,封为大阿哥,有“立储”之意,并以崇绮为师傅,命在弘德殿读书,钦定年号“保庆”。是为己亥立储。列国公使认为此举有废除光绪之意,拒绝入贺,废立之事遂偃旗息鼓。\n载漪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对“洋人”的嫉忌之心,极力离间帝后。顺此,朝中形势乃逐渐演变为非理性仇视“洋人”的守旧亲贵,结合保守的清流派,对抗主张务实外交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当权亲贵的纵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义起家的义和团事件“庚子国变”乃得以大举进入直隶、进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宫”的形势。\n慈禧太后虽未必相信拳民“神功护体”、“刀枪不入”之说,但看到“民气可用”;且号称上百万的义和团民已经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担心镇压义和团会促使其矛头转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尝严令镇压拳民,终于酿成拳民大规模进入京畿,并且残杀“教民”、攻击外人、甚至杀死德国公使、日本外交官等人员的事故,引起八国联军干涉之祸。慈禧太后又误信各国欲迫其退位的假情报,负气处死主张透过外交途径解决危机的五大臣,并随即对多国宣战,至此大势乃全无转圜余地。\n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凌晨),八国联军攻入北京;15日凌晨,攻紫禁城东华门,慈禧带著光绪帝等宫眷自德胜门逃出京师,经过宣化、大同、太原,于九月到达西安。令奕劻、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列强进行谈判,把战争的责任推到义和团身上,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n\n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1年2月14日),批准《议和大纲》,并发布上谕,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然而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此句话断章取义,联系《清史稿》上下文,本来的意思是“尽量少用中华之物力”。同年9月7日清廷与11个列强国家签订了《辛丑条约》,规定按照当时中国人口的数量赔款4.5亿两白银,39年内赔款9.8亿两白银,惩办主战官员,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线所有炮台等。是中国历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之一。\n光绪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903年1月8日),历时三月回到北京。慈禧和光绪帝都下诏罪己。端郡王载漪失势,溥俊也被废除大阿哥头衔,以公爵头衔迁出宫。\n\n庚子新政\n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签订了《辛丑条约》之后,慈禧太后为了挽回人心而下诏实行新政,是为庚子新政。这次改革比戊戌变法更广更深,实行千年之久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在张之洞、刘坤一的建议下,慈禧决定效仿日本,实行君主立宪制,下令预备立宪,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国考察。\n1904年(光绪三十年)日俄战争爆发,战场正是在中国东北,慈禧太后对于这场在自己本土上的战争表示中立,而战争中大量东北地区平民遇难,使得中国的有识之士彻底看清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决心进行变法或革命;与此同时,国内革命运动也愈发高涨。为了维持政权,慈禧作出要立宪的姿态。\n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载泽等回京后提出立宪之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渐轻;一曰,内乱可弭。”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又下诏预备立宪,上谕如下:\n\n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内容仿照德国和日本的宪法,维护皇帝“君上大权”。\n1908年美国总统老罗斯福签署法案,退还庚子赔款(庚款)一千多万美元,希望让中国人认识西洋文化,支持留美教育,与照顾中国官派留美学生;之后,英国、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相继;七国退还中国庚子之赔款“溢款”总数,约在海关银三亿两左右。\n\n晚年\n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绪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内驾崩(2008年考证为砒霜毒亡),享年37岁,大行皇帝无嗣,经慈禧皇太后临崩前下诏,命醇亲王载沣为监国摄政王,其长子溥仪继承皇位,年号“宣统”,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n\n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皇太后崩逝于北京中南海仪鸾殿的后殿福昌殿内,享寿72岁,结束了长达47年的统治。 \n宣统元年十月四日(1909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灵柩从北京紫禁城被迁至河北省遵化市清东陵内的菩陀峪定东陵安葬,其牌位被请入北京太庙供奉。定徽号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太皇太后,谥号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简称孝钦显皇后。谥号含皇后两字的话,总长共25字,长度超过中国历代皇帝以及皇后,成为中国之最。\n\n身后之事\n东陵修建\n慈禧的陵寝菩陀峪定东陵,营建工程历时十三年,直到她崩驾前才告结束。计耗白银227万两。\n\n建筑材料的贵重、工艺的精湛、装饰的奢华等方面均居于清朝皇后陵寝之首位。既是与清朝诸帝陵相比,某些帝陵也要比她逊色很多。她的随葬品之奢华也令人瞠目结舌,叹为观止。慈禧的随葬品分为两部分:生前置放于墓中金井里的珍宝与下葬时的随葬珍品,许多都是极其罕见的旷世奇宝,价格和价值也根本无法估量。\n\n东陵盗墓事件\n1928年6月,军阀孙殿英藉演习之名,率其部下对慈禧的菩陀峪定东陵和乾隆帝的裕陵进行大规模盗掘。盗墓者将定东陵内的珍宝洗劫一空,甚至连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鸡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轰动全国的“东陵事件”(即“清东陵盗宝案”)。虽在清皇室遗族呼吁下,民国政府即派员调查此事。但孙殿英对外宣称是报祖上孙承宗之仇,并将其中部分盗取之宝,贿赂蒋宋美龄、孔祥熙等人,案件查办结果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寓居天津之清逊帝溥仪只得派人将挖出之慈禧遗骨另重新敛葬,后来溥仪于其回忆录中提及,慈禧太后之口含夜明珠被盗并改馈赠给某位民初权贵夫人(暗指蒋宋美龄),也不追究孙殿英盗陵责任此事,自此让他出现不平之愤,也影响其在30年代后与日本人合作成立满洲国的重要原因之一。\n\n传说轶事\n大英帝国外交官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从男爵曾出使清朝,据其著作《太后与我》(Decadence Mandchoue The China Memoirs of Sir Edmund Trelawny Backhouse)所载,慈禧在满五十岁之前,嗜好房事,数度秘密地招幸外交官,一夜能行房五次。然而该书被指内容极为离奇荒诞,其虚假及色情两点令人诟病。一般认为此书的文学价值大于史料价值。\n\n家族\n兄弟姊妹\n姊 夭折\n妹 醇亲王嫡福晋(醇亲王奕𫍽嫡妃)\n第一子 载瀚\n第二子 载湉(光绪帝)\n第三子\n第四子 载洸\n妹 (庆亲王奕劻二弟奕勋嫡妻)\n大弟 照祥\n第一子 德善\n二弟 桂祥\n第一女 静荣(载泽福晋)\n第二女 静芬(孝定景皇后)\n第三女 静芳\n第一子 德恒,字“健亭”\n第一女 淑敏\n第二女 淑琴\n第一子 恩贤\n第二子 德祺,字“寿芝”\n第一女 希贤\n第二女 希嬿\n第一子 恩印\n第二子 恩显\n第三子 恩民\n第四子 恩植\n三弟 福祥\n第一子 德奎,字“文伯”\n第一子 恩华\n第二女 恩秀\n第一子 恩铨\n第二子 恩辉\n第三子 恩耀\n第四子 恩光\n\n字画\n相关影视作品\n《清宫残梦》、《末代儿女情》、《末代皇孙》(1991年电视剧),由张冰玉饰演慈禧。\n《庚子风云》《欢喜游龙》《再生缘》《双印传奇》,由陈莎莉饰演慈禧。\n《慈禧外传》,由胡茵梦饰演慈禧。\n《沧海英雄》《慈禧秘传》《嫁到宫里的男人》《钱王》《日落紫禁城》《太后吉祥》,由斯琴高娃饰演慈禧。\n《慈禧秘密生活》,由邱淑贞饰演慈禧。\n《戊戌风云》、《商旗》、《大阿哥溥峻》、《大长垣》,由郑振瑶饰演慈禧。\n《走向共和》、《德龄公主》、《枪炮侯》,由吕中饰演慈禧。\n《垂帘听政》(1983年电影)、《西太后》(又名“一代妖后”,1988年电影)、《大太监李莲英》,由刘晓庆饰演慈禧。\n《一生为奴》袁立饰演慈禧。\n《少女慈禧》刘雪华饰演慈禧。\n《戏说慈禧》(1993年电视剧),由丛珊饰演慈禧。\n《慈禧太后》(音乐剧),由陈洁仪饰演慈禧。\n《太平天国》,由韩马利饰演慈禧。\n《金牙大状(贰)》,由柳影虹饰演慈禧。\n《满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大太监》米雪饰演慈禧。\n《冒牌皇帝》,由冯宝宝饰演慈禧。\n《满清十三皇朝之危城争霸》,由欧阳珮珊饰演慈禧。\n《德龄与慈禧》(舞台剧),由汪明荃饰演慈禧。\n《苍穹之昴》,由田中裕子饰演慈禧。\n《两宫皇太后》,由方舒饰演慈禧。\n《最后的格格》,由洪欣饰演慈禧。\n《十三格格》《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由吕丽萍饰演慈禧。\n《壮士出征》《总督张之洞》《御花子》《马江海战》,由谢芳饰演慈禧。\n《清宫气数录》,由梁小冰饰演慈禧。\n《太平天国》,由盖丽丽饰演慈禧。\n《十三格格新传》,由朱媛媛饰演慈禧。\n《红墙绿瓦之残阳》,由朱紫汶饰演慈禧。\n《慈禧西行》《龙非龙,凤非凤》,由邓婕饰演慈禧。\n《皇亲国戚》,由凯丽饰演慈禧。\n《甲午陆战》,由宋春丽饰演慈禧。\n《赛金花》(1992年电视剧),由王莱饰演慈禧。\n《末代皇帝》,由朱琳饰演慈禧。\n《乱世豪门》,由苏丹丹饰演慈禧。\n《末代御医》,由罗兰饰演慈禧。\n《神医喜来乐》(2003年电视剧),由宋晓英饰演慈溪\n《神医喜来乐传奇》(2013年电视剧),由王书勤饰演慈禧。\n《宣武门》(2024年电视剧),斯琴高娃饰演慈禧。\n《唐探1900》,奚美娟饰演慈禧。\n\n参考文献\n备注\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n唐德刚:〈慈禧太后和她的颐和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94)\n汪荣祖:〈记忆与历史:叶赫那拉氏个案论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梁元生:〈为慈禧立传的两枝曲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张戎为慈禧翻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299", "title": "长城", "text": "长城是在中国大陆华北一带历朝修筑的大规模军用隔离墙的统称,在古代曾抵御不同时期来自塞北的游牧帝国和部落联盟的侵袭。长城并非单一结构,而是分成多节矗立于险要之处,并设有多个关口,实际上亦是帝国边境经济贸易的重要一环,东西段与前后关卡加总起来可绵延上万华里(约4500-6000千公尺),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n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吉林、辽宁、北京、天津、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建筑物。1961年起,一批长城重要点段被陆续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该遗产目前不仅包含上述15个省、市、自治区境内的长城,还额外包括了湖南和四川境内的苗疆长城(南长城)等。\n2012年,国家文物局完成了长城资源认定工作,将春秋战国至明朝等各时代修筑的长城墙体、敌楼、壕堑、关隘、城堡以及烽火台等相关历史遗存认定为长城资源,将其他具备长城特征的文化遗产纳入《长城保护条例》的保护范畴。根据认定结论,各时代长城资源分布于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4个县(市/区)。认定数据如下:各类长城资源遗存总数43,721处(座/段),其中墙体10,051段,壕堑/界壕1,764段,单体建筑29,510座,关、堡2,211座,其他遗存185处。墙壕遗存总长度21,196.18千米。\n\n历史\n中国北方自古便不安宁。自春秋战国以来,便有修筑长墙,以阻北方游牧民族的劫掠的史料。而修建长城之举,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以秦、汉、明三时期的规模最大。《延庆州志》记载:“古长城,在州南二十余里,即燕塞,燕昭王用秦开谋,置上谷塞,自上谷以北至辽西。秦始皇因其旧址而大筑之,至今岔道以北迤逦而至永宁一带遗址犹存”。\n唐朝时,由于北方的突厥在唐太宗时已经被平定而不再成为威胁,此后三百年未修长城;后晋割让燕云十六州,使得之后宋朝修筑长城变得没有意义;元朝统治者是蒙古人,仅对一些关口做了修缮,只起到盘查路人和作为商路驿站的作用;与元朝类似,清朝直到灭亡也未修长城。\n因而,近来实际修筑长城仅有明朝,今日���见长城多为明朝建筑。而到了二十世纪,在科技的发展下,长城已基本失去阻御外敌的军事功能,只有长城战役勉强算得上再参与了一次作战。\n\n春秋战国时期\n长城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已修筑,《诗经·小雅·出车》记载:“天子命我,城彼朔方。赫赫南仲,猃狁于襄。”,当时筑城用意在于“互防”和“拒胡”。齐长城是中原历史上建筑最早的长城,在今山东境内,至密州琅琊台入海,全长500余公里。但是由于诸侯林立,且各属境较小,一般小国长城只有几百里,一些大的诸侯国家的长城也仅有三四千里。例如赵肃侯十七年(前333年)在漳水、滏水(今滏阳河)附近筑长城,史称“赵南长城”。赵武灵王所筑长城,起自代(今河北省蔚县境内),终于高阙(今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境内),史称“赵北长城”。《史记》记载:“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秦昭王时,攻灭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燕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独石山),东至襄平郡。另有中山国长城和魏长城(即滨洛长城)。\n万里长城之名,自秦始皇才开始,因此,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把它同秦始皇的名字联系起来。据司马迁《史记·蒙恬列传》上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n\n秦长城(公元前221年)\n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成为了中原地区唯一政权,并改制为帝国,统一中原。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人攻击匈奴,占据河套,并将秦、赵、燕各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从此始有“万里长城”之称。在修筑北方长城的同时,原诸侯国间用以“互防”的城墙被拆毁。\n秦长城可大致分为西段和北段。西段起于今甘肃省岷县,循洮河北至临洮县,经定西县向东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固原市、彭阳县,横跨六盘山,进入甘肃环县、陕西靖边、横山、榆林、神木,然后向北折至今内蒙古托克托南,抵黄河南岸。北段即黄河以北的长城沿阴山西段的狼山,向东至大青山北麓,再向东经今内蒙集宁、兴和至河北尚义,再向东北经今河北张北、围场,再向东经抚顺、本溪后向东南,终于朝鲜清川江入海处。\n秦长城对于抵御匈奴的骚扰,保障中原生产生活的安定和垦殖北方土地,起了重要的作用。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这一繁重的修筑工程,也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有人记述“杞梁妻”以及孟姜女的民间故事。现在临洮附近,阴山、大青山一线,都有秦长城遗迹残存。\n\n汉长城(公元前121年)\n西汉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以抵御北方匈奴的侵袭。从汉文帝在位时到汉宣帝在位时止,先后筑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朝鲜平壤南部大同江入海口、全长近一万公里的长城。汉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随着吉林省通化县境内新近发现11处秦汉长城遗址,秦汉长城的东北界限进一步北扩。东汉亦筑长城,但规模较小。\n\n北朝长城\n北朝的北魏、东魏、北齐、北周对长城进行了修筑与增建。泰常八年(公元423年)北魏筑长城起自今河北省的赤城,向西至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境,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魏所筑长城,起于北京市居庸关,至山西省河曲县。\n北齐年间修建规模最大,天保三年(552年)至天保八年(557年)六年时间里,大修长城有五次。天保五年(554年)“十二月庚申,帝行北巡至达速岭,览山川险要,将起长城”。天保六年(555年),北齐文宣帝“发夫一百八十万筑长城”,“东至于海”。天保七年(556年),“自西河(今山西汾阳)总秦戍(今山西大同西北)筑长城东至于海,前后所筑东西凡三千余里,车十里一戍,其要害置州镇,凡二十五所”。天保八年(557年)“于长城内筑重城,自库洛拔(今山西朔县西南)而东至于坞纥戍(今山西繁峙县平型关东北),凡四百余里”。河清二年(563年)三月,“齐诏司空斛掉光督步骑二万,筑勋掌城于轵关,仍筑长城二百里,置十二戍”。北齐天统元年(565年),“羡以北虏屡犯边,须备不虞,目库堆戍东拒于海,随山屈曲二千余里,其间二百里中凡有险要,或斩山筑城,或湖谷起障,并置立戍逻五十余所”。今北京市通州区有北齐土长城遗址,为通州区文物保护单位。\n北周在大象元年(579年)“发山东诸州���修长城”,东魏武定元年(543年),修长城,东至上墱,修到古北口。\n\n隋长城\n从581年起,隋文帝、隋炀帝在今陕北和宁夏6次下令修筑长城以防卫突厥,长度的90%处于现宁夏境内。前后动用了128万人,607年在筑长城的过程中10天内就死了近60万人。611年,农民起义爆发,隋朝以夏和灵州(今陕北和宁夏)一线为北方边界,而河套(今属内蒙)则被突厥占据。\n隋文帝在位时,为防范突厥,多次于冬季征发丁壮修筑长城。公元585年,隋文帝使司农少卿崔仲方发丁三万于“朔方灵武筑长城,东距河,西至绥州,绵垣七百里,以遏胡寇”。隋炀帝在位时,两次于夏季大规模征发劳力修筑,此时防御的对象还包括西北方向的吐谷浑。《隋书·炀帝纪》载大业三年(607年)七月:“发丁男百余万筑长城,西距榆林,东至紫河,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隋长城在前代北魏和北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和增建。宁夏盐池县到灵武到两道明长城之间有一段长约73公里的隋长城,靠近盐池县城一侧的这道长城叫深沟高垒,俗称头道边,再往北走,还有一道长城,叫河东墙,俗称二道边。在头道边的北侧有一道隐隐约约的低矮墙体,为隋长城。墙体为黑色,红色,白色土的堆积,建筑十分粗糙,基宽9米,残高1—3米。在墙体内侧,相距1300米筑一敌台。盐池县境内十六堡村和八堡村附近的隋长城保留最为完好。\n\n唐代\n唐朝并没有修筑长城的说法,即便在后突厥武功最为强盛的默啜可汗(691年—716年在位)时期,武则天也不曾筑过长城。\n唯一有史可考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年—741年),张说在妫州(今河北张家口)以北所筑的一小段长城,这段长城的全长度皆位于今河北省境内,其规模比隋长城小得多,具体筑城时间大致在713年至730年(张说卒年)之间的某年。张说所筑的长城在《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并无记载,仅载于《新唐书》的地理志和《全唐文》。这段长城可能是为了防御契丹、奚族或后突厥而建,但唐朝对后突厥的北方防御体系主要利用三受降城和其军镇,自公元720年后,也未曾有过后突厥对唐朝边境入寇的记载。但是吐蕃在安史之乱后占据了唐朝的陇西、河湟地区,长达百年,并一度攻占长安。\n\n辽金长城\n辽朝为防御乌古敌烈部。金朝为防御蒙古高原诸游牧部落,大筑长城。金朝所修长城,史称金界壕或金边堡。\n\n明长城\n到了明朝,从明太祖洪武帝至明神宗万历帝,经过先后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成了一条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8851.8公里的长城。明长城主要沿着九边重镇一线修筑,这也是现在所见到的大部份长城。\n\n山西、河北的内、外长城\n位于山西、河北的外长城,基本上和内蒙古的省界吻合,通常被认为是中晚明北疆的国界。\n然而葛剑雄指出,明朝对在长城以北领土的统治并不稳定,而且管理时间相对为短且效率不高。明朝前期,为了对抗北元和随后分裂的鞑靼(这是明朝他称,实际上直至林丹汗失国,其国号一直是蒙古)和瓦剌,明军多番出击,同时也沿前线修筑长城。城身的重要地段都以夯土外包条石,置敌台、堡垒、关隘以作守备,同时,沿边建立长期世袭服军役的卫所制度,使他们世世代代守卫边疆。明成祖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后,又沿太行山在山西、河北一段加建内长城作为第二道防线。\n内、外两段长城在西边于山西忻州市偏头关(俗称偏关,明代时为山西镇总兵驻地)汇聚。\n\n外长城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牛湾,沿山西、内蒙古交界线,经偏关县老营堡向东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唐代名将尉迟恭的出生地)、再经朔州市朔城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大同市左云县、市区、阳高县(东南20里即是汉高祖亲伐匈奴却被围困多日的白登山)、天镇县新平堡马市口,进入河北张家口市怀安县、万全县、桥西区、崇礼区、赤城县,经北京延庆区居庸关西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内长城交汇。\n内长城全长1,600多公里。自西向东自忻州市偏关县老营堡个角墩,沿山西境内朔州市、忻州市交界线,向东南转过朔州市平鲁区,再经忻州市神池县、朔州市朔城区、忻州市宁武县(有宁武关)、忻州市原平县、朔州市山阴县、忻州市代县(北有雁门关)、朔州市应县、忻州市繁峙县、大同市浑源县至大同市灵丘县(有平型关),直到河北保定市阜平县、涞源县、易县、涞水县、张家口市涿鹿县、入北京市门头沟区、又回到张家口市怀来县,再入北京延庆区八达岭、居庸关西南,在北京延庆县四海冶和外长城交汇。\n内长城在大同市灵丘县牛帮口又分叉南下,沿河北、山西交界线,顺太行山向南,经娘子关、固关,在长治市黎城县东阳关结束。\n\n构筑\n构筑法则\n长城的构筑,以“因地形,据险制塞”为基本法则。“因地形”,即指根据地形条件而构筑工程,和充分利用在地的自然资源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据险制塞”,主要是指利用地理天险御敌。这条原则有利于防守,也可以节省建筑材料。\n\n建筑材料与构筑方法\n长城的修筑从春秋到明后期,持续了两千多年。由于各个时代的生产力、技术水平不同,也由于各个政权所面临的军事形势不同,历代修建的长城在构造、建筑方法及形制方面都互有不同;而由于各处地理条件的差异,即使同一时代所修的长城面貌也有不同。\n就不同历史时期和筑城技术的发展而言,北魏以前各朝所修的长城,以版筑夯土为主,北魏时出现了砖石结构的长城,明代长城则广泛运用了石砌法、砖砌法、砖石混砌法,从横切面之观察更含三角学上的应用,特别在陡坡上的巩固方面起了作用。\n就长城沿线各地的地理条件之不同而言,建造长城所需的材料均按“因地制宜”的原则就地取材解决。崔豹《古今注·都邑》说:“秦所筑长城,土色皆紫,汉亦然,故云紫塞焉。”在山地,则开山取石垒墙;在黄土地带,则取夯土筑;在沙漠,则用芦苇或柳条,加以层层铺沙修筑。此外,砌墙所用的砖、瓦、石灰和木料等,除就地设窑烧制或砍伐外,官府还设有专门部门供应。\n\n形制与体系\n万里长城从来就不是一道孤立的城墙,而是由大量建筑组成的严密体系。统而言之,越到后期,长城体系就越完善、越严密,整体防御能力不断增强。长城体系主要由关隘、城墙与楼台、烽燧四部分组成,此外还包括其他附属设施。城墙与楼台又可以分为城门、城楼和城墙三部份。\n\n关隘\n在出入长城的咽喉要道上一般都设有关隘驻守。关隘一般建在狭窄的通道上,如两山之间的最窄处,山水之间的狭长走廊,以及溪流、河谷的相交处。由于关隘于军事的重要意义,此处的长城有着更为坚固、完善的防御体系。关隘一般由关口的方形或多边形城墙、城门、城门楼、瓮城组成。有的还有罗城和护城河。\n\n城门:城门是进出关口的通道。元以前多用木过梁,后来改用砖或石块砌成拱券形的门洞,称为“券门”。门洞内装有巨大的包铁木门,门外侧用巨钉嵌镶,门内侧装有门闩及锁环,有的还装有机关。\n城楼:城门上方筑有城楼,是重要的观察所、指挥所和战斗据点。城楼为三层以下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n\n著名关城\n当中包含四座具代表性的长城四大关口,包括:河北省张家口市主城区北部的大境门;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位于秦皇岛市境内山海关;北京西北部的居庸关;以及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的嘉峪关等关口。\n\n虎山长城:明长城的东端起点。\n山海关:山海关控制着由北京通往东北的要冲——辽西走廊,位于燕山东段与渤海之间的狭长地带,是明长城东部第一座关口,有“天下第一关”之称。\n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狭窄隘口,控制河西走廊,始建于明代,为明长城最西端关口,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n玉门关:是中国境内连通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之一。\n萧关:萧关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境内,中国古代西北著名关口,也是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区段上的名关。与武关、大散关、函谷关并称为关中四关,处于六盘山、米仓山、陇山交界地带,丝绸之路南段重镇。地理位置东望长安、西控凉州、北接河套,是明代九边重镇之一,为其中“西三镇”(嘉峪关、萧关、怀远)指挥使驻地。自秦代以来,秦始皇、汉武帝、曹操、唐太宗先后巡视此地,成吉思汗在进攻西夏时就是死于六盘山萧关附近。萧关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更是双方相互争夺的要塞。萧关古城经明代扩建后有三重城墙,周围大小堡寨上百座。在文革时期遭到巨大破坏,仅存部分城墙,2005年后附近盗墓活动猖獗,一直未得到有关部门重视。\n阳关\n雁门关:雁门关高踞在的九塞之一的雁门山上,扼守山西南北交通要冲,切断了塞北高原通向山西及华北平原的一条重要通道。\n水关\n黄崖关\n八达岭\n居庸关\n慕田峪长城\n金山岭长城\n司马台长城\n大境门\n宁夏古长城\n贺兰山三关口\n紫荆关\n古北口\n\n烽燧\n长城体系中设置有大量烽燧(烽火台)作为情报传递系统。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是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土电报。烽火台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传递讯息。根据历史文献、出土汉简和实地考察可知,烽燧数量众多且一直延伸到长城以外很远的地方。按烽燧配置的位置和功能,可以分为四组:设在大漠深处的烽火台是发出警讯的最前线,沿长城两侧设置的烽火台向沿线传递情报,由长城通往京师的系列烽火台与王朝中央联系,还有一组烽火台与长城所在地附近的地方政府和驻军联系。按明朝制度,举一烟鸣一炮表示来敌100人左右;举二烟鸣二炮,来敌500人左右;1000人以上举三烟鸣三炮。在50公里的长城沿线上,共发现烽火台80余座,间隔距离平均约3公里,最远的不超过5公里。“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n烽火台的建筑早于长城,但自长城出现后,长城沿线的烽火台便与长城密切结为一体,成为长城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的甚至就建在长城上,特别是汉代,朝廷非常重视烽火台的建筑。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望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n\n其他附属设施\n长城体系除了作为情报传递系统的烽燧以外,还建立了以城障等设施构成的纵深防御配置。秦汉时各种设施得到完善,并且在长城内外设置了屯戍城作为屯驻重兵之所,而且向纵深发展,形成网络。在城墙、城堡的外侧,还有特意设置的障碍物,如僵落、虎落等。秦朝在河套长城一带,广植榆树以阻挡匈奴骑兵,人称榆关。北齐时在长城内侧设戍,险要之处置州镇,驻扎军队,形成前沿的线状布防。\n\n军政意义\n万里长城既是农耕民族的防御前线,也是向游牧民族发动反击的前进基地。长城后侧纵深配备机动的军队以因应战事,而长城即是防御的最前线,也是攻击起始线,和交通线,在长城前方部署的观察哨深入到极远处,前线在长城以北一千公里。在古代,游牧骑兵有优良的机动能力和强大的攻击力,但是对于城垣防御体系却无能为力,即使攻破长城一段,攻势往往被后勤强大的汉军所包围阻断,因此长城的修建的确能够有效的抵御北方民族的侵扰。另一方面,长城在商贸控制可能起到关键作用,新的考古研究显示,在清平堡发现的贸易工艺品较多,因此实际上是社会交流是大于兵戎相向的,以经济与政治的影响力为策略,蒙汉民族文物同时在该地区周围遗址的出现,长城也见证中原文明对塞外民族的态度与思考。\n但是仅仅依靠长城的消极防御并不能阻止有组织、大规模的进攻。据《北虏事迹》记载:“正德十年正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余骑到,于花马池北镇边墩起,至石井儿墩止,拆开墙口一十二处,深入固原等地抢掠而去。本年七月二十二日,套虏二万骑到,于花马池北柳扬墩起至青羊墩止,拆开墙口一十六处,深入平凉临巩,直抵陇州,大掠而去。总制右御史邓章调榆林等处官军分布固原要冲,不能御。”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庚戌之变”,蒙古俺答汗于正面攻击古北口同时,从黄渝沟拆长城而过,明军不战自溃。俺答攻至北京城外,大掠而回。\n1933年,大日本帝国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势力向关内扩张,与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围绕长城一线发生的数场战役,史称长城战役,与热河战役相连接。长城战役目前为长城历史上最后一次真正用于军事的战役。\n\n文化意义\n长城是中国古代建造的最为宏大的工程之一,中国的历朝历代长城都发挥了很重要的防御作用,1987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长城的存在,对古代中国来说,也是一个防御入侵的精神防线。而在近代,中国人以长城作为中国的象征。在今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中,有“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的长城”的歌词,号召人们在国家最危急的时刻,抵御入侵。罗文《长城谣》中也写道:中国万世必须兴盛,外御强敌每战必胜,长城长城一个尖兵。潘孑农、刘雪庵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上海创作的《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四万万同胞心一条,新的长城万里长。\n对修筑长城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很多人通过文学和艺术作品表达怜悯和对封建统治者对批评。例如陈琳《饮马长城窟行》:“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修筑古代长城在增强帝国边防能力的同时也劳民伤财,例如1990年代香港殿堂级摇滚乐队Beyond的歌曲《长城》中所唱;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家鲍昌曾撰文《长城》,描述古代长城是“凄婉的历史”“民族封闭的象征”“文化愚钝的标志”,并乐于见到今天长城的开放局面。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中,传说秦始皇时期赋税劳役繁重,有一对青年男女万喜良、孟姜女新婚才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也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千辛万苦,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已经死去的噩耗,她在长城下痛哭,三日三夜不止,城墙为之崩裂,露出万喜良的尸骸,孟姜女于因绝望而投海而死。\n长城的意义也更被进一步延伸到互联网络领域。1998年起,中国政府开始使用防火长城系统,用于过滤互联网国际出口上内容的软硬件系统的集合,这被认为是一种审查系统。外媒曾以谷歌事件为题,透过漫画形式指出中国政府屏蔽谷歌、youtube、维基百科等国外网站是在“构筑互联网络领域的‘数字长城’,以此阻止国内互联网用户透过国外网页了解某些事件的一种说法。\n长城也是中国各种产品、企业广泛使用的品牌名称之一,例如长城集团(长城电脑)、长城汽车等。\n长城可以说是地球上重要的人造建物代表。1904年,第一代从男爵亨利·诺曼的People and Politics of the Far East states中写道:“除了其历史外,其因为是唯一能从月球上看到的人类手工作品而享有盛誉。”(英语:Besides its age it enjoys the reputation of being the only work of human hands on the globe visible from the moon.)更多的人引用理查德·哈里伯顿于1938年出版的Second Book of Marvels-The Orient的内容,其中写到:“天文学家说,长城是我们星球上唯一一个从月球上肉眼可见的人造物体。”(英语:Astronomers say that the Great Wall is the only man-made thing on our planet visible to the human eye from the moon.)此外,1937年时,著名荷兰裔美籍历史通俗读物作家房龙在出版的《地球的故事》中猜测:“中国的长城是月球上的太空人唯一能看得见的建筑物”。关于能否从近地太空或月球上用肉眼望见长城一直存在争议。然而,长城宽度仅4~5米,远小于现代的高速公路等,且其本身并非发光体、反光体,在数百公里以上不借助仪器用肉眼观察是不可能的。另外,神舟五号的宇航员杨利伟也称其在2003年的太空之旅中没有看到长城。\n\n保护\n长城的破坏分为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人为破坏的影响近几十年更严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2年,中央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专门拨款近10万元人民币用于八达岭长城的修复。在文革期间,各地均曾出现大规模拆毁长城的行为。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不少群众致信文物管理部门和报社呼吁抢救。1977年8月,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派人到古北口长城全面调查,向市领导写了情况汇报,建议加强长城保护,但一直未获得批复。1977年12月,中央领导李先念对“长城不能毁”的群众来信作了批示。1978年2月,中共北京市委和北京市革委会向中央提交《关于长城的毁坏情况和保护长城措施的报告》,提出制止毁坏长城的三项措施。获得中央批准后,北京市文物管理处代市革委会草拟了《关于加强对长城保护管理的通知》,但该通知直到1979年6月尚未下达。1978年5月,国家文物局向其他辖内区域有长城遗址的14个省市区发出《加强对长城保护的通知》,并将《关于加强对长城保护管理的通知》抄转给各地参考。河北省文化局据此要求各县对长城保护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并制订保护措施。\n1979年6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河北省滦平县两间房公社中学的李宪章的来信《不要毁坏长城》,反映“古北口长城已遭到、还正在遭到严重破坏。”并同时刊登了《国家文物局关于长城的答复》,证实李宪章所言,大规模拆毁古北口长城的活动是由当地解放军驻军开头,随后助长了人民公社社员拆用城砖。据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现场调查,自1970年底至1974年底,古北口段长城被拆毁三千米,主要是当地驻军拆的。该答复还回顾了上文所述1976年以来的长城保护举措,并称决定最近召开一次长城保护工作会议,研究提出坚决制止破坏长城的措施。\n“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曾在公开场合嘱咐文物局领导:“你们一定要保护好长城,长城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喽!”1984年7月5日,《北京晚报》联合八达岭特区办事处等单位发起“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该活动启事发出次日,习仲勋在人民大会堂对《北京晚报》报社领导说:“这是一个好的活动,是个大好事。”9月1日,邓小平为该活动题词:“爱我中华,修我长城”。题词在媒体发表后,激发了公众对长城修复的热情。截至1994年,向该活动捐款的个人超过50万人,单位、地区捐款者近10万个,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超过2800万元,修复长城超过6公里。1987年,中国长城学会成立,是唯一一个全国性的长城工作机构。2002年前后,中国长城学会调查走访长城沿线,调查结果是三分之一的长城基本完好,三分之一残破不全,三分之一不复存在。\n2006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丰镇为节省工程成本,直接将长城挖开修了条公路,引起社会关注,但仅被文物局处以缴纳50万元罚款的处罚。对长城的旅游开发带来的破坏更严重。2000年,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倒境内齐长城,在原址上仿北京八达岭长城建新城墙以发展旅游。2003年山西朔州右玉县将杀虎口长城全部推倒,在原址新建长城关口以发展旅游。这样的行为不但未受任何处罚,却作为政府政绩受到表彰,当事人还获得提拔。\n2003年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联名8个届别的45名委员提交“长城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的提案,建议制定长城保护总体规划及长城保护专项法规。2006年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476号国务院令公布《长城保护条例》,同年12月1日起施行。不少地方在《长城保护条例》出台后都开始重视和保护长城。但长城遭受的破坏依旧严重,尤其是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等中西部省份境内长城受损最严重。\n\n参见\n参考资料\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长城小站民间长城爱好者、志愿者之家,关于长城的科普与考察信息\n长城文献资料库长城文献资料库,由长城志愿者收集的长城文献全文资料库。\n长城地理信息系统长城电子地图,由长城志愿者建设的开放数据的WebGis系统\n万里长城二百关\n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河北,你知道长城之首直接入海吗?叫“老龙头”!"} +{"doc_id": "3303", "title": "重庆", "text": "重庆市,简称渝,别称山城、江城、雾都、桥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川东地区中心城市,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千米,下辖38个区县(26区、8县、4自治县)。截止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3213.34万人、城镇化率70.96%,是世界上市域人口最多的城市。\n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及内陆开放高地。重庆是中国著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000多年,是巴蜀文化的发祥地。因嘉陵江古称“渝水”,故重庆又简称“渝”。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改渝州为恭州。南宋淳熙16年(1189年)正月,孝宗之子赵惇先封恭王,二月即帝位为光宗皇帝,称为“双重喜庆”,遂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而得名。\n1891年,重庆成为中国最早对外开埠的内陆通商口岸。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定重庆为战时首都和永久陪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重庆为中央直辖市,是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和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一个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实行计划单列。1997年3月14日,因三峡工程的需要,第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批准设立重庆直辖市,6月18日正式挂牌。\n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东部渝东接湖北、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约470公里,南北宽约450公���,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n汽车和摩托车产业、电子信息业、装备制造业、 医药化工、材料工业、能源工业、消费品产业是重庆的支柱产业。重庆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三峡大坝为内陆带来了突破性的交通效益,并以重庆为运营中心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可辐射到东南亚洲海港,打通连接起全球市场的航运,2022年后已覆盖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8个港口。位于重庆主城区嘉陵江和长江以北的两江新区是国家级新区(上海浦东、天津滨海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n\n名称\n因古时流经重庆的嘉陵江称为渝水,故重庆古名为渝州,至宋徽宗年间,改名为恭州。宋孝宗于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2月禅让于宋光宗,光宗为孝宗第三子,封恭王,其封国为恭州;按宋代制度,由宗室藩王入嗣大统者,其原封邑即称为“潜邸”,例于即位大典中升为府,故同年8月就升恭州为重庆府。对于命名为重庆现有三种解释:\n\n宋光宗藩封在恭州,是为一庆,后又由恭州承嗣天子大位,这是二庆,故名“重庆”。\n宋光宗即位时,其祖母宪圣慈烈皇后尚在,称寿圣皇太后,其父亲孝宗称太上皇,这二位均临视了光宗的登基庆典,故曰“重庆”,于是恭州就被命曰“重庆”府。\n明代《蜀中广记·郡县古今通释·重庆府》所载:“重庆者,以其介绍、顺二庆之间也”,即因重庆之南为绍庆府(治今彭水),之北为顺庆府(治今南充市),重庆介乎其间,所以称“重庆”。\n\n历史\n古代\n先秦时期,诸侯国巴国先后在今重庆地区的枳、江州、垫江建都。周慎靓王五年,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至今已有2340年历史。后秦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巴郡为其一。汉代巴郡称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信州)、楚州的一个下属单位。\n隋文帝开皇元年,以渝水绕城,改楚州为渝州,隶属信州,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剑南道夔州都督府辖区。宋代,属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渝州改为恭州。淳熙十六年,宋孝宗内禅宋光宗,光宗先封恭王再登大宝,自认是“双重喜庆”,故升之为重庆府。至此,重庆得名迄今已八百余年。南宋景定二年,大蒙古国中统二年,蒙古军攻破成都,宋军退守重庆,彭大雅出任重庆知府。为防御之需,彭大雅竭尽全力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元、明、清三代,重庆府之称延续,为四川等处行中书省、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四川巡抚及四川总督等管辖。\n\n清朝开埠时期\n1876年9月13日,英国以“滇案”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中规定英国可向重庆派驻领事。1890年3月31日,中英签订《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确定重庆作为通商口岸。随后英商开辟从宜昌到重庆的轮船航线。1891年3月1日,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n1895年,清帝国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打败,根据当年4月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规定,四川重庆成为中国第一批向日本开放的内陆通商口岸。与此同时,英国和法国分别在重庆建立了领事馆区,并一同强行划出了部分地盘作为驻军和安置侨民的区域。法国在重庆南岸区弹子石附近于1901年先后建立了水师码头和兵营。1902年,沙俄在渝中区枇杷山上建立了俄罗斯公馆。1912年,德国在南岸区南山上建立了德国公使馆。\n\n中华民国时期\n1911年(宣统三年),由于修建成渝铁路案搁浅,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保路运动。1913年,四川军政府废府设道,以道统县。废重庆府,置川东道。1921年(民国十年),刘湘在重庆设置商埠督办处,任命杨森为督办,筹办市政。其时重庆市区范围未定,权以巴县城关即今渝中半岛部分及原江北县城附近一带居民区为辖区。1922年(民国十一年),将商埠督办处改为市政公所。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改为商埠督办公署,拓展城区,开始进行城市建设。1927年(民国十六年),又将商埠督办公署改为市政厅,潘文华任市长,划定重庆两江上下游南北两岸30华里为市区。但无明确边界。\n1929年(民国十八年)重庆从巴县分离,正式建市,编制为国民政府二级乙等省辖市归四川省管辖,首任市长潘文华。1916年至1935年升为院辖市之前,先后7次在重庆设立四川省长行署、四川省长公署、四川督军公署、四川省政府。是当时四川省实际上的政治中心。1936年改设四川省代为管理的一等院辖市(即地区代管的直辖市),并管理贵州省桐梓、遵义地区。\n\n1937年7月淞沪会战打响后不久,国军便陷入被动,为防止首都被攻陷后陷入混乱,国民政府于1937年11月颁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定四川重庆为战时首都。16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遵循迁都大计,交代属下的文官、参军两处干员,清点好中华民国印信旗幡等重要器物,连夜登船,先离南京而首途重庆。并于12月1日正式办公,仅仅13天后日军便攻破南京。重庆于1937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首都。1937年9月,驻扎重庆的川军刘湘部攻入日租界,宣布收复租界。1938年,英国、美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驻中华民国大使馆移驻重庆。1940年再定重庆为永久陪都。1941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在重庆发表文书与纳粹德国宣战,德国大使馆关闭。1941年12月,韩国流亡政府迁入今渝中区办公,重庆成为1941-1945年间韩国流亡政府的临时驻地。\n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颁令,将重庆升格为甲等中央院辖市(即直辖市),辖区范围大致为今重庆主城区,而北碚(bèi)市(今北碚区)为中央行政院和临时政府所在地。在1937年到1944年间,重庆作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有数以万计的企业、学校,近万吨黄金都搬迁至重庆,重庆成为战争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反法西斯战争远东指挥中心。另外,国民革命军空军的作战飞机,美国志愿飞行团“飞虎队”都曾经驻扎在重庆。在抗战中,重庆共组织川军62万人,占川军总数的一半还要多,是川军的绝对主力。出川作战的57个师中,有一半以上的部队均是嘉陵道籍士兵。\n\n从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4年12月19日,日本对陪都重庆进行长达6年半的战略轰炸。其中1941年6月5日的大隧道惨案造成近千名市民死亡。\n1945年中华民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避免内战,国民政府同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史称“重庆谈判”。作为谈判后续,1946年2月10日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时发生“较场口事件”。\n\n1949年9月2日,重庆朝天门火灾,延烧十八小时,死亡2000余。同月九日,南岸大火,焚毁八十余家。1949年10月11日,总统令公布政府将于10月15日第二次移渝办公。1949年10月13日,李宗仁代总统由广州飞桂林,行政院各首长由广州迁重庆。1949年10月15日,宣布中华民国政府正式在重庆办公。1949年10月18日,各界欢迎政府迁渝大会。1949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重庆的南泉战役打响。1949年11月27日,中国国民党中央直接授权中统对关押于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共政治犯进行“最后解决”,400多中共政治犯被处决,被称为“重庆一一·二七大屠杀”。1949年11月28日,中华民国政府由重庆迁往成都。\n\n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n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重庆,随后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一年半以后撤销),为西南大区代管的中央直辖市,而当时西南大区驻地亦设在重庆。1952年6月,经过2年的突击式修建,连接四川省省会成都与当时的中央直辖市重庆的成渝铁路完工,成为1949年以后修建的第一条铁路线。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命令嘉奖西南铁路工程局两年修通成渝路,实现了四川人民40年的修路愿望。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此亲笔题写“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n1954年7月,西南大区、川东行署区撤销,川东行署区首府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市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重新与四川省合并。\n\n1964年,北部湾事件爆发,三线建设开始,重庆成为三线建设的核心城市。从1964年至1968年4年间,从上海、江苏、东北等地内迁三线职工27万余人,占重庆当时企业职工的1/4以上。1965年和1979年,全国三线建设重点控制铁路工程川黔铁路和襄渝铁路相继通车。1975年,重庆主城区三线建设内迁而来的外来职工达到最高峰,总人数43.5万人,占当时重庆市区人口的1/4。\n\n文化大革命初期,全国武斗,重庆亦不例外。重庆地区由于兵工厂众多,其间不但有大量军工厂工人和半军事化院校学生参与,而且使用了诸如自行反坦克炮、火箭炮、坦克、军舰、重型登陆艇等重装备,造成非常大的损失���1967年7月至1968年9月间的重庆大武斗使重庆市区工业受到严重破坏,部分街道被夷为平地。其中发生在九龙坡区几个军工企业间的杨家坪武斗轰动全国,现沙坪坝区沙坪坝公园保留有全国唯一留存的重庆文革墓群。武斗中,重庆地区共计死亡1170人,伤7000余人,失踪6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n1983年,永川地区八个县并入重庆市,重庆市成为计划单列市。1992年重庆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市代管四川省万县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n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重新挂牌。该次行政区划调整,被认为是源于因三峡工程而计划设立但最终被搁置的三峡省有关连。\n2005年10月,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在重庆召开,并指定重庆为常任主办城市。共有41个国家和地区、123个城市参会。\n2009年1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号),把重庆市确定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使重庆市在“农转非”等统筹城乡的体制问题的改革上可以先试先行。\n2010年6月18日,重庆两江新区作为经济管理区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是继浦东、滨海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n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批复成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n\n地理\n位置\n重庆市地跨北纬28度10分-32度13分,东经105度11分-110度11分之间的青藏高原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渝东接湖北、渝东南接湖南,渝南接贵州,渝西接四川,渝东北接陕西,辖区东西长470公里,南北宽450公里,辖区总面积8.2403万平方公里。重庆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面积上类似一个省,是一个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为一体的组团式城市,其中主城区建成面积为877.78平方公里。\n\n地貌\n重庆主城区处于长江和嘉陵江交汇的河谷中。其中渝中区地势以山地为主,嘉陵江以北的渝北区和江北区则以平原为主,位于主城区西部的北碚区市区,沙坪坝区虎溪和西永片区,以及九龙坡区白市驿片区以平原为主,长江南部的南岸区和巴南区也以平地为主。重庆全市地处川东地区,其北部、东部及南部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南北向长江河谷逐级降低,坡地面积较大,有“山城”之称。\n\n河流\n流经重庆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瞿塘峡、巫峡及西陵峡(湖北省境内),即长江三峡。长江、嘉陵江穿过重庆市的主城区,并在渝中区朝天门交汇,这两条河流合称“两江”。\n\n生态\n重庆区域内分布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22种,三级保护植物25种,已建的自然保护区31个,森林公园49个,各类风景名胜区42个,森林覆盖率约为35%。重庆面临水土流失、森林数量减少、矿产资源不合理利用以及农村生态失控的问题。重庆区县地区的生态面临着三峡工程的影响,三峡大坝修建后,上升的水位淹没土地,造成用地流失和生物栖息地受损、地质结构被改变,其对重庆区县生态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重庆在2005-2008年间连续遭遇旱灾和水灾,有观点认为,灾害的发生与三峡工程有关。\n重庆主城区是一座重工业城市,加上地理环境特殊,重庆曾经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主城区尤其严重。而且,经济发展带来的汽车尾气污染则成为新生的环境问题。为此,重庆极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自2000年以来,重庆主城区关停或搬迁了大量的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并大量种植绿色植物,环境和空气质量已有大幅上升。\n重庆市虽然依山傍水,但是因为以前工厂在全市普及,环境在以前管理不过关,导致城市污染严重、空气不佳。之前,重庆市政府有一项名为“森林重庆”的工程,计划在十年之内,打造全国“十佳宜居城市”。经过近年来大力开展的环境治理及生态改善措施,重庆市已经成为国内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最多的大城市之一。\n\n气候\n重庆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平均气温约在14-20℃之间。主城区年平均气温为18.8℃,东南部酉阳土家族自治县15.2℃,东北部海拔较高的城口仅14.1℃。市区最热月份平均气温26 - 30℃,最冷月平均气温6-9℃,气温呈现出由西部河谷及沿江地带���东北部、东南部递减的趋势。1951-2024年日最高温≥40℃天数149天,居全国省会级大城市首位,是“三大火炉”之一。\n重庆市年平均降水量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在1000-1350毫米,多暴雨,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0%左右。受青藏高压和副热高压的影响, 7、8月份常出现30--50天的干旱。重庆市年平均相对湿度多在70%-80%,在全国属高湿区。重庆市年日照时数仅1000小时,日照百分率仅为20%-25%,为全国年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秋、冬季日照更少,仅占全年的25%左右。由于重庆多沿江河谷地区,加之重工业较发达,因此多雾,年平均雾日是104天,被称为“雾都”。\n\n矿产\n重庆矿产资源主要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储量较大。非金属资源中,主要有煤、天然气、石灰石、石膏、岩盐、白云石、重晶石、石英石、高岭石等20余种。也不乏有较多种类的金属矿产:铁、锶、钡、汞、锰、钨。\n煤在重庆分布广而相对集中。多产于山脉轴部和两部的古生代地层中,大多分布于南同、永荣、华蓥山煤田和渝东、渝东南、渝东北三个聚煤地区。已探明的煤矿储量达到30多亿吨,全市年产煤量最多可达4100吨。重庆五大重点国有煤矿区是南桐、松藻、永荣、天府和中梁山。铁矿以赤铁矿,菱铁矿(主要成分为碳酸亚铁)为主。含铁量比较低,采选困难。已探明的储量有3亿余吨。重庆天然气分属川东和川南气田。已探明的储量有2600亿m³。特点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产量大,压力大,含硫高等特点。重庆天然气年开采量达56亿m³,其中位于长寿区,垫江区的卧龙河气田的产量最大。川南气田在重庆市境内储量较小。\n石灰石主要分布于歌乐山、南温泉、永川水口山、江津猫儿峡等低山区和东部、南部山区的背斜地区。岩盐矿在忠县、云阳一带分布。钡矿在城口,锰矿、钨矿和汞矿在秀山。渝北有石膏矿,彭水、黔江有重晶石矿。以及合川、铜梁的锶矿。上述矿产资源为重庆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n\n现任领导\n正职领导人\n市委常委\n市政府领导\n市长:胡衡华\n副市长:陈新武、郑向东、但彦铮、江敦涛、张安疆、马震、姜国杰、徐建\n\n行政区划\n明代、清代及民国初期\n明、清至民国24年,重庆府治设于首县巴县,川东道、重庆府、巴县于一城,在城内以下设党、坊、厢。明代,城内设8坊2厢。城中8坊为:太平坊、仁寿坊、壁仙坊、安静坊、通远坊、龙台坊、忠孝坊、宣化坊;附廓2厢为:内江厢、外江厢。清代,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城中改编为若干党,党辖若干坊,共29坊,近城改编为15厢。\n重庆府在明代尚曾领有今四川省武胜县(原属重庆府,即定远县)、泸州市、江安县、纳溪县、合江县(重庆府泸州,含所辖三县)、开江县(原属夔州府、重庆府,即新宁县)、达州市(原属夔州府、重庆府,即达县)、宣汉县(原属夔州府、重庆府,即东乡县)、万源县(原属夔州府、重庆府,即太平县)、今湖北省建始县(原属夔州府、重庆府)。\n清代中后期及民国初期,重庆府所辖共11县2州1厅合称为重庆十四属,计有巴县、江津县、长寿县、永川县、荣昌县、綦江县、南川县、铜梁县、大足县、璧山县、定远县共11县;合州、涪州共2州;江北厅1厅。目前除定远县外均在今重庆市所辖内。\n\n中华民国时期\n1946年,作为当时中华民国的首都,在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前,重庆市辖18区。1949年10月15日,国民政府再次移渝办公,重驻原国府路旧址,重庆市政府即从国府路迁至中山二路曙楼(现重庆医科大学儿童医院)。\n\n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n1950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原18个区合并为7个区,加上北碚行政管理处所改建的第八区,共8个区。1951年1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决定将重庆市第八区(北碚)划归川东行署区,建立北碚市,将川东行署璧山专区的巴县划归重庆市,同时将巴县的第四区(青木区)所辖的青木、凤凰、同兴、井口、蔡家、歇马等7个乡划归北碚市。6月和1952年4月,又将璧山县转龙、青木两乡划归北碚市。重庆市辖7区1县。1952年9月27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发出命令,将江津专区的綦江县、江北县和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归重庆市。1952年8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决定将第七区并入第六区,但因长江分隔,管理不便,随即于10月初撤销其合并决定。10月,重庆市各区行政区划进行了调整,调整后设5区4县。\n1953年1月,原属四川省的北碚市划归重庆市,3月改设为重庆市第六区;巴县、綦江县、江北县���归四川省江津专区,长寿县划归四川省涪陵专区;重庆市第四区的鱼洞镇和原北碚市的青木、凤凰、兴隆、关口乡划归巴县,巴县人民政府移驻鱼洞镇。5月,重庆市第二区的人和、龙溪、大石3乡划归江北县。重庆市辖6个区。\n1954年7月,西南大区、川东行署区撤销,川东行署区首府北碚市并入重庆,重庆市从直辖市降为省辖市,重新并入四川省。1955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从四川省南川县、綦江县和贵州省桐梓县划出26个乡1个镇,建立南桐矿区,由重庆市管辖,8月,南桐矿区正式成立。重庆市辖7个区。同年10月,重庆市及各区人民政府根据《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改称人民委员会。同时,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市属各区的称谓除南桐矿区外改排号为按地名相称。第一区改称市中区;第二区改称江北区;第三区改称沙坪坝区;第四区改称九龙坡区;第五区改称南岸区;第六区改称北碚区。1959年初,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正式批准江津专区的巴县、綦江县、涪陵专区的长寿县划归重庆市。重庆市辖7区3县:市中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南桐矿区;巴县、綦江县、长寿县。\n1965年2月,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决定将九龙坡区管辖的九宫庙、新山村、跃进村3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划出,单独设置大渡口区。12月,重庆市大渡口区正式成立。重庆市辖8区3县。1975年3月,国务院决定将江津地区的大足县双路公社全部、元通和土桥两公社各一部由大足县划出,成立双桥区,由重庆市管辖。重庆市辖9区3县。1976年1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江津地区的江北县划归重庆市。重庆市辖9区4县。1980年3月,重庆市及所属各区县行政领导机构陆续恢复人民政府名称。1983年3月3日,永川地区所属8县及华云工农区划归重庆市管辖。1983年9月9日,华云工农区仍划归南充地区管辖。1993年4月,南桐矿区更名为万盛区。1994年12月,市中区更名为渝中区,撤销江北县、巴县,设立渝北区、巴南区。\n\n1997年3月14日,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将原四川省重庆市、万县市、涪陵市、黔江地区合并,设立重庆直辖市的议案。撤销地级万县市与万县市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区辖原万县市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行政区域,设立万县移民开发区代管原地级万县市所辖行政区域(除梁平县由重庆市直辖);撤销地级涪陵市与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设立重庆市涪陵区辖原涪陵市枳城区、李渡区行政区域,原涪陵市所辖各县由重庆市直辖;撤销黔江地区,设立黔江开发区代管原所黔江地区辖行政区域。同年6月18日,重庆直辖市政府机构正式挂牌。\n1998年5月,国务院批准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州区,万县移民开发区更名为万州移民开发区。2000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设立重庆市黔江区。2000年7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万州移民开发区、黔江开发区,所代管区县由重庆市直辖。\n2001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长寿县,设立重庆市长寿区。\n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江津市、合川市、永川市、南川市,设立重庆市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n2011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重庆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万盛区和綦江县,设立重庆市綦江区;撤销双桥区和大足县,设立重庆市大足区。至此,重庆原有的40个区县,减少到了38个。在此之后,重庆市分别成立了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了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正厅级派出机构管理城市建设、街镇等事务。\n2014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壁山县、铜梁县,设立重庆市璧山区、铜梁区。\n2015年4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潼南县、荣昌县,设立重庆市潼南区、荣昌区。\n2016年6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开县,设立重庆市开州区。201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梁平县、武隆县,设立重庆市梁平区、武隆区。\n\n现行区划\n重庆市现辖26个市辖区、8个县、4个自治县;1031个乡级行政区,包括625镇,147乡,14民族乡,245街道。\n\n市辖区:万州区、涪陵区、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綦江区、大足区、渝北区、巴南区、黔江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璧山区、铜梁区、潼南区、荣昌区、开州区、梁平区、武隆区\n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n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阳土家族��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n\n主城区\n在重庆,除了以上正式的行政区划,还存在有北部新区(已并入两江新区)、经开区、高新区等多种说法。事实上,除属于在民政部注册的,作为省级行政单位的国家一级经济开发区——两江新区外,北部新区、经开区、高新区并不是重庆市的行政区划,而是重庆主城区中设立的经济管理区,并未在民政部注册。这三个区域只成立了管理委员会,没有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行政机构。\n由于重庆恢复直辖时与30年之前老的直辖市重庆主城区所对应的区域已经有较大不同,恢复设立的重庆直辖市所辖区范围远大于其它直辖市,而且辖区内70%的面积是原属于四川涪陵、黔江、万州三个地级行政区的乡村地区,已经不符合普遍的城市的概念。因此“重庆”、“重庆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重庆指重庆主城区,即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渝北区、巴南区、北碚区九区,有“主城九区”之称,“市区”、“主城区”、“城区”皆指主城九区,主城区以外的其他区县均称作“区县”。广义的重庆指现在重庆所辖的所有38个区县,这样的组团式城市叫做“大重庆”。\n在1954年重庆直辖市时期,重庆全市只有6个区2个县,加上当时的地级市北碚市被称作主城9区,即重庆的核心区;而1983-1997年间的四川省重庆市时期,管辖范围是“九区十二县”,被称为“老重庆”,直辖后四川省其他几个地级市划归重庆市管辖。\n\n一圈两翼\n一圈两翼为重庆市于2006年11月提出的发展战略,即建设以主城为核心、以大约1小时通勤距离为半径范围的城市经济区(“一圈”),建设以以万州为中心的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北翼)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城镇群(渝东南翼)(“两翼”)。其中一小时经济圈范围相当于原地级重庆市所辖区域加上原地级涪陵市所辖区域的长寿、涪陵、南川,渝东北翼范围相当于原地级万县市所辖区域加上原地级涪陵市所辖区域的丰都、垫江,渝东南翼范围相当于原黔江地区所辖区域加上原地级涪陵市所辖区域的武隆。\n\n功能区\n重庆市2013年9月提出重庆功能区的划分政策,将重庆市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五个功能区域。其中都市功能核心区范围为渝中区和内环快速路内的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都市功能拓展区范围为渝北区、北碚区、巴南区与内环快速路外的江北区、南岸区、大渡口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城市发展新区范围相当于“一圈两翼”战略中的除主城区外的一小时经济圈范围,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范围相当于“一圈两翼”战略中的渝东北翼范围,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相当于“一圈两翼”战略中的渝东南翼范围。\n\n主城都市区\n2020年5月9日,重庆主城都市区工作座谈会召开。在这主城都市区工作次座谈会上,重庆首次明确“主城都市区21个区”这个概念。主城都市区21个区的规划即在原来的主城9区的基础上,规划21个主城都市区。原来重庆主城9区就被确定为核心区。新规划的璧山、合川、永川、江津、潼南、铜梁、荣昌、大足、长寿、涪陵、南川、綦江12个主城都市区,地理区位上紧密围绕主城九区。\n\n经济\n2011年,重庆GDP达到10011.13亿元,次于天津市,高于杭州市;GDP按城市计算居全国第七。重庆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黄奇帆主政期间一度有“重庆模式”的说法。2023年,重庆GDP达到30145.79亿元,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首个GDP超过3万亿元的城市,按城市计算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n重庆经济在从四川省直辖后最显著的问题在于直辖时并入了大量周边欠发达地区,造成地区落差过大,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城乡居民收入落差高达500%(2008年),落后的农村经济严重制约了重庆的经济发展。重庆市直辖前的11区4县市人均GDP已突破44000元(2010年),而重庆主城区9区人均GDP已经突破85000元大关。其中渝北区人均收入达到了24480元(2011年)居中国非沿海省份县级行政单位第一位。然而,很多落后郊区县的人均GDP仅不足5000元,与青海和西藏相当。其中经济最落后的城口县是国务院2008年发布的国家级贫困县中最贫困的10个县之一。重庆都市核心区占重庆辖区面积的9%,却占有了重庆92%的产值,这从侧面反映了重庆城乡巨大的贫富差距。\n重庆是中国对外贸易最活跃的城市之一。2021年重庆市外贸进出口总值为1238.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其中,出口800亿美元,增长32.2%;进口438.3亿美元,增长30.2%。外贸进出口总值排名全国第11,在西部12省市中排第2位。\n\n农业\n重庆农业资源丰富,生长6000多种各类植物,其中药用植物比较突出,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产地之一。人工栽培的植物560多种,主要是水稻、玉米、小麦、红薯四大类,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上有油菜、花生、油桐、乌桕、茶叶、蚕桑、黄红麻、烤烟等,果树主要是柑橘、梨、李、桃、枇杷、龙眼,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被称为“黄连之乡”,涪陵区被称为“榨菜之乡”。除了种植业,重庆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皆有所发展。\n\n工业\n重庆是中国内陆地区工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重庆自从《马关条约》签订后开始发展现代工业,是中国中西部地区最早兴起近现代工业的城市。重庆的工业目前主要以重工业为主,是全国三大重工业中心之一,轻工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速发展。在中国企业中,超过70%的特大型股份制企业的前身均是三线建设时期内迁的大型工厂。\n重庆的工业得益于30年代、60年代从上海和武汉内迁的大量企业。重庆重工业的结构主要以船舶、冶金、汽车与军工、精密仪器为主。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为重庆市最大的中央管辖工业企业。重庆自主品牌的重工业企业市值超过100亿的还有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铁马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嘉陵工业集团、长江电工(集团)有限公司、力帆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隆鑫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宗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长江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望江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渝安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n重庆自有品牌的轻工业发展较重工业晚,早期主要集中在食品、制药、家电等方面。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起步。一度形势良好,当时曾出现了轻工业“五朵金花”(华陶陶瓷、冷酸灵牙膏、重庆啤酒、奥妮洗发水、北盛玻璃器具)。在21世纪初,重庆轻工业经历了较大的调整之后,目前主要以医药、医疗产品、广告产品、电子工业、复合材料、食品工业为主,发展态势良好,与中国其他省市相比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其中制药是重庆轻工业的支柱,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重庆主城区数十家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轻工业企业,除此之外,民营企业中,美心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是创收超百亿的公司。\n重庆的外资企业主要是汽车工业和电子工业为主。从1985年初引进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重庆与五十铃合资组建的庆铃汽车公司,到2012年底,重庆外资企业已累计批准超过8000多家,截至2012年4月,入驻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44家。\n其中较早进入的独资企业有诺基亚、爱立信等。合资企业诸如长安福特、嘉陵本田、建设雅马哈等则有数百家之多。\n2009年8月4日,惠普笔记本电脑出口制造基地及其亚太结算中心、富士康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在重庆落户,两个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年产2000万台外销笔记本电脑,加之还有电子业代工巨头广达电脑、仁宝电脑、英业达、奇美电子将先后入驻重庆,将形成超2000亿元的庞大产业链集群。2012,落户重庆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25家(位居中西部第一)。2012年,以电脑为主的电子工业将取代汽车、摩托车产业成为重庆第一支柱产业。\n作为重庆恢复直辖时,并入重庆的原四川省涪陵、万县、黔江州三个地级市所称为的新重庆地区工业基础较为薄弱,这部分地区占重庆市总面积的72%,然而工业产值仅占重庆全市的9.5%。最大的企业和仅有的两个的上市公司为位于涪陵区的涪陵太极集团和重庆市涪陵榨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新重庆地区的重要建设方向之一,工业企业由重庆主城区向这些地区外迁,是必经之路。\n\n金融业\n重庆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410.2亿元,增长15.4%,占全市生产总值的9.0%,居全国各城市第四位,不良资产率仅1%左右,位居全国前三。拥有银行、证券、保险和各类金融中介服务等功能互补的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机构数量为西部各地之首。自从马关条约签订后,华俄道胜银行、汇丰银行在上世纪初进入重庆,1933年和1934年,在朝天门和小十字街分别修建了川盐银行和中国银行重庆金库。后由于1953年重庆并入四川省成为省辖市,众多银行迁往成都和贵阳,重庆银行业进入了40余年��萧条期。\n目前重庆中资全国性商业银行5家,邮储银行1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12家,外资银行分行15家;重庆本地的银行有重庆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和重庆三峡银行等。中国人民银行在重庆设立有营业管理部。\n保险业目前已经有美国利宝、中美大都会人寿和中新大东方人寿三家大型外资保险机构在重庆解放碑CBD设置地区总部。其中美国利宝更是将中国总部设于此。重庆的保险机构以27家的数量在中国大陆仅次于北京、上海、深圳,位居第四。\n金融机构存贷款方面,截至2018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6887.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8%。其中,人民币个人储蓄存款余额35651.57亿元,增长5.7%。本外币贷款余额32247.75亿元,增长13.5%。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31425.87亿元,增长12.8%。\n\n商业\n重庆的零售业是比较发达的产业,在本地企业和外资企业之间竞争激烈。\n重庆巨型百货商店有本土的重庆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和新世纪百货,两家同属重庆商社集团,另有茂业百货、九龙仓时代广场、百盛购物中心、王府井百货、万千百货、大洋百货、远东百货等外地或者海外企业参与竞争。近年来,世界一线的奢侈品品牌也纷纷入驻重庆各大商圈,例如Prada、Gucci、Dior、D&G、Cartier和Coach等顶级品牌。此外,如H&M、优衣库、ZARA、Gap、C&A等休闲品牌也在重庆不断扩张,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而超市业上,除了重庆百货和新世纪百货、百盛百货、立丹百货自办的超市外,精品超市如ole、远东精品超市、外资的家乐福和沃尔玛、麦德龙在重庆也是不断扩张。多方资本的竞争使得重庆超市业迅速发展。。据重庆市统计局统计,2018年重庆市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1710.0亿元。\n在一般便利商店市场中,重庆拥有全球著名的罗森(便利店)、7-11等连锁便利店,还有本地一些小型连锁便利店,已形成初步较为成熟的规模,并在不断发展中。重庆家电零售业则是中国家电巨头国美电器和苏宁电器强力竞争和本土的商社电器参与的格局。酒店行业在重庆成立直辖市后有了较大的进步,包括威斯汀酒店、申基索菲特、JW万豪酒店、洲际酒店、悦榕庄、凯宾斯基、喜来登酒店和丽笙世嘉酒店等等酒店在重庆陆续开业,目前已是中西部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n\n社会\n人口\n2008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为2839.00万人,总人口3253.32万人,常取其概数说“三千万重庆人”,但事实上重庆主城区户籍人口只有800万人,占重庆全市人口不到1/4,其中城市人口641万人,城镇化率82.7%。到2017年末,重庆市的人口总数达到3075万,全市城镇人口1970.68万人,城镇化率64.08%。2020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重庆市人口总数为3205.42万人。\n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等49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75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13万人,其次苗族约52万人,主要集中分布在重庆东南部原黔江地区各区县。\n\n重庆全市老年人口462万,老龄化率16%,人均寿命75.98岁。2008年,重庆年满100周岁的老人已上升到956人。\n重庆市的外来、外出人口流动数量大。2008年8月-12月仅4个月间,重庆市共新增外来暂住人口173万。其中外来人口数量位于前五的地区分别是四川省、贵州省、河南省、湖南省、安徽省。重庆主城区内外地来渝工作获得暂住证的人口在2009年达到524万,是一个实际已经容纳了900万外来流动人口的特大型人口净流入城市,其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占重庆主城区实际居住人口的一半,仅次于上海、北京和深圳,是全国第四大流动人口居留城市,其自身即存在外来务工人员问题;而另一方面重庆市郊县农村居民如原涪陵、万州和其原所辖县等等地区离开居住地外出务工人口却有437万。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实际上较发达的重庆主城区与直辖时并入的地区贫富差距过大,造成了经济学上所谓的“地区墙”,相对发达的重庆主城区本身人口密度在近几十年接纳了众多外来人口后已经达到峰值,无论是城市规模还是社会保障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务工人员,由于市区激烈的竞争使得众多遥远区县的农村人口在当地反而无法谋生,被迫外出务工。而且重庆郊区农民工在外地的常住率和户籍迁移率高,甚至在浙江省达到了17%,大量户籍迁出甚至直接导致重庆郊区户籍人口的下降,一方面这些郊区人口通过打工购房或子女就读就业后成为重庆市区里的户籍人口,一方面则通过迁徙外地务工就业购���后获得其他地区的户籍。鉴于此问题,重庆在全国首先实行了户籍改革政策。\n\n姓氏\n根据2014年人口数据,重庆人口最多的首十个姓氏依次是李、张、陈、刘、王、杨、周、黄、吴、罗,除了罗姓外,其余姓氏都是中国首十个姓氏之内,与中国十大姓相当吻合。\n\n语言\n重庆市境内流行的主要语言是汉语西南官话四川话,包括川黔片成渝小片、岷赤小片两片。其中包括重庆主城区在内的绝大部分区县都使用川黔片成渝小片川东方言,而入声保留的岷江小片主要流行于江津和綦江。另外,重庆市境内还零星分布有土广东话及老湖广话的方言岛。除了汉语的各个方言以外,重庆市境内还有土家族和苗族,主要集中分布于渝东南原黔江地区的黔江、秀山、酉阳、彭水、石柱等地。南部的綦江亦有分布。重庆市境内的苗语分属苗语黔东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土家语属土家语北部方言但如今,随著时代的变迁和城镇化加剧,重庆市境内的土家族人和苗族人汉化已较深,已经很少有人会说土家语或苗语了,重庆的土家族人和苗族人绝大部分已经转用当地通行的汉语西南官话了。\n\n科教\n重庆的现代教育发源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美国的基督教传教士创办了“私立求精学堂”,即现在的重庆求精中学。次年,川东道守创办了\"重庆洋务学堂\"。此后,重庆知府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创办官立重庆府中学堂。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又创办了西南师范大学的前身川东师范学堂、西南政法大学的前身重庆公立法政专门学校。\n至清末重庆各类学堂已初具规模。既有大学堂,又有大量的中小学堂,还有实业学堂、幼稚园,以及专门为贫苦子弟设立的半日制学堂,全市各类学堂多达1200余所。\n随着抗战战事吃紧,大量高等院校内迁。这些内迁到重庆,享有盛誉的高等学校后来构成了重庆大学和西南大学的前身。而为抗战储备技术人才,国民政府在当地亦成立了众多新的军事配套学校,如当时为保密化名“世维公学”,实际却是培养武器设计制造人才的秘密21厂技校,后来该校即成为兵工系四大校之一的重庆理工大学。\n目前,重庆有高等院校65所,其中重庆大学、西南大学是国务院教育部直属大学。而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则为专业院校,重庆交通大学在西南地区交通行业颇有建树,重庆理工大学为兵工系下属的传统四大校之一,而重庆邮电大学则是负责研发中国3G制式-TD-SCDMA的负责单位。在中学上教育上,有七所市内直属中学,分别是张伯苓、柳亚子创立的重庆南开中学、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立的重庆育才中学、重庆巴蜀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八中、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n重庆目前拥有1000多家科研机构,60多万科技人员,主要以研究电子计算机、光学仪器、武器控制、机械自动化为主。重庆目前拥有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n重庆有博物馆18个、档案馆48个、文化馆41个、艺术表演团体95个、公共图书馆43个。其中创建于1947年的前身为罗斯福图书馆和西南图书馆的重庆图书馆,现已拥有馆藏300余万册,并形成了在中国国内外颇具影响的三大特色馆藏:民国时期出版物、古籍线装书、联合国资料。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出版物收集最全、保藏最多和最完整的图书馆,中国西南地区古籍线装书收藏数量最多、质量最好的图书馆,中国两个最早的联合国文献寄存馆之一,现该馆也是中国少数几个联合国文献全托馆。\n\n宗教\n重庆市的宗教信仰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道教和伊斯兰教和其它传统信仰,其中最重要的民间传统信仰为川主信仰。川主是巴蜀地区的本土乡神,清朝川主庙曾遍布今重庆市内各州县。重庆至今还保留有江津塘河川主庙会和石蟆川主庙会等民间川主祭祀活动。重庆宗教信徒共计172余万人,约占全市人口总数的5%,其中佛教信徒约80万人,天主教信徒约31万人,基督新教信徒约27万人,道教信徒约3万人,伊斯兰教信徒约1万多人,神职人员665人。其中佛教和天主教是重庆市区内较普遍的宗教信仰,每到春节和清明节,朝拜华岩寺的群众常常需要排队进入470亩面积的华岩寺景区。而每到圣诞节和复活节,渝中区若瑟堂亦时常因为信众过多而需要在大厅外排队进入。\n\n治安\n重庆市的治安由重庆市公安局负责,另有平民组成治安协勤协助,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重庆市的分支亦是维护治安的力��。重庆市公安局于2010年2月7日成立交通巡逻警察总队,称为“交巡警”,兼备交通管理、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之职能。重庆过去黑社会问题严重,对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构成了威胁,也对重庆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而警队成员的腐败则或多或少的加剧了这个问题。2009年,重庆市政府展开了打击黑社会的行动,逮捕了黑社会组织的首领和为黑社会提供保护的官员、警员,治安状况大有恢复,成功打造了一个治安良好的城市氛围。根据2010年中央综治委全国各省区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考评结果,重庆综合考核得分为93.48分,被评为中国大陆最安全的城市。重庆市政府对于治安问题提出了“平安重庆”的目标。\n\n文化\n城市标志\n2006年1月16日,“人人重庆”标志被确定为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人人重庆”标志由香港设计师靳埭强设计,由两个欢乐喜悦、张开双手的“人”型图案重叠加,成为一个简体的“庆”字组成。取意“双重喜庆,以人为本,携手并进”。城市形象标志多用于外界宣传,而非城市的官方徽章,这一点有别于市徽,但在一定意义而言,重庆城市形象标志仍被视为市徽而存在。\n\n重庆城门\n重庆城门指古代环绕渝中半岛上下半城的城墙门,九开、八闭,共十七座城门,由重庆卫指挥使戴鼎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所建,象征九宫八卦。沿顺时针方向分别是:长江水门朝天门(开)、翠微门(闭)、东水门(开)、太安门(闭)、太平门(开)、人和门(闭)、储奇门(开)、金紫门(开)、凤凰门(闭)、南纪门(开),陆门金汤门(闭)、通远门(开)、定远门(闭),嘉陵江水门临江门(开)、洪崖门(闭)、千厮门(开)、西水门(闭)。\n大多数城门于二十世纪初重庆城市改造中被拆埋,仅通远门与东水门得以留存,并以重庆古城墙名义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人和门、太平门、南纪门相继得到发掘。\n重庆城中有多个地名由城门命名或相关,如朝天门、千厮门、临江门、储奇门、金汤街,凤凰台等。\n重庆江北城也有汇川门、觐阳门、保定门、东升门、问津门、金沙门、文星门、镇安门、永平门、嘉陵门十座城门,大多不存。\n\n教育\n著名大学\n重庆大学\n西南大学\n西南政法大学\n陆军军医大学\n重庆邮电大学\n重庆交通大学\n重庆医科大学\n重庆工商大学\n重庆师范大学\n四川美术学院\n四川外国语大学\n重庆理工大学\n重庆科技学院\n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n重庆三峡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n\n著名中学\n重庆市长寿中学校\n重庆市第一中学\n重庆南开中学\n重庆市第七中学\n重庆市第八中学\n重庆巴蜀中学\n重庆育才中学\n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n重庆求精中学\n西南大学附属中学\n重庆外国语学校\n重庆市第六十八中学\n重庆市第十八中学\n重庆彭水中学\n重庆市第十一中学\n江津中学\n铜梁中学\n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万州高级中学\n涪陵五中\n重庆市辅仁中学、重庆市南坪中学校\n\n戏剧\n川剧是重庆主要的戏剧。川剧以重庆为中心的派别,被称为川东派。重庆川剧院是重庆川剧的重要机构,由它创作的剧目《金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川东派川剧。另外,重庆有重庆京剧院等其他地方戏剧表演机构,和重庆话剧团。重庆大剧院和重庆人民大礼堂,以及各个区县的剧院是进行戏剧表演的主要场地。\n\n文学\n重庆历史悠久,加之特有的民风民俗,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长江从重庆主城区到巫山这一段,航道崎岖艰难,水流湍急,礁石密布。古时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拉动船只前进的工人被称为纤夫,纤夫少则十几人多则数百人,只有用口号来统一指挥,这样的口号既是指挥劳动的号令,也是纤夫描绘生活的载体,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口头文学形式,被称为“川江号子”。由于现代航运技术的发展,纤夫已经不复存在,但是“川江号子”得以保留,在重庆有专业的川江号子表演团体。\n重庆在抗日战争期间是中华民国的首都,被占领地区的大量人口移民至此,其中不乏知名的作家,这一时期在重庆诞生的文学作品数量多。重庆在国共内战期间,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发生激烈政治斗争的城市。于是,描写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相当的规模,例如小说《红岩》、《一双绣花鞋》。\n重庆本地的著名文学家有何其芳、莫怀戚和吴芳吉等。\n\n艺术\n重庆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重庆市馆藏文物近30万件,现已建成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历史博物馆、重庆自然博物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合川钓鱼城博物馆、史迪威旧居陈列馆、红岩革命纪念馆、歌乐山烈士陵园、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以及万州、涪陵、铜梁等区县博物馆共40多个。重庆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先后启动。重庆拥有四川美术学院这样的全国著名艺术类高等院校,其所在地九龙坡区黄桷坪是重庆的创意艺术聚集区,有大量的艺术工作室、艺术品商店和相关培训机构,有501艺术中心这样的艺术集市和黄桷坪涂鸦艺术街等景观。重庆最著名的艺术家是罗中立,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其最著名的作品是油画《父亲》。重庆雕塑艺术发达,其中位于石板坡长江大桥的《春、夏、秋、冬》是重庆的标志之一。\n\n饮食\n重庆饮食以麻辣的川菜为主,是下河帮川菜的代表。川菜特点是大量使用辣椒,原材料新颖,菜品富于创新。重庆最有名的是重庆火锅。重庆火锅又被称为麻辣火锅、毛肚火锅,起源于重庆的屠夫在冬天将屠宰后剩下的边角料放在锅里煮,以此避寒去湿。重庆对火锅这种饮食文化影响较大。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n小面是重庆人极少数以面食为材料的食品之一,驾驶保时捷之类的名贵跑车的当地有钱人前往小面馆的情景常见,重庆民间亦有网友发起“百强小面”的活动。\n另一方面,重庆也受到了外来饮食文化的影响。在重庆各大休闲娱乐区酒吧云集,而重庆当地生产的山城啤酒比较出色,每年亦有啤酒节活动。快餐方面,除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常见洋快餐品牌,当地快餐企业乡村基也比较流行。\n\n传媒\n重庆拥有一家广播电视集团、一家报业集团,和多家杂志社。广播电视集团称为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该集团拥有6个广播频道和重庆卫视等12套电视频道,以及其下属的平面媒体重庆广播电视报。报业集团称为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下属重庆日报、重庆晚报、重庆晨报、重庆商报、热报、渝报、新女报、时代信报、健康人报、三峡都市报、巴渝都市报、武陵都市报。另有外省华商报集团旗下的重庆时报在市内发行。\n另外,重庆的IT媒体计算机类媒体数量与质量在中国占有相当分量,位于重庆的《电脑报》、《微型计算机》、《电脑迷》等在计算机界具有相当知名度。重庆市还拥有两大网络媒体,华龙网和大渝网。华龙网最初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建立,2008年后,重庆市委将华龙网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所建立的视界网合并,成为新的华龙网,视界网曾经使用的域名均指向华龙网宽频频道。大渝网是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和腾讯网合资开设,并与QQ结合,成为重庆网民获取重庆及各地新闻主要的窗口之一。\n\n体育\n1949年后重庆修建的第一个大型体育场馆位于渝中区,1951年由贺龙主持修建,1956年5月竣工,占地约12万平方米的大田湾体育场,为中国第一座现代意义上的综合体育场。目前重庆主城区主要的大型场馆有重庆奥林匹克体育中心、重庆大田湾体育场、重庆洋河体育场、南岸奥林匹克中心。\n重庆涌现出的优秀运动员有围棋六料世界冠军古力、多次夺得奥运冠军和世锦赛冠军的田亮、羽毛球奥运冠军李雪芮、羽毛球世界冠军张亚雯、女子跳水世界冠军施廷懋等。\n重庆当地的足球俱乐部有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在以前的甲A联赛和现行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曾经有过良好的战绩,但是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重庆足球队频频失利。2014年,重庆力帆足球俱乐部在中国足球甲级联赛中取得27轮不败的优秀战绩,并以冠军身份升入次年的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此外,世界杯拳击赛组委会选择重庆作为的比赛常任举办城市,至今为止已经连续三次举办世界杯拳击赛。\n\n特色文化\n吊脚楼\n重庆城依山而建,两江环抱,平地缺乏。由于地势的缘故,绝大多数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而传统的重庆沿江民居,都是由几根木料撑着的一间木楼的“吊脚楼”。吊脚楼是重庆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近年来由于经济快速发展,这一建筑形式已在重庆市区绝迹,仅在磁器口和江津区中山镇等古镇里保留有原汁原味的古老吊脚楼建筑。新修建的洪崖洞吊脚楼民俗建筑群即意在恢复此项传统建筑。另外,合川区在南津街的涪江沿岸也新修了���量的临江吊脚楼风格的房屋,颇具传统的重庆沿江民居特色。\n\n移民文化\n重庆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历史上对重庆移民文化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移民主要有三次:清初湖广填四川、抗日战争时期内迁移民和三线建设时期内迁移民。大规模移民潮使得重庆人口迅速增长,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庆城市人口增长至约30万人,城市人口规模逐渐赶超四川政治中心成都。抗战时期随着战区移民的不断涌入,重庆的人口急剧增长,到1945年市区人口已达125万人,其中移民人数占一半以上。三线建设时期,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省市内迁至重庆的移民约有50万人。移民不断内迁到重庆的同时也带来了各地的移民文化,并与重庆本地文化不断融合形成新的重庆文化。湖广填四川运动中的移民文化增强了重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在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相互影响。抗战时期,大批高等院校以及学术文化机构的内迁和大批文人学者的到来,活跃了重庆的学术文化氛围;同时这一时期“下江人”群体在重庆逐渐确立,“下江”文化成为陪都重庆重要的文化组成。\n历史上内迁至重庆的外来移民在重庆各地修建了大量会馆。兴建会馆之风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在重庆盛行,各省移民各按籍贯在重庆分别建立会馆。从乾隆年间至光绪十七年(1891),重庆建有八大会馆,即南华宫(广东)、列圣宫(浙江民馆和商馆)、天上宫(福建)、禹王宫(湖广)、万寿宫(两江)、江南馆(江苏苏南地区)、三元庙(陕西)、山西馆(山西晋商商馆)。光绪十八年(1892),云南、贵州来渝商人亦建立了会馆性质的“云贵公所”。各会馆设首事一人,主持馆务。其职责是维护本省商人权益,参与地方有关各项活动。现保留最完好的是位于重庆渝中区的湖广会馆。\n\n步行街文化\n步行街是重庆的一大特色。解放碑步行街位于重庆主城区渝中半岛解放碑中央商务区,是全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1997年建成,建成时占地2.24万平方米,经过2004年改造后占地为4.17万平方米,步行街内拥有各类特大型商场27个。与全国其他各大城市不一样的是,重庆主城区各组团都有一条以上的大型步行街,比如:观音桥步行街、杨家坪步行街、沙坪坝步行街。重庆主城区的各条步行街不管在数量还是销售额上都在全国排名前列,一度是其他城市争相学习的榜样。除主城区大型的步行街以外,区县也有商业步行街发展,如万州区高笋塘步行街和合川区久长路步行街等。\n在重庆主城区,目前已拥有渝中的解放碑步行街商圈、大坪时代天街商圈,江北的观音桥北城天街商圈、新牌坊龙湖步行街商圈,南岸的万达广场-星光时代步行街商圈、沙坪坝的三峡广场步行街商圈,杨家坪的西城天街-万象城步行街商圈,以及位于重庆大学城的U城天街步行街商圈、熙街等等成熟的商业步行街。\n\n交通\n重庆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中国国务院核准的国家级交通枢纽,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发展迅速。\n\n铁路\n重庆铁路系统发达,原设有重庆铁路局,1957年5月因宝成铁路建成撤销,现属成都铁路局管辖。目前重庆市境内拥有沪汉蓉客运专线、成渝客运专线、郑渝高速铁路、渝贵铁路、黔张常铁路、成渝铁路、川黔铁路、襄渝铁路、渝怀铁路、兰渝铁路、重庆铁路东环线共11条电气化铁路干线,达万铁路、三万南铁路、南涪铁路三条支线铁路。正在建设的高铁线路有渝昆高铁、渝黔城际、渝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渝中线高铁等。\n目前,重庆市主城区内有特等站重庆北站、重庆西站两座及一等站重庆站一座。重庆最大客运站重庆西站已于2018年1月25日正式开通。重庆郊区县还有数十个二等及以下客运站,其中最大的为二等客运站涪陵站、黔江站和万州站。\n货运站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中国第三个建成投入运营的集装箱中心站。重庆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投入运营的标志着重庆从此拥有国家级铁路物流基地。与此同时,位于沙坪坝区的重庆东站和九龙坡区的重庆南站停止集装箱货运功能。重庆还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起点,最近几年,中国大陆到欧洲的部分货物通过重庆中转至欧洲或从欧洲通过重庆中转至中国大陆其他城市。重庆已经成为特色鲜明的内陆对外转运桥头堡。\n\n公路\n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之一,经过重庆的国道有 210国道、 212国道、 318国道、 319国道、 326国道等。截止2016年,重庆普通��省干线公路总里程达1.5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2.4万公里。重庆公路“零公里”点标志在渝中区的朝天门。\n重庆第一条高速公路是1995年建成通车的 成渝高速公路,截止2016年,已建成高速公路2818公里,覆盖了除城口县外的所有区县。重庆拥有围绕主城中心的内环快速公路、环绕主城区的绕城高速公路,另外,连接各区县的三环高速已全线通车;同时,重庆有十条通向区县及周边各省的高速公路。重庆是全国4个拥有两环以上绕城高速公路的城市之一,高速公路密度为西部各省级行政单位之首。因重庆山岳较多,几乎每百公里高速公路就约有60%属于隧道路段,因此高速公路修建难度较大。重庆正在建设“三环十二射七联线”高速公路网,预计2030年建成后总里程将超过4000公里。\n2013年,重庆主城9区私家车保有量超过160万辆。\n重庆地势崎岖,扩宽现有道路困难,道路修建成本高昂,以重庆内环快速公路为例,其修建总成本突破200亿元,超过北京和上海的内环高架路修建成本。\n为解决交通堵塞问题,重庆修建了多种交通系统,如在江北区CBD率先模仿香港九龙地下交通枢纽系统修建了中国大陆地区第一个地下交通枢纽系统——江北观音桥地道(2006年3月建成)以及在南岸区的南坪地下汽车通道系统(2010年8月建成),其它如沙坪坝区南开城下穿式分流道、渝中区牛角沱—两路口高架式分流道(在建)等。\n截止到2014年,重庆尚未执行个人乘用车限牌限购限行等措施。相较于其它已实行相关措施多个城市,重庆城市交通拥堵尚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从2014年1月发布的数据来看,在2012年重庆市主城区平均车速为24.9公里/时,晚高峰为23.9公里/时,早高峰为23.925.8公里/时,周边区县为37.5公里/时,远快于国际拥堵警戒线低于20公里/时的标准。\n\n桥梁\n由于重庆地势多水,长江、嘉陵江贯穿市区而过,多数区县的中心城市建在长江、嘉陵江或者其支流畔,辖区内小型河流亦是不计其数。因此重庆的桥梁数量与密度远远高于其他城市。\n重庆的第一座跨长江的大桥是1964年修建的小南海长江大桥,而第一座跨长江公路桥则是1977年动、1980年完工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在随后的38年中,重庆的跨长江桥梁数量已经超过长江上其他城市的桥梁数量总和。截止2018年1月,已建成的共有38座长江大桥(另有21座在建)和27座嘉陵江大桥(另有2座在建)。由于重庆桥梁建设发展迅速,重庆又被称为“中国桥都”。\n\n水运\n重庆拥有被誉为“黄金水道”——长江的航运便利,水运一直是重庆最主要的对外运输方式。截止2016年,重庆市内共有通航河流130多条,航道里程4472公里,其中四级以上航道1400公里,建有多个港口与客货码头。\n目前重庆港是中国中西部吞吐量最多的港口。在三峡工程竣工后,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港。在两江新区内有重庆寸滩港与重庆果园港(全国最大铁公水联运枢纽港)等港口,同时万州港和涪陵港在重庆水运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另有珞璜港、新田港正在建设。重庆南港大渡口集装箱码头拥有海关保税区32公顷,每年进出口货物价值百亿美元以上。目前长江水运通道外贸货运量极高,仅在2008年,重庆市对外贸易进出口中,长江水运占总运量的97%,占货物总值的87%。2024年5月8日,重庆至舟山江海直达航线开启,这是目前中国最长的江海直达航线。\n\n航空\n自民国以来,重庆主城区内曾经先后有多座机场投入使用。重庆全市现有五座民用机场,分别是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重庆万州五桥机场、重庆黔江武陵山机场、重庆巫山机场和武隆仙女山机场,另有重庆江南机场和永川大安通用机场正在建设。\n建于重庆主城区两江新区两路街道的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于1990年投入使用,为4F级民用国际机场,在此之前,1949年后重庆市曾一直使用位于白市驿的军民两用机场,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建成前,进出重庆的航班都在此起降。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机场现共有三座客运航站楼,是中国最繁忙的十大机场及世界最繁忙的百大机场之一,并成为中国内地第九个突破2000万客流量的机场。1992年4月国务院将重庆江北机场升格为“国际定期航班机场”,并改名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中国西部航空、重庆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和华夏航空以该机场为主基地。2017年8月29日,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A楼和长3800米的第三跑道建成投用,至此,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成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一个拥有三座航站楼以上和三条跑道以上的国际航空枢纽机场。\n重庆万州五桥机场位于万州区五桥街道,是重庆的第二座民用机场。于2005年投入使用,为4D级机场,有飞往国内27个城市的航班,年接待能力为60万人。2015年开始改扩建完成后预计会开通国际航线,成为渝东北及三峡库区的区域性航空运输中心和重庆市境内第二个国际枢纽机场。\n重庆黔江武陵山机场原名重庆黔江舟白机场,位于黔江区舟白街道,临近渝鄂湘黔4省市交界,于2010年投入使用,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2015年吞吐量为14.3万人次。\n重庆巫山机场原名巫山神女峰机场,位于巫山、奉节交界处,为4C级民用支线机场,于2019年投入使用。\n武隆仙女山机场位于武隆区仙女山镇,为4C级机场,于2020年正式通航。\n重庆第二国际机场于2023年正式获得中国民航局批准,预计2035年正式投入使用。\n\n公共交通\n公共汽车\n重庆主城区内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是公交汽车和出租车,区县城区内页拥有规模不等的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服务,重庆是中国第一个在城区内全面禁止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近郊区间运行的长途班车使用汽油的城市,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以及公运出租货车均使用CNG天然气为动力,相对环保,全城一共有220家加气站。重庆公共汽车共有458条线路,分属于重庆公交(控股)集团、重庆交运集团等公司。\n\n出租车\n主城九区有12000辆,区县一共8700余辆,共计20000余辆的出租汽车同时也在为市民服务。出租车主要车型有:长安铃木天语SX4三厢、长安铃木SC7100/7130羚羊三厢、长安福特MONDEO三厢天然气版、长安轿车志翔弱混版、桑塔纳、富康、捷达等天然气版。主城区与区县的出租车涂装不同,重庆主城区为黄色、渝南地区为绿色、部分区县为红色。重庆目前是中西部出租车价格最高的城市,而且重庆出租车面临着严重的运力不足的问题,公共汽车也是如此。在重庆,时常出现公共汽车过于拥挤和高峰时间出租车极难打上的情况,或者出租车路间等待时间过长的情况。\n重庆出租车起步价为¥10/3公里,超过3公里后,每500米¥1,即每公里¥2,运行行驶时速低于12公里时,满5分钟加收¥1,不满5分钟不收费,之后,每满2.5分钟,加收¥1,不满2.5分钟不收费;单程行驶超过25公里后,每公里调整为¥3,仍按500米计费一次,即¥1.5/500米。夜间(23:00–06:00),起步价¥11/3公里,行驶超过3公里后,每500米¥1.15,即每公里¥2.3,行车时速低于12公里时,满5分钟加¥1.15元,不满5分钟不收费。之后,每满2.5分钟,加收¥1.15,不满2.5分钟不收费。行驶单程超过25公里后,每公里调整为¥3.45,仍按500米计费一次,每次¥1.73。\n因为行车路线独特,加上行车速度极快,因此重庆出租车与武汉巴士及山东航空亦形成了“中国三大神奇交通工具”,当中重庆出租车被称呼为“黄色法拉利”。\n\n城市轨道交通\n重庆主城区已经投入使用的有九条轨道交通线路。截至2022年7月,有4号线西延伸段、5号线一期中段及北延伸段、6号线东延伸段、9号线二期、10号线二期、15号线、18号线、24号线一期、27号线、市郊铁路璧铜线等约200千米在建,总体规划有30条轨道交通线路。重庆轨道交通2号线为中国第一条跨座式胶轮单轨高架单轨线路,也是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n\n轨道交通是重庆市区主要公交方式之一,重庆目前运营的轨道交通与中国大多数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不同,重庆的轨道交通2、3号线为跨座式单轨线路,其余线路则均为地铁。目前规划有30条轨道交通线,线路总长逾1400公里。\n截至2022年7月,1号线、2号线、3号线及空港支线、4号线、5号线、6号线及国博支线、9号线、10号线、环线已建成。\n其中第一条建成的是2号线,它是中国西部地区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也是中国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运行。重庆是全国第一座拥有跨坐式单轨列车的城市。因重庆地势复杂,每条轨道线路均有100米以上的高差,最高的轨道交通4号线有250米的垂直落差。\n\n地面缆车\n重庆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将地面缆车作为公共交通的城市。\n目前重庆市只有一条线路的缆车仍在运营。为1964年在长寿区城内建成,连接城区望江路和临长江的河街的长寿缆车。而重庆原先还有于1984年建成的朝天门码头缆车运营,但后者于2007年5月停运并拆卸。\n\n索道\n重庆也是全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将索道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n目前重庆市有一条过江索道,联络着长江两岸,位于主城区:\n\n重庆长江索道:建成时间1986年,从渝中���新华路站跨长江至南岸区上新街站,南岸有休闲娱乐区南滨路,北岸临近解放碑中央商务区。\n\n过江索道在建成初期极大地方便了河流两岸的通勤,但是在各大跨江桥梁修通之后,索道的乘客日益减少,然而,随着重庆夜景的闻名,以及索道附近休闲娱乐区的兴起,过江索道重新发挥出了价值,成为旅游景点。\n历史上曾存在的过江索道:\n\n重庆嘉陵江索道:建成时间1983年,自渝中区沧白路站,横跨嘉陵江上空,与江北区金沙街站相连,北岸有新建成的重庆大剧院和重庆科技馆,南岸有洪崖洞风景区。已于2011年3月1日正式停运,2013年12月底,重庆嘉陵江索道拆除。\n嘉陵江索道的基楼位于规划中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线路上,面临拆除或者搬迁的危险,索道作为重庆市民的集体记忆,拆除事件在重庆市民中引起广泛的讨论,类似于香港皇后码头的拆迁争议。\n\n城市电梯\n重庆亦更是世界上少有的将远程电梯作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城市,主城区有一处自动扶梯和一处升降式电梯,均位于主城区的渝中区,可通用公交IC卡。皇冠大扶梯:连接菜园坝和两路口;长度为112米。凯旋路垂直电梯,连接凯旋路和较场口。\n\n轮渡\n无论是主城区还是区县,多是河流穿城而过,因此重庆轮渡交通比较发达。但随着跨江大桥的修通,多数渡轮已经停止运营。现在在朝天门2号码头还保留了“怀旧轮渡”(又名;两江小渡,路线:朝天门—弹子石)供游客参观使用。\n\n宜居畅通卡\n宜居畅通卡是重庆公共交通系统中使用的便捷支付手段,它可以用于主城区及部分区县的公共汽车、两江索道、城市电梯、轮渡支付以及电影票、超市等小额支付领域,重庆市政府通过宜居畅通卡向重庆市民提供优惠,普通市民可以获得公共汽车、轨道交通9折的折扣,并且纳入1小时换乘优惠,而中小学生使用学生卡可享受轨道交通半价或公交月卡计次优惠。\n宜居畅通卡现已支持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交通联合)。\n\n交运通\n交运通由重庆交运城卡发行,主要在綦江区、万州区、涪陵区、黔江区、合川区、酉阳县、潼南区、秀山县、璧山区等重庆市郊县地区使用。如,在沙坪坝区轨道交通1号线大学城站附近,既设置有重庆主城公交“轨道大学城站”,又设置有璧山公交“轨道交通大学城站”,前者使用宜居畅通卡系统,后者使用交运通系统,不能通用。\n交运通支持全国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交通联合)。\n\n旅游\n旅游口号\n重庆于2011年2月启用旅游口号“重庆,非去不可”,意在表现重庆人的自豪,也让外地游客好奇。\n2016年1月起,重庆启用新的旅游口号“大山大水不夜城,重情重义重庆人”,意在反映重庆的山川地理、重庆人的个性,重庆的别样美景。\n2018年3月重庆启用新的旅游口号“行千里,致广大”,“重庆”二字可以解释为“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在重庆“行千里”领略巴渝山水,“致广大”的旅途中开阔视野心胸。\n\n风景名胜\n重庆既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为一体的壮丽自然景色,又有巴渝文化、移民文化、三峡文化、陪都文化、都市文化造就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丰富。重庆全市共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其中有世界文化遗产1个(大足石刻),世界自然遗产3个(重庆武隆喀斯特、重庆金佛山喀斯特、重庆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森林公园24个,国家地质公园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个。著名人文景观有白公馆、渣滓洞、湖广会馆、张飞庙、白帝城、白鹤梁等。另有磁器口、洪崖洞、中山古镇这样的地方特色集市。结合重庆特有的历史、地理条件,红色旅游、两江游。除此之外,绚烂的重庆夜景在国内外也享有一定的美誉。\n\n截至2017年底,全市共有223个A级景区,其中:5A级8个,4A级83个,3A级78个,2A级52个,1A级2个。其中5A级景区有:\n\n重庆大足石刻景区\n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n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天生三桥·仙女山·芙蓉洞)\n酉阳桃花源旅游景区\n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谷景区\n重庆市南川金佛山\n江津四面山景区\n重庆市云阳龙缸景区\n古战场遗址合川钓鱼城—公元1259年,号称“上帝之鞭”的蒙古铁骑进攻钓鱼城,元宪宗蒙哥在此负伤,不久而亡。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的麦加”。\n地质景观天生三桥、芙蓉洞、天坑地缝、万盛石林、万州青龙瀑布\n山水长江三峡、仙女山、金佛山、龙水湖、金刀峡、黑山谷、四面山、缙云山、茶山竹��\n其它南山、蒋介石公馆、永川野生动物世界、海昌加勒比水世界、永川乐和乐都、万盛奥陶纪公园\n\n人物\n对外交流\n友好城市\n截至2022年12月27日重庆市已经分别正式与30座城市(省、州)互相结为友好城市。\n\n驻渝外交机构\n从日本于1998年在重庆市设立领事办公室以来,重庆现实际有外国领事机构10个。另有多个国家计划在重庆开设领事机构。\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公众信息\n重庆市政府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重庆新闻,华龙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重庆新闻网--中国新闻网·重庆新闻(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地图/卫星照片\nGoogle Map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谷歌地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n== 参见 =="} +{"doc_id": "3311", "title": "装甲", "text": "军用载具通常都具备装甲以抵抗破片、子弹、飞弹或炮弹的袭击,保护载具内的人员不受敌火伤害。这类的载具包括坦克、飞行器和船舰。民用车辆也可以附上装甲。这些车辆包括记者、官员的专车,或其他出入于冲突地带或某些犯罪高涨地区的车辆,以及总统座车。装甲车也是保全公司的常规配备,用于运钞、运载贵重品,并减少货物半途拦截或抢劫的风险。\n除了蓄意攻击之外,车辆上的装甲也可以避免一些非人为的威胁。有些太空船会装备特制的装甲,以抵抗小型陨石或太空垃圾的碎片撞击。甚至一般的民用飞机也会携带装甲,会以类似破片护罩的形式建构在燃气涡轮引擎的内壁,以避免压缩机/涡轮解体时可能造成的伤亡或机体损坏。\n车辆的设计和用途决定其所挂载的装甲数量,通常当装甲很重且数量过多时,会限制了车辆的机动性。\n装甲车辆有时都是在武装冲突期间才开始订制。在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坦克组员甚至把多余的坦克履带焊接在他们的M4雪曼、M3李或斯图亚特等坦克外壳上。在越战期间,美军的武装卡车会以沙包和就地制造的钢铁甲片来武装化。这几年,伊拉克的美军部队会以一些废料金属来替悍马车或一些其他军用运输车辆加以上装:这类的装甲通常伊军称作“haji”(朝圣者之意),而美军通常称作土制装甲(hillbilly armor)。\n\n装甲战车\n现今大多数的重武装载具都是主战坦克,它们是地面武力的先锋部队,设计成能够抵挡反坦克飞弹、动能穿甲弹或核生化武器威胁,某些坦克甚至可抵御高角度炮弹(steep-trajectory shells)的攻击。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就设计成每个坦克元件都具备额外的装甲支援能力以保护车内乘员。外层装甲不但模组化而且能够快速地更换损坏的装甲。\n\n技术\n基于效率性而言,通常最重的装甲会置于装甲战斗车辆的前方。坦克的战术通常也讲求车辆尽可能朝著最有机会出现敌方攻击的方向,即使在防御或撤退行动时亦然。\n倾斜式和弧线式的装甲都能增加其保护性。对一块固定厚度的装甲钢板来讲,一颗射弹以某个角度攻击时一定要比垂直攻击时还须穿透更厚的装甲,而且有角度的表面也能够增加射弹偏斜弹开的机会。\n附加式装甲(Appliqué armour)以焊接或是栓锁方式加在装甲车辆上以增加保护性,这类的装甲通常以陶瓷或高硬度钢铁制作而成。\n在冷战初期,许多装甲战车在装甲内部具有防剥落衬层(spall liner),以避免因敌方炮弹冲击造成金属剥落而在舱内释放出碎片杀伤乘员,特别是高爆黏著弹(HESH)。防剥落衬层通常由克维拉或迪尼玛(Dyneema)制造或是类似的高强度纤维材质。\n\n倾斜装甲\n以倾斜方式部署的装甲可以利用斜面反弹炮弹,就算炮弹穿入也能有较长对角线阻挡炮弹,目前所有装甲部署方式都是倾斜式。\n\n间隙式装甲\n钢板之间以一小段距离隔开的装甲,称作间隙式装甲,也可称作中空装甲或空心装甲。\n采用倾斜方式可以减少子弹或实弹穿透力,虽然无倾斜方式会减少装甲的保护,但可以让子弹抵达内层钢板前将投射物先行引爆。这种方式从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已在使用,那时是应用在施耐德CA1和圣沙蒙坦克上。许多二战初期的德制坦克也备有类似防护挡板的间隙式装甲,使它们内层较薄的装甲能更有效地对付反坦克炮火。\n间隙式装甲的防护方式可用来对抗高爆反坦克弹(HEAT),这种弹体会制造出一股高度聚集的可塑金属喷射流,对于重点打击装甲时非常有效,但若打中间隙式装甲时则不然。较薄的钢板或甚至铁网,可以比全面防护型的装甲还轻,因此可附加在坦克炮塔的外缘处或其他装甲车辆上。这种轻装甲会促使弹头过早引爆,使得熔融的金属喷射流提前在主装甲外聚集,因而变得较没有效果。在二次大战中有许多厂制或粗制的装甲采用这个方式以保护车辆免于遭受新式的巴祖卡、Panzerfaust,和其他高爆弹等武器攻击。\n对付日渐进步的高爆反坦克弹头,整合型间隙式装甲于1960年代又再度采用于德制的豹1型坦克。这类装甲的内部保持中空,在给定的装甲重量下,增加车体由外至内的距离,因此降低锥形装药(穿甲弹)的穿透力。有些装甲甚至会在中空的间隙内部表面刻意弄成数个斜面,以针对锥形炸药喷流的预设路径加以消散其威力。举例来讲,对一个既定重量的装甲而言,分成双层15厘米(5.9英寸)厚与单层30厘米(12英寸)厚的方式,前者能有更加的防护力以对抗锥形炸药。\n在六十年代的先进坦克方案,几乎都采用了间隙式装甲为主体,但从未成为主战坦克的实际主流装甲系统。\n现今的轻装车辆都配备金属网片,也就是所谓的横条护甲,而一些主战坦克也会携带橡胶侧裙来保护它们相对脆弱的悬吊机件或前方下侧的装甲。\n惠普尔防护罩即使用间隙式装甲的原理来保护太空梭承受高速微流星体的撞击。当第一层防护罩被撞击时会打散或破坏袭来的冲击物,促使碎片在之后的隔层内散布较大的范围,以分散撞击内层防护罩时的能量。\n\n复合装甲\n复合式装甲是由数种化学特性极为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装甲,钢铁和陶瓷是复合式装甲中最常见的材料型态。复合式装甲在1940年代首度开发而成,但因为工艺上的难度不获好评,在对抗头号的轻型坦克杀手的高爆反坦克弹不如中空装甲轻巧有力。当战车采用对中空装甲或更晚出现的反应装甲有相当的威胁的脱壳穿甲弹才被重新重视。即使如新式的乔巴姆装甲(Chobham Armour)研发成功,早期的样品经常被人忽视,直到六十年代晚期才有使用此装甲的战车服役。\n复合式装甲的效果取决于它的材质成份,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动能穿甲弹等军火武器。重金属,如贫铀,有时会用来增强重点部位对动能穿甲弹的防御力。\n\n反应装甲\n爆破式反应装甲(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由以色列的德籍科学家Manfred Held研发,采用高爆性夹层包覆于钢板之间。当锥形炸药的弹头击中时,夹层内的炸药会引爆,并将钢板推向弹头,分散高爆弹炸药所造成的高速金属喷流。早期爆破式反应装甲较无法有效对抗动能穿甲弹,而且反应式装甲爆开时,对于车辆周遭的友军步兵反而是一种威胁,而且不可能重复使用和易被小口径炮弹所引爆。但现在俄国的新式反应装甲,已经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并在T-90等最新型坦克上实战考验成功。\n非爆炸性反应式装甲(Non-explosive reactive armour),是一种更先进的间隙式装甲,采用可变形的材质,以便在撞击应力下增加保护。\n主动防卫系统采用感应器侦测来袭的弹体,并发射出反制的弹体加以拦截。\n\n电子装甲\n电子装甲是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最新的开发成果。车辆可安装两层薄的外壳,中间以绝缘金属分开。较外部的钢板施以巨大的电压,而内部的钢板则接地。若来袭的HEAT喷流穿透外层的钢板并导致两边的钢板造成短路时,电能会沿著喷流释放并加以瓦解。试验结果目前为止都有显著的进展,而且预期改良过的系统更能抵抗动能穿甲弹的威胁。英国未来快速武力投送系统(FRES)计画的装甲车辆开发人员,将会考虑采用这类的科技。\n\n相关条目\n装甲战斗车辆\n防弹衣\n坦克分级\n骑兵\n轧压均质装甲\n盔甲\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Electrically charged armour"} +{"doc_id": "3314", "title": "阿拉伯文", "text": "阿拉伯语(اَلْعَرَبِيَّةُ,al-ʿarabiyyah [al ʕaraˈbijːa] ()或者 عربي/عربى,ʿarabīy [ˈʕarabiː] ()或 [ʕaraˈbij]),书写形式也称阿拉伯文,是除了英语和法语之外最多国家使用的官方语言。阿拉伯语源自公元6世纪的古典阿拉伯语。它包括书面语及流通于中东、北非和非洲之角(即索马里半岛)的各种口语。阿拉伯语属于亚非语系。\n阿拉伯语的书面语称为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书面阿拉伯语。书面阿拉伯语是目前唯一在官方及正式场合使用的阿拉伯语,用于大多数书面文件和讲座、新闻广播等正式讲话。但这亦因国家而异。1912年,在摩洛哥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之前,摩洛哥阿拉伯语曾在正式场合使用过一段时间。\n阿拉伯语属于中部闪米特语,与亚拉姆语、希伯来语、乌加里特语和腓尼基语相近。阿拉伯语书面语不同于其所有地方的口语,且更为传统和保守。两者是双层语言的关系,用于不同的场合。\n一些地方的阿拉伯语无论是书写还是口头形式,都无法互通。而所有地方的阿拉伯语被当作是一个整体。即是说,纯粹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它们是不同的语言;但是从政治及民族的角度来说,他们又是一个整体。如果阿拉伯语被当作一个整体,则世界上估计有4.22亿人以其为母语。如果各地的阿拉伯语当作是不同的语言,则很难估计到底有多少种,因为它们是方言连续体,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其中埃及阿拉伯语的使用人数最多,大约五千四百万人以其为母语——多于其他任何一种闪米特语言。\n现代的书面语(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源于古典阿拉伯语,用于学校教学及工作、政府、媒体等场合。两者合起来被称为书面阿拉伯语 现代标准阿拉伯语的语法与古典阿拉伯语有很多差异, 词汇的意思有相当多的不同。古典阿拉伯语的一些语法结构在现代标准阿拉伯语中不再使用,在口语中不使用的词汇也不在现代书面语中使用。而且现代书面语从口语中借入了一些词汇和语法现象。新的词汇大多用来表达近现代出现的概念。\n阿拉伯语用阿拉伯字母从右往左书写。有时在非正式场合也可用拉丁字母从左往右书写,但没有统一的形式。\n中世纪时期,书面阿拉伯语成了欧洲文化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科学、数学和哲学领域。这导致许多欧洲语言也从阿拉伯语中借入了大量词汇。阿拉伯语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对罗曼语族的语言(特别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加泰罗尼亚语和西西里语)影响很大。\n阿拉伯语也从其他语言中借入了大量词汇,如早期从希伯来语、希腊语、波斯语、叙利亚语,中期从土耳其语,当代从欧洲语言(主要是英语和法语)。\n\n语音系统\n[dʒ] 在埃及的方言中是舌根塞音 [g]。在北非的许多地区和黎巴嫩,这个音位读作 [ʒ] 。\n[l] 在神的名字中(/ʔallaːh/)读作[lˁ]。\n\n历史\n阿拉伯语源自古语言闪米特语,源于叙利亚沙漠 ,于5世纪时在北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统一的文学语言,从公元6世纪开始便有古阿拉伯语的文献,公元7世纪开始,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阿拉伯语完全取代了伊拉克、叙利亚、埃及和北非从前使用的语言。许多语言学家认为阿语是闪语系中最接近闪米特祖语的。\n\n特点\n阿语依照各国、各地的不同存在方言,在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沿海,阿语有若干方言,这些方言统称为南阿拉伯语,南阿拉伯语与北阿拉伯语差异之大以至人们认为是一门独立语言。另外西北非的马格里布方言和中东方言交谈也不能互相理解。但各个方言区的人能采用《古兰经》使用的古典阿拉伯语(书面语或标准语)作为标准,进而沟通。\n使用较多的方言有埃及方言、叙利亚方言及伊拉克方言。由于埃及的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业(及相关行业)较之其他阿拉伯国家比较发达。以及阿拉伯小说家塔哈·侯赛因的小说广为流传。所以,埃及方言通过电影、歌曲、小说等形式传播到阿拉伯各地。\n阿拉伯语的标准形式称作“夫斯哈”(الفصحى,现代标准阿拉伯语或古典阿拉伯语,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有时按阿语键盘缩写作“fus7a”),使得各地住民能够交流。\n阿拉伯语是世界上的一种重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n\n阿拉伯语语法系统\n阿拉伯语语法(النحو)是阿拉伯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按《古兰经》中确定的用法来运用的词类、词的屈折变化或表示相互关系的其他手段以及词在句中的功能和关系。包含词的构词、构形的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n\n中国伊斯兰教徒的宗教语言\n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唐朝便随丝绸之路和波斯商人传入中国,并在元朝时期在一些少数民族中得到广泛传播,主要包括原本信奉佛教的回鹘(现代维吾尔族的族源)和一部分蒙古族。受历史上的宗教传播路线影响,这些信奉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中有很多来自于阿拉伯语、波斯语或乌尔都语的词汇。元朝及后来的明朝统治期间,将信奉伊斯兰教的汉族人和少量定居中国的西亚穆斯林后裔统称“回回”,逐渐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回族。在日常生活中,回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字。但是由于部分回族人的祖先来自阿拉伯语地区,加之信奉伊斯兰教、使用阿拉伯语作为宗教语言,回族的语言中带有少量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借词,如“赛摆布”——“缘由”的意思,就来源于阿拉伯语“سبب”。\n\n字母\n阿拉伯语文字(字母)源于拉赫姆王国 阿语书写分为数种字体,书写方向从右至左。演化出许多十分复杂的阿拉伯文字体。其中比较流行的是库法体、三一体、誊写体、公文体等。阿语字母28个,全部为辅音字母;元音通过由加在字母上方或下方的标音符号来表示,但这些符号通常是省略,另外世界上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语言有波斯语、普什图语、乌尔都语、一部分突厥语、柏柏尔语以及中国境内的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乌兹别克语等。另外还有一些原本使用阿拉伯字母的语言在现代化模仿西方的过程中转而使用拉丁字母,如土耳其语、斯瓦西里语、土库曼语和阿塞拜疆语。亦有少数阿拉伯语的变体不使用阿拉伯文,例如马尔他语是使用拉丁字母。\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3316", "title": "凡尔赛条约", "text": "《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法语:Traité de Versailles;英语:Treaty of Versailles),全称《协约国及联系国与德国之间的和平条约》(法语:Traité de paix entre les Alliés et les Puissances associées et l'Allemagne,英语:Treaty of Peace between the Allied and Associated Powers and Germany),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和战败的同盟国签订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18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7个月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这一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认后,《凡尔赛条约》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n在凡尔赛和约的众多条款中,最具争议性的一项莫过于第231条款。该条款迫使德国承认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合约也限制德国的军事能力,并迫其割让领土以及支付巨额的赔款。在1921年时,德国所要负担的赔款高达1320亿德国马克(尔后减免至314亿德国马克)。当时许多经济学家(包含著名的约翰·凯因斯)都认为凡尔赛条约太过苛刻,赔款金额过于高昂并且容易产生不良后果。但是也有人反驳,例如法国元帅费迪南·福煦就认为凡尔赛条约所有条款根本没有彻底瓦解德国发动战争的所有潜力,因此条约的签订并不是和平,而只是一场20年停战协议而已。\n由于山东问题(第156条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予日本而非中国)和国内爆发五四运动等因素下,中国作为战胜国没有签署该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中德协约。\n\n背景\n早在巴黎和会之前,法国、英国和美国已经表明了对和会的不同目的。法国因本土深受战争伤害主张严惩并尽可能的削弱德国;英国出于传统的政策考虑希望能保持一个相对强大并在经济上能够自立的德国以保持欧陆均势;美国则希望尽快建立一个能保证长久和平的体系并从该体系中获益,同时主张德国进行战争赔偿。\n三个主要的协约国的目的是不相同甚至存在矛盾的,虽然三国都做出了让步最终达成了一致,但结果是各方都做出了妥协但却没有任何一方完全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德国没有被彻底削弱也没有得到安抚,这个结果预示着无论是对战胜国还是战败国,以至于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都是个不安定的因素。\n\n法国\n法国为战争付出了巨大代价,500余万军民伤亡,而且西线战场绝大部分在法国。因此法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n战后法国军队迅速控制了鲁尔工业区的重要城市如盖尔森基兴等,造成大批居民无家可归,同时法国将该地出产的煤通过铁路运至法国。德国铁路工人组织了罢工来对抗法国占领者,其中约200人被法国当局处死。\n法国总统普恩加莱的主张可以简单归为以下: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象征性的惩罚德国军国主义以使德国再也不能恢复到1914年以前的政治格局,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兰非军事区,甚至要在法德之间建立一个“莱茵共和国”作为两国之间的缓冲国,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准。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n\n英国\n尽管英国本土在战争中未遭战火,但仍有许多英军士兵在战争中丧生,因此英国国内广泛的民意仍希望严惩德国。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支持惩罚德国,但在具体措施上较法国为轻。乔治认识到,一旦法国提出的条件全都得到满足就会成为欧陆的超级强国并破坏欧陆均势,这和英国意图维持一个均衡的欧洲的传统政策相悖。同时乔治对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的“民族自决”政策感到忧虑,因为英国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但他赞同签订秘密条约封锁德国海岸线。\n一般认为乔治希望在威尔逊的理想主义主张和克莱蒙梭严惩德国的主张中找到一条中间路线,但其政治地位相当微妙。乔治本人在赢得1918年大选时为迎合英国民众提出了德国需为发动战争负责的主张,同时联合政府中的保守党也要求严惩德国以保证其不再对英国构成威胁。在这种背景下,乔治竭力主张提高英国在战争赔款以及德国殖民地的份额。他和克莱蒙梭因英法两国都拥有庞大的海外殖民地,都不赞同“民族自决”政策。\n同时乔治清醒的意识到过于苛刻的条件会激起德国强烈的复仇心理,这对争取长期的和平局面不利。另外德国还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过分削弱德国的经济同样会使英国经济受损,而他和克莱蒙梭都认识到此时的美国已经成为经济强国,而且在未来也会成为一个军事强国,所以“民族自决”主张在和会召开时被二者有意的忽略。\n乔治的主张可归为如下几点:保证英国的海上霸权,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以加强英国;削弱德国军力至较低水准;德国进行战争赔偿但不可过分以免激起德国的复仇心理;帮助德国重建经济。\n\n美国\n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政策,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获得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并以此从债务国成为债权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n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总统就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n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欧洲强国普遍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n威尔逊意识到为了达到建立国际联盟的目的,他的十四点建议需要做出妥协。而且他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国中重新获得独立的波兰。同时他极力反对建立秘密条约,例如秘密军事联盟等。不过他同意要削弱德国军力到一个较低的水准。\n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具体如下:\n\n公开的和平条约应该以公开的方式缔结而成。\n在各国领海以外的大洋和水域,有绝对的航行自由,不管是在平时或战时都一样。\n尽最大可能地消除经济障碍,并在所有同意接受和平及协同维持和平的国家之间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n互相充分的保证各国的军备减少到符合保卫国家内部安全的最低程度。\n各国对各殖民地的权利的主张,应该做自由,开明和大公无私的调整。\n撤退现在在俄罗斯领土上的所有军队。\n在比利时的占领军应该撤退,其领土应该恢复,并不得企图限制她与其他自由的国家同样地享有主权。\n法国全部的领土应该获得自由。被侵占的法国地区应该归还。\n意大利和原奥匈帝国的疆界必须依照民族特性加以清楚的确定。\n东欧人民按照民族自决原则建立独立国家。\n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及门的内哥罗独立。同时巴尔干诸国的政治及经济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应透过国际条约予以保障。\n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各民族自决前途。\n波兰独立,并获得波罗的海出海口。\n建立国际联盟以保证国际秩序。\n\n谈判过程\n谈判于1919年1月18日在凡尔赛宫镜厅开始。1871年,德国取得普法战争胜利并统一德国后普鲁士国王威廉在此举行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威廉一世。来自38个国家的70名代表参与了谈判。战败国德国、奥地利、匈牙利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于1917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n从1919年三月开始,谈判由五个战胜国(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日本)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的“十人委员会”主导,该机构组成复杂,矛盾重重,难以做出有效决定。谈判过程中日本和其余各国外长先后退出十人委员会,实际上只剩“四巨头”,后意大利因对南斯拉夫的阜姆(现里耶卡)的领土要求被拒绝也退出时,最终的谈判由三大国(英国、法国、美国)的政府首脑,即英国首相乔治、法国总理克莱蒙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持,意大利首相维托里奥·奥兰多的作用微乎其微。德国甚至不准参与条约讨论。因为各国谈判目标不一致甚至存在冲突,每个决定都是经过“不愉快的妥协”后才能达成。亨利·基辛格称之为“美国式理想主义和欧洲式偏执狂之间的脆弱妥协”。\n1919年4月29日由德国外长乌尔里希·冯·布罗克多夫-兰曹伯爵率领的德国代表团抵达凡尔赛宫。5月7日德国代表团接受战胜国提出的条件,内容包括将德国领土分割一部分给邻国,战胜国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限制德国再次发动战争的能力等。但因德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德国政府认为以上条件不公并提出抗议,随即退出和会。\n6月20日以古斯塔夫·鲍尔为总理的德国新政府成立,在23日德国国会举行的投票中支持接受条约者以237票比138票胜出,28日德国新外长赫尔曼·穆勒在和约上签字。1920年1月10日国际联盟宣告成立。\n\n内容\n总览\n1919年6月,协约国宣称若德国不签署条约,战争将继续进行。菲利普·谢德曼领导的政府无法在内部达成一致,而其本人亦不愿接受条约,故宣布辞职。新政府领袖古斯塔夫·鲍尔发出电报,表示愿意签署,但希望去除第227、230和231条。协约国方回应德国必须接受条约,否则其军队将于24小时内自莱茵河发动入侵。6月23日,鲍尔最终让步,发出第二封电报表示德国将很快派出代表团签署条约。1919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五周年纪念日,和约正式签署。条款内容大至战争罪行,禁止奥地利和德国在未经国联批准下合并,欧洲主要河流自由通航权,小至将一本古兰经归还予汉志国王。\n\n领土变更\n根据条约规定,德国失去了25,000平方英里(65,000平方公里)的领土和近7,000,000的人口,并被要求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中获得的领土及允许其保护国独立。在西欧,德国承认比利时对莫雷斯内特拥有主权,并割让奥伊彭-马尔默迪地区控制权。在转交控制权六个月内,比利时将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这一地区将归属比利时或回归德国,并将结果上报国联,接受国联裁定。为补偿被毁的法国煤矿,德国将把萨尔煤矿的产出交予法国,并将萨尔的控制权交予国联;十五年后将举行公民投票以决定其主权归属。条约还将1871年的《凡尔赛条约》和《法兰克福条约》废除,由此阿尔重新划入洛林,并追溯至1918年11月11日,即停战之日亦回归法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的主权归属亦将由未来的公民投票决定(见1920年石勒苏益格公投)。\n在东欧,德国承认捷克斯洛伐克独立,并将上西里西亚部分领土移交。德国亦承认波兰独立,并放弃“该领土所有权利及头衔”。上西里西亚部分领土被割让给波兰,而其余领土归属则将由公民投票决定。国境的具体规划将根据每个区域的投票结果及地理和经济因素决定。波森省(今波兹南)在大波兰起义时已归波兰控制,今将正式归属波兰。根据历史和民族因素考量,东波美拉尼亚将移交予波兰,由此波兰将获得入海权,称波兰走廊。东普鲁士南部地区的主权将由公民投票决定,而位于华沙和但泽铁路线中间的索尔陶地区则不经投票直接交予波兰。根据这一安排,波兰共由德国处获取51,800平方公里(20,000平方英里)的领土。梅梅尔将移交协约国及其盟国,由其处置。波罗的海沿岸的但泽及其内陆地区(包括维斯瓦河三角洲)将归予国联,由其建立但泽自由市。\n\n托管地\n条约第119条要求德国放弃其前殖民地主权,第22条则将这些领土转变为由协约国控制的国际联盟托管地。多哥兰及德属喀麦隆被移交予法国;卢旺达及乌隆地被移交予比利时;德属西南非洲被移交予南非;德属东非被移交予英国。作为对德国入侵葡属非洲的补偿,葡萄牙获得位于前德属东非莫桑比克北端的基翁加三角地区。第156条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予日本而非中国。日本亦获得了赤道以北太平洋的所有德国领土,而赤道以南的领土则归予澳大利亚(除德属萨摩亚归予新西兰)\n\n军事限制\n条约对战后德国军队(国家防卫军)的发展状况做出了详细和复杂的限制。这些条款旨在使国家防卫军无法发动攻势,并推动国际武装解除。德国将在1920年3月31日前充分解除动员,其总军人数量不得超过100,000人,至多允许有7个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条约还对师及其支援单位的构成做出了规定,并撤销了总参谋部的设置。军官学校被限制至3个,三军各有一个,征兵体系被废除。列兵及士官队伍将至少维持十二年,军官队伍至少25年,前军官不得参与军事演习。为避免德国产出大量培训士兵,准许提前退伍的人数将受限制。\n\n支持陆军的平民官员队伍被裁减,而警察力量亦被裁减至战前规模,其增长水准同人口挂钩;准军事部队被禁止存在。莱茵兰地区将被去军事化,全区及莱茵河东侧50公里(31英里)内所有防御工事均将拆除且不得新建。黑尔戈兰群岛的所有军事设施和防御工事亦当拆除。德国不得参与军事贸易,所有武器的类别和数量受到限制,并不得生产或贮存化学武器、装甲车、坦克及军用飞机。德国海军只允许拥有六艘前无畏舰、六艘轻巡洋舰(吨位不超6,000长吨(6,100公吨))、十二艘驱逐舰(吨位不超800长吨(810公吨))及十二艘鱼雷艇(吨位不超200长吨(200公吨)),并不允许拥有潜艇。海军总人数不得超过15,000人,这一数额包括舰上、海防、信号站、行政、其他陆上队伍、军官及所有级别军人。军官和军士长数量不得超过1,500人。八艘战列舰、八艘轻巡洋舰、四十二艘驱逐舰和五十艘鱼雷艇将被解除武装。三十二艘武装商船亦将被解除武装并转为民用。第198条禁止德国组织空军(包括海军航空队),并要求德国移交所有与空军有关材料物资;而在条约签署六个月内,德国亦被禁止生产或进口飞行器及相关材料。\n\n战争赔偿\n第231条要求德国对“德国及其盟国之侵略行为”造成的战争损失和破坏负责。此后的条款要求德国对协约国进行赔偿,并于1921年建立“赔偿委员会”,评估德国的资源状况和赔款能力,听取德国政府的意见,并决定具体数额。在此之前,条约要求德国赔偿1,320亿金马克,以黄金、商品、舰船、股票及其他形式进行支付。赔款亦可用于承担协约国占领的费用及为德国购置食品和原材料。最终战争赔偿条目,赔款于2010年10月3日支付完毕,德国将一战赔款全部还清。\n\n担保\n为保证条约得到执行,莱茵兰及莱茵河以东桥头堡将由协约国军队占领,为期十五年。若德国未进行攻击性行动,军队将分阶段撤出;五年后将撤出科隆桥头堡及鲁尔河以北领土;十年后将撤出科布伦茨桥头堡以北领土;十五年后剩余军队将全部撤出。若德国未履行条款规定,桥头堡将立即被重新占领。\n\n各方反应\n战胜国的反应\n法国认为自己没有完全得到满足,克里蒙梭在随后的大选中下台。从整体而言英国对条约比较满意,德国东部边界得到了一定的安全,如波兰的独立和但泽自由市的成立。在某种程度上英国甚至认为条约对德国过分苛刻,这可能导致德国的不满并成为未来的不稳定因素。美国认为条约是欧洲的麻烦所在,而且对德国过于苛刻。1919年美国国会投票决定拒绝签署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n《凡尔赛条约》的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中国基于山东问题和国内爆发五四运动等因素下,最终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n\n德国的反应\n当德国了解到条约内容后,愤怒和屈辱感迅速在德国国内蔓延,德国人认为他们对发动战争未有责任而且他们已经战败,起初德国政府拒绝接受条约,德国海军以自沉舰艇的方式表达对条约的不满。\n后来成立的魏玛临时政府陷入两难境地,总理菲利普·谢德曼被迫决定接受条约,随后陆军总司令兴登堡称德军已无力再战。1919年6月28日协约国向德国发出最后通牒,新成立的魏玛共和国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决定接受条约。\n随后保皇派、民族主义者和前军队将领开始质疑条约。魏玛共和国的政治家、社民党人、共产党人、犹太人被他们视为叛国者,因为这些所谓的“十一月罪犯”是魏玛政权的既得利益者,也是他们刀刺在背传说。这种论调在德国投降后具有广阔市场,因为当时德国已经取得了东线的胜利并和俄国布尔什维克政权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而西线德军仍在法国和比利时境内。但实际上西线德军的春季攻势因给养不足而被迫停止,在批评者眼中这次失败被归罪于后方的罢工,尤其是犹太人。而他们却忽略了交战双方已经卷入了总体战中,前线的局部战术优势无法扭转德国在战略上的失败。尽管如此,这种论点在德国国内仍引起了广泛共鸣并被纳粹党作为宣传。\n\n德国对条约的破坏\n战后的德国经济非常脆弱,只支付了条约规定的赔偿金额中的一小部分,但即使这一小部分也给德国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并导致了近1/3的通货膨胀(德国记者兼作家赛巴斯提安·哈夫纳的著作《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笔下则描述当政的布吕宁政府实际上是刻意放任经济失控来达成摆脱赔款的目的)。条约规定德国以矿产资源和工业设备赔偿未能以现金支付的部分更激起了德国民众的不满。\n以下是对条��比较明显的违反:\n\n1919年德军总参谋部在形式上被解散,但其核心仍以“部队局”的形式存在和运作,并依据一战的经验继续完善德军军事学说、组织训练。\n1922年4月16日魏玛共和国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在意大利拉帕洛签订拉帕洛条约,双方宣布放弃在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及一战后向对方提出的领土和金钱之要求。而且,两国也同意外交正常化并“友好合作,在经济上互惠互利”。在双方于29日签署的秘密附件中规定德国可在俄国训练部队、试验凡尔赛条约中禁止的坦克和飞机等武器。\n1935年3月希特勒宣布恢复征兵制并扩充德国军队,包括建立凡尔赛条约中禁止德国拥有的海军武器、装甲部队和空军。\n1936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重新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n1938年3月希特勒宣布德国与奥地利合并。\n1938年9月希特勒在慕尼黑协定后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部分。\n1939年3月希特勒宣布占领捷克斯洛伐克除苏台德地区的其余部分。\n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n\n评价\n一般认为虽然一战西线战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法国,法国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但克莱蒙梭的政策仍过分激进,对德国过分苛刻。而且条约是胜利者强加于失败者的和平,是对德国的一种羞辱。时至今日史学界对此仍有不同观点。\n凯恩斯在其著作《和约的经济后果》中说,这是“迦太基式的和平”,意即将战胜了德国的法国比作与在布匿战争中战胜了迦太基并将其彻底摧毁的罗马。后来法国经济学家埃蒂涅·曼托索在给凯恩斯的公开信中发表了他的不同观点,并指出凯恩斯的战后预言并未成真,如凯恩斯预言德国钢铁产量会下降,实际上1927年德国的钢和铁产量较1913年分别增加了30%和38%,且1913年的数据包括了战后德国割让的领土。又如凯恩斯预言战后德国国内储蓄不会超过20亿马克而实际上1925年的数字是64亿,1927年76亿。凯恩斯预言德国在条约生效30年内无法支付高于20亿马克的赔款,曼托索称在1933年至1939年间德国在重整军备上花费了7倍于此数的金钱。\n近来又有一种观点称德国在条约中获益匪浅,如史学家格哈德·温伯格在其著作《手边的战争》中提到,由俾斯麦一手建立的德国政治体系不但未被摧毁反而得以保存,而且德国避免了战后被战胜国大规模军管(特别是和二战后的形势对比)。\n现在回顾一下,在1919年时德国其实取得了较五年前战争爆发时更有利的战略态势,尤其是德国的东方,原来在经济和军事上都不断膨胀且亲法的俄罗斯帝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外交上孤立,内部纷争不断且卷入内战的苏维埃俄国。在南方,德国的前盟友奥匈帝国分裂为数个弱小的共和国,对德国的再次崛起已经无法构成威胁了。\n英国军事史学家科热里·巴尼特声称,与德国所期待的一旦赢得战争后他们强加于协约国的和平条约相比,凡尔赛条约实际上是相当仁慈的。对比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俄国失去了1/3的人口,一半的工业,90%的煤产地以及60亿马克的战争赔偿。巴尼特同样认为德国在签订条约后的战略态势较1914年更好,以前在德国东方可以起到平衡德国作用的俄罗斯帝国和奥匈帝国消失,而且德国和新生的俄国之间有波兰作为缓冲。在西方只有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都不如德国的法国和比利时。巴尼特还认为英法两国应通过一种彻底摧毁俾斯麦一手创立的统一的德国并使其重新分裂为多个较弱小的政治实体的方式实现欧洲大陆的永久和平,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解决德国给欧洲带来的麻烦,但英国并未达成自己参战的目的。\n如果不以现代的战略或经济角度思考问题,凡尔赛条约在德国人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随后在纳粹党的培育下生根发芽,这也是希特勒一上台就开始明目张胆的践踏条约(例如Z计划)并赢得国内的一片喝彩的原因。史学家丹·洛林说,凡尔赛条约的连锁反应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n\n其他观点\n史学界对凡尔赛条约削弱并羞辱德国的观点有争议,一些观点如下:\n\n凡尔赛条约中规定的裁军委员会名存实亡,德国的战争赔偿数额不断减少直至几乎取消,这笔财政负担和受害国的战后重建费用实际上从德国转嫁到了受害国身上。\n与协约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和工业潜力受战争影响更小。虽然德国在战争中也受到损失,但1919年时德国经济较其邻国的优势比1913年更明显了。\n一些对凡尔赛条约持正面意见的支持者们认为波兰的建立使德国免受其最大的潜在敌人俄国影响。1920年的华沙战役阻挡了布尔什维克主义向战后虚弱的欧洲前进的步伐,特别是此时的德国正面临着共产主义思潮的泛滥。\n战后德国境内仍有以波兰语为母语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这种情况加剧了德意志帝国历史上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n战后德国保持了对巴尔干诸国的比其东南方的邻国更大的影响,而其他国家并没有努力改变这种状况。\n简而言之,尽管德国在一战中失败了,但是仍然有在20年后再次主导欧洲局势的能力。\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注\n\n书目\n\n外部链接\n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凡尔赛条约"} +{"doc_id": "3320", "title": "新西兰", "text": "纽西兰(英语:New Zealand;毛利语:Aotearoa),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主权岛国,是英联邦王国纽西兰王国的主体部分,首都为惠灵顿,最大的城市则为奥克兰。纽西兰主要由两大岛屿组成,即北岛(Te Ika-a-Māui)和南岛(Te Waipounamu),两岛以库克海峡分隔,首都惠灵顿即位于北岛南端,首都辖境还包含了一些小岛。纽西兰是世界第六大岛屿国家。\n纽西兰与澳大利亚隔塔斯曼海相望,距离澳洲东海岸约1,500公里,与南太平洋群岛的新喀里多尼亚、汤加和斐济相隔大约1,000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令纽西兰成为最后几个为人类到达并定居的地区之一。野生生物由于长时间的与世隔离,发展出与众不同且具有多样性的生态环境。由于陆地构造抬升及火山喷发,纽西兰地形多变,南阿尔卑斯山脉纵贯南岛中西部。\n纽西兰遍布旅游景点,以纯净的自然环境闻名。因为纽西兰国内自然资源丰富,民众生活品质高,是为数不多的南半球发达国家。纽西兰常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报告中名列前茅,曾在2010年位列第三,最新排名为2019年的第14位。\n\n历史\n纽西兰乃世上最年轻的移民国家之一。波里尼西亚移民约在西元500年至1300年间抵达,成为纽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n\n首批已知到此的欧洲人是奉荷兰东印度公司之命而来的荷兰人亚伯·塔斯曼(Abel Tasman,1603年-1659年10月10日)所带领的船队,在1642年抵达“南北岛”西岸。当时他们误认为该地属于斯塔滕岛,故命名为Staten Landt(斯塔滕地)。后来亨德里克·布劳沃尔于1643年证明斯塔滕岛只是一个小岛,同时荷兰绘图师将该地名称改为Nieuw Zeeland,得名于荷兰本土的泽兰省。\n1769年,英国库克船长(James Cook,1728年11月7日-1779年2月14日)先后五次到访南太平洋仔细研究纽西兰,并为纽西兰绘制地图。其最初的地图,把斯图尔特岛当作一个半岛,把班克斯半岛当做一个岛屿。\n1788年,英国将纽西兰划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殖民地中,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直到1841年7月,纽西兰才从新南威尔斯殖民地分割出来,正式成为纽西兰殖民地。\n1840年,英国与新西兰联合部落签订《怀唐伊条约》后,纽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但该条约有英文与毛利文二版本,英国皇室代表签了英文版,毛利人签了毛利文版。毛利文版承诺保证毛利人对土地和财产的“tino rangatiratanga”,该词在毛利文中意为“自决”或“主权”,而英文版的对应词汇却是“possession”(领有、占有),双方对文意及解读不同。这词和其他一些问题至今仍为纽西兰政府与毛利人间的芥蒂。比如海床和前滩的所有权归属问题。\n1901年,塔斯曼海另一边的澳洲各个英国殖民地;包括新南威尔斯、维多利亚、昆士兰、西澳州、南澳州、塔斯马尼亚以及纽西兰决定成立一个新国家澳大利亚联邦,从殖民地转变为澳洲联邦下的州政府。纽西兰殖民地原本有极大兴趣加入澳洲联邦,还积极参与拟订澳洲联邦宪法,不过最后纽西兰仍决定自行独立。\n1845年至1872年发生争夺土地的毛利战争,1987年新西兰历史学家詹姆斯首次将这段历史称为“新西兰战争”。其中最为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860年代,主战场位于北岛中部(怀卡托地区)。1864年英军投入的总人数达到18000人(含步兵、骑兵和炮兵),对战4000毛利战士。毛利人使用防御工事抵挡炮弹,并成功阻击步兵,1800名毛利战士和800欧洲军人在战斗中牺牲,最后整个毛利战争造成了共计2154名毛利人死亡。北岛约1.6万平方公里土地被英国没收,其中过半数之后付了钱或退还给了毛利人。\n\n大事记\n200-500年,纽西兰大概已经有人类活动。\n1000-1200年,可能是第一批毛利人定居的大致时间范围。\n1840年,英国与新西兰联合部落签订怀唐伊条约,纽西兰成为英国殖民地。\n1845-1872年,纽西兰发生英国殖民者与毛利人之间的纽西兰土地战争。\n1893年,纽西兰是世界��第一个给予妇女投票权的国家。\n1907年,纽西兰成为英国自治领。\n1947年,纽西兰从英国独立拥有独立自主权。\n1999年,海伦·克拉克成为纽西兰第一位民主选举的女性总理。\n2002年2月12日,总理海伦·克拉克就一百年前纽西兰向入境的华人徴收人头税的种族歧视政策向全体纽西兰华人道歉。\n2011年2月22日,基督城发生6.3级地震,有145人丧生,当地保险业损失一百二十亿美元(折合一百六十亿纽元)。\n2019年3月15日,嫌犯布伦顿·塔兰特闯入基督城的光明清真寺和林伍德伊斯兰中心乱枪扫射,造成51人死亡。\n2020年2月28日,纽西兰出现第一宗2019冠状病毒病病例;3月29日,纽西兰南岛西部出现第一宗2019冠状病毒病死亡病例。\n\n政治\n纽西兰是君主立宪制西敏制议会民主制,因此并无成文宪法。纽西兰国家元首是纽西兰君主为查尔斯三世国王,由英国君主兼任,且仅保留象征权力;由于他长年不在国内,总督为君主在国内的代表。行政实权由民选议会信任的总理行使。\n纽西兰国会实行一院制的众议院,任期不长于三年,有120个席位,1996年开始采用单一选区两票制与联立制(Mixed-Member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MMP),各政党依其政党得票比例分配席位,故可设增额席次。\n现在国会主要政党有工党(Labour Party)、国家党(National Party)、绿党(Green Party)、毛利党(Maori Party)、行动党(Act New Zealand)。因为MMP联立制选举,通常最大政党无法取得过半数席位,必须联合小党组成联合政府。甚至出现大选得票最多的政党,不能执政的状况。在2017年10月的大选中,国家党得票第一,但工党与优先党(新西兰第一)共同联合组阁,组建一个绿党支持的联合政府。\n现任总理是国家党的克里斯托弗·卢克森。\n\n地理\n纽西兰有活的地形教室之称。纽西兰包含两个主要岛屿,南岛与北岛,此外还有周围一些小岛;两岛之间为库克海峡;而首都威灵顿则位于北岛的南端。\n山地约占总面积的一半,其余为平原丘陵和高原;南岛西部有高大的南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库克山,海拔3764米,多冰川和湖泊;北岛东部地势较高,中、西部有广大的火山区,多湖泊、瀑布、温泉,湖泊周围为平原;河流短小湍急,极富水力。\n新西兰的气候介于温带和寒带之间,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岛的平均气温大约在8摄氏度,北岛的平均气温大约在16摄氏度。一月和二月是最热的月份,七月是最冷的月份。除了奥塔哥中部地区之外,新西兰的温差并不大,但有时天气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变化。北岛地区的气候接近亚热带地区,夏季最高气温可达24-28度,奥塔哥中部的最高气温常达到30-34度。新西兰的低洼地区年降水量可达600至1600 mm。南岛的西海岸地区降水最多,而南岛东海岸地区、坎特伯雷平原和奥塔哥中部地区降水最少(年降水量约350 mm)。克莱斯特彻奇(又称为基督城)是新西兰最干旱的城市,年降水量约有640 mm。汉密尔顿是新西兰降水量最多的城市,年降水量达1325mm,之后是奥克兰。南岛西南部的一些地区年降水量在5000至8000毫米之间,一些山谷的降水量达到15,000 mm,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n\n行政区划\n纽西兰王国(Realm of New Zealand),是大英国协内的15个王国之一。纽西兰王国包括纽西兰本地、库克群岛、纽埃、托克劳、南极罗斯属地5个境域。\n纽西兰本地则划分为16个大区及查塔姆群岛领地,其中奥克兰、吉斯伯恩、塔斯曼、尼尔逊、马尔堡等5个大区及查塔姆群岛领地为单一管理区*:\n\n北地(Northland)\n奥克兰(Auckland)*\n怀卡托(Waikato)\n丰盛湾(Bay of Plenty)\n吉斯伯恩(Gisborne)*\n豪克斯湾(Hawke's Bay)\n塔拉纳奇(Taranaki)\n马纳瓦图-旺阿努伊(Manawatu-Wanganui)\n威灵顿(Wellington)\n塔斯曼(Tasman)*\n尼尔逊(Nelson)*\n马尔堡(Marlborough)*\n西岸(West Coast)\n坎特伯雷(Canterbury)\n奥塔哥(Otago)\n南地(Southland)\n查塔姆群岛*(Chatham Islands)\n\n城市\n经济\n纽西兰经济发达,属于已开发国家。过去二十年,纽西兰经济成功地从农业为主,转型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化自由市场经济。农业的劳动力只占纽西兰10%,但其畜牧业却是国家经济基础。全国一半的出口总值在农牧产品。羊肉、奶制品和粗羊毛的出口值皆为世界第一。\n纽西兰是全球最大的鹿茸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占世界30%。主要矿藏有煤、金、铁、天然气,和银、锰、钨、磷酸盐、石油等,但储量不大。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700亿立方米。森林资源丰富,面积870万公顷,达全国土地30%。天然林有630万公顷,人造林180万公顷。主要产品有原木、圆木、木桨、纸和木板等。渔产丰富。工业产品偏重农林牧加工,主要为奶制品、毛毯、食品、酿酒、皮革、烟草、造纸和木材加工等轻工业,产品主要供出口。农业已高度机械化,主要农作物为小麦、大麦、燕麦、水果等。粮食需从澳洲进口,不能自足。畜牧业用地1,352万公顷,占国土一半。粗羊毛产量占世界25%,出口量世界第一。纽西兰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为世界第四大,渔产丰富,区内捕鱼潜力每年约50万吨。\n纽西兰气候宜人、环境清新、风景优美、旅游胜地遍布、地表景观富变化。旅游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约10%,是仅次于乳制品业的第二大创汇产业。北岛多火山和温泉,南岛多冰河和湖泊。尤其北岛的鲁阿佩胡火山地区,四周14座火山、1,000多个高温地热喷泉、各种沸泉、喷气孔、沸泥塘和间歇泉等千姿百态的奇景,形成世界罕有且独特的火山地热异常带。\n纽西兰的生活水准相当高,在联合国2014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7。\n\n由于农业对纽西兰经济的重要,纽西兰在自然生态检疫上和澳洲一样严格,对外来生物种有极严格的检查。以保护纽西兰自然生态环境。\n\n教育\n纽西兰儿童五岁入学,法定教育共11年:其中小学6年,初中2年,高中5年(高中最后两年Y12和Y13可以选择不读)。\n纽西兰共有8所国立大学,按照地理位置从北往南为:\n北岛:\n\n奥克兰大学\n奥克兰理工大学\n怀卡托大学\n梅西大学\n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n南岛:\n\n坎特伯雷大学\n林肯大学\n奥塔哥大学\n各地区另外有其理工学院、教育学院和高等教育机构。根据新的移民法规,2006年之后,至纽西兰攻读博士(PhD),可享有当地学生的费用,子女亦可以当地学生费用就读公立中小学,配偶则享有工作权。\n\n人口\n纽西兰人口有500万人,是个高度都市化的国家;约有72%人口住在16个主要都会区,其中53%住在奥克兰、基督城、威灵顿与汉密尔顿。纽西兰城市普遍具有高度适居性,例如奥克兰就曾于2010年时被评为全球最适合人类居住城市的第4名;威灵顿则排名第12。\n2008年,纽西兰人口的预期寿命是82.4年(女性)和78.4年(男性);预计在2050年时,纽西兰的出生时平均余命将从80岁上升至85岁,婴儿死亡率也将持续降低。另一方面,纽西兰的总和生育率是2.1,较其它已开发国家为高,且自然出生率于人口增长中占显著地位。并且,纽西兰拥有较其它工业国家年轻的人口分布,约有20%人口为14岁或14岁以下儿童。2050年时,纽西兰人口预计将达530万人,中值年龄预计将由36岁上升至43岁,老年人口比例将由18%上升至29%。\n\n民族与移民\n2006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纽西兰约有67.6%人口属于欧洲裔,约14.6%属于毛利族。其他主要族群还包括亚裔(9.2%)和其他太平洋人民(6.9%),有11.1%人口认同自己是“纽西兰人”,1%认同自己是其它族群。当地共有120个族群。与1961年相比,当时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纽西兰有92%人口为欧洲裔、7%为毛利族,亚裔和其他太平洋人民仅占1%左右。当时居住在纽西兰的区域居民称谓词是“纽西兰人”(New Zealander),于当地和国际上的俗称则是“Kiwi”。毛利借词则使用“Pākehā”(纽西兰白人)指称“欧洲裔纽西兰人”,但后者并不喜欢这个称呼。“Pākehā”一词如今多被使用于指称“非玻里尼西亚裔纽西兰人”。\n\n毛利族是纽西兰群岛上最早的住民,其后才有欧洲殖民者迁入。在殖民地化风潮中,纽西兰移民主要来自英国、爱尔兰与澳洲,因为当时纽西兰移民政策类似澳洲的白澳政策。另外也有许多荷兰、达尔马提亚、义大利和德国移民,与来自澳洲、北美、南美与南非等地的欧洲间接移民一同到来。经济大萧条时,移民政策放宽,移民来源国也变得较为分散。\n根据2001年的人口调查, 纽西兰有6万人在家里使用标准汉语,有大约4万人在家里说粤语, 有大约5000人在家里说闽东话及闽南语等闽语。\n其它太平洋岛国移民中,有6万人会说萨摩亚语。\n欧洲裔少数民族中,法国,德国,俄罗斯裔较为显著。有约六万五百人在家里使用法语,大概五万人的第一语言是德语,有一万人的第一语言是俄罗斯语。\n根据最近的人口统计,纽西兰目前有约三十万南亚裔居民( 包含印度裔,孟加拉裔,巴基斯坦裔,斯里兰卡裔,尼泊尔裔,不丹裔,锡金裔 ),有大约六万人在家里说印地语,一万九千名旁遮普裔(基本上是锡克教徒),有约九千五百居民在家中使用僧加罗语等。\n\n军事\n纽西兰四面临海的独特环境以及对澳洲的政治、经济与军事合作关系,使其并未直接面对外来的军事威胁,故以恐怖主义为国家和区域安全为最大挑战,冷战后纽西兰重新检讨国防武力的架构、行动与能力,成立纽西兰安全情报局,并赋予纽西兰国防武力的主要任务:“确保纽西兰能抵御外部威胁,维护纽西兰的主权利益-包含专属经济区的利益;使纽西兰于利益所在的战略区域能对突发事件采适切行动。”该国国防军的特质为军政、军令二元化,国防部长与三军司令属于军政系统,国防军司令属于军令系统,直接承接国防部长之命指派联合部队执行作战任务。\n\n文化\n性别平等\n1893年,新西兰的妇女得到了选举权,是世界上第一个女性有选举权的国家。这是十九世纪女权运动的标志性成就。\n\nLGBT政策\n2013年,新西兰跟随欧美部份的国家和地区,成为亚太区第一个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国家。\n\n哈卡舞\n哈卡舞(Haka)是纽西兰毛利人的传统表演艺术。它是过去毛利人各族在开战前表演的战舞,藉以恫吓对方。\n哈卡舞的歌词不固定,不同族群有其各自歌词。哈卡舞最大特色是舞蹈结束时,所有舞者皆露出伸长各自的舌头。原意是模仿敌人被杀后,头颅被挂在长竿上的样子。\n而他们认为邪恶的人的舌头是黑的,因此会伸出自己的舌头证明自己是善良的人。\n纽西兰国家橄榄球队全黑队(All-blacks)在比赛前常表演哈卡舞,现时已广为世人知晓。\n依毛利人分类,哈卡舞分成三种:\n\nWhakatu waewae\nTutu ngarahu\nPeruperu\n\n运动\n橄榄球是纽西兰主要的运动,具有非正式“国家运动”的地位。其他流行运动有板球、草地滚球、篮网球、足球、赛车、高尔夫球、游泳和网球。\n橄榄球、篮网球、板球、联盟式橄榄球和垒球等运动,纽西兰国家代表队实力强劲;划船、轻艇和自由车等,传统上也表现优异。纽西兰人口不多但运动实力颇佳,若以“单位人口夺牌率”衡量,其在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英国协运动会皆表现名列前茅,。而新西兰举办的首座体育赛事是在FIFA国际足协总部瑞士最大城市苏黎世,与澳洲联合举办的2023国际足协女足世界杯。。\n联合式橄榄球(一般简称橄榄球)几乎是纽西兰国家象征,其国家代表队又名全黑队(All Blacks),胜率在全球最高,并以赛前表演哈卡舞而闻名。\n近年来纽西兰国家足球队(绰号“All Whites”“大白”)的实力亦取得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澳洲国家足球队加入亚足联后纽西兰队成为了大洋洲冠军,并于2010年成功打入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决赛阶段。在世界杯决赛阶段三战三平,是32支球队中是唯一一只保持不败的球队,并于分组赛逼平了曾获得4次世界杯冠军的当届卫冕冠军意大利队。惠灵顿凤凰队于2007年取代纽西兰骑士队开始参与A-League大联盟的比赛,是纽西兰现存唯一的一支参与顶级联盟的职业足球队。\n纽西兰的极限运动和探险旅行也全球知名。早在1988年,南岛皇后镇便已建立全球首座商业化的高空弹跳场。登山运动颇为流行。最著名的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爵士,是全球第一位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峰顶的人。\n纽西兰国家运动队一般都有自己专有的名称:\n\n联合式男子橄榄球队为All Bla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联合式女子橄榄球队为Black Fer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联盟式男子橄榄球队为Kiwi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联盟式女子橄榄球队为Kiwifer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男子篮球队为Tall Bla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女子篮球队为Tall Fer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男子足球队为All Whi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男子板球队为Black Cap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女子篮网球队为Silver Fer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曲棍球队为Black Sti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棒球队为Diamond Bla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垒球队为Black Soc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旅游\n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目录上,纽西兰有三处。东格里罗国家公园是自然和文化的双重遗产,其他两处为自然遗产。\n\n东格里罗国家公园(nc, 1990年,1993年)。\n“绿玉之地”(蒂瓦希波乌纳穆)(毛利文:Te Wahipounamu),(n, 1990年):位于纽西兰西南部,包括“西地国家公园”、“库克山国家公园”、“爱诗勃林山国家公园”、“弗㑩德兰国家公园”和米尔福德峡湾。\n亚南极群岛(n, 1998年)。\n\n其他旅游景点\n南岛的皇后镇\n陶波湖\n怀托摩萤火虫洞\n凯富拉:从前盛产龙虾,现为赏鲸热点。\n\n杂志\n《纽西兰聆听者》(New Zealand listeners)\n《纽西兰女性周刊》(New Zealand women’s weekly)\n《北方与南方》(North and south)\n已停刊的杂志:\n\nNew Zealand Russian monthly ( 《 纽西兰俄罗斯裔月报》 )\nOut magazine(男同志社群月刊)\n\n交通\n飞机\n北岛:奥克兰国际机场\n南岛:基督城国际机场\n\n火车\n北岛火车\n南岛火车\n\n公车\n基督城:超级巴士Super Shuttle\n\n电车\n基督城市中心电车\n\n船舶\n北岛↔南岛\n南岛↔史都华岛\n\n其他\n纽西兰鸟类列表\n银行营业时间:上午9:00-下午4:30(各行可能略不同)\n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00-下午5:00\n货币:纽西兰元。纸币面额有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硬币面额有10分、20分、50分、1元、2元。不再发行5分硬币,且改小10分、20分、50分的尺寸。\n消费:各主要信用卡广泛被接纳。所有“商品和服务”必须征收15%的消费税(GST)。\n电源:230伏特、50赫兹的交流电,I型的插座(3眼Y型,插头外型同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澳大利亚,只是电压不同,但一般电器能通用)。\n电话系统:同于英国,采用BT 600接口而非RJ-11接口。电话线连接BT 600接口的第2、第5根线,或者RJ-11接口的第3、第4根线。电话系统大多数支持DTMF音频拨号。\n注意:纽西兰的脉冲拨号,与世上大多数国家迥异。\n英文报纸:奥克兰纽西兰先驱报和周日星时报、威灵顿The Dominion Post、基督城The Press\n中文报纸:新西兰联合报、先驱报、华页报\n纽西兰的社会问题:\n\n根据纽西兰处理家暴组( New Zealand family violence organization )在2017年6月的统计,有35%的纽西兰女性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问题。\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英文)新西兰政府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新西兰观光及经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新视觉之旅-纽西兰在线体验旅游网(中文/Englis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新西兰百科全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世界概况》上有关New Zealand的条目\n(英文)开放目录项目中的“新西兰”\n(英文) 维基媒体的新西兰地图集 \n OpenStreetMap上有关新西兰的地理信息\n\n参见\n\n英联邦王国\n新西兰王国\n澳大利亚"} +{"doc_id": "3324", "title": "中华民国经济部", "text": "经济部是中华民国有关产业发展、能源发展、国际贸易等经济事务的最高主管机关,最早前身为民国元年(1912年)成立的“实业部”。所属机关包括水利署、商业发展署、产业发展署、中小及新创企业署、国际贸易署、能源署、智慧财产局、标准检验局、产业园区管理局、地质调查及矿业管理中心以及经贸人员培训所,并同时主管台电、台水、中油、台糖等国营事业机构。\n\n沿革\n1912年1月3日,依《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筹组临时政府内阁,内阁内的“实业部”为经济部的前身。1912年3月12日,依《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立北洋政府内阁,国务院下改设“农林部”与“工商部”。1914年2月12日,改组为国务院下的“农商部”。1927年6月20日,改组为国务院下的“农工部”。1928年6月3日,北洋政府结束,国务院解散。\n1928年2月7日,国民政府(1925年成立于广州)下复设“工商部”。3月28日,工商部设立,以孔祥熙为部长。国民革命军北伐结束后,工商部接管国务院农工部第二、三类产业业务,第一类产业业务则由农矿部接管。\n1931年1月17日,国民政府为刷新政治、改善制度、提高行政效率,公布《实业部组织法》,将农矿部与工商部合并为实业部。6月,行政院下成立全国经济委员会,掌理国家经济建设及发展计画之设计、审定、监督指导等事项。12月,国民政府进行中央行政机关改组,工商、农矿两部合并为“实业部”。实业部内设总务司、农业司、工业司、商业司、渔牧司、矿业司、劳工司,后又成立合作司,以及林垦署。1934年12月,全国经济委员会接收内政部主管之水利事业。\n1937年12月,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1938年1月,经济部整并建设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之水利部分,及军事委员会第三部、第四部、工矿调整委员会、农产调整委员会及资源委员会等机关(单位);成立之初的组织架构,部本部有总务司、人事室、秘书厅、参事厅、技术厅、会计��、统计室、农林司、工业司、商业司、矿业司、水利司,附属机构有中央农业实验所、农本局、金水流域农场、江西农村服务区管理处、西北种畜场、中央工业试验所、技工训练处、工矿调整处、全国度量衡局、商标局、商品检验局、地质调查所、矿冶研究所、采金局、导淮委员会、江汉工程局、黄河水利委员会、华北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泾洛工程局、珠江水利局、金沙江工程处、川康水贷会、湖北堤工专款保管委员会、中央水工试验所、水利设计测量队、水利航空测量队、气象研究所、田壁工程处、关河疏滩工程处、资源委员会等;组织之庞大,事权之集中,可谓当时的“天下第一部”。1938年7月,随政府迁至重庆的川盐银行(今重庆饭店)办公。\n1940年7月,农林司裁撤,相关农林渔牧业务改由农林部掌管。1941年9月,水利司裁撤,相关水利业务改由行政院全国水利委员会负责;抗战时期,经济部组织亦常有增减改隶等变动。1946年5月,资源委员会改由行政院直辖。1946年6月,行政院全国水利委员会改组为行政院水利委员会。1947年4月,行政院水利委员会改组为水利部。\n1947年12月行宪之后,经济部曾一度改回“工商部”与“全国经济委员会”。1948年8月,全国经济委员会裁撤。1949年4月,国军内战失利南退,迫使中央政府决定南迁。为简化中枢行政起见,以统筹主管全国经济行政及经济建设事务,1949年5月10日总统令制定公布《经济部组织法》,将工商部再度改回“经济部”,设置工业司、矿业司、商业司、总务司、会计处、统计处、人事室等内部单位;农林部、水利部分别缩编为农林署、水利署,与资源委员会一同并入经济部而成附属机关。1949年12月,中华民国政府因大陆战局告急,经行政院开会决议后,将中央政府连同所属的幕僚机构一并播迁台湾。\n1963年9月1日,工矿计画联系组、农业计画联系组与非属经济部之其他单位合并为行政院国际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n1969年1月31日,《经济部公报》创刊。1970年2月25日,工业司改组成立工业发展局,矿业部分业务并入矿业司。1979年11月,设置能源委员会;原商业事务中,证券管理、会计师部分改隶财政部。1981年1月,设立国际合作处、投资业务处、技术处、中小企业处;农业司改组为农业局。1984年7月20日,行政院农业发展委员会与经济部农业局合并,成立“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农业事务移出经济部。\n1992年5月,为率先推动企业识别系统(CIS),经济部总务司负责推动“经济部识别体系”,并委请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设计推广中心负责协助经济部识别体系之整体规划设计,现行蓝红二色“E”字部徽由此诞生。\n1996年12月,合并水利司与水资源统一规划委员会,改设“水资源局”。1999年1月,为落实智慧财产权保护之政策,并将标准及检验业务一元化,将中央标准局及商品检验局改组为智慧财产局及标准检验局。1999年7月,配合精省作业,台湾省政府建设厅、物资处、水利处、台北水源特区管理委员会、矿务局等省属机关归并经济部,经济部设置第二办公室(原台湾省政府物资处)及中部办公室。2000年底,经济部第二办公室裁撤。2002年3月,整并水利处、水资源局及台北水源特区管理委员会,成立“水利署”。2004年7月,能源委员会因业务调整需要,改制成立能源局。12月31日,《经济部公报》发行第36卷第36期并宣布停刊。\n2010年2月,修正《行政院组织法》,原拟将经济部改制为“经济及能源部”,拟主管事项为工商产业、贸易及能源等,2012~2021年《经济及能源部组织法草案》三度送立法院审查;但由于朝野无共识无法完成立法。\n2023年4月,修正《行政院组织法》恢复“经济部”名称及建置,同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读通过《经济部组织法修正草案》与所属机关修正草案 。6月7日,公布修正《经济部组织法》。同年9月26日新版《经济部组织法》施行,原所属机关改制升格为能源署、商业发展署、产业发展署、国际贸易署、中小及新创企业署,以及整并新设地质调查及矿业管理中心,并启用新的部徽。\n\n组织架构\n部长\n次长(政务次长两名、常务次长一名,简任十四职等)\n主任秘书(一名,十二职等同参事及司处长)\n参事(十二职等同主秘及司处长)\n幕僚单位\n国营事业管理司\n产业技术司\n综合规划司\n投资促进司\n投资审议司\n经济法制司\n秘书处\n人事处\n政风处\n会计处\n统计处\n资讯处\n三级所属机关(构)\n产业发展署\n商业发展署\n中小及新创企业署\n国际贸易署\n能源署\n水利署\n智慧财产局\n标准检验局\n产业园区管理局\n地质调查及矿业管理中心\n四级所属机构\n经贸人员培训所\n驻外机构\n\n驻外商务机构设置于亚太地区14处、北美地区9处、中南美地区13处、欧洲地区19处、非洲地区7处、中东地区3处。\n\n事业机构\n台湾糖业公司\n台湾电力公司\n台湾中油公司\n台湾自来水公司\n\n历任首长\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官方网站 \n中华民国经济部的Facebook专页"} +{"doc_id": "3335", "title": "瓷器", "text": "瓷器,也作磁器,是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需经过高温(约1200℃–1400℃)的窑内烧制。\n原料纯净度高的瓷器,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窑炉内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而产生不同色彩,即窑变。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n而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精美瓷器常为皇室所收藏。作为中国特产奢侈品之一,千百年来瓷器通过各种贸易管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会被视作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而受到大量收藏家所收藏。\n\n名称\n瓷器的英文名China与中国的英文名是一样的,在目前的英语系国家,通常将所有陶瓷器都统称为“porcelain”,而“china”则专指精瓷,例如“fine china”、“bone china”。\n\n历史\n瓷器起源于中国,后来传到东亚其他国家,之后再传到欧洲,最后再传播到世界各地。商代中期已经出现了瓷器的前身\"原始瓷器\",真正成熟的瓷器约出现在东汉时期。目前人们将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约前15世纪—前9世纪)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作为世界上最早的原始瓷器。在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n中国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中,是世界上最大的瓷器生产国及出口国。宋以前高档瓷器主要用于皇室的生活,在中国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越窑青瓷名品——秘色瓷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瓷器制艺的颠峰。宋代有五大名窑,北宋后中国瓷器制作工艺不断上升,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大量瓷器出口至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北非。成为中国出口的主要代表工艺品之一。\n与之相对的日本,也在平安时代开始出现陶瓷艺术制造,结合日本发扬的茶道文化,不断地出现瓷器的著名产地,先后有六古窑、远州七窑等瓷器名产地。而在安土桃山时代一段繁荣的茶道文化中,很多茶人如利休七哲中的牧村利贞、濑田正忠、古田重然、芝山宗纲同时也就是著名茶道瓷器的制作者。\n“磁器”一词最早见于唐代文献,宋末以来,“磁”与“瓷”开始出现混用现象,元代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磁局”亦用“磁”字。从宋代一直到清代,中国许多陶瓷主产地也使用“磁器”的“磁”字,如山东的“磁村窑”、福建的“磁灶窑”。北京、重庆等各地,也因陶瓷产品而有“磁器口”地名。\n\n制作\n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n\n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n制坯:经过模具等,将瓷泥制成所需要的瓷器外形,并将坯胎凉至半干,再置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n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不同的种类:\n\n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n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n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涂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n\n种类\n瓷器与陶器的关系密不可分。当部分掺有高岭土(或长��、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铅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烧结陶器时,会自然在陶器表面结成一层薄釉(日本信乐烧最早就是这样出现的。)\n在中国历史上,明代前中国瓷器以素瓷(没有装饰花纹,以色彩纯净度的高低为优劣标准)为主。明代以后以彩绘瓷为主要瓷器。另一个瓷器制作国家──日本,则因茶道文化,也发扬了其独特的茶器。\n\n造型\n碗 —— 茶碗、饭碗等;\n盘 —— 大皿;\n碟 —— 小皿;\n瓶 —— 壶形容器中,口小或者细长者。包括梅瓶、玉壶春、瓢形瓶、蒜头瓶等,各类形状;\n壶 —— 带有出水口和手柄的容器;\n盆 —— 包括面盆、花盆等,较深的容器。\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杯—— 盛装液体之开顶容器\n\n颜色\n最早的素瓷依照颜色分类,有三种常见颜色:\n\n青瓷\n黑瓷\n白瓷\n彩绘瓷和其他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n\n粉彩瓷\n信乐烧\n青花瓷\n珐琅彩瓷\n斗彩瓷\n但闻名天下的唐三彩却不是瓷,只是低温铅陶器。\n\n产地\n依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例如中国就有:\n\n浙江越窑(秘色瓷)\n江西昌南\n河北定瓷\n\n日本磁器\n日本是亚洲除了中国以外第二大的瓷器生产国,日本的瓷器写成磁铁的“磁”器,而非中文的“瓷”,在日本保存有非常大量的瓷器名品,大多用于国际,尤其是对欧美国家的出口。\n日本磁器一般以下几种类型:\n\n浊手(正红色涂装的瓷器)\n金襕手(金色涂装的瓷器)\n锦染付 (在瓷器边缘涂上一定会带有云肩、菱形纹样的瓷器)\n伊万里焼(使用蓝色和橘红色的组合为主的瓷器,颜色鲜艳明快)\n九谷(以五种色彩而闻名,以青绿色、棕色、暗紫色、金色和墨蓝色的组合为特点)\n砥部(日本的青花瓷,以蓝色和白色为主,画风非常卡通可爱)\n强化磁器(日本的现代高科技陶瓷,多用于陶瓷刀、厨具)\n日本将从中国的宋朝引入的茶道,经过室町时代的发展,安土桃山时代的茶艺家的推动下,磁器成为了更胜于土地黄金的宝物,在江户时代这些磁器完成日本化,并且成为日本文化的象征之一。磁器是日本茶道中较为高级的一类器具,比漆器或者普通陶器要名贵。很多日本的古董茶具就是磁器为原型,再加上历史人物的典故而形成的,其中最著名的是 “曜変天目茶碗”,这种类型的磁器来自南宋的建窑茶盏,简称建盏,但是其烧制技术已经失传。\n目前日本磁器的名产地有:\n\n近江、甲贺信乐烧(shigarakiyaki)\n长崎有田烧(aritayaki)\n冈山县备前烧(bizenyaki)等\n\n欧洲\n另外欧洲自埃伦弗里德·瓦尔特·冯·切恩豪斯调制出正确配方起,亦开始制造瓷器开发展出骨瓷等新型瓷器品种,如英国,就已建立起多个瓷器品牌。特伦特河畔斯托克号称为英国瓷都。\n\n台湾\n200年代以来,均有台湾的陶人在持续研究烧制当代天目茶碗或建盏,企图复活这个古代的技术,尤其属台湾莺歌地区靖翁陶艺研究烧制时间最为长久。台湾所烧制的天目茶碗系列 —— 黑釉、兔豪、油滴、玳瑁、鹧鸪班、木叶天目等系列 —— 都能在1250度-1600度的高温之下成现完美作品;其天目茶碗是以手拉胚的方式制作,并非是以注浆、旋胚、灌模成型的方式,制作茶碗。\n\n参看\n景德镇陶录\n陶器\n中国古代瓷窑\n中国瓷器与陶器\n台湾靖翁陶艺\n迈森瓷器\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中国瓷器工艺的发源\n日本名茶具一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瓷器艺术。中国文化研究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湾靖翁陶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考工典·磁器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doc_id": "3338", "title": "宋仁宗", "text": "宋仁宗赵祯(1010年5月30日—1063年4月30日),中国宋朝(北宋)第4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也是唯一活到成年的皇子,生母李宸妃。天禧二年(1018年),进封升王,同年九月立为皇太子,赐名祯。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真宗崩,仁宗即帝位,时年13岁,由嫡母刘太后摄政;1023年改年号为天圣;1033年,刘太后归政,仁宗亲政;1063年驾崩于汴梁���宫中,享年54岁,在位41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民间流传“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就是影射宋仁宗。\n\n早年\n大中祥符三年四月十四日(1010年5月30日)出生,初名受益,是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时真宗皇帝宠爱的嫔妃刘美人无子,他便对外声称赵受益为刘氏所生。刘美人由此顺利地在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被立为皇后,而与刘氏交好的嫔御杨氏则亲自抚育他。\n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三月,授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左卫上将军、上柱国、封庆国公、食邑一千户、实封三百户、月给俸钱二百千。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十二月,迁特进、为忠正军节度使、检校太尉、侍中、进封寿春郡王、加食邑一千户、实封四百户、赐号崇仁保运功臣,讲学于资善堂。天禧元年(1017年)二月,兼中书令。二年(1018年)二月丁卯,迁开府仪同三司、太保、为建康军节度使、进封升王、食邑两千户、实封一千户、赐号宣德守正功臣。因赵受益身为宋真宗唯一的儿子,兼具储君和未来皇帝的身份。次日,南方的升州做为升王名义上的封地,升为江宁府。开创了皇子封地建府的先例,打破了唐代以来,仅首都、陪都建府的惯例,亦是此后“潜藩升府”制度的雏形。五月,帽妖案爆发,群臣上奏,请求真宗立升王赵受益为皇太子。八月甲辰,立为皇太子,赐名祯。以参知政事李迪兼太子宾客。癸酉,谒太庙。天禧四年(1018年)十月,诏五日一开资善堂,太子赵祯秉笏南乡立,听辅臣参决诸司事。\n\n登基\n乾兴元年(1022年),二月十九日,真宗崩于延庆殿,太子即皇帝位,十二岁时由养母刘太后垂帘听政。由于仁宗年幼,刘太后对他管教严厉,司马光形容为“动以礼法禁约之,未尝假以颜色”。以致仁宗与另一位养母——杨太妃更为亲近。在刘太后的主导下,他放弃了自己宠爱的后宫张氏,于天圣二年(1024年)立郭氏为皇后。\n\n治世\n内政与外交\n天圣元年(1023年)刘太后下旨发行交子。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听政十一年后病卒,23岁的仁宗亲政。\n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夏景宗李元昊即位后改变其父夏太宗李德明国策,展开宋夏战争,延州、好水川、定川三战宋军皆有失利之处,韩琦、范仲淹更在好水川之战后被贬。到定川寨之战,西夏分兵欲直捣关中遭到宋朝原州(今甘肃镇原)知州景泰的顽强抵抗,全军覆灭,西夏攻占关中的战略目标就此破灭。西夏因连年征战国力难支,最后两国和谈: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史称“庆历和议”,取得了近半世纪的和平。\n辽兴宗时以萧惠陈兵宋境。接著,宋朝与辽朝协议,以增加岁币为条件,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n岁币支出中陕西出支为1551万;宝元二年宋夏战争后,庆历二年陕西出支为3363万,几近赤字。 \n庆历八年(1048年)发生疑似后宫争斗的坤宁宫事变,事后在众多忠臣的辅佐之下奸臣的计策未能成功。仁宗时冗官与冗兵特别严重,皇祐元年(1049),户部副使包拯即已指出冗官问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逾一倍多矣”,而州郡县的地方官,则更是“三倍其多。”全国军队总计125万9千人,占赋税十分之七。真宗与仁宗两朝土地兼并更严重,公卿大臣大都占地千顷以上。仁宗晚年,“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为俗,重禁莫能止焉”,最后“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国家财政出现危机,“当仁宗四十二年,号称本朝至平极盛之世,而财用始大乏。”\n皇佑四年(1052年),侬智高反宋,军队席卷广西、广东各地。仁宗任用狄青、余靖率兵南征。皇佑五年,狄青夜袭昆仑关,大败侬智高于归仁铺之战。次年,侬智高死于大理国,乱平。\n\n庆历新政\n庆历新政由范仲淹十大政策揭开序目——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但反对势力庞大,难以推动,一年四个月后便宣布中止。\n仁宗一朝对外虽无重大战争,对内亦无重大革新,对外需要应对辽夏的军事威胁。\n\n崩逝\n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于汴梁皇宫驾崩,年五十三岁,死后葬于永昭陵。《宋史》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n仁宗在位41年,是宋朝皇帝中执政最长的一位,生性恭俭仁恕,有官员曾奏请于被焚的玉清宫遗址扩建皇家园林,宋仁宗说:“我继承先帝的园林,尚且觉得十分大,为什么要这样做(扩建)呢?”宋仁宗去世后,就连讣告送到辽国时,竟“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痛哭道:“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n其庙号为“仁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此庙号的皇帝。谥号为“神文圣武明孝皇帝”,后追谥“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n\n健康状况\n仁宗肝脾不良却喜好饮酒啖肉,疑患有家族遗传疾病和高血压,又因出生影响常赤足,致使冬季温差突变时出现脑细血管梗塞性中风,进而导致失语症,并有谵妄症状。遗传和日常饮食导致高血压,男性中高年发病,症状时好时坏,失语和谵妄的出现,伴随着情绪失禁,发病后(嘉祐元年~嘉祐八年)余命大致5至10年,皆属于典型性多发梗塞性失智症患者的行为心理症状的表现。从发病风险上看,不规则饮食,好饮酒,运动不足,心理压力(辽西夏战事,晚年无子等)等生活习惯皆不良。从发病年龄上看,属于早老性失智症(俗称:中年痴呆)。\n\n轶事\n在宋仁宗出生的那天,真宗赏赐群臣包子。\n宋代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一载:“仁宗母李后,曾梦一羽衣之士,跣足从空而下云:“来为汝子。”后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袜,即亟令脱去,常徒步禁掖,宫中皆呼为赤脚仙人,盖古之得道者李君也。”\n宋仁宗为中国名戏曲《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剧名之“太子”即为宋仁宗赵祯刚出生为婴儿时的本人。剧中主要是讲述后宫争宠,当李辰妃诞下赵祯时,被刘德妃内侍总管郭槐以狸猫调包,欲使当时的皇帝宋真宗误以为李辰妃产下怪胎,真宗果然信以为真,将李辰妃打入冷宫。而真正的太子赵祯原本将被丢入御河淹死,后被宫女寇珠与皇帝内侍总管陈琳密救,奔走托孤于八贤王赵德芳......一连串曲折离奇的故事;事隔二十年后,在开封府尹包拯的明查暗访之下,揭穿了这偷天换日、欺君害主的阴谋。本戏曲又名《打龙袍》、《宋宫秘史》。\n\n评价\n正面评价\n元朝脱脱《宋史·仁宗本纪》总结,宋仁宗个性仁爱、勤俭,一时朝野上下充满恻隐善心、行忠义仁厚之政,要不是后代子孙的作为,仁宗之政是可为宋朝三百年的未来奠基:‘赞曰:仁宗恭俭仁恕,出于天性,一遇水旱,或密祷禁庭,或跣立殿下。有司请以玉清旧地为御苑,帝曰:“吾奉先帝苑囿,犹以为广,何以是为?”燕私常服浣濯,帷帟衾裯,多用缯𫄟。宫中夜饥,思膳烧羊,戒勿宣索,恐膳夫自此戕贼物命,以备不时之须。大辟疑者,皆令上谳,岁常活千余。吏部选人,一坐失入死罪,皆终身不迁。每谕辅臣曰:“朕未尝詈人以死,况敢滥用辟乎!”至于夏人犯边,御之出境;契丹渝盟,增以岁币。在位四十二年之间,吏治若偷惰,而任事蔑残刻之人;刑法似纵弛,而决狱多平允之士。国未尝无弊幸,而不足以累治世之体;朝未尝无小人,而不足以胜善类之气。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n\n负面评价\n王夫之评论宋仁宗“无定志”,指出仁宗亲政至去世的三十年间,两府大臣更迭频繁,计有的四十多名员都曾多次上任,但也多次被仁宗因小故而撤换,因此官员们的政策都因在位时间不长而无法贯彻实行,因人事改易而引起的频密政策转变亦令在下面的官吏和平民无所适从。当时官员亦清楚仁宗这一点,故蔡襄曾在庆历改革之初,仁宗起用欧阳修、余靖及王素为谏官时,就曾提醒仁宗:“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则正,必能尽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为御之说。……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又曾指出仁宗“宽仁少断”、“不颛听断,不揽威权”。\n\n家庭\n祖先\n妻妾\n皇后\n郭皇后(1012-1035),祖平卢节度使郭崇。姿色平常,由刘太后选为仁宗元配皇后。但郭氏成了皇后后,倚仗太后撑腰,骄横任性。太后驾崩后,与尚美人争斗,错手扇打仁宗,天颜震怒,下旨废皇后为净妃,赐法名清悟,命出居瑶华宫。后仁宗令准郭净妃回宫,但已立新后曹氏,郭氏由是拒绝回宫。后郭氏偶有小病,仁宗派御医前去医治后暴薨。郭净妃逝世后再追封为皇后,无册谥祔庙之礼。\n慈圣光献皇后曹氏(1016-1079),家族祖上系名将曹彬,弟八仙曹国舅。仁宗继室,十八岁奉诏入宫,次年立为皇后。出身将门,姿色平庸,不受宠爱,然善于自处,熟读经史,善飞白书,亲自养蚕采桑。坤宁宫事变中临危不惧,应变有方;治理后宫谨慎严明。将濮安懿王赵允让子赵宗实接进宫中抚养,即宋英宗。英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曾在英宗病中垂帘听政。神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曹太皇太后反对王安石变法,她又爱惜国家人才,曾为苏轼求情免死。逝世后葬永昭陵。\n温成皇后张氏(1024-1054)父清河郡王张尧封。因父早逝八岁入宫中仙韶部习舞,由宫人贾氏教养。及长,于宫宴上因姿色出众、舞姿优美而被仁宗相中。封清河郡君,进封才人、修媛。赠官三代,深得仁宗盛宠。生安寿公主、宝和公主、唐国公主赵幼悟,三女皆早夭。皇𧙗初由美人越级晋封为贵妃,距皇后之位仅一步之遥。至和元年(1054年2月18日)因病薨逝,得年31岁。仁宗悲痛万分,未理会曹皇后在世及群臣反对,宣布以皇后之礼发丧,制挽词立祠庙,礼数资送甚极丰厚。以德性宽柔曰温,齐圣广渊曰成,钦定谥号温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生死两皇后。\n\n妃嫔\n昭节贵妃苗氏(1023-1091),父苗继宗,母宋仁宗乳母许氏。初封仁寿郡君,累进德妃,生雍王赵昕、福康公主。抚养宋英宗赵宗实有恩,尊为贵妃。元祐年间去世,哲宗为庶曾祖母辍朝,谥号昭节。\n昭淑贵妃周氏(1022-1114),温成皇后侍女、义女。初封为安定郡君,累进贤妃,有宠,“十阁”之一。生秦国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及燕国舒国大长公主。后世累尊贵妃,徽宗年间出宫居住,高寿九十三岁。\n昭懿贵妃张氏(?-1104),初封延安郡君。抚养董淑妃女永寿公主。神宗年间进美人、哲宗进婕妤、徽宗累进贤妃。薨逝后徽宗车驾临奠,特赠贵妃,赐谥昭懿。\n董贵妃 (?-1062),宋仁宗侍女,仁宗晚年无子欲自刎时夺刀,封闻喜县君,晋才人,有宠,“十阁”之一。生庄齐帝姬、贤懿恭穆帝姬、庄俨帝姬。病笃晋充媛,追封淑妃,仁宗十分哀痛,葬仪甚隆重。徽宗追尊贵妃。\n黄德妃(?-1078)原封宜春郡君,累进美人。进尊修容,神宗年间去世,追赠德妃。\n德妃杨宗妙(1019-1073),父侍卫杨忠。初封原武郡君,进美人。美艳机敏,精通音律,善于逢迎,和尚美人一起与郭皇后争宠。郭氏被废,杨氏赐名宗妙,出居安和院。次年召回,累进婕妤。生商国公主。英宗尊封修仪。神宗追封贤妃,哲宗追进德妃。\n冯贤妃,祖兵部侍郎冯起,养女宋神宗林贤妃。九岁入宫,后封始平郡君。生鲁国公主赵懿安、邢国公主。仁宗驾崩后,累加尊封为才人、婕妤、修容。抚养宋神宗与林贤妃二子燕王赵俣、越王赵偲。哲宗年间去世,追赠贤妃。\n俞德妃(? -1064),原封延安郡君,累进昭仪。生杨王赵昉、崇庆公主。英宗年间去世,追赠贤妃,哲宗追进德妃。\n尚充仪(?-1050),姿色美艳,初封美人。与郭皇后争斗,混乱中皇后打了仁宗,以致被废,她和杨美人亦被遣出宫,后被召回。去世追赠充仪。\n朱充仪(?-1095),初封沛国郡君。生荆王赵曦。神宗进尊才人,哲宗年间去世,追赠充仪。\n张充仪,1100年,哲宗由婕妤追封充仪。\n连婕妤\n张美人(?-1028),义祖张美。与郭皇后同时入宫。仁宗属意张氏为后,因刘太后仅封才人。有宠,病笃晋美人,旋即去世。刘太后去世,在郭皇后被废前一个月追册为皇后,谥号不详。《宋史》中无张氏追册皇后事,见于《宋大诏令集》。\n杨美人,1100年,哲宗由才人追封美人。\n余美人,与尚美人争斗,伤及仁宗御体,被交由曹皇后赐死。\n尚美人,与余美人争斗,伤及仁宗御体,被交由曹皇后赐死。\n张才人,温成皇后之妹。姐姐过身后,甚得圣宠。\n\n宫人\n永昌郡夫人翁氏\n彭城县君刘道一 ,初为女官司饰,又曾经掌供御膳,偶得幸,封彭城县君。刘氏恃宋仁宗之恩,凌慢被逐。遣于洞真宫出家修道,法号为法正虚妙大师,赐名道一。后又因其他过罪,削发为妙法院尼姑。\n安福县君张氏,董贵妃的义女。\n仁和县君李氏,董贵妃的义女。\n\n其他\n遂国夫人王氏,父王蒙正。曾入选仁宗后宫,因过于漂亮被刘太后嫁给前夫刘美之子刘从德,刘从德死后,王氏出入宫廷,被认为是仁宗的情妇。\n范观音,曹皇后养女,被仁宗所幸,温成皇后即张贵妃用计将范观音逐出宫廷。仅见于北宋王巩所著《闻见近录》,真实性已无法考证。\n杨易行,原为仁宗嫔御,出家为洞真���法正,赐号志静大师。不知与杨美人是否为同一人。\n刘氏,仁宗宠妃,“十阁”之一,通请谒为奸,尤骄恣,被逐出宫,不知与刘道一是否为同一人。\n黄氏,仁宗宠姬,“十阁”之一,尤骄恣,被逐出宫。\n韩虫,又名虫儿,永昌郡夫人翁氏侍女,仁宗去世后诈称怀有遗腹子,败露后被逐出宫。\n王德用进女婢,被谏出宫,仁宗颇为不舍。\n\n子女\n子\n杨王赵昉(1037年)出生当日夭折,母俞德妃\n雍王赵昕(1039年~1041年)2岁夭折,母昭节贵妃苗氏\n荆王赵曦(1041年~1043年)2岁夭折,母朱才人\n\n女\n周陈国大长公主(1038年~1070年)母昭节贵妃苗氏,下嫁李玮\n徐国公主(?~1042年)夭折,母俞德妃\n邓国公主(1040年~1042年)2岁夭折,母温成皇后\n镇国公主(1042年~1043年)1岁夭折,母温成皇后\n楚国公主(?~1043年)夭折,母冯贤妃\n商国公主(1042年)出生6天夭折,母杨德妃\n鲁国公主(?~1044年)夭折,母冯贤妃\n唐国公主(1044年~1045年)1岁夭折,母温成皇后\n陈国公主(1059年~1067年)8岁夭折,母董淑妃\n秦鲁国贤穆明懿大长公主(1059年~1142年)母昭淑贵妃周氏,下嫁钱景臻\n兖国大长公主(1060年~1083年)母董淑妃\n燕舒国大长公主(1060年~1112年)母昭淑贵妃周氏,下嫁郭献卿\n豫国公主(1061年)出生三个月夭折,母董淑妃\n\n授予官职\n宰相\n王钦若\n李迪\n丁谓\n冯拯\n王曾\n张知白\n张士逊\n吕夷简\n王随\n陈尧佐\n章得象\n晏殊\n杜衍\n贾昌朝\n陈执中\n文彦博\n宋庠\n庞籍\n梁适\n刘沆\n富弼\n韩琦\n曾公亮\n\n副相\n鲁宗道\n范仲淹\n欧阳修\n包拯\n\n名将\n范仲淹\n韩琦\n狄青\n杨文广\n\n名臣(文臣)\n包拯\n鲁宗道\n晏殊\n文彦博\n余靖\n欧阳修\n\n影视形象\n《包青天 (1974年电视剧) 》由范鸿轩饰演。\n《杨丽花歌仔戏─狸猫换太子 (1984) 》由黄香莲饰演。\n《杨丽花歌仔戏─王文英与竹芦马(1987)》由陈亚兰饰演。\n《杨丽花歌仔戏─王伯东告御状(1987)》由陈亚兰饰演。\n《杨丽花歌仔戏─君臣情深(2003)》 由杨丽花饰演。\n《包公 (1986年电视剧) 》由赵宏基饰演。\n《包青天 (1993年电视剧) 》由孙鹏、王中皇、施羽饰演。\n《侠义见青天》由汤志伟饰演。\n《包青天 (亚洲电视剧集) 》由李道洪饰演。\n《包青天 (无线电视剧) 》由鲁振顺饰演。\n《包公生死劫 》由唐国强饰演。\n《包公出巡》由张铁林饰演。\n《火帅》由张铁林饰演。\n《少年包青天》由贾致罡饰演。\n《少年包青天2》由佟大为饰演。\n《凌云壮志包青天》由武洪武饰演。\n《狸猫换太子传奇》由黄科饰演 ( 初登基的少年仁宗 )。\n《苏东坡》由李强饰演。\n《包青天 (2009年电视剧)》由高亮饰演。\n《包青天之七侠五义》由刘长德饰演。\n《七侠五义人间道》由霍政谚饰演。\n《包青天之碧血丹心》由王皓饰演。\n《秦香莲》由关智斌饰演。\n《包青天之开封奇案》由王皓饰演。\n《情逆三世缘》由张国强饰演。\n《穆桂英挂帅》由张铁林饰演。\n《天下第一针》由王建福饰演。\n《剑侠》由李进荣饰演。\n《五鼠闹东京》由刘德凯饰演。\n《将军在上》由芦芳生饰演。\n《长城 》由王俊凯饰演。\n《包青天再起风云》由张颖康饰演。\n《开封府》由姜潮饰演。\n《大宋宫词》由郑伟、刘若谷(幼年)饰演。\n《清平乐》由王凯、张家硕(青年)饰演。\n《五福临门》由曾舜晞饰演。\n\n延伸阅读\n[编]\n\n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 《宋史·卷009》,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10》,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11》,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12》,出自脱脱《宋史》\n\n参考文献\n参见\n侬智高\n宋夏战争\n夏景宗\n名画“清明上河图”\n《续资治通鉴》\n《宋史》卷9-卷12"} +{"doc_id": "3340", "title": "水坝", "text": "水坝(英语:Dam)是建筑在溪流、河流和河口的屏障,用来防止洪水泛滥、生产水力发电、储水作饮食或灌溉、工商业之用。在河流中上游建造的短距离人工高耸河堤的主要作用或功能并非防止水患,而是为了集结河水,把水汇集在堤前,将河谷淹没后形成水库,现代的水坝主要有两大类:土石坝和混凝土坝。\n简言而之,堤坝之兴建与水库作用与原因相似,都是为了集结水源,而用意一般如下:\n\n灌溉、供水:为附近的地区提供自来水及灌溉用水。\n发电:利用水坝上的水力发电机来产生电力。\n防洪:运河的一部份。\n堤坝一般都建于狭窄的谷地,因为两岸的山坡可以作为水库的天然围墙,而水坝的长度也可大大缩短。兴建之前,将被��淹没的地带的民居和古迹需要被移到其他地方。\n\n最早水坝\n世界已知最早的大坝是在公元前三千年兴建,位在约旦的爪哇大坝,在首都安曼东北方约100公里。此重力坝原高9公尺,由50公尺宽的土城墙支持。\n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大坝是建于公元前598~前591年间的安徽省寿县的安丰塘坝,坝高6.5米,库容约9070万立方米,至今运行了2,600多年,和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n\n分类\n按受力情况\n按坝的受力情况分为:\n\n重力坝:利用坝体自身重量来抵抗上游水压力并保持自身稳定。\n拱坝:在平面上呈凸向上游的拱形挡水建筑物,借助拱的作用将水压力的全部或部分传到河谷两岸的基岩上。\n支墩坝:坝体传导压力至支墩、基座乃至地面,借以抵抗水压。\n\n按筑坝材料\n按筑坝材料分为:土石坝(土坝、堆石坝、砌石坝)、混凝土坝、钢筋混凝土坝、橡胶坝、钢闸门坝等。\n\n土石坝\n土石坝是用土或石头建造的宽坝,断面一般为梯形。因为底部承受的水压比顶部的大的多,所以底部较顶部宽。土石坝多是横越大河建成的,用的都是既普通又便宜但具有较好不透水性的材料。由于物料较松散,能承受地基的动摇。但水会慢慢渗入堤坝,降低堤坝的坚固程度。因此,工程师会在堤坝表面加上一层防水的黏土;或在坝体内修筑透水性更小的防渗层(防渗层有心墙和斜墙两种类型);或设计一些通道,让一部分的水流走。\n\n混凝土坝\n混凝土坝多用混凝土建成,通常建筑在深而窄的山谷,因为只有混凝土才能承受堤坝底部的高水压,是最广泛应用的坝型,如建在岩基上,高度可达200米以上。混凝土坝可以细分为混凝土重力坝,混凝土拱坝,混凝土支墩坝等。混凝土坝的主要特点是利用自身的重量来支撑水体压力。混凝土重力坝为减少坝内应力及便于坝体散热,坝内一般会建结构缝,结构缝很宽的坝被称为宽缝重力坝。坝体筑成空腔的称为空腹坝,腔内一般做水电厂房。\n\n按过水方式\n按过水方式溢流坝、非溢流坝。\n\n按大小\n坝高超过15米,或者库容超过300万立方米、坝高在5米以上的坝为大坝(large dam),不足者为小坝。坝高超过150米为主力坝(major dam)。\n\n按施工方式\n按施工方式不同,分为冲填坝、抛石坝、浇注的混凝土坝、碾压混凝土坝。\n\n按用途\n副坝(saddle dam或auxiliary dam),在水库主坝以外的周边山地的鞍部,如果高程低于水库蓄水位或保证水位,需要建副坝在此挡水。\n滚大坝或溢流堰(weir),用于控制水流走向或流量分配。\n节制坝(check dam),用于控制水流速度不能过高、抑制土壤流失,或者增加水流迂曲以沉淀水沙等目的而修建的小坝。\n丁字坝(wing dam),与节制坝相反,丁字坝走向是深入河道,用来使水流集中在河道中心以增加流速、刷深河床、抑制泥沙沉积、也有利于增加航道水深;同时靠近河岸的流速迂缓,避免水流冲刷河岸。美国密西西比河建有数千座丁字坝以保持通航所需水深。丁字坝在中国也是十分普遍的河工建筑。\n干坝(dry dam)横跨水流,但是没有闸门。平时水流穿过坝体的泄水洞流向下游,不产生积水,因此称之为“干”坝。在洪水时,由于能通过坝体下泄的流量有限,起到了限制洪水通过的作用\n导流坝(diversion dam),把水流引向人工水道,用于灌溉或引水发电等目的。\n尾矿坝(tailing dam),用于保存选矿后的矿渣的尾矿库的坝体。\n围堰(cofferdam)用于工程施工时修筑水下基础时,用挡水材料围住施工区,抽空其中的水。\n\n坝溃\n若水坝的结构破坏或是显著受损,坝溃一般会演变成灾难。对于排水道及较大水库的常规性变形监测及渗漏监测有助于提早发现问题,在结构失效前进行补救措施。大部份水坝管理机制会让此时水坝的水位降低,甚至会将水排出。另一种作法则是在较脆弱的石上用矽酸盐水泥进行压力灌浆。\n在战争时,若水坝受破坏后,会对人口及环境造成大幅冲击,因此水坝视为“具有危险力量的设施”。因此在国际人道法中规定,若攻击水坝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时,禁止将水坝当作攻击目标。为了便于识别,会依照国际人道法的规定,在水坝上放上有三个橘色圆圈的保护标志。\n坝溃的主要原因有泄洪能力的不足、溢洪道设计错误(南佛克坝)、因为考查不足及水位变化造成的地质不稳定(瓦伊昂大坝、马尔帕塞拱坝、Testalinden湖坝)、维护不当,特别是出水口(Lawn湖坝、Val di Stava坝崩塌事故)、大量的降雨(Shakidor坝)、地震造成、人为、电脑或设计的失误(布法罗克里克洪水、Dale Dyke水库、Taum Sauk抽水蓄能电站)\n在国际人道法实施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有军队攻击水坝的行为,英国皇家空军的第617中队曾攻击德国的水坝,任务代号“Operation Chastise”(惩戒行动),当时选定了德国的三个水坝攻击,目的是在破坏德国在鲁尔河及埃德河沿岸的基础建设、制造业以及电力供应。这次攻击也成为许多电影的主题。\n\n世界十大已建、在建高坝\n世界十大已建高坝\n世界十大在建及规划中高坝\n参看\n水库\n船闸\n灌浆帷幕\n冰坝\n充气橡胶坝\n世界大坝列表\n水坝和水库列表\n潮汐堰坝列表\n世界高坝列表\n溢洪道\n水坝的环境影响\n\n备注\n参考\n外部连结\nAsphalt Core for Embankment Dams\nStructurae: Dams and Retaining Structur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DeltaWorks.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DeltaWorks; Many dams and barriers to prevent flooding of the Netherlands by the North-Sea.\nThe Ballad of Ecological Awarene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df)\n\"Design of Small Dams\", US Bureau of Reclamation, 65MB pdf\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Libraries Digital Collections Freshwater and Marine Image Bank -- Dams An ongoing collection of images related to dams.\n\"Dam sci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341", "title": "外蒙古独立", "text": "外蒙古独立是指外蒙古于20世纪上半叶脱离中国独立成为主权国家的历史事件,其中宣告从清朝独立的事件又被称为蒙古民族革命(蒙古语:Үндэсний эрх чөлөөний хувьсгал,也称为“1911年蒙古革命”)。历史上的外蒙古包括今日蒙古国以及图瓦地区,蒙古国是国际社会广泛承认的独立主权国家,而唐努乌梁海(今图瓦共和国)地区则被俄罗斯设为联邦主体。自辛亥革命清朝崩溃后,蒙古宣布独立建国,中国北洋政府尚能掌握内蒙古,外蒙古实际处于独立状态,虽一度被中国方面撤销自治。最终在苏联红军的介入下,于1921年成立的外蒙古人民革命政府再次宣告独立。1924年成立之蒙古人民共和国(1992年后为蒙古国)的国家地位则在二战末期获得中方确认。\n虽曾获得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承认,冷战期间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曾撤销承认其独立地位,冷战结束才再次确认其独立地位。部分观点认为图瓦共和国仍存有争议,但俄罗斯方面认为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时,唐努图瓦已一并脱离,这一部分被并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即现俄罗斯联邦),另一部分则并入当时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库苏古尔省,今日俄蒙国界便因此而定。\n\n历史背景\n13世纪初,乞颜部首领成吉思汗统一此地区所有部族,建立大蒙古国。其后忽必烈在中国建立元朝,元朝灭亡后蒙古残余势力退回塞外,北元及其分裂后的蒙古各部与明朝对峙。1636年后金征服漠南蒙古并建立清朝,1691年喀尔喀蒙古臣服清朝。清代后期官方文书中,出现内蒙古和外蒙古的概念。内蒙古一词指内札萨克49旗,外蒙古则指喀尔喀4部(有时也包括科布多和唐努乌梁海,与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相当)。\n16世纪起,俄罗斯沙皇国经营西伯利亚,开始与蒙古地区往来。1727年中俄签定《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界约》(合称《布连斯奇条约》),确定蒙古属于清朝管辖。俄罗斯帝国则取得在恰克图和外蒙古地区通商贸易特权。1854年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说“中国一旦发生政变,也不应容许中国新政府把权力扩张到蒙古,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应受到俄国保护”。在俄国和清朝政府签订多数不平等条约中,都有关于俄国在蒙古利益条款。在此期间,俄国依据列强划分的势力范围加强了和蒙古各部的经济、文化和军事交流。\n\n1905年日俄战争,1907年两国和好签订合约,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之“优越地位”,日本承认俄国在外蒙古的“一切权利”。\n1910年,日韩并合,日俄签订第二次密约,俄国尊重日本对朝鲜的行动,日本也同样尊重俄国在外蒙古与伊犁的一切行动。\n1912年,日本与俄国签订第三次密约,设立满洲、内蒙古分界线,俄国承认内蒙古东部为日本势力范围,日本承认西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以东经116度27分为日俄界线,日本从俄国取得进军热河的默许。\n20世纪初,清廷在蒙古开展“新政”,经费全部摊派到当地,牧民“不堪其扰,相率逃避。近城(指库伦)各旗,为之一空”, 土谢图汗和车臣汗盟长以及哲布尊丹巴管理的沙毕纳尔的商卓特巴,于1910年(宣统��年)联名向库伦办事大臣和乌里雅苏台将军呈报,称“蒙古人民已经忧心忡忡地接到了几道要他们执行新政的命令,我们可怜的、为各种赋税弄得一贫如洗的盟和沙毕的台吉和牧民们,已经到了他们再也无法支持的地步了。历次颁布的命令,没有一个对蒙古人是有利的……我们希望继续古老的生活方式”。俄国也通过驻华公使向清朝表达了抗议,清廷指示库伦办事大臣变通执行。\n\n博克多汗国时代\n第一次宣布独立\n宣统三年(1911年)7月,外蒙古独立首倡者土谢图汗部亲王杭达多尔济率团出访俄国,得到俄国军事支援。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逐渐瓦解,杭达多尔济等人认为时机成熟。11月初,以土谢图汗部盟长、左翼后旗札萨克镇国公察克都尔扎布为首的“临时总理喀尔喀事务衙门”在库伦成立。11月30日,俄、蒙军队包围库伦办事大臣衙门,解除清军武装,并将库伦办事大臣三多及其随从人员押送出境。12月1日,蒙古政府宣布脱离清朝独立。清政府得知后电令库伦帮办大臣朋楚克车林劝谕库伦取消独立,12月21日任命在京的车臣汗部盟长多尔济帕拉穆和新任科布多办事大臣桂芳为“查办库伦事件大臣”,由于俄蒙方面阻挠未能成行。12月29日,杭达多尔济、车林齐密特等王公喇嘛在库伦拥立外蒙古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皇帝,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登基,尊为“博克多汗”(也译“日光皇帝”),年号共戴,建立“大蒙古国”。\n\n1912年1月,俄罗斯帝国驻乌里雅苏台领事协助札萨克图汗索特那木拉布坦发动叛乱,札萨克图汗饬令驱逐清朝乌里雅苏台将军奎芳、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荣恩等人,限“于七日内将仓库、银、缎、军装等项,一律交蒙参赞接收,自备资斧回籍”。奎芳拒不答应,在俄罗斯帝国领事协助下派一队哥萨克骑兵强行将奎芳押解出境。5月,黑喇嘛丹毕坚赞、马克思尔扎布、达木丁苏隆和海山等人率外蒙古军队进攻科布多,新疆都督杨增新救援失败,城池陷落。\n1912年初,呼伦贝尔蒙旗亦宣告独立,额鲁特旗总管胜福、新巴尔虎左翼总管车和扎、索伦代理总管成德等人,调集附近各旗蒙兵一千人,以“大清帝国义军”的名义发动叛乱。1月15日,进入呼伦(今海拉尔)城内,成立依附于大蒙古国的“自治政府”。博克多汗授胜福以“参赞大臣”头衔,作为其驻呼伦的“总督”。\n博克多汗的大蒙古国政府将独立宣言及时告知内扎萨克各盟、旗,内蒙古部分地区也举行武装暴动,在乌泰等内蒙古王公策动下,库伦政府决定出兵南下,用武力占领内蒙古。北京政府为了控制内蒙古也动用武力。1913年初,蒙古军分五路向内蒙古进攻,取得普遍胜利。1913年10月止,蒙古军队基本上控制了内蒙古西部各盟、旗,但同时开始面临后方补给停止的局面。同月下旬,北洋军开始反击,蒙古军无法再展开军事行动,年底开始从内蒙古撤军。蒙古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武器短缺和俄国政府极力反对这场战争。这场持续一年的战争给内蒙古地区造成重大灾难,民间称其为\"牛年之乱\"(Үхэр жилийн үймээн)。\n\n1912年11月3日,俄国前任驻华公使廓索维茨在库伦与蒙古政府签订《俄蒙协约》及《俄蒙协约专条》,俄国以支持蒙古自治换取在外蒙享有排他性商业地位,对中国在外蒙主权只字未提,引起中国不满。经过谈判,1913年9月18日,中国外长孙宝琦同俄国驻华公使库朋斯齐达成《中俄声明文件》,中国不在外蒙驻兵、殖民、设官,承认外蒙自治,承认《俄蒙协约》及其专条,换回俄国承认中国在外蒙的宗主权,基于宗主权而衍生出俄国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一部分。中国对蒙权力已由主权改为宗主权。\n\n短暂自治及北洋军占领\n1915年6月7日,中、俄、蒙在恰克图签定《恰克图协定》,将此声明具体化。据此,同年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的大蒙古国与共戴年号”。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册封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呼图克图汗”,并赦免独立运动人士。外蒙古取消独立,实行自治。此时外蒙古上层的僧俗两派斗争趋于白热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派人毒死了外务大臣杭达多尔济与赛音诺颜部亲王那木囊苏伦,压制了世俗王公的势力。\n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后,俄国势力大幅撤离外蒙,苏维埃俄国政府在1917年和1919年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918年9月在外蒙古自治政府要求下,北洋政府派遣少量军队进驻库伦协防。\n1919年7月25日,苏维埃俄国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称外蒙古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要求与之建立外交关系。\n1919年2月、3月间召开大乌里会议名为“蒙古国体运动”又称“泛蒙古主义”或“泛蒙运动”,主张内外蒙古结合并与呼伦贝尔(政务厅厅长凌升)、布里亚特等势力组联合政府布里亚特-蒙古国。5月、6月泛蒙运动到达高峰,在海拉尔建立政府,逼迫外蒙古表明立场。\n\n1919年10月1日,外蒙古自治政府外交部长车林与库伦都护使陈毅会谈达成共识,特派库伦都护使衙门秘书黄成垿带著六十三条外蒙撤治善后条例到北京,表达外蒙希望恢复前清旧制(有条件撤治,回到前清绝对宗主权),取消国际条约里中国在国防、外交上的约束限制,但外蒙仍保有相当的自治权。徐树铮所属皖系曾向日本大量借款以备中国内战使用引发舆论批评,得知外蒙撤治消息急于争功随即向外蒙增兵。10月29日徐树铮到达库伦,软禁陈毅十日胁迫他修改六十三条,最后徐树铮自己新增八条,挟持“内阁总理”巴德玛多尔济签字,外蒙变成“无条件撤治”。陈毅遭军队押送回北京。全面否定《中俄声明》。同年11月17日,外蒙古正式上书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11月22日以《中国大总统公告》下令取消外蒙古自治,恢复旧制。同时取消《中俄声明》和《恰克图协定》,北京政府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部在外蒙古驻防。但徐树铮在外蒙古期间,不顾其传统习俗,全面推行新政改革,致使外蒙古上层集团对北洋政府的统治更加不满。呼伦贝尔部原本希望参与外蒙独立运动,遭俄国反对。北洋政府随后与俄国签订呼伦贝尔条件八款,俄国取得区域经济利益,并限制中国在此主权。\n\n第二次宣布独立\n由于外蒙古无法忍受徐树铮的行为,开始派员联络苏俄红军(苏赫-巴托尔为代表到伊尔库茨克与共产国际接洽)、帝俄白军(恩琴)及日本(哈尔滨日本领馆),寻求援助把中国人赶出外蒙,哲布尊丹巴甚至写信给日本天皇,希望日方协助其恢复独立。\n1919年帝俄白军将领谢米诺夫及恩琴聚集西伯利亚东部,协同布里雅特蒙古、呼伦贝尔、外蒙古等人士,驱逐滞留在外蒙古的中国官员,以民族自决、独立建国为口号,并在日军的支持下再次宣布独立。\n1920年,日本派山田大佐为参谋长,成立对蒙顾问团游说外蒙喇嘛王公支持恩琴男爵。11月,恩琴(约800人的残兵,自称亚洲骑兵师)第一次进军库伦战败。\n1920年7月,中国爆发直皖战争,徐树铮率军返回内地,战败,旋遭通缉,逃入日本使馆。库伦仅留守部份兵力。原皖系第三旅第七、第八团因直皖战争失利军心不稳。1921年1月,恩琴透过蒙古人的内应带八世哲布尊丹巴离开库伦,并取得许多王公喇嘛的支持。1921年2月4日,恩琴的亚洲骑兵师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由于中国国内处于第一次直奉战争前夕,各派军阀无暇分身,只得坐视外蒙古地区的军事冲突。中国驻军撤离库伦,部分在高在田的率领下返回内地,部分跟随陈毅转移到买卖城,准备再战。\n2月22日,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领袖的“大蒙古国”政府重新成立。1921年3月1日,第三国际派沙洛克维克夫(И. Сороковиков)和波雷索夫支援外蒙革命,并撮合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在恰克图成立蒙古人民党。3月18日,蒙古人民党军队另外在苏俄红军的支持下攻占买卖城,击败了当地守军,中国在外蒙古的势力自此完全消失。外蒙古恢复了事实上的独立。8月,唐努乌梁海的白俄军队被驱逐,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成立。\n\n蒙古人民革命\n1921年5月25日由苏赫-巴托尔和乔巴山做向导,苏俄联合赤塔远东共和国的红军共二师兵力从伊尔库次克出兵干预;另一方面因华盛顿会议的关系,日军自延吉、珲春撤军,恩琴失去日方支持。7月6日红军开入库伦,恩琴被俘。1921年7月11日,蒙古人民党建立亲苏的君主立宪政府,博克多汗重新登基。北洋政府下令蒙疆经略使张作霖收复外蒙古,张仅作了敷衍,并没有出兵至蒙古。11月25日,外蒙古人民政府与苏俄订立了《苏蒙修好条约》,苏维埃俄国承认蒙古人民革命政府是蒙古唯一合法政府。\n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于1922年5月1日向苏联政府表达严重抗议:“苏联政府对中国历次通牒曾宣言,所有往日俄国各前政府与中国所定条约均为无效,并放弃对中国领土之侵略,今苏联政府乃背反前言,擅与蒙古私订条约,此等行为直与帝俄政府时代对华如出一辙,须知蒙古系属中华民国领土,本国政府实难容忍,为此特向执���严重抗议,所有苏联政府与蒙古私订无论何种条约,中国政府决不承认。”北京政府发布的声明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谴责苏联企图分裂中华民国的行径。\n1923年1月26日,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孙中山和苏联代表越飞在上海发表《孙文越飞宣言》,同意苏军留驻外蒙。\n1924年4月17日,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192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与苏联签订的《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不承认外蒙古独立,并要求苏方撤军。但该条约并未被落实,当时报纸称苏军在外蒙重要据点均有驻军。\n1924年11月26日,在苏联第三国际支持与行动下,蒙古人民党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以1911年作独立纪元,允许苏联驻军,自此确立了外蒙古成为苏联共产党的卫星国。但中国及当时除苏联外的主要国家政府皆未承认。\n\n蒙古人民共和国时代\n二战期间\n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一直处于内外交困的处境中,从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原大战、第一次国共内战,到1931年九一八事件和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除1920年代末中东路事件时在外蒙古东部边界与苏军发生了小规模战斗外,无暇顾及外蒙古问题。直到1992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军队彻底从蒙古国撤走,蒙古才实际获得独立。与此同时,蒙古在乔巴山等人的领导下推进苏维埃化,蒙古人民共和国实施斯大林模式的苏联政治经济制度。\n1939年,苏、蒙联军与日本、满洲国的军队因蒙满边境问题爆发诺门罕战役,之后因欧洲战事而停战。1941年3月,日本外务大臣松冈洋右访苏,苏联外交部次长在3月27日对中国驻苏大使说:“史达林接见松冈,是纯礼貌问题。”4月11日“苏联不为自己而牺牲友邦的利益,苏联政府对松冈是照例接待。”但是,就在两天后的4月13日,苏联就同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并发表联合声明说: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对此,中华民国外交部部长王宠惠声明“《苏日中立条约》,对于中国绝对无效。”\n在此期间,内蒙古的德王试图使内蒙古也独立,还建立了实际上受日本人控制的傀儡政权蒙疆联合自治政府,但随着日本的投降和苏、蒙联军的参战,该傀儡政府也垮台,内蒙古很快被中国共产党控制,1947年中共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理论领导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n中华民国驻苏大使邵力子曾说:“我在1943年春间,曾提出有关中苏邦交的建议……关于中苏之间的许多应解决的问题,我所建议的几乎多与中苏友好协定所包含的相类似。因为那时我认为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合理的解决,尤其是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和中山先生建国大纲所定扶助弱小民族使之自治自决的精神,完全符合。”\n\n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n第二次世界大战末,同盟国为争取苏联对日本宣战,美、英两国在未通知中华民国以及其他盟国之下,于1945年2月11日与苏联签定涉及外蒙古以及中国主权的《雅尔塔协定》(又称“雅尔达密约”)。其中规定:“外蒙(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应予保持。”1945年,史达林曾对蒋经国说过:“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倘使有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这也是他坚决要求外蒙古独立的主要原因。但美国总统罗斯福曾面请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魏道明,谓在维持外蒙现状之下,中国外蒙古成为两个邻居。当时中国政府亦认为对外蒙古鞭长莫及。\n\n8月8日,德国投降正好三个月,美国对日本使用原子弹之后,苏联在和中国谈判成功之前,对日本宣战。一百五十万苏军在蒙古集结后进攻中国东北、朝鲜等地的日本关东军。其间外蒙古提供后勤并派军队参加了苏军对日军在内蒙古的作战。中苏在就外蒙古问题举行谈判时,史达林坚称外蒙今日已是“人民共和国”,其现状即独立。谈判开始时,中方坚拒承认外蒙独立,史达林则称,外蒙问题如无法获致解决,则条约不能订立。谈判中,蒋经国对史达林说:“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在这样情形之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史达林回答:“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n为继续取得同盟国对中国战区的支持,以及避免苏联使得新疆伊宁事变扩大、援助中国共产党和在东北驻军不撤走,1945年8月14日,经过与苏联两个多月的谈判,中华民国政府最终做出妥协。宋子文、王世杰等在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的授权下与苏联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同意“苏联出兵击败日本后,三个月内(从东北)撤完、在苏联尊重东北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干涉新疆的内部事务”等条件下,允许将依公正之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是否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宋子文拒绝签字,并辞掉外交部长一职,最后该条约由王世杰签字。同日,中苏两国外交部互致照会:\n\n中苏关于外蒙古问题的换文\n甲:纪录 \n斯大林统帅与宋院长子文在一九四五年七月十一日第五次会谈时曾讨论苏联参加对日本作战后其军队由中国领土撤退之问题。斯大林统帅不愿在苏联军队进入东三省之协定内,加入在日本战败后三个月内将苏联军队撤退一节,但斯大林统帅声明在日本投降以后,苏联军队当于三星期内开始撤退。\n宋院长询及撤退完毕需要若干时间。斯大林统帅谓彼意撤军可于不超过两个月之期间内完竣。 \n宋院长继询是否确在三个月以内撤完。斯大林统帅最多三个月足为完成撤退之期。 \n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n八月十四日 \n西历一九四五年 \n王世杰 (签字) \n莫洛托夫 (签字) \n乙、中华民国政府文\n部长阁下: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n上开之声明,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签订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批准后,发生拘束力。\n本部长顺向贵部长表示崇高之敬意。此照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莫洛托夫部长。\n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n西历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n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文\n部长阅下:核准阁下照会,内开:“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边界。\n上开之声明,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签订之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批准后,发生拘束力。”\n苏联政府对中华民国政府上项照会,业经奉悉,表示满意,兹并声明苏联政府将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外蒙)之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n本部长顺向贵部长表示崇高之敬意。此照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王部长世杰\n西历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n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四日\n\n王世杰回国称该条约可保中苏三十年的和平,于是8月24日立法院在孙科主持下,以95人赞成,4人反对(以起立方式表决)通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n同日,蒋中正在中央常会和国防最高委员会联席会议上的演讲称:“外蒙自北京政府时代民国十一年起,在事实上已脱离了祖国而宣告独立,如今已届二十五年,我们早已明了我们如不能以国民革命的原则,和本党壹贯的传统政策用断然的决心来解决这个问题,势将引起永久的纷争,对于国内安定与世界和平,都将因此要发生重大的影响,今当日本帝国主义已告失败,东亚和平秩序,初见端倪之际,我们认为这是解决这壹重大问题的时机,如果外蒙以友好的精神循合法的程序,提出他独立的愿望,我们政府自当予以承认。”\n10月20日外蒙举行公民投票,中国政府派雷法章前去参观。雷法章奉蒋中正之命,“不与外蒙当局进行任何交涉”;关于投票,雷法章“只宜细心观察,但不得干涉或发表任何声明”。外蒙人民“在政府人员监督之下,以公开之签字方式表示赞成与否”,投票结果显示,98.5%的投票公民赞成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n1945年11月15日,苏联违反条约,拒不从东北撤军,扶持东北根据地和东北民主联军,继续向中国施加压力。1945年底,副外长洛索夫斯基在蒋经国访苏前给斯大林的报告中作了全面论述:“第一,中国政府必须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第二,中国必须保证长春铁路沿线的安全,……”。\n\n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n雷法章事后声称此次“公民投票”:“其办理投票事务人员,对于人民投票名为引导,实系监视,且甚为严密”“此项公民投票据称为外蒙古人民重向世界表示独立愿望之行动,……人民实难表示自由之意志。”中华民国政府同苏联交恶后,中华民国代表蒋廷黻曾于1947年8月27日于联合国安理会开会时表示质疑此投票之公正性,发言称:“吾人认为此事是吾人所不能接受之过份简单的历史,当适当时机来临后,我国政府有从事进一步观察之权利。”\n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10月2日,苏联公开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12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中华民国外交部在1949年11月7日《与苏联断绝邦交之声明》中称,《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一向恪守该条约产生之一切义务,但是苏联却违反条约,。苏联屡次违约,但国民政府却“为顾虑美国关系,迟未采取行动”。1950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而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n\n1952年,中华民国向联合国控告苏联违反《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不援助中共”等条件,联合国大会2月1日以25票赞成,9票反对,24票弃权,通过联合国大会505号决议谴责苏联,是为“控苏案”。1952年10月13日,蒋中正在国民党的中央会议上,沉重地检讨说:“承认外蒙独立的决策,虽然是中央正式通过一致赞成的,但我本人愿负其全责。这是我个人的决策,是我的责任,亦是我的罪愆”。蒋还称,放弃外蒙古“实在是一个幼稚的幻想,绝非谋国之道”;蒋中正还表示自己“对总理、对革命、对国家和人民应该引咎自责”。1953年2月20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对国会正式否认雅尔达秘密协定的存在,中华民国政府2月23日宣布《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从而推翻对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承认。2月25日,外交部正式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n\n蒙古加入联合国\n1946年7月13日,中国驻美公使谭绍华博士向美国国务院电话通报:中国政府不支持(does not feel that it is in a position to work for or to support)外蒙进入联合国。8月6日,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徐淑希表示外蒙古加入联合国时机未到:“蒙古人民共和国在数月之前,尚为中国之一部分,称为外蒙古。其独立乃由选举之故,国民政府将为欢迎其加入联合国之一国家,吾人固竭诚期望其加入此国际机构。……国民政府于适当之时间到来时,侪以全力支持外蒙古要求入会申请。”\n1946年外蒙古等五国申请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赞成,英国、美国反对,外蒙的入会要求被安理会否决,联合国大会因此在1946年11月19日通过35号决议,建议安理会重新审查五国的申请。\n1947年7月28日,中华民国驻联合国代表徐淑希在联合国安理会发表演说,指责蒙古人民共和国军队入侵中国新疆,反对外蒙古加入联合国。同年8月18日,安理会第186次会议,中华民国代表蒋廷黻以北塔山事件为由投票反对蒙古加入联合国。这在联合国大会引起安理会是否越权的讨论。\n1948年10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1949年5月,阿尔巴尼亚也与蒙古建交。\n1955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代表在安理会对联合国大会3502号草案中,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的部分行使否决权,理由是蒙古在韩战中帮助北韩侵略者。\n1961年10月25日,联合国安理会以9票赞成,0票反对,1票(美国)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联合国安理会166号决议,建议联合国大会接受蒙古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未参加投票表决。10月27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30号决议案,接纳蒙古人民共和国加入联合国,中华民国未参加表决。\n\n中华民国与外蒙古关系\n法律关系\n1946年宪法制定前的所有准宪法条文,都认定蒙古是中华民国的固有之疆域,然而随着制宪的完成上述条文均已告失效:\n\n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三条:“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n民国20年(1931年),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第一条:“中华民国领土为各省及蒙古西藏。”\n同年制定公布蒙古盟部旗组织法时,第四条第二项提到车臣、土谢图、三音诺颜、扎萨克图、塞音济雅哈图、唐努乌梁海、青塞特奇勒图、乌拉恩素珠克图、巴图塞特奇勒图各部,而第八条以及第九条提到蒙古地方。\n民国25年(1936年),五五宪草第四条:“中华民国领土为……、新疆、蒙古、西藏等固有之疆域。”\n民国35年(1946年)1月,国民政府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独立,随后召开国民大会。制宪国民大会代表中的“蒙古代表”在塞北四省、新疆、青海的中国蒙古族各盟旗选出,无在外蒙古选出者。“蒙古西藏之代表四十名,在蒙古方面(一)由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青海左翼盟,青海右翼盟,察哈尔部及阿拉善特别旗,额济纳特别旗,土默特特别旗选出者九名。(二)由巴图塞特奇勒图中路盟,乌拉恩素珠克图四路���,及青塞特奇勒图盟选出者三名。(三)由哲里木盟,卓索图盟,昭乌达盟,呼伦贝尔部,及伊克明安特别旗选出者五名,(四)由其他蒙古盟旗选出者七名。”当时,云南省代表段克昌等提案将固有疆域改为列举方式,但最后宪法还是采取概括规定:“中华民国领土,依其固有之疆域,非经国民大会之决议,不得变更之。”民国36年(1947年)12月25日宪法施行。\n\n民国101年(2012年)大陆委员会因此指出:宪法制定公布时,当时蒙古已非我国宪法第4条所称的“固有之疆域”。但童振源个人认为:中华民国宪法是建立在宪法草案的基础上,要解释与变更固有疆域之范围,应当参考宪法草案之说明,即使中华民国外交部承认蒙古国,仍然没有影响中华民国宪法认定蒙古仍是中华民国的固有疆域。然而《中华民国宪法》的蓝本是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而非五五宪草。民国38年(1949年),中华民国在联合国控告苏联。民国41年(195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苏联违反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联合国宪章以致威胁中国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及远东和平案》。民国42年(1953年),立法院决议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撤销对蒙古独立的外交承认。外交部多次表示外蒙古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蒋经国(中国国民党籍)在任期间制订的《陆海空军军旗条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86年附图二之九,2002年附图二之八,以至2022年附图二之七,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队旗,沿用原中华民国公告疆域行政区划像秋海棠。\n行宪后,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及监察委员都是由生活在上述几省中的蒙胞或其代表依宪法选出。第一届国民大会通过了多份与外蒙古相关的议案,如第四次会议第327号〈储备蒙藏人才,以利收复蒙藏案〉、第五次会议第71号〈请号召海内外蒙藏及边疆各民族同胞,一致支持政府,巩固领导中心,以利反攻建国案〉、第六次会议第39号〈强化蒙藏委员会,提高功能,以资号召而利反攻案〉等,均决议送请政府切实办理。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七次会议,吴秀兰代表对蒙藏委员会专题报告作出更正:“蒙古包括内外蒙古,虽在苏俄裹挟下宣布独立,我政府未予承认,但民国二十四年成立自治政府之时,曾报奉我国民政府派遣代表团前往监选,以示主权属于我国,苏联亦曾同意,并派飞机迎送,故应视为我国领土之一部。”大会送请政府书面答复。国民大会秘书处自民国68年(1979年)5月至民国80年(1991年)10月所编的《会议实录》所附的《中华民国全图》都宣称法理的中华民国疆域包括外蒙古。国民大会全面改选后,曾要求政府研究办理全民公决,以明确外蒙古归属问题,但未付诸实施;钟佳滨代表提案要求确认外蒙古非属本国疆域,被大会否决。\n民国82年(1993年)4月12日,陈婉真、沈富雄、彭百显、颜锦福、尤宏、叶菊兰、李庆雄、黄尔璇、林浊水、邱垂贞、刘文庆、翁金珠、邱连辉、吕秀莲、卢修一、张俊雄、廖大林、侯海熊共18名民主进步党籍第二届立法委员提案的立法院释宪声请书,争论国家领土范围之界定得否由释宪机关解释时,主张外蒙古以及中国大陆不是中华民国疆域,认为外蒙古已经由公民投票通过赞成独立、中华民国政府也已经承认,以废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由撤销对其的承认无视于国际法中“对国家承认是无条件且不得撤销”之惯例,无疑为“呓人梦语,实不足采”;应将“蒙古人民共和国”、“蒙古共和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等中华民国当时不承认国家的正式国名直接写出,没有引号或“伪”字。同年11月26日,司法院大法官在释字第328号解释回答:‘中华民国领土,宪法第四条不采列举方式,而为“依其固有之疆域”之概括规定,并设领土变更之程序,以为限制,有其政治上及历史上之理由。其所称固有疆域范围之界定,为重大之政治问题,不应由行使司法权之释宪机关予以解释。’此外,宪法中提到“蒙古各盟旗”的三条文已被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冻结效力。\n\n中华民国的《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曾经定义“大陆地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之地区及外蒙古等。2002年1月30日,中华民国行政院正式公告修正“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第三条及第五十六条条文”,将蒙古排除在中国大陆地区之外,已经排除外蒙古的适用性,所以现在定义的“大陆地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控制之地区。然而,此修正引起��法委员关沃暖高度关切,于同年2月26日立法院总质询,提出行政院修正通过该施行细则第三条规定涉及“违宪”,中华民国是否承认外蒙古独立,如此作为,将成为“卖国贼”之强烈质疑。\n2002年,中华民国外交部宣布中华民国重新承认蒙古国为一独立国家。自2002-2003年起,中华民国与蒙古国在双方的首都(台北与乌兰巴托)互设大使馆性质之代表处。在外交部网站的各国介绍中也加入了蒙古国。\n2004年行政院通过了废除“蒙古盟部旗组织法”及“管理喇嘛寺庙条例”决议。行政院表示,“蒙古各盟部旗已非我国统治权所及地区,因此该法已无继续施行的必要。”当时的行政院长游锡堃表示,“蒙古国是一主权国家,且是联合国的会员国,与一百多个国家有正式外交关系,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应尊重国际社会的共识。”“行政院为因应实际需要,解除我国与蒙古间的交流障碍,已修正两岸人民关系条例施行细则第三条,将外蒙古排除于两岸条例施行区域,决定与蒙古交流事务均依照外国人之规定办理,务实推动双方各项交流,建立互惠互利的实质关系。”\n2006年1月,行政院该决议送立法院表决三读通过,由总统签署总统令正式废止“蒙古盟部旗组织法”及“管理喇嘛寺庙条例”。行政院长游锡堃表示“我国在制定宪法前,国民政府已经正式承认蒙古国的存在,甚至当蒙古国申请加入联合国时,国民政府也投票赞成,因此从历史来看,我们没有违背现实的必要,而且民国三十六年内政部所编印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中,也没有将蒙古列为中华民国的领土范围,因此承认蒙古国符合现况亦不涉及违宪。”\n2012年5月21日,行政院大陆委员会发表新闻稿,表示“一、民国35年我国宪法制定公布时,蒙古(俗称外蒙古)独立已为我政府所承认,因此,当时蒙古已非我国宪法第4条所称的‘固有之疆域’。”“二、外交部虽于民国42年提经立法院决议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但并未完成宪法领土变更之程序。”“三、外交部在91年7月8日函示略以:“蒙古已为主权独立国家,且为联合国会员国之一。国际法上国家之承认,原则上属于‘无条件与不可撤回的’,当时承认之相关要件迄今仍存在。”\n目前官方已不再发行“中华民国全图”,台湾市面上所发售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均已将外蒙古排除在中国之外作为独立国家标示,教科书亦然。包含外蒙古在内的《中华民国全图》(秋海棠版)则已少见,民间也早就普遍视外蒙古为主权国家,有“地理已成历史”之讥。\n2017年9月15日,中华民国政府裁撤蒙藏委员会,原业务交由文化部、外交部与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承接。文化部在蒙藏委员会原址成立蒙藏文化中心;与蒙古国往来交流的业务改由外交部执行。。\n\n1949年以前中共对外蒙古的态度\n1922年,中共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曾公开向北洋政府请愿,要求正式承认苏联政府,并且支持苏联武装力量驻兵外蒙古。据北洋政府外长顾维钧回忆,当时李激昂地宣称“把外蒙置于苏俄统治下,那里的人民可以生活得更好”。1920年代末期,当时由李立三、周恩来等人领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曾指出:“最无耻地,到现在国民党政府还不承认外蒙古是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而把外蒙古看成中华民国的附庸”。\n1929年10月,中共向外蒙古境内的中国工人发表宣言,希望他们加入蒙古国籍,帮助并参与蒙古独立建国的革命事业,要他们联合蒙古人一致对抗“国民党军阀”。\n1931年11月7日公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主张“中华苏维埃政权承认中国境内少数民族的民族自决权,一直承认到各弱小民族有同中国脱离,自己成立独立的国家的权利。蒙古、回、藏、苗、黎、高丽人等,凡是居住在中国的地域的,他们有完全自决权:加入或脱离中国苏维埃联邦,或建立自己的自治区域。”\n1935年11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指出:“日本帝国主义不但要灭亡中国,并且还想进攻苏联的西伯利亚和灭亡蒙古人民共和国。我们的胜利告诉他们:‘假如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你们的话,我们是要打它的侧翼和后路的。’”\n1939年12月《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的第一章明确提出,现在中国的国境:在东北、西北和西境的一部与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联盟接壤。而1952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章中加上了,“正北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原始版本1939年12月《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一书的第一章中并没有这句话)。\n1940年1月,《日支新关系调整要纲》秘文在香港披露,日本意图以满洲国、吴越平原为根据地,来交换承认外蒙、新疆、西藏为苏俄势力范围。\n1941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署《苏日中立条约》、《共同宣言》,其宣言内有:“……苏联誓当尊重满州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中国共产党则对《苏日中立条约》表态:“却保证了外蒙不受侵犯,这不但对外蒙有利,即对全中国争取解放也是有利的。说到东四省的收复,原是我们自己的事”,并为此发表社论。\n1945年外蒙古公民投票后,中共于10月29日在《解放日报》公开庆祝蒙古人民共和国获得独立。内文称,“外蒙的独立,是得到苏联伟大的友谊帮助”、阐述外蒙古在历次中国“反动统治”下一次次的谋求独立,“承认外蒙独立是解决久悬未决的问题”、“使双方的友谊更加靠近”。\n1947年6月至1948年7月的北塔山事件中,中国共产党支持苏联和蒙古的立场,声称此次边界冲突是国民党挑衅、美国驻迪化领事馆所策划。当时国府因北塔山事件在联合国大会上反对外蒙古入会,而中共公开表态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国。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吐鲁番、鄯善和托克逊三县组织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抗议国民政府针对蒙古的军事行动,约500名平民在新疆警备总司令部的镇压中丧生。\n1949年1月,毛泽东曾非正式地试图通过阿那斯塔斯·伊万诺维奇·米高扬向苏联提出要求,希望外蒙古回归中国,成为革命后新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但遭到拒绝。毛泽东随后表示“不保护大汉族沙文主义路线,不再提出蒙古统一的问题。”3月5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表示: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条约。中苏后来发表公告称:“1945年8月14日中苏签订的条约约定均已失去效力,但双方政府确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已因1945年的公民投票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业已与其建立外交关系而获得了充分保证。”\n1949年6-7月,中共党中央刘少奇秘密出访莫斯科,会见斯大林,商谈中共和苏联将来合作的事宜。其中中共代表团给苏联的报告就有提到:\n\n1949年中共在一次会议上,针对“民族自决权”问题,有以下阐述:“关于各少数民族的“自决权”问题,今天不应再去强调,过去在内战时期,为了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曾强调过这一口号,这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今天新中国已经诞生,为了完成国家的统一大业,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分裂中国民族团结的阴谋,在国内民族问题上,就不应再强调这一口号,应强调中华各民族的友爱合作与互助团结。 ”\n\n后续关系\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继承中华民国的国际法地位,在中华民国已经于1946年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基础上发展对蒙外交(但中共方面认为中华民国开国总统孙中山早在国民党一大上就已经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只是因蒋介石政权一贯奉行大汉族主义而拖延至1946年),1949年10月16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复函蒙古总理兼外长乔巴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n1949年8月14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刊载郭沫若在8月12日为《中苏同盟四周年: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四周年纪念日在北平新华广播电台对全国的广播词》的文作,名为《我们应该怎样认识外蒙古独立》,支持及承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1950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共党史学家胡华的文章,名为《关于承认和保证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独立地位》,该文提到:“承认蒙古独立,对每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值得欢呼的事。只有国民党反动派才痛恨蒙古独立,......侮蔑人民的蒙古,侮蔑苏联说:‘蒙古独立是中国领土的丧失’”\n。\n1949年到1950年,毛泽东和苏联签署新的友好协议。斯大林和毛泽东共同宣称废除国民党的“不平等条约”。1950年毛泽东出访苏联,为争取苏联的外交支持,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n1950年7月3日,毛泽东接受蒙古驻华大使贾尔卡赛汗呈递国书时表示:“蒙古人民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不但早已脱离了中国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真正的人民民主国家”\n1952年4月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章中明确提出,“正北面,和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原始版本1939年12月《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书的第一章中并没有这句话)。\n1954年,赫鲁���夫来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五周年之际,毛泽东透过周恩来向赫鲁晓夫询问如何看待外蒙古并入中国。赫鲁晓夫表示蒙古同志“不会欢迎你们的建议”。\n1955年,中华民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行使一票否决权阻挡外蒙古入会,此时尚未进入联合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表示谴责。蒙古人民共和国政府亦发布公告,声明其必能取得联合国会员国席位,并声援中华人民共和国“被赋予联合国中的合法权利”、要求“驱逐蒋介石分子”。\n1961年中国人民邮政发行邮票庆贺“蒙古人民革命四十周年”。\n1960年5月31日,两国在乌兰巴托签订《中蒙友好互助条约》,同年10月12日生效。1962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与蒙古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尤睦佳·泽登巴尔在北京签订《中蒙边界条约》,1963年3月25日在乌兰巴托互换批准书后生效,以实际控制线为基础划定边界。1960年代中苏决裂后,蒙古试图保持中立,后来被迫倒向苏联,把大约7000名中国的援建人员驱逐回国。\n1989年2月,中共领导人邓小平对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抱怨,雅尔达会议不但使外蒙从中国分离出去,而且使中国东北成为苏联势力范围。为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苏联领导人戈巴契夫于1989年春夏之交访华。期间邓小平在1989年5月16日对访华的戈巴契夫说:“六十年代,在整个中苏、中蒙边界上苏联加强军事设施,导弹不断增加,相当于苏联全部导弹的三分之一,军队不断增加,包括派军队到蒙古,总数达到了一百万人。……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不平等,中国人感到受屈辱。”\n\n苏联撤军后,中蒙关系缓和。1990年,蒙古代表团28年来第一次正式访问中国。1994年两国签订《中蒙友好合作关系条约》,表示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n\n注释\n参见\n蒙古历史\n独立战争\n1917年—1923年革命\n蒙古独立史\n\n参考文献\n引用\n\n\n=== 来源 ==="} +{"doc_id": "3344", "title":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text":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语:Fonds Monétaire International,缩写:FMI;英语: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缩写:IMF)于1945年12月27日成立,属于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英语:Economic and Social\nCouncil,简称ECOSOC)下属的专门机构,与世界银行同为世界两大金融机构,由191个国家组成,致力于促进全球货币合作,确保金融稳定,促进国际贸易。职责是监察货币汇率和各国贸易情况、提供技术和资金协助,确保全球金融制度运作正常。\n其总部设置于美国华盛顿特区,和世界银行总部隔着一条第十九街。\n\n历史\n1944年7月,财金会议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关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具体条款的主要设计者是美国副财政部长哈里·迪克特·怀特。尽管英国代表团团长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强烈反对基金组织条约中“将美元视为黄金唯一的替代物”的做法,但是各国最终于7月22日在会议上签订了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的协议。协议的条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1945年12月27日付诸实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成立,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之重建计划的一部份。1947年3月1日正式运作。\n有时国际货币基金、国际清算银行及世界银行,被称为“布雷顿森林机构”。差不多所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其金融政策均受这三家机构影响。\n\n政策和目的\n基金组织通过以下三项主要职能来达致促进国际金融体系稳定的目的。\n\n监督:监督国际货币体系和成员国的政策,并追踪各地的经济和金融情况,在必要时提出警告;\n贷款:援助国际收支困难的国家贷款;\n技术援助和培训:帮助成员国发展健全的制度和经济政策工具。\n\n援助和改革\n国际货币基金的使命,是为陷入严重经济困境的国家,提供协助。对于严重财政赤字的国家,基金可能提出资金援助,甚至协助管理国家财政。受援助国需要进行改革,参阅华盛顿共识。\n\n全球经济展望\n《全球经济展望》(英语:World Economic Outlook)是一项分析全球经济近中期情况的调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工作人员每年发布两次。\n\n与世界银行的区别\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的角色是会计师,工作是记录各国之间的贸易数字,和各国间的债务,并主持制定国际货币经济政策。至于世界银行,则主要提供长期贷款。世银的工作类似投资银行,向公司、个人或政府发行债券,将所得款项借予受助国。\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目的是要稳定各国货币,以及监督外汇市场。由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是银行,它不会放款。然而,国际货币基金��储备金,供国家借用,以在短时间内稳定货币;做法类似在往来户口中透支。所借款项必须于5年内清还。\n\n成员国\n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的申请,首先会由基金的董事局审议。之后,董事局会向管治委员会提交“会员资格决议”的报告,报告中会建议该申请国可以在基金中分到多少 配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以及条款。管治委员会接纳申请后,该国需要修改法律,确认签署的入会文件,并承诺遵守基金的规则。成员国的“配额”决定了一国的应付会费、投票力量、接受资金援助的份额,以及特别提款权SDR的数量。无IMF会籍无法成为世界银行之会员。\n截至2024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有191个成员国(包括科索沃),3个联合国会员国不属于IMF成员:古巴、朝鲜、摩纳哥,其中古巴早期曾加入,后于1964年退出。部份领土争议的地区(中华民国、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等)不包含在内。要成为成员国,该国的申请须得到大多数现有成员国的同意。\n按照IMF的规则,一般事务需要70%投票权支持才能通过,而重大改革事项则需要85%以上的支持率才能通过,而美国在IMF中占有超过15%的投票权,也就是说,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里具有一票否决权,任何重大金融改革如果得不到美国的首肯,都不可能获得通过。\n以下是投票权最多的25个成员国名单(截止2025年1月):\n\n组织结构\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理事会,每位成员地区有正、副理事代表,通常是本国的财政部长或中央银行行长。理事会于每年9月举行一次会议,各成员的投票权按其缴纳基金多少来决定。\n理事会由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以及发展委员会提供建议。国际货币和金融委员会有24个成员,监督全球流动性的发展和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资源。发展委员会有25名成员,就关键发展问题和促进开发中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财政资源提出建议。他们还就贸易和环境问题提供建议。\n执行董事会由理事会委托,行使理事会的权力,处理日常事务。该会由25名执行董事组成,每两年选举一次,设有1名总裁和4名副总裁。总裁任期5年,由执行董事会推选,可以连任。其中八名执行董事由德国、日本国、法国、英国、中国、美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任命,其余由其他成员组成的选区选举产生。现任总裁是保加利亚籍的格奥尔基耶娃。四位副总裁分别是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者吉塔·戈皮纳特(第一副总裁)、中国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波、日本前首相特别顾问冈村健司、牙买加前财长奈杰尔·A·L·克拉克。\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与世界银行共同举行年会。\n\n历任总裁\n根据惯例,IMF总裁主要来自欧洲,而世银总裁主要来自美国。\n\n批评\n冷战后期以来,布雷顿森林机构的角色一直引起争议。有批评指出,基金偏袒与欧美公司有良好关系的资本主义军事独裁者。另有批评称,国际货币基金不重视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这些批评引起社会的讨论,促进了反全球化运动。相反意见认为,国际货币基金促使国家民主化的能力有限,而它的宗旨也没有写明要这样做。有支持者指出,经济稳定是民主的先决条件。\n有经济学家批评,国际货币基金的经济援助都是“有条件地”批出:受援助国需要实行基金建议的经济改革。经济学家认为,这样做会影响国家的社会稳定,实际上适得其反。\n一般来说,国际货币基金和它的支持者推崇凯恩斯主义。于是,供应学派的支持者通常与国际货币基金唱反调。国际货币基金提倡把货币贬值,被供应学派批评会造成通货膨胀。大部分反对经济全球化的组织,例如课征金融交易税以协助公民组织,认为IMF的加深了贫穷问题,也增加了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反对IMF的组织各有不同的立场。例如,供应学派认为,ATTAC提出的政策,理念上与IMF的相差无几。\n阿根廷因采用布雷顿森林机构提出的经济政策,而被IMF推崇为模范国家。然而,2001年,该国出现灾难性的金融危机,不少人相信是由IMF倡议的紧缩财政预算和私有化重要资源开发项目所致。紧缩的预算削弱了政府维持基础建设、福利、教育服务的能力。阿根廷的金融危机加深了南美州国家对IMF的怨恨,他们指责基金要为南美地区的经济问题负责。受到阿根廷经济危机影响,现时南美地区的政府渐走中间偏左的路线,并致力摆脱商业企业对经济政策的压力。\n另一个引起争议的国家是肯亚。原本肯亚的中央银行控制了该国货币的流动,IMF提出协助后,要求放宽货币政策。调整后不但外商投资大减,在贪污官员的协助下,Kamlesh Manusuklal Damji Pattni 亏空了数以十亿计的肯亚先令(是为 Goldenberg scandal),肯亚的财政状况比之前更差。\n国际货币基金亡羊补牢的行动影响了它的声誉:往往当国家已深受经济打击,IMF才伸手援助。其实这些国家出现经济问题,通常是数十年管理不善的结果,而不为外界所知。管理不善导致国家陷入多年的经济困境,IMF通常于这时提供协助,人们于是把经济崩溃与IMF的介入连系起来。政客善于转移视线,利用民族主义和人们对IMF的坏印象,以IMF作自己的代罪羔羊,将大量利益纳入得利者的口袋中。\n虽然IMF成立目的是协助稳定环球经济,但自1980年代以来,超过100个国家曾经历银行体系崩溃,并令GDP下降4%以上,这是史无前例的。IMF对危机的迟缓反应,以及亡羊补牢的做法,令不少经济学家提出要改革IMF。尽管西方社会对国际货币基金毁誉参半,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各地区认为IMF和世界银行对他们的国家有“正面”影响的比例,亚洲61%、非洲71%、北美洲62%、拉丁美洲54%,西欧和东欧则分别为64%和58%。\n记录片《债与命》(Life and Debt )以批判的角度描述国际货币基金的政策对牙买加的影响。2011年希腊纪录片《解放债务》(Debtocracy)亦对国际货币基金颇有微词。2018年的《分秒币争》,或译《国家破产之日》韩语:국가부도의 날/国家不渡의 날 Gukga-budo-eui Nal则描述了甫加入OECD的大韩民国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牵连,在密室政治的掌权下,吹哨者无法对国民及早预警,剧中人物甚至以国耻来描述或饮鸩止渴接受IMF安排:“至少保留住大企业与财阀,继续压榨大部分民众,导致中小企业连带破产、失业、自杀”以极端贫富差距换得IMF协助;或宣布国家破产,无法进口粮食能源等民生必需品使面临全面大混乱失序的两难。\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参见\n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列表\n中国与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n布雷顿森林协定\n特别提款权、IMF债券\n世界银行、国际结算银行\n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n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n\n外部连结\n官方网站 (英文)(简体中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日语)\n国际货币基金如何支持货币制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新华网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351", "title": "瑞士历史", "text": "当今瑞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291年旧瑞士邦联的建立。\n瑞士的三个创始联邦州包括乌里州、施维茨与下瓦尔登州,后来其逐步扩大到1815年的现今疆域。\n\n早期(1291以前)\n远在旧石器时代中期,今瑞士境内已经有先民在此生息. \n到了新石器时代及此后的鐡器时代,本地区则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凯尔特人曾经是欧洲中部的土著居民,他们的部落在公元前2世纪曾经扩展到今天的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北部、西班牙以及莱茵河流域的广大范围,在他们的全盛时期还曾经成功地攻占罗马城。现今聚居在瑞士国土内的是凯尔特人海尔维的部落。\n\n罗马帝国时期(前70-259)\n公元前后分布于欧洲北部的日耳曼人不断向凯尔特人居住区域扩张,公元前70年,感受到日耳曼人压力的海尔维部落决定向西撤离到高卢西南的大西洋沿岸,因而向凯撒统治的罗马帝国借道;考虑到日耳曼人对罗马帝国的潜在威胁,尤利乌斯·凯撒决定在瑞士建立一个受罗马控制的海尔维人国家。罗马帝国军队不仅没有同意凯尔特人借道通行的请求,反而向他们发起攻击,迫使后者成为罗马帝国的同盟者,获得罗马帝国支持的凯尔特人击败南侵的日耳曼人。\n尤利乌斯·凯撒死后,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将海尔维的人部落并入帝国行省,今天瑞士的范围正式纳入罗马帝国,当地的凯尔特人进入了罗马化时代。\n罗马瑞士时期当地建立罗马式的行政系统,兴起一系列城市,修建通向罗马城的帝国大道。罗马人还为瑞士引入地中海沿岸的农作物和亚平宁半岛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还有基督教。100年至250年是罗马瑞士的黄金时代,结束于259年日耳曼人对帝国的入侵。\n\n日耳曼人入侵(259-1033)\n259年,一支日耳曼人的部落联盟渡过莱茵河,攻克了罗马帝国在瑞士北部的边塞,使罗马瑞士进入战乱的年代,直到401年帝国军队撤出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从此日耳曼人统治瑞士的时代开始。\n日耳曼人统治的瑞士大体可以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由勃艮第部落联盟统治,他们人口数量少,文化落后在占领瑞士之后接受当地的罗马-凯尔特人语言和文化传统;中部和东部由阿勒曼尼部落联盟统治,他们所占领的是瑞士的山区和罗马化程度较低的区域,在那里日耳曼语言取得胜利,这种东西分治也是如今瑞士法语区和德语区的雏形。\n日耳曼人治下的瑞士地区先后产生很多小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征伐,最终于536年统一于法兰克王国。\n843年,根据凡尔登条约,瑞士再度分裂而分属为中法兰克王国和东法兰克王国。\n1033年,分裂的瑞士再度同归于神圣罗马帝国的治下,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导致王权衰落,地方诸侯势力上升,各路诸侯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建立大批城市,在今天瑞士的区域,策林根家族推动建立众多的城市,形成瑞士特有的城镇自治体制,为日后瑞士邦联的建立埋下伏笔。\n\n瑞士邦联(1033-1291)\n哈布斯堡家族缘起于瑞士北部阿尔高州(Aargau),逐渐强盛的哈布斯堡家族控制瑞士中部阿尔萨斯、阿尔高和瑞士中央区,成为神圣罗马帝国最有影响力的诸侯之一。\n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被选举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束从1254年开始的大空位时代,继位后的鲁道夫一世致力于扩大王权和家族势力,瑞士各个自由领地自主性受到严重的威胁。\n\n中期(1291-1798)\n旧瑞士邦联(1291-1798)\n在哈布斯堡王朝的强大压力下,1291年8月,瑞士的三个谷地共同体:乌里、施维茨和下瓦尔登签订三州同盟协定。同盟条约规定三者须相互帮助对抗一切内外敌人;通过共同的法律来保证地方安定;同盟之间的分歧须以协商方式和平解决,并规定同盟的缔约方均不得接受非本地的或者为了贪图钱财而被任命的执法官员。\n这份同盟协议是瑞士历史上有案可查的最早协议,因此现今的瑞士人习惯把1291年8月视为瑞士联邦的诞生日,每年的8月1日被定为瑞士国庆日。但是有学者认为,1291年的同盟协议从文本上看是更早前另一个协议的重申和加强,有可能在此之前还有其他类似的协议,那么瑞士联邦的历史应当比现在所知道的更加久远,但迄今尚未找到更早的同盟协议文本。\n\n晚期(1798-1848)\n在法国大革命期间,法国军队曾侵入瑞士,并建立赫尔维蒂共和国。它具有一个中央政府的形式,但在各州之中影响很小。瑞士的温和自由派势力集中于新教徒所在的各州城镇,其通过改革措施遭邦联内天主教徒为主的农村抵制,故自由派通过一部中央集权式的宪法,并著手关闭天主教修道院,几个保守的州采取反制行动,在1843年组建名为“宗德崩德”(Sonderbund)的分离组织,但是此举违反1815年的《联邦协议》。1847年,天主教各州建立了独立联盟。激进自由主义派利用控制中央政府的权力,命令独立联盟解散。被拒绝后,一场小规模的内战爆发。独立联盟在一个月内被轻易地击败。除了之后一些骚乱之外,这是瑞士参与的最后一场武装冲突。同年11月,邦联军攻陷弗里堡并成立自由派政府,如同各地自由派改革政府习惯的,新政府立刻把耶稣会会士驱逐出境;该月29日,宗德崩德投降,几周后瑞士通过一部自由色彩更浓的新宪法。\n\n现代(1848至今)\n建立联邦(1848)\n在内战之后,1848年,瑞士通过一部新宪法。\n\n两次大战(1914-1945)\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皆尊重瑞士的中立立场。在格林-霍夫曼事件中,协约国谴责了一位政治家提出的东线和平谈判的建议;他们希望当地战事继续牵制德国。\n瑞士的工业部门自19世纪中期起蓬勃发展,瑞士更是成为当时欧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造就了“瑞士奇迹”。\n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曾考虑入侵瑞士,但最终未果。在亨利·吉桑将军领导下,瑞士军队准备大规模动员民兵部队抵御入侵,并在阿尔卑斯山脉高处准备了坚固与储备充足的阵地,即国家堡垒。瑞士对德军事威慑与经济让步并举,在其它重大战事吃紧的背景下,德国被迫推迟了入侵,使瑞士在战争中得以保持独立和中立。\n瑞士多元的文化遗产、强烈的国族认同与悠久的直接民主和公民自由传统挫败了瑞士小规模纳粹党煽动与德合并的尝试。瑞士媒体猛烈抨击纳粹德国,并经常激怒德国领导人。\n此外,瑞士也是二战期间冲突各方进行间谍活动的重要基地,瑞士政府也经常担当轴心国和同盟国间的调解人。然而,瑞士的对外贸易同时遭到盟军和轴心国的封锁。双方都公开向瑞士施压,要求其不要与对方进行贸易。\n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瑞士均保持中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和义大利曾拟定计划侵略瑞士,但最终计划取消,这使得瑞士得以在大战期间保持中立。\n\n战后(1945至今)\n冷战期间,瑞士政府曾考虑过制造核弹。包括保罗·谢勒在内的许多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顶尖物理学家使这一设想在当时具有现实可能,但国防预算的财政问题阻碍了大量资金向该领域分配,因而1968年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被视为一个有效的替代方案。到1988年,所有剩余的制造核武器的计划都被放弃了。\n自1959年起,议会选举产生的联邦委员会由四个主要政党的成员组成,即自由民主党、基督教民主人民党、社会民主党与人民党,基本上创造了一个没有相当大的议会反对党,亦反映了反对派在直接民主中的强大地位。\n1963年,瑞士加入欧洲委员会。1979年,伯尔尼州部分地区自其独立,形成了新的汝拉州。\n近年来,瑞士在许多联合国和国际组织中的角色减轻了世界该国对中立的担忧。2002年,瑞士选民以55%的选票支持并加入了联合国。在此之前,瑞士公民历经数十年的辩论,终于1986年以3比1的全民投票结果拒绝加入欧盟。\n瑞士妇女在1971年获得了国家级选举投票权,并于1981年通过了一项平等权利修正案,但直到1990年,法院才在全国范围的所有选举中为妇女确立了全面投票权。\n瑞士不是欧盟成员国,但自1995年奥地利加入欧盟以来,瑞士与列支敦士登一起被欧盟成员国包围。2005年,瑞士通过全民投票同意加入《申根协议》和《都柏林公约》。2006年12月13日,米舍利娜·卡尔米-雷伊当选瑞士联邦主席。2014年2月,瑞士选民通过了一项公投,重新制定了对瑞士移民的配额制度,尝试寻求一种不会违反瑞士已经采用的欧盟自由迁徙协议的实施方案。\n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瑞士决定采取欧盟对俄罗斯的所有制裁措施。根据时任总统伊尼亚齐奥·卡西斯的说法,这些措施是“前所未有的,但符合瑞士的中立立场”。美国政府还证实,瑞士将继续为寻求和平解决冲突提供服务。瑞士只参加人道主义任务,并向乌克兰人民和邻国提供救济物资。\n\n各州加入顺序\n瑞士联邦宪法中各州的优先顺序遵循历史上各州的加入顺序,但苏黎士、伯尔尼和卢塞恩三个城市州排在最前面。\n\n八州时期\n1291年\n 乌里州\n 施维茨州\n 翁特瓦尔登州\n1332年\n 卢塞恩州\n1351年\n 苏黎世州\n1352年\n 格拉鲁斯州\n 楚格州\n1353年\n 伯尔尼州\n\n十三州扩张时期\n1481年\n 弗里堡州\n 索洛图恩州\n1501年\n 巴塞尔州\n 沙夫豪森州\n1513年\n 阿彭策尔州\n\n《调停法案》\n1803年\n 圣加仑州\n 格劳宾登州\n 阿尔高州\n 图尔高州\n 提契诺州\n 沃州\n\n恢复时期\n1815年\n 瓦莱州\n 纳沙泰尔州\n 日内瓦州\n\n联邦制时代\n1979年\n 汝拉州(自伯尔尼州分离)\n1999年(6个半州官方地位转变为州)\n 上瓦尔登州\n 下瓦尔登州\n 外阿彭策尔州\n 内阿彭策尔州\n 巴塞尔城市州\n 巴塞尔乡村州\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3355", "title": "普鲁士王国", "text": "普鲁士王国(德语:Königreich Preußen,发音:[ˌkøːnɪkʁaɪ̯ç ˈpʁɔɪ̯sn̩] ())是一个由德意志人建立的王国,存在于1701年至1918年间。它是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最大推手,并是德意志帝国的领导者。虽然其国名为普鲁士,但其首都柏林与统治基础位于勃兰登堡侯国。\n普鲁士的统治者来自霍亨索伦家族。普鲁士王国的前身,勃兰登堡-普鲁士在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的领导下迈出了走向强国行列的第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大选帝侯”。普鲁士继续在此后不断发展,尤其是在腓特烈·威廉一世的第三个儿子、腓特烈大帝的统治期间。腓特烈大帝在发起七年战争(1756-63年)、对抗奥地利、俄罗斯、法国以及确立普鲁士在德意志国家中的作用和将该国确立为欧洲大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普鲁士实力显露后,被视为德意志诸国中的大国。在接下来的一百年中,普鲁士继续参加和赢得了许多战斗和许多战争。普鲁士因实力强大,不断试图统一除瑞士外的其他德意志国家,而奥地利是否会被纳入这样一个统一的德意志领土是一个持续的问题(也被称为德国问题)。在拿破仑战争中,普鲁士先是在1806年的耶拿战役中惨败,但是随后展开了改革运动。在第六次反法同盟中,普鲁士和其他盟国合作,在莱比锡战役中取得了胜利。此战不仅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瓦解,同样大大唤醒了德意志各个邦国的民族意识。\n德意志邦联于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上成立,德意志统一的问题在整个德意志地区引发了一系列���命,所有邦国皆希望拥有自己的宪法。建立联邦的尝试仍未成功,1866年德意志联邦因其最强大的两个成员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爆发战争后解体。此后德国北部被普鲁士领导的北德意志邦联统一,并在五年中在普鲁士结盟国家之间建立了更紧密的联盟,而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的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独立。在普奥战争之后,北德意志联邦被视为军事力量联盟,但其订定的许多法律后来被德意志帝国使用。1870年爆发了普法战争,此战拿破仑三世兵败被俘,并导致法兰西第二帝国解体。到了战争的后半部分,形势已经对普鲁士一边倒,由于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南德各邦自愿放弃独立,转而加入北德意志邦联,接受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领导。1871年1月18日,在腓特烈一世于哥尼斯堡加冕为普鲁士国王170年之际,威廉一世在镜厅加冕为德意志皇帝。\n普鲁士被认为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1871-1918)的合法前身,也是今天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直系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全面废除君主制,普鲁士王国被普鲁士自由邦取而代之。1932年普鲁士政变由时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和德国总理弗朗茨·冯·帕彭发动,以冯·帕彭为帝国专员取代普鲁士自由邦的合法政府。纳粹上台后不断加紧中央集权,希特勒派出心腹戈林担任普鲁士内阁首长(自1933年直至二战结束),并将普鲁士的省改组为大区。普鲁士实际已名存实亡。在战争结束后,盟军将普鲁士王国的传统视为军国主义,并要求其为德意志国家体系让路,于1947年2月25日正式废除普鲁士,战前普鲁士的11个省和行政区被划归苏管区、西方管区、苏联和波兰;普鲁士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彻底消失。其于1525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阿尔布雷希特进行世俗化改革、建立普鲁士国家后至此共计422年。\n德国在一战和二战中损失的土地绝大部分来自普鲁士王国东部的领土,这些前东部领土的归属在冷战期间一直存在争议,西德政府和德国保守派认为是《波茨坦协定》强加于德国之上的条款,所以始终予以否认,直到1990年两德统一前签订的《最终解决德国问题条约》中才官方放弃这些领土。普鲁士王国对德国影响深远,今日有九个德国的联邦州都来自曾经普鲁士的领土,它同时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德国政府因之设立了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Stiftung Preußischer Kulturbesitz)来进行组织管理,该基金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文化组织之一。\n\n历史\n升格为王\n在大选帝侯腓特烈·威廉统治时期(1640年-1688年)日趋强盛。1701年,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时,神圣罗马帝国为了换取普鲁士的支持,将普鲁士公国升为普鲁士王国。1701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称腓特烈一世。\n从法理上说,普鲁士地区并不属于德意志,因为其本来不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疆界范围。正因为其不属于德意志地区,哈布斯堡皇帝才允许勃兰登堡藩侯以此地为名称王,否则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将有两个国王(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兼任神圣罗马皇帝和波希米亚国王)。\n\n国家肇造\n刚从公国升格为王国的普鲁士非常穷困,且尚未完全从三十年战争的蹂躏中恢复。其领土散布在1200公里(750英哩)宽的区域,从普鲁士公国位于波罗的海东南沿岸的领土,到霍亨索伦中心地区的勃兰登堡,再分布到位于莱茵兰地区的克莱沃、马克和拉文斯贝格等飞地。1708年,普鲁士王国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鼠疫。鼠疫于1710年8月蔓延到了普伦茨劳,但最终仍在其蔓延到首都柏林前被扑灭,而柏林和普伦茨劳的距离只有80公里(50英哩)远。\n瑞典在大北方战争(1700年-1721年)中被俄罗斯、萨克森、波兰、丹麦-挪威、汉诺威和普鲁士等国击败,象征著瑞典在波罗的海南岸之统治的结束。在普鲁士和瑞典所签订的斯德哥尔摩和约(1720年1月)中,普鲁士获得了瑞属波美拉尼亚南部和斯德丁 (斯塞新)城。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王朝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定之后收复了自从1472年以来失去的波美拉尼亚公国,并设立了波美拉尼亚省。\n\n就在此时,形势被大选帝侯推到了高峰,容克地主(当地贵族)亦成立了普鲁士军队。这个时代也见证了德国义务教育的提升。经济史学家穆瑞·罗斯巴德博士写道这几乎是巧合───欧洲第一个实施国民义务教育的国家,竟然是以专制臭名闻名的普鲁士,也不是原来的意见所述───正如我们所见───路德和他的学说的绝对服从国家。正如特温提曼先生所言:“国家干涉教育的开始几乎是与普鲁士���崛起同步。”腓特烈·威廉一世国王于1717年建立普鲁士的义务教育制度。\n\n七年战争\n1740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大帝)登基。借口部分西里西亚地区的领土在1675年西里西亚公爵皮雅斯特王朝去世后应由当时的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国王也是勃兰登堡选帝候)继承,而根据大陆法的继承条款规定,身为女子的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无权继续占有该领土,于是腓特烈大帝便入侵西里西亚,也开启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迅速的占领了西里西亚之后,腓特烈大帝提出了假如玛丽亚·特蕾西亚将该省的统治权转交给他,将会保护她的建议。提议被女皇否决了,但是奥地利将要面对更多的敌人,而且腓特烈大帝最终仍在1742年的《柏林条约》获得正式的割让。\n奥地利出人意料地进行反击。1744年,腓特烈二世再次入侵奥地利,以防止报复,并向奥地利索要波西米亚省。普鲁士战败了,但法国向奥地利的同盟───大英帝国所施加的压力导致了一系列条约和妥协,最终在1748年的爱克斯·拉夏贝尔和约重获和平,并让普鲁士保住了大部分西里西亚地区的统治权。\n由于羞辱地割让西里西亚,奥地利只好努力维持与俄法两国的同盟关系(“外交革命”),同时普鲁士也不断靠向英国的阵营。当腓特烈二世在原定计画前几个月,于1756年~1757年先发制人入侵萨克森和波西米亚时,引发了七年战争。\n这场战争对普鲁士的军队来讲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们最终仍可同时与大半个欧洲为敌并战成平手,同时也向世人展现了腓特烈大帝的军事天才。面对奥地利、俄罗斯、法国、瑞典等强敌来袭时,普鲁士只有汉诺威(以及没跟欧陆相连的大英帝国)这个盟友可以支援;腓特烈大帝成功的利用外交手腕防止了敌人在1760年10月前的大规模入侵,而俄罗斯亦短暂地占领过柏林和柯尼斯堡。局势逐渐对普鲁士变得严峻,直到俄罗斯的伊莉莎白过世(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这种状况才有所缓解。继位者彼得三世解除了普鲁士东线的压力。瑞典也在大约同一时间退出了战争。 \n当普鲁士在博克施道夫战役中击败了奥地利并依靠英国在殖民地战线成功击败了法军之后,普鲁士终于结束了大陆上的战事,并恢复到战前的状态。此一结果对于普鲁士来讲,作用是提升了它在德国各邦之间的地位,并升格为一个欧洲大国。腓特烈二世也对曾经普鲁士最后得到的成功感到惊讶;之后他也在和平时期当了许多年的君王。\n\n瓜分波兰\n18世纪时,位于普鲁士东方及南方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开始渐渐衰弱。由于惊讶的发现到,俄罗斯不断增加在波兰内政的影响,甚至可能将其并入俄罗斯帝国,腓特烈大帝于1772年提出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的要求,以求让俄罗斯、普鲁士及奥地利三国间能达成权力平衡。普鲁士王国获得了波兰皇家普鲁士省的大部分(也包括了 厄姆兰);这些被占领的土地在接下来几年内被并入西普鲁士。新的领土连接了东普鲁士省(这块领土以前被称为普鲁士公国)及波美拉尼亚省,同时也将王国的东部领土完整的整合成一块,而不再是飞地。 \n腓特烈大帝于1786年死后,他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又继续了第二次瓜分,并于1793年攫取了大块的西波兰领地。\n1795年,波兰王国不复存在,其大块位于东普鲁士南方的领土(包括华沙)被夺取,成为普鲁士王国的一部份。普鲁士在这些新的领土上建立了新西里西亚、南普鲁士和新东普鲁士三个省份。\n\n解放战争\n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因为奥地利被拿破仑击败而惨遭解散,持续千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此终结。勃兰登堡选帝侯(Kurfürst)之名变的毫无意义,亦被废除。在此之前,霍亨索伦的君主有著许多的头衔:从长老教会主席到国王、选帝侯、大公及多个他所统治地区的公爵等。1806年后,他只是个普鲁士国王。\n由于普鲁士在1806年的耶拿会战为拿破仑所败,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曾被迫出逃,到达梅梅尔(今日的克莱佩达)。在1807年提尔西特条约中,普鲁士丧失了一半的领土;其第二次及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所得的领土被拿破仑建立了华沙公国,其易北河以西的领土全部丧失,并入了拿破仑弟弟热罗姆为国王的威斯特法伦王国。其余的领土则被法军占领,(在普鲁士的牺牲下),而国王则被迫加入法国的同盟,同时也参加大陆系统。\n在拿破仑伐俄败归之后,普鲁士离开了法国的联盟并加入第六次反法同盟的“解放战争”(Befreiungskriege),以反抗法国的占领。普鲁士的军队在格布哈德·列博莱希���·冯·布吕歇尔元帅的带领下,先是在1813年的莱比锡大败法军,随后于1815年滑铁卢之役中彻底击败拿破仑。\n\n战后秩序\n普鲁士因击败法国有功,在维也纳会议上获得了补偿。普鲁士几乎维持了1795年时的领土面积与人口数,得到40%的萨克森领土与大部分莱茵兰地区;但大多在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所得之领土却被给予在俄罗斯统治下的波兰会议王国。普鲁士的领土重新被分割成两块不相连的飞地,而且大多数莱茵兰的居民是天主教徒与中产市民,他们自由主义的精神与普鲁士军国主义的传统扞格不入,造成国家统合上的很大困难。这反映普鲁士在列强中敬陪末座的困境,有的历史学家还认为,梅特涅等人把莱茵兰划分给普鲁士,其实是对普鲁士的“恶作剧”;当时没有人会预料到莱茵兰在1830年代会发现大量煤矿,跃升为德意志最重要的工业区,并且成为推动德国统一的重要动力。\n由于得到了这些领土,王国重新组织了十个省份。除了东普鲁士、西普鲁士及波森三省之外的大部分区域成为新的德意志邦联的一部份,以取代早已停止运作的神圣罗马帝国。 \n趁著1848年革命的动乱,普鲁士于1850年占领了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和霍亨索伦-黑兴根两国(两国是由年轻的霍亨索伦家族成员所统治)。\n\n走向统一\n在维也纳会议过了半世纪后,德意志邦联各邦之间出现了理念上的冲突:到底是要成立单一的德意志联盟,还是要维持当前各小国及各王国的主权状态?1834年成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将奥地利帝国排除在外,并提升了普鲁士在各邦间的影响力。由于1848年革命,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法兰克福国民议会邀请成为德意志皇帝。腓特烈·威廉四世拒绝了邀请的理由是,革命议会不能授予皇家头衔。但有另外两个原因他必须拒绝:这样做并没有办法结束奥地利和普鲁士内部之间的权力斗争,而且所有普鲁士国王(直到威廉一世都还是如此)都害怕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因为那将意味著普鲁士做为独立的一个德国邦的终结。\n1848年,丹麦进占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施泰因两公国的行动,使得丹麦和德意志邦联间爆发了第一次石勒苏益格战争(1848年–1851年)。丹麦在英国、俄国的支援下胜利,于是普鲁士被迫尴尬地允许丹麦继续保持在此的地位。\n1850年,腓特烈·威廉四世借由他的权力颁布了普鲁士王国的第一部宪法。这其实是被议会所迫。这份文件──在当时是适合,但以现在的标准来讲有些保守──制定了两院制的议会。下议院,或称州议会是由所有的纳税人选出,这些人被分成三个阶级,并已缴纳税的多寡来决定其投票的份量。女人和没缴税的人是没有权利投票的。这样会让仅仅三分之一的人选出百分之八十五的席位,但却保障了所有经济状况为小康的男人的权利。不久后即更名为光荣议院的上议会,其成员则是由国王指定。他保留极大的行政权力而且部长们只向他负责。(的确,普鲁士国王一直到1910年以前都一直以君权神授说为基础来统治国家)也因为如此,一些像容克地主等的贵族阶级也被保留,尤其是在东部的省分更为明显。\n腓特烈·威廉四世于1857年精神崩溃,于是他的弟弟威廉亲王便开始摄政。威廉亲王追求一个较为中间的路线,并于1861年腓特烈·威廉四世死后获得足够的权力,并在他自己的权利下登基为威廉一世。然而,在他登上王位不久后,他便和议会在军队的规模问题上起了冲突。在议会中占多数的自由派拒绝了威廉欲增加军队数的要求,并扣留原本要拨给这项事务的预算。随后双方陷入了僵局,于是威廉开始认真考虑是否要放弃。他是放弃了,然而他却说服了议会任命他的法国大使───奥托·冯·俾斯麦为首相。俾斯麦于1862年9月23日正式就任。\n虽然俾斯麦有著不屈不挠的保守派的美名,但他最初仍倾向在预算问题上妥协。然而,威廉一世对此却有些冷淡。由于被迫采取了对抗政策,俾斯麦想出了一种新的理论。根据宪法规定,由国王和议会共同负责预算。俾斯麦认为,既然他们未能达成协议,那议会中必定是有个\"漏洞\",而政府必须按照旧的预算编列,继续征收税款和支付资金以维持运作。因此普鲁士政府能在1862年至1866年间不需新的预算即可运作,也让俾斯麦能够执行威廉的军事改革。 \n自由派强烈谴责俾斯麦的作为是违法的。然而,俾斯麦已经预见到德意志统一是无法避免的,但保守派势力必须主动发起建立统一国家的运动,以避免理念被埋没。他还认为,中产阶级的自由派希望德国统一的程度,超过他们想打破传统贵族力量的程度。因此,他开启了以普鲁士为首的目标来统一德国各邦,并率领普鲁士在获得三场战争的胜利后,最终实现了这个目标。\n首先,普鲁士于1864年挑起了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并成功地获得奥地利的援助。丹麦完全被击败,于是只好恭敬地将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两省割让给普鲁士及奥地利。\n\n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两省的管辖权的区分问题很快就引发了冲突。\n1866年,普奥战争(亦可称为七周战争)爆发,普鲁士联合了皮德蒙-萨丁尼亚王国和不少德国北方的各邦,向奥地利帝国宣战。奥地利领导的联盟在战败后迅速崩溃,而其中有几个邦(汉诺威王国、黑森大公国、拿骚公国和法兰克福自由市)则为普鲁士所占。本来是争议地区的石勒苏益格及荷尔斯泰因两省,现在全都落入普鲁士的控制当中。在获得这些土地之后,普鲁士王国便成功将本土及莱因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等地连成一气。也正因如此,普鲁士的领土扩张到有史以来最大的区域,并拥有三分之二左右的北德地区且所有领土皆非飞地。而这块疆域则一直维持到1918年普鲁士政权的终结为止。\n俾斯麦利用这个机会了结了与议会之间的预算争议。他提议一个让政府可在跳过国会审核过程,自行编列预算的法案。他认为这将导致与他对立的自由派的分裂,而最后事实也证明了他是对的。虽然有一部份的人认为对宪政来讲,不可能有任何妥协的原则能够撼动它,但大多数的自由派仍决定支持该法案,希望以此在未来赢得更多的自由。 \n德意志邦联在战争中解体成好几个部分。也正因如此,普鲁士于1867年领导了北部主要的21个邦国组成北德意志邦联。由于此组织中有五分之四左右的土地和人口都为普鲁士所有,普鲁士成为这个新组织的主导国家。邦联宪法的制定则几乎是由俾斯麦所操纵。行政权掌握在总统手中;政府是由普鲁士国王按照世袭的权利所组建。他指定一名大臣只对他负责。此外还有两个议院:下议院,或称德意志帝国议会(Reichstag),是由所有男性选举所组成;上议院,或称德国联邦参议院(Bundesrat)则是由各邦政府所指定而成。而上议院在实际运作时的权力较下议院来的大。普鲁士拥有四十三分之十七的选票,因此可透过正常程序来控制其他盟邦。新联盟所有的目的与意图都是由俾斯麦主导。他自己所担任的外交大臣的时间,几乎占了他整个普鲁士总理的任期,也因此他亦成为普鲁士的参议院代表。\n奥地利以外的南德各邦则倾向与普鲁士结成军事同盟,而普鲁士也一一将他们纳入北德意志邦联。俾斯麦设想的小德意志统一至此距离实现的那天已不遥远。虽然威廉国王一直想从奥地利那里夺取领土,但最终仍被俾斯麦说服放弃。虽然俾斯麦希望奥地利未来在德国事务上无法插手,但他认为,奥地利在未来是一个有价值的盟友。 \n统一战争的最后一幕───普法战争于1870年爆发。由于俾斯麦在埃姆斯电报中刻意地激怒拿破仑三世,于是法国向普鲁士宣战。德国盟邦继普奥战争后再次被动员起来,一同对抗并击败了法国。在此之前,俾斯麦已完成最重要的工作───在普鲁士领导下实现德国统一。赢得由爱国热情所引发与法国间的战争意味著,普鲁士扫除了妨碍德意志统一最大的阻碍,并于1871年1月18日(这天亦是腓特烈一世被加冕为普鲁士国王的一百七十周年纪念),在巴黎外郊的凡尔赛宫镜厅宣布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而此时法国首都依然被包围。威廉一世成为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位皇帝。\n\n领导帝国\n俾斯麦的新帝国成为欧陆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普鲁士王国在新帝国中和在北德意志邦联时期一样占据主导地位。他的领土占了整个帝国的五分之三,人口则占了三分之二。霍亨索伦王朝世袭传下的皇冠继续成为帝国的皇冠。\n然而,帝国和普鲁士系统之间的差异却成未来事务上问题的根源。帝国有个让年满25岁以上的男子皆可获得平等选举权的系统。然而,普鲁士却保留了具有限制性的三级表决系统,其中小康选民的选票权力是一般民众的17.5倍。由于帝国总理除了两任(1873年1月-11月以及1892年-1894年)兼任普鲁士首相外,其余大部分的时期国王/皇帝和普鲁士首相/帝国总理都不得不由立法机关选举产生,而上下两议院的权力又是完全不同的。 \n帝国刚建立时,普鲁士和整个德国都还有大约三分之二的人口住在农村。在短短的二十年内情况就完全改观了:城镇人口占了整个帝国的三分之二。然而���无论是在普鲁士王国还是整个帝国,选区从未因新城镇的人口增长而重新划分。这意味著1890年代后,农村地区拥有太大的选票权力。\n俾斯麦意识到欧洲其他国家必定对其强大的新帝国有所顾忌,于是他在柏林会议上表现出德国的热好和平。新德意志帝国改善并加强了与英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当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王子和维多利亚长公主于1858年结婚时,伦敦和柏林之间的联系就已经盖上金色图章。\n威廉一世于1888年去世,王储登基,是为腓特烈三世。这位亲英的新皇帝计划将普鲁士和整个帝国顺著英国的模式,变成更为自由与民主的君主立宪制。然而,他在位仅99天便去世了,紧接著上台的是他29岁的大儿子───威廉二世。作为一个男孩,威廉反抗他父母的努力将他塑造成自由主义派,并在俾斯麦的指导下彻底的普鲁士化。新皇帝与英国及俄罗斯两国王室的关系迅速恶化(尽管他们和威廉有很亲的关系),两国逐渐变成他的对手甚至最后成为敌人。\n\n盛极而衰\n威廉二世于1890年将俾斯麦赶下台,并开始了大规模的军事化以及冒险的外交政策,最终导致德国被国际所孤立。皇帝严重误判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两国冲突的形势,于是马上结束假期并开始军事行动,将各国卷入这场战争,最后导致了灾难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由于布尔什维克急于退出战争,于是他们在1918年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中,允诺将俄罗斯帝国的西部领土(其中有部分与普鲁士接壤)割让给德国。德国控制这些地区仅仅几个月,就因德军被击败以及爆发的德国革命所终止,而皇帝也在革命爆发后被迫退位及逃亡。\n战后的凡尔赛条约将战争责任强压在德国身上,并签订于凡尔赛宫的镜厅,也就是当初德意志帝国宣布成立之处。随著威廉二世于1918年退位,普鲁士王国被解散并替换成普鲁士自由邦。1932年,在纳粹崛起的大背景下,时任德国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应总理弗朗茨·冯·帕彭援引了威玛宪法第48条,任帕彭为帝国专员取代普鲁士自由邦的合法政府,由此解除了普鲁士的行政架构。纳粹时期,德国被分割为大区,原本的自由邦体制不复存在。1947年,盟军以普鲁士为军国主义源头和“万恶之源”为理由废除了普鲁士,同时其东部的领土被波兰和苏联瓜分,普鲁士作为一个政治实体彻底不复存在。\n\n政治\n普鲁士王国一直都是君主专制,直到1848年的革命后,普鲁士才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国家,而阿道夫·亨里奇·冯·阿尼姆-伯岑堡则被选为第一任的普鲁士总理。在普鲁士王国第一部宪法制定之后,两院制亦形成了。下议院或称州议会是由所有的纳税人选出,这些人被分成三个阶级,并由已缴纳税的多寡来决定其投票的份量。这样会让仅仅三分之一的人选出百分之八十五的席位,但却保障了所有经济状况为小康的男人的权利。不久后即更名为光荣议院的上议会,其成员则是由国王指定。他保留极大的行政权力而且部长们只向他负责。也因为如此,一些像容克地主等的贵族阶级也被保留,尤其是在东部的省分更为明显。普鲁士秘密警察是由保守派政府所成立,用来辅助他们对抗1848年的革命。\n\n宗教\n1850年的普鲁士宪法允许良心自由、公共和私人礼拜自由以及与宗教团体结社的自由。它指出,所有教会和其他宗教协会都应独立于国家私下管理一切,政府的任何部分都不得影响教会。宪法还规定,所有儿童都应该从属于自己宗教信仰的人那里学习他们的宗教信仰,而不是其他人。\n根据1800年代早期或中期进行的人口普查,在1830年代左右,分为六种宗教:每百万居民中,有609,427.0人信奉新教,376,177.1人信奉天主教,13,348.8人信奉犹太人,925.1人门诺派,121.4人信奉希腊东正教,0.6穆斯林。此时总人口为14,098,125人,这意味着大约有8,591,778人信奉新教徒、5,303,392人信奉天主教徒、188,193人信奉犹太人、13,042人门诺教徒、1,712名希腊东正教徒和8名穆斯林。\n尽管新教路德教徒(以及一些加尔文教徒)占主导地位,但它在西方和波兰拥有数百万天主教徒。莱茵兰和威斯特伐利亚的部分地区有许多天主教徒。此外,西普鲁士、瓦尔米亚、西里西亚和波森省的人口主要是讲天主教的波兰语。东普鲁士南部的马祖尔地区主要由日耳曼化的新教马祖尔人组成。\n\n宪法\n王国存在期间有两部宪法,即1848年和1850年。1848年宪法由腓特烈·威廉四世颁布并于1848年12月5日生效。这是为响应1848年的革命而制定的。第二部宪法于1850年1月31日颁布,并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进行修订。\n1848年的宪法是在腓特烈·威廉四世的统治下制定的,腓特烈·威廉四世在他父亲于1840年去世后从他手中接过权力。威廉在掌权后任命了委员会来讨论各种问题的要点。有了这个,国王相信他可以在没有革命的情况下给人一种团结的感觉。然后,政府小心翼翼地召集了八个省议会的所有成员,并分成两院,一院是贵族院,另一院是骑士、市民和农民的三个阶层。尽管他们没有实权,国王也没有征求他们的意见,也没有允许他们否决或争论正在制定的立法机构,但这是朝着宪政国家迈出的一步。被称为“三月天”的根本变化开始发生。当国王拒绝将联合议会加入一个实际的代表机构时,人民开始反抗。3月18日,国王决定同意一些让步。然而,与士兵发生了多次对峙,因为他无法阻止他们攻击甚至和平的人群。三月,国王同意了人民提出的要求,并做出了一些让步。在1848年5月22日的大会上,他提出了新宪法的草图。人民于1848年7月26日提交了修订草案。当所有讨论结束后,腓特烈解散了国民公会,宪法于1848年12月5日正式实施。\n宪法分为105条不同的条款,分为八个不同的标题。九个标题的标题是国家领土、普鲁士人的权利、国王、大臣、内阁、司法权、不属于司法阶层的公职人员、财政和公社、巡回、地区和省机构。每组的文章数量各不相同,第七和第九部分各只有一篇文章,第二部分有四十篇独立的文章。还有十四条,分为总则和暂行规定。\n\n分区\n普鲁士王国原来的核心区域是由勃兰登堡侯国和普鲁士公国所组成的勃兰登堡-普鲁士地区。1653年,普鲁士增加了早期波美拉尼亚省。在1720年及1815年两度从瑞典取得瑞属波美拉尼亚后,便与早期波美拉尼亚省合并成波美拉尼亚省。普鲁士于1740年的西里西亚战争取得了西里西亚省。 \n经过了1772年的第一次瓜分波兰后,新增加的皇家普鲁士和瓦尔米亚便成为西普鲁士省,而普鲁士公国(和一部份的瓦米亚城)则成为东普鲁士省。其他内兹河附近的新占地区则成为内兹区。又再经过了1793年到1795年的第二次及第三次瓜分波兰后,这些新占的领土被重整为新西里西亚、南普鲁士及新东普鲁士三省,同时内兹区被重新分配到西普鲁士及南普鲁士。这三个省份于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中被迫让给波兰会议王国,但南普鲁士的西部被保留了下来,随后并入波森大公国。\n维也纳会议后,普鲁士夺取了更多西边的领地,并将领地重整成10个行政区域(8个省份与2个大公国),每个行政区域又被分成更小的单位,也就是二级行政区(Regierungsbezirk)。那10个行政区域为:\n\n勃兰登堡省\n东普鲁士省\n于利希-克莱沃-贝格省\n下莱茵大公国\n波美拉尼亚省\n波森大公国(非德意志邦联成员国)\n萨克森省\n西里西亚省\n西普鲁士省\n威斯特伐利亚省\n\n1822年,裘里黑-克列夫斯堡省和下莱茵河大公国合并成莱因省。1829年,东西普鲁士两省合并成普鲁士省,但是又于1878年重新分割回原来的两省。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和霍亨索伦-黑兴根两个亲王国于1850年被普鲁士占领,随后成为霍亨索伦省。\n1866年,普鲁士于普奥战争获胜后,新占的土地被重组成三个省份:汉诺威省、黑森-拿骚省和什勒斯维希-荷尔斯泰因省。\n\n君主\n以下为普鲁士王国的历代国王。普鲁士升格为王国是在腓特烈一世统治时期,他由于承诺要帮助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一世,皇帝便把他的封号由选侯提为国王。在此之前,普鲁士曾建立过臣属于波兰的普鲁士公国,该公国后来与勃兰登堡选侯国合并。\n所有普鲁士君主均属霍亨索伦王朝。\n\n正式国王\n腓特烈一世1701年-1713年在位\n腓特烈·威廉一世1713年-1740年在位\n腓特烈二世(大帝)1740年-1786年在位\n腓特烈·威廉二世1786年-1797年在位\n腓特烈·威廉三世1797年-1840年在位\n腓特烈·威廉四世1840年-1861年在位\n威廉一世1861年-1888年在位\n腓特烈三世(百日皇帝)1888年在位\n威廉二世1888年-1918年在位\n\n王位继承人\n威廉二世1918年-1941年\n威廉皇储1941年-1951年\n路易·斐迪南王子1951年-1994年\n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王子1994年至今\n\n参见\n普鲁士君主列表\n普鲁士军队\n普鲁士自由邦\n威廉二世皇冠\n德国历史\n普鲁士分区\n普鲁士蓝\n\n注解\n更多资料\n剑桥德国简史,玛丽·富布卢克著,王军玮、万方译,左岸文化出版。\n布兰登堡门-德国历史的见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2009年8月8日查阅。\n德意志历史之旅II ─普鲁士王国与德意志的��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2009年8月8日查阅。\n普鲁士王国 现代德国雏形,于2009年8月8日查阅。\nReinhard Nelke. Darstellung der Geschichte des Königreichs Preußen. [200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27). \nrbb online. Preussen; Chronik eines Deutschen Staats. [2009-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16). \nOtto Büsch, Wolfgang Neugebauer: Moderne preussische Geschichte: 1648–1947. 3 Bände, De Gruyter Verlag, Berlin 1981, ISBN 3-11-008324-8.\nIngrid Mittenzwei, Erika Herzfeld: Brandenburg-Preußen 1648–1789. Verlag der Nation, Berlin 1. Auflage 1987, ISBN 3-373-00004-1."} +{"doc_id": "3359", "title": "战斗机", "text": "战斗机(英语:Fighter aircraft)是一种空对空战斗用的军用飞机,主要用以对抗敌方的航空器,攻击空中目标,夺取、维护战场上的制空权,故其设计著重于提升机动力与运动性能。战斗机通常也被视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空中战力,亦是历来最复杂和精密的单人用武器。\n\n史上第一款名义上的战斗机是1913年法国的莫兰-索尼耶L单翼机。法国人率先实现了在螺旋桨上安装钢铁制子弹偏导片,使机枪子弹不会击中螺旋桨。这个系统让飞行员可专​​心驾驶飞机并进行射击,同时也无须额外配置机枪手,但会使机枪的射速变慢。\n苏联将对抗空中目标的飞机称为“歼灭用航空器”(俄语:истребительная авиация),并且最终将战斗机称为“歼灭者”(俄语:истребитель,歼灭者为字面意义,相对于英文fighter字面意义为战斗者)。由此也可以把战斗机称为歼击机。\n另外为对应空中轰炸和空中侦查的发展,战斗机还发展出一个分支:拦截机(Interceptor)。拦截机的用途是在敌方轰炸机(bomber)和侦察机(reconnaissance aircraft)进入己方空域前,以其速度和爬升能力争取时间及高度优势并将其摧毁。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飞行高度较高的轰炸机与侦察机,在设计上以爬升率和飞行速度为优先。二次大战后,有鉴于原子弹的威胁,许多国家一度将拦截机视为与一般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不过由于空对空飞弹科技的成熟和战斗机技术的发展,拦截机的功能已可通过配备飞弹的空优战机以及多用途战机来满足,不再发展专门的拦截机。\n\n发展史\n初露锋芒\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在战时,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相遇时,往往利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互相攻击,例如手枪、石头等,试图击落飞机或者是击毙飞行员,这就是空战(Combat)最早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外号信天翁)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射击断续器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更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为大宗。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由机上的成员以手掷的方式瞄准释放,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n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明就是射击断续器。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在转动的螺旋桨间隙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但射速慢则是缺点。\n到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战斗机的基本型态大致上已经有了雏型:以小型机为主,强调运动性,需要有向前射击的固定武装。\n\n战间期发展\n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n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成长。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流线型的设计在于减低阻力,当飞机的阻力减低之后,对竞速机来说,那就是速度可以增加,对运输机来说,那就是提升航程或者是运输量,换句话说就是增加营运的经济效益。\n流线型飞机设计包含的项目非常的广,从机身外壳的平滑,减少机身外部突出的部分与张线,外型由方正改为圆滑曲线,不得不突出的部分则以曲线圆滑的外壳遮蔽以减少阻力,采用收放式起落架等等。\n除了在流线型设计上下功夫之外,动力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材料的研究都影响到往后飞机设计的概念与可以使用的资源。在动力系统方面除了输出马力更大的发动机的开发之后,汽油辛烷值对于发动机的操作影响也逐渐被了解,同时,螺旋桨的极限性能以及替代的动力输出也陆续在各国进行研究。新一代的输出动力研究当中以喷射发动机和火箭发动机这两项影响后世最深。\n到了30年代中期,各国最先进的战斗机设计多半具有这些特点:单翼,以金属为主的结构与外壳,后三点收放式起落架或者是有流线型外壳的固定式起落架,采用液冷式发动机的设计多于采用气冷,火力由采用步枪口径的轻机枪提升至12.7毫米(0.50英吋)以上口径的重机枪甚至是20毫米以及更大口径的机炮。\n\n二次世界大战时期\n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继杜黑发表他最有名的空权论著作之后,空中武力印证空权对于战争与作战的重要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印证了这套空权理论。\n轰炸机的发展肯定了理论部份的观点,但战斗机的发展可以说是大幅度的否定空权论当中的描述。战斗机不仅仅只是作为防卫国土与抵挡敌人轰炸机的力量,在摧毁敌人的空中武力与使用空中武力的能力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n战斗机不仅仅担任阻止轰炸机的任务,也推翻轰炸机可以通过一切防卫的理论,大战开始前,许多国家对于战斗机的发展强调拦截对方的轰炸机,飞行速度的重要性放在优先地位,也因此早期美国陆军是以“驱逐机”(Pursuit Aircraft)称呼当时的战斗机,而苏联以“歼击机”称呼战斗机。\n但是大战进行中,德国、日本运用战斗机夺取空优的方式、以及美国为轰炸德国发展护航战机、战斗攻击机等的运用经验,让战斗机的运用在二战后期起了微妙的变化。在被视为二战延伸的韩战中,美军以单一任务机种单纯夺取空优的概念已经全面成熟。而苏联在二战中突出了战斗机要能在恶劣环境下可靠作战,如较短的起飞降落距离和较低的进场速度,并且以较他国更强调加速性和上升率,中低空的飞行性能的,对于后来的空地一体作战中飞机要求有较大的影响。\n在大战结束前,战斗机的发展已经到达一个顶峰,并且开启另外一个世代的来临。短短几年之间,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出力从数百匹直线上升到超过两千匹马力,速度直线上升到接近音速的区域,航程超过2000英里,最高升限到达4万英尺。\n\n液冷与气冷之争\n基于冷却的需要,液冷发动机的汽缸排列成挟长形,迎风截面积比气冷发动机要小,机身产生的阻力也相对较低,对于需要高速的战斗机来说相当重要,也是二次大战开始之际,许多有能力生产的国家首要选择。像是德国的Bf 109,英国的飓风与喷火战斗机,美国的P-40,苏联的Yak-9和MiG-3战斗机等等。\n气冷发动机的输出发展潜能比较高,同时必须要以较大的输出来克服阻力。可是提升输出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增加环状汽缸的圈数,造成额外的冷却问题需要解决。散热不良的第二排之后的汽缸会使得汽缸的外璧因持续高温而变红,导致汽缸损毁的状况。美国国家航空咨询委员会(NACA)率先设计出多种可以降低阻力的发动机外罩,其他国家相继采用或者是以此为基础发展,使得大出力气冷发动机的冷却和减低阻力的两大需求都获得适当的解决,广泛的被许多国家采用,譬如德国的Fw 190战斗机,美国的F6F,F4U以及壮硕无比的P-47战斗机,苏联的La-5战斗机等等。\n气冷发动机比液冷发动机有设计与生产的优势,对于工业设计或者是生产能力较弱的国家来说是常见的选择,其中又以日本的情况最为明显。日本当时较为先进的战斗机中,仅有量产以德国DB 601液冷发动机为动力的三式战斗机飞燕。\n到了大战中期,为了满足输出马力需求大幅上升的状况,液冷发动机从极为普遍的V型12汽缸提升为X或H型24汽缸,气冷发动机则由一排,两排提升到4排汽缸的庞大架构。虽然这些活塞发动机能够提供二战前无法想像的动力输出,可是替代动力的发展在二战结束前已经逐渐明朗化,活塞发动机与螺旋桨的搭配注定要走下战斗机动力的舞台。\n\n空用枪械的变化\n随著金属结构成为战斗机的设计主流之后,机上携带的各种机枪炮的威力也必须提升以维持破坏效果。1930年代中期��斗机的武装有几种不同的使用型态:\n\n采用数量较多的步枪口径的机枪,大部分与当时各国陆军的使用的步枪或是轻机枪口径相同。譬如英国采用8挺0.30英吋机枪。\n采用少数轻与重机枪的混合搭配,重机枪的口径也有陆军使用的相同。譬如美国以0.30和0.50英吋口径搭配。\n采用机炮与步枪口径机枪混合搭配,机炮口径以20毫米居多。譬如德国和日本都是以20毫米机炮与轻机枪混合。\n完全以机炮为武器,口径以20毫米为大宗。\n其他比较少见的包括只有一至两挺轻或是重机枪的武装型态,由于威力低,大战开始之后很快的就不再列入考虑之列。\n各国在使用机枪或者是机炮的搭配上的著眼点在于同样时间内弹药投射的重量,这也形成互有优劣的两派说法:\n\n采用数量较多的轻机枪,因为单挺机枪的理论循环射速较高,同样的射击时间内能够投射较多的弹头数量,总合重量不低。可是缺点是弹头本身的威力较低,面对一些保护设计甚至完全无法贯穿,比如苏联著名的重装甲攻击机IL-2和美国的重型轰炸机。\n采用少量的机炮,提升每一门的破坏力,但是当时机炮的循环射速比轻机枪慢很多,弹药携带的数量也较低,飞行员需要谨慎的使用才不至于过早用罄,同时,机炮的后座力,重量与体积也限制安装的位置与数量。譬如日本在设计Ki-60战斗机的阶段发生机翼结构强度不足而必须放弃使用机炮的问题。\n混合采用机枪和机炮虽然既能达到提升破坏力的目的也可以保持一定的火力持续性,但是由于通常机枪和机炮的弹道差别较大(机炮的炮管长度倍径受重量和空间限制通常比机枪小,因此弹道更加弯曲),造成瞄准困难。\n\n远程护航的需求\n利用轰炸机对敌人进行战略轰炸,以摧毁有形的生产运输以及无形的士气,企图结束战争的构想在二次世界大战前受到各主要航空发展国家的注意。虽然在规模上小很多,日本是首先付诸实行的国家。\n因为作为舰载机和要在广大的太平洋各岛间空袭的需要,日本率先发展出二战前期航程最远的零战,并首先在机场数目较少的中国战区使用,深入护航轰炸远至重庆的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和一式陆上攻击机。\n德国稍后在不列颠空战时与英国互相展开大规模的日间与夜间轰炸行动。\n在这一场作战中,轰炸机无法如同杜黑所预测,能够自由进行轰炸而不受到战斗机的影响。德国与英国在双方获得的经验上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利用战斗机担任护航与扫荡敌人战斗机威胁成为重要的项目。和零战不同德国的Bf109中前期型的号D/E航程明显不足的,做成对英苏作战失利。\n美国在1942年开始自英国的基地出发对付位于欧洲大陆的德国占领区内的目标,即使英伦空战已经清楚的呈现出护航任务的迫切性,美国陆军航空队依旧认为依靠轰炸机的自卫火力加上适当的编队,就能够深入敌境达成任务。然而居高不下的损失让美国撤换第八航空军的指挥官的同时,积极寻求足以担任护航的战斗机种。\n当时盟军使用的战斗机种当中,英国设计的机种作战半径仅能勉强来回于法国的部分目标,新服役的P-47因为阻力与发动机的关系,作战半径无法达到德国本土。双发动机的P-38则有数量、性能以及对欧洲高空低温适应不良等问题。\n直到第八航空军开始接收P-51战斗机之后,护航的迫切需求才获得适切纾解,美国为此还将所有第八航空军的P-47与其他单位交换P-51,连英国订购的同一型机种也被暂借担任护航的工作。自从P-51携带副油箱伴随轰炸机进入欧洲大陆之后,不仅降低德国空军拦截的能力,同时扩大第八航空军能够有效轰炸的范围,最终压制德国的生产与运输系统。\n在苏联方面,要击败前线的德军的重要性较高,加上远程轰炸机的数量不多,所以较少空袭德国本土。仅有本来在战前已经制造的少数重轰炸机(TB-3和Pe-8轰炸机)在开战初期曾经空袭德国本土都市,所以苏联主力战斗机设计并未特别要求提高航程。但仍然有一种载弹量较少而航程较远的IL-4轰炸机,足以胜任对于德国境内重要交通设施作轰炸,为了保护这种远航程但自卫武装贫弱的轰炸机,在Yak-9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特长程的DD型。\n除了短暂使用位于中国境内的机场,美国部署B-29轰炸机对日本轰炸时基于欧洲的作战经验,对于护航亦不敢掉以轻心,而以战斗机为轰炸机提供保护也成为日后许多新机种设计时需要考虑的性能项目。\n\n多用途的演变\n以战斗机携带炸弹或者是以机上的枪炮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早在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已经存在,到��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除了继续以战斗机执行类似任务以外,利用改装或者是较为落伍的机种专门执行其他任务的情况更为普遍,除了对地攻击以外,战术侦查是另外一类常见的任务型态。\n以战斗机执行这些任务的方式大致上可以分类为:\n\n以简单的改装套件,让战斗机可以携带相关的装备或者是武器,以执行这些任务。譬如加装火箭或者是炸弹兼作对地攻击的任务。\n以现有的战斗机设计为基础,在工厂进行规模不等的改装,以执行其他任务为优先。譬如P-38战斗机的侦察机衍生型是将武器全部拆除,仅有侦查需要的相关设备。\n利用退入第二线的战斗机执行其他任务,这种情况在许多国家都相当的普遍,企图以少许的经费达到多用途的效果。像是英国将飓风战斗机转为对地为主的机种。\n战斗机多用途的变化除了在硬体方面发生影响之外,也对地面作战的战术起了重大转变,而这个转变就是地空联合作战的需求。虽然早在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以飞机支援地面部队作战早已经展开,然而想要与地面部队的作战需求可以相互配合,还需要双方在指挥,思想,训练以及装备上互相协调与改善,德国空军在二次世界大战展开之际是站在领先各国的地位上,而英国直到北非作战阶段才将地空联合作战的系统大致发展完全。尽管各国后来的发展稍有不同,但是配合地面单位的空中行动已经成为各国空军标准作战准则的一部分,战后还演变出以直升机作为支援工具的发展。\n\n夜间战斗机的发展\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地区已经出现在夜间利用飞船或者是轰炸机对敌人的城市目标进行轰炸,这个记忆延续到1930年代,成为各国思考夜间拦截可行性的重要来源。英国与德国是最早在这方面投入的国家,稍后加入的还有美国,其他包括日本、苏联或者是义大利,技术,或者是兵力规模都不如英德两国。\n最早的夜间战斗机是以日间的单发动机战斗机直接改装之后执行任务,利用地面的探照灯、雷达、对空监视网与管制站的协助进行拦截,由于欠缺辅助器材和起降的难度,使得单人操作的夜间战斗机容易出现任务损伤,发现敌机的比例不高。因此在机场与飞机上加装相关的飞行辅助设备,加强夜间起降训练,并且改以多人多发动机的机种取代,这些机种包括轻型轰炸机或者是双发动机的重型战斗机等等。\n英国首先在夜间战斗机上安装雷达,由专门的人员操作与指挥飞行员接近目标,接著在目视范围内加以攻击。尽管德国很快也在他们的夜间战斗机上安装雷达,英美两国借由共同合作,分担研发项目,在空载雷达的发展上一直领先各国。\n二战期间服役的夜间战斗机除了美国生产的P-61战斗机以外,原始设计都不是针对夜间飞行,像是德国He 219战斗机(多用途飞机)和英国蚊式战斗机(高速无武装轰炸机),日本月光夜间战斗机(长程护航战斗机),苏联的Pe-3R(轻轰炸机)等。战争结束时累积的使用经验,让各国体认到雷达不仅仅是在夜间作战能够发挥功用,对于远距离或视野不佳的白昼环境也是非常适合的装备,因而促成雷达转变为战斗机不可或缺的作战设备。\n\n舰载机的兴起\n二次世界大战使舰载机发展有著爆炸性的增加,并且在海上作战扮演更重要的角色。除了类似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担任火炮观测与修正之外,也用于执行巡逻、轰炸、攻击、争夺制空权等任务。在航舰上操作的战斗机不仅有机会和敌对阵营的同类型飞机交战,也可能面岸基飞机,尤其是更为轻巧的战斗机。\n为了在航空母舰上操作,舰载战斗机的结构需要加强,重量会比较重,性能上会比类似技术与工艺能力下生产的陆上战斗机稍差,这方面是舰载机先天不利的地方,为了不让性能差距过大,设计团队必须考虑周详才不至于让海军的战斗机处于下风。\n二战时期大量使用舰载战斗机的只有日本,英国与美国。其中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地区以航空母舰上的航空兵力进行大规模作战,也是美国海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时唯一的空优维系者。\n\n进入喷射时代\n1930年代螺旋桨性能的极限已经在试验环境下被了解,替代推力的研发在许多国家相继展开,其中又以德国与英国的脚步较快,他们以各自的技术开发出第一代喷射发动机并且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让喷射战斗机正式服役。美国主要发展活塞式战机,虽然国内已经有不少成品但是为了集中战时资源所以并没有投入量产。苏联则因为战争的关系而中断相关的研究。日本除了有少量本身的研究成果之外,也多是使用来自德国的资料与样品协助发展。\n即使大战结束前已经有喷射战斗机服役,双方并没有机会与对手作战,直到1950年韩战爆发时,彻底转变战斗机与空战的型态。韩战之后,喷射战斗机迅速在各国取代螺旋桨,成为第一线装备,除了极少数的区域冲突,像是足球战争之外,喷射战斗机之间的战斗已经成为常态。\n\n重要发展里程碑\n进入喷射时代之后,除了动力系统的改变以外,尚有其他的系统的加入逐渐改变战斗机的功能,战术与性能。比较重要的包括:\n\n雷达\n雷达最初是使用在夜间拦截任务上,二战时期的使用经验延伸出两种发展路线。一种是利用小型雷达测距仪追踪目标的距离,协助飞行员找到最佳射击时机,提高一般飞行员的命中率。这条路线的发展很快就和第二种合并,也就是持续改进二战拦截用空载雷达系统,朝向功能更多,简单化,使用限制更少的方向发展。早期喷射战斗机常见的机鼻进气口设计,为了将空间腾出来安装更大的雷达而移动到机身其他的部位,自1970年代以后设计服役的战斗机,机鼻的空间都留给雷达使用。\n二战时期大多数安装在战斗机上的雷达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负责,直到大战末期美国海军开始在F6F和F4U战斗机上加装由飞行员操作的雷达之后,第一次开启单座战斗机配备雷达的纪录。随著电子相关技术的发展,雷达的功能愈来愈多,除了协助机炮瞄准敌机以外,还可以搜索与追踪视野以外的目标,导引飞弹,侦测地面目标,计算炸弹撞击点到描绘前方的地形并且与自动飞行系统合作进行回避等等。然而多功能也代表雷达的操作愈来愈复杂,像是美国F-4战斗机需要后座雷达官在显示幕上判断目标的资讯。直到电脑成为雷达系统的一部分,将接收到的讯号加以处理,简化,分类之后以简单的符号和数字加以显示,譬如F-15战斗机的AN/APG-63雷达,才使得雷达提供的资讯能够更快速的被运用,以提高状态意识(Situation Awarness,SA)的掌握,再加上利用都卜勒效应的滤波技术,灵敏度更高的天线,高、中与低脉冲重复频率(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PRF)的使用等,雷达得以摆脱过去遇到地面杂讯就会瘫痪的窘境,也可以在地面杂讯中找出敌机的位置。\n2000年以后空载雷达的发展路线主要是在使用主动原件的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和低被截收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LPI)技术等方面。前者采用固定的雷达天线,天线上有许多小的讯号发射与接收单元,这些累积的讯号利用改变相位的方式,能够对前方空域进行比传统机械雷达快百倍以上的频率扫描,也能够同时对多目标追踪,或者是快速在不同波形,频率,PPF和模式之间切换。后者配合低可侦测性技术的运用,降低雷达使用时讯号被发现的机率。\n\n飞弹\n在战斗机上携带飞弹的构想于二次大战末期展开,德国首先引用空对空飞弹的试验,美国则进行空对地飞弹的验证。战斗机使用飞弹对付其他飞行目标的最大动机是对付高飞的轰炸机,尤其是携带原子弹的战略轰炸机。这种威胁升高到几架轰炸机就足以重创一个大型城市,远高于二战时期需要数千架次以上,大量传统炸弹才足以相比的破坏效果。为了对抗此种极高毁灭威力的新武器,携带原子弹头的空射火箭也一度被当作应急的手段。\n到了1950年代中期,最早的雷达与红外线导引空对空飞弹开始量产,而第一次使用飞弹的喷射机空战出现于中华民国空军以F-86战斗机携带AIM-9响尾蛇飞弹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MiG-17交战。理论上使用飞弹可以提高对敌机的摧毁比例,尤其时雷达导引的飞弹能够在夜间和视野较差的环境发挥作用,而飞行员不需要像过去一样靠著大量的运动才能够进入目标的后半部,以取得较高的命中率。因此许多国家出现以飞弹全面取代机枪或者是机炮,甚至打算取代战斗机的主张。像是美国的F-4,苏联的MiG-21与英国的闪电都曾经以飞弹作为空战的唯一武装。\n越战时期,美国与北越空军交战的经验显示,当时的飞弹可靠度太低,舍弃机炮是一个过于草率的决定。但是飞弹的重要性已经受到实战的确认,成为无法抗拒的潮流。\n\n后燃器\n后燃器相当于装在喷射发动机后面的第二个燃烧室,在紧急的时候以大量的燃料提供非常大的推力。这种紧急动力的概念在二战时期已经很普遍运用在活塞发动机上面。像是德国使用的GM-1注入装置(也就是笑气)与美国在汽缸投注水冷却等。刚刚进入喷射时代,苏联与美国都曾经进行于涡轮段前方再度注入燃料点火的试验,然而这��手段对于涡轮叶片的耗损提高许多,类似的构想有在压缩段前面喷水,降低压缩气体的温度,提高燃烧前后的温度变化以取得更大的推力。等到后燃器的发展逐渐成熟之后,成为战斗机不可或缺的装置。除了于战斗中使用以外,起飞或者是需要加快爬升的时候,都会使用后燃器。即使如F-22或者是台风战斗机等机种宣称能够在不使用后燃器的情况下维持超音速巡航,他们还是继续使用后燃器作为必要时的紧急能量补充。\n\n线传飞控\n线传飞控系统的概念来自于早期的线导系统。线导系统就是单纯地将飞行员的控制命令透过电线与电子装置,转换为对控制面的驱动讯号与力量,舍弃传统使用的钢缆或液压传导方式,最早的简单线导系统的实际运用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德国以单发动机战斗机(Fw 190或Bf 109)与一架轰炸机(譬如Ju 88)结合的楔寄生(Mistel)有人导引炸弹。美国是二战之后最早对线导系统进行试验与运用的国家,最初的研究目的是要提升飞机的飞行安全,降低因为钢缆或者是滑轮等装置失效导致失去控制的问题,对大型飞机相隔距离很远的控制面也可以提高反应与效率,此外,还能够减少重量与这些装备使用的空间。\n而今日所谓的线传飞控在单纯地以电路传导飞控命令为基础上开发,更重要的是可以有多部电脑介入飞控系统操作,飞行员只需下达动作指令,至于达成指令所需的机身、动力系统与气动面调整,则是由电脑掌握。过去飞机在空气动力设计上必须考虑稳定的问题以利飞行员控制稳定的飞行状态,但线传飞控的发展让先天不稳定的机体构型飞上天成为可能。因此线传飞控对于战斗机的重大影响在于将传统的静稳定推向静不稳定设计,提高总体可用升力和飞机的运动能力,此外利用电脑配合对飞行状态的监视,能够防止飞机失去控制,或者是让飞机在接近失去控制的状态下仍然足以保持能够稳定飞行。此外,线传飞控还可以整合不同控制面的使用型态,突破过去钢缆机械式的瓶颈,作出过去无法想像的动作,譬如飞机以朝上或者是朝下的姿态保持不改变高度的水平飞行。以电脑软体控制飞机的方式,在更新控制系统上也比过去的硬体要简单与快速。\n第一架采用线传飞控是美国的F-16,是四重电传飞控系统。现在已经是第四代后期战斗机的标准配备,且多数为三重线传飞控系统。在追求更高的运动能力的趋势下,线传飞控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系统,目前的发展方向是与动力系统结合,将过去两个分离的系统的控制整合使用。\n\n低可侦测性\n低可侦测性又被称为匿踪或隐身,这项技术是为了降低飞机被侦测到的机率、距离和避免被持续追踪的可能。自从雷达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开始运用于对空警戒以来,相关研究不断的进行,而广义的降低侦测的手段当中,除了电磁波以外,同时要考虑的还包含红外线、声波与可见光等。\n二次大战时期的经验发现以非金属类材料为主要结构的飞机,能够降低雷达发现的距离,采用翼身融合,也就是飞翼设计的飞机也有类似的效果。1950年代的研究显示一些涂料对于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有明显的吸收效果,这种被称为雷达吸波收材料(RAM)曾经使用于U-2、SR-71以及越战期间担任侦查任务的无人机上,然而效果并不如预期,同时成本效益不佳,甚至会导致飞机过热而失去控制的问题。\n直到美国发现苏联的一篇有关电磁波研究的(公开)论文之后,透过改良和运用电脑运算,方才开透过计算,以外型设计降低电磁讯号反射强度的先河。\n其他降低侦测的手段还包含在燃料中加上特殊成分、降低排气的温度、改变发动机喷嘴的形状以及与周围冷空气混合的效率、在飞机机身涂上特殊颜色的涂料、减少目视发现的距离、与周遭环境融合、减少反光或者是改变外型线条等。而在夜间进行任务则是利用天然条件作为妨碍侦测的另外一种手段。\n\n当代战斗机世代划分\n从喷射战斗机开始服役之后,出现对于各种战斗机在发展历史上的世代划分。常见的划分方式有很多种,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以较为普遍的共通点作为世代划分的分野。需要注意的是战机分代并不是绝对的,同一架战机根据时代变化也有可能改变世代分类(如法国的飙风战机与多国共同研发的台风战斗机曾被美国政府视为第五代战斗机)。\n\n第一代\n第一代战斗机可以追溯到二战末期服役的机种开始,此一时期的喷射战机主要是争取速度上的优势。这些战斗机是最初使用喷射发动机为动力,摆脱螺旋桨在接近音速��的上限。这些飞机的外型设计仍然沿用过去的经验,像是德国的Me 262和美国的YP-59战斗机等,与二战时期的双发动机飞机设计相去不远,大多是使用前三点起落架。\n在性能上,第一代战斗机的平飞速度比螺旋桨飞机要高,航程则受到发动机的效率的影响而较差,水平运动性能也较弱,对油门改变的反应低,发动机的寿命受到材料与设计的影响,也不如当时最好的活塞发动机。平飞的最大飞行速度在音速以下,武装承袭自二战,以机枪或者是机炮为主,并且能够携带副油箱、炸弹与火箭弹等武器。\n在结构和使用的材料上,已经无法在部分地方继续以非金属材料构成,而必须以全金属,尤其是高强度的铝合金作为主要的机体结构。造成这种改变的趋势除了飞行速度高以外,高速下的控制面变形导致运动能力迟缓或者是大幅降低是两个主要因素。此外,喷射发动机产生的高温也需要耐高温的材料维系操作和安全。\n当第一代发展到后期阶段,部分1930年代的技术与科技研究成果陆续的被运用,包括后掠翼、弹射椅、雷达测距仪等。同时外型设计也针对高速飞行进行改良,在战术上也随之改进。\n这一段时期的机种如苏联Yak-15战斗机、MiG-9战斗机、MiG-15战斗机、美国F-80战斗机、F-84战斗机、F-86战斗机、英国的格罗斯特流星战斗机、吸血鬼战斗机,法国的神秘式战斗机等。\n\n第二代\n第二代战斗机的发展路线延续第一代强调速度,实用升限以及操作高度等方面,尤其是最大飞行速度从次音速,经过超音速,一直到两马赫的范围,这让这个时期的战机陆续出现了极端设计,例如作为高速却短腿的拦截机F-104、MiG-21(后来证明它更适合缠斗),甚至往后准备作为B-70护航机的XF-108,其发展的经验主要都来自此一时期。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后燃器在这个阶段开始成为战斗机必要的装备,空气动力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广泛采用。除了增加后掠翼的角度以外,三角翼与几何可变翼是另外两类新型态的高速飞行机翼设计。而另外一项关键性的突破是机身采用面积律的理论来设计。\n\n第三代\n第三代战斗机出现于1960年代,这个阶段将先前累积的使用经验以及各种试验的结果加以整合。许多高速飞行时的现象和控制问题获得相当程度的解决,高后掠角度的机翼设计已经不受到青睐,三角翼和几何可变机翼与后掠角度小于45度的梯形翼成为设计的主流。发动机的输出透过耐高温特殊材料和冷却技术而更上一层楼。雷达与各类航电逐渐成熟与复杂化,机鼻进气口已经几乎完全被放弃,以配合大型雷达天线的安装需求,而这个需求使得飞机的大小和成本迅速高涨。\n\n第四代\n第四代战斗机于1970年代陆续服役,这些飞机吸收第三代战斗机设计与使用上的经验,加上诸多空中冲突与演习显示出来的问题和需求,融合之后成为冷战结束前后最主要的角色。\n\n第四代半\n4.5代战机主要是指延续第四代战机的发展成果进行修改,通常是针对航电与电战系统有了大幅的更新,以作为第五代战机全面服役前的过渡机种。虽说是性能低于五代战机的过渡机种,但价格上比起昂贵的五代战机有优势。4.5代战机中多数是四代战机的改良升级版本,如俄罗斯基于苏-27的数种升级版(苏-30SM、苏-34、苏-35)、米格-35,中国的歼-10C、歼-15D、歼-16,美国的F-15E、F-16V、F/A-18E/F,日本的F-2等。另有一些原先被视为第五代,但是在F-22等匿踪战机问世后,因性能差距等因素而被改分类为4.5代的战机,如英德义西合作的台风战斗机、法国的疾风战斗机、瑞典的狮鹫战斗机等。\n\n第五代\n第五代战斗机在科技上与前一代最大的差异就是低可侦测性技术的运用。这一项科技研发在1970年代美国采用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研究成果,配合电脑的高速计算能力,逐渐将降低雷达截面积(RCS)的估算成功的机率与飞机设计融合,但为了满足低可被侦测性而不再使用外挂点,可携带的弹药因而大幅减少。\n\n第六代\n第六代战斗机在第五代战斗机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了隐形能力和诸多光电航电设备,以及节约成本费用,尤其是经济性化、智能辅助技术、无人机协同等等,将是一种信息化战场下的武器。\n\n第一次世界大战\n此时期的美国和帝俄所用的战斗机皆为仿制或直接购买外国的机种,本表亦省略其他交战国使用外国入口或仿制的战斗机。\n\n战间期\n这时代尚有很多交战国使用或仿制外国战机,如当时的中国但为免重复而省略。\n\n美国\n陆军航空队\nP-26\nP-35\nP-36\n海军\n霍克II战斗机\nF3F\n本国军方未采用但外销成功\n霍克III型\nCW-21战斗机\n\n苏联\n伊-5\n伊-15\n伊-16\n伊-153\n\n英国\n空军\n格斗士\n海军航空队\n斗鸡战斗机\n海格斗士\n\n德国\nAr 68战斗机\nHe 51战斗机\n\n法国\nM.S.225\nD.500\n\n日本\n陆军航空队\n九一式战斗机\n九五式战斗机\n97式战斗机\n海军航空队\n一〇式舰上战斗机\n三式舰上战斗机\n九O式舰上战斗机\n九五式舰上战斗机\n九六式舰载\n\n意大利\nCR.30\nCR.32\n\n波兰\nPZL P.11\nPZL P.24\nPZL P.7\n\n第二次世界大战\n这时代中国仍然只有使用进口机种。\n\n美国\n陆军航空队\nP-38\nP-39\nP-40\nP-43\nP-47\nP-51\nP-61\nP-63\n海军\nF2A\nF4F\nF6F\nF4U\nF7F\nF8F\n\n英国\n空军\n飓风\n喷火\n无畏\n大鹏\n莽汉\n彗星\n台风\n暴风雨\n标致斗士式\n\n海军航空队\n海燕\n海火战斗机\n萤火虫\n海飓风\n海火\n\n苏联\nMiG-3\nYak-1\nYak-3\nYak-9\n拉格-3\nLa-5\nLa-7\nLa-9战斗机\nLa-11战斗机\nPe-3\nKT-40 (未制造)\n\n德国\nBf 109\nBf 110\nFw 190\nTa 152\nDo 335\nHe 219\nMe 210\nMe 410\nMe 262\nHe 100\nJu 87\nJu 88\nJu 89\nJu 188\nJu 388\n\n日本\n陆军航空队\n一式战斗机\n二式单座战斗机\n二式双座战斗机\n三式战斗机\n四式战斗机\n五式战斗机\n海军航空队\n零式\n紫电\n紫电改\n雷电\n月光夜间战斗机\n\n义大利\nCR.42\nMC.200\nMC.202\nMC.205\nG.50\nG.55\nRe.2005\nRe.2002\n\n法国\nM.S. 406\nD.520\nPotez 630\nMB.150战斗机\nC.714\nNC-600\n\n波兰\nPZL.50\nPZL.54\n\n罗马尼亚\nIAR 80\n\n喷射时代初期\n这里特指二战到1970年左右间首飞的旧机种,不少仍然在现役但事实都停产的。\n\n纳粹德国\n二战末期首创喷射机而在当时的性能上压倒了同盟国的飞机,也因而战后德国被限制军备和禁止完全自行开发战斗机。\n\nMe 163\nMe 262\nHe 280\nHe 162\nHe 178\nBa 349\nFW Triebflügel (未制造)\n\n美国\n空军\nYP-59\nF-80\nF-84战斗机\nF-86\nF-89\nF-92\nF-94\nF-100\nF-101\nF-102\nXF-103\nF-104\nF-105\nF-106\nF-107\nXF-108\nF-110\nF-111\nF-4\nF-5\nYF-12\nF-13\n海军\nFH-1\nF9F\nF11F\nF2H\nF3D\nF3H\nF4D\nF7U\nF-14\nFJ-1\nF-8\nF-4\n\n苏联\n米格-9\n米格-15\n米格-17\n米格-19\n米格-21\n米格-23\n米格-25\n苏-7\n苏-9\n苏-11\n苏-15\n苏-17\n苏-24\nYak-15\nYak-25\nYak-28\nTu-28\n\n法国\n飓风式\n神秘式\n超级神秘式\n幻象3\n幻象5\n幻象F1\n\n瑞典\nSAAB 21\nJAS29\nJAS32\nJAS35\nJAS37\n\n英国\n空军\n流星\n吸血鬼\n标枪\n猎人\n闪电\n海军\n毒液\n海雌狐\n弯刀\n海鹞\n\n中华人民共和国\n歼-5\n歼-6\n歼-7\n歼-8\n\n日本\nF-1\n\n以色列\n幼狮\n\n英国、 法国\n美洲豹战斗机\n\n义大利\nG.91战斗机\n\n冷战晚期至2023年\n上世纪七十年代首飞至2023年,部分机种仍为现役中。\n\n美国\nF-14\nF-15\nF-16\nF/A-18\nF-22\nF-35\n\n苏联/ 俄罗斯\n米格-29\n米格-31\n米格-35\n苏-27\n苏-30\n苏-33\n苏-35\n苏-34\n苏-57\n\n法国\n幻象2000\n飙风\n\n中华人民共和国\n歼轰-7\n歼-10\n歼-11\n歼-15\n歼-16\n歼-20\nFC-31\n\n中华民国\nF-CK-1\n\n日本\nF-2\n\n瑞典\nJAS39\n\n韩国\nFA-50\nKF-21\n\n伊朗\n闪电80\n\n巴基斯坦\nJF17\n\n南非\n猎豹战斗机(Atlas Cheetah)\n\n印度\n光辉\n\n捷克\nL-159\n\n欧洲\n英国、 西德、 义大利:龙卷风\n 英国、 德国、 义大利、 西班牙:台风\n\n2024年至今\n现役甚至仍然在生产中的机种。\n\n美国\nF-15\nF-16\nF-35\n\n俄罗斯\n米格-29\n米格-31\n米格-35\n苏-27\n苏-30\n苏-33\n苏-35\n苏-57\n\n法国\n飙风\n\n中华人民共和国\n歼轰-7\n歼-10\n歼-11\n歼-15\n歼-16\n歼-20\n歼-35\n\n中华民国\nF-CK-1\n\n日本\nF-2\n\n瑞典\nJAS39\n\n韩国\nFA-50\nKF-21\n\n伊朗\n闪电80\n\n巴基斯坦\nJF17\n\n印度\n光辉\n\n欧洲\n英国、 西德、 义大利:龙卷风\n 英国、 德国、 义大利、 西班牙:台风\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Air Vecto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Sukhoi Su-30MK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Fighter Planes Info & Pictur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WW2DB: Aircraft of World War I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World War II Allied/Axis airplane lin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easures of Fighter Capabil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Fighter Combat Quotations (英文)\nFighter-planes.com: data and im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Military fighter aircraft in detai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AirToAirCombat.com: Fighter and Military Aircraft Refer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FighterPlanePhotos.com: Fighter Plane & Military Aircraft Photos (英文)\nPAF Falcons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n参见\n\n喷气发动机\n涡轮发动机\n涡轮扇发动机\n液冷式发动机\n气��式发动机\n空用枪械\n空用炸弹\n空对空飞弹\n空中战争\n米格走廊\n王牌飞行员\n空军\n德国军用飞机列表1919年-1945年"} +{"doc_id": "3362", "title": "全球资讯网", "text": "万维网(英语:World Wide Web)亦作WWW、Web、全球广域网。它是一个通过互联网访问的,由许多互相链接的超文本组成的资讯系统。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于1989年发明了万维网,1990年他在瑞士CERN的工作期间编写了第一个网页浏览器。网页浏览器于1991年1月向其他研究机构发行,并于同年8月向大众开放。\n万维网为占居主导地位的资讯系统平台,也是数十亿人类在网际网路上进行互动和浏览的主要工具。网页文件的常见类型是文本文件格式化文本和超文件标示语言(HTML)。除了格式化文字之外,网页还可能包含图片、影片、声音和软体元件,这些元件会在使用者的网页浏览器中呈现为多媒体内容的页面。\n万维网并不等同于网际网路,万维网只是网际网路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是靠着网际网路运行的一项服务。\n\n起源\n万维网最早的构想可以追溯到1980年蒂姆·伯纳斯-李构建的ENQUIRE项目。这是一个类似维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线编辑数据库。尽管这与现在所通行的万维网大不相同,但是它们有许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还包括一些伯纳斯-李的万维网之后的下一个项目语义网中的构想。\n1989年3月,伯纳斯-李撰写了《关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议》一文,文中提及ENQUIRE并且描述了一个更加精巧的管理模型。1990年11月12日他和罗伯特·卡里奥合作提出了一个更加正式的关于万维网的建议。在1990年11月13日他在一台NeXT工作站上写了第一个网页以实现他文中的想法。\n在那年的圣诞节,伯纳斯-李制作了要让网络工作的所有必要工具:第一个网页浏览器WorldWideWeb(同时也是网页编辑器)和第一个网页伺服器。\n1991年8月6日,他在“alt.hypertext”新闻组上贴了万维网项目简介的文章。这一天也标志着因特网上万维网公共服务的首次亮相。\n万维网中至关重要的概念─超文本,起源于1960年代的几个早期的项目。譬如泰德·尼尔森的仙那度计划和道格拉斯·英格巴特的NLS。而这两个项目的灵感都是来源于万尼瓦尔·布什在其1945年的论文《和我们想得一样》中为微缩胶片设计的Memex系统。\n蒂姆·伯纳斯-李的另一个才华横溢的突破是将超文本嫁接到因特网上。在他的《一千零一网》一书中解释,他曾多次向技术社群的成员暗示这两种技术结合是可行的,但是却没有任何人接受他的建议,他最后只好自己解决了这个计划。他发明了三项关键技术:\n\n一个全球网络资源唯一认证的系统,统一资源定位符(URL);\n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n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n万维网和其他超文本系统有很多不同之处。万维网上需要单项连接而不是双向连接,这使得任何人可以在资源拥有者不作任何行动情况下链接该资源。和早期的网络系统相比,这一点对于减少实现网络服务器和网络浏览器的困难至关重要,但它的副作用是产生了连结失效的慢性问题。万维网不像某些应用软件如HyperCard,它不是私有的,这使得服务器和客户端能够独立地发展和扩展,而不受许可限制。\n1993年4月30日,欧洲核子研究组织宣布万维网对任何人免费开放,且不收取任何费用。两个月之后Gopher协议宣布不再是免费使用,造成大量用户从Gopher转向万维网。早期流行的网页浏览器是用于Unix和X Windows系统的ViolaWWW。\n\n学者普遍认为,全球资讯网的一个转折点始于1993年推出的Mosaic网页浏览器,这是由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NCSA-UIUC)的国家超级电脑应用中心团队所开发的图形介面浏览器,由马克·安德里森领导。Mosaic的资金来自美国高速运算及通讯计划(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itiative)和高速运算及通讯法案(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Act of 1991),这也是美国参议员艾尔·高尔所发起的几项运算发展计划之一。在Mosaic发布之前,网页中的图片和文字混合并不常见,全球资讯网的受欢迎程度远低于网际网路上使用的旧协议,例如Gopher和WAIS。Mosaic的图形使用介面让全球资讯网成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网际网路协议。\n1994年10月,万维网联盟(W3C)在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实验室成立,建立者是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到了1994年底,全球网站数量仍然相对稀少,但是很多著名网站已经相当活跃,这些网站已经预示或者启发了当今最流行的服务。\n透过网际网路,世界各地都建立了其他网站���这促进了协议和格式化的国际标准发展。伯纳斯-李继续参与指导全球资讯网标准的开发,例如编写网页的标记式语言和他提倡的语义网愿景。全球资讯网透过一种易于使用和灵活的格式,使资讯在网际网路上传播。因此,全球资讯网对于互联网的普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虽然这两个词语有时被混在一起使用,但全球资讯网并不是互联网的同义词。全球资讯网是一个资讯空间,包含超连结文档和其他资源,由其URIs标识。它使用网际网路协议如TCP/IP和HTTP实作为客户端和伺服器端软体。\n\n工作原理\n“网际网路”和“全球资讯网”这两个名词经常被混用。然而,这两个名词的意思并不相同。网际网路是一个全球互相连接的电脑网路系统。相较之下,全球资讯网是由超连结和统一资源标志符连接的文件和其他资源的全球集合。全球资讯网资源通常使用HTTP或HTTPS存取,是网际网路通讯协议的其中之一。\n若要进入万维网上一个网页,或者其他网络资源的时候,通常需浏览器上键入你想访问网页的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或者通过超链接方式链接到那个网页或网络资源。这之后的工作首先是URL的服务器名部分,被名为域名系统的分布于全球的因特网数据库解析,并根据解析结果决定进入哪一个IP地址(IP Address)。\n接下来的步骤是为所要访问的网页,向在那个IP地址工作的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在通常情况下,HTML文本、图片和构成该网页的一切其他文件很快会被逐一请求并发送回用户。\n网络浏览器接下来的工作是把HTML、CSS和其他接受到的文件所描述的内容,加上图像、链接和其他必须的资源,显示给用户。这些就构成了你所看到的“网页”。\n大多数的网页自身包含有超链接指向其他相关网页,可能还有下载、源文献、定义和其他网络资源。像这样通过超链接,把有用的相关资源组织在一起的集合,就形成了一个所谓的信息的“网”。这个网在因特网上被方便使用,就构成了最早在1990年代初蒂姆·伯纳斯-李所说的万维网。\n\n发布网页\n网络独立于大众媒体而被大家使用。如果你要发布一个网页,你不需要去拜访出版商或者任何其他传媒机构,而且你潜在的读者可能遍布于世界各地。\n\n与传统书籍文献不同,超文本没有一个线性的顺序从头到尾。它不能分解成章,节,段等层次。\n现在在万维网上可以寻找到不同种类的信息,你想了解其他的国家以及那里的风土人情变得十分容易。当你在外国或者一个偏僻的小镇旅游的时候,你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关于这个地方的信息,尤其是如果是在一个发达国家的话。当地的报纸,官方出版物和其他资料都可以非常容易找到,因此你可以通过网络找到更多种类的相关资讯。\n尽管有些站点有多种语言的版本,但是大部分站点只有当地语言版本。而且,不是所有的软件都能很好地支持所有的特殊字符和那些从右向左写的语言(如阿拉伯语或希伯来语)。这些因素使得关于万维网让地球融为地球村的观点受到挑战。\n随着大量的免费网络主页服务器的出现,涌现出了无数的个人主页以及家庭主页,小商店的主页等等,在网络上发布资料显而易见地越来越容易。\n\n网页的动态更新\nJavaScript是一种处理网页的脚本语言。其标准版本是ECMAScript,由网景通讯公司提交给欧洲标准协会制订。尽管它的名字和Java类似,但是它是由网景公司开发的而不是由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开发的,除了两者的语法都是从C语言发展而来这一点外,它们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叫JavaScript,只是当时网景公司希望能借助Java的名气推广它。和Java一样,JavaScript类似C++是一种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语言,和C++相同的是它允许混合代码,即面向对象的和基于过程的代码可以同时存在。由于网页浏览器中,JavaScript与文档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紧密结合,能够很好地处理网页,使得它比它的作者原本预期的要有用得多。它的用途可以用术语DHTML(动态HTML)表达,以强调它和静态HTML网页的区别。\n\n基本术语\n尽管英文单字“worldwide”通常被写为一个词(没有空格或者连字符),全称“World Wide Web”和其简称“WWW”现在在一些正规的英文中也被广泛使用。最早的文献谈到万维网称其为“WorldWideWeb”(为一驼峰式大小写)或者“World-Wide Web”(加了连字符,这样这个版本的名字最接近正式的英语用法)。有趣的是,“WWW”成为了英文中少数的简称的音节比本来名字的音节更长的简称。在英语里,“World Wide Web��共三个音节,而单单一个W字母就有三个音节。\n1994年6月,在北美留学的一名中国地理学家李小文(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于中国新闻电脑网络(CND)的电子出版物《华夏文摘》上首次将“World Wide Web”称为“万维天罗地网”,简称“万维网”,这样其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也是以WWW开始,自此“万维网”这一名称在中国开始被广泛采用。\n\n标准\n万维网的核心部分是由三个标准构成的:\n\n统一资源定位符(URL),这是一个统一的为资源定位的系统。\n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它负责规定客户端和服务器怎样互相交流。\n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作用是定义超文本文档的结构和格式。\n蒂姆·伯纳斯-李现在是万维网联盟(W3C)的领导人,这个组织的作用是使计算机能够在万维网上不同形式的信息间更有效的储存和通信。\n\n统计\n据2001年一份研究表明,在接入全球资讯网的电脑上保存有超过5500亿份文档,大多数文件在不可见的“深网”。2002年一份通过20亿2千4百万网页调查 表明至今大多数的网页内容是用英语写成的,为56.4%;之后是德语(7.7%),法语(5.6%)和日语(4.9%)。但是中文站点的增长也很快。一份最近的研究通过在75种语言的网络调查取样表明,到2005年1月为止,有超过115亿个网页在公共索引页面中。\n\n速度问题\n由于因特网基础结构的缺陷,造成的问题和延迟造成浏览速度的减慢令人烦躁。知名网站techweb因此戏称“World Wide Web”应改成“World Wide Wait”(全球等)。利用点对点技术和服务质量来提高因特网的速度的讨论一直在进行。其他解决方案也可以在W3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网站上找到。\n\n学术会议\n和WWW有关的主要学术会议为IW3C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发起的万维网系列会议。这是有关这一系列会议的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纪念\n2019年3月12日,Google更改Google doodle,以纪念全球资讯网发明30周年。\n\n参阅\n电子出版\n串流媒体\nWeb 2.0\n语义网(Web 3.0)\nWeb3(区块链)\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世界上第一个网站(存档)\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Web Design and Development”"} +{"doc_id": "3380", "title": "人民币", "text": "人民币(ISO 4217代码:CNY,汉语拼音:Rénmínbì,缩写:RMB),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1948年12月1日开始流通,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目前市场流通的主要为第五套人民币。\n\n发行使用\n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在全国通用。\n中国境内的一切公共费用的支出,包括各类行政经费、国债、国家赔偿费用等支出,都必须使用人民币;各种经济合同的债务履行、劳务报酬以及其他原因形成的债权债务也都必须以人民币为支付工具进行计价结算。当以人民币进行实际支付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受人民币。\n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管理制度》第三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人民币是我国唯一合法货币。严禁任何其他部门发行任何货币、变相货币。”\n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决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人民币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的地位。该条例规定,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n2000年2月3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n\n人民币历史\n第一套人民币\n筹划到初发行\n1948年12月1日,经当时中共中央批准,以当时的华北银行为基础,合并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在河北石家庄市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同日开始发行在解放区流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券”。为区别于以往各解放区银行所发行的地方纸币,例如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冀南银行发行的冀南币、鲁西银行发行的鲁西币等等,这套新纸币以发行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名称,被称为“人民币”。纸币最初被称为“新币”、“人民券”等,直到1949年6月才被正式定名现名。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中央银行和法定本位币的起源。\n在此之前,中国共产党控制的各解放区彼此地理割裂,并不流通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等货币,而是各自建立根据地银行,并各自发行在本根据地内流通的货币。至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取��优势,各解放区开始连成一片,从而提出统一货币的需求。1947年4月,中共中央宣布成立以董必武为主任的“华北财经办事处”,统一华北各解放区财经政策,调剂各解放区财经关系和收支,同时着手开展统一货币的工作。1947年8月1日,董必武拟定了《华北财经办事处组织规程》,8月16日获中共中央批准,其中第五条是“筹建中央财政及银行”。1947年10月8日,成立以南汉宸为主任的“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到1947年12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在河北平山县离西柏坡一里许的夹峪村一家农民小院挂牌,1948年秋,筹备处迁至石家庄。\n由于第二次国共内战在1948年急剧变化,原计划于1949年1月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和发行人民币被迫提前。1948年下半年,中国人民银行筹备处对华北、华中、西北三大解放区的各印钞厂进行改组。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布《金字第四号布告》,宣布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华北、华东,西北解放区的发钞行。南汉宸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经理,副总经理为胡景沄、关学文。同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外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即人民币。 历史上第一张人民币是面值50元的00000001号,印有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书写的“中国人民银行”、“中华民国三十七年”字样,首张人民币在河北省平山县银行开出,又发行20元、10元票面的人民币。\n\n统一货币\n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至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终结,在此期间,中国人民银行统一人民币发行,逐步收兑解放区发行的货币,全部清除并限期兑换了国民政府发行的法币、金圆券等货币,禁止外币、银元、黄金的流通,使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货币。\n人民币随着解放军逐步推进而覆盖全国。1949年3月10日,人民币在中原解放区发行。1949年5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上海后,接管国民政府的中央造币厂和中央印制厂(现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开始利用此处设备和人员印制人民币。当年6月,上海银元之战爆发,部分商人希望通过银元交易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新政府通过强硬的行政手段控制上海金融市场,在上海推广人民币使用。\n1949年12月,原华南解放区的南方人民银行改为中国人民银行华南区分行,南方币和华南解放军区其他货币按固定比价收购。在对国民政府的战争持续进行中,人民政府入不敷出而继续大力印钞。 \n据统计人民币发行总量由1949年4月的607亿元,7月底就达到2800亿元,再到11月底迅速增加到20000亿元。再到1950年2月底达到41000亿元,3月份发行量增至49100亿元。一年时间印钞量已暴增80倍以上,而严重的通货膨胀随之而来:1949年1月到1950年2月,以人民币计价的全国13个大城市批发物价指数上涨91倍,其中天津市的面粉、小米、小麦、纱、白细布这五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更是上涨了103.7倍。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1950年3月就通过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对各项财经贸易物资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严格照计划调配,缓减经济面临的压力。\n1950年7月23日,海南军政委员会发出通告,宣布琼崖革命根据地发行的票卷停止流通。人民币的流通区域扩展到海南。1951年4月,东北银行和内蒙古人民银行统一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人民币取代东北币、新蒙币成为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本位货币;1951年底,人民币成为新疆地区的本位货币;1957年7月15日起人民币取代藏币,成为西藏地区的本位货币。\n\n第二套人民币\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国共战争时期的纸币印刷仍然过多,人民币依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恶性通货膨胀问题,而第一套人民币本身质量和面额等也有不少问题,与法币、金圆券等都一样是普遍面值过大,对商品流通和计算有较大不便,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发行新版人民币。\n1955年2月17日,国务院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人民币的命令》,决定进行币制改革,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同时收回第一套人民币。第二套人民币和第一套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第二套人民币共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3元、5元、10元11个面额。人民币每种券面版面均印有汉语、藏语、蒙古语、维吾尔语四种文字。辅币面额为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由于大面额钞票技术要求很高,3、5、10元由苏联代印。\n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蒋中正一直准备反攻大陆,海峡两岸关系紧张,在关闭政策之外,国民政府印制假人民币,空投或者��港、澳走私到中国大陆以破坏人民币信用。为减少假票的影响与损失,第二套人民币发行时暂不发行5元以上的大票,增加发行3元面值,用以调节流通领域。然而伴随着大跃进的推进,国家财政出现大量赤字而再用多发钞票弥补,人民币的供应量随即暴增,在1958年、1959年分别激增到363亿元和474亿元,增长率达到66%和30%,创下60年来的最高增长率记录。而货币投放量由53亿元(1957年),上升到75亿元(1959年)、96亿元(1960年),至1961年达到125亿元的高峰。由于货币投放过多,国家商品库存被挖空,通货膨胀令物价大幅上涨再随即引发大饥荒。\n\n第三套人民币\n第二套人民币存在色调单一、文字设计不周、票幅大等缺陷,而且3、5、10元面值由苏联代印。而自1960年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苏联掌握第二套人民币三种大面值人民币的票版和印刷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需要保护人民币的信用免遭破坏。\n1962年4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三套人民币,共有 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种面额、13种版别,其中1角券别有4种(包括1种硬币),2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1966年和1967年,又先后两次对1角纸币进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满版水印,调整背面颜色。10元券正面为“人民代表步出大会堂”图,10元面值也被民间俗称为“大团结”。\n1964年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了《关于限期收回三种人民币票券的通告》,限期收回的三种人民币都是1953年版的,黑色、工农图景的十元券;酱紫色、各民族大团结图景的五元券;深绿色、井冈山图景的三元券。\n\n第四套人民币\n1978年,中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1987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978年的3.3倍,是1962年的10.49倍。第三套人民币最大面值10元,面值太小,已经不能满足方便流通使用和交易核算需要。\n1987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100元9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与第三套人民币相比,增加了50、100元大面额人民币。为反假币需要,1992年8月20日,又发行了改版后的1990年版50、100元券,增加了安全线。\n期间,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曾有计划发行深圳特区货币,后来因诸多原因而搁置,没有正式发行。\n\n第五套人民币\n改革开放20余年后,中国大陆199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8.97万亿元,是1987年的7.43倍,是1978年的24倍。与之同时,计算机和互联网在亚太地区开始广泛采用,金融电子化和银行自动化程度提高,第四套人民币缺乏机读性能而不利钞票自动化处理。\n199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共有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八种面额,其中1角、5角、1元有纸币、硬币2种。此后增加了20元面额,取消了2元面额。各面额货币正面均采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建国初期的头像。第五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首次完全独立设计与印制的货币。\n2005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5版第五套人民币,包含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主体设计与199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保持一致,但提升了防伪技术和印制质量。\n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币防伪能力,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8月30日发行2019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对票(币)面效果、防伪特征及布局等进行了调整,引入了光彩光变面额数字等新的防伪技术。\n\n人民币汇率\n自1949年到1952年,人民币采用浮动汇率制度。自1953年到1973年,在计划经济制度下,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n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1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人民币对美元升值39.2%,同期英镑汇率从 1英镑兑换5.91元调至3.44元,人民币对英镑升值41.6%。\n1981年至1984年,人民币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53.3%。1985年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 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新的双重汇率。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阶段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n\n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n外汇调剂市场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弊端开始显现。民间调剂市场的外汇交易量逐步超过官方市场,到1993年,80%以上的外汇交易都发生在调剂市场,官方汇率基本维持在5.8左右,而调剂市场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一度超过了11。在外汇管制的条件下,两市场间巨大的汇差使得寻租腐败现象猖獗。\n1994年,人民币开始汇率制度改革。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实现汇率并轨,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原5.7跳贬至8.7,并在之后的10年保持在8.3左右水平。取消外汇留成和上缴制度,转为实行强制结汇制度,中资企业需要将出口所得外汇悉数到银行进行结汇。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性的外汇市场。\n\n2005年“7·21汇改”\n中国1999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资大举入华,导致金融账户顺差增加,人民币汇率在8.27的水平面临升值压力。\n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人民币汇率从8.27一次性升值2.1%至8.11。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形成参考上一交易日的收盘价,但维持汇率0.3%的日浮动区间不变。人民币汇率一篮子机制就是综合考虑在对外贸易、外债(付息)、外商直接投资(分红)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并分别赋予其在篮子中相应的权重。2005年9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通知,扩大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交易价的浮动幅度,从原来的上下1.5%扩大到上下3%。\n2015年12月11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推出人民币汇率指数,参考13种货币,指数以2014年12月31日为基期,指点100。指数每周公布一次。当指数上升,代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升值,指数下跌则代表贬值。由于香港实施联系汇率制度,港币被视作美元资产。因此指数中的美元比重实际上达到33%,欧元及日圆合计36%,首四只货币合计占约七成。\n\n离岸人民币\n离岸人民币(英语:Offshore RMB),非ISO的货币代码:CNH(Chinese Yuan in Hong Kong),是指在中国内地之外交易的人民币。离岸人民币报价主要由离岸市场的供需双方决定,而在岸人民币报价则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导,CNH被称为市场价,CNY也称为官方价。常见的离岸人民币市场有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香港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n\n历史\n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在香港提供人民币清算业务,开启离岸人民币市场。2010年7月,香港人民币参加行可自行对盘,不需经由清算行,形成离岸人民币汇价,简称CNH。CNH价格由市场供需决定,但人民银行会不时干预汇市,避免在岸及离岸差价过大。2014年11月17日,香港取消每日兑换人民币2万元上限,港人可无上限兑换人民币,方便市民参与沪港通。但每日汇款8万元上限不变。同时,港人兑换人民币的头寸,由在岸市场平盘改为离岸市场平盘。\n\n现状\n目前关于离岸人民币的衍生金融产品包括离岸远期外汇合约和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港交所在2012年9月17日推出1年期兑美元的离岸人民币期货合约;芝加哥证券交易所亦计划于同年第四季推出3年期的合约,每张合约规模为10万美元,此外添加1万电子微型期货。其他人民币市场包括以美元结算的无本金交割远期(NDF)和交易结算汇率(CNT)。\n\n人民币国际化\n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4月8日,中国国务院会议决定在上海市和广东省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同年7月1日、3日,中国人民银行先后公布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2009年7月6日,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在上海试水成功,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于2009年7月6日上午9时,完成跨境贸易人民结算第一单,这使得2009年成为人民币国际化元年,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开端。当时,人民币在中国跨境收支中占比接近于零,美元的占比则为83%。但自2009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人民币在中国与毗邻国家经济交往中作为支付货币的使用范围和规模增加,国际地位得到提高。\n2013年4月10日,人民币与澳元开始直接兑换。次年3月19日,人民币和新西兰元实行直接兑换;6月19日,人民币和英镑实现直接兑换;9月30日,人民币与欧元开始直接兑换。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该决议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人民币由此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由此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新增的SDR篮子货币。人民币入篮后,SDR货币篮子将包括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五种货币,其权重将分别为41.73%、30.93%、10.92%、8.33%和8.09%。\n2022年4月,以色列央行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份额为占2%。同年5月1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董会宣布将人民币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将美元权重由41.73%上调至43.38%,同时将欧元、日圆和英镑权重分别由30.93%、8.33%和8.09%下调至29.31%、7.59%和7.44%。同年7月,白俄罗斯中央银行将人民币纳入其货币篮子,人民币在其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将为10%。\n俄乌战争后,俄罗斯因遭受美国金融制裁而无法通过国际资金清算系统(Swift)结算,不得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打造的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进行人民币结算,2023年2月,人民币在俄外汇交易总量中所占份额达到37%,而在战前,人民币只占0.32%。这促使了俄罗斯选择在中俄贸易中加强了本币结算,另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日前援引莫斯科证券交易所数据报道,2023年2月,人民币首次超过美元,成为该交易所月度交易量最大货币。\n2023年3月29日,巴西政府宣布已与中国达成协议,将在中巴贸易中绕开美元,用雷亚尔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结算。同年4月26日,阿根廷经济部长塞尔希奥·马萨宣布阿根廷将停止使用美元来支付从中国进口的商品,转而使用人民币结算。同年3月28日,中国海油与法国道达尔能源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达成交易,5月16日,来自阿联酋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马尔文”轮在中国广东顺利接卸,成为中国首单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n2023年3月,人民币在中国跨境收支中占比升至48%,高于美元的47%,是人民币在中国跨境交易中的使用率首次超过美元。截至2023年4月 (2023-04),人民币是第五大国际储备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占比2.29%)、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2022年12月占比3.91%),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权重排名第三。\n截至2023年5月 (2023-05),已有包括印度尼西亚、伊朗、俄罗斯在内的30多个国家正逐渐在贸易结算或投资中转向使用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n\n流通钞币\n在历次美术设计中,第一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解放区的王益久和沈乃庸等人。第二套至第四套人民币的主要设计者是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罗工柳,以及周令钊和陈若菊夫妇、侯一民和邓澍夫妇等5人。第五套人民币的彩稿设计工作则全部是由印钞造币企业的专业设计人员承担完成。\n目前主要流通的人民币版本为第五套人民币,于1999年10月1日开始发行。另外第四套人民币仍部分币种有流通,如角面额纸币;而第四套人民币元面额纸币、硬币,第二套人民币的分面额硬币虽然理论上仍是流通货币,但基本绝迹。另2元面额纸币由于找零容易被1元面额所替代等原因,也停止流通。\n第一套人民币于1955年5月全面停止流通。第二套人民币除分币外的各类纸币于1999年1月1日起停止流通,纸分币于2007年4月1日起停止流通,硬分币仍处于流通状态,同时,这也是唯一有分币的一套人民币(第一套人民币最小面值为1元,第三套人民币开始最小面值为1角)。第三套人民币于2000年7月1日全面停止流通。第四套人民币除1角、5角纸币和5角、1元硬币外的其他币种于2018年5月1日停止流通。\n2019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为提升防伪,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当年8月30日开始流通。新版第五套人民币包含50元、20元、10元、1元面额纸币和1元、5角、1角面额的硬币,设计均有所变化。其中,硬币上的数字由衬线体改为非衬线体并稍作倾斜,1元硬币尺寸有所调整,而5角硬币正背面内周缘变为多边形,1角硬币正面边部增加圆点。\n2020年1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发行2020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元面额纸币 。\n\n纪念币\n人民币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属于法定货币,分为普通纪念币和贵金属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人民币纪念币以纪念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重大政治、重大历史事件、传统文化、杰出人物、珍稀动物、宗教、体育等等具有特殊意义的事物而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77年开始研究、铸造贵金属纪念币,1979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金币,1984年10月1日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规定,纪念币是可以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交换的人民币,普通纪念币由中国人民银行交付各金融机构直接流通,贵金属纪念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承揽经销。\n普通纪念币材质以铜、镍、钢为主,题材有事件、会议、人物、动物,涉及政治、法律、体育、教育、环保、金融等诸方面。\n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还在每年发行熊猫金币和熊猫银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总经销。\n\n数字人民币\n中国人民银行自2014年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2017年末,经国务院批准,人民银行组织部分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和有关机构共同开展数字人民币体系(DC/EP)的研发。\n2020年4月,数字人民币先行在深圳、苏州、雄安新区、成都及未来的冬奥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n2022年1月6日,数字人民币(试点版)在各大应用商店上架。\n截至2024年6月末,数字人民币已经在17个省(区、市)开展试点,累计交易金额达7万亿元。\n2024年9月,在国际清算银行的合作框架下,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与泰国央行、阿联酋央行、香港金管局共同参与的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已经进入最小可行化产品(MVP)阶段,各参与方司法管辖区内的参与机构已经可以结合实际需要,按照相关程序有序开展真实交易。\n\n相关事件\n台湾、朝鲜伪造人民币案\n台湾、朝鲜等地均曾出现人民币假币案。2009年,台湾警方侦破一起大型假钞案,在一家大型假钞厂中查获大量印制高仿真度假人民币,并逮捕6人。2012年,韩国国家情报院逮捕一名朝鲜女间谍,并查明该朝鲜女间谍曾派到中国利用假人民币换真人民币,中国大陆公安机关网站也曾发布警惕朝鲜假人民币的消息。\n\n人民币“圆”用字\n2015年12月16日,《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表示人民币纸钞上的“壹佰圆”的“圆”字为错字,应为“元”,后引发网友争议。随后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发表文章称,“圆”字是传统汉字,有很多用法,包含多重意义。在《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典籍中,除了注释其他用处外,注解为货币单位的,与“元”在货币上同用同意,可互为通用。而纸币上使用的“圆”字,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参见清宣统二年(1910年)4月16日颁布的《币制条例》:“中国国币单位,著即定名圆,暂就银为本位。以一元为主币……元角分厘各以十进。”)。而1955年2月21日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通告》,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单位,主币单位为圆(元),辅币单位为分、角两级十进制。\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人民币汇率\n中国人民银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人民币纸币票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人民币汇率的一篮子参考货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金融:2004年人民币现金跨境流动调查报告\n五代人民币大集合 最大面值曾达五万元(组图)\n人民币票面汉字书写者马文蔚\n中国纸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德文)\n中国外汇证书(FEC)(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德文)\n\n参见\n\n人民币业务杰出大奖\n影视作品\n金战 - 2014年北京卫视电视剧周显欣、李媛主演,讲述人民币发行初期与国民党金融斗争故事。\n人民币 (纪录片) - 2013年纪录片,讲述人民币设计与发行历史和未来展望。"} +{"doc_id": "3384", "title": "刘少奇", "text":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1969年11月12日),名绍选,字渭璜。曾化名为刘卫黄、刘少基、刘湘、刘士奇、赵元启、陶尚行、胡服等,生于湖南宁乡,祖籍江西吉水,中国政治人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缔造者,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第二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6年至1966年间担任排名首位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曾被毛泽东视作接班人选。\n刘早年曾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等中国工人运动、学生运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在上海、东北、浙江等地从事秘密工作,后前往中央���区,领导职工运动,并参与长征。1936年,奉命前往天津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扩大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的影响力。抗日战争时期,刘任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部署新四军开辟华中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政治委员,参与重组新四军。1943年,刘少奇返回延安后,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刘继续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等职。\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主持起草、推动土地改革法,并曾组织“七千人大会”、领导中央经济改革,先后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后来他反对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倡导的“三面红旗”,且在四清运动时与毛泽东意见相左,故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批判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及“叛徒、内奸、工贼”。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决定将刘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1969年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刘在被拘禁于河南开封时病逝。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为刘全面平反并恢复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一切名誉。\n\n生平\n名字\n刘父母按家族谱系排列,取名绍选,字渭璜,意思是渭水之璜。当地俚语称最末一个孩子为“满仔”(称作“屘仔”),刘在叔伯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家族中平时亲切叫他“九满”。许多人都知道“九满”爱看书,说话文绉,凡事讲道理,外号:刘九书柜。1915年,参加声讨袁世凯斗争后,为表示保卫炎黄子孙、振兴中华民族,刘把字“渭璜”按谐音改为“卫黄”。\n\n青年时期\n1898年11月24日,刘生于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乡炭子冲的东山坡脚下土木结构农舍,父亲名叫刘寿生(1865-1911),母亲鲁氏(1864-1931)。刘家为富庶的农民家庭:8。母亲为民国著名人物鲁涤平、鲁荡平姑母。刘经常跟兄姊除草摘菜,或上山放牛拾柴。8岁时,父亲送刘到柘木冲私塾读书,第二年到罗家塘私塾。1908年,刘到月塘湾上私塾,读《诗经》等。1909年,刘到离炭子冲10公里的粉铺子洪家大屋读书,学习国文、算术等。1910年,刘到红米冲上私塾,数月父亲去世,即休学回家。1911年,刘在堂姐家寄读,学《左传》等。1912年,刘进入芳储乡小学补习,半年后得到初等小学毕业文凭。同年,在湖南新军从军的二哥刘云庭带回一套《辛亥革命始末记》,刘认真听哥哥所述,也读这套书,并坚持要姊姊剪去辫子,以示同清王朝决裂。1913年暑假,刘以优异成绩考入宁乡县第一高等小学(又称玉潭学校)。\n1916年1月,刘与同学上街游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刘高小毕业后先后报考邵阳中学、长郡中学和一中,都被录取。刘就读于宁乡驻省中学(现金海中学),插入二年级二期五班。同年被兄骗回乡,母亲作主与邻村麻雀塘周氏结婚,刘不同意,不久即向周氏断绝婚姻关系。11月湖南陆军讲武堂第一期从军队下级军官中招生,刘冒名六哥刘云庭的朋友刘少基的退伍军官执照,考取讲武堂。秋,刘报考谭延闿在长沙开办的陆军讲武堂,以第一名成绩录取;因无校舍,至翌年3月才正式开学。\n1917年5月1日湖南讲武堂开学,1917年9月湖南督军谭延闿下台,傅良佐继任,湖南南北战争爆发,该校解散。10月,讲武堂解散,刘离开学校回乡。1918年,刘在家复习和自学中学全部课程及部分大学课程,还阅读《御批增补袁了凡纲鉴》和《御撰资治通鉴纲目》,准备报考大学。\n1919年初,刘插入私立育才中学毕业班。夏,刘在育才中学毕业后,没等到发毕业证书便到北京,五四运动已接近尾声。刘找到华法教育会负责人李石曾等,联系入留法预备班学习。9月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学附设的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第三班学习,刘读到《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校刊等进步刊物,了解了国内形势和俄国十月革命及布尔什维克党。1920年6月毕业。\n1920年8月返回长沙,刘经长沙船山学社社长贺民范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进上海外国语学社留俄预备班,学习俄文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阅读《新青年》、《时事新报》副刊《学灯》、《民国日报》副刊《觉悟》等报刊。\n1921年夏初,刘由上海外国语学社负责人杨明斋介绍去苏联,7月9日抵莫斯科,8月3日进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编入中国班:10。冬,同罗亦农、彭述之、卜士奇等一起,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东方大学中国班党、团员组成中国共产党旅莫支部,加入东方大学总支部,刘任支部委员。经中共旅莫斯科支部书记罗亦农介绍,刘加入中国共产党。\n1922年1月17日,刘填写“团员调查表”,在“对于现在社会作何感想”栏目中写:“资本主义已不能统治全世界了,社会主义的社会组织必将由人类的努力开始实现,我们处在这时代的人,应把无穷的希望,促进这段历史。”春,刘带领部分同学回国;到上海后,到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n\n早期革命\n1922年1月21日至2月2日,刘作为工作人员,为远东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做一些文书性质工作。经陈独秀介绍,到湖南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秘书处担任领导工作:10-11。夏,刘回到湖南,在长沙会见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经长谈后,刘当即被任为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委员。8月17日,湖南省学联成立湖南工学商各公团联合会,选举李立三、易礼容、刘、夏明翰、李六如等为干事。刘数次领导铁路工人罢工,其中有9月与李立三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11。9月12日晚,刘出席工人俱乐部紧急会议,与李立三等一起布置罢工,决定李立三为罢工总指挥部总指挥;刘为工人俱乐部全权代表,住俱乐部应付事态。9月14日,刘称:“工人所希望的在于解决目前生活问题,若路矿两局不派全权代表从磋商条件下手,徒用一句滑稽空言作回答,事实上恐万不能解决。”9月16日,刘称:如不能达到万余工人的要求,就是把我斫成肉泥仍不能解决问题;此时数千工人包围戒严司令部,称论敢动工人代表半根毫毛,就要路矿两局片瓦不留;路矿当局和戒严司令部立场软化。9月18日,罢工胜利;10月上旬,刘任工人俱乐部窿外主任,并到长沙向毛泽东等汇报。12月10日,汉冶萍总工会在湖北汉阳成立,选举刘为执行委员。\n1923年8月16日,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改选刘为俱乐部总主任。8月20日,刘撰〈对俱乐部过去的批评和将来的计划〉:除保持以前的成功不使失败,并竭力增进工人直接利益外,具体还要做三项工作:㈠努力建设与整顿内部;㈡扩大组织;㈢训育部员,提高工人阶级的知识水平并训练工人做事的能力。\n1924年,根据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定,刘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汉冶萍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刘为委员长。\n在1925年至1926年间,刘在湖北和上海又多次领导政治运动和罢工,成为当地中国共产党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1925年5月2日,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和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联合举行的开幕式上,刘与苏兆征、廖仲恺、王一飞等选为大会主席。6月1日,上海总工会公开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刘华任副委员长兼组织科主任、刘任总务科主任(相当于秘书长),主管文牍、庶务等五、六个股。11月,因患肺病,刘同何宝珍回湖南养病,住长沙文化书社。12月16日,湖南省省长赵恒惕命令湖南省军法处派几个士兵到长沙文化书社逮捕刘,关押于戒严司令部。妻子何宝珍、六哥刘云庭四处奔走托关系设法营救。请到同县的著名教育家(周南女中创办人)、省参议员朱剑凡作担保人保释;请刘家亲戚国会议员周震麟,周同时也与赵恒惕有亲戚关系,写信说情;请刘母家亲戚、湘军师长鲁涤平给赵恒惕发电报说情。\n1926年2月上旬,刘在陆军监狱被关押将近2个月后,终于获释;但赵恒惕要他“迅即离开湖南”。5月,中国共产党要求各地党组织发展工农运动,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刘组织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全体代表,同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到国民政府请愿,要求“从速出师北伐,拯救处在帝国主义与军阀宰割下之水深火热的民众”。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选出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执行委员会,刘当选全总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组织部长李立三,宣传部长邓中夏,委员长苏兆征。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8月20日,刘在《工人之路》第412期“廖仲恺先生殉难周年纪念特号”上发表〈廖仲恺先生与工农政策〉:“中国的国民革命,一定要社会各阶级民众一致来参加,建立各阶级的联合战线,才可成功。……要得到大多数的工农群众来参加革命,为革命拼命,必定要使这个革命与工农群众发生切身利害关系。工农群众不是可以骗得来参加革命的,一定要真确地为工农利益而奋斗,继续不断地增加工农群众的利益,真确地谋得工农的解放,这样自然可以得到工农群���对于革命的热烈参加,革命成功的希望自然不远。”10月10日,国民革命军攻克武昌,湖北全省总工会成立;12月26日,刘〈工会工作中的两个问题〉:“所谓的民主集权制,就是工会的权力集中在大多数人的会议上,不是集中在个人身上,即凡事须经过大多数人的会议决定。一决定以后,即必须实行。……代表会是任何工会不可缺少的组织。没有代表会,工会就危险;有了代表会,工会就坚固。”刘称:“一个工会,如果没有真正的工人代表会,这个工会就不能接近群众,就不是工人的工会,就变成了少数领袖的工会。……各工会赶快按照规定,把代表会组织起来,已有代表会的工会,望切实整理,使代表会真正能够行使职权,按期开会。……一切权力归于代表会。”12月28日又在《工会基本组织》小册子序言称:“工会必须有严密的组织,才能克尽所担负的使命。所谓严密的组织,就是在执行委员会之上,有真正的工人代表会;在执行委员会之下,有群众中的支部基本组织。”\n1927年1月领导了武汉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5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刘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2-13。刘在长期工作中逐渐总结出一套“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斗争方针,并对当时中共中央内部所谓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抵制,这与毛泽东当时的思想和斗争策略不谋而合。6月29日,李立三、邓中夏、林育南、刘、项英、苏兆征等35人当选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7月上旬,刘肺病复发,经中共中央批准,离开武汉去庐山养病。10月26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刘留在上海医院养病。\n1928年2月7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议: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刘等11人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常务委员。3月24日,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派刘去天津,以中华全国总工会特派员的身份参加领导全国铁路总工会,并指导顺直省委工作。6月底,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处理顺直问题特派员机构”,指派陈潭秋、刘和韩连会为特派员(代号潭少连),代行顺直省委职权。12月18日,刘在《出路》第二期上发表〈错误观念的纠正〉:“纠正这些错误观念也只有在长期工作的历史中才有可能。改变现在的旧基础,也只有在长期工作中才有渐进的新陈代谢的路径”;如果停顿工作,专门去肃清障碍,不独不能把障碍肃清,客观上会走到取消一切的路上去。\n\n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n1929年夏,刘调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在中东路事件中发动反对国民政府和张学良、支持苏联的运动:13。8月22日,刘在奉天纱厂门口,因煽动罢工嫌疑与孟坚一同被捕。9月中旬,经奉天高等法院判决,“证据不足,不予起诉,取保释放”:13。日后刘成为“叛徒”的重要证据,即为此次被捕。9月,中共满洲省委决定:刘任省委书记兼宣传部长。\n1930年7月,刘到达莫斯科;8月15日至8月27日,刘率中国工会代表团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刘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在刘回国前,由陈绍禹代理。\n1931年1月7日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刘未参加会议,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向忠发被处决后,成立临时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由博古、张闻天、卢福坦、李竹生、康生、陈云、黄平、刘、王云程等九人组成。秋,刘回国,任中共临时中央职工部部长、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11月7日至11月20日,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刘未出席会议,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n1932年1月1日,刘署名仲箎,在《工运指南》第三期上发表〈罢工策略〉:“(一)要是工人群众最迫切的要求;(二)要简单明了,一切工人都有利益都能懂得,而且要是中心的要求;(三)要是资本家多少能够答应的要求;(四)最重要的部分要求。”3月14日,刘出席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临时中央负责人转达共产国际指示:“刘湘(刘少奇)不能担任领导工作”,会议决定撤销刘的中央职工部长职,保留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刘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冬,刘告别何宝珍,化名唐开元离开上海进入中央苏区。\n1934年1月,刘出席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7月,刘出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10月10日,刘随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向湘西转移,开始长征。10月22日,刘接周恩来、秦邦宪电令:“刘少奇参加中央红军第八军团领导工作,任中共中央代表。”12月13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鉴于红八军团在行军作战中减员很大,全军团只剩下1千多人,决定撤销红八军团建制,刘随部到红五军团,后任中央代表。\n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刘出席遵义会议,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2月上旬,刘到红三军团任政治部主任。10月,刘和谢飞结婚;11月上旬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刘任委员长。年底,刘到达陕北:14。12月17日,刘出席瓦窑堡会议。\n1936年春,刘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赴天津主持中共中央北方局工作。刘采纳柯庆施的提议,向中共中央请示,建议让被国民政府关押在草岚子反省院的中共党员履行监狱当局规定的不反共不发表的简单手续出狱,张闻天代表中共中央批准了刘的建议。关押在反省院的约六十名中共党员接刘指示,起草《反共启事》并登报发表后出狱。出狱的这批中共党员为北方局打开局面做出重要贡献,但在多年后的“文化大革命”中,此事因“手续问题”成为刘少奇的“罪行”之一(即“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10月15日,刘在《火线》第六十三期上发表〈怎样进行群众工作?〉,署名K. V.:“为要真正的广大的组织群众,必须努力造成下列的条件:㈠争取群众组织与群众运动的自由,尽量的广泛的利用现有一切公开与半公开的可能。㈡创造群众运动的、获得群众极大信仰的无数的领袖。㈢采用完全民主的工作方式与组织方式。必须具备上列三个条件,群众运动与群众组织,才能大踏步的前进。用秘密的方式是不能组织广大群众的。没有领袖的群众运动,是不能坚持、没有方向的。不采用民主的工作方式与组织方式,是不能发挥群众伟大创造力的。然而,我党过去的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与官僚主义的错误,是无视上列三个条件,采取与上列三个条件相反的方针,所以使白区群众组织,到处受到失败,不能获得任何成绩,现在必须改正!”11月27日,刘撰写〈我们在北平问题上所应获得的教训〉,署名K. V.,发表于12月30日《火线》第六十八期:“在目前任何企图小小削弱党的纪律的倾向,都只能帮助敌人。然而纪律不只是同志应该遵守,负责人与指导者也应该遵守。不只破坏集中原则的人是违反纪律,破坏民主原则的人也是违反纪律。……没有真正的民主,也就没有真正的集中,一切同志的意见和权利不被尊重,一切好的意见不被采纳,自然就不能集中全党的力量,团结得像一个人一样去战斗。……领导者要有充分的民主精神去对待同志”。\n1937年初,刘少奇随北方局机关前往北平。2月20日和3月4日,刘少奇向张闻天写信,分别为《关于大革命历史教训中的一个问题》和《关于过去白区工作给中央的一封信》,表示过去十年中共的路线存在错误,引发党内争议,但此举得到了毛泽东的默许,为二人未来的政治结合奠定基础。4月21日,刘离开北平,4月底回到延安。\n\n抗日战争时期\n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把北方局机关调往山西太原,并与阎锡山进行沟通:15。1937年9月28日,刘致电张闻天:“平津早已失陷,当然不能守,我给平津指示信:㈠以游击战争为中心任务,动员大批干部及同志与抗日积极分子下乡,发展、领导游击。㈡一切半公开的救国团体均取消,人员下乡游击。改组完全公开的同乡会并加入汉奸团体。㈢不能在平津立足,又不能参加游击的干部即退出平津。”此外,其执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提出的“深入敌后、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方针,领导开创中共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工作。\n1938年3月中旬,刘返回延安。毛泽东与江青结婚时,刘与张闻天为反对最力者。7月16日,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致电朱德、彭德怀、朱瑞:“阎(阎锡山)、梁(梁化之)已怀疑他的新势力中有共产党。因此,秘密工作、尤其某些特别关系必须十分警戒,禁止公开工作人员随便写信,对违反一切秘密工作的行动须给他处罚。……在各公开机关团体与阎之部队中工作的同志,多说阎锡山的话,在文件口号宣传上多用阎之‘按劳主义’的术语,少用马列主义的术语,如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民主政权等话不要,机关和团体使用他们名义所写的这些口号要洗去,在表面上使阎的中心思想被人尊重,减少阎的怀疑,但在内容上,要维持我们抗日救国的内容。”10月至11月,刘参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全会决定撤销长江局,设立南方局和中原局,刘出任中共中央局书记,化名“胡服”开辟黄河长江之��广大区域的抗日居民,参与新四军在安徽、河南、江苏的军事工作:16。11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中原局组成及管辖区域的通知》:“兹特决定:以胡服、朱瑞、朱理治、彭雪枫、郑位三为中共中原局委员,以胡服兼中原局书记,所有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概归中原局指导。”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从延安出发,1939年1月28日到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在安排了中原局的工作以后,1939年5月间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请示工作。\n\n1939年7月8日,刘在延安马列学院作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著名演讲:16,强调“革命实践的锻炼和修养……要有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善于联系群众的修养,以及各种科学知识的修养等。”\n\n1939年9月,刘少奇由延安重回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同行的有徐海东、刘少奇的秘书刘彬,还有从延安派出去中原敌后的干部队的几十个人坐了两卡车,包括延安马列学院的罗克明、吴植椽,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副主任刘瑞龙。在竹沟竹沟会合了中原局副书记兼河南省委书记朱理治、河南省委组织部长陈少敏,还有曹荻秋、王老汉(王国华)、危拱之等,具体部署了鄂豫边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工作后,于1939年10月中旬动身,经过确山、汝南、项城、沈丘,过黄泛区,1939年11月初刘少奇一行到达豫皖苏边区涡阳县北乡新兴集的新四军第六支队司令部所在地,停留了大约两个星期左右。在新四军第六支队干部会议上,号召“东进,东进,再东进!”深入到敌人后方去。当时,豫皖苏边群众工作还停留在一般宣传号召阶段。针对这种情况,刘少奇指出必须进一步深入发动群众,进行减租减息,改善雇工待遇,实行合理负担,积极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和改造政权,只有这样做,才能解决建立根据地的问题。刘少奇同志对于豫皖苏根据地的方针、任务还作了具体指示,要求首先创造永城、夏邑、萧县、宿县四县连成一片的根据地,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睢(县)杞(县)太(康)和商(丘)亳(县)鹿(邑)柘(城)两块小根据地,以便尔后连成一片;还要求巩固扩大部队,加强军队建设,准备在一两个月后向津浦路东发展。1939年11月刘少奇到定远县大桥镇三黄家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击退了桂系控制的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部和江苏省主席韩德勤部的进攻,在淮南建立了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1月4日,刘致电中共中央书记处并项英,再次提出由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或江南抽调一部分队伍去淮汀北岸发展的意见;1月11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覆电同意:从江南抽调一两个团过江北发展;从第四、第五支队抽调二三个团到淮北,彭雪枫部到苏北发展。1940年3月28日刘少奇从淮南写信指示成立苏皖军政委员会,指定刘瑞龙任书记,江华、张爱萍、金明、谭希林、田维扬等为委员,并对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武装、群众运动、统一战线等都作了具体的指示。1940年5月刘少奇到皖东北,团结整合了中共各个组织派到皖北的军政组织:郭子化苏鲁豫皖特委利用统战关系组成的人民抗日义勇队、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派到苏北的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苏皖特委,随后山东分局派金明组建苏皖区党委和八路军苏皖纵队、八路军苏鲁豫支队也进入灵璧泗县境内活动,鄂豫皖省委派干部随安徽第六区专员盛子瑾到皖东北,还有地方党建立的游击队。1940年6月刘少奇到淮南。“七一”在《抗敌报》上发表了《做一个好的党员,建设一个好的党》文章。1940年10月刘少奇由淮南经过淮海到盐城。 在此战略指导下,陈毅、粟裕所部新四军从江南渡江北上,1940年10月取得黄桥战役的胜利。同时,黄克诚部八路军南下到达苏北,与新四军苏中陈毅部会合,将华北华中的中共根据地连成一片。在此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总指挥部,1940年11月中旬正式成立,叶挺任指挥(陈毅代),刘少奇任政治委员。此后,1940年11月29日至12月17日刘组织发起了曹甸战役,进攻国军韩德勤部,付出了近2000人伤亡的代价,也只是突破了曹甸外围防线,而无力对其基本阵地构成威胁,战役未能成功。八路军、新四军在苏北的大发展以及该地区国共摩擦导致的直接后果即为皖南事变。1941年1月4日,叶挺、项英等率领新四军军部及皖南部队九千人经茂林北移。1月6日,第三战区第32集团军8万多人在蒋介石命令下,向新四军发起总攻,爆发皖南事变。新四军历经七昼夜激战,最终失���,叶挺被俘,项英潜伏皖南山区被叛徒杀害,蒋介石下令取消新四军番号。在当时局势下,刘建议中央“在政治上全面反攻,在军事上暂时不实行反攻”。1月17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通告,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刘当天请中央任命陈毅代任新四军军长,在苏北成立军部。18日,他与陈毅联名致电中央,再次提出重建新四军军部。1月20日,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刘出任新四军政治委员,与陈毅等人重建新四军,扩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其中首先重建新四军军部,并增建华中党校,以提高共产党对军队的领导能力;并组织温和的苏北整风,确定新四军发展方向及任务。1941年1月,新四军军部在盐城成立。1941年5月,中原局和东南局合并组成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在刘的组织协调下,新四军也由重建时的9万余人发展到13.5万人。7月2日至7月3日,刘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发表《论党内斗争》的讲演,提出了开展党内斗争的正确方针。11月3日,刘在中共中央华中局党校发表《民主精神与官僚主义》的演讲:“资产阶级在许多地方讲平等与人民的权利;但是却可以容许绝对不平等的经济地位。资产阶级有几千万几万万的财产,而对无数千万的人无衣无食是不管的。国家社会是建筑在经济结构上的。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人们在经济上不平等,于是形成其他一切方面的不平等。法律上的平等是虚伪的,实际上仅仅保障了资产阶级剥削工人的自由和权利。这是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内容。……(民主精神)就是平等精神。资产阶级口里讲民主,实际上不能实行民主。……我们革命者,要有平等的精神,认为一个人没有权利压迫或剥削另一个人,没有权利去侮辱另一个人的人格。如果我能剥削你的劳动,而你只能甘受驱遣,这就是不平等,也是没有民主精神。……然而,平等精神或民主精神不是平均主义。现在我们同志中,一方面表现民主精神有些不够,另一方面表现有些平均主义的要求,还有极端民主化的现象,否认组织性……这种平均主义与极端民主的要求,并没有平等精神与民主精神……中国是一个缺少民主传统的国家,一般说人民没有经过民主训练,不懂民主。……官僚主义不仅在剥削阶级队伍中存在,甚至在无产阶级队伍中,在共产党内,在无产阶级国家也存在。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成为当权的政党时,官僚主义也严重起来。……提高群众的文化程度,特别是提高民主精神,进行民主教育,这是我们反对官僚主义的重要办法,撤职等只是治标的。一切工作制度、组织制度都要实行民主,保障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能够开展。在共产党员及干部中要具备充分的民主精神,平等精神,以民主行动督责自己和其他人,就可以不断防止和逐步克服官僚主义。”1942年1月至3月,华中局召开第一次扩大会议,3月5日通过了《目前形势,我党我军在华中三年工作的基本总结及今后任务》的决议。\n1942年3月19日,刘从苏北阜宁县单家港出发经山东回延安。1942年12月30日抵达延安。途中经过山东,处理了山东军政领导人之间的分歧。\n1943年6月28日,刘就人性,是非、善恶等问题写信给续范亭:“关于人性、是非、善恶诸问题,是中国过去哲学历史上提得最突出的一个问题,也是二千余年来,历代均有争论,直到现在仍没有正确解决的一个问题。……人与其他动物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脑箸及其全部神经系统特别发达(这是长期劳动长期斗争的结困),所以人能理解自然界各种现象之间相互的内部联系;因而人就有可能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事物,去进行劳动生产,去制造工具,去改造世界。这是一切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这只有人才特具的。……人的思想,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物质的属性,就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人们的生产劳动,永远是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等(即人们共同生活的规律》,这些一定的关系就决定着人们一定的社会观念形态,即决定着人们一定样式的思想、意识、观点、习惯、心理、道德等。长期的一定的人们的生产样式与生活样式,养成人们在思想行动上的一种特性,这就是人们的社会性。……人们的善恶观念,就是反映客观实际上人们的利害关系。但人是具体的人,人的利害也都是具体的。”12月17日,毛泽东写信给刘:“一气看完你这一篇,前后看了三遍。并且率直批上了我的意���。大体说来,凡论人性(前半部居多)的地方我以为是错的,凡论阶级斗争的地方(后半部)则是对的或比较的(但有某些错处)。……我也没有研究透彻,不能说我批的全都无错,还请你看后告我。”刘参与整风运动:17-18,开始进入中共核心决策层,是中共五大书记之一。整风运动中,刘与毛泽东等指责周恩来犯了右倾路线错误,并且犯有与胡宗南交涉不当等过失,周恩来被迫认错并多次公开检查。\n在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的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刘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5月14日至5月15日,刘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论述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性质、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特点、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原则问题。其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中共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论述,将“毛泽东思想”明确写入党章,并提出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20-25:334-337。6月9日,刘当选中共中央委员。6月15日,刘出席中共七大主席团会议,决定推举毛泽东、朱德、刘、周恩来、任弼时等13人组成中央政治局,推举毛泽东、朱德、刘、周恩来、任弼时5人(中共五大书记,相当于中央政治局常委)组成中央书记处,推举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主席兼政治局、书记处主席。6月19日,刘出席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选举刘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兼中央政治局、中央书记处主席。7月12日,刘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通过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副主席为朱德、刘、周恩来、彭德怀,总政治部主任为刘。\n\n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n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在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总裁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期间,刘在延安代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职务,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372,并提出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局势中采取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策略;同时,他发表《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一改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把土地分给农民,实现“耕者有其田”。\n1947年3月,国军攻占延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留在陕北指挥国共内战,刘则担任中央工作委员会书记,和朱德、董必武、康生等率中央机关一部转移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负责中共占领区土地改革运动的工作。中央工委进驻西柏坡之后,指导晋察冀野战军取得了正太战役、青沧战役、保北战役和石家庄战役的胜利,歼灭国军6.2万余人。7月至9月,刘在西柏坡主持全国土地会议,讨论土地改革政策,并颁布实施《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富农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n1948年4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机关部分人员到达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同朱德、刘会合。1948年5月,刘兼任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随后,刘少奇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身份协助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1949年3月,刘参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并在会上发言。1949年6月至8月,与高岗、王稼祥率领中共中央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苏联专家总顾问科瓦廖夫、中方工作人员邓力群、戈宝权、徐介藩、翻译师哲陪同访问。6月27日,代表团下榻孔策沃别墅并与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马林科夫、米高扬等举行第一次会谈,会谈涉及向苏联贷款、派遣专家、上海等城市管理问题、新疆及少数民族政策、组建海军舰队、莫斯科与北京航线与配套设施、之后与苏共主席团召开中国政治军事的讨论会、国家机构设置和工商企业管理等。斯大林还决定向中国贷款3亿美元,并决定以东北人民政府的名义签订贷款协定。7月2日,双方再次举行会谈。双方共举行了六次会谈(只有一次有会谈记录,两次会谈有确切日期)。会谈期间,刘以电报的形式与毛泽东等人沟通。7月4日,以刘的名义,中共代表团向苏方提交1万余字的报告,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情况,并向其征求意见。报告中提及中国将一边倒地倒向苏联,也提及了旅顺驻军、蒙古独立的问题和苏联从中国东北“搬走机器设备”的问题,认为“我们是这样解释的:这些机器是日本人的,苏联把这些东西当作战利品运走,去建设社会主义,免得落在反动派手中并用它来反对中国人民是完全正确的。”\n9月,刘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会上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n\n建国初期\n土地改革\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刘出席开国大典。刘担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举行,刘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n1950年6月6日,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成立由刘负责的中央土地改革委员会,指导全国的土地改革工作。其颁布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其中保存富农经济、团结和保护中农、没收地主土地,并在原耕基础上用抽补调整方法来分配土地。其改革卓有成效,1952年,全国农业产值比1949年增长48.5%,比1951年增长15.3%;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棉花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4%;农民个人生活也有所改善。1952年,刘率领中共代表团参加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和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庆祝活动。\n\n建国初期,毛泽东仿效苏联设立国家计划委员会,高岗任主任,将原属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主管经济部门调走,周恩来被架空,仅分管外交工作。同期,毛泽东多次批评刘,而高岗认为毛有意夺取刘少奇的权力,于是联合饶漱石乘机向刘少奇发难,刘高矛盾也恶化。于是刘和周恩来联手,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于1954年2月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批斗高岗,使之下台。\n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并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n1955年4月2日至4月9日,刘先后邀集西北、西南、中南、华东、华北和东北等地区省市委负责人座谈,听取他们有关当地工作情况汇报;当谈到经济问题时,刘称:凡是盲目发展得多的行业,困难就大;这里有一条经验,并不是任何发展都是好的,如果发展不是有计划、有前途的,发展本身就带有破坏性。刘同中南地区各省委负责人谈话:“一揽子的领导方式是不行的,要有分工,要建立各种业务机构。”刘同华北地区各省委负责人谈话:“党不管党问题,有个整个问题在内。党委终天忙,不能管党,管了什么?管了征兵、统购统销、基本建设等等业务;而这些事应该是由业务机构来管的。党应该管的是检查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刘称:“如果各方面的工作都有得力的业务部门去做,党委就能腾出手来做自己应当做的事情了。……就可以站在监督的地位来指导和帮助业务部门的工作,即管理干部、检查工作和做政治思想工作,而不必直接地管他们的业务。……今后,党对政府部门的领导方式,原则上将是如此。”\n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刘代表中共中央向大会作政治报告。刘主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下,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生产力。9月28日,中共八届一中全会召开,刘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他在制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等方针政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0月23日,刘率领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书记处书记、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书记处候补书记胡乔木组成中共代表团飞赴莫斯科,秘密访问苏联。10月30日晚,在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刘代表中共代表团向苏共中央提出反对苏军撤出匈牙利,认为把匈牙利交给使用暴力手段之反政府势力是不妥当的。10月31日晚,刘、邓小平等回国,赫鲁晓夫和苏共中央主席团要员送机。11月10日,刘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作关于国际形势的报告:“在工人阶级执政的国家里面,就是说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面是不是也有一种可能,也有一种条件,产生工人贵族这种阶层?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其自流的话,在我们这些国家,也可能产生一种新的‘贵族阶层’。在工人阶级里可以产生,在共产党里面也可以产生。我想是有这种可能性的。但是如果我们注意了的话,如果我们采取一些办法的话也不一定产生,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我个人想了想,昨天在政治局常委会上也谈了一下,对这个问题,我们要采取一些办法,采取一些措施,要提起注意,在党内、在人民中间进行教育。此外,还要规定一些必要的制度,使我们这个国家发展下去将来不至于产生一种特殊阶层,站在人民头上,脱离人民。”在2月的国务院会议上针对经济计划提得过大,毛泽东一再告诫“不要泼冷水”,总理周恩来则说“用冷水洗洗”,刘也支持周说“现在有些人脑子太热了,提得太高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开始显现。毛泽东对于刘、周等人提的“反冒进”十分不悦。刘有一次将人民日报的内容为反急躁情绪的社论稿修改后交毛批阅,毛直接批示不看了。毛泽东后来还说:“反冒进使六亿人民泄了气,是方针性错误。”\n1957年,刘在调查中称:“恩格斯讲过,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我们党、政府、国家、经济机关的领导人,本来是人民群众的公仆,社会的公仆。现在我们有的同志已经变为老爷,把人民群众当作仆人,自己还不自觉。这是错误的。我们所有的领导人都是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没有权利当老爷。因为不这样,他就不能把群众当作跟自己一样的人来看待,处理人民群众内部的事情,就不能把普通的工人、普通的农民、普通的学生与我们党员和干部一样看待。我们要信任群众,群众才会信任我们。不信任群众,群众是不会信任我们的。”随即就是1957年八届三中全会反“反冒进”,周恩来做了自我检讨,而刘自忖“我们比主席,总是差一大截”。支持毛泽东的一方占据主动,从而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n\n大跃进\n1955年,毛泽东掀起农业合作社并大社的高潮。到1958年初,在毛泽东的推动下中国开始了“大跃进”运动,刘作为一线领导人积极参与了大跃进的决策和具体的推进工作。3月份成都会议第一次按毛的想法提出要“并大社”,开始了人民公社化的第一步。4月底,刘和周恩来等若干人一起开始“吹公社”、“吹乌托邦”,主张大办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大炼钢铁、搞供给制,并在工作中加以贯彻。6月份,毛泽东批发“两年超过英国”的报告之后,刘也紧跟精神宣称钢铁产量可以两三年赶英、七八年超美,并且和毛泽东一样,在实地考察农业生产的时候公开为浮夸行为加温。毛泽东曾经要求压缩一些过高指标,1958年底大跃进的弊病开始露出苗头之后,刘承认“我的头脑也有些热,说过些过头话”,1959年春毛泽东进一步要求“纠左”、“压缩空气”。\n\n当选国家主席\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毛泽东指定刘为自己的接班人。1953年12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提出由刘主持“一线”工作、自己退居“二线”。在1956年的中共八大上,刘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并当选排名第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1957年底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向当时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通报,将由刘接班任中国国家主席。1958年底,毛泽东不做下一届国家主席的提议得到中共八届六中全会通过。\n1959年二届全国人大前夕,毛泽东在各种场合为刘接班作小范围吹风。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与国外干涉势力相互勾结,公然撕毁《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发动以拉萨地区为中心之武装叛乱;3月11日、12日、14日、17日,邓小平连续参加刘召集之会议,研究处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叛乱问题。刘和邓小平在会上称:和平解放西藏已经八年,我们没有进行民主改革,是为了等待上层人物觉悟;现在一些上层人物要叛乱,逼得我们不得不进行改革。4月27日,刘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宋庆龄、董必武当选副主席。刘自动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成为名义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10月下旬,刘在接见出席全国群英会的劳动模范时,对北京市清洁工人时传祥称:“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n\n庐山会议\n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庐山会议。7月14日,彭德怀致信毛泽东,陈述对1958年以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及其经验教训。毛泽东没作评论,7月16日加上“彭德怀同志的意见书”批示印发给各到会同志参考。7月23日,毛泽东召开全体会议,严厉指责彭德怀的信。彭德怀等人提出的意见,被指责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由此,参会的刘等人开始积极配合毛泽东批判国防部长彭德怀,会议的主题由“纠左”变为“反右”。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共中央在8月2日至16日召开八届八中全会。全会进一步对所谓“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批判,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同志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庐山会议后,刘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为了取得进步的经验,即使犯错误也要从积极方面理解,另一方面刘为维护毛的权威,��然参与到以空前的高调呼吁对毛的个人崇拜的浪潮中来,这使得大跃进的错误一时难以纠正。\n\n三年困难时期\n1961年1月3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三次汇报会讨论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时发言:看来去年由一千八百四十万吨钢增加到二千零四十万吨,是犯了错误的。今年制订计划的基本精神,是要把局势和矛盾缓和下来,要确实留有余地。每项事情都有个余地问题。1月9日,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第五次汇报会上发言:看来农民在经济上是很脆弱的。经济上脆弱,对违法乱纪的抵抗也脆弱。这种经济上的脆弱性和政治上的脆弱性是很容易出问题的。今后我们各级领导要特别小心地对待农民问题,把农民生活搞得好一点。\n4月1日从广州到达长沙,开始深入湖南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大跃进造成的恶果全面暴露,刘经过在湖南家乡蹲点调查并在各地考察,思想发生了急遽的转变。他决定解散食堂、强调调查研究,开始纠正大跃进的错误。\n\n七千人大会\n1962年1月27日,刘代表中共中央作报告正式发给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即七千人大会)代表。经常委同意后,刘在大会作长篇讲话,补充说明报告:“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现在恐怕不能到处这样套。有一部分地区还可以这样讲。在那些地方虽然也有缺点和错误,可能只是一个指头,而成绩是九个指头。可是,全国总起来讲,缺点和成绩的关系,就不能说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恐怕是三个指头和七个指头的关系。还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不止是三个指头。如果说这些地方的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不能说服人的。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你不承认,人家就不服。全国有一部分地区可以说缺点和错误是主要的,成绩不是主要的。”\n在会议上,毛泽东作为中共中央主席承担中央的责任,邓小平、周恩来分别代表中共中央书记处和国务院做自我批评。刘组织批评大跃进等工作的经验教训,尖锐指出大跃进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身为主持一线工作的国家主席刘要求全党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克服困难,做好国民经济调整工作。报告提出当前要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反对分散主义,更快地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报告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等优良传统和作风,对这几年干部作风中虚假浮夸、强迫命令、严重脱离群众的现象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全党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分散主义等坏思想、坏作风,把党的战斗力大大加强起来。\n七千人大会期间,为了给被打成“彭德怀分子”和“右倾分子”的几百万干部平反,同时针对代表们提出给彭德怀“下战书”事件翻案的要求,刘在大会上说,彭德怀给毛主席写的信没问题,彭德怀的问题是“里通外国”,刘的定性使得彭德怀无法得到平反。刘还做了严厉的定性。\n\n七千人大会之后,2月8日,刘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记录:要形成一种能畅所欲言的空气,党内如此,党外更应如此;无论如何不能以党代替政府,不能以党代替工会,因为党员总是少数;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作用,通过这个制度去实行人民的民主。2月21日至2月23日,刘在北京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刘开始着手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刘和周恩来都主张由陈云当中央财经小组组长。刘在1939年在延安发表重要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强调共产党员在取得政权后更要加强意识修养。8月1日由《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重新发表。该书再版过程中仍保留了原先批判陈独秀的一些文字,如“毫不知耻地要求我们的党员像尊重马克思、列宁那样去尊重他,拥护他为领袖,报答他以衷心和热情。” “他自满,好为人师,好教训别人,指挥别人,总想爬在别人头上,不向别人,尤其不向群众虚心学习,不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和批评”,被毛泽东认为影射自己。文革期间,此次再版遭到严厉批判,被称为“黑修养”。\n7月25日至8月24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议。8月6日,毛泽东在会上作关于“阶级、形势、矛盾”问题的讲话,之后又六次在中心小组会上多次插话,严厉批评“黑暗风”和“单干风”。8月11日在中心小组会上,刘就五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形势的估计作了自我检讨,承认对困难“估计过分了”。\n9月24日-27日,出席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会议通���《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关于有计划有步骤地交流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党的监察机关的决定》等文件。全会肯定了八届九中全会以来贯彻八字方针、加强农业战线取得的成效,决定继续坚持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24日,毛泽东在全会上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和党内团结问题的讲话,把社会主义社会中仍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作了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论述。并再次批判“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26日,刘在会上讲话,表示赞成毛泽东的意见,同时规定这次会议的精神只传达到行政十七级以上干部,并要求全党不要放松经济工作,要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刘、周恩来、邓小平等努力试图继续把中央工作核心从阶级斗争扩大化转向经济调整工作。\n\n三年恢复时期与四清运动\n1964年,刘又到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上海、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考察经济建设。经过到基层的视察,他和邓小平成立紧急委员会,提出“农业六十条”、“三自一包”,开始调整国民经济:322-327,将经济发展从浮夸的理想主义引向了实用主义:214-215:318-321,334-337。毛泽东很明显感到刘、邓执行一条和自己完全不同的政治路线,自己在党内的权威受到挑战。1964年底的全国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就四清、五反问题进行批评,双方产生激烈矛盾,这使刘、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开始破裂:4607。同年年底,刘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再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并担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在三年大饥荒期间,中南海曾实行过高级干部自报口粮的制度,当时毛泽东和朱德均报每月13公斤,周恩来为每月12公斤,刘为每月9公斤。刘是中南海所有干部中报数最少者。\n毛泽东在1962年重提阶级斗争,批判中共党内的“黑暗风”、“翻案风”、“单干风”,这“三风”与刘或多或少都有关系。刘接受毛泽东的反修防修理论,不但作自我批评、严厉指责“三风”,还说“现在两个阶级谁胜谁负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教育,要准备资本主义复辟”。然而此时刘并没有把“资本主义复辟”看成是现实危险,他当时所说的阶级斗争的对象仅仅是“投机倒把、贪污盗窃,还有一些严重的铺张浪费,严重的蜕化变质、违法乱纪,严重的分散主义”一类的社会性问题,这与毛泽东在对阶级斗争的严重性的认识上有明显距离。从1963年9月起,中苏论战全面展开,在国际“反修”、重点国内“防修”的大背景下,刘开始把精力转移到正在全面铺开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农村“四清”、在城市“五反”)上来。刘主持修订《后十条》,由毛泽东批准与《前十条》一起下达到全体人民,“四清”运动全面展开。随着运动的进行,刘对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认识也发生重大改变,他在思想上接受毛泽东“反修防修”的理论,认为“修正主义就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是资产阶级思想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在共产党内部的反映”。\n1963年11月,刘让夫人王光美参加“四清”工作队,到河北省抚宁县卢王庄公社桃园大队指导“四清”,并将总结的的“桃园经验”作为“抓点带面”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蓝本。运动开始时,刘对形势的判断和提出的政策都得到毛泽东的认可,然而随着运动的深入,过火现象不断出现,刘与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在认识上和实践上的分歧逐渐暴露出来。刘认为“反修防修”的重点在基层,他主抓的四清运动以严厉打击“地、富、反、坏”分子和被认为变修的基层干部为斗争方向;而毛泽东认为修正主义的根源出自党内上层,说党内已经形成一个“官僚主义者阶级”。在1964年底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与刘的分歧公开化。毛泽东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敌我矛盾,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对把矛头指向基层;刘则表示,运动的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与敌我矛盾交织,反对把一切矛盾都上升为敌我性质。在会议上毛泽东占了上风,“四清”运动按毛的意见重新部署,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对基层干部打击过宽的过火偏向。然而,毛的“重点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提法,将阶级斗争扩大化,并为下一步发动更大规模的运动准备理论前提。这时,毛泽东已经将刘与“中央出修正主义”联���起来,中共中央内部以刘和毛泽东为代表的关于阶级斗争的两种方针,终于将不能再相容了。\n\n文化大革命时期\n陷入困境\n1965年11月,围绕《海瑞罢官》的论争使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浮出水面。\n1966年5月,文革终于爆发,红卫兵运动使整个中国都陷于混乱。在文革初期,刘在某些问题上和毛泽东的立场一致。\n1966年6月27日,刘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与中共中央召集的民主人士座谈会上,讨论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几个同志的问题。“彭、罗、陆、杨他们的互相关系是不正常的……他们共同特点是反对毛主席,反对毛泽东思想,都是搞地下活动的。”“彭、罗、陆、杨事件是有发生政变的可能的,这是激烈的、国际、国内阶级斗争在我们党内领导机关的反映。”结尾他说道:“我们现在拥护毛主席,毛主席百年之后也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要延续下去,毛主席著作应该成为全国人民的教科书,成为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全体党员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人类的灯塔,是世界革命的锐利武器。毛泽东思想能改变中国的面貌,也能改变世界的面貌。我们用毛泽东思想战胜了一切反党分子,也能战胜国内一切反动派,也能战胜国外一切反动派。”\n然而两者矛盾逐渐扩大。在处理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具体问题中,双方矛盾此起彼伏。\n1966年6月,刘和邓小平组织工作组进驻大中学校,禁止学生游行示威和张贴大字报,并将斗争矛头引向“黑五类”。毛泽东对此非常恼火:“共产主义者怕学生运动,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并命令撤销工作组:377。\n7月18日,毛泽东从武汉畅游长江回北京后,拒绝刘要求见面的请求,首先听取江青等人的汇报。\n7月19日至23日,刘主持召开“文化大革命情况汇报会”,会上对于派工作组问题有明显分歧,陈伯达、康生、关锋等人表示反对。\n7月24日-25日,毛泽东先后召集中央常委、文革小组成员、中央局书记,严厉批评刘、邓小平派工作组是镇压学生运动,只有北洋军阀才镇压学生运动,并指责:规定“内外有别”等都是定框框,要把运动引入邪路,又说工作组“对运动起坏作用,阻碍运动”,要撤销工作组,罢工作组长的官。在1966年8月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毛泽东将“炮打资产阶级司令部”的目标直接指向刘,同时其中共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也被林彪接替,虽然仍然是政治局常委,但是排位下降至第8,同时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身份也从此不再被提及。\n10月16日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刘遭到陈伯达、林彪等人的批评。\n随后造反派用大字报等一再对刘和邓小平批评,毛泽东批评这种做法,周恩来、陶铸等更多次直接出面制止。\n\n问题升级\n在1966年10月为期近三周的中央党会上,刘、邓小平被定性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代表,并分别作自我检讨,内容向全国印发,这也成为文革中最知名的罪名之一,不过刘邓二人仍然是政治局常委,尚未被正式撤职。11月8日,张贴“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的聂元梓又与另外10人贴出《邓小平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大字报。1966年12月,刘问题终于向社会公开,江青公开宣称“刘少奇是党内的赫鲁晓夫”。北京出现“打倒刘少奇”的标语。12月18日,中央同意成立审查王光美的专案小组。12月24日,戚本禹在北京矿业学院称“刘、邓是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2月25日,“造反司令”蒯大富根据张春桥12月18日授意,带领5,000余人在北京城区呼喊“打倒刘少奇”、“打倒邓小平”等巨幅标语,贴上了天安门城墙。“王光美专案组”负责调查刘、王光美,直到1968年4月才公开以“刘少奇王光美专案组”名义活动。谢富治兼任组长、专案工作负责人,江青、康生是决策和指挥者。\n1967年1月1日,北京20几所高等院校学生和一些群众,在天安门广场举行游行集会,“声讨”刘、邓小平的“罪行”。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鼓动下,北京各学校也纷纷打出“刘少奇、邓小平是党内最大的资产阶级当权派,是中国现代修正主义的祖师爷,资产阶级司令部的黑司令”、“打倒刘、邓”的大字报。与此同时,六年前就已经被“打倒”的彭德怀被押送回北京,与彭真、罗瑞卿等一起接受批斗。1967年1月1日中南海内的造反派在刘住处贴出大字报,院墙上张贴“打倒中国的赫鲁晓夫刘少奇”等大标语。3日晚,在戚本禹等指使下,造反派第一次批斗刘、王光美。1月6��,清华大学的造反派设圈套将刘、王光美骗出中南海,强行扣押王光美,后经周恩来派人干预下释放。1月13日,毛泽东派秘书接刘交谈(问候刘的家属情况),刘提出辞去国家主席、中央常委和毛选编委会主任职位,愿意和妻儿到延安或老家种地。毛泽东只是让他“好好学习,保重身体”,并且推荐他读《机械唯物主义》、《机械人》(前两本均遍寻不得)以及《淮南子》(编者刘安最后服毒自尽)。之后几天内,刘办公室的电话线被拆除。刘失去人身自由。\n1967年3月上旬,陈伯达、康生在军以上干部会上,传达毛泽东的指示,开始批判《论共产党员的修养》。5月8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编辑部的名义,发表长篇批判文章《〈修养〉的要害是背叛无产阶级专政》。5月11日专门发出中共中央通知,说这篇文章是经过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并经毛泽东亲自批准的,“希望各单位的革命同志,认真地组织学习和讨论,进一步深入地开展对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大批判运动。”18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伟大的历史文件》,以“中国赫鲁晓夫”为代名词,对刘进行上纲上线的批判。而在6月的一次批判刘少奇的大会上,有人通过关系找来了刘少奇的前妻王健,让她在会上揭露批判刘。\n1967年,刘开始被软禁在北京的家中。7月初,江青等指使北京建工学院群众到中南海西门驻扎,建设高音喇叭,称要把刘从中南海揪出来“斗倒斗臭”,随后北京高校上百个组织前往声援,形成“揪刘火线”,围困冲击中南海,前后持续一个月。14日毛泽东离开北京,18日江青、康生、陈伯达组织批斗刘和王光美的大会,对其人身侮辱,逼迫其低头弯腰两个多小时并抄家。同年中共理论刊物《红旗》第五期发表戚本禹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将矛头指向刘:\n\n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自我辩解说他是“老革命遇上了新问题”。难道竟有这样疯狂进行资本主义复辟活动的“老革命”?难道竟有这样猖狂反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反对伟大的毛泽东思想的“老革命”?\n答案只有一个:你根本不是什么“老革命”,你是假革命、反革命,你就是睡在我们身边的赫鲁晓夫!\n同年8月8日,刘再次提出辞职,但是之后的书信都石沉大海。刘最终意识到,争辩无济于事,从此放弃书信和申述,并缄默不语,最终选择以沉默表示无声的抗争。然而批评之声并未随之减少;1967年8月27日、8月30日,《人民日报》相继发布头版新闻,直指刘是“中国的赫鲁晓夫”。\n\n撤职和开除党籍\n1968年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一些中央委员被剥夺出席会议的权利。一些出席会议的中央委员持续遭到批斗。第八届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中,被定为“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反党分子”的人,达总数的71%:45。1968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同中央文革碰头会成员谈话〉称:“刘少奇这个案子,现在差不多了。”10月18日,中共中央专案审查小组周恩来、江青、康生、谢富治等人提出《关于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罪行的审查报告》,包括刘在1925年、1927年、1929年被捕叛变、投降敌人、充当内奸、工贼的反革命罪行的调查结果:821。10月31日,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批准该报告,认为他是“党内头号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刘少奇,是一个埋藏在党内的叛徒、内奸、工贼,是罪恶累累的帝国主义、现代修正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走狗。”通过决议:“将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并继续清算刘少奇及其同伙叛党叛国的罪行。”并且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继续深入展开革命大批斗,肃清刘少奇等党内最大的一小撮走资派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思想。”在出席会议的所有人员中,只有陈少敏一人反对该决议。刘被罢免后,国家主席一职长期缺位,直到1975年召开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废除。\n10月17日,《人民日报》公布了中央决定,继续攻击刘是中国的赫鲁晓夫,11月27日,《人民日报》“揭露”刘攻击毛泽东的亲自树立起来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大肆贩卖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黑货,疯狂地进行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罪恶活动。是美帝国主义、苏联现代修正主义的走狗,反动派的帮凶。\n1969年4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九大正式会议上,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代表中共中央作政治报告。报告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以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揭露了以刘少奇为总代表的党内一小撮叛徒、特务、死不改悔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粉碎了他们复辟资本主义的阴谋”。\n\n病重去世\n1968年初,刘仍然被单独监禁在中南海福禄居。刘精神和生活状态不断恶化,1968年起陆续患肺炎、糖尿病、高血压、植物神经紊乱等,3月以后病情加重。4月中旬神志已经不大清楚,两脚移动吃力。7月上旬刘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转为支气管肺炎时才紧急从北京医院和军队医院调来几个医生组织抢救;医生会诊后认为:“现病人的情况处于十分危重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意外”,并建议住院治疗,但没有得到批准,只能从医院借调医疗器械就地抢救。7月24日,刘方才脱离危险期,但没有根本好转;此事后,他已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只能卧床接受治疗,支气管肺炎频繁发作并逐渐严重。\n10月9日后,刘完全不能进食,只得从鼻孔插管往胃里灌流质以维持生命。10月14日的中南海门诊部《刘少奇病情报告》称:“从七月上旬患严重支气管肺炎以来,一直不断有反复,三个多月较大反复五次。”“今后再发生严重反复,即可能无法救治。心脏有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有硬化及脑软化,加上糖尿病,也有可能突然变化。防止在短期内死亡。”11月7日,他出现呕吐高烧病情。11月9日,高烧呕吐等病症再次复发。1969年1月14日,出现全身肌肉退行性萎缩以及大小便失禁。\n1969年7月5日,刘的支气管肺炎再次发作,体温升高达摄氏39度,医生会诊后一致认为情况严重,中南海门诊部《刘少奇病情报告》称:“因他年龄大,久病长期卧床,消瘦,抵抗力极差,容易发生休克、心力衰竭、糖尿病酸中毒等并发症,故预后不良,可能随时发生死亡”,后经紧急治疗病情暂时稳定。1969年10月,毛泽东依照当时世界动态估计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因此决定全国大规模备战行动。中共中央决定将刘、邓小平、陶铸、陈云、陈毅、徐向前、叶剑英、聂荣臻等疏散到外地。刘向家人最后说道:“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483:16110月17日晚,刘在两名专案组人员押送下,乘一架伊尔-14(3284号)转移到河南省开封市,医生董长城、护士曹兵、纪秀云、刘原卫士长李太和随同前往。抵达开封后,他被囚禁于开封市革命委员会院内原“同和裕银号”旧址。他的囚禁情况被数篇专文研究,包括后来的党史学术期刊、央视纪录片、新华网等。\n由于途中颠簸受凉,刘抵达开封后病情继续加重。1969年10月24日、31日,刘两次因支气管肺炎发作而病危,经随同医护人员救治后脱险。11月6日,来自北京的医护人员奉命返回,其监护医疗转交给当地驻军负责。11月10日,刘病情再次发作,连续高烧不退,当地医务人员参照上两次的办法治疗。12日凌晨1时许,刘出现异常症状,值班护士6点38分紧急呼叫其他医护人员。6点42分医护人员到齐,6时45分刘的心脏停止跳动,享年71岁。11月13日午夜,专案组在登记“火葬申请单”时,冒用刘源名字申请,填写“死者姓名”为“刘卫黄”。刘的遗体被谎称为烈性传染病患者的尸体。11月14日,刘遗体于开封市东郊火葬场就地秘密火化。骨灰被装在一个普通木质盒中,寄存在开封火葬场骨灰存放室。\n\n平反、纪念与评价\n1976年10月6日,四人帮在北京被捕,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严重“左”倾错误,拨乱反正,平反“文化大革命”时期大量冤假错案,后干部群众纷纷去信中央,要求平反昭雪刘;“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人怀疑和不满刘问题而被打成反革命,张志新等献出生命。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复查刘一案。1980年2月24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一致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为刘平反,恢复了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全会发表的《公报》指出:“为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是五中全会的另一项主要议程。全会认为,前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几十年来一贯忠于党和人民,把毕生精力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文化大革命前夕,由于对党内和国内形势作了违反实际的估计,提出了党内存在一条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随后又提出了存在一个以刘少奇同志为首的所谓资产阶级司令部,这些论断是完全错误和不能成立的。林彪、‘四人帮’一伙出于篡夺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的反革命目的,利用这种情况,捏造材料,畜意对刘少奇同志进行政治陷害和人身迫害,并把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诬为刘少奇的代理人,统统打倒,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这是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必须彻底平反。近一年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针对一九六八年十月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提出的刘少奇同志的各项‘罪状’,进行了周密的调查研究工作,反复核对材料,向中央作出了详尽确切的审查报告。中央政治局一致同意这个审查报告,据以作出了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草案)。全会经过严肃认真的讨论,一致通过这个决议,决定撤销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强加给刘少奇同志‘永远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决议,撤销原审查报告,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在适当时间为刘少奇同志举行追悼会;因刘少奇同志问题受株连造成的冤假错案,由有关部门予以平反;本着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精神,把全会的决议向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传达,消除过去对刘少奇同志的错误处理所造成的影响,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同心同德、充满信心地献身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事业。”\n1980年5月,刘少奇治丧委员会组成,以国家元首规格筹备补办丧事。5月13日,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刘澜涛和王光美等人乘专机前往郑州,随后从郑州前往开封迎取刘少奇的骨灰,5月14日在郑州举行骨灰迎送仪式,刘澜涛、王首道陪同王光美和子女乘专机将刘少奇的骨灰护送到北京。5月15日刘少奇治丧委员会公告:“为深切悼念已故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定于:一九八〇年五月十七日在北京举行追悼大会。同日首都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中央、国家机关,我国驻外使馆和其他驻外机构,北京市和其他省、市、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学校等单位,下半旗志哀,停止娱乐活动一天。”5月17日下午,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方面代表1万多人出席大会。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致悼词:\n\n“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刘少奇同志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了一生。他是受到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久经考验的、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文化大革命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出于阴谋篡党夺权的反革命目的,利用我们党的缺点和错误,蓄意诬陷和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十二日,刘少奇同志在河南开封不幸病故。这是我党和我国人民巨大的损失。党中央经过周密的调查研究,根据确凿的证据,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彻底推倒了强加在刘少奇同志身上的种种罪名,郑重地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我们党采取的这种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立场,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敬爱的少奇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多年了。林彪、江青一伙制造伪证,隐瞒真相,罗织罪名,企图把他的名字从中国革命的历史上抹掉。但是,正如少奇同志在处境最艰险时所说:‘好在历史是由人民写的’,历史宣告了林彪、‘四人帮’一伙阴谋的彻底破产。历史对新中国的每个创建者和领导者都是公正的,不会忘记任何人的功绩。和毛泽东同志、周恩来同志、朱德同志一样,刘少奇同志将永远活在我国各族人民的心中。”\n刘生前曾多次要去世后骨灰撒在大海,1954年4月对王光美说:自己去世后遗体火化,不保留骨灰,把骨灰撒在大海里,像恩格斯一样。5月19日,刘骨灰在治丧委员会代表和刘家属护送抵青岛军港,由鞍山号驱逐舰执行散撒仪式,在4艘护卫舰护航下,于黄海由王光美等亲人将骨灰撒归大海。1981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其中江青、陈伯达等人因涉嫌组织参与诬告陷害、迫害刘致死等,被分别判处死缓、有期徒刑等刑罚。\n随着刘名誉和身份全面平反,相关的纪念活动陆续展开。刘著有《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等多篇,收入《刘少奇选集》,上下两集分别在1982年、1985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年4月发行之第四套人民币100元纸币(1980年版���1990年版)上,刘成为纸币正面四人浮雕像之一,其余三位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1988年,其出生地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也重新修葺其祖居,并以刘少奇故居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0年,刘少奇逝世处被列为第三批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柬埔寨贡布省也有一座水泥厂被命名为哥沙曼—刘少奇水泥厂。\n2008年,中国大陆召开纪念刘诞辰110周年的活动。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在讲话上,评价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n\n延安枣园五大书记铜像:任弼时、周恩来、毛泽东、刘少奇、朱德。\n1988年刘少奇诞辰90周年之际,湖南宁乡县花明楼刘少奇故居纪念广场上设立刘少奇全身铜像。\n河南开封刘少奇陈列馆即刘少奇逝世处立有刘少奇半身铜像。\n\n著作\n代表作\n《论共产党员的修养》1939年7月\n《论党内斗争》1941年7月\n《论党》1945年5月14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1950年人民出版社\n《在中共八大上的政治报告》1956年9月15日,载9月17日《人民日报》\n《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1962年7月21日,七千人大会报告\n\n主要文集\n《刘少奇选集》上下卷,1981、1985年人民出版社。包括1926年5月-1965年6月各时期的主要著作76篇。\n上卷为建国以前的著作38篇,\n下卷为建国以后的著作38篇。\n《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共12册,中央文献出版社,包括1949年7月-1967年1月的手稿、讲话、报告、谈话记录及以本人名义发表的文稿等。2005年出版1-4册,2008年出版5-7册,2018年出版8-12册。\n第一册(一九四九年七月——一九五〇年三月)\n第二册(一九五〇年四月——一九五〇年十二月)\n第三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十二月)\n第四册(一九五二年一月——一九五二年十二月)\n第五册(一九五三年一月——一九五三年十二月)\n第六册(一九五四年一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n第七册(一九五五年一月——一九五五年十二月)\n第八册(一九五六年一月——一九五七年十二月)\n第九册(一九五八年一月——一九五九年十二月)\n第十册(一九六〇年一月——一九六一年十二月)\n第十一册(一九六二年一月——一九六三年十二月)\n第十二册(一九六四年一月——一九六七年一月)\n文革风云丛书21-22《权争党争及其他——刘少奇走向文革》(上下册),收1964.1-1967.7的刘少奇文稿46篇,2016年6月台湾西西弗斯文化出版公司。\n\n选编\n《刘少奇论文集》1951年日本第三书房出版\n《刘少奇论党的建设》199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n《刘少奇论新中国经济建设》1991年中央文献出版社\n《刘少奇自传》2003年解放军出版社\n\n荣誉\n外国勋章奖章\n一等共和国勋章(印度尼西亚,1961年6月14日于北京颁发)\n\n家庭与个人生活\n刘母亲鲁氏世代务农,勤劳贤惠,吃苦、持家有条不紊。父亲刘寿生共生四子二女:刘绍源(又名刘墨卿)、刘绍远(又名刘云庭)、刘绍达(又名刘作衡)、刘绍德(女)、刘绍懿(女)、刘绍选(字渭璜,后名刘少奇),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8。刘家在炭子冲算是外来户,祖籍是江西省吉水县,由于前几代有人被派到湖南益阳当官,全家便由吉水迁到益阳,以后几经辗转搬到炭子冲定居。刘寿生读过几年书,能写会算,重视培养子女受教育,坚持4个儿子都上私塾读书。他把在炭子冲30亩地留给自家耕种,把茅田滩30亩地放租,又在附近租种别人15亩地。1911年6月25日,刘寿生肺痨病去世。1949年,刘二哥刘云庭去世,刘写道:“你是我幼年时期学习和活动的第一个帮助者。”\n1958年,当地政府把其故居修建成博物馆,刘在1961年返乡时得知后,告诉当地党委秘书处取消这一安排,并把其房子分给当地农民居住:6。因为这一安排,刘在文革蒙难期间,当地民众隐瞒刘氏祖坟位置,使其祖居、祖坟都得以保存:8。其祖居现为刘少奇故居。\n刘结过六次婚,最后一位妻子是王光美。\n\n元配周氏,无子,名字不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1901年3月16日)亥时生,刘少奇家乡邻村的一个姑娘,包办婚姻。\n二妻何宝珍(又名保贞、葆珍,1902年4月-1934年秋):1923年4月中旬与刘结婚,时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子弟学校教员兼工人俱乐部书报科委员;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入中国共产党。三次忍痛将孩子割舍给别人。1932年冬,刘告别何宝珍,何宝珍带着儿子刘允若在上海工作,不久被捕入狱,1934年死于南京雨花台,刘称赞她“英勇坚决,为女党员之杰出者”。1945年3月22日,刘为何宝珍写烈士传:“……湖南道县人。湖南衡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生,一九二二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后转入党。因反对学校当局的学潮被开除学籍。一九二三年到安源路矿工会所办之工人子弟学校教书,是年与我结婚。和我一道参加过长沙、上海、广州、武汉、天津、满洲等地党的、工会的、妇女群众的许多工作。生二子一女。于一九三三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宪兵逮捕入狱、被判徒刑十五年,由南京第一监狱执行。因她与狱外党的组织发生关系被发现,第二年判决在南京被枪毙。”有子刘允斌、刘允若,女儿刘爱琴。1949年8月,刘把已从技工学校毕业之刘爱琴由苏联带回国。\n长孙阿廖沙(俄语:Алёша,中文名刘维宁)是刘允斌在莫斯科大学留学时与俄罗斯籍同班同学玛拉所生。阿廖沙曾任职于俄罗斯国家航天指挥中心,2003年退役后定居于中国广州市番禺区,妻为冬妮娅。\n一名曾孙和曾孙女刘丽达\n一名玄孙\n外孙女刘若楠,何宝珍之后。\n三妻谢飞,1941年3月30日与刘结婚,无子,渔工的女儿。\n四妻王前,新四军护士。1946年同刘分手。曾与江青一同教唆已成年的亲女儿批斗刘,有子刘允真(2019年病逝,享年72岁),女刘涛。\n五妻王健,无子,由朱德夫妻介绍给刘少奇。因健康因素,婚姻仅维持几天时间。刘将她送到中国东北疗养。\n六妻王光美(1921年9月26日-2006年10月13日):天津人,北平辅仁大学物理学硕士研究生。是中国首位原子物理(光学专业)女硕士毕业生,并留校任研究生助教。1946年初,中共北平市委介绍其到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任翻译,军调部工作结束后到延安,在军委外事组工作,后到解放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春,作为中央外事局干部,从山西土改工作队回到西柏坡外事局机关,8月21日和刘结婚,婚后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王光美兄王光复为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国空军的王牌飞行员,王光英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士光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电子工业部总工程师。\n长女刘平平(后改名“王晴”)(1949年5月13日-2009年12月3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食品教育博士。\n儿子刘源(1951年2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2015年12月19日官方宣布其退役。\n二女刘亭(1952年4月1日-):1986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曾就职于美国洛克菲勒公司,为联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北京联亚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n小女刘潇潇(1960年-):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生物学系。1980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留德班学习。1981年进入德国波恩大学和卡乐斯堡工学院攻读生物遗传工程学。1987年获生物工程硕士学位。同年回国创业。\n\n参见\n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n大跃进、七千人大会\n文化大革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n黑六论、《刘主席语录》\n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二次全体会议\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存废之争\n刘少奇故居\n王光美、刘源\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刘少奇纪念馆\n邓小平在刘少奇追悼大会致悼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刘少奇生平大事年表\n刘少奇 - 历史我记录"} +{"doc_id": "3385", "title": "太空", "text": "外层空间,亦称外太空、宇宙空间,简称空间、外空或太空(英语:outer space),指的是地球大气层及其他天体之外的虚空区域。\n与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太空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质,以等离子态的氢为主。其中还有电磁辐射、磁场等。理论上,外层空间可能还包含暗物质和暗能量。\n外太空与地球大气层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因为大气随著海拔增加而逐渐变薄。假设大气层温度固定,大气压会由海平面的大约1013毫巴,随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数化减少至零为止。\n国际航空联合会定义在100公里的高度为卡门线,为现行大气层和太空的界线定义。美国认定到达海拔80公里的人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过程中,120公里是空气阻力开始发生作用的界线。\n\n环境\n环境:太空的空气稀薄,几乎真空,而且能清晰看见地面上所看不见的星星,因此,美国太空总署放置了哈伯望远镜用以观察宇宙。\n\n太空相对���轨道\n若要执行一个轨道,太空船必须飞得比在次轨道飞行器更快。太空航具必须要有足够的水平速度才能进入轨道,也就是重力加诸于太空航具的加速度必须小于或等于由水平运动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参见圆周运动)。因此进入轨道的太空航具不只是进入太空,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轨道速度(角速度)。对低地球轨道,这大约是7,900米/秒(28,440公里/小时);相对之下,最快的飞机(不包括载人的太空航具)是美国空军的X-15在1967年创造的,它的速度只有2,200米/秒(7,920公里/小时)。\n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最早意识到,无论使用何种化学燃料,多级火箭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够在地球的重力场中获得自由,并且进入行星际空间的逃逸速度大约是28,800公里/小时(8公里/秒),进入低地球轨道的速度所需要的能量(32 MJ/kg)大约攀爬到相同高度所需要能量(10 kJ/(km·kg))的20倍。\n次轨道飞行和轨道飞行有著主要的不同,环绕地球的稳定轨道(也就是不受大气阻力的影响),最低的高度是海拔350公里(220英里),一般常见的误解是单纯的认为轨道只要在这个高度就是达到太空的边界。理论上说,在任何的高度都可以获得需要的轨道速度,只是大气拖曳排除了高度太低的轨道。只要有足够的速度,飞机也可以进入轨道,但是在目前,这个速度数倍于目前的技术可以达到的合理速度。\n另一个常见的误解是轨道上的人在地球的引力之外,因为他们是“漂浮著”。他们会漂浮是因为他们是自由落体:他们伴随著太空船一起加速落向地球,但同时他们也以够快的速度离去直线的路径,让他们在地球的表面上保持恒定的距离。地球的引力远远超过范艾伦带,并且使月球保持在距离地球平均384,403公里(238,857英里)的轨道上。\n\n分类\n太空不是完美的真空:不同的区域由不同的大气圈和“风”所定义,并且主导著那些区域,并且风会向外扩展超越原本定义的区域。地球空间从地球的大气层向外扩展到地球的磁层,使它与太阳风的行星际空间有所区隔。行星际空间延伸到了太阳圈,这是太阳风和星际介质的风交会的地方。星际空间继续延伸到银河系的边缘,然后逐渐隐没至星系间的空洞。\n\n地球空间\n地球空间是邻近地球的外太空区域。地球空间地方包括大气层上层的区域,像是电离层和磁层,范艾伦辐射带也在地球空间内。在地球的大气层和月球之间的地区有时也称为“地月空间”。\n虽然它满足外太空的定义,但在卡门线之上数百公里空间内的大气密度依然可以对卫星造成足够的阻力。许多人造卫星都在这个称为低地球轨道的区域内运作,并且每隔几天就需要启动它们的引擎来维持轨道。此处的阻力虽然很低,但在理论上仍足以超越太阳帆所受到的辐射压力,而这是行星际旅行所建议的一种推进系统。\n充塞在地球空间内的带电粒子密度非常低,他们的运动受到地球磁场的控制。这些由电浆形成的物质会受到太阳风暴的扰动,在太阳风的驱动下形成流向地球上层大气层的电流。\n当磁暴发生在地球空间的两个地区,辐射带和电离层,会造成强烈的扰动。这些风暴造成的高能电子流量增加,能够对卫星上的电路造成永久性的损害。扰乱电信和GPS技术,并且即使在低地球轨道的太空人也会受到危害。它们也会在地球的磁极附近创造出极光。\n地球空间还包含许多之前发射的载人或不载人太空船遗留下的残骸,会对后续的太空船造成潜在的危害。有些碎片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重返地球的大气层内。\n缺乏空气的地球空间(和月球表面)是天文学家观察所有电磁频谱的理想场所,由哈伯太空望远镜传送回来的精彩图片可见一斑,允许来自137亿年前的光-几乎就是大爆炸的时期-被观测到。\n地球空间的上层边界是磁层和太阳风交界的介面,内侧的边界是电离层。或者说,地球空间是地球大气层上层和地球磁场抵达的最外侧之间的外太空。\n\n行星际空间\n行星际空间是太阳系内围绕著太阳和行星的空间,这个区域由行星际介质主导,向外一直延伸到太阳圈,在那儿银河系的环境开始影响到伴随著太阳磁场的粒子流量,并且超越太阳磁场成为主导。行星际空间由太阳风来定义,来自太阳连绵不绝的带电粒子创造了稀薄的大气圈(称为太阳圈),深入太空中数十亿英里。风中的质点密度为5-10 质子/cm3,并且以 350-400km/s的速度在移动。太阳圈的距离和强度与太阳风活动的程度息息相关。自1995年起发现系外行星的意义为其它的恒星也有能力��有自己的行星际介质。\n行星际空间的体积内几乎是纯粹的真空,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平均自由半径大约是1天文单位。但是,这个空间并非完全的真空,到处都充满著稀疏的宇宙线,包括电离的原子核和各种的次原子粒子。这儿也有气体、电浆和尘粒、小流星体和到目前为止已经被微波光谱仪发现的数十种不同有机分子。\n行星际空间包含太阳生成的磁场,也有行星生成的磁场,像是木星、土星和地球自身的磁场。它们的形状都受到太阳风的影响,而类似泪滴的形状,有著长长的磁尾伸展在行星的后方。这些磁场可以捕获来自太阳风和其它来源的粒子,创造出如同范艾伦带的磁性粒子带。没有磁场的行星,像是火星和水星,但是金星除外,它们的大气层都逐渐受到太阳风的侵蚀。\n\n恒星际空间\n星际空间是在星系内未被恒星或它们的行星系占据的空间。星际介质-依照定义-存在于星际空间。\n\n星系际空间\n星系际空间是有物质的空间和星系之间的空间,星系际空间非常接近完全的真空,但通常仍会有自由的尘埃和碎片。在星系团之间,称为空洞的空间,则几乎是完全的真空。有些理论认为每立方米一颗氢原子的密度相当于宇宙的平均密度。但是,宇宙的密度很显然是不均匀的;它的密度从在星系内非常高(包括在星系内有著高密度的结构,像是行星、恒星、和黑洞等)到在广大的空洞内非常低,远低于宇宙平均值的密度。\n围绕和延伸在星系之间,有著稀薄的电浆,它们被认为具有宇宙纤维状结构,这是比宇宙的平均密度略为密集的区域。这些物质被称为星系际介质(IGM),并且通常是被电离的氢;也就是包还等量的电子和质子的电浆。IGM的密度被认为是宇宙平均密度的10至100倍(每立方公尺拥有10至100颗氢原子)。在富星系团内的密度高达平均密度的1000倍。\n星系际介质被认为主要是电离气体的原因是以地球的标准来看,它的温度被认为是相当高的(虽然有些地区以天文物理的标准来看只是温暖)。当气体由空洞进入星系际介质,它被加热至105K到 107K,这是足够让氢原子在碰撞时被撞出的电子成为自由电子,像这种温度的星系际介质被称为温热星系际介质(WHIM)。电脑的模拟显示,在宇宙中约有一半的原子物质可能存在于这种温热、稀薄的状态。当气体从温热星系际介质的纤维状结构进入星系团的宇宙斯状结构的界面时,它的温度会升得更高,温度可以达到108K或更高。\n\n相关内容\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Intergalactic Spa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ural History, Feb 1998\nProfits set to soar in outer spa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ewscientist Spa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X PRIZE Found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392", "title": "英国广播公司", "text": "英国广播公司(英语: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及通称BBC,是英国主要的公共媒体机构。此外,BBC的前身为1922年成立的英国广播有限公司(英语: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Limited,通称: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简称:BBC),并于1927年取得皇家特许状而改组成立;另外,BBC是世界第一家由国家成立的广播机构,也是全球最大的媒体(按照雇员人数)。身为英国的法定法人机构之一,现今受传媒主管大臣的监管。其营运资金主要来自于英国国民所缴纳的电视牌照费。\nBBC成立初始仅提供电台服务,至1936年开始提供电视服务,是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1967年,BBC首次采用彩色信号播报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从而开启了彩色电视时代。今日的BBC是在全球拥有高知名度及广泛信誉的传媒机构,还经营着其他业务,包括书籍出版、报刊、英语教学、交响乐团、互联网新闻等。\n\n历史\n1922年,为避免过多无线电信号广播干扰通讯,负责颁发电台广播牌照的英国邮政总局提议,向一家由领先的无线电器材制造商组成的财团共同拥有的公司发放单一的广播许可证,10月18日,“英国广播有限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 Ltd,简称BBC)正式成立,股东包括马可尼(Marconi)、英国通用电气公司(GEC)、英国汤姆森-休士顿(British Thomson-Houston)等,11月14日,BBC的第一个电台“2LO”以中波从伦敦牛津街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Selfridges Department Store)的屋顶开始广播。次日,“5IT”从伯明翰开始了广播,“2ZY”从曼彻斯特也开始了广播。\n1927年BBC获得皇家特许状(Royal Charter of Incorporation),由理事会负责公司运作。理事会成员由政府任���,每人任期4年,公司日常工作则由理事会任命的总裁负责。至此,英国广播公司从民营企业改组为提供公共广播的非营利机构,公司名称改为现行的“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沿用BBC这一缩写。\n1932年“BBC帝国服务”(BBC Empire Service)开播,这是BBC第一个对英国本土以外广播的电台频道。1938年BBC阿拉伯语电台开播,是BBC的第一个外语频道。二战结束时,BBC已经以英语、阿拉伯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7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至1965年,BBC的外语广播服务正式更名为BBC国际频道(BBC World Service;又译为BBC全球服务),使用至今。\n1932年开始苏格兰工程师约翰·罗吉·贝尔德和BBC合作尝试进行电视播送。1936年11月2日BBC开始了全球首个电视播送服务。电视广播在二战中曾经中断,1946年重新开播。1953年6月2日BBC现场直播伊丽莎白二世在西敏寺的登基大典,全英国约有2,000万人直接目睹了女王登基的现场实况。\n由于受到地下电台的挑战,1967年9月30日BBC开始了BBC Radio 1电台服务,以流行音乐为主。1983年BBC又第一个开播了早餐时间广播服务《BBC早餐》,抢在了竞争对手的前头。\n1991年BBC正式开始BBC全球新闻服务电视频道,后在1995年1月更名为BBC World。不同于BBC全球电台服务,BBC全球新闻服务是一家商业电视台,透过广告营利,也即该频道不能在英国本土播出。\n1998年8月BBC的国内频道也开始采用卫星播送;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是,欧洲观众只要使用英国制造的卫星解码器就可以收看BBC1和BBC2。\n\n2012年11月11日,英国广播公司原行政总裁乔治·恩特威斯尔,因为受到报道一宗性侵犯儿童报道时,错误暗示与一名资深保守党员有关丑闻影响,而宣布引咎辞职,由托尼·赫尔安排接任行政总裁一职,成为2012年9月17日上任时最短命总裁。2021年2月12日,中国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表示不允许BBC世界新闻台继续在中国境内落地。\n\n皇家特许状检讨工作\nBBC的皇家特许状在2006年期满。\n2005年3月2日,时任英国文化大臣蒋黛思发表了一本关于BBC长远发展的绿皮书。绿皮书的要点是:\n\n牌费系统维持至2016年\n以BBC基金会代替BBC董事局\n增加节目制作外判\n减小对收视的重视和复制节目概念目\n\n经费来源\n1904年的无线电法案规定,任何人如要播送或接收广播节目,必须从邮政局取得执照。在BBC建立后,用户的接收费成为BBC的主要经费来源。1971年,家庭广播接收执照被取消,但是个人若要收看电视节目还是必须付费取得执照。\n今天英国的每个家庭或企业都必须购买一年期的电视执照(老人及少数低收入人群的费用则由英国数字化、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承担),以确保BBC有足够的资金 “教育、发布通告和娱乐”大众。费用由政府厘定。由于这种特殊的经费来源,BBC没有商业广告;理论上,节目制作人不受任何商业利益驱使,但事实上还是要面对各种压力,例如在政治上,政府可以改变接收执照费来施压;同时他们还必须面对来自其它商业电视台的竞争。牌照费在2022年BBC的53亿英镑总收入当中占71%,其余部来自于拨款、版税和租金收入等商业及其他活动收益。BBC还从政府获得每年超过9000万英镑,资助主要服务非英国受众的BBC国际部。\nBBC2003年的收入包括:\n\n执照费收入,26.59亿英镑;\nBBC商业控股公司,1.47亿英镑;\nBBC全球服务,2.237亿英镑,其中政府拨款2.01亿英镑,用户订购费1610万英镑,其他收入660万英镑。\n\nBBC服务\n电台\nBBC最早成立的宗旨是为英国大众提供高品质的电台广播服务。今天,电台节目依然是BBC产品重要的一部分。\nBBC最早的两个电台是国内服务(Home Service)和全球服务(World Service),后来又提供软性节目(Light Programme)。1967年现代音乐频道,BBC Radio 1开播,从那时起BBC开始采用目前的命名方式:BBC Radio 2播送轻音乐、乡村音乐、爵士乐和娱乐节目,BBC Radio 4则是之前的国内服务。1990年8月27日,BBC Radio 5开播,后又更名为BBC Radio 5 Live(BBC Radio 5直播)。\n今天BBC拥有10个电台频道,面对不同的听众。针对不同的地区,BBC也有不同的节目选择。BBC全球服务则对全球广播,此外BBC的一些短波频道也可以在英国以外地区收听到。这些频道大多以新闻为主,一部分经费来自英国外交部。现在BBC一部分的电台节目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下载。\n\n电视\n英国广播公司在国内和国际上经营几个电视频道。其中,BBC第一台和BBC第二台为旗舰电视频道,相比之下BBC第一台节目更加大众化,是英国收视率最高的电视频道。BBC第��台为青年频道,曾一度转型为网络电视。BBC第四台为文化和纪录片频道。此外,还拥有全天候新闻频道BBC新闻台、转播英国国会实况的BBC国会台,以及两个儿童频道(CBeebies、CBBC)。\n1991年10月,BBC开始以“BBC World Service Television”的名称向亚洲及中东播出电视节目。1992年12月这个频道的覆盖范围扩展到非洲。1995年1月,BBC World Service Television进行重组,并进一步覆盖了欧洲地区。2001年,BBC World完成全球覆盖。BBC World提供高品质的新闻节目,同时经常播放一些在英国国内广受好评的纪录片等。\nBBC Worldwide是BBC音像、书籍等产品的国际销售商,向世界各国销售商或是直接出售BBC各种商品,或是同相关国家就BBC音像、书籍等制品的使用版权进行交易。\n2009年1月14日,BBC开播波斯语电视频道,收视范围包括伊朗、阿富汗和塔吉克斯坦等地。但BBC波斯语电视频道被禁止在伊朗开展业务(伊朗法律禁止个人收看卫星电视,而该国情报部长更称BBC波斯语频道会“威胁伊朗国家安全”)。 2006年1月,伊朗政府全面封锁BBC波斯语网站,数月后对BBC波斯语广播也进行了干扰。BBC及英国外交部均提出强烈抗议,要求伊朗政府立即恢复该网站的入网许可,保证伊朗公民可以自由访问BBC公司波斯语网站,但这一情况一直没有得到任何改变。对于英国政府和BBC的指责与呼吁,伊朗官方一直拒绝发表任何评论。\n\n音乐\nBBC辖下设有BBC交响乐团、BBC苏格兰交响乐团与BBC威尔斯国家管弦乐团等编制齐全的管弦乐团,此外还有数支乐团与合唱团。自1927年起年年举办的“逍遥音乐会”亦由BBC负责总筹。\n\n在线服务\nBBC在线(原名“BBCi”)提供BBC的所有网络服务,包括数字电视和互联网接入。BBC的许多新闻和节目存档都可以在该网站上被找到,以供用户自由下载、收看或收听。\n最近几年一些网络公司抱怨BBC把太多的钱花在BBC的网络服务上,提供了大量免费、无广告的媒体资源,令其他网站无法与其竞争。他们要求应该限制BBC在网站上的花费,以迫使他们通过广告或减少内容的形式在更公平的起点上与其他网站竞争。\n在数字电视方面,用户可通过BBC红键电视功能参与节目互动,比如在FIFA世界杯和橄榄球六国锦标赛转播中随时查看赛事集锦并拓展视听体验,以及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中启用著名喜剧演员史蒂芬·弗莱领衔的搞笑解说供观众选择等等。维珍电视用户更可随时点播过去一周内播出的大部分节目。其图文电视服务CEEFAX则于2012年关闭停运。\n\n频道列表\n电视频道\n对内频道\nBBC第一台(BBC One),亦以高画质广播\nBBC第二台(BBC Two),亦以高画质广播\nBBC第三台(BBC Three),原名BBC选择频道(BBC Choice),亦以高画质广播;曾于2016年初至2022年转型为网络电视\nBBC第四台(BBC Four),原名BBC知识频道(BBC Knowledge),亦以高画质广播\nBBC新闻台(BBC News),亦以高清广播\nBBC国会台(BBC Parliament)\nCBBC,6岁至12岁的儿童节目频道,亦以高画质广播\nCBeebies,6岁以下的幼儿节目频道,亦以高画质广播\n对外频道\nBBC娱乐频道(BBC Entertainment)(前BBC尊贵频道 (BBC Prime))(以色列、欧洲地区)\nBBC美国频道(BBC America)\nBBC加拿大频道(BBC Canada)\nBBC食物频道(BBC Food,南非与北欧)\nCbeebies(全球各地)\nBBC世界新闻频道(BBC World News,全球各地)\nBBC高画质台国际版(BBC HD)\nBBC自然知性台(BBC Earth)\nBBC生活风格(BBC Lifestyle)\nBBC知识频道(BBC Knowledge)\n\n电台频道\n英国\nBBC Radio 1(主要对象为年轻人,当代流行音乐)\nBBC 1Xtra\nBBC Radio 2(对象为成人,轻音乐与喜剧)\nBBC Radio 3(内容较为学术性,另有爵士乐、古典音乐和非西方的音乐)\nBBC Radio 4(非音乐娱乐节目、新闻、记实节目)\nBBC Radio 5 Live(新闻、体育综合与评论)\nBBC Radio 5 Live Sports Extra(体育电台)\nBBC 6 Music\nBBC Radio 7(演说、喜剧和戏剧)(已改为BBC Radio 4 Extra)\nBBC亚洲网(以英语和其他多种语言广播,对象为国内南亚人士)\nBBC Local Radio\nBBC Radio Scotland(FM 92.8-94.7,仅在苏格兰播出)\nBBC Radio nan Gàidheal(FM 103.5-105,仅在苏格兰并使用苏格兰盖尔语播出)\nBBC Radio Wales(仅在威尔士播出)\nBBC Radio Cymru(FM 92.4-96.8, 103.5-104.9,仅在威尔士并使用威尔士语播出)\nBBC Radio Ulster(FM 92-95,仅在北爱尔兰播出)\nBBC Radio Foyle(FM 93.1,仅在福伊尔播出)\n全球\nBBC全球服务(BBC World Service)通过短波和卫星等方式,面向全球的24小时英语广播。\n\n争议及批评\n前BBC节目主持人吉米·萨维尔身故后,被揭发曾性侵��名未成年女性,受害者人数高达200人。而BBC于2012年10月22日播出的调查访问节目显示,BBC高层可能知道事件,并且隐瞒此丑闻。\n\n参考资料\n参见\n公共广播\nBBC伦敦\nBBC所属电视台电台列表\nBBC标志\n英国公共广播\n英国电视\n英国电视授权\nBBC News 中文\n\n外部连结\n\nBB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BBC 中文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nBBC 中文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BBC 中文网的Facebook专页\nBBC 中文网的X(前Twitter)账号"} +{"doc_id": "3395", "title": "西罗马帝国", "text": "西罗马帝国是罗马帝国基于286年被戴克里先分为两部份后,把政权一分为二建立四帝共治制,从而开始有的东西两部的概念,位处西部的部分即是在395年最后分裂的西罗马帝国;而东部最后则成为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正式名称与东罗马帝国相同,均用罗马共和时代的“元老院与罗马人民”(Senatus Populusque Romanus)。而当时罗马人并不认为国家已被划分为两个国家,而是视为由两个朝廷管理的单一政体。由于西罗马帝国日趋减弱,因而受到东罗马帝国的扶持。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吞并。\n西罗马帝国的皇帝之位在3世纪到5世纪间断续存在。随著戴克里先建立的四帝共治制,君士坦丁大帝和尤利安(324-363年)迁都拜占廷后重新统一罗马,但是在狄奥多西一世在395年过世后又把帝国分割分别给两个儿子继承。\n476年9月4日,日耳曼裔将领奥多亚塞控制义大利全境,导致仅拥立一年的西罗马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被迫退位,历史学者爱德华·吉本亦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定于这一年。另有观点定于西元480年曾在罗慕路斯之前上位的原西罗马皇帝尼波斯逝世的那年,因为他在流亡后仍获东罗马和奥多亚塞等势力的形式上承认。由于罗马帝国在欧洲历史上中的巨大影响力,因此西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时,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中古时代。\n480年以后,东罗马帝国的芝诺也不再拥立新的西部皇帝,而是先后册封入主西罗马旧地的日尔曼裔统治者奥多亚塞及狄奥多里克为意大利国王。\n800年,罗马教会为了与当时位于东罗马帝国的东正教抗衡,法兰克国王查理曼被教宗利奥三世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而查理大帝亦被视作继承西罗马帝国,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皇室世系;之后发展成神圣罗马帝国,而神圣罗马皇帝也以继承西罗马皇帝自居,但是这个“复活”的西罗马帝国不论在血统还是语言上都已经与原本的古罗马没有关联了。\n\n西部帝国的背景\n古罗马在共和时期的对外扩张,都是以罗马城为中心,这导致无法控制较为偏远的省分。通讯成为帝国首要的问题。帝国重要的时事资讯,如新的入侵、暴动、天灾和传染病爆发,往往需要藉著船舶或著驿站传到罗马的各个省分,因此罗马必须在每个省分派驻总督。\n在帝国建立初期的疆域是承袭罗马共和时期后三头同盟的领土:马克·安东尼、屋大维以及雷必达。\n安东尼占据的帝国东方-亚该亚行省、马其顿行省以及伊庇鲁斯行省(相当今日的希腊、阿尔巴尼亚和部分克罗埃西亚)、比提尼亚行省、本都行省以及亚细亚行省(今日的土耳其)、叙利亚行省、赛普勒斯行省,这些领土涵盖了古代马其顿帝国所征服的领土,因此多数贵族都来自希腊境内,安东尼所辖之处特别是都市地区受到希腊化的影响。屋大维则占据的帝国西方-义大利行省(今日的义大利)、高卢行省(今日的法国)、高卢比利时(今日的低地国家)以及西班牙行省(今日的伊比利半岛),其领土包含了希腊等地的海岸地区,凯尔特人的居住地,例如:高卢人以及凯尔特伊比利亚人,还有占据阿非利加行省部分地区(今日的突尼西亚),另外还有西西里行省(今日的西西里岛)。\n在击败安东尼之后,胜利的屋大维统一罗马。当时帝国充斥著各种地方文化,这被称作罗马化。当东方的希腊文化碰上了西方的拉丁文化产生了融合,影响了政治、军事的发展,最后帝国的分治也是因此划分。\n西元284年,罗马帝国内乱不断,外敌也纷纷入侵,而且军人专政,干预皇帝废立,所以新皇帝戴克里先上任后,自知一人无力应付奴隶起义及异族入侵,于是把罗马帝国西半部(即意大利、西班牙、高卢、不列颠、中欧、北非)交由其好友马克西米安管治,自己则管治罗马帝国东半部(即巴尔干半岛、东南欧、小亚细亚、巴勒斯坦、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埃及)。两人也分别设立副职,并由四人合治国家,史称四帝共治制。其后罗马帝国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迁都君士坦丁堡并统一罗马,但在西元3世纪至西元5世纪之间东西帝国断断续续的存在。西元395年,最后一名罗马帝国统一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立下遗言,把帝国照戴克里先的分法分给自己的两个儿子,东部分给长子阿卡狄乌斯,西部分给幼子霍诺里乌斯,分别治理。西罗马帝国定都梅蒂奥拉努(米兰的古称)。东罗马帝国(后称拜占庭帝国)则定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堡)。自此之后罗马帝国永久分裂。\n\n叛乱和纷争\n帝国内经常出现小型的叛乱和起义,尤其是刚被征服的部落以及城市,因此军队也时常出兵镇压。在和平的时期可以简单地平定内乱,但在战争时期则相对困难,其中一个例子就是犹太战争。\n在战争全面爆发时,率领军团的将领(例如:维斯帕先)通常比和平时多更多,为了确保指挥官的忠诚,会挟持其家人做为人质,最后尼禄控制了图密善、昆图斯,他们分别是维斯帕先的儿子以及妹夫,尼禄统治到最后只有仅剩的禁卫军也起义,以致尼禄的皇位最终也只能落入塞尔维乌斯·苏尔皮基乌斯·加尔巴手中,禁卫军最常引用的譬喻是:“达摩克里斯之剑”,也被视作忠诚堪虑的代表,由此可知位处边疆的军团往往会加入内战。\n西罗马帝国主要的敌人是日耳曼人,他们的土地在广大的莱茵河以及多瑙河之畔。屋大维在公元九年的东部扩张中遭到了当地日耳曼人的顽强抵抗,结果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罗马军团几乎全军覆没。在东方的安息帝国成为另一边的劲敌,该国距离遥远以及国力强盛以致不曾被征服,安息帝国每次的入侵均遭击退,安息每次也击败罗马的攻势,但是也有少数战胜的纪录,例如图拉真,然而这些离罗马太远的新领土最后都只能放弃,以确保和安息的和平相处。 \n控制原本罗马帝国的西部领土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日耳曼人并不像安息一样团结,无论如何在两边都爆发战争时都是难以控制的,皇帝如果身在东部当然对该区的控制力比较强而对西部较弱,反之亦然,战争的确为不少皇帝执政带来危机,却也为不少皇帝开创未来。\n\n经济结构\n罗马以及义大利半岛开始出现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发展迟缓,工业以及资金纷纷移出,在二世纪初期在义大利之外省份出身的皇帝,他们执政期间导致义大利行省经济的败坏,例如:图拉真、哈德良,持续扩大的经济问题最终导致帝国的崩溃。\n\n三世纪危机\n235年3月18日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被暗杀,罗马陷入长达五十年的内战,这段期间史称“三世纪危机”。勇猛善战的萨珊王朝发迹于帕提亚,取代安息帝国成为罗马东部的心腹大患,随著危机的白热化,皇帝瓦勒良在259年东征波斯却兵败被俘,其长子加里恩努斯继承皇位并再次对东方展开攻势。日耳曼地区的总督波斯图穆斯发动叛变,在基帕拿(今科隆)杀死加里恩努斯之子萨洛尼努斯,并建立高卢帝国与罗马对峙。\n高卢帝国建都于基帕拿并且迅速的掌握日耳曼以及高卢行省,甚至是伊比利半岛及不列颠尼亚,并设有元老院及执政官,基本上维持了罗马的宗教、语言以及文化,对日耳曼部落的战绩不亚于罗马,然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268年到270年在位)在击退蛮族的入侵后,收复了独立将近十年的高卢帝国之部分领地,与此同时帝国东部的数个省份被女帝芝诺比亚统治的巴尔米拉王国攻陷。272年皇帝奥勒良收复东部失土,俘虏芝诺比亚,在稳定东方的局势后他将矛头对向西方,在一年内把高卢帝国收复,高卢帝国的皇帝泰特里库斯一世及其子二世心向罗马,期望重回帝国的怀抱,在一夜的密谈中泰特里库斯的军队投降,奥勒良重新把三分的罗马帝国统一。\n\n四帝共治制\n罗马无限度的扩张最终使自身陷入三世纪危机,在275年奥勒良被暗杀到戴克里先继位之间的十余年,至少有八位皇帝被杀,而凶手都是其所属的军队。\n在戴克里先以降罗马帝国的政治发展有很大的转折,285年他任命马克西米安为副帝并授予奥古斯都的头衔,与其共治罗马而马克西米安治理帝国西部,在293年伽列里乌斯以及君士坦提乌斯一世被任命为凯撒(副皇帝),戴克里先帝造了第一次四帝共治制,这体系把帝国分成四大区块也建造了四个有别于罗马的帝都,以避免三世纪的窘境重演,在西部马克西米安定都于米兰,君斯坦提定都特里尔,在东部的首都分别是西锡尔米乌姆以及尼科米底亚,305年5月1日两位奥古斯都同时��位,由他们原先的凯撒升任,并由新任的奥古斯都任命新的凯撒,缔造了第二次四帝共治制。\n\n历史\n君士坦丁大帝\n四帝共治制在君士坦提乌斯一世于306年逝世后产生重大转折,其子君士坦丁大帝宣布在不列颠继任奥古斯都,企图接掌整个帝国西部,308年东部的奥古斯丁伽列里乌斯召开会议命令李锡尼为西部名义上的奥古斯都,然而君士坦丁的雄心不止于帝国西部,而是想统一整个罗马,在东西方一系列的战役后,在314年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分别统制帝国的两边,324年君士坦丁在亚德里亚堡战役中击败李锡尼统一罗马。君士坦丁于330年宣告定都“新罗马”(也被称作“君士坦丁堡”),他也被认为东罗马帝国(即后世所称的拜占庭帝国)的首任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最具影响的是把基督教合法化,使基督教文化影响西方社会至今。\n\n四帝共治制虽然结束但这个统治的理念却留下来了,罗马最终分成两个帝国,贤君圣主可以把帝国回归到单一制的统治下,却在帝王死后一次次的分成东西两部。\n\n二次分裂\n317年君士坦提乌斯二世诞生于潘诺尼亚,是为君士坦丁大帝所生的三个儿子之一,也是和大帝第二任妻子法乌斯塔所生,而法乌斯塔则是马克西米连之女,君士坦提乌斯于327年11月13日被其父封为凯撒,罗马重新回到唯一的皇帝统治,却在337年结束统一,内战在大帝三个儿子之间爆发,帝国也因此三分,直到350年君士坦斯被部下马格嫩提乌斯所弑,随后马格嫩提乌斯于353年败于君士坦提乌斯。\n君士坦提乌斯的根据地主要分布于东方,361年君士坦提乌斯病逝,原本被任命为凯撒治理西部的堂弟尤利安继位,363年尤利安在远征波斯萨珊王朝时战死,364年约维安继位。\n\n最终分裂\n364年约维安逝世,瓦伦提尼安一世继位,他把帝国再次分割并把东半部给予其弟瓦伦斯,然而稳定并未能维持很久,冲突因为外力侵入而来,376年西哥德人被匈人一路击退,最后被允许进入帝国东部生活,然而事态终究失控而爆发阿德里安堡战役,瓦伦斯本人也死于乱军之中,从此国界改变,帝国的国情以及对外关系也不再相同。瓦伦提尼安一世逝世后,他的儿子及继承人格拉提安在379年任命狄奥多西为东部皇帝。格拉提安在383年遭受马克希穆斯的背叛而死,狄奥多西未具实力与马克希穆斯一战,故先与其议和。然而政局并未稳定,388年狄奥多西击败马克希穆斯,西部名义上改由瓦伦提尼安二世统治,但东部的狄奥多西一世却想要整合权力,392年瓦伦提尼安骤逝,狄奥多西顺理成章的成为统一罗马的皇帝。\n394年狄奥多西平定帝国内乱,直到隔年他过世帝国都维持统一,他也是罗马帝国最后一位维持统一的皇帝,其长子阿卡迪乌斯接掌帝国东部,幼子弗拉维乌斯·奥古斯都·霍诺留接掌帝国西部,此时帝国的文化已经罗马-蛮族半掺,此影响却也是之后东部存在较为长久的因素,在狄奥多西逝世后两国依河分界而治,并自此后帝国再也没有统一过。\n之后西帝国无力阻挡跨越莱茵河来犯的部落——日耳曼,408年西哥德人更兵临城下。\n\n衰弱\n西罗马帝国自建立之初便被哥德人首领阿拉里克不断入侵。\n西元408年阿拉里克带兵进攻义大利半岛,并兵临罗马城,皇帝霍诺留躲了起来,于是阿拉里克的蛮族军队包围罗马,令罗马城爆发了瘟疫,元老院不得不交出5000磅黄金、30000磅白银和众多的金银珠宝来求和。西元409年阿拉里克再次包围罗马城,赶走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幸好东罗马帝国皇帝阿卡狄乌斯念手足之情支援他,霍诺留因此保住皇位。西元410年,阿拉里克又一次包围罗马城,蛮族军队在城内杀掠三天,大获而归。而罗马城则遭到了严重的毁坏。\n西元410年至西元439年,霍诺留扶立瓦伦丁尼安三世成为西罗马帝国的军事首脑,令帝国整整平稳了30多年。\n但至西元439年汪达尔人建立汪达尔-阿兰王国,强大阿兰王国的海军不停从海路袭击西罗马帝国,于西元455年攻进罗马城,罗马城遭受毁灭性破坏,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杀,此次劫后余生的罗马城还剩下7000人。西元445年,匈人阿提拉入侵西罗马帝国。\n\n灭亡\n在408年斯提利科被谗言所害后,皇帝弗拉维乌斯·奥古斯都·霍诺留也在423年撒手人寰,他维持的疆域也随之崩溃,早在410年亚拉里克一世就曾予以帝国沉重的打击,此举在历史上有重大意义,罗马的国都终于在5世纪时被异族攻陷,甚至直捣西西里岛以及非洲,之后也有蛮族攻陷西班牙的部分地区,之后君士坦丁三世在407年下令不列颠的军队跨海回防高卢,遗弃了在不列颠岛上的罗马公民。霍诺留逝世后,东罗马扶植瓦伦丁尼安三世为帝,西罗马此时已经无力维持军队规模。\n西罗马帝国在407年与西迁至西欧地区匈人结盟击败勃艮地人的入侵,于433年击败萨伏依人,尽管在强力的盟友协助下重新控制部分地区,在此世纪结束之际西罗马帝国已经消耗太多的国力,勃艮地地区再次被夺走。444年匈人领袖阿提拉和西罗马同盟,并同意迎娶公主也是皇帝的姐姐霍诺利亚,以准备攻击西哥德王国。面对强劲的对手-西哥德王国,加上出尔反尔的西罗马帝国,阿提拉攻击高卢地区,双方爆发著名的沙隆战役,哥德-罗马联军虽然胜利,但是西哥德王迪奥多里克却阵亡。匈人尽管因为战败而退出高卢,但是阿提拉很快的整军直捣义大利本土,教宗利奥一世出面乞和。453年阿提拉骤逝,留下庞大的帝国被继任者分裂,最终消失在历史的舞台。在非洲地区,汪达尔人盖萨里克在429年从西班牙跨海攻击,并于435年兵不血刃的占领迦太基,于439年建立起独立的国家并成立强大的海军,瓦伦丁尼安派遣舰队与其贸易,汪达尔王国控制地中海西部绝大多数的岛屿以及海岸。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利奥再次出面调停。\n多数蛮族因为在西罗马的庇护下免于被匈人所灭,4世纪50年代日耳曼人反而对西罗马入侵,于后的二十年间西罗马的皇帝不断被蛮族领袖所俘、驱逐或是被弑,从被阿提拉流放的瓦伦丁尼安,到末代皇帝尼波斯结局都差不多,蛮族领袖甚至扶植自己的儿子为帝。475年欧瑞斯特赶走西罗马皇帝尼波斯,扶植自己的儿子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为西罗马皇帝。476年奥多亚塞杀死欧瑞斯特,废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自立为意大利国王,这也象征西罗马帝国的覆亡。\n\n末代皇帝\n西罗马帝国一般认定的灭亡日期是476年9月4日,奥多亚塞罢黜罗慕路斯·奥古斯都,但缺乏具体史料使细节仍是谜团。尼波斯依旧自称西罗马皇帝,他控制达尔马提亚直到480年被杀。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芝诺和苏瓦松王国统治者夏克立乌斯也接受尼波斯主张。奥多亚塞在自封义大利的领袖后效忠芝诺,芝诺也正式册封他承认其合法性,而奥多亚塞依旧遥尊尼波斯为西罗马皇帝,在义大利的货币中依旧是尼波斯的肖像和名讳。480年尼波斯被暗杀后,芝诺废除西罗马皇帝皇位并宣布自己是罗马帝国唯一皇帝。\n\n灭亡后的政治局势\n狄奥多里克大帝\n493年东哥德国王狄奥多里克大帝挑战奥多亚塞,他联合拜占廷皇帝芝诺来对付宿敌奥多亚塞,在诱杀奥多亚塞后他被拜占廷帝国册封为总督,尽管实际上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地位是和拜占廷平起平坐的。\n526年狄奥多里克大帝逝世之后,原先西罗马帝国的境内被各个日耳曼民族统治,这些日耳曼民族也逐渐开始使用罗马法,而拜占廷此时正值查士丁尼王朝统治,第二任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有意恢复罗马帝国,故向义大利半岛进攻并收复该地。\n\n东罗马帝国收复西部领土\n在古典时代晚期到中世纪初期的时间,东罗马帝国试图收复西部那些被外族占领的地区,在6世纪更积极攻取原西罗马帝国极盛的版图。其中最具成就的是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间派出其麾下名将贝利撒留,先收复被汪达尔人占据的北非,并光复迦太基。此役乃收复义大利半岛的前哨站,之后更完全收复该地,并接著收复伊比利半岛的南部。然而在查士丁尼逝世后,东罗马帝国无力管理这些刚被收复的领土,伦巴底人于568年开始统治北义大利。\n尽管日后的东罗马皇帝都企图收复西罗马的失地,却没有一个成就可以比拟查士丁尼,此后欧洲的东西部分治也导致日后的命运各不相同。在查士丁尼逝世之后帝国努力守护既有传统的边界,7世纪后东罗马帝国的军力已经大不如前。尽管东西罗马两个帝国的命运是大不相同的,然而其结局却如出一辙。\n\n经济\n在西部低度的都市化加上人口扩张,增加帝国晚期部分行省的经济负担,南部的义大利与北部的高卢,甚至西班牙部分地区都难以维持驻军,然而富饶的东部就没有贫困的问题,最好的例证就是君士坦丁大帝和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凭借著东方统治整个罗马帝国,因此替拜占廷提供了职业军人也替他们招募到佣兵,于此同时西罗马帝国就无法负荷此等财力,在防御方面拜占廷就可以负担,而西罗马不能,因此凸显出差异也导致结局不同。\n政治、经济以及军事促使拜占廷资源集中也维持该国的安定,他们在军事要冲以及贸易路线设置防御据点,然而无���为力的西罗马帝国版图终究支离破碎,402年帝都最后迁至拉文纳,主因在于拜占廷的舰队容易驰援,但该地位处沼泽之中,经济力仍被罗马政府以及元老院的贵族掌控,特别是义大利以及非洲地区,皇帝加里恩努斯在三世纪危机把被军队控制的元老院夺走后,元老院就丧失最大的利益所在——军队,5世纪初叶元老院内的地主阶级在很大的层度上被限制服兵役,但仍够藉著大的财力维持在帝国西部的实力,在4世纪帝国西部的高卢以及莱茵河沿岸部属重兵防御蛮族,当时特里尔聚集超过帝都的资源以防御法兰克人,394年狄奥多西一世与叶夫根尼(Eugenius)之间爆发内战,刚建立不久的西部帝国调离不列颠以及莱茵地区的兵力来防御义大利,从此以后局势逼变,西部再也无法防止蛮族越界侵入。\n西罗马帝国的资源相当贫瘠,也缺少人力筹备武装力量,只好招募蛮族的部队来负责防务,然而政府却无力给付薪资,以至蛮族一步步入侵领土,政府被迫增加税金来应付军费开支。随著中央势力衰弱终使帝国边疆行省丧失,最后只能控制沿地中海的地区,罗马皇帝试图维持领海权,不料汪达尔人却征服北非地区,帝国深陷蛮族包围只能掌握鲜少的资源,丧失非洲的行省后义大利半岛形同孤岛,经济无力稳定而崩溃。\n\n影响\n随著西罗马帝国的覆亡,新进的日耳曼民族占据原本罗马的行省分而治之,此举也延续罗马法及其传统,原先的日耳曼部落大多已经基督化,属于阿里乌教派,在侵入罗马后纷纷改归天主教,以获取当地罗马公民的效忠,也同时转为支持较具实力的天主教会,尽管他们保持了部落既有的法律,却无法避免罗马法的影响。\n罗马法系由查士丁尼一世汇编的民法大全为主要架构,是为古代的私法也是现代的大陆法系的基础,而海洋法系则是基于日耳曼人的英格兰-萨克逊法演变而来。\n拉丁文在现代几乎形同死语,其与邻近的日耳曼语族和凯尔特语族融合,成为现代的罗曼语族,例如: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罗马尼亚语、加泰罗尼亚语、奥克语和罗曼什语。拉丁文也影响了日耳曼语族例如:英文、德文以及荷兰文,甚至包含了凯尔特语和阿尔巴尼亚语,也涵盖了斯拉夫语系的波兰语和捷克语,还有和印欧民族毫不相干的匈牙利语。拉丁字母也发展出新的字母如J(从I发展而来)、U(从V发展而来),日耳曼语和波兰语还发展出了W,这些影响涵盖当今地球上拼写字母系统,罗马数字至今仍被使用,但其地位正遭受阿拉伯数字的挑战。\n政治思想也被罗马的皇帝制度有所影响,皇帝兼任宗教领袖(先是罗马的多神信仰的大祭司,后成为基督教皇帝)因此成为唯一的统治者,尽管到了中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仍坚持自称为继承西罗马的帝位以维护统治的正当性,而这又是缘于800年教宗良三世向查理曼求援,在事成后封其为“罗马人的皇帝”,而神圣罗马帝国可以在中世纪以帝号自居(其他国家大多称王),是因为罗马政治的共治制,该国认定拜占廷帝国是帝国的共治者,而两国是古罗马的继承人,此举直到1806年结束,法国在路易十四时代国力大幅增加以使法国具有帝国的地位,为拿破仑一世称帝奠基基础,而拿破仑在该年击败以奥地利帝国为首的第四次反法同盟,迫使其取消神圣罗马帝国的帝号。\n西罗马帝国的遗产还包含了天主教会,天主教会逐渐取代西罗马帝国的权威,成为西欧最具权威的组织,也稳定5世纪罗马覆亡后的乱世,也借此强化法律、人民以及行政资源,因此出现安波罗修之类的宗教强人,在罗马遭受日耳曼部落入侵后的大黑暗时期(9-10世纪),天主教会成为唯一的权威,影响力也逐渐到了北欧。\n总结一下西罗马帝国的覆亡,有对以下层面重要的影响:\n\n社会: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完结了西欧、北非等地的奴隶社会。\n历史:由于罗马帝国的重大影响,所以于西元476年西罗马帝国衰落后,一般也被划分为古代欧洲的终结,并进入了中古时代。\n民族:后来由外族瓜分的西罗马帝国,成为今天一些欧洲国家的前身。\n政治:欧洲之后不再有统一政权。\n局势:欧洲黑暗时代展开。\n\n皇帝列表\n四帝共治\n东西部各有两帝,一为正帝,称奥古斯都,一为副帝,称凯撒。正帝退位后由副帝补上,但这种承继制度在戴克里先死后无人执行。\n\n君士坦丁王朝\n瓦伦丁尼安王朝\n西罗马帝国\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西罗马帝国历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n罗马帝国时间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古罗马考古遗址列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罗马帝国\n古罗马历史:\n罗马帝国的衰落、罗马帝国衰亡史\n罗马军事\n罗马城\n欧洲黑暗时代\n东罗马帝国"} +{"doc_id": "3408", "title": "存在主义", "text": "存在主义(英语:Existentialism,德语:Existentialismus),又可翻译为实存主义、我存主义,指的是研究生命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且以“我”为中心去探索、追求、解决和改善其生命一切的一门哲学。\n在存在主义思想家看来,人类个体总是会出现“存在焦虑”,即面对明显无意义的人生(人皆有死)或荒谬的世界(善恶未必有报)时的恐惧、困惑、和迷失,因此存在主义思想家致力于探索与人类存在的意义、目的、和价值相关的命题。\n在存在主义里,要评价一个人时是去评价他的道德行为,而不是他的身份、外貌、学历、或事业,因为人的本质是必须透过他自己的行为才能被定义,即“人就是他行为的总和”。但与此同时,也没有先天决定的道德,因为所有规范都是人在生命中凭借自我意识而创造的;此外,人也没有义务要奉行某个特定的宗教信仰,因为存在主义主张要给人类绝对的选择自由。存在主义鼓励人们遵循自己真心信服的价值观(而非外界灌输的)来生活,并把这种美德称为本真(authenticity)。\n尼采和祁克果可被看作其先驱,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其哲学思想还延续到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人本主义,雅斯贝尔斯和海德格尔、保罗·萨特和加缪是其代表人物。这些命题曾经影响了文学,例如: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加缪;精神分析学,例如:宾斯万格和罗洛·梅;和神学,例如:保罗·田立克。\n\n定义的相关问题和背景\n事实上,尽管存在主义一般被认为起源于祁克果,但首位采用了“存在主义”这一名词并将其用于自我定义的哲学家是萨特。正如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科普尔斯顿的解释,萨特断定“所有存在主义思想家的共同基本原则是存在先于本质”。 哲学家史蒂文·克劳威尔则认为要定义存在主义是相当困难的,因为与其说存在主义本身是完整的哲学系统,不如理解为一种用来拒绝其他系统性哲学的方法。 沙特自己在1945年的演讲中,描述存在主义为“企图从一贯的无神论的角度来描绘所有结果”。\n虽然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以外的人们多认为存在主义的名称源自于祁克果本人,但更有可能的是祁克果从挪威诗人及文学评论家约翰·塞巴斯蒂安·韦尔黑文获得灵感(至少在用“存在性”来描述他的哲学)。 这种说法有两个来源,其一是挪威哲学家爱瑞克·伦德斯塔德(Erik Lundestad)提出,丹麦哲学家弗雷德里克·西伯恩(Fredrik Christian Sibbern)在1841年有两段对话,分别是与韦尔黑文以及祁克果。在第一段对话中,据信韦尔黑文想出了“一个词来涵盖密切积极的生活态度,他称这思维叫存在性”。 然后这个词语由西伯恩转述给了祁克果。\n第二个根据是来自挪威历史学家胡尼·斯莱格斯塔德,他自称能证实是祁克果自己曾说“存在性”是从韦尔黑文借来的。 他强烈认为,祁克果本人说过:“黑格尔方法并不以‘存在性’的方式研究哲学;用我和韦尔黑文谈哲学时曾经使用的词语来描述的话”。 另一方面,挪威历史学家安妮-莉·丝塞则是对斯莱格斯塔德的论点表达疑虑,认为该声明实际上源自挪威文学史学家卡史林努·庞。\n\n概念\n存在先于本质\n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n萨特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即本质)的优先性。他反对任何人生中“阻逆”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唯一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然而人是自由的;即使他在自欺中,仍有潜力与可能。萨特也提出:“他人即是地狱”。这一观点看似与“人有选择的自由”观点相矛盾,其实每个人选择是自由的,但对于选择后的结果,每个人有无法逃避的责任,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他人的选择,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自由,但每个人的自由就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即是地狱”。\n存在主义并没有否定神的存在,例如祁克果就是一名基督徒,他认为存在主义是基督徒思想模式的开始。尼采在其著作《快乐的科学》中提出“上帝已死”的说法,尼采并不是说上帝在形而下的层面已死,相反地,尼采自己就是基��徒,他的意思是“现代人的道德存在著巨大缺陷”。\n(The question \"Why is there anything at all?\", or, \"Why is there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 has been raised or commented on by philosophers including 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Ludwig Wittgenstein, and Martin Heidegger – who called it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metaphysics)\n存在与事物、事件的关系:\nExistence = Entity + Event\n存在的形式与形式的存在\n乔治·贝克莱:“存在即是被感知”。\n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真正的神秘不是存在的形式,而是形式的存在”。\n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凡是现实存在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存在即合理)。”\n\n荒谬\n荒谬这个概念是指世界的不合理部分与我们渴望解释的一切冲突和离异。卡缪认为,建立在怀疑论之上的生活是没有真正意义的,但接受荒谬的诚实的人会以自己的反抗赋予生活意义。这种无意义性还涵盖著世界的是非不分与不公平。这与“坏事不会发生在好人身上”的概念相左;对世界而言,打个比方说,没有所谓的好人或坏人;发生的事就这样发生了,它可能降临在任何“好”人或“坏”人身上。\n荒谬这概念一直以来都在文学上相当突出。祁克果、贝克特、卡夫卡、陀思妥耶夫斯基、尤内斯库、乌纳穆诺、皮蓝德罗、萨特、海勒和加缪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在描述人遭遇到世界的荒谬。\n在痛苦地察觉到此无意义后,卡缪在《薛西弗斯的神话》中称“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就是自杀。”虽然针对这类可能极度有害遭遇的“药方”各自不同,不论是祁克果的宗教“阶段”或卡缪的坚持不懈,大多数存在主义哲学家的焦点都在帮助人们避开不好的生活方式,以免置于丧失一切意义的长期险境之中。这种意义崩解的可能性会对自身平静构成重要威胁,而这也就违背存在主义的哲学。据信因自杀是可能的而使得所有人都是存在主义者。在无意义的生活中,一个荒诞主义者能不屈地直面“自杀”。\n\n历史\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从存在主义略谈人生哲学- Google 缓存\n\n参见\n杜巴利伯爵夫人\n\n存在主义神学\nExistential therapy"} +{"doc_id": "3409", "title": "华硕", "text": "华硕电脑,简称华硕,英语译名暨品牌名称为ASUS,是源自台湾的跨国科技公司,成立于1989年,总部位于台北市关渡。其产品主要为家用与商务用桌上型电脑、笔记型电脑、平板电脑、主机板、显示卡、显示器、储存装置、外围设备、行动电话、可穿戴设备、投影机、网路通信设备、工作站、服务器。\n华硕亦曾为全球最大电脑OEM及ODM制造商。2023年其品牌价值达22.01亿美元,位列台湾第一。截至2024年,华硕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中,按销售量计算,排名第五。华硕在台湾证券交易所的主要上市代码为2357。\n\n名称缘由\n公司名称“华硕”来自成为“华人之硕”的期望,国际品牌名称“ASUS”则来自希腊神话的天马(Pegasus),象征著圣洁、完美与纯真的形象,并在字母分类的排序表列中居首位,代表著永不懈怠、追求卓越的精神。\nASUS的正确念法是[ey-soos],但是在台湾多念为[ah-soos]。\n\n沿革与重要事件\n1989年: 成立华硕电脑有限公司。\n1990年:成立弘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n1992年:与英特尔开展合作。\n1994年:弘硕电脑正式更名为“华硕电脑”。\n1995年:成为全球主机板领导品牌。\n1996年:华硕于台湾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n1997年:推出首款笔记型电脑。\n1999年:华硕10周年。\n2003年:\n推出首款3G掀盖式行动电话。\n经济部工业局主办之首届《台湾国际品牌》调查,华硕品牌价值11.96亿美元,位列第1。\n2004年:成为全球领先的VGA显示器制造商。\n2006年:\n创立副品牌“玩家共和国”(ROG)。\n根据iSuppli统计,华硕在ODM名列全球第1。\n出售转投资之网路IC公司钰硕科技予美国晶片大厂Atheros,包含现金、股票、核心团队和产品在内,总出售金额约新台币23.74亿元。\n2007年:\n华硕宣布将于2008年分割公司的品牌和代工业务。\n推出首款电竞笔记型电脑。\n推出Eee PC,风靡全球,被视为小笔电(Netbook)的鼻祖之一。《富比世》亚洲版评为年度风云产品。\n2008年:\n华硕分割品牌和代工,品牌业务留在华硕,代工业务分割出去,成立两家由华硕100%持股的子公司;和硕联合科技负责电脑产品代工事业,永硕联合国际负责机壳、宽频等非电脑代工事业。\n推出“华硕云端服务”。\n成立“华硕文教基金会”。\n连续11年获美国《商业周刊》(BusinessWeek)评选为全球前100大科技公司。\n2009年:华硕20周年。\n2010年:华硕召开��东临时会,决议通过营业分割案,将代工业务分割让与和硕及永硕,各自专注于品牌和代工事业。\n创立副品牌“终极力量” (TUF)。\n2011年:\n加入由Facebook主导的开放运算计画。\n推出第一代超极致笔电。\n2012年:\n华硕对两家子公司和硕与永硕进行减资切割,持股大幅降低,成为各自独立的公司。\n华硕云端以“个人教育云解决方案”为国立台湾大学建立“NTU Space”个人云端服务。\n成为PlayStation Mobile认证伙伴。\n2013年:\n工研院与华硕及另外7家业者发起成立台湾开放运算高峰会,为开放运算计画在美国境外的第二个分会。\n与台北市政府合作,推出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内含五个云端平台:市民云、企业云、教育云、健康云及开放资料云。\n2014年:\n推出首款智慧型手机ZenFone。\n2016年:与台北市政府、中央研究院及瑞昱半导体合作“空气盒子PM2.5专案”,为台北市建置城市空气污染智慧监测系统。\n2017年:\n宣布组织改革,将集团划分为三大产品事业群,除既有的“电脑事业群”和“行动运算产品事业群”外,增设“电竞电脑事业群”。\n与新竹市政府合作,建置台湾第一个城市级物联网公共数据平台。\n2018年:\n董事会决议施崇棠续任董事长。\n推出首款电竞智慧型手机ASUS ROG Phone。\n与广达电脑、台湾大哥大合作,完成国家实验研究院国家高速网路与计算中心的国有AI超级电脑《台湾杉二号》及台湾AI云之建置案。\n宣布再次组织改革与高层人事异动,并启动最大转型计画,包括双执行长制、手机策略转型计画、AIoT新策略事业计画。\n设立AICS(华硕AI研发中心)。\n获利创2008年品牌与代工分割以来新低,每股盈余仅5.7元。\n2019年:\n新设立“智慧物联网事业群”。\n于台南市启用“华硕电脑云端暨AI台南研发中心”,将与台南市政府在智慧停车、智慧校园、智慧医疗与5G智慧路灯等四大应用领域合作。\n华硕云端取得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旗下Certis Group的订单,协助建置Certis AI 云端系统,应用于智慧安全监控与科技执法。\n华硕参与欧盟智慧城市公共卫生研究计画。\n《台湾国际品牌》调查,华硕品牌价值15.49亿美元,蝉连7年冠军。\n2020年:\n华硕获美国电脑评测媒体《LAPTOP Magazine》评为2020全球最佳笔电品牌。\n与台中市政府、国家高速网路与计算中心宣布“大数据分析验证计画”,协助台中市的空污及交通之治理。\n获利创历史新高,每股盈余达35.8元。\n2021年:\n华硕第六度入列美国《财富杂志》2021全球最受推崇企业的电脑类别排行榜。\n加入由气候组织和碳揭露专案提出的“RE100”倡议,承诺于2030年前在台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标,全球据点则在2035年跟进。\n2024年:\n入选Corporate Knights 所发行之洁净200大企业(Clean200)前二十五强。\n\n合并与收购\n佳能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原属能率集团旗下。2007年华硕取得13%股权与过半董事席次,由华硕主导经营权。专注于数位相机专业设计代工制造。\n研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并入华硕旗下的子公司硕阳科技。专注于工业电脑之研究发展与制造。\n亚旭电脑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成立,华硕集团持股100%子公司。专注于网路通讯及电子产品开发。\n崇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成立,隶属华硕集团。崇硕科技为储存装置制造商。\n翔威国际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成立,核心成员来自资策会,为华硕集团子公司。专注于资讯软体产品开发、销售与专业服务。\n捷扬光电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成立,华硕电脑关系企业之一。捷扬光电为光学器材制造商。\n国际联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年成立,由工研院光电所资深离职员工组成,2004年加入华硕集团。专注于喷墨印字头关键零件及耗材之开发。\n华硕云端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成立,华硕电脑转投资之子公司,公司名称由全球联迅改为华硕云端。专注于华硕云端服务之研发与营运。\n祥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成立,华硕集团子公司。专注于高速类比电路设计开发。\n力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华硕集团子公司。专注于先进类比/混合讯号积体电路与电源管理IC之设计及行销。\n力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成立,华硕集团100%转投资所成立子公司。专注于电源相关产品之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n宇硕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成立,华硕集团跨足第4C产业(汽车电子)所100%投资的子公司。专注于汽车电子设计制造。\n凌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年成立,华硕集团持股100%子公司。专注于扫地机器人及电脑零组件产品。\n景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9月成立,主要从事IC封装用之基板制造与销售,目前隶属于和硕集团。\n华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成立,华硕直接投资成立的公司。专注于网路储存设备的设计及相关软硬体、固件研发及整合。\n翔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成立,华硕100%持股子公司,专注于3C维修料件、智能产品及垂直售后服务的整合。\n台湾智慧云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2月成立,华硕集团子公司。与国家高速网路与计算中心合作,承作国家主权云端平台TWCC(Taiwan Computing Cloud,台湾AI云)的维运和销售。\n\n研发\n华硕重视自主创新,亦不断加强成本控制,得以推出价格低于竞争对手的3C产品。根据苹果日报在2012年11月整理的研发实力比较,华硕投入人力甚多。\n研发人员数:\n\n2006年:2,168人\n2007年:2,568人\n2008年:3,056人\n2009年:3,268人\n2010年:3,398人\n2011年:3,886人\n2012年:4,168人\n2013年:4,256人\n\n产品\n华硕的产品包括二合一电脑,家用与企业商务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伺服器、电脑显示器、主板、显卡、声卡、光盘驱动器、计算机联网设备、机箱、计算机组件、电脑散热系统和人工智慧解决方案。\n\n争议事件\n华硕门事件\n2006年2月9日北京的黄静购买华硕笔记本电脑。在2006年2月15日黄静以CPU是工程版理由向华硕提出索赔提告。在2006年4月14日,黄静因涉嫌敲诈勒索被海淀检察院批准逮捕,同年12月26日,检察院向黄静提出取保候审通知。次年11月9日检察院决定向黄静做出不起诉决定。在2008年6月5日黄静代理律师提出了国家赔偿,后检察院做出刑事赔偿申请通知书,2008年10月26日,黄起诉华硕后又提出撤诉。\n\n福州群殴顾客事件\n2016年6月30日福州台江区大利嘉商城2楼华硕专卖店,发生顾客纠纷后店家承认其店员先推人出店导致顾客跌倒,后顾客叫来五人讨说法,店家也叫来20人双方激烈争吵后互殴,有3人被送医救治,多名参与打架者被警方控制。市民现场拍摄的视频显示,起初在店门口双方对骂,有人举起了凳子、扫把朝另一方挥去,之后有七八个人围着一名黑衣男子暴打,该黑衣男是顾客找来的朋友之一被店家找来的人围殴。海峡都市报记者追查发现该华硕专卖店因涉嫌欺诈消费者,已多次被媒体曝光。2013年海都报也报道过多位民众在该店买电脑,交完订金后商家才说看中的电脑没货,极力推荐“好货”实为价格更高但配备更差的库存品,许多不熟悉电脑者买回家蛮久后才由懂电脑的朋友发现上当。仅2013年当地工商所就接到了82起消费投诉,还以消费欺诈问题处理过该店。\n\n上海群殴顾客事件\n2018年8月上海一杨姓顾客透过微信联络枪神2笔电1070版购买事宜,与徐汇区太平洋玩家国度分店售货员商定14600元人民币,然而前往店家后售货员改口称发票不开只有一年保固,且记忆体是焊接版无法升级。顾客当面拨打原厂电话确认无此规定后双方争吵,店员又承认是良品翻修机但是是原厂出厂,杨先生大怒后表明下大雨天害他白跑一趟,之后一女店长出面飙骂要其滚出店面,推打中杨先生老婆与店长互殴,但她单方说法是女店长先踢人,之后在店门口所有店员围殴杨先生夫妇。报警处理事后华硕原厂表示将店长和员工停职,该店也关门整顿。\n\nROG工商争议事件\n2020年12月17日,华硕旗下品牌ROG的日本区分公司,与虚拟YouTuber经纪公司Hololive旗下主播合作直播工商,由于此前Hololive相关争议(龙心事件),中国大陆网民向ROG中国区分公司总经理俞元麟检举,最终该工商被迫取消,再加上期间因中国大陆ROG玩家共和国小编,PO文自称华硕是中国公司与说出“刀已经架在老板脖子上了,败家仔们稍安勿躁”等言论,引发公关危机。台湾总公司对此采取冷处理,并未发表任何声明。导致台湾网路社群出现批评及抵制华硕的声浪,其后衍生出“刀硕”及“共硕”等嘲讽名词,国外网路社群亦有相关议论。\n12月23日,据内部的信件,高层要求员工“要以谦虚心态,学习及尊重不同观点与见解”,但并未指明是针对该事件的回应。\n\n亚旭电脑群聚染疫案\n2022年1月9日,子公司亚旭电脑大园厂两名外籍员工未依照政府规定用餐实联制,因而桃园爆发COVID-19疫情时第一时间时未能被政府匡列采检隔离,直到12天后的1月21日出现症状才采检确诊。\n1月21日,当日桃园市政府扩大采检大园厂相关员工,晚间确定60多名员工确诊被勒令停工,隔日将同在远雄自由贸易港园区内的多间企业��工消毒采检。而大园厂与中和厂因出现群聚事件后未依照政府立即停工、以及有员工支援大园厂却隐匿疫调而分别被桃园市政府与新北市政府开罚新台币30万元;目前已造成70名员工确诊。\n\n乌克兰事件\n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导致国际社会纷纷对俄罗斯进行经济制裁,多家国际知名品牌皆退出或暂停俄罗斯业务,乌克兰副总理于2022年3月10日公开呼吁华硕抵制俄罗斯,并寄公开信给董座施崇棠,表示“人们的性命比任何时候都更取决于您的选择”,希望华硕能暂停俄罗斯的业务。\n3月14日,华硕发表声明表示:“公司一直致力遵从所在各国的规范,加上供应链、物流、银行交易及其他因素所形成的复合性挑战,对俄罗斯市场的出货已停滞。为尽一份力量,决定将捐助财团法人赈灾基金会“赈济乌克兰专户”新台币3,000万,衷心期盼和平及人道援助能即时给予每一位受影响者。”\n\nROG价差事件\n2021年3月13日,ZenTalk繁中论坛有人询问ROG Phone 5的中国大陆版本和台湾版本的差异,因中国大陆版比台湾版便宜六千多台币并且多了Solar Core 3.1 游戏加速引擎而引发讨论,而后华硕对讨论用户进行了警告,引发了台湾网民不满。\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华硕台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华硕香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华硕中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n华硕台湾的Facebook专页(繁体中文)\nASUS Global的Facebook专页(英文)\nYouTube上的华硕台湾频道(繁体中文)\nYouTube上的ASUS Global频道(英文)\nASUSTouchpadHandwriting downlo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417", "title": "光学", "text": "光学(英语:Optics),是物理学的分支领域,主要是研究光的现象、性质与应用,包括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光学仪器的制作。光学通常研究红外线、紫外线及可见光的物理行为。因为光是电磁波,其它形式的电磁辐射例如X射线、微波及无线电波等等也具有类似光的特性。英文术语“optics”源自古希腊字“ὀπτική”,意为名词“看见”、“视见”。\n大多数常见的光学现象都可以用古典电动力学理论来说明。但是,通常这全套理论很难实际应用,必需先假定简单模型。几何光学的模型最为容易使用。它试图将光当作射线(光线),能够直线移动,并且在遇到不同介质时会改变方向;它能够解释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等很多光线现象。物理光学的模型比较精密,它把光当作是传播于介质的波动(光波)。除了反射、折射以外,它还能够以波性质来解释向前传播、干涉、偏振等等光学现象。几何光学不能解释这些比较复杂的光学现象。在历史上,光的射线模形首先被发展完善,然后才是光的波动模形.\n很多现象涉及到光的波粒二象性。只有量子力学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在量子力学里,光被视为由一群称为光子的粒子组成。量子光学专门研究怎样用量子力学来解释光学现象。\n进一步将光学细分类。光的纯科学领域,通常被称为光学或“光学物理”。应用光学通常被称为光学工程。光学工程中涉及到照明系统的部分,被特别称为“照明工程”。每一个分支在应用、技术、焦点以及专业关联上,都有很大不同。在光学工程中,比较新的发现,通常被归类为光子学(photonics)。\n因为光学在实际中被广泛应用,光学物理和工程光学,在领域上,有很大程度的互相交叉。光学也与电子工程、物理学、天文学、医学(尤其是眼科学与视光学)等许多学科密切相关。很多关键科技都能找到光学的研究果实,包括镜子、透镜、望远镜、显微镜、激光、光纤、发光二极体、光伏等等。\n\n经典光学\n在量子光学的重要性被揭示之前,光学的基本理论主要是经典电磁场理论以及它在光学领域的高频近似。经典光学可以分成两个主要分支: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n\n几何光学\n几何光学,又称射线光学,描述了光的传播。在几何光学中,光被称作是 \"射线\"(光线)。光线会在两种不同介质的界面改变传播方向,并有可能在折射率随位置变化的介质中发生曲线弯折的现象。几何光学中的“光线”是抽象的物体,它的前进方向垂直于光波的波前。几何光学给出了光线通过光学系统的传播规律,以此可以预测其实际波前的位置。费马原理是几何光学的基本定理:光传播的路径是光以最短时间通过的路径,由此可以推导出许多几何光学的定律。考虑一个由透镜、反射镜及棱镜组合而成的光学系统,用几何光学可以说明其中的反射、折射等现象,需要注意的是,几何光学简化了光学理论,因此它无法解释很多重要的光学效应,例如:绕射、偏振等。\n通过近轴近似(也称为小角近似),可以对几何光学做进一步简化,并对应于数学描述上的线性化。在近轴近似条件下,光学元件和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矩阵来表示。高斯光学以及近轴光线跟踪都是以近轴近似的基础进行发展,可以确定光学系统的一阶特性,例如找出成像位置、物体位置以及放大倍率的近似值等。高斯光束传播是近轴光学的扩展,它可以更为精确地描述相干传播(如激光光束)。即使仍然使用近轴近似,这一技术可以部分描述衍射,能够精确计算激光束随距离传播的速率以及其最小的汇聚尺寸。高斯光束传播理论因此可以沟通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n\n物理光学\n物理光学,或称波动光学,建立在惠更斯原理之上,可以建立复波前(包括振幅与相位)通过光学系统的模型。这一技术能够利用计算机数值仿真模拟或计算衍射、干涉、散射、偏振特性、像差等各种复杂光学现象。物理光学名称中的“物理”表示它比几何光学更接近物理原理,但仍然只是物理理论的近似而已。由于仍然有所近似,因此物理光学不能像电磁波理论模型那样能够全面描述光传播。对于大多数实际问题来说,完整电磁波理论模型计算量太大,在现在的一般计算机硬件条件下并不十分实用,但小尺度的问题可以使用完整波动模型进行计算。\n\n近代光学\n近代光学包括了二十世纪开始研究的光学科学及光学工程。光学科学部份一般会和光的电磁特性或是量子特性(光子)有关,不过也包括其他领域。量子光学是近代光学的主要子领域之一,处理光的量子力学特性。量子光学不只是理论而已,像雷射等现代光学设备其中的原理都是以量子光学为基础。像光电倍增管或电子倍增管等光侦测器可以对单一光子反应。像感光耦合元件等电子式的图像传感器,也会因为个别光子的统计特性而出现散粒噪声。若没有量子力学,也就无法理解发光二极体及太阳能电池的原理。量子光学常和量子电子学重叠。\n特别领域的光学研究也包括光和特定材料之间的关系(如晶体光学及超材料),其他的研究包括电磁波的现象,以及光学涡旋、非成像光学、非线性光学、统计光学、光度学及辐射度量学等。此外,电脑工程师对积体光学、机器视觉及光学计算等有兴趣,这些可能是下一代电脑中的重要组件。\n现在,光学中纯物理的部份会称为光物理学,和光学中应用科学或工程的部份分开,后者则称为光电工程。光电工程的主要领域包括有照明工程、光子学及光电工程等,实务应用光学透镜设计、光学构件的制作和检测及影像处理等。其中部份领域有些重叠,而各概念的差异在不同的地区或是不同的产业也会略有不同。因为雷射技术的进展,在数十年前就开始了一个非线性光学的专业研究社群。\n\n应用\n每天生活中有许多都和光学有关。生物的视觉系统就是以光学原理运作,是五感之一。眼镜或隐形眼镜帮助人们改善视力,而光学也是许多消费性产品(例如相机)的重要机能,望远镜、显微镜及放大镜都是典型的光学仪器。彩虹及海市蜃楼都是光学现象,而光通讯是现在网际网路及电话学的基础。\n\n人眼\n人眼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在称为视网膜,位在眼球内部后方的感光细胞。聚焦是由一系列的透光物质来达成。进入眼球的光会先通过角膜,之后通过角膜后的液态区域眼球前房,接著进入瞳孔。光之后通过可以调节及聚焦光线的晶状体,接著会经过人眼中的主要液态区域玻璃体,最后进入视网膜。视网膜的细胞在眼球内侧的后面,只有一点是视神经离开眼球的路径,这个点也是眼睛的盲点。\n眼睛中有两种感光细胞,分别是视杆细胞及视锥细胞,会以不同的方式感测光线。视杆细胞对广泛频率范围内的光强度变化很敏感,负责黑白视觉,视杆细胞分布在正中凹的区域,对于光在空间中的变化或是随时间的变化不如视锥细胞那么敏感。不过视杆细胞在视网膜中分布的区域较广,且数量是视锥细胞的二十倍,因为其分布位置的广泛,视杆细胞负责外围视觉。\n视锥细胞对光的整体强度变化较不敏感,但视锥细胞分为三种,对三个不同频率范围的光很敏感,因此用来认知颜色及亮视觉。视锥细胞集中在正中凹,其空间的解析度较视杆细胞要好。因为视锥���胞在光线暗时不像视杆细胞那么灵敏,夜间视觉会因为而受限。因为视锥细胞集中在正中凹,大部份的中央视觉(例如阅读、做精细动作或检查物品需要的视觉)都是由视锥细胞进行。\n\n大气光学\n大气独特的光学特性造成很多壮观的光学现象,像天空的蓝色就是瑞利散射的结果,将较高频率的颜色(蓝色)反射到观察者眼前。因为蓝光比红光容易被散射,当透过较厚的太气来直接观测太阳(如日出或日落)时,太阳会呈现红色。天空中其他颗粒物也可以在不同角度散射不同颜色的光,因此在黄昏和黎明时会有多彩发光的天空。大气中冰晶或其他物质的散射造成了晕、晚霞余晖、华、云隙光及幻日等大气现象。这些现象的不同是因为空气中粒子的大小及其几何形状。\n海市蜃楼是光因为不同温度下空气折射率的变化而产生的光学现象。光线在传播于不同温度下的空气时被偏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因此物体会出现于原先不可能出现的位置。其他相关的光学效应包括新地岛效应,也就是太阳上升的比预期时间要快,而且形状扭曲。复杂蜃景是和逆温下的折射有关的光学现象,是像岛屿、悬崖、船舶及冰山等物体在地平线上,其外形伸长且拉高,看起来像“童话故事里的城堡”。\n彩虹是光在雨滴中的内反射及色散折射所造成。若在雨滴中只有单一反射,会在天空仰角约40°至42°度形成彩虹,红色在最外层,若是在雨滴中有二次反射,会在天空仰角约50.5°至54°形成彩虹,紫色在最外层。因为太阳和彩虹的中心会相差180度,若太阳越靠近地平线,彩虹会更明显。\n\n相关条目\n经典光学\n\n像差\n光色散\n光学畸变\n梯度折射率光学\n干涉测量术\n傅立叶光学\n光学构件的制作和检测\n光学透镜设计\n光学分辨率\n光线\n光线追踪 (物理)\n近代光学\n光学工程\n自适应光学\n圆二色性\n晶体光学\n光纤光学\n导波光学\n全像术\n集成光学\n琼斯算法\n激光\n微光机电系统\n非成像光学\n非线性光学\n近场光学\n光学建模与仿真方法\n光学文字识别\n光学处理\n光学涡旋\n光度学\n光电子\n量子光学\n辐射度量学\n统计光学\n薄膜光学\nX射线光学\n光谱学\n氢原子光谱\nX射线绕射\n应用\n颜色科学\n照明工程\n建筑光学\n图像处理\n信息论\n线性光学\n机器视觉\n光通讯\n光学计算\n光数据存储\n光学显示\n光反馈效应\n模式识别\n摄影学\n热物理学 — 热辐射\n视觉系统\n光物理学\n\n参考资料\nHecht, Eugene. Optics (4th ed.). Pearson Education. 2001. ISBN 978-0-8053-8566-3. \nSerway, Raymond A.; Jewett, John W.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6th ed.). Brooks/Cole. 2004. ISBN 978-0-534-40842-8. \nTipler, Paul.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Electricity, Magnetism, Light, and Elementary Modern Physics (5th ed.). W. H. Freeman. 2004. ISBN 978-0-7167-0810-0.\n\n教科书\nOptic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 open-source Optics textbook\nOptics200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ptics library and community\n\n协会\nOS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SPI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EO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European Optical Society\nNorthwest Photonics Association — UK"} +{"doc_id": "3428", "title": "东京证券交易所", "text": "东京证券交易所(日语:东京证券取引所/とうきょうしょうけんとりひきしょ Tōkyōshōkentorihikisho;英语:Tokyo Stock Exchange,缩写:TSE)是日本的证券交易所之一,简称“东证”(日语:东证),总部位于东京都中央区日本桥兜町,属于日本交易所集团。东京证券交易所的规模在世界前五大之内。\n\n历史\n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阪证券交易所、名古屋证券交易所并列为日本三大证券交易所,其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三大,同时也是日本最重要的经济中枢。它在1878年5月15日创立,同年6月1日开始交易,创立时的名称为“东京股票交易所”(日语:东京株式取引所)。二次大战时曾暂停交易,1949年5月16日重开,并更名为东京证券交易所(日语:东京证券取引所)。\n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楼层于1999年4月30日关闭,全部改为电子交易,而新的TSE Arrows(东证アローズ)于2000年5月9日启用。\n东京证券交易所是全球第二大的证券交易所,但是却不是一个大的国际融资中心,在东京证交所股票上市的海外企业相当少,基本上以日本的企业为主,而纽约以及香港等其他国际主流交易所,则有相当大数量的外国企业于当地股票市场上市及交易。\n2000年,广岛证券交易所及新潟证券��易所并入东京证券交易所。2012年11月20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大阪证券交易所交易所两大证券交易所共同召开记者会,宣告两家证交所将于2013年1月1日合并,组成“日本交易所集团”。两家交易所的股票现货市场将从2013年7月起全部交由东京证券交易所运营,而两所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将在2014年3月前完成交接由大阪证券交易所运营。据估计,截至2012年10月底,东京证券交易所和大阪证券交易所的上市企业合计总市值在全球名列第四位。“日本交易所集团”于2013年1月4日在东交所主板市场上市。\n2020年10月1日,东京证券交易所在开盘前发现市场交易讯息发布系统出现问题,当天全天暂停交易,连带使得札幌、名古屋与福冈的证券交易所都暂停交易。经修复后于隔天(10月2日)上午9时恢复正常交易。这是东京证券交易所首次因系统故障取消全天交易。\n2024年1月11日,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合计市值超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时隔三年半后再次成为亚洲合计市值最多的证券交易所。\n\n沿革\n1961年(昭和36年)10月,证券交易第二市场开设\n1973年(昭和48年)12月,外国证券交易市场开设\n1974年(昭和49年)9月,交易资讯显示看板电子化。\n2000年(平成12年)3月,合并新潟交易所与广岛交易所上市公开发行股票,并指定于证券交易第二市场发行。\n2001年(平成13年)11月,交易所公司化。\n2005年(平成17年)2月,外商事业公开发行股票变更为证券交易第一市场公开发行;12月,东京证券交易所会长鹤岛琢夫因400亿日圆交易错误引咎辞职。\n\n上市公司数目\n截至2020年11月14日 (2020-11-14),东京证券交易所共有3,729家上市公司(其中4家为外国公司)。\n\n市场第一部:2,178(相当于主板,外国公司1家)\n市场第二部:479(相当于中小板,外国公司一家)\nMothers:332(即创业板,外国公司1家)\nJASDAQ(standard):663(外国公司1家)\nJASDAQ(growth):37(无外国公司)\nTOKYO PRO Market:40(无外国公司)\n于2022年4月起,东京证券交易所将原有的板块转为三大板块\n\nPrime:全球的大型企业\nStandard :中型企业\nGrowth :新兴企业\n\n例行休市日期\n参见\n东证股价指数\n日经平均指数\n大阪交易所\n名古屋证券交易所\n东京证券交易所大厦\n\n注脚\n外部链接\n\n日本交易所集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英文)(简体中文)"} +{"doc_id": "3431", "title": "邮票", "text": "邮票是邮政机关发行,供寄递邮件贴用的邮资凭证。发送者为邮政服务付费的一种形式。发送者会将邮票贴在信件上,再由邮局盖章(通常是邮戳)销值,以用于在邮件被寄出前,证明寄邮人已支付全部或部分传递费用。为方便使用,邮票四周一般会打上齿孔,背面则加上一层背胶。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是英国的黑便士。邮票发行由国家管理,通常是国家主权的象征,甚至是某些国家重要的财源,如列支敦士登。邮票是收藏品,集邮已经成为世界重要风潮之一。\n\n历史\n邮票出现之前\n在1840年邮票诞生以前,出现过有很多种邮件付费形式。巴黎邮局的佃户让—雅各·雷奥尔德·德·维利埃在1653年发明了一种名为“付款票”(或应付票据,法语:Billet de port payé),这是与邮票类似的纸样收费条,价值一苏。这种付款条背面并无粘性,需要用夹子或绳带固定在信件上。目前这种付款票已经很难见到,而且流传至现世的情况不详。\n在英国也有类似邮票前身制品。自1680年起伦敦芬尼邮局的商人威廉·杜克瓦和罗伯特·穆里发展出新的邮价统一系统,他们为发信者的邮件盖上邮戳的做法非常受欢迎,致使当时约克公爵在邮政领域的垄断地位岌岌可危。不过公爵向芬尼邮局施压,迫使后者在两年后放弃该项业务,而且被并入邮政总局。而芬尼邮局一些流传下来的三角形邮票现在依然可在博物馆见到。另外最少有四枚为私人所收藏。\n19世纪初一些城市出现了所谓的“城市信封”,也可看作为贴在信封上印刷邮票的前身。1818年萨丁岛出现一盖有邮戳的信纸,1821年前后由不列颠报纸发出的回复卡也已经有邮戳印记。世界上第一张印有邮票的明信片是在1838年从悉尼发出的邮简。\n\n第一枚邮票的诞生\n邮票的诞生,是由于邮资的征收对象的改变:不再是收信人,而是发件人付费。这是一种“预付模式”(先付费后使用)。而且邮资的费用可以因此而降低,收费也变得简单起来,通信因此走入寻常百姓家。\n\n早在1836年来自卢布尔雅那的奥地利人劳伦斯·科师尔向奥地利政府提出建议,引入邮票简化邮政服务。苏格兰书商詹姆斯·查门斯在1838年递交了类似的建议。建议可能为罗兰·希尔所采纳,而后者在1835年受不列颠政府委托去对邮政进行改革。希尔因此成为邮票使用的倡导人。\n在19世纪早期,邮资是按邮件送递路程远近和信件纸张数量分别逐件计算的,即“递进邮资制”,费用由收件人支付。按照规定,邮程在15英里之内收费4便士;20英里内收费5便士;300英里内收13便士……除此之外,按照邮递条件还会另加邮资。邮资非常昂贵。据记载,一封从伦敦到爱尔兰的信件就要花费一个铁路工人一个月工资的两成。如此高昂的邮资不仅平民望而却步,连国会议员也难以承受,为此国会竟决定议员可享有免费邮件。结果一些议员将这些免费邮件大肆赠送给亲朋好友,免费邮件竟占邮件总数的75%,邮政部门因此亏空严重。而民间也想尽办法逃避邮资,诸如请人代送或拒绝收件等方法层出不穷。\n希尔于1837年2月22日出版了一本名为《邮政改革—其重要性与现实性》的书籍,主张取消邮件免费特权,在英国本土邮件重量只要低于0.6盎司一律只收1便士的改革方案,并且由寄件人预付邮资,还提出用一种印刷精美的邮政用品来预付邮资,引起广泛回响。1839年7月22日,希尔的邮政改革主张终于在下议会通过。8月17日,该方案获得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批准,决定自1840年1月10日正式实行。1840年3月,第一批邮票240个邮票模版制作完成,4月15日开机印刷,并于同年5月1日正式发行,并且在5月6日生效(但在5月2日已经有人在使用了)。 因为其面值1便士且用黑色油墨印刷,所以收藏家称之为“黑便士”,是为世界上第一枚邮票。该邮票图幅为19 毫米 × 23 毫米,无铭记,无齿孔,有背胶,有小皇冠水印。\n最初的两枚邮票设计也是出于罗兰·希尔之手。罗兰和公务员亨利·科尔(Henry Cole)组织了一场邮票设计大赛,总计收到数千份设计,最后都为他弃之不用。邮票上的画像来自于一枚他特别喜欢的1837年纪念币。面值1便士的邮票是黑底的,2便士面值的则是蓝底。亨利·科巴为之制作雕版,而印刷工作则由珀金斯,培根·珀斯印刷厂承担。而黑便士邮票也有其不足之处,邮票上的黑色邮戳不易看清,且容易洗掉,因此有人钻漏洞将其反复使用。为此,之后的1便士邮票改用红色印刷,1841年2月10日,红便士宣告诞生。\n\n推广\n两枚邮票诞生后不久,其他国家也开始跟着使用起邮票来。1841年和1842年在美国出现了一些邮票。1843年巴西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邮票,共3枚,面值分别为30、60和90雷依斯,被称为牛眼邮票,是世界珍邮之一。1843年3月1日,瑞士苏黎世州发行地方邮票,分别以阿拉伯数字4和6为主图案,这是世界第一套双色邮票。1849年,法国发行了第一套邮票,以谷物女神色雷斯为图案。德国的第一枚邮票则是黑一,在1849年11月1日由巴伐利亚王国发行。1850年德国城邦汉诺威、普鲁士、萨克森、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还有巴登紧随其后。奥地利则在1850年6月1日开始发行邮票,它们在列支敦斯登境内同样有效。中国的第一张邮票是大清邮政在1878年1月发行的大龙邮票。大龙邮票有三个版式,即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n很快就有新的邮票种类诞生,例如在奥地利1851年出现的报纸邮票。而1871年秘鲁值第一条铁路开通之际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纪念邮票。但并非所有历史学家都赞成此观点。邮票开始具有广告效果。\n\n法律作用\n邮票的正式名称为“邮值标签”。这个词来自于君主阶层,却很好的说明了邮票的法律历史来由。贴上邮票意味着为运送邮件缴纳了事先规定好的邮资。邮政是属于国家管理的,或者是由国家制定的寡头经营(有时候有其他的名字,如藤和塔西斯家族),所以公民的邮政行为属于国家法管理范畴。德国联邦邮局在私有化以前的邮政条例是等同于法律条例的,它管理着邮政服务与邮政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有时可以免去私法对邮政服务所规定的税款。\n\n邮票应用高潮\n在19至20世纪之交,一战前夕,邮票应用达到高峰。由于铁路的迅速发展,邮件成为了最重要的通讯手段。邮票印刷数量达到历史新高。奥地利最主要的5和10赫勒面值邮票在1908年印数达30亿。而且这些邮票只能在奥匈帝国境内奥地利部分,即切斯莱坦尼亚使用。匈牙利自1867年奥匈协议后独立发行自己的邮票。\n随着邮票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邮票语言”。邮票在信封上的位置,放法有着某些隐含的含义,例如“永远忠于你”。但是之后这门语言又日渐式微。\n\n成为宣传工具\n一次大战期间邮票发展成宣传工具。在作战双方国内各自出现其伪邮票,主要是起到丑化对手的作用。而所谓的“间谍伪诈”,就是一方仿制对方邮票,通过中间人以敌方邮递途径传播宣传材料。也因此被人命名为战争邮政伪诈。所以若在战时以私人名义大量购买邮票是很容易引起对方注意的。宣传伪诈则是模仿对方邮票,但是有所更改,以达到丑化之目的。这些手法在二战最甚。英美两国曾以此来扰乱纳粹德国的邮政系统及暗中对德国国民进行心理战,是为“玉米片行动”。其主要伪造希特勒纪念邮票(如图),国名“德意志帝国”(Deutsches Reich)被改成“无意志帝国”(Futsches Reich),头像也被改成有着一副骷髅面孔,或者以希姆莱替代来暗示其争位企图。作为反击,德国也伪造了一些英国纪念邮票,例如有一套把乔治五世的头像改为斯大林的头像,并将锤子镰刀图案与六芒星画入其中,并注上“THIS WAR IS A JEWSH WAR”(意为“这场战争是一场犹太人的战争”,但JEWISH被误印为JEWSH)。冷战期间也可见。\n邮票同样也可以作为间谍工具。奥匈帝国曾经以邮票图案作为情报,以此来达到观察南斯拉夫各部队驻地的目的。二战中,一名德国女间谍通过信封上邮票的邮戳得以了解一支法国炮兵部队的地址与行踪,最后这支炮兵部队被几乎全歼。\n不但是敌对双方会将邮票作为宣传工具,就是部分国家,如纳粹德国通过大量印制邮票制造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类似的还有北韩的金日成和金正日,苏联的列宁和斯大林,罗马尼亚的尼古拉·齐奥塞斯库、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美国的开国之父乔治·华盛顿、中国的孙中山和毛泽东、东德的马克思等。苏联曾为其卓越的航天技术发行相关邮票,向加盟国显示自身的科技实力。\n\n今日的邮票\n随着当代邮资机的应用与电子邮件的迅速普及,邮票的使用量在不断减少。即使如此,邮票的每年世界使用量还是数以十亿计的。\n收藏者是邮票的一大主顾,为了迎合这些用户,邮政当局发行了很多纪念邮票,例如正值世界杯之际发行的世界杯纪念邮票,还有一些仿古制品。一些小国家的邮票已经不再是为了邮政用途,而是向收藏者售卖,作为自身财政一大来源,如梵蒂冈、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朝鲜,还有一些非常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n\n新式邮票\n自2002年起,德国的用户可以通过软件STAMPIT在互联网上下载列印邮票。自从邮政改革之后,邮政事业的垄断开始瓦解,一些私营企业也可以出版自己的邮票。例如柏林的PIN AG2004年就东德喜剧系列的Abrafaxe发行了邮票。\n2003年荷兰和芬兰邮政(后者显示面向企业用户)引入一些可以由用户自己设计的邮票。他们可以将相片,图片或者是标识导入到模板中付印。奥地利在2003年也提供该服务,最低印数为200,但2005年后则降至100。而美国则只需20张即可。瑞士在9月6日发行了四张印有手机照片的邮票,所有瑞士公民都可提供这些手机照片。\n奥地利在1988年引入了全息照片邮票。但该技术花费甚高,所以并未成为主流,这是为了特定场合而制。这种邮票现只有120张左右,而且自成了一种收集方向。\n\n特点\n铭记\n铭记用来表示邮票的发行国家与机构。1874年,邮政联盟规定各国邮票都必须印上国名;1889年修订的《万国邮政公约》又明确规定应当用拉丁文来标记国名。目前世界各国的邮票铭记主要是采用文字标注,这通常是国名或国名加邮政字样,有的还加注英文或其他拉丁字母,举例如下:\n\n中华民国:1912年12月中华民国印制发行的第一套邮票“中华民国光复纪念”与“中华民国共和纪念”,票铭为中文“邮票”以及英文\"POSTAGE\",1913年5月发行第一套普通邮票(帆船邮票),开始以中文“中华民国邮政”以及英文\"REPUBLIC OF CHINA POSTAGE\"为铭记,1929年英文铭记简化为\"REPUBLIC OF CHINA\",1955年9月军人节邮票之后,中文铭记改为“中华民国邮票”,英文铭记仍为\"REPUBLIC OF CHINA\",2007年2月至2008年8月陈水扁执政末期,邮票铭记曾短暂改为“台湾TAIWAN”,2008年8月改回“中华民国邮票”,并加注英文\"REPUBLIC OF CHINA(TAIWAN)\"。\n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10月成立初期至1950年2月以繁体“中华人民邮政”为铭记,1950年2月至1955年12月改为繁体“中国人民邮政”,1955年开始推行汉字简体化,1956年1月起邮票铭记改为简体“中国人民邮政”,至1992年1月起简化为“中国邮政”并加注英文\"CHINA\",1949年至1991年发行的邮��均不加英文票铭。\n中国香港:在1997年7月1日起以中文“中国香港”以及英文\"HONG KONG,CHINA\"为铭记。\n中国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起以中文“中国澳门”以及葡文\"MACAU,CHINA\"为铭记。\n朝鲜:以朝鲜文“조선우표”(朝鲜邮票)表示,并于后期加注国名英文缩写“DPRK”或“DPR Korea”。\n韩国:在立国之初以韩文“대한민국우표”(大韩民国邮票)及太极标志作铭记。后改为“대한민국”(大韩民国),加注英文“Korea”,太极标志亦继续沿用。\n日本:大日本帝国时期以日文“大日本帝国邮便”做铭记,1947年改国号为“日本国”后以“日本邮便”表示,并在后期加注罗马字“Nippon”至今。\n俄罗斯:俄罗斯帝国开始以俄文“Россия”做铭记。苏联解体后国名恢复,并加注罗马字“Rossija”。后期改注英文“Russia”。\n苏联:以俄文“Почта СССР”(苏联邮政)做铭记。\n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之前多以“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坚合众国)做铭记,50至70年代主要用“United States”、“US”或“US Postage”表示,80年代起改为“USA”并一直使用至今。\n德国:从1949年立国起以德文“Deutsches Bundespost”(德国联邦邮政)为铭记,1990年两德统一后继续沿用,1995年改为“Deutschland”(德国)并一直使用至今。\n魏玛共和国于1918至33年使用“Deutsches Reich”(德意志国)为铭记,纳粹德国时期继续沿用。1943年改为“Großdeutsches Reich”(大德意志国)直至1945年德国战败。\n战后过渡时期的邮票则以“Deutsche Post”(德国邮政)表示,并使用至1949年,即德国分裂的一年。\n东德于1949年起使用国名全称“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为铭记,后期改用缩写“DDR”至1990年两德统一,当地邮政亦于同年并入德国联邦邮政。\n西柏林起初的铭记为“Deutsche Post”(德国邮政),1952年改为“Deutsche Post Berlin”(德国邮政柏林),1955年起改为“Deutsches Bundespost Berlin”(德国联邦邮政柏林),其铭记虽与德国联邦邮政相似,但该机构在存续期间为独立实体,两者在法律上并无关联,西柏林邮政直至1990年两德统一后才并入德国联邦邮政。\n法国:有法文“France”(法国)、国名全称“République Française”(法兰西共和国)及缩写“RF”三种铭记,且一度轮流使用。从2004年起多以“France”表示。\n维希法国时期则启用名称“Postes Françaises”(法国邮政),1944年被解放后恢复为上述铭记。\n法属地发行的邮票则会在印上地名之外再加上“RF”缩写。\n英国:因世界第一枚邮票诞生于英国,万国邮政联盟允许英国邮票无需标识国名,一般以君主形象(如剪影、画像等)做铭记,不标任何文字,现今邮票铭记为英王查尔斯三世的侧面剪影。\n英属地则会在邮票印上地名之外加上时任君主的皇家标记。目前使用的是英王的“CIIIR”徽记。\n欧洲一些国家联合发行的欧罗巴邮票上,会加注有“EUROPA”和“CEPT”字样。\n\n造型\n邮票最早的造型是长方形,直立比横放要普遍。长方形邮票可以非常美观的放置在方连里。长方形的特殊形式—正方形的邮票比较少见,匈牙利就很喜欢发行正方形邮票。除了四角邮票外,早期的一些邮票还呈现出三角形。其中最有名的是英国殖民地好望角发行的一套三角形邮票。\n最近的十几年,很多国家都发行了形式多样的邮票,例如以足球为主题的圆形邮票。这种邮票不像四角或三角邮票那样容易从方连撕下来,因此它们常以邮票块的形式出现。非洲国家塞拉利昂以其特殊形状邮票而出名,例如徽章、水果、鸟、地图和椰子形。法国邮政曾发行过心形邮票。\n由于矩形有节省原料的优点,所以成为大量发行的普通邮票票形首选,而三角形也有相同优点,是除矩形外使用最多的票形。有些形状如圆形、菱形、心形以及包括水果、鸟、地图等各种事物的形状,会浪费原料,所以这些票形多用在发行量较少的纪念邮票上。\n\n发行形式\n邮票常以小型张、小全张、小版张和小本票等其他形式的形式发行:\n\n小型张是指将一枚或数枚邮票印在一张面积较大的纸上,在邮票四周的空白处一般印有相关文字和图案的小开张邮票。\n小全张属于小型张的同类特殊版式,是指全套邮票印在一张纸上的邮票,其面值、图案、枚数与同时发行的邮票完全相同。二者在边纸上大多都会饰以相关图案或说明文字,有时还会以高于面值的价格出售。世界上第一枚小全张是年卢森堡发行于1906年的纪念威廉四世大公登基小全张邮票。中国的第一枚小全��是中华邮政发行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的“节约建国”邮票。\n小本票又称为“邮票小册”,是邮政部门将一套邮票印制成连票并装订成册,配有封底的邮票称为小本票。这种邮票经常由于由于装订的原因而有一边、两边无齿孔或二、三边无齿。\n小版张是邮政部门在发行全版张之外另印制的小开张邮票。小版张四周一般有装饰或与邮票主题关联的文字与图案。\n\n齿孔\n到了今天制齿则成为了针对邮票边缘最受欢迎的加工方法,这种方法也成就了邮票这种独一无二的外形样式。邮票边缘的齿其实是邮票打孔的摩登样式。开始的时候邮票的边缘不会怎么被加工。没有齿,使用者需要用剪刀方能从邮票方格分离出来。而英国人亨利·亚瑟尔(Henry Archer)则打算改善这种情况。他首先应用了一种穿孔机,里面有着细小的刀排,人们能用它在两张邮票之间作出等距切口。世界上第一张以这种方法制出的邮票出现于1848年。\n亨利·阿舍并没止步于此,他不断改进该机器,后来利用钻芯代替小刀。这种方法非常受欢迎。当第一枚边缘带齿的邮票在 英国出现后,世界各国也紧随其后应用该做法。\n在打孔机发明之后,大部分邮票都是有齿孔的,但有时因不具备打孔条件(如战争时期等),小部分邮票也没有齿孔。这种邮票收藏价值普遍高于有齿孔邮票,有时邮政部门为了满足集邮者的需求而故意发行无齿孔邮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62年8月8日发行的纪94号邮票“梅兰芳舞台艺术”和1963年8月5日发行的特59号邮票“熊猫”。\n\n涂胶\n邮票的背面会涂胶,之后只要湿润其表面就会产生粘性,可以粘贴到信封表面。时至今天邮票会在印刷之前就用机器上胶。但早期却是先印后胶的,而且在相应的机器出现之前,涂胶是手工用刷子完成的。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例如聚乙烯醇(PVA),是一种碳多聚物。后来则是动物粘着剂,也见植物粘着剂 ,如糊精或阿拉伯胶。一些邮局则开始应用带粘性的塑料薄膜。大部分使用者使用舌头湿润涂胶层,因此很多邮局想办法使邮票带“味”。例如德邮在1955年到1956年测试了带薄荷味的涂胶材料。\n亦有部分邮票使用不干胶作为涂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徽》特种邮票以及美国2013年发行的国际邮资永久邮票。\n\n材料\n邮票的纸是特制的,要符合技术上的要求,它们既要对防伪识别起作用,又要张张如一(在战争期间就很难做到),所以价格昂贵。\n现今的邮票使用的纸会发光。萤光、磷光和邮票的这种光效增益的性质是不一样的。邮票的这种发光性质一方面可防伪,另一方面自动盖戳机要靠它来识别戳印位置。德国每天需要25吨邮票用纸。\n\n很多其它的国家则使用木或布料制邮票。例如瑞士就发行过这些邮票,但只面对收藏家。从1955年开始发行邮票的不丹,在1973年4月15日发行了一套68到100毫米的唱片邮票,它们既是邮票又是唱片。苏联1965年印有两枚以航空为主题的铝邮票。东德在1963年发行了一涤纶邮票,因涤纶一词Dederon从发音上非常接近东德的德语首字母缩写DDR。布隆迪在建国三周年之际发行了金薄膜邮票纪念其独立。2003年意大利发行牛仔裤料邮票。2004瑞士发行木料邮票。在2000年6月21日,瑞士还发行了世界第一套刺绣邮票。2007年,朝鲜发行了一套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主题的DVD光盘邮票,光盘收录内容为大型团体操《阿里郎》的相关介绍。但是归根究柢,纸还是邮票的最实用材料。\n2017年8月17日在香港发行的“香港珍稀植物”特别邮票的邮票用纸更以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纸张印刷。\n\n造型设计\n内容和图案\n很多国家借用邮票宣传自己。邮票的内容从早期君主元首肖像到现在的多元化内容,如文化、植物、技术、运动、建筑、艺术、书法、名人和盛事。\n\n世界各国的邮票发行与设计工作都是极为严密的。1999年12月7日,中国国家邮政总局成立了第一届邮票选题咨询委员会,负责邮票的选题论证。在德国邮票是由德国财政局与一个名为“德国邮政艺术组”(Deutsche Post AG)的计划顾问团合作发行。邮票设计者需要将设计图放大六倍,以显示其所有细节。邮票的设计也不是毫无禁忌的,在美国就规定不得为宗教人士发行纪念邮票,总统只有在去世后才能在其生日发行纪念邮票。\n邮票的设计不属于官方作品,故受到版权的保护。该版权属于邮票发行的邮政局,但是临摹邮票内容却是可以的。如果临摹行为不涉及邮票全貌,而是明显抄袭其中的局部,是触及版权��的。\n世界各国对在书籍或网站贴出邮票的行为反应有别。例如法罗群岛是容许他人作其邮票全貌的插图的,在德国这种行为则受到限制:其临摹需要比原图大25%或小10%以上,或者是在其一角印上一斜杠。后者为世界大多数国家所接受。\n\n印刷\n邮票印刷要注意保护设计的完整性。现在有多种印刷方法,也见几种方法混合使用。以下介绍各种印刷方式。\n\n凸版印刷\n凸版印刷是最早的一种邮票印刷方式。近代凸版邮票印刷是照相粉色后铜版制版印刷的,印版版面上有凸起和凹陷,图纹著墨凸起,空白部分凹陷。印刷时油墨涂在印版上,将纸张放在版面上,从上施加压力,沾有油墨的印版凸起部分与纸解除就形成纸上的有色图纹,与盖章的原理相近。由于印刷压力较重,因而往往在邮票图纹边缘处留下油墨外溢的痕迹,这是凸版邮票的特征与缺陷。世界上西德和罗马尼亚经常采用该方法印刷。\n凹版印刷\n原理与凸版印刷相反。印版上也有凹凸,但涂抹油墨后,凸起部分的油墨会被刮去,只留下凹陷部分的油墨,之后把纸张放在版面上加压,凹处的油墨便印刷到纸张上,形成有色部分。凹版印刷分为雕刻凹版印刷;照相凹版印刷和电子雕刻印刷三种。雕刻凹版印刷又称雕刻版,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由专业雕刻师借助放大镜用手在钢板上精确地雕刻出与邮票大小相同的图案和文字。之后制造成母模,再用母模复制子模拼成印版。这种邮票油墨在纸上隆起,用手触摸即有感知,可以轻易鉴别出来。雕刻版邮票的特点是墨色深厚,线条突现,立体感强,具有版画般的艺术效果,但缺点是色彩单调。但是,雕刻版印刷仍然是评判一个国家邮票印刷水准高低的标准。照相凹版又名影写版,由捷克人克莱尔·格利奇发明于1890年前后。特点是网纹细,版纹深,表现力强,有浓郁的色彩和细腻丰富的层次感。不仅深受集邮者喜爱,也是当今世界上各国印刷邮票常用的方法。电子雕刻凹版印刷属于较新的影写版制版方法,全部由电子计算机控制操作。特色是图案清晰度高,套印精密度高,而且生产效率也较高。\n平版印刷\n平板印刷印版版面上没有凸凹,图纹著墨部分和空杯部分处于相同平面上,利用油水不容的原理,图纹部分亲油著墨,空白部分亲水不著墨。在印刷过程中,亲油部分有油墨形成的有色图纹亲水部分则没有油墨从而形成票面上的空白。平板印刷又可分为石版印刷、胶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又名玻璃版印刷)三种。\n混合版印刷\n用两种及以上印刷方式混合套印的印刷方式即为混合版印刷。其可以融合各种印刷方式之长,让邮票达到完美境界。最常用的是影雕套印和胶雕套印。影雕套印是影写版和雕刻版的结合,其特色是色调丰富,层次鲜明。胶雕套印则是雕刻版与胶版的结合。\n除了上述的四大方式外,还有一种邮票印刷方式,就是油印,这种印刷方式通常伴随著印刷条件的极端简陋,常在战时出现,但平时几乎不用。另外,近些年也有多种新印刷方式出现。如日本的阶调凹版等。\n在正式印刷之前,邮局通常会先进行试印。虽然邮票的印刷有着质量监控,再加上试印,但是错版依然存在,例如图像的偏移。这些错版对收藏家有着很大吸引力。诸如颜色甚至图像倒转的严重错误是很罕见的。世界上最有名的错版当属瑞典的“黄三基林”(Tre Skilling Banco),只有一枚传世,还有美国1918年的“倒置的珍妮”。\n\n中国的邮票印刷\n在中文里,“邮票”一词最早见大清帝国光绪14年(1888年)2月21日台湾邮政总局(由清廷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于台北设立)颁布的“台湾邮政条款十六条”及3月22日邮政业务正式运行办理所发行的《台湾邮票》,此后“邮票”一词便流传至今,成为中文里的标准译名。而在邮票传入早期还有“信票”、“信印”、“信资图记”等对英文“postage stamp”一词的译名。\n中国邮票在清代及中华民国初年多在国内印制,部分由外国代印。清朝前3套邮票,即大龙邮票、小龙邮票、慈禧寿辰邮票,均由海关(总税务司)上海造册处所雕版印制,唯所用邮票纸由英法进口。清代邮票由外国代印者,包括石印版蟠龙邮票委由日本筑地活版印刷所,红印花邮票、伦敦版蟠龙邮票及宣统纪念邮票委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Waterlow & Sons)印制;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邮票大多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创立于1908年,原名大清度支部印刷局)印制,包括2套普通邮票、5套纪念邮票及1套航空邮票,国外代印者仅有1套(伦敦版帆船邮票),由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国民政府至抗战爆发之前(1928-1937年),邮票多数仍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印制,包括1套普通邮票、6套纪念邮票及2套航空邮票,仅国父像伦敦一版、伦敦二版由英国德纳罗公司(Thomas De La Rue & Co.)印制,抗战爆发后北京沦陷,邮票改在香港由中华书局、大东书局、商务书局等民间单位印制,1941年香港沦陷后改由重庆中央信托局、重庆中华书局、福建百城印务局印制,抗战期间仍有部分邮票委由国外包括美国钞票公司、英国德纳罗公司等代印。\n抗战后期,1945年3月重庆中央信托局印制处改组为中央印制厂,抗战胜利后迁至上海,隶属中央银行,后并入北京财政部印刷局(改称中央印刷厂北平厂),1949年后再度迁移至台北。\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由北京印钞厂、北京人民印刷厂、上海市印刷一厂,华东税务司署造册厂、华东邮政南京印刷厂、上海商务印书馆、上海大业工业公司、大东书局上海印刷厂等承办。其中1959年7月开始投产的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邮票印制局(北京邮票厂)负责了绝大部分的邮票印制任务。目前在中国大陆,除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邮票印制局外,负责印制邮票的还有河南省防伪保密印刷公司(河南省邮电印刷厂)与辽宁省沈阳邮电印刷厂。\n\n德国的邮票印刷\n德国联邦印刷所早在100多年前就已经承担了为德国国民印制邮票的任务,而且它是德国唯一的授权邮票印刷所。发行人则是德国财政局。印刷所还会印大量的外国邮票。\n印刷所成立早期(1879年)使用皇室印刷器,年产6亿张普通邮票。而今天的机器年产量达40亿。印刷追求“无瑕”的质量。倘若检察员发现哪怕是最小的颜色走样或是边缘部分出现偏差,就会将邮票定为“错误印刷”而将它销毁。在这种谨慎细密的质量控制下,错版更难出现,反而更刺激了收藏家寻求错版的欲望。\n\n台湾的邮票印刷\n台湾第一张邮票在大清帝国1888年2月设立邮政总局并发行邮票和邮资。\n1895年大日本帝国统治后,首先在占领地设立的野战邮便局,之后逐步转移至交通局办理,台湾的邮件属归日本邮政,由递信省负责制印发行。\n1945年二战后,台湾邮务系统改由中华民国的中华邮政管理,1949年中华民国迁移台湾,同时也将中央印制厂播迁至台北县三重市,又再搬迁至台北县新店市先后成立青潭厂及安康厂,并青潭厂负责印制中华民国邮票迄今。\n\n售卖\n邮票能在邮局或是部分文具商店单张或是以方块形式出售,但大多数邮局可能只有普通邮票。而收藏家的购买方式则不一样。他们通过“收藏者订购”就能够得到约1/4当前发行的邮票。有时还能买到已盖戳的邮票。对收集国外邮票的收藏家来说,订购是最有效的手段。\n收藏家可通过“邮票年册”集得当年某国所有邮票。此外还有其他的邮票售卖形式,如部长邮票册。\n很多邮票喜欢在邮票日发行。世界各国的邮票日不一。第一个邮票日在1935年12月奥地利出现。而从1948年起德国的邮票日则是10月最后一个星期天。奥地利的则大多数在5月份。\n\n种类\n邮票有很多种。只是因为自其诞生之日起,邮票被赋予越来越多的用途,可分类归纳为:\n\n普通邮票\n普通邮票既是最古老又是最为常见的邮票种类。购买普通邮票是交纳邮费的一种方式。普通邮票面值齐全,发行量大,票幅较小,图案比较固定。往往多次印刷,有多种版别。世界第一枚普通邮票即为黑便士。\n\n纪念邮票\n纪念邮票是为某一事件或场合特别发行的邮票。秘鲁在1871年暨其第一条利马和卡亚俄之间的条路开通之际发行了世界第一枚纪念邮票,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效仿。许多国家将纪念邮票作为自我广告的一种形式。特别是一些小国家,其纪念邮票成为自身财政来源之一(但是有时也可能存在着宣传目的,例如德国第一枚纪念邮票就是在纳粹时代出现的。)纪念邮票主要面向的是收藏者,因为它们基本上不会用到信封上面。所以比起长期邮票,罕见附有纪念邮票的信件。纪念邮票通常票幅比较大,设计印刷精致,图案丰富,不允许重印,有特定的发售期限。\n\n特种邮票\n为宣传特定事物而发行的邮票,基本上只要不是普通邮票和纪念邮票的邮票都属于此类,范围比纪念邮票更加广泛。\n\n福利邮票\n又称附捐邮票,是为福利、健康、赈灾、慈善等事业而发行的邮票。其面值分为两部分,一是邮资本身,二是附捐金额。世界最早的附捐邮票是1897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发行的1便士邮票,其售价比邮票面值高12倍,多余的金额即用于捐赠。\n\n公务邮票\n公务邮票是政府机关单位用于支付公务邮件所使用的邮票。因此在一般邮局是不会看到有公务邮票出售的,而且它们也不能由于普通邮寄。所以实际上是没有滥用或盗用公务邮票的事件的。\n第一枚公务邮票于1866年英属印度被发行。中国的第一枚公务邮票是中华邮政在新疆发行的凿孔“公文贴用”。德国则要等到1920年才有自己的公务邮票,但二战结束后又被废除了。东德在1954年到1960年使用过公务邮票。奥地利则只有在德国1938年到1945年占领期间才出现过公务邮票。瑞士则在1918年到1944年使用过公务邮票。列支敦士登从1932年起发行公务邮票。1983年,美国发行的公务邮票上注有“美国公文邮票”和“私人使用将罚款300美元”的字样。因此又被称为处罚邮件邮票。\n\n航空邮票\n航空邮票适用于空运邮件,因此也被称作“空运邮票”。但它们只能用于空运邮件,普通邮递是不能使用航空邮票的。自20世纪中期起,空运邮件成为邮运最重要的手段之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会发行自己的航空邮票。票面图案通常为气球、鸽子或飞机等。 德国和瑞士在1912年就引入了第一枚航空邮票。奥地利则是在一战时1918年3月30日发行第一枚航空邮票。大部分欧洲国家在二战之后废除了航空邮票。现在普通邮票已可用于空运邮件。\n\n欠资邮票\n在很多国家存在着欠资邮票,它们用作计算邮寄欠资。工作人员在邮件寄出之前会给邮费投入不足的信件贴上邮资邮票,并且会在邮件交付的时候结清。欠资邮票既不能作为邮资预付的凭证,邮局也不会销售。\n世界最早的欠资邮票出现在1859年,出现于法国。奥地利在1894年发行了第一枚欠资邮票。直到2002年引入欧元时被废除。德国从没有过欠资邮票。只有当时享有邮政主权的巴登和巴伐利亚在1862到1870年发行过欠资邮票。瑞士在1878年到1938年间发行过欠资邮票。列支敦士登在1920年与奥地利分开邮政之前一直有用奥地利的欠资邮票。在之后它先是发行奥地利货币欠资邮票,再在1940年转成瑞士货币的。中国最早的欠资邮票发行于1904年4月1日,1956年停用旧币后就再无发行。香港在1923年发行第一套欠资邮票,并于1987年和2004年发行过第二及第三套欠资邮票,直至2016年2月22日被欠资标签取代后就再无发行。\n\n邮资票\n邮资票又称邮资券、电子邮票,是由机器发售,面值可依用邮人士之需求来设定的邮品。其名称,在几个已采用的先进国家里各有不同;如最早推出此邮品之德国邮政,将其唤作简易邮票或自动式邮票;法国或美国则仅视为邮资已付签条;香港称之为邮资标签;而集邮人士则通称“不定面值邮票”。电子邮票与卷筒邮票一样,系采单排成卷方式印制,以便装在自动贩卖机中,供公众随时投币购买。当把硬币投入自动售票机内 再按动所需面值的键时,由电脑控制的号码机就在空面值邮票上加盖面值出售。这种电子邮票一般无齿孔,分有无背胶两种。是1981年西德首次实验发行的。电子邮票的使用方法与传统邮票相同,可以单独贴用,也可以同传统邮票混贴,同样要用日戳盖销。\n在国际邮政领域内“电子邮票”至今还未成为标准化名词,万国邮联法规文件中从未出现过“电子邮票”一词,只是将其包括在内统称为“交付邮资标记”。1957年起万国邮联不定期编制国际邮政业务多种文字词汇汇编,但“电子邮票”一词至今未能列入汇编。由于各国邮政尚未统一“电子邮票”的名称,叫法五花八门,对电子邮票也没有形成规范的定义,所以“电子邮票”在国际邮政领域内至今没有统一命名,还不属于一个标准化名词。虽然目前在万国邮联法规中,已经在交付邮费方法和特征方面将电子邮票等交付邮资标记与邮票并列在—起,但是万国邮联并未将“电子邮票”正式确认为“邮票”,电子邮票与邮票毕竟在印制发售方式、面值设置、自动出售机数量配置及使用范围等方面还有一定的区别。\n\n信销票与盖销票\n盖过邮戳的邮票按其状态可分为两类。分别是信销票和盖销票。信销票指的是实际寄过信,作为邮资使用过的邮票,也称实销票。盖销票又称特销票,是邮局已表示作为邮资使用过,专为集邮人士提供的邮票。这种邮票比新票略便宜,邮票上邮戳痕迹鲜明清晰,有背胶的保持原胶。\n\n其他种类\n快递专用邮票\n专门用来邮寄快信,于1955年在美国首度发行。\n挂号邮票\n专供在挂号邮件上贴用的邮票。\n军用邮票\n供现役军人或军事机关减免邮寄费用的��用邮票。世界上最早的军用邮票于1879年发行,发行国是奥匈帝国。\n包裹邮票\n供寄送包裹贴用的专门邮票,又称包裹印纸。一般不单独出售,只可在寄送包裹付款时由邮局人员将其贴于包裹上并加盖。世界上最早的包裹邮票发行于1879年的比利时。\n报纸邮票\n专供邮寄报纸和杂志。最早于1852年发行于奥地利。\n汇兑邮票\n供汇兑的专用邮票,又称汇兑印纸,采用飘汇方式办理邮政汇兑业务时,贴在汇票及其核对收据上的汇款金额凭证。有面值,不能作为邮寄邮件的凭证,最早的汇兑邮票发行于1884年的荷兰。\n电报邮票\n在发电报时使用,非常罕见。\n试印票\n在邮票正式印刷前,邮局会为了检查效果而先以邮票样式印刷一些样张,是为试印票。\n发光邮票\n这种邮票因为涂抹了特殊材质,可在暗室内发光。根据发光物质的种类又可细分为荧光邮票和磷光邮票。\n加盖邮票\n在原有邮票上加盖文字以变更面额及发行者而产生的新邮票就是加字改值邮票。这种邮票的出现多是因为政权轮替与通货膨胀。也有在普通邮票上进行加盖以限定使用范围。\n永久邮票\n又称无面值邮票。邮票上不印面值,其价值永远等于当地基本邮资,以避免邮资变动导致不便。\n贺卡专用邮票\n中国大陆特有的一种邮票,一般不单独发售,而是贴在邮政部门发行的贺卡或邮资封上发行。但有商家以低价购得滞销的贺卡或邮资封,将邮票取下贩售。\n\n盖销\n为了让邮票不可再次使用,邮局会对邮票进行盖销。最常见的是盖戳印(通常是黑色的)上会表明地址和日期。而特殊的纪念邮戳和首发日邮戳则是在特殊场合才会被用到,它们除了一般的地址日期外还会有对该事件的标示。收藏者对后者比较感兴趣。\n普通邮戳现在都是机器打上的,在邮票上面画上数排直线或波浪线,既没有地点也没有日期。20世纪90年代在加拿大和英国等地,喷墨打印机技术使得机器盖戳更为普遍。\n中国大陆的邮戳一般是圆形的,其内自上而下文字排有寄出地、寄出日期和开箱时间(小时)、邮局名称。其中寄出地和邮局名称沿上圆边和下圆边排版,寄出日期和开箱时间则位于居中位置。\n此外还有很多盖戳形式,特别是邮票诞生之初的19世纪。一些小邮局还没有自己专属的邮戳,他们会用删除线画过邮票并用人手写上地点和日期。\n一些国家,如西班牙,邮票会被打洞注销。而在奥斯曼帝国很长一段时间内邮票都是靠“剪刀或纸刀消值”的。\n一些国家在大批量运输邮件时会提前消去邮票的值。邮票会先用特殊的凸版印章或图章消值再送交运输商。这样就不需要逐张盖章,简化了程序。与此相对的是随后消值,这种方法时至今天还可见。邮票会由邮差用橡皮章或者是接受方邮局盖章注销。\n\n集邮\n邮票的广泛使用带携了集邮的兴起。法国人乔治·赫品(Georges Herpin)在1864年新造了一词Philatelist来表示“集邮者”该词来源于希腊语,“phil”是“爱,好”之意,“atel”来源于“ateleia”,有“免付”之意,指出了邮票是一种预付的模式。虽然这个词并没有很好的描述了集邮人士的特性,但是并没有妨碍它走进各种字母文字。 \n现在邮票已成为世界一大热门收藏品。起初人们只是为了装饰而收集邮件上的邮票,并将它们贴在灯罩上,这样的做法经常会烧坏邮票。慢慢地一些爱好者开始用心对待邮票。早期的集邮者都是“一网打尽”的集邮者,他们立志集齐天下邮票,这种雄心壮志也只能在邮票诞生的早期才有实现的可能。当今的邮票发行量如此之大,这种集邮策略很难有可行之道。\n随着集邮活动的开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集邮工具。1860年出现了第一本集邮册。仅仅一年之后的1861年,就出现了邮票目录的前身。1862年出现第一份集邮杂志,这是一本在邮票诞生地在1862年12月15日发行的月广告刊(The Monthly Advertiser)。这本杂志主要是一个资源交流平台,还提供一些发布资讯和集邮小知识。\n除了集邮工具,越来越多的集邮协会和专题活动也开始出现。美国1856年集邮者聚会了一次,1866年他们则更进一步,成立了精益求精邮票协会(Excelsior Stamp Association),这应该是世界上第一个邮票协会。而随着集邮者协会的增多,它们之间的联谊合并也开始增多。世界最大的集邮组织是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国际集邮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hilatelu,FIP)。\n许多人集邮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欣赏邮票,而是为了投资。邮票通常具有保值的功能,其贬值几率相对较小,一些“珍邮”的价格更是始终���步上涨,但一些邮票也可能会因为滞销而出现市场价跌破面值的情况。因此邮票已与古董等收藏品相同,成为世界投资市场中的一员。部分投资者甚至视邮票为股票,收藏的目的完全变为储蓄与增值。而邮市本身也有起落,所以邮票的实际市场价值并非任何时候都能保持强劲。\n\n伪造\n伴随邮票的迅速增长并非只有正的一面。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伪造邮票有利可图。 当第一枚邮票在1840年5月6日在英国诞生没多久,第一枚“全伪”邮票也跟着诞生了。除了全伪的,还有大量半伪的邮票。这些半伪的邮票修改了邮票的面值,再投入使用。手法可以是由化学药品改变邮票上的颜色,或是直接在数字上做文章,提高面值。 \n还有将已经去值的邮票重新使用的行为,他们将两张(或更多)的去值邮票通过剪贴合成一张未去值的邮票。或者是用化学试剂将去值时画在邮票上面的钢笔线甚至是邮戳去掉。还有将一张部分盖戳的邮票和一张新邮票一并,并用新的邮票掩盖戳。\n\n其实邮政当局一早就已经使防伪措施,最早的措施是使用水印。这种技术在希尔提出使用邮票之时已经被应用。 \n有些国家则使用纤维纸。这种纸可以见到在制作时混入纸浆中的丝纤维。有一些则在纸团还呈浆状时加入有色的丝纤维。这种技术可见于的德国的巴伐利亚和符腾堡,还有瑞士。有色纸也能起到类似防伪的作用。如果只是纸的正面染色,会被称作“染纸”(gefärbtem Papier)。巴伐利亚的一批邮票就是使用了这种技术。\n在奥地利则应用漆条纹(Lackstreifen),这种措施能很好的对付刷除邮戳的行为。但这种漆条纹会在遇水时与部分邮票图案一起溶化。\n邮票暗记也是应对假邮票的一种方法。部分邮票会在一些很难察觉的地方印上特殊字符,需要用高倍放大镜才能清晰看到,一般印刷机很难印制这种文字,也增加了不法分子印制假邮票的成本。\n一些邮票会在票面上印刷荧光编码,或在邮票部分图案上使用荧光油墨,需要用紫外线灯才可看到荧光效果。\n早期的伪造邮票行为主要是为了少缴邮费,后期则主要是针对集邮者。伪造邮票的方式包括变造、臆造、修补等,具体的还有假无齿、假齿孔、假水印、假背胶、假邮戳等。此外,有一种名为“花纸头”,带有铭记、面值和齿孔等邮票的要素,实际上没有任何邮资凭证的功能,多以中东的阿治曼、乌姆盖万等国名义发行,用以骗取外汇,也被视为假票的一种。\n胶印邮票容易被伪造,因为胶印机遍地都是。\n\n错票\n世界上有很多邮票都有错误,其中有的是因为印刷失误,有的则是因为设计者的疏忽导致邮票的内容产生谬误。而前者导致的,通常会让这枚邮票身价倍增,世界上许多珍邮都是因此而来的。后者也并不鲜见。\n\n智利在19世纪末发行的一套哥伦布纪念邮票中,哥伦布留著大胡子。\n1937年,法国邮政发行了一套纪念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300周年的邮票,邮票主图是笛卡尔肖像与其名著《方法论》。邮票上图书的法文名字出现了错误。\n1951年,波兰发行了一套巴黎公社纪念邮票,误将作曲家顿勃罗夫斯基·亨利克的头像当作军事家顿勃罗夫斯基·雅罗斯拉夫画在邮票上,该错误直到1962年才改正过来。\n1956年,东德发行的一套纪念音乐家舒曼逝世100周年的邮票中,误将舒伯特的曲谱作为舒曼的曲谱采用在邮票上。\n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邮票中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画成了三层楼,实际上应为四层楼。\n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全国山河一片红》,因南海诸岛、云南、西藏等边界地区绘制错误,发行前日迅速收回,少量流出成为集邮珍品。\n1972年,古巴发行了一套航海史邮票,其中一枚苏联列宁号破冰船在北极海域航行的邮票的背景中出现了企鹅。\n\n世界珍邮\n物以稀为贵,一些邮票因为数量少而备受收藏家追捧。世上并没有最珍贵和最稀有的邮票,因为有很多孤本邮票在世。其中最有名的如下:\n\n黑便士(英国 - 1840年)\n\n作为世界第一枚邮票,黑便士是许多集邮者争相收集的对象。然而人们对黑便士的价值有一些误区,并不是每一枚黑便士都价值连城。 事实上使用过的黑便士邮票至今存世极大,在2014年普通的黑便士旧票在EBAY上的拍卖价格只有90-130美元左右。真正珍贵的黑便士是未使用的联票以及带版铭的新票。其中最珍贵的黑便士--VR黑便士是一种公事邮票,此票并没有真正投入过使用,新票价值数十万英镑\n毛里求斯“邮局”邮票(毛里求斯 - 1847��)\n1847年9月,毛里求斯总督夫人举行舞会,为邮寄请柬,当地邮局发行了两种邮票,面值分别为桔黄色1便士和蓝色2便士,图案为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侧面头像,各500枚。这是英国殖民地最早发行的邮票。邮票由一位名叫约瑟夫·巴德纳的钟表匠雕刻,由于是第一次做而且他视力极差,结果将“post paid”(已付邮费)印刷成“post office”(邮政局)。但是当时没有人发现这错误。舞会结束后,大部分请柬都被丢掉,只有十几枚邮票被一班轮船运到了欧洲和印度。1869年后,人们才发现这枚邮票的错误。目前实寄封仅发现1个,1993年以500万美元的价格拍出。而1便士邮票新票存世15枚,2便士新票存世12枚。均为世界珍邮。\n萨克森深红色变体票(萨克森 - 1850年)\n\n萨克森在1850加入德奥邮政联盟后,发行了第一套无齿邮票,邮票面值3芬尼,凸版印刷,共印50万枚,实际售出463058枚,其余销毁。这些邮票专供寄杂志报纸等印刷品,在取出邮件后大部分都被弃毁,因此存世稀少。而错色变体票更加稀罕。一枚使用过的错色变体票四方连于1987年3月14日以50万马克的价格拍出。\n传教士邮票(夏威夷 - 1850年)\n夏威夷在1851年发行了第一套邮票,面值有2分、5分和13分。由于当时的邮政局长是传教士的儿子,且贴这类邮票的信件多为传教士,故有“传教士邮票”之名。现该票新票2分拍卖价为35000美元;5分为35000美元;13分为175000美元。\n3斯基林邦科错色票(瑞典 - 1855年)\n该邮票发行于1855年,由于印刷工人当时错把3斯基林邦科的子模错置在8先令邮票的印版中,使得原本绿色的邮票印成了黄色。1894年,邮王费拉里用400英镑买走。1922年又以694英镑卖出。1937年被罗马尼亚国王以5000英镑买走。1996年以227万美元的高价拍出,是迄今为止世界最贵的邮票。\n英属圭亚那一分洋红(圭亚那 - 1856年)\n1856年初,英属圭亚那当地的邮票短缺,新印刷的还未从英国送到,因此只能在当地报纸印刷厂内赶印了少量的洋红色1分和蓝色4分邮票。这些邮票印刷的非常粗糙。其中洋红色一分邮票主要用来贴用新闻报,因此非常罕见。1922年,美国集邮家海因德以32148美元的高价买走。海因德逝世后,该邮票又数易人手,1980年该邮票以93.5万美元的高价拍出,是迄今为止世界第二贵的邮票。\n“钱五百文”中心倒印龙票:(日本 - 1871年)\n1953年被一名名为J·C·林斯雷的美国集邮者购得,当时是夹在一本邮集中,“钱五百文”绿色龙票的中心文字印倒了。1973年被日本一名集邮者以75000美元的价格买走,目前已发现的仅一枚。\n红印花加盖暂作邮票(满清-1897年)\n或称“红印花邮票”,是清朝在1896年国家邮政正式开办,公布了《邮政开办章程》,因其中规定邮资改洋银计算,在各种较高面值邮票需要均甚迫切下,1897年经将造册处储存未经使用之红色3分海关印纸六十五万枚,分批加盖黑色“大清邮政”、“当X圆”、“当X分”、“暂作洋银X分”等不同款式字样,以(1)小字当壹圆(2)大字当壹圆(3)当伍圆(4)当壹分(5)小字暂作肆分(6)大字暂作肆分(7)小字暂作贰分(8)大字暂作贰分,等八种面值来暂作邮票,于1897年2月2日(清光绪23年1月1日)起发售,同年9月30日(清光绪23年9月5日)停售 。其中加盖的小字当壹圆与肆分邮票两种,因当局嫌字太小,加盖数极少,未公开贩售,但仍有少量流出,目前存世小字当壹圆邮票仅发现32枚,小字肆分邮票百余枚,红印花邮票名列中国珍邮之首,有“东方最珍贵邮票”之称。2004年12月7日在香港苏黎世亚洲(ZurichAsia)秋季邮品拍卖会上,一枚红印花绿色加盖暂作小字2分邮票以345万港币成交,而红印花小字当壹圆更在2013年北京拍卖会,以577.3万元人民币成交(折合港币722.8万元)。\n宫门倒印票(中华民国-1915年)\n\n中华邮政于1915年发行的北京老版帆船普通邮票,其中以“元”为面值主图的邮票是以北京国子监牌坊作为主图的,通称“宫门票”。在印刷部分面值2元的邮票时,因套印的纸张倒置,造成图中宫门图案颠倒,因此称为“宫门倒印票”。被称为“民国四珍”之首,目前存世仅50枚。1996年5月20日在北京的一个拍卖会上以38万人民币成交。\n\n倒置的珍妮(美国 - 1918年)\n倒置的珍妮,俗称“倒飞机”,于1918年在美国发行。由于印刷错误,邮票中的“柯蒂斯·珍妮-4”飞机的图案上下倒置,估计大约有100张这样的错版邮票存世。印刷上的倒置使该邮票身价不菲,在2006年,一张“倒置的珍妮”大约价值50万美元。\n蓝军邮(中华��民共和国 - 1953年)\n1953年中国邮电部和军委通信部联合决定发行一套军用邮票,分三枚,图案相同,面值相同,底纹刷色则分别为桔红色、棕色和蓝色,在集邮界俗称为“红军邮”“黄军邮”“蓝军邮”。三种邮票印量分别为4250万枚;3250万枚;3250万枚。本来拟定于1953年9月开始下发使用,但是在下发过程中发现没有信箱代号的情况下容易泄露部队番号,而且使用对象不易控制。因此最后决定停用。当时已有部分黄军邮下发,而蓝军邮在8月24日才印毕,因此流出极少,成为珍邮。1999年8月,一枚蓝军邮四方连以374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出。\n全国山河一片红(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68年)\n文化大革命期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成立革命委员会而在1968年11月25日发行的邮票,印刷数量3000万枚,但在发行前北京邮局已提前售出500余枚。由于该邮票中中国和蒙古、缅甸、不丹的国界线与官方国界线不符,而且没有画出南海诸岛,被地图出版社一名编辑检举,随后邮电部紧急宣布暂停发售,今后也不再发行,全部销毁。另外,还有“大全国山河一片红”的票样,没有正式印刷。大一片红曾在1999年8月以50万人民币的高价拍出。\n猴票(中华人民共和国 - 1980年)\n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一张生肖邮票。该邮票图案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绘制,图像美观,印刷精致,深受集邮爱好者欢迎,因而随着时间推移,价格水涨船高。截至2011年,单枚猴票价格已经破万(人民币)。\n\n注释\n参考资料\n《实用集邮学教程》李曙光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9月初版,ISBN 7-115-10111-6/ G·776\n《精彩纷呈的邮票世界》林衡夫 著,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ISBN 7-115-09922-6\nMartina Gorgas: Merian Kompass - Briefmarken in Europa. München, Travel House Media 2004, ISBN 3-7742-6767-7\nJoachim Helbig: Vorphilatelie. Schwaneberger, München 2004, ISBN 3-87858-553-5\nWaldemar Gruschke: Markenländer-Lexikon. Books on Demand, Norderstedt 2004, ISBN 3-8334-1044-2\nGuido Schmitz: Es muß nicht gleich die \"Blaue Mauritius\" sein. Das \"langweiligste Hobby der Welt\" und wie das Briefmarkensammeln richtig spannend werden kann. Martin Schmitz, Kelkheim 2004, ISBN 3-922272-91-6\nGerhard Webersinke: Michel Sammler-ABC. Richtig sammeln leicht gemacht! Schwaneberger, München 2001, ISBN 3-87858-539-X\nMichel-Katalog Deutschland 2005/2006. Schwaneberger, Unterschleißheim 2005, ISBN 3-87858-034-7\nHans Reichardt: Was ist was? Band 52 - Briefmarken. Neuer Tessloff-Verlag, Hamburg 2001, ISBN 3-7886-2920-7\nHeinz Kühne: Wir sammeln Briefmarken. Mosaik, München 1976, ISBN 3-570-02285-4\nBuschmann, Konrad: Da ging die Post ab - Die Geschichte der Motorisierung der Post. Bd 3. Michael Weyand, Trier 2002, ISBN 3-924631-98-0\nChris Gatz: Briefmarken - Perlen aus Papier. Phil* Creativ GmbH, Schwalmtal 1993, ISBN 3-928277-08-1\nS. Jakucewicz, F.-J. Könsler, M. Szwemin: Eine Briefmarke entsteht. Darstellung und Erläuterung aller Produktionstechniken, Phil* Creativ GmbH, Schwalmtal 1999, ISBN 3-928277-18-9\n\n外部连结\n\n(英文)名人邮票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集邮专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国集邮者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国青年集邮者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国邮票竞投联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国邮票150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华邮政全球资讯网 - 邮票宝藏\n中华邮票在线\n中国集邮信息网\n汉堡集邮者图书馆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奥地利集邮者协会 Archive.today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1-15\n瑞士集邮者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集邮新闻,趣闻,信息还有更多\n集邮百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集邮辞典:德文,英文和法文互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邮票和集邮者史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WDR的 \"Planet Wissen\"节目:邮政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DR节目“LexiTV”:邮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邮政和远程通信博物基金\n邮政简史\n邮票历史\n经典邮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集邮者资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经典集邮者-集邮者资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文)协和飞机邮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Phinuminal - 在线邮票硬币报\n私人邮政\"post modern\"目录\n奥地利邮票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邮票收藏投资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432", "title": "阿拉巴马州", "text": "阿拉巴马州(英语:Alabama,/ˌæləˈbæmə/),也译作阿拉巴马州,是美国东南部地区一个联邦州。北接田纳西州,东邻乔治亚州,南至佛罗里达州和墨西哥湾,西临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是各州当中面积第30大以及人口第24大的州。阿拉巴马州的内陆水道全长1500英哩,是所有州份当中最长的。\n阿拉巴马州誉为“金色啄木鸟之州”,其名来自州鸟。同时阿拉巴马州亦以“迪克西的心脏”和“棉花之州”为人所知。州树是长叶松,而州花是山茶花。阿拉巴马州的州府位于蒙哥马利,按人口计算最大城市是伯明翰,该城长期都是州内最工业化的城市;按面积计算最大城市是亨茨维尔。最老的城市是莫比尔,1702年由法国殖民者建立,作为法属路易斯安那的首府。\n自南北战争起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阿拉巴马州与其他美国南部州份一样遭遇经济困难,其中一个原因是长期依赖农产品。与其他南部州份一样,阿拉巴马州议员在进入二十世纪时剥夺了非裔美国人以及许多贫穷的白人的选举权。虽然工业和都市中心快速发展,白人自1901年起到1960年代一直垄断郊区利益,市区利益和非裔美国人的代表性严重不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阿拉巴马州将经济由主产农业变得多元化。21世纪的州经济是基于管理、汽车、金融、制造业、航天、提炼矿产、医疗、教育、零售以及科技。\n\n命名\n阿拉巴马河和阿拉巴马州的欧美式命名衍生自阿拉巴马族,是一个说摩斯科格语的部落,族群多数居住在河流上游库萨河和塔拉普萨河汇流的下方。在阿拉巴马语中,带有阿拉巴马血统的词语是“Albaamo”(其他方言包括“Albaama”或“Albàamo”,众数是“Albaamaha”)。\n“阿拉巴马”一词估计来自阿拉巴马语,有指名称借自乔克托语,但可能性不大。该词语的拼法因不同的历史来源而异。第一个用词出现在1540年埃尔南多·德·索托远征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维加使用“Alibamo”,而埃尔瓦斯骑士和罗德里戈·兰杰尔分别在转写时使用“Alibamu”和“Limamu”。到了1702年,法国将该族称为“Alibamon”,法国地图将河流定名“Rivière des Alibamons”。其他拼法包括“Alibamu”、“Alabamo”、“Albama”、“Alebamon”、“Alibama”、“Alibamou”、“Alabamu”、“Allibamou”等。\n不同来源对该名称的意思也不相同。一些学者认为阿拉巴马一词来自乔克托语“alba”(意为“植物”或“杂草”)和“amo”(意为“割下”、“修剪”或“聚集”)。意思可能是“灌木丛修剪者”或“草药收集者”,参考整理土地以便耕作或收集药用植物。该州有许多美洲原住民地名。然而,阿拉巴马语当中没有对应的相似词语。\n一篇1842年《杰克逊维尔共和》的文章提出其意为“我们在这里休息”。这个概念在1850年代亚历山大·博福特·米克的文章得到普及,不过,摩斯科格语专家并无发现任何证据支持有关说法。\n\n历史\n欧洲人定居前\n不同文化的原住民在欧洲殖民来临以前过千年已经在此处居住。与东北面俄亥俄河民族的贸易在古墓时期已经开始(公元前1000年-公元700年),并持续至欧洲人的来临。\n密西西比文化农业自1000年至1600年覆盖大部分阿拉巴马州的范围,其中一个主要中心就是目前蒙德维尔境内蒙德维尔遗址所在地。这是经典中密西西比时期继现时伊利诺伊州卡霍基亚土墩遗址后第二大的复合,该遗址是文化中心。蒙德维尔的考古挖掘的遗物分析是学者制定东南庆典复合特征的基础。与一般人相信的不同,东南庆典复合没有与中部美洲文化有任何直接关连,反而是各自发展。庆典复合代表了密西西比人宗教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中一个得知他们是甚么宗教的主要方法。\n历史上居住在现时阿拉巴马州的不同美国原住民民族在欧洲人来临时包括切罗基人,说著易洛魁语系;以及说摩斯科格语系的阿拉巴马族(Alibamu)、奇克索人、乔克托族、克里克人以及考沙提人。因为都是同一个语族,摩斯科格族发展了独自的文化和语言。\n\n欧洲人定居\n16世纪的探索后,西班牙人是首先到达阿拉巴马的欧洲人。埃尔南多·德·索托1540年远征时通过马比拉和该州其他部分。160多年后,1702年法国人在此地建立该区第一个欧洲人定居点,即旧莫比尔。该城在1711年搬到莫比尔现时所在地。该地自1702年起至1763年间是法属路易斯安那的一部分。\n法国在七年战争败给英国,1763年至1783年间成为英国西佛罗里达的一部分。而美国在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该领土由美国和西班牙平分。后者继续维持控制西部领土,直至1813年4月13日西班牙驻军在莫比尔向美军投降为止。\n汤姆斯·巴塞特,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是一名保皇党,维持对英国君主的忠诚,是其中一个在州内莫比尔以外最早的白人定居者。他在1770年代初定居在汤比格比区。区域范围限于汤比格比河附近几英哩、现时克拉克县南部部分地区、莫比尔县最北部地区以及华盛顿县大部分地区。\n现时鲍德温县和莫比尔县所在地在1783年成为了西属西佛罗里达的一部分,1810年成为独立的西佛罗里达共和国一部分,并在1812年加入密西西比领地。现时阿拉巴马州北部三分之二的领土在英国殖民时期称为亚祖之地,自1767年起乔治亚省就声称拥有。革命战争以后成为了乔治亚州的一部分,虽然相当富有争议性。\n\n除了莫比尔附近和亚祖之地以外,现时阿拉巴马州三分之一的土地在1798年成为了密西西比领地一部分。亚祖之地在1804年亚祖之地丑闻后加入。西班牙继续声称拥有现时沿岸县份的西属西佛罗里达领地主权,直至1819年与美国签订亚当斯-奥尼斯条约放弃为止。\n\n19世纪\n密西西比1817年12月10日加入联邦以前分拆了领地东半部人烟稀少的土地,名为阿拉巴马领地。美国国会在1817年3月3日成立了阿拉巴马领地。圣史提芬斯在1817至1819年间是领地的首府,但现时已经废弃。\n阿拉巴马州在1819年12月14日加入联邦,成为第22个州,而国会选择亨茨维尔作为第一个宪法会议的场所。1819年7月5日至8月2日,代表团在此会面筹备新的州宪法。亨茨维尔在1819至1820年间作为临时首府,而政府所在地则搬到达拉斯县的卡哈巴。\n\n地理\n阿拉巴马州是美国面积第13大的州,达52419平方英哩,当中3.2%是水域,因此阿拉巴马州水域比例排行第23位,也成为美国境内第二大内陆水道系统的州份。大约五分之三的土地是平原,缓缓沿密西西比河以及墨西哥湾下降。北阿拉巴马地区多山,而田纳西河切出了大型河谷,并制造了无数溪、水流、河、山和湖。\n阿拉巴马州北邻田纳西州,东接乔治亚州,南讫佛罗里达州,西至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在墨西哥湾有一段海岸线,在全州的最南部。全州海拔由莫比尔湾的海平面横跨至东北面超过1,800英呎的阿巴拉契亚山脉。\n最高点位于切哈山,高2413英呎。阿拉巴马州的土地包括2200万英亩森林,占全州土地67%。而市郊湾岸的鲍德温县则是州内面积最大的县,包括土地面积和水域面积。\n阿拉巴马州内由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管辖的地区包括近亚历山大城的马蹄湾国家军事公园、近佩恩堡的小河谷国家保护区、布里奇波特的罗素洞穴国家纪念碑、塔斯基吉的塔斯基吉飞行员国家历史遗迹以及邻近塔斯基吉的塔斯基吉学院国家历史遗迹。\n另外,阿拉巴马州有四个国家森林:科尼卡、塔拉迪加、塔斯基吉以及威廉·B·班克黑德。阿拉巴马同时有纳奇兹小道公路、塞尔玛往蒙哥马利国家史迹径以及血泪之路国家史迹径。阿拉巴马州其中一个自然奇观是天然桥岩石,也是落矶山脉以东最长的天然拱,位于黑利维尔以南。\n蒙哥马利以北埃尔莫尔县存有一个5英哩宽的陨石撞击口。这是威屯卡陨石坑,“阿拉巴马州最大的自然灾害”所在地。8000万年前一个1000英呎宽的陨石撞击该地2002年,克里斯汀·科伯尔连同维也纳地球化学大学学院出版了证据,并将该处列为地球第157个陨石坑。\n\n气候\n阿拉巴马州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分类作副热带湿润气候(Cfa)。全年平均温度是64 °F(18 °C)。此州的气温在南部因为比较靠近墨西哥湾会比较温暖,而州的北部,尤其是东北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则会较凉快。一般来说,阿拉巴马州的夏天相当炎热,而冬天则比较温和,全年都有丰富的降水。阿拉巴马州每年都有56英吋的降雨,并在州南部享有很长的植物生长期,可长达300日。\n阿拉巴马州的夏天是美国最热之一,最高温在该州部分地区可达90°F。阿拉巴马州也经常受到热带风暴甚至飓风侵袭。远离墨西哥湾的地区仍会受到风暴的影响,风暴移入内陆减弱时往往带来大量雨水。\n阿拉巴马州南部还有许多雷暴报告。莫比尔湾附近的湾岸每年平均有70至80日有雷暴。越向北部雷暴数量则越少,然而就算州的最北端仍有大约每年平均60日有雷暴。偶然严重雷暴还有频繁的闪电和大型冰雹,该州中部和北部经常有冰雹发生。阿拉巴马州在闪电和闪电击中人导致的死亡人数比例分别是全国第9和第10位。\n\n根据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由1950年1月1日��2013年6月期间,阿拉巴马州与俄克拉荷马州一样,比其他州有更多EF5级龙卷风。许多F5/EF5级龙卷风造成阿拉巴马州比其他州出现更多因龙卷风造成的死亡。阿拉巴马州受1974年龙卷风超级大爆发影响,并在2011年龙卷风超级大爆发严重受创。2011年超级大爆发打破了州内龙卷风数量的纪录,达62个。\n\n龙卷风的旺季视乎该州不同位置而异。阿拉巴马州是世界上少数有双重龙卷风旺季的地方,主要是11月和12月,另外春天时期也有一个旺季。阿拉巴马州北部沿田纳西河谷是美国受龙卷风影响最深的地区之一。阿拉巴马州和密西西比州受龙卷风影响最多的地区通常称为迪克西小径,以区别南部平原的龙卷风小径。\n阿拉巴马州的冬天通常较温和。该州位于美国南部,莫比尔1月最低温只有约40°F,伯明翰则为32°F。虽然阿拉巴马州罕见降雪,但蒙哥马利以北的地区每年冬天都有几次积雪,每几年偶然都有一次中等强度的降雪。历史上的降雪包括1963年除夕雪暴以及1993年世纪雪暴。伯明翰地区每年平均降雪2英吋。在南部湾岸,降雪更疏,有时几年都没有降雪。\n阿拉巴马州于1925年9月5日在森特维尔录得最高温112°F;于1966年1月30日在新市场录得最低温-27°F。\n\n重要城镇\n都会区\n法律及政府\n州政府\n阿拉巴马州政府的宪制性文件是阿拉巴马州宪法,在1901年通过。曾修改近800次,全长310,000字,部分资料显示其为世界最长的宪法,比美国宪法长近40倍。\n阿拉巴马州内一直有强烈声音要求重写和修改其宪法以追上时代。批抨者指阿拉巴马州宪法一直维持议会的高度集权,并无将权力下放到当地人民。多数的县都没有地方自治。任何州内的政策改动都必须得到整个阿拉巴马州议会批准,以及经常以州内公投方式通过。现时宪法其中一个批抨即其对复杂性和故意拖延将隔离和种族主义写入法典。\n\n阿拉巴马州政府分为三个部分。立法机构是一个两院制会议的阿拉巴马州议会,由105名成员的阿拉巴马州众议院以及35名成员的阿拉巴马州参议院组成。议会负责起草、辩论、通过和废除法律。现时共和党在两个议会都占多数。议会有权以简单多数票盖过州长的否决权(多数州的议会都要求三分之二大多数)。\n直至1964年,此州仍按县选举州参议院,每县一名。阿拉巴马州自1901年通过其宪法以来从未修改国会选区,因此市区大大缺乏代表权。它也没有根据十年一度的普查改变立法选区。在1964年雷诺斯诉锡姆斯案中,美国最高法院实施了一人一票的原则,下令国会选区必须按照普查重新编配(如果在州宪法内有类似条文却没有执行)。另外,法院亦判决双院制的两个州议会也必须按人口编配,以地理为基础的系统并没有州宪法基础。\n当时阿拉巴马州和其他许多州都必须改变其立法选区,因为全国有许多选区代表在市区和部分地区严重低估。这导致了该些地区几十年都投资不足。例如伯明翰和杰斐逊县为全州提供了三分之一的州预算,但杰斐逊县只获得了67分之1的州服务支援。阿拉巴马州议会仍可透过立法代表团控制县政府。\n\n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和监督法律,由阿拉巴马州政府带头。行政机构其他成员包括内阁、阿拉巴马州总检察长、阿拉巴马州州务卿、阿拉巴马州财政部长以及阿拉巴马州审计部长。现任州长是共和党凯·艾维。副州长目前悬空。\n立法成员在11月的选举后即时就任。全州的官员,包括州长、副州长、总检察长以及其他宪法官员则在翌年1月就职。\n司法机构负责解释州宪法以及在刑事和民事诉讼当中实行法律。州最高法院是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阿拉巴马州利用党代表选举法官。自从1980年代起,司法机构越来越政治化。现任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首席法官是共和党人罗伊·摩尔。所有阿拉巴马州最高法院的在任法官都是共和党员。法院设有两个上诉法院:民事诉讼法院和刑事诉讼法院,以及四个初审法院:巡回法院、地方法院、城镇法院以及公证法院。\n一些批抨者认为法官的选举造成相当高的死刑比率。阿拉巴马州是全国按人口比例最高的死刑比例的州份。在一些年间该州强制执行比德克萨斯州更多的死刑,而该州人口比阿拉巴马州多五倍。部分案件极具争议性,最高法院推翻了24宗死刑定罪。阿拉巴马州也是唯一仍然容许法官在是否使用死刑上推翻陪审团的州份,有10宗法官推翻陪审团无期徒刑且不得假释的判决案例。\n\n县及城方政府\n阿拉巴马州有67个县。各县有自行选举的立法机构,通常称为县委员会。同时在县内��一定程度的行政权。受阿拉巴马州宪法所限,权力集中到州议会,州内只有7个县(杰斐逊、李、莫比尔、麦迪逊、蒙哥马利、谢尔比和塔斯卡卢萨)有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相反,州内多数的县都必须游说州议会的本地立法委员会以通过简单的地方政策,包括废物处理到土地使用。冗长的程序导致当地管治权无法处理自身的问题,而州议员陷入无数地方事务之中。\n根据1973年阿拉巴马州宪法委员会,州议会透过拒绝通过建立县地方自治的修宪来维持控制地方政府。立法代表团维持对各县的相当权力。美国最高法院在1964年贝克诉卡尔案下令两院都必须以人口为基础建立选区,并在每次普查后重划,以实行“一人一票”原则。在那以前,各县只由一名州参议院代表,造成县内都市和人口较多的县代表性不足。州议会偏向郊区也造成无法在州议会重新编配议席,一直影响政治到20世纪,难以回应工业城市和都市地区的堀起。\n“阿拉巴马州缺乏地方自治导致当地议会长期允许各县执行未获州宪法授权的行为。阿拉巴马州宪法曾修改逾700次,但近三分之一的修改都是以当地为准,只在一个县或城市实行。各立法会期都有相当部分花在本地立法上,浪费议员的时间和集中力,无法专注在全州重要性的事情上。”\n阿拉巴马州是一个酒精管制州,意即州政府可垄断酒精的销售。阿拉巴马州酒精管制局控制州内含酒精饮品的销售和分布。67个县当中有25个禁酒县,甚至县容许销售酒精的同时还有禁酒市。\n\n选举\n联邦选举\n此州两名参议员分别是理查·谢尔比和 汤米·图伯维尔 ,两人都是共和党人。谢尔比起初在1986年以民主党身份当选参议员并在1992年连任,但1994年11月中期选举后即时转党。\n美国众议院内,该州有7名成员代表,其中六名共和党人和一名民主党人,民主党的特丽·塞维尔也代表了黑带以及伯明翰、塔斯卡卢萨和蒙哥马利的黑人。\n\n经济\n2010年,人均收入是32148美元。\n\n人口\n美国人口调查局估计阿拉巴马州人口在2015年7月1日有4,858,979人,代表自2010年普查以来已经增长了79,243人,即1.66% 。这包括自然增长率,上一次普查时是121,054人(502,457人出生、381,403人死亡),104,991人移民至此州居住。\n来自美国以外的移民导致净增长31,180人,而国内移民也净增长了73,811人。阿拉巴马州有108,000外籍(总人口2.4%),当中估计有22.2%并未登记(24,000人)。\n阿拉巴马州的人口中心位于奇尔顿县,杰米森镇之外。\n\n祖先\n根据2010年普查,阿拉巴马州人口有4,779,736人。此州人口按种族比例分别有68.5%白人(67.0%非西班牙裔白人以及1.5%西班牙裔白人)、26.2%黑人或非裔美国人、3.9%不论种族的西班牙裔及拉丁裔美国人、1.1%亚洲人、0.6%美国印第安人或阿拉斯加原住民、0.1%夏威夷族及其他太平洋岛民、2.0%其他种族、1.5%混血。2011年,阿拉巴马州小于1岁的人口当中有46.6%是少数族裔。\n阿拉巴马州祖籍人数最多依次如下:非裔(26.2%)、盎格鲁人(23.6%)、爱尔兰裔(7.7%)、德裔(5.7%)以及苏格兰-爱尔兰裔(2.0%)。阿拉巴马州的“美国”多数祖籍盎格鲁或不列颠,许多盎格鲁裔美国人多数自称祖籍美国,因为他们在北美洲种下了根,甚至可达1600年代。人口统计学家估计阿拉巴马州至少有20-23%的人口主要是盎格鲁裔,数值可能更高。在1980年普查时,阿拉巴马州有41%人口祖籍盎格鲁,是当时最大的种族。\n\n普查规定居民点\n都会区\n城市\n语言\n2010年,所有居住阿拉巴马州5年以上的居民当中有95.1%在家中只说英语,比2000年同样调查的96.1%稍为下跌。阿拉巴马式英语主要是南方方言,并与南米德兰说话方式有关连,来自田纳西州的州界。在主要的南部方言地区会减少去掉末尾的/r/,例如将“bird”读作/boyd/。此州北部有南米德兰方言“arm”和“barb”分别与“form”和“orb”押韵。阿拉巴马式英语有一些独特词语,包括:redworm(earthworm)、peckerwood(woodpecker)、snake doctor和snake feeder(dragonfly)、tow sack(burlap bag)、plum peach(clingstone)、French harp(harmonica)以及dog irons(andirons)。\n\n宗教\n在2008年美国宗教鉴定调查,阿拉巴马州有86%受访者表示自己是基督徒,新教徒占超过一半,另有6%天主教徒,11%并无宗教。其他组成包括0.5%摩门教徒、0.5%犹太教徒、0.5%穆斯林、0.5%佛教徒以及0.5%印度教徒。\n\n教育\n阿拉巴马大学\n阿拉巴马大学土斯卡鲁萨主校区\n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n阿拉巴马大学亨茨维尔分校\n奥本大学\n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分校\n特洛伊���学\n特洛伊大学蒙哥马利分校\n特洛伊大学多森分校\n特洛伊大学凤凰城分校\n北阿拉巴马大学\n南阿拉巴马大学\n杰克逊维尔州立大学\n蒙特瓦洛大学\n沙姆福德大学\n伯明翰南方学院\n泉丘学院\n塔斯基吉大学\n杭丁顿学院\n安德鲁·杰克森大学\n空军大学\n阿拉巴马农工大学\n阿拉巴马州立大学\n雅典州立大学\n南哥伦比亚大学\n莎玛大学\n佛克大学\n杰得森学院\n迈尔斯学院\n欧克伍德大学\n东南圣经学院\n南基督大学\n史迪尔门学院\n泰拉迪拉学院\n美国体育学院\n莫比尔大学\n西阿拉巴马大学\n\n交通\n航空\n阿拉巴马州主要而且长期有商业营运的机场包括伯明翰-沙特尔斯沃思国际机场(BHM)、亨茨维尔国际机场(HSV)、多森地方机场(DHN)、莫比尔地方机场(MOB)、蒙哥马利地方机场(MGM)以及马斯尔肖尔斯-阿拉巴马西北地方机场(MSL)。\n\n铁路\n铁路交通方面,美铁每日开行一班“新月号列车”,由纽约前往新奥尔良,中途停靠安尼斯敦、伯明翰以及塔斯卡卢萨。\n\n道路\n阿拉巴马州有六条主要州际公路横贯:65号南北向纵贯全州中部;20号/59号来自密西西比州到伯明翰并分岔:59号州际公路向东北,而20号向东前往亚特兰大;85号州际公路自蒙哥马利开始朝东北偏东进入乔治亚州,横穿亚特兰大;10号州际公路横断了全州最南的部分,东西横断了莫比尔。22号州际公路自密西西比州进入后将伯明翰与孟菲斯连结。另外,州内还有五条辅助州际公路:位于莫比尔的165号、塔斯卡卢萨的359号、围绕伯明翰的459号、迪凯特和亨茨维尔的565号以及盖兹登的759号。而第六条的685号州际公路会在85号改道途经新的蒙哥马利南绕道后设立。计划中伯明翰北绕道将设定为422号。因应22号州际公路和422号无法直接连结,因此还有222号州际公路的计划。\n同时还有若干美国国道通过阿拉巴马州,包括11号、29号、31号、43号、45号、72号、78号、80号、82号、84号、90号、98号、231号、278号、280号、331号、411号以及431号。\n州内有四条收费道路:位于蒙哥马利的蒙哥马利快速公路;塔斯卡卢萨的塔斯卡卢萨绕道;威屯卡的翠山快速公路以及橙滩的海滩公路。\n\n港口\n莫比尔港是阿拉巴马州唯一的咸水港,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大型海港,同时可透过田纳西-汤比格比水道为中西部提供内陆水道。2009年间,莫比尔港按货运量计算是美国第12繁忙的港口。莫比尔港新扩建的货柜码头在2011年间是美国第25繁忙的港口。州内其他河流港口亦可通往墨西哥湾。\n阿拉巴马州的港口由北至南依次排列如下:\n\n重要体育团体\n美式足球\nNCAA\n阿拉巴马大学红潮队 (Alabama Crimson Tide)\n奥本大学老虎队 (Auburn Tigers)\n\n篮球\nNCAA\n阿拉巴马大学\n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校区/UAB\n奥本大学\n\n棒球\n小联盟\n伯明罕男爵(Birmingham Barons,2A级南方联盟,母队:芝加哥白袜)\n亨茨维尔星辰(Huntsville Stars,2A级南方联盟,母队:密尔瓦基酿酒人)\n莫比尔海湾熊(Mobile Bay Bears,2A级南方联盟,母队:亚利桑那响尾蛇)\n蒙哥马利饼干(Montgomery Biscuits,2A级南方联盟,母队:坦帕湾光芒)\n\n参考资料\n延伸阅读\n参见\n阿拉巴马州历史委员会(Alabama Historical Commission)\n阿拉巴马州历史协会(Alabama Historical Association)\n\n外部连结\n\nAlabama.gov – Official State Government web site\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亚拉巴马州”\nAlabama State Guide, from the Library of Congres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ll About Alabam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Alabama Department of Archives and History\nCode of Alabama 1975 – at the Alabama Legislature site\nUSGS real-time, geographic, and other scientific resources of Alabam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labama QuickFacts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nAlabama State Fact Shee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n OpenStreetMap上有关亚拉巴马州的地理信息"} +{"doc_id": "3436", "title": "多伦多大学", "text": "多伦多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Toronto),简称多大(UofT),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是一所一校三区的公立联邦制研究型大学,亦是加拿大乃至全球最顶尖的学府之一。它的主校区圣佐治校园坐落在多伦多市中心,主要建筑分布于皇后公园四周,与安大略省政府及议会大厦相毗邻。它最初根据英皇乔治四世于1827年颁布的皇家宪章而建立,是英国殖民时代在上加拿大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名为“国王学院”。至1849年,因脱离了圣公会而不再属于宗教大学,后改为今名。多伦多大学现拥���三个校区,分别是主校区圣乔治校区和两个分校区分别为密西沙加分校区以及士嘉堡分校区。受英国大学制度影响,多伦多大学是北美洲少数实行学院联邦制的大学,由11个学院组成,各学院在本院政务、教育、财政上具有一定自治权。\n多伦多大学与麦吉尔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并称加拿大大学“三强”。在学术研究上,多伦多大学于多个领域都处于加拿大乃至世界领先的水平。它所接受的捐款、所获奖项、学术出版和引用、以及藏书数量都是加拿大之首。自二十世纪开始,在文学领域,多伦多大学就以文学批评和传播理论的相关研究及课程而著称;医学领域上,它是胰岛素的诞生地,也是干细胞研究的开拓者。理工方面,多伦多大学的团队发现并验证了首个黑洞,同时也是电子起搏器、多点触控技术、电子显微镜、复制T细胞、飞行员衣等发明的起源。二十一世纪以来,多伦多大学成为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革命的起源地和先驱。多伦多大学每年发表的科研论文数量在北美仅次于哈佛大学,引用数量位居世界前五,是美国大学协会仅有的两名在美国本土外成员之一。\n曾有3名加拿大总督、4名加拿大总理和14名最高法院大法官在多伦多大学受教育。据2006年统计,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包括美国文理科学院外籍院士15名(占加拿大总数65%),美国科学促进会外籍院士20名(占加总数28%)。并在1980至2006年间,累计获得贾丁纳(Gairdner)基金会国际奖11次(占加总数52%),被授予古根海姆研究员头衔44人(占加总数44%),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16人(占加总数42%),美国国家学院外籍院士10人(占加总数36%)及斯隆(Sloan)研究员23人(占加总数30%)。截至2019年,多伦多大学累计有10位诺贝尔奖得奖者、5位图灵奖得奖者以及94名罗德学者。\n\n历史沿革\n第一任上加拿大(今安大略省)省督约翰·格雷弗斯·闪高一直希望能建立一所殖民地学院。作为一名毕业于牛津大学,并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军事指挥官,锡姆科认为加拿大需要一所学院来应对来自美国的共和主义思潮的影响。于是在1798年,上加拿大执行委员会建议在当时的殖民地首都约克(位于今多伦多市)建立一所学院。\n1827年3月15日,英国国王乔治四世正式颁布了一份皇家特许状,宣布“一座拥有大学的形式和特权的学院……出于以基督教的原则教育年轻人,并引领他们步入科学及文学的诸多分支的目的……将以‘国王学院’之名永远延续。 ”这项特许状的通过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时为加拿大圣公会多伦多教区大主教的约翰·斯特拉坎的游说,随后他成为多伦多大学的第一任校长。大学最早的主楼是一栋约三层楼高的希腊复兴式建筑,坐落于现今皇后公园地界内。\n\n在斯特拉坎的管理下,国王学院是一座与英国圣公会以及当时的当时的殖民社会上层精英联系密切的宗教学院。改革派政客反对教会对殖民地学术机构的掌控,而为大学的世俗化进行了激烈的争斗。1849年,新一届上加拿大责任政府在一场冗长而激烈的辩论后,投票决定将国王学院改名为多伦多大学,并切断了学校与教会的联系。斯特拉坎早就预见到了这项决定,而在一年前就辞去了校长的职位,并建立了三一学院,一座隶属于英国国教的私立神学院。大学书院便是在这时作为多伦多大学非宗派的教学分支而建立的。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出于北方封锁政策对英属北美产生的可能威胁,大学步枪兵团成立了——他们最终在1866年参与了尼亚加拉边境上抵御芬尼亚突袭的战斗。\n1878年建立的“实践科学学院”是后来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部的前身 - 它从建立伊始就被给予了Skule这一昵称,并沿用至今。 尽管医学院在1843年成立,医学教学自1853年起都由专科学校进行,直到1887年大学的医学院兼并了多伦多药学院。 在那期间,大学依然担负起举办相关考试和授予医学学位的职责。 法学院和牙科学院也先后于1887年和1888年成立;后者将安大略省皇家牙科外科学院作为其附属。大学自1884年开始招收女性学生。\n\n1890年,一场毁灭性的大火烧毁了大学书院的内部,并将学院三万余本藏书化为灰烬。尽管如此,大学还是在两年内修复了这栋建筑,并重建了其中的图书馆。之后的二十年里,书院联邦制度开始成型。多伦多大学与多个教会学校逐步联合——这其中包括当年斯特拉坎所建立的三一学院。大学于1896至1991年,及1912至1968年间分别接管了皇家音乐学院和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后两者如今作为独立的机构仍与大学保留着密切的联系。1901年成立的多伦多大学出版社是加拿大的第一个学术出版机构;1907年成立的以本哈德·菲尔诺为首的林学院是加拿大第一个致力于林业学研究的大学部门。1910年,教育部开办了一所实验学校,即现在的多伦多大学附属中学。\n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学内的活动随着本科及研究生大规模的积极参军而大大减少。校际体育竞赛及辩论社团皆被暂停 - 尽管少数展览和部门间的体育比赛仍在举办。位于列治文山的大卫·邓拉普天文台于1935年成立;随后多伦多大学航空航天研究所也于1949年成立。大学于1964和1967年分别建立了位于士嘉堡和密西沙加的分校。曾附属于多伦多大学的安大略农学院和约克大学从多伦多大学独立后,分别于1964年成为贵湖大学创校院系之一和1965年约克大学迁往基尔校区。自1980年起,政府拨款的削减迫使大学更加积极地寻求财政资助。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第一所募集了超过十亿加币的基金的大学。\n1998年,因受到不公平待遇,地球物理学家陈建业起诉多伦多大学,索要100万加元的赔偿金,他于2000年撤诉后被复职为全职教授,并获得了包括研究经费在内的50万加元的补偿。2017至2018年期间,多伦多大学因人权方面的问题受到学生投诉并被新闻报道,其中一起通过内部调查澄清了涉事者的嫌疑。\n\n地理区划\n主校区\n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坐落于多伦多市中心商业区以北约两公里处,毗邻约克维尔,世界最高档的商业区之一。整个校区占地180英亩,位于其腹地的女王公园中则坐落着安大略省议会大楼以及其他数个文化遗址。利用校区内的各种绿化区域以及互相扣连的庭院,多伦多大学在市中心核心区域发展出一个独特显著的城市公园。而以多伦多大学为名的大学道(University Avenue)作为市中心的一条主干道,自女王公园一直通向安大略湖畔,沿途散布着多伦多市轨道交通1号线的多个主要站点。\n校区的东部及中部的建筑多兴建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它们基本采取罗马式及歌德复兴式的风格。这一建筑群的落成时间最早可追溯至1858年,晚则到1929年,是圣乔治校区的代表性地貌之一。而大学传统的中心区域,即Front Campus,位于国王学院圈内椭圆草坪一旁。这其中于1857年建造的大学学院主楼非常显眼,它糅合了理查森罗曼式和诺曼式建筑的特点,这一由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威廉·坎伯兰所创造的艺术效果得到了来自欧洲的赞美。当达费林伯爵汉密尔顿-坦普尔-布莱克伍德于1872年造访时,他指出他在抵达多伦多前,未曾想到可以在美洲大陆上看到这么壮丽的建筑。后于1968年,此建筑入选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另一地标性建筑为多伦多大学大会堂,修建于1907年,为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它最主要的功能是成为年度毕业典礼的会场,但全年都有各类学术及社交活动在内举行。\n\n诺克斯学院拥有独特的砂岩建筑群,象征着学院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其独特的回廊设计将庭院隔离在内。在校区的东北角,坐落着哥特复兴式的学生活动中心Hart House,它因其大厅安装的琉璃窗以及镌刻在建筑墙上的《论出版自由》引句而知名。与其相毗连的士兵塔高约44米,是邻近区域最著名的建筑,它的石拱门上刻有所有在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失去生命的大学成员的名字。士兵塔塔楼中的钟琴由51座钟组成,只在特定的日期进行演奏,比如国殇纪念日和毕业典礼。\n自大学学院向北,是都铎詹姆斯式风格的三一学院主楼,它的附属礼拜堂却是贾莱斯·吉尔伯特·斯科特式的垂直哥特建筑。礼拜堂拥有以砂岩为主体的外墙和石灰岩所构成的内墙,整体由意大利石匠用传统方式所构造。将三一学院与大学竞技场以及法学院相连接的是哲学之径,一条景色优美的小路。位于女王公园东侧的则是维多利亚学院,以一座罗曼式主楼为中心,主楼的代表性特征为外墙所采用的红砂岩和灰色的石灰岩之间形成的显著对比。\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伦多大学开始发展校区的西部区域,其中大部分建筑采纳了现代主义以及国际主义的建筑风格用于安置各类实验室以及各院系的办公室。而校区内最知名的粗野主义建筑是罗伯兹图书馆,于1972年建成,是一座14层楼高的混凝土建筑,具有较高的墩座以及大量三角几何的设计在内。于2006年落成的Leslie L. Dan药学系大楼由英国设计师诺曼·福斯特所设计,是校区内后现代结构表现主义建筑的代表。\n\n分校区\n密西沙加分校区(英语:University of Toronto Mississauga,UTM),是多��多大学的卫星校园之一,坐落在多伦多市以西的密西沙加市。密西沙加校区距离多伦多市中心约33公里,占地仅次于主校区。\n于1965年成立的密西沙加校区最初成立时为文理学院下属学院之一,命名为艾琳代尔学院(Erindale College),后于1998年被设立为多伦多大学的一个分校区。如今这个校区的本科学系包括人类学系、生物学系、化学及物理科学系、经济学系、英文及戏剧系、语言系、地理系、历史系、通信文化及资讯科技系、管理系、数学及计算科学系、哲学系、政治学系、心理学系、社会科学系及视觉学系。这为学生提供了约150种学位,有约15000名学生在内学习。\n密西沙加校区的最早的建筑名为“北楼”,于1966年开始动工。它最初计划是成为一栋临时建筑,暂时成为艾琳代尔学院的行政楼。合并入多伦多大学后进行了修缮,成为人文学科的主楼。进入21世纪以后,针对越来越多的入学人数,为了满足教学需求,密西沙加校区开始扩建及对旧有建筑修缮,如北楼新的六层楼分支于2018年竣工开放。\n\n士嘉堡分校区(英语:University of Toronto Scarborough,UTSC),是多伦多大学的卫星校区之一,被认为是一座中等大小的校区,也是多伦多大学三个校区中面积最小的。士嘉堡校区坐落于安大略省多伦多的士嘉堡区,处于近郊的环境内,校区周围多公园及居民社区。\n士嘉堡校区拥有十三个不同的学系,分别是生物学系、电脑及数学科学系、英文系、人文学系、管理学系、经济管理学系、法文与语言中心、哲学系、物理与环境科学系、心理学系以及社会科学系。这一分校区提供168种学位及相关的coop教育,目前在这里学习的学生约有14000名。此外,士嘉堡校区亦联同百年理工学院提供新闻系、新兴媒体、急救和工业微生物学双联学位。\n这一校区最初的建筑是安德鲁楼,设计以粗野主义的风格并于1964年落成,以设计者命名。自1970年代开始,校区内的建筑主要采纳现代主义风格,其中包括了图书馆、文理专业的教学楼以及娱乐性设施等各类建筑。然而用于研究生教育的科研中心和新的讲堂的建筑工程直到2008年才全部完成,这其中包括了2005年建成的行政大楼。\n\n行政结构\n多伦多大学一直是一所分权制的机构,行政权力由其中央监管部门、学术院系以及下属学院共同分担。大学的立法组织为一院制的校务委员会(Governing Council),监管大学整体的学术、经济及内部事务。而在1971年以前,大学的行政事务由校董会(board of governors)及教务委员会(senate)所组成的两院制系统管辖。多伦多大学的校监通常会由一位前加拿大总督、安大略省省长或外交官来担任,作为大学名义上的长官;校长则由校务委员会任命,为大学的行政总监。\n\n与北美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机构不同的是,多伦多大学是一所联邦制大学,基本结构效仿自英国的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每个学院在录取、奖学金、教育项目和其他相关的学术或经济事务上有一定的自治权,这也包括了传统住宿型学院所拥有的住房及相关事物方面的权力。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历史、特色和资源,除了提供住宿设施之外,亦负责部分的教学事务。这一系统在十九世纪逐渐完善,教会的神学院为保持活力,用了多种方式与多伦多大学联盟,而它们想要在世俗的机构中保留宗教传统的要求塑造了多伦多大学现今的这一学院联邦制度。虽然权力收归多伦多大学,但不少学院独有的文化得以保留,例如除了多伦多大学学生会外,学院亦各设有独立的学生会。另外就算是同一个学系或同一种课外活动,学院都可能各自设立有关的学会。在报考多伦多大学时,每一个学生需要选择他想进入的学院,其中三一学院、因尼斯学院和维多利亚学院要求学生把学院放在首选才能进入这一学院。\n\n大学学院是第一座跨宗教的学院,它于1853年大学被世俗化后建立。诺克斯学院,一所长老派的学院以及威克利夫神学院,一所低教会派的学院,最初都鼓励它们的学生在大学学院获取非神学学位。1885年,两所学院正式加入多伦多大学并在1890年成为联邦学院。同年,这种联邦制度受到了位于科堡的循道宗派的维多利亚学院的强烈反对,但是在多伦多大学在经济上所可以提供的帮助说服了它的加入。在多伦多大学首任校长约翰·斯特拉坎去世数十年后,同属圣公会的神学院三一学院也于1904年加入联邦。紧接着,由天主教圣巴西略礼拜会所创建的圣米迦勒学院于1910年加入。在加入联邦的学院中,有两所学院最后从多伦多大学独立而出。其中一所是多伦多浸礼会学院,于1930年迁移校址至哈密尔顿,改名为麦克马斯特大学。另一所则是位于金斯顿的长老会派的皇后学院,后改名皇后大学。\n\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伦多大学分别于1962、1964和1974年创建了新学院、因尼斯学院以及伍兹沃学院,他们都是非宗教学院。这三个学院与大学学院组成了多伦多大学的附属学院,由大学直接进行管理并拨付预算。1963年,梅西基金会组建了梅西学院,专门录取研究生。而雷吉斯学院作为耶稣会神学院于1979年加入多伦多大学联邦。\n与四个联邦直属的学院相对应的,是七个独立学院。诺克斯学院、梅西学院、雷吉斯学院、圣米迦勒学院、三一学院、维多利亚学院以及威克利夫学院这七座学院合法的以独立实体的身份运作着,每个学院都有各自的财政捐款立项。尽管圣米迦勒学院、三一学院和维多利亚学院仍认可它们原有的宗教文化,在教学和录取等非神学事务上,它们采取了世俗化的政策。有的学院本身就在实行联邦制度,如维多利亚学院中的伊曼纽尔学院和三一学院中的圣希尔达学院。圣米迦勒学院本拥有圣约瑟夫学院,但于2006年合并。曾为联邦学院的尤尔特学院至1991年被合并入诺克斯学院。现今诺克斯学院、雷吉斯学院、威克利夫学院以及伊曼纽尔、圣米迦勒、三一的神学系可以授予神学的研究生学位,这其中也包括了和多伦多神学院联合设立的神学学位。\n\n学术体系\n院系构架\n文理学院是多伦多大学最主要的本科学术学院,管理着大部分学院系统中的课程。尽管那些学院本身不完全负责教学任务,它们会有独特的学术项目和系列讲座。如三一学院的国际关系课程、大学学院开展的加拿大研究、维多利亚学院的文艺复兴课程、因尼斯学院的摄影研究和城市研究、新学院的性别研究、伍兹沃学院的工业关系课程和圣米迦勒学院的中世纪课程。罗特曼管理学院则与文理学院合作,开设本科的商科课程。另一个主要的本科学术学院为应用科学与工程学院。\n同时多伦多大学是在传播理论和文学批评上具有影响力的多伦多学派的诞生地。这一学派宗旨被描述为“关于交流在人类文化和思想的构造上的优先性的理论”,是基于哈洛德·英尼斯和埃里克·哈弗洛克的研究所产生的,随后被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等人完善。自1963年开始,信息学院的麦克卢汉文化与科技项目被用于教授、完善多伦多学派的理论研究。\n\n多伦多大学也是多种重大艺术与人文领域项目的学术基地,这其中包括1959年开始记录的《加拿大传记索引》和1969年出版的《伊拉斯谟文集》。还有如清教时期前英国的戏剧艺术相关文献被收录在《早期英国戏剧档案》中,《旧英语索引》中则汇编了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使用的早期英语语法。\n蒙克国际研究中心包含了多伦多大学诸多在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领域的项目和课程。它的斯拉夫研究随着冷战的爆发而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苏联政治和经济的机构,接收过来自洛克菲勒、福特和安德鲁·梅隆基金会的资助。蒙克中心同时也是G20研究小组的总部,这个小组对G20进行独立监控分析;它也是公民实验室的所在地,这一实验室的目标是对网络监控进行研究。多伦多大学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其办公室,如柏林、香港和锡耶纳。\n达拉·拉纳公共健康学院前身是多伦多大学卫生学院,由洛克菲勒基金会自1927年开始运作。在2003年的非典危机后学院复兴,成为现今加拿大规模最大的公共卫生学院,拥有超过750名教职工、800名学生以及遍布全球的合作训练机构。每年超过3900万加元的经费被投入到学院的相关研究,其中包括全球健康的进展、烟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空气污染等社会健康的热点问题。\n多伦多大学的医学院则和十个医院组成了其教育体系,可以为加拿大国内外的病患和客户提供治疗、研究和顾问服务。这一体系的一个核心网络名为大学医疗网络,组成机构有多伦多全科医院、玛嘉烈公主癌症中心、多伦多复康科医院以及多伦多西区医院,他们构成了加拿大最大的医学及生命科学科研集群。\n\n教学与其他机构\n罗特曼学院基于它的课程发展出了一种综合思维的方法论及其训练;在医学机构的外科医生则会同时在大学以及学院内被钦定相关的顾问职位。于1887年建立的法学院在它的正式教学中重视博雅教育以及法理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寻常的教学方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法学院的这一举措帮助加拿大的法律教育系��慢慢胜过传统的法学学徒体系。大学内也有专门的师范学院安大略教育学研究所与另外两个实验学院,分别是儿童教育研究所和多伦多大学附属中学,其中多伦多大学附属中学是由大学管理的一所私立高中。大学内还有一些独立的研究机构,如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学研究所、加拿大宗座中世纪研究所以及菲尔兹数理科学研究所。\n由于多伦多大学是一所科研型大学,每个学科都有不同的教学及科研方式方法,这直接导致了教学促进办公室(OTA)于2002年1月成立。教学促进办公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帮助科研型教授提高教学能力,并试图提高大学综合能力及文化。促进办公室对教授从学术、教学两个方面进行的考评举措通过将教学成果与相应教职工资联系起来得到有效的执行。办公室的唯一一任总监Kenneth指出这一机构的设立为大学带来了戏剧化的改变:“校长和教学副校长、院长和系主任都积极地表彰优秀教学成果,将此视为学院健康活力和荣誉的象征”。2009年,教学促进办公室被合并入新的教学支持与创新中心(CTSI),持续为大学在本科、研究生级别的教学提供帮助并完善相关机制。\n\n图书馆及文献资源\n多伦多大学图书馆系统是北美第三大学术图书馆系统,仅次于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这一排名是由其内收藏的文献卷数而计算的。截至2019年,图书馆系统内存有超过一千两百万册成书、五百六十万卷微缩胶片以及超过一百万份地图、电影、照片和录音档案。这其中最大的图书馆是罗伯兹图书馆,它拥有约五百万卷人文社科相关的文献资料。托马斯·费舍善本图书馆则是世界上最大的向公众开放的善本图书馆之一,它的收藏包括埃及莎草纸、摇篮本和唱本等不同时期的文献;文献所涉及的范围则包括西方文学、加拿大文学、亚里士多德、达尔文、西班牙内战、科学史、医学史、印刷史等项。在郑裕彤东亚图书馆中有超过四万卷宋代至清代的中文文献,原持有者为慕学勋。除去各个学院所有的一百九十万卷文献外,大部分剩余的文献分散在不同的院系图书馆内。\n位于大学学院内的多伦多大学艺术中心拥有三大艺术收藏,其中Malcove收藏内含有大量来自早期基督教及拜占庭帝国的雕塑、青铜器、家具、画像和礼器。它同时拥有来自希腊罗马时期的玻璃制品和老卢卡斯·克拉纳赫1538年的画作《亚当与夏娃》。除此之外,收藏中也含有加拿大近代艺术作品,大学学院艺术收藏中有很大数量的七人画派及十九世纪风景画家的作品。\n\n学校声誉\n多伦多大学被普遍认为是加拿大的顶尖学府之一,是加拿大U15大学联盟的一员。多伦多大学于2020年软科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中位列世界第23名、加拿大第1名。在QS世界排名2024年榜单中则位列世界第21名、加拿大第1名。在THE2020年榜单中多伦多大学位列世界第18名、加拿大第1名。在它同年发布的声誉榜单中,多伦多大学位列世界第19名。U.S. News的排名中多伦多大学则位于世界第18名、加拿大第1名。加拿大本土的杂志Maclean's推出的2021年榜单中将多伦多大学列为加拿大医博类大学第2名,尽管多伦多大学早在2006年就选择不再参与此杂志的评选调查。\n而在学术研究方面,Springer旗下Nature的自然指数将多伦多大学在2019年榜单中排为所有研究机构中的第26名以及所有大学中的第20名,SCImago则将其排在所有研究机构中的第20名。专门针对大学科研进行排名的NTU将多伦多大学列为世界第4名、加拿大第1名。\n除综合的大学排名及相关学术研究的排名外,多伦多大学也出现在对毕业生就业指标进行评选的榜单中。在THE于2019年发布的全球就业可能性榜单中,多伦多大学排名全球第15、加拿大第1.QS的2020年相关榜单则将其排在世界第16名、加拿大第1名。纽约时报曾于2013年进行过一次就业调查,多伦多大学经统计后被排在世界第14名。在2018年由UBI集团所发布的一项榜单中,多伦多大学企业项目被评选为全球由大学管理的企业孵化器中的第4名。\n\n科研成果\n自1926年起,多伦多大学就是北美顶尖研究型大学所组成的美国大学协会的成员,有加拿大国内大学中最多的科研经费,仅2010年一年就直接开支近9亿加元。2018年,Research Infosource评选多伦多大学为加拿大最佳研究型大学,统计它于2017年收入来自校外的11.5亿加元的科研资金。同时,大学内每个学院经统计拥有年均四十万加元的科研经费,研究生则人均可得到六万加元的经费。这其中加拿大联邦政府的赞助占比最大,来自CIHR、NSERC、SSHRC三个政府机构的资助占���了多伦多大学校外科研经费资助的三分之一。约百分之八的经费则是由各类企业提供,它们中绝大部分是属于医疗保健行业的。\n1938年,多伦多大学物理学系建造出了第一个可实用的电子显微镜,后在二战期间为盟军战斗机驾驶员研制了救生衣G-suit,这在后来也被改进用于保护宇航员。同时,在红外荧光上的发展促进了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分析。1963年,David Dunlap天文台发现了一颗小行星,并用了大学的名字命名其为2104多伦多,也是加拿大的天文台所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至1972年,大学的天文学家在针对天鹅座X-1的研究中第一次利用可观测证据验证了黑洞的存在。而后他们还于1997年发现了天王星的两颗卫星-天卫十六和天卫十七,以及仙女座星系群中的矮星系仙女座I、仙女座II、仙女座III和超新星SN 1987A。多伦多大学也是计算机技术的先驱,它设计、建造的UTEC是世界上最早的可运行的计算机之一。它在1982年研发出的多点触控技术可在大量大型及手持设备上应用,增强人机互动的流畅性。而人力直升机AeroVelo Atlas于2013年赢下了伊戈尔·西科尔斯基人力直升机比赛,它由多伦多大学一组本科及研究生共同设计组建。\n\n1921年,胰岛素在多伦多大学被发现,它被认为是医学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而干细胞于1963年被发现,为干细胞移植技术打下了基础,也成为所有后续的成体干细胞与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基石。自此以后,多伦多大学在干细胞领域又有多次进展,其中包括对胰腺、视网膜干细胞的识别。1997年,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者第一次识别出肿瘤干细胞,并在后来发现了在白血病、脑肿瘤、肠癌干细胞之间的关联性。同时多伦多大学在医学的其他领域也有建树,如发明了升糖指数、婴儿麦片Pablum、在开心手术中运用保护性人工降温以及第一个人工心率调节器。1981年,多伦多大学实施了第一台成功的单肺移植手术,后于1989完成了双肺移植手术,而在1988年则成功实施第一台神经移植手术。除此之外,多伦多大学的学者辨别出了控制细胞分裂的成熟促进因子(MPF),并发现了用于激活免疫系统的T细胞受体。同时,多伦多大学也因发现了造成范氏贫血症、囊肿性纤维化、早发性阿兹海默症的基因序列而受到赞誉。在1914-1972年间,多伦多大学曾运营过康诺特医学研究实验室,当时研究方向为凝胶电泳技术。\n\n多伦多大学是世界上最密集的生物技术公司的主要科研支柱,超过5000名首席研究员在离多伦多大学2公里的科研机构集群内进行科研工作,他们每年都在医疗研究上花费约10亿加元。隶属于多伦多大学的MaRS高科技园区则加强了不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它为商业公司和大学的研究所提供了交换技术的会场。至2008年,大学通过MaRS已经公布159项发明并协助114个创业公司的启动。而多伦多大学于2004年开始与多家医院及政府机构组成了SciNet,共同运营、资助的加拿大国内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n多伦多大学还有部分研究机构同时进行科学研究并提供研究生项目,如旗下的航空航天工程研究院(UTIAS),是加拿大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研究机构之一。该院主要致力于航空航天工程的学术研究以及部分航天器,卫星及相关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并在亚音速飞行器设计,飞行模拟器,太空机器人,微卫星技术,流体动力学演算及核聚变动力研究等领域拥有良好声誉。其研究经费主要来源于加拿大宇航局(CSA),加拿大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及加拿大国防部。主要的国际合作机构包括:欧空局(ES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德国马普学会(Max Planck Institute)等离子研究所及英国原子能监管局等。该院在1970年美国阿波罗13号登月事故中,应美国宇航局请求在振动波及空气动力学等领域提供的一系列专业建议及相关计算,使得阿波罗13号机组成员能够成功返回地球。\n\n校园生活\n多伦多大学内的每个学院都拥有并运营各自的宿舍和食堂,他们成群分布在校区的不同位置。因尼斯、圣米迦勒、三一、大学、维多利亚、伍兹沃以及新学院都为他们大部分在文理学院的本科生预留床位,也有一部分名额给予在研究生院内的学生。而其他学院如诺克斯、威克利夫学院主要由神学研究院学生组成,梅西学院则是研究生院学生专属。同时,维多利亚学院的一栋宿舍楼-安涅丝莉楼,是加拿大第一幢大学女生宿舍,现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自2005年起,圣希尔达学院改为男女合校,自此大学的女院只有安涅丝莉楼和圣米迦勒学院的洛雷托学院���\n多伦多大学圣乔治校区内的所有宿舍总计可以容纳6400名学生,大学只保证大一新生可以得到其位置,据统计大多数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在校外居住。邻近多伦多市中心的The Annex和Harbord Village则在传统上就是多伦多大学的学生的热门居住区域,形成了独特的学生社区。\n\n所有学生也可以参加不同的希腊社团,这包括各个兄弟会与姐妹会。Zeta Psi(ΖΨ)是多伦多大学的第一个兄弟会,它于1879年设立多伦多大学分部并活跃至今。大学内也有其他兄弟会的分部如Alpha Delta Phi(ΑΔΦ)、Alpha Epsilon Pi(ΑΕΠ)、Delta Kappa Epsilon(ΔΚΕ)、Sigma Chi(ΣΧ)、Delta Upsilon(ΔΥ)、Phi Delta Theta(ΦΔΘ)、Phi Kappa Sigma(ΦΚΣ)、Phi Gamma Delta(ΦΓΔ),、Psi Upsilon(ΨΥ)、Beta Theta Pi(ΒΘΠ)、Phi Kappa Pi(ΦΚΠ)、Kappa Sigma(ΚΣ), Lambda Phi Epsilon(ΛΦΕ)、Sigma Nu(ΣΝ)、Theta Delta Chi(ΘΔΧ)、Alpha Kappa Nu(ΑΚΝ)、Alpha Omicron Pi(ΑΟΠ)、Delta Delta Delta(ΔΔΔ)、Pi Beta Phi(ΠΒΦ)以及Lambda Chi Alpha(ΛΧΑ).希腊姐妹会则包括有Alpha Gamma Delta, Alpha Phi, Alpha Sigma Nu, Delta Phi Nu, Gamma Phi Beta, Kappa Alpha Society, Delta Psi Delta, Gamma Delta Nu, Kappa Phi Xi, Delta Pi, Chi Sigma Xi, Zeta Beta Omega, Kappa Kappa Gamma, and alpha Kappa Delta Phi. \nA secret society known as Episkopon has operated from Trinity College since 1858.\n\n公共交通\n位于多伦多市中心的多伦多大学主校区有着便利的公共交通。两条主干地铁线直接服务于校园,圣乔治站(多伦多地铁1号线及多伦多地铁2号线的换乘站),博物馆站( Museum Station),皇后公园站(Queen's Park Station)均可抵达。高频率发车的有轨电车510路(夜班车为310路),506路(夜班车为306路)也从校园经过。\n\n体育文化\n加拿大老四校是加拿大中部历史比较悠久的四所学校所开展的足球联赛的体育赛事组织,这四所学校分别是:麦基尔大学、皇后大学、多伦多大学和西安大略大学。 它们都是最早参与加拿大大学运动联赛的足球比赛的四队。虽然分数不会被累积至加拿大大学运动联赛的成绩,每年老四校都会在劳动节前的周末举办足球四角赛。\n\n著名人士\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英文) 多伦多大学主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 多伦多大学体育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 多伦多大学研究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加拿大大学列表\n美国大学协会\n多伦多磁学和气象学观测站:位于多伦多大学的一个天文台"} +{"doc_id": "3439", "title": "星系", "text": "星系(英语:Galaxy)是由恒星、恒星遗骸、星际气体、尘埃和暗物质等组成,并受到引力绑定的系统。Galaxy 这个词源于希腊 isgalaxias(γαλαξίας),字面的意思是“银河”(请参考银河系)。星系的大小从只有几亿颗(108)恒星的矮星系到拥有上兆颗(1014)恒星的巨大星系,都绕著其质量中心运行。银河系是包括地球在内的太阳系所在的星系。银河系以外的星系被合称为河外星系。\n星系根据在视觉上的型态分类为椭圆、螺旋或不规则。许多星系被认为在它们的中心有超大质量黑洞。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被称为人马座A*,其质量是太阳的400万倍。 截至2016年3月,GN-z11是观测到的最古老、最遥远星系,距离地球的同移距离是320亿光年,也就是说在大爆炸之后仅4亿年它就存在了。\n2016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修正了可观测宇宙中的星系数量,从之前估计的2000亿(2×1011)建议增加为2兆(2×1012)或更多,并且就整体而言,估计恒星的数量多达1×1024颗(比地球上所有沙粒的数目还要多)。大多数星系的直径在1,000至100,000秒差距(3,000至300,000光年)之间,并且相隔距离的数量级在百万秒差距。相比较之下,银河系的直径是30,000秒差距(100,000光年),与它最近的大星系邻居是相隔78万秒差距(250万光年)的仙女座星系。\n在星系之间的空间充满了稀薄的气体(星际物质),其平均密度小于每立方米一个原子。大多数星系在引力作用下会组织成星系群、星系团和超星系团。银河系是本星系群的一部分,本星系群由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主导,它又是室女超星系团的一部分。在宇宙的大尺度中,这些组合通常被排列成星系片和细丝,围绕在空洞的周围。本星系群和室女超星系团都包含在一个更大的宇宙结构中,称为拉尼亚凯亚。\n\n词源\ngalaxy(星系)这个词是从法语和中世纪拉丁语借用的,而它们又源自希腊语的牛奶路(Milky Way),galaxías (kúklos) γαλαξίας(κύκλος) 'milky(圆圈)',是依据它在天空中呈现乳白色光带的外观命名。在希腊神话中,宙斯在赫拉睡著的时候,把一个凡人所生的儿子,还是婴儿的赫拉克勒斯放在她的乳房上,让他喝下她神圣的奶汁,从而长生不老。赫拉在哺乳期间醒来,然后意识到她正在哺乳一个不知名的婴儿:她把婴儿推开,因而有一些乳汁溢出,产生了这一条被称为银河的光带。\n在天文的文献中,首字母大写的\"Galaxy\"是指我们的星系:银河系,以与宇宙中其它的星系有所区别。英文的术语Milky Way可以追溯到乔叟的故事约1380:\n\n\"看那边,洛,银河系 它的意思就是克莱普 the Milky Wey(牛奶路), 命中注定的。\"\n星系在通过望远镜发现之初,被称为螺旋星云。在18与19世纪,大多数的天文学家认为它们要么是未能分辨的星团,要不就是没有恒星的星云,但都认为是银河系的一部分,而它们的真实组成和性质仍然是个谜。使用大型望远镜对附近的几个明亮的星系,例如仙女座星系进行的观测,开始将它们分解成巨大的恒星群,但仅仅基于表面上的黯淡度和纯粹的恒星族群,这些天体的真实距离使它们远远的超出了银河系的范围。由于这个原因,他们被通俗的称为岛宇宙,但因为宇宙一词存在著全部的意思,这个名词很快就被废弃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简单的称为星系。\n\n命名法\n数以万计的星系已经编入目录中,但只有少数几个星系有明确的名称,例如仙女座星系、麦哲伦云、涡状星系和阔边帽星系。天文学家使用某些星表中的数值,例如梅西耶表、NGC(NGC天体表)、IC(索引星表)、CGCG(星系和星系团表)、MCG(星系形态目录)、和UGC(星系的乌普萨拉总目录)来称呼一些星系。所有著名的星系都会出现在一个或多个星表中,而且在每个星表中的数值名称都不一样。以M109为例,它是一个螺旋星系,在梅西耶表中是第109个天体,但也可以称为NGC 3992、 UGC 6937、CGCG 269-023、MCG +09-20-044、和PGC 37617。\n\n观测简史\n意识到我们所属的银河银河系只是众多星系中的一个,这与关于银河系和其它星云的重大发现是一致的。\n\n银河系\n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西元前450–370)提出,夜空中被称为银河的明亮光带可能是由遥远的恒星。\n然而,亚里斯多德(西元前384–322)认为,银河是由一些恒星喷出的炙热气体点燃的。这些恒星在世界中与天上运动相连接的次元球区,它们是巨大、数量众多和紧密的,并且点燃的火发生在大气层的上层。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家小奥林匹多罗斯(西元约495–570)对这一点抱持怀疑的态度,他认为如果银河位于地球和月球之间,那么在地球上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应该会表现出有所不同,它应该有视差,但它没有。在他看来,银河应该是天体。\n依据莫罕默德,阿拉伯天文学家海什木(西元965-1037)首次尝试观察和量测银河的视差,由于银河没有视差,因此,他断定它必然不属于大气层,而在其外并且远离地球。波斯天文学家比鲁尼(西元973-1048)提出,银河是\"无数星云、恒星性质碎片的集合\"。安达鲁斯天文学家伊本·巴哲(\"Avempace\",西元d.1138)提出,银河由许多几乎相互接触的恒星组成,由于受到次元(sublunary)物质折射的影响,看起来像是一个连续的影像,他引用自身对木星和火星合的观察,作为当两个物体靠近时发生这种现象的证据。在14世纪,出生于叙利亚的伊本·巴图塔提出银河是由\"无数微小恒星组成的固体球体\"。\n\n \n1610年,义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使用望远镜研究银河系,发现它是由大量黯淡的恒星组成,这一事实证明了银河系是由许多恒星组成的。\n在1750年,英国天文学家汤姆斯·莱特在他著作的《宇宙的原始理论或新假设》中,推测银河系可能类似于太阳系,但规模要大得多,是由引力聚集大量恒星组成的旋转体。由此产生的星盘,我们可以在星盘内部的透视图上,看到它在天空上呈现一条带状物。在1755年的一篇论文中,伊曼努尔·康德详细了解莱特关于银河系结构的观点。\n威廉·赫歇尔是第一位描述银河系形状和太阳位置的天文学家。他通过计算天空中不同位置的恒星数量,在1785年完成这项工作。他以太阳靠近中心的星系中心论绘制了一张银河系形状的图。雅各布斯·卡普坦采用精益求精的方法,在1920年得到了一个太阳靠近中心的小椭圆形星系(直径15,000秒差距)图片。哈罗·沙普利基于球状星团的分布,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画面:直径约70,000秒差距的平坦盘面,而且太阳远离盘面中心。这两种分析都没有考虑到银河平面中存在��宇宙尘埃对光的吸收,但是川普勒通过对疏散星团的研究,在1930年量化了这种影响之后,就出现了我们宿主星系当前的图片。\n\n与其他星云的区别\n在黑暗的夜晚,裸眼可以看到银河系之外的一些星系,包括仙女座星系、大麦哲伦星系、小麦哲伦星系和三角座星系。在10世纪,波斯天文学家阿卜杜勒-拉赫曼·苏菲对仙女座星系进行了有纪录以来最早的鉴定,将其描述为一个\"小云\"。在964年,苏菲可能在他的《恒星之书》(指在\"阿拉伯南部的阿尔巴克尔\",因为在他居住的纬度是看不到南纬70;直到16世纪麦哲伦航海,麦哲伦云才为欧洲人熟知。)中提到了大麦哲伦星系。仙女座星系后来在1612年被西门·马里乌斯独立地发现。\n在1734年,哲学家伊曼纽·斯威登堡在他的《Principia》中推测,在我们自己的银河系之外,可能会有星系形成星系团,这些星系团只是宇宙中极小的部分,宇宙远远超出我们能看到的。这样的观点\"非常接近当今的宇宙观\"。\n在1745年,皮埃尔·莫佩尔蒂推测一些类似星云的天体是具有独特性质恒星的集合,包括自身产生发光超光速体的恒星;并重复了约翰·赫维留的观点,即亮点的质量是巨大,而由于自身的旋转而变得扁平。\n在1750年,汤姆斯·莱特推测银河系是一个扁平的星盘,在夜空中可见的一些星云可能是独立的星系。\n\n \n在18世纪末,查尔斯·梅西耶编制了星表,收录了109个最亮的天体,而它们都是外观模糊的。随后,威廉·赫歇尔收集了5,000个星云,集结成目录。在1845年,罗西勋爵建造了一架新的望远镜,能够区分椭圆星云和螺旋星云。他还设法找出这些星云中个别的点光源,为康德早期的推测提供了依据。\n在1912年,维斯托·斯里弗对最亮的螺旋星云进行光谱研究,以确定它们的组成。斯里弗发现螺旋星云有很高的都卜勒频移,这表明它们的运动速度超过了他所测量到恒星的速度。他发现这些星云的大多数都在远离我们。\n在1917年,希伯·柯蒂斯在仙女座星云中观测到新星仙女座S(当时已经将仙女座星系收录为梅西耶天体,称为M31)。在搜索摄影纪录时,他又发现了11颗。柯蒂斯注意到,这些新星平均比我们银河系的新星要暗10个星等。由于这个结果,他估计仙女座星系的距离在150,000秒差距。他成为所谓\"岛宇宙\"假说的支持者,该假说认为螺旋星云实际上是独立的星系。\n哈罗·沙普利和希伯·柯蒂斯在1920年,就关于星系的性质、螺旋星云和宇宙的维度的进行了世纪大辩论。为了支持他关于仙女座星云是银河系外的一个星系的说法,柯蒂斯注意到银河系中出现类似于尘埃云的暗带,以及显著的都卜勒频移。\n在1922年,爱沙尼亚天文学家恩斯特·奥匹克给出了一个距离测定,支持仙女座星云确实是一个银河系外天体的理论。爱德温·哈伯使用威尔逊山天文台新的100英吋望远镜,可以解析出一些螺旋星云外侧那些恒星集合中的单独个体,并识别初一些造父变星,从而能够让他测量出这些星云的距离:它们太遥远,不能成为银河系的一部分。在1926年,哈伯提出了一个至今能在使用的星系型态分类法。\n\n现代研究\n在1944年,亨德里克·C·范德胡斯特预测可以从星际原子氢气体中探测到21公分的微波辐射;并且在1951年有人探测到。这种辐射不受尘埃吸收的影响,因此他的都卜勒频移可以用来绘制星系中气体的运动图。这些观测的结果导致在我们的星系中心有一个旋转的棒状结构的假说。随著电波望远镜的改进,也可以追踪在其他星系中的氢气。在1970年代,薇拉·鲁宾的观测揭示了星系自转速度与可见的恒星和气体总质量预测值之间的差异。今天,星系自转问题被认为是存在著大量看不见的暗物质来。\n\n从20世纪的90年代开始,哈伯太空望远镜获得了更好的观测结果。除此之外,哈伯的数据帮助我们确定了银河系中缺失的暗物质,不可能仅仅由本来就很小很暗的恒星组成。哈伯深空是对天空中非常空旷的部分进行极长时间的曝光,它提供了证据,证明在可观测宇宙中大约有1,250亿(1.25×1011)星系。探测人类看不见的光谱的科技进步(电波望远镜、红外线照相机、和X射线望远镜),可以探测到哈伯未能探测到的星系。特别是在隐带(在可见光波段被银河系遮蔽的天空区域)的星系调查,揭示了许多新的星系。\n在2016年,发表在天文物理期刊上,由诺丁汉大学Christopher Conselice领导的一项研究,通过对哈伯太空望远镜20年来所收集的影像进行三维建模得出的结论,在可观测宇宙中有超过2兆个(2×1012)星系。\n\n类型和形态\n星系主要有三种类型:椭圆星系、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哈伯序列根据其外观,对星系类型的描述更为广泛。由于哈伯序列完全基于视觉型态的类型(形状),因此它可能错过星系的某些重要特征,例如星暴星系中的恒星形成速率和活动星系核心的活动。\n\n椭圆星系\n哈伯分类系统根据椭圆度对椭圆星系进行分类,椭圆度从E0到E7(扁平率增加)。这些星系有一个椭球体的轮廓,无论观察角度为何,都呈现出椭圆形的外观。从它们的外观来看,几乎没有结构,而且通常只有相对较少的星际物质。因此,这些星系的疏散星团比例也很低,而且新恒星形成的速度也将低了。另一方面,它们通常由更古老、更为演化的恒星所支配,它们的恒星以随机的方向围绕著共同的质心运行。因为恒星在初始爆发后就停止,恒星只含有低丰度的重元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与小得多的球状星团有些相似。\n最大的星系是巨椭圆星系。许多椭圆星系被认为是由于星系交互作用所导致的碰撞和合并而形成。它们可以长到巨大的尺寸(例如,与螺旋星系比较),巨椭圆星系通常是在大的星系团核心附近被发现。\ncD 型星系\n最大的星系是 cD 型星系, 它们通常被称为超巨椭圆星系,是已知暂CD型星系最大、最亮的星系。这些星系的特征是中央椭圆形核,带有广泛而微弱的恒星光环,延伸至兆秒差距尺度。\n\n壳层星系\n壳层星系是星系晕中的恒星排列在同心壳层中的椭圆星系。大约十分之一的椭圆星系具有这种壳层状的结构,而在螺旋星系中从未观测到这种结构。一般认为,当一个较大的星系吸收掉一个较小的卫星星系时,就会形成这种壳层状的结构。当两个星系靠近时,中心的恒星就会围绕著一个中心点开始振荡,这种振荡产生的引力涟漪,类似于在水面上传播的涟漪,形成恒星的外壳。例如,星系NGC 3923有超过20个壳层。\n\n螺旋星系\n螺旋星系类似于螺旋状风车。虽然这种星系包含的恒星和其它见的物质大多位于一个平面上,但大多数的质量都存在于暗物质中,以大致呈球形的星系晕环绕在星系周围。星系晕的范围超出可见部分,通过对星系自转曲线的观察,证实了暗物质的分布。\n螺旋星系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旋转的盘面,较老的恒星一般聚集在中心形成凸起的核球,相对较明亮的螺旋臂从核球向外延伸。在哈伯分类系统中,螺旋星系以S代表类型,后面跟随小写字母(a、b、或c),表示螺旋臂的松紧度和中央核球的大小。Sa是星系的螺旋臂紧密,以致不易界定范围和辨识,并且拥有相对较大的核球。另一端的例子是Sc,呈现开放的状态,螺旋臂可以明确的辨认,核球也相对较小。螺旋臂不明确的螺旋星系有时会称为絮结螺旋星系;与拥有突出且可明确辨识螺旋臂的宏观螺旋星系形成鲜明的对比。因为有些螺旋星系的盘面有厚厚的凸起,而另一些则很薄又密实,因此星系旋转的速度被认为与圆盘的平坦度相关。\n\n在螺旋星系中,螺旋臂的形状确实具有近似等角螺线的形状。从理论上讲,这种模式可以证明是恒星均匀旋转质量的扰动造成的。与恒星一样,螺旋臂围绕中心旋转,但它们以恒定的角速度旋转。螺旋臂被认为是物质密度高的区域,或\"密度波\"。当恒星穿过螺旋臂时,每颗恒星的系统的空间速度被高密度的引力改变(当恒星从另一侧离开后,速度恢复正常。)。这种效应类似于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因局部拥塞时减速的\"浪潮\"。因为高密度促进恒星的形成,因此它们蕴藏著许多明亮且年轻的恒星,这使螺旋臂较显而易见。\n\n棒旋星系\n大多数的螺旋星系,包括我们自己的银河系,都有一个线性的条状带,向外延伸至核心的两侧,然后衔接到螺旋臂的结构上。在哈伯分类系统中,这类星系以\"SB\"表示,后面跟随小写字母(a、b、或c),表示螺旋臂的形态(与正常螺旋星系的分类相同)。棒被认为是临时结构,由于密度波从核心向外辐射,或可能是与其他星系的潮汐交互作用而发生。可能是气体沿著螺旋臂被引导至核心,许多棒旋星系是活跃的。\n我们自己的星系,银河系,是有著巨大圆盘形状的棒旋星系,直径大约30,000秒差距,厚约1,000秒差距。包含大约2千亿(2×1011)颗恒星。恒星的总质量大约是6,000亿(6×1011)太阳质量。\n\n超亮螺旋星系\n最近,研究人描述了一种称为超亮螺旋的星系。它们非常巨大,直径可能超过437,000光年(银河系的直径只有100,000光年)。它们的质量估计为3,400亿��阳质量,产生大量的紫外线和中红外线。科学家认为它们的恒星形成速度比我们的银河系快30倍左右。\n\n其他型态\n特殊星系是由于和其他星系的潮汐交互作用而形成的星系结构。\n环星系有一个由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的环状结构,围绕著一个裸露的核心。环星系被认为是在一个较小的星系穿过一个螺旋星系的核心时产生的。此类事件可能影响了仙女座星系,因为当使用红外线观测它时,它显示出多环状的结构。\n透镜星系是一种兼具椭圆星系和螺旋星系性质的中间形式。它们在哈伯分类系统被归类为S0型,有著界线不明确的螺旋臂和椭圆的恒星(透镜星系在哈伯分类为SB0。)。\n不规则星系是指不能明确划分为椭圆或螺旋形态的星系。\nIrr-I有一些结构,但并不符合哈伯分类系统的结构,可能是远本的结构已经被破坏了。\nIrr-II没有任何类似哈伯分类系统的结构,也可能是完全被破坏了。 。附近的(矮星系)不规则星系包括麦哲伦云。\n超稀疏星系(ultra diffuse galaxy,UDG)是密度极低的星系。这种星系可能与银河系大小相同,但可见的恒星数量仅为银河系的1%。缺乏光度是因为它缺少形成恒星的气体,这导致它只有古老的恒星族群。\n\n矮星系\n尽管有突出的椭圆星系和螺旋星系,但大多数星系都是矮星系。与其它星系比较,这些星系相对娇小,大小大约是银河系的1%,只包含数十亿颗恒星。最近发现有超致密的矮星系,它们的大小只有100秒差距\n。\n许多矮星系可能围绕著一个更大的星系运行;我们的银河系至少有十余颗这样的卫星星系,估计还有300-500颗尚未发现。矮星系也可以分为椭圆、螺旋或不规则。由于小的矮椭圆星系与大的椭圆星系几乎没有相似之处,所以它们通常会被称为矮椭球星系来取代。\n一项对银河系附近27个矮星系的研究发现,不管这个矮星系有数千万颗还是数亿颗恒星,它的核心质量均约为1,000万太阳质量。这导致了这样的一种说法:星系主要由暗物质形成,最小的尺寸可能表明一种温暗物质无法在较小的尺度上进行引力合并的形式(性质)。\n\n其它类型的星系\n交互作用\n星系间的交互作用相对频繁,这在星系演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星系间的擦身而过会由于潮汐交互作用而导致扭曲变形,并可能导致一些气体和尘埃的交换。\n当两个星系直接穿过彼此,就会发生碰撞,但如果有足够的相对动量,就不会合并。交互作用星系中的恒星通常不会发生碰撞,但在两者中的气体和尘埃会相互作用,由实惠触发恒星的生成。碰撞也会严重扭曲星系的型状,形成棒状、环状或尾状结构\n最极端的交互作用是星系合并。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星系的相对动量不足以让两个星系彼此通过。取而代之的是它们逐渐合并成一个更大的单一星系。与原本的星系对比,合并会导致形态上显著的改变。如果合并的星系之一比另一个星系大很多,那么过程的结果会被称为吞噬。质量相对大很多的星系,相对的不会受到合并的影响,而较小的星系则会四分五裂。银河系目前正在吞噬人马座矮椭圆星系和大犬座矮星系 。\n\n星暴星系\n在星系中的恒星是由巨大分子云中储备的冷气体形成的。一些星系被观察到以异常的速度形成恒星,这就是所谓的恒星爆发。如果它继续这样做,那么将会在比星系寿命短的时间内消耗掉它们储备的气体。因此,恒星爆发通常只会持续大约一千万年,这在星系的生命史上是相对较短的时间。星暴星系在宇宙早期更为常见,即使在现在,估计仍有15%的星系有这样的恒星产生率。\n星暴星系的特征是气体尘埃的浓度和新形成恒星的出现,包括大质量恒星电离周围的云气形成H II区域。这些大质量恒星产生超新星爆炸,导致膨胀的残余物与周围的气体发生强而有力的交互作用。这些爆发引发恒星形成的连锁反应,扩散到整个气态区域。只有当可用的气体几乎被消耗或分散时,星爆活动才会结束。\n恒星爆发通常与星系合并或交互作用相关。这种星暴形成交互作用的原型例子是M82,它曾经与较大的M81有过一次亲密接触。不规则星系经常表现出星爆活动的间隔结。\n\n活跃星系\n如果星系中包含一个活跃星系核(AGN),那么有一部分观测到的星系会被归类为活跃星系。这种星系输出的总能量有很大的一部分来是活跃星系核的发射,而不是由恒星、尘埃和星系的星际物质发射。\n活跃星系核的标准模型是基于围绕该星系核心区超大质量黑洞(SMBH)形成的吸积盘。在大约10%的星系中,一对方向截然相反的高能喷流已接近光速的速度从星系核新喷出粒子。产生这种喷流的机制尚不清楚。\n\n依据它们亮度来分类的西佛星系或类星体,是以X射线的形式发射高能辐射的活跃星系。\n\n耀变体\n耀变体(Blazar)被认为是一种活跃星系,有一个指向地球方向的相对论性喷流。一个电波星系从相对论性喷流发射电波的频率。活动星系的统一模型认为,可以根据观察者的视角解释它们之间的差异\n\n低电离星系核\n可能与活跃星系核(以及星暴区域)有关的是低电离星系核发射区域(LINERs)。这种类型星系的发射主要由弱电离的元素控制。弱电离辐射的激发元包括后AGB星、AGN、和激波。在邻近的星系中,大约三分之一的被归类为含有低电离星系核的核心。\n\n西佛星系\n西佛星系是最大的两个活耀星系群之一,另一群是类星体。它们有类似于类星体的核心(非常高光度、遥远和明亮的电磁辐射源),表面亮度非常高,但与类星体不同的是可以清楚的探测到它们的宿主星系。西佛星系约占所有星系的10%。在可见光下,大多数西佛星系看起来像正常的螺旋星系,但在使用其它波长研究时,其核心的亮度相当于整个银河系大小星系的光度。\n\n类星体\n类星体(/ˈkweɪzɑr/)或准恒星电波源是能量最大、距离最远的活跃星系核成员。 类星体具有极高的亮度,最初被认为是包括电波和可见光的高红移电磁能量源。它们看起来类似于恒星,而不是类似星系的扩展源。它们的亮度可以是我们银河系的100倍。\n\n亮红外星系\n亮红外星系(LIRGs)是亮度测量值超过1011 L☉的星系。在可比较的总光度下,LIRGs比星暴星系、西佛星系、和类星体的数量更为丰富。亮红外星系在红外线中发射的能量比其它所有波长的总和还要多。LIRGs的亮度是太阳的1,000亿倍。\n\n性质\n磁场\n星系有自己的磁场。它们强大到足以在动力学上起重要的作用:它们推动质量流入星系中心,改变螺旋壁的形成,并影响星系周边气体的旋转。磁场提供了气体云崩塌和新恒星形成所需要的角动量传输。\n螺旋星系的平均均分强度约为1010μG(微高斯)或1 nT (奈特斯拉)。相较之下,地球磁场的平均强度约为0.3G(高斯或30μT(特斯拉|微特斯拉]]))。像M31和M33,我们银河系的邻居,这样的弱电波星系,其磁场较弱(约5 μG)。而恒星形成率高、富含气体的星系,例如M51、M83、和NGC 6946,平均有15μG。在突出的螺旋臂中,也是楞气体和尘埃其中的区域,磁场强度可达25μG。最强的总均分场(50-100μG)出现在星暴星系中,例如M82和触须星系,以及核星暴区域,例如NGC 1097和其它棒旋星系的中心。\n\n形成和演化\n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在天体物理学中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n\n形成\n现时早期宇宙的宇宙学模型是基于大爆炸理论。大约在大爆炸30万年后,氢和氦原子开始形成,这一事件被称为复合。几乎所有的氢都是中性的(非电离的),在这之前光子很容易被吸收,而且恒星也还没有开始形成。因此,这个时期之前被称为黑暗时期。正是由于这种原始物质的密度波动(或各向异性的不规则性),大尺度结构开始出现。结果,大量的重子开始在冷暗物质晕内凝结。这些原始结构最终将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星系。\n\n早期星系\n2006年发现了星系出现的最早期证据,当时人们发现星系IOK-1有著高达6.96的异常红移,相当于大爆炸发生后的7.5亿年,是迄今所见最遥远、最原始的星系。\n虽然一些科学家声称其它天体(例如阿贝尔1835 IR1916)具有更高的红移(因此可以在宇宙演化的早期阶段看到),但IOK-1的年龄和组成以敬更可靠的确定。在2012年12月,天文学家报告说UDFj-39546284是已知最远的天体,红移值11.9。估计这个天体存在大爆炸(大约在138亿年前)之后3.8亿年,距离我们大约134.2光行程年。这种早期原星系的存在表明,它们一定是在所谓的\"黑暗时代\"生长的。截至2015年5月,星系EGS-zs8-1是测量到最遥远、最早的星系,在大爆炸之后6.7亿年形成。EGS-zs8-1的光花了130亿年才到达地球,而因为在130亿年里宇宙膨胀的缘故,它现在距离地球远达300亿光年。\n\n早期星系形成\n在天体物理学中,早期星系形成的详细过程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理论上可以分为两类: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在自上而下的关联(例如Eggen–Lynden-Bell–Sandage的[ELS]模型)中,原星系在持续大约一亿年的大规模同时的坍塌中形成。在自下而上的理论中(如Searle-Zinn的[SZ]模型),如球状星团的小结构首先形成,然后大量这样的天体吸积形成一个更大的。\n一��原星系开始形成和收缩,第一颗晕星(称为第三族恒星)出现在它们的内部。它们几乎完全由氢组成,而且可能是巨大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些巨大的恒星会很快耗尽它们的燃料,变成超新星,将重元素释放出并成为到星际物质。 第一代恒星重新电离了周围的中性氢,形成在空间中不断膨胀的气泡,光子很容易通过这些气泡传播。\n在2015年6月,天文学家报告发现第三族恒星存在于 z = 6.60的宇宙红移7号星系的证据。这类恒星很可能存在于非常早期的宇宙中(即高红移),并且可能已经开始产生比氢重的化学元素,而这些元素是我们所知之后形成行星和生命所需要的。\n\n演化\n在星系形成的10亿年内,关键的结构开始出现。球状星团、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和一个缺乏金属的核球与第二星族星开始形成。超大质量黑洞似乎在通过限制过量的物质和总质量,来积极调节星系的增长方面,起著关键作用。在这个早期,星系经历了一次恒星形成的大爆发。\n在接下来的20亿年里,积累的物质沉淀成一个星系盘。星系将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吸收来自高速云和矮星系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是氢和氦。恒星诞生和死亡的循环,缓慢地增加重元素的丰度,最终允许行星的形成。\n\n星系的演化会受到交互作用和碰撞的显著影响。星系合并在早期是很常见的,而且大多数的星系型态都很特殊。考虑到恒星之间的距离,碰撞星系中绝大多数的恒星系统并不会受到影响。然而,构成螺旋臂的星际气体和尘埃受到引力剥离,会产生一长串称为潮汐尾的恒星流。在NGC 4676或触须星系的例子可以看见形成的潮汐尾。\n银河系和附近的仙女座星系正以大约130千米/秒的速度相互接近。根据径向速度,两者在大约50到60亿年后相撞。尽管银河系以前从未与仙女座星系那么大的星系发生碰撞,但过去曾与较小的矮星系碰撞的证据越来越多。\n如此大规模的相互作用是罕见的。随著时间的推移,两个规模相等的星系核变得越来越罕见。在过去的数十亿年里,大多数明亮的星系基本上保持不变,恒星形成的速率可能也在100亿年前就达到顶峰。\n\n未来趋势\n螺旋星系和银河系一样,只要螺旋臂中的分子云有密集的星际氢,就会产生新一代的恒星。椭圆星系基本上没有这种气体,因此形成的新恒星很少。恒星形成物质的供应是有限的;一旦恒星将可用的氢供应转化为更重的元素,新恒星的形成就会结束。\n目前的恒星形成时代,预计将持续长达1,000亿年。然后\"恒星时代\"将因为我们宇宙中最小、寿命最长的恒星,微小的红矮星开始衰亡,在大约10兆到100兆年(1013–1014年)逐渐消退。在恒星时代末期,星系将由致密天体组成:棕矮星、冷却中或已经冷却的白矮星(即黑矮星)、中子星和黑洞。最终,由于引力弛豫,所有的恒星若不是落入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就是由于碰撞而落入星系间空间。\n\n大尺度结构\n深空探测显示,星系通常以群或团的形式存在。在过去的十亿年里,没有与另一个质量相当的星系发生明显交互作用的孤立星系相对稀少。在被调查的星系中,大约只有5%的星系被发现是真正孤立的;然而,这些孤立的星系在过去可能与其它星系发生交互作用,甚至合并,而且可能还有较小的卫星星系在轨道上围绕著它运行。孤立星系的气体不会被附近的星系剥离,所以产生恒星的速率比正常的要高。\n在最大的尺度上,宇宙不断的膨胀,导致各个星系之间的平均距离增加(参见哈伯定律)。星系集团中的成员可以通过相互间的引力,在局部的尺度上克服这种膨胀。当暗物质将这些星系拉在一起时,这种关联性很早就已经形成了。邻近的群体,后来又合并成更大规模的群聚。这个正在进行的合并过程(以及流入气体的涌入)将星系团内的星系际气体加热到非常高的温度,达到30-100兆K。在一个星系团中,大约70–80% 的质量是以暗物质的形态存在著,另外10-30%的质量是由这种被加热的气体组成,剩下的少部分才以星系的形式存在。\n大多数星系在引力作用下与许多其它星系相连。它们形成了一个类似分形的簇状结构层次分布,最小的这种关联称为群。星系群是最常见的星系团类型,这些构造包含了宇宙中大多数的星系(以及大部分重子的质量)。为了维持这样一个星系群的引力束缚, 每个成员星系的速度必须足够的低,才不至于逃逸(参见维里定理)。然而,若没有足够的动能,这些星系可能会通过合并,演化成星系数量较少的星系群。\n\n星系���由数百至数千个星系组成,它们被引力束缚在一起。星系团通常由一个巨大的椭圆星系控制,这个星系称为最亮团星系,随著时间的推移,潮汐力摧毁了它的卫星星系,并将它们的质量据为己有。\n超星系团包含数以万计的星系,其中的成员以星系团、星系群、甚至个别的星系存在。在宇宙的大尺度结构中,星系被排列成薄片和细丝围绕著巨大的空洞。在这个尺度之上,宇宙似乎在所有方向上都是相同的(各向同性)和均质,尽管此一概念在最近几年受到许多大型结构的挑战,但这些发现似乎超过了这个规模。武仙-北冕座长城的长度为100亿光年(30亿秒差距),是目前在宇宙中发现的最大结构。\n银河系是名为本星系群集团的成员,这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星系群,直径大约100万秒差距。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是其中最亮的两个星系;其它许多成员都是矮星系,是这两个星系的卫星星系。本星系团本身又是室女超星系团内的一个似云状结构的一部分,这是以室女座星系团为中心的星系群和星系团组成的扩张形结构。而室女超星系团本身又是巨大的双鱼-鲸鱼座超星系团复合体的一部分。\n\n多波段观测\n大部分恒星的辐射峰值都在可见光谱中,因此观测形成星系的恒星一直是可见光天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以光谱观测电离氢区和研究尘埃臂分布的有利部分。\n存在星际物质中的尘埃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它对远红外线较为透明,可以用来非常详细地观察巨大分子云和核球的内部区域。红外线也被用来观察形成得更早的遥远的红移星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吸收了许多有用的红外光谱部分,因此高空或太空望远镜被用于红外天文学。\n第一次对星系,特别是活跃星系的非可见光研究是利用电波频率进行的。地球大气层对在5Hz到30GHz之间的电波几乎是透明的(电离层阻止低于此频率的信号)。大的电波干涉仪被用来绘制活跃星系核发射的活跃喷流。 电波望远镜也可以用于观测中性氢(通过21公分辐射),包括,潜在的,早期宇宙中后来崩塌形成星系的非电离。\n紫外线和X射线望远镜可以观测到高能量的星系现象。当遥远星系中的恒星被附近黑洞的潮汐力撕裂时,有时会观测到紫外线闪焰(耀斑)。热气体在星系团中的分布可以用X射线来描绘。通过X射线天文学证实了星系核心存在超大质量黑洞。\n\n相关条目\n注解\n参考资料\n来源\nUnveiling the Secret of a Virgo Dwarf Galaxy. ESO. 2000-05-03 [2007-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09).\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NASA/IPAC Extragalactic Database (N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ED-Distan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Galaxies,In Our Time (BBC Radio 4)的《In Our Time》节目。(现在聆听)\nAn Atlas of The Universe\nGalaxies — Information and amateur observations\nThe Oldest Galaxy Yet Found\nGalaxy classification project, harnessing the power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human bra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How many galaxies are in our univer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most beautiful galaxies on Astronoo\n3-D Video (01:46) – Over a Million Galaxies of Billions of Stars each – BerkeleyLab/animat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442", "title": "阿根廷国家足球队", "text": "阿根廷国家足球队(西班牙语:Selección de fútbol de Argentina)是阿根廷男子足球国家代表队,由阿根廷足球协会(AFA)管理。自1902年起代表阿根廷足球协会参加国际足联(FIFA)与南美洲足球协会(CONMEBOL)所组织的正式赛事。\n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首场国际比赛是1902年7月20日在蒙得维的亚对阵乌拉圭,最终阿根廷以6比0击败乌拉圭结束。这场比赛被国际足联、阿根廷足协以及乌拉圭足协认可为两队的首场正式比赛。\n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目前在世界杯历史总积分榜上排名第三,分别在1978年、1986年与2022年夺冠,此外在1930年、1990年和2014年进入决赛。另外在美洲杯上,与乌拉圭并列,获得过16次冠军(1921年、1925年、1927年、1929年、1937年、1941年、1945年、1946年、1947年、1955年、1957年、1959年 (阿根廷)、1991年、1993年、2021年、2024年),以及获得过十四次亚军(1916年、1917年、1920年、1923年、1924年、1926年、1935年、1942年、1959年 (厄瓜多尔)、1967年、2004年、2007年、2015年和2016年)。同时获得1992年法赫德国王杯冠军,2022年欧美超级杯冠军以及在1995年和2005年参与联合会杯决赛。\n同时还获得了1960年泛美足球锦标赛冠军(曾在1956年获得亚军),1993年南美洲-欧洲冠军杯冠���(此前名为阿特米奥·弗兰基杯)。此外可以提到几个非正式头衔,如1964年国家杯中击败葡萄牙、东道主巴西(当时是两届世界冠军)和英格兰(此后1966年世界杯冠军),以不败夺冠。 \n在奥运会上,成人国家队在1928年阿姆斯特丹奥运会上获得银牌(最好成绩)。另外奥林匹克代表队接连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得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曾获得银牌。\n青年队在国际奥委会的其他正式比赛中获得了无数奖牌,如奥林匹克男子足球南美资格赛比赛中获得了五金两银三铜的成绩;在泛美运动会足球比赛中获得七金二银三铜;在南美洲体育组织足球锦标赛上获得两金一银。阿根廷队和法国队是世界上唯二赢过世界杯、奥运会、联合会杯、洲际杯和各自区域赛事(美洲杯和欧洲杯)的球队,亦是目前获得大洲级别以上赛事冠军最多的国家足球队。\n阿根廷U20国家足球队在国际足协U-20世界杯中获得过6次冠军(1979年、1995年、1997年、2001年、2005年和2007年),同样曾在1983年进入决赛。另外阿根廷U17国家队在国际足协U-17世界杯上获得三次季军(1991年、1995年和2003年)以及两次殿军(2001年和2013年)。\n这支球队曾出现了多位足球史上的伟大球员,其中包括迭戈·马拉多纳(他曾在2000年FIFA网站投票中选为国际足联世纪最佳球员),前锋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皇家马德里历史上的最佳射手和名誉主席,曾被评为IFFHS五大20世纪最佳球员),前锋马里奥·肯佩斯(1978年世界杯最佳射手,获得了当年11人杂志的金球奖,并被IFFHS选为阿根廷第六大球员)和利昂内尔·梅西(2022年世界杯、2021年美洲杯、2024年美洲杯、2022年欧美超级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足球冠军,获得过8次FIFA金球奖,6次金靴奖和4次欧冠冠军,同时是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和2014年巴西世界杯的最佳球员以及是阿根廷国家足球队历史上的最佳射手)。\n2007年3月,曾在国际足协世界排名上首次位列第一,但仅维持一个月。2007年10月又重新登顶直到2008年7月。2015年7月至10月以及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重回第一。2023年4月6日,阿根廷国家男子足球队再次位列第一。\n\n历史\n阿根廷曾进入过6次世界杯决赛,包括1930年首届世界杯,以2–4败于乌拉圭。1978年阿根廷是主办国,他们先在第二轮分组赛压倒巴西晋身决赛,决赛再以3–1击败连续两届都打入决赛的荷兰首次夺得世界杯。1986年,阿根廷在马拉度纳领导下,先在八强赛富争议地以2–1淘汰英格兰,最后在决赛以3–2击败西德再登颁奖台。1990年阿根廷再次晋级世界杯决赛,更再与西德争夺世界杯锦标,但这届阿根廷被指运气多于实力,结果决赛以0–1负于西德,卫冕失败。\n自1990年之后20年,阿根廷一直与世界杯决赛无缘,1994年世界杯爆冷不敌罗马尼亚,无缘八强;1998年世界杯不敌荷兰,无缘四强。2002年世界杯更在首圈分组赛出局,而2006年及2010年世界杯,阿根廷连续两届在八强赛被德国淘汰。2014年世界杯,阿根廷在梅西的带领之下再次打入决赛,但以0比1败给德国,无缘大力神杯,成为世界杯史上第一支连续三届都遭到同一个对手淘汰的球队,可说德国队是阿根廷的克星。\n阿根廷是迄今并列夺得最多美洲杯冠军的球队,共16次夺冠,在2004年和2008年二届奥运足球赛中,分别击败巴拉圭和奈及利亚赢得奥运金牌,而1928年及1996年得到银牌。其中2004年奥运更以全胜兼一球不失的姿态赢得金牌。2019年美洲杯,阿根廷获得季军。2021年美洲国家杯,阿根廷再次打入决赛并击败东道主巴西获得冠军。2024年美洲国家杯,阿根廷成功于美国迈阿密卫冕。\n其他锦标包括6次夺得世青杯冠军(1977年、1979年、1995年、1997年、2001年及2005年、2007年),1992年夺得洲际国家杯。\n由于在2014年世界杯起阿根廷连续三场国际大赛(包括2015年美洲国家杯及百年美洲杯)的决赛均铩羽而归,而队中主力之一梅西与马斯切拉诺更因此心灰意冷,在2016年6月百年美洲杯的决赛败给智利后宣布退出国家队。梅西在同年8月宣布回归国家队。\n2018年世界杯外围赛,阿根廷一直表现不稳,至最后一轮赛事举行前仅排小组第六名,陷于出局边缘,但最后一场外围赛阿根廷凭借梅西的帽子戏法作客击败厄瓜多尔,回升至小组第三名,得以晋级决赛周。阿根廷在2018年世界杯决赛周期间延续不稳的表现,首先分组赛被世界杯新贵冰岛逼和1–1,之后第二轮更以0–3惨败于克罗地亚脚下,这是阿根廷队自1958年以来世界杯小组赛最大比分的失利。第二轮分组���完结后,阿根廷仅得1分而且得失球差为-3位列小组末席,出线形势危急。不过第三轮对宿敌尼日利亚的比赛,阿根廷改回擅长的442阵式后立刻起死回生,凭借梅西和罗霍的进球以2–1击败对手,再加上与阿根廷竞争出线的冰岛因最后一轮比赛败给克罗地亚,令阿根廷最终奇迹地取得小组次名出线。可惜次名出线的阿根廷,晋级十六强后就要对阵后来夺冠的法国,虽然先失球的阿根廷在下半场初段一度反超对手2–1,但其后被法国前锋多次突破后防以致连失三球,补时阶段阿根廷虽追回一球但仍以3–4败阵,再一次在大赛中铩羽而归。\n2019年美洲杯,阿根廷获得季军。直到2021年美洲国家杯,阿根廷再次打入决赛,终凭迪马利亚于上半场一箭定江山,以1–0击退主场迎战的宿敌巴西,重夺失落了28年的美洲杯冠军。\n2022年6月1日,2022年南美欧洲超级杯在伦敦温布利大球场举行,阿根廷以3-0战胜应届欧洲国家杯得主意大利,夺得冠军。\n\n2022年世界杯外围赛,阿根廷取得南美洲区次名,晋级决赛周。2022年世界杯决赛周,阿根廷首场分组赛爆冷被亚洲球队沙特阿拉伯击败,不过接下来的两场分组赛阿根廷顺利战胜墨西哥和波兰,最后取得小组首名出线。阿根廷在十六强赛凭借梅西和阿尔瓦雷斯的进球战胜澳洲,晋级八强。1/4决赛面对世界杯的老对手荷兰。阿根廷凭借莫利纳和梅西的进球一度领先两球,但被荷兰在比赛最后阶段连入两球扳平,令比赛须进入加时赛。加时赛后双方仍然是2-2平手,须以互射十二码决定胜负,结果阿根廷继2014年世界杯准决赛,再一次以互射十二码战胜荷兰,晋级准决赛,对战克罗地亚。准决赛中阿根廷以3-0战胜克罗地亚,成功晋级决赛,对赛法国。\n2022年世界杯决赛,阿根廷在上半场凭美斯射入的十二码及迪马利亚的入球领先2-0,一直落后的法国竟在80分钟先由麦巴比射入一记十二码,一分钟后麦巴比再攻入一球,短短两分钟内连入两球追成2-2平局,须进入加时赛。加时下半场5分钟美斯的门前补射入球令阿根廷再度领先,但法国在加时赛完结前再获得十二码,麦巴比再射入十二码为法国再次扳平,结果加时赛完结双方打成3-3,比赛进入互射十二码环节。最终阿根廷在互射十二码以4-2击败法国,夺得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的冠军,是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睽违36年赢得的第三个世界冠军。\n\n球衣历史\n阿根廷的球衣赞助商是阿迪达斯。\n\n主场球衣\n客场球衣\n第三球衣\n特殊球衣\n1919年:在罗伯托·谢里杯上对阵巴西队时,阿根廷队使用了乌拉圭国家队球衣。\n1958年:1958年世界杯期间,在对阵德国队由于球衣相似且没有替补球衣,于是使用马尔默IFK体育俱乐部的球衣。\n1976年:在1976年大西洋杯上对阵巴拉圭队的比赛中,使用一件全白带两条天蓝色的球衣出场。\n1976年:在当年与塞维利亚足球俱乐部,以及铁路工厂体育俱乐部的比赛上使用一件带有白色刺绣条纹的特殊浅蓝色球衣。\n1990年: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前夕,阿根廷球队与欧洲各球队进行一系列比赛,其中一场在对阵林菲尔德足球俱乐部时使用了当年阿迪达斯的创新球衣\n2023年:阿根廷在中国北京与澳大利亚进行一场热身赛。为回馈中国球迷对阿根廷队的支持,比赛全程阿根廷队身着背后印有球员中文译名的球衣进行比赛。\n\n罕见球衣\n过往大赛成绩\n冠军 亚军 季军 赛事东道主\n\n世界杯成绩\n洲际国家杯成绩\n美洲国家杯成绩\n球员名单\n以下23名球员名单获召参与2024年美洲国家杯。\n球员名单、出场次数、入球数更新至2024年5月21日。\n\n现役球员\n最近入选球员名单\n以下球员于过去十二个月内曾经获征召。\n\nINJ 因伤退队\nPRE 初选名单\nRET 退出国家队\nSUS 停赛\n|}\n\n著名球员\n球员纪录\n进球最多纪录\n至2023年6月20日统计为止,阿根廷国家足球队进球数前10名球员为:\n\n上场最多纪录\n至2023年6月20日统计为止,阿根廷国家足球上场次数前10名球员为:\n\n球员照片\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AFA - Selección Argentina _ Facebook\n阿根廷国家足球队的Instagram帐户\n阿根廷足球协会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ilibe.com足球阿根廷专栏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优德W88成为阿根廷国家队赞助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447", "title": "满洲", "text": "满洲(英语:Manchuria、俄语:Маньчжурия;另称满洲利亚)为东北亚一地区,狭义指今中国东北地区,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东北三省,亦可包括内蒙��自治区的东四盟市,广义上则包括曾由中国统治但现属俄罗斯的外满洲及库页岛。\n中文“满洲”一词原为满族在清朝的官方称呼,而这个汉字词作为地名使用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高桥景保的著作《日本边海略图》一书中。直到19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尤其是俄罗斯帝国势力延伸至此,满洲作为地名的意义才开始突显。此后更因为俄国、日本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清政府在设置东三省前后,正式场合之中使用“东三省”来称呼这片区域,如1902年与俄国《交收东三省条约》、1905年与日本《会议东三省事宜条约》等皆以“东三省”称之。1931年,关东军在未经天皇、总理、陆军3长官授权下发动九一八事变,从国民政府手中夺取东三省,又于1932年扶植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复出,于东三省树立满洲国,溥仪在正式场合中改称这片区域为满洲。1940年,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于南京成立国民政府,承认满洲国,亦在正式场合中称此区域为满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共控制区(哈尔滨等地)的报纸,如《东北日报》上,延用满洲国时期“北满”、“南满”、“东满”之类词汇与“东北”混用,用以表示东北北部、东北南部、东北东部。中共机构、军区分别设置东、南、西、北满分局、东、西、南、北满军区。\n当今中国一般使用“东北”、“东北三省”、“东北地区”、“关东”、“松辽”等来称呼满洲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个省级行政区,有时也包括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目前满洲已经很少被作为地名的称呼,尤其是官方,满族也已非当地人口构成的多数。在历史遗留的专有名词方面,中国官方仍使用满洲一词,比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位于辽宁省沈阳市北市场)之类文物古迹、满洲里市等专有地名、还有一些企业如“北满特钢”(位于齐齐哈尔市)等。在日语、朝鲜语、俄语等语言中,“满洲”作为地理名称仍常见。\n\n名源\n词语本义\n满洲原本仅仅指代人的群体,而不包含任何地理学概念。这种称呼在1635年由皇太极引入。关于满洲(manju)这一族名的来历说法不一,清史学界至今尚未达成共识。根据清朝官方观点表示,满洲之名源于文殊菩萨(梵语:मञ्जुश्री,Maṅjuśrī),乾隆帝还特别在其诗中自注以表示对这一说法的认同。该词可能是经维吾尔语译为蒙古语,之后进入满语。皇太极建国时,以满洲国(满语:ᠮᠠᠨᠵᡠᡤᡠᡵᡠᠨ,穆麟德转写:manju gurun)为名,取“文殊菩萨的土地”之意。清史学者孟森也曾作考证来支持这一观点。他还进一步认为“满洲”之名与明朝中期建州卫指挥使李满住有关,并指出满住(满洲)是建州传统观念中的“最尊之称”。“满洲部族”正是“文殊部族”之意,是为当时建州女真人中自成的一种自名其部族之熟语。长山则认为满语中manju一词是来自mangga “刚强”与ju(来自*goro)“箭”的合成词,意为“强悍的箭”。\n\n创造传播\n汉字词汇满洲真正被用作地名来自于日本。据日本学者宫胁淳子和冈田英弘所言,日本幕府时期的地理学家高桥景保于1809年在《日本边界略图》中首次将“满洲”一词用作地名,西方人也正是从该作品中采用了这个名称。根据马克·C·艾略特(Mark C. Elliott)的说法,满洲一次用作地名是在桂川甫周1794年的作品《北槎闻略》里的两张地图:亚洲全图和地球半球插图。此后,满洲一词便被日本地理学家大量使用。日本人创作的地图由荷兰人菲利普·冯·西博德带回了欧洲。根据日本学者中见立夫的说法,菲利普·冯·西博德同时也将日语的满洲介绍到了欧洲语言。根据比尔·休厄尔(Bill Sewell)的说法,最早开始使用Manchuria来指代该地区的是欧洲人,而日本的帝国主义重新定义了满洲而使它不单纯是地理术语。历史学家加文·麦考马克(Gavan McCormack)和罗伯特·H·G·李(Robert H. G. Lee)均认为,即满洲利亚(Manchuria)或满洲(Man-chou)是由西方人和日本人现代创造的词,该词本质上是帝国主义的,没有“确切的含义”。例如因为日本人在建立满洲国时,故意提倡使用“满洲”作为地名,以表现其与中国本土的分离。\n在18世纪的欧洲,后来被称为“满洲利亚”(Manchuria)的地区最常被称为“(中华)鞑靼利亚”。然而,满洲(法语作Mantchourie)一词在世纪末开始出现;法国传教士最早在1800年就使用了它。法国地理学家康拉德·马尔特·布戎和埃德梅·门特尔(Edme Mentelle)倡导使用 Manchuria(或法语Mantchourie)一词,以更好地与“蒙古”、“卡尔梅克”等地理区域相区分。\n\n中国称呼\n在中国语境中,满洲曾被称为关东或关外,意指秦皇岛的山海关之外。关东后来被更狭义地用于辽东半岛的关东州租借地。1683年吉林与黑龙江分治,此后东北地区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一直被三大将军统辖。1907年东北设省,清朝对此地区的官方称谓为“东三省”( ᡩ᠋ᡝ᠋ᡵᡤᡳᡳᠯᠠᠨᡤᠣᠯᠣ,Dergi Ilan Golo),该称谓一直延续至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此后作为非正式用法仍有沿用。满洲作为一个分裂主义和帝国主义色彩极强的词汇,在多数场合被中国政府拒绝使用。在东北设省前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派特使李鸿章在赴俄祝贺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期间签署《中俄御敌相互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清廷寻求俄国帮助,条约约定清俄协防日本,并同意俄国“通过黑龙江、吉林修筑一条铁路”。俄国将铁路定名为“满洲铁路”,此举遭到了李鸿章的强烈反对,他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后来改铁路被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简称清东铁路,又称东清铁路。\n\n历史\n明及之前\n满洲地区中部在古代中国被称为扶余国。上古至中古时代,满洲地区的东部及俄国远东在古代中国被称为肃慎、女真等民族居住。满洲的南部属于汉族的汉地,满洲的西部属于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聚居地。战国时燕昭王曾经击东胡、拒箕子朝鲜,辟地千里。秦统一中国后设立辽东郡,两汉置辽西辽东郡,另左北平郡领有部分辽土,东汉三国时司马懿讨平割据此地之公孙氏,置平州,西晋因之,后五胡乱华时,鲜卑族在这里建立前燕、后燕,后被高句丽吞并。唐灭高句丽后,辽东复归中国,其北部则建立了渤海国,之后则分属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建立起来的政权所有。唐也曾在此建立黑水都督府,存约90年。明初洪武北伐降伏纳哈出,逐退李成桂,克复辽东,因其边地,行卫所制,设都指挥使司,隶山东布政使,并置辽藩(靖难之乱后迁湖广荆州),移山西之民填之。永乐年间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下游设立羁縻机构奴儿干都司,其南部则为自治的女真族聚居地,当时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15世纪的朝鲜曾对女真展开进攻,吞并了图们江以南的地区,设立四郡六镇。\n\n清代满洲\n16世纪中叶,建州女真部开始兴起,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并发展为后来的后金政权。后金成立之初即以七大恨为由起兵反明,至崇祯季年已控制整个辽东,以至建立清朝入主中原。地理意义上的满洲通常指今天的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再加上内蒙古东北部的地区(即东四盟)。根据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尼布楚条约》、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布连斯奇条约》、1712年(康熙五十一年)与朝鲜的勘界约定,历史上满洲的地域还包括外满洲即今天的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以及外兴安岭以南,总面积约为210多万平方公里。\n清朝初年,在满洲设置了盛京将军、吉林将军和黑龙江将军,满洲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别于关内地区。中俄雅克萨战役后,清朝于1692年开始向满洲地区派遣八旗及八旗汉军移民。属于吉林将军管辖的宁古塔在清朝则是著名的流放地。由于满洲是清朝的发祥地,因此清兵入关之后对这一地区采取了封禁措施,修建了柳条边,禁止汉族移民进入其腹地。但是在整个18世纪,清政府日益举棋不定,时而封锁移民,时而对汉人渗入柳条边佯作不知。\n\n近代时期\n在19世纪末,满洲因为日本和俄国对这一地区的争夺而为世界所熟知。俄国向满洲的扩张始于17世纪上半叶。1858年和1860年,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861年牛庄(营口)开埠,西方势力开始进入满洲南部。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德国德茂洋行、瑞记洋行,美国旗昌洋行纷纷在营口开业,各国先后在营口设立领事馆,清朝也设立了营口海关。从1865年至1891年,满洲地区大量出口大豆、豆油、柞蚕丝、以及人参等土特产,进口鸦片、棉纺织品和其它消费品。\n清朝早期,满洲被列为“龙兴之地”而禁止汉人进入。由于清朝末年俄国的南下势力抬头,以及朝鲜移民越过图们江开垦长白山地区的情况趋于严重,满洲地区的边疆危机日甚,清朝被迫开放边禁,采取“移民实边”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陆续开放了吉林围场、阿勒��喀围场、大凌河牧场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绪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垦,设立珲春招垦总局,此后又开放了黑龙江地区的土地开垦。1885年设立吉林电报局,1883年,满洲第一家近代机器工业制造厂——吉林机器局投产。\n1896年,俄罗斯帝国通过《中俄密约》得到了在满洲境内修建铁路的特权,并于1898年取得了旅顺-大连租借地。这一时期日本也逐渐加强向满洲的扩张。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俄国战败,被迫退出南满。此后日本、俄国和中国三方均加速对满洲的开发。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改置奉天、吉林、黑龙江,时称东三省,设巡抚,并设东三省总督。日本于1906年成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以公司的名义在满洲实行殖民经略,并且鼓励朝鲜人向满洲大量移民。\n1912年清朝灭亡后,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曾策划满蒙独立运动,由于局势变化而未能实现。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成为满洲地区的实际控制者,张初期与日本交好,之后关系转差,1928年兵败于国民革命军北伐,自北京退回奉天时,被日本关东军的铁路炸弹所暗杀。1929年其子张学良继位,宣布东北易帜,改五色旗为青天白日红旗,名义上归顺国民政府。\n1931年爆发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全面侵略中国东三省,张学良不战而退,满洲地区被日本侵占,1932年至1945年,在大日本帝国扶植下,以前清皇帝溥仪为执政建立满洲国,1934年溥仪称帝,改名满洲帝国。\n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攻在满洲的日本关东军,日本战败后满洲国随之解体,满洲地区被苏联军队占领。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开始争夺东北地区的控制权。战后因苏联迟未将满洲归还中华民国及运走大量满洲国遗留之物资设备,导致中国爆发反苏运动,苏联最终于1946年5月撤出满洲地区并归还给中国。1948年,国民政府在辽沈战役中失利,标志中共对国民政府实现了军事胜利,而此前中共通过长期“剿匪”,彻底消灭了支持国民政府的各类地方武装及游击组织。期间,中共对东北地区的行政区划多有调整,1949年正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北三省。\n\n地理划分\n内满洲\n以长春为界\n南满/南满洲:中长路沈阳至大连线以东的庄河、安东(今丹东)、通化、临江、清原和沈阳西南的辽中等地区。\n北满/北满洲:哈尔滨、牡丹江、佳木斯、北安等地区。\n以中东铁路为界\n东满/东满洲:中长路沈阳至长春线以东的吉林、西安(今东辽)、延吉、安图、敦化等地区。\n西满/西满洲:中长路沈阳至哈尔滨线以西的齐齐哈尔、洮南(今洮安)、扶余、双辽、开鲁、阜新等地区。\n\n外满洲\n俄罗斯远东联邦管区:萨哈林州的萨哈林岛、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乌第河以南、滨海边疆区、犹太自治州、阿穆尔州\n\n民俗与文化\n满洲的文化传统基本上是华北汉族移民文化与土著各族(包括满洲人、锡伯人等)文化及日本人、朝鲜人、斯拉夫人外来移民文化的结合体。\n\n饮食\n满洲的烹调以本地的原料和各本土居民的做法为基础,吸收了中国山东、河北等地中式烹调传统和朝鲜半岛、日本料理及俄罗斯烹调的特色。食物加工讲究以少为佳以保持是食物的原味,以及采用大量的野生材料。和中国关内的烹饪的最大不同是大量使用不经加热的生鲜蔬菜(夏天时节满洲人喜好食用新鲜的原味材料)。满洲的特色食物有:酸菜、粘豆包、东北火锅、满味萨其马、酸汤子、驴打滚、血肠等。辽宁省南部的新鲜水果和海鲜也极为出名。\n\n娱乐\n嘎拉哈:一种由猪或者羊膝盖骨(有时也有牛膝盖骨)制作的玩具。\n冰尜(音:嘎):一种木质的类似陀螺的玩具。用鞭子在冰上抽打旋转。\n\n曲艺\n满洲民众普遍喜爱歌舞。发端于满洲乡村地区的著名民间曲艺的有秧歌、二人转、踩高跷以及由宗教形式演变而来的萨满舞蹈等。在城市中奉天大鼓、评剧、京剧、相声等北方汉族传统曲艺则较为流行。\n\n特产\n关东三宝,东北三宝:\n人参、貂皮、乌拉草。\n也有人参、貂皮、鹿茸等其他说法\n大米,高梁,大豆、关东烟\n\n参见\n中国东北地区、外东北、兼并阿穆尔\n满族、清朝\n满洲国、满蒙独立运动\n满洲地区君主列表\n外西北\n外蒙古\n东鞑靼里亚\n黑水都督府\n\n参考文献\n引用\n书籍\n孟森. 《满洲开国史讲义》. 中华书局. 2006 [2012-12-27]. ISBN 978710105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n启功. 《启功口述历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2012-12-27]. ISBN 978730307019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0). \n(英文)Pozzi, Alessandra; Janhunen, Juha Antero; Weiers, Michael (编). Tumen Jalafun Jecen Aku: Manchu Studies in Honour of Giovanni Stary. Volume 20 of Tunguso Sibirica. Contributor: Giovanni Stary. Otto Harrassowitz Verlag. 2006 [1 April 2013]. ISBN 344705378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17)."} +{"doc_id": "3451", "title": "巴洛克", "text": "巴洛克艺术简称巴洛克(义大利语:Barocco、西班牙语:Barroco、法语:Baroque、英语:Baroque)是对欧洲17世纪时流行艺术的总称,巴洛克的作品有大量使用金色的特征,在边框上和内容中择一留白,在能放入装饰的地方尽量放入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规则装饰,常饰以茛苕,充满严肃感和对称感,以法国的凡尔赛宫为其艺术巅峰。该艺术上接文艺复兴风格,下启洛可可风格。\n\n定义\n在欧洲文化史中,“巴洛克”流行的时间是整个17世纪以及18世纪上半叶(约1600年-1750年)的欧洲最流行的艺术风格,但第一座巴洛克建筑是罗马的耶稣会教堂,建于1580年,1583年封圣。特别是建筑与绘画领域,这一时期传承自文艺复兴艺术,具体时间为1452~1600年,巴洛克在18世后半演变为洛可可风格,又在19世纪初全面被新古典主义替代。巴洛克影响欧洲的时间非常长,尤其在皇宫或者欧洲皇室居住的建筑物中,同时它也影响了后面德国的浪漫主义。巴洛克风格与文艺复兴艺术相同,都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但是巴洛克风格更加强调“运动感和豪华性”,反对“简单的对称排列”,与其同时,真正的巴洛克并不是过度装饰的“矫饰主义”,巴洛克在各种情况中的都需要留白而非全部铺满。\n\n词源及称谓演变\n巴洛克一词的来源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一说来自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原本的意思是“不对称的、挤压变形的珍珠”,但具体属于葡萄牙还是西班牙则不明确,因为两种语言的写法均是“Barroco”且发音一样,所以无法判定是那个为先;又一说它来自意大利语,有“结局不合理的”或“判断错误的”之意,但实际上最初的词汇来源至今并无法确定。\n作为一个“形容词”,巴洛克原本的意思和其词源一样是贬义的;在整个17世纪,巴洛克指的都是那些没有遵循古代规范的、在结构上头重脚轻的、缺乏明确主体的或者开放式结局的作品;到了17世纪末,即使“巴洛克艺术”已存在许久,但对这种艺术迟迟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n从18世纪开始,这个词才被赋予新的含义,18世纪的欧洲人们想对17世纪的、非标准文艺复兴风格的所有作品作一个总结性的称呼,因为当时的巴洛克艺术已经发展的千奇百怪,于是“巴洛克”一词恰如其分的符合这个当时的需要,这个定义还被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写进了《百科全书》中,所以巴洛克在18世纪初就正式的失去了其原本的贬义,变成了和现在相同的“绚烂豪华”的意思,此后巴洛克的定义就不再发生改变。\n\n历史\n巴洛克艺术是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在欧洲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文化风格,起源于一场“反宗教改革”运动,最初的发源地是被教皇统治的罗马,罗马天主教也在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n1517年10月31日一位名叫马丁路德的德国哲学家将他的九十五条论纲钉在了维滕贝格宫殿教堂的大门上,其中包含了猛烈批判教会的过度贪婪和腐败。\n具体来说,他批评的对像是当时教会出卖赎罪券以换取罪责的减免。让我们知道,教会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贩售赎罪券\n马丁路德的叛乱永远分裂了西方教会。就在那时,罗马教会展开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宗教宣传运动,以留住仍然忠于它的天主教徒。这种反应,由于明显的原因而被称为反宗教改革,所以巴洛克艺术风格就成为了当时最好的批判的表达方式。\n17世纪初开始,这个艺术形式逐渐在意大利的戏剧、文学、舞蹈和音乐上被使用,但其风潮的兴起和意大利中部(以罗马城和佛罗伦萨为中心)的天主教会有关,天主教为了反击当时兴起的宗教改革运动,尤其是基督新教中的路德教派,于是想尽办法去编造一些反对改革的理由,而在艺术的高美学在此时就成为一种特别方便的反对理由。在《特伦托会议》中,梵蒂冈规定了天主教的信徒都应该直接了当的的表达对上帝的爱,他们认为“朴素简单的爱”只不过是新教教徒在宗教改革中发明出来的伪概念,真正的天主教徒不应以奢侈为耻、反而引以为傲;全体天主教徒们都应该透过极致的热情把上帝之美具象化,透过无所不用其极的造型美、雕琢美、具象美来和简陋的新教艺术品作对比,在这种反差下才能吸引更多人加入天主教,也会让原本的天主教徒更加相信自己的教义才是真理。\n20年后,巴洛克艺术就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传出了意大利半岛,这门艺术风格在各个天主教国家开花结果,因为当时国力的原因,所以巴洛克的中心从分裂的意大利转移至中央集权的西班牙和法国两国,又以法国为最多,并且在雕塑、绘画、建筑等视觉化的领域上大为发展。17世纪中期,法国的路易十四还把此艺术深深植入其宫廷礼仪之中,带有前庭、大楼梯、豪华的会客室、艺术收藏室、和金叶窗花及栏杆的建筑被创造出来,并进而发展出了洛可可风格,收获了巨大的反响,尤其是建筑领域的巴洛克艺术最终反超了原始的戏剧领域,成为现今巴洛克的代表。\n在17世纪晚期的启蒙运动时期,因为巴洛克在法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这功绩引起了当时欧洲其它国家的极大羡慕,即使在非西南欧的国家、或者非天主教的国家(例如奥地利、瑞典和俄罗斯等),以及天主教东欧国家(例如波兰、捷克等)也能看到巴洛克风格的建筑被一座又一座地兴建起来。此时巴洛克已经不单单是为了表现“宗教上”的美学了,更是升级为了一种“炫耀和包装自我”的手段,让巴洛克艺术的拥有者看起来比他实际上的要强,让观看者容易被其洗脑、为之倾倒,这种功能至今仍然能在名媛贵妇的奢侈品和各国富豪的别墅中看到。\n18世纪初,欧洲艺术在各方面“除旧布新”,经历了以下几个重大变革:资产阶级兴起,君主政治逐渐独立于宗教之外,民主思想也悄然萌芽;科学在伽利略、牛顿等人的开创下展开;文学上的名家如莎士比亚、塞万提斯;绘画上有鲁本斯,伦勃朗等;欧洲人的殖民地迅速扩展,渐渐占据了世界文明的中心。与此同时,专注于基督宗教和君权独裁的巴洛克艺术渐渐式微,欧洲的艺术风格开始演变为新古典主义,而欧洲的各个殖民地则依然对巴洛克有著深深的迷恋,此情景被称为“巴洛克模式下的世俗化”,殖民地艺术家们勇于在欧洲的审美基础上加入各种新材料、新设计、新结构,例如美国、西班牙的美洲殖民地、英属印度、土耳其、伊朗和北非的建筑和绘画上都能发现明显的巴洛克风格痕迹,但也保留了当地的风格。\n\n建筑\n起源和特征\n建筑造形方面利用不规则的波浪状曲线和反曲线的形式赋予建筑元素以动感的理念,是所有巴洛克艺术最重要的特征。巴洛克建筑不再崇尚那种含蓄的逻辑性,而是追求令人感到意外的、如戏剧般的效果。\n\n义大利巴洛克\n义大利巴洛克原本是受到巴西利卡(Basillica,该词汇意为“王者之厅”,原指古罗马一种大型公共建筑,今通常指宗座圣殿,即设有教宗座位的[教堂]],地位高于主教座堂,略低于特级宗座圣殿)风格的影响,那时就已经有最基础的十字穹顶和中殿了,惟布局与今日略有不同。\n位于罗马的圣依纳爵堂为义大利巴洛克式建筑代表作品之一,以其逼真的透视错觉天顶画“圣依纳爵的荣耀”闻名于世。\n巴洛克大多数的建筑都在法国的中心,约在16世纪就有将宫殿式的开放三翼布局作为标准方案,一直到后来的萨罗蒙·德·布洛斯设计的卢森堡宫\n这才确立了义大利巴洛克的建筑样式。\n\n西班牙巴洛克\n西葡亚洲殖民地的巴洛克\n西班牙裔美国人风格\n法国巴洛克\n法国古典主义\n洛可可(1730年代–1830年代)\n洛可可主要是起源于18世纪中末叶法国的装饰艺术与室内设计中,于路易十五登基后给宫廷艺术家带来的变化,在路易十四在任的期间还是以巴洛克风格为主,直到晚期才逐渐被有著更温婉细致和轻快的洛可可风格给取代。\n在路易十五登基后,宫廷生活就不再局限于凡尔赛宫,艺术形式上的风格也随之转变,最初的洛可可风格是只出现于皇宫里,后来才是整个法国上层社会。\n相较于前期主流的巴洛克风格,洛可可主要在于展现出当代的奢华以及爱欲交织的风气。\n\n俄罗斯巴洛克\n花园\n绘画\n巴洛克画家的典型代表是法兰德斯的鲁本斯、荷兰的维梅尔和林布兰,西班牙的委拉斯盖兹、英国的凡·戴克、意大利的贝尼尼和卡拉瓦乔以及法国的乔治·德·拉·图尔等。他们的画作人体动势生动大胆,色彩明快,强调光影变化,比文艺复兴时代画家还要更强调人文意识。\n卡拉瓦乔对比及其强烈的明暗画法,使画面极具戏剧性;鲁本斯的宗教画人体姿势动作激烈,色彩鲜明;伦勃朗的画作如同在舞台上,人物面部处于高光部位,与周围的阴影有强烈的对比;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如《宫女》也曾经对后期浪漫主义画派画家产���很大的影响。\n\n雕塑\n巴洛克时期居主导地位的雕塑家是吉安·洛伦佐·贝尼尼。在教皇乌尔巴诺八世的赞助下,他创作的作品包括:一系列出色的圣人与人物纪念雕像,它们以鲜活的表情和姿态传达了角色的感情,体现了过人的现实主义的肖像性质半身像,以及为梵蒂冈创作的具有高度装饰性的作品,例如雄伟的圣彼得宝座。在此之外,他还为罗马的诸多广场设计了带有纪念性雕像组的喷泉作为装饰。\n巴洛克雕塑受到古罗马雕像的启发,尤其受到著名一世纪雕像拉奥孔与儿子们的影响。该群雕在1506年出土后展览于梵蒂冈艺术馆。贝尼尼在1665年造访巴黎。他在对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的学生们致辞时,建议他们在练习与创作中寻求参考于古典形象,而非自然。他告诉学生们:“当我在创作我的第一座雕塑而遇到困难时,我如同询求神谕般询求安提诺乌斯。”贝尼尼所提到的安提诺乌斯的雕像在今天被称作皮奥-克莱门提诺博物馆的赫尔墨斯。\n\n家具\n音乐\n作为一门难以形状的艺术领域,如同文艺复兴的音乐落后于绘画与建筑,巴洛克的音乐也落后当时代其他艺术领域有50~70年的时间。若要说到发展成熟的阶段,不把时间拉到十八世纪初是不可能的,但即便发展较迟,极盛时期的艺术成就也绝不亚于其他领域。代表人物有义大利的维瓦第(1678~1741)、英籍德裔的韩德尔(1685~1759)、德国的巴赫(1685~1750)。\n\n作曲家和例子\n舞蹈\n剧院\n巴洛克复兴艺术\n洛可可式和巴洛克式的区别\n风格的终结、谴责和学术的重新发现\n参见\n典型巴洛克建筑列表\n巴西的巴洛克风格\n捷克巴洛克式建筑\n荷兰巴洛克式建筑\n地震巴洛克\n英式巴洛克\n法国巴洛克建筑\n义大利巴洛克\n西西里巴洛克\n新西班牙巴洛克\n墨西哥艺术#墨西哥巴洛克\n新古典主义音乐\n安第斯巴洛克\n波兰的巴洛克风格\n葡萄牙的巴洛克建筑\n纳雷甚金巴洛克风格\n西伯利亚巴洛克\n西班牙巴洛克文学\n乌克兰巴洛克风格\n帕斯奎尔·贝洛尼奥\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3454", "title": "孟子", "text":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约与庄子同时,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其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未有记载,但曹魏、晋代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子展等不同的字号。生卒年月因史传未记载而说法繁多,其中以《孟子世家谱》上所记载之生于周烈王四年(前372年),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前289年)较为多数学者采用。\n孟子之弟子万章与其余弟子著有《孟子》一书。继承并发扬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获尊称亚圣(仅次于“至圣”孔子),与孔子合称为“孔孟”。\n\n生平\n据说孟子是鲁桓公的庶长子孟庆父的后代,孟庆父之子孟孙敖另立一族,为孟孙氏,或称仲孙氏、孟氏。鲁穆公八年(公元前408年),齐国攻破孟孙氏的食邑郕城,孟孙氏子孙遂分散开来。孟子的祖先就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省邹城市),于是孟子自此成了邹国人。相传其父名为激,字公宜;其母之姓氏也有仉氏与李氏之说。据说,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严,其“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故事,成为千古美谈,是后世母教之典范。\n子思为师,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子思去世时离孟子出生还早几十年,故而《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子思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n孟子曾效仿孔子,带领门徒游说各国。但不为当时各国所接受,退隐与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传世,篇目为:《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尽心》上、下。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提出“仁政”、“王道”,主张德治。\n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从此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发挥详尽气势充沛并长于辩论。\n\n思想\n孟子思想主要分为政治哲学,即仁义,以及人生哲学,即性善(人性善)以及重义轻利。\n\n性善论与性恶论\n先秦儒家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认为,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孟子认为,人生来都有最基本的共同天赋本性,这就是“性善”或“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他举例说,人突然看到小孩要掉到井里去(��乍见孺子将入于井”),都会有惊惧和同情的心理。这种同情心,并不是为讨好这小孩子的父母,也不是要在乡亲朋友中获得好名声,也不是厌恶见死不救的名声,而完全是从人天生的本性中所发,这就是“不忍人之心”。\n“不忍人之心”亦谓“恻隐之心”。此外还有“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也叫“四端”或“四德”),便是孟子论述人性本善的根据。孟子认为,人与禽兽的差别甚微,仅仅在于人有这些“心”。若无这些“心”,就不能算作人。在他看来,若为人而不善,那不是本性的问题,而是由于舍弃本性,没很好地保持住它,绝不能说他本来就没有这些“善”的本性。因此,人如果有不善的思想和行为,就应闭门思过,检查自己是否放弃了那些天赋的“心”,努力把这些“心”找回来,以恢复人的本性。此即孟子所言“求其放心”,后世称为“复性”。如若反省自己,一切合乎天赋的道德观念,那就是最大的快乐,这就是孟子所说的“反身而诚,乐莫大焉”。\n孟子的性善论对传统思想影响很大,宋代以后流传的《三字经》第一句话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然而,“性本善”不代表“全是善”,而是“人类天性中有善”。性善论也成为后来儒家的正统观念。\n在先秦儒家中,有一派反对孟子的性善论,而主张性恶论。这一派的代表就是荀子。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著名论点。他认为,人生来的本性是:饿了就想吃饱,冷了就想穿暖,累了就想休息,这是人之本性的真实表露。在他看来,“好利”、“疾恶”、“好声色”等,都是人的自然情欲,也是人的性恶的表现。而善的道德意识是后天人为加工的结果。这种后天人为的加工就叫“伪”。\n荀子针对孟子的性善论,第一次运用“性”与“伪”的范畴来说明人的自然本性和社会道德的关系,反对把人的自然属性道德化,强调“性伪之分”,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是基于生理机能而产生的物质生活的欲求,而社会道德规范是对这种欲求的限制和调节,二者是对立的。同时,二者又是统一的,“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然后圣人之名一”。意思是说,没有自然本性,社会道德的人为加工就无从施加;没有人为加工,人性就不能由恶变善。圣人的作用就在于把“性”和“伪”很好的结合起来、统一起来。\n荀子较全面的论述了“性”与“伪”的对立统一关系,并着重强调对人性的改造,提出了“化性起伪”、“涂之人可以为禹”等观点,认为人都有改变本性,成为圣人的可能。荀子性恶论的观点对法家影响甚大,但始终未能成为儒家的正统观念。傅斯年认为荀子的说法与孔子相近,反而孔子与孟子对性的看法迥不相同,而这点差异“宋儒明知之,而非宋儒所敢明言也”。\n\n政治思想\n民权高于君权思想\n“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这就是孟子的民本思想。孟子赞同若君主无道,人民有权推翻政权。孟子认为取得政权要有爱民之心,还要有合法的手段。而且政权还要有取决于民意,若上位者的德行和为政不为百姓所接受,那上位者就要丧失继续执政的资格了。孟子并引用《尚书》太誓篇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告诫君主应当重视民心。\n\n仁政与王道\n孟子主张君主行仁政,承接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有不忍人之心”,乃有“不忍人之政”,君主只要将自己的仁德推广,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爱护自己的家人,到爱护国民,就是仁政。\n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是行“王道”,要使人民富足,百姓安乐,即“保民而王”,人民自然拥戴君主,国家自然富强安定。\n关于孟子究竟是主张王道还是德道学术界意见不一。从马王堆帛书和郭店简思孟学派代表作《五行》看,孟子主张的是善道和德道。《五行》讲:仁义礼智四行全,善道也;仁义礼智圣五行全,德道也。善道,人道也;德道,天道也。《童子问易》总结由《易经》而来的德道说:所谓德道,就是博爱、厚生,公平、正义,诚实、守信、文明、和谐,革故、鼎新,民主、法治之德性与德行。\n\n身后\n地位变迁\n历朝历代对孟子的地位评价都有所不同。《汉书》“艺文志”仅仅把《孟子》放在“诸子略”中,视为子书,没有得到应有的地位。\n到五代十国的后蜀时,后蜀主��昶命令人楷书十一经刻石,其中包括了《孟子》,这可能是《孟子》列入“经书”的开始。到南宋的孝宗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并成为“十三经”之一,《孟子》的地位才被推到了高峰。\n作为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汉书·楚元王传赞》评价其说:“自孔子殁,缀文之士众矣。唯孟轲……博物洽闻,通达古今,其言有补于世。”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算太高,甚至有一首讽刺孟子的打油诗:“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有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自中唐的韩愈著《原道》,把孟子列为先秦儒家中唯一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开始,出现了一个孟子的“升格运动”,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逐渐上升,取代颜回成为“亚圣”。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n元丰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为“邹国公”,翌年被批准配享孔庙。以后《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加封孟子为“亚圣公”,后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辑有《孟子节文》,删掉《孟子》里的章句。传说朱元璋不满孟子的民本思想,命刘三吾等人删节《孟子》中的有关内容。如《尽心篇》,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十字。又《尽心篇》,删“吾今而后知杀人亲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七句。又《梁惠王篇》,删“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三句。又《离娄篇》,删“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六句。朱元璋曾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n越南学者张汉超在文章中说:“为士大夫者,非尧舜之道不陈前,非孔孟之道不著述。” 孟子另外提出“浩然正气”之说,影响了南宋政治家文天祥。\n\n纪念\n历代追封追谥 \n\n齐宣王封孟子为稷下学宫第一任上大夫。\n1083年(宋元丰六年),升邹国公。\n1330年(元至顺元年),加赠为邹国亚圣公。\n1452年(明景泰二年),孟子嫡派后裔被封为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n1530年(明嘉靖九年),奉为亚圣,罢公爵。\n1914年(民国三年),第73代翰林院五经博士孟庆棠改封奉祀官。\n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改称亚圣奉祀官。\n\n海外影响\n孟子对日本明治维新发起人吉田松阴等人有一定影响。因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作为战犯被判处绞刑的东条英机在监狱中也曾引用孟子的话“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者而不动者,未之有也”(《孟子·离娄上》)。\n\n孟子后代\n评价\n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评价孟子:把孟子说成孔子的继承人,并认为圣人之道在孟子以后失传,使孟子在道统中具有了与孔子同等的地位。\n北宋苏洵著有《苏评孟子》二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n南宋陆象山认为,孟子以先立其大而尽心知天,所谓“大”字,本心”(本体之心)或理。\n明王阳明:心学高峰。\n傅斯年认为孟子的逻辑功夫远不如荀子,其讨论性善的言论“放而无律”,“孟子之词宜在淳于髡之上,荀卿之下也。”\n\n流行文化\n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黄蓉曾说道:“孟夫子最爱胡说八道,他的话怎么能信 ?”\n小说《大秦帝国》虚构了张仪与孟子的两次论战。\n电视剧《太平天国》洪秀全曾对传教士说道“孟子的话都是妖论,唯有“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是有道理的”。\n\n参见\n儒家、儒教(孔教)、孔子\n孟子世系、孟子家族、孟母三迁\n主观唯心主义、心学\n浩然之气\n\n延伸阅读\n[编]\n\n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 《史记/卷074》,出自司马迁《史记》\n\n参考文献\n研究书目\nJames Behuniak Jr. & Roger T. Ames(安乐哲)编,梁溪译:《孟子心性之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n黄俊杰:《中国孟学诠释史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n李明辉:《康德伦理学与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1994)。\nFrancois Jullien著,宋刚译:《道德奠基:孟子与启蒙哲人的对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n刘述先:〈孟子心性论的再反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馆)〉。\n黄俊杰:〈孟子思维方式的特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黄俊杰:〈孟子运用经典的脉络及其解经方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黄俊杰:〈从孟学诠释史中国诠释学之特质(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黄俊杰:〈孟子思想中的生命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明辉等:〈孟子学研究的现况与展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明辉:〈孟子王霸之辨重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王棕琦\t:〈“不动心”的本质是甚么?─《孟子》〈知言养气章〉的文理与义理〉, 《汉学研究》 第39卷第2期 (2021.6), 页1-3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历代善本\n以下为孟子相关参考论著资料:\n\n东汉赵歧注、北宋孙奭:《孟子注疏》\n南宋朱熹:《孟子集注》\n清焦循:《孟子正义》\n杨伯峻:《孟子译注》\n王业兴:《孟子研究论文集》\n\n参考来源\n外部连结\n《孟子》全文在线阅读(繁体简体白话翻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孟子》全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456", "title": "珍珠港事件", "text": "珍珠港事件又名偷袭珍珠港、珍珠港事变,美国称珍珠港袭击、珍珠港进攻(英语:Attack on Pearl Harbor),日本称真珠湾攻击(日语:真珠湾攻撃)、布哇比海战(日语:布哇比(ハワイ)海戦)、布哇比作战(日语:布哇比(ハワイ)作戦),是日本于美国时间1941年12月7日对美国位于夏威夷的珍珠港海军基地的一次偷袭作战。珍珠港事件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同时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捩点。\n偷袭珍珠港的计画源自日本与美国的外交冲突。日本自1937年侵华后,长期无法脱身,经济也每况愈下;为了继续对中国的战争,日本开始夺取他国的资源。1940年,日军趁法国战败时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北部,引起了日美关系的紧张。1941年,美国政府要求日本军队撤离法属印度支那,并连同荷兰流亡政府与英国切断了对日本的石油出口(ABCD包围网)。由于石油是日军持续作战所必需的资源,此举最终令日本决定对英美开战,并占领菲律宾、英属马来亚、英属婆罗洲、荷属东印度等资源丰富的地区以获取战略资源;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认为美国势必会干涉,因此必须致命地打击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让日本在南进取得成果、势力得到巩固后,能有机会在有利的条件下与美国和谈。为此,山本五十六拟定了偷袭珍珠港的计画。\n日本海军共派出了6艘航空母舰、300多架战机,分两波进行奇袭。日军在偷袭美军之下,取得了重大战果:击沉及重创了美军8艘战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摧毁了188架战机,共造成2,402人死亡,1,282人受伤。然而,日军之胜利并不完全:岛上的发电站、维修设备、燃料和指挥总部大楼均未被破坏,海战的真正主力航空母舰也不在港内。即便如此,与美国的损失相比,日本损失甚微:仅损失29架飞机和5艘袖珍潜艇,共有65名士兵阵亡或失踪,并有一位日本潜艇乘员被俘虏。\n这场军事攻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有著重大影响。日本这次先战后宣的行动,让美国公众舆论愤怒不已,全国自孤立主义转为支持参战;而至于德国和意大利,它们认为日本成功将美国注意力从欧洲战场移至亚洲与太平洋,故此履行三国同盟条约,并带领欧洲轴心国其他成员向美国宣战。但轴心国低估了美国强大的工业能力,美国通过给予同盟国阵营大量资源,使轴心国最终战败。\n当时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在参战前亲同盟国、欲参战的态度,让当时社会出现了罗斯福其实知道日军即将攻击珍珠港、却不加以警告的阴谋论,其至今仍充满争议。珍珠港事件发生后,罗斯福发表了《国耻演说》,称12月7日是美国“活在耻辱的一天”,后来该日成为美国纪念日。\n\n背景\n对日禁运\n从1937年至1941年以来,日本已深陷中国战场的泥沼之中,4年来虽耗费了大量资源但无所进展,各殖民地的收成与经济也都不乐观,日本开始寻求其他地方的资源以进行长期战争。1940年7月,日本声称为了截断重庆国民政府自中南半岛获取国外军援(援蒋路线),趁法国向德国投降时占领了法属印度支那,以便夺取更多战略物资,但此举使得控制缅甸和马来半岛的英国深感日本扩张所带来的威胁。1940年7月24日,美国罗斯福总统要求日本撤出在中南半岛与中国的军队,���着在26日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多项战略资源(其中对日本来说以石油与钢最为重要),并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产,不久英国和荷兰殖民政府也纷纷效仿。此政策被日本称为ABCD包围网(乃取美、英、中、荷四国之英文缩写而成),出口禁运使向来依赖美国石油的日本受到了重大打击(有部份原因是因为对国内新的石油消费限制规定,以及各资源国内供应不足之故)。1940年9月27日日本同德国及意大利两国签署三国同盟条约,通过加入轴心国,日本发出了明确无误的讯息,即美国的任何军事干预都有可能在美国东西两岸引发战争:在大西洋对德国和意大利(大西洋海战)以及在太平洋对日本。因此罗斯福下令让太平洋舰队驻扎在珍珠港,同时也显示不排除武力干预的可能性。在日本试图以外交谈判解决问题却接连碰壁时,德国进攻苏联。在南进无后顾之忧后,大本营决定考虑与英美荷开战的可能性。\n早在1909年,日本军方就曾拟定过与美国的战争计画“国家防卫策略”,该策略认为美国会与日本在马里亚纳群岛和马绍尔群岛之间的海域战斗。30多年来,日本海军也一直根据此假想进行训练,军舰设计也一直以近海战斗为主轴。1941年,大本营提出了与以前类似的计画:决定在开战之初进攻英美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首要目标是荷属东印度的油田,其他则为马来半岛、菲律宾、缅甸等地;日本认为一旦与美国开战,在攻进美属菲律宾时,美国必定会派庞大的舰队前来救援,日本海军就能与其进行决战(类似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n联合舰队的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却不赞同这个计划。因为在这个计划中,日本海军与敌方舰队决战的主力是战舰,而山本认为其在海战中的主力地位已成过去。早在1927年,当他还在担任赤城号舰长时,就有过空中武力为新一代战争型态的想法;1940年,在欧洲地中海战场的塔兰托战役中,英军以24架搭载鱼雷的飞机去攻击意大利皇家海军基地塔兰托。虽然英军损失了2架飞机,但却瘫痪了对方3艘战舰,这种战法在山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曾留学美国的山本知道其工业潜力是日本远远比不上的。若按此计画,日本势必会陷入一场消耗战中,从而导致其因物资与工业能力皆落后于美国而战败。\n\n珍珠港\n山本五十六认为,必须在美国军事能力动员起来前就先将其力量摧毁,也就是摧毁美国在太平洋的前线基地——珍珠港。美国1940年的士兵人数仅有25万人,而已全面动员的日本有400万名士兵,能在其未组织人力前迅速攻占菲律宾,甚至进攻美国本土。在消灭美国于太平洋的舰队后,日本可以畅所无阻的南下进攻。\n珍珠港位于夏威夷上的欧胡岛,该岛人口结构主要有白人、日本人、中国人和菲律宾人,地形是一个被陆地所包围的海港,仅有一个出口,港内船只通过出口至外海需要3个小时,油库、维修设施都缺乏空中保护。至于对鱼雷的防御则是因为1940年12月海军上将哈斯本·金梅尔向华府报告“鱼雷防御网在狭窄的海港出口妨碍了交通”而被拆除。该港的士兵也未有被告知即将与日本开战的消息。美国军方虽然有军官认为珍珠港即遭日本攻击,而不是菲律宾,但又认为日本无法立即对珍珠港展开攻击。\n山本将攻击珍珠港的计画定为“Z作战”,决定以一支由6艘航空母舰所组成的空中力量,对珍珠港展开攻击,而且必须是奇袭,他与大西泷治郎、源田实和山口多闻等人一起拟定作战细节,在5月9日于东京海军参谋一年一度的兵棋演习中,向同僚告知Z计画。大部分军官认为他的想法过于鲁莽,甚至做出会被歼灭的结果推断,但山本多次试图说服反对者,甚至以辞职作为威胁,最后海军军令部长永野修身也终于批准。\n长期研究攻击珍珠港的山本,对岛上日常作息、陆海军作业程序、舰队移动频率和人事轮班等资料都很清楚,以及珍珠港的水深仅45英呎(13.7米),日本海军的鱼雷若以一般投掷方式攻击会陷入海床中,同时为了自空中投下炸弹,势必要能击穿战舰甲板上的装甲,他要求研发部改良这些问题,并获得解决。他将俯冲轰炸机、水平轰炸机、鱼雷轰炸机和战斗机等不同种类战机组成一支支的空中攻击部队。以南九州鹿儿岛湾练习低空投放鱼雷和炸弹,要求鱼雷机训练投弹高度为从没进行过训练的1,500呎,并严格训练命中率较低的水平轰炸机。而青森县三泽飞行场旁的小川原湖亦因条件类似珍珠港而成为练习地点。山本将整支舰队交由南云忠一中将指挥,并另外派遣5艘袖珍���艇,作为空袭失败后对美国舰队突击的功用。\n整只舰队的编列为:\n\n第一航空舰队—司令长官:南云忠一中将,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n第一航空战队—南云直接指挥、航空母舰“赤城”“加贺”\n第二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航空母舰“苍龙”“飞龙”\n第五航空战队—司令官:原忠一少将、航空母舰“瑞鹤”“翔鹤”、驱逐舰“秋云”\n舰载航空机:共399架(零式战斗机120架、九九式轰炸机135架、九七式攻击机144架)\n第三战队—司令官:三川军一中将、战舰“比叡”“雾岛”\n第八战队—重巡洋舰“利根”“筑摩”\n第一水雷战队—司令官:大森仙太郎少将、轻巡洋舰“阿武隈”\n第一七驱逐队—驱逐舰“谷风”“浦风”“滨风”“矶风”\n第一八驱逐队—驱逐舰“阳炎”“不知火”“霞”“霰”\n第二潜艇队—司令:今和泉喜次郎大佐、潜艇“伊19”“伊21”“伊23”\n第一补给队—司令:大藤正直大佐、补给船“极东丸”“健洋丸”“国洋丸”“神国丸”\n第二补给队—补给船“东邦丸”“东荣丸”“日本丸”\n特攻潜艇5艘(甲标的潜艇)\n至于当日的作战方式则是在晚上离开母港,各前往集中于择捉岛南部的单冠湾,静候指示,一旦位在华盛顿的外交部人员谈判成功,就立即返航,否则就前往夏威夷执行攻击。攻击方式由机队指挥—渊田美津雄决定,就他在现场判断奇袭是否成功,若成功就发射1枚信号弹,由鱼雷机先进行攻击,再来是水平轰炸机,最后才是俯冲轰炸机。若美军已有准备,则是发射2枚信号弹,由俯冲轰炸机先攻击,诱出高射炮位置,再由水平轰炸机攻击。当日是否开战的决定,由东京发出密码指示。11月17日,舰队集合于单冠湾,11月26日启航往夏威夷前进。11月20日,身在华府的日本外交官野村吉三郎和来栖三郎与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递交“谈判最后方案”,赫尔的回应则是拒绝此方案。日本御前会议中,东条英机说道:“现在局势已十分明显,我们已经不能在外交途径上获得我们所想要的;换句话说,美、英、荷、中等国已对我们加强经济和军事上的压力,我们除了对美英各国开战之外,别无选择……”此外,关于海牙公约中内定的宣战动作,由于可能会对整个行动有重大影响,裕仁天皇与军部讨论许久后决定,在华盛顿递交宣战书后立刻展开攻击(间隔60小时内)。\n\n行动\n12月7日上午10点30分,日本国会正式做出了宣战决定。当天南云于日本时间下午5点30分收到了“登上新高山”(指台湾玉山)与“1208”的指令,“新高山”即指开战决定,1208则为日本预定的攻击时间。不久,山本对舰队训令道:“皇国兴废,系于此战,各官兵必要尽其职,鞠躬尽瘁!”据战务参谋渡边安次透露,这是参谋长宇垣缠在如厕时想出来的。\n按原定计画,若舰队在移动时被发现,作战行动将被立即取消。山本随后收到潜伏于珍珠港间谍发来的资讯:港内共停泊了战舰9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17艘,船坞内则有巡洋舰4艘、驱逐舰3艘,航空母舰则均未在基地内,也得到了港内没有鱼雷网和防空气球的消息,而夏威夷方面也没有任何紧急广播。\n作为此次行动的前锋,袖珍潜艇按原计画离开母艇。3点42分时,美国扫雷艇秃鹰号在檀香山港前发现一个潜望镜,驱逐舰沃德号(USS Ward DD-139)开火攻击并投下了深水炸弹。虽然沃德号立刻向海军总部报告了此事,却未受到重视。此时已接近天亮,而日军也已抵达了战机预定的升空地点,为欧胡岛正北230浬处。筑摩号和利根号各派出1架侦察机进行侦察,以防止美军的反击,却在1小时内未收到回报。南云此时决定不顾原定计画,让飞机于6点提前升空。另外有6架飞机因为技术问题而发射失败。\n\n第一波攻击\n第一波攻击共动用183架飞机(原预计189架),分别为:\n\n第一组(目标:战舰和航空母舰)\n49架九七式鱼雷攻击机,作为水平轰炸机,携带1760磅重穿甲弹,由渊田美津雄指挥,分为4个机队。\n40架九七式鱼雷攻击机,由村田重治指挥,装备九一式鱼雷,分为4个机队。\n第二组(目标:福特岛和惠勒机场停驻的飞机)\n51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携带550磅炸弹,由高桥赫一指挥。\n第三组(目标:击毁各机场上起飞的飞机,夺取制空权)\n43架零式战斗机,由板谷茂指挥。\n夏威夷此时还正处于星期日太阳未升起的早晨,岛上只有少数人起来,大部分士兵都还处于休息状态。在奥帕纳雷达站中的两位二等兵于6点45分在萤幕上发现有不明物体靠近欧胡岛(实际上是南云的侦察机),却没有上报。不久,萤幕显示北方有一大群飞机接近后,他们赶紧联络防空中心有不明物体靠近基地,值班的科米特·泰勒中尉回报他们应该是看到自“希甘姆”机场的巡逻队,或是从美国本土加州来的B-17轰炸机。早上7点40分,机队离开航空母舰已过1小时又40分钟,渊田判断美军都尚未清醒,偷袭必定成功,便发射一枚信号弹,但机队中有人没看见,渊田又再发射一发,却使部分机组误解是执行发射2发信号弹时的作战,结果导致攻击队未照演练时的顺序进攻;不过这项错误对整场作战并无影响,因为美军并未有组织的抵抗。从发射信号弹到第一枚炸弹投下之前,渊田发出无线电信号“虎!虎!虎!(トラ・トラ・トラ)”,即通知南云舰队偷袭成功。\n\n机场\n日军开始攻击,由于美军还处于惊愕状态,几乎没有什么反击能力,日军机队畅所无阻的分开执行自己的任务。对日军来说要先摧毁美军的战斗机以保护其他轰炸机,而零式战斗机则因为空中没有敌人也转而加入攻击机场的行动。日军于夏威夷时间7点48分开始攻击机场,惠勒机场被认为驻有50架P-40和P-36,在第一次攻击中就摧毁四分之一的飞机,兵营和机库都被炸弹所攻击,惠勒机场完全失去反击能力。希甘姆机场则是轰炸机的基地,停放约70架轰炸机(其中12架为B-17飞行堡垒),被破坏程度与惠勒机场相同。7点58分,罗根·C·雷姆赛上校于福特岛向港内发出广播:“珍珠港受空袭,这不是演习!”,此消息随后由太平洋司令部发出(8点12分),再传到华盛顿,但此消息传到总统与国务院已是华盛顿时间下午2点。\n\n船舰\n\n日机在抵达后立即确认在港美舰数量,发现在实际数量与估计数量之间存在偏差,实际共有8艘战舰、8艘巡洋舰、30艘驱逐舰、4艘潜艇、9艘布雷舰、14艘扫雷舰、1艘炮艇、12艘鱼雷艇、2艘补给舰和2艘油轮,需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此次作战的核心目标之一,美军的航空母舰均未在港。这也是美军能够迅速反扑日本的核心原因之一(实际上,“企业号”航空母舰曾在早上6点就从370海里外派出18架侦察机飞往珍珠港,但均未被日军发现。在珍珠港受攻击时也仅在周围海域不到300浬的距离内)。各机开始攻击预定的目标,大部分战舰均受到3枚以上炸弹的攻击。亚利桑纳号战舰由于被炸弹击穿甲板于锅炉和弹药库爆炸,死伤最为惨烈。不久美军开始反击,有零星的高射炮火和极少数飞机起飞,而在8点40分,日军的第二波攻击机队已越过欧胡岛东岸,渊田的机队开始返回集合点(于8点45分抵达)。\n\n第二波攻击\n第2波日军机队共有171架,由岛崎重合指挥,编列为:\n\n第一组:共54架九七式舰上攻击机,携带550磅和132磅炸弹,由岛崎重合指挥\n27架负责攻击卡内奥赫、福特岛、碧罗斯的机库与飞机\n27架负责攻击希甘姆机场的机库与飞机\n第二组:俯冲轰炸机组,负责攻击船舰,由江草隆繁指挥\n81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携带550磅炸弹,分为4个机队\n第三组:战斗机组,负责攻击各机场飞机,夺取制空权与掩护各轰炸机,由饭田房太指挥\n36架零式战斗机\n在第二波攻击行动中,内华达号战舰试图逃往外海,日军轰炸机看准将其击沉可堵住珍珠港唯一的出口,便发起猛烈的攻击,但在被击沉前就由美军以2艘拖船拖出港外,解除太平洋舰队被困于港中的危机。而从美国本土飞来的B-17也在此时抵达希甘姆机场,但油料不足、飞行员疲倦、有些甚至没有武装,纷纷被击落或是迫降。自企业号飞出的18架俯冲轰炸机也在此时抵达,出发寻找日军舰队而没有人想到使用雷达追踪日机,如此便可找到南云舰队,以致一无所获;另外还有3架在第2波攻击结束后下午被当作日军被防空炮击落。9点45分,日军开始撤退。11点15分,金梅尔宣布夏威夷进入戒严状态;12点40分,罗斯福同意在夏威夷引入战时法并建立军政府统治。\n\n可能的第三波攻击\n渊田向南云报告:“确定击沉4艘战舰,也造成敌方机场相当严重的损毁;虽然反抗加剧,但我建议再度发动攻击。”,源田实和山口多闻都也建议再次攻击,以摧毁美军更多油料(约有4万加仑的燃油,若摧毁太平洋舰队至少有4个月无法出动)、鱼雷、船坞和基础设施,但南云却回应“已达到预期战果”,下令撤回本土。下午1点30分,舰队迅速北驶撤退。军事历史学家认为南云若发起第三波攻击,对美军造成的损失会超过战舰的损失,如果珍珠港被彻底摧毁以致丧失其基地功能,美军舰队势必撤回本土,���估将使得美军对太平洋的反攻推延1年;而美国后来的太平洋舰队司令切斯特·威廉·尼米兹上将认为这将延长太平洋战争2年。一般认为南云之所以没发动第三波攻击有以下原因:\n\n美军在第二波攻击期间的防空力量已大幅加强,日军有三分之二的损失来自于第二波攻击的机群,南云认为若发动第三波攻击,将会冒著动用联合舰队四分之三航空力量的风险去摧毁目标,而舰队将会损失更多飞机及飞行员。\n南云不清楚美军航空母舰的位置、也不清楚美国的空军基地是否还有对日本舰队造成威胁的能力、以及日本舰队位置是否处于美军飞机的航程以内。\n前两波使用的机群是出击前预先整备好的,若发起第三波攻击需要一些时间进行调度、准备;这也将使日军飞行员不得不于夜间降落在航舰上,当时只有英国皇家海军发展航舰的夜战科技,日军若要行使则风险较高。\n日本飞行员并未进行攻击珍珠港岸上设施的准备;并且第三波攻击将以空投炸弹为主,为机群主力的鱼雷机和战斗机改挂炸弹需要时间。\n日本舰队的燃油已嫌不足,在珍珠港北部停留更多时间将加剧回程时的燃油耗损。\n日方当中反对再次攻击的声音亦有参谋长草鹿龙之介少将,督战的山本大将的意愿也不高,加上军令部总长永野修身大将也有“要把每一艘航母安全带回”的命令,这些声音对南云来说影响甚大。\n第二波已经达成基本行动计画,消灭美国太平洋舰队的大部分主力,已达到主要目的(瘫痪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要战斗力)。\n舰队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的时间非常危险。日本舰队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形下,从日本航行到珍珠港已经非常幸运。停留更多的时间可能会被一艘幸运的美国潜舰或航空母舰发现。\n既然第三波攻击可摧毁油库与船坞等重要设施使美军反攻推延1年,事后有观点认为这些目标就应该列入第一或第二波攻击之中。然而美军油库是半地下相互独立结构,摧毁几个并不能完全摧毁所有油库,而且产生的烟雾会干扰日军第二次轰炸,执行攻击本质上就有难度。\n另外日军在第一波攻击中用完了所有800kg重磅穿甲炸弹,只剩250kg和60kg炸弹,因此更难对油库、船坞造成威胁。\n\n结束\n伤亡\n事后,金梅尔将军称:“我必须承认,这确是一场非常漂亮的军事行动;撇开奸诈的行为不说,日本人这次真的表现的相当出色。”珍珠港的空袭共持续了一个小时又50分钟,日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截止1941年12月,美国太平洋舰队共有12艘主力舰,其中有9艘战斗舰和3艘航空母舰,在被攻击时珍珠港共有96艘船只,其中被瘫痪了8艘战舰、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8艘辅助性船只,合计共30万吨。完全被摧毁或不再使用的只有亚利桑纳号战舰、奥克拉荷马号战舰、作为靶舰的犹他号战舰,其余在花了一年多时间于港内打捞后,纷纷在太平洋战场上被投入使用,只有几艘重建的船只修至战争末期。而在全部的390架飞机中,被摧毁了188架(有92架属于海军战机,96架属于陆军航空军机),受损157架(126架陆军机和31架海军机),以卡内奥赫和埃瓦机场受损最为严重。两个机场共有82架飞机,仅有1架飞机在攻击后保有升空能力。而美军人员伤亡则为:2,403人死亡,1,178人受伤;其中海军:2,008人阵亡,710人受伤(死亡人数近半数自亚利桑纳号)、陆战队:109人阵亡,69人受伤、陆军:215人阵亡,360人受伤、平民:68人死亡,35人受伤。许多美军士兵在当日表现英勇,此事件共颁发了14枚荣誉勋章、53枚海军十字勋章、4枚银星勋章和4枚海军与陆战队勋章。\n美军太平洋舰队各舰受创程度:\n\n战舰\n亚利桑那号战舰:弹药库爆炸,全毁。\n加利福尼亚号:被鱼雷打出缺口进水,漂流3日后沉没于海床中,之后被打捞修复。\n奥克拉荷马号战舰:全毁,在港内沉没,后来将其捞起并报废,结果在移送拆除中遭遇暴雨,只能放任其沉没。\n西维吉尼亚号:被击沉,之后被打捞成功修复。\n内华达号:攻击时被拖往港外,后来被修复。\n宾夕法尼亚号:轻伤,后修复。\n马利兰号:重创,后修复。\n田纳西号:重创,后修复。\n靶舰\n犹他号战舰:沉没。\n巡洋舰\n海伦娜号:遭到一枚鱼雷击中,后修复。\n檀香山号:遭到近失弹波及,轻伤。\n洛利号:遭一枚鱼雷击中,后修复。\n驱逐舰\n卡辛号:严重损毁,没有修复,直接退役并重新建造。\n唐斯号:严重损毁,没有修复,直接退役并重新建造。\n赫勒姆号:轻伤,修复。\n萧号:被三枚炸弹击中,修复。\n特殊舰种\n奥格拉拉号布雷舰:帮海伦娜号挡鱼雷,结果导致舰船倾覆,使其回炉重造。1944年变为引擎修理舰回到战场。\n女灶神号维修舰:当下正为亚利桑那号整修,于是乎受到重创(两枚炸弹击中),但舰长说道“小伙子们,我们要让这艘船动起来(Lads, we're getting this ship underway)!”, 当天就让这船能航行了。\n柯蒂斯号水上飞机母舰:被一枚炸弹以及一架飞机重创,后修复。\n苏托由莫号拖船:被萧号爆炸冲击,当场沉没,但修复成功。\nYFD-2辅助浮动干船坞:被一枚炸弹击中,以及被萧号的爆炸冲击,当场沉没,很快就修复完毕,之后协助萧号移动去维修港口。\n此列表并非全部太平洋舰队舰只,仅有受创舰只。\n相较之下,日本损失则非常小,共损失29架军机(9架战斗机、15架俯冲轰炸机和5架鱼雷轰炸机,其中有14架俯冲轰炸机和6架战斗机是在第二波攻击中损失的),55名飞行员。潜艇部队则有一艘伊级潜艇和4艘袖珍潜艇被击沉,还有一艘因为搁浅而导致一人被美军俘虏,共9人阵亡(后被以“九军神”之称在日本国内宣传),部份程度上因为这次潜艇的失败,造成其后发展经费被删除,并使潜艇部队在太平洋战争期间被派往作为运输物资的工作。\n\n长远影响\n山本认为一次成功的袭击只能带来一年左右的战略优越性,虽然之后的南方作战极为成功,但仍无法打败拥有绝对物资优势的美国。在珍珠港事件的25周年纪念日中,源田实表示:“在军事行动上,珍珠港的攻击行动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n日本的原计划是在袭击前中止与美国的协商。到12月7日为止,日本驻华盛顿的外交官一直在与美国外交部进行广泛的讨论,包括美国对日本在1941年夏入侵东南亚的反应。袭击前日本大使从本国外交部获得了一封很长的国书,并受令在袭击前(华盛顿时间下午一时)将它递交给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但日本大使馆的工作人员未能将及时解码并打印。最终,这封国书在珍珠港遭到袭击后才被递交给美国政府。实际上,这封国书在日本递交前就已经被美国情报机构解码。乔治·马歇尔在读过这封国书后立刻向夏威夷发送一份紧急警告(该文件并未注明“紧急”或“特急”的资讯),但由于美军内部传送系统的混乱,这篇电报不得不通过民用电信局来传达。袭击数小时后,一个年轻的日裔美国邮递员将这张电报送到夏威夷美军司令部,而总司令金梅尔看完则将它扔进了垃圾桶。\n攻击珍珠港的行动后来被证明将战列舰摧毁的作用远比预想的要小得多,在珍珠港的行动实际上仅摧毁美国陈旧的大舰巨炮主义,航空母舰则丝毫未损,不足以长时间影响战局,山本曾说道:“头六个月或一年大约是可以顺利进攻的。但对于第二和第三年的战事,我就毫无信心了……”;另外,就山本的计画是为了阻止美军往太平洋东部救援,而美军计画(即橙色计画)则是与日军开战时要放弃其据点,并于大本营拟定之地点决战,因此攻击珍珠港是原本日美两方都没有想过的,也可以说山本此计画是没有必要的。而关于第三波攻击,山本也由于此事对南云的不破坏基础设施和油槽透露过不满,其表示南云中将像一个小偷得手后急急逃跑,没有抓住机会继续扩大战果,南云对此则不认同,并重申已达到预期目的。在日本奇袭珍珠港,大败美军舰队消息传开后,日本国内举国欢腾,东条英机甚至说:“我保证终能取得最后胜利”,山本在写给他姊姊的信中说道:“战争终于要开始了,虽然现在到处充溢著热闹喧哗,但这一切都会消失……珍珠港的胜利微不足道,不适合用来大肆宣传,这样会使日本人民忽略了事情的严重性”,最重要的可能是珍珠港事件立刻将一个本来意见不齐的国家动员起来。它将美国团结起来,一起要战胜日本,它可能也是后来盟军要求无条件投降的原因。\n\n南方作战\n在执行珍珠港的“Z作战”后,大本营相继发起南方作战中的其他行动,分别为:\n\n攻取菲律宾—“M作战”:由空中攻击四个目标,五支部队进行登陆。\n攻取马来半岛—“E作战”:由空中攻击5个目标,3支部队登陆,和1支部队自泰国入侵。\n攻取荷属东印度—“H作战”\n攻取关岛—“G作战”\n攻取英属婆罗洲—“B作战”\n攻取香港—“C作战”\n攻取俾斯麦群岛—“R作战”\n这些配套作战也十分成功,英美荷由于陷于欧洲局势与军力真空,列强殖民地相继被攻占,使日本快速扩增在太平洋的势力范围,东及索罗门群岛,西至缅甸,且俘虏大量盟军士兵。此外,在攻取马来半岛的作战中,日军再度使用鱼雷机攻击战舰的行动,在马来亚海战中击沉威尔斯亲王号和反击号,同珍珠港终结大舰巨炮主义;英国远东的舰队被迫撤至印度锡兰,其后又在积蓄反击力量的期间被日军重创,其海上势力被逐出远东地区。\n\n美国及其他各国反应\n事件发生的次日即1941年12月8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国会发表珍珠港演说:\n\nNo matter how long it may take us to overcome this premeditated invasion, the American people in their righteous might will win through to absolute victory. I believe that I interpret the will of the Congress and of the people when I assert that we will not only defend ourselves to the uttermost, but will make it very certain that this form of treachery shall never again endanger us.......I ask that the Congress declare that since the unprovoked and dastardly attack by Japan on Sunday, December 7th, 1941, a state of war has existed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Japanese empire.\n无论应对这场预谋的侵略要耗费多久,正义在手的美国人民都会获得全面的胜利。我不仅将会最大程度确保我们的安全,还将确保我们再也不会被此类不义行径所伤害,我相信这也是国会和民众的心声。......我请求国会宣布,自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这天无故发动的卑鄙袭击始,美国和大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n美国国会以只有一票反对通过了对日本的宣战。罗斯福立刻签署了宣战书,他称12月7日为一个“国耻日”。美国政府继续和加强了军事动员并开始将其经济转化为战时经济模式。\n同日,加拿大、英国、澳洲、纽西兰、南非及中美、南美等部份国家全部向日本宣战,以上这些同盟国亦透过珍珠港事件向其他次要轴心国成员如匈牙利、保加利亚、芬兰和罗马尼亚宣战,未向德国和意大利宣战的中美国家也加入战争。满洲国在当日亦向美国宣战。12月9日,中华民国正式向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宣战。\n\n日本的盟国向美国宣战\n欧洲战场上,早在11月30日日本通过当地大使向德国表态将和美国开战、12月2日日本向义大利表态将和美国开战,12月5日德国和义大利承诺宣战。珍珠港事件发生4天后的12月11日,两国履行了承诺向美国宣战。当日下午2时45分义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威尼斯广场向听演讲的群众发表宣战演说。在元首总部,德国元首希特勒在12月7日晚上得知消息后高兴地说:“我们不能输掉这场战争,现在我们有一个3000年未曾被别国征服过的盟友”。12月11日下午3时,希特勒在帝国议会发表宣战演说,希特勒更称:“德意日三国战胜后,将会继续紧密地合作去建立新秩序”。在接下来四天,其它的次要轴心国成员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斯洛伐克(12月12日)以及克罗地亚(12月14日)也对美国宣战。12月15日德意日三国代表讨论了瓜分世界的计画。从三国同盟条约协议来看阿道夫·希特拉和贝尼托·墨索里尼没有这个义务但还是这样做,因为德国和义大利希望利用日本令美国转移视线至亚洲,从而减少美国对欧洲战场的干涉。太平洋爆发战事已令北非战场的部份英军及澳洲军调去亚洲对付日本。\n美国的参战使盟国获得巨大的工业生产力,英国即时解除被德国海军元帅邓尼兹潜艇舰队在大西洋海战断绝物资的危机;苏联则争取到在德国巴巴罗萨行动后,将工业转至乌拉山恢复生产的时间;两国也获得能够对德国反攻的大量物资。而希特拉和墨索里尼误判局势,以为美国会“先亚后欧”,但美国却以“先欧后亚”的策略将焦点放在欧洲战场击败德国和义大利后才全力对付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影响甚远。\n\n美国本土的进攻\n自珍珠港的攻击行动后,日军南下进攻东南亚的盟军殖民地,纷纷占领且势如破竹,其后又对美国沿岸进行空袭,美国西岸民众担忧日军登陆。美军认为美国西岸海岸线过长,难以防守,罗斯福下令准备洛矶山脉的防务,军方高层认为若无法阻挡于该处,将会使日军持续进攻至芝加哥。而就其登陆的必要性,山本认为若要战争结束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占领珍珠港,以此为跳板持续进攻美国本土,打到华盛顿特区逼使谈判;另一种是以建立的东南亚国防圈持续消耗美国资源,使其认为战胜需付出巨大代价,重回谈判。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将其主要运输舰与士兵都投入了太平洋各地,已无能力占领珍珠港和进而登陆本土。就算登陆珍珠港或是美国西岸,日军要确保其补给也是问题,太平洋整个过长的补给线并非日军所能负担;再者,比��日军在中国战场这种大陆作战的作战表现,也不可能持续进攻至华盛顿。但美国在西岸还是做了防务工作,包括挖防空洞和训练沿岸部队,而整场太平洋战争里,日军仅对美国西岸造成小规模的损害。\n\n日本潜艇部队战果\n日军在攻击前一日派出的五艘甲标的袖珍潜艇的战果与下落,虽然五艘潜艇确实都损失了,但美军的战争记录却显示并非五艘都遭到发现及猎杀;日方也有甲标的组员在空袭结束后向联合舰队回报“攻击成功”的记录,都说明有至少一艘以上的潜艇于攻击行动中残存(被认为发出“袭击成功”电讯的甲标的,于战后数十年于珍珠港水道附近的水底污泥中被发现)。此外,传统上“五艘甲标的全无战果可言”的说法近年也受到质疑,九零年代时有学者宣称,他们在利用现代影像分析技术分析日军第一波攻击空照图时发现疑似潜艇的潜望镜与鱼雷航迹出现在港湾内,从而主张日军潜艇击中至少一艘美军战舰,不过尚未成为普遍接受的说法。\n\n日裔美国人拘留\n这次突然袭击后夏威夷岛上开始流传“日本工人将甘蔗田的甘蔗砍成标示指引日本军机”与美国西岸日裔美国人从事当地的破坏工作,甚至说日军即将登陆夏威夷。美国西岸军区长官约翰·德威特将军声称有日裔或日裔后代作为间谍和破坏分子的情报并建议罗斯福下令将他们监禁起来,罗斯福也下了此命令,后来美国本土与夏威夷共约有11万日裔美国人被转移到拘留营,但此政策施行程度不一,美国西岸的日裔民众被拘留比例远超过东岸。这项政策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种族歧视与有违自由民主的政策,被拘留者依照不同标准,需要强制劳动以及放弃其财产,拘留期间也有人受伤与死亡;1944年美国最高法院宣布强制拘留为抵触宪法,但支持排除太平洋沿岸日裔民众的行动。整场二次大战中,共有10万多日裔美国人从军去欧洲与德国和义大利作战,还有6,000人于太平洋地区担任翻译工作;美国于1988年发表此政策为种族偏见,并对其拘留群众给予共超过16亿美元的赔偿。\n\n珍珠港人员与防务的后续\n珍珠港事后加强防务,以防日军的登陆与尽速打捞各船舰。因为防守不力,总统下令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金梅尔海军上将与陆军夏威夷军区(Hawaiian Department)司令沃尔特·肖特陆军中将降阶至少将,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两人的这种遭遇是不公平地当了替罪羔羊。\n\n阴谋论\n从1941年12月8日起,一直有为什么美国政府可以被蒙蔽这么久,以及美国官方对日本知道多少的争论。罗斯福或其他美国官员,以及温斯顿·丘吉尔和英国人,或其他人或所有这些人,是否事前知道,并可能容忍或甚至促进它的发生以使美国进入大战。阴谋论的支持论点主要有:马歇尔对如此重要文件是以民用书信机关、罗斯福在国际事务上倾于同盟国的明显态度、橘色战争计画中提到日本对珍珠港的威胁等问题。\n反对阴谋论者则认为美国这种工业化民主国家,不太可能以牺牲人命换来参战的民意、珍珠港美国伤计划亡人数过多,即使只有少量飞机攻击珍珠港也和大量飞机进攻有相同效果,即“美国领土受到攻击”,没有必要牺牲如此多的船舰和人命换取参战。而珍珠港阴谋论最大的致命伤是,除了珍珠港、日军也接续攻打威克岛、关岛、菲律宾等美国基地,此一情况下,无论日军偷袭珍珠港成功或失败,美国都是必然要参战的。此说的另一大破绽是,美国海军多属保守派,未认识航空母舰的重要性,并不会将其视为海战主力而特意调开;战前美国和日本一样重视战列舰。\n\n大众文化\n关于珍珠港事件,有诸多的纪实类或改编作品,包括电影、书籍以及电子游戏等。\n\n电影\n《乱世忠魂》(1953年)\n《虎!虎!虎!》(1970年)\n《中途岛》(1976年)\n《碧血长天》(1980年)\n《珍珠港》(2001年)\n《谍海风云》(2010年)\n《永远的零》(2013年)\n《钢铁英雄》(2016年)\n《决战中途岛》(2019年)\n\n电子游戏\n《荣誉勋章:升阳》,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其最开始的场景设在珍珠港。\n《荣誉勋章:太平洋战役》,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为荣誉勋章系列的第七部正传。玩家要扮演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名士兵汤米·康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太平洋战场战斗。\n《战斗位置:太平洋》,射击及即时战术游戏,日本战役最开始为空袭珍珠港。\n\n音乐作品\n《黎明共枕》(At Dawn They Slept):美国作曲家杰·博库克(Jay Bocook)2002年作品\n\n相关条目\n尼豪岛事件 - 飞行员西开地重德在参与珍珠港空袭后坠机于夏威夷尼豪岛的事件。\n第二次世界大战\n太平洋战争\n世界战争列表\n罗伯茨委员会(由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欧文·罗伯茨主持的珍珠港事件调查委员会)\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3509", "title": "中国移动", "text":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移动集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从事通信业的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国移动在中国内地所有三十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提供全业务通信服务,业务主要涵盖移动话音和数据、有线宽带,以及其他通信信息服务。\n截至2024年10月,中国移动用户总数为10.04亿户,是中国内地最大的通信服务供应商,亦是全球网络和客户规模最大、盈利能力领先、市值排名位居前列的世界级电信运营商。\n\n历史\n中国内地移动通信网络早期发展\n1987年11月18日,中国内地第一个模拟移动电话通信网在广东省广州市开通。1993年9月19日,中国内地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市开通。\n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设邮电部移动通信局和邮电部数据通信局。在地方邮电局内设立移动通信局,以省为单位建立移动网络。1994年10月,中国内地第一个省级数字移动通信网在广东省开通。同年中国联通成立,同样使用GSM网络。\n1995年4月,经中央批准,实行邮电政企分开和邮电分营。撤销邮电部电信总局,组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作为国务院管理的相当于正部级的特大型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企业法人登记。同年,邮电部移动通信局牵头,在中国内地建立139号段的GSM网络,网络服务定名为“全球通”。\n1996年1月1日“全球通”网络开始在15省联网漫游试运行,至同年9月实现中国内地各省区间联网漫游与部分国家的联网漫游。全球通网络发展速度很快,1997年即突破1,000万用户,1998年则有2,000万用户。\n1997年10月, 中国电信将广东、浙江两省移动通信资产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并在香港联交所、纽约证交所上市,1998年至1999年,中国电信在江苏,河南,福建,海南的移动通信资产也注入中国电信(香港)。\n\n集团诞生\n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随后成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筹备组”。2000年4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以中国电信集团移动通信呼叫中心(前身为邮电部移动通信局)、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主要资产为广东,浙江等六省移动通信网)为基础,组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由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特大型企业集团。由此,原先归属于中国电信品牌下的“全球通”也被移交给中国移动通信作为高端用户品牌。\n\n后续发展\n2007年1月22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宣布收购米雷康姆(Millicom)公司控股的巴基斯坦巴科泰尔(Paktel)公司,并于2007年5月16日正式完成对该公司的全额收购;该公司于2007年5月4日改名为CMPak有限公司(中文名称:“辛姆巴科公司”)。\n2007年6月18日,从1996年起设立的中国移动通信服务热线1860/1861在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统一升位,变更为10086。\n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n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颁发基于TD-SCDMA规格的第三代移动通信(3G)营业执照。\n2010年7月14日,中国移动门户网站自2010年7月15日起正式启用 www.10086.cn 作为新域名,原 www.chinamobile.com 域名仍然有效。\n2013年11月7日中国移动北京分公司在网站上公布,从11月7日起正式开售支持TD-LTE网络的4G手机。这使中国移动成为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中首家开始公开售卖4G手机的电信公司。2013年12月4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了基于TD-LTE制式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营业执照。\n2014年7月18日,经国务院同意、国资委批准,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等三家电信企业联合出资100亿元,组建成立了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集团、中国联通集团和中国电信集团分别持有40.0%、30.1%和29.9%的股权。\n2017年12月25日,中国移动集团发布消息称,公司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类型由全民所有制企业变更为国有独资公司,企业名称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变更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原有业务、资产、资质、债权债务均由改制后的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承继。\n2018年4月3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了基于FDD-LTE制式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经营许可证。\n2018年12月10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颁发了5G系统试验频率使用许可,中国移动获得2600MHz和4900MHz频段试验频率使用许可。2019年6月6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发放5G商用牌照。中国移动率先在杭州、上海、广州、苏州、武汉5个城市开展5G试点。\n2019年11月14日, 广东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签署《打造5G领先网络赋能广东数字经济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促信息产业发展和智慧广东建设。\n\n2019年12月30日, 中移动正在实施5G+计划,推动5G融入百业、服务大众,利用科学部署5G竞品网络,将在50个以上城市正式提供5G商用服务,累计开通超过5万个5G基站,为全国所有地级市以上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据中国移动公布的2020年7月份运营数据,截至2020年7月末,其5G套餐客户数累计达8,405.7万户。\n\n美国制裁\n2020年11月,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发布行政命令,禁止任何美国公司或个人持有美国国防部列为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有联系的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中国移动。 2020年12月3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宣布将于2021年1月7日至11日暂停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交易并启动退市,导致股价下跌。 1月4日,退市决定突然被撤销;两天后,纽交所表示将继续进行退市。1月1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把中国移动的美国预托证券(前纽交所上市编号:CHL)除牌。据该公司官方微博称,退市后,该公司宣布决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至多88亿美元。\n2022年3月,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将中国移动美国子公司中国移动国际美国公司认定为国家安全威胁。\n\n机构设置\n根据有关规定,中国移动集团设置(控股)下列机构(企业):\n\n内设机构\n直属(控股)企业\n分支机构\n业务\n中国移动通信的业务范围包括基于GSM/GPRS/EDGE(2G)、LTE(TD-LTE、LTE-FDD)/LTE-A(4G)、NR(5G)规格的移动通信业务以及其旗下子公司中移铁通经营的固话及宽带业务。在中国大陆地区由中国移动通信提供服务的移动电话号码以134(0-8)、135、136、137、138、139、147、150、151、152、157、158、159、178、182、183、184、187、188、198开头,LTE/LTE-A(4G)、5G数据卡接入为147号段。另外还有用以支持虚拟运营商的170(3、5、6)号段。\n目前中国移动集团的经营范围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巴基斯坦、英国等地。中国移动集团提供下列服务:\n\nLTE/LTE-A(4G)、NR(5G):\nCMNET:主要是为PC、笔记本电脑、PDA等利用数据上网服务。范围覆盖达全中国各地区。\nCMWAP:范围覆盖达全中国各地区。与CMNET最大的区别在于CMWAP仅能通过 HTTP 代理服务器 10.0.0.172:80 提供有限的互联网服务(仅包括 HTTP 等)。\nWLAN\nCMCC:主要面向手机客户提供WLAN自动认证上网服务;\nCMCC-WEB:主要面向为电脑、PAD等终端提供WLAN上网服务\nCMCC-EDU:主要面向校园WLAN\n\n无线电频带\n品牌口号\n公司口号:“沟通从心开始”,“移动信息专家”,“正德厚生 臻于至善”,“移动改变生活”\n全球通:“我能!”\n动感地带:“我的地盘听我的!”,“我的地盘,3G生活听我的!”\n神州行:“轻松由我,神州行!”,“神州行,我看行!”\nG3:“G3,引领3G生活”\n动力100:“释放信息的力量”\nand!和:“快人一步”,“和4G,心互联”,“4G+,和更佳”\n5G⁺⁺:“未来无限可能”\n\n中国移动有限公司\n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中移动或移动,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上市企业。中国移动于1997年9月3日成立,前身是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n中国移动注册资本为518亿元人民币,截至2016年12月31日,资产规模15,210亿元人民币,负债总额5,389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35.4%。\n中国移动拥有全球第一的移动通信网络规模和客户规模,截至2018年底,中国移动拥有9.2亿移动客户及1.5亿有线宽带客户,在中国的移动通信市场占有率达到了60%以上。中国移动连续多年入选《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2013年排名为第71位,曾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合作伙伴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全球合作伙伴。\n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其全资拥有的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持有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前称中国电讯)的72.72%股权。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中国境内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主要经营移动语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拥有“全球通”、“And!和”和“5G⁺⁺”等品牌,并具有互联��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还提供传真、数据IP电话等增值业务。中国移动有限公司在香港和纽约上市(港交所:0941),目前是中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公司之一。根据福布斯的资料显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公司中市值最高的一间。\n2018年6月20日,中国移动在纽约股市市值达到1820亿美元,成为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电信运营商。2008年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通报,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随着中国移动对中国铁通的兼并重组,中国通信业界史上最大规模的重新整合也随之展开。在2015年12月31日中国移动对中国铁通的资产核查完成之前,中国铁通曾保持相对独立运营。\n\n历史\n1997年9月3日,以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为基础成立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注册地为香港。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n1998年1月27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股票成为香港恒生指数成份股。1998年6月4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江苏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的收购。1999年11月12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福建、河南、海南等三省移动通信网络资产的收购。\n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立,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为其全资拥有的子公司。\n2000年6月28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n2000年11月13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北京、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广西等七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通信网络资产的收购。2002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安徽、江西、重庆、四川、湖北、湖南、陕西、山西等八省(直辖市)移动通信网络资产的收购。2004年7月1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正式完成对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十省(自治区、直辖市)移动通信网络资产的收购,以及对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京移通信设计院有限公司的全额收购,从而成为第一家在中国内地所有三十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经营电信业务的海外上市中国电信企业。\n2000年Vodafone斥资25亿美元购入2.5%权益,成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策略股东,每股平均作价48元。2002年7月斥资7.5亿美元增持,每股平均作价 24.72元。\n2005年11月10日,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宣布全额收购香港移动电讯商PEOPLES(华润万众电话有限公司),该项收购及该公司的私有化于2006年3月28日正式完成,该公司后改名为中国移动万众电话有限公司,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子公司。\n2006年5月29日,经香港公司注册处批准,中国移动上市公司名称由“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改为“中国移动有限公司”。\n2009年4月30日,将以每股40元新台币认购远传私募新股4.44亿股入股台湾远传电信,持股比例12%。斥资177.7亿元新台币。2010年3月10日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已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以每股18.03元人民币,398亿元人民币(约452.55亿港元)现金,认购浦发行发行约22.1亿股A股新股。交易完成后,中国移动将通过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 20%股权,并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n2010年9月8日 Vodafone以每股79.2港元,出售持有3.2%或6.42亿股中国移动股份,股权套现517亿元。\n2011年2月22日,与新华通讯社合作推出“盘古搜索”,定位是“国家级搜索引擎”,这是继“人民搜索”后第二个由官方媒体控制的搜索引擎。2011年8月24日 中国移动与深圳上市的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股份认购协议及战略合作协议,当中以13.63亿元人民币认购科大讯飞约15%权益7027.39万股每股发行价19.4元股份有三年禁售期。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能语音、智能语音云服务、智能语音技术和创新产品等方面建立战略合作。\n2012年9月7日在香港成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金融投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处注册号:1797630)。\n2014年10月9日,中国移动成立新媒体集团“咪咕文化科技集团公司”,分拆成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5间子公司,中移动将分三年向新媒体集团注资104亿元(人民币,下同),冀望在2015年1月正式投入运营。\n2014年12月9日,香港通讯办公布中移动香港以近9.74亿元价钱投得合共19.6MHz的3G���谱,新频谱使用权会在 2016年10月生效,为期15年。\n2015年10月14日,中国移动将会向中国铁塔出售其拥有的铁塔、机房、配套设备、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及工程物资、应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及流动资产等。其评估值及账面值分别为1163.66亿元(人民币.下同)及969.15亿元,而中国铁塔将会向中移动出售511.11亿股,约38%股份,每股面值1元,余额约625.55亿元预期会在2017年底前以现金支付。\n2021年1月11日,纽约证券交易所把中国移动的美国预托证券(前纽交所上市编号:CHL)除牌。2022年1月5日,中国移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筹资487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十年来规模最大的IPO。证券代码为“600941”。\n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移动(加拿大)宣布将于2022年1月5日停止运营。\n\n下属企业\n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n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n中国移动国际有限公司\nASPIRE控股有限公司\n\n参见\n对中国移动的争议\n中国内地移动终端通讯号段\n中华人民共和国电话区号\n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n中国联通、中国电信\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中国移动官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n中移铁通官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移动香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Zon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移动在巴基斯坦的分公司)\n中国移动英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519", "title": "布里斯托尔", "text": "布里斯托(英语:Bristol,读音:,香港又译碧仙桃)是英国英格兰西南区域的城市,也是英格兰的一个名誉郡及单一管理区。布里斯托西临爱尔兰海,人口472,500人(2021年),比2011年的428,200人口数多44,300人(10%)。\n自中世纪起已是一个重要的商业港口,地位一度仅次于伦敦,直到1780年代才被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伯明翰超过。现今的布里斯托乃英国重要的航天、高科技及金融贸易中心,拥有一个国际机场。全市有两所大学,分别为布里斯托大学和西英格兰大学。\n布里斯托北、东、南三方都被其他的单一管理区包围:东南与萨默塞特郡的巴斯和东北萨默塞特相邻,西南与萨默塞特郡的北萨默塞特相邻,东北与格洛斯特郡的南格洛斯特郡相邻。布里斯托距离西面的威尔斯首府卡迪夫约41公里(26英里),而英国首都伦敦,则位于该市东北方约131公里(81英里)的位置处。\n2012年11月15日,民选布里斯托市长,不再是“市长阁下”(Lord Mayor)。\n\n历史\n布里斯托早在11世纪已建立了独立的城堡,12世纪则发展成一个贸易港口。由于对外贸易兴旺,13世纪布里斯托已是造船中心。在15至16世纪,欧洲展开了开发美洲新大陆的风潮,而对正大西洋的布里斯托,更加是奴隶贸易中心,大量奴隶被贩卖到美洲。自1700年到1807年,超过二百艘贩奴船停靠在布里斯托,贩卖了超过五十万名非洲黑人到美洲做奴隶。\n自十九世纪起布里斯托开始受到邻近利物浦市的竞争,布里斯托的对外港口地位已有所下降。这时布里斯托转变为一个工业中心,并且开始有铁路连接至首都伦敦。随著二次大战后工业式微,加上战后的破坏,布里斯托已不再是世界级都会。但经过战后的重建,布里斯托却反而成为英国的航天中心。\n\n经济\n布里斯托的传统产业以农业、纺织业和工程业为主。航空工业始于1910年,历史悠久,实力强大。协和飞机的制造商之一、著名的英国航空公司在布里斯托有超过5000员工;而国际航空和工业动力界巨头劳斯莱斯公司在当地也有近5000名员工和超过75年的发动机生产历史。2008年在保持传统产业优势的基础上,该市的产业结构正向金融业、保险业、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转变。布里斯托是一批跨国公司的欧洲总部所在地。许多高科技公司如惠普、意法半导体都在当地投资设厂。电信业尤为发达,多媒体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世界居领先地位。布里斯托的旅游业也十分强大,每年该市仅旅游收入就达3亿英镑,并以每年八月的布里斯托国际热气球节在全球享誉盛名。布里斯托镑是布里斯托特有的社区流通货币(Community currency)。\n\n汽车\n英国航空公司在本市加入制作汽车,在1940年代成立布里斯托汽车(Bristol Cars),在设于费尔顿的厂房手造豪华房车。1960年布里斯托汽车脱离航空公司独立。这也使得布里斯托尔成为重要的汽车输出港。\n\n教育\n布里斯托有2个重要的高等教育机构:成立于1909年,红砖大学之一的布里斯托尔大学,被誉为英国的麻省理工(MIT),以及西���格兰大学(前称布里斯托理工学院,在1992年成为大学)。布里斯托也设有2间进修(Further Education)学府,布里斯托市书院(City of Bristol College)及佛利顿书院(Filton College),还有一间神学院圣三一学院。该市有129家小学和3个市学习中心,且还有许多独立的高质量学校,包括伊丽莎白女王医院(实质上是一间男校)等。\n\n交通\n布里斯托有2个主要火车站:布里斯托尔圣殿草地站和布里斯托尔公园大道站。在布里斯托设置轻铁系统的计画并不成功,因此市内公共交通仍然依靠巴士。市内的巴士主要由第一巴士集团营运。市中心也设有水上交通(布里斯托渡轮),设有通勤和康乐用路线。\n布里斯托位于伦敦和威尔斯之间的中轴线上,有M4公路连接,并有伯明翰至埃克塞特的M5公路途经,也有M32公路连接市中心M4公路间。 位于路斯基的布里斯托机场是本市主要的机场。\n\n地理\n布里斯托西岸临爱尔兰海,北、东、南三方被单一管理区包围:东南与萨默塞特郡的巴斯和东北萨默塞特相邻,西南与萨默塞特郡的北萨默塞特相邻,东北与格洛斯特郡的南格洛斯特相邻。\n\n气候\n姊妹城市\n布里斯托与以下城市是姊妹城市:\n\n注释\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n(英文)Visit Bristol 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2-11-13 官方旅游网站\n(英文)About Brist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城市图片指南\n(英文)Bristolian Dictionary 方言词典\n(英文)Bristol City Council 市议会网站\n(英文) Bristol City Football Club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布里斯托城足球会"} +{"doc_id": "3521", "title": "南北战争", "text": "美国内战(英语:American Civil War),中文通称南北战争,发生于1861至1865年期间。参战双方为北方的美利坚合众国(简称“联邦”,Union)和南方的美利坚联盟国(简称“邦联”,Confederacy)。\n最初,北方称其为叛乱战争,南方称其为独立战争,其后名称渐渐中立,称为美国内战,估计约有10%的20-45岁北方男性和30%的18-40岁南方白人男性在战争中死亡。\n\n内战起因\n美国各州与中央政府之间自共和成立初期曾有过一场持续的纷争,不管是对于中央的权力或者公民的效忠。例如1798年的《肯塔基及弗吉尼亚决议案》便公然反对《客籍法和镇压叛乱法》,另外在哈特福特会议中,新英格兰表示反对麦迪逊总统与1812年战争。\n于1828年与1832年,国会通过提高对欧洲工业产品的关税以利北方各州的工业。由于这项关税政策将对倚重欧洲大量外销农产的南卡罗莱那州及其它南方各州造成经济上之冲击,美国南方农业州担心欧洲各国会报复美国而提高对美国农产的关税,因此强烈反对。对此南卡罗莱那州议会召开州代表大会,通过《联邦法令废止权条例》,宣布1828及1832年的关税法于该州内无效作废。州议会并通过相关法令以贯彻该项条例,包括授权组织军队与购置武器。为回应南卡罗莱那州的威胁,国会通过了《军力动员法》,而杰克森总统于1832年11月派遣七艘小型海军船只与一艘武力军舰前往查理斯顿。12月10日,杰克森振辞反制联邦法令废止权条例的一方。\n在内战前夕,美国是由四个截然不同的区域组成的国家:\n\n东北部(即今新英格兰)—成长中的工业与商业及相应之人口密度增长;\n西北部(即今美国中西部)—自由农民于此迅速发展。因为西北条例的制度,禁止奴隶制;\n上南方—垦殖农场,但部份区域经济衰退;\n西南方—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的棉花经济区。\n这时19世纪最畅销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出版。这本反奴隶制小说深刻地描绘出奴隶制度残酷的本质,并认为基督徒的爱可以战胜由奴役人类同胞所带来的种种伤害,这让北方的人民知道奴隶们的辛酸血泪,加速《废奴令》的颁布。小说中关于非裔美国人与美国奴隶制度的观点曾产生过意义深远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激化导致美国内战的地区局部冲突。\n南北战争爆发前,美国宪法为将来政府提供和平辩论的基础,并且能够平衡这个新的国家关系中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在数年间,自由州和蓄奴州的数目在妥协中逐渐令参议院得以平衡。1845年最后一个蓄奴州得克萨斯得到承认,五个自由州在1846年到1859年间得以认可,原先是蓄奴州的堪萨斯在先前被拒绝,随后在1861年以自由州加入。随后在北方兴起大规模民主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化浪潮,旧的两党格局解除,日益激烈和敌对的意识形态导致以往为了避免危机而订立的君子协定(例如密苏里妥协与1850年妥协)越来越不可能(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打破这个原则)。同时美南各州保持奴隶制,让北方各州成为新移民优先选择的目的地,以致美北在国会和总统选举优势按照人口规模日益强大。\n\n1850年代党争在本质和强度急剧转变。共和党在1854年成立,当时这个新生政党与林肯都反对自由贸易,以便保护美北新兴的工业。此外共和党得到不支持奴隶制的北方人和西部人的支持。共和党还赢得很多前辉格党员及担心美国参议院、布坎南政府及最高法院受南方影响的北方前民主党员的支持。\n同时,棉花的丰厚利润加深南方对种植及奴隶的依赖,南方各州的政治和社会亦被少部份奴隶主(特别是棉农)所把持。\n共和党林肯的当选引发南方的脱离。林肯是废奴主义之中的温和派。他承诺尽其所能反对奴隶制度在新领土的扩张(及阻止任何新蓄奴州加入联邦);但也强调联邦政府无意废除已实行州份的奴隶制度,所以他会执行逃奴法。南方州份则预期会对它们独特的制度敌意增加,并不信任林肯以及其他更为激进主张全面废奴的共和党员。林肯甚至在1858年以《自相分争之家演说》鼓励废奴主义者通过对奴隶主的经济补偿并组织前奴隶迁离蓄奴州,渐进地以和平手段终止蓄奴制度。\n由于林肯胜选总统,蓄奴州失去在参议院的权力平衡,并将会面对在总统府和国会在数十年控制后的持续弱势。南方人也感到不能阻止类似莫里尔关税法的保护主义关税。\n在1798年《肯塔基及弗吉尼亚决议案》及1832年拒行联邦法危机之前经已辩论,面对关税的威胁,南方以此为由单方面行使州权脱离联邦。\n\n国家分裂\n南北对立与冲突\n来自美国北方的共和党人林肯虽然不是解放黑奴的倡议者,但他认为蓄奴不人道,反对扩大蓄奴,而一向以奴隶来发展产业的南方对此感到强烈反对。然而,北方对于南方此等反人道行为亦产生仇视心理,双方开始出现矛盾。 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而林肯在政纲中提及的保护性关税及《宅地法》大大削弱了南方奴隶主的利益。这使南卡罗来纳州在1861年旋即宣布退出联邦,而南方各州亦纷纷响应南卡罗来纳州,脱离联邦,并成立美利坚联盟国,推举来自肯塔基州的杰斐逊·戴维斯为总统。两个月后,南方政府开始发动武装起事,北方政府被逼应战,南北战争开始爆发。\n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后,在林肯入主白宫前,有七个州脱离联邦,1861年2月9日,它们组织建立了一个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坚联盟国。在布坎南的轻微抗议下,它们取得范围内联邦城堡和物业的控制权。讽刺的是,在脱离后,反抗的州份减弱对有争议地域的要求,取消北方归还逃奴的责任,并保证它们长期反对的议案和修订得到顺利通过。1861年4月12日内战由邦联将领皮埃尔·博雷加德向南卡罗莱那州查尔斯顿港的萨姆特堡开火开始。\n\n南方七州\n共有七个州脱离联邦,这些州分别是:\n\n南卡罗莱纳州(1860年12月21日)\n密西西比州(1861年1月9日)\n佛罗里达州(1861年1月10日)\n阿拉巴马州(1861年1月11日)\n乔治亚州(1861年1月19日)\n路易斯安那州(1861年1月26日)\n德克萨斯州(1861年2月1日)\n这些奴隶制和棉花种植园农业占主导地位的“深南”州于1861年2月4日成立了美利坚联盟国,杰斐逊·戴维斯被提名为总统,并且依据美国宪法建立政府。在南卡罗莱纳的萨姆特堡战役后,林肯号召所有其余州的部队收复萨姆特堡,结果维吉尼亚州、阿肯色州、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四州脱离联邦。\n\n边界州\n在维吉尼亚州周围的马里兰州、德拉瓦州、密苏里州及肯塔基州虽然仍保有奴隶制度(亦即所谓的“蓄奴州”),但并未加入南方邦联,这四州以及西维吉尼亚州(维吉尼亚州西北方部分郡县的居民拒绝脱离美国联邦政府,于是另组西维吉尼亚州加入联邦)成为南北战争的边界州。\n德拉瓦州虽然在1860年的选举支持南方的民主党候选人约翰·C·布雷肯里奇,但是蓄奴制度并不普遍,是以并未考虑脱离联邦政府。马里兰州的多数公民当初亦支持布瑞肯里奇,不过随著1861年巴尔的摩暴动因联邦政府宣布戒严法而平息之后,州议会于同年4月27日否决了脱离联邦政府的提案。密苏里州以及肯塔基州虽然并未脱离美国联邦政府,但是部分政治人物组成了所谓的独立政府(\"secessions\"),并且获得了南方邦联的认可。\n密苏里州州长克雷泵·杰克森(Claiborne F. Jackson)因为支持南方的独立运动,所以在1861年离开了该州首府杰佛逊市,并于娜秀镇(Neosho)组成流亡政府,并宣布脱离联邦;南方邦联则于同年10月30日予以承认。同一时间,美国联邦政府在密苏里召开制宪大会否决脱离联邦的提案并且另组州政府。\n虽然肯塔基州并未脱离联邦,但是在南北战争期间该州长期宣布中立。在南军短暂占领该州期间,同情南方的民众以及政治人物发起了独立大会,并选出州长,此一政府旋即获得南方邦联的承认。\n如前所述,维吉尼亚州西北部的居民因为拒绝脱离联邦政府,最终脱离维吉尼亚州,并宣布将逐步废除奴隶制度,该州于1863年正式以西维吉尼亚州的名义加入联邦。除维吉尼亚州之外,其他南方各州也曾零星发生类似的反独立运动,不过都被南方邦联以军事戒严的方式弭平。另一方面,新墨西哥领地虽然效忠联邦政府,但是该州南方各郡县决议脱离联邦,并以亚利桑那领地的名义加入南方邦联。虽然新墨西哥领地从未宣布脱离联邦政府,但是南方邦联宣称拥有新墨西哥领地的主权,并曾于1862年3月13日至4月6日间,短暂地占领其首府圣菲,不过南方邦联并未进而筹组新墨西哥州临时州政府。\n\n战争爆发\n分裂危机\n林肯在1860年美国总统选举获胜引发南卡罗莱那州脱离联邦。1860年12月20日,南卡罗来纳州召开大会,一致同意脱离联邦,并发表了脱离联邦宣言。在1861年1月和2月,又有六个“棉花州”做出同样的举动,他们分别是密西西比、佛罗里达、阿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那以及得克萨斯。在2月7日,七个州为邦联采纳临时宪法并在蒙哥马里建立首都。战前的2月在华盛顿特区召开的1861和平会议尝试解决危机失败。其余南部各州仍然留在联邦。部分脱离联邦的州夺取在范围内的联邦要塞(但未取得萨姆特堡),总统布坎南抗议,但除尝试补给桑特堡失败外没有作出认真的军事反应。不过,麻萨诸塞州、纽约州及宾夕法尼亚州的州长秘密购入武器及训练军队。\n不到一个月,在1861年3月4日,林肯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讲中,他主张宪法作为一个“更完美的结合”,有别于之前的邦联条例,是一份有约束力的合约;并宣称脱离联邦“在法律上无效”。他声称无意入侵南部各州,但将使用武力以维持联邦财产的所有权。他的演说以请求恢复联邦关系而结束。\n南方州曾经派出代表到华盛顿,并愿意购下联邦所有物业及与联邦讨论和平条约。林肯以邦联不是合法政府为由拒绝任何与邦联代表的交涉,而交涉等同承认邦联为一个有主权的政府。\n\n萨姆特堡战役\n南卡罗莱那州查尔斯顿的萨姆特堡是三个在邦联范围内仍然受联邦控制的要塞之一,而且林肯坚持要守住它。在邦联总统杰佛逊·戴维斯的命令下,邦联政府的皮埃尔·博雷加德部队在4月12日至13日炮击要塞,迫使要塞投降。\n\n林肯随即号召各州派遣部队重夺要塞及保护联邦。在当时叛乱仍处于小规模状态,林肯一开始只准备召集75,000名志愿兵进行90天的服役。在数个月前,部分州长已经开始准备民兵。马塞诸塞州州长在次日开始行动,将州内的兵团送上开向南方的列车。1861年5月3日,林肯发起新的募兵,扩招42000名志愿兵,服役期3年。\n四个上南方州(田纳西州、阿肯色州、北卡罗莱那州及维吉尼亚州)虽曾经多次拒绝邦联提议,但此时拒绝联邦派遣军队对抗邦联,宣布脱离联邦,并加入邦联。为报答维吉尼亚州,邦联迁都到里士满。\n\n蟒蛇计划及联邦封锁,南北全面开战\n美军司令温菲尔德·史考特订定蟒蛇计划以流血最少的方式赢得战争。该计划是以联邦封锁(Union Blockade)主要港口来削弱邦联经济;然后夺取密西西比河以切断南部。乔治·B·麦克莱伦主张立即攻击里士满,史考特对此有所保留,但林肯支持。\n1861年5月,林肯对所有南部港口实施联邦封锁,终止邦联大部分国际船运。违法的船只及货物被掳获,保险并不理赔。在1861年后期,封锁阻止大多数港口之间的交通,并中止棉花贸易,打击南方经济。英国投资者建造小型快速的走私船从古巴及巴哈马运来军火及奢侈品交换高价的棉花及烟草。走私船被掳获时,船及货物被出售,收入归联邦水手,英国船员则获释。封锁引发粮食及其他用品的短缺,加上邦联征收粮食,导致南部恶性通货膨胀及粮食暴动。\n1862年3月,邦联海军铁甲舰维吉尼亚号(CSS Virginia)向联邦海军发动攻击借此打开封锁;初期势不可挡,但次日在汉普顿锚地海战与新型联邦战舰莫尼特号(USS Monitor)交战。战役不分胜负,这对联邦而言是保住封锁的战略胜利。邦联在逃走时凿沉维吉尼亚号以避免被掳,于是邦联开始建造莫尼特号的复制品。由于欠缺建造高效能战舰的技术,邦联尝试向英国购入战舰。1865年1月联邦在第二次非瑟堡之役的胜利封锁最后一个南方可用的港口并中止走私。\n\n东部战场(1861–1864)\n东部战场囊括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军事行动,地理上包括弗吉尼亚、西弗吉尼亚、马里兰、宾夕法尼亚、哥伦比亚特区,以及北卡罗来纳的海岸堡垒及海港。\n由于在弗吉尼亚州马纳沙斯小撮邦联军队的猛烈抵抗,在1861年7月,在欧文·麦克道尔少将率领一次向邦联的行军并进行第一次马纳沙斯之役(第一次牛奔河之役),及后被邦联军将领约瑟夫·强斯顿及皮埃尔·博雷加德击退返回华盛顿。\n1861年7月东战场展开马纳沙斯会战。7月21日,北方发起向南方首都里士满进军的攻势,3.5万北方军队排着整齐队形,在军乐声中向里士满进军。由于北军事先大张声势,认为南军不堪一击,加上这一天是星期六,于是许多华盛顿市民、国会议员、记者等身着盛装,携妻带子,提着装有野餐的篮子,有的坐马车,有的随军队步行,像过节一样前来战地观光,看热闹。\n南军2.2万在铁路枢纽马那萨斯列阵相迎。北军在观众的欢呼声中向南军发起攻击,猛烈的炮火把南军阵地笼罩在烟雾中。北军继而跨过布尔河向对岸发起冲锋。不料南军指挥官是名将汤玛士·杰克森,他沉着指挥,击退北军五次冲锋。由于双方军服几乎相同,一时敌我难辨,战场一片混乱,战斗十分激烈。不久,南军9000援军赶到,发起反攻。缺乏训练的北军一触即溃,丢下大批枪枝弹药逃回华盛顿。这一仗,北军损失约3000人,南军损失不到2000人。\n这次战役中,南军将领汤玛士·杰克森得到“石墙”的称号,因为他有如石墙般抵御联邦军队。美国国会被这次失败所惊醒,为防止更多蓄奴州脱离联邦,同年7月25日通过克里斯坦-琼森声明,声称战争是为保存联邦而不是终止奴隶制度。\n乔治·麦克莱伦少将在7月26日接手联邦波多马克军团(他曾当联邦军司令,但其后让亨利·哈勒克接替),战争在1862年正式展开。\n在总统林肯强烈要求开始进攻行动下,麦克莱伦在1862年春季由里士满东南方约克河与詹姆斯河之间的维吉尼亚半岛入侵弗吉尼亚州。虽然麦克莱伦在半岛会战(Peninsula Campaign)中一度推进至里奇蒙大门,然而在七松之役中,约瑟夫·强斯顿阻止他的前进,随后罗伯特·李和部下詹姆斯·隆史崔特、约瑟夫·强斯顿在七天战役将他击退。此外,麦克莱伦违反总司令哈勒克的命令,未支援在维吉尼亚州由约翰·波普所率领的联邦军,令罗伯特·李的邦联军更易打败为数两倍的敌军,获得北弗吉尼亚会战的胜利。\n在第二次牛奔河之役的鼓励下,邦联首次入侵北部,9月5日,李将军率领北弗吉尼亚军团45,000人越过波多马克河进入马里兰州。林肯随后将波普的部队归还麦克莱伦。9月17日,麦克莱伦和李将军在马里兰州夏普斯堡附近安提耶坦之役交战,是美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一天。李的军队最后被阻止,在被麦克莱伦歼灭之前撤回弗吉尼亚州。安提耶坦之役被认为是联邦的胜利,因为它阻止李将军的北侵,并让林肯有机会宣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n然而麦克莱伦未能在安提耶坦追击后,因而被安伯洛斯·伯恩赛德少将接替。然而伯恩赛德很快就在12月13日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落败,他向玛莉高地发动正面进攻却徒劳无功,超过12,000联邦士兵伤亡,战后伯恩赛德被约瑟夫·胡克少将取代。但胡克同样无法击败李将军的军队,虽然数量上与邦联比较超过2比1,他在1863年5月在钱斯勒斯维尔战役遭到羞辱。在6月李将军的第二次北侵被乔治·米德少将接替。米德在7月1日至7月3日最血腥的盖茨堡之役打败李将军,并被认为是整场内战的转捩点。在7月3日的皮克特冲锋亦是邦联军的最后高潮,不单是因为它代表李将军计划向华盛顿施压的终结,而且控制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据点维克斯堡在翌日被格兰特所指挥的联邦军攻陷。此役李军死伤约28,000人,米德军23,000人。但林肯不满米德未能拦截李的撤退,在米德发动不具决定性的秋季攻势后,林肯决定转向西部战场。\n\n西部战场(1861–1863)\n西部战场是指阿巴拉契亚山脉和密西西比河之间的战场,包括阿拉巴马、乔治亚、佛罗里达、密西西比、北卡罗来纳、肯塔基、南卡罗莱纳、田纳西,以及部分路易斯安那。\n正当邦联军在东部取得无数的胜利时,他们却在最关键的西部失败。邦联军在早期的豌豆岭战役中被联邦军从密苏里州赶了出去。另外,邦联的李欧尼达斯·波克(Leonidas Polk)将军在肯塔基州发动的侵入行动,结果也激怒该州的民众,因此,肯塔基州便成为邦联的敌人。\n纳什维尔(田纳西州的首府)也于1862年输给联邦军。自从1862年5月份,密西西比州的第10号岛(Island No. 10)、密苏里州的New Madrid、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几个南方大城市都被联邦军占领,从此,联邦军便可在密西西比州的土地上如“入无人之境”一般。只剩下维克斯堡(密西西比州西南部的城市)在整条河的对岸继续与联邦抗衡。\n邦联军的布雷斯顿·布瑞格(Braxton Bragg)将军亦在第二次肯塔基州的侵略行动中被联邦军的比尔(Don Carlos Buell)将军,于血腥的培利维尔(Perryvillel)战役中被赶走。数月后又在Stone River战役里被William S. Rosecrans的军团于田纳西州打败。但是,邦联军于近田纳西州的边境,乔治亚州里的奇卡牟加战役中取得胜利。因为布雷斯顿·布瑞格将军在这场战役里得到詹姆斯·隆史崔特军团的支援(李将军的东部援军)。尽管联邦的George Henry Thomas军团在那里英勇奋守,最终也只能撤退。\n联邦的主要战争策略是来自西部的尤里西斯·格兰特所出的谋略,他曾在这次内战中控制敌军的Donelson和Henry等要塞,和田纳西州的坎伯兰河。巩固联邦政府对于密西西比州的控制,以及开始美国内战的转捩点。而且,尤里西斯将军更把邦联军由田纳西州赶了出去,并向邦联的“心脏”地点进行入侵,那就是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n\n泛密西西比战场(1861–1865)\n泛密西西比战场是指密西西比河以西、太平洋战场以东的作战地区。\n泛密西西比战场的第一场主要战役是1861年8月10日发生的威尔森溪战役(Battle of Wilson's Creek),邦联军在密苏里的斯普林菲尔德击败联邦军。邦联军在后来1862年3月的豌豆岭战役后被驱逐出密苏里州。\n于1861年,邦联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的战役都一直顺畅。而且该地的居民亦很快适应邦联的条令,更要求邦联派出军队将当地驻守的联邦军赶走。后来,邦联军便派出Col. John Baylor将军执行任务,并攻占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叫Mesilla的城镇,还活捉几名联邦将领。次年(1862年),邦联军队欲北上夺取联邦的领土,但被由联邦派出的加州援军打败,因此被逼退守亚利桑那州。\nGlorieta Pass战役是一场“小规模战斗”,因为在此次斗争里双方各有损伤(联邦有140人死,联盟则有190人死)。但若邦联军继续向北追上,就有可能夺取到联邦的要塞和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城。所以,有一名来自德州的市民就发言说“如果没有那些来自派克峰的混帐(Pike's Peak,即联邦军)来阻挡我军,可能整个国家都是属于我们的了!”在4月份,加州组织联邦军队,并于Picacho Pass战役中将驻亚利桑那州的邦联军彻底赶走。至于美国的东部,双方的战争已进行将近3年,而西北部的战役亦宣告终结。\n\n联邦曾经在1862年战争快结束的时期,几次欲夺取德克萨斯州、密西西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领土。因此,这三个州便在河流上进行封锁行动。尤其是德克萨斯州,他几乎占领和封锁所有东部的港口。同时,为了给邦联有“后门”可逃,德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不停地在陆地上,向墨西哥的Matamoros自治市提供棉属植物等庄稼,更派人航行至欧洲各地交换供应,以收买人心。联邦为了阻止这些行动,决定对德克萨斯州进行侵略,但是每次都失败。邦联的胜利例如在:德克萨斯州境内的加尔维斯敦和Sabine Pass战役。这两次战争都把联邦的军队彻底地击退。特别是联邦军灾难般的失败,就是在路易斯安那州西部的红河战役(Red River Campaign),和知名的Mansfield战役。这些胜利终结联邦军对这些地区的侵略计划,直到邦联垮台之后。自从邦联在东部被困和李将军的投降,内战在未来几个月里依然没有停止。双方的最后会战是在德克萨斯州南部的Palmito Ranch战役。讽刺地说,这是邦联的“大胜利”。\n\n征服弗吉尼亚\n1863年时格兰特将军已经控制整个密西西比河流域,将南方分割成东西两个部分,战略格局也从此改变。1864年初,林肯任命格兰特为联邦军总司令。\n格兰特在波托马克军团建立了他的司令部,并令威廉·谢尔曼将军指挥大部分西部军队。格兰特理解全面战争的概念,并与林肯和谢尔曼一起相信,只有彻底击败南方军队及其经济基础才能结束战争。这是一场全面战争,不是要杀害平民,而是要夺取粮食和饲料、摧毁房屋、农场和铁路,按照格兰特的说法,“不然就是支持分裂国家和叛乱。我认为这项政策对加速战争结束产生了重大实质性影响。” 格兰特设计了一个协同战略,从多个方向打击整个联盟国。乔治·米德将军和本杰明·巴特勒将军奉命在里士满附近对抗罗伯特·李,弗朗茨·西格尔将军(以及后来的菲利普·谢里登将军)将进攻仙南度山谷,谢尔曼将军将攻占亚特兰大并向大海(大西洋)进军,乔治·克鲁克将军和威廉·艾弗瑞尔将军则在西弗吉尼亚州打击铁路供给线,纳撒尼尔·P·班克斯将军被派去占领阿拉巴马州的莫比尔。 \n格兰特的军队开始了陆上攻势(Overland Campaign),目的是让罗伯特·李参与保卫里士满,在那里他们将试图牵制并摧毁南方邦联军队。联邦军队首先试图绕过李并打了几场战斗,包括莽原战役、斯波西瓦尼亚和冷港战役。这些战斗导致双方损失惨重,迫使李的联盟军一再退缩。\n巴特勒将军试图从南部包抄李,最终失败。每场战斗都给联邦军带来了损失,但与之前的将军们不同的是,格兰特选择继续战斗而不是撤退。格兰特很顽强,不断向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施压,将他们逼回里士满。当李准备迎接对里士满的进攻时,格兰特出乎意料地向南跨过詹姆斯河,开始了对彼得斯堡的长期围攻,两支军队在那里进行了九个多月的堑壕战。\n与此同时,谢尔曼从查塔努加机动到亚特兰大,一路击败了南军的约瑟夫·E·约翰斯顿和约翰·贝尔·胡德。1864年9月2日,亚特兰大被攻陷,这确保了林肯总统的连任。 接着富兰克林-纳什维尔会战打响,胡德离开亚特兰大,四处转移,威胁谢尔曼的补给线,并侵入田纳西州。约翰·斯科菲尔德将军在富兰克林战役击败胡德,然后乔治·H·托马斯在纳什维尔战役中大败胡德,有效地摧毁了胡德的军队。\n谢尔曼的军队随后离开亚特兰大和补给基地,向一个未知的目的地进军,在他的“向大海进军”中摧毁了乔治亚州大约20%的农场。1864年12月,他到达了佐治亚州萨凡纳的大西洋海岸。紧随谢尔曼的军队身后的是数千名获释的奴隶。在这场进军中,没有发生重大的战斗。谢尔曼接着向北穿过南卡罗来纳州和北卡罗来纳州,从南部接近在弗吉尼亚的联盟军战线,增加了对罗伯特·李的压力。 \n由于逃兵和伤亡,李的军队现在比格兰特的少得多。1865年4月1日,在决定性的五叉战役中,联盟军最后一次突破联邦军对彼得堡的控制的尝试失败了。这意味着联邦军完全控制了里士满-彼得斯堡地区的整个外围,将它孤立起来。意识到首都已经失去,李决定撤离他的军队。在水手溪战役战败后,剩余的联盟部队向西撤逃。\n\n邦联投降\n北军在战略以及经济上的优势使得罗伯特·李将军终于于1865年4月放弃南部联盟的首府里士满。这个城市是一个在迂回曲折的补给线上难以防守的地点。虽然里士满已经深沟高垒,城市的补给被谢尔曼占据亚特兰大削弱,并在格兰特包围彼得斯堡及补给里奇满的铁路后完全中断。\n北军胜利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1865年4月9日,被格兰特包围的李将军认为胜利无望,在弗吉尼亚的阿波马托克斯镇“麦克林房”(McLean House)向联邦军投降。受降的联邦军表现出了非传统的姿态,出于格兰特本人对李将军的尊敬,以及对南方和平回归和重建的期望,李将军被允许保留自己的佩剑和战马,李将军的军队被释放。\n1865年4月14日晚,林肯遇刺,于第二天清晨逝世。安德鲁·约翰逊副总统立即接任总统。与此同时,战场中的上各个联盟军部队在听到李将军投降的消息后,接连投降。1865年4月26日,约瑟夫·E·约翰斯顿将军率领9万人的田纳西军向舍曼将军投降。这被认为是联盟军最大规模的一次投降。5月4日,所有在阿拉巴马和密西西比的联盟军投降。5月9日,约翰逊总统正式宣布叛乱结束。次日,联盟国总统杰斐逊·戴维斯被捕。6月2日,科尔比·史密斯率领联盟军泛密西西比战区部队正式投降。6月23日,切诺基部落领袖斯坦得·瓦提成为了最后一位投降的联盟军将军。最后一场投降发生于1865年11月6日,联盟军战舰线仙纳度号(CSS Shenandoah)投降。至此,为期4年的战争结束。\n\n战争期间主要战役\n战后重建\n边境州份密苏里州及马里兰州随战事的进展终止奴隶制度,在1864年12月国会动议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第十三修正案在1865年底生效,全美国废止奴隶制度。1868年第十四修正案确定公民权利及给予联邦政府更大权力以要求各州提供平等法律保障。1870年订立第十五修正案保证男性��人(不包括女性黑人)投票权利。第十四和第十五修正案推翻了美国最高法院1857年史考特诉桑福德案的决定,但特别在第十四修正案,有意想不到及深远的影响。然而战后美国北方最大城市纽约市的哈林区搬入愈来愈多黑人居民后,原本的白人居民就搬家离开,不愿与黑人为邻,可见当时在美国北方的白人和黑人也有情感的隔阂,在白人心中,南北战争实际上与废除奴隶制关系并不明显,差别只在于南方以脱离联邦作威胁,而北方反对分裂,且有不少认为只要维持联邦统一,可以维持奴隶制。\n由1876年大选到1964年大选,乔治亚州、阿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及阿肯色州选举人票投给民主党,南卡罗莱那州及路易斯安那州例外的各只有一张。大部分其他曾脱离联邦的州份也压倒性地投票支持民主党,各州的地方选举也有同样主流性的支持趋势。这个现象被称为顽固的南方(Solid South)。但是,当民主党总统林登·詹森在1964年签署民权法案后,在1964年南部州份的民主党离弃他而转投共和党的贝利·高华德,南方在随后数十年遂渐成为共和党的票仓。\n南方的生存者还是受到战后的贫穷。此外,大部分的政治权力都转移到北方。由于联邦向南方进攻,南方遭到更多的损失。虽然联邦愿意在战后重建南方(1865—1877),但战后75年内,维克斯堡的市民都一直拒绝纪念美国独立日,而密西西比州的州议会直到1995年才接受美国宪法第十三修正案。\n同样地,美国的北部虽然获得了经济和政治上的胜利,但也因此而付出了很多牺牲,其中包括被支持南方的恐怖份子刺杀的林肯总统。战后数十年里,共和党的政治人物仍透过挑起战争的记忆来攻击自己的对手民主党(这一策略被称为“挥动血衣”)。并且,战争和重建导致的南北冲突不断,令许多北方人对南部失去兴趣,这使得共和党在1876年大选后并不费力地就放弃了重建南方的计划。同时,南方的贫穷现象日益严重,北方人也视之不理,更别说南方民主党的政治人物经常给联邦政府添加麻烦。同时,北方也没有在南方严格保护民权。\n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少人的思想观念都有所改变。1932年民主党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令南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南方人也和北方人一样,开始重新考虑联邦政府在经济上的地位。此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公众设施兴建计划,像田纳西河谷管理局,就为南方建设立了不少公共设施(如铁路、公路、下水道等)。尽管如此,冲突并没有因为这样而停止,在战后仍存在的有民权运动,与一系列守旧的反联邦政治行动。\n战后的南方被美国实行“半军事管制”,但美国联邦政府对奴隶主很宽容,致使重建中的南方一直存在奴隶制的残余,南方在战后形成了一些“三K党”,很久以后才消散。而南方重建一直很艰难。\n\n后世影响\n科技\n南北战争成为了十九世纪首次现代化型态的战争,而铁甲舰、左轮手枪、机关枪和狙击枪也在南北战争中大放异彩。同时南北战争中的战地新闻报导,带动了报业发达,而战争中也首次使用摩斯密码与电报通讯。另外南北战争也使用火车运输士兵和物资与火炮开赴前线。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的实施,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人口的补充需求使得各国移民带来了新思想,因而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n\n医疗\n医疗手段\n南北战争时期,医疗手段虽在战争阶段有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医疗环境也比较恶劣。由于伤员人数过多,空间物资有限,许多伤员只能待在露天临时医院。针对伤员,由于医生人数和治疗时间的限制,人们主要采用截肢的方法治疗伤员,以致战争后,留下许多四肢不全的残疾人。手术过程中,人们采用带有毒性的氯仿作为麻醉剂,用类似“砍刀”的手术刀进行各种手术,受当时医疗水平的限制,人们不了解感染,更不会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预防感染。当时的士兵面临着很大在战场上被枪杀的危险,但他们同时面对着手术过程中感染致死的高风险。此外,当时的药物不仅从种类上无法与现今日相比,非常有限,从数量上也远远难以与需求接轨。总体来讲,南北战争期间,医疗手段是处于一个相对来说很低的水平。\n\n综合医院\n综合医院(General Hospital),是南北战争时期在美国得到空前发展的战时医疗系统。其在医疗建筑设计、设施支援、人事管理以及卫生环境等方面填补战时医疗的巨大空白。1861年6月,联���医疗上将W.A.Hammond首先提出饱含消毒卫生管理的医院设想。与之前的战场外医院不同,综合医院不再简单建于民宿、旅馆或是教堂、学校,而是由政府集资定点建造。截至1864年6月30日,统计数据显示,全美共建设综合医院204所,包含136,894个床位,收纳战争中出现的伤病员超过1,057,523人次。\n根据当时的理论,医院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大量伤病员聚集产生“医院毒气”,反毒害患者。于是,依靠良好的通风来维持医院的安全环境便成为其时广为人所接受的解决方案。综合医院的建造虽然并未跳脱当时不完善的理论背景,但因采用长式帐篷结构而通风良好,并做到病人的分区护理而起到较好的卫生效果。\n由于较同时代医院而言更科学的建筑、卫生条件、人员分配,综合医院在南北战争4年期间,死亡率仅为8%,是战时医疗的一个新突破。\n\n医护人员\n南北战争刚开始时,联邦军队没有医疗部门,联邦政府虽然设置医务部,但相应的医疗人员系统却没有建立起来。战争进行的过程中,双方的医疗人员系统才逐渐完善并发挥职能。\n\n医生\n军医:职衔等于少校,军医一般是教育程度最高、经验最丰富的医生,通常拥有至少五年的从医经历,并需要通过军医考试才能得到委任。军医负责对伤情严重的病人进行复杂的进一步治疗,有的还负责医院的行政管理。\n助理军医:职衔等于上尉。相比于军医年纪更轻、经验更少,也需要通过专门的助理军医考试才能得到委任。负责简单的治疗任务,并负责在紧临战场的急救站进行伤情的初步处理、伤员运送指挥等工作。\n合同军医:通常在一场战役之后,军队所任命的医生(军医、助理军医)不足以治疗大批伤员时,军队临时雇佣的医生。他们大多因健康、家人、工作等影响而不能长期服役,也有的是由于未通过军医资格考试成为合同军医。\n南北战争初末时期军医数目统计:\n\n护士\n在南北战争前,美国并没有专门的护理师职业。生病的人一般由自己的女性亲属,比如母亲、妻子、姐妹等来照顾。手术也常在患者家中进行,并且医生在手术的同时指导女性亲属如何协助手术并护理病人。没有女性亲属的病人将被送到福利院。福利院中由正在康复和已经康复的人作为医护人员,也就是说在病人康复以后,他将留在福利院一段时间以护理其他病人。军队中也采取类似的方法,由康复的伤兵照顾的新送来的伤员。\n后来随着战争爆发,伤员越来越多,原来的体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很多女性作为职业护理师被雇用。但社会上存在着很多反对的声音。很多人认为妇女的活动范围仅限为家中和女性俱乐部,而非战场,而且女性当时更多的作为男性的附属,不能照顾非亲属的男性。此外还有人怀疑女性是否能克服对血腥战场的恐惧以及女性对男人的性吸引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女性护理师必须长相平凡、不准佩戴饰品、穿着必须朴素等等。不过女人们奋力为自己辩解。她们认为护理伤员是她们活动范围的延伸,而且她们曾经护理过自己的男性亲属,所以经验丰富。此外,南丁格尔等英雄的例子也说明女性完全可以胜任护理师的角色。\n女性护理师在工作中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首先男性医生并不待见女护理师,因为女护理师认为自己经验丰富,经常提出违背医生的想法,而这样的行为在当时等级制度森严的医院是难以被容忍的,因此很多男性医生对待护理师的态度十分恶劣,以希望这些女护理师不堪忍受而主动放弃工作。此外护理师的工作也十分繁重,一天要工作14-16个小时,很多人甚至没有时间吃饭,或者直接躺在医疗物资包上就睡着。除了日常的护理清扫等动作,护士还要为伤兵读写信,甚至跳舞唱歌等等。\n凭借着在南北战争中的巨大贡献,女性在战后的地位大幅提升,也为后来妇女投票权的争取奠定基础,护理师也作为一种职业在战后保留下来。\n\n宗教\n许多宗派早对蓄奴制度有不同看法, 如贵格会向来反对奴隶制。开战前由于南北双方奉行的政策不同,加上第二次大觉醒的影响,使得宗教界也出现严峻的考验,北方的教会不断设法通过对圣经经文的不同诠释,对解放黑奴加以辩护。在南方的教会领袖如:罗伯特·刘易斯·达布尼(Robert Lewis Dabney)引用了喀尔文宗的思想,支持奴隶制,和南方脱离联邦的行动提供看似合理的理论依据。因为南北的分歧,使得教会间互不信任、互相抨击,导致教会的分裂。长老会早在1837年早已分裂为��北长老会与美南长老会,除了种族问题,其它的事件使得教派分裂更为复杂化。而卫理宗及浸信会也在这一波风暴中各自分歧为美北卫理宗、美南卫理宗,以及美南浸信会和美北浸礼会。\n\n文艺相关\n电影\n《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n《冷山》(Cold Mountain)\n《众神与将军》又名战役风云(Gods and Generals)\n《盖茨堡之役》(英文原著《天使杀手》)\n《光荣战役》(Glory)\n《与魔鬼共骑》(Ride with the Devil)\n《黄金三镖客》(The Good, the Bad, the Ugly)\n《一个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n《吸血鬼猎人林肯》(Abraham Lincoln: Vampire Hunter)\n《林肯》(Lincoln,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n《飙风战警》(Wild Wild West)\n《烈火边境》(Free State of Jones)\n《八恶人》(The Hateful Eight)\n《失鞋战场》(Field of Lost Shoes)\n《温特斯特鬼屋》(Winchester)\n《魅惑》(The Beguiled),中国大陆译《牡丹花下》,香港译《美丽有毒》)是一部2017年的美国剧情电影\n《将军号》(The General)\n《她们》(Little Women (2019),该片获得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n《决战时刻》(The Patriot)\n\n小说\n飘\n小妇人\n汤姆叔叔的小屋\n姊妹\n决战葛底斯堡\n\n参见\n世界战争列表\n美国内战起因\n美国内战重演\n北美九国\n南北战争武器列表\n\n注释\n参考文献\n扩展阅读\nGugliotta, Guy. New Estimate Raises Civil War Death To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New York Times, April 3, 2012, p. D1 (of the New York edition), and April 2, 2012, on NYTimes.com. Retrieved 2012-04-03 online.\nHeidler, David S.; Heidler, Jeanne T.; Coles, David J.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 A Political, Social, and Military History. Santa Barbara, California: ABC-CLIO. 2002. ISBN 978-1-57607-382-7. \nAmerican Civil Wa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第11版). London. 1911. \nTidball, John Caldwell. The Artillery Service in the War of the Rebellion 1861-1865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eprint 2011) Westholm Publishing ISBN 978-1594-16-1490.\nThe Civil War: A Visual History, DK 2011\nWeeks, Michael. The Complete Civil War Road Trip Guide: More than 500 Sites from Gettysburg to Vicksburg Countryman Press 2016\nShaara, Jeff. Civil War Battlefields: Discovering America's Hallowed Ground Ballantine Books 2006\nEdwards, F Laura. A Legal History of the Civil War and Reconstruction: A Nation of Right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5\nMcPherson, James M. Battle Cry of Freedom: The Civil War Era.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978-0-19-503863-7. \nMcPherson, M James. The War That Forged a Nation: Why the Civil War Still Matter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n\n外部链接\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American Civil War”\n西点军校所用的美国内战地图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美式英语)\n国家档案和记录管理局中的美国内战映像(美式英语)\nView im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Civil War Photographs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nAmerican Battlefield Trus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 non-profit land preservation and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 with two divisions, the Civil War Trust and the Revolutionary War Trust, dedicated to preserving America's battlefields through land acquisitions.\nCivil War Era Digital Collection at Gettysburg College – This collection contains digital images of political cartoons, personal papers, pamphlets, maps,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s from the Civil War Era held in Special Collections at Gettysburg College.\nCivil War 150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Washington Post interactive website on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the American Civil War.\nCivil War in the American Sou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n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ern Research Libraries (ASERL) portal with links to almost 9,000 digitized Civil War-era items—books, pamphlets, broadsides, letters, maps, personal papers, and manuscripts—held at ASERL member libraries\nThe Civil Wa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site with 7,000 pages, including the complete run of Harper's Weekly newspapers from the Civil War\n短片 A House Divided (1960) 可在互联网档案馆自由下载\n\"American Civil World\" maps at the Persuasive Cartography, The PJ Mode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ornell University Library\n美国内战原始文献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美国内战士兵信件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存于达特茅斯大学图书馆\nMather Cleveland Civil War Coll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馆) at Dartmouth College Library\nJoseph S. Dolson Correspondence, Surgeon 161st N.Y. Volunte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Dartmouth College Library\nStatements of each state as to why they were seced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 Griswold Flagg collection (MS 216). Manuscripts and Archives,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1]"} +{"doc_id": "3524", "title": "独裁政体", "text": "独裁政体(英语:Dictatorship),又称独裁政府、独裁体制、专政,是政治学概念,指由一个人或少数人集团,拥有绝对政治权力而不受宪政与法律限制的政体。这种一人或少数人统治的体制,和“多数人的统治”的民主相对立。独裁体制的统治权常由一人或一集团所垄断,通过不同的镇压机制来发挥其政治权威。\n独裁体制会导致集权和极权,并违反人民主权原则,违背有限政府及权力分立和制衡等政府组织原则。近代以来的政治理论都反对独裁政体,认为此类政体侵害和违背民众利益,甚至危害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n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不少学者将独裁政体分为三类型:宪政独裁、反革命独裁及法西斯独裁,然而世界各地发展出许多不同于这些类型的独裁如宗教独裁、家族独裁、资本专制等。\n\n独裁的类型\n极权主义的到来标志著20世纪新政治时代的开始。根据汉娜·阿伦特的说法,极权主义是一种极端形式的新式专政,由“孤立的个体”组成。她申明,意识形态在定义整个社会的组织方式方面起著主导作用。根据政治学家胡安·林兹的观点,威权政权与极权政权之间的区别在于,威权政权试图扼杀政治和政治动员,而极权主义则试图控制政治和政治动员。\n但是,最新的分类之一未将极权主义确定为专政的一种形式。在芭芭拉·格德斯(Barbara Geddes)的研究中,她专注于精英领袖与精英大众关系如何影响专制政治。格德斯确定了在专政中构成精英政治的关键机构。该研究基于以下因素,并且与这些因素直接相关:分类的简单性,跨国适用性,对精英和领导人的重视以及将机构(政党和军队)纳入塑造政治的中心。根据格德斯的说法,独裁政府可以分为五类:军事专政,单党专政,个人专政,君主制,混合专政。\n\n军事独裁\n军事独裁政权是由一群军官掌权,决定谁将领导该国并对政策施加影响的政权。高级精英和领导人是军事独裁的成员。军事独裁的特点是由专业化的军队作为机构进行统治。在军事政权中,精英被称为军政府成员。他们通常是军队的高级官员(通常是其他高级官员)。\n\n一党专政\n一党专政是一党主导政治的政权。在一党专政中,单一的政党有权获得政治职位并控制政策。且政党精英通常是执政机构的成员,有时也称为中央委员会,政治局或秘书处。 这些人控制著党员的选拔,组织给支持者的利益分配,动员公民投票以表示对党魁的支持。\n\n个人独裁\n个人独裁即为所有权力都掌握在个人手中的制度。个人专政主义与其他形式的专政在获取关键政治职位时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独裁者个人的判断力。独裁者可以是军队成员或政党领导人。但是,无论是军队或者政党都无法独立行使政治权力。在个人独裁中,精英军团通常由独裁者的亲密朋友或家庭成员组成,且这些人多数由独裁者亲自选出。\n根据2019年的研究,个人主义专政比其他形式的专政更具压制性。\n\n混合独裁\n混合独裁政权是融合了个人独裁,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的政权。当某一政权具有这三种形式的特征时,它们被称为三重威胁。混合独裁的最常见形式是个人独裁/一党专政和个人独裁/军事独裁。\n\n词源\n英语中独裁政体(dictatorship)一词的词根来自拉丁语:dictatura,是罗马共和时期的一种特殊政治体制,源自于罗马共和时期的独裁官官衔。在面临重大危机的特殊状况下,国家的所有权力会暂时交给独裁官进行统治,这种政治体制称为dictatura。在这个体制下,独裁官的命令超越任何法律,不受任何节制,他的地位被比拟为希腊的僭主或东方的专制君主(古希腊语:δεσπότης,拉丁化:despótēs,之后成为英语:Despotism的词根)更高。尤利乌斯·凯撒被任命为终身独裁官(Dictator perpetuo)之后遭暗杀,这个官衔不再被使用。\n根据《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字典》定义,独裁政体(英语:dictatorship)是一种政府形式,由一个单一个人,或一个小群体,集中掌握了绝对的权力。独裁(英语:Autocracy)、寡头统治(oligarchy)与僭主(tyrant)这几个源自古希腊语的名词在某种程度上也被当成同义词来使用���独裁政体(英语:dictatorship)和独裁(autocracy)在一般概念使用上差异不大,其主要区分在于前者主要靠暴力或武力,而后者主要靠输诚的臣民。\n独裁这个用语在中国古代已经存在,但主要当成动词或形容词,不是专门名词。独裁被当成一种使用于政体的专门术语,源自于日本。在日本明治时期,1866年,福泽谕吉译《西洋事情》,将英语:despot意译为立君独裁。随后,英语:dictatorship也被意译为独裁。梁启超在《清议报》发表的文章,首次将独裁主义或独裁政体这个译名由日本引入中国。但是英语:Autocracy(或译为独裁、専制政治)、英语:Despotism(或译为专制独裁、专制主义)等术语在日本都被同样汉译为独裁,此外,它也被译为专政或专制,梁启超等人在行文中,也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别。在民国时期,也有直接音译成狄克推多的用法。\n\n分类及分布\n与民主制的区别\n作为政治制度,独裁政体和民主政体的区别,主要在于独裁政体中司法权和立法权受行政权的控制,而民主政体中司法权和立法权独立的分权制,比较能保障行政权不因过度集权而独裁;民主较以法治和民意为基础。\n政治科学有多种评估政体是否民主及是否独裁的评估及量化指标,经济学人信息社不定期公布的民主指数为其中一例(2011年的资料见图右)。\n\n政治科学家Cheibub等人所整理的民主与独裁指数(又称DD资料集)将199个国家自1946年至2008年民主水平进行分类将世界各国粗分成民主及独裁政体两大类型后,再将民主的再细分成:议会制民主、混合型(半总统制)民主、总统制民主,独裁的再细分成:皇家独裁、文官独裁(civilian dictatorship)、军事独裁。右列两图呈现该资料集的1988年及2008年度DD资料。\n\n民主化\n政权由独裁体制转变成民主体制的过程,称为民主化。\n(参看右例两图1988年至2008年的变化,如非洲及亚洲)\n历史上1980年代之后的第三波民主化中,亚洲、非洲、南美洲和东欧许多国家独裁政体相继崩溃,是人类史上个案最多,规模最大的民主化浪潮。\n在东亚,从独裁体制转变成民主体制的国家有蒙古、大韩民国、中华民国等等。\n近年来,联合国成员中的独裁政体影响力越来越大。,并因此引发有关争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俄罗斯、古巴、沙特阿拉伯、哈萨克、阿塞拜疆、埃及、阿尔及利亚、越南、喀麦隆、安哥拉、索马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厄立特里亚、布隆迪等独裁政权(国家)取得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席次引发国际争议。\n有观点认为,虽然民主政体未必能完全避免违反人权的问题,但政体的结构性因素使独裁政权更易于违反人权。\n民主化现代化理论的奠基者西摩·马丁·利普塞特于《政治人》一书比较欧洲民主国家及拉美独裁国家的数据统计比较分析,推断民主化与经济发展存有正相关关系,现代化水平越高该国越可能民主。\n\n历史\n于19世纪和20世纪,血统世袭的君主制逐渐衰落和消失,独裁体制和宪政民主并列成为世界上政府组成的两大主要政体形式。\n\n19世纪拉丁美洲\n在原有的西班牙殖民中央统治权威崩溃后,解放出来的新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的独裁者。这些考迪罗或自封的领导人,常领导一支私人军队,并试图在一地域进行政经控制后,再进攻薄弱的国家政府,如墨西哥的安东尼奥·罗培兹·圣塔·安那及阿根廷的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考迪罗主义亦被称为军阀独裁统治。此类独裁者又被称为“国民拥戴的领袖”(personalismo)。\n拉丁美洲后来于20世纪出现的独裁者则相当不同,这些新世纪的独裁者不是地方武力出身,而是常常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或是由国家军队军官所拱出来的国家领袖,如墨西哥的卡列斯、阿根廷的胡安·裴隆、巴西的瓦加斯、尼加拉瓜的索摩查、海地的杜瓦利埃、智利的皮诺切特、萨尔瓦多的马丁内斯、秘鲁的莱基亚和阿尔瓦拉多、宏都拉斯的蒂武西奥·卡里亚斯·安迪诺、多明尼加的特鲁希略、古巴的巴蒂斯塔、瓜地马拉的豪尔赫·乌维科、哥斯大黎加的蒂诺科、哥伦比亚的皮尼利亚、厄瓜多的拉腊、委内瑞拉的希门内斯、巴拉圭的斯特罗斯纳、乌拉圭的胡安·玛丽亚·博达维里、玻利维亚的乌戈·班塞尔等。这些独裁者通常和特定的社会阶层形成政治联盟,企图维护有钱有势权力精英阶层的利益,或是建立全面的左翼社会改革。\n\n20世纪政权\n20世纪上半期,出现在各种科技进步国家的共产主义和法西斯独裁政权,和拉丁美洲或非洲及亚洲的后殖民独裁专制政权截然不同,���种现代极权独裁的领导例子主要有:\n\n在纳粹德国的希特勒、在意大利王国的墨索里尼、在大日本帝国的东条英机、在匈牙利王国的霍尔蒂、在罗马尼亚王国的扬·安东内斯库、在西班牙国的佛朗哥、葡萄牙的萨拉查、希腊王国的梅塔萨克斯、在泰国的銮披汶·颂堪等法西斯独裁政权;\n在苏联的斯大林,苏联式的共产主义独裁政权出现在二战之后中欧和东欧的东方集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越南、古巴和其他第二、第三世界国家,虽然他们大多数(包括苏联本身)已于20世纪末崩溃。\n两者的共有的独裁关键因素是,将对国家的认同和单一群众性政党及其政治魅力超凡的政治领袖结合在一起,并采用了官方意识形态来合理化并维持政权,利用宣传及恐怖迫害压制反对派和持不同政见者,并利用现代科学及官僚技术来控制经济及个人行为(见极权主义)。\n法西斯主义独裁政权不同于共产主义独裁政权的特色之一是,其政体并未完全掌控社会经济,就算最彻底法西斯的纳粹德国也未全面垄断国家经济;共产主义下的独裁政权在衰弱过程中,会经历一段法西斯时期。\n马克思主义发展出无产阶级专政的独裁体制,列宁以理论及政治革命来证成苏维埃,从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俄国形式”变成跨国的政权形式。斯大林实践无产阶级专政时,强调权力往国家及政党的最高领导集中是强化国家力量的做法,无产阶级专政概念被用来合理化斯大林的个人权力及其推动新的集中式工业及军事发展策略来打造苏维埃,并合理化其恐怖统治手段,又称“斯大林独裁”或“无产阶级独裁”。\n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独裁政权,共产主义和法西斯独裁政权的特色在于意识型态上的极权主义倾向,使当时饱受战乱的欧洲学者思考极权政权并反省乌托邦思想,如、1944年海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1945年卡尔·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9年欧威尔的小说《1984》、1951年汉娜·鄂兰出版的《极权主义的起源》等。\n\n二战后亚洲及非洲\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亚洲及非洲成立的新兴国家,由于没有强而有力的中产阶级及面临当地传统统治阶级的挑战,从西方殖民势力习承而来的现代宪法常行不通而成废纸,独裁者很快就取得权力。在这些国家里,有部份的民选出来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以建立一党专政及打压反对者的方式取得权力,而另外的则是以军队武力取得政权并建力军事独裁。\n由军人政变成立的军事独裁,在历史上有亚洲的南越、土耳其、巴基斯坦、孟加拉、北叶门、伊拉克、叙利亚、缅甸、泰国;非洲的利比亚、埃及、阿尔及利亚、苏丹共和国、厄立特里亚、乍得、乌干达、中非共和国、刚果、多哥、布隆迪、布吉纳法索、奈及利亚、衣索比亚、加纳、贝宁、索马利亚、马利、尼日尔、茅利塔尼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索、赤道几内亚、赖比瑞亚、塞拉利昂、冈比亚等国。:205\n\n亚洲及军事独裁\n亚洲国家的发展,常常是采取发展性独裁体制,如日本的裕仁天皇、大韩民国的朴正熙、新加坡的李光耀、菲律宾的费迪南德·马科斯、高棉共和国的朗诺、马尔地夫的加尧姆、泰国的沙立·他那叻与他侬·吉滴卡宗、印尼的苏卡诺及苏哈托,中华民国台湾的戒严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70年代后期之后的发展(改革开放)。\n1990年代以来,历经权威主义开发体制的韩国(朴正熙及全斗焕时代)及中华民国台湾(蒋中正及蒋经国),其开发体制已经开始“溶解”而走向民主化。\n军事独裁体制方面,一般来说,军人独裁常由一位军事强人或几位将领组成的执政团(Junta)实行集体决策,如东南亚专制的国家缅甸的独裁军事执政团发展。缅甸军政府前后有吴奈温、苏貌、丹瑞及敏昂莱等领导的军事独裁政体。泰国在1938年12月銮披汶·颂堪接任总理时开始,以唯泰主义的意识型态开展了泰国的军人民族主义及军事独裁时代。印尼第二任总统苏哈托在位期间大量委任军人和亲信担任各政府部门职位。\n\n中国\n在近代中国,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训政时期以教导人民行使政权为名,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成为实质领导的中央政府,垄断政治权力,使当时中国成为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独裁政体。汪精卫、胡汉民时期的国民党即已开始推动党治政治,落实属于国民党的单一政党独裁,尔后蒋中正崛起,个人的魅力开始逐渐凌驾于政党之上,形成个人崇拜的现象。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成为超越宪法的实质法律基础。1987年时任中华民���总统蒋经国宣布解除戒严之后,开放党禁、报禁,中华民国逐步往民主化发展,慢慢脱离了独裁政体。\n在国共内战前后,储安平对蒋中正的独裁不满,也不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n深受列宁及苏联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在毛泽东与胡志明的领导下都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革命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中国共产党为权力核心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n\n文化大革命确保了毛泽东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和权力,而红卫兵的动员,以群众专政为口号对群众的“思想再教育”及暴力也发挥作用。毛泽东主张,无产阶级专政若无社会主义经济的建立,其专政“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的专政”。\n\n《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二份《七五宪法》,是以无产阶级专政想法设立的宪法,对治权来说提高了集权和任意性,而无产阶级专政的立宪模式在毛泽东逝世、四人帮被捕、文革结束后,仍影响著中国宪政发展。\n\n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邓小平等改革派推动改革开放并废止个人崇拜,但对中国在政治领域的开放仍十分谨慎。邓小平以铁腕手法维护政权统治。关于中苏关系、中美关系的问题,邓小平明显感受到来自左派及右派的压力。随着中国的开放,中国人开始更多地接触西方民主人权思想,右派主张改革应该扩大到政治领域,对此他公开批评这些行动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表现,坚持认为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模式,而应继续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坚称中国发展最需要的是社会稳定,“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再来一次折腾”;左派则强调应当限制改革,并返回到当时的苏联模式。\n1983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克服自由主义1985年5月,邓小平提出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走资产阶级道路,。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崇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自由’,否定社会主义”。在1986年9月28日的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讲话:“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自由化实际上就是要把我们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自由化就会破坏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n\n其后,2001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以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份允许资本家加入共产党。此一政策举措引发国内外讨论:除了中共党内左派发表多份“万言书”,苏绍智(原中国社科院马列所所长)称之为是由“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统治的“法西斯政权转化”,也被他人如旷新年批评为背叛无产阶级工人造就“资本法西斯独裁”。2005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长子胡德平于人民大会堂演说时,表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变成法西斯主义国家的看法,但他认为“不管中国是什么样的权威社会,即使是法西斯主义,中国人仍然希望得到公正。他们一方面希望获取利益,另外一方面希望得到公正”。\n作家王力雄也认为中国政府法西斯主义的“迹象早就存在了...我觉得有一个清晰的走向法西斯主义的趋势,而这种法西斯主义源自那些掌权者们仍在增长的权力”,如只为权力服务的“警察国家”、及针对其他国家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中国能被描述成“法西斯”的特点如下:\n\n一党制:从毛泽东死后“开始的经济改革,已经使这个国家通过其国有企业的盈利而变得极为富有。中国从一个贫穷的专制国家,变为一个富有的专制国家。而它的国企也跻身世界上最富有企业的行列。”\n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与法制:“尽管有了一点放松,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的权利依然受到严重妨碍。一些高级官员公然蔑视民主。法院则服从党的领导。”\n民族主义和“民族复兴”:“官方的口号变本加厉地鼓吹着民族主义和“民族复兴”,这个概念植根于民族主义的神秘情结,流行在上个世纪的法西斯主义思想家之间。”\n以“中国现是法西斯国家”的标题为文,前南华早报记者杰士柏.贝克也评论江泽民与墨索里尼二人采用手段的显著相似性,认为中国“不是恐怖疯狂的希特勒式的国家社会主义,而是极类似贝尼托·墨索里尼法西斯主义早期的思想”。\n于《世界法西斯》百科全书中,关于〈中国〉的条目亦将让资本家入党此举总结为是‘准法西斯国家’(英语:quasi-fascist state)的巩固,而1979年后的后毛时代的政体往准法西斯国家转型,名义上的意识型态还是马克���主义,实质以‘发展主义─收复故土─民族统一主义’为内容(英语:developmental irrendentist nationalism)。保加利亚首位民主选举的总统哲列夫所著的《法西斯主义》一书中,认为共产主义下的独裁政权在衰弱过程中,会经历一段法西斯时期,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后的发展作为例子(参见赤纳粹)。\n\n民主专政\n《自由中国》杂志编辑殷海光所译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到奴役之路》一书中,对中国共产主义的“民主专政”做出以下译评:\n\n为推销其自以为良好的“制度”或“主义”而实行独裁或极权....“制度”与“主义”未见实行,而独裁与极权之祸先临。....兹以共产党人为例。彼等倡言共产主义,若干人误以为真,起而盲从附和,及至被利用此盲从附和之力量造成暴力统治,立即实行所谓“民主专政”,于是,亿万人众于“共产主义之利益”未见,而极权之苦味先尝。\n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集权政治体制的形成的苏绍智(原中国社科院马列所所长)说明一党专政体制并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想法,而是列宁的概念。列宁强调领袖的作用使一党专政等于领袖专政,而使专政集于一点成个人独裁。苏绍智区分“苏联马列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概念的不同,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在任何著作中设想过一党专政的制度,也没有赞成过赋予一党专政体制以压迫反对者的政治权力”并说明恩格斯更强调反对党内专制独裁。苏绍智说明列宁的概念如何以高度强调领袖的作用使一党专政等于领袖专政,而使专政集于一点成个人独裁,他引用列宁:\n\n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较稳固的集团来主持的,而这个集团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组成的\n在工作时间绝对服从苏维埃领导人──独裁者──的意志......个人独裁成为革命阶级专政的表现者、代表者和执行者。\n\n毛泽东\n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他终身出任中国共产党主席一职,控制中国共产党掌握最高权力。毛泽东任内发动文化大革命,批斗国家主席刘少奇等领导人,在林彪和四人帮宣传的个人崇拜下,其在中国大陆的影响和威望达到巅峰。\n苏绍智进一步论证说明毛泽东的集权理论,并不如毛自己说的是“马克思加秦始皇”,而是“秦始皇+斯大林”。\n中国共产党法学家王桂五相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体于其人民内部还是实行民主集中制,而非实行个人的独裁统治。毛泽东自己以为,对于人民内部来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的。\n在中国大陆,关于毛泽东是否是独裁者也有不同意见,比如金仁主张“独裁者以专制政体为支撑,毛泽东致力于民主政体建设”等论点来论证毛泽东不是独裁者。\n\n习近平\n2018年中国修宪取消国家主席和副主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表述,此前还加强了他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和中央军委主席的权力。英国《经济学人》认为是中国从专制(autocracy)走向独裁(dictatorship),美国外交关系协会Jerome A. Cohen认为中国将进入一段长而严厉的独裁体制,英国卫报则报导了反对此修正案者认为习近平成为终身独裁。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辩称,修正案是国内的“共识”,它协调了党、政、军之间的关系,是在受到普遍拥戴下才决定的,并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光明的”、“认为中国会回到毛泽东时代的想法毫无根据”。沈春耀还认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更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所期盼的”。。\n不过美国南加州大学美中学院主任杜克雷,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不同意将取消国家主席任期制这单一事件视作回归独裁,他认为今次修宪“并不是这么大的一件事”。杜克雷解释,“党总书记、军委主席的职务更为重要,但本身没有任期限制,今次取消任期限制的是国家主席,相当于一个仪式头衔”。但杜克雷不赞成中国把权力集中在个别人士身上。他认为,一个拥有全权的领袖或只听从少数人的意见,可能会误判形势,增加了不稳定的风险。\n2023年3月10日,习近平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第三次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任期最长的中国国家主席,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位任期超过十年的国家主席。\n\n非洲\n1960年代到1980年代,非洲的军事独裁政权如乌干达的伊迪·阿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莫布托、中非共和国的卜卡萨、赖���瑞亚的塞缪尔·多伊及查尔斯·泰勒、查德的侯赛因·哈布雷、赤道几内亚的弗朗西斯科·马西亚斯·恩圭马、衣索比亚的门格斯图,等都以独裁手段压迫人民;而尼日利亚、马达加斯加、几内亚、马里、尼日和毛里塔尼亚亦历经军事独裁及政变。学者Gurtov M认为,非洲失败的民主化归因于长期统治者不愿进行制度改变,使集权主义的文化及传统不当延续。。至1989年为止,除了毛里求斯以外,非洲并没有出现过执政党被选举汹汰的政党轮替现象,学者孙哲认为是新成立的非洲政权希望以集权独裁统治的政治垄断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发展。\n2010年代以茉莉花革命为代表的阿拉伯之春运动重启世人对北非及中东独裁国家民主化的期待,学者巨克毅称之为第四波民主化。然而许多革命结果是产生新的独裁政体,展示了民主化往稳定民主体制的诸多挑战。\n\n比较\n极权与军事独裁\n当代极权政府是较全面的独裁政体,有“单一且官方的意识型态”、“单一政党”、“政治警察”、“独占所有武力”等等特征,以推行官方所定的意识型态来支配了个人生活的各个层面。:206\n哲列夫以政治科学研究来区分法西斯极权政府与军事独裁的相异处,列出以下差异::182-183\n\n一、法西斯实行一党制,并确保由单一政党垄断政治;军事独裁实行无党制,禁止并解散所有政党,认为军方才是唯一组织。\n二、法西斯除了实行恐怖手段,还有中产阶级等广大民意背书,并在国家掌控下成立许多群众组织;军事独裁则完全以恐怖手段统治国家,而无任何社会或政治基础。\n三、法西斯组成专业人士、女性、青年、体育、儿童等各种团体,让所有人口都尽纳管控之下;军事独裁禁止所有团体出现,在军方将领眼中,军队才是唯一有必要持续存在的组织。\n四、法西斯充分运用意识形态,统一所有的知识份子;军事独裁则用恐怖手段镇压所有知识份子。法西斯混合暴力与宣传;军事独裁只有暴力行动。\n五、法西斯透过掌控民间社会以建立极权国家;军事独裁所形成的政府有时并非完全符合独裁者期待。\n\n哲列夫主张,以上因素使军事独裁相当不稳定,一当道德上站不住脚便会垮台;相较之下,法西斯较熟稔运用意识形态与宣传手段操纵社会。军事独裁因此常面临抉择,究竟要转为中产阶级民主,或是回归法西斯极权政府:183。法西斯独裁政体的社会基础较广较深,能够避免政变发生;军方唯有当国家战败时才较有可能推翻法西斯政府:184。\n\n极权与法西斯\n于1930与1940年代学者认为“法西斯政府”与“独裁政府”相等,然而,“每个法西斯政府都是极权政府,但不是每个极权政府都是法西斯政府”,如君主独裁与军事独裁都是独裁政府,但并非极权政府。“法西斯政府是独裁政府的极端样貌,也就是完全独裁政府,将其原则施行于公私生活之中”,而一般的独裁政府只将其基本教条落实在军公教等政府机器:184。\n比较19世纪前半的普鲁士君主立宪独裁体制和20世纪的德国法西斯极权体制,哲列夫展示了,法西斯政体在公私生活意识型态上的控制,远比君主独裁体制来得全面。普鲁士君主独裁企图将基督教义落实推及社会,但缺乏群众组织执行,只能依靠警察扮演压迫者,如哲学家费尔巴哈1841年出版《基督教的本质》,驳斥包含基督教以内的所有宗教,指“上帝不过是反映了人对人性的相像与对天堂的投射”直接挑战当时的官方主流意识型态,但当时德国政府唯一能做的惩罚是让柏林大学拒绝其担任哲学系系主任。这种君主独裁政府缺乏任何工具来打击或阻挡自由思想与异端言论。相较之下,类似“德国青年”的反国家哲学与文学组织在法西斯政体下是不被允许的,而国内最进步与民主的意见因此无法整合团结对抗政府,纳粹德国下的知识份子绝不可能撰写或出版挑战政府主流思想的文章,而就算有作家敢动笔,也没有出版社出版,因为出版商工会受国家掌控,其成员还可能向盖世太保告密,以避免书出版后被直接送到集中营囚禁。:185-186\n\n意识形态\n极权与社会主义\n自由主义思想家海耶克认为,极权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实质差异,主张极权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社会没有“中间路线”的可能;海耶克并预测福利国家将发展成极权社会主义政体。\n对海耶克来说,社会主义思想并不是邪恶或不道德的意识型态,而是在追求社会主义理想时,会造就极权政体,无论有此社会主义理想的人是否想要创建一个独裁政体\n。\n\n极权与国家资本主义\n以佛里德里西·波洛克的国家资本主义想法为基础之一,左派法兰克福学派以物质文化分析,发展出一套极权政体理论,一开始说明当时欧洲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及扩散,而后延伸将法西斯德国、共产苏联、新政下的美国诠译为取代历史上自由资产级阶的自由市场时代的国家资本主义。\n\n参见\n政治学\n政治制度中关于独裁/专政的介绍\n与宪政的比较:权力分立\n政党政治: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n政体:\n民主─不自由的民主─独裁\n宪政民主─无产阶级专政─独裁政体─世袭专政\n君主专政\n终身总统\n最高领导人\n独裁者─专政\n寡头政治─权威主义─极权主义\n独裁/专政的历史\n暴政据点─流氓国家\n伊斯兰法西斯主义\n社会主义国家列表\n欧洲战间期独裁政体\n阿根廷胡安·贝隆\n萨尔瓦多的军事独裁政权\n瓜地马拉的军事独裁政权\n军政─军政府\n右翼独裁政权\n欧洲史#大灾难\n危害人类罪\n表演性选举\n新闻自由掠夺者\n自我政变\n任期重置\n集体主义─个人主义\n警察国家\n审查制度\n思想控制\n行销独裁\n个人崇拜\n民粹主义\n窃盗统治\n政治极化\n互联网审查\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国际政体转型研究1800-201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含依权力分享之三类国家趋势变化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Freedom World 2013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图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指出2013年的Free Countries有90国占46%, Partly Free Countries有58国占30%, Not Free Countries有47国占24%。\n民主-独裁(D-D)政体视觉化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528", "title": "罗塞塔号", "text": "罗塞塔号(Rosetta)是欧洲太空总署组织的机器人空间探测器计划,研究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2004年3月2日在盖亚那太空中心发射,10年8个多月后进入彗星轨道,随后其所携带的菲莱登陆器则于2014年11月12日在彗星上著陆。在2014年8月6日它接近到彗星约100 km(62 mi)的距离,并降低其相对速度为1 m/s(3.3 ft/s),从而成为意图会合彗星而进入其轨道的第一个航天器。经过进一步的机动,计划是接近到30 km(19 mi)后和大约6周后进入轨道。它是欧洲太空总署地平线2000基础任务的一部分,和它是被设计成既轨道环绕彗星又登陆彗星的第一个任务。\n罗塞塔号于2004年3月2日格林威治时间07:17由亚利安五号运载火箭发射,在2014年8月6日到达彗星。罗塞塔号由两个主要部件组成:罗塞塔探测器,其中带有12个仪器,及菲莱登陆器,其中带有另外的9个仪器。罗塞塔号的任务将轨道环绕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17个月,并且被设计来完成对于彗星有史以来尝试的最详细的一个研究。任务是被从在德国达姆施塔特的欧洲太空运营中心(ESOC)控制。\n探测器以罗塞塔石碑为命名,希望此任务能帮助解开行星形成前的太阳系的谜。而登陆器以尼罗河中小岛的名字菲莱命名,有一块方尖碑在那里被发现且协助解读罗塞塔石碑。对罗塞塔石碑和方尖碑的象形文字的比较,催化埃及的书写系统的解密。同样,人们希望这些飞船将导致更好的理解彗星和早期太阳系。\n在它飞向彗星的途中,飞船已经完成2小行星的飞掠任务。在2007年,罗塞塔号还进行了火星重力助推变轨(飞越)。\n罗塞塔号的菲莱登陆器于2014年11月12日在彗星上登陆,就是67P/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彗星上的成功受控登陆的探测器。天体物理学家伊丽莎白·皮尔逊说,虽然菲莱登陆器的未来是不确定的,但是轨道器罗塞塔号是任务的主力,并且它的工作将继续。\n\n任务简介\n背景\n在1986年哈雷彗星来临时,曾有一群国际太空探测器被送去探测彗星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是欧洲太空总署非常成功的乔托号。在探测器传回大量丰富有价值的科学资料后,明显地需要增加更多探测器以了解复杂的彗星成份以及解决新增加的问题。\n美国太空总署及欧洲太空总署员先有个别开发探测器的计画,NASA的探测器是Comet Rendezvous Asteroid Flyby(CRAF)任务。NASA在1992年因预算限制放弃CRAF后,欧洲太空总署决定自行研发太空船。1993年野心勃勃的样本取回任务对于欧洲太空总署预算明显地不切实际,所以重新设计任务,最终的任务类似原本已经取消的CRAFT任务:小行星飞越,接著彗星会合及实地调察(in-situ),包括一个登陆器。\n\n建造与设计\n罗塞塔号依照COSPAR规则在无尘室建造,但根据罗塞塔号计划科学家的讯息,“杀菌一般并不是关键,因为��星通常被视为能找到prebiotic分子的物体,也就是生命前导的分子,但不是活的微生物”。\n飞船的电力来自两个太阳能电池板共计64平方米(690平方英尺)。\n\n发射\n原本它会在2003年1月12日发射,而在2011年与韦坦伦彗星会面。然而这个计划因为2002年12月11日一场亚利安五号运载火箭的失败而取消。新的计划目标改为彗星67P,在2004年2月26日发射,并在2014年会面。因更多的质量及随之增加的撞击速度使登陆器设备必须修改。两次尝试发射取消后,罗塞塔终于在2004年3月2日格林威治时间7:17发射。除了发射时间与目标的改变外,这个任务几乎保持一样。\n\n深空调控\n2007年2月25日,罗塞塔号因为第一次发射拖延了一年而必须借助通过火星减速修正轨道。此举带有风险,因为估计飞越高度距离火星仅有250公里(155英里)。因为太空船进入火星的影内,将有15分钟无法接收到任何太阳光,无法使用太阳能板外并有耗尽电力的危机,其电池并未按此次调动设计,所以太空船必须进入待命模式,不进行通讯,必须靠并不是为了这个工作设计的电池飞行,因此这项火星附近的调动被昵称为“十亿美元的赌博”。最后成功在03:15中央欧洲时间(CET)飞越,并回传火星表面和大气的照片。\n\n在2014年5月,罗塞塔号8次通过推进器降速,准备放出登陆器接触彗星本身。\n\n菲莱登陆器\n登陆器被命名为“菲莱”,将会以相对速度1m/s接近并接触表面,两个鱼叉将被投射至彗星以避免登陆器弹跳出去。为更进一步将登陆器固定在彗星上,将会利用几次钻孔。\n2014年8月6日,在罗塞塔号抵达彗星六周后,欧洲空间局选定了菲莱登陆器的登陆地点“J点”,登陆日期则定于11月12日。11月12日08:35(GMT),菲莱登陆器与罗塞塔号成功分离;09:03(GMT),分离成功的信号传至地球,欧洲空间局确认二者分离成功。\n登陆器着陆之后将开始的科学任务包括:\n\n描述彗星彗核\n确定存在的化合物,包括对应的对映异构体\n研究彗星活动及随时间的发展\n\n搜寻有机化合物\n先前的观察表明,彗星包含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这些分子都含有丰富的碳,氢,氧和氮。这些是构成核酸和氨基酸的元素,是我们所知道生命的基本成分。彗星被认为已提供地球数量庞大的水,它们也可能播种地球的有机分子。通过采样和分析彗核和彗云的气体和尘埃,罗塞塔和菲莱也将寻找有机分子,核酸(DNA和RNA的构建模块),和氨基酸(蛋白质的构建模块)。帮助评估彗星对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所作贡献。\n\n氨基酸\n一旦降落在彗星,罗塞塔还将测试一些假说,为何几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都是“左手”手性,这指的是相对于该分子核心的碳原子如何排列方向。多数非对称分子取向的左手和右手配置性(手性)的数量大致相等,并且生物有机体所使用的必需氨基酸主要是左手系结构是一个异常。\n\n仪器\n核心\n核心的调查是由三个光谱仪,一个微波无线电天线和一个雷达来完成:\n\nALICE:紫外成像光谱仪\nCONSERT:用无线电波传输探测彗核实验\nMIRO:罗塞塔轨道器的微波光谱仪\nOSIRIS:光学、光谱和红外远程成像系统\nVIRTIS:可见光和红外热成像光谱仪\nRSI:电波科学调查\n\n气体及粒子\nROSINA:罗塞塔轨道器光谱仪离子和中性分析\nCOSIMA:彗星二次离子质谱仪\nGIADA:颗粒冲击分析仪和集尘器\nMIDAS:显微成像灰尘分析系统\n\n太阳风影响\nRPC:罗塞塔等离子联盟。\n\n重大事件与发现\n2004年\n3月2日 - 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任务在07:17 UTC(当地时间4时17分)从法属圭亚那的盖亚那太空中心成功发射。\n2005年\n3月4日 - 罗塞塔号执行它的第一次计划的接近借力飞过(重力辅助通过)地球。\n7月4日 - 飞船上成像仪器观测到的坦普尔1号彗星和深度撞击号任务的撞击器之间的碰撞。\n2007年\n2月25日 - 借力飞过火星。\n11月13日 - 罗塞塔进行了第二次借力飞过地球,在20:57 UTC的最低高度为5,295 km(3,290 mi),旅行速度为45,000 km/h(28,000 mph).\n2009年\n11月13日 - 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飞过(重力辅助通过)地球。罗塞塔号在最接近地球的于2,481 km(1,542 mi)的高度,地点位于109°E和11°S的上空 - 就在印尼岛屿的海岸线的爪哇于07:45 UTC。飞船行驶的速度是48,024 km/h(29,841 mph)。\n\n2010年\n3月16日 - 观察到P/2010 A2小行星尘埃尾巴。连同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察就可以确认P/2010 A2不是一颗彗星,而是一颗小行星,并且该尘埃尾巴很可能是由从一个较小的小行星的撞击产生的尘埃而形成。\n7月10日 - 飞过并拍摄了小行星司琴星。\n2011年\n6月8日 - 该航天器转移到自旋稳定方式,除了飞船电脑和休眠加热器,所有电子设备被关闭。\n2014年\n1月20日 - 在10:00 UTC 欧洲航天局接收到罗塞塔号飞船的电脑从休眠苏醒出来的信号。在18:18 UTC罗塞塔通过NASA的戈德斯通地面站恢复ESOC通信。\n5月至7月 - 罗塞塔号运行至距目标彗星约200万公里处,向地球传回了彗星的首批图像。\n8月6日 - 抵达彗星附近100 km(62 mi),飞船行驶的速度是1 m/s(3.3 ft/s)。开始对彗星表面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绘图,探测其引力、质量、形状和大气等。彗星测绘和鉴定一个稳定的轨道,以确定菲莱可行的著陆位置。\n9月 - 罗塞塔进入30 km(19 mi)的高度的全彗星测图轨道。\n11月12日 - 探测器“菲莱登陆器”于15:35 UTC的时候成功于67P/G-C彗星表面著陆。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让航天器在彗星上登陆,经过0:28:20的信号传递时间,于16:03获得证实。\n11月15日 - 探测器“菲莱登陆器”因为电力不足,利用仅存的电力进入休眠状态,休眠前ESA团队调整菲莱的太阳能板角度,虽然菲莱降落地点位于坑洞阴影中导致效果不尽理想,但仍希望67P/G-C彗星接近太阳时,能够有机会接收到足够的太阳能产生电力,再次唤醒菲莱进一步研究彗星。而罗赛塔对67P/G-C彗星的绕行观测任务仍持续进行中。\n12月10日 - ROSINA质谱仪显示彗星67P上重水对水的比率是地球上的三倍以上。这个比率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标记,该发现意味著地球上的水不太可能来源于像67P这样的彗星。\n2015年\n2015年4月14日 - 科学家指出67P的彗核没有自身的磁场。\n2015年7月,探测船于绕行“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67P/Churyumov- Gerasimenko)”时,拍摄到彗星上,一处被命名为“阿斯旺(Aswan)”的悬崖山壁处喷发大量烟尘,推论可能发生“山崩”现象。研究单位预计将此研究结果,刊登于“自然天文学”(NatureAstronomy)期刊上。\n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 - 罗塞塔护送围绕太阳的彗星。\n2016 年\n9月30日 - 任务结束,坠落于彗星67P上。\n\n参见\n太阳系探测器列表\n深度撞击号\n星尘号\n哈雷舰队\n乔托号\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英文)罗塞塔号任务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Rosetta Lander an article by Andrew J Ball, 1997.(currently displays 404 error.)\n(英文)gif ani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howing images of Rosetta's March 4, 2005 fly-by of Earth.\n(德文) Experime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l onboard experiments.\n(英文)Parallax demonstration with Rosetta fly-b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Space probe performs Mars fly-b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557", "title": "李白", "text":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称“诗仙”,自号“青莲居士”,绵州彰明县人,唐代诗人兼官员。有关李白的家世存在争议,根据不同学者的考证和推论,有“蜀地汉人”、“西域汉人”及“西域外族”等说。李白在蜀中长大,二十四岁开始出蜀漫游各地,力图获得官员的举荐而入仕,但事与愿违多次碰壁,四十二岁时李白因身为高士而名动京师,获唐玄宗征召,出任翰林供奉,成为宫廷诗人,开展李白人生最光辉的时期,但两年后李白即因被中伤和排挤而请辞,继续踏上他的旅程。安史之乱时,永王李璘起兵夺权,李白应召入伍,事后被牵连获罪下狱,流放夜郎,途中遇赦而还,六十二岁时过世。\n李白诗存世约有1,000首,诗风飘逸奔放,想像大胆,富于独创性,充满浪漫主义情调,于绝句与乐府歌行体成就尤大,代表作有《静夜思》、《将进酒》、《蜀道难》、《行路难》、《早发白帝城》、《登金陵凤凰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与杜甫一起受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优秀的诗人。李白自认有栋梁之才,既有经世济民的志愿,也怀有出世隐居的愿望。宗教方面,李白笃信道教,热切向往神仙不死,曾受道箓与炼丹,于佛教知识亦能纯熟掌握。李白是最知名的中国诗人,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杜甫自九世纪初就被认定是盛唐最伟大的诗人,深受历代评论家赞赏,驰誉中国域外,在文学史上地位崇高。\n\n家世\n李白自称出生于巴蜀,是陇西人,以李广为远祖。而陇西李氏是唐朝几个最著名的大姓之一。李阳冰指李家是西凉国主李暠的后人,原本历代为官,不幸获罪而导致全家被放逐到西域,于706年(神龙元年)迁居蜀地,而李白出生于绵州。郭沫若认为李白是生于碎叶(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的汉人;李长之认为李白祖先是居于中���的华侨。施逢雨认为李白出自四川绵州一个普通的家庭,而出于陇西李氏和谪居西域之说都是李白本人杜撰的。陈寅恪认为李白一家是西域胡人,李白五岁时从西域迁居蜀地,改姓李,其父亲被人称为“胡客”,因而名为“李客”。冈村繁认为李白是塞外出生的蒙古系异族人,祖先是定居在碎叶的异族,至李白父亲因争讼败诉,而偷偷逃离移居蜀地。由于李白是不具户籍的流民子弟,因此无法考科举。松浦友久同样认为李白是异族,生于西域,一家在李白五岁左右从西域移居蜀地;李白家庭原本在西域经商,父亲没有中国名,而以“客”为称呼;又因李白是异族,故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宇文所安怀疑李白有波斯或突厥的血统,父亲很可能是商人。\n\n生平\n早年\n李白在四川成长,自小阅读百家之书,喜爱剑术,与道士交往,曾与号称“东严子”的隐士一同隐居山中,又曾游历峨眉山。 他爱好武艺,年轻时有任侠格斗之事,自称曾亲手杀人,轻财好施,与任侠之徒结交。721年(开元九年),李白往游益州,在路中拜谒益州长史苏颋,获称赞“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若好好充实,日后可与司马相如媲美。\n\n壮年\n约在724年(开元十二年)秋天,李白为了游历四方与追求更好前途,离蜀沿江东游,到过今湖北、湖南等地,在襄阳认识了孟浩然。约在翌年夏天,李白沿江来到金陵、扬州,待了两年,之后可能因盘缠用尽,溯江西归准备回家。727年(开元十五年)李白到达鄂州后不久,在安州与许氏结婚,成为赘婿。许家出自前宰相许圉师,李白有了许家的资助,便在安州住下来,想仰赖许氏的门第和名声,等待出头的时机。婚后不久,李白曾到颍阳探访好友元丹丘,又曾在安州一带的山区隐居过。李白不只一次干谒(自荐求职)安州的官员,希望得到荐拔,但未能如愿。731年(开元十九年)十一月,唐玄宗到达洛阳,李白大约在同时也到洛阳找机会,常在酒肆里饮酒作乐,结交豪杰。翌年十月唐玄宗离开洛阳,不久李白也从洛阳到颍阳探访元丹丘,然后到随州拜访著名道士胡紫阳,再回到安州。\n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游历襄阳,干谒襄州刺史韩朝宗,希望得到韩朝宗的荐拔,但没有成果。据说李白在谒见韩朝宗时,稍有不敬,有所冒犯,遂以“醉酒失态”为借口。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与好友元演前往并州,得到元演父亲太原府尹殷勤款待,乐不思蜀,翌年才经过洛阳回到安州的家。737年(开元二十五年),也许因为妻子许氏离世,李白与儿女迁到元丹丘所在的南阳,同年末李白西行到长安,向朝廷呈献辞赋自荐,但得不到任用,之后到终南山隐居。738年(开元二十六年)秋,李白曾在玉真公主于终南山的别馆做门客,但得到冷淡待遇。翌年夏天,李白从长安到邠州与坊州游历,之后又回到终南山。740年(开元二十八年),李白离开长安前往山东地区,到达兖州,与名士孔巢父等五人交游,一同隐居于兖州东北的徂徕山(今山东泰安县东南),时人称呼六人为“竹溪六逸”。他们每日放歌酣饮,超脱世俗。翌年李白离开兖州,到杭州一带游历。 \n\n742年(天宝元年)秋,李白因身为高士而名动京师(一说受当时获召赴长安的道士吴筠,以及玉真公主的推荐),受唐玄宗征召,当时李白极度喜悦,“仰天大笑”而前往长安,在老子庙与秘书监贺知章见面。贺知章读过李白《蜀道难》、《乌栖曲》、《乌夜啼》等诗,说“此诗可以泣鬼神矣”,并称赞李白为“谪仙人”,一同到酒家饮酒作乐。因为贺知章的激赏,李白名字传到唐玄宗那里,受破格提拔。李白呈献辞赋《宣唐鸿猷》,深得玄宗赏识,曾获皇帝亲自调羮尝味,担任翰林供奉,成为宫廷诗人,侍奉御筵,陪唐玄宗游幸温泉宫,为皇帝和嫔妃写作赞颂的诗篇,偶尔参与起草诏命。这是李白一生中最光辉灿烂、最得意的日子。他清晨时入宫谒见皇帝,留在宫中待诏供奉,日落时便骑御马回家,与宾客共享佳肴醇酒与美妓;又常与酒徒在酒家饮醉,杜甫说李白曾“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据说一次李白在贵族家饮酒时,被召入宫起草诏书,半醉来到宫中,挥笔制诰,不草而成。743年(天宝二年)秋开始,李白受到谗言中伤,渐渐失去唐玄宗的恩宠。据说李白曾乘醉请宦官高力士为他脱靴,冒犯了高力士,被他非难排斥。高力士向杨贵妃中伤李白,指出李白曾用自杀而死的赵飞燕比喻她,李白因而也受杨贵妃排斥。744年(天��三年)三月,李白向唐玄宗请辞“还山”,离开长安。\n李白从此开始了在“山东”各地漫游十年的生涯。同年李白在齐州的老子庙,从道士高如贵处受了道箓。秋天时,李白在汴州、宋州一带与杜甫、高适等人交游(一说李白与杜甫初会于洛阳),当时杜甫和高适二人尚默默无闻。他们一同游览汴州、宋州当地的名胜古迹,畅谈痛饮,到秋天末,高适向东南行前往楚地,李、杜二人也离开汴州、宋州,翌年到了东鲁(兖州),二人一起旅游和造访隐士,生活颇为惬意。二人在秋天分手,自此没有再见面,杜甫终生都怀念李白的诗才与豪气。李白在兖州一度病倒,746年(天宝五年)秋,李白前往江东游历,先后会合元丹丘和孔巢父,三人并与著名道士吴筠交游。李白在江南待至749年(天宝八年)夏天,期间与前宰相宗楚客的后人宗氏结婚。之后李白带同妻子游历过庐江郡、庐山与荆州。约在750年(天宝九年),李白在娘家宗氏所在的汴州住下来。约752年(天宝十一年)初,李白远游幽州,有意在军中谋个职位。幽州充满矫健强悍之士,李白所自负的一些骑射之术在这里无人在意,同年冬失望地离开幽州。李白先回到汴州,不久后前往江南,753年(天宝十二年)先后到达宣州和金陵。翌年春天,王屋山隐士魏颢因仰慕李白千里迢迢南来,终于在扬州找到李白,到夏天二人分手时,李白把身边手稿托付给魏颢,请魏颢为他编集。之后李白回到宣州。\n\n晚年\n755年(天宝十四年),李白回到汴州探望妻子,同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夫妻二人一同南奔(一说李白没有到汴州,自安史之乱起一直留在南方),756年(天宝十五年)春天到了宣城,到冬天李白夫妻到了庐山定居。同年末,永王李璘率水军由江陵沿江东下,李白应聘加入永王幕下。其后李璘军队很快就受挫于忠于唐肃宗的部队,部众纷纷离散。翌年初永王彻底失败,李白亦仓惶逃走,在彭泽自首,接著被拘禁于寻阳狱中。李白向时任淮南节度使的故友高适求救,但得不到援手。同年秋天,御史中丞宋若思率兵路经寻阳,因其父亲宋之悌与李白有交情,释放了李白,并留李白为其僚属,但李白只追随宋若思西至武昌,然后到宿松的山中养病。758年(至德三年)初,李白接到判决,要流放夜郎,刑期三年。他沿江前往流放地,得妻子宗氏与小舅宗璟相送一程。流放行程并不紧迫,途中李白与地方官员交游应酬,翌年二、三月时,李白过了瞿塘峡不久就遇赦获释,立即顺流东下,经过江陵、江夏,到岳州和永州旅行。760年(上元元年),李白到豫章家中住下来。761年(上元二年),李光弼奉命驻守泗州,李白试图前去投效于李光弼军中,但半途因病而回,他前往宣城寻求当涂县令李阳冰的照顾。762年(宝应元年)末,李白病死于当涂,葬在当涂县采石龙山的东麓,后又改葬青山之南。\n唐代宗即位之初,曾封李白为左拾遗,但诏书送达时李白已去世。李白一生个性热烈,豪迈不羁,悟性超凡,诗才天纵,具有飘逸不群的高士风骨,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过世后,李阳冰把李白交给他的诗文编成《草堂集》10卷。\n\n文学\n诗歌\n李白诗现存约有1,000首,成就足以傲视千古,诗风飘逸奔放,流畅简朴,如云飞水逝,别具韵味,性格鲜明,想像大胆,措词夸张,感情充沛,富于独创性,充满浪漫主义情调,带有超世拔脱的狂放色彩,表现开朗豁达的乐观精神,取材极广,行旅、离别、饮酒、月光等,都是李白诗的代表性题材。其在世时许多作品就广为人知,诗名遍布天下。在各种诗体中,李白以绝句及古体诗(特别是歌行体)最出色,善写乐府歌行体作品,即杂言体诗歌,如《蜀道难》、《将进酒》、《远别离》、《行路难》、《梁甫吟》等,句式明显受楚辞和乐府诗影响,在五、七言诗鼎盛的时代复兴了杂言诗这种体裁。李白创新变化之处,在于广泛利用古往今来各种诗歌句式,加上独出机杼的剪裁和安排,把诗句变化推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句子长短变化有时与情意的强弱、结构的松紧、节奏的快慢密切配合。李白承继陈子昂诗歌复古的精神,反对六朝“绮丽”的诗风,反对雕饰,自命要复兴雄壮刚健而隽永的诗风,继承诗经、楚辞与建安风骨的传统精神。李白也是唐代乐府诗最突出的作者,所作乐府诗约有240首,古典色彩强烈,喜欢用古乐府旧题来写自己的新诗,如名作《子夜吴歌》,其原作即为南朝时的民谣。\n李白绝句现存159首,成就甚高,给人���神入化之感。传统上将李白与王昌龄并列为唐代绝句创作的最高峰。李白擅长纯朴自然的汉魏体古诗,而拙于刻镂密丽的律诗,其律诗成就不高。基于儒家的复古理念,李白也较为轻视律诗,“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在各种诗体中,李白七律数量最少,现存只有十多首,五律则有70多首。李白最敬慕的诗人是谢朓,对谢朓深有共鸣与认同感,李白诗句如“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都直接引用或借鉴自谢朓“澄江净如练”。李白早期在蜀中所作的诗歌,颇近六朝风格,常使用对偶句,辞藻艳丽,但较轻浮浅薄。自寓居襄阳,结交孟浩然后,对他深深敬慕,受其启发,诗风为之一变,变得清新奔放,生机盎然。\n\n抒情诗\n李白钟情于月与酒,咏歌月与酒的名作颇多,往往把月光人格化。《把酒问明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诗人悲叹生命像流水般逝去,人世无常,表达孤独忧愁之感。《将进酒》写诗人与知己对酌,诗句节奏轻快,浪漫夸张,“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诗人劝友人赶紧喝酒,切不要停杯,抒发了落拓失意后的痛饮狂歌。《月下独酌》其一描绘诗人独饮的醉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独酌的寂寞中向身影举杯,于短暂的春天及时寻乐,“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歌吟咏超脱世俗之情,和自然融为一体,有风流洒脱的韵味。《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被贬之王昌龄的同情与安慰:“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首句凄凉寂寞,写飘零之感与离别之恨,融情入景;后二句设想新颖而情意悠远,写出李白对王昌龄友情的深挚。\n李白诗常感叹天才受轻视、政治追求受挫折,格外出色与动人心弦。李白的反应是自我安慰、自我肯定,或是控诉世间不公、贤才受抑,或是转求及时行乐及隐居避世。其《襄阳歌》抒发怀才不过之情,诗歌先写无忧无虑的享乐生活,然后以李斯与羊祜的典故,表现一切终归虚无,即使伟大功业亦然,透露出诗人深以政治生涯为念。《行路难》其一受鲍照《拟行路难》其六影响,抒写政治失意、抑郁迷惘之感,接著以黄河与太行山的冰雪象征地点出其愿望受挫,最后以终将成功发达、扬眉吐气自勉。《梁甫吟》则是李白怀才不过诗中篇幅最长、词采华茂、意象繁富多变的作品,抒发不见知于人君的牢骚,也发泄了为世所轻的愤慨,洋洋洒洒,元气淋漓。《临终歌》充满狂放自赏、不可一世的气概,也流露英雄日暮的悲哀。\n李白《山中问答》抒写山林中生活的自在闲适:“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诗歌吟咏大自然事物与时运行、宁静自得的美好景象。栖山的真意非语言所能清楚表达,只有在大自然中实际去体会观察才能知道。《赠汪伦》是赠予善良亲切村民的即兴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漂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村民朴素的好意,深深打动了李白。《赠孟浩然》:\n\n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n诗歌写孟浩然风雅之心远近天下知名,放弃官位,在大自然中怡然自乐;诗人对其高洁品格献上深深敬意。《秋浦歌》其十五:“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白发而说“三千丈”,语气夸大至匪夷所思,特有李白那种浪漫得有点荒诞的味道。\n李白闺怨诗描绘了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诗歌写得玲珑剔透,模拟谢朓的《玉阶怨》,以晶莹皎洁、寒冷的意境,细致地暗示女子的孤寂凄凉,烘托出其幽怨,情致丰富幽微。《怨情》写美人卷起珠帘,静坐房间深处,紧皱双眉陷入沉思,“不知心恨谁”。《长干行》描写妻子思念和等待外出经商的丈夫,表现了女性纤细柔美的感情,希望与远行的丈夫永远相依相伴,诗句并以蝴蝶一双一对反衬女子的孤单,风格朴素纯真。\n\n写景诗\n李白诗有天才的想象与飞扬的气势,所写景象大多雄大壮阔,其山水诗擅长抒写跳脱多变的印象或想像,而较少作循规蹈矩的景观描摹,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歌生动热情地描绘瀑布,动人心弦,运用夸张与比喻手法,描绘中有赞叹之意,构思新颖,雄伟壮丽。《早发白帝城》作于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时:“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节奏快速,以“千里” 与“一日”的对照描写船速;船行江面而猿啼不住,可见河面之狭窄,并啼声之宏亮,末句有豁然解脱,松一口气的效果。《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诗歌写鸟飞云去,运用拟人手法,由其他事物之不耐久映衬出敬亭山的情意不尽,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n李白屡抒发对明月的赞颂,月亮乃皎洁光明的象征;李白咏江河的诗篇则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想起时光飞快轮转,离家已久,由望月而思乡,手法自然。《登金陵凤凰台》:\n\n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n诗歌模仿崔颢《黄鹤楼》并与之竞争,南朝时王公贵族出入往来的凤凰台,如今全然一片荒芜,留下兴衰成败的遗迹。诗末暗含对时局的忧虑,也表达了故国长安之思。《清平调》三首乃采用新曲而填写的歌词,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歌词轻妙而精巧婉丽,描写唐玄宗与宠妃在沉香亭旁赏花,集中表现杨贵妃的美貌。\n\n离别诗\n李白是唐代离别诗最优秀的作者之一,所作离别诗计有160首之多。当中最著名的是《送友人》:\n\n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净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n诗人运用孤蓬、浮云、落日、班马这些构成离别之歌的传统意象,构成形象化的画面,烘托出送别友人时的悲怆心情。古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以离别为契机,诱发作者昂扬的感情,开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表达对人生无常与无望的感慨哀伤,与结尾“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相呼应,流水悠悠无尽,成为离别之情与忧愁的象征,诗人宁可我行我素,驾起扁舟投身于自由的天地。《蜀道难》乃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而作,诗歌以繁复多变的意象描写蜀道景观,配合使用句子长短不拘的杂言体,诗歌充满雄奇动荡、波澜壮阔的效果;诗人并以蜀道之难,象征人生世途的险恶。《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歌以长江流水象征远别,行者孤帆远逝而送者依依不舍,写出眷恋惆怅之情、寂寥之感。\n在一些离别诗中,李白创造出栩栩如生、充满神仙境界之光彩与玄秘的山景来,如《鸣皋歌送岑征君》、《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离开东鲁前往江东时赠别所作,沿袭楚辞的传统,描写天姥山宏伟瑰丽的山水景色,与惊心动魄的神仙境界,诗末抒发美梦易空的感叹,认为卑躬屈膝追逐名利,不如无拘无束四处遨游:“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送友人入蜀》诗句“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描写蜀道山势陡峭,人马在云雾中爬行。\n\n游仙诗\n李白游仙诗描述诗人与众仙游走的盛大场面,摄人心魄,才情诗笔超凡绝俗,著重描写仙游的乐趣,在遐想中抛开凡人的烦恼与限制,飘然畅游天外绚丽奇异之地,享用珍馐美味。李白诗充满各种神仙故事,如东海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西王母宴请周穆王、降访汉武帝的传说,其他仙人如赤松子、安期生、麻姑的异事,其神仙故事出自《史记》、《博物志》、《神仙传》、《抱朴子》、《汉武帝内传》等书。游仙诗《古风》其四引用了道经《灵宝五符》中吴王阖闾的故事;《古风》其四十一写诗人飘然畅游天外许多绚丽奇异的地方,享用人世难求的美味,希望永远愿扬天外,不愿回人间的故乡。《拟古》其十用了麻姑和《桃花源记》的典故,所梦想的不是飞升出世,而是就地成仙,获昆仑山仙人的赐赠,在世上享受神仙的乐趣。《至陵阳山登天柱石酬韩侍御见招隐黄山》宣称诗人将抛弃凡人的形态,离开尘世,进入“无穷”之境。\n《游泰山》六首的意象与场景铺排均有浓厚的上清派修练存思的色彩,极尽��想力驰骋之能事。《游泰山》其一技巧卓然,想像新颖;《游泰山》其三写诗人获青童君显圣,由此悲叹自己学仙太晚,为自己“凋朱颜”而惭愧。《游泰山》其四先述诗人在泰山上修斋写经,念诵《上清大洞真经》经文而进入存思所预期的仙界,得以“众神护我形”。《古风》其五写诗人得遇太白山上穴居的真人,获授炼丹秘诀,立志“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诗人将不再与下界凡人为伍,与上界真人共享天堂之乐。《天台晓望》写大鹏奋飞翱翔,寻找蓬莱山,意欲长居此不死神山中。李白游仙诗其中一类是写由对人生世事的感慨而产生成仙的企盼,如《古风》其二十八。施逢雨指出李白游仙诗有时与现世的关怀缺乏密切关联,难得有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n\n辞赋\n李白年轻时撰有《大鹏遇希有鸟赋》,中年时改订为《大鹏赋》。大鹏典故出自《庄子·逍遥游》,李白以大鹏鸟自比,怀有一份天才的恣纵与自信;希有鸟则是道士司马承祯的化身。《大鹏赋》写北海大鱼化作鸟后,张开巨大翅膀,在海水中冲洗羽毛,在晨早阳光下把羽毛晒干,一飞起来,激起地上的尘暴,河流冲击并摧崩河岸,整个宇宙都被它震动。这头大鸟世上没有同类,想找搏斗的对手也没有。后来它终于有一头“希有之鸟”为朋友,两双大鸟一同飞上高天;小鸟“斥𫛩”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飞到那么高那么远,寓意伟大者超出了凡人的欣赏和理解能力。李白入京时,《大鹏赋》已广为流传,“家藏一本”。李白作有《剑阁赋》,其小序是“送友人王炎入蜀”,辞赋集中描写王炎道路的艰难,以及二人分别时的悲伤。李白担任翰林供奉时,向皇帝献上《明堂赋》、《大猎赋》,后者描写皇家狩猎活动。\n\n骈文\n《为宋中丞祭九江文》是李白为幕主宋若思率兵安全渡过长江,祈祷江神而作;《为宋中丞请都金陵表》则是李白为宋若思向朝廷建议迁都金陵所写,两篇骈文都格调厚重,极尽委曲,风韵洋溢。\n\n政治抱负\n李白既有经世济民的志愿,也怀有出世成仙的愿望,一生大部份时间都花在追求政治成就上。李白相信自己有栋梁之才,自认有超乎常人的资质与能力,“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可以平步青云,𩙪然而成为救世者。他终身仰慕鲁仲连、吕尚、诸葛亮、谢安、商山四皓等历史人物,当中尤其景仰鲁仲连和谢安,幻想自己就是他们一类的英雄豪杰。李白声称自己有鲁仲连的辩才和英雄本色,但欠了运气。他又把自己隐微时的生活与谢安隐居东山相比附,期待像谢安那样迅速位居要津,拯救苍生。投奔到永王李璘幕下时,李白想仿效谢安运筹帷幄,谈笑用兵,从容不迫地指挥,以平定安禄山叛乱。李白非常心仪像谢安、鲁仲连、姜太公那样由布衣直达卿相,又能谈笑用兵,在瞬息间成就大业。他终生热烈梦想要得到朝廷赏识和重用,以实现济世救民的大志,做著布衣卿相的梦,渴望名成利就。为此他隐逸养名、干谒官吏、向朝廷献赋自荐,也曾到幽州寻找以军功从政的机会。但事与愿违,他大半生时间只能在感叹英雄沦落、天才沉寂的情况下度过。李白对自己的文才特别自豪,多次以文才谋求仕进,干谒地方官员,以文学著作等自求结交于达官贵人,但文才对严峻的政治生涯也无大用,终其一生,李白文才最大的政治功用,只是让他在唐玄宗身边干一阵的文学侍从。\n李白把儒家的救世愿望与隐士意识的出山入朝浪漫地结合在一起,热烈地企求实现。他自认有义务且有能力成为济度苍生的救世者,期待能身居政府要职;同时要当一个不受权位与声名羁绊的高士,因此希望能忽然成就大业,然后英雄式地从官场退隐。隐居山林可说是出仕济民的准备阶段,游仙是“养贤”的途径,应该成为培养国家人才之所。李白对政治梦想认真而热切,对功名的渴求,有时使他忘却或否定隐居生活的意义;有时政治上挫折感又会使李白安慰自己功名富贵是短暂的,不如安于自由的的隐居生活,或及时及乐一番。李白不曾参加过科举,无意像一般士人透过普通渠道慢慢往上爬,而是期待被直接举荐为官,以显得与众不同。李白所述梦想充满天才狂想;施逢雨指出,李白误认自己有政治长才,实际上他欠缺处理政务的智慧,没有什么政治洞见;冈村繁认为李白对自己的政治才能有“幼稚自负的幻想”。\n\n宗教\n道教\n李白笃信道教,自言“十五游神仙”,“学道三十年”,对道教有深刻造诣。他失望于儒家政治世界,转向追求隐逸��游仙,受神仙的长生不死,以及神仙生活的缥渺绚丽所吸引。李白出蜀前已向往神仙世界,年轻时曾隐居于蜀地的岷山,修炼仙道,《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一诗写出不见道士的惆怅;《登峨眉山》描写山中美景胜境,诗人兴起飞升遐举的奇想。李白以曾修道的谪仙东方朔自喻,出游时带著满囊的道经与仙药,毕生与峨嵋道士元丹丘交情甚笃,年轻时在江陵见过道教一代宗师司马承祯,受称赞为有“仙风道骨”,写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纪念此事。赋中把司马承祯尊为《神异经》中的“希有鸟”,而把自己比为《庄子·逍遥游》中的大鹏。李白曾到随州拜访道士胡紫阳,而胡紫阳乃司马承祯弟子,精于上清经的存思冥想法,授予李白上清经教义。李白又访寻司马承祯女弟子嵩山女冠焦真静,以对方为西王母,自己为东方朔,期望焦炼师能传授仙术。李白妻子宗氏亦热心求道,曾造访过庐山屏风叠女道士、李林甫之女李腾空,不久李白亦到庐山屏风叠栖隐。\n李白向往神仙出于一种天才的浪漫狂想,不计真伪成败地追求不朽与永恒,其神仙信仰狂热而不严肃,对成仙不死有极其热情、认真的一面,但这份向往却没有发展成严肃、理智、一实的信仰。李白修道主要的努力,在于接受道箓和炼丹。他在齐州老子庙,从道士高如贵处领受道箓,取得类似六朝时三洞弟子的道阶,其道箓乃道士最高等级的上清经箓,由道士盖寰所造。他相信配戴道箓可以祛除灾害,辅助自己,得到神灵的护卫,安然度过末世的灾劫。李白又佩戴上清经中的“豁落七元符”,这道符用于漫步北斗七星,以获得北斗七星的救助之力。李白炼制“还丹”与“金液”,曾在黄山炼丹,并游说柳官迪和他一起炼丹。柏夷(Stephen Bokenkamp)推测李白有可能最后死于服丹。李白熟悉《黄庭内景经》、《度人经》等道经,修练上清经所授的存思之法,吟诵《大洞真经》,其经文教授存思身神护体之术。李白相信道教洞天福地的传说,熟悉司马承祯的洞天说,相信五岳名山内皆有神仙所栖之洞天,曾在《梦游天姥吟留别》描述洞天世界“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n\n佛教\n李白对佛教造诣深湛,能纯熟掌握佛教思想。像唐代许多士人一样,李白在佛寺歇足或度假,并大谈佛理,颇乐得兼以谪仙与佛教居士的身份自诩。在《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一诗中,李白说自己是“金粟如来”的“后身”,而在唐代,金粟如来据信是维摩诘居士的前身,又是过去佛。李白把自己比作维摩诘居士,有如金粟如来的转世。李白又自称“青莲居士”,而“青莲”是佛教中常用纯洁的象征,在佛经中用来比喻佛陀的眼睛。现存李白作品约有50篇以佛教为主题,其中佳作有《庐山东林寺夜怀》,吟咏诗人在寺中静坐冥想,进入静寂之境,认识到自己真心与佛心的永恒。李白曾亲身修禅,和许多僧人打交道,也受人所托,撰有佛教碑文和赞文。他有族侄为僧,曾作诗《登梅岗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赞扬僧中孚说佛清新明了,使人有如置身于天香灵气,世事俗务全抛脑后。《庐山东林寺夜怀》则写诗人在寂静胜境中专心坐禅。\n\n家庭\n李白一生先后有四个妻子,最初于三十二岁左右与许氏结婚,许氏即前宰相许圉师孙女。婚后李白主要依靠妻方的接济而维持家庭和追求功名。李白三十七、八岁时生了一女一男,男孩叫明月奴,女儿叫平阳。许氏出嫁之后不久就过世。李白其后一度与刘氏结合,直至李白上京出仕前二人分手,其后李白与东鲁一个妇人结合,生下男孩颇黎。李白最后与宗氏结婚,即前宰相宗楚客的女儿。她和李白都信奉道教,夫妻志趣相投。李白在寻阳下狱之时,宗氏为之奔走呼号,令李白十分感动。宗氏或卒于李白流放夜郎途中之时。李白有二子:李伯禽(明月奴)和李天然(颇黎)。李白常离家浪迹四方,笕久美子认为他缺乏家庭责任感。\n\n传说\n传说李白母亲生李白的那一夜,曾梦见太白金星来访,于是给儿子命名“白”而字“太白”,世人传说李白是太白星的化身。李白孩童时曾逃学回家,看见老婆婆要把铁棒磨成针,明白要有学习的毅力。传说李白曾于并州救助郭子仪,后来因永王李璘事获罪时,得郭子仪代为求情。郭子仪为报答李白,以自己的官爵为交换条件拯救李白免于被诛,结果李白免于死刑,仅流放夜郎。自宋代起,有传说谓李白临终前,在当涂长江采石矶醉酒泛舟,看见江水上的月影,俯身捉月而堕水淹死。台湾��认为,李白死后变成水神,为水仙尊王之一,航海时若遇风暴,只要向他祈祷,必有灵验。\n\n真迹\n李白传世的墨迹,有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上阳台》帖,帖文是“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何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李白到王屋山阳台观,就观中天地宫府壁画而题写此帖,“老笔”乃指司马承祯的绘画。李白尚有《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帖传世,全帖共50字,落款为李白。傅申指出,此帖“书风干净,有欧阳询和褚遂良的骨架”,“用笔酣畅,纵横自如”,应为753年(天宝十二年)李白与王历阳饮酒时乘兴所书。此帖经遣唐使携带到日本,2017年由香港李白诗词书法研究会从日本藏家购得。\n\n影响\n李白是最知名的中国诗人,对后世有巨大影响。李白在求仙思想与诗歌创作两方面影响了杜甫;任华的杂言诗深受李白影响。李白乐府诗不再模拟前人,发展了创作新方向,“六朝乐府之变”自此而起。金陵凤凰台因李白诗而名传天下;李白亦塑造了黄山的神圣形象,黄山莲花峰可能因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一诗而得名。中唐诗人陆畅模仿和改编《蜀道难》为《蜀道易》,其后方孝孺、郭沫若分别撰有《蜀道易有序》和《蜀道奇》,都有模仿李白《蜀道难》之处而反用其意。宋代禅僧挪用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一诗的句子来写偈语。孔尚任在黄鹤楼修建“搁笔亭”,以纪念李白在黄鹤楼搁笔的事件。余光中撰有新诗《戏李白》、《寻李白》、《念李白》。后世批评家多劝人学习杜甫而非李白,因李白诗难以模仿。李白是中国人以及外国人读得最多的中国诗人,驰誉中国域外,是广受日本、朝鲜,欧洲欢迎的世界性大诗人。在日本,李白不少作品自古以来传诵不绝,脍炙人口,如《秋浦歌》、《子夜吴歌》、《静夜思》等。最早广为西方欣赏的中国诗人亦是李白。李白有很多受人喜爱广为传诵的作品,其中《静夜思》最为人所熟悉,孩童均能朗朗上口,是世上最多人知道的诗。\n\n评价\n李白与杜甫一起受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优秀的诗人。杜甫欣赏李白那种纯真、豪放和不受约束的作风,赞颂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殷璠指出李白的文章“率皆纵逸”,李阳冰评李白作品“多似天仙之辞”。到九世纪初,韩愈和白居易等已认定李白和杜甫是盛唐最伟大的诗人,韩愈为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白居易说李白“曾有惊天动地文”,元稹评李白诗“壮浪纵恣,摆去拘束”,皮日休撰诗颂扬李白“惜哉千万年,此俊不可得”。宋代严羽称赞李白“大才豪逸,语多卒然而成者”,认为李白与杜甫不能强分优劣,“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王安石则批评李白“其识污下,诗词十句九句言妇人耳”。陈师道评李白诗“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朱熹赞扬“李太白诗非无法度,乃从容于法度之中,盖圣于诗者也”。李白绝句特别受到推崇,明初高棅认为七绝方面李白所作为唐代最佳,与王昌龄并称“正宗”。李攀龙说“太白五七言绝句,实唐三百年一人”,胡应麟评李白“绝句超然自得,冠古绝今”。王世贞赞赏李白诗的文辞与气势,但也批评其不耐咀嚼:“辞调超逸,骤如骇耳,索之易穷”。胡震亨说“拟古乐府,至太白几无憾,以为乐府第一手矣”。\n清代沈德潜特别欣赏李白七言古诗:\n\n太白七言古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浪自涌;白云从空,随风变灭。此殆天授,非人可及。\n沈德潜指其诗中意念纵横驰骋,出人意表,不可捉摸,表现方式亦变化莫测。乾隆帝评李白“言有尽而意无穷,味在酸咸之外”。赵翼指出李白诗不受束缚:\n\n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n方东树也赞赏李白诗变化多端,非凡人梦想所能及,其妙处可与《庄子》媲美。在现代中国大陆李白通常获“热爱祖国和人民”的评语,高度评价为“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并列。后世所谓李杜比较论,大致将李、杜并列的,有韩愈、严羽、乾隆帝等;称杜甫优先的,有白居易、元稹、王安石、苏轼等。于永王璘事件,自曾巩以下,一些学者以李白被迫追随李璘而为他辩解,洪亮吉则斥责李白为“失节”。\n\n纪念\n纪念李白的太白楼共有四所,分别位于山东济宁、安徽马鞍山市、歙县以及四川青莲镇,其中济宁太白楼与��白关系较密切,最为著名。济宁太白楼原名为贺兰氏酒楼,当年李白常在此宴饮,后人为表敬重称之“太白”,沿用至今,在宋、金、元代皆曾重建和修葺,今建于济宁旧城墙上,内设李白塑像,一楼正厅介绍李白的生平及佳作,二楼大厅则是历代名人书画展览区,如祝允明手书杜甫《饮中八仙歌》长卷。四川绵阳江油市设有江油市李白纪念馆,1982年建成开馆,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宗旨是宣传李白文化,馆内展出历代李白诗集版本及有关书画,接待游客年均65万人次。四川李白研究会成立于1984年,是今中国最早成立的李白研究机构,秘书处设于江油市李白纪念馆,每隔两年举办一次李白文化学术会议。\n\n参见\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编]\n\n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 《旧唐书·卷190下》,出自刘昫《旧唐书》\n 《新唐书/卷202》,出自《新唐书》\n陈良吉. 《旧题与新意之间——论李白古题乐府的写作方式与表现》. 《台中教育大学学报·人文艺术类》. 2011, 25 (1): 21–39 [2024-11-28] (中文(繁体)). \n萧丽华. 《出山与入山:李白庐山诗的精神底蕴》. 《台大中文学报》. 2010, 33: 185–223 [2024-11-28] (中文(繁体)). \n陈庆元. 《李白入永王幕之心态探究》. 《东海中文学报》. 2001, 13: 43–64 [2024-11-28] (中文(繁体))."} +{"doc_id": "3558", "title": "飞鸟时代", "text": "飞鸟时代基本上是指7世纪的日本,具体而言乃是从592年到710年之间的时期,也有人认为其开始阶段可更早至538年,和前一时期的古坟时代后期相重合。飞鸟时代以其根据遗址所在地奈良城南方25公里处的飞鸟(明日香村─あすかむら,あすか汉字也写作“飞鸟”)命名。大和王权在飞鸟时代开始发生巨大的变革,大化革新后中央集权的天皇体制正式成形,取代昔日地方豪族各自半独立的局面。从政治事件方面来说,飞鸟时代可以比较狭义的指592年推古天皇即位,593年圣德太子摄政推行圣德太子改革,至694年持统天皇从飞鸟浄御原宫迁都藤原京为止的102年,或至710年元明天皇从藤原京迁都平城京(今奈良市)为止的116年。\n飞鸟时代同时也是日本历史上重要的文化、社会和政治交流发展时期,其起点为古坟时代的末期,在从中国传入的佛教影响下有长足的发展。佛教的引入是日本社会结构改变的重要标志,也以兴建寺庙代替兴建巨大古坟的风气,因此大型古坟迅速自飞鸟时代中消失。飞鸟时代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日本国的称呼,从倭(わ、やまと、ワ、ヰ)变为了日本(にほん,にっぽん)。\n在艺术史上,飞鸟时代还可以分为两个时期:6世纪的“飞鸟文化”(狭义,指到大化革新为止,早期佛教文化传入并受到北魏和百济的影响)和7世纪的“白凤文化(はくほう)”(参见子条目命名之说明,指大化革新后的时期,受到更多隋朝和唐朝文化的影响)。\n\n命名\n飞鸟时代这个定义首先出现于日本美术和建筑史,为日本建筑史家关野贞和美术家冈仓天心于1900年左右提出的。关野贞将飞鸟时代定义为到646年的大化改新结束,而冈仓天心则认为其应该以710年迁都平城京为终止。虽然历史学家大多以冈仓天心的命名为准则,很多艺术史和建筑史学家则更倾向于关野贞的观点,并将大化改新之后的时期称为\"白凤时代\"。\n\n大和王权\n从5世纪末开始的日本大和王权以其强大的氏族和亲族体系——氏姓制度闻名。每一个氏族都会由最高神主进行神道祭祀,以获得氏族统治的长期安宁(古神道)。氏族成员多为贵族,不同氏族或负责不同职务,或实际掌控日本各地,并下辖部民,以“姓”区分等级;而作为氏族共主,处于顶峰的人物即为大和王权的统治者——天皇 (当时称大王),则透过氏族间接统治。最晚到飞鸟时代初期开始,日本的大和王权从地方性的诸侯政体上升为帝王统治的政体。飞鸟时代作为大和时代的子时代,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个由日本天皇统治的时代,当时的国家中心为现在的奈良县,称为大和国。\n以飞鸟地区为中心的大和王权,经过几代氏族的发展(通过天皇授予封号或是家主继承),逐渐推广到日本本州和九州。而大和这个名字也引申为当时中央政体使用的以抑制在整个日本分散的其他地方氏族和诸侯国的政策。以中国的封建政治体制(包括采用汉字)为基础,日本人建立了中央集权和以天皇及其氏族成员组成的皇家政府,但是他们并没有固定的首都。到了7世纪中期,诸侯国逐渐扩大为隶属于中央政体的藩国。五畿��道体系的最基本的行政单位为国和道。大多数的人口的职业为农民,其他的还包括渔夫,织工,陶工,技工,军械士和宗教仪式专职人员(如神职)。\n\n圣德太子与苏我氏\n苏我氏通过与皇室联姻,开始了外戚掌权的历史,特别是苏我马子通过丁未之乱(587年)消灭长期的政敌物部守屋(物部氏)后,苏我氏的权力达到极盛。马子更在592年弑崇峻天皇并立其外甥女为帝(推古天皇)。她位列日本史上最伟大的八位天皇之首,但很有可能只是苏我马子和摄政圣德太子(574-622)的傀儡。\n被史学家们认为是飞鸟朝大智者的圣德太子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同时他亦熟读《诗经》。圣德太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并特别注重天命论。他认为天皇统治天下是神的意志,于是在其倡导下,日本开始遵循儒家思想的等级和礼仪模式。其所制定的十七条宪法为无秩序的的日本官僚和贵族社会提供了道德规范;冠位十二阶则建构起新的官秩体系,官员晋升从此不再只依靠血缘关系。\n圣德太子大力推行中国正朔(夏历),发展了行政区域划分系统(即五畿七道体系),建立了大批佛教寺庙,编纂了不少史书(如命苏我氏编纂国记)。此外还派遣留学生去中国学习儒学和佛教,其中著名者有遣隋使小野妹子。\n在七世纪总共有六批官方使节团被派遣到中国,其中包括公使、僧侣和留学生。一些人甚至在中国生活超过二十年;归国者中有很多成为当时杰出的改革家。飞鸟时代派遣公使的最大目的是学习中国的政治体系,这与古坟时代倭五王为了巩固日本的国际地位而派遣公使大不相同。\n据一个流传甚广的传闻所言,当时隋朝对日本感到极其不满之处在于圣德太子认为日本和隋朝(中国)应该处于对等关系。大业三年(607年),他向隋天子(隋炀帝)递交国书曰:\n\n“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n部分史家认为,圣德太子这一大胆举动为日本此后不再承认自己对中国的附属地位 开了先例——除了足利义满于15世纪以属国名义对明朝进行朝贡贸易之外。正因如此,日本当时虽然仍然向中国进贡,却没有得到任何封号(有贡无封)。在中国方面看来,日本仍然保有上几个世纪得到的封号。另一方面,日本和中国的政治联系渐渐消失,日本得以最终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体系。 \n但亦有学者认为这封语气失礼的国书,并不太像是以知书达礼、敬慕中国而闻名之圣德太子所会有的风格。而且当时圣德太子忙于应付国内苏我氏跋扈专擅的内政问题,应不太可能还去刻意触怒最可当作自己强大外援的隋国才是。实际上,《隋书》记载大业三年(607年)遣使致书者是一位叫多利思北孤的倭国男君主,从未写明这封国书乃是圣德太子或推古女皇所递呈。一般人会认为是圣德太子,是根据日本的本国史书《古事记》与《日本书纪》的年代去逆推对应。若据《新唐书》所载,这封国书很明显应是用明天皇(第31任天皇,圣德太子之父)所递交,则致书隋帝而引起不悦的传闻,应早于圣德太子之年代。\n\n大化改新和律令系统\n大化改新\n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和推古天皇去世后二十年内,天皇家族越来越不满苏我氏的统治,直到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发动乙巳之变,苏我氏统治走向终结,国家政权又回到天皇手中。645-649年的日本年号为大化,意为“大的变革”,也代表了大化改新。乙巳之变是根据645年的中国干支纪日法命名。\n虽然其并没有制定一部官方的法典,大化改新执行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的、财政的和行政的改革,构成了7世纪到10世纪日本使用的律令系统。“律”代表刑事的条例,而“令”则是行政的法令,两者在一起,代表了日本从大化改新开始天皇基于法律保护世袭制度。\n大化改新参照中国的范例,实行班田收授法,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将原来的“私地私民”改为“公地公民”。土地不能够继承,死后必须归还国家。对受田农民征收谷物,同时也对丝绸,棉花,布匹等轻工业产品征收税收。开始要求农民服劳役或兵役。废除了氏族族长的世袭头衔,为了防止一人专权,将“大臣”职位拆分为左大臣与右大臣,地方则由政府将国家行政区分为国,国再进一步分为郡和村。\n中大兄皇子成为皇太子,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藤原氏很快成为日本最有力的贵族。另外日本国从原来的倭改名为日本。662年中大兄皇子摄政,并于668年即位成为天智天皇。672年壬申之乱后,天武天皇夺权并继续天智的改革,并使��皇的中央集权更加巩固。\n\n律令系统\n“律令”系统分为不同的几部法典。近江令,根据天智天皇宫廷所在县的名字命名,完成于668年。进一步的法典编纂是在持统天皇于689年颁布飞鸟净御原令之后,其根据天武天皇的寝宫命名,自天武天皇掌权后开始编纂。整个律令系统的完成和巩固一直到701年大宝令颁布为止,之后奈良时代在大宝令基础上颁布养老律令,其一直被作为日本主要的律法使用至1868年。\n虽然“律”是以中国的范本发展的,“令”却是日本自己的创造。不过一些学者仍然认为整个律令系统都是以中国的某个政治体系为模型的。\n大宝令通过神祇官(代表神道思想和政府律令)和太政官(包括八省:中务省、宫内省、大藏省、治部省、式部省、刑部省、民部省及兵部省)实现了以儒教思想为基础的刑事条例和中国风格的中央集权。虽然日本所实施的科举制度历时不长(约200年),却仿效中国设立大学寮以儒教思想培养未来的官员。律令系统大大的改变了贵族世袭的传统,尽管如此,贵族的出身仍然是身居高位的重要条件,实际上,在颁布大宝令不久之后,头衔又重新可以世袭了。律令系统并没有废除君主制。公元5世纪到8世纪日本出现了好几届女天皇,但是770年后,所有的天皇都是男性。\n中臣镰足的儿子藤原不比等,是完成大宝令的核心人物。根据日本史书续日本纪,十九名大宝令的编写者中有两位是中国的学者(修験绍库和勤大壱萨弘恪)中国的学者也作为语言学上专家,获得持统天皇的两次册封。\n\n外交关系\n中国\n在日本进入飞鸟时代前,日本与中国的往来已中断近100年。6世纪后期隋统一中国,受到隋帝国强盛影响,大和王权开始效法隋朝进行改革,600年大和王权开始向隋唐派遣遣隋使、遣唐使,通过留学生、留学僧学习中国制度、文化,并大和王权推动大化革新贡献极大。。600年大和王权首次派遣遣隋使,607、609年又派小野妹子出使,但因国书写有:“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导致隋的不满,不过隋朝为了征伐高句丽,遣裴世清赴日,避免大和王权与高句丽结盟。\n进入唐代后大和王权继续向唐朝派遣遣唐使,632年唐太宗曾派高表仁回访倭国,舒明天皇与他争礼,之后唐朝与倭国疏远。由于唐朝介入朝鲜三国争斗,唐朝支持新罗,导致与百济结盟的大和王权与唐朝走向对立,660年唐朝与新罗联军发动唐灭百济之战消灭百济,为了协助百济复国,大和王权于663年派军前往朝鲜半岛,但被唐朝与新罗联军击败,史称白江口之战。战后大和王权于665~669年派遣唐使,试探唐朝、祝贺唐朝灭高句丽,669年之后大和王权停派遣唐使戮力改革,直到701年《大宝律令》颁布,才再次派出遣唐使,向唐朝宣告大和王权已完成改革成为日本。\n\n朝鲜半岛\n新罗在六世纪国力增强后,大和王权盟友伽耶被逐步并吞,直接危及大和王权的核心利益,但没能阻止新罗并吞伽耶。另一方面六世纪中叶,新罗联合百济击败高句丽,又背叛百济夺取汉江流域之行为,使高句丽和百济结盟对抗新罗,同时高句丽因为与隋帝国交恶,因此改善与大和王权的关系,新罗因此在东北亚被孤立,与唐帝国结盟成为新罗的选择。\n由于唐朝介入朝鲜三国争斗,唐朝支持新罗,导致与百济结盟的大和王权与唐朝走向对立,660年唐朝与新罗联军发动唐灭百济之战消灭百济,为了协助百济复国,大和王权于663年派军前往朝鲜半岛,但被唐朝与新罗联军击败,史称白江口之战。668年高句丽被唐朝消灭后,唐与新罗对朝鲜半岛领土展开争夺,即唐罗战争,担心唐朝威胁的大和王权于是与新罗交好,两国互派遣新罗使和新罗遣日使,大和王权继续透过新罗获得唐朝情报,学习唐朝制度、文化,直到701年再次派出遣唐使为止。\n\n日本列岛上的其他族群\n在大和王权兴起的同时,日本列岛还大概存在数个乃至十数个权力中心。大和王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吞并周边的其他权力中心,被吞并的族群逐渐被同化为大和民族。到大和王权后期的飞鸟时代日本列岛被明确视为外族的族群有东北的虾夷和九州南部的熊袭。\n虾夷在日本历史上是一变动概念,泛指大和王朝控制以外的地区中,位于东北方面的部族,因此随著大和王朝控制范围的扩大,虾夷所指范围也逐渐向东北地方、北海道后退。他们与大和人进行贸易,但随著大和王权扩张,虾夷也经常为防御而战,袭击大和人修建的城栅;大和方面也透过在秋田等城栅举行祭祀、提供物资等方式笼络虾夷臣服。但由于虾夷地区没有中央政府,很难彻底降伏所有虾夷人。\n熊袭则是古代日本南九州地区的原住民,多次出现在日本神话时代的记述中。目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熊袭族即是日后的隼人。另外位于日本列岛南部的琉球群岛在日本史书中的首次记载出现于飞鸟时代,《日本书纪》在657年称奄美群岛为“海见嶋”。\n\n佛教的发展\n佛教引入日本大约在公元6世纪中。587年丁未之乱确立佛教在日本的地位。\n\n飞鸟·白凤文化\n年表及概要\n推古朝\n(首都:飞鸟)\n\n538年(宣化3年)百济的圣王派公使赠送释迦牟尼像和佛教経论给日本大和朝廷,此为日本最早本国有具体记载之史实。\n587年(用明2年)天皇皈依佛教。物部守屋和苏我马子之间的冲突加剧。之后圣德太子支持苏我氏政营,物部氏灭亡。在物部氏灭亡后的半个世纪内,苏我氏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开始了外戚专政。\n588年(崇峻元年)苏我马子下令开始修建飞鸟的法兴寺(飞鸟寺)。\n592年(崇峻5年)苏我马子派遣东汉直驹暗杀意图反抗苏我氏的崇峻天皇,推立日本第一位女天皇推古天皇。厩戸皇子(圣德太子)以皇太子的身份摄政,飞鸟时代开始。\n604年(推古12年)冠位十二阶出台;圣德太子制定十七条宪法;佛教在日本得到大势发展;以天皇为统治中心的国家体制开始确立。\n607年(推古15年)派遣遣隋使小野妹子出使中国,向隋天子递交了“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的国书。同行的还有大量的留学生,以学习隋朝的文化和政治体制。\n620年(推古28年)圣德太子和苏我马子一同完成《天皇记》、《国记》、《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及公民等本记》等史书。\n622年(推古30年)摄政皇太子厩戸皇子(圣德太子)去世。\n626年(推古34年)苏我马子去世。\n628年(推古36年)推古天皇去世,日本历史上长达36年的第一位女天皇统治时代结束。\n\n舒明・皇极朝\n(首都:飞鸟)\n\n628年(推古36年)由于推古天皇崩御时并没有选定继承人,于是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与敏达天皇的长孙田村皇子都被视为皇室有力的继承人。其中苏我虾夷的叔叔摩理势有意拥立山背大兄王。于是苏我虾夷为巩固自己的权势杀害摩理势,拥立田村皇子为舒明天皇。\n630年(舒明2年)第一批遣唐使抵唐。\n641年(舒明13年)舒明天皇去世。苏我虾夷与苏我入鹿拥立宝皇女即位为皇极天皇;而这段期间苏我虾夷将一部份的国政委由苏我入鹿代行,但是苏我入鹿的放纵不知节制也引起皇室内部的诸多不满。\n643年(皇极2年)苏我入鹿攻山背大兄皇子一族,皇子一行在法隆寺自杀,圣德太子一族灭亡。\n\n孝德朝(难波朝)\n(首都:难波)\n\n645年(大化元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镰足发动乙巳之变,于皇极天皇朝前暗杀了苏我入鹿,苏我虾夷拒守于甘橿冈,最后自杀身亡,苏我氏灭亡。皇极天皇退位,敏达天皇曾孙轻皇子成为孝德天皇,迁都难波(今大阪)长柄豊埼,以摆脱飞鸟的苏我氏残党盘根错节势力。孝德天皇并制定日本最初的年号大化。\n646年(大化2年)孝德天皇发布改新之诏,开始了称为大化改新的对日本政治体制的改革。宣布建立中央集权政治体制。推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实施新冠位制,将苏我氏大臣一人专权改为新设立的左大臣,右大臣和太政大臣三人分权的中央官制,设八省百官等。\n653年(白雉4年)与皇太子葛城皇子(即中大兄皇子)发生政见对立,皇太子移居飞鸟。\n654年(白雉5年)孝德天皇去世。\n\n齐明・天智朝\n(首都:飞鸟 → 大津)\n\n655年(齐明元年)孝德天皇死后,中大兄皇子掌握政治实权。皇极太上皇再度即位,改称齐明天皇,迁都飞鸟。\n660年(齐明5年)中大兄皇子在飞鸟建造漏刻台。\n661年(齐明7年)齐明天皇御驾亲征,抵达筑紫(九州)朝仓宫,不久病亡。中大兄皇子临朝称制,即为后来的天智天皇。\n663年(天智2年)中大兄皇子依百济之请,派军支援朝鲜,但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于唐朝与新罗之联军。日本各岛开始建筑防卫设施。\n664年(天智3年)开始太宰府的水城建筑,同时在对马国,壹岐国,筑紫国设立海防和烽火台。\n667年(天智6年)迁都较内陆之近江大津宫,以避免唐、新罗联军入侵。\n668年(天智7年)中大兄皇子即位为天智天皇。\n670年(天智9年)天智天皇制成《庚午年籍》,是为日本最早的全国性户籍。据《三国史记》及《唐书》,始号日本。法隆寺大火,被夷为平地。\n\n天武・持统朝\n(首都:飞鸟 → 藤原)\n\n672年(天智10年)天智天皇去世,其弟大海人皇子和其长子大友皇子(由于其身份特殊,大友皇子的天皇之位一直没有得到承认,直到1870年明治天皇才追谥其为弘文天皇)争夺皇位,发生壬申之乱。最终大海人皇子获胜,即位天武天皇,大友皇子在濑田川之战中失败后自缢而死。天武天皇迁都飞鸟浄御原宫,日本的中央集权国家体制日益完善。\n681年(天武10年)开始编纂律令飞鸟净御原令。\n686年(朱鸟元年)天武天皇去世。大津皇子被控谋反,敕令赐死。天武天皇的皇后鸬野赞良临朝称制,改元朱鸟。\n689年(持统3年)全22卷飞鸟净御原令完成颁布。\n690年(持统4年)鸬野赞良因东宫草壁皇子亡故,即位持统天皇。制成庚寅年籍,从此开始日本户籍的“六年一造”。\n692年(持统6年)以公地公民制为基础的班田制开始实施。\n694年(持统8年)迁都日本最早模仿唐都长安的大型条坊制都城藤原京。\n697年(文武元年)持统天皇退位,改称太上天皇,草壁皇子之子珂瑠皇子继任文武天皇。\n700年(文武4年)文武天皇下令按照唐朝的律令制为基础编写律令。\n701年(大宝元年)大宝令完成,包括律六卷,令十一卷,由藤原不比等纂,将日本至七世纪以来“近江令”、“天武令”等等制度与法规修正补订成完备的法典。奠定日本做为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的法治基础,也是大化革新施行成功的重要注脚,直到757年养老律令颁行前,一直是国家基本法。改元大宝。\n702年(大宝2年)文武天皇正式颁布大宝令。\n706年(庆云3年)文武天皇进行庆云改革。\n706年(庆云4年)文武天皇去世,其母继任元明天皇。\n708年(和铜元年)元明天皇仿唐朝“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铜钱,推行“蓄钱叙位法”;由于藤原京排水不善,疾病肆虐,再次模仿唐都长安,建平城京(今奈良市)。\n710年(和铜3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奈良),飞鸟时代告终,奈良时代开始。\n\n关键人物\n圣德太子\n苏我氏(苏我马子,苏我虾夷,苏我入鹿)\n物部氏(物部守屋)\n中大兄皇子(天智天皇)\n大海人皇子(天武天皇)\n大伴氏\n中臣氏(藤原氏、藤原镰足)\n阿倍比罗夫\n大友皇子(弘文天皇)\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3562", "title": "大公报", "text": "《大公报》(英语:Ta Kung Pao,早期曾用法文名L'Impartial)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1902年创刊于天津法租界,在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目前该报是世界上现存报纸中历史最悠久的中文报纸。1926年至1949年,该报以奉行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出名。香港版首次设立于1938年,刊行至于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1948年,国共内战中,国军节节败退,胡政之在香港再度创办香港版,但期间病逝于上海。1949年后,在中共港澳工委的直接领导下,《大公报》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并成为其机关报,其立场被指亲中和有特殊的政治背景,实际不再奉行“四不主义”,现隶属于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主打政治经济新闻。\n目前,《大公报》与《文汇报》、《香港商报》和《香港经济导报》并称为香港“四大左报”,其报导手法受到对立立场的媒体人的质疑。根据香港中文大学传播与民意调查中心在2016年的民调,《大公报》的公信力评分为4.21,在收费报章中排名倒数第一。2019年11月的民调,《大公报》再次敬陪末座,公信力评分是3.30,成为全香港公信力评分得分最低的传媒。在大量媒体因《港区国安法》实施被逼关闭之下,2020年由香港报业公会主办的“香港最佳新闻奖”中,《大公报》共夺得13个奖项,是该届全港获奖最多的报章。\n\n报刊历史\n历史概述\n《大公报》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也是中华民国大陆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如同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百科全书。虽然都称为“大公报”,不同时期的《大公报》迥然不同。自成立起到1949年6月17日在上海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期间的《大公报》被王芸生、曹谷冰等人称为“旧大公报”,其中又分为两个阶段:\n\n创始时期,先后为英敛之、王郅隆持有,创办于1902年,停刊于1925年。\n新记时期,1926年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接办,为区别于英记、王记,更名为新记公司。《大公报》的历史贡献,基本都是指新记时期。\n1949年以后的《大公报》又被称为“新大公报”,归中国共产党领导管理。各地的版本,经历了不同演变。\n\n1949年天津版改名为《进步日报》,上海版于1952年北上���入天津版,仍名为《大公报》。1966年文革爆发后,因被指对国民政府“小骂帮大忙”遭到冲击,自此停刊。\n1952年,重庆《大公报》改组为《重庆日报》。\n1952年,香港《大公报》改归中共中央港澳工委领导,是现今唯一存在的版本。\n1902年,《大公报》由英敛之创刊于天津法租界。该报创办之初为天津法国天主教堂的天主教宣传报纸。创刊后几十年该报几经易手。1916年,受到安福系支持,股东王郅隆收购全部股权,自此《大公报》成为安福系的机关报。王郅隆聘请胡政之为主笔兼经理,改革报纸排版及内容。1920年,安福系失势,王郅隆提退股本,胡政之辞职,销量大减,至1925年11月27日停刊。\n1926年,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即新记《大公报》。后人评价《大公报》时一般指的也是新记《大公报》。新记《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主义”原则闻名,凭借其犀利的政治评论和时事报道迅速流行。自1902年成立起到1949年在上海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期间的《大公报》也被称为“旧大公报”。1949年后,在王芸生主张下逐步转为中国共产党控制,重庆版改为《重庆日报》,天津版、上海版合并后迁往北京,作为全国性经济大报,并于1966年因文革被红卫兵逼迫停刊,北京版原编辑团队在改革开放后新办类似报纸《经济日报》,此后《大公报》仅有香港版留存至今。\n《大公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是唯一一家派记者报道巴黎和会的中文报纸,也是唯一一家派驻欧洲记者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文报纸,并且派出记者到波茨坦会议、密苏里号日本投降仪式见证历史,此外还是第一份在股票市场上市的中文报纸。《大公报》与《益世报》《申报》和《民国日报》一同被称为“民国四大报刊”之一。\n\n大公报在香港\n1937年底,日军攻占上海。胡政之决定在香港创办《大公报》。香港版1938年“八一三”周年纪念日创刊。胡政之在创刊号中表明,尽管面临严重外患,但《大公报》将继续为国家服务。由于《大公报》久负盛名,港版发行首日,便遭到本地同业排外,雇孩童闹事,抢夺并撕毁报纸。香港报业素来注重商业新闻,而并非文人议政,故而《大公报》的销量不佳;本地报纸和广告费用低廉,致使《大公报》营业亏损。直至1940年1月独家刊载汪日密约后,销量才大增。1940年初,胡政之意识到香港可能不保,到桂林觅地造屋,并陆续运进几架平版印报机及其他必要器材,1941年3月15日创设桂林版,作为香港版之后路。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后,港版《大公报》停刊,香港版报社人员撤往桂林馆。1948年初,胡政之认为,在两极格局背景下,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不会再允许《大公报》的存在,只有在香港,《大公报》才能长期存活。1949年4月14日,胡政之因病去世,国民党对大公报主编王芸生进行打压,《中央日报》给他贴上“新华社广播的应声虫”等标签。中共地下党针对性地对王芸生进行工作,最终让他选择加入中共阵营。\n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宣部直接领导下和在中共港澳工委的直接控制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报纸的阵地。此后,《大公报》的立场明显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因此被认为有官方背景,在财经新闻方面也常发布有关北京政府对香港或中国大陆的相关政策报导。\n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1967年香港爆发六七暴乱。时任《大公报》香港版的社长费彝民也是港九同胞反港英组织的领导层重要成员之一。《大公报》作为左派报纸,为包括香港部分底层劳工民众在内的香港左翼势力实施行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也使得《大公报》遭到部分香港右翼势力人士的强烈抨击。\n1972年,在《大公报》北京版因文革被红卫兵逼停后,时任香港大公报社社长费彝民基于《大公报》在香港的良好发展情况,于北京设立《大公报》办事处。1989年,《大公报》香港版又在上海设立办事处。\n1982年6月15日,时任中共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北京会见十二位香港各界人士,其中就包括时任《大公报》香港版主编费彝民。邓小平在与上述人员会见期间,首次宣布中国将在1997年收回香港。《大公报》随即跟进报道该消息。\n1984年12月19日,明确香港前途问题的《中英联合声明》于北京签署,《大公报》记者现场采访记录签署过程,之后,《大公报》刊登号外,第一时间报道该消息。\n1992年,邓小平南巡。《大公报》率先发布了邓小平南���的不少独家消息。\n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大公报》在当天先后四次刊发号外,当日前后更是连续刊发出纸71张总共284版,报纸印数达到了罕见的三百万份,详细报道香港回归的相关消息。\n《大公报》也会与香港一些亲共社团举办相关展览活动,例如:“和平正义的伟大事业—纪念中国抗日战争60周年和世界反法西斯运动60周年”,“雪域明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展览”等。《大公报》和《香港商报》或《文汇报》的网站也是中国大陆少数“解禁”的香港报刊及相关网站。由于该报拥有被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悠久历史背景,在报道国际及两岸事务时往往站在中共立场,政治色彩浓厚。根据2009年针对香港市民对传媒可信度的调查显示,《文汇报》及《大公报》可信度分数排行最低。2015年,香港大学校务委员会成员李国章曾表示“自己不读《文汇报》或《大公报》,相信香港大部分人也不读《文汇报》或《大公报》”,又指两报写得越多,港人越反对。2016年2月,《大公报》和《文汇报》合并归入“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保持各自出报之同时亦“将统筹采编和技术力量,力图在融媒体方面获得发展”。\n2022年6月12日,《大公报》迎来创刊12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公报社致信祝贺。习近平在信中表示,一个多世纪以来,《大公报》秉承“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的办报宗旨,立言为公,文章报国,为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香港回归祖国、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进入新时代,《大公报》旗帜鲜明发出正面声音、凝聚社会共识,为维护香港社会稳定、增进香港与内地交流、促进人心回归作出了贡献。香港邮政也为了纪念《大公报》创刊120周年,发行了《大公报》纪念邮票,邮票中含有《大公报》自1906年至1956年期间的天津总社社址和现今香港楼市风景的图片,以示对《大公报》的纪念。\n2025年2月14日,为纪念《大公报》创刊一百二十余年,香港航空的大公报主题涂装客机“大公报号”(使用一架空客A330-300)首次在香港国际机场亮相。客机上印有巨大的“大公报”题字标识。\n\n市场定位\n《大公报》网站自言以2008年1月数据,日均来访人数近15万人,在全球阅览量中,中国内地占75%、香港占5%、美国占5%、其它占10%。2006年,《大公报》在向广东省零售发行“商旅版”,售价人民币3元。该版主要报道香港本土新闻为主,不报道香港以外新闻。另外,中国内地读者也可通过中国邮政订阅原版《大公报》,每份人民币10元,邮发代号为1-3014。\n网上平台方面,该报于1995年设立大公网,为中国最早创建的网络媒体之一。据国际专业网站监测机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大公网目均点击率达1,000万次以上,据大公网自介,其主要受众为关注香港与中国内地的政商学文等社会各界精英群体,读者遍及中国内地、港澳、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澳洲、韩国、日本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大公网的全球受众中,中国内地以外的访问者数量占全网总量的一半以上。香港报业公会2014年的60周年会刊指出,大公网全球排名稳居中国新闻类网站前十,日均浏览量达1,000万次以上,日均访客数逾100万,官方搜狐微博有242万人关注,新浪微博则有52万。\n\n内容\n报刊编排\n《大公报》报头的“大公报”隶书红字,据传出自清末著名思想家严复手笔,竖向刊载在报纸第一版右上方。报头题字下方为威妥玛拼音“Ta Kung Pao”,表格最下方印着日期,星期,第XXXXX号,售价,出版版数,天气,大公网和大公报pdf版二维码。其后为大公报爆料热线。首页间中为广告页,但通常为头条新闻。《大公报》报纸的编排没有什么规定,视乎当日报纸出版页数。\n报纸通常分为A、B版。\n\nA 版分为要闻、港闻、中国、国际、经济、体育、评论。\nB 版分为经济、大公园、小公园、文化、副刊。\n逢星期日的《大公报》只有A版,经济、大公园、小公园会在A版里面。\n\n奖项\n2020年9月22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主办的亚洲品牌大会,公布《亚洲品牌500强》,《大公报》获选为《亚洲品牌500强》之一,排名第352位。\n\n争议\n部分记者与评论员\n曹谷冰(报道中苏建交后苏联情况)\n朱启平(报道日本受降仪式,其通讯《落日》已经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的经典)\n高汾(抗战胜利后进入《大公报》,与丈夫高集一同成为民国著名夫妻报人,后被划为右派)\n陈纪滢(抗战期间曾主编过《大公报》有影响的《战线���副刊,在汉口参与筹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后被选为理事之一。后定居台北,多发表回忆录)\n孔昭恺\n姜国元(笔名安裕)80年代曾被派驻到英国及美国,于华盛顿采访白宫政治新闻\n\n参见\n香港传媒争议\n新晚报\n亲中媒体\n\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外部连结\n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创建于1996年5月,是香港最早的新闻网站之一。\n中国近代报刊资料库-大公报 - 联合知识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纪念《大公报》百年华诞(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3564", "title": "摩托车", "text": "摩托车(英语:motorcycle 或 motorbike),在台湾多称机器脚踏车,简称机车,在香港多称电单车,是指由动力装置驱动,具有两个或三个车轮的道路机动车辆,其最高设计车速超过50 km/h,或在使用内燃机时排量超过50 mL。如使用电力驱动,电机的最大连续额定功率总和大于4 kW​。常见形式包括普通摩托车、踏板摩托车、公路越野摩托车、边三轮摩托车和正三轮摩托车等​。\n摩托车通常通过骑乘者的重心移动配合车把控制转向,多以两轮设计为主流,亦有三轮及其他结构形式。部分特殊用途的摩托车可能增加辅助轮,如为身心障碍者设计的车辆,或用于警务与军用任务的车辆,其车架可能附加侧车厢,形成边三轮摩托车。\n现代摩托车的种类繁多,根据用途和设计可进一步细分为普通道路摩托车(Street Bike)、踏板摩托车(Scooter)、越野摩托车(Off-Road Bike)、赛车(如公路赛车和越野赛车)及特种用途摩托车(装有特种装备的摩托车)等​。摩托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代步工具,不仅在日常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体育竞技、军事和商业用途中也占据一席之地。\n\n历史\n试验及发明\n在车辆历史上,脚踏车首先出现,之后是摩托车。世界机车的发源地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义大利等国,以及美洲的美国。\n\n第一款面向市场的摩托车设计是1884年,英国的爱德华·巴特勒设计的三轮摩托车Butler Petrol Cycle。这款摩托车由一具八分之五匹(466瓦)600 cc 水冷四冲程引擎驱动,并由Merryweather消防车辆制造公司生产。但由于巴特勒没有足够资金,该款摩托车没有得到成功。\n\n另一款使用内燃机的摩托车,是1885年由德国发明家戈特利布·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和威廉·迈巴赫(Wilhelm Maybach)设计并制造的戴姆勒摩托车。这款摩托车相当于将一具汽油四冲程引擎装在木制的两轮车上,但它不同于当时的自行车:不透过倾斜车辆的方式产生离心力,并使车辆转向,完全没有使用于70年前研制出的自行车原理,取而代之的是透过两根前叉的摆动来达到转向的目的。但这辆“摩托车”并非用作实际用途,而只作为两人研制内燃机的载体。\n不过,在这两款摩托车发明之前,还有多款使用蒸气引擎的摩托车、电动摩托车及使用柴油引擎的二轮车。如将此三类车辆也算作摩托车,则第一辆摩托车应为1769年由法国人尼可拉斯·库纽制造的,使用蒸气引擎的摩托车。\n\n第一家摩托车制造商\n1894年,德国的Hildebrand & Wolfmüller成为第一款公开发售的摩托车,并首次被称为“Motorrad(德语“摩托车”之意)”英国制造商Excelsior Motor Company于1896年开始制造一款自行研发的摩托车。\n在摩托车发展历史的早期,不少自行车制造商都透过改造自家的自行车设计,以便于装上内燃机。随着引擎马力的加强及自行车设计的改变,摩托车制造商数量激增。同时,不少原先于19世纪研制摩托车的人士,例如戈特利布·戴姆勒、威廉·迈巴赫,大多开始研制汽车。\n1903年,美国摩托车制造商哈雷·戴维森(Harley Davidson)成立,并开始制造摩托车。直至一战前夕,世界上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为“印第安”(Indian)公司,每年生产超过20,000辆摩托车。\n\n第一次世界大战\n一战期间,由于战争中摩托车在前线通讯上作用极大,欧洲各国军方对摩托车的需求增大,摩托车产量再次激增。战场上的情报员逐渐从骑马转为骑摩托车。美国哈雷摩托车公司生产的摩托车中,有50%为战需品。英国的凯旋公司在战争期间向三国协约售出超过30,000辆H型摩托车。H型摩托车搭载499 cc(30.5 cu in)单缸风冷式四冲程引擎,后轮由皮带带动。这也是凯旋公司第一款不使用自行车踏板的摩托车。H型摩托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款现代摩托车。\n\n战后发展\n到1920年为止,哈雷摩托车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其制造的摩托车远销67国。\n1920年代末至1930��代,德国的DKW公司取代哈雷成为最大摩托车制造商。\n\n1950年代,流线型设计在赛事摩托车行业中突飞猛进,具有大型整流罩的摩托车成为当时摩托车设计的一大特点,其中NSU和Moto Guzzi两家公司成为流线型摩托车的领导者。\nNSU的先进设计最多,但在4名NSU赛车手在1954年–1956年世界摩托车锦标赛中丧生后,NSU停止该类摩托车的设计,并不再参加世界摩托车锦标赛。1958年,国际摩托车赛车协会以安全为由,禁止选手在比赛中使用全包围型整流罩的摩托车。\n1960至1990年代,小型二冲程摩托车在全球开始流行起来,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东德的沃尔特·卡登在1950年代发明的二冲程引擎。\n日本的摩托车制造业源于1940年,由本田技研工业生产的“本田A型”机动脚踏车。1948年,本田公司正式开始生产摩托车。1950年代,日本摩托车制造业蓬勃发展,百余家厂商一拥而起,但这些厂商制造的摩托车基本全为仿造欧洲厂家的摩托车。1950年代,各家厂商逐渐发展出各自的风格,其中本田技研工业、雅马哈、川崎重工业、铃木汽车四家摩托车制造商逐渐在日本摩托车制造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四家公司制造的摩托车远销欧美、东南亚,逐渐使日本成为世界摩托车制造业的中心。目前,日本摩托车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n1960年代,台湾各行业逐渐兴起,机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整体需求一再扩大。惟因外汇短缺,难以进口足够多的摩托车。政府乃鼓励投资机车工业,并订定自制率,且逐年提高。1961年11月,台湾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本田合作,生产出台湾第一部摩托车。此后三阳工业开始产制50cc和150cc两种机车,成为台湾第一家机车制造公司。之后,台湾摩托车制造业兴起,最高峰时有超过40家制造商。从1988年开始,台湾生产的摩托车出口至中国大陆。1993年,三阳工业在中国大陆湖南省建设第一家合资厂。\n中国大陆制造的第一批摩托车,是在1951年7月8日,由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制造出的“井冈山”牌摩托车。该款摩托车仿造自德国迅达普K500型,使用双缸对置型四冲程风冷式发动机,气缸容积498ml,发动机功率11.8Kw,最高车速110km/h,自重195kg。在此之后,中国多个汽车制造厂纷纷制造出多种摩托车,由于多为军用,带有边车的摩托车占主要部分。改革开放后,国内涌现出大量摩托车厂商,但多为合资企业,其中与日本厂商合资的企业居多(如豪爵铃木、五羊本田、建设雅马哈)。2000年12月15日,由重庆宗申集团制造的第一辆宗申750出厂,这是中国第一款大排量公路赛车。2020年5月6日,春风动力发布公务车CF1250J,这是中国第一款量产的公升级车型。目前,中国是全球制造的摩托车总量最多的国家之一。\n\n今天\n在21世纪,摩托车行业主要由印度和日本的摩托车公司主导。除了大排量摩托车外,小排量(小于300 cc)摩托车市场也很大,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国家,由中国和印度生产。一个日本的例子是1958年的本田超级小巧摩托车(Honda Super Cub),它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车辆,到2008年4月已生产了6千万辆。\n今天,这个领域主要由印度公司主导,Hero MotoCorp成为全球最大的两轮车制造商。它的Splendor型号至今已销售超过850万辆。 其他主要生产商包括Bajaj和TVS Motors。\n\n主要结构\n早期的摩托车,即“机器脚踏车”,由双轮脚踏车改装而来,通过在其结构中增加一台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实现了动力驱动的突破。早期摩托车的设计结构主要围绕三大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和结构与悬挂系统展开。这些系统的设计理念直接受汽车制造技术的启发,并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不断演化。\n现代摩托车已从这些基础系统出发,扩展为一套更加完整的技术体系,包括制动系统、电子设备与智能化系统等,全面提升了性能、安全性和驾驶体验。\n\n动力系统\n早期结构\n动力系统核心为内燃机,包括气缸、曲柄箱、活塞、连杆,以及供燃料的化油器(Carburetor)、发火装置(Ignition System)、润滑装置和冷却系统。\n\n现代发展\n燃油喷射系统(Fuel Injection System)逐步取代化油器,显著提高燃烧效率,减少排放。\n点火系统升级为电子点火(Electronic Ignition),实现更高的点火精度与可靠性。\n混合动力(Hybrid)和电动动力系统(Electric Drive)开始普及,成为可持续交通的关键方向。\n汽车发动机技术的进步(如涡轮增压、直喷技术)在摩托车动力单元中逐步应用。\n\n传动系统\n早期结构\n动力通过离合器(Clutch)传递到齿轮变速器(Transmission System),再由链条、皮带或传动轴(Drive Shaft)传递至后轮。\n\n现代发展\n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和双离合变速器(Dual-Clutch Transmission, DCT)逐渐应用,提升驾驶便捷性。\n高性能链条和碳纤维皮带显著提升了传动系统的耐久性与效率。\n一些高端车型采用了汽车变速箱中的先进控制技术,如电子换挡逻辑和智能扭矩管理。\n\n底盘与悬挂系统\n早期结构\n车架由钢材构成,配备钢丝轮、橡胶轮胎,以及基本的前叉(Front Fork)和把手(Handle Bar)。\n\n现代发展\n车架材料升级为铝合金、碳纤维等轻量化高强度材料,结构设计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原理。\n悬挂系统采用液压减震(Hydraulic Suspension)和倒置前叉(Inverted Fork),进一步提升舒适性与操控性。\n汽车底盘技术(如自适应悬挂系统)逐渐被移植到高端摩托车中。\n\n制动系统\n早期结构\n简单的机械制动装置用于车辆减速和停车。\n\n现代发展\n碟式制动系统(Disc Braking System)已逐渐普及。\n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 ABS)和电子制动分配(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EBD)技术广泛应用。\n借鉴汽车的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SC),摩托车的制动安全性和操控性能进一步提升。\n\n电子设备与智能化系统\n配备电子燃油管理系统(Fuel Management System)、骑行模式选择(Riding Modes)、电子稳定控制系统(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 ESC)。\n智能仪表盘整合导航、胎压监测、油耗统计、引擎状态监控等功能。\n通过蓝牙连接,实现与手机和头盔通讯设备的互联,进一步拓展为智能驾驶的人机单元。\n部分先进车型配备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如车道保持辅助、碰撞预警)。\n摩托车从最初的三大系统框架发展为今日涵盖动力、传动、结构、制动及智能化技术的完整体系,其技术发展直接受益于汽车制造领域的创新成果。摩托车继承了汽车工业中的核心理念与航空工业的先进技术,在轻量化、高性能与灵活性方面独树一帜,在日常出行、运动竞技以及可持续交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n\n类型\n各国法律对摩托车的分类方式多以其排量(立方厘米(cc))、最高速度为分类标准。若根据摩托车的用途及外观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数种:\n\n街车\n街车指适合在城市道路上日常驾驶的摩托车,较注重实用性和可操纵性。外观设计上,街车多装备一体式座椅和较高的把手,使驾驶姿势更为自然。车头用于整流的风镜相对少见,面积相对较小,部分款式甚至无车头整流装备。由于街车零部件常常裸露在外,故在日本有Naked(裸露的)之称呼,或简称NK车种。在中国大陆,随处可见的“跨骑车”便属街车。街车也有运动性能较强的款式,但在高速行驶中,由于风阻较大,驾驶者会较为不适。\n1970年代,美国摩托车杂志《Cycle》创立术语“通用日本摩托车”(Universal Japanese Motorcycle),用于描述由日本厂商制造的经济型摩托车。通用日本摩托车是街车的一种,因其燃油经济性,而一直在世界各地盛行。\n\n摩托化自行车\n又称为“原付车”(来自日语:原动机付自転车,意为带有发动机的二轮脚踏车)、“助力车”,是一种轻便摩托车,排量及耗油量较低。由于此类摩托车的引擎只做为一种动力方式(另一种为脚踏动力),因此被译为“摩托化自行车”。\n\n包厢车\n德国BMW公司于1990年代中开发出新款摩托车。附设塑钢车身壳、有车门之一人摩托车,内有空调,热天可于车内施放冷气,颇为舒适。\n\n跑车\n又称为“仿赛”(英语:Race Replica)、“趴赛”(中国大陆),是指在道路上拥有较高最大速度、加速度、制动性能、转弯性能的摩托车,其耐用度、环保性、驾驶舒适性低于街车。在外观设计上,跑车大多装有大面积的车壳,并装有面积较大的车头风镜。为减小风阻以增加速度,跑车驾驶者需将身体向前倾,或是完全靠在油箱上。因把手位置较低,在中国大陆也被称作“趴赛”。也有部分摩托车赛事用经改装的跑车来比赛,如超级摩托车锦标赛(WSBK)、美国超级摩托车锦标赛(AMA)。\n亦有独立于市售车之外的纯种赛车竞赛:世界摩托车锦标赛 MOTO GP,该车辆坊间称为\"厂车\",该车造价超过一百万欧元,为各家制造商比拼技术力的结晶,各家厂商各有其独门造艺于此,是摩托车的最高殿堂,并有因排气量分为三种等级的锦标赛(1000c.c./765c.c./250c.c.)。\n\n巡航车\n巡航车(英语:Cruiser),又称为美式巡航车、美式机车或美式嘻皮车,是指于1930年代源于美国的一种排量较大、车重较大的摩托车。巡航车通常把手较高、踏板靠前,驾驶者通常需将手和脚向前伸,同时后背直立或向后仰。最具代表性的品牌为美国哈雷·戴维森(Harley-Davidson)。美国新闻界常将此类摩托车称为地狱使者(Hell angels)、奔雷者(Thunder runners)。1980年代,巡航车被引入日本,多家厂商开始制造巡航车,并出口至世界各地。日本的部分摩托车制造商也将巡航车进行改造,改为排量较小、造价便宜的款式,这种摩托车马上在东南亚地区受到欢迎,在中国大陆被称作“太子车”。\n在美国,巡航车通常被分为Bobber、Chopper、Bagger三种。\n\n越野车\n越野车是指可在各种地形上行驶的摩托车。越野车通常较轻,设备较少,具有较长的避震行程、较高的离地间距(因而在中国大陆被俗称为“高赛”),轮胎常使用抓地力较大的深纹路胎(巧克力胎)。引擎排量较小,但由于车身轻便,其加速度较大,同时对低速扭矩要求较高。越野车适合行驶于野外及山区,为多国陆军、山区野外工作者、极限运动者使用。\n越野摩托车可细分为场地越野车(Motocross)、林道越野车(Enduro)、长距离越野车(Rally raid)、障碍攀爬越野车(Trail)、场地滑胎车(Track racing)四种。\n\n滑胎车\n滑胎车指将一般越野车前21吋后18吋或19吋深纹路胎(巧克力胎)改成前后17吋的公路用胎,并将后齿盘缩小,以利于公路上行走的车种。\n滑胎是属于一种过弯技巧,利用越野车轻易操控的机动性及长行程的避震,高速行驶并煞车,使车子重心改变,形成车尾摆动的过弯驾驶技术。驾驶者必须在进弯前用比其他车种更快速度进弯并重煞,让重心向前转移,并连续退档后快速倾斜车身,利用档位的速差并加上后煞及半离合控制后轮转速让后轮在路面滑行,最后再利用前轮反胎来修正出弯角度,进而达到更快的过弯的效果。\n\n踏板式摩托车\n踏板式摩托车(英语:Scooter)是指一种拥有脚踏板的摩托车,在香港又名“绵羊仔”、“小绵羊”(50cc以下),在台湾被称为“速克达”(英文Scooter的音译),又名“塑胶车”。\n踏板式摩托车源于义大利伟士牌(Vespa)的踏板式摩托车,最大的特点是使用自动档,传动系统通常为无段自动变速器(CVT),因1950年代爱情文艺电影《罗马假期》,男影星葛雷哥莱·毕克载公主奥黛丽·赫本欢乐游玩罗马景点而声名大噪。\n踏板式摩托车最大的优点在于所需的操控技术门槛较低,会骑脚踏车的人很快就能上手,大部分的车型座位底下设有置物箱,欧洲人喜欢在后方加装后置物箱增加置物空间。\n由于速克达的机动性高和成本低,在东南亚地区是常见的代步工具。在台湾,由于人口密度高、平地不降雪不结霜、车辆拥挤、速克达机动性高、车辆税制等因素非常适合使用速克达。速克达早期在台湾问世原本是为女性设计的,因为操作相对手动档简易,因此成为目前两轮燃油车辆主流形式。\n速克达缺点是经过十年左右,内部机器套件容易损坏,但若档车内部机器套件钢性强保养得好可以骑到20年以上。\n\n雪地摩托车\n又称为雪车,是专为雪地环境而开发出来的车型,其驱动方式为座下引擎运转带动下方履带与地面摩擦产生移动,且配合前面橇板机制,滑行于雪上。此车型之传动系统通常为CVT。雪地摩托车最早由加拿大庞巴迪公司制造出来。\n\n三轮车\n是指拥有三个车轮的摩托车。在东南亚地区,三轮车被普遍用于货运、客运。原产于印度的Bajaj和加拿大有一种三轮叫庞巴迪。\n\n边车\n边车是指在现有二轮摩托车的车侧加装一个乘客座位的摩托车,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日本、苏联等国陆军使用的机械化交通运输工具,两人双并侧座,一为驾驶兵,另一为射击兵。\n如今,边车常在陆军、巡警队中使用,以方便行动。边车亦被用于照顾身心障碍人士中行动不便者,他们的机车通常左右会各装一个边车,用来辅助他们,方便他们骑乘。\n中国大陆制造的第一辆摩托车“长江750”即为边车。中国大陆称此类车为侧三轮摩托车,亦俗称“边三”、“挎子”或边三轮摩托车、挎斗摩托。\n\n倒三轮车\n倒三轮车是指具有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的三轮摩托车,源于意大利比亚乔公司制造的Piaggio MP3。倒三轮车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保证与两轮摩托车一样的驾驶感受,同时提高摩托车安全性,同时亦可在低速行驶时锁定四连杆机构,使驾驶者不用脚触地也能平稳停车。典型倒三轮车如Can-am公司出品的SPYDER、比亚乔公司的mp3、庞巴迪的Spider。\n\n复古车\n��指模仿旧式摩托车设计风格而设计并制造的摩托车。\n\n电动车\n由电动机驱动的机车,通常配备高容量电池以利长途使用。\n\n赛车\n又称为工厂赛车,是指摩托车制造商专门为比赛而特别生产的摩托车,注重性能,而不注重耐用度及环保,并不适合在一般道路上行驶。MOTO GP为一项以原装赛车来比赛的摩托车赛事。\n\n摩托车的社会议题\n摩托车的数量\n根据在世界各国的机车数量分布,除了欧洲南部常见到机车之外,可明显发现亚洲国家就占五成以上,特别是位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的路上一定能看见机车的踪影。这点和各国的经济变迁发展以及气候带有极大的关联因素。\n由于大多数的亚洲国家是在短时间内发生经济与所得水平的快速变迁或变化,摩托车较汽车来得便宜而导致了社会民间普遍使用摩托车的情况。小排量摩托车是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最常见的机动车辆。\n\n摩托车文化\n少部分使用摩托车,群聚在街道竞速者,又称为飙车族。他们为了追求速度感,常违法改造摩托车,或是拆除消音器来制造噪音。但更多的是机车的一般爱好者、研究者及假日出游车队,不可等同而论。一些摩托车手之间会展开社交活动,他们还会将摩托车视为自己身份的象征。\n\n安全问题\n与一般轿车比较,摩托车缺乏车厢的保护,安全性较低,因此常被戏称为“肉包铁”或“皮包铁”。相对地,轿车则被称为“铁包肉”或“铁包皮”。在美国实际统计数字支持,摩托车的意外死亡率比一般汽车为高。但据统计资料显示,机车的事故与伤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汽车造成。\n因机车车身较小、重量轻、引擎负荷较低,相对使引擎温度更容易控制下、NOx等因高温生成的污高污染废气成分较低,但较低的使用成本,容易导致使用者忽略保养而造成污染控制系统失效而造成污染。\n2004年起,台湾修改环保法规,提高机车排气标准,二行程引擎摩托车虽然经过更精进的设计与制造、例如喷射化,仍可通过四期甚至五期的环保标准、但政策方向倾向于停售二行程机车,台湾目前已无二行程新车得以购买、但外销业务方面仍持续供应二行程机车。\n2017年,KTM机车发表新一代喷射二行程引擎,独家开发TPI(Transfer Port Injection)喷射系统专利,包括了新的节气门以及EMS(Engine Management System)引擎管理系统,透过新的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来控制,并且拥有多个传感器让电脑达到完美的点火以及喷射供油,让整辆车保有二行程独特的魅力,但也可以符合现代的环保法规。将搭载于新发表的越野用机车上,符合欧盟机车第四期环保法规。\n\n禁摩\n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交通安全、环境污染与市容市貌考虑),中国大陆的部分城市于1985年开始实施禁止摩托车上路的地方性法规(中国大陆俗称禁摩)。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大陆约有190个地级市及直辖市实施禁摩政策。\n但在通行效率逐年降低的今天,解除禁摩的呼声愈发高涨。\n\n台湾机车路权议题\n环境影响\n摩托车和踏板车低燃油消耗吸引了美国的环保人士和受到燃油价格上涨影响的人们的兴趣。\nPiaggio Group Americas以\"Vespanomics\"网站和平台的推出支持了这一兴趣,声称每英里的碳排放比普通汽车低0.4磅(113克/公里),减少65%,燃油经济性更好。\n然而,摩托车的排气排放物中可能含有比同一年份的乘用车或SUV车辆的排气排放物多10到20倍的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和未燃烧碳氢化合物。\n这是因为许多摩托车没有催化转化器,而且摩托车的排放标准比其他车辆更宽松。 尽管自1975年以来,大多数汽油动力汽车和卡车在美国都安装了催化转化器,但在摩托车上安装催化转化器可能存在安装和热量困难。 \n美国环境保护局对所有车辆和公路摩托车(包括踏板车)进行的2007年认证结果报告中,被测试的12,327辆车的平均认证排放水平为0.734。被测试的3,863辆摩托车的平均“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使用寿命末期排放量”为0.8531。54%的测试的2007年款摩托车配备了催化转化器。\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摩托车\n\n\n== 参见 =="} +{"doc_id": "3568", "title": "相声", "text": "相声是一种中国曲艺表演艺术,于清朝道光年间,在北京出现,其前身为八角鼓。\n相声一词,古作像生,原指模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戏。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由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出对口相声、群��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普遍认为相声存在四门功课,说学逗唱,而传统的口技即为“学”。\n在相声传承中,基本分成一般民众与满清旗人两个源流。前者卖艺为吸引观众,多愿意讲述表演较粗俗的段子,比较反映人民思想及地道文化,被称为浊派,也称浑门;而后者多为喜好这门曲艺的八旗子弟,多少有些身分矜持,故喜好表演如文学、经史、戏剧等较为高雅的段子,被称为清派,也称清门。但到了发展后期,浊派传人也会说清派段子,清派传人也有向浊派学习的情况。至1912年,基本已无特别的清浊之分。相声随后在两岸三地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n\n历史\n起源\n相声起源之一自曲艺八角鼓。张三禄是目前见于文字记载最早的相声艺人。根据相关记载并推测:张三禄本是北京的八角鼓丑角艺人,后创造了相声。他的艺术生涯始于清朝的道光年间。在《随缘乐》子弟书中说:“学相声好似还魂张三禄,铜骡子于三胜到像活的一样。” 在张三禄之后,分为朱、沈、阿三派。其中以艺名穷不怕的朱绍文门徒最多,现今多数相声艺人都以他为始祖。\n\n早期发展\n抗日战争时期,一些相声演员表现出民族气节。常宝堃曾经两次因为讽刺日伪占区现状而被捕,张寿臣公开赞扬吉鸿昌等人的抗日,批评当局的不抵抗政策,也曾因为讽刺当时天津的警察“贱”遇到麻烦。\n\n在中国大陆的发展\n1949年后,一大批以侯宝林为代表的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就在说相声的演员逐渐转型,将相声的内容加以改造,去掉了大量色情、挖苦别人生理缺陷,以及对捧哏方人身攻击之类的段子,以此迎合新的政治与文化形式。1950年,北京相声改进小组成立,以老舍为代表的一批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参与到相声创作中来,提升了相声的品质。\n相声的流行的一个原因是因为它是一种以声音为主的艺术,适合以被普及的无线广播作为主要媒体。相声被称为“文艺战线上的轻骑兵”。\n除了重新整理的传统相声之外,初期还有很多讽刺型的相声,讽刺“旧社会”或者新时代思想落后的人。在1956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期间,如何迟、马三立等相声艺人创作了《买猴》、《开会迷》和《统一病》等讽刺相声,批评了当时存在的官僚形式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的一些不当政策。然而次年毛泽东发动了反右运动,创作讽刺相声的何迟和马三立被认定为右派,遭到政治压迫。\n由于当时的政策,一些人意识到歌颂社会主义的相声的需要。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时期,歌颂型相声开始大量出现。其间以马季等为代表人物。\n在随后的文化大革命中,很多相声艺人遭到打压,曾一度让相声在中国大陆绝迹,只有一些歌颂型相声被允许演出。\n文革之后,相声得以恢复。以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相》和常宝华、常贵田的《帽子工厂》为代表的一大批讽刺“四人帮”的相声迅速流行。从前侯宝林等人的相声也重新在广播电台播出。\n进入1980年代,在日益流行的曲艺形式小品的冲击下,表演形式简单的相声不再得到以电视为主要传播媒体的观众的青睐。一些新的相声形式,如弹唱相声、相声剧等被发展出来,但市场仍然不大(与此同时,相声的大量元素被吸收到小品中)。尽管如此,这段时间里相声还是获得了不小的发展:新一代演员涌现出现,各种内容和形式上崭新的相声段子不断登台,形成了有别之前的“当代相声”。其中无论是歌颂娱乐型还是针砭时弊性的段子,都很多深受大众欢迎的例子。在这一时期的各种大小文艺场合,相声仍是娱乐大众的主角。\n1990年代中后期开始,相声开始逐渐式微,新段子越来越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凤毛麟角,而且内容中讽刺时政的内容也日益罕见,老式的纯娱乐风格相声开始逐渐居多。在此同时,包括许多知名演员在内的相声演员离开了相声舞台转而从事其他工作,可是新人中能接班的却不多。相声的地位逐渐为繁荣的小品所取代。\n2000年初,借由卫星电视的技术和娱乐业的市场化,相声在中国南北出现呈现差异化发展。以长沙人任军,山西人杨其峙组成在“奇志大兵”为代表的湖南相声组合开始崭露头角,起初在长沙各地歌厅舞厅现场演绎,后受邀在当地电视台娱乐节目中录制表演相声节目,其作品在湖南广受欢迎,内容贴近普通民众生活,反映和讽刺时事官僚问题,带动南派相声风潮一时,同时在四川,重庆,广东等��采用本土语言的相声都有相当程度的受众市场。\n\n在21世纪初,相声在中国大陆处于青黄不接的局面:老一辈艺术家纷纷陨落,1980年代当红的演员们对于相声的发展也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状态;在为了重振相声举办的“全国相声大赛”中,新生代亦始终不见勃兴。(中国中央电视台分别在2002年元旦、2003年元旦、2006年国庆节和2008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举办了四届全国相声大赛。首届和第二届受到了观众的好评,第三届第四届相声大赛却被指“看不到相声的相声大赛”。第三届相声大赛闭幕式中马季与主持人周涛和毕福剑合说的相声《学相声》成了马季最后的公开相声演出。)相声的发展前途不被多数人看好,但是在媒体以外的地方,许多以传统方式演出的相声剧团还是保留了一定水平并具有相当多观众的。在天津的许多小剧场与茶馆都可以听到相当精采的传统相声。而同样曾在茶馆传统方式演出的郭德纲在2005年之后走红,虽然不同于真正的茶馆相声,给观众带了一些对传统的认同,并让中国大陆看到相声复兴的希望;郭德纲不但改编过大量的传统相声,同时也创作了大量的相声,如大获成功的《我》字系列、《你》字系列;同时推广了相声的本门唱太平歌词(原先理解的相声唱是京剧、评剧等)。在以郭德纲为主的相声演员的努力下,中国大陆的相声艺术也首次在非华语地区举行大型演出。\n\n在台湾的发展\n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一批相声演员也到了台湾。当时在各营业场所说相声的演员包括丁一、张三、王祥林、赵如明、陈逸安、魏龙豪、吴兆南、杨保华、周胖子、丁仲等人,以陈逸安、魏龙豪、吴兆南的名气最响亮,陈逸安和魏龙豪同为军中康乐队员,俩人应邀在八角楼(今西门红楼)等地搭档演出,后来与吴兆南仨人在中国广播公司、警察广播电台等广播电台一同主持相声节目。随后在1967年起,开始收集资料灌制《相声集锦》、《相声选粹》、《相声捕轶》以及《相声拾穗》。\n最初,相声的主要听众是以眷村为主的外省人。1985年,由表演工作坊(简称“表坊”)推出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由李立群、李国修主演)之后,造成了轰动。“表坊”于1989年推出了舞台剧《这一夜,谁来说相声?》(由李立群、金士杰、陈立华三人主演),1991年推出《台湾怪谈》(李立群单口相声),1993年推出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由李立群、冯翊纲重新诠释),1997年推出舞台剧《又一夜,他们说相声》(冯翊纲、赵自强、卜学亮三人主演),2000年,推出舞台剧《千禧夜,我们说相声》(赵自强、金士杰、倪敏然三人主演);最后,在2005年,推出了舞台剧《这一夜,Women说相声》(方芳、邓程慧、萧艾三人主演)。虽皆以相声命名,实则为舞台剧。\n在1988年四月,冯翊纲、宋少卿组成相声瓦舍(2001年加入黄士伟),开启了舞台剧融合相声艺术的创作表演。在2004年7月8日,辅佐“可以演戏剧团”(由御天十兵卫与高扬组成)推出第一部作品《给我一个胶带》。\n1991年,阿炮(蔡明毅)与阿娇(谢雅琳)推出台语相声《台语相声─世俗人生》,以婚姻为题材,佳评如潮。\n1993年,刘增锴、林文彬创立台北曲艺团,除了相声以外,同时推出许多中国特有的说唱艺术,如双簧、评书、数来宝、快书、京韵大鼓、梅花大鼓、西河大鼓、单弦、太平歌词等,并多次推动两岸相声艺术交流演出。\n1999年8月26日,吴兆南于收徒大典时宣布成立吴兆南相声剧艺社,限定仅吴兆南弟子及再传弟子可以成为正式团员。除了相声以外,另包括各项曲艺,如双簧、数来宝、快书、京韵大鼓、单弦、太平歌词及京剧、舞台剧等。\n\n在香港的发展\n香港自古以来就有流传于中原地区的北派相声,早在清朝时期,来自中国大陆的文人、说书人就把相声这门传统艺术带到南粤和香港。\n随着历史原因,香港被割让为英国殖民地。自此之后,相声在香港的发展进入了独特的本土化时期。民国初年,香港的相声主要出现在街头卖艺中,专门的相声艺人大多是以说书及口技等杂耍艺人为主。他们大多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懂得看书,喜欢聊天,因此运用相声的形式谋生。\n踏入四五十年代,香港电影开始急速发展,相声艺术也开始融入进新兴媒体。在显存的无数旧香港电影拷贝中,我们可以看到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的表演形式,开始融入进早期的香港电影中,大多以演员独白、互相调侃的表演形式出现。\n1957年,全球第一家华���电视媒体诞生,就是现今的亚洲电视前身丽的电视。相声开始跃进电视媒体,成为综艺节目的固定表演项目。其后1967年,香港无线电视(TVB)诞生,全球最长寿的综艺节目《欢乐今宵》启播,相声艺术开始在电视综艺节目中以更广泛的变种形式出现,如主持人的讲稿中,节目与节目间的串场等。\n\n在马新地区的发展\n两岸分治之后,一部分中国南部的演出团体前往马来亚地区发展(当时新加坡,马来西亚尚未独立)。相声艺人冯翔、白言、路丁在马新地区表演相声。因为马新地区所独有的多元语言环境使得“马新相声”较中国大陆的相声和台湾相声别具一格,但也因为了中文并非主流语言的问题使得马新相声界的职业演员很少。\n\n相声的分类\n相声按演员人数分可分为:\n\n单口相声\n长篇单口相声,通常分为数次表演,类似于评书,最早有“八大棍”之称,指的就是从评书中抽取的八段互不相关的段子。但单口相声更多注重笑料。\n对口相声,演员人数为2人。\n群口相声,演员人数在3人或3人以上。\n按内容功能分类,可分为:\n\n讽刺型相声:可以讽刺自己或者别人,如侯宝林的《夜行记》(讽刺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姜昆和李文华的《如此照相》(讽刺文革时期的社会现象)。\n歌颂型相声:如马季的《新〈桃花源记〉》(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侯跃文的《京九演义》(歌颂京九铁路的建设者)。\n娱乐型相声:《说方言》、《爱情歌曲》之类。\n按著作时代分类,可分为:\n\n传统相声:清末民初时期\n新相声:1949年之后\n当代相声:1980年代后期之后\n按流派分类,可分为: \n\n马派相声:代表人物是马三立、马志明。\n常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常连安、常宝堃。\n侯派相声:代表人物是侯宝林、侯耀文。\n刘派相声:代表人物是刘宝瑞、马季、唐杰忠。\n按地域分类,主要可分为:\n\n天津相声:相声主要发源地之一,以讽刺见长,火爆热烈 ,富于幽默感,说逗俱佳,包袱密集为主。部分演员在表演时会讲天津话。表演场地以茶馆相声为主。\n北京相声:相声主要发源地之一,主要是大段子。表演场地多为剧场。\n\n艺术特色\n基本功\n相声自清末起源,一直不断变化发展。关于相声基本功,也形成了很多种不同的说法。\n“说学逗唱”作为相声四门功课的说法流传最广。这一说法最早见于1930年代连阔如(笔名云游客)所著的《江湖丛谈》,称张三禄从八角鼓的“八样”(吹、打、拉、弹、说、学、逗、唱)中提取了“说学逗唱”作为相声的基本技能。然而这一说法并不严谨,如张寿臣就反对这一说法,指出很多名家(张宝茹、刘奎珍、马三立等)都不“唱”。\n侯宝林总结了相声的十二项基本功:\n\n第一、开场诗。\n第二、“门流儿”。\n第三、白沙撒字。\n第四、太平歌词。有的人在白沙撒字时,边写边唱。  \n第五、说一个人的(就是单口相声)。  \n第六、捧。  \n第七、逗。这两项就是对口相声,相声演员须会演甲、乙角色。  \n第八、说三人相声。相声演员须会演甲、乙、丙三个角色。  \n第九、要钱。同行术语又叫“看杵门子”。对街头艺人来说,这是个重要项目,就是在演出中间或结束时,他能张罗着向观众敛钱。\n第十、簧。说相声的都得会双簧,但说双簧的不一定会说相声。  \n第十一、口技。\n第十二、数来宝。\n又有一说,基本功为十三门,分别是:\n\n要钱\n口技\n数来宝\n太平歌词\n白沙撒字\n单口相声\n逗哏\n捧哏\n群口相声\n怯口/倒口\n柳活\n贯口\n开场小唱\n张寿臣认为,太平歌词作为“圆黏儿”(吸引看客)的手段,在剧场环境中已经没有作用了,而且它作为独立曲种发展的空间已经很小。\n侯宝林认为,说学逗唱中的“唱”,不是太平歌词,而是指相声本门以外的唱,即模仿别人唱腔,如学河北梆子、学评剧,学越剧,唱歌。\n马志明、郭德纲认为,说学逗唱中的“唱”,是太平歌词,而唱京剧、唱评剧、唱歌等,属于“学”。\n\n术语\n定场诗\n逗哏\n捧哏\n包袱:相声中的笑料\n柳活:以学唱(戏剧)为主的相声\n腿子活:在相声表演中,演员为表演戏剧,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的段子。\n贯口(活):大段连贯且富于节奏性的台词,以《大保镖》和《文章会》为典型,相声行内有“文怕《文章会》,武怕《大保镖》”。\n怯口活(怯口):运用方言或外语表演,如:豆腐堂会、山西家信等。\n现挂(抓哏):现场抓紧取题材引起笑声\n砸挂\n\n道具\n一桌\n二椅\n五子:\n扇子:作为模拟其它道具的物品,例如马鞭、毛笔、剑、刀、枪等,亦可写小抄,既然是道具,除非剧情需要,扇子并不会作为搧风之用,可以作为是否是行内人的判别。\n醒子:来自评书,在长篇单口相声中也会用到,用于吸引观众注意。\n折叶子\n绢子:除了擦汗之外,亦作为道具之用,如折叠后作为帽子(黄鹤楼段)\n玉子:早期尚无名称,经入皇宫给慈禧太后表演时,慈禧取用园内竹子制作竹板给艺人,此后就被称为“御赐”,叫久了便称为“玉子”。原为撂地演出时唱(念)词或唱太平歌词时伴奏的乐器,一般是两个竹板,但经过剧本编写后,可说长篇段子,此时增加五块竹板称为七快板。\n\n相关表演形式\n双簧\n口技\n开场小唱\n太平歌词\n参军戏\n落语\n答嘴鼓\n滑稽戏\n栋笃笑\n漫才\n双人搭档\n\n相声师承关系总谱\n经典剧目\n传统相声\n《豆腐堂会》(又称《找堂会》)、《倭瓜镖》、《文章会》(与《大保镖》合称《文武双全》)、《夸住宅》、《开粥厂》、《当行论》、《报菜名》、《地理图》、《黄鹤楼》、《八大改行》、《八扇屏》、《八大吉祥》、《三近视》(又称《三近视认匾》)、《白事会》、《扒马褂》、《论捧逗》、《绕口令》、《关公战秦琼》、《蛤蟆鼓》、《打牌论》、《君臣斗》(又称《金殿斗智》)、《珍珠翡翠白玉汤》、《山东儿斗法》(又称《斗法》)、《假行家》、《金刚腿》、《怯教书》、《反七口》、《黄半仙》、《铃铛谱》、《拴娃娃》、《口吐莲花》、《五红图》、《福寿全》、《羊上树》、《树没叶》、《山西家信》、《学四省》、《学聋哑》、《杂学唱》(选择部分曲艺形式来演出)、《卖布头》、《卖估衣》、《老老年》等。\n\n现代相声\n《似曾相识的人》、《如此照相》、《81层楼》、《买猴》、《钓鱼》、《夜行记》、《训徒》、《五官争功》、《虎口遐想》、《宇宙牌香烟》、《小偷公司》、《老鼠夜话》、《打电话》、《糖醋活鱼》、《西征梦》(改编自传统段子《得胜图》)、《纠纷》、《五味俱全》、《祖爷爷的烦恼》、《很难说的国语》、《托妻献子》等。\n\n注释\n参考资料\n《相声艺术漫谈》,马季\n\n相关条目\n\n曲艺\n喜剧小品\n评书\n落语\n漫才"} +{"doc_id": "3574", "title": "现代主义", "text": "现代主义(英语:Modernism),指的是在1910年代至1930年代的欧美世界的一种文化风格,以简单明了、一望便知为特点。典型的现代主义作品会目的明确,且不会产生歧义,还会搭配简短的文字,直接写明该作品的功能。该风格上接新艺术风格,下接后现代主义。\n\n定义\n关于现代主义风格的定义,一种说法是将20世纪的艺术风格分为“现代时期”与“后现代时期”,现代与后现代是两个不同的风格;而另一种说法是将“现代、后现代”都归类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在现代主义下面的一个分支。\n本文以前者的定义为主,其范围是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有关“后现代主义”的部份请直接参见该条目。\n\n特点\n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期,现代主义相信那些“传统”形式的艺术、文学、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型态都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过时的东西全部扫除,并且重新创造一种新的文化。\n在表面上,现代主义风格的艺术恰逢达尔文发表《进化论》的第100年,欧洲人开始视自己为一个智商较高的动物;而弗洛伊德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有了50年,欧洲人在此时已不再视自己为上帝的选民,这些都为现代主义的“科学性、目的性”奠定了理论基础。\n在本质上,现代主义运动的支持者认为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中最崭新的一刻,此时的世界已经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或“内在神秘的”了。人类可以通过义务教育,简单的理解地球自然所运行的法则,因此人民群众必须抛弃他们旧有的世界观,适应随时在更迭换代的新世界。\n现代主义鼓励人们去重新检视商业活动到哲学领域的一切既存事物,把它们的每一个面向都进行收集、分类、条列化,并合并成册,找出在里面有什么东西是在“阻碍”进步,并且将那些东西通通剔除。同时,也鼓励人们将自己的创意加入,让旧有的东西更有效率,让操作简易化、用语统一化。\n此外,现代主义艺术也除中世纪的宗教艺术之外,西方文化界第二次进入那种“有明确导向的艺术模式”,在后现代主义兴起后,西方就再无一个统一的艺术风潮,变为百花齐放。\n现代主义��作品主要集中在建筑领域,以美国、德国、义大利、俄罗斯、日本和中国所建造的现代主义建筑为最多,这些建筑作品多半会和民主主义、法西斯主义、共产主义等意识形态挂钩。\n\n历史\n现代主义先驱\n19世纪前半的欧洲发生了一连串的战争与革命,造成了一些思潮的形成,现在我们称之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重视个人主体经验、崇尚“自然”的标准艺术主题、革命性与激进的表现方式、以及个人自由。不过到了19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这些思想的综合体,相信是那些“真实的”东西支配了主体经验。这种思想可以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和哲学理念“实证主义”中,以及后来被称为“维多利亚时期”中的文化准则里找到。\n\n现代主义的开始:1870年—1914年\n起初的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对于传统的摒弃,转而尝试用一种基于现代的观念和技术,用一种崭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因此,古斯塔夫·霍尔斯特自认为他是“现代的”作曲家,福楼拜曾经说过著名的“拥有完全现代的品味是至关重要的”。印象主义运动把摒除传统看作是最重要的变革之一,现在看起来,这其实就是一种现代主义运动。在文学上来说,象征主义者的变革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就是因为它对于感觉、感受的重视。在哲学方面,尼采和弗洛伊德等对于传统的毁坏为这个变革的更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从基本原理出发,放弃原有的定义和系统。这一波变革基本上来说停留在19世纪的标准规范里面,参与者经常认为自己是改革家而非革命家。\n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一股思想开始认为应该把之前的标准规范完全放到一边去。变化应该更加彻底,而不仅仅是只是按照当代的技术去校订和修改过去的知识。与艺术上的这种变革相对应的有物理学上关于相对论的发展;内燃机和工业化的不断结合;社会科学被应用在公共决策中。在二十世纪的前十五年中,一系列的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摈弃了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文学、绘画、音乐等的创作,同样,相同的做法在其他的领域里也是随处可见。选择这种做法的人认为,如果实际事物的本身就具有可疑性的话,那么用来限制人们处理这些事物的条条框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在艺术上也一样,必须要有本质上的激进的改变。\n\n现代主义的全盛时期:1910年—1930年\n此时代的生产模式符合现代主义讲求的理性与最大功利性的目标。强调以标准、可预测、可计量、效率的生产理念。\n二十世纪初,亨利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配装生产线,让企业家足以实现以缩减大量成本却又可以大量生产的机会。福特的生产线逻辑立刻被其他产业广泛使用,揭开美国20世纪初的经济繁荣时期。生产线虽然达成了企业家的愿望,但由于生产线是透过各个结点单一专业生产,再经由运输连带组装的方式,造成工人产生无聊与厌倦,随之产生心理异化的效果。\n1917年,俄罗斯帝国发生了布尔什维克革命,退出了第一次大战。马克思主义的兴起引致苏俄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借由人民公社和集体利益性的方式管理人民,同时传播人民为国护国的爱国思想,树立起统治者的雕像与形象符号。这点符合现代主义性质的集体主义。韦伯依据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之理念,认为理性化固然可以使人类达到最大生产利益,同时达成世界的“除魅”;但是韦伯认为,集体功利主义的理性化与科层制会使得世界成为人类冰冷冷的“铁笼”。\n1929年发生经济大恐慌,颠覆了古典经济学,赛伊所认为供给创造需求的理念。这是因为有效需求赶不上大量生产的缘故。换句说,这是有效投资比不上实质利润而引发的经济萧条,间接影响了现代主义的意识形态。\n\n第二代现代主义:1930年—1945年\n第二次现代主义,通常是指国家统治者透过集体利益性的方式,达到社会目标的实现。比起第一时期的现代主义,更讲求权威阶级对权力上,利用各种工具与手段使得人民除了为现有体系辩护的情况之外,更是遵从“领袖崇拜”的意味存在。此时代的统治者透过民族与扩张国家思想的结合,达到入侵他国与控制人民为手段。\n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为了保卫国家、更是保卫与扩张民族”的动荡时期,其中又以法西斯主义、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美学风格最为突出。\n\n德国\n1933年,威玛共和国开始名存实亡。工人社会党(纳粹)上台,希特勒透过人民选举的方式成为德国总理。\n希特勒以令人赞叹的演说获得���泛人民的支持,同时有效利用了当时的电视与大众传媒的方式,时刻对德国人民灌输亚利安人主义与日耳曼优越等思想,借此达到控制人民与建立起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型态。同时刻,德国经济工业实力也大大增加。\n欧威尔在1984一书里的真理部是从纳粹的文宣部获取灵感的。\n\n美国执行新政\n在美国,小罗斯福为了解决经济大恐慌遗留的高失业率烂摊子,遵循凯因斯的总体经济学之理念展开一连串的新政计画。\n这是美国政府借由大量支出国家财政换取经济增长和降低人民失业率的政策。此时期的美国偏向社会主义的型态,符合现代主义追求功能性和集体性。\n\n苏联\n1934年,史达林在苏联展开一连串的思想大清洗,创立了史达林主义并将伏尔加格勒改名为史达林格勒,也竖立起许多标雕像(最后这些雕像在20世纪末纷纷被推倒)强化自身统治的权力使得人民得以遵从国家与领袖崇拜。\n\n日本\n在日本,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使得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日本天皇重掌实权,并透过神格化和领袖魅力的意识形态,使日本人民开始萌生大东亚帝国的扩张思想。在1905年,日本大败俄国,更加深了日本开始走向帝国的理念。\n\n意大利\n第二次世界大战\n1939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n各国基于保守主义的保守意识,而采取种族主义,展开幕尼黑会议,牺牲捷克的权利,希望可借此平息德国的扩张心态。\n之后纳粹德国与苏俄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后,在西方战线展开令人快速的闪电战,在1940年占领巴黎征服法国,并在法国南方创立傀儡维希政府。\n美国基于孤立主义,不参与欧洲战场,直到发生珍珠港事变之后,同意加入盟军,并在1944年6月6号,在艾森豪将军的指挥下,从诺曼第登陆的方式解放法国。\n纳粹德国受到东西方战线的夹击,只在一年之内迅速被打败撤退。\n1945年,希特勒自杀,德国被划分东西德。同年8月15日,美国在广岛与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日本无条件投降。\n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国家遵从感性化反而造成失控的结果。从刚开始各国的保守主义与民族扩张,领袖崇拜等可看出端倪,都是基于集体性利益与自身优越感所导致的悲剧。\n\n二次大战后的现代主义:1945年以后\n现代主义的目标\n很多现代主义者认为,透过拒绝传统,他们可以从根本上发现新的方法去创造艺术。\n其他现代主义者,特别是那些从事设计的人,具有更实用主义的观点。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设计师相信新技术使得旧的建筑风格已毫无用处。勒·柯布西耶认为建筑的作用应该是“为居住而准备的机器”,就像汽车是旅行的机器。正如汽车取代了马,现代主义设计师应该拒绝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继承下来的旧风格、旧结构。从机器审美出发,现代主义设计师普遍拒绝在设计中采取装饰性的图形,转而强调使用的材料和纯粹的几何形式。比如位于纽约,由密斯·凡·德罗和菲力普·强生共同设计的西格拉姆大厦(1956-1958)就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型。现代主义房屋、家具设计也普遍强调简单、形式上的简洁和开放式空间的内部,同时减少混乱(absence of clutter)。现代主义颠覆了十九世纪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十九世纪,由于多种原因,公共建筑向水平方向伸展,而私人建筑强调垂直性——以便在有限土地上容纳更多的私人空间。然而在二十世纪,公共建筑通常垂直延伸,而私人建筑反而向水平方向延伸了。当代主流建筑仍然保留著现代主义设计的许多方面,尽管以前的许多成规已经让位于更加随兴的装饰、复古和空间的戏剧感。\n这样的实用主义在其他的艺术中并没有这么重要。文学和视觉艺术中有些现代主义者挑战观众的期待,以使他们的艺术更加鲜明或迫使观众读者努力质疑他们的预想。现代主义的这个方面通常是对于十九世纪发展于欧美的消费文化的反应。制造商通过偏好和偏见进行销售,而high modernists拒绝这样的消费主义态度,以此瓦解常规的思维。艺术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在他的文章《前卫与媚俗》中阐述了此理论。格林伯格将消费文化的产品称为“媚俗”(kitsch),因为他们的设计只是一味追求最大化的吸引力,因而放弃了需要技巧的特征(difficult features)。对于格林伯格而言,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商业流行音乐,好莱坞和广告的反作用力。格林伯格将其与革命性的对资本主义的反对联系了起来。\n一些现代主义者确实将自己视为某种革命文化——结合了政治革命的一部分。其他���不仅拒绝常规政治和艺术,更认为意识上的革命比政治结构上的更重要。许多现代主义者视自己为非政治的。事实上也有观点认为文学和艺术中的现代主义起到了排斥精英的通俗文化的作用。\n\n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n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Modernismo catalán / Catalan Modernism)起源于新艺术运动,但独具特色,当时在英国被称为“Modern style”或“Liberty”,在德国被称为“Jugendstyl”。\n\n西方世界之外的现代主义\n外部连结\n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 (Modernismo catalán / Catalan Modernis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由巴塞隆纳的中文官方导游王俪瑾(维基百科帐户Nevah)发表的文章\nMinneapolis Institute of Arts - Modernist collection - A gallery of exhibits from modernist movements in the visual arts. Features a timeline, quotes, and links to publications for suggested reading.\nAn essay on Modern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Christopher L. C. E. Witcombe, Professor of Art History at Sweet Briar College, Virginia.\n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ism in Literat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ith a focus on poetry.\nLiterary definition of Modernism from the Guide to Literary Terms by Jack Lynch, Professor of English at Rutgers University.\nDefinition of Modernism from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nThe Culture of Modernism by Göran Sonesson, Professor of Semiotics at Lund University, Sweden.\n\n参考\n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现代主义建筑运动(Modern Movements in Architecture) (1973年), ISBN 0140215344\nSusi Gablik, Has Modernism Failed?"} +{"doc_id": "3577", "title": "客家语", "text": "客家话(白话字:Hak-kâ-fa),又称客家语,是汉藏语系汉语族的一种语言,为客家民系的母语,亦是中华民国(台湾)国家语言之一。其母语人口分布于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西南部,即传统的客家地区;台湾分布于桃竹苗、台中东势、石冈、丰原、新社以及屏东六堆和花东纵谷等地(台湾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东南亚尤其是马来西亚亦有不少母语人口。客家语在各地有多种称呼,至1930年代方被正式定名,为语言学界所熟知。客家话曾被太平天国列为官方语言,因为太平天国建国者洪秀全即为客家人。\n\n地位\n据《中国语言地图集》(1987)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权威介定,客家话是汉语的一级方言,与官话、粤语、吴语、闽语、晋语、湘语、赣语同级别。\n若视汉语为语族,视客家话为独立语言的话,则客家话下有数支客家话的方言。\n无论如何划分,客家话的地位都与官话、粤语、吴语、闽语、晋语、湘语、赣语等相同,或同为独立语言,或同为汉语下的一级方言。客家话也是一种声调语言,这点跟汉语下的一众语言相同。\n\n分布\n客家话是客家民系的母语,分布区域非常广泛,遍及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南部、西部包括四川等省份,另亦见于香港(尤其在新界地区)、台湾及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区(如毛里求斯、印度等等)。比较集中的中心文化区位于广东省的东北部即粤东、粤北以及江西的南部,福建的西部。即闽粤赣三角地带。亦称闽粤赣边区或者岭东地区。客家话也因此叫岭东语。\n在中国大陆,广东、江西、福建、广西、四川、海南、浙南等地都有客家话的族群,其中广东2000万人、江西900万人、福建500万人、湖南150万人、四川200万人、广西500万人。\n台湾客家话使用者总共有212万人,主要集中于桃竹苗、台中东势一带、高屏六堆地区、花东纵谷。台湾客家话的影响力仅次于中华民国国语和台湾闽南语。\n海外方面有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加坡、婆罗洲(沙巴、砂拉越)、印尼(西加里曼丹省、邦加-勿里洞省)、南美洲苏里南的华裔社群亦通用客家话。\n\n客家人在各地的源流、称谓\n客家话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称谓。在广东的西部和广西称之涯话、麻介话、新民话,湖南一些地方称客姓话,在江西则称之为“怀远话”。简称客话。\n在近代,台湾立法将其正名为客家语(Hak-kâ-ngî),简称客语(Hak-ngî)。\n\n峤语\n峤,读作qiáo/ㄑㄧㄠˊ,意为高大的山。原来指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后来“峤”字又被赋予了中国南方的五岭的含义,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据说客家人的渊源,可以上溯到晋、唐等各朝代先后从中国中原地区,南迁到五岭一带山区定居的古代移民。中原为唐,五岭为峤,故居住在南方的客家人,就有了“唐峤人”、“岭上人”、“粤峤人”的别称。然而事实上,目前定居于中国南方各省的客家人,多是明清时期,政府以“湖广填四川”、“复界令”等政令,发动组织当时广东省东部的惠州府、嘉应州、韶州府、广州府、潮州府及福建省汀州府、漳州府等地的当地居民迁往各地垦荒的。定居于五岭的古代移民,经过千百年唐峤之民早已成为南方的新土著。因而不仅没有自称“客家”的习惯,甚至早已形成以土著自居之实。反而是入清以后,政府组织了这些唐峤之民南迁广东省沿海一带,被广东省沿海一带的早期移民(即广府民系)称为客家,才有了现今“客家民系”的名称。\n\n四川:土广东话\n比如四川客家人至今仍称客家话为土广东话,甚至是“广东话”;自称为“广东人”。土广东话的名称是来自广东省的移民对自己的语言的理解。这一个“土”字显示出,这些原来定居于广东省的居民,不但没有“客家”的自称,反而早已存在了身为岭南本土居民的认同。正因为身处广东省原乡之时,已经有了身为岭南本土居民的认同,才会在他们移民四川时,把这种认同又带到四川省,并一直保留到现在。然而目前在不少领域,已经把广东省的别称“粤”字,作为了以广州话为基础形成的所有文化现象的专用名称。在港澳台,广东话这个说法目前几乎极少指客家话,甚至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包含客家话,却可能是指另一种方言,也就是广州话,英文Cantonese,又名广府方言。在香港,粤语、广府话、广州话这三个名称在很多情况下,被理解是完全等同的概念,都是指广州话,英文Cantonese。但在香港的学术界,粤语有可能是包含广府系、客家系两种方言的总称。\n\n广西:艾话\n又比如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般多称客家话为“艾话”,而很少称为客家话。因为“客家”这个名词是诞生在广府地区,由于从粤东迁来的移民,在粤东原乡的时候并没有自称“客家”的习惯,也就没有把这个在广东西路地区诞生的新名词,带到广西的客家居住区。当地讲“艾话”的粤东移民没有自称“客家”,就是很自然的事了。况且事实上在广西和广东省西部,早于明代就将讲广府方言的人称为“客户”,有《廉州府志》的记载可证。《廉州府志》中记载的“客户”一说,并非指定居深山,以耕作为生的粤东移民,而是指定居城廓,从事商业的广府移民。既然当地已经有“客”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把后来从粤东迁来的移民,也就是讲艾话的人,又称为“客家”了。至今,在广西仍将客家话称为“艾话”或者“新民话”,将广府话称为“客话”或者“土白话”。“客话”这个说法,在广西,一般会让听者感觉是指广府方言。广东省西部和广西称广府人为客户,是因为在广西讲土白话的居民,跟艾人一样,原来也同样不是当地原住居民,而是宋元以来从广东省广府地区迁去的。\n\n台湾:粤东语\n在台湾,明代末年就有广东省籍客家人随郑成功的军队入台。为了称呼和记录的方便,在台湾,早期一般是把籍贯福建省的军民称为闽南籍、闽南人,也就是现在台湾的闽南族群;籍贯广东省的就称为粤东籍、粤东人,也就是现在台湾的客家族群。其实“闽南”、“粤东”原来分别是福建、广东两省全省的别称,与今天仅指两省部分片区的概念,并非完全等同。在台湾日治时期的各种文献之中,都将籍贯广东省的台湾土民记载为“粤籍”或者“粤东人”。但1945年日治时期结束之后,诞生于广东的客家学说,逐渐传入台湾。在中国大陆,自1933年11月《客家硏究导论》出版后,客家变成了一门正规的学术。原来在广东省西路先居之民口中作为鄙夷用语的“客家”一说,被论证为西晋永嘉年间“五胡乱华”为始,衣冠南渡的移民,这种说法迅速得到不少粤峤人士的追捧,奉为圭臬。1945年前后正值这种学说呈上升之势的时期,所以民国时期开始之后,“客家”的说法迅速在台湾取代了原来粤籍、粤东人等等所有说法。台湾客家话在日治时期则常被称为广东语,并出版诸多相关作品。\n\n广东:福广音\n在广东省东部地区,一般人认为客家话包括两种音系,一是水源音、一是福广音。水源音是从江西省的东江水源地而来的,所以叫做“水源音”;福广音是发端自福建九龙溪流域,尔后传入广东省境内形成的,所以叫做“福广音”。惠州府一带也有把从福建省传入广东省的音系称为“归善音”的说法,见于《长宁县志》、《惠阳县志》可证。\n\n江西:本地话\n江西省赣南地区的客家话,过去有“本地话”的自称,后来又诞生了“广佬”和“广佬话”的说法。江西省的客家对周边的相邻民系也有特定的称谓,如福建(闽南)、鮌仑(广府)、彭鄱(赣语);曰鹤佬、鄱佬。\n\n客家话的起源\n宋代赣语东支论\n1990年代以来,学界一般认为客家话的音韵,大体在宋代形成(或泛指为“晚唐五代至宋初”),语音上有极小量南朝通语的痕迹。刘镇发(2001)指出客家话是宋代赣语的东支,发展至明中叶在赣语内自成一支。江敏华(2011)从共同创新的角度论证了赣语的全浊清化送气与部分赣语东部方言的人称代词复数词尾都是与客家话有效的共同创新。\n其他赣语在明清时受官话大幅侵蚀,而赣语东支却只有很少官话成份,是由于南宋时江西南部讲赣语东支的汉人已大举侵入并垦殖畲人(属苗瑶)世居的闽西山区。元朝、明朝优待的科举名额和徭役,引来闽西山区的赣系汉人和畲人互相合作;最终促成畬语母语者大规模汉化(赣化)并语言转换。邓盛有(2007)指出“客家话...有一些是苗瑶语和侗台语的古代同源词,这些词汇的音义都属于苗瑶语、侗台语中极为存古的...若从客家话的词法现象、动物性别修饰成分的逆序构词现象和表示动作重复的副词的后置现象等来看,显然客家话和苗瑶语、侗台语之间有十分紧密的连系关系”。\n\n中原论\n罗香林的“客家人由中原五次南迁”论调曾经风行一时,,部份语言学家于这传说,立志要找到证据支持客家话源于北方”。所谓“中原”,一般指客家话源于西晋或南朝,例如鲁国尧、张光宇等,少数指源于唐五代西北方言(丁邦新)。\n在1933年罗香林写下客家民系开山之作《客家研究导论》之前,客家话的语言系属分类在1920年代一般归入赣语或粤语之中,罗香林在1933年提出“客家人是汉族里头一个系统分明的富有忠义思想和民族意识的民系,客家先民是因受到中国边疆少数民族侵扰影响,逐渐从中原辗转迁移到中国的南方来的,而且自认为是中原最纯正的正统汉人的后裔。”受该书影响,客家话在1947年被学界列入“汉语大方言区”。1980年代广东、福建借助罗香林的客家源流观点拉拢海外客家“侨商”投资,学术界开始发觉罗香林其实是主观地“透过对于地方志、族谱的重新解读,创造独特的客家历史”。\n客家语被称为唐宋中原古汉语的活化石,也是客家文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客家语中有不少唐宋时期的书面用语,并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古汉语音韵,也保留了中原地区的古汉语词语与常用词一些词语的发音特征。\n章太炎在《客方言》中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客家语源于中原,保留中州音韵。客家先民原本主要是中原一带的士族。当时讲的是中原汉民族的共同语言雅音,是当时北方地区通行的交际语,即官话。\n客家语中保存了许多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如无齿唇音、无翘舌音,单音节词比较多,保留著入声字的读音等,因而被语言学家称为古代汉语和中原音韵的活化石。用今天客家语诵读诗经中的《国风》及一些唐宋诗词,不但顺口,而且押韵。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客家话保存了中原音韵之故。从《诗经》、《礼记》、《左传》等先秦典籍中找出了音、义相同或相近例子,分类列为131个条目,有力地证明了先秦、两汉古音韵在客家语中的确凿存在。\n\n与其他汉语族语言的关系\n与闽语\n罗肇锦的指导博士生邓盛有的博士论文(2009)指出“有些词汇是客、闽语中共同来自于苗瑶语的底层词汇成分,除了词汇外,客、闽语在词法上也有和苗瑶语一致的表现情形,因此,客语和闽语不仅在汉语成分上有许多相同的表现情形,从非汉语的词汇、词法上来看,两者之间也有许多相同之处。客、闽语在早期的形成过程中,应该有过共同的苗瑶语来源。”\n\n与赣语\n罗常培在1942年《从客家迁徙的踪迹论客赣方言的关系》最先提出两者关系。\n音韵方面,赣语与客家话是最为接近的。一般认为,宋朝江西省里,客、赣两者有着发生学的关系。这就导致现代客家话和现代赣语在发音特点上有较大的接近。过去有不少语言学家将它们合称为客赣方言(客赣语)。不过,这种分法得到许多客家研究学者的反对,他们认为客家话是客家民系的重要标识,因而不应该与赣语合二为一。20世纪80年代以后,语言学家们发现了赣语和客家话之间虽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差别还是非常明显的,因而拆分为二的看法得到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的认同。\n\n与粤语\n在词汇方面,粤语与客家话是最为接近的。根据语言学家连春招博���的研究,抽取日常基本词汇3000条对客家话、赣语、粤语、闽南语进行对比,客家话与粤语共同词汇率最高,达733条,远高于客家话与赣语的543条、客家话与闽南语的435条。闽南语也与客家话有大量同源基本词汇,如“朘”、“膣屄”、“汝”、“毋”等。香港新界原居民的粤语方言围头话之用语“掌牛”(看管牛只),与客家话之“掌牛”[tsɔŋ ŋiu]相同。\n\n与各大方言的韵母相似度\n古代文献记载\n早在宋代,客家大本营的梅州和汀州的语言就曾引起当时人们的注意。\n\n南宋庆元间任汀州教授的陈一新,在其所写的《跋赡学田碑》有云:“闽有八郡, 汀邻五岭,然风声气习颇类中州”。差不多同时代的刘克庄(今福建莆田人)在他咏漳州风物的诗句中有:“风烟绝不类中州”。比照着看,可见在宋人眼中境土相邻的汀、漳两州居民的方言和文化面貌是不同的,汀民类中州,而闽南漳民相差较大。\n明代《永乐大典》引宋代《漫游集》《过汀州》诗一首:“地势西连广、方音北异闽”。说明宋代汀州地区的语言方音接近当时的北方古汉语而异于闽语。\n明代《永乐大典》引宋代《图经志》曰:“潮之分域隶于广,实古闽越地。其言语嗜欲与闽之下四州颇类,广、惠、梅、循操土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之人等”。说明当时潮州与梅州都有各自的土音,彼此不能相同。而梅潮之间所操土音则与梅州同。宋代潮梅之间相当于今天的大埔丰顺等地,皆是操客家话的地区。这揭示当时方言分布于今天大体相同。可推断早在宋代客家方言已经形成。\n明代嘉靖年间《惠州府志》,记载兴宁、五华地区的方言、风俗曾记载所:“言语习俗,与赣相类”,说明当时五华兴宁地区的语言和江西省赣州市地区的方音相似。\n明代正德年间《兴宁县志》,有当时兴宁方音较详细的记载:“其声大率齐韵作灰,庚韵作阳,如黎为来,声为商,石为铄之类,与江南同。乃出自然...亦有杨黄不分之陋。”也有当时一些词汇记载:“谓父曰阿爸,母曰阿姐,呼哥嫂辄以亚为先之,如兄则曰亚哥,嫂曰亚嫂,呼小厮曰𡥧,呼儿曰泰,游乐曰料,问何物谓骂介,问何人曰骂堇,无曰冇,移近曰埋,其不检者曰散子,其呼溪曰开,岭曰两”。表明当时人已经注意到客家话词汇上的特殊性。\n清代康熙年间武平人林梁峰所著《一年使用杂字文》,初略统计,约有3000个词语,其中客家话特色词语约有350个。\n清代乾隆年间《归善县志》收录了二十多个词语,如“兄曰亚哥”,“下雨曰落水”等等。\n清代道光年间《长宁县志》记载了当时一些用词,例如:“地豆”(花生)、“苦麦”(一种略带苦味的莴苣)。\n清代同治年间《赣州府志》记载“赣州界接闽粤,语言文字多与相类...称水道为圳,字书所无。称水石相际为屝,见之《象山集》中。有义同而移其音者,恒为常,汝为尔也。有义同而殊其用者:呼为喊,走为行也。有混而不分者:饮酒为食酒。下食之具曰帮饭,帮与佐同,此可解者也。行鸠曰闹死人,闹与毒鸠全不相入,此不可解者也。其余:儒为于,仁为赢,辉为非,胡为巫,冯为洪,荒为方,江浙曰议、曰帖,此皆曰字、约。讼和曰调停,此曰做中。事情关说曰居间,此曰去来人。房屋间架,吴曰几进,燕京曰几层,而此曰几栋。僦屋之称,吴曰租,燕京曰赁,此曰税。米谷用斛、斗,此间用桶、箩。算田以亩为则,天下通行,此间以租粮为则。粜籴以米谷为则,此乃以银为则。”\n清代同治年间《河源县志》也记载了十来个方言词汇。\n清代光绪年间《清稗类钞》记载广东有客话:广东之南雄州,韶州,连州,惠州,嘉应州五属,及广州之花县,龙门,清远,潮州之大埔,丰顺等县,均操客话。盖土著以其后至,故称其人曰客家,乃遂以其言为客话。其语之节凑句度,较之内地不甚相远,实与六朝音韵相合。\n\n现状\n母语人口统计\n据民族语言网(Ethnologue)统计,至2013年客家话使用人数约4,782万人,居世界第34名。根据《客家方言的分区》,截至2007年为止全球以客家话为母语的人数大约有4400万人,但能流利使用者不到3000万人。\n\n中国大陆\n在中国大陆,由于各地区文化经济交流的增加,中国大陆的客家人对外普遍使用普通话或粤语,传统客家地区也一般不使用客家话授课,年轻一代自小接受普通话教育,因此语言传承不容乐观。同时,由于普通话电视媒体的普及,客家话又较少用于新闻传媒和大众娱乐。目前年轻一代客家人使用客家话的比例在下降,一些人改说强势语言普通话和粤语。以口头方式流传的传统的客家童谣现时已经较少人能完整诵唱。另一方面,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小部分地方,客家话以“方言岛”的形式存在于个别村镇,受粤语和普通话的影响,一些客家人家庭生活用语转向粤语或普通话。梅县话是一种行用于广东省梅州一带的客语方言,历来被公认为客家话的代表。梅县话或称梅州客家话在语言学上被称为客家话的代表方言或标准音,梅州广播电视台客家生活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客家话广播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客家话广播都是以梅县话广播。\n在中国大陆的客家地区中,广东省梅州市区(含梅江区、梅县区)及河源市区的大部分公交线路都采取了普通话、客家话双语语音报站系统播报站点,其中梅州市区采用梅县话,河源采用客家水源音(即龙川佗城话)。河源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河源客家古邑研究会会长认为,河源和梅州是客家文化原生态保护区,在客家方言区日渐成为“语言孤岛”的背景下,河源市区公交车增设客家话报站,对于传承河源特有的客家文化尤其是保留原生态的河源客家话(水源音),具有积极意义。\n\n香港\n香港原属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是客家人的传统聚居地之一。香港仍未开埠至1898年英国租借新九龙及“新界”前,客家人已在今天的香港立足多年,属香港原居民之一。在新界631个原住民村落里(例如赤柱村、荃湾三栋屋),以客家人为主的村落有341个,占54%。根据2012年的《中国语言地图集》,香港客家话被归类为粤台片梅惠小片。\n2010年,假若包括原居民和非原居的客家人,则香港的客家人约有200万人。虽然客家人(包括原居民及非原居民的客家人)在港数量不少,但现时多数是中、老年香港客家人仍使用客家话,不少香港客家新一代都不会讲客家话,或者只懂听不懂讲。这是由于20世纪70年代初,来自五湖四海的内地移民带来了不同的汉语方言(比如广州话、四邑话、客家话、潮州话、泉漳话、福州话、上海话等),因此,粤语便成为了香港的强势语言。现时,在香港以客家话为母语的仅有62,340人,占香港人口的0.9%;报称通晓客家话的香港人,亦只有259,738人,占香港人口的4.7%。以上数据都显示以客家话为母语的香港人口比例正逐年下降,情况不容乐观。\n\n台湾\n在台湾,因客家人在清领前期一度受限于渡台禁令,而在人数上不如闽南移民,于是今日除国语外,闽南语也成为台湾的强势语言之一。因大众传播媒体的影响,即使平常不以闽南语互相沟通的客家人,大多可略通闽南语。部份地区客家人集体转用闽南语,成为福佬客,目前多属年龄层较高者。而转向使用国语的客家人更多,尤其是年龄层越低者。根据中华民国行政院客家委员会于2004年所做之调查,30岁以下年轻客家人有三成能听解客语,而仅一成可流利使用;在家庭语言方面,30岁以下约有60%使用国语、20%使用闽南语、未满10%使用台湾客家话。有资料显示,台湾客家话被认为是地球上衰落最快的语言之一。\n近年来,台湾居民意识到保护母语的重要性,台湾客家人也不例外,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行政院客家委员会,订定《客家基本法》,在学校推行台湾客家话教学,同时设立了客家电视台及客家广播电台、举办客语认证,并立法规定火车、捷运等大众运输工具需提供台湾客家话播音服务。\n2016年1月,蔡英文于电视政见会中承诺,在她当选总统之后,会把客语正式的定为国家语言。并于2017年12月29日三读通过客家基本法修正案,正式将台湾客家语列为国家语言。\n\n马来西亚\n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当中也有不少的客家人,尤其是沙巴地区,目前在西马的柔佛州客家话依然广为流传。而且被分为不同腔调流派的语系,也受到当地文化跟语言的影响,发展出独特的用语。在马来西亚的华人方言非常多元化,在文化交流下互相影响,但并没有其中一种方言取得独特强势的影响地位。仅会因为地域性和历史发展因素造成某种方言是广为使用的大宗。例如在北马的槟城使用闽南语的华人居多,不论籍贯都熟悉闽南语;在怡保和吉隆坡中部一带是粤语为大宗;而南马的柔佛州一带,尤其古来和新山为数的不少的华人人口使用和熟悉客家话。在上述使用别种方言为大宗的地方依然可以找到使用客家话的人口。\n\n印尼\n在印尼,客家话的分布集中在婆罗洲岛上,主��分布区域为西加里曼丹省北部地区的山口洋市、三发县、孟加影县一带以海陆腔的山口洋客语作为代表,当地华人口语上称之为“硬话”,而孟加影县以南的坤甸市、喃吧哇县、古乌拉雅县一带以梅县腔的坤甸客语相对,当地华人口语上称之为“软话”。\n\n下属方言\n客家话分布区域广泛,具有多种方言。中国大陆、台湾、海外各有不同的客家方言划分方法。\n根据2012年版的《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的客家话被分成八个大片,分别是:粤台片、粤北片、海陆片、粤西片、汀州片、于信片、宁龙片和铜桂片。而台湾的客家话则被归类为几个大类,主要是四县腔(包括南四县腔)、海陆腔、大埔腔、饶平腔、诏安腔,还有少数的永定腔、汀州腔、丰顺腔、长乐腔、平和腔等等。\n\n代表音\n中国语言学家一般把广东梅县话作为国内客家话的典型代表。台湾则以四县话为典型代表,大众运输之客语广播多从之。\n原则上并不存在一个公认的标准口音。普遍而言客语使用者对梅州话作为标准音缺乏认同,多数使用非梅州口音的客家人都不会说梅州话,甚至跟说梅州话的人交流时还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n在台湾的四县话因为大众媒体(客语电视、运输系统)的普遍,在台湾当地较梅县话获得更多推广空间。\n\n内部互通性\n客家方言内部有相似的一面,也有差异巨大的地方。包括梅州话、惠阳话、四县话等在内的75%(以使用人口计)的客家话可以共通。这75%的客家话也称为主流客家话,包括:\n\n广东省梅州市各县(除丰顺县汤南镇外)\n广东省惠州市各县(除龙门县和博罗县惠城区部分地区)\n广东省东莞市的凤岗镇、清溪镇与樟木头镇\n广东省河源各县(除东江沿江部分地区外)\n广东省揭阳揭西县(除棉湖镇等县东部七镇外)、汕尾陆河县\n广东省深圳市的龙岗区、盐田区以及宝安的龙华、石岩、观澜、九围、麻布、关内等30%的地区如南山之南水、西丽、白芒等。\n广东省中山市的五桂山及南朗镇、板芙镇、东区长江村等部分村镇。\n广东省台山市赤溪半岛及附近地区\n粤北部分客家地区(韶关新丰、翁源、英德、佛冈、仁化、乐昌等县)\n江西省赣州南部各县(龙南等三南地区、安远、寻乌)\n四川省、重庆的大多数客家话(土广东话)\n江西省赣州中北部部分县市\n江西省吉安部分山区乡镇\n湖南省浏阳东乡山区乡镇(主要分布于张坊、大围山)汝城县盈洞乡、热水镇等。\n湖南省东南部的炎陵、桂东、汝城三县大部分乡镇\n福建省龙岩客家地区南部各县(永定、上杭、武平,以及连城南部,长汀南部)\n广东的珠三角、粤西、广西、海南的大多数客家话\n香港客家话\n大多数的台湾客家语\n\n语音特点\n声母\n全浊声母与次清声母合流,不论平仄多读成送气清塞音、塞擦音。\n庄组与精组洪音无别,读齿龈音[ts]、[tsʰ]、[s]。\n泥、来母不混。\n晓、匣母逢合口大部分读作[f]。\n非、敷、奉、微母部分字读重唇音。\n多数点知组声母二三等不分。\n多数点知组三等与章组个别字相当一致读 [t]、[tʰ]。\n精组分洪细的少,见组分洪细的略多,但尖团多不混。\n微母字和匣影云以合口多混同为 [v] 声母。\n影母洪音不与疑母混同。\n多数点把部分次浊去声字读成清声母。\n\n韵母\n同摄(山、蟹、咸等摄)内一二等在不同范围内有不同读音。\n梗摄字白读多为[aŋ]、[iaŋ] 或带 [a] 的鼻化韵。\n山摄开口一等牙喉音字多与合口一等齿音字混同,而韵腹多为 [ɔ]、[o]。\n宕摄开口一等唐韵与江摄二等江韵字多混同,读为 [ɔŋ] 或 [iɔŋ]。\n果假两摄韵腹的区别普遍为 [o]、[ɔ] 和 [a]、[ɑ] 之别。\n侵韵庄组字“森”、“参”多与其他声母字读音有异。\n遇摄字“五”多有 [ŋ] 的读音。\n四等韵(如齐韵)字有读洪音。\n宕摄一等字开合口多混同,一般读作 [ɔŋ]。\n曾摄开口一等字与梗摄开口二等字(文读)多不分,读作 [ɛn] 或 [ɛŋ]。\n多数点无撮口呼。\n多数点阳声韵三分。\n多数点入声韵三分兼保留韵尾。\n\n声调\n多数点声调为六类,平入各分阴阳,上去杂为二调。\n古入声字今声调大多数按清浊分读两调。\n古次浊入声字有两个走向,或与清声母同,或与浊声母同。\n古全浊、次浊部分上声字除少数地点外均有把常用字读作阴平调。\n保留入声调类之方言,其入声多为短促调。\n\n音韵存古\n陕西师范大学邢向东主任认为客家话较西安话更像长安话,现在的西安话和古代的长安话相比,发生了变化。北方话演变得快,而有些方面西安话的改变较北���话大。\n于西安外语学院担任教授的张崇指出,学院派公认目前南方话特别是客家话,相对今日中原话,保留古代的中原方言更多。现代西安方言的人听不懂周、秦、汉、唐时的长安话,但客家人可能能听懂一半。客家人从中原到了南方后,形成方言岛,内部通婚、贸易、交往,保留从中原带去的方言。现在仍保留大量入声音,但西安话中已经没有。\n如果按照隋代《切韵》、唐代《唐韵》、宋代《集韵》等古代出版的韵书记载的发音来分析的话是今天的客家话,如客家话发音的你、我、他就是尔、吾、其的古音。并且客家话词汇能与现今陕西老派关中话相通。\n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对客家语言系统作过一番研究,他选取了63条客家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家方言与古汉语同源。客家话保留中州音韵。\n而邱从容《唐朝官话的研究》从日语、韩语及越南语的汉字发音入手,和客家语、闽南语、粤语等方言深入研究,做声韵特征比对、归纳、整理及溯源、分析,发现最接近唐朝官话的语言是客家语。客家语无须转韵换声,依然能和传到海外而被保存流传至今的日本、韩国、越南的汉字发音吻合。\n客家话继承了较多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一般认为,客家话和唐宋时期中古汉语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比如有些无法用官话、普通话押韵的诗词(如唐诗宋词)在客家话音系中可以做到押韵。\n客家话的语音在继承古汉语的基础上,发生了有规律的音变。例如,中古汉语当中,“人”、“日”部的汉字声母(即日母),在今日普通话里发为[ʐ-](r-),客家话则为[ŋ-]或[n̲ʲ-];“武”的中古汉语发音是[*mioX],客家话则音变为[vu]([v-]在部分官话方言和普通话里并不作为音位存在)。\n章太炎《客方言·序》:“广东称客籍者,以嘉应诸县为宗。”“大氐本之河南,其声音亦与岭北相似。” 章太炎对客家语言系统作过一番研究工作,选取了63条客家话词语,用《说文》、《尔雅》、《方言》、《礼记》、《毛诗》、《战国策》、《老子》等古代典籍加以印证,说明客家方言的词汇与古汉语同源。\n\n中华诗词学会会长郑欣淼说“国家对诗歌吟诵的传承和发展很重视,吟诵是中国人传统的诗作交流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客家话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我第一次听到了用原汁原味的中州方言 - 客家话吟诵的诗词,南方的客家话,保留了过去的诗风,很有欣赏价值。”\n《集韵》吾,牛加切,音牙\n《说文》我自称也\n《尔雅·释诂》吾,我也。\n“吾”“我”的古音是nga/ngai,也是客家话“吾”“我”的读音:牙、涯,符合古音\n古音“他”为“其”,音同姬,客家话“他”也是叫“其”,也和姬同音\n古音“你”为“尔”“汝”,客家话“你”也是叫“尔”“汝”\n按照隋代《切韵》和宋代《广韵》等韵书记载的发音来分析的话的确是今天的客家话,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就指客家话是千年前的中州音韵。\n邱从容《唐朝官话的研究》也利用了日本保留的唐音词汇来分析也的确是今天的客家话,因为发出的音一模一样。\n以声母为例,疑母[ŋ-]字在大部分官话(除西南官话)完全消失,客家话则保留了疑母,如“鱼”字,无论普通话或广州话都丢失疑母[ŋ-]而读[jy],但是客家话读[ŋ̍]。另外非母、敷母和奉母[f-]在唐末之前并未出现,仍属帮母、滂母和并母,即所谓“古无轻唇音”,客家话有部分非敷奉母字保留重唇音的念法。如“饭”,普通话读[fan],但一些地区的客家话则读[pʰan],类似厦门话png。\n进一步比较:\n\n“吠”字:客家话[pʰoi],日本吴音[bai],日本汉音[hai],闽南语的厦门话[pui],闽东语的福州话[pui]、[hie],吴语的温州话及上海话为[vi],粤语为[fɐi],北京话、南京话及兰州话[feɪ]。\n“肥”字:客家话[pʰui],日本吴音[bi],日本汉音[hi],厦门话及福州话[pui],吴语的上海话文读[vi],白读[bi],粤语的广州话[fei],北京话、南京话及兰州话[feɪ]。\n类似的字还有“发”(客家话[pɔt])、“扶”(客家话[pʰu])、“孵”(客家话[pʰu])、“辅”(客家话[pʰu])、“分”(客家话[pun])、“粪”(客家话[pun])、“斧”(客家话[pu])、“沸”(客家话[pui])、“肺”(客家话[pʰui])、“蜚”(客家话[pi])、“痱”(客家话[mui])、“飞”(客家话[pi])等等。\n\n书写形式\n客家话过去一直都使用��字来书写。19世纪中期,基督教教士为了方便传教,为文盲的平民创立了多种客家话的拉丁拼音字母。这些拼音字母,大都依照每个地方的乡谈来设计,所以变成了不同地方的客家话的写法都不同。\n世界名著《小王子》亦于2000年从英文转译成客家话出版。该书是基于苗栗的方言,一种演变自四县话的方言。该书亦是双语版本,不过采用的是通用拼音。\n除了以上讲述的汉字、教会罗马字及通用拼音方案以外,其他机构亦有自己的客语拼音方案,如台湾语文学会就有客音标方案。\n中华民国教育部目前采用的客家语书写原则,是以汉字(包括台湾客家语书写推荐用字)书写客家语内容,拼音则采用部订的客家语拼音方案。\n\n参见\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资料\n研究书目\n外部连结\n\n中华民国行政院客家委员会\n客家语言能力认证考试资讯网\n香港本土语言保育协会\n中华民国教育部 台湾客家语推荐用字(第1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湾客家语拼音输入法(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湾本土语言互译及语音合成系统\n梅州罗马字方案(英语)\n客家语言学:梅州方言的特色(英语)\n台湾客家语常用词辞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客语字典\n台湾客语词汇资料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汉字古今音资料库:查询客家语各方言单字发音(现代>客语)\n台湾客家语言地图网\n母语学习fun轻松\n哈客网路学院\n台湾客家数位图书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客语教师进修网\n中国方言客家话"} +{"doc_id": "3579", "title": "伽利略", "text": "伽利略·伽利莱(义大利语:Galileo Galilei ;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义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及哲学家,科学革命中的重要人物。伽利略被誉为“现代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及“现代科学之父”。\n史蒂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n\n生平\n早年\n伽利略生于意大利比萨(当时为佛罗伦萨公爵领地)。是温琴佐·伽利莱与茱莉亚·阿曼娜蒂六个儿子中的长子。温琴佐是个著名的鲁特琴手、作曲家和乐理学者。伽利略自己是个灵巧的鲁特琴手,并继承了其父对现有权威的怀疑态度、对精湛谨慎的、量化实验的价值取向、对时间或韵律的周期或是音乐性的欣赏,以及对数学与实验联姻的期望与启迪。伽利略五个兄弟中的三个长大成人,最小的是米凯兰杰洛成为了著名的鲁特琴手、作曲家。\n伽利略是根据一个家庭先祖伽利略·博尼图来命名的。博尼图是位佛罗伦萨医生、大学教授、政治家;在14世纪末期,家族姓氏从博尼图改为伽利莱。伽利略·博尼图被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200年后这位著名后裔伽利略·伽利莱在此与先祖一同长眠。当伽利略·伽利莱8岁时,他的家庭搬回了佛罗伦萨,但是他在杰卡布·博洛尼那里寄养了两年。之后,他在离佛罗伦萨东南35公里的瓦隆布罗萨的卡马多莱斯修道院里学习。\n虽然伽利略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但是他与马丽娜·甘巴以非婚生的方式,育有三个孩子。他们在1600年生下了长女弗吉尼亚(Virginia Galilei, 1600年8月12日 - 1634年4月2日),1601年生下了次女利维亚(Livia, 1601年 - 1659年),1606年生下了长子温琴佐(Vincenzo, 1606年 - 1649年)。由于他们是非婚生子女,所以伽利略觉得女儿们嫁不出去。在当时,这只能由高额的嫁妆来弥补,而伽利略的两个妹妹在这个问题上都带给了他不小的麻烦。两个女儿的出路就是出家。两个女儿在阿切特里的圣·马泰奥门下修道,并在其门下度过余生。弗吉尼亚的修女名字是玛利亚·塞莱斯特。她于1634年4月2日去世,与伽利略同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利维亚的名字是阿尔汉格尔斯克,终生疾病缠身。温琴佐最终成为伽利略合法的继承人,后与埃斯特拉·波什尼日结婚。\n\n作为科学家\n伽利略笃信基督,在年少时曾经严肃地考虑过是否要剃发成为修士,但他父亲坚持他去比萨大学学医。在1581年学医时,他注意到了摇摆的吊灯,吊灯在风的推动下划出大小不一的轨迹。与自己脉搏做出对比后,伽利略发现不论吊灯摇摆的距离如何,他们的周期时长都是相同的。回家后,他架起了两个长度相同的摆,将其中一个摆晃动大一些,另一个小一些,结果发现他们的时长的确相同。\n此后,伽利略无意中旁听了学校的几何课,随后向他父亲要求准许他改修数学与自然哲学,后者答应了他。\n伽利略设计了一个���度测量器(温度计的前身),并于1586年出版了小册子,上面记录了他设计发明的液压秤,这使他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伽利略也研究了美术中的素描,并于1588年在佛罗伦萨的素描美术学院担任讲师,主讲透视法和明暗搭配。受到佛罗伦萨城市艺术气息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启迪,伽利略获得的审美细胞。在他还是学院年轻讲师的时候,他与佛伦丁画家西格里建立了长达一生之久的友谊,后者在他的绘画中描述了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场景。\n1589年,伽利略被任命为比萨大学的数学主任。1591年他父亲去世,小弟弟迈克安格诺鲁托付给他照看。1592年到1610年间,伽利略在帕多瓦大学执教几何、机械和天文。在这段期间内,伽利略在基础性纯科学(如运动学和天文学)与应用科学(如材料力学、望远镜改良)上都有重大突破。他也有许多其他兴趣爱好,如研究占星术,这在当时是数学与天文学的交叉学科。\n\n去世\n伽利略的来访者源源不断,直到1642年为止。1642年1月8日[儒略历1641年12月29日]伽利略在经历高烧与心悸后死去,享寿77岁。托斯卡纳大公 斐迪南二世(麦地奇家族成员之一)希望把他葬在佛罗伦萨圣十字大殿,挨着他的父亲及其他先祖们,并为他树立一座大理石纪念陵墓。由于伽利略的“有强烈异端嫌疑”之判决,使得此举遭到教宗乌尔班八世和他的侄子佛朗西斯·巴贝日尼枢机的抗议,该计划被否决。因此,他被葬在初学生礼拜堂隔壁的小屋旁,它位于主堂南翼与圣物储藏室之间的走廊末端。1737年,伽利略的纪念碑被重新树立,他的遗体被改葬在圣殿。在改葬时,遗体中的三根手指和一颗牙齿被取了出来。目前,他右手中指被陈列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伽利略博物馆中。\n\n成果\n直接成果\n伽利略的研究结果对牛顿提出、完善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一、第二定律有一定的启示。伽利略非常重视数学在应用科学方法上的重要性,特别是实物与几何图形符合程度有多大的问题。\n伽利略认为选择得当的数学证明可以用来探索任何牵涉到定量性的问题。伽利略为自己提出的第一套力学问题,是那些牵涉到尺度效果的问题。在考察尺度效果时,伽利略研究了物质的数量,即后来称质量的物理量,后来又以同样方式探索了牵涉到时间测量和速度测量的运动学问题。伽利略所研究的中心问题就是仅在重力影响下的落体运动问题,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n\n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力的持久作用是保持物体匀速运动的原因。但是伽利略的实验结果证明:物体在引力的持久影响下并不以匀速运动,而是每次经过一定时间之后,在速度上有所增加。物体在任何一点上都继续保有其速度并且被引力加剧。如果没有了引力,物体将仍旧以它在那一点上所获得的速度继续运动下去,这就是惯性原理。这个原理阐明物体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会保持其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不变。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学时研究过物体的匀加速运动,这个课题在今天几乎所有高中及大学的入门物理学程中都是必教的。他对观测天文学的贡献包括运用望远镜确认金星的盈亏,发现木星最大的四个卫星(以他命名为伽利略卫星)以及观测并分析太阳黑子。伽利略也曾研究过应用科学及科技,并改进了圆规的设计。\n从惯性原理,伽利略发展了抛射体的飞行轨迹理论,从而表明数学证明在科学上的价值。他考察了一个球以匀速滚过桌面,再从桌边沿一根曲线轨道落到地板上的动作。在这条坠落轨道上的任何一点,球都具有两种速度:一个是沿水平面的速度,根据惯性原理始终保持匀速,另一个是垂直的速度,受引力的影响而随着时间加快。在水平方向,球在同等时间内越过同等距离,但是在垂直的方向,球越过的距离则和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这样的关系决定球走出的轨迹形式,即一种抛物线,因此,一个物体以四十五度角抛出时,距离将最远。\n\n对现代科学的影响\n史蒂芬·霍金认为,伽利略对现代科学诞生的贡献,“比其他人都多”;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称他为“现代科学之父”。\n伽利略在天文学的发现和对尼古拉·哥白尼学说的研究已经传给世界一笔永存的遗产,这笔遗产包括伽利略发现并归类的木星四大卫星,合称伽利略卫星。\n伽利略号探测器以伽利略命名,它是第一个围绕木星公转的太空飞行器。欧盟建造中的卫星定位系统﹕伽利略定位系统以伽利略命名。\n在古典力学里惯性系统(惯性参考系)之间的座标转换称为伽利略变换。伽,有时称为{伽利略},虽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却是一个加速度单位,常用于重力场的测定。 \n因为2009年是伽利略第一个有记载使用望远镜作天文观测的第四百年,联合国订此年为全球天文年。\n2011年8月5日发射的无人太空探测船朱诺号带有一块2吋长2.8吋宽的铝质纪念牌﹐上面镌刻有伽利略的自画像﹐以及他在1610年发现木星卫星的亲笔观测记录。同一艘太空探测船上并带有三个乐高积木人像,其中一个是伽利略,剩下两个分别是古罗马神话的朱庇特(木星名字的来由)及他的夫人朱诺(朱诺号名字的来由)。\n\n科学研究方式\n伽利略在通过实验和数学方式研究运动学做出了最初的创新。当时更多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威廉·吉尔伯特的对电磁的量化研究。伽利略的父亲,鲁特琴手、乐理专家温琴佐·伽利莱,可能进行了最古老的非线性物理实验,并有结果:就伸展的弦来说,音高与张力的乘方成比例。这些观察结果处在毕达哥拉斯音乐传统的结构框架内,被乐器制造工人广为知晓,包括将弦以整数相除能得到一个和谐音阶。因此,数学的一部分总是与音乐和物理科学有联系,年轻时代的伽利略可以从他父亲的观测中拓展这种传统。\n伽利略是当时思想家中明确宣称自然规律是数学性的。在《试金者》中,他写道:“哲学写在这本伟大的著作中,这宇宙中...它是用数学作为语言写成的,他的特性是三角、圆和其它几何形状;...\"他的数学分析跟进一步发展了后期自然哲学学者的传统,这是伽利略在他学习哲学时做的。他养成了一个奇特的能力,就是无视权威,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学派的权威。在更广义上,他的作品更进一步推动了科学从哲学与宗教中分离出来;这是人类思想的一大进步。他常常愿意根据自己的观察来改变想法。为了进行试验,伽利略为长度与时间制定标准,以便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实验室所做的工作可以复制。这为数学归纳法提供了坚实基础。\n伽利略展示了数学、理论物理、试验物理之间奇妙的关系。他理解抛物线,无论是作为一种圆锥曲线,还是纵坐标(y)与横坐标(x)之间的乘方关系。伽利略进一步认为抛物线是匀加速抛体在没有摩擦和其它干扰情况下的理论上完美的轨道。同时,他承认自己的理论有局限性,因为从理论角度来看地球大小的弹道轨道不大可能呈抛物线形状;但他仍旧坚持从当时的迫击来看,炮弹轨道与抛物线相比差不到哪里去。\n\n争议\n伽利略、开普勒与潮汐理论\n红衣主教贝拉明1615年发表声明,称哥白尼学说不成立,除非“有物理证据证明太阳不是围绕地球,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运行”。伽利略认为他的潮汐理论足可证明地球运动。这个理论十分重要,以至于他最开始将著作命名为《关于海洋潮汐与流动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潮汐的字眼最终因为宗教法庭的指令而被删除。\n伽利略认为,由于地球围绕轴心自转并围绕太阳公转,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的加速减速引发海水潮汐式前后涌动。1616年,他将第一份有关潮汐的文献整理出来,交给了红衣主教奥斯尼。他的理论第一次涉及了海底大陆架的形状尺度,以及潮汐的时刻等。例如,他正确地推算出亚德里亚海中途的波浪相对于到达海岸的最后一波来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潮汐形成的总体角度来看,伽利略的理论并不成立。\n如果理论成立了,那么每天只能出现一次涨潮。伽利略与他的同事们注意到该理论的不足之处,因为在威尼斯每天会涨潮两次,时间间隔为12小时。伽利略认为这种反常现象不过是因为海洋形状,深度及其它的问题导致的,不值得一提。对于他这种观点是不可信赖的论断,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则表示伽利略只是急于给出地球运动的物理证明,构造出了这种“引人入胜的观点”并自己全盘接受了。伽利略否定了当时约翰内斯·开普勒的观点,即月球导致潮汐运动,而后者的观点袭承了托勒密法之书中占星传统。他也拒绝接受开普勒关于行星沿椭圆轨道运行的观点,认为圆形轨道才是“完美”的。\n\n就彗星与《试金者》的争议\n1619年,伽利略与罗马耶稣会大学数学教授贺拉斯·格拉西神父发生争执。争执的开始时就彗星性质的辩论,但是当伽利略发表《试金者》时,争议已经升级为就科学自身性质的辩论。《试金者》中包含了伽利略关于如何研究科学的大量思想,这可以说是他的科学宣言。1619年早期,格拉西神父匿名发布了一本小册子《关于1619年三颗彗星的天文论��》,讨论了去年11月份出现的彗星的性质。格拉西断言彗星是个炽热的天体,离地球以固定距离沿着圆形轨迹运动,因为它在天上运行速度比月亮慢,所以它必定离月亮远。\n格拉西的论述与结论被之后的小册子《论彗星》批驳。虽然这份小册子基本上是伽利略自己写的,但署名作者是伽利略的一个学生:佛伦丁律师马里奥·古迪西。伽利略与古迪西在册子中并没有给出他们所确定的彗星本质,而是给出了一些暂时性的推测。这些推测从今天看来并不成立。伽利略和古迪西的《论彗星》中包含了对耶稣会克里斯托佛·什车尼的无故攻击,对罗马大学教授的不敬之词遍布全书。耶稣会被羞辱了,格拉西立即回敬了他自己的论点《天文学与哲学的平衡》,以笔名鲁西轮·撒西欧·西格萨诺发表。这个笔名可能来自他的一个学生。\n《试金者》是伽利略对《天文学与哲学的平衡》的竭力反驳,并被认为是辩论文献中的经典。书中对“撒西欧”的主张进行了无情的嘲讽,获得了广泛赞许。新任教宗乌尔班八世对此尤为感兴趣,因为该书是致给他的。伽利略与格拉西的辩论离间了他与耶稣会之间的关系,后者曾经同情他的观点,而伽利略和他的朋友确信是耶稣会导致了他日后的不幸。目前的证据对此模棱两可。\n\n地心说争议\n《圣经》在《诗篇》93:1, 96:10,以及《历代志上》16:30记录着“全地要在他面前颤抖,世界也坚定不得动摇”。在《诗篇》104:5以同样的方式写着“将地立在根基上,使地永不动摇”。更多地,在《传道书》1:5中记录着“日头出来,日头落下,急归所出之地。”等等。\n和义大利哲学家焦尔达诺·布鲁诺一样,伽利略捍卫日心说,进而宣称它与经文并不冲突。他采取奥古斯丁的解经立场,即不能将所有篇章予以字面解释,特别是在诗篇和歌颂上,不是对现实的描述或历史问题上。他相信经文作者仅仅是从地理角度来观察世界,从这点来看太阳的确升起落下。另一种解释是作者从一种现象的角度来记录,或是这只是一种写作风格。因此,伽利略认为科学与经文没有冲突,只是经文仅仅讨论了一种不同的地球“运动”,而非自转。\n在1616年时,反对哥白尼学派的声浪成为教会的主流,伽利略到罗马劝说天主教权威不要禁止哥白尼思想。直至最后,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纳入《禁书目录》的命令被下达,理由是太阳恒定,地球自转为错误理论,与神圣经文相悖。在指令下达前,根据教宗的要求,贝拉明枢机提前告知了伽利略,称这种观点不可能被“辩护”,说服他放弃。伽利略答应顺从。贝拉明并没有禁止伽利略将日心说当成数学科幻,但如果他胆敢将它作为物理观点的话,就得小心。在随后的几年中,伽利略都回避这个问题。当枢机马佛奥·巴贝日尼当选为教宗,是为乌尔班八世,伽利略才继续在这一问题上著书。因为乌尔班八世是伽利略的朋友,对伽利略十分尊敬,反对教会在1616年对伽利略的指控。因此,在1632年出版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被异端审判法庭通过,也获得教宗准许。\n达瓦·索罗贝解释道,在这一时期,乌尔班在宫廷阴谋与国务问题中越陷越深。他将自己与伽利略的友谊放置的第二位,将更多精力注意在自身安全上。在乌尔班人生低谷中,伽利略问题被宫廷内部人员和伽利略的仇敌摆了上来。由于西班牙籍的枢机近期发表言论,指责乌尔班在保护教会上软弱,乌尔班感到愤怒和恐慌。这对伽利略的辩护来说十分不利。\n教宗乌尔班八世在早些时候私下找到伽利略,要他在书中就日心说给出正反两方面辩驳,并小心不要刻意宣传日心说。教宗同时要求将他自己的意见也放在书中,这个要求后来被伽利略完成。然而不知是疏忽还是故意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中为亚里士多德地心说辩护的辛普利西奥(Simplicio)在书中常常自相矛盾,丑态百出。虽然伽利略在扉页中阐明辛普利西奥是亚里士多德学派哲学家,但它的名字在意大利文中的意思是“大笨蛋”(simpleton)。这个辛普利西奥的角色使得《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成为攻击亚里士多德地心说,辩护哥白尼理论的形象。不幸的是,伽利略将乌尔班八世的话放到了辛普利西奥的嘴里。绝大多数史学家认为伽利略并非出于恶意,而是低估了著作所产生的后果。然而教宗可没轻视这种公开的侮辱,或是对哥白尼学说的宣扬。伽利略因此为教宗——他最大最重要的支持者——所疏远,并被传唤到罗马接受审讯。\n1632年9月,伽利略被传唤到罗马接受审讯。他于1633年2月到达,被审判者文森佐·麦克莱恩指控。伽利略起初坚持自己信守诺言,没有宣扬任何禁语,否认为禁语辩护。然而,他最后不得不被迫承认,《对话》的读者可能会被误导,认为它是在为哥白尼学说辩护。另一种观点认为伽利略甚至称1616年后他放弃了哥白尼学说,甚至在《对话》中证明了这一点。在1633年7月的最后审讯中,他被威胁如果不“从实招来”,就对他刑求。但他坚持否认。裁判庭6月22日的判决包括了3个核心部分:\n\n伽利略被判“有强烈异端嫌疑”,即声称太阳在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中心而且在运动着,对持有并为此辩驳者与神圣经文相悖。他必须“发誓放弃、诅咒并厌弃”这样的观点。\n异端审判庭指示将他正式拘捕,翌日起,他将会在家中终身软禁。\n他悖逆的《对话》将被查禁;在判决之外,他所有的著作也将被查禁,今后他不能再继续著书。\n根据流行的传闻,伽利略在宣布放弃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理论时曾经喃喃道“但是,地球依然在转啊”,但是并没有证据证明他是否说了类似的话。有关这个传奇的第一个记载出现与他去世后的一个世纪左右。\n一段时间后,在他的朋友阿斯卡尼奥·皮科洛米尼的帮助下,伽利略于1634年被允许回到他在佛罗伦萨阿克特雷旁的小宅焦耶洛别墅,在那里他度过了自己的余生。伽利略被要求在三年中每星期朗读七篇忏悔诗,他的女儿玛利亚·塞莱斯特向教会请求,教会允许将这个负担,改由她代为实行。在被软禁在家时,伽利略致力于完成他最经典的著作之一《两种新科学》,在此他总结了过去40年中所做的一切工作。这两个新科学今天被叫做运动学和材料力学。此书被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盛赞。由于他的贡献,伽利略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于1638年完全失明,得了严重的疝气和失眠,因此被准许回到佛罗伦萨接受治疗。\n\n天文学\n伽利略最先发现了木星的卫星。这个发现对于地心说拥护者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伽利略在1610年3月出版的《星际信使》一书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介绍。\n\n根据一些不可靠的手稿,汉斯·利伯谢制作了第一个实用望远镜,并于1608年打算在荷兰申请专利。次年,伽利略制作了一个3倍的望远镜,改良后,望远镜达到了30倍之大。通过伽利略望远镜,观测者可以清晰地看到地上的竖直呈像——这便是通常所知的地面望远镜或小望远镜。伽利略也用它来进行天体观测,在当时他是少数可以制作如此精良的观测设备的人。1609年8月25日,他向威尼斯律师们展示了他早些时候制作的8到9倍望远镜。出售望远镜为伽利略带来了不少的额外收入。商人们可以利用它来航海,或是作为商品交换。伽利略在1610年3月发布了他最初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的结果,题为《星际信使》。\n\n开普勒超新星\n根据瓦卢辛斯基的记录,伽利略在1604年观测并讨论开普勒超新星时作为天文学者而出名。由于这颗超新星没有明显的周日视差,伽利略认为它是一颗相距遥远的天体,因此否决了亚里士多德对天体恒定的观点。他对这种意见进行了公开宣扬,受到了强烈的抗议。\n\n木星\n1610年1月7日,伽利略通过望远镜观察到了当时被描述为“三个固定天体,因为渺小而几乎看不见”,它们都靠近木星,成一条横跨的直线。第二天晚上观测的结果是那些木星旁边的天体改变了位置,那么它们作为固定天体就无法解释了。1月10日,伽利略发现它们其中的一个消失了,他认为天体藏到了木星的背后。几天后,伽利略得出结论:它们在环绕木星运行。伽利略发现了木星四个卫星中的较大的三个,并于1月13日发现的最后的一个。伽利略将这四个一组命名为美第奇行星,致敬他未来的赞助人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二世与其三个兄弟。然而,天文学家日后将它们改名为伽利略行星以纪念它们的发现者。这些行星如今被命名为艾奥、欧罗巴、伽倪墨得斯和卡利斯托。\n他就木星卫星的发现导致了天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持续至今:一个小行星围绕着大行星运转不符合亚里士多德的宇宙观,后者认为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地球运转。许多天文学家和哲学家最初都否认伽利略的发现。他的发现日后被克里斯托佛·克拉乌证实,当他1611年访问罗马时获得了英雄般的欢迎。伽利略在随后的18个月中继续观察,到了1611年中他已经总结出相当精确的卫星运行周期。伽利略进展神速,以至于约翰尼斯·克卜勒认为这是不可能的。\n\n金星、土星、海王星\n伽利略在1610年9月通过观测发现金星所呈现的所有相位与月球十分相似。根据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说,天体的所有相位可视。在金星环绕太阳运行的过程中,当它处在背对太阳的位置时,金星的发光面朝向地球;当它处在与地球同侧的位置上时,金星的发光面背对地球。金星的运行轨迹传统上被放置在太阳运行轨迹的内侧,在此它可以呈现出新月相位。然而,金星的运行轨迹不可能处于太阳运行轨迹的外侧,否则它的相位将会是凸圆或是满圆。当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到金星的新月、凸圆和满月相位时,托勒密的模型就显得十分不可靠了。在17世纪早期,许多天文学家采用了各种地日混合模型,如第谷体系、科普兰或是其改良版。模型中有的包含了环绕地球运动的模式,有的则没有。这些体系都没有完全否定地心说就恒星视差的预测,尝试着对金星运行相位进行解释。在完全地心说经历地心混合模型到完全日心说的两个发展阶段中,伽利略对金星相位的实验性发现可以说是其最具影响力的贡献了。\n最初,当伽利略观测土星时,将土星光环误判为行星,以为这是一个由三部分组成的星系。之后,当他再度观测时,土星光环则直面地球,以至于伽利略认为之前的那两部分突然消失了。1616年当伽利略再度观测土星时,光环重新出现。伽利略对此深表疑惑。\n伽利略于1612年观测了海王星。在他书中将其记录为一个不起眼的、幽暗的天体。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颗行星。他继续记录着海王星相对于其他天体的运行轨迹,直到最后丢失目标为止。\n\n太阳黑子\n在最先发现太阳黑子的欧洲人中,伽利略算是其中的一位。虽然约翰尼斯·克卜勒在1607年意外地观测到了这一现象,却将其误认为是正在经过的水星。伽利略也将查理曼时期的太阳黑子现象重新作出了解释,这个现象在当时也被认为是正在经过的水星。正统的亚里士多德天文物理学认为所有天体完美不变,而太阳黑子的存在令其难以解释。1609年,约翰尼斯·克卜勒出版了《新天文学》,阐述了他的天文力学观。该书认为太阳自转,预测了太阳黑子的周期,是一部极为成功的天文物理著作。1612到1613年,弗朗西斯科·西兹等人发现了太阳黑子的年度周期变化,这为辩驳托勒密体系和第谷·布拉赫的地日模型提供了强大的证据。在谁是最先发现并解释太阳黑子的问题上,伽利略与耶稣会的克里斯多夫·沙伊纳发生了旷日持久的痛苦争执。在证实开普勒与太阳自转的问题上,他俩人都毫无疑问地输给了大卫·法布里修斯和他的儿子约翰尼斯。沙伊纳很快接受了克卜勒于1615年提出的现代望远镜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利用倒立呈象的方式提升了放大效果;而伽利略却明显地拒绝了它。\n\n月球\n在伽利略自制望远镜之前,英国数学家、探险家托马斯·哈里奥特已经用“窥视镜”来观测月球了。根据他的报告,哈里奥特注意到在月亏处有“奇怪的斑点”,但是并不能解释现象的原因。由于接受了艺术熏陶和对明暗绘画法的了解,伽利略意识到这些光斑与阴影组合实际上是一些月球的地形结构。虽然伽利略不是第一个通过望远镜观测月球的人,但却是第一个将其解释为光在月球山与环形山所留下的阴影。在他的研究中,伽利略绘制了月球的地形图表,估测这些山峰的高度。月球由此不再是之前如亚里士多德所认为的半透明的、完美的球体,也不是但丁所描述的第一个“行星”,一个“永恒的珍珠,壮丽地直升入天堂般的苍穹”了。\n\n银河系与恒星\n银河最初被认为是一团云雾。伽利略观察了银河系,发现它是由许许多多恒星组成的集团,从地球这里看很像是云彩。伽利略用望远镜定位了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恒星。他于1617年观测到了大熊星座中的开阳双子星。\n在《星际信使》一书里,伽利略记录,恒星看起来就像是一个纯粹的发光体,在望远镜里也一样,没有什么改变,和行星相比,行星在望远镜里显示是一个圆盘状物体。此后不久,在他的关于太阳黑子的信件中,他报告,在望远镜里,恒星和行星都看起来“相当圆”。从这个观点引发开来,他接着报告,望远镜显示出恒星的圆度,通过望远镜观测,恒星的直径为几弧秒。他还设计了一种方法,不通过望远镜来测量一颗恒星的表观尺寸。正如在他的《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一书中描述的那样,他的方法就是在他看向恒星的视线里,悬挂一根细绳,他慢慢前进,直到细绳彻底���住恒星,然后测量他与细绳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个距离和细绳的宽度他就能计算出恒星相对的他的观察点的角度。在这本书里,他记录了他发现一等星的视直径不会超过5弧秒,6等星的视直径大约为5/6弧秒。就像同时代的大多数天文学家一样,伽利略也没有认知到他测量的恒星的表观尺寸是虚假的,这是由于光线衍射和大气层对光线的扭曲造成的(参见《视宁圆面和爱礼园盘面》),测量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恒星的真实尺寸。但是与之前的对最亮的恒星做出的表观尺寸的估计值相比,伽利略的值要小很多,如由第谷·布拉赫给出的估计值(参见《星等》),这就使伽利略能够反驳那些反哥白尼的论点了,比如第谷的论点,荒谬的认为这些恒星一定很大,因为探测不到它们的年度时差。其他一些天文学家都对恒星进行了同样的测量,如西蒙·马吕斯,乔瓦尼·巴蒂斯塔·里希澳利和马丁努斯·霍尔登休。马吕斯和里希澳利得出结论,得出的尺寸虽然小了,但是并没有小到可以反驳第谷的论点。\n\n技术\n伽利略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贡献中,其中一部分就是目前所说技术,而非纯物理。这与亚里士多德学派不同,前者会将伽利略的物理知识归纳为techne 或是有用的技巧,而不是episteme,即用哲学方式研究事物本质。在1595到1598年见,伽利略设计并改良了地理军事两用圆规,为炮兵和勘探员提供方便。尼古勒·塔尔塔利亚与吉多贝多·蒙蒂早些时候制作了类似的仪器,伽利略则在他们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创新。对于炮兵来说,圆规不但可以更快更准地测出弹道角度,而且可以根据炮弹的大小和材质测算出添加火药的量。作为地理仪器,他可以绘制出任意的规则多边形,并对其他计算进行辅助。在伽利略的指导之下,设备制造商马克·安东尼奥·马哲勒尼制造出了一百多附这样的圆规。伽利略为此收入了50里拉(包括使用说明书在内),并提供了相应的使用教程,收入120里拉。\n1593年左右,伽利略制作了一个温度计,温度计利用空气在圆球内的热胀冷缩来推动管中水的运动。\n\n在1609年时,伽利略与英国人托马斯·哈里奥特等人最先利用折射望远镜来观测恒星、行星及月球。1611年,当费德里·克卡王(Prince Federico Cesi)在他的宴会上宣布伽利略为琳氏科学院院士时,希腊数学家乔凡尼·德米亚尼为伽利略的设备起名“望远镜”。这个名字来自希腊字根tele = “远”和skopein = “观看”。1610年,伽利略利用望远镜近距离观察昆虫肢体。1624年,伽利略开始使用复显微镜。同年五月,他将这些设备的其中之一赠给了红衣主教祖林,并展示给巴伐利亚侯爵看。九月,他也为克卡王送去了一套。琳氏院士们也为“显微镜”的命名做出了重要贡献。一年后,院士乔凡尼·法布尔根据希腊字根μικρόν(micron)意为“微小”,和σκοπεῖν(skopein)意味“观看”为设备组字,它正好是“望远镜”的反义词。。利用伽利略显微镜所绘制的昆虫图于1625年出版,该图是第一次运用复显微镜观测绘制而成的。\n1612年,在确定了木星的卫星轨道周期后,伽利略提议如果轨道周期可以被充分了解,那么卫星的位置可以作为宇宙时钟来加以利用,并通过经度测量方法来实现定位。伽利略在暮年时不停地在这一问题上下功夫。然而实践方面的困难重重,直到1681年才被乔凡尼·多明戈·卡西尼实现。这种方法日后被用在大范围地域勘察上,如勘测法国,以及1806年泽比伦·派克探美国中西部等。由于航海时精确望远观测难以实现,导航上的经度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最后,约翰·哈里森制造了便携航海精密计时器,解决了上述问题。伽利略晚年时双目全盲,但他仍为摆钟设计了司行轮(被称之为伽利略司行轮)。1650左后克里斯蒂安·惠更斯于制造出第一个可以完全运转的摆钟。\n\n物理\n伽利略在物体运动的理论与实验上成果丰硕,并与开普勒和勒内·笛卡尔一道,成为艾萨克·牛顿爵士所创立的经典物理的先驱。伽利略试制了几个钟摆实验。这些实验的灵感据传说是来自于观察比萨大教堂中央铜质吊灯的摆动,并测算伽利略自己的脉搏而得到的(见温琴佐·维维亚尼为伽利略写的传记)。这些实验日后被记载在他的著作《两种新科学》中。伽利略认为简单的钟摆无论幅度多大,摆的周期运动时长总是一定的。然而,根据克里斯蒂·惠更斯的研究,这只是近似成立,并不精确。伽利略发现了周期的乘方与钟摆的长度成比。伽利略的儿子温琴佐根据他父亲的理论与1642年设计了一个大钟。但大钟没能够建造起来,主要是因为摆度太大,需要冕状司行轮,导致计时不准。\n伽利略在理解声音频率上也是先驱之一,虽然他在这点上并不是很出名。伽利略在以不同的速度摩擦凿子时,发现了凿子中间距的不同导致了音高的不同,即频率的不同。1638年,伽利略描述了测量光速的实验:安排两个人站在一定远的距离,各拿着带百叶窗的灯笼。第一个观测者打开灯笼的百叶,第二个观测者看到后,立即打开他手上的灯笼百叶。这样,从第一个观测者开灯到第二个观测者开灯之间时差就可以用来计算光在两者之间穿越所需要的时间。伽利略报告说,他在相距一英里之内做过这样的实验,但是无法确定光是否是同时出现的。在伽利略去世后,佛伦丁地西门托科学院的院士们也尝试了类似的实验,实验距离超过了一英里,但直到1667年,也以无果告终。伽利略总结了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即物理定律在任意系统内一定,沿直线匀速运动的物体,无论它的具体速度还是方向,物理定律一定。如此看来,不存在绝对运动或是绝对静止。这条原理为牛顿定律提供了基本框架,它也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核心部分。\n\n质量相异者同时落地\n伽利略的学生温琴佐·维维亚尼在传记中称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扔下了两个同种材质、不同质量的球,以证明物体下落时长与它们的质量无关。这与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相悖,即物体下落时长与质量成反比,重的下落速度比轻的快。这个传奇被世人广泛传颂,但伽利略自己却从来没有记录过这样的事情。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这个事件不过是个假想,并没有真实存在过。德拉克却不这么认为,辩驳称实验的确存在过,只是与温琴佐·维维亚尼所描述的多少有出入。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完成这类试验的人是西蒙·斯特芬,在《自然科学史》中记载,荷兰人西蒙·斯特芬在1586年使用2个重量不同的铅球在代尔夫特教堂塔顶上完成了这个试验,并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错误的。\n在斯特芬试验的几个世纪以后,阿波罗15号的宇航员大卫·斯科特1971年8月2日在无空气月球表面上使用一把锤子和一根羽毛重复了这个试验,证明且让地球上的电视观众亲眼看到了这两个物体同时掉落在月球表面上。\n1638年,伽利略出版《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主人公萨尔维亚蒂被普遍视为伽利略的代言人。萨尔维亚蒂认为,“在真空中,重量不同的物体以相同的有限速度下落。”但是,卢克莱修和西蒙·斯特芬此前也提出了这一观点。克里斯蒂亚诺·本蒂的萨尔维亚蒂也认为,“铅制钟摆和软木钟摆具有不同的质量,而其它方面类似。通过比较两种钟摆在空气中的运动可以验证上述观点。”\n伽利略指出,“只要下落的介质产生的阻力微不足道,或者在限定的真空条件下落下,落体将以均匀加速度下落。”他也推导出均匀加速度正确的运动学规律,也就是说与所经历时间的平方成比例(d ∝ t2)。在伽利略之前,尼科尔·奥雷姆与14世纪推导出匀加速改变的时间平方规则,多明戈·德索托(Domingo de Soto)于16世纪提出,“落体在均匀介质中将匀加速下落。”通过几何结构和精确的数学语言,伽利略依据他所处时代的标准表达了时间平方规则。(这就为其他人也使用代数术语重新表达了这一规则留下余地)。伽利略还总结道“除非对物体施加一个力,常常是摩擦力,否则物体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这驳斥了当时为人们所普遍公认的亚里士多德假说---除非对物体施加外力,否则运动的物体将“自然”减速并停下来。正如让·布里丹所说的那样,早在亚里斯多德提出这一假设几个世纪之前,约翰·菲洛波努斯就已提出了有关惯性的哲学思想。据乔瑟芬·李约瑟所述,“在他们之前,墨子早在几个世纪之前已经提出这一观点。但是,这是首次使用数学表达这一观点,并经过实验验证,并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这是验证惯性中所取得的一次突破。”伽利略的惯性原理提到,“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否则运动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就会按照其原来的方向,保持匀速运动。后来,这一原理纳入了牛顿运动定律(牛顿第一运动定律)。\n\n数学\n在实验物理上运用数学是一个重要创新,他的数学方式在当时也是相当标准。伽利略数学分析与证明法大量依赖于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五本中的比例论。该书由塔尔塔利亚等人于较早的一个世纪前翻译完成。但到伽利略晚年时,这些运算方式被笛卡尔的代数法取代。\n伽利略也作出了一些数学贡献:如伽利略悖论。悖论认为有多少整数就有多少完全平方,虽然大部分整数自身不是完全平方。\n\n天主教对伽利略的重新认定\n1718年,天主教会放松对伽利略部份著作的禁令,允许他部份著作在佛罗伦斯印行,但是《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仍然遭到禁止。1741年,教宗本笃十四世授权,允许他所有在科学方面著作都能够出版,包括经过审查修改的《对话》。1758年,天主教会将伽利略的著作由禁书目录中移除,但是《对话》和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一些未被审查版本仍然在名单中。直到1853年,伽利略的所有著作才从禁书目录中被完全移除。\n1939年,庇护十二世在当选天主教教宗不久后,在宗教科学院发表演说,赞扬伽利略“是研究方面大无畏的英雄...不怕路上的危险与绊脚石,也不惧怕到达坟墓的那一刻。”。教宗40年的亲密顾问罗伯特·雷伯教授写道:“庇护十二世很注意不去对任何事物(对科学)进行过早干预。在这点上他十分积极,并对伽利略的案件表示深深的后悔。\n1990年2月15日,红衣主教约瑟夫·拉辛格(日后当选为教宗本笃十六世)在罗马第一大学发表演说,引述了当代一些对伽利略事件的流行观点,称“这桩案件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人对自身深深的怀疑,以及科学技术在今天的走向。”他引述了哲学家保罗·费耶拉本德的一些观点,称“在伽利略时代,教会较之伽利略本人更加理性,同时考虑了伽利略教导对未来道义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教会对伽利略的判决是理性而公正的,对判决的否决不过是为了获得政治利益而已。”主教并没有明确指出他同意或否认费耶拉本德的观点。但是他说道:“在此基础上做出冲动性的道歉是愚蠢的。” \n1992年10月31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表示教会对伽利略事件的处理方式表示遗憾,并根据宗教文化议会的研究结果,发表了一份声明承认教会对伽利略在科学的错误判决。2008年3月,宗教科学院院长尼古拉·加比伯宣布计划在梵蒂冈城墙上树立伽利略的雕像,以示对他的纪念。同年12月,即伽利略的第一次利用望远镜进行观测的400周年纪念日上,教宗本笃十六世赞扬了伽利略对天文学的贡献。然而一个月后,宗教文化院长加弗科·拉瓦锡表示在梵蒂冈城墙上树立伽利略雕塑被搁置了。\n\n流行文化\n伽利略在皇后乐队的“波西米亚狂想曲”中出现了多次。他在靛蓝女孩的歌曲“伽利略”中也被着重描写。\n21世纪有关伽利略的剧本有:德国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伽利略传》(1939),以及它的电影改编版(1975)。贝莉·斯塔维斯的《午夜烛光》,和2008年戏剧“伽利略·伽利莱”。\n在金·史坦利·罗宾逊的科幻小说《伽利略之梦》(2009)中,伽利略穿越到了未来,破解了科学危机。故事主线在当时的伽利略时代与未来的假定时代之间穿梭。\n最近,伽利略·伽利莱成为了高价值纪念币的主角:面值€25的2009年版国际天文年纪念币。该币同时纪念伽利略望远镜诞生400周年。纪念币的背面印有他的一部分头像,以及他发明的望远镜。背面他绘制月球表面的初稿。在银色外圈是艾萨克·牛顿的望远镜,斯特修道院中的天文馆,现代望远镜、无线电望远镜和空间望远镜。2009年,伽利略望远镜发行。这种被大批量制造的低成本、高质量望远镜为2英寸长(51mm),被广泛用于教学。\n\n著作\n1586年,伽利略出版了他的早期作品《小天平》记载了一些能在空气中或水中称重的精密天平。1606年出版印刷了《地理军事两用圆规使用指南》介绍如何使用地理军事两用圆规。\n伽利略早期动力学---运动和力学的科学的著作包括:1590年比萨版的《论运动》;大约1600年帕多瓦版的《力学》。《论运动》参考了亚里斯多德-阿基米德流体动力学,流体动力学认为“在一种流体介质中,重力加速度和物体超过介质的比重成比例;而在真空中,物体将按照与自身比重成比例的重力加速度下落。”《论运动》也参考了Hipparchan-Philoponan动力学。Hipparchan-Philoponan动力学认为,“动力自动消散。在经过最初的加速以后,根据物体的具体重量,真空中的自由落体将具有必不可少的极限速度。” \n伽利略1610年出版的《星际信使》是第一部利用望远镜进行观测的科学著作。它包括了如下发现:\n\n伽利略卫星;\n月球表面粗糙的地理地质;\n存在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天体,它们组成了银河系;\n行星与恒星外表的不同——前者看上去像是小圆盘,后者则类似小光点。\n伽利略在1613年出版的《论太阳黑子》中详细描述了太阳黑子,并认为太阳和宇宙都是可以朽坏的。《论太阳黑子》中也记录了他在1610年利用望远镜观察的全部金星相位,土星奇怪的“附属物”以及后者的神秘消失。1615年,伽利略写成了《致大侯爵夫人克里斯蒂娜》手稿,但直到1636年才得以发表。手稿是《致凯斯泰利》的翻版,其中斥责了异端审判庭就禁止宣扬哥白尼理论的错误神学立场,认为后者是物理真理,与经文并不冲突。。1616年,异端审判庭下达指令,禁止伽利略为哥白尼学说辩护,伽利略不得不将基于哥白尼地理的《论潮汐》以私信的方式发送给红衣主教奥思尼。1619年,伽利略的学生马里奥·古迪西出版了伽利略的演讲汇编,命名为《论彗星》,反驳耶稣会对彗星的解释。\n1623年,伽利略出版了《试金者》,攻击亚里斯多德权威的学说,鼓励实验,并运用数学来支持科学理论。该书的出版获得了巨大成功,甚至得到了一些天主教会高层的支持。在《试金者》的成功发表后,伽利略于1632年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虽然顾及到了异端审判庭的1616年指令,但《对话》依然倾向于哥白尼理论而非地心说模型,并最终造成了伽利略受审,出版物被禁。虽然出版物被禁,伽利略依然写成了《论两种新科学及其数学演化》,并于1638年在异端审判庭管辖范围之外的荷兰将其出版。\n\n伽利略出版的主要作品\n伽利略出版的主要作品如下:\n\n《小天平》(1586)\n《运动论》(1590)\n《力学》(ca. 1600)\n《地理军事两用圆规使用指南》(1606)\n《星际信使》(1610;意大利文Sidereus Nuncius)\n《流体力学》(1612)\n《论太阳黑子》(1613)\n《致大侯爵夫人克里斯蒂娜》(1615; 1636年出版)\n《论潮汐》(1616;意大利文Discorso del flusso e reflusso del mare)\n《论彗星》(1619;意大利文Discorso Delle Comete)\n《试金者》(1623;意大利文Il Saggiatore)\n《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1632;意大利文Dialogo sopra i due massimi sistemi del mondo)\n《论两种新科学及其数学演化》(1638;意大利文Discorsi e dimostrazioni matematiche intorno a due nuove scienze)\n\n时间轴\n1543 – 尼古拉·哥白尼出版《天体运行论》,提出与托勒密相对的地心说模型,导致对亚里士多德物理学的质疑。\n1563 –温琴佐·伽利莱与茱莉亚·阿曼娜蒂结婚。\n1564 –出生于意大利比萨。\n~1570 – 托马斯·迪格斯出版Pantometria,介绍了他父亲伦纳德·迪格斯在1540–1559年间制作的望远镜。\n1573 – 第谷·布拉赫出版De nova stella《论新星》,否决了亚里士多德天体观中的永恒、不变的宇宙,以及月亮之上的以太空间。\n1576 –杰赛普·米利特(Giuseppe Moletti)坐帕多瓦大学数学主任,研究指出相同质量物体下落时速度一样,无关材质。\n1581 –父亲温琴佐·伽利莱出版Dialogo della musica antica et moderna,将乐理公式化。\n1581 –在比萨大学报到,专业为医学。\n1582 –听Ostilio Ricci讲授的数学课,决定研习数学和科学。\n1585 –离开比萨大学,没有获得文凭,做家教为生。\n1586 –发明液体比重天平;写成《小天平》\n1586 – 西蒙·斯特芬发表研究报告,讨论铅球从10米高坠落的结果。\n1588 –第谷·布拉赫出版了对彗星的研究报告,阐述了第谷体系。\n1589 –被任命为比萨大学的数学主任。\n1590 –完成《运动论》的一部分,但没有出版。\n1591 –父亲温琴佐·伽利略去世。\n1592 –被任命为帕多瓦大学数学教授,任教18年。\n~1593 –发明早期温度计,但必须同时依赖温度和压力。\n~1595 –改进弹道技术几何,研发军用圆规,并通过教授使用说明来获取学费。\n1597 –伽利略致开普勒的信中阐述了他对地心说的主张。\n1600 – 威廉·吉尔伯特出版《论磁石》,支持哥白尼体系。\n1600 –罗马审判庭将哥白尼体系的支持者焦尔达诺·布鲁诺判处异端,理由是支持泛神论、多重世界观、否认三位一体、基督神圣、玛利亚神圣、以及支持变形论,交由地方当局处以火刑。\n1600 –第一个孩子弗吉尼亚出生;~1600版《力学》写成。\n1601 –女儿利维亚出生。\n1604 –观测超新星位置,表明新星无视差。\n1605 –被内兄起诉,控没有支付姐妹的嫁妆。\n1606 –儿子温琴佐出生。\n1606 –为计算圆规出版使用手册。\n1607 – Rotilio Orlandini试图刺杀伽利略的朋友,神父保罗·萨尔皮\n1608 –汉斯·利伯谢发明折射望远镜\n1609 –就汉斯·李普希的说明所述,独立研发、改进望远镜。\n1609 –开普勒出版《新天文学》包涵了他前两个理论,并第一次��示哥白尼体系在导航和预测上优于托勒密体系。\n1609 – 托马斯·哈里奥特通过望远镜观测,绘制月球表面图,早于伽利略4个月。\n1610 –出版《星际信使》;观测月球山脉以及木星的四个卫星。\n1610 - Martin Horky出版Brevissima Peregrinatio Contra Nuncium Sidereum,反对伽利略\n1610 –开普勒向伽利略索要望远镜或镜片,但伽利略回复自己忙,没有剩余的。\n1610 –任命为帕多瓦大学终身数学教授,并为托斯卡纳大公科西莫二世·德·美第奇的数学、哲学师。\n1611 –发现金星周相;获得教宗接见;成为琳氏科学院院士。\n1611 –大卫·法布里修斯在克里斯托佛·什车尼和伽利略之前出版《观察太阳黑子及其旋转》(Narration on Spots Observed on the Sun and their Apparent Rotation with the Sun)\n1612 –提议称木星卫星可以通过观测其经度来用做宇宙时钟。\n~1612或1613 –弗朗西斯科·西兹发现太阳黑子年度周期变换规律。\n1613 –写成《论太阳黑子》\n1615 –写成《致大公夫人克里斯蒂娜》(1636出版)\n1616 –被教廷正式通知不要去维护哥白尼体系。\n1616 –天主教廷将《天体运行论》列在《禁书目录》上。\n1616 –私下写成《论潮汐》\n1617 –搬到佛罗伦萨以西的Bellosguardo,靠近女儿的修道院;观测到大熊星座的双子开阳星。\n1619 –开普勒出版Harmonices Mundi,生成自己第三条定律。\n1619 –写成《论彗星》\n1621 – Maffeo Barberini成为教宗乌尔班八世\n1623 –出版《试金者》\n1624 –与教宗会面,得到赞许,并允许出版有关哥白尼—托勒密体系的作品;使用复合显微镜。\n1625 –使用显微镜绘制的昆虫图片出版。\n1630 –完成《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得到教廷出版的许可。\n1632 –出版《对话》。\n1633 –被审判庭判决软禁,理由是强烈异端嫌疑。\n1633 –天主教廷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列在《禁书目录》上。\n1638 –出版《论两种新科学及其数学演化》。\n1642 –在意大利Arcetri去世。\n1668 –牛顿制造自己的反射望远镜。\n1687 –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用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开普勒公式,将天地之间的韵律合而为一。\n\n参见\n伽利略博物馆\n比萨-圣朱斯托伽利略·伽利莱国际机场\n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n伽利略定位系统\n惯性原理\n伽利略关于惯性的斜面实验\n小行星697\n\n脚注\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History of Science Museum - Florence\n伽利略乍闻望远镜(1609年5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Animated Hero Classics: Galileo (1997)》的资料(英文)\nWorldCat 联合目录中伽利略·伽利莱的著作或与之相关的著作"} +{"doc_id": "4869", "title": "托马斯·霍布斯", "text": "托马斯·霍布斯(英语:Thomas Hobbes,1588年4月5日—1679年12月4日),是英国的政治哲学家,现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体系的奠基者。他也创立了机械唯物主义的完整体系,认为宇宙是所有机械地运动着的广延物体的总和。他提出“自然状态”和国家起源说,认为国家是人们为了遵守“自然法”而订立契约所形成的,是一部人造的机器人,当君主可以履行该契约所约定的保证人民安全的职责时,人民应该对君主完全忠诚。他于1651年所出版的《利维坦》一书,为之后所有的西方政治哲学发展奠定根基。霍布斯的思想对其后的孟德斯鸠和让-雅克·卢梭有深刻影响,但同时,他的社会契约论与绝对君主制相较又有其独特性。\n虽然霍布斯最知名的是有关政治哲学的著作,但亦也有许多其他主题的著作,涵盖了历史、几何学、伦理学、物理学、神学及法学。除此之外,霍布斯认为人性的行为都是出于自私(self-centred)的,这也成为哲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理论。\n\n生平\n早年生涯和教育\n霍布斯1588年4月5日生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的马姆斯伯里 。他母亲因听闻西班牙无敌舰队将入侵英格兰的惊吓而早产,日后霍布斯常说:我母亲生了双胞胎,我的孪生兄弟是恐惧。而他的一生也确实是在社会局势动荡不安恐惧氛围中渡过的。 他父亲因与不是自己小教区的牧师打斗,被迫逃到伦敦,并将三名子女都寄托给他哥哥法兰西斯照顾。霍布斯从四岁开始在马姆斯伯里的教堂接受教育,接著他前往私人学校就读,由一名自牛津大学毕业的年轻人罗伯·拉蒂默教导。霍布斯是一名天赋极佳的学生,在大约1603年时他被送至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就读。当时莫德林学院的校长是严格的清教徒John Wilkinson,年轻的霍布斯也受了他的影响。\n在大学里,霍布斯显然依著自己的规划学习;他很少被其他正规的学校课程所吸引。他直到1608年才取得了学位,但在这段期间中他曾经由院长James Hussee爵士的推荐,担任哈德威克男爵卡文迪许之子威廉的家庭教师(亦即后来的德文郡公爵),霍布斯一生中和这一家族的紧密关系也因此展开。\n1610年霍布斯陪伴威廉在成年前的大旅游游遍欧洲大陆,因此有机会将他在牛津所接受的经院哲学教育与欧洲大陆具批判性的科学研究方式相比较。 这次大旅游,不仅接触到克卜勒1609年出版的新天文学提出的行星椭圆形的运动轨迹日心说模型,同时,也读到伽利略1610年3月出版的星际信使,记述了利用望远镜观测到月球表面、金星的盈亏、木星的卫星、星座及银河等细节制图,使他的眼界大开。\n回国后,威廉当选为议会的议员,霍布斯成了他的秘书,因而结识了英国诗人和剧作家本·琼生及当时在詹姆斯一世继位后仕途正走红的法兰西斯·培根。\n1621年,培根因欠债及受贿,不准再从事公职,退隐从事著述,这段期间,霍布斯当他的秘书受到了培根哲学思想的启发,这时霍布斯的兴趣是文学,研究古希腊和拉丁文的著作。 1628年,议会起草权利请愿书----没有下议院的同意不可以征税、没有正当的程序不可监禁人民、军队不可扎营在人民房舍及和平时期不可宣布戒严。\n霍布斯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将修昔底德希腊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翻译为英文,他有意的选在此时出版想要显示民主政体诸种弊害,借此表达对王室绝对权力的支持。 (注 : 他此时三十九岁,对利维坦的绝对君主权力的概念还未成形,还没有自己圆融的哲学思想,只是隐约不习惯下议院具有“草根性”新教议员的“民主运作方式”)\n这本书翻译的时程很长----也正好对比詹姆斯一世统治期间爆发1605年的火药阴谋以及基层新教信仰的扩张,下议院的选出的新教代表的“草根性及斗争性”搅动了政治、社会上的秩序,1603年詹姆斯一世继承英格兰王位初期曾说:“下议院是具无脑的躯体。成员们以紊乱的举止表达他们的意见;在他们的会议中除了哭声、喊声和混乱,甚么都听不见。我感到惊讶的是我的祖先居然曾经允许这样一个机构的存在”。\n( \" The House of Commons is a body without a head. The members give their opinion in a disorderly manner; at their meetings nothing is heard but cries, shouts and confusion. I am surprised that my ancestors should ever have permitted such an institution to come into existence.\")\n霍布斯意识到希腊式的民主政府是有缺陷的,不仅无法赢得战争,也无法维持社会的稳定,他认为民主制度并不可取(注: 那时君权神授说是主流思想),“议会”只是一个国王枢密院附属的下级机构,“议会”的主要权力是在上议院,但是具备“草根性及斗争性”的“下议院”兴起的趋势正在成形。\n虽然霍布斯曾担任弗兰西斯·培根的秘书,并和当时曾与一些文艺人士如本·琼森交往甚密,但他在1629年之后才开始扩展自己的哲学研究领域。他的赞助人—德文郡伯爵卡文迪许在1628年6月以三十五岁壮年据说因过度放纵(over-indulgence)去世,伯爵夫人不再雇请他。\n不过霍布斯很快又找担任乔维斯·克利夫顿爵士(Gervase Clifton)之子的家庭教师。霍布斯为了这份工作一直到1631年卡文迪许家族又再次雇请他,不过这次教导的对象改为威廉之子了。接下来七年里霍布斯在教学的同时也不断拓展自己的哲学知识,思考一些主要的哲学辩论问题。他在1636年前往佛罗伦斯旅行,并在巴黎加入了马兰·梅森等人的哲学辩论团体。\n\n在巴黎\n霍布斯最初有兴趣的研究领域是物体的运动原理,尽管他对这一现象有高度兴趣,但他却不屑以物理学的实验方式进行研究。他自行构想出了一套物理运行的原理,并且终身都在研究这套虚拟的原理。他首先写下了几篇论文阐述这套原理的架构,证明其原理在物理现象的运动上都是可以解释的—至少在运动或机械运行上可以解释。接著他将人类与自然界分隔开来,在另一篇论文里显示了哪些肉体的运动会牵涉到特殊的知觉现象、知识、和感情,以此证明人类的特殊之处。最后他在总结的论文里阐述人类如何形成和参与社会,并主张社会应该避免人们退回“野蛮而不幸”的原始状态。因此他主张肉体、人、和国家这三者的现象应该要被一起研究。\n霍布斯在1637年回到了祖国英国,当时英国的政治和社会局势动荡不安,霍布斯也无法再专心的进行哲学的研究了。不过,在他回到英国的最初几年里所写下的论文集The Elements of Law里,清楚显��了当时他的政治思想还没有被大幅改变,一直要到1640年代英国内战爆发为止。\n1640年11月,英国长期国会取代了短期国会,国会与国王间的冲突迅速恶化,霍布斯觉得他的著作可能会招致政治的迫害,因此很快便逃至巴黎,在接下来11年内都没有再返回英国。在巴黎他重新加入了马兰·梅森的辩论团体,同时期他也写下了一篇对于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一书的批评。\n他也逐渐回复原先的研究工作,开始撰写研究的第三部分《论公民》,并在1641年11月撰写完毕。虽然他最初只打算私下传阅,但这本书最后仍广泛流传。他接著重新著手研究的前两个部分,将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研究上,那几年里他除了一篇有关光学的短文(1644)外便很少发表其他作品。他在哲学界建立起了良好的名声,并在1645年和笛卡尔等人一同被选出以调解有关化圆为方的学术争议。\n\n英国内战\n英国内战在1642年爆发,当保王派的局面于1644年中旬开始恶化后,许多国王的支持者开始流亡欧洲。当中许多逃至巴黎的人都与霍布斯相识,这使得霍布斯开始对政治产生兴趣,同时他的《论公民》一书也重新发行并且广泛留传。\n在1647年的一次偶然机会里,霍布斯成为了威尔斯亲王查理斯的数学教师,当时查理斯正于7月左右前往泽西岛旅行。两人的师徒关系一直维持到1648年查理斯前往荷兰为止。\n在许多流亡的英国保王派同乡的影响下,霍布斯决定撰写一本书以阐述政府的重要性和政治混乱所造成的战争。全书架构是根基于1640年所写的一篇未发表的论文上。在霍布斯看来,国家就像一个伟大的巨人或怪物(利维坦)一般,它的身体由所有的人民所组成,它的生命则起源于人们对于一个公民政府的需求,否则社会便会陷入因人性求生本能而不断动乱的原始状态。全书以一篇“回顾与总结”作终,霍布斯总结道人民无论如何都不能违背与国家签下的社会契约,然而,霍布斯也讨论到了当利维坦无法再保护其人民时,这个社会契约便会等于无效。由于当时英国的局势纵容对于宗教教条的批判,霍布斯的理论也因此更无所忌讳。利维坦的初版名为Elementa philosophica de cive。\n在撰写利维坦的期间霍布斯一直留在巴黎。1647年霍布斯染上了一场大病,使他卧倒在床长达6个月。在病况恢复后他又再度开始撰写,并保持稳定的进度直到将近1650年才完成全书,同时也将许多他之前的拉丁文作品翻译至英文。1650年,在等待利维坦出版的期间,他允许出版商将许多他早期的论文分为两本小册子出版。在1651年他又出版了他所翻译的《论公民》。利维坦的印刷工作花费了不少时间,最后终于在1651年中旬上市,当时的书名是《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初版的封面卷头插画(见下图)也非常知名,描绘出一个戴著王冠的利维坦巨人,一手持剑、一手持仗,巨人的身体则由无数的人民所构成。\n这本书刚出版便造成了轰动。很快的霍布斯便接到了大量的赞美和批评,远远超出当时所有其他的思想家。不过,这本书的出版却迅速使他与其他逃亡的保王派关系决裂,迫使他不得不向革命派的英国政府求取保护。当时保王派试图杀掉他,因为书中的现实主义内容不但震怒了信仰圣公会的保王派、也震怒了信仰天主教的法国人。霍布斯逃回了英国,在1651年冬天抵达伦敦。在他向革命派政府表示归顺后,他被允许在伦敦的福特巷过著隐居的生活。\n\n利维坦\n《利维坦》(或译为《巨灵论》)(Leviathan)一书写于英国内战之时。此书分为三部份,霍布斯借此阐述了他对个人、社会、政府、法律和宗教等的论述,并重点论述了他关于社会基础与政府合法性的看法。在第一部分中,霍布斯阐述了他的唯物论的哲学观,为后两部的展开做了理论准备。第二部分为他的政府和法律论,也是他著作最为后人看重的部分。第三部分主要是宗教论,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统治,认为国家有权干预教会。 \n霍布斯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中是侵略者,基于这个推理,政府要强大,法律要严格,执行要有力,这样才能避免人狼性的爆发。\n《利维坦》内容概览\n第1-5章:人体运作机制:表达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说明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n第6章:欲望和恐惧:人们通过权衡欲望和恐惧做出自主选择\n第7-11章:人与群体:人类如果在群体之中以及对他人的不同表现所采��的反应\n第12-16章:国家的建立: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n第17-31章:政府权力,统治和人民\n第31章始:论基督教国家与论黑暗王国(指罗马教会)\n人类的自然状态下,有一些人可能比别人更强壮或更聪明,但没有一个会强壮到或聪明到不怕在暴力下死亡。当受到死亡威胁时,在自然状态下的人必然会尽一切所能来保护他自己。霍布斯认为保护自己免于暴力死亡就是人类最高的需要,而权力就是来自于这种需要。在霍布斯所描述的“自然状态”(state of nature)下,每个人都需要世界上的每样东西,也就有对每样东西的权力。但由于世界上的东西都是不足的,所以这种争夺权力的“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every man is enemy to every man)(war of all against all)便永远不会结束。而人生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便是“孤独、贫困、污秽、野蛮又短暂的”(solitary, poor, nasty, brutish and short)(xiii)。\n但战争并不是对人最有利的。霍布斯认为人考虑自身安全和免被他人侵犯而渴望结束战争——“使人倾向于和平的热忱其实是怕死,以及对于舒适生活之必要东西的欲求和殷勤获取这些东西的盼望”(xiii, 14)。霍布斯认为社会若要和平就必需要有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霍布斯认为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于一个人(Single-ruler form)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个人(individual)将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这个主权,无论是君主制(Monarchy)、贵族制(Aristocracy)或民主制(Democracy)(霍布斯较倾向君主制),都必须是一个强而有威信的“利维坦”,即在一个绝对的威权之下,方能令社会契约实行。霍布斯认为,法律的作用就是要确保契约的执行。\n利维坦国家在防止侵略、发动战争对抗他人、或是任何有关保持国家和平方面的事务上是有无限威权的。至于其他方面,国家是完全不管的。只要一个人不去伤害别人,国家主权是不会去干涉他的(不过,由于在国家主权之上并没有任何更高的权力,没有人可以防止国家破坏这规则)。在事实上,这种主权的行使程度是以主权对自然法的责任为限的。虽然主权并没有立法的责任,但它也有义务遵守那些指定了和平界线的法律(自然法, the law of nature),也因此这种限制使得主权的权威必须遵守一种道德责任。一个主权也必须保持国内的人格平等,因为普通人民都会被主权的光辉所掩盖;霍布斯将这种光辉与太阳的阳光相比,既然阳光耀眼无比,普通人也会因此褪色。在本质上,霍布斯的政治原则是“不要伤害”,他的道德黄金律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xv, 35)。也是从这里霍布斯的道德观与一般基督教的黄金律“己所欲,施于人”产生差异,霍布斯认为那只会造成社会混乱罢了。\n利维坦写于英国内战期间,书里的大多数篇幅都用于证明强大的中央权威才能够避免邪恶的混乱和内战。任何对此权威的滥用都会造成对和平的破坏。霍布斯也否定了权力分立的理想:他认为主权必须有全盘控制公民、军事、司法、和教会的权力。在利维坦中,霍布斯明确地指出主权拥有改变人民信仰和理念的权威,如果人民不这样做便会引起混乱。他本人即宣称愿意服从主权的命令而改变信仰。\n在英文里,有时候人们会以“霍布斯主义”(Hobbesian)一词来形容一种无限制的、自私、而野蛮的竞争情况,不过这种用法其实是错误的:首先,《利维坦》里描绘出了这种情况、但仅仅是为了批判之;第二,霍布斯本人其实是相当胆小而书呆子气的。此外,在利维坦出版后,霍布斯也经常被人用以形容无神论以及“强权就是公理”的观念,尽管这些都不是霍布斯的初衷。\n而且,霍布斯的理论其实更奠基了现代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他提出国家机器所拥有的政治权利归根到底是源自于人民之间所订立的社会契约,而社会契约是人民基于对混乱的自由状态的恐惧而制定的,人民放弃部分个人权力以授予君主 / 国家机器治理社会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基于自己理智判断所作出的自愿决定。这根本理念颠覆了当时“君权神授”(Divine rights of kings)和中世纪封建时代“统治者的政治权力源自于神灵的赋予及统治者的美德”的观念,因为霍布斯观点强调国家政权的产生及合法性终究��底源于人民(即被统治者)自己的决定。霍布斯理论更奠基了往后的“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许可”(Consent of the governed)的理念。\n\n争论\n与布兰豪\n在回到英国之后,霍布斯重新开始进行他的哲学原理研究。他在1654年出版了De Corpore,同年也发表了一篇短论文Of Liberty and Necessity,由一名与霍布斯熟识的主教约翰·布兰豪(John Bramhall)出版。布兰豪是一名忠诚的阿民念主义者,他在认识霍布斯之后便经常与之辩论,两人以书信私下往来的方式进行辩论和交换意见,不过霍布斯并没有公开这些信函。后来一名霍布斯的法国友人偶然间发现了一封霍布斯回信的抄本,便将其公开出版并附上“豪华的赞美言词”。布兰豪对此相当不满,于是在1655年将所有两人来往的书信都公诸于世(以A Defence of the True Liberty of Human Actions from Antecedent or Extrinsic Necessity为标题出版)。接著霍布斯在1656年写下了“论点石破天惊”的Questions concerning Liberty, Necessity and Chance回复主教,这封信或许是第一篇详细阐述了决定论的心理学原则的文件,霍布斯的理论也成为了自由意志争论的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主教在1658年以一篇Castigations of Mr Hobbes's Animadversions回复,不过霍布斯并没有注意到这份回复。\n\n与沃利斯\n除了与布兰豪的争论外,霍布斯自从于1655年出版De Corpore开始也与其他学者产生不少冲突。在《利维坦》中他挑战了当时的学术界。在1654年,牛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塞思·沃德(Seth Ward)在一篇名为Vindiciae academiarum的文章中回复了霍布斯对于学术界的挑战。霍布斯在De Corpore哲学原理中的许多错误—尤其是在数学上的错误也招致了几何学教授约翰·沃利斯的批评。沃利斯在1655年出版的Elenchus geomeiriae Hobbianae中详细解释了霍布斯哲学原理的错误,他批评霍布斯以逻辑推理的方式作为数学演算的主轴,并揭露了霍布斯在数学上的许多漏洞。由于霍布斯在演算上缺乏精确的计算,造成他经常使用证据不足的假设来解决原理的问题,由于他的兴趣只限于几何学上,因此他对于数学的整体领域并没有很清楚的概念。这些问题都使得霍布斯的哲学原理大受批评。最后霍布斯在1656年发行英文版本的De Corpore时便删除了一些被沃利斯揭发的严重错误,但他仍然在1656年的Six Lessons to the Professors of Mathematics一系列文章里反驳沃利斯的批评。沃利斯接著写了一篇论文反驳霍布斯的论点,并趁著霍布斯发行De Corpore英文译本的期间继续批评他在数学上的错误,霍布斯则以数篇论文反击。但沃利斯轻易的以一篇回复(Hobbiani puncti dispunctio, 1657)击倒霍布斯的论点。最后霍布斯拒绝再回复沃利斯,两人的争论暂时停息。\n霍布斯在1658年发表了他的哲学原理的最后一个部分,将他已经计画二十年之久的整套原理加以总结。他在De Homine一书里阐述了整套原理的运作,这套哲学原理也与他在政治哲学上的主张相连。同时期沃利斯则发表了微积分的一般原理(Mathesis universatis, 1657)。这时研究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的霍布斯决定再度挑起争论,他在1660年春季再度发起攻势,将六篇论文以Examinatio et emendatio mathematicae hodiernae qualis explicatur in libris Johannis Wallisii为标体出版,批评当时新的数学分析方式。不过这次沃利斯并没有上当,选择沉默以对。霍布斯接著试著提起另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加倍立方体问题(Doubling the cube),他私下从法国一位匿名人士信中得知了问题的解答,试图以这个问题混淆他的批评者。但很快的沃利斯便公开的驳倒了这个解答。霍布斯在1661年底重新以拉丁文出版了这一系列论文(并稍微修改之)并加上替自己辩护文章,在这本名为Dialogus physicus, sive De natura aeris的书中霍布斯还攻击了罗伯特·波义耳及其他沃利斯的朋友。这次霍布斯改变一贯论调,主张波义耳等人的实验纪录—1660年的New Experiments touching the Spring of the Air只不过是证实了他早年提出的推测理论,他并且警告这些新生代的“学者”必须接手他早年未完成的研究进度,否则既有的实验结果便会毫无进展。然而波义耳等人很轻易的便驳倒了这种站不住脚的批评,紧接著沃利斯写了一篇名为Hobbius heauton-timorumenos(1662)的讽刺作品来挖苦霍布斯。在这次惨痛教训之后霍布斯便不再参与科学界的争论了。\n...\n\n几何学\n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后,霍布斯又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三阶段的争议行动,并且一直维持至他九十岁为止。第一份引发争议的文章是在1666年发表的De principiis et ratiocinatione geometrarum,霍布斯以此攻击当时的几何学界教授。三年之后他将他的三篇数学论文集中于Quadratura circuli, Cubatio sphaerae, Duplicitio cubii发表,很快的这些文章再度被沃利斯驳倒,但霍布斯仍不放弃,又出版了回应批评的版本,但沃利斯仍在当年年底再次驳倒新的版本。这一系列的争论一直要维持至1678年为止。\n\n晚年\n除了出版大量论述欠佳而又饱受批评的数学和几何学著作之外,霍布斯也继续撰写并出版哲学的著作。在1660年英国王政复辟后,“霍布斯主义”这一词开始被用于称呼那些“反对热爱道德和信仰”的态度。刚复辟的年轻国王查理斯二世幼年时曾经是霍布斯的弟子,在他想起霍布斯后,他将霍布斯召至王宫并赏赐他£100的退休金。\n在1666年,英国下议院通过了一项对所有无神论者和“不敬神者”不利的法案,这时查理斯国王再次保护了霍布斯免受迫害。当时霍布斯的《利维坦》被视为是无神论和亵渎的代表作,霍布斯很担心会被贴上异教徒的标签,于是他烧掉了许多可能会对自己不利的文稿。这次危机也使霍布斯开始检视异端的真相,他将研究结果集合于三篇简短的论文上,并将其收录至拉丁文版《利维坦》的附录中,于1668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在这几篇论文中霍布斯指出,除了违反尼西亚信经以外其他的理论都不能被视为异端,并且主张《利维坦》一书仍然符合尼西亚信经的原则。近年来,《利维坦》的拉丁文版日益受学者重视,因为其中保存了一些霍布斯晚年对其早期理论的发展和补充。\n由于国王的庇护,下议院通过的法案最后并没有对霍布斯造成太大伤害,不过霍布斯从此不能在英格兰发表任何有关人类行为的著作了。他在1688年的著作由于无法通过英格兰的出版品审查机构,只得改在阿姆斯特丹出版。其他的许多著作则要直到他死后才得以出版。有时候霍布斯甚至被禁止回复他在学术辩论中遭受的批评。尽管如此,霍布斯在国外的名声非常高,当时前往英格兰旅游的学者和名人都会抽空拜访霍布斯,向这位老哲学家表达敬意。\n霍布斯最后的作品是在1672年出版的一篇拉丁文自传,同时他还将奥德赛翻译为四本“粗劣的”英文译本,并在1675年完成了整套奥德赛和伊利亚特的翻译。\n霍布斯在1679年染上了膀胱疾病,并且死于接踵而来的中风发作,享年九十一岁。他被葬在德贝郡一座教堂的墓地里。\n\n重要著作\n1629. 翻译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n1650. The Elements of Law, Natural and Political, 写于1640年\nHuman Nature, or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of Policie\nDe Corpore Politico\n1651-8. Elementa philosophica\n1642. 《论公民》(De Cive) (拉丁文)\n1651. Philosophical Rudiments concerning Government and Society (《论公民》的英文译本)\n1655. De Corpore (拉丁文)\n1656. De Corpore (英文翻译)\n1658. De Homine (拉丁文)\n1651. 利维坦,或教会国家和市民国家的实质、形式和权力.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656. Questions concerning Liberty, Necessity and Chance\n1668. 利维坦的拉丁文翻译\n1675. 翻译荷马的奥德赛和伊利亚特为英文\n1681. 死后出版的Behemoth, or The Long Parliament (写于1668年)。\n\n参考文献\nMacpherson, C. B. (1962).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Possessive Individualism: Hobbes to Lock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Martinich A.P. (1995). A Hobbes Dictionary (Blackwell Philosopher Dictionaries). Blackwell. ISBN 0-631-19262-X & ISBN 0-631-19261-1\nRobinson, Dave & Groves, Judy (2003). Introducing Political Philosophy. Icon Books. ISBN 1-84046-450-X.\nStrauss, Leo (1936).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Hobbes; Its Basis and Its Genesis. Oxford: Clarendon Press.\nStrauss, Leo (1959). \"On the Basis of Hobbes's Political Philosophy,\" in What Is Political Philosophy?, Glencoe, Ill.: The Free Press, chap. 7.\n\n外部连结\n\n托马斯·霍布斯的作品 - 古腾堡计划\nLuminarium: Thomas Hobb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生平、著作、论文\n霍布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网路哲学百科\n霍布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哲学记载\n霍布斯 在经济思想史网站.\nHobbes Mor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在史丹佛哲学百科\n传记 在奥勒冈州立大学\n\n 利维坦 - 古腾堡计划"} +{"doc_id": "4876", "title": "听觉", "text": "听觉指声源的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环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觉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感觉。声波是由于四周的空气压力有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当物件在震���时,四周的空气也会被影响。当物件越近,空气的粒子会被压缩;当物件越远,空气的粒子会被拉开。\n听觉对于动物有重要意义,动物会利用听觉逃避敌害,捕获食物。而人类的语言和音乐,一定程度上是以听觉为基础的。\n当声波的频率和强度达到一特定值范围内,才能引起动物的听觉。人耳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赫兹。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上限会降低,强度范围为0.0002-1000 dyn/cm²。\n\n听觉系统的结构\n听觉系统由听觉器官各级听觉中枢及其连接网络组成。听觉器官通称为耳,其结构中有特殊分化的细胞,能感受声波的机械振动并把声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叫做声感受器。高等动物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起集声作用;有些动物的耳廓能自由转动\n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中耳肌、咽鼓管等结构,主要起传声作用。鼓膜是封闭外耳道内端的一层薄膜结构。声波从外耳道进入,作用于鼓膜,后者随之产生相应的振动。哺乳动物的听骨链是由3块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组成的杠杆系统,一端为锤骨柄,附着于鼓膜内面,另一端为镫骨底板,封盖在内耳的卵圆窗膜上,鼓膜的振动通过这一杠杆系统可以有效地传至内耳,鼓膜内为鼓室,听骨链及中耳肌都在其中。中耳肌又名耳内肌,有两块:鼓膜张肌的收缩通过牵拉锤骨而使鼓膜紧张,镫骨肌的收缩使镫骨固定,其作用都是限制声音向内耳的传导。咽鼓管(耳咽管)由鼓室通至咽部,平时关闭,吞咽和某些口部动作时开放,可使鼓室内的空气压力经常与大气压力保持平衡。\n内耳的一部分,司平衡,称前庭器官,另一部分能感受声音刺激叫耳蜗,是骨质外壳包着的管状结构,卷曲数圈(人类为两圈半)呈蜗牛状,故名。这一管状结构靠近镫骨底板的一端较粗,叫基部,另一端较细,叫蜗顶。耳蜗骨壳内有膜性结构分隔的3条平行管道,从基部伸到蜗顶,分别叫做前庭阶、鼓阶和蜗管(或中阶)。前庭阶和鼓阶在基部各有一窗,分别叫做卵圆窗(前庭窗)和圆窗,两窗都有膜。圆窗外为鼓室,卵圆窗则为镫骨底板所封盖。前庭阶和鼓阶在蜗顶处(蜗孔)通连,此两阶内充满淋巴液,叫外淋巴。蜗管夹在前庭阶与鼓阶之间,亦充满淋巴液,叫内淋巴。分隔蜗管与鼓阶的膜状结构叫基底膜。由感受细胞(声感受器),神经末梢及其他结构组成的声音感受装置就排列在基底膜上,叫螺旋器或柯蒂氏器。若把卷曲的耳蜗拉直,从其横切面看,基底膜、螺旋器以及相邻结构。声音感受细胞是排列整齐的3行外毛细胞和1行内毛细胞,由支持细胞支撑,安置在基底膜上。毛细胞上端有许多很细的纤毛,其毛梢与螺旋器上方的盖膜相连。支配毛细胞的神经由位于耳蜗纵轴(蜗轴)处的螺旋神经节发出。螺旋神经节的神经细胞的另一轴索构成听神经,沿蜗轴走出,穿过颅骨入脑干。\n听觉各级中枢间的传导通路颇为复杂。哺乳动物的第1级听中枢是延髓的耳蜗核,它接受同侧的听神经纤维。从耳蜗核发出的神经纤维大部分交叉到对侧,小部分在同侧,在上橄榄核改换神经元或直接上行,组成外侧丘系,到达中脑四叠体的下丘,从下丘发出的上行纤维及小部分直接从上橄榄核来的纤维终止在丘脑的内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束上行散开成放射状,叫听放线,终止于大脑听皮层,是听觉最高级的中枢。\n\n耳的声学特性\n作为一个声音检测装置,耳的声学特性甚为复杂,几个较为重要的方面如下:\n\n耳的声阻抗\n声音在介质中传播时遇到的阻力叫声阻抗。介质为空气时阻抗大,为固体或液体时阻抗小。耳的声阻抗主要指在声传导时中耳结构所具有的总阻抗,它对听觉器官的灵敏度、频响特性等有决定性的影响。中耳结构任何部分的病变一方面影响听觉功能,另一方面会使耳的声阻抗呈特征性的变化。近年,主观的检查人听觉功能的方法叫做阻抗测听术。\n\n中耳的传声途径\n陆生动物鼓膜接受的是气播声,内耳感受细胞接受的是液播声,由于声波在空气介质与淋巴液介质传播时阻抗的不匹配,从空气至淋巴液的直接过渡将使声能大量损失,传播效率约只千分之一,正常耳的传声途径是声波作用于鼓膜,经听骨链传导至内耳,叫气传导。鼓膜的有效面积比卵圆窗膜的约大20倍;听骨链的杠杆结构使鼓膜端振幅大、力量小的振动,变成镫骨底板端振幅小、力量大的振动,有如一个变压器,起到阻抗匹配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有较高的传声效率。\n声波也可以通过头骨的振动直接传至内耳,叫骨传导,这一传声途径效率很低,对正常耳的听觉作用不大,但在中耳有严重疾患时,听觉便主要靠它。\n\n声波在耳蜗中的传播\n镫骨底板和卵圆窗膜的振动推动前庭阶内的淋巴液,声波便开始以液体介质周期性压力变化的方式移动,其前进方向一是从卵圆窗开始,沿前庭阶推向蜗庭,过蜗孔后再沿鼓阶推向圆窗。另一前进方向是前庭阶淋巴液压力的变化横向通过蜗管壁传至鼓阶。由于淋巴液不可压缩,圆窗膜在这里便起重要的缓冲作用:卵圆窗膜向内推时它向外鼓出,卵圆窗膜向外拉时它向内收。由于声波的传播需要时间,在每一瞬间前庭阶和鼓阶各段的压力便各不相同,蜗管夹在二阶之间,二阶内的瞬态压力差便使蜗管的基底膜在不同段内随时间而上下波动。因为压力从前庭阶经蜗管壁横向地传至鼓阶这一途径较短,在声波引起基底膜振动的过程中,它起较重要的作用。基底膜的波动也从耳蜗基部开始,依次向蜗顶移动,叫做行波。\n\n耳的频率响应\n耳感受声音的灵敏度与频率的关系。外耳道的共振特性、中耳声阻抗的频率特性、耳蜗内行波的机械特性、螺旋器结构的滤波特性及感受细胞的生理特性,共同决定了耳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感受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各种动物都有其听觉较灵敏的频率范围,人类大致是1000~8000赫,在这一范围以外灵敏度依次递减。\n\n听觉机制\n包括:机械→电→化学→神经冲动→中枢信息处理等一串过程。在蜗管的内淋巴液中若以鼓阶的外淋巴中的电位为零通常有+80毫伏的正电位,螺旋器毛细胞内的电位则约为-60毫伏,电流不断从蜗管通过盖膜、毛细胞的纤毛、细胞膜及周围组织流入毛细胞内,形成回路。当声音引起基底膜运动时,螺旋器也随之作相应的运动。由于运动的方向、惯性等因素的作用,毛细膜与盖膜之间产生一种展力使纤毛弯曲,改变了回路中的电阻,从而调制了通过的电流,使听神经末梢和毛细胞间形成的突触周围也有相应的电位变化,导致化学递质的释放,后者使神经末梢兴奋,发出神经冲动。接受各种不同特性的声音后发放出的神经冲动在时间(不同的节律)和空间(不同的神经纤维)上各有不同的构型,它们携带有关声音的信息,依次传至各级听觉中枢,经过处理分析,最后便产生反映声音各种复杂特性的听觉。有关信息在听觉中枢的处理过程还不完全清楚。\n\n听觉学说\n对声音的频率如何在耳蜗进行分析曾提出过多种假设,但基本上可概括为两种观点:①不同频率的声音兴奋基底膜不同部位的感受细胞,兴奋部位是频率分析的依据,有关频率的信息以冲动发放的空间构型来传送;②不同频率的声音使听神经兴奋后发出不同频率的冲动,冲动频率是声音频率分析的依据,有关信息以冲动发放的时间构型来传送。前一观点叫做部位机制,后一观点叫做时间机制,两观点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的。各种学说的一个共同缺点是只着眼于耳蜗,而频率精确分析的机制是不能脱离中枢,单在耳蜗水平上寻找的。\n\n行波学说\n声音引起基底膜的波动是一种行波,从耳蜗基部开始逐步向蜗顶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行波的振幅是变化的,振幅最大点的位置及行波移动的距离都随声音的频率而变,振幅最大点在高频刺激时靠近耳蜗基部,频率逐渐降低时它逐渐向蜗顶移动,行波振幅最大处基底膜受刺激最强,其位置与频率的关系是耳蜗频率分析的基础。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活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音对基底膜的影响。\n\n频率学说\n听神经不同的纤维受刺激后发出的神经冲动可以在时间上错开,分别与声波不同的周期同步,每一声波周期因而都可以有一定数量的纤维同步发放,叫做排放。总体上排放的频率便与声音频率一致,形成听觉频率分析的依据。在听神经纤维上记录神经冲动的实验表明,神经冲动不一定是每一声波周期都发放一次,高频时一般要隔若干周期才发放一次,但发放的时间总是和声波周期的相位保持良好的同步关系(锁相关系),说明冲动排放的组成是具备必要条件的。但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而对声音频率的分析。因为基底膜无法做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这是和人耳能够接受超过1000Hz以上的声音不符合的。\n\n共鸣学说\n赫尔姆霍兹认为基底膜的横纤维能够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高频声音诱发短纤维共鸣,低频诱发长纤维共鸣。由于强调了基��膜的震动部位对产生音调听觉的作用,因为也叫位置理论。\n\n神经齐射学说\n当声音频率低于400Hz时,听神经个别纤维的发放频率是和声音频率对应的。声音频率提高时,个别纤维利用联合齐射反应频率较高的声音。韦弗尔指出,用神经齐射理论可以对5000Hz以下的声音进行频率分析。声音频率超过5000Hz,位置理论是对频率进行编码的唯一基础。\n\n声音的强度分析\n感受细胞和神经单元的兴奋阈值有高有低,刺激强时被兴奋的感受细胞和神经单元便多,每一神经单元兴奋后发放神经冲动的数目也多。对于听觉,被兴奋单元的阈值是高还是低,兴奋单元数目的多少,以及神经冲动数目的多少,这都可以是声音强度分析的依据。按照排放学说,兴奋单元数目及发放冲动数目的增加,仅使组成每一排放的发放纤维数目增加,而并不增加排放的数目,因此与频率分析不矛盾。\n\n声源定位\n有赖于双耳听觉。由于从声源到两耳的距离不同及声音传播途中障碍物的不同,从某一方位发出的声音到达两耳时便有时间(或相位)差和强度差,其大小与声源的方位有关。在同一瞬间双耳接受到声音的时间差是低频声定位的主要依据,强度差是高频声定位的主要依据,耳廓的聚声作用对高频声定位也有一定的帮助。\n\n听觉的基本特性\n听觉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声音和辨别声音。感受声音的能力叫做听力,通常以听阈的高低表示,听阈低表示听觉灵敏或听力好,辨别声音的能力可用各种辨别阈表示。\n\n听阈\n足以引起听觉神经冲动的最小声音强度,通常用分贝数表示。人的听阈可用主观感觉作测定指标,动物的听阈则需用条件反射、行为观察或电生理方法测定。正常耳听阈的高低因频率而异,不同的动物种类也不相同,各种哺乳类动物听觉灵敏的频率范围虽不相同,但它们的最佳听阈颇为接近,阈值声压大致在0.00002帕(斯卡),这样的声压使鼓膜振动时位移的幅度约为0.1纳米。这是很高的灵敏度,但若再提高就不见有生物如此了,因为可能因要经常不断地听到空气分子布朗运动的声音而日夜不得安宁。各种动物的最佳听阈见表。\n\n分贝(dB)\n由于听觉系统能感受声音的强度变化范围极大,从听阈的强度到最大可耐受的强度以能量计算可相差1万亿倍,而且人对声音强弱的感觉也不与声压成正比而是与其对数值成正比。为了表示的方便,声学中使用一个称为声压级(SPL)的量Lp,它是某声压值p与基准声压p0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Lp=20lg。声压级的单位为分贝,记作dB。当要表示的声压与基准声压相同时,分贝数为0(即0分贝)。一般以0.0002达因/厘米2(即0.0002微巴或2×10-5帕)为基准声压。声压级(SPL)不因频率而变。0分贝声压级大致接近人和动物对最敏感的频率的听阈。以正常平均听阈为0分贝的表示系统称为听力级(HL),它的绝对声压值是随频率而变的。\n\n听频范围\n人类一般可听到的频率范围约20~20000赫,因此,习惯上把这一范围叫做声频,20000赫以上的频率叫超声波,20赫以下叫次声波。音频超过80分贝时,人类有机会听见超声波或次声波。动物的听频范围较难准确测定,总的说来种类间差别很大。\n\n听阈曲线\n听阈强度与频率的关系曲线能较全面地反映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受能力,因此,在听觉研究和耳科临床工作中都是重要的测试指标。其中强度较低的一段相当于听觉较敏感范围;当强度以听力级表示时,又称听力曲线或听力图。\n\n频率辨别\n辨别声音频率的高低;听觉系统最基本的功能之一。频率的高低反映在人类的主观感觉上为音调的高低,所以频率辨别在又称音调辨别。\n\n音调(频率)辨别阈\n能辨别的最小频率差,与频率之间有一定的函数关系。正常人的音调辨别阈在1000赫以下时为1~2赫,在1000赫以上时约为频率的0.1~0.2%。根据有限的资料,用条件反射方法测得的猫和粟鼠的频率辨别阈约为人的6~8倍。猕猴的则与人的相近。\n\n强度辨别\n辨别声音强度的大小,在人类主观感觉上的反映为响度的大小。\n\n响度辨别阈\n能辨别的最小强度差。当声音为中等强度时,正常人的响度辨别阈约为5~10%,或近似地相当于0.5~1分贝。在因耳蜗病变或损伤导致的耳聋患者,患耳的响度辨别阈常比正常耳的小,其辨别能力反较精确。这种患耳听阈升高很多,但较强声音引起的响度感觉并不低,叫做复响现象。\n\n音色\n反映声音频谱特性的主观感觉的统称。人可辨别的声音种类几乎是无数的,它们各有独特的音色,但较��具体地描述,更不易准确定量。音色的辨别以频率辨别和强度辨别为基础,但复杂得多。在音乐中音色主要与乐音的谐波成分有关。\n\n回声定位\n有些动物具有回声定位功能,它们发出特定的声波并接受周围物体反射回来的回声,根据回声的特点判断物体的位置、形态、动态、性质等。蝙蝠和海豚是有名的回声定位能力好的动物,此外,还有少数哺乳动物和鸟有这种功能。在飞行时蝙蝠喉头发声器官间断地发出频率较高(2万赫以上)的脉冲声作为探测信号,其中含有不调频成分和调频两种成分。蝙蝠的听觉系统能根据探测信号与回声信号两者的时间差、强度差、频率差(多普勒效应)等,分别判断目标物体的距离、大小、移动速度和方向等特点,分辨率可达相当精确的水平。每一蝙蝠发出的探测声各有特点,这样可避免与其他蝙蝠发出的探测声相混,蝙蝠大脑皮层听区的面积相对地较大,皮层细胞有精细的分工排列,分别对不同数量的时间差、强度差、频率差、调频特性、回声的组成成分有其特异的敏感性(见生物声学)。\n\n延伸阅读\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4879", "title": "新古典主义", "text": "新古典主义(义大利语:Neoclassicismo,德语:Neoklassizismus),是西方世界对古希腊罗马经典风格的复古和改造。新古典主义运动以19世纪初为盛。该运动在视觉艺术、文学、戏剧、音乐和建筑方面均有卓越表现,上接洛可可风格,下启帝政风格和歌特复兴风格。\n\n特点\n新古典主义发生之时恰逢18世纪的启蒙时代,并一直延续到19世纪之初,期间它无视了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在欧洲和美洲大范围扩展。该风格明显影响了当时欧洲的装饰艺术、建筑、绘画、文学、戏剧和音乐等众多领域,以义大利、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最为兴盛。\n新古典主义风格由18世纪的德国人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所创,但最兴盛的地区却是在意大利的罗马。信奉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会主动从希腊、罗马、埃及和波斯(现伊朗)等靠近西欧的古代文明中汲取灵感,他们虽然在模仿古代的艺术品,但也明确知晓自己所模仿的内容为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西欧化改造。\n新古典主义起源自对上两代复杂艺术,即“巴洛克”和“洛可可”的反思,旨在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几何图形之美。该艺术的特点是理性中立的风格,不会赞颂、美化或者强调某个特定的价值观,而是维持“繁简间的平衡”。在具体表现中,新古典主义艺术不会在主体结构中做任何的装饰,却在角落中尽可能的多加装饰,以尽填满零散的空间,避免在视觉上陷入“过度复杂”或“过度简单”的两极。\n\n历史背景\n18世纪出现了崇尚希腊和罗马古文明的复苏,并在该世纪末导致古典主义思想全面运动,称为“新古典主义运动”。对即将重现的古代文明表现出正直和公正的崇拜,及进一步发掘研究的热情,是构成这场运动的基础。另一方面贵族对奢侈和享乐的追求,激发了大规模革命的意志力;而理性主义的支持者们觉悟到自己正面临君主制一意孤行和肆意横行的压迫,同时洛可可艺术则占据统治地位。\n对于探索遗失的古文化来说,没有什么比义大利南部维苏威火山灰下的惊人发现更具戏剧性了。它激发人们对考古学的兴趣,并大大推动其发展。随著两座被埋没古城庞贝和赫库兰尼姆面貌逐渐地揭开,在欧洲受教育的阶层中掀起了希望的波澜。因为在那里有繁荣的古希腊文明和古罗马帝国悲惨命运的生动纪录。\n\n新古典主义的影响\n庞贝古城的重新发掘和挖掘,掀起一股遗失已久的古典思潮,它并激发18世纪欧洲的想像力及对古典风格的强烈崇拜。\n\n雕刻\n新古典主义在雕刻艺术上以浅浮雕(bas relief)图式表现,因此截然不同于巴洛克风格的深度雕刻。代表艺术家有安东尼奥·卡诺瓦、约翰·弗拉克斯曼、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贝特尔·托瓦尔森。\n\n建筑\n在建筑方面,杰斐逊设计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和法国的苏弗洛所建的巴黎万神殿是最著名的建筑之一。除了维吉尼亚大学外,杰弗逊连住家都是自己亲手设计的。美国的白宫,由詹姆斯·霍本和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设计,也属于此风格。正是本杰明·亨利·拉特罗布将此风格介绍到了美国。详见新古典主义建筑。\n\n音乐\n古典主义音乐是此时期欧洲音乐的主流表现,是传统认知上,也就是狭义的古典音乐,时间约在1750至1820年,代表人物即海顿、莫札特、贝多芬,音乐风格简洁明快、动机清楚。古典主义的音乐发展可以看作人们对启蒙时代品味的追求与音乐家对巴洛克时期繁复精致的曲风所作的反动。\n随著巴赫集巴洛克音乐之大成,将旋律、主题的变换、调式、复调音乐的手法等推向巅峰,在他死后音乐的风尚却迅速改变:主调音乐支配、旋律和风格变得简明活泼、装饰音退化等等。又随著乐团编制扩大与逐渐标准化、钢琴取代大键琴等外在环境的改变,海顿、J·C·巴哈等人对古典时期音乐的风格与曲式作出贡献,在莫札特创作的时代达至鼎盛,贝多芬承继成熟的曲风又随著时代将其带向新的境界。\n值得注意的是,这边的“古典”主义音乐并非指希罗时期的“古典”,而是指艺术史术语中的“新古典”;至于音乐史的“新古典”则指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作为现代音乐开端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绝不同于此时期。名称用法不同于其他艺术领域仅是约定俗成而已。\n\n文学\n绘画\n新古典主义绘画兴起于1760年初。当时由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发起了一场反对浮夸的洛可可风格的运动,运动宣扬回归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简朴。作为这场运动的先驱,安东·拉斐尔·门斯是当时最符合温克尔曼所宣扬的美学理念的画家。他的大型壁画巴那斯山便是和温克尔曼合作完成的作品。壁画以古希腊、古罗马作为背景。场景的构造采用了正交视图。在颜色和线条的选择上,壁画更加突出线条和形状。同时景深的缺失让画面呈现出浅浮雕的效果。以上的这些元素都体现出了温克尔曼的风格。\n随后这场运动蔓延到罗马。米兰画家博西(Giuseppe Bossi)和阿皮安尼(Andrea Appiani),罗马画家卡姆基尼(Vincenzo Camuccini),波伦亚画家贝拉基(Pelagio Palagi)便是其中四位代表画家。\n当这场新古典主义浪潮席卷大不列颠和德国之时,却在法国放慢了它的步伐。直到1770年,在约瑟夫·玛丽·维恩(Joseph-Marie Vien)的影响下,法国的画家们才接受了这股风潮。\n\n参考文献\n参见\n\n古典时代\n古典主义"} +{"doc_id": "4880", "title": "有期徒刑", "text": "有期徒刑或监禁,是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内人身自由的刑罚方法,在中国大陆、台湾和澳门称为有期徒刑,在香港和一些西方国家或地区称为有期监禁(一般直接用“监禁”表示),在日本国及大韩民国称为有期惩役。有期徒刑的刑期幅度很大,不同国家或地区对于这种刑罚的执行有所不同。澳门禁止无期徒刑,所以别处的有期徒刑在当地就是徒刑。\n\n中华民国\n依据《中华民国刑法》第33条,有期徒刑是主刑的一种,期间是2月以上、15年以下;但遇有加减时,得减至2月未满、或加至20年。在第35条,有期徒刑比死刑及无期徒刑轻,比拘役及罚款重。在第51条数罪并罚之方法,宣告多数有期徒刑者,于各刑中之最长期以上、各刑合并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n\n中华人民共和国\n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有期徒刑可以超过15年,但不能超过25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3条,有期徒刑是主刑的一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编总则对于有期徒刑的重要规定有:\n\n第45条:有期徒刑的期限,除本法第50条、第69条规定外,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n第46条: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凡有劳动能力的,都应当参加劳动,接受教育和改造。\n第47条:有期徒刑的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这里说的“判决执行之日”,人民法院院长签发执行通知书,连同判决书副本以及未成年犯,送达至少年犯管教所执行之日。)\n第50条: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见第78条),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n第51条: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n第65条: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n第69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也就是在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可以超过15年,但最高不能超过25年。)\n在刑法分则的法定刑中,凡是规定几年以上有期徒刑,而没有���明上限的,而这个上限就是15年,凡是规定几年以下的,没有指出下限的,这个下限就是6个月。\n\n香港\n在香港,各项罪行均会在立法时设定其监禁上限,如非法雇用不可合法受雇的人最高刑罚为监禁3年。但亦有罪行没有设定其监禁上限(即理论上可以判终身监禁,例如纵火罪),也有罪行只可判处终身监禁。例如《香港法例》第212章《侵害人身罪条例》,第2条“谋杀”指出,“任何人被裁定犯谋杀罪,即须被终身监禁”;而针对因精神病而犯罪、且有高重犯机会的犯人,所有罪行不论轻重,均属终身监禁(在此而言称为“无限期医院令”)的强制性判决罪名。\n\n澳门\n根据《澳门刑法典》第39条的规定,澳门不得设死刑,亦不得设永久性、无限期或期间不确定之剥夺自由之刑罚或保安处分,所以澳门的“徒刑”就类似台湾及中国大陆的有期徒刑。《澳门刑法典》第41条规定:\n\n徒刑之刑期一般最低为1个月,最高为25年。\n在例外情况下,法律为徒刑所规定之最高限度得达至30年。\n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得超逾上款所指之最高限度。\n\n日本\n依据日本《刑法》第九条规定,有期惩役(相当于有期徒刑,日语:有期惩役)是主刑的一种。同法第12条规定,有期惩役的范围是1个月以上20年以下。同法第14条规定,有期惩役最多可以加重至30年,最轻可以减轻至1个月以下。除此之外,还存在期限范围相同的有期禁锢(日语:有期禁锢)的刑罚,与有期惩役相比,禁锢不需要从事指定劳务。\n2022年6月17日,日本通过刑法修正法案,将惩役和禁锢合并为拘禁刑,要求根据犯人特性安排劳务和其他指导。这一修改于通过后3年内施行,具体施行日期由政令指定。\n\n参见\n刑罚\n无期徒刑\n死刑\n各国监禁率列表\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祥刑典·徒罪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n外部连结\n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有期徒刑”"} +{"doc_id": "4885", "title": "明仁", "text": "明仁(日语:明仁/あきひと Akihito */?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号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1989年1月7日即位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为上皇。其为昭和天皇与香淳皇后的长子,出生时称号继宫(継宫/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御印为“荣”(荣/えい Ei),“荣”是“桐”(桐/きり Kiri)的别称。\n\n简历\n幼年时代\n1933年12月23日早上6时39分,明仁于宫城(现皇居)内的御产殿诞生。是裕仁天皇和香淳皇后的第五个孩子、大正天皇的孙子。由于明仁是裕仁的长子,因此其出生受到了国民盛大的祝福。称号“继宫”和名字“明仁”虽然都是昭和天皇所起,但却是出自明治3年1月3日(1870年2月3日)明治天皇即位之际发布的诏书“...立极垂统、列皇相承、继之述之...宣明治教以宣扬惟神之大道也…”。\n1936年3月29日,明仁满两岁后离开双亲,开始是由赤坂离宫内的东宫仮御所东宫傅育官抚养。虽然最初的几个周日可以回到宫中,但过了一个月之后,连周日也开始在东京仮御所中度过。遵从惯例按女孩子的打扮抚养,在学习院初等科入学之时,被自作主张剪了娃娃头上的头发后郁闷了好几天,之后竭力抗议道:“从此别再骗我做这种事了!”\n1944年,二战战火扩大,明仁被疏散到枥木县日光市的田母泽御用邸,后来又转移到奥日光汤元的南间酒店,并在当地直至战争结束。另外根据皇族身位令的规定,皇太子在满10岁后要在陆海军担任少尉军官,于是明仁被要求加入近卫师团。虽然军部也有这种要求,但是根据昭和天皇的意思而没有去任职,故此明仁并没有军队履历。\n\n1946年10月至1950年12月,昭和天皇遵从“学习西洋思想和习惯”的方针,任用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贵格派教徒伊莉莎白·格雷·维宁为明仁的家庭教师。明仁受她熏陶,并通过她的介绍跟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见面。明仁婉拒了维宁开始时给他起的英文名字(据称为“Jimmy”)。另外明仁在学习院大学学习的时候,因为皮肤较黑,令人联想到蚊香的香炉,因而被同学们称为“チャブ ”。\n\n成为皇太子\n1952年(昭和廿七年)18岁成年后被立为皇太子。\n1959年(昭和三十四年)与日清制粉会长正田英三郎的长女正田美智子结婚后育有浩宫德仁亲王(现为日本第126代天皇)、礼宫文仁亲王(现为秋筿宫文仁亲王)、纪宫清子内亲王(现为黑田清子)两男一女,他们都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皇居的宫内厅医院出生。\n\n险遭暗杀\n1975年7月17日明仁夫妇以日本皇太子和太子妃身份首次访问冲绳,当时前往冲绳“姬百合之塔”悼念冲绳战役牺牲者。追求琉球独立的冲绳琉球人川野纯治和另一名青年藏身壕沟一周,待明仁夫妇参拜活动当日刺杀明仁夫妇,当时他们向明仁夫妇投掷燃烧瓶,燃烧瓶著火后让明仁夫妇惊吓不已,燃烧瓶投掷事件之后没多久明仁就返回了东京。\n\n即位天皇\n1989年1月7日(昭和64年)父亲昭和天皇崩御享寿87岁,明仁于当日即位为第125代天皇,并于隔日改元为平成;1990年(平成2年)11月12日在东京皇居举行即位大典,这也是天皇的登基仪式首次离开京都在东京举行,时任内阁总理大臣海部俊树也出席了登基仪式。\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依据象征天皇制,日本天皇已经没有太多实权;但年逾八旬的明仁至让位前仍频繁参与公务和宫中祭祀活动,在一年间要审阅约1,000件的资料并署名盖章、出席约200场各种活动(平成19年的数字)、参加近20件祭祀活动,故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位非常热情和勤勉的天皇。\n在日本历代天皇中,明仁对明治天皇、昭和天皇感情深厚,皇太子时代也经常提及后水尾天皇。在即位十周年见面会上的演说,明仁说:“作为在战争中长大的人,对之前的世界大战有强烈的感受,过去的6月23日(冲绳慰灵日)、8月6日(广岛原爆日)、8月9日(长崎原爆日)和8月15日(终战日)是四个绝不可忘记的日子。”\n2009年11月12日,日本政府在国立剧场举行明仁即位20周年纪念庆典,同日稍晚举行由民间筹办的即位20周年庆祝活动。\n\n外访经历\n1991年(平成3年)\n 泰国、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n1992年(平成4年)\n 中国:1992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日本,会见了明仁和美智子皇后,并邀请两人访华。同年10月,明仁伉俪应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邀请访问中国大陆,还会见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n1993年(平成5年)\n 比利时(参加比利时国王博杜安的国葬)\n 义大利、 德国\n1994年(平成6年)\n 美国\n 法国、 西班牙(经 德国)\n1997年(平成9年)\n 巴西、 阿根廷(经 卢森堡、 美国)\n1998年(平成10年)\n 英国、 丹麦(经 葡萄牙)\n2000年(平成12年)\n 荷兰、 瑞典(经 瑞士、 芬兰)\n2002年(平成14年)\n 波兰、 匈牙利(经 捷克、 奥地利)\n2005年(平成17年)\n 挪威(经 芬兰)\n塞班岛( 美国)\n2006年(平成18年)\n 新加坡、 泰国(经 马来西亚)\n2007年(平成19年)\n 瑞典、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英国\n2009年(平成21年)\n 加拿大、 英国\n2012年(平成24年)\n 英国\n2013年(平成25年)\n 印度\n2015年(平成27年)\n 帛琉\n 菲律宾\n2017年(平成29年)\n 泰国(参加国王蒲美蓬的国葬)\n\n在大天灾后鼓励国民\n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明仁曾发书面声明鼓励日本民众。\n2011年3月11日发生东日本大震灾与福岛核危机后,明仁于3月16日罕有地发表全国电视演说,鼓励国民勇敢活下去,及对日本人天灾后的表现备受全球各国赞赏感到自豪。这次为历史上天皇首次于大灾难后发表电视演说(主要也是因为日本宪法限制天皇对外的任何发言都必须经过内阁的同意,所以天皇直接出面发言的机会不多)。在震后第19天,明仁天皇夫妇亲访设立在东京武道馆的暂时安置所,探望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民众,明仁天皇和皇后美智子两人跪坐在灾民面前,关切的倾听灾民的心声并给予温暖的抚慰,两人探望灾民的时间还超过原定时间1小时。除了武道馆,明仁夫妇灾后还经常前往东北地方灾区探视。\n\n在世退位\n2016年7月,明仁因年事已高且健康稍有问题,初步表达有意于数年之内内禅予皇太子德仁亲王,并获得皇后美智子、皇太子德仁及皇次子文仁接受。明仁在8月8日于日本全国发表电视演说,正式表达在世退位的意向。\n2017年日本内阁依据“关于减轻天皇公务负担等有识之士会议”之报告,在不修改《皇室典范》的情形下,提出适用于明仁在世退位的特别法,并获得众议院及参议院之通过。同年12月1日的皇室会议商讨后,决定明仁于2019年4月30日“在世退位”,改称“上皇”,美智子皇后为“上皇后”,并由德仁亲王于5月1日即位并更改年号为“令和”。于是明仁成为自1817年光格天皇以来首位在世退位的天皇,两者相隔了202年。\n2021年12月23日,上皇明仁迎来88岁大寿,成为除神话中的天皇外,历代最长寿者。自崇仁亲王妃百合子于2024年逝世后,上皇亦成为了现时日本皇室最高寿的成员。\n\n皇室以外生活\n明仁外祖母邦彦王妃���子是旧萨摩藩藩主岛津忠义公爵的七女,而岛津家曾经征服琉球;因此,具有岛津家血统的明仁对冲绳有很深的感情,也曾几度唱过琉歌,是日本第一位唱琉歌的天皇。\n明仁迷恋大提琴,自1970年起师从大提琴家清水胜雄;又热衷于网球运动(这也成了他和美智子认识的契机,即所谓“网球场之恋”),另外也在马术、自行车等运动中表现优秀。\n\n科学成就\n明仁还是一位鱼类学者,专门研究𫚥虎亚目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是日本鱼类学会会员,并针对自己的研究在同学会志上发表了29篇论文。1992年在《科学》(Science)发表题为“Early cultivators of science in Japan”的文章。另又分别于2000年、2008年与2016年三度在《基因》(Gene)杂志上发表论文。明仁所获荣誉如下:\n\n1980年,伦敦林奈学会外国会员,1986年(昭和61年)成为该会名誉会员。\n澳大利亚博物馆研究会员。\n伦敦动物学会名誉会员。\n阿根廷自然科学研究所永久名誉会员。\n此外,明仁还于1998年获颁英国皇家学会(Royal Society)查尔斯二世奖章;2007年访问欧洲五国期间又成为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名誉学员。另外,𫚥虎亚目的两个新物种分别于1992年和2005年被命名为Platygobiopsis akihito和Exyrias akihito(Akihito即“明仁”的罗马字转写),2007年还有研究者将虾虎鱼科的一个新属命名为明仁𫚥虎鱼属(Akihito),以表彰他在𫚥虎亚目上所做的研究贡献。\n\n荣誉\n日本勋章奖章\n大勋位菊花章颈饰\n 勋一等旭日桐花大绶章\n 勋一等瑞宝章\n 文化勋章\n\n外国勋章奖章\n大象勋章(丹麦,1953年8月8日)\n 圣奥拉夫大十字勋章(挪威,1953年)\n 卡洛斯三世大十字勋章(西班牙,1972年1月20日批准):西班牙王子胡安·卡洛斯于1972年1月20日至26日出访日本。\n 卡洛斯三世勋章颈饰(西班牙,1980年10月23日批准):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于1980年10月27日至31日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n 意大利共和国功绩骑士大十字勋章(意大利,1982年3月9日公布):意大利总统佩尔蒂尼于1982年3月9日至15日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n 金羊毛勋章(西班牙,1985年2月26日批准):于1985年2月23日至3月9日出访西班牙等国。\n 圣雅各之剑勋章大颈饰(葡萄牙,1993年12月2日公布)\n 恩里克王子勋章大颈饰(葡萄牙,1998年5月12日公布)\n 圣奥拉夫大十字勋章附颈饰(挪威,2001年7月1日)\n 圣母玛利亚之地十字勋章颈饰(爱沙尼亚,2007年5月22日批准,2007年5月24日颁发)\n 一等三星勋章颈饰(拉脱维亚,2007年3月15日批准,2007年5月25日于里加颁授)\n\n家族\n世系图\n近现代天皇世系\n\n家庭\n昭和三十四年(1959年)与正田英三郎的长女正田美智子结婚,育有2男1女:\n\n浩宫德仁(ひろのみや なるひと、1960年2月23日 生于皇居宫内厅医院 ) - 今上天皇(日本第126代天皇)\n礼宫文仁亲王(あやのみや ふみひと、1965年11月30日 生于皇居宫内厅医院) - 秋筿宫\n纪宫清子内亲王(のりのみや さやこ、1969年4月18日 生于皇居宫内厅医院) - 嫁后成为黑田庆树夫人\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今上天皇\n平成\n明仁天皇退位\n昭和天皇\n宫内厅\n\n外部链接\n\n上皇上皇后両陛下 - 宫内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 +{"doc_id": "4887", "title": "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 "text": "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塞尔维亚语:Државна заједница С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罗马化:Državna zajednica Srbija i Crna Gora)通称塞尔维亚和黑山(塞尔维亚语:Cрбија и Црна Гора,罗马化:Srbija i Crna Gora),简称塞黑,为前南斯拉夫余下没有独立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2003年至2006年组成的松散联邦制国家。塞黑两国于1992年首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该联邦后于2003年2月4日重组,并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独立公投,独立派以微弱的票数55.4%优势获胜。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议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的法定继承国,塞黑因而解体并从此消失,南斯拉夫至此走入历史。\n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后,两国之间日益疏远,而重组后的塞尔维亚和黑山是一个松散的联邦,接近于邦联,但仍维持单一国际法人人格,两个加盟共和国只有在外交、国防等方面合作,各自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及货币(南斯拉夫第纳尔和欧元)体系,国家最高机构也分散在贝尔格莱德和波德戈里察两个首都。联邦宪法规定任何一个共和国可以在2006年以后通过公民投票寻求独立��而黑山正是在2006年运用了这一项权利,通过公投解散了塞黑国家联盟。\n另外,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之后,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实际脱离了塞尔维亚的实际管辖,并且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地,各方于2006年2月20日起就科索沃问题展开谈判,塞黑联盟解体时,科索沃主权和领土问题仍待解决,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人坚持科索沃独立但塞尔维亚人则不愿看见科索沃独立。到了2008年2月17日,时任科索沃总理哈辛·塔奇在科索沃首都普里什蒂纳正式宣布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中央政府独立,现获得部分国际社会承认其国家地位,但塞尔维亚政府至今仍视科索沃主权为其管辖的科索沃自治省。\n\n历史\n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于1991年至1992年解体后,剩余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重新组成了一个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但联合国、美国等并未承认这个新的联邦国家。新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后,在米洛舍维奇的领导下继续参加在克罗地亚以及波黑境内的战争,受到了西方国家的指责。战争于1995年各方签署代顿协议后停止。\n1998年,塞尔维亚南部的科索沃地区爆发民族冲突,从而引发了北约国家和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之间的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6月)。战争结束后,科索沃转由北约和俄罗斯的维和部队所管辖。\n2000年,米洛舍维奇政权倒塌,温和派领导人科什图尼察上台。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随即重新加入联合国。米洛舍维奇于2001年被引渡到位于荷兰海牙的联合国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接受审理,2006年去世。\n2002年2月,塞黑两国决定废除“南斯拉夫”的名称,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成一个更为松散的联邦,接近于邦联的国家联盟。2003年2月4日,国家名称正式改为“塞尔维亚与蒙特内哥罗”,新宪法同时生效。\n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有关独立的全民公决投票,支持独立的选民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邦联和国家联盟关系,此前欧盟宣布独立派需要获得至少55%的选票欧盟才会接受投票的结果。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的法定继承国,“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因此解散。\n\n政治\n塞黑国家元首为总统,任期为四年。总统由议会选出。塞黑总理为行政首脑,由总统任命。但短暂的联盟期间,总统和总理皆由同一人出任,且无太多权力,权力实际上分别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政府各自运作。\n塞黑最高立法机构是塞黑议会,实行一院制,一共有126名议员,其中91名代表塞尔维亚,35名代表黑山。主要政党有:\n\n塞尔维亚\n塞尔维亚激进党\n塞尔维亚民主党\n塞尔维亚社会党\n民主党\n黑山\n黑山社会主义者民主党\n黑山社会民主党\n\n行政区划\n塞尔维亚和黑山的领土可分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以及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省。\n\n其他:\n\n伏伊伏丁那自治省 – 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n科索沃自治省 – 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科索沃战争后由联合国监管。首府:普里什蒂纳。\n\n塞尔维亚共和国\n塞尔维亚共和国再分为29个州和一个直辖市,其中科索沃5个州,伏伊伏丁那7个州,塞尔维亚其余地区17州;塞尔维亚共和国分为195个县和4个市,这是地方自治的基本单位。塞尔维亚共和国还辖有两个自治省:南部的科索沃自治省设有30个县,在1999年后由联合国监管治理。伏伊伏丁那位于北部,设有46个县和1个市。而伏伊伏丁那和科索沃以外的塞尔维亚被称为中塞尔维亚,中塞尔维亚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行政区划。\n塞尔维亚有四个市:贝尔格莱德、尼什、诺维萨德和克拉古耶瓦茨。每个市均有自己的议会和预算。市下设区,并且分为“都市区”(市区)和“其他区”(郊区)。\n\n黑山共和国\n黑山共和国分为21个县,以及两个都市县,均系自波德戈里察分出。市镇:※无绝对多数民族的地区中,括号中的是相对多数的民族。\n\n地理\n塞黑北部为多瑙河平原,南部黑山、科索沃地区为山地、丘陵。黑山199公里的海岸线为塞黑唯一一段出海口。塞尔维亚最高点是位于阿尔巴尼亚和科索沃边界的贾拉维察山(Daravica),海拔2656米。\n\n人口\n2006年联盟解体前塞黑全境(包括科索沃)约有1000万人口,其中62.6%为塞尔维亚人,16.5%为阿尔巴尼亚人,5%为蒙特内哥罗人。同时北部伏伊伏丁那民族比较多,有克罗地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罗姆人和斯洛伐克人等。阿尔巴尼亚���主要居住于科索沃,蒙特内哥罗人主要居住于黑山。\n\n经济\n由于战争、制裁等原因,塞黑经济处于1990年水平的一半。自米洛舍维奇政权于2000年10月下台后,新上台的塞尔维亚民主反对阵营联合政府推行一系列政策,稳定国家经济,并促成市场经济改革。该年12月塞黑更新了其在国际货币基金的成员国地位,后来又重新加入世界银行以及欧洲复兴开发银行。2001年6月,世界银行和欧洲委员会共同举办捐赠大会,共为经济转型事业筹得13亿美元。\n黑山经济早在米洛舍维奇执政时代就脱离了南联盟的控制,在塞黑联邦维持的3年中,两个共和国分别有自己的中央银行、货币、海关、关税、财政预算。塞尔维亚所发行的货币为塞尔维亚第纳尔,黑山则使用欧元。\n科索沃名义上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但该地区实际由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所管辖,财政方面则依赖国际社会的援助。欧元以及塞尔维亚第纳尔共为科索沃的官方货币。\n\n节假日\n* 每年不同,以上为2005年日期\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Country Profile: Serbia and Montenegr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nAudio clips: Traditional music of Serbia and Montenegr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usée d'Ethnographie de Genève. Retrieved 25 November 2010. (法文)\n\n参见\n南斯拉夫\n塞尔维亚历史\n黑山历史"} +{"doc_id": "4889", "title": "地热能", "text": "地热能(英语:geothermal energy)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摄氏7000度,而在80至100公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摄氏650度至1200度。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运用地热能最简单和最合乎成本效益的方法,就是直接取用这些热源,并抽取其能量。\n人类很早以前就开始利用地热能,例如在旧石器时代就有利用温泉沐浴、医疗,在古罗马时代利用地下热水取暖等,近代有建造农作物温室、水产养殖及烘干谷物等。但真正认识地热资源并进行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却是始于20世纪中叶,但是,现代则更多利用地热来发电。\n地热能的利用可分为地热发电和直接利用两大类。地热能是来自地球深处的可再生能源。地球地壳的地热能源起源于地球行星的形成(20%)和矿物质放射性衰变(80%)。地热能储量比目前人们所利用的总量多很多倍,而且因为历史原因多集中分布在构造板块边缘一带、该区域也是火山和地震多发区。如果热量提取的速度不超过补充的速度,那么地热能便是可再生的。地热能在世界很多地区应用相当广泛。据估计,每年从地球内部传到地面的热能相当于100PW·h。不过,地热能的分布相对来说比较分散,开发难度大。\n\n地热\n地热来源\n“地热能”,简称“地热”。地热来自于地球内部,地核散发的热量透过地幔的高温岩浆传达至地壳。可供开发利用之地热一般发生在地壳破裂处,亦即板块构造边缘;台湾便是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因此具有发展地热的良好先天条件。由于地壳板块推挤或扩张,造成火山活动,以致区域性地温升高,目前的技术只能在部份地质适宜的区域,针对集中在地壳浅部的热能予以开发利用,将来若能更进一步开发较深层的地热时,则热能源源不绝,地热常被称为永不枯竭的资源。\n\n地热、地热区种类\n常见的地热依其储存方式,可约略分为如下两种类型: \n\n水热型(又名热液资源):系指地下水在多孔性或裂隙较多的岩层中吸收地热,其所储集的热水及蒸汽,经适当提引后可为经济型替代能源,即现今最常见之开发方式。\n干热岩型(又名热岩资源):系指浅藏在地壳表层的熔岩或尚未冷却的岩体,可以人工方法造成裂隙破碎带,再钻孔注入冷水使其加热成蒸汽和热水后将热量引出,其开发方式尚在研究中。\n此外,另有在油田区受巨大地压而形成高温盬水之“地压资源”,但因仅出现在尚未固结或正进行成岩作用的深部沉积岩内,故不常见。 \n“地热区”(或称“地热田”)泛指具明显地热征兆的区域;举凡温泉、喷泉或喷汽孔地区或高温岩石分布区皆可称之。由于地热与火山活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地热区”依其成因可分类为火山性地热区和非火山性地热区两种。\n\n地热发电\n地热发电的基本原理乃利用源源不绝的地热来加热地下水,使其成为���热蒸汽后,当作工作流体以推动涡轮机旋转发电。\n换言之,即将地热转换为机械能,再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这种以蒸汽来旋转涡轮的方式,和火力发电的原理是相同的。\n不过,火力发电推动涡轮机的工作流体必须靠燃烧重油或煤炭来维持,不但费时且过程中易造成污染;\n相反的,地热发电等于把锅炉和燃料都放在地下,只需将蒸汽取出便能够达到发电的目的。\n对于做为工作流体的高温地热水,通常采“闪化蒸汽处理”,也就是让它因压力骤降而迅速汽化,紧接导入低压蒸汽涡轮机产生动力以发电。\n工作流体若为干而高温的过热蒸汽,可直接通入涡轮机,若同时含有水蒸气和热水,则须先藉汽水分离装置将二者分离,待水蒸气推转涡轮机后凝结为热水,如果热水温度仍高,则可经闪化处理再利用或另作他途。发电系统末端之冷凝水经适当控温后排入河川,或回注地下以免造成地下水资源枯竭。\n\n直接利用\n技术应用层面\n支援地热发电开发的技术是多面向的,其主要涵盖能源生产技术、能源工程技术与其他相关技术。\n\n能源生产技术\n能源生产技术包括探勘技术、钻井技术与测井及储积工程技术。 \n\n探勘技术:以经济、有效的方法,估计地热田的温度、深度、体积、构造及其他特性,据以研判井位之选定,并推估其开发价值。\n钻井技术:钻井成本占开发地热的最大比例,亦可验证初步探勘之结果,经确认地热资源的赋存及生产特性后,由适当的完井技术在安全控制状况下开采。\n井测及储集层工程技术:完井后可作单井或多口井同时喷流之井测,利用取得的井下流体特性及地层资料,可以推断储集层的位置、深度、厚度、构造、储集范围、流体产状和产能,据以规划地热井的生产控制及地热田的开发与维护,作有效的利用。\n\n地热发电使用的探勘方式\n地热发电使用的探勘方式,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探勘、地球化学分析与钻井探勘等。 \n\n地质调查:透过采集水样、岩石标本与取钻井岩心予以分析鉴定,以厘清各潜能区之地质构造,并建构区域水文模型。\n地球物理探勘:利用重力测勘、磁力测勘、大地电磁、震测、井下地震仪以及地温梯度等方法探勘地下构造,并探究地热储集层之温度、深度、范围、岩层孔隙率及渗透率等,以作为选定探勘井井位之依据。\n地球化学探勘:调查地热征兆区,采取水、汽及沉积物并进行化学分析,以研判地热水在深部可能状况,并依地化温度计推算深部温度。进行地热井水、汽之测试分析以确定地热流体品质,作生产控制及开发利用依据参照地表及井流地化特性,辅以同位素研究,研判地热潜能及地热系统型态。\n钻井探勘:利用钻井方法获得地热田之地质构造、地温梯度及地热流体赋存情形等资料,以供选定生产井井位之依据。\n\n能源工程技术\n能源工程技术包括发电技术、小型地热发电机研发技术与直接利用技术等。现今地热发电的发电技术有四种最主要的应用系统,分别是:全流发电系统、地热蒸汽发电系统、增强型地热发电系统与双回圈发电系统。 \n\n地热蒸汽发电系统:可细分为“干蒸汽式”发电及“闪化蒸汽式”发电。前者的天然干蒸汽是最简便而有效的工作流体,只要由管线直接导入蒸汽涡轮机就可产生电力;后者如2.2所述,高温地热水经单段或多段闪化成为蒸汽,再由汽水分离装置去除热水,以蒸汽推动涡轮机发电。该系统之运用技术已趋成熟且安全可靠,是目前有地热发电最主要的形式。\n增强型地热发电系统:须先凿通两口深达数千公尺的深斜井,再将冷水注入其中一井,由干热岩层所提供的热能加热,并从另一口井取出加热后的热水及蒸汽,推动涡轮机发电。\n双回圈发电系统:又称“双循环式”发电或介质发电系统。系以低沸点的物质(如:丁烷等)作为介质(即工作流体),与地热井产生的热流体借由热交换器达到加热,使其气化以推动涡轮机产生电力,且工作流体可循环使用。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可作为介质的氟氯昂(Freon)因“蒙特娄公约”之故,已全面禁用。\n全流发电系统:又称“总流式”发电。地热井产生的热流体,包括蒸汽及热水的两相混合体,同时导入特殊设计的涡轮机,由动能及压力能带动传动轴连接发电机以产生电力。\n\n其他相关技术\n地热能的直接热利用技术\n地热水回灌技术\n地热温泉水处理技术\n\n各国使用地热资源概况\n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eothermal Resources Council,GRC)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义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n根据再生能源政策智库REN21所发表的《2017全球可再生能源状况报告》,在2016年,全球约有400 MWe的新地热发电装置容量上线,相当于现行台湾所有种类发电机组总合(42132.5MWe)的百分之一,全球总地热发电装置容量也来到13500 MWe的新高,足以撑起三分之一个台湾的用电。截至2016年底,地热发电装置容量前十名的国家如下:美国(3600 MWe)、菲律宾(1900 MWe)、印尼(1600 MWe)、纽西兰(1000 MWe)、墨西哥(900 MWe)、义大利(800 MWe)、土耳其(800 MWe)、冰岛(700 MWe)、肯亚(630 MWe)和日本(500 MWe)。\n台湾传统地热共计27区,总发电潜能为989MW。目前主要潜能区有:大屯山、宜兰清水、土场、庐山、金仑、知本与瑞穗等七处。目前全台已商转电厂仅宜兰清水(结元能源开发)和台东知本(安葆电能)两处。\n\n开发考量\n地热发电与火力发电相比,最显著的差异便是不需装设锅炉且节省燃料费。但若欠缺良好的热交换及其相关技术,不仅无法将珍贵的地热资源善加利用,反而易肇生设备毁坏或工安问题。\n\n优点与缺点\n优点\n地热发电跟火力、水力的发电原理相同,都是推动涡轮机使机械能转变为电能进而发电,其优点如下: \n\n地热能稳定,可以作为基载电力。\n过程安全。\n运转成本低:地热发电不需锅炉、燃料,故其运转成本可相对降低。\n附加价值多元化:地热能源除了可以发电外,尚可供温室农业栽培、建物空调、温泉沐浴等使用,亦同时兼具观光、物理治疗等经济价值。\n地热能源系属自产型之替代能源,其经济规模不但具备发展远景,且拥有能源供应稳定、产量适合开发等优点,还能与其他能源相互结合应用,节省相当大比率的其他燃料消耗,达到高温高效率的利用价值。\n\n缺点\n由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受环境先决条件之限制颇多,且开发过程中易造成环境污染,相对的其研究困难度也较大,因此即使在能源多仰赖国外进口的台湾,地热发电还是较少被考虑,其最主要的缺点如下: \n\n初设成本高:开发初期的探勘、钻井之费用极高,且所需相关技术之门槛皆极为严苛。供应源位置掌握不易,且持续供应量之稳定度难以精确计算。可能需要挖深井才能有足够的温度。\n技术要求高:例如抗腐蚀的管线会提高投资成本。\n环境负荷大:挖凿地热井将破坏地表自然景观并影响生态,对土地使用造成影响。\n工安管理风险高:发电时之蒸汽中可能带有毒性气体,热水中也可能溶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将造成污染;若曝露量高,工作人员甚至有遭受危害之虞。\n\n增强型地热系统\n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是为解决在干热岩开发,所面临之挑战。干热岩因孔隙率及渗透率不佳,缺乏可直接利用的水资源,故透过水力压裂的方式制造人工裂隙,并从地表注入水资源,取回经地下高温加热后的蒸汽及热水,进行发电。\n增强型地热系统,因可透过人工方式制造裂隙,可使用深度范围则超过地下 3,000 公尺之热源。在正式开采前,为精确评估热源位置及资源量,经科研团队将该区探勘资料综整后,将会进行探勘井钻凿,取得进一步的地层资讯,以了解储集层概况,确认开采井位。在工程规划上,至少将钻凿2口井,一口井为注入井,一口为生产井,透过注入井注入冷水,并取回经地下高温加热后的蒸气及热水进行发电。\n但是新兴科技例如水热钻机、电浆钻机的概念已经提出,钻井成本有望大幅下降,届时地热能不受位置和气候影响能提供24小时稳定基载电量的特性,建设时间、成本和大众疑虑又远低于核能;很有望成为最具竞争力绿色能源和全球暖化的解救方案。\n\n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可以替代水作为工作流体将热量转送至地热发电厂,然后抽取其能量或推动涡轮机发电。\n\n地热空调\n地下有恒温的特性,除地表随季节略有变化、几百米深度以下开始有温度梯度,中间基本是一个恒温区,一般平均十五度左右,随地区及水文地质条件不同略有差别,这种蕴藏在浅层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中的热能形式的地热能叫做浅层地热能或浅层地温能。其温度范围与人类所需要的暖通空调温度最为接近,夏季比冷却塔循环水温度低,冬季比室外温度高,故可以采用此特性在适合的地区,主要是利用热泵技术设计低耗能的冷暖空调系统,使房间保持在让人舒适的温度范围内。\n采用浅层地热能的冷暖空调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地源热泵,另外一种叫做水源热泵。\n水源热泵有两种:多井系统和单井系统。多井系统就是一(多)个井抽、其他一(多)个井回灌,且需要定期回扬,主要是利用地下水中的能量;单井系统是通过控制井内结构,使抽灌都在同一个井内实现,主要是利用该井周边范围内岩土体及地下水中的能量;就构造上说,要比多井系统复杂,若某个系统中有多个单井,使用中可以当作多井系统使用。水源热泵系统,因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人为的改变了地下水的原始状态,若缺乏科学的设计,会产生严重的后果。\n地源热泵则没有这种担忧。地源热泵形式是利用埋在地下的密闭管道内的回圈水(或其他液体),将地下土壤或岩层中的热量与管道内的水进行热交换,为热泵机组提供热源或热汇。有些条件下也可以没有热泵而直接将在地下回圈的水作为热汇,给建筑室内提供空调。如果在地下回圈的水的温度达到可以直接为建筑室内提供热源的程度,这种地下的温度情况应被称作地热。\n\n参考文献\n参见\n \n电源成本\n斯特林发动机\n热泵\n清水地热发电厂\n2010年世界地热大会\n深海热泉"} +{"doc_id": "4893", "title": "元世祖", "text": "元世祖忽必烈(蒙古语:ᠬᠤᠪᠢᠯᠠᠢ 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Qubilai qaγan,秘史记音:中忽必来,西里尔字母:Хубилай хаан;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清代乾隆帝时命改译为呼必赉。孛儿只斤氏,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元睿宗拖雷的第四子,母亲唆鲁禾帖尼的第二子,元宪宗蒙哥的弟弟,是中国元朝的建立者及其最享负盛名的君主,其于1260年5月登基为蒙古大汗,1271年12月成为元朝皇帝,1279年3月起统治全中国,前后在位34年,作为全中国皇帝在位近15年。\n忽必烈少有大志,早年获派管理金朝故土,开始受汉文化影响,因此很早便招揽各种汉人人才,慢慢形成自己的幕僚班子“金莲川幕府”,这为后来的统治奠下基础,多次替蒙哥南征大理、南宋。1259年蒙哥汗于南征期间驾崩,又未指定继承人。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继承权而引发分歧,但忽必烈获得伊儿汗国首任统治者其弟旭烈兀为首的部分蒙古贵旋和汉臣的支持下,次年便自立为“大蒙古国皇帝”,同时彷照中原习俗正式称帝和起用年号“中统”,并自称“朕”,成为蒙古帝国首位使用汉制的“皇帝”称号和首位使用年号的蒙古统治者。忽必烈其时控制了漠南草原、中原、西夏故土、吐蕃、大理故土,然而并未受到宗室的广泛承认。同时,阿里不哥亦被拥立,忽必烈便靠著中原物资花了四年打败阿里不哥,汗位得以巩固,但蒙古帝国从此分裂,结束了彼此间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不再臣服身为蒙古大汗的忽必烈。忽必烈在位期间奉行汉化,加强中央集权,徬效历代官制,修凿运河,并兴建大都,公元1268年以举国之力再度征宋,先围困襄阳城长达5年,期间于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两年后攻破襄阳城,忽必烈便挥军直捣南宋首都;1276年2月4日,元军成功攻陷临安,宋恭帝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但南宋皇族和遗臣南逃,他们先后拥立了几位皇帝继续抗元。直至1288年元朝在四川凌霄城把南宋余部消灭,此为蒙古帝国最后一次辉煌的军事成就,但颇伤元气,令财政负担日益沉重,加上其晚年派元军两度入侵日本以及三次侵略越南均告失利,民生困苦,内部斗争严峻,埋下元朝衰退的伏笔。晚年的忽必烈先后丧妻和丧子,身心大受打击,意志变得消沉,开始酗酒,因此终日饱受痛风症和肥胖困扰,健康状况江河日下,最后于1294年2月18日(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在大都驾崩,享年八十岁。葬于起辇谷。死后由孙子铁穆耳继位,是为元成宗。\n1276年2月4日,宋恭帝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1284年1月24日,群臣为忽必烈上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n去世后,获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蒙古语尊号薛禅皇帝(蒙古语:ᠰᠡᠴᠡᠨᠬᠠᠭᠠᠨ,鲍培转写:sečen qaγan,西里尔字母:Сэцэн хаан,又译为薛禅汗)。\n\n生平经历\n早期事迹\n出生与成长\n成吉思汗十年八月二十八日(1215年9月23日),忽必烈生于漠北草原。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与正妻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嫡次子(蒙哥是嫡长子,旭烈兀是嫡三子,阿里不哥是嫡四子)。忽必烈长大后,“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忽必烈年少有大志、重视汉地的治理,早在1244年,年轻的忽必烈便招揽了搜罗了各方的文人、儒生、旧臣等,形成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幕僚团。\n\n受到重用\n1251年7月1日(农历辛亥年六月十一日),忽必烈长兄蒙哥经忽里台选举成为大蒙古国大汗(后于1264年被忽必烈追尊为元宪宗),在他即位后不久即任命忽必烈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忽必烈设置金莲川幕府,并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姚枢、郝经、张文谦、窦默、赵璧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而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忽必烈尊崇儒学,“圣度优宏,开白炳烺,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n1252年六月,忽必烈前往草原觐见蒙哥汗,奉命率军征云南地区的大理国,为继续进攻南宋作跳板。1253年八月,忽必烈率军从陕西出发,于1254年1月2日(农历十二月十二日)攻克大理城,国王段兴智投降,大理国灭,云南地区并入大蒙古国版图。1256年,段兴智前往漠北和林皇宫觐见蒙哥,被蒙哥任命为大理总管,子孙世袭。从1254年忽必烈奉蒙哥之命灭大理国,到1382年驻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大理总管段世战败归降明军,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统治云南地区长达128年。\n1256年夏天,蒙哥以南宋扣押蒙古使者为理由,对南宋宣战,并布置了三路大军,亲自率领西路军,以忽必烈为中路军统帅。忽必烈率军抵达河南汝南,继续向南宋进发,并派命杨惟中、郝经宣抚江淮。1259年9月3日(农历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统领中路军渡过淮河,攻入南宋境内,随后一路向南,在湖北开辟新的战场,进攻长江中游的鄂州。\n1259年8月11日,蒙哥在四川合州的钓鱼山病逝。1259年9月19日,在四川的忽必烈异母弟末哥派来的使者向忽必烈宣布蒙哥去世的消息,并请忽必烈北归参与忽里台大会,以便争取汗位继承权。忽必烈则认为“吾奉命南来,岂可无功遽还?”于是进攻南宋,并多次获胜,但后来忽必烈的正妻察必派使者密报,阿里不哥已经派阿蓝答儿在开平附近调兵、脱里赤在燕京附近征集民兵,催促忽必烈早日北还。1259年11月17日,儒臣郝经上《班师议》,陈述必须立即退兵的理由,就此坚定了忽必烈退兵北返的决心。\n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首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元宪宗九年闰十一月二日(1259年12月17日),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求和,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元宪宗九年闰十一月二十日(1260年1月4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民心大悦”。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度过整个冬天,并积极和诸王联络,准备在1260年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n\n称帝建国\n自立为汗\n庚申年三月二十四日(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部分宗王和大臣拥立下于自己的封地开平(后称上都)自立为“大蒙古国皇帝”;庚申年四月四日(1260年5月15日),忽必烈发布称帝的即位诏书《皇帝登宝位诏》,他在诏书中自称为“朕”,称他的哥哥蒙哥(1251—1259年在位)为“先皇”,之后追尊为元宪宗。中统元年五月十九日(1260年6月29日),忽必烈发布《中统建元诏》,正式建年号“中统”。\n庚申年(1260年)农历四月,其幼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城西按坦河(金河)亦被部分宗王和大臣拥立为大蒙古国大汗。之后忽必烈和其弟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展开交战,双方战争时断时续,一共持续了四年之久。由于忽必烈在自立为汗时,又称汉文的“皇帝”,以招揽汉族知识分子归心,果然有一部分汉族的知识分子对此表示赞许,赞美忽必烈:“既以正立,一时豪杰云从景附,全制本国,奄有中夏,挟辅辽右、白霫、乐浪、玄菟、秽貊、朝鲜,面左燕云、常代,控引西夏、秦陇、吐蕃、云南,则玉烛金瓯,未为玷缺。藩墙不穴,根本强固,倍半于金源,五倍于契丹。”\n1260年忽必烈称帝后,控制了漠南草原,以及原金朝和西夏故地、吐蕃、云南、西域东部等地区,对阿里不哥实施经济控制。阿里不哥控制的则是漠北草原和西域西北部地区,面对匮乏的物资最终无以为继。1264年忽必烈最终迫使阿里不哥投降,完全控制蒙古帝国的东部、原本属于大汗直辖领地的大部分地区。阿里不哥归降忽必烈后,忽必烈赦免了他和跟随的诸王,只是处死了他的众多谋臣,但此后诸西道汗国已然分立��阿里不哥失败后郁郁寡欢,于1266年去世。\n1264年8月21日(中统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阿里不哥投降后,忽必烈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包括(古今地名对照):中原地区(位于长城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地区(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朝鲜半岛北部、蒙古草原全境(漠南和漠北,内外蒙古等地),西伯利亚南部地区、西域大部分地区(今新疆东部和南部)、吐蕃地区(青藏高原,包括今青海、西藏、四川西部等藏区)、以及云南地区等地。\n至元元年八月十六日(1264年9月7日),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n\n完善官制\n庚申年四月初一日(1260年5月12日),忽必烈立中书省,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行使宰相职权,以王文统为平章政事,张文谦为中书左丞。\n中统四年五月六日(1263年6月13日),忽必烈立枢密院,以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以燕王真金守中书令,兼判枢密院事。\n至元元年(1264年),忽必烈立总制院,以总制院统领全国宗教事务并管辖吐蕃地区,以国师八思巴领之。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尚书省右丞相桑哥认为总制院职责重大,故向忽必烈奏请根据唐朝时期在宣政殿接待吐蕃使者的缘故,改名为宣政院。忽必烈同意,并任命桑哥和脱因为宣政院使。\n至元五年七月四日(1268年8月13日),忽必烈立御史台,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以右丞相塔察儿为御史大夫,以张雄飞为侍御史。\n\n建号大元\n至元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因刘秉忠之劝,忽必烈发布《建国号诏》,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将国号变为“大元”(仅汉语,蒙古语称为“大元大蒙古国”),其自身亦从大蒙古国皇帝(大汗)变为元朝皇帝,元朝正式建立。\n\n统一中国\n元军延续自1268年秋天以来的攻势继续围困襄阳,将襄阳和樊城分隔开来,至元十年正月九日(1273年1月29日),在回回炮的助攻下,元军将领阿里海牙攻克樊城,襄阳彻底成为孤城,元世祖降诏谕襄阳守将吕文焕,阿里海牙亲自到城下劝降吕文焕,保证吕文焕和城中军民的安全,吕文焕犹疑未决。于是阿里海牙和吕文焕折箭为誓担保,吕文焕感泣,至元十年二月二十四日(1273年3月14日),吕文焕和儿子出城投降,归顺元朝。元军经过接近五年时间包围,最终取得襄阳。但是以后的进展则相当顺利。\n至元十一年六月十五日(1274年7月20日),忽必烈向行中书省及蒙古、汉军万户千户军士发布问罪于宋的诏书《兴师征南诏》。\n至元十一年(1274年)农历七月,忽必烈发布《下江南檄》,派伯颜统率大军讨伐南宋,并告诫伯颜要学习曹彬不杀平江南。伯颜后来取临安,的确做到了忽必烈的要求。\n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伯颜率领大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宋恭帝派遣使者给元军统帅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宋恭帝方面在降表中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元军俘虏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以及南宋宗室和大臣,大致上灭了南宋。\n至元十三年二月十一日(1276年2月27日),忽必烈发布《归附安民诏》,诏谕江南一带新附府州司县官吏士民军卒人等,稳定江南社会秩序,安定江南士人和百姓之心。\n逃离临安的部分大臣陆秀夫等人,先后扶持宋端宗,宋帝昺,建立海上流亡政权,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和元军对抗。至元十六年二月六日(1279年3月19日),在厓山海战中,元军将领张弘范击败南宋海军,南宋丞相陆秀夫挟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不少后宫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宋史》记载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南宋残余的最后一支抵抗力量选择了惨烈的终结,至此,元朝统一海内,结束了中国自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n\n晚年及逝世\n1281年3月20日,忽必烈爱妻察必皇后去世。1286年1月5日,皇太子真金去世,连续几年的时间里,爱妻和爱子的先后去世,使忽必烈悲痛不已。此外,忽必烈晚年饱受肥胖与痛风病痛之苦。过度饮酒也损害了他的健康。\n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1294年2月18日),忽必烈于大都皇宫紫檀殿去世,享寿80岁,在位三十五年。忽必烈葬于起辇谷。\n忽必烈去世后,在顾命大臣伯颜等人的拥戴下,其孙铁穆耳于1294年5月10日在上都继承皇位,是为元成宗。1303年,元成宗与西北诸王达成和议,西北的四大汗国重新承认元朝的宗主国地位。\n\n蒙古帝国的分裂\n四大汗国的形成\n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哥引发内战争位,导致蒙古帝国表面上维持统一,但实际情势已经走向分裂,帝国西部为四大汗国实际控制,而帝国东部为忽必烈实际控制。趁着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西北地区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纷纷自立,此时尚在西亚进行西征的旭烈兀也准备自帝一方,不论忽必烈还是阿里不哥都只得到一部分宗王支持,没有召开成吉思汗四子的嫡系后裔参加“忽里勒台”(决定继承人的大会),由于忽必烈不被广泛承认,于是忽必烈将大汗在西亚的直辖地(阿姆河以西直到埃及边境)封给旭烈兀,换取旭烈兀的支持,之后旭烈兀建立伊儿汗国,尽管事实上旭烈兀留在西亚,由此忽必烈没办法多做介入,但忽必烈给了旭烈兀统治的合法性。而忽必烈将大汗在中亚的直辖地(阿尔泰山以西直到阿姆河的农耕和城郭地区)封给察合台汗阿鲁忽,换取阿鲁忽的支持。而钦察汗国早在元定宗贵由和元宪宗蒙哥统治时期已经取得实际上基本独立的地位。\n\n后蒙古时期的黄金家族内战\n1264年8月21日,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胜利之后忽必烈立即向各系兀鲁思派去急使,召他们东赴蒙古草原,重新召开忽里台大会。忽必烈重开忽里台的目的,是因为考虑到中统元年三月二十四日仓促即位于开平,没有四大兀鲁思的代表参加,不符合成吉思汗的扎撒(蒙古语“军律”、“法规”之意),故而准备依照传统惯例,在祖先发祥地斡难——怯绿涟之域召开由各系宗王参加的忽里台,重新确立自己的大汗地位,并借这次大会扼制帝国分裂的趋势。\n钦察汗别儿哥、察合台汗阿鲁忽和伊儿汗旭烈兀(忽必烈之弟)一致同意东来赴会。元世祖也向窝阔台汗海都派去了急使,但海都拒绝前来。当然,这次原定于至元四年(1267年)召开的忽里台没能如约举行,主要是因为各汗国之间随后爆发战争,以及在此后一年多时间里原本同意参加忽里台的阿鲁忽、旭烈兀、别儿哥三位汗王先后去世(旭烈兀1265年去世,别儿哥、阿鲁忽1266年去世,他们不可能参加1267年的忽里台)。但窝阔台汗海都的抗命已经明白无误地表明了分裂意图,忽必烈声称的大汗之位未获公认,成吉思汗及窝阔台汗创立的蒙古帝国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n1269年,钦察汗国、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召开塔拉斯河库里尔台大会,达成了协议,共同反对拖雷家族控制的大汗直辖地(即忽必烈的实际控制区)和伊儿汗国(旭烈兀家族控制区,忽必烈的唯一支持者),并协议划分了各自在阿姆河以北地区的势力范围。塔拉斯河库里尔台大会标志着大蒙古国的实质分裂和解体,从此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脱离了大蒙古国,与掌控蒙古帝国东部的拖雷系家族分头发展。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对此后数十年中亚和西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n窝阔台汗海都一直和忽必烈敌对,企图确立自己为大汗之位的继承人。终元世祖忽必烈一朝,元朝和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征战不休,直到元成宗时期才彻底解决西北问题。\n\n政治成就\n由大蒙古国过渡到元朝\n大蒙古国时期的历任大汗,虽然经由对辽、金故地的征服,与汉文明一直有接触,也往往对汉文化表示接纳,蒙古贵族却大多数反对建立一个汉式的政府;忽必烈对其在汉地的领地则相当重视,并且花费了时间去了解汉人的治国思想和儒家文化,最终以自己的领地开平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汉式的行政中心,其后忽必烈在试图争取整个蒙古帝国统治权的同时,一直没有放弃尝试让汉人接受他作为一个中国皇帝,并为此做了一系列汉化努力。\n\n建立太庙\n忽必烈赢取汉人接受其统治的第一个措施便是效仿汉人的典章制度,将“大蒙古国”的历史和皇族“汉化”,其中一个显著做法就是建立太庙,按照中原王朝的传统为大蒙古国的历任大汗确立庙号,追尊谥号。\n\n中统四年(1263年)农历三月,忽必烈下诏在燕京(后来改称大都)建立太庙。至元元年(1264年)十月,初定太庙七室神主。\n至元二年农历十月十四日(1265年11月23日),忽必烈祭祀太庙,为皇祖成吉思汗上庙号太祖。\n至元三年(1266年)九月,太庙始作八室神主。十月,太庙建成。丞相安童、伯颜建议制定尊谥庙号,忽必烈命平章政事赵璧等集议,制尊谥庙号,定为八室,为大蒙古国的前四位帝王铁木真(元太祖)、窝阔台(元太宗)、贵由(元定宗)、蒙哥(元宪宗)上庙号和谥号,为他们的皇后上谥号;并追尊也速该等人为皇帝,也为他们上庙号和谥号,并为其父拖雷(已经于1251年被追尊为皇帝)改谥号为景襄皇帝,并将他们四人的正妻追谥为皇后,也上谥号。太庙八室,这八位和他们的妻子的神主各居一室。\n这些做法有效地吸引了汉族谋士和儒生参与忽必烈的新政权,《剑桥中国史——辽西夏金元》认为,这一系列做法极大地帮助忽必烈巩固了蒙古族政权在汉地的统治。\n\n定都大都\n蒙古帝国的首都,大汗的汗庭处于蒙古高原上的哈拉和林。忽必烈掌控蒙古帝国东部以后,逐步建立了两都制,并最终定都大都,将政权的统治中心移到了汉地文化更加发达的地区,有利于取得汉族谋士和蒙古贵族之间的平衡。\n1215年5月31日,成吉思汗率大军攻克金中都(今北京市)。1217年,太师、国王木华黎改中都为燕京。燕京即为后来两都制中的中都。\n1256年,忽必烈命刘秉忠在开平(今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建立王府,忽必烈在此建立了著名的“金莲川幕府”。中统四年五月九日(1263年6月16日),忽必烈下诏升开平府为上都。\n中统五年八月十四日(1264年9月5日),忽必烈发布《建国都诏》,改燕京(今北京市)为中都,定为陪都,两都制正式形成。\n至元四年正月三十日(1267年2月25日),忽必烈由上都迁都到中都,定中都为首都,忽必烈迁都中都后,居住于中都城外的金代离宫——大宁宫内,并随即在中都的东北部,以大宁宫所在的琼华岛为中心开始了新宫殿和都城的规划兴建工作,上都成为陪都。\n至元九年二月三日(1272年3月4日),忽必烈将中都改名为大都(突厥语称汗八里,帝都之意),元大都包括南城(金中都旧城)和北城(元大都新城),两者的城墙“仅隔一水”。\n至元十一年正月初一(1274年2月9日),宫阙告成,元世祖忽必烈首次在大都皇宫正殿大明殿举行朝会,接受皇太子、诸王、百官以及高丽国王王禃所派使节的朝贺。\n\n颁定律法\n至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1291年6月18日),忽必烈下诏颁布元朝第一部全国性的法律典籍《至元新格》。\n\n开疆拓土与对外战争\n忽必烈统一中国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n“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而高丽守东藩,执臣礼惟谨,亦古所未见。”\n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朝的疆域范围: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并到达朝鲜半岛中部的铁岭和慈悲岭一带,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谭其骧版地图认为北到北冰洋),到达贝加尔湖以北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西北至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以及缅甸北部,南到南海,东南到达东海中的澎湖列岛。\n\n在灭南宋前后,元朝朝廷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琉求国)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故派遣军队进攻攻打这些国家,例如缅甸蒲甘王朝拒绝朝贡,元军入侵蒲甘并攻破蒲甘城,令缅甸臣服于元朝。其中以入侵日本国最为著名,也最惨烈。\n忽必烈在位时期和中亚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多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1289年,窝阔台汗国夺取元朝控制下的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元朝只控制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且末、焉耆等地区。终忽必烈一朝,元朝始终控制新疆北部的别失八里(今乌鲁木齐东北)一带和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等地。\n\n对日战争\n\n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军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壹岐、志贺二岛,却碰到台风,溺死近半。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是这两次征日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亦有观点认为,忽必烈担心归附军的忠诚,故而借东征日本而一举消除隐患。\n\n重修京杭大运河\n开凿���景\n元朝统一全国后,元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而经济中心仍在江南。“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大都需要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主要通过隋朝修成的南北大运河北运,这条运河在海河和淮河之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要从江南运送物资到大都,迂回曲折,需要水陆并用,极其不便,为了避免绕道洛阳,元朝政府决定裁弯取直,开凿新的运河,缩短江南和大都的水路距离,\n从元大都到江南产粮区,大部分地方都有水道可通,只有济州和临清之间、通州和大都之间,没有便捷的水道相通。\n元朝在山东境内开凿了济州河和会通河,把济州和临清连接起来,又在北京境内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把通州和大都之间连接起来。从而使得南起杭州,北至大都的京杭大运河得以全线贯通。\n\n济州河\n济州河,元朝政府开凿的沟通泗水(今泗河)和汶水(今汶河)的运河。至元十八年(1281年)开工,至元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日(1283年9月18日)凿成。\n这条运河南起南起济宁路济州(今山东济宁)东南之鲁桥镇,北到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西南之安山,全长150余里。\n\n会通河\n济州河完工后,元朝政府又开凿了一条沟通汶水(今汶河)和御河(今卫河)的运河,至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日(1289年2月10日)开工,至元二十六年六月初四(1289年6月22日)凿成,至元二十六年七月初四日(1289年7月22日),忽必烈赐名“会通河”。\n这条运河南起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西南之安山,经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西北至东昌路(今山东聊城),又西北至于临清(今山东临清),达于御河,全长250余里。\n\n坝河\n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政府开凿坝河作为运粮河。\n这条运河西起大都光熙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通州城北,接温榆河,全长40余里。\n后来因坝河水源不足,水道不畅,元朝又开凿了通惠河。\n\n通惠河\n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月开工,至元三十年(1293年)七月凿成,此运河凿成后不久,至元三十年七月二十三日(1293年8月26日),忽必烈从上都返回大都,路经积水潭,看到“舳舻敝水”,非常高兴,赐名“通惠河”。\n这条运河由负责水利的都水监、元朝大科学家郭守敬主持。从昌平县白浮村引神山泉,西折南转,连通数条河流后,至西水门进入大都,南汇为积水潭,然后经大都皇城东侧南流,东南出文明门(今北京崇文门北),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全长164里。\n通惠河建成后,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从江南杭州来的大批漕船可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积水潭成了繁华的河运码头,元大都成为内陆港。 另外,海运至通州的漕粮也可经通惠河直达大都。\n\n南北交流加强\n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出色地解决了“南粮北运”问题,元朝后期,“岁运米至京者五百万石。”\n元朝新运河的开凿为南北物资的流动提供了重要条件,有力地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成为陆地上最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它的修通同时带动了运河沿岸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n京杭大运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元朝京杭大运河比隋朝南北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公里,大大缩短了从北京到杭州的水路距离。\n\n尊谥庙号\n尊号宪天述道仁文义武大光孝皇帝,于至元二十一年正月初六日(1284年1月24日),由右丞相和礼霍孙率百官奉玉册玉宝,为忽必烈奉上,诸王百官朝贺如朔旦仪,大赦天下。\n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于至元三十一年五月初九日(1294年6月3日)忽必烈的继任者元成宗所上,并为其议定庙号世祖,蒙古语尊号薛禅汗,汉文写作薛禅皇帝。\n《世祖皇帝谥册文》,内容如下:\n\n维至元三十一年、岁次甲午、五月庚戌朔、越九日戊午。孝孙嗣皇帝臣某,再拜稽首言:\n臣闻继志述事,非尽孝无以致其诚;表行诔功,非定谥无以称其实。肆邦彝之具举,维天道之协从。钦惟先皇帝膺箓受图,体元立统,蚤从藩邸,茂著徽称。为治之基有常,经国之略则远。役用众智,独断于衷;总揽万机,如指诸掌。内朝廷,外侯牧,等威迭降,罔不适中;先教化,后刑名,本末相循,亦皆有序。在御迨逾于三纪,推尊合冠于百王。若夫惠及困穷,恩加降附。慎终如始,每存好仁之心;保小以仁,特示包荒之量。扩盛猷之鸿鬯,沛膏泽之醇𬪩。方其泰运渐亨,戢济多难,离纲复缀���混一四方。传檄而氛祲开。涣号而方维定。干旋坤转,不足以喻其机;雷厉风飞,不足以比其捷。至于嘉言博采,惟典谟训诰是师;诸艺毕延,尽阴阳图纬之学。考音律以创字画,参古今以制礼仪。振耀威灵,肃陈兵卫。白旄黄钺,时则亲巡;犀甲雕弧,止于不用。其圣德弗可及已,神功蔑以尚焉。盖文之所加者深,武之所服者大。是用升崇吉祔,揆卜刚辰。谨遣摄太尉臣兀都带奉册宝,上尊谥曰圣德神功文武皇帝,庙号世祖。\n\n伏惟睿灵,俯垂昭鉴。思皇多祜,锡羡无疆。\n\n世祖实录\n至元三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1294年7月19日),元成宗诏翰林国史院修《世祖实录》,以完泽监修国史。\n元贞元年六月十一日(1295年7月24日),翰林承旨董文用等向元成宗进呈《世祖实录》,包括《世祖皇帝实录》210卷,《事目》54卷,《圣训》6卷,总计270卷。明朝初年史官修《元史》,参照实录修成《世祖本纪》14卷,为《二十六史》中篇幅最长的本纪。《世祖实录》今已失传,其主干内容保存在《世祖本纪》中。\n董文用等《进实录表》,内容如下:\n\n典谟述尧舜之功,令名显著;方册布文武之政,义问宣昭。粤自汉、隋,及夫唐、宋,咸有信史,以贻后来。况大业丰功,震今耀古,惟深善述,首议丕扬。\n洪惟世祖皇帝仁孝英明,睿谋果断。爰从潜邸,有志斯民,植根干而佐理皇纲,聘耆德而讲明治道。始平大理,再驾长江,过化存神,有征无战。迨其龙飞滦水,鼎定大都,革弊政以维新,扩同仁而一视。规模宏远,朝野清明。内则肇建宗祧,创设台省,修举政令,登崇俊良;外则整治师徒,申严边将,布扬威德,柔服蛮荒。加以圣无不通,明靡不烛,守之以勤俭朴素,养之以慈惠雍和。收揽权纲,综核名实,赏罚公而不滥,号令出以惟行。万汇连茹,群雄入彀,削平下土,统正中邦。慕义向风,声教实朔南之暨;梯山航海,职贡无遐迩之殊。方且开学校而劝农桑,考制度而兴礼乐。国号体乾坤之统,书画焕奎壁之文。罄所有而酬战功,不待计而救民乏。听言择善,明德缓刑。钦福锡民,遇灾知惧。得《洪范》惟皇之理,过周宣修政之勤。以致时和岁丰,民安吏职。盖帝德克周于广运,故至公均被以无方。可谓文致太平,武定乱略,继一祖四宗之志,兼三皇五帝之功。开天立极者三十五年,立经陈纪者二万余事。以谦让弗遑于备纪,故纂修未至于成书。\n\n钦遇皇帝陛下寅绍诒谋,厉精图治,亟鉴观于成宪,思遹骏于先声,深诏下臣,俾为《实录》。宅心宗祏,凝孝羹墙,开馆局而增置官僚,敕群司而大䌷图籍。编摩既富,搜访加详,采摭于时政之编,参取于起居之注。张皇初稿,增未见于罕闻;承奉纶音,俾蠲繁而就简。俯殚管见,仰体宸衷,尽略虚文,一存实事。其飨会征伐,文物典章,粲焉列三代之英,蔚尔开万世之业。与夫才德孝廉之士,忠良奸佞之臣,版图生齿之繁,财赋畜牧之盛,谨依条据,粗致无遗。今具所修成《世祖皇帝实录》二百一十卷,《事目》五十四卷,《圣训》六卷,凡二百七十卷,谨缮写为二百七十帙,用黄绫夹复封全,随表上进。臣等忝备台司,幸膺盛典。顾惟载笔,才何有于三长;勉进芜辞,虑庶几于一得。冒渎圣听,不胜惊惶。\n\n家庭\n父母\n父母\n\n父亲:拖雷,1227年—1229年帝位空缺时担任大蒙古国监国,1232年去世。1251年元宪宗蒙哥登基后追尊拖雷为皇帝,为拖雷上庙号睿宗,谥号英武皇帝,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改谥为景襄皇帝,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仁圣景襄皇帝。\n母亲:唆鲁禾帖尼,是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人的生母,1251年元宪宗蒙哥登基后尊为皇太后,1252年去世。1266年元世祖上谥号庄圣皇后,1310年元武宗海山加谥为显懿庄圣皇后。她的四个儿子皆曾称帝,被后世史学家尊称为“四帝之母”。\n\n兄弟姐妹\n兄弟\n\n大哥:蒙哥,唆鲁禾帖尼所生,元宪宗,1251年—1259年为第四位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1266年元世祖忽必烈为蒙哥上庙号宪宗,谥号桓肃皇帝。\n二哥:忽睹都\n三哥和五弟失其名。\n六弟:旭烈兀,唆鲁禾帖尼所生,奉蒙哥之命统率大军进行第三次蒙古西征,远征西亚,战功卓著,伊儿汗国建立者。\n七弟:阿里不哥,唆鲁禾帖尼所生,1260年—1264年和忽必烈争位,1264年归降忽必烈。\n八弟:拨绰(不者克)\n九弟:末哥\n十弟:岁哥都\n十一弟:雪别台\n姐妹\n\n赵国公主 薛不罕下嫁聂古得、察忽\n鲁国公主 也速不花下嫁斡陈\n鲁国公主 薛只干下嫁纳陈(斡陈的弟弟)\n独木干公主。镇国薨,子聂古台袭爵,尚睿宗女独木干公主,略地江淮,薨于军,赐兴州民千余户,给其葬。\n\n妻妾\n妻妾\n\n大斡耳朵:\n大皇后帖古伦\n第二斡耳朵:\n察必皇后,弘吉列氏,1260年立为皇后,1281年去世。\n南必皇后,弘吉列氏,1283年立为皇后。\n第三斡耳朵:\n塔剌海皇后\n奴罕皇后\n第四斡耳朵:\n伯要兀真皇后\n阔阔伦皇后\n斡耳朵不详:\n速哥答思皇后\n八八罕妃子\n撒不忽妃子\n忽鲁黑臣皇后\n朵儿别真皇后\n许慎真皇后\n\n子嗣\n儿子\n\n长子:朵儿只,早逝,生母察必皇后\n次子皇太子:真金,生母察必皇后,镇大都,1261年封为燕王,1273年立为皇太子,1286年1月5日病逝。\n三子秦王:忙哥剌,生母察必皇后,镇长安\n四子北安王:那木罕,生母察必皇后,镇西域\n五子云南王:忽哥赤,生母朵儿别真,镇云南\n六子大王:爱牙赤,生母许慎真\n七子西平王:奥都赤,生母朵儿别真,镇吐蕃\n八子宁王:阔阔出,生母许慎真,镇漠北\n九子镇南王:脱欢,生母伯要兀真,镇江南\n十子:忽都鲁帖木儿,生母不详\n十一子:铁蔑赤,生母南必皇后\n女儿\n\n赵国大长公主 月烈,下嫁赵武襄王爱不花\n昌国公主 吾鲁真,下嫁孛花\n昌国大长公主 茶伦,下嫁帖监干\n鲁国长公主 完泽,下嫁斡罗真\n鲁国大长公主 囊家真,下嫁斡罗真、铁木儿、蛮子台\n齐国大长公主 忽都鲁坚迷失,下嫁高丽忠烈王王昛\n公主,名字史书无记载,亦可能是宗室女,下嫁宋恭帝赵㬎(1276年降元后被封为瀛国公)\n\n相关史料\n《史集》,蒙古帝国伊儿汗国史学家拉施特撰写。\n《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威尼斯商人、旅行家及探险家马可·波罗撰写。\n《大元圣政国朝典章》,简称《元典章》,元英宗在位后期(1322年—1323年)官修政书,收录1234年—1322年元朝各地地方官吏会抄的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分为前集和新集,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n《至元新格》,1291年元世祖颁布的元朝第一部法律,收录1206年—1291年元朝政府颁布的所有法律条文中,符合天下统一后国家的实际情况的那一部分法律条文,汇编而成,现存残篇内容96条。\n《大元通制》,1323年元英宗颁布的元朝第二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34年—1316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n《至正条格》,1346年元顺帝颁布的元朝第三部法律,现存残本收录1260年—1344年元朝官方颁布的关于法律方面的圣旨条画、律令格例以及司法部门所判案例的汇编,史实多为《元史》所不载。\n《国朝名臣事略》(今称《元朝名臣事略》),元朝史学家、文学家苏天爵撰写,成书于1329年之前,全书共15卷,共有元朝开国功臣、文臣、武将、学者一共47人的传记。\n《国朝文类》(今称《元文类》),元朝史学家、文学家苏天爵撰写,成书于1334年,全书共70卷,收录元太宗时期(1229—1241年)至元宁宗时期(1332年)大约一百年间的各种文献资料。旨在保存文献,全书收诏制、奏议、碑传行状多达二百三十余篇,为研究元代史事的重要资料。此外书中还收录名家诗、文八百余篇,\n《圣元名贤播芳续集》,是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书陵部的一部元文选集,共6卷,1373年高丽刻本,国内未见流传。此书仿《圣宋名贤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而作,收录有圣元名贤一百二十三家所作表、笺、诏等各类文体的文章近二百七十篇。\n《元史·世祖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明朝官修正史\n《新元史·世祖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国官修正史\n《续资治通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清朝史学家毕沅撰写。\n《元史类编》,清朝史学家邵远平撰写。\n《元史新编》,清朝史学家魏源撰写。\n《元书》,清朝史学家曾廉撰写。\n《蒙兀儿史记》,清末民初史学家屠寄撰写。\n忽必烈传奇电视剧。\n\n影视作品\n《神雕侠侣》由钟志强饰演。\n《神雕侠侣》由叶天行饰演。\n《神雕侠侣》由谢屏楠饰演。\n《神雕侠侣》由黄智贤饰演。\n《神雕侠侣》由吴开深饰演。\n《关汉卿传奇》由卢勇饰演。\n《马可·波罗》由英若诚饰演。\n《北条时宗》由巴森饰演。\n《再生缘》由江汉饰演。\n《南宋传奇之蟋蟀宰相》由霍尔查饰演。\n《神雕侠侣》由袁苑饰演。\n《武神》由金明国饰演。\n《忽��烈传奇》由胡军饰演。\n《神雕侠侣》由朱梓骁饰演。\n《马可·波罗》由黄凯旋饰演。\n《猫猫日本史》由岛崎信长配音。\n\n评价\n元朝重臣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四月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出使南宋南北议和,在九月到达南宋后被扣留软禁于真州15年,直到至元十二年(1275年)农历二月才被南宋送归元朝境内,他在被软禁期间十余次给南宋君臣上书,希望元宋缔结和约,均无任何回复。郝经在中统元年(1260年)农历十一月给南宋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书信《再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今主上应期开运,资赋英明,喜衣冠,崇礼乐,乐贤下士,甚得中土之心,久为诸王推戴。稽诸气数,观其德度,汉高帝、唐太宗、魏孝文之流也。” (“汉高帝”指的是汉太祖刘邦,“太祖”为庙号,“高帝”为谥号,《史记》中常谓“高祖”,因此人多以为其庙号为高祖,其实乃庙号谥号混称。“唐太宗”指的是李世民。“魏孝文”指的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n元朝重臣郝经在中统二年(1261年)给南宋丞相贾似道的第三封书信《复与宋国丞相论本朝兵乱书》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评价是:“夫主上之立,固其所也。太母有与贤之意,先帝无立子之诏。主上虽在潜邸,久符人望,而又以亲则尊,以德则厚,以功则大,以理则顺,爱养中国,宽仁爱人,乐贤下士,甚得夷夏之心,有汉、唐英主之风。加以地广众盛,将猛兵强,神断威灵,风蜚雷厉,其为天下主无疑也。”\n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世祖度量弘广,知人善任使,信用儒术,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n明朝官修正史《元史》宋濂等的评价是:“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故终世祖之世,家给人足。”\n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七年八月初一日(1374年9月7日),亲自前往南京历代帝王庙祭祀三皇、五帝、夏禹王、商汤王、周武王、汉太祖、汉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一共十七位帝王,其中对元世祖忽必烈的祝文是:“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餋之繁,功被人民者矣。夫何传及后世不遵前训,怠政致乱,天下云扰,莫能拯救。元璋本元之农民,遭时多艰,悯烝黎于涂炭,建义聚兵,图以保全生灵,初无黄屋左纛之意,岂期天佑人助,来归者众,事不能已,取天下于群雄之手,六师北征,遂定于一。乃不揆菲德,继承正统,此天命人心所致,非智力所能。且自古立君,在乎安民,所以唐虞择人禅授,汤武用兵征伐,因时制宜,其理昭然。神灵在天不昧,想自知之。今念历代帝王开基创业、有功德于民者,乃于京师肇新庙宇,列序圣像,每岁祀以春、秋仲月,永为常典,礼奠之初,谨奉牲醴致祭,伏惟神鉴。尚享!”\n明朝官修皇帝实录《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十二月,明太祖朱元璋给自北元投降的兀纳失里大王的信中,对元太祖和元世祖的评价如下:“昔中国大宋皇帝主天下三百一十余年,后其子孙不能敬天爱民,故天生元朝太祖皇帝,起于漠北,凡达达、回回、诸番君长尽平定之,太祖之孙以仁德著称,为世祖皇帝,混一天下,九夷八蛮、海外番国归于一统,百年之间,其恩德孰不思慕,号令孰不畏惧,是时四方无虞,民康物阜。”\n邵远平《元史类编》的评价是:“册曰:遂辟雄图,混一中外;德威所指,无远弗届;建号立制,垂模一代;崇儒察奸,旋用旋败;英明克断,用无祗悔。”\n叶子奇《草木子》卷三上: “元朝自世祖(忽必烈)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亦!”\n毕沅《续资治通鉴》的评价是:“帝度量恢廓,知人善任使,故能混一区宇,扩前古所未有。惟以亟于财用,中间为阿哈玛特、卢世荣、僧格所蔽,卒能知其罪而正之。立纲陈纪,殷然欲被以文德,规模亦已弘远矣。”(“阿哈玛特”指的是阿合马,“僧格”指的是桑哥,不同的人对他们的名字进行汉语音译时,有一定差别。)\n魏源《元史新编》的评价是:“论曰:元之初入中国,震荡飘突,惟以杀伐攻虏为事,不知法度纪纲为何物,其去突厥、回纥者无几。及世祖兴,始延揽姚枢、窦默、刘秉忠、许衡之徒,以汉法治中夏,变夷为华,立纲陈纪,遂乃并吞东南,中外一统。加以享国长久,垂统创业,轶辽、金而媲���、唐,赫矣哉!且其天性宽宏,包帡无外。阿里不哥及海都、笃哇诸王,皆亲犯乘舆。对垒血战,力屈势穷,一朝归命,则皆以太祖子孙,大朝会于上都,恩礼宴赉如初。当南北锋焰血战之余,或离间以侍郎张天悦通宋而不信。敕南儒被掠卖为奴者,官赎为民。所获宋商、宋谍私入境者,皆纵遣之而不诛。置榷场于樊城,通宋互市,弛沿边军器之禁。其长驾远驭如是。宋幼主母子至通州,命大宴十日,小宴十日,然后赴上都。除弘吉剌皇后厚待之事别详《皇后传》外,其母子在江南庄田,听为世业。其后文宗时市故全太后田为大承天寺永业,市故瀛国公田为大翔龙寺永业,直至顺帝末,始夺和尚赵完普之田归官,直与元相终始。宋之宗室如福王与芮等,随宋主来归,授平原郡公,其家赀在江南者,取至京赐之。此外宗室多类此。即奸民冒称赵氏作乱者,从不以累及宋后,其优礼亡国也如是。思创业艰难,移漠北和林青草丛植殿隅,俾后世无忘草地。又留所御裘带于大安阁以示子孙。武宗至大中尝诣阁中发故箧阅之,则皆大练之服。西域贾胡屡献牙忽大珠,价值数万而不受。宫闱肃穆,无艳宠奇闻。至元八年,平滦路昌黎县民生男,夜中有光,或奏请除之,帝曰:‘何幸天生一好人,奈何反生妒忌!’命有司加恩养。伯颜伐宋,谆谆命以曹彬取江南不戮一人为法。其俭慈也又如是,非命世天纵而何?惟功利之习不能自胜于中,故日本、爪哇之师远覆于海岛,王、阿、桑、卢掊克之臣相仍于覆辙,盖质有余而学不足欤!”(“王、阿、桑、卢”指的分别是王文统、阿合马、桑哥、卢世荣。四人均为元世祖朝不同时期的理财大臣。)\n曾廉《元书》的评价是:“论曰:世祖崇儒重道,而特进言利之臣,三进三乱而讫不悟,岂非其明有所蔽耶?然其不欲剥民亦审矣。殆以为自我作则,将上下均足,堪为后世经制也。呜呼!以世祖之仁,乘开国之运,而言利之弊,若此,然则利其有可言者耶?至其任中书枢密而重台纲,法纪立矣。国治民安是在知人哉!”\n中华民国史学家屠寄《蒙兀儿史记》的评价是:“汗目有威棱,而度量弘广,知人善任,群下畏而怀之,虽生长漠北,中年分藩用兵,多在汉地,知非汉法不足治汉民。故即位后,引用儒臣,参决大政,诸所设施,一变祖父诸兄武断之风,渐开文明之治。惟志勤远略,平宋之后,不知息民,东兴日本之役,南起占城、交趾、缅甸、爪哇之师,北御海都、昔里吉、乃颜之乱。而又盛作宫室,造寺观,干戈土木,岁月不休。国用既匮,乃亟于理财,中间颇为阿合马、卢世荣、桑哥之徒所蔽,虽知其罪而正之,闾阎受患已深矣。”\n中华民国官修正史《新元史》柯劭忞的评价是:“唐太宗承隋季之乱,魏徵劝以行王道、敦教化。封德彝驳之曰:‘书生不知时务,听其虚论,必误国家。’太宗黜德彝而用征,卒致贞观之治。蒙古之兴,无异于匈奴、突厥。至世祖独崇儒向学,召姚枢、许衡、窦默等敷陈仁义道德之说,岂非所谓书生之虚论者哉?然践阼之后,混壹南北,纪纲法度灿然明备,致治之隆,庶几贞观。由此言之,时儿今古,治无夷夏,未有舍先王之道,而能保世长民者也。至于日本之役,弃师十万犹图再举;阿合马已败,复用桑哥;以世祖之仁明,而吝于改过。如此,不能不为之叹息焉。”\n\n注释\n延伸阅读\n[编]\n\n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 《元史/卷004》,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05》,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06》,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07》,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08》,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09》,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0》,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1》,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2》,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3》,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4》,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5》,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6》,出自宋濂《元史》\n 《元史/卷017》,出自宋濂《元史》\n 《新元史/卷007》,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 《新元史/卷008》,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 《新元史/卷009》,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 《新元史/卷010》,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 《新元史/卷011》,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 《新元史/卷012》,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n参考文献\n引用\n\n\n=== 来源 ==="} +{"doc_id": "4896", "title": "台北101", "text": "台北101(英语:TAIPEI 101)是位于台湾台北市���义区的超高层摩天大楼,作为主体建筑的塔楼高508公尺,地上101层、地下5层,附设的裙楼则为购物中心“TAIPEI 101 MALL”。于2004年12月31日落成至2010年1月4日由CTBUH认定为世界第一高楼;目前是台湾第一高楼,以及台湾唯一高度超过500公尺、楼层超过100层的建筑物,不仅是世界上第一座高度超过半公里(约0.3英里)的建筑物,也是全世界第11高建筑物。其经营机构为台北金融大楼公司。\n台北101的建设计画从1990年代开始展开,初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英语:Taipei World Financial Center),为配合中华民国政府推动的“亚太营运中心”政策规划的大型商办设施,之后选定在台北市信义计画区A22及A23区块上兴建,并于1996年10月决议以BOT模式兴建。1997年7月,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案在中华开发的带领下以新台币206亿余元取得70年地上权后,于1998年1月13日正式开工。到1999年4月,由日商熊谷组为首的KTRT团队以新台币391亿元取得塔楼建设标后,在同年7月正式开启塔楼工程。2001年6月和2003年7月分别完成裙楼和塔楼的上梁仪式,其后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在2002年7月正式定名为“台北101”,随后塔楼在2003年10月完成封顶,裙楼区购物中心在2003年11月开幕,最终塔楼工程在2004年全面完工后于该年年底开幕。\n台北101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采用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并在使用工业材料等现代结构的同时唤起传统的亚洲美学。其建筑结构的设计结合许多特点,使其能抵御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地震及台湾常见的热带气旋气候。塔楼设有办公室、餐厅、商店、观景台及户外观景步道提供民众使用,并拥有全球首座开放给游客观赏的巨型阻尼器为其特色;裙楼区购物中心则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如意符号作为外部元素。台北101设有61部电梯,其中2部观景台电梯从5楼到89楼仅需37秒,以每分钟1,010公尺(约每小时60.6公里(37.7英里))的速度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快速的电梯。\n台北101在商办及商场的用途之外,亦举行垂直马拉松、跨年烟火表演等具宣传性质的活动;每日傍晚至午夜间会在外墙打上灯光,以彩虹光谱色为主题来呈现一天一色,有时候为配合特殊场合包括商业广告和事件纪念而点灯打字或特殊颜色灯光。至今为止,台北101获得许多奖项和认证,包括在2004年底获得安波利斯摩天大楼奖第1名、2011年起屡获美国绿建筑协会(USGBC)的LEED绿建筑白金级认证、2023年获得国际健康建筑研究院(IWBI)WELL健康建筑白金级认证等。\n\n历史\n计画\n1991年7月2日,行政院主管座谈金融组在其会议上决定选择适当公有地并鼓励民间单位兴建国际金融大楼,并于同年11月9日打算在信义计画区A21、A22、A23等台北市政府市有土地区块上筹建国际金融大楼。1992年12月24日,国际金融大楼建设计画在行政院会议上决议纳入1993年中华民国国家建设计划之一。1993年12月31日,为了加速推动国内金融服务业自由化,及建设台北市成为亚太区域金融中心两大政策目标,中华民国行政院经济建设委员会在那一天与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达成协议,并宣布启动1994年的十大金融措施。在十大金融措施当中就包括筹设“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并期盼可以引进金融期货、选择权、金融交换等新种商品,以提高市场效率。1995年5月9日,在台北国际金融中心设置都市计划案获得内政部都市计画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台北市政府在该年5月16日邀请都市发展局、财政局等单位共同讨论金融中心的投资兴建办法。然而在当时讨论过程中,因为涉及地上权权利金、土地租金等相关争议,再加上该基地的土地价值超过新台币200亿元,因此台北市政府在该年7月重新评估台北国际金融中心的开发案。\n1995年12月27日,台北市政府秘书长廖正井邀请中华民国财政部、中央银行以及台北市政府财政局、都市发展局、工务局等官员召开“国际金融大楼筹建工作小组”会议,除了指示财政局在2周内提出关于金融大楼细部的工作时程与顾问公司委托模式评估报告,更在会议中提到金融大楼的开发模式会以设定土地地上权由得标的开发者自行集资兴建为主,并期盼能早日完工。1996年10月22日,台北市政府市政会议通过台北国际金融中心以设定地上权方式交予民间投资开发兴建,并在11月初送交台北市议会审议。根据当时的兴建计画进度,台北国际金融中心的规划顾问团队预定在该年年底前完成环境影响评估等作业,并计画在1997年1月31日制作招商投资开发标单文件。\n1997年5月5日,预算高达新台币360亿元的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楼兴建案���式公告,并于隔日开始至7月5日开放厂商投标。由于行政院提供新台币192亿元低利贷款,再加上不少企业认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建成后会让信义计画区咸鱼翻身,因此有30多家厂商向台北市政府财政局提出投资意向书并计画在两个月内进行组合,成立企业联盟的投资团队,在这些厂商当中就包括和信集团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捷和建设、新光集团新光人寿等。1997年7月12日,在中华开发公司联合多家台湾银行、保险公司牵头下,以新台币206.8889亿元标价取得该地块70年租用权及大楼开发权,台北市政府随后在7月22日与得标厂商中华开发和台湾证券交易所共同签订建设营运与移转协议,并于1998年1月13日正式动土施工。\n\n兴建\n1998年1月13日,经过两年的筹建及中华民国首例奖励民间投资兴建的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大楼正式开工。在开工现场上云集许多重点人物包括行政院财政部长邱正雄、中央银行总裁许远东等人一同表示该建设为跨世纪建设及重要指标,并期盼在完工后能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且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金融相关产业进驻。与此同时,台北市政府财政局长林全表示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案在扣除土地开发成本后将会带给台北市政府约新台币100亿元的盈余,并将会挹注于北二高信义支线(即现今的信义快速道路)、捷运信义线、空中走廊、电动步道等交通系统软硬体工程经费。\n台北国际金融中心的塔楼在当时规划为59层楼,并采取一高层二中层型态的建筑设计。在后续规划时,建筑师王重平为了呼应“六六大顺”吉祥话而设计高273公尺的66层大楼,并附设2栋高20层的大楼。之后在1998年5月25日,台北市政府有条件通过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变更开发案的环境影响评估,将台北国际金融中心的塔楼从59层楼变更为101层楼,并改以主体89层楼外加尖塔12层楼做设计,其高度也增加至508公尺。尽管其总楼地板面积增加约8.87%,但因为容积率不会变动,因此塔楼的遮蔽效应会大幅降低。1998年7月8日,台北市政府环境保护局公告金融中心大楼环境影响评估审查结论,并认为这样的计画可以有条件接受开发,而北市府都市设计审议委员会在1998年8月21日同意让台北金融大楼公司申请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塔楼的建设执照,因此台北金融大楼公司最终在1998年10月8日取得塔楼建设执照。在当时建筑工地现场于1998年10月3日完成连续壁施作,并于11月15日开始逐步进行基桩施作直到隔年8月9日完成。\n1999年4月27日,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塔楼新建工程案由日本熊谷组、荣工公司、与和信集团大友为营造等联合承揽团队以新台币193亿余元得标,加上工程金额约新台币200亿元后,总计为新台币391亿元,预计在整体工程完工后成为世界最高建筑物。1999年6月2日,台北国际金融中心裙楼区正式开工。1999年7月14日,台北金融大楼公司与总承包厂商日本熊谷组、华熊营造、荣工公司、大友为营造等单位正式签订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塔楼新建工程合约,而总承揽商熊谷组另外与钢结构得标厂商新日本制铁公司、中国钢铁结构公司,电梯与电扶梯得标厂商崇友实业,以及帷幕墙得标厂商美国联和公司等分包厂商签约后正式开启塔楼工程。\n在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塔楼正式签约开工时,塔楼的楼层高度被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认为会影响台北松山机场的航班飞安问题,后续在1999年8月9日,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塔楼的楼层高度经过台北市政府、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和开发业者台北金融大楼公司协商后决定降低楼层高度至391.8公尺,并在后续修正塔楼之屋塔立面高度至448公尺以及尖塔高度至508公尺。2000年6月7日,在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工地现场举行塔楼的立柱仪式,之后到2001年6月13日,已规划做购物中心用途的裙楼区完成上梁仪式,而塔楼兴建工程到该年7月的施工进度来到14.23%,荣工公司表示塔楼工程会使用四组塔式吊车进行钢构吊组,并且在施作上以每三层为一节,平均大约15到20天内完成一节。然而在2002年3月31日台湾时间下午2点52分,花莲县外海发生芮氏规模6.8的强震,2台位在台北国际金融中心塔楼56楼工地现场的塔式吊车因承受不住强震晃动而应声倒塌,不但压坏了多部汽机车及裙楼区部分屋顶,还造成包括两名起重机操作员在内共五人死亡。震后一天,台北市政府紧急向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施工承揽商发布停工令,并进行现场勘验及结构检测,最终在2002年5月14日起逐步恢复塔楼施工及裙楼区建物修复作业。\n2002年7月18日,台北金融大楼公司宣布“台北国际金融中心”正式更名为“TAIPEI 101”(台北101),总经理林鸿明对外表示这个名称以“立地台北”来命名的。在名称涵义上,英文字母“TAIPEI”分别代表“科技、艺术、创新、人性、环保、认同”,而数字“101”代表著楼高及超越满分、更上层楼的吉祥涵意。2003年7月1日,台北101工地现场在总统陈水扁、台北市市长马英九、以及台北金融大楼公司董事长胡定吾的见证下进行最后一根梁柱上梁仪式。2003年10月9日,台北101的塔尖爬升至508公尺后于17日微调完成,因此台北101塔楼兴建工程正式封顶。2003年11月14日,台北101裙楼区的购物中心在总统陈水扁、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和台北市市长马英九等贵宾共同剪彩下正式开幕,但一周后因为受到塔楼91楼帷幕墙吊运构件掉落事件影响,不仅使购物中心在当天紧急暂停营业一天,也使塔楼工程再度停工直到12月26日恢复施工。\n2004年起,伴随台北101塔楼工程即将进入尾声,于该年1月28日至5月13日陆陆续续拆除施工电梯及塔吊,并且由韩国建筑公司三星物产完成台北101大楼的室内装修工程。2004年4月20日,台北101总经理林鸿明对外证实台北101获得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认定为世界最高建筑物。到2004年12月31日当天伴随总统陈水扁、台北市市长马英九、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完成剪彩仪式,台北101塔楼正式启用。在当天晚上,台北市政府在台北市民广场举办“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会”,并邀请张惠妹和孙燕姿等多位受欢迎的歌手登台表演,几个小时后,台北101的第一场烟火表演宣告了2005年的到来,与此同时取代了吉隆坡的双峰塔,正式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直到2010年初被杜拜哈里发塔打破建筑物高度纪录为止。\n\n落成后\n台北101塔楼在2004年底开幕启用后,在2005年1月19日开放游客搭乘高速电梯前往89楼观景台。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在2005年10月15日举办市民票选“台北市十大建筑”活动,而最后结果显示台北101名列首位,并且与美丽华摩天轮、中正纪念堂、圆山大饭店、总统府、国父纪念馆、西门红楼、新光人寿大楼、中油大楼和台北之家等建筑物齐获选代表台北市的特色建物,另有监察院厅舍与台北市市政大楼则分别名列第11、12位。2009年11月2日,台北金融大楼公司宣布计划在2011年夏季之前将台北101打造成按照LEED标准衡量的“世界最高绿建筑”。该结构已被设计为节能型建筑物,其双层玻璃窗可阻挡50%的外部热量,循环水可满足建筑物20-30%的需求。然而LEED认证需要对布线、供水和照明设备进行检查和升级,因此该公司需要斥资新台币6,000万元(当时约180万美元)完成施作。由于该项目是在由西门子建筑科技公司、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Steven Leach Group以及LEED咨询公司EcoTech International组成的国际团队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估计显示,修改所节省的费用可以在三年内支付制造成本。台北金融大楼公司公司于2011年初申请了LEED白金级认证,并于同年7月7日获得美国绿建筑协会于既有建筑之营运与维护(LEED-EBOM)项目的评比上取得V3白金级认证。虽然该专案耗资新台币6,000万元(208万美元),但预计可节省每小时1,440万千瓦用电量,即节能18%,相当于每年新台币3,600万元(120万美元)的能源成本。另外,为了要进一步取得V4认证,台北101在那一年额外斥资新台币2,000万元去升级多项设备系统,包括智慧能源管理、绿色照明、空调节能以及环保电力部分。\n2013年5月13日,台北101和东京晴空塔正式签署共同友好宣传计画,由旅台日籍艺人佐藤麻衣与女子团体Dream Girls成员李毓芬分别担任日本和台湾双方友好交流大使,在交通部观光局局长谢谓君和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副代表佐味祐介的见证下,由台北101董事长宋文琪和晴空塔社长铃木道明代表签署,共同完成“2013台日观光地标友好年”之签约仪式。2013年12月12日,台北市政府地政局公告2014年(民国103年)土地现值与公告地价,其中台北101以每坪新台币502万余元(每平方公尺新台币152万元)超越新光摩天大楼的每坪新台币499万余元(每平方公尺新台币150万9621元),不仅首度成为台北市地王,也中止新光摩天大楼蝉联15年地王纪录。2014年4月,台北101向世界高塔联盟提出加入会员申请,经过半年后于美国时间2014年10月15日通过联盟理事会审查,正式成为该联盟的一员。2015年10月,台北101不仅获得英国BBC评为全世界8大最美超高建筑之一,也被美国《大众机械》杂志评选为全球十大最坚韧建筑首位。2016年7月,台北101在经过5年的时间升级设备后获得美国绿建筑协会于既有建筑之营运与维护项目的V4白金级认证,不仅是美国以外第一座取得该认证的建筑物,也是台湾当时唯一一座取得该认证的建筑物。另外也在那一时间宣布导入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云端楼宇能源与永续管理平台“Navigator”,用来提升建筑效能和制订节能策略,以利智慧化升级。2019年6月13日,台北101官方宣布在6月14日开放101楼以及“SKYLINE天际线460”户外观景台,另外在这一年,台北101被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评为全球50座最具影响力的摩天大楼之一。\n2020年正值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从日本横滨港出发的钻石公主号到该年2月8日止共有64人确诊新冠肺炎,台北101也在当天表示钻石公主号的34名游客和2名导游曾在该年1月31日造访台北101,不过在当时并没有人出现症状。台北101购物中心在2020年4月1日一度因为疫情管制而缩短营业时间,并于该年6月恢复正常,但在2021年5月开始因为台湾第三级疫情警戒,不但造成购物中心一度再次缩短营业时间,还造成观景台暂时关闭,最终在2021年10月8日恢复观景台的营业。\n2021年7月23日,台北101获得LEED O+M v4.1白金级再认证。2023年7月25日,台北101宣布取得WELL健康建筑v2 Core白金级认证,成为全球十大超高建筑当中唯一取得LEED和WELL双白金健康绿建筑。\n\n建筑与设计\n高度\n包括建筑物业主在内的各种消息来源给出台北101的结构高度为508米(1,667英尺),其屋顶高度和顶楼高度分别为448米(1,470英尺)和438米(1,437英尺),而1楼地板高度从底部平台测量出1.2米(3英尺11英寸)。不过,CTBUH标准在计算总高度时包括了1楼平台的高度,因为它代表了人造结构的一部分,并且高于周围人行道的表面。完工后,台北101的高度比双峰塔高出57.3米(188英尺),成为世界最高建筑物,随后CTBUH声称的从地面到尖端的建筑物最高高度记录被高度为829.8米(2,722英尺)的杜拜哈里发塔打破。另外,台北101的屋顶高度和最高楼层高度的记录于2008年被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暂时取代,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记录却于2009年被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杜拜的哈里发塔取代。\n台北101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从其建筑顶部(尖顶)测量,高度为508.2米(1,667英尺),超越高度为451.9米(1,483英尺)的吉隆坡双峰塔。其屋顶高度为449.2米(1,474英尺),最高楼层高度为439.2米(1,441英尺),超过了芝加哥威利斯大厦的屋顶高度442米(1,450英尺)和最高楼层高度412.4米(1,353英尺)。另外它还超越了高达347.5米(1,140英尺)的高雄85大楼成为台湾最高建筑物,以及高达244.15米(801英尺)的51层大厦新光人寿大楼,成为台北市最高建筑物。\n台北101在结构上设计地上101层,地下5层,不仅是第一座高度突破半公里的建筑物,在2004年3月31日到2010年3月10日共六年间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直到2010年被哈里发塔取代。台北101装设时速61公里(时速38英里,每分钟1,010公尺)的电梯,在2004年至2015年间是全世界最快速的电梯。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风阻尼球,直径为5.5米(18英尺)。根据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的官方排名,台北101到2024年为止是世界第11高建筑物。\n\n结构设计\n台北101在设计上能够抵御台湾东部地区常见的台风和地震。永峻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的台北101能够承受每秒60公尺(197英尺,216公里/小时或134英里/小时)的强风,以及2,500年周期中最强的地震。在设计上,既具有灵活性,又具有结构坚固性,因为灵活性可以防止结构损坏,而坚固性则可以确保人员的舒适度,并保护玻璃、幕墙和其他设施。大多数设计透过扩大支撑等关键结构元件来实现必要的强度。由于台北101的高度,加上周边地区的地质情况,建筑物距离主要断层线仅660英尺(200米)。悬臂桁架以八层楼为间隔,将建筑物核心的柱子与外部的柱子连接起来。这些特点,加上其地基的坚固性,使台北101成为有史以来结构最稳固的建筑物之一。台北101的地基由380根打入地下80米(262英尺)的基桩加固,并延伸至基岩深处30米(98英尺)。每根基桩的直径为1.5米(4英尺11英寸),可承受大约1,000—1,320公吨(1,100—1,460短吨)的重量。\nMotioneering公司为台北101设计了一个660公吨(728短吨)的钢摆,用作调谐质量阻尼器,耗资1.32亿新台币(400万美元)。台北101风阻尼球悬挂在92层到87层之间,透过摆动来减缓因强风造成建筑物的晃动幅度,其幅度可减少高达40%。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阻尼球,由41块不同直径的圆形钢板组成,每块钢板厚120毫米(4.92英寸),焊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直径5.5米(18英尺)的风阻尼球。塔尖顶部安装了两个额外的调谐质量阻尼器,每个重6公吨(7短吨),有助于防止强风负荷对结构造成损坏。2015年8月8日,台风苏迪罗带来的强风使主风阻尼球摇摆了1米(3英尺3英寸),这是该风阻尼球有史以来的最大摆动量。由于台北101的风阻尼球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以至于台北101与日本三丽鸥公司合作创造了一系列的吉祥物Damper Baby,分别命名为“黑巧克、金有钱、红金宝、银丝卷、绿豆兵”,并做成纪念品于台北101礼品店贩售,随后Damper Baby已成为当地流行的吉祥物,并发行与它相关的漫画书和网站。\n\n结构立面\n台北101的蓝绿色玻璃帷幕墙为双层玻璃,提供足以阻挡50%外部热量的隔热和紫外线防护,并可承受7-公吨(8-短吨)的冲击。玻璃和铝板的立面系统安装在倾斜抗移动格子,透过在每八层楼用一层高桁架连接到巨型柱子,有助于提高整体横向刚度。因此,此立面系统能够承受高达95毫米(4英寸)的地震横向位移而不会损坏,而这样的立面系统也称为阻尼器。\n立面的原始边角设计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RWDI进行了测试,RWDI对百年一遇风暴的模拟中揭示了在10公尺高度上持续3秒、105-英里每小时(169-公里每小时)的风中形成的涡旋,或相当于导致塔楼横向摇摆的速度。人们发现双倒角阶梯设计设计可以大大减少这种侧风振荡,从而形成最终设计的“W”角立面。建筑师李祖源也使用了大量的立面元素来代表他所追求的象征身分,这些立面元素包括代表当地细长竹子外观的绿色有色玻璃、八层向上且向外倾斜的倒梯形设计宝塔,每层倒梯形有八层楼、以及两个立面部分之间的如意和古钱币符号等。\n台北101大楼自有的屋顶和立面循环水系统可满足该建筑20%至30%的用水需求,因此在2011年7月,台北101获得LEED标准认证“世界最高绿建筑”。\n\n象征主义\n101楼的高度纪念了时间的更新,随著塔楼建成而到来的新世纪(100+1)以及随后到来的所有新年份(1月1日=1-01),它象征著在传统的完美数字“100”上精益求精的远大理想,另外这个数字也让人想起数位技术中使用的二进制数字系统。\n塔楼在设计由八个倒梯形的“斗”组成,每个“斗”设八楼层,在华语文化中,数字“8”与丰富、繁荣和好运联系在一起。重复的倒梯形设计元素同时让人想起亚洲宝塔(一座连接大地和天空的塔,也让人想起双峰塔)、一根竹子(学习和成长的象征)和中国古代元宝或钱箱的堆叠(丰富的象征)。流行幽默有时会将建筑的形状比喻为西式中餐中使用的餐盒,而这些盒子的可堆叠形状同样源自古代钱盒的形状。安装在建筑物每面基座与塔楼交汇处的四个外圆内方的圆盘代表铜钱,在入口处上方的标志展示了三枚中国古代设计的钱币,其中心孔的形状暗示著阿拉伯数字1-0-1,另外台北101的结构采用了许多方形和圆形的形状来象征阴阳。\n卷曲的如意图形作为台北101的设计元素而在整个结构中大量使用,虽然台北101的每个如意造型都是传统的,但其工业金属的渲染却明显是现代的。如意是一种起源于古代的护身符,与天上的云彩有关,它意味著治愈、保护和满足,并出现在庆祝职业生涯达到新高度的活动中。裙楼区购物中心的弧形屋顶形成一个巨大的如意图案,并为游客遮荫。台北101塔楼外墙的每个如意装饰品高度至少为8米(26英尺)。另外在裙楼区购物中心的内部设计采用现代设计,同时也利用了传统元素,卷曲的如意符号是商场内反复出现的图案,而室内的许多特征也遵循风水传统。\n台北101和许多邻近的建筑一样,体现了风水哲学的影响。一个例子是位于塔楼东侧入口附近松廉路和信义路交叉口的大型花岗岩喷泉,其顶部的一颗球向塔楼旋转。作为一个公共艺术作品,喷泉的设计尽管呼应了塔楼的节奏,但在纹理上与塔楼形成鲜明对比。喷泉在风水哲学中也具有实用功能,包括在建筑物入口附近的“T”形交叉点代表建筑物及其居住者的正能量或“气”的潜在流失,而人们认为在这些地方放置流水有助于重新引导“气”的流动。\n\n电梯\n台北101设有61部电梯,包括34部双层电梯,这些电梯均由日本东芝电梯建筑系统公司(TELC)和台湾崇友实业共同建造。在2004年,其中2部观景台超高速电梯以每小时60.6公里(37.7英里)(即每秒16.83米(55.2英尺),或每分钟1,010公尺)的上升运行速度不仅比日本横滨地标大厦观景台电梯的每小时45公里(28英里)(即每秒12.5米(41英尺),或每分钟750公尺)超出34.7%,也创造了当时世界最快电梯上升速度的新纪录,台北101的观景台电梯可在37秒内将游客从5楼运送到89楼的观景台。每部电梯均采用空气动力机身、舱压控制设备、最先进的紧急煞车系统以及世界上第一个三级防超调系统,每部电梯的成本为新台币8,000万元(240万美元)。2016年,世界最快速电梯的头衔被上海中心大厦夺走,而这个头衔在不久之后再次被广州周大福金融中心抱走。\n\n用途\n官方活动与名人事件\n在体育方面,2004年12月25日,有“法国蜘蛛人”之称的阿兰·罗贝尔在管理单位特别允准下进行攀登台北101的挑战。由于当天天候不佳,因此他以辅助工具攀爬台北101外墙,最后费时近4小时成功完成攀登台北101的挑战。2005年11月20日,台北101首度举办登高赛(现称“垂直马拉松”),赛事范围从1楼大厅到91楼共2046阶楼梯。根据官方赛事结果,澳洲籍Paul Crake以10分29秒拿下男子组冠军,奥地利籍Andrea Mayr以12分38秒拿下女子组冠军,台湾选手陈仲仁以12分20秒拿下男子组大会排名第五和国内冠军,而大会纪录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打破纪录。另外这项活动不仅把其收益捐献给中华台北奥运代表队,还会一年一度地举行。2007年12月11日,奥地利籍极限运动选手菲利克斯·保加拿在未获台北101管理单位核准的情形下,趁保全人员不注意之际翻越91楼露天观景台的护栏,自101大楼上定点跳伞成功,刷新先前由自己创下、全世界最高大楼定点跳伞的记录。2015年3月22日,波兰籍单车选手克里斯提安·赫尔巴透过骑单车弹跳方式费时2小时13分钟完成1到60楼和1到91楼共3,139阶台北101楼梯。\n在音乐方面,台湾乐团五月天在2005年11月11日于台北101的91楼户外观景台举办“头顶天空升空演唱会”,并且在现场演唱15首歌曲。尽管因为现场场地限制,主办单位仅提供500张赠送门票供歌迷入场,但主办单位仍邀请媒体进行实况转播,最终五月天和披头四乐队与U2乐团并列为在屋顶上开演唱会的乐团。2006年2月25日晚上,文艺复兴音乐联盟在台北101办公大楼大厅举办“莫札特新故乡”音乐会。现场邀请比利时籍钢琴家比德.李程弹奏《莫札特250》等曲目,而副总统吕秀莲亦到场聆听观赏。2013年6月,由台湾知名歌手李建复、舞思爱、于浩威等人组成的台湾惊喜合唱团“FMCTaiwan”在裙楼区购物中心的美食街惊喜快闪演出,并在现场献唱《绿岛小夜曲》、《茉莉花》、《高山青》、《望春风》等歌曲以及助兴演奏表演。在YouTube上发布后在短时间内突破1百万次观看后,筹办人在7月22日对外表示为了呼应最近台湾社会状况沉重且须面对新闻媒体的夸张传播,而希望透过这样的活动来让民众鼓舞人心。2014年12月6日,日本偶像团体HKT48为了要推广她们的世界巡回演唱会台湾站而在91楼户外观景台举办小型演唱会。从2020年开始,联合报旗下的500辑和台北市政府商业处以及台北101在每年年末于台北101水舞广场共同举办“500趴”活动,现场邀请知名歌手轮番演唱和厨师制作特色料理。\n台北101在开幕之后,吸引名人来台北101参访与旅游。其中巴拉圭副总统路易斯·卡斯蒂廖尼夫妇在2004年2月参观台北101,并在那边戴上水莲领带与水莲总会成员合影。美国前总统比尔·柯林顿在2005年2月底与中华民国总统陈水扁会面,因此在2005年2月28日造访台北101购物中心并为500名读者签署了自传《我的生活》。2012年6月,美国演员凯蒂·霍姆斯来到台湾担任冰上活动形象大使,在她空档之余时登上台北101的顶楼用餐并俯瞰都市美景,并赞扬台湾的漂亮容貌。2012年7月22日至27日,中美洲友邦瓜地马拉共和国国会议长李维拉等7人来到台湾会面总统马英九和其政府高层官员,并参访包含台北101在内的台湾文化经济设施。中国大陆歌手郁可唯在2012年8月发行专辑《失恋事小》后于2012年10月8日来到台湾宣传她的新专辑,并拿著“iphone101”站在台北101说著“我一直以来都很努力,也很幸运现在拥有这些成绩。”同一个月,在韩剧《王二心》饰演“殷始庆”的南韩演员曹政奭和台湾演员陈意涵共同担任台湾观光局(现称观光署)代言人,并在台北101等台湾知名景点进行观光宣传微电影的录制。2013年3月4日至8日,史瓦济兰司法及宪政部长甘梅泽率团来到台湾去考察当地司法制度现况并与中华民国政府交换意见,另外他们在这次行程也参访台北101等文化经济设施。2013年4月29日,好莱坞电影导演罗兰·艾默里奇为了宣传电影《惊天危机》而来到台湾��快闪行程,在他一“尝”宿愿并逛遍台北101后,他乐意在未来能来台湾做电影取景。2014年6月8日,南韩演员河智苑为了要宣传韩剧《奇皇后》而来到台湾参访,在接受媒体采访后于当天晚上去台北101知名餐厅吃小笼包。2014年9月,美国洛杉矶主厨杰奎特、加拿大多伦多主厨卡梅伦、以及美国芝加哥主厨凯斯来到台湾展开8天美食之旅,途中踏遍台北101等知名景点和夜市,并品尝美食及熟悉当地料理制作。2023年3月,担任经典赛开球嘉宾的美国职棒名人堂球星李维拉在听闻前队友王建民介绍台湾是美丽的地方后,登上台北101观景台并参观礼品店。2024年11月底,中国大陆奥运金牌得主马龙、杨倩在内的陆生团于马英九基金会的受邀之下来到台湾参访,其中亦参访台北101等观光景点。\n\n跨年烟火表演\n每年12月31日在台北市政府府前广场举办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会,到午夜时分,游客和现场民众可以看到正在施放烟火的台北101大楼。另一个观看烟火的热门地点是国立国父纪念馆广场。\n台北101在2003年完成塔楼封顶和裙楼区购物中心正式开幕后,于该年12月31日首度举办台北101的跨年活动。尽管塔楼区在当时还没实质完工,但台北101仍透过外墙灯光变身为当时世界最高的倒数计时器,并且在跨年倒数时以八层为一单位依序向上点亮外墙灯光,在全部点亮后象征著进入2004年。到2004年完成台北101塔楼区兴建工程之后,李祖原建筑团队为了见证世界第一高建筑物的诞生而购买冲天炮在空地施放,此时宏国关系企业副董林鸿明在想起澳洲雪梨和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烟火盛事后启发在台北101大楼施放烟火的构想,并决定在2004年底台北跨年晚会施放台北101烟火。当台北101在2005年的第一秒钟成功施放烟火后,不仅是全球首次在摩天大楼上施放烟火,还以508米(1,667英尺)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烟火施放高度最高者,甚至吸引国际媒体报导并登上其网页头版,另外台北101跨年烟火表演也间接成为整场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会的重头戏。\n自2005年度开始,巨秀公司长年为台北101打造跨年烟火秀,从刚开始的35秒到最长360秒的施放时间,从3000发到最多的30,000发烟火数量,历届以来的烟火设计也对全球各地民众带来不同的表演主题。为了要让全世界观众亲眼目睹台北101烟火之美,台北101在每年筹备烟火秀上想出秒数更长、烟火数量更多以及更丰富的表演,不过在实际筹备上却需要花更多的经费来达成这样的目的,刚开始在2004年底开创台北101跨年烟火表演需斥资新台币300万元打造,到2011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和2020年度烟火筹备经费来到最高新台币6,000万元打造,甚至在最近的2023年度也要斥资新台币5,000万元才能够制作出丰富的烟火表演。\n自2004年底开创摩天大楼烟火表演以来,烟火施放数量原则上逐年增加,第一场烟火秀总计3000发,之后到2011年、2012年、以及2016年来到最多的3万发烟火。从2016年下旬开始因考量到环保政策,因此从2017年度开始减少烟火施放数量,并以其他形式来衬托往后的台北101跨年烟火表演,在2017年度烟火剩下2万发,并搭配800盏电脑灯呈现,之后从2018年度开始的烟火施放数量维持在1.6万发,而台北101从那时候开始导入T-PAD来创新其烟火表演。然而,T-PAD灯网因为天气因素而较难维护,因此台北101从2024年度跨年烟火开始取消架设T-PAD灯网,并改以烟火本身加塔身灯光为主。\n\n观景台\n台北101在88楼和89楼设有室内观景台,以及91楼和101RF楼的户外观景台。这些观景台均提供360度景观,并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室内观景台位于海拔高度382米(1,253英尺)处,提供舒适的环境、防紫外线的大窗户、八种语言的语音导览、以及资讯丰富的展示和特别展览。在这里,人们可以参观摩天大楼的风阻尼球,并且可以购买食品、饮料和礼品。另外两段楼梯将游客带到室外观景台,91楼户外平台位于海拔高度390米(1,280英尺)。\n室内观景台在星期一至星期日及国定假日皆开放11小时(当地时间上午10点至晚上9点),室外观景台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于同一时间开放。观景台入场门票可在购物中心5楼现场购买,或透过台北101官方网站提前购票,并可透过高速电梯进入88至91楼。2019年6月14日,台北101大楼宣布第101层和其顶楼户外观景台(海拔460公尺)将向公众开放。每日登上101RF楼室外观景台名额有限,且须事先预约,出户外前需要配戴安全装备,例如扣在栏杆上的安全带。\n在观景台票价方面,台北101观景台的入场门票提供新台币600元的89楼观景台基本方案,新台币980元的89楼加上101楼观景台方案,新台币1,200元的观景台快速通关方案,以及新台币3,000元的“Skyline天际线460”方案,另外也针对中华民国国民享有89楼全票新台币420元及优待票新台币300元、89楼加上101楼新台币800元的优惠折扣。除此之外,台北101有时为了台湾国定假日或特殊场合而为中华民国国民或外国游客规划一系列的优惠票价或者是联合其他观光景点的套票,以利吸引观光客前往台北101观景台。\n\n外墙点灯\n平常每一天晚上,台北101的外墙会打上灯光,以彩虹光谱色为主题,每天更换一种颜色,如星期一是红色、星期二是橙色等。台北101是台湾最具指标性的地标之一,打灯视觉图像一出往往是全国吸睛焦点。举凡节日欢腾、全球意识、团结民心等主题,另外各大企业亦会赞助101灯光秀进行商业造势。2014年2月16日,台北101外墙点灯广告于晚间10时走入历史,自晚间9时55分起,以“爱你”、“晚安”字幕做最后轮播。2018年起,夜间灯光由原先在塔楼每节最上层以眉型呈现的方式改为新版的侧边灯光样式。\n\n节庆、事件纪念日\n\n每到节庆、事件纪念日、以及特殊事件的时候,台北101会在其外墙点灯打字来庆祝、纪念与感谢。在春节、西洋情人节、二二八和平纪念日、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中华民国双十国庆、以及圣诞节前后几天,台北101会在外墙点亮文字或特别颜色的灯光。在事件纪念日方面,台北101曾在2021年适逢日本311大地震十周年、2023年12月10日适逢《世界人权宣言》通过75周年、以及2024年4月10日适逢《台湾关系法》立法45周年之际在其外墙打上各自的文字以做纪念。台北101在特殊场合上,于2005年4月19日为了纪念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一百周年而点亮“E=mc2”字样,2021年11月7日为因应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纲要公约》缔约方大会而点亮“Net Zero”等字样,以及2024年3月25日为了给中华职棒第35个赛季应援而打上“职棒热血开打”等字样。另外,每当中华队选手参加奥运会、世界棒球12强赛等大型体育赛事的时候,台北101会点亮外墙文字来为这些选手加油打气。在新冠疫情期间,台北101为了要感谢第一线防疫人员与医护人员的守护,以及许多国家愿意赠送台湾新冠疫苗,因此在其外墙上点亮致谢文。在重点人物包括美国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英国前首相莉兹·特拉斯、以及辉达执行长黄仁勋来到台湾的时候,台北101在其外墙上点灯欢迎。为了声援台湾同志游行,台北101点亮彩虹灯光来表达对性别平权和多元文化的支持。\n\n商业点灯\n台北101有时候为了要达到广告宣传效果而会以外墙灯光或文字来呈现,例如在2007年6月,台北101为了要打进婚礼市场而在外墙点亮“Will You Marry Me”等字样。2008年9月,当X JAPAN将在隔年2月14日于台北南港展览馆举办演唱会的时候,YOSHIKI在台北101外墙点亮“WE ARE X”灯光来宣传台北演唱会,并持续至该年9月28日。2008年10月和隔年10月,雅诗兰黛为了要发起公益活动来宣导乳癌防治,在台北101外墙点亮粉红色眉灯和丝带。2012年1月16日至21日,Garena为了庆祝Riot Games开发的线上游戏《英雄联盟》在台湾上架半年突破百万次下载而在台北101点亮“LoL.tw”等字样。2013年5月3日,好莱坞明星威尔·史密斯与其子贾登·史密斯到台北街头宣传电影《重返地球》并在台北101顶端点亮他的电影片名。2017年11月10日,美国知名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发行专辑《举世盛名》而在台北101点亮“I♥ TS REP”等字样。2018年5月18日,为了庆祝DELiGHTWORKS开发的《Fate/Grand Order》在台湾上架一周年,台北101在外墙点亮“FGO生日快乐”等字样。另外为了顺应日本女歌手安室奈美惠在同年5月19、20日于台北小巨蛋开唱,因此在5月18、20日于台北101外墙打上“~FINALLY~”等字样。2018年12月,Madhead开发的《神魔之塔》为了迎接上架6周年而与台北101合作,在台北101外墙变身为世界最大的求签筒,并吸引现场民众对台北101祈福许愿。2022年11月18至20日,台北101为因应宝可梦公司发行《宝可梦 朱/紫》而在外墙播放宝可梦相关影片。另外在每年跨年晚会,台北101跨年烟火表演吸引厂商赞助而在外墙打上赞助厂商的相关宣传内容,包括游戏橘子代理的《天堂M》、Uber Eats、中国信托、奥迪汽车等。\n\n重大事件点灯\n每当台湾和国际发生重大事件时,台北101会以外墙灯光或文字来为这些人事物表达致意。在2009年8月台风莫拉克重创台湾南部,台北101在该年8月17日起两周内点亮“TAIWAN加油”来为受灾民众祈福。2015年11月在法国巴黎发生袭击案造成超过120人死亡,台北101在该年11月15日点亮蓝白红眉灯来为该事件哀悼祝福。2016年2月6日在南台湾发生地震造成多处大楼倒塌,台北101在当天于顶冠点亮“台南加油”等字样来为南台湾民众祝福。2017年6月10日台湾空拍导演齐柏林意外坠机身亡,台北101在隔天点亮白色眉灯和“看见台湾”等文字表达致意。2018年2月6日深夜在花莲县发生地震后,台北101从隔日起连续3天在外墙点亮“天佑台湾、花莲加油”文字来为当地民众祈福。2020年7月30日中华民国前总统李登辉病逝后,台北101在外墙点亮他生前讲的名言表达哀悼。2021年4月2日在台铁北回线发生列车严重脱轨事故后,台北101在该年4月5、6日打上“为受难者祝祷”等文字并为铁路事故受难者祈福。2022年2月开始在乌克兰发生战争后,台北101从该年2月28日至3月6日点亮乌克兰国旗色和文字来表达和平祈福。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身亡后,台北101在隔日起连续3天点亮“台湾永远的朋友”等文字来哀悼与感谢安倍晋三在生前给台湾的帮助。当地时间2023年2月6日凌晨在土耳其南部接壤叙利亚边境发生大地震造成超过1万人死亡后,台北101在该年2月9日点亮“为土耳其祈福”等文字来为当地受灾民众致意。2023年10月爆发新一波以巴冲突造成严重死伤后,台北101在该年10月11日点亮以色列国旗色进行哀悼和和平祈福。2024年4月3日在台湾本岛发生大地震后,台北101在当天晚上点亮“祈愿台湾平安”等文字表达对全台湾受灾民众祈福。\n\n楼层规划\n台北101在当时规划整栋塔楼建筑物作办公用途,到目前为止,台北101办公大楼在1楼设置高空特色餐厅接待柜台,并于购物中心5楼设置观景台出入口与售票处。7至84楼设置办公室并提供国内外公司进驻办公,其中84楼的汇丰是目前最高的办公楼层,另外在35楼设置SKY PARK提供大楼租户生活机能协助。85和86楼设置高空特色餐厅,其中85楼由随意鸟地方、捌伍添第进驻,而86楼则由飨宾餐旅旗下的buffet“飨A Joy”进驻。88、89、91和101楼提供观景台做观光用途,并在92至100楼设定为通讯楼层。除此之外,在办公楼层的35楼设有餐厅菜鸟书莳,84楼开设眼科诊所“远见眼科”,并且在88楼额外隔出空间给天空兴波咖啡馆做使用。在楼层呈现上,台北101的楼层指南设在1楼信义路入口大厅,由于阿拉伯数字“4”在中华文化上是不吉利的,因此台北101在楼层规划上将44楼更名为43楼,而43楼也变更为42A楼。\n台北101的裙楼区在规划兴建时已经确定做购物中心用途,因此在购物中心内设有珠宝腕表品牌如百达翡丽、卡地亚、A. Lange & Söhne、香奈儿等,国际精品品牌如Louis Vuitton、Dior、Gucci、Burberry等,其他知名品牌包括Apple Store、服饰品牌COS、ZARA和其关系品牌Massimo Dutti、以及运动休闲服装与球鞋品牌adidas和New Balance等。另外在地下一楼设有美食街、伴手礼微热山丘和Sugarfina等、特色餐厅鼎泰丰、以及连通至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台北101/世贸站连通道,并且在地下二楼到地下五楼设置付费停车场。\n\n公共艺术\n台北101在兴建时,建筑师李祖原就考虑规划设置公共艺术,并布置在室内及室外各处,因此台北101在2001年耗资新台币1亿3734万元邀请全球知名艺术家参与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并创下当时公共建设艺术设置经费的新纪录。经过选件之后,台北101正式采纳六件作品,其中包括德国艺术家雷贝嘉·霍恩(Rebecca Horn)的《阴与阳的对话》(钢、铁)、美国艺术家罗伯特·印第安纳(Robert Indiana)的《1-0》和《LOVE》(铝)、法国艺术家亚利安·莫斯可维奇(Ariel Moscovici)的《天地之间》(玫瑰红花岗岩)、台湾艺术家庄普的《世界之环》(黑色花岗岩、白色大理石)、以及英国艺术家吉尔·瓦尘(Jill Watson)的《都市交响曲》(铜)。\n除了上述6件作品外,为了纪念在2002年3月31日因大地震而造成5名工人在台北101工安意外中殉职,因此李祖原建筑事务所特别为5名殉职工人设计以七巧板为概念的七彩琉璃透明材质伙伴碑共七座,并且将所有参与台北101建设的员工姓名一一刻印在伙伴碑上。这些伙伴碑在2004年4月29日开始打造,并于2005年夏季安装完成。2013年9月,伴随台北101开幕将近十年,台北101的电梯已载运超过1300万人次,从这些电梯汰换下来的钢缆被台湾艺术家康木祥打造成公共艺术作品《无限生命》,并成为全世界第一个以退役电梯钢缆制作的艺术作品。\n\n奖项\n2004年底开幕当天,台北101获得安波利斯摩天大楼奖第1名,并在2011年7月获得LEED v3白金级认证,成为全球最高绿建筑,到2016年获得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全球高楼建筑奖“经营成就奖”、Enterprise Asia 亚洲责任企业奖(AREA)“绿色领导奖”及LEED v4白金级认证,2019年获选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全球50最具影响力高层建筑”,2023年获得WELL v2 Core白金级认证,在建筑营运和绿建筑方面屡获各项国际肯定。\n\n图片集\n参见\n台北市高楼列表\n台湾摩天大楼列表\n台北南山广场\n\n注释\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官方网站\n台北101观景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北101购物中心\nConsulting services by RWDI (wind engineering and emergency ventilation) and Motioneering (tuned mass damper)\nLEED Official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祖原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延伸阅读\n OpenStreetMap上有关台北101的地理信息"} +{"doc_id": "4899", "title": "总督", "text": "总督,在中国明、清两朝的地方行政区域中名义上最高行政长官的官职。在明朝全部是临时的官职,清代,总督是正式官职,别称有督宪、制军、制台、帅、部堂,演变成常驻地方的封疆大吏。越南阮朝也模仿清朝的职官制度,设有总督一职。西方早在公元前2世纪的罗马帝国时代,就设有与清朝总督职能相类似的职务——“rector provinciae”,中文一般也翻译为“总督”。后来西方列强进入殖民时代,在殖民地上设置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中文也译为“总督”,比如香港在英国统治时期由英国派遣的行政首长就称为香港总督。不过在一些地方去殖民化之后,却变成虚位不具实权的形式,相当于原母国的一种宣示。\n\n来源\n中文里的原“总督”一词源自16世纪的明朝时期,朝廷临时授予文臣监督军事的一种官衔,带有军事巡查性质,明末朱国祯《涌幢小品·总督总兵》卷8曰:“文臣称总督,武臣称总兵,皆是虚衔。”《大明会典》:“国初、兵事专任武臣。后常以文臣监督。文臣、重者曰总督。次曰巡抚。总督旧称军门。而巡抚近皆赞理军务。或提督。”与总兵一样没有品秩的差遣,如王守仁即以新建伯及兼职“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兵部尚书、都御史皆正二品,总督无品秩,散官衔特进光禄大夫正一品,勋官位阶“柱国”为从一品,新建伯为超品三等爵)。如宣府、大同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等,其巡查范围有遍及数行省者,也有限于一省内若干府州者。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开始常设两广总督。正德年间,一度将总督改称为总制。此后总督兼掌民政,成为地方军政首长。在明朝,凡有大学士头衔的总督,多半被称为督师。\n\n职能\n清朝时期对统辖一省或数省行政、经济及军事的长官称为“总督”,正式官衔为“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地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尊称为“督宪”、“制军”、“制台”等,官阶为正二品,但可通过兼任兵部尚书头衔高配至从一品。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四川总督、闽浙总督、云贵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东三省总督和陕甘总督。此外明清也有河道总督、漕运总督等专管某项政务的总督官职。\n在明末,有内阁大学士头衔者称为督师;惟督师并非正式官职,亦非有内阁大学士头衔者专属,如王之臣在辽东经略任内仍称为督师,同样的情形亦发生在督师三边的杨鹤、督师七省的卢象升。督师即指督促军队工作,非帝师或大学士。通常大学士由皇帝派任后可兼任该职务。\n\n督抚之别\n清代,巡抚一般仅负责一省,而总督一般负责相邻数省事务,但总督也有负责一省的,如四川总督,直隶总督;也有如山东、河南,通常只设巡抚而无总督(有时设有鲁豫总督)。督抚的职能相当类似,都管辖地方民政、司法及军队,其区别只是官衔(官职级别)不同,总督与巡抚也互不隶属,而职能上却互相监督。\n清朝制度,总督、巡抚的印信称为“关防”,为长方形,表示该官职为临时派遣(与其类似的,“提督学政”和“道员”这两个临时派遣职位的印信也为长方形的“关防”)。相对而言,布政使、按察使、知府、知州、知县的印信称为“印”,为常驻官职所用,正方形。总督、巡抚的关防俱为银制,大小相同,长三寸二分,阔二寸。\n\n总督的正式名称是:“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某某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n晋阶则“兵部右侍郎”改“兵部尚书”衔\n少数兼任驻省巡抚者(清末则为全部)加“兼巡抚事”,另外有的还兼理专务(如两江总督加“操江、统辖南河事务,兼理两淮盐政”)\n巡抚的正式名称是:“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某某等处地方”\n晋阶则加“兵部右侍郎”衔\n有的还加“提督军务粮饷”,一般不兼理专务\n山西巡抚兼提督盐政\n江西、河南巡抚兼提督\n(注:尚书、侍郎、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等都是一部堂官加衔,无上下隶属关系,其区别只是品秩上的。)\n总督官署称:某某总督部院或部堂衙门,民间或称“辕门”而非影视作品中的总督府,如:两广总督部院、两江辕门。部即兵部;院即都察院。总督的自称与部、院堂官相同,择一而称:本部堂或本院。\n\n近现代\n中华民国初期废止总督一职,由总督或巡抚变成该某省“都督”,1928年以后各省设省长,大致相当于清代的巡抚。\n1949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设大区局第一书记,其地位大于管理数省的大行政区主席和省长,统一辖区所有事务及地方军队系统。后来大行政区撤销,因而现在的省委书记在职务范围上都与清代巡抚类似。而省长专门负责行政事务,与清代布政使相同,各省司法有高级人民法院负责,其院长大致相当于清代按察使。\n近代中国首次接触到西方殖民地体系时,借用“总督”这一名词来称呼欧美国家派驻殖民地的行政长官,有时和中文提督意义有相似之处。\n\n参考文献\n参见\n\n兵部侍郎、兵部尚书\n都察院右都御史\n巡抚\n督抚同城\n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雅称方伯)\n镇守太监\n驻防将军\n都督\n提督\n州督\n省督\n封疆大臣\n行政长官\n高级专员\n远国奉行、代官\n帕夏、贝伊、瓦利"} +{"doc_id": "4908", "title": "安立甘习例", "text": "安立甘习例(英语:Anglican Use)又称盎格鲁习例、英国国教习例或圣公会习例,是天主教罗马礼的一种派生礼拜仪式。指的是1980年代改宗天主教的部分美国安立甘宗(美国圣公会)牧区(parishes,在天主教翻译为堂区)以特别堂区的模式归属天主教,并在此之下所使用的脱胎自圣公会传统的天主教仪式。这些堂区使用安立甘宗《公祷书》(英语:Book of Common Prayer)改编的《崇拜圣书》(英语:Book of Divine Worship)作为礼仪用典籍。\n\n简介\n安立甘习例被划分为拉丁礼的一个变体,而非如同东仪天主教会那样形成一个独立礼仪的教会团体。习例建立的主要目的是美国天主教为了供美国安立甘宗之前任神职人员及其信徒,于改宗天主教后仍然可以维持安立甘宗(圣公宗)使用之礼仪传统,在获得教廷同意下所建立的。\n由安立甘宗改信天主教者,所组成的从属教区的安立甘习例堂区(英语:Anglican Use parishes)神职人员来举行基于《崇拜圣书》的仪式。另外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允许安立甘宗已婚男性牧师改宗后,仍然可以循特例在获特赦后被任命为天主教神父。\n\n历史\n1980年6月20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下发敕令,允许美国天主教以“个别特例模式”接纳已婚的前安立甘宗神职人员成为天主教的神父。\n\n特别主教辖区\n自教宗本笃十六世发表《圣公宗的结合》宗座宪令后,由安立甘宗改宗的信徒与神职人员得以选择参与特别主教辖区这个专门保留安立甘习例及其他圣公宗传统的天主教团体。现时,有三个特别主教辖区(英语:Personal Ordinariate)即在英国的沃尔辛厄姆圣母特别主教辖区、美国的圣伯多禄宝座特别主教辖区和澳洲的南十字圣母特别主教辖区。\n虽然安立甘习例堂区和特别主教辖区都是接纳自安立甘宗改宗的成员所形成的体制,但是在部分地方还是有所不同。像是安立甘习例堂区也是仅限于美国的特殊体制,而特别主教辖区则是允许在与各地的天主教主教团协商后就得以建立的安立甘宗传统组织。\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Letter of the 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 communicating the pastoral provision\nOffice of the Ecclesiastical Delegate for the Pastoral Provi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nglican Use Society\nUnitatis Redintegrati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ecree from Second Vatican Council\nA Place Has Been Prepared: \"Anglican Use\" Catholic Parishes (article)\nHistorical documents on Anglican-Roman Catholic rel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礼仪\nThe Book of Divine Worship (BDW)\nOnline version of Anglican Use Mass, Rite 1, according to the BDW\nOnline version of the Daily Office from the BD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ext of the Anglican Use Mas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4911", "title": "同性婚姻", "text": "同性婚姻��英语:Same-sex marriage),或称为同志婚姻(Gay marriage),是指性别相同的人互相缔结为婚姻的关系,当中亦可能会举办民事或宗教仪式。婚姻平权(Marriage equality)则是比较符合现今政治面向上的用词,系指所有人不分性倾向或性别皆享有彼此缔结法定婚姻的权利。\n目前全世界有38个国家在法律上允许同性婚姻: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岛、阿根廷、丹麦、巴西、法国、乌拉圭、纽西兰、英国、卢森堡、墨西哥、美国、爱尔兰、哥伦比亚、芬兰、马耳他、德国、澳大利亚、奥地利、中华民国(台湾)、厄瓜多尔、哥斯大黎加、智利、瑞士、斯洛文尼亚、古巴、安道尔、爱沙尼亚、希腊、列支敦士登、泰国。\n2023年,尼泊尔最高法院发布了一项具有约束力的临时命令,要求登记同性别和涉及第三性伴侣的婚姻。2024年4月,政府发布指令,要求所有相关机构登记这些婚姻。截至目前,已有数对伴侣完成了登记。这些婚姻尚未具有异性婚姻的所有法律效力,但确实是政府正式承认和授权的婚姻。\n以色列只有宗教婚姻,而无民事婚姻机制。此前,同性配偶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异性配偶均需先在国外结婚,回国登记之后方能获得承认。2022年7月,中央地区法院裁定,通过美国犹他州在线民事婚姻服务进行的婚姻(包括同性婚姻)在以色列合法。次年,最高法院维持了这一裁决。至此,以色列的同性伴侣无需出境即可在线结婚。 以色列允许同性配偶共同收养。\n另有10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提供除婚姻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法律承认:捷克、匈牙利、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意大利、圣马力诺、摩纳哥、黑山、玻利维亚、拉脱维亚。\n\n名称与概念\n就字面意义而言,同性婚姻仅指同性伴侣建立民事上的婚姻关系,并享有相应民事和刑事权利,承担相应民事及刑事义务。但目前,对于跨性别和变性者的结合或因其他性别相关原因受到社会边缘化的人群,也时常被纳入同性婚姻讨论的语境。\n\n同性婚姻:给予同性关系享有该国一般的婚姻权利,与异性关系的婚姻适用同样的法律\n民事结合:在权利上等同或接近婚姻,不具有宗教上的意义,纯由民事法所确立\n同居或注册伴侣关系:在不同程度上,提供少于婚姻的权利。在有些国家或司法区域,异性或同性关系都可以登记为同居伴侣\n在可以注册同性婚姻的地方,同性婚姻的伴侣可以举行婚礼。但在不承认同性婚姻的地方,可能会有类似婚礼的仪式,该仪式称为“承诺仪式”;双方借此确立两人关系,互相承诺履行等同或接近婚姻的义务,但这种关系不被任何法律承认或保护,没有家庭(如子女的监护权,部分同性伴侣会领养子女)、财产(如共同财产、税务、继承、遗产税等)、社会(如医疗保险、探视、代做医疗决定、代行权利、移民等)等多方面的平等权利。\n\n历史与现状\n古代\n《汉书》记载:司隶解光上奏:“官婢曹晓、道房、张弃,故赵昭仪御者于客子、王偏、臧兼等,皆曰宫(曹宫)即晓子女,前属中宫,为学事史,通《诗》,授皇后。房(道房)与宫(曹宫)对食。”,应邵注曰:“宫人自相与为夫妇名对食。”表示汉朝官方对女同性恋自相与为夫妇的行为,予以默认。\n再者,对于无性别的宦官与宫女的结合,也称为菜户。清代纪昀《明懿安后外传》:“明之宫人无子者,各择内监为侣,谓之对食,亦谓之菜户。其财物相通如一家,相爱若夫妇然。既而妃嫔以下亦颇有之,虽天子亦不禁,以其宦者不之嫌也。”表示官方对宦官与宫女的这种结合关系与财物相通,也予以默认。\n《太平广记》《潘章》篇文中记载的故事发生于三国时期的吴国。潘章与王仲先“一见相爱,情若夫妇”,并共度余生。当两人去世之后,“家人哀之,因合葬于罗浮山”。西元977年编的太平广记是对古代小说、笔记汇编,属稗官野史类的轶闻传奇性质,其中保存大量古籍文献。轶闻传奇虽非正史而可能有虚构内容,但却能侧面反映社会的真实现象。\n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各地出现了许多女同性恋的组织,也就是“金兰契”。金兰契的习俗规定和同性恋婚姻可谓如出一辙,凡是缔结金兰契的女子,一切婚约均属无效,男家不得强娶,她们誓不肯和男子婚嫁,且结盟的二女同居,成双结对,情如夫妻,誓不相负,还会选择嗣女继承财产,死后也会被埋在一起,这种形式和同性恋婚姻几乎丝毫不差。\n历史上第一个被提及的同性婚姻仪式发生在罗马帝国���早期,并通常被用以批评或讽刺的方式被引用。当时的皇帝埃拉伽巴路斯将他一名来自卡利亚的金发碧眼奴隶希洛克勒斯称为其丈夫。他还与名为左迪卡斯的运动员在罗马一场公开的仪式中成婚。\n342年,基督教君士坦提乌斯二世和君士坦斯一世在《狄奥多西法典》中添加法令(C. Th. 9.7.3),禁止在罗马帝国进行同性婚姻,并对举行同性婚姻的人处刑。\n\n中世纪\n中世纪有记载的同性婚姻发生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亚。两位名为Pedro Díaz和Muño Vandilaz的男子于1061年4月16日成婚。他们的婚礼由一个小教堂的牧师主持。关于此次教堂婚礼的历史档案可以在圣萨尔瓦多德希拉诺瓦修道院找到。\n\n近现代\n尽管在此之前有零星行动,近现代具有社会运动性质的“婚姻平权”运动获得较为显著的进展是在1990年代左右。\n2001年,欧洲国家荷兰通过同性婚姻立法,成为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登记婚姻有效性的国家。此后,部份欧美、拉丁美洲国家、南非,以及这些国家的属地先后立法或经由司法判决承认同性婚姻的法律效力。另外有些国家承认同性民事结合,在权利与义务上与婚姻有同等或近似的法律地位,但不具有“婚姻”的仪式性质(例如,缔约时毋需宣誓、分手时程序简单等等)。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奥贝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基于宪法保障每个人的自主决定权与平等权,承认同性伴侣登记婚姻的权利。\n“同性婚姻法制化”因法律管辖权不同而有各种作法,其方法包括立法机关通过修改婚姻法的表决、宪法法院基于平等原则确立通过同性婚姻的法律裁决,以及民众在直接投票中(倡议性投票或公民投票)以大多数支持同性婚姻的结果通过。同性婚姻立法是一项涵盖公民权利、人权、政治、社会以及宗教等范畴的议题。虽在世界各地有各式的宗教信仰社群支持同性婚姻立法,不过不少宗教团体亦因信仰理由而反对。民意调查一贯显示,同性婚姻在所有已发展的民主国家和一些发展中的民主国家中的支持度不断上升。\n\n各地情况\n同性婚姻已在近四十个国家全境或部分地区生效。以色列没有民事婚姻机制,但是承认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合法进行的同性婚姻。有些海外属地或拥有高度自治权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法案,如英国、荷兰王国及纽西兰在人口数极少的某些海外地区尚未如本土一样施行合法的同性婚姻,美属萨摩亚以及美国本土的一些原住民部落也不施行同性婚姻。\n\n民意调查\n关于同性婚姻的议题有很多民调,自2010年后,全球民调呈现一个持续支持同性婚姻立法的趋势。2010年后,在很多发达国家进行的民调显示有过半数调查者对同性婚姻的支持。发达国家对于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态度依据不同的组别,在年龄、政治形态、宗教、性别方面各有不同,各组别方面均有增长的趋势。\n在几个国家进行的一些更详细的民调和研究表明受教育水平较高,以及年轻人通常更倾向于支持婚姻平权。\n\n议题\n尽管少有传统社会将同性结合视为一种婚姻形式,但根据历史文本和人类学民族志,在不同时期以及不同地域的社会,对同性关系的结合有不同范围的接受程度。而同性之间作为情人眷属同居生活,乃至缔结婚约,在古代的部落民族以及文明社会当中,并不全然毫无踪影。\n从中国明清时期,两个男子拜堂成亲的“契兄弟”,到不愿出嫁男子,二女同居共营生活的“自梳女”,以及美洲原住民具巫医身份的双灵等等,皆可视为古代同性或非异性恋伴侣共同生活的历史见证。\n历史上,家族、宗教和政府常常左右婚姻缔结的模式。在当代的同性婚姻立法,则由于关系到政府规管婚约缔结的身分法,而涉入了公共领域的讨论。\n同性婚姻立法的反对者,通常诉诸传统社会的婚姻习俗为男女结合之形式,并以生育后代作为婚姻之必要目的,同性双亲不符孩童最佳利益,来反对同性婚姻之立法。\n支持者则指出,国家设立的婚姻制度乃是随时而异的演变过程。开放同性婚姻使得同志得以和其伴侣进入婚姻制度,并不会影响到异性恋男女结婚共组家庭。当今的婚姻制度,也已扬弃过往的嫡长子继承制观念,而强调婚约缔结为当事人的人格自主决定,让不愿和无法生养小孩的人,以及老年人也能有结婚和再婚的权利。\n承认同性双亲与子女的法律关系,有利于孩童权益,对此进行限制反而损害其子女的最佳利益。针对同性双亲与子女所作的研究,也显示双亲性倾向,并非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在法律上对���做出差别待遇和限制,乃是基于没有可靠理由的偏见。\n国家承认同性婚姻,是实现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的宪政主义原则,禁止同志和其同性伴侣进入婚姻关系,反而是基于性倾向或性别做出差别待遇的歧视性制度,剥夺同志组成家庭的基本权。\n同性婚姻的立法,涉及少数人权利与宪法基本权、宗教对非异性恋的态度、婚姻与家庭的社会功能等论辩。其它延伸出来的争论,则讨论共同生活制度是否能有婚姻以外的想像,而得摆脱其长久以来的父权意涵。\n有人质疑政府是否应介入私人的亲密关系,对婚姻制度是否有必要由国家加以控制管理,抱持怀疑的态度。\n\n人权\n国际人权法\n不少国际人权宣言文件将婚姻与家庭视为“个人或群体因作为人类,而应享有政府保障的权利”。1948年,联合国大会在巴黎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其中第16条规定:\n\n成年的男人和女人(英语:men and women of full age),不受种族、国籍和宗教之限制,皆有权结婚与建立家庭;\n只有在将成为“婚配双方”当事人自由且完全之同意下(英语:with the free and full consent of the intending spouses),才能缔结婚姻。\n以此宣言为基础,在1954年起草《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于1966年12月16日开放各国签署缔约,鼓励政府承担责任,尊重个人的公民、政治等权利。当中,世界人权宣言保障婚姻家庭权利的第十六条规定,出现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的第二十三条。虽然国际人权公约明示婚姻家庭作为政府应当保障的权利,但对于同性婚姻之立法,是否为缔约方所必须之义务,以及此处之婚姻是否涵盖同性婚姻,有各种不同的观点。\n据2002年“Ms. Juliet Joslin et al. v. New Zealand”一案,联合国人权事务委员会所作出的解释,人权事务委员会认为公约第23条第2项有关结婚权之规定,未课予缔约方有设立同性婚姻的义务。但此案的协同意见书中,Rajsoomer Lallah与Martin Scheinin两名委员表示,这并不代表这项法律上的差别待遇,永远不会构成第26条规定“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之违反。并指出公约虽未明订相关义务,但并未限制国家以任何形式的法律制度(包括婚姻在内)承认同性伴侣关系。另外有些人主张人权事务委员会对此案的论理有问题,并指出2017年后,人权事务委员会就两项申诉(communications)作成的决定,以及在国家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里,敦促国家承认同性婚姻以解决性倾向歧视,似乎反映了人权事务委员会于此案的观点变化。在2024年的 V.W.G. and E.H. v. Albania 案,委员会认定未穷尽国内救济程序而未受理“国家未承认同性伴侣法律关系”的申诉,有五位委员联名发表不同意见书,认为该案应得到受理,并主张国家的不作为违反了公约的17(1)、23、26条,单独或与第2(3)条结合。\n参与台湾2013年和2017年“两公约国家报告国际审查会议”的国际人权专家表示:“台湾法律仅承认异性婚姻,而不承认同性婚姻及同居关系、否认同性伴侣及同居伴侣的许多利益是歧视性的”,并建议台湾政府应当修正民法,给予多元家庭予以法律承认。这些国际人权专家“乐见台湾政府采取行动,计划将同性婚姻纳入法律”,并认为此“将显现台湾在对抗性倾向和性别认同歧视上是亚太地区先锋”。\n虽无明文条约义务,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事务委员会,数次在国家报告的结论性意见与建议里,敦促国家提供同性伴侣的法律承认与保障,以确保各种形式的家庭在经济、社会权上之平等。\n审理《欧洲人权公约》的欧洲人权法院认为缺乏欧洲共识,保留欧洲各国是否及如何保障同性伴侣关系之判断余地,不课予设立同性婚姻的义务。另一方面,又认定同性伴侣组成的家庭仍须受到第8条对家庭生活的保障,凭借小幅更新解释和限缩通案影响力来促成制度变迁。2015年7月21日,欧洲人权法院在 Oliari and Others v. Italy 案,指义大利没有同性婚姻,同时亦没有提供同性伴侣民事结合的权利,违反欧洲人权公约第8条:私人及家庭生活、其家庭以及其通讯隐私。欧洲人权法院在 Fedotova and Others v. Russia(2021年7月13日判,2023年1月17日大法庭对俄罗斯的上诉维持原判)、Buhuceanu and Others v. Romania(2023年5月23日判)、Koilova and Babulkova v. Bulgaria(2023年9月5日判)、Przybyszewska and Others v. Poland(2023年12月12日判)亦作出同样判决。欧洲人权法院在 Vallianatos and Others v. Greece(2013年11月7日判)、Maymulakhin and Markiv v. Ukraine(2023年6月1日判)除公约第8条外,也援��第14条禁止歧视的条款作为论据。\n2018年1月9日,位于哥斯大黎加首都圣荷西的美洲人权法院(Inter-American Court of Human Rights)公布于2017年11月24日作成之咨询意见,认定按照美洲人权公约第11条第2项及第17条规定 ,同性伴侣享有与异性伴侣一致的平等结婚权利。会员国必须依据公约规定之意旨,立法尊重并保障同性伴侣与其家庭关系所延伸之所有一切权利。\n保障性倾向和性别认同人权的《日惹原则》,其第24条“建立家庭的权利”规定应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个人建立家庭,不受到基于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歧视。政府应立法“承认家庭形式的多样性,包括不由血统或婚姻来定义的家庭”。在未通过同婚或伴侣制度的情况时,至少应做到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同性未婚伴侣,能够平等获得异性未婚伴侣所能够获得的任何义务、权利、特权或福利。”\n澳洲人权委员会委员Edward Santow,引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6条,指出此一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和不歧视的原则,要求民事婚姻不应仅限于异性伴侣,更该保障至同性伴侣。他称此为国际人权法逐渐趋向同意的共识。\n\n宪法\n2015年6月26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奥贝格费尔诉霍奇斯案(Obergefell v. Hodges),基于宪法保障每个人的自主决定权与平等权,判定同性与异性伴侣均应有平等的结婚权利。主张承认同性婚姻才能保护家庭与孩童利益,否认同性婚姻会强化对同性伴侣的污名。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多次援引判定禁止不同肤色通婚违宪的深爱夫妇诉维吉尼亚州案(Loving v. Virginia),作为在此案中运用平等保护条款和正当法律程序条款的前例。\n南非(2005)、尼泊尔(2007, 2023)、巴西(2011)、墨西哥(2015)、哥伦比亚(2016)、台湾(2017)、奥地利(2017)、哥斯大黎加(2018)、厄瓜多(2019)、斯洛维尼亚(2022)等国,以及美国(2003-2015)、加拿大(2002-2005)某些州的宪法审理机构,亦判定政府未保障或禁止同性婚姻,违反宪法平等权之规定。南非大法官奥比·萨克斯更指利用民事结合制度成立专法取代同性婚姻,给予“隔离但平等”(Seperate but equal)的保障,是对被区隔弱势群体人性尊严的贬损。\n\n社群主义的观点\n相对于著重权利论述的自由主义路径,提倡社群主义的学者迈克尔·桑德尔认为对于婚姻制度,乃至于其它公共事务的讨论,无法忽略权利中所蕴含的道德或内在价值而达成。\n他主张,任何看似中立性的立场,其实都是对议题作出潜在的道德价值推论,判断了何谓良善的生活。他引用支持同性婚姻的麻州法官Margaret Marshall之言:婚姻“是我们社群中最被珍惜、最值得的行为”,婚姻的关键并非生育,婚姻的基本关键和目的是“伴侣彼此的永久许诺”,主张麻州法官非仅仰赖权利取径,并且是在同意同性婚姻符合此一价值原则的判断中,获得了国家应当开放同性婚姻的伦理学推论。\n\n宗教\n世界各地同性婚姻立法的阻力,通常来自于福音派基督教教会、罗马天主教教会、东正教教会、大多数穆斯林组织,以及各种带有文化保守主义或宗教保守主义色彩的宗教团体。这些反对团体,常站在视“婚姻”为自身所信奉宗教教义或文化规范所有物的立场,认为同性婚姻无法与其所属的教义或文化相容,而对其立法采取反对的姿态。\n然而也有来自佛教、道教或民间信仰、一贯道以及基督教等宗教团体的成员,主张立法才能鼓励个人及社会以负责的态度看待婚姻及家庭,进而保障和促成诸多的“社会共善”;另外,这些团体或成员也呼吁正视传统及经典对于性倾向与性别认同存在著多元诠释的可能性,建议透过对话形成切合当下处境、与时并进的信仰教导。\n其它信仰的宗教组织,例如印度教美国基金会(Hindu American Foundation)、澳洲印度教祭司委员会(Australian Council of Hindu clergy)、穆斯林进步价值协会(Muslims for Progressive Values),美国犹太拉比中央会议(Central Conference of American Rabbis),以及一神普救协会(Unitarian Universalist Association)等,也都发表过支持婚姻平权的声明。\n\n宗教自由\n反对同性婚姻的宗教团体,声称同性婚姻立法会影响到宗教自由。这些宗教人士担忧若所属宗教的教义与同性婚姻有所冲突,那么拒绝为同性伴侣主持宗教仪式的行为,可能会引致反歧视法律诉讼,致使宗教组织必须违背教义接受同性婚姻。\n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安东尼·甘迺迪指出,美国宪法对宗教自由的保障,已确保宗教组织享有对婚姻的自主信念。法律不会要求宗教组织为同性���侣主持婚礼的义务,亦不要求宗教组织接受同志成为教内的圣职者。这些属于宗教组织内部的事务,由宗教组织自主决定。反歧视法所规范领域也限制在职场聘雇、学校教育、公共服务、对公众的商品买卖,无法成为对宗教内部事务进行诉讼的法源依据。\n\n信众态度\n公共宗教研究所在2016年American Values Atlas计画随机访问四万多名美国民众的民调显示,对同性婚姻法制化的整体态度为58%支持32%反对,2014年为54%支持,38%反对。当中有85%的佛教信众支持同性婚姻法制化,其次的支持比例为无宗教78%,犹太教73%,印度教67%,主流基督新教63%,天主教63%,东正教59%,这些宗教的多数信众支持婚姻平权;美国穆斯林和少数族裔基督新教信众的支持与反对者旗鼓相当,44%的伊斯兰教信众支持,而有41%反对;三股宗教信仰群体(占总人口19%)反对多于赞成,分别为摩尔门教37%支持55%反对,福音派基督新教31%赞成61%反对,耶和华见证人25%支持53%反对。\n据中研院在2015年“台湾社会变迁基本调查计画”第七期第一次,随机访问两千多名台湾民众的调查资料显示,对同性婚姻法制化整体态度为54%支持37%反对。在这当中,无宗教信仰者(占样本比例20%)有72%支持同性婚姻法制化;佛道教系统(占样本比例73%)支持略多于反对,分别为佛教49%支持43%反对,道教59%支持33%反对,民间信仰49%支持40%反对,一贯道48%支持和反对;基督宗教系统(占样本比例6%)的信仰者反对远多于赞成,基督新教32%支持64%反对,天主教29%支持68%反对。\n根据American Values Atlas (2016年)的调查,61%的美国人反对商家可用信仰因素为由,拒绝对LGBT群体提供服务或商品买卖。\n\n家庭功能\n婚姻与家庭型态\n反对同性婚姻的人,大多将一夫一妻的男女婚姻视作所有婚姻型态中最为完美理想的样态。\n支持同性婚姻者,则多认为婚姻并无固定完美的样式,随著各地环境与社会制度的不同,婚姻的形式也随之适应发展。历史上,曾经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对偶婚的婚姻形式。在母系社会还有走婚、访妻婚等强调母系家族的样态。理想的婚姻制度应当是朝向平等和亲密关系内的对等协商迈进,把生养子女当作一种生命选择,而非压迫他人承担的义务。\n家庭亦非必定具备丈夫或父亲、妻子或母亲等角色,例如摩梭人的传统家庭是由母亲和舅父作为家长,父亲与子女不属于同一家庭。而在父系社会中,亦有不少因父母离婚、父母其中一方死亡或未婚怀孕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也有些情况父母皆不在、于是与祖父母、兄弟姊妹或其他亲属组成家庭。\n\n收养与抚养\n反对同性婚姻者,不少也反对同志收养子女之自由,乃为保障子女利益、避免有无法理解男性、女性性别角色差异之机会,而影响其性别认同和性倾向。这些反对者,亦提出Mark Regnerus等人所作的研究,认为不就此限制收养,对子女成长有不良影响。\n支持者则认为,男性、女性之性别角色差异,除习自养亲外,尚可习自亲族、友人、学校及其他社会关系。而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性别认同和性倾向,亦为子女人格自主发展之自由。此外,小孩有人收养照顾,也比待在社福机构要好,而目前仍有许多儿童等待被收养。对收养资格的评估,则应交由专业的收出养机构社工员对个别的收养者作综合判断,而非片面针对性倾向此单一因素来加以否定。\n反对者常引用的社会学者Mark Regnerus所作之统计研究,其研究方法已在美国联邦最高法院遭多次挑战。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社会学学会皆严厉质疑该研究未能明确界定其研究对象,亦未排除多种影响因素,认为此份研究实无参考价值。Regnerus本人则被美国国家税务局指涉嫌受到基督教保守派组织资助78.5万美金来完成此份研究。\n大多数针对同性双亲与子女所作的社会科学研究,则显示双亲性倾向,并非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之一。一份1995年的美国研究指出,由男同志父亲抚养的儿子,超过90%的性倾向为异性恋。儿子的性倾向为何,与其可能相关的环境变数(例如与父亲共同生活时间的长短)之间,亦没有产生统计显著差异。许多专业学会,如美国心理学会、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美国儿科学会、美国社会学协会、台湾精神医学会、台湾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等,皆发表类似声明,指出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与家庭及社区稳定息息相关,而与养育者的性倾向无关。\n此外,同志伴侣仍能透过单身收养制度,达到收养之目的和共同养育的事实。另外有些人,则是想要收养伴侣和前一段��系的孩子。限制这些家庭其双亲和子女的亲权,是对儿童权利和家长保护与教养权的侵害。\n\n公共利益\n性别平等\n同婚法制化的地区不但没发生生育率因此下降,与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感染率也不存在有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准的关联。通过同性婚姻反而对促进该地的性别平等产生正向影响,有助于提升社会的性别意识,减少因权力分布产生的性别阶层。\n有研究显示,同性恋者的生理、心理和财政状况皆适合于缔结婚姻。若得到社会制度的支持,已婚同性伴侣所抚养的孩子将受益于此。美国人类学会指出,不允许同性结婚会加剧针对同性恋者的社会污名和歧视;此外还指出“文明或可行的社会秩序建基于将婚姻限制为‘异性之间独享’”的说法并不受到社会科学研究的支持。法律承认同性别婚姻的效力,亦能使处于同性亲密关系的人获得税项减免,及其伴侣的财产继承权和医院探视权。\n\n促进健康\n据公共健康与医学领域的研究,同性婚姻法制化,不但对减少污名、误解、和歧视有正向影响,更能改善促进同志人群的身心健康。在禁止同婚的美国州,LGBT群体患上精神疾病的比例,较通过平权的州者为高。在麻萨诸塞州通过同性婚姻后,同性恋以及双性恋男性去医院寻求医疗和精神照护的次数显著降低,花费也大为减少。亦有研究发现,2015年全美国同性婚姻通过后,青少年的企图自杀率下降,尤以同性恋与双性恋的青少年最为显著。作者指同性婚姻通过后,同志青少年会觉得“未来比较有希望”,霸凌事件降低,承受的污名也少了。\n其他的研究则显示法律禁止同性婚姻,促成社会污名和男同志的情感关系难以稳定和公开,进而减少获得健康照护资源的机会,增加了感染后天免疫缺乏症候群的风险。\n\n社会整合\n有些人主张,婚姻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经济支柱,以及激励彼此相互照顾的身份契约,有助于他人获得经济和情感的稳定支持。单身人士容易遭受经济拮据,以及不受社会福利保障的困境。人不分性倾向和性别认同,都需要这种基本的身份契约保障,而社会能从这样的稳定中获得利益。\n\n另据估计,巨大的社会压力,已导致中国大陆约1600万同性恋男性与女性结婚,与男性结婚的同性恋女性约400万。然而处于这类婚姻的另一方,可能要忍受丈夫或妻子的性冷淡和精神折磨,彼此也难获得长久幸福。制度若无法含纳所有人,许多人会为符合社会规范,而硬是调整自己符合制度需求。社会对同婚的否定,容易让更多同妻或同夫现象发生。\n\n经济发展\n通过同性婚姻影响最为直接的行业是婚礼产业。据统计,美国通过同性婚姻的三年内,将为联邦政府及各州带来约1.87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将达26.2亿美元。不过,相对于2014年美国17.4万亿美元的GDP总量,同性婚姻的直接经济影响似乎较为有限。瑞银(UBS)的首席经济分析师Paul Donovan认为同性婚姻影响到美国人口的6%到7%,这势必会对经济产生影响。一方面,它会提高劳动力流动性。另一方面,可以消除对同志群体的歧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福布斯》的一篇报导提出了反驳。该报导认为同志人口并不高,因此同性婚姻对美国总体经济的影响很小。\n根据美国国际开发总署(USAID)资助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一份调查2011年各国法令对同志的保障程度与其经济发展成果是否有相关性的研究,其结果显示“法律认可同性倾向之全球指数”(GILRHO,Global Index on Legal Recognition of Homosexual Orientation)和“人均国民生产毛额”(GDP per capita)及“人类发展指数”(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之间呈现正相关。该报告中,分析了产生如此相关性的因素:\n\n人力资本:国家经济成长是个人生产力的总和,如果在教育、职场限缩甚至排除了同志族群学习技能或施展长才的机会,或因不友善的职场影响同志的工作表现,如此国家的整体生产力势必打折扣。\n后物质主义:物质生活富足之后,人民会开始重视人身自由、平等公民权、尊重少数族群等概念。\n国家为显示其现代化及开放而选择采取接纳同志族群的政策,进而招来观光、外国投资、及跨国贸易伙伴等收益。\n能力取向:这个理论不再只强调个体创造的收入,而是国家需帮助每个人成为他想要且能够成为的人,个体都得到自由发展的空间而有更好的生活,也因此除了人均国民生产毛额外,还加入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评估标准。\n另外,企业若能提倡尊重差异的精神,支持婚姻平权,也能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进而开发彩虹经济的新客源。\n\n文化产业\n2016年网路剧《上瘾》该剧被封为中国“同志剧”指标,但因台词露骨尺度大胆,而遭广电总局封杀下架,之后更有条列规定,不能在电视剧中出现轮回转世、离奇案件、同性恋、婚外情、早恋等情节。\n\n参见\n民事结合\n多元成家\n彩虹经济\nLGBT收养\n联合国性倾向与性别认同议题\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同性婚姻”\nSame-Sex Marriage, Civil Unions, and Domestic Partnerships在《纽约时报》上的节选新闻及评论\nDuring Pride Month, a Look at LGBT Rights New Map Shows Same-Sex Marriage, Civil Unions and Registered Partnerships Worldwi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lobal Landscape of the Freedom to Mar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4912", "title": "电视机", "text": "电子扫描电视机(英语:Electronic scanning television set),也简单地称为扫描电视机(英语:scanning television set),电子电视机(英语:electronic television set),扫描电视(英语:scanning television),电子电视(英语:electronic television),电视机(英语:television set)或电视(英语:television,TV),是指可以接收并还原电子讯号为动态影像和声音的装置,即可以播放电视的装置,它是家用电器的一种。早期的电视机以晶体管电视机为主,现已被液晶电视所替代。\n\n历史\n德国科学家保罗·高特列本·尼普可夫早在1884年就提出并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机械式电视系统的专利,当时他只有23岁,还在德国读大学。经过研究他发现,如果把影像分成单个像点,就极有可能把人或景物的影像传送到远方。不久,一台叫作“电视望远镜”的仪器问世了。这是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它看上去笨头笨脑的,但极富独创性。在他的专利申请书的第一页这样写道:“这里所述的仪器能使处于A地的物体,在任何一个B地被看到。”一年后,专利被批准了。这个专利中的尼普可夫圆盘据认为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电视画面爱光栅(television image rasterizer)。可是直到1907年,放大管技术的进步才证明他的这个系统的可行性。\n1897年,德国物理学家布劳恩发明了一种带荧光屏的阴极射线管。当电子束撞击时,萤幕上会发出亮光。当时布劳恩的助手曾提出用映像管做电视的显示器,固执的布劳恩却认为这是不可能的。\n康斯坦丁·波斯基(Constantin Perskyi)在向1900年巴黎世博会提交的一篇论文中造出了television一词。波斯基的论文评估了机电技术的在当时的状况,并提到了尼普科夫等人的贡献。\n1907年至1910年,波瑞斯·罗星(Boris Rosing)和他的学生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验证了在发射机中用快速转动的镜面扫描装置和在接收机中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的电视系统。\n1911年,工程师艾伦·坎贝尔·斯文顿(Alan Archibald Campbell-Swinton)在伦敦发表演讲,同时在时代杂志中也被报道,描述了如何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同时使用阴极射线管传输电视信号的细节。在演讲中,他还补充了在1908年撰写的杂志文章自然杂志中第一次描述的电子电视传送方法,这种传送方法沿用至今。其他人在当时也完成了使用阴极射线管作为接收机的实验,但是使用另外一个阴极射线管作为发送端的概念尚属首创。在19世纪20年代末,当机械电视还在普遍使用的时候,发明家菲尔·法恩斯沃斯和弗拉迪米尔·斯福罗金分别已经在研究全电子传输管的工作中。\n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开辟了电子电视的时代。弗拉基米尔·佐利金(兹沃雷金)原是俄国圣彼德堡技术研所的电气工程师。早在1912年,他就开始研究电子摄像技术。1919年兹沃雷金移民美国,后在威斯汀豪森电气公司工作。\n1923年,苏格兰发明家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经过研究,成功在电视机上显示影像。\n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同时也在实验阴极射线管来产生和显示影像。1923年在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 1886)工作期间,他研制了电子摄像管。但是在1925年的演示过程中,图像模糊不清,对比度很低,分辨率差,而且图像是静止的。之后在1931年,兹沃雷金终于制造出了摄像机显像管,成功使电视摄像与显像方式电子化。\n第一个半机械式模拟电视系统在1925年10月2日被苏格兰人约翰·洛吉·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在伦敦的一次实验中“扫描”出木偶的图像看作是电视诞生的标志,他被称做“电视之父”。后来,他的这个系统被英国���播公司(BBC)所采用。后在1937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终止使用这种技术。因为在那时电子式电视系统更受欢迎。\n决定性的解决方案—电视的基本原理基于在整个扫描周期内持续释放的电子流堆积和次要电子的储存的原理上—由匈牙利发明家Kálmán Tihanyi首次发现于1926年,1928年完善了该技术。\n\n在1927年12月7日,菲尔·法恩斯沃斯(Philo Farnsworth)在他的圣弗朗西斯科格林大街202号的实验室里,首次使用影像解剖(Image Dissector)摄影管传送了第一个图像:一条简单的直线。1928年,法恩斯沃斯研制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给媒体进行演示,由电视传送一个动画图像影片。而后来此系统也被优化。\n1928年,“第五届德国广播博览会”在柏林开幕。展会中电视第一次作为公开产品展出。有线的机械电视传播信号的距离和范围非常有限,图像也相当粗糙,无法显示精细的画面。机械电视的这一缺陷导致这种技术被淘汰。\n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允许贝尔德公司开展公共电视广播业务。30年代以后,贝尔德又转向了彩色电视的研究。经过不断地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研制的电视效果越来越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后来成立了“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随着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进,贝尔德电视的传送距离有了较大的改进。\n1933年俄裔美国科学家弗拉基米尔·佐利金(Vladimir Zworykin)(兹沃雷金)又研制成功可供电视摄像用的摄像管和显像管。完成了使电视摄像与显像完全电子化的过程,至此,现代电视系统基本成型。今天电视摄影机和电视接收的成像原理与器具,就是根据他的发明改进而来。\n1934年8月25日法恩斯沃斯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富兰克林学会首次给全世界演示一套完整的全电子电视系统。不幸的是,他的摄像机需要很强的光线,所以他的工作被迫中断。\n随后电视技术进步,1936年柏林奥运会期间,每天用电视播出长达8小时的比赛实况,共有16万多人通过电视观看了奥运会。\n1939年,英国大约有 2万个家庭拥有电视机,美国无线电公司的电视也在纽约世博览会上首次露面,开始第一次固定的电视节目演播。二战的爆发使得刚发展起来的电视的发展停滞了10年。战争结束后,电视工业又蓬勃发展起来,电视也迅速流行和发展起来。\n德国科学家卡罗鲁斯也在电视研制做出了成就。1942年,卡罗鲁斯小组(包括两名科学家,一名机械师和一名木工),造出一台设备,画面效果比贝尔德的电视要清晰许多。但从未进行过公开展示,因而他们的发明鲜为人知。\n1956年,金斯伯格和安德逊设计的Modoll VRllo录像机的问世,使电视技术前进了一大步。这满足了那些希望目睹现场情景的观众的需要,而且它还能重放。\n1972年,日本索尼公司推出一种3/4英寸大的盒式磁带,根本上改变了电视节目的制方法。是世界上第一个专业彩色录像放映系统索使用的盒式磁带。\n2020年末,香港中止模拟电视广播。全部转用数码电视广播。\n\n电视机的划分\n显示技术划分:\n\n机械式电视\n电子式电视\n黑白电视机\n彩色电视机\n显示器内形划分:\n\n阴极射线管显示器\n背投电视\n液晶显示器\n等离子显示器(电浆电视)\n发光二极管显示器\n高清电视\n3D电视\n“注:电视机的尺寸大小是以萤幕或映像管的可视范围的对角线长度来表示的。”\n\n相关\n电视\n显示器\n遥控器\n电视节目\n电视台\n电视台列表\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电视机的发展史-泉州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网"} +{"doc_id": "4913", "title": "太空游客", "text": "太空游客指非以执行任务(例如进行实验或工作)为目的,而搭乘太空船参与太空飞行的人。目前太空旅游包含几种不同类型:轨道太空旅游、亚轨道太空旅游和月球太空旅游。\n\n介绍\n苏联解体后,由于太空船的操作成本极大,同时要付给哈萨克拜科努尔太空中心地租与使用场地费,俄罗斯为筹措经费,开放了民间金钱赞助,报酬即为可让赞助者搭乘联盟号飞船进入国际空间站。首位太空游客丹尼斯·蒂托通过赞助俄罗斯的和平号空间站得以成行。目前太空游客已被俄罗斯航空部门开发为商业项目,2000年初,游客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费用在2000-2300万美元之间;2007年,国际空间站之旅价格增至3000-4000万美元,因此大多数太空游客是亿万富翁。\n\n项目主体\n俄罗斯\n截至2021年7月 (2021-07),只有俄罗斯提供太空旅游服务,其七日游最低票价是每人五千万美元,长期停留的起步价为九千万美元。\n 美国\n2019年6月7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从2020年开始向游客开放国际空间站,并允许私人太空人搭乘SpaceX的龙飞船2号或波音星际航线进入国际空间站,每人每天费用约为3.5万美元。\n\n沿革\n2001年至2009年期间,有7位太空游客乘坐由美国太空探险公司(Space Adventures)代理的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往国际空间站,其中美国人查尔斯·西蒙尼两次成行,总计8次太空飞行。每次旅行的公开价格在20至2500万美元之间。一些太空游客已经与第三方签订了合约,在轨道上进行某些研究活动。太空探险公司与俄罗斯联邦航空局以及火箭和太空公司Energia一起,为世界上的私人太空探索者提供了飞行便利。\n\n由于国际空间站机组人员的增加,俄罗斯于2010年停止了轨道太空旅游,使用了以前曾出售给付费航天参与者的人员座位。该国原定于2015年恢复轨道旅游飞行,但计划曾一度无限期推迟。至2021年,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与助手平野洋三于12月8日乘坐俄罗斯联盟MS-20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旅行,在太空停留12天。\n同时,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等私人航太公司正在发展亚轨道太空旅游,两间公司都于2021年完成首次商业亚轨道太空旅游。\n\n太空游客列表\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4916", "title": "华沙", "text": "华沙(波兰语:Warszawa [varˈʂava] 试听),正式名称为华沙首都市(Miasto Stołeczne Warszawa),是波兰的首都及最大城市、马佐夫舍省省会,也是该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华沙位于波兰中东部维斯瓦河沿岸,距波罗的海和喀尔巴阡山脉均大约350公里。市区面积约517平方公里,都市圈面积约6,100平方公里。根据2020年统计数据,华沙人口为1,793,579人,都市圈人口则为3,100,844人,是欧盟第七大的首都城市。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公布的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华沙被列为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n华沙原为马佐夫舍地区维斯瓦河畔的一个小渔村。16世纪后期,当时的波兰立陶宛联邦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决定将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往华沙,此后华沙逐渐崛起。1795年之前,华沙一直是波兰立陶宛联邦事实上的首都,随后则成为拿破仑统治下的华沙公国首都所在地。19世纪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城市人口呈现爆发式增长,使得当时的华沙成为欧洲规模最大、人口最稠密的城市之一,并以其优雅的建筑和林荫大道而闻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华沙遭到轰炸和围困。由于1943年的犹太区起义、1944年的华沙起义以及随后系统性的破坏,导致华沙受到严重破坏。战后,城市得到全面重建。\n华沙拥有两座国际机场,其中肖邦机场是波兰全国最为繁忙的机场,莫德林机场规模则相对较小,主要由低成本航空公司使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非常发达,有地铁、公共汽车、通勤铁路、有轨电车等。华沙也是波兰科研和外包产业的重要中心。华沙证券交易所是中东欧地区最大、最重要的证券交易所。民主国家共同体总部、欧洲边境与海岸警卫队总部以及欧安组织民主与人权办公室均位于华沙。华沙也是欧盟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之一,市内的华沙塔高310米,是全欧盟最高的建筑物。\n华沙拥有波兰科学院、国家爱乐乐团、华沙大学、华沙理工大学、国家博物馆、扎切塔国家美术馆和华沙大剧院等重要文化机构,其中华沙大剧院是欧洲最大的剧院之一。经过重建的老城区保存了许多不同风格的历史建筑物,于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市内其他重要历史建筑包括皇家城堡、西吉斯蒙德圆柱、斯塔西茨宫、老城集市广场、维拉诺宫以及皇家大道沿线的众多教堂\n和宅邸。公园和绿地占城市面积的四分之一。\n\n词源\n华沙的波兰语名称为Warszawa,在过去也有Warszewa、Warszowa、Worszewa以及Werszewa等拼写形式。这一名称的确切来源尚未知。一种理论认为,华沙意为“属于Warsz”,而Warsz是斯拉夫语人名Warcisław的简写形式,其词源与弗罗茨瓦夫有关。但波兰以人名命名的城市名称通常以-ów、-owo、-ew或-ewo结尾,因此华沙的名称在波兰城市中较为特别。\n在当地传说中,华沙得名于渔夫瓦尔斯(Wars)和其妻萨瓦(Sawa)。当地民间关于二人的传说有多种版本,根据其中一种版本,萨瓦是一条生活在维斯瓦河中的人鱼,后来瓦尔斯与之相恋并结婚。在历史上,瓦尔什(Warsz)是一名生活在12至13世纪的贵族,其领地位于今日华沙老城的马林施塔特区。华沙的正式名称为“华沙首都市”(miasto stołeczne Warszawa)。\n\n历史\n1300年–1800年\n今日华沙市区范围内的第一批有防御工事的城镇位于布罗德诺(建于9至10世纪)及泽斯杜维(建于12至13世纪)��由于泽斯杜维屡受附近部落和公国的攻击,于是当地统治者在一个名为华沙的小渔村修筑了防御工事。1300年左右,马佐夫舍公爵波列斯瓦夫二世正式建立了华沙城,而第一份关于华沙城主的文献则可追溯到1313年。1390年,随着圣若翰洗者圣殿总主教座堂的建成,华沙成为马佐夫舍公爵的驻地之一,并于1413年正式成为马佐夫舍公国的首都。当时华沙约有4,500人居住,以手工业和贸易为经济支柱。\n15世纪,城市人口开始向北侧城墙以外迁徙,逐渐形成了新城,而既有的城区则被称为老城,二者都拥有自己的宪章和委员会。建立新城的主要目的是容纳那些不被允许在老城定居的新移民以及不受欢迎的人,特别是犹太人。两个区域间居民的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引发了1525年的一次小规模叛乱。1526年,随着亚努什三世的突然去世,马佐夫舍公爵家族绝嗣,华沙正式被并入波兰。后世普遍认为,亚努什三世之死是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的妻子博娜·斯福尔扎所为,意在维持波兰对马佐夫舍地区的统治。\n\n1529年,华沙首次成为众议院会议的召开地,并于1569年成为众议院永久驻地。随着城市重要性的日益提高,大批防御工事开始兴建,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是始建于1540年的瓮城。皇家城堡、街道和市场由意大利建筑师重新规划和设计,使老城具有早期意大利建筑风格。1573年,波兰立法机构在华沙通过了《华沙联盟协约》,保证了波兰立陶宛联邦境内人民的宗教自由。由于华沙恰位于联邦境内克拉科夫与维尔纽斯两座主要城市的中点处,于是在1596年,国王齐格蒙特三世决定将联邦与旗下波兰王国王冠领地的首都从克拉科夫迁往华沙。此后,城市继续向西、南两个方向扩展,市内的几个区域则成为贵族的私产,并由其自行制定法律。1655年至1658年间,这座城市相继被瑞典、勃兰登堡、特兰西瓦尼亚等国军队占领。大北方战争期间,华沙也曾被迫向入侵者缴纳重税。\n奥古斯特二世和奥古斯特三世统治时期,华沙经历了又一轮大发展,逐渐向早期资本主义城市转变。这一时期,王室从德意志雇佣了大量的建筑师、雕塑家和工程师,以德累斯顿为蓝本重建了整座城市。1727年,华沙第一座公园萨克森花园正式对外开放。1747年,波兰历史上第一座公共图书馆扎乌斯基图书馆落成。斯坦尼斯瓦夫·奥古斯特在位时期,对皇家城堡的内部进行了重新装修,扩建了瓦金基公园,并下令建造或翻新众多宫殿、宅邸以及其他建筑物,使华沙成为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赢得了“北方巴黎”的称号。\n1795年,在第三次瓜分波兰中,华沙被普鲁士王国占领,成为南普鲁士省的首府。路易十八流亡期间,曾在华沙居住。\n\n1800年–1939年\n1806年,拿破仑率领法国军队,解放了包括华沙在内的大片原波兰王国王冠领地的领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华沙为首都的华沙公国。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战败,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同年举行的维也纳会议中,华沙成为以俄罗斯沙皇为君主的波兰会议王国的首府。1816年,华沙皇家大学建立。\n由于俄罗斯帝国不断违反波兰宪法,1830年十一月起义爆发。1831年,起义被镇压后,波兰会议王国的自治权被大大缩减。1861年2月27日,华沙群众聚集抗议俄罗斯统治,被俄军开枪镇压,5人被杀。在1863年至1864年的一月起义间,华沙成为反俄组织波兰国民政府的总部所在地。\n\n1875年,苏格拉底·斯塔林凯维奇被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指派为华沙市长,在其治理下,华沙迎来了一段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华沙的第一套供水及下水道系统建成,有轨电车、街道照明及煤气等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改进和扩建。1850年至1882年间,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华沙的人口增长了134%,达到383,000人。其中,许多新市民来自周边的乡村地区,为寻找工作机会而迁移到华沙。城市西侧的沃拉区由农业区转变为城市的工业中心。当时城市中冶金、纺织和玻璃工厂密布,西端的天际线被大量烟囱占据。\n与伦敦一样,华沙的人口分布也受到收入的影响。内城区的士绅化迫使较贫穷的市民迁入位于维斯瓦河对岸的普拉加、波维西尔、索莱茨等区域,犹太人等较贫穷的少数群体则在北侧的穆拉诺夫聚居。1897年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华沙共有人口626,000人,仅次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为俄罗斯帝国第三大城市。市中心陆续涌现了华沙爱乐乐团音乐厅、至圣救世主教堂以及马萨科斯卡大街沿线的公寓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建筑。\n\n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华沙被德���占领达4年之久。1918年11月11日签署的《康边停战协定》要求德国必须从包括华沙在内的所占领的外国领土撤军。同一天,约瑟夫·毕苏斯基返回华沙,标志着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成立,这是波兰被瓜分123年后首次恢复独立。波苏战争期间,1920年,华沙战役在华沙东郊爆发,波兰军队成功击退了红军,保卫了首都,从而暂时停止了苏俄向欧洲输出革命的步伐。\n战间期是华沙基础设施迅速发展的时期。1921年,华沙面积约124.7平方公里,人口达100万,人口密度超过了每平方公里8,000人,超越了当今的伦敦。为疏解人口压力,市政府在莫科图夫区修建了大批现代主义住宅。横跨维斯瓦河两岸的什雷德尼科维大桥于1921年开工,1931年落成。华沙火车总站则于1932年动工,但因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而未能完工。斯特凡·斯塔辛斯基是战间期华沙的最后一任市长。\n\n第二次世界大战\n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入侵波兰,二战全面爆发。9月27日,华沙沦陷。此后直至1945年1月,包括华沙在内的原波兰中部地区由纳粹德国治下的波兰总督府统治。为贯彻纳粹当局“消灭劣等民族”的统治方针,华沙所有的高等学府被立即关闭,并将占战前全市人口30%的犹太人赶入犹太区。1942年7月,纳粹当局开始大规模将犹太区内的犹太人送入集中营,其中多数被送往特雷布林卡灭绝营。二战时期,华沙是轴心国占领区城市反抗的重要中心。1943年4月19日,作为旨在彻底灭绝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的重要部分,当局宣布摧毁整个犹太区,引发了华沙犹太人起义。尽管德军有武器及人数上的优势,但犹太人仍守住了该区近一个月。起义被镇压后,绝大多数幸存者被屠杀,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逃脱或得以躲藏。\n1944年7月,苏联红军已攻入原波兰领土,并向华沙方面推进。位于伦敦的波兰流亡政府了解到斯大林对独立的波兰国家怀有敌意,于是给予地下组织“波兰家乡军”指示,要求他们在红军到来之前从纳粹手中夺取华沙的控制权。1944年8月1日,红军非常接近华沙时,家乡军与华沙市民发起了华沙起义。起义原本预计只持续两天,但实际上却持续了63天,最后,家乡军战士被迫向德军有条件投降。他们被送往德国境内的战俘营,而全市平民则被驱逐。据估计,华沙起义中波兰平民死亡人数约在150,000人至200,000人之间。\n然而,希特勒没有遵守投降条件,并下令彻底夷平华沙。为此,德军组建了“燃烧和破坏分遣队”(Verbrennungs- und Vernichtungskommando),摧毁了城中85%的建筑,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旧城区及皇家城堡,而城中图书馆和博物馆的藏品或被运到德国,或被直接破坏。\n1945年1月17日,苏联红军和波兰陆军第一集团军开进华沙,解放了郊区。随后,苏军迅速解放了整座城市,并向罗兹加速推进。\n\n1945年–1989年\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战斗、轰炸以及有计划的破坏,华沙大部分地区沦为废墟,而此前的犹太区更是被彻底夷为平地,只剩下一堆瓦砾。由于受损过于严重,波兰政府决定将其与大部分行政机构暂时转移到罗兹办公,使得罗兹成为了实质上的临时首都。尽管如此,华沙还是成功恢复了其作为国家首都以及政治、经济中心的地位。\n为重建城市,政府发起了“为华沙搬砖”运动,并建造了大量的装配式住房,以缓解严重的住房短缺问题。为避免人口密度过大,同时创造更多的绿色空间,政府广泛兴建了预制混凝土公寓楼。大多数的历史古迹得到重建,但仍有一些建于19世纪的、受损不太严重的建筑被拆除,例如克伦堡宫。希鲁德梅希切区得到全面改造,原有的鹅卵石街道则铺上了沥青,从而极大改善了城市的交通。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得一些著名的街道消失,一部分街道则由于阅兵广场的修建而被一分为二。1980年,华沙旧城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n1955年7月22日,科学文化宫落成。这座大楼是苏联赠送给波兰人民的礼物,高237米,为斯大林风格建筑,至今仍为全国第二高的建筑物。此外,市中心也建设了其他一系列的摩天大楼。总的来说,华沙的城市景观以现当代建筑为主。\n1966年4月14日,为纪念波兰建国1000周年,华沙举行了千年阅兵式。\n1979年和1983年,出身于波兰的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两次访问祖国,为尚处于萌芽之中的团结工会运动提供了支持,使得波兰国内对统一工人党政府不满的声浪日益兴起。1979年,在成为教宗不到一年时,若望保禄二世便访问波兰,在华沙胜利广场(今毕苏斯基广场)举行弥撒,并��励波兰要“改头换面”。华沙市民和波兰人民普遍将教宗的话语理解为推动改革的动力,从而极大助推了东欧剧变。\n\n1989年至今\n1995年,华沙地铁1号线开通,2015年2号线开通。2004年,波兰加入欧盟后,华沙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为繁荣的时期。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开幕式在华沙举行。此外,华沙也承办了2013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以及2016年北约峰会。\n\n地理\n地理位置和地形\n华沙位于波兰中东部,距喀尔巴阡山脉约300公里,距波罗的海约260公里,距德国柏林523公里。该城市地处马佐夫舍平原的中心地带,维斯瓦河穿城而过,平均海拔约为100米。城市西侧的最高点位于沃拉区,海拔115.7米,东侧的最高点则位于韦索瓦区,海拔122.1米。城市最低点位于东部边界处,海拔75.6米。市内也有一些山丘(大部分是人造山丘),例如华沙起义山和什切什利维采山(Szczęśliwice),其中什切什利维采山海拔138米,为全市最高点。\n\n华沙主要的地貌是平坦的冰碛高原和维斯瓦河谷。维斯瓦河作为华沙城市的中轴线,将城市分为两大区域。河流左岸主要为冰碛高原(维斯瓦河水平以上10至25米)和维斯瓦河阶地(最高处为维斯瓦河水平以上6.5米),其中冰碛高原的边缘横穿城市,高于地面10米至25米,是城市西侧最为显著的地貌特征,也是华沙的重要地标,有“华沙悬崖”之称。冰碛高原上有少量天然和人工池塘,也有一些粘土坑分布。维斯瓦河阶地呈不对称形状,左岸由两层阶地构成,其上仍然有古维斯瓦河水系的遗迹,例如溪流、湖泊等。右岸地貌较为多样,有多层阶地,其中最高的一层阶地有风成沙覆盖,上面往往有森林分布。\n\n气候\n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华沙的气候属于海洋性气候。然而,这座城市也具备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特征,并且在气候变化和热岛效应加剧之前,根据旧数据,华沙的气候属于此类型。此外,根据波兰地理学家文岑蒂·奥科沃维奇的气候分类法,华沙的气候属于温带融合气候,同时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n华沙气候冬冷夏暖,冬季时常下雪,夏季暴风雨亦很常见,春秋两季则相对温和,尤其是在5月和9月,但天气多变。全年平均气温为9.0 °C(48.2 °F),1月平均气温−1.5 °C(29 °F),7月平均气温19.7 °C(67.5 °F),气候宜人。夏季温度有时能够达到30 °C(86 °F),但炎热天气的影响会被相对较低的露点和较大的昼夜温差所抵消。华沙是欧洲降水第六少的主要城市(也是中欧降水最少的主要城市),年平均降雨量482毫米,降水最多的月份是7月。\n\n城市景观\n城市布局与建筑\n华沙悠久而独具特色的历史,深刻影响了这座城市的建筑风格与城市布局。与其他大多数的波兰城市不同,华沙的城市风貌以现当代风格为基调,现代玻璃大厦与历史建筑并存,拥有精心设计的天际线。近几十年来,华沙的城市发展主要采用同心圆理论,因此时至今日,大多数市民居住在中心区以外,通过地铁、公交、有轨电车等进行通勤。中心城区的公寓通常用于商业活动或临时住宿,而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住宅区则位于内城区的外围部分。\n16世纪末起,华沙开始成为国家的首都以及王室的驻地。成为首都之初,华沙仍然只是一座小城市,仅有私人拥有的宫殿、宅第、别墅以及一些排屋,这些建筑色彩丰富,建筑细节精巧。往事和贵族聘请了来自德意志、意大利、尼德兰等地的优秀建筑师,如蒂尔曼·范·加梅伦、安德烈亚斯·施卢特、雅克布·丰塔纳、恩里科·马克尼等。华沙老城附近的建筑囊括了几乎所有的欧洲建筑风格,横跨不同历史时期。华沙拥有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等建筑风格的优秀范例,这些具有典型性的建筑基本全部位于市中心范围内。\n华沙的哥特式建筑风格以雄伟壮丽的教堂为代表\n,在世俗建筑和防御工事中也有体现。城中具代表性的哥特式建筑有圣若翰洗者圣殿总主教座堂\n(建于1390年)、圣母访亲教堂(建于1411年)、布尔巴赫联排别墅(建于14世纪)、火药塔(建于1379年)、皇家城堡(建于1407年至1410年)等。文艺复兴建筑集中于老城集市广场,代表有巴利奇科家族住宅(建于1562年)、萨尔瓦多住宅(建于1632年)等。风格主义建筑的典型为耶稣会教堂(建于1609年至1626年)。重要的早期巴洛克风格建筑有圣雅辛特教堂(建于1603年至1639年)、西吉斯蒙德圆柱(建于1644年),其中西吉斯蒙德圆柱是近代世界第一座用于世俗用途的圆柱形建筑。\n\n巴洛克全盛时期建筑��著名例子包含克拉辛斯基宫(建于1677年至1683年)、维拉诺宫(建于1677年至1696年)和圣加西弥禄教堂(建于1688年至1692年)等。较为典型的洛可可建筑则包括恰普斯基宫(建于1712年至1721年)、四风宫(建于18世纪30年代)和圣母访亲女修会教堂(建于1728年至1761年)。城中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包含瓦津基宫(建于1775年至1795年),克罗利卡尼亚宫(建于1782年至1786年)、加尔默罗会教堂(建于1761年至1783年)和圣三一教堂(建于1777年至1782年)。进入19世纪以后,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复兴,深刻影响了城市各地的公共建筑,著名例子包括华沙大剧院(建于1825年至1833年)和银行广场建筑群(建于1825年至1828年)等。\n19世纪后期,布尔乔亚风格建筑曾繁荣一时。尽管如华沙爱乐乐团音乐厅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或疏于治理,或被改建为社会主义现实风格,但华沙理工大学(理工)大楼(建于1899年至1902年)等的建筑仍然得以保留,成为19世纪后期华沙的象征。普拉加区的一部分19世纪工业时期建筑得到了修复,但多数建筑或维护不善,或被直接拆除。萨克森宫与布吕尔宫等战前地标性建筑在二战期间被德军摧毁,至今尚未开始重建。\n战后,由于波兰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一员,因此华沙的建筑也深受现代主义、社会主义等风潮的影响,这一时期最著名的建筑物包括以纽约帝国大厦为蓝本的科学文化宫(建于1952年至1955年)以及以巴黎、伦敦、莫斯科和罗马等地的广场为原型的宪法广场等。救世主广场的托斯卡纳风格柱廊则参考了共和国广场的同类建筑。\n当代华沙的代表性建筑包括由诺曼·福斯特设计的位于毕苏斯基广场的大都会办公楼、由马雷克·布津斯基(Marek Budzyński)和兹比格涅夫·巴多斯基(Zbigniew Badowski)设计的华沙大学图书馆、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设计的Rondo 1写字楼、由丹尼尔·里伯斯金设计的黄金44号住宅大楼、由雷纳·马拉迈基设计的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以及金露台等。由于近年来摩天大楼的大量兴建,目前华沙已经成为欧洲摩天大楼最多的城市之一,2022年完工的华沙塔为欧盟最高建筑。\n\n地标\n尽管与欧洲其他国家的首都相比,当代华沙的历史相对较短,但城市中拥有许多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的建筑与纪念碑。城中的每个区域都存留了不少昔日的遗迹,以二战后得以系统性重建的华沙老城为代表。老城最著名的地标是皇家城堡、西吉斯蒙德圆柱、集市广场和华沙瓮城。\n从老城向南,就到达了皇家之路。这条大街是过去波兰国王举行典礼的路线,拥有许多历史悠久的教堂及宫殿,其中最著名的是总统府和华沙大学。扬三世·索别斯基索的前住所维拉诺宫也是该地区著名的观光景点之一,以其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及华美的花园而闻名。\n波万茨基公墓是欧洲最古老的公墓之一,以丰富的雕塑为特色,其中一些雕塑是由19至20世纪的著名艺术家创作的。由于这里埋葬了天主教徒、犹太人、东正教徒、穆斯林、新教徒等不同宗教背景的市民,故此地又有“大墓地”(Necropolis)之称。附近的奥科波瓦街犹太公墓是欧洲最大的犹太公墓之一。\n\n华沙犹太文化遗产众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华沙犹太剧院、诺兹克犹太会堂、雅努什·科扎克孤儿院和虚荣街(Próżna)等,而犹太人区英雄纪念碑、集合场、锡耶纳街上的犹太人集中区隔离墙碎片以及为纪念犹太战斗组织而建成的土丘等地则是华沙犹太人悲惨历史的见证。\n华沙的英雄历史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大量纪念建筑。帕维克曾为盖世太保监狱,现已改建为烈士陵园及博物馆。华沙要塞是19世纪在十一月起义失败后由俄国人建造的防御要塞,是波兰起义者殉难的重要地点。位于老城城墙的小起义者雕像则是纪念在华沙起义中担任信使和前线部队的儿童。华沙起义纪念碑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二战纪念物之一。\n华沙是著名作曲家弗雷德里克·肖邦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至今仍然保存着众多与其相关的地点,其心脏也被安放于圣十字教堂内。每年夏季,瓦金基公园的肖邦雕像附近都会举办钢琴音乐会。此外,著名物理学家玛丽·居里的出生地、首次从事科学工作的地点以及由其建于1925年的镭研究所也均位于华沙。\n\n生态环境\n华沙生态环境良好,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约四分之一,涵盖了街心公园、社区绿地、林荫大道、大型历史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城市森林等多种类型。据统计,全市有多达82个公园,其中较著名的有萨克森花园、克拉辛斯基花园、瓦金基公园和维拉���宫公园等。\n\n萨克森花园始建于1727年,占地15.5公顷,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园之一,曾为撒克森宫的皇家花园,后改建为英国风格。无名烈士墓位于毕苏斯基公园内,靠近萨克森花园的中央喷泉。克拉辛斯基宫花园拥有长椅、花毯和中央池塘,曾为华沙热门的旅游景点。瓦金基公园占地76公顷,景观建筑和树木独具特色,公园内的孔雀、松鼠和野鸡等动物也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往。维拉诺宫公园可追溯至17世纪下半叶,占地43公顷,内部建筑具有浓郁的法国和巴洛克风格。\n\n华沙植物园和华沙大学图书馆屋顶花园拥有大量国内外珍稀植物,而新橘园的棕榈屋则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亚热带植物,莫科托夫公园(原为赛马场)、乌亚兹多夫公园、斯卡伊茨维斯基公园也位于城市范围内。普拉加公园建于1865年至1871年之间,是普拉加区最为古老的公园。\n以城市生态系统的标准而言,华沙的植物物种多样性相当丰富。这主要得益于华沙地处森林、湿地、耕地、草地等不同植被分布区的交界带。坎皮诺斯自然保护区是马佐夫舍原始森林仅存的部分,现已立法加以保护。卡巴蒂森林位于城市南部边界,是华沙地区较为热门的旅游目的地。华沙周围15公里(9英里)范围内有13个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内部生态系统保存完好,水獭、海狸和数百种鸟类等动物繁衍生息。此外,华沙还有几个湖泊,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切尔尼亚科夫和卡米欧尼克的牛轭湖。\n华沙动物园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7世纪的私人动物园,1928年正式建立,占地40公顷(99英亩)。园内约有近5,000只动物,涵盖近500个物种。通常而言,华沙动物园对公众开放。\n\n人口\n历史上,华沙曾经是波兰人口结构最多元化的城市,大量市民出生于境外。过去,除了占主体地位的波兰人之外,还有一个庞大而繁荣的犹太少数群体。根据1897年俄罗斯帝国人口普查,华沙犹太人达219,000人,占当时全市人口(638,000人)的34%。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华沙的犹太人口规模仅次于纽约,位居世界第二,1930年代后期,犹太人约占该市总人口的30%。1933年,全市1,178,914人中有833,500人以波兰语为母语。此外,战前的华沙还有一个德意志人社区。与历史相比,当代华沙的人口多样性已经大大降低。如今,华沙的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移民以及城市化。 \n1939年,华沙人口达约1,300,000人;到1945年,受战争因素影响,人口降至420,000人。战后初期,由于人口增长率过高,华沙的住房很快就陷入短缺,难以容纳新的外来人口。为解决这一问题,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扩大城市的总面积,以及仅允许华沙永久居民的配偶、子女和一些具有知名度的人(著名专家、艺术家、工程师)定居等。定居限制措施的实施,使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华沙市民被认为比起外来移民享有更多特权,从而对他们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尽管定居限制早在1990年就已经被取消,但对华沙人的负面印象仍以某种形式延续至今。\n\n移民人口\n与欧洲大多数的首都城市一样,华沙的外国移民人口多于国内其他城市,但与巴黎或阿姆斯特丹等西欧国家首都仍相差甚远。据估计,2019年,40,000名华沙居民出生于国外。其中,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俄罗斯人和越南人是华沙最重要的外来移民群体。\n2022年,受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影响,大量乌克兰人沦为难民,超过250万人涌入波兰,其中有30万人选择留在华沙及附近地区,使得华沙人口在1个月内增加了17%。\n\n宗教\n纵观历史,华沙一直是不同文化、不同宗教相融合的城市。根据1901年人口普查数据,在全市711,988名居民中,天主教徒占56.2%,犹太人占35.7%,希腊东正教徒占5%,新教徒占2.8%。八年后的1909年,城市共有281,754名犹太人(占36.9%)、18,189名新教徒(占2.4%)和2,818名玛利亚维派教徒(占0.4%)。多元的宗教结构,促使各大宗教在全市各地大规模建造宗教场所,鼎盛时期多达数百座。大部分宗教场所在1944年华沙起义后被德军摧毁。战后,波兰新政府不鼓励宗教活动,因此只重建了一小部分宗教设施。\n\n天主教华沙总教区和天主教华沙-普拉加教区是华沙的两大天主教区,服务市内140万罗马天主教徒。华沙路德教区是波兰六大路德宗教区之一,其主要礼拜堂是建于1781年的圣三一教堂,这座教堂也是华沙最重要和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标之一。福音派归正教区(属加尔文教派)则领导波兰归正教会。华沙东正教徒的主要活动场所则为位于普拉加区的抹大拉的马利亚主教座堂 。华沙犹太社区 (Gmina Wyznaniowa Żydowska) 是波兰八大犹太社区之一,城内还有3座犹太教会堂,波兰首席拉比迈克尔·舒德里奇也居住在华沙。奥乔塔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和维拉诺夫的小清真寺则为城中穆斯林的宗教场所。\n\n政府与政治\n华沙是波兰的首都,也是国家的政治中心。总统府、总理府、参议院、众议院、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以及宪法法庭等几乎所有的中央政府机构均位于华沙。华沙拥有20个众议院席位、4个参议院席位以及2个欧洲议会席位。\n\n市政府\n扬·安杰伊·门尼赫(Jan Andrzej Menich,1695年至1696年在任)是近代华沙第一任市长。此后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华沙市政府一直作为地方自治机构存在。人民共和国时期,市政工作由全国城市委员会(Miejska Rada Narodowa)负责。东欧剧变以后,华沙市政府恢复地方自治机构地位。1990年以来,市政府的架构发生了数次变革。1990年至1994年间,市长由市议会选举产生。1994年至1999年间,华沙市被改制为由若干个市镇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其中中心城区由中心市镇管辖。在这一时期,中心市镇市长经市镇议会选举产生后,便直接兼任华沙市长,然而中心市镇人口只占华沙全市人口的一部分。1999年波兰行政改革之后,华沙市政府架构更为复杂,城市治理难度增大。为便于治理,提高行政效率,2002年,波兰国会通过《华沙法案》,将华沙市区范围内的各市镇合并为单一的城镇型市镇,并赋予华沙“具有县权力的市”地位,由统一的地方政府治理。与此同时,波兰全国所有的市政府也都进行了重大变革,引入了直接选举制度。改革后的首任市长为莱赫·卡钦斯基。\n华沙市议会(Rada Miasta Warszawy)是华沙的一院制立法机构,由60名议员组成,每五年进行一次议员选举。与大多数立法机构一样,市议会下分为多个委员会,监督市政府的各方面工作。市长在行使行政权力,是全市范围内所有非经选举产生的市级或县级官员以及其他雇员的上级,并负责监督全市所有附属实体。现任市长为拉法·特扎斯科夫斯基。\n根据《华沙法案》,华沙全市分为18个区。尽管这些区是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地方自治实体的形式行使法律赋予城市的一些权力,并得到法律的保障。同时,它们也有义务协助市长和市议会行使职权,例如监督市政机构、学校等。每个区都设有区议会(rada dzielnicy),区议会再进一步选举出区长(burmistrz dzielnicy)和区执行委员会(zarząd dzielnicy),其中区长由市长指定的几名候选人中选出。\n\n\t在华沙的波兰政府机构\n\n行政区划\n1990年以前,华沙分为希鲁德梅希切区、南普拉加区、北普拉加区、若利博日区、沃拉区、奥霍塔区和莫科托夫区7个行政区,当时这些区的规模较今日小。1990年,这些区被改制为市镇。1994年,它们的外围部分被分离出来,成立了比亚沃文卡、塔尔古韦克、伦贝尔图夫、瓦韦尔、维拉努夫、乌尔瑟努夫、弗沃黑、乌尔苏斯、贝莫沃和别拉内等市镇,剩余的部分则合并为“中心市镇”,与分离出的市镇平级。此次改制后,华沙成为了由11个市镇组成的松散的市政联盟,其中中心市镇占主导地位。1999年,波兰进行行政改革,全国县份重组,“华沙县”也在此时建立。双层行政机构极大降低了行政效率。2002年韦索瓦区和苏莱约维克请求并入华沙县,获得批准(苏莱约维克于同年再次请求分离)。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机构复杂、职责重叠等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治理难度陡增。为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华沙市议会通过决议,裁撤华沙市政联盟、华沙县和中心市镇,中心市镇的7个组成区与外城11个市镇均改制为区,将华沙整合为单一的城镇型市镇,同时赋予“具有县权力的市”地位,当今华沙行政区划就此成型,此后再无大的变动。\n今日的华沙分为18个区,这些区作为辅助市政单位,有一定的自治权。每个区下辖若干个社区,这些社区不具备任何行政权力,其中希鲁德梅希切区下辖的老城区和新城区是华沙的两个创始社区。\n\n经济\n华沙是中东欧的经济和金融中心。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约940亿欧元(1050亿美元),占全国GDP和国民收入的六分之一,也是欧盟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2020年,在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网络(GaWC)所公布之《世界级城市》名单中,华沙被列为Alpha级别的国际都市,与悉尼、伊斯坦布尔、阿姆斯特丹、首尔等城市同级。\n华沙的希鲁德梅希切区和沃拉区汇集了全国政府机关以及国内外众多公司。2017年,全市注册企业42.3万家。华沙近年来商业的蓬勃发展,吸引着国内外投资者的目光;2019年,华沙是外国投资者在欧洲的首选投资地点之一。2019年10月,华沙的失业率仅1.3%,为全国最低。2011年,华沙在世界物价最高昂城市排行中位居第46位。\n\n金融\n波兰国家银行是兹罗提的发行单位,波兰储蓄银行是波兰最大的商业银行。\n\n华沙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817年,一直运作到二战开始。1991年4月,随著波兰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华沙证券交易所重新建立。时至今日,根据多项指标,华沙证券交易所已成为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市场,截至2020年11月26日,共有433家公司在华沙证券交易所上市,总市值达1万亿兹罗提。具有讽刺意味的是,1991年到2000年间,证券交易所的办公地点正位于曾长期反对市场经济的波兰统一工人党总部旧址大楼内。\n华沙是新兴的金融服务中心,摩根大通等投行以及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等金融服务公司在华沙开设分支。\n\n工业\n华沙的主要工业门类包括信息技术、电气、化工、化妆品、建筑、食品加工、印刷、冶金、机械、服装等产业。大多数的工业设施都集中在位于城市近郊和周边地区的华沙工业区 (Warszawski Okręg Przemysłowy, WOP)。此外,华沙的零售业也很发达,零售额占全国总额的13%。\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政府决定将该城市转型为重工业制造业中心,为此,政府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了许多大型工厂和其他生产设施。其中最大的是胡塔·华沙(Huta Warszawa)炼钢厂(现为安赛乐米塔尔所有)、FSO汽车厂和Ursus SA。 FSO汽车厂始建于1951年,曾为华沙最成功的公司之一,生产过FSO华沙、FSO塞雷纳、菲亚特125p、FSO波洛涅茨等著名车款,产品远销海外。1995年,该工厂被韩国汽车制造商大宇汽车收购。\n\n媒体产业\n华沙是波兰的媒体中心,波兰电视台、波兰广播电台、TVN、Polsat、TV4、脉冲电视、Canal+ 波兰、MTV波兰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的总部均位于华沙。\n1661年5月,波兰历史上第一份报纸《波兰普通信使报》(Merkuriusz Polski Ordynaryjny)在华沙发行,此后几百年间,华沙的印刷产业日趋繁荣。时至今日,华沙已经是波兰的印刷之都,在此发行的国内外期刊种类繁多,充分表达了不同的观点,报纸的发行竞争也异常激烈,《共和国报》、《选举报》、《波兰-欧洲-世界日报》等许多大型日报的总部都设在华沙。\n\n零售购物\n新世界街和皇家之路是华沙主要的商业街,但多数零售商则聚集在金露台、莫科图夫广场和韦斯特菲尔德阿卡迪亚购物中心等购物中心,其中韦斯特菲尔德阿卡迪亚购物中心是欧洲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维特卡茨百货公司和弗拉斯卡蒂附近则是市内奢侈品店、设计师品牌店的主要分布地。\n2010年代以来,华沙将多个旧工业区改造为零售休闲娱乐综合体。有维斯瓦河畔电厂(Elektrownia Powiśle)、康乃瑟中心(Centrum Praskie Koneser)、诺布林工厂(Fabryka Norblina)等,深受年轻人欢迎。\n\n影音娱乐\n华沙的影视产业规模庞大,拥有数家电影公司和电影制片厂,其中TOR、明灯(Czołówka)、斑马(Zebra)、KADR等电影公司较为著名,曾参与多部国外电影的制作。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华沙一直是波兰最重要的电影制作中心。这里也是《下水道》、《十诫》、《钢琴家》等诸多著名影视作品的重要取景地。此外,华沙也是国家电影资料馆的所在地,自1955年成立以来,该馆一直致力于保护波兰的电影文化。\n华沙的电子游戏产业发达。有CD Projekt,11 bit studios,People Can Fly等著名游戏公司。\n\n交通\n城市交通\n华沙是欧洲重要的交通枢纽,公交系统发达,地铁也在不断发展中。华沙电车线路总长达132 km(82 mi),是欧洲规模最大的有轨电车系统之一。近年来,随着波兰经济的增长、外国投资额增加以及欧盟的财政支持,华沙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一批新的道路、高架道路、桥梁等交通基础设施相继落成。城市道路管理局(Zarząd Dróg Miejskich,简称ZDM)负责管理全市交通基础设施。\n由于华沙缺乏完整的环城公路系统,导致市中心区的交通流量极大,在欧洲最拥堵城市排名中,华沙位居第11位。华沙环城公路系统由S2(位于城市南侧)、S8(位于城市西北侧)和S17(位于城市东侧)组成,目前S8和S2已经投入使用。\n华沙的公共交通还包括通勤铁路、城市铁路、马佐夫舍地区铁路以及Veturilo共享单车等。公交车、电车、城市铁路和地铁由华沙市政府运输管理局(ZTM)管理。\n华沙公交系统有170条线路、约1,600辆公交车,涵盖全城,总长度约2,603公里(1,617英里)。\n华沙地铁首段于1995年开通,当时仅有11个车站。截至2020年,华沙地铁总长为32 km(20 mi),有34个车站。\n\n公路\nA2高速公路于2012年6月开通,向西可经罗兹、波兹南等地到达柏林。\n\n铁路\n华沙中央车站是华沙最主要的火车站,可以通往波兰国内几乎所有的主要城市以及部分国外城市。此外,华沙还有华沙西站等其它五个较大的火车站和一些较小的郊区火车站。\n通勤铁路和马佐夫舍地区铁路由波兰国家铁路(PKP)经营,另有一些私人运营的郊区公交线路。\n\n\t华沙公共交通\n\n航空\n华沙拥有两座国际机场,其中华沙肖邦机场距市中心仅10公里(6.2英里),2017年日航班起降量达100班,服务旅客1,550万人次,是迄今为止波兰和中东欧最大的机场,也被称为“中欧最大、最重要的机场”。华沙莫德林机场位于马佐夫舍地区新庄园,距市中心35公里(22英里),于2012年7月开放,是华沙的次要民用机场,主要由低成本航空公司使用。\n\n文化\n教育\n华沙是波兰的高等教育中心之一,拥有60多家高等教育机构。全市学生总数近50万(相当于2002年城市人口的29.2%),其中大学生超过28万。绝大多数著名大学都是公立大学,但近年来私立大学的数量也呈快速增长态势。\n\n华沙大学始建于1816年,是华沙最早、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机构。华沙理工大学是波兰第二所理工科院校,也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理工科院校之一,现有2,000余名教职工。此外,华沙还拥有华沙医科大学、国防大学、萧邦音乐大学、华沙美术学院、华沙经济大学、华沙生命科学大学、SWPS社会科学与人文大学、国立戏剧学院等著名高等院校。\n\n华沙拥有众多图书馆,藏有大量历史典籍。波兰国家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历史渊源可追溯到成立于1747年的扎乌斯基图书馆,其曾为世界最早、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国家图书馆现有820万册藏书,在波兰的历史文献保存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n华沙大学图书馆成立于1816年,拥有超过200万册藏书,是华沙文化事业的又一重镇。其现址所在建筑由建筑师马雷克·布津斯基(Marek Budzyński)和兹比格涅夫·巴多斯基(Zbigniew Badowski)设计,于1999年12月15日落成并投入使用,周边绿化良好。大学图书馆花园由伊雷娜·巴耶斯卡(Irena Bajerska)设计,2002年6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10,000 m2(110,000 sq ft),其中植被面积5,111 m2(55,010 sq ft),是欧洲最大的屋顶花园之一,现常年向公众开放。\n\n音乐和戏剧\n华沙音乐传统深厚,音乐场所众多,包括华沙大剧院、国家爱乐音乐厅、华沙国家剧院以及设于科学文化宫内的会议大厅等,因此这座城市也是萧邦国际钢琴比赛、“华沙之秋”国际当代音乐节、爵士音乐节、华沙夏季爵士乐日、国际斯坦尼斯拉夫·莫纽什科声乐比赛、莫扎特音乐节和古典音乐节等重要音乐活动的举办地。\n华沙是欧洲地下电子音乐的中心之一,电子音乐氛围浓郁。\n华沙拥有30多座较大的剧院,遍布全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华沙国家剧院(成立于1765年)和华沙大剧院(成立于1778年)。\n\n近年来,一大批年轻、非传统的导演和演员涌入华沙,为城市历史悠久的戏剧文化增光添彩。他们主要在市中心希鲁德梅希切区以外的小型剧院和“文化之家”(Domy Kultury)演出。华沙也是国际戏剧会议的举办地。\n自1833年至二战爆发的一百余年间,剧院广场一直是国家的文化中枢,各大剧院云集于此。时至今日,剧院广场及周边地区仍然是众多游行、庆典、舞会、音乐会等活动的热门举办场所。华沙大剧院是剧院广场的核心建筑,历史上曾开设有不同的剧院,是波兰戏剧文化的重要据点。1928年至1939年间,著名剧作家莱昂·席勒等人创作的当代诗剧曾在此上映。\n夏日剧院(Teatr Letni)位于剧院广场附近的萨克森花园,是昔日华沙有影响力的剧院之一,于1870年投入使用,1939年关闭。此外,华沙战间期著名的剧院还包括全市第一座文学歌舞厅莫穆斯(Momus)、由莱昂·席勒开设的传奇音乐剧院(Melodram)等。沃伊切赫·博古斯瓦夫斯基剧院成立于1922年,虽然仅仅持续了4年,却享有“波兰纪念性剧院的典范”之誉。20世纪30年代中期,波兰第一所国立戏剧学院乌帕蒂戏剧艺术学院成立,校址位于华沙大剧院内,设有表演系和舞台导演系两个科系。\n\n博物馆和美术馆\n华沙拥有60多座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和美术馆。海报博物馆是世界上第一座以海报为主题的博物馆,艺��海报藏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波兰犹太人历史博物馆位于华沙隔都旧址,2007年奠基,2013年4月19日正式开放。华沙国家博物馆是华沙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博物馆,藏品囊括古今,并藏有众多16世纪之后的波兰绘画以及外国绘画,其中包括一些阿道夫·希特勒私人收藏的画作。波兰军队博物馆则着重展示自10世纪起至二战为止近一千年的时间里波兰军队的历史。\n哥白尼科学中心是欧洲最新的科学馆之一。\n瓦津基宫和维拉诺宫主要收藏其昔日所有者私人收藏的画作,皇家城堡则拥有众多来自兰科隆斯基宫的收藏品,其中包括伦勃朗的两幅画作。纳托林宫原为恰尔托雷斯基家族的住宅,也是华沙较知名的景点之一。\n\n若望·保禄二世藏品博物馆是波兰最大的私人艺术品收藏机构,展示了巴里斯·博尔多内、科内利斯·范·哈勒姆、胡塞佩·德·里贝拉、威廉·阿道夫·布格罗、皮耶-奥古斯特·雷诺瓦和文森特·梵高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一些欧洲著名画作的副本。\n华沙起义博物馆创立于1983年,以华沙起义相关展品为主,而卡廷大屠杀博物馆则主要致力于保存和铭记大屠杀的悲惨历史。其中华沙起义博物馆内还开设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立体视觉剧院。独立博物馆保存有大量与波兰争取独立的历史进程相关的藏品。华沙博物馆位于老城集市广场,始建于1936年,拥有60个展厅,展示了华沙从成立至今的城市历史。\n当代艺术中心位于建于17世纪的乌亚兹多夫城堡,有一些永久和临时展览、音乐会、表演和创意工作室,每年开展约500个项目。扎切塔国家美术馆是华沙最古老的美术馆,19世纪起即举办国内外艺术家作品展览。自2011年以来,华沙画廊周末活动固定在9月的最后一个周末举行。\n此外,华沙还拥有一些特殊的博物馆,例如霓虹灯博物馆、漫画博物馆、约翰保罗二世和维申斯基大主教博物馆、莱吉亚华沙博物馆和机动化博物馆等。\n\n饮食\n由于华沙历史上曾为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华沙的饮食传统也因此深受不同文化影响,与国内其他城市迥然不同。长期以来,犹太文化和法国文化也对华沙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鲱鱼、清汤、百吉饼、肉冻、法式蛋白酥皮糕点、蛋糕等食物上。传统的华沙食物相当丰盛,包括作为主菜的牛肚汤、Pyza饺子和作为甜点的Wuzetka巧克力奶油馅饼。而小龙虾和明胶鱼则是1920至1930年代华沙餐厅的经典菜肴。\n与巴黎和维也纳等城市一样,华沙在18世纪初曾发展出相当发达的咖啡馆文化,当时城市的咖啡馆是重要的社交场所。韦德尔巧克力酒廊(Wedel Chocolate Lounge)位于斯皮塔尔纳街,历史悠久,至今仍然是城中最著名的社交聚会场所之一。Caffè Nero、咖世家和星巴克等咖啡馆、糖果店和糕点店主要分布在新世界街皇家之路沿线。每年肥胖星期四,成千上万的华沙居民前往糕点作坊(pączkarnia)购买甜甜圈等甜点。\n\n提供传统波兰美食的餐厅主要分布于老城附近,各种源于捷克和匈牙利的吐司蛋糕也主要在老城出售。哈拉·科西基市场也以其美食而闻名,是华沙又一大受欢迎的聚会场所。\n20世纪中后期,以家庭晚餐的形式提供廉价快餐的国营牛奶吧在华沙广泛开设,它们主要提供番茄汤、炸肉排、煎肉丸、波兰沙拉等菜肴。近年来,麦当劳、肯德基、赛百味和汉堡王等国际快餐品牌大举进入华沙,取代了传统的牛奶吧,然而在怀旧情绪下,牛奶吧也有复兴的迹象。\n华沙的高档餐厅主要位于市中心、弗拉斯卡蒂等区域附近。13家华沙餐厅受到《米其林指南》的赞赏,其中两家在2019年获得米其林星级。\n2021年,《国家地理》杂志将华沙评为欧洲最适合素食主义者的城市之一,市中心南区及其“时髦饮食文化”也被列为一大重要美食中心。\n\n节庆与活动\n华沙每年都会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其中最著名的是橙色华沙音乐节,而最受欢迎的活动则是在新年后不久的主显节举行的东方三博士(在波兰称为三王)游行。届时,观众通常全天佩戴纸冠,游行队伍则沿皇家之路前进,包括总统在内的高官也会参加游行。\n每到仲夏夜,成千上万的民众都会聚集在维斯瓦河畔,庆祝花环节。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个异教仪式,在这一仪式中,少女们会将她们的花环漂浮在水面上,以预测她们何时会结婚、与谁结婚。到了19世纪,这一仪式已演变成为一项节日活动。时至今日,花环节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项重要传统和一年一度的文化大事,市议会还会在花环节期间特地组织音乐会和其他各种活动。近年来,除了传统的漂浮花环、篝火晚会、寻找蕨花等活动外,华沙仲夏夜也开始盛行音乐表演、节日集市、维斯瓦河烟花秀等活动。\n华沙国际电影节于每年10月举行,是中东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参赛外国电影一般以原语言放映,并带有波兰语字幕。参赛电影院有科学文化宫、多基诺影城金露台店、文化电影院等。电影节期间放映超过100部电影,并为最佳和最受欢迎的电影颁发奖项。2009年,华沙国际电影节被国际制片人协会认证为十四个A类国际竞赛类影展之一。\n\n美人鱼的传说\n美人鱼(syrenka)是华沙的象征。无论是在代表城市的市徽中,还是在华沙的街头巷尾,都可以找到美人鱼的形象。至少自14世纪起,华沙就开始使用这一形象。华沙现存最古老的图章可以追溯到1390年,该图章由圆形的主体部分和边缘的拉丁文Sigilium Civitatis Varsoviensis(意为“华沙市之图章”)字样构成。1609年,城市记录提及了一种上身是女性、手持宝剑的海怪形象。1653年,诗人齐格蒙特·劳科夫斯基(Zygmunt Laukowski)问道:\n\n华沙的美人鱼雕像位于老城集市广场的正中央,附近有一喷泉。原雕像为铜制雕像,由康斯坦蒂·黑格尔创作于1855年。由于蓄意破坏,原雕像已被移至华沙博物馆内,目前广场上的雕像为现代锌制复制品。此外,维斯瓦河圣十字桥附近以及卡罗街也有美人鱼雕像。\n华沙美人鱼传说的确切来历尚不完全清楚。最著名的一种传说认为,很久以前,特里同的两个女儿踏上了穿越海洋深处的旅程。其中一位决定留在丹麦海岸,也就是哥本哈根港的入口处,即现在著名的美人鱼雕像。另外一位则在到达维斯瓦河口后,跳入水中,后来在华沙村旁的沙滩上停下来休息,渔民们纷纷前来欣赏她的美貌,聆听她优美的歌声。然而,一个贪婪的商人也听到了她的歌声,于是跟随渔民,抓住了美人鱼。\n另一个传说则认为,有一条美人鱼因为爱上这座城市的守护者格里芬(Griffin),于是决定从波罗的海游到华沙,但格里芬已经在抗击瑞典入侵的斗争中壮烈牺牲。为了报仇雪恨,美人鱼接替格里芬,成为华沙的守护神以及城市的象征。\n\n体育\n华沙具有浓郁的体育氛围。2008年,华沙获得当年的“欧洲体育之都”称号,时任市长汉娜·格隆凯维奇-华尔兹从斯图加特市长沃尔夫冈·舒斯特手中接过了象征这一称号的纪念品“挑战奖”。\n\n位于华沙南普拉加区的国家体育场是波兰全国最大的足球场,拥有58,580个座位,取代了因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已被改作他用而被拆除的十周年纪念体育场。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揭幕战、两场小组赛、一场四分之一决赛和一场半决赛在该体育场举行。\n华沙市内也有很多体育中心,这些体育设施大多是游泳池和体育馆,其中许多是近年来市政府建造的。托瓦尔中央体育中心是华沙主要的室内运动场地,可用于各种室内运动,也是2009年欧洲篮球锦标赛等比赛的场地。此外,华沙还设有露天溜冰场和一个赛马场。\n华沙最好的游泳中心位于市中心以南4 km(2 mi)的沃德尼公园,该游泳中心设有奥运规格游泳池、水滑梯和儿童区。\n华沙军团足球俱乐部是华沙最著名的足球俱乐部,也是波兰实力最为强大的足球俱乐部之一,球迷遍布全国,主场位于波兰沃伊斯卡体育场。自1916年成立以来,该足球俱乐部已经获得15次波兰足球甲级联赛冠军(最近一次为2021年),并获得了19次波兰杯冠军。在1995–96年欧洲冠军联赛中,他们曾进入了四分之一决赛,但败于希腊的帕纳辛奈科斯足球俱乐部之手。\n华沙波兰人足球俱乐部是位于华沙的另外一家足球俱乐部,尽管球迷数量明显少于华沙军团,但也曾两度(1946年、2000年)获得甲级联赛冠军,并两度获得波兰杯冠军。其主场位于老城以北的孔维克托尔斯卡街。由于财政状况恶劣,2013年,该足球俱乐部被从甲级联赛降级。\n\n名人\n华沙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在生于华沙的人当中,最为著名的是玛丽·居里,她在放射性方面的研究获得了国际认可,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瓦迪斯瓦夫·什皮尔曼和弗雷德里克·肖邦是出生于华沙的著名音乐家。尽管肖邦出生于60 km(37 mi)外的热拉佐瓦沃拉村,但其自七岁起即举家迁往华沙。著名军事家卡齐米日·普瓦斯基于1745年生于华沙,后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等重要战争。\n装饰风艺术代表人物塔玛拉·德·蓝碧嘉于1898年生于华沙的富裕家庭,原名玛丽亚·戈尔斯卡(Maria Górska),1916年与律师塔德乌什·蓝碧基(Tadeusz ��empicki)结婚。以色列作家内森·奥特曼和音乐家莫西·威伦斯基也诞生于此地。阿克梅派代表诗人奥西普·曼德尔施塔姆1891年出生于当时尚隶属于俄罗斯帝国的华沙。此外,电影制片人塞缪尔·戈德温、数学家本华·曼德博、物理学家约瑟夫·罗特布拉特、生物化学家卡西米尔·冯克、内盖夫本-古里安大学首任校长莫西·普利维斯等人都是出生于华沙的著名人物。华沙也是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最为钟爱的城市,这体现在他的多部小说作品中。生于华沙的著名运动员包括游泳冠军伊利亚·什拉杰布曼、足球运动员罗伯特·莱万多夫斯基、网球运动员伊加·斯维亚特克等。\n\n友好城市\n姐妹城市\n华沙与下列城市结为姐妹城市:\n\n前姐妹城市:\n\n 俄罗斯 格罗兹尼 (1997–2022)\n 俄罗斯 莫斯科 (1993–2022)\n\n伙伴关系和友谊城市\n华沙与下列城市开展合作:\n\n前合作城市:\n\n 俄罗斯 圣彼得堡 (1997–2022)\n\n参考资料\n注解\n\n参考书目\n\n外部连结\n\n官方网站 (英语)\nKropotkin, Peter Alexeivitch; Bealby, John Thomas. Warsa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8 (第11版). London: 334–335. 1911."} +{"doc_id": "4917", "title": "绿岛乡", "text": "绿岛乡(台湾话:Li̍k-tó-hiong;阿美语:Sanasay;卑南语:Sanasan;达悟语:Jitanasey;巴赛语:Sanasai;噶玛兰语:Sunasai/Sanayasai)位于台湾台东县东南方外海,太平洋之上,为台东县的离岛乡之一。管辖范围为绿岛全境,面积约为15平方公里,是台东县面积最小的行政区。\n绿岛是由辉石安山岩所形成之火山岛,为全国第四大附属岛屿。族群结构上主要为清领时期自琉球屿与东港移民而来的闽南人,且为台东县唯一无原住民族地位的行政区,在戒严时期曾是关押政治犯的著名监狱。由于岛屿拥有丰富的海岸生态资源,1980年代以后被划为“绿岛风景特定区”的一部分,旅客人次迅速增加,促使观光业成为绿岛乡的主要经济产业。\n\n历史\n绿岛原名火烧岛(台湾话:Hué-sio-tó),亦称鸡心屿(台湾话:Ke-sim-sū)、青仔屿(台湾话:Tshinn-á-sū)、榕仔屿(台湾话:Tshîng-á-sū),阿美族称为Sanasay,而达悟族则称之为Jitanasey。西方人有称之“Samasana岛”。火烧岛之名最早见于嘉庆十五年著作“台湾府舆图纂要”,该书称绿岛为“火烧屿”。1937年(昭和12年)设火烧岛庄,属台东厅台东郡管辖。战后火烧岛设乡,归属于台东县管辖,于1948年(民国37年)改名为“绿岛”,延用至今。\n据历史记载,绿岛最早为达悟族、阿美族等原住民居地,且根据史温侯(Robert Swinhoe)的记载,绿岛本地上的原住民仅有百人,曾与琉球人(loochooana)联盟。\n1813年(嘉庆18年)小琉球(今琉球乡)汉人渔民曾胜开等为风漂至火烧岛,于阿眉山下的海滨建一共同住屋称为公馆,著手开垦,并且招小琉球家眷及民23众至,因来者日众,故在中寮湾岸建一聚落,名曰“中寮”,光绪后汉人往来更频繁。\n1850年(道光30年),东港渔民陈必先等余人,在行船归途中遭遇台风,漂流至绿岛,大叹绿岛之美,一年后便率人前来定居开垦,最早于柚子湖、温泉一带居住,后来移民渐增。即成为今日公馆村、南寮村、中寮村、温泉村等村落。\n2017年3月10日前后,绿岛北侧海域遭排放大量重油,油污随海流扩散于附近沿岸8公里海域及陆地。\n\n绿洲山庄\n绿岛曾经是国民党政府戒严时期,特别是白色恐怖期间作为一个政治犯的流放地。 1940年代末至1980年代末期间被监禁的囚犯获释之后,成立了民进党,其中最著名的是施明德。作家兼政治异议人士柏杨(本名郭定生)亦都曾经在绿岛服刑。\n关押在绿岛的大部分政治犯(如施明德)都住在“绿洲山庄”(又称为“绿岛感训监狱”)。 监狱后来被关闭,其内部现已向公众开放,并建有“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供游客缅怀历史。\n\n地理环境\n地形\n绿岛位于台东东方约33公里的太平洋(菲律宾海)上,岛身呈不等边四角形,南北长约4公里,东西宽约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为台湾第四大外岛。岛内山丘纵横,最高点为火烧山,高度280公尺,东南临海处多为断崖,西南角是长达四公里多的平原沙滩。西北近海岸区地势低缓,为全岛主要聚落所在。\n而现今世界上已知最巨大且年纪最老的活珊瑚群体,耸立在绿岛南寮湾水深18公尺海底,俗称“大香菇头”或“钢盔”,是颗巨大的团块微孔珊瑚群体,高约10公尺,围宽31公尺。澳洲的大堡礁有围宽更巨大的活体珊瑚,但高度不及绿岛的大香菇。2016年9月18日,潜水教练俞明宏发现,“大香菇”在经历尼伯特、莫兰蒂两大台风的侵袭之下,无法承受强力的浪潮,导致活体珊瑚从底部断裂,倒在旁边的小型活体珊瑚块上。\n受到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绿岛正以每年八公分的速度旋转、移向台东,约五十万年后绿岛就会在台东市位置连接。\n\n生物与生态\n岛上生物数量分布约有以下几类:\n\n台湾狐蝠:为琉球狐蝠亚种。1970年代在绿岛约有近千只,但人类大量捕猎、山产店贩售食用,加上栖地遭破坏,已濒临绝种。2009年林务局与台北市立动物园合组的研究团队观察时,全岛仅四只。\n\n人口\n根据台东县台东户政事务所统计,2024年底绿岛乡户数计有1,272户,人口计有4,385人,下辖三村人口分布情形分别为南寮村计有1,920人、中寮村计有1,254人、公馆村计有1,211人。绿岛乡人口的年龄构成中,0至14岁人口占比8.32%,15至64岁人口占比77.72%,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96%,是台东县青壮年人口占比最高的行政区。\n\n政治\n历任首长\n乡政组织\n绿岛乡公所是绿岛乡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乡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绿岛乡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台东县政府。乡长由全体乡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绿岛乡公所并置乡政会议,为乡政最高决策机构,在乡长之下,设有3课2室等5个内部单位及1个附属机关。\n绿岛乡民代表会是绿岛乡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绿岛乡全体乡民立法和监察乡政。乡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绿岛乡民代表会共有7位乡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3席乡民代表、第二选区2席乡民代表、第三选区2席乡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7位乡民代表互选产生。\n绿岛乡为台东县议会第六选区,在台东县议会30席县议员中,绿岛乡共选出1席县议员。\n\n行政区\n便利商店\n7-Eleven绿岛门市(2005年8月15日开幕)\n全家便利商店台东绿岛店(2007年4月6日开幕)\n两家距离不远。但是因为位于离岛,商品售价较台湾本岛高。部分超商活动可能不适用于绿岛店。\n\n教育\n国民中学\n台东县立绿岛国民中学\n\n国民小学\n台东县绿岛乡绿岛国民小学\n台东县绿岛乡公馆国民小学\n\n交通\n绿岛与台湾本岛的运输方式有:\n\n空运:台东机场-绿岛机场,以小飞机为主,班次少位置更少,机票极不易买到。\n海运:台东县富冈渔港-兰屿乡; 台东县富冈渔港-绿岛乡(南寮渔港),约2小时有一班航次\n岛上的主要交通工具为机车,骑机车环岛一圈20公里,约1小时左右,岛上有相当多的机车出租店家,住宿的民宿会提供汽油(另一个租车会提供汽油的离岛是小琉球)\n绿岛唯一的加油站位于南寮村,营业时间为08:00-17:00。\n岛上交通安全,故可骑乘自行车。\n绿岛乡主要道路为环岛公路,编为 东90线,以水泥铺成,没有红绿灯。\n\n观光景点\n朝日温泉:台湾罕见的海滨温泉,常有游客前往泡汤煮食。\n哈巴狗岩:形状很像哈巴狗的岛礁,趴在太平洋上,仿佛守护著绿岛。\n绿岛灯塔:在机场之北方,可骑机车去参观。在本岛台东可看到其亮光。\n过山古道:早期尚未有环岛公路前,南寮村与公馆村温泉聚落两地民众来往的重要道路,现已辟建为健行步道。\n白色恐怖绿岛纪念园区:为过去关押政治犯的集中营,解严后原址改建为人权博物馆,内保存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政府当局在绿岛对待政治犯的所作所为。\n观音洞:在清朝发现此石灰岩洞,洞内有座石笋,高约120公分左右,形态酷似观世音菩萨,乡民膜拜至今已数百年之久。其观音是背向信众的,须以反射方式拜拜,所以庙方在前方放置一片不锈钢片。\n海参坪\n夜访梅花鹿:自从开设私立鹿场之后,野生梅花鹿之数量开始减少很多。\n津田氏大头竹节虫:此为特有种之昆虫,在鹿场门口前的林投树林中生长,植食性以林投的树叶为食,有保护色需耐心观察寻找,不可抓下来玩,以免触法。当地保育员曾试放养在其他地区的林投树上,结果都不成功。此虫受到干扰时,会分泌一种像薄荷味的一种体液,还驱赶敌人,若虫会以自割的方式逃命,断掉的脚会藉著蜕皮,数次后会慢慢长回来。\n巨岩奇石:绿岛海滨有为数不少的石头,近年观光化后以其外形赋与其各式名称吸引旅客。包括:\n哈巴狗:原名外块石或放羊仔石,又称哈巴狗岩\n睡美人:原名石崎\n孔子岩:原名尾澳仔险仔\n牛头山:原名草山\n将军岩:原名石浮脚\n\n参见\n绿岛小夜曲\n火烧岛 (1991年电影)\n流麻沟十五号\n法务部矫正署��岛监狱\n兰屿,台东县另一个离岸行政区划\n\n注释\n参考资料\n引用\n\n书籍\n\n外部连结\n\n找海马-绿岛旅游风格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绿岛乡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4918", "title":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 "text": "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英语:John Stuart Mill;1806年5月20日—1873年5月7日),也译作约翰·史都华·穆勒,英国效益主义、自由主义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英国国会议员。其哲学著作闻名于世,研究范围包括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其著作《论自由》是古典自由主义集大成之作,而在19世纪古典自由主义学派影响巨大。\n密尔是边沁后效益主义者之一。在政治上,密尔继承其父詹姆斯·密尔在英国东印度公司工作,又在晚年代表英国自由党胜出英国国会下议院选举,成为下议院议员。他是继亨利·亨特,第二位透过在英国国会提出议案要求给予女人选举权。\n\n生平\n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06年5月20日生于伦敦,是著名功利主义哲学家詹姆斯·密尔(1773-1836)的长子。詹姆斯来自苏格兰的贫困家庭,苦学成功,17岁便为约翰·斯图亚特爵士选为其女之家庭教师,并被送往爱丁堡大学就读,1798年成为合格的传教士,但终身未传过教,并且视基督教为进步的最大障碍。1805年与哈莉耶特·布洛结婚,年余产下一子,以爵士之名名之。\n詹姆斯对于心灵的观点深受约翰·洛克(1632-1704)之影响,认为心灵最初就如同一张白纸,而思想来自于感觉经验的积累,而密尔就是詹姆斯的那张白纸,于是密尔从三岁就开始读希腊文,八岁开始学拉丁文、代数、几何,九岁遍读希腊史家的重要著作,少年阶段结束时,他已经具备了比大学毕业生还要广泛的知识。据密尔《自传》表示,他认为人在成长的初期,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可以吸收和理解的数量远超过常人所能想像,他表示自己并非上驷之才,但经过这样的训练,一样能够具有一定程度的思辨能力。\n父亲对密尔的教育以功利主义当作伦理学的基底,源自于詹姆斯与边沁的交情,事实上密尔自己也与边沁常有接触,边沁死后还负责整理他的著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密尔有意无意成为功利主义学派的接班人。\n在密尔青年期的晚期,在古典哲学的雄厚背景下,对政治经济学与法学又下了一番苦工,并且开始在报刊文献上发表文章,其中最主要的场域是在哲学激进派的喉舌《西敏寺评论》,与之相抗衡的是辉格党的《爱丁堡评论》以及托利党的《季刊》,他并且组织了学社与年纪长他不少的人展开学术思辨,并且以读书会的形式增加自己在政治经济学、逻辑学与心理学的知识。1823年,进入东印度公司任职,此后便以公务生涯为职,直到东印度公司在1856年解散为止,这样的公务生涯,使得他成年这段时间有大量的时间从事思想工作。\n总结他的学习生涯,很少玩伴、很少嬉戏,很多书籍和很多父亲的话语,这样的生活在1826年出了问题,在那一年他进入了一种精神危机的状态,在这段时间里他不断思索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何在,并且渐渐从华滋华斯(1770-1850)的诗中得到一些启发,五年后精神危机慢慢过去,他的思想也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开始大幅修正原来的功利主义观。在生活方面的突出之处在于他开始大量阅读具有不同观点人士的著作,例如英国浪漫派的哲学家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1772-1834)、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与圣西蒙(1760-1825)等等;在对民主政治的讨论上,他受到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1805-1859)很大的影响。当然影响他成熟时期最大的是他与哈丽雅特·泰勒(1852年之后成为哈莉耶特·泰勒·密尔)长达20年的相互爱恋以及6年的婚姻生活。在密尔人生的几个阶段里,值得注意的是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对话者,从早期他的父亲,1830年之后是哈丽雅特·泰勒,到1858年之则由海伦·泰勒(哈莉耶特之女)取代,这些人的思想与行动当然也影响密尔甚巨。\n密尔对于现状的不满多少来自于哈莉耶特·泰勒的影响,特别是结婚之后,密尔的公开活动一度变得很少,在两人思想的激荡下,密尔的重要著作有许多都在此时出现。泰勒的思想不仅在当时非常的前卫,即便是放在当今的时空下,她的若干看法比起许多的女性主义者也不遑多让。例如她反对爱情,因为爱情奴役了女性;对基督教的反对,因为它造成了个人解放的障碍,形成了社会专制;对于社会主义的关注,使得密尔重新思索了公���正义的问题,这些在密尔的著作中都不难发现其踪迹(Hamburger, 1999:23-30)。也正由于她对于密尔的重大影响,当我们去检视密尔著作中关于人的理想概念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她作为一个密尔的典范所产生的作用。\n在这段恋爱与婚姻的前后,正是密尔著作发表的高峰期,包括了《逻辑体系》(184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论自由》(1859)、《论代议制政府》(1861)、《功利主义》(1861)、《女性的屈从地位》(1869)与《论社会主义》(1876)等等。\n在宗教上,密尔主张不可知论和怀疑论。\n密尔晚年并且曾经担任过一任的国会议员(1865-8),任内为改革法案与劳动阶级的利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极力参与政治与社会改革工作。\n\n主要思想\n归纳逻辑\n因不满过往归纳论证的方法,只流于举例论证,密尔继承法兰西斯·培根,提出五种不同的归纳论证方法,包括一致法、差异法、同异联合法、剩余法、变化法。\n\n论自由\n整个有关自由的立论是他基于功利主义的方法论的延续,密尔认为不涉及他人利害的行为,他人都无权加以干涉,亦即密尔提出的伤害原则在自由问题的适用:\n\n“人类之所以有理有权地可以个别地或者集体地对其中人任何分子的行动进行干涉,唯一的目的只是为了自我防卫。”\n\n也即,只有在社会当中的某个成员的行动事实上上有可置信的可能或者已经造成对他人的危害,集体才有理由对其行动进行干涉,除此之外任何人和任何团体在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均无权干涉。在论证个人自由的必要性方面,密尔认为:\n一方面,欧洲文明受惠于“道路选择的多样性”,现实世界多样性与差异性是人类社会本该追求的目标状态。他认为只有保证个人在其自由疆界内自由追求个人福利的状况,才能够保持世界的多样性,以及提供给人们功利意义上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带来的福利。“让人类按照他们自己认为好的方式生活,比强迫他们按别人认为好的方式生活,对人类更有益”。\n对于极权主义国家或家长制的统治国家,密尔认为这样必然导致人的发育迟缓、思想狭隘和智力的萎缩,因此,密尔主张社会的讯息应该集中,而对人施以限制或控制的权力则应该分散。\n另一方面,密尔从知识增长和人类真理的发生机制上,认为个人自由是最高效保证知识增长的必要保证。为了保证真理为大众所接受,密尔甚至认为保持一定的反面与错误意见也是必要的。“一旦战场上没有敌手,教师和学者就会在他们的职位上沉睡。”他认为正是在与异议的辩驳于争论过程当中,才能够更有力和充分地让真理脱颖而出。\n\n论反对政府干涉\n密尔提出三条理由,具体有三种反对政府干涉的情况\n\n由个人操办比政府操办在效率上更胜一筹。\n有一些事情,虽然表面上由个人操办未必比得上政府机关操办的效果好,但是仍适合由个人而非政府操办。\n不必要地增加政府的权力,会带来极潜在的祸患。\n在政府的权力限制方面,密尔主张应该不宜过量地将一般活动转入政府,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于政府。\n\n最大幸福原理·幸福的两个层次\n密尔继承边沁的效益主义思想,指出伦理学领域的终极问题解决完全可诉诸效益主义原则,综合前人理论密尔归纳总结了效益主义的“最大幸福原理”。在密尔看来,幸福就是指快乐和免除痛苦;不幸,是指痛苦和丧失快乐。对于任何事物如果值得欲求,要么是因为内在于事物之中的快乐,要么是它们是增进快乐避免痛苦的手段。\n边沁对效益主义的著名表述就是“最大幸福原理”,即一个人的行动应当在理智范围内始终以增加所有人的最大幸福为目标。密尔对效益主义的贡献在于定性分析幸福。\n边沁将所有形式的幸福视为等同,密尔则主张知识和道德上的幸福优于物质或肉体上的幸福(即幸福分为高低两个层次)。密尔说:“宁做不满的人类,不做满足的猪猡;宁做不满的苏格拉底,不做满足的蠢人;如果蠢人或猪猡有相悖的观点,那是因为它们只看到问题中事关他们自己的那一面。”\n如果一个人同时体验两种幸福,他会更倾向其中一种,据此,密尔将幸福划分为两个层次。边沁则认为幸福量是等同的,图钉不比诗集差,如果小孩子玩的跳格子游戏比歌剧院之夜令更多人感到快乐,那么社会就势必应该将更多资源用于推广跳格子游戏而不是运营歌剧院。密尔的主张则是,拥护简单幸福的人们多是从未体验过高级艺术,这不利于他们作出正确判断。举例来说,那些高尚的或哲学实践者比那些以自己快乐为目标的人更有益于社会。问题关键不在于行为者自己的最大幸福,而是全体幸福的最大值。\n密尔认为,受过教育的人有能力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政府。所以密尔支持立法赋予大学毕业生更多投票权,因为他们才更适合来判断什么最有益于社会。\n\n女权主义\n和他同时代的学者完全不同的是,约翰·密尔支持女权主义观点;这是因为密尔与他的妻子哈丽雅特·泰勒间有著非同寻常的哲学交流。在1865年在他作为女性选举权促进会的代表被选为国会下议员。 1869年,密尔出版了《妇女的屈从地位》,否定了当时存在于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区别是自然的这一常见偏见,转而证明两性区别更多的是源于社会性的因素。他认为一个公平的社会应该使每一个人--不论性别--都从中受益,但是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区别待遇使得受益者的冲突无法避免。他指出当时的社会制度给予一个人对至少是另一个人的无限权力——那个人同他住在一起,经常接受他的赠予——这种权力从他天性最偏僻的角落找出并唤起了潜伏的自私自利的萌芽;密尔认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婚姻关系几乎就是男性对于女性的暴政--只是有好有坏罢了。但是,女性、社会对丈夫却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束缚手段。从这个角度上,他断定给予女性选举权和离婚的权益才可以将妇女解放出来。\n\n影响和评价\n密尔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甚广,尤其是其名著《论自由》,更被誉为自由主义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与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一道,被视为报刊出版自由理论的经典文献。这部著作的要义可以概括为:只要不涉及他人的利害,个人(成人)就有完全的行动自由,其他人和社会都不得干涉;只有当自己的言行危害他人利益时,个人才应接受社会的强制性惩罚。这就是密尔所划定的个人与社会的权利界限,所以,1903年当严复第一次把《论自由》介绍到中国来时,书名就叫《群己权界论》。《论自由》的第二章专门探讨了言论自由问题,标题就叫《论思想自由和讨论自由》,这部分论述对报刊自由主义影响最大。\n密尔的经典之作《论自由》被认为是对十九世纪维多利亚社会中弥漫着的强制性道德主义的反抗。\n密尔写《论自由》的目的是要在充斥着宗教不容忍与如影随形的伪善的维多利亚社会里,为个人抵御这些压迫势力提供一些保护。如果书中有哪一句话最能揭示《论自由》全书的宗旨,那这句话就是:“如果整个人类,除一人之外,意见都一致,而只有那一个人持相反意见,人类也没有理由不让那个人说话。正如那个人一旦大权在握,也没有理由不让人类说话一样。”\n这种个人自由观念是建立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一功利主义原则之上的,但是这种功利主义原则必须是最广义上的功利,即以人作为进步的存在者的永久利益为依据的功利。因为密尔认为,由于人类难免犯错,自由讨论才是最有可能发现新真理的途径,而对任何探究的封杀和排斥,都会对人类造成损失,因而都是不明智的。此外他还认为,只有通过争辩,才能让我们学会更好地表述和捍卫真理,并使真理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没有争辩,或者不允许争辩,只会让已经建立起来的真理变得不堪一击。\n以赛亚·伯林认为密尔的学说虽然不乏过时的心理学知识还有缺乏严密逻辑的说服,但在个人自由领域他仍然是最经典的陈述,密尔的理论核心仍然是站得住脚的,对于人类那些最基本的特征与志向,他说出了某些真实而重要的东西。另外,伯林同时认为密尔没有闻名于世的重大发现或发明,在逻辑学、哲学、经济与政治思想方面他没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因此更应该称作一个世代、民族的教师,而非创造者与革新者。\n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哈耶克在经济学领域方面认为密尔在认识论上除了能够“根据过去发生的少数事件进行因果判断外,再没有别的方式理解市场价值的决定因素”,所以事实上完全不能够领会边际效用理论,客观上拖延了经济学的“边际革命”的出现。在另一方面,哈耶克认为密尔坚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等信条使其赢得了自由主义领袖和“理性主义圣人”的声望,但这种声望客观上将更多的知识分子引向了社会主义。\n\n著作\n《穆勒名学》严复译(逻辑方面),1903年(2007年,ISBN 978-957-052-386-7)Google books (可阅读)\n《论自由》,严复1903年译为《群己权界论》,被多次翻译再版——(大陆版:许宝骙译商务印书馆2005 ISBN 7-100-02027-1 (简体中文),台湾版:程崇华译,1986,台北:唐山。(繁体中文))\n《论自由及论代议政府》,郭志崧译,1961,台北:协志。(繁体中文)\n《代议制政府》 商务印书馆 1982 (简体中文)\n《政治经济学原理》\n《效益主义》\n\n外部连结\nMetaLibri Digital Library: Utilitarianism\n\n参考文献\n引用\n书目\n李志平:《穆勒》(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6)\n黄伟合:《英国近代自由主义研究——从洛克、边沁到密尔》(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doc_id": "4925", "title": "大般若经", "text": "《大般(bō)若(rě)经》,全称《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梵语:महा-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सूत्र Mahā-prajñāpāramitā Sūtra),大乘佛教经典,为宣说“诸法空相”之义的般若类经典汇编,并广述菩萨道,由唐朝玄奘法师译出,共600卷。其中第二会(《二万五千颂般若》)、第四会(《八千颂般若》)和第九会(《金刚般若》)为般若经的基本思想,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其他各会是在以后几个世纪中成书的。\n“般若波罗蜜多”,意译为“智慧到彼岸”。此经主旨在阐明世、出世间的一切法,皆是如幻如化。如幻如化的一切法,但唯假名,依缘起相待而有,而自性毕竟空。\n\n传译\n一般认为《般若经》在印度贵霜王朝时在南印度广为流行,梵文本多数仍存。后来在北印度开始普及,经于阗传入中国。\n最初流传在中国的,是由东汉支娄迦谶译出的《道行般若经》十卷(又称“八千颂般若经”),后来三国时期曹魏僧人朱士行在甘露五年(260年)到于阗求得《放光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文原本(又称“两万五千颂般若经”),由无罗叉和竺叔兰共同翻译。\n这两种般若经有多种异译本,最著名的是由后秦译师鸠摩罗什于弘始六年(404年)译出的《大品般若经》(两万五千颂本)和弘始十年(408年)的《小品般若经》(八千颂本),这两部经又题作《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其他的般若经也陆续从印度传译至中国,如《文殊般若经》、《般若心经》、《金刚般若经》、密教的《般若理趣经》等等。\n《大智度论》说般若经有上中下三品,为十万偈般若以及大品、小品般若。至菩提流支时,依《金刚仙论》所传,有八部般若,分别是十万偈(大般若经初会)、二万五千偈(大品般若经)、一万八千偈(大般若经第三会)、八千偈(小品般若经)、四千偈(大般若经第五会)、二千五百偈(胜天王般若经)、六百偈(文殊般若经)、三百偈(金刚经)。\n唐朝玄奘从显庆五年(660年)至龙朔三年(663年)所译出的《大般若经》共计六百卷,分成九部、十六会,除了重译上面所提到过的《小品》和《大品》外,还包括了佛陀在王舍城鹫峰山、给孤独园、他化自在天王宫和王舍城竹林精舍等四处讲法时的全部般若经。\n之后宋朝的施护、天息灾等人除了再译《心经》、《小品经》、《理趣经》外,又新译出了诸多教授陀罗尼的般若经,以及具纲要性质的般若经。\n\n内容\n大般若经分为九部十六会二百七十五分,梵本共计二十万颂,其中《初会》字数约355万字,份量占比最广,《第八会》《第十会》《第十三会》《第十四会》都不及1万字。\n《大般若经》的十六会,可以分为三大类。\n前五会是第一类:前三会内容与古说的《大品》相同。四会与五会,是古说的《小品》。第一类内容都有共同的部分,是同一原本的分化。近代学者研究认为,应该是先有四、五会的《小品》,而后扩展为前三会的《大品》。\n中五会为第二类:这是彼此不同的五部经,从《天王般若经》至《理趣般若经》。\n后六会为第三类:这是从般若法门的立场,分别阐述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种波罗蜜。\n\n影响\n中观派创始人龙树曾注疏解释《大品般若经》,而成《大智度论》,来阐释该经所表达的性空实相的义理。藏传佛教传说《现观庄严论》是瑜伽行唯识学派鼻祖弥勒菩萨根据般若经的义理撰成,来阐释般若经的实践行证之道。陈那菩萨则根据本经第四会撰成《佛母般若波罗密多圆集要义论》,总数该经的主旨。\n汉传佛教方面,三论宗的主要典籍《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皆继承般若经旨意。经过多位佛经翻译家的传写讲述后,般若学逐渐开始流行,《大品》、《小品》、《金刚般若》、《大智度论》、《中论》、《百论》等使般若学发展到一个高峰,使之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主要论题,并影响到隋唐有关宗派。\n本经第九会“金刚能断分”的异译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成为禅宗传心的法本;天台宗以《大品般若经》为观法,《大智度论》为指南。在天台宗判教中,《般若经》虽三乘共学,但二乘取证,为熟苏味相。此般若中,不说三藏教,带通教、别教,正说圆教。\n\n参见\n般若经\n般若部\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欧阳渐:〈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4937", "title": "东吴大学_(台湾)", "text": "东吴大学(英语:Soochow University,直译:“苏州大学”,缩写为SCU),简称“东吴”,是位于台湾台北市的私立教学型大学。学校前身为美国监理会于清朝光绪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江苏苏州创建的“东吴大学堂”,后于台湾台北市复校。现有位于士林区的校本部外双溪校区与位于中正区的城中校区。\n东吴大学教研领域涵盖文学、理学、法学、商学、外语、社会科学与巨量资料管理等领域。东吴大学为教育部开办的教学卓越计画经常入选学校,现为优久大学联盟之一成员。\n\n历史\n1900年,东吴大学成立于江苏苏州,为美国监理会在中国所创办的教会大学之一(1949年以前,在中国有十三所教会大学,分别为:北京的燕京大学、江苏南京的金陵大学、江苏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山东济南的齐鲁大学、浙江杭州的之江大学、上海的沪江大学、湖北武汉的华中大学、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广东广州的岭南大学、江苏苏州的东吴大学、福建福州的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福州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东吴大学始终以法学闻名全国,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享有“南东吴,北朝阳(朝阳大学)”的美誉。1949年,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政府因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迁往台湾。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办设“东吴补习学校”,于1954年藉校友捐款及学费支持财政,以“东吴大学法学院”名义艰苦在台复校,成为首个在台复校的私立大专校院,于1969年复名为“私立东吴大学”。\n\n前身\n1871年美国监理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 South)曹子实(国立清华大学前身“清华学校”校长曹云祥的父亲)先生于苏州十全街创办主日学校。\n1879年苏州主日学校由十全街迁天赐庄,定名“存养书院”。\n1882年林乐知先生(Dr.Young J. Allen)上海昆山路创设“中西书院”(Anglo-Chinese College)。\n1884年存养书院改名为“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潘慎文先生(Dr. A. P. Parker)任山长。\n1895年潘慎文先生改任中西书院山长。\n1896年孙乐文先生(Dr. David L. Anderson)在苏州创设“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n1899年博习书院迁往上海,合并于中西书院。\n1900年监理会组织董事会,议改设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为大学,以“Central University of China”(中文译为“在华之中央大学堂”或“中华中央大学”)之名向美国田纳西州政府注册,推孙乐文先生为校长,于天赐庄的博习学院旧址兴建。\n\n中国大陆时期\n1901年3月大学堂正式开学,名为“东吴大学堂”。\n1904年柏乐文先生所创医学班归并于东吴大学为医科。\n1905年中西书院由葛赉恩先生(Dr. John W. Cline)任山长。\n1907年校内颁授第一个毕业生沈伯甫文学士学位。\n1908年注册名称更改为 “Soochow University”。\n1910年与金陵神学院合办神学科。\n1911年3月16日,孙乐文先生病逝(后即以此日为校庆纪念日 University Day),由葛赉恩先生任校长,而中西书院全体迁往苏州合并于东吴大学。\n1912年医科、神学科撤销。开设医学预科课程。\n1915年上海昆山路增设法科,兰金先生(Charles W. Rankin)任法科教务长。\n1917年理科研究所首次颁授化学硕士学位(徐景韩、陈调甫),为国内各公私立大学之创举。\n1918年东吴法科第一届七名学生毕业,获法学士学位。\n1919年理科研究所首次颁授生物学硕士学位(施季言、胡经甫)。\n1920年刘伯穆先生(W. W. Blume)任法科教务长。\n1922年文乃史先生(Dr. W. B. Nance)任校长。\n1924年东吴法科授与最高法院首席法官董康、司法部长王宠惠荣誉博士学位。\n1927年文理科、法科分别更名为文理学院及法学院,聘吴经熊先生为法学院院长、潘慎明先生为文理学院院长。南京事件后,推选华人杨永清任校长、江长川为董事长,订“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n1928年法学研究所首次颁授法学硕士学位(金兰荪)。\n1929年奉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设文、理、法三学院。\n1937年法学院增设会计学系。东吴大��时有三学院十二学系。文学院:文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社会学系、教育学系、历史地理学系;理学院:生物系(含医学预科和护理预科)、化学系、物理系、数学系;法学院:法律学系、会计学系。\n1937年第二次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文、理学院迁移湖州,旋告停课,一部分师生西迁安徽,止于四川;一部分师生进入上海公共租界,与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及之江大学同赁慈淑大楼(今东海大楼)上课。法学院亦迁上海租界,假慕尔堂上课。\n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日军进据上海租界,文、理学院续迁闽,南至广州韶关。法学院部分迁往重庆,留沪师生则在费青、鄂森先生主持下,借南阳路爱国女子中学校舍开学,改名为“中国比较法学院”。\n1943年在江一平、查良鉴先生策划下,东吴法学院与沪江大学商学院于重庆成立“联合法商学院”,盛振为先生为校长,而后加入之江大学,为“联合法商工学院”。\n1945年联合法商工学院与上海法学院汇合,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之名;同时文、理两学院亦在苏州复课。董事会决议参加“中国基督教会大学联合董事会”(United Board for Christian Colleges in China)(今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n1946年法学院增设司法组。\n1949年中国共产党政权建立,教会学校行政多改由亲共教授接任,外籍教授被迫返美。\n1952年12月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当时中共政府的教育政策是模仿苏联,最大限度地拆散民国留下的大学,改办特色专业学门之大学院校。苏南文化教育学院、东吴大学文理学院,及私立江南大学数理系等重组后成立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江苏师范学院,校址设在东吴大学原址。东吴大学在上海的法学院被撤销,法律系师生转入华东政法学院,会计系并入上海财经学院。宣告东吴大学在苏州正式结束。\n\n在台复校\n1951年东吴旅台同学会在台北市汉口街一段15号(时称本院)设立“东吴补习学校”,施季言先生任校董会董事长,丘汉平先生任校长。设法政、商业会计、英文三科二年制,另设比较法律一科三年制。\n1952年王宠惠先生任董事长,施季言先生任校长。\n1954年,东吴大学商请与东海大学合并,惟东海大学校务委员,认为应先等东海三个学院皆成立后再做讨论。7月9日,奉中华民国教育部核准在台复校,先行恢复“东吴大学法学院”,设法律、政治、经济及会计四个学系,并附设外国语文学系,由陈霆锐先生任校长,为在台复校的第一所私立大学。因校舍不敷使用,另赁博爱路83及85号二、三楼(时称二院)。\n1955年曹文彦先生任校长,黄安素会督(Bishop Ralph A. Ward)及黄仁霖先生分任副董事长。\n1956年设中国文学系,以复设文学院之准备。\n1957年石超庸先生任校长。购得士林外双溪土地七甲及士林镇公所赠与之土地共十五甲。\n1958年大部分学系(除法律、会计二系)迁移至外双溪校址。法律学系改为五年制,修习比较法,以符东吴在大陆时期之体制。王宠惠董事长及黄安素董事长相继安息主怀,由黄仁霖先生接任董事长。\n1961年全校由台北市汉口街迁移至外双溪现址。\n1967年孙科先生任董事长。\n1968年(增设商学系(今企业管理学系)、商用数学系(今财务工程与精算数学系),成立文、商两学院。7月董事会决定恢复“东吴大学”原名,石超庸先生为复校首任校长,8月石校长逝世,桂崇基先生任校长。\n1969年端木恺先生任校长。增设数学系。12月教育部核准恢复完全大学建制,为“私立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商三学院。\n1970年增设化学、物理学二学系,并合并原隶文理学院之数学系,另成立理学院,文理学院改称文学院。设经济学研究所。\n1971年设法律学研究所。购置台北市延平南路书院段土地,兴建第一大楼,而后陆续购置土地、建置教学大楼,辟为今之城中校区。\n1972年增设历史学、音乐学、电子计算机科学(后更名资讯科学、即今资讯管理学)等三学系及外国语文学系东方语文组。\n1973年增设会计学研究所、社会学系及外国语文学系德文组。\n1974年增设中国文学研究所、国际贸易学系(今国际经营与贸易学系)。\n1975年杨亮功先生任董事长。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所辖英国语文学(今英文学系)、东方语文学(今日本语文学系)与德国语文学(今德国文化学系)三组,改独立设系。法律学系区分比较法学组及司法实务组,分别招生。\n1977年中国文学研究所设博士班,并招收首届研究生。\n1978年东吴外双溪校区图书馆落成启用。社会学系开办社会理论组与社会工作组分组教学(1982年分设招生)。\n1980年增设日本文化研究所、哲学系与微生物学系。\n1981年设立社会学研究所,分设社会学理论及社会工作两组招生。\n1983年端木校长退休,改聘为董事长。其任内增设12学系、7个研究所、3个博士班。\n1984年成立外国语文学院,下辖英国语文、日本语文、德国语文三学系。\n1987年端木董事长逝世;董事会改推王绍堉任董事长。同年起,学生会推派代表参加校务会议。\n1988年设立微生物学研究所与管理学研究所(后系所合一并于企业管理学系)。\n1989年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班奉准成立招生;增设心理学系。\n1990年原社会学系之社会工作组,独立设系为社会工作学系。\n1991年设立政治学研究所、日本文化研究所博士班、法律学研究所博士班;法律学研究所硕士班分甲、乙两组,乙组招收非主修法律学并具有相当工作经验之大学毕业生,开法学教育之新纪元。\n1992年设立数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之社会工作组独立设为社会工作学研究所。\n1993年设立音乐学研究所。\n1994年增设化学系硕士班。\n1997年增设国际贸易学系硕士班。\n1998年增设政治学系博士班。\n1999年增设哲学系硕士班、资讯科学系硕士班。\n2000年欢庆建校一百周年。增设张佛泉人权研究中心,并于2004、2008年陆续设立全国唯一的大学部跨领域人权学程、人权硕士学位学程。历史学系与商用数学系设立硕士班;法律学系硕士班乙组更名为法律专业硕士班。\n2001年增设心理学系硕士班、英国语文学系比较文学硕士班(2011更名为英国语文学系硕士班,2018改为翻译硕士班)。\n2003年增设德国文化学系硕士班。\n2005年微生物学系博士班设立招生。\n2008年外双溪校区“第一教学研究大楼”及“第二教学研究大楼”落成。\n2012年成立华语教学中心,开设学季班、短期营队班、客制化短期华语课程,招收母语非华语的学子学习华语与文化,并将住宿的枫雅楼与学习场域结合在一起,亦是台北唯一结合住宿与学习的华语中心。\n2015年成立巨量资料管理学院,并设有学院学士学位学程、学院硕士学位学程。后陆续增设学院硕士在职专班、学士后第二专长学位学程。\n2018年音乐学系硕士在职专班停招。\n2019年微生物学系博士班停招。\n2021年巨量资料管理学院学位学程改设为资料科学系。\n\n历任董事长\n中华民国大陆时期\n\n台湾时期\n\n历任校长\n中华民国大陆时期\n\n中华民国台湾时期\n\n精神象征\n校徽\n东吴大学校徽的设计包含中英文校名及校训。红黑二色原是法学院的院徽颜色,反映了当时强调铁血精神的时代背景,其后成为东吴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诠释,红色象征热诚,黑色象征坚毅与包容。\n\n校训\n中文校训\n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n\n英文校训\nUnto a full – grown Man(出自《以弗所书》第4章第13节参)\n\n校歌\n旧校歌(1935年 – 1963年)\n作词:杨永清\n谱曲:《Annie Lisle》(美国民谣)\n(一)天开图画,地秀山湖,佳胜蔚东吴。\n   人杰地灵,云兴霞起,黉序创宏图。\n   中西文艺,并蓄兼输,国运待昭苏。\n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免以同符。\n(二)资筹中美,经始规模,堂厦峙姑苏。\n   道契大同,教无畛域,一体治洪𬬻。\n   致知格物,学应时需,中外早驰誉。\n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免以同符。\n(三)茫茫禹域,整顿匡扶,责任在吾徒。\n   法治兴邦,培才沪上,几辈已前驱。\n   经纶政法,理国嘉祺,群治最相须。\n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免以同符。\n(四)春风广被,化雨沾濡,永念系东吴。\n   天涯一室,气求声应,同乐共艰虞。\n   辅国维材,广才维学,众望注东吴。\n   古今完人,天地正气,更免以同符。\n\n新校歌(1963年 – 迄今)\n作词:曹 升\n谱曲:《Annie Lisle》(美国民谣)\n\n校园\n外双溪校区,校内简称校本部,位于台北市士林区临溪路70号,山明水秀,邻近国立故宫博物院,设有传贤堂(大礼堂,举办新生入学典礼、宿舍迎新典礼、毕业典礼、戏剧及演唱会,有889席)、松怡厅(音乐表演艺术中心,有471席座位)、普仁堂(演讲厅,有321席)、戴氏基金会会议室(有200席)、国际会议厅-濂松厅(有120席)、哲英廰(有120席)、G101会议室(有70席)等基础设施供国际及国内交流研讨、美育活动及教学校务之用。并设有麦当劳、邮局、小型体育馆、健身中心、校车、咖啡厅、书局、图书馆、第一阅覧室、第二阅覧室及电算中心。外双溪校区内有安素礼拜堂(纪念会督罗爱徒(Otto Nall)、黄安素(Ralph A. Ward)副董事长)、王宠惠先生墓园、石超庸故校长夫妇墓园,及钱穆故居等校园特色景点。\n\n城中校区,校内简称城区部,位于台北市中正区贵阳街一段56号,位处博爱特区,比邻总统府、司法院、外交部、法务部、最高法院、国家图书馆和西门町。\n\n景点\n图书馆\n东吴大学图书馆包含总馆(外双溪校区)、城区分馆(城中校区)、数位校史馆(外双溪校区),馆藏目前约有90万册图书馆藏(含中、西文图书、期刊合订本)、电子资源(含资料库、电子书、期刊)170万册、非书资料(含微缩资料、地图、乐谱)20万种、现期书报898种,另有校内硕博士论文、参考资料等提供馆内阅览。并与优久联盟、八芝连图书馆馆际合作组织、北一区区域教学资源中心等学校图书馆提供馆际合作服务,且与中央研究院相关附属图书馆、国立台湾大学、国立政治大学、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及国立台北大学等多所学术机构、大学图书馆签订图书互借协议。\n\n图书馆总馆\n东吴大学1954年在台复校即成立图书室,陆续安置于宠惠堂、学生活动中心、安素堂,终于1978年总馆落成启用。总馆楼高九层,设有流通服务区、参考服务区、资讯检索区、非书资料区、期刊资料区、书库区(含密集书库)、阅览区等,并设有张佛泉人权学程专区、陶晋生院士赠书专区与漫读区等特色专区提供阅览。\n\n城区分馆\n1971年城中校区兴建第一大楼(崇基楼),规划一、三楼分设法律中心图书室与商学院图书室,时法律图书室之图书设备由亚洲基金会经费支助设立。1981年第二大楼(铸秋大楼)竣工,第六、七两层设为城区分馆,以典藏法、商两学院之资料为主,设有借还书服务区、参考服务区、期刊资料区、非书资料区、博硕士论文区、资讯检索区、书库区;另于第一大楼B1及第五大楼B2设有普通阅览室 。\n\n学术单位\n外双溪校区\n以下未详列出进修学士班与在职专班。\n\n城中校区\n\n重要事件\n东吴政治系事件\n东吴大学政治学系首位系主任(1954-1958)张佛泉亦是与胡适、雷震共同参与《自由中国》创刊的灵魂人物。傅正则兼任《自由中国》半月刊编辑(1971-1991任教于政治系),于1956年在该刊出版“祝寿专刊”后4年,被台湾警备总司令部以涉嫌叛乱逮捕,政治系自此遭长期监视。\n1981年,校园内出现第一份由学生出资发行的联合班刊《蓄艾》,发表他们对各种政治问题的看法,遭到校方下令停刊。隔年,政治系学生又发行一份《东吴政治月刊》,因为刊登党外杂志《深耕》的广告,也遭撤销发行。\n1982年11月9日政治系学生组织的“政治系学会”为二年级同学举办台北市议会旁听活动,当天下午正好国民党籍议员和党外议员各有一个小组进行质询,于是该学会的学艺组委托党外市议员谢长廷办理手续,集体前往旁听。随后情治单位指控政治系二年级学生导师黄尔璇带领大批学生到议会听党外议员质询,并且数度带领学生鼓掌。然黄尔璇当时虽为政治系二年级学生的导师,但该项活动完全由学生自主办理,黄不仅未被告知,且当天实至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兼课,并未带领学生到议会。校方曾约谈负责主办学生,要求他们提出书面报告,遭学生拒绝;而黄尔璇则在主动进行了解后,写了一份备忘录给当时的校长端木恺,说明整个事情的经过。事情澄清之后,国民党内特务单位仍声称学生在议会的旁听登记簿上代签其名,但经查证亦非事实,最后诬控黄尔璇是该项活动的幕后策画。另外,亦向校方施压对两名主办的学生予以记过处分。\n隔年5月,黄尔璇遭校方“解聘”,同时政治系被教育部勒令减班,直至1983年新任主任郭仁孚到任后才逐步回复,而现今政治系风气愈趋开放。2019年2月9日黄尔璇病逝于台北。过去被东吴大学解聘事件喧腾一时,俗称“东吴政治系事件”或黄尔璇事件,时至今日仍然没能给黄尔璇一个公道,其幕僚言,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n2019年2月,系主任刘书彬指出,他在12日到黄尔璇灵堂吊唁,向其遗孀、爱女黄芳仪与亲近家属致哀;并确认家属意愿,并且和家属达成共识:希望影响该系甚巨的“72学年度东吴政治学系减班”事件,和该学年原专职的“黄尔璇教授未获续聘”事件,能经由政府官方、或是东吴校方的调查,获得真相。\n\n前校长章孝慈病逝\n章孝慈自1992年担任东吴大学校长并兼任国民大��代表,于1994年11月14日于中国北京进行学术访问时中风并陷入昏迷,于北京治疗数日后,以飞机经英属香港转送回台治疗。虽然他此后从未清醒,但仍获东吴大学校方保留其校长职务,直至卧病一年多后过世。至今昔日校友仍会回忆章孝慈于任内倡导学术自由礼聘李敖任教,以及固定清晨于操场跑步的画面。在法律系崇基楼一楼也悬挂著章孝慈前校长的画像,供师生缅怀。\n\n学校活动\n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n东吴大学自1999年开办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24小时赛,其中除2000年因大地震、2006年因校园施工故停办外,已连续举办14届,年年都吸引各国好手前来竞技。2012年东吴超马赛事中,已有6名选手达到国际赛事的门槛,将东吴超马赛提升至全世界第二个、台湾唯一的“金牌赛事”,而2014年再获金牌肯定,也期许来年再创佳绩,未来更以筹办全球最佳赛事为唯一目标。\n1999年,林义杰、江丽纹在东吴分别创下全国男子、女子第一个24小时赛的纪录-220公里、138公里。(目前男子组纪录保持人为陈俊彦,纪录244公里,女子组纪录保持人为邱淑容,纪录206公里)\n2002年,日籍参赛者关家良一更在东吴创下亚洲24小时赛的新纪录266.275公里。东吴大学举办的超级马拉松赛事,除受到全球热爱马拉松好手的重视,东吴大学配合举办的睡衣派对、志工服务,也让参与的同学、参赛者与社会大众留下深刻的印象。\n2007年,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于操场整修完成后重新复办。\n2013年,日本原良和以684圈273.65公里摘下冠军宝座,女子组由微笑女神工藤真实以527圈210.906公里顺利蝉联第一,男子组的亚军伊凡库丁创下义大利田径场全国新纪录;季军南非的约翰·凡达马威也刷新南非及非洲纪录。马来西亚脑麻选手曾志龙突破自我极限,写下身障人士89公里超马世界新纪录。今年共有2,281人参加东吴超级马拉松赛事,其中有42人参加24小时超马赛,最后共有37人完成比赛。\n2014年,东吴24小时国际超级马拉松再创佳绩,正式通过、荣获世界唯一的国际马拉松总会“金牌赛事”认证。\n由来自日本原良和(285.366公里)、关家良一(241.099公里)、义大利伊凡库丁(255.499公里)、德国佛罗里安罗伊斯(253.899公里),加上在东吴大学两度创下女子24小时世界纪录的日本工藤真实(222.431公里),五位选手成绩达到国际超级马拉松总会认定之世界级水准(男生240公里、女生220公里),因而获得金牌认证。原良和同时创下男子24小时亚洲纪录及东吴超马赛历年来第二佳的成绩。在台湾选手的部分,有长达数十年的登山经验的李芳吉,首次参赛便以221.743公里(545圈)取得第七名的好成绩。取得第八名的选手陈邦生亦跑出218.999(547圈)的成绩。另外本届新秀陈士伟,216.474(532圈)的佳绩,成为本次赛事男子组的第九名。东吴国际超级马拉松这项极度艰困挑战个人体能极限的赛事,在42位超马好手中虽有7位选手中途因为身体失温而放弃,但今年在同样跑道上仍有1,700人参加接力赛的跑者,一边享受和顶级超马选手竞速,一边互相加油打气,让东吴的田径场热力燃烧24小时。\n\n金牌赛事资格\n根据国际超级马拉松总会(IAU)金牌赛事认证标,24小时制超马赛男子组选手完成240公里,女子选手组完成220公里,达标人数合计5人,方可获得IAU金牌赛事认证。\n\n双溪现代文学奖\n1979年,东吴大学首次举办中国文学系新文艺(现代诗)创作征文比赛。而后1980年起举办全校性之现代诗、散文、小说征文比赛,并正式命名为“双溪现代文学奖”。\n文学奖创办以来,经历届努力与成长,培养出许多文坛新秀,其中不乏今之名家巨匠,成果备受肯定。本活动于2007年第27届迄今,由中国文学系承办。\n目前双溪现代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由中国文学系主任为总召集人,下设总指导老师一人与现代诗、小说、散文等三组指导老师各一人,并由学生自组招募总干事、副总干事、执行秘书及短篇小说组、散文组、现代诗组、公关组、美宣组、文编组等六组组长、组员,并聘请文坛时有盛名之作家担任评审讲评。2020年为第40届。\n曾获双溪现代文学奖者:鹿忆鹿、彭树君、张曼娟、陈稼莉、陆爱玲、裴元领、须文蔚、管仁健、张清志、孙梓评、张维中、陈大为、谢旺霖、陈柏青、黄文巨等。\n\n学生自治组织与社团\n东吴大学拥有非常多的学生社团,截至2015年8月为止,全校共有超过100个学生社团,其中每个校区都有不同的社团,详细列表如下:\n\n学术期刊\n东吴中文学报:中国文学系出版 ISSN 1027-1163 THCI、人社期刊评比第二级\n东吴历史学报:历史学系出版 ISSN 1025-0689 人社期刊评比第三级\n东吴哲学学报:哲学系出版 ISSN 1010-0725 THCI、人社期刊评比第一级\n社会分析:东吴社会系、辅大社会系与世新社会心理学系共同出版 ISSN 2218-6689\n东吴社会工作学报:社会工作学系出版 ISSN 1026-4493\n东吴政治学报:政治学系出版 ISSN 1010-0725 TSSCI、人社期刊评比第二级\n双溪教育论坛:师资培育中心出版 ISSN 2305-7270\n东吴外语学报:外语学院出版 ISSN 0259-3777\n东吴日语教育学报:日本语文学系出版 ISSN 1027-1155\n东吴法律学报:法学院出版 ISSN 0259-3750 TSSCI、人社期刊评比第一级\n东吴经济商学学报:商学院出版 ISSN 0259-3769 人社期刊评比第三级\n会计学报:会计学系暨财团法人东吴大学会计系所同学联谊会文教基金会出版 ISSN 2071-9817\n台湾人权学刊:张佛泉人权研究中心出版 ISSN 2224-6622\n上表期刊评比据科技部公布“台湾人文及社会科学期刊评比暨核心期刊收录”最新名单。\n\n在台校友\n历年日间部师生比及新生注册率\n110学年度日间部学生人数13295,专任老师人数431,日间部师生比30.85(学生数/老师数)。\n\n112学年度新生注册率91.31%。\n113学年度新生注册率94.94%\n\n相关条目\n在台复校\n东吴大学 (苏州)\n苏州大学\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n东吴大学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东吴大学图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东吴大学校友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YouTube上的东吴大学频道"} +{"doc_id": "4938", "title": "马来语", "text": "马来语,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玻里尼西亚语族,主要使用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文莱的部分地区等,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汶莱4国具有国语或官方语言地位。\n在1945年以前,印尼苏门达腊以外的很多地方也使用马来语。但是在印尼独立以后,该国所使用的马来语被称为印尼语,并以之为国语。\n在马来西亚,大概有1,300万人是以马来语为母语,约占全国人口的55%。此外,在马来西亚还有1,000万人是以马来语作为他们的第二语言。至于在其他国家,印尼的苏门达腊也有1,000万的马来语使用人口,泰国有100万,新加坡则有40万人左右。\n\n名称\n根据大马、印尼、汶莱共同达成的默契,马来语是以廖内语(Bahasa Riau) 苏门达腊廖内省的口音当作标准腔的。这是因为长久以来,现属印尼的廖内省一直被视为马来语的诞生地。\n在马来西亚,马来语被称为“Bahasa Melayu(马来语言)”或“Bahasa Malaysia(马来西亚语言)”。“马来西亚语言”是马来西亚政府在1967年的“国语法案(National Language Act)”中被使用的语汇。一直到1990年以前,“马来西亚语言”比较常被用来指涉马来语。但是在1990年以后,不论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学院里面的学者,却都逐渐倾向于用“马来语言” --- 这是马来语版的“马来西亚联邦宪法”中所使用的语汇 --- 来指涉马来语。\n印尼在宣布独立以后,也使用某种形式的马来语当作其官方语言,但是却将其称之为“Bahasa Indonesia(印尼语言)”。至于在汶莱和新加坡,他们所使用的马来语则是被简单称为“Malay(马来语)”或者是“Bahasa Melayu(马来语言)”。\n基本上,所谓“马来语言”和“印尼语言”的区别,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而非语言学上的考虑。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沟通的,虽然有不少语汇不一定完全相同;但是,很多马来方言彼此之间反而无法完全互相沟通。比如说,对很多马来人而言,他们就很难理解吉兰丹语(Kelantanese)的发音。此外,印尼的爪哇马来语(Javanese Malay),则拥有很多特有的词汇,即使熟悉马来语的马来人也无法完全理解这些词汇的意思。\n另外,根据闽南语读音,马来人以及马来语(Melayu)也有译作“巫来由”的,例如“巫统”就是“巫来由民族统一机构”的简称。\n\n“马来语”和“印尼语”的差别\n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可以类比为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 错误:{{Lang}}:对于代码:en,地区:uk 无法识别(帮助))和美式英语(American English)之间的差别。使用这两种语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沟通的,只是在书写系统的拼音和语汇上有一些差异。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印尼语从爪哇语和荷兰语借用了不少词汇。比如说,马来语的“邮局”是“pejabat pos”,但是印尼语的“邮局”则是“kantor pos”,这是借用荷兰语中的“办公室”(kantoor)而产生的词汇���\n\n文字\n在马来人皈依伊斯兰教前,曾用多种文字来书写马来语,最早使用的文字借自爪哇语,马来语存世的最早记录格度干武吉碑的石刻,就是用帕拉瓦文,一种借自爪哇语的文字写成。另外,马来语曾使用的文字包括仁崇字母、卡维文、拉让文。\n在20世纪以前,由于多数的马来人都信奉伊斯兰教,所以他们是使用一种叫做“爪夷文”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书写系统来进行书写的,现时只有汶莱仍然广泛使用。在西方殖民者到来后,另外一种叫做“Rumi”的罗马字母书写系统,则逐渐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爪夷文”原本的地位。马来西亚和印尼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其实正反映了当时统治两地的不同殖民政府──英国殖民政府和荷属东印度公司——在书写系统上的差别。\n在印尼语中,英文字“moon”中的母音,是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写成“oe”。在日本占领印尼的时候,这个母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为“u”(因此,印尼第一任总统苏卡诺的名字,也从Soekarno被改为Sukarno)。同样,在1972年以前,英语“chin”中的子音,虽然在马来语中是用“ch”来表示,但是在印尼语中,则遵循荷兰语的习惯而书写成“tj”。所以,“孙子”在马来语中的写法是“chuchu”,但是在印尼语中的写法却是“tjoetjoe”。\n这种情况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变。由于印尼“Ejaan Yang Disempurnakan(精确拼音;Perfected Spelling)”的公布,马来语和印尼语中书写系统的这些差异才有了缩小的迹象。比如说,在这之后,马来语的“ch”和印尼语的“tj”,都一律改成“c”,因此“孙子”就变成了“cucu”。此外,印尼语也不再使用“dj”,而是使用马来语中已经采用的“j”,因此,雅加达的拼法,就从“Djakarta”变成了“Jakarta”。原本在印尼语中被保留来发半母音的“j”(即英语“young”的第一个发音),也由马来语中的“y”所取代。\n虽然马来语和印尼语在书写系统上已经几乎获得了统一,然而由于某些历史上的原因,这两种语言的某些词汇还是有差异。比如说,“钱”在马来语写作“wang”,但是在印尼语则写作“uang”。\n\n音系\n马来语一共有26个辅音。共有16个浊辅音,10个清辅音。\n\n词汇\n马来语中的福建话借词\n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带的马来人或印尼人与华福建人杂居,所以日用马来语都掺杂了许多福建话词汇:如kuih(福建话“粿”;意为“糕点”),cukong(主公,指资本家),kicap(福建话“豉汁”,指酱油),gue(福建话的“我”,雅加达方言指“我”),tionghoa(中华,指华人事物),除此之外中国除了广泛称为China外,也能称为TiongKok(福建话发音),头家也被称为tauke或taukeh(老板)等。\n\n从马来语中借入英语的汉语词汇\n由于葡萄牙人在东南亚的第一个据点是马六甲,所以许多汉语词汇也透过马来文词汇进入葡萄牙语,继而进入英语,如中国度量衡单位:\n\n中文里的马来语借词\n新加坡、汶莱、马来西亚和印尼一带的华人因常与马来人接触,故其日用中文和英文都掺杂了许多马来词汇。例如:\n\n“巴刹”(bazar/pasar,集市,词源为波斯语)、“湿巴刹”(菜市场)\n“惹兰”(jalan,步行/道路)\n“巫金”(mukim,区/乡)\n“巴冷”(parang,开山刀)\n“沙嗲”(sate,烤肉串)\n“达曼”(taman,花园)\n此外,由于欧洲人在东南亚的首个据点为马六甲,所以许多欧陆词汇也透过马来文进入中文。例如:\n\n“佛朗机”(Ferringhi,葡萄牙人/白人)\n“曼达林”(Menteri,朝臣/部长)\n\n巴刹马来语\n巴刹马来语(马来语:Bahasa Pasar)是流通于马来西亚集贸市场(即所谓巴刹)的通用语(lingua franca),主要由马来语构成,并混有少许汉语方言、英语、淡米尔语成分,偶有音变或省略。这是一种非正式口语,一般出现在日常会话或私人日记、简讯等场合,正式场合如演讲、学校作业考试、新闻报道、政府公文几乎不用。\n例:\n标准马来语:Di manakah kamu menemui mereka?(你在哪里看见他们?)\n巴刹马来语:Kat ne kau jumpa diorang?\n\n参见\n脚注\n参考文献\n相关书目\nChee, Tham S. 1990.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Malay Language: Social Change and Cognitive Development.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n《森林里的陌生人》\n梁治廷编,1965,马来语相对词小词典。新加坡:上海书局。\n刘明编译,1968,实用马来语会话。新加坡:星洲世界书局。\n武富正一,1946,马来语大辞典,缩刷版。东京都:旺文社。\n杨贵谊、陈妙华编,1988,马来语大词典,修订版。吉隆坡:The World Book Co. Sdn. Bhd。\n张耀星编著,1979,马来语会话。香港:中外出版社。\n左秀灵主编,1992,马来语:脱口说。台北:建宏。\n\n外部连结\n马来西亚语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来文——中文线上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来文——英文线上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来文——英文线上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4941", "title": "詹姆斯·史都华", "text": "詹姆斯·梅特兰·史都华(英语:James Maitland Stewart,1908年5月20日—1997年7月2日),昵称吉米·史都华(Jimmy Stewart),美国电影、电视、舞台剧演员、美国空军准将。\n詹姆斯·史都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身为一名才气焕发的演员,其作品横跨西部片、文艺片、脱线喜剧、家庭喜剧、悬疑片、传记电影等。他是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金球奖剧情类剧集最佳男主角、金球奖终身成就奖,及其他多数主要电影组织的终身成就奖得主。多部作品名列美国电影学会各类型百年最佳影片、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典藏。他在美国电影学会、美国娱乐周刊评选的百年百大电影名单中,都是出现最多次的主演演员。1999年,史都华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男演员第3名。\n与其他巨星相形之下,詹姆斯·史都华更特殊的是:银幕上下的他,几近完美符合美国人心目中典型的中产阶级形象。。从热爱家人朋友,诚恳笃实的小市民;到智勇双全、无畏无私的爱国英雄。他端正、谦冲又亲切的人格,受到普遍的敬重和喜爱。除了被昵称“吉米·史都华”外,甚至还被形容为“美国的良心”(American conscience)。他活跃的年代大致涵盖了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吉米·史都华本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象征,以及一个经典时代的传奇化身。\n\n生平\n早年\n詹姆斯·梅特兰·史都华于1908年出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印第安纳郡,一个苏格兰后裔,基督教喀尔文教派长老会虔诚信仰的家庭。父亲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他让儿女有同等机会受大学教育。詹姆斯·史都华是家中长子,有两个妹妹。\n父祖三代都经营五金行,家境富裕;而母亲的音乐及美术素养,对三名子女的影响更大,音乐经常充满了这个和乐的家庭。\n童年时期的詹姆斯·史都华,一个害羞的小男孩,课余的时间常躲在家里的地下室做飞机模型、绘制机械设计图、还有自己写了剧本与妹妹们排演、以及在家乡的默片戏院打工。家人主要希望他能够继承父业。他曾一度想要就读海军学院,希望能成为海军飞行员,但未得到父亲同意。\n詹姆斯·史都华的中学毕业于梅瑟斯堡学院,1932年詹姆斯·史都华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系。史都华的中学及大学时期,在学校社团都极为活跃,因为从小就专长演奏手风琴,所以加入学校的管弦乐团。他亦是美式足球队、棒球队、田径队队员,擅长跳高、掷标枪,尤其更是长跑健将。他还是唱诗班及合唱团团员、童军团成员及终身的支持者、年鉴的美术编辑、文学协会的成员,他也有写诗的天份,并在多年后出版诗集。史都华的中学暑假曾在建筑公司工读、参与过铺路及道路划线的工作,另一个暑假他充当一名专业魔术师的助手。\n詹姆斯·史都华在普林斯顿大学参加的社团,尚包括全美国闻名,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话剧团普林斯顿三角俱乐部,以及历史同样悠久的普林斯顿美食社,他也是学校的啦啦队队长。史都华在建筑系的成绩依旧非常优异,擅长工程制图及化学等科目,并且曾经以一篇机场设计的论文获得奖学金。\n在大学时期詹姆斯·史都华在话剧团已经当上主角,不过直到毕业以前史都华依然打算从事建筑行业。然而经济形势改变了他的决定,从史都华的大学时代开始,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恐慌使得百业萧条,即使是当时美国最热门的建筑业也不免受到影响。\n不同于多数其他的演员,詹姆斯·史都华不但未曾上过戏剧学校,也没上过任何表演专门的课程。他凭借的,除了天份,再来就是学校社团的经验。他在三角俱乐部时,认识长他一个年级的同学约书亚·罗根。由于没办法在建筑业找到工作,毕业几周后史都华受到罗根之邀,参与在马萨诸塞州鳕鱼角的一家夏季轮演剧场。在那里他参与演出的一部名为再次告别(Good-bye Again)的滑稽剧大获成功,得以在百老汇再次演出。并认识亨利·方达、玛格丽特·苏利文(先后成为亨利·方达与导演威廉·惠勒的第一任妻子),并结为朋友���\n詹姆斯·史都华来到百老汇的数个月后,又成为舞台剧的主角,演出获致成功,而且被当时的媒体加以报导。在1932年到1934年之间,这4位好友并肩为自己的梦想-以及经济不景气的压力-而奋斗著。之后罗根前往莫斯科进修,其后回到百老汇;苏利文、史都华和方达,他们各有际遇,都到好莱坞发展。约书亚·罗根后来成为普立兹奖、东妮奖得主的舞台剧导演、史都华和方达皆是一代银幕传奇、玛格丽特·苏利文亦是1930年代、1940年代著名的一线女星。这些年轻人后来都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上留名。\n\n战前\n1934年史都华接到了米高梅以及20世纪福克斯的试镜,还曾在华纳兄弟的电影中露过面,不过华纳和福克斯都没有进一步接触史都华。在亨利方达的鼓动下,詹姆斯·史都华于1935年同米高梅公司签订了一份合约。这份合约的时间为7年,合约规定每周史都华可以获350美元的薪酬。史都华和方达从百老汇到好莱坞一直都是室友。热衷于参加派对与跟小女星约会的亨利·方达,诧异的发现他的室友尽管顶著普林斯顿高材生的光环而颇受异性瞩目。不过詹姆斯·史都华仍然很高兴有进好莱坞的机会,以每周6到7天在制片场勤奋工作著。\n起先,身高1米93,体重不到63公斤的詹姆斯·史都华大男孩般害羞、谦逊的个性、以及瘦高的身形,似乎一度成为职业上的阻碍。这段时间,据他所言,总是在当“大型电影的小角色及小型电影的大角色”。似乎米高梅没有为他找到合适的定位,1936年他参与了9部影片的演出,角色范围从害羞的水手直到精神病杀手。不过那部扮演杀手的影片,是史都华在大型影片得到的第一个戏份重的角色,片名为《迷雾重重》,是演员名单排名第三的配角。其实詹姆斯·史都华后来整个演员生涯,尤其在成名以后,就没再演过反派。\n1938年,詹姆斯·史都华被出借至米高梅的姊妹公司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比史都华早两年来到好莱坞的朋友玛格丽特·苏利文,在那里称赞他的才华;而导演法兰克·卡普拉早在史都华还在饰演小角色时,就已注意到他的潜力,并且在即将拍摄的作品中,打消了原本要找克拉克·盖博、贾利·古柏(他们当初也是卡普拉提拔的)等成名影星主演的念头,决定重用这位新人。詹姆斯·史都华此后就晋升为大型电影的主角,与法兰克·卡普拉展开数次成功的合作。他们的合作始于1938年、改编自普立兹奖作品、奥斯卡得奖的电影《浮生若梦》,一部经济大恐慌时期温暖人心、创下票房佳绩、又有人生哲理内涵的喜剧片。法兰克·卡普拉发现詹姆斯·史都华不但能够充分理解自己所要诠释的角色,并且几乎不需要什么指导,卡普拉后来称赞史都华“可能是最出色的银幕演员”、“已经到了不用表演的境界”。然而即使在詹姆斯·史都华开始名扬好莱坞,问鼎奥斯卡奖项时,他的父母仍旧反对他投身影界,在身为虔信教徒的老史都华夫妇的观念中,他们忧虑儿子会在这个浮华、罪恶的电影之都学坏,并且一直试图劝儿子回到他原本就可以从事的,体面、正派的职业。詹姆斯·史都华秘密的跑到欧洲旅行,以得到一段休息的时间,当他回到美国时,正值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n在卡普拉1939年奥斯卡得奖的政治题材喜剧片《民主万岁》中;詹姆斯·史都华出演一位曾经遭受威胁利诱,最后仍然勇敢揭发弊案的年轻参议员,初步确立了他正人君子的形象。出演本片时史都华极为认真,甚至吞下水银化合物以使得自己嗓音沙哑。此片在当时大受欢迎,至今仍声名不减,被选在百年百大电影系列、以及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詹姆斯·史都华在此片真正成名,得到了第一次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以及纽约影评人协会的最佳男主角奖。\n1939年12月到1940年12月期间,史都华参与了三部电影的演出。分别是导演乔治·马谢尔的《警探奇侠》,是史都华第一部西部片,女主角是玛琳·黛德丽。剧中他是个行侠仗义但爱好和平的青年神枪手、一位西部大侠的后代。1940年与导演恩斯特·刘别谦合作的浪漫喜剧《街角的商店》;饰演女主角是他的朋友玛格丽特·苏利文;男女主角是相恋的笔友,却不知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一起在商店工作、而且互相看不太顺眼的同事。1940年詹姆斯·史都华与凯瑟琳·赫本、卡莱·葛伦主演乔治·丘克的经典脱线喜剧《旧欢新宠:费城故事》。史都华出演一名卷入别人多角恋爱闹剧,为情所苦的记者,歌声还不错的他,在剧中有表现的机会。《旧欢新宠:费城���事》让他以生动的演技拿到1941年的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此片在1956年被重拍为葛莉丝·凯莉主演的《上流社会》。詹姆斯·史都华把奖座寄回去他的家乡,他所坚持的梦想终于得到双亲肯定,这座小金人在他父亲开的五金行橱窗里放了25年。1940年,仍然处于米高梅合同期内的史都华被征召入伍,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在他入伍以前,已经拍摄了29部电影。\n\n空军英雄\n飞行是吉米·史都华自幼的梦想,当他还是中学生时,用打工赚来的钱,以十五美元飞行十五分钟的价格租下的寇蒂斯双翼机完成了首次飞行。1927年,25岁的查尔斯·林白飞越大西洋,19岁的史都华兴奋的勤跑报馆,打听电报拍来的最新消息,并自制一架林白座机——圣路易精神号的模型,放在他父亲的五金行店面橱窗。整整30年后,史都华主演林白的传记电影;32年后,詹姆斯·史都华与查尔斯·林白一样都晋升为空军准将。\n早在从军的数年前,史都华于事业起步阶段就开始实现从小的梦想。他先后在1935年及1938年考取私人飞行执照以及商用飞行执照,截至战前一共累积400多小时的飞行时数。史都华常驾驶飞机飞越整个北美大陆,从加州到宾州去探望父母──经由铁路线的导引。\n1939年,31岁的史都华与友人电影作曲家赫奇·卡尔迈基发起,与其他数位好莱坞人士,在亚利桑那州格兰岱尔市,自行集资创办“雷鸟”战时飞行学校(Thunderbird Field)。这间飞行学校后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英国、加拿大、中国培育了超过1万名飞行员。\n从军报国于詹姆斯·史都华来说并不遥远。他的母系祖先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祖父和外祖父都参加过南北战争、父亲参加过美西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年幼的吉米·史都华心目中的模范。虽然他的家人希望他成为一名步兵,但是史都华本人则渴望翱翔蓝天。早在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前,他已观察到战争对国家的威胁一触即发,因此前往洛杉矶美国陆军航空队的征兵站(美国陆军航空军的前身,后者又为美国空军前身)请求入伍。\n身高6呎3.5吋(191公分)的史都华,却因体重过轻了5磅(2.27公斤)而遭拒。他向米高梅一位健美先生Don Loomis请教,此人以擅长随心所欲控制自己的体重而闻名。他再次请求入伍,体重虽有增加,可是仍然过轻。经过又一次的请求,征兵主官答应给他再量一次体重,这次以多了1盎司(28.35公克)通过了,后来史都华透露他有一个“朋友”在操作体重计!吉米·史都华在1941年3月入伍,新科奥斯卡影帝的他,成为第一位穿上军服的影星,他的薪水也因此从周薪3000美元变成月薪21美元。\n1941年3月22日,吉米·史都华以私人飞行员的身份参军,入伍后的吉米·史都华,谢拒所有军方想到加诸于他的公众宣传形象,坚持要得到与所有入伍士兵相同的待遇。虽然已经有了400小时的飞行经验,但是要想达到陆军航空队的要求他还需要再积攒100个小时的经验。于是,史都华自费在附近的一个机场进行训练,日以继夜的准备他的飞行考试、专业科目考试、以及成为军官的学科考试。1942年1月19日,詹姆士·史都华以少尉起用。虽然詹姆斯·史都华有著优秀的飞行能力,上级起初仍不愿新科奥斯卡影帝受到损伤。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史都华都在后方担任教官。\n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史都华学会了驾驶双引擎以及四引擎的重型飞机,同时获得了这两种飞机的飞行教官资格。1943年2月,不同于那些驾驶B-17走上战场的同僚,已经是中尉的史都华升任上尉,调入第29训练大队,派往Gowen Field机场,教授双引擎及四引擎轰炸机的飞行。这包括AT-6、AT-9以及B-17空中堡垒式与B-24解放者式两种重型轰炸机。接下来的几个月中,有传言说他将被取消飞行资格,以后将会拍摄宣传片以及贩售战争债券。而当时的史都华已经有了3000小时的飞行经验,并且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领导。最终,上级经不住他的恳求,同意派遣他前往危险的欧洲前线。\n1943年11月,史都华上尉随第445轰炸大队第703轰炸中队驻在英国Tibenham,前往欧陆对纳粹德国作战,升为少校中队作战官。当时第8航空队的轰炸机执行任务时没有战斗机护航,每次飞行都充满了危险。有一次,在执行轰炸斯图加特的任务时,一枚88公厘高射炮弹击中了史都华的飞机,在他两腿之间的座椅上打出一个洞。虽然下了飞机以后史都华冻得发紫,不过所幸毫发无伤。因为史都华的影迷太多,不执行任务的时候他也不敢前往伦敦,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基地内。\n1944��3月,已经执行了12次任务的史都华中校接任中队长,然后调往新成立的第453轰炸大队,担任大队作战官,负责指挥48架B-24轰炸机并亲自担任飞行员。史都华中校在第453轰炸大队领导过“不计其数”深入纳粹占领区的最危险任务,这一切都在他的命令下,在当时并未公开。他曾经飞达布伦瑞克、柏林、不来梅、法兰克福以及施韦因富特等地。他最值得骄傲的作战经历之一,是曾经引导1000架轰炸机执行轰炸柏林的任务。\n\n吉米·史都华从军时,父亲写给他一封信。在整个战争期间,他一直将这封家书放在他随身的衣袋中,后来更终身保存著这封信。\n\n在某次轰炸柏林的过程中453大队损失了许多成员。深受打击的史都华在医院里待了几个星期,最终同意不再执行战斗任务。1944年夏,詹姆斯·史都华再升任陆军航空军第8航空队第2战斗轰炸联队上校参谋主任暨联队作战官。\n史都华上校曾任军事法庭的审判主席。1945年3月,发生了意外轰炸到中立国瑞士的苏黎世一案,两名飞行员及轰炸领航员被控失职。考量到当时恶劣的天气,以及证实仪器故障是事件发生的主因,宣判被告无罪开释。\n詹姆斯·史都华因战功彪炳,受颁优异服务勋章(美国陆军及空军第三高荣誉)、法国英勇十字荣誉勋章(与美军第四高荣誉银星勋章对等)、两度得颁飞行优异十字勋章(由詹姆斯·杜立特将军颁发)、四度得颁航空勋章、陆军嘉奖奖章;以及本土防御服役奖章、欧洲-非洲-中东作战奖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纪念章;与后来的预备役服役奖章。\n\n截至1945年返回美国时,史都华已累计1800多小时的战时飞行时数。他从二等兵晋升至上校仅花了不到4年的时间,只有极少数的美国军人有这样快的晋升速度。\n詹姆斯·史都华荣誉退役后转预备役。他在1950年代前期,担任乔治亚州道宾斯空军预备役基地(Dobbins Air Reserve Base)指挥官。此后继续取得B-36、B-47、以及B-52同温层堡垒轰炸机的驾驶资格。史都华于1959年7月23日晋任准将。1966年,史都华准将自战略空军指挥部前往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他虽已过了飞行员年龄上限,仍以观察员身分,完成一次13小时的B-52轰炸机对北越作战任务(弧光行动)。史都华拒绝将这次任务公之于众,因为他不希望当他尽一名预备役军人应尽之责时,被当成是名人在作秀。在入伍27年以后,詹姆士·史都华于1968年5月31日从美国空军退役。1985年5月23日,罗纳德·里根总统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同时将他在退役名单中的军衔提升到了少将。\n1942年,穿著飞行服的史都华中尉,为陆军航空军录制爱国宣导短片《赢得你的飞行翼》(约翰·休斯顿中尉执导),这也是美国陆军航空军电影小组推出的首部作品。主要为大学生、高中生、以及社会青年解答加入陆军航空军的相关疑问。时任陆军航空军司令的亨利·阿诺德将军,表示这部在2个星期内完成的短片成功招募到15万名兵员,包括10万名飞行员在内。1947年,史都华上校担任陆军航空军二战纪录片《雷电!》的旁白(威廉·惠勒中校、约翰·司图加上尉执导)。这部纪录片主要叙述在1944年义大利攻防战中,驻在科西嘉岛的美国陆军航空军飞行员,成功阻断轴心国军对古斯塔夫防线及安济奥滩头的补给线。1961年,史都华准将再为美国空军作X-15试验机的介绍短片旁白。\n史都华将军于1968年除役。1983年,空军选在詹姆斯·史都华75岁生日时,除了再次褒奖及祝贺以外,特地安排他与当年的同僚、部属共聚一堂。他的昔日袍泽坦言,当他们最初还不了解史都华时,有些不太情愿成为他的机组成员,因为史都华在下达命令时,“紧张、结结巴巴,有时有点犹豫”,但后来众口一致的称赞他们的史都华中队长、联队参谋主任兼具智谋及胆略。\n但是身为真实的空军英雄,却对他的军旅生涯非常低调。当他战后返乡时,婉拒了英雄式的欢迎。他甚少提及其战争经历、亦绝少愿意拍战争片,这点在好莱坞一线男星中十分罕见。除了从军期间,他应陆军航空军要求,录制的爱国宣导影片以外,史都华终其一生92部作品中,只有2部战争片,甚至即使是这些战争片,也是省思灾难而非赞颂英雄主义。或许这正是因为他将从军视为责任,而非用来自夸的事迹。\n\n战后\n詹姆斯·史都华历经战争的残酷,一度对电影娱乐的价值感到怀疑,但这时再应卡普拉一通电话之邀,演出为他量身订作的经典之作《风云人物》。剧中主角到处有吉米·史都华的身影,例如设定与他同年纪,大学都主修建筑,听力都���经受损(史都华听力受损,是因为在空军服役时,飞机引擎的强大噪音。他此后必须使用助听器,到晚年几乎完全失去听觉)。吉米·史都华此时还未婚,但已能够出色诠释丈夫与父亲的身份。他在《风云人物》及《民主万岁》的角色,被认为前后互相辉映,从此被视为一种“平民英雄”的典型。\n《风云人物》得到当届奥斯卡奖项的5个提名,后世评价则又远胜过当时,被美国电影学会的百年百大电影系列,名列百年来最伟大的影片之一,以及百年来最伟大的励志电影。这部1946年的影片,至今在美国、英语系国家、以圣诞节为主要节庆的国家地区,已被公认是圣诞节必看的经典,在电视上、甚至在电影院一再重播。史都华表示风云人物的主角是他生平演过最喜欢的角色,卡普拉也认为可以称得上是他生平最佳作品,并再度赞誉史都华为“非凡的凡人”。1985年,当史都华得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时,曾对当时还健在的卡普拉,表示感谢法兰克·卡普拉“慷慨、睿智的指引”、认为卡普拉“毫无疑问是我所知道最伟大的导演”。\n哈利·杜鲁门总统在看完《风云人物》后,曾说:“如果贝丝和我有儿子的话,我们希望他就像吉米·史都华一样” 。1991年,冷战结束,苏联解体。1992年,美国影片在俄国初次解禁,在鲍里斯·叶尔辛总统的首肯下,《风云人物》这部结局众人合唱苏格兰民谣友谊万岁的影片,被选定于1月5日、东正教的圣诞节,在俄国播出的第一部美国电影。\n《风云人物》虽然在后世声望日隆,在当年也得到5个奥斯卡奖项提名,包括史都华的最佳男主角。但是在当时票房普通、评价参差。法兰克·卡普拉提前退休,新生代演员蜂起,许多与史都华同辈的演员,在此时事业多有衰退的现象。吉米·史都华甚至也开始怀疑起自己,经过四年军旅生涯的耽搁后,演技是否还留著。他考虑过转往航空工业发展,因为他本来就具有相关专业、亦是航空公司的投资商。父亲则又主张他回到家乡,并且催促儿子尽快结婚。后来吉米·史都华开始尝试拓宽戏路,也曾经回到百老汇出演后来改拍为电影的舞台剧。他的突破最终获得超越战前的成就,在艺术与商业方面都成为真正的巨星,进入他一生发表电影作品的黄金时期。\n战前的吉米·史都华几乎都出现在文艺喜剧片,形象往往是俊雅、正直、害羞的年轻人。评论多认为,兵凶战危的经历,反而让史都华完全成熟。他在1949年成家、拥有迟来但美满的婚姻。战争让他从青涩腼腆,变得可以更“dark”与“hard”,使他胜任更复杂而具挑战性的角色,戏路也从既有的文艺、喜剧,推广到了惊悚、西部、传记等类型影片。\n詹姆斯·史都华在战后回到好莱坞时,并未与米高梅续约。他成为最早的“自由演员”之一,不再受到导演及制片厂的限制,有更大的自由选择想要尝试的角色。后来在经典时期好莱坞的八大影业:米高梅、哥伦比亚、环球、雷电华、二十世纪福斯、派拉蒙、联艺、华纳兄弟等,都有吉米·史都华的多部电影。不过米高梅仍是史都华最称许、也推出较多作品的制片厂。\n\n1940年代后期及1950年代\n1948年,詹姆斯·史都华演出奥斯卡得奖、纪录片形式的犯罪剧情片《反案记》。他饰演一名记者,经过追根究柢的调查后,洗刷了一名被告谋杀警察的罪名。这是改编自经济大恐慌时期,芝加哥著名的组织犯罪案件。1949年,他演出奥斯卡得奖的作品《淑女痴恋》(又译《义肢投手》),女主角是有“银幕上的好太太”之称的琼·爱丽逊,他们之后又合作了两次。曾是学校棒球队选手的史都华饰演残而不废、装上义肢,美国职棒大联盟投手Monty Stratton的传记电影Eliot 2006,第236–239页。此片虽被认为题材传统,但仍受到欢迎,史都华亦得到Monty Stratton本人的称誉。\n1950年,吉米·史都华推出改编自普立兹奖名作的电影:亨利·柯斯特奥斯卡及金球奖得奖的《迷离世界》(Harvey)。片中与主角演对手戏的是一只名字叫“Harvey”,两公尺高、看不见的巨大白兔。这个构想源自于凯尔特神话中一种叫“pooka”的大白兔精灵。《迷离世界》名列百年百大喜剧电影,并且让他又一次得到奥斯卡和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此片极其受到欢迎,之后在电视和舞台剧多次的重制演出;其中1970年的舞台剧重拍版本、1972年的电视电影重拍版本,是由史都华主演;之后还有其他演员主演的重拍版本。《迷离世界》被非常多之后的电影、动画、电视影集引用;人类幻想的大白兔朋友Harvey从此在英语系国���变成一种典故。对吉米·史都华来说,他的影迷此后除了献花以外,献上小白兔玩偶的大有人在。\n1950年,他演出有史实背景、金球奖得奖的卖座西部片《折箭为盟》,这片的特色是在它是二次战后,第一部站在印第安人观点的主要西部片。1952年,他在导演赛西尔·德米尔奥斯卡得奖、票房甚佳的《戏中之王》饰演一名乔装改扮的小丑;其他主要演员还有却尔登·希斯顿;鲍勃·霍普、平·克劳斯贝在此片客串;不过整部影片中,史都华始终未曾露出真面目。\n1957年,在导演比利·怀德的传记电影《壮志凌云》(又译《林白征空记》)。这部影片被选在百年百大励志电影之列。他饰演首次单人不著陆横越大西洋飞行的查尔斯·林白。\n1958年,吉米·史都华和金·露华主演浪漫喜剧《夺情记》,其他主要演员还有杰克·李蒙;此片的电影摄影师是奥斯卡得奖的华人电影摄影师黄宗沾。该片及其电影配乐在当时受到欢迎。金·露华与史都华之前已在亚弗列德·希区考克的《迷魂记》中合作过。此时吉米·史都华已渐渐上了年纪,这是他最后一次主演爱情片。其后的主要作品型式转向了家庭喜剧,或者延续他之前的悬疑、西部等题材。\n1959年,他演出导演茂文·李洛埃的《联邦调查局》。真实的美国联邦调查局以及当时的约翰·胡佛局长,都有协助、或者干涉此片的制作过程。虽然衡诸当时国际情势,《联邦调查局》的性质,多少有些为政府机关做形象及政策宣传的成份。但是由于本片主角及导演的盛名,以及这是早期对联邦调查局写实之作。因此此片依然留传数十年至今。\n1959年,詹姆斯·史都华晋升准将,他的父亲在亲见儿子官拜将军之后不久过世,母亲则在前几年过世。1960年、1961年,好友玛格丽特·苏利文、贾利·古柏先后去世。直到史都华与仰慕已久的导演约翰·福特开始合作,才稍微缓解他此时的悲伤。\n\n与希区柯克及曼的合作\n从1940年代后期,到整个1950年代,史都华与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及导演安东尼·曼分别都展开一连串精彩的合作。1950年到1955年间,他与安东尼·曼推出一系列西部片:《无敌连环枪》(1950)、《怒河》(1952)、《血泊飞车》(1953)、《远乡》(1955)、《血战蛇江》(1955),在当时及现在的美国,都是脍炙人口的西部片。在经纪人利兰·海沃德的帮助下,詹姆斯·史都华在此时同环球电影公司达成合约,成为有声电影时代第一位争取到电影票房抽成的演员,至今已被引为常例。\n《无敌连环枪》以1873年研发、美国西部经典的温彻斯特来福枪为名。《怒河》以1847年西部篷车队为背景。《远乡》是西部片中极少见,以1896年阿拉斯加克隆代克淘金潮为主题。在《血战蛇江》中,史都华有一段长达90秒、被马拖著跑的危险动作,他在这段镜头拒绝使用替身。反映1860年代南北战争战后社会问题的《血泊飞车》在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之列,也得到知名电影历史学家如李奥纳德·马丁等人的推崇。吉米·史都华在安东尼·曼一系列西部片中的角色各异,但共通的形象是一名为过去所困扰的男子,在遭遇艰难险阻之际,寻求救赎的过程。\n1953年的《霹雳湾风云》,是一部以二次战后为背景,被认为将西部精神贯注于现代,石油探勘的冒险故事。1955年的《战略空军》是吉米·史都华一生之中少见的战争片,阐述战略空军指挥部在冷战时期的角色,片中情节与他的自身经历有著共通之处,都是空军预备役军官;此片合作的女主角也是裘·艾莉森。1953年,推出奥斯卡得奖、巨大票房成功的《葛伦米勒传》,是爵士乐摇摆大乐团(Big band swing)作曲家兼指挥家葛伦·米勒的传记电影;女主角再次是裘·艾莉森;爵士乐演奏家兼歌手路易斯·阿姆斯壮等人,亲自在此片客串;这是一部结合电影与音乐艺术的经典之作。\n\n1948年到1958年之间,詹姆斯·史都华与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合作的四部经典惊悚片:《夺魂索》(1948)、《后窗》(1954)、《擒凶记》(1956)、《迷魂记》(又译《迷情记》)(1958)。风格前卫的《夺魂索》是希区考克第一部彩色影片,带有高度实验及创新性质;亲切、害羞的青年史都华在这里摇身一变,成为一位睿智、机警、偏激的灰发哲学教授,识破他的两名同性恋高材生策划的谋杀案。奥斯卡得奖的《擒凶记》是重制希区考克在1934年的同名作品;女主角是著名歌手兼演员桃乐丝·黛;此片的电影主题曲为英语歌曲之经典。\n《夺魂索》的编剧亚瑟·劳伦斯、以及饰演两名同性恋学生的��翰·道尔、法利·葛伦格,在现实中是公开的同性恋者。亚瑟·劳伦斯及法利·葛伦格在当时且是情人。据亚瑟·劳伦斯在其著述中,对此片他感到非常有趣的回忆道,詹姆斯·史都华虽然是最重要主角,对于这部电影剧里剧外的同志意涵、甚至他的角色本身也隐然有同志倾向,竟然始终没有察觉。\n《后窗》、《迷魂记》在现在被认为是希区考克的颠峰之作,在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以及名列美国电影学会百年来最伟大的电影系列,历来对《迷魂记》及《后窗》分析的专书、专文汗牛充栋。《后窗》是与葛莉丝·凯莉搭档;吉米·史都华在其中细腻丰富的表情、举止、演技,扣人心弦至极;。《迷魂记》的女主角是金·露华;此片在英国电影学会的期刊《画面与音响》,于1992年及2002年,分别被选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第四名及第二名、以及被美国电影学会评为百年来最伟大的悬疑电影,影片的多处创意亦经常被后人挪用。\n《迷魂记》虽然在现在被广泛评价为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但是除了希区考克和史都华分别得到1958年圣塞瓦斯提安国际影展的最佳导演奖及最佳男主角奖以外,在当年的票房及影评普遍并不如意。希区考克在失望之余归咎于史都华“太老”,在下一部影片《北西北》却找了比史都华更“老”了4岁的加利·格兰特主演,同样失望的史都华后来没再与希区考克合作,不过此后他们还是会同时出现在公开场合并坐在一起。其实《北西北》也是葛伦与希区考克的最后一次合作,史都华及格兰特都分别与希区考克推出过4部作品。\n\n1960年代\n1960年,詹姆斯·史都华以导演奥图·普莱明杰1959年的《桃色血案》,得到第五次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纽约影评人协会奖最佳男主角、及威尼斯影展最佳男主角奖。由于片中涉及强暴杀人案,因此担任律师的主角,其台词包括有关性行为的敏感词句,是普莱明杰借重史都华正人君子的形象,成功挑战当时电影尺度的作品。1989年,《桃色血案》被美国律师协会评选为史上最伟大的12部法庭推理电影之一。2008年,再度名列美国电影学会的百年来十大法庭剧情电影。\n1960年,詹姆斯·史都华尚有另一部作品《山路》,也是他一生之中少见的战争片,以中国抗日战争为背景。虽然这部影片并不是史都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但是合作的女主角、中国女演员卢燕却是在此第一次受到美国电影界瞩目。\n1962年,吉米·史都华演出亨利·柯斯特的家庭喜剧片《渡假留香》,此片改编自小说,是全家人一起去渡假的混乱和趣事;女主角是演员兼歌手玛琳·奥哈拉,并有当时其他著名歌手客串。吉米·史都华得到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和柏林影展最佳男主角奖。该片推出后在美国国内外极受欢迎,到现在还会在电视重播。\n1965年,史都华主演经典灾难片《凤凰劫》(The Flight of the Phoenix),此片是改编自小说,描述飞机在沙漠中心坠毁,机上乘客如何挣扎自救的过程。空军英雄的詹姆斯·史都华正是演出飞机的机长。这片在2004年重制为类似片名的电影《凤凰号》(Flight of the Phoenix),由丹尼斯·奎德主演。新片与经典老片类似,但是由撒哈拉沙漠改成戈壁沙漠。\n1965年和1966年,史都华推出两部受欢迎程度不减的后期主演作品,《圣拿河之战》及《原野豪杰》;前者的配角之一是史都华的好友约翰·韦恩的儿子帕特里克·韦恩;后者的女主角再次是玛琳·奥哈拉。玛琳·奥哈拉与史都华一直维持著友谊,在一封史都华给奥哈拉的书信中,写道:“葛萝莉亚与我都祝你身体健康、事业成功”。\n以南北战争为故事背景的《圣拿河之战》,以人道主义观点描述居住在南北边境的一位乡绅及其家庭,在战乱中遭受的灾难及重建家园的情况,并有感人的结局。此片上映时值1965年越战期间,再次反映詹姆斯·史都华是尽责的预备役军官,但绝非好战人士。\n\n1960年代起,吉米·史都华与导演约翰·福特有过四次西部片的合作。从1961年的《麦凯警长》开始,他饰演一名粗鲁、醉酒、其实十分聪明,通印第安语言的西部执法官。1962年的《双虎屠龙》,詹姆斯·史都华和当时已和约翰·福特合作近二十次的约翰·韦恩联合主演。《双虎屠龙》是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的典藏作品,被认为是约翰·福特的其一巅峰之作;虽然54岁的史都华被认为不太适合扮演“青年”律师,不过该片因为经典的故事题材、还有两大巨星,在当时十分受欢迎,直到现在仍一再在电视重播、也是出租片市场的热门。比较不寻常的安排是,在电影海报及预告片中,史都华的肖像及姓名均排在韦恩之上;而电影正片里,韦恩的姓名则出现在史都华之前。\n1962年,长篇壮观史诗巨作,奥斯卡得奖,国家电影保护局收藏的《西部开拓史》,三位导演是约翰·福特、亨利·海瑟威、乔治·马谢尔,列名主演的演员多达24位,詹姆斯·史都华、约翰·韦恩、亨利·方达、葛雷哥莱·毕克、史宾塞·屈赛(担任旁白)等都列名其中。史都华在预告片中位列所有演员之前,饰演一位形象粗犷但爱好和平,悠游于原始西部山林的探险家。《西部开拓史》得到巨大的票房成功,后来也曾重新上映过。1964年的电影《安邦定国志》,是约翰·福特生平最后第二部作品,也是最后一部西部片;史都华演出怀特·厄普警长(1848年~1929年),这是在美国家喻户晓,西部历史传奇人物之一。\n詹姆斯·史都华与约翰·福特在共事的过程中,并未能像约翰·福特与约翰·韦恩、或者像史都华与韦恩那么合拍、并且具有长期深厚的交情。但是史都华与福特仍然互相尊重、也愿意继续合作,一共完成了四件作品,直到约翰·福特的最后一部西部片为止。史都华认为福特是他最景仰的导演之一。约翰·福特称赞吉米·史都华:“他扮演他自己,但是他也扮演他的角色,他擅长每一件事情”。\n\n晚年\n1970年代以后,吉米·史都华只在电影中偶尔客串,逐渐从电影转向电视节目,包括演出电视电影、影集,还有出现在电视节目,有时妻儿也一起上节目。其中他在1973年到1974年主演的电视影集《Hawkins》得到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他饰演一名律师,调查他所接手的案件。他也在1971年到1972年的电视影集《The Jimmy Stewart Show》中,演出一名小镇上的大学教授。1972年,吉米·史都华主演他在1950年作品《迷离世界》的电视电影重拍版本。1976年,他在朋友约翰·韦恩生平最后一部作品、西部片《神枪手》(The Shootist)中客串。1976年,他在空难影片《航暴死亡角》(Airport '77),客串一名参与搜救工作的慈善家。\n1980年代,70多岁的詹姆斯·史都华继续在多部电影及电视客串,形象多是慈祥的老祖父,史都华表示他不喜欢“色情、亵渎、暴力的剧本”。1983年,史都华与贝蒂·戴维斯合演电视电影:《正确之路》(Right of Way),是其最后一次正式演出。其后詹姆斯·史都华就退休以陪伴家人、多次被好友隆纳·雷根总统邀至白宫作客。1991年,史都华在史蒂芬·史匹柏执导的西部卡通动画片:《美国鼠谭第二集》(An American Tail: Fievel Goes West)里面,为年高德劭的狗警长“Wylie Burp”(名字取自怀特·厄普)配音,这是他最后一次演出。\n1970年代及1980年代,吉米·史都华固定出现在强尼·卡森的电视谈话节目《Tonight Show》,定期发表自己在一生之中不同时期的诗作,获得正面的回响。1989年,他还出版诗集《Jimmy Stewart and His Poems》。\n文武全才的詹姆斯·史都华同时亦是好莱坞最机敏的实业家之一。他从1950年代初期至1960年代中期,成为票房收入最高前十名的影星,其中1955年位居第一名;数十年来,史都华投资房地产、石油开采、航空业都十分成功,也是一家包租飞机公司的董事。他变得非常富有。史都华曾出资创办战时的飞行学校、捐款兴建教堂、以及慈善公益事业等。\n詹姆斯·史都华支持过的政治人物有隆纳·雷根,加州州长、参议员乔治·杜克迈吉恩,首席大法官沃伦·伯格等。\n詹姆斯·史都华受妻子影响,也热衷于园艺,并十分有心得。夫妇多次在《Tonight Show》节目上,一起分享经验谈。史都华早年曾经参加狩猎活动,但是他感到后悔,毁弃了打猎纪念品,转而与妻子在环保概念还不流行的当时,致力于维护动物权益、以及野生动物保育,他也长期捐款支持洛杉矶动物园。\n有航空及建筑设计专业知识的吉米·史都华,延续从小的兴趣,和有美术才能的好友亨利·方达,喜欢一起设计制造飞机模型。\n1982年,史都华的终身挚友亨利·方达在一偿夙愿、也得到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半年后去世。一个月后,史都华的另一位朋友、摩纳哥王妃葛莉丝·凯莉去世。1988年,与他在普林斯顿大学相互砥砺的约书亚·罗根去世。1991年,谊同师友的法兰克·卡普拉以94岁高龄过世。\n1988年,史都华于80大寿时返乡。这段期间,他的宾州家乡小镇涌进了两倍于该地居民的访客。当被问及希望如何被后世记得,他回答:“一个深信勤勉工作,热爱国家、家庭、社区的人”(believed in hard work and love of country, love of family and love of community)。\n1994年2月16日,与吉米·史都华结褵44年的爱妻葛萝莉亚,因为肺癌去世,享年76岁,此后史都华的健康加速恶化,他的朋友都说他长期沉浸在伤恸之中。1996年底,他的心律调整器电池到期,但是史都华拒绝动手术更换,并嘱咐儿女一切顺其自然。在他生命中的最后几个月,他通常独处、坐在床上看电视、在庭院里看著妻子手植的花木,极少与外界联系,非常平静的为离开人世做准备。1997年7月2日,詹姆斯·史都华因肺栓塞及心脏衰竭谢世,享年89岁,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我现在要随葛萝莉亚去了”(I'm going to be with Gloria now.)。\n\n传奇\n詹姆斯·史都华身后倍极哀荣,总统比尔·柯林顿形容他的离去是“美国今天痛失国宝”(America lost a national treasure today),盛赞他是“伟大的演员、绅士、与爱国者”。(Jimmy Stewart was a great actor, a gentleman and a patriot.)。美国空军仪队在他的葬礼鸣礼枪二十一响致敬。与《风云人物》的结局一样,葬礼的尾声众人齐唱“友谊万岁”,为谢幕的吉米·史都华送别。\n1985年,美国影艺学院选在吉米·史都华从影五十周年,颁给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全体观众起立、热烈鼓掌达十分钟之久,得奖理由是“为他50年来令人印象深刻的表演,为他银幕上下都是完美的典型,影响了合作过的人,并得到了他们的敬重”。史都华亦得到金球奖(1965年)、美国演员工会(影视演员协会)(1969年)、美国电影学会(1980年)、柏林影展(1982年)、甘迺迪艺术中心(1983年)、美国电影评议会(1990年)、美国国家影院业主协会(1990年)、林肯表演艺术中心(1990年)、棕榈泉国际电影节(1992年)等组织的终身成就奖。\n当史都华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及长达十分钟的掌声时,当时亦已功成名就的后进导演史蒂芬·史匹柏也在场。史匹柏事后表示“与史都华同处一室时必须谦卑”,因为如此的崇敬他。\n吉米·史都华曾受邀在好莱坞大道中国大剧院前留下手印及留言。\n史都华在好莱坞星光大道有属于他的星,还曾经被偷走过,现在已被重新安装上去,位于洛杉矶好莱坞藤街(Vine Street)1708号。\n\n1967年,吉米·史都华得到宾夕法尼亚州专门颁发给优秀表演艺术人士的奖项“The Pennsylvania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the Performing Arts”。\n1971年,哈佛大学戏剧社“速食布丁剧团”(Hasty Pudding Theatricals)颁给他“年度风云男性奖”(Hasty Pudding Man of the Year)。\n位于奥克拉荷马州奥克拉荷马市的国立牛仔与西部史迹博物馆,将吉米·史都华列入西部演员的展览厅。该馆并进一步颁给他“The Wrangler”奖座。1985年,史都华得到专为颁发给优秀西部片演员的金靴奖。\n史都华宾州印第安纳郡的家乡,在他出生长大的房屋原址设立纪念碑。为了表彰这位“小镇男孩”对慈善公益事业的贡献,以及他璀璨的一生,设立了“吉米·史都华展览馆”(The Jimmy Stewart Museum),该馆不仅发挥了对学生的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的功能,也颁发“Harvey奖”(The Harvey Award,以他主演电影《迷离世界》中的大白兔精灵为名)给像詹姆斯·史都华一般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热爱家庭与故土的影剧界人士。原本史都华的谦逊,使他婉谢在宾州故乡建立纪念馆的计画,直到了解可以为家乡带来观光资源、帮助家乡发展后才应允。该纪念馆虽然位于乡村小镇,目前已经成为全郡主要的观光景点。两座高于真人大小,玻璃纤维环保材质的塑像,分别放置纪念馆前与郡政府前。另外有一座郡机场以他命名为:“印第安纳郡-吉米·史都华机场”。\n1947年,詹姆斯·史都华被母校普林斯顿大学授与荣誉学位。1959年至1963年间,他担任普林斯顿校友会理事。1990年,普林斯顿大学因为史都华杰出的公益服务事迹,颁给他该校校友的最高荣誉:“Woodrow Wilson奖”。1997年,普林斯顿以1932年毕业的校友詹姆斯·史都华,将校内一座剧院命名为“詹姆斯·M·史都华'32剧院”。\n史都华少年时曾参加童军团,其后成为童军服务员团长及终身的支持者。他曾被美国童军(Boy Scouts of America)颁给成年人的最高荣誉,在美国声望甚高的银水牛奖。一个以他命名,表扬杰出童军的奖项:“詹姆斯·M·史都华优良品德奖”(James M. Stewart Good Citizenship Award),于2003年开始颁发。\n1945年,当时还是陆军航空军上校的詹姆斯·史都华,成为在美国影响深远的《生活杂志》的封面人物,该杂志并对他进行专访。巧合的是,史都华在1954年的经典作品《后窗》中,演出《生活杂志》的一位摄影记者。\n1971年,詹姆���·史都华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电视杂志《电视指南》的封面人物。\n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莱特兄弟的故乡)的国立美国空军博物馆,展览詹姆斯·史都华将军的事迹,以及他在当第703轰炸中队中队长时,所穿过的飞行夹克,夹克前襟仍绣有中队队徽。\n由于詹姆斯·史都华曾被派往英国服勤,至今在英国剑桥近郊Duxford的皇家战争博物馆,其中的美国空军展览馆内,也陈列他所穿过的军服。\n1985年,詹姆斯·史都华获颁美国平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n1998年,吉米·史都华逝世周年时,在洛杉矶的格里斐斯公园内,市政府设置了纪念他的旗杆与铭碑。田径好手的史都华,从1982年开始,在那里主持一年一度的“吉米·史都华马拉松”,这项活动至今仍由洛杉矶市政府按时举办。\n2007年,吉米·史都华逝世十周年时,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博林空军基地(Bolling Air Force Base),将一座电影院重新命名为“吉米·史都华准将剧院”。这间剧院重新命名后,第一部放映的影片是史都华还是陆军航空军中尉时,为陆航队录制的一段十分钟的募兵广告。\n2007年,美国邮政管理局发行了纪念吉米·史都华的邮票及纪念套张邮票,并由环球影业在洛杉矶好莱坞举行纪念仪式。\n2008年5月20日,詹姆斯·史都华世纪诞辰,透纳经典电影频道于当日24小时全天候放映其电影作品,计12部。\n2008年5月20日,前美国影艺学院主席希德·甘尼斯(Sid Ganis)撰文纪念詹姆斯·史都华的百岁诞辰。\n2008年5月23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影暨电视档案馆、会同美国影艺学院,在洛杉矶西木区举办名为“来自天堂的形象:詹姆斯·史都华百年纪念”(The Picture Starts in Heaven: James Stewart's Centennial)的一系列电影作品特展。\n2008年5月24日,詹姆斯·史都华世纪诞辰当周的星期六,他的家乡以当天名为“世纪节庆日”(Centennial Festival Day),主要于郡政府及吉米·史都华展览馆,举办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活动包括吉米·史都华生活用品的展览;历年来影迷送给吉米·史都华礼物的特展──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诗、小白兔玩偶、到鸵鸟蛋;美国童军、当地小学,都准备了祝贺的节目及活动;美国空军在当天举行飞行表演;美国空军管乐队及其他乐团亦参与演出;史都华的电影作品放映;庆祝活动也准备了装饰有小白兔精灵“Harvey”的生日蛋糕。\n2008年6月12日,美国影艺学院在比佛利山主持“詹姆斯·史都华世纪礼赞”(A Centennial Tribute to James Stewart),节目包括影片剪辑放映、邀请史都华的家人、朋友、同事的出席访谈,并作为5月23日开始的影展的闭幕式。\n美国空军民防航空巡逻队第223大队的混成中队,以詹姆斯·史都华命名,称“吉米·史都华将军中队”。\n以吉米·史都华为名的奖项“The Jimmy Stewart Memorial Crystal Heart Award”,专为颁发给优秀的学生导演。\n\n个人生活\n青年时期的吉米·史都华,曾经恋慕老朋友兼合作女星玛格丽特·苏利文,但苏利文嫁给他的老友亨利·方达,离婚后又一再改嫁旁人。未婚的吉米·史都华在1934年、1938年、1939年有过3任女友,分别是亨利·方达牵线、离婚的琴吉·罗杰斯;大他8岁、丈夫刚去世的诺玛·希拉;大他7岁、与丈夫分居多年的合作女星玛琳·黛德丽,很快都没有结果,对方都是一生风流韵事不断的女子。1940年代初,或许曾与未婚的奥丽维亚·德哈维兰交往过,于史都华从军后就没有下文。此后史都华7、8年的影剧、军旅生涯,亦即他三十几岁的大部分时期,就维持著孤家寡人的单身生活。\n1949年,41岁的詹姆斯·史都华,与31岁、相同宗教背景、受过良好教育的葛萝莉亚·哈翠克(Gloria Hatrick)在相识一年后结婚,婚礼在先前他捐款兴建的长老会教堂举行。尽管曾被媒体评为好莱坞最有价值的单身汉,吉米·史都华得到未来妻子青睐的时间点却是在他一生职业生涯相对低潮的时期、取得重大突破的前一两年。此后史都华依旧喜欢羞怯且自嘲地提及他的求婚:“我..我..我那天晚上向她提出了这个大问题,没想到她..她..她居然答应了!”。(I, I, I pitched the big question to her last night and to my surprise she, she, she said yes!)\n詹姆斯·史都华收养了妻子与前夫所生的两个儿子,麦可·麦克林(Michael McLean)与罗纳德·麦克林(Ronald McLean),当时分别是5岁及2岁,对他们视若己出,称他们为“我的儿子”。1951年,史都华暂停大部分的工作,以陪伴怀孕的妻子。夫妇俩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茱蒂(Judy)与凯莉(Kelly)。此后吉米·史都华就以一家六口的照片,做为寄给亲友的圣诞卡。\n婚后的詹姆斯·史都华是花边新闻的绝缘体,他对妻子始终恩爱忠诚,与绯闻、外遇、离婚事件层出不穷的其他好莱坞众男星相形之下,显得十分难能可贵。他的两个妹妹,都是当时不多见的婚后职业妇女。史都华的继子罗纳德·麦克林海军陆战队中尉于越战时阵亡,得年24岁。女儿凯莉·史都华博士现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学系教授。\n由于爱妻喜欢园艺及饲养小动物,史都华就买下他们邻户的房地,把那里原本的屋子拆除,将自家的庭院扩建出去,就在他们那座英国庄园造型、都铎式的雅洁住宅前面。然而在另一方面,吉米·史都华开的车、日常衣著等,都相当简朴,总是自己带了饭盒到片场去,凡此又再次与其他好莱坞影星大相迳庭;史都华在所有的西部片,都戴同一顶他自己的牛仔帽。导演安东尼·曼开始注意到这一点,十几年后,导演约翰·福特看到的还是同一顶帽子,福特也抱怨他不肯更换那顶翻了毛的牛仔帽,不过史都华依然故我。詹姆斯·史都华历年来持续致力于慈善公益活动,对居住地加州及故乡宾州的贡献尤多,例如在洛杉矶圣莫尼卡、圣约翰健康中心儿童与家庭发展部门一处的捐款即以数百万美元计。\n\n吉米·史都华夫妻与邻居相处融洽,常与左邻右舍分享他们自己种的番茄,但是却尽量避开好莱坞名流的社交圈。被史都华视如己出的继子麦可·麦克林回忆,父母以基督教长老教会的美德教养他,使他觉得自己实在不像在比佛利山庄长大的。女儿凯莉·史都华回忆她的父亲教导她“我希望你总是要善待每一个人”,她也回忆詹姆斯·史都华非常注重保护家人隐私、从不把工作带进家门,对她而言,詹姆斯·史都华只是爸爸,因此直到有一次陪同父亲参加一项慈善公益活动,才因为数千名拥挤而尖叫的影迷而大为惊讶。\n早期和吉米·史都华共事的女星琼·克劳馥称赞他“讨人喜欢的完美主义者”,又说“他有一种滑稽有趣的幽默感,而且还会害羞的看看你对他的幽默有没有反应”。《风云人物》的女主角唐娜·瑞德,形容与吉米·史都华合作的情形:“他演得实在太自然、逼真了,我总是分不清他是真的在跟我讲话,还是正在排演电影”,她观察“他是所有我合作过的演员中最高标准要求的”。《双虎屠龙》中的非裔演员伍迪·斯特罗德称赞他:“找遍世界各地所能遇到最好的人之一”。曾和史都华在西部片搭档的女主角珍妮特·李评论:“他是顶尖的…,他是我所见过惟一一位,即使不扮演英雄,也会让你喜欢他的演员”、又说:“他是个真正的绅士”。越战时期与詹姆斯·史都华一起出任务的空军上尉飞行员亦表示:“史都华准将与我们同飞是件荣幸与极好的经验,他个人的确就是他在许多影片所演绎的那位绅士 ”。\n吉米·史都华个性温和、谦冲、风趣、言谈举止斯文有礼,并且被认为是外和内刚、及真正的专业。他温和的性情,以及虔诚的喀尔文教派信仰并不因此限制其宽广的戏路。他与同时期的许多其他著名影星如贾利·古柏(1901年~1961年)、鲍勃·霍普(1903年~2003年)、隆纳·雷根(1911年~2004年)、约翰·韦恩(1907年~1979年)、亨利·方达等人都有良好的交谊。吉米·史都华与他的爱妻,当初是由贾利·古柏所介绍认识的。1961年,古柏因摄护腺癌病危,史都华代其领取奥斯卡终身成就奖,并发表感人的演说。他与法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约翰·韦恩、鲍勃·霍普、却尔登·希斯顿、隆纳·雷根等人,政治意见俱十分投合。他和鲍勃·霍普曾两度搭档主持1946年及1958年的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n玛格丽特·苏利文是最早欣赏、推荐、并鼓励年轻的吉米·史都华建立自信、保持个人独特风格的知己。尽管苏利文始终没有回应史都华的爱慕,他们是一生的朋友。也因为如此,当玛格丽特·苏利文因为多次婚姻皆不和谐,无法将电影角色与现实生活分开,加上因病失去大部分听觉、以及长期的忧郁症,于1950年代提前淡出影坛,最后在1960年服下过量安眠药轻生,将悲伤与遗憾留给她的朋友。\n吉米·史都华与亨利·方达在学生时代都当过童军,从纽约到洛杉矶都一起租屋当室友,同一年到好莱坞闯天下,此后持续长达数十年终身不渝的友谊。他们曾不只一次被迫与对方竞争-例如同时喜欢玛格丽特·苏利文-又例如在1940年都得到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可是两人的友情历久而弥坚。在电影《西部开拓史》中,也设定他们两人在剧情中是老朋友(虽然在片中他��并未同时出现)。史都华会弹奏手风琴,方达会吹奏小喇叭,他们会互相伴奏来表示他们的友谊。只是史都华与方达分别为忠实的美国共和党与民主党支持者。1947年,个性温文有礼的吉米·史都华,竟也因为政治而与亨利·方达剧烈争执,甚至挥拳相向,不过两人之后又言归于好,并且从此再也不谈政治。据他们两人各自的子女回忆,两位老朋友除了工作以外,最喜欢默不作声的一起做飞机模型。\n\n得奖及评价\n军职及文职勋奖\n优异服务勋章(Distinguished Service Medal)\n 法国英勇十字荣誉勋章(French Croix de Guerre with Palm)\n 飞行优异十字勋章(Distinguished Flying Cross with Oak Leaf Cluster)(两度得奖)\n 航空勋章(Air Medal with 3 Oak Leaf Clusters)(四度得奖)\n 陆军嘉奖奖章(Army Commendation Medal)\n 本土防御服役奖章(American Defense Service Medal)\n 欧洲-非洲-中东作战奖章(European-African-Middle Eastern Campaign Medal with 3 Service Stars)(三枚服役星章)\n 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World War II Victory Medal)\n 预备役服役奖章(Armed Forces Reserve Medal)\n 总统自由勋章(Presidential Medal of Freedom)\n\n部分电影作品\n来源\n相关书目\n外部连结\n\n国立美国空军博物馆:詹姆斯·M·史都华准将\n吉米·史都华展览馆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HistoryNet:詹姆斯·史都华将军的越战经历 Archive.today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7-08\nCNN于吉米·史都华去世时新闻:Hollywood legend Jimmy Stewart dead at 89\n总统自由勋章:吉米·史都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影迷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甘迺迪艺术中心:詹姆斯·史都华传略\n部分电影作品及剧照\nMovieActors.com:詹姆斯·史都华\nClassicMovies:吉米·史都华\n英国电影学会的专访\n普林斯顿大学新闻:Princeton to Honor Famed Alumnus Jimmy Stewart '32 With Tribute and Theater Dedi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史都华与昔日袍泽共度其75岁生日\n詹姆斯·史都华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nTCM电影资料库上詹姆斯·史都华的资料(英文)\n互联网百老汇资料库(IBDB)上詹姆斯·史都华的资料(英文)"} +{"doc_id": "4944", "title": "关原之战", "text": "关原之战(日语:関ヶ原の戦い)是指发生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一场战役。主战场位于美浓国关原地区,而交战范围遍及全日本。交战方为由德川家康带领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等人组成的西军。\n此战也被誉为“决定天下的战争”(天下分け目の戦い),是日本史上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本部著书称这场战争为“关原之役”。\n\n概述\n丰臣秀吉死后,丰臣政权内部发生政治纷争,引发德川家康带领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等人组成的西军在各地交战。\n最终在西军将领小早川秀秋叛变的情况下,东军取得胜利,丰臣政府失去了统一政府的地位,而胜利者德川家康获得了巨大的权力,为幕府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n\n背景\n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在解决了织田家的内部问题后,逐渐控制了织田氏旧家臣的实权,并有意统一日本。最初,秀吉想利用武力令德川家康屈服,可是在小牧·长久手之战中挫败,转而采取与德川达成议和的外交手段,先有石川数正突然投靠秀吉,再利用联姻手段使德川臣服。\n1587年秀吉就任关白一职。1590年,秀吉攻打后北条氏的小田原城后,德川家康立下了战功。秀吉将家康从其当时的领地三河国以及东海地方移封到关东地方一带,分封的领地多达八国,成为了两百万石的大名,但将德川氏调离世代经营的三河仍含有明升暗降的意味。自此,家康开始在武藏国江户城(今东京)培养他的势力。\n丰臣秀吉于1592年至1598年发动的文禄·庆长之役,严重地削弱了当时主要大名的军力和资金。由于德川家康得到秀吉的批准,以讨伐北条残余势力为名,获准留守名护屋城进行守备工作,没有直接参加两次战役,所以战争对德川家的影响较少,实力因此逐渐增大,只有当时同为五大老之一的前田利家才有制衡家康的势力。此外,在文禄之役讲和之前,主张战争的武断派加藤清正、福岛正则等人与主张交涉谈判的文治派小西行长、石田三成等人因意识形态不同,便由此不和。\n丰臣秀吉于庆长三年八月十八日(1598年9月18日)在伏见城内逝世,享寿六十一岁。继承人是只有六岁的丰臣秀赖,丰臣家立即将朝鲜半岛的军队召回国内。秀吉离世前要求五大老和五奉行交换书状,使他们效���于丰臣家。另外也提及千姬(德川秀忠的女儿)与丰臣秀赖结婚的事宜。\n根据当时的法例,未得丰臣家许可,大名之间不得私自联姻,这是为了防止大名之间建立外交关系。可是其后德川家康却开始专政,从他为拉拢而增加一些大名的石高中看得出德川家康已经准备夺权,以及巩固自己权力的野心。\n\n家康于关原之战前所进行之政治联姻:\n德川家康的六男松平忠辉与伊达政宗的女儿五郎八姬的婚姻。\n德川家康的异父弟松平康元的女儿满天姬与福岛正则养子福岛正之的婚姻。\n德川家康的孙女婿小笠原秀政的女儿,也是德川家康其中一个养女万姬与蜂须贺家政之子蜂须贺至镇的婚姻。\n德川家康的舅舅水野忠重的女儿正应院(另一说法为清净院),与加藤清正的婚姻。\n家康于关原之战前所增加大名的石高(以下的单位以石高计算):\n对马国的宗义智由1万增加到2万。\n远江国滨松城城主堀尾吉晴增封越前国的府中城5万,合计17万。\n美浓国金山城城主森忠政由7万,移封到信浓国的川中岛13万7千。\n丹后国宫津城城主细川忠兴由1万8千,增封丰后国的杵筑,合计6万。\n\n导火线\n七将袭击三成\n1599年(庆长4年)闰3月3日(4月27日),丰臣秀吉死前委托之监护人前田利家病重过世,间接使家康成为最有政治影响力的人物。利家死后不久,武断派当中的七人:加藤清正、福岛正则、黑田长政、藤堂高虎、加藤嘉明、浅野幸长和细川忠兴准备在伏见城前田利家的宅邸暗杀与他们素来不合的石田三成。但石田三成在事前已察觉,在常陆国大名佐竹义宣事先安排的部队掩护之下逃离。石田三成稍后在伏见城面见德川家康请求仲裁,这个大胆的举动使家康失去借刀杀人、除掉三成的机会,而不得不向三成提供庇护。家康最后的决定是石田三成必须辞去五奉行的职务,在佐和山城隐居。三成在闰3月19日抵达佐和山城。这个事件意味著政权落入家康之手。不过,关于三成与家康会面的事件并没有可靠的史料支持。\n\n家康暗杀事件\n1599年9月7日,德川家康进入大坂城。在9月9日(西历10月27日)重阳节当天,众人齐聚歌贺丰臣秀赖。与此同时,增田长盛与长束正家向德川家康告密,揭发了“家康暗杀计划”。此计划的主谋者是前田利长、浅野长政、大野治长和土方雄久,各方对此事件大为紧张。虽然查明此事并非属实,但是德川方决定将此事严重化。同年9月28日,德川家康出兵到大坂城。10月2日开始对嫌疑者进行处分:浅野长政被迫隐居于甲斐国,大野治长被下总国的结城秀康监视,土方雄久则被常陆国的佐竹义宣监视。翌日,留守大坂城的大名们被家康召集到西之丸,决定以丹羽长重为首的先锋对前田军进行讨伐。为了讨好德川家康,前田利长派遣使者横山长知进行议和,让母亲芳春院作为在江户城的人质,因而使得其领地维持不变。\n\n直江状\n上杉景胜与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等合作,开始积极招募工匠,规模达八万人,开始增强军备和整顿内政,筑起新城,录用上泉泰纲等人才。不过在1599年(庆长4年)11月19日,东北地方的大名户泽政盛向德川家康密报,主要内容是向德川报告上杉景胜最近的动作。之后,越后国的大名堀秀治派遣了密探,经调查后向德川家康汇报“景胜有反叛之意”(上杉景胜に叛意あり)。1600年四月,上杉景胜的家臣藤田信吉,因与上杉景胜不和,而向德川秀忠诉苦。其后,德川家康写了一封信给上杉景胜,要求景胜到京城解释他为何会有这样的举动。信件于翌日4月14日到达会津,由上杉家家臣直江兼续回复信件,逐条反驳所有指控,这封信名为“直江状”(据另一种说法是增田长盛和长束正家伪冒直江兼续的名义去写,但是没有可靠的证据支持)。“直江状”中不但逐条批驳了德川家康的指责,而且语多讥讽,似乎故意想要激怒德川家康一般。家康于5月3日收到信件,阅读后勃然大怒,平时非常能忍的他竟说出:“吾生五十七年阅状无数,此为当中最无礼放肆之书状!此小子欺人太甚,吾焉能容忍如此之作?”。因此家康以丰臣秀赖首席大老的名义,发信件向各大名公布,要求征伐悖逆谋反的上杉氏,从而揭开了大战的序幕。(亦有指出直江状是后世伪造)\n\n开战\n下表中的兵力主要依据《日本战史关原役》。《日本战史关原役》称东西两军兵力实数不详,并载有每100石块石块3人计算的可动员兵力推测值。\n(石高的旁边○印是关原布阵的大名,●是倒戈的大名,▲只是布阵的大名)\n\n西军布阵如下:\n在笹尾山中,石田三成在该处中山本阵,先锋有重臣岛左近和蒲生赖乡,兵力估计为八千;\n在三成的右则,驻守有秀赖的黄母衣众、织田信高、伊藤盛正等。而在前往北陆道路中,兵力一千五百的岛津义弘驻守这里;\n岛津义弘的右侧的天满山,有小西行长,兵力为数约四千;\n在关原之战率兵最多的西军将领宇喜多秀家,则在南天满山布阵;\n大谷吉继驻守于在通往京都地区的街道中,其家臣平冢为广和户田胜成担任先锋,兵力合共约二千;\n在大谷吉继的右方,则有木下赖继和大谷吉继的儿子大谷吉治,兵力约三千。在东山道以南,有赤座直保、小川祐忠、朽木元纲和胁坂安治共约四千二部队;\n在松尾山中,架构了松尾新城的小早川秀秋的一万五千六百的部队;\n南宫山中,毛利秀元的万五部队驻守后方,吉川广家、安国寺惠琼、长束正家和长宗我部盛亲合共约一万零三百兵力守在山脚,西军布出鹤翼之阵,有利于挟击东军。\n\n会津征伐\n德川家康在6月2日命令关东地方所有的大名准备出征会津。6月6日部队在大坂城留守准备出征。6月15日,家康为了讨好丰臣秀赖,赠给秀赖二万两黄金和二万石的米,此举被认为是为了讨好丰臣家,让德川军进行一场所谓的“正义之战”。家康于6月18日从伏见城出发。但是家康的行军速度缓慢,喜好鹰猎的家康更在途中打猎,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在等待其实已经不满他很久、想讨伐他德川家康的丰臣家及亲丰臣家的大名出兵起事。\n家康在7月2日抵达江户城,7月7日下了一道命令,进军会津的日期是7月21日。在7月3日,榊原康政和德川秀忠的部队(共37500兵力)先行出发,抵达下野宇都宫城。7月21日德川家康为首的部队(共31800兵力)从江户城出发。7月24日,德川家康的部队抵达下野的小山时,留守在伏见城、已受到西军攻击的伏见城守将鸟居元忠派来使者急报,说石田三成联同其他势力出兵,目的是“打倒家康”翌日,德川家康开始进行军议,史称“小山评定”。军议中,家康告知众人石田三成已有所动作,并提及三成可能会将各大名的妻子作为人质,去留由众将自由决定。但是,福岛正则和山内一丰的发言使大部份大名都留下来,只有真田昌幸和田丸直昌反对而离开(田丸没有参加会议)。昌幸的长子真田信幸则加入了德川军。7月26日众将开始向江户城出发。在8月5日德川家康部队抵达了江户城并稍作休息。另一方面,8月13日以福岛正则为首的先锋到达了清洲城。\n\n三成发兵\n7月1日,丰臣家五大老之一的宇喜多秀家在丰国神社举行出征仪式,向德川家康宣战。当石田三成知道德川家康向会津的上杉景胜举兵的消息之后,便开始尝试著阻止部分大名去加入德川军。三成于7月2日向要前去参与德川家康、而中途经过佐和山城时、顺道来拜访他的好友大谷吉继劝说,请求他不要加入德川家康的阵营;大谷不忍背弃三成,又考虑到自己患有麻疯病,寿命也已经不长,所以在7月11日决定帮助三成。翌日,三成、吉继、增田长盛和安国寺惠琼在佐和山城进行了秘密会议。随后与五奉行之中的前田玄以、长束正家和增田长盛等三人进行联署,后来他们在爱知川又成功阻止了锅岛胜茂、长宗我部盛亲等大名的部队向会津进军。另外,石田三成答允织田秀信,战后将为他增封美浓和尾张两国,使西军确保了在美浓国以西的据点。然而在7月13日拘捕人质的策略失败了,因为黑田长政、黑田孝高、加藤清正的妻子和水谷胜俊的儿子等早已都成功逃离,只有细川忠兴的妻子细川伽罗奢宁死不屈,求家臣小笠原少斋杀死她自己。而小笠原少斋在杀了细川迦罗奢后,放火烧去宅邸后自尽,这使得数位不满石田三成的大名心无牵挂地参与了东军。\n毛利辉元在7月17日从广岛城到达大坂城。同日,西军在大坂发表出兵宣言,正式向德川家康宣战,总兵力约9万5千人,至于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等留守大坂城辅助丰臣秀赖。翌日,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主力部队开始包围伏见城。\n\n伏见包围战\n7月18日西军到达伏见城后,要求伏见城守将鸟居元忠开城投降,鸟居元忠拒绝。于是19日西军开始攻城,由小早川秀秋、岛津义弘、毛利秀元、宇喜多秀家、锅岛胜茂等人负责先锋,守城方兵力只有一千八百名。但是因为伏见城是丰臣秀吉生前所建造最坚固的要塞之一,所以攻城的难度相当高。直到7月24日西军成功找到了内通,放火烧城才突破了松之丸,鸟居元忠退守至本城;他曾发动多次的突击,但��无法抵御西军大规模部队。最后在8月1日、本城被攻破,鸟居元忠遭到杂贺孙一讨死,但这已令西军主力浪费了宝贵的15天时间。\n后来西军主要兵分两路,一部份部队由宇喜多秀家、毛利秀元、小早川秀秋等为首的西军部队向伊势国支持东军的大名进攻,而大谷吉继负责牵制北陆地区的东军部队。其后,石田三成在8月9日抵达了佐和山城。丹后方面,西军由丹波国大名小野木重次指挥,攻击细川忠兴的父亲细川藤孝之田边城,总兵力约万五左右。然而这场兵力悬殊的攻城战却在藤孝的顽抗与巨大声望(藤孝是当时国宝级的文化人)影响下持续两个月,直到旧历九月十三日才在朝廷公卿的斡旋下以和平开城告终。\n\n岐阜攻城战\n东军方面,以福岛正则为首的先锋队伍在8月14日抵达了清洲城,部队在清洲城逗留。他们于8月22日收到了家康的书信,指示他们可以继续前进。他们首先攻占了杉浦重胜的竹鼻城。8月24日,福岛正则一行人进行会议,一致决定攻下美浓国西军所属城堡,当中包括岐阜城。福岛正则和池田辉政兵分两路向岐阜城进发。同日织田秀信决定迎击。两队人马在木曾川交战,东军轻易击退迎击部队,织田军被迫退守岐阜城。翌日,东军迫近岐阜城。秀信原先准备自尽,在池田辉政的游说下,秀信打消自尽的想法,出家为僧。石田三成本来想救援织田秀信,但是在藤堂高虎的进击下,东军途中击退了舞兵库在合渡驻守的守备队。因为秀信战败,令三成以尾张作为战线的计划受挫。\n岐阜攻城战后,东军在赤坂布阵。随著岐阜城被攻占,东军乘胜追击。西美浓方面,德永寿昌、市桥长胜攻下福束城、高须城。犬山城方面,关一政、加藤贞泰、竹中重门等人在井伊直政的劝说下投降。此外郡上八幡城城主稻叶贞通与金森可重、远藤庆隆等人交战后战败,向东军投降。\n\n关原决战\n布阵\n其后,石田三成回到佐和山城。过了不久,因担心大垣城被攻陷,三成再次回到了大垣城。其后,西军众将要求三成在关原会合。9月2日,大谷吉继到达松尾山的东南中村布阵。9月7日,毛利秀元、吉川广家、安国寺惠琼和长宗我部盛亲到达南宫山。在9月14日的下午,三成突然离开大垣城,留下了福原长尧、熊谷直盛等将领留守,理由是大垣城无法抵挡水攻。此外还有一个可能性,石田三成与其他将领密通,企图在关原以鹤翼之阵准备迎击敌军。\n石田三成的部将岛左近在杭濑川成功挑衅东军的部份军队后,故意撤退让东军追赶,宇喜多秀家的部将明石全登设下火枪队进行埋伏,击退了因被挑衅而追击的中村一荣和有马丰氏的部队,战死者当中最高位阶的是中村氏家老野一色赖母,此事件称为“杭濑川之战”。其后石田三成退到笹尾山,并在9月15日(10月21日)凌晨二时到达。其后,宇喜多秀家部队在凌晨五时到达,西军在关原布阵完毕。关原地区的不破关是日本古代三大关之一,是早期律令制重要关卡。\n在战前,大谷吉继向小早川秀秋承诺,只要西军取得胜利的话,就让他在丰臣秀赖十五岁之前(1607年以前)成为关白。小早川秀秋原先本来想加入东军,但因为大谷所开出的条件,使秀秋陷入一个犹豫不决的情况。至于东军方面,小早川秀秋部下平冈赖胜及稻叶正成则与家康互通书信,确保秀秋顺利叛变。至于毛利军团和其他小股兵团(与东军有秘密协议者),因为秘密协议的缘故,所以开战时只派兵骚扰一下战况,然后就没有后续的动作。\n注:以下的数字均以兵力,即人数作为单位,根据旧日本帝国参谋部著书《关原之役》为准\n东军的德川家康在9月1日(10月7日)离开江户城,向西出发,于9月14日(10月20日)到达了赤坂。当家康知道西军放弃了大垣城以后,开始向西前进。14日早上六时,东军布阵完毕。同时,西军希望大坂城的毛利辉元能够出兵支援(兵力估计为30000),并由小早川部队临时搭建的松尾新城,作为长期战的据点。在战前的晚上,西军将领岛津义弘、小西行长提议对东军进行夜袭,但这个提议未被石田三成采纳。\n家康大约在凌晨二时吩咐各大名上前,即使当天得知三成放弃大垣城,但没有指示部队向大垣城进攻,反面向西前进。\n\n东军布阵如下:\n南方的主力是福岛正则,共有六千兵力,右方的主力是黑田长政,有五千四兵力。在黑田队中,由北算起细川忠兴队约五千、加藤嘉明三千、筒井定次队有二千八百五十,还有田中吉政的三千兵力。与石田、岛津和小西队对峙;\n后方则有井伊直政的三千六百、松平忠吉的三千,加上古田重然、织田有乐、金森长近和生驹一正队共约六千左右。而在福岛队这一边,京极高知队的三千、寺泽广高的二千四百,军监督本多忠胜则部署了五百兵,在后方的桃配山上,总大将德川家康统领三万兵;\n殿后军中,也就是与南宫山的西军对峙的部队中,由西数过来则有有马忠氏的九百,山内一丰的二千零八十八,浅野幸长的六千五百一十和池田辉政的四千五百六十。\n同一时间,德川秀忠因为军费调配问题和攻击上田城时拖延了时间,9月13日部队仍然在信浓国的诹访,无法在9月15日抵达关原。西军的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等,在关原之战发生的前一天,攻陷了近江国的大津城,同样也无法赶及参与在关原的战斗。\n在明治时代,当时来到日本的德国军事顾问库尔蒙·威廉·雅各·麦基尔少校看到由日军提供的布阵图,立即说:“这场战争是西军胜出”。但后来日军军官指出了足够的情报搜集(比如东军驻地为古关所不破关,原是京畿方面防备关东最重要的关口,而此时西军已失去此重要据点,西面的北国街道和中山道在此被东军分割,而东面的中山道和伊势街道因小早川势的叛变,得以在此会合,毛利军优势兵力未到达战场,又加上原固守东面中山道的大垣城被弃守,即使小早川不叛变,情势也对西军并不有利)和计谋,麦基尔少校才能再做出正确的评断,可见这场战争中战况的多变,以及东军在布阵上所占据的极大优势。\n\n开战\n德川家康在确认西军布阵后,缓缓前进,让前线部队在压力之下进军。早上七时大雾弥漫,加上毛毛雨不断,两军大概对峙了一个小时,直到雾逐渐消散为止。早上约八时,前锋福岛队向宇喜多队开火,宇喜多队作出还击,战斗从两方互相开火时正式开始。此外,黑田和细川队则向西军主将石田队发起进攻,藤堂和京极队则向大谷队猛攻。古田队和织田有乐两队向小西队攻击。而松平队跟井伊队则迂回攻击岛津队。后来井伊队不满福岛队抢先进攻,转攻小西队。\n当时,在战场上观战,负责作记录的太田牛一在《关原御合战双纸》中有这样的描述:\n\n“敌我双方互相衡突,铁炮跟箭所发出的发出的声音,轰动了天空,地上震动起来,冒起了黑烟,日间就像暗夜一样。敌我双方短兵相接,拿起武器与敌人交战。从前方的火焰中,看到了整个日本分开了为两个势力而战,并数度在交手。”\n原文:“敌味方押し合い、铁炮放ち矢さけびの声、天を轰かし、地を动かし、黒烟り立ち、日中も暗夜となり、敌も味方も入り合い、しころ(錣)を倾け、干戈を抜き持ち、おつつまくりつ攻め戦う。切っ先より火炎をふらし、日本国二つに分てここを诠度とおびただしく戦い、数ケ度の动きこの节なり。”\n\n战况一直对西军有利,向大谷队进攻的藤堂队和福岛队,在面对大谷队和宇喜多队夹击之下,无法作出有效反攻,福岛队甚至被迫后退了五百公尺左右,而小西队则在天满山抵挡住织田军和古田军。虽然黑田、细川和加藤等主力在兵力上有压倒性的优势,甚至一度直逼石田三成的本阵,并且石田队猛将岛左近被黑田长政家臣菅正利的铁炮队流弹所伤而后退。此时三成利用了三门大筒向敌军攻击,使他们一度陷入混乱,石田军在兵力及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反而向前推进了一百公尺左右。\n\n在上午十一时左右西军的石田队、小西队、大谷队和宇喜多队点燃了狼烟,通知所有西军发动总攻击,包围家康的部队。然而,为了保全毛利领地而早已答应家康的吉川广家,在山脚阻挡了毛利秀元的进军,并以秀元正在用餐为由搪塞催促进军的西军使者,而使此事留下了“宰相殿下空便当”的别名。另一方面,长束队和长宗我部队仍然不动,而岛津队也继续在旁观望。当时小早川秀秋正在犹疑应该如何做——虽然他已经是东军内应,但是眼见的战况是西军有利。故小早川队也是按兵不动,尽管当时三成再次以文书促请他们参战,然而秀秋都不为所动。其后,三成、小西和宇喜多再次以文书促请小早川队参战,甚至三成亲自游说岛津队要求参战,但遭到后者的拒绝。\n\n小早川秀秋叛变\n另一边,希望速战速决的家康显得非常焦虑。家康写信给黑田长政,询问小早川秀秋是否确定叛变。黑田长政的回信内容却是“不知道”。家康又派遣忍者送信,要求小早川秀秋赶快出兵,但是小早川秀秋仍然没有任何动静,家康怒火中烧,命令铁炮队向小早川秀秋的阵地开火威吓。由家康铁���大将布施孙兵卫及福岛正则的铁炮大将堀田勘右卫门指挥下,在黑血川沿河一带向小早川所部进行射击。当小早川听到了铁炮的声音后,由黑田长政派遣来的家臣大久保猪之助也拿起了家臣平冈赖胜的铠甲,另一只手则拿起了小刀作行刺状,欲迫使小早川秀秋立即选择叛变。当时的状况秀秋已经没有其他选择,因此他命令全军向大谷吉继的阵地攻击。但是史界有人认为松尾山的高度三百米加上激战的声音,秀秋不大可能认清向自己射击的是否为铁炮音,因此也有人说射击的是大炮(大筒)。\n\n西军瓦解\n小早川队向大谷队进攻,大谷吉继在事前早就预测到小早川秀秋会叛变,故已部署了600名兵员于半路上阻击小早川队;小早川队还一度因为大谷队的攻势而后退。但在这时,赤座直保、小川祐忠、朽木元纲和胁坂安治等四队西军将领见小早川秀秋背叛西军,也同时率军倒戈攻打大谷吉继的本阵;而原本败走的东军藤堂高虎队,也在此时重新整编好部队之后又再次进攻大谷队,导致大谷吉继反被陷入包围并且最后遭到击败。在户田胜成、平冢为广等两位大谷队的先锋大将相继战死后,大谷吉继在残存兵士的掩护之下,于战场上切腹自尽身亡。\n下午大约一时左右,大谷吉继兵败自尽而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了西军,严重打击了其他西军队伍的士气;小西行长的部队立刻陷入混乱,在无法正常指挥下崩溃败逃;宇喜多秀家闻讯之后更是情绪失控的大吼大叫,还企图带领本部兵马欲向小早川队的本阵进攻,最后在明石全登的苦苦劝谏之下才撤退。而石田队则往北陆地方逃走,在撤退时,部下蒲生赖乡为了掩护石田队而断后,英勇阵亡。\n\n岛津前进撤退\n一直旁观的岛津队从未真正交战过,但是当他们得知西军大败的消息后,岛津做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以前进的方式撤退,前往伊势街道脱离战场。当岛津军开始前进之时,东军的福岛、本多、井伊、松平各队向岛津队追击,岛津队牺牲了岛津丰久、替身阿多盛淳等人,而德川队当中,井伊直政和松平忠吉受到流弹所伤,本多忠胜的座骑被击中而堕马。不久后,德川家康命令众将领停止追击岛津队,岛津队的突围是本次会战中最激烈的战斗之一,但基本与大局无关,脱离战场的岛津队几乎伤亡殆尽,最后大概只有五十多人成功逃离战场(不过近年亦有用以多股小兵力伏击追兵的岛津军有若干伏兵事后归还,伤亡较通说为低的论点),由伊势经过伊贺、大和两国前往堺乘船返回九州。\n\n其他战事\n除了在美浓关原战场以外,全日本各地触发了不少战争。本部份将会提及受到东军和西军出兵影响所牵连的主要战事。关于伏见城及岐阜城等前哨战争,请见关原之战#伏见包围战、关原之战#岐阜攻城战。\n\n奥羽\n长谷堂城之战\n在东北地区,上杉景胜得知家康即将率军来征,遂准备迎击家康。但是在开战前,家康得知京畿地区的西军起兵后,带兵返回江户。亲近家康的最上义光有意起兵向酒田城进攻,但是被上杉军察觉,后者决定先发制人。直江兼续在9月1日于米泽城进行军议,并决定向最上氏发动攻击,封锁山形城附近的通路。9月9日,以直江兼续为首的部队(军力约两万四千)开始对最上军进行攻击。酒田地方的志駄义秀和下吉忠率领三千部队,沿最上川进军。很快,主力军便攻下除了长谷堂城的通路,并于9月15日,开始向长谷堂城进攻。\n孤立无援的义光,既要留意上杉军的攻势,亦要留意西军大名小野寺义道是否会向山形进攻,于是决定向伊达军求援。义光派遣了他的长男最上义康向伊达氏求援,伊达政宗深思后决定出兵增援。由于长谷堂城位处于一小个丘陵之上,是一座山城,因此较平城更难进攻。最上军的守将志村高治和鲑延秀纲坚持奋战,直到伊达军援兵在9月23日到达。9月29日,上杉的家臣上泉泰纲在攻城期间战死。翌日,关原之战的捷报传来,激励了最上军的士气。最上义光亲自追击,直江兼续见此战已经没有意义,为减少本身兵力的伤害,决定全军撤退。10月1日上杉军开始撤退,前田庆次殿后。最上义光在追击时,被流弹所击中贯穿铠甲,幸而没有被子弹所伤。14日,直江已安全到达米泽城。此战成为了东北地方历史以来其中一场的最大型战役。\n\n岩崎城之战\n关原之战开始后,许多东北的东军势力都出兵去协助被上杉军攻击的最上氏,陆奥国的名门南部氏也是其中之一,但却被同为东军的伊达政宗于领地内煽动一揆企图借机扩大势力,南部军主力不��的期间只得靠老臣北信爱尽力抵挡一揆众的军势,撑到主君南部利直率领主力回领地救援。\n最后南部军击败一揆众,一揆众首领和贺忠亲遭伊达政宗暗杀灭口。也因为此事,原德川家康答应在战后要让伊达氏成为百万石大名的承诺就此取消。\n\n松川之战\n伊达军的伊达政宗、片仓景纲等人进攻福岛城,与守城方上杉军本庄繁长、须田长义等人在松川上交锋,最后伊达军撤退,上杉军成功守住福岛口。\n\n甲信越\n1585年的第一次上田城之战中,痛击德川军的真田军,再次与德川对决。这多少也与双方家族间的婚姻关系有关。先从真田昌幸说起,他的其中一个女儿嫁给了秀吉的家臣宇田赖次,赖次的女儿更是嫁给石田三成。真田信繁(真田幸村)的妻子是大谷吉继的女儿,名为安岐姬。真田信幸的正室是德川家直臣本多忠胜之女小松姬。在小山评定后,他们各自表述自己的立场,信繁和昌幸支持三成的西军,信幸则跟随德川军参加战斗。\n8月24日,德川秀忠统率为数三万八的部队从宇都宫城出发,期间家康寄给秀忠的书信除了提醒秀忠和西与家康会合,还表示进攻上田。德川军在9月2日到达了上田城外。3日,本多忠政和真田信幸与昌幸见面,劝降昌幸。昌幸说他将会在第二天将上田城交还。但是,昌幸却在暗中准备防御。到了第二天,德川军见昌幸还没有开城投降,于是派使者催促。昌幸在回信中回答“不可以忘记太合的恩惠”,并挑动秀忠向上田攻击。6日,由真田信幸担当先锋部队主将向砥石城进攻,但是守城的真田信繁无意与兄长交战,开城撤离,之后秀忠进入砥石城,准备向户石城攻击。\n7日秀忠开始包围上田城,真田信繁所派出的侦察兵被牧野康成发现。牧野康成部队被城兵诱使进入离城东约七百米的科野大宫社一带时,突遭真田昌幸预先安排的伏兵包围。牧野康成被围,在本多队和大久保队支援下,才退到上田城下的街道。而另一边城北的德川军主营受到了民兵的攻击,而真田信繁从后方出现,使得德川军陷入了混乱。战争持续了数天,秀忠8日收到森忠政的书信,说明家康催促秀忠西上。在部下的谏言之下,秀忠决定撤退。13日到达小诸城,这时距离关原开战只剩下两天时间,秀忠也因此在战后才到达关原,被家康责骂。\n\n北陆\n在北陆地方,越前国大名前田利长准备出征支援家康,在7月26日从金泽城带领二万五千兵出发。利长于7月30日日到8月3日期间进攻大圣寺城,城主山口宗永向前田军投降但被拒绝,山口宗永自尽了结生命。其后,利长向北之庄城进发,城主青木一矩向大谷吉继求援。这时,前田军收到了大谷吉继的假消息,除了向正面进击以外,还派军队从水路攻击金泽城。利长闻讯后急速回到金泽城,另一队兵马在8月8日包围小松城(之前前田军回避对小松城的攻击)。在丹羽长重的力战下,将前田军击退。前田军由长连龙负责殿后,多名部下战死。返回金泽城的利长在9月12日整顿完毕后再次出击,不过并未及时赶到关原战场。\n\n东海\n安浓津城之战\n毛利秀元、吉川广家和长宗我部盛亲的三万大军向伊势地区进军,目标是安浓津城。安浓津的城主富田信高本来出兵参加会津对上杉的讨伐,得报后急速回到安浓津城。面对西军大举进攻,他认为以自己的实力(五万石)难以抵抗三万大军,所以向邻近上野城的分部光嘉和松坂城的古田重然请求增援。古田重胜一度拒绝派出援军,最终在老臣劝谏之下,决定向富田增援,可是援军士兵数目只有1700人左右。\n8月24日,西军向安浓津城进攻。西军放火烧外墙,火势迅速向城内延烧,西军很快找到空隙突入。首先冲进城的大将宍户元续与东军分部光嘉单打独斗,最终在两人受伤的情况下不分胜负。西军很快将敌军迫回本丸。在此期间,突然有一个年轻美貌的武者,穿上铠甲迎击,原来是富田信高的夫人,她的迎击成为了一时佳话。东军在兵力差距之下,富田信高认为战争已经没有希望,准备自尽。此时,高野山的僧人木食上人介入,并开城投降,信高最后得以保全性命,但是被迫剃发为僧。之后附近的松坂城同样开城投降,至于观望战事的氏家行广则在西军取得胜利后支持西军。\n\n鸟丸城之战\n这场战争是因为九鬼父子两人意见有异所引起的,父亲九鬼嘉隆因为石田三成的拥护下支持西军,而儿子九鬼守隆在德川家康的保证下支持东军。九鬼嘉隆为将安浓津城通往远江国的水路封锁而离开鸟丸城,守隆在就这个时候占据了鸟丸城。9月13日,守隆���怕嘉隆进攻,决定向嘉隆攻击。嘉隆在援军堀内氏善挟击之下击退了迎击部队,不久传出西军在关原的败讯,嘉隆逃到丰后国。当时家康鉴于守隆的功绩,原本有机会赦免其父嘉隆的罪行,但是在消息传来之时,嘉隆已经自尽而死。\n\n京畿\n大津城之战\n9月7日固守大津城的京极高次叛变,加入东军,以三千兵力守城。京极高次暗中防备,加强了城沟深度,又把大津附近的地区焚烧成荒地。事件惊动了大坂一方,淀殿派遣高次的夫人常高院要求停战,被高次拒绝。\n大谷吉继、毛利辉元先后派遣了朽木元纲和立花宗茂监视京极高次的情况,使得西军主将石田三成以毛利辉元命令末次元康(毛利元康)为总大将、小早川秀包(毛利秀包)为副将、立花宗茂、高桥统增、筑紫广门、伊东祐兵(以家臣山田匡德等人代为出战)、宗义智的九州军、增田长盛(以家臣增田作左卫门安俊等人代为出战)、多贺秀种、横滨茂胜、桑山一晴、杉若氏宗、矢部定政、木下俊定、垣屋恒总、宫部长房、木下重坚、南条元忠,大坂七手组之片桐且元、片桐贞隆、松浦秀任、石川赖明、伊东长孝、小出秀政、丰臣亲卫军将领郡宗保、速水守久、伊东长实等人和增田长盛的水军陆续进行包围,共约一万五千西军先后攻城。\n9月8日末次元康突破大津关寺于园城寺布阵,然而元康从9日开始至11日的攻势受到顿挫,因而调派小早川秀包(毛利秀包)、筑紫广门、立花宗茂一同进行攻击。\n9月11日晚至12日凌晨京极高次遣家臣赤尾伊豆、山田良利(山田大炊)二百骑和山田村安右卫门、田井太郎左卫门、尼子八郎左卫门、服部幸六郎、丸毛万五郎、箕浦备后三百骑与伊贺忍军分别侵入筑紫广门、立花宗茂及毛利军阵营夜袭,但立花宗茂早先察知已经整装且假眠以待,家老十时连贞反而俘虏了山田村和丸毛等人,使得西军得以在尚未遭受太大损失前将其击退,但筑紫广门及毛利军却被夺走几支军旗,翌日被城方插在城墙上作为挑衅。\n12日,攻城诸将于军议得出结论,对于兵粮弹药皆充足的大津城,不宜长期包围而适合速攻,开始进行填埋大津城的外壕。立花宗茂与其弟高桥统增则布阵于城东的滨町口,面对敌城挖掘了宽幅一间半(约270公分)深一间余(约180公分)并交互错综(原日文以“千鸟挂”一词形容)的壕沟,还堆筑了一间高的土垒,更从大津城近郊的园城寺后方砍取松树百株,制成并架设防御城方铁炮及箭矢的竹束,令军兵在壕中自由往来支援并互相补给弹药且配合装备“早込”的铁炮部队进行速射,守城方的京极家对立花家如此攻防一体的战术之下,不得不关闭了城墙上的射击口。\n翌13日,西军完成了大津城外濠的填埋,末次元康于正门三井寺口、城西尾花川口以及小早川秀包、筑紫广门于侧门京町口开始进行猛攻。立花军猛将立花成家、内田统续等进行破城及攀越城壁、由布惟贞率先杀入城中立下一番乘的战功,接著中江新八、清田正成等亦跟上斩敌攻陷三之丸,至黄昏又攻陷二之丸;另一方面立花军在长等山配置大筒对城内进行猛烈的炮击,使城方的京极军感到难以防御。当时京都亦听到了大津传来的炮弹声。\n14日在激烈的攻防战下,京极军战败,攻城军总大将毛利元康派遣高野山的僧侣木食应其上人及新庄直忠做为使者劝降京极高次,然而高次依然摆出彻底抗战的态度,立花宗茂见状致信高次,保证其性命安全,并令使弓高手的家臣世户口政真以箭书的方式射中京极高次的马印。高次在看过该封书信并接受僧侣木食上人及家臣黑田伊予的极力劝说后,决定开城投降。宗茂让一族之立花政辰前往大津城做为人质,翌15日早上高次出城进入园城寺剃发,被送至高野山出家。\n立花宗茂等人因此未能参与关原的战斗,被迫放弃大津城撤回大坂城,期间宗茂劝说毛利辉元于大坂城笼城抗战未果,最后各自撤回领地。\n\n田边城之战\n负责攻击田边城的大将为小野木重次、赤松广秀等。7月29日,他们向田边城发起攻击。当时守城的细川幽斋(旧名藤孝),只有五百兵力驻守。虽然双方一直没有大规模攻势,形成了长期的包围战,这次战争却引起了朝廷的关注,这也许是西军一直不敢积极攻击的原因之一。细川幽斋非常擅长和歌,所以结交了许多和歌界的人士。这些人中以古今传授的弟子八条宫智仁亲王。八条宫智仁亲王担心幽斋的安危,于是将其情况告知后阳成天皇。天皇得知后此消息后也担心失去幽斋,终于在8月26日向幽斋下了第一道命令,要求开城投降,可是幽斋拒绝。天皇第二次透过京都所司代前田玄以作为使者,但是仍然被幽斋拒绝。\n最终,朝廷再次派遣使者中院通胜、三条西实枝、乌丸光广在9月13日到达田边城,终于成功游说幽斋安全退到龟山城。得知关原战败的重次,解除包围退回福知山城。其后细川军乘东军关原大捷的余威进行反击,包围小野木的福知山城。重次拒绝了德川军的劝降,在11月16日自尽身亡。\n\n四国\n毛利辉元家臣村上武吉和村上元吉藉著这次的机会为家臣平冈直房及曾根高房夺回旧领,其目标是加藤嘉明的居城松前城(位于现在的松前町 (爱媛县))。虽然加藤嘉明亲自出征以支援家康的军事行动,但是留守的大将佃十成夜袭毛利军,村上元吉和曾根高房战死,此为刈屋口之战。其后毛利军收到了西军在关原败战的消息后撒离四国。\n\n九州\n九州方面,除了少部分大名,如加藤清正,为保持中立而没有行动,大部份大名都出兵支援其他地方的战事,这样就形成了大部份地方缺乏兵力的情势。明确支持东军的大名只有中津的黑田和唐津的寺泽广高。黑田孝高是少数留守九州地区的大名,他是丰臣秀吉主政时一位被重用的智将。孝高在濑户内海进行了情报搜集,在得知大坂地区的情报后,决定利用大量金钱和粮食,进行大规模招募浪人的计划。这个计划对浪人来说,吸引力更是强大,因为其酬金是骑马武者200匁、徒士100匁、足轻10匁。凭借以上计划所募集的兵力,加上留守九州的正规军,号称九千兵力的黑田军正式上阵。\n\n石垣原之战\n9月9日,黑田孝高将招集的三千兵力分七阵从中津城的东方之犬丸原开始南下,10日劝降了丰后高田城代竹中重义(重兴),随后包围了垣见一直的富来城(由城代笕利右卫门镇守),并牵制熊谷直盛的安歧城(由城代熊谷外记镇守)。12日,大友军攻击松井康之镇守的杵筑城,因黑田军的来援,大友军遂撤。\n9月13日,黑田军与当时想重振大友家的大友义统(因为在平壤之役听到敌人的炮火声命军队后退,导致失格而被改易)在石垣原展开决战。孝高一时中了大友家名将吉弘统幸的计略而混乱,但仍于苦战中将大友军击败。吉弘统幸则是在与敌对的黑田家猛将,同时也是昔日好友的井上之房单挑时慷慨赴义,可以说是勇战而死。大友家自义镇以来集结的精英几乎全部阵亡,而此战之炽烈也被称作“九州的关原”。15日义统透过黑田家母里太兵卫宣布投降。其后,黑田军利用晋州之役的攻城兵器龟甲车,使多数西军大名不战而降,攻陷了丰前和丰后两国城堡。\n\n江上八院之战\n10月20日,一直留意九州战情的锅岛直茂决定支援黑田孝高,并想攻下西军立花宗茂的柳川城带罪立功。他率领3万2千大军,先攻下了西军小早川秀包的久留米城,降服了城将桂广繁。立花家全军以1万3千兵力做守备态势。\n10月25日,锅岛军与立花家家老小野镇幸1千3百余人于柳川城北方的三潴郡的江上・八院一地激战,立花军冲溃锅岛家先锋军十二段军阵中的九段。当时在立花本阵前的桥梁,因为立花将士的舍命进功而血流成河,满布尸体,后世称为地狱桥。立花家最后靠著小野镇幸的死守和立花成家的奇袭使得锅岛军畏惧其实力而不敢再冒然进军,立花军则因兵力悬殊退回居城。自此锅岛直茂和黑田孝高、加藤清正三军联合包围立花宗茂的柳川城至27日,宗茂为了领民的安全而接受好友加藤清正的劝降,于31日开城。\n接著黑田、加藤、立花和锅岛联合军南下以立花宗茂为首与岛津家交涉。当时家康得知了九州陷入战争状态后亦派出井伊直政等人作为使者调停,在11月17日命令九州诸大名立即停止战争。\n\n战后处理\n败北的西军大部份往各处逃亡,但战后畿内及东海部份地区仍有部份残余势力继续抵抗。东军乘关原大捷的余威追击,除了搜捕西军残余势力外,还派大规模部队继续进攻其他西军重要城塞。\n对佐和山城的进攻由井伊直政指挥,此外田中吉政、小早川秀秋等背叛西军的将领亦有参与。守城方是石田三成兄石田正澄、父石田正继等人,约2800兵驻守。东军在9月17日发动攻击,9月18日攻陷佐和山城,正澄、正继父子自杀。\n至于大垣城方面,守将是福原长尧。东军由松平康长、堀尾忠氏、中村忠一、水野胜成、津轻为信等将领率领,包围大垣城。首先,防守三丸的相良赖房作为德川军的内应,迅即离开大垣城,不久相良赖房的家臣犬童赖安成功游说九州大名秋月种长、高桥元种,西军的垣见一直、���谷直盛、木村由信先后被杀害。东军进军大垣城三丸,福原长尧一路率兵抵抗,但是节节败退,最后只剩下二、三十多人仍坚持战斗。9月23日,西尾光教成功游说福原长尧投降。9月28日,长尧在伊势自尽。\n此外在京畿一带,家康得知五奉行之一长束正家返回水口城时,便立即派池田辉政、稻叶贞通进攻水口城。9月30日,长束正家开城。10月3日正家自尽。另外,细川幽斋在小野木重胜解除对田边城包围时,反攻小野木的福知山城,但是后者仍然抵抗到底,直到11月18日小野木自尽。至于五奉行中另外两名弹劾家康的前田玄以和增田长盛为家康内应,前者保留原有领地,后者则被没收领地。\n立花宗茂要求毛利辉元在大坂反击,但辉元最终离大坂城而去。德川家康在辉元离开后进入大坂城。其中三名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被捕:石田三成在伊吹山被田中吉政队所捕、小西行长在较早前向农民自首后被竹中重门队所捕获,还有逃到京都的安国寺惠琼同样被奥平信昌拘捕。三人在10月1日(儒略历11月6日)六条河原被斩首示众。随即,三人的头颅在三条河原地区巡游示众。\n9月27日家康进入大坂城后,指派井伊直政、本多忠胜、榊原康政、本多正信、大久保忠邻和德永寿昌六人调查各将领的战功。调查完成后,家康对大部份大名作出的领土调整,共九十家大名被除封、四家被减封,受影响领地的石高合计有660万。增封的大名一共有一百零五家(包括新分封)。\n由于奖罚的大名众多,这里只会列出一些重要人物的奖罚情况。第一次领地分配在10月15日发布,整个分封最终在1602年(庆长7年)完成。\n\n西军大名处置\n减封(领地削减)\n东北地区最大大名上杉景胜由120万石被减封到米泽的三十万石;\n曾协助石田三成的佐竹义宣由常陆水户城五十四万石,减封到东北久保田的十八万石(在第二代藩主义隆管治时确定为20万);\n西军总大将毛利辉元支持西军,但由于其家臣吉川广家成为德川军内应,只减封至周防和长门。两国合共三十六万九千石;\n另外丰臣秀赖在近畿的领地则由222万石减至65万石。\n除封(领地完全没收)\n逃离战场的宇喜多秀家在岛津氏的领地隐居,但后来被幕府发现。因岛津忠恒和前田利长的进言,宇喜多秀家在骏河国被监视一段时间后,被流放到八丈岛;\n长宗我部盛亲本来有机会向家康谢罪,但是因为他杀害了胞兄津野亲忠,最终家康大怒,造成长宗我部领地全数没收;\n真田昌幸父子凭借加入东军的长子真田信幸与信幸岳父本多忠胜向家康求情,免除死罪但终生幽禁于纪伊国的九度山,昌幸在上田城一带的领地由真田信幸继承;\n虽然丹羽长重、立花宗茂及泷川雄利的领地被没收,但在随后江户幕府成立之初、安排新领地时,率先得到复封;\n石田三成原有近江佐和山十九万石,东军在关原的战斗完成的第二日进行攻城,三成的父亲正继自尽死亡;\n长束正家在10月3日面对池田军包围,决定放火烧水口城自尽身亡;\n大谷吉继原有越前敦贺五万石;\n小西行长原有宇土城20万石,其弟行景在宇土城面对黑田军的攻击战败自尽。\n织田秀信原有岐阜13万石,因领地岐阜介于东西两军之边缘而率先被东军的池田辉政攻下,战后领地被没收,秀信被流放到高野山。\n保留\n岛津义弘在兄长岛津义久长时间介入下,让岛津忠恒继承家督,因而保住领地(60万石);\n锅岛直茂本人留在九州,派遣长男胜茂指挥,胜茂加入了西军,曾协助攻击安浓津城,后来胜茂被父亲召回,参与进攻柳川后保留原有领地(35万7000石);\n三中老之一生驹亲正曾派遣家臣进入大坂及参与攻击田边城,因其儿子一正以东军身份参与关原的战斗,领地得而保留(12万6000石),但亲正被迫退位。\n\n东军大名论赏\n下列内容中,括号内的数字为大名领地增加的倍率。此外,德川家康除了其在江户一带领地,更直接管理了重要商业地区(堺、长崎等),总收入高达400多万石。\n\n一门\n为了让家康的子孙可以享有稳定的财政和更大的军事力量,负责监视外样大名,他们的领地移封至较好的地方,石高更是以倍计上升,明显地比一部份有战功的外样大名的提升比率更为大。\n\n次男结城秀康由下总结城10万1千大幅升至越前府中68万(6.7);\n四男松平忠吉由武藏忍10万石增至尾张清洲52万(5.2);\n五男武田信吉由下总内4万石增至常陆水户15万(3.75);\n六男松平忠辉由武藏深谷一万石增至下总佐仓5万石(5.0)。\n\n谱代\n虽然他们之中有不少大名在很��以前就开始为德川氏效力,然而,谱代的大名的领地并没有大幅上升的迹象。其中拥有最多领地的大名也不过将近20万石。以下将列出增加幅度较为显著的大名:\n\n井伊直政由上野高崎12万,移封至近江佐和山18万石(1.5);\n奥平信昌由上野小幡3万石,加封至美浓加纳10万石(3.3);\n鸟居元忠的长男忠政由下总矢作4万,移封至陆奥磐城平10万。(2.5)\n大须贺忠政由上总久留里3万,移封至远江横须贺6万石(2.0)。\n\n外样\n外样大名的封赏加幅不等。为了让部份大名完全归顺家康,家康依据战功而提升他们的封赏,但有少数大名是例外:\n\n池田辉政由三河十五万石,移封播磨姬路52万石(3.4);\n加藤清正在肥后熊本的领地由25万石增至54万石(2.5);\n关原之战拥有很大战功的福岛正则由清洲20万石加封到安艺广岛49万石(2.4);\n成功捕获石田三成的田中吉政由三河冈崎10万石,移封至久留米32.5万石(3.2);\n细川忠兴由丹波18万石,提升到丰前小仓39万石(2.2);\n伊达政宗的领地由58万5千石稍微提升到60万5千石。家康原欲提升他的领地至100万石,但是因为被揭发煽动和贺忠亲引发岩崎一揆,新得领地大幅减少。后来再被加增近江及常陆的飞地,成为62万石的大名(1.1);\n最上义光的山形领由于抗战上杉受到重大打击,领地由24万提升到57万石(2.3);\n浅野长政由甲府府中的22万石,加封到纪伊37万石(2.0);\n小早川秀秋虽然被增封至宇喜多的旧领(冈山),石高收入由35万7千石增加到57万石,但是因为沉迷酒色,于1602年病死,成为在江户幕府成立前唯一因为无子继承而被废除的大名;\n赤座直保和小川祐忠虽然跟随小早川军的行动,可是因为家康没打算让他们成为大名,他们最终难避领地被没收的命运。只有胁坂安治因为事前已与东军内通,可以保住其三万石的领地,至于朽木元纲战后其石高收入不足1万石,后来再次回复大名身份;\n前田利长越中加贺领地为83万5千石,虽然在北陆军事行动受挫,无法参与战争,但仍增至119万2700石,成为外样大名第一大藩。\n稻叶贞通于八幡城合战投降后以细川忠兴部属的身分参战,因在激战区中作战立功,从美浓国八幡藩的4万石、改封至丰后国海部郡、大野郡、大分郡三郡共5万60余石的臼杵城主,并成为初代臼杵藩主。\n\n战后影响\n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真正成为了霸主。家康重新分封大名领地后,没有遭遇太大的争议。1603年家康创立德川幕府,就任征夷大将军。其直辖领(亦即天领)由200万石提升到400万石,而丰臣氏所领领地由222万石大幅减至65万石。家康控制了堺和长崎等商业收入来源,亦控制了多座矿山,并从事货币铸造的工作。\n但是家康没有打算就此完结,他认为必须完全消灭丰臣氏才能巩固幕府的统治。他首先架构了对大坂的包围网,最终于在1614年到1615年之间发动了大坂之阵。部份西军将领以浪人身份为丰臣军而战(真田信繁、毛利胜永、明石全登等)以挽回自己的名誉。最后,大坂城被德川攻占,丰臣氏正式灭亡。德川幕府自此建立长达250年的统治。\n\n关原之战后对各大名的处理对二百多年后的倒幕运动亦有所影响。土佐领内的大名山内一丰将失格的浪人提升为乡士,这些乡士多数为长宗我部氏的旧臣,论地位仍然不及山内原有的家臣上士,造成部份乡士对幕府没有好感。因此,土佐地区成为了倒幕运动的主要地区之一。萨摩地区的大名知道关原之战的败因是情报能力不足。于是他们加紧了对情报的搜集和保密,因此拥有了胜于幕府的财力。另外长州方面,因为家康背弃承诺,大量减封毛利家的领土,致使在关原之战前后主动对德川示好示弱的毛利家在战后依然遭遇大规模的领土萎缩,领地只剩下长门国及周防国两国,令毛利家大部份家臣对德川幕府非常仇恨,因此日后成为了倒幕的最激烈的地方。\n\n琐事\n著名剑豪宫本武藏曾经参与关原的战斗。当时他与父亲一同隶属于宇喜多军。据传言,武藏最后无伤而逃,但也有人指出他的父亲新免无二在关原之战以前是黑田家的家臣,当时黑田家的文书也有这样的记载。另外,他也可能以黑田军身份在九州从军。\n原本岛津军也是跟随部分加入东军的大名而加入东军,但是因为伏见城城主鸟居元忠拒绝让岛津军进城,岛津在一怒之下决定加入西军。\n\n以描写关原之战为主的作品\n小说方面,詹姆士·卡莱维的小说作品《将军》(Shogun),曾以类似的人物描述此场战争。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的姓氏被改��Toranaga,石田三成(Ishida, Mitsunari)在作品中的姓氏被改为Ishido。\n日本电视剧的作品有不少涉及关原之战。下面介绍以关原之战为主题的作品:\n\n关原(関ヶ原),改编自司马辽太郎的同名小说(1966年由新潮社发行),东京放送1981年作品,鸭下信一导演,森繁久弥饰德川家康,加藤刚饰石田三成。\n德川家康(徳川家康),1983年NHK大河剧,泷田荣饰德川家康,鹿贺丈史饰石田三成。\n葵德川三代(葵徳川三代)2000年NHK大河剧,津川雅彦饰德川家康,江守彻饰石田三成。\n战国自卫队2006关原之战(戦国自卫队2006関ヶ原の戦い),2006年日本电视台作品,津川雅彦饰德川家康,竹中直人饰石田三成。\n关原之战(関ヶ原),2017年东宝映画株式会社电影,冈田准一饰石田三成,役所广司饰德川家康。\n在电子游戏中,不少历史模拟游戏或动作游戏也设有关原之战相关的历史事件。以PS2游戏《决战》为例,游戏设置初战为关原之战,不久会决定影响游戏所进行的路线。其他游戏如太合立志传(第四代以后)设定一个庞大的事件,使用不同角色进行会影响游戏的发展。2008年,光荣在任天堂DS发行的谋略的未来以石田三成为主角参与关原之战。由英国开发商所开发的游戏幕府将军:全军破敌中也设定了关原之战的战役模式。世纪帝国III:亚洲王朝中的战役模式亦涉及关原之战。PS3及Wii游戏战国BASARA3故事以关原之战为蓝本。\n\n参见\n日本合战列表\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书目\n外部连结\n基础资讯\n关原研究所 含基百资料及各地战争的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n关原地区战争遗迹图片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n\n进阶资料\n一个介绍关原之战的专题(繁体中文)\n解析关原之战的详细情况(繁体中文)\n人间模样关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 +{"doc_id": "4946", "title": "自然环境", "text": "自然环境指地球或一些区域上一切生命和非生命的事物以自然的状态呈现。这是一个环境涵盖了所有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n自然环境可分为几个主要组成部分:\n\n完整的生态单位,是指没有受到人为大规模干扰下自我运作的自然系统,包括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土壤,岩石,大气,和在其范围内发生的自然现象。\n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普遍的自然资源和物理现象,如空气,水和气候,以及能源,辐射,电荷和磁性。\n自然环境是对比建成环境,建成环境当中包括区域和组件受人类的强烈影响。一个地理区域被认为是一个自然的环境。\n发现完全自然的环境是困难的,并且自然度有连续的变化是常见的,有从一个极端的0%的自然度,到另一极端理想的100%的纯自然度。更确切地说,我们能够考虑环境的不同方面或组成部分,看到它们的自然度并不均匀。例如,如果我们以农田为例,并考虑其矿物学成分和土壤结构,我们会发现,而前者是非常相似的未受干扰的林地土壤,但其结构是相当的不同。\n自然环境是经常被用来作为栖息地的同义字。例如,当我们说长颈鹿的自然环境是热带稀树草原。\n\n组成\n地球科学普遍认同有4个领域,岩石圈,水圈,大气,生物圈,对应于岩石,水,空气和生命。\n\n构成及影响自然环境的物质种类很多。主要有空气、水、植物、动物、土壤、岩石矿物、太阳辐射等。\n\n地质活动\n地质的表面,或称岩石圈、地壳,是地球表面最外层的固体。主要是由岩浆(熔化的岩石)冷却凝固而成的坚硬石块。其下方又分为地函、地核两大部分,地函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之上,和地壳以莫氏不连续面为界,地函与地核间则为古氏不连续面。地函又分为上部地函、过渡带及下部地函,上部地函包含岩石圈及软流圈,一般认为软流圈的形成是由于大量放射性元素衰变加热所形成,此部分使得外层岩石圈缓慢的移动,为板块构造学说的重要部分。\n\n地球上的水\n海洋\n海洋是水圈的成员之一,也是盐水体的主要来源。地表将近71%是由海洋所覆盖(面积约362万平方千米),是一个连续的水体,通常被分为数个主要的洋以及较小的海。超过一半以上的地区水深超过3000公尺(约9800英尺)深。几乎所有的海水的盐度浓度落在30~38ppt这个范围,而洋的盐度平均约为千分之三十五左右(35ppt;3.5%)。各大洋虽然有独立的名称,实际上是为一个整体,这些相连的盐水体通常被视为世界洋或全球洋(World Ocean or global ocean)。主要的海洋有(由大至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大洋和北冰洋。\n河川\n河川是一个天然的水道,通常为淡水,流向海洋、湖泊或另一条河川。在少数的情况下,河川在进入另一个水体之前,会先流入地面或完全蒸发。小河流又被称为溪流、小溪或小河(stream, creek and brook)。河川是水文循环的一个部分,可以收集地表径流水;补充地下水及泉水;将储存型态为冰川和积雪的水资源释出至环境中。\n\n大气,气候和天气\n地球上的大气层是维持生态系统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层垄罩地球的薄薄的气体是由重力所吸引聚集而成。干燥空气是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及1%的氩气及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所组成。其它气体通常被称为微量气体,其中有温室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臭氧。过滤后的空气有其它微量化学物质的踪迹。在未过滤的空气中,存在著许多微量的自然物质,包括灰尘,花粉和孢子,浪花,火山灰和流星。各种化学物质也可能存在于空气中,如氯(元素或化合物)、氟化合物、元素汞、二氧化硫和硫的化合物如SO2。地球大气的臭氧层能够减少紫外线(UV)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量,保护地表上生物的DNA不被紫外线损坏。大气层还有调节气温的功能,在晚间可以保存热量,减少每日极端温度的产生。\n主要大气层\n地球的大气层可被分为五个部分,会随著海拔的改变而有温度上的增加或减少。从最高到最低为:\n\n外气层:大气层的最外层,主要由氢气及氦气组成。\n游离层:又称增温层、电离层,游离层的顶部是外气层的底部,其顶部离地面约800公里,国际太空站也在此层。\n中间层:又称中气层,高度约在50到85公里处,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n平流层:又称同温层,顶端距地表约50公里,底端距地表约10公里,此层几乎没有上下对流,又因为含有大量臭氧,也被称为臭氧层。\n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大气层,有旺盛的对流作用,天气现象发生在此层,对流层温度随高度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公尺,温度下降约0.6度。\n气候\n气候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降水量,大气粒子数及众多其他气象要素在很长时期及特定区域内的统计数据。与气候相比,天气是指这些气象要素在近两周内的实时状态。气候可根据不同气象要素的平均范围和特殊范围进行分类,最常采用的变数为温度和降水量。其中最常使用Koppen气候分类系统。\n天气\n天气是指在特定时间内、特定大气区域内的所有现象。多数的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天气一般是指一天内的温度及降水活动,而气候是指长时间内的平均大气状况。在无特别指明的情况下,天气通常指的是地球上的天气。天气的产生是因为地区之间密度(温度和湿度)的不同所造成的。\n\n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n生命与生物圈\n生态系统\n生物群落\n生物聚落的概念类似于生态系统。在生态学上气候条件相似,并以气候和地理条件来划分区域,如植物聚落、动物聚落及土壤生物聚落。生物群落可依照下列的特征来分类,如植物构成(如树木,灌木和草),叶型(如阔叶林和针叶),株距(森林、林地、草原),和气候。\n\n生物地质化学循环\n\n生物地质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这使得相关的元素得以循环,虽然实际上在某些循环中化学元素被长期积聚在同一个地方而不发生移动。\n\n氮循环是指自然界中氮与含氮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作用,可分为五大作用,分别为同化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脱硝作用及固氮作用。\n\n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表面上方及下方连续的移动状态。在水循环内,水可经由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型态存在于不同的地区。虽然随著时间的推移,地球上的水已达到稳定的平衡状态,个别的水分子仍然可以自由的移动。\n\n碳循环是指地球上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水圈和大气之间的碳交换现象。\n\n氧循环是指氧在其三大贮存库(大气、生物圈和岩石圈)中的移动情形,氧循环主要透过光合作用来推动。\n\n磷循环是指磷在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移动,磷及其化合物通常是以固体的形式存在。"} +{"doc_id": "4947", "title": "高血压", "text": "高血压(英语:Hypertension,high blood pressure)是动脉血压持续偏高的慢性疾病。高血压一般没有症状,不过长期高血压为冠状动脉疾病、中风、心脏衰竭、心房颤动、周边动脉阻塞、视力受损、慢性肾脏病及失智症等病���的主要危险因子。\n高血压可以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其中有 90-95% 为原发性高血压,意即肇因于生活型态或遗传因素。会增加风险的生活型态为超重、吸烟、饮食含有过量食盐、咖啡、糖及喝酒,剩下的 5-10% 是继发性高血压,肇因于其他病症如慢性肾脏病、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或是使用避孕药。\n血压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两种,即为心脏跳动时肌肉收缩或心脏舒张时的测量值;收缩压是血压的最大值,舒张压是血压的最小值。大部分成年人在休息时的收缩压在 100-130 毫米汞柱(简称为 mmHg),舒张压是 60-80 毫米汞柱。若血压持续超过 130/80 或 140/90 毫米汞柱(收缩压/舒张压),有可能是高血压。儿童的判断准则和成人不同。量血压时,采用 24 小时区间的移动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简称为 ABPM)方式会较仅采诊间血压量测(简称为 OBPM)来得准确许多。\n降低血压和致命并发症的风险在于改变生活型态与药物控制。减少体重、体能锻炼、适度摄取盐份、少喝酒及均衡饮食等方式都有帮助,若改变生活型态也无效时,则应使用抗高血压药。目前多达3种药物对九成人类的血压控制上有效,而以药物治疗第二期高血压(收缩压>160/100 mmHg),有望延长患者的预期寿命。但对于正常但偏高血压及第一期高血压(即130至160 mmHg)的患者而言,药效相对不明朗,某些研究认为有效,但亦有其他研究认为没有帮助。全球约16至37%的人口患有高血压,据信 2010 年全球死亡人数之中,有 18% 与高血压有关,估计约 940 万人。\n\n分类\n成人\n对18岁及以上人群的高血压的定义为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值持续高于公认的正常值(目前此值为收缩压139mmHg毫米汞柱、舒张压89mmHg毫米汞柱:请参见分类表)。如果使用24小时血压监测数值及家庭自测数值时,则应使用较低的阈值(收缩压135mmHg或舒张压85mmHg)。最近的国际高血压指南也对高血压范围之下的血压情况进行了分类,以指出在正常血压范围内的较高血压亦存在的风险。JNC7(2003)将收缩压在120–139 mmHg和/或舒张压在80–89 mmHg的范围定义为临界高血压,而ESH-ESC指南(2007)及BHS IV(2004)以最佳、正常及正常高值细分收缩压低于140 mmHg及舒张压低于90 mmHg的组别。高血压也有如下分类:JNC7将高血压分为高血压一期、高血压二期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在老年人中常见。 ESH-ESC指南(2007)和BHS IV(2004),将收缩压超过179mmHg或舒张压超过109mmHg的患者定义为高血压三期。如果药无法将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则此高血压为耐药性高血压。\n\n新生儿及婴儿\n新生儿的高血压很罕见,可见于约0.2-3%的新生儿;健康新生儿的常规检查不包括测量血压。在高危新生儿中高血压则较为多见。在决定新生儿血压是否正常时应考虑多种因素,如胎龄(Gestational age),受孕龄和出生体重等。\n\n儿童及青少年\n高血压在儿童及青少年中十分常见(按年龄、性别及种族不同,分别为2–9%)并被认为在长期可带来其它疾病的风险。目前的建议为三岁以上的儿童在进行常规医疗检查或治疗时应进行血压测量。应该在重复门诊测量确诊高血压后才定位儿童的高血压。儿童的血压随年龄升高,儿童的高血压诊断标准为三次以上不同时间门诊测量的平均结果等于或高于此儿童相应性别、年龄及身高的95百分位血压。儿童高血压前期的定义为平均收缩压或舒张压大于或等于90百分位,但小于95百分位。\n青少年的高血压和高血压前期诊断及分类建议使用成人标准。\n\n症状与体征\n高血压很少显示症状,因此通常是通过筛查或者寻求解决其它健康问题时发现。一些高血压患者有头痛(尤其是后脑勺痛及早上头痛),并有头晕、眩晕、耳鸣(耳中嗡嗡声或咝咝声)、视觉改变或晕倒发作。\n用体检眼底镜检查检查眼底时如检测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则应怀疑患有高血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传统上一般分为一期到四期,但程度较轻的分期之间可能很难互相区别。眼底镜检查结果也可以推断患者患高血压的时间长短。\n\n原发性高血压\n高血压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发现大多数是越过四十岁,约百分之八十五至九十属于自发性高血压,其引起原因并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n\n继发性高血压\n一些其它的症状及体征可以将诊断指向继发性高血压,即由可确定的病因如肾脏疾病或内分泌疾病等引起的高血压。如胸腹部肥胖、葡萄糖不耐受、满月脸、“水牛��”及紫色皮纹为库欣氏综合症的症状。甲状腺疾病及肢端肥大症也可以引起高血压,它们各有其特殊的症状和体征。腹部动脉杂音可能表明肾动脉狭窄(肾脏的供血动脉变狭窄)。腿部血压降低或股动脉脉冲的延迟或缺失可能表明主动脉缩窄(距离心脏很近的主动脉狭窄)。具有变化很大的头痛、心悸、脸色苍白和出汗的高血压应马上及时怀疑是否患有嗜铬细胞瘤。\n\n高血压危象\n极严重的血压升高(收缩压等于或大于180或舒张压等于或大于110,有时称为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称为“高血压危象”。血压达到这些数值之上表明并发症的风险很高。血压在此范围内的患者不一定有症状表现,但相较一般人群有较多出现(22%的病例)头痛及头晕。其它高血压危象的表现有心衰引起的视觉下降或呼吸困难,又或肾衰引起的感觉不适。大部分高血压危象患者已患有血压升高,但其它触发因素可能引起了突然的血压升高。\n当严重的血压升高引起了一个或多个器官的直接损害时则为“高血压急症”(以前称为“恶性高血压”)。损害可以包括高血压脑病,即由脑部肿大和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和意识状态改变(意识模糊或嗜睡)。视网膜视神经乳头水肿、眼底出血和渗出是靶器官损害的另一迹象。胸痛可能表明心脏肌肉损伤(可以进展为心肌梗塞),有时进展为主动脉剥离,即主动脉内壁撕裂)、气促、咳嗽、咳血痰都是肺水肿的典型迹象。此病症的肺组织肿胀由左心室衰竭引起,即心脏左心室不能充分将血液从肺部泵入动脉系统。肾功能的急速退化(急性肾损伤)和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液细胞的破坏)也可能出现。在这些情况,快速降低血压的目的是要停止正在进行的器官损害。相反在高血压急症没有出现靶器官损害迹象时,没有证据表明必须要迅速地降低血压。过度降低血压并不是没有风险的。在高血压急症时建议使用口服药物在24至48小时内逐渐降低血压。\n\n妊娠\n罹患妊娠高血压的孕妇约占怀孕孕妇的8–10%。患有妊娠高血压的女人,大多数在怀孕前就有原发性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可能是先兆子痫的预兆,这是一种发生于妊娠后期和生产后几个礼拜的严重症状。先兆子痫的诊断可包括血压增高和尿蛋白。怀孕妇女约有5%机率会发生先兆子痫,而且约造成全球16%孕产妇死亡。先兆子痫亦使宝宝的死亡风险提高两倍。先兆子痫通常没有症状,而且是由例行筛检检查出来。当发生先兆子痫的症状,最常见的就是头痛、视觉障碍(通常是出现闪光)、呕吐、上腹部疼痛和水肿(肿胀)。先兆子痫有时会演变为称之为子痫的致命病况。子痫是一种急性高血压,并且有数种严重的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丧失视力、脑水肿、癫痫发作或惊厥、肾衰竭、肺水肿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一种血液凝固功能障碍)。\n\n婴儿与儿童\n发育迟缓、癫痫发作、焦躁不安、缺乏活力和呼吸困难都与新生儿至三个月大的婴儿高血压有关。在三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当中,高血压可引起头痛,不明的焦躁不安,疲倦、发育迟缓、视力模糊、流鼻血和面部神经麻痹。\n\n并发症\n高血压是全世界过早死亡最重要的可预防因素。高血压增加罹患缺血性心脏病、 中风、 外周血管病变、和其它心脏疾病的风险,包括心脏衰竭、主动脉瘤、广泛性动脉粥样硬化和肺栓塞。高血压同时也是罹患认知障碍、痴呆和慢性肾脏病的高风险因素。\n其它并发症包括:\n\n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n高血压肾病\n\n病因\n原发性高血压\n原发性(特发性)高血压是最常见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病例90–95%。在几乎所有当代社会中,血压会随着年龄而升高,而晚年罹患高压的风险也相当高。基因和环境因素可导致高血压。人们已发现许多对血压造成微小影响的常见基因,还有一些对血压造成重大影响的罕见基因,但是对基因如何导致高血压,仍缺乏了解。有些环境因素也会影响血压。有助于降低血压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减少饮食中的食盐摄取,多吃水果和低脂产品(也就是高血压防治饮食,例如DASH饮食)。运动、减轻体重和减少饮用含酒精饮料亦有助于降低血压。其它可能造成高血压的因素,例如压力、摄取咖啡因,以及维他命D不足,则并未显示出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肥胖常见的胰岛素抵抗,是X综合症(或称代谢综合症)的致病因子之一,也被认为可造成高血压恶化。近期研究亦指出,幼年时期发生的情况(例如出生体重过轻、母亲怀孕时抽烟、高PM2.5暴露和缺乏哺育母乳)是成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子。然而成人高血压的致病机制仍尚不明。\n\n继发性高血压\n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明确的病因所致。肾脏疾病是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而库欣综合征、甲状腺亢进、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康恩氏综合症、醛固酮增多症、高胰岛素血症等内分泌疾病,也可导致高血压。其它病因则包括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症、怀孕、主动脉缩窄、过度摄取甘草和某些处方药、草药疗方和非法药物。\n\n病理生理\n大部份患有确立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的人,血流阻力(外周总阻力)都因高血压而增加,而心排血量却维持正常。有证据表明为何有些年轻人患有高血压或“临界高血压”而具有高心排血量,即心率加快,却有正常的外周血管阻力。这种症状被称为运动功能亢进临界性高血压。这些人的心脏输出随着年纪的增长而降低,但外周阻力却随之上升,在老年时期发展成确立特发性高血压的典型症状。这是否是最后演变成高血压的人的典型模式尚无定论。确诊罹患高血压的患者其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主要是由于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缩窄。微血管数量或密度的降低亦可使外周阻力增高。高血压也与外周血管弹性的减低有关,外周血管弹性减低会增加回流心脏的血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最后导致心脏功能失常。发生的血管收缩是否为造成严重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仍有待确定。\n患有高血压的年长者其脉压(心脏收缩和心脏舒张血压之间的差值)会越来越大。这种状况可能与心脏收缩压异常高但心脏舒张压却正常或异常低有关。这种状况就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高血压或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年长者会有高脉压,可归因于动脉硬化程度增高。这是种常见的老年并发症,而且可能会因高血压而加剧。\n高血压的动脉系统所见的血流阻力现象,有诸多致病机制予以解释。大多数证据指向下列两个病因或其中之一:\n\n肾脏的盐和水调节紊乱,特别是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异常。\n交感神经系统异常这些致病机制并不会彼此排斥,而是可能两者都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病例。人们也推测,内皮细胞功能受损(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血管炎症,也可能使高血压里的外周阻力增加和血管损坏加剧。\n\n诊断\n当患者的血压持续过高时,就会诊断为患有高血压。传统的做法是,需要每隔一个月对患者进行一次血压计测量,并重复三次,才能做出诊断。对高血压患者的初始评估包括一个完整的历史和体检。随着24小时动态血压监控和家用血压器的出现,为避免对患有白大褂恐惧性高血压的患者做出错误诊断,诊断程序随之发生了变化。英国目前的典范做法是,当临床上量到过一次血压高指标之后,马上要做动态测量随访。用七天的家庭血压监测方法进行随访也是可以的,但效果不是太理想。\n一旦诊断为高血压,医生就会设法根据风险因素和其它存在的症状,找出发病的根本原因。继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春期前的儿童,而大多数病例是由肾病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多见于青少年,有多种危险因素,包括肥胖症和高血压家族史。也可以通过实验室化验,找出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原因,并确定高血压是否已经对心脏、眼睛和肾脏造成损害。另外还可做其它针对糖尿病和高胆固醇指标的化验,因为这些疾病都是引发心脏病的风险因素,并可能需要治疗。\n测定血清肌酐可以确定是否有肾脏疾病。肾病既可能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也可能是高血压引发的后果。可是单用血清肌酐值有可能会过高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最近的指导原则提倡使用诸如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公式预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预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还可以提供肾功能的其它基线指标,这些指标可以用来监控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对肾功能产生的副作用。用尿液样本测试蛋白也被用作肾脏疾病的一个次要的标志。还可以做心电图(EKG/ECG)测试,以检查是否有迹象表明心脏由于高血压而变得过度疲劳。它也可以显示心肌的增厚(左心室肥厚)或心脏以前是否出现过较小异常,如无症状心脏病发作。也可以通过做胸部X光检查或超声心动图来寻找心脏扩大或损坏的迹象。\n\n最新高血压标准\n根据新版指南,最新血压类别共有5个,分别:正常血压 (小于120/80毫米汞柱);血压升高(收缩压介于120至129毫米汞柱,舒张压小于80毫米汞柱);高血压1级(收缩压介于130至139毫米汞柱,舒张压介于80至89毫米汞柱);高血压2级(大于140/90毫米���柱);高血压危象(收缩压达到180毫米汞柱 和/或 舒张压达到120毫米汞柱)。对此而言,最大的变化在于以前的高血压前期调整为\"血压升高\"和\"高血压1级\" 两类别,尤其时高血压1级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n\n预防\n患有高血压但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这一疾病的人为数众多。要减少高血压造成的后果,并尽量减少对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需要,因此必须有一些针对全民而制定的措施。在开始药物治疗前,建议患者改变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压。2004年的“英国高血压学会”指南提出了以下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和2002年美国高血压教育计划所列出的预防高血压的主要措施指南是一致的:\n\n保持正常体重(如身体质量指数20-25公斤/米2)。\n将饮食中钠的摄入量减少至<100毫摩尔/天(每天<6克氯化钠或<2.4克的钠)。\n定期从事有氧运动,如快走(在一周的大多数日子里,每天≥30分钟)。\n限制饮酒,男性每天不超过3个单位,女性每天不超过2个单位。\n戒烟。\n每天的饮食中含丰富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每天至少五份)。 *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改变能降低的血压几乎可以和服用一种降压药物所能降低的血压水平媲美。改变两项或更多项生活方式甚至可以达到更佳的效果。\n\n治疗\n透过生活习惯的改变和抗高血压药物的介入,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的控制目标通常为血压低于140/90 mmHg 或 160/100 mmHg。一篇2003年的系统性文献回顾指出,血压每降低5 mmHg 能减少34%的中风机率、21% 罹患冠状动脉疾病的机率、及降低失智症、心脏衰竭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n当测量到高血压且合并临床发现靶器官(目标器官)损伤,则必须使用药物介入治疗。这些靶器官损伤包括:左心室肥厚、心肌梗死、心脏衰竭、动脉粥样硬化斑、外周动脉疾病、视网膜血管病变、微蛋白尿、慢性肾衰竭、中风等。\n\n生活方式的改变\n高血压的第一种治疗方法同上面建议的为预防高血压而进行的生活方式改变是相同的,包括饮食模式的变化,即体育锻炼和减轻体重。这些改变都已经被证明具有显著的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功效。即使血压高到足以需要立即使用药物的时候,仍然建议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些不同的为减轻心理压力而设制的计划,如生物反馈、放松术或打坐都被宣传说能降低高血压,然而,科学研究总的来说都还没能证明这些方法的疗效,因为这些研究的质量一般都比较低。\n进行诸如低钠盐饮食之类的饮食变化是非常有益的。长期(4周以上)的低钠盐饮食在白种人中能有效地降低血压,无论他们是患有高血压还是血压正常的人。此外,降血压饮食法,一种含丰富的坚果、全谷类、鱼类、家禽、水果和蔬菜并备受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推崇的饮食法,也能降低血压。该饮食计划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限制含钠盐类的摄入量,尽管此饮食中也包含丰富的钾、镁、钙和蛋白质。\n\n药物\n几种药物统称为抗高血压药,主要用于治疗高血压等疾病。开药方时,医师会考虑到病人的心血管危险(包括心衰与中风危险)及血压读数。如果开始执行药物治疗,美国心脏、肺和血液研究院关于高血压的第七次联合会议建议医师监督药物治疗的反应并评估任何由此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血压降低5 mmHg可以减少34%的中风危险及21%局部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血压降低也可以降低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痴呆、心力衰竭和死亡率。治疗的目的是要将大多数人的血压降低至140/90 mmHg,并降低患有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高血压。有些医务人员建议将血压水平保持在120/80 mmHg以下。如果没有达到血压目标,则需进一步治疗。\n药物选择的指南及如何制定各种亚组的最佳治疗方法会随着时间更改,且在不同的国家之间也有区别。专家们尚未在最佳药物上取得一致意见。科克伦协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指南支持低剂量的以噻嗪为基础的利尿剂并将其视为首选初期治疗方法。英国指南重点强调对于55岁以上的人群或祖籍为非洲或加勒比海的人群采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指南还建议年轻一点的人群采用血管紧张肽I转化酶抑制剂(ACEI)作为首选初期治疗方法。在日本,治疗初期可使用的6类药物包括:CCB,ACEI/ARB、噻嗪类利尿剂、贝塔受体阻滞剂和阿尔法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都被视为合理的。在加拿大,除了阿尔法受体阻滞剂外,所有其它药物都可能被当作第一选择。\n\n药物联用\n多数人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控制高血压。JNC7 a和ESH-ESC指南支持在初期治疗阶段,当心脏收缩压超过目标值20 mmHg或心脏舒张压超过目标值10 mmHg时,使用两种药物。首选的组合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钙通道阻滞剂,或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和利尿剂。二线选择方案如下:\n\n钙通道阻滞剂配合利尿剂\n贝塔受体阻滞剂配合利尿剂\n二氢吡啶通道阻滞剂配合贝塔受体阻滞剂\n二氢吡啶通道阻滞剂配合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之一\n不推荐联合方案如下:\n\n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配合贝塔受体阻滞剂\n双重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例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n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阻滞剂和贝塔受体阻滞剂\n贝塔受体阻滞剂和抗肾上腺素药\n由于存在急性肾衰竭的高风险,务必要避免将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与一种利尿剂及一种非甾体抗炎药(包括选择性环氧合酶和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联合使用。这一形式的药物联用在澳大利亚医药文献中俗称“三重打击(triple whammy)”。现已有包含两种固定类型药物联合的片剂。虽然这些药物较为方便,但最好限于已确定需使用各成份的人群使用。\n\n老年人\n对于超过60岁和以上的人群,治疗中等和严重高血压会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病副作用。对80岁以上的人群,之前的治疗方法虽不能大幅将低死亡率但会减低心脏病危险。 噻嗪类利尿剂是美国的首选药物,建议的血压目标为低于140/90 mm Hg。在修订的英国指南中,钙通道阻滞剂被视为首选治疗方法,目标门诊血压读数低于150/90 mmHg,或动态血压检测或家庭血压检测低于145/85 mmHg。\n\n顽固性高血压\n顽固性高血压是指即使一次性服用属于不同类型的三种抗高血压剂后,始终保持在目标值之上的高血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指南已经在英国和美国出版。\n\n患病率\n至2000年,有近十亿人或近于26%的成年人患有高血压。该病在发达国家(330,000,000)和发展中国家(639,000,000)均相当普遍。然而,不同地区的发病率差距颇大,在印度农村低至3.4%(男性)和6.8%(女性),在波兰却高达68.9%(男性)和72.5%(女性)。\n1995年在美国,估计约约四千三百万人患有高血压或服用抗高血压药。这一数字占了美国成年人数的几乎24%。美国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比率一直在增长,并于2004年达到了29%。至2006年,美国高血压人数达到了七千六百万(占总人口的34%),且非籍美国成年人以44%的比率成为全球高血压发病率最高的人群。该病在美洲土著人中很常见而在美国白人和墨西哥裔美国人中不是很常见。此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而在美国东南部较高。跟女性相比,高血压在男性中更常见(尽管更年期趋于降低这种差距),在社会经济状况较差的地区也较为普遍。\n\n儿童\n儿童患高血压的比率也在增高。多数儿童高血压,尤其在青春期前,继发于潜在的疾病。除了肥胖外,肾疾病是儿童时期高血压病的最常见原因(60-70%)。青少年通常患原发性高血压,占比约85-95%。\n\n历史\n量测\n现代人对心血管系统的认知始于英国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1657)医生的这部医学著作《心血运动》(De otu ordis)。哈维在著作中描述了血液的循环。1733年英国牧师斯蒂芬·海尔斯(Stephen Hales)第一次公布了血压测量结果。 1808年托马斯·杨认为高血压是一种疾病,1836年理查德·布莱特(Richard Bright)也把高血压描述为一种疾病,等等。 弗雷德里克·阿克巴·默罕默德(Frederick Akbar Mahomed,1849–1884)首次报告了一例没有肾病症状的血压升高。 然而,直到1896年希皮奥内·里瓦罗西(Scipione Riva-Rocci)发明了袖套法血压计之后,高血压才成为临床病症。这项发明使得人们可以在临床上测量血压。1905年尼古拉·柯罗特科夫(Nikolai Korotkoff)改进了血压测量技术,提出了柯氏音概念,即血压计袖套放气时听诊器所听到的动脉声音。\n\n治疗\n历史上对所谓的“硬脉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放血或者采用水蛭减少血量。中国的黄帝、凯尔苏斯、盖伦、以及希波克拉底都主张放血。 19世纪和20世纪,在有效的高血压药物治疗方法问世以前,有三种高血压治疗方法,都有很多副作用。这些方法包括严格的钠限制(例如米饭饮食)、交感神经切除术(外科手术切除部分交感神经系统)、以及热原质治疗(注射引起发热的物质,间接降低血压)。最早治疗高血压的化学药物硫氰酸钠在1900年投入使用,但副作用很多,没有得到广���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又开发出了几种其它药物。最流行且有效的有四甲基氯化铵及其衍生产品六甲铵、肼屈嗪和利血平(来源于药用植物“蛇根木”)。第一种耐受良好的口服药物的发现使高血压治疗出现重大突破。这种药物是氯噻嗪,它是第一种噻嗪化物利尿剂,来源于抗生素磺胺并于1958年问世。它既能防止液体潴留,又增加盐代谢。退伍军人管理局主办的一次随机对照试验对比了氢氯噻嗪加上利血平再加上肼酞嗪与安慰剂治疗高血压。试验因未接受治疗的一部分病人出现了大量的并发症,因此认为使他们无法接受治疗是不人道的行为,从而提前终止了试验。试验在较低血压的人群中继续进行,结果显示,即使是轻微高血压病人,该治疗也使得心血管病死亡的风险降低了一半。 1975年,发明氯噻嗪的研究小组获得了拉斯克公共卫生特别奖。这些研究的成果促进了公共卫生项目,增强了公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普及了高血压的测量和治疗。这些举措为1972-1994年间中风和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率下降50%做出了一定的贡献。\n\n社会和文化\n认知\n世界卫生组织已经确认高血压为导致心血管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世界高血压联盟是85个国家高血压社团和联盟的联盟组织,该组织认为,世界范围内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不了解自身的情况。为强调这一问题,WHL在2005年发起了一场全球性高血压认知运动,并把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过去三年以来,更多的国家社团参与了世界高血压日,并且通过其创新活动向公众传递有关高血压的信息。2007年,47个WHL成员国家参与了这一活动。在WHD所在的那个星期,所有这些国家与地方政府、学术团体、非政府组织、以及私人企业合作,促进高血压认知,通过几个媒体和公众集会进行宣传。他们采用的大众传播媒体包括互联网和电视,信息受众超过2.5亿人。随着发展势头的逐年壮大,WHL有信心把信息基本上传递到所预测的15亿血压升高人群。\n\n经济\n在美国,高血压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慢性医学问题,使得人们需要经常去找初级医疗服务人员。美国心脏学会估计,2010年高血压的直接和间接治疗费用为766亿美元。在美国,80%的高血压人群了解他们自己的状况,其中71%服用治疗高血压药物。然而,这些认识到自身状况的人中,仅48%的高血压得到了充分的控制。高血压的诊断,治疗或控制的缺陷不利于高血压的管理。医疗服务人员在控制高血压方面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病人对服用多种药物来达到控制血压水平的抵触情绪。人们同时也面对坚持服药以及改变生活方式的挑战。尽管如此,实现血压控制目标仍然是可行的。降低血压可以显著减少现代医疗保健方面的费用。\n\n近年来的研究\n美国一项大规模研究试图回答一个困扰医界多年的问题:血压要多高才算是高血压?联邦政府卫生部宣布喊停这项研究,但原因并不是研究出了问题,而是结论已经呼之欲出,而且非常重要,必须提前公布:120 mmHg(毫米汞柱)。\nSPRINT研究的受试者是9300多位50岁以上、心脏病或肾脏病高风险男女,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的血压控制目标是120,另一组是140。研究本来要进行到2017年,但由于结果已经已经呼之欲出,而且对于公众健康至关重要,因此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2015年9月11日直接宣布应将标准降至120,相关论文将在近期内发表。\n\n参见\n原发性高血压\n白大衣高血压\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 \n\n 维基语录上有关高血压的语录"} +{"doc_id": "4948", "title": "都市", "text": "城市、都市、城、市或都,是指人口集中、工商发达、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地区,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等机能分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城市中有楼房、街道和公园等基础建设。城市的行政管辖功能(即所谓的“建制市”)可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n一般而言城市会有较完善的公共卫生设备、公用事业、土地规划、住宅及运输系统。密集的开发方便人们的互动,也便于商业活动的进行。大都市一般会有对应的郊区及卧城。大都市一般也都有其市区,许多人住在郊区,每天通勤到市区上班。若一个城市已扩展到其他都市接壤,此一区域就会形成集合城市。\n\n定义\n城市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标准,不同国家对城市的标准也不一样,以下列举几例:\n\n中华民国(台湾)\n中华民国的都市定义如下:\n\n人口数20,000人以上;\n人口密度300人/平方公里以上;\n\n美国\n美国城市的定义是由各州法律而定,因此各州也会有不同的城市人口下限,例如麻萨诸塞州的城市人口下限是120,00人,而马里兰州的下限则是300人。\n\n加拿大\n加拿大的城市人口下限为1,000人。\n\n中华人民共和国\n中国:2006年3月1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暂行规定》,对“城镇”和“乡村”进行了新的划分。其中第四条规定,“城镇”是指在中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基础上,经该规定划定的区域。“城镇”又包括“城区”和“镇区”。第五条规定,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中,经该规定划定的区域。\n\n根据该规定,城区包括:\n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n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镇区是指在城区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经该规定划定的区域。\n镇区包括:\n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n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n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n乡村是指:以上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n\n丹麦\n丹麦的城市人口下限为200人。\n\n德国\n德国的城市人口下限为2,000人。\n\n印度\n印度的城市人口下限为5,000人。\n\n马来西亚\n马来西亚的城市人口下限为10,000人。\n\n澳大利亚\n澳大利亚最少要有10,000至30,000人才为城市。\n\n白俄罗斯\n白俄罗斯的宪法把城市分为三种:首都,城市地区的人口超过50,000人的州(Oblast),以及城市地区的人口超过6000人的地区(Raion)。\n\n形成及演进\n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也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普遍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n\n起源\n最早的人类聚落起源于农业发明之后。西方的理论认为大约一万年前,中东人类从散居的捕猎及游牧生活进入了农耕时代,人类才开始定居。位于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土壤肥沃,适于农业耕种,人类逐渐结束游牧生活,开始了聚落时代。然而原始聚落并不是城市。城市是一种更为高级的人类聚落形式。与原始聚落相比,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城壕防御的功能。没有防御设施的聚落在原始社会几乎无法生存。最初的聚落防御设施只是以木材修建栅栏,但是这种木墙很容易遭受火攻。因此,真正的城市形成标志是以土筑城,取土之处则形成壕,可以有效防止敌对部落的进攻。最初的聚落人口较少,因此城市规模不大。\n中国湖南所发现的城头山遗址,距今6000-7000年,是世界上所有具有城壕防御设施的古代城市形态的源头。城头山遗址已经具有十分完备的城市特征,有土筑城墙、四个城门、四十米宽的城壕;城中有宽阔的大道,城内经过精心的规划,居住区、陶器生产区、墓葬区、祭祀区、生活垃圾填埋区划分的井井有条。城头山遗址古城人口规模大约为3,000-5,000,城内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n\n中古时代\n中世纪欧洲城市的演进与东方相比相对迟缓,因为周围的农村提供的余粮不多,再加上实施封建制度的缘故,每个城市和它控制的农村,构成一个小单位,形成相对封闭、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工商业并不发达,以致于城市发展停滞不前。然而当时东方的商业城市却开始崛起,如唐朝的长安及宋朝的汴京;13世纪地中海地区的义大利半岛的米兰、威尼斯、佛罗伦斯及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或者阿拉伯半岛的巴格达等。这些都市由于位居交通要冲,不论是商业、贸易及文化交流均十分兴盛,因此得以蓬勃发展。\n\n大航海时代\n但是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鄂图曼土耳其人攻陷,通往印度及中国的贸易路线遭到阻断。由于对香料及丝绸等东方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对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甚至传教等因素,造成后来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经济中心因此逐渐由地中海移至大西洋沿岸的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及荷兰的港口城市。\n\n工业时代\n继19世纪的工业革命之后,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工业革命造成了科技快速的进步及许多发明的问世,进而造成许多工厂的建成。由于工厂大多设置在交通方便的大都市附近,造成农民不断涌入这些都市,城市化的现象也开始由工业革命起源的英国向世界各国扩张。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英、美、德与法国等工业强国,都市化的程度都相当之高。这不仅是富足的标志,而且是文明的象征。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武器的改良及新型态战争的出现,遭受战火波及而死伤的平民数量��幅增加,再加上都市居民为了躲避攻击,而大举迁移至乡村,造成都市人口锐减。\n\n战后至今日\n战后,乡村人口大量回流都市,使得都市人口迅速增加,由于市区人口日益拥挤,都市面积便大幅增加,与之附近的市镇及郊区相连,因此形成了许多大型的都会区。之后产业技术的改良及医疗设施的改善,更是加剧了都会区数量及规模的大幅增加,都市化的现象日趋明显。到了今日,全球已有超过30亿的人口居住于都市,然而欧洲、美国及日本等已开发国家的都市发展已近饱和状态;在拉丁美洲、非洲、中国大陆及印度等地区的都市,人口成长仍然相当迅速。\n\n类型\n“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最初城市中的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销售相对于将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来交换而言,则正是一种随着工业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变革。城市包括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这几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必然地会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带来影响,促使其发生相应的变革。\n城市经济学对城市作了不同等级的分类,如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国际化大都市、世界级城市等,对城市能级分类的一个标准是人口的规模。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分为集市型、功能型、综合性、城市群等类别,这些类别也是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任何城市都必须经过集市型阶段。\n\n集市型城市\n属于周边农民或手工业者商品交换的集聚地,商业主要由交易市场、商店和旅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所构成。处于集市型阶段的城市在中国称集镇。\n\n功能型城市\n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开始发展其特有的工业产业,从而使城市具有特定的功能。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地,同时也是商品的生产地。但城市因产业分工而形成的功能单调,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经济交流的依赖增强,商业开始由封闭型的城内交易为主转为开放性的城际交易为主,批发贸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类型城市主要有工业重镇、旅游城市(观光城市)等;\n\n综合型城市\n一些地理位置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功能趋于综合型,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发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大都市”)。商业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向综合服务发展,商业活动也扩展延伸为促进商品流通和满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动。这类城市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有直辖市、省会城市。\n\n城市群\n或城市带、都市区、都市圈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在一个孤立的城市体现,而是由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来体现了。如美国东岸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带”、美国西岸的“旧金山-圣迭戈城市带”和美国中西部的“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台湾的“台北-高雄市”城市带(台湾西部走廊),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城市带等。放眼中国,广州所在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和北京所在的环渤海地区实际上也正在形成三个经济关系密切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其整体的经济功能已在日益凸现。\n\n城市规划与布局\n都市规划系相关单位为了避免都市发展过快造成的都市问题而实施的计画,如管线设计、道路网规划、划分区域等等。\n都市规划大致上可分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两种。\n\n总体规划\n总体规划,是指都市性质、发展方向、规模大小等都市“总体布局”的规划,一般以20年为规划期。总体规划之下又可分为数期的“近期建设”,乃总体规划的组成阶段,规划期一般为5年。\n都市总体规划最有名的例子,有如美国的华盛顿特区及巴西的巴西利亚。\n\n详细规划\n相较于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是都市规划更进一步的具体化。主要是针对都市近期建设规划范围内的建筑物、公共事业(水电)、公园绿地等细部设施作具体的布置。\n\n外部影响\n已知现在城市会形成微气候,这是因为有大块会吸热的表面,在阳光照射时温度会升高,而且有许多雨水会进下水道中,而不是变成地下水的一部份。\n垃圾和污水是城市二个主要的问题,而各种形式燃烧造成的空气污染也是城市的问题之一,燃烧来源包括壁炉、烧木头或是煤的炉灶或是、其他加热系统以及内燃机(像汽机车的引擎)。城市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可以用城市生态足迹来表示。其他负面影响包括传染性疾病、犯罪、交通流量高以及通勤时间长。在城市中人和人的互动比在乡村复杂,因此更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不过像疫苗接种、水过滤系统等也对健康有帮助。犯罪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研究指出城市中的犯罪率较高,被逮捕受罚的机率也比较低。以窃盗而言,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也造成有更多高价、值得偷窃的物品出现。城市交通流量大,也使得在市区行驶汽车和机车变的不一定便利,可能是因为交通堵塞造成路程时间长,而停车也是一大问题。\n城市也有正面的外部影响,实体距离上的接近有助于知识溢出,有助于个人和企业交换资讯,产生新的概念。厚实的劳动市场也让企业和个人有更好的技能匹配。人口密度高也有助于分享基础设施及生产设施,不过若人口密度过高时,拥挤和等待的时间会带来其他的负面影响。\n城市的另一个正面外部影响是因为不同背景的人在城市聚在一起,创造了多様化的社会机会。较大的城市有更广泛的社会关注及活动,因此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找到有兴趣,想要参与的内容。\n\n相关术语\n城市规划\n\n城市规划编制\n\n城市规划管理\n\n参见\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4949", "title": "阿伊努人", "text": "阿伊努(阿伊努语:Aynu,日语:アイヌ,俄语:Айны),或译爱努、爱奴,是日本北方及俄罗斯东南方的一个原住民族群,主要聚居在北海道、库页岛、千岛群岛及堪察加等地。在阿伊努语中“阿伊努”即“人”的意思,该民族分布的地区亦称阿伊努茅希利,即阿伊努语中“人居住的地方”。至今,很多阿伊努人都希望人们称谓他们为“ウタリ”(日语罗马拼音:Utari,阿伊努语中“伙伴”的意思)。在官方文献中,“阿伊努”和“乌塔利”此两种称呼都有。目前,阿伊努民族在诸多方面,受到了来自大和民族的影响。官方估计,人口约25,000,非官方数字为200,000人以上。自1899年3月2日颁布《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后,阿伊努人被迫学习日语,须采用日本名字,责令停止宗教习俗,成为部落民的一支。二战后,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不承认有此民族的存在。直到2008年6月6日日本国会才首次承认阿伊努人为原住民,2019年4月19日立法确认。\n很多中文文献直接用日本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虾夷人来称呼阿伊努人,认为这两者是同一个族群(例如台湾经济部投资业务处),惟此种观点具有争议性。历史上,阿伊努人亦曾经在日本本州居住过。\n根据北海道政府在1984年进行的调查资料,当时在北海道有24,381名阿伊努人。不过,多数阿伊努人都倾向隐藏他们自己的族群性,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族源,因此现存阿伊努人的精确人口数目难以得知。俄罗斯帝国于1897年的人口普查中,有1,446人在俄罗斯帝国使用阿伊努语作为母语,在库页岛上有1,434人。\n\n特征及人类学相关研究\n阿伊努人的特征是肤色较深,低额多须,深眼窝,直鼻,体格健硕,毛发极为浓密,有卷发的倾向,样貌与高加索人种相似,脸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棕色人种特征,是世上已知体毛最旺盛的人种之一。\n阿伊努人是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和遗传学家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如今,研究人员提出了三个阿伊努人的起源的理论。以目前的研究而言,学者还无法确定他们的起源。十九世纪中期英国人类学家从外貌特征判断他们是欧罗巴人种的后代,是从西伯利亚经过库页岛而到达日本列岛的。惟最近的脱氧核糖核酸测试没有显示出与欧罗巴人种的遗传基因相似(他们有与藏族、安达曼人相似基因),近年关于线粒体单倍群的研究则发现阿伊努人(包括来自北海道和东北地方的样本)携带 N9b 的频率很高,这在西伯利亚东部的乌德盖人中也有发现,并且相比东亚人群中更常见于欧洲人群。另一说法阿伊努人始祖是北上的太平洋南岛人种,第三种说法是古亚细亚人。一些人类学家认为阿伊努人为原始高加索人种(Proto-Caucasoid)。\n2021年的一项研究证实,北海道绳文人由欧亚大陆北部土著人种的“旧石器时��晚期末期居民”(Terminal Upper-Paleolithic people)和约公元前15,000年从本州抵达的绳文人组成。阿伊努人又起源于北海道绳文人和北海道的鄂霍次克人。\n\n现存阿伊努人和历史上虾夷人的关系\n日本古文献中的虾夷人\n北海道古称虾夷(えみし Emishi 或えぞ Ezo),日本史书上也有不少关于“虾夷人”的记载。在日本武尊传说成立的时代(6世纪),依照《日本书纪》的记载,日本武尊经由海路进入陆奥国(今本州东北地方)攻打东夷日高见国。征讨后,“虾夷既平,自日高见国还之,西南历常陆(今茨城县东北方)”。由此可见虾夷人的势力范围,是从茨城县东北地区,到整个本州东北地方。\n《日本书纪》中对虾夷的记载是这样子的:“朕闻:其东夷也,识性强暴,凌犯为宗。村之无长,邑之勿首。各贪封界,并相盗略。亦山有邪神,郊有奸鬼。……其东夷之中,虾夷是尤强焉。男女相居,父子无别。冬则宿穴,夏则住樔。衣毛饮血,昆弟相疑。……故往古以来,未染王化。……即巧言而调暴神,振武以攘奸鬼。”“东夷之中,有日高见国。其国人,男女并椎结文身,为人勇悍。是总曰虾夷。亦土地沃壤而旷之,击可取之。”\n江户时代,德川光圀编著《大日本史》,其有诸藩列传内收有虾夷传上、下二卷。\n\n阿伊努人即虾夷人的说法\n有某些学者认为虾夷人与阿伊努人是同一种族的可能性很高。他们的证据大致上有以下几种。\n\n一直到现在,日本本州的东北地方仍然有很多阿伊努语发音的地名,这证明阿伊努人曾经在日本本州居住过。\n不论是上一节所引用的《日本书纪》,或者是其他的古文献史料,其中对于虾夷的习俗记载,都和现在的阿伊努类似。\n因此,既然中世、近世的虾夷即阿伊努,所以古代的虾夷也应该是阿伊努。\n整体而言,采用这种说法的学者认为,日本历史上石器时代的祖先是阿伊努,或者是阿伊努传说中的矮人(克鲁波克鲁)。后来,从亚洲大陆渡海过来之现日本人的祖先,又将石器时代人征服或驱逐。\n\n阿伊努人非虾夷人的说法\n也有不少学者不认为阿伊努人是虾夷人,证据大致上如下:\n\n日本本州东北北部(日高见国)很早就有古坟文化以及稻作技术,所以虾夷人应该是倭人,不是阿伊努人。\n《日本书纪》或其他古文献有关虾夷人是蛮民的记载,都是虚构的。这些文献并非实际观察虾夷的生活、或运用可靠的资讯得来的;而只是引用中国古籍中有关蛮俗的记载而已。其中对虾夷人的描述,仅是对其畏惧与鄙夷而来。\n1950年3月,日本的考古学家将中尊寺金色堂的虾夷人统治者奥州藤原氏的遗体加以调查,结果并没有发现阿伊努的特征。\n\n遗传学研究\n近年来遗传研究、阿伊努人的 DNA 与琉球人的较为接近,其次为和人、目前已确认1/3以上的阿伊努人与和人有基因交流。在卅多个人种的基因型的比较下、发现日本人(阿伊努人、琉球人、和人)基因型非常特殊有别于各种居住在东亚大陆的主要族群、或许代表著绳文人的基因或多或少已流传于日本列岛各处。现代日本人有35%-40%的人口比例携带阿伊努染色体。除了与和人外阿伊努人也确认与尼夫赫人有基因交流、多方交流导致了阿伊努人的遗传特异性。\n人类 Y 染色体 DNA 单倍型类群的组成中、日本人(特别是冲绳县)主要是 D1b 为88%(其中 D1b* 是13/16=81.25%、D1b1a 是1/6=6.25%)。另外、报告指出由北方西伯利亚经桦太南下的 C2 为2/16=12.5%。\n\n北海道绳文人\n线粒体 DNA(mtDNA)的统计分析下,出土的北海道绳文·后绳文时代人的统计分布与现代东亚人(包含日本本土)有著很大的差异。在坂上田村麻吕入侵前的东北地区古坟时代人中发现到很多北海道绳文·后绳文时代人 的基因型、指出东北地区绳文人与北海道绳文·后绳文人可能有著共同的母系、东北地区绳文人与北海道绳文时代人 DNA 比较的结果显示、N9b 与 M7a 一直是北日本縄文人粒腺体 DNA 的标志。\n目前观察到北海道绳文人有四种基因型 N9b、D10、G1b、M7a。其中 N9b 有著64.8%的高比例,黑龙江下游的原住民中亦持有高比例的 N9b。D10 也是,可以在黑龙江下游的原住民乌尔奇人中见到,而主要出现在东北亚 Y 染色体基因型 G 中的 G1b 在堪察加半岛的原住民较常出现。这是现代日本人中未曾看到的。\n\n与鄂霍次克人、堪察加半岛原住民的关联\n近年有关鄂霍次克人与阿伊努人共通性的研究出炉。从桦太(萨哈林州)开始的鄂霍次克文化5世纪自北海道南下,于10世纪时消失,也有源自肃慎人的说���。\n2009年,在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文化遗趾中发现的人骨,与现在位于桦太北部西伯利亚的黑龙江河口一带居住的尼夫赫人最相近,还有黑龙江下游居住的乌尔奇人,甚至做了现在在堪察加半岛居住的伊捷尔缅族,以及科里亚克族的共有祖先DNA的调查。再者,鄂霍次克人有著绳文人所没有的阿伊努人基因型,因此确定了阿伊努人与鄂霍次克人在遗传上的共通性。过去的研究显示20%阿伊努人有著绳文人及和人所没有的 Y 染色体基因型,在此之前原因一直不明。\n天野哲也北海道大学教授(考古学)评论说“阿伊努人并不是绳文人单纯的子孙,显露出其民族复杂的诞生过程”。増田隆一北大准教授推测“鄂霍次克人与同时代的非后绳文人的擦文人有著通婚关系,鄂霍次克人将基因传给了阿伊努人”。此北大研究团队声称认为阿伊努人的形成在于包含了后绳文人・擦文人与鄂霍次克人两族群。\n\n历史\n最近的研究表明,阿伊努文化起源于鄂霍次克文化和擦纹文化的合并。1264年,尼夫赫人上诉元帝国,阿伊努人入侵尼夫赫人土地,导致阿伊努人与元帝国的战争。13世纪开始与和人接触。阿伊努人属于狩猎采集社会,生活以狩猎和渔业和简单农业为主,信奉原始自然宗教。采猎民族的固有特性也注定了其必然会被后起的农业海洋民族以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制度和科学技术征服,最终沦为少数民族并逐步走向消亡的命运。\n\n从13世纪开始逐步受到日本人(和人)势力的压迫\n不论远古时代的阿伊努到底是不是虾夷,在13—14世纪左右,阿伊努文化算是达到了最高峰。之后,以北海道以南之江差和松前为中心的日本人(和人)势力逐渐强大,随著阿伊努人与和人之接触的日渐频繁,日本人(和人)在最后终于对阿伊努民族展开了残酷的征服和压制(Thomason 1999)。 遭受压迫的阿伊努人也开始对日本人(和人)展开激烈反抗,双方有了1457年的坷相曼夷之战、1669年的沙牟奢允之战以及1789年的库那西利·美那西之战,阿伊努人最后都以失败告终。18世纪本州再无阿伊努人。大部分居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钏路等地,少数远移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一带,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18世纪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统治千岛,开辟了十几个渔场,同时实行强力同化政策,逼迫阿伊努人改变风俗习惯,剃去胡须、洁发、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换姓。1904年,历时阿伊努人被迫放弃母语而改学日语,须采用日本名字,责令停止其传统的宗教习俗,如动物的牺牲和纹身的习俗 。\n在1822年和1854年之间,由于日本人(和人)的屠杀及其所带来之种种新传染病的播散,阿伊努人的人口大量减少。此外,强制性的劳务和被迫分离的家庭,也都对阿伊努人当时的人口造成了影响(Thomason 1999)。\n\n明治时期以后的制度化歧视\n1868年,江户幕府的末代将军德川庆喜把国家大政奉还给明治天皇,日本历史上的明治时期正式展开。1869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将新都改名为东京。同年,在没有任何正式协商的情况下,阿伊努人所居住的“虾夷地”被正式纳入日本的行政范围内,同时易名为“北海道”。次年,现代的户口制度在北海道正式实行,所有的阿伊努人从那时候起在行政上都成了日本人。在这之后,日本政府不但没收阿伊努人的土地,同时还将这些土地拨给新迁入的日本移民,以便鼓励这些新移民对北海道的开拓工作。1869年(明治2年),北海道总人口为58,467人;1901年(明治34年),北海道的人口就超过了100万人,该地的原住民阿伊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成了不折不扣的少数民族(Thomason 1999)。\n\n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对阿伊努人实施各种同化政策,阿伊努民族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都受到官方的禁止,成为和人眼中的“旧土人”,被迫强行接受“日本人”的生活习惯。1899年,日本政府制定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在这个时候,阿伊努人被授予自动日本国籍,并禁止阿伊努语以及任何狩猎,渔业,祭祀等传统行为。其表面上的目的虽然是为了救济阿伊努人和传授农业知识,但是在将他们定义为“旧土人”的同时,却也造成了对阿伊努人的制度化歧视,将他们刻意与“和人”做区别(阿伊努民族博物馆),视为部落民。\n因为部落民差别待遇导致阿伊努人社会地位非常低落,不少人刻意隐瞒自己的血统。甚至自1903年起,日本政府于博览会的人类动物园中以“旧土人”之名向游客展示阿伊努人,各种制度化歧视让阿伊努人苦不堪言。\n\n��战后的发展\n1946年,北海道静内町(现已并入新日高町)召开“全道阿伊努人大会”,大会上以阿伊努人的“教育高度化”、“福利、保健设施共同化”等作为主要议题,成立“社团法人北海道阿伊努协会”,只可惜协会的名称让当时许多阿努伊血统的居民碍于社会观感及诸多心理因素而不愿参与。1961年,该会更名为“北海道同胞协会”,对与阿伊努相关的问题都设法做出积极努力。\n1984年,该会要求日本政府制定“阿伊努新法”(暂定)以取代现行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在这以后,因为希望新法能够早日通过,阿伊努人展开相当激烈的族群运动。\n1986年,当时的中曾根康弘首相公开发表谈话,认为“日本是单一民族”,此说法引起一场争论,但日本政府仍拒绝承认阿伊努民族的任何地位。\n1992年12月,阿伊努人的组织──北海道同胞协会理事长野村作为阿伊努人的代表,在联合国集会上发表演说。演说陈述阿伊努人由于日本政府的同化政策被否定其传统文化,剥夺领土(北海道、桦太、千岛群岛)和生活手段的事实,强烈抗议并要求日本政府根据《国际人权公约》,为阿伊努人的生存权利制定新法。但日本政府拒绝:“享有自己的文化,实践自己的宗教,以及使用自己的语言是被我国宪法所保障的每个人的权利。但在联合国《人权公约》中规定意义的少数民族,在我国不存在。”这种说法显然与先前制定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是相互矛盾的。阿伊努人的抗议一直未断。他们把自己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存在事实再三向日本政府、联合国提出来。慑于当时国际先住民自立运动的高涨,日本政府曾于1957年以改善生活条件和劳动条件为目的,修改过《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中的107号规定。但几十年来,日本媒体、政坛很少涉及这一问题的落实情况。日本还是以“单一民族国家”姿态出现。\n1997年在阿伊努人中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日本国宪法终于决定包含“尊重阿伊努人权利”的若干内容。日本通过阿伊努文化振兴法(阿伊努新法)代替具有民族歧视性质的“北海道旧土人保护法”,其中包括人权保护、振兴民族文化、创设自立化基金及设立审议机关等项内容。阿伊努人的抗争由此获得初步的一点胜利。但日本国会同时还通过“其原住性是历史事实”的附带决议。日本政府继续沿用“自古以来的居民”这样的说法,一直不确定“原住民族”的概念,以防原住民提出土地补偿等问题。\n2007年一项统计指出,约1万5000人的阿伊努人中,能流畅说阿伊努语的人不到10人。更推断出以阿伊努语做母语的人,在千岛列岛、桦太都已经灭绝。剩下在北海道的平均年龄已达80岁以上,能流利说母语话都不剩十人,并且都耄耋之龄的老人,处于极危状态。\n2008年6月6日,随著G8的召开,日本国会议员一致通过法案要求正式将阿伊努人列为日本“原住民族”,但日本政府并未表明此法案对阿伊努人的承认是否会使阿伊努人得到更多的权利,且仅表示其对“原住民”的定义会比去年联合国大会颁布的《原住民权利宣言》中的定义还要狭隘。在日本强制通婚和同化政策下,当代阿伊努人的后代几乎都多少混合日本人(和人)的血统,因此现在日本境内已没有完全纯种的阿伊努人。2009年阿伊努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将要消灭的母语”。\n2011年后,在北海道地区大多的市、町都有生活馆,由于阿伊努人传统的房舍因应日本消防法规而被拆除,导致在北海道四处可见用阿伊努族图腾创作的旅游商品,却看不到半个真正的阿伊努人部落。存在保留区的草屋建筑大多都是2008年日本政府正式承认阿伊努族后,为振兴观光拨下的经费所建的,目的为观光表演用途。公开的阿伊努祭祀活动,大多数的日本人(和人)都不会参与,而阿伊努族人碍于面子与日本社会观感问题,不愿学习母语──阿伊努语。多数有阿伊努血统的人从事渔业与地盘工人,并仍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提高其社会地位。\n2019年1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国会的施政方针报告中,首次将阿伊努族称为“原住民族”;2月15日,日本政府在内阁会议中通过写明正式将阿伊努族列为日本“原住民族”的法律草案,被称为“阿伊努新法”。取代阿伊努文化振兴法,4月19日立法通过,阿伊努族正式正名成功。法条中包括禁止歧视,设立协助阿伊努人观光及产业发展的新补助金制度,放宽过去对阿伊努民族传统渔猎行为的限制等,并计画将北海道白老町的“ウポポイ民族共生象徴��间”订为阿伊努文化的复兴据点,且准备要在2020东京奥运会上向全世界宣扬阿伊努文化。但另一方面,也有人反对政府将阿伊努文化视为观光资源的作法,如阿伊努部落协会会长清水裕二就表示坚决反对将阿伊努“观光资源化”,认为“阿伊努人与阿伊努文化不是吸引观光客的工具,而是历史正义跟原住民族权利”。\n2020年2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东京奥运会开幕典礼排除阿伊努族的舞蹈表演,令阿伊努族人错愕和失望,然而最终将其纳入闭幕式的影片当中。\n\n俄罗斯境内的阿伊努人\n阿伊努也是俄罗斯库页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原住民。俄罗斯阿伊努人可以细分到六组:堪察加阿伊努人、北千岛阿伊努人、南千岛阿伊努人、阿穆尔谷阿伊努人、北萨哈林阿伊努人、南萨哈林阿伊努人。总人口100到1000人。俄罗斯政府以阿伊努人既不讲阿伊努语、也不从事任何阿伊努人在社会行为和习惯的传统文化为由,不承认其为单独民族,也因此不能比照堪察加人的优待政策。\n\n语言\n与该民族相关的文艺作品\n以下提及神威一词的即表示阿伊努语的“カムイ”(神)之意。\n\n《熊巫女》/当女孩遇到熊,女主角雨宿町为阿伊努巫女。\n山岳《神威岳》(かむいだけ),北海道多个山岳的名称。\n漫画《黄金神威》,野田サトル所绘,2014年起开始连载的漫画,并于2017年4月制作动画第一季、2018年10月为第二季、2020年12月出第三季。\n漫画《神威传》,白土三平所绘,于1967年起开始连载的漫画。\n动画《忍风神威外传》,以神威外传故事制作的动画,于1969年播出。\n吉卜力工作室1997年动画电影《魔法公主》的男主角阿席达卡即是虾夷族(古代阿伊努族)出身。\n日本小说家矢野彻1970年出版的冒险小说《神剑》(カムイの剣)剧情中,主角“次郎”(服部次郎左)为阿伊努人与日本人的混血儿,故事中他所持的短刀即名为“カムイの剣”。另外故事中也有阿伊努人的角色登场。改编动画电影由角川春树事务所于1985年推出。\n动漫《X》中主角“司狼神威”。\n动漫《通灵王》里的主要角色之一,“轰隆轰隆”及其家族来自北海道阿伊努族,轰隆轰隆原名“碓冰ホロケウ”(碓冰狼神)该剧中叙述取自于阿伊努族的狼神之意,ホロケウ为阿伊努语“狼”的意思。\n动漫《狼与香辛料》的女主角名为赫萝(ホロ)、是取自阿伊努语“狼”(ホロケウ)。\n动漫《最终兵器少女》故事舞台为北海道,剧情发展中多处触及阿伊努民俗与典故,女主角“千濑”(ちせ)的名字亦为阿伊努语“家”的意思。\n动漫《小林家的龙女仆》中神奈神威的名字来源于阿伊努民间传说的阿澄雷神。\n游戏《大神》中有一个“北方国家カムイ”,住在那个国家的人为少数民族“オイナ族”,里面有个角色“オキクルミ”亦可跟主角一起战斗,此篇故事原形来自于阿伊努民俗故事,“オキクルミ”也是阿伊努神话中的人物。\n游戏《侍魂》系列的登场人物中,有一对阿伊努人姐妹“娜可露露”和“莉姆露露”。\n游戏《神威》,纵向卷轴射击游戏。\n日本男歌手《神威乐斗》,通称GACKT。\n日本男漫画家《藤原神威》。\n日本虚拟男性歌手软体《神威がくぽ》(GACKPOID),以VOCALOID 2为基础开发,声音由日本歌手GACKT提供。\n船舰《神威号水上飞机母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的水上飞机母舰。\n列车《神威号列车》、《超级神威号列车》(スーパーカムイ),北海道旅客铁道(JR北海道)函馆本线特急列车班次的名称。\n电影《大和杀无赦》(许されざる者/不可饶恕),改编自克林伊斯威特执导电影杀无赦的日本电影,对于阿伊努人风俗、民情亦有不少著墨。\n网路游戏《舰队Collection》在2017年春天亦实装了上述的神威号的舰娘,配合原型舰船的名字设定成阿伊努人,并穿著阿伊努人传统服装,台词中也有少量阿伊努语。\n\n参见\n日本民族\n虾夷人\n琉球族\n大和民族\n隼人\n熊袭族\n日本历史\n北海道\n俄罗斯民族\n俄罗斯人\n俄罗斯历史\n库页岛\n\n注释\n参考出处\n和阿伊努人相关的研究书目举隅\n外部连结\n\n(日语)阿伊努民族博物馆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语)アイヌの历史\n阿伊努头\nYouTube上的Ainu族14000年历史"} +{"doc_id": "4956", "title": "兀良哈三卫", "text": "兀良哈三卫又称朵颜三卫,由朵颜卫、泰宁卫、福余卫组成,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和辽西走廊的西北一带。元朝灭亡后,塞北的兀良哈三卫与鞑靼、瓦剌等组成明初蒙古诸部���三大部落。也称为乌济叶特(蒙古语:ᠦᠵᠢᠶᠡᠳ,鲍培转写:öǰiyed)。明朝所称的兀良哈与分布于蒙古肯特山的兀良哈万户不同。\n\n背景\n14世纪中叶的蒙古高原东部,即大兴安岭以东,直到女真地区,北抵黑龙江流域,南临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在这些地方有不少游牧部落活动。成吉思汗曾把大兴安岭以东的部分地区分封给其幼弟铁木哥斡赤斤和侄儿额勒只带(或译按赤台,合赤温之子),作为他们的兀鲁思。额勒只带的兀鲁思主要是由兀良哈和乃蛮余部组成;铁木哥斡赤斤的兀鲁思主要是由兀者(森林部落)组成。\n蒙古人称朵颜卫为兀良哈、泰宁卫为翁牛特、福余卫为乌奇叶特。这是因为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首领分别源于兀良哈(乌梁海,者勒蔑后裔)、翁牛特(元代“东道诸王”,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往流”诸部)和乌奇叶特(蒙古化的通古斯语诸部“兀者”)三部。因朵颜卫最为强势,明朝也往往把三卫统称为朵颜〈等〉三卫,把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的驻地统称为“兀良哈”。\n元顺帝妥懽帖木儿被朱元璋从大都赶回到蒙古高原后,这一地区的蒙古各部落,为保卫自己的领地,防止明军的进攻,进行了积极的防御。当时,木华黎后裔纳哈出将军统领20万蒙古军,驻扎在辽河以北的金山(今吉林省双辽市境内)到龙安(今吉林省农安县)、一图河(今伊通河)、亦迷河(今饮马河)一带,成为上述蒙古各部的防御屏障。\n\n1387年(明洪武二十年),明朝派遣冯胜、傅友德和蓝玉等率领20万大军绕道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境内)包围了纳哈出军队驻地。纳哈出被迫投降。1388年末代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蒙古贝尔湖)被明蓝玉的军队击败西走。这些重大的军事失败,使得大兴安岭以东的蒙古诸部落失去了防御屏障,北元灭亡之后,辽王阿札失里等人在明朝大军压境之下,只得归附了明廷。\n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明廷在这一地区设置了羁縻性质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卫。朵颜卫在屈烈儿河(今内蒙古兴安盟归洮河)上游和朵颜山(今内蒙古扎赉特旗境内)一带;泰宁卫在塔儿河(今洮儿河)流域,即元代泰宁路;福余卫在嫩江和福余河(今乌裕尔河)流域。同时,明廷授封三卫首领以各级官职,进行笼络和羁縻。明廷封阿札失里为泰宁卫指挥,塔宾帖木儿为指挥同知;海撒男答溪为福余指挥同知;脱鲁忽察儿(脱儿火察)为朵颜卫指挥同知。明廷要求他们“各领其所部,以安畜牧”。然而在蒙古本部的也速迭儿和其部臣安达纳哈出兴起后,三卫又投向蒙古一方,被明军追剿。\n1399年(明建文元年),明朝发生皇室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朱棣在发动“靖难之役”前,借助兀良哈三卫蒙古人的支持,挫败了镇守大宁卫(卫治在今赤峰市宁城县)的宁王朱权。后来,他又向兀良哈三卫借用三千名骑兵,作为其“靖难军”的精锐部队。1402年朱棣即位后,作为对助他一臂之力的蒙古部落的回报,明成祖在永乐年间重新设置兀良哈三卫,他还封三卫首领以都督、指挥、千户和百户等职;决定在开原、广宁两地开设互市,供兀良哈三卫与明朝进行贸易活动。而随着大宁都司的内迁,三卫也逐渐南下游牧(今承德县、平泉市、建昌县以及老哈河流域)。\n不过,明成祖的允诺后来并没有完全兑现,明朝不允许三卫蒙古人南迁到大宁地区驻牧。兀良哈三卫各部,为了获得大宁地区的驻牧权,联合了当时颇为强大的阿速特部首领阿鲁台,不断向明朝发起进攻。1422年-1424年明成祖连续三次御驾亲征,攻打阿鲁台,并重创了兀良哈三卫。但兀良哈三卫为了争得大宁地区,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与明朝的抗争。不久,他们挥师南下,进入滦河流域驻牧。1428年,他们又进入大宁城旧地,并经会州(今河北平泉市)抵宽河(今河北瀑河)。在这里,兀良哈三卫与明宣宗亲率的三千骑兵进行了激战,但以失败告终。\n\n南迁\n15世纪30年代后期(明宣宗宣德末年和英宗正统初年),伴随着明朝国力的渐微,兀良哈三卫部落从西拉木伦河到辽河流域全面向南推进。到了15世纪的40年代,西蒙古的瓦剌势力逐渐壮大,对明朝形成了巨大威胁。而此时已占据兴和重地的兀良哈三卫,再也不听命于明朝,而是臣服于瓦剌人。1449年7月1日(明正统十四年),瓦剌部首领、执掌“四十四万蒙古”大权的也先太师率三路大军发动了对明朝的战争。这场战场与其说是明朝与瓦剌的战争,不如说是明朝与“蒙古部落联盟”的战争。瓦剌的南侵大军共分三路,一路是由被瓦剌征服的傀儡蒙古大汗脱脱不花率领,进攻明朝辽东地区;一路由瓦剌阿剌知院率领,主要包括部分瓦剌军以及兀良哈三卫军,进攻明朝军事重镇宣府(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最精锐一路是也先亲自统领的中路军,攻击明朝的军事重镇大同。战端一开,长城沿线烽火绵延,九边重镇自朱棣去世后二十多年的短暂安宁被彻底打破。这场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和蒙古的军事力量对比的转折点,也使得兀良哈三卫与明朝的关系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n\n15世纪中期之后,兀良哈三卫的势力范围延伸到了明长城边外。自此,兀良哈三卫驻牧地分布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州〉、义〈州〉厉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n而女真人在兀良哈三卫的东部另行组成建州三卫,当时朝鲜人亦将中国东北的女真人通称为“兀良哈、兀狄哈”,均源于对森林部落“兀者”(也称“窝集”)的称呼。\n\n结局\n16世纪中期,蒙古大汗达赉逊率领蒙古左翼察哈尔和喀尔喀两个万户东迁到朵颜卫所在地区驻牧,标志着当时蒙古政治中心的转移。进入朵颜地区后,内喀尔喀与当地部落彼此联姻,也表明了兀良哈三卫诸部与蒙古汗廷建立起来的密切关系。\n在同一时期,右翼土默特万户、永谢布万户以及鄂尔多斯万户也相继进入朵颜地区,并于当地建立了联姻关系。结果出现“人满为患”的情况,使得福余卫再次迁移,其中一部分迁移到了兀剌江(又称混同江,发源于长白山的第二松花江)畔,其余的迁入到了朵颜卫居住的西拉木伦河以南的哈剌塔剌、小兴州等地居住;泰宁卫也东迁至小兴州和克里屈劳等地居住。\n\n瓦解及残余\n朵颜-兀良哈部与土默特、喀喇沁、察哈尔等部的联姻、交往的结果,就是使其自己走向一分为三。与土默特交往密切的那一部分就归了土默特(以及蒙古贞);与喀喇沁交往密切的那一部分就归了喀喇沁;与察哈尔交往密切的那一部分就归了察哈尔。就这样到了明末,其力量大大分解,从而朵颜-兀良哈部这一名称逐渐终止传世。后金兴起时,内喀尔喀五鄂托克中的“我着”即其残余。\n\n历史记录\n明代同时期的蒙古人将当时的蒙古汗国统称为“都沁·都尔本”,即四十四万蒙古和卫拉特部落,而将一度归附明朝的兀良哈三卫视为敌人,在《俺答汗传》等书中也称之为“山阳万户”。\n前面为《明史》称谓,括号内为蒙古史书称谓\n\n鞑靼(“Döchin Mongol”,四十万户蒙古)\n瓦剌(“Dörvön Oirad”,四万户卫拉特)\n兀良哈(“ölge yin ǰirγuγan mingγan öǰiyed”,山阳六千乌济叶特)\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文章\n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献:《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设立三卫》\n《谁为土木堡买单――土木堡事变前后大明政坛众生相》 作者:张嵚。 凤凰网历史频道专栏(2009年11月11日)\n\n书籍\n《蒙古族通史》作者: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民族出版社(2001年)"} +{"doc_id": "4962", "title": "钓鱼台", "text": "钓鱼岛(香港作钓鱼台,台湾作钓鱼台),又被称为钓鱼屿、钓鱼山、钓屿、钓台或者是钓鱼台岛,在日本则称呼为鱼钓岛(日语:鱼钓岛/うおつりしま Uotsuri-shima),琉球语称为鱼国岛(ユクンジマ Yukunjima),八重山语称为鱼叉岛(イーグンジマ Īgunjima),是位于中国大陆正东侧东海大陆棚以东的台湾-宍道褶曲带南端、台湾东北外海处冲绳海槽西侧的一座荒岛。但就地质结构而言各方则有不同的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认为钓鱼台是台湾本岛附属岛屿东北诸岛岛链的其中一部分,而日本则认为钓鱼台作为冲绳县南西诸岛所组成的部分。而中文“钓鱼台”一词的由来,则是过去的人们认为岛屿周遭有大量鱼群居住而命名。钓鱼台是整个钓鱼台列屿当中最大的岛屿,整个岛礁面积约4.3838平方公里,而周围的海域面积大约为17万平方公里。\n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琉球群岛便开始列入由美国领导的琉球列岛美国民政府实际统治著。1968年时,在经过探测后认为钓鱼台及附近岛屿的周遭海域可能蕴藏有石油。而在1971年美国与日本所签属的《归还冲绳协定》中,决定将在1972年时将琉球群岛的管理权移交给日本新成立的冲绳县进行管辖。然而在这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开始就钓鱼台以及周遭岛屿与日本产生领土纠纷,其中两岸政府认为中国早在14世纪便发现并且管理钓鱼台等岛屿,一直到1895年4月签订《马关条约》后才将钓鱼台随台湾割让给日本政府,故日本政府应在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后将钓鱼台归还中国。另一方面,日本的官方立场则是认为日本政府自1885年起对岛屿进行勘察,并在1895年1月确认岛屿为荒岛后以无主地先占法理编入冲绳县进行管辖,因此钓鱼台等岛屿并不包含在1895年4月签订之《马关条约》所割让的台湾附属岛屿中。\n钓鱼台主权的争议成为今日中日关系与台日关系重要的议题之一,对此日本坚持主张钓鱼台以及其周遭黄尾屿等岛屿皆为冲绳县石垣市所管辖,并且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所提出的领土争议。而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至今仍然处于复杂的关系,但双方政府皆认为钓鱼台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并且由宜兰县头城镇负责管理。\n2020年6月11日,宜兰县议会表决通过将钓鱼台改名为头城钓鱼台。6月22日,日本冲绳县石垣市议会表决通过将钓鱼台的辖区从“登野城”变更为“登野城尖阁”,并于10月1日施行。\n\n历史\n早期纪录\n“钓鱼台”一词的由来,是过去人们认为岛屿周遭有大量鱼群居住而命名。尽管许多史书上曾记录琉球与中国间的使者往返,但并没有明文纪载曾经经过或发现钓鱼台列屿,或是使用这条航线的记录。在相关历史文献的记载中,现有关钓鱼台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534年,当时派遣至琉球国担任册封使的陈侃,在其著作《使琉球录》中提及当时随行的闽人(福建人)船员不谙前往琉球国的海道,故琉球国派遣一名琉球人担任看针通事,带领三十名琉球船员代替福建船员驾舟导航,途中便曾以“钓鱼屿”记录钓鱼台,而这些包括钓鱼屿在内的相关航程记录也被视为以琉球人发展的航行针路为基础,在航程中经琉球人沿途讲解后由陈侃逐一记录而成。除此之外,许多船工使用的海道针经在纪录从福建福州往返琉球的航道上,也记录了钓鱼台的方位,这包括有在明朝时期所编写的《顺风相送》、《筹海图编》等文献。而在海图部分,包括《筹海图编》的《沿海山沙图》以及《武备志》的《福建沿海山沙图》中,都在其上描绘出钓鱼台的位置。发展至清朝,中国也留下许多与钓鱼台相关的文献纪录,包括有《使琉球杂录》、《使琉球记》、《中山传信录》、《台海使槎录》等文献。清朝初年主要采用琉球王国《指南广义》的针法航行,而在琉球朝贡使与中国册封使惯用航道上,钓鱼台被当成是航行座标之一,特别是由福州往琉球的航路。日本方面,居住于仙台的平民评论家林子平在1786年所撰写的《三国通览图说》描述有关琉球国的部分也曾出现“钓鱼台”的用法。\n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都援引这些明朝和清朝的文献,主张钓鱼台自从过去即为中国领土,但这一文献解读方式也产生许多讨论。其中支持这一文献观点者主张,中国自明朝开始便把钓鱼台视为和琉球国的边境分界,而发展至清朝以后撰写的文献亦将钓鱼台列屿列入中国境内。在过去明朝与清朝政府便将钓鱼台等岛屿视为琉球册封使前往琉球的重要地标,并且把台湾以及视为台湾附属岛屿的钓鱼台、黄尾屿与赤尾屿等岛屿列入福建海防区域。另外在清朝期间,除了浙江、福建以及台湾渔民将钓鱼台附近海域作为鱼场外,新华社报导称中国政府也曾经在钓鱼台列屿兴建小型港口,并且多次进行实地考察或者是于附近海域巡航。然而不同论点则指出中国人从未在钓鱼台列屿上定居、驻军或者维持常规巡逻,并认为中国在明朝和清朝时期实际上并未将钓鱼台列屿视为领土一部分;如《筹海图编》和《大明一统志》记述的中国海防范围便没有将钓鱼台列屿列在界内,认为当时钓鱼台列屿长期属于无主地状态。\n在1751年,法国宋君荣神父(Antoine Gaubil)将《琉球志》节译成法文,由北京寄往巴黎发表。因当时在萨摩藩支配下的琉球跟随幕府施行禁教令,西方传教士无法入境琉球获得当地岛名等资讯,故琉球全土均使用中文拼音标记,如八重山亦译作“Pa-tchon-chan”,而书中的〈琉球诸岛图〉同样以中文拼音“Tiao-yu-su”记载了钓鱼屿(即今钓鱼台)的名字。1787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到达钓鱼台,进行探勘和地形测绘,并在其所著《拉彼鲁兹航海录》(Voyage de La Pérouse)中将钓鱼台列为琉球国领土。1804年,德国制图大师施蒂勒参考拉彼鲁兹的探勘成果,在所绘的世界图册中将钓鱼屿(Ta-yo-uei)划入琉球国界,此后在1868年的新版本亦同样将钓鱼屿划入琉球国界中。\n英���方面,皇家海军军官爱德华·卑路乍在1845年3月搭乘三宝垄号调查时,将钓鱼台以英语命名为“Pinnacle Islands”(尖顶群岛),他亦登陆钓鱼台岛上观察岛屿地理环境以及测量经度、纬度与标高等资料,而在这过程中除了发现船舰残骸外并没有人类居住的痕迹。1848年,卑路乍的纪录被重新编写成书籍并且在英国出版后,“Pinnacle Islands”这一词便于英国社会逐渐传开。到了1870年代到1880年代期间,英国海军也开始以“Pinnacle Islands”来形容钓鱼台或者是整个钓鱼台列屿。1887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世界地理图册(Stanford's London atlas of Universal Geography)中,则将钓鱼台划于琉球国界内。\n\n日本统治\n日本政府经冲绳县政府多次实地考察后,认定钓鱼台列屿为无人岛且未有受清朝或其他国家统治的痕迹,遂于1895年1月14日通过非公开的内阁会议将钓鱼台与周遭岛屿以无主土地先占之规则纳入领土范围,划入冲绳县内,并于翌年编入八重山郡管理。同年4月17日,甲午战争中战败的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割让福建台湾省含辖区内岛屿给与日本。\n\n1896年,日本实业家古贺辰四郎向日本政府免费租借钓鱼台、黄尾屿、北小岛和南小岛,并且双方同意在租借30年后改以付费出借土地的方式继续运作,随后古贺辰四郎便从日本运来器材将钓鱼台等岛屿以从事家屋建设与船场设置等开拓事业。古贺将钓鱼台西海岸划成为鲣鱼鱼肉加工成为柴鱼片的处理厂,并且以打碎的珊瑚礁礁石建造了简易的港口。钓鱼台最终在鼎盛时期共计有99户、247人生活在岛屿上,而古贺辰四郎也因为其于养殖业等产业的功绩而在1909年时获得日本政府颁受蓝绶褒章。1918年古贺辰四郎逝世以后,有关企业的经营便转而由他的儿子古贺善次进行管理。1919年时在钓鱼台上生活的居民协助营救于搁浅遇难的中国渔船船员,为此中华民国驻长崎的领事特别代表中国政府致赠感谢状给古贺善次等7个人。1926年9月,免费租借期满,日本政府开始向古贺善次收取土地使用费。1930年,古贺善次向政府表示希望私有化岛屿,冲绳营林署就此对各岛屿进行地质检查,并查定钓鱼台、南小岛、北小岛和黄尾屿的土地价值为3148.87日圆。1932年5月20日,古贺善次将赚取到的利润拿来购买钓鱼台和黄尾屿,同一年还付费购买了包括北小岛和南小岛等土地。但是在1940年时随著岛上的事业面临困境而结束营运后,钓鱼台上的居民逐一搬离岛上,最后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前便已经成为一座荒岛。\n1945年7月,日本2艘搭载著平民准备从石垣岛撤离到台湾的船舰被美军轰炸机击沉,绝大多数幸存者漂流到钓鱼台岛上勉强生存下来,最后整起事件总共造成80人死亡,史称尖阁诸岛战时遇难事件,成为除了对马丸以外少数冲绳县出发的撤离船遭到盟军击沉的案例。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随后自1946年2月2日开始日本北纬30度以下的领土便转由美国政府实施军事统治。而在1952年4月28日《旧金山和约》正式生效以后,钓鱼台以及周遭岛屿依照和约第三条则改归为琉球政府进行管理,并且开始向古贺善次签订租赁契约以及征收土地税与所得税。\n\n托管结束后\n1969年5月时,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经过探测后后认为钓鱼台及附近岛屿的周遭海域拥有潜在的石油和天然气储存量,同一年琉球政府则在钓鱼台上为撤离船船难者建造纪念碑。1970年7月时,琉球政府开始于钓鱼台、黄尾屿、赤尾屿、北小岛和南小岛架设禁止登陆的警告牌。到了1971年时美国参议院则通过了《归还冲绳协定》,并且在1972年5月15日连同琉球群岛以及钓鱼台列屿的管理权都移交给日本政府,并且交由重新成立的冲绳县负责管辖。与此同时在1970年代时,古贺善次的妻子花子和他的儿子则陆续将南小岛、北小岛和钓鱼台等岛屿卖给居住在埼玉县的栗原弘行一家。但是从1972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接续正式宣布钓鱼台为自身所拥有的领土,并且抗议美国将钓鱼台列屿的行政权移交给日本政府;对此日本政府则认为自从1895年开始便已经开始进行实际统治,并且作为应对开始将整个钓鱼台列屿改名为“尖阁诸岛”。\n1978年8月12日,在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的支持下于钓鱼台架构第一座灯塔。而海上保安厅也在1979年5月17日时修筑临时直升机场,但不久之后便将其拆除。此外在同一年时,在日本政府允许下50多名学者、政府官员、地方负责人以及栗原弘行前往调查钓鱼台列��,并且将驻扎基地安排在钓鱼台上。在这长达4个星期的考察行程中学者针对钓鱼台当地的生态系统进行调查,除了研究当地野生动植物以及周围海洋生物生态外,同时也推估钓鱼台等岛屿是否适合人类居住。\n1988年日本青年社以庆祝第一座灯塔营运10周年为由,再度申请要求在钓鱼台岛上建造新型并符合《航路标志法》的灯塔;在经政府通过后最终于1996年完成第二座灯塔结构,同一年日本政府也在航海图上标记有钓鱼台灯塔。在1997年5月6日时,新进党众议院议员西村真悟登上钓鱼台,成为第一个前往钓鱼台视察的国会议员。2000年4月20日,日本青年社于钓鱼台岛上创设了尖阁神社。\n\n进入21世纪以来的争端事件\n2002年4月1日,日本总务省在维持岛屿平稳安定的管理目的下,开始向岛屿所有人租借钓鱼台、南小岛和北小岛三岛,租金为每年24,507,600日圆,并按岛屿所有人意向禁止政府以外的人员未经许可登上岛屿,而日本政府在对岛屿执行国有化后仍沿用此方针。\n2004年3月24日,冯锦华、张立昆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钓运动运动人士登陆钓鱼台以宣示主权。但是随即被冲绳县警方以违反《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为由逮捕,之后全部保钓人士透过入国管理局而强制遣返回中华人民共和国。2005年2月日本青年社将灯塔的管理权移交给海上保安厅,并且将钓鱼台灯塔列入航海图之中。2010年12月17日,石垣市宣布将1月14日订定为尖阁诸岛开拓日,以纪念日本政府于1895年1月14日时将钓鱼台以及周围岛屿编入日本领土,而这项举动则引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谴责。根据统计在2002年到2012年期间,日本总务省每年花费2,112万日圆向栗原弘行持续承租钓鱼台的土地使用权。\n2012年1月3日,四名石垣市议会议员日本会议乘坐渔船到钓鱼台海域后被海上保安厅人员上船检查,其后四人换乘橡皮艇从钓鱼台西南端登陆,并在岛上逗留约两小时后离去。同年稍后时间,时任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代表东京都政府与岛屿所有人栗原弘行一家商谈有关购买钓鱼台、南小岛以及北小岛一事,并初步达成共识;首相野田佳彦其后在7月亦表明有意购入三岛。对此在7月,世界华人保钓联盟举行了一次保钓行动。8月15日时,香港5名保钓运动人士登陆钓鱼台宣示主权。随后作为回应日本方面则是在8月19日时,由8名参与为守护日本领土而行动之议员联盟的国会议员与地方议员、和150名加油日本!全国行动委员会成员组成的队伍选择在钓鱼台周遭海域举行悼念仪式,同时5名地方议员与5名活动人士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游泳登陆钓鱼台,随后在钓鱼台上张挂日本国旗1小时又30分钟。\n2012年9月11日,日本行政机关以20亿5千万日圆的价格向栗原家族购买钓鱼台、南小岛以及北小岛,同日完成所有权转移登记,对岛屿实施国有化,引起中国对于钓鱼台列屿议题的严重反弹。2014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霞浦县人民法院针对发生于钓鱼台附近海域的一起民事案件作出裁决,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管建强表示这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钓鱼台有实际管辖,而非日本单方面的管理。\n2012年9月24日,为抗议日本将钓鱼台国有化,由中华民国宜兰县苏澳及头城渔民组织“钓鱼台护渔委员会”,发起“为生存、护渔权”行动(925台湾保钓行动)。9月24日下午3时集结78艘苏澳、头城渔船,从南方澳渔港出发前往钓鱼台列屿,9月25日抵达钓鱼台一带海域。此行动为历年最大规模的台湾民间保钓行动,共58艘渔船、292位渔民参与,海巡署亦协同出动12艘舰艇全程护航。台湾方面的船艇到达钓鱼台海域时,与日本海上保安厅派出的34艘舰艇、定翼机对峙,双方船舰还动用水炮互相驱离,最后台湾渔船与海巡署舰艇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厅船舰包围网,台湾渔船及海巡署舰艇距离钓鱼台本岛时最近仅2.1浬,是2000年代以来台湾船只距离钓鱼台最近的一次保钓行动。隔年的4月10日,台日双方签署台日渔业协议。\n2012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警船只始终在钓鱼岛列岛的领海和毗邻区内巡航执法与日本海上保安厅相对峙。\n\n地理\n地质结构\n钓鱼台是一座位于东海大陆棚的荒岛,其绝对位置位于北纬25度44分、东经123度28分上。就相对位置来看,钓鱼台位在台湾基隆港东偏北约186公里(102海浬)、台湾彭佳屿正东方约140公里(75海浬)、福建省东引岛东偏南约304公里(163海浬)处、浙江省温州港东南方约356公里(192海浬)、浙江省南麂列岛东南方约306公里(164海浬)、福建省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东偏南约385公里(208海浬)、冲绳岛那霸机场西偏南约417公里(230海浬)、琉球群岛石垣机场西北方约170公里(90海浬)、与那国岛东北方约150公里(80海浬)和鸠间岛北方偏西约146公里(78海浬)。位于钓鱼台列屿西侧的钓鱼台周边海域基本上由于大陆棚的缘故,平均水深约100公尺到150公尺(328英尺到492英尺),而在南端与琉球群岛之间则隔著深2,000多公尺的冲绳海槽。\n作为钓鱼台列屿中面积最大的岛屿,钓鱼台其外观略呈现番薯形,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5公里,整体面积约4.3838平方公里(1,083.3英亩)。岛屿主要由砂岩、珊瑚礁和闪绿岩构成,地势部分北部较为平坦、到了南侧地形则成为陡峭的断崖结构,岛屿中间则有东西向的中央山脉。其中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位于岛屿中部偏西、高363公尺的高华峰,其他还有位于中部偏东、高320公尺的神农峰,另外还有数座高258公尺到242公尺的山峰,基本上岛屿地形可以视为台湾北部观音山与大屯山地质的延伸。岛屿上则分别有4条主要溪流,包括位于岛屿东北部的龙头溪、位于岛屿北部的双溪、位于岛屿西部的西溪以及位于岛屿西北部的小西溪。另外在重要的港湾部分则分别有西部的顺风港和南部的汇鱼湾、钓南锚地,重要的海岬则有北钓角、东钓角、西钓角、南钓角,南边还有两个半岛分别是东龙尾和西龙尾,并且整个岛屿有11多公里的珊瑚礁海岸线围绕著。\n\n生态环境\n钓鱼台岛上基岩裸露、土层较薄,但是岛屿内仍然有溪流提供淡水,而附近海域也有大量鱼群栖息。其中为了适应钓鱼台位于海上强风的自然环境,许多动植物都各自发展成为特有种,这包括有海芙蓉、钓鱼台鼹、钓鱼岛菠萝、黄尾屿龙虾、黄尾屿蜈蚣、钓鱼岛细辛、尖阁弟切草等动植物。由于岛上淡水资源缺乏且无长期存在的淡水水体缘故,使得钓鱼台岛上并没有需两栖动物栖息。而栖息在钓鱼台的陆上爬行动物有6种,分别有铅山壁虎、丽纹石龙子和台湾滑蜥3种蜥蜴以及钩盲蛇、王锦蛇和赤链蛇3种蛇类。另外栖息于东海海域的海蛇亚科种类在钓鱼台附近海域上也有观察纪录,不过在钓鱼台列屿上并没有特有种的爬行动物。\n1978年时,日本右翼团体日本青年社在登上钓鱼台的同时,也将作为紧急粮食、由与那国岛岛民饲养的家山羊带进岛上。后来山羊在钓鱼台上开始快速繁殖,在1991年时根据统计大约有300多只山羊栖息于钓鱼台南部。然而山羊野生化后大量繁殖也造成了对岛屿植被的破坏,2000年时从卫星影像估计已经有13.59%的土地呈现裸地状态,到了2006年更成长到30%之谱。由于山羊不断破坏钓鱼台岛上的自然环境并可能造成特有种濒临灭绝,石垣市市议会已经批准派遣专人捕捉山羊,但是日本政府方面仍始终没有明确的对策。\n\n争议\n从1970年代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便开始主张将日本实际控制的钓鱼台列为自身领土,并且进而引起有关海上疆界划定的争端。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认为早在1534年明朝以后,包括钓鱼台在内的岛屿早已经被中国所发现并且划为中国管理的领土一部分;但之后由于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以及清朝政府与日本政府随后签属的《马关条约》缘故,使得在1895年以后作为中国部分领土的钓鱼台列屿被割让给日本政府进行管理。而两者根据《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以及《旧金山和约》中所提到的“日本的主权必须被限制在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国以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内容,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应该放弃钓鱼台列屿的控制权力并且转交给中国。\n不过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所主张的理由十分相似,双方认为自清朝开始钓鱼台等岛屿便由台湾府噶玛兰厅管辖。但是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主张钓鱼台以及附属岛屿之主权要求,为台湾海峡两岸政府之责任一事则有许多不同看法。支持双方共同合作人士主张,中华民国政府应该就维护中华民族之利益而彼此之间有合作默契;反对人士则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可能会将其视为对于台湾的统战手段之一,也意味著变相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有台湾的主权,而目前中华民国政府则采取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合作的立场。\n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华民国所提出的论点,日本政府否认双方在钓鱼台以及周遭岛屿存在有这些领土纠纷议题,并且表示钓鱼台以及钓鱼台列屿按历史及国际法均明确属于日本领土。其中日本认为在1895年1月时,外务省在��人对钓鱼台列屿多次考察后才认定钓鱼台等岛屿并没有曾经受到中国统治的迹象,因此当时日本政府便认定该地区为无主土地并且依照国际法先占原则划入冲绳县内。也因此钓鱼台列屿应该归属于琉球群岛的一部分而不是因为《马关条约》而从清朝政府割让的领土,这意味著钓鱼台列屿并不适用在《波茨坦公告》与《旧金山和约》中提到领土主权移交的部分,而钓鱼台亦不属于日本需要放弃的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之中。当前日本政府将钓鱼台的行政区划规划为冲绳县石垣市登野城2392番地,但是并不对岛屿上的土地进行开发。\n2024年3月,有社交平台专页引述教师报料指,在当月4日一名香港北区中二跨境生过关时,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截查搜出一本由现代教育研究社出版的教科书,书名是《现代智趣中国历史(第二册)》,关员撕掉印有中国地图的一页,理由是违反中国法律要求,将官方称呼的“钓鱼岛”写为“钓鱼台”。\n2024年8月9日,日本放送协会下属机构的一名中国籍男子,在直播播报靖国神社遭涂鸦事件时脱离原稿,用中文说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并以英文发表“勿忘南京大屠杀”、“勿忘慰安妇”等言论。NHK称此言论为“不当发言”,并寻求解除与此男子的劳务合同。事后,此男子已返回中国。\n\n参见\n钓鱼台列屿\n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n保钓行动委员会\n台日关系\n奈良原繁\n南沙群岛\n千岛群岛\n西沙群岛\n中日关系\n冲之鸟岛\n与那国岛\n坤舆万国全图\n\n注释\n参考资料\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中国大陆方面立场\n(简体中文) 钓鱼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新华网专题页面\n(简体中文) 钓鱼岛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海洋信息网、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专题网站\n(简体中文) 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专题页面\n(简体中文) 钓鱼岛问题 - 新华网专题页面\n(简体中文) 中国钓鱼岛数字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主办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承办网站\n台湾方面立场\n(繁体中文) 钓鱼台列屿简介 - 中华民国内政部网站\n日本方面立场\n(日语) http://www.city.ishigaki.okinawa.jp/(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石垣市网站\n(日语) http://watchizu.gsi.go.jp/watchizu.html?b=254440&l=1232827(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本国土地理院网站\n(日语) http://www.wul.waseda.ac.jp/kotenseki/html/ru03/ru03_01547/index.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早稻田大学网站\n(日语) http://www.mofa.go.jp/mofaj/area/senkaku/kenkai.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日本外务省网站\n其他立场\n(英文) ICE Case Studies Diaoyu Islands Dispute\n(英文) INTERNATIONAL LAW'S UNHELPFUL ROLE IN THE SENKAKU ISLAN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 Senkaku / Diaoyutai Islan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 The Senkaku/Diaoyu Islands Dispute"} +{"doc_id": "4967", "title": "第二次鸦片战争", "text":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又称英法联军之役,发生于西元1856年至1860年(咸丰六年至十年)间,因英国与法国认为清朝未有履行之前《南京条约》中的承诺,在亚罗号事件及广西西林教案为导火线下,组织英法联军入侵清朝中国的战争,被认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对华远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此次战争时是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法国的波拿巴王朝复辟(拿破仑三世)时期、以及中国的清朝咸丰时期。\n中英两国对前订条约诠释各执一辞,大清水师登上英艇“亚罗”号搜捕海盗,因而发生冲突,引发英法联军之役(1856至1858年),结果两国于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英国得派遣外交代表到中国,战事暂告平息。第一任使节为香港首任布政司布鲁司爵士,他奉命前往北京呈递国书,但途经大沽突遭炮轰,于是1859年至1860年间,战火再起;英军拟保留九龙半岛驻防,经英国驻广州领事白加士爵士与两广总督交涉后,获得九龙半岛南端(北至界限街)连同昂船洲之租借权。英法使团在试图前往北京确认批准天津条约时,因武装护卫进京问题与清政府产生抵牾,后坚持前进,被僧格林沁将军所率部队抓捕,多人受到酷刑,导致英法联军随后报复,攻陷北京并火烧圆明园 。\n北京条约之后,中国的开国已成定局。自此正式沦为半殖民地。而以同治中兴为界,列强与中国的关系稳定了下来,继而改变了对太平天国的中立政策。法国对越南的侵略也更加严重。\n\n背景\n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英国原以为凭借中英《南京条约》所规定的通商关系,可以迅速打开中国市场,获取巨额利润。但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居于统治地位,以致洋货经常滞销。同时,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的急剧增长,也直接排挤了其它工业商品的销售。英国既想尽量扩大鸦片贸易,又想大量销售商品,因而迫切要求中国增辟商埠,开放长江和内地贸易,减轻洋货转输内地的税收。当时法兰西王国(奥尔良王朝)也不满《黄埔条约》中关于只在通商城市设立天主堂的条款,力图取得深入中国内地传教的合法地位。\n根据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第34条规定“所有贸易及海面各款恐不无稍有变通之处,应候十二年后,两国派员公平酌办”。根据《虎门条约》中的一体均沾,英、法、美三国在1854年和1856年两次提出修约要求,俄国也趁机谋求利益;但四国的修约要求并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允许,当时英、法正与俄国进行克里米亚战争,无暇东顾中国,“修约”问题也就暂时地搁置起来。\n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以英、法、萨丁尼亚王国(意)及鄂图曼帝国等国获胜和奥地利帝国威胁加入战争而告结束,俄国在战争中受挫,转向东方发展。同年,美国联合英、法两国,再次要求清政府“修约”。软硬兼施,一面扬言“各国条约章程,必求更改,否则恐致生事”,一面又表示愿将便于在内河作战的蒸汽炮艇卖给清朝,帮助清廷对付太平天国。最后,咸丰皇帝态度有所松动,同意“择其事近情理无伤大体者变通一二条”,“以示羁縻”,“大段断无更改”,拒绝全面“修约”。\n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广东民间反抗活动时有发生,《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官员可以住在城邑,由于当时两广总督耆英不遵守条约,令英国人七年来无法进入广州城。后来1849年履新的广东巡抚兼五口通商大臣叶名琛更对民间反抗活动采取默认态度,对一切外国的申诉置诸不理。加之新上任的皇帝咸丰极度反外。发生于1856年10月的亚罗号事件,以及1856年的马神甫事件(即广西西林教案),成为英、法联合出兵中国的导火线。\n\n过程\n战争爆发\n1856年10月8日,广州发生亚罗号事件。广东水师在广州海珠炮台附近码头检查装有走私货物的“亚罗”号船,并逮捕了船上十二名有海盗嫌疑的中国船员。英领事巴夏礼称“亚罗号”曾在香港登记,要求释放全部被捕水手,为水师官员所拒。巴夏礼向公使包令报告中国水师在该船捕人时,曾扯落船上的英国国旗,有损英国的权利和荣誉,要求广州当局赔礼道歉、释放人犯。“亚罗”号是中国人苏亚成于1854年8月建造。苏亚成非法弄到一张港英执照,并雇用了一名叫亚罗的外国人在船上工作,便称“亚罗”船。1855年6月,该船转卖给另一中国商人方亚明。方又领取了一张自当年9月27日起有效期为一年的港英执照,并雇用一个英国人为船长。该船雇用的水手中隐藏着海盗,凭借港英执照作掩护,从事鸦片走私和抢劫等活动。广东水师上船搜捕时,该船执照已经过期。但根据1856年5月29日香港颁布的《船舶注册条例》第十条,船舶在途未返回母港前注册执照过期并不会影响其所受到的保护,因此在法理上该船仍为港英籍船舶。而两广总督叶名琛则认为逮捕船上海盗,纯属中国内政,英国无权干涉,因此拒绝了巴夏礼的要求。叶名琛谓:“亚罗”船为华人所有,船上并未张英旗,此后中国官兵决不无故捕人,英人亦不得售予华船执照。10月10日,即事件发生的两天后,叶名琛允放水手9人,但巴夏礼拒收。10月16日,包令照会叶名琛:“如不速为弥补,自饬本国水师,将和约缺陷补足。”包令再命巴夏礼抗议,限二十四小时承认其全部条件,否则武力从事。叶名琛对英态度强硬,拒绝承认扯落英国国旗、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此举令英国方面极为不满,复以英国企图修改《南京条约》亦遭清朝拒绝。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糜各厘(迈可尔·西摩尔)率军舰三艘、划艇十余只、海军陆战队约二千人,向虎门口开进,揭开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序幕。\n\n英法联军\n入侵广州\n1856年10月23日,英军开始行动。英国海军上将迈可尔·西摩尔率领3艘英舰穿越虎门,叶名琛以为英军自己会撤,连日去校场看乡试马箭,下令广东水师后撤,亦不准开炮还击。24日英国军舰轰击广东南郊凤凰岗炮台,炮台守兵奉令走避,炮旋即被毁。25日英军连连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馆一带,并占据城外全部的防御工事,直逼广州城。26日叶名琛关闭粤海关中断贸易,调集乡勇团练制造声势。27日,英舰炮击督署,叶名琛“危坐二堂,绝无惧色”。29日,英军攻入城内,抢掠督署后退出,叶名琛因上香免于被俘,向朝廷奏称“大捷”,又纵粤民火焚城外各国商馆及洋行,一艘自广州开往香港的英国邮船亦遭劫。1857年1月,英军焚烧洋行附近民宅数千家,后退出省河。\n1857年3月,英国巴麦尊内阁通过一项增加军费和增援远东英军的提案。4月20日,巴麦尊任命原驻加拿大总督额尔金及其弟卜鲁斯为正副全权专使,率特别外交使团来华。同时,从本土和毛里求斯、新加坡、印度等英国殖民地共抽兵二千九百余人,组成远征军,以阿希伯纳姆为远征军海军司令,开赴中国。此外,英国照会法、美、俄等国,约其联合出兵。\n另一方面,法国籍神父马赖于1856年2月29日因违禁深入内地传教,被广西西林代理知县张鸣凤所捕杀,法国方面极为不满,要求清廷赔偿道歉,但为叶名琛拒绝。法国波拿巴王朝于是联合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出兵清朝。法皇拿破仑三世任命葛罗男爵为特命全权专使,率领一支法国远征军开赴中国,令其远东印度支那舰队司令里戈·德热努依里海军少将率舰队配合葛罗的行动。英法欲联合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而俄国外交代表以东正教团监护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面目出现,借机渔利。\n1857年9月英法联军抵达广东洋面。11月,英使额尔金、法使葛罗、美使列卫廉与俄使普提雅廷齐集香港。12月12日,英、法公使额尔金、葛罗分别对叶名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入城、修约和赔款,并限十日内答复。叶名琛因误信派往香港的探子传来的错误情报,以为“克里米亚战争俄国胜利、英军镇压印度土兵失利、法国在中英冲突中保持中立”,认为英国技穷意在求和、只是虚张声势,未予重视。在发出最后通牒的同时,英法联军舰队攻打虎门口。因未遭广东水师的任何拦阻,故得以迅速突入珠江内河,兵临广州城下。15日,英法数十艘舰船集结于珠江主航道上,炮击广州城。海军陆战队迅速登陆,为攻打广州城夺取立足点。20日,联军舰队进泊广州城五仙门外的珠江水面。额尔金和葛罗分乘炮艇从香港赶到。次日与两国海军司令在法舰上召开作战会议,决定于24日正午再次照会叶名琛,限其在48小时内交出广州城,并将军队全部撤到城外三十里,否则武力从事。27日晚,联军工兵连、爆破连占领二沙尾,攻城迹象明显。时叶名琛正在督署为自己举办寿宴,叶迷信扶乩,宣称:“乩语告知,十五日(12月30日)后便可无事……”此时距联军最后通牒仅距一天。28日英法联军攻击广州,次日攻入广州城内,清军与联军巷战。30日,广东巡抚柏贵和广州将军穆克德讷率清军退出城外,广州为英法联军占领。\n1858年1月5日,两广总督叶名琛为联军俘虏,被押往印度加尔各答,次年在囚禁中绝食而死。1月9日英法联军宣布与刚被复职的广东巡抚柏贵(实际为傀儡)共同治理广州,并于2月11日自行解除封锁和恢复广州的对外贸易,广州便一直由英法联军控制直到战争结束。\n1858年3月,四国公使同往上海。两江总督何桂清要求他们返回广东。而四国公使决定集结军舰,北上天津。4月中旬抵达白河口。4月24日,再照会北京,限六日内派全权大臣谈判。直隶总督谭廷襄斡旋拖延。同年4月英法联军北上攻打大沽口(位于今天津市滨海新区)。\n\n大沽口战役\n1857年12月广州被攻陷后,英法军意图继续北进,强迫清朝签订条约。1858年2月,英、法、美、俄公使分别照会清政府,要求于3月底以前派全权代表到上海举行谈判,否则,即向白河口进发。3月底清廷拒绝了四国的要求,四国公使决计率领由香港集中到上海的英舰十余艘、法舰六艘、美舰三艘、俄舰一艘,分批北上大沽口。\n1858年4月,英法军舰载有2600多人抵达大沽口(天津市滨海新区)。5月20日联军以6艘炮艇掩护陆战队近千人向炮台侧面登陆,清军发炮反击,杀伤近百联军士兵。直隶总督谭廷襄却弃守逃亡,炮台守军孤立无援,清军约300多人战死,南北炮台陆续被联军攻占。5月26日联军沿河到达天津城。。在英、法、美、俄公使的要求下,清朝于5月28日派大学士��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赴天津议和。谈判期间,美、俄公使扮演“调停者”的角色,抢在英、法之前,与清廷分别于6月13日和6月18日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和《中美天津条约》。在中俄《天津条约》签订以前半个月,黑龙江将军奕山在沙俄武力威胁下,与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6月26日和6月27日,清朝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和《中法天津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公使常驻北京;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扩大领事裁判权;对英赔款四百万两,对法赔款二百万两;修改税则等等。条约规定第二年在北京换约。条约签定后联军于1858年7月陆续南撤。经过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后,僧格林沁奉命加强防务,修复战后的炮台。\n1859年6月20日,英、法、美三国公使到达大沽口外,新任英国驻华公使卜鲁斯(Frederick Bruce)和法国驻华公使布尔布隆(Alphonse de Bourboulon),奉命进京换约。清政府要求英法公使往北方北塘登陆,并由清军保护到北京换约,经天津去北京,且随行人员不得超过二十人,但遭到拒绝。英法代表坚持按照原定计画,分乘部分武装护卫舰船再度抵达天津北河口,前往北京互换条约批准书。坚持武装进京的英、法军队在途经大沽炮口之时,遭到了清军的大炮开火攻击。双方不久便展开战争。1859年6月25日,英法联军发兵进攻大沽口,英海军司令贺布亲自带领12艘军舰从拦沙江开往海口,下午3时贺布下令攻击炮台,清守军也开始发炮反击,火力充分发挥下,过不久多艘英法军舰遭受损伤,贺布本人也受伤。下午4时有4艘联军军舰被击沉,过了一小时后贺布下令从海口南岸强行登陆,试图派出海军陆战队从陆上攻占炮台,但是英法海军陆战队登陆后不久就陷入河边浅滩的淤泥中步履维艰,沦为清军大炮轰击的活靶,死伤枕籍。同时英法联军也遭到清守军及从新河来增援的骑兵攻击,到了晚上联军再继续进攻,但又有死伤。遭遇战持续了几个小时,英法联军死伤432人,四艘浅水炮舰被击沉,一艘重伤。经过一昼夜激战,联军遭到惨败,陆续离开大沽口,向南撤退到杭州湾。这也是鸦片战争以来,清军第一次的胜利。\n1859年9月,联军战败的消息传到伦敦,舆论大哗。英政府举行了四次紧急内阁会议,在巴麦尊的策划下,决定再次扩大战争。同伦敦一样,巴黎也煽起了新的战争狂热。经过协商,决定继续联合出兵中国。11月,英、法两国政府分别再次任命额尔金、葛罗为特命全权代表,以陆军中将格兰特、陆军中将孟托班为联军总司令,率英军约一万八千人和法军约七千人组成一支新的远征军,开往中国。\n\n宣战与八里桥之战\n1860年,克灵顿中将从印度加尔各答到香港新任陆军司令,3月18日指挥英军第44团特遣队强占尖沙嘴一带,5月19日撤离九龙半岛。\n1860年春,格兰特、孟托班分别率英、法舰队驶达上海集结,随后即开始第三次北上。4月21日,联军占领定海舟山。5月27日,英军占领大连,6月8日,法军占领烟台,封锁渤海湾。7月19日,联军完成攻击大沽口最后作战准备,7月26日,英、法舰队于渤海湾会齐后,向北塘方向开进。7月29日,英法援军大举来袭,自北塘登陆,迂回攻击大沽口炮台。在大沽口击败清军后,北上占领天津。8月23日清朝派钦差大臣桂良、恒祺与联军代表额尔金在天津议和,由于驻军北京问题导致议和失败。恒祺离开天津后,天津全部清政府官员四散撤离,天津由中国大商人代为管理。\n9月2日,清政府再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到通州南张家湾议和。英法提出停战的主要条件为赔偿军费,先付给两国现款各三四百万两;撤走通州守军,两国公使各带兵千人进京换约,由巴夏礼随带数十人先行入京,察看沿途及京中住房;增辟天津为通商口岸,立即开市贸易等。咸丰帝感到停战条件过于苛刻,认为公使进京“拥兵而来,显怀莫测”,因而谕令桂良等“莫顾决裂”,拒绝英法所提要求。\n9月6日,咸丰帝下达对英国与法国的宣战上谕,朱谕军机处和王大臣绵愉、载垣、端华、肃顺等;“严饬统兵大臣,整顿师律(旅),调集各路马步诸军与之决战。”9月10日,联军先头部队三千余人,自天津向通州方向前进。咸丰帝得悉英、法公使坚欲带兵径赴通州的消息,“决战”的决心又开始动摇,派怡亲王载垣、兵部尚书穆荫取代桂良等为钦差大臣,由通州前往天津,同英法继续谈判,企图挽回“抚局”。双方在通州进行会谈,巴夏礼除坚持原先提出的条件外,又增加了互换和约时须面见皇帝亲递国书,以及将张家湾的清军全部撤退等要求。由于双方争执不下,谈判于17日彻底破裂。巴夏礼随后乘马离去。僧格林沁随后截获巴夏礼、罗亨利和士兵等39人(26位英国人,13位法国人)。这39人中以英法外交官员为主,也包含仆人、护卫、以及一名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在被僧格林沁抓捕以后,其中大多数人遭到酷刑,最后半数死亡;这成为随后导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一个重要因素 。\n9月18日,联军先头部队自河西务越过马头,推进到张家湾附近。咸丰帝再次下谕与英法决战。僧格林沁率马步军在通州列阵以待。与此同时,联军先头部队与清军在张家湾交战,清军败退至八里桥。随后英法联军与华北地区清军主力,包括科尔沁部僧格林沁野战骑兵、八旗察哈尔、索伦部、甘肃陕西调来的汉军八旗及绿营、京津地区八旗绿营在通州八里桥决战。结果清军大败,僧格林沁部全军覆没,胜保战斗中重伤撤退。随后咸丰帝及皇后宫廷贵妃等人以北狩为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n9月22日,恭亲王奕䜣告知英法联军,他受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要求英法停火谈判。 次日,英法联军回答,必须释放巴夏礼等谈判人员,才停止进军。 恭亲王谎称,所有俘虏都平安,但要等到和议达成后才能释放他们。 两天后,联军总司令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说,若三天内放还全部谈判人员并接受联军的条件,就停止进攻,否则一定要夺取北京,奕䜣当时没有答复。\n9月30日,英法联军兵临北京城下,在城外安营扎寨。联军约在此时开始掳掠址在城外的圆明园,一位军官回忆称像“一个男孩置身于糖果店,被告知想拿什么都可以拿”。全军上下参与抢劫,军纪荡然,英指挥官虽难堪,但不愿落后于完全没有约束的法军,下令所有英国官兵上缴赃物,统一拍卖后均分。 \n\n10月5日,联军休息整顿后,准备攻城。此时,朝廷的文武百官和有钱人大都逃离京城,全城陷入溃兵和流氓肆意烧杀抢掠的无政府状态。\n10月13日,北京打开城门,向联军投降。\n从十月八日至十六日,恭亲王先释放巴夏礼等人,然后陆续释放其他人,最初总共被扣留的有39人,活著回来的只有18人,有21人被虐待致死,有些人的尸体腐烂得认不样来,还有些人根本找不到尸体。随行牧师莫吉(R.J.L.M. Ghee)报告\n\n我从未见过比这更让人怜悯的情景了……他们几乎不能走路,拖著双腿向前挪动。 他们的手以一种痛苦的姿势放在胸前,这还能叫手吗? 都已经被扭曲得变了形,有的手腕上的伤口已经溃烂,有的手上被绳索捆绑造成的肿胀还没有消下去,有的手就像鸟爪子一样蜷曲著看上去好像已经坏死萎缩了,人们还了解到,他们身体的畸残状况,是由于手脚被浸湿的绳子紧紧捆在一起而造成的。这些俘虏就这样被捆绑著,任凭风吹日晒雨淋,而且长时间内得不到和水。由于四肢的血液循环被截断,肌肉肿胀溃烂,伤口化脓,生满了蛆。这些幸存者的证言全部或部分的发表在英国议会文件或战争记载里,它们表明所有的死者,都是由于这种虐待的结果。\n而第八代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得知之前被清军掳去的英国外交人员被清军虐待至死后,改为纵容士兵早就开始的抢劫行为,并在抢劫完毕后下令英军焚毁圆明园作为报复。这一决定固然野蛮,其细节过程亦往往被中国历史记载所忽略。\n\n结果\n联军占领北京\n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在英国、法国军事和外交压力下,恭亲王奕䜣完全接受要求,于10月23日签订中英《续增条约》(即中英《北京条约》)和交换中英《天津条约》批准书;在正式换约前夕,英国提出在《北京条约》中增加三条,其中一条就是“广东九龙司地方并归英属香港界内”;该条约第六款规定:“……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所及,庶保无事……”;按此,英国强占新安县九龙司部分领土,即现在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土地(包括昂船洲在内)。1860年,战争结束,订立《北京条约》,九龙半岛正式割让予英国。\n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接近北京北郊,6日,英法联军士兵开始抢劫西北区的京郊皇家园林圆明园中的清漪园(万寿山)、静明园(玉泉山),抢得部分赃物公开拍卖,其余大部分归于私有,英女王维多利亚和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亦各得一份。8��,此前被俘虏的巴夏礼等人获释。13日,英法联军从安定门攻入北京,此为西方军队首次占领中国首都。在圆明园,额尔金因被俘虏的39名来使中死亡20名,下令焚烧圆明园报复。英法联军再度抢掠,徒手搬运,无法搬走的如瓷器和铜器就地打碎,据保守估计被毁物总值300万镑。战利品方面,有只北京狗被发现后,由一名英国军官带回英国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并被女王取名为“Looty”(掠夺来的小东西);而联军更是在一间马车房里发现了,一七九三年出使中国的马戛尔尼代表英王乔治三世,送给咸丰帝的曾祖父乾隆帝的礼物,如全尺寸的英国制礼车、天文与科学仪器、两门英国十二磅榴弹炮,以及数箱弹药,而这些礼物全都原封不动的被存放在此处\n。\n10月17日,额尔金及格兰特照会恭亲王,英方要求赔付因“监禁凌虐”而死人员银30万两,并拆毁圆明园宫殿。法使要求恤银20万两,给还各省天主教堂及传教士坟墓。限定:“10月20日照复,10月22日给银,10月23日画押换约”。10月18日,联军开始纵火。烟雾弥漫,连烧三天三夜。\n10月16日,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进京。\n\n火烧圆明园\n1860年10月初,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第八代额尔金伯爵得知英国谈判代表的遭遇,令英国第一步兵师的官兵放火烧毁圆明园,以教训咸丰帝。大火持续了两天,300多名太监和宫女葬身火海。联军在北京城郊抢掠烧杀近50天,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等均被付之一炬。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对此给予强烈谴责,认为此事为“两个强盗的胜利”。事后英军贴出布告:\n\n宇宙之中,任何人物,无论其贵如帝王,既犯虚伪欺诈之罪,即不能逃脱其应有之责任与刑罚。兹为责罚清帝不守前约及违反和约起见,决于九月初五日焚烧圆明园,所有种种违约行动,人民未参与其间,决不加以伤害,惟于清室政府,不能不惩罚之也。\n\n同时,俄国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应恭亲王奕䜣之请致书葛罗,正式调停。\n而事前英法两国提出的惩罚方式迥异。英国统帅额尔金伯爵詹姆斯·布鲁斯的意见是:“这些可怜的俘虏是在圆明园内受虐待,必须将这个园子夷为平地。”法国公使葛罗则认为,圆明园没有设防,严格说来非交战区,若烧圆明园,不如“直接烧掉紫禁城,这才是对皇帝最好的惩罚。”詹姆斯·布鲁斯反驳说:“若烧紫禁城,火势很容易蔓廷到全北京城,受害的将是北京的无辜百姓,这些被皇帝抛弃的百姓欲迎联军进城,联军承诺过给他们安全保障。”\n由于英军是主力,英国的意见占了上风。为了说服法国,詹姆斯·布鲁斯特别撰文阐述其理由\n\n第一,被囚诸人,手足缚系,三日不进饮食,其受如斯野蛮之待遇,即在此地。第二若对于清国政府国际公法之残酷行为,不予以久远之印象,英国国民必为之不满若现即与之媾和,订约撤兵而退,清国必以吾国人民为可以任意捕杀无忌,在此点上必须警醒其迷梦也。皇帝避暑行宫固已被掠,然其所蒙损失,在一月内即可恢复原状,圆明园宫之为要地,人所共知。毁之所以予清国以打击,造成惨局者为此辈(咸丰帝)而非国民,故此举可谓为严创清国政府,即就人道而言,亦不能厚非也。\n\n签订条约\n中英、中法《北京条约》\n1860年10月20日,清朝碍于劣势,皆接受英法所提之一切要求。10月23日,额尔金、葛罗又要求增加续定条约内容,清朝均予以接受。英法联军与奕䜣,除了完成《天津条约》的换约外,加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为《天津条约》的补充。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于10月24日和25日签订完毕。中英、中法《天津条约》批准书亦同时互换。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n\n(一)承认《天津条约》完全有效;(二)辟天津为商埠;(三)准许外国人在中国招聘人口出洋做苦工; (四)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九龙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九龙司)给英国;(五)交还以前没收的天主教堂,法国传教士在内地任意各省租买土地,建筑教堂;(六)赔偿英、法的军费各增加到八百万两。\n1860年10月28日,咸丰帝批准《北京条约》,并命恭亲王等即转告俄公使,绥芬、乌苏里等处均照奇咭阔屯之例,借与居住。和约签订后,英、法联军于11月9日先后将军队撤出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结束。\n\n中俄边界及中俄《北京条约》\n1856年,趁英法联军进攻广州,俄国派普提雅廷为公使,与清政府谈判边界问题。1858年5月,俄国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乘英法联军攻陷大沽口之际,以武力强迫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中俄《瑷珲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予俄国,并把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作中俄“共管”。但清政府拒绝予以批准并处分了奕山。另一方面,俄国伺机介入调停,普提雅廷先于英法美三国与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天津条约》。\n1860年11月,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开始撤离北京。俄国新任驻华公使伊格那提耶夫以“调停有功”为由,提出了新的领土要求。14日,清政府与俄国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承认了此前一直拒绝批准的《瑷珲条约》,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约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亦划归俄国;增开喀什噶尔为商埠,并在喀什噶尔、库伦设领事馆。同时,俄国还将由其提出的中俄西部边界走向强加给中国。1864年,俄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土地。\n\n影响\n清朝\n战争失败,使清朝丧失大片领土。除割让给英国九龙半岛外,割让给俄罗斯帝国的领土总共达150万平方公里,形成后来中华民国的版图基础。\n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全力镇压太平天国维持统治。《北京条约》完成签约后,英、法、俄等公使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n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京城,火烧圆明园,清朝认为“师夷长技以制夷”才是应对方法,开始“洋务运动”,并随著太平天国的覆灭,清朝统治得以稳固,史称同治中兴。\n战争失败,代表皇室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咸丰皇帝遭受极大打击,不久病死热河行宫。\n战争期间,美国因国内爆发南北战争,当联军在北塘登陆时,美国公使应召回国。但事后按片面最惠国待遇条款,照样获取了许多新的特权。\n\n俄国\n在东方取得港口海参崴(永不冻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长驻,后续建设西伯利亚铁路,巩固东方势力,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与李鸿章签订《中俄密约》,继续南下将中国东北划为势力范围与日本北上发生冲突,导致1904年的日俄战争。\n\n日本\n俄罗斯取得乌苏里江以东土地(日本称为沿海州),获得不冻港海参崴后续并兴建西伯利亚铁路,与日本只相隔日本海使日本饱受威胁,成为1919年日本趁俄国内战出兵远东共和国的原因。\n\n第二次鸦片战争遗迹\n圆明园遗址:1988年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属古遗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1860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焚毁部份,及后数十年历遭战乱及军民毁掠,现仅存遗址。1988年被中国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圆明园遗址的中部和东部成立“圆明园遗址公园”。\n大沽口炮台:1988年指定为全国重点文物,属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位于天津市塘沽区,最初建于明代,清代继续维修扩充,维持北方海防。1859年英法联军入侵时,被大沽口炮台炮火重创,只得绕道北塘口进攻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大沽口炮台失陷,根据辛丑条约清廷将炮台拆毁。\n\n战役勋章\n战后,大英帝国为了表扬军功,对于参战的海军与陆军人员授与了第二次中国战争勋章。勋扣有六种字样:\n\n“中国1842”(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n“佛山1857”(1857年佛山水道之战)\n“广州1857”(1857年广州战役)\n“大沽口1858”(1858年大沽口之战)\n“大沽口1860”(1860年大沽口之战)\n“北京1860”(1860年攻占北京)\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黄宇和:《帝国主义新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黄宇和:《21世纪初西方鸦片战争研究反映的重大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13)\n伯纳·布立赛(Bernard Brizay):《1860:圆明园大劫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鸦片战争\n樟脑战争\n南圻远征\n咸丰帝\n圆明园\n瑷珲条约\n香港殖民地史"} +{"doc_id": "4971", "title": "仙台市", "text": "仙台市(日语:仙台市〔仙台市〕/せんだいし Sendai shi */?)是日本宫城县县治,位于宫城县中部,为东北地方最大都市,同时也是东北地方唯一的政令指定都市。仙台市东临太平洋沿岸的仙台湾,北以松岛丘陵、西以奥羽山脉、南以名取川为界,东西向横贯宫城县。市名一般认为得名于古城“千代城”,1600年由安土桃山时代名将���达政宗扩建并改名为同音的“仙台”,此词系出自唐代韩翃的七言律诗《同题仙游观》。由于全市绿化比例高,而有“杜之都”(森林之都)之誉。\n\n历史\n创建仙台城的武将\n仙台藩主伊达政宗最早在此建城,奠定了现在仙台市的市街基础。伊达政宗自1600年开始筑城,之后不断推行新计画,进行城建设计和开发等。当时的仙台非常繁荣,西班牙的使节形容当时的情形为—东西南北人来人往,胜似江户(现在的东京)。\n仙台的街道既重功能性又具有现代化城市的特点,其发展完全归功于伊达政宗的远见,他为未来的仙台市的发展打好基础。仙台的街道布局和现在发展情形连同广濑川一起,从伊达政宗所建造的仙台古城遗迹上往下俯瞰,一览无遗。\n\n庆长遣欧使节团\n1613年,仙台藩主伊达政宗为了与外国通商,邀请传教士,派遣使节乘坐仙台藩制造的洋式帆船桑帆号出洋远航。使节的副使是家臣支仓常长,他们横渡太平洋,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登陆,之后又横渡大西洋,到了西班牙的马德里,最后到达义大利的罗马,实现了日本人首次横渡大西洋的壮举。到达义大利的使节团拜见了教宗保罗五世。及至归国,行期长达七年。\n\n近代\n仙台市于1889年设置为市。成立时全市面积仅17.45平方公里,人口也只有86,000人。自1928年起全市规模开始扩大,至1989年,人口已超过一百万。同年仙台成为日本第11个政令指定都市。\n仙台市因是中国文豪鲁迅留学的地方,而广为中国人熟知。\n\n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沿岸地震\n2011年3月11日13:46:23(东京当地时间14:46:23)宫城县北部的仙台市外海发生矩震级9.0级地震,并造成超过10米海啸,对仙台沿海的宫城野区和若林区造成严重伤亡及破坏,当中有极多建筑物被洪水冲走,或是受到严重破坏(包括历史文物及旅游景点),剩下三区则位处内陆所以海啸造成的影响不多。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表示,地震震央位于日本东京外海373公里处,据CNN报导,地震发生后数小时内震区居民仍然持续感觉到余震,至少发生30次余震,其中最大规模余震为7.1。\n\n地理\n全景图\n气候\n仙台市属于柯本气候分类法下的副热带湿润气候,夏季炎热程度不及东京,冬季寒冷程度不及札幌。仙台市冬季凉爽且干燥,1月的平均气温是1.5 °C(34.7 °F)。夏季非常温暖,而且降雨量多,8月的平均气温是24.1 °C(75.4 °F)。该地受台风威胁的机会非常少。仙台市的梅雨季节通常开始于6月底至7月初,晚于日本的其他都市。雨季期间,受到来自鄂霍次克海的称作“やませ”的气团的影响,仙台市的7月显得十分凉爽。\n仙台市的年平均气温是12.4 °C(54.3 °F),年平均降水量是1,254.1毫米(49英寸),平均日照时间是1796.1小时,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气温是−11.7 °C(10.9 °F),最高气温是36.8 °C(98.2 °F)\n\n人口\n推计人口:约107万人\n登录人口:约104万人(住民基本台帐人口:约104万人。外国人登录:约1万人)\n户数:477,857(2012年(平成24年)10月1日)\n\n行政\n历任市长\n交通\n空路\n机场\n仙台机场并不在仙台市,而在相邻的名取市与岩沼市。市内有霞目飞行场,为陆上自卫队与宫城县警察本部所使用,并没有民航机航班起降。\n\n铁路\nJR\n东日本旅客铁道(JR东日本)\n■ 东北新干线 (仙台车站)\n■ 东北本线 (南仙台车站 - 太子堂车站 - 长町车站 - 仙台车站 - 东仙台车站 - 岩切车站)\n■ 常磐线 (南仙台车站 - 太子堂车站 - 长町车站 - 仙台车站):线区上是岩沼车站以南\nSAT 仙台机场直达铁路 (南仙台车站 - 太子堂车站 - 长町车站 - 仙台车站)\n■ 仙山线 (仙台车站 - 东照宫车站 - 北仙台车站 - 北山车站 - 东北福祉大前车站 - 国见车站 - 葛冈车站 - 陆前落合车站 - 爱子车站 - 陆前白泽车站 - 熊根车站 -(临)西仙台高地车站 - 作并车站 -(临)八森车站 - 奥新川车站)\n■ 仙石线 (青叶通车站 - 仙台车站 - 榴冈车站 - 宫城野原车站 - 陆前原之町车站 - 苦竹车站 - 小鹤新田车站 - 福田町车站 - 陆前高砂车站 - 中野荣车站)\n日本货物铁道(JR货物)\n东北本线宫城野货物支线\n货物专用的路线。铁道货物的中心宫城野车站位在此货物线。\n\n仙台市地下铁\n■南北线 (泉中央车站 - 八乙女车站 - 黑松车站 - 旭丘车站 - 台原车站 - 北仙台车站 - 北四番丁车站 - 勾当台公园车站 - 广濑通车站 - 仙台车站 - 五桥车站 - 爱宕桥车站 - 河原町车站 - 长町一丁目车站 - 长町车站 - 长町南车站 - 富泽车站)\n东西线\n\n仙台临海铁道\n临海本线・仙台埠头线・仙台西港线\n货物专用的路线。\n\n道路\n付费高速道路\n仙台市和周边市町村有“1环状5放射状”之高速道路网。\n\n东北自动车道(仙台南IC、仙台宫城IC、泉IC)\n三陆自动车道(仙台港北IC)\n仙台东部道路(仙台东IC)\n仙台南部道路(仙台南IC、山田IC、长町IC、今泉IC)\n常磐自动车道\n\n一般国道・宫城县道\n一般国道\n国道4号、国道6号、国道45号、国道48号、国道286号、国道457号\n国道48号之仙台西道路(日本之道100选)直结仙台宫城IC和仙台市中心部(广濑通)。\n都道府县道\n\n教育\n仙台市内有多所大学,也被称为“学都”。\n\n大学\n东北大学\n东北学院大学\n东北福祉大学\n东北医科药科大学\n宫城大学\n宫城学院女子大学\n宫城教育大学\n\n观光景点\n仙台古城遗迹\n伊达政宗所建筑的仙台城的本丸(主城堡),位于海拔115m的天然要塞上。现今,橹、门等当时的建筑物都已经失去,但通过石墙和重建的隅橹能够追忆往日情景。\n近年的发掘调查显示,本丸旧迹石墙,曾历经三次重建。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及历史纪念碑,已经完成修理和复原。市政府正计画着仙台古城遗迹的整备,作为仙台市的象征,使仙台的市街重现历史光彩。\n大崎八幡宫,作为仙台领地内的镇护神社,建成于1607年。其本殿以黑漆为主基调,装饰着光炫夺目的金具,色彩艳丽,被指定为国宝。1月14日举行一年一度的“焚烧祭”(焚烧正月装饰品,以祈祷一年幸福健康)。\n\n仙台市博物馆\n仙台市博物馆以伊达一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为中心,介绍仙台历史。大约7万5千件国宝和重要文化财产收藏在这里。随时展出的大约有1200件。\n\n国际交往\n姊妹市\n美国 河滨市(姊妹都市)\n 法国 雷恩(姊妹都市)\n 墨西哥 阿卡普尔科(姊妹都市)\n 白俄罗斯 明斯克(姊妹都市)\n 韩国 光州广域市(姊妹都市)\n 美国 达拉斯(友好都市)\n 中华人民共和国 长春市(友好都市,仙台市将小行星7485以长春之名命名。)\n 芬兰 奥卢(产业振兴协定缔结都市)\n 中华民国 台南市(交流促进协定缔结都市)\n\n相关条目\n仙台七夕祭\n仙台四郎\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日本仙台市-卫星地图\n仙台旅游资料\n日本东北宫城旅游导览官方Faceboo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本仙台市的新浪微博"} +{"doc_id": "4976", "title": "东芝", "text": "东芝(日语:株式会社东芝/かぶしきがいしゃとうしば Kabushiki gaisha Tōshiba */?,英语:Toshiba Corporation)是一家总部位于东京港区的日本跨国企业集团,为电力开发、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商业办公、半导体等领域提供设备制造和解决方案,曾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制造商之一,也是闪存的发明者,其消费电子产品业务已悉数分拆出售,白色家电业务售予美的集团,电视机业务售予海信集团,个人电脑业务售予鸿海集团子公司夏普,电脑内存业务被剥离为后来的铠侠。\n\n历史\n东芝公司是由两家日本公司于1939年合并而成。\n第一家公司是田中久重于1875年在东京创立的工业制造所。1882年,田中久重的继承人田中大吉将其定名为田中制造所,后于1904年在此基础上成立芝浦制作所株式会社。在20世纪初期,芝浦制作所以供应日本国内的重型机电制造为主业,并逐步成长为知名的工业大厂。\n第二家公司原名白热舍,由藤岗市助和三吉正一于1890年在东京创立,是日本第一家制作白热电灯泡台灯的公司。之后白热舍开始生产各种不同的消费性电子产品。1899年,白热舍易名为东京电器。\n1939年东京电器与芝浦制作所正式合并成为“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1984年开始使用“东芝”这个新的品牌名称。新名字分别为原两家公司的开头字,而其英文名也是依照日语的拼音合并而来:To代表日语东的发音,Shiba代表芝的发音。\n东芝透过收购其他公司快速扩张,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东芝购买许多重型机械的制造商以及与工业相关的公司。不过在1970年代后东芝开始成立子公司,将收购的公司与核心产业分开。这些子公司包括:东芝EMI(1960年)、东芝电子设备(1974年)、东芝化学(1974年)、东芝照明科技(1989年)、东芝美国资讯系统(1989年)以及东芝搬运装置(1999年)。\n\n东芝在许多产品上都是日本首家制造商,例如:雷达(1942年)、电晶体电视与微波炉(1959年)、彩色影像电话(1971年)、日文字处理器(1978年)、笔记型电脑(1986年,亦为世界首家)、DVD(1995年)、HD DVD(2005年)。\n在1987年,东芝旗下的东芝机械被指控违法贩售能用于制造螺旋桨的精密多轴加工机、数值控制器及软体等予苏联军方,供应其制作非常安静的潜水艇。这项交易违反冷战时期的CoCom协议。美国和日本的关系也因此事而受挫。最后东芝的两名资深经理人被起诉逮捕,而东芝也遭受两国的罚款制裁。\n1991年,东芝成立了第一个海外研发中心——剑桥研究实验室,在低维半导体器件领域展开基础研究。如今该实验室已经有三个研究小组:量子信息组,主要研究量子物理学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语音技术组,成立于2002年,以开发语音识别与合成系统为主要研发项目;计算机视觉组,成立于2006年,研究重点是从图象和手势识别中对三维立体形状建模。1998年,通信技术研究实验室在英国布里斯托成立,并与剑桥研究实验室合为东芝欧洲研究有限公司。\n\n千禧年以来\n2001年,东芝收购Orion电子,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影像相关电子产品的代工厂与元件供应商。东芝制造消费性的电视及录放影机产品,占据北美市场。\n2002年,东芝与北车大连机车车辆合资成立大连东芝机车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并开始合作研制EL72型电力机车。\n2005年1月,东芝宣布停止生产传统的映像管电视。在2006年东芝结束电浆电视的生产。Orion身为东芝的最大代工厂,顺势接手东芝的映像管电视和电浆电视的技术规格,改以自有品牌(Orion)贩售。东芝为了强化未来在数位薄型化电视上的竞争力,他们已经在SED显像技术上投入可观的经费。\n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东芝是三井财阀的成员之一。今天的东芝则是属于三井系列(松散的集团组织),东芝与系列中的企业保有优先的合作关系,例如说三井银行。不过相较于三菱集团中公司的紧密联系,东芝与三井系列中另一大企业丰田汽车却保有相当的自由。\n2005年7月,英国核燃料公司([British Nuclear Fuels] 错误:{{Lang-xx}}:冲突:|links= 和 |link=(帮助))决定将西屋出售,预估售价达18亿美元。这一个出售方案引起许多厂商的关注,包括东芝、通用电器以及三菱重工。最后结果是东芝在2006年1月以50亿美元买下西屋。这一项出售案引起多方的讨论;许多专家认为在世界能源需求持续增加之时,尤其像美国及英国等大国都预期会加码核能发电的投资,英国核燃料公司却将全球最大的核子反应炉制造商卖出,他们认为出售西屋非明智之举。\n东芝是世界上晶片制造商中的重要成员。在1980年代东芝与日本电气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家半导体制造商。自1990年代至今东芝一直是世界排名前5的晶片厂。2005年东芝排名第4,仅次于英特尔、三星电子、德州仪器,但排在意法半导体之前。\n2009年2月,东芝并购富士通硬碟部门。\n2010年3月17日,东芝宣布旗下照明技术公司停止生产有120年历史的传统白热电灯泡,当天下午,位于栃木县鹿沼市的工场举行停产仪式。以配合日本政府取代白炽灯的政策。\n2011年8月31日,索尼、东芝及日立将旗下表现不振的LCD业务分拆出来,与政府支持的基金合组联营公司Japan Display打造梦幻组合后,Japan Display将超越夏普(Sharp),成为全球最大、专攻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的中小型尺寸LCD屏幕生产商。\n日本官民合资的投资基金公司产业革新机构(INCJ),投资2000亿日圆(约26.09亿美元)到Japan Display,是基金自09年成立至今最大宗投资,并持有公司七成股权,其余的三成则由3间公司平均摊分。\n2012年4月3日,富士通向东芝收购富士通东芝行动通讯余下的19.9%股份,成为独资企业,并且已经在4月1日起正式将公司名称更换为富士通行动通讯股份有限公司([Fujitsu Mobile Communications Limited] 错误:{{Lang-xx}}:冲突:|links= 和 |link=(帮助))。\n2015年7月,东芝爆发虚报会计帐目的丑闻,假帐规模超过10亿美元;21日,社长田中久雄请辞。\n2015年7月22日,东芝旗下电梯事业以总价8.647亿欧元(9.45亿美元)出售通力近2400万持股,相当通力4.6%的普通股股权。\n2016年3月,中国美的集团以约537亿日元(约合4.77亿美元)收购东芝家电业务主体“东芝生活电器株式会社”80.1%的股份。同时,美的也将获得东芝品牌40年的全球授权、超过5000项白色家电相关技术专利,以及东芝家电在日本、中国、东南亚的市场、经销通路及制造基地。\n2016年3月17日,东芝又以6655亿日圆(约459.94亿港元)近60亿美元出售日本最大的医疗设备供应商东芝医疗系统公司给佳能。\n2016年5月24日,东芝宣布由4399亿日圆股本,减至2000亿日圆股本,以便抵销巨额亏���。东芝旗下的西屋电气于2015年底买下美国的核电工程服务商CB&I Stone & Webster,但美国境内的工程费、人事费等的追加成本暴增,最终单年就亏损约达5000亿日圆。\n2017年2月14日,东芝根据规定,应公布2016年年度财务报表,但于延后5小时后发布未经会计师签证之财报。由于美国子公司西屋公司收购芝加哥桥梁钢铁公司旗下的核能技术公司CB&I Stone & Webster后,其商誉减损高达63亿美元,根据东芝内部审计报告,其金额上的差异可能由于先前收购 CB&I Stone & Webster 公司时在净资产计算上有重大失误,现东芝也重启2015年对于收购西屋公司的调查。东芝随后并宣布获得日本金融厅的批准,得延缓一个月,于3月14日前送达签证后的财务报表,如三月底前东芝尚未能扭转负债大于资产的情形,将会由东证一部降板至二部,如一年内未能改善财务状况,东芝股票将会下市,并停止在证券市场的交易。\n\n2017年3月29日,社长纲川智宣布2016年会计年度亏损上达1兆100亿日币,为了求生,决定将在美国的核电事业子公司西屋电气申请适用联邦破产法第 11 条,申请破产;并将出售所属半导体部门全部股份来议价以弥补其亏损金额。\n2017年阿斯塔纳世界博览会召开期间,东芝赞助2017年阿斯塔纳世界博览会日本馆的建设及营运。\n2017年9月20日,东芝宣布与美国私募基金贝恩资本出资2120亿日圆牵头财团K.K. Pangea(Pangea)成员包括SK海力士出资3590亿日圆、豪雅出资270亿日圆、苹果公司、戴尔、金士顿科技和希捷科技等美国科技企业出资4155亿日圆、产业革新机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签订MOU以2万亿日圆(约1,401亿港元)(约18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东芝旗下的半导体暨储存产品公司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TMC),交易于2018年3月31日前完成,为了确保业务可顺畅移转,东芝也将投入3505亿日币(约31.46亿美元)至Pangea,取得Pangea股权。但尚需解决与威腾电子之间的诉讼,也需要通过各国的反垄断法案审查。\n2017年11月14日,东芝宣布,将持续亏损的电视业务子公司“东芝映像解决方案”(Toshiba Visual Solutions )售予中国海信集团,将以约129亿日元(约8.85亿港元)成交,总共出售东芝映像解决方案95%的公司股份,计划在下年2月后完成交易。东芝将继续持有剩余5%的股份,出售后仍将保留现有品牌“REGZA”的经营。\n2018年6月5日,夏普以40亿日圆(约2.86亿港元)收购东芝(Toshiba)个人电脑业务80.1%股份,成立夏普旗下子公司,更名为Dynabook。\n2018年8月1日,东芝电脑记忆体业务成立独立公司剥离东芝,然后该公司于当天完成与其母公司K. K. Pangea的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名称仍为东芝记忆体公司 (Toshiba Memory Corporation)。主要股东及持股比例为BCPE Pangea Cayman, L.P. 49.9% ,东芝40.2% ,豪雅 9.9%。2019年7月18日,东芝记忆体公司宣布更名,将于2019年10月1日正式改名为铠侠控股株式会社,而东芝记忆体集团旗下的所有公司,也一律改采“铠侠”,正式更换所有东芝名称,其后并表示计画上市。\n2019年11月13日东芝以18亿美元(约2000亿日圆)全购旗下3间上市联营公司,包括工程公司东芝工厂系统与服务株式会社(Toshiba Plant Systems & Services)、船舶电气系统制造商西芝电机株式会社(Nishishiba Electric)和半导体制造设备生产商NuFlare Technology。\n2020年6月,夏普将东芝所持有的个人电脑业务部门股权全数收购,也意味东芝未来将彻底退出消费性个人电脑市场。\n2021年6月,东芝与经济产业省官员遭爆于2020年共谋施压外国投资人,外部律师调查报告提出后,4董事卸任,可能冲击日本改善企业治理的努力,接受投资人维权主义的意愿也打上问号。\n2023年11月22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通过公司私有化提案,宣布将于2023年12月20日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n2023年12月19日为东芝最后一个交易日,于2023年12月20日正式自东京证券交易所下市,结束长达74年的上市公司地位,成为一间私人公司。\n\n业务\n电力:东芝是全球重要的电力开发和传输设备制造商,为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氢能发电等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变电站提供各种输变电设备。\n工业:为电动机、变频器、工业CT装置、高压传动系统、动力电池等工业设备制造商。\n环保:为自来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提供控制技术。\n办公系统:制造各类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复合机、触摸互动一体机等办公自动化器材。\n电梯:为专业电梯制造商,制造各类乘客电梯、货梯、电动扶梯、观光电梯。\n空调:生产家用及商用空调。\n电子元件:��产各类半导体器件以及移动硬盘、机械硬盘等存储产品。\n\n图集\n参考资料\n参照\n\n参见\n全球二十大半导体厂商\n\n外部链接\n\n东芝全球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东芝半导体公司\n台湾东芝电子零组件股份有限公司\n东芝(中国)有限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东芝香港有限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东芝未来科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oshiba Microcontroller东芝マイコン的Facebook专页\nYouTube上的TOSHIBA Semiconductor & Storage Products频道"} +{"doc_id": "4982", "title": "佛教艺术", "text": "佛教艺术泛指与佛教相关的艺术,特别是雕塑、建筑、绘画等有较多历史遗存,而文学与音乐方面作品相对较少,但对民俗文化影响至深。在2500年前,其意象和象征意义还未发展成复杂与多样化的体系时,佛教艺术已经开始发展。佛教艺术发源于公元前6至前5世纪左右,历史上的释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后的印度次大陆。之后,随着向亚洲其它地区和世界传播过程中与其它文化的接触,佛教艺术也随之不断演变。\n早期的佛教艺术,在本质上是遵从印度无佛像传统的,即避免直接用人像来表现佛陀的形象,称为无佛像时代。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将佛陀以人像呈现的佛像时代开始,并持续至今。随着佛教信仰的传播,佛教艺术也朝着地方化、多样化的方向演变,以适应各国的需要。往北,它通过中亚,渗入东亚形成了佛教艺术北部的分支;往东,它一直扩张到东南亚而形成了佛教艺术南部的分支。在印度,繁荣的佛教艺术对印度教艺术发展的影响持续到公元10世纪,但随着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的迅猛扩展以及其他的一些原因,佛教在印度几乎消声匿迹。\n\n印度佛教艺术\n无佛像时代\n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制造佛像在当时曾一度被视为亵渎佛陀。借由现存许多半球形的窣堵波等塔式建筑物,例如桑奇大塔,以及石柱,最先能够清楚地显示出佛教艺术创作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公元前322年—前185年)的阿育王时期。\n桑奇大塔的塔门雕刻汇聚了早期印度雕刻精华。整个塔门由两根方石柱和三道横梁组成,外形俨如牌坊,横梁布满浮雕有如一幅画卷,梁上的高浮雕基本上是左右对称,构图密密麻麻,不注重景物深度,缺乏空间感觉。雕刻主要表现释迦牟尼佛一生的故事(称为佛传图)以及前世善行因缘的故事(称为本生图),譬如东门的第二道横梁刻有《出家逾城》,北门的第二道横梁刻有《降魔成道》,西门第二道横梁刻有《初转法轮》。\n虽然故事的主角是释迦牟尼佛,但均以莲花、脚印、法轮、宝座、宝塔、菩提树等标志象征佛,找不到以人像呈现的形式。譬如大象代表佛的诞生,马代表出家,台座代表降魔,法轮代表说法。由于莲花不沾染尘埃或者水滴,所以莲花被指寓意洁净与和平菩提树是指不昧生死轮回,从而导致涅槃的觉悟。因为释迦牟尼佛曾在菩提树修行而觉悟。法轮采取车轮图案,作为圆满无缺之意。\n\n佛像时代\n大乘佛教《观佛三昧海经》中,有一段描写佛陀在世时,当时的优填王因爱慕世尊而以金铸佛,听世尊欲来,便以象载金像,恭迎世尊的传说记载。\n\n佛像\n佛陀的人神合一的雕像表示是从公元1世纪的北印度开始出现,主要源自于两个地区,犍陀罗(即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及秣菟罗(即今印度中北部)。自从亚历山大大帝在前332年的征服,和随后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前256年—前125年)及印度-希腊王国(前180年—10年)的建立,促成了希腊式佛教艺术的发展,使印度与希腊文化进行了多个世纪的交流,犍陀罗的艺术从此得益不少。犍陀罗的雕塑揭示了希腊艺术对它的影响,“人神”的概念明显地是从希腊神话文化中启发出来的。在艺术上来说,犍陀罗的风格以曲发、盖著双肩的披衣、鞋子或凉鞋和叶型背光为主。\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在贵霜帝国(60年—375年)时期,迦腻色迦王信奉佛教,并且效法阿育王在犍陀罗地区大量兴建寺院、佛像,大部分作品都呈现出浓厚的希腊风格。根据碑铭记载,迦腻色迦王曾让希腊工匠来制造佛像。随著崇拜佛像盛行,佛传故事的雕刻不再以象征符号来代替佛陀,而是直接以写实方式来刻画,犍陀罗风格的佛陀看起来像长著太阳神阿波罗相貌的希腊哲学家。早期的浮雕比较粗糙,构图简单。公元1世纪后,造型越来越精��,姿态、神情高雅,背景几乎全留空白。面部多是呈现椭圆形,额部宽广,鼻梁高直。佛头有卷发,眉间有白毫,突出了庄严相好;盖著双肩的披衣,穿鞋子或凉鞋;带背光;坐像多为结跏趺坐。\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秣菟罗(马土腊)艺术带有强烈印度风格,以对天神比如夜叉的人神合一雕像表示作为例证 — 但是比其他后期的佛像风格古老一点。秣菟罗风格特色为佛头无卷发,只有肉髻呈螺旋形;鼻梁挺直;左肩披上细平布,右肩袒露,胸部丰满;衣纹浅细;掌心有法轮;配以莲花座。这个标志性艺术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是现实的理想主义,结合了人类特征、比例、姿态和品性,还有一种完美感觉和通往神圣的宁静。这种人神合一的佛像表达方式成为往后佛教艺术的经典肖像。\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其实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艺术与中北部的秣菟罗艺术在风格上是互相影响的。当两者艺术达到全盛时期,两个地方都成为贵霜帝国的领土,并同时成为首府。佛陀的人神合一雕像表示在本质上是秣菟罗佛教艺术本地演化的结果,还是经过希腊佛教汇合的犍陀罗的希腊文化影响的结果,仍然有著争议。\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佛像艺术还有一种“变”的形式,是将佛陀、圣人的本生或本事,经文故事等,用雕塑、绘画描述出来,或将地狱及净土状貌描绘出来。如桑奇佛教遗址就存在大量变相壁画。这种形式传入汉地、藏地后有了新的发展。\n佛教艺术在印度又持续发展了很多个世纪。秣菟罗的粉红色砂岩雕像在笈多王朝(公元4世纪到6世纪)期间进展得达到了高度的做工精良和造型优美。笈多学派的艺术在几乎所有亚洲余下的地方都有著极大的影响。在10世纪后,由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最终占据了主导,佛教艺术创造在印度逐渐绝迹了。\n\n寺院\n佛教寺院在印度可以分为四大类别。毗诃罗,即精舍僧房之意义,供僧侣居住静修。刹,意指幡竿,常见于佛堂前。僧伽蓝摩,又称伽蓝,有众园之意,让大众共住的园林,多为国王所提供的。阿兰若,是指野外清静修道的地方。兴建寺院的材料多为石、砖、木三种。在印度中部,有很多精舍,集中在王舍城、舍卫城、波罗奈斯城、毗耶离城、鸠睒弥城等地。当中以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及舍卫城的祇园精舍历史最悠久。而华氏城的鸡园寺、那烂陀寺则是著名的佛教圣地。\n早期的寺院以石窟为主,由简单的精舍(僧房)和支提(佛殿)所组成。支提(chaitya)为梵文译名,别译为支帝、脂帝、制底,意思为聚集,积聚土石为塔,引申为宗教性礼拜的地方,意为佛殿,是藏放舍利的“塔庙”。据古玛拉斯瓦米(coomaraswamy)的说法,支提可以指一个建筑物、一个窣堵波、一个祭坛甚至一棵树。后来,支提才指僧人在山上开凿的马蹄形石窟佛殿。著名的支提有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北部文达雅山的阿旖陀石窟的塔庙,附近建有大量僧房。早期的石窟院,譬如巴雅(Bhaja)、克利(Karle)及纳希克(Nasik)的石窟院,都是以一座巨大圆形的窣堵波为中心。\n\n音乐\n佛教音乐起源可追溯至佛陀根据《梨俱吠陀》歌咏方法之《娑摩吠陀》而制定伽陀,伽陀即指偈颂,方便宏扬佛法。当时的梵呗已经在印度各地佛所中流行,后来传入了汉传佛教及南传佛教地区,对佛教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n\n北传佛教艺术\n自从公元1世纪汉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取经开始,佛教艺术便透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地区、中国甚至韩国及日本等地。可能因为贵霜帝国向中国塔里木盆地扩展,自2世纪,大量中亚佛教僧人到达中土促使了双方频密的接触。147年到汉朝传教译经的安世高是安息人,167年到汉朝传教译经的支娄迦谶是月氏人。东晋法显是西行印度求法而归的第一人。\n\n伴随著中亚传道人在丝绸之路的努力,大量艺术作品流入,西域艺术在1世纪至11世纪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发展可以作见证。西域(Serindia是丝和印度两个词的组合)艺术从健驮逻国(即今巴基斯坦)的希腊式佛教艺术演变过来。它结合了印度、希腊及罗马风格。丝绸之路上希腊风格佛教艺术的影响到了今天仍然能够从日本的建筑、佛教画像及某些日本神的表现方法中找到。\n\n阿富汗\n阿富汗境内的佛教艺术保留了数个世纪直至7世纪伊斯兰教传入当地��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巴米扬大佛。其他以灰泥、片岩及陶土所制成的雕塑展示出印度后笈多王朝与传统强烈混合的风格、希腊化时代风格甚至希腊-罗马风格。\n\n中亚地区\n中亚地区在中国、印度与波斯之间长期扮演著一个交汇点。公元前2世纪,西汉的版图向西扩张,导致与亚洲的希腊化文明接触频繁,当中特别是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n自此之后,佛教在北部冒起,在中亚的绿洲佛教徒社区慢慢形成,甚至出现一些佛教王国。某些丝路城市差不多由佛塔及僧院所组成,好像要欢迎来自东西方的旅客。\n\n中国\n佛教自两汉传入,佛教传播的方式是以佛像、教义、僧人,三种方式进行。当中以佛像最广为流传。早期的寺院和石雕都是印度西域风格,面相丰盈,肢体肥壮,表现庄严。自东晋以来,中国式的佛像才出现雏形。到了南北朝初期,得到了北魏孝文帝支持,中国造像到了隆盛时期。佛像风格渐转向“秀骨清像”的风格,充满飘逸高迈的艺术效果。隋唐时期,佛像变得雄健饱满,雍容华丽。在宗教艺术世俗化的过程中,探索现实人的形象,从超凡脱俗走向慈祥关怀。五代两宋佛像更走向人间化、世俗化,比唐代更为写实逼真。元明清时期,佛像艺术进一步走近生活,进入了装饰工艺与民间戏曲之中。\n\n汉传佛教\n东汉及三国时期\n《四十二章经》是现存中国最早的佛经。汉明帝曾命令把它收藏于兰台石室,并为从大月氏国请来译经传法的这两位天竺沙门——迦叶摩腾和竺法兰于公元68年在河南洛阳兴建了白马寺。随著佛教的传入,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窣堵坡也同时传入中国,之后迅速与中国本土的楼阁相结合,形成中国的塔。中国早期佛寺大致根从印度的建筑形式。其后,慢慢改以木为主要建材,并于平地、市内或山中兴建。因此寺院除了寺号、院号外,还有山号。\n\n南北朝\n5至6世纪是中国的南北朝时期,北方由胡人鲜卑族所统治,建立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当时,佛教艺术已经发展出比较符号性及具有图解线条的抽象性表达方法。这种风格被认为是十分庄严的。最初,北魏风格的佛像以宽额、尖鼻子、微笑为主,展现秀骨清风的气质。头部后的背光有向上的尖端,呈现薄片状。后来,寺庙与纪念馆常在山洞里设立。佛像主要从岩石浅浮雕出来,很少采取高浮雕的手法。在龙门石窟内的雕塑就是明显的例子。直到6世纪,大量的雕塑由黏土制造,或者由青铜铸造。位于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始建于北魏,至今仍存有窟龛2100多个,佛塔40多座,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3600余品。其中龙门三窟,是北魏宣武帝为孝敬其父母而捐钱开凿的,花了24年才完成。室内共有11尊大佛,造像严谨,面型修长,高鼻大眼,形态文静肃穆。\n始建于北魏的云岗石窟中发现很多楼阁式佛塔,而建于北魏正光元年的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砖塔。塔身12面,第一层高大东西南北各砌有拱门,其余各面做成宝箧印式塔式样,酷似阿育王塔,配以火焰形尖拱,明显具有犍陀罗艺术风格。同样始建于北魏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的麦积山石窟是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完整的石窟。由于经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的发展,石窟清楚显示泥塑艺术演变历史。\n\n隋唐\n跟随著隋朝的过渡期,唐朝的佛教雕塑特别地转向以模仿生命的表达方式。因为唐代对外来文明抱著开放的态度,众多中国佛教僧侣如玄奘、义净到访印度促使与印度文化的交流。佛教雕塑得到了笈多王朝的风格启发变得更传统。当时唐朝首都长安成了重要的佛教中心,日本遣唐使也到来取经。遣唐使把佛教传播到韩国与日本。\n这些中国佛教僧侣途径河西走廊的重要城镇-敦煌,当地法师与僧人在岩壁上开凿莫高窟用来修禅。莫高窟始建于前秦时期,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因为发现了藏经洞内的5万余件古代文物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敦煌学。莫高窟壁画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由于莫高窟的发展时间很长,横跨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所以记录了佛教艺术的风格演变。\n在传播佛教中,僧人要向大众讲授佛经,可是由于经文过于晦涩,便采取讲唱的方式通俗地表现深奥的佛教经典。这种方式被通称为“经变”,是从“变���发展而来的。以通俗故事来说佛经,被称“俗讲”。其故事文本称为“变”或者“变文”,结构一般分为散文与韵文,韵文以七言为主,三言、五言、六言为副。部分佛教故事的变文更成了中国戏曲的题材,如目莲救母的故事来自《大目犍连变文》。除此之外,后来还有一些史料性质的变文,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韩擒虎话本》、《唐太宗入冥记》等;民间传说题材的变文,如《舜子至孝变文》、《刘家太子变文》、《董永变文》等等。\n由于佛教在中国非常昌盛,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拥有佛教艺术收藏品最丰富的国家。敦煌莫高窟、宁夏市炳灵寺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唐云岗石窟、重庆大足石刻和四川乐山大佛都是重要的佛教雕像遗址。\n可是到了唐朝末年,唐武宗认为外国的影响不恰当。845年,他大规模下令打击外来宗教,包括景教、祆教、佛教,史称会昌灭法。除少数在首都的寺院外全国所有寺院被拆毁,僧尼被迫还俗,寺院里的奴婢被释放,寺院所有的田地被没收为国有。中国的宗教与艺术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禅宗却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了几百年,特别是在宋代,禅院成了文化与学习中心。\n\n宋辽金\n虽然唐末佛教一度式微,但宋朝仍然有不少佛塔的兴建。由于佛塔来自印度,以免与皇帝城内的鼓楼与城楼作比较,高的佛塔常见于郊外。宋朝著名佛塔有很多,包括了在皇祐元年(1049年)重建的开封佑国寺“铁塔”、位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山东麓玉泉寺的铁塔、福建省泉州开元寺内的双子塔等等。其中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佛宫寺释迦塔示范了六十种不同的斗拱。\n佛塔由当初的木塔,发展到石塔,铁塔,甚至琉璃砖塔。塔的平面多为八角形或六角形。塔内雕塑多以佛经故事为题材,譬如辟支塔的须弥座塔基浮雕刻有轮回故事。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钱塘江北岸的月轮山上的六和塔内部镶嵌有《四十二章经》的石刻。\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除了佛塔外,佛寺的发展到了宋朝,不但仍然以对称和谐为主,并且加强了纵深发展的布局。譬如,河北正定隆兴寺,在隋开皇六年(586年)开始兴建,本来叫做龙藏寺,唐改名为隆兴寺。北宋开宝4年(公元971年),宋太祖下令兴建大悲宝阁以供奉千手观音菩萨像。此后,把寺院不断扩建,隆兴寺慢慢形成以大悲阁为核心的宋代建筑群。整个群体从南到北依次序为山门,在山门后长方形院子分列左右两侧的钟楼和鼓楼,佛寺中央的大觉六师殿,北面的摩尼殿与左右配殿,组成了另一个院子,而整体则构成一个依着中轴线作纵深发展的布局,由外而内,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加强殿宇层次,已经摆脱了以往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的风格。这种建筑群的布局被称为伽蓝七堂。伽蓝七堂的设计特意包含了佛教理念,其中山门又称三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合称“三解脱门”。\n\n藏传佛教\n金刚乘在5世纪或6世纪在印度东部开始推动一个运动。许多金刚乘信徒来自婆罗门教的。公元7世纪,随著松赞干布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毗俱底公主,奠定了藏传佛教的基础。另外,在北魏时期的云岗石窟已经出现的覆钵式塔,也传入西藏,再从西藏流传至其他地区。自8世纪,金刚乘成为了西藏佛教的主导形式。由于它地处亚洲中央,西藏佛教艺术受到了来自印度、尼泊尔、希腊佛教和中国的艺术的影响。其中西藏佛教艺术的最典型的创作之一就是曼荼罗,那是一种圆形被套上正方形的图案,有人说是为了帮助佛教徒在冥想时更专注。\n\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t\t\n\t\t\t\n\t\t\t\n\t\t\n\n在绘画方面,除了曼荼罗,西藏人也将佛教题材以唐卡方式表达出来。唐卡在西藏语本意是画卷,随著佛教传入西藏,僧人喜用易于携带的唐卡作为宣扬佛教的工具。早期的唐卡绘画跟从了印度风格。我们可以看到笈多王朝佛教艺术与印度艺术都给西藏艺术不少启发。15世纪中叶以后,西藏画家根据印度、尼泊尔和中国画风,发展出属于西藏特有的画派。\n藏传佛教的其中一个特色就是法器种类繁多,充满神秘色彩。虽然材料多以金、银、铜铸造为主,但也采用木、骨、象牙、石头、贝壳等等。这些法器共六大类,分别是礼敬用的、称赞用的、供养用的、持验用的、护魔用的和劝导用��。袈裟、项珠、哈达属于礼敬类;钟、鼓、骨笛、法螺、六弦琴、大号等乐器属于称赞类;供养类有塔、坛城、八宝、七政、供台、华盖;灌顶壶、金刚杵和嘎巴拉碗则属于持验类;而秘密符印属于护魔类;转经筒和幢就是属于劝导类。\n到了元朝,出现了八吉祥纹,分别为法螺(Shankha)、法轮(Chakra)、宝伞(Chattra)、白盖、莲花(Padma)、宝瓶 (Kalasha)、金鱼(Survana Matsya)、盘长结(Shrivatsa)。其中法轮代表佛法,法螺是乐器,代表梵音,白盖代表佛教覆盖大千世界。\n\n韩国\n韩国佛教艺术反映了中国佛教的影响力与韩国原创文化之间调和出来的结果。再者,从发掘出来的文物如匕首、带扣、新罗皇冠等等所显示,西伯利亚大草原的艺术特别是西伯利亚与斯基泰的艺术对早期韩国佛教艺术有著十分明显的影响。这些土产艺术风格都是以几何、抽象图形为主。虽然中国文化影响力十分宏大,但韩国佛教艺术“显得冷静,味道适中,有些抽象但与当代艺术的色彩有点不谋而合”(Pierre Cambon, Arts asiatiques- Guimet)。\n\n三国时期\n佛教在公元372年正式传入韩国,当时是三国时期的高句丽。可是根据中国的记录及佛教壁画显示佛教早于这个官方日子。公元384年,百济正式确认佛教传入韩国。而新罗因为缺乏良好的水路与陆路,延迟到公元535年才确认佛教已经传入。佛教促使当地需要很多负责绘画用来供奉的画像的巧匠,兴建寺庙的建筑师和读写佛经的学者,这样便改变了韩国的文化。特别重要的是传授了北魏鲜卑拓跋氏一种成熟的艺术风格。北魏艺术风格对高句丽与百济的艺术影响深远。南朝时期,百济的巧匠加入了韩国独有的元素,并且传给了日本。韩国的巧匠精挑细选,结合了不同地方的风格来创作韩国独特的佛教艺术风格。\n当蕴含了北魏原型的高句丽佛教艺术展现了生命力与流动性的时候,百济也与中国南朝保持紧密的接触,这种紧密的外交接触在百济个性温和的雕塑中得到证实。这就是那种在百济雕塑上所表现的深不可测的笑容,被艺术历史学家称为百济的微笑。新罗也发展了独特的佛教艺术传统,它以半跏思惟像为标志,是一个半跏趺坐冥想的弥勒菩萨佛像。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弥勒菩萨佛像被送往日本作为改信佛教的礼物,现在存放在京都广隆寺。\n\n三国时期的佛教促使大量佛寺的兴建,譬如百济的弥勒寺(Mireuksa)与新罗的皇龙寺(Hwangnyongsa)。百济的建筑师都以工艺及兴建皇龙寺的九层宝塔而闻名。公元6世纪的韩国佛教艺术受到中国与印度的文化所影响,但开始显现本土特色。这些本土特色也可以在日本早期佛教艺术中见得到,某些早期日本佛像设计源自韩国,特别是百济,或者是来自移居日本的韩国巧匠。尤其是,这个弥勒半跏趺坐姿态,是韩国风格,然后传播到日本。中宫寺的释迦牟尼像与广宏寺的弥勒佛像都可以证实这一点。虽然很多历史学家把韩国描绘为仅仅是佛教传播的途径,但百济在日本佛教传统传入与形成的过程中仍然担当的主导的角色。\n\n统一新罗\n统一后的新罗王朝,韩国进入了一个安稳的时期,当时正值中国的唐朝。唐朝与新罗交往频繁,韩国佛教艺术风格深受中国影响。这个时期的佛教艺术得到国家资助而发展蓬勃,石窟庵(Seokguram Grotto)与佛国寺(Bulguks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就是最好的证明。\n\n高丽时期\n高丽国成立于918年,标志著佛教艺术的新时代。高丽国国王慷慨地赞助佛教事业,佛教艺术得以继续发展,特别是运用金银油彩来制作佛经与画像。最触目的杰作就是《高丽大藏经》,制作人员能够准确无误把大藏经雕刻于81340块木板上。这项成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是世界上佛教典籍中最重要最完整的语料库,而且在工艺上展现出非常高的美学价值。大藏经包含了律藏、经藏、论藏,而高丽大藏经则结合北宋、契丹、高句丽的大藏经版本,并有高丽高僧所添加的内容。由于准确程度很高,现在中国,日本,台湾等地的大藏经以它为参考。 高丽大藏经所用的木材都是来自韩国南部海岛上的桦树。为了防止腐烂,所用木材都经过三年海水的浸泡,三年风干,雕刻完成后,扫上有毒瓷漆防止昆虫侵害。\n\n日本\n在佛教还未传入日本之时,日本已经接受不同文化的影响,由绳文时代新石器时代的抽象装饰线条到弥生时代及古坟时代的艺术,埴轮艺术。\n自从公元711年,大量寺庙与僧院建在奈良市,其中包括了五层高的佛塔-法隆寺的金堂���兴福寺。在政府赞助下,制作了无数画像及雕塑。印度、中国、韩国、希腊的艺术都混合成自然主义的风格。日本佛教艺术的创作在8世纪到13世纪间的奈良时代、平安时代和镰仓时代显得非常丰富。日本为佛像发展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艺术形象,有时甚至结合了印度教和神道教的风格。这种艺术可以是非常多样,富有创造性和非常大胆的。\n12世纪到13世纪,自从道元禅师和荣西禅师从中国回到日本,日本开始发展禅宗艺术。禅宗艺术的特色就是原创绘画譬如水墨画与诗词,特别是俳句,努力透过印象派和朴素的不二论的表达方式去展现世界的真谛。在一瞬间寻求启蒙导致衍生了其他重要的艺术-日本茶道和日本花道。\n\n越南\n虽然越南地处中国以南,但是因为当地的佛教是从中国传入,所以是北传佛教国家之一。从1世纪到9世纪,越南东京是属于中国领土(即东汉至西晋时期的交阯郡)。自从公元2世纪,儒学与大乘佛教开始传入,然后慢慢非常流行。在李朝,朝廷把佛教定为国教,各代国王都推崇佛教,甚至出家为僧,导致大量僧人涌现,处处皆寺的局面。由于确立了僧团制度,在各地负责教门公事,所以不但寺院林立,更建筑得富丽堂皇。\n越南南部以前属于占城,由于邻近柬埔寨,所以深受印度教艺术影响。越南南部的艺术风格与印度教艺术风格的最相似之处就是一些寺庙和砂岩雕像。到了莫朝,佛教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n\n南传佛教艺术\n自从公元前1世纪,路上丝绸之路受到在中东日渐强大的安息王朝所阻,罗马人则越来越富裕,对亚洲珍宝日益渴求。这样导致恢复了连接地中海与中国途径印度的海上丝绸之路。纵使有些政治干扰,印度从贸易上影响了东南亚各国。这条贸易路途把印度、缅甸、泰国南部、柬埔寨、越南南部及其他海岸城市连接起来。\n在此后的一千多年中,印度的巴利语与梵语和印度文字,同上座部佛教与大乘佛教一起,再加上婆罗门教和印度教,通过频繁的直接交往和宗教经典与文学如《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丰富了东南亚各国的艺术内涵。在公元1世纪至8世纪之间,柬埔寨扶南王朝艺术与缅甸孟族的艺术互相竞争,但两者都衍生自笈多艺术风格。印度风格加上佛教形象的还愿片和梵文石刻遍布在了整个地区。\n公元9世纪至13世纪,发源于现代苏门答腊岛的三佛齐帝国与高棉帝国虽然互相竞争,但双方都信奉大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在13世纪从斯里兰卡传出,后来被泰国的素可泰王国所接纳。根据当时的上座部佛教证得涅槃的在家圣者也必须以僧侣身份度过余生,从此那些寺庙群的建造在东南亚的艺术表达方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n14世纪之后,伊斯兰教文化在东南亚沿海地区,包括马来西亚、印尼及菲律宾等地不断扩散而且日渐盛行,上座部佛教集中在缅甸、老挝与柬埔寨等地继续发展。\n\n斯里兰卡\n公元7世纪,佛教在印度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的时候,阿育王派遣僧侣所传的上座部佛教却在过去几百年里于斯里兰卡生根,并且塑造了当地文化。一些有特殊意义的文物,譬如被列为联合国世界遗产的康提古城内的佛牙舍利与佛牙寺,和在阿努拉德普勒的古寺内的圣菩提树。这棵菩提树是在公元前288年用当年释迦牟尼佛坐在其下得道的菩提树的扦插苗移栽而存活至今的。\n佛牙寺建于15世纪,整个寺院建于6米高的基台之上,外围有护寺河。寺内主要建筑有中心大殿、鼓殿、长厅、大宝库、诵经厅等。\n\n缅甸\n比邻印度的缅甸自然受到印度东部地区的强烈影响。缅甸南部孟族大约在前200年跟随印度国王阿育王皈依佛教。像Peikthano的早期佛教寺庙可以追溯到1世纪到5世纪。孟族的佛教艺术主要是印度笈多王朝的风格,足以影响以后的时代。随著孟族在大陆各地散居,他们的艺术风格在东南亚各地开花结果。\n在公元1057年蒲甘王国阿努律陀南征孟族王国特别是直通国之后,大批孟族僧侣来到蒲甘,蒲甘因此在此后800年成为佛教中心。11世纪到13世纪,蒲甘境内兴建了成千上万的舍利塔和佛教寺庙建筑,其中约2000件仍然清晰可见。在仰光和曼德勒的博物馆收藏了大量镀金的装饰以珠宝的佛像。\n\n泰国\n泰国佛教起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左右,时为印度阿育王遣派僧侣到东南亚宣扬佛教教义,其中一批到达泰国佛统府后,就以此地为传教基地。后来,随著缅甸孟族王国扩展版图,印度商旅把笈多王朝的印度及佛教艺术传入泰国。自9世纪,泰国不同派别的艺术都受到同样信奉大乘佛教的高棉帝���与三佛齐的强大影响。9世纪末,泰国艺术创出如清流的表达方式,主题像万神殿般创造很多大乘佛教的菩萨造型。\n13世纪,上座部佛教从斯里兰卡传入,同时泰国人刚刚建立素可泰王国。在泰国佛教,非常俏丽的形象,有时候配上非常几何和几乎抽象的图像鼓舞了新的信念。\n14世纪至16世纪的大城王国,佛像更披上华丽服装和以珠宝作装饰。许多泰国雕塑或寺庙往往是镀金的,有时还镶嵌了很多装饰。\n\n老挝\n老挝的佛教艺术的发展与邻近地区包括泰国有密切关系。建筑物与雕塑采用的材料以木材为主,配以油漆及光漆作粉饰。15世纪末,与泰国素可泰的佛像风格非常相似。自16世纪,老挝佛像风格开始成形,身材倾向瘦峭,手与脚比较修长。\n\n柬埔寨\n公元3世纪到6世纪,柬埔寨曾经是信奉印度教与大乘佛教的扶南王国的中心地带,它的领土曾西至缅甸,南至马来西亚。它不但对政治产生很大影响,还吸收了印度文化。根据宋代《太平御览》引述三国时期吴国康泰的《扶南土俗》和《太平御览· 林阳国》记载,可以见到大乘佛教在当地十分盛行。在普农多出土的印度教八臂毗湿奴立像、持斧的印度英雄罗摩立像与在吴哥附近发现的大量笈多风格的砂岩制佛头和佛立像,都可以证明6世纪的柬埔寨美术受到印度造像艺术的深远影响。\n公元9世纪到13世纪,大乘佛教与印度化的高棉帝国主宰了东南亚大部分的地方,更对当地的佛教艺术有深远影响。在当时的高棉境内,曾于今日的柬埔寨和泰国等地兴建900座寺庙。\n吴哥王朝时期,大型寺院与城市组织能够管理1百万居民。虽然柬埔寨大量的佛像在吴哥古迹内保存下来,但其他城市却受到有组织的抢劫所重创。\n高棉艺术的特色是通过喜气洋洋的表情来展示高度的灵性,而不采取细长线条和附加的修饰。\n\n马来群岛国家\n马来群岛是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域概念,涵盖现代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此节为便于记述散见其间的佛教遗迹而一并而论。印尼包括爪哇与峇里岛的文化自从1世纪便受到印度佛教文化所影响,这样大大丰富了东南亚的视觉艺术,譬如建筑与雕塑。后来在大陆冒起的扶南王朝与吴哥王朝都是充满印度文化色彩的国家。这个时候,发源于苏门答腊岛巨港信奉大乘佛教的三佛齐王国刚刚成立。当发源于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在马来西亚半岛扩张,大乘佛教与金刚乘便传入这些地方。见证佛教艺术的历史遗迹有位于日惹附近的婆罗浮屠与般若佛母像。\n整个婆罗浮屠从上往下看就像佛教金刚乘中的一座曼荼罗,同时代表着佛教的大千世界。 塔基是一个正方形,边长大约118米。这座塔共九层,下面的六层是正方形,上面三层是圆形。顶层的中心是一座圆形佛塔,被七十二座钟形舍利塔团团包围。每座舍利塔装饰着许多孔,里面端坐着佛陀的雕像。\n\n近代发展\n一般来说,亚洲各地的新佛教画像及雕塑是非常注重传统。我们可以从佛陀肖像的身体姿势和手势、耳孔和头发和衣服、菩提树与荷花的象征意中追溯佛教过去一千年的文化,种种特征都得到肯定。因此新造的佛教艺术作品会承继传统模式,而不是突显个人的艺术表现手法。\n这种十分传统的艺术在未与西方文化接触之前,也会发展地区风格。特别是在日本、泰国、韩国或巴厘岛,与西方文化在激烈交流时,双方都进一步发展区域风格。因此,他们建立现代的佛教艺术。然而,这种艺术虽然有宗教背景,但往往以装饰为主,而不是根据宗教习俗来建造。在展现的过程中,无论是雕塑或绘画,当中的传统佛像、佛教意象和语言形式被放在一个新的侧重艺术的背景中。\n自从12世纪,除少数地区像喜马拉雅山区外,佛教在印度主要地区慢慢消失,最终被英国的殖民统治者在很大程度上完全抛弃。20世纪中期,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任司法部长-宾劳·安贝卡博士(Dr. Bhim Rao Ambedkar)带领很多贱民转信佛教,并开始摩诃菩提寺与阿旃陀石窟的修复工作,重新制作被遗忘的传统佛像,为宗教活动中使用。其他佛教地区,譬如日本、西藏、斯里兰卡和泰国,捐赠给了雕像和照片,促进了这个行动。由于新的印度佛教文化仍然是相对年轻,仍没有固定的意象经典出现。唯有在风格上混杂了日常生活中表达手法非常丰富的印度教艺术。\n另一方面,中国的现代画家也以佛教为绘画题材。譬如溥心畬、张大千、吕佛庭、章晓航、董梦梅、奚淞、释果梵等人以水墨画表达佛教内容。徐悲鸿则以西洋油画来绘画���一大师像; 李自健先生,也以逼真手法绘画星云法师、圣严法师的肖像。随著漫画及动画越来越风行,更除了佛教漫画,丰子恺的《护生画集》被视为鼻祖,蔡志忠的连续佛教漫画也占了一席位,其他还有李百智的动画《小和尚一家亲》。他们让佛教艺术在漫画及动画的创作空间继续发展。\n在台湾方面,近年来佛寺建筑也放弃了传统中国寺院的布局,没有了中轴线,建材已改用钢筋水泥混凝土,外形上模仿木造的宫殿式样慢慢被淘汰,走向现代的简约设计,外形由简单的纵横线、圆弧线所构合而成,成了现代佛教建筑的风格。\n\n佛教建筑艺术\n藏地佛教建筑\n日本佛教建筑\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延伸阅读\n中文书籍\n英文书籍\n外部链接\n(中文)双林寺. 世界佛教音乐介绍. 佛音网站. [2009-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7). \n(中文)铜雕壁画. 铜雕壁画. 佛教铜工艺品. [200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n(英文)Dharmapala Thangka Centre - School of Thangka Painting - Kathmandu / Nepal\n(英文)喜玛拉雅艺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Gallery of threatened Afghan Graeco-Buddhist art UNESC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Symbols for the Buddh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Korean Buddhism\n(英文)Rama IX Art Museu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Art and identity: The rise of a new Buddhist imag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佛教\n佛教历史\n佛教建筑\n佛教文学(佛教#文学、戏剧)\n佛教音乐"} +{"doc_id": "4996", "title": "约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尔", "text": "约翰·弗雷德里克·威廉·赫歇尔爵士,第一代从男爵,FRS,KH(英语:Sir John Frederick William Herschel, 1st Baronet,1792年3月7日—1871年5月11日)出生于英国白金汉郡的斯劳,英国天文学家、数学家、化学家及摄影师,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的儿子。\n约翰·赫歇尔首创以儒略纪日法来纪录天象日期。此外,他在摄影的发展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他发现硫代硫酸钠能作为溴化银的定影剂;亦创造了\"photography\"(摄影)名词,并且将\"negative\"及\"positive\"意思引伸意义分别为“负片”“正片”等名词。古典摄影工艺蓝晒法是另一项重要发明。\n\n早年生活与天文研究\n约翰·赫歇尔毕业于伊顿公学及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在学期间他认识了查尔斯·巴贝奇及乔治·皮科克并成为好友。约翰·赫歇尔于1816年开始研究天文学,并制作一台口径18吋,焦距20呎的反射望远镜。1821年至1823年他与詹姆斯·绍斯重新校验他父亲编制的双星星表。这件工作使他于1825年获得法国法兰西学会所颁的拉兰德奖章,以及于1826年由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所颁的金奖章(他于1836年再次获得此奖章)。此外,英国皇家学会于1821年向他颁赠科普利奖章,以表扬他在数学上的贡献。1831年他获策封骑士爵位。\n\n南非之旅\n1833年,约翰·赫歇尔前往南非测量南天的恒星。两年后,他观测了哈雷彗星回归。受到查理斯·莱尔《地质学原理》里面地表景观渐次形成概念的启发,他写信给莱尔,敦促他找寻在所有秘密中的秘密 - 也就是物种如何形成 - 背后的自然法则。他的信开头有如下的对句:追求的人必须不轻言放弃也不能轻易退缩,怯懦的灵魂和不坚定的信念对搜索是没有帮助的。\n\n回国以后\n约翰·赫歇尔于1838年回到英国,同年7月17日封为从男爵。1847年出版了《在好望角天文观测的结果》(Results of Astronomical Observations made at the Cape of Good Hope)。在该书中他提出土星7颗新卫星的名字:Mimas、Enceladus、Tethys、Dione、Rhea、Titan及Iapetus[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同年,他再度获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科普利奖章。1852年他又提出天王星4颗卫星的名字:Ariel, Umbriel, Titania和Oberon,这些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n约翰·赫歇尔其它著作包括1849年的《天文学大纲》(Outlines of Astronomy)、General Catalogue of 10,300 Multiple and Double Stars(于死后才出版,由李善兰和伟烈亚力合译成中文,名为《谈天》)、Famili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及《星云星团新总表》。为了纪念约翰·赫歇尔对科学的贡献,在他死后英国为他举行了国葬,葬于西敏寺。\n\n摄影\n约翰·赫歇尔对早期摄影的演变有许多重大贡献,特别是氰版摄影的发明,他也是今日蓝晒的先驱者。在1839年,他在玻璃上做了一张现今依然存在的照片,且实验了一些摄影色彩的再现(color reproduction)研究。他发现在光谱上的���同光线,会摄影的感光剂上留下不同的颜色。赫歇尔亦使用蔬果汁做为摄影的感光乳胶,他称这种方法为\"phytotypes\"法,且发表在1842年的英国皇家学会的期刊(the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n他在1840年代初期,也和Henry Collen一起合作,一起为维多利亚女皇制作肖像。他最原初根据铂盐的感光特性,发现了铂盐的摄影法,虽然最后这个方法由William Willis完成。\n赫歇尔在1839年发明了摄影(photography)一词。虽然Brazilian Hércules Florence在1834年在他的私人笔记中用法语的等同语Photographie 一词来形容摄影。但是,赫歇尔是最早将正片(positive)、负片(negative)一词使用在摄影上的人。而快照(snapshot)一词,也是由赫歇尔延伸运用在摄影之上。他在1819年发现了硫代硫酸钠(sodium thiosulfate)作为卤化银(silver halides)的溶剂。对于尔后达盖尔和塔尔博特的摄影发明有重大贡献。\n\n家庭\n约翰·赫歇尔于1829年3月3日在爱丁堡和Margaret Brodie Stewart结婚。有3名儿子、9名女儿,其中亚历山大·史都华·赫歇尔是以研究彗星和流星雨著名的天文学家。\n\n著作\nOn the Aberration of Compound Lenses and Object-Glasses (1821);\nA preliminary discourse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philosophy, part of Dionysius Lardner's Cabinet cyclopædia (1831, new edition 1840);\nOutlines of Astronomy (1849);\nGeneral Catalogue of 10,300 Multiple and Double Stars (published posthumously);\nFamili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nGeneral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Clusters;\nManual of Scientific Inquiry (ed.), (1849);\nFamiliar Lectures on Scientific Subjects (1867).\n\n注释\n参考资料\nBabbage, Charles, The Ninth Bridgewater Treatise 2nd, London: John Murray, 1838 [2009-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01) \nBrowne, E. Janet, Charles Darwin: vol. 1 Voyaging, London: Jonathan Cape, 1995, ISBN 1-84413-314-1 \nDarwin, Charles, Barlow, Nora , 编, The 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 1809–1882. With the original omissions restored. Edited and with appendix and notes by his granddaughter Nora Barlow, London: Collins, 1958 [2008-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3-05) \nvan Wyhe, John, Mind the gap: Did Darwin avoid publishing his theory for many year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27 March 2007, 61: 177–205 [2009-02-02], doi:10.1098/rsnr.2006.01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1-11) \nHerschel, John. (1830). A Preliminary Discourse on the Study of Natural Philosophy. Longman, Rees, Orme, Brown & Green and John Taylor (reissu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1108000178)\nHerschel, John. (1833). A Treatise on Astronomy. Longmans, Rees, Orme, Brown, Green & Longman and John Taylor (reissu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1108005548)\n\n外部连结\nhttp://www-groups.dcs.st-and.ac.uk/~history/Mathematicians/Herschel.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iography: JRASC 74 (1980) 203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4997", "title": "南斯拉夫王国", "text": "南斯拉夫王国(1918年—1941年)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君主制国家,在一战后成立,直到二战后结束。其领土大致包括今天斯洛维尼亚、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塞尔维亚、蒙特内哥罗,以及北马其顿和科索沃等地。1929年之前国名是塞尔维亚人、克罗埃西亚人和斯洛维尼亚人王国(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Краљевина Срба, Хрвата и Словенаца / Kraljevina Srba, Hrvata i Slovenaca;斯洛维尼亚语:Kraljevina Srbov, Hrvatov in Slovencev),或者简称为SHS王国 (Краљевина СХС / Kraljevina SHS)。\n\n成立\n《科孚宣言》发表后,南部斯拉夫民族(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的政治家达成了组建统一国家的意向,但就具体国家形式(是否采取联邦制)未能达成协议,而作为协约国的意大利对克罗地亚人居多的达尔马提亚提出大量领土要求,为了避免被占领,自奥匈帝国独立的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仓促同意与塞尔维亚王国合并,而塞尔维亚王国之前两个月吞并了黑山王国,反对合并的黑山人起义也被镇压。\n1918年12月1日,塞尔维亚王国国王彼得一世宣布成立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n此王国包含原先独立的塞尔维亚与黑山(1918年11月28日黑山王国并入塞尔维亚王国)两个王国,以及原属奥匈帝国的大片领土。这些领土包括原属奥匈帝国内莱塔尼亚(奥地利帝国)的卡尼奥拉 、施蒂利亚和达尔马提亚的大部分,奥匈帝国外莱塔尼亚(匈牙利王国)的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王国(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和伏伊伏丁那),以及奥匈帝国直辖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n南斯拉夫西北部是意大利和奥地利,北方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东临保加利亚,南邻是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滨临亚得里亚海。\n奥地利省份克恩顿举行公投,结果令它一分为二,王国得到的部分在今斯洛文尼亚。意大利得到位于达尔马提亚的港口扎达尔和数个岛屿。里耶卡(意语称为阜姆)港成为阜姆自由邦,但于1924年被意大利占领。王国与意大利的领土争议持续,前者宣称拥有伊斯特拉。该地原属奥地利滨海区,有很多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却被意大利占领。意大利也宣称拥有达尔马提亚沿岸地区。\n\n早期政治\n王国成立不久,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议会和塞尔维亚政府达成协议,由尼科拉·帕希奇出任首相。然而,摄政王亚历山大一世反对任命,引起国家首次政府危机。所有政党都认为这违反议会原则,最后它们同意由同属激进党的斯托扬·普罗蒂奇取替帕希奇。12月20日,新政府成立。\n由此开始,直到立宪会议成立,一些王国成立前已实行选举制的团体,建立临时代表制,作为临时议会。塞尔维亚反对党一些成员与前奥匈帝国政党联合,组成了民主党,控制临时议会和政府。\n柳博米尔·达维多维奇领导民主党,推行高度集权政策,令一些克罗地亚代表转向反对派。不过,激进党只有三人担任部长,相对于民主党的十一人,结果普罗蒂奇在1919年8月16日辞职。达维多维奇于是与社会民主党组成执政联盟。新政府没有取得大多数,但临时代表制规定的最少人数是一半代表附加一票,反对派就抵制议会。政府未能肯定支持者会全数出席会议,结果会议失败。达维多维奇马上辞职,但无人能组织政府,故此他再度成为首相。反对派持续抵制政府,政府惟有以紧急法令治国。反对派谴责政府,并成立议会共同体,表示坚决支持议会制。达维多维奇难以支持大局,向国王请求马上选出立宪会议未遂,惟有辞职。\n议会共同体成立由普罗蒂奇领导的政府,计划恢复正常议会,并减轻前任政府集权政策的影响。而且,他们同样反对旧政府的激烈土地改革,因而团结。少数派和部分独立代表投入普罗蒂奇的阵营,更令他刚好拥有议会大多数。不过,民主党与社民党抵制议会,令他不能取得足够代表人数。执政的议会共同体被迫用法令治国。\n这样,议会共同体违反了当初他们支持的原则,故此陷入困境。1920年4月,包括铁路工人罢工等一系列暴动,令双方决心解决纷争。最后,普罗蒂奇辞职,中立的米伦科·韦斯尼奇接任。民主党进入政府,但社民党就因为政府采取反共措施而拒绝加入。\n早前令政党分化的争议仍未结束。民主党继续坚持推行集权政策,又历陈激烈土改的需要。最后,政党因选举法意见相左,民主党在议会投票反对政府。这次会议人数不足,但维斯尼奇以此为由辞职。结果,激进党承认集权政策的必需,而民主党则放弃推行土改,正好符合维斯尼奇的心意,让他再次领导政府。然而,克罗地亚社区和斯洛文尼亚的人民党不满集权政策。普罗蒂奇因为此问题而退出政府。\n1920年9月,克罗地亚农民进行武装起义,其中以牛只烙印征税作为此事件爆发的主要原因。克罗地亚社区不满集权政策,尤其指责部长斯韦托扎尔·普里比切维奇。\n\n立宪会议与纷争\n临时代议制通过的少数法例,包括立宪会议的选举法。王国成立之前,代表同意秘密投票,并采用普选制度。他们从没想到,国家成立后有争取妇女普选权的运动,故此只是把普选局限于男性。社民党与斯洛文尼亚人民党都支持妇女普选,激进党则反对。民主党持开放态度,但没有大力宣传,故此运动失败。原则上,比例代表制可以实现,但政府采用汉狄法,而选区又非常小,故此有利大型政党,以及有强大地区支持的政党。\n1920年11月28日,选举开始,民主党获得最多议席,但仅仅多于激进党。实行临时代议制时,民主党控制政局,这次却失败。它在原属奥匈帝国的领土选区也表现甚差。这表示,民主党的集权政策,未能代表全国人民的意愿。激进党在上述地区表现也不太好,但由于它自认塞尔维亚党派,故此不成问题。最大的赢家就是反对建制的两个党派。克罗地亚共和农民党的领导人只是在选举宣传期才获得出狱,但效果比主动宣传还要见效。但是,克罗地亚社区则反对该党,不满它想加入政府。共产党同样是赢家,在马其顿尤其表现出色。小型政党取得余下议席,它们最多只是怀疑民主党的政纲。\n帕希茨现下地位巩固。一方面,民主党如若实现中央集权���必须与他的激进党结盟。而且,他也谨慎观察形势,保持与克罗地亚的合作机会。激进党与民主党势力不足改变宪法,故此与南斯拉夫穆斯林组织合作。穆斯林党争取到对方在领土和土改的让步,保持波斯尼亚的地位,并维护该地穆斯林地主的利益。\n克罗地亚共和农民党认为,如若效忠国王,南斯拉夫会变成君主制国家,故此拒绝宣誓,也因此未能取得议席。其他反对派最初取得议席,后来也抵制政府,剩下很少反对票。然而,宪法通过仍需一半加一票。最后,来自马其顿与科索沃的穆斯林组织遮美特投下支持票,这才令宪法通过。\n1921年6月28日,维多夫丹宪法通过,成立单一制、君主制国家,废除了一战前传统地域规划,建立33个省 (Oblast),由中央管辖。\n塞尔维亚的政治家认为,塞尔维亚应当为统一南斯拉夫诸邦,正如统一意大利的皮埃蒙特和统一德意志的普鲁士。在王国成立后几年,克罗地亚愈来愈抗拒塞尔维亚中心的政策。克罗地亚农民党领袖斯捷潘·拉迪奇就因为政治原因被监禁,在1925才获释并重返议会。 \n1928年春,拉迪奇与斯韦托扎尔·普里比切维奇动员民族主义势力,反对政府。政府强烈反击,甚至采取死亡恐吓。6月20日,黑山的激进党(Narodna radikalna stranka)代表普尼沙·拉契奇枪击克罗地亚农民党五名代表,两人当场死亡,拉迪奇则身负重伤。\n之后,反对派以有代表被杀为由,退出议会,并坚持举行选举。反对派于8月1日在萨格勒布会面,宣布放弃1920年12月1日的誓言,要求进行谈判,准备与议会复合。10月8日,拉迪契去世。\n\n独裁\n枪击案发生不久后,在1929年1月6日,国王亚历山大一世废除宪法,下令议会休会,新闻自由被取消、政党遭禁,使国家权力更集中,建立“1月6日独裁” (Šestojanuarska diktatura)。10月3日,他把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并将33个省 (oblast) 改为9个省 (班诺维纳;Banovina)。\n1931年,他颁布新宪法,让自己独揽行政权力。男性普选制依然保留,但秘密投票被废除。宪法也规定公务员必须在任何选举支持执政党。上议院半数成员由国王任命。如要通过法例,只需要两院其一与国王同意。\n克罗地亚始终反对政府。1932年,农民党宣布“萨格勒布宣言”,呼吁结束塞尔维亚霸权与独裁。政府于是囚禁多位不同意见者,包括农民党新领袖弗拉德科·马切克。但是,反对派依然继续反对独裁。克罗地亚人更要求解决克罗地亚问题。1934年,国王释放马切克,推出民主改革,并尝试让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达成共识。\n不过,在10月9日,国王于法国马赛被刺杀。凶手韦利奇科·迪米特罗夫·克林是马其顿内部革命组织保加利亚分部的活跃成员,也曾化名为弗拉多·切尔诺泽姆斯基(Владо Черноземски),其计划由该组织、流亡分子、被打压政党激进分子,以及克罗地亚极右组织乌斯塔沙策划。\n国王去世后,其年幼长子彼得二世继位。于是,按照国王的遗愿,三人组成的摄政团暂代政务,以国王堂弟保罗亲王为首。\n1930年代末,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计划建立按种族区分的联邦行政区,内部局势更紧张。前者希望马其顿、伏伊伏丁那、黑山与塞尔维亚合并,克罗地亚则想与达尔玛提亚和部分伏伊伏丁那合并。至于拥有多数波斯尼亚穆斯林的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双方都宣称拥有其主权。当时,纳粹德国迅速扩张领土,令形势有变。1939年,保罗亲王任命德拉吉沙·茨韦特科维奇为首相,希望能与克罗地亚达成协议。接着,在8月26日,玛切克成为副首相。同日,克罗地亚省成立,更拥有独立议会 (Sabor),领土包括今克罗地亚与波黑西北部。\n然而,当地的塞尔维亚人变成少数民族,塞尔维亚甚为关注。她也想得到更多波黑的领土。乌斯塔沙也不满领土分配,认为克罗地亚应该拥有波黑全境。\n\n灭亡\n1939年,二战爆发。保罗亲王害怕轴心国攻打南斯拉夫,于是在1941年3月25日签署三国公约,答应与它们合作。结果,贝尔格莱德发生大规模示威。3月27日,18岁的彼得二世得到英国支持,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亲王政权。杜尚·西莫维奇将军成为首相。南斯拉夫实际上不再支持轴心国,但没有正式退出三国公约。新政府反对纳粹德国,但又怕如若遭到侵略,英国将不能相助。故此,南斯拉夫承诺支持条约。虽然如此,轴心国还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占领其全境。彼得二世与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外国。\n德军指挥官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将军迅速攻入南斯拉夫腹地,意大利��攻击了斯洛文尼亚及黑山,匈牙利及保加利亚亦参与其中,很快贝尔格勒被攻陷,南斯拉夫马上被邻国瓜分。匈牙利占领部分边陲地区,保加利亚则分得了北马其顿地区,斯洛文尼亚被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瓜分,黑山成为意大利保护国,科索沃部分地区则并入意大利占领的阿尔巴尼亚。德国及意大利在南斯拉夫成立了傀儡政权克罗地亚独立国,而米兰·内迪奇将军成立了“塞尔维亚救国政府”,成为德国傀儡,统治塞尔维亚余下的领土,并承认彼得二世为国王。\n战争期间,盟军一直承认彼得二世为南斯拉夫国王。不过,南斯拉夫共产党领袖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带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对抗轴心国,1941-1944年多次和占领军对抗,其中有1943年黑山起义反抗意大利,但被意军镇压了,后来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渐渐得势,取得实权。1944年6月16日,铁托与王室代表、前克罗地亚省省长伊万·舒巴希奇达成铁托-舒巴希奇协议,将双方政府合并。1943年意大利投降,1944年苏联打败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红军开始支援南斯拉夫游击队。\n1945年初,苏军猛攻南斯拉夫的德军,德国终于撤出了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议会在11月的制宪会议宣布南斯拉夫成立共产党政府,罢黜君主制。1946年1月31日,南斯拉夫战后第一部宪法规定,由六个共和国以及伏依伏提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省组成“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的宪法,再将之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除了伊斯特拉半岛外,版图几乎没有变动,但是不再是王国。直到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n\n外交政策\n王国成立初期,与协约国关系紧密。在1920至34年期间,它尤其与传统盟友英国和法国交好。\n1920至21年,南斯拉夫与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组成小协约国,以期阻止匈牙利向她们讨回所失领土(参看特里亚农条约)。不过,两国参与对匈牙利的领土扩张,王国没有支持,故此联盟不久后解散。1924年,王国与希腊、罗马尼亚和土耳其成立“巴尔干联盟”,希望保持巴尔干半岛实力均衡。1934年2月9日,联盟更进一步成为巴尔干协约。但是,亚历山大一世被刺杀后,南斯拉夫外交政策转变,联盟崩溃。\n法西斯意大利希望向南斯拉夫扩张领土。故此,1924年,意大利与受她影响甚大,或支持法西斯主义的国家合作,包括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1927年,南斯拉夫与英国和法国合作,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令意大利解散联盟。\n亚历山大一世被刺杀后,南斯拉夫转为亲轴心国,在1935至1941年与意大利交好。\n\n人口\n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最初分为三个独立族群,到1929年才统称为“南斯拉夫人”。\n根据1921年的人口调查,第一语言使用者人数如下:\n\n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8,911,509 (74.36%)\n塞尔维亚人 - 44.57%\n克罗地亚人 - 23.5%\n波士尼亚穆斯林 - 6.29%\n斯洛文尼亚语:1,019,997 (8.51%)\n德语:505,790 (4.22%)\n匈牙利语:467,658 (3.9%)\n阿尔巴尼亚语:439,657 (3.67%)\n罗马尼亚语:231,068 (1.93%)\n土耳其语:150,322 (1.25%)\n捷克语:115,532 (0.96%)\n罗塞尼亚语:25,615 (0.21%)\n俄语:20,568 (0.17%)\n波兰语:14,764 (0.12%)\n意大利语:12,553 (0.11%)\n其他:69,878 (0.58%)\n\n领导人\n国王列表\n彼得一世 (1918年12月1日 – 1921年8月16日)(其子亚历山大王子摄政)\n亚历山大一世 (1921年8月16日 – 1934年10月9日)\n彼得二世 (1934年10月9日 – 1945年11月29日) *1941年4月13/14日开始流亡\n保罗亲王曾领导摄政团 (1934年10月9日 – 1941年3月27日)\n\n首相列表\n斯托扬·普罗蒂奇 (1918-19年)\n柳博米尔·达维多维奇 (1919-1920年)\n斯托扬·普罗蒂奇 (1920年)\n米伦科·韦斯尼奇 (Milenko Vesnić) (1920-1921年)\n尼科拉·帕希奇 (1921-1924年)\n柳博米尔·达维多维奇 (1924年)\n尼科拉·帕希奇 (1924-1926年)\n尼科拉·乌祖诺维奇 (Nikola Uzunović) (1926-1927年)\n维利米尔·武基切维奇 (Velimir Vukićević) (1927-1928年)\n安东·科罗舍茨 (Anton Korošec) (1928-1929年)\n佩塔尔·日夫科维奇 (Петар Живковић) (1929-1932年)\n沃伊斯拉夫·马林科维奇 (Vojislav Marinković) (1932年)\n米兰·斯尔什基奇 (Milan Srškić) (1932-1934年)\n尼科拉·乌苏诺维奇 (Nikola Uzunović) (1934年)\n博戈柳布·耶夫蒂奇 (Bogoljub Jevtić) (1934-1935年)\n米兰·斯托亚迪诺维奇 (Milan Stojadinović) (1935-1939年)\n德拉吉沙·茨韦特科维奇 (1939-1941年)\n流亡政府首相(在开罗或伦敦)\n\n杜尚·西莫维奇 (1941-1942年)\n斯洛博丹·约瓦诺维奇 (Слободан Јовановић) (1942-1943年)\n米洛什·特里富诺维奇 (Miloš Trifunović) (1943年)\n博日达尔·普里奇 (Božidar Purić) (1943-1944年)\n伊万·舒巴希奇 (Ivan Šubašić) (1944-45年)\n德拉戈·马鲁希奇 (Drago Marušić) (1945年)\n\n行政区划\n南斯拉夫王国的领土由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和斯拉沃尼亚、达尔马提亚、波黑、巴纳特、克雷恩(斯洛文尼亚)等地方组成。\n1918年王国成立时暂且保留了各部分的传统边界,直到1922年将领土细分为33个州(Oblast)。\n1929年的新行政区划方案打破了传统边界,采用自然地理景观命名,意图消解各民族独立倾向。新方案设立的9个省(Banovina)为:\n\n德拉瓦河省;首府卢布尔雅那\n萨瓦河省;首府萨格勒布\n弗尔巴斯河省;首府巴尼亚卢卡\n海滨省 ;首府斯普利特\n德里纳河省;首府萨拉热窝\n泽塔河省 ;首府采蒂涅\n多瑙河省;首府诺维萨德\n摩拉瓦河省;首府尼什\n瓦尔达尔省;首府斯科普里\n另外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泽蒙和潘切沃等近郊城镇在内,划为直辖区域。\n1939年,萨瓦河省与海滨省合并为克罗地亚省,并吸收弗尔巴斯河省、德里纳河省、泽塔河省和多瑙河省部分地区,首府是萨格勒布。\n\n参见\n伊利里亚运动\n萨拉热窝事件\n南斯拉夫\n\n外部链接\n1931年南斯拉夫宪法全文 (英语)\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4998", "title": "维特鲁威", "text": "马尔库斯·维特鲁威·波利奥(拉丁语:Marcus Vitruvius Pollio,前80年至前70年—约前15年)是古罗马的作家、建筑师和工程师,他的创作时期在公元前1世纪,他的生平不详,连他的名字马尔库斯和姓波利奥也只是由伐温提努斯(Cetius Faventinus)提到过,他的生平年代主要是根据他的作品确定的。\n他出生时是罗马的自由民,可能是出生于坎帕尼亚,他曾经在凯撒的军队中服过役,在西班牙和高卢驻军,他可能是军中的工程师,制作攻城的机械。他后期由罗马帝国皇帝奥古斯都直接授予养老金,他生前可能并不太出名。\n他写了一部《建筑十书》,并献给奥古斯都,这是一部用拉丁文写的关于建筑的论著,是目前西方古代唯一一部建筑著作,我们只是从他这部著作中才知道他是一位建筑师,当时罗马帝国在不列颠岛的总督曾经提到他为连接管道设计了管径标准。唯一他自己说的由他建造的建筑是法诺镇的会堂,但现在已无丝毫痕迹存留。\n\n最使维特鲁威出名的还是他的《建筑十书》(De Architectura),他在书中为建筑设计了三个主要标准:坚固、实用、美观(firmitas, utilitas, venustas),维特鲁威认为建筑是对自然的模仿,正如鸟和蜜蜂筑巢, 人类也用自然材料造建筑物保护自己,为了建筑美观,先后发明了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其中的比例要依照最美的比例-人体比例,后来达·芬奇依照他的描述画了《建筑人体比例图》(维特鲁威人),在代表宇宙秩序的方和圆中,放入了一个人体。\n维特鲁威可能并不是古代西方第一位建筑师,但是第一位能把建筑原理写下来的人,他列举了一些古代建筑,他并没有进行创造,只是把已经存在的建筑法则进行条理化,但他的描述要包括许多现代建筑门类,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园林规划、艺术加工和工艺制造等,从语源学上讲,拉丁词“建筑”是从希腊语的“领导”和“建设者”派生出来的。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包括了城市规划、建筑概论、建筑材料、神庙构造、希腊柱式的应用、公共建筑(浴室、剧场)、私家建筑、地坪与饰面、水力学、计时、测量、天文、土木、军事机械等。\n《建筑十书》在1414年被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学家波焦·布拉乔利尼重新发现,1486年在罗马重新出版,1520年被翻译成意大利语、法语(1547年)、英语、德语(1575年)和西班牙语,原有的插图已经佚失,16世纪又根据其中的描述加上木版画插图,这本书很快成为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和新古典主义时期建筑界的经典。\n\n参考书目\nIndra Kagis McEwen - Vitruvius: Writing the Body of Architecture; MIT Press 2004 ISBN O-262-63306-X\nB. Baldwin: The Date, Identity, and Career of Vitruvius. In: Latomus 49 (1990), 425-34\n\n外部链接\n《建筑十书》在线拉丁文和英文本\n《建筑十书》在线拉丁文和英文本插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拉丁文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378", "title": "淮安区", "text": "淮安区,原名山阳县、淮安县、淮安市(县级)、楚州区,位于中国江苏省中北部,隶属于淮安市。为中国古代的漕运和盐业中心,曾一度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四���都市”。是周恩来、吴承恩等的故乡,于1986年被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区人民政府驻西长街141号。区域总面积为1,452.3平方公里。\n\n历史\n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先后归属吴国、越国、楚国治下。秦代属淮阴县地,汉武帝时析置射阳县。晋代祖逖在此筑城,并设山阳县。隋炀帝开凿隋唐大运河后,这里逐渐兴盛起来,隋唐、五代、北宋均置楚州,治山阳县。靖康之变后,金兵大举南侵,此地频遭战祸,人烟凋敝,遂改楚州为淮安州,元代再改为淮安路。明清时,漕运复兴,城市再度繁荣,设淮安府,府治在山阳县。\n但随着近代海运和铁路运输的兴起,运河的作用下降,这里亦开始衰落。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废府,故裁撤淮安府,山阳县也因与陕西山阳县重名,而于1914年改名为淮安县。淮安县政府驻地为原淮安府衙。\n淮安城位于京杭大运河边、淮河南岸,是中国古代的漕运之都。隋炀帝开通隋唐大运河后,江南、荆楚等地的钱粮都要经此输往北方,兖州、青州、豫州的粮船也要来此报备,因此唐、宋时设江淮转运使、元设总管府、明清时更设漕运总督来楚州(淮安)督办漕事。漕运总督署就在老城的正中部位。明清期间新城西门外的河下,还是纲盐的屯积之所,淮北沿海所产的盐都在这里经过校验后运销长江、淮河流域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河南以及江苏六省,统称为“淮盐”。楚州(淮安)在这时发展到了顶峰,城内外人烟鼎沸,商贸繁荣,一时之间与扬州、苏州、杭州等并称为运河沿岸的“四大都市”。淮安亦是中国共产党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的故乡。他在这里度过其童年,直到12岁时方离开淮安,北上求学。\n淮安县于1986年获授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并于1987年撤县设市,隶属于地级淮阴市。2001年,为解决所谓“两淮之争”,实现三淮一体。在淮阴层面,地级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淮阴县改设淮阴区,市政府驻清河区;在淮安层面,为避免与原淮阴市混淆,县级淮安市改设楚州区。2012年2月楚州区再次更名淮安区,但民间仍保留楚州的称呼。今天淮安区仍有楚州大道等含有楚州的字样。\n\n行政区划\n淮安区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3个镇:\n淮城街道、​河下街道、​山阳街道、​平桥镇、​石塘镇、​朱桥镇、​施河镇、​车桥镇、​流均镇、​博里镇、​复兴镇、​苏嘴镇、​钦工镇、​顺河镇、​范集镇、​漕运镇、​白马湖农场和​经济开发区。\n\n人口\n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淮安区常住人口为785272人,占淮安市的17.24%。\n\n交通\n连镇铁路:淮安东站\n新长铁路:淮安站\n\n地理\n淮安区地处淮河下游,境内主要为里下河洼地。京杭大运河、京沪高速公路纵贯南北,新长铁路、苏北灌溉总渠横贯东西。\n\n经济\n工业有机械、电子、纺织、盐化工、食品等门类,农业以种植水稻、小麦、棉花、油菜为主。\n\n文化和旅游\n特产茶馓、蒲菜、顺河百叶、平桥豆腐、文楼汤包、震丰楼馄饨、钦工肉圆、长鱼等,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n\n古城建筑、名人故居\n淮安区古城的构造比较独特。东晋祖逖所筑为老城,城四面各长1600米。北宋在老城以北的一千米处增筑新城,四面各长1000米。明世宗嘉靖时为防范倭寇,又在两城之间筑联城(夹城),只有东西两面城墙,各长700米左右。老城、新城、联城三城并列,气势恢宏,格局在中国古代城池中独树一帜。老城是三城核心,城墙高10米,有四座城门楼、三座角楼和三座水门。城内街巷纵横,市坊密布。城中央有镇淮楼,始建于南宋,原为镇江都统司酒楼,扼于交通要道上,有“南北枢机”之称,清同治年间因淮河泛滥成灾,而改称镇淮楼。此外还有淮安府衙署、漕运总督署、勺湖园、文通塔、青莲岗古文化遗址等诸多古迹。\n淮安历史上多出军事和文化界名人。为汉高祖建立西汉立下首功的淮阴侯韩信、宋朝时与丈夫韩世忠一起抗击金军的梁红玉、支持林则徐禁烟的清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都是楚州人。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汉代的辞赋家枚乘、“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撰写了《老残游记》的刘鹗、中国共产党元勋、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等许多文人墨客、名人都在楚州出生、成长或长期居住。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名剧《窦娥冤》也是以淮安为背景创作的。今淮安区境内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韩侯祠、韩侯钓��、漂母祠、胯下桥、梁红玉祠、关天培祠墓、吴承恩故居和墓、刘鹗故居等许多相关纪念建筑物。\n\n文物保护单位\n国家历史文化名城\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恩来故居\n\n图集\n参见\n消歧义\n淮安市\n淮阴区\n两淮之争\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淮安市淮安区人民政府"} +{"doc_id": "5386", "title": "五月天", "text": "五月天乐团(英语:MayDay) 是于1999年出道的台湾乐团,由主唱阿信、团长暨吉他手怪兽、吉他手石头、贝斯手玛莎和鼓手冠佑共五人组成;除冠佑外,其余四人皆毕业自台北市国立台师大附中。乐团前身为“So Band”乐团,于1997年3月29日改为现名,其名称取自玛莎在BBS的代号“MayDay”。\n\n成员介绍\n五月天最早由阿信、怪兽和当时的鼓手钱佑达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组成(当时为“So Band”乐团),后来加入玛莎和石头。五月天在发行第一张专辑为止前,共更换过三次鼓手,前任鼓手有创始团员之一的钱佑达、陈泳锠、任柏璋,现经纪人为谢芝芬。\n\n乐团历程\n五月天自1999年7月7日正式出道,现已发行了9张录音室专辑、5张精选辑(其中分别为中国大陆1张与日本2张)和数张演唱会专辑。出道后共计八次入围、其中四次夺下金曲奖“最佳乐团奖”(截至2017年6月)。\n\n1995-1997年:So Band\n五月天的前身“So Band”乐团,由当时就读师大附中的吉他手怪兽(温尚翊)、主唱阿信(陈信宏),以及第一任的鼓手钱佑达在1995年组成 。之后贝斯手玛莎(蔡升晏)加入。四人自高中毕业后,分别进入不同的大学就读,但乐团并未停止活动,持续在许多酒吧、餐厅驻唱表演。1996年5月19日,受邀参加出席“台湾要建国”晚会,并献唱〈鼓声若响〉、〈母亲的名叫台湾〉两首歌曲。1997年的野台开唱活动前,加入了吉他手石头(石锦航)。为了报名参加野台开唱,于是他们使用玛莎在网路BBS的代号“MAYDAY”作为团名,并在1997年3月29日台北市大安森林公园野台开唱当天正式改名为“五月天”,并定该日为乐团的成军纪念日。\n五月天深深受到英国摇滚乐团披头四的影响,认为摇滚乐拥有改变世界的力量,在歌曲中传达爱以及和平的信念。\n\n1997-1999年(五月天正式出道年):地下到主流\n参加野台开唱后,乐团开始将录制的试听带(demo)送到各大唱片公司,希望争取出片的机会。\n1997年6月,台湾滚石唱片的制作人李宗盛在听过试听带〈志明与春娇〉后,与团长怪兽联络,两个月后五月天就与滚石签约 。同年12月〈轧车〉被收录在角头音乐所发行《ㄞ国歌曲》地下乐团的合辑,1998年参与制作台湾同志音乐创作2-《拥抱》,其中收录了五月天作品〈拥抱〉、〈雌雄同体〉、〈明白〉、〈透露〉、〈爱情的模样〉,该专辑歌词与现有专辑作品有稍做修改,大部份词曲都是由五月天担任,并包办所有制作及录音工作。\n1998年冠佑(刘冠佑)正式加入五月天。隔年7月7日正式推出首张录音室专辑《五月天第一张创作专辑》,由滚石唱片发行。这张专辑在乐评和一般听众之间获得优秀评价,销售超过30万张 ,并入围第11届金曲奖的最佳演唱团体奖 。〈志明与春娇〉和〈拥抱〉两首歌曲很快在年轻听众之间流行,成为KTV点播排行榜的年度冠军 。〈志明与春娇〉并为该年度中华音乐人交流协会的年度十大单曲之一。\n首张专辑发行后不久,1999年8月28日乐团于台北市立体育场举办了第一次的大型演唱会“第168场演唱会”,吸引许多支持者参加,成为台湾著名的乐团。\n\n1999年-2001年:《爱情万岁》与《人生海海》\n2000年7月7日,乐团推出第二张录音室专辑《爱情万岁》,销售量超越前一张专辑,达到35万张 。五月天也以这张专辑获得第12届金曲奖的最佳乐团奖。2000年8月12日至26日乐团在台北市、彰化县、高雄市举办“十万青年站出来”巡回演唱会。\n2001年春天,五月天首次参与电影的配乐制作,为由刘若英、黄品源主演的电影《候鸟》制作配乐并发行了专辑。专辑中大部分的歌曲由五月天作曲,并演唱其中三首歌。两个月后(2001年7月6日)发行了第三张专辑《人生海海》,销售数字在一个多月后就累积达35万张 。同年8月18日至9月1日五月天举办了第一次的巡回售票演唱会“你要去哪里”,由于乐团成员阿信、怪兽、玛莎将数月后入伍服役,乐团将于这段期间暂时中止活动,此次的巡回演唱会也成为乐团的暂别演唱会。在高雄场的演唱会中,吉他手石头在舞台上向女友求婚成功 ,让许多歌迷印象深刻,而求婚时的歌曲〈天天想你〉也被收录到演唱会的现场专辑中。11月玛莎正式进入艺工队服役,隔年2月阿信及怪兽则分别因扁平足及地中海贫血症状而遭验退不用继续服役,石头到英国学习录音工程与唱片制作,鼓手冠佑(当时名为谚明)则到美国洛杉矶学习节奏和打击乐(石头有心律不整,而冠佑则在加入五月天前已服役)。之后,阿信和怪兽留在滚石唱片继续从事音乐制作工作 ,乐团暂时休息。休团期间,曾以五分珠乐团名义进行地下表演。\n\n2001年-2005年:退伍复出后到《知足》\n在乐团休息期间,2002年他们推出华语音乐史上首部自传式纪录电影《摇滚本事》,并推出同名的原声带专辑。电影在台湾的大型戏院上映,并在三天内获得超过新台币120万的票房成绩 。\n休息两年后,2003年7月玛莎退伍,五月天在8月16日于台北市立体育场举办“天空之城”大型复出演唱会,吸引约四万名歌迷参加,为台湾乐团举办演唱会歌迷人数最高纪录的保持人 。2003年11月11日乐团推出第四张录音室专辑,也是复出后第一张作品《时光机》,专辑在推出后两天,销售量就超过15万张 。五月天也以这张专辑二度获得金曲奖最佳乐团奖。\n在2004年夏天,五月天第三次参与电影的配乐制作,替电影《五月之恋》制作音乐,吉他手石头也特别参与电影演出。2004年11月5日推出第五张录音室专辑《神的孩子都在跳舞》,2005年入围第16届金曲奖最佳乐团奖。\n之后五月天举办为期半年,首次的世界巡回售票演唱会“Final Home 当我们混在一起”,自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5月1日,在台湾、美国、中国大陆、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进行多场演出。在演唱会结束后,推出该主题演唱会的现场记录专辑。\n在推出五张录音室专辑后,在2005年8月推出精选辑《知足just my pride最真杰作选》。2005年11月11日,五月天于台北101的91楼观景台举办“史上最接近天空演唱会”(或称“头顶天空演唱会”),这场演唱会在海拔390.6公尺的地方举行,唱片公司希望能以此申请金氏世界纪录之“世界最高的演唱会”。\n\n2006年-2007年:《为爱而生》与“离开地球表面”演唱会\n2006年,五月天与滚石唱片策略长陈勇志(滚石集团策略长、作词人陈没)合作,以股东身份成立“相信音乐”,旗下拥有多组艺人。\n五月天于2006年12月29日发行第六张录音室专辑《为爱而生》,并于2007年1月6日至3月10日共举行十二场“五月天 le power 天使为爱而生巡回演唱会”。2007年举行的“离开地球表面 Jump! The World”世界巡回演唱会,为“Final Home”之后的大型巡回演唱会,从香港起跑。台湾在7月20日到7月22日之间举办三场,同时于台湾首场当日(7月20日)发行了《离开地球表面JUMP THE WORLD! 2007 极限大碟》,其中〈私奔到月球〉与陈绮贞合唱,为第一首五月天男女对唱作品。与〈离开地球表面〉相呼应的“回到地球表面”演唱会主要于2008年举行,在该主题演唱会台湾场(5月17日)举办的前一天发行了“Jump 离开地球表面 Live DVD”,特别附赠“maygazine 07”,收录演唱会的写真纪实。\n\n2008年:《后青春期的诗》与“十万人出头天”演唱会\n《为爱而生》发行约两年后的2008年10月23日,五月天发行第七张录音室专辑《后青春期的诗》。首批出货的CONCERT版专辑内附一张12月13日台北中山足球场“十万人出头天新歌飙唱会 GREEN DAY”的门票,以专辑内门票及歌词本兑换当天入场手环,这是五月天自2000年“十万青年站出来”后首度回到中山足球场开唱。预购开始不久后即宣告预购量破五万张,五月天随即宣布在隔天(12月14日)于同一地点加办一场“再五万人出头天新歌飙唱会 BLUE DAY”。除了中山足球场的两天演唱会,五月天更举行台湾100场“真正的快乐”校园巡回演唱会,参加方式是至将举办五月天校园演唱会的各级学校购买CAMPUS版专辑,由奥汀整合行销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星宅娱乐事业有限公司及奇奥多整合行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本次校园巡回演唱会。\n\n2009年-2010年:第三座“最佳乐团奖”与“D.N.A”演唱会\n2009年3月19日,五月天正式宣布全新巡回“D.N.A创造世界巡回演唱会”于5月20日至22日从香港起跑。3月20日发行“十万人出头天 Live DVD”与“后青春期的诗 MV 影音全集”,由环球唱片发行,亦代表与滚石合作告一段落。同年3月29日,于西门町河岸举办“A.N.D同党万岁”演唱会,“A.N.D”来自“D.N.A”的反转概念,有2009年D.N.A创造演唱会的前哨站之意义,并邀请多组乐团接力演唱,庆祝五月天自冠佑加入后成军十周年。\n5月,作为五月天的本命月,15日公布第20届金曲奖流行音乐作品类入围名单,五月天凭借《后青春期的诗》再度入围最佳乐团奖,〈你不是真正的快乐〉入围最佳年度歌曲奖,〈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如烟〉双双入围最佳作词人奖,为五月天出道以来入围最多奖项的一次。最后,五月天三度夺得最佳乐团奖。\n2010年7月24日,结束“D.N.A创造世界巡回演唱会”最终场后,五月天开始筹备新专辑,短期内没有大型巡回演出。由于相信音乐旗下艺人梁静茹合约转出,台北小巨蛋的演唱会无法如期举行,讨论后改由五月天领军八组乐团,于2010年8月14日举行“超犀利趴”演唱会。九个小时马拉松式的演唱会,引领观众穿人字拖入场,亦开放在馆内饮食,均造成话题,再创纪录。\n\n2011年:电影“追梦3DNA”与《第二人生》\n2011年5月20日至23日,五月天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行一连两场“Just Rock It!!! 就是”世界巡回演唱会,其后两度加场,总共四场。演唱会为香港限定场,以回归基本为主题,舞台设计简约。其中更加入unplugged 环节,大唱不少旧歌。9月16日于台湾、中国大陆与香港上映耗时一年,斥资台币2.2亿元制作的华人第一部3D演唱会电影《五月天追梦3DNA》,并发行电影原声带。片中大部分为演唱会内容,有3段故事穿插其中,分别在广州、台北、上海拍摄,都是以看五月天的演唱会为主轴。电影票房包含中国大陆与香港总计约将近2亿台币。\n12月16日,三年未发行新专辑的五月天发行第八张录音室专辑《第二人生》。这张专辑于11月29日到12月12日预购,在这期间称为“作品8号”。因为五位团员对于末日的看法分歧,因此将专辑分为明日版与末日版,两个版本的曲目顺序不同,专辑样貌不同,也有一首歌不同。12月23日,全新巡演“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首场于台北小巨蛋展开,并在该场地连续举办七场演唱会,这也突破了他们在2009年“D.N.A创造世界巡回演唱会”连续四场的纪录。\n\n2012年:六座金曲奖与专辑十白金殊荣、首登北京鸟巢\n2012年1月28至31日,“国际唱片及多媒体音乐出版市场大展”于法国坎城举行,期间预定于1月28日至30日连续3天晚上举办音乐节,五月天在29日的“台湾之夜”演出。同年3月3日,五月天应财团法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之邀,在国立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台中校址田径场举办慈善售票演唱会“Just Love It!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同年4月29、30日,五月天在以“诺亚方舟”演唱会在北京鸟巢连开两场,为首组登上该场地开唱的华人乐团。\n6月23日,五月天以《第二人生》于第23届金曲奖四度夺下最佳乐团奖,打破自身纪录,入围七项并获得六项大奖,包括最佳国语专辑奖、最佳编曲人奖、最佳作曲人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和年度歌曲奖〈诺亚方舟〉,为当届的大赢家 。\n五月天在150名美、日、中、港、台、星、马国际媒体见证下,庆功2012丰收年RIT/IFPI(台湾唱片出版事业基金会)正式认证专辑《第二人生》发行一年突破十白金(相当于30万张) 。\n\n2013年:电影“诺亚方舟”到《步步》\n2013年7月6日,五月天于第24届金曲奖上和乱弹阿翔、四分卫和董事长等乐团接力演唱;另再以《第二人生》专辑中之歌曲〈干杯〉夺下“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成为该张专辑横跨两年获得的第七座奖项。7月,累计六场公益演出,五月天共捐出2700万元帮助“教育方舟”计画。\n五月天继2011年的《五月天追梦3DNA》后,耗时2年、斥资亿元,于2013年9月推出全新3D演唱会电影《5月天诺亚方舟》。这次的电影不但采用3D技术高规格拍摄、结合最新4DX制作,为全球首部4DX演唱会电影,还与负责奥运开幕式、世界杯足球赛转播的德国团队,采用空中万向摄影机Spidercam等多种高科技器材拍摄,并交由好莱坞等级3D后制团队“兔将创意影业”后制。2013年8月17日,结束于北京鸟巢的演唱会后便在后台举行电影发布记者会,也正式曝光五位团员的个人海报,并透露影片中还情商言承旭与林依晨友情客串。这次电影五月天亲自投入幕后制作,阿信参与剪接、配乐等工作,团员们也肩负导演重任。电影于9月18日全面上映。\n五月天与日本乐团flumpool,2011年因台湾活动结为好友。2013年flumpool正式于台湾出道,阿信特别为他们取了中文团名“凡人谱”。此次两团为日本史上最高收视日剧《阿信》跨国合作电影版主题曲〈Belief~给等待春天的你〉。五月天亦借由此次机会宣告也正式进军日本歌坛,加入flumpool所属的Amuse经纪公司。除此之外,9��中也正式宣布五月天于11月13日发行首张日文精选辑,除了收录有多首中文歌曲及将2首创作翻唱日文版本,也特别收录与flumpool合作新单曲与电视剧《步步惊情》主题曲〈步步〉。除了推出日语精选辑,五月天于2014年初在日本大阪与东京举行2场特别Live演唱会。2013年9月27日,五月天正式进军日本,登上日本指标性音乐节目《Music Station》。10月1、2日,担任flumpool于日本武道馆举行的5周年演唱会神秘嘉宾。 同年11月4日,五月天赴英国举行首次欧洲世界巡回演唱会记者会,2014年也是五月天成军以来,首次在欧洲进行世界巡回。同时,他们亦登上英国BBC《Impact》节目现场访问 。同年12月30日,五月天推出第三张精选辑(含海外)《步步自选作品辑 The Best of 1999-2013》。\n\n2014年:麦迪逊广场花园开唱\n2013年12月31日及2014年1月1日,五月天于高雄世运主场馆举行的“Just Rock It!!! 无限放大版”演唱会,一路从跨年唱到隔年的第一天,连续2场集结10万人共襄盛举。演唱会上为了呼应出道15年推出的精选辑之概念,特别打造高达十米的第二主舞台“未来巨象”。\n同年3月发布,五月天于同年春季推出为佐藤健与渡部笃郎主演的日剧《Bitter Blood》演唱的主题曲〈Do You Ever Shine?〉,由阿信作曲、日本知名制作人小林武史填词,曲风融合摇滚、电音、交响乐配合刑事剧情的速度感。除了新单曲外,还特别收录了2014年重新混音版的歌曲〈DNA〉,并作为日本变形金刚博览会之主题曲。该实体单曲于2014年6月4日在日本正式发行。\n5月30日播出日本电视台NHK与台湾TVBS斥资千万共同制作之节目“《POPS的遗传基因》流行音乐的继承者”,邀请日本的福山雅治、泰国的BELLE NUNTITA及台湾的五月天,打造台湾前所未有的日流、华流、泰流进行交流的节目形式,并分享彼此音乐路上的心路历程、同台演出切磋音乐实力,证明音乐无国界。另为了语言能零误差的互相传达使节目更流畅,录影现场还特别安排多位各国的专业翻译进行现场翻译。\n15周年成军日将至,美国时间2014年3月22日,五月天“诺亚方舟”世界巡演航向美国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成为第一组登上此地开唱的华人乐团,吸引1万4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2014年3月29日五月天15周年成军日,于美国洛杉矶举行“诺亚方舟”世界巡回演唱会最终场。\n美加巡演期间正巧碰上台湾的服贸(两岸服务贸易协定)学运抗议风波,先是五月天脸书官方专页的编辑人员张贴〈起来〉MV,却被媒体解读为“反服贸之歌”,引来中国大陆网友不满。阿信在微博逐条回复网友留言,其中回复澄清:“从未反对服贸,希望两岸能建立和平沟通的桥梁”,但此语则引来台湾网友反弹,被批为了中国大陆市场而两面讨好。演唱会当晚唱到〈憨人〉一曲时,阿信哽咽 。\n7月27日,“Just Love It!‘拥抱’公益演唱会”首场于高雄巨蛋开唱 。2014年8月8日,于中兴文创园区举行宜兰场。两场演唱会捐出新台币5694万元及500多万元的周边商品所得,加上鼓手冠佑自掏腰包,共计捐出新台币5700万元整。。另于2014年8月3日的北京场及8月5日的深圳场,也捐出两场所得人民币799万(约新台币3879万)作为善款。\n11月4日,为电影《黄飞鸿之英雄有梦》打造主题曲〈将军令〉;隔年该曲于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n12月31日,“萤火晚会”首场演唱会于高雄市运主场馆登场,与歌迷一起跨越2014年。2015年1月2、3日连续三场于同场地开唱 。\n\n2015年:登日本武道馆\n2015年1月1日,五月天与宇宙人、严爵、白安、家家、乱弹阿翔、丁当、MP魔幻力量 等旗下歌手,高雄在地人黄小琥与乐团麋先生也主动参与演出,于高雄气爆灾区举办“NEW!再创新高”迎新演唱会。该演唱会所有参演艺人均为义务性演出,所有演唱会成本由五月天与主办单位相信音乐、必应创造承担,当天现场共吸引约10万人参与 。\n同年3月29日青年节,同时也是别具意义的五月天成军日这天,宣布于同年8月28、29两日,以“Just Rock It!!!”世界巡回演唱会登上日本指标性场馆日本武道馆,为第一组于此场地开唱的华语乐团,亦创下首次举办个唱便连开两场之纪录 。\n6月17日,五月天于日本发行第二张日文单曲“YOUR LEGEND~燃烧的生命~”(YOUR LEGEND~燃ゆる命~)。除收录〈盛夏光年〉、〈星空〉等歌曲,更特别收录日文版〈将军令〉(YOUR LEGEND ~燃ゆる命~)、阿信及怪兽双主唱日文版本的〈九号球〉(追忆のナインボール)。单曲初回限定盘特别附加特���DVD,收录历年“诺亚方舟”演唱会巡回世界各地的经典片段 。\n6月26日,相信音乐发行《女也 Herstory with Mayday》概念专辑,邀请十组女歌手改编翻唱五月天的经典歌曲,包括曲婉婷、林忆莲、S.H.E、徐佳莹、梁静茹、邓紫棋、家家、艾怡良、魏如萱、黄韵玲 。\n8月底,五月天对外发布他们将闭关半年至一年,甚至中断参与跨年演唱会的十三年纪录,全心投入新专辑的筹备制作。\n\n2016年:第九张录音室专辑《自传》\n2016年5月20日至6月1日,五月天在香港红磡体育馆连续举办了十场“Just Rock It!!! 就是”世界巡回演唱会,打破了海外歌手在该场地演出场次最多的记录。同日,公布睽违五年的第九张录音室专辑《自传》于同年7月21日正式发行 。专辑中有三首歌曲荣登 中国公告牌Top 10音乐单曲榜榜首: \"派对动物\" \"后来的我们\" \"好好 (想把你写成一首歌)\" 。同年7月17日,重返1999年出道时期首次开唱的台北西门町,举行第九张专辑首唱会,演唱新歌及许多经典歌曲,一万名粉丝挤爆现场重现当年盛况 。\n8月26、27、28日,连续三天以“Just Rock It!!! 就是”演唱会再度返回北京鸟巢开唱,共吸引近30万歌迷。\n12月17日至2017年1月1日,五月天在台北小巨蛋举办“RE:LIVE Just Rock It!!! 2016 最终章 [ 自传复刻版 ]”演唱会,完整复刻出道以来九场不同主题的大型演唱会 。\n12月31日,于跨年演唱会上宣布2017年全新主题巡回演唱会“人生无限公司”,于3月18日至21日起由高雄起跑,3月25、26日于广州、5月10日至23日于香港等地展开巡演 。\n\n2017年-2018年:“人生无限公司”巡回 与 成军20周年\n2017年2月1日,发行日本限定盘《自传 History of Tomorrow》 。同年2月3、4日,连续两天再登日本武道馆举行“Re:DNA~2017复刻版~”演唱会 。\n3月18、19、20、21日,一连4场“人生无限公司”巡回于高雄世运主场馆正式启动,每场均吸引五万歌迷到场。\n3月29日,五月天选在成军20周年纪念日这天,回到第一次演出的大安森林公园举办纪念演唱会,免费开放入场,现场共聚集3万5千人,并于相信音乐YouTube频道全程直播,高峰达到40万观看人次。新浪微博直播线上最高同时观看人次为529万,YouTube总播放次数为224万,新浪微博则是9393万次 。\n5月16日,第28届金曲奖入围名单公布,五月天以第九张专辑《自传》入围年度专辑奖、年度歌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最佳作曲人奖、最佳作词人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最佳乐团奖;玛莎以家家的歌曲〈还是想念〉入围最佳单曲制作人奖,成为当届入围大赢家。\n同年6月24日,五月天获得第28届金曲奖最佳国语专辑奖,阿信以〈成名在望〉首次获得最佳作词人奖。\n10月1日,五月天在台湾二度售票于2017年12月23、24、26、27、29、31日、2018年1月1日、5-7日在桃园国际棒球场连续举办11场的“人生无限公司”跨年演唱会,打破2016年的9场纪录,24万张门票在15分钟完售,瞬间流量40万人次缔造史上新高,亦是第2组在该棒球场开唱的艺人。\n2018年3月2、4日,“人生无限公司”欧洲巡回于法国巴黎雅高酒店体育馆、英国伦敦O2体育馆举行。\n同年5月4、5、6、11、12、13日,一连6场“人生无限公司”无限放大版香港站。五月天忍痛放弃红馆档期,首次在香港迪士尼乐园幻想道露天场地开唱,成为首组在该地开唱的乐团及艺人。演唱会6场的观赏人次共计15万人。\n同年5月19、20日,该主题巡回前进摇滚圣殿东京“日本武道馆”,是首位三度登上日本武道馆开唱的华语艺人。6月29日,受韩国电视台Mnet邀请,出席7月5号于台北小巨蛋举办的《M! Countdown in TAIPEI》演唱会。\n7月15日,2018年国际足总世界杯决赛,FIFA官方开设的世界杯新浪微博帐号宣布经微博网友投票后,最终在比赛现场播放五月天的〈倔强〉。\n8月24、25、26日,于北京鸟巢举行连续3场的“人生无限公司”演唱会,也是五月天第五度于该场地开唱。9月8日,五月天与泰国乐团 Slot Machine(拉霸乐团)合作〈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贯彻快乐)〉之英文版本〈Don'ts Don'ts〉。10月6日,“人生无限公司”巡演前进泰国,亦是他们首度于泰国开唱。12月22、23、24、29、30、31日、2019年1月1、4、5、6日,于台中洲际棒球场举行一连10场的“人生无限公司”无限放大最终场。\n\n2019年:电影“人生无限公司3D”与“蓝色三部曲”20周年\n2019年1月6日,连续10场的“人生无限公司”巡演最终场于台中洲际棒球场画下完美句点,在这之后宣布暂时休息。同年5月24日,第三部演唱会电影《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3D》正式上映。\n此外,为纪念五月天的前三张录音室专辑“蓝色三部曲”发行20周年,特别将收录在该三张专辑中的歌曲重新编曲演唱,并拍摄全新版本的音乐录影带,赋予歌曲新的意义与故事。于同年5月6日释出首部曲〈纯真〉;于7月7日释出二部曲〈疯狂世界〉;于2020年1月1日释出三部曲〈温柔〉,并特邀孙燕姿参与演唱 。\n11月14日,台北市跨年晚会承办单位必应创造发布五月天担任“台北最High新年城-2020跨年晚会”之开场嘉宾,是他们睽违8年于台北市政府参与跨年。\n12月21-22、24-25、28-29、31日、2020年1月1、3-4日,于桃园国际棒球场连续举行10场“Just Rock It!!!‘蓝|BLUE’”演唱会。后宣布于同年12月27日加开1场,总计11场。\n\n2020年-2022年:“好好好想见到你”演唱会 与 “诺亚方舟”巡回十周年\n2020年1月28日,〈我不愿让你一个人〉之音乐录影带于YouTube的观看次数突破1亿次。同年5月31日因远距需要,五月天首度举行“突然好想见到你”Mayday live in the sky线上演唱会,该直播在各大播出平台累积超过4千万人次观看,并登上台湾、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YouTube发烧影片首位。10月18日,〈后来的我们〉之音乐录影带于YouTube的观看次数突破1亿次。\n五月天原定于2020年12月25日起在桃园国际棒球场举行“好好好想见到你”Mayday Fly to 2021 演唱会,后因疫情延期至2020年12月31日举行,同日也于线上发布预录的同名演唱会,表演内容与现场相同,后于2021年也在及台南市立体育场举行该主题演唱会。此次演唱会相信音乐及五月天提供6,000张门票,委由桃园、台中、台南卫生局及护理师护士公会联合会等相关单位,邀请辛劳的医护人员参与。\n2020年12月24日,五月天发表数位单曲〈因为你所以我〉,并于当日先行释出音乐录影带,音源于12月25日0时在各大数位音乐平台上线。\n2021年11月19日,相信音乐宣布五月天于2021年12月25、26、31、2022年1月1日在高雄世运主场馆举行共4场“好好好想见到你”Mayday Fly to 2022 高雄跨年版演唱会。同年12月31日,相信音乐在Youtube上举行“五月天 陪你跨年演唱会[线上特别版]MAYDAY FLY TO 2022”。\n相信音乐在2021年1月27日宣布五月天原定2021年2月17日起于台中洲际棒球场举行“好好好想见到你”Mayday Fly to 2021 演唱会,因疫情延期至2021年12月4日起举行,尔后又在2021年9月30日宣布,因中华职棒复赛,冠军赛事预计十二月开打,延至2022年1月15日起举行,该演场会最终于2022年1月23日顺利举行。。\n\n2023-2025年:重启世界巡演 与 “回到那一天”25周年演唱会\n疫情趋缓后的后疫情时代,五月天暌违3年前往新加坡进行巡演。2022年10月17日,为纪念诺亚方舟演唱会10周年,五月天于官方社群宣布于2022年12月23、24、25、30、31、2023年1月1、7、8日在乐天桃园棒球场连续举行8场“诺亚方舟10周年进化复刻限定版”演唱会。同年12月31日,相信音乐于当日在线上举行“诺亚方舟十周年特别版”演唱会。2023年1月1日宣布于2023年3月29、31日、4月1、2日在高雄世运主场馆举行“诺亚方舟无限放大十周年复刻版”演唱会。\n2023年5月起,五月天在中国大陆进行巡演。在最后一站上海站收官后的几周后,2023年12月初,有社群媒体用户质疑五月天演唱会存在假唱。该用户发布视频声称,经他分析了网友提供给他的,在上海场11月16日现场使用手机录制的12首歌曲片段,认为其中有5首存在假唱。使得五月天特别是主唱阿信遭到巨大的舆论压力,大量网友认为五月天欺骗粉丝和观众。上海市文旅局执法总队回应网络舆论称已要求主办方配合调查。12月4日,相信音乐发布声明称五月天在巡回演出中不存在任何假唱行为,相关言论均为“恶意攻击、造谣中伤”。12月6日,主唱阿信在个人社群平台发文回应称演唱会“每次的嘶吼,每一场,每一声,都来自于我依赖了24年的嗓子。除了真唱,否则没有其他感动你的方式”。2024年5月,上海市文旅局向媒体表示,通过对演出主办方、场地方、现场音控师调查询问,调取现场执法记录仪全程视音频、主办方现场监督记录等资料,组织社会专家研讨,经调查核实,未发现上海站八场演唱会中五月天存在假唱。原先认定阿信假唱的博主曾上传视频表示“鉴定假唱时,没有确认过音源是否正确”,“民间个人,鉴定结果不具备法律效力”。 \n2023年12月31日、2024年1月1、2、5、6、7日为庆祝出道25周年,于台中洲际棒球场举行“回到那一天巡回演唱会”;2024年3月23、24、29、30、31日于高雄世��主场馆举行该主题的“无限放大版”演唱会。2024年4月29日至5月8日,于香港举行“5525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演。然而在第一场遇上暴雨,导致电子设备故障,LED球体屏幕突然冒出浓烟起火。在5月1日宣布演唱会延至5月9日,5月2日宣布退票方案,赔偿外地歌迷的机票(上限为港币1000圆正)、酒店费用(上限为港币2000圆正)。2024年5月18日至6月1日,五月天在北京市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10场“回到那一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同时,五月天也持续维持在国家体育场(鸟巢)的开唱纪录,达到30场次。\n2024年9月13日,中信兄弟宣布9月21日在台北大巨蛋举办的“The Last Together周思齐引退”周思齐引退赛,赛后由五月天担任表演嘉宾。演出当天,动员500位工作人员,在赛后短短20分钟内完成舞台搭建以及地面灯、喇叭音响设置。接著五月天出场,演唱《OAOA》、《离开地球表面》、《干杯》、《倔强》,在演唱《离开地球表面》时与150位舞群合作,并融入诚泰Cobras的应援曲,兄弟的战歌以及球员应援曲,还跳了一小段“炸裂舞”,演唱《干杯》时,与43位球芽基金曾赞助的国小球员同台,演唱《倔强》时,大萤幕也拨放周思齐的生涯回顾影片,并在后段融入周思齐应援曲,镁光灯也从“小周思齐”傅品豪挥棒的画面开始,再让大家聚焦到主角周思齐,象征传承棒球精神,中信兄弟与诚泰球员最后都走进场内,最后五月天默默离开舞台,把舞台留给周思齐以及欢呼声。此次舞台设计突破以往赛后演出的规格,打造全新9座阵列式LED移动舞台,并订制100组气压式草地轮,可直接在人工草地上移动。在灯光规划中,出动了600组电脑灯具包覆住整个大巨蛋场内,首次启用大巨蛋的天棚结构,吊挂灯具、雷射,使整个场域从外到内、从上到下都能有不同的灯光雷射呈现,打造不同于以往平面式的视觉效果,另增设了150组中高低音喇叭系统,希望献给周思齐和全场球迷最好的视听觉飨宴。\n2024年12月31日,五月天不仅在乐天桃园棒球场和 2.5 万名歌迷倒数,也透过《FLY TO 2025 线上跨年演唱会》与世界各地歌迷跨年,耗时 2 年制作,斥资 9000 万打造五月天 25 年音乐时光之旅。光在相信音乐 YouTube 频道直播最多同时线上观众人数就达到 18 万,上线短短二个小时 YouTube 和微信视频号累积已超过 250 万观看次数。\n\n音乐作品\n音乐创作\n媒体作品\n演唱会\n获奖纪录\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繁体中文)相信音乐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语)日本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繁体中文)五月天的Facebook专页\n(繁体中文)五月天的Instagram帐户\n(日语)五月天 日本的X(前Twitter)账号\n(英文)五月天 英文的X(前Twitter)账号\n(中文)五月天的新浪微博"} +{"doc_id": "5390", "title": "上莱茵省", "text": "上莱茵省(法语:Haut-Rhin,发音:[o ʁɛ̃] ();阿尔萨斯语:Owerèlsass)是法国的第68省。2021年1月1日,上莱茵省与下莱茵省的领土集体合并为阿尔萨斯欧洲集体。上、下莱茵二省并未撤销,仍是法国国家行政区。\n\n上莱茵省是法国大革命期间,根据1789年12月22日的法律和1790年1月8日的条例,于1790年3月4日建立的。它北与下莱茵省,西与孚日省,以及西南与贝尔福地区省交界。同时,它的东侧沿莱茵河与德国,南侧与瑞士接壤。历史上,阿尔萨斯大部分地区曾经于1871年根据法兰克福条约被划归德国,留在法国的部分形成了贝尔福地区;1919年凡尔赛条约将其重新划归法国,但仍与贝尔福地区分离。\n该省是法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失业率很低。它的工业、商业、教育活动集中于经济中心米卢斯(Mulhouse,人口270 000)周边,比如标致汽车的一个生产基地位于米卢斯。米卢斯,盖布维莱尔和坦恩所形成的三角地带构成了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特别是其北端,商业网点的建立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以及商业区的扩张。许多当地居民在瑞士境内工作,特别是服务于巴塞尔的化学工业,同时享受本地相对低廉的物价。\n当地的方言为阿尔萨斯语。"} +{"doc_id": "5392", "title": "伦敦大学学院", "text": "伦敦大学学院(英语: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缩写:UCL)是一所坐落于英国伦敦的公立研究型大学,为英格兰第三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n学院最初于1826年由汤玛斯·坎贝尔及亨利·布鲁厄姆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创立,是伦敦市第一所高等学府,且为全英首间不拘学生性别及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虽没有直接介入学校的���设,但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对教育的理念启发了创办者,故获誉为“伦大教父”。1836年,以书院联邦制正式成立伦敦大学,学校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成为了此大学的两位始创成员学院。学校随后迅速发展并与多所专科院校合并,也在英格兰开创了不少高校学系。该校虽然是伦敦大学的成员学院,但学院本身拥有包括独立颁授学位的高度自治权,故性质与一般大学无异。\n伦敦大学学院共设11所学术学院,拥有超过100个学术科系与研究中心。其主校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布卢姆茨伯里区,并设位于斯特拉福德的东校区(UCL East),此外另设两所分别坐落于澳大利亚及卡塔尔的卫星校园。同时,校内拥有17间图书馆、9所博物馆及收藏区,馆藏涵盖不同学术范畴。伦大学院为英国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亦是国民保健署建立的11所生物医学研究基地及多个科技联盟的始创者之一。\n该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球前十名、英国前五名。截止2020年10月,此校的师生、校友及研究人员包括了34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获奖者、多名政治要员与组织领袖及数位著名文艺人。\n\n校史\n19世纪\n伦敦大学学院于1826年2月11日,由诗人汤玛斯·坎贝尔及律师亨利·布鲁厄姆两位苏格兰人创办。1825年,坎贝尔到访了现在德国的波恩大学。与时下的牛津、剑桥两所高校不同,波恩大学的宗教自由获得了坎贝尔的赞赏。回国后,他致函深受哲学家杰里米·边沁影响的布鲁厄姆,表示有意于伦敦建立一所这类型的学府。该信件亦在同年2月刊登于《泰晤士报》,成为最早有关创立伦大学院的公开草议。在伦敦犹太人社团的领袖——以撒·里昂的撮合下,两人著手规划兴建项目。学校最终于1826年以“伦敦大学”(London University)之名面世,成为当地唯一不论学生性别、宗教背景的世俗高校。其理事会委员没有一位是宗教领袖,教育家汤玛斯·阿诺德因而称其为“高尔街的无神学府”。学校最初采用了苏格兰大学(尤其是爱丁堡)的模式办学。开创多元学科、重整讲堂机制、取消宗教考核、管治民主化等均为其最刻意模仿的制度。1827年,伦纳德·霍纳(现在赫瑞瓦特大学的创办者)获委任为校长,惟在4年后因管理层的内部反对而离职。\n1826前,早已成立的学校理事会曾在国家议会上提议颁宪,以确立伦大作为独立高等学府的地位。可这惹来了不少反对声音。除了国内英格兰教廷、牛桥两校及医学界的反对外,奥地利外交官克莱门斯·梅特涅亦要求他的驻英大使转述他对此计划“可能有损英格兰发展”的看法。直到1831年,由辉格党带领的政府才成功为该校争取到皇家宪章,赋予其颁授学位的权力。不过,由于当时已有了伦敦国王学院,故两校合并为伦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London),原本的这所“伦敦大学” (London University)则改名为“伦敦大学学院”。\n不少人均以为哲学家杰里米·边沁是伦大的其中一位创办者,其实不然。此误解源于伦大学院本部大楼(斐拉克曼画廊)拱顶上的一幅壁画。这幅由亨利·唐克斯所绘制的壁画展示了尚在兴建的本部大楼和几位重要人物:图中负责设计大楼的建筑师威廉·威尔金斯正向边沁展示规划图,以获得他的赞同。可是此情景乃杜撰,因为当时的边沁应已年迈八十,亦没有证据显示他曾直接参与大学的兴建计划。不过,他对普及教育的思想确深深影响了两位创办者,成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故他获誉为“伦大教父”。边沁希望他能永远成为大学的一部分,故他的尸体一直被存放在本部大楼的一个木柜里,供公众参观。可不幸地,尸体的头部没有被保存好以致腐烂,故校方换上了一个由蜡制的仿造头。\n伦大学院本部大楼的兴建历经波折方能完工。工程在大学成立后一年便开始,建筑地点是捐助者花费三万英镑买下、占地八亩的卡马森广场。负责此项目的建筑师威廉·威尔金斯(国家艺术馆的设计者)把大楼的中心设计成八角状,加上拱顶。原先的计划是大楼以“U”字形向外伸展,并围绕著广场,可后来因经费不足而被逼中止。这座建筑物也曾于二战中受毁。最终到了1985年,大楼才在伊利沙伯二世女皇的主持下举行了启用仪式。\n伦大学院亦在19世纪开创了不少先河。其为第一所提供地理、英文、德文、意大利文、化学和土木工程学教育的英格兰高校。1893年,英格兰第一个学生会亦在伦大学院成立。\n\n20世纪\n步入20世纪���伦敦大学院急速成长。虽然学院在二战中被炸毁,但多数院系于1939年期间就搬离了伦敦。20世纪中至下半叶,学校与多所医疗科学研究中心合并,并分别与皇家自由医院及伦大学院附属医院合办了医学院及伦大学院国家医疗服务信托基金会,使其成为了英国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基地。除此,犹太文化研究院、斯拉夫与东欧文化研究院、人类学研究院及大盾太空科学实验室亦相继于伦大学院成立或重整。1973年,学院成为了第一个 ARPANET(现代互联网之先驱)的全球链接点,并在同年发出了世上第一封电子邮件。\n1906年,格雷戈里·福斯特成为了学校第一位教务长,执务23年。\n1907年,伦敦大学在皇家宪章的规定下重组,数所学院亦获并入此高校系统。惟包括伦大学院在内的所有成员学院毕业生均只获赋予“伦敦大学”的学位证书。1976年,新的宪章将法定独立权归还各学院,除了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伦大学院的英文名称中,位于“College”一字后的逗号亦被去掉。\n\n21世纪\n2002年,有关伦敦大学学院与伦敦帝国学院合并的草议曝光。此提议因事前没有进行足够的咨询而惹来广泛的批评。伦大学院的教务长德里克·罗伯茨因而被逼取消这个计划。\n2005年,伦大学院获赋予独立颁授学位的权力。包括证书在内的官方文件均印有伦大学院(UCL)的标志,而不再以伦敦大学的名义颁发。\n除此,校方亦继续扩大自己的跨校合作网路。其中,伦大学院与耶鲁医学院(连同耶鲁-纽黑文医院)更是签订了两校史上最具规模的合作项目。其后,他们的合作伙伴关系也从医学延伸至人文与社会科学范畴。2003年开创的伦敦纳米技术中心是伦大学院与帝国学院的合资公司。帝国学院的翻译学系亦自2013年10月起,转移至伦大学院欧洲语言、社会与文化次学院。同年12月,爱思唯尔出版社与伦大学院合作开办了大数据研究中心。2015年,英国政府宣布伦大学院、牛桥、爱丁堡、华威为艾伦图灵研究院的五所始创大学成员。此研究院旨在促进英国图书馆对进阶数学、电脑科学、大型数据处理技术的运用,以改善处理馆内大量的数据与资源的方法。\n\n校园地点\n主校区\n伦敦大学学院的本部校园坐落于伦敦市中心的布卢姆茨伯里区,接近高尔街。这里包括了学校大部分的院系设置、主图书馆、伦大学院剧院及伦大学院附属医院。著名校园建筑主要有本部大楼,多部电影曾在此取景。大楼中央部分称之为“威尔金斯楼”或“八角大楼”,是主图书馆、弗拉克斯曼艺术廊、八角圆顶及回廊的所在地,亦是大楼最古老的部分。至于以“U”字形包围著方庭院的延伸部分则在1985年(威廉·威尔金斯逝世后)才落成。故准确来讲,“威尔金斯楼”专指本部大楼的中央部分而非整座建筑物。方庭院面向高尔街,内有草地、过道、大量的长凳及两个已弃用的天文观测台。\n\n其他\n其他伦大学院机构遍布伦敦市中心的其他角落。伦大学院的眼科医学研究院、骨科及骨骼肌学院、温得依研究院、气象物理学系分别位于克拉肯威尔、史丹莫尔、费兹罗维亚及霍姆伯里。皇家自由医院、惠廷顿医院两所教学医院则分别在汉普斯特得及伊斯灵顿。\n伦大学院的能源学院及考古与博物馆学院分别坐落于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及卡塔尔多哈。前者由学院、南澳州政府及桑托斯汽油公司共同合办,是该国最具规模的英国教育机构。\n\n行政架构\n管治制度\n伦敦大学学院虽隶属伦敦大学联邦,但它在很多方面都与一所行政独立的大学无异。\n学院的中央行政机关为理事会(Council),负责监管学校的政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理事会共有20位委员:11位是校外成员,7位是学院的学术职员(包括教务长),余下2位则为学生。大会主席的任期为五年。他们一年会开6次会议。其中,教务长(Provost)获赋予执行与学术、财政及人力资源分配有关的工作。理事会一般会先咨询学术委员会的意见,然后委任教务长,并有向其问责的权力。另一方面,教务长拥有委任副教务长(Vice-provost)的权力。副教务长共设6席,分别负责在教育、研究、医疗、国际合作、企业管理、协调方面协助教务长执行事务。他们都是教务长高级监管团队(Provost's Senior Management Team)的成员。\n学院的各个院长(Dean)及财政督导(Director of Finance and Business Affairs)同样由理事会及教务长高级监管团队委任。院长的主要职责是向教务长及其团队提交关于自己学院的发展策略、人力资源分配、课程与考核编制、学生事务等的报告。��校共设11所学术学院、逾百个学系及研究中心,涵盖不同学术范畴。校方还将除教育研究院之外的学院按照学术性质分成了3组,以便进行跨学院合作项目。\n\n财政状况\n截至2014年7月31日,伦大学院共有十亿零一千九百六十万英镑的净收入,总支出为十亿零八百二十万。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为研究经费,金额达三亿七千四百五十万。\n2015/16年度,英格兰高等教育基金管理委员会拨款一亿七千一百三十七万支持伦大学院的研究与教学,金额为英格兰高校之最。\n\n学校识别\n行政上,伦敦大学学院采用标志而非纹章或印章作为官方文件上的学校识别,与绝大多数的院校不同。伦大学院的盾徽并不是合法纹章,故不再被校方所使用,但现仍能在的一些非正规文件、学会与校队产品上见到其踪影。伦大学院的传统代表色为中度紫与蔚蓝。\n\n跨校联盟\n伦敦大学学院隶属伦敦大学联邦、大英国协大学协会、欧洲大学协会、G5超级精英大学、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罗素大学集团、英国大学联盟,并是英国其中一所“金三角名校”。除此,伦大学院与伦敦国王学院、伦敦帝国学院,以及英国医学研究协会、英国癌症研究慈善会、惠康基金会成立了耗资六亿的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院。它与帝国学院亦开创了伦敦纳米技术中心,且为艾伦图灵研究院的始创高校成员之一。\n国外学术合作包括了与耶鲁大学间的联盟。伦大学院与耶鲁医学院(连同耶鲁-纽黑文医院)开创了两校至今最大规模的跨校合作项目,以生物医学为主要研究范畴。除此,它们的合作关系亦延伸至人文与社会科学圈,以及不限学术领域的博士生交换计画。\n\n学术泛论\n招生事宜\n多数有意报读伦敦大学学院本科课程的申请者(包括国际生),都需透过 UCAS(英国高等学府报名系统)于网上递交资料。系统在每年的9月开始接受登记。多数学系于次年1月15日截至报名;医学与法律学课程有特别安排:前者的申请期限会提早至10月20日,学生亦需于9月初参加生物医学入学考试;后者的截至日期与普通学系无异,但申请者需在1月底前参加英国国家法律学入学考试。\n伦大学院为英国国内最难入读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英国高级程度考试(A-Level)录取成绩为AAB至A*A*A(三科)不等,另需通过一门补充程度(AS-Level)的科目考试;国际预科考试(IB)最低分数线则为34。可是,成绩并非筛选的唯一指标:面试、课外活动参与率、推荐信等均为考虑因素。有意报读研究生课程的学生,则需在学院自己的网上申请系统注册登记。非以英文作母语的学生,需提供英文能力证明。伦大学院接受不同的英文能力考核成绩(例如:雅思)。\n\n教研\n伦敦大学学院目前提供逾200类学位,学额各有所异。多数本科课程修毕时间为3年;内外全科医学士(医学课程)为6年;包含外国法律的法律学位则为4年。学校每学年共分三个学期,为时9个月。\n伦大学院校内研究活动频繁。校方定立了“四大挑战”作最高研究目标:国际医疗、可持续都市发展、文化互动、人类繁荣发展。校方曾在2013年有三亿三千四百七十万英镑的研究收入,位列全国高校第二;亦于2010/11年度获得了全国第四大研究经费资助,总收入为第三。由其创立的伦大学院合作伙伴联盟更为国内第一批及世界其中一个最具规模的医疗科学学术中心,每年营业额约有二十亿英镑。此校同时也是英格兰国民医疗服务系统建立的11所生物医学研究基地之一,并与爱思唯尔出版社建立了伦大学院大数据研究中心。\n\n图书与博物馆\n伦敦大学学院共设17间图书馆,由名为“探索(Explore)”的中央系统连接,馆藏量合计二百万册。最大的主馆位于学院的本部大楼内。所有伦大学院的师生亦可自由进出伦敦大学的中央图书馆——理事会大厦图书馆。\n伦大学院以收藏历史及文化稀有品(尤其是手抄本、善本及档案)闻名。学院共有九大博物馆及收藏区,馆藏种类繁多。它们为:艺术博物馆、格兰特动物与比较解剖学博物馆、皮特里埃及考古博物馆、地质学收藏区、考古学研究院收藏区、人种学收藏区、高尔顿收藏区(专门收藏法兰西斯·高尔顿的个人收藏品)、科学收藏区(内藏一切由伦大学院自制的科学品)。前五者开放给观众自由参观,其余的则需预约。\n\n排名声誉\n伦敦大学学院在多个国内、外综合排名里,均位居世界前二十、全国五强之列。根据路透社所做的调查,伦大学院论文在全球的引用率于1999至2009年期间为欧洲高校之首,世界第十三。《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的《全球大学就业排名》(2014年)显示,伦大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位列全球十四、全英第三;《纽约时报》2011年的调查则指,伦大学院毕业生的平均工资金额为全球十二,亦是全英第三。\n\n校园生活\n2014/15年度的伦大学院学生总数为30,551人,为伦敦高校之最。当中的大学生人数为16,491名,研究生则为14,060名(全英最多)。伦大学院以“伦敦的国际性大学”自居:校内约有40%的学生为国际生,当中以亚洲人所占的百分比最多,有44.72%。\n伦大学院有21所学生宿舍,分两类。提供膳食服务的宿舍(Halls of Residences)共有3间:阿斯特学院、艾弗埃文斯舍堂、拉姆齐舍堂;需自理的舍堂(Student Houses)则有18间:安·斯蒂芬森与尼尔·夏普舍堂、阿瑟·塔特索尔舍堂、伯纳德·约翰逊舍堂、坎贝尔舍堂、弗朗西斯加德纳舍堂、戈德斯米德舍堂、霍克里奇舍堂、伊恩·贝克舍堂、詹姆斯·莱特希尔舍堂、约翰·道奇森舍堂、约翰·托维尔舍堂、兰顿舍堂、马克斯雷恩舍堂、新舍堂、潘克德舍堂、谢弗舍堂、自由舍堂、圣潘克拉斯路舍堂。所有宿舍房间租住期为40周(包括圣诞及复活节假期日)。由于地方有限,只有本科新生及国际研究新生有住宿保证,其他学生则需自己寻找住房。学生亦有资格申请入住9所伦敦大学跨学院宿舍:坎特伯雷舍堂、学院舍堂、联邦舍堂、干诺舍堂、古德诺舍堂、休斯·帕里舍堂、国际舍堂、莉莲·潘森舍堂、纳特福舍堂。其中,尼尔·夏普、伯纳德·约翰逊、霍克里奇及莉莲·潘森舍堂有少量住房供已婚或带有小孩的学生入住。以上所有宿舍单位均为禁烟区。\n伦大学院学生会(UCL Union)诞生于1893年,是英格兰最古老的学生会。其职责是向校方反映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不同种类的校内服务,以及支持不同学会的运作。伦大学院学生会共有69个体育学会,参与英国高等院校体育竞赛。学校的本部大楼内有健身中心及多个运动设施。其与伦敦国王学院的体育竞争历史悠久。\n\n著名人物\n伦敦大学学院产生了多位知名政治要员及组织领袖、32名诺贝尔奖得主(以生理学或医学奖居多)、3位菲尔兹获奖者、数位著名文艺人。 \n政治界著名伦大学院人包括:圣雄甘地(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伊藤博文与小泉纯一郎(日本首相)、傅斯年(国立台湾大学校长)、伍廷芳(中华民国总理)、乔莫·肯雅塔(肯亚国父)、托马斯·马萨里克(捷克斯洛伐克首任总统)、哈伊姆·赫尔佐克(以色列总统)、夸梅·恩克鲁玛(加纳总理及总统)。\n知名数理学者包括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3位菲尔兹获奖者:弗朗西斯·克里克(去氧核糖核酸发现者及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阿奇博尔德·希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弗雷德里克·霍普金斯(生理学或医学)、亨利·哈利特·戴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奥托·勒维(生理学或医学奖)、柯奈尔·海门斯(生理学或医学奖)、彼得·梅达沃(生理学或医学奖)、安德鲁·赫胥黎(生理学或医学奖)、伯纳德·卡茨(生理学或医学奖)、乌尔夫·冯·奥伊勒(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士·W·布拉克(生理学或医学奖)、伯特·萨克曼(生理学或医学奖)、保罗·纳斯(生理学或医学奖)、马丁·埃文斯(生理学或医学奖)、詹姆斯·罗思曼(生理学或医学奖)、约翰·奥基夫(生理学或医学奖)、迈-布里特·莫泽(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德华·莫泽(生理学或医学奖)、占士·W·布拉克(生理学或医学奖)、威廉·拉姆齐(贵气体发现者及化学奖得主)、弗雷德里克·索迪(化学奖)、奥托·哈恩(化学奖)、罗伯特·鲁宾逊(化学奖)、文森特·迪维尼奥(化学奖)、雅罗斯拉夫·海罗夫斯基(化学奖)、乔治·波特(化学奖)、彼得·希格斯(希格斯机制的提倡者及物理学奖得主)、高锟(“光纤之父”及物理学奖得主)、威廉·亨利·布拉格(物理学奖)、欧文·理查森(物理学奖)、蒂莫西·高尔斯(菲尔兹奖)、艾伦·贝克(菲尔兹奖)、克劳斯·罗特(菲尔兹奖)。除此,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首个电话专利持有者)、科林·查普曼(莲花汽车创办者)、阿奇·科克伦(证据医学的先驱)、基斯汀·史密夫(统计实验优化设计构思者)亦出身于伦大学院。\n文商界名人有:刘倩婷 -2009年度香港小姐竞选冠军、李雪莹 -2010年度香港小姐竞选最上镜小姐、汤洛雯 -2012年度香港小姐竞选旅游大使、美丽升华大使 和 现场最受欢迎佳丽、张宝儿 -2016年度香港小姐竞选���谊小姐、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著名作家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占士·赫克曼(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雷蒙德·布里格斯(著名作家)、吉尔伯特基思·切斯特顿(著名作家)、玛丽·斯特普(著名作家)、奥古斯塔斯·约翰(绘画、雕刻家)、迪格比·琼斯(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里奇·格威斯(喜剧演员)、酷玩乐团所有成员(音乐人)、克里斯多福·诺兰(导演)。\n体育界则有:大卫·高尔(前英国板球队队长)、帕特里克·海德(威廉一级方程式队伍创办者之一)、克莉斯汀·奥胡鲁古(奥林匹克运动会金牌得主)。\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Bellot, H. Hale.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1826–1926. London: University of London Press. 1929. \nHarte, Negley; North, John; Brewis, Georgina. The World of UCL 4th. London: UCL Press. 2018 [2020-04-08]. ISBN 978-1-78735-29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n\n外部链接\n\n学校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Lists of UCL students who graduated over 80 years ago, 1836–\nUCL military personnel, 1914–1918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396", "title": "中国民主建国会", "text":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排名第三的民主党派,该党是现时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大党,会员总人数在民主党派中排第二,在全国政党中排第三。\n民建创立于1945年12月16日,原名民主建国会,经1952年7月第二次总会扩大会议决议,改称中国民主建国会,是主要由经济界人士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建进行政治领导。中国大陆的八大民主党派均将“接受中共的领导”写进了党章。中国共产党对他们进行“政治领导” ,即要求其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上必须与中共一致。\n民建早期盟员多来自文化教育界高级人士和民族工商业者。目前,其党员主要来自大中城市的工商企业家和经济界的中高层人士。荣毅仁是唯一一位来自该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其也是继宋庆龄后第二位担任该职位的民主党派人士。\n\n历史\n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达成“双十协定”。当时,以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以胡厥文为代表的“迁川工厂联合会”,还有一些其他的文化教育界高级人士和民族工商业者,筹划建立代表他们利益的政治性组织。于是,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在重庆白象街西南实业大厦内宣告成立;其基本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民主和建设。会议还推举胡厥文、章乃器、黄炎培等人为理事。\n1949年9月,民建代表黄炎培、章乃器、胡厥文、施复亮、孙起孟等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其中,黄炎培被任命为政务院的四位副总理之一。\n现在,除西藏外,民建在中国的其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建有地方组织。设在北京的民建中央机关,分设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调查研究部、联络部、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部等6个职能部室;同时主办《民讯》和经济理论杂志《经济界》,并下辖“民主与建设出版社”。\n\n现任地方政府任职\n贾晓东,1961年5月生,吉林长春人,现任吉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杨培君,1961年10月出,陕西横山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洪慧民,1962年12月生,福建南安人,现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n谢商华,1963年7月生,四川成都人,现任四川省政协副主席\n沈金强,1963年10月生,江苏南京人,现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孙东生,1964年6月生,黑龙江克东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兼),黑龙江省红十字会会长\n孙菊生,1964年8月生,河南淅川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兼)\n方光华,1965年1月生,湖南益阳人,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工商联副主席\n张文彤,1968年9月生,河北藁城人,现任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n司马红,1969年1月生,江苏南京人,现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n方传龙,1969年1月生,黑龙江依兰人,现任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n蒋丽英,1970年4月生,四川仁寿人,现任四川省民政厅厅长\n郭彩云,1970年7月生,山西晋城人,现任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n郭学军,1970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现任福建省民政厅厅长\n解冬,1971年2月生,上海人,现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n\n历任负责人、领袖\n国家领导人选举\n国家主席\n2008年1月27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员张树斌正式向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主席团提交申请,依《宪法》竞选国家主席(虚位元首)。但据信未得到主席团的正式提名。\n\n国家副主席\n参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党\n民主党派\n《上海的早晨》,周而复著,其中有上海的民族资产阶级通过民主建国会参政的情节\n卫星党\n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n中华职业教育社\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中国民主建国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民主建国会简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411", "title": "国际联盟", "text": "国际联盟(英语:League of Nations,法语:Société des Nations),旧译为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在巴黎和会召开后组成的跨政府组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其主要任务的国际组织,为现今联合国之前身。国际联盟的成立目的如《国际联盟盟约》所述,包括透过集体安全及军备控制来预防战争,借由谈判及仲裁来平息国际间的纷争。国际联盟及其他同时期的条约也提到劳动条件、对原住民的公平待遇、人口走私与贩毒、军备交易、公众卫生、战俘待遇,以及保护欧洲的少数族群。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期间,国际联盟达到极盛时期,会员国数量高达58个。\n国际联盟所体现的外交思维反映了数百年来世界外交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国际联盟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需要依靠当时的大国执行其决议、维持经济制裁,或是在必要时提供军队,然而这些大国未必愿意这么做。经济制裁也会伤害国际联盟的成员,因此这些国家不愿意配合。美国则因为参议院拒绝接受《凡尔赛条约》,一开始没有加入国联。在第二次义大利衣索比亚战争时,国际联盟指责义大利军队将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医疗帐篷作为攻击目标,贝尼托·墨索里尼则回应道:“国际联盟在麻雀大声喊叫时运作的很好,但在老鹰掉下来时一点用都没有”。\n在1920年代国际联盟有显著的成功,但是国际联盟没有涵盖到美国,并且其他成员国也来来去去,故终究未能阻止主要3个列强即德国、义大利和日本在1930年代欧洲及东亚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证实,国际联盟无法起到维护世界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再度发生的作用。国联历时了26年,最终于1946年4月20日被新成立的联合国所取代。此外,联合国继承了一些国际联盟成立的机构及组织。\n\n起源\n背景\n早在1795年就有跨国家构成的和平社区的概念提出。当时伊曼努尔·康德所撰写的《论永久和平》大略叙述了一个想法,由国家联盟在国家之间控制冲突及宣扬和平。康德主张建立和平的世界社区,不是某种意义的世界政府,而是希冀每个国家都要宣称自己是尊重本国公民、像理性存在的同胞一样欢迎外国访客的自由国度,借此在全世界传播和平。\n以促进集体安全为目的国际合作源自19世纪拿破仑战争后发展而来的欧洲协调,其试图维持欧洲国家间的现状以避免战争。这一时期也见证了国际法的发展。日内瓦公约创制了法律来处理战时人道援助,而1899年和1907年的海牙公约则规定了战争的规则及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方法。\n作为国际联盟的前身,各国议会联盟是由和平活动家威廉·兰德尔·克里默和弗雷德里克·帕西在1889年建立的。它由各国(24个有议会的国家)三分之一的议会成员担任各国议会联盟的成员。它的目的是鼓励各国政府以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每年都会举行会议来帮助各国政府改进国际制裁流程。它的结构包括一个将会在联盟的结构中反映出来,由总统领导的一个理事会。\n20世纪初期,两个权力集团从欧洲大国之间的联盟中出现。正是这些联盟,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使所有主要的欧洲大国陷入冲突。这是欧洲工业化国家之间的第一次重大战争,也是西欧第一次将工业化(例如大规模生产)的结果用于战争。这产生了现代化武器的工业化战争的结果,加上19世纪落后的战略,导致了这次战争产生了人类世界前所未有的伤亡:850万士兵死亡,约2100万人受伤,1000万平民死亡。\n当战争的硝烟在1918年停止,战争已经对人类世界产生了极大影响,欧洲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遭到了极大破坏。人民的身心健康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反战情绪在全世界上升;第一次世界大战也因此被人们描述为“一场以战止战的战争”,并对其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深刻探究。所确定的原因包括:军备竞赛、联盟、军国主义、民族主义、秘密外交,以及各主权国家为己方利益进入战争。一个可行的补救办法是设立一个国际组织,其目的是通过裁军,公开外交,国际合作,限制战争的发动以及规范发动战争的惩罚,以防止未来的战争。\n\n初步建议\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伊始之际,通过建立国际组织来避免战争再次爆发的提议获得了广泛的民众支持,特别是在英国和美国。1914年,英国政治学家戈兹沃西·洛斯·迪金森创造了“国际联盟”这个术语并为之起草了一个方案。在国联联盟被建立之后,他和布莱斯勋爵带头建立了名为布莱斯集团的国际主义和平主义者团体。这个团体的公众影响力逐渐增大并在当时执政的自由党中作为一个压力集团。在迪金森的1915年小册子《战争后》他写下了他的“和平联盟”,它本质上是一个仲裁和调解的组织。他感觉到二十世纪初的秘密外交引起了战争,因此他写道:“我相信当外交政策问题为公民所悉知并受社会舆论所控制时,战争发生的可能性会按比例降低”。布莱斯集团的提议在英国和美国都流传得很广,并对新兴国际运动造成了重大的影响。\n1915年,威廉·霍华德·塔夫脱等一众志同道合者在美国设立类似机构强制和平同盟会,基本上遵照布莱斯集团的提议。同盟会提倡在冲突解决和制裁侵略国时采取仲裁手段。然而,这些早期组织没有设想持续运作的机构,除了英格兰的费边社,其他保持法律主义做派,将国际机构限制为法院。费边社率先主张设立国家“议会”,必须由大国裁决国际事务,同时提出设立常设秘书处,增强跨界活动的国际合作。\n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大臣阿瑟·贝尔福在罗伯特·塞西尔的倡议下,于1918年初率先受委托正式报告这项提议。英国委员会终于在1918年2月被任命。它由沃尔特·菲利莫尔(被称为菲利莫尔委员会)领导,但也包括艾尔·克罗、威廉·泰瑞尔和塞西尔·赫斯特。所谓的菲利莫尔委员会的建议包括建立一个“盟国会议”,以便对争端进行仲裁并对违法国家实行制裁。这些建议经英国政府批准,委员会的大部分结果后来被纳入国际联盟公约。\n\n法国人还在那年6月起草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建议;他们主张召开一次议会年度会议解决所有争端,以及建立一支“国际军队”执行其决定。\n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命令爱德华·M·豪斯去起草一个能够同时反映威尔逊本人的理想主义的观点和菲利莫尔委员会的工作成果的美国方案。豪斯的工作成果和威尔逊的初稿,提出了终止那些“不道德”的国家行为,包括间谍和失信的形式。对于那些抵制的国家的强制性措施将包括严厉的举措,诸如“封锁和关闭那个政权的边境,使其不能与世界任何地区进行商贸和对外交流,以及使用可能必要的任何力量……”\n国际联盟公约的两个主要的起草者和建筑师是罗伯特·塞西尔勋爵(律师和外交官)和扬·史末资(英联邦发言人)。史末资的建议包括成立一个包括作为永久成员国的大国和一批非永久的被选中的小国在内的理事会。他还建议成立一个被称为“国际联盟托管地”的系统以管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同盟国占领的地区。塞西尔则重视国联的管理方面,并提出了一年一度的理事会会议和四年一度的全体成员国大会的制度。他还主张成立一个庞大且常设的秘书处来执行国联的行政职责。\n\n成立\n在1919年举办的巴黎和会上,扬·史末资、罗伯特·塞西尔和伍德罗·威尔逊提交了草案。各国代表经过长时间谈判,休斯特-米勒草议最终成为国际联盟公约的依据。随著更多的谈判和协商,各国代表最终在1919年1月25日批准了用以建立国际联盟的提案(法语:Société des Nations,德语:Völkerbund)。最终的国际联盟公约由一个特别委员会起草,联盟籍著凡尔赛条约第一部成功建立。在1919年6月28日,44个国家签署了盟约,包括参与战争支持三国协约或在中途参与战争的31个国家。\n联盟会组成一个常务大会(代表所有成员国),一个行政会议(成员只限于主要国家),以及一个常设秘书处。成员国理应对其他成员国的领土完整“表示尊重并保留对外的侵略”,以及裁军至仅为保护国土安全的水平。联盟要求所有成员国在发起战争之先提交仲裁诉仲或司法调查。行政会议将会建立一个负责对争议作出审决的常设国际法院。\n虽然威尔逊设立及推广联盟的努力令他在1919年获颁诺贝尔和平奖,但美国还是没有加入。协议在美国参议院遭到反对,尤其是两位共和党政治家亨利·卡���特·洛奇及威廉·博拉,同时也对公约第十条有所看法,确切地导致美国不批准该协议。\n联盟于1920年1月16日在巴黎举办了第一次理事会会议,而在此前6天,凡尔赛和约以及国家联盟公约即开始生效。在1920年的11月1日,联盟的总部所在地由伦敦迁至日内瓦威尔逊宫,并于1920年11月15日在此举办了第一次国际联盟大会,有41个国家代表出席。\n\n语言及标志\n国联的官方语言是法文、英文及西班牙文(1920年起)。国联虽然曾经考虑采用世界语作他们的工作语言,并积极鼓励使用世界语,不过这个提议却未曾付诸实行。罗伯特·塞西尔勋爵在1921年提出一份在会员国的公立学校引入世界语课程的建议书,而国联则委托一个委员会撰写有关的研究报告。委员会在两年后提交的报告建议采纳塞西尔的提议,这得到了11国代表的同意。法国代表加布里埃尔·阿诺托却对此提出最强烈的反对意见,他批评这项建议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捍卫他认为已经成为国际语言的法语。这项建议最终因为上述的反对声音而不获接纳。\n国联并无自己的旗帜和标志。1920年,国联提出关于建立官方标志的议案,但会员国之间仍未达成共识,议案不了了之。但国际组织在自己活动里就使用另类旗帜和标志。1929年,国联举行国际征稿比赛来征集标志图案,后来未能定出标志方案。最后要等到1939年才出现半官方徽章,徽章中间缀一个内有两个五角星的蓝色五角形。五角形及五角星都象征五大洲及五个种族,五个种族分别为刚果人种(黑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蒙古人种(黄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及开普敦人种。旗帜上亦印有徽章,旗帜上方和下方分别写有国联的英文名称(League of Nations)和法文名称(Société des Nations)。旗帜曾在1939至1940年纽约世界博览会的建筑物上使用。\n\n主要机构\n国际联盟的主要机构包括理事会、全体大会及常设秘书处,国际法庭及国际劳工组织也相当重要,此外还有许多附属机构及托管委员会。所有机构的预算是由全体大会分配。理事会和全体大会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定义,以及理事会和全体大会两者的权限也没有明确的定义。二个机构都可以处理国际联盟权限范围内的事务,或者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事件。详细问题和任务都可以参考那二个机构。理事会和全体大会的决策都要求一致,只有一些程序性的事务,或是像允许新成员加入之类的特殊情形才允许例外。这个要求反映了国际联盟在其成员国主权上的一个信念:国际联盟是透过各国的同意来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是透过某些国家的命令。但是,如果成员国之间涉及争议,涉及争议的成员国在决策上毋须达成一致。\n理事会,也称为行政院,是国际联盟的执行单位,理事会在1920年成立之初是由四个常任理事国(英国、法国、义大利及日本)及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非常任理事国每三年一任,由全体大会选举产生。第一届大会选举产生的非常任理事国为西班牙、比利时、巴西及中华民国。理事会的组成随著不同时期而有变。非常任理事国在1922年9月22日决定次年开始增加为6个,在1926年9月8日以后增至9个。德国的沃纳·丹克沃特一直希望德国可以加入国际联盟,后来在1926年加入,而且变成第五个常任理事国。再后来德国及日本于1933年都退出国际联盟,非常任理事国席次由9个增至10个,1936年又增加为11个,同时苏联在1934年即成为常任理事国,因此理事会共有15国。理事会平均一年开会5次,若有特殊需求可以加开临时会。在1920至1939年之间共开了107次的会议。\n全体大会由各成员国的代表组成,每个国家最多可以有三个代表及一票的投票权。第一次的全体大会是于1920年在日内瓦举行,以后每年的九月开一次全体大会。全体大会的特殊工作包括接受新成员国的加入申请,定期选举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选举常设国际法院法官,以及控管国际联盟的预算。全体大会指导国际联盟的整体运作。\n常设秘书处设置在国际联盟位在日内瓦的总部,由许多不同领域的专家组成,受常设秘书处秘书长的指导。常设秘书处主要分为政治、财政及经济、运输、少数民族及托管(托管萨尔及格但斯克)、委任统治、裁军、卫生、社会(鸦片、贩卖妇女和儿童)、学术合作及国际部门、法律以及资讯。秘书处中的员工需准备理事会和全体大会的议程、发布会议的报告以及其他例行性的内容,工作上类似国际联盟的公务员。在1931年时其员工有707人。\n\n其他机构\n国际联��监管了国际常设法院和其他几个为处理紧急国际事务而设立的机构与委员会,包括:裁军委员会、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ILO)、托管委员会、国际知识产权合作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前身)、常设中央鸦片委员会、难民委员会、奴隶委员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机构在联合国得以延续,它们是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常设法院(成为国际法院)、卫生组织(改组为世界卫生组织)。\n国际常设法院是按照盟约规定,但不是由盟约建立。行政会议和常务大会负责建立法院章程及选举法官,资金则由常务大会提供。法院会审理和裁决所有受各方关注而提出的国际争端。除了此外,它还可以就理事会或大会提交的任何争端或问题发表意见。在指定的宽松条件下法院服务亦对全球所有国家开放。\n国际劳工组织于1919年根据《凡尔赛条约》第十三部份成立。虽然国际劳工组织与国际联盟拥有相同的成员国,而国际劳工组织的预算亦由国际联盟大会控制,但它是一个自治组织,有自己的管理机构、大会和秘书处。其宪章与国际联盟亦有不同:国际劳工组织的代表不单代表政府,但亦代表雇主和工人团体。艾伯特·托马斯是国际劳工组织首任总干事。\n国际劳工组织成功地限制了涂料中铅的添加,并且说服了许多国家采用八小时工作制和每周工作四十八小时。它还争取终结儿童劳工、提高妇女工人的权利、确定船难事故中涉事海员的船主责任。在国际联盟解散后,国际劳工组织在1946年成为联合国的机构之一。\n国际联盟的卫生组织分为三个部分:卫生局包含国际联盟的常设官员,总顾问会议是一个由医学专家组成的执行机构,还有健康委员会。健康委员会的目的是:进行调查,监管国际联盟在卫生工作方面的操作,以及准备将要被提交到总顾问会议的工作。 该机构关注于根除麻风病、疟疾和黄热病,而后两者则是通过开展国际灭蚊运动来推动的。卫生组织还与苏联当局合作成功地预防了斑疹伤寒的流行,包括组织一场盛大的教育运动。\n从创建伊始国际联盟就非常重视国际间的学术合作问题,于1920年12月,国联第一次全体大会就建议理事会设立一个着眼于学术合作的国际组织,这一提案由第二次全体大会第五委员会提出并得到采纳。1922年8月经由国联邀请组成的学术合作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会议,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担任该委员会的首任主席,该委员会的工作包括:了解学术活动的现状、协助学术活动薄弱的国家、在各国创立学术合作委员会、与国际间的学术组织展开合作、维护知识产权、促进大学之间的合作、协调出版物的建目和国际交换、以及推行考古研究方面的国际合作。\n根据修订版的国际鸦片公约,常设中央鸦片委员会需要监督鸦片、吗啡、可卡因和海洛因的贸易统计报告。该委员会还建立了一套进出口证书授权体系以监督合法的麻醉药品交易。\n国际联盟奴隶委员会则寻求在全球范围内终结奴隶制、奴隶交易以及强迫卖淫。其主要的成就在于成功的促使国联托管地区政府废除了奴隶制。1923年埃塞俄比亚成为国联成员,条件是承诺终止奴隶制,该委员会还废止了利比里亚的强制劳役与部落奴隶制。英国对于埃塞俄比亚加入国联颇有微词,他们认为“埃塞俄比亚的开化程度和内部的安全状况尚达不到加入国联的标准”。\n国联还成功的将坦噶尼喀铁路筑路工人的死亡率从55%降至4%。国联以详细的记录来遏制奴隶制、卖淫以及人口贩卖。国联带来的压力一定程度上促使这些国家废除了奴隶制: 阿富汗(1923)、 伊拉克(1924)、 尼泊尔(1926)、外约旦酋长国(1929)、 伊朗(1929)、 巴林(1937)、 埃塞俄比亚(1942)。\n在弗里乔夫·南森的领导下,以维护难民利益为己任的难民委员会于1921年6月27日成立,其主要职能为监督难民的遣返工作,如果有必要,也会承担安置工作。一战结束之后,有200到300万来自同盟国各个国家的战俘散布在俄罗斯境内;经过难民委员会两年的努力,有425000人最终得以重归故里。1922年,难民委员会在长期陷于难民危机的土耳其设立办事处,以帮助其度过眼前的饥馑并防止可能的疫病。他们还为无国界难民发放了一种南森护照以作身份辨识。\n妇女法律地位调查委员会致力于调查世界各地女性的社会地位,它始建于1937年,后来成为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n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所有欧洲国家的经济状况几乎崩溃。但是国际联盟公约中对于经济问题却很少提及。不过,1920��国际联盟理事会组织了一次金融方面的会议,其目的是找到解决货币问题的方案,并促进商品和资金的流通。国际联盟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一个经济金融咨询委员会来向会议提供相关信息。1923年,经济金融组织(Economic and Financial Organization)成为国际联盟的常设机构。\n\n会员国\n国联42个创始会员国当中,有23个(如计入自由法国则有24个)会员国一直留在国联,直至国联在1946年解散为止。另外6个国家也在国联创立当年加入,不过当中只有两个国家在国联运作期间一直留在国联。之后加入国联的国家还有15个。1934年9月28日厄瓜多尔加入至1935年2月23日巴拉圭退出期间是国联成员国数量最多的时候,当时国联共有58个会员国。\n苏联在1934年9月18日成为国联会员国,却于1939年12月14日因为侵略芬兰而被逐出国联。国联在驱逐苏联这件事上破坏了自身的规定:理事会15个理事国当中,只有7个理事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玻利维亚、埃及、南非和多明尼加共和国)投票支持开除会籍,未过半数,不符合盟约的规定。其中三个理事国(玻利维亚、埃及及南非联邦)在投票前一日才刚刚当选理事国。这次行动是国联最后一轮行动当中的一项,之后它就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停止实际运作。\n埃及在1937年5月26日成为最后一个加入国联的国家。于1920年12月16日加入、1925年1月22日退出的哥斯达黎加是国联第一个永久退出国联的会员国,也就是加入之后最快退出国联的会员国;巴西是第一个退出国联的创始会员国(1926年6月14日),而海地则是最后一个(1942年4月)。在1932年加入的伊拉克是第一个前身是国联托管地的国联会员国。\n\n托管地\n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协约国需要要处置此前德国在非洲和太平洋占领的殖民地,以及并非以土耳其人为人口主体的奥斯曼帝国省分。其后的和会采纳了把这些土地分给各国政府代表国际联盟管辖的提议——换句话说,由个别国家在国际监督下负起管治这些地区的责任。这个国际联盟托管地计划,由英、法、美、意、西、日等国官员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在1919年1月30日采纳并转交予国际联盟大会。\n国际联盟托管地是根据国际联盟公约第22条成立的。一个永久的托管委员会监管这些托管地的运作,并在有领土纠纷的地区安排公投,让居民自行决定加入哪个国家。托管地根据当时人口和发展情况而分成三个不同的等级,即第一等(A)、第二等(B)和第三等(C)。\n\n第一等托管地(实施于前属鄂图曼帝国的部分地区)是属于一种“特定的团体”:前属奥斯曼帝国之各民族其发展已达可以暂认为独立国之程度,唯仍须由受任国予以行政之指导及援助,至其能自立之时为止。对于该受委任国之选择,应首先考虑各该民族之愿望。 \n第二等托管地实施于前德国殖民地,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国联负责。这些托管地被描述为“人民”:其他民族,尤以中非洲之民族,依其发展之程度,不得不由受委任国负地方行政之责,惟其条件为担保其信仰及宗教之自由,而以维持公共安全及善良风俗所能准许之限制为衡,禁止各项弊端,如奴隶之贩卖、军械之贸易、烈酒之贩卖并阻止建筑要塞或设立海陆军基地,除警察和国防所需外,不得以军事教育施诸土人,并保证联盟之其他会员国在交易上、商业上之机会均等。\n西南非洲和某些南太平洋岛屿以第三等托管地的名义被国联的会员国控制。它们被归类为“领土”:此外土地如非洲之西南部及南太平洋之数岛或因居民稀少,或因幅员不广,或因距文明中心辽远,或因地理上接近受委任国之领土,或因其他情形最宜受制于委任国法律之下,作为其领土之一部分,但为土人利益计,受委任国应遵行以上所载之保障。\n\n协约国集团\n这些区域在被认为有能力自治之前,一直由托管国治理,比如英国的巴勒斯坦托管地和南非联邦的西南非洲。七个托管国(英国,南非联邦,法国,比利时,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日本)共需管辖十四个托管地。除了1932年10月3日加入国际联盟的伊拉克王国外,这些区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都还未获得独立。联盟解散后,他们成为了联合国托管领土,最晚的托管期到1990年才完结。\n除了这些托管地之外,联盟自己曾管辖萨尔长达15年,后来它因全民公投回归德国。但泽自由市(今属波兰的格但斯克)在1920年11月15日至1939年9月1日之间也曾被联盟管辖。\n\n解决领土争端\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遗留了很多问题予各个国家解决,包括���界的准确位置及国家特殊区域的问题。而当中大多数问题都会交予协约国中一些组织(如协约国最高议会,Allied Supreme Council)处理,但协约国倾向将小数很难解决的问题转介予国联。换句话说,于1920年代的首三年内,国联在一战带来的混乱上,只参与了一小部份。由国联解决的问题包括由巴黎和平条约指派的一些国界及特殊区域问题。\n随著国联的发展,它的角色日渐扩大。在1920年代中期,国联成为国际活动的中心。此改变可以在国联与非会员的关系上见到,如美国和苏联在国联的参与度渐增。在1920年代后半期,法国、英国及德国都利用国联作他们外交活动的焦点,同时她们的秘书代表都会出席在日内瓦的会议。她们亦利用国联的机构来改善关系和解决她们的不同之处。\n\n奥兰群岛\n奥兰位处瑞典和芬兰之间,是一个拥有6500个岛屿的群岛,岛上的居民大部分讲瑞典语,但是在1809年时,与芬兰一起并入俄罗斯帝国。1917年12月,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芬兰在此混乱中宣布独立。此时大部分的奥兰人希望重新回归到瑞典,然而芬兰政府认为奥兰是他们的一部分。1920年,因为此争议有爆发战争的可能,英国政府把此问题提交到联盟法院,希望解决此纠纷,但芬兰则以此事是芬兰内政为由,阻止国联介入此事。国联设立了一个小型委员会来国联是否应对此事进行调查,结果为赞成调查。于是国联设立了一个中立委员会。 1921年6月,国联公布决定:奥兰群岛应维持芬兰的一部份,但芬兰须保证要保护当地岛民,包括实行非军事化。在瑞典反对下,这个协议成为欧洲第一个直接由国联通过的国际协议。\n\n上西利西亚\n协约国在不能解决上西里西亚土地的争论下,就将问题交予国联处理。 一战后,波兰对当时已属于普鲁士的上西里西亚提出主权的要求,国联曾建议在上西里西亚公民投票,以决定是否成为德国和波兰的一部分领土。对德国当局态度的不满情绪引发民众暴动,并导致1919及1920年的首两次西里西亚起义。1921年3月20日的公民投票中,59.6%票数支持上西利西亚归属于德国,而波兰则认为这次公投的外在条件并不公平。此次公投的结果最终引起1921年的第三次西里西亚起义。\n1921年8月12日,国联被要求解决这个问题;国联设立了一个由比利时,巴西,中国和西班牙代表组成的委员会,以对这情况进行调查。委员会建议上西里西亚应根据全民投票中人民对波兰及德国的偏好分裂成两国各自的属地,并另行商讨两地间互动的细节,例如:因两个区域的经济和工业有著相互依赖性,货物是否应自由通过边界。 1921年11月,国联在日内瓦举行了一次会议,以谈判德国和波兰之间的公约。在五次会谈之后终于达成共识:上西里西亚的大部分地区交予德国管辖,但属波兰的部分则掌管整个地区大部分矿产资源及工业。当这项协议在1922年5月公开时,德国表示了极大的不满,但两国仍然承认该条约。这一项协议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为止,为上西里西亚地区带来了和平。\n\n阿尔巴尼亚\n阿尔巴尼亚的边界在巴黎和会上并未被划分,这一问题后被留给国联决定。然而,到了1921年9月,国联仍然还没定案,这造成了不稳定的局面。希腊军队仍保持在南阿尔巴尼亚的军事行动。与北边的阿尔巴尼亚人起冲突之后,南斯拉夫王国的军队也参与了这场纷争。国际联盟派去了由各方势力代表组成的委员会。1921年11月,国际联盟决定阿尔巴尼亚的国境应与其1913年的国境大致相同,其在国境的划分上有三个有利于南斯拉夫的微小变动。尽管被抗议,南斯拉夫军队数周后还是撤退了。\n阿尔巴尼亚的边境的边界在1923年又一次成为国际纷争的原因。1923年8月24日,意大利将军恩里科·泰利尼及其四名同伴在希腊和阿尔巴尼亚新定的边界被暗杀。此事激怒了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他要求一个委员会在五天之内调查出该事件的真相。无论调查结果如何,墨索里尼要求希腊赔款5000万里拉,希腊方面称除非该罪行被证明是希腊人所谓,否则不会赔款。\n墨索里尼派出一艘军舰炮轰希腊的克基拉岛,意军于1923年8月31日占领该岛。这违反了国际联盟的盟约,所以希腊向国联申诉请求解决该问题。但协约国在墨索里尼的坚持下,认为任命恩里科·泰利尼的大使会议有责任调停事件。国际联盟理事会审查有关争端后,将他们的发现转交大使会议作最终决定。会议最后接受联盟大部份的建议,要求希腊向意大利赔偿5,000万里拉,但暗杀恩里科·泰利尼的凶手仍然未能找���,意大利军队其后撤出科孚岛。\n\n梅梅尔\n在梅梅尔(即现在的克莱佩达)及其周边地区的港口城市中,由于主要居民都是德国人,所以在一战结束后,根据《凡尔赛条约》第99条受协约国管治。法国和波兰政府都赞成将梅梅尔设立为国际城市,但立陶宛要求兼并此地。梅梅尔的控制权至1923年仍然未决,这就促使了立陶宛军队于1923年1月入侵并占领此港口。在同盟国未能得到立陶宛的同意之后,他们把问题归咎于国际联盟。1923年12月,联盟委员会任命了一个调查委员会。委员会选择把梅梅尔交给立陶宛,并给予该地区自治权。1924年3月14日,联盟委员会批准了克莱佩达公约,随后同盟国和立陶宛也批准了。1939年,纳粹德国对立陶宛下了最后通牒之后重新占领了该地区,在战争的威胁下要求该地区回归。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梅梅尔地区脱入德国。\n\n哈塔伊\n在国际联盟的监督下,位于法属叙利亚托管地的桑贾克伊斯肯德伦于1937年被赋予自主权。在上个月议会选举结束后,更名为哈塔伊,并于1938年9月宣布独立,成立哈塔伊共和国。随后在法国的同意下,土耳其于1939年6月将其吞并。\n\n摩苏尔\n1926年,国际联盟解决了在伊拉克王国和土耳其共和国在前鄂图曼土耳其帝国省分摩苏尔的主权争议。英方曾于1920年授权国际联盟托管伊拉克,表示因此代表着伊拉克的外交,而摩苏尔属于伊拉克。另一方面,新立国的土耳其共和国声称该省是历史心脏地带的一部分。由比利时、匈牙利和瑞典会员组成的国际联盟调查委员会于1924年被派遣至该地区。据表明,摩苏尔人不想加入土耳其或伊拉克,如果必须选一个,他们会选伊拉克。1925年,委员会建议该地区在英国托管伊拉克25年的前提下,留在伊拉克,保障库尔德人的自治权。联盟议会于1925年12月16日采纳建议,决定将摩苏尔划分给伊拉克。尽管土耳其接受了国际联盟在1923年《洛桑条约》中的仲裁,但拒绝了该决议,质疑理事会的权利。事件上交到常设国际法院。法院裁定理事会作出一致决定必须接受。尽管如此,1926年6月5日 ,英国、伊拉克和土耳其单独制订了一份单独的条约,极大程度上遵循联盟议会的决定,也将摩苏尔划分给伊拉克。虽然条约得到同意,但伊拉克仍可在25年内申请加入联盟,一经接纳,托管结束。\n\n维尔纽斯\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兰和立陶宛宣布独立后不久便陷入主权争议之中。波苏战争期间,立陶宛与苏联签订了苏俄-立陶宛和平条约,和约内规定苏俄承认立陶宛独立,换取立陶宛允许苏俄军队在立陶宛国内自由行动 。这个协议让立陶宛得以控制以波兰人居多的旧首都维尔纽斯。立陶宛和波兰之间日益加剧的紧张局势引起了对两国重新爆发战争的担忧,1920年10月7日,联盟促使两国谈判设立了停火和边界线并达成苏瓦乌基协议。然而在10月9日,仅仅两天后卢齐昂·杰里哥斯基将军带领波兰军队强行撕毁和约,占领了维尔纽斯并建立了中立陶宛共和国。\n立陶宛只能向国联请求援助,国联理事会在收到求助后呼吁波兰从维尔纽斯撤军。波兰政府表示将响应呼吁,从该区域撤军,然而之后却派出了更多波兰军队驻守在维尔纽斯。这促使国联认为维尔纽斯的未来应该由当地居民通过公民投票来决定,而波兰的武装力量应该撤离,并由国联组织的国际部队代替驻守。然而,由于波兰,立陶宛以及苏联都不希望有任何国际部队驻扎进立陶宛,该计划遭到三个国家一致反对。于是在1921年3月国联放弃了让维尔纽斯全民公投的计划。随后保罗·海曼提议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建立联邦的提案也以失败告终,之后在1922年3月维尔纽斯以及周边的地区正式被波兰吞并。在立陶宛占领了克莱佩达地区后,1923年3月14日,大使会议召开并设定了立陶宛和波兰之间的边界线,根据该边界线维尔纽斯归属于波兰。立陶宛当局拒绝接受该决议,并正式和波兰交战,该战事一直持续到1927年。直到1938年波兰最后通牒发生后,立陶宛重新和波兰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因此从事实上接受了边界设定。\n\n哥伦比亚和秘鲁\n二十世纪初,哥伦比亚与秘鲁之间存有许多边界争议。直至1922年,双方政府签署所罗门-罗萨诺条约以解决纷争。按照条约中的约定,秘鲁要将莱蒂西亚的边城以及周遭割让给哥伦比亚,这使得哥伦比亚有权通行亚马逊河。1932年9月1日,来自秘鲁橡胶和制糖业的商界领袖,因土地转让至哥伦比亚所引致的领土损失,而组织武装接管莱蒂西亚。秘鲁不承认这军事接管行为,但总统路���斯·塞罗却决定抵抗哥伦比亚人的重新占领。秘鲁军队随后在一场军事冲突中占领莱蒂西亚。经过数月的外交争论后,两国政府接受国联提出的调解,他们的代表亦向国联理事会呈报事件。1933年5月,双方签署临时和平协议,在进行双边谈判时,将有争议的领土交予国联控制1934年5月,最后和平协议正式签定,秘鲁将莱蒂西亚交还予哥伦比亚,并对1932年的入侵事件正式道歉,以及承诺在该地实行非军事化、给予哥伦比亚在亚马逊河和普图马约河的自由航行权、及互不侵犯。\n\n萨尔\n萨尔是普鲁士及普法尔茨地区的一部分,根据凡尔赛条约的规定由国际联盟托管。按照托管条款,15年后萨尔将举行一场全民公投以决定要归属于德国或是法国。虽然希特勒宣传“德法两国应永久从他们生活中排除武力,一旦萨尔回归德国,德法之间就不会再有领土冲突”,但随着纳粹上台与1933年10月德国宣布退出国联,局势仍然趋于紧张。公投前夕在法国的外交操作下,国联历史上唯一一次组织了一支中立国国际维和部队进驻萨尔。最终公投于1935年1月13日和平举行,90.3%的选民支持成为德国的一部分,该结果很快地就被国际联盟理事会批准。\n\n其他冲突\n除了领土争端,国际联盟也试图干预其他国际与国内冲突。它成功地打击了鸦片和性奴的交易,以及改善了难民的处境,特别是在1926年前的土耳其。在后一方面的革新之一则是在1922年推出的,予以无国籍难民的第一个国际公认的身份证明——南森护照。\n\n希腊及保加利亚\n在1925年10月希腊和保加利亚边境哨兵事件后,双方便开始发生冲突。事件发生后三天,希腊军队入侵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政府下令其部队只作象征式反抗,并在边境地区撤走约10000至15000人,并相信国联会协助解决争端。国联对希腊的入侵作出谴责,并呼吁希腊从保加利亚撤军,并向其作出赔偿。\n\n利比里亚\n美国橡胶制造大厂凡士通被控诉强迫劳动及美国控诉奴隶贩运,赖比瑞亚政府要求国际联盟进行调查,由国际联盟、美国及赖比瑞亚指定委员组成委员会进行调查,国际联盟于1930年确认奴役及强迫劳动事实并发布报告,指出许多政府官员参与契约工交易并建议以之取代美裔及欧裔赖比瑞亚劳工,造成赖比瑞亚国内不满,致使当时总统查尔斯·金及副总统辞职,利比里亚政府禁止强迫劳动和奴役,并要求美国帮助社会改革。\n\n九一八事变\n九一八事变被视为是国联的重大挫折之一,因为国联的主要成员未有就此事对日本采取强硬措施,日本也借此退出国联,而中国虽然不承认满洲国,但是也无法收复满洲。\n最初中国与日本签订的条约订明,日本政府有权在南满铁路周围驻军。1931年9月18日晚上约10时20分,日军关东军派部队长官、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末守中尉为首的一个小分队,炸毁了南满铁路在奉天府(今沈阳市)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的区间,并以“反击中国的袭击”为由,派兵占领奉天与中国东北地区。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藉华人殴打日本僧侣及抵制日货为名,派遣空军和海军对上海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攻击。在转移了国际社会的注意后,日军于3月1日成立满洲国,扶植清朝逊帝溥仪为满洲国皇帝。\n1931年9月21日,中国驻国际联盟代表施肇基照会国联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时译德兰孟)。其后,国联同意施肇基博士的要求,并成立以李顿爵士为首的国联调查团。当调查团于12月到达奉天时,当地中国人民都表示日军非法占领满洲,而日本则对国联宣称其行动目的是维持该区和平。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在北平签署了调查报告书,写明“日本占领行为是错误的”及“满洲须交还予中国”,并将其送回日内瓦。投票前,日本威胁大会将进行更多侵略行动,但最后国联在大会以42票对1票(1票为日本,另有暹罗投弃权票)通过了以李顿报告书为基础的声明,否认满洲国的合法地位,并要求日本交还满洲给中国。为此,日本于1933年3月27日宣布退出国联。\n根据国联条约,国联应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但国联未有实行此事,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美国并非国联成员。即使日本因受到制裁而不能与国联会员国进行贸易,但仍然可以藉著与美国这个大国贸易而维持经济水平。另外,国联理论上可以组成军队进攻满洲,但一些主要大国(如英国和法国)以专注内政(例如维持其殖民地现状)为由拒绝,故未有成事,只是在上海遭到威胁时进行了斡旋。基于这些原因,日本得以继续侵占东北地区,直至二战完结时由苏联红军占领该区及交还中国为止。\n\n大厦谷战争\n1932年时,国际联盟未能阻止玻利维亚和巴拉圭抢夺大厦谷的战争。虽然该地区人烟稀少,但巴拉圭河位在该地区内,它是该地区内陆国进出大西洋的重要途径,并且有说法认为,大厦谷地区含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虽然事后证明并非如此。整个地区不断发生冲突,到1920年代末期逐渐加剧,终于在1932年爆发了大厦谷战争。\n巴拉圭主动向国联请援,但国联以“所有美洲事务应由泛美会议处理”为由拒绝采取行动。1933年5月20日,国联终于决定介入调停,但是交战两国突然提出将与四个邻国(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鲁)而非国联商讨解决方案,在四国最终拒绝提议后,行程被耽搁国联委员会最终于11月抵达南美。此时战争形势急转直下,战场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的巴拉圭拒绝了和平提议,并在武器禁运和制裁威胁下宣布退出国联。战争中双方均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双方共损失9万余士兵,其中玻方约57,000人,巴方约36,000人,因为各方死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甚多,使这两个国家面临崩溃的边缘。双方最后于1935年6月12日在阿根廷、美国及其他南美国家的调解下达成停火协议,7月21日,双方签订《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约》,巴拉圭获得北格兰查科地区的大部份土地。\n\n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亚\n1935年10月,意大利王国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命令40万军队自意属厄利垂亚及意属索马里入侵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佩特罗·巴多格里奥元帅从1935年11月的战争,并下令轰炸阿比西尼亚,使用化学武器例如芥子毒气,并且在供水里下毒,包括未设防卫的村庄和医疗设施。1936年5月,现代化的意大利皇家陆军击败装备简陋的阿比西尼亚人,攻占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仓皇出逃。\n1935年11月,国际联盟谴责意大利发动侵略,采取经济制裁。但由于忽略禁售或关闭实际上由英国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制裁基本上无效。 英国首相斯坦利·鲍德温后来表示,这算是终极手段了,因为当时所有人手头上的军队都无法抗衡意大利的袭击。1935年10月,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施行新近通过的中立法, 双边实行武器和弹药禁运,但向交战的意大利人进一步延长了“道义禁运”,包括其他贸易品。同年10月5日及后来的1936年2月29日,带着些少成果,美国竭力将石油等原料的出口恢复到和平时期水平。联盟于1936年7月4日解除禁运,但到那时意大利已经取得阿比西尼亚城区的控制权。\n1935年12月,英国外交大臣塞缪尔·霍尔和法国总理皮埃尔·赖伐尔推出霍尔-赖伐尔协定,提议划分为意大利占领区和阿比西尼亚占领区,尝试结束阿比西尼亚冲突。就在墨索里尼准备签约时,协定走漏风声。英国和法国民众群情抗议,表示协定出售了阿比西尼亚。霍尔和赖伐尔被迫辞职,英国和法国政府断绝与两人的关系。1936年6月,海尔·塞拉西一世打破国家元首亲自致函国际联盟议会的先例,恳请联盟保护他的国家。\n阿比西尼亚危机证明,国际联盟会被成员国的自身利益所左右。制裁不够严厉的原因之一就是英法两国都担心太过严厉的制裁会驱使墨索里尼同希特勒结盟。\n\n西班牙内战\n1936年7月17日,西班牙军队发动政变,引发第二共和政府军同保守派反共国民军势力之间的长期内战,其中国民军将领大多是保守派的西军将领,意图推翻当时政权,而政府军则效忠新当选的左派政权。9月,西班牙时任外交大臣胡利奥·阿尔瓦雷斯·德尔巴约向国联发出呼吁,希望国联以武力保卫西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而国联并未干涉内战,亦没有阻碍他国的干涉。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随后继续全力援助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的国民军,而苏联则支援西班牙共和政府。1937年2月,国联宣布禁止外国志愿军国际纵队介入内战,但仅具象征意义。\n\n中国抗日战争\n早在20世纪30年代,中日之间的局部冲突便连续不断。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全面侵华。9月12日,中国代表顾维钧呼吁国际联盟尽快干预。西方国家非常同情中国与侵华日军之间的斗争,尤其因为上海发生的淞沪会战时有为数不少的外国人在上海公共租界面临日本的威胁。但是,国际联盟无法为中国提供任何帮助。10月4日,国际联盟决定将中日冲突事宜交给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九国公约会议。\n\n意大利入侵阿尔巴尼亚\n国联谴责了意大利于1939年4月7日的入侵行动,但实际上完全没有行动,而意大利早于1937年退出。4月12日阿尔巴尼亚全境被占领。\n\n冬季战争\n1939年11月30日苏联跟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芬兰,为此12月14日国联决定将苏联开除出国际联盟。1940年3月芬苏停战。\n\n裁军失败\n国际联盟的八号文件需要各国裁减到“能维护国土安全并执行常规国际义务”的最低军备。联盟为这一指示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多的精力,尽管他们并不确定这样大规模的裁军是否有必要或是是否能实现。凡尔赛合约的相关条款也需要协约国实施相应的裁军政策,这个施加在防御国的武装力量的限制被认为是迈向大范围裁军的第一步。根据条约,联盟需要为每一个国家制定裁军计划。1926年,理事会为1932年到1934年间的世界裁军会议建立了特定的委员会。1928年,以防止战事发生为目的非战公约被拟定并签署。1932年,来自60个成员国的代表们在日内瓦召开世界裁军会议,为期一年(后来又延长了几个月)的中止军备扩张的计划在此会议被提出。裁军委员会的关于限制海军规模的提议也获得了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英国的初步同意。\n但事实上,很多成员对此问题持有不同看法。在不能确保被进攻时一定会得到军事支援的情况下,法国不情愿进行裁军。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认为他们的西部防线很薄弱,所以希望在联盟在他们裁军之前先削弱侵略国的力量。如果没有这样的保障,他们将不会冒着被德国进攻的风险裁军。一战后,德国军事力量的恢复,尤其是1933年希特勒的上台让大家感到恐慌;德国妄图撕毁凡尔赛合约重建军队的倾向让法国更不愿裁军。\n最终结果表明,委员会并没有能力制止20世纪30年代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日本的军事扩张。1933年,日本拒绝服从联盟的审判并以此退出联盟;同年,德国也以要和法国的军事力量保持一致为借口发展军队;1937年,日本和意大利同样采用了类似的说辞。这些都表明了联盟初衷的失败。1939年冬季战争后,苏联被国联除名,此为他们所做的最后一项重大决策。\n此外,在面对曾被凡尔赛条约明令禁止的将会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重大事件,如希特勒授意的莱茵兰重军事化事件,占领苏台德地区和奥地利的德奥合并事件时,国盟也几乎是默不作声的。\n\n缺陷\n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预示着国际联盟避免世界大战再次爆发的初衷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很多原因都暴露了这个组织本身的缺陷。此外,美国的不加入也削弱了联盟的力量。\n\n起源与体系\n国际联盟由协约国建立,它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和平协定之一部分,又被称为“胜利者联盟”。但联盟的中立立场显示出它在决策中的优柔寡断与无力的一面。每颁布一个新决议,都需要全体9个、后来增至15个理事会会员的一致同意,因此难以实施有效和决定性的行动。同时,下达决策过程缓慢,一些特定的决策甚至需要全体大会一致同意。这种状况主要源自于联盟的基本成员不愿意接受命运被其他国家决定的可能性,所以通过了决策需要一致同意这个强制性需求,令他们可以有效地行使否决权。\n\n国际影响力\n国际影响力是联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的问题。尽管它很想囊括所有国家,但很多都宣称永不加入,或只是短期加入。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美国。虽然伍德罗·威尔逊总统对联盟的成立和体系的确立有着深远影响,但是美国参议院于1919年11月19日的投票结果表示他们不会加入联盟。男爵夫人鲁斯·亨尼指出,如果当时美国加入了联盟,美国对英法两国提供的支持,会使他们更有安全感,这种安全保障可以让他们在对抗德国时更全面的进行协作,从而降低纳粹党势力崛起的可能性。同时,亨尼也承认,如果美国加入了联盟,他对同欧洲参战或者实施经济制裁的不情愿的态度也会影响联盟的处理国际事件的能力。美国联邦政府的架构也会让它的成员身份变得棘手,因为如果没有美国国会的预先同意,联盟的美国的代表们可能就无法以行政机构的名义做决策。\n1920年1月,在国际联盟刚成立的时候,德国作为一战的侵略国是禁止加入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共产主义政体起初也不受欢迎。20世纪三十年代,中坚力量的离开使联盟逐渐衰落:日本的常任理事国身份于1933年因联盟发声反对其对满洲的侵略时被撤销,意大利的常任理事国身份在1937年被撤销,西班牙的常任理事国身份在1939年被撤销。德国在被接纳后也一度因为被视作“和平友爱的国家”,并于1926年被任命为常任理事国,但阿道夫·希特勒上台后,德国在1933年退出了国联。\n\n集体安全\n另一个无法忽视的缺陷是,维护自己的国际关系和维护“集体安全”这个建立初衷间的矛盾。联盟设立的集体安全体系从某种程度来讲会损害国家利益,因为它需要成员们在必要时期与平时并没有密切关系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自己的友好国家。这个缺陷在阿比西尼亚危机被暴露出来。在阿比西尼亚抵御意大利的侵略,并向联盟呼吁对其实施仲裁的时候,英法两国本应履行联盟成员的职责进行支援。但他们考虑到自己需要意大利的力量来维护国土安全,最后,仲裁委员并没有对任何一方追究责任。\n在1936年6月23日,当人们真正意识到联盟已经开始崩解并且试图阻止意大利对阿比西尼亚的侵略的时候,英国首相(British Prime Minister)斯坦利·鲍德温对他的英国下议院说到集体安全:\n\n最终失败了,因为没有一个欧洲国家愿意真的去实施,那个称之为“军事制裁”的行动......通过这几周的形势我们发现,除了侵略国,没有人对这场战争有所准备......集体安全的概念应该被付诸行动而不只是嘴上说说。我们应该为战争做好准备,并且随时处于战备状态。这很可怕,但为了集体安全,我们必须这样做。\n最终,面对希特勒的日益壮大的德意志军队,英法两国抛弃了集体安全方针而采取绥靖政策。\n此外,1934年,当亚历山大一世在马赛被暗杀后,国际联盟也是第一个以恐怖主义为议题讨论并揭露其阴谋的机构。其中的很多论述与观点都在九一一袭击事件得到证实。\n\n反战主义与裁军\n国际联盟自己并没有军队,所以决策实施时往往要借助某些强势成员国的力量。但大国们并不愿意这样做。联盟最重要的两个成员国英国和法国既不愿实施制裁,也不愿动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来提供支援。一战结束后,和平主义的呼声在英法两国的人民和政府间高涨起来,其中,保守党极其不情愿看到英国在谈判时签署关于加入联盟的条约。联盟呼吁英国、法国和其他成员裁军并拥护集体安全的主张,在某些人看来,是在剥夺能维护自己主权的唯一强有力的力量。\n当英国内阁在一战期间构想国际联盟这个概念时,内阁秘书长莫里斯·汉基常在记录里提过它。他曾说:“在我看来,这样的计划是很危险的,因为它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种不切实际的安全感。”他认为那些盲目信任条约的想法是妄想,并声称:\n\n国际联盟必将崩解。拖延的时间越久,我们停滞不前的时间就越久。联盟把强大的力量交付到了那些善良的理想主义者手上。每个政府都有这样的人。他们会缩减军费支出。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就会陷入劣势。\n外交大臣艾尔·克劳曾向内阁发便函,信中提到:“这个貌似庄严的契约,本质上不过是个普通条约”,“能有什么手段保证它不会像其他条约一样被撕毁呢?”克劳又继续怀疑针对侵略国的“协同行动承诺书”,认为自身利益和权力的平衡仍旧会决定一个国家的行为。他也批评了联盟关于经济制裁的提议,认为它是无效的,“说白了就只是军事优势的问题”。同时他还警告,大范围裁军是不切实际的。\n\n解体和遗产\n随着欧洲的局势升级为战争状态,大会在1938年9月30日至1939年12月14日之间向秘书长转交了足够的权力,来使得联盟得以继续合法存在并且采取更少的行动。联盟的总部万国宫被闲置了将近六年,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n在1943年的德黑兰会议上,同盟国同意建立“联合国”以取代国联。国际劳工组织等国联的机构仍继续运作,最终成为了联合国的附属组织。联合国组织的设计者打算让联合国比国联更有效。\n国联的最后一次会议在1946年4月18日于日内瓦举行。来自34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这次会议关于清算国联:国联在1946年把价值约22,000,000美元的资产(包括万国宫和国联的档案)转让给了联合国,归还了各国对他们的资助,还清了所有债务。罗伯特·塞西尔对这最后一次会议发表讲话道:\n\n让我们郑重声明,无论发生在何处,无论辩护方式为何种,侵略都是一项国际罪行;每个爱好和平的国家都有责任唾弃之,并使用一切必要的武力粉碎之;《宪章》的机制毫不逊于《公约》的机制,如果运用得当,足以达到此目的;每个国家的每位善良的公民都应随时准备为维护和平作出任何牺牲……我谨此请求各位垂听:维护和平的伟业,并不止于我们所属国家的狭隘利益,而更维系于那些不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仰赖的是非对错原则。国际联盟已死。联合国万岁。\n\n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从本次大会闭会之日之次日(即4月19日)起,除了本决议规定的唯一的清算目的外,国际联盟将停止存在。”一个由九名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成的清算委员会在接下来的15个月里监视着国际联盟的资产和功能向联合国以及其专门机构的转移过程,最终于1947年7月31日自我解散。 \n大卫·甘迺迪教授将国际联盟的成立描写为“与一战前的各种法律、政治手段相对,是一个全世界决定‘制度化’地处理国际事务的独特时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同盟国(英国、苏联、法国、美国、中华民国)在1946年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安全理事会的决定对联合国的所有成员皆有约束力;然而,不像在国际联盟的理事会那样,全体一致的决定已不再需要。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可以通过一票否决权保护自己的关键利益。\n与国联类似,联合国并没有自己的常备武装部队,但它呼吁成员国为武装干预作出贡献,例子包括朝鲜战争和在前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军事行动。\n\n参见\n大西洋宪章\n拉丁美洲国家联盟\n反帝国主义联盟\n国际和平联盟\n国际联盟会员国列表\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被引用的书籍和期刊\n\n延伸阅读\nBarros, James. The Corfu incident of 1923: Mussolini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Princeton UP, 2015).\nBendiner, Elmer. A Time of Angels: The Tragi-comic Histo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1975).\nBorowy, Iris. Coming to terms with world health: the League of Nations Health Organisation 1921-1946 (Peter Lang, 2009).\nBurkman, Thomas W. Japan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Empire and world order, 1914-1938 (U of Hawaii Press, 2008).\nClavin, Patricia. Securing the world economy: the reinventio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1920-1946 (Oxford UP, 2013).\nCooper, John Milton. Breaking the Heart of the World: Woodrow Wilson and the Fight for the League of Nations (2001) 454pp excerpt and text se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Ditrych, Ondrej.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contemporary terrorism dispositif.\" Critical Studies on Terrorism 6#2 (2013): 225-240.\nDykmann, Klaas. \"How International was the Secretaria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International History Review 37#4 (2015): 721-744.\nEgerton, George W. Great Britain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Strategy,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1914–1919.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78. ISBN 0-807-81320-6. \nGill, George. The League of Nations from 1929 to 1946. Avery Publishing Group. 1996. ISBN 0-89529-637-3. \nGinneken, Anique H.M. van. 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2006) excerpt and text se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Jenne, Erin K. Nested Security: Lessons in Conflict Management from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European Union (Cornell UP, 2015).\nKuehl, Warren F; Dunn, Lynne K. Keeping the Covenant: American Internationalists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1920–1939. 1997. \nLloyd, Lorna. \"“(O) n the side of justice and peace”: Canada on the League of Nations Council 1927–1930.\" Diplomacy & Statecraft 24#2 (2013): 171-191.\nMcCarthy, Helen. The British People and the League of Nations: Democracy, citizenship and internationalism, c. 1918-45 (Oxford UP, 2011). online revi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alin, James C. The United States after the World War. 1930: 5–82 [2010-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28). \nMarbeau, Michel. La Société des Nations.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01. ISBN 2-13-051635-1 (法语). \nOstrower, Gary. The League of Nations from 1919 to 1929 (Partners for Peace. Avery Publishing Group. 1995. ISBN 0895296365. \nSwart, William J. \"The League of Nations and the Irish Question.\" Sociological Quarterly 36.3 (1995): 465-481.\nWalters, Francis P. A Histo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nYearwood, Peter J. Guarantee of Peace: The League of Nations in British Policy 1914-1925 (Oxford UP, 2009).\n\n外部链接\n\nThe League of Nations., Boston : Old Colony Trust Company, 1919. A collection of charters, speeches, etc. on the topic.\nLeague of Nations Photo archiv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diana.edu\nLeague of Nations chronolog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League of Nations timelin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atwar.net\nHistory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niversity of Oxford-led project\nWilson's Final Address in Support of the League of Nation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eech made 25 September 1919\n历史(1919–1946)(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自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n国际联盟存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自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nTable of Assemblies(���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ates of each annual assembly, links to list of members of each country's delegation\nLONSEA – League of Nations Search Engine, Cluster of Excellence \"Asia and Europe in a Global Context\", Universität Heidelberg(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418", "title": "欧洲足球锦标赛", "text": "欧洲足球锦标赛(英语:UEFA 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简称欧锦赛、欧洲杯、欧国杯,是一项由欧洲足协成员国间参加的最高级别国家级足球赛事,赛事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填补两届国际足协世界杯之间4年的空白,从而让欧洲各国有更多的比赛机会。1960年举行第一届,当时名为欧洲国家杯(European Nations Cup;简称欧国杯),其后每四年举行一届。1968年改名为现在的欧洲足球锦标赛(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 法语: Championnat d'Europe de football ),但港澳台至今仍经常把这项比赛惯称为“欧洲国家杯”,但由于有资格参赛球队不仅限于联合国国家,也包括北爱尔兰、直布罗陀等英国的构成国与领地,因此“欧洲杯”之名更为中性。\n所有欧洲足协成员国如要参加欧洲国家杯决赛周,除了主办国可以自动晋身决赛周之外,其他球队必须要参加外围赛,透过外围赛赛事,成绩最好的球队可以晋身决赛周。赛事起初只有4支球队参加,直至1980年参赛球队增至8队,同时决赛周赛事由原本只有淘汰赛加入小组赛阶段。及后1996年增加至16支球队。当时欧洲国家杯由16支球队分成4组,每组各有4支球队,每组分别进行单循环赛制,每个小组成绩最好的两支球队可以出线半准决赛。半准决赛及准决赛均以一场过决定出胜方,直至决赛决定出冠军球队,但卫冕冠军不会自动获得下一届欧洲国家杯决赛周参赛席位。2008年9月26日,欧洲足协宣布从2016年起,欧洲足球锦标赛决赛周阶段参赛球队数量扩大到24队。现时欧洲国家杯由24支球队分成6组,每组各有4支球队。每组头两名加4支最佳第三名将会晋级16强,其余大致不变。\n由于欧洲足球锦标赛的规模及比赛质素仅次于世界杯足球赛,因此被人们称为缺少巴西、阿根廷的世界杯。而历届以来多次出现甚具戏剧性的赛果,亦是其广受喜爱的原因。历史虽然远较世界杯为短,举行密度也较其他多数国际大赛为低,但欧洲国家杯却是唯一于决赛周阶段后,全部不同的决胜方法都曾出现过的国际大赛,其中包括了重赛、互射十二码、黄金入球、银入球、掷毫等等所有曾被国际足协沿用的决胜方法,并且经常于决赛出现,这正充分展现出欧洲国家杯峰回路转、引人入胜之处。 截至现在,西班牙成为首支亦是目前唯一一支成功卫冕欧洲国家杯冠军的球队。\n\n历史\n起初欧洲国家杯是由法国足协秘书长亨利·德劳内(Henri Delaunay)于1927年首次构思出来,但直至欧洲足协在1955年成立才提出举办首届欧洲国家杯,同年亨利·德劳内逝世,欧洲足协为了纪念德劳内而将冠军奖杯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亨利·德劳内杯”(Henri Delaunay Trophy)。欧洲足协在开办首届欧洲国家杯遇上不少问题需要解决,初时欧洲足协主要成员国包括英国各协会、意大利、西德、比利时、瑞典、瑞士和荷兰由于对在两届世界杯的中间年份举办大型国际赛事有所保留而没有参赛,最后成功邀请17个成员国参与参与,刚好达成最低要求的16队。首届赛事分为两个阶段,首阶段它们首先由1958年至1959年以主客场两回合进行淘汰赛,争取4个决赛周参赛席位;次阶段决赛周以一场方式进行,直至决赛定出冠军。最终首阶段由法国、捷克斯洛伐克、苏联、南斯拉夫晋级首届欧洲国家杯决赛周。欧洲足协在决定4强后宣布首届欧洲国家杯于1960年在法国举行,苏联在四强先击败捷克斯洛伐克,及后在决赛以2比1战胜南斯拉夫成为首支夺得欧洲国家杯的球队。\n第2届欧洲国家杯于1964年举办,参加预赛的国家增至29个成员国,4支进入决赛周阶段的球队包括西班牙、匈牙利、丹麦及上届冠军苏联,西班牙以主场之利在马德里举行的决赛以2比1击败卫冕冠军苏联。1968年,赛事的英文名称由European Nations Cup改为European Championship,本届赛事增至31个成员国参加;本届赛事在预赛首次引入种子队制度,预赛每个小组均有一支种子队,小组首名可以晋级八强阶段;西德在本届赛事是首次参加欧洲国家杯预赛,但意外地被阿尔巴尼亚逼和而出局。最终主办国意大利在决赛与南斯拉夫打成平手,是历史上欧洲国家杯决赛唯一一次需要重赛,意大利在重赛以2比0击败对手夺冠。\n\n历届赛事一览\n备注\n\n赛制\n外围赛\n参赛队伍首先参加欧洲国家杯外围赛获得决赛周参赛资格,主办国则自动晋级。外围赛的分组形式由欧洲足协委员会通过种子队抽签决定,种子队包括卫冕冠军和赛事表现较佳的队伍,赛事表现根据最近一届欧洲国家联赛和欧洲国家杯。为了准确了解各队实力制定排名,计算方法为总得分除以比赛场次,即每场比赛的平均得分。如果一支球队曾主办过两届前比赛中的其中一届,则使用最近一届外围赛成绩。如果有两支球队的每场比赛得分相等,委员会即会根据以下标准在排名中确定他们的位置:\n\n其最近一次预赛中的比赛有效积分\n平均进球差\n平均进球数\n平均客场进球数\n抽签。\n\n统计\n历届决赛周参赛队伍次数及成绩\n备注\n\n历届神射手\n历届帽子戏法纪录\n历届合计(1958-2008年)期间包括外围赛的综合统计\n从未获得资格的国家\n以下20支目前是欧足联成员的球队从未获得过欧洲冠军的资格。\n图例\n\n • – 未晋级\n × – 未进入/退出/禁止\n – 决赛联合主办\n对于每一项比赛,每个总决赛的队伍数量(括号内)都会显示出来。\n\n注:\n\n以前的国家\n东德在1990年德国统一之前参加了8次资格赛。\n\n注:\n\n历届指定用球\n轶闻\n1972年的冠军是西德,2008年的冠军是西班牙,这两个球队是历史上2个在夺得欧洲国家杯之后,接连再赢得世界杯的球队。\n在1992年欧洲国家杯举行前,南斯拉夫爆发内战,该国被禁止参赛,由丹麦补上,并以“黑马”姿态谱写“丹麦童话”,夺得冠军。成为首支以“黑马”姿态夺冠的球队。\n2000年举行的欧洲国家杯,首次由两个国家(比利时及荷兰)共同主办,最后冠军由法国夺得。\n2000年的冠军是法国,2012年的冠军是西班牙,这两个球队是历史上2个在夺得世界杯之后,接连再赢得欧洲国家杯的球队。\n西德及现今的德国曾先后8次晋身欧洲国家杯准决赛,当中6次杀入决赛,最后一共三次夺冠而回。这个纪录在2024年被西班牙改写,西班牙成为唯一一支夺得四次欧洲杯冠军的足球队。\n2004年举行的欧洲国家杯中,希腊以“黑马”姿态谱写“希腊神话”,成为2004年的欧洲霸主。\n从第一届欧洲国家杯起,均有一个主办国能出线淘汰赛阶段,此纪录于2008年由瑞士及奥地利终止,两队均于小组赛阶段出局。之后两队主办国波兰及乌克兰同样于小组赛阶段出局。\n2008年及2012年的冠军都是西班牙,是欧洲国家杯历史上首支2连霸的球队。\n法国成为首个举办三届欧洲国家杯的国家。(1960年、1984年、2016年)\n虽然葡萄牙队史只拿过一次冠军(2016年),但却是欧洲国家杯中目前唯一一支进入决赛周(9次)而一定能晋级至淘汰赛的队伍。(德国、义大利、法国、西班牙、英格兰均无法达成这个目标)而葡萄牙所参加过的欧洲国家杯当中有五次进入准决赛阶段,成绩斐然。\n自1984年法国队在本土夺冠后,未再有主办国赢得冠军。后面九届欧洲国家杯主办国仅有2004年葡萄牙、2016年法国及2020年英格兰成功挺进决赛,而且均铩羽而归,仅得亚军。\n由于受到2019冠状病毒疫情影响,原定2020年该届赛事最后决定延至2021年举行,成为史上第一次延后举行的欧洲国家杯赛事。\n1966、1982、2006和2018年国际足协世界杯抵达四强时的队伍全为欧洲球队,因此多出这四届另类的欧洲国家杯四强戏码。另外,1974和2010年的决赛组合也均为欧洲球队,因此硬要说也是出现了两届只有决赛的欧洲国家杯,其中2010年为在欧洲以外举行的欧洲国家杯。\n\n相关条目\n欧洲国家联赛\n欧洲U-21足球锦标赛\n欧洲U-19足球锦标赛\n欧洲U-17足球锦标赛\n\n注释\n外部连结\n欧洲国家杯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426", "title": "阿拉伯国家联盟", "text":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语:جامعة الدول العربية),简称阿盟,成立于1945年,是阿拉伯国家组成的地区性国际政治组织,成员国皆位于亚洲或非洲,宗旨是加强成员国间的协作,共同维护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广泛开展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合作。现有成员国22个。总部原设开罗,由于埃及与以色列签订和约,1979年3月31日,阿拉伯国家外交和经济部长会议决定,将阿盟总部迁往突尼西亚。1990年10月31日,阿盟总部迁回开罗,现任秘书长是来自埃及的艾哈迈德·阿布·盖特。\n\n会员国\n以下是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国与他们加入的日期:\n 埃及-1945年3月22日(创始国)\n 伊拉克-1945年3月22日(创始国)\n 约旦-1945年3月22日(创始国)\n 黎巴嫩-1945年3月22日(创始国)\n 沙乌地阿拉伯-1945年3月22日(创始国)\n 叶门-1945年5月5日 (创始国)\n 叙利亚-1945年3月22日(创始国)\n 苏丹-1956年1月19日\n 摩洛哥-1958年10月1日\n 突尼西亚-1958年10月1日\n 科威特-1961年7月20日\n 阿尔及利亚-1962年8月16日\n 阿联酋-1972年6月12日\n 巴林-1971年9月11日\n 卡塔尔-1971年9月11日\n 阿曼-1971年9月29日\n 毛里塔尼亚-1973年9月26日\n 利比亚-1953年3月28日\n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76年9月9日\n 吉布提-1977年4月9日\n 科摩罗-1993年11月20日\n截至2016年 (2016-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共有22个成员国以及7个观察员国(观察员国可以参加阿拉伯国家联盟会议,但不享有投票权):\n\n成员国变迁\n在20世纪下半叶,阿拉伯联盟逐步成员增加。\n一些会员国资格曾被暂停:\n\n1979年3月26日,因埃及承认以色列,资格被中止,至1989年5月23日恢复会籍。\n自2011年11月16日开始,叙利亚会员国资格被暂停。2013年3月6日,在开罗举行的阿盟外长会议上,决定让叙利亚反对派和革命力量全国联盟接替叙利亚巴沙尔政府的席位。不过2014年3月9日,阿盟秘书长表示,叙利亚的席位将继续空缺,直到反对派组建起政府为止。2023年5月7日,叙利亚的会员国资格恢复。\n2011年2月22日,由于第一次利比亚内战,利比亚的会员国资格被暂停,2011年8月25日恢复\n\n地理\n阿拉伯国家联盟的22个成员国领土面积共1400万平方公里,其中10个位于非洲,12个位于亚洲。阿盟成员国横越西亚、北非和东北非,包括新月沃土、尼罗河流域、阿特拉斯山脉的肥沃土地和撒哈拉沙漠,这地区曾出现古埃及、亚述、巴比伦、腓尼基、迦太基、库施、纳巴泰等古代文明。\n\n历任秘书长\n经济\n阿拉伯国家联盟有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苏丹南部肥沃的土地更是阿拉伯世界的食物来源地。旅游业没有受到不稳的局势影响,是区内发展最快速的行业,尤其以埃及、阿联酋、阿尔及利亚、突尼西亚和约旦最明显。通讯业是另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当地公司如Orascom和阿联酋电信在短短十年内成功打入国际市场。\n阿拉伯国家联盟成员国的经济发展程度悬殊,石油国家如阿联酋、卡塔尔、科威特十分富有,而科摩罗、毛里塔尼亚、吉布提的贫穷问题严重。阿拉伯国家联盟同意拨出5亿美元援助苏丹达尔富尔地区,而埃及和利比亚公司也计划在当地挖掘水井。\n\n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n下表是成员国以美元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购买力平价)列表,除特别注明外,所有数据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8年4月发表的报告。\n\n注:\n^f 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提供整个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数据,总国内生产总值是各成员国的总和,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根据下表的人口计算。\n^g g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没有提供这个国家的数据,数据来自2007年出版的《世界概况》。巴勒斯坦的数据来自2006年出版《世界概况》中的“西岸(包括加沙地带)”。\n\n教育\n不少国家利用自己发布的数据计算识字率,而有些国家则以入学资料作出粗略估计,由于定义和数据收集方式有异,识字率应谨慎诠释。下表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9年发表的报告数据︰\n\n人口\n阿拉伯国家联盟由22个不同文化和种族的成员国组成,其中大部分是阿拉伯人。根据2014年估计,成员国总人口约为3亿5千多万,人口增长较世界大部份其他地区快速,预计会减慢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最多人口的成员国是埃及,人口约7910万。而最少人口的成员国是葛摩,只有69万居民。由于大部分土地是沙漠,人口主要聚集在商业和工业活动频繁的城市和附近地区。阿拉伯国家联盟最大城市是开罗,其次是巴格达、喀土穆、吉萨、大马士革、利雅德和达尔贝达。关于阿拉伯联盟各大城市的人口资料和排名,可见阿拉伯联盟大城市列表。\n\n与其他组织的比较\n阿拉伯国家联盟与美洲国家组织、欧洲委员会、非洲联盟、南美洲国家联盟、东南亚国家协会等组织一样,政治因素是成立的首要考虑,但其以文化因素而非地理位置作为成员资格,则与拉丁语联盟或加勒比共同体等组织相似。\n与欧洲联盟截然不同的是,阿拉伯国家联盟没有造成大规模的地区融合或与成员国的人民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提倡统一的阿拉伯民族,为阿拉伯国家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所有成员国都是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而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成员区均来自阿拉伯国家联盟。\n\n军事\n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联合国防委员会是阿拉伯国家联���的机构之一。它是根据1950年的防卫与经济合作条约的条款成立的,目的是协调阿拉伯国家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的成员国的集体防卫。\n阿拉伯国家联盟作为一个组织并没有自己的军事力量,但是在2007年首脑会议上,与会国家领导人决定重新启动联合防御,并建立一支维和部队,以部署在黎巴嫩南部、达尔富尔、伊拉克和其他热点地区。\n在2015年埃及举行的首脑会议上,成员国原则上同意组建联合军事力量。\n\n峰会\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外部连结\nArab Leagu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fficial site in Arabic, English version under construction\nArab Gateway – The League of Arab states\nWorld Statesme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rab League\nWinthrop University – Arab League General Information\nJewish Virtual Libra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The Arab League\nLooklex Encyclopedia – Arab League\n\n参见\n\n阿拉伯世界\n阿拉伯语国家和地区列表\n阿拉伯民族主义\n阿拉伯议会联盟\n海湾合作委员会\n伊斯兰合作组织"} +{"doc_id": "5447", "title": "朝阳市", "text": "朝阳市,别称“龙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辽宁省西部。市境东邻阜新市、锦州市,南接葫芦岛市、河北省秦皇岛市,西界河北省承德市,北抵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地处辽西山地丘陵区。大凌河自西往东流贯市境中部,于东部纳牤牛河;北部有辽河正源老哈河;南部有小凌河,市人民政府驻双塔区。朝阳市地处京、津、唐和辽中南城市群中间,是华北地区通往关外的咽喉要道。朝阳面向沿海,背依腹地,地理位置优越。\n\n历史\n朝阳悠久的历史可上溯到距今1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喀左县鸽子洞是目前发现的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聚居地。距今四五万年前,朝阳境内出现了与现代人体制征相似的原始“新人”——建平人。朝阳红山文化大型坛、庙、冢遗址的发现,证明中华先民在五千多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古代文明社会,从而使朝阳地区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n朝阳城东南郊的柳城历史久远,战国时,朝阳地属燕国辖境,燕置塞上五郡,柳城属辽西郡。至汉朝时,柳城已成为辽西郡西部都尉治所,后被三郡乌桓据为统治中心,后曹操北伐,在白狼山大败乌桓并攻下柳城。东晋咸康七年(341年),前燕王慕容皝在“柳城之北、龙山之西”建城,改柳城为龙城县,并迁都于此。十六国时期前燕、后燕、北燕立国88年期间,龙城为三燕都城达52年之久。\n436年,北魏灭北燕,在龙城置龙城镇。北魏太平真君5年(444年),改置营州。447年,又置昌黎郡,治龙城。隋唐时期,改龙城为柳城,设营州总督府。营州被称为“隋唐王朝的中央政府与东北各族往来的枢纽”, 并修建了营州古道。隋唐时期,朝阳是多民族聚居交融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曾在朝阳境内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韦、奚族等。\n辽、金时,朝阳曾先置辽霸州彰武军节度使,后设兴中府治。元朝至元七年(1271年)降府为州,隶大宁路。明朝在东北设三司,朝阳属大宁都司,后置营州左、中、右三护卫治所于兴中,明末为朵颜卫所并。同时由于明代以后辽西走廊的通道被打开,朝阳的交通、战略地位明显下降。\n清朝初,朝阳县为土默特左右翼旗地,属卓索图盟。乾隆三年(1738年),清廷在凌源设塔子沟厅,三十九年(1774年)又设三座塔厅,治所在今朝阳老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撤厅设朝阳、建昌县,隶承德府;光绪三十年(1904年),置朝阳府。\n\n民国十八年(1929年),朝阳被划归热河省管辖。1956年,热河省撤销后划归辽宁省管辖至今。1959年设立省辖朝阳市,后被撤销。1984年恢复省辖市,设双塔、龙城两区。\n\n地理\n气候\n朝阳市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稍冷,夏季闷热,春秋两季较短。1月平均气温-9.7°C,极端最低气温-34.4°C(1990年1月31日)。7月平均气温24.8°C,极端最高气温43.3°C(2000年7月14日)。年平均气温9.0°C。年均降水量480.6毫米。\n\n地形\n地貌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主要河流包括:大凌河,小凌河。\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朝阳市现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n\n市辖区:双塔区、龙城区\n县级市:北票市、凌源市\n县:朝阳县、建平县\n自治县: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n\n人口\n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7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51.1%;农村人口136.8万人,占48.9%。\n\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872,85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44,64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71,784人,下降5.64%,年平均增长率为-0.58%。其中,男性人口为1,453,153人,占总人口的50.58%;女性人口为1,419,704人,占总人口的49.42%。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2.36。0-14岁的人口为406,616人,占总人口的14.15%;15-59岁的人口为1,767,278人,占总人口的61.5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98,963人,占总人口的24.3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58,442人,占总人口的15.9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435,268人,占总人口的49.9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437,589人,占总人口的50.04%。\n\n民族\n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661,590人,占92.6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11,267人,占7.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66,980人,下降5.9%,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4,804人,下降2.22%,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6个百分点。其中,蒙古族人口减少11,738人,下降6.6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6个百分点;满族人口增加5,198人,增长22.37%,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3个百分点。\n\n交通\n国道\n101国道: 在朝阳市区通过的路段,早期称沈承大街,后改称中山大街,往西南经由建平县前往北京,往东北经由北票市前往沈阳,是连接首都北京与辽宁省省会沈阳市的一条重要的交通干线。\n环城公路:2012年末建成通车,全长60多公里,是辽宁省继省会沈阳市之后第二个拥有环城公路的城市。\n\n国家高速\n丹锡高速\n 长深高速\n\n铁路\n锦承铁路:连接辽宁省锦州市和河北省承德市的铁路,全长447公里,1938年通车。\n京沈客运专线:连接北京市与辽宁省沈阳市的高速铁路,起点位于北京朝阳站(原星火站),终点位于沈阳站,全长709公里,是京哈客运专线的一部分,是“四横四纵”客运专线主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程运行2小时30分,估算总投资1245亿元人民币,预计2020年底竣工通车。\n朝凌高速铁路\n赤喀高速铁路\n\n机场\n朝阳机场是一个位于中国辽宁省朝阳市的民航机场,IATA代码:CHG;ICAO代码:ZYCY。朝阳机场还是中国民航大学朝阳飞行学院的飞行员训练基地。\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名人\n姊妹市\n带广市(日本)2000年缔结\n苏尔古特市(俄罗斯)1992年缔结\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朝阳市人民政府"} +{"doc_id": "5451", "title": "荷兰军队", "text": "荷兰军队(荷兰语:Nederlandse Krijgsmacht)是荷兰王国的武装部队,其名称中的“Krijgsmacht”即荷语“军队”或“三军”的意思,来自“战争”(Krijg)和“武力”(Macht)两词复合后的延伸涵意,并用来作为陆海空三军的统称。\n荷兰军队由由皇家陆军(KL)、皇家海军(KM)、皇家空军(KLu)和皇家宪兵队(KMar)四个军种组成。全军最高统帅为荷兰君主、国防部领导人为国防大臣、三军司令由现役四星上将者出任,陆海空各军种指挥官称作司令(Commandant),各由一名三星中将担任。 \n荷兰军队在过去是采用征兵制,到1996年后完全实施募兵制;目前荷兰国防部雇用四万八千名军职人员以及两万一千人的文职人员,也有雇用女性担当文职或武职。军事费用在2009年大概占GDP的1.65%,2010年11月国防部表示将削减一百万欧元的国防预算;同时甫上任不久的汉斯·希伦表示将会裁减一万余的人员并有更大规模的裁军计画,其具体内容为军事演习次数减少20%,舰艇海上巡逻时间减少11%,领空飞行巡逻任务减少10%,这样的削减内容不胜枚举。\n\n皇家陆军\n荷兰皇家陆军(Koninklijke Landmacht)是荷兰地面主要的军事部队。作战的核心组成部分,为皇家陆军的三个旅:两个机械化旅和一个空降旅。荷兰皇家陆军的专职人员有27.000人,多是志愿役者;但是义务役尚未废除,只是已经暂停办理。\n\n编制\n皇家陆军司令部\n特种部队营\n第11空中机动旅\n11旅旅部连\n第11步兵卫队营\n第12步兵卫队营\n第13步兵卫队营\n第11迫炮连\n第11工兵连\n第11防空连\n第11补给中队\n第11医疗中队\n第11保修中队\n第13机械化旅\n13旅旅部连\n第11战车营\n第17装步营\n第42装步营\n第42战斗侦察连\n第11炮兵营(自走炮)\n第41机械化工兵营\n第13医疗中队\n第13保修中队\n第43机械化旅\n43旅旅部连\n第42战车营\n第44装步营\n第45装步营\n第43战斗侦察连\n第14炮兵营(自走炮)\n第11机械化工兵营\n第43医疗中队\n第43保修中队\n后勤支援指挥部\n本部连\n103装甲侦搜大队\n101工兵营\n101通信大队\n空防大队\nCIMIC大队\n100运补大队\n200���补大队\n400医疗大队\n310保修中队\n320保修中队\n330保修中队\n\n主要装备\n82辆豹2A6战车\n192辆CV9035NL步兵战车\n2000辆以上AIFV步兵战车\n410辆Fennek - 轮式装甲车\n200辆拳狮装甲车\n89辆Sisu Pasi - 轮式装甲车\n56辆野外征服者机动步兵车\nDAF德富\n斯堪尼亚汽车\n57辆PzH2000自行榴弹炮\n126辆M109自走炮\nAT4反坦克火箭筒\nBGM-71拖式飞弹\n\n皇家海军\n荷兰皇家海军(Koninklijke Marine),最早在17世纪参与英荷战争,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目前,除了所属的6艘主力舰艇及其他支援船之外,另有荷兰海军航空兵及荷兰海军陆战队两支武装单位。\n\n组织编制\n水面作战部队 -水面作战舰艇和两栖补给支援船只\n潜舰部队\n扫雷部队\n水文调查单位\n海军航空部队\n海军陆战队\n陆战旅:下辖4个营\n步兵连\n\n装备\n驱逐舰\n七省级巡防舰 4艘(战力等可为驱逐舰)\n卡雷尔·道尔曼级驱逐舰 2艘\n潜舰\n海象级潜艇 4艘\n两栖登陆舰\nRotterdam级两栖登陆舰 2艘\n运补舰\nHNLMS Karel Doorman (A833) 1艘\n猎/扫雷舰\n三方级猎雷舰 10艘\n\n皇家空军\n组织编制\n主要空军基地\n\n吕伐登空军基地\n322nd (作战)F-16\n323rd (训练)F-16\n630th (支援)\n920th (支援)\n921st (支援)\n922nd (支援)\nVolkel空军基地(北布拉班特省)\n311th (作战)F-16\n312th (作战)F-16\n313th (作战)F-16\n900th (保修)F-16\n901st (运输)\n902nd (支援)\n640th (支援)\n601st (支援)\n703rd 支援美国空军\nTwenthe空军基地(上艾瑟尔省)- 由于预算削减,在2007年12月关闭。\n战术空中业务基地\n\n荷兰空航管制站(巴讷费尔德)\n710th\n711th\n970th\n航空运输基地\n\n埃因霍温机场\n334th (运输)\n336th (运输)\n940th (保修)\n941st (支援)\n防空单位\n\nDe Peel空军基地\n800th (单位行政业务中心)\n801st 爱国者飞弹和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飞弹\n802nd 爱国者飞弹和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飞弹\n803rd 爱国者飞弹和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飞弹\n804th 爱国者飞弹和FIM-92刺针便携式防空飞弹\n650th (支援)\n951st (支援/保修)\n\n主要装备\nF-16战机\nC-130运输机\nAH-64阿帕契攻击直升机\nCH-47直升机\n\n皇家宪兵\n荷兰皇家宪兵队(Royal Marechaussee)是荷兰的国家军事警察。成立于1814年,在1994年进行重组,到了1998年成为一支独立的军种。它的军事地位是根据荷兰国防部成立;在和平时期,则是由内政部和司法部管理该单位执行警察和维安事务。一般任务如下:\n\n援助警察\n护送北约车队\n打击非法移民\n打击国际犯罪活动\n保卫国家边界\n皇室宫殿和首相官邸戍卫\n军中警察勤务\n控制骚乱和保护人民\n各民用机场的保安和警卫任务,特别是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n要员近身保护,包括王室和政府高官\n\n组织编制\n指挥部:设在海牙\n分区编制或任务分组:\n西区(荷兰地区和乌特勒支,不包括阿姆斯特丹)\n南区(西兰省、北布拉班特省和林堡省)\n北/东区(所有其他省份)\n阿姆斯特丹\n皇家宪兵队全国培训和通识中心。\n国家和国际单位区。该单位于2005年成立,以集中管理现有全部的国家新单位以及国际任务组织。\n所有海外的特派团。\n特别保安旅,特种勤务的保护、观察和逮捕行动。\nKMOO,军事警察勤务\n\n参考资料\n荷兰海军陆战队简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荷国防部宣布大批裁员\n削减国防预算-削减国防武力(英文)\nDorren, C.J.O., De geschiedenis van het Nederlandsche Korps Mariniers van 1665-1945, 's Gravenhage, 1948.\n\n外部连结\n\nOfficial homepage of the Ministry of Defense\nMilitary aircraft in the Netherlands"} +{"doc_id": "5453", "title": "杜拜", "text": "杜拜(阿拉伯语:دبيّ,罗马化:Dubayy;或译杜拜)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东地区的经济和金融中心。位于阿拉伯湾东南岸,为该国七个酋长国之一迪拜酋长国的首府。\n作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经济中心,杜拜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主要客运及货运枢纽。1960年代,迪拜经济开始趋向贸易,并且开始实施小规模的石油勘探。1966年发现石油,1969年起开始出口石油。石油收益加速杜拜早期城市发展,但石油储量有限且产量不高,目前经济以资本投资和旅游、贸易、服务等驱动,石油收益占比低于5%。\n杜拜采行西方商业模式,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观光业、航空业、房地产及金融服务业。根据萨拉姆标准,杜拜被认为是穆斯林游客的最佳旅游地点。随著创新大型建筑计画、举办运动赛事提高城市关注度,杜拜也成为摩天大楼的指标城市,世界最高大楼哈里发塔也位于杜拜。但��拜对于大量南亚及菲律宾劳动者不良的人权纪录,亦遭批评。于2007年-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后,杜拜房地市场在2008–09间面临严重衰退,随著经济恢复成长,2015年财政出现盈余。\n\n名称\n“杜拜”这一名称被认为有着许多不同的来源。其意思可能是用来指“集市”(سوق‎, souk),或者是指“金钱”。也有学者指出可能意为“爬”,指流动速度缓慢的迪拜河。\n\n历史\n公元前三世纪,迪拜就有人类活动。这几年来,考古学家在迪拜久迈拉地区发现公元五世纪人类住区遗址及文物。\n最早提到迪拜的文献为1095年阿拉伯学者Abu Abdullah al-Bakri所著的《地理书》(Book of Geography)。威尼斯珍珠商人Gaspero Balbi于1580年访问了此地,并提到了迪拜。\n迪拜从1799年开始有村庄出现的记录。在18世纪早期,巴尼亚斯部落的阿尔·阿布·法拉沙后裔开始迁徙至迪拜,而他们一直在阿布扎比居住直至1833年。\n1820年1月8日,杜拜的谢赫·拉希德二世·本·赛义德·阿勒马克图姆与英国签订了基础和约。1833年,巴尼亚斯部落的阿勒马克图姆王朝在没有抵抗的情形之下离开了阿布扎比并迁移至迪拜。1835年,迪拜与特鲁西尔酋长国的其余部分与英国签订了海上停战协定并在二十年后签订“永久停战协议”。1852年,马克图姆成为谢赫,开创了该家族在迪拜的统治。从此,迪拜作为新独立的酋长国,正式与阿布扎比酋长国分离。迪拜以其在1892年所订的秘密协议受到英国的保护。1892年3月,特鲁西尔阿曼成立。多年之后,迪拜得到很快的发展,成为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的海上贸易港口,它的宽松的自由贸易价格和合理的税制,吸引着来自各个地区的冒险家们相继来到这里寻求发展。与周围市镇不同,迪拜的管理者鼓励商业贸易。迪拜曾是一个吸引(以印度人为主)定居在城市中的外国商人的重要港口。直到1930年代,它都以珍珠出口而闻名。\n1966年,在离杜拜海岸线120千米的地方发现了石油,之后迪拜获得石油开采权。随着石油的开采与出口,迪拜的经济和城市基础建设得到了更大的发展,1968年至1975年间,杜拜人口成长超过三倍。1971年,英国作为保护国离开波斯湾,迪拜联合阿布扎比和其它五个酋长国于1971年12月2日成立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1973年杜拜与其他酋长国开始使用共同货币阿联酋迪拉姆,同年,原先杜拜与卡达组成的货币联盟宣告解散。。1970年代后,迪拜的领导者利用石油贸易转投资其他产业成功地管理和运作,并利用石油所带了发展前景迅速地发展城市基础建设,进而发展国际性贸易市场并同时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杜拜国际机场成为全球第二大运量的机场。\n2024年4月15日起,杜拜遭遇建国以来的最大降雨量,因排水系统无法负荷导致全市淹水,陆空交通均中断。\n\n地理\n杜拜位于阿拉伯半岛中部、阿拉伯湾南岸,波斯湾、沙迦的西南、阿布扎比的东北,与南亚次大陆隔海相望,并往陆地内延伸。哈塔(阿拉伯语:حتا)作为杜拜的外飞地,为阿曼所包围。\n杜拜海岸线长734公里,它沿海岸线呈西南到东北的走向,长30公里,最宽处10余公里。一条长约14公里的海汊将它分为两部分,西南部分称为迪拉,东北部叫巴尔杜拜(阿拉伯语:بر دبي )靠海汊的迪拉地段最为繁华。海汊从南到北,建有戈尔胡德桥、马克西姆桥和山代盍隧道,将东西部连在一起。\n\n气候\n杜拜属于亚热带气候,杜拜的夏季(四至十月)气温高达45℃以上,局部沙漠地区有小沙暴。十一月至次年三月为冬季,最低气温一般在11至13℃左右,历史最低气温为7℃。杜拜降水量在最近几十年稍微增加,年降雨量为491.2 mm(19.34英寸)。杜拜夏季湿度偏中高,导致体感较为不舒适。\n\n政府及政治\n目前迪拜的领导人是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酋长,与哥哥谢赫·马克图姆·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酋长一样,也是阿联酋的副总统和总理。迪拜现任王储是酋长次子哈姆丹·本·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杜拜任命联邦国民议会40席代表中的8席,该机构为阿拉伯联合大公国的国家立法机关。\n\n伊斯兰教法\n在部分地方进行亲吻行为属非法,且可能遭驱逐出境。饭店以外的餐厅基本上不能贩卖酒精饮料。如同其他国家,酒驾在杜拜也是违法行为。\n另外,在公开场合穿著性感或异性服饰可能触犯法律,但规定女性在泳池及沙滩可以穿著比基尼泳衣。\n\n区划\n迪拜划分为九个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和六区为市区,七区和九区为郊区,八区是杰贝阿里。每个区位以社区规模与主要公路的界线来划分。目前,迪拜有132个社区。\n\n经济\n杜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杜拜生产总值为1,107亿美元,2014年经济成长率为6.1%。虽然许多杜拜核心贸易基础建设系为了支持石油工业, 但石油、天然气占杜拜营收已低于5%,石油产量约每天50,000至70,000桶(7,900至11,100立方米),大多来自海上油田,天然气占营收约2%,杜拜石油储量显著下降,预期仅能再开采20年。房地产及营造业(22.6%)、贸易(16%)、转口港(15%)及金融服务业(11%)为杜拜经济最主要产业。\n迪拜,以及交叉于迪拜河的德拉(独立的时候),是西方厂商的重要通商港口。许多的城市新金融中心都设在港区,成为1970年代与1980年代的重要贸易中心。直到1990年代,迪拜市区仍允许黄金自由贸易,因印度的黄金进口受限,所以迪拜成为走私黄金到印度的地点。\n迪拜的石油蕴藏量比阿布扎比还少百分十几至二十几,杜拜政府不想倚重不多的石油存量,所以致力使经济多元化,大力发展商业及刺激公司活动,以增加财政收入来源。迪拜经济从依赖石油向服务、观光业转变,使得杜拜不动产升值,建筑业的快速增长,让城市建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旅游业随著迪拜乐园及其他主题公园、度假胜地、体育场地等旅游基础设施的建造也得到了快速发展。\n今日,迪拜不仅成为重要的观光胜地与港口(杰贝拉里人工港,自1970年代起建设,世界最大的人工港),更是资讯技术与金融的产业重镇,并将有迪拜国际金融中心(DIFC)。1985年在迪拜成立的阿联酋国际航空,坐落于迪拜国际机场,在2005年搭载了1200万名的旅客。迪拜机场为中东最重要的航空中转站之一。石油经济现在只占杜拜经济的一小部分。\n\n地产业和建筑业\n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极大渴望借由摩天大楼来展现城市的超现代化。从2000年起,杜拜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与计画,这不仅提升了杜拜房地产的热度,也使得迪拜成为世界成长最快速的城市之一。在很多地区里,抬头往上看,除了映入眼帘的杜拜天空之外还少不了至少一台起重机;业界的专家保守估计全世界的起重机大概有15-25%在杜拜。在杜拜与阿酋联合大公国的建设速度通常都比西方国家要快得多。这可能是因为从印度次大陆来的劳工能够接受比其他国家还要低的薪水。\n2002年,阿联酋修改法例,准许非阿联国民在杜拜拥有物业(不包含土地),不动产的永久持有权及99年的长期租赁权仍准许售予拥有私人公司的个人。各国移民大量移居杜拜,带来巨额资本并刺激当地的经济发展,估计光是来自伊朗的移民就在当地投资了2,000亿美元以上[1]。第一个由非阿拉伯联合大公国国民所拥有的不动产,是由绿地、喷泉和湖所组成、Emmar Properties设计,称为Emirates Hills的别墅社区。杜拜的投资者同时也在世界各地如纽约、伦敦等世界主要城市,大量购入房地产,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个案例是2005年购入位于纽约市公园大道230号的建筑(通常被称为纽约中心大楼或Helmsley大厦),及中央公园南端的Essex House。\n由于杜拜政府在2018-1-1之前都是免税(之后增加了5%的增值税),杜拜房屋供不应求,租金亦上扬。虽然在酋长谢赫·穆罕默德的命令下,到2006年为止平均薪酬每年都已经调涨15%了。薪资的调涨说明了失控的租金上涨将会斲伤经济发展。此地的立法工作则详实反映了这里的资产市场仍然处于新生阶段,而承租人及地主的权利则植基于借镜于欧洲法规的不稳定原则。多数的契约及承租协定若以国际法标准来看其实站不住脚,而且内容总是过于有利出租人或贩售土地资产的公司。\n\n杜拜大规模建设与计画,主要集中于Mina Seyahi地区和Jebel Ali区。\n人工岛:棕榈岛 (Plam Jumeirah)、世界群岛\n哈里发塔(原名杜拜塔),于2010年1月4日完工,高度为828公尺,目前为全世界最高的建筑。\n迪拜购物中心,世界上最大的购物中心,位于哈里发塔附近。\n阿联酋大厦:一座54层355米,另一座56层309米。分别为2005年世界第12与第24高的大楼。\n阿拉伯塔又名帆船酒店(Burj Arab),坐落于波斯湾上自有岛屿,曾经为世界最高级的饭店。\n迪拜码头(Dubai Marina),具有无与伦比城市夜景的高级住宅区。\n商业湾(Business Bay),迪拜的新中心商业区,全部完工后,迪拜河畔地区将矗立约500栋摩天大楼。\n世贸中心(Dubai World Trade Centre),举行世界级商业展会的中心。\n2006年五月一日,当局提出一个名为\"Bawadi\"的计划,其中包括投资二百七十亿元以提升杜拜饭店客房总数至29,000个,为现有的一倍;其中最大的一个饭店将命名为\"Aisa, Asia\",预计提供超过6,500个客房,届时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饭店。\n迪拜生物科技中心(Dubiotech),意在吸引各大生物科技企业进入,这些企业涉及制药、医疗、基因科技甚至生化武器防御(biodefense)。建立该中心的目的在于加快迪拜在生物科技的发展,并利用迪拜的区位优势,让这一快速发展的产业在此地立足。\n迪拜国际媒体城(Dubai Media City)是迪拜的另一项工程,它旨在建立一个世界级的媒体网络集中地,涉及印刷、出版、传媒作品以及相关的诸多产业。这项工程于2003年启动,在2006年全部完成。有众多国际知名传媒公司入驻,如阳狮集团、三星集团等跨国企业。\n迪拜滨水城区(Dubai Waterfront),2005年2月建设宣布动工, 它有华盛顿特区的两倍半大小,大约为曼哈顿岛的七倍。建成后的迪拜滨水城区将增加500公里的人工滨水区,届时一个岛上布满宾馆和居民区、岛屿与运河交织的混合体将呈现在世人面前,而世界另一个最高建筑Al Burj也将被包含其中。\n迪拜较大的房产公司:\n伊玛尔地产(Emaar Properties)\n达马克地产(DAMAC Properties),2013年达马克在伦敦证券交易所IPO挂牌上市,并于2015年在杜拜金融市场上市。它是唯一在杜拜和伦敦证交所同时上市的阿联酋地产商,也是杜拜第一大私人(非皇室成员)地产商。\n迪拜地产(Dubai Properties)\nNakheel,阿联酋大型的房产公司之一,棕榈岛的开发者和建设者。\n\n商业和金融业\n政府成立许多的自由贸易区。\n\n杜拜网路城(Dubai Internet City )现在结合杜拜媒体城(Dubai Media City),及TECOM(杜拜科技、电子商务、媒体权威自由区),此内部包含了许多电脑公司如EMC、甲骨文、微软与IBM,与一些媒体机构如中东广播中心、CNN、路透社、ARY与美联社。\n杜拜知识村(Knowledge Village)是座教育训练中心并为补足自由贸易区的其中两群,网路城与媒体城,以其设备来训练两地劳工的未来知识。\n2009年11月25日,杜拜官方宣布杜拜国营事业杜拜世界(Dubai World)将展延偿债期限至少半年。此举造成世界各国震撼,杜拜信用评等也随之滑落,各国股市更是应声而倒。据《纽约时报》报道,2008年杜拜的经济危机后,许多债务缠身的外籍人士为免无法偿还欠款而被监禁,故纷纷逃离该国,导致超过3000辆汽车被遗弃在杜拜机场的停车场。有些人将被刷暴的信用卡留在车内,有些人则将道歉字条贴在挡风玻璃上。虽然没有人知道实际情况到底有多糟,但数以百万计的外籍人士因失业而离开迪拜是不争的事实。这导致该国的消费减少,空置的房屋使部分地区犹如鬼城,房地产价格在两、三个月内狂跌至少30%。同时,豪华汽车的售价也比两个月前下跌了40%,原本堵满车辆的道路变得静悄悄。此外,许多大型建设项目都暂停或取消。迪拜每天都取消1500个工作签证,但该国劳工部发言人对此不置可否。杜拜政府不仅拒绝提供有关该国经济情况的资料,甚至草拟一个新的媒体法草案,凡是涉嫌破坏国家声誉或经济的媒体,将被罚款100万迪拉姆。若不是阿布扎比的及时援助,杜拜可能化为乌有。但现在杜拜再次恢复往日荣光,正为2020世界博览会作准备。\n\n交通\n道路及运输局(Roads and Transport Authority,RTA)为杜拜交通的主管机构,于2005年根据皇家法律而成立。预期城市于2020年人口将超过350万,政府投入700亿阿联酋迪拉姆,以改善城市交通。杜拜2009年车辆数为1,021,880。2010年1月,杜拜居民使用大众运输比例约6%。\n\n航空\n杜拜国际机场(IATA: DXB)为阿联酋航空及杜拜航空的枢纽机场,服务杜拜及其他酋长国,该机场为旅客量居世界第7,2014年共接待7,040万人次,也是国际客量最多的机场之一。除旅客运输外,该机场货运量居世界第7,2014年处理量达237万吨。阿联酋航空为杜拜国有航空公司,于2014年,该公司航点遍布六大洲,于超过70个国家,通航142个城市。\n\n地铁\n杜拜地铁耗资38.9亿美元,由红线及绿线两条路线组成,行经商业区及住宅区,于2009年9月启用。杜拜地铁为阿拉伯半岛第一个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也是全世界最长的自动化无人驾驶轨道交通。\n\n争议\n环境\n迪拜没有水资源,降雨量非常稀薄,于是进行海水淡化,生产淡水同时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加上该地奢侈的生活方式,导致迪拜平均碳足迹世界最高,甚至超过美国人的两倍以上。\n\n人权\n阿联酋宪法第25条提到要���平对待各宗教、残疾人、民族,然而据人权团体观察,外籍劳工(多来自孟加拉、巴基斯坦、印度等地)生活却相当不人道,他们处于严密监视之下,没有组织工会权力,也没有机会成为阿联酋公民。\n迪拜没有破产概念,当一个人债务缠身而又无力偿还时就得去坐牢。一般人即使只是辞职,雇主也必须通知银行,此时若有未偿还的债务而数额又超过帐面储蓄额,则其所有财产都会被冻结,人也不能离开迪拜。\n迪拜生活着超过200个不同国籍、不同宗教信仰的人,虽然是穆斯林国家,但十分尊重不同国籍、信仰之间的差异。比如在基督徒的圣诞节、印度的排灯节、华人的农历新年时,各大娱乐景点、商场都会发出对该民族的祝福,同时举行各种盛典。哈利法塔也时常会准备精彩的灯光秀,对一些历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表达敬意,或是呼吁对疾病的关注如乳腺癌粉红丝带运动。迪拜政府在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的“愿景2021”下,旨在于2021年前将阿联酋建设为“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之一。”\n\n人口\n根据迪拜统计中心所进行的人口普查,截至2018年,迪拜酋长国的人口总数为3,192,000人,包括2,233,000名男性和959,000名女性,截至1998年,总人口中土生土长的阿联酋人仅占17%,至2013年约占15%。迪拜的人口结构与其它阿联酋的酋长国不同的在于它的外籍人士比例相当大,许多外籍人士长久生活于杜拜,甚至在杜拜出生,主要来自于南亚与东南亚。从报告中,约莫四分之一的人口是从它的近邻伊朗所迁入的。约85%的外籍人士为亚洲人(约占杜拜总人口71%),主要族群包括印度人(51%)、巴基斯坦人(16%)、孟加拉人(9%)、菲律宾人(3%),另外约有3万名索马利亚人及其他较小的族群。迪拜也是大约十万英国人与其他西方人的移民之地。阿联酋政府并不总是允许永久移民、以及放弃国籍。\n\n语言\n阿拉伯语为国家及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本地区民使用,英语则做为第二语言,另外,移民使用的语言包括马拉雅拉姆语、印地语-乌尔都语(或印度斯坦语)、古吉拉特语、波斯语、信德语、泰米尔语、旁遮普语、普什图语、孟加拉语、俾路支语、图卢语、卡纳达语、僧伽罗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他加禄语及汉语等。。\n\n宗教\n伊斯兰教是所有酋长国的官方宗教,主要的教派为逊尼派。不少外籍移工为穆斯林。这里也有少数的印度教徒、锡克教徒、基督徒及佛教徒。迪拜也是所有酋长国内唯一有印度教、锡克教庙宇的地方。\n迪拜城内的米娜市集有印度教湿婆与奎师那的庙宇,它们的建立相信是受到迪拜前任领导者,谢赫·马克图姆·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的允许。这里也有专属印度移民的电动火葬场。非穆斯林者可自由信仰他们的宗教,但不得以公开传教或散布其书籍。政府对于“非穆斯林”以及其他宗教的传教士其实是很宽容的,很少干预“非穆斯林”的宗教活动。\n2001年初,政府在杰贝阿里为4个基督新教与1个天主教教会所捐助的教堂动土施工,而第一个东正教教堂已于2005年底开始建造,阿联酋东正教的成员在之前必须与其他基督派别共同使用教堂,直到谢赫·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马克图姆在杰贝阿里捐赠了一小块的土地。\n除了捐出土地兴建教堂等宗教设施,政府不会补贴非伊斯兰的团体、墓地等等,政府补贴约95%的清真寺,仅约5%完全为私人筹建。不过,该等团体可以从海外筹集资金,从而得到财政支持,政府亦允许基督教会公开在报纸上刊登具纪念性质的教会活动。\n\n文化\n杜拜文化主要受伊斯兰文化及阿拉伯文化影响,如建筑、音乐、服装、美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随著观光需求、创业发展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杜拜文化逐渐朝奢华、富裕、重视休闲演变。年度娱乐活动包括杜拜购物节(DSF)及杜拜夏季惊喜(Dubai Summer Surprises,DSS),活动吸引约400万游客造访,并创造超过27亿美元营收。\n\n国际交流\n友好城市\n参见\n拥有最多摩天大楼的城市列表\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 OpenStreetMap上有关杜拜的地理信息\n谷歌地图\n维客旅行上的杜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doc_id": "5457", "title": "义勇军进行曲", "text": "《义勇军进行曲》是1935年5月在中国上海上映的华语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此歌先有歌词再配以乐曲,田汉作词、聂耳谱上人声主旋律、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编写管弦乐总谱。\n此曲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已经是军歌,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定��为该师军歌,该师在1942年远征缅甸也有奏唱。1949年9月27日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暂定国歌。1968年文化大革命时作词者田汉被批斗至死,国歌歌词随即被弃用而改为只奏纯音乐。197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集体填词的《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撤销1978年的新词,恢复田汉作词版。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n根据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义勇军进行曲》被选入“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名单,排名第一。\n\n历史\n创作过程\n1934年秋,田汉写了电影剧本《凤凰的再生》,在1934年至1935年之交写了主题曲歌词,当时尚未取名,便遭国民政府逮捕入狱。1935年2月,电通影片公司把电影剧本改名《风云儿女》。1935年5月9日,唱片由百代公司灌录发行,袁牧之、顾梦鹤及电通影片公司演唱队首唱。\n最初只是说此曲是影片中男主角诗人宗白华(袁牧之饰演)写作的《万里长城》诗的一节。现存的聂耳此歌的手稿影印谱上,歌名也只是《进行曲》。5月9日录制的唱片歌名已经是《义勇军进行曲》。\n而最初命名为《反满抗日义勇军进行曲》的说法亦不见于2010年前的任何文献记载。\n田汉所写的歌词是否有更早的雏型,并无定论。2002年,辽宁省党委党史部门在采风时,一名老人诵出的《血盟救国军军歌》歌词与《义勇军进行曲》颇为相似,不过老人所诵的曲调则近似于东北民歌《苏武牧羊歌》和《大帅练兵歌》,而血盟救国军是1931年10月在辽东清原县创建。\n尽管现行版(原版)曲谱中标注的词作者只有田汉一人,实际上,孙师毅、聂耳也参与了作词。孙师毅把田汉原诗的“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改为“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掉了原作的语病,并更加简洁和富有象征性;聂耳将“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重复一次,并新增“前进!前进!进!”作为结尾,强调了呼号感,使得这篇歌词更符合汉语歌曲对腔词关系的要求。\n\n被选为国歌经过\n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此歌曲已经闻名于世。1937年9月,吴晓邦参加上海救亡演剧队,在京沪线上演出,他根据《义勇军进行曲》编演了第一出抗战舞蹈。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定其为该师军歌,该师在1942年远征缅甸也有奏唱。在一些记录中,此曲甚至一度被作为升旗曲取代国歌使用。1947年2月8日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禁止广播及灌制该曲。据叶剑英忆述,在二战时有不少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电台将此曲视作中国国歌播放,甚至不知道当时中华民国国统区所使用的国歌(“三民主义 吾党所宗”版本)。\n1949年7月4日,在中南海勤政殿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了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第一次会议,叶剑英推选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等5人组成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郭沫若为召集人。8月5日,第六小组第二次会议决定,聘请四位音乐专业人士马思聪、贺绿汀、吕骥、姚锦为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顾问。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毛泽东、周恩来修改审批,分别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8天。同时中国内地、香港和海外华侨报纸也纷纷转载。\n截止到8月24日,筹备会收到有关国歌稿件350多篇。同日,第六小组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饭店举行,对应征的国歌歌词进行分析,认为应选者很少。9月14日,第六小组第四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国歌在正式大会赶不出来。9月17日,新政协筹备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同意担任此项工作的第六小组直接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提出工作情况报告。9月21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当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成立,马叙伦为召集人。\n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周恩来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18人出席。马叙伦等建议用《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许多委员表示支持。有的委员认为歌词里“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不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歌词修改一下,郭沫若并拟就了3段;但张奚若、���思成反对,以法国的《马赛曲》为例,他们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不应修改词曲。黄炎培也不赞成修改。周恩来建议就用原来的歌词,因为“这样才能鼓动情感。修改后,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情感。”最后经过毛泽东拍板,与会委员一致赞同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随后,毛泽东、周恩来和与会者一起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座谈会结束。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1953年定稿的管弦乐总谱出自李焕之。\n1949年11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国旗、国歌和年号“新华社答读者问”:“《义勇军进行曲》是十余年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已经具有历史意义。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的国歌而不加修改,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这与苏联人民曾长期以《国际歌》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以《马赛曲》为国歌的作用是一样的。”\n\n文化大革命时取消歌词\n《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田汉被打成“右派”,于1968年含冤去世。其作品亦被认为有“政治问题”。特别是1970年全国大规模地批判田汉、周扬、夏衍、阳翰笙“四条汉子”,作为“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在1975年被以“组织”的名义宣布为“叛徒”,并被“永远开除党籍”。因而从田汉开始被批判之后,他作词的歌曲不能再唱了,正式场合只能演奏《义勇军进行曲》,不能唱出来;群众集会时也只是高唱《东方红》和《大海航行靠舵手》等。\n因为田汉的歌词不能再唱了,当时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全民参与修改国歌歌词的热潮。\n\n文革以后\n“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当时中共中央认为,在党主席兼总理华国锋的领导下,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已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1977年,全国人大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征集小组”,并收到了上千件征稿。最后确定由李焕之配的词提交大会代表讨论修改。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新歌词,这首集体填词的国歌又名《继续革命的战歌》:“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前进,前进,前进!/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考虑到国歌不同于一般歌曲,为保持国歌的稳定性,只写“聂耳曲、集体填词”,一律不署编配者的姓名。\n中国人民邮政1979年发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纪念邮票,编号J.46(1-1),面额人民币8分,就有集体填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歌谱。\n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979年,原中央专案组对田汉的“结论”被推翻。田汉得到昭雪平反,1979年4月25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为他开了一个迟到的追悼会。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1978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歌词,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n\n现行版\n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2017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发布了国歌标准版本的简谱与五线谱,人民音乐出版社在《国歌法》生效前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合作推出了国歌管乐版录音,该版本2024年9月前为中国政府网所刊载的标准版。人民音乐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了国歌的钢琴伴奏谱、军乐总谱和管弦乐总谱。2024年9月1日,国歌演奏版本标准曲谱发布,与2019年出版的版本相比略有改动。\n2005年5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答复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表示,从文艺创作角度而言,国歌与其他文学艺术作品并无本质差别,应当同等地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n2021年3月1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言文字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GF0024-2020)实施,手语版《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发布。\n2024年9月1日,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发布。\n\n歌词\n歌曲\n作为国歌的使用情况\n举行升旗仪式时,国歌为必奏歌曲,另外,每逢国庆节的国庆盛典,外交场合和中国代表队在国际性体育赛事夺得金牌时,也要奏国歌(见下文“其他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在官方活动场合演唱本曲,习惯上都使用普通话。不过,《国歌法》并未规定演唱国歌时必须使用哪一种语言,理论上该曲的少数民族语言版本与普通话版本是可以并行使用的。\n另外,1965年创作的管弦乐曲《红旗颂》也融入了《义勇军进行曲》的音乐元素。\n至于手语版本,则以2021年3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家通用手语方案》执行。2021年3月4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与手语翻译用手语演唱国歌。\n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4、CCTV-5+、数字付费频道及CGTN各频道除外)每天早晨都会播放国歌(2004年9月1日之前,CCTV-1每天晚间在《新闻联播》之前播放国歌)。从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施行起,央视开始播放新的国歌MV。在2021年1月新修改的《国旗法》和《国徽法》施行后,央视也同时发布了新的国歌MV。\n此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广播开始曲同样采用了该曲(中国之声/经济之声/音乐之声/香港之声也会播放基于该曲前六小节的编钟版,中国之声在星期二早上4:28播放完整版(2007年12月24日中国之声开始24小时播音前在3:58播放,大湾区之声每天清晨4:58播放完整版),一些地方的广播电台使用其作为广播开始曲,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通知》,自2017年10月1日《国歌法》施行之日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应当于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的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主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自2019年5月1日至12月31日,为配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开展的“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于每天的北京时间上午7点,在其主频率、主频道整点播放国歌(新疆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为9:00)。其间,上述于重要纪念日上午10点整播放国歌的条款则被暂时冻结。2020年1月1日起,上述要求不再作为强制性规定,但央视、央广和绝大多数地方台至今仍为每天的北京时间上午7点播放国歌(如应当播放国歌的广播频道转播《新闻和报纸摘要》加长播出时间,则顺延播放)。新疆广播电视台、兵团广播电视台和新疆各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为每天的北京时间上午9:00播放国歌(其中新疆卫视目前播放国歌的时间为每天的北京时间上午7:59(即8:00《新疆新闻联播》重播播出前))。\n在电视、广播播出方面,截至2023年2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央广、国广各频道频率播出的国歌片带已更换为2021年版,而地方台播出的国歌片带则处于2018年版与2021年版并存的状态。\n\n香港特别行政区\n自从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起,香港特别行政区即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国歌适用于升旗仪式、中国香港代表队在中外国际赛事得奖升旗礼时、纪念二次世界大战捐躯者活动或其他场合,如国际会议、太阳计划同根同心庆回归大汇演和特区政府就职典礼、各大学毕业典礼等。2004年10月1日起,香港各大电视台每天傍晚新闻前必须播放《心系家国》政府广告,其中有整段国歌。\n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把《国歌法》纳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将由当地立法引入香港成为香港法律一部分。2020年6月,经立法会三读后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签署《国歌条例》,6月12日刊宪生效。\n2020年11月16日起,香港电台各电台频道统一在早晨播放国歌,香港商业电台、新城电台也采取相同措施。香港各电视台停播《心系家国》,改为播出新一辑国歌宣传片《心连心》。改动后伴奏带使用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合唱版伴奏带。\n2022年12月12日,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表示,特区政府早前向Google提出,要求将香港正确的国歌即《义勇军进行曲》置顶,但被拒绝,Google方面指搜寻结果是基于演算法推算,因此公司不能决定。\n\n澳门特别行政区\n自从1999年12月20日澳门政权移交起,《义勇军进行曲》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作为国歌的使用及保护以第5/1999号法律���Lei de Macau 5 de 1999)订定。该法律第七条规定国歌应依照本法附件四的正式总乐谱的准确规定进行演奏,并且不得修改国歌的歌词。依据第九条,演奏国歌时蓄意不依歌谱或更改歌词,构成对国家象征的不尊重。第九条也规定,以言词、动作或散布文书、又或以其他与公众通讯的工具,公然侮辱国家象征,又或对之不尊重者,处最高3年徒刑,或最高360日罚金。虽然中文及葡萄牙文都是澳门正式语文,但附件四的正式总乐谱仅有中文歌词,没有葡萄牙文翻译。另外澳广视各频道亦会在部分时段播放国歌,现时使用的伴奏带为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2017年合唱版伴奏带。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把《国歌法》纳入澳门基本法附件三,引入澳门成为澳门法律一部分。\n\n非作为国歌的使用情况\n中国国内\n在2015年9月3日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上,《黄河大合唱》与《义勇军进行曲》进行了共同演绎,并由知名钢琴家郎朗进行钢琴演奏。\n\n中国国外\n1939年,英属香港上映的鬼片《钟馗捉鬼》中,主人公在捉鬼途中唱起《义勇军进行曲》,然后继续捉鬼。\n抗日战争期间,美国黑人歌王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听到《义勇军进行曲》后,非常喜爱,不仅用英语四处演唱,还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普希金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用汉语演唱,并用汉语灌制了唱片,取名《起来!》(Chee Lai)。可参照保罗·罗伯逊演唱的英文版本。\n另外,斯洛文尼亚的乐队亦演奏电子版,用英语和汉语演唱;英国歌手戴蒙·亚邦参与了中文小说《西游记》所改编舞台剧的作曲,便使用了该曲的曲调。\n第二次世界大战将要结束时,美国国务院曾提出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日演奏的各战胜国音乐时,选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表中国的音乐。\n\n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兰克·卡普拉拍摄的战争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系列(Why We Fight)中国篇——《中国之抗战》(The Battle of China)的片头曲就是《义勇军进行曲》。\n而在米高梅公司出品的黑白抗日主旋律电影《龙种》中,出现了《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n\n相关法规\n《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136条(2018年修改后为第1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为规范国歌的奏唱,中共中央宣传部1984年8月1日下发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唱的暂行办法》,201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规定:\n\n一、国歌奏唱场合\n国歌可以在下列场合奏唱。重要的庆典活动或者政治性公众集会开始时,正式的外交场合或者重大的国际性集会开始时,举行升旗仪式时,重大运动赛会开始或者我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赛事中获得冠军时,遇有维护祖国尊严的斗争场合,重大公益性文艺演出活动开始时,其他重要的正式场合。\n国歌不得在下列场合奏唱。私人婚丧庆悼,舞会、联谊会等娱乐活动,商业活动,非政治性节庆活动,其他在活动性质或者气氛上不适宜的场合。\n然而,两者的立法层次都显得很低,仅仅只是一种效力十分有限的部门规章。此外,中共中央宣传部还规定:国歌要求人人会唱。小学要将教唱国歌列入课程,应根据歌词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歌中体会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和中华先烈不屈的战斗精神,从而激发民族责任感,从小树立为祖国奋斗、献身的坚定信念。中共中央1994年8月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还规定:\n\n29.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提倡必要的礼仪,特别要提倡有助于培养对国旗、国歌、国徽崇敬感的必要礼仪,增强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感。\n32.唱国歌是公民表达爱国情感的一种神圣行为,在升国旗仪式和大型集会等活动中,要奏国歌,而且要提倡齐唱国歌。奏、唱国歌时应庄严肃立。在国际体育比赛的颁奖仪式上,升中国国旗、奏中国国歌时,运动员要向向国旗肃立,唱国歌。\n\n34.成年公民和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都应当会唱国歌,并能理解国歌的内容和国旗、国徽的涵义。\n曾任解放军军乐团团长的于海,从2007年开始就关注国歌立法。\n2017年初,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对国歌立法作出批示,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国歌立法列入2017年的立法工作计划。2017年5月2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2017年立法工作计划》,《国歌法》于2017年6月初次审议。2017年6月22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上,提请��议了《国歌法》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在草案提审的说明中称:“多年来,国歌所承载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和奋勇前行的民族精神深入人心,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祖国、尊崇国歌,国歌奏唱和使用总体情况是比较好的。但实际生活中也存在奏唱国歌不规范、参与者举止不得体,国歌标准曲谱未予发布,影响奏唱和播放效果等。”2017年9月1日,12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将于当年10月1日起实施。根据《国歌法》,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会议、闭幕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开幕会议、闭幕会议、宪法宣誓仪式、升国旗仪式、各级机关组织的重大庆典活动、重要表彰仪式、重大纪念仪式、国家公祭等、重大外交活动、重大体育赛事以及其他需要奏唱国歌的场合均需要奏唱国歌。《国歌法》同时规定,国务院确定的主管部门组织审定用于演唱的国歌标准曲谱,录制用于播放的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应当在中国政府网上发布。《国歌法》还规定在公共场合恶意修改国歌歌词或者故意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损害国歌庄严形象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n另外,奏唱国歌时,应当着装得体,精神饱满,肃立致敬,有仪式感和庄重感;自始至终跟唱,吐字清晰,节奏适当,不得改变曲调、配乐、歌词,不得中途停唱或者中途跟唱;不得交语、击节、走动或者鼓掌,不得接打电话或者从事其他无关行为。除外事活动可以连奏有关国家国歌或者有关国际组织会歌外,国歌不得与其他歌曲紧接奏唱。\n2017年9月29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学习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的通知》,要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广播电视台,应当于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的国家法定节日、纪念日的北京时间上午10点整,在其主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应当在适当的时点依法播放国歌。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国歌应当与前后节目相协调,维护国歌尊严。广播电台、电视台播放国歌应当使用国歌官方录音版本。在官方录音版本确定前,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使用当前符合国歌标准演奏曲谱的通用版本。电视台播放国歌时,所配视频由中央电视台按照《国歌法》精神组织专家审定后录制。\n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十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篡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词、曲谱,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或者以其他方式侮辱国歌,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2019年8月29日,《关于在外交活动中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规定》经国务院批准开始施行。从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领导人、外交部长及外交部、驻外外交机构和其他受权执行相关任务的国家机关及其人员,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进行对外交往的活动中,以及在其他部门和地方主办的外交活动奏唱国歌,应按此规定执行。\n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的纲要规定,要认真贯彻执行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学习宣传基本知识和国旗升挂、国徽使用、国歌奏唱礼仪。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每天定时在主频率、主频道播放国歌。\n\n相关事件\n2011年2月27日,因利比亚局势不断恶化,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参与撤侨行动。由于护照丢失,当时北京建工集团的车辆全被扣在检查站,在中方工作人员高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后,边防官员打开关卡放行。\n2014年7月2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委内瑞拉,在委方举行的欢迎仪式上,例行演奏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但在演奏时,国歌曲调出现了严重跑调,引发网友热议。委内瑞拉方面暂时没有公开解释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走调一事,中方也没有就此问题进行表态,但在演奏时,习近平等人表现淡定。有音乐老师分析称,此次失误主要发生在号手身上,当时所有弱起的部分慢了半拍,再加上中间的多音、拖节奏等错误造成了严重跑调。而在次日的活动中,委内瑞拉军乐团纠正了中国国歌曲调,未发生任何问题。\n2015年5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智利期间,智利总统巴切莱特在总统府举行国宴欢迎李克强并现场播放国歌时���因突遇音响故障无法播放。后李克强提议改为现场歌唱《义勇军进行曲》,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领唱。\n2021年7月31日,在2020东京奥运会的帆船比赛中,中国队帆船选手卢云秀获胜并获得金牌。由于帆船比赛的举办地正好是其作曲者聂耳溺水身亡的地方,有网友认为“这是对聂耳最好的告慰”。\n202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的措施引起民众不满,引发抗议,民众表达不满的方式即包括唱《义勇军进行曲》。\n\n相关纪念物\n2009年9月26日,位于上海杨浦区大连路地铁站2号口(即电影《风云儿女》的拍摄地)的上海国歌纪念广场及国歌展示馆正式开馆,至2010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主要展示《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背景和过程、传唱和影响、被确定为国歌、国歌作者、国歌故事等国歌知识。\n\n参见\n歌唱祖国——被称作“第二国歌”。\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政府网\nYouTube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童声合唱版\n土豆网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8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演奏”视频\n土豆网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1978年版”视频\n唱了半个多世纪的《义勇军进行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人民网\n共和国辞典13期:国歌歌词浮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腾讯新闻\n国歌法立法专题,中国人大网"} +{"doc_id": "5469", "title": "非裔美国人", "text": "非裔美国人(英语:African Americans / Afro-Americans),又称美国黑人(英语:Black Americans),是指具有黑人血统的美国国民。\n\n社会观念\n大多美国非裔祖先都是在17世纪和18世纪西非被绑架后引入美国而压迫为奴隶。在19世纪中期,他们由美国南北战争而获得自由,获美国宪法保障平等的权利,但此后因美国最高法院普莱西诉弗格森案,有关隔离但平等的判决,以及美国各州陆续出现不少种族隔离的法律,导致非裔美国人的公民权利不受保障。非裔美国人在20世纪中期,他们由美国民权运动而最终获得全面的公民权。2008年,贝拉克·奥巴马赢得总统选举,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非裔总统。\n非裔美国人一般也指后来移民到美国的非洲人。大部分其他族裔的美国人是自愿来到美国的,而他们的祖先往往是被迫的,所以他们倒宁可和自己的非洲同胞一样,被称为黑人(black),反而不愿意被称为非裔美国人。另外,这也与1960年起的一股黑人自我认同运动有关,这股运动与当时狂飙的民权运动相结合,强调“黑就是美”(Black is beautiful),不再将\"Black\"看做是一种较为低等的形容词。一般而言,称为非裔美国人实际上带有政治正确的意味,因为这样比较可以包含平等的意义,避免直接以肤色及种族称呼黑人,与白人相对。\n\n政治倾向\n非裔美国人在早期绝大部分一直支持共和党,因为共和党籍的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支持解放黑奴及种族平等。但自从1930年代民主党政府实行罗斯福新政以及提倡和支持民权运动后,他们转而支持民主党。现时美国有80-90%以上的非裔美国人支持民主党,但也有约7-10%的非裔美国人支持共和党。共和党籍的总统在过去五十年只获不到15%的非裔美国人选票。\n\n社会问题\n非裔美国人社区中最严重和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贫困。贫困与婚姻压力和离婚率高,身心健康问题,教育程度低,犯罪率高有关。2004年,近25%的非洲裔美国人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2007年,非洲裔美国人的平均收入约为34,000美元,而白人则为55,000美元。有百分之四十的囚犯是非裔美国人。非裔美国人的失业率高于平均水准。 非洲裔美国男性更可能被警方击毙,事实上,美国黑人是美国多个种族之中,被白人警员枪杀最多的种族,这是导致黑人生命平权运动的因素之一。\n\n指称\n以前人种学家称呼亚洲人、白人、黑人三个人种为“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和“尼格罗人种”。尼格罗(negro)是拉丁语,词义为“黑色的”,在美国种族主义猖獗时逐渐演变成对黑人的诬蔑语言“尼哥”(nigger),即“黑鬼”。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崛起后,这个单词被摒弃,黑人采用“黑色的”(black)自称。不过1960年代后,因为以肤色称呼人种被认为是不够政治正确,这个单词也被摒弃,而改为“非洲的”(African),因为黑人的祖先都来自非洲。\n\n参见\n\n非裔\n黑人的命也是命\n美国黑人社会主义者\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5476", "title": "罗马军团", "text": "罗马军团(英语:Roman legion,源自拉丁语:legio,意为军阶)为罗马共和国及罗马帝国时期的正规军队,以其高效的适应性及机动性征服了地中海沿岸地区。\n按照古罗马传统,一旦有战争爆发,执政官就需要担负起从合格的公民中临时征集起一支军队的职责。而后,两名执政官中的一个,就需要率领这支主要由志愿者组成的军队开赴战场。\n直到前2世纪的最后几年,除了少数特别情况外,罗马大体上仍然在实行这种传统的兵农合一的公民兵制度,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符合:必须达到户口调查的第15等级或以上。至少拥有3,000塞斯特尔提乌斯的财产。能够自行购置所属兵种等级对应的武器装备等严格条件。\n自盖乌斯·马略当选前107年的执政官后,对罗马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改革。马略的军事改革对罗马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改革扩大了兵源,增强了军队战斗力,但同时也使军队性质逐渐发生变化,为日后的军阀出现以及军事独裁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马略一就任,就立即着手开始进行军事改革。他一反旧制,对已经不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做法进行变更,并把之前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就已经出现的一些临时性的,但却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从法律上予以固定。\n这些措施包括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马略放弃了早就难以为继的财产资格限制,规定凡是自愿且符合条件的罗马公民,包括无财产者都可以应募入伍。这样就解决了困扰罗马多年的因符合服役资格者不足而导致的兵源匮乏问题。而且也延长服役年限,明确军饷报酬,军队能够进行长期的正规训练,有利于战斗力的提高。马略规定,士兵一旦入伍,必须服役满16年。士兵退伍后,还能在被征服地区分得属于自己的土地或一次性退休金,大多士兵会选择后者,因为大多分得的土地是比较荒凉远无人烟的地方。然后在改编罗马军团编制,战斗队形则变得更加多样,作战的灵活性和指挥效能得到加强,统一武器装备规格、样式,而便于军队补给。\n\n马略改革之前\n士兵来源\n罗马公民握有土地,役龄在二十七岁至六十五岁,应执政之征召而入伍。这种征召称“克拉西斯”(classis),最后演变为“阶级”(class)。第一种征召令是下达给有能力购置全套金属盔甲的人,有的可买两匹马成为重骑兵,其他种征召令给予较贫穷的人。\n\n士兵的类型\n少年兵(拉丁语:Velites):缺乏训练,组成轻步兵。装备普通标枪和投镖,还配有一个小圆盾。\n青年兵(拉丁文:Hastati):有一定的战斗经验,组成军团的第一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方盾。\n壮年兵(拉丁文:Principie):年龄在三十岁左右,为军队的核心,组成军团的第二横列。装备两支重标枪、一支宽刃短剑和一个方盾。\n成年兵(拉丁文:Triarii):年龄最大,经验最丰富。通常构成军队的后备队。组成军团的第三横列。装备一支十二英尺的长矛和一个方盾。\n\n武器配备\n短剑:近距离武器。长约两英尺,宽约两英寸。剑头尖利,适合刺杀和劈刺。剑柄用木、骨、象牙或金属制成。这种短剑起初被称为“西班牙短剑”,是大西庇阿从西班牙引进的武器。\n方盾:长方形凸面体,高约四英尺,宽约两英尺。木制,蒙有兽皮,并用窄条金属加固。\n重标枪:远距离武器。最大投射距离约为六十英尺。前端为四点五英尺的金属长杆,附有一个铁枪尖。后端为四点五英尺的木制长杆,上面绕有一根绳索,在投射的瞬间拉动绳索,使标枪旋转前进,可刺破盾牌或盔甲。前后两端通常用两个销钉固定。标枪最大的特点就是锐利细弱,不论在杀伤敌人或击中地面之后,枪头都会弯曲变形而失去攻击性,可防止敌人捡起后再投掷回来,且若击中敌人的盾牌后,枪头那容易弯曲变形且带倒钩的设计让敌人难以拔下,长柄的标枪若不拔下会让盾牌难以操作,使敌人放弃盾牌而失去重要的防护力。\n\n前期罗马军团的编制\n八个同级的士兵组成一个小组,由一名十夫长指挥。\n十个小组组成一个百人队,由一名百夫长指挥。\n由两个百人队组成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小队,一个百人队实际为60-80人。一个小队通常有120-160人,若为成年兵小队,则只包含一个百人队。\n一个少年兵小队,一个青年兵小队,一个壮年兵小队加上一个成年兵小队组成一个大队,一个大队大约有450-570人。包含大约120-160名少年兵,120-160名青年兵,120-160名壮年兵,60-80名成年兵,同时含有一队30人的骑兵,由一个较高级的百夫长指挥。\n十个大队组成一个罗马军团,一般由8000——10000人组成。同时,一个罗马军团配有一个附属军团,也称联合军团。两者的建制类似,但是附属军团的骑兵为600人。\n两个罗马军团与两个附属军团共同构成了执政官统帅的集团军,由一名执政官指挥。\n\n前期罗马军团“三线对列”\n闻名天下的罗马队列其基本单位为小队,每个小队构成一组。将它与希腊方阵混为一谈是种极为普遍的误解。\n每横列20人,纵6人。两人之间间隔1.8-2米。横列的各小队之间约为30米间隔。各小队交错排列。\n整个队列通常由三个横列组成。\n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n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n成年兵组成的第三横列。\n\n军团战术\n采用三队列法。由青年兵组成的第一横列首先推进,当距离敌人20码时,将重标枪掷出。同时,军团开始疏散。往往在标枪掷出之后完成疏散,第一横队的士兵开始冲锋,前两列士兵与敌人用短剑进行格斗。后面6-7列士兵投掷标枪。数分钟后,由壮年兵组成的第二横列替换,第一横列后撤休息。由少年兵组成的轻步兵负责掩护军团的两翼与背后,同时还要找回可使用的标枪,补充给撤回的第一横列。一场战役通常进行数轮替换。\n成年兵为军团的后备队。一般当青年兵和壮年兵两次攻击都无法击退敌人时,成年兵才投入战斗。此时少年兵和壮年兵在成年兵长矛阵的掩护下进行重组,随后同老兵一起加入战斗。但是这种情况很少发生,一般来说前两轮攻击已经足以击溃敌人了。\n\n马略改革之后\n马略改革后,一个满编的罗马军团定员6000人,分为10个连队,其中第一连队有800人,其余9个连队每队480人,以及少量骑兵。罗马军团还拥有大量辅助军团协助作战,他们由没有罗马公民权但有拉丁公民权的民众组成。\n\n士兵的来源\n罗马军团的士兵来源于“罗马人”,也就是一定要拥有罗马公民权才能被允许加入罗马军团。这些罗马人主要包括了农村里的村夫和城市里的贫民,其中有些人可能除了公民权以外一无所有。罗马公民需要在军队里服役16年,随后作为老兵再延期服役4年。到罗马帝国后期,这个期限分别延长至20年和5年。延期服役的士兵在军队里享有一些优惠,并且有可能当上掌旗官。\n罗马军团(以及辅助军团)的招募方式分为两种,募兵和征兵。募兵是指公民自愿报名入伍,和现代美利坚合众国武装力量的士兵来源比较类似。由于种种原因,罗马军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仅靠募兵就能招收到足够的士兵。征兵是在募兵以后仍招收不到足够士兵时才使用的手段,强迫某些罗马公民入伍,如不接受将会导致法律制裁。由于募兵一般都能满足兵员需求,征兵情况就很少发生了;而且使用这种强迫式的手法会使罗马公民感到非常不满,实际上的这种情景就更少了。但是辅助军团的士兵来源就不那么“怀柔”了。共和末期,强行征兵的情况时有发生。\n辅助军团的士兵由行省居民(未获得罗马公民权的行省住民)组成,许多本来是行省居民,而由于加入了辅助军团而得到罗马公民权的罗马人,他们的后代在很多时候会考虑加入父辈曾经服役过的罗马军团。\n罗马军团的士兵在退伍后将会得到一片土地或者一笔不菲的退休金,更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后者。为配合国家的土地开发政策,授予的土地,或者更好听的说法,庄园,普遍情况下根本就是穷山恶水的一片空地罢了,还不如领上一笔退休金自己购置土地来的划算。退伍士兵有时能集体参与新的殖民都市建设计画,在工程期间支薪并在完成后拥有私人地产(但住宅的兴建费用必须自费)。此类殖民都市经常成为大量退役士兵及其妻小的聚居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罗马士兵的世袭化,有时也在前方军团营地遇袭时提供支援(包括直接参战的军事支援)。\n辅助军团的士兵在退役后将得到罗马公民权,成为罗马人。\n但是,自从卡拉卡拉皇帝颁布行政命令,使所有行省居民均成为罗马公民以后,军团士兵和辅助部队士兵的人员结构便发生了动摇。\n\n军团编制\n每8名罗马军团士兵为一个小队,又称同帐小队,共用一头骡子来打杂。\n10个小队称为一个百人队,拥有一名百夫长,掌旗手(平时兼任财务管理),号角手和副百夫长。一个百人队有80名士兵。\n两个百人队称为一个中队,由两个百夫长中资格较老的那名统领。一个中队有160名士兵。\n三个中队称为一个大队,拥有480名士兵,6个百人队。\n这是第二至第十大队的编制。\n第一大队由5个“��倍”的百人队(也就是1个中队或者2个小队)组成,每个队伍160名士兵。第一大队共有800名士兵,是军团的精英所在。\n十个大队以外,再加上一个600人的“技术队”,负责操作轻重石弩等投射武器。类似今日的炮兵队。\n这样组成了一个军团,大约6000人。其中还包括了一些军官、文职、少量的骑兵。\n\n高级军官\n帝国军团长/统帅: 统领两个或两个以上军团的指挥官。属于元老院阶级的统帅还担任他指挥的军团所驻扎的行省总督。统帅一职由皇帝任命,通常任期3或4年。\n军团长: 指挥整个罗马军团的指挥官。由皇帝任命的军团长通常由元老院议员担任,尽管军团长一职的任期可以更长,通常指挥军团时间为3或4年。在只有一个军团的罗马行省中,指挥官由总督兼任。在此情况下,总督将身兼军团长和统帅。他同时还担任非军团指挥体系的正式组成部分,附属于军团的辅助部队指挥官。\n副长, 拉丁文字源译为宽纹护民官: 以元老院议员所穿的紫色宽条纹束腰托加长袍命名,这种军事护民官由皇帝或元老院任命。虽然他通常都很年青,但比窄纹护民官/参谋官更具经验,他仅次于军团长,担任军团的副指挥官。由于年龄和经验都不足,他并非作战中实际的二把手,但如果军团长殉职,他将接掌军团的指挥权。\n营地长: 营地长是军团中排行第三的指挥官,一般来说他是一名具长役龄的老兵,之前曾担任“首席百夫长”,并在军团中完成了25年役期,但其社会地位低于各军事护民官。尽管他是被安排负责训练军团兵的高级军官,他亦可以指挥附属罗马军团的辅助步兵大队。\n参谋官, 拉丁文字源译为窄纹护民官: 每个军团有五个较低级的护民官,他们通常来自罗马骑士阶级,并且至少有几年的军事经验。他们往往担任军团行政官的角色。 这种军事护民官通常是年轻人政治生涯中可选的第一步(参阅晋升体系)。\n\n百夫长\n百夫长一职是一个肩负重责大任的军阶。军团中最资深的百夫长称为“首席百夫长”,他直接指挥第一列步兵大队的第一个百人队,并在作战中统领整个第一步兵大队。在第二到第十列步兵大队的第一个百人队的指挥官被称为“首列百夫长”,并在作战中指挥他所属的整个步兵大队。在首列百夫长之后的是第一大队的其余五个百人队指挥官,他们被称为“一级百夫长”。\n\n首席百夫长: 整个军团中最高级的百夫长,是第一列步兵大队的第一个百人队的指挥官。首席百夫长有机会以后晋升为营地长,退役后多数获得晋身罗马骑士阶级。他的军饷也比普通的百夫长高,是军团兵的60倍,军饷和参谋官一样的水平。\n首列百夫长: 第二到第十列步兵大队的第一个百人队指挥官。隶属于首席百夫长,是军团内所有百夫长中最高级的。当军团处于作战阵型时,首列百夫长被赋予了指挥整个大队的指挥权。通常首列百夫长通过内部晋升由经验丰富的老兵担任。\n一级百夫长: 军团最高级的第一列步兵大队的其余五个百人队指挥官。军饷是军团兵30倍,除了首列百夫长以外比第二到第十列的普通百夫长高。\n百夫长: 每个军团有59或60名百夫长,十个步兵大队中由一名百夫长指挥一个百人队。他们是军团的骨干,负责管理士兵日常生活并在战场上发布命令。他们一般通过晋升成为百夫长,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皇帝或其他更高级别的军官直接任命。排名最后的第十步兵大队第6百人队指挥官是最低级的百夫长,军饷是军团兵的10倍。\n\n作战方式\n后期罗马军团的战斗方式比较弹性化,但大多数情况下仍然使用三列阵。然而并不是以前按照装备等级和作战经验划分,而是第一列四个大队、第二第三列分别三个大队,以便战场上保持轮换,始终能让士兵以饱满的体力进行战斗,前排士兵在战斗几分钟后将后撤,并由后方的士兵接手战斗,随后依次轮换。相比之下,希腊方阵或者马其顿方阵中后排士兵只有在前排士兵倒下才会接手进行搏斗。\n\n装备、待遇和军饷\n罗马军团的军饷较普通公民的薪水略低,大约每三天可以得到两个狄那利斯银币,而罗马的非技术工人大约每天是一个狄那利斯银币(相当于十个赛斯泰契斯铜币)。而且所谓的军饷还要负担一些日常用品(包括八人小队中的那头骡子的粮草),所以实际到手的军饷可能更低。根据埃及出土的两份罗马士兵的账本来看,刨去日常吃用开销,大约只有三分之一的金钱是能真正入手的。除此之外,也有罗马皇帝时而下发的奖金、战利品、战斗奖励之类不定期但数额较大的收入。���外每个士兵退休时将得到3000狄那利斯的一次性退休金,或者一片“庄园”,只是,这笔退休金有时不能按时发放。另外,罗马士兵的工资一般会存放在百人队的掌旗手那里。\n罗马禁卫军的薪资较高,在帝国初期,大约每天1.875狄那利斯。\n另外,罗马帝国时期,军团士兵的薪饷不断提高,例如奥古斯都就将士兵的年薪从140狄那利斯提升为225狄那利斯。\n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在4世纪的罗马帝国后期,军队的薪水是用价值坚挺的金币发放的。相对于当时以一路贬值不已的“银币”(更准确的说法是镀银铜币)作为主要收入的普通市民,军队的薪酬相当稳定。\n罗马军团(近卫军团除外)在日常需要承担大量繁重的修桥铺路、砍柴挖壕之类的土木工程。大多数士兵为了减轻此类劳动的强度,会经常对百夫长贿赂。在日常劳动中,也会经常被百夫长们鞭笞。普通士兵对百夫长乃至军团长的不满主要便由此而来。“第一公民”提比略执政时期,潘诺尼亚的三个军团和日耳曼的四个军团哗变的主要原因,就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的土木劳动相当繁重;当然,禁卫军团和普通军团之间待遇的差距也是哗变爆发的另一个原因。此次哗变随后被提比略之子杜路苏斯和养子日耳曼尼库斯化解,士兵的部分要求得到了满足。\n\n较著名的军团番号\n古罗马比较有名的军团番号:\n\n第一“日耳曼尼亚”军团\n第二“奥古斯塔”军团\n第三“奥古斯塔”军团\n第五“云雀”军团\n第七“克劳狄”军团\n第八“奥古斯塔”军团\n第九“西班牙”军团\n第十“盖米纳”军团\n第十三“盖米纳”军团\n第十七、十八、十九军团(在条顿堡森林战役中被消灭)\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参见\n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n罗马军队\n古罗马军事史\n\n外部链接\n\n罗马军团自传小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479", "title": "台前县", "text": "台前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濮阳市下辖的一个县,县政府驻城关镇。由于处在河南与山东两省交界处,经济比较落后,为国家级贫困县。\n\n人口\n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台前县常住人口323113人。\n2002年,台前县总人口35万人。\n\n地理\n台前县全县面积454平方公里,北邻山东省阳谷县,西接范县,东南方向与山东省的东平县、梁山县和郓城县仅一黄河之隔。台前县处于黄河和金堤河南北包夹的位置,是黄河防汛的重点地段之一。京九铁路由北至南途经台前县,位于县境内的黄河铁路公路大桥是京九铁路沿线的重要桥梁之一。\n\n历史沿革\n台前县古时为山东省寿张县的一部分。寿张老县城南原有一座凤凰山,现在只剩下被人们称为南台子的一个小土丘。后来的台前县城设置在南台子前,所以取名为台前。\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寿张县隶属于当时的平原省聊城专区。1952年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n1964年11月寿张县撤销,原所辖金堤河以南的部分改属河南省范县。\n1973年12月16日,范县东部的9个公社划出成立了范县台前办事处,1975年3月14日改称台前办事处,1978年12月改称台前县。\n\n行政区划\n台前县下辖6个镇、3个乡:\n城关镇、​侯庙镇、​孙口镇、​打渔陈镇、​马楼镇、​吴坝镇、​后方乡、​清水河乡和​夹河乡。\n\n古迹\n晋王城(五代)、百忍堂(唐)、古贤桥(唐)、刘邓大军渡河处纪念碑(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玉皇岭古墓。徐堌堆文化遗址\n\n名人\n李玉安(1924~1997),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斗英雄。曾被作家魏巍误作为烈士写入战地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n\n治安\n从1990年代开始,该县就出现了使用违规药品大量制造假哮喘药之类的假药的现象,最高峰期甚至有1000多家企业都在从事假药的制造。直到2014年,该县的假药产销依然十分猖獗,经常有假药或假药贩子在其他地区被检举揭发的事情发生。\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台前县人民政府"} +{"doc_id": "5480", "title": "教育技术学", "text": "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和教学中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移动信息通信技术。\n\n教育技术定义\n美国教育技术与传播协会(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 )与术语委员会在1994年发布的有关教育技术的定义是:“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其英文原文为: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is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sign,development,utilization,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of processes and resources for learning. 而AECT在2004年的“��育技术国际论坛”中,教育技术可定义为“教育技术是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性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提高绩效的研究与 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n\n教育技术在中国的发展\n在中国,教育技术学源于电化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最早的学术领袖是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萧树滋(河北大学)两位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归国硕士。萧树滋和南国农创办的全国电化教育培训班培训了大批电教骨干。在20世纪90年代,第二代学术领袖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李克东(华南师范大学)促进了从原先的电化教育向教育技术的转变。何克抗的主要贡献包括:引入美国AECT'1994定义,引入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概念,倡导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李克东的主要贡献是推动了中国学界和外国学界的交流,在华南师范大学筹办了多起全球性的国际学术会议。\n\n中国教育技术学人才的培养\n今天的教育技术学在中国有200多个本科专业,这和中国教育信息化程度不高有关;80多硕士点;10多个博士点。总体上看,教育技术学的高级人才仍然匮乏。\n目前研究的问题是缺乏一套公认的研究方法。由于中国的教育技术学者多源于理工科,目前多以网络课程开发为主,缺乏对学习者的心理研究。\n中国自1978年开始筹办教育技术专业,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中心、河北大学教育技术~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四个单位首次创办了四年制本科教育技术(电化教育)专业。自此,中国的教育技术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逐渐形成了涵盖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在内的人才培养体系。\n\n应用领域\n教育技术学在许多领域都能找到应用与实践的土壤。主要应用领域有:\n\n教育技术基本理论\n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的主要奠基者为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加涅,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版的学术专著《学习的条件》,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方面奠定教育技术的核心,具体内容包括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九段教学步骤的教学设计理论。\n\n信息技术与教育\n现代教育技术\n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网络、虚拟现实等高技术技术在教育领域更加深入的应用,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开始大量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术语。\n\n(1)现代教育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何克抗,1999)\n(2)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与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李克东,1999)。\n\n 由定义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更加强调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的应用,另一方面并不忽视或抵制传统媒体技术的应用。\n\n远程教育\n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又称远程学习(distance learning), 是对实际上不在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或者“校园”里的学生实行的教育。对这种教育和学习类型的研究集中于教学方法、技术和教育系统设计。这类学习被描述为“当信息来源和学习者被时间和/或者距离分开时的一种学习途径”[2]。换句话说,远程学习/教育致力于为学习者提供适合于他们自身环境的,位于课堂外但是却等同于课堂学习的经验。有些远程教育课程要求学习者出于某种原因(比如到校考试)需要到校园集合,这样的课程被称为混合类型课程或混合模式学习(hybrid or blended course of study)。\n随着目前科技的发展,远程教育因为能够提供个人化的服务和国际交流而备受关注。远程教育使得学习者可以在家、工作单位、车上,旅途中或者任何方便的时间、地点学习[3]。远程教育正在全球范围内被越来越多的大学和教育机构采纳[4]。\n教育技术学是客体技术与主体技术的结合。\n\n知识工程\n企业培训与绩效技术\n教育媒体与制作\n适合到各级各类学校、各级电教馆、企事业单位、教育电视台、远程教育机构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开发和管理工作。\n\n期刊\n中国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研究、开放教育研究、远程教育杂志等\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5485", "title": "面包", "text": "面包,在香港又叫面饱(“饱”音、义同“包”,但义只限食用包)、面麭,简称包/饱(义或源自葡语pão音译),是一种用五谷(一般是麦类)磨粉制作并加热而制成的食品。\n\n概述\n所谓面包,就是以黑麦、小麦等粮食作物为基本原料,先磨成粉,再加水、盐、酵母等和面并制成面团坯料,然后再以烘、烤、蒸或煎等方式加热制成的食品。面包有时候也含有其他成分,例如牛奶、鸡蛋、糖、香料、水果、果仁等等。面包是最古老的加工食品之一,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 \n通常提到面包,大都会想到欧美面包的夹馅面包、甜面包等。其实,按照上述的定义划分,面包这一食品范围更加广泛,世界上还有许多特殊种类的面包。\n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制作面包的原料除了黑麦粉、小麦粉以外,还有荞麦粉、糙米粉、玉米粉等。有些面包经酵母发酵,在烘烤过程中变得更加蓬松柔软;亦有刚好相反的面包,不需要经过发酵。尽管原料和制作工艺不尽相同,它们都被称为面包。\n\n历史\n面包最早的考古学证据来自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地层,大约距今3万年前。那时的面包只是发酵的粮食饼。小麦和大麦是肥沃月湾上最早出现的人工培育植物之一,用它们做成的面包在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成为主食。以小麦为主的农业从西南亚传到欧洲、北非和印度次大陆。在世界上其他地方,大米(东亚)、玉米(美洲)和高粱(撒哈拉以南非洲)分别被人工驯化成功,组成了那些地区独特的农业系统,并被用来做成类似面包的食物。\n酵母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史前。酵母孢子四处飘散,很容易随机散落在潮湿的面团上,使面团自然发酵。现知最早的酵母出现在古埃及,电子显微镜在一些古埃及留下的面包上发现酵母细胞。但是古埃及人用二粒小麦做面包,比今天的面包结构更紧密,上面的酵母细胞有时很难被分辨。因此宣称在古埃及出现的酵母最早证据仍有商榷余地。\n古典时代开始有品种丰富的面包,古希腊人用大麦做面包,小麦面包非常珍贵。雅典很早就出现了职业烘焙师。古罗马作家阿特纳奥斯在《欢宴的智者》一书中描述了当时罗马人吃的面包、蛋糕、饼干和糕点,可作为历史见证。书中提到的面包有薄烤饼、蜂蜜油脂面包、蘑菇形面包沾满罂粟籽,还有军队里特有的炙叉烤面包卷。\n人类进入现代,最先被工业化的几种技术之一就是做面包。奥托·罗维德在1912年发明了把面包切成片的机器。但当时的面包店都不愿买这个新发明,烘焙师担心全切成片的面包更容易变陈。直到1928年,罗维德把面包切片机和包装机结合到一起,切片面包突然开始流行。一位美国中部密苏里州的烘焙师最先使用这种机器。\n面包业的另一个重大发展发生在1961年,英国发明了乔利伍德面包处理法。这种方法把大部分工作交给机器,大幅减少发酵周期和制作面包的时间。在机器的帮助下,即使用劣质小麦也可以做出蓬松美观的面包。相较之下,传统烘焙方法非常耗时,面团与酵母混合后,需要揉面、静置多次才能送进烤箱。但是乔利伍德处理法做面包需要更多添加剂——四分之三号称对面包过敏、有不适应症的人,对传统方法做的面包没有不良反应。乔利伍德面包处理法现在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英国、澳大利亚、纽西兰和印度80%的工厂面包用这种机器做成,很多独立面包店也用机器完成一部分工序。\n\n各地名称\n欧洲各国面包无论是“pão”还是“bread”,都是借助埃及人发现的酵母菌制作而成,无论有多少变化,但源头可以说只有一个。\n日耳曼语族:\n日耳曼语族中面包的说法均很近似,英语为“bread”,德语为“Brot”。\n\n日本\n日本在明治初年(1868年)之前以“蒸饼”、“麦饼”、“麦面”、“焙菱饼”、“面包”来表记。现代则使用“パン pan”之片假名表记,源自葡萄牙语的“pão”。大约是在17世纪的安土桃山时代,到日本的葡萄牙人把面包及其名称带入日本。\n\n台湾\n在台湾,面包通常指吐司、馒头或者铺料夹馅的各色甜咸面包。\n台语与客语,除了“面包”(台罗、白话字:mī-pau、客拼:mien bauˊ)以外,因为受到日本统治影响,也吸收了日语的借词パン(麭,台罗、白话字:pháng、客拼:pangˋ)。\n\n原住民族阿美语的面包epang/^pang/pang亦为日语借词,或借华语的馒头,以man-to^指称。\n\n西亚\n西亚各国的面包,使用酵母菌,但并不等到充分发酵,就做成薄薄的面饼烧烤。\n\n印度\n以印度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在(面包叫作naan)制作面包时,并不使用酵母菌。基督教的圣餐(正教会除外)用不发酵的面团烤制面包。\n\n中国大陆\n中国大陆的羌饼、馒头和馕以及馍,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当作面包。\n\n面包的文化和政治意义\n面包在历史上和现代都是重要的主食,在许多西方、近东和中东文化中���面包有著重要的意义,而不只是单纯的食物。\n在西方,面包作为主食,所以在文学上以面包表示食粮,最明显的例子有《主祷文》。基督教的圣餐礼亦以面包象征耶稣基督的身体。但发酵的面包在圣经中名声并不佳,因为它象征败坏。另一方面,犹太教的逾越节又称“无酵节”,是要纪念当年摩西带领神的子民离开埃及时连让面包发酵的时间都没有。由于耶稣建立圣餐礼时正逢逾越节,一些基督教会(例如天主教)以无酵节作祝圣成圣体用。在以色列最常见的罢工示威中的口号是“lekhem,avoda”(面包,工作)。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披头族”(Beatnik)用面包委婉的表示钱。在伦敦俚语中,面包意味着钱,来自于词组面包和蜂蜜(bread and honey)。面包在世界各地英语国家是常见的用来表示钱的同义词(与它情况类似的还有生面团)。“面包”作为俚语在文化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它本身,但是,一般来说它用来隐喻人民基本需要和生活状况。例如,(bread-winner)直译为获得面包的人,是指一个家中的主要经济来源,即养家糊口的人。和这句相似的还有putting bread on the table。革命者常常说的“有史以来”(the greatest thing since sliced bread),直译过来就是“自从有了切片面包以后”。在1917年,苏联的列宁和布尔什维克的宣称的口号是“和平、土地和面包” 。在加拿大纽芬兰省民间故事中,面包被小仙子保护。术语“粮仓”(breadbasket)通常用来指农村富饶地区。在斯拉夫文化中,会向客人献上面包和盐,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在印度,面包是基本必需品,人们常常说“roti, kapra aur makan”(面包,布料和房子)。\n面包在政治上有着重要意义。19世纪英国,面包价格飞涨,英国通过颁布谷物法藉以“保护”英国农夫及地主免受来自从生产成本较廉宜的外国所进口的谷物的竞争。13世纪的面包和麦酒法令(Assize of Bread and Ale),是中世纪的一部重要面包法案,对短斤少两的面包师设置重罚规定,直到《大宪章》出现前的半个世纪。\n相比之下,在亚洲各地区稻米取代面包成为了最重要的主食,稻米也包含大部分文化象征和内涵。过去,在中国南方,米饭是饭桌上的基本组成部分,而在中国中部和北部,则是把小麦作为主食(因为以前只有在中国南部温暖的亚热带气候适合种植水稻,但是现在北方地区,比如中国的东北地区,人们的主食却是稻米做的米饭,面食已经退于次要的地位)。\n在中国的沿海地区,经过近二十年的经营推广,面包已经从点心的概念,走入主食类和生活必需品的阶段,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现象。但面包的品质在这些年里并没有提升,并且有因为原物料和人力的提升而导致品质低下。面包的个性化区域平庸,这在将来的面包产业的发展,将是需要重新定义和修正的。\n\n烤制\n种类\n面包的制作方式\n相关条目\n馕\n烘焙王:一部以面包为主轴的日本漫画作品\n路易乐斯福世界杯面包大赛\n面包机\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Bread recipe"} +{"doc_id": "5502", "title": "铜仁市", "text": "铜仁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贵州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市境南邻黔东南州,西接遵义市,北与重庆市毗邻,东与湖南省湘西州、怀化市相接。地处黔、湘、渝三省市交界之武陵山区,西南部为佛顶山。乌江为主要河流,其支流石阡河、印江河、洪渡河、㵲阳河等流经境内,均属长江水系。全市总面积18,014平方公里,人口312.24万,聚居着土家、汉、苗、侗、仡佬等29个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比例近四成,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45%,市人民政府驻碧江区。铜仁是西南地区连接中部和东部的桥头堡,素有“黔东门户”之称。佛教名山梵净山位于境内,在2018年7月2日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n\n名称由来\n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大明一统名胜志·贵州名胜志》卷四铜仁府:“元置铜人大小江等处蛮夷军民长官司。盖境西南有大江,西北有小江,当其合流之处,崖高数十仞,挺然立于中流,相传有渔者没其底,见三足如鼎,得铜范儒、道、释三像,故以铜人名崖。及置长官司,始易‘人’为‘仁’。” 张澍《续黔书》卷三:“元始置铜人大小江等处,其曰铜仁者,则明洪武初改之之误也。”\n\n历史\n唐垂拱二年(686年)于今市区西南置万安县,隶锦州。天宝二年(743年)改万安县为常丰县,五代年间废。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隶属思南���慰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撤思州、思南宣慰司,于今境地设铜仁(治今碧江区)、思南(治今思南县)、石阡(治今石阡县)、乌罗(治今松桃县乌罗镇)4府,均隶属于由此而设置的贵州布政使司;并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与长官司同城。正统三年(1438年)废乌罗府,其大部并入铜仁府。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废铜仁长官司置铜仁县。清光绪六年(1880年)徙铜仁县治于大江口(今江口县)。\n民国元年(1912年)撤铜仁县并入铜仁府;次年废府、厅,恢复铜仁县并改名江口县,各县属黔东道。1914年黔东道改为镇远道。1923年废道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铜仁县属贵州省第五行政督察区,为专员公署驻地;次年改为第六行政督察区。\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铜仁专区,专员公署驻铜仁县。1956年9月,撤销松桃县,设立松桃苗族自治县。1958年12月,江口、玉屏二县并入铜仁县,1961年8月复置。1966年12月设立万山特区。1970年铜仁专区改称铜仁地区。1983年9月,撤销玉屏县,设立玉屏侗族自治县。1986年10月,撤销沿河县,设立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同年12月,撤销印江县,设立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1987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铜仁县,设立铜仁市(县级),原行政区域不变。\n2011年10月,撤销铜仁地区、县级铜仁市、万山特区,设立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不含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改设碧江区;原万山特区和原县级铜仁市的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设万山区。\n\n地理\n自然地理\n铜仁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东邻湘楚,北接重庆,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南边陲的纽带,跨黔北山地和黔东低山丘陵地,武陵山绵亘中部,一般海拔800米以下,全市最高海拔2572米,最低海拔205米,总面积18003平方千米,\n铜仁市处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度的斜坡地带,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武陵山主峰在境内,山脉以东是丘陵地带,河流切割较浅,地面平缓起伏,河流沿岸多试山间坝子,一般海拔在300-800之间;山脉以西是岩溶山原地貌,一般海拔在6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差达600-800米。\n但在远离河谷的山原面上岩溶、丘陵、洼地较多,地面起伏不太大,全境以山地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7.8%,其次是丘陵占28.3%,坝子及其它地貌面积仅占3.9%。\n\n气候特征\n铜仁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受季风影响明显;其基本气候特征是:春温多变,绵雨较多;夏季炎热,日照充足;秋温速降,多阴多雨;冬少严寒,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最冷月为一月,平均气温在2~6摄氏度,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在24~28摄氏度;境内在相同高度比较下,西部气温高于东部;境内降雨充沛,年平均降雨在1100~1400毫米,集中于4~8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65%,全年日照数为1250小时。\n铜仁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13℃-17.5℃。由于海拔较低的缘故,铜仁为贵州省的高温中心,夏天最高气温可达42.5℃,比省内其他城市高出许多,也明显高于号称中国四大火炉的南京、武汉、南昌等地。\n市降水充沛,河流密布,是全省水文条件较好的地区。境内以梵净山至佛顶山山脉为分水岭,分为两大水系,东为沅水系,主要河流有锦江、松桃河、车坝河等;西为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六池河、石阡河、印江河、马蹄河、坝坨河和洪度河等。全市河流总长达10千米以上,流域面积大于20平方千米的河流 。\n有221条,其中属沅江水系的达103条,属乌江水系的达118条;境内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其基本降雨内型为地形雨,东部为降水高值区,常年降水在1300毫米以上;西部为降水低值区,常年降水在1200毫米以下;年平均值常相差180毫米左右。\n\n自然资源\n矿产\n铜仁市处于武陵山脉西段,由于地质地貌复杂,地势起伏较大,地下与地面物质均呈纷繁多样的特点。铜仁地区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藏丰富,已发现与不同程度探明储量的矿产有59种,其中金属矿有汞、锰、金、银、钨、锡、铁、锌、钒、铅、铂、镁、镍、铌钽、碲、硒、锢、镓、锗、钴,共23种;能源矿产有煤、铀、地下热水,共3种;非金属矿产有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方解石、硅石、萤石、石煤、长石、磷、硫铁、碧玉石、花岗石、大理石、黑滑石、石膏、紫袍玉带石、辉绿岩、脉石英、水晶石、石英砂、页岩、板岩、毒砂、砂岩、水泥用粗面岩、建设用砂、含钾页岩、陶瓷用高岭土、砖瓦用粘土、砷、水泥��粘土、,共32种;水气矿产有地下水、矿泉水,共2种。\n汞矿和锰矿储量极为丰富,是境内驰名中外、最具特色的优势矿产。汞矿主要分布于万山、碧江、松桃等县(区)。锰矿集中分布于松桃、碧江的县(区),已探明的储量达3700万吨,预计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仅探明量就位居全国第三。\n此外,储量较大的还有煤矿,主要分布于沿河、思南、德江、石阡、印江等县,已探明C+D+E级储量达3亿吨;铁矿,主要分布于石阡、沿河、德江、印江、江口等县,已探明的储量共达7249万吨;磷矿,主要分布于松桃、铜仁、沿河等县(市),总储量为400万吨;地下热水,主要分布在石阡境内,总流量为58.45~62.4升/秒。含钾页岩,主要分布于碧江区、万山区,总储量在亿万吨以上;硫铁矿,主要分布在德江、沿河、思南、印江、石阡等地,已探明储量共达22873万吨。\n\n水\n铜仁境内降水充沛,地表河流密度极高,地下水补给基流多,全市年均径流总量达128亿立方米左右(其中地表径流量为95.6亿立方米,地下水总储量为32.3亿立方米),人均水占有量3671万立方米,居全省首位。此外,过境客水非常丰富,每年径流量达328亿立方米左右,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水能方面,由于各条河流的河源地势较高,河流比降大,水力资源好,全市拥有水能理论储藏量93.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能量39.97万千瓦,占理论值的42.6%。如果加上乌江干流梯级水力资源,境内理论水能储量达203.74万千瓦,可开发量达584.3千瓦。人均可开发值达430瓦,均超过全国和全省人均水平。\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铜仁市下辖2个市辖区、4个县、4个自治县,市政府驻碧江区花果山中路8号。\n\n市辖区:碧江区、万山区\n县:江口县、石阡县、思南县、德江县\n自治县:玉屏侗族自治县、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松桃苗族自治县\n此外,铜仁市还设立大龙经济开发区、铜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n\n人口\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298,46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093,20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05,264人,增长6.64%,年平均增长率为0.64%。其中,男性人口为1,676,104人,占总人口的50.81%;女性人口为1,622,364人,占总人口的49.19%。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31。0-14岁的人口为785,209人,占总人口的23.81%;15-59岁的人口为1,934,113人,占总人口的58.64%;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79,146人,占总人口的17.5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56,851人,占总人口的13.85%。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518,674人,占总人口的46.04%;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79,794人,占总人口的53.96%。\n\n民族\n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931,940人,占28.2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366,528人,占71.7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724人,增长0.5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72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00,540人,增长9.2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72个百分点。其中,土家族人口增加90,509人,增长7.3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27个百分点;苗族人口增加45,507人,增长10.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47个百分点;侗族人口增加44,573人,增长12.34%,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62个百分点;仡佬族人口减少169人,下降0.1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21个百分点。\n铜仁是多民族聚居地区,这里居住着土家、苗、侗、仡佬、满等少数民族。每年春节期间,花灯、茶灯、龙灯以及打金钱杆、踩高跷等民间舞蹈表演多姿多彩。\n铜仁市为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汉、侗、土家、苗、瑶、回、仡佬、布衣、满、壮、蒙古、水、傣、白、维吾尔、黎、藏、京、畲、朝鲜、哈尼、高山族等25个民族。1996年,24个少数民族总人口为172853人(其中:侗族82448人,土家族52038人,苗族34265人,瑶族1453人,回族1163人,其他少数民族1486人),占全市总人口303468人的56.96%。\n侗族,自称为“干”(gaeml),或“余”(jeml),也有些地方被称为“金佬”(jeml laox),“金铰”(jeml jaox)、“金坦”(jeml tanx)。汉族称之为“侗家”。 《明史纪事本末补编》载:峒人“散居戕可、沅溪之界,在辰、沅者尤多”。近代境内侗族来源,主要是从湖南新晃、芷江和贵州天柱、三穗、玉屏,岑巩等地迁徙定居,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n侗族分布遍及城乡。1996年侗族总人口数为82448人,占全市总人口数303468人的 27.17%;占全市少数民族总数172853人的47.70%。1988年,聚居在100人以上的侗族村寨共有110个。1996年,7个民族乡中,桐木坪侗族乡:侗族3324人,占全乡总人数8753人的37.98%;鱼塘侗族苗族乡:侗族14319人,占全乡总人口19773人的72.42%;大坪侗族土家族乡:侗族11424人,占全乡总人口21053人的54.26%;和平土家族侗族乡:侗族2254人,占全 乡总人口9507人的23.71%;滑石侗族苗族乡:侗族4009人,总全乡总人口18625人的 21.52%;瓦屋侗族乡:侗族5882人,占全乡总人口10354人的56.81%;六龙山侗族土家族乡: 侗族1771人,占全乡总人口4144人的42.74%。\n\n交通\n航空\n铜仁凤凰机场\n\n铁路\n沪昆客运专线\n渝怀铁路\n沪昆铁路\n\n高速公路\n杭瑞高速\n 沪昆高速\n 松从高速\n 沿榕高速\n 江黔高速\n\n国道\n320国道, 326国道, 354国道\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石阡万寿宫\n万山汞矿遗址\n东山古建筑群\n寨英村古建筑群\n思唐古建筑群\n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n石阡府文庙\n楼上村古建筑群\n\n名人\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铜仁市人民政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508", "title": "柏林围墙", "text": "柏林围墙(德语:Berliner Mauer),港台常称柏林围墙,是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期间,隶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边防系统。它最早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东德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和“强化边境”(Befestigte Staatsgrenze),建造柏林墙的目的在于阻止东德居民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因为柏林墙把西柏林地区如孤岛一般地包围封锁在东德范围之内,所以也被称之为“自由世界的橱窗”(Schaufenster der freien Welt)。它不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更是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象征。\n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在柏林墙修建之前,共计约有350万东德居民逃离苏占领区以及之后的东德,其中1949年到1961年逃离的人数约为260万。此外还有大量波兰人与捷克斯洛伐克人将柏林视为其通往西方的通道。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西德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1962年起《开枪射击令》生效,东德边防军允许对非法越境者开枪射击,此举于1982年甚至通过立法被合法化。据截止2009年的统计,被枪杀人数约在136人至245人之间,确切死亡人数目则不得而知。\n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了一系列政治变革,邻国波兰和匈牙利政府的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数周的抗议活动后,1989年11月9日东德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西德和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东德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随后数周中欣喜的人群凿下柏林墙作为纪念品,1990年6月东德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为结束东德共产党的统治、东德政府的倒台以及两德统一奠定了基础;1990年10月3日,两德正式统一,而柏林亦成为两德统一后的新首都。\n\n背景\n分区占领和柏林封锁\n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个占领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西柏林是西德的领土,西柏林如孤岛一般完全被包围在东德境内。1949年,东德和西德分别建国,成为两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由于西德在未通知东德的情况下,废除旧马克,实行B记号马克,对东德经济形成严重冲击,引发了苏联和东德的报复,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1952年起,东西之间的边境关闭,只有柏林分界仍然开放。成千上万的东德人经西柏林转投西方,流失的劳动力足以使东德经济崩溃。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处于盟军军事管制下,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n\n德国内部边境的建立\n20世纪50年代早期,苏联加强了对东欧���国的控制,并防止公民外逃至西方国家。直到1952年,大多数东西德的边境仍可自由通过。1952年东德领导人会见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在与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商谈时,莫洛托夫提出这种逃亡现象是“不可容忍的”并且说“东西德之间的界限应被认作是国境——而且不仅仅是普通的国境,是一个危险的国境。”并建议东德建立自己的边防军队。1952年东西德之间的德国国内边界被封锁并设置了铁丝网,阻止东德人民前往西德。\n\n知识阶层的逃离\n逃离东德的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年轻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引起了东德官员的担心。苏联共产党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联络处尤里·安德罗波夫在1958年8月28日给中央委员会写了一封紧急通信。提到了东德逃亡人群中间高达50%来自知识阶层。并提到,虽然东德领导层声称他们由于经济原因离开,但来自逃亡人员的证词指出这更多是由于政治原因。他随后指出“知识阶层的逃亡发展到了一个严重的阶段”。\n1955年,统一社会党的一个宣传册以戏剧化的语言描述了“叛逃共和国者”:\n\n无论从道德立场还是从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利益来说,离开东德都是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落后和堕落。不管他们是否知道,实际上他们被西德的反动势力和军国主义所引诱。仅仅因为诱人的工作机会或其他“未来的保证”之类虚假承诺的缘故离开一个美好新生活的种子已经发芽并结出的第一批果实的国家,而到一个产生新战争和破坏的地方,这难道不是可鄙的吗?无论是年轻人、工人、知识分子还是其他公民,背叛我们人民劳动创造的共和国而去为英美情报部门工作或为西德工厂主、容克、军国主义者们工作,难道不是政治上的堕落吗?这种离开充满建设气息的土地而到一个有着过时社会秩序的泥沼的行为,这难道没有显示出他们在政治上的落后和失明吗?……全德国的工人们要求惩罚那些离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这一争取和平的坚强堡垒,而为德国人民的死敌——帝国主义和军国主义服务的人。\n\n战前东德地区工作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0.5%,由于战争和向西方的移民,1960年这一比例下降为61%,并且具备专业技能的人士,如工程师、医生、教师、律师和熟练工人不成比例的下降。人力资源流失带给东德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统一社会党书记乌布里希随后声称西德亏欠东德170亿美元的补偿,包括赔偿金和人力资源损失。另外,东德年轻人的流失造成了225亿马克的教育投资损失,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逃离为东德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困难。\n\n通往柏林的逃亡\n虽然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但此时东西柏林间尚未修筑边境设施,柏林市民最初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因而成为东德人前往西方的跳板。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n西柏林边境没有在早先封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做会切断东德的大部分铁路交通。自1951年起,东德开始修筑了绕过西柏林地区的柏林铁路外环线,并在1961年完工,在那之后封锁边境才显得更为实际。\n\n建造\n修建\n1961年6月15日,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兼国务委员会主席乌布利希在国际记者会上宣称“没有人想要建造一堵墙!”(Niemand hat die Absicht, eine Mauer zu errichten!)这是“墙”一词的第一次出现。\n同年8月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和乌布里希的电话记录显示赫鲁晓夫最初有意修建一堵墙。然而其他资料显示赫鲁晓夫最初十分摇摆不定,担心会导致西方的负面反应。然而可以确定的是,乌布里希宣称东德的政权很不稳定因此决定关闭边境一段时间。 赫鲁晓夫对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默许而不会反对柏林苏占区的这项行动具有充分信心。1961年8月12日(星期六)东德领导人参加了政府在东柏林北部森林中(Döllnsee)的一个花园会议,由乌布利希签署指令封锁边界并开始修筑围墙,此次行动的代号为“玫瑰”。\n当天午夜开始直到星期天早上东德边防警察封锁了大部分边境。8月13日,西柏林的边界被完全封锁,东德边防警察和工人开始破坏道路使车辆无法通行,并安装带刺的铁丝网和围墙。柏林西侧外围共修筑156公里、柏林市区43公里。\n铁丝网在修建时相对法定东德领土稍向内侧,以确保没有侵占西柏林的领土。在8月17日后开始放置混凝土构件,被修建成真正的墙。在修建期间,东德边防警察和工人阶级战斗队接到命令射击任何试图穿越的人。之后安装了围栏、雷区和其他障碍,从而清理出一个巨大的���人区来分辨逃亡者。\n\n反应\n对于柏林墙西方盟国的反应逐步加大:20个小时后,在边界沿线出现军事巡逻。40个小时后,盟国向柏林的苏军指挥官递交了抗议书。72小时后,盟国正式向莫斯科提出外交抗议。有传闻称,苏联曾向盟军保证不触及他们在西柏林的权利。\n关闭西柏林边境后,大量的东德人再也不能容易地到西德旅行或移民,许多家庭就此拆散,在西柏林工作的东柏林人无法上班,西柏林变成了被共产东德包围的一座孤岛。西柏林市长维利·勃兰特批评了美国未能及时对此作出反应,并号召西柏林人举行示威抗议修建围墙。在1961年美国国务卿迪安·鲁斯克说:“围墙不应该是欧洲的永久景观,我不理解为什么苏联会考虑它的存在,从他们的角度上讲这无疑是修建了一座显示共产主义的失败的纪念碑。”\n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谨慎地作出了最初的回应,称柏林仍是一个“自由的城市”。他随即重新任命曾主持柏林空运的卢修斯·D·克莱为他的特别顾问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同期前往西柏林并于8月19日在西柏林会合。美国也在西柏林增加了驻军。美国陆军第8步兵师第18步兵团的1500名士兵从曼海姆启程通过东德领土到达了西柏林。根据美军驻德人员向华盛顿的描述,西柏林市民热烈地欢迎美军的增援。市民和东德边防警察间亦出现了冲突,随后苏联驻德国集团军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缓和了边境的紧张局势。\n美军和苏军之间的直接对峙发生在1961年10月27日、腓特烈大街的查理检查哨,两方各部署了30辆主战坦克对峙于边界线两侧。然而第二天两方均撤走了坦克。美军这一行动意在宣示对西柏林的管辖权,然而双方都不愿因此使冷战升级。\n东德政府称在西柏林边境修筑的隔离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旨在防范西方的潜在侵略威胁,另一个理由是阻挡西方间谍前往东欧。另外,东德政府称西柏林市民在东柏林大量购买受东德政府补贴的低价商品。东德人对这些声明持怀疑态度,因为西柏林居民过境前往东部比东柏林居民前往西部要容易得多。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东德政府阻碍公民逃往西柏林的举措。\n\n结构\n柏林墙长度超过140公里,在1962年6月,面向东德方向距墙100米的地方平行设置了一道围栏。围栏和墙体之间即是著名的“死亡地带”,这一片开阔区域没有任何可以提供掩护的地方。其间的房屋均被夷为平地,并铺上细沙以更容易追踪逃亡者,同时也便于边防军长官检查卫兵是否执行了他们的任务。\n柏林墙在1961年开始修筑后经过多次翻修,最终于1975年成为留存下来的样子,共经历过四种形式:\n\n铁丝网 (1961年)\n加强的铁丝网 (1962–1965年)\n混凝土 (1965–1975年)\n75型边境围墙(Grenzmauer 75)(1975–1989年)\n上面的第四代围墙的官方名称是“UL 12.11 型支撑墙构件”(Stützwandelement UL 12.11),修建于1975年至1980年间,共计使用约45,000块构件,每个构件高3.6米,宽1.2米。在上方放置了一条光滑的管道以使其难以攀爬。总的修建成本为16,155,000 东德马克(3,638,000 美元)。其建筑标准要求可以抵挡冲过栅栏的车辆撞击。在某些具有战略意义的地方,墙体的结构较弱以便在战争时东德和苏联装甲车可以轻松地冲破。除了没有安放地雷和触发式自动机枪外,柏林墙的总体结构最终与德国国内边境相似。\n建设戒备森严的柏林墙和几十年的不断发展和维护对东德是一个巨大的经济负担。在1961至1964年,东德在边境建设和维护上花费了400万马克。\n从东向西柏林墙的结构如下:\n\n混凝土矮墙或金属网状围栏:高约两三米,粉刷成白色\n地面触发报警器\n1.82米(六英尺)高的金属栅栏、铁丝网(部分带有高压电)和报警器\n钉床\n警犬区域(由铁丝引导的牧羊犬)\n交叉焊接的铁轨做成的拒马\n边防哨所:便于边防军获得支援\n探照灯和瞭望塔\n照明区域:设有夜间照明用的灯柱\n控制区域:地面被经常平整刨开,以利于边防军跟踪脚印,巡逻人员不能随意入内。有时会有额外的金属围栏\n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n高3.75米的预制混凝土墙\n前方几米为法定的东德边境\n\n边防军队\n根据1989年斯塔西的统计东德边防军共有11,500名士兵,500名文职人员。边防军的7个团驻扎在柏林的Karlshorst。另外有两个边防军预备团,位于Rahnsdorf的GAR-39团和位于Oranienburg的GAR-40团。\n每个边防军的团下属五个连,分为先遣、通讯、交通、榴弹发射器和炮兵组。在过境检查站有时也会配备侦查小组、火焰喷射器、军犬小组和水面小组。边防中��共有567辆装甲运兵车、48个大型榴弹发射器、48座反坦克炮、156辆装甲车、2,295辆其他车辆以及992只猎犬。\n在被称为“加强边境安全”的某些日子,边境部署的边防军会增加至2,300人。例如1988年由于示威和天气恶劣,有80天边境守卫的人数高达2,500人。\n\n水上边界\n西柏林城市外围有若干可航行水道,西柏林市政厅在边界处放置了一串白色浮标并注有“地区边界”字样。西柏林的游船必须小心保持在西柏林一侧,在东侧则有东德边防军的巡逻艇巡逻。\n东柏林河岸上通常修建有工事,在部分河道和湖岸两边会修建围墙,例如哈弗尔河、Glienicker湖和Griebnitzsee湖等。东德居民不能到达这些水域的西德一侧。在施普雷河的某些地段,水下安置了栅栏以阻挡潜水越境者。\n市区内的水上界限并未标注明确,柏林墙在这些地方被河道隔断,水面情况被边防军监视。有时一些西柏林的船只和游泳者误入边界时东德边防军会开枪射击,并造成过一些伤亡。\n\n穿越\n正式手续过境\n柏林墙共有25个检查站:13个公路、4个铁路、8个水道检查站,允许西柏林人、西德人、西方游客和盟军人员进入东柏林,也允许持有效证明的东德居民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居民进入西柏林。对于西柏林过境交通,只有两个检查站可供通过。\n东德对过境检查非常严格。国家安全局六处出入境控制单位直接管辖检查站,他们身着边防军制服参与管理和监察,同时监视边防军和海关人员是否违规。\n不同的检查站按允许通过的人员类型划分。普拉伯检查哨和查理检查站是盟军占领军开设的检查站,但仅为外交人员和外国公民使用。腓特烈大街车站则可供西柏林的铁路乘客站内转车,有通过审核者才得以进入东柏林。\n西德居民和西方国家的游客可以访问东德,通常需要提前几周向东德使馆进行申请。访问东柏林的当日签证无需提前申请,只需在过境时办理简单的手续,西方游客需支付5西德马克的签证费用,而西柏林居民则是免费的。然而东德政府可以毫无理由地拒绝任何入境申请。在1980年代,西柏林游客必须以1:1的极低比率兑换至少25西德马克到东德马克,并且必须在东柏林境内花完。\n\n逃亡\n柏林墙建立后,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其中死亡人数存在一定争议。查理检查站博物馆负责人希尔德布兰特称死亡人数多于200人,波茨坦的当代历史研究中心(ZZF)已确认136人死亡 ,先前的官方统计为96人。\n东德政府向边防守卫下达了《开枪射击令》,虽然随后东德官员否认这一命令的存在。研究者发现在一封1973年10月的命令中,守卫被告知尝试穿越围墙的人为罪犯,并且需要开枪射击:“使用你的武器时不要犹豫,即使违反边境禁令的是一队妇女和儿童,这是叛徒们常用的策略。”\n早期围墙尚未修建时,东德的人们通常通过跳过铁丝网和从公寓窗口跳下来穿过边境,然而在柏林围墙修建后这种方式几乎绝迹。东德当局不允许靠近边界的公寓继续正常使用,并且用砖封住了边境附近建筑物的所有窗口。在得知柏林围墙修建消息的第三天,19岁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边防军士兵康拉德·舒曼便跳跃过了当时低矮的铁丝网边境,进入西柏林。这一瞬间被西方媒体记者抓拍到,此事也成为了冷战期间西方用来广为宣传的样本。他也是第一个越境的边境守卫。艾达·西格曼为第一个因穿越围墙而丧生的人,她在1961年8月22日从柏尔诺街48号的三层公寓跳下后身亡。1961年8月当柏林墙建立起来之后,东德边防军就得到了开枪射杀所有尝试越境者的命令。1962年8月17日彼得·费希特尔试图翻越围墙逃往西柏林,在攀至顶部后被东德边防警察发现并开枪射杀。当时,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并有西方记者在场。西柏林边防军曾投掷急救包,并甚至有警察翻身跃墙将这位东德青年抬起来企图抢救,但东面却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轰动一时,他成为了第一个因试图攀越柏林墙而被射杀的人。最后一个被射杀的人是1989年2月6日尝试越境的克里斯·格弗罗伊。\n1997年3月,两名开枪的东德边防军士兵罗夫·费特列治和艾力·薛伯分别被判刑20和21个月。\n除直接翻越外,人们采取了许多方式尝试越境。1963年4月19岁的国家人民军的文职人员沃夫冈·恩格斯曾利用所在基地的苏联装甲运兵车冲破围墙,随后被东德边防军开火并击伤,最终被西德警察解救。汤玛斯·克鲁格曾利用东德体育技术协会的兹林Z 142轻型飞机穿越柏林墙降落在英国皇���空军位于加托的基地。另外有人通过挖地道、大型热气球、潜水以及利用汽车高速冲过检查站的方式越境。随后东德在检查站修筑了之字形的道路并降低了横杆的高度。由于下水道系统尚为柏林墙修建前的结构,部分人通过Girrmann学生组织的协助利用下水道越境。\n\n演说\n我是柏林人\n美国总统肯尼迪曾于1963年6月25日在西柏林市政厅柏林墙前发表“我是柏林人”演说(Ich bin ein Berliner),“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是其中的名句。\n\n推倒这堵墙\n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雷根在布兰登堡门发表著名的“推倒这堵墙”演说,呼吁当时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围墙。他说:“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如果你想和平,如果你想苏联和东欧繁荣,如果你想要自由,那来到这道门前。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道门!”在西柏林市民的一场欢呼声后,他再说了这句:“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n\n倒塌\n1989年11月9日,由于当时有大批东德人经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逃往西德,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在翌日生效。但由于当时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东柏林市委第一书记京特·沙博夫斯基误解上级命令,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刻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n\n开放边境\n京特·沙博夫斯基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推动柏林墙倒塌的主要催化剂。在宣布完新的临时旅行法规之后,意大利安莎通讯社的记者里卡尔多·埃尔曼询问道 :\n\n沙博夫斯基用官方化的语言回答了他。有一位记者问道:“这将何时生效?是从现在开始吗?”沙博夫斯基看了一下时钟,宣读了克伦茨的文件:\n\n汉堡《图片报》记者彼得·布林克曼再次询问道“这将何时生效?” ,沙博夫斯基逐字回答道:\n\n事实上,虽然东德政府确实有取消限制的计划,但并非即时生效。随后,两个记者问道:“对于西柏林也生效吗?”沙博夫斯基回答道:\n\n沙博夫斯基的新闻发布会马上成为了当晚西德媒体的重要新闻。19:17通过ZDF和20:00的ARD的节目向整个东德播出了这一消息。此后,在ARD的节目《今日事件》中,主持人汉斯·弗里德里希宣布道“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天,东德政府宣布立刻向所有人开放边界……柏林墙上的大门已经打开。”\n由于西德媒体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的广泛报道,柏林墙边境聚集了大量等待边境开放的东柏林人。此时边防军、国家安全局、驻柏林的苏军部队都没有被通知是否需要武力介入。对形势感到意外的边防军匆忙联系上级,并在21:20得到命令博恩霍尔姆检查站允许人群中最激进的人过境并在他们的护照上盖上永久离境章(这实际上取消了他们的公民权)以减轻边防军的压力。然而仍有数千人滞留在边境并要求按新闻发布会上的说法允许他们离境。\n人们很快意识到东德政府中没有人愿意为下令使用致命武器负责,寡不敌众的边防军亦难以控制大量涌入的东德市民。最终,在22:45,边防军停止了阻拦,允许人们通过检查站,并几乎不检查他们的证件。在另一侧等待的西德人用鲜花和香槟欢迎涌入的东德人,随后一群人爬上了柏林墙。午夜时柏林墙的所有检查站均已开放且德国内部边境也同时开放。由于大多数人还在睡觉,东德人真正的大量涌入是在11月10日的早上。\n西柏林人热情地欢迎涌入的东德人。大多数柏林墙附近的酒吧自发提供免费啤酒,选帝侯大街排起了长长的汽车队伍且陌生人互相拥抱。在这样的气氛中许多西柏林人爬上了柏林墙。当晚西柏林市长沃尔特·莫波尔立即下令向移民提供临时住宿并且在西柏林储蓄银行发放100西德马克费用。在新闻发布会的消息传来时,波恩的德国国会正在举行常务会议。西德总理府的鲁道夫·赛特斯宣布代表全体欢迎东德政府的努力,随后全体国会成员自发起立唱起了国歌。\n\n拆除\n尽管11月9日晚柏林墙完全开放,但并没有被立即拆除。从那天起,大批人带着铁锤和凿子来到围墙边敲下墙体,并将墙体留作纪念品。柏林墙上一些非正式的通道被开凿出来。这些人被称作“围墙啄木鸟”(Mauerspechte)。\n随后的周末,东德当局宣布设置十个新的边境出入口,包括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例如波兹坦广场等。许多人等待在这些地方,并在推土机开出新的出口恢复原有的道路时欢呼,有时这些镜头会与随后真正的柏林墙拆除工作相混淆。随后直到1990年中期一直在设立新的出入口,包括1989年12月22日勃兰登堡门。西德人也在12月23日开始无需护照即可进入东柏林。\n事实上,在宣布开放的最初的几个月,柏林墙仍驻有边防军,并且他们甚至尝试修复“围墙啄木鸟”所造成的墙体损坏。渐渐他们放弃了这种尝试,并容忍了未被官方宣布而自行开凿的出入口的存在。1990年6月13日,东德军队正式下令拆除柏林墙。7月1日东德宣布接受西德马克,此时所有的边境控制措施均被取消。随后东德军队(在统一后由德国陆军)开始拆除柏林墙,直至1991年11月完成工作。只有几部分墙体和瞭望塔被留下作为纪念。\n\n庆祝\n1989年12月25日,伦纳德·伯恩斯坦在柏林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并将欢乐颂中的“欢乐”(Freude)一词改为“自由”(Freiheit)。乐队和合唱团的成员来自东西两德,并且包括了来自英、法、美、苏四国的成员。罗杰·沃特斯在1990年7月21日在波茨坦广场北部演唱了平克·弗洛伊德的《墙》。大卫·哈塞尔霍夫站在柏林墙上演唱了《寻找自由》,这首歌曲当时在德国很受欢迎。\n许多年来,关于11月9日是否应该成为德国国定假日存在诸多争议,除东德开放柏林墙外,11月9日是1848年革命结束和魏玛共和国成立的日子,同时也是1923年啤酒馆暴动和1938年纳粹德国发动水晶之夜的日子。最终选择了10月3日作为德国统一日。\n2014年11月8日起德国展开为期3天的柏林墙倒塌25周年庆祝活动。60岁的总理默克尔在她最新的网络Podcast中说:“我希望你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的感受,至少我将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等待了35年才有那种自由的感觉,这改变了我的人生”。期间德国人用灯光重现柏林墙,纪念柏林墙推倒25周年。\n\n遗迹\n柏林墙原址仅有少部分存留,其余几乎被拆除殆尽。有三处较长的存留:一处在尼德基尔希纳大街,位于波茨坦广场和查理检查站之间,长约80米。另一处较长的存留是在施普雷河沿岸奥伯鲍姆桥附近,存有大量涂鸦,通常被人称为东边画廊。第三处位于 Bernauer 街北部,为部分重建的围墙,并在1999年改为纪念场所。一些柏林墙的单块墙体和瞭望塔也分散在城市中。在2020年4月,位于东北柏林的一段约60米长的围墙,因地产商将该地区改造成豪宅而被拆除。\n能够反映柏林墙原貌的场所已经不存在了。许多人将柏林墙的碎片视为纪念品,一些墙体的碎片被拿到德国的纪念品商店和网上出售。今天柏林墙向东的一侧也涂满了涂鸦,而真实情况下东侧为东德边防军所守卫,仅在西侧存在涂鸦。在柏林市中心游客较多的区域,市政府用鹅卵石在街道地面上标出柏林墙曾经的位置。在大多数情况下,标出的仅是第一道围墙。在波茨坦广场两道围墙均被标出以使游客认识柏林墙边防系统的尺度。\n中华民国国史馆内展有一块由德国国会友台小组赛巴斯提安伉俪所赠之柏林围墙水泥块。2009年柏林近郊的上哈弗尔县致赠一片柏林围墙遗迹给台北的228国家纪念馆。\n为纪念新加坡与德国建交五十周年,新加坡外交部于2015年获赠两片柏林墙的残留墙体。这两片墙体于2016年10月18日被租借予新加坡国立大学,并被置于大学城香灰莉木学院后方的花园当中进行展示。\n\n社会差异\n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n\n参考文献\n参见\n德国国内边界\n柏林封锁\n查理检查哨\n脱东者\n两德关系\n三八线\n朝韩非军事区\n南北越非军事区\n深圳河\n鸭涌河\n防火长城\n\n外部连结\n柏林墙以及东柏林信息\nhttp://www.die-berliner-mauer.de/en/index.html[ Retracing the Berlin Wa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nauer Straße Memorial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东德边境管理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德文)\nAllied Forces in Berlin (FR, UK & US Berlin Brigad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Photographs of time of the Fall as well as updat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German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Reports on reinforcements to Berlin Brigade\nJFK speech clarifying limits of American prote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lin 1969\" includes sections on Helmstedt-Berlin rail oper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ncludes articles on rail transport for Berlin during the Cold War. (large fil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lin 1983: Berlin and the Wall in the early 1980s\nBerlin Life: A concise but thorough history of the wa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lin Wall: Past and Pres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图像和网站\nhttp://www.dieberlinermauer.de/berlinwallhome/berlinwallhome.html[ Berlin Wall - Pictures Photograph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Photos of the Berlin Wall by Georges Rosse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Photos of the Berlin Wall 1989 to 1999\nBerlin Wall photos and stories 198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lin Wa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norama of the East Side Gallery\nhttp://www.dewitt.photographer.org.uk/[ images of the Berlin wa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lin Wall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Chronicle of the Berlin Wall history includes an archive of photographs and texts\nPersonal Account of the Fall of the Berlin Wal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erlin Wall, Past and Pres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escriptions, Videos, Images of Berlin Wall\nBerlin Wall - Personal Stories"} +{"doc_id": "5522", "title": "凡尔赛宫", "text": "凡尔赛宫(法语:Château de Versailles)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外伊夫林省的省会凡尔赛,1682年由太阳王路易十四开始建造,分多阶段完工,在此期间的凡尔赛宫超越了巴黎,成为了法国实际意义上的首都。\n凡尔赛宫有着寝宫、花园、美术收藏库、辩论场、剧场、情报中心和政治会议室等诸多功能,是一座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的宫殿,以金色、蓝色和粉橘色为主基调,倾其所能表现“绚烂豪华的奢侈美”,这种风格被后世称为“巴洛克”风格,不过在其后任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末期和整个路易十六时期,还加入了一些甜美风格“洛可可”装饰。到了20世纪以后,法国因为进入共和政府,皇室被废除,于是改建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一跃成为法国著名景点和文化遗产。并在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n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因为极尽奢华,在17~18世纪的欧洲各国引发巨大轰动,神圣罗马帝国(现奥地利和德国)、俄罗斯帝国、波兰立陶宛联邦和瑞典王国等欧洲大国的君主纷纷仿效,形成一股修建皇宫的跟风之潮。\n\n历史\n兴建\n凡尔赛宫所在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1624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三以1万里弗尔的价格买下117法亩荒地,在这里修建一座二层的红砖楼房,用作狩猎行宫。二楼有国王办公室、寝室、接见室、藏衣室、随从人员卧室等房间,一层为家具储藏室和兵器库。当时的行宫拥有26个房间,如今拥有2300个房间、67个楼梯和5210件家具。 \n1660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参观财政大臣富凯的沃子爵城堡,为其房屋与花园的宏伟壮丽所折服,当时王室在巴黎郊外的行宫——圣日耳曼宫、万塞讷宫、圣克卢宫等无一可以与其相比。路易十四愤怒他不尽职守之余将富凯以“贪污”罪名投入巴士底狱,并命令沃子爵府邸的两位主要设计师:园林家安德烈·勒诺特尔和建筑家路易·勒沃为其设计新的行宫。16至17世纪期间巴黎市民不断发生暴动,更是在1648年至1653年,发生两次规模巨大的投石党叛乱,导致路易十四决定将王室宫廷(当时位于巴黎城内的卢浮宫和杜伊勒里宫)迁出混乱喧闹的巴黎城。经过考察和权衡,他决定以路易十三在凡尔赛的狩猎行宫为基础建造新宫殿。为此征购6.7平方公里的土地。勒诺特尔在1667年设计凡尔赛宫花园和喷泉,勒沃则在狩猎行宫的西、北、南三面添建新宫殿,将原来的狩猎行宫包围起来。原行宫的东立面被保留下来作为主要入口,修建大理石庭院。 \n1674年,建筑师朱尔·阿杜安-芒萨尔从于1670年去世的勒沃手中接管凡尔赛宫工程,他增建宫殿的南北两翼、教堂、桔园和大小马厩等附属建筑,并在宫前修建三条放射状大道。为吸引居民到凡尔赛定居,还在凡尔赛镇修建大量住宅和办公用房。为确保凡尔赛宫的建设顺利进行,路易十四下令10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其他新建建筑使用石料。 \n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罗浮宫)迁往凡尔赛。法国的政治、外交决策都在凡尔赛宫决定,凡尔赛成为事实上的法国首都。为���除势力强大的法国地方贵族(如孔代亲王家族)的割据和叛乱危险,凡尔赛宫落成之后,路易十四即将全国主要贵族集中于凡尔赛宫居住。\n1688年,凡尔赛宫主体部分的建筑工程完工,而整个宫殿和花园的建设直至1710年才全部完成,随即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n\n全盛时期及法国大革命\n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在凡尔赛还驻扎有瑞士百人卫队、苏格兰卫队、宫廷警察、6,000名皇家卫队、4,000名步兵和4,000名骑兵。为安置其众多的“正式情妇”,路易十四还修建大特里亚农宫和马尔利宫。在路易十五晚期和路易十六早期中,维持凡尔赛宫廷的费用占法国岁入的四分之一。但这些活动收到一定的成效:路易十四登基以前势力雄厚、心怀不满、屡屡反叛的法国大贵族至路易十四时代已被奢靡的宫廷生活所笼络腐化,甚至以受邀居住于宫中为荣,争先恐后仿效国王及宫中的礼仪、着装,担心失去国王的宠爱。 \n路易十五和路易十六时期,在凡尔赛宫花园中修建小特里亚农宫和瑞士农庄等建筑,完成了赫丘利厅、北翼的宴会厅以及国王大套间的扩建,为显示王权的威严,路易十四和路易十五经常在宫中举行场面浩大壮观的典礼、晚会、舞会、狩猎和其他娱乐活动。1751年,路易十五为庆祝长孙勃艮第公爵降生而举办的烟火晚会,消耗66万里弗尔的焰火。1748年,路易十五开始在宫殿的最北端建造一座宫殿剧院,但完工推迟则到1770年,同年,路易十五为王太子举行的婚礼花费达900万里弗尔。1771年,路易十五让宫廷建筑师安热-雅克·加布里埃尔以新古典主义风格重建了倒塌的北部长翼。但这项工作也因财政拮据而停止,直到路易十五于1774年去世,这项工作仍未完成。,在1783年,这座宫殿是签署《巴黎和约》三项条约中最后两项条约的地点,从而结束了美国独立战争。\n1784年,路易十六曾短暂地将王室迁至圣克卢城堡,以试图凡尔赛宫进行更多翻修,但由于财政困难和政治危机而无法开始建设。1789年6月20日法国三级会议会场被封闭后,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和一些下级僧侣、激进贵族前往凡尔赛宫室内网球场集会,签署著名的《网球厅宣誓》,宣誓称如未能为法国制订出一部成文宪法,就绝不解散。不久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一家得知攻占巴士底狱的消息,随著巴黎革命的蔓延和到凡尔赛妇女大游行的影响,最终他们被迫从凡尔赛宫迁居巴黎。而当在随后到来的恐怖时期中,凡尔赛宫作为王宫的历史至此终结,期间宫殿曾被民众多次洗掠,宫中陈设的家具、壁画、挂毯、吊灯和陈设物品被洗劫一空,宫殿门窗也被砸毁拆除。\n1793年,国民公会宣布废除君主制,宫内残余的艺术品和家具全部运往卢浮宫被下令拍卖。凡尔赛宫建筑物上的所有皇家标志都被雕刻或凿掉,沦为来存放从贵族那里没收的家具、艺术品和图书馆。\n\n19世纪至近代\n当拿破仑于1804年成为法国皇帝时,他曾考虑将凡尔赛宫作为他的住所,但由于翻修成本过高放弃了这个想法。然而在1810年与玛丽·路易丝结婚之前,他曾对大特里亚农宫进行了修复和翻新,作为他和家人的春季居所。\n1815年,随著拿破仑的最终垮台,路易十六的弟弟路易十八成为法国国王,下令修复皇家公寓,然而归因成本太大的问题,仅拆除并重建了南翼的建筑部分,使前翼的外观更加统一。不过他和他的继任者查理十世都没有住在凡尔赛宫。\n直到1833年,奥尔良王朝的路易·菲利普国王致力于“法国的所有荣耀”,下令修复凡尔赛宫以创建法国历史博物馆,然而在1848年路易·菲利普被推翻后,博物馆的项目基本上停止了。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凡尔赛宫被普鲁士军队占领,城堡的一部分都变成德军的军事医院。1871年,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镜厅加冕,从德意志的一个诸侯王升格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直到1871年3月签署停战协定后才离开凡尔赛宫,此举动深深伤害了法国人的民族骄傲,酿成法国对德国的仇恨,为一战的爆发埋下伏笔。同年,德国在凡尔赛与法国签订了初步和约。此后入驻凡尔赛宫的梯也尔政府策划镇压巴黎公社的行动,1875年,法国第二个议会机构——法国参议院成立,并在1876年在宫殿南翼新建的大厅举行会议。\n1889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周年,法国政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把凡尔赛宫改造为公共博物馆,里面的展品全部供人展出、一般市民也可参观。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召开的巴黎和会在镜厅召开,法国政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借此羞辱战败德国、报德国统一时候的一箭之仇;但同时,被羞辱的德国也因此记恨法国,为二战埋下伏笔,间接导致煽动德国爱国情绪的希特勒崛起。协约国于6月28日在镜厅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1920年,在大特里亚农宫签订制裁匈牙利王国的特里亚农和约。1937年,凡尔赛宫作为历史博物馆对公众开放。法国政府多次在宫中和花园中举办外事活动,召开国际会议,签署国际条约。\n自从1950年代开始,凡尔赛宫博物馆在策展人热拉尔德·范德肯普的领导下,以目标将宫殿恢复到1789年的状态为目的进行庞大的修复计画。早期的项目包括修复镜厅的屋顶;该宣传活动随后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凡尔赛宫困境的关注,并获得了大量外国资金,包括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对于博物馆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而言,其中一项庞大的成本是尽可能多地回购当初被卖掉的原始家具。也因此,凡尔赛宫制造的家具成为是国际市场上非常抢手的商品,最终博物馆花费了大量资金来收回宫殿的大部分原始家具。\n1978年6月26日,凡尔赛宫曾遭到布列塔尼解放阵线(FLB)恐怖分子的轰炸。导致宫殿左翼遭到严重的破坏。1999年,法国政府开始对凡尔赛宫每年整修。2006年,开始每年对凡尔赛宫的文物进行重点展示,每个重点展示都有一个相应的主题。2014年,凡尔赛宫正殿的金色屋顶整修完成,全体显得比之前的版本更加富丽堂皇。2018年,开始修缮侧面两厅的建筑,把金色屋顶继续融入还未被加入的主体建筑中。\n20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期间,凡尔赛宫将举办马术和现代五项比赛。\n当代,凡尔赛宫所有权归于法国政府所有。它的正式名称是“凡尔赛宫、博物馆和国有庄园公共机构”,是由法国文化部负责监督的独立行政和管理机构。\n\n登录世界遗产\n1979年10月26日,凡尔赛宫与其圆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81号,认为其满足以下三个获选条件:\n\n凡尔赛宫和圆林构成了独特的巴洛克艺术实现,不仅在于其规模,还在于其极高的品质和独创性。(文化遗产标准一);\n凡尔赛宫从17世纪到18世纪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皇宫设计也影响其他建筑师如克里斯托弗·雷恩和安德烈亚斯·施吕特等人,导致“小凡尔赛宫”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宁芬堡宫、施莱斯海姆宫、卡尔斯鲁厄宫、维尔茨堡宫、无忧宫、斯德哥尔摩王宫等。(文化遗产标准二);\n凡尔赛宫作为过去法国君主的权力中心,是展现法国宫廷生活及音乐、戏剧、装饰艺术等艺术领域的最佳典范,在国王、皇家学院创始人的鼓励下,许多学者在此进行了许多科学发现。直到1789年10月6日,人们赶走了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后,法国的权力中心才转移回巴黎。(文化遗产标准四);\n\n宫殿特色与配置\n凡尔赛宫宫殿呈U形布局,建筑物在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时基本就已完工,外立面长达402公尺(1,319英尺)。整宫殿有大约10公顷的屋顶,设有2,143个窗户、1,252个烟囱和67个楼梯,共分为2,300个房间,建筑并视其立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作为正面入口的东立面,由于大理石庭院的路易十三狩猎行宫得以保留,因此风格统一为与狩猎行宫相同的,典型的文艺复兴时期法式宫邸的风貌:立面划分为两段,下段为法兰西岛砖楼风格的两层红砖墙面,配合米黄色琢石修饰的形体边缘和落地门连窗,古典柱式运用极为克制,只使用少量的塔斯干壁柱强调建筑区隔;上段则是深蓝色法式高屋顶配合金色缘边老虎窗(原为蓝色,2014年被法国政府修缮,变为金色)。其余三个方向立面,特别是作为凡尔赛宫花园宏大背景的西立面,则为典型的意大利古典主义风格,屋顶使用意式平屋顶而几乎无法察觉,立面则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立面左右对称,并使用大量的高卢壁柱装饰,图景焦点更以神殿门廊般的圆柱外廊强调,整体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n但是,凡尔赛宫过度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却不方便。宫中没有一处厕所或盥洗设备,连王太子都不得不在卧室的壁炉内便溺。路易十五极端厌恶寝宫,认为它虽然宽敞、豪华,却不保暖。\n从17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末��凡尔赛宫的建筑和园艺对于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俄罗斯皇帝彼得一世在圣彼得堡修建的夏宫、俄罗斯女帝叶卡捷琳娜二世修建的冬宫、奥地利的神圣罗马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在维也纳修建的美泉宫、德国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在波茨坦修建的忘忧宫、德国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修建的海伦基姆湖宫、波兰在华沙修建的皇家城堡以及瑞典在斯德哥尔摩修建的皇家宫城全都仿照了凡尔赛宫的样式而建造,其他影响的例子包括汉普敦宫、柏林宫、圣伊尔德丰索宫、斯德哥尔摩王宫、路德维希堡宫、卡尔斯鲁厄宫、宁芬堡宫、施莱斯海姆宫和埃斯特哈齐宫等宫殿。\n\n玄关\n大理石庭院为凡尔赛宫的正面入口,是位于由宫殿三面建筑物所围绕的阅兵广场中轴线的建筑物,原为路易十三的狩猎行宫,在路易十四时加以改造保留原来的红砖墙面,并增加大理石雕塑和镀金装饰。庭院地面用红色大理石装饰。芒萨尔式屋顶上则设有圆形的阁楼窗,庭院正面一层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的私室和沙龙,二层为国王寝室。\n以前在进入宫殿之前,人们必须爬上大使楼梯,其建于1674年,于1680年完工,是由建筑师路易·勒沃设计的,但楼梯是由弗朗索瓦·多尔贝建造的,在其创建时,凡尔赛宫的定位以反映政府权力和权威并非王室的私人住宅,因此该楼梯的原始功能细节加强了也凡尔赛宫的这一进程。这座楼梯最终因扩建剧院而在1752年遭到拆除。\n\n大套房与沙龙厅\n在内部格局中,凡尔赛宫使用意大利宫殿藉鉴的例子而设计,国王大套房共围绕路易十三行宫北侧的新宫殿北部,其二层是以阿波罗厅为中心,由象征太阳系七曜及其希腊神话神祇的七座豪华大厅与其它附属房间组成的“国王大套房”。在勒沃的原始设计里,这里是国王日常起居议政的场所,但在凡尔赛宫的第三次扩建以后,这里主要作为进行官方接见或庆祝活动的“国事套房”。其楼下则是公主们的套房,七座豪华大厅依据如下:\n\n赫丘利厅:位于主楼二层东北角与北翼的连接处,连接中路宫殿和北翼与王家礼拜堂。路易十四时代此处曾作为王家礼拜堂使用,但后来其地位被位于新北翼的新王家礼拜堂取代。路易十五时起,鉴于国王套房的房间用作大型接见活动略显局促,这个房间被改建为国王接见厅,在天花板则描绘著海克力斯接受以宙斯为首的众神祝福的景象,张显路易十四君权神授的隐喻。\n丰饶厅:位于赫丘利厅之西,北面为花园的拉冬娜喷泉,厅内存放有历代国王的奖章及珍宝收藏。\n维纳斯厅:又译金星厅或爱神厅,在丰收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原是狄安娜厅的附属前厅,不在七曜厅之列,但在凡尔赛宫第三次扩建中,国王大套房花园一侧的门厅,即旧维纳斯厅被拆毁,其装饰与天花壁画移于面积大致相等的此厅,此厅便成为与狄安娜厅并列的大套房主要门厅。路易十四时代,厅内有台球桌和一整套纯银铸造、精工镂刻的家具。这些家具后来被熔化铸造银币,以弥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开支。\n狄阿娜厅:又译月神厅,位于主楼二楼北侧,维纳斯厅之西,是大套房的主要入口。其墙壁用各种精美瓷器装饰,天花板的装饰描绘了女神狄安娜的生活场景,在于路易十四时期曾改为台球室。\n玛尔斯厅:又译火星厅或战神厅,在狄安娜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是拱卫国王寝宫的卫兵厅,但大套房不用作寝宫后,国王一般在此召开宫廷音乐演奏会或赌博牌会。大厅的天花板上有克洛德·奥德朗二世的油画作品《战神驾驶狼驭战车》。大厅内壁炉两端有大理石平台,曾经布置台球桌。\n墨丘利厅:又译水星厅,在玛尔斯厅之西,在勒沃的设计中,这里是贵族等候国王接见的候见厅,后来则用作国王的御床接见厅(Chambre de parade)。厅内有一张大床,围以银质栏杆,还有一座纯银大壁橱,墙壁上则围有金色和银色锦缎。路易十四的孙儿安茹公爵(后来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曾在此居住。\n阿波罗厅:又译太阳神厅,在勒沃的设计中,此厅是国王的正寝,与现在的王后卧室对称布置,但后来用作国王的御座厅。该厅布置极为奢华绮丽,天花板上有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镀金雕花浅浮雕,墙壁为深红色金银丝镶边天鹅绒,中央为纯银铸造的御座,高2.6米,位于铺有深红色波斯地毯的高台之上。\n由于路易十四自诩为“太阳王”,因此在勒沃的设计中,最尊贵的这座大厅是国王大套房的第四大厅,其余六座大厅骈列其两侧,譬如星辰围��太阳旋转,但在往后的改建中,此厅成为国王大套房最后一座大厅。\n\n镜厅\n镜厅,又译镜廊,位于战争厅之南,西临花园。是凡尔赛宫最著名的大厅,由芒萨尔在国王大套房的两座大厅(日常卧室“萨顿厅” (Salon de Saturne,或译土星厅) 、敞廊门厅旧“维纳斯厅”)、与之对称的王后大套房的两座大厅、以及连接两座大套房的敞廊的基础上改建而成。\n镜厅空间长76公尺,高13公尺,宽10.5公尺,一面是面向花园的17扇巨大落地玻璃窗,另一面对称地布置了由400多块镜子组成的17面巨大镜窗,合计34面巨窗,宣示着路易十四至1678年镜廊动工之年止,其34年的统治和17年的亲政中,法国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厅内地板为细木雕花,墙壁以淡紫色和白色大理石贴面装饰,柱子为绿色大理石。柱头、柱脚和护壁均为黄铜镀金,装饰图案的主题是展开双翼的太阳,表示对路易十四的崇敬。天花板上为24具巨大的波希米亚水晶吊灯,以及歌颂太阳王功德的油画。大厅东面中央是通往国王寝宫的四扇大门。路易十四时代,镜廊中的家具以及花木盆景装饰也都是纯银打造。\n波旁王朝时,这里不仅经常举行盛大的化妆舞会,更是最盛大的朝觐仪式和外国使节接见仪式举行的场所。\n\n战争厅\n战争厅位于主楼的西北角、阿波罗厅之西,北、西两面面向花园,南面通往镜厅,此处原本是国王大套房的国事会议室“朱庇特厅”(Salon de Jupiter,或译木星厅),第三次扩建时改为国王大套房与镜厅的连接厅堂。\n厅内的装饰由芒萨尔和勒布伦完成,主要为反映路易十四征服西班牙、德意志、尼德兰等功绩的油画。镀金壁炉之上为路易十四的骑马浮雕像。\n\n和平厅\n和平厅位于主楼的西南角、镜厅之南,为一方厅,由王后大套房的原第五大厅改建而成,装饰风格与战争厅相似,但壁炉上的油画主题为“路易十五创造和平”。厅内装饰以罗马帝王像、狮子、法国和纳瓦拉王国国徽为主题。重大朝仪时,臣工自北侧的战争厅进入镜廊,直至和平厅附近的御座处向国王行礼,这个过程寓意着在太阳王以其赫赫武功,引导法国与欧洲走向持久的和平。\n\n国王与王后套房\n国王套房是凡尔赛宫的政治及活动中心,位于主楼东面,位于整个凡尔赛宫的中轴线上,正对宫前的三条射线状大道,过去即路易十三的旧狩猎行宫二层,在凡尔赛宫第三次扩建后成为国王日常起居的场所,每日会举行起床礼、早朝觐、晚朝觐和问安仪式。卧室内有金红织锦大床和绣花天篷,围以镀金护栏,天花板上是名为《法兰西守护国王安睡》的巨大浮雕。\n国王卧室北边为国事会议室,连接着其东国王日常休息的私人卧室,北部则隐藏着国王日常办公的图书室。国王卧室南边为牛眼厅,得名自通往国王寝室的大门上方的牛眼窗,是亲王贵族和大臣候见的场所。牛眼厅之东依次为宴会室和卫兵室,日常朝见中,臣工便是由卫兵室经宴会室进宫觐见。\n王后大套房则位于主楼南侧,包括由东至西分别是王后卫兵室、大宴会室、候见室(俗称“贵族沙龙”)和王后卧室,王后卧室之西即为和平厅。在勒沃的原始设计中,王后大套房由七座厅堂组成,与国王大套房的七曜大厅完全对称,但经历若干次改造后,王后大套房只剩下前四座大厅,功能和装修也大为改变,现在的装修布局乃按玛丽·安托瓦内特时期复原。王后大套房的楼下为王太子套房(Apartment du Dauphin)。\n\n皇家歌剧院\n皇家歌剧院位于北翼,是路易十五于1748年下令修建。设计师则为安热-雅克·加布里埃尔。剧场深26公尺,宽22公尺,可以容纳750名观众,为其照明需要3,000多根蜡烛。在结构几乎完全以木头建造,外观被漆成大理石状,天花板上则装饰著由路易·让-雅克·迪拉莫绘制的太阳神阿波罗画作,雕塑家奥古斯丁·帕茹则为歌剧院打造了雕像和浮雕装饰,皇家剧场最终于1770年5月16日开幕,以作为路易十六皇室婚礼庆典的一部分。\n1789年10月2日法国大革命初期,歌剧院曾最后一次举行演出,招待路易十六招来保护王宫的佛兰德卫队。1871年巴黎公社期间,凡尔赛政府的国民会议曾设于此。\n\n法国历史博物馆\n1830年,路易-菲利普一世决定将凡尔赛宫改造成一个专门展示“法国所有荣耀”的博物馆,因此宫殿南翼的大部分套房被完全拆除,并改建成一系列的大房间和画廊,其中战争画廊长约120公尺,宽13公尺,面积是镜厅的两倍。它是法国历史博物馆中最辉煌的房间。展出从罗浮宫移来,以众多战争为主题的大量绘画作品,如雅克-路易·大卫为拿破仑一世加冕的著名画作,及《拿破仑翻越阿尔卑斯山》《普瓦捷战役》《里沃利战役》《亨利四世进入巴黎》等作品。\n当1848年路易·菲利普被推翻后,战斗画廊和展览的作品依然保持原样,目前一楼的另一组房间被则改造成路易十四及其宫廷的画廊,展示相关的家具、绘画和雕塑,目前凡尔赛宫有共有约1,000件博物馆藏品。\n\n王家礼拜堂\n王家礼拜堂在北翼楼群的南端,该建筑高40公尺(130英尺),长42公尺(138英尺),宽24公尺(79英尺),是凡尔赛宫历史上的第五个小堂,于1700年修建,路易十四称这座教堂是奉献给圣路易的。路易十四修建凡尔赛宫是为了在气势上胜过西班牙的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修道院、宫殿综合建筑群),但没有把教堂布置在主要轴线上,反映出在路易十四时期的法兰西,王权已经高于神权。\n王家礼拜堂是宫殿内部最豪华的地方之一,也是宫廷日常生活的焦点,礼拜堂分成上下两层,上层为皇室专用,下层则为人民与官员使用,其中路易十五、王储路易(路易十五的王太子)、路易十六、普罗旺斯伯爵(路易十八)和阿图瓦伯爵(查理十世)都曾在这个教堂里举行婚礼。\n\n园区\n凡尔赛宫由宫殿、宫殿周围的附属建筑、公园和花园组成。截至2021年6月,该园区共占地面积800公顷(8.0平方公里;2,000英亩),在法国大革命前则有8,000多公顷,其中公园和花园分别设置在宫殿的南部、西部和北部。园区起初由路易十三建立以作为狩猎胜地,但从1661年开始扩大成了庄园,庄园的最大面积由大公园组成,过去曾是占地15,000公顷(150平方公里,37,000英亩)的狩猎场,花园则被称为小公园,过去曾占地1,700公顷(17平方公里;4,200英亩),另外一座40公里(25英里)长、3.0公尺(10英尺)高的围墙和24个大门则围绕著园区。\n由于地区原来是一片森林和沼泽荒地,因此工人们通过搬土和建造梯田来精心布置通往宫殿和花园的入口。沼泽被则被修建成花园的一系列湖泊和池塘,然而周围地区的水资源不足以提供庞大的宫殿、城市或花园。为了能让凡尔赛宫有供水系统,1660年代时曾在比耶夫尔河筑坝,1681年在马尔利勒鲁瓦附近的塞纳河建造了马尔利机械泵站,并从厄尔河引水经由渠道引到凡尔赛。\n\n花园\n凡尔赛花园位于宫殿的西边,该庄园起初由路易十三建立以作为狩猎胜地,后在路易十四的规划下而成精心修剪的大型法式花园,园区中拥有整齐的草坪、花坛、雕塑喷泉。其周围是林地以及凡尔赛市区。花园的东侧是凡尔赛市,东北方是勒谢奈,北面是植物园,西面是凡尔赛平原(受保护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南面是森林。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马术与现代五项比赛在此举行。\n花园以阿波罗喷泉为中心,主楼北部有勒托喷泉,主楼南部有桔园和温室。花园内有1400个喷泉,以及一条长1.6公里的十字形人工大运河。路易十四时期曾在运河上安排帆船进行海战表演,或布置贡多拉和船夫,模仿威尼斯运河风光。花园内还有森林、花径、温室、柱廊、神庙、村庄、动物园和众多散布的大理石雕像。\n\n附属建筑\n凡尔赛橘园\n凡尔赛宫的第一个附属建筑是凡尔赛动物园,是由景观建筑师路易·勒沃于1662-1664年之间建造于在大运河南端。1698年-1700年由弗朗索瓦·芒萨尔翻修,然而动物园在1712年遭到被废弃,最终于在1801年遭到拆毁。\n凡尔赛宫橘园则位于宫殿南面,同样也是勒沃于1663年所设计建造,1681年-1685年,橘园进行了全面重建并将其原有的规模扩大了一倍,当前该设施种植了许多如橘子树、月桂树、石榴、桃金娘等繁盛的植物,也是花园最热门的景点之一。\n1679年末,路易十四曾委托芒萨尔建造马尔利城堡,该建筑位于凡尔赛宫边缘的一处隐居处,距离宫殿约8公里(5英里)。城堡由一座主要住宅楼和十二个帕拉第奥式建筑风格的亭子所组成,马尔利城堡在大革命后的1799年被国有化出售,随后在1805年遭到拆除,取而代之成为工业区的用地,2009年6月1日,马尔城堡遗址的土地被转让给凡尔赛宫、博物馆和国家庄园的公共机构。\n灯笼小屋是一个狩猎小屋,以位于附近动物园顶部的灯笼命名,该建筑由时任宫廷总督菲利普·路易·德·诺瓦耶于1787年建造。自1960年以来,它一直是总理府邸。\n\n城堡\n1668年,路易十四购买了大运河北端附近的特里亚农小村庄,并将土地上的建筑物全数拆除,取而代之的则是委托景观建筑师路易·勒沃所建造的特里亚农瓷宫,这栋建造于1670年的建筑物是欧洲中国风格(仿中国)建筑的第一个案例,然而建筑外墙装饰及瓷砖随著时间流逝而已经开裂和严重风化,从而在1687年路易十四下令拆毁。为了取代特里亚农宫,路易十四委托路易·勒沃建造了大特里亚农宫。\n\n大特里亚农宫\n大特里亚农宫是1687年由路易十四为其情妇蒙特斯庞侯爵夫人所建造,为一层式建筑,室内装潢相比之下比较朴素,路易十四时期,国王有时厌倦豪华的凡尔赛宫,也会到这里居住,此处也亦是举办音乐会及庆典节日的场所。1805-1815年,拿破仑与家人曾居住于此,此处同时也是1920年特里亚农条约的签订地点,在戴高乐执政时,大特里亚农宫的北翼曾成为法国总统的官邸。\n\n小特里亚农宫\n小特里亚农宫是1762年由路易十五为其情妇庞巴度夫人建造,为典型的古典主义风格建筑,主要房间有大沙龙、小沙龙、画室、卧室、化妆室等,附近有路易十六为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修建的瑞士农庄,有茅屋、磨坊、羊圈,王后常化妆为乡间牧羊女在此游玩。\n\n现代政治的地位\n当前凡尔赛宫仍然具有政治功能,也是法国多年官方使用的外交及宴请场地之一,其中由参议院和国民议会组成的两院制议会,经常会在凡尔赛举行联席会议(法国议会的代表大会),以修订或以其他方式修改法国宪法。\n\n全景图\n参见\n法国世界遗产列表\n路易十四\n卢浮宫\n杜伊勒里宫\n《凡尔赛宫》(法国同名宫廷电视剧)\n网球厅宣誓\n凡尔赛圣路易主教座堂\n巴黎和会\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网路资源\nHistoire de Versailles. City of Versailles. [16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5) (法语). \n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 UNESCO. [21 June 20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8). \n法国文化部\n\n外部链接\n\n凡尔赛宫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法文)(英文)\n凡尔赛图片展览\n凡尔赛宫的全屏全景虚拟游览画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523", "title": "国立中兴大学", "text": "国立中兴大学(简称兴大、NCHU),是一所校本部位于台湾台中市南区的国立研究型综合大学,起源自台湾总督府创办的农林专门学校,台北帝国大学设立后并入为附属农林专门部,而后于1943年独立设校并迁址台中。中兴大学以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学、兽医学、生命科学、转译医学、材料科学、生医工程、生物科技、绿色科技等研究领域见长,校友共有7位中央研究院院士,皆为生命科学组。兴大目前共有12个学院与兴大附农、兴大附中两所附属中学。\n近年与台中荣民总医院、彰化师范大学、中国医药大学等机构合作,2022年学士后医学系设立,为台湾中部第一所国立大学医学系。兴大医学院并未设置教学医院而采用美国哈佛医学院模式与邻近医院合作培养医学人才。兴大也与台中市政府合作,签订合作意向书,共同推动数位文化、智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n\n校史\n与台湾省政府的所在地中兴新村相同,“中兴”之名意谓反攻大陆(重演中国历代中兴)的国家愿景。同时,与当时也是省立大学的成大并列,即可组成“中兴成功”的造句。兴大亦为台湾本土创校历史次久的高等教育学校。\n\n公馆时期(1919-1943)\n国立中兴大学前身“台北高农”于日治时期成立,系台湾总督府为培养当地农业技术人才而设立的高等学校之一。1919年,台湾总督府农林专门学校成立,设有农业科和林业科。1922年,新教育令实施后更名为台湾总督府高等农林学校,1927年再更名为台北高等农林学校。1928年(昭和3年、民国17年),该校转交给台北帝国大学,并更名为“台北帝国大学附属农林专门部”。1943年(民国32年),迁至台中并独立设校。\n台北高农的公馆校地成为台北帝大发展之校地。1928年,台北帝大创校初期的地图显示了台北高农校园的轮廓。高农校舍主要位于校区南侧,与台湾总督府中央研究所农业部(以下简称农业部)的校舍透过一条中轴道路相连。这段时期,台北高农与总督府农业部的关系紧密,校舍与农业部的地缘关系密切,部分校舍甚至兴建在农业部的用地上。高农经常借用农业部的空间作为教学和典礼场所。\n今日台大校园中,第一行政大楼、农化系实验室、矶永吉纪念室等建筑,皆为台北高农时期的遗存。当时主要的四栋教学行政建筑分别是本馆(1926年落成)、农学教室(1925年落成)、林学教室(1923年落成)及化学教室(1924年落成),这些建筑以南北走向的廊道串连。本馆和化学教室即为今日的第一行政大楼及农化系实验室。高农时��,校园南北侧种植了蒲葵树列,至今仍在台大农化系实验室南侧、农业综合馆及共同教学馆之间保存。除了少数移植外,其余树龄皆超过90年。第一会议室和物理系液态氮机室虽在台北帝大时期才完工,但早在帝大成立之前已预定兴建,并保持了高农时期的建筑风格。\n\n台中顶桥仔时期(1943-1950)\n在1943年4月1日(昭和18年),台北帝国大学的附属农林专门部正式分出,改制为“台湾总督府台中高等农林学校”。由于校舍尚未准备妥当,该校暂时借用台北原校舍上课。同年10月1日,学校迁至台中市南郊外约二公里处的顶桥子头(即现今校址),并改名为“台湾总督府台中农林专门学校”。\n在1944年4月1日(昭和19年),学校再次改制为“台湾总督府台中农林专门学校”,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农林专业教育中的地位。1945年二战结束,11月30日举行闭校仪式;12月1日更名为台湾省立台中农业专科学校。到1946年9月1日(民国35年),学校升格为“台湾省立农学院”,周进三先生被任命为首任院长。此时,学校设立了农艺学系、森林学系和农业化学系,并拥有一个农场及三个演习林。此外,学校订定每年12月1日为校庆纪念日,以纪念学校的创立和发展历程。\n\n台中农学院到省立兴大(1950-1971)\n1950年,学校接收林务局第三模范林场(今惠荪林场)及其办公室,成立台湾省立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并于1954年迁回校本部。1956年,成立植物学系和化学系;1958年,成立畜牧兽医学系;1960年,植物病虫害学系改制为植物病理学系和昆虫学系。同年,行政院核定以台中农学院为基础筹设大学,考虑校名为台中大学、中正大学或中兴大学。\n1961年,台湾省立农学院(台中)与台湾省立法商学院(台北)合并为台湾省立中兴大学,标志著中兴大学校名的开始,新设应用数学系和土木工程学系,并成立理工学院。1964年,理工学院成立机械工程学系,同年新设水土保持学系。1968年,成立夜间部,新设历史系、外文系及文学院。1969年,农业化学系扩编为土壤科学系。\n中兴大学得名于中华民国政府预计反攻大陆后,台湾省政府迁回台北,中兴新村用地拨给中兴大学。当时,教育部计划将政治大学合并法商学院,台湾省教育厅为保持掌控,将法商学院与台中农学院合并为中兴大学。合并后,中央研究院院士林致平博士担任首任校长。\n1950年代,国立台湾大学、省立师范学院(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前身)、省立农学院(兴大前身)、省立工学院(国立成功大学前身)并称为台湾高等教育四大学府。\n\n国立中兴大学时期(1971至今)\n1971年7月1日,台湾省议会提议将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升格并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但未能成功。同年,中兴大学改隶教育部,正式更名为“国立中兴大学”。1974年,畜牧兽医学系分为兽医学系及畜牧学系,开始独立招生。1976年,理工学院成立环境工程学系。1980年,农学院成立家畜医院。1987年,理工学院成立物理学系。1988年,理工学院分设为“理学院”及“工学院”,理学院包含化学系、植物学系、应用数学系及物理学系;工学院包含环境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及土木工程学系。\n1990年,理学院成立分子生物研究所。1994年,理学院成立动物科学系,由理学院的植物学系、分子生物学研究所及动物学系合并设立“生命科学院”,并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所成立博士班。1995年3月,台中校总区和台北法商学院的学生会各自成立。同年,家畜医院更名为兽医教学医院。1997年,台中夜间部转型为台中进修部,台北校区夜间部也转型为台北进修部,隔年成立推广教育中心。1999年,成立“兽医学院”,这是全国首创且组织最完整的兽医学院。\n1999年9月21日,台湾本岛发生芮氏规模7.3级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县集集镇,全台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中兴大学台中校区也受到严重损害。\n\n2000-2020年发展\n2000年,国立中兴大学法商学院改制为国立台北大学,同年台中校区的校本部增设社会科学暨管理学院。2002年,隶属生命科学院的植物学系、动物学系整合成生命科学系所。同年8月1日,进修部与推广教育中心合并成为进修推广部,并由教学单位转型为行政单位。\n2005年,教育部提出兴大与国立台中教育大学整合发展计画,期望将两校合并以达到教育资源重新平均分配的目的。然而,由于中教大的强烈反对以及对合并后校名的异议,计画最终失败。同年,国立中兴大学入选教育部发展国际一流大学及顶尖研究中心计画(五年五百亿)。2008年,��大再次入选该计画的第二阶段,并与中科合组中科产学训协会。同年5月,国立中兴大学中科校区落成启用。\n2010年9月,进修推广部转型更名为创新产业推广学院。2011年8月1日,社会科学暨管理学院更名为管理学院,并增设法政学院。同年,国立中兴大学在顶尖计画第二期(2011-2015)中获得教育部3亿元经费补助。2011年8月1日,李德财博士继任中兴大学第十四任校长。\n2014年2月1日,国立中兴大学合并国立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国立大里高级中学,改制为国立中兴大学附属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和国立中兴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创下国内大专院校首次同时拥有高级职业学校和高级中学的纪录。2015年,由于校门已于1983年搬至兴大路,原校址(国光路250号)不易找到校门,行政会议通过增编“兴大路145号”为正门门牌,并作为预设通讯地址。\n2017年,拆除旧校门的蒋中正铜像,改为已故校长汤惠荪铜像,原基座的中华民国国徽改为兴大校训。成立“推动学校午餐专案办公室”,创新产业推广学院更名为“创新产业暨国际学院”。2018年4月10日,成立全国首座植物教学医院,变更校徽及校本部内之路名。8月1日,“电机资讯学院”正式成立。\n\n2020年以后发展\n2020年7月,行政院中部联合服务中心透露国立中兴大学有意在南投中兴新村设立分校。10月7日,成立“国立中兴大学中兴新村校区筹备处”,副校长黄振文担任主任,教授蔡冈廷担任执行长。11月20日,兴大向教育部申请设置学士后医学系,预计将医学院设于南投中兴新村,但校方优先考量校内现址。\n2021年1月,向行政院递件规划设立国立中兴大学南投中兴新村校区,总面积62.5公顷。同年8月1日,正式成立“数据与人工智慧专业学院”。11月8日,国立中兴大学加入“台湾国立大学系统”(NUST),与11所国立大学整合资源。2022年2月,教育部核准设立学士后医学系,首年招收23名公费生。资讯科学与工程学系改名为“资讯工程学系”,并增设循环经济学院。9月,南投校区启用,循环经济研究学院率先进驻,未来将成立数据与人工智慧专业学院、环境设计与气候变迁专业学院及法律专业学院。11月,成立国立中兴大学复兴校区筹备处。\n2023年7月,宣布“中兴大学复兴校区智慧医疗园区BOT案”招商,计划投资逾新台币50亿元(预计2024年8月动工,2028年完工营运);8月1日,中兴大学医学院正式成立,包括学士后医学系与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博士学位学程,并与台中荣民总医院、彰化基督教医院、童综合医院及秀传医疗体系合作,提供专业临床训练。9月13日,南投校区正式启用,循环经济研究学院揭牌,标志著中兴新村南核心大学城的首部曲。同年12月9日,与资讯工业策进会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动“中台湾智慧机械与制造大联盟”。\n2024年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及新南威尔士大学签约成姊妹校。\n\n学校象征\n校徽\n1972年春季,中兴大学公开征求校徽设计图案,在50多件应征作品中选出一件,并经审查会议、行政会议、校务会议等程序审查通过。\n2019年,为顺应时代潮流、书写习惯及提高辨识度,进行了微调,包含:将校名书写方向调整为由左至右、调整“兴”字的字型、将颜色整合为金白两色、下方加入1919以突显创校百年。调整案业经多次校内会议通过。\n图案形状为正体中文校名“国立中兴大学”由左至右排于上方,英译校名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 自左至右,排于下方成U字形。中央为六十齿轮之圆圈,内为“兴大”两字,艺术简体。三边、中英校名、“兴大”两字、六十圆圈齿轮皆为金黄色。\n识别标志为2001年兴大迎向新世纪时,导入 CIS 系统,全校公开征稿并由中文系陈钦忠教授以行书题写校名,已成为现今代表兴大的CIS。\n\n校旗\n校旗图案在1972年春,公开征求设计图案,在五十多件应征作品中选出一件,并经审查会议、行政会议、校务会议等程序审查通过后采用。\n校旗的图案为长方形,长二尺五,阔二尺,黄底,上方自左至右横书“国立中兴大学”,正楷字,黑色。中间为六十齿轮圆圈,内书“兴大”两字,均白色,与校徽同;其下书校训:“诚、朴、精、勤”四字,篆体,黑色,绕圆圈下,成半月形,自右至左。\n\n校训\n兴大的校训为“诚、朴、精、勤”。\n\n诚者,忠信无伪,真实无欺之谓也。\n朴者,质实无华,真率不伪之谓也。\n精者,精诚专一,精进不已之谓也。\n勤者,奋勉努力,不惰不匮之谓也。\n\n校树及校花\n2012年四月至六月,宿舍委员会特别举行了票选校树校花活动,选出代表兴大精神与凝聚向心力的校树及校花。\n\n校树:枫香\n校花:台湾蝴蝶兰\n\n历任校长\n校园与设施\n台中校本部\n位于台中市南区兴大路145号。1943年4月1日,台湾总督府台中高等农林学校脱离台北帝国大学独立,同年10月1日,迁往台中南郊顶桥仔头设校,现今此校地位置,为中兴大学校本部,占地53.15公顷。\n\n南投校区\n位于南投县南投市中兴新村,占地82.18公顷。规划循环经济研究学院、法律专业学院、数据与人工智慧专业学院、国际学院、教务处、学务处、总务处、国际事务处、计资中心、环安中心、林管处、植物园、昆虫博物馆、学生体育活动区、学人宿舍、国际学舍、健康医疗长照园区等。\n\n复兴校区\n智慧医疗园区包含附设医院、医学教学研究大楼、智慧医疗创新大楼、精准健康大楼\n\n组织\n国立中兴大学的组织编制中包含1名校长及4名副校长,组织中有16个行政单位、17个教学研究单位及2个附属学校。\n行政组织包含教务处、学生事务处、总务处、研究发展处、国际事务处、图书馆、计算机及资讯网路中心、秘书室、艺术中心、人事室、主计室、体育室 、师资培育中心、环境保护暨安全卫生中心、产学研链结中心、校友中心。\n教学研究单位包含文学院、农业暨自然资源学院、理学院、工学院、生命科学院、兽医学院、管理学院、法政学院、电机资讯学院、医学院创新产业暨国\n际学院、生物科技发展中心、前瞻理工科技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前瞻研究中心、农产品验证中心、校级学位学程、循环经济研究学院。\n附属学校包含国立中兴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及国立中兴大学附属台中高级农业职业学校。\n\n学生会\n国立中兴大学学生会成立于1995年,为代表全校学生的学生自治组织,于兴大注册的学生均为兴大学生会的当然会员。兴大学生会采三权分立的架构,设有“行政中心”、“学生代表大会”、“学生法院”,分别对应行政、立法、司法权。行政中心由学生会会长领导,下设有秘书处、新闻部、财务部、外务部、学会部、社团部、活动部、生活部、学生权益部等部门及选务委员会。学生代表大会由学生代表组成,互选议长主持议事,下设有各委员会。学生法院则由学生法官组成,其中一人为学生法院主席。\n\n大学排名\n中兴大学执行教育部高等教育深耕计画连年绩优并获增额补助,2020年起获补助经费稳居全国第五(前五名依序为台大、成大、阳明交大、清大、兴大)。\n\nARWU 世界大学学术排名\n\nQS世界大学排名\n\n校际交流\nEMBA商管联盟\n兴大与中央、中山、政大、交大、成大、清大、台科大、中正共 9 校所组成的EMBA商管联盟,打破校际限制,混合分组,期望以跨校研讨的方式,让各校EMBA学生充分联谊与学习。混合分组除让知识学习上能更加完整外,从北到南的串连网路,让学生跨越了校际、地理限制,扩大人脉知识网,同时增加同业或异业结合交流的机会。\n\n台湾欧洲联盟中心\n2009年6月,欧洲联盟选定兴大在内的7所台湾高等教育学府联合组成“台湾欧洲联盟中心”,第一期4年共补助110万欧元,规划用于各校开设欧盟研究课程、欧盟相关研讨会、奖学金等。中心要职分属4所核心成员大学(台大、政大、辅大、兴大)。\n\n大学系统\n正兴城湾杯\n城湾杯是国立成功大学与国立中山大学两校之间的校际竞赛,类似“梅竹赛”。城湾杯名称是经由两校学生过投票,选出中山大学学生吴昆庭的命名方案所确定的。“城”代表成大,取名台南府“城”,又与“成”大谐音;“湾”意指中山的西子“湾”。“城湾杯”以西元纪年,偶数年为成大主办,奇数年则是中山主办,2006年为首届。2009年,因应兴大加入第二年,第四届的比赛改名为“兴城湾杯”。2011年纳入国立中正大学的参与,更名为“正兴城湾杯”。\n\n校园媒体\n兴新闻\n报导中兴大学的校园新闻,由兴大秘书室媒体公关中心负责编辑。\n\n鹿鸣文化资产中心\n前身为文学院于2008年4月创刊的鹿鸣电子报。2008年10月创立的兴大梦工厂于2009年7月更名为鹿鸣电影工作坊。2010年3月相继成立的鹿鸣电视台。2010年7月,前文学院林富士院长集结电子报、电影工作坊及电视台,正式创立“鹿鸣文化资产中心”。 目前除了辅助校内影视相关课程教学外,并持续承接校内各单位活动委托,透过影像记录校园生活。\n\n鹿鸣电子报\n2008年由前文学院林富士院长所创办,是提供给学生实习的电子月刊。除特聘的实习记者外���并开放创作专区供自由投稿。特约采访稿每期订定主题,以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做深度报导。发行旨在透过实务操作,提升学生沟通表达、文字创造、电脑及设备操作、问题解决,及摄影实作能力。自2011年8月起改为双月刊,已于2013年暂时停刊。\n\n兴大人物志\n自2013年起,由秘书室委托制作,透过影音专题记录校内不同领域优秀教师的故事及贡献。\n\n校友资格\n依国立中兴大学校友总会组织章程,校友资格包含:\n(一)国立中兴大学毕业者\n(二)前台湾省立中兴大学、前台湾省立农学院、前台湾省立法商学院毕业者\n(三)前台湾农林专门学校、前台湾高等农林学校、前台北帝大农林专门部、前台中高等农林学校、前台湾省立台中农业专科学校、前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前台湾省立行政专修班毕业者\n(四)任教中兴大学者。\n\n相关条目\n中字辈\n台湾日治时期高等教育机构\n台湾大专院校列表\n惠荪实验林场\n迈向顶尖大学计画\n高等教育深耕计画\n大学排名\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国立中兴大学\n国立中兴大学南投分部\n兴湖纪事\n国立中兴大学的Facebook专页\n国立中兴大学的YouTube频道\n国立中兴大学的Instagram专页\n大专校院校务资讯公开平台"} +{"doc_id": "5528", "title": "吉米·卡特", "text": "小詹姆斯·厄尔·“吉米”·卡特(英语:James Earl \"Jimmy\" Carter, Jr.;1924年10月1日—2024年12月29日)是美国民主党籍政治人物、人道主义者,第39任美国总统(1977年—1981年)。他生于乔治亚州普莱恩斯,早年一直在海军服役,并曾经营花生农场;1963年至1967年在佐治亚州参议院任职,1971年至1975年担任佐治亚州第76任州长,此后竞选总统,并击败时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而当选。\n卡特任职总统期间,创建了能源部、教育部2个新的内阁部门。而面对美国国内持续性的滞胀问题,即高通货膨胀、高失业率、经济缓慢成长等问题,其任内曾增加利率到最高20%,引起了部分民众的反对。外交方面,卡特积极调停以色列与埃及之间的战争,并著手改善与共产主义国家的关系,例如促成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并与中华民国之间断交。卡特从事外交时多注重人权保障,曾施压当时由军事强人朴正熙执政的大韩民国政府改善人权。1979年,他签署移交巴拿马运河主权协议,同年苏联进兵阿富汗,卡特下令对苏联采取粮食禁运,并且联合抵制1980年夏季奥运会,并撤销双方所签署的限制战略武器条约。同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并因美国为巴列维国王提供政治庇护,霍梅尼政权在年底扣押了德黑兰美国大使馆的52名人质,即伊朗人质危机,卡特在次年派遣部队救援但失败,而伊朗局势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美国国内油价飞涨,被认为使其在同年的总统大选寻求连任时输给了罗纳德·里根,最终伊朗人质危机历经444天后直至他卸任当天才解决。\n卸任后,卡特积极参与调停战争、人质危机的斡旋工作,在911袭击后反对美国小布什政府攻打伊拉克,并于200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24年12月29日,卡特于家乡乔治亚州普莱恩斯的家中去世,享嵩寿100岁,为美国历史上最长寿的总统,也是首位成为人瑞的美国总统。\n\n生平\n早年\n1924年10月1日,吉米·卡特出生于乔治亚州普莱恩斯的莉莲·G·卡特疗养中心(Lillian Carter Health and Rehabilitation),前身是明智疗养院,这里是他的母亲担任注册护士的地方,他是第一位于医疗机构出生的美国总统,父亲老詹姆斯·厄尔·卡特是一位农场主。卡特是英国移民托马斯·卡特(Thomas Carter)的后裔,托马斯·卡特于1635年定居在弗吉尼亚州。卡特家族的好几代人都居住在乔治亚州,种植棉花作为生计来源。卡特童年时就懂得辛勤劳动。5岁时开始到镇上去卖煮花生,到9岁时已成为一个机灵的小商贩。\n在卡特的幼年时期,他的家人搬过好几次家,最后在附近的阿切利的一条土路上定居下来,那里几乎都是贫困的非裔美国人家庭。他家最终又有了三个孩子,分别是 Gloria、Ruth 和 Billy。卡特与父母相处融洽,尽管他的母亲在他童年时因工作时间长而经常不在家,尽管他的父亲坚决支持种族隔离,但他允许吉米与黑人农夫的孩子交朋友。卡特是个有魄力的青少年,他在父亲厄尔的农田里有自己的一亩地,他在那里种植、包装和销售花生。卡特还将自己购买的一段租户住房出租。\n\n教育\n1937年至1941年,卡特就读于普莱恩斯高中 (Plains High School),从十一年级毕业,因为该校没有十二年级。当时,阿切利和普莱恩��地区已经因大萧条而变得贫困,但这个家庭受益于罗斯福新政的农业补贴,卡特的父亲也担任了社区领袖的职位。卡特是个勤奋的学生,喜欢阅读。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轶事说,他和朋友翘课,开著一辆热车到市区冒险,结果被选为毕业生代表。卡特的逃学事件在当地报纸上被提及,但并不清楚他是否会成为毕业生代表。在青少年时期,卡特是普莱恩斯高中篮球队的队员,也加入了“美国未来农场主”(Future Farmers of America),这让他对木工产生了终生的兴趣。\n卡特16岁中学毕业后,进入美国佐治亚州立西南大学读了一年工科,然后转入乔治亚理工学院。1943年,老詹姆斯·卡特的好友——美国联邦众议员史蒂芬·佩斯说情,把吉米·卡特保送进美国海军在安那波利斯的美国海军官校,从此他开始了11年的海军生涯。\n\n海军生涯\n1946年以820人中的第60名获理学学士毕业,被授予海军少尉军衔,随后与罗莎琳·史密斯结婚。\n1948年,卡特转入潜艇部队,先去康乃狄克州的潜艇学校学习了半年,然后到太平洋舰队常规潜艇“鲳鱼号”服役。1949年晋升海军中尉军衔。随后他被派驻到第七舰队青岛基地一年多,1949年4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包围青岛外围,受国共内战情势影响,5月25日他随美军撤离青岛。此后他随舰在太平洋海域执勤,并多次到达盟国港口。1951年,调入梭鱼号潜舰 (SSK-1),取得了潜艇舰长资格,担任过副舰长。\n1952年10月16日,卡特调入美国第一批核动力潜艇的研究工作,在华盛顿特区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的Naval Reactors Branch工作了3个月。其间,研究项目负责人、后来被誉为“美国核潜艇之父”的海曼·里科弗上校,对他影响极大。里科弗是位勤奋出名和对下属要求极严格的人,在他的栽培下,卡特很快成了核反应炉技术专家,同时,他对卡特的严格要求,使得卡特在以后的日子,做任何事情都全力以赴。1952年12月12日,加拿大原子能公司的乔克河实验室发生了堆芯熔化,数百万升高放废水淹没了地下室。卡特被派遣领导一支美国维护队伍,协助关闭该反应堆。美、加两国抢险人员必须身穿防护服(防止阿尔法辐射沾染)进入高通量堆芯工作数分钟以拆解反应堆部件。卡特后来在总统任期与卸任后,这一经历让他坚定了对原子能的态度,促使他签署总统令停止研制中子弹。卡特作为反应堆事故抢险人员,随后一年接受排泄物放射性检测与医学观察,为处于萌芽期的核医学提供临床数据。\n1953年3月,卡特进入在斯克内克塔迪的联合学院接受6个月的培训,以进入美国第二艘核潜艇,也是唯一的液态金属钠反应堆的海狼号潜艇服役。但由于父亲去世,他决定退役还乡继承父业,1953年10月9日退役时军阶为海军上尉。美国海军预备役的身份一直保持到1961年。从军期间,卡特获得了美洲战区战功奖章、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奖章、中国服役奖章、国防部服役奖章。\n\n经营花生农场\n卡特回到老家普莱恩斯后,重操旧业种植花生,然后又经商买卖化肥。妻子除了照顾家务和孩子外,也帮他算帐、过磅,并做些力所能及的农活。经过刻苦钻研种田和经商知识,到七十年代中期,卡特农场已拥有土地3100英亩,资产总值100万美元。\n\n乔治亚州州长\n卡特关心和参与当地的社会活动。他广泛地与群众接触,尽量扩大联系面,逐渐成为普兰斯镇的头面人物。1970年,被称为“乡下佬”的卡特竞选成功,成为乔治亚州第76届州长。\n就任州长后,卡特以强调政府效率、社会生态学和消除种族隔阂而引人注目。他在就职演说中宣布,“种族歧视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他最有代表性的行动就是把马丁·路德·金的肖像挂在州议会大厦里,并宣布起用黑人参政。他著手精简机构,大刀阔斧地把原来州政府的65个机构缩减为22个,以节约开支和提高办事效率。同时,他又对财政制度加以整顿,规定凡是需要经费的单位,一律重新申请并由政府重新审核,如开支不当,政府可以拒绝批准。他又采取了许多保护自然资源和历史资源以及加强法制的措施。这一系列做法,为卡特树立了“最有成就的州长”的形象。按当时该州的法律,州长只能任期一届,但4年州长任期期满时,他已有了一段可以用来竞选总统的资历。\n\n总统\n1974年,卡特宣布参加民主党总统提名竞选。虽然缺乏一个全国性政治基地或重要支持力量,但他不懈的努力和有计划的竞选活动,使他获得大批南方选票,在1976年7月赢得民主党提名。来自南部的卡特选择北部明尼苏达州的自由派美国参议员沃尔特·蒙代尔为他的竞选伙伴,于1976年11月总统选举击败时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这也是民主党最后一次在美国南部胜出并赢得全部选举人票。\n1977年1月20日,卡特宣誓就任美国第三十九任总统。就任后第二天便特赦了所有越南战争的逃避兵役者。任内重大事件包括:1979到1981年的伊朗人质危机,1979年的能源危机、三哩岛核事故以及苏联入侵阿富汗。\n卡特在总统任期内,力求加强其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在公众场合时,穿著及言谈均不拘形式,不时举行记者招待会,并避免总统的排场。然而尽管民主党在参众两院均占有绝对多数席位,卡特雄心勃勃的社会、行政、经济改革方案还是在国会受到阻力,特别是受保守派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联合阻挡他的法案通过,这导致多次短暂的美国政府停摆。保守派认为他未能彰显和恢复美国社会价值,如堕胎合法化问题的处理(他接受最高法院堕胎合法化的判决),自由派则认为他无所作为。由于不能将其理想抱负变成现实,到了1978年时,他最初树立起来的声望便逐渐消失,其后在1980年总统选举中败选而连任失利。\n\n内阁\n外交\n在外交事务方面,虽然卡特标榜的国际人权外交得到各方重视,但他的主要成就却是更为实际的“忍耐外交”。1977年美国与巴拿马签订了两项条约,使后者得于1999年底接管巴拿马运河,并保证其后该运河的中立地位。\n\n1978年12月,卡特总统在未征询国会或要求国会同意的情况下,宣布与中华民国断交转而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由在台北市的美国大使安克志通知总统蒋经国。由于此举并不符合传统外交惯例,中华民国前外交部长钱复曾批评说这是无礼之举。而同一时间美国国会也以压倒性多数通过订立《台湾关系法》以取代《中美共同防御条约》,规定假使台湾安全遭受威胁,美国有义务协助台湾自我防卫,卡特也在稍后签署该法案。1979年1月1日,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同时结束美国与中华民国的官方关系,美国与中华民国之外交工作转由新设立的美国在台协会负责。1979年1月,中国共产党副主席兼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邀访问美国与卡特会谈。1979年4月,美军协防台湾司令部(USTDC)与美军顾问团(MAAG)撤销,最后一任协防司令林德少将于4月28日离台,至此,驻台美军全数撤离台湾。1980年1月1日,《中美共同防御条约》终止。\n\n1978年,卡特邀请埃及总统萨达特与以色列总理贝京同赴大卫营,使双方同意按协定来结束两国间自1948年以色列立国以来的战争状态。该协定规定两国间建立全面性的外交和经济关系,条件是以色列将所占领的西奈半岛归还埃及。1979年又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签订新的双边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ALT II),在两个超级强国得以充分查核的条件下,建立彼此同等的战略核武器发射系统(苏联入侵阿富汗后,卡特于1980年1月将提交参议院讨论的该项条约撤回)。然而这些外交政策上的重大成功不久,即因一次严重的外交危机,和对卡特政策的普遍不满,而黯然失色。\n1979年11月4日,一群伊朗学生冲入驻德黑兰的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将使馆人员扣为人质。学生暴行随即得到伊朗革命政府的支持,于是在被困外交人员问题上,美伊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卡特的反应是迎合拖延,尽量通过谈判方式寻求人质的释放,避免与伊朗政府直接冲突。这一态度起初得到美国公众支持,但在1980年4月美国秘密军事援救人质行动失败后,卡特未能取得人质获释,遂成为他一大政治包袱(人质直至1981年1月20日他卸任当天才获释)。1979年苏联进兵阿富汗,他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措施,禁止美国谷物输往苏联,并抵制1980年莫斯科夏季奥运会。\n卡特任内没有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他卸任总统后在1981年8月马上到访了中国大陆,随后也多次到访中国。\n\n内政\n国内方面,卡特在处理经济问题上引起广泛关切。自他上任以来,通货膨胀率逐年上升,1976年为6%,1980年已升至12%以上。失业率仍高达7.5%;波动的利率1980年竟两次达到20%,甚至更高。\n1977年4月18日,卡特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现今美国所面对的能源危机“在道德上,和战争等同”(moral equivalent of war)。他呼吁所有美国公民节能减碳并在白宫安装了太阳能热水板,并时常穿著毛衣以抵消白宫暖气调低所减少的热量,可同时安装太阳能板的行为也被部分媒体批评所费不赀,而太阳能热水板也在1986年被时任总统隆纳·雷根下���拆除,而后转给位于缅因州的一所学院的食堂安置。\n\n1978年,纽约州爆发“拉夫运河(The Love Canal)事件”,从1970年代开始,当地居民不断出现疾病征兆,孕妇流产、婴儿畸形、癌症等病症的发病率居高不下。经过政府调查发现原因在于之前持有运河的化学品公司将充斥著有毒废弃物的运河填埋覆盖而后转赠给当地政府发展为住宅区。同年卡特宣布紧急撤离在拉夫运河附近超过800个家庭,并拆除大约500间房子以及第99街学校和第93街学校,以对当地环境进行清理。卡特承认有许多与“拉夫运河”相同的案例存在于全国各地,且这些是“我们当今时代最严峻的发现之一”。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综合法》,该法因其中的环保超级基金(Superfund)而又被称为《超级基金法》。\n1978年克莱斯勒汽车公司面临财务危机,雇用前福特汽车总裁李·亚科卡担任总裁,亚科卡寻求美国政府援助,1979年12月国会通过克莱斯勒贷款法案(法律HR 5860,又名公法96-185),在1980年1月7日卡特签署同意后借出15亿美元贷款,拯救克莱斯勒公司。\n1979年,卡特透过签署了克兰斯顿法案放宽美国啤酒行业的管制,这项法案修改了美国联邦货物税,即家酿酒出售时,其税务不同于大型酿酒厂的优惠。撤销管制让美国酿酒业得以繁荣腾飞。放宽管制使家庭酿造酒在80年代和90年代大幅增加,到2000年已经发展成一个美国文化中强大的工艺。\n\n竞选连任失败\n虽然在国内改革及经济政策上遭到明显失败,又有1979年的外交危机,他仍然赢得1980年民主党的总统候选人提名。但美国人民对其执政能力的信任已跌至谷底,无可挽回,因此在当年11月的大选中,卡特被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纳德·里根以压倒优势击败。\n\n卸任生活\n卡特卸任后沉寂了一小段时间,不久后他重新活跃起来,从事繁忙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1981年5月他出席了纪念杜鲁门总统诞辰的授奖大会,并在会上发表了卸职后的第一次演说。7月初他首次批评里根政府的政策,指责它出售大宗武器使美国再次被称为世界军火商。8月底和9月初他应邀访问中国和日本。1987年他在第二次访问中国后说,他任内最欣慰的是促成美中关系正常化。他相信中国可以和平统一。\n\n1981年10月,他前往埃及参加萨达特总统的葬礼。1982年9月,他接受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的聘请,任客座教授。后来他在这所大学建立了研究国际问题的卡特中心。1985年他先后发表文章和讲话,表示赞成里根和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巴契夫举行日内瓦会议,主张两国达成裁减核武器协议,不赞成里根推动“星球大战”计划。1994年,他在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谈判结束核武器的发展、与海地谈判权力和平移交、与波士尼亚的塞尔维亚人和穆斯林安排短期停火中,都发挥了特殊的作用。2002年,卡特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卡特一直有“模范卸任总统”之称,独立报曾经评论道:卡特总统不当总统时,比当总统时更称职;相反柯林顿当总统时,比他不当总统时更称职。\n\n即使疾病在身,卡特对外交和政治活动热情不减,依然是美国政界活跃人物,并担任许多私下穿梭角色。2003年起十多年美国在中东展开反恐战争的大战略,卡特是反对者之一,认为美国在中东犯下战略失误和巨量资源错置浪费,并认为和中俄两国以平等相处尊重彼此的战略利益从而共管世界,才是最佳美国战略并能打造一个众人获利多赢的新世界,美国冷战结束后二十多年来居高临下领导和改变别人的心态;压缩别人战略利益当作胜利的做法,最终将无以为继并遭致大祸。卡特的想法在美政界显得特立独行,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私交甚好,并声称俄罗斯接收克里米亚是“大势所趋,是众望所归”,与西方普遍观点大相迳庭引起哗然。2015年,在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内战轰炸伊斯兰国后,卡特将一份已在卡特中心网站公开的叙利亚战况地图副本交予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但在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他改变立场,明确反对俄军针对泽连斯基政权的“特别军事行动”。\n卡特晚年的核心思想认为,美国一直有一种“超人情结”,在设定一个远超自己国力的目标而拒绝面对现实,想围堵俄国甚至中国最终都将围堵失败;想改变整个回教世界的宗教、文化、政治价值观,最终也将改变失败。美国为了维持其霸权秩序盲目进行离岸制衡造成的大量人力物力的折损导致国内债台高筑和经济变差,对异质文化的蔑视与不尊重也让国际形象转坏,最终��无获利同时又将世界带入不可控的变局,而这变局最后让美国获利的机率微乎其微,反而是另一个或多个强权会趁机获利,最终反而是美国自己受到了战略压缩。\n2019年1月,卡特表示希望柯瑞·布克竞选2020年美国总统选举。2024年8月,卡特表示希望能在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投下一票。\n\n晚年与逝世\n2015年8月,90岁的卡特被证实患上肝癌,癌细胞已转移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他将会在亚特兰大一间医院接受治疗。卡特中心发表声明,指卡特早前接受手术,切除一块小肿块,检查后证实患癌。卡特会调整自己的行程,接受治疗。美国癌症专家表示,得知卡特接受免疫疗法抗癌后,目前接受默克药厂(Merck & Co)的Keytruda以调动免疫系统对抗癌细胞。他也在记者会上表示对于存活表示乐观,正在对抗已经扩散至脑部和肝脏的黑色素瘤,已经动手术切除肝脏,将针对脑部4个恶性黑色素瘤接受放射治疗。卡特表示,他已施打一次Keytruda。这种免疫疗法与美国药厂必治妥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的Opdivo类似,目的都是在抑制蛋白质PD-1的作用。PD-1蛋白质会让免疫系统无法发现与攻击癌细胞。不过药价所费不赀,一年得花15万美元。但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癌症中心医师派崔克(Anna Patrick)表示,尽管仅有4成患者对Keytruda免疫疗法有反应,但是对疗法有效的患者多能存活多年,免疫系统能受到良好控制。2015年12月6日,卡特发表声明说,医生在他做完最近一次脑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后,发现他大脑中的癌细胞已经消失。\n2018年11月30日,在老布希过世后,卡特成为在世最年长的美国前总统。2019年3月22日,卡特超越老布希缔造之长寿纪录(94岁171天),成为最长寿的美国总统。\n2019年,卡特多次跌倒并接受了髋关节置换手术。\n2023年2月18日,经过一系列的短暂住院治疗后,卡特决定将剩余时间留在家中与家人团聚,接受安宁缓和医疗,而非额外医疗干预。10月1日,卡特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年满99周岁的总统。但他的妻子罗莎琳在庆祝96岁大寿和两人77年白金禧婚姻之几个月后的11月19日逝世。2024年10月1日,卡特迎来他人生中第100个生日,成为美国总统中的首位百岁人瑞,此外他还是卸任后在世时间最久以及婚姻持续时间最长的美国总统。\n2024年12月29日,卡特中心宣布,卡特在乔治亚州平原镇家中逝世,终年100岁。\n\n个人生活\n卡特的嗜好包括绘画、飞蝇钓、木工、骑自行车、网球和滑雪。他对诗歌也很感兴趣,尤其是狄兰·托马斯 (Dylan Thomas) 的作品。在1977年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卡特建议在西敏寺的诗人角 (Poets' Corner) 为托马斯 (Thomas) 设立纪念碑;这项建议后来于1982年实现。\n卡特是埃尔维斯·普雷斯利 (Elvis Presley) 的私交好友,他和罗莎琳于1973年6月30日在普雷斯利于亚特兰大登台表演之前相识。在普雷斯利于1977年8月突然去世前两个月,他们仍保持电话联络。卡特后来回忆起1977年6月突然接到普雷斯利的电话,普雷斯利寻求卡特的总统特赦,以帮助 George Klein 的刑事案件;当时 Klein 只因邮件诈骗被起诉,后来被判串谋罪成立。根据卡特的说法,普雷斯利因为服用巴比妥类药物而几乎语无伦次;虽然他又给白宫打了好几个电话,但这是他们最后一次通话。在普雷斯利去世的第二天,卡特发表了一份声明,并解释了他是如何“改变了美国流行文化的面貌”。\n\n家庭\n卡特有三个兄弟姐妹,他们都死于胰脏癌:妹妹歌莉雅·斯潘(Gloria Carter Spann,1926-1990)和露丝·卡特·斯特普顿(Ruth Carter Stapleton,1929-1983),弟弟比利·卡特(Billy Carter,1937-1988)。他是政治家 Hugh Carter 的嫡表弟,也是音乐家卡特家族的远房表弟。他与摩城唱片 (Motown) 创办人贝瑞·高迪 (Berry Gordy) 的关系来自于他们的白人曾祖父 James Thomas Gordy,James Thomas Gordy 与他奴役的黑人女子生了一个孩子。\n1946年7月7日,卡特和罗莎琳·卡特在罗莎琳家族的教堂普莱恩斯卫理公会 (Plains Methodist Church) 结婚。两人婚后共育有三子一女。\n\n杰克·卡特(Jack Carter,1947年7月3日出生),长子,政治人物,在2006年美国内瓦达参议院选举败给共和党约翰·恩赛。\n詹姆士·厄尔·卡特三世(James Earl “Chip” Carter III,1950年4月12日出生),次子。\n唐内尔·杰弗瑞·卡特(Donnel Jeffrey “Jeff” Carter,1952年8月18日出生),三子。\n艾米·卡特(Amy Lynn Carter,1967年10月19日出生),幼女,进入白宫后才开始受瞩目,政治活动家。\n卡特家族的长子杰克·卡特 (Jack Carter) 是2006年内华达州民主党提名的美国参议员候选人,输给了共和党现任议员约翰·恩赛 (John Ensign)。杰克的儿子杰森·卡特 (Jason Carter) 曾任乔治亚州参议员, 并于2014年获民主党提名竞选乔治亚州州长,输给共和党现任州长南森·迪尔 (Nathan Deal)。2015年12月20日,卡特在教授主日学课程时宣布,他28岁的孙子 Jeremy Carter 因不明原因去世。\n\n著作\n吉米·卡特共出版了21部回忆录、政论、诗集和小说,部分著作有中文版。\n\n回忆录\n《卡特回忆录 忠于信仰》1982,中文版1985新华出版社\n《总统下野之后:卡特夫妇回忆录》,中文版1991陕西人民出版社\n《卡特自传:从农场到白宫》,中文版2017译林出版社\n《充实的一生:九十岁回忆录》2016(A Full Life: Reflections at 90)\n政论\n《为何不能出类拔萃》1975,无中文版\n《巴勒斯坦:要和平不要种族隔离》2006,无中文版\n《美国道德危机 我们频危的价值观》,中文版2007西北大学出版社\n诗集\n《永远的估量及其他诗歌》1995\n\n小说\n《马蜂窝》2003年由西蒙和舒斯特公司出版,它写的是美国独立战争故事。《马蜂窝》里出现的一名政治人物:巴顿·圭奈特(Button Gwinnett)作为佐治亚州州长和《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在不少读者眼里简直就是作者卡特心目中理想的政治领袖形象,或许跟他本人很相像。\n\n参见\n美国总统列表\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英文)吉米‧卡特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卡特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吉米‧卡特国家历史遗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白宫传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C-SPAN内的页面(英文)\n(英文)吉米·卡特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n(英文)吉米·卡特的Discogs页面(英文)"} +{"doc_id": "5529", "title": "卡佩王朝", "text": "卡佩王朝(法语:Capétiens)是法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持续时间为987年~1328年,上承加洛林王朝,下接瓦卢瓦王朝。\n卡佩王朝由雨果·卡佩建立,在法兰克王国灭亡后一度成为欧洲最强大的王室,既使其本家在14世纪绝嗣了,但其广义上的后代依然大量的存在世界,卡佩王朝的支系瓦卢瓦王朝持续统治法国到1589年,而另一支系波旁王朝则掌控法国到1830年,在法国大革命后又由奥尔良王朝接替到1848年,时至今日,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仍是卡佩王朝的分支——波旁王室的后裔。\n在卡佩王朝出现的三百多年的时间内,欧洲正处于中世纪盛期,不同于之前的农业革命、贸易复兴和城市阶级都相继出现,庄园制度和骑士的兴起,中央集权型的国家开始慢慢形成。卡佩王朝的存在使得高卢地区大部份的语言、经济和民俗达到了统一,迅速发展出了一个不同于法兰克文化的“法兰西文化”,让原本松散的高卢部落们拥有了作为法国人的民族意识,使得法国逐渐领先其它欧洲国家,先一步成为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n\n历史\n起源\n巴黎伯爵家族(后改封法兰西公爵);他们曾在加洛林王朝时期断断续续地出任法兰克国王。在加洛林王朝最后几个国王在位时期,该家族是法国的实际统治者。“卡佩”是卡佩王朝建立者雨果·卡佩的绰号。由于雨果·卡佩的父亲大雨果是图尔圣马丁修道院院长,因此“卡佩”(Cappet)一名可能源于“圣袍”(拉丁语:cappa)一词。\n\n王朝的建立\n自9世纪开始,北欧诺曼人频繁地入侵西法兰克王国,巴黎屡遭洗劫。885年诺曼人再次进攻巴黎,遭到强者罗贝尔之子巴黎伯爵厄德率领的巴黎军队的阻击。由于厄德在巴黎保卫战中声威大震,887年被推选为西法兰克国王。但诺曼人的威胁缓解后,厄德的地位不稳,遭到法国一些大封建主的反对。在经历了893年-898年的6年内战后,厄德死去,其兄弟罗贝尔放弃了斗争,臣服于那些大封建主拥立的加洛林王室的纯朴的查理,接受“法兰西公爵”的称号,领有巴黎、奥尔良、图尔、夏尔特尔等地,内战终止。\n纯朴的查理统治晚年,内讧重启。罗贝尔被西部贵族拥戴为王,联合勃艮第公爵鲁道夫和韦芒杜瓦伯爵赫伯特,923年在苏瓦松击败了查理的军队,但罗贝尔也在此役中阵亡。查理后被赫伯特囚禁,罗贝尔之婿鲁道夫被推选为王(923年-936年)。鲁道夫死后无嗣,罗贝尔之子伟大的于格凭其实力完全可以继承王位,但他效仿昔日法兰克宫相故伎,专事幕后操纵,仍让查理之子继位。直到987年,加洛林末代国王路易五世死去,伟���的于格之子于格·卡佩被贵族和高级僧侣推选为国王,是为法兰西王国卡佩王朝的开端。\n\n群雄逐鹿\n于格·卡佩即位之时,王权仍然式微,贵族们各自为政,法兰西分为许多独立的公国和伯国。北部的诺曼底公国是911年纯朴的查理割让给诺曼人领袖罗洛建立的;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后,势力更盛。东北部的佛兰德尔伯国是863年左右秃头查理为了防御诺曼人入侵赐予鲍德温伯爵而建立的,该国与英格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西北部的布列塔尼公国是不列颠的布列吞人的移民建立的,不承认法王的权威。南部是亚奎丹公国和法国几乎不发生关系,该地区的人甚至不知道卡佩王朝。东部的勃艮第公国是根据843年凡尔登条约分裂出来的。南端的图卢兹伯国是法兰西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它和亚奎丹公国一样,长期保持者独立地位。\n这些大封建主形式上承认法国国王为宗主,实际上完全独立,俨然为自己领地内的君主。而10世纪末的国王的权力仅限于被称为“法兰西岛”的王室领地之中,仅是一个南北长约240公里、东西宽约80公里的狭长地带,即使在该地之内也有封建主不服从国王的管辖,粗鲁、猥琐的骑士们桀鹜不驯,有的公然拦路抢劫。最初几代卡佩国王除了一顶尚有几分吸引力和几分神秘色彩的王冠之外,没有可与周边大封建主相抗衡的东西。这些卡佩君主居无定所,既没固定的行政机构,也没有稳定的财政收入,甚至国王本人也亲自参与打家劫舍。\n于格·卡佩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在即位之初便为自己的儿子虔诚者罗贝尔加冕。虔诚者罗贝尔为保证有男嗣继承王位,先后离弃了未能生育儿子的两位王后,第三位王后为之生了4名儿子。继承权的归属又成问题,经过残酷的宫廷斗争,长子继承制得以确立(如果长子早亡,则由次子继之,如此类推),这就确定了王位的有序传承。\n\n攘外必先安内\n路易六世身材肥硕,绰号胖子。路易六世既贪食又好色,年轻之时就大腹便便,据说原因在于其继母投放慢性毒药催他早死,虽然如此,其政绩还是不可抹杀。1108年路易六世继位之时,法兰西王权力量还很薄弱,法兰西岛的小领主们经常侵扰教会和修道院,盗窃谷物酒类。路易六世在主教和修道院长的申诉下,进行了无数次的征伐,弭平了地方小领主的放纵现象,加强了国王在王室领地内的权威。他支持城市公社运动,从而获得了“公社的父亲”绰号;御前会议,选拔忠于国王的市民、教士和中小封建主。到路易六世去世时,王室领地内的男爵们不仅认识到法国国王是他们的最高宗主,而且也是个实际统治者。此外,路易六世支持教宗对德意志皇帝的斗争,对教会友好,获得了“教会的长子”的称号。\n\n12世纪卡佩王朝在王领之外一切活动中最富戏剧色彩的是路易七世的婚姻及其得失。1137年,路易七世冲龄继位。在路易六世生前的斡旋下,路易七世迎娶亚奎丹公国女继承人艾莉诺为后,按照惯例,公国本身作为随嫁品带入卡佩王室,这一联姻使得王室领地一夜之间成为王国境内最大者。在第二次十字军东征期间(1147年-1149年),有传闻说艾莉诺与她的叔叔安条克公爵普瓦捷的雷蒙同枕共眠。战后艾莉诺提出两人婚姻无效,路易七世1152年同意。八周后,艾莉诺改嫁后来成为金雀花王朝国王的安茹伯爵亨利,亚奎丹公国这份嫁妆也从法兰西王室手中转给亨利。此消彼长,英格兰王国领地随着法兰西王国王室领地重新退缩而膨胀,英法关系日趋复杂。此外,路易七世也在对布尔日总教区总主教的任命问题上与教宗发生了冲突,以路易的妥协告终。路易七世在位时期是法国历史上的太平盛世之一,国内相对平静,旧城复苏、耕地扩大,文化上也有所进步(如经院哲学的先驱阿贝拉尔即生活在这个时代)。\n\n与金雀花王朝的斗争\n到12世纪晚期,卡佩王朝已经改变了原先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落魄形象,王权的威慑力和向心力已经有了较明显的增强。在此背景下,强势的君主也迎合了时代需要,腓力二世(1180年-1223年在位)注定成为这个典型的君王。在跑开了摄政势力和平定了香槟伯爵、佛兰德尔伯爵的叛乱后,腓力二世还设置了国王参政院、高等法院,对首都巴黎的扩建也倾注了大量精力,并对南法天主教异端阿尔比派进行讨伐。\n腓力二世在位时期最大的成就是对金雀花王朝的斗争并开拓王室领地。腓力当政之初,王领地小,英格兰势力在大陆的膨胀成为法国君主权力的巨大威胁。早在路易七世在位时,法国就支持英王子理查的反叛行动;理查继位后,法方又怂恿其弟约翰倒戈;约翰继位后,法国又收买其侄布列塔尼公爵阿蒂尔一世与之为敌直至阿蒂尔于1203年被约翰所杀。通过这一系列的分化和军事行动,1204年法兰西岛以西的诺曼底、缅因、安茹、普瓦图以及布列塔尼等地已被纳入王室领地内。约翰对于失却在法国的大片领地一直于心不甘(他也因此获得“失地王”的绰号),于是联合佛兰德尔伯爵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四世等反法势力与腓力二世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1214年7月,双方在布汶决战,法国方面最终获胜,佛兰德尔伯爵被俘。\n后来英格兰贵族反叛约翰,以腓力二世的继承人路易王子(即后来的路易八世)娶了约翰甥女布兰卡为由拥戴路易为王,1216年,路易进入伦敦加冕,并得到苏格兰国王的承认。如按英格兰国王称号序列,他应被称作路易斯一世。但路易此举后来失去了其父腓力的支持。年末,约翰去世,其子亨利三世年幼登基,英格兰诸侯纷纷背弃路易而效忠亨利,路易在1217年林肯战役战败后不得不放弃宣称英格兰王位并回到法国。\n\n圣路易\n腓力二世死后,其子路易八世在位仅三年(1223年-1226年在位),在一次亲征图卢兹的阿尔比派时染病身亡。\n为卡佩王朝的历史留下厚重一页的另一位国王是路易九世。路易九世在位时间虽然长达44年(1226年-1270年在位),但实际主政仅18年,前半段时期(1226-1252年)一直为其母布兰卡摄政和辅政。路易九世在政治生活中表现出鲜明的两重性特征。一方面,他对正统天主教以外的一切非正统信仰或异端均持排斥甚至绝不容忍的态度:如先后在1248年和1270年两次率领十字军劳师远征(均以失败告终,第二次远征时期因染病命丧突尼斯);还对犹太人进行宗教迫害、协助罗马教廷严惩法国南方的异端。另一方面,路易九世在基督教内部却又处处宣扬和解精神,甚至与亚拉冈王国达成协议,主动放弃了巴塞罗那和鲁西永等地的宗主权,以及让英王获得了部分领地,作为英王承认自己的宗主地位的条件。在他看来,君主的权力和威望并不仅仅取决于其国土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附庸的数量以及附庸本身的重要性。实际上路易九世在领土问题上也不是那种无原则的退让主义者,他仍是“最有效的为扩张国土而努力工作的国王之一”,他“决不放过一个缔结有利的条约和通过漂亮手段获得额外领土的机会”。路易九世在位期间,特别是在后期,法国经济繁荣,城市商品经济发达,呢绒、纺织、丝织和亚麻业兴旺。巴黎不仅是全国的手工业和商业中心,还是西欧教育文化中心,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即在此接受教育。\n使路易九世声名远播的主要是其虔诚的“圣徒”形象。据记载,青少年时代的路易九世热衷于将王宫摆满豪华家具,喜穿精美鲜艳服饰;不喜读书,却爱打猎、放鹰及各种娱乐活动;甚至有人指控他具有调情放荡的劣迹,直至其母亲为之娶了妻子才收心。但是正是这样一位浪子少年,在中年以后一改陋习,虔信天主教。路易九世在宫廷中恪守宗教仪轨,每天要做两次弥撒,午夜时分还要起床祈祷。他对圣物的崇拜达到了近乎痴狂的程度,因此他花费重金从拜占庭皇帝那里购得据称是耶稣当年使用过的物品如荆棘冠、圣矛以及耶稣受难时的十字架残片等等,而且还专门建造了闻名后世的小圣堂以供奉这些圣物。路易九世常以慈善家的面目出现在公众生活之中,还奉行苦行精神长期斋戒、衣着朴素。路易九世的虔信精神及其实践在其在世时即已博得社会民众的普遍敬仰,因此在他去世不久,人们就自发地称之为“圣徒”并纷纷前往他的墓地进行祈祷。1297年,教宗博义八世正是通谕封授路易九世为“圣徒”,并将其忌日(8月25日)作为天主教世界共同的纪念日。\n\n腓力四世\n路易九世之后的卡佩王朝还有6位国王先后继位,其中对后世法国影响最大的是腓力四世(1285年-1314年在位)。由于其兄长早死,腓力四世以幼子的身份承其父位,时年17岁。腓力四世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但身材高大,长相俊美,因此人称“美男子腓力”。他迎娶香槟伯国及纳瓦拉王国女继承人胡安娜为王后,从而使王权在法国东部有了较稳定的基础,同时又使法国与西南方的纳瓦拉王国产生了数百年难以割断的联系。腓力四世又与英国方面进行了长达十余年的纷争,但其在位期间法国西南部的领地依然未能纳入王领。腓力四世还多次征伐��不满法国重税政策的北方经济重地佛兰德伯国。由于长期频繁的军事行动需要大量的经费,不健全、不规范的税收体制使得腓力四世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财政支持。因此,腓力四世驱逐拥有巨额财富的犹太人,并霸占了他们的财产;随后来自伦巴德的银行家们也遭到同样的厄运。1312年,在向教宗施加压力要求宣布圣殿骑士团为异端。而后腓力四世处决了骑士团大部分高层人员后将大部分骑士团财产划归己有。\n腓力四世在位时期做出的最具持久影响的决策是对教会所奉行的强硬政策。13世纪末,为筹措战争经费并满足王室各种开销,腓力四世下令向一直享有各种免税特权的法国教士开征俗世什一税,此举遭到教宗博义八世的强烈抨击和抵制。为制造一种全民授权、全民支持的氛围,腓力四世于1302年在巴黎圣母院召开了由教职人员、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参加的国务会议,这次会议被认为是法国三级会议的始祖,而且是法国由割据君主制转向等级君主制的标志。1303年,法王派驻在意大利的宫廷大臣诺加莱在教宗驻地囚禁了教宗并大加凌辱,博义八世后虽被救出但旋即忧愤而死。此后教宗的威势江河日下。腓力扶植法国的主教登上教宗御座,并在1309年把圣座从罗马迁至法国境内的“飞地”阿维农,此后近70年,被称为“阿维农之囚”的教宗便为法籍教士和法国世俗权力把持。\n\n王朝的终结\n1314年腓力四世去世之后,其王位先后由其3个儿子继承。1328年腓力四世的第三子查理四世未留男嗣而死。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三世以前国王外甥的资格要求兼领法国王位,法国三级会议从古老的《萨利克法典》有关条文引申出一条“女性及母系后裔无权继承王位”的原则予以拒绝(这成为后来对欧洲历史影响深远的英法百年战争的一个直接原因;即使按爱德华三世的说法,也应以腓力四世长子路易十世的女儿让娜的后裔优先),同时推举腓力四世之弟瓦卢瓦伯爵查理之子腓力继承王位,称腓力六世,由此开创了瓦卢瓦王朝(1328年-1589年)。\n\n君主列表\n西法兰克王国时期\n法兰西王国时期\n于格·卡佩(原巴黎伯爵,后加冕)987年-996年)\n罗贝尔二世(虔诚者)(996年-1031年)\n亨利一世(1031年-1060年)\n菲利浦一世(正义者)(1060年-1108年)\n路易六世(胖子)(1108年-1137年)\n路易七世(1137年-1180年)\n菲利浦二世(1180年-1223年)\n路易八世(狮子路易)(1223年-1226年)\n路易九世(圣路易)(1226年-1270年)\n菲利浦三世(勇敢者)(1270年-1285年)\n菲利浦四世(美男子)(1285年-1314年)\n路易十世(顽固者)(1314年-1316年)\n菲利浦五世(1316年-1322年)\n查理四世(美男子)(1322年-1328年)\n\n世系\n\t\n\n\n== 参考来源 =="} +{"doc_id": "5530", "title": "宋理宗", "text": "宋理宗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原名赵与莒,后赐名赵贵诚,宋太祖次子燕懿王赵德昭九世孙,宋宁宗太子赵竑与宰相史弥远不睦,1224年宁宗驾崩后,史弥远立赵贵诚为帝,是为宋理宗,改名赵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8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在位40年,享年59岁。\n\n生平\n早年\n宋理宗本名赵与莒,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宁宗的远房堂侄。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是赵匡胤次子燕懿王赵德昭的后人,但由于南宋帝位一向并非由赵德昭这一脉后人继承,至赵与莒父亲赵希瓐这一代已与皇室血缘十分疏远,而赵希瓐在生时并没有任何封爵,仅官至山阴尉,生活与平民无异,赵与莒也因此在平民家庭出生及成长。赵与莒七岁时,父赵希瓐逝世,生母全氏带他及弟赵与芮返娘家,三母子在全氏在绍兴当保长的兄长家寄居,一直到赵与莒十六岁。\n宋宁宗因八名亲生子皆幼年夭折,故立赵德昭后裔赵询为太子,赵询于廿八岁时英年早逝,宁宗改立沂王嗣子、福州观察使赵竑为皇子,沂王之位于是悬空,宁宗命宰相史弥远找寻品行端正的宗室过继给沂王,继承王位,而史弥远将此任务交了其幕僚余天锡。余天锡回乡应考科举,途经绍兴遇著大雨,在全保长家中避雨,于是认识了赵与莒兄弟。余天锡知他们为赵氏宗族,也觉得兄弟二人行为得体,认为是合适人选继承沂王,故向史弥远推荐。史弥远接两兄弟往临安亲自考量,也认为兄长赵与莒为继承沂王的合适人选,故于嘉定十四年(1221年)六月,补秉义郎。八月,授右监门卫大将军、赐名贵诚、除果州团练使。九月,立为沂靖惠王后。十五年(1222年)五月,迁邵州防御使。\n由于赵竑一向不满史弥远专权,声言继位后立即要贬史弥远到海南岛去,因此史弥远决心另立新君。遂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闰八月,立赵贵诚为皇子,赐名昀、迁武泰军节度使、封成国公。是月,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同杨皇后假传宁宗遗诏,赵昀即皇帝位,是为理宗。赵竑加封少保、封济王,藩封霅川。\n\n朝政\n由于宋理宗是史弥远一手拥立,登基后史弥远继续专权,早已成年的理宗对政务完全不能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弥远死后,理宗才开始正式亲政。理宗一亲政就任用洪咨夔等人做监察御史,弹劾了史弥远一党的“三凶”梁成大、李知孝、莫泽。而被史弥远排斥的真德秀、魏了翁则被召入朝。当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三亿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宋廷停止发行新币,回收部分旧币,并动用库存黄金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平抑物价。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但不久蒙古入侵,南宋为防止蒙军南下而军费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以缓解财政压力。最终经济整顿破产。\n宋理宗一直希望使理学成为正统官学,早在宝庆三年(1227年)就追封朱熹为信国公。端平更化后,朱熹和理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都先后被入祀孔庙。淳祐元年(1241年)理宗又分别加封周敦颐为汝南伯、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阳伯、张载为郿伯。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排定的入祀孔庙的名单包括:司马光、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邵雍、张栻、吕祖谦。其中除司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学代表人物。\n理宗的政治改革也要解决大量冗官,这是通过控制考中进士的人数和严格升迁制度办到的。从端平元年开始,平均每次科考的中进士人数为四百五十人,而不是以前的平均每次六百人。理宗又规定无论在首都的朝官还是在外地的地方官都不得私荐官员,没有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员的人不能进入朝廷做郎官,已经当上郎官的必须外放,补上州县地方官这一任。\n晚年,宋理宗对政治不感兴趣,将国家大事交给他的丞相处理,先后有吴潜、丁大全、范光瑞等,其中重用了贾似道。\n宋理宗晚年尽情女色,三宫六院已满足不了他的私欲。善于奉迎的内侍董宋臣看到了,便在一次元宵佳节,董宋臣为宋理宗找来临安名妓唐安安入宫淫乐。唐安安姿色艳美,能歌善舞。宋理宗一见非常喜爱,便把她留在宫里,日夜宠幸。唐安安仗着宋理宗的宠爱,过起了豪奢的生活,家中的用具上到妆盒酒具,下到水盆火箱,都是用金银制成的;帐幔茵褥,也都是绫罗锦绣;珍奇宝玩,更是不计其数。除了唐安安之外,宋理宗还经常召一些歌妓舞女进宫,起居郎牟子才上书劝诫宋理宗:“此举坏了陛下三十年自修之操!”宋理宗却让人转告牟子才不得告知他人,以免有损皇帝的形象。姚勉以唐玄宗、杨贵妃、高力士为例劝告宋理宗,宋理宗竟然恬不知耻地回答:“朕虽不德,未如明皇之甚也(自嘲不如唐玄宗厉害)。”\n阎贵妃是宋理宗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姿色妖媚,以美色受宠爱,初封婉容。淳祐九年(1240)九月,宋理宗封阎氏为贵妃,当时贾贵妃去世,留下一个六岁的女儿瑞国公主,而阎贵妃没有怀孕生下子女,宋理宗便将瑞国公主交由阎贵妃抚养。宋理宗为了表示对阎贵妃的宠爱,对她赏赐无数,阎贵妃想修建一座功德寺,宋理宗不惜动用国库,耗费巨资,破天荒地派遣吏卒到各州县搜集木材,为其修功德寺,闹得老百姓不得安宁,为了求得合适的的梁柱,竟想砍去灵隐寺前的晋代古松。幸好灵隐寺住持僧元肇写了一首诗:“不为栽松种茯苓,只缘山色四时青。老僧不许移松去,留与西湖作画屏。”这才保住古松,这座功德寺前后花了三年才建成,耗费极大,修得比自家祖宗的功德寺还要富丽堂皇,当时人称为“赛灵隐寺”。\n后来阎贵妃在理宗的宠爱下,权势大增,不可一世,骄横放肆,恃宠弄权,一些投机钻营的小人,走她的门路。其中,周汉国公主下嫁,马天骥绞尽脑汁送了一份别出心裁的大礼,得到宋理宗的欢心,与丁大全同时被任命为执政,所以阎贵妃又与马天骥、丁大全、人称“董阎罗”的董宋臣等奸臣内外勾结,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阎贵妃、马天骥、丁大全、董阎罗,史称“阎马丁董”,恃宠乱政,结党营私,排除异己,陷害忠良,迫逐宰相董槐,引起很多忠臣不满,当时,有人在朝门上题八个大字:“阎马丁当(“当”,谐音“董”),国势将亡。”这对男女又与贾似道明争暗斗,打击迫害,紊乱朝政,民怨沸腾,“阎马���董”等四人又强夺民田,招权纳贿,作恶多端,无所不为。\n南宋与蒙古组成联军于1234年初攻克蔡州。金哀宗自杀。南宋军队带回金哀宗一半遗体,按照蒙宋协议分得蔡州城破前已经占领的河南南部地区诸州。由于理宗贪图功绩,加上蒙古军破汴梁后迁走大批人口填充河北,原北宋三京地区防御空虚,一些朝臣怂恿理宗撕毁协议,当年攻取三京,史称端平入洛。这种行为直接引发了宋元战争。南宋占领三京后也因人口稀少和补给困难,在蒙古军队反攻后不久就被迫撤回淮河以南,也将之前按协议收复的蔡州以南地区尽数丢失。\n1259年,忽必烈攻鄂州,右丞相贾似道向忽必烈称臣并许诺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以蒙元,后因蒙哥在钓鱼城战死,忽必烈为争夺帝位不得不退回北方,南宋才化险为夷。贾似道因此谎报军情邀功,博得宋理宗信任,而对曾经卖国的许诺只字不提。\n宋理宗在位四十年后,1264年逝世于临安。由于宋理宗无子,所以便留下遗诏,立他的侄子赵禥为皇太子,是为宋度宗。\n\n身后之事\n宋亡后,元朝西藏藏传佛教僧人杨琏真珈盗掘南宋六陵,将宋理宗头盖骨作为饮器。之后该饮器被没入宣政院,成为赐与帝师的赏物,是为骷髅碗。躯干则火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得知此事曾叹息很久,并对底下大臣侍讲学士知制诰危素说:“宋南渡诸君无大失德,与元又非世仇,元既乘其弱取之,何乃复肆酷如是耶!”后派人找回理宗的头颅,洪武二年(1369年)以帝王礼葬于应天府(江苏南京),次年又将理宗的头骨归葬到绍兴永穆陵旧址。\n\n书法\n宋理宗的《圣贤赞》、《大成之殿额书》的宋刻原石被相对完好地保存在杭州碑林,供后人鉴赏。\n\n宰相\n史弥远\n葛洪\n薛极\n郑清之\n乔行简\n崔与之\n李宗勉\n史嵩之\n范钟\n杜范\n赵葵\n谢方叔\n董槐\n程元凤\n丁大全\n范光瑞\n陈贵谊\n曾从龙\n郑性之\n李鸣复\n\n家庭\n祖先\n兄弟\n赵与芮,宋理宗的胞弟,其子赵禥过继给理宗为嗣,是为宋度宗\n\n妻妾\n皇后谢道清,尊号寿和圣福\n贾贵妃,贾涉女,贾似道姊\n阎贵妃\n\n子女\n儿子赵缉,追封永王,谥号冲安。\n儿子赵绎,追封昭王,谥号冲纯。\n儿子赵维,母谢道清。嘉熙二年(1238年)九月生,十一月甲寅夭折,追封祁王,谥号冲昭。\n周汉国公主,母贾贵妃。后嫁恭圣皇后侄孙——杨镇。终年二十二岁。\n\n评价\n元朝官修正史《宋史》脱脱等的评价是:“理宗享国久长,与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贤相相继。理宗四十年之间,若李宗勉、崔与之、吴潜之贤,皆弗究于用;而史弥远、丁大全、贾似道窃弄威福,与相始终。治效之不及庆历、嘉祐,宜也。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夹攻之策,及函守绪遗骨,俘宰臣天纲,归献庙社,亦可以刷会稽之耻,复齐襄之仇矣。顾乃贪地弃盟,入洛之师,事衅随起,兵连祸结,境土日蹙。郝经来使,似道讳言其纳币请和,蒙蔽抑塞,拘留不报,自速灭亡。吁,可惜哉!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于政事,权移奸臣,经筵性命之讲,徒资虚谈,固无益也。虽然,宋嘉定以来,正邪贸乱,国是靡定,自帝继统,首黜王安石孔庙从祀,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书》,丕变士习,视前朝奸党之碑、伪学之禁,岂不大有径庭也哉!身当季运,弗获大效,后世有以理学复古帝王之治者,考论匡直辅翼之功,实自帝始焉。庙号曰\"理\",其殆庶乎!”\n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的评价是:“理宗无君人之才,而犹有君人之度。”\n李贽:“理宗是个得失相半之主。”\n张溥:“理宗少慕道学,尊崇濂闽,以义制欲,明训克闻,而倦勤志荡,佚豫 无节,不解之惑反甚多欲之主。”\n刘子健:“南宋虽然没有暴君,而从孝宗以下,多半昏庸。最大的例证是理宗。理宗是常常溺于酒色,并未改善当时的政局。”\n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于史弥远,中期委政于郑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于贾似道。清之在位,颇引用正人,故端平间,贤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咨夔等并见进用,时称端平更化,以比元祐。”\n邹元初:“但(赵)昀乃一庸才,嗜欲甚多,怠于政事,崇尚道学,虚谈经筵性命,只图偏安,无复国之大志,因之权移奸臣,朝政日非。”\n张金岭:“宋理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历史地位十分特殊的儒君,在对儒学的崇倡方面,完全可以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并驾齐驱。自理宗朝,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后,历元、明、清迄于近代,统治中国思想��六七百年,影响深远。”\n\n影视形象\n延伸阅读\n[编]\n\n 《宋史·卷041》,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42》,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43》,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44》,出自脱脱《宋史》\n 《宋史·卷045》,出自脱脱《宋史》\n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n参考文献\n引用\n\n\n=== 来源 ==="} +{"doc_id": "5534", "title": "普鲁塔克", "text": "普鲁塔克(希腊语:Πλούταρχος,拉丁语:Plutarchus,约46年—125年),又译蒲鲁塔克,生活于罗马时代的希腊作家,以《比较列传》(οἱ βίοι παράλληλοι;常称为《希腊罗马名人传》或《希腊罗马英豪列传》)一书留名后世。他的作品在文艺复兴时期大受欢迎,蒙田对他推崇备至,莎士比亚不少剧作都取材于他的记载。\n\n生平\n约于克劳狄一世的执政时期,生于希腊中部的军事要塞维奥蒂亚(Βοιωτια)的喀罗尼亚(Χαιρώνεια)。家境富裕,曾到雅典学习修辞、数学、哲学;并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担任祭师,该职位为终身制,他是两位之一。广游地中海地区,到过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及小亚细亚,并到罗马讲学,结识不少权贵。然一生钟情家乡,大部分时间在喀罗尼亚渡过,专注写作、教学,他的声名不胫而走,曾被哈德良帝任为资深长官。\n\n作品\n现存的《比较列传》有46篇是成对的(一个希腊人物比较一个罗马人物,例如亚历山大大帝比较凯撒),另有4篇独立成篇。普鲁塔克在书中表明,该书的目的并非记载历史,而旨在说明人的性格如何决定命运。除了《列传》,普鲁塔克也留下大量杂文,后世学者习惯总称为《道德小品》(拉丁文:Moralia) ,现存70多篇,部分疑为伪作,这些杂文的题材广泛,趣味盎然。\n\n接受史\n普鲁塔克生前广受爱戴,死后声名不坠,不论基督教神父或是非基督徒作家都推崇其作品。普鲁塔克的著作颇为完整地保存在拜占庭的图书馆,论传世作品的数量,他在古代作家中算数一数二。在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开始刊印他的作品,尼德兰学者伊拉斯谟促成首部印刷版普鲁塔克文集的出版,并将《道德小品》其中一篇《论谄谀》译成拉丁文,献给英王亨利八世。\n1559年,翻译家雅克·阿米欧(Jacques Amyot)将《列传》译为法文,1572年再将《小品》译出。这是最重要的普鲁塔克译本,也被誉为西方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翻译作品之一。蒙田读的正是雅克的译本,他受普鲁塔克影响甚深,有人称他为“法国的普鲁塔克”。当时普鲁塔克在法国算得上家喻户晓,据说剧作家拉辛曾向路易十四朗读《列传》的章节,连戏剧家莫里哀的著名喜剧《女学究》(Les Femmes savantes)也提到普鲁塔克。\n1579年,诺斯(Thomas North)将昂约本的《列传》转译为英文,据学者考证,不少莎剧都取材自诺斯本的《列传》,包括《安东尼与克莉奥佩屈拉》(Antony and Cleopatra)和《科利奥兰纳斯》(Coriolanus)。\n19世纪西方学术界开始重视历史的真实性,普鲁塔克的叙述被批评为不尽属实,因此受到冷遇,读者数量大减。到了现代,学术界才对普鲁塔克的作品重新估价 。\n\n参考资料\n延伸阅读\n普鲁塔克. 希腊罗马名人传(套装共3册). 史家名著书系. 由席代岳翻译.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12. ISBN 9787546366210 (中文(简体)). \nPlutarch (1993). Essays. Edited and Introduced by Ian Kidd; translated by Robin H. Waterfield. Penguin Classics. ISBN 978-0-14-044564-0.(英文) [序文介绍了普鲁塔克在西方的接受史,另附实用的参考书目]\n\n外部链接\n\n普鲁塔克的作品\nPlutarch的作品 - 古腾堡计划(英文)\n互联网档案馆中普鲁塔克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 (英文)\n 来自普鲁塔克的LibriVox公共领域有声读物(英文)\n英仙座数字图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LacusCurtius中的“Plutarch”(英文)\nDidot edition of Plutarch's works in Greek, with Latin translation (1857–1876): vol. 1 (Lives, pt. 1), vol. 2 (Lives, pt. 2), vol. 3 (Moralia, pt. 1), vol. 4 (Moralia, pt. 2), vol. 5 (fragmenta et spuria) (also via BN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二手资料\nKaramanolis, George. Plutarch. 扎尔塔, 爱德华·N (编). 《斯坦福哲学百科全书》. (英文)\nPlutarch of Chaeron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Jona Lendering at Livius(英文)\nThe International Plutarch Societ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11 May 2008.(英文)\nThe relevance of Plutarch's book De Defectu Oraculorum for Christian Theology (Ploutarchos,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lutarch Society) (页面���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doc_id": "5546", "title": "段祺瑞", "text": "段祺瑞(1865年3月6日—1936年11月2日),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六安人,祖籍江西饶州,中华民国政治家,历任参谋总长、国务卿、国务总理、临时执政。在任期间,反对帝制、总统制,再造共和,提倡责任内阁制,主张武力统一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带领中国成为战胜国,加入国际联盟,并迫使外蒙古撤治。下野后隐居天津和上海,1936年病逝。著有《正道居集》。\n\n生平\n早年\n段氏祖籍江西饶州,明末迁英山,清初迁安徽寿县,清末再迁安徽六安。祖父段佩,属李鸿章组建的淮军,以军功累提督,授振威将军,曾杀当地土豪刘楠、刘枢,与刘家结怨。父段从文,在乡务农,母范氏。\n\n幼年及入伍\n1865年(同治四年),段祺瑞生于安徽六安太平集,为段佩长孙。\n1868年,段佩在外,刘家寻仇,父母携段祺瑞避安徽寿州。1870年,段佩回乡,声势浩大,全家迁合肥西乡,置田百余亩。\n1872年,段佩驻江苏宿迁,统领刘铭传军马队三营,他把段祺瑞接到身边,送私塾读书,又为段氏定下姻亲,女方为宿迁举人吴懋伟的女儿。\n1878年,段佩卒于任所,段祺瑞转学合肥西乡,一年多后因贫辍学。\n1881年,段祺瑞只身投奔族叔、威海某营管带段从德,补军营哨书。\n1882年,父亲在探访回家途中遭劫杀,不久破案,凶手伏诛。次年,母亲悲伤过度去世。段祺瑞将父母合葬于合肥西乡。\n\n学习经历\n1885年,李鸿章在天津紫竹林创办武备学堂,杨宗濂为总办,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炮科一期。在天津,段祺瑞学习兵法、地形、军器、炮台、算法、测绘、国文等课程,“力学不倦,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时。”还修好从德国进口的管退炮瞄准器,受学校器重。1886年,段祺瑞赴合肥与吴氏完婚。李鸿章至武备学堂考察,其他学生连射六炮都未中浮靶,段祺瑞每发必中。李鸿章又问了一些试题,段祺瑞对答如流,李鸿章叹:熟知军事,俾易造就,是一个可用之材!\n1887年,以最优等从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分配旅顺炮台监修。次年生子宏业。冬,李鸿章奏派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生赴德意志帝国,第一批共五人,名单初呈时未有段祺瑞名,李鸿章予以修改。另一说段祺瑞考取第一名。另外四人为:商德全、吴鼎元、滕毓藻、孔庆塘。\n1889年春,五人抵柏林,在普鲁士军官学校学理论与操练,之后到埃森市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弗里茨·克虏伯与李鸿章交好,曾亲往梅喷射击场授课。次年春,光绪帝特使洪春偕弗里茨探望留学生,五人操演各式口径的大炮,十分成功。其他四人先行回国,段祺瑞继续学习弹壳加工、铣磨来福线、灌制优等钢技术,以及火炮构造、保养等课程。冬,回国。\n\n回国初期\n段祺瑞入禀李鸿章,李审视一番他的辫子,和颜悦色地说:你的责任是报效国家而不是剪辫子。段祺瑞感到惭愧,因为他很想剪掉。先任天津机器制造局委员,1891年改任威海随营武备学堂教习。\n1895年,日军围困威海卫,段祺瑞带学生搬运炮弹,又操作大炮与日军激战。\n\n中年\n清朝\n结交袁世凯\n甲午战争大清惨败,刘坤一、张之洞等举荐浙江温处道袁世凯练兵,光绪帝下令袁世凯在天津小站练兵。新军采德国建制,按德军教条训练,装备全由德国进口。袁世凯又从淮军、天津武备学堂和李鸿章等处选拔一批军官,段祺瑞主管炮兵,又任炮兵学堂监督。\n1898年,段祺瑞升叙加衔。12月,袁世凯新军编入武卫军,改称武卫右军,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荣禄节制。冬,荣禄派段祺瑞等赴日本观操。回国后编纂《训练操法详析图说》。\n光绪廿六年二月,袁世凯任山东巡抚镇压义和团,段祺瑞随往。次年吴氏病逝于济南。袁世凯将表侄女张佩蘅许配给段。张佩蘅幼年丧父,由袁世凯夫妇养大,其祖母即袁世凯之姑母。袁世凯又请段总办随营学堂。萧县徐树铮投奔段氏,拜为记室。1902年,袁世凯奏段氏总办学堂卓有成效,镇压广宗、威县义和团有功,遂赏戴花翎、加奋勇巴图鲁。\n\n训练新军\n1903年10月,清政府决定设立练兵处,统辖新军训练,同年12月袁世凯兼任练兵处会办大臣,因袁世凯推荐,段祺瑞升任练兵处军令司正使、加副都统衔。此时段祺瑞与冯国璋、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段被称为“北洋之虎”。1904年,段祺瑞兼任常备军第三镇翼长署理;1905年2月正式升任新军陆军第四镇统制,驻军天津马厂,同年进行的河间秋操演��段祺瑞担任北军总统。\n1906年,段祺瑞改任陆军第三镇统制兼北洋武备学堂督理,1906年3月被任命为福建省汀洲镇总兵,段祺瑞南下赴任。5月8日,陆军行营军官学堂在保定成立,段祺瑞任督办。段祺瑞在北洋军系影响力是基于他长期主掌军队训练及养成,新军逐渐编练成形的同时,段祺瑞也逐渐在军队中植入属于他专属的伦理性影响力。\n1909年1月2日,袁世凯一度失势,遭清政府下令“着即开缺,回籍养疴”,袁世凯临别前将北京私宅赠与段祺瑞。段祺瑞则在同年12月回任陆军第六镇统制。\n1910年5月25日,清廷以段祺瑞督办北洋陆军学务有功,赏头品顶戴。12月18日加侍郎衔,外放任江北提督,驻江苏淮安清江浦,负责本地治安。\n\n共和双电\n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重新启用袁世凯,袁世凯将段祺瑞召回北京,10月25日段祺瑞升任清军第二军军统;第二军随后开拔南下与第一军(军统冯国璋)一同清剿革命党,清廷增封段祺瑞为湖广总督。由于袁世凯与革命党间持续进行谈判,南下清军并未尽全力扫除武汉当地之敌;待11月13日袁世凯担任内阁总理大臣取得职权后,段祺瑞除湖广总督之位外会办抚剿事宜;由于冯国璋攻克武汉三镇进度过顺,11月28日袁世凯任命段祺瑞调任第一军军统,第二军军统换由冯国璋担任。12月5日,段祺瑞下令第一军退出汉阳,开始进行南北议和,革命军黄兴、孙文等同意,倘能促使宣统退位,可由袁世凯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n1912年1月26日,在袁世凯授意下,段祺瑞等北洋军联名发布徐树铮起草的《段祺瑞等要求共和电》,向隆裕太后逼宫,不久,段祺瑞又发表《第二电》,直接挑明“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直接以武力恐吓隆裕太后,隆裕于2月12日颁降懿旨,接受优待条件,溥仪退位,中华民国正式成立。\n\n中华民国\n袁段反目\n中华民国成立后,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段祺瑞同时出任陆军总长。\n1913年7月,段祺瑞代理国务总理,组成段祺瑞临时内阁,调兵镇压二次革命;12月陆军总长一职由周自齐接任。此后又署理湖北都督兼领河南都督,镇压白朗起义。\n1914年2月,袁世凯召段祺瑞回北京述职,其湖北都督由段芝贵接任,河南都督在4月由田文烈接任;1914年5月,袁世凯增设海陆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试图收回由陆军部主控的军权,段祺瑞担任陆军总长;段祺瑞因不满这个调任,在陆军总长一职任内主要业务都由亲信徐树铮定夺。6月30日,段祺瑞获授建威上将军,兼管理将军府事务。11月,日本军队占领青岛,段祺瑞主张与日本决一死战。此后,袁世凯与段祺瑞的不和日趋浮上台面。\n1915年5月“二十一条”签订后,段祺瑞告病辞职,赴西山养病,8月29日,袁世凯批准他辞去陆军总长一职,由王士珍接任,但仍留管理将军府事务及统率办事处办事员。袁世凯在1915年底推行洪宪帝制时,段表示不拥护帝制。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制,23日,委任段祺瑞为参谋总长,4月22日,改任国务卿。\n\n府院之争\n6月6日,袁世凯病逝,7日,黎元洪接任大总统,段祺瑞依旧担任国务总理,但二人对政事处理方向不同,21日,段祺瑞提出辞职,虽然段祺瑞同意留任,府院之间不和,由此而起。8月,总统府秘书长丁世峄与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互争事权,段祺瑞又再辞职,虽然段很快便被劝回,但两方互斗,没有停息。段祺瑞成为北洋政府内皖系的领袖。\n1917年5月,段祺瑞因对德国宣战一事,与国会闹翻,督军团又从旁怂恿,要求解散国会,迫使大总统黎元洪于23日将段祺瑞免职,引发由张勋领导的溥仪复辟。复辟历时十二日后即被段于天津马厂誓师镇压。\n\n战败下野\n虽然溥仪复辟失败,但黎元洪拒绝复总统任,只得由冯国璋继任;段祺瑞无意重开国会,使孙文等革命党人有借口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南北因此分裂,冯、段二人对于统一中国的方式,意见相阻,发生第二次府院之争。1917年8月14日,中国对德国及奥匈帝国宣战,正式加入一战,并派华工到欧洲,及换取列强对中国如大国的待遇。9月下旬,湘南护法战争爆发,段祺瑞派兵入湖南讨伐护法军。11月14日,北军总司令王汝贤和副司令范国璋二人突然通电全国,要求停战,段祺瑞大吃一惊,11月22日,他辞去了总理职务。为要安抚段祺瑞皖系军阀,12月18日,冯国璋任命段为督办参战事务。\n1918年3月18日,北军夺回湖南岳州,主战派士气大振,翌日(19日),曹锟等二十多人联名请段祺瑞出山,段便于23日复职总理。同年10月10日,冯国璋大总统的任期届满,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段表面与冯国璋约定共同下野,但持续透过安福系在幕后操纵政权。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皖军战败被击溃。皖系势力自此被完全瓦解,段亦随即彻底失势下野,退隐天津并甚少过问政事。\n\n晚年\n南北和议\n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发动甲子政变,推翻大总统曹锟,先邀请孙中山北上,后与奉系妥协,请段祺瑞出山,出任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国家元首。段祺瑞被推为“临时执政”,称“外崇国信”,承认一切不平条约继续有效。针对孙中山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段祺瑞宣布召开善后会议,只限各省首领、各省区长官、有功勋及特殊资望者,不包括人民代表。\n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正式下取消法统令,废除断续运行12年的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由中华民国临时参政院替代之。\n\n隐居天津\n1926年3月18日,发生北洋政府镇压北京学生运动的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9日被鹿钟麟驱逐,避入东交民巷法使馆。后联奉军不成,20日下野返天津日租界隐居,作寓公潜心礼佛,自号“正道居士”。\n1928年7月3日蒋抵北平后,听闻段祺瑞之安福系在天津活动之说,乃以学生身分致书段氏,劝其爱惜令名:“弟子蒋介石谨致敬于芝泉夫子座前,而问起居……中正与先生别垂二十三年,知先生或忆当年弟子中有蒋志清其人者。此二十三年中,先生几度秉国大政,备极喧赫;而中正始终追随先总理,奔走革命,致力扑灭奉先生为领袖之北洋军阀,历尽艰苦,而未尝偶一修音问者公也。今燕云收复,北伐即告完成,中正身临旧都,未遑宁处,上书敬候居者私也。公私之间,截然有鸿沟在。……中正对于先生已往翊赞共和之勋绩,深知尊重,无敢或忘;并深愿先生爱惜令名,善用勋望,以固革命之基,而奠共和之实,使天下后世皆知先生救国爱民之真诚,而不终为奸邪宵小之所误,是则公私之幸也。语曰:君子爱人以德。辄敢以弟子之私,布其诚悃,惟希鉴察。”\n\n移居上海\n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就多次到天津日本租界区秘密会晤溥仪、郑孝胥、段祺瑞、吴佩孚等人,欲在东三省和华北地区扶植代理人。\n1932年,据阎锡山日记,段祺瑞使人来访,欲出兵平津攻打张学良,掌权华北以对抗国民政府:“合肥(即段祺瑞)使人来云:北方军人均一致倒张,倒后段可收回东省,北方另成政府以抗南,只俟公一诺。余答曰:未闻内乱愈张而外患能息者。日,大国也,不可测度,请段公勿受其欺。此为四月间事。五月间复专使来云……七月下旬,复由王军长寄语云:外交、内部均已办妥,拟入宋哲元军中,效马厂誓师法,通电抗日驱张,只得公一诺即行发动。余曰:外患已成,国固不幸,然负咎有人,段公此举,恐以救国之心,蒙乱国之责。”\n1933年1月,日军攻占山海关,华北情势危急,蒋恐段祺瑞为日人利用,乃请交通银行董事长钱新之作为特使,持其亲笔函赴天津,往见段氏,邀请南下;段氏亦恐遭日人劫持,经思考后决定接受,于1月21日凌晨离开天津南下,1月22日抵达南京,蒋亲自于下关码头迎接。1月23日,蒋复陪同段氏往谒中山陵,向孙致意,并“与之畅谈辛亥年要求共和通电以前之历史”,谓:“此老骨格与精神,求之当世不可多得也”,午夜蒋送段氏登车赴上海定居。2月段祺瑞移居上海,其宅邸位于法租界霞飞路(今淮海中路)的盛宣怀公馆;日后该公馆先后成为日本国驻沪领事馆、日本国驻沪总领事官邸,旁边为上海图书馆,美国驻上海领事馆在其附近。\n对于段祺瑞的悬崖勒马,国民政府财政部每月支付2万元的巨款,用以维持段祺瑞及其家人旧属的生活。1935年,段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但没有就职。\n\n逝世\n1936年11月2日,段氏于上海病逝,享年71岁。遗嘱:\n\n11月3日,蒋致电中央,以其“赞成共和与再造之功,殊不可没”、“实为元勋”,建议国葬,指示军事委员会及军政部派员协助治丧;又亲撰挽联。\n褒恤令:\n\n前临时执政段祺瑞,持躬廉介,谋国公忠。辛亥倡率各军赞助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洁身引退,力维正义,节概凛然。嗣值复辟变作,誓师马厂,迅遏逆氛,卒能重奠邦基,巩固政体,殊功硕望,薄海同钦。兹闻在沪溘逝,老成凋谢,惋悼实深,应即予以国葬,并发给治丧费一万元。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示国家笃念耆勋之至意。此令!\n\n中华民国行政院    \n\n蒋审视此令后,又说:“段氏对于国家确有不没之功,于己之师生关系尤无任哀悼也。”\n段氏葬于万安公墓。\n\n历代内阁\n1916年段祺瑞第一次内阁\n1916年4月23日成立。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徵祥(后由曹汝霖兼署),内务总长王揖唐,财政总长孙宝琦,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章宗祥,教育总长张国淦,农商总长金邦平,交通总长曹汝霖(大半由梁士诒决定),参谋总长王士珍,审计院长庄蕴宽。1916年6月30日改组,1917年5月23日因府院之争结束。\n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唐绍仪(唐未到前由陈锦涛兼署,9月唐抵达,因督军团通电反对,旋即辞职,伍廷芳接任),内务总长许世英,财政总长陈锦涛,陆军总长段祺瑞(兼任),海军总长程璧光,司法总长张耀曾(张耀曾未到前由张国淦兼署),教育总长孙洪伊(次长吴闿生代理,范源濂继任总长,孙洪伊改任内务总长,原内务总长许世英改任交通总长),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汪大燮。\n\n1917年段祺瑞第二次内阁\n1917年7月17日成立,11月22日因第二次府院之争结束。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汪大燮、内务总长汤化龙、财政总长梁启超、陆军总长段祺瑞兼、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林长民、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交通总长曹汝霖。\n\n1918年段祺瑞第三次内阁\n1918年3月29日成立,12月13日因新国会(安福国会)成立结束。国务总理段祺瑞、外交总长陆徵祥、内务总长钱能训、财政总长曹汝霖兼,陆军总长段芝贵、海军总长刘冠雄、司法总长朱深、教育总长傅增湘、农商总长田文烈、交通总长曹汝霖、机密院院长曹泾沅。\n\n西原借款\n西原借款为1917年至1918年间段祺瑞政府和日本签订的一系列公开和秘密借款的总称。 \n1917年7月,段祺瑞重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孙中山倡导的护法运动,以中国权利为抵押品,向日本大量借款。1917-1918年,段祺瑞共向日本借款5亿日元。其中由西原龟三与段祺瑞政府的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商办议定的有吉会铁路、满蒙四铁路、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森林和金矿、有线电信、参战、交通银行等八项借款,共计1.45亿日元。\n通过这一借款,段祺瑞把中国山东和东北地区的铁路、矿产、森林等权益大量抵押给日本。\n西原借款所得款项,日后用于财政性支出占65.22%,军费占总支出占25.40%。\n\n中日协定\n1918年5月16日,日本陆军少将斋藤季治郎与段祺瑞政府代表靳云鹏,在北京秘密签订《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19日又签订《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n“协定”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与日本采取“共同防敌”的行动;日本在战争期间可以进驻中国境内;日军在中国境外作战时,中国应派兵声援;作战期间,两国互相供给军器和军需品。\n通过“协定”,日本派出大批军队进入中国东北,此时沙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东线对上德国处于苦战状态,于是日本迅速取代了沙俄在东三省的战略地位,中国东北面临沦为日本殖民地的局面。\n\n六不总理\n段祺瑞是当时少有的人品高尚的廉洁官员。他一生做人信条是“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人称“六不总理”。当时,达官贵人多有三妻六妾,段祺瑞的第四位姨太太貌美且知礼,段祺瑞很喜欢。但得知她已经有了意中人之后,段祺瑞便忍痛割爱,成全她和意中人的婚事。段祺瑞让姨太出嫁的事,在当时民国社会传为佳话,此外,段祺瑞一生没有房产,从来不收礼,晚年保持气节,拒绝与日本军部合作。其人格与作风,是中国政治中的一股清流。\n\n评价\n1918年3月,段祺瑞复任总理时,有评论说:“段氏头脑简单,目光不远,固尽人而知之;然此外段氏尚有极大之病,即止以包围其左右之二三人为人物。盖彼以为全国之人物止有徐树铮、吴光新等,此外,彼概无所感触。自此点言之,谓段氏为澈头澈尾之军人,甚为妥当;谓澈头澈尾之非政治家,亦极妥当……或谓其最大之病在好好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殊不知彼实不知何为好何为恶,盖一单纯浑朴之人也。以上所言,指其短处,然尚有长处 —— 即有肝胆、重言诺、肯负责。此三长处虽不足掩其短,然求诸全中国露头角之人物,无一可以比肩。”\n1924年3月,北京大学纪念25周年活动中,大学生进行国内大人物票选,段祺瑞与胡适同居第四名,前三名为孙中山、陈独秀和蔡元培。\n段祺瑞因致电要求清帝退位、抵制洪宪帝制和讨伐张勋复辟这三件事,有“三造共和”的美誉。梁启超评价段祺瑞:“其人短处固所不免,然不顾一身利害,为国家勇于负责,举国中恐无人能比。”吴佩孚:“天下无公,正未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奠国著奇功,大好河山归再造;时局至此,皆误在今日不和,明日不战,忧民成痼疾,中流砥柱失元勋。”\n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段祺瑞被推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1926年,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联合发动学生抗议,北京军警镇压请愿学生,造成“三·一八惨案”,旋被冯玉祥赶下台。“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有说法认为段祺瑞随即赶到现场,向死者长跪不起,并决定终身食素,至死都没有违背这一决定。根据当时新闻档案,段祺瑞根本没有去“三一八”惨案现场,也没有出现在“悼念三一八惨案死难同胞大会”,并且段政府称示威学生为“暴徒”。有回忆者称段祺瑞在三一八之后在家中也吃荤,在其他场合吃素只是与信佛有关。\n\n著作\n段祺瑞晚年喜好吟咏,有《正道居诗》、《正道居诗续集》、《正道居感世集》、《正道居感世续集》等,后合编为《正道居集》,计有文八篇,诗三十五题五十四篇。\n香港学者陈炜舜积数年之力,在《正道居集》的基础上补辑逸作,包括文(联、颂)三十二篇、诗十题十篇,集合近三十位青年学人撰写解题、注释,附以〈剪影集锦〉与〈公文电报选辑〉,编成《段祺瑞正道居诗文注解》(台北:万卷楼,2020年3月)。\n\n影视作品\n赵本山:2011年中国大陆电影:《建党伟业》\n戴志伟:2009年香港无线电视:《蔡锷与小凤仙》\n马仑:2003年中国大陆电视剧:《走向共和》\n郑榕:1986年中国大陆电影:《直奉大战》\n\n参见\n西山会议\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n\n=== 来源 ==="} +{"doc_id": "5548", "title": "乔治·居维叶", "text": "让·利奥波德·尼古拉·弗雷德里克,居维叶男爵(法语:Jean Léopold Nicolas Frédéric,baron Cuvier;1769年8月23日—1832年5月13日),通称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法国博物学家、比较解剖学家与动物学家,也被称为“古生物学之父”。为博物学家弗雷德里克·居维叶之兄。19世纪早期的巴黎科学界名人。是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领域的开山鼻祖。\n居维叶的研究为脊椎动物古生物学打下了基础。他扩展了卡尔·林奈分类法,在纲之上设立了门,并将化石和动物纳入分类系统。他也是最早确认了生物灭绝的生物学家。在1813年的《对地球理论的论文》(Theory of the Earth)中,提出:新的物种在周期性的灾难性的洪水后产生,是19世纪初灾变论学说最具影响力的支持者。 \n他与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对巴黎盆地地层的研究确立了生物地层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其他成就包括,命名了乳齿象、大地懒、翼龙等古生物;将沧龙描述为一种蜥蜴而非鳄鱼。并且首次提出史前地球由爬行动物(而非哺乳动物)占据主导地位。\n居维叶也以强烈反对进化理论而闻名。在查尔斯·达尔文的理论提出之前,进化论的主要支持者为让-巴蒂斯特·德·莫内和艾蒂安·圣-伊莱尔。居维叶认为支持进化的证据不足,更倾向于灾变论学说。也因此和圣-伊莱尔进行了一场主要围绕动物结构究竟是由于功能还是形态学决定的著名辩论。\n他最著名的作品是《动物界》(Le Règne Animal)。1819年,复辟的波旁王朝授予他终身贵族,以纪念他的科学贡献。此后,他被称为居维叶男爵。1832年因霍乱在七月王朝首都巴黎病逝。\n居维叶最有影响力的追随者包括美国的让·阿格西和英国的理查德·欧文。他的名字被刻在埃菲尔铁塔上,为埃菲尔铁塔上的72个名字之一。\n\n生平\n早年经历与学生时代\n1769年,居维叶出生在杜省蒙贝利亚尔,他信奉新教的祖先自从宗教改革就定居于此。他的父亲让·乔治·居维叶是瑞士卫队中尉和当地的资产阶级。他的母亲是安妮·克莱沙泰勒。这个1793年10月10日并入法国的小镇当时还属于符腾堡王国。他的母亲比父亲年轻许多,勤勉地辅导居维叶的早年学习,使年轻的居维叶在学校轻松超越其他孩子。在10岁时,他进入文理中学。他在文理中学求学期间,虽然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时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但他的数学、历史、地理成绩名列前茅。据萨拉·鲍迪奇·李回忆道:“历史是他早年最令他不知疲倦的事,而且君主、诸侯的名字,甚至是最枯燥的冗长的大事年表,他一旦记住了就再也不会遗忘。”\n这期间他读到了康拉德·格斯纳的《动物史》,最早激发了他对博物学的兴趣��之后,他经常去一个亲戚的家借阅布丰的巨著《自然史》。他反复阅读这些书籍,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在12岁时就“熟悉各种飞禽走兽,成为一流的博物学者。”此后四年时间里他继续在文理中学学习。\n居维叶在斯图加特的卡洛琳学院度过了接下来的四年,他在所有的课程中表现出色。虽然他刚到这所学校时还完全不会德语,仅仅9个月的学习后,他就成功地赢得该门语言课程的学校奖。\n\n青年时代\n毕业之后,居维叶在等待学术机构聘用期间,由于缺少经济来源,1788年7月在诺曼底的费全维勒城堡(Fiquainville chateau)找到了一份家庭教师的工作。在那里他教导了新教贵族埃里西伯爵(Comte d'Héricy)的独子。18世纪90年代初,他开始了化石与现存物种的比较。居维叶经常参加在附近的小镇瓦尔蒙举行的关于农业的会议。在那里结识了隐姓埋名的亨利·亚历山大·泰西(1741-1837)。泰西曾是医生和著名农学家,刚刚从巴黎的恐怖中逃脱。听到泰西关于农业的发言后,居维叶认出了他是方法论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中农业部分的某些文章的作者,并亲切地称呼他为M.泰西。\n泰西沮丧地应道:“我知道,却因此失去了。”“同是天涯沦落人! ”居维叶感叹道。他们很快成为亲密的好友。泰西向巴黎的同事们介绍了居维叶。“我刚刚在诺曼底的山坡上找到了一颗珍珠”,泰西在给他的朋友安托万·帕门蒂埃的信中这样说。自此,居维叶开始与几个前沿的博物学家通信,并被邀请到巴黎。1795年春,26岁的居维叶成为让 - 克劳德·梅特鲁德(1728-1802)的助理,梅特鲁德当时刚任国立自然历史博物馆巴黎植物园比较解剖学会长。\n\n学术生涯\n1795年法兰西学会成立时,他被选为科学院院士。1796年4月4日,他开始在巴黎综合理工学院中讲课。同月国家研究所开幕,居维叶宣读了自己的第一篇古生物学论文。随后于1800年出版了题为《现存大象和大象化石的种类研究报告》(Mémoires sur les espèces d'éléphants vivants et fossiles)的论文。在本文中,他分析了印度和非洲大象的骨骼遗骸与猛犸象化石,以及当时被称为“俄亥俄动物”的化石骨架。其中首次证实了非洲象和亚洲象是不同的物种,猛犸象也不是与非洲或印度象一样的物种,所以一定是灭绝的生物。他进一步指出,“俄亥俄动物”代表了一种截然不同的已灭绝种类, 与猛犸象的差别与现存的象更大。直到1806年,他又针对“俄亥俄动物”发表另一篇文章,文中给所谓的“俄亥俄动物”取名为“乳齿象”(mastodon)。\n在他1796年发表的第二篇论文中,他描述和分析了在巴拉圭发现的一块大型化石,将其命名为大地懒(Megatherium)。他认为这具化石骨架属于另一种灭绝的动物。通过比较现存的树栖树懒和这块化石的头骨,居维叶了解到这动物是一种巨大的地面行动的树懒。\n总之,1796年的这两篇论文是一个开创性的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是古生物学研究的转折点,同时也是比较解剖学的起点。不仅大大提高了居维叶的个人声誉,还基本上结束了生物学界关于“灭绝”这一事实的长期争论。\n在1799年,居维叶继路易·让-马里·多邦东担任法兰西公学院自然历史教授。1802年,他成为巴黎植物园的名誉教授。同年被任命为该研究所的顾问,与督学共同监督公共教学。作为顾问,他在这一年中访问了法国南部。在1803年初,他被选为学院自然科学系的常务秘书,因此他辞去了先前的职务,并返回巴黎。在1806年,他成为皇家学会的外国成员,1812年成为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外国成员。同年,成为荷兰皇家研究所的通讯员,在1827年成为其成员。居维叶于1822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外国荣誉会员。\n\n此后,居维叶专门致力于三个方面的探究:\n\n软体动物的结构和分类;\n鱼的比较解剖学和系统组织;\n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研究。以及利用骨科学方法进行分类。\n\n轶事\n1812年,居维叶发表了一则著名的预言,被神秘动物学家贝尔纳·厄韦尔曼斯称为“草率的预言”(Rash dictum)。预言的内容是:“如今不可能还有未被发现的大型动物了。”然而,“恐龙”一词将在在他去世十年(1842年)之际由理查德·欧文发明。\n\n政治荣誉\n在居维叶的一生中,他曾担任拿破仑的皇家委员,公共教育委员会主席和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大学校长、荣誉军团第三等勋章、法兰西终身贵族、内政部长和路易-菲利普一世时期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尽管他在政治方面能力杰出,但是这样高的行政职位和荣誉与他在自然科学领域的领导力相比依然相形见绌。\n\n宗教信仰\n居维叶出生时就是虔诚的路德宗信徒。他信仰新教,定期参加教会礼拜。然而,他把他的个人信仰当作私事。在他监督新教徒政府的教育课程时,他显然把自己当作少数群体。1818年,他担任副主席创始巴黎圣经公会非常活跃地参与宗教事务。自1822年至他1832年去世,居维叶是法国大学神学学院新教教师。\n\n科学思想和其影响\n反对进化论\n居维叶批评进化理论,包括他的同时代人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艾蒂安·圣-伊莱尔提出的理论,即一种生物逐渐演变为另一种生物。他反复强调,他在化石研究中的丰富经验表明,一种化石通常不会逐渐变成另一种独特的化石。据此和他对动物解剖和生理学的理解,他强烈反对任何进化的概念。根据加利福尼亚大学古生物学博物馆的说法,“居维叶不相信生物进化,因为他认为生物体的解剖结构的任何变化都会使它无法生存。”他研究了圣-伊莱尔在拿破仑入侵埃及时带来的木乃伊猫和圣鹮,发现它们与它们现存的同类没有什么不同。居维叶以此支持他的想法,即物种一旦形成就不再变化。\n\n他还观察到,拿破仑入侵埃及得到的数千年前的木乃伊,似乎与现代同类并没有不同。“当然”,居维叶写道:“他们的差别比木乃伊里古人的骸骨和现代人骨骼的差别还要小”\n拉马克反驳了这一结论,认为生物进化在短短几千年之间难以发生足以观察到的变化。然而居维叶反过来批评拉马克和其他博物学家为了维护理论而贪图方便,“大笔一挥”就得出几百万年的结论。他表示,人们只能以积少成多的方式观察生物短时间的演变,从而推测长期变化。既然短时间内生物不发生任何变化,无论过多久物种都不会演化。此外,他认同生物器官相伴原理,所以断定生物任何部分都不能单独地发生演化,哪怕这种演化并不会使该种生物无法生存。在《赞美拉马克》(Éloge de M. de Lamarck)中,居维叶如是评论拉马克的进化论:\n\n他发现典型生物种总是在化石地层中突然出现,在灭绝前都不会有大的变化。为了解释这种古生物学现象,居维叶提出了设想(在一个世纪后被解释为间断平衡理论),并与《圣经》相协调。居维叶提出地球每隔一段时间(时间长度不固定)就会发生一次重大灾难,而最后一次灾难在《创世记》中被记载下来。\n居维叶提出的“物种一经成型就不再变化”的观点被后来的进化论批评者用来支持创造论,物种出现的突然性似乎与神创论一致。且物种不发生进化的观点与“物种”的神圣不可变性是一致的。然而居维叶的“不同生物种类出现在不同年代的底层中”的这一发现与神创论观点不相合。他支持的“灭绝”的概念显然也没有受到神创论者们的欢迎。\n\n人类化石争端\n许多作家不公正地指责居维叶“顽固地坚持认为人类的化石永远不可能找到”。事实上在他《对地球理论的论文》中,他只是说“目前还没有找到”。他在文中清楚地写道:“我断言,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人类骨骼的化石……”。化石通常比发现的骨骼遗骸更古老。亦即他所知道的人类骨骼,都因为处在相对近的年代而没有石化,所以出现在表层。然而,他的这个说法不是教条。当新的证据出现时,比如他在后来的版本中加入了一条备考中描述了他辨识的一具骨架,就是个“石化了的人类化石的例子”。\n\n灭绝理论\n在居维叶生活的年代,灭绝一说不存在的观点不仅来自科学权威,也来自宗教当局。在宗教当局的逻辑中,上帝不会消灭自己创造的生灵,因为这样会对维持地球上从海洋到地球和天空之间各种形式的生命之间的联系起到反作用。\n当居维叶在1796年介绍了他关于现存的和化石大象的论文时,物种灭绝仍然没有被公众接受。诸如布丰等人声称,在欧洲发现的动物化石,如披毛犀和猛犸象,如今仍然在热带地区生活(即犀牛和大象),只是由于地球变冷,离开了欧洲和亚洲而已。\n此后,居维叶对巴黎周围挖掘的一些大象化石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他发现所研究的骨骼与目前在印度和非洲生息繁衍的大象的骨骼截然不同。导致居维叶对化石来自现存物种感到怀疑。居维叶认为如果说这些骨头属于现存大象,却隐藏在地球上的某个角落无法找到十分可笑,毕竟它们的体型大到很难让人忽略。他后来更加深入研究这些化石,印证了他的想法,即这些化石确实异于如今现存物种。居维叶最终确认了这一命题,即地球长期以来的环境变化导致一���物种灭绝。\n居维叶的灭绝理论遇到了其他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如达尔文和查尔斯·莱尔的反对。与居维叶不同,这些自然科学家不相信灭绝是一个突然的过程。然们认为动物是作为以种群为单位逐渐变化。这与居维叶的理论有很大不同,后者认为动物灭绝是由灾难引起的。然而,在过去6亿年中发生的大规模灭绝的情况下,居维叶灭绝理论仍然是合理的,当大约一半的生物在200万年的短短地质范围内完全灭绝,部分原因是火山爆发,小行星撞击地球和海平面的快速波动。这时,新物种出现,原有物种减少,促成人类的出现。\n居维叶的早期工作最终证明,灭绝确实是一个可信的全球自然过程。他关于灭绝的想法受到他在希腊和拉丁文学中的广泛阅读的影响。他阅读了当时能找到的和地中海地区发现的大型动物化石有关的所有论文。\n\n灾变论\n居维叶相信他看到的大部分动物化石是已经灭绝的物种的遗骸。他1796年发表的《关于现存和化石大象的论文》的末尾说道:\n\n与当时许多自然科学家的想法不同,居维叶认为动物灭绝不是人为原因的产物。相反,他提出这些动物的灭绝时间大约就在距离人类出现的年代,因此得以间接地保存下古老的化石记录。他还试图通过分析各种文化背景的记录来验证水灾。虽然他发现许多关于水灾的报告不清楚,但他确实认为这样的事件发生在人类历史的边缘。\n这使得居维叶成为灾变论的积极支持者,它认为地球的许多地质特征和生命的历史可以通过导致许多动物种类灭绝的灾难性事件来解释。在他的学术生涯中,居维叶相信存在并非一次,而是几次灾难,导致了一系列不同的动物群。他多次写下这些想法,特别是他在他的论文集1812年的《四足化石的研究》(Recherches sur les ossemens fossiles de quadrupèdes)的序文中非常详细地讨论了这些文章。\n居维叶自己对这种灾难性事件的解释来自两个不同的来源,包括来自金-安德雷·杜勒(Jean-André Deluc)和多洛米厄(Dolomieu)的来源。前者提出,数千年前的大陆崩溃,允许海洋地板上升高于大陆板块,成为现在存在的大陆。后者提出,大规模的海啸袭击了全球,导致大规模灭绝。无论如何,他相信最近的洪水发生在人类历史上。他认为地球的存在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许多自然科学家(如拉马克),认为它是永恒的。\n他大部分用来支持灾变论的证据是从他的化石记录中获得的。他强烈支持爬行动物才是最早的动物,其次是哺乳动物和人类。他不想深入探究所有灭绝的和新出现的新动物物种之间的联系,而是重点关注地球上动物的历史延续方面。他的地球历史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拉马克的变革主义理论。\n居维叶还与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一起分析巴黎岩石周期。由于使用了地层方法,他们都能够从关于地球历史的研究这些岩石以推断关键信息。这些岩石中包含软体动物,哺乳动物的骨头和贝壳的残余物。从这些发现中,两人得出如下结论,即尽管地球本身是十分平静的,但在众多灾难的发生导致了许多环境变化。这些结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即被翻译成英语,德语和意大利语(英文版本并不十分准确)。1826年,居维叶发表一个修订版本,名为《地球表面世界》(Discours sur les révolutions de la surface du globe)。\n\n地层学\n居维叶与巴黎矿业学校的教授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合作多年,撰写了巴黎周围地区地质学专著。他们在1808年出版了初版,最终版本在1811年出版。在这部专著中,他们通过比较不同岩层的特征化石、分析地质柱状图研究沉积岩的有序层、巴黎盆地。他们发现这些地层存在时间很长,在此期间,动物区系发生演替。该地区有时淹没在海水或淡水下。威廉·史密斯在同一时期在英格兰地质图上的工作,他也使用特征化石和动物区系的原理来关联沉积岩层。它帮助建立了地层学的科学学科。这是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一次重大发展。\n\n爬行动物时代\n在1800年,居维叶在印刷的化石图片中首次认出了在巴伐利亚发现的小型飞行爬行动物化石。他在1809年将其命名为翼龙(Ptero-Dactyle) (后来将其拉丁化,即Pterodactylus antiquus)。这是翼龙类的第一个已知成员。在1808年,居维叶发现在马斯特里赫特发现的化石属于一个巨大的海洋爬行动物,他称为沧龙,第一个已知的沧龙科动物。\n居维叶正确地推测,统治地球的动物主要是爬行动物而非哺乳动物。这种猜测在他逝世后的二十年里得到了一系列伟大发现的印证,主要来自英国地质学家和化石收藏���,如玛丽·安宁,威廉·科尼贝雷,威廉·巴克兰和吉迪恩·曼特尔。\n\n器官相伴原理\n居维叶在1798年发表的一篇关于在巴黎附近的一些石膏采石场发现的动物的化石遗骸论文中, 描述了所谓器官相伴原理。他写道:\n\n如果动物的牙齿是适于食肉的,就算没有进一步的检查,我们也可以肯定,整个消化系统都适合于这种食物。并且它的整个骨骼和运动器官,甚至其感觉器官都适应其熟练追捕猎物的方式生长。因为这些关系是动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不是这样,它将无法存活。\n这个想法被称为居维叶的器官相伴原理,阐述了动物体内的所有器官是深度相互依赖的。物种的存在依赖于这些器官相互作用的方式。例如,某种消化道最适合消化肉食,但觅食植物的物种不能存活。因此,在所有物种中每个身体器官的功能意义必须与其物种本身相关,否则物种存活繁衍。\n\n应用\n居维叶认为此原理的可信度来源于他复原化石的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完整的四足动物化石留存,只能留下残肢化石。需要由解剖学家放在一起。更糟的是,沉积物通常将几种动物的化石遗骸混合在一起。解剖学家重新组装这些骨架可能会拼合不同物种的遗骸,产生假想的复合物种的风险。然而,居维叶认为可以通过检查每个骨的功能目的和器官相伴原理解决这个问题。\n\n影响\n居维叶应用这一原理成功地预测了蒙马特石膏采石场的有袋类动物骨盆结构,将器官相伴原理提升到科学理论的地位。他希望有一天解剖学可以像牛顿定律一样表示为简单、准确的法则。他认为他的原则是朝这个方向发展的一个重要步骤。\n器官相伴原理也是居维叶在非进化语境中理解器官功能的方式,是有独创性的。在同一篇1798年关于在巴黎附近的石膏采石场发现的动物的化石遗骸的文章中,居维叶强调了他的原理的准确性。他写道:\n\n今天比较解剖学已经达到这样完美的地步,即在检查单个骨之后,人们通常确定它属于哪个科,有时能知道它属于哪个属。首先如果该骨属于头部或肢体……这是因为构成动物身体的每个部分的骨骼的数量,方向和形状总是与所有其他部分成必要的联系。这样可以了解从点到整体中的任何一个,反之亦然。\n虽然居维叶认为他的原则的主要贡献是提供了一个理性的、数学的方式重建和预测化石。然而,在现实中,居维叶是很难使用他的原则。许多身体部位的功能意义在当时仍然是未知的,因此使用他的原理将这些身体部位与其他身体部位相关联是不可能的。尽管居维叶能够对化石发现做出准确的预测,但实际上,他的预测的准确性不是来自他的原理的应用,而是来自他对比较解剖学的广泛知识。然而,尽管居维叶夸大了他的原理的力量,基本概念是比较解剖和古生物学的核心。\n\n科学贡献\n居维叶在解剖学、分类学、人类学、鱼类和软体动物的研究上均有建树。其中在解剖学、分类学和人类的种族研究方面最具有创新性。\n\n比较解剖学和分类学\n在巴黎博物馆,居维叶进一步研究动物的解剖分类。他认为分类应该基于器官相伴理论。他还加强了将不太重要的身体部位从属于更重要的器官系统作为解剖分类的一部分的想法。在他的解剖学研究中,居维叶认为功能在分类学领域发挥比形式更大的作用。\n最终,居维叶将动物分入四个门,进行分类学和解剖学研究。他后来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门中通过细分每个纲,对动物进行开创性工作。例如,他建议无脊椎动物可以分为三个单独的类别,包括软体动物,辐射对称动物和有铰纲。他还指出,物种不能跨越这些类别。他认为生物体不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获得或改变其身体特征,并且总是保持最佳生存状态。因此,他经常与让-巴蒂斯特·拉马克和艾蒂安·若弗鲁瓦·圣伊莱尔的进化理论相冲突。\n\n种族研究\n居维叶是一个新教徒和人类一元说的信徒,他认为所有的人都是从《圣经》中的亚当的后代。一些研究他的种族工作的作家将他的立场称为“准多元”。他的大部分种族研究影响了科学种族主义。居维叶认为有三种不同的种族:白人(白人),蒙古人(黄种人)和埃塞俄比亚人(黑人)。居维叶声称亚当和夏娃是白人,人类的原始种族。其他两个种族起源于逃往不同方向的逃离者。5000年前一个重大灾难袭击了地球,随后那些幸存者生活在完全互相孤立的地方。\n根据他所谓的头骨的美丽或丑陋程度和文明程度,居维叶根据他认定的这些不同点划分为“种族”。他把白种人放��顶部,他认为他们的头顶形状最美丽,而黑人则在底部。\n\n居维叶对于白种人如是写道:白色的种族有着椭圆形的脸,直发和鼻子,欧洲文明的人看起来是最美丽的,在天赋、勇气和活动能力方面也是优于其他人的。对于黑人,他写道:……以黑色的肤色、羊毛样的卷发、压扁的颅骨和扁平的鼻子为标志。脸的下部和厚嘴唇的投影显然接近猴子部落:它所组成的群体总是保持在最完全的野蛮状态。居维叶的种族研究具有人类多元起源说的假定前提,即物种的固定性、环境影响的限制、不变的基础类型、解剖和颅骨测量差异、不同种族之间的身体和精神差异。\n\n萨拉·巴特曼\n居维叶所做的一项重要的人类学研究有关萨拉·巴特曼。1815年,居维叶担任拿破仑·波拿巴的外科医生。在这段时间里他见到了一个科伊科伊人的女性,名为萨尔特杰(Saartje)或萨拉·巴特曼(Sarah Baartman)。巴特曼是一个南非移民,她来到欧洲是由于有人向她许诺,她可以通过向欧洲人展示她的身体变得富有。因此,巴特曼航行到英国,被当作一个奴隶,被迫继续展示她的赤裸的身体,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在这些展览的重点放在巴特曼的显著的臀部和大型性器官。1814年,巴特曼被带到巴黎,交给一个旅行的马戏团,在那里她受到科学研究。居维叶也在研究她的科学家之列,他对她“猿类”的特点感到着迷。在她在欧洲的时间,巴特曼成为种族偏见宣传和性魅力的体现。\n巴特曼在1815年在贫困中死于一个未知的炎症性疾病(或许是梅毒)。她的遗体被送到居维叶处进行科学观察。收到尸体后,居维叶先做了几个石膏模型和她的身体蜡像,然后进行解剖。他在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把她的骨架拆下,放在展台上,和几个铸件一起展出。然后,他把她的大脑和生殖器分离出来。这些器官随后被保存在罐子中展示了150年。首先在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1937年捐赠给巴黎人类博物馆。由于公众的投诉,她的遗体和模型最终在 20世纪70年代后期撤展。在科学种族主义的历史背景下,这些显示被替换为一个关于巴特曼的故事。\n\n法国解剖学家布兰维尔(Henri Marie Ducrotay de Blainville)在1816年发表了关于巴特曼的解剖笔记,由居维叶在1817年的《自然历史博物馆论文集》(Mémoires du Muséum d'histoire naturelle.)中重新出版。居维叶在他的专著中写道:她的个性很活泼。记忆良好,能在隔开几个星期后,认出了一个她只见过一次的人。她说着流利的荷兰语,她在开普敦学过,知道一些英语,并开始用法语说几句话。她能根据自己国家的舞蹈风格跳舞,在他们称为“口簧琴”的乐器上演奏相当的动听……她的肩膀、背部和胸部很优美……她的手臂(相当苗条)也非常好。她的脚也很漂亮……尽管他对她有着这样的印象,但根据他关于种族进化的理论,居维叶依然在她的遗骸上找出并证明了猿类的特征。他认为她的小耳朵与猩猩的耳朵相似,并且还将她充沛的活力与猴子的速度相比较。\n在居维叶的发表的报告中,他将她与猩猩进行比较,并说她是人类物种中最低级的。他对巴特曼感兴趣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她是人类进化中的“缺失环节”。居维叶和同时代的其他研究人员通过她的性器官和外貌的不同说明她与白人的区别,以此为对她身体的粗糙检查辩护。借此,欧洲人加强了他们在文明的“白色自我”的保证。莎拉·巴特曼的性器官提供了整个19世纪的黑人女性的主要形象。“以一个人的一个单一样本来定义整个种族,并被广泛认为已经帮助形成科学种族主义的基础。”因此,当时的黑人女性的性行为被认为是病态的。与妓女相提并论,是淫荡,腐败和病态的代表。可见乔治·居维叶纵容他对种族的主观感觉左右他的科学研究。\n\n政府和公职工作\n除了自己在动物学和古生物学方面的原创研究以外,居维叶作为法国国家研究所的永久秘书和作为与公共教育相关的官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其中大部分最终以公开的形式出现。在1808年,他被拿破仑安置在法国大学委员会,在这个职位他主持(在1809年、1811年和1813年)委员会负责督查阿尔卑斯山和莱茵河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并报告与中央大学的合作情况。他就这个主题发表了三份报告。\n他再次以研究所的永久秘书的身份,不仅为科学院的已故成员准备了一些历史赞誉,而且也是一些关于物理和自然科学史的报告的作者。其中最重要的是1810年出版的“1789年关系历史学研究”。直到拿破仑1814年倒台之前,他任职于��务委员会。他的职位没有受到波旁复辟的影响。他被选为大学校长,在那里他担任公共教育委员会的临时主席,而他也作为路德宗信徒,负责新教神学教授。在1819年,他被任命为内政委员会的主席。\n1826年,他获得荣誉军团的“大军官勋位”,随后被任命为国务委员会主席。他自1830年起供职于法兰西文学院直到去世。作为空论家的成员,他于1832年初被提名为内政部长。\n\n纪念与命名\n有一些以其名命名以纪念居维叶的动物,他们包括居维叶喙鲸(原本被认为是已经灭绝的生物),居维叶瞪羚,红嘴巨嘴鸟(居氏巨嘴鸟),塞内加尔多鳍鱼(居氏多鳍鱼),钝吻古鳄(居氏凯门鳄),虎鲨(Galeocerdo cuvier)和居氏安乐蜥(Anolis cuvieri)——一种来自波多黎各的蜥蜴。还有一些灭绝的动物命名为居维叶,如南美巨头懒熊(Catonyx cuvieri)。\n居维叶环形山1935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命名。\n新西兰的维维尔岛(D'Urville)由改名为居维叶(Cuvier)。\n\n英格兰韦恩·格劳瑟(Wayne Glausser)教授长篇大论地指出,帕特里克·奥布莱恩的20本小说(1970-2004)的《怒海争锋(Aubrey-Maturin)》系列中的人物斯蒂芬·马图林(Stephen Maturin)“是由乔治·居维叶阐述的新古典范式的倡导者”。\n\n所命名的分类\n(列表可能不完整)\n\n282个乔治·居维叶命名的生物分类\n\n参见\n解剖学\n生物分类学\n地层学\n化石\n\n参考文献\n参考书目\n延伸阅读\n外部连接\n\n互联网档案馆中乔治·居维叶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nVictorian Web Bi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nfoscience\nEnglish translation of Discourses\nCuvier's principle of the correlation of par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Cuvier's Elegy of Lamarck(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在Find a Grave上的乔治·居维叶"} +{"doc_id": "5555", "title": "马来西亚行政区划", "text": "马来西亚(Malaysia)是位于东南亚的一个联邦议会君主立宪制国家,在马来西亚当地简称为大马,部分国外地区简称为马国。国家整体依地理位置可区分为两大部分:\n\n位于马来亚半岛的部分称为西马,又细分为中马、北马、南马和东海岸4部分,半岛上有11个州和2个联邦直辖区;\n位于婆罗洲的部分称为东马,有沙巴和砂拉越以及1个联邦直辖区。\n根据联邦宪法,马来西亚由是十三个州(negeri)和三个联邦直辖区(Wilayah Persekutuan)组成,邦与州的界线是以马来西亚成立日(Hari Malaysia,1963年9月16日)之时为准,任何意图将州界线改变的决定必须先获得有关州政府及统治者会议的同意方为有效。\n自马来西亚成立以来,第一级行政区的变更有:\n\n1966年宪法(修正)法案-新加坡独立\n1973年宪法(修正)(2)法案-吉隆坡划为联邦直辖区\n1984年宪法(修正)(2)法案-纳闽划为联邦直辖区\n2001年宪法(修正)法案-布城划为联邦直辖区\n\n州属\n州和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的第一级行政区划,现时在马来西亚共有13州和3联邦直辖区,根据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州又有马来州属、海峡州属和婆罗洲州属的分别。州拥有独立的立法权和行政权,州内的3个主要机构为州议会、州行政议会或州内阁和州政府秘书处,除了州政府以下机构及官联机构外,联邦政府机构的人事调动是由公共服务委员会负责。至于司法方面,半岛州属隶属马来亚高等法庭;婆罗洲州属隶属沙巴与砂拉越高等法庭,每个州属皆设有一处高等法庭。\n州的立法机构为州议会(Dewan Undangan Negeri),每个州属将根据人口和发展程度的不同区划若干州选区,通过选举制度直选州议员,获得最多议席的政党将成为执政党组织州行政议会或州内阁,州议会的最高负责人为议长。\n州的行政机构为州行政议会(Majlis Mesyuarat Kerajaan Negeri;半岛州属)或州内阁(Kabinet Negeri;婆罗洲州属),一般称为州政府,它是由州议会中占有最多议席的政党组成。州行政机构的最高负责人为州务大臣或首席部长,之下设有4至10个行政议员或部长职,州政府同时拥有土地资源和地方政府的支配权。\n州政府秘书处(Setiausaha Kerajaan Negeri)隶属州政府,主要负责州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同时也负责州政府与联邦政府以及州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工作。\n联邦直辖区是由联邦政府直接管辖的属地,其立法机构如市政局及行政首长皆由联邦直辖区部委任。\n\n基本概况\n建制日期\n州以下行政区划\n州以下的行政区划在不同的州属有不同的架构,一般分为:\n\n省(Bahagian)\n省是沙巴和砂拉越以下的行政区划,在砂拉越���省的最高机构为专署,专署的功能是对省内各县的建设发展做出规划与协调,最高负责人为专员;而在沙巴,省并不设有独立的最高机构,建设发展的规划与协调由各县自行负责。\n\n县(Daerah/Jajahan)\n县是半岛州及东马省以下的行政区划,县的主要机构为县署及土地局和地方政府,县署及土地局的功能是对县内各区的建设发展做出规划与协调以及负责土地事务,最高负责人为县长(Pegawai Daerah);地方政府根据各县的人口与发展程度不同,可分为市政局(Dewan Bandaraya)、市政厅(Majlis Bandaraya)、市议会(Majlis Perbandaran)和县议会(Majlis Daerah),以及与市议会同级的镇公所(Lembaga Bandaran)和与县议会同级的郊区议会(Majlis Daerah Luar Bandar)。两者的差异在于县署及土地局是根据《1965年国家土地法令》设立,主要负责处理土地规划相关事务,是州政府的派出机构;地方政府是根据《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设立,主要负责民生和公共设施规划,有独自层级的议会以及议员,由各州政府或者联邦直辖区局代管,各州/区之间的地方政府则由联邦政府的地方政府发展部地方政府局负责协调。\n县署及土地局和地方政府同为县级的政府机构,但地方政府和县的界线并不一定相同,如新山县划为3个地方政府、马六甲州3个县有4个地方政府、槟岛2个县只有一个地方政府、威省3个县只有一个地方政府。总的来说,土地资源的管理权限属于州,所以县的界线区划属于州政府;房屋和公共设施的管理权限属于联邦和州,所以地方政府的界线区划取决于联邦政府和州政府。\n\n副县(Daerah Kecil)\n副县是县署在工作量超出负荷的情况下,在县内分划出一个副县署作为县署的派出机构,副县署所管辖的区域既成为副县。\n\n区(Mukim)\n区(音译为“巫金”)是传统在县和副县以下的三级行政区划(在东马是四级),巫金的最高负责人为区长(彭古鲁),区长办事处附设在县署之下。而在地方政府建成区则有“城镇”(Pekan)和市镇(Bandar)两种区划,如新山市和乔治市市中心属于“市镇”。\n\n甘榜(Kampung)\n甘榜(或者是“乡村”,Desa)是最低一级的行政区划,“Kampung”指Mukim之下传统形成的聚落,对上州政府;“Desa”指Bandar/Pekan之下建成的聚落,对上联邦政府的房地部或乡区发展部。\n根据村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行政归属,行政上归属州政府的传统甘榜、渔村、重组村和新村设有“乡村社区管理理事会”(简称社管会或“MPKK”,全名为“Majlis Pengurusan Komuniti Kampung”),对村内的发展做出规划与协调,并由一名“主席”带领。 地方政府建成区的部分花园住宅区以及公寓单位也有自设社管会,如槟城东北县虽为城市地区也设有社管会。\n\n花园住宅区(Taman perumahan,时常简称为“Taman”):是目前马来西亚最常见的村级行政区,主要位于城镇,并可细分为独立式(Sesebuah/Detached)、半独立式(Runah berkembar/Semi-detached)、联排式(Teres)、豪华联排(Rumah bandar/Town house)、田字屋(Kelompok/Cluster)和廉价屋等形式,并有较宽敞的车巷通往主要道路。\n共管公寓(Pangsapuri):和花园住宅区一样主要坐落于城市,并可细分为高级公寓、服务式公寓、廉价公寓(Low cost flat)、组屋(Flat, 5层以下的公寓)等。\n传统甘榜(Kampung Tradisi):是以自然方式形成的聚落,行政归属州政府。\n渔村(Kampung Nelayan):是以自然方式形成的聚落,行政归属州政府。\n重组村(Kampung Tersusun):是在自然灾害后,以人工迁移方式形成的聚落,多为马来人居住,行政上归属州政府。\n华人新村(Kampung Baru Cina):是在马来亚紧急状态(1948-1960)以人工迁移方式形成的聚落,行政归属州政府。\n垦殖区(Kampung FELDA):是联邦土地发展局在特定地区发展形成的聚落,行政归属马来西亚乡村与区域发展部,此外 FELCRA(联邦土地统一及复兴公司)也有在特定地区建设聚落。\n原住民部落(Kampung Orang Asli):是原住民的传统聚落,在西马,行政归属乡村与区域发展部,主要坐落在彭亨、柔佛和雪兰莪州;在东马,行政归属州政府。\n水上部落(Kampung Atas Air):是沙巴水上原住民的传统聚落,行政归属州政府。槟城乔治市也拥有几个水上部落,如姓周桥和姓林桥,多被发展为旅游景点。\n非法木屋区(Kampung Setinggan):是在政府未授权的情况下自然形成的聚落,土地行政归属州政府。\n种植园(Estet / Ladang):是有规划性在农用地段形成的聚落,土地行政归属州政府。\n\n地方政府\n马来西亚各州的行政区划和地方政府的设置没有直接的挂钩,主要是因为两者的权限归属不同,虽然两者都由州政府所设置,但省、县、区是州政府直属机构所管理的分区,在《1976年地方政府法令》中,地方政府则是州委地方议会的自治管理的区域。所以会有一个县设置一个地方政府、一个县内设置多个地方政府、一个县被分置给多个地方政府、两个县并入一个地方政府等情况。地方政府根据各县的人口与发展程度不同,可分为隶属州政府的市政局/市政厅、市议会和县议会,和隶属于联邦的特别地方政府:\n\n联邦、州和地方政府比较\n马来西亚行政区划列表\n注释\n参见\n马来西亚地理\n马来西亚城市列表\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英文) Malaysia Stat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Articles about each states in Malaysia"} +{"doc_id": "5572", "title":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text":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英语:China Disabled Persons Federation),简称中国残联,是由中国各类残疾人代表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全国性残疾人事业团体。\n中国残联不同于政府机构,又不同于一般的群众团体,是一种半官半民性质的综合性社会团体。根据相关法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批准,中国残联是将残疾人自身代表组织、社会福利团体和事业管理机构融为一体的残疾人事业团体。中国残联直接和国务院的相关领导联系,在业务上接受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口指导,在国家计划中单列户头,并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业务关系。\n\n沿革\n中国残联是在1953年成立的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和1984年成立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基础上,于1988年3月11日在北京正式成立的。\n此外,中国残联分设,“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等残疾人专门协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级行政区所成立的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是中国残联的地方组织,受同级政府领导、民政部门代管、上级残联指导。街道、乡镇及残疾人比较集中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受当地残联的业务指导。\n\n宗旨与职能\n中国残联宗旨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动员社会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鼓励残疾人坚持爱国主义和乐观主义,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为社会贡献力量。\n中国残联主要包含了以下职能:\n\n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n开展各项业务和活动,直接为残疾人服务;\n承担政府委托的部分行政职能,发展和管理残疾人事业。\n此外残联负责管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款项;由地方税务局代征残疾人就业保障金。\n\n机构设置\n根据有关规定,中国残联机关设置下列机构:\n\n全国代表大会\n中国残联实行全国代表大会制度,设有主席团、执行理事会、评议委员会等机构。“代表大会”和“主席团”,是中国残联的决策和权力机构;“执行理事会”是常设执行机构,代表联合会负责日常工作;评议委员会是监督、咨询机构。\n\n内设机构\n直属事业单位\n直属企业单位\n华夏出版社有限公司\n\n主管社会团体\n会徽\n中国残联的会徽中心图形,是由“残疾人”三字的汉语拼音缩写CJR组成的;会徽外形是以五个相互连接的“人”字组成的梅花。\n\n历任领导\n历任主席\n\n历届领导成员\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577", "title": "拉丁字母发展史", "text": "拉丁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出现,经历了大约2500年历史的转变,成为今时今日的样式,是现时世上应用最广泛的书写系统。\n\n起源\n一般相信拉丁字母源于希腊字母西部分支优卑亚字母。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时,罗马人从古希腊人在今日南意大利建立的大希腊殖民地的人民学会使用文字。这种源于库迈城的古文字成为了当时刚冒现的各种古意大利字母的其中一员。\n根据罗马的传说,拉丁字母是由女预言家西碧的儿子Evander在特洛伊战争发生前的60年引进罗马的。这种说法未有得到历史的支持。\n从库迈字母中,古代的意大利人发展出埃特鲁斯坎字母。这套埃特鲁斯坎字母有26个字母,而罗马人从这26个字母中只采纳了21个字母,成为了拉丁字母的雏型:\n\n当中:\n\nC用来表示/g/,\nI用来表示/i/及/j/,\nV用来表示/u/及/w/。\n\n古拉丁语时期\n由于一般人倾向使用C,它在这时期可以同时表示/g/和/k/,K不受欢迎而边缘化。\n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时,Z被放弃,而其位置则被G所取代。在这时候,/g/和/k/的载体又再变化:C现时只代表/k/,而G则只代表/g/。\n古拉丁语既可自右向左书写亦可折行书写,而公元前1世纪起则基本自左向右书写。\n\n古典拉丁语时期\n罗马皇帝克劳狄一世在未登基前曾发明过三个新字母,用来完善当时的拉丁字母。这三个新字母在克劳狄登基后,亦曾一度通行,但在克劳狄死后就被人遗忘了。不过在公元前1世纪,当希腊被罗马帝国征服之后,Y和Z分别被引进和再引进到拉丁字母中,并放置到最后。在这时,拉丁字母的成员扩展至23个:\n\n有部份字母的名称有争议。一般来说,罗马人并不会跟希腊人一样使用传统闪语族的字母名称,而是有它的独特命名法则:\n\n除了C、K和Q以外,每个塞音之后接上/eː/来作为字母的名称,\n对于C、K和Q,三个字母用了不同的母音来分辨(这种做法亦演变成日后拉丁语系语言的拼写法则),\n在每个持续辅音之前加上/e/作名称,\n所有母音以字母本身作名称,\n对于两个新加入的字母:\nY字的名字最初估计是叫作“hy”(/hyː/),但后来改了作“i Graeca”,意思就是“希腊人的i”。这很大可能是因为说拉丁语的人难以分辨/i/和/y/这两个音。\nZ字采用原来的希腊语名称,即zeta。\n早期的文字都是在石碑或建筑物上的铭刻。这种书体被称为“铭刻体”。当文字抄写在莎草纸或兽皮书上时,因为抄写工具的转变,使字体亦跟随作出相应的调整。这种书体,被称为“粗俗体大写”。\n\n“罗马草书体”或“拉丁草书体”是一种于日常书信往来使用的字体,是从铭刻的大楷字体演变出来。一般用于商人在日常记帐、又或学童学习字母时、甚或罗马帝皇在发司号令时使用。比较正式的书体有罗马方体,但在非正式场合,草书体使用起来比较快捷。这种罗马草书体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后3世纪通行,但相信在更早的时间就已存在。\n参看:粗俗体大写、罗马方体\n\n近古时代\n在晚期古希腊罗马时代(亦作近古时代),透过拉丁语作传播媒体,拉丁字母的应用范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亦从意大利半岛扩展到环地中海地区;不过帝国的东部,包括希腊、小亚细亚、黎凡特及埃及继续沿用希腊语作通用语。当通行拉丁语的帝国西部陷落以后,拉丁语继续演化成为当地的本土语言,例如:法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及加泰隆尼亚语等各种罗曼语族的语言。这些语言一直到现在还在使用拉丁字母。\n参看:西哥德文字、罗马草书体\n\n中世纪\n大约在1300年左近,W才以一个独立字母的姿态出现。\n另一方面,小楷字体亦是在中世纪时期从新罗马草书体演变出来。大约在4世纪时,一种名为“安色尔字体”(又译“安自尔字体”)的书体从大楷文字演变出来。这种文字后来又再演变成为了小楷文字的雏型。不过,古罗马的文字在铭刻、正式的文件及需要强调的文字中依旧保留原来的风格。后来,大楷和小楷字体开始在文字里分工:大楷字体只用于段落及句子的开首和专有名词,而其他情况转用了小楷。大小写的规则随着时代转变及不同的语言而有所不同,直到现在亦如是。举个例子:在古英语里绝少看到专有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用大写,但从18世纪开始的现代英语却变得跟今日的德语一样,所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都用大写。\n安色尔字体除了演化成后来的小楷文字以外,源自爱尔兰的岛风字体亦是从安色尔字体演化而来的。这种独特的书体随着塞尔特人在欧洲的活动而传播。直到今日,有不少角色扮演游戏都特意采用这种岛风字体来塑做出一种中世纪的情怀。\n随着拉丁文在欧洲大陆的传播,拉丁文的应用变得广泛。因此,不少常用的词语或词干都被简化,以使抄写更便捷。这些各种简化及变体,以及各种欧洲语言对拉丁文字的适应修改,都被后世统称为中古拉丁文字变体 (Scribal abbreviation)。\n在北欧生活的日耳曼语族人口本来一直都使用如尼字母,但自从西方基督教的传播,他们亦渐渐改用拉丁字母。这趋势后来更影响到位于波罗的海周边的其他民族的语言,例如: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以及其他非印欧语系的语言,例如:芬兰-乌戈尔语族的芬兰语、爱沙尼亚语及匈牙利语。在中世纪时期,西斯拉夫语族的语言人口亦采用了拉丁字母,包括了今日的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等民族的祖先。这些��族在接纳了罗马天主教的同时,亦接纳了拉丁字母;相反的,他们在东部的兄弟民族─说东斯拉夫语族语言的民族,他们信奉东正教,并使用西里尔字母。\n直到1492年,拉丁字母的应用仍然只在西欧、北欧及中欧;在东欧及东南欧的人大多数都使用西里尔字母;东地中海地区说希腊语的民族依然在使用希腊字母;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阿拉伯字母在这些地区通行,不只阿拉伯人,波斯、伊朗、印尼、中亚及非洲北部的人都在使用。在亚洲的其他地方,若不是使用从婆罗米文字演变出来的文字,就是在使用汉字。\n\n参看:卡洛林小草书体、岛风字体、安色尔字体、中古拉丁文字变体\n\n早现代时期\n大约在16世纪,I与J这两个字母开始分化;虽然U与V的分化亦间中出现,但这分别要到18世纪才成为标准。\n随着印刷术于文艺复兴后期的传播,拉丁字母的字体开始出现,都是根据中世纪时的多种小楷字体而设计的。\n参看:哥德体\n\n现代时期\n到了18世纪,拉丁字母的标准才跟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相同,有26个不同的字母。\n在殖民主义时期,拉丁字母开始在全世界广泛传播,主要被用于书写过往没有文字的语言,特别是透过基督教的传播,用于圣经的翻译本上。透过这些活动,拉丁字母从欧洲传播至南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部份及非洲,伴随着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法语及荷语的进入。\n到了18世纪后期,罗马尼亚人亦转了使用拉丁字母:虽然罗马尼亚语亦是罗曼语族的成员,但当时的罗马尼亚人主要还是信奉东正教,直到18世纪之前,他们还一直在使用西里尔字母。另外,在法国管治下的越南亦采纳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国语字来书写越南语,以取代过去使用的汉字和字喃。拉丁字母亦成为了南岛语系诸语的书写系统:过往在马来群岛上各种语言都是使用阿拉伯字母或其各自从婆罗米文字演变而来的字母,到这时都转用了拉丁字母,例如:马来语、印尼语、他加禄语等。\n1928年,土耳其共和国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土克为准备新成立的国家实施改革,决定采用拉丁字母来书写土耳其语,以代替过往鄂图曼帝国时代的阿拉伯字母。与此同时,在中亚地区的突厥诸语都一同转用一种约在1930年代成型的统一土耳其字母。这些语言包括有:塔塔尔语、巴什基尔语、阿塞拜疆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等。在1940年代,在前苏联总书记斯大林的指令下,这些中亚地区的语言都改用了西里尔字母来书写他们的语言。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这些地区有不少新成立的国家再度重新使用拉丁字母取代西里尔字母。这些新成立的国家计有: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及土库曼。\n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亦为普通话订立了一套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方案,是为汉语拼音方案,以方便儿童以及外国人学习普通话。不过,在当地依然以汉字作为读写的主要形式。之后,也为少数民族制定了用拉丁字母书写的文字,如壮文、布依文等。\n西斯拉夫语及大多数南斯拉夫语都使用拉丁字母,而不是西里尔字母,或多或少反映了主流宗教对大众的影响。当中,波兰语用上了好几种特别的标音符及二字符字母来表示其独特的语音,例如:ł(代表了一种近以/w/的音)。在捷克语,亦有使用háček(意思是:小钩)来增加可用的字母。“háček”这个字本身就是源自捷克语。此外,在克罗地亚语及拉丁化了的塞尔维亚语亦有采用加了“小钩”的字母,例如:“č”、“š”、“ž”,以及加了尖音符的ć和加了横杠的đ。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一般使用西里尔字母,因为它与希腊字母比较相近。现时,塞尔维亚语同时在使用拉丁字母及西里尔字母两套不同的书体系统。\n\n参看\n字母发展史\n衍生拉丁字母\n\n\n== 参考及注释 =="} +{"doc_id": "5580", "title": "浙江省_(中华民国)", "text": "浙江省,简称浙,是中华民国原辖省级行政区,为延续清代所设置的22省之一,亦是华中七省之一。除去合钱塘县、仁和县为杭县外,浙江省的县级行政机构几乎没有发生改变。浙江省在辛亥革命后一开始由浙人治浙,后来北洋军阀介入浙江政界纷争,最早占据浙江的是皖系军阀,后来孙传芳在江浙战争中代表直系军阀占领并统治浙江,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占领浙江,在此之后中华民国政府一直统治浙江直到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占领浙江大部,中华民国国军剩余军力在1949年以后仍旧活跃在浙江沿海地区,直到1955年大陈岛撤退才彻底退出浙江。\n\n历史沿革\n浙人治浙\n宣��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以前,浙江是革命党活动活跃的地区,浙人章太炎、徐锡麟、秋瑾、陶成章等人成立光复会,影响波及长江下游和东南沿海。同年11月4日,杭州新军起义,并于17日于杭县(原称钱塘)成立浙江省军政府,时任浙江咨议局议长汤寿潜被推举为首任浙江都督,周承菼为浙军总司令,宣告浙江独立,脱离清朝的统治。嘉兴、湖州、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宁波、绍兴、温州、台州等地分别设置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浙江省省会仍定于杭县(原称钱塘,今属杭州市)。1月都督汤寿潜改任中华民国首任交通总长后,浙江各界又公推蒋尊簋为浙江都督。但在袁世凯的压力下,蒋尊簋被迫辞去都督,袁遂任命朱瑞为浙江都督。\n民国5年(1916年)4月12日浙江省宣布独立,布告安民。5月,公推吕公望为浙江都督兼省长,宣导“浙人治浙”,加入反袁护国运动。省议会议长沈定一召集被袁世凯解散的省议会复会,恢复《临时约法》,行使省议会的权力。但由于局势动荡,吕公望无力掌控浙江政局。民国6年(1917年)1月,北洋政府任命杨善德带兵来杭任浙江督军,齐耀珊任浙江省长,浙江各界虽力拒,但终未挽回局面,浙人治浙时代结束。\n\n北洋军阀统治\n杨善德就任浙江督军后,浙江省被正式纳入北洋军阀势力范围。杨去世后,卢永祥接任浙江督军。杨卢2人均属皖系军阀。因当时的江苏省为直系军阀统治,所以浙江督军节制同属皖系的上海地区。\n民国13年(1924年)9月,江浙战争爆发,属直系军阀的江苏督军齐燮元联合江西和福建进攻皖系的卢永祥。10月战争结束后直系获胜,驱逐卢永祥。浙江进入直系军阀统治时期,督军为孙传芳,直至北伐战争结束。\n清末民初时期,浙江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和开埠较早,较早的接触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并且投入到推翻清朝的统治的斗争中,孙中山后期的革命经费大部都是浙江湖州的丝绸商人筹集和捐赠的,蒋中正就是依靠江浙财阀的势力上台的,湖州人当时就占国民党中常委的1/3,控制了当时的政权。浙江人还较早参与了当时上海的开发,宁波人大量移民上海,湖州人控制了当时上海大部分码头和租借大半房产,并建造了百乐门,和平饭店等知名建筑。\n\n南京国民政府\n民国16年(1927年)2月底,北伐军攻克浙江全境,4月,析杭县设置杭州市,7月27日浙江省政府正式成立,浙江开始了在国民政府领导下的十年建设,其间多项重要基础设施竣工。民国18年(1929年),张静江在杭州成功举办了第一次西湖博览会。\n民国16年(1927年)下半年到民国25年(1936年),中共在浙江各地共发动50余次武装暴动。民国19年(1930年)5月,中共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浙南永嘉宣布成立,并在温州、丽水、金华、台州地区广泛扩展势力,持续时间达四五年之久。民国23年(1934年),中共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后三进三出浙江,进行10多次战斗。民国24年(1935年)1月中旬,红军先遣队在江西怀玉山遭国军重兵合围,大部阵亡。残存部队在师长粟裕、政委刘英的率领下,从江西进入浙江,展开游击战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任命卫立煌和第十八军军长罗卓英为闽赣浙皖边区清剿总指挥部正副总指挥,并调国军主力部队第十八军入浙,企图围歼红军挺进师于浙西南地区。红军挺进师跳出包围圈,击破了罗卓英部的清剿。后红军挺进师主力与闽东独立师顺利会师,在泰顺白科湾成立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积极推进浙南游击根据地发展。民国25年(1936年)4月, 中共皖浙赣省委在皖赣边的鄣公山成立,同时成立以皖南独立团为基干的皖浙赣独立团。在浙西游击区还有上浙皖特委独立营、下浙皖游击司令部、浙皖军分区等武装。民国26年(1937年)上半年,蒋中正命闽浙赣皖边区主任公署主任刘建绪集中各路兵力10余万人,开始对皖浙赣边实行清剿,挺进师挫败了刘建绪部,但独立团在淳安境内被消灭,上浙皖特委、下浙皖特委和浙皖特委下属党组织及游击队均遭破坏。该年10月,红军挺进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闽浙边抗日游击总队。次年3月,奉命北上抗日,编入新四军二支队。\n\n抗日战争\n民国26年(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浙江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之一,属于第三战区。\n战争爆发后,浙江北部的嘉兴、吴兴、长兴等地是前期淞沪会战的主要战场之一。8月14日14架日军战机从台北起飞,跨海进入浙江,企图突袭杭州笕桥机场,爆发八一四���战。中国空军在装备性能、数量和技术都相对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在杭州笕桥上空与日军飞机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击落日机数架,取得空战大捷。8月下旬,浙江境内成立杭州湾北岸守备区和浙东守备区。\n11月14日,嘉善失守。18日,嘉兴失守。21日,吴兴失守。25日,长兴失守。年底杭州亦失守,日军大举进攻浙江。日军对浙江的侵略主要沿铁路线展开。为阻缓日军行动,国府对浙江实行焦土政策,包括毁弃铁路和公路,撤出城市居民和物资等。期间朱家骅担任浙江省主席,赶在日军进入杭州前撤出市民、机关、学校、工厂,炸毁钱塘江大桥,形成双方隔钱塘江对峙的浙江正面战场。\n民国28年(1939年)3月21日拂晓,日本侵略军为进攻江南,扫荡浙东,策应正在进攻南昌的日军,土桥一次师团一部在富阳周家浦偷渡。抗敌自卫团在当地群众的支援奋战三天两夜,取得东洲保卫战的胜利。民国29年(1940年)1月,日军土桥师团乘雪天渡过钱塘江,占领萧山。7月16日,日军调集炮舰及登陆舰30余艘、航空母舰1艘、飞机30余架和3000余兵力,从海上进攻镇海,威胁当时全国最重要的对外港口和抗日前哨宁波。时第194师师长兼宁波防守司令陈德法指挥其所属部队和增援部队,在戚家山争夺战中大败入侵之敌,毙伤日军1000余名,击落日机一架,日军指挥官萍乡月蜀切腹自杀,取得抗战中的第一次反登陆海防战大捷,是为镇海大捷。\n抗战期间,浙江是日本进行细菌战的主要受害地区之一。目前,在义乌和衢县分别建有细菌战纪念展览馆,反映侵华日军细菌战的犯罪史实。\n民国34年(1945年)9月4日第3战区参谋长张世希与驻杭州的日军第133师团参谋长樋泽一治在富阳宋殿村(今属富阳市受降镇)举行洽降会谈,浙江光复。\n\n国共内战再起\n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后,杭州、宁波等城市已被新四军包围,广大乡村也被中共武装控制。国民政府一方面收编汪伪国军,以其阻止中共势力扩大;另一方面则加紧进驻战略要地,同时向中共控制下的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与留守的中共部队进行了交战。9月中旬,国军调集浙江保安部队和一些地方团队对浙南的永乐边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永乐人民抗日游击自卫总队跳出包围圈,挺进外线作战,粉碎了这次清剿行动。后总队撤销番号和建制,组成武工队,继续开展游击活动。10月中旬,留守于浙西的中共武装被国军打散。10月下旬,国军第三十二集团军和浙江保安部队,对浙东的四明山区和金萧地区进行清剿。留守当地的中共武装,在严酷的环境下顽强地存活下来。为了因应局势,驻浙的新四军部队奉命主动北撤,于11月全部进入苏北。\n民国37年(1948)冬和38年(1949年)春,中共在浙江相继成立了浙南游击纵队和浙东第二游击纵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辽西、平津、徐蚌三大战役国军先后惨败,中华民国政府统治摇摇欲坠。民国38年(1949年)4月,共军渡过长江,攻克首都南京,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七、八、九、十兵团8个军和第二野战军三、五兵团5个军,分兵数路进攻浙江。5月间,浙江的温州、杭州、宁波等各城相继易手,并深入浙南东。7月初攻克宁海县城和象山县城,9日陷石浦。10月30日攻下磐安。至此,浙江本部全境易手。\n中华民国政府在撤守浙江本部时,曾有计划、有组织地布置武装特务作应变准备,总计约5.3万余人。中共当局为了巩固政权,由浙江省委和第七兵团兼浙江军区统一领导驻浙野战军和军区部队、各级公安机关及广大民兵,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大规模的军事清剿:民国38年(1949年)5月至12月期间,共歼灭大股国军5万余人;民国39年(1950年),以各专区、各县结合部和边沿山区为重点实施分散驻剿,共歼小股国府势力3.6万人;民国40年(1951年),结合农村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进一步掀起群众性的肃清国府势力行动,共歼灭8,500余人,基本肃清浙江本部的国军武装特务。\n\n退守大陈\n民国38年(1949年),随著浙江本部的易手,国军部队纷纷逃往沿海岛屿,企图固守顽抗。舟山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国军在此组建了舟山防卫司令部。解放军第七兵团为了拿下舟山群岛,确定先逐次攻占定海周边岛屿,后攻占舟山本岛的作战方案。8月18日傍晚,打响攻占大榭岛的战斗,揭开了舟山战役的序幕。10月,解放军接连攻下舟山群岛的金塘岛及桃花岛,企图占领登步岛,进取定海各离岛。11月3日,共军开始登陆登步岛,经过3天激战国军歼灭进攻共军,使得共军一时之间不敢冒然进行岛屿登陆战。\n民国39年(1950年)5月初,蒋中正在海南岛、福建东山岛先后失守及解放军已经攻占了舟山群岛部份岛屿并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飞抵舟山定海布置撤逃。驻舟山的浙江省政府各机构人员、国军12.5万人及居民2万人遂于5月中旬撤往台湾。解放军第七兵团随即分兵三路进军舟山,占领各岛。此时国民政府仍控有在浙江东南的大陈列岛(今台州列岛)、一江山、披山岛、头门山、渔山、南麂等诸岛,而撤退到岛上的县政府包括温岭、临海、黄岩、平阳、三门、乐清、玉环七县,实质上除了温岭县尚领有完整的一个乡建制(凤尾乡)外,其他各县空有名号,所辖之地都非一个完整的乡。而在各县之上的国民政府原浙江省政府及浙南行署等,皆已因为国军由舟山撤退而撤销。\n到了民国40年(1951年)3月,成立“浙江反共救国军指挥部”,蒋中正派遗胡宗南任总指挥。9月,“西方公司”进驻大陈,设电台,组联合办公室;同时胡宗南抵下大陈,成立“江浙总部”,以江浙总部为基础,整编各岛游击队伍,与共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战。 决定将原来混乱的行政区改划,于10月实施。划分温岭、临海、平阳、玉环4县及渔山、竹屿2管理局,二局做为与大陆直接贸易之特区,但一年后,国民政府的政策开始改变,决定完全断绝与大陆的任何民间与贸易往来,二局随即裁撤,并入温岭、临海二县。\n民国41年(1952年)至42年(1953年)间,国共双方大陈附近海域展开多次交战,互有胜败,但国军最终仍不敌共党不断地突袭、轰炸,丢失的岛屿愈多,能收复的失地却无几。民国42年(1953年)6月,大陈岛南边的积谷山被解放军攻破。积谷山一失,驻守在当地的“西方公司”认为共军已迫近大陈,仓皇撤退,以致中华民国政府以为大陈沦陷在即。8月,蒋中正决定改采守势作战,将胡宗南调回台湾。民国43年(1954年)5月7日至9日,蒋中正巡视慰问大陈岛和南麂岛国军,这是他最后一次来浙江。9月,浙江省政府迁至台湾,仅留下省政务处。并于当地设立“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理,下辖四县一万八千余人,行政督察专员则由政务处长沈之岳兼任。\n民国44年(1955年)共军开始发动攻击,1月19日,共军猛击一江山;21日,一江山岛失守,大陈南北两大屏障的积谷山和一江山都先后失守,大陈列岛受到极大威胁,防守困难骤增。加上以距离而论,台湾到大陈岛的距离比大陆远,在物资补给上相对不易,而台北方面与美国签署的《中美共同防御条约》 里,金马及大陈岛都不在共同防御的范围之内(防御范围仅限于台湾与澎湖),经过多方评估后,国民政府见大势已去,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地区,并将大陈岛上的居民与军队全数迁移至台湾,加强巩固对台湾的防守。\n在美国第七舰队的护航下,于同年2月8日进行第一批的居民与军队的撤离,是为“金刚计划”。撤离的行动一共进行了四天,共撤离了全数大约2万8000名的居民与军队。至2月11日完成最后一批居民与军队的撤离,并将岛上房屋、道路、码头、渔船等所有设施悉数毁坏。随后蒋经国于2月12日在南麂岛亲自降下了大陈列岛上的最后一面中华民国国旗后,离开该地。而浙江省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及在台的浙江省政府亦随之撤销,浙江省至此全境易手,在大陈地区维系了3年多浙江省政府随之结束。\n撤离的大陈居民从基隆港上岸,由国民政府将其安置到台湾各地,包括台东、花莲、宜兰、基隆、台北、桃园、新竹、高雄、屏东等都有大陈岛的居民被安置,后代则散布在全台各地,现已发展到15万人左右。今日台湾仍可见到“大陈新村”、“一江新村”等安置大陈居民的大陈村。由于这些“大陈义胞”的命运与中华民国紧密相连,来台后的大陈居民大多对中华民国及蒋家有很强烈的情感认同,日后投效军旅、公务者不在少数。\n\n管辖范围\n中华民国继承了清代的浙江省,其管辖范围与今日大陆地区的浙江省大致相同,不包括嵊泗县以及岱山县北端小部。民国36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10万2646平方公里(一说10万2648平方公里)。东临东海,周围邻省分别西界为安徽省、江西省,北邻江苏省,南接福建省。\n\n人口\n民国元年(1912年)时,全国开展了人口普查。经查,浙江为447万4699户,2144万151人。民国17年(1928年)起,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起户口调查的常规制度;同时作为国府治下核心省份的浙江,其基层权力机构相对完善。��国23年(1934年)后,浙江建立了较完善的保甲户口编查体制,形成了县-乡(镇)-保甲的基层户籍人口登记系统。民国35年(1946年),国民政府修正公布的《户籍法》,设立“标准日”,并普遍采用条纸法,以提高调查品质,并对各县市原有的户口资料重新进行调查核实。该年浙江省人、户口调查数为1965万7551人、452万9832户;民国36年(1947年)7月15日,内政部人口局公布全国人、户统计数,浙江为1994万2112人,461万475户。\n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 \n\n民国38年(1949年)至44年(1955年)期间,浙江地区约有19万人随中华民国政府赴台湾。\n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浙江省人数为24万7657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9.19%。\n\n行政区划\n本部时期\n省、县之间的行政区\n道制\n辛亥革命爆发后,浙江裁撤清代设置的道制。民国2年(1913年)1月8日,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颁布《划一现行各道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规定全国各省设立道级行政机构。浙江省都督反对设道,并在2月“电称各道裁撤后,于行政尚无阻碍”,3月再次电称“浙省财政困难,暂缓设道”。民国3年(1914年)5月23日,巡按使公署按照大总统袁世凯颁布的《道官制》,将全省划为钱塘道、会稽道、金华道、瓯海道4道,并于6月任命道尹。护国之役发生后,浙江于民国5年(1916)5月宣布独立,军政府以《道官制》未经国会议定,且与新设的民政厅职权重叠,宣布将4道及道尹一律裁撤。护国之役结束后,浙江遂于民国6年(1917年)1月22日恢复4道。北伐发生后,浙江各县于民国15年(1926年)12月至16年(1927年)2月间,陆续由国民政府接管,并将4道裁撤。\n\n钱塘道\n辖境等同清代杭嘉湖道,道尹等级为繁要缺,一等。驻杭县(今杭州市城区)。辖杭县、海宁、富阳、余杭、临安、于潜、新登、昌化、嘉兴、嘉善、海盐、崇德、平湖、桐乡、吴兴、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20县。\n会稽道\n辖境等同清代宁绍台道,道尹等级为繁要缺,一等。驻鄞县(今宁波市城区)。辖鄞县、慈谿、奉化、镇海、象山、南田、定海、绍兴、萧山、诸暨、余姚、上虞、嵊县、新昌、临海、黄岩、天台、仙居、宁海、温岭20县。\n金华道\n辖境等同清代金衢严道,道尹道尹为简缺,三等。驻兰谿县(今兰溪市),民国六年(1917年)移驻衢县(今衢州市)。辖金华、兰谿、东阳、义乌、永康、武义、浦江、汤溪、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建德、淳安、桐庐、遂安(泽东9年并入淳安县至今)、寿昌、分水19县。\n瓯海道\n辖境等同清代温处道,道尹道尹为要缺,二等。驻永嘉县(今温州市城区)。辖永嘉、丽水、青田、缙云、松阳、遂昌、龙泉、庆元、云和、宣平、景宁、瑞安、乐清、平阳、泰顺、玉环16县。\n\n行政督察区\n民国21年(1932年)5月,浙江省政府公布《浙江省县政督察专员章程》,将浙江全省划为12区。各区驻地分别为杭县、海宁、鄞县、绍兴、临海、兰谿、衢县、建德、永嘉、丽水及龙泉。本年,浙江省政府按照行政院公布的《行政督察专员暂行条例》,将全省划分为6区,旋增加至7个特区。省会杭州附近的杭嘉湖地区未设置:\n\n浙江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及杭县等32县。\n第一特区,辖衢县、龙游、江山、常山、开化、遂安等6县。\n第二特区,辖丽水、青田、缙云、宣平、松阳、遂昌等6县。\n第三特区,辖龙泉、景宁、庆元、云和、泰顺等5县。\n第四特区,辖永嘉、瑞安、乐清、平阳、玉环等5县。\n第五特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等5县。\n第六特区,辖金华、兰谿、浦江、义乌、东阳、汤溪、武义、永康等8县。\n第七特区,辖新昌、嵊县、奉化、鄞县、镇海、慈谿、象山、南田、定海、余姚、上虞、宁海等12县。\n民国24年(1935年)7月,省政府将全省划为9区,国民政府行政院于次年5月核准备案。26年(1937年)12月,日军攻占省政府撤至浙西南:\n\n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n第一区,专署驻吴兴,辖吴兴、长兴、安吉、德清、武康、余杭、孝丰、临安、于潜、昌化10县。民国27年(1938年)迁驻余杭,吴兴、德清2县拨归第二区��\n第二区,专署驻嘉兴,辖嘉兴、杭县、海宁、嘉善、平湖、海盐、富阳、桐乡、崇德、新登10县。民国27年(1938年)迁驻德清,海宁、平湖、海盐、富阳拨归第三区;新登拨归第一区。\n第三区,专署驻绍兴,辖绍兴、萧山、诸暨、余姚、嵊县、上虞、新昌7县。\n第四区,专署驻兰谿,辖金华、兰谿、东阳、浦江、义乌、永康、汤溪、武义、分水、桐庐、建德11县。民国26年(1937年)4月迁驻金华。27年(1938年)分水拨归第一区。\n第五区,专署驻衢县,辖衢县、江山、淳安、遂安、开化、常山、龙游、寿昌8县。\n第六区,专署驻鄞县,辖鄞县、慈谿、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南田7县。\n第七区,专署驻临海,辖临海、宁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6县。民国27年(1938年)宁海拨归第六区。\n第八区,专署驻永嘉,辖永嘉、平阳、瑞安、乐清、泰顺、玉环6县。\n第九区,专署驻丽水,辖丽水、龙泉、遂昌、青田、缙云、景宁、庆元、松阳、云和、宣平10县。\n民国29年(1940年)1月,为适应战时需要,省政府将9区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n\n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n第一区,专署暂驻于潜,辖于潜、昌化、临安、余杭、杭县、分水、新登、富阳8县。\n第二区,专署暂驻安吉,辖安吉、孝丰、长兴、吴兴、武康、德清6县。\n第三区,专署驻绍兴,辖绍兴、萧山、诸暨、余姚、嵊县、上虞、新昌7县。\n第四区,专署驻金华,辖金华、东阳、兰谿、浦江、义乌、永康、汤溪、武义、桐庐、建德、磐安12县。\n第五区,专署驻衢县,辖衢县、江山、淳安、遂安、开化、常山、龙游、寿昌8县。\n第六区,专署驻鄞县,辖鄞县、慈谿、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宁海7县。\n第七区,专署驻临海,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南田6县。民国29年(1940年)7月裁撤南田县,而改置三门县。\n第八区,专署驻永嘉,辖永嘉、平阳、瑞安、乐清、泰顺、玉环6县。\n第九区,专署驻丽水,辖丽水、龙泉、遂昌、青田、缙云、景宁、庆元、松阳、云和、宣平10县。\n第十区,专署暂驻桐乡,辖桐乡、崇德、海宁、海盐、平湖、嘉兴、嘉善7县。\n民国32年(1943年),省政府将10区调整为11个行政督察区:\n\n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n第一区,专署暂驻于潜,辖于潜、昌化、临安、余杭、杭县、分水、新登7县。民国34年(1945年)迁驻余杭。35年(1946)分水拨归第十一区。\n第二区,专署暂驻安吉,辖安吉、孝丰、长兴、吴兴、武康、德清6县。民国34年(1945年)9月迁回吴兴。\n第三区,专署驻新昌,辖新昌、绍兴、萧山、诸暨、余姚、嵊县、上虞、东阳、义乌、磐安等10县。民国34年(1945年)5月迁驻新昌,8月迁驻绍兴。35年(1946年)5月磐安拨归第七区。后东阳、义乌拨归第四区。\n第四区,专署暂驻宣平,辖宣平、金华、兰谿、永康、汤溪、武义6县。和平后迁回金华。\n第五区,专署驻衢县,辖衢县、江山、遂安、开化、常山、龙游6县。\n第六区,专署暂驻宁海,辖宁海、鄞县、慈谿、定海、镇海、奉化、象山、天台8县。民国34年(1945年)8月迁回鄞县。35年(1946年)天台拨归第七区。\n第七区,专署驻临海,辖临海、黄岩、仙居、温岭、三门5县。\n第八区,专署驻永嘉,辖永嘉、平阳、瑞安、乐清、泰顺、玉环6县。\n第九区,专署驻丽水,辖丽水、龙泉、遂昌、青田、缙云、景宁、庆元、松阳、云和9县。后遂昌拨归第五区。\n第十区,专署暂驻海盐,辖海盐、桐乡、崇德、海宁、平湖、嘉兴、嘉善7县。民国35年(1946年)迁回嘉兴。\n第十一区,专署暂驻淳安,辖淳安、建德、富阳、桐庐、寿昌、浦江6县。民国35年(1946年)迁回建德;富阳拨归第一区。\n民国36年(1947年)3月,省政府将11区调整为6个行政督察区,6月经行政院核准备案,并于本年3月至次年4月间陆续实施。调整期间,原第一、四、六、十、十一区曾一度为省政府直辖:\n\n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及杭县、萧山、海宁3县。\n第一区,专署驻吴兴,辖吴兴、长兴、于潜、余杭、临安、昌化、安吉、孝丰、德清、武康、嘉兴、嘉善、平湖、海盐、崇德、桐乡16县。\n第二区,专署驻余姚,辖余姚、绍兴、诸暨、鄞县、定海、镇海、嵊县、奉化、象山、慈谿、上虞、新昌12县。\n第三区,专署驻金华,辖金华、衢县、东阳、兰谿、永康、江山、义乌、浦江、龙游、汤溪、武义、磐安12县。\n第四区,专署驻淳安,辖淳安、遂安、常山、开化、寿昌、建德、桐庐、分水、新登、富阳10县。\n第五区,专署驻乐清,辖乐清、临海、黄岩、宁海、温岭、仙居、三门、天台、永嘉、平阳、瑞安、玉环12县。\n第六区,专署驻丽水,辖丽水、青田、龙泉、缙云、景宁、庆元、松阳、云和、宣平、遂昌、泰顺、文成12县。\n民国37年(1948年),省政府将6区调整为9个行政督察区:\n\n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及杭县、萧山2县。\n第一区,专署驻吴兴,辖嘉兴、吴兴、长兴、德清、崇德、桐乡、嘉善、平湖、海宁、海盐10县。\n第二区,专署驻鄞县,辖鄞县、余姚、慈谿、镇海、定海、象山、新昌、上虞、嵊县、绍兴、诸暨、奉化、四明13县。\n第三区,专署驻衢县,辖衢县、江山、常山、开化、龙游、遂昌6县。\n第四区,专署驻建德,辖建德、淳安、遂安、寿昌、桐庐、分水6县。\n第五区,专署驻永嘉,辖永嘉、瑞安、平阳、泰顺、乐清、玉环、青田、文成8县。\n第六区,专署驻临海,辖临海、黄岩、仙居、天台、三门、温岭、宁海、磐安8县。民国37年(1948年)8月拨归第八区。\n第七区,专署驻丽水,辖丽水、云和、龙泉、缙云、宣平、松阳、庆元、景宁8县。\n第八区,专署驻义乌,辖金华、义乌、浦江、东阳、永康、武义、汤溪、兰谿8县。\n第九区,专署驻临安,辖临安、于潜、昌化、孝丰、安吉、武康、余杭、富阳、新登9县。\n民国38年(1949年),省政府将9区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因部份辖境已为中共所占,所以未能完全实施:\n\n省政府直辖区,辖杭州市及杭县。\n第一区,专署驻吴兴,辖吴兴、嘉兴、平湖、桐乡、崇德、长兴、海宁、嘉善、德清、海盐10县。\n第二区,专署驻鄞县,辖鄞县、象山、慈谿、镇海、奉化、余姚、定海、四明、滃洲9县。\n第三区,专署驻衢县,辖衢县、开化、常山、江山、龙游、遂昌6县。\n第四区,专署驻建德,辖建德、淳安、寿昌、遂安、桐庐、分水6县。\n第五区,专署驻永嘉,辖永嘉、平阳、泰顺、乐清、青田、瑞安、文成、玉环8县。\n第六区,专署驻临海,辖临海、天台、宁海、温岭、三门、黄岩、仙居7县。\n第七区,专署驻丽水,辖丽水、云和、松阳、宣平、龙泉、缙云、庆元、景宁8县。\n第八区,专署驻金华,辖金华、兰谿、磐安、永康、义乌、东阳、武义、浦江、汤溪9县。\n第九区,专署驻临安,辖临安、余杭、孝丰、武康、于潜、安吉、富阳、新登、昌化9县。\n第十区,专署驻绍兴,辖绍兴、萧山、诸暨、嵊县、新昌、上虞6县。\n国共战争末期,随著解放军攻克浙江省各地,各行政督察区均因其专员公署溃散而消亡。8月19日,中共于杭州市成立浙江省人民政府,设立杭州、宁波、温州3地级市及10专区。10月各专区分别易名为嘉兴、宁波、衢州、建德、温州、台州、丽水、金华、临安、绍兴。\n\n县级行政区\n清代浙江省在宣统三年(1911),划分为4道、11府、1直隶厅,下辖3厅、1州、75县。民国元年(1912)1至4月间,浙江陆续裁撤清代设置的府、州、厅制,改制为县。本年,全省辖75县。民国16年(1927)设立2个省辖市,而后来只保留杭州市,而宁波市则因不符《市组织法》规定而裁撤。\n在县等级方面,民国17年(1928),浙江始核定县等级。后来,省政府按《县组织法》“各县县政府按区域大小,事务繁简,户口及财赋多寡”规定,将全省75县重新核定为三等,其中一等县27个;二等县27个;三等县21个。后来,省政府再按《县各级组织纲要》“县按面积、人口、经济、文化、交通等状况”规定,又将全省76县重新核定为六等,其中一等县13个;二等县13个;三等县14个;四等县17个;五等县11个;六等县8个。\n民国38年(1949)时,浙江省划分为10行政督察区,下辖1市、79县。民国77年(1988)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10月停用。浙江省各县、市沿革情况如下:\n\n大陈时期\n行政督察区\n国共内战后期,政府撤守浙江本部,各地行政专员公署因此而解散。民国39年(1950)5月,政府又撤守定海、滃洲,只有浙江东南沿海诸岛未被中共占领。民国43年(1954)9月,省政府将东南沿海诸县划为1个行政督察区。\n\n大陈区,专署驻温岭县,辖温岭、临海、平阳、玉环4县。\n\n县、局\n浙江省本部失守后,撤退到大陈地区的县政府有温岭、临海、黄岩、平阳、三门、乐清、玉环等7县。国民政府重建浙江省政府,将原来混乱的行政区改划,于民国40年(1951)10月实施。温岭、临海、平阳���玉环4县建制保留,黄岩、乐清2县撤销,将三门之渔山岛划为渔山管理局;温岭之竹屿岛划为竹屿管理局,作为专门与大陆进行直接贸易的特定区域。计浙江省辖有4县2局,其行政区分别为:\n\n民国42年(1953)5月,温岭县成功乡划分为成功镇及克难乡;裁撤竹屿管理局改制为中兴村,并入温岭县的直属村。43年(1954)8月,裁撤渔山管理局改制为渔山乡,并并入临海县。44年(1955)2月,政府撤守大陈,至此浙江全省为中共所占。\n\n行政区划年表\n政府体制\n省会\n民国元年(1912年),浙江省省会定于杭县,因民国十六年(1927年)分杭县城区置杭州市,省会改为于此。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日军攻袭杭州,省政府迁至金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初又迁至永康方岩。民国三十年(1941年)5月,省府迁至松阳县;8月,再迁返永康县方岩;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省府再迁至松阳县;下半年再迁至云和县红光村。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0月,省政府迁回杭州。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日杭州为解放军占领,省政府迁至舟山群岛北部的干𬒗镇,并由蒋经国亲自将该地更名为克难。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5月,浙江省政府等驻舟山各机构及大量人员随国军撤至台湾,省政府因之撤销。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4月于温岭县大陈列岛再重设省政府,驻下大陈南田村。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9月,省政府迁至台湾省台北市。\n\n省行政机构\n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浙江新军于11月4日起义。11月7日,浙江军政府在杭州成立,都督府置参议会及司令、尔事2部。全省分设嘉兴、湖州、金华、衢州、严州、处州、宁波、绍兴、台州、温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7月,根据修正后的《浙江都督府官制》规定,都督府下设民政、财政等司、3处。7月12日,置民政长,为全省民政长官,下设民政、财政等司。民国3年(1914年)5月23日改民政长为巡按使。民国5年(1916年)7月6日改巡按使为省长。民国15年(1926年)12月15日,国民党浙江党部决定筹设省临时政治委员会,为全省临时政务最高权力机构,下设政务委员会与财政委员会,为执行机构。次年1月8日,各委员会在宁波成立。其时,在杭州有浙江省省长,并于民国15年(1926年)12月19日改任民政长。民国16年(1927年),省政府隶属南京国民政府。4月18日,南京国府议决裁撤浙江省临时政治委员会及所属的委员会,设立新的省政务委员会,设委员9至11人,其中主席1人。筹备建省事宜,并行使政务。27日,省政务委员会成立,下设、财政等厅,由委员兼任各厅厅长。5月13日,南京国府发布任命令。7月25日,省政府成立,下设秘书处及民政、财政、教育、建设、军事、司法、农工、土地等厅。\n民国26年(1937年),因日军入侵,国民政府于11月26日令改组省政府委员会。12月,日军攻陷杭州市,浙江省政府迁往浙江内陆。抗战结束后,浙江省政府恢复其行政管辖区域。民国35年(1946年)5月7日,国民政府下令改组省政府。民国38年(1949年),因中共解放军进入浙江,浙江省政府迁往舟山群岛一带。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随著国军撤离舟山而撤销省政府。民国42年(1953年)4月于浙江东南的大陈列岛再设立浙江省政府,民国43年(1954年)9月,浙江省政府迁至台湾省台北市,民国44年(1955年)以后随著国民政府撤守大陈而撤销省政府。\n\n省行政公署\n抗日战争期间,民国27年(1938年)冬在于潜设置浙西行政公署(一说1940年11月5日置),代表浙江省管理杭嘉湖各县。民国32年(1943年)9月2日在天台设置浙东行政公署,代表省政府管理宁、台各县。日军投降后,浙东、浙西行署撤销。\n后为因应国共内战情势,民国38年(1949年)4月26日,浙江省政府决定设立三个行署,浙东行政公署设在宁波县,由第二区专员周灵钧任主任;浙南行政公署设在永嘉县,由第五区专员周琦任主任;浙西行政行署设在於潜县,由第九区专员谭乃大任主任;浙北行政公署的驻所及任职者不明。随著浙江省本部的易手,各行署已无保留之必要,于民国39年(1950年)1月1日正式撤销。\n\n历任浙江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n浙江省都督\n汤寿潜(1911年11月-1912年1月)\n蒋尊簋(1912年1月-1912年8月)\n朱瑞(1912年8月-1916年4月11日)\n屈映光(1916年4月12日-1916年5月5日)\n吕公望(1916年5月5日-1916年7月5日)\n浙江省督军\n吕公望(1916年7月6日-1917年1月1日)\n杨善德(1917年1月1日-1919年8月13日去世)\n卢永祥��?-1924年)\n孙传芳(1924年-1927年8月)\n浙江省省长\n吕公望(1916年-1917年1月)\n齐耀珊(1917年1月-1920年6月24日)\n沈金鉴(1920年6月24日-1922年10月29日)\n张载扬(1922年10月29日-)\n夏超(1924年-1926年11月21日)\n陈仪(1925年10月-1927年7月)\n浙江省政府主席\n张静江(1927年7月27日推举为省主席)\n周凤岐(1927年8月14日-1927年9月)\n何应钦(1927年10月5日任命,1928年11月7日免除),1928年5月14日后省主席之职由蒋伯成代理。\n张静江(1928年11月7日任命,1930年12月4日免除),二度就任。\n张难先(1930年12月4日任命,1931年12月15日免除)\n鲁涤平(1931年12月15日任命,1934年12月12日免除)\n黄绍竑(1934年12月12日任命,1936年7月25日免除)\n白崇禧(1936年7月25日任命,1936年9月6日免除),实际为其本人拒绝,由徐青甫代白崇禧省主席职。\n黄绍竑(1936年9月6日任命,1936年12月2日免除),二度就任。\n朱家骅(1936年12月2日任命,1937年11月26日免除)\n黄绍竑(1937年11月26日任命,1946年3月26日免除),三度就任。\n沈鸿烈(1946年3月26日任命,1948年6月22日免除)\n陈仪(1948年6月22日任命,1949年2月21日免除)\n周碞(1949年2月21日任命,1949年12月6日免除)\n浙江省政府主席(国府迁台后)\n石觉(1949年12月7日任命,1950年5月13日辞职)\n胡宗南(1952年10月19日任命,1953年7月23日迁台)\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浙江省 - 行政区划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王丰的民国传记博客\n洪定国的地理资料库 - 大地耕者 - 网易博客\n追寻大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湾的福建省与浙江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大陈香火】台湾外省人生命记忆与叙事资料库数位典藏计画,不凡的年代;我们的故事。\n\n参见\n\n浙江省\n台州列岛\n一江山岛\n大陈岛\n大陈岛撤退"} +{"doc_id": "5581", "title": "钒", "text": "钒(fán)(英语:Vanadium),是一种化学元素,化学符号为V,原子序数为23,原子量为50.9415 u。钒是一种坚硬、银灰色,具韧性、可延展的过渡金属。在自然界中很少发现元素金属,但是一旦经人工分离,会形成氧化层(钝化)防止自由态的金属氧化,使之更稳定存在。\n1801年,安德烈·曼努埃尔·德尔里奥在墨西哥发现了一种钒化合物,他分析了一种新的含铅矿物,他称之为“褐色铅”,并根据其质量推测是一种新元素的存在,他称之为erythronium(源自希腊语,意义为“红色”,ἐρυθρόν,eruthrón)因为加热后大多数盐变成红色。四年后,他错误地被其他科学家说服该元素与铬相同。1830年,Nils Gabriel Sefström生成了钒的氯化物,进而证明了一种新的元素,他以斯堪的纳维亚的美丽和生育女神Vanadís(Freyja)将这种元素命名为“vanadium”。这个名字归因于钒化合物中广泛的颜色。Del Rio的铅矿石后来因其钒含量而更名为钒铅矿。1867年亨利恩菲尔德罗斯科得到了纯的钒元素。\n钒天然存在于约65种矿物和化石燃料沉积物中。它是由中国和俄罗斯的钢铁冶炼渣中所得到。其他国家则直接从磁铁矿、重油烟尘或铀矿开采的副产品中生产。它主要用于制造特种钢合金,如高速工具钢。最重要的工业用途为钒化合物五氧化二钒用作生产硫酸的催化剂。用于储能的钒氧化还原电池可能是未来的重要应用。 \n在少数生物中发现了大量的钒离子,可能是毒素。 氧化物和一些其他钒盐具有中等毒性。特别是在海洋中,钒被一些生命作为酶的活性中心,例如一些海藻的钒溴过氧化物酶。\n\n特性\n钒为一中等硬度可延展的银灰过渡金属,有些描述形容它很“软”,应是因为它的延展性。不易腐蚀,在碱、硫酸和盐酸中它相当稳定。在933K(660 ℃)以上的温度中它氧化为五氧化二钒\n(V2O5)。钒的结构强度相当高。\n在氧化物中钒一般显+5价,但也有+2、+3和+4价的氧化物存在,不过它们比较容易过渡为+5价的氧化物。2价和3价的钒氧化物是碱性的,4价的氧化物是两性的,5价的氧化物是酸性的。\n\n一个很有趣的试验是用锌来还原无色的钒酸铵(NH4VO3)。在试验的过程中钒相继被还原成蓝色的四价钒、绿色的三价钒、紫蓝色的二价钒,随后低价的钒又会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金黄色的五价钒。由于钒的价数很容易改变,它也经常被用做催化剂。+1价的钒很少出现。理论上0、-1和-3价的钒也有可能。\n\n应用\n大约80%的钒和铁一起作为钢里的合金元素。含钒的钢很硬很坚实,但一般其钒含量少于1%。\n\n含钒的合金有:\n运��在医疗器械中的特别的不锈钢\n运用在工具中的不锈钢\n与铝一起作为钛合金物运用在高速飞机的涡轮喷气发动机中\n含钒的钢经常被用在轴、齿轮等关键的机械部分中\n钒吸收裂变中子的截面很小,因此被用在核工业中\n在炼钢过程中钒被用来促进碳化物的形成\n在给钢涂钛的时候钒往往被作为中介层\n钒与镓的合金可以用来制作超导电磁铁,其磁强度可达175,000高斯\n在制造缩苹果酸酐和硫酸的过程中五氧化二钒被用来做催化剂. 钒基混合氧化物是丙烷,丙烯和丙烯醛生产丙烯酸的有效催化剂。\n五氧化二钒(V2O5)被用来制做特殊的陶瓷作为催化剂\n可做蓝色颜料,称为“钒锆蓝”或“土耳其蓝”\n\n历史\n1801年西班牙矿物学家安德烈·曼纽尔·德·里奥在墨西哥城的一个铅矿中首先发现了钒,但他错误地以为他所发现的只不过是一种不纯的铬。1831年瑞典化学家尼尔斯·加布里埃尔·塞夫斯特瑞姆在与铁矿做试验时重新发现了钒,同年弗里德里希·维勒证实了德·里欧的发现。1867年亨利·英弗尔德·罗斯用氢还原二氯化钒首次得到了纯的钒。\n塞夫斯特瑞姆给钒按日尔曼神话中美丽女神的名字起了名,因为钒的化合物色彩缤纷。\n\n生理\n在生物体内钒是一些酶的必要组成部分。一些固氮的微生物使用含钒的酶来固定空气中的氮。\n鼠和鸡也需要少量的钒,缺钒会阻碍它们的生长和繁殖。含钒的血红蛋白存在于海鞘类动物中。\n一些含钒的物质具有类似胰岛素的效应,也许可以用来治疗糖尿病。\n\n同位素\n钒共有31种同位素,其中51V稳定。\n\n来源\n在大自然中钒一般以化合物存在。约65种钒的化合物在自然中出现,其中有\n\n硫化钒 (VS4)\n绿硫钒矿 (VS2或V2S4)\n钒铅矿 [Pb5(VO4)3Cl]\n钒云母 [KV2(AlSi3O10)(OH)2]\n钒酸钾铀矿 [K2(UO2)2(VO4)2·3H2O]\n磁铁矿一般含1-2%的钒\n钒钛磁铁矿也是是钒的来源之一\n在矾土和石油、煤、油页岩中也含有大量钒,特别是委内瑞拉和加拿大的石油中能找到钒。光谱分析发现在太阳和一些恒星的表面也有钒。\n\n生产\n纯的金属钒一般是用钾在高压下将五氧化二钒还原而得到的。大多数钒是其它矿物加工时的副产品。工业上也可以铝,焦炭还原五氧化二钒生产纯钒。\n\n化合物\n五氧化二钒是钒最重要的化合物,常被用来做催化剂、染料和固色剂。五氧化二钒加热可放出氧气,且这个反应是可逆的。五氧化二钒的性质可催化二氧化硫、苯和萘的氧化反应,在工业上用来制造硫酸、邻苯二甲酐和顺丁烯二酐。五氧化二钒是橙色的,具有毒性,不同于大多数金属氧化物,五氧化二钒微溶于水。它是两性化合物,可以与酸和碱反应。它也是氧化剂。\n\n注意\n钒很易燃。\n钒的化合物毒性很高。\n含钒的尘埃被吸入后会导致肺癌。\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元素钒在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介绍(英文)\nEnvironmentalChemistry.com —— 钒(英文)\n元素钒在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诺丁汉大学)的介绍(英文)\n元素钒在Peter van der Krogt elements site的介绍(英文)\nWebElements.com – 钒(英文)"} +{"doc_id": "5582", "title": "布鲁克林篮网", "text": "布鲁克林篮网(英语:Brooklyn Nets),是一支位于美国纽约州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的NBA篮球队,分属于东区的大西洋组,主场为巴克莱中心,现任球队老板是加拿大籍及中华民国籍商人蔡崇信。\n球队曾在1974年和1976年夺得ABA总冠军。在1976年加入NBA联盟后,最佳成绩是在2002年和2003年的季后赛获得东部冠军,晋级总决赛,但最终未能夺得总冠军。\n球队的最大宿敌是相同位于纽约市的纽约尼克斯,其次是同赛区的波士顿凯尔特人及多伦多猛龙。\n\n队名简介\n在1967年加入ABA之初,球队被命名为“新泽西美洲人”,成为一家在新泽西州提内克某个被改造过的兵工厂里打球的乡下球队。\n1968年,球队经营者考虑到新泽西州的市场不景气,把球队搬迁到纽约州的长岛。由于当时纽约已有两支职业球队分别叫大都会(Mets,棒球队)和喷射机(Jets,美式足球队),纽约的一位记者建议老板将队名改为“篮网(Nets)”,队名和前两支球队合辙押韵,这一建议得到球队老板的采纳。\n\n历史\n新泽西美洲人(1967-1968)\n美洲人队在其处子赛季取得36胜42负的战绩,一月份从奥克兰橡树队换来的列文·塔特成为球队的得分王,每场可以砍下23.6分,在ABA排名第三。在篮板方面,惠特尼每场抢下12.9个篮板,为全队最高。美洲人队的36胜42负的战绩和肯塔基上校队相同,需进行附加赛,但美洲人队落败,无缘季后赛。\n\n纽约篮网(1968-1977)\n1973-74 ABA赛季,篮网队取得了55胜29负的绝佳成绩,并拿下东区头名。从弗吉尼亚绅士队新加盟的“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成为联盟的得分王,助攻排在联盟第六,抢断和盖帽都排在联盟第三,并最终荣膺最有价值球员。在季后赛首轮以4-1轻取弗吉尼亚绅士队,东区决赛里以每场12分的优势横扫肯塔基上校队,进军总决赛。在总决赛中,顺利的在15934名球迷面前击败犹他明星队获得ABA总冠军。\n1974-75 ABA赛季,篮网队取得了58胜26负的战绩,但是一场附加赛的失利使肯塔基上校队成为东区第一。季后赛首轮篮网对上32胜52负的圣路易斯精神队。篮网队在第一场比赛轻松赢得,但之后被年轻的圣路易斯精神队直落四局击倒,卫冕失败。\n1975-76 ABA赛季开始前一个月,篮网队和丹佛掘金这两支ABA当时的最强球队,向NBA递交了加入申请,但这个赛季仍然在ABA联盟中打球。篮网队在常规赛里继续表现出色,球队取得了55场胜利,仅仅比第一丹佛少了五场,朱利叶斯·欧文以每场29.3分成为联盟得分王。篮网队在联盟半决赛中艰难地以4-3击败圣安东尼奥马刺,在总决赛中以4-1击败丹佛掘金,三年内第二次成为ABA总冠军。在球员方面,欧文在季后赛每场砍下34.7分,获得季后赛MVP奖杯,同时还拿到个人第三座常规赛MVP奖杯。\n在得到这个总冠军后,ABA和NBA达成协议,纽约篮网、圣安东尼奥马刺、丹佛掘金和印第安纳步行者四支球队将会加入NBA联盟,篮网队还交出了320万美金给NBA作为“入会费”。\n在ABA被NBA合并后,朱利叶斯·欧文与球队因薪资问题发生争拗,结果“J博士”在1976-77 NBA赛季开始前一天被交易至费城76人。结果篮网队在NBA的首个赛季取得了联盟中最烂的22胜60负,球队还是联盟里唯一一支赛季总得分没能超过8000分的球队。在那些完成了赛季的球员中,得分最多的是罗伯特·霍金斯,出赛52次,每场拿下19.3分。\n\n纽泽西篮网(1977-2012)\n1977-78年赛季前,篮网队的主场搬回了新泽西皮斯卡塔韦的罗格斯竞技中心(Rutgers Athletic Center),并更名为“新泽西篮网”。\n\n斯蒂芬·马布里时代(1999-2001)\n1999年3月11日,篮网队通过一个涉及3队8名队员的爆炸性交易中得到了1996年NBA选秀中第一轮第四顺位的斯蒂芬·马布里。1998-99年赛季马布里在篮网队打了31场比赛,每场可以拿到23.4分和8.7个助攻。\n1999-00年赛季,马布里送出了自己第2000次助攻,肯达尔·吉尔射下生涯第10000分,但是球队只取得31胜51负的战绩再次无缘季后赛。这个赛季篮网队的命运跌宕起伏,球队先以队史上最差的2胜15负开局,但在赛季例行赛还剩3周的时候,仍非常有希望拿下一个季后赛席位,但伤病再一次摧毁了球队。\n2000-01年赛季,拜伦·斯科特执教篮网队的第一个赛季无法让球队进入设想的轨道,由于队中的伤病过多,球队以26胜56负结束了赛季,连续第三次无缘季后赛。\n\n三剑客时代(2001-2008)\n2001-02年赛季,篮网队取得了队史最佳的52胜30败。球队囊括了大西洋赛区冠军和2002年季后赛东区冠军的奖杯,并杀入总决赛,在总决赛输给了的洛杉矶湖人,而这一切都从贾森·基德被换到球队开始。贾森·基德在这个赛季成为史上五大三双制造机之一。\n2002-03年赛季,二年级生理查德·杰弗森在小前锋位置上的优异表现,肯扬·马丁依然是东部最具统治力的大前锋之一,贾森·基德保持着其领导力,引领着球队前进。篮网队在2003年季后赛横扫了波士顿凯尔特人和底特律活塞,连续第二年进入总决赛,但在总决赛中2-4输给圣安东尼奥马刺,再次无缘总冠军。\n2003-04年赛季,基德成为自由球员,在有连续两季带进总决赛背书下,拒绝了圣安东尼奥马刺的追求决定与篮网队续约,同时球队签下阿朗佐·莫宁,但被视为夺冠最后一块拼图的莫宁很快因为肾病整季报销。这一赛季,球队依然拿下了大西洋赛区冠军的头衔,但在东区半决赛输给后来的总冠军底特律活塞。篮网队曾在底特律通过传奇的三加时比赛赢得了半决赛第五场的胜利,但轻易地输掉了第六场在主场的比赛,最终球队以总比分3-4被淘汰。\n2004-05年赛季至2006-07年赛季,篮网队的表现不温不火,在这三个赛季中均获得季后赛门票,但都无法突破第二轮,早早地退出总冠军的争夺。\n2008年2月13日,篮网队与达拉斯小牛完成交易,贾森·基德离队。篮网渐渐进入重建。该年的选秀会,以第十顺位选进布鲁克·罗培兹。\n\n纽泽西最后的球季(2008-2012)\n2008年6月26日,理查德杰弗森被交易到公鹿队,换来易建联和鲍��西蒙斯。杰斐逊及基德的离开,标志著新时代的来临。篮网队选进了新秀布鲁克洛佩兹和瑞安安德森,以及克里斯道格拉斯-罗伯茨。篮网队透过签下老将爱德华多·纳赫拉和贾维斯·海耶斯,以及交易奥兰多控球后卫凯昂·杜林,充实了他们年轻的阵容。篮网队以连续第二个 34-48 的战绩结束了本赛季,在东部联盟中与公鹿队并列第11名。德文哈里斯入选了他生涯第一个明星赛,并差点拿到了NBA进步最快球员奖,而布鲁克洛佩兹在年度最佳新秀中名列第三。\n2009年6月26日,篮网队将文斯·卡特和瑞安·安德森交易到奥兰多魔术队,换来拉弗·阿尔斯通、考特尼·李和托尼·巴蒂。三剑客正式解体。\n在2009-10赛季开局16连败(输给国王队)后,篮网队解雇了总教练劳伦斯弗兰克。助理教练汤姆巴里斯担任临时总教练。之后球队输掉了前两场比赛,一场客场对阵洛杉矶湖人队,一场在主场输给了达拉斯小牛队,以开季18连败创下NBA历史上最糟糕的开局纪录。Kiki Vandeweghe于12月4日取代他担任总教练,德尔哈里斯被聘为他的助理教练。球队在主场终于以97-91击败夏洛特山猫队取得本季首胜,终结从2008-09赛季最后一场比赛开始的跨季19连败,并平队史最差的开局18连败纪录。\n2010年3月29日,篮网队自2003年总决赛以来首次击败圣安东尼奥马刺队。这场胜利是他们本赛季的第10场胜利,这使他们避免创下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战绩,尽管如此,篮网队仍以 12-70的战绩结束,成为历史上第五支单赛季输掉70场比赛的球队[(1972-73年费城76 人队(9-73)、1986-87年洛杉矶快艇队 (12-70),1992-93达拉斯小牛队 (11-71) 和 1997-98丹佛金块队(11-71)]。\n2010年2月18日,篮网队决定将搬到新泽西州纽瓦克的保诚中心。篮网队将在2010-11赛季开始在纽瓦克比赛,并一直留在那里直到巴克莱中心在布鲁克林落成启用。进入休赛期,外界普遍非常乐观,他们最有可能在2010年的NBA选秀中获得状元秀,最终约翰沃尔被选中。然而,好运再一次不在篮网这边,篮网队在选秀中获得了第三顺位;他们选择了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大前锋德里克·费沃斯。\n2010年6月10日,艾弗里·约翰逊被任命为新任主教练。此后不久,山姆·米切尔被任命为助理教练。篮网队拥有大把的薪资空间进入自由市场并乐观地认为他们能够吸引顶级自由球员。他们向雷霸龙·詹姆士、韦德和克里斯·波什表达追求,并且有薪金空间至少签下其中一名;然而,这三人都与迈阿密热火队签约,大把薪资空间无用武之地。\n此外,在2000年代初期重建篮网成功的的总管罗德·索恩于2010年6月25日辞职。7月,比利·金被任命为新的总管。\n2010年5月12日,NBA官方正式宣布,俄罗斯富豪米哈伊尔·普罗霍罗夫收购篮网队一事已被批准。这样一来,2009-10年赛季常规赛中排名最差的篮网队实现了根本性的“改朝换代”;普罗霍罗夫由此成为NBA球队第一个来自于北美洲以外,且身高最高(2.06米)的NBA球队拥有者,他共收购了篮网队80%的股权和篮网新球馆45%的产权。\n\n回归纽约\n2004年,在新泽西州纽瓦克的新球馆未能达成交易后,洋基集团将经营权卖给了一个团体:房地产开发商布鲁斯·拉特纳以3亿美元的价格击败了由查尔斯·库什纳和乔恩·科辛的团队。虽然库什纳和科尔津希望将篮网队留在新泽西,但拉特纳计划将球队搬回纽约。2005年,篮网计划将球队选址在布鲁克林的Prospect Heights附近。新的球馆,后来被命名为巴克莱中心,将成为拉特纳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建造的名为大西洋场的大规模重建项目的中心。2011-12年赛季结束后,球队正式搬迁至纽约州纽约市布鲁克林区,正式结束在新泽西的35年历史。\n\n布鲁克林篮网 (2012-)\n威廉斯与强森时期,胡乱速成组队(2012-2016)\n夏季转会期强森、杰拉德·华莱士等明星球员的加盟,以及高薪续约了当家球星德隆·威廉姆斯,球队一跃成为东部极具竞争力的一支球队,结果由纽泽西迁移至布鲁克林的篮网以49胜33负,成功打进睽违已久的季后赛。同时亦打破了NBA多年来球队迁移或改名之后的球季必定无缘季后赛的宿命。2013年季后赛首轮碰东部第五种子芝加哥公牛,前四场处于1胜3负落后,将战局拉到第七战,最终第七场篮网还是93-99不敌公牛止步于首轮。\n2013年7月13日,篮网启动一笔送出杰拉德·华莱士,克里斯·亨弗里斯,基斯·博甘斯,马尚·布鲁克斯,克里斯·约瑟夫,三个未来的选秀权和2017年首轮签的交换权,以换取保罗·皮尔斯,凯文·加内特,杰森·特里和DJ·怀特的恐怖交易,对后面的篮网产生严重的影响,该年团队薪资一飞冲天,来到1.02亿美金,豪华税更是付了8600万美金。\n2013-14年赛季,篮网由前球星贾森·基德作为菜鸟主教练,虽然以10胜21败的劣势开局,后来布鲁克·罗培兹因伤再度报销,最终还是以44胜38败成功打进该年的季后赛。2014年季后赛首轮碰到大西洋赛区冠军和第三种子多伦多猛龙,前六场双方3胜3负平手,最后第七场篮网在保罗·皮尔斯关键盖帽,以104-103惊险胜出挺进第二轮,但在第二轮被卫冕冠军迈阿密热火以1-4淘汰,豪华舰队只维持一个赛季变告瓦解,三名老将各奔东西。\n2014-15年赛季,主帅贾森·基德希望自己不只是主教练,还希望拥有人事任命权,但遭到篮网高层否决。最后基德转至密尔沃基雄鹿担任主教练,而篮网将可从雄鹿手中获得2015及2019年的第二轮选秀权,之后任命曼菲斯灰熊的前主帅莱昂内尔·霍林斯为球队新主帅。在这个赛季,篮网队以38胜44败成功打进的季后赛,但在2015年季后赛首轮被东部第一种子和东南赛区冠军亚特兰大鹰以4-2淘汰出局。\n2015年夏天,篮网宣布主将德隆·威廉姆斯回乡,和达拉斯小牛签约。2015-16年赛季中段,主帅莱昂内尔·霍林斯下课,助理教练托尼·布朗临时接任主教练一职,同时开除总经理比利·金,改聘请马刺助理尚恩·马克斯,马克斯是马刺出身,自然不崇尚速成法,选择一步一脚印将基础打好,马上和强森达成买断,终结D-Will、强森、罗培兹的组合,接著启动找回年轻潜力作战,将单换狼王的杨,交易至溜马,换回首轮20号签,这年经历动荡的篮网,最终成为东区第二支提前确定无缘季后赛的队伍,这个结果完全在马克斯的预期之内,原本没签的篮网,在该年的选秀会选了克里斯·勒韦尔。\n\n重建期培育新进\n2016-17年球季\n2016年7月1日,篮网以3年3600万美元的合约签下林书豪,与布鲁克·罗培兹组成“布鲁克-林”(Brook-Lin)连线,同时间签下骑士魔术不要的跑位射手乔·哈里斯,一系列将有潜力的年轻球员带回的操作并未停止,季中签下公牛活塞不要的史班瑟·丁威迪,同时间又将金留下来的伯格丹诺维奇,交易到巫师,换回首轮签。\n2017年4月13日,篮网赛季最后一战前往芝加哥作客公牛队,公牛以112比73取胜,篮网队20胜62败成为联盟炉主,再度无缘季后赛,该年的选秀会,篮网用季中交易来的选秀签选进中锋贾莱特·艾伦。\n\n2017-18年球季\n2017年6月21日,因处于重建,拥有庞大薪资空间,便做起吸收别队的大烂约,其中湖人为掌握2018年薪资空间,将季莫费·莫兹戈夫与15梯新秀德安杰洛·拉塞尔送至篮网,得到布鲁克·罗培兹及2017年选秀首轮27号签。\n2017年10月19日,本季例行赛对战首场作客印第安纳溜马时,篮网后卫林书豪在第四节带球上篮落地发生右膝重伤,落地后就扶著右膝,口中喃喃喊著“我不行了”。林书豪经过检查确定为髌骨肌腱受伤,球季报销。\n\n2018-19年球季\n\n篮网管理层通过几笔清理交易为明年休赛期腾出最多6,500万的巨大签约空间。并还清2013年休赛期与波士顿凯尔特人臭名昭著的大交易最后一个选秀权,篮网明年起将时隔6年后首次拥有属于自己的首轮选秀权。随后与总教练肯尼·阿特金森及他的教练团成员续约。\n2019年4年8日,距离季后赛仅差一步的篮网,在全队将士用命之下,以108比96力克溜马,不仅终结对溜马的9连败,同时以42-40的战绩确定晋级季后赛,这也是篮网自2014-15年赛季以来首度闯进季后赛,首轮迎战76人,系列赛先抢下第一战后连败4场,最后以1比4遭到淘汰。\n\n三巨头时期\n2019-20年球季:双核受伤\n7月1日,凯文·杜兰特宣布加入篮网,加上凯里·欧文和德安德鲁·乔丹加盟。正式组成全新“三巨头”,但是杜兰特在总决赛第五战弄伤阿基里斯腱,须修养一个赛季,三巨头须至2020-21赛季才会合体。\n2020年2月1日,篮网在主场以133比118大胜公牛,此战欧文以23投19中,高达82.6%命中率狂砍54分,拿下个人本季新高的54分一刻,欧文随即做出左手指天的动作,向科比·布莱恩特致敬。不仅写下本季个人新高,这也是联盟史上继张伯伦、乔丹之后,史上第3位有此表现者。2月20日,欧文因要进行肩膀手术而需缺席赛季接下来所有赛事。\n篮网跟肯尼·阿特金森分道扬镳,雅克·沃恩将会暂时担任代理教练。\n2020年8月8日,篮网以119:106打败国王后确定晋级季后赛,最终为东区第7种子,第一轮碰上卫冕军多伦多暴龙以0:4被横扫出局,结束赛季。\n\n2020-21年球季:哈登加盟,格里芬、阿尔德里奇等明星带枪投靠布��克林\n篮网选择名人堂后卫史蒂夫·纳什为新任总教练(第23任),合约期为4年,雅克·沃恩将会回到担任助理总教练角色。2020年10月31日,迈克·德安东尼加盟篮网为助理教练。\n截止到2021年1月14日,篮网7胜6负,暂居东部第六。但队中主要轮换球员史宾赛·丁威迪在开季第三场受伤,膝盖十字韧带撕裂,本季可能因此报销。篮网将申请价值570万美元伤病特例。\n2021年1月13日,根据沃纳罗斯基最新报导,篮网在四方交易中得到詹姆斯·哈登,与克里夫兰骑士的次轮选秀权,火箭得到奥拉迪普、艾克森、库鲁斯,还有篮网2022、2024、2024年未保护首轮签,2021、2023、2025与2027首轮交换权,骑士2022年首轮签,以及溜马2轮选秀权等权利。骑士则得到贾莱特·艾伦与唐瑞恩·普林斯,最后印第安纳溜马得到卡里斯·勒弗特与次轮选秀权。\n2021年3月8日,布雷克·葛里芬被活塞买断后加盟篮网,将穿上从前未穿过的2号球衣。\n2021年3月28日,日前与马刺完成买断的长人拉玛库斯·阿尔德里奇决定与篮网签约,这使得目前的篮网阵容合计入选过41次明星赛。\n2021年4月15日,在2020-21季中被买断后加入的拉玛库斯·阿尔德里奇宣布将退休,结束15年NBA生涯。本季仅落后费城76人一场胜差,以第二种子杀入季后赛。首轮以4-1淘汰波士顿塞尔提克,继2014年后晋级第二轮,对决密尔瓦基公鹿。\n2021年6月6日,哈登首节只打43秒就因右腿伤势被迫退场,随后宣布不会回归,但仍在杜兰特和厄文的带领下,比赛大半时间都掌控领先优势,第四节更一度拉开到19分差,最终115比107轻取公鹿,抢下第二轮首胜。\n2021年6月8日,在主场续战公鹿,结果再度靠著华丽进攻,全场投进破队史季后赛纪录的21记3分弹,加上杜兰特攻下32分,终场以125比86痛宰公鹿,系列赛取得2比0的领先优势,连同第一轮已经取得4连胜。\n第三战,双方投篮手感都不佳情况下,战况激烈无比,虽然杜兰特缴30分,但出手多达28次,厄文添22分,布朗贡献16分、11篮板,以83比86惜败,仍系列赛取得2比1领先。\n第四战篮网造访密尔瓦基主场,最终以11分分差被公鹿带走胜利。\n2021年6月19日,在主场续战公鹿,在第四节剩6秒时,杜兰特最后一记跳投得手,109比109战成平手延长,史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踩到三分线投进球,就是那1公分。延长赛后由115比111公鹿胜利,无缘东决舞台。\n\n2021-22年球季:哈登交易到76人,西蒙斯、柯瑞加入\n2022年4月9日,118:107击败克里夫兰骑士,最终以第七种子与克里夫兰骑士争取季后赛门票,并以115比108拿下第七种子,确定与波士顿凯尔特人季后赛交手,但最终遭横扫,结束赛季。\n\n三巨头瓦解,进入重建期\n2022-23球季:再次重建并晋级季后赛\n2022年11月2日,篮网虽然赢球但球队决定开除总教练史蒂夫·奈许,预计由雅克·沃恩将会担任代理总教练角色,11月9日,雅克·沃恩正式担任总教练。\n2023年2月,先后宣布交易凯里·欧文到达拉斯独行侠,凯文·杜兰特到凤凰城太阳,并正式终结了篮网的“三巨头”时代。\n2023年4月8日,101:84击败奥兰多魔术,最终以第六种子确定抢下季后赛门票,与第三种子费成76人季后赛交手。第一战,布鲁克林篮网队以101:121败给费城76人队,篮网布里吉斯攻下全场最高30分,Cameron Johnson攻下18分,丁威迪有14分7助攻,但他们还是在系列赛中以0比1落后,第二战,篮网浪费了上半场的领先,虽然试图跟七六人抵抗,无奈下半场严重熄火,最终以84:96击败篮网,在系列赛以0:2落后。2023年4月21日,夏登、克拉克斯顿先后在第3、4节被驱逐出场,但依然无法将领先守成,主场97比102惜败费城76人,系列赛陷入0胜3负被听牌。第4战,尽管篮网丁威迪有20分6助攻,克拉克斯顿有19分12篮板,布里吉斯攻下17分,但是篮网未把握对手明星中锋恩比德因右膝拉伤缺阵,篮网仍在主场以88比96败给费城76人,为该年季后赛首轮唯一遭到横扫出局的队伍。\n\n2023-24年球季:\n2024年2月19日,根据Adrian Wojnarowski报导雅克·沃恩被篮网队解雇,由助理教练凯文·奥利接替。\n2024年4月15日,根据Adrian Wojnarowski报导篮网预计聘请Jordi Fernandez当下一季总教练。\n2023–24赛季,篮网以32胜50败的战绩结束赛季,无缘季后赛。\n\n赛季纪录\n现役球员\n退休球衣号码\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官方网站(英文)"} +{"doc_id": "5597", "title": "阿森纳足球俱乐部", "text": "阿森纳足球俱乐部(英语:The Arsenal Football Club),昵称枪手(Gunners),是一家英国英格兰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主场位于北伦敦霍洛韦的阿联酋航空足球场(Emirates Stadium,又被译作“酋长球场”)。阿森纳参加英格兰足球联赛的最高级别——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该俱乐部共赢得13次顶级联赛冠军(包括一次不败夺冠)、创纪录的14次足总杯冠军、2次联赛杯冠军、17次社区盾冠军、足球联赛百年纪念奖杯、1次欧洲优胜者杯冠军和1次国际城市博览会杯冠军。\n兵工厂成立于1886年12月1日,起初的名字为戴尔广场足球会(Dial Square FC)。1893年,球会加入英格兰足球联赛系统,成为首支加入的南部球会。1904年,阿森纳首次升级至甲组联赛,于联赛累积的分数为第二多。1913年,兵工厂历史上首次,亦是唯一一次降班。6年后,球会重回顶级联赛后一直停留至今,成为停留于顶级联赛最长时间的英格兰球会。1930年代,兵工厂赢得多项主要锦标,包括5次联赛冠军和2次足总杯冠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球会亦赢得2次联赛冠军和1次足总杯冠军。兵工厂于1970-71赛季成功赢得联赛和足总杯冠军,首次成为双料冠军。1989年至2005年间,球会赢得5次联赛冠军和5次足总杯冠军,包括于1997-98赛季和2001-02赛季成为双料冠军。2003-04赛季,兵工厂更以不败的成绩夺得当届联赛冠军。球会于20世纪的联赛平均排名是所有英格兰球会之冠。\n领队赫尔伯特·查普曼赢得兵工厂首个本土比赛的冠军,兵工厂的球衣设计、球衣号码的使用、球场泛光灯的使用、以及兵工厂当年比赛使用的“WM阵式”皆是他的贡献,可惜的是他英年早逝。阿尔塞纳·温格则是球队史上执教时间最长的主教练,亦是赢得最多冠军的领队,他打破了英格兰联赛多项纪录,包括最长连胜纪录、最长不败纪录,和英格兰顶级联赛历史上唯一一支整个赛季38场比赛不败的球队。1913年,球会迁移主场至北伦敦的海布里球场,成为地理上最接近热刺足球俱乐部的球会,因此之后每年双方的比赛被称作北伦敦德比。2006年,阿森纳将主场搬迁至新落成的酋长球场。\n\n历史\n早年时期:1886年-1925年\n1886年12月1日,位于伍利奇武器制造所皇家兵工厂的工人成立了一间球会,初时命名为“戴尔广场足球俱乐部”(Dial Square FC),两个月后改名作“皇家兵工厂”(Royal Arsenal)。球会以伦敦南部作基地,在普林斯迪公地(Plumstead Common)进行主场比赛,其后移师至曼诺球场作赛。皇家兵工厂于1890年和1891年赢得一些奖杯。\n1893年,皇家兵工厂改名为伍利奇兵工厂(Woolwich Arsenal),转型为职业球会,并获赛会邀请参加乙组联赛,成为南部首支参加联赛的球队,更于1904年升班至甲级。可是,因为球会地理位置偏远,难以吸引大量球迷入场,结果球会于1910年差点破产,幸得商人亨利·诺里斯注资才避过一劫。他亦希望能将球队搬至别处,增加收入。1913年,伍利奇兵工厂降班至乙组联赛,同年正式迁至北伦敦的高贝利球场。同时,球队放弃名字中的“伍利奇”,改名为“阿森纳”(Arsenal,直译为“兵工厂”)。\n1919年,兵工厂争议性地升回甲组联赛。。当年赛会把甲组参赛球队扩展至22队,排名甲组第十九位的车路士获准留级,剩下的一席位原应从甲组第二十位的托定咸热刺或乙组排第三位的班士利中挑选一队,但乙组排名第5名的阿森纳获赛会选择升班,理由为球会具有历史价值、球队长期在足球联赛服务、以及首支加入联赛的南部足球队。有指球会主席亨利·诺里斯爵士通过台底交易才达成目的。在迁至高贝利球场后,因入场人数倍增,球会收入亦显著提高。\n\n查普曼时期至战后时期:1925年-1953年\n1925年,兵工厂聘请哈德斯菲尔德的领队赫尔伯特·查普曼带领球队。于5年间,他建立了一队全新的兵工厂,委任汤·韦迪加作为球队的训练员 、把球队的阵式改为“WM阵式”、购入大卫·积克、艾迪·夏普特和基夫·巴斯廷等球员,其中大卫·积克的转会费更打破当时的纪录。在领队查普曼带领下,1930年兵工厂首夺英格兰足总杯冠军,亦赢得了1930-31赛季及1932-33赛季两届甲组联赛冠军。\n\n查普曼对兵工厂贡献良多,除了采用有号码印在背面的球衣和更改了球衣的颜色,在红色的球衣加上白色袖子外,他亦成功争取将当地原名基利士比路的地铁站改名为阿仙奴站和建成了具有装饰艺术运动色彩的东看台,并为球场加入泛光灯。可惜的是,查普曼于1934年1月因肺炎去世。接任教练职位的祖·梳尔和佐治·阿里臣成功为兵工厂赢得1933-34赛季、1934-35赛季以及1937-38赛季三届甲组联赛冠军,亦赢得1936年的足总杯冠军。\n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所���英国的足球赛事暂停了7年。于战后,时任领队汤·韦迪加成功夺得1947-48赛季的甲组联赛冠军,与新特兰并列,成为当时英格兰获得顶级联赛冠军数目最多的球会之一;成为1952-53赛季的联赛冠军后,兵工厂更打破了纪录,以7次成为获得最多联赛冠军的球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夺去了兵工厂9个球员的生命,于众列强中影响最深。维修被战争破坏的北看台的债务加重了球队的财政负担。\n\n锦标荒与复苏:1953年-1986年\n兵工厂在赢得1953年的联赛冠军后的18年间,未能赢得主要赛事锦标,皆因1953年的功勋球员开始年老,球会也无力招揽具实力的球员加盟。阿森纳于1950年代至60年代只能在联赛榜中游浮浮沉沉。著名教练比利胡礼于1962年至1966年时执教球队,惟结果也是一样。\n1966年,兵工厂任命球会的物理治疗师毕堤·美担任领队,他先后带领兵工厂于1967至68赛季和1968至69赛季打进英格兰联赛杯的决赛。到了1970年兵工厂于国际城市博览会杯决赛次回合,以3比0击败了安德列治,收复了首回合落后1比3的劣势,取得首个欧洲锦标;1971年阿森纳成为球会史上首次“双料冠军”,同时赢得联赛及足总杯冠军。\n前兵工厂球员泰利·尼尔于1976年担任球队教练,成为球会最年轻的教练,当时他只有34岁。在签下了柏·真宁斯后,配合原有的里亚姆·布拉迪等球员,成功连续3年打进足总杯决赛,并在1979年以3比2险胜曼联,成功夺得足总杯,但球队在1980年的欧洲杯赛冠军杯输给西班牙球会华伦西亚。\n\n格拉汉姆时期:1986年-1995年\n1986年,名宿乔治·格拉汉姆担任兵工厂总教练。格拉汉姆于次年联赛杯决赛中率队以2比1击败利物浦,夺取了上任后首项锦标,亦赢得兵工厂首个联赛杯锦标。1987年,他签下了尼祖·温特本、李·迪克逊以及史堤夫·保特,配合原有的托尼·亚当斯,组成了著名的“四大长老”防线。1989年,格拉汉姆带领兵工厂在联赛最后后一场联赛于客场补时阶段以2比0击败当时雄霸英格兰球坛的利物浦,从而能够以净胜球优势力压对方,赢得十八年来首个顶级联赛联赛冠军。随后,兵工厂也成功地赢得1990-91赛季的甲组联赛冠军,该季兵工厂在38场联赛中只是失掉18球,全季只败一场。球会亦赢下了1993年的足总杯及联赛杯冠军,以及1994年的欧洲杯赛冠军杯冠军。\n1995年,兵工厂发生一系列丑闻,先有队中主力保罗·麦臣公开承认吸毒,及后格拉汉姆被揭发在收购约翰·赞臣及帕尔·利达臣时收受回佣,因而被会方解雇。\n而临时领队布鲁士·李奥治与管理层有争执,担任了教练1年便离开球会。\n\n温格时期:1996年-2018年\n自1996年10月起,法国人温格出任兵工厂主教练。在温格的领导下,兵工厂的进攻变得华丽,球员的饮食和训练体系有了革命性的改善。 。虽然他在兵工厂的首季没有取得任何锦标,但最后取得联赛第三名,与亚军的纽卡素同分。\n1997-1998赛季是兵工厂在英超一个成功的球季,云加于该季购入奥维马斯、珀蒂、格雷曼德及永贝里,攻击线得以加强,连同一对前锋博格坎普、伊恩·胡礼,加上固有的老人防线,令兵工厂得以冲击当时如日中天的曼联。赛季初期,兵工厂曾一度被曼联抛离十多分但少踼几场。后来兵工厂接连于补赛中胜出,加上曼联后劲不继,最后得以压过曼联,赢得首个英超冠军。同时亦获得足总杯冠军,成为双料冠军。同时,引进了不少技术型球员,以低价买进,再把他们打造为世界级球星,最先是韦拉及奥维马斯;后来是亨利、龙格堡、皮利斯等。这群球员先于2001-02赛季再度反压曼联,再次获得双料冠军;2002-03赛季获得足总杯冠军;更在2003-04年赛季以全季38场联赛保持不败获得英超冠军,成为英超成立至今唯一能保持全季联赛不败的球队。凭著整季38场不败为基础,兵工厂更创下了跨赛季连续49场英超比赛不败的辉煌纪录。该纪录在2004-05赛季作客曼联的比赛中落败后终止,这个纪录至今仍未有其他球队打破。\n\n于云加担任兵工厂领队的首9个赛季,其中8个是排名联赛榜首两位,但始终未曾卫冕成功,主因是兵工厂的兵力常被评为不充足,夏季转会离开球队的球员很多,亨利、法布雷加斯、范佩西纷纷离队他投。在欧洲赛事方面,兵工厂于2005-06赛季前,从未能进入决赛。在该季,球队终于闯入了欧洲联赛冠军杯决赛,但在决赛中以1比2不敌巴塞隆拿,屈居亚军。这是在50年间第一次有伦敦球会跻身欧联决赛。次后连续多年均十六强早早出局。2006年7月,为了增加收入,兵工厂搬迁主场到新建��的酋长球场,而高贝利球场则结束了长达93年的服务生涯,被兵工厂卖出。\n在2005年夺得足总杯冠军后,兵工厂长达9年时间未能夺得任何锦标,更被球迷指责球队每季的目标只是保持联赛前四名,确保来季欧洲冠军联赛参赛资格而已。直至在2014年,阿森纳在足总杯决赛中以3比2反胜侯城才终止冠军荒。3个月后的英格兰社区盾比赛中,阿森纳以3比0大胜曼城,赢得3个月内第2个锦标。2015年,兵工厂再次打入足总杯决赛,对手为阿士东维拉,兵工厂最终以4比0大胜,取得廿年来足总杯决赛最悬殊的比数,成功卫冕。同时,兵工厂以12次夺得足总杯的纪绿,与曼联并列第一。兵工厂能再次参加社区盾的赛事,由车路士买下门将切赫在社区盾中倒戈,他出色的表现及张伯伦的一箭定江山,以1比0小胜车路士,带领兵工厂连续两季夺下社区盾,赢得球会第14次社区盾冠军,并打破云加不能击败穆里尼奥带领的车路士的纪录。云加再次于2016-17赛季赢得足总杯冠军,兵工厂在决赛以2比1击败切尔西,以13次冠军成为夺得足总杯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云加亦成为英格兰历史上首位夺得7个足总杯冠军的教练。。温格再次赢得2017年英格兰社区盾,法定时间1比1平手,打和则直接互射12码以4比1胜出切尔西,也是温格时代最后一个冠军。\n可是,兵工厂于2016/17年度英超联赛只排名第5,是自云加于1996年成为球队教练后首次不能带队进入联赛前4名,也是二十一年来首次丧失欧联参赛资格,亦是自1995年以来联赛排名首次被北伦敦的死敌热刺超越。2017/18年球季,兵工厂的表现未见有起色,早早被列强挤出联赛前四行列,2018年4月20日,温格在阿森纳官方网站上发表声明,将于2017-18赛季后卸任阿森纳主教练一职。而温格最后一季领军兵工厂仅位居联赛第六名。\n云加最后十年带领的兵工厂表现常遭球迷咎病,球迷认为云加每季只保守地以确保联赛前四名为目标,缺乏争标野心,导致球队成绩每况逾下。但在及后于2018-19年英超球季,接任云加为新兵工厂领队的乌拿·艾玛利,爆出兵工厂班主于过去十年间完全没有对球会作出任何投资,兵工厂完全靠球会自负盈亏运作。温格于过去十年缺乏外在资金支持及面临大量短期债务的情况下,仍能几乎每年领军进入欧洲冠军联赛并三夺英格兰足总杯冠军,令过去不少指责云加领军不济的球迷,反过来惊叹温格的领军能力。\n\n艾玛利及阿迪达时期:2018年至今\n2018年5月23日,西班牙教练乌拿·艾玛利正式接过兵工厂帅位。于执教的首季,阿森纳于联赛排名第5,亦打进欧霸杯的决赛。\n2019年11月29日,埃梅里于欧霸杯主场不敌法兰克福1比2的比赛后被解雇。此前,球队于各项赛事连续七场比赛不胜,于英超联赛举行13轮后,与第4名相差8分。一队助教兼名宿弗雷德里克·永贝里出任临时领队一职。\n2019年12月20日,前队长米克尔·阿特塔担任球队主教练,签约三年半,他之前曾担任曼城的助教。球队于下半季成绩有所进步,先后击败曼联及当届冠军利物浦,但由于季初失分太多,最后联赛只排联赛榜第8名,为球会自1994-95赛季来最差的联赛排名。同时阿森纳亦在欧霸杯32强败给奥林比亚高斯出局,失掉来届欧联的参赛资格。但在英格兰足总杯方面,兵工厂晋级最后四强,在准决赛以2-0击败卫冕球队曼城晋身决赛,于决赛以2比1击败车路士,夺得队史第14座足总杯冠军,亦令阿森纳可以参与下届欧霸杯赛事。\n\n2020-2021\n兵工厂于社区盾赛事击败利物浦,取得阿特塔领军以来第二个赛事锦标。\n欧霸杯亦取得小组赛六战全胜首名出线三十二强。\n兵工厂在首循环的联赛表现低沉,除了接连败给利物浦、曼城、热刺、李斯特城等联赛前列份子,更败给般尼及阿士东维拉等中下游球队,在2020年12月19日兵工厂在第十四周联赛败给爱华顿后,兵工厂已经连续八场联赛不胜,联赛排名跌至十五位。但之后兵工厂谷低反弹,在“圣诞新年快车期”先后击败车路士、白礼顿及西布朗,在完成首循环十九场联赛后,兵工厂排名回升至十一位。踏入次循环,兵工厂表现反复,曾击败死敌热刺、李斯特城和车路士三支前列球队,但却以0-3大败给利物浦,以及被阿士东维拉、狼队和爱华顿击败。兵工厂在本季最后五场联赛取得全胜,令联赛分数上升至61分,但仍以一分之差落后于北伦敦死敌热刺,只取得第八名,和上届联赛排名相同,无法藉联赛排名取得来届欧洲赛资格。\n兵工厂在联赛杯被后来取得冠军的曼城在半准决赛淘汰,足总杯亦在��四圈被修咸顿淘汰出局,卫冕失败。\n欧霸方面,兵工厂小组赛全胜晋级,并一路打到四强,但在准决赛以总比数1-2不敌由前兵工厂领队艾玛利带领的维拉利尔。欧霸四强止步不但令兵工厂本届又一次四大皆空,亦令球会近二十五来首次失去所有欧洲赛的参赛资格。\n\n2021-2022\n25年来首次无缘欧战,兵工厂反而作出大幅度的收购,成为夏天转会窗支出最多的英超球会。惟球队的表现并没有得到提升,反而比上季更进一步强差人意。在该球季英超揭幕战作客对阵74年来首次在顶级联赛作赛的宾福特赛事中,爆冷以0-2不敌对手。随后在主场对阵欧联冠军车路士以及作客上届英超冠军曼城的赛事中,也先后以0-2及0-5落败,联赛排名更跌至英超榜末,创下球会史上最差的联赛开局。不过在2021年9月国际赛期以后,兵工厂的联赛表现回升,更加在北伦敦打吡战中以3-1击败热刺,联赛杯亦打入最后四强。其后球队成绩一直起起伏伏,12月迎来第二次三连败,2022年1月,联赛杯准决赛被利物浦打败,而首场足总杯比赛就被英冠的诺定咸森林淘汰,所有杯赛赛事出局,前锋奥巴美扬更因多次违反纪律而被夺去队长一职,冬季转会窗转会巴塞隆拿。然而,随著队内多名年轻球员逐渐成熟,球队2月起成绩有所进步。虽然到4月球队接连败给中游球队迎来本季第三次三连败,但其后接连击败车路士及曼联,更粉碎了后者来季的欧联参赛资格。5月1日,兵工厂在第35轮联赛作客击败韦斯咸,一星期后又在主场击败列斯联,稳坐联赛榜第四位,领前第五位的热刺四分,提早锁定来季欧霸参赛资格,亦非常有机会夺得来届欧联入场劵。可惜兵工厂接下来两场作客赛事先后不敌热刺及纽卡素,结果被热刺赶过,在最后一轮联赛兵工厂虽大胜爱华顿5-1,但仍落后最后一场联赛亦取得胜利的热刺两分,只取得联赛第五名,失去来季欧联资格。\n\n2022-2023\n兵工厂一改过往在转会市场上的保守作风,早于2022年6月已作出作购。先是启动波图中场法比奥·韦拉的4000万欧元的违约金,后再从曼城购入前锋加比尔·捷西斯及中场辛真高。季前热身赛亦取得佳绩,在酋长杯开赛前,挪威国家队队长奥迪加特正式被任命为球会队长。\n英超开季首三场,兵工厂分别以2-0、4-2及3-0击败水晶宫、李斯特城及般尼茅夫,一改上季三连败局面,继2004-2005年度球季之后再次取得开季英超三连胜,亦是本季唯一一支首三轮联赛取得全胜的球队。8月27日,兵工厂在主场以2-1反胜富咸。几天后,兵工厂继续在主场以2-1击败阿士东维拉,英超开赛五连胜。不过,第六周联赛兵工厂作客曼联以1-3被击败,英超连胜终止。但是兵工厂很快就重回胜轨,先在欧霸杯小组赛第1轮以2-1作客击败苏黎世,相隔一星期多后,兵工厂作客以3-0击败宾福特,重新在英超取胜。10月1日,北伦敦打吡战,兵工厂主场以3-1战胜死敌热刺,并打破对方联赛不败身,接着,兵工厂欧霸杯小组赛第3轮主场以3-0击败波杜基林特,之后在10月9日主场以3-2击败另一支劲旅利物浦,然后在欧霸杯小组赛第4轮作客以1-0险胜波杜基林特,再以及英超作客以1-0险胜列斯联,取得英超四连胜暂列榜首。开季10场联赛胜出9场,创下球会136年历史以来最佳的顶级联赛开季成绩。在相隔5天后,兵工厂在欧霸杯小组赛第2轮补赛中主埸以1-0险胜PSV燕豪芬。虽然兵工厂作客修咸顿被逼和以及在欧霸杯小组赛第5轮中作客以0-2被PSV燕豪芬击败,令英超榜首优势缩减至两分,欧霸杯首名出线的机会也可能会失败,幸好兵工厂在欧霸杯小组赛第6轮中主场1-0击败苏黎世,取得欧霸杯首名出线,而且世界杯之前兵工厂在联赛取得三连胜,包括主场5-0击败诺定咸森林,作客1-0击败车路士和作客2-0击败狼队,令兵工厂在世界杯英超暂停之前,以五分的优势领先排次名的曼城,暂居联赛榜首。12月8日,兵工厂在杜拜参与了杜拜超级杯与里昂比赛,并以3-0击败对方,取得3分,其后在十二码环节,以2-1再击败对方,取得额外1分。几天后兵工厂对战 AC米兰,并以2-1险胜对方,取得3分,其后在十二码环节,以4-3再击败对方,取得额外1分,以8分成功夺取杜拜超级杯。不过,后来在酋长球场与祖云达斯的友谊赛中以0-2被对方击败。其后英超复赛,兵工厂于主场以3-1反胜韦斯咸,以40分高踞榜首。兵工厂于除夕夜作客面对白礼顿并以4-2击败对方,以七分的优势领先排次名的曼城。1月4日,阿仙奴主场0:0闷和纽卡素。接著在英格兰足总杯中作客以3-0击败牛津联。1月16日,兵���厂在北伦敦打吡中以2-0作客击败热刺,同时是阿迪达领军以来首次作客击败热刺,并以八分的优势领先排次名的曼城。一星期后,阿仙奴以3-2反胜曼联,成功复仇。不过,兵工厂几天后于在英格兰足总杯中以0-1被曼城击败。2月4日,兵工厂在联赛作客以0-1被爱华顿打败。接连兵工厂于主埸先后以1-1被宾福特逼和,以及1-3被曼城再度击败,并一度失去联赛榜首位置。2月18日,兵工厂作客阿士东维拉并以4-2重新在联赛中取胜。一星期后,兵工厂以1-0作客小胜李斯特城。几天后,兵工厂于主场以4-0大炒爱华顿,成功复仇,并再次以五分的优势领先排次名的曼城。两天后,兵工厂于主场以3-2反胜般尼茅夫。但3月的欧霸杯十六强次回合,兵工厂在互射十二码不敌士砵亭,继2017年后再次于欧洲赛十六强出局。其中后防主力沙列巴及富安健洋在赛事中受伤,为球队在4月接连失分埋下伏线。4月9日,兵工厂在作客利物浦领先两球下被逼和2:2,一周后亦在领先下被韦斯咸逼和。其后主场形战榜尾的修咸顿,因门将蓝斯度开赛不久的失误被对方领先,最后只能逼和3:3。4月27日作客1:4不敌曼城,虽仍领先2分但比曼城多踢2场,争标形势变得被动。不过,由于白礼顿同时不敌对手,兵工厂提前取得来季欧联参赛资格,事隔6年重返欧联。5月14日,兵工厂主场0-3大败给布莱顿,一周后亦作客不敌护级球队诺定咸森林,已确定无缘联赛冠军,继2015-16年球季后再次夺得英超亚军。\n\n2023-2024\n阿仙奴2023年夏天以破俱乐部纪录的1亿英镑从韦斯咸购入中场球员德克兰·赖斯,之后亦购入了阿贾克斯后防球员尤里安·廷伯及车路士中场球员凯·哈弗茨;另外也自布伦特福德租借门将大卫·拉亚,取代拉姆斯戴尔成为枪手先发门将。由于上赛季英超及足总杯冠军均为曼城,阿仙奴得以以联赛亚军身份出战该赛季社区盾赛事。阿森纳虽在下半场被先入一球,但补时阶段凭莱安德罗·特罗萨德入球扳平,最后在互射十二码中以4:1击败曼城,继2020年后再夺社区盾。\n2023年8月12日,阿仙奴以2:1击败诺定咸森林,取得开季首胜,其后球队一直在联赛保持稳定成绩,与曼城、利物浦形成三足鼎立之势。10月8日,阿仙奴主场1-0战胜卫冕军曼城,为球队8年来首次在联赛击败曼城。其后球队战绩有下滑迹象,先后败给纽卡素及阿士东维拉,足总杯更在第三轮主场败给利物浦后提早出局。不过踏入2月份,球队开始反弹,多次以大比数击败对手,得失球数字上开始抛离曼城及利物浦。下半季阿仙奴接连击败利物浦、曼联、车路士及热刺,并作客赛和曼城,整季对阵Big 6球队不败,创下近年最佳成绩。亦是分别自2006-2007球季及上季,阿仙奴再度在联赛双杀宿敌曼联及热刺。然而,枪手在4月主场被前领队埃梅里率领的阿士东维拉完成联赛双杀,英超冠军主导权落回曼城手上。即使其后比赛取得全胜佳绩,最终仍以2分之差目送曼城创下英超四连霸的纪录,继上季再度屈居联赛亚军。不过,阿仙奴在本季取得89分,已是球队在顶级联赛第二高纪录(最高分为2003-2004球季不败夺冠的90分),同时取得28场胜利亦打破了球队在2003-2004年球季的26胜纪录。\n欧战方面,枪手相隔事隔6年重返欧冠,分组赛以5胜1负,15分成绩,拿下分组第一名晋级十六强。十六强首回合作客不敌葡超球队波图,但次回合凭托沙的入球追平总比分,最终凭互射十二码,事隔14年再度晋身八强。不过,阿仙奴八强遇上老对手拜仁慕尼黑,首回合主场仅2-2逼和对手,次回合则0-1落败,总比分2-3止步。\n\n2024-2025\n兵工厂于暑假买断了拉亚,并且补入波隆纳后卫卡拉菲欧里与皇家社会中场梅里诺充实阵容深度,持续冲击英超冠军与挑战卫冕者曼城。\n兵工厂英超拉出一波开局七连不败,不过这季除了曼城,还有斯洛特领军下卷土重来的利物浦,上季还在为保级而战的诺丁汉森林更化身大黑马。虽然第五轮作客曼城时对手王牌后腰罗德里整季报销,不过兵工厂本季同样饱受伤病困扰。第八到十一轮,兵工厂三个客场仅于切尔西收获1分,主场2-2打和利物浦,反而是利物浦自第十轮开始正式接管榜首。英超上半程战毕,兵工厂努力紧跟利物浦,但双方仍相差6分,而且利物浦少赛1场。\n下半程兵工厂持续紧咬不放,然而即便有著主场5-1血洗曼城的大胜,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利物浦的前进步调。即便利物浦在第十五轮补赛被艾佛顿逼和、第二十九轮先打又被阿斯顿维拉逼和,2场比赛仅获2分,不过兵工厂也没能把握机会,第26~29轮4场仅获5分(主场0-1西汉姆联,客场0-0诺丁汉森林,客场1-1曼联,主场1-0切尔西)反而利物浦拉出3连胜。29轮战毕,兵工厂落后利物浦多达12分。\n联赛杯方面,兵工厂在四强遭到纽卡索联双杀,总比分0-4黯然出局;足总杯方面也在第三轮主场被曼联拖入PK大战淘汰。\n欧冠方面,兵工厂于联赛阶段取得6胜1和1败佳绩,以第3名之姿直入16强。16强抽签抽到荷甲劲旅PSV,第一回合客场7-1,主场2-2,总比分9-3过关。8强遭逢卫冕军皇马。\n\n英超历年战绩\n兵工厂是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在1992–93赛季赛季成立的创始成员。\n在1996–97赛季开始,直到2015—2016赛季兵工厂从未跌出英超前4名、期间三次夺冠(1997-98赛季、2001-02赛季、2003-04赛季)。\n2003–04赛季兵工厂以全季38场不败夺冠,成为本世纪第一队,亦是英超成立以来至今唯一能创出此纪录的球队。\n\n会徽\n皇家兵工厂于1888年公开首个会徽,会徽有三支指向北面的大炮,与伍利奇都市自治市(Metropolitan Borough of Woolwich)的纹章相似。会徽有时被误会是烟囱,但狮子头和炮头颢示它们是大炮。但当1913年球会搬迁至高贝利球场时,这个标志被舍弃了。由1922年至1925年,球会采用了单炮头的标志,特点是一支指向东面的大炮,和印有球会的绰号“枪手”(The Gunners)。其后,球会会徽上的大炮改为指向西方,并缩窄了炮管。\n兵工厂的会徽在1930年代时为一个六角形,由“A”、“C”两个英文字母组成。这种具有装饰风艺术风格的会徽为时任领队赫尔伯特·查普曼所更改,其后落成了高贝利球场东看台亦跟随这种风格,东看台的主入口和地下皆运用此风格。\n于1949年,球会使用一个更现代化的会徽,大炮的图案风格没有改变,球会的名字则以哥特体印在大炮上面。球会新采用的会徽亦印有拉丁语座右铭Victoria Concordia Crescit,意思是胜利来自和谐,短句由球会的程序员哈利·荷马(Harry Homer)所创作。初时,会徽是没有颜色的,最后变成红、金和绿色。在1960年代前,球会只会在被受瞩目的赛事才会穿上有会徽的球衣作赛,并以花押字印有球会名字的缩写,例如是英格兰足总杯的决赛。1967年,球会经常使用一个白色大炮的图案作为会徽,直至1990年代发布另一个会徽。\n因为会徽经常修改,兵工厂无法申请版权。为了打倒地区街道摆卖阿森纳非官方货品的商人,球会曾设法申请会徽为商标,亦曾跟摆卖非官方货品的商人进行诉讼。兵工厂为了拥有更有效的版权保护,因此球会在2002年推出全新会徽,会徽拥有现代化的曲线和简约的风格,亦有了版权。会徽上的大炮对著东方,球会名字以无衬线字体刻在大炮的上方,会徽亦以深蓝色取代了绿色。但部份支持者对新会徽有批评:兵工厂独立支持者协会(Arsenal Independent Supporters' Association)认为球会对于会徽这种现代化的设计,无视阿仙奴的历史和传统,亦没有和球迷商量便发布。\n在2011—2012年球季兵工厂成立125周年时,球会推出新款球衣庆祝,并在该季采用新设计会徽。新设计的会徽为球会首个会徽与现今会徽的混合体。右方有15片橡树叶代表15名创会成员在“皇家橡树酒吧”举行建会会议;左方15片月桂叶取自6便士硬币的图案,为15名创会成员每人支付的建会费用,同时月桂叶亦象征“力量”;下方“前进”(Forward)是球会首个座右铭;授带上“1886”及“2011”则代表创会及125周年的年份。\n\n颜色\n据兵工厂的历史,他们在主场是鲜红色球衣带有白色袖子和短裤,虽然不是经常使用这种配搭。兵工厂在1886年成立不久,曾被诺定咸森林的慈善团体捐款,而该团体的主色是红色,兵工厂就是因为这样而选取红色作主场球衣。而两名戴尔广场(Dial Square)创会成员费特·比士利(Fred Beardsley)和摩里斯·巴迪斯(Morris Bates)是前森林球员,搬到伍利奇工作。他们一起加入这支球队,但球队没有球衣,所以比士利和巴迪斯写信给母会,希望获得球衣和足球的资助。球衣是红醋栗色,是一种深浓的红色,并穿上白色短裤和蓝色袜子。\n在1933年,赫尔伯特·查普曼要求他的球员们穿著较清晰的衣服,所以更新了球衣,加入白色袖子和将颜色转浅,使用了英国邮筒那种红色。白色袖子从何而来则不得而知,但是有两种猜测。一种说法是,查普曼看到看台上的观众把红色的无袖毛衣套在白色衬衫外面;另一种说法则认为他的灵感来自于跟他一起打高尔夫球的漫画家汤姆·韦伯斯特,他有一件类似的外套。红白球衣成为了阿森纳的标志,从此之后,球队一直���用这个颜色组合。只有两个赛季例外。1966-67赛季阿森纳曾穿过全红色, 后来被证明并不受欢迎,于是在后一个赛季改回白色袖子。第二次则是2005—06赛季,阿森纳为了纪念在海布里球场的最后一年,穿上了与1913年(海布里的第一年)相似的红醋栗色球衣。\n阿森纳主场球衣的设计,至少影响了另外三家俱乐部。1909年,布拉格斯巴达采用了与当时阿森纳相同的暗红色球衣。 1938年,苏格兰希伯尼安队在他们的绿白间条衫上面采用了阿森纳式的白色衣袖。 1930年代,葡萄牙布拉加竞技队主教练带队在海布里球场打完比赛,回去之后立刻将球队原来的绿色球衣改为与阿森纳完全相同的红衫白袖,球队也由此得到了Os Arsenalistas的绰号。 这些球队的设计一直保持到现在。\n阿森纳的传统客场球衣是黄色和蓝色,但1982年到1984年也曾穿过绿色和藏青色的客场球衣。从1990年代早期开始,为了球衣销售市场,客场颜色开始常规性地每年更换。目前一般规则是每赛季的客场球衣都被当作下赛季的第三球衣。通常来说,客场球衣要么是深蓝浅蓝双色,要么是对传统黄蓝双色的某种变化,例如2001-02赛季所使用的金黄、藏青双色 和2005-06赛季、2006-07赛季的黄、深灰双色。阿森纳2008-09赛季第三球衣是白色上衣、红醋栗色短裤和白色、红醋栗色间条球袜,而它就是2007-08赛季的客场队服。\n\n敌对关系\n托定咸热刺\n兵工厂的主要的死敌是托定咸热刺,源于1887年。\n当时兵工厂(当时叫皇家兵工厂)的球员故意迟到,结果由于天很快变黑,双方的比赛只能提前十五分钟结束;而在第二回合阿仙奴的主场,他们的球员们却无一人迟到。尽管热刺在主场击败了兵工厂,但后者在自己主场完整的比赛时间里同样获胜,更重要的是兵工厂在主场获得了更多的净胜球。\n1919年时,甲组联赛即将扩充两队,排名甲组第十九位,即原本要降级的切尔西获准留级,剩一席原应从甲组最后一名第二十位的热刺或乙组排第三位(乙组前两名已确定升级)的班士利中挑选一队,但出人意表的是,在乙组排第五位的兵工厂居然获邀升级,原因竟是因为足总的执委们认为兵工厂“贡献突出”,而热刺就这样糊里糊涂的被降了级。虽没有实质证据,谣言仍指称兵工厂主席亨利·诺里斯爵士(Sir Henry Norris)利用台底交易才达成目的。\n正如其他敌对球队,两队的球迷虽然可能一同工作或是邻居好友,但仍因拥护的球队而互相攻讦及戏谑;球员一旦转投敌会,将如过街老鼠遭受以前的球迷大喝倒采,例子有从热刺加盟阿仙奴的苏甘保及从兵工厂辗转转会至热刺的艾迪巴约。\n\n曼联\n兵工厂和曼联的敌对关系从1990年代开始建立,因为英超和足总杯基本是由两军所垄断,所以双方在一个球季中的两次交手通常会影响整个球季联赛的冠军归属。1990年代尾和2000年代初兵工厂与曼联的比赛,经常充满火药味,以两队的前队长帕特里克·维埃拉和罗伊·基恩在场上的直接对抗最为人熟识。双方的比赛中,经常发生争执与混乱场面,例如2003年的“奥脱福大战”和2004年的“自助餐大餐”等。和转投死敌热刺一样,球员大多会被以前的球迷喝倒采、咒骂,最著名的例子为兵工厂转投曼联的罗宾·范佩西及阿莱克西斯·桑切斯。\n\n切尔西\n当大家只看重其他打吡(例如北伦敦打吡)时,这两支伦敦领头球队的球迷已在1930年代开始对立。而近期兵工厂和切尔西打吡战更成为当今重要打吡战之一,车路士在千禧年的冒起,两支球队已在英格兰球坛上争斗。据2003年12月的一项英国一个球迷人口普查发现,兵工厂球迷第三讨厌的球队为切尔西,仅次于曼联和热刺、切尔西球迷亦视兵工厂为他们主要对手,在之前他们亦视热刺和富咸为其主要对手。\n\n女子队\n球场\n兵工厂在成立初期于曼诺球场作赛。1890年至1893年,曾短暂迁至恩域塔球场。初期的曼诺球场只是一片草地,直至1893年9月,兵工厂首次踢联赛时,便增加了看台和座位。除了1894-95赛季外,他们在曼诺球场作赛了20年,直至1913年才搬往高贝利球场。\n高贝利球场,正式名字为阿仙奴球场(Arsenal Stadium),从1913年至2006年5月为兵工厂的主场球场,由著名的建筑师阿奇巴尔·雷奇所设计。和大部份伦敦的球场设计相近,高贝利球场只得一个有盖看台,其余三边都是露天的。在1930年代,球场进行了巨大翻新工程,有新装饰艺术运动风格的西看台和东看台,分别于1932年和1936年重开。此外,在二战被炸毁的北看台亦于1954年重开,并新建了一个上盖。\n\n��贝利球场在高峰期时可容纳超过60,000名观众,1990年代初期仍能容纳57,000名观众。发生了希尔斯堡惨剧后,按照“泰莱报告”和英超赛会的规定,兵工厂必须在1993—94赛季前,将高贝利球场改为全座位,球场容纳人数缩减至38,419个。在欧联比赛举行时,球会必须再减少座位数目,以提供足够空间放置广告板。所以在1998-99赛季和1999-00赛季,兵工厂于旧温布莱球场作赛,因它能容纳超过70,000名球迷。\n高贝利被禁止扩建,因为东看台被列为第二级历史建筑,另外的三个看台均非常接近住宅区。这些限制阻碍了球会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早期增加比赛日的收入,令球队不能应付球坛的迅速发展。考虑过多个解决方案后,兵工厂决定于1999年11月宣布兴建新球场,选址为高贝利附近的阿什伯顿,和高贝利球场只有500米的距离。但因成本上升,球场的工程受延误,于2006-07赛季才能正式启用。因阿森纳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阿联酋航空签下价值约1亿欧元的合约,新球场被命名为“阿联酋航空足球场”(Emirates Stadium,又被翻译为“酋长球场”)。但有部份球迷反对球场以企业命名,于是他们继续使用场地的旧名称“阿什伯顿”,而非“酋长球场”。酋长球场的名称将最少使用至2028年。\n\n训练设施\n兵工厂的训练基地位于俱乐部设在伦敦高尔尼内,于1999年开始使用,价值超过1000万,主要供一队及青年队所使用。训练基地的面积为0.58平方公里,这里共有十块草地,每块草地都有地下排水道和自动洒水系统,其中两块为供暖草场。训练基地中的设施包括复康中心配备了训练和复康中心、物理治疗和按摩设备、水疗中心。其它设施还包括会议室、篮球场、壁球场、更衣室、及教练办公室。\n于2015年3月,兵工厂宣布计划重新发展训练基地,计划扩建主体大楼、建造一间球员表现室和访客、教育及媒体中心,预计于2017-2018赛季完工。\n\n拥有权\n阿森纳董事会的最大股东是美国体育巨擘斯坦·克罗恩克。克罗恩克从2007年开始发起购买阿森纳股份的第一笔交易。\n2018年8月克罗恩克通过属下的“克罗恩克运动企业”(Kroenke Sports Enterprises)收购乌兹曼诺夫所持股份,使其持股量超越90%,并需进行全面收购。\n伊万·加齐迪斯在2009年-2018年担任兵工厂的行政总栽。\n\n球会荣誉\n国内双冠王:3\n1970-71赛季、1997-1998赛季、2001-2002赛季\n2003-2004赛季,英格兰超级联赛全季不败战绩;2002-2003赛季(2场)、2003-2004赛季(38场)、2004-2005赛季(9场),合共连续49场不败\n2005-2006赛季,欧联十场995分钟不失球纪录\n\n球员名单(2024—2025赛季)\n球员位置及编号根据阿森纳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国籍图标根据国际足协的参赛资格定义,但球员可能会持有多于一个非国际足协定义的国籍\n粗体字为新加盟球员(包括先借后买断)\n者为伤患球员\n2025年夏季转会窗:6月1日至10日,6月16日至9月1日\n\n现役球员\n马丁·厄德高为球会队长\n\n外借球员\n离队球员\n职员名单\n更新日期:2024年11月11日\n\n球会纪录\n最佳射手\n\n联赛最大的胜利\n乙组联赛-1900年3月12日以12比0大胜Loughborough Town\n联赛上阵最多的球员\n大卫奥拉利(David O'Leary)1975年-1993年, 共558场\n各项赛事共上阵最多的球员\n大卫奥拉利(David O'Leary)共722场\n在一季联赛入球最多\n1930-1931球季首次夺取联赛锦标, 共127球\n一季联赛失球最少\n1998-1999球季, 共17球\n一场联赛入球最多的球员\n甲组联赛1935年12月14日对阿士东维拉, 德拉克(Ted Drake)包办7球为阿仙奴取得7比1大胜\n在一季入球最多的球员\n1934-1935年德拉克(Ted Drake)射入42球\n最年青出赛之球员\n伊森·恩瓦内里(Ethan Nwaneri)15岁零181天 2022年9月18日联赛客场对布伦特福德\n年纪最大出赛之球员\nJock Rutherford - 41岁零236日 1926年3月20日对曼城\n高贝利球场最高入场人数\n1935年3月9日, 甲组联赛对新特兰, 73,295人\n酋长球场最高入场人数\n2019年11月2日,英超联赛对狼队,60,383人\n\n著名球员\n参考资料\n参考文献\nAttwood, Tony; Kelly, Andy; Andrews, Mark. Woolwich Arsenal FC: 1893–1915 The club that changed football First. First and Best in Education. 2012-08-01. ISBN 978-1-86083-787-6. \nWhittaker, Tom; Peskett, Roy. Tom Whittaker's Arsenal Story First. Sporting Handbooks. 1957.\n\n外部链接\n\n官方网站 \n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Facebook专页\n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Instagram帐户\n阿森纳足球俱乐部在OpenCorporates上的群组\n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新浪微博"} +{"doc_id": "5600", "title": "雅鲁藏布江", "text": "雅鲁藏布江(藏语:ཡར་ཀླུངས་གཙང་པོ་,威利转写:yar klungs gtsang po,藏语拼音:Yarlung Zangbo),是布拉马普特拉河上游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干流全长2,070公里,流域面积24.1万平方公里;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以长度来说为中国第5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它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平均海拔约4000米以上;它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在藏语中,“藏布”意为河流,“雅鲁藏布”意为“高山流下的雪水”。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最深达6009米)。\n\n干流\n干流在中国境内全长2,070公里。\n杰马央宗是雅鲁藏布江的正源,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普兰县东部的昂色冰川,名为昂色曲。\n在仲巴县的桑木张杰马央宗汇聚了库比藏布和马攸木藏布,成为雅鲁藏布江上源“当却藏布(马泉河)”(藏语:རྟ་མཆོག་ཁ་འབབ་)。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谷地开阔。江源至里孜(仲巴县亚热乡辖的行政村)为雅鲁藏布江的上游段。桑木张至里孜河段全长161km,落差105m,形成串珠河谷盆地。\n从里孜到派乡为中游段,自西向东横贯西藏。中游河段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峡谷河段水能资源丰富,这一河段集中了雅鲁藏布江的几条主要支流,如拉喀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支流谷地是主要的定居点和农业区。干流进入大峡谷前在尼洋河口下游奴下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598亿立方米。\n派镇到巴昔卡附近为下游段。围绕南迦巴瓦峰构成“U”字形大拐弯,切穿喜马拉雅山,转而南流,形成雅鲁藏布大峡谷。在大拐弯北部汇入平均径流量318亿立方米的帕隆藏布。至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径流量约1400亿立方米。\n在经过中国和印度有争议的藏南地区巴昔卡,径流量约1654亿立方米,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自印度流入孟加拉国后,孟加拉人又把她称之为贾木纳河;于瓜伦多卡德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n\n支流\n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水系支流众多,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30条,其中大于1,000平方公里有64条(包括二、三级支流),大于10,000平方公里有5条,即拉萨河、帕隆藏布、尼洋曲、多雄藏布和年楚河。\n以下由上游至下游依序列出雅鲁藏布江水系的一级支流:\n\n当嘎曲-杰玛央宗曲-当却藏布支流\n玛攸藏布(左):仲巴县、普兰县、革吉县\n库比曲(右):仲巴县\n荣久曲(左):仲巴县、革吉县\n来乌藏布(左):仲巴县\n江曲藏布(右):仲巴县\n列荣藏布(右):仲巴县\n\n雅鲁藏布江支流\n柴曲藏布(左):仲巴县\n门曲(左):萨嘎县、仲巴县\n翁布曲(右):萨嘎县\n希呦得藏布(右):萨嘎县、吉隆县\n芒扎雄曲(右):吉隆县\n大藏布(左):萨嘎县、措勤县\n旅隆普曲(右):吉隆县\n岗布普曲(右):吉隆县\n玛绒布(左):昂仁县\n彭吉藏布(右):昂仁县、定日县、聂拉木县\n岗普拉秋吴(右):昂仁县、拉孜县、定日县\n查乌普曲(右):拉孜县\n玛岗普曲(右):拉孜县\n萨迦冲曲(右):拉孜县、萨迦县\n吉布普曲(左):拉孜县\n多雄藏布(左):拉孜县、昂仁县、谢通门县\n甲军普曲(左):拉孜县\n热曲(右):拉孜县\n荣曲(左):谢通门县\n下布曲(右):萨迦县、白朗县、日喀则市、岗巴县、拉孜县\n大那普曲(左):谢通门县\n洞嘎普曲(左):日喀则市\n年楚河(右):日喀则市、白朗县、江孜县、康马县、浪卡子县\n香曲(左):南木林县、谢通门县、尼木县\n孜东普曲(左):南木林县\n土布加普曲(左):南木林县\n邬郁玛曲(左):南木林县、尼木县\n曼曲(右):仁布县、浪卡子县、江孜县\n崩布普曲(左):尼木县\n查浦曲(右):仁布县\n尼木玛曲(左):尼木县、南木林县、当雄县\n色曲(左):曲水县\n曲水曲(左):曲水县\n拉萨河(左):曲水县、堆龙德庆县、城关区、达孜县、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嘉黎县、当雄县\n贡嘎普曲(右):贡嘎县\n雅砻河(右):乃东县、措美县、琼结县\n舍曲(右):桑日县、曲松县\n增久曲(左):桑日县、墨竹工卡县\n晒嘎绒曲(右):加查县\n达龙曲(右):加查县\n斯巴荣曲(丝波绒曲,左):加查县\n聂曲(左):加查县\n古如曲(右):朗县\n普曲(右):朗县\n金东曲(右):朗县\n比扑曲(左):米林县\n里龙普曲(右):米林县\n伊松普曲(右):米林县\n南伊曲(右):米林县\n帮仲普(右���:米林县\n尼洋曲(左):林芝县、工布江达县\n帕隆藏布(左):林芝县、波密县、八宿县、嘉黎县\n央朗藏布(右):墨脱县\n岗日嘎布藏布(左):墨脱县\n\n经济概况\n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仅占西藏总面积的1/5,但流域内的人口、耕地面积、工农牧业总产值却均占全西藏的一半以上。雅鲁藏布江流域为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带。\n\n水利资源\n雅鲁藏布江流域水能资源的理论上蕴藏量达到近8000万千瓦,径流量仅次于长江和珠江。其中下游的“大拐弯地区”在50公里的直线距离内形成2000公尺的落差,汇集近7000万千瓦的技术可开发资源,规模超过3个三峡电站,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几十万至百万千瓦。雅鲁藏布江中小支流和支沟上已被兴建多座用于灌溉或发电的水利、水电工程。\n\n开发和争议\n雅鲁藏布江中游桑日至加查峡谷河段规划5个梯级电站,依次为:\n\n巴玉水电站(初拟78万千瓦)\n大古水电站(66万千瓦)\n街需水电站(51万千瓦)\n藏木水电站(51万千瓦,2014年建成)\n加查水电站(36万千瓦,2020年建成)\n加查至朗镇河段规划3个梯级,依次为:\n\n冷达水电站(51万千瓦)\n仲达水电站(32万千瓦)\n朗镇水电站(34万千瓦)\n均为日调节径流电站。\n在海外有不少传媒曾传闻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建造全球规模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另有称中国可能利用水坝将河水引入黄河流域,工程涵盖陕西、河北、北京和天津等地区,以缓解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短缺,此乃是中国南水北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方面则澄清无此工程,但这些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争议,尤其引起印度方面的关注和不满。2009年5月25日中国水利部前部长汪恕诚在北京表示:“中国政府没有计划从雅鲁藏布江调水进入黄河”。\n直到2020年年末,中共中央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有明确提出对该处下游,实施水电资源的开发。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董事长晏志勇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证实当局敲定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案,强调会全力落实该项决策。中国政府确定的开发计划,引发印度等下游国家关切,忧虑此举将拦截南亚诸国的珍贵水资源。新德里的研究人员Sayanangshu Modak分析认为,如果中国在“大拐弯”地区建造一座大水坝,大量的河水在进入印度之前就会被截流而向南弯曲。印度传媒更有评论担忧中国凭借上游优势地位将河流“武器化”,利用水流掐住印度咽喉。\n印度政府则明确忧虑中国的计划会令印度缺水,水源部高官梅拉有接受外电访问时就表明,当务之急要在阿鲁纳恰尔邦(即印占藏南地区)建造大坝,以减轻中国计划带来的负面冲击。中国驻印度大使馆表示,中国对跨境河流开发利用一贯秉持负责任的态度,实行开发与保护并举的政策,并强调任何项目都会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并充分考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兼顾上下游的利益。《环球时报》专栏文章则谴责印度方面的舆论,辩驳说中国是因为“详细的水文调查”发现流量够大,可以用来供电而推动该计划。\n而下游水电开发工程实施可能存在很大风险,因下游处在印度的实际控制下的藏南地区,从工程上来说,必须在坝址处、在中印实际控制线处新设水文站,实测和收集水文数据,而中国的科学家谁都不敢涉及这个问题,因为这关系到中国的领土主权问题。另外工程计划同时也可能造成次生灾害风险,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n2024年12月25日,中国政府核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官员称从雅鲁藏布江调水不科学 中国无此计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拟在雅鲁藏布江建水坝传闻让印度不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印度专家:应武力阻止中国在雅鲁藏布江建水坝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雅鲁藏布大峡谷\n布拉马普特拉河\n中印边境战争\n麦克马洪线\n中印领土纠纷"} +{"doc_id": "5605", "title": "疏勒县", "text": "疏勒县(维吾尔语:يېڭىشەھەر ناھىيىسى‎,拉丁维文:Yëngisheher nahiyisi)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新疆西部,喀什市以南。\n古代西域绿洲城邦-疏勒国之地,直到中世纪当地主要居民仍属印欧人种的伊朗系的塞种人,似操东伊朗语系的分支语言-塞语。自10世纪以后,外来的游牧民族开始迁居于此并开始占据优势。后来,当地居民的人种和语言因为回鹘人的统治而逐渐回鹘化。\n\n名称\n“疏勒”之名音译自东伊朗语系的塞语,意为“新城子”,其中“疏”对应汉语“城子”,“勒”对应汉语“新”。塞语曾是疏勒的本土主要语言,后逐渐被回鹘语取代。近现代通用维吾尔语,疏勒的维吾尔语名称是Yengi Sheher,含义为“新城子”。与其相对的,疏附县的汉语名“疏附”和维语名“Kona Sheher”则意为“老城子”。\n\n历史\n西汉时,疏勒王国国力不强;到了东汉,更一度受到龟兹的控制。班超出使西域,亦长期以疏勒为根据地。\n到了三国时代,疏勒兼并桢中、莎车、竭石、渠沙等十二国,与龟兹、于阗、焉耆、鄯善并为西域大国。\n到了2世纪,贵霜王迦腻色伽一世于疏勒大力传播佛教。\n国王姓裴氏,于唐朝时也曾向唐太宗奉献音乐人才。疏勒属于唐朝的安西四镇之一,唐朝任命其国王为都督府长官,同时派汉人担任属下。盛时辖境包括今新疆喀什、疏勒、疏附、伽师、英吉沙、岳普湖、阿图什、乌恰、阿克陶、塔什库尔干等县市。都疏勒城,唐称迦师城(今地不明)。\n6世纪中叶以后,被突厥控制,每年向其纳贡。\n658年,唐平定西突厥阿史那贺鲁之乱,以疏勒为安西四镇之一,隶属安西都护府。疏勒王室与唐往来密切。后来,为吐蕃所占领。\n宋代以后,疏勒主要处在西迁的突厥族葛逻禄部和以后到来的一部分回鹘部的控制之下。\n\n人口\n2020年末,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常住人口为355544人。\n\n行政区划\n疏勒县下辖3个镇、12个乡:\n疏勒镇、​罕南力克镇、​牙甫泉镇、​巴仁乡、​洋大曼乡、​亚曼牙乡、​巴合齐乡、​塔孜洪乡、​英尔力克乡、​库木西力克乡、​塔尕尔其乡、​艾尔木东乡、​阿拉力乡、​阿拉甫乡和​英阿瓦提乡。\n\n交通\n315国道过境。\n\n其它\n阿丽米罕·色依提\n\n参见\n疏勒国\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疏勒县人民政府"} +{"doc_id": "5606", "title": "林登·约翰逊", "text": "林登·贝恩斯·约翰逊(英语: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时常缩写称LBJ,美国政治人物,1963年至1969年担任第36任美国总统,1961年至1963年于约翰·肯尼迪任下为第37任美国副总统。约翰逊为民主党人,来自德克萨斯州,1937年至1949年任众议员,1949年至1961年任参议员。在参议院中他六年任多数党领袖,两年任少数党领袖,两年任多数党党鞭。\n约翰逊于1960年参加美国总统选举,未获成功,但此后民主党候选人兼马萨诸塞州联邦参议员约翰·肯尼迪选定其为竞选伙伴。两人在大选中险胜共和党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约翰逊亦于1961年1月20日就职为美国副总统。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遇刺身亡,约翰逊接任美国总统一职,并于1964年总统选举中横扫共和党候选人兼亚利桑那州参议员巴里·戈德华特,连任总统职位。约翰逊以其专横粗暴性格闻名,不时透过“詹森待遇”迫使有权势的政客支持推动其立法。\n约翰逊被受共和党建议提出了“伟大社会”这一立法举措,推动维护民权、公共广播、联邦医保、医疗补助、教育援助、艺术、城市及乡村发展、公共服务及“向贫穷宣战”。在约翰逊任内,向贫穷宣战政策及经济的发展使数百万美国人脱离了贫困阶层。约翰逊同时签署了一系列民权法案,禁止在公共设施、跨州贸易、工作场所及住房领域进行种族歧视,《选举权法案》则取缔了南方一些州对非裔美国人选举权进行的限制。《1965年移民及国籍法案》则改革了美国的移民体系,以种族为尺度的移民配额制度终结,以国籍为尺度的制度开始实施。\n在约翰逊任内,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的参与程度逐渐升级。1964年,美国国会通过《北部湾决议案》,赋予约翰逊在不经宣战许可的情况下即可在东南亚使用武力的权力。在越美国军事人员数量大幅度上升,自1963年的16,000名非战斗顾问增加至1968年年初的550,000人,大量军事人员直接参与战斗。美军损失数额亦大幅上升,和平进程逐渐陷入僵局,对于战事的不满情绪导致大规模反战运动在美国大学校园及海外地区集中爆发。\n1965年起,多数大城市爆发夏季骚乱,犯罪率大幅提升,其政敌开始呼吁施行“法律与秩序”政策。约翰逊上任初期广受民众欢迎,但越南战争及国内社会不稳定导致其支持率逐渐下跌。1968年民主党内部发生分裂,其反战派系对约翰逊进行批判。1968年约翰逊在新罕布什尔州民主党总统初选中惨败,由此使其宣布放弃竞选连任。随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理查德·尼克松在总统大选中胜出,统治美国政治长达36年的新政联盟就此崩溃。1969年1月约翰逊卸任��返回其德克萨斯州牧场度过余生,1973年1月22日因心脏病过世,享年64岁。\n史学家称新政时期后的美国现代自由主义在约翰逊任内达到了顶峰。由于其在国内政绩优异,推动立法对民权、枪支管制、原野保护及社会保险等有重大影响,尽管他对外在越战上受挫,许多史学家对其评价仍旧颇为积极,在美国总统排名中依旧较为靠前。\n\n早年历程\n1908年8月27日,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出生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吉莱斯皮县斯通沃尔的小农庄,他是五个孩子中的长子。\n他的父母小塞缪尔·伊利·约翰逊和利百加·贝恩斯育有三个女孩和两个男孩:约翰逊和他的兄弟,山姆·休斯敦·约翰逊(1914年至1978年) ,和姐妹利百加(1910年至1978年),约瑟法(1912年至1961年)和圣卢西亚(1916年至1997年) 。附近的城镇约翰逊城是以约翰逊的父亲的表弟,詹姆斯·波尔克·约翰逊命名。约翰逊有英格兰,阿尔斯特苏格兰和德国血统。约翰逊的父亲是一名政治家,他是德克萨斯州众议院第89区的民主党成员,也曾在德克萨斯州立法机构中任职。\n约翰逊的祖父老塞缪尔·伊利·约翰逊,是一名生意人和政治家。当约翰逊十二岁的时候,他曾经告诉同学们:“你知道的,有一天我将成为美国总统。”在学校里,约翰逊是一个笨拙但健谈的青年。他于1924年毕业于约翰逊城高中,在那里他参加了公共演讲,辩论和棒球。\n1924年,从高中毕业之后,约翰逊不愿读大学,与五个朋友一起,开着一辆二手的福特汽车,打算到加利福尼亚州去闯荡。在两年多的时间内,他做过洗碗工、苹果采摘员和电梯修理员等工作。1926年,约翰逊回到家中。\n1927年,在家人和亲友的劝导下约翰逊开始就读于德克萨斯州立大学。为了完成学业,约翰逊先后做过垃圾清理员、助理管理员,最后成为了校长的助理秘书。\n1930年毕业于德克萨斯州立大学。1930年至1932年于休斯顿某学校教授演说和辩论。1931年受聘于克莱伯格议员,担任秘书工作。\n1935年被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任命为全国学生事务管理局德克萨斯州负责人。任职期间他成绩卓著。\n1936年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其后连任五届。1948年当选为国会参议员。\n1951年担任参议院议员一职仅3年即成为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并于1954年成功连任。\n\n军事生涯\n在二次大战时担任海军少校。在某次视察途中座机被日本海军王牌飞行员坂井三郎击伤,幸无大碍。\n\n副总统生涯\n1960年,詹森未能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转而接受肯尼迪提名为副总统的建议。\n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总统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身亡,副总统詹森随即在达拉斯机场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的机舱里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36任总统。\n詹森曾被列为暗杀甘迺迪主要怀疑对象,以致于美国政府1979年重新组织了美国众议院暗杀调查专责委员会(HSCA)进行调查并否定了一些阴谋论说法。现在华伦报告和HSCA报告都已经全文在网路上公开。\n\n总统生涯\n在继任总统一职后,1964年约翰逊以相当大的差距击败共和党候选人高华德当选美国总统。\n\n内政\n在内政上,约翰逊总统提出了与“新政”、“公平施政”、“新边疆”一脉相承的改革计划,即“伟大社会”施政纲领。\n在位期间,他不遗余力地推行各项福利法案、签署民权法案、消灭贫穷法案和减税法,他的著名的“向贫穷开战”的口号,引导全国在生活富裕时考虑到饥饿和匮乏的棘手问题。\n\n外交\n外交上,不但奉行前任总统约翰·甘迺迪的既订政策继续支持南越,更积极直接以美军介入越战,由于美军士兵在越战中伤亡惨重,其政策遭到了国内外普遍反对,当时就一句讽刺性口号“嘿!嘿!约翰逊!今天你害死多少命?”(Hey, hey, LBJ, how many kids did you kill today?)表达对他在越战政策的不满,他也因而赔上政治前途。\n\n太空计划\n在约翰逊执政期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了双子座计划,研发了土星五号运载火箭及其发射设施,并准备进行首次载人阿波罗计划飞行。1967年1月27日,当阿波罗1号全体机组人员在发射台进行航天器测试期间在机舱火灾中丧生,使阿波罗停在轨道上时,整个国家大为震惊。约翰逊没有任命另一个沃伦式的委员会,而是接受了行政长官詹姆斯·韦伯的要求,要求美国宇航局进行调查,并向国会和总统负责。约翰逊通过国会和新闻界的争议保持了对阿波罗的坚定支持,该计划得以恢复。在约翰逊任期结束时完成了前两个载人飞行任务,即阿波罗7号和首次载人飞行,即阿波罗8号。他向阿波罗8号船员表示祝贺,他说:“您已经将我们……全世界的所有人带入了一个新时代。”。1969年7月16日,约翰逊参加了发射首次登月任务阿波罗11号,成为第一位见证火箭发射的前任或现任美国总统。\n\n越南战争\n在肯尼迪去世时,有16,000名美国军事人员驻扎在越南,在对北越的战争中支持南越。越南在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被划分为两个国家,北越由共产主义政府领导。约翰逊赞同越南的多米诺骨牌理论和围堵政策,该政策要求美国认真努力阻止所有共产主义的扩张。约翰逊上任后立即撤销了肯尼迪在1963年底前撤出1,000名军事人员的命令。1964年夏末,约翰逊严重质疑留在越南的价值,但在会见国务卿迪安·腊斯克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克斯维尔·泰勒后,约翰逊宣布他准备“在我们有了基地后做更多事情”或者当西贡在政治上更加稳定时再考虑撤军。在东京湾事件之后,约翰逊扩大了美军的人数和角色。\n\n被迫放弃连任\n1968年美国总统选举,依据美国宪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由于继任原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年,因此约翰逊有资格再度竞选连任,但因为国内反越战声音,约翰逊在新罕布什尔州初选中仅以49%对42%微弱优势取胜,加上他在党的权力及地位日益受到挑战,党内多位候选人包括罗伯特·甘迺迪也参选,他最终被迫以雪曼式声明宣布不再参选而放弃连任,转而支持副总统休伯特·汉弗莱。汉弗莱在当年充满血腥暴力的党大会取得提名,最终仍败给前副总统、共和党的尼克森。\n\n卸任后生活\n1969年1月卸任总统后,约翰逊在前助手兼演讲稿撰稿人哈里·米德尔顿的陪同下回到他位于德克萨斯州斯通沃尔的牧场,后者将起草约翰逊的第一本书《我们面临的选择》,并与他一起撰写回忆录标题为《优势点:1963-1969年总统任期的观点》,这本回忆录发表于1971年。同年,林登·约翰逊总统图书馆暨博物馆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校园内开幕。他将自己的得克萨斯州牧场捐赠给了公众,以组成林登·贝恩斯·约翰逊国家历史公园,但条件是该牧场“应保持正常运转,而不是成为过去的贫瘠遗迹”。\n约翰逊在外交政策方面给予尼克松很高的评价,但依然担心他的继任者被迫在南越能够拥有自卫能力之前过快地将美军撤出南越。约翰逊对此警告说:“如果南方落入共产党手中,我们可能会在国内遭受到严重的反抗声浪。”\n\n健康问题\n约翰逊多年来大量吸烟,侵害他的健康(平均每天抽60根香烟),而终身成为老烟枪,再加上不良饮食习惯和压力,一直有严重的心脏病,在逝世前已经有两次心脏病发。第一次是在1955年7月引发几乎致命的心脏病,令他开始戒烟。然而1969年离开椭圆形办公室后,他又开始吸烟,此后一直戒不了烟,因而在1972年4月第二次心脏病发。\n1967年,在他60岁时,约翰逊曾秘密委托精算师预测他的寿命,结果显示他只能活到64岁,即是有可能会在他的第二任期内逝世,这亦是他放弃参与1968年总统选举的原因之一。后来,精算师的预测成真了。\n\n逝世和葬礼\n度过四年卸任生活后,1973年1月22日,约翰逊因心肌梗塞于德克萨斯州自营牧场内逝世,享年64岁。此时正值尼克森总统的第二任期,假如本来詹森成功连任,他就会于卸任两天后过世。随派保护前总统的特勤局特工发现约翰逊在床上病逝时,他仍握着自己手上的电话。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近一个月前,前总统杜鲁门的葬礼上。\n詹森逝世后不久,他的新闻秘书汤姆·詹森(Tom Johnson)通知CBS的华特·克朗凯,克朗凯当时在CBS晚间新闻直播一份关于越南的报告。克朗凯中断直播以连线汤姆,随后向观众宣布了前总统逝世的消息。詹森的国葬在国会大厦举行,时任总统尼克森出席。\n\n名言\n“和平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必须一步步地走。(Peace is 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and it must be taken one step at a time.)”\n\n著作\n林登•贝•约翰逊《约翰逊回忆录》1971,中文版1973上海人民出版社\n\n基因\n根据其家族基因检测结果,约翰逊的Y染色体单倍群属于E1b1b1。\n\n注释\n参考来源\n延伸阅读\nAndrew, John A. Lyndon Johnson and the Great Society. Chicago, IL: Ivan R. Dee. 1999. ISBN 978-1566631853. OCLC 37884743. \nBerman, Larry. Lyndon Johnson's War: The Road to Stalemate in Vietnam (1991)\nBernstein, Irving. Guns or Butter: The Presidency of Lyndon Johns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195063127. \nBornet, Vaughn Davis. The Presidency of Lyndon B. Johnson.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3. ISBN 978-0700602421."} +{"doc_id": "5615", "title": "高加索山脉", "text": "高加索山脉(俄语:Кавказские горы,乔治亚语:კავკასიონი,亚美尼亚语:Կավկազ,亚塞拜然语:Qafqaz),古称太和岭,呈东西走向,在黑海与里海之间,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等国的国界线。其最高峰为厄尔布鲁士峰,其海拔为5642米(18510呎),同时也是欧洲第一高峰。\n高加索山脉包括:\n\n大高加索山脉\n小高加索山脉\n大高加索山脉是亚洲和欧洲的地理分界线,从黑海东北岸,即在俄罗斯塔曼半岛至索契附近开始往东南偏东延伸,直达里海附近的巴库为止。\n而小高加索山脉则几乎与大高加索平行排列,两者由隔开了科尔基斯和库拉-阿拉斯低地的苏拉姆山脉所连接。\n在小高加索山脉东南方矗立著塔雷什山脉,是厄尔布尔士山脉的西北部分。\n小高加索山脉和亚美尼亚高原构成了外高加索高地。\n\n下表列出部分高加索山脉中不同山峰的高度和所属国家。\n\n气候\n高加索山脉的气候根据海拔而垂直变化,亦根据纬度和位置而水平变化。温度普遍随著海拔上升而下降。位于海平面的阿布哈兹共和国苏呼米,其年平均温度为摄氏15度;而位于海拔3,700米的卡兹别克山山坡,其年平均温度下降至摄氏-6.1度。大高加索山脉的北坡较南坡寒冷3℃。由于接近大陆性气候,小高加索山脉的高地(位于格鲁吉亚南部、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西部)的夏季和冬季的温度有著明显的差别。\n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由东往西增加,小高加索山脉的南部和高加索东北部(靠近达吉斯坦共和国)一带是最干燥的地区,而山脉东北部、里海盆地附近地区更录得只有200毫米(9.84吋)的绝对最低年降雨量。相反地,高加索山脉的西部有著高量的降水,大高加索山脉南坡的降水量亦较北坡为高。高加索山脉西部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000-4000毫米(39.37–157.48吋)之间变化;而山脉北部和东部地区,即车臣、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奥塞提亚和格鲁吉亚卡赫蒂大区一带的年降雨量则在600-1800毫米(23.62–70.87吋)之间变化。小高加索山脉地区的降水量则在600–1,800毫米(23.62–70.87吋)之间变化(不包括苏拉姆山脉)。\n尽管某些地区因并非位于向风坡而接收不到很多的降雪,尤以受来自黑海湿气影响较小的小高加索山脉为甚,整体来说高加索山脉仍有著很高的降雪量。一些地区,如阿布哈兹共和国北部可有逾5米(16呎)的积雪。在十一月至四月,于高加索山脉发生雪崩是很常见的。\n\n地貌\n高加索山脉有著各式各样的地貌。\n大高加索山脉北坡的较低海拔地区主要由栎属、鹅耳枥属、梣树和枫属植物组成的森林所覆盖,而较高海拔地区则由桦木属和松属植物所覆盖。有些海拔较低的位置或斜坡则被草原和沙地覆盖。大高加索山脉的西北坡亦长有冷杉和云杉林。在海拔2000米以上、有著高山气候的地方,高寒地带取代了树林。多年冻土和冰川的起始线普遍在海拔2800-3000米处。在大高加索山脉的东南坡,东方山毛榉、橡树、枫树、鹅耳枥木和梣树林在蓬勃的成长,而山毛榉林往往主导了海拔较高的位置。在大高加索山脉西南坡,科尔基斯树林(由橡树、黄杨、榉树、板栗、鹅耳枥和榆树组成的森林)覆盖在较低海拔的位置上,针叶林、混交林(长有高加索冷杉、云杉和山毛榉)则在较高的海拔生长。南坡的高寒地带可延伸至海拔2800米,冰川的起始线/雪线则从3000-3500米开始。\n在小高加索山脉的西坡和北坡,科尔基斯树林和其他落叶林在较低的海拔生长;较高海拔的地区则以混交林和针叶林(主要为高加索冷杉和云杉)为主导。山毛榉亦常见于较高的海拔地带。小高加索山脉的南坡大规模地覆盖著草原和沙地,并延伸至海拔2500米的地方。这些地区的最高处普遍为高山草原。\n\n参见\n\n高加索\n北高加索(又称内高加索)\n南高加索(又称外高加索)\n西高加索\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5619", "title": "195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text": "第十五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英语:the Games of the XV Olympiad,法语:les Jeux de la XVe Olympiade,芬兰语:XV Olympiakisat),于1952年7月19日至8月3日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n\n背景\n1947年6月,国际奥委会于斯德哥尔摩就1952年奥运会举办地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此时世界一些城市对主办奥运会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第十四届奥运会只有一个申办城市形成了鲜明对照的是,第十五届则有赫尔辛基、阿姆斯特丹、雅典、底特律、明尼阿波利斯、洛桑、费城、斯德哥尔摩��芝加哥等9个城市同时提出了申请 。会议期间,各个城市都派来了由市长率领的代表团游说,气氛相当热烈。通过投票表决,赫尔辛基赢得主办权。\n\n焦点\n德国代表团以德国队的名义参加1952年奥运会,因为德国是二次大战发动者的角色而不获邀请参加1948年伦敦奥运会,故此本届是德国自1936年柏林奥运后再次参赛,也是德国在二次大战战败及分裂为东德及西德后首次有德国队出场,虽然两德都获邀参赛,但由于两德处于分裂及对峙的状态,东德拒绝派运动员参加德国队,故本届的德国代表团只有西德派出的运动员,之后东德和西德在往后的奥运会各自组成东德队及西德队参赛,直至1990年两德统一。以色列在1948年复国后于本届奥运会首次组队出赛。\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留置在中国大陆的原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改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并行使中国奥委会的权利。但在本届奥运会之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承认。由于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部分国家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第48届年会上终于取得了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资格。但是由于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一行40人赶到赫尔辛基时,大会已进行了10天,故而只赶上男子游泳的一项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参加奥运会,而之后由于两岸会籍以及坚持“一个中国”的缘故,直至1980年才得以重回奥运会。\n7月17日,国际奥委会第47届年会最后以33票对20票通过决议: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代表中华民国的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原址由南京市迁移至台北市)的选手们均可参加比赛第15届奥运会,但其参加的项目,必须经过各国际单项运动总会的认可(造成当时国际奥委会同意有两个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同时行使权利的现象)。\n中华民国政府抗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而退出比赛。\n\n比赛项目\n表演项目\n手球\n芬式垒球\n\n参赛国家及地区\n一共有69个国家和地区的奥运代表团参加了本届奥运会。其中有12个国家和地区是首次参加,它们是:巴哈马、黄金海岸(今加纳)、危地马拉、香港、印度尼西亚、以色列、荷属安的列斯、尼日利亚、萨尔(当时为法国的保护国)、苏联、泰国、越南(南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n这是冷战时期的第一次奥运会,也是苏联自1912年以来第一次重返奥运会赛场,日本与德国经历上次被禁制参与1948伦敦奥运后,也重返奥运会赛场,惟德国却因1949年出现由资本派及共产派引发之东西德分裂,故只有西德之运动员参与,直到1992年举行之巴塞隆拿奥运(该次奥运会亦是两德统一后首次),两德运动员才以统一德国之名义出现赛场。\n\n奖牌榜\n参见\n195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n1952年战俘营奥运会\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国际奥委会关于赫尔辛基奥运会的资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奥委会有关第十五届奥运会的资料"} +{"doc_id": "5620", "title": "靖西市", "text": "靖西市(壮语:Cingsih Si)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为3322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新靖镇新华街339号。\n\n行政区划\n靖西市下辖11个镇、8个乡:\n新靖镇、​化峒镇、​湖润镇、​安德镇、​龙临镇、​渠洋镇、​岳圩镇、​龙邦镇、​禄峒镇、​武平镇、​地州镇、​同德乡、​壬庄乡、​安宁乡、​南坡乡、​吞盘乡、​果乐乡、​新甲乡和​魁圩乡。\n\n历史沿革\n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兵取岭南,置桂林、南海、象三郡,今境内属象郡,郡治临尘(在今崇左县境)。秦末代理南海尉赵佗兼并三郡,建立南越国,县地属南越国。\n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今县境属益州刺史部南部柯郡句町县地。蜀汉建兴三年(225年)今县境属蜀汉益州南部兴古郡句町县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今县境西晋时属宁州兴古郡句町县地,东晋时废句町县。\n南朝(420-589年)宋今县境属宁州兴古郡,南朝齐复置句町县地,今县境兴古郡句町县地,南朝梁大宝后废句町县,今县境兴古郡南朝陈时今县地属北朝后周南宁州,州治味县(在今云南曲靖县)。\n隋大定元年(581年)今县境属南宁州总管府地(郡级政区)治所味县(今在云南省曲靖县)。\n唐开元二年(714年)今县东境始置归淳州,隶邕州都督府,府治宣化(在今广西南宁市)。\n贞元十二年(796年)西境始置安德州,隶安南都督府,府治宋平(越南河内)。元和初(公元806年���,归淳州更名归顺州。\n五代十国(907~960年)今县境属南汉兴王府,治所番禺(今广州市),县东部置温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建武节度使。\n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实行土司制度,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县境属西路邕州,州置宜化(今广西南宁市),县境东部置温弄州;中部置顺安州;西南部置归化州;西部置安德州均隶邕州。景炎二年(1277年)江西广信府广丰县人张天宗起兵抗元失败,率众南来顺安州贡峒,更名顺安峒。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灭,今县境属湖广行中书省;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湖广南部地区分置广西行中书省,今中部置归顺州,东境置温州,隶镇安路,路治感驮岩(在今那坡境内);西境置安德州,隶来安路,路置奉劝议州(在今田阳县境)。\n明洪武元年(1368年)元朝灭亡,广西行中书省改为广西布政使司(洪武九年改承宣布政司),镇安路改为镇安府,府治从感驮岩移至冻州(在今德保县境);明初废归顺州、安德州入顺安峒;弘治九年(1496年)10月,岑氏土官率兵有功,升顺安峒为归顺土州,仍隶镇安府;\n嘉靖四年(1525年)直隶广西布政司属思恩府(府治在今武明县);四十年(1561年)温州降为寨,更名为湖润,改属南宁府。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明朝灭亡,统一全国,今县境置归顺土州,初隶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年)改土归流,因去思恩遥隔,复隶镇安府。乾隆十一年(1746年)湖润寨土巡检故绝,改土归流属归顺州;光绪十二年(1886年)归顺州升归顺直隶州,属太平思顺道,道治今龙州县,小镇安厅改为镇边县,与下雷土州原属镇安府,均属归顺直隶州。\n民国元年(1912年)6月废归顺州,置归顺府;镇边县改隶省,湖润巡检裁销改为团,下雷土州改设弹压,均属归顺府;2年6月废归顺府置靖西县,以旧城名靖城与位广西西部而名,初隶镇南道(道治今龙州县),15年废道为区;16年下雷土州归并雷平县(今属大新县);19年冬广西划为十二区民团指挥部,靖西为第十区,区治靖西县;21年6月又将十二个民团区并为民团六个区,靖西隶龙州区;22年7月增设天保民团区,靖西改隶天保区,区治天保县(今德保县境);26年天保区民团指挥部移驻靖西县城,29年6月,民团指挥部改为广西第十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1年3月又改为广西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辖靖西、天保、向都、镇结、龙茗、镇边、敬德等7县。\n1949年12月13日,靖西县和平解放;1950年1月18日,靖西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广西省龙州专区,专区设在龙州县,后迁崇左县,1952年8月改隶百色专区;1952年,壮族聚居的广西中部和西部,建立桂西壮族自治区,区治南宁市,辖邕宁、宜山、百色3个专区,靖西隶百色专区;1955年10月县人民政府改为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桂西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专区改为地区,靖西县隶百色地区,1958年1月地区改为专区;同年3月5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成立,靖西隶百色专区,1971年专区改为地区,靖西县隶百色地区;\n2002年11月,百色地区撤地设市,靖西县隶百色市。\n2015年撤县设立县级市。\n\n地理\n靖西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边境,地处北纬22°51′~23°34′,东经105°56′~106°48′之间。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略呈阶梯形态。靖西市属亚热带季风性石灰岩高原气候。\n\n人口\n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靖西市常住人口为489163人。\n壮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比例达99%以上。\n\n交通\n银百高速、 合那高速、 212国道、 219国道、 323国道、 359国道\n靖西站:德靖铁路\n\n风景名胜\n通灵大峡谷\n龙潭水库\n金山、银山\n鹅泉\n爱布瀑布\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靖西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doc_id": "5621", "title": "亚美尼亚语", "text": "亚美尼亚语([Հայերեն / Հայերէն] 错误:{{Lang}}:无效参数:|3=(帮助),转写:Hayeren,发音:[hɑjɛˈɾɛn] ()),是亚美尼亚共和国的官方语言,属于印欧语系的一支,但没有任何近似语言,其38个字母的拼音系统更是独特的,不少语言学家因此对亚美尼亚语产生兴趣。亚美尼亚语目前广泛被亚美尼亚人使用。\n语言学家将亚美尼亚语归为印欧语系的一个独立语族。亚美尼亚语与希腊语有一些共有衍征。部分语言学家将亚美尼亚语、弗里吉亚语及印度-伊朗语族归类于印欧语系之下,因为它们有一些共有衍征。最近亦有一些语言学家提出将希腊语、亚美尼���语、弗里吉亚语及阿尔巴尼亚语归入印欧语系下的一个“巴尔干语言”。\n亚美尼亚语有一个漫长的文学史,其现存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是五世纪的圣经翻译。它的词汇在其历史上受伊朗的语言影响,特别是帕提亚语(Pathian),此外还受希腊语、拉丁语、高加索诸语言、古法语、波斯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俄语和其他语言影响。现代亚美尼亚语有两种规范的形式,东亚美尼亚语和西亚美尼亚语,两者都可以用于理解当代亚美尼亚方言。几乎绝迹的罗美语是一个深受罗姆语(吉普赛语)影响的方言,使用亚美尼亚语的语法及大量由罗姆语演变而来的词汇,例如数字。\n\n语音系统\n元音\n现代亚美尼亚语有6个单元音。\n\n辅音\n文字\n亚美尼亚字母表(亚美尼亚语:Հայոց գրեր Hayots grer 或 Հայոց այբուբեն Hayots aybuben)是用来书写亚美尼亚语的一种独有字母文字,由亚美尼亚语言学家及神学家圣梅斯罗布在约公元405年发明。其最早包含36个字母。在中世纪两个字母օ (o) 和 ֆ (f)被加入字母表。\n在1920年代的书写改革中,引入了新字母և(大写ԵՎ),它是ե与ւ的连体字母。而字母Ւ ւ被取消,并作为新字母ՈՒ ու(在此之前为一个二合字母)的一部分。\n\n参见\nARMSCII(亚美尼亚语字符编码)\n罗美语(Lomavren language)\n弗里吉亚语(Phrygian language)\n巴尔干语言(Languages of the Balkans)\n亚美尼亚语\n标准亚美尼亚语 (Standard Armenian language)(东亚美尼亚语,西亚美尼亚语)\n亚美尼亚语方言\n埃里温方言 (亚美尼亚语)\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Free online resources for learners\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0512100147/http://www.ethnologue.com/show_iso639.asp?code=hye\nhttps://web.archive.org/web/20041128084917/http://www.cilicia.com/\n亚美尼亚语字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626", "title": "视网膜", "text": "视网膜(Retina)又称视衣、眼球内膜(internal tunic)、眼球神经膜(neural tunic),是脊椎动物和一些头足纲动物眼球后部的一层非常薄的细胞层。它是眼睛中将光转化为神经信号的部分。\n人类视网膜在眼球壁的最内层(外层为纤维膜,中间层为血管膜即葡萄膜),由前段至后段分为视网膜虹膜部、视网膜睫状体部和视网膜视部,前两部无感光功能,因此称为视网膜盲部。视网膜另可由外向内粗分为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前者再细分为9层,其中的感光层含有可以感受光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这些感光层的细胞将它们感受到的光转化为神经信号,这些信号被视网膜上的其它神经细胞处理后,转变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动作电位。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轴突组成视神经。视网膜不但有感光的作用,它在视觉中也有重要作用。在形态形成的过程中,视网膜和视神经是从脑中延伸出来的。\n每个人的视网膜血管结构都不一样,因此可用于生物特征识别。\n\n解剖学\n人的视网膜分10层(光线前进路径由最内到最外,即上图由上至下):\n\n内界膜\n神经纤维层——主要为神经节细胞的轴突\n神经节细胞层——这个层含有神经节细胞的细胞核,视神经从这里开始\n内丛状层——主要由双极细胞的轴突及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组成,并以突触形式相接触\n内核层——又称内颗粒层,由双极细胞、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Muller细胞的胞核组成\n外丛状层——由光感受器细胞的轴突及双极细胞树突水平细胞突起组成,它们之间的接触称为突触\n外核层——又称外颗粒层,由光感受器细胞核组成\n外界膜——这个层隔开感光细胞的内部与其细胞核\n感光层——包括视杆细胞及视锥细胞\n视网膜色素上皮\n\n人的视网膜的解剖构造\n成人的视网膜构成一个球面的 72%,这个球面直径约为 22毫米。视网膜的厚度不到 0.5毫米(mm),它有三层神经细胞和两层神经元。神经节细胞的轴突在盲点组成视神经通向脑,血管进入视网膜。可能出于演化的缘故,人类视网膜的感光细胞位于外层,光要通过整个视网膜才能达到感光细胞。但是光无法透过不透明的上皮组织和脉络膜。\n视网膜中央靠“鼻侧”是视神经延伸出眼球的位置,即视盘(optic disc)又称视神经乳头、视乳头;由于视盘没有视细胞,因而没有视觉,形成视野中的生理盲点,位于“视野颞侧”。这个点看上去是一个白色的、约 3mm2 大的椭圆。\n从盲点向太阳穴(颞侧)的方向是黄斑(macula lutea,macula),呈黄色,其中心是中央凹(fovea centralis),这是眼睛感光最灵敏的地方,也是我们视觉最清晰的地方。每当人注视某项物体时,眼球常会不自觉转动,让光线尽量聚焦在中央凹。人和灵长目动物只有一个中央凹,有些鸟有两个中央凹,狗和猫没有中央凹,它们有一个叫做中央条的带状区。\n中央凹周围约 6mm 的区域称为中央视网膜,其外是边缘视网膜。视网膜的边缘是锯齿缘。横向的从锯齿缘到斑点约为3.2mm。中央视网膜主要以视锥细胞为主,周边视网膜主要以视杆细胞为主。视网膜里一共约有 600万视锥细胞和 1.25亿视杆细胞。黄斑中心的中央凹的视锥细胞最小,它们排列成六角形。在这里它们效率最高,最灵敏。中央凹下其它的视网膜层消失,向黄斑边缘它们逐渐出现和变厚。\n在神经节细胞层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之间有两层神经毡,在这里神经元互相接触。这两层神经毡是外网层和内网层。在外网层感光细胞与纵向的双极细胞连接。在内网层横向的水平细胞与神经节细胞连接。\n对着蓝色的光,人们可以看到运动的白色的亮点,这是感光细胞前毛细血管里的白血球。\n\n生理\n物体发来的光线经过眼的折光系统,一般会在视网膜上形成像(否则将形成近视或远视),被感光细胞感到。\n感光细胞受刺激后将其刺激的形态传递到大脑,大脑的不同部分平行工作产生外部环境的概念。\n视锥细胞工作在比较亮的环境下,可以分辨颜色。视杆细胞工作在比较暗的环境下,其分辨率比较低,而且不能分辨颜色。有的人缺乏红色、蓝色或绿色的视锥细胞,导致不同的色盲。人和高等的灵长目动物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而其它哺乳动物缺乏对红色的视锥细胞,因此它们对颜色的分辨比较差。\n感光细胞感受到光后向双极细胞发送一个相应于光强度的、模拟信号性质的分级电位。双极细胞将这个信号继续传送给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最后神经节细胞产生频率与分级电位相关的动作电位调频脉冲信号从视神经传出。通过水平细胞和无长突细胞感光细胞也相互连接,再将它们的信号送到神经节细胞前就对这些信号进行加工。虽然视锥细胞和视柱细胞的感光效应不同,它们之间也相互连接。\n虽然这些细胞都属于神经细胞,但是只有神经节细胞和少数无长突细胞产生数字信号性质的动作电位。感光细胞在有光照射时,会影响细胞膜上的cGMP转介蛋白,使cGMP转变成GMP。而失去cGMP作用下的钠离子通道会关闭,造成去极化终止,接著钾离子通道开启造成感光细胞的过极化。感光细胞的外部含有感光色素,它与光的反应导致环鸟苷磷酸浓度的变化和细胞膜对钠的渗透性。在强光下释放出来的神经递质浓度减弱,光强降低后其浓度增高。在强光下感光色素完全失去它的作用,只能缓慢地使用化学过程被有用的色素取代。因此从强烈光下进入一个暗的环境后眼睛需要约30分钟时间来达到其最高的灵敏度。\n随其交感域的不同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有两种不同的反应。视网膜神经节有两个交感域,一个是中心的圆形的区域,这里的细胞在受光时发射。其周围环形区域里的细胞在不受光时发射。随光的加强第一个区域里的细胞的发射频率提高,而第二个区域里的细胞的发射频率降低。除此之外不同的神经节细胞对不同的颜色和形态也产生不同的反应。\n在将信号传送到脑的过程中视网膜被分为两半,靠近鼻子的一半(鼻侧)和靠近太阳穴的一半(颞侧)。鼻侧的轴突在脑的视交叉与来自另一只眼的颞侧的轴突结合后进入外侧膝状核。\n虽然视网膜上有1.3亿多感光细胞,但是视神经只有约120万轴突,因此大量前处理在视网膜上就完成了。黄斑的信息最精确。虽然斑点只占整个视觉面的0.01%,但是视神经里10%的信息是由这里的轴突传递所致。斑点的分辨率极限约为104点。整个视网膜的信息量估计为没有颜色时5 × 105比特/秒,有颜色时为6 × 105比特/秒。\n\n疾病\n视网膜有许多遗传的或者后天获得的疾病。其中包括:\n\n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个遗传疾病,导致边缘视觉的失落。\n黄斑病变是指一系列由于黄斑中的细胞的死亡或者受伤而导致的中央视觉的丧失。\n视网膜脱落,视网膜从眼球上脱落下来,发生时并不会感到疼痛,但会看到大面积黑影或影像扭曲变形、同时会出现视力减退或色泽改变。\n高血压和糖尿病会导致为视网膜提供营养的小血管的破坏,导致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视网膜母细胞瘤。\n黄斑水肿。\n视网膜黄斑衰退症。\n有实验结果显示,蓝光可能对视网膜产生不可逆的伤害。\n\n诊断和治疗\n医生使用检眼镜来检查视网膜。最近适应光学被用来产���人眼内单个视柱细胞或视锥细胞的图像。\n视网膜电流图被用来无创性地测量视网膜的电活动。一些疾病可以影响视网膜的电活动。一个比较新的技术是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这个无创性技术可以产生视网膜的组织三维图像或者高分辨率的截面断层扫描。\n\n视网膜移植至今为止没有成功。\n麻省理工学院和新南威尔士大学正在研制“人造视网膜”:一个使用数字照相机的信号直接刺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系统。\n\n脊椎动物与头足动物视网膜的差别\n脊椎动物(如人、鸟类)、七鳃鳗眼睛的视网膜是反向的,其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反面。光要穿过整个视网膜才能到达感光细胞,使成像变得模糊。头足纲动物(如章鱼、乌贼)的视网膜是正向的,它们的感光细胞位于视网膜的正面,神经位于感光细胞后面,因此头足纲动物没有盲点。从这些意义上来说,头足纲动物的视网膜的层次结构更为合理,而脊椎动物的视网膜层次分布顺序颠倒似乎有害(盲点、感光能力略低、视网膜脱落、眼底出血)而无益。\n头足纲动物的视网膜不像脊椎动物是从脑中发展出来的,这说明脊椎动物和头足纲动物的视网膜是趋同进化出来的。\n\n研究\n1967年乔治·沃尔德、哈尔丹·凯副·哈尔特林和拉格纳·格拉尼特因对视网膜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n\n\n== 参考 =="} +{"doc_id": "5635", "title": "马丁·路德", "text": "马丁·路德 OSA(德语:Martin Luther,发音:[ˈmaʁtiːn ˈlʊtɐ] ,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德意志神学家、哲学家,神圣罗马帝国教会司铎兼神学教授。其于十六世纪初发起德意志宗教改革,后来扩展为影响全欧洲的宗教改革,并促成基督新教的兴起。路德强烈质疑赎罪券,反对圣座关于藉金钱换取上帝赦罪的教导。1517年,路德在维滕贝格诸圣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即《九十五条论纲》),讨论教会腐败问题,并分别于1520年和1521年拒绝教宗良十世与神圣罗马皇帝查理五世要求他撤回相关文件的命令。这导致路德最终被圣座判处破门律,同时被神圣罗马帝国定罪。\n路德指出,救恩是上帝的恩典,是祂白白给予人类的礼物。他认为救赎并不是透过善功,而是单单藉信靠耶稣基督作为救赎者而获得的。路德的神学教导《圣经》是上帝启示的唯一来源, 这无疑是挑战教宗权威。他更指出天主教会强调的等级制度(即圣统制)明显违反了《新约圣经》中“信徒皆祭司”的教义。接受路德神学思想的人普遍被称为路德宗信徒。\n路德将拉丁语《圣经》翻译成平民惯用的德意志方言,使之更浅白易明,此举对教会和德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路德版圣经》也促进了现代标准德语的发展,为当时的翻译学作出诸多贡献,更影响了后来英语《詹姆士王圣经》的刊行。路德的诗歌著作亦影响了教会歌唱的发展。另外,他与卡塔琳娜·冯·博拉的婚姻为当时社会树立了榜样,重申了教会牧者同样享有婚姻自由。\n\n早年\n出生\n1483年11月10日,马丁·路德生于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侯国的艾斯莱本,其父为汉斯·路德(Hans Luder,后改名Luther,1459年—1530年),母为玛格丽特·林德曼·路德(Margarethe Lindemann Luder,1459年—1531年)。父母亲是贫穷的务农人家,父亲力争上游,经多年努力,后成为承租铜矿场和冶炼场的矿主。他的父母信奉天主教,而且十分热诚。\n马丁·路德在出生后第二天“都尔的圣马丁”纪念日接受了婴儿洗礼,因此得名马丁。隔年,他父亲举家迁到邻近的曼斯费尔德,当时艾斯莱本和曼斯费尔德约有数千居民。\n\n早年学业\n马丁·路德在曼斯费尔德镇长大,是九个孩子中最年长的。他的父母亲极为严格。\n1488年,不到6岁的路德进入当地的拉丁文学校曼斯费尔德小学就学,学校十分严格。路德后来称他的早年如同炼狱,回忆这段求学的历程曾说:“学校如监牢,教室如囚房,老师像残暴的狱卒,学生像马厩的驴子。”\n1497年13岁那年,路德在马格德堡待了一年,教导他的是中世纪晚期出现的共同生活弟兄会(拉丁语:Fratres Vitae Communis)的教士。\n1498年14岁,他的父母将他送到大城爱森纳赫方济会办的圣乔治拉丁文学校就读。爱森纳赫是路德母亲的家乡,路德也在一旁的圣乔治教堂聚会,并参与诗班的服侍,路德很喜爱音乐,还与其他的孩子们共组了一个唱诗班,到别人家里演出,赚得一些小费。(爱森纳赫也是一百年后大音乐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出生地,巴哈也在圣乔治教堂受洗,并参与它的诗班,后来同样就读圣乔治拉丁文学校,这间学校至今还在)。\n路德优美的歌声和真诚有礼的态度,得到乌尔苏拉·科塔(Ursula Cotta)的注意,乌尔苏拉是路德的远房亲戚,她的丈夫是爱森纳赫的市议员,父亲曾是市长。乌尔苏拉看出路德的天份,注意到他认真投入教会服侍,于是和丈夫邀请路德住在科塔家,照顾他们幼小的孩子,科塔家提供免费的食宿与家庭式的温暖给异乡的路德,有人形容,真挚温暖的乌尔苏拉就像是路德的第二个母亲。\n路德这三所学校专注于所谓的“三艺”:语法,修辞和逻辑,他受益匪浅。他对拉丁文、修辞学、逻辑学、神学、音乐的知识,都是在那时候打下的基础。而路德对爱森纳赫的老师也很敬佩。\n1501年,17岁的路德进入图林根有名的爱尔福特大学哲学系就学,开始的时候他在班级里面排名很低,但他非常用功,渐渐名列前茅,于1505年取得法学硕士。路德学习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从13世纪托马斯·阿奎纳开始成为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基础,亚里士多德强调人的逻辑和实证,但路德渐渐觉得上帝的爱和上帝的启示对于人认识上帝更重要。学校里的教授教导学生不要崇拜权威,要自己实证,这一点路德后来是充分发挥了。路德后来对埃尔福特大学也评价甚低,称之为酒吧和妓院,学习尽是死记硬背,属灵贫瘠。路德那时就是一个很敏感、很情绪性的少年,这种个性对他的发展影响很大,促使他后来要迫切地寻求人得救的确据,进修道院、研究《圣经》,都与此相关。\n\n修道院的困惑\n马丁·路德毕业后按照父亲的愿望进入法学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看似前途似锦,将要进入社会的精英阶层。但他内心却对死亡和审判产生了很多的恐惧,1505年7月2日,他在回学校的路上,在施托滕海姆(Stotternheim)险些被闪电击中,在危急之时,他对矿工的主保圣人呼喊说:“圣安娜,救我一命,我愿意成为一个修士。”出于还愿,脱险以后,他进了埃尔福特的奥斯定会修道院,开始是见习修士,1507年2月27日他被祝圣为神父。这件事使他的父亲非常愤怒,因为父亲认为进入修道院是放弃家庭责任。\n奥斯定会修道院要求非常严格,路德在修道院的学习中,非常遵守修会的清规,但他发现自己在很多细节的事情上以及心灵的深处仍然有罪。很多在别人看来实在微不足道的事情和想法,他按照上帝的标准来省察,发现都是罪,那就一定要忏悔才能得赦免,于是他花很长的时间认罪告解,甚至让听告解的修士都不堪忍受。但即使如此,也肯定还有自己忘记了,或者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罪,这让他对自己能否得到上帝的拯救产生怀疑。他常常陷入灵性的黑暗。\n这段时间,他遇见了修会的教区长约翰·冯·施陶皮茨(1460-1524),得到许多的鼓励与支持。施陶皮茨的思想倾向于密契主义,这种思想并不否认认罪告解,但强调向上帝的全人降服,将自己交托给神,与上帝产生一种奥秘的契合,从中得到平安,认为过度的强调人的善功是一种对上帝骄傲的表现。路德试图尝试这种交托,但效果不稳定。施陶皮茨是刚成立不久的维滕贝格大学的教务长,看出他在学术上的天赋,鼓励他继续学习,也希望学术上的研究能够解决他自己灵性上的问题。路德于是开始边学习,边教学。1508年获得圣经硕士学位,1509年获得神学四纲硕士。他还学习了古希腊文和希伯来文。\n1510年路德被他的修会派往罗马教廷讨论修会的问题,他对圣座的不认真和道德败坏非常失望,也使他对教会的问题有了切身的了解。\n\n领悟“上帝的义”与“人的信”\n1511年路德正式迁往维滕贝格,此后在此居住终其一生。1512年他获得神学博士学位,成为维滕贝格大学的教授。除了教书以外,他是当地圣奥斯定修会的修士,他同时还要监督好几家修院,管理修院的产业,并在当地的教堂中当司祭,甚至要帮忙调解一些本地人的纠纷,忙得不可开交。\n1513至1516年间,路德开始讲授诗篇、罗马书、加拉太书等《圣经》书卷,一些他原来的讲义和听课笔记保留至今。在这个教学的过程中,他觉得找到了自己十年来所寻找的真理:“义人必因信得生”。他的思想最重要的来源是下面这段《圣经》经文:\n\n因为上帝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致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7)\n路德自己后来这么解释:\n\n我极其盼望能理解保罗的‘罗马书’,一切都很顺利,唯一不能解决的就是‘上帝的义’这个用语。我一直以为它是指上帝大公无私,凡行不义者祂必惩罚的意思。我虽是一位无可指责的修道士,但在上帝面前我仍是良心不安的罪人,我也不知道我的善行能否平息祂的怒气。因此我不爱这位公义而震怒的上帝,相反地我恨恶祂,并向祂发怨言。但我还是紧抓住保罗的话,誓要弄清楚祂的意思。\n我日以继夜地思索‘上帝的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到正是靠著‘上帝的义’,上帝通过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时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从前‘上帝的义’令我闻而生厌,现在它使我在更大的爱中有说不出的甜蜜。保罗这段话使我进入天堂之门。\n\n如果你真相信基督是你的救主,你就立刻有了一位恩典的上帝,因为信心带领你进入并打开上帝的心思意念,你就能看见完全的恩典和丰富的爱。在信心里看上帝,你就看见他为父、为友的心肠,其中没有愤怒,全是恩典。那看上帝是愤怒的,没有正确地看见上帝,而只是看见一层帘子,好比有一层乌云遮住了他的脸”。\n“靠著上帝的义,上帝通过恩典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这是路德的神学观的基石。后来,从这个思想衍生出来对赎罪券的否定,进而对教会和教宗的赦罪权柄的否定,对教会礼仪的否定,从而与罗马教会分道扬镳。路德说这个想法是他在维滕贝格修道院里面所领悟的,他说比起后来的九十五条等等事情,这才真正是他的人生转折点。\n这个领悟对他自己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而且有很重要的个人意义,在他的属灵黑暗里面开出一道亮光。他一生后来仍然会经历属灵的黑暗时期,他会陷入一种光景,怀疑神的恩典和慈爱。但当这种情况再出现的时候,圣经就成为他的帮助,成为他的信仰的磐石,因为他在中间看见神饱含恩典的义,而不再是一位震怒的神。\n\n引发宗教改革运动\n九十五条论纲(1517)\n出售赎罪券的做法大概在十一世纪十字军的时候开始出现,让信徒能以金钱的捐献赎买将来在炼狱的苦刑,还可以给已经死去的人代购赎罪券。圣座派往神圣罗马帝国推销赎罪券的道明会修士约翰·铁支勒甚至如此说道:“当你为某个炼狱中的灵魂捐献银钱,投进捐献箱,发出叮当一响时,他就从炼狱中应声而出。”(或简称“银币叮当落进箱底,灵魂雀跃跳出炼狱”)。赎罪券的理论是认为耶稣和圣徒有多余的功德,教会有权利释放给其他信徒,为他们代赎那些非永恒的罪罚。炼狱是不完全的信徒死后暂居的地方,接受暂时的惩罚,炼净以后才得上天堂。赎罪券在那个时代成为圣座的重要经济来源。\n1517年教宗良十世开始一次特别大规模的赎罪券出售,有两个起因,一是圣座需要建造罗马的圣伯多禄大殿,另外,一位阿尔布雷希特主教为了要做美因茨的枢机主教,向富格尔家族借了很多债,以上交给教宗。(当时的主教职位常常以奉献的名义变相出售。)圣座授权阿尔布特在他的属地出售赎罪券,所得由双方平分,但对外宣传只称是修建圣彼得教堂。这次出售的赎罪券很特别,是全大赦赎罪券,可以赎买过去所犯的罪攒下来的所有刑罚,将购买者重新恢复到好像初生婴儿的纯洁状态。一般的赎罪券只能赎炼狱的一些年数,这么无限制特效的赎罪券是很罕见的,立刻轰动各地。出售赎罪券伴随著很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有专门的出售特使到各地去,举办游行、演讲,一时搞得轰轰烈烈。路德所在的萨克森地区其实是没有出售这种赎罪券的,因为赎罪券的出售需要当地领主的同意,这中间往往有很多的政治斗争,而萨克森的腓特烈亲王不许,以保护当地教堂与圣物相关的赎罪券,但也有不少人去邻区购买,可见其盛况。\n\n1517年10月31日,诸圣节的前一天,路德在当地教会的门上贴出布告九十五条论纲,列出反对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点,征求学术的辩论。九十五条的主要论点是:得神赦免的唯一途径是悔改(#1)。赎罪券只能赎买从人来的惩罚(#34),不能赎买人在炼狱中所受的刑罚,第一,因为那是神所加的刑罚,教会法或者教宗无权减免(#5,#20,#22)。第二,赎罪券也不能换取耶稣和圣徒的功德来减免刑罚(#56-#58)。赎罪券反而助长发行经手人的贪婪(#66,#67),引发大众对教宗的反对(#81),是对信徒进入天国的虚假的平安保证(#95)。九十五条的第一条和最后一条是这样的:“当我主耶稣基督说“你们应当悔改”时,衪的意愿是希望信徒们毕生致力于悔改”。“唯有经历各种苦难,而不是虚假的平安担保,才能有把握进入天国。”\n九十五条是以拉丁文写成的,本意是征求学术的辩论。但有人将它翻译成德文,以刚刚盛行起来的印刷术印刷发行,立刻不胫而走,传遍德意志和整个欧洲。一般认为这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开始。\n严格来说,路德并没有说赎罪券是绝对错误的,他只是说(#68)“和神的恩典及十字架的虔诚相比,赎罪券实际上是最微不足道的”。他承认教宗在地上也是有惩罚会众的权利(#5),赎罪券可以满足这种在地上的惩罚(#34)。但这一点几乎只有理论上的意义,从通篇来看,他的反对的口吻是很明确,甚至很激烈的,作为“虚假的平安保证”(#95),赎罪券的弊端远远大于其效用。\n路德的想法后来有很多发展。当时路德对于圣座和教宗的权柄还是尊重的,特别是对于教会法,他认为权柄更在教宗之上。比如谈到教宗的惩罚和赦罪的权柄(#5):“教宗只能赦免根据自己的权柄或根据教会法的权柄加于人们的惩罚”,这是承认教宗的权柄,但他在1518年的文章中说““我们无须惧怕在被开除教籍的情况下死去。假如被开除教籍的判决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忧伤痛悔,仍然能得救;若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就有福了”。这其实是否认教宗的权柄。对于教宗是否能够释放耶稣和圣徒的功德以减免刑罚,他当时持怀疑态度但并没有完全否认,他说(#56):\"教宗宣称他所赐予的赦罪恩惠是取自教会的“宝藏”,基督信徒对此“宝藏”既未充分讨论,也不了解\"。他在1518年写的关于九十五条的阐释,进一步发展了他的思想,认为圣徒是没有多余的功德的,因为他们所行的都是应该的,而耶稣的功德也不能通过赎罪券来得到。1518年11月9日,教宗发布教谕,澄清了关于赎罪券的一些观点,明确提出通过教宗的祈求,上帝会将基督和圣徒有余的功德释放出来减免人在炼狱暂时的刑罚。但到那时候,路德的思想已经进一步发展,只承认《圣经》的权威,不再接受教会法能有与《圣经》一样的权威,所以教宗教谕已经不能成为赎罪券的理论依据。另外,写九十五条的时候,他对于炼狱的观点还是接受的,但后来的看法改变了。\n\n政治压力(1518)\n发表“九十五条”的时候,路德的立场是希望能够革除陈弊,改革教会。在后来的几年里圣座通过很多不同途径施加压力,试图让路德改变立场,但都未果。路德在修会、大学、贵族、群众中都有很多支持者,教宗处理起来需要非常小心。在这段政治拉锯战的过程中,路德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与罗马教会的思想完全分道扬镳。到后来沃木斯议会审判的时候,双方已经完全对立,没有转圜的余地。\n教宗首先希望奥斯定会能够内部处理。第一个机会是1518年4月修会的德意志教区在海德堡举行三年一次的例会聚会,修会的总长助理给德意志教区长施陶皮茨命令,让他批倒路德,但施陶皮茨立场比较中立,他没有把这个会议开成一个审判会,而是按原定方案进行基本神学的讨论,这给了路德公平的申辩机会。去参加会议的时候,路德很担心他的人身安全,带著很大的压力,但结果如释重负,虽然有很多严厉反对他的,但也有很多他的同情者,还赢得了一批支持者。一些他的听众成为他的支持者和后来的改革者,其中包括约翰·布伦茨,马丁·布沙,可能还有塞巴斯蒂安·弗兰克。路德在这个聚会上参加辩论,辩护圣奥斯定关于人全然败坏、唯有靠十字架得救的神学命题,这与因信称义的观点相辅相成。正是因为人全然败坏,不能自救,所以唯有十字架上能救赎人,人能做的仅仅是因信称义。以前路德因为自己的罪而对得救产生怀疑,但现在他却坦然承认人的全然败坏。\n这段时期,路德的思想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也写了许多的文章。他写了“关于九十五条之分析”,中间有一些更深入的分析。他的文章,连他的讲道、讲章都被人刊印出来,带领了各地宗教改革的思想。他的教会观在改变,不再认为教会无误,他说,“从前的罗马教会,在贵格利一世以前的时候,并不高于其他教会,至少不高于希腊教会”,他又说:“我们无须惧怕在被开除教籍的情况下死去。假如被开除教籍的判决是公正的,被定罪的人若忧伤痛悔,仍然能得救;若判决是不公正的,他就有福了”。\n1518年8月7日,路德接到一张罗马的传票,要他在60天内到罗马出庭,回应对他的异端和抗命的控告。去罗马受审将是危险重重,经过他所在的萨克森的领主智者腓特烈的斡旋,路德得以于10月12至14日,在奥格斯堡的帝国议会期间,接受枢机主教迦耶坦的私下审查,并且得到教宗给予的人身安全保证。\n迦耶坦提出1343年的一份教宗教谕,其中说:“耶稣藉著他的牺牲取得了一个宝藏”,以此为赎罪券的理论基础。路德回答说:“我不会这样大胆,为了教宗一篇含糊不清的谕令会撤销《圣经》诸多清楚的见证,因为正如一位教会法法学家所说的,‘在信仰的问题上,不但一个教会议会高于教宗,而且就是任何一个信徒,若有更好的权威和理由,都高过教宗’”。主教提醒路德,《圣经》本身是要加以解释的,教宗便是那解释者,教宗高于议会,高于教会中的一切。路德反驳说:“教宗宗座滥用《圣经》,我否认他高于《圣经》”。至此双方已经陷入僵局。路德听说主教得到谕令要逮捕他,便乘夜逃走,回到维滕贝格。路德这时候已经渐渐形成了“唯独圣经”的思想,而不再像在写九十五条的时候,还承认教会法的权威。\n智者腓特烈是一个对于信仰很认真的人,他继续为路德申辩。12月18日,他向教宗呈信:“在各大学中有学者认为他的教导并未被显示为不正、不合基督徒体统,或属异端。我们希望罗马能够对此问题有所判定。至于将他解往罗马或者将他驱逐出境,只有在他被判为异端之后我们才会依此而行。他要求辩论,以及请各大学来判定的请求,应予以考虑。应该明示他在哪一方面为异端,而不应预先便把他定罪”。腓特烈有很大的政治实力,正好1519年1月12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逝世,作为选侯,腓特烈的力量举足轻重,教宗不得不慎重考虑他的意见。\n教宗派出特使去见腓特烈和路德,1519年1月5日到6日他与路德会谈,达成停火协议,路德同意,只要天主教会不继续发言,他也不再辩论和发表文章。\n\n莱比锡辩论(1519)\n停火协议很快就被破裂了。英戈尔施塔特大学的神学家约翰·埃克是路德的一位老朋友,也是一位很卓越的学者,他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反对路德的观点。1519年6-7月,埃克邀请路德的同事安德烈亚斯·卡尔施塔特在莱比锡进行一场辩论,路德和同事梅兰希通还有许多维滕贝格的学生旁观。埃克显然是想与路德辩论的,只是由于前面所提的的停火协定才避开锋头。开始的时候,埃克与卡尔施塔特就人的自由意志和恩典进行了辩论,后来路德还是加入辩论,就更尖锐的圣座的权威问题进行争辩。整个辩论持续了18天之久,双方僵持不下,最后,主会的乔治亚伯爵不得不宣布休会。\n关于罗马教会的权威问题,埃克持天主教的传统观点,认为这是耶稣授命彼得所建,从一开始就有比其他教会更高的、从神而来的地位。路德认为罗马教会的地位是近400年来才由人建立的。这个争论涉及一段《圣经》的理解问题,经文是在马太福音16:18,耶稣对彼得说:“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中文和合本译文),这里“彼得”这个名字有石头的意思,天主教认为“这磐石”是指彼得而言,路德认为这磐石是耶稣基督,彼得的意思是小石头,不是教会的基础。除了这个经文的问题以外,还有一个历史的问题,就是罗马教会是否从一开始就有高于其他教会的地位。埃克提出一份第一世纪的文件,据称是罗马的一位神父所写,中间提到罗马教会享有众教会的首领地位,这个权柄不是来自人,而是来自主耶稣。路德说这不可能是当时的那位神父所写的。确实这份文件已经被后世,包括天主教,普遍承认是中世纪850年左右编造出来的伪伊西多尔《教令集》之一。埃克警告路德他是在走100年前被烧死的异端教徒扬·胡斯的老路,会带来造反和流血,路德说承认圣座的权柄不是来自神不等于就要造他的反,埃克说你看看历史吧。\n在准备这场辩论的过程中,其实路德关于圣座的看法已经更加激进了,只是这个想法还不太成熟,在辩论中间还没有表达出来。在3月份他写给友人的信里,他说:“为了准备辩论,我在研究教宗的圣谕,我跟你悄悄说一件事,‘我不知道他是敌基督还是基督的使徒’”。过后,到1520年2月的时候,路德在更多地研究了胡斯的学说以后,说:“我们都是胡斯派,只是不知道而已”。埃克向教宗做了汇报,将路德称为萨克森的胡斯。至此,停火协议已经完全作废,路德的影响更大了。\n\n信仰告白与开除教籍(1520)\n1520年6月15日,教宗发表诏书,下令焚烧路德的一切书籍,命令路德在60天内撤销他的41项言论,不然他将被革除教籍。教宗派出特使到各地颁布和执行诏书,焚烧路德书籍。10月10日诏书正式送达路德。在这前后几个月内,路德也相继发表若干文章,澄清和强化了他的观点,最重要的是下面三篇:\n\n《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8月出版)\n论述教会和教宗的权柄。提出“万民皆祭司”(彼得前书2:9,启示录5:10),因此信徒有权来改革教会。呼吁德意志的基督徒贵族推动教会的改革,并且提出一些实际的改革方案,比如抑制教宗擅行管理、委任、征税;准许教士自由结婚;禁遏修道主义,等等。“万民皆祭司”是很重要的观点,但比起下面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提出的实际改革尺度还是很小的。\n《教会被掳于巴比伦》(1520年10月出版)\n论述圣礼。认为当时教会的七项圣礼,即洗礼、圣餐,忏悔礼(告解),坚信礼(坚振)、婚礼(婚姻)、按立礼(授圣职)、临终抹油礼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是神所设立的圣礼,具备象征、神的应许和人的信心等三项要素。并且圣餐的酒和饼是每一个信徒都可以领受,而不只领饼,神职人员代领杯。将罗马教会比拟为那掳掠神的选民以色列人的巴比伦国。这些是非常激进的革新,从实际的层面与天主教会完全决裂。\n这篇文章中,他提出圣餐是“真实的饼与酒,其中有基督真实的血与肉”,这种理论可称为“合质说”,与天主教会的“化质说(变质说)”(饼与酒实质已变成基督的血和肉,不再是真正的饼与酒,虽然还有其外表),和慈运理的“纪念说”(饼与酒还是真实的饼与酒,并非基督的血和肉,我们在领受中纪念基督),和加尔文的“功效说”(饼与酒是真实的饼与酒,其中有基督灵性的同在)都不同,后来成为新教各派联合的主要障碍。\n《论基督徒的自由》(1520年11月出版)\n论述因信称义。这可以说是路德最出名、最优美的神学文章,他从自由与不自由的悖论的角度,来平衡地论述“因信称义”与“由爱行善”两个论题:基督徒是因信称义,不是靠著行任何的礼仪、规条、善行,所以是自由的;基督徒藉著信成为富足,住在基督里面,就要藉著爱行出种种的善行,甘愿服事众人,因此又是不自由的。他这么说:“基督徒是全然自由的万人之主,不受任何人的管辖。基督徒是全然顺服的万人之仆,受一切人管辖。”这篇文章是在路德收到教宗的诏书以后的回应,正面阐述他的信仰,全文丝毫不提罗马教会或者教宗,不带一点火气,甚至平衡地谈到礼仪的某些有益的作用。但这篇文章却是他反对罗马教会的神学基础,因为罗马教会的种种教条化的礼仪规条都是束缚了基督徒的自由。\n虽然几经斡旋,路德与罗马教会的决裂已经无可挽回,12月10日,在诏书送达路德第60天,路德与维滕贝格大学的许多教师、学生在城门口公开地焚烧了教宗诏书、教会法、经院神学的书籍,与罗马教会公开对抗。\n1521年1月3日,教宗发布诏书,路德被革除教籍。\n\n沃木斯议会(1521)\n路德在政治上最重要的保护者是萨克森的领主腓特烈亲王,他坚持需要对路德听证以后才能够判他是否有罪。罗马教会已经下了判决,他便求助于世俗政权,神圣罗马帝国的新皇帝查理五世。经过许多努力,路德被传讯并得到安全保证,1521年4月17日,路德在沃木斯议会中,当著所有的王公和帝国城市代表受审,他最后一次被要求反悔。在思考一日之后,他拒绝反悔,除非有人能通过《圣经》指出他的错误。但这不是一个辩论会,代表1500年教会传统的圣座的宣判已经足够了,据说他说了这样的名言:“这是我的立场,我别无选择,求神帮助我,阿们”。\n又经过私下的多方角力,5月25日查理五世发布了判决,路德被确认为异端,六位选侯中有四位签了字,但腓特烈和另外一位并未签署。判决摘要:\n\n“以上各条我们已经仔细详尽地研究过,因为此马丁·路德对他的意见、谬误和异端邪说极其顽固不化,看到和听到他言论的学者都说他已经疯狂,被恶灵附身。按照给他的安全保证,我们已经派卫士护送他回去。从本年4月25日他离开沃木斯开始,我们给了他20天时间。现在我们判决如下:\n“我们已经宣告,现在凭此判决永久宣告,此马丁路德被开除,已朽坏,从神圣母亲教会中切除,他是一个顽固的、分裂的异端,每一个人都要如此待他。因此从现在开始任何人不得以言语或行为接纳、防护、支持、或善待此马丁路德,相反,我们要将他逮捕,按他所当得的,作为一名恶名昭彰的异端分子来惩罚。任何人如果帮助���捕他,将得到慷慨的奖赏。\n“我们禁止任何人,无论拥有何等地位或何种特权者,购买、出售、保留、阅读、抄写、或使人抄写、印刷、或支持、或赞同此马丁路德之一切书籍、文章、见解,即使其中有大公教会之教导混杂其中以欺骗人民。我们宣布路德的书籍全部禁止并烧毁。”\n沃木斯议会以后,路德名声传遍欧洲各地。改革教中将沃木斯议会与耶稣受审相比,审问的神父好比祭司,查理五世好比本丢·彼拉多,腓特烈好比彼得。\n\n藏匿在瓦尔特堡(1521)\n路德随即失踪。有传言他已被害。但实际上是腓特烈为了保护路德,在路德回维滕贝格的路上,派士兵“礼送”他,把路德偷偷藏在他年轻时居住过的埃森纳赫附近的瓦尔特堡,化名为约克。他在那里隐居了将近一年。\n\n在那段日子里,他继续地写作并与外界通信,最重要的,他把整本《新约圣经》由希腊文的原本译成德文,让不懂拉丁文,看不懂《圣经武加大译本》的普通德意志人也能够读懂圣经。在路德以前就已经有德文翻译,到1518年为止它14次被译为标准德语,4次被译为低地德语。但这些翻译都基于耶柔米的拉丁文翻译。路德则从希伯来语和希腊文的原文直接翻译过来。他从1521年秋开始翻译新约,在11个星期内完成初稿,1522年9月初次出版。此后他又翻译了旧约,1534年算是完成了全部的翻译,但他一生都继续致力于改进完善《圣经》的翻译,字斟句酌,殚精竭虑。他使用萨克森(现德国中部)的官话为基础,融入一些生动的地方语,用语丰富、深刻,他的《圣经》翻译为德文的规范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至今德国新教徒仍然在使用多次修改后的路德圣经(最后一次在2009年)。它也是德国宗教音乐的一个重要基础,因为许多宗教音乐的歌曲使用其中的诗句。\n\n回到维滕贝格(1522)\n路德隐藏在瓦尔特堡的那段时间,他在维滕贝格的同事开始将路德提出的宗教改革方案付诸实施,许多学生和市民非常激动,纷纷响应。改革包括圣餐礼应该向所有人开放,反对修道院,许多修士和修女离开修道院,甚至结婚,同时还提出反对在教堂内设置图像,反对音乐。同时也有很多人不能接受改革,改革者内部也意见不一,情况非常混乱。还出现许多激进的行为,比如许多人冲进教堂、破坏祭坛、图像,把神父赶出去,对那些向马利亚像祷告的人扔石头。腓特烈认为改革的步伐太快了,命令在达成一致意见以前不得改变弥撒仪式。\n维滕贝格的市议会向路德求救,意思大概是希望路德能够支持改革。路德却深感伤痛,因为攻击他的人说他会成为“分裂、战争和叛乱”的缘由,被实实在在地应验了。路德冒著生命危险,放弃了他的隐居,于1522年3月回到维滕贝格以稳定局面。路德做了六天的布道,传讲忍耐、爱心和对信心软弱者的怜恤。这正是他在“论基督徒的自由”中讲到的“不自由”的方面。路德反对毁坏教堂里图像的做法,认为图像不是崇拜必需的,但《圣经》内容的图像也没有害处。激进改革圣礼的一些领导者,比如三年前与路德一同在莱比锡辩论中并肩作战的安德烈亚斯·卡尔施塔特(Andreas Karlstadt),愿意离开,市内的安宁渐渐恢复了。此后几年,路德在这里实行一系列稳健的改革步骤,维滕贝格成为宗教改革的重要堡垒。虽然仍然有危险,路德得以在此度其余生,开辟宗教改革的新道路。\n\n宗教改革的发展\n宗教改革运动风起云涌,同时带来思想震荡和分裂,跟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一起引起政治斗争和战争,是是非非还待后人评说。\n这许多的纷争是马丁路德始料未及的。有几个客观原因,回头来看是比较清楚的。其一,大概公元900年以后,教会确实出现许多腐败的问题,这是天主教会自己也承认的,到宗教改革的时候,许多问题积重难返,很难在短时间内解决。其二,印刷术在1440年被发明/引进,带来了信息革命,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和后来写的许多小册子都藉著印刷术迅速传遍欧洲,圣经也能够大量印刷,神学家、牧师、贵族甚至很多的普通人都能够自己研读,带来了思想的解放。第三,中世纪的欧洲宗教与政治密切联系,这本来源于罗马帝国的传统,从奥古斯丁开始,基督徒在信仰里面接受这一点,这又强化了政教合一的现实情况。这样,宗教问题就衍生成政治问题。第四,神圣罗马帝国的政治权力分散,皇帝、领主、议会,权力相互制衡,教会内部不同修会、教区也有很多自主权。面临非常对立的选择时,整个神圣罗马帝国难以做出���一的决定,各个权力集团之间极其容易酿成冲突。第五,虽然教会有很多腐败,仍然有很多人都很认真对待信仰,修道院的修士、神学家、贵族、骑士,很多人是很真实地愿意用生命来保卫信仰。\n\n发展\n1527年萨克森将路德宗的改革教派定为官方信仰,到1530年,德意志境内有一半的地方成为新教的领地。路德一生致力于制定完善路德宗教会的礼仪、信条、音乐等各个方面。1546年去世。\n与此同时,宗教改革在欧洲各地纷纷涌现,简单概括一下在路德去世以前的一些发展:慈运理在瑞士邦联的苏黎士进行相对独立的宗教改革,1523年苏黎士当局改信慈运理。英国国教由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闹离婚而不得教宗允许,与罗马教会产生矛盾,逐渐独立,开始自己的英格兰宗教改革(教义改革程度较低)。1536年喀尔文发表《基督教要旨》,并以日内瓦为根据地,开始传播喀尔文派,后来他的影响达到欧洲各地。1537年丹麦-挪威接受路德宗作为官方信仰,并继续在北欧传播。法国人虽以天主教为主,但喀尔文派的胡格诺派仍然持续吸引许多人改宗。至于意大利与西班牙,仍然是天主教的重镇。\n\n分化\n宗教改革运动否定罗马教会的权威,自己内部也很快出现分化,大多比路德更激进。在另外一方面,罗马教会回应改革运动,内部也出现不同声音。一时间各种思想百花齐放,关系错综复杂。下面把这阶段涉及到的与路德有关系的各方面的一些人物列出来,可以一窥管豹:\n\n罗马教会强硬派\n埃克:神学家,曾经是路德的朋友,后来与路德在莱比锡激烈辩论,此后发展成为宗教改革运动的死对头。\n乔治:公爵,与腓特烈的家族是世敌。主持召开莱比锡辩论,后来成为宗教改革的死对头。\n罗马教会温和派\n伊拉斯谟: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和神学家、天主教神父,他对《圣经》从文本、文字、文学的角度做了很多考证评量的工作,修订出版了希腊文的《新约圣经》,对罗马教会内的腐败提出很多批评,对路德初期的批评持同情态度,但从来没有反对罗马教会的权柄,后来当罗马教会与宗教改革运动矛盾激化的时候,他很明确地站到罗马教会一边。罗马教会内部像这样的改良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对应改革运动,在罗马教会内部改良。\n阿尔布特大主教:就是他当年发行赎罪券引起路德张贴九十五条,似乎他应该跟路德势不两立才对,但他后来却成为罗马教会内部一位温和派人士,1525年路德结婚,他还送来礼物。1530年查理五世威胁要对改革派动用武力,路德写信给他请他调和,维持和平。他后来准许自己教区的新教教徒有信仰的自由。\n路德的支持者\n腓特烈公爵:萨克森选侯,路德的政治保护者,为路德不遗余力争取听证的机会,当路德被判为异端之后,成为宗教改革的坚定支持者。\n梅兰希通:路德的同事与朋友,学者,性格温和,支持路德的立场。\n较激进的改革者\n慈运理:瑞士宗教改革家,与路德意见在绝大多数问题上相通,但对于圣餐持纪念说,与路德的合质说不同。在马尔堡两人就此相持不下,不能达成一致,以致新教内部各自为政。作为牧师,亲自带领苏黎世州与瑞士其他的天主教州作战,1530年在卡珀尔战争中死去。\n马丁·布策:斯特拉斯堡的改革者。早年与路德在奥斯定修会的会议中相遇,后来成为改革者,接受慈运理的圣餐纪念说,努力调停路德与慈运理的矛盾,也曾试图调和与罗马教会的对立,不成功,自己被斯特拉斯堡赶走,去英国,继续传播宗教改革。\n激进改革者\n安德烈亚斯·卡尔施塔特:路德的同事,当路德隐藏在瓦尔特堡的时候,他带领在维滕贝格的激进改革,不穿制袍,传递圣餐,主张废去教堂内画像,引起很大纷争。路德回来以后,他同意离开,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小教会去任职,但思想更加激进。反对画像雕塑、反对音乐,否认圣餐有基督质的同在,反对婴儿洗礼,反对职业神职人员,守安息日。他希望回到初代教会的做法,但路德认为硬搬一些做法只是以一种律法主义代替另一种律法主义。\n茨维考的先知:当路德隐藏在瓦尔特堡的时候,从茨维考来三位自称先知的人,他们宣称神的灵充满他们,有《圣经》以外的新的启示,引起很多混乱。路德回去以后,与他们对抗,让他们显神迹证明自己的先知身份,他们拒绝,后来离开。\n托马斯·闵采尔:可以算是重洗派,主张激进的社会改革,后来积极参与农民战争,被捕身亡。\n宗教改革者不是没有试图合一,1529年在马尔堡,1530年在奥���斯堡,宗教改革领袖聚在一起的时候都试图达成一致的信仰告白,但主要是在圣餐的问题上不能达成一致意见,宗教改革一直多多少少各自为政,但面对共同敌人的时候也有联合。\n\n战争\n1524-1525年在神圣罗马帝国出现农民起义,有很多经济的原因,他们也反对罗马教会,奉路德为精神领袖,但路德并不赞成武力,反而发表文章,支持贵族动用武力,镇压起义,最后农民失败。1531年瑞士的新教与天主教领地之间爆发卡珀尔战争。他1546年去世以后100年内,欧洲经历了更多的战争都与宗教矛盾有很大的关系。\n\n婚姻和家庭\n1525年6月13日,路德与一个于1524年从修道院中逃出来的修女卡塔琳娜·冯·博拉订婚,6月27日两人结婚。对路德来说,这是他对理论的实践,因为他很反对修道院神父和修女不能结婚的规定,认为禁欲并无必要性。卡塔琳娜在他困难和抑郁时期帮了他很大的忙,她在家里收留学生,以此来赚钱度过贫困时期,许多人将路德的言语纪录了下来,成为宝贵的资料。两人共有六个孩子,其中三个早夭。\n\n1546年路德因疾病交加去世。\n\n路德的神学思想\n路德著述颇丰,也颇为分散,小册子、文章、讲道、谈话录占了很大一部分,大部头书反而不多。他的思想也是在发展中,前期和后期常常不一样,他有时候在辩论中说一些很激动的话,也未必能完全代表他的思想。因此解释他说的话需要比较小心。\n路德继承了基督教思想的很多传统,比如旧约新约的典籍、三大信经、三位一体、人的原罪、耶稣的拯救,等等,他与罗马教会分道扬镳的问题主要是因信称义、教宗权柄、圣礼这三个问题。虽然路德没有用五个唯独来总结他的信仰,但这确实是对宗教改革者的思想的一个很好的总结,当他们如此强调五个唯独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多余的神圣性留给教会的权柄和教会的传统了,他们毫不犹豫地加以批评。也因为同样的原因,他们彼此也可以有很激烈的批评,路德与慈运理之间的矛盾简直不比路德与教宗的矛盾小。\n\n著述\n所幸他的基本思想在下面几样著述里表述的很清楚:\n\n《协和书》(1580):路德宗教会于1580年汇集出版的代表路德宗信仰的核心文章,包括路德本人和其他一些人的著述,与路德关系最密切的有:\n《奥格斯堡信条》(1530):梅兰希通于1530年在奥格斯堡代表路德宗提交给查理五世的信纲,路德没能参加这次会议,但对梅兰希通的成果颇为赞赏。\n《路德小教义问答》、《路德大教义问答》(1529):马丁.路德所著的两个版本的教义问答(教义问答),小教义问答是给教会中的儿童教育所用,但也是对路德神学的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大教义问答更加深入,但也是属于针对教会普通会众的。\n《施马卡得信纲》(1537):马丁.路德所著,供施马尔卡尔登联盟教会会议使用。\n宗教改革三大文献\n《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论教宗权柄。提出万民皆祭司,提倡信徒对教会进行改革。\n《教会被掳于巴比伦》(1520):论圣礼。提出只有洗礼和圣餐是神所设立的圣礼。\n《论基督徒的自由》(1520):论因信称义。提出基督徒同时生活在因信称义的自由和因爱行善的不自由当中。\n重要文献\n《诗篇注释》(第一版)(1515)\n《罗马书注释》(1516)\n《诗篇注释》(第二版)(1518)\n《论善功》(1520): 主张功德是信心加上爱心行为的表现。提出各行各业均有呼召,无圣俗之分。\n《回到维滕贝格的八篇讲道》(1522):路德为了平息维滕贝格混乱而讲的八篇道。\n《论意志之束缚》(1525): 路德为回应伊拉斯谟的《论自由意志》,关于自由意志是否存在的辩论而出版。\n《加拉太书注释》(1535): 路德自己最喜爱的著作。总结“因信称义”的神学。\n其他\n《饭桌谈话》(1566):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路德家里收留很多学生做房客,他们很在饭桌上与路德常常长篇大论地谈话,还很勤奋地记笔记,其中一位将笔记整理发表,包含了很多未经梳理过的路德思想原始素材,但这里面的东西常常很多即兴之语,并非成熟的想法。\n\n关于因信称义\n因信称义的概念最重要的《圣经》根据是在《罗马书》,特别是下面几处经文\n\n“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马书3:23-24)\n“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著信,不在乎遵行律法”。(罗马书3:28)\n“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说:‘义��必因信得生’”(罗马书1:17)\n路德特别强调“因信称义”,他翻译的德文《圣经》将《罗马书》3:28译为“人称义是单单因著信”,这里的单单(德文:allein,英译:alone)是原希腊文《圣经》没有的,但路德认为是准确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而早于路德出生前天主教会于日内瓦(1476年)和纽伦堡(1483年初)所出版的《圣经》亦已有“唯独信心”(德文:\"Nur durch den Glauben\"和义大利文:\"per sola fede\")一译。罗马教会对此极其反对,但路德对此非常坚定。\n《奥格斯堡信纲》这样论因信称义:\n\n“在神面前,人不能以自己的能力、好处、工作成义,而是白白地地靠著基督、通过信心称义,这信心就是信他们已被接纳进恩典当中,他们的罪已因基督的缘故被饶恕,基督通过他的死,使我们的罪的工价被满足。神将这信归算为他眼中的义。”\n因信称义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路德曾经挣扎的一个问题是罗马书1:17中讲到神的义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后来1516年左右他恍然大悟,终于对因信称义融会贯通,笃信不疑。这在上文他的生平中已经讲到。\n\n关于教宗\n在施马卡得信纲中,路德这么讲:\n\n按照上帝的律或上帝的话语,教宗不是基督世界的头,那个头衔仅仅属于耶稣基督。他只是在罗马的教会 - 还有那些自愿地、或按照人创造的政治体制,归顺于他的基督徒 - 的主教和神父。他们不是在他下面当他为主人,而是与他一起同为弟兄和同工,如古时的议会和圣希比路所指出的。\n但今天没有一个主教敢像在圣希比路的时候那样称教宗为弟兄,而是必须称他为最有恩典的主,就算是国王或者皇帝也是如此。我们的良心不会、不能、也绝对不可以接受这样的傲慢。那些要如此做的人跟我们无关。\n由此可知,教宗所做的一切事情,出于一个如此错误、混乱、亵渎、傲慢的权柄,从过去到现在都纯粹是邪恶的事情,(只有在有关世俗权力的一些事情上有例外,在那里上帝常常允许即使是一个独裁和不信的恶人也可以对人民做一些好事),这毁坏了整个的大公基督教会,破坏了基督救恩的首要原则。\n\n在他的圣谕与书籍中,教宗像狮子一样吼叫(启示录12),说基督徒除非能顺服他和他所愿、所说、所做的一切,否则不能得救。总之,尽管你相信基督,在他里面有救恩一切所必需的,但都没有用,除非你把我[指教宗]当神一样来拜、来臣服和顺从。但可以证实,圣教会有500年是没有教宗的,即使今天,希腊还有其他许多民族的教会[注:指东正教会]从来没有、现在也没有归在教宗之下。另外,像经常所讲的,这是一个人的想像,既无必要,也没有用处,大公基督教会没有这个头也可以存在;而且存在得更好,更洁净,更兴旺,如果魔鬼没有树立这个头。教宗制度在教会中没有用处,没有属基督的功能,所以教会不要教宗而存在下去是必要的。\n\n关于圣礼\n什么是圣礼?圣礼的作用是什么?路德在《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中这么说:\n\n在上帝的每一个应许中,他给我们两样东西:话语与记号。话语乃是所立之约,记号就是圣礼。话语的能力既比记号的能力更大,所以约的能力也比圣礼的能力更大。没有记号或圣礼,一个人还是能够持有并使用话语或约。圣礼被人遵行,并未得以完成,但被人相信,就得以完成了。\n所以,路德认为圣礼是从神而来,是神与我们的约的记号。在罗马教会的七项圣礼,即洗礼,圣餐,忏悔告解,坚振,婚姻,授圣职,临终膏油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是神所设立的圣礼。其他的可以是教会的仪式,也可以有神的祝福,但不是圣礼。比如说,他这样讲到坚振礼:\n\n然而我们所求的乃是神所设立的圣礼,在其中我们没有理由把坚振礼也列入。因为凡是一种圣礼,最重要的是必须有神的应许,以便培养信仰。虽然基督曾给许多人按手,并将按手包括在马可福音十六章所讲的神迹中,“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但我们没有看到基督曾给坚振礼什么应许[译注:指没有关于救恩的应许]。没有人认为基督的这些话是指圣礼而言,不可以这样理解。所以最多只能把坚振礼当做教会的一种礼仪,或神圣的仪式,如祝福圣水一类的仪式一样。\n路德对于圣礼非常看重,因为那是神的应许的记号,不相信这个记号本身,也是对神的约的怀疑,这涉及到整个是否得救的问题。所以后来与慈运理等其他改革运动者在圣餐的问题上大家都不肯退让。但其他的礼仪却不需要一致。《奥格斯堡信纲》这样���礼仪:\n\n对于教会的真合一,在福音教义上和圣礼的实行上一致便足够,人的传统,即人的礼仪和仪式,不需要每个地方都一样。\n关于洗礼,路德接受婴儿洗,这是神的应许的记号,也是婴儿得救所必需的,因为即使是婴儿也有原罪,没有洗礼是不能得救的。但对于有选择能力的成人,信心才是得救的确据,仅仅是婴儿洗本身并不能确保人的得救。他在《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中这样说:\n\n因为祂要那没有贪心和迷信的小孩们,可以藉著这圣礼被接入圣道纯朴的信仰中,成为圣洁,甚至今日洗礼对小孩还是主要的神恩。撒旦虽不能摧毁洗礼对小孩的力量,却曾经摧毁了洗礼对一切成人的力量,以致成人中几乎没有人想起洗礼来,更少有人以洗礼为荣耀;他们另外发明了许多免除罪恶,达到天堂的办法。在洗礼中,首要的是神的应许,就是‘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马可福音16:16)。这应许高于一切善功、起愿、修道等等花哨的东西,以及人在洗礼之上附加的东西。因为我们得救全在乎这应许。但我们必须用信心接受这应许,决不怀疑我们在受洗之时,就已得救了。因为除非在洗礼中存有或赋予这信心,洗礼对于我们就非但没有什么益处,甚至成为我们受洗时和一生中的阻碍;因为那种不信是等于控告上帝的应许为谎言,这乃是最大的罪恶。\n《奥格斯堡信纲》这样论洗礼:\n\n洗礼是得救所必需的,神的恩典通过洗礼施加于人,儿童应当受洗,他们通过洗礼被献给神,就被接纳如神的恩典当中。他们[路德宗]反对重洗派,那些人否定婴儿洗,认为婴儿不经过洗礼就得拯救\n关于圣餐,路德认为圣餐是每一个信徒都可以领受,而不只是神职人员。这是非常激进的革新,从实际的层面与天主教会完全决裂。\n路德认为圣餐是“真实的饼与酒,其中有基督真实的血与肉”,这种理论可称为“合质说”,与天主教会的“化质说”(饼与酒实质已变成基督的血和肉,不再是真正的饼与酒,虽然还有其外表),和慈运理的“纪念说”(饼与酒还是真实的饼与酒,并非基督的血和肉,我们在领受中纪念基督),和加尔文的“功效说”(饼与酒是真实的饼与酒,其中有基督灵性的同在)都不同,后来成为新教各派联合的主要障碍。\n《奥格斯堡信纲》论圣餐:\n\n关于主的圣餐,他们[路德宗]认为基督的血与肉是真实在其中,分给吃的人。他们否定那些不同的教导。\n\n关于婚姻\n路德的首次论婚姻的课题,是在1519年完成〈论婚姻价值〉的讲道,此后在1520年路德写《教会被掳于巴比伦》亦对此课题详加阐释;及至1521年路德又写了一篇《论修道誓愿》,反驳修士的独身;到了1522年路德以一篇更长的篇幅,再次申论并宣讲婚姻的层面,他自己于1525年结婚的一个原因也是要印证和实践他的婚姻观。下面各条引自《教会被掳于巴比伦》:\n\n“婚姻是基督和教会的预表。”\n“婚姻是神所设立的”。“由神所定的生活方式”。\n“不可禁止嫁娶”,“执事,神父,主教或其他受了圣职之人的婚姻,都是不能作废的”。\n“至于人是否可离婚,还是一个未决的问题”。\n“把婚姻看为圣礼,完全没有《圣经》的证明”。\n\n关于圣乐\n在罗马教会里,圣乐是由神父和诗班所唱,马丁.路德打破了这个限制,开始了会众唱诗的做法。路德非常喜爱音乐,他说“音乐是神给人的一份美好的礼物。在神学之后,我给予音乐最高的地位和荣誉。除了神的话以外,只有音乐可称为是人心中感情的主妇。”他对于音乐在敬拜中的作用非常重视,他精心设计敬拜中的音乐,请著名音乐家来指挥他教会的诗班,他自己一生也写了约37首诗歌,最著名的作品为上主是我坚固保障一曲。他对音乐取材广泛,包括天主教会传统的格里高利圣咏,荷兰学派多音部合唱,德国民歌。\n马丁·路德于1524年编辑出版了德文的《圣诗集》,包含8首诗歌,其中4首是路德自己写的,广泛发行,影响颇大。同年扩充到《圣诗手册》,增加到26首。同年,路德与好友约翰·瓦尔特出版《新德意志宗教歌曲集》Geystliche Gesangk Buchleyn,又称《威登堡圣诗》Wittenberg Gesangbuch,有43首圣诗,并由路德写序言。学者们常常把新教音乐的起源订于1525年。\n\n关于崇拜仪式\n马丁.路德于1523年制定拉丁崇拜仪式《弥撒和圣餐的仪式》,在1526年制定《德文弥撒》,将讲道列于崇拜的中心地位,并让参加崇拜的信徒一起唱圣诗,直接领圣餐。他制定这些仪式仅仅是一个样本,不是要成为一种一成不变的规则���后来的改革教派将崇拜仪式大大简化,相比起来,路德制定的仪式与天主教会的还是非常相似的。\n\n关于犹太人\n路德一生对犹太人的看法是有改变的。反犹主义在欧洲一直很流行,路德开始是提倡善待犹太人,希望在革除掉天主教的种种弊端以后犹太人能够信基督教,但后来结果显然很不理想,相反,他感到犹太人在试图改变基督徒的信仰,他变得很愤怒,也开始提倡恶待不肯信基督的犹太人。后来的反犹主义者(比如阿尔弗雷德·罗森堡,纳粹德国的尤利乌斯·施特莱彻)常常引用路德的言论为迫害犹太人制造理由。路德的观点成了许多争论的焦点,但非常明确的一点是,他的论点始终立基于信仰,而无关乎种族。\n1516年,路德写道:“很多人骄傲地称犹太人是狗,是做恶者;但他们是何等愚蠢,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和犹太人一样,在上帝的眼中是何等邪恶和污秽”。\n1523年,路德在文章《耶稣基督生为犹太人》中说:\n\n 如果我是犹太人,看见这些笨蛋和方头在管理和教导基督信仰,我宁愿做一条猪也不要做基督徒。他们把犹太人当狗而不是人看待,他们只知道蔑视他们,没收他们的财产。当犹太人看见犹太教有《圣经》的强烈支持,而基督教却只是没有《圣经》根据的胡言,他们怎么能说服自己成为好基督徒呢?我盼望如果我们善待犹太人,仔细地用《圣经》来教导他们,他们中的许多会成为真正的基督徒,回到他们先祖、先知的信仰。如果使徒们 - 他们也是犹太人 - 像我们外邦人待犹太人一样来待外邦人,在外邦人中间绝不会有基督徒的。...如果我们要想帮助他们,我们不能够用教宗的法律来对待他们,而要用基督的爱来对待他们。我们必须善待他们,准许他们跟我们通商、工作,让他们可以有机会跟我们相交,听见基督教的教导,看见基督徒的生活。如果他们中有一些是硬颈不改的,又怎样呢?我们自己也不全是好的基督徒。”\n但是大概从1537年以后,路德对犹太人的反应非常失望,对他们不相信耶稣基督是弥赛亚感到愤怒,非常敌对,比如1538年《写给一个朋友反对犹太人的信》和1543年写的《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都强烈地表达了这种意见。其中后者是他一生所发表的最后几篇文章之一,1546年路德去世。\n他在《犹太人和他们的谎言》的前言中写道:\n\n我已经决定不再写关于或者反对犹太人的文章了,但是我了解到那些可怜而邪恶的人不停止试图赢得基督徒,我决定发表这篇小册子,使我能被看见是抵制犹太人的恶毒行动的人之一,已经警告了基督徒要提防他们。我本不觉得基督徒会被犹太人愚弄,跟他们一样被驱逐和受苦,但魔鬼是这个世界的王,在上帝的道不掌权的地方,他就轻易得逞,不仅在软弱者当中,也在强壮者当中。愿上帝帮助我们。阿门。”\n文中论述犹太人如何从各个方面亵渎耶稣基督和《圣经》,以及犹太人如何在经济上欺诈基督徒,然后他列出对待犹太人的七步计划:\n\n第一,避开他们的犹太教堂和学校,如果摩西活在今天的话,他会第一个烧掉它们。第二,不许他们拥有住房,因为他们在他们的住房里做与在他们的学校里同样的事。然后象吉普赛人一样将他们圈在一个大厅或圈栏里,好让他们知道在我们的国土内他们不是主人。第三,没收所有他们的祷告书和塔木得经书,因为在这些书里他们传播谎言、诅咒和对上帝的诽谤。第四,禁止他们的拉比教书。第五,不向犹太人提供保护,不许他们使用街道。第六,禁止他们放高利贷,没收他们的钱币和金银,存放起来,如果有犹太人真正皈依,可以按情况给他一定数额,让他可以养活自己的家庭。第七,给年轻和健壮的犹太人镰刀、斧头、铲子、纺织机,让他们用自己的汗水赚他们的面包。\n文章的结尾是这样的:\n\n我希望在这本小册子里,那些不想变成犹太教徒的基督徒能找到足够的论点,来抵制那些瞎眼、恶毒犹太人,成为犹太人的邪恶、谎言、咒诅的敌人,知道他们的信仰不仅是错误的,他们还被邪魔所附。基督,我们亲爱的主,施恩改变他们的信仰,将我们保守在上帝的知识里,那就是可靠的永生,阿门。\n\n参见\n卡塔琳娜·冯·博拉\n德国宗教改革\n信义宗\n让·喀尔文\n慈运理\n欧洲宗教战争\n\n引用和注释\n参考文献\n\nRoland Bainton, \"Here I Stand: A Life of Martin Luther\",(c)1950 & 1978.中文译本:陆中石古乐人译《这是我的立场:该教先导马丁‧路德传记》译林出版社1993\nMartin Marty, \"Martin Luther: A Life\"(c���2004, Penguin Book, 2008 edition.\nMartin Luther, \"Table Tal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hristian Classics Ethereal Library.\n《协和书》英文版:http://bookofconcord.org/index.ph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麦格夫(Alister E. McGrath)。《宗教改革运动思潮》,蔡锦图、陈佐人译。香港:基道出版社,2006。\n奥尔森(Roger E. Olson)。《神学的故事》。吴瑞诚、徐成德译。台北:校园出版社,2002。\n雷雨田、伍渭文主编。《路德文集·第一卷》。雷雨田、刘行仕译。香港:路德会文字部,2003。\n《独者-台湾基督徒思想论刊》。台湾基督徒学会,2007春夏,第十三期。\n陶理博士主编。《基督教二千年史》。李伯明、林牧野译。香港:海天书楼有限公司,2004。\nJohn McManners。《牛津基督教史》。程亦赤、袁鹰校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n杨庆球,《马丁路德神学研究》,香港:基道出版社,2002。\n保罗‧阿尔托依兹(Paul Althaus)。《马丁路德神学》,段琦、孙善玲译。台北:道声出版社,1999。\n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路德语粹》。克尔编订。台北:道声出版社,1975。\n王神荫,《圣诗典考》,(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55。\n陈康,《崇拜与圣乐》,(香港:基道出版社),2005。\n赫士德(Doald P. Hustad),《当代圣乐与崇拜》,谢林芳兰译,(台北:校园出版社),1998,221。\n卓忠敬总编,《圣诗史源考》,(台北:门徒出版社),1981,453。\n罗炳良,《圣乐综论述(一)》,(香港:天道书楼),1994,135。\nGoogle Map - 马丁路德生平相关地点\n福音电影马丁路德(第一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第二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丁路德Faceboo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637", "title": "杨浦区", "text": "杨浦区是中国上海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北部,地处黄浦江下游西北岸,与浦东新区隔江相望,西临虹口区,北与宝山区接壤,面积达60.61平方公里。区人民政府驻平凉路街道江浦路549号。\n黄浦江支流的杨树浦纵贯区境南北,杨浦区因此得名。杨浦区的北东南三面几乎都被黄浦江包围,拥有上海中心城区最长的黄金滨江岸线,区辖上海第四大岛:复兴岛,黄浦江岸线(包括复兴岛)长达15.5公里。\n杨浦区政府在进入21世纪之后,力主打造知识杨浦,加速建设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上海第三代国际社区新江湾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并加紧开发与北外滩、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构成黄金三角区域的杨浦滨江—东外滩。杨浦区内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内坐落着包括著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复旦大学和同济大学,以及专业特色显著的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体育大学、上海电力大学等14所各类高等院校,故有“上海硅谷”之称。\n\n历史\n古代\n与上海大部分地区一样,杨浦地区由长江冲击而成。在唐朝晚期之前,区境可能已形成一片浅滩。在北宋,吴淞江流经现在的五角场附近汇入东海。同一时期附近已出现了一些道观与佛教寺庙。1404年,黄浦江改道由吴淞口入长江。明朝晚期,黄浦江沿岸的村镇开始繁荣兴旺,主要从事农业、纺织业、票据钱庄业与水上贸易。\n\n近代\n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使上海成为第一批通商口岸。清同治九年(1870年)区境内第一条马路杨树浦路筑成,英商于光绪九年(1883年)在黄浦江边建成杨树浦水厂。1899年,区境南部10.89平方公里的英租界被合并成为公共租界的东区。至民国2年(1913年),区境黄浦江沿岸已建有棉纺、缫丝、造船、造纸、发电、自来水等厂20家。1929年,配合国民政府的大上海计划,修建围绕五角场的放射状城市道路,选址今五角场地区的翔殷路以北、闸殷路以南、淞沪路以东、黄浦江以西的土地约7000亩作为市中心区,规划设有行政区、商业区、住宅区,以及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铁路、港口、道路等。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江湾体育场以及新图书馆、博物馆等设施于这段时期建成。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大上海计划被迫中断,日本在1937年至1945年间占领了公共租界的北区与东区,并建造了一些兵营与住宅。1945年12月25日,国民政府设立杨树浦区(第二十区),区境面积为7.7平方公里。境域东、南濒黄浦江,西临杨树浦港,北至长阳路北侧。据民国35年(1946年)统计,当时杨树浦区人口为65985人。1947年1���,取消序数区名。\n\n现代与当代\n1950年6月,名称改为杨浦区,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区境也不断拓展。1950年7月25日,区境第一次扩大,新市区长阳镇和引翔镇划入,北界扩至马玉山支路。1956年4月,由于江湾区建制被撤销,区境第二次扩大,北界扩至走马塘。1958年7月,由于北郊区建制被撤消,划进五角场和邯郸路两个办事处,西界推至杨树浦港至逸仙路一带,北界进至五权路(民星路)、府东南路(清源环路),沿民庆路、闸殷路、政同路(1959年6月上述两个办事处划归宝山县)。1959年12月2日,榆林区并入。西界扩至大连路和大连西路玉田新村。1960年10月,由于浦东县建制被撤消,浦东大道以北,洋泾办事处大部分及其昌栈以东地区划入。1964年6月18日,由于吴淞区建制第二次被撤销,吴淞镇、泗塘新村街道办事处划入(至1980年第三次恢复吴淞区建制时止)。1982年,四平街道的玉田新村划归虹口区。1984年9月1日,区境再次扩大,划入宝山县的五角场镇、吴淞区的殷行、工农两个居委会,北界进至闸殷路,钱家浜、闸北发电厂北侧。同月,划入川沙县东沟以西,荻柴浜以北和上川路以东地段,划出海防新村。1989年11月23日,宝山区五角场乡划入。1993年3月,位于浦东部分的歇浦路街道划归浦东新区。1997年6月,宝山区所属江湾机场划入。始成现境域现状。这一时期,重工业成为了杨浦的标志。2010年1月10日,杨浦区获得“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的殊荣,这也正式标志了杨浦区已完成了从“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华丽转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已连续三年雄居中心城区之首。在2009年上半年的金融形势严峻时期,杨浦的知识产业却保持30%的增幅,区级财政收入增幅首次在上海全市中心城区中名列第一。2010一年中1-3季度杨浦区GDP总量就已达到666.32亿元,雄居九大中心城区之首。整个2010年杨浦区的GDP总量达到894.69亿元,仅次于徐汇区的910.92亿元,位列上海中心城区第二位。\n\n四个“五角场”\n新江湾城——国际化知识型知识、生态城区\n五角场——东北上海旗舰商业中心、科教中心\n大连路——高端服务业聚集群\n东外滩——滨江高档特色区域\n\n经济\n曾经的老工业区\n工业曾是杨浦区的支柱产业,早先工厂集中于黄浦江畔的杨树浦路一带。随着租界面积的增大、道路的建设与市政设施的完善,工厂逐步向北向东扩展,最终使杨浦成为上海市境范围内的工业大区。1949年后,诸多工厂收归国有继续运营,至1990年代,随着当时上海产业结构调整,杨浦境内的许多工厂迁往外地或纷纷关闭。杨树浦路沿线的百年老厂房将全部拆除或进行现代改造并将带动南部沿江地区的全面发展是杨浦十二五乃至十三五期间的重中之重,而如今“联合国全球经济创意城”、“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渔人码头”、“秦皇岛水门”等一系列重大滨江项目的兴建将会为杨浦滨江锈带的凤凰涅槃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上海2035规划中,杨浦滨江也已经被列为中央活动区,其重要性与引领性不言而喻。\n\n日趋繁荣的商业\n传统上杨浦区的商业地带集中在南部原租界区内。1949年以前形成一定规模的有平凉路通北路的八埭头、长阳路辽阳路和杨树浦路松潘路三个地区,前两地位于规划中的大连路现代服务业功能区内,目前由于市政动迁正在全面重新建设,现代化的商务区与高品质的住宅区正在全面兴起。而位于杨浦大桥下的松潘路地块尚有待明确规划。1949年之后平凉路沪东工人文化宫一带逐渐成市,目前商业地位已经完全被控江路和五角场所取代。随着20世纪90年代起控江路鞍山路一带的商业逐步发展以及目前的扩建,根据规划该地区将建成位于南杨浦的区级商业中心。近年来五角场因被确定为上海的四个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而成为境内最大的商业区并已发展成为杨浦乃至上海最繁华的地段之一。\n\n发展\n随着目前“知识杨浦”的大力建设以及上海四大副中心之一的江湾五角场、区级商业中心控江路的扩建、大连路现代服务区和高档滨江区东外滩的建设,杨浦已经开始脱胎换骨。杨浦区内环内高档住宅云集,交通便捷,生活配套齐全,中高档住宅聚集,商业较为发达,核心区域到陆家嘴只要15分钟左右。而周家嘴路与走马塘之间的地区主要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建设的老公房,自西向东分布着鞍山新村、凤城新村、控江新村、延吉新村和长白新村。黄兴路以东、走马塘以北至翔殷路的黄兴公园版块多新建小区。五角场区域近几年得��于“城市副中心”、“十大商业中心”的政策已经相当繁华,是整个北上海新的“上只角”。而新江湾城作为中心城区唯一的生态湿地,第三代国际社区,其房价也是一路飙升,亦成为区境内乃至全市高端的居住区之一,而如今各大地产业巨头对新江湾城的开发更使得这里豪宅林立,许多大平层豪宅聚集于此。而高端别墅也遍布其中。而杨浦区东外滩地区在后世博时代将迎来全面的开发建设。渔人码头、全球创意经济城、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复兴岛等等一些列的项目,将使得这里涅槃重生,成为上海滨江的又一张王牌与新兴的高尚居住、休闲旅游区域。\n\n教育\n杨浦科教资源丰富,20世纪初,境内就出现了教会创办的大学。至20世纪30-40年代,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区域内坐落着14所各类高等院校,其数量超过了上海市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央区”。在这些学校中,有历史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也有专业特色显著为行业培养高级人才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力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也有军队所属的第二军医大学、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有向社会开放的成人高等学校上海电视大学、杨浦区业余大学,也有列入国家计划招生范围的优秀民办学校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东方文化职业学院。百年大学,科教资源,是杨浦实现“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坚实基础,也是杨浦构建知识创新区的动力源泉。\n\n交通\n区境内有杨浦大桥、军工路隧道、大连路隧道和翔殷路隧道跨越黄浦江连接浦东,殷行路隧道正在建设中。杨浦区距浦东国际机场15.5公里并有内环高架路、中环线穿越而过。上海轨道交通四号线、八号线、十号线、十二号线已经让杨浦与市中心紧密相联。十八号线则连接了区内的三条线路以及浦东新区,缩短了往返于杨浦和浦东的时间。未来还将建设二十号线等。\n\n主要道路\n杨树浦路\n平凉路\n长阳路\n周家嘴路\n控江路\n中山北二路\n邯郸路\n翔殷路\n逸仙路\n大连路\n四平路\n江浦路\n淞沪路\n黄兴路\n宁国路\n中原路\n营口路\n隆昌路\n军工路\n公平路\n松花江路\n\n城市快速路\n内环高架路\n逸仙高架路\n中环路\n\n越江通道\n大连路隧道\n杨浦大桥\n军工路隧道\n翔殷路隧道\n殷行路隧道\n周家嘴路隧道\n江浦路隧道\n\n轨道交通\n运营线路\n\n4号线:大连路 12号线 - 杨树浦路\n8号线:市光路 - 嫩江路 - 翔殷路 - 黄兴公园 - 延吉中路 - 黄兴路 - 江浦路 18号线 - 鞍山新村 - 四平路 10号线\n10号线:国帆路 - 新江湾城 - 殷高东路 - 三门路 - 江湾体育场 - 五角场 - 国权路 18号线- 同济大学 - 四平路 8号线\n12号线:大连路 4号线 - 江浦公园 18号线- 宁国路 - 隆昌路 - 爱国路 - 复兴岛\n18号线:上海财经大学 - 复旦大学 - 国权路 10号线 - 抚顺路 - 江浦路 8号线 - 江浦公园 12号线 - 平凉路 - 丹阳路\n\n轮渡\n草临线:临江路军工路—草镇(近江心沙路300号)\n东嫩线:嫩江路军工路—东塘路行南公路\n金定线:定海桥(复兴岛共青路)—金桥(金桥路浦东大道)\n歇宁线:宁国南路杨树浦路—歇浦路浦东大道\n民丹线:丹东路杨树浦路—民生路浦东大道\n其秦线:秦皇岛路杨树浦路—其昌栈(东方路昌邑路)\n\n行政区划\n杨浦区下辖12个街道:\n定海路街道、​平凉路街道、​江浦路街道、​四平路街道、​控江路街道、​长白新村街道、​延吉新村街道、​殷行街道、​大桥街道、​五角场街道、​新江湾城街道和​长海路街道。\n\n人口\n杨浦区截至2020年11月,全区共有常住人口1242548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n\n历任区委书记和区长\n区委书记\n2019年12月- 至今 谢坚钢\n2016年7月- 2019年12月 李跃旗 \n2015年1月 - 2016年7月 诸葛宇杰\n2010年4月 -2014年12月 陈寅\n2003年2月 - 2010年4月 陈安杰\n1998年10月 - 2003年2月 杜家毫\n\n区长\n2019.12 - 至今 薛侃\n2015.01 - 2019.12 谢坚钢\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杨树浦水厂\n上海红楼\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n上海·杨浦(上海市杨浦区政府网站)"} +{"doc_id": "5644", "title": "印第安纳大学", "text": "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英语: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简称印第安纳(Indiana),是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是印第安纳大学系统的旗舰校区和最大校区,现有超过40,000名学生。\n该校最初作为神学院成立于1820年,今以文科见长,与同州的工科重镇普渡大学存在印第安纳-普渡竞争,是美国大学协���、十大联盟及十大学术联盟成员和公立常春藤之一。\n\n历史沿革\n1820年1月20日,印第安纳州政府在科里登成立了印第安纳大学,名为州立神学院(State Seminary)。1822年,学校在第二大街和学院大道交叉口附近,即现在的神学院广场公园动土。1825年4月4日,学校开始上课。\n第一位教授是长老会牧师贝纳德·拉什·霍尔,在1825至1927年间教授所有的课程。第一年有12名学生。霍尔是一位古典学家,专注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并认为对古典哲学和语言的研习是最好的教育。首届学生于1830年毕业。\n1820年至1889年,印第安纳大学和温森斯大学之间发生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政治斗争,争夺哪所大学才是合法的州立大学。\n1829年,安德鲁·怀利出任首任校长,直至1851年去世。学校于1829年更名为印第安纳学院(Indiana College),1838年更名为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怀利和校董会主席大卫·麦克斯韦尔都是虔诚的长老会教徒,他们坚持学校的非宗派地位,但往往聘任长老会同僚。\n1851年,印第安纳大学有近100名学生和7名教授。印第安纳大学于1867年录取了第一位女学生莎拉·帕克·莫里森,使印第安纳大学成为第四所平等录取男女学生的美国公立大学。莫里森于1873年成为印第安纳大学第一位女教授。\n在连续六任牧师出任校长后,第一位担任校长的非神职人员是年轻的生物学教授大卫·斯塔尔·乔丹。乔丹于1884年出任校长,改善了大学的财政状况和公众形象,使招生人数翻了一番,并按照其母校康奈尔大学的模式建立了选修课制度。1891年,他转任斯坦福大学校长。\n数学家约瑟夫·斯温于1893年到1902年出任校长,是第一位毕业于印第安那大学的印第安纳大学校长。他于1894年建立了柯克伍德大厅,1896年建立了男子体育馆(今大礼堂), 1900年建造了柯克伍德天文台,1901年开始建造科学馆。在他担任校长期间,学生人数从524人增加到1285人。\n1883年,印第安纳大学授予了第一个博士学位,并举办了第一场校际运动(棒球)。同年,神学院广场的原校园被烧毁。1884年至1908年,学校在布卢明顿重建。当时,布卢明顿有限的供水不足以满足其12000的人口,无法应对大学的扩张。该大学委托了一项研究,最终建造了一个水库供其使用。\n1902年,印第安纳大学招收了1203名本科生,其中65名来自外州,以及82名研究生,其中10名来自外州。印第安纳大学的课程设置着重培养绅士风度的古典学,与普渡大学旨在服务农业、工业和商业的课程导向形成了鲜明对比。\n1920/1921年,音乐学院(今雅各布斯音乐学院)和商业金融学院(今凯利商学院)开设。1940年代,印第安纳大学在科科莫和韦恩堡开设了新的校区。金赛性研究所于1945年成立。\n\n大萧条时期,印第安纳大学校长赫尔曼·威尔斯与普渡大学校长弗雷德里克·L·霍夫德合作,与印第安纳州国会代表团接触,希望更新破旧的校园设施。威尔斯从州立法机构获得了配套资金,并在校友和商界中发起了一场大型筹款活动。公共事业振兴署建造了该州最好的校园设施之一。1937至1942年是大学历史上物理设施扩张最大的时期,新建了15栋建筑。1960年,印第安纳大学学生会选举了来自印第安纳州埃尔克哈特的非裔美国人托马斯·阿特金斯担任学生会主席。一群白人学生在校园里游行,挥舞着邦联旗帜,抗议选举结果,将阿特金斯的胜利归咎于垮掉的一代。当抗议者走近校园里的女生宿舍时,他们遭遇了“化妆品瓶、旧鞋和其他物品的猛烈攻击”。\n2002年,在印第安纳大学男子篮球队输给马里兰大学淡水龟队后,校园内发生骚乱,随后汇入相邻的城市街区。大学建筑和城市企业受到了严重破坏,至少有45人在骚乱中被捕。\n\n校园环境\n从布卢明顿到最近的大都市印第安纳波利斯距离约50哩,到芝加哥距离195哩、到圣路易的距离220哩。由于地理上与都市的隔绝,布鲁明顿成为自给自足的大学城。\n附近观光名胜是布朗县州立公园,是印第安纳最大的州立公园,位于布朗县山半山腰,提供当地居民打猎、骑马等户外活动的场地。周围商店街的地方文化色彩,每年吸引将近30万人次的访客莅临。\n多样化的植物,占地非常广阔的校园,和众多新旧结合的石灰岩建筑物,印第安纳大学校区被认为是世界最美丽的校区之一。艺术评论家Thomas Gaines称其为全美最美的5所艺术品般的大学校园之一。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有1933英亩,以及广大的绿色自然环境和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学校重建时期的古老建筑群。其中大���分,特别是比较古老的中心建筑,都是用顶级石灰岩建成的。一条名为Jordan River的小溪贯穿整个校区的中心。它以进化论者,鱼类学者,印第安纳大学前校长(后来成为斯坦福大学校长)大卫·斯塔尔·乔丹的名字命名。\n印第安纳大学中的许多建筑,特别是那些早期修建在校园正中央的建筑,所采用的顿印第安纳石灰石都是从布鲁明顿当地的露天石场开采而来的。学校里的大部分早期的主要建筑都是由公共事业振兴署在美国大萧条时期修建。大部分的校园用地是在20世纪的50 和60 年代间收购的,并且大多数的校园设施建成于这段时间。之后,大批从世界大战退役的美国军人重返校园,紧接着受到美国婴儿潮的影响,印第安纳大学的学生注册人数从1940年的5403人猛增至1970年的30368人。依照印第安纳大学的传统,Bryan House 是校长在校园里居住的地方。\n电影《告别昨日》就是在美丽的布鲁明顿小镇拍摄的,重演了印第安纳大学著名的Little 500的单车比赛年度盛事。\n\n俱乐部\n印第安纳大学俱乐部(Indiana Memorial Union)占地五十万平方英尺,相当于四万六千平方米,是全美第二大的学生活动中心。它位于校园的中心,是一个学生学习,休闲,饮食,休息的地方,室内可以打保龄球,桌球,看电影和购物。除了为数众多的商店和餐厅,它的特色还有八层楼高的学生活动塔楼,拥有186间客房的酒店,能容纳400人的影剧院,五千平方英尺,约四百六十平方米,的校友大厅(Alumni Hall),五万平方英尺,约四千六百平方米的会议厅和星巴克咖啡。俱乐部还保存有相当数量的艺术收藏品。\n\n大礼堂\n印第安纳大学大礼堂修建于联邦工作进展管理局(Works Progress Administration)的项目,坐落于校园中心的大礼堂在1941年3月22日正式对外开放。大礼堂是由爱格思海金斯公司(Eggers & Higgins)的建筑师们设计的。在过去的60年中,大礼堂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顶级表演和演艺人员。大礼堂珍藏着托马斯·海德·本通(Thomas Hart Benton)于1933芝加哥世界博览会绘制的壁画 “发展的世纪”和两个来自于罗伯特·劳伦特(Robert Laurent)的雕塑。 大礼堂还有一个拥有4500人的管风琴乐队,经常在大学典礼和特别的活动上演奏。1997,大礼堂关闭进行一个耗资1300万美元的翻新和修复,并于1999年重新对外开放。\n\n美术馆\n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始建于1941年,是美国最早期的大学美术馆之一,现今收藏来自世界各国享负盛名的艺术品,从亚洲古代金饰、非洲部落面具到克洛德·莫奈和巴勃罗·毕加索的画作,囊括超过三万件几乎代表历史艺术生产文化的收藏品。\n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由印第安纳大学董事会委任贝聿铭设计,重建于1978年,于1982年落成位于印第安纳州布卢明顿。美术馆永久馆藏包括杰克逊·波洛克、克劳德·莫奈、巴勃罗·毕加索、亨利·马蒂斯、罗丹和安迪·沃霍尔的作品。\n\n性学所\n阿尔弗雷德·金赛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和人类性学科学研究者。1947年,他组织建立了专门的性研究所——金赛性学科学研究所。\n\n图书馆\n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校区图书馆系统有二十个不同的图书馆,在研究型图书馆协会中综合排名北美第十二。印第安纳大学Herman B Wells图书馆,原称主图书馆,是北美第13大的图书馆。在2005年7月的命名纪念仪式上,图书馆以前校长Herman B Wells的名字重新正式命名。建于1969年,图书馆的研究生楼内有11层,在本科生楼内则有5层。图书馆内还包含了一个信息中心,这是一个全面整合的科技中心,供学习与合作所用。图书馆内藏书量达到四百六十万册。图书馆分为西楼和东楼。西楼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全天候开放,一层主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整个图书馆都有无线网络的覆盖。\n\n交通\n校园巴士系统在整个学期内定期在校园内运营多条路线。校园巴士对所有印第安纳附属人员免费,并且方便残疾人乘坐。印第安纳大学师生可以免费乘坐布卢明顿市内的公交车。\n\n院系设置\n文理学院\n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是印第安纳大学最重要也是最大的组成部分,为全校提供博雅教育。文理学院大约由五十多个科系组成,包括数学系、经济学系、政治学系、比较文学系、哲学系、东亚语言与文化系、生物学系、化学系、历史学系、电信传播系、表演系、美术系等。全校大约有40%的本科生学习文理学院的专业,学院还为其他学院和科研中心的学生提供基础课与选修课。\n\n研究生院\n研究生院(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管理哲学博��(Ph.D.)、文学硕士(M.A.)、理学硕士(M.S.)、师范文学硕士(M.A. for Teachers)、法学硕士(LL.M.)和艺术硕士(M.F.A.)学位,并提供研究生学位的相关资讯。\n\n奥尼尔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n奥尼尔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是印第安纳大学一所包含多学科的学院,研究领域包括政策及管理、国际事务、财政经济、非营利性管理、城市事务、环境科学及政策、刑事司法、法律及公共安全,涉及自然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及管理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性知识。奥尼尔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和雪城大学公共管理与国际事务学院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为2016全美最佳公共事务学院第一名。\n\n凯莱商学院\n凯莱商学院是世界顶尖商学院之一。创立于1920年,前身为印第安纳大学商业金融学院(Indiana University School of Commerce and Finance)。2008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凯莱商学院本科为第11(公立大学第6),MBA项目为第20(所有公立大学第7)。2007年,《华尔街日报》评选凯莱商学院MBA项目为全国第15,其中,消费类产品、能源与工业产品方向排名第2,市场营销方向排名第3,会计排名第8。\n凯莱商学院本科加入特别课程名为Integrative Core(简称I-CORE),包括Finance,Marketing, Strategy, Operations,所有本科凯莱商学院学生必须修毕此课程。\n\n摩利尔法学院\n印第安纳大学摩利尔法学院于1842年成立,是布鲁明顿校区最早成立的学院之一。法学院位于校区之西南面,拥有一个全国最完善的法学图书馆。 在2000年,美国首席大法官威廉·伦奎斯特曾于法学院的模拟法庭主持审讯。法学院在2009年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最佳法学院中列为全国第23名。法学院的著名校友包括最高法院助理法官舍曼·明顿(Sherman Minton)和9-11事件委员会副主席李·汉密尔顿(Lee Hamilton)。印第安纳大学法学院于2008年12月8日正式命名为印第安纳大学摩利尔法学院。\n\n雅各布音乐学院\n雅各布斯音乐学院是世界顶级音乐学院之一,设有研究所与大学部。多于1,600名学生于此就读,其中过半数为大学部学生。学院提供钢琴、大提琴、爵士乐、作曲、芭蕾、录音艺术、音乐教育(声乐、弦乐、管乐)等专业。\n音乐学院的入学程序包括试听,有兴趣入学的学生需要在教职员代表前表演两至三首乐曲。其中,声乐专业与钢琴专业学生第一轮入学程序为提供光盘或盒式磁带,通过后才能进入试听阶段。通常大学部录取率为两成半,研究所录取率为三成。每学期大部份学生都需要参加一次合奏。某些专业的学生需要参加特定的合奏。此外,学院内有十三支合唱团、八支乐队和七支管弦乐队。全院有超过一百七十名全职教职员,许多世界顶尖音乐家与学者会来此进行交流。设施包括五座大楼和超过一百七十间练习房。\n\n拉迪信息学、计算机和工程学院\n拉迪信息学、计算机和工程学院于1990年成立,藉以提供学生及教授一个广泛的研究环境及平台。资讯学院所研究的泛围甚广,从生物学、经济学以至美术都一一覆盖,亦是全美国唯一一所提供正式联合学位予人机交互学及资讯安全学的大学。从此之外,该学院亦提供人机交互设计学、音乐资讯学、生物资讯学、化学资讯学、资讯安全以及电脑资讯学的硕士学位。\n2005年7月1日,电脑学系正式从文理学院迁移到资讯学院,将资讯学院教职员人数增至超过一百人。资讯学院与校内的图书资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通讯学院、音乐学院以及认知科学学院亦有密切的关系。2009年,资讯学院改名为资讯及计算学院(School of Informatics and Computing)。\n\n教育学院\n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原前身为文理学院的一部分,于1923独立,是美国最大的教育学院之一,拥有超过200名教育职员。2008年,其教育研究院被《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为全国第17名。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提供多个大学本科及大学专科学位,包括师范理学学士(B.S. in Teacher Education)、教育专科理学硕士(M.S., Ed. S.)及教育博士(Ed. D, Ph.D.)等。\n\n国际研究学院\n印第安纳大学设有14个国际研究中心,如非洲、东亚、俄罗斯、东西欧等。大学提供超过50种外语课程让学生挑选,当中包括阿塞拜疆语、法语、乔治时代英语、乌兹别克语、西班牙语和藏语等。与世界各地400多间的大学、研究中心和组织有合作联系,学生可通过90多个不同项目到39个国家交流。\n\n体育竞技\n印第安纳大学山地人队(英语:Indiana Hoosiers)代表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参加国家大学体育协会(NCAA)第��级别的22项体育赛事,自1899年起便是大十联盟的成员之一,代表色为绯红色与奶油色。\n\n学术排名\n综合排名\n依据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基金会的大学分类,印第安纳大学属于非常高学术活动的研究型大学。该校名列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百大。2001年,《时代》杂志将印第安纳大学评选为“年度大学”。\n\n专业排名\n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印第安纳大学有110多个本科学科排名在美国前20名,以及29个研究生项目名列前25名。该校艺术与人文学科在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学科排名中位列71名(全国第20名),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94名(全国第21名),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位列62名(全国第24名)。\n2024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印第安纳大学凯莱商学院本科全国第8名,MBA第22名。2007年,《华尔街日报》评选凯莱商学院MBA项目为全国第15名,其中消费类产品、能源与工业产品排名第2名,市场营销排名第3名,会计第8名。《彭博商业周刊》将凯莱商学院本科列为2008年度全国第16名(公立大学第6名),MBA第15名(公立大学第4名)。\n奥尼尔公共与环境事务学院和哈佛大学甘迺迪政府学院在全国公共事务学院中排名第2名(公立大学第1名)。 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排名中,印第安纳大学教育学院位于前20名。印第安纳大学摩利尔法学院在2009年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列为全国第23名。\n2009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中,印第安纳大学雅各布斯音乐学院与茱莉亚学院、伊斯特曼音乐学院并列全美第一。\n\n知名人物\n学术\n赫尔曼·约瑟夫·穆勒,194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n詹姆斯·杜威·沃森,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n约翰内斯·延森,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n萨尔瓦多·卢里亚,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n罗纳托·杜尔贝科,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n费瑞·慕拉德,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n里卡尔多·贾科尼,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n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n奥利弗·威廉姆森,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n菲利普·迪布维格,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n罗伯特·里奇韦,美国国家博物馆首位鸟类馆馆长\n\n政治\n迈克尔·D·希金斯,前爱尔兰总统\n萨利姆·胡斯,前黎巴嫩总理\n迈克·彭斯,前美国副总统\n罗伯特·盖茨,前美国国防部长\n保罗·奥尼尔,前美国财政部部长\n罗德·佩奇, 前美国教育部部长\n奥蒂斯·鲍恩,前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部长\n王郁琦,前中华民国陆委会主委\n易纲,前中国央行行长\n丹·科茨,前美国参议员、美国驻德国大使\n温德尔·威尔基,前美国总统候选人\n拉玛沙米,马来西亚政治人物\n廖元豪,马英九基金会董事\n劳拉·凯利,堪萨斯州州长\nFrank O'Bannon, 前印第安纳州州长\nEdgar Whitcomb,前印第安纳州州长\nEvan Bayh,前美国参议员、印第安纳州州长\nWilliam E. Jenner,前美国参议员\nNewell Sanders,前美国参议员\nMichael Badnarik,前美国总统竞选人\n\n商业\n约翰·钱伯斯,Cisco主席和执行总裁\n马克·丘班,科技创业家,拥有NBA球队达拉斯小牛\nHarold Arthur Poling,福特汽车前主席和执行总裁\nFrank Popoff,陶氏化学前主席和执行总裁\nJeff Fettig,惠而浦执行总裁\n\n文化\n印第安纳大学校友和教职人员包括23位普利策奖得主。\n\n吉米·威尔斯,维基百科创办人之一\n叶咏诗,中国及香港著名女指挥家\n约夏·贝尔,美国小提琴家,葛莱美奖得主\n迈克·布莱克,美国爵士萨克斯风手与作曲家\n约翰·克莱顿,美国大贝斯手,葛莱美奖得主\n皮特·厄斯金,爵士鼓手与作曲家\n奇云·格连,奥斯卡和托尼奖得奖演员\n西尔维亚·麦克奈尔,美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葛莱美奖得主\n盖瑞·施耐德,诗人,普利策奖得奖者,环保主义者\n伊塞亚·托马斯, NBA名人堂球员,冠军得主,纽约尼克斯教练\n维克多·奥拉迪波,NBA篮球员\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5645", "title": "张学良", "text":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和政治人物。奉天省海城县(今辽宁省海城市)人,祖籍河北大城。其父为奉系军阀首领,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张作霖。\n张学良的前半生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进程,而后半生则被蒋氏父子囚禁。1928年,在其父张作霖于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人炸死后,他以东北少主的身份迅速接替并掌握了其父领导的奉系军阀,并宣布东北易帜,终结了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时���。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未抵抗,导致东北快速沦陷于日本之手,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n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以及陈诚、卫立煌、陈继承等中央军政大员。12月25日,张释放蒋,并亲自护送蒋由西安回到南京;张曾天真地说:我抓了蒋,现在送他回去,一抓一送;送他到了南京,他再送我回来,也是一抓一送,岂不是千古美谈!并亲自送蒋由西安回到南京;后一直遭蒋软禁并随国府迁台。在蒋经国任内,张依然遭软禁,直到蒋经国逝世后,1990年,90岁高龄的张才被李登辉释放、重获自由,并移民美国夏威夷州安度晚年。\n2001年10月14日于美国夏威夷州火奴鲁鲁的斯特劳布医院病逝,终年100岁。\n\n早年经历\n出生与幼年\n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3日(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张的母亲赵春桂个性刚毅,他是在八角台的一部马车上出生,幼时很贫穷,母亲只能睡在铺草的炕上。他回忆十岁时,遭逢乱局,母亲曾给他三十个银元,收在一个麻袋里,跟他说:“如果有事,你就跑去安定一点的地方,把这三十元找个老人给了,跟他说你是张作霖的儿子,他们会带你去省城找爸爸。”他当时问妈妈:“你上哪去?”母亲说:“我就走了,你别管我!”(暗示自裁)。张回忆,母亲个性坚毅刚烈,曾经吵架后完全不跟父亲说话非常久。\n张自述,因父亲打胜仗,自己又出生,故被取小名为“双喜”,但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多次病危,自己都认为自己活不了,最后父亲采取民间信仰仪式,装作被和尚收养,随即用一个纸人写下名字,丢在庙中,当作替身出家,“双喜”这个名字就没了,改用其他名字(代表“双喜”出家了)。依据民间的习俗,他一出庙听到头一个名字,就成为自己小名,当时听到有一个人喊一个小孩“小六子”,于是他的小名改用“小六子”。\n\n讲武堂毕业\n1916年,张作霖当上奉天督军兼省长。\n1918年,张作霖在军粮城成立奉天陆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副司令徐树铮,参谋长杨宇霆;9月,北洋政府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n1919年张学良考取保定军校第八期(与陈诚同期),而正要入学时,张作霖与段祺瑞不睦,阻止张学良。3月,张作霖下令恢复开办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东三省巡阅使署卫队旅第二团团长张学良也被调到讲武堂受训。张学良于讲武堂第一期炮兵科学习。张学良在奉天讲武堂受训期中结识战术教官郭松龄,由于理念相符,两人关系便亦师亦友。郭松龄还辅导张学良习数学、物理及高等军事学。\n1920年,张学良由讲武堂以炮兵科第一期第一名结业(四次定期考试,三次第一名),张作霖升他为东三省巡阅使卫队旅旅长,张学良力荐郭松龄兼代第二团团长。郭松龄北京陆军大学毕业,曾任广东军政府警卫军中校参谋、韶关讲武堂教官。7月9日,直皖战争起。秋,吉林省、黑龙江省土匪乱起,张作霖派张学良进剿获胜。张学良卫队旅改为奉天第三混成旅,仍由张学良任旅长,郭松龄为该旅第二团团长。11月,张学良晋升陆军少将。\n1921年,张作霖兼任蒙疆经略使,奉天又添编4个混成旅,吉林和黑龙江各添编2个混成旅;张景惠为察哈尔都统,汲金纯为热河都统,张学良保荐郭松龄任奉天陆军混成第八旅旅长。\n\n第一次直奉战争\n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爆发。4月,张作霖即陆续派军入关,奉军号称镇威军,张作霖自任总司令,孙烈臣担任副总司令,杨宇霆为参谋长,总部设军粮城。张学良为东路军第二梯队司令,下辖自兼旅长之第三混成旅、蔡平本第四混成旅、郭松龄第八混成旅。经过霸县战斗和山海关阻击战,成为奉军于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唯一取胜的部队。\n5月10日,北京政府下令张作霖撤职查办,裁撤东三省巡阅使一职;第二天,东三省省议会举张作霖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6月17日,张学良与孙烈臣代表奉军,直军代表王承斌,在秦皇岛英国军舰上签订停战和约,终结第一次直奉战争。\n\n整军经武\n回到奉天后,张学良为军长,兼奉天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张作霖为雪此战争失败之耻,回到奉天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派孙烈臣为统监,张作相、姜登选为副统监,张学良为参谋长,实际由郭松龄代理。整编中,东北航空处成立,督办张学良。1924年,东北成立4个空军大队,购国外新式飞机120架,东北空军司令张学良。经过张学良2年多“整军经武”后,东北军军威大振,张作霖发动第二次直奉战争,直军完败。\n\n第二次直奉战争\n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率领奉军第三军与姜登选的奉军第二军为东北军入关的主力军,经过张学良部猛攻,奉军突破榆关(山海关),直捣北京。直系主力投降,吴佩孚率军乘船赴南方。奉系由此一战夺取中央政权,张作霖成为北洋军阀领导人,奉系军事实力达到顶点。\n1925年,张学良任奉军津榆驻军司令。6月中旬,张学良率奉军2千进驻上海。上海公共租界英法当局见奉军开入上海,联衔向张学良要求派军入驻租界加以“保护”。8月,张学良检阅秦皇岛渤海舰队,收其为东北舰队一部。\n\n反奉战争\n1925年11月,郭松龄被冯玉祥唆使反奉,发动兵变。郭素称“关东第一猛将”,将所部精锐奉军7万人改编为“国民四军”,攻下山海关后北上,兵锋直指奉天。张作霖猝不及防,出卖大量权益给日本以换取支持,后令张学良收拾残局,自己准备撤守。据奉军军团长王铁汉说,此时张学良率军与郭松龄对峙在巨流河,郭手下官兵看见河对岸是张学良,军心动摇。郭军又遭到日本军空袭,部队溃散,被吴俊升部逮捕,身为郭松龄“第一门徒”的张学良面对昔日情谊,想要留其活口,但张作霖已下令将郭松龄夫妇枪毙,暴尸三日。郭松龄夫妇死后,张学良痛哭失声,几至昏厥。1927年,面对国民革命军北伐,张学良任安国军第三方面军军团军团长南下联合吴佩孚残部与北伐军作战。也有文献指出真正下令立即枪毙郭松龄的是杨宇霆,这也埋下日后张学良对杨宇霆,常荫槐二人设下鸿门宴的原因。\n\n皇姑屯事件\n1928年发生五三惨案后5月9日,张作霖呼吁南北双方停战,通电表示“佥以国内苦战,外侮趁虚而入”应“以侮释嫌,合力抗外,必得世界之同情,对内更多符多年国民之要求”,他愿意派人到南京召开善后会议,商讨统一问题。6月4日凌晨5点30分,返回奉天途经皇姑屯车站时,被日本关东军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日本二战投降后,同盟国东京军事法庭调查,是日军河本大作大佐策划,并将皇姑屯事件视为日本侵华的起点。\n因张作霖的忌日是农历四月十七日,也是张学良的农历生日;张学良痛苦万分,从此不过生日,说:“从此把生日改了。”\n\n东北易帜\n1928年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深怀日本关东军杀父之仇,一方面奉承父亲遗志,坚守中国领土,尽力摆脱日本军政影响;另一方面贯彻自己一贯反对内战的思想,宣布东北地区服从国民政府领导,除去北洋政府五色旗,升上南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史称东北易帜。此举标志北伐战争正式结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名义上统一中华民国。\n东北军出关后,张学良将东北军缩编为国防军和省防军。省防军由地方财政支出,为数不多。国防军计辽宁步兵14个旅,骑兵四个旅,炮兵三个旅。之后又收编张诚德的骑兵一师(等于一个旅),收编刘桂堂步兵一个旅,吉林八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团及独立团营等等。\n\n诛灭杨常\n奉系老将杨宇霆与黑龙江省省长常荫槐,对张学良世袭东三省军政大权有所不满,认为年轻的少主平日沉溺饮酒、女色、吸食鸦片,并无真才实学。24岁前的军功,实质上是副手郭松龄所立;在张作霖被谋杀后明知是日本人所为,27岁的少帅却束手无策,反而趋势投靠曾经的敌人,压制奉系功臣元老。杨宇霆更自以为老臣,时常对少主张学良不假辞色,倚老卖老,动辄讥讽,诸将深以为大不敬。杨宇霆还逼迫张学良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以常荫槐主其事。1929年1月10日,杨宇霆、常荫槐被张学良诱杀。处决二人后,张学良罗列杨、常罪状,却又送两家各银元一万元奠仪,作为抚恤金,也体现出当时奉系的派系斗争。此举引起东北军上下哗然,军内诸将虽纷纷输诚称绝对服从,但裂痕既成,于是张学良试图取得一次胜利,以证实自己的能力,慑服众心。\n\n中东路事件\n1929年7月,在蒋介石强力支持下,张执行蒋的“革命外交”政策,意图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各项权益,“强硬对抗苏俄”。故提出要取消苏俄在东北特权,查封哈尔滨苏联商业机构,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7月10日,蒋在战前强调:“以苏联在国际上的孤立地位,也不必担心中苏开战。纵使万一中苏开战,中央也可出手相助,出兵10万,拨几百万元军费不成问题”。\n张学良则于1929年8月25日在对中外记者谈话中指出:“外人对东省此次举动,所多误解,认为系收回东路,破坏条约,实则吾人决无破坏1924年中俄协定、奉俄协定之意,因中国既经签字,决不愿破坏之”,“中国并无根本收回该路之意,所求是在免去此等运动赤化之俄员职务而已。且此次之事,中东路乃其极小问题,真正要点完全在俄人以中国作赤化根据,吾人不得不为自卫之处置。”\n8月14日,斯大林命令苏联军队沿中东路一线向东北进攻。8月底,南京政府外交委员会特派员郭同抵沈阳,与张学良商谈。张表示,对苏交涉遵照中央意旨办理。中央政府表示的全力支持,坚定张的抗俄决心。值得注意是,在整个中东路事件过程中,蒋食言,未给张事先承诺好的任何援助与补偿,也体现出当时中国内忧外患。而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进攻中国东北的中东路事件中,积极维护苏联利益,赢得共产国际赞誉。\n1929年11月26日张领导的东北军败给苏军,蒋拒绝支援张,张不得不求和,被迫在伯力签订议定书,恢复苏联对铁路的控制,一切回到原点,并承诺“解除白军的武装,将其组织者和煽动者从中国东三省铁路驱逐”。\n由于中原大战随即发生,蒋为稳住内政,也默许张对苏妥协,以换取其对蒋中原大战的支持。张因此获得中华民国政府颁发第一座青天白日勋章,此勋章是颁授给有功于保家卫国,抵御外敌的军职人员,表扬他保持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贡献。这次挫败,影响了张以后对于九一八事变的处理方式,张认为,整体国防与战争应由中央政府统筹,以避免战事扩大或无谓牺牲。\n\n镇压嘎达梅林\n1929年初,张学良在内蒙古继续其父张作霖开垦蒙旗土地的计划,引发蒙古人抗议。以嘎达梅林等蒙古人发起“独贵龙运动”前往沈阳请愿。7月26日请愿代表嘎达梅林等被捕,11月13日被劫牢救出。于是嘎达梅林组织起义,领导了一支700多人的抗垦军队,提出了“打倒测量局,不许抢掠民财”的口号,袭击垦务局和垦荒军,驱逐测量队,转战于昭乌达盟(今赤峰市)、哲里木盟一带。张学良命张海鹏部一个骑兵团和汤玉麟属下东北骑兵第17旅李守信团出兵围剿,1931年4月5日,在今通辽北包围歼嘎达梅林,嘎达梅林被李守信阵斩,后汤玉麟将其送回蒙古,枭首示众,以威吓蒙古人。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率东北军撤入关内,牧垦草原的计划没有得以继续实施。\n\n中原大战\n1930年3月,反蒋派军人联名通电,推举阎锡山为全国陆海军总司令,冯玉祥、李宗仁、张为副司令。4月,中原大战爆发。8月,反蒋派在北平召开“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扩大会议”,另立“中央”,与南京政府对抗。9月18日,张发表电报《巧电》(韵目代日,巧为十八),宣布反对中国内战,希望各方立刻停战。\n\n南京中央党部、国民政府钧鉴。二备院部、备委员会勋鉴。各省市党部、各省市政府、备总指挥部、备司令部、备军、师、旅部、备法团、备报馆仝鉴。\n窃以:企图建设,首宜力弭兵争;绥定邦家,要在曲从民意。当国内战端初启时,良曾规劝各方,勿以兵戎相见。《东电》所述,中外共闻,其喑音苦口,未经宣示国人者,稿本之多,几于盈尺,卒以力薄言轻,未能挽回劫运。战端一起,七月于兹,庐里坵墟,人民荼炭,伤心惨目,讵忍评言。战局倘再延长,势必民命灭绝,国运沦亡,补救无方,追悔何及?此良所憟憟危惧者也。人之好生恶死,既有同情,厌乱思治,终无二致。以良所见,无论战区内之身遭祸难者,固已憔悴难堪,即战区外之幸免颠连者,亦无不和平是望。良委身党国,素以爱护民众,维持统一为怀,不忍见各地同胞再罹惨劫。用敢不揣庸陋,本诸《东电》所述,与夫民意所归,吁请各方即日罢兵,以舒民困。至解决国是,自有正常之途径,应如何补救目前,计划永久,所以定大局而餍人心者,凡我袍泽,均宜静候中央措置。海内贤达,不妨各抒伟见,共谋长治久安之策,良如有所得,亦必随时献纳,藉补壤流,众志成城,时艰共济,人民生活得免流离之苦,国际地位可无堕落之虞,是则区区所企望者也。迫切直陈,惟希亮詧。\n\n张学良叩。沈阳。巧(十八日)电。\n\n这封《巧电》,被反蒋联军拒绝。两日后,张派兵东北军几万人入山海关,“武装调停”,反蒋联军失败。9月20日,蒋再电张催即日就副司令职。11月4日,阎锡山、冯玉祥通电下野,张收编接管西北军,并进军华北,入主北平,势力大增,中原大战结束。\n\n九一八事变\n1931年1月1日,国民政府令:张学良、何应钦、朱培德、杨树庄特赐荣褒。1月16日,蒋、张联名代电,委任宋哲元、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分别为���军第三、四、五、六、七军军长委任庞炳勋、孙殿英、杨效欧、冯鹏翥、孙楚、杨澄源、王靖国、杨耀芳、李生达分别为陆军第一至第九师师长,傅作义兼任第十师师长,周玳为炮兵监,至此西北编遣问题告一段落;国民政府通电,陆海空军副司令官张学良业已宣誓就职,自本年1月起,总司令部各公文均由张学良副署。1月21日,张在沈阳东北边防公署接受日本天皇所赠旭日大勋章,日驻沈总领事林久治郎代表日本天皇授勋,东北各军政要员均参加授勋仪式。2月13日,蒋、张联名电委高桂滋为第十一师师长。4月17日,张离开沈阳赴北平主持陆海空军副总司令行营,4月18日抵达北平,驻顺承王府。4月24日,张召集副司令行营全体职员训话,谓本人不在北平时,行营工作由参谋长戢翼翘负责,同日张在私邸接见欧美记者,谓此来北平专为组织行营,将来沈阳设办公处,北平设办事处,本人三分之二时间住沈阳,其余时间分住北平、南京。4月28日,张在北平接见山西、绥远各军将领,对山西、绥远善后提三办法:一、各军自动实行裁减,俾达收支适合;二、山西、绥远驻军太多,拟请中央调开一部;三、山西、绥远裁厘后,收入甚微,拟整税收,维持现状,核发各军军费。4月29日,张离开北平赴天津,次日自天津飞南京出席国民代表会议。5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草案》及《首都建设案》,张列席并在会上发言,表示对北方治安负完全责任。5月6日,国民会议预备会议选定张继、戴季陶、吴铁城、周作民、林植夫、陈立夫、刘纯一(女)及中国国民党中央推派之于右任、国民政府推派之张共9人组成大会主席团。5月9日,国民会议开第二次大会,张主席,讨论《教育设施之趋向案》,蔡元培对该案作详细说明。5月15日,国民会议开第七次大会,张主席。5月28日,张因伤寒病住进北平协和医院。6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三届五中全会第三次大会决议:由国民政府主席提请,任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司令。6月26日,中国东北兴安屯垦军第三团关玉衡部第三连连长宁文龙在该部防区将进行间谍活动之日本现役军官中村震太郎大尉及随从三人在四方台附近拘获,经搜查审讯,中村等间谍罪证确凿,6月26日夜关玉衡下令将中村等4人处死,为保密计,并焚尸灭迹,所有证物均送往北平呈报张。\n7月6日,张电东北政务委员会称:“此时如与日本开战,我方必败,败则日方将我要求割地款,东北将万劫不复,亟宜避免冲突,以公理为周旋。”7月12日,蒋密电张,对日军在东北之挑衅,须极力忍耐,勿生事端,“此非对日作战之时”。7月21日,蒋任命张为“剿赤军北路集团军总司令”,于学忠为第一集团军总指挥,王树常为第二集团军总指挥。9月6日,张从北平发“鱼”电给东北边防长官公署军事厅长荣臻,与东三省政务委员会代主席臧式毅:“查现在日方对外交渐趋吃紧,应付一切,亟宜力求稳健,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当万方容忍,不可与之反抗,免滋事端。希迅即密电各属切实注意为要。”9月6日,张电令驻沈阳北大营旅长王以哲称:“中日关系现甚严重,我军与日军相处须格外谨慎。无论受如何挑衅,俱应忍耐,不准冲突,以免事端”,同日张电臧式毅、荣臻称:“对于日人,无论其如何寻事,我方务须万万容忍,不可与之反抗,致酿事端。”\n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进攻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9月19日零时20分,关东军司令本庄繁令辽师攻沈阳近郊,独立守备队攻辽宁,骑兵旅攻长春,独立旅攻凤凰城和鞍山,炮兵团从旅顺向沈阳进发;中国国民党中常会临时会议决议,急电蒋回南京主持一切。9月20日,中国国民党中常会续开临时会议,讨论日军侵占沈阳事件,决议三项:一、电粤方对外交表示态度,二、定本月23日全国下半旗并停止娱乐一天,表示沈阳被陷哀悼,三、推定戴季陶、邵元冲、陈布雷、王正廷、陈立夫起草告全国国民书及告各国国民书。9月22日,蒋电告张,若日方胁迫以签字承认“二十一条”为退兵条件,望设法严拒,此案已在南京归为国际交涉;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委孙殿英为第四十一军军长。\n在九一八事发当时,乃是张亲自下达“不抵抗命令”。而蒋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间9至10时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张事后自己也说,“是我们东北军自己选择不抵抗的。”\n\n荣臻在事变后提出之报告(节录):\n“……二十年(1931年���九月十八日晚十时许,沈阳东北方向,忽闻爆发声音,全城池为之震,此即日军自己炸破其南满本线柳条沟附近铁道之工作也,……信号声音爆发后,余即电话询问各方,得知日军袭击北大营,当即向北平张副司令,以电话报告,并请应付办法,当经奉示,尊重国联和平宗旨,避免冲突,故转告第七旅王以哲旅长,令不抵抗,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其自便等因,彼时,又接报告,知工业区迫击炮厂、火药厂,均被日军袭击,当时朱光沐、王以哲等,又以电话向张副司令报告,奉谕。仍不抵抗,遂与朱光沐、王以哲同到臧主席宅研究办法,决定无论日军行动如何扩大,攻击如何猛烈,而我方均持镇静,故全城商民军政各界,均无抵抗行为。……”\n\n张学良,九月十九日下午:\n昨日接到沈电,惊悉中日冲突事件,惟东北既无抵抗之力量,亦无开战之理由,已经由沈,严饬其绝对不抵抗,尽任日军所为。\n\n1946年,曾任张机要秘书的郭维城,宣称东北军不抵抗,是因为张接获蒋命令,并且中国大陆长年宣传张“接蒋介石命令不抵抗”并以此拍摄电影《西安事变》。张学良日后接受访问时,多次坚持是因为他误判东北情势,下令不抵抗所致,而非蒋介石命令。据时任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钫回忆,1931年8月16日,蒋曾以“铣电”密电张:“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希转饬遵照执行。”在中国大陆所有档案资料馆中,均找不到铣电原件档案。在海外,21世纪的头几年,一度曾有人根据窦应泰《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一书,称“铣电”的原件藏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毅荻书斋”的展柜中。著名历史学家杨天石亲自给窦应泰打电话询问此事,得到的回答是“不足为据”。据台湾历史学家刘维开称,他曾经翻遍台湾蒋文档最齐全之《蒋中正总统档案》(“大溪档案”),也没有找到“铣电”档案,查无相关迹证。张晚年亲口否认铣电之存在。历史学家唐德刚曾当著张面前感慨道:“我们听了五十多年了,都是这个说法呢,都说是蒋公给你的指令呢!”“……都说蒋公打电报给你,说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民族国家于不顾(所谓铣电的关键语句)。又说你拿著个皮包,把电报稿随时放在身上。”张回答说:“瞎说,瞎说,没有这事情。我这个人说话,咱得正经说话。这种事情,我不能诿过于他人。这是事实,我要声明的。最要紧的就是这一点。这个事不是人家的事情,是我自个儿的事情,是我的责任。”\n\n九一八事变后,马君武诗作指控张学良软弱,令张被称为“不抵抗将军”,然而马君武这指控却是出于两人私怨而凭空诬告。诗云: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n首先,诗中的胡蝶(蝴蝶)不但当时不在北平,终其一生根本未见过张。朱五,即朱启钤的第五女朱湄筠,于九一八事变前一年早已成婚,嫁给张学良的爱将朱光沐,主婚人还是张学良本人。\n香港历史学家丁新豹指出九一八事变当晚,张乃与其参谋何世礼、何父何东爵士晚饭:“当日张学良听完一个电话之后,饭未吃完就离席,原来电话是报告日军突袭沈阳,是为‘九一八事变’。”而不是与女士聚会。\n而身在其时的马君武写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指控,被认为是因当他听到张对张伯苓办南开大学捐赠巨款,但上门向张要求捐款时却被拒,才故意诬蔑张,也在重视礼法的年代坏女子名节。据作家高阳所言,朱湄筠告诉他后来遇上马君武,上前道自己便是他笔下被诬蔑的朱五,“当时马博士的窘态,非语言笔墨所能形容,结果是不俟终席而遁去”。\n1931年11月21日,张委万福麟为陆海空军副司令行营总参议。12月5日,蒋电张严令阻止北平学生南下请愿,“如不能劝阻,宁可停车,不予通行,以免效尤”。12月15日,张电蒋,请辞陆海空军副司令职,同日国民政府准张辞职,改任北平绥靖公署主任。12月22日,张电蒋,谓“公今旋里,毋任痛心!日寇近迫锦州,河北局面如何善处,乞公赐最后指针”。\n\n中年经历\n弃锦州失热河\n1932年1月5日,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张通告报告锦州失守经过,略谓:“日方兵力增厚,武器精良,在在皆远胜于我,自其发动以后,竟以飞机、坦克车及大口径炮分路猛攻。我军奋勇应敌,激战十昼夜之久,前仆后���,死伤蔽野。卒以兵力过疲,损失过重,无术继续坚持,致于江日失守锦县。”1月6日,张邀孙殿英、李服膺、商震、徐永昌等及在北平各将领协商华北军政问题。1月10日,张在北平招待新闻记者,表示拥护统一,安定北方。1月13日,张电促蒋、汪精卫、胡汉民入南京,略谓:“人望不可以屡辜,时会不可以再逸”,“宜及此政本未摇,余势犹在之际,集全党领袖于一堂,奋其智勇,以定安攘之策,则桑榆之效,或尚可收,沦胥之祸,其犹得免。若更分崩离析,或貌合神乖,信用一失,断难再复。”1月18日,张委荣臻为北平绥靖公署参谋长,荣臻1月20日就职。1月30日,北平政务委员会成立,张、李石曾、于学忠、徐永昌、周作民5人为常委。2月4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徐州军事会议决定,通电划分全国为4个防卫区:第一防卫区为黄河以北,以张为司令长官;第二防卫区为黄河以南、长江以北,以蒋为司令长官;第三防卫区为长江以南及浙江省、福建省,以何应钦为司令长官;第四防卫区为两广,以陈济棠为司令长官。2月11日,北平军事整理委员会成立,张为理事长。3月6日,中国国民党中政会议决,任命蒋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陈铭枢、李烈钧、陈济棠为委员,3月8日国民政府明令发表,3月18日蒋就任。3月11日,张为遵二中全会决议,电国民政府恳辞北平政务委员会委员。4月10日,国际联盟调查团晨访张,晤荣臻,询九一八事变经过。4月12日,国难会议闭幕,通过请政府克日将张撤职查办,所部军队着军委会妥为处理,以便收复东北失地等案;国际联盟调查团在北平与张、万福麟等原东北军政官吏举行第一次谈话会,对东北问题作详细之恳谈。8月1日,张电南京报告热河情形,称:“日方已开始军事行动,形势渐趋严重,榆关亦告紧急。”8月6日,汪精卫致电张,望其辞职以谢国人,并称:“惟兄拥兵最多,军容最盛,而敌兵所忧,正在兄防以内,故以实力言之,以职责言之,以地理上之便利言之,抵抗敌人,兄在职一日,断非他人所能越俎。”、“令兄未闻出一兵、放一矢,乃欲藉抵抗之名以事聚敛,自一纸宣言捍御外侮以来,所责于财政部者,即筹五百万……昨日则又以每月筹助热河三百万责之行政院……以此相要挟,诚不解是何居心。”8月7日,北平政委会开会,张决定辞职,张覆电汪精卫,劝汪“以国事为重,勿轻言辞”,“本人军、政权将分交平军分会、政委会”,同日张并电蒋请北来主持;蒋电张群转劝张,“以大局为重,宜忍隐处之。北方同袍尤不宜亟有抗辩,以免益陷僵局,更增纠纷”。8月8日,汪精卫在上海对记者发表谈话,促张下野,略谓:行政院院长人选,“于右任、戴传贤均可,蔡元培来更好”,继张者“以何应钦、朱培德为宜”,有询以冯玉、阎锡山如何,汪谓不可,“将予人以口实,增加纠纷”;汪精卫再电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坚辞行政院长职,指责张治下省份,国家税收悉截留,兵额中央无权过问;张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辞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张覆电汪精卫电请中央罢免本职。8月9日,蒋电覆张,假拟三策:一、不辞职而带兵入热抗日,二、辞职而带兵入热抗日,三、辞职而改组北平绥靖公署,择一而行,勉出兵收复热河为上策。8月15日,中国国民党中委谈话会对汪、张辞职拟定方案,汇送中常会决定:一、准张学良辞北平绥靖公署主任职(8月16日国民政府明令发表);二、裁撤北平绥靖公署,改设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18人,以万福麟、荣臻、蒋伯诚为常委,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任军分会委员长;三、再由中常委切实慰留行政院长及各部、会长。8月20日,蒋电张群、蒋伯诚转令张,以军事委员会委员资格代理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职;国民政府训令行政院裁撤北平绥靖公署。8月23日,北平政委会例会,张请辞委员职,决议慰留。8月25日,北平军事整理委员会举行常会,决议:一、张学良请辞委员职慰留,二、北平军整会改称北平军事训练委员会。9月1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在北平“绥靖”公署旧址正式成立,蒋再电张,请以军事委员委员资格主持。9月3日,国际联盟调查团总报告已完成,各委员及秘书长在北平签字,下午4时该团国长李顿等向张辞行。10月,北平绥靖公署主任张转任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副委员长。10月25日,国民政府令张全权调处鲁事,同日刘珍年电呈中央请将该师调离鲁境。11月6日,张派彭士彬等三人赴济南监视韩复矩、刘珍年自胶东撤兵。11月10日,张飞汉口晤见蒋,面商东北、华北问题,并协议海军接防烟台、龙口,11月12日飞杭州,11月16日复飞汉口见蒋。\n1933年1月2日晚,天津日驻屯军司令中村孝太郎就榆关事件电张提出“警告”,称榆关事件系中国进兵热河,宣言抗日所致;张密电蒋,认为日军发动榆关事件“并非即欲作真面目之战斗,仍为借此对我方军事部署加以试探”,希望“设法对榆关事件谋一缓和延宕办法”,同时出“如日方不顾一切悍然来犯,缓敌之谋无效,则我亦不得不尽全力以周旋”,并表示自己“决无丝毫犹豫”,要求蒋“迅示机宜,并乞迅饬启宇(第三十二军军长商震)所部火速出动,其他军队速行集结”。1月3日,蒋由奉化到杭州,覆电张,略谓:“无论倭寇行动如何变化,我军速入热河计划,万不可稍有变更,只要能达成此任务,则为缓寇计,不妨相机应付”,并表示商震部“调动与接济筹备,弟当负责”。1月4日,蒋致电张,指出:“此后倭必以真面目攻取平、津,我方不能不迅下决心,从速处置。”,提出军分会及张本人“应即迁保定或张家口,一面与各公使馆交涉,声明北平驻军他移,以北平为文化区,不愿与倭军在北平附近冲突,并望各国互尊条约,保持平、津之和平”。1月5日,蒋电林蔚转告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朱培德、军政部长何应钦,请任命张为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常务委员兼代委员长。1月7日,蒋返抵南京,与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政部长何应钦、外交部长罗文干商应付榆关事件,随后接见张代表鲍文樾,听取榆变经过。1月8日,张在北平招待中外记者,发表谈话驳斥日方关于榆关事件系中国方面调动军队所引起之谬论,谓“榆关事变与九一八柳条沟事件如出一辙”,表示“惟有以吾人之精神与赤血,保护我祖国,以维持正义”。1月11日,蒋在南京陵园私宅与宋子文、何应钦、罗文干、陈立夫等人商讨对日外交,决定派外交部次长刘崇杰赴北平向张传达中央对对华北外交方针,当晚刘离开南京赴北平。1月17日,张致电蒋,谓“热边情况日趋紧急,证以最近日军进向该处之积极活动,大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之势,我方入热部队,只东北军四旅”,“前途变化洵属在在可虑”,催促蒋“迅赐电调中央军及晋军即日开赴热东一带,以增实力,而备万一”。2月5日,张电蒋,报告“热边风云日益紧急,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原有军队实属不敷分配”,要求蒋“筹定大计”,蒋批复以“北方军事已全权托付吾兄”,并表示:“吾人处此忧患,横逆之来,惟有尽其心力而为之,只求此心无愧,并以扩然大公示众,则成败存亡,听之而已。”2月12日,张制定以“确保冀热并巩固平津为目的”之防御方针,成立华北军总司令部,由蒋兼任总司令,张任副总司令。3月3日,蒋准备取代张兵权,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内政部长黄绍竑及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李烈钧往北平应付华北局势,3月5日抵北平,黄旋任北平军分会参谋长。3月4日,蒋为承德弃守致电张,指示“紧急处置,应以规定各部收容阵地与制止其后退,力图反攻,冀挽颓势”。3月5日,张据报汤玉麟放弃承德,召开军分会紧急会议,急令古北口驻军严阻逃军入境,并令张作相、万福麟等严守长城防线,会后张电请中国国民党中央将热河不战而退之将领予以惩处,并下令通缉汤玉麟,同日何应钦亦电请中央将汤褫职严办。3月6日,蒋致电杨杰转示张、何应钦,指示反攻战略:“以宋(哲元)部与万(福麟)部全力出冷口,袭取凌源、平泉,以古北口各部反攻承德,则必得策”,又电杨杰转示宋哲元、商震、庞炳勋等将领,望“协同一致,力图反攻,力图反攻,以报党国”。\n3月7日,张电中国国民党中央引咎辞职,略称:\n\n自东北沦陷之后,效命行间,妄冀待罪图功,勉求自赎,讵料热河之变未逾旬日,失地千里,固有种种原因,酿成恶果,要皆学良一人诚信未孚,指挥不当,以致上负政府督责之殷,不无以对国民付托之重,戾愆丛集,百喙奚辞……学良虽粉身碎骨,亦无补于国家,无补于大局,应恳迅赐命令,准免各职,以示惩儆。\n\n3月8日,蒋到达河北石家庄,何应钦由北平往见,张拟同行,蒋以“前方军事吃紧,调度需人”拒绝,同日宋子文亦奉蒋召由上海到石家庄,预商张下野办法。3月9日,蒋召张在保定会晤,蒋先授意宋子文与张谈去留问题,宋转达蒋意:热河失守,张守土有责,中央政府更责���旁贷,蒋也同样受到国人攻击,“正如两人同乘一只小船,本应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以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张只得接受辞职,下午4时蒋到保定与张晤面,准其去职。3月10日,张召于学忠、万福麟、荣臻、王树常、刘哲等东北军要员会议说明辞职经过及原因,并宣布已与蒋商定军事善后,将东北军改编为四个军,由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王以哲分任军长。3月10日,张发出辞职通电。3月11日,张通电下野,内称:“此次蒋公北来,会商之下,益觉余今日之引咎辞职,即所以效忠党国、巩固中央之最善方法,故毅然下野,以谢国人。”,并表示“惟眷念多年袍泽,东北之健儿”,期望“中央俯察彼等劳苦”,“倘遇报国之机,加以使用,俾得为收复东北之效命,遂其志愿,免于飘泊,于愿斯足”。3月12日,国民政府明令准免张北平政务委员会常务委员兼代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职,派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代执行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职权,同日张离开北平飞上海,何到会接任。\n1933年5月31日,中日签订《塘沽协定》,11时10分中国代表在一字不改下正式签署。7月22日,张为考察欧美各国军事组织,是日由意大利抵法国巴黎,7月30日飞抵英国伦敦。12月15日,张由意大利威尼斯乘轮回国,行前意相墨索里尼赠以皇冠大十字勋章。\n\n围剿红军\n1934年1月6日,张由意大利乘“康脱浮特号”轮回国,途经香港登岸访胡汉民。2月1日,蒋由南京抵杭州,部署福建军事善后事宜,同日张往杭州谒蒋,向蒋表示“一切听命中央”。2月7日,国民政府特派张为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2月9日,蒋由杭州飞南昌,行前召见张指示豫、鄂、皖三省“剿共”计划,抵南昌后即饬赣西各县部队跟踪追击湘赣红军。3月1日,张在汉口任豫鄂三省“剿匪”副司令职,3月5日武昌设立行营。6月,正当蒋第五次围剿红军在江西激战时,张在报刊上公开提出国共合作、共同救国主张。6月18日,张出巡豫鄂边区,是日抵达潢川,6月21日在潢川召开军事会议商定反共军事,之后再赴商城及皖西立煌、六安,6月27日张回武汉。10月9日,蒋在张、刘峙等陪同下离开武汉北上,前往豫、陕、甘、宁各省视察,翌日蒋等经郑州抵达洛阳主持洛阳军分校开学典礼,何应钦亦由北平抵达洛阳晤见蒋。10月12日,蒋偕张抵达西安。\n1935年3月1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成立,原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撤销,主任张,秘书长杨永泰,参谋长钱大钧。4月,蒋命令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但却遭到挫折两个整编师被全歼,逐渐对蒋的调遣有所反感。4月2日,国民政府任阎锡山、冯玉祥、张、何应钦、李宗仁、朱培德、唐生智、陈济棠为一级陆军上将。4月14日,武昌行营主任张由重庆飞贵州见蒋,河南保安处长冯占飞及《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偕行,4月17日张回汉口。9月13日,张由汉口飞西安,与杨虎城、邵力子等会商军事。9月19日,张飞天水视察。9月20日,蒋在西安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统帅陕、甘、宁、青四省军队“围剿”在西北之红军。蒋再次推张到“剿共”第一线,担任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代行蒋之总司令职务。9月21日张飞返西安,与阎锡山代表张维清商围攻陕北红军,9月24日又偕杨虎城、邓宝珊飞兰州与朱绍良分商防共。10月16日,张由西安飞抵武昌,办理行营结束事宜,10月19日返西安,10月20日武昌行营结束。同年秋,东北军调入西北,在剿共战役中损兵折将。\n\n改换门庭\n1935年11月13日,张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奉共产国际指示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中,被中共形容为:“不抵抗将军卖国贼”、“日本帝国主义忠实的走狗”。11月,张在南京参加完中国国民党五全大会曾去上海,秘密会见因“新生事件”而获罪之东北籍人士杜重远。张、杜是老朋友。此次见面,张向杜倾诉自己因“剿共”接连失利之苦闷,杜则劝张放弃“剿共”,走西北大联合道路,即联合共产党、杨虎城和新疆之盛世才,取得苏联援助,共同抗日。11月下旬,张到上海会见尚在狱中之老友杜重远,杜深受中国共产党秘密党员胡愈之等人影响。\n1935年12月,张在南京开完会后,曾到上海找东北义勇军将领李杜,提出要找中共负责人联系,又找杜重远商谈抗日救国之道;中共中央认为经过努力,是可以争取张和东北军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李杜和宋庆龄有联系,提出过此事,宋庆龄知道刘鼎住在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家中,她对刚到过瓦窑堡同中央联系之地下党员董健吾说,艾黎家中就住了一个共产党员,可介绍他到张那里去工作;董健吾见了刘鼎,告诉他到张急于找共产党之关系,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希望他能去西安见张;刘鼎经过考虑后表示同意,并在上海做许多准备工作,认真研究《八一宣言》和统一战线之文件,调查张历史、为人处事之特点。\n西安事变之前,张已经跟中国共产党有联系。1936年,国民政府于1月7日授予张一等云麾勋章。1月4日,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司令张与杨虎城自西安飞抵绥德同高桂滋、毛侃会商防止陕北红军北攻榆林、绥德。2月19日,张把董健吾、张子华用飞机送到肤施,再由当地驻军派骑兵护送到苏区;2月27日,董、张到达瓦窑堡,由博古、林伯渠接待并即电告毛泽东、周恩来等。3月2日,周恩来致电彭德怀和博古,提出对蒋、张之联络工作应分进行;3月4日,毛、彭致电博古转董健吾,表示中共愿与南京政府开始具体实际之谈判;董带着中共中央意见返西安见到张后,即回上海向宋庆龄覆命。3月中旬,博古带张子华到山西向中央汇报告他和曾养甫接谈;周恩来也到;北方局王世英也向中央汇报同杨虎城谈判情况,并报告吕振羽、周小舟在南京同曾养甫、谌小岑接谈经过。张在旅欧期间,会见希特勒与墨索里尼,欣赏德国与意国全民团结的精神,认为只有法西斯主义才能救中国。在3月20日至3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恩来分析一部分中国国民党领导人已认识到有必要抗日,但有人想挑动日苏战争,所以至今中国国民党对降日还是联苏仍举棋不定;4月25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6月20日,中共中央又发出致中国国民党二中全会通电,提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n\n洛川会谈\n1936年1月初,在榆林战役中被俘之东北军第一〇七师第六一九团团长高福源回到王以哲军部驻地洛川;王以哲听了高福源报告,立即表示接受中共主张并秘密报告张。1月初,张刚从上海回到西安,正急于找到中国共产党;他得到电报后就飞到洛川会见高福源。1月17日,中共中央社会局长李克农去洛川与张、王以哲见面。1月19日,李克农在高福源引导下,到洛川同张、王以哲会谈;张表示愿意为成立国防政府奔走。1月20日,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李克农抵陕西洛川与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代总司令张会谈,李说明中央停止内战、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一致对外之主张。1月21日晚,张与李克农在洛川会谈3个小时。张密晤中国共产党代表李克农,李表示拥张为西北抗日联军总司令,并暗示能获得苏联军火援助。1月,在第一次洛川会谈,中国共产党已得知张“同意抗日,但不同意讨蒋”。1月25日,中共方面以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等名义发表《红军为愿意同东北军联合抗日致东北军全体将士书》,肯定东北军大多数是爱国,“是愿意打日本帝国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重视宣传,在1月25日向在东北军公开信中成功挑拨东北军与中央的关系。\n1936年2月初,中央再次派李克农到洛川谈判;2月10日,周恩来指示李克农按照瓦窑堡会议精神,先谈局部合作抗日和通商问题。2月20日,周恩来在瓦窑堡接到中央及军委从东征前线发给李克农之训令,指出张同意抗日,愿意和他们订立互不侵犯协定,但不同意讨蒋;不反对国防政府、抗日联军口号,但不同意马上实行。2月21日,李克农一行在高福源陪同下,由瓦窑堡出发,于2月25日到达洛川。2月25日,李克农到达洛川。2月26日,张原来打算亲自参加会谈,因临时去南京,就由王以哲和参谋长赵镇藩先谈局部合作问题,重大问题由他回来谈。经过两天谈判后,于2月28日达成几条口头协议,主要内容是:一、为一致抗日,红军与六十七军互不侵犯,各守原防;二、恢复六十七军在肤施、甘泉两城六十七军部队所需粮、柴进城出售,恢复正常通商关系;四、恢复红白两地区通商,双方有保护对方采购人员安全之责;五、红军同意被困在甘泉城内之部队换防。2月26日至2月28日,李克农与王以哲、赵镇藩磋商红军与东北军第六十七军之间合作抗日问题,达成口头协议,主要为:互不侵犯,各守原防;红军同意恢复第六十七军在鄜县、甘泉、延安之交通运输及经济通商;延安、甘泉城内第六十七军人员所需粮草,可向当地苏区群众购买,红军予以便利;双方给予对方采购人员以保护。\n1936年3月2日,张由南京回到西安,当日即亲自驾机飞到洛川和李克农会谈;会谈一开始,张即表示已听过王以哲、赵镇藩之报告,完全赞同双方之口头协议,并希望全面合作;接着他请李克农先谈中国共产党对时局之看法。3月3日,张由南京飞返要西安,次日即飞洛川与李克农第二次会谈,就联合抗日问题交换意见,主张抗日必须“联蒋”,并要求中共派全权代表作进一步会谈,3月7日李克农离开洛川。3月4日,张便赶到洛川,与李克农会谈。张同意共产党建立联合政府、抗日联军和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之主张,但他提出几个问题:一、为什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包括蒋在内?他认为国家之主要力量都掌握在蒋手中,蒋有抗日之可能,抗日必须联蒋;二、抗日如何能取得胜利?三、如何取得苏联援助?四、红军东征抗日应取道宁夏、绥远、察哈尔,不应取道山西。3月,张到洛川与李克农会谈,对其他问题谈得很顺利,很快取得一致意见;唯独在对蒋态度问题上双方意见相左,谁也没有说服谁。李克农一一作回答,但在联合蒋和进军路线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李克农表示:“张将军的意见,我们可以向党中央报告。”双方商定:一、和苏联联系,双方可各派代表,赴苏路线,张答应他可与新疆之盛世才商量;二、中共派一代表常驻西安,以便保持联系,由张给以名义掩护;最后,张提出,为了进一步商谈抗日救国大计,请毛泽东或周恩来亲自来一次,地点在肤施,具体时间由中共方面定;李克农表示,立即向中央报告。当时,毛泽东、彭德怀、张闻天等驻在山西石楼城指挥红军东征,周恩来和博古、邓发由瓦窑堡赶到石楼;3月16日,李克农到石楼向中国共产党中央汇报洛川会谈情况;中央立即决定周恩来为代表到肤施同张谈判,李克农也同去。张再晤李克农,请中国共产党介绍自己代表与苏联直接商谈军火援助问题。李杜从董健吾处了解情况后,打电报给张:“寻找的朋友已经找到了”;张很高兴,即派高级参谋赵毅到上海把刘鼎接到西安,秘密住在金家巷张公馆之东楼内。张向中国共产党党员刘鼎反复请教红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之根本原因和战略战术。刘鼎到西安第二天,张在家里接见他;张严肃地向刘鼎提出三个问题:一、我张某人与日本人有杀父之仇,毁家之恨,抗日救亡决不后人,可是你们共产党却骂我是不抵抗将军,卖国投降;二、中东路事件,苏联红军把东北军打得那样惨,还骂我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反苏反共;三、在陕北,红军打东北军为什么打得那么厉害?使东北军遭受严重损失。第二天,刘鼎再次与张见面,刘对张说:一、张先生执行不抵抗政策,不到四个月,日寇就占领东三省,当然遭到人民辱骂,中国共产党与人民一样,在这个问题,不能不表示态度;二、东北当局受蒋、日挑唆,首先挑衅,撕毁中东路共管协议,采取片面行动,苏联指责张先生绝非无中生有;三、东北军在鄂豫皖和陕西,使苏区和红军受到很大损失,红军在陕北采取自卫还击,使东北军受到挫折,有人民支持之新式军队,百万大军都无可奈可。当天张就偕刘鼎和公馆随从人员飞到洛川,张行前报请南京在洛川设立“西北剿匪总司令部前进指挥所”,声称自己要到前方督战,曾致电蒋说:“预定设前进指挥所于洛川,学良即日赴前方督剿,以期早奏厥功,释解委座两顾之忧。”;蒋覆电称:“陕北军务,得弟亲往督饬,立歼灭之大功,在此一举。”周恩来参加3月20日到3月27日之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认为不排除蒋允许与共产党建立联系之可能,没有再次谈反蒋之问题;3月27日会议上,毛泽东谈到与张谈判问题时,仍坚持反日与反蒋不可分离。\n洛川会谈结束后,王以哲送给红军一批七九步枪,子弹数万发,并派少校副官王政用汽车送至红军防地;经过两个月之努力,采购许多重要物资,有印钞机和高级纸张、油墨、无线电器材、医疗器材药品等;这些物资,都由东北军用军用汽车送到洛川,再改用牲口转运到双方防地交界处,移交苏区贸易局运到瓦窑堡;这批物资为苏区解决许多困难,打破中国国民党对陕北苏区之经济封锁。\n\n肤施会谈\n1936年4月6日,毛、彭联名致电张,提出:甲、敝方代表周恩来偕李克农于8日赴肤施,与张学良先生会商救国大计,定7日由瓦窑堡启程,8日下午6时前到达肤施城东北二十里之川口,以待张学良先生妥为布置;乙、双方会商之问题,敝方拟定;丙、张先生有何提议,祈预告为盼。4月,张到肤施密晤周恩来,周劝张反蒋,张则劝周联蒋。4月9���,周恩来与张在肤施会谈。周恩来问张学良:“怎么张伯苓是你的老师?”;张说:“过去我抽大烟、打吗啡,是听了张伯苓劝告后戒除的,因此拜张伯苓为师。”张说全国之力合到一起,难以打败日本,不要把有抗日愿望而又实力最强之蒋拒之门外;张表示若劝蒋联共不成,便在西北另立新局面。张表示:一、完全同意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同意组织国防政府与抗日联军,愿参与酝酿此事;二、同意红军集中河北,但认为红军在山西恐难立脚,出河北太早,最好出绥远,如果红军坚持东出,他可以通知在河北之东北军与红军联络,还答应可为北上之红四方面军和二方面军让路,并说如果红军一旦与日军接触,他可以公开和红军联合;三、蒋介石现在歧路上,根据他观察,蒋介石可能抗日,目前他还不能做到反蒋,如蒋投日,当离开蒋,在未公开抗日之前,不能不接受蒋之命令,进驻苏区,他主张在里面劝,共产党在外面逼,促使蒋改变“攘外必先安内”之错误政策,走上抗日道路;四、将派代表去苏联,中共方面之人由他派人送至新疆,他可联络盛世才。张是当时最早接受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之中国国民党将军,已和红军秘密达成停战、通商等协议。周恩来表示:关于对蒋介石的政策问题很重要,中共中央已有考虑,愿将张之意见回去慎重研究。会谈一直进行到4月10日晨4时才结束,双方都很满意;周恩来对李克农等人说:“谈得真好呀!想不到张学良是爽朗的人,是这样有决心有勇气的人,出乎意料!”;张后来对刘鼎说:“肤施会谈,我太满意了”,“中国的事,从此好办了!”;握别时,张赠送《申报》六十周年纪念时出版之中国大地图一本,语重心长地说:“共同保卫中国。”随后,张拿出二万块银元和十二万法币,支援红军作军费。\n\n联共\n4月22日,周恩来写亲笔信给张,和李克农一起同刘鼎谈话,把信交给刘鼎,信内称:九日会谈,“快慰平生”,中共中央诸同志“咸服先生肝胆照人,诚抗日大幸”;信中诚恳忠告张“为抗日固足惜蒋氏,但不能以抗日殉蒋氏。为抗日战线计,为东北军前途计,先生当有以准备之也!”、“兹如约遣刘鼎同志趋前就教,随留左右,并委其面白一切。”、“寇深祸急,浑忘畛域,直率之处,诸维鉴察。”几天后,张和刘鼎乘专机到西安,到西安后,把刘鼎安置在公馆之东楼上,对刘鼎说:“你名义上是李杜的代表,也是我的随从军官。你要在东北军中多活动,并多多帮助我。”因此,那时人们叫刘鼎为“秘书”,在张公馆进出,张还亲自嘱咐随从应德田和孙铭九,要好好招待和保护刘鼎,以后又给刘鼎发自卫手枪。4月2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创立全国各党各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第一次把中国国民党列入抗日民族统一阵线行列。刘鼎到西安积极设法架设秘密电台,着手建设从西安到苏区、天津、北平、上海等地秘密交通,利用关系在西安东城中国银行盖的七贤庄住宅区租一个两进四合院,做为秘密交通站;通过东北军关系买商用交通车,把宋庆龄介绍之美国记者斯诺和马海德大夫、潘汉年、丁玲、张子华等去苏区,经过西安七贤庄交通站,送往洛川转陕北;中央从陕北派邓发或王稼祥等到新疆或转苏联,叶剑英、汪锋、张文彬、张经武等由保安到西安,也是通过秘密交通线。\n1936年6月30日,张主动提出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张筹建“抗日同志会”,9月正式成立,作为秘密核心组织团结东北军,吸收有积极抗日思想分子,开始主要成员是孙铭久、应德田、苗剑秋、卢广绩、车向忱、刘澜波、苗勃然(两人都是中共秘密党员)等,刘鼎也参加;以后向军、师、旅长发展,共达70多人,张自任会长,联共抗日、培养抗日干部。7月初,张住在王曲时,把刘鼎拉去跟他说:“我的日子难过。我连想了几天,想把队伍拉出去,能拉多少就拉多少,和红军一起干。……和他们纠缠有损无益,干脆撒手。迟分不如早分,与其将来被劫,不如现在主动,早下手为强,可以保留最大的力量来抗日。……”刘鼎立即回到西安,用十万火急密电报告中共党中央,乘张专机到肤施后,步行50里到达安塞;党中央机关刚从瓦窑堡撤向保安,得到刘鼎电报后,毛、张闻天、周恩来于7月5日赶到安塞城,立即召开会议,毛、张、周都到会,李克农也列席会议;毛最后说:“张学良敢在肤施与周恩来面谈,回去宣传抗日是大好事。……叫张学良不要和蒋介石闹��了,要讲策略,不要太刺激他。……”刘鼎回到西安见到张,详细谈了安塞中央会议,说:“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都到会,研究了一夜,高度评价你的抗日决心和热情,但你的想法目前时机还不成熟,要你团结全部东北军,耐心争取蒋介石和全国一切抗日力量。”张耐心听后表示理解中共中央意思,说:“从今以后,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劝说蒋委员长,把他争取到抗日阵营中来。我和委员长交情很深,我要认真利用这个地位加快步伐向他进言,争取他幡然省悟。你们党中央既然要我这样办,纵然碰钉子,或者削职为民乃至坐牢杀头,也在所不惜!”张为整训部队军官,商得杨虎城同意,报经蒋批准,在西安南郊王曲创办“西安军官训练团”,张任团长,杨任副团长;张接受刘鼎建议,吸收瓦窑堡红军大学之经验,以政治为主,主要讲抗日救国之道理;以军事为辅,学习运动战和游击战术;训练团废除打骂,提倡官兵平等,团结官兵。训练团第一期张就住在王曲,亲自给学员作报告,公开对学员说:“唯有对外,才能实现真正统一。”、“东北军要站在抗日第一线,……东北土地主权是属于中华民国的,……东北军抗日,唯有牺牲是属于我们的。”张、杨讲话,都讲抗日救国道理。刘鼎又建议张办学兵队,从北平、天津招收一些参加“一二·九”运动之学生到西安军训;张同意后,由中共秘密党员刘澜波、孙达生等协助招生,学兵队由张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领导,由卫队二营派送管理干部;学兵队共300多人,设在西安东门城楼上,学兵毕业后分配到各要害部门和各部队。刘鼎还和刘澜波等推动东北文化教育界人士组织“东北救亡总会”,团结东北人抗日救亡;又从上海请来文化界秘密党员吴奚如到西安,主编抗日同志会刊物《文化周报》,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n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策略上之重大转变;而洛川和肤施会谈中,张一再认为蒋有可能抗日,应该内外逼使他走上抗日道路之意见,也给中国共产党中央作出这种决策提供重要根据。\n日本历史学家宫胁淳子确信张是共产国际内部人员,他认为证据是后来共产国际颁授勋章给张学良。另有关张与共产党的关系,可参见杨奎松《张学良的“通共”与蒋介石的置若罔闻》、陈益南《“西安事变”中若干鲜为人知的细节》等文,张学良在1936年提出加入共产党,不是加入中共,此事需中共向共产国际汇报,最后以“特殊党员”之身份加入,即可得到共产国际支持。\n\n劝蒋抗日\n1936年10月20日,在蒋来西安前夕,张密赴太原,向阎锡山坦述自己联共联苏以便抗日之内幕,阎答应与张联袂,一同劝蒋联共,“倘蒋不干,阎决不顾一切牺牲,联晋军、红军、东北军全力抗战”,并表示把固阳等5个县让给红军。同时,蒋来前,为确保安全,已指定以西安城东之临潼华清池为其行馆,钱大钧已提请前派张玉荪到该处安排布置,但杨虎城以“华清池离西安太远,往来不便”为由,建议以城内九爷府为行馆,张赞同此议。10月22日,蒋一行人飞抵西安机场,张要张玉荪向蒋报告,己在城内九爷府和城外华清池准备好两处行馆,请蒋指示前往何处,蒋“楞了一下,便回头望著”钱大钧,钱说到华清池。当晚,张恳劝蒋联共抗日,“历时甚久”,两人争辩,蒋连骂不止,“响遏云霄”。10月29日,蒋由西安前往洛阳。蒋决定如张、杨不服从“剿共”命令,就把东北军、十七路军调离陕甘,由蒋鼎文任西北剿匪前敌总司令,任命卫立煌、朱绍良、陈继承为一个方面之总指挥。10月31日,张邀阎同赴洛阳,为蒋祝寿,并联袂劝蒋。\n1936年11月初,张到叶剑英住室,商讨办法停止内战,最后张说:“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苦迭打’(日文外来语“クーデター”,源自法语coup d'État,意即政变)。”;叶电告中共中央,回电让叶转告张“要慎重”。11月17日,蒋自洛阳亲赴太原晤见阎锡山,11月18日在绥靖公署召集各机关公务员训话,大意一切应以坚固守静之态度沉著处理。中共屡屡致电张,请其迟滞进剿;11月27日,张回电说,“永不进展实难办到”,目前只能将进剿改为封锁,以延长时间,“速请内中早决大计”。11月27日,张给蒋一份“请缨抗敌书”,遭到蒋拒绝。张如蒙所请,东北军转进绥远,既能满足东北军强烈抗日要求,又不致与红军隔离,还可接通外蒙和苏联;蒋仍令其剿共。张请求率部增援绥远东部,蒋未准其请。禁不住张一再恳求,始准派骑兵第七师开往绥远作战(该师实际上并未开去),仍未允东北军全部出动,张深感不满。\n\n西安事变\n1936年12月1日,张获悉,如东北军不执行剿共命令,蒋便将其调苏皖闽;12月2日,张赴洛阳劝蒋,并表示“如不抗日,东北军将士恐怕难以指挥”(这是实情,当时陕西省政府主席邵力子都担心,如继续剿共,东北军下层官兵就会造反);蒋明知西安不稳,但为完成其剿共事业,毅然答应前往。12月3日,张乘军用机飞洛阳见蒋,请求率东北军赴绥远前线抗日,蒋坚决主张“剿共”,仍令即日回陕,张央求释放救国会负责人,蒋亦拒不采纳。12月4日,为部署新之“剿共”内战,蒋从洛阳再次来到西安。12月4日,蒋由张等陪同,自洛阳抵西安,设行辕于临潼华清池,陈诚、卫立煌、蒋鼎文、陈继承、朱绍良等亦先后到达。蒋抵西安,仍住华清池。中央军纷开潼关,最新式战斗机分批在西安机场降落。12月6日起蒋在华清池排次召见张、杨及东北军、西北军师长以上军官谈话,要求听从命令,继续“剿共”,并对张、杨提出:服从“剿共”令,将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全部开往陕北前线“进剿”红军,中央大军军在后接应督战,如张、杨不愿在陕、甘“剿共”,则将陕、甘两省让出,东北军调往福建,第十七路军调往安徽。蒋向张、杨表示:一是进剿红军;二是如不愿剿共,则将东北军调往福建,十七路军调往安徽,陕甘两省给中央军剿共。12月7日,张到华清池见蒋“哭谏”,痛陈东北失陷,华北局势严重,要求改变“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联合共产党,团结抗日,被蒋拒绝,晚上张、杨密议捉蒋,实行“兵谏”。12月7日下午,张到华清池同蒋单独会谈,说当今抗日是第一大事,红军问题可用政治方法解决只有一致对外,才能安内,一旦抗日,就能统一;又说东北军将士抗日情绪不可压制;他表示对蒋一贯忠诚,面临国家民族之生死存亡,不能不据理力争,希望委员长慎重考虑;两人争执很久,最后蒋对张大发火说:“现在你就是拿枪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计划也不能改变。”12月8日上午,杨在张劝说下,去华清池向蒋进谏。蒋命令杨要“放手撤换”十七路军中“不主张剿共而主张抗日的军官”。杨见蒋态度无法挽回,便返回西安。\n张回到西安把见蒋之情况告诉杨,两人认为蒋不会改变主意。张、杨见“苦谏”彻底失败,商定对蒋“兵谏”。12月9日,西安各校学生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一周年游行请愿活动,以推动团结抗日。12月9日,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发表《一二九宣言》,并组织1.5万余名学生和市民游行请愿,要求张、杨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宪兵二团及武装警察开枪击伤1名小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决定徒步到临潼华清池向蒋请愿,蒋令张武力阻止,“格杀勿论”,张驱车至浐桥,签应一星期内以事实答复学生抗日救国之要求,将学生劝回。在中共地方党和救国团队领导下,西安一万多名大、中、小学生举行声势浩大之示威游行和召开纪念大会。蒋得知学生请愿队伍前来临潼之消息,急令张派兵制止,说如果学生不听,可采取武力行动。张担心学生运动影响自己之“运动”,前去劝阻,说东北是从他手里丢掉,他也要亲手收回来。张追上学生队伍。张立即赶到去临潼之路上对游行学生讲话,指出“前面不是坦途”。他说大家太辛苦了。他对学生说:“请你们相信我,我张学良和你们是一样的思想,一样的心,你们的要求就是我的要求,也许我比你们的要求更迫切。你们的意见,我一定负责转达到,我去讲可能比你们更有份量。我保证一星期内以事实答复你们的要求。”学生们同声高呼愿意为救国而流血牺牲。学生们见张态度诚恳,就同意不去临潼,回到西安。\n\n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前数小时,他在西安召集干部会议,宣布这项惊人阴谋,大多数人都默默无言,只有于学忠和另一位高干发言。于说:“少帅,抓起来很容易,您考虑没有,以后怎么样放他呢?”张、杨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张、杨对蒋兵谏之目的是要求停止剿共,进行抗日。12月12日,张致电宋美龄,保证蒋生命安全。12月13日,张部队由渭南向临潼集中,洛川、庆阳均放弃,中国工农红军即由陕北南下,配合张部抗击中央军。12月14日下午,端纳由洛阳飞抵西安晤张,携有宋美龄致张和蒋的信,致蒋信中有“南京戏中有戏”一语,晚上张偕端纳探视蒋。张、杨宣布撤销“西北剿匪总司令部”,成立“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由张、杨分任正、副主任,董英斌为参谋长。12月15日,端纳飞洛阳,电宋美龄告蒋平安并张、杨主张,称张希望孔祥熙与宋美龄到西安谈判。12月17日,张学良偕蒋鼎文再见蒋,蒋当即写给何应钦手令曰:“敬之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于本星期六日(十九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日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为要!”12月19日,行政院代院长孔祥熙召开会议,何应钦、孙科、居正、宋子文、宋美龄、叶楚伧、王宠惠等出席,经过激烈辩论,决定:“一、准宋委员子文以私人资格即日飞赴西安,营救蒋公:二、准许至十二月二十二日(养日)暂行停止轰炸;但张、杨在此期间不得向南移动。”12月20日,宋子文应张电邀与端纳同机自洛阳飞抵西安,12月21日宋子文与端纳飞回南京,报告与张、杨、周晤谈情况。12月22日,宋子文偕宋美龄、端纳、蒋鼎文、戴笠飞抵西安与张、杨谈判,蒋授意宋子文、宋美龄负责谈判改组政府,3个月后开救国会议,改组中国国民党,改组国民政府,同意联俄容共等;张、杨与周恩来提出以八项主张为谈判之基础,签应蒋提出两个条件:一、他本人不出头,由宋子文、宋美龄代表他谈判;二、商定条件,他以“领袖的人格”作保证,不作任何书面签字。12月23日,宋子文代表蒋与张、杨正式开始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全权代表参加,宋个人同意,承认转达蒋;下午,宋子文与张、杨、周恩来继续谈判,宋首先提出先组织过渡政府,3个月以后再改造成抗日政府,宋提议由蒋下令撤兵,蒋即回京。12月24日上午,宋子文、宋美龄代表蒋与张、杨、周恩来谈判,达成释放蒋,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西安协定》:一、孔、宋组行政院,肃清亲日派;二、中央军撤兵调离西北;三、蒋允许回后释放爱国领袖;四、苏维埃、红军仍旧,两宋担保停止“剿共”,并可经张手接济,抗战发动,红军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五、开放政权,召集救国会议;六、分批释放政治犯;七、抗战发动,中共公开;八、联俄,与英、美、法联络;九、蒋回后通电自责,辞行政院长职;晚上,周恩来会见蒋,向蒋说明中共抗日救国之政策以及西安方面之意图,蒋表示: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宋子文、宋美龄、张学良全权代表他与周解决一切;三、他回南京后,周可直接去谈判。\n12月25日中午,宋子文去新城大楼恳求杨同意放蒋,杨仍坚持没有保证条件不能放走蒋。下午2时半,张、杨见蒋。杨一向尊重张,便慨然同张一起送蒋去机场。下午3时半,他们乘汽车从蒋住处出发,直奔西郊机场。下午5时半,蒋由张护送离开西安飞抵洛阳。下午,张、杨释放蒋,张亲自陪蒋飞洛阳,临行张写手令交杨,令东北军由于学忠统帅,归杨虎城指挥;全国民众庆祝蒋离开西安飞抵洛阳,南京中央广播电台将此消息向全国及海外播放,首都及各地报社发放“号外”。12月26日午,蒋由洛阳飞抵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暨各院、部、会等党国要人到机场迎接,随后张与宋子文陪同由洛阳飞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n\n受审\n1936年12月30日,张交付军事法庭审判,判决如下:“张学良首谋伙党,对于上官暴行胁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褫夺公权五年”。12月31日,张从宋子文公馆移住南京中山门外孔祥熙公馆。当天下午,蒋呈请国民政府“予以赦免”。12月31日下午,蒋具呈国民政府请予特赦,并请责令张“戴罪图功,力自赎”;军事委员会派李烈钧为审判长,朱培德、鹿钟麟为审判官,组成高等军事法庭会审张学良,10时开庭审判,以“首谋伙党,对于上官为暴行胁迫”之罪名,判处张有期徒刑10年,褫夺公权5年,次年1月1日国民政府明令公布。蒋向国民政府呈请张“应得罪刑,予以特赦。并责令戴罪图勋,努力自赎。”,且获时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签准。\n\n被囚禁的后半生\n1937年1月3日,行政院代院长孔祥熙密电国民政府,请特赦张。1月4日,林森主持召开第二十二次国民政府委员会会议,决定对张特赦,发布命令:“张学良所处十年有期徒刑,特予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国民政府委员会一致通过特予赦免张,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管束”令宣告张从此失去自由,过著被幽禁之生活。\n莫德惠、刘哲、戢翼翘自北平应邀至南京,劝慰张学良。1月7日,蒋致书张,提出陕、甘军事善后办法,要旨为:一、东北军应集中甘肃,由张学���推荐一人率领前往;二、杨虎城或酌留若干部队在西安,使其行使绥靖职权;嘱其与顾祝同切商办法,余应照已发电令办理;并谓“请由兄手谕告虎城及各将领,勉以切实服从中央命令”;张致函蒋,提出解决陕、甘问题意见书,同意派人持其信函前往西安商,略谓:“甲、剿匪:一、调东北军全部驻开封、洛阳或平汉线上。……二、调虎城出洋考察养病半年,不开缺,以孙蔚如代理。……三、余(张学良)陪同墨三(顾祝同)到洛阳,最好到潼关或临潼,由启予(商震)或庞炳勋派兵陪同前往,请虎城及各军长来会商”、“乙、匪不剿:一、调虎城到甘,以何雪竹(何成濬)或刘经扶(刘峙)为西北行营主任。……二、调东北军驻豫、鄂一带整理训练,担任国防,由王树常负责,由良(张学良)帮助整理完毕,良愿去读书”。1月13日,张在贺耀祖、戴笠陪同下,偕米春霖由南京至奉化溪口,住武岭学校内;蒋以修订之善后方案送张征求意见。张致函杨虎城、于学忠等,称“请兄速下最大决心,使委座及弟易收束陕、甘之局”。张由南京乘专机往到浙江溪口雪窦山上中国旅行社招待所。\n1月23日,经蒋同意后,戴笠陪同李志刚至雪窦寺中国旅行社往见张与赵庵,张慨叹说:“蒋先生是不会让我回去的,请告诉虎城,多容忍,要团结。我估计除非全面抗日,东北军还存在,我才有可能出去,否则是不能出去的。”2月1日,张函劝所部遵照中央命令撤防。2月4日,中央军入驻渭南,推进至临潼,张、杨部队陆续后撤。2月17日,国民政府令准蒋所请,张着予恢复公权。2月22日,王树常、莫德惠过杭州赴溪口访张。3月30日,于学忠赴奉化往见张。\n1937年9月中秋节,张学良到妙高台过节,晚上写信给蒋,请求抗战。蒋要张学良“好好读书”。\n1938年1月,张学良被迁移到湖南郴州苏仙岭。3月,迁移湘西沅陵凤凰山。1939年11月下旬,日军进犯湖南,张学良又被迁至贵州修文县阳明洞。\n1949年蒋撤退台湾之际,杨虎城全家被杀,张则是先押解到台湾。张不明白蒋为何把杨虎城灭门,他曾劝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后出国,回国没有好处。1月,蒋在南京宣布下野,当时于右任建议他放了张与杨虎城,蒋不耐烦的说,去找李宗仁,但李宗仁不知道两人关在哪里。蒋原本也想杀了张,而是宋美龄对蒋表示,“若你对张学良不利,我立刻离开台湾、公布这些事情。”张一开始并不知道这些事,是美国公使派人抄的这些对话给他看的。\n\n台湾的幽禁生活及言论\n1946年国共两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曾提出释放张,但未获蒋同意。随即逐步发生第二次国共内战。10月,先迁移重庆戴笠公馆。10月底,张被带离重庆。11月1日,张与赵一荻被送达台北松山机场,在台湾继续软禁,限制人身自由。隔日就转移至新竹县五峰乡清泉村五峰乡张学良故居。二二八事件时,竹东区公所被民众攻占。负责看管的军统少将刘乙光命令如果到最后无法阻挡民众劫人,即杀掉张与赵一荻。由于此时缺乏食物,张曾回忆当时是靠原住民给蕃薯才有饭吃。1947年3月8日,二二八事件后,保密局长郑介民派遣刘戈青抵台,同保密局台湾负责人陈达元,协助长官公署工作,并确认张安危。1947年5月9日,国民政府委员莫德惠赴台湾,以私人资格探视张。1949年,先搬至高雄寿山,隔年又重返清泉温泉,直至1957年10月,张移至高雄西子湾。\n张生前表示他最爱高雄故居,住在高雄最快乐。起初住在高雄寿山“高雄小白宫”(1949-1950)。1957年再次移到高雄西子湾(1957-1959,后为西子湾蒋介石行馆,今国立中山大学西湾艺廊)。\n1957年初,张奉蒋介石之命开始撰写回忆录,4月22日完成,命名为《杂忆随感漫录》。该文中,张指责中共“包藏祸心,别有所图”,赞扬蒋在西安事变中“刚正严厉”,自贬“行动鲁莽,思想幼稚,可耻而又可笑”。稿件上交时,张复函称本人对稿件并不满意,还请上峰修改指教。5月5日,蒋高度评价这本回忆录,并亲自对稿件做了修改,要张亲笔再抄一份。5月10日,张收到退回的修改稿件,按蒋要求开始抄写,稿件改名为《西安事变反省录》,内容并无重大变动。7月14日,张将《西安事变反省录》抄写完毕。\n12月7日,张致函宋美龄,称起居饮食,一切舒适,惟当前国势艰难,同胞多处水深火热,而张蒙此优厚待遇,实感不安,不知何以报国。蒋氏父子先后接见,使张心头升起希望。据看守张的人回忆,当时张“以为要放了,那兴奋的样子,���是手舞足蹈。”\n1959年再被移居到台北北投幽雅招待所(今少帅禅园)。7月25日,张与宋美龄长谈,宋美龄称:“你的问题,时间还要久啦。须要有忍耐。我人一切都是上帝的安排,愿多作祷告。”自此,张对自由不再抱幻想,也不再撰写回忆录。\n1961年,开始解除“管束”(即软禁),可以外出旅行、购物、上馆子和会客,但皆需事先请示且受到监视。张选择移居北投复兴岗自建屋舍。\n1964年7月1日,台北《希望》杂志刊登《张学良西安事变忏悔录摘要》。“西安事变忏悔录”,底下署名张学良。内容为蒋经国定稿的《西安事变反省录》。张读到后立即给蒋中正写信,声明“这东西不是我发表的”,“谁发表谁的责任”。蒋中正为此非常生气,结果《希望》杂志被查禁。\n卜少夫称:“西安事变发生时,张三十六岁。张在回忆录提及:‘我的事情就只到三十六岁,以后就没有了。’回首一生,张自问做了最错的事,就是在西安事变中,姑息了共产党。往后数十年,隔岸目睹中华民族尽历空前的苦难,张氏最是羞悔。”\n1992年9月,92岁的张学良在台湾北投软禁住所接受自传纪录片《世纪行过》专访,2000年播出。\n\n感情经历\n1919年,张作霖命张和辽宁省梨树县商会会长于文斗女儿于凤至结婚。张与原配夫人于凤至,生三子一女。\n1922年7月,谷瑞玉在二姐夫的家宴上与张相识。\n1924年10月,张与谷瑞玉婚外同居。然而,张始终没能将她带回奉天大帅府。据说是由于种种原因于凤至难以接受她。其后,张、谷之间产生了不少摩擦。\n1927年夏天张与谷瑞玉分居。\n1927年在北京饭店舞会上,与溥杰当时的妻子唐怡莹相见了,此后双方约会频繁,成为张的情妇。\n1928年在天津蔡公馆举办的一次生日舞会上与赵一荻相识,不久之后赵一荻独自跑到东北与张同居。父亲赵庆华曾任津、沪等铁路局局长及交通次长等职。公开登报斥责女儿不知廉耻,与女儿断绝关系。赵庆华有6男4女。赵一荻是婢女所生的庶女,在四女中排行第四,故人们又称她为赵四小姐。赵一荻跪求于凤至,说自己没有退路了,求于给她一条活路,承诺终生不要名分,于凤至心软同意。从此,赵一荻成为张的情妇,住在于凤至出资修建的小楼里,以秘书身分陪伴在张身边。\n1931年初,张便与谷瑞玉分手。张与谷瑞玉没有子女。\n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被囚禁后,于凤至陪伴其一同承受牢狱之灾。\n1940年于凤至患乳腺癌,医院告知国内无法医治。且他们有一个儿子于伦敦轰炸中脑部受损,需亲人照顾。经张劝导、蒋同意,于3月去美,同时将子女接至美国照顾。赵一荻得以陪伴张左右。\n张久被软禁,很自然对宗教发生兴趣,他最早笃信佛教,看了颇多佛经,还能背诵《金刚经》,并自觉对佛法颇有心得。甚至在新竹时,还与一些佛教法师一起讨论佛法。早年在台湾山区,某次宋美龄来看他,发现他笃信佛法,就说要领导张走向真理,去相信基督教,宋先感化赵四小姐成为虔诚基督徒,渐渐张自己也就相信。1955年,慕道友张学良皈依基督教。\n1961年秋,当张被解禁后,移居自行选择新建一座小别墅,在台北市北投区复兴三路70号复兴冈居所。1961年初,在蒋家同意下,才迁入自己出资盖的两层楼房,位于台北市复兴三路70号,是他一生居住最久的地方。\n1964年为断绝张远走美国这一退路,蒋借张入基督教,按教义一名男子不能同时与两名女子保持夫妻关系,逼迫张与于凤至离婚。赵一荻借机亦撕毁不要名分的誓言,遣人游说于凤至,撒谎称张主动要求与于凤至离婚并和自己结婚,于凤至为张安全考虑,同意在形式上和张离婚,但坚持“离婚”是被逼无奈,并非夫妻情断。\n1964年7月4日,张在台北与赵一荻正式举行婚礼。\n1975年4月5日,蒋介石逝世。\n1982年10月17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n\n10月20日,宋美龄函电蒋经国:\n\n10月22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n\n赴美\n1990年6月1日,台湾各界人士为张重获自由并于圆山饭店九十寿辰举行隆重庆祝,在当时接受访问,他说道,自己虚度了90年、对国家社会人民毫无建树,惭愧万分,哪有什么寿可以做,他还引述《圣经》,暗示自己是罪人之魁。1991年3月10日,张携夫人赴美国探访亲友。6月初,返回台北,其后于12月接受香港无线新闻专访,表示想在适当时候回到位于东北的家乡探亲,并对两岸分治表示痛心。1993年4月,受聘为东北大学名誉校长,5月受聘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名誉理事长。1993年12月15日,张夫妇定居夏威夷。2000年6月22日,赵一荻夫人逝世,享年八十八岁。\n\n病故\n2001年10月14日14时50分(台北时间10月15日8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斯特劳布医院(Straub Medical Center)病故,终年100岁。10月19日,总统府明令褒扬,褒扬令全文为:\n\n  东北耆宿张学良,早预戎行,勇略聿昭,英隽秀发,蜚声于时。民国十七年临危授命,主政东北,怀民族大义,秉爱国志节,勇拒日人威逼利诱,毅然宣布易帜,拥护中央,促成统一,奠定训政时期建设根基。旋于中原大战期间,通电支持国民政府,调停各方,止息战祸,厥功至伟。综其生平,爱国情殷,慷慨贞固;淡泊恬静,寿登期颐。遽闻殂谢,悼惜良深,应予明令褒扬,以示政府笃念耆贤之至意。\n\n总统 陈水扁   \n\n张死后与夫人赵一萩合葬于夏威夷檀香山市郡的神殿谷纪念公园墓地。\n\n轶事\n张作霖起初并不支持张学良就读讲武堂,因为军人的危险性太高,张学良说:“父亲最反对我当兵,他要我学别的甚么东西,留不留洋也好。他说:‘军人是赌脑袋的,几个活著回家?’我坚持,他也顺了我,说:‘你这么倔,要便要罢,记得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随时准备送给人家。’”另一方面,张作霖怕张学良吃不了苦,曾对张学良说:“甚么?你要上讲武堂?你别给我丢人了!你去了几天,干不了再出来?你在讲武堂要能毕业的话,回来我就给你当营长!”\n张在东北时为了要自制汽车,曾购买一台瑞雪汽车,拆解后设法让辽宁迫击炮厂制作,最后在1931年5月问世,汽车名称为“民生号”。这是中国汽车业历史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批汽车。\n1929年初冬,为欢迎九世班禅再次来沈阳,张学良令省政府妥善接待,租房66间,免费为招待班禅事务处安设了4部电话,同时,拨款5万多元,于皇寺后楼筹设了招待处。班禅抵沈阳后,张学良亲自为其设家宴洗尘。九世班禅1930年离沈阳前,曾致电张学良:“自去岁来沈,备承优遇,东道隆情,铭感无似。”\n\n张学良和当时义大利王国首相贝尼托·墨索里尼的女儿埃达·墨索里尼有过一段感情。埃达和张学良结识于1931年初,之后日久生情。直到1932年埃达的丈夫齐亚诺作为意大利驻上海公使被他的岳父首相召回罗马,双方关系才告一段落。\n1934年初,透过湖北省主席张群的居中连系,请当时在汉口任豫鄂皖“剿匪”副总司令的张学良用飞机带藏传佛教的活佛诺那呼图克图到四川成都去见蒋委员长。因张学良尚有要事在身,不能立即将诺那呼图克图带到四川去,因此礼请诺那呼图克图在张学良家中小住数日。在此间,张学良以出家人吃素问题与诺那呼图克图有过谈话,并谈到军人战争的问题,初步认识到佛教中,菩萨“为救大多数人而杀恶人,并愿承担业报”的观念。张学良深受其话语感动,日后并在其回忆录中以及记者访谈中,多次提及此事。这也是张学良第二次接触藏传佛教的僧侣,诺那呼图克图与其谈话使其对佛法更有认识。\n张十分钦佩李登辉,认为他是个很好的基督徒,又是个很好的学者,无论甚么事,李登辉都有很好的研究。\n张对宋美龄满怀感激之情。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近日公布张生前与蒋、宋美龄伉俪往来的信件显示,宋美龄自1936年“西安事变”后,数十年一直对张备极保护、关怀,屡次劝阻蒋对他下杀手。宋美龄与张往来信函反映两人深厚情谊,张生前也说,他因为蒋夫人而保命。\n张早年读教会学校,曾受洗,但一直以佛教徒自居,并不相信基督教。张说,他少年时代就常出入基督教青年会,中学也在教会学校读书,“早就受洗过了”,不过当时主要是在教会练习英文与打篮球,只是形式上的,根本没信仰基督教。事实上张起初笃信佛教,在软禁期间时常与佛教法师讨论佛法、禅理。张因为宋美龄的传教,在1964年再度受洗,改宗基督教,后为纪念改信基督,曾请美国画家油画一幅基督像,并在晚年将此画赠与其副官。\n张学良文学造诣不差,曾作对联“两字听人呼不肖,半生误我是聪明。”、“白发催年老,虚名误人深。”张学良也亲题挽联与杨宇霆之家属:“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n张学良为人幽默,喜欢打油诗,比如以前参加国民党中常会,因年纪较小,被蒋介石叫到后排座位坐著。有人问张学良会不会不甘愿,张学良称:“年轻不是罪,年轻早些退,坐到后排位,好过闻屁味。”曾经嘲弄人:“一脸牛马犬,两眼势利权,三字吹拍骗,四维礼义廉。”说人长相丑陋,性情贪婪,为人逢迎拍马,根本无耻。(后被传为北京大学学生讽刺罗家伦语)\n张与夫人在台北市北投区复兴岗的故居,已改建为主题公园“少帅禅园”,供游人体验当年张氏夫妇的生活,及品尝张氏生前最爱的美食。\n\n吸毒和戒毒\n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后,张学良开始吸食鸦片。1925年,张学良在恩师郭松龄倒戈反奉后,奉系情况危急,张压力过大以毒销愁,因此渐渐吸毒成瘾。1928年夏,张决心戒掉鸦片,听了杨宇霆建议,采用据说对戒除鸦片有特效的日本进口注射药“巴文耐鲁”,并让私人医生马扬武为其注射。但后来才知“巴文耐鲁”,含有少量海洛因,但张已因长期使用对吗啡针成瘾,张后来迁怒马医生不知药效,遂辞退马医生。1933年,后来张在上海身体愈加衰弱,宋子文、端纳劝张出国前再次戒毒。张跟福音派传教士米勒耳医师(Dr. H. W. Miller)早有情谊,他是孔祥熙朋友。米勒耳医师给张打上抗生素。在其戒毒后,张寄付了10万块银元,帮助他的弘法事业。自此,张已完全根除毒瘾。\n\n自述公开\n张晚年曾接受过几次访问,澄清一些争论已久的历史问题。1993年,92岁的张在软禁住所接受自传纪录片《世纪行过》专访,由郭冠英采访、周玉蔻制作,2000年播出。后来又与著名历史学者唐德刚制作《张学良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2009年3月1日)。“沈阳事变”和“西安事变”,张生前没有“第一手”交代。《张学良口述历史》最终未能写完,许多关键问题,最终没有得到亲口解密。\n1990年,及1990-1993年哥伦比亚大学两次对张学良进行采访。1995年,这些采访材料被捐赠给了哥伦比亚大学。此外,张学良的儿子罗伯特·张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文件捐给图书馆,包括信件、手稿、笔记、文件、艺术品、书法、学习资料、照片、出版资料和新闻剪报,详细介绍了张和他的妻子从1930年代到2001年生活的各个阶段。这些文件于2002年在他100岁诞辰时向公众开放。哥伦比亚大学珍本与手稿图书馆还设有名为张学良和赵一荻阅览室。\n根据张遗嘱,哥伦比亚大学在他死后公布张自述材料(参见维基语录张学良相关内容)。\n1989年中,张向历史教授王冀(王树常子)说西安事变是因为蒋说要“用机关枪打学生”而起。关于张为何推辞解密历史,张在接受华视采访时说:“我不愿意写历史,我说假话?——有意思么?那我写什么给后人?我写自己好,臭表功?我写别人不好,那更不能!还有好多我有忌讳,我不能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事实我知道太多了,我不能。我的长官、我的父亲,还有我的朋友、我的敌人。比方说对冯玉祥,我对冯玉祥知道得最详细,我不愿意说这些事情,我不应该说这些。”“我不能骂我自己,骂我自己人家也不信,何必呢?我看人家写好多回忆录,我就笑一笑,那有什么意思呢?历史是别人来写,不是我自己来写。”“评论就让别人去评论去,我不在意。你看我一生,我争权夺利过吗?我从来没为我自己争权夺利过,我能给国家,给人民贡献,我尽我力量。我个人地位随便怎样,我就走开,就完了。”\n近代史历史学家杨天石认为:张学良的所谓“忏悔”只是在特殊压力下的一种自我保护,通过“改头换面”,藉以“死里求生”。\n\n著作\n《张学良文集》全两册,1992年新华出版社。收入1925-1937年的电文、文告、演讲、谈话、信函、文章、诗词、对联等。\n《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 2002年华文出版社\n《张学良口述历史(访谈实录》全6卷+注释索引卷,2015年当代中国出版社\n\n家庭\n祖父:张有财 祖母:张王氏\n外祖父:赵占元\n父:张作霖 母:赵春桂\n姊:张首芳\n张学良: 原配于凤至,后与谷瑞玉曾同居后分手,情妇赵一荻,1964年于凤至离婚并于赵一荻结婚\n长子:张闾珣(1918-1986)(母于凤至)\n次子:张闾玗(1919-1981)(母于凤至)\n长孙:张居仁\n长孙女:张居禹\n次孙女:Terry Chang\n三子:张闾琪(1919-1929)(母于凤至)\n长女:张闾瑛(1916-2016)(母于凤至)丈夫陶鹏飞\n养子:萧朝智(于凤至收养)\n养女:张桂兰(于凤至收养)\n养女:胡文秀(谷瑞玉收养)\n四子:私生子张闾琳(1930-2024)(母赵一荻)配陈淑贞\n次孙:张居信\n三孙:张居仰\n二弟:张学铭(1908-1983):曾任中华民国天津市长,内战后先居天津,后到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四、五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政治协商会议常务委员。先后适姚夫人、朱启钤六���朱洛筠\n三弟:张学曾(1911-不详)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于美国联合国机关工作。有二子一女于美国。\n四弟:张学思(1916—1970):内战后任共产党海军少将副参谋长,1970年6月29日病逝于北京。\n五弟:张学森(1920—1995):九·一八事变后,离开沈阳居天津,后又留学美国学习航空,以后在台湾工作。张学森女儿张闾蘅被张学森委派,长期在张学良身边,照顾张学良。他与邓小平、杨尚昆会见,1995年逝于北京。\n侄女:张闾蘅(1940—)\n侄女:张闾芝\n六弟:张学俊(1922—1973),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曾就职军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往台湾\n七弟:张学英(1924—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往台湾,后于香港去世。\n八弟:张学铨(1925—1996),国共内战结束后留在天津生活,“文革”期间,受到周恩来之保护及张学思之死事件影响幸免遇非难,晚年因为张学良被共产党政府视为爱国军人的缘故,受到一定的良好待遇,1996年在天津去世\n侄女:张闾娥(姚氏生)\n侄子:张元冲、张鹏\n\n评价\n张学良晚年评曰:“我们张家父子,若不是为了爱国,会有这种下场吗?”他对他自己发动“西安事变”是是非非自我批评,也是非不定,虽然他在口头上硬到底,说什么历史如走回头路的话,“西安事变”他还是要发动。唐德刚说这是张亲口向他讲的,但张也认真地说,自己如是蒋,一定会把张枪毙。他自己部下如果犯上作乱,他早就枪毙他们。因此他被蒋关半个世纪,不但无怨无尤,蒋在他心目中,始终“亲如骨肉”,是抗日救国统帅、民族大英雄。他在幽居台北时写《忏悔录》开场白也有“少年登科大不幸也,处事接物,但凭一己之小聪明和良心直觉”。\n《纽约时报》在张的讣告《Zhang Xueliang, 100, Dies; Warlord and Hero of China》中称其改变了中国历史,并在经年累月后不情愿的成为了民族英雄。海峡两岸没有太多共同政治理念的领导人,同时为张先生的死发去悼函,说明了张具有声望。\n\n中国国民党的评价\n汪精卫:“去岁(1931年)放弃沈阳,再失锦州,致三千万人民,数十万土地,陷于敌手……”\n宋美龄于1980年10月2日函电蒋经国:“……密经国览近日共匪连续报导对张汉卿颂扬备至,并谓汉卿在囹圄中已有四十四年。共匪对西安事变所以强聒不舍,不外图利用此事为一悬案造成公论,为统战之新颖口号及资料。否则,时有四十余年何必再提,况汉卿在台生活恬澹自得,且经常研究圣经,复极有领悟。共匪今后所能运用者,乃不外当时军事法庭审讯之判决,交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管教十年。汉卿当时受共产党之诱惑所为,固属荒唐。胜利后,大陆沦沉,其当时鲁莽逆行影响殊大,毫无疑义。但被能及时幡然觉悟,且在千钧一发中说服疑忌百出之杨虎城使父亲生还,再次领导应战中国有史以来抗御敌虏之成功,又令全国人民不由而然自动放爆竹庆祝脱险,且令许多半独立省份之军人蓦觉父亲乃唯一可领导抗战之领袖。除共匪之八路军、新四军不听命令外,各军人大体上言均能除门户之分,团结以赴。此乃西安事变不幸中之最大收获,固非张汉卿始能料及。但是,不期然而然所产生之奇迹,我政府以往对宣传及阐明政策方针方面,向逊共匪,岂袛一筹。汝所谂知,故余意不必正驳斥袛须……彼参加公开会集多予露面,则对共匪之伎俩不攻自破。汝亦有同样想法否?母十月二日”\n西安事变时与蒋一道在西安被扣之部下张玉荪称:“自劫持起至护送返京止,这段时间内,应该说是完全在张学良暴力的控制之下的,他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凌虐他的俘获物和人的。但是不管是委座(蒋)自己写的,或是夫人(宋美龄)写的,以至侍从人员传述的,和我们自己所目睹的,张对于委座,执礼甚恭,始终不衰,见面必行军礼,报告始终站立着,离去必敬礼而去。在临潼骊山(捉蒋)下山时,吹崇敬的‘三番号’,临离开西安机场时,一定要随机护送返回南京,以明责任,置其自身一切安危毁誉于不顾。颇有慷慨就义,承担一切之侠义精神。”\n\n中国共产党的评价\n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民党军阀蒋介石、张学良等对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掠,是一贯的投降与出卖。他们出卖了东三省,出卖了热河、内蒙,现在又与“满洲国”直接通邮通车,承认“满洲国”,出卖了整个华北与福建省,他们帮助日本帝国主义镇压中国民众的反日运动,镇压抵制日货运动与反日义勇军的游击战争。他们在“无力抗日”的名义之下��集中了全国一百万以上的军队,耗费了十万万的银元,使用了一切他们所有的飞机、大炮,向着全中国唯一反日反帝的工农的苏维埃政府与工农红军,进行不断的“围剿”,一切这些,证明国民党军阀,是日本帝国主义最忠实的走狗。国民党军阀,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汉奸、卖国贼!”——出自《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n毛泽东:“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n周恩来:“张、杨两将军‘是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1956年,周总理在纪念“西安事变”二十周年的讲演中说:“不论张学良将军死活,我们中国共产党评张学良将军为千古功臣。”\n江泽民:“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n吕正操:“张学良无愧于‘千古功臣’称号。”\n被中宣部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n\n历史学者的评价\n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在2006年12月12日作出回应:“张学良与杨虎城当年身为国民党将领,不仅没有积极剿共,还以非常手段挟持统帅,这种行为几乎等于是‘军事政变’,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应该受到制裁,不可能被容忍,更没有所谓‘平反’的问题。”\n唐德刚:“把个花花公子和政治家、军事家分开来做,则民国史上实是车载斗量,没啥稀奇;可是把这三种不同的行业,拼在一起,搞得三位一体,如鱼得水,则学良之外,也就真的别无分店了。”张最难能可贵,是在情场、战场外,也有“其政治家的节操与风范,和青年爱国者的热血”。“他在二十来岁的青年期所具有的现代化的政治观念,已非老帅所能及……竟能在日俄两大帝国主义环伺之中、守旧派元老将领压力之下,义无反顾,归顺南京,幡然‘易帜’。须知学良于一九二八年底的易帜,与中国内战史上的‘势穷来归’或‘变节起义’是截然不同的……‘奉张’又何尝不可‘挟寇自重’呢?……但是学良不此之图,偏要易帜归顺,促成国家统一,最后招致日俄二寇,南北夹攻,终使他独力难以为继。”“或问学良当年何以见不及此?答曰无他,一股青年热血沸腾而已。……学良当年既拒日又抗俄的干法,实在是一位少年气盛、忠肝义胆的民族英雄之所为,与当时那些私心自用,假抗敌之名,行投机之实的军阀、官僚、文人,实无法相比。”唐德刚的评价得到张本人肯定。历史学家杨天石也称赞唐德刚:“写张学良写的是‘全人’,更接近真实。”\n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学家刘大年:评价张汉卿先生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我们是把中华民族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国民党、共产党的利益得失放在第一位?第二,推动蒋介石参加抗日战争,是抬高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还是贬低了他在历史上的地位?第三,“西安兵谏”,是只有张、杨能够起这种作用,或者还有别人能起这种作用?“西安兵谏”是个人或少数人的行为,还是代表了全民族的意愿?根据以上三条原则去衡量,我们讲历史的人,只要不是负鼓盲翁,就很容易对张学良的是非功过做出判断。学术讨论可以各说各的,但像张汉卿这样的人物,千秋青史自有定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从民族大义去考虑问题,一切以民族大义为重。”\n柏杨:“将来无论是统是独,张学良都不是英雄。”\n松本一男:“在西安事变里,获益最多者是中国共产党,蒋介石失去了身为国家元首的面子,张学良种下了被监禁半个世纪以上的祸端,杨虎城也招致了被惨杀的命运,但是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拜西安事变之赐,红军得以新生、发展而取得天下。”\n\n学者、文人的评价\n胡适:“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是名为抗敌,实则自坏长城,是国家民族之罪人。”\n历史学家李敖: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介石从38岁关到83岁。李敖考证九一八事变关于张学良不抵抗的问题时,得出并非张学良本意,而是蒋介石���命令;李敖指出,918怪张学良不抵抗的人,请看当时《国闻周报》10卷37期吧:“不抵抗主义,不创自张学良,而创自蒋主席。”“国府文告中,对日避免冲突之指示,即是国府对于张学良不抵抗之承认。”蒋介石御用史家梁敬𬭚《九一八事变史述》结论:“不抵抗之责任,要非学良一人所能独负。”李敖对此亦称大家多读点书。\n小说家卜宁:张学良就是一个花花公子,纨绔子弟。小时候不学无术,吃喝嫖赌。长大后,眼见父亲被日本人炸死,东三省被日本人侵占,置国仇家恨于不顾,率领兵强马壮的东北军狼狈逃入关内,把东北的土地拱手让与日本关东军。彼时东北军几十万将士之实力完全可以与关东军几万人奋死一战也。张学良在东北背叛北洋政府投靠蒋中正之国民政府,入关后又背叛国民政府,投靠正猥琐发育的共产党,致使马列统治中国,给中华民族带来一系列灾难,晚年后又背弃中华民族。此君完全是一个没有文化,没有胆识,没有主见,出尔反尔,背信弃义之小人也,比吴三桂有过而无不及也。\n\n影视形象\n注释\n参考文献\n研究书目\n傅虹霖 著,王海晨 等 译:《张学良与西安事变》(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89)。\n西村成雄 著,史桂芳 等 译:《张学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n刘心皇 辑注,王铁汉 校订:《张学良进关秘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90\n司马桑敦 著:《张学良评传》,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1989年7月1日出版。\n《东北年鉴》,沈阳,1931年\n郭大鸣 著:“先兄郭松龄将军传”,《传记文学》第十六卷第二期,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n托托(托启明)著:《张氏父子与苏俄之谜》,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8年1月1日,ISBN 978-7-80723-294-0\n张学良 口述,唐德刚 著:《张学良口述历史》,台北:远流出版,2009年3月1日初版。\n土田哲夫:〈张学良与不抵抗政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外部链接\n王中陵:郑成功、张学良与台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听张学良谈后悔发动“西安事变”\n张学良故居——文化部文化资产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张作霖、皇姑屯事件\n张学成、奉天事变\n蒋中正、宋美龄、宋子文\n杨虎城、西安事变\n东北军、西北军\n刘乙光"} +{"doc_id": "5661", "title": "咖啡因", "text": "咖啡因(英语:caffeine)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n咖啡因主要存在于咖啡树、茶树、巴拉圭冬青(玛黛茶)及瓜拿纳的果实及叶片里,而可可树、可乐果及代茶冬青树也存在少量的咖啡因。存在于瓜拿纳中的咖啡因有时也被称为瓜拿纳因(guaranine),而存在于玛黛茶中的被称为马黛因(mateine),在茶中的则被称为茶素(theine)。总体上来说,作为一种自然杀虫剂,目前在超过60种植物的果实、叶片和种子中发现了咖啡因,它能使以这些植物为食的昆虫麻痹来达到杀虫的效果。\n咖啡因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能暂时地驱走睡意并恢复精力,所以人们在从事思考、阅读、会议等脑力劳动时,有时会选择摄入咖啡因来提神。有咖啡因成分的咖啡、茶、软饮料及能量饮料十分畅销,因此也有一定的成瘾性(Coffee addiction),咖啡因也是世界上最普遍被使用的精神药品。在北美,90%成年人每天都会需要摄食咖啡因。\n很多咖啡因的自然来源也含有多种其他的黄嘌呤生物碱,包括茶碱和可可碱这两种强心剂以及其他物质例如单宁酸。\n\n历史\n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使用咖啡因。早期的人们发现咀嚼特定植物的种子、树皮或树叶有减轻疲劳和提神的功效。直到很多年以后,人们才发现使用热水泡这些植物能够增加咖啡因的效用。许多文化都有关于远古时期的人们发现这些植物的神话。\n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仰韶文化中发现的茶树。唐代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成为饮料的历史“发乎神农氏”。西汉时期,茶已经成为宫廷中的饮料。晋代以后,茶逐渐成为普通饮料。\n咖啡早期的历史十分模糊,不过一个流传广泛的传奇和阿拉伯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有关。根据这个传奇,一个名叫卡迪的牧羊人发现,当山羊食用了咖啡灌木上的浆果时会变得兴奋异常并且在夜里失眠,山羊也会不断地再次食用该浆果,体验相同的活力。最早的有关咖啡的书面记载可能是9世纪波斯医师al-Razi所著的Bunchum。1587年,Malaye Jaziri汇编了一本追溯咖啡历史及合法性争议的书,名叫《Umdat al safwa fi hill al-qahwa》。在这本书中,Jaziri记录了一个亚丁的伊斯兰教长Jamal-al-Din al-Dhabhani是首先于1454年饮用咖啡的人,15世纪后,也门的苏菲派穆斯林开始有规律的饮用咖啡来保持祈祷时的清醒。16世纪末,在埃及的欧洲居民们记录了咖啡的使用,大概这个时候,咖啡开始在近东广泛使用。咖啡作为一种饮料在17世纪流传到欧洲,最初被称为阿拉伯酒。这段时间,咖啡屋开始增多,最初的咖啡屋是在君士坦丁堡和威尼斯。在英国,第一家咖啡屋开业于1652年,在伦敦Cornhill街圣迈克尔巷。很快咖啡开始在西欧流行并在17和18世纪社会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n就像咖啡浆果和茶叶一样,可乐果也有很古老的起源。很多西非的文明通过单独或群体的咀嚼可乐果来恢复精力和减轻饥饿。1911年,当美国政府在田纳西州查塔努加市没收了40大桶和20小桶可口可乐浓缩原浆,并宣称其“有害健康”后,可乐成了最早的关于引起健康恐慌的其中一个记录。当年3月13日,美国政府开始了“美国起诉40大桶和20小桶可口可乐”案,希望通过夸大的宣传迫使可口可乐将咖啡因从其配方中移除,比如宣传在一个女子学校,过多的饮用可口可乐导致“夜间荒诞行为,违背学院规则和女性的礼节,甚至不道德”。尽管法官最后的裁决有利于可口可乐,1912年仍然有两个旨在修正纯粹食品与药品法案的议案被提交到众议院,把咖啡因添加进“上瘾”和“有害”的物质清单,因此该成份必须在产品标签中列出。\n使用可可的最早的证据是从公元前8世纪古玛雅文明时期的罐中发现的残渣。在新世界里,巧克力被混入一种叫Xocoatl的苦辣饮品之中使用,也常伴有香草、辣椒和胭脂。Xocoatl被广泛认为能够抗疲劳,这大概归功于其中可可碱和咖啡因成分。巧克力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前的中美洲是一种奢侈品,可可豆也曾被用来作为货币。\n巧克力在1700年由西班牙人引进欧洲,他们也将可可树引入了东印度群岛和菲律宾。它们被用于炼金术,叫做黑豆。\n1819年德国化学家弗里德利布·费迪南德·龙格第一次分离得到纯的咖啡因。传说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听了歌德的吩咐。\n现在,每年咖啡因的国际销量已达到120000吨,这个数字相当于每天每个人消耗一份咖啡饮品,这也使它成为了世界最流行的影响精神的物质。在北美,90%的成年人每天会消耗一定量的咖啡因。\n\n来源\n咖啡因是一种植物生物碱,能在许多植物中发现。作为自然杀虫剂,它能使啃食含咖啡因植物的昆虫麻痹。人类最常使用的含咖啡因的植物包括咖啡、茶及一些可可。其他不经常使用的包括一般被用来制茶或能量饮料的巴拉圭冬青和瓜拿纳树。两个咖啡因的别名:马黛因和瓜拿纳因子就是从这两种植物演化而来。\n世界上最主要的咖啡因来源是咖啡豆(咖啡树的种子),同时咖啡豆也是咖啡的原料。咖啡中的咖啡因含量极大程度上依赖于咖啡豆的品种和咖啡的制作方法,甚至同一棵树上的咖啡豆中的咖啡因含量都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说一杯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从阿拉比卡浓缩咖啡中的40毫克到浓咖啡中的100毫克。深焙咖啡一般比浅焙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少,因为烘焙能减少咖啡豆里的咖啡因含量。阿拉比卡咖啡的咖啡因含量通常比中果咖啡低。咖啡也含有少量的茶碱,但不含可可碱。\n茶是另外一个咖啡因的重要来源,每杯茶的咖啡因含量一般只有每杯咖啡的一半,这与制茶工艺有关。特定品种的茶,例如红茶和乌龙茶,比其他茶的咖啡因含量高。茶含有少量的可可碱以及比咖啡略高的茶碱。茶的制作对于茶有很大影响,但是茶的颜色几乎不能指示咖啡因的含量。日本玉露绿茶的咖啡因含量就远远高于许多红茶(例如几乎不含咖啡因的正山小种茶)。\n由可可粉制的巧克力也含有少量的咖啡因。巧克力是一种很弱的兴奋剂,主要归功于其中含有的可可碱和茶碱。一条典型的28克牛奶巧克力与脱咖啡因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差不多。\n咖啡因也是软饮料中的常见成分,例如可乐,最初就是由可乐果制得。一瓶软饮料中一般含有10毫克至50毫克的咖啡因。能量饮料,例如红牛,每瓶含有80毫克咖啡因。这些饮料中的咖啡因来源于它们所用的原始成分或由脱咖啡因咖啡所得的添加剂,也有是通过化学合成的。瓜拿纳,很多能量饮料的基本成分,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及少量的可可碱。自然存在的缓释赋形剂中含有少量茶碱。\n\n药理学\n初服咖啡因,能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因此能够增加警觉度,使人警醒,有快速而清晰的思维,增���注意力和保持较好的身体状态。最后进入脊髓并保持一个较高的剂量。在体内,关于咖啡因的化学反应十分复杂,大致的几种机理如下:\n在大脑中咖啡因可以阻挡腺嘌呤核苷接受器。腺嘌呤核苷与它的接受器结合后可以减缓神经细胞的活动。一般在睡眠时两者结合。咖啡因分子与腺嘌呤核苷类似,可以与同一种接受器结合。但它不促使细胞活动降低,相反地,它阻止腺嘌呤核苷与它的接受器结合。其结果是神经细胞活动增高,神经细胞分泌激素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导致心跳加快,血压增高,肌肉中的血流量提高,皮肤和内脏的血流量降低,肝脏向血液释放葡萄糖。此外咖啡因与氨基丙苯一样可以提高脑内的神经递质多巴胺。\n\n代谢\n咖啡因在摄取后45分钟内被胃和小肠完全吸收。吸收后它会分布于身体的所有器官之中,转化过程符合化学动力学一级反应。\n咖啡因的半衰期,即身体转化所摄取咖啡因的一半量所用的时间,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极大。这主要和年龄、肝功能、是否怀孕、同时摄入的其他药物,以及肝脏中与咖啡因代谢有关的酶的数量等有关。一个健康成人的咖啡因的半衰期大约是3-4个小时,在口服避孕药物的女性体内则延长至5-10个小时,在已怀孕的女性体内则大概为9-11个小时。当某些个体患有严重的肝脏疾病时,咖啡因会累积,半衰期延长至96个小时。婴儿或儿童的咖啡因的半衰期可能大于成年人,在一个新生婴儿的体内可能会长至30个小时。某些其它因素也会缩短咖啡因的半衰期,比如吸烟。\n咖啡因的代谢在肝脏中发生,由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特别是1A2同工酶)酶系统氧化,形成三种不同的二甲基黄嘌呤,这三种二甲基黄嘌呤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n\n副黄嘌呤(1,7-二甲基黄嘌呤,84%)-能够加速脂解,导致血浆中的甘油及自由脂肪酸的含量增加。\n可可碱(12%)-能够扩张血管,增加尿量。可可碱也是可可豆中主要的生物碱,也存在于巧克力中。\n茶碱(4%)-舒缓支气管平滑肌,被用作治疗哮喘。治疗所用的剂量远远大于由咖啡因代谢所产生的剂量。\n这些化合物进一步代谢,最终通过尿液排泄出体外。\n\n生理影响\n咖啡因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也是代谢的刺激剂。咖啡因既被作为饮品,也被作为药品,其作用都是提神及解除疲劳,咖啡因也可减低头痛时的痛楚。每个人所需要的能够产生效果的咖啡因精确剂量并不相同,主要取决于体型和咖啡因耐受度。咖啡因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就可以开始在身体里发挥作用,如果摄取温和剂量的咖啡因,作用可在3到4个小时内消失。食用咖啡因并不能减少所需睡眠时间,它只能临时的减弱困的感觉。\n因为这些影响,咖啡因是机能增进剂:提升大脑和身体的能力。一项在1979年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摄取了咖啡因之后的运动员在长距离自行车项目中的表现增加7%。其他的研究获得了更加显著的结果:一个对经过训练的跑步运动员的实验表明,在摄取一剂9毫克每千克体重的咖啡因之后,运动员的直线跑耐久性增加44%,环形跑耐久力增加55%。如此显著的提升并不是孤立的偶然情况,一些后续的研究也得到相似的结果。另外一个研究表明,在摄取了5.5毫克每千克体重咖啡因之后,在自行车项目中,能够提升29%的持续时间。\n咖啡因有时也与其他药物混合提高它们的功效。咖啡因能够使减轻头痛的药的功效提高40%,并能使身体更快地吸收这些药品,缩短这些药品起作用的时间。因此,很多非处方治疗头痛的药品中包含有咖啡因。咖啡因也与麦角胺一起使用,治疗偏头痛和丛集性头痛,也能克服由抗组胺剂带来的困意。\n早产儿的呼吸问题,有时也使用柠檬酸咖啡因治疗。使用柠檬酸咖啡因疗法后,早产婴儿的支气管发育不良明显减少。此疗法的唯一缺点是在治疗中暂时性的体重增长变慢。柠檬酸咖啡因在很多国家只能通过处方获得。\n目前亦有许多研究显示,服用含咖啡因饮料有助于缓解忧郁症病人的情感症状,但过量使用可能导致情绪亢奋或成瘾的现象;故仍需进行个别性的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将含咖啡因饮料融入均衡饮食中使用。\n\n过量使用\n在长期摄取的情况下,大剂量的咖啡因是一种毒品,能够导致“咖啡因中毒”。咖啡因中毒包括上瘾和一系列的身体与心理的不良反应,比如神经过敏、易怒、焦虑、震颤、肌肉抽搐(反射亢进)、失眠和心悸(一般人服用咖啡因是因为它的刺激作用,许多熬夜读书应付考试的学生,还有夜班工作的人���摄入咖啡因,如饮茶、咖啡或咖啡因药丸等。而在严格的上瘾的定义下,只有逐渐增高用量才是上瘾,用咖啡因依赖描述更为恰当一些,但是在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下,所有慢性的很难摆脱的行为都叫做上瘾,所以也可以用咖啡因上瘾来描述。)。另外,由于咖啡因能使胃酸增多,持续的高剂量摄入会导致消化性溃疡,糜烂性食道炎和胃食管反流病。然而,因为无论是正常的咖啡还是脱咖啡因咖啡,都会刺激胃黏膜,增加胃酸分泌,所以咖啡因可能不是咖啡造成此原因的唯一成分。\n\n咖啡因过度兴奋\n短时间内过量摄入咖啡因(通常超过250毫克,相当于2-3杯煮咖啡),可以导致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咖啡因过度兴奋的症状包括:烦躁、神经过敏、兴奋、失眠、脸红、尿液增加、胃肠紊乱、肌肉抽搐、思维涣散、心悸或过快以及躁动。\n摄取极大剂量的咖啡因会导致死亡。对于实验鼠,咖啡因的半致死剂量为192毫克每千克体重。咖啡因半数致死量取决于体重和个人敏感程度,大概是150至200毫克每千克体重,大约是一个普通成年人在一个有限的时间内摄取140至180杯咖啡,时间取决于生物半衰期。尽管饮用普通咖啡几乎不可能致死,但有由于过度服用咖啡因药丸致死的报告。\n\n咖啡因焦虑症及睡眠失调\n长期过量摄取咖啡因会引起一系列精神紊乱。其中两种被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验证的是咖啡因焦虑症和咖啡因睡眠失调。\n咖啡因睡眠失调是指由一个个体有规律的摄取高剂量的咖啡因所导致的他或她的睡眠紊乱,并且能被临床诊断所发现。\n对某些个体而言,大剂量的咖啡因所导致的焦虑足够被临床诊断发现。咖啡因焦虑症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一般性焦虑失调,恐慌发作,强迫症甚至是恐怖症。因为这些症状容易与基本神经失调混淆,比如恐慌失调,一般性焦虑失调,躁郁症或甚至是精神分裂症,所以一些医务工作者认为部分咖啡因摄入过量的人被误诊并给予了不必要的治疗,他们认为咖啡因诱发的精神疾病可以通过切断咖啡因来源而很简单的控制。一个由《不列颠上瘾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Addiction)所作的调查表明,虽然咖啡因引发的疾病很少被诊断出,咖啡因慢性中毒至少困扰了十分之一的总人口。\n\n代谢、毒性与对健康的影响\n长期摄入咖啡因可以导致身体产生耐受性,假如这时中断使用会产生咖啡因戒断,身体会对腺嘌呤核苷过分灵敏,血压会过度降低,导致头疼和其它症状。\n对人类而言,正常摄入的咖啡因是安全的,但是咖啡因对某些动物而言却是有毒的,例如猫、狗、马和鹦鹉等,因为这些动物肝脏的分解咖啡因的能力比人类弱很多。咖啡因对蜘蛛有显著的影响,远远高于其他药物。\n目前没有明确证据指出咖啡因与骨质流失及骨质疏松症有相关性。在一项与可乐有关而不包括其他碳酸饮料的研究当中发现咖啡因并不是导致骨质流失的原因,相反当中磷酸的分量与年长女性出现骨质疏松有较直接的关系。\n\n管制\n中华人民共和国\n咖啡因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管制,其生产、供应必须经过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单位经营。将咖啡因作为毒品滥用和走私、贩卖等是违法犯罪行为。医师处方中的用量不得超过7日常用量,并需存根2年。20世纪80年代开始,山西省民间曾流行以咖啡因制成“片片”(又称“面面”)服用成瘾的严重社会问题。\n《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n\n刑法第357条中定义了毒品,将“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入毒品范畴,咖啡因即属于精神药品名录中的第二类部分。\n刑法第347条,非法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属刑事罪行。按刑法第347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解释,涉及“数量大”(200公斤咖啡因以上)者最高刑罚为死刑,涉及数量较大(50公斤以上但不满200公斤咖啡因)者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n刑法第348条把非法持有“数量大”或“数量较大”的毒品列为可判处监禁的罪行。\n\n中华民国\n中华民国并未将咖啡因列为管制药物。根据行政院卫生署(今卫生福利部)食物药品管理局颁布之《食品添加物使用范围及限量暨规格标准》,非药用的咖啡因用途限定于食品添加剂中饮料的调味剂,食材中必须是源自原料的天然成分而不是以纯咖啡因添加,规定其含量不得超过320毫克/千克(320ppm),否则视为药用。\n含有咖啡因成分,且有容器或包装之液态饮料,依行政院卫生���(今卫生福利部)于2007年所公告之《含有咖啡因成分且有容器或包装之饮料,应于个别产品外包装标示咖啡因含量》,须在外包装标示咖啡因含量,并符合下列标示要求:(一)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高于或等于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以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之毫克数为标示方式,其标示值之误差允许范围,请业者依照厂规确实品管。(二)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低于20毫克者,其咖啡因含量以“20mg/100mL以下”标示之。(三)咖啡、茶及可可饮料,每100毫升所含咖啡因等于或低于2毫克者,得以标示“低咖啡因”替代前述“20mg/100mL以下”用语,。\n现煮咖啡因受咖啡豆种类、冲泡方式不同影响含量,由行政院消费者保护委员会于2006年8月1日则推行咖啡因分级制度,主要针对台湾主要11家连锁咖啡店的现煮咖啡,包括浓缩咖啡或其他类型,推动按照红色、黄色、绿色颜色差异标示来提醒消费者每杯咖啡的咖啡因含量。其中红色为200-300毫克或以上、黄色为100-200毫克、绿色为100毫克以下。这项措施原先不具强制性,但业者多半配合,只是标示方式未必清楚,有些标在菜单上,有些则印制成传单让消费者索取(例如星巴克)。但自112年1月1日起,依卫生福利部订定之《连锁饮料便利商店及速食业之现场调制饮料标示规定》,要求含有咖啡因成分之现场调制饮料,应标示该杯饮料总咖啡因含量之最高值,并加注“最高值”;或以红黄绿标示区分总咖啡因含量,该标示得以符号或图样标示之。\n\n美国\n美国法律中,咖啡因不在管制药物之列,其药用和食用都是合法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为只要饮料中作为食物添加剂的咖啡因含量在每千克200毫克(200ppm)以下,就是安全的。然而,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药物都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咖啡因的含量。\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Caffeine: How Stuff Work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MD MS Spectr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Consumers Union Report on Licit and Illicit Drugs, Caffeine-Part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rt 2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Caffeine: ChemSub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Caffe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nCaffeine International Chemical Safety Cards\nMayo Clinic staff. Caffeine content for coffee, tea, soda and more. Mayo Clinic. 3 October 2009 [8 November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2-03)."} +{"doc_id": "5667", "title": "腓力五世_(西班牙)", "text": "腓力五世(西班牙语:Felipe V,1683年12月19日—1746年7月9日,又译费利佩五世),全名波旁与巴伐利亚的腓力(Felipe de Borbón y Bavaria),是西班牙波旁王朝首位国王,在位共46年,其中1724年曾短暂退位。他原名菲利普(法语:Philippe),为法兰西王储路易之子,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之孙,还有安茹公爵的头衔。\n\n早年生活\n1683年12月19日,菲利普生于凡尔赛宫,是大王太子路易和巴伐利亚的玛丽亚·安娜·维多利亚所生次子、小太子路易的二弟。菲利普出生之时就被封为安茹公爵,在被卡洛斯二世指定为王位继承人之前,安茹公爵一直是其公开头衔。由于父兄是法兰西王位的第一和第二继承人,所以菲利普和幼弟贝里公爵夏尔继承法兰西王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n\n西班牙王位继承\n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末代国王卡洛斯二世无嗣而终,卡洛斯生前制定安茹公爵菲利普为王位继承人。除了菲利普外,弟弟夏尔和奥地利大公卡尔也有王位继承权,不过凭借著祖母玛利亚·泰雷莎和曾祖母奥地利的安妮的血统,最终战胜卡尔得以继承西班牙王位。然而,奥地利哈布斯堡方面声称玛利亚·泰雷莎在结婚时声称放弃继承西班牙王位,但法兰西王室却以婚礼嫁妆未曾支付为由拒绝承认声明。\n经过长时间的王室会议,大太子路易表态支持菲利普后,菲利普将继承西班牙王位,称腓力五世,但必须放弃本人和后嗣继承法兰西王位的权利。\n\n第一次婚姻\n在祖父的安排下,腓力五世于1701年迎娶萨伏伊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之女玛利亚.路易莎,二人都是法国国王亨利四世的玄孙;后者时年13岁。\n\n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n路易十四在腓力五世即位后的行为加剧了英格兰王国、荷兰共和国和奥地利方面的恐惧。首先,路易十四未将腓力从法兰西王室继承人名单中除名,对此,路易的理由是万一有不测,腓力能继承法兰西王位,延续波旁家族的血脉,而英格兰和奥地利认为波旁家族将要合并西班牙和法兰西王国。其次,路易十四以依据和西班牙签署的合约为由,派兵进驻西属尼德兰,在未解决大同盟战争遗留的争端和分歧情况下,路易的上述行为犹如火星点燃火药桶一样触发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n这场战争敌对双方各自与友好国家结成同盟,形成了两派阵营。法兰西与西班牙、巴伐利亚组成同盟;而神圣罗马帝国则与英国、荷兰共和国、葡萄牙以及数个德意志小邦国及大部份意大利城邦组成反法同盟。1702年5月反法同盟正式对法兰西王国宣战。在西班牙内部,卡斯提尔联合王国支持波旁家族,与之相对,亚拉冈联合王国站在卡尔大公一边,后者自封为亚拉冈国王卡洛斯三世。欧根亲王和马尔博罗公爵是成名于低地国家战场。在北美殖民地,不列颠和法兰西、西班牙王国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安妮女王战争。在战争背景下,腓力于1707年开始颁布《新基本法令》,旨在统一西班牙各地法规,按照卡斯提尔王国政治和行政模式实行,在此过程中取消了亚拉冈议会的独立特权,纳瓦拉王国和巴斯克地区保留原先的自治权和政府机构,集权政策完全参照路易十四治下的法兰西。1712年,腓力获得允许放弃西班牙王位换取继承法兰西王位的机会,但遭到拒绝。\n\n战事发展至1710年,反法盟军虽然有着兵力上的优势,但却无法攻破法国东北防线。而在马尔普拉凯战役损失惨重后英国开始独自与法国进行和谈,停止对法的战事。其他国家则继续对法战事。在1710至1713年,联军陷入困境,法军逐渐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在1713年4月11日,法国与除奥地利外的反法同盟各国,即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而在1714年,法国再与奥地利签订《拉什塔特和约》。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至此正式结束。结果,腓力虽然得以确保国王之位,但条约规定法、西两国永不得借此合并。\n国王用他的美国财产赞助西班牙商业。 在这次大西洋贸易期间,西班牙海军历史的重要人物出现了,其中阿马罗·帕戈脱颖而出。在他的商业和海盗入侵中,君主经常使私人受益。\n\n禅位及重祚\n1724年1月24日,腓力五世争议性地禅位予长子年仅十七岁的路易斯一世。传说是因为腓力五世精神上的缺憾使他无法继续执政,或是腓力五世希望继承法国国王王位所以先行退位。\n但是不幸地路易斯一世只在位7个月便于当年8月31日,因天花病在马德里逝世,并无留下子嗣。四子费尔南多尚且年幼,所以腓力五世重祚,二次即位。\n\n晚年及逝世\n腓力五世在位期间,西班牙开始由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末年的不景气中恢复过来,分别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获得奥地利治下的那不勒斯和西西里以及奥斯曼帝国的领地奥兰,同时西班牙军队在詹金斯的耳朵战争中成功挫败了英国想要夺取佛罗里达的企图。虽然西班牙的人口开始增加,但是因税制过时,而使国库出现赤字。国王聘请数以千计高薪的家臣,这些家臣不是帮忙治理国家,而只是供王室差遣。军队和官僚数月没有薪酬,只靠从新大陆运回来的白银来勉强支付。1739年,西班牙停止偿还负债,宣布破产。\n腓力五世患有躁狂抑郁症及而他的忧郁症越来越深。因为他的性格被动,所以他完全受制于第二任妻子埃丽莎贝塔·法尔内塞。埃丽莎贝塔为他生下另一位子嗣卡洛斯。1737年8月起,腓力五世的痛苦因为阉伶法里内利的歌声而得到舒缓。法里内利每晚为国王及王后唱八、九支独唱曲。\n1746年7月9日,腓力五世于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逝世。他被葬于生前喜爱的圣伊尔德丰索宫(在塞哥维亚附近)。他与第一任妻子萨伏依的玛丽·路易莎所生的四子费尔南多继承王位,称费尔南多六世。后来费尔南多六世无嗣,由腓力五世与后妻所生的卡洛斯王子继位为卡洛斯三世。\n\n家庭\n腓力于1701年11月3日与玛丽亚·路易莎·加布里埃拉结婚,婚后育有四子:\n\n路易斯一世(1707年8月25日—1724年8月31日),西班牙国王\n腓力·路易斯(1709年7月2日—1709年7月18日),夭折\n腓力·佩德罗·加布里埃尔(1712年6月7日—1719年12月29日),夭折\n斐迪南六世(1713年9月23日—1759年8月10日),西班牙国王\n玛丽亚·路易莎·加布里埃拉因结核病于1714年2月14日去世后,腓力于同年12月24日迎娶帕尔马的埃丽莎贝塔·法尔内塞,婚后育有七名子女:\n\n卡洛斯三世(1716年1月20日—1788年12月14日),西班牙国王\n法兰西斯科(1717年3月21日—1717年4月21日),夭折\n玛丽安娜·维多利���(1718年3月31日—1781年1月15日),葡萄牙王后\n菲利波一世(1720年3月20日—1765年7月18日),帕尔马公爵,波旁—帕尔马家族始祖\n玛丽亚·特蕾莎·拉法埃拉(1726年6月11日—1746年7月22日)\n路易斯(1727年7月25日—1785年8月7日),钦琼伯爵\n玛丽亚·安东妮娅·费迪南达(1729年11月17日—1785年9月19日),萨伏伊公爵夫人、萨丁尼亚王后\n\n王位继承问题\n家族系谱\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5669",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 "text": "中国的铁路运输始于清朝末年的上海淞沪铁路。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的铁路总里程数已达15.9万公里,拥有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铁路网。其中高速铁路系统达4.5万公里以上,为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系统。\n几乎所有的铁路运营都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是2013年3月铁道部解散后成立的国有企业(即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6月改制为股份制公司并划归财政部管辖。\n\n中国的铁路是世界上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2024年,中国铁路实现旅客运输量43.12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5799.10亿人公里;实现货运发送量51.75亿吨、货运周转量35861.90亿吨公里。1980年至2013年期间,货运周转量增长了五倍以上,同期客运周转量增长了七倍以上。由于中国铁路网络亟需增加客运及货运能力,仅2014年全国铁路投资便达到了1304亿美元,并在此后连续6年突破8000亿元人民币。仅2015年就新建了9,000公里的铁路。此外,中国还制定了中长期铁路规划,预计2050年将路网规模扩大到274,000公里(170,000英里)。\n\n概述\n在中国大陆,铁路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大陆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大陆地员广阔、人口众多、人口聚集性强,聚集地距离相对集中,自然资源分布不均。与北美不同,中国大陆的中小城市的航空客货运输发展的成本极高,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故铁路在中国大陆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中国大陆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铁路运输量的增长,铁路运输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铁路也是能源、矿物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2009年,中国大陆的铁路就承担了85%的木材、85%的原油、60%的煤炭、80%的钢铁及冶炼物资的运输任务。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的铁路实际营业里程已经达15.9万公里,占世界铁路的10.3%,但换算运输周转量却占到世界的68%,体现出中国大陆铁路的周转调度与线路资源利用率的精准高效。截至2021年12月,中国大陆运营时速超过250公里的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总里程已经超过40,000公里,稳居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首位。同时,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地区)的电气化铁路总长度达到了10.99万公里以上,亦居世界首位。\n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地区)大部分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主要由国家铁路运输承担。截至2023年底:\n\n全区铁路旅客运输的旅客发送量完成38.5450亿人次\n其中国家铁路为36.8498亿人次\n全区的铁路旅客周转量完成14729.36亿人公里\n其中国家铁路为14717.12亿人公里\n全区铁路货物运输的货物发送量完成50.3535亿吨\n其中国家铁路为39.1109亿吨\n全区铁路货运总周转量完成36460.39亿吨公里\n其中国家铁路为32638.50亿吨公里\n铁路运输能力紧张仍然是其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客运方面,由于近年来普通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普通和高速动车组的生产和运营,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峰客流时段的客运压力,截至2015年12月,全区旅客列车每天能提供超过960万个席位(含普速铁路旅客列车,棚车,路用列车,市郊列车,通勤列车,普通动车组列车,高速动车组列车和国际铁路联运列车)。2023年全年,中国铁路旅客运输量为38.545亿人,比上年增长8.4%。非节假日的“一票难求”的情况不复存在,但是动车组列车超员的情况还会偶尔出现,尤其在春运、暑运、节假日(如十一黄金周)等客流高峰时段超员现象仍然存在较多。长距离货物运输中铁路运价过高且便利性低,例如京津冀地区铁路运输仅占所有货物运量的10.2%。中国货运铁路总里程未知,但与位居首位的美国货运铁路里程差距较大(22万公里货运铁路)。\n高铁飞速发展之余在偏远地区的大量普通慢车还是保持运作甚至有新建,因为诸多地势崎岖且经济落后地区普通慢车有其扶贫的公益角色,成为当地主要外界联络和物流唯一平价方式。普快列车票价20余年来保持不涨,至今还有单趟区间2元人民币的低票价存在不少地方,中国国家铁路集团2019年公布其负债高达5万亿余元人民币,多数就是铁路被视为国家公益性设施而非营利设施的性质而严管票价。\n中国人口与铁路里程的比例仍然有略微失衡,至2021年底中国大陆人均拥有铁路(含高速铁路,普速铁路,窄轨铁路,山区铁路,森林铁路,工矿铁路以及国际联运口岸接线铁路等)约为10.6cm。为了解除此一“瓶颈”,中国大陆在经历了若干年铁路建设之后,已经进入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平稳发展时期。中国大陆以铁路连接的邻近国家和地区有:香港、哈萨克斯坦、蒙古、俄罗斯、朝鲜、越南与老挝、缅甸(兴建中)等。\n\n历史\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国内近一半的铁路因为战乱而不能正常使用,部分地方铁路仍为窄轨铁路,与英国等国修建的标准轨1435毫米不相兼容。\n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成立,参与国内的铁路建设和运营工作。当年年底,因战争受损的铁路相继恢复通车,在之后的数十年里,一些新的铁路线路建成投用。文化大革命时期,铁路运营秩序陷入混乱。邓小平在1973年以郑州铁路局作为重点对象,进行了全路的整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之后随着邓被打倒,一切又陷于混乱之中。1977年文革结束后,铁路事业得到整顿并恢复发展。1997年至今,中国铁路已进行了6次大规模的提速。在此期间,铁路的电气化、高速化改造也在同步进行。2023年底,中国铁路总长度达到15.9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4.5万公里。\n\n路徽\n中国大陆的铁路路徽诞生于1950年1月19日,由陈玉昶(1912年-1969年)设计,并于1950年1月22日在人民日报颁布。整个路徽图案代表蒸汽机车的正面投影,上半部由蒸汽机车轮廓投影抽象出来的“人”字代表人民,下半部为钢轨的横断面代表铁道,整个图案代表着“人民铁道”。整个图案还含有“工人”二字,它点明了铁路行业之属性,即铁路是属于工人阶级的。自此该路徽成为中国大陆铁路的标志,而且还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系统中最早统一使用并沿用至今的标志。\n按交通运输部规定,所有归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的或使用国铁线路的地方铁路、路外企业的铁道机车车辆,均需要带有路徽,作为产权标记(而神华集团则为例外:辖下韶山4B型电力机车曾有路徽(后被撤换),但其“神华号”系列机车(HXD1及HXD2)一直没有路徽)。\n\n铁路管理体制\n国铁\n在中国大陆,主要由中国国家铁路集团负责铁路运营,交通运输部下辖的国家铁路局行使政策制定等职能并指导、协调、监督和帮助地方铁路、专用线,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并不负责城市轨道交通的任何事务。中国大陆地区各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包括机场捷运,城市高架轻轨,普通有轨电车与地铁)的建设目前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负责管辖和审批。目前的铁路管理体制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局(铁路公司)、站(段)三级管理体制,下设18个铁路局或者铁路公司(17个铁路局,1个铁路公司),每个铁路局(铁路公司)下设车站(段)及地方合资铁路公司。铁路局(铁路公司)的设立属于区域性公司运营体制,每个铁路局(铁路公司)仅负责特定地区。国家铁路局负责全国铁路的规划与管理,以及行政审批。\n过去的铁路管理体制为部、局、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撤销了全国共41个、存在了50多年的铁路分局和2个铁路公司(南疆铁路公司、北疆铁路公司),实施由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改革,以提高管理效率及铁路运输能力,并减少运营管理成本。解决了中国大陆铁路长期以来存在的铁路局和铁路分局两级法人以同一方式经营同一资产的体制性弊端,站段数量由1491个减少到627个。\n2013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被撤销,成立国家铁路局作为铁路监督管理部门,而国家铁路(及大部分国铁控股合资铁路)的运营部门改制为中国铁路总公司(2019年改组为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负责铁路的建设,运营与管理。\n\n地方铁路\n由地方政府在交通厅(局)下设地方铁路局或铁路公司所有、运营,如金温铁路由浙江金温铁道开发有限公司运营,广清城际铁路和广州东环城际铁路由珠三角城际公司所有、广东城际运营,西户铁路由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亦有地方铁路委托国铁运营,如新长铁路。\n\n企业铁路\n神华铁路由国家能源投资集团下属的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责运营,主要从事煤炭运输。是独立于国家铁路的国内第二大铁路运营商,自营铁路2155公里,是国家西煤东运第二条大通道,年运输能力超过5亿吨,拥有铁路自备货车52275 辆。神华铁路由包(头)—神(木)铁路、神(木北)—朔(州西)铁路、朔(州西)—黄(骅)铁路、大(同东)—准(格尔薛家湾)铁路组成。\n\n民营铁路\n2006年,广东省罗定市政府以4186万元人民币,把罗定铁路售予民营公司深圳市中技实业集团(目前由天津国恒铁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控股),使之成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条民营(私营)铁路,并成立中铁(罗定)铁路公司负责管理。至2006年12月,连接罗定至广西岑溪的罗岑铁路开始动工,铁路股权同属深圳中技控股的中铁(罗定岑溪)铁路公司。但目前全大陆地区仅有的这两条私人资本民营铁路正面临资金短缺,运量不足的困难,罗岑铁路原计划于2009年建成,但因此几乎成了一个烂尾工程,至今仍未通车。\n2022年,由杭绍台铁路有限公司控股的杭绍台城际铁路正式运营,成为继罗定铁路之后,中国大陆第二条民营铁路,同时为中国大陆首条建成运营的民营铁路。该铁路线曾计划自主运营,但仍由国铁集团取得了该项目的建设权,以及线路通车初期的运输和管理权。\n\n铁路网\n现时,中国大陆铁路网长度位居世界第二。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5.9万公里,约占世界铁路的10.3%。其中铁路复线里程(不包括多重复线)为9.59万千米,复线率为60.3%;电气化里程为11.96万公里(居世界第一),电气化率为75.2%。全国除了有约500公里的窄轨铁路外,其余均为标准轨距铁路(1,435毫米)。全部轨道长度于2015年底时,为26万公里。\n受历史、地理条件、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大陆中东部地区的铁路交通较发达,路网密度较高,而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较落后,铁路数量相对较少,密度较低。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开展以来,中国大陆西部12个省区的基础设施发展加速,多条铁路已经建成投产,包括青藏铁路、渝怀铁路、宁西铁路、遂渝铁路、广大铁路、内昆铁路等,但是与中东部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并制约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至今占二分之一国土面积的西部地区的铁路密度仍远远不到全国平均水平。到2022年底,中国大陆西部地区铁路总营业里程已从2000年的2万公里增加到6.3万公里,比2000年增长了215%,已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的40.6%。2009年11月5日,新疆的精伊霍铁路、兰新铁路乌鲁木齐—精河段复线、奎北铁路、乌将铁路同时竣工开通运营。渝贵铁路和成贵客运专线分别于2018年1月25日和2019年12月16日全线开通。成昆铁路复线2022年12月26日全线开通,丽香铁路于2023年11月26日开通。川青铁路预计2028年全线开通。\n目前中国大陆铁路正处于快速增长的时期。2023年底,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已超过15.9万公里,其中高铁已达4.5万公里。2023年全国铁路投资7645亿元,虽不及此前每年超过8000亿元的投资幅度,但为近几年首次触底反弹,全年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776公里。\n\n干线通道\n2001年1月,中国大陆铁道部提出“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的建构策略,作为中国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规划。“八纵八横”铁路大通道具有运输能力大、线路里程长、联接大城市、连接铁路多、辐射范围广等特点,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资源调度、西部大开发、以及国家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当中十六条大通道均是由一条或多条功能相近的主要铁路干线所构成。近十年来,为建设“八纵八横”干线,除了新建总长达3800公里的铁路(如秦沈客运专线、铜九铁路、广珠铁路)外,也在既有线修建复线2500公里,包括陇海铁路宝鸡至兰州段、兰新铁路兰州至武威段等﹔另外既有线电气化改造4400公里,包括浙赣铁路、沪杭铁路、京沪铁路、胶济铁路等。\n\n2009年7月1日,洛湛铁路永州至玉林段正式开通,至此中国已实现“八纵八横”铁路网主骨架。\n\n高速铁路\n中国大陆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发展较世界上部分发达国家晚,但自21世纪以来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大陆已经构建了全球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1998年5月,广深铁路电气化提速改造完成,设计最高时速为200公里,同年8月广深铁路率先使用由瑞典租赁的X2000摆式高速动车组。由于全线采用了众多达到19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和设备,因此当时广深铁路被视为中国大陆由既有线改造踏入高速铁路的开端。而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高速铁路,是在2002年建成开通的秦沈客运专线,全线设计时速达到200~250公里,同年“中华之星”电力动车组在秦沈客运专线创造了当时“中国大陆铁路第一速”的321.5 km/h,轰动一时。在2007年实行的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中国首次在各主要提速干线(如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胶济线等)大规模开行时速高达200~250公里的中国铁路高速(CRH)动车组列车,达到了目前世界上既有线提速改造的先进水平。2008年8月,中国首条设计时速达300公里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n截至2021年,中国大陆地区运营时速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经超过40000公里,其中包括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铁路和新建的高速铁路。到2022年,在建和规划兴建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2万公里,其中包括了5种类型的线路:“八纵八横”客运专线、城际客运系统、经提速改造后的既有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以及海峡西岸铁路。\n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的高速铁路列车为和谐号电力动车组及复兴号电力动车组,其中和谐号电力动车组为中国铁道部由2004年起先后向多间外国企业购买高速铁路车辆技术,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的方式,由中国中车旗下的铁路车辆制造企业进行国产化生产;复兴号电力动车组是中国铁路总公司组织中国中车自主研发,营运于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及高速铁路的电力动车组。\n\n窄轨铁路\n历史上中国拥有过许多窄轨铁路。此与当时的历史因素有关,例如于1900年代修筑的正太铁路(今为标准轨距的石太铁路)及1930年代修筑的同蒲铁路,当时均采用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另外的例子还有潮阳窄轨铁路(轨距1200毫米)、个碧石铁路(轨距600毫米)等。但这些铁路不少是因战争破坏,或因后来的铁路发展需要改建成标准轨距铁路,或直接停运。\n中华人民共和国在1949年建立之后,主要建设1435mm标准轨铁路。但也有一些与地方政府合资建设的地方窄轨铁路,例如位于河南省、属于郑州铁路局管辖的禹郸铁路(许昌至周口)始建于1966年,轨距为762毫米。\n1965年10月以前,在苏联铁路部门帮助下,中国大陆于1953年开始修建蒙古纵贯铁路南段部分的集二铁路,并于1954年完成铺轨。集二铁路原本是一条宽轨线路,轨距为1524mm,同时也是当时唯一一条右行铁路(当时其他铁路都是左行),并在集宁南站设换轮厂。后由于中苏交恶,为防止苏联利用铁路“突袭”边境,集二铁路在1965年10月紧急改为1435mm的标准轨线路,而换轮厂也随之迁到二连站。\n目前中国大陆国铁在运营中的窄轨铁路仅剩下四川省嘉阳煤矿的厂矿自有铁路芭石铁路、蒙宝铁路和昆河铁路(原滇越铁路)。其中芭石铁路、蒙宝铁路转变为旅游铁路继续运营。而昆河铁路(原滇越铁路)始建于1903年,轨距为1000毫米;从昆明到中越边境河口,全长467公里,昆明来往河口的旅客列车已于2003年6月1日停运,后来为了方便沿线铁路职工通勤,及解决沿线公路不发达地区的交通运输困难,全线仍一度运行少数客货列车。而目前仅在昆明北站到石咀站,以及昆明北站到呈贡王家营站区间开行通勤列车,其余区间停运。2017年,为了配合昆明地铁4号线的建设导致昆河铁路部分路段被拆除,该铁路正式进入全线停运状态。\n\n线路等级\n中国大陆的铁路车站按作业性质可分为客运站、货运站、同时兼备客货功能的客货运站,以及编组站。\n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按铁路的远期年输送能力和在铁路网中的重要性,对各条铁路划定级别。目前国铁线路共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客运专线、Ⅰ级铁路、Ⅱ级铁路和Ⅲ级铁路。而地方铁路分为三个等级,地方Ⅰ级铁路、地方Ⅱ级铁路和地方Ⅲ级铁路。按相同等级比较,地方铁路各方面的设计标准均较国铁线路低。\n对于不同等级标准的铁路,其最小曲线半径和最大限制坡度都有一定的限制规定。\n\n铁路车站\n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会按各车站的日均接发旅客数量、日均装卸车数量、日均调车作业车辆数量等指标条件,并可考虑车站所在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和运输布局上的重要性,将铁路车站划分为六个等级,即特等站、一等站、二等站、三等站、四等站和五等站。其中特等站由铁道部统一评等,一等及以下等级车站由铁路局自行审批。站等每三年核定一次,日常不进行调整。到2007年底,中国国家铁路车站有5544个。其中特等站50个、一等站236个、二等站353个、三等站939个。另有上万个沿线四等站和五等站。截���2015年底,其中办理客运业务的有2386个,办理货运业务的有4762个。\n\n客运站\n随著中国大陆铁路路网的快速扩张,铁总表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3000座现代化铁路客运站,其中省会级车站有500余座,地级市车站有1000余座,其余1500余座为县级车站。仅在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期间,铁道部共要投资约8000亿元人民币新建或改造1642座新客站。截至2015年11月底,全国已建成了上海南站、南京南站、合肥南站、张家口南站、日喀则站、和田站等铁路新客站1322座。新建的铁路客运站在站区规划、功能布局、交通转接、建筑造型等多方面的设计上,都与以往传统的火车站设计有较大改变。新设计除了强调效率和效益,也更注重环境协调和自然通风节能,并体现地域文化。另外,将铁路客运站发展成城市中的交通枢纽也是一个重要趋势,强调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出租车等其他交通工具的无缝衔接。\n\n编组站\n铁路编组站亦按所处地点交汇的铁路干线数量、站场编组能力等因素,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路网性编组站、区域性编组站、地方性编组站。截至2009年,中国大陆共有50个编组站。\n大陆地区目前规模最大,乃至亚洲最大的编组站为武汉北编组站,采用双向纵列式6级10场机械化驼峰编组站站型布置,站内拥有151条线路,总长390多公里,占地约5.3平方公里,每日平均接发列车约600列,设计解编能力为24000辆/日,实际编解能力约为36000辆/日。但郑州北站目前的规模是从1950年代到1980年代期间分3期工程扩建而成,因此在2009年5月18日建成启用的武汉北编组站(一期工程) 也号称为亚洲最大的一次建成编组站,该站采用双向三级七场站型布置,全站共有118条线路,初期开通96条线路,总长222公里,占地面积约4.6平方公里,设计解编能力约15000辆/日(近期)、22000辆/日(远期)。\n\n最繁忙的车站列表\n以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客运人次前10名的车站(2019年)。\n\n铁路枢纽\n根据中国大陆地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十一五)对铁路发展的规划,除了投资建设铁路新客站,并建成六大枢纽性的客运中心和十大区域性客运中心。枢纽性(或称路网性)客运中心为全国性客流集散地,配备全国性的铁路机车车辆检修中心,例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成都等地区的动车段;区域性客运中心为区域性客流集散地,配备规模较小的区域性机车车辆检修基地。\n2008年中,铁道部最终划定,中国铁路的六大枢纽性客运中心,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与西安;而区域性客运中心共计十个,分别为哈尔滨、沈阳、济南、郑州、南昌、福州、昆明、南宁、兰州和乌鲁木齐。\n\n货物运输\n货物运输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铁路运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包括行李)达50.3535亿吨,全区铁路货物周转量完成36460.39亿吨公里。根据2009年的调查,中国大陆地区的铁路九成以上的货运运力是用于保障该地区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主要货物包括煤、焦炭、木材、矿产、粮食、水泥、化肥等大宗商品,另外行包运输(包裹)、行邮运输(邮政)也占有一席之位。\n但近年中国大陆地区的公路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经济发达、公路密度大的地区(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区),公路以其高速、灵活以及低价的优势,分流了铁路相当多的短途货运量,导致铁路流失了一定数量的货源。实际上,根据2017年的数据,铁路运输占全国货物运输量比重极低,仅为7.8%。\n目前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物运输种类主要分为整车、零担和集装箱。整车适用于大宗货物;零担适用于零星货物;集装箱适用于精密、贵重、易损货物。而行包专列和行邮专列分别开行于1995年及2004年,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内运行速度最快的货运列车,由中铁快运公司集中统一管理。另外铁路也具有特种运输、军事运输、抗洪抢险和救灾物资、涉农物资等特殊运输任务的功能。\n集中化、单元化和大宗货物运输重载化是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运的发展趋势。中国大陆地区正大力发展拥有智能化装车系统、大容量储存能力和高效规模化的战略装车点,能够集中存储、整列装车、整列发车,有效提高货物运输效率。建设从2006年开始,截至2008年7月底,全国已建成444个战略装车点,覆盖了大部分煤矿、港口、炼油厂、钢厂等货物发送量较大的装车作业点。中国大陆地区正在全国建设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作为只提供集装箱服务的枢纽中心。2004年4月18日起��随着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的展开,开通了北京—上海的铁路双层集装箱“五定”运输班列,北京至上海只需运行38小时,较以往的铁路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中铁集装箱物流公司是铁路集装箱业务的主要承运人。而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现代化重载运煤专线——大秦铁路,在2008年实现煤炭运量3.4亿吨,成为世界上年运量最大的铁路。 另一方面,在京广铁路、京沪铁路、京哈铁路、陇海铁路等繁忙铁路干线已经普遍开行5000至6500吨重载货物列车、双层集装箱列车。铁路货车也逐步进行从以往60吨级到目前普遍应用70吨级通用货车、80吨级煤炭专用货车、100吨级矿石和钢铁专用货车的升级换代。重载化对提高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运能、缓解运输紧张具有重要意义。\n同时,为了应对日益增加的电商快递需求,中国铁路从 2014 年起,利用高铁线路的不载客检测车等资源,开行了高铁快递服务。\n\n货车\n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货车包括敞车、平车、棚车、保温车和罐车等通用货车与集装箱车、长大货物车、家畜车、水泥车、粮食车和特种车等专用货车。\n一个完整的货车标记包括基本型号、辅助型号和车号。\n\n旅客运输\n在中国大陆地区,铁路运输是主要的旅客运输方式之一,每年的铁路旅客运输量持续上升,2023年中国大陆地区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38.545亿人次。\n由于每年经由铁路运输的旅客发送量持续增加,凸显出铁路运能的不足,中国大陆地区铁道部除了充分利用新线能力,亦进一步健全票额利用动态分析制度、灵活调整车票限售区段、扩大席位复用和票额共用,以实现客运能力利用最大化。另外,为扩大票务信息的透明度,自2009年2月起,中国大陆地区铁道部要求全国各大车站实时显示车票剩余数量,车站必须在售票大厅明显位置公布车票预售期、车票剩余情况和热门车次限购张数等资料,而不能简单显示为“有”或“无”车票。\n近年铁道部也开始跟随电子商务的趋势,通过各种途径为旅客提供增值服务。由2010年1月开始,开始试运行“www.12306.c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网站具备列车时刻、票价、正晚点、余票、代售点等信息查询功能;另外以往仅在少数城市试行的电话订票服务,也同时大规模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实行就近取票,惟电话订票亦因操作繁琐、取票限制等不足而备受部分民众批评。2010年9月,铁道部宣布,铁路网络订票项目进入了实质性推进阶段,技术方案基本确定,铁道部并与中国银联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用电话、互联网等新兴方式购买火车票或将成为可能。\n从2011年12月起,全国各铁路局陆续开通网络和电话订票,同时全面实行实名购票。通过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可以预订到大部分车次的车票并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支付完成后可以凭有效证件在任意铁路售票点出票(不能晚于开车前15分钟),在某些站点间乘客可以凭购票时所使用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直接通过车站自动检票机进、出站。由于开通网络购票时预售期临近春运高峰,众多的访问量一度导致铁路客户服务中心网站瘫痪,甚至出现网上付款成功后却显示订票未成功的情况。2017年12月2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开始试行与飞行常客奖励计划类似的“铁路畅行”常旅客会员服务。\n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也和港铁公司(两铁合并前为九广铁路公司)合作,联营提供跨境铁路客运服务、连接香港与中国大陆的城际直通车。直通车服务共设3条路线,分别为广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及京九直通车,旅客可乘坐列车直接来往香港及中国内地部分城市,包括 北京、上海、广州、东莞、佛山和肇庆,而仅需要在始发和终到站办理出入境手续。自2018年9月起,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提供自香港西九龙站往返内地38个长途站点和6个短途站点的高速铁路服务。而高速铁路服务将在香港西九龙站进行一地两检,在香港西九龙站的口岸区办理出入境手续。\n\n列车类型\n旅客列车\n不载客列车\n路用列车:车次范围为57001-57998,一般只用于铁路职工通勤。\n回送出入厂客车底列车:回送车辆厂进行返修或在车辆厂修理完毕回送配属段的列车,列车车次为001-00298。\n回送图定客车底:整列回送的图定客运列车,列车车次前冠以“0”。\n因故折返旅客列车:原车次前冠以“F”\n\n车票票样\n目前现行的列车车票自2015年6月25日起开始试用,8月1日起正式启用。新版车票与旧版车票的不同点有:第一行的始发站、到达站站名后分��新增“站”字;第五行的乘车人信息部分改为乘车人身份证号和姓名并排标注;另外,车票正面上亦标注“买票请到12306,发货请到95306,中国铁路祝您旅途愉快”的标语,过海列车的票面上则会标注“温馨提示:本次列车途经琼州海峡,特殊季节遇台风等恶劣天气,轮渡可能停航,敬请关注天气预报”字样,且无论乘车区段是否过海均会加注这一提示。\n国际联运和通往香港的地区间的非高铁列车的车票样式与内地车票样式完全不同,前者为车票册页形式,并以多国文字表示,不在网络发售;后者为纸质车票形式,广九直通车车票在港铁的城际直通车网站上发售,但需在指定取票点取票,亦可在广州东站或香港红磡站现场购买;京九直通车、沪九直通车仅能在北京西站、上海站或香港红磡站现场购买。由北京西站、上海站发售的车次与内地车票完全相同,不过部分车票并未载有旅客个人信息,但由广州东站以及香港红磡站发售的车次则完全没有旅客个人信息。于广州东站发售的广九直通车的车票和香港红磡站发售的广九、京九以及沪九直通车车票则为与内地车票制式不同的一款特制车票,广州东站发售的的是红色票面款,香港红磡站发售的则是蓝色票面款。但是国际列车的在大陆地区的回转车,以及通往香港的列车在大陆地区的回转车的车票,都与现行内地车票完全相同,部分车次也可以进行网络购票。\n2016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启动全国铁路客票票面广告项目,届时火车票上将可以刊登文字广告,但兰州铁路局管内车站发售的车票早在2015年底就已刊登广告。同年,中国铁路总公司宣布所有发售或换取2016年2月8日(大年初一)车票的票面将打印春节祝福语。\n2018年9月,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开通,其中经港铁公司发售,香港西九龙站始发或终到的列车车票与现行内地国铁车票相似,只不过没有广告宣传;另外,票面汉字一律为繁体字,同时除了站点外,乘车时间及车厢等级也有英文附注,其中香港西九龙站的英文附注为“HK West Kowloon”,内地车站沿用汉语拼音标记(如“广州南站”标记为“Guangzhounan”)。经中国内地发售,始发、终点为香港西九龙站的高铁车票则与国铁车票完全相同,票面标注“跨境旅客须知详见铁路跨境旅客相关运输组织规则和车站公告”。\n\n连接港澳台的铁路运输\n香港特别行政区\n前往香港的火车服务(即城际直通车服务)终到于九龙的红磡站。在香港,原先跨境服务只能使用东铁线(原广九铁路英段)的轨道,后来随着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开通,跨境轨道变成两条。线路方面,城际直通车共有3条直通车路线,分别是北京线(往返北京)、上海线(往返上海)和广东线(往返肇庆和广州东),不过随着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致陆港边境于2020年1月28日关闭,城际直通车也随之暂停服务,在2023年1月15日陆港边境重新恢复通关时也并未随之恢复。\n而连接香港西九龙站和广州南站的广深港高速铁路于2018年9月投入服务。这条新的高铁线路将把香港和广州之间的火车旅行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1小时,并开行多条前往内地其他城市的列车(如京港高速动车组列车、沪港高速动车组列车等)连接香港西九龙站。虽然广深港高铁同样曾因为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导致其停运,但2023年1月15日陆港边境重新恢复通关时便重新恢复服务,并增开香港西九龙站至广州东站的班次,而城际直通车则继续停运,意味着作为被取代的城际直通车可能被实质性停止运营。\n2023年6月,港铁公司指出“现阶段不会复运”城际直通车,其“城际直通车”手机应用程式已下架,香港立法会议员张欣宇认为城际直通车不会重启,只是未完全落实取消,田北辰更直指该服务已成“历史遗物”,被高铁网络所取代。\n\n澳门特别行政区\n早在1887年,当时的澳葡政府曾向当时的清朝政府提出,兴建澳门至广州的铁路计划,但两国受到当时的经济及政治环境影响而未能成事。\n澳门轻轨横琴线将直达广东省珠海的横琴口岸。该线连接广珠城际铁路的国铁横琴站。横琴线规划于2018年完成,并于2021年3月18日正式动工,目标为于2024年下半年通车。\n此外,广州、中山和珠海已提议建设新的“广州-中山-珠海-澳门城际铁路”,进一步加强珠江三角洲西岸的互联互通。\n\n台湾\n200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铁路发展的会议纪要》,其中包括京台高速铁路和昆台高速铁路两条主要高速铁路建设计划。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改委在2016年7月20日发表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已明确将京台高铁列入八条纵向的“主通道”之一,将成为未来中国高速铁路网的骨架。而国务院亦在2017年2月28日,将京台铁路纳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北京至港澳运输通道。\n相较于中国大陆单方面的积极,由于两岸现实政治对立,且事涉台湾安全等因素,在台湾政府内部或主流学界与媒体等从未对此构想有兴趣。连接台湾本岛与澎湖间的海底隧道亦纯属构想,除非两岸关系改变,该议在台湾目前现况实现的可能性极低。其中,时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张善政于2016年3月在立法院受质询时,就曾公开表示京台高铁的台湾段建设“不可能发生”。\n\n国际联运\n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面积辽阔,并与14个国家接壤,也是欧亚铁路网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也关系到亚洲的地缘政治。现时中国大陆共有16条铁路通道与周边邻国连接,其中俄罗斯4条(满洲里,同江,珲春和绥芬河口岸)、朝鲜3条(丹东,图们,集安-满浦和南坪口岸)、越南2条(河口-老街,凭祥—同登)、蒙古2条(策克和二连口岸)、哈萨克斯坦2条(阿拉山口 和 霍尔果斯-阿腾格里口岸)、老挝1条(磨憨口岸),与这6个国家实现直通客货运输,并开行中国至德国、捷克等国的集装箱列车。\n此外,中国也是国际铁路联盟(UIC)的成员之一。中华民国原为UIC的创始国之一,但因中华民国铁道部无法缴纳足够会费而被停止会籍。1979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原中华民国的UIC席位而成为正式成员,随后又在1981年1月加入UIC试验研究所(ORE),并于1982年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派2名代表常驻UIC。从此,有关UIC、ORE的宝贵资料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大陆地区,这些资料包括UIC标准和ORE试验研究报告,统一由铁道部标准计量研究所管理,取得良好效果。这一巨大的出版物涉及UIC的远景规划、商务、财务、运营、机车车辆、固定设备、信息、人事等八个方面所制定的许多标准,它们对铁路行业大量采用国际标准起了重要作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n中国大陆在1956年参与建立由苏联及中亚、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组成“铁路合作组织”(Организация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а Железных Дорог,简称ОСЖД、铁组),铁路合作组织是一个政府及企业混合型的国际组织,成员国共同订立国际铁路客、货运联运法规,例如《国际旅客联运协定》和《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组织各成员间的铁路科技合作,订立设备标准等。\n在1985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北疆铁路与国外接轨后,这一(新亚欧大陆桥)区域就将是沟通欧、亚、非三大洲及太平洋、大西洋的最便捷“陆桥”,进而将形成陆桥经济带。” 而由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ESCAP)策划的泛亚铁路计划,内陆国家可利用中国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港口,促进这些国家的国际贸易,也使得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更加平衡。2009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向联合国递交了《泛亚铁路网政府间协定》核准书,成为第八个协定批准国。\n另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也不断加强铁路运输领域的合作,例如研究建设中吉乌铁路(中国大陆—吉尔吉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组织开通示范性集装箱列车等。\n\n当前和过去的联运\n国际旅客列车服务可前往以下目的地:\n\n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俄罗斯:这些国家使用1,520毫米(4英尺11+27⁄32英寸)的宽轨,因此存在轨距截断,列车需要在上述国家的边境进行换轨操作后可继续运行。\n老挝和朝鲜:这些使用标准轨,所以列车可直接驶入上述地区。\n越南,虽然越南主要使用1,000毫米(3英尺3+3⁄8英寸)的窄轨,但从河内到同登这段区间和连接中越边境的铁路线是双轨距。因此列车可以直接驶入上述区间且无需换轨操作。\n\n俄罗斯\n中国与俄罗斯的铁路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中国的铁路网络分别在满洲里,绥芬河这两个边境口岸与俄罗斯铁路直接连接,这是因为俄国早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兴建西伯利亚铁路,西伯利亚铁路最早的是采用直接通过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捷径”路线,即东清铁路,该线起自俄国赤塔,经中国的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终到日本海海岸重要港口——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满洲里口岸货物运输量大,而绥芬河则是主要为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服务,旅客可以经绥芬河到��格罗杰科沃(Гродеково)和乌苏里斯克等地。中俄之间第三个铁路口岸位于吉林省珲春,于2000年2月开始运作,连接俄罗斯境内的马哈林诺(Макхалино,一个位于乌苏里斯克—哈桑—朝鲜边境铁路上的车站),但该口岸至今运量极低,处于非正常运营状态,更由2004年8月停运,原因是俄罗斯联邦国家铁路和负责营运的吉环铁路股份公司因投资主体利益不协调未能达成运输合作协议,卡梅绍娃亚站的口岸查验设施也不完善。现已于2013年8月2日恢复运行。2009年3月18日,吉林省政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代表团举行了会谈,签署了《中国吉林省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关于推进图们江运输走廊建设的会议纪要》。2009年7月,双方签署了收购协议,由吉林省东北亚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与省投资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省国际物流公司作为该项目实施主体,吉林东北亚铁路公司并与俄方远东铁路公司就恢复珲卡铁路国际联运等有关问题签订协议。东北亚集团将投资改造珲春铁路口岸换装站,换装能力先期由80万吨/年提高到200万吨/年,最终达到650万吨/年以上。2014年全年,珲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物共计60.8万吨,出入境人员2346人次。\n由于中国大陆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而俄罗斯为1520毫米的宽轨,各口岸均设有轮对更换。在满洲里口岸,K19与K20次列车运行至俄罗斯的后贝加尔车站的国境转向架更换库,由俄铁工作人员将1435mm准轨转向架更换为1520mm的宽轨转向架。而在绥芬河车站,跨境国际短途客运列车不需要换轮,直接在格罗迭格沃车站立折。该站设有准轨线路。货运列车在格罗迭格沃车站更换1520mm转向架并继续运行至俄罗斯海参崴车站。同江跨黑龙江中俄界河桥口岸,中俄双方各有一个换轮库。在界河桥上,为4轨线套轨的单线铁路设计。宽轨列车使用1,3号轨线,准轨列车使用2,4号轨线。\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0年代与苏联开办国际联运。客运方面,先后开行了19/20次(今K19/20)和3/4次(今K3/4)北京—莫斯科的旅客列车。\nK19/K20次列车在2010年前,曾加挂莫斯科至平壤的国际列车车厢2节(一节软卧RW18,一节硬卧YW22B),在沈阳站解挂,由K27次列车在沈阳站再加挂K20次列车编组中莫斯科-平壤的联运车厢进入朝鲜,至平壤后返程时亦会由K28次列车加挂该车厢至沈阳解挂停留,再换挂K19次列车至莫斯科。但由于莫斯科-平壤联运车厢利用率不高,且由于列车经常晚点,在沈阳换挂困难,中方一直主张取消,却遭朝方坚决反对。2010年12月20日,经俄、朝、中三国铁路商定,自即日起俄罗斯铁路开行的K19/20次莫斯科—北京国际旅客联运列车编组中取消莫斯科-平壤直通客车,K27/28次列车亦不再加挂俄朝联运车厢。但是莫斯科至海参崴的“俄罗斯号”列车,仍然加挂两节莫斯科至平壤的国际联运车厢,经过朝俄图们江大桥,由俄罗斯哈桑边境车站进入朝鲜豆满江车站。根据俄铁官网的数据,该国际列车车厢平均每月不定期由莫斯科和平壤对开两趟。\n虽然1960年代至1980年代间中苏交恶,国际联运仍然没有停止,但之间曾发生多次冲突,例如苏联扣押K4次国际列车上的中国大陆驻苏外交官。自苏联在1990年代初解体后,中俄关系回暖,随着中俄之间的贸易来往增加,双方铁路联运也迅速发展。从1999年到2006年,中俄间货物运量由768万吨提高到3420万吨。截至2007年末,俄罗斯铁路对外运输结构中,对华运输份额达到10%以上,而在中俄双边贸易中,60%以上的货物通过铁路运输。仅在2009年1至11月份,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已达到2192万吨。现时中俄之间经铁路运输的货物主要为原油,木材等生产原材料。原油运输、集装箱过境运输,是两国铁路部门合作的优先发展方向,保障1500万至3000万吨石油的年运输能力。\n中俄第四条铁路口岸在黑龙江的同江市哈鱼岛,与对岸的俄国下列宁阔耶相连接,目前跨黑龙江的铁路桥已经竣工正等待双方宣布开通运营。2008年11月,中俄总理举行第十三次定期会晤,期间俄罗斯运输部和中国大陆签署了一项关于计划新建一个铁路口岸的协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共同建设、使用、管理和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同江市-俄罗斯联邦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阔耶居民点区域内黑龙江(阿穆尔河)铁路界河桥的协定》。同江铁路大桥建成后,可连通俄罗斯远东铁路支线和中国同江地方铁路,将成为黑龙江省第二个跨境铁路通道,把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运输��离缩短1700多公里,更方便双方经贸合作以及中国东北的中俄合资企业,对中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计划具有重要影响。2009年9月2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正式签署批准《中国东北地区同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其中规划了四座跨境桥梁,其中有同江、黑河、洛古河大桥和相关口岸。2014年,同江铁路大桥进入建设阶段,工期为2年。2022年4月27日,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正式竣工。\n\n朝鲜\n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的铁路连接始于20世纪初。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为了方便从朝鲜、辽东半岛一带调运物资、部队,于是修建了一条由奉天(今沈阳市)通往安东(今丹东市)的铁路,称安奉铁路(今沈丹铁路);1911年鸭绿江大桥建成后,安奉铁路与朝鲜半岛的京义线铁路接轨。图们和集安铁路口岸于1930年代(满洲国时期)开设商埠,分别连接朝鲜咸镜北道南阳口岸和慈江道满浦市。两国铁路轨距均为1435毫米的标准轨,来往两地的铁路车辆无需换轮。\n1954年,中朝两国签订了《关于国境铁路联运协定》。1954年4月1日,朝鲜开办了与中国、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货物联运。同年6月3日,来往于北京和平壤之间的联运客车(即K27/28次列车)开始运行。至今,双方仍然一直按照定期签订《中朝联运议定书》展开货物、旅客联运。货运方面,新义州至丹东间定时开行若干对货物列车。客运方面,已开行了来往北京—平壤、丹东—新义州的联运客运列车服务。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对朝鲜的粮食援助也主要由中国经铁路输入。\n但中国大陆与朝鲜之间自1990年代初开始就不时就货车车厢的使用问题发生摩擦。朝鲜由于物资短缺、缺少技术,无法生产大量货车,因此经常擅自将进入境内的中国铁路货车调度使用以应付需求,导致长时间拒绝交还车厢。2007年10月,中国铁道部突然一度暂停与朝鲜的主要货运服务,原因是有1800节载有食品援助和贸易商品的车厢进入朝鲜后迟迟未交还,这也导致联合国的粮食援助无法发货。\n\n越南\n中国大陆与越南之间的第一条铁路是建成于1910年的滇越铁路,为轨距1000毫米的窄轨铁路。当时法国为加紧控制其殖民地——法属印度支那,并与英国竞争在云南的利益,迫令清政府容许其建筑一条连接中越的铁路,铁路通车以后滇越铁路全线仍为法国人所控制。后来中日战争和国共内战的爆发,令这条铁路被迫中断。\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湘桂铁路南端过境的一段(凭祥至镇南关(友谊关))在1954年建成,中越两国铁路在友谊关接轨。1955年5月25日,中越两国代表签定了《中越铁路联运协定》和《中越国境铁路协定》,两国于同年8月1日开始办理货物联运,翌日由北京到越南首都河内的国际联运客车(今Z5/6次列车)开行。由于当时河内—同登—友谊关一段铁路仍为窄轨,客车不能直通过轨,旅客需在凭祥站换乘。1957年12月,滇越铁路恢复通车。\n1960年代爆发越南战争,越南的铁路受美军轰炸破坏,为抢通援越物资的运输线,1964年,中越双方签订了《关于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协议中包括将河内至友谊关的铁路改造成混合轨距(1000毫米混合1435毫米),由铁道兵负责建设,俗称“三条腿”铁路。自此,中国的铁路列车可以直通河内。\n1970年代后期,受中越关系严重恶化(参见中越战争)影响,由1976年起,发生于国际联运的冲突增多。1978年8月,越方将中越边界铁路桥——云南省河口县南溪河上的中越友谊桥(河口大桥)近越南的部分炸毁,滇越铁路中断。1979年北京—河内的旅客列车一度中断。冷战结束后中越关系逐步改善,1996年2月14日,滇越铁路正式恢复通车,办理货运。1997年4月18日,滇越铁路恢复国际旅客联运。2002年3月,中越两国铁路首次开行桂林—下龙湾的旅游专列,前后共开行70多趟,运送游客14000多人。由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对越贸易总额持续攀升,至今每天均有数趟货物列车往来。2009年1月1日起,开行广西南宁至河内(嘉林)的国际联运客车(即T8701/8702次列车)。\n\n蒙古国\n1952年9月15日,中国、苏联、蒙古三国政府签定了关于修建集宁到乌兰巴托铁路、开办三国之间铁路联运的协定。其中由集宁经二连到国境的集二铁路,为当时中国大陆唯一一条宽轨(1524毫米)铁路,于1955年12月1日建成通车。而北起蒙俄边境的乌兰乌德、与西伯��亚铁路相连、途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南至中蒙边境扎门乌德的蒙古纵贯铁路(俄语:Трансмонгольская железная дорога,或称中蒙铁路)也于1955年底修通,至此中蒙两国铁路接轨。1955年12月26日,开行北京到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的直通旅客列车。1956年1月4日,由北京经乌兰巴托到莫斯科的3/4次(今K3/4次)直通国际旅客列车开始运行,列车均需要在集宁换轮库换轮,而国际联运货物换装则在集宁北站进行。但在1960年代中苏交恶,为防止苏联经铁路越过国境进行“突击”,1965年10月,中国将集二铁路全线改为标准轨距,而换轮库也随之迁到二连。\n目前,中蒙之间已开通北京—乌兰巴托、呼和浩特—乌兰巴托、二连浩特—扎门乌德—乌兰巴托的国际联运旅客列车。而二连浩特口岸是中蒙之间最大的口岸,策克口岸则是内蒙古西部最重要的煤运铁路口岸。二连铁路口岸承担著中蒙间70%的货运量,中国由蒙古进口的矿产、原油亦主要经铁路运送。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铁路列车国际换轮库也设在二连。策克铁路口岸则承担著剩余30%的运货量。\n为合作开发蒙古的那林苏海特煤田,蒙古国政府在2008年8月20日批准该国蒙古之金有限公司兴建蒙古国那林苏海图煤田至中国策克口岸的策那铁路,并与临哈铁路(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济纳策克口岸)连接,建成后将成为继二连浩特后的又一个中蒙铁路口岸,实现蒙古煤田与中国境内铁路的直通运输。\n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将是又一个中蒙铁路口岸。\n\n哈萨克斯坦\n中国大陆与哈萨克斯坦的铁路有两个连接点。两国在1992年12月1日起正式开办经由阿拉山口—多斯特克铁路口岸的国际联运,1992年6月20日开通阿拉木图—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列车(即现在的K9795/9796次列车)。\n2012年12月23日,中哈霍尔果斯至阿腾科里铁路口岸正式通车运营,这是继阿拉山口口岸之后,中哈建立的第二个铁路口岸。12月22日12时,从中国大陆开出的2001次列车、与从哈萨克斯坦开出的3602次列车在中哈铁路接轨点相遇,并分别驶向对方车站,标志着由中哈两国元首共同关心推动的中哈霍尔果斯至阿腾科里铁路口岸通车运营。这是继“新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荷兰鹿特丹)开通运营20年后,中国大陆第二条向中亚、西亚及欧洲开放的国际铁路通道。\n因阿拉山口处于“新亚欧大陆桥”的关键位置,口岸货物运量自开通后持续增长,由1993年年运量57万吨升到2006年超过1300万吨。在2007年由中国各主要港口(连云港、天津、青岛等)经阿拉山口口岸开往阿拉木图方向的集装箱列车为755列,以连云港—阿拉木图的列车为例,全程约4700公里,运行时间为7~8天。2007年10月,中国首次开行连云港—莫斯科的国际铁路集装箱班列,运输时间约16天。\n由于中国大陆采用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而哈萨克斯坦为1520毫米的宽轨,因此口岸设有换轮库及换装场。\n目前,两国已经开行乌鲁木齐—阿拉木图的K9795/9796次和乌鲁木齐—阿斯塔纳的K9797/9798次国际旅客列车。\n\n老挝\n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家,在贸易上处于竞争劣势。在法国统治期间,法国未能实现在老挝修建铁路的可能计划,仅完成了7公里的Don Det-Don Khon铁路。通过老挝的铁路将大大减少老挝和中国之间的货物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n关于连接老挝和中国的铁路的第一次谈判始于2001年,老挝和中国政界人士都在2009年确认了该计划。据报道,华裔老挝政界人士凌绪光是老挝方面项目的推动力。该项目最初在2011年中国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腐败丑闻之后停滞不前,但谈判仍在继续,到2015年,双方商定了一项修订计划,其中两国将在建设-运营模式下共同资助和运营该铁路。2015年9月,价值12亿美元的建设工程被授予中国中铁。\n2016年12月25日在琅勃拉邦开工建设。到2017年底,建设阶段已完成20%,越南战争期间投下的未爆炸弹药也沿路线被拆除。\n2020年3月,在破土动工五年后,数十条隧道和桥梁全部完工,施工人员开始在老挝段铺设轨道。2021年4月,琅南塔省最北端的路段已完成97%,乌多姆赛省最后一个开工路段的轨道铺设于5月完成。2021年10月12日正式完成铺轨。首辆动车组于2021年10月16日交付万象,该线路于2021年12月3日开通,即老挝建国46周年的第二天。2022年4月13日,时速120km/h的普速列车在该线投入使用。\n2023年4月13日,中老铁路正式开始开通国际旅客列车。初期使用“复兴号”“澜沧号”动车组每日开行一对昆��南至万象的朝发夕至列车(D887/888次),单程包括通关用时10小时30分。全程票价为二等542元人民币,一等864元人民币,可在LCR Ticket购票。D887次列车(即昆明-万象方向)亦可在中国铁路12306(网站和客户端)购买,但D888次(即万象-昆明方向)不可在此购买。\n根据两国媒体的报导显示,在磨万铁路开通后,两国货物运输成本降低了约20%~40%,使到老挝在2022年1月的贸易实现了顺差4100万美元,前年同月则为逆差1000万美元。截至2023年1月10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货物突破1300万吨。其中,中国段发送货物1044万吨,老挝段发送285万吨,跨境货物运输246万吨。2023年第一季度,中老铁路老挝段累计开行货物列车1145列,同比增长141%;发送货物121万吨,同比增长286%。\n客运方面,截至2023年1月5日,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900万人次,其中中国段发送旅客754万人次,老挝段发送旅客146万人次。2023年一季度,中老铁路老挝段发送旅客67万人次,同比增长260%。\n此外,这条铁路也吸引了周边国家的兴趣,未来泰国廊开省也将通过铁路吸引更多游客,以及受益于运输成本降低的从泰国到中国的水果出口。\n\n建设中和规划中的国际联运\n近年来,中国积极探索和推动铁路网向周边国家和偏远地区延伸,包括俄罗斯远东、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乃至北美。\n\n俄罗斯远东地区\n2008年11月,俄罗斯和中国交通部签署了一项协议,在两国铁路系统之间再建一条连接线。一个项目涉及跨过黑龙江的同江铁路大桥,将黑龙江省的同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下列宁斯科耶连接。该项目中国段于2014年开工建设,原预计2016年完工。2016年12月,俄罗斯段开工。但由于资金问题和俄方施工延误,该项目被叫停。2017年,该项目俄罗斯段被注入了额外资金。2018年10月,中国段主体工程完成。2021年8月17日,大桥中俄两段实现铺轨贯通。2022年4月27日,俄罗斯下列宁斯阔耶市举行中俄同江-下列宁斯阔耶界河铁路桥俄方段竣工典礼。\n此外,中俄已经提出并讨论了珲春和海参崴之间的高速铁路连接。\n\n蒙古国\n2014年10月,蒙古议会批准了两条通往中国的标准轨距跨境铁路。一条线路将运行240公里(150英里)从南戈壁省的塔温陶勒盖煤矿到加顺苏海特的边界,然后在乌拉特中旗的甘其毛都进入中国内蒙古的一部分的巴彦淖尔市。另一个将从蒙古中部运行到苏赫巴托尔省并在东乌珠穆沁旗准达布旗进入中国,隶属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n\n中亚\n自1997年以来,中国一直希望建设一条由新疆的南疆铁路的喀什站,由吐尔尕特山口出境,途经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州卡拉苏,并以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为终点的铁路,全长约523公里。中吉乌三国虽然早在1997年就签订了关于中吉乌铁路的备忘录,但这条铁路的建设一直受到俄罗斯的阻碍。2013年3月,中国路桥工程有限公司向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提交了一份可行性研究报告,认为该项目过于昂贵。2013年12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表达了他对替代线路的偏好,该线路将连接该国北部和南部。\n由于当时中吉乌铁路迟迟没有进展,2014年5月5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向乌兹别克斯坦贷款3.5亿美元,用于建设一条通过坎奇克山口的铁路,将费尔干纳河谷与其他地区连接起来。2014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土库曼斯坦总统库尔班古力·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签署声明,研究邀请中国公司建设连接两国的跨境铁路的可能性。2014年5月22日,据媒体报道,吉尔吉斯斯坦建议邀请中国参与另一个连接俄罗斯、中亚国家和波斯湾的区域铁路项目。\n2022年,俄罗斯因入侵乌克兰遭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国的制裁,为拉拢中国与中亚国家,2022年5月30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与吉尔吉斯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会面。此次会面中,普京明确表明俄罗斯将不再阻碍中吉乌铁路的建设,扎帕罗夫则向普京表示中吉乌铁路对吉尔吉斯斯坦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n2022年9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参加上海合作组织(SCO)峰会期间,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有关部门签署《关于中吉乌铁路建设项目(吉境内段)合作的谅解备忘录》。\n\n南亚\n2018年,中国和尼泊尔签署了一系列协议,其中包括连接加德满都和中国铁路网的铁路。中尼铁路将连接加德满都和西藏日喀则。吉隆镇-加德满都段的勘测将于2019年初完成,预计建设将在6年内完成。\n2007年以来,中巴当局探讨建设红��拉甫铁路的可能性,该铁路将穿越喀喇昆仑山脉,连接喀什与北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区的哈维连。2013年6月,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拟建铁路可延伸至阿拉伯海上的瓜达尔港。然而,截至2014年2月,中国铁路专家表示,该铁路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建成。\n印度和中国铁路当局曾多次表示有兴趣启动一条高速铁路,该铁路将通过缅甸将加尔各答与中国昆明连接起来。该铁路线将利用正在建设中的从印度曼尼普尔到缅甸的铁路和大瑞铁路云南西部正在建设中。\n\n铁路机车车辆\n铁路机车\n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机车保有量达到近2.24万台,其中电力机车有1.46万台,占机车总数的65.2%;内燃机车有0.78万台,占机车总数的34.8%。全国主要干线全部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国家铁路中的蒸汽机车已经全部被淘汰。2016-2019年,铁路固定投资中车辆购置投资均高达1000亿人民币水平。此外,电力机车受益于国家铁路电气化进程的推进稳步增长,逐渐取代内燃机车占比。未来预计电力机车比重将继续逐步增加。\n现在铁路机车从直流传动方式,向更大功率的交流传动方式发展,是世界上的主流趋势,而中国近年也在这个领域发展迅速。通过引进国外成熟的交流电传动铁路机车制造技术,中国已经逐步掌握其重点技术并实现国产化。自2015年起,FXD3型(11200千瓦)和FXD1型(11200千瓦)、FXD2B型(9600千瓦)等“复兴型”大功率电力机车已在京广铁路、京沪铁路和大秦铁路等主要干线投入使用。9600千瓦和11200千瓦的大功率电力机车和6080千瓦的大功率内燃机车也在2015年起陆续投入使用。据铁道部估算,截止2012年,全国共有约7900台大功率机车运行。\n\n铁路车辆\n到2022年底,中国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为7.8万辆,其中包括动车组4427标准组、35416辆。中国以前的铁路旅客运输主流为机车牵引客车的机辆模式,其中由199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的25型系列客车占了当时全国铁路客车数量的70%以上,是中国既有铁路线上的主力车型。然而,随着中国高速铁路的建设,普通铁路客车由于不适应高速铁路的运行,年均需求量逐步下降,自2006年起铁道部招标客车数量比以往下降,2006年至2008年间共计仅招标2652辆。但同时由于新建的高速铁路均采用时速200公里及300公里以上的高速动车组,动车组保有量自2006年起迅速增长,2014年7月1日调图之后,动车组车次数量首次超过机辆模式成为将来铁路客运的主力军。复兴号列车是中国标准动车组的中文命名,是继和谐号之后推出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列车。CR是China railway的缩写,即“中国铁路”,三个级别为CR400/300/200,数字表示最高时速,持续运营时速分别对应350/250/160公里,适用于高快速铁路和普通电气化铁路等。复兴号于2018年首次上线运行,将陆续替代现有和谐号和25T 型铁路客车,成为我国下一代主力铁路车辆。同时时速在160km/h的CR200J新型动力集中型动车组作为第四代普速列车,于2019年1月5日,首次在列车调整中担任车次。未来将替代部分普速客车。补齐了复兴号高铁与普速列车之间的产品空缺。\n至2023年末,中国铁路货车保有量约100.7万辆,主要车种为敞车、棚车、平车和罐车,占了货车总数的9成。由于中国铁路货运正朝“快速重载”的方向发展,铁路货车已经普遍升级到载重70吨级通用货车、80吨级运煤专用货车、时速100~120公里的新型提速、重载货车,到2006年末,满足提速要求的货车达到36万辆,占货车总保有量的62%。这些新型铁路货车均达到了要求的“轴重23吨、载重70吨、时速120公里、列车编组5000-5500吨”四大技术指标。而目前中国已完成研制30吨轴重专用货车、载重80吨级通用货车、载重100吨级KM100型煤炭漏斗车等专用货车以及时速120公里快捷货车。预研的快运货车的试验最高速度达到200km/h以上,并具备研制开发运行时速160公里的快捷货车和轴重42-45吨重载专用货车的能力。\n\n磁悬浮铁路\n磁悬浮铁路在中国的历史相当短,但中国是世界上首个将磁悬浮铁路投入商业营运的国家。中国自国外引入磁悬浮铁路的构思,源于1990年代末期京沪高速铁路采用“高速轮轨”或“磁悬浮”技术之争。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对磁悬浮技术非常关注,许多专家也认为京沪高速铁路采用磁悬浮技术会比轮轨技术优胜,而以铁道部为首的支持轮轨技术一方对磁悬浮的应用十分保留。在论证过程中,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最后同意,为了显示磁悬浮技术相对轮轨技术的优势,可以在上海兴建一条“磁悬浮示范运营线”,验证磁悬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磁悬浮技术在中国的发展进行可行性研究。当时参与技术竞标的国家包括法国、德国和日本,中方最终决定采用了德国技术。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在2001年3月1日开工建设,2002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2003年10月起对公众开放试运营,成为世界上首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线。该线总长31.17公里,连接龙阳路站和浦东国际机场站,设计时速和商业运行时速分别为505公里和430公里,以“投入商业运营的最快的列车”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n2006年1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准了京沪高速铁路采用轮轨技术的方案,磁悬浮技术落选,一度意味着磁悬浮技术已经被排除在中国这一轮高速铁路建设技术之外。2006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兴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铁路(沪杭磁悬浮交通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原计划于2010年上海世博会前建成投入运营,但因其安全、效益、设计等方面引起的争议很大,导致此项目被“冷处理”及暂时搁置。但中国国内对磁悬浮技术的研究仍然一直在进行。但到2010年3月,中国铁道部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表示,上海至杭州磁悬浮项目立项已获批复,沪杭磁悬浮城际线将与磁悬浮上海机场联络线一起计划于2010年动工,2014年建成。但至2023年7月仍未建成。\n\n城市轨道交通系统\n按照中国大陆的分类,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属于城市公交系统的一部分,行政上属于建设部及各地地方政府管辖,不属于铁道部管理,因此一般不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归于铁路运输。目前中国是全世界轨道交通系统最多、线路里程最长、车站总数最多的国家。\n中国早在在20世纪初已经在少数城市出现有轨电车,例如天津、上海等地,此可视为中国早期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但现代化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则起于1960年代,而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建设地铁的城市。由于过去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1990年,中国大陆仅有北京、天津两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在2000年前,在中国大陆仅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拥有现代化的轨道交通线路。\n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自19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最快的国家。且于2013年成为城市轨道交通里程世界第一,并大幅领先其它国家。截止2021年底,上海、北京轨道交通营运里程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其中上海已经超过800公里。\n在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十三五)末期,计划通车超过6000公里轨道交通。而截止2023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地区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06条,运营里程10165.7公里,车站5897座,实际开行列车3759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94.4亿人次、进站量176.6亿人次,全年完成客运周转量2418亿人次公里。\n\n铁路事故\n文化大革命中铁路运输受到严重影响,一度事故频发。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后,整顿铁路运输,颁发《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实行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调度,铁路运输秩序好转。中国铁路大提速以前,客运列车停站多、车速慢,铁路事故主要来自司乘人员违规操作造成的列车相撞,以及乘客违规携带危险品、犯罪分子蓄意破坏铁路运输造成的火灾和爆炸。部分为自然灾害造成。提速以后,铁路部门加强了列车治安管理,实施进站安检以及身份检查,并实施了火车票实名制,以保证铁路客运安全,铁路事故发生频率减少。\n近年来中国铁路与运输中发生的较大事故有2011年甬台温铁路列车追尾事故、2010年沪昆铁路列车脱线事故、2009年京广铁路郴州站列车相撞事故。\n\n参见\n注解\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铁路技术管理规程(2006年铁道部令第29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国家铁路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人民铁道网\n(简体中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n(简体中文)中国铁路客户服务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俄文)Organization for Cooperation of Railways(铁路合作组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中国科普博览铁道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海子铁路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2010年中国铁路官方宣传片《和谐铁路》(页面存档备��,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语)中国铁道俱乐部 国际列车"} +{"doc_id": "5673", "title": "机场快线", "text": "机场快线可以指:\n\n铁路\n机场快线 (港铁)\n上海机场快线\n机场快线 (俄罗斯)\n希思罗机场快线\n广州地铁3号线,其北延段曾称为“机场快线”。\n福州地铁F1线\n杭州地铁19号线,又称杭州地铁机场快线。\n\n巴士\n香港城巴机场快线"} +{"doc_id": "5675", "title": "汉江_(中国)", "text": "汉江,亦称汉水,又名襄河,古称沔(miǎn)水。汉水位处长江中游左岸,发源于中国陕西省秦岭南麓的沮水,干流自西向东流经陕南和鄂西北,于武汉汉口注入长江。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n汉族的族称追根溯源即来自汉水。秦惠文王置汉中郡,名字取自汉水。后刘邦受项羽封于巴、蜀、汉中,都于汉中郡南郑,因称汉王,统一天下后亦以“汉”为国号。汉朝前后400余年,经济、文化和疆域都有重大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汉人从此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通称。\n\n名称\n汉江、汉水之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书·禹贡》中就有“嶓冢(嶓冢山)导漾(漾水河),东流为汉”。《诗·小雅·四月》中有“滔滔江汉,南国之纪”,将汉水与长江并称为南方的两条大河。\n沔水之称,亦可追溯至《书·禹贡》:“浮于潜,逾于沔”。《史记》记载:“于是自殽以东……大川祠二……水曰济,曰淮。……自华以西……名川四……水曰河……沔……湫渊……江水。”《水经》中只称“沔水”,不称“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两种称呼都有使用,“互相通称”。但也有把沔水看成是汉水的上游段的,如东晋梅赜所献尚书伪孔传称“汉上曰沔”、“东南流为沔水,至汉中东流为汉水”。\n襄江、襄河,特指汉水襄阳段或襄阳以下。《明史》记载:“襄阳倚……汉水在城北,亦曰襄江。”《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襄河者,汉水自襄阳来也。”\n\n流域范围\n汉江流域之北为黄河流域,以秦岭、外方山、伏牛山为分水岭;东北为淮河流域,以伏牛山、桐柏山为分水岭;西南隔大巴山、荆山与嘉陵江、沮漳河为邻;东南为江汉平原,与长江无明显的天然分水岭。\n流域面积达15.9万平方公里,从西北至东南长约820公里,涉及陕西、湖北、甘肃、四川、重庆、河南等6省的21地、79县。流域内总人口达3955万人(2006年),其中湖北、陕西、河南分别占53.76%、21.14%和24.53%。\n\n水系特征\n干流全长1577公里,总落差1964米。上中游以丹江口为界,中下游以钟祥为界。上游长约925公里,流域面积约9.52万平方公里,盆地与峡谷相间,河深水急;中游长约270公里,流域面积约4.68万平方公里,流经丘陵河谷盆地,河床不稳定,时冲时淤;下游长约382公里,流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多曲流、洲滩,两岸筑有堤防。襄阳以下,河槽上宽下窄,河道逐渐收拢,再加上可能的长江洪水顶托,遇大水时水流疏通不畅,深受洪灾威胁。\n流域水系呈叶脉状,支流大多较短小,左右岸分布不均衡。流域面积在0.5万-1.0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旬河、夹河、唐河(唐白河支流)、南河、汉北河;流域面积在1.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堵河、丹江、唐白河。其中,唐白河流域面积居首,丹江长度第一,堵河水量最大。\n\n水文要素\n降水、蒸发\n降水以降雨、降雪为主,鲜有冰雹、积雪。流域内年均降水量约873毫米,下游地区可达1100毫米以上,上中游地区约700-900毫米。时间分配不均匀,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下游约为4-7月,上游约为7-10月)占年降水的55%-65%。\n年均水面蒸发量约为700-1100毫米,空间上西少东多,时间上1或12月最少。\n\n径流\n流域内1956-1998年平均年径流量为566亿立方米。年际变化大,如皇庄水文站钟祥最枯年径流量(182亿立方米,1999年)约为最丰年径流量(1060亿立方米,1964年)的六分之一。年内变化大,主汛期(7-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5%,约为枯水期(11月-次年6月)的2倍;最大月径流量约为最小月的10倍。\n\n泥沙\n汉江本是长江中游的主要产沙区,为湖北省内输沙模数最大的地区,干流年均含沙量为0.5-2.0千克每立方米。7、8、9月的来沙量占全年的80%以上。丹江口水库建成后,泥沙淤积库内不出,中下游沙情大幅改善,黄家港水文站丹江口年均输沙量减至建库前的1.2%,皇庄年均输沙量减至建库前的16.5%。\n\n水质\n汉江干流水质总体较好:数据表明,水质达Ⅱ类以上河段占平均河长的78%;Ⅲ类河段占13.82%,多在中下游地区;Ⅳ类河段占7.78%,主��在上游的汉中、安康地区。支流中,丹江水质较好,所有测站全年水质均达到Ⅱ类,唐白河水质较差。\n\n地形地势\n汉江流域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秦巴山地,海拔1000-3000米;中部为南襄盆地,海拔100-300米;东部为江汉平原,平均海拔20-40米。干流总落差1964米,河口处海拔18米。流域内山地占55%,主要是西部的中低山区;丘陵占21%,多分布于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的边缘地带;平原占23%,主要为南襄盆地、江汉平原和汉江河谷;湖泊1%,基本分布于江汉平原。\n\n自然灾害\n水灾\n汉江流域早在公元前就有关于洪水的记载。平均约一百年就可能发生一次特大洪水。1416年以来,特大洪水的记述更多,1583年至今发生7次特大洪水。1822年-1949年,汉江干流堤防发生溃决的有76年,平均2年不到溃决一次。\n1583年(万历十一年)夏四月,汉江满溢,覆没金州城。兴安州(今安康)“汉水涨溢,高城丈余”,全城淹没一空,溺死者五千余人。估算安康站洪峰流量36000秒立方米,为900年最大历史洪水。下游黄家港站(位于丹江口水利枢纽坝址下游6公里,为丹江口水库出库控制)洪峰流量61000立方米/秒。\n1647年、1693年、1706年、1770年、1832年、1852年、1867年、1921年、1935年,汉江均发生特大洪灾。1921年汉江洪水,安康“坐在城墙顶上可以洗脚”。1935年汉江洪水,中游襄阳站出过52400秒立米的洪峰,钟祥达到57000秒立米。\n1949年安康大水,西关民房内洪水深1米。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汉江洪水与长江洪水遭遇,潜江市汉江右岸堤坝溃决,造成45.3万人受灾。1965年、1974年,安康老城东、西关均被水淹。\n1981年8月长江上游川江大洪水时,就是嘉陵江和汉江流域同时出现了强降雨。\n1983年,汉江全流域大暴雨,7月31日洪峰最大流量31000秒立米(历史已知最大值是1583年的推算值36000)。安康市城区遭受灭顶之灾,直接损失达8亿元;下游局部地区受灾,受灾人口接近9万。\n1990年,汉江上游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水,汉中平川段100万人受灾。\n\n旱灾\n汉江流域的旱灾多为轻旱。上游多夏旱,商洛、安康、汉中等地区平均受旱率在20%上下;中下游多伏旱,襄阳为重旱灾害多发区,极端干旱机遇最大的则数十堰。\n\n水土流失\n汉江全流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面积约为6.26万平方公里,其中以汉江干流沿岸、丹江中上游和汉江源头区最为严重。\n\n地震\n汉江流域大部分处于弱震区,很少发生较强地震。只有汉中-安康一个中强地震带;788年(贞元四年)安康曾发生6.5级大地震。\n丹江口水库1967年蓄水后,产生诱发地震,十几年内大小地震500余次。最大地震发生在1973年,震级4.7级。1980年后,库区地震数量减少,强度降低,趋于平稳。\n\n水能开发\n汉江流域水力资源全流域理论总蕴藏量1083.16万千瓦,其中技术可开发量装机容量约820万千瓦,经济可开发量装机容量约780万千瓦。水力资源集中于上游,占全流域的60%以上;干流占水力资源总量的47.1%,支流52.9%;中小型电站占62.4%,大型电站占37.6%。\n汉江全流域已经或在建水电站168座,总装机容量367.49万千瓦,年发电量126.86亿千瓦时。干流现已建造石泉、喜河、安康、丹江口、王甫洲、蜀河、崔家营、兴隆等8座水电站。\n\n交通\n过江通道\n航运情况\n汉江干流从汉中洋县开始可以通航,通航里程1342公里。\n各河段航道等级:洋县—黄瓜架,等级以下;黄瓜架—安康水库,Ⅳ级;安康水库-白河,Ⅵ级;白河—神定河郧阳区,Ⅶ级;神定河—丹江口,Ⅴ级;丹江口—皇庄,Ⅳ级;干流下游段,全年Ⅴ级,中洪水期Ⅳ级;河口段(蔡甸—河口)全年Ⅳ级,中洪水期Ⅲ级。\n湖北境内汉江九级航运枢纽建设\n\n各段分述\n源头\n汉江有北源沮水、中源漾水河、南源玉带河三个源头,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内。\n中源漾水河发源于宁强县东北部,流程较短。南源玉带河发源于宁强县南部,长101公里。北源沮水发源于留坝县与宝鸡市凤县交界的紫柏山南麓的黄花坪沟,向西南流,穿过勉县后,在略阳县内的黑河坝乡与白河汇合,然后又向东南流回勉县境内;以白河口为界,上游称黑河,长112公里,下游称沮水,长18公里。\n在勉县,漾水河与玉带河先在新铺镇炭厂寺汇合,随后沮水在土关铺乡沮水村汇入,三源汇合后始称汉江,已颇具大河规模,自西向东流至武侯镇后进入汉中盆地。\n\n正源\n中源漾水河长度、流域面积、流量均较小,却在传统上被视为正源。《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学者认为,在《尚书》记载的年代之后,公元前186年(西汉吕后二年)武都地区的大地震,最终导致原为古汉水上游的西汉水被袭夺,变成嘉陵江上游,从此古汉水一分为二。这也可以解释现在的漾水河为何会拥有跟河流大小不相符的宽广河谷和普遍沉积现象。\n今汉江的正源,《中国河湖大典》根据“河源唯远”原则,定为北源沮水。也有学者根据河谷的一贯性,排除出自逼仄峡谷的南北两源,定正源为河谷宽广的中源漾水河。也有工具书定正源为南源玉带河,如《中国大百科全书》认为汉江源自米仓山西麓。\n\n上游\n汉江流出河源区后,从勉县武侯镇开始,穿越南郑县、汉中市区、城固县,至洋县龙亭镇大龙河口才又进入峡谷。该段河长约105公里,宽300-400米(洪水期1000-2000米),流域面积万余平方公里,中间即为汉中盆地。该河段内,穿过盆地进入汉江的支流,北有褒河、湑水河、𣺼水河,南有漾家河、濂水河、冷水河、南沙河等。\n汉江流出汉中盆地,即进入一段长约600公里的峡谷河段,河床狭窄,河谷陡峻,水流湍急,一泻千里,水力资源丰富,丹江口水电站、安康水电站等均坐落于这片峡谷中。\n\n从大龙河口到黄金峡镇渭门村的一段,长50余公里,是汉江上游最为险峻的峡谷段,上段称小峡,北纳酉水河,下段即著名的黄金峡,又称大峡,先向北、再向东、再向东南、再向南兜一个大圈,收纳金水河、子午河。\n从渭门村出,汉江往东南方向流去,纳牧马河,然后流入石泉水库。石泉县至白河县为峡谷盆地交错段,包括石泉盆地、紫阳峡谷、安康盆地、旬阳峡谷、白河峡谷等,安康城上游建有安康水库。该段左岸有池河、月河、旬河、夹河等汇入,右岸有黄洋河、岚河、坝河等汇入。从陕西省旬阳县兰滩乡/湖北省郧西县兰滩开始,汉江成为两省的界河。\n出白河县后,汉江干流全部进入湖北省境内,至郧阳区柳陂镇堵河口,纳右岸的堵河,然后流至丹江口市,纳左岸的丹江,从白河县至丹江口市河段长223公里。丹江口建有丹江口水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从丹江口水库引汉江水向北。\n\n中游\n汉江自丹江口开始,流向由西-东变为西北-东南,穿行于低山丘陵间,然后流入老河口市,市区下游建有王甫洲水库,作为丹江口水库的反调节水库。出老河口市区后,划过一个弧形,流入谷城县境内,谷城下游有南河从右岸注入。然后继续东南流,流至襄阳市,唐白河在左岸入汇。丹江口-襄阳段为丘陵平原,河道弯曲,河床开阔,江面低水位宽300-400米,洪水期宽2000-3000米,心滩、洲滩发育。\n出襄阳后,江面逐渐加宽,流经宜城,蛮河自右岸注入。继续东南流,进入钟祥市境内。襄阳-钟祥段位于汉江地堑,河道弯曲,水流散乱,江面低水位宽300-400米,洪水期宽2000-3000米、甚至8000-10000米;心滩、洲滩众多,枯水时河汊密布,洪水时汪洋一片。\n\n下游\n钟祥以下,汉江进入江汉平原。下游两岸均修筑堤防,汉江在其约束下,从钟祥南流至沙洋县,然后转向东流。至潜江市泽口,右岸有汉江最大分流东荆河。然后经过天门市、仙桃市,流至汉川市,左岸纳汈汊湖、汉北河。最后进入武汉市,于汉口龙王庙汇入长江。\n据1995年统计,汉江干流下游堤防总长约727公里,左岸堤防自钟祥至汉口,长约369公里;右岸堤防自沙洋至汉阳,长约358公里。下游左岸的遥堤,上起钟祥市罗汉寺,下至天门市多宝湾,是汉江最重要的堤防。1935年,汉江特大洪灾,中游左岸堤防溃决达4公里,淹没汉北平原33.33万公顷农田,死亡8万余人,重修时放弃原堤段,留下200余平方公里的自然滞洪区,修建罗汉寺至旧口的遥堤18.2公里,后将旧口至多宝湾的堤段并入,合计56.26公里。\n下游堤防从明代开始修筑,历经演变,河道越往下越收拢,遥堤末端约宽3500米,至汉川市仅300-400米,汉口附近只剩100米左右,遇上洪水,排泄不畅,容易酿成洪灾。汉川河段的河道安全泄量只有9000m³/s,长江水位较高时则只有5000m³/s,而1935年特大洪灾中游洪峰流量超过50000m³/s。因此,为预防洪灾,1956年于仙桃市附近汉江右岸修建了杜家台分洪工程。\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汉水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沔水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n外部链接\n纪录片《汉江》. 央视网. [2015-07-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07).\n\n参见\n\n江汉平原\n南水北调工程、引���济渭工程\n引江济汉工程、引江补汉工程"} +{"doc_id": "5676", "title": "宾夕法尼亚大学", "text": "宾夕法尼亚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简称宾大或宾州大学(Penn 或UPenn),是一所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费城的世界著名私立研究型大学。宾大是享誉国际的常春藤盟校之一,美洲大学协会的12所创始校之一,全球大学校长论坛成员。宾大创建于1740年,是美国第五古老的高等教育机构,也是美国第一所从事科学技术和人文教育的现代高等学校。该校的创建者是美利坚合众国著名开国元勋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n宾夕法尼亚大学在商学、工程、医学、建筑、法学、艺术、人文、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等诸多学科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学校拥有约4,500名教授,近10,000名全日制大学生与10,000多名研究生。2006年学校获得的科研经费达到6千6百多万美元,从事研究的人员包括约4,200名教职工,870名博士后,3,800名研究生与5,400多名技术人员。同时,学校每年的建设投入达到4亿美元以上,在常春藤盟校中名列前茅。\n宾夕法尼亚大学自成立以来共有36位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获得过诺贝尔奖。校友、教职工及研究人员中还包括了8位独立宣言的签署人、7位美国宪法的签署人、3位美国总统、46位州长以及9位外国国家元首。宾大校友共赢得了81枚奥运奖牌(其中26枚金牌)、28个托尼奖、16个格莱美奖、11个艾美奖和4个奥斯卡奖。2位宾大人曾是NASA宇航员,还有5位被授予荣誉勋章。\n\n历史\n创办之初,学校是一所慈善学院。本杰明·富兰克林作为学校创建人,认为新的知识来自对现有资源最广泛的认识和最有创新的运用。这一思想指导着他的研究工作,同时也是他创办学校的指导方针。他认为要使当时的北美洲达到欧洲那样的工业、商业和军事实力,必须提倡和实施注重实际应用的新型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对他人的创造反应敏捷,不脱离现实生活的人才。这一教育思想始终贯穿于宾夕法尼亚大学两百余年的发展历程。\n1755年,学校改名为费城学院和研究院。1765年学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约翰·莫根创建了北美洲第一所医学院,使学校成为事实上的大学。1779年,宾夕法尼亚政府通过立法对学校进行改组,将其正式命名为宾夕法尼亚州大学。1791年,校名缩为宾夕法尼亚大学。1872年,学校从费城市中心校园搬离,在费城西部购买了大片土地,建设发展成为今天的校园。\n学校不同于当时依照英国模式开设老式课程,旨在培养神职人员的三所殖民地学院(哈佛、耶鲁、威廉与玛丽学院),它标志着新的高等学府模式在北美洲的诞生。甚至从宾大的前身费城学院时代起,学校就深受当时苏格兰教育改革的影响,这在当时的北美洲是绝无仅有的。学校的第一任院长,富兰克林的朋友威廉·史密斯先生就是一位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支持者和追随者,他为美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将科学学科引入学院传统的希腊语和拉丁语教学大纲之中便是其中一例。可以说宾夕法尼亚大学开创了现代美国教育,不仅首先设立了科学课程,同时还是第一个开设历史、数学、农学、英语和现代语言等课程的美国大学。\n宾夕法尼亚大学曾在许多领域作出了很多开创性贡献。如:18世纪时曾任大学副校长的天文学家戴维·里滕豪斯创建了几座著名的机械天文台,其中的一座保留至今,成为校园的景点之一。这种被称为“太阳系仪”的机械装置实际上就是一种机械模拟计算机。194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工程学院又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n\n历任校长\n学术环境\n大学部学院\n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四所大学部学院\n\n文理学院\n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n护理学院\n沃顿商学院\n学校的教育着重于培养学生跨领域的学习与研究能力,学校允许大学生选修所有大学部学院与研究所的课程,并可以从一些周围院校中选修学分。\n\n研究生与专业项目\n以下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研究项目\n\n文理学院\n安尼博传媒学院\n教育研究学院\n法学院\n口腔医学院\n设计学院\n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n医学院\n护理学院\n社会政策与工作学院\n兽医学院\n沃顿商学院\n学校现已成为拥有12所学院,几百个系、研究所和研究中心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n\n排名\n该大学是美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大学部学院中的沃顿商学院在同类项目中排名极为靠前。根据2024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该大学在全美国家级大学中排名第6名\n\n联合学位与跨领域项目\n宾夕法尼亚大学提供多种特别的联合学位项目,完成学业的学生将被多所学院同时授予一个学位,包括\n\n国际关系与商业\n管理与科技\n护理与卫生保健\n生命科学与管理\n学校还提供有较低灵活性的双学位项目。特殊的双学位项目包括\n\n图书馆学与科技\n计算机与认知科学\n以上两项目的学生将同时获得文理学院的学位以及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学位。同时,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多所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例如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管理与国际关系研究所,认知科学研究所。\n\n录取率\n宾夕法尼亚大学2019年学校收到超过59,000份大学部申请,录取率为4.1%。《大西洋月报》曾将学校评为美国八所最难申请的学校之一。研究所方面,不同院系的录取率不尽相同,其中竞争最为激烈的是法学院,医学院与沃顿商学院的申请。\n\n校园环境\n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大量不同种族与文化背景的学生。近年录取的新生里有39.2%为亚洲裔,西班牙裔,非洲裔或印第安人。在校学生中女生占51.3%。2004年有2,440名国际学生提出大学生入学申请,其中489名获得录取。在大学部一年级新生中有13%是国际学生,在这些国际学生中,有15.8%来自非洲与中东,48.1%来自亚洲,0.4%来自大洋洲,11.7%来自加拿大与墨西哥,10%来自中南美洲与加勒比海地区,14.1%来自欧洲。2004年秋季入学的所有学生里共有4,192名国际学生。\n学校拥有知名的考古学与人类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得益于学校著名的考古学系所做出的贡献。博物馆的藏品中有着大量古埃及与中东的文物,同时拥有相当数量的中国文物,其中包括唐朝“昭陵六骏”的“两骏”和一个来自中国清代的世界上第二大的天然水晶球。当代艺术研究所每年举办多场不同风格的艺术展览。\n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由卡普和斯特沃森设计,两位建筑师融合了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建筑风格,在保留一些哥特式建筑古老元素的同时,创新并发展出了全新的校园哥特式建筑风格。学校中心校区面积269英亩(约1平方公里),并向费城西部延伸,东北面与爵硕大学相邻,形成了拥有众多院系和研究所的校园。近期学校加强了周边地区的规划,校园西边新开设了各具特色的餐厅,大型超级市场与电影院。与此同时,学校还计划未来十年内在校园以东35英亩的土地上建立新的建筑与设施,供教育与研究使用。此外,学校在费城西北郊的栗山拥有92英亩的植物园,该地区同时也是宾夕法尼亚州的官方植物园。在费城以西的肯尼特区附近还坐落着687英亩的大型动物保健中心,该中心隶属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兽医学院。\n\n图书馆\n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图书馆始建于1750年,最初的藏书来自制图师路易·艾文斯的捐赠。20年后,当时的教务长威廉·史密斯远渡英国筹集资金以扩充藏书量。250年以后的今天,学校已拥有大小图书馆15个,馆藏图书超过570万册,同时订阅4万种以上的期刊,拥有400多名管理员,以及4.8亿美元的预算。\n\n体育\n板球队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的第一个运动队。学校橄榄球队于1876年11月11日首战对垒普林斯顿大学队。学校的运动队在参与NCAA的各项竞赛时均属于常春藤联盟。在1982年到2003年间,橄榄球队曾12次获得联盟冠军。从1970年到2006年,学校篮球队22次获得联盟冠军。早期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橄榄球队曾对该项运动做出许多贡献,包括18世纪90年代球队教练所发明的多项经典动作与打法。在1894年、1895年、1897年与1904年,学校的橄榄球队四次获得全国冠军。\n宾夕法尼亚大学篮球队唯一的一次进入四强(同时也是所有常春藤联盟球队唯一的四强记录)是在1979年,球队在盐湖城输给了密歇根州立大学队,获得了第四名。2006年,球队再次打入了NCAA联赛,在与德州大学的比赛中失利后被淘汰。\n\n学术人员\n宾夕法尼亚大学目前拥有超过4,500名的教职员工,他们当中有许多美国和国际学术奖项获得者,其中包括三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十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七名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三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n\n校友列表\n宾夕法尼亚大学拥有庞大的校友网络,该校的校友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体育方面均有较大成就,知名校友如\n\n伊隆·马斯克,SpaceX执行长兼首席设计师,特斯拉汽车执行长兼产品架构师,PayPal创始人,Solarcity主席\n唐纳德·特朗普,美国第45任(2017年至2021年)和第47任(现任)美国总统\n沃伦·巴菲特,投资家,慈善家\n蒋万安,台北市长,律师,前立法委员\n苏巧慧,律师,台湾立法委员\n洪博培,前���美国驻华大使,前犹他州州长\n莱奥纳德·波萨克,思科系统公司创始人\n小威廉·布伦南,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n尤金·杜邦,杜邦公司第一任总裁\n克瓦米·恩克鲁玛,首任加纳总统,非洲独立运动领袖\n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哈佛大学第一位女校长\n洁蒂·阿兹,马来西亚国家银行现任行长\n威廉·亨利·哈里森,美国第9任总统,军事家\n路易·康,建筑师,建筑教育家\n艾兹拉·庞德,文学家,诗人\n彼得·林奇,投资家,作家\n诺姆·乔姆斯基,语言学家,哲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n托马斯·亨德里克·伊尔韦斯,爱沙尼亚第四任总统\n札希·哈瓦斯,埃及考古学家,现任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秘书长\n乔治·埃尔伍德·史密斯,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电荷耦合元件发明人\n贝聿铭,美籍华裔建筑师\n冯友兰,哲学家,哲学史家\n郎咸平,台裔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n梁思成,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和教育家\n林徽因,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诗人\n林兰英,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宾大历史上第一位中国女博士,中国半导体科学事业开拓者之一。\n郑铁如,外汇专家\n陈光甫,著名银行家\n陈之藩,文学家\n黄耀荣,台湾台北马阶医学院长期照护研究所教授。\n王家楫,生物学家,中国生物学的重要开拓者\n杨廷宝,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学家\n童寯,建筑家,在建筑实践、著述、教学和建筑画方面都有成就者\n资耀华,银行家,金融学家\n野口英世,细菌学家,生物学家\n约翰·传奇,R&B唱作人和钢琴家\n伊丽莎白·班克斯,美国女演员、监制、电影导演\n赵百相,韩国外交官,前驻台北韩国代表部代表、韩国驻沈阳总领事\n武兆钦,中国著名企业家,慈善家\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英文)宾夕法尼亚大学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宾夕法尼亚大学官方体育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677", "title": "雷暴", "text": "雷暴是一种产生闪电及雷声的自然天气现象。它通常伴随著滂沱大雨或冰雹,而在冬季时甚至会随暴风雪而来。\n雷暴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发生,甚至发生在两极和沙漠地带,但通常在低纬度的地方(特别是热带雨林地区)会较频繁地发生,可以每日都会发生。在亚热带和温带等中纬度地区,雷暴则通常会在夏季的下午或傍晚发生,有时在冬季也会受冷锋影响而有短时性雷暴。乌干达,新加坡及印尼为全世界雷暴发生最频繁的地方,除此之外,在美国中西部及南部州份会发生威力最强烈的雷暴,因为这些雷暴会与冰雹或龙卷风一起发生。至今为止,全世界从未出现过雷暴的地区只有南美洲智利北部的阿他加马沙漠,该地因气候过于干燥和难以形成雨云才会未出现过雷暴。\n雷暴会在大气不稳定时发生,并且会制造大量的雨水或冰晶。通常其发生有三种特定情况:地球大气层低空带的湿度很高,这可以由露点温度观察得到;高空与低空的温度差异极大,亦即是气温递减率极大;冷锋受到外力的逼迫而汇聚。\n在古老的文明里,雷暴有著极大的影响力。不论是中国古代、古罗马或美洲古文明皆有与雷暴相关的神话。\n\n生命周期\n雷暴的生命周期有三个阶段,分别是积云阶段、成熟阶段及消亡阶段。\n在积云阶段,云较四周的空气暖和,因此云内部的空气加速向上升,并很快升到温度远低于凝点的高度。所以四周大量的小水点、冰晶或雪片向云内汇聚,这时只有不断增强的上升气流而没有下降气流。\n在成熟阶段,积雨云变得越来越大,甚至会进入平流层。不过水滴及冰晶会因为过重,使得上升气流并不能承托其重量,而开始落下,其表面所产生的摩擦会带动四周的空气向下沉,并逐步增强下坠力从而产生下降气流,乱流中的水滴、冰晶互相摩擦,产生电压,放电时会产生闪电和雷声。这时便会出现滂沱大雨并且伴有雷电或上升下降乱流,而若下降气流极强则可能会降雪或冰雹。而由高空下降的冷气流在到达地面时会水平展开,这时容易会生成猛烈阵风。\n最后,在消亡阶段,上升气流逐渐消失,这时雷暴主要受到已变弱的下降气流影响。云里大部份的水点被释出,已无力再降雨,而雷暴亦逐渐消失。\n\n雷暴分类\n雷暴主要分为四种,分别为单体雷暴、多单体雷暴、飑线及超级单体雷暴。而分辨它们的方法是根据大气的不稳定性及不同层次里的相对风速而定参看。\n\n单体雷暴(Single cell storms)是在大气不稳定,但只有少量甚至没有风切变时发生。这些雷暴通常较为��暂,不会持续超过1小时。在平日亦有很多机会看到这种雷暴,因此亦被称为阵雷。\n多单体雷暴(Multicell storms)由多个单体雷暴所组成,是单体雷暴的进一步发展而成的。这时会因为气流的流动而形成阵风带,这个阵风带可以延绵数里,如果风速加快、大气压力加大及温度下降,这个阵风带会越来越大,并且吹袭更大的区域。\n飑线(Squall line),有时亦称线飑。是指带状的雷暴群所构成的风向、风速突变的一种中至小尺度的强对流天气,通常伴随或先于冷锋出现。其破坏性很强大。\n超级单体雷暴(Supercell storms)是在风切变极大时发生的,并由各种不同程度的雷暴组成。这种雷暴的破坏力最大,并且有30%可能性会产生龙卷风。\n大雷雨为风速每小时90公里以上的雷暴。这些雷暴同样可以有闪电及傍沱大雨,但更易造成洪水泛滥,阵风及龙卷风,但定义随不同国家而有所改变。大雷雨可能会与超级单体雷暴及其他雷暴同时发生。\n\n雷暴警告\n气象机构有提供雷暴警告服务,如香港天文台的香港雷暴警告,包括雷暴预警以及闪电探测服务等。\n雷暴的发展、移动与消散可以非常迅速,也有可能只影响局部地区。雷暴警告的作用在于补充日常的天气报告,促请市民特别留意预报中已有提到或事前未有预料的雷暴,以协助工程师、承建商及其他可能因雷暴而受影响的人士,并提醒有关政府部门及机构采取相应行动。\n雷暴警告生效时,室外运动场、球场或泳池的管理人员及救生员应随时留意天色的变化,以便向场地使用者及泳客作适当的指导。\n香港天文台发布的雷暴中注意事项:\n\n留在室内。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n切勿游泳或进行其他水上运动。离开水面及找寻地方躲避。\n避免使用电话或其他带有插头的电器,包括电脑等。\n切勿接触天线、水龙头、水管、铁丝网或其他类似金属装置。\n避免用花洒淋浴。\n切勿处理以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n切勿站立于山顶上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树木或桅杆(尤其是电线杆)容易被闪电击中,应尽量远离。闪电击中物体后,电流会经地面传开,因此不要躺在地上,潮湿地面尤其危险。应该蹲著并尽量减少与地面接触的面积。\n远足及其他户外活动人士,应随身带备收音机,不断留意天文台发出的最新天气消息。\n留意暴雨可能随时出现,切勿在河流、溪涧或低洼地区逗留。\n驾车人士如驶经高速公路或天桥,应提防强劲阵风吹袭。\n海上的小艇应小心提防狂风或水龙卷袭击。\n如遇上龙卷风,应立即躲入坚固的建筑物内。要远离窗户、蹲伏在地上并用手或厚垫保护头部。如在室外,应远离树木、汽车或其他可被龙卷风吹起的物件。\n\n参见\n精灵 (闪电)\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剖释雷暴的成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679", "title": "卡尔梅克共和国", "text": "卡尔梅克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Калмыкия,罗马化:Respublika Kalmykiya、卡尔梅克语:Хальмг Таңһч、托忒文:ᡍᠠᠯᡅᡏᠠᡎᡐᠠᡊᡎᠠᡒᡅ)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南部联邦管区。东邻里海及阿斯特拉罕州,南部与达吉斯坦共和国接壤,西邻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北接伏尔加格勒州,卡尔梅克共和国面积76,100平方公里,人口266,432(2022年),首府埃利斯塔。卡尔梅克共和国人口中信奉藏传佛教的卡尔梅克人占人口62.5%,俄罗斯人占25.7%。是欧洲唯一以佛教为主的地区。卡尔梅克人就是蒙古族的一支—西部卫拉特蒙古的土尔扈特部,历史上在伏尔加河下游因饱受俄罗斯帝国压迫而大部分历尽艰苦迁移东归到清廷辖内,即今日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乌苏市、精河县。留下的少部分民众即是今日俄罗斯境内的卡尔梅克人。\n\n地理\n面积:76,100km²\n接壤:\n陆地:伏尔加格勒州(西北/北)、阿斯特拉罕州(北/东北/东)、达吉斯坦共和国(南)、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西南)、罗斯托夫州(西)\n水域:里海(东南)\n最高点:无海拔数据。\n\n时区\n使用莫斯科时间。自2014年10月26日起全年采用UTC+3时区。\n\n河流\n主要流经河流包括:\n\n伏尔加河\n库马河\n马内奇河\n\n湖泊\n卡尔梅克位于里海沿岸,总体来讲,湖泊较少,其中最大的几个包括:\n\n马内奇古季洛湖\n萨尔帕湖\n索斯京斯基湖\n察甘-哈格湖\n\n山地\n自然资源\n卡尔梅克主要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n\n气候\n卡尔梅克是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寒冷但降雪少。\n\n一月平均气温: -7 °C\n七月平均气温: +24 °C\n年均降水量: 170mm(东部)到400mm(西部)\n\n人口\n根据2021年俄罗斯人口普查结果,卡尔梅克人共有159,138人,占共和国人口62.5%,俄罗斯人共有65,490人,占25.7%,其他族群共有30,135人,占11.8%。\n\n人口:267,133(2021年)\n城市:46.7%\n农村:53.3%\n平均年龄:33.0岁\n城市:32.0岁\n农村:33.8岁\n平均期望寿命:\n男:67.3岁\n女:75.4岁\n\n历史\n卡尔梅克人自治\n卡尔梅克人的祖先是卫拉特蒙古人,从新疆伊犁河谷的草原移民到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对于此次移民,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但主流的说法是这些土尔扈特人需要为其牧群寻找充足的牧场和受到准噶尔人逼迫。土尔扈特人约在1630年到达伏尔加河下游地区。但是,该地区并不是无主牧场,而是诺盖人—一个突厥语游牧部族的故乡。卡尔梅克人将其驱逐到高加索平原(现车臣共和国)和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克里米亚汗国。其中一些诺盖人则向阿斯特拉罕俄罗斯驻军寻求保护,其余的诺盖突厥部落则成为卡尔梅克汗的属民。\n土尔扈特人定居在从北面萨拉托夫到南面伏尔加河三角洲的阿斯特拉罕与西南的捷列克河畔的广阔草原,此外包括从西面的顿河到东面的乌拉尔河之间的伏尔加河两岸。虽然如今这块领土属于俄罗斯,但并无证据证明当时就是俄罗斯的殖民地。土尔扈特人控制下的这块领土最终被称为“卡尔梅克汗国”。\n在移居到伏尔加河下游的25年中,卡尔梅克人成为沙皇的臣属。卡尔梅克人对俄国的忠诚是表面上的,因为其实行基于一套称为“游牧大法典”(注:可能是1640年确定的“蒙古-卫拉特法典”)的法律的自治。\n卡尔梅克汗国在阿玉奇汗(1669-1724)的统治下达到军事政治力量的顶峰。当时,卡尔梅克汗国履行保护俄国南部边界的义务,且发动了多次对突厥语邻居与高加索地区的远征并取得胜利。汗国通过与俄国边疆城市,中原,西藏及穆斯林邻居的自由贸易实现了经济繁荣。有一段时间,卡尔梅克人与他们在准噶尔的有亲缘关系的卫拉特蒙古人及西藏的达赖喇嘛保持了密切联系。\n\n被强迫接受俄国的统治\n到了阿玉奇汗时代末期,沙皇政府实行逐步削弱卡尔梅克汗廷权力的政策。例如,鼓励俄国人与伏尔加日耳曼人移民到卡尔梅克人伏尔加河下游地区漫游的牧场中。这些移民占有了早已属于卡尔梅克人的地方来饲养他们自己的家畜,并且,某些情况下,把卡尔梅克人变成奴隶。相对应的,俄国东正教迫使很多卡尔梅克人皈依东正教。沙皇政府强迫卡尔梅克汗接受一个东正教堂,同时继续要求卡尔梅克汗提供骑兵为俄国作战。到18世纪中期,卡尔梅克在俄国人对内政的侵犯与干涉中日益觉醒。\n渥巴锡汗,作为阿玉奇汗的曾孙与最后一个卡尔梅克汗,决定带领其人民回到祖先的土地准噶尔去。在他领导下,约二十万卡尔梅克人直接向中亚沙漠迁徙。途中,大批卡尔梅克人被哈萨克(小玉兹努拉里与中玉兹阿布赉)与吉尔吉斯人伏击杀死或者俘虏去当奴隶。也有很多人因为饥渴而死。艰难跋涉之后,只有9万6千卡尔梅克人到达巴尔喀什湖附近的清朝新疆西部前哨。\n在阻止逃跑失败以后,叶卡捷琳娜二世废除了卡尔梅克汗国,将所有权力归入阿斯特拉罕省。留在俄国土地上的卡尔梅克人继续为俄国作战,如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跟俄土战争。他们逐步定居,以房子与庙宇取代可拆卸的蒙古包。1865年埃利斯塔建城,这座城市在1917年俄国革命之后成为了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首都。\n\n俄国革命与集体化\n1917年共产主义十月革命以后,大批卡尔梅克人在俄国内战中加入白军,特别是彼得·尼古拉耶维奇·弗兰格尔将军与安东·伊万诺维奇·邓尼金将军手下。苏维埃严厉惩罚留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处决了10000人。\n卡尔梅克自治州于1920年11月4号成立,布尔什维克同时处决了10000卡尔梅克人。\n1931年,斯大林命令进行农业集体化,关闭佛教庙宇,烧毁卡尔梅克人的宗教书籍。他把所有喇嘛和拥有超过500只羊的卡尔梅克人(富牧)驱逐去西伯利亚。强迫集体化(干旱,无树木的土地)不符合卡尔梅克人的习俗,是社会、经济、文化的灾难。约6万卡尔梅克人在1932年到33年的大饥荒中死去。\n1935年10月22日,此地区被升级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下的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n\n卡尔梅克人的第一次离散\n1920年年底,红军到达克里米亚半岛以前,大量卡尔梅克人跟邓尼金将军的白军残部一同从俄国移居去土耳其。大部分选择重新在塞尔维亚的贝尔格莱德定居,小数人定居去了保加利亚的索非亚、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与法国的巴黎与里昂。1929年卡尔梅克政治难民在贝尔格莱德造了一座喇嘛庙。\n\n第二次世界大战\n随着1941年6月份德国侵略苏联,戈培尔从贝尔格莱德、巴黎帮布拉格邀请了一批杰出卡尔梅克人去柏林。他要他们帮忙进行宣传。纳粹希望卡尔梅克人一同反对俄国人。没有卡尔梅克人被送到集中营。\n当纳粹德国第16摩托化步兵师在曼斯坦因陆军元帅指挥下于1942年早期进入卡尔梅克时,一些贝尔格莱德卡尔梅克人参加了此次入侵,他们在德国1941年4月占领南斯拉夫以后参加德国国防军。德国军队受到了奶油和牛奶的欢迎,这是传统卡尔梅克人迎接客人的礼节。他们被当作斯大林的压迫统治的解放者。德国人取消的土地的集体化并重新私有化土地。他们允许卡尔梅克人重新信奉佛教。作为回应,卡尔梅克人挖出了为安全而埋到地里的宗教书籍并建造了一座临时寺庙。但是,1942年11、12月,红军收复卡尔梅克地区,又摧毁了这一切。\n当时,约5000男子加入纳粹军队,组成了“卡尔梅克志愿骑兵团”,与纳粹军队一道战斗,特别是在亚速海附近。\n\n卡尔梅克人的第二次离散\n1943年12月,卡尔梅克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被废除,领土被划入邻近地区:斯大林格勒州、阿斯特拉罕州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为彻底清除卡尔梅克人的痕迹,苏维埃当局将卡尔梅克语城镇与村庄名改为俄语。例如,埃利斯塔(Elista,蒙古语意思为沙土)变为Stepnoi(俄语的意思就是草原之城)。\n为惩罚不效忠的卡尔梅克人,斯大林命令驱逐所有剩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包括卡尔梅克族红军战士)去中亚与西伯利亚。估计有三分之一卡尔梅克人在途中或流放中死去。他们的人权被忽视,卡尔梅克人社区被消灭,对卡尔梅克人的种族清洗完成。\n\n战后的卡尔梅克\n因为卡尔梅克人散居西伯利亚,他们的语言跟文化可能遭到无可挽回的损失。1957年,赫鲁晓夫允许剩下来的卡尔梅克人回来,但是他们回来发觉自己的房子、工作与土地都属于俄罗斯族与乌克兰族移民了。1957年1月9日,卡尔梅克再次成为一个自治州,并且在1958年1月29日,成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卡尔梅克作为一个自治共和国留在新成立的俄罗斯联邦。\n\n政治\n卡尔梅克的政府首脑被称为“共和国首脑”,俄罗斯联邦总统选择一个共和国首脑的候选人并提名到国会以获得同意。若一个候选人未获得同意,俄罗斯联邦总统可以解散此国会并重新选举。卡尔梅克共和国首任首脑是伊柳姆日诺夫,此人也是世界国际象棋联合会主席。\n\n经济\n卡尔梅克农业,食品加工及石油天然气工业较发达。年度预算:1亿美元。年度石油产量:20万吨。\n\n其他\n吉尔吉斯斯坦东部也有卡尔梅克少数民族,特别是卡拉科尔地区的一个村,但人数较少。他们被称为撒尔塔-卡尔梅克人。该村人就是17世纪大部分卡尔梅克人西迁时留在当地的卡尔梅克人。因为人数少且受到周围多数民族影响,其语言与传统已消亡。虽然吉尔吉斯卡尔梅克人有部分人已经信伊斯兰教,世界上其他卡尔梅克人多数还是信藏传佛教。\n卡尔梅克人也在美国,特别是宾夕法尼亚与新泽西建立过社区。其中大多数是1920年代末从俄国逃到法国、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然后再逃到德国去的卡尔梅克人。不少德国的卡尔梅克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被允许移民到美国。\n在历代俄国统治者推行的俄罗斯化政策下,卡尔梅克人到现在都顽强的坚持着自己的语言、信仰、文化习俗。他们在不得不接受俄化教育的同时,代代相传着他们自己民族有关历史,他们到现在依然明确的懂得土尔扈特部历史、没有忘记黄教和蒙古国与他们的关系。他们像其他蒙古部落一样豪放、耿直。\n卡尔梅克2006年举办过托帕洛夫和克拉姆尼克之间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对抗赛。\n\n另请参见\n土尔扈特\n阿瓦尔人\n卡尔梅克共和国的佛教\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卡尔梅克共和国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680", "title": "中南海", "text": "中南海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泛指北京皇城中邻近中海及南海的区域,毗连紫禁城,其占地100公顷,其中水面约50公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共中央办公厅等重要机关办公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居住于此,因此中南海这一地点也常用来指代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最高权力。\n\n历史\n狭义的中南海仅指北京故宫西侧的两个连通的湖“中海”和“南海”。历史上北海、中海及南海统称太液池,是明清皇城内御苑“西苑”或称“西内”的核心部分。\n\n早期形成\n金朝时期,在今日中南海的北半部有太液池和大宁宫,太液秋波为形成于金朝的燕京八景之一。元朝修筑大都时,将太液池包入皇城之中,在其周围布置了三组宫殿,即大内、隆福宫和兴圣宫。元朝的太液池范围相当于今日的北海和中海。\n\n明代\n中南北三海的建筑群最终定型始于明代。明朝成祖定都北京后,从1406年起营建新的皇宫,明朝宫城在元朝宫殿的位置基础上向南移动,因此皇城城墙也随之南移,为丰富皇城园林景观,开挖了南海,挖出的土方和开凿筒子河的土方堆成万岁山(即景山)。北海、中海、南海统称“太液池”,属于皇城西苑。正德帝长住的豹房与嘉靖帝长住的玉熙宫位于西苑苑内。北海与中海以金鳌玉𬟽桥为界,中海与南海以蜈蚣桥为界。\n\n清代\n清廷入关、定都北京后,撤消皇城内诸内廷供奉衙署,将西苑大片土地改为民居,同时在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周围设置“内红墙”,御苑范围退缩至内红墙之内。相对政治象征紫禁城,清帝更喜园居,顺治、康熙、乾隆诸帝均在中南海内兴建殿宇馆轩,作为避暑听政之所。同治、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及皇帝按礼制在十二月从颐和园移居紫禁城时,也多在中南海内居住,仅行礼时前往紫禁城。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曾将光绪帝囚禁于南海中的瀛台。\n1900年义和团运动时期,中南海成为俄军驻地,苑内文物陈设被掠一空,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占领北京后,居住于中南海仪鸾殿。溥仪即位后,曾在中海西岸集灵囿修建监国摄政王府。\n\n中华民国\n1912年清朝宣统帝退位后,根据《清室优待条件》,皇室虽得以保留紫禁城和颐和园,但北、中、南三海即刻归民国所有。中南海随即被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占用,成为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府。袁世凯称帝时期,中南海曾改名新华宫,同时宝月楼拆外墙、更名为新华门。从此,新华门取代西苑门成为中南海的正门。\n此后中南海又先后被用做北洋政府的大总统和总理办公地、以及张作霖的大元帅府。\n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管北平后,中南海作为公园对外开放。\n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行营设在中南海,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搬进中南海办公。1949年,解放军正式进驻北平,中共中央进驻中南海。\n\n中华人民共和国\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南海成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驻地。\n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67年1月,红卫兵曾包围并试图暂时控制中南海。7月,数十万红卫兵包围了中南海,试图抓出国家主席刘少奇。\n六四事件期间,有数千名学生在中南海新华门门口进行示威,要求以邓小平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学生之间展开对话。\n1999年4月,一万多名法轮功教徒到中南海附近的国家信访局进行上访,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以及其他党政机关高级官员与上访者代表达成协议,随后上访者解散。其后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决定取缔法轮功。\n中南海也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陈伯达、胡乔木、陆定一、江青、朱德、彭德怀、陈毅、李先念、杨尚昆、胡耀邦、习仲勋、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居所。\n\n建筑特色\n中海\n紫光阁:位于中海西岸北部,阁高两层,面阔七间,单檐庑殿顶,黄剪边绿琉璃瓦,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明武宗时为平台,台上有黄瓦顶小殿。明世宗时废台,修建紫光阁,清康熙时重修,成为皇帝检阅侍卫比武的地方。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四十年(1775年)两次增建,悬挂功臣图像及各次战役挂图,并陈列缴获的武器。1949年后改建为国事活动场所。阁后有武成殿。面阔五间,单檐卷棚歇山顶。\n万善殿:位于中海东岸,明代为椒园。原名崇智殿,清顺治时改为现名,殿内供奉三世佛像。万善殿后有千圣殿,上为圆顶,殿内供奉七层千佛塔。\n水云榭:位于中海东岸水中,为一敞轩,燕京八景中的“太液秋风”即指此处。\n监国摄政王府:位于中南海西北角,北西两面临墙。原位于西苑墙外,光绪十一年扩建西苑时将此地圈入中南海,并将位于原址的蚕池口天主教堂迁往西什库。慈禧太后拟在此修建新园林“���灵囿”,但一直未开工。1909年将此地拨给摄政王载沣,修建摄政王府。摄政王府规制同旧醇王府(北府)相似,包括中路、东路、西一路、西二路、西花园,工程耗银206万两。1911年清朝覆灭时王府仍未竣工,后改为中华民国国务院办公地,1918年后先后成为徐世昌的总统府、陆军部和海军部、北平市政府。1949年后,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区。1970年代末,大规模翻修中南海建筑时曾计划将摄政王府落架大修,但发现建筑品质非常低劣,地基松散,木柱间裂缝用碎砖填充,已无法保留,只得拆除。现存正门和正殿,为会议室。周恩来曾居住于西花园内的西花厅,也加以保存。\n国务院小礼堂:位于紫光阁的西边,故又称为西楼大厅。1949年后,大厅内的一个房间被改建为电影院,每周举行几次放映。该建筑还包括一个供国务院工作人员使用的小食堂。1979年,电影院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国务院小礼堂。周恩来总理为响应财政紧缩政策,拒绝进行翻新工作。该建筑现在是国务院会议的主要场所。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委员会每周会议均在第一会议室举行。国务院包括其主要会议室,共有六间会议室,用于各种用途。国务院的北区作为国务院办公厅使用。\n\n南海\n新华门:中南海正门,位于西长安街上,为两层楼房,面阔七间,下层中央三间为门洞。卷棚歇山顶,绿剪边黄琉璃瓦。新华门原为乾隆时期建造的宝月楼,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改楼为门,并以“新中华”之意取名为“新华门”。同时在门内修建影壁,拆除门外清真寺,在长安街对面修筑花墙挡住破烂民居,并将义和团运动时被焚毁的端王府一对石狮移于门前。现在的新华门两旁八字影壁墙上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的标语。门内影壁题字为毛泽东手书“为人民服务”。\n居仁堂:这座建筑原本是一座两层楼的西式宫殿,在清朝时被称为海晏堂(模仿圆明园长春园西洋楼海晏堂建造)。慈禧太后建造的这座建筑是为了招待女性客人并接待外国外交官。在镇压义和团运动后,八国联军指挥官瓦德西在伊銮寺被火烧毁后搬到了这里。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将这座建筑改名为居仁堂,继续用它来接待游客。1949年后,该建筑物成为中央军委的第一个总部,直到2000年中央军委办公地点搬迁到中南海以外的八一大楼。1956年中共八大以后,中央书记处负责人邓小平选择了居仁堂为中央书记处和秘书处办公的地方。居仁堂由前、后两座两层楼组成。前楼下面一层中间是一个大厅,大厅东侧是杨尚昆的办公室,西侧是会议室,中央书记处会议就在这里召开;上面一层分别是几位书记的办公室和李颉伯(后来是龚子荣)的办公室。居仁堂后楼就分配给中办直属各组使用。1964年居仁堂作为危房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较小的中式凉亭。杨尚昆、龚子荣还有翻译组搬到甲楼办公;“后楼”其他各组搬到西楼大院的丙楼办公,但习惯仍称“后楼”,后于1980年搬迁至勤政殿。\n西楼大院:这座建筑群以其位于中南海西南角的位置而得名。这些建筑物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为中央办公厅的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室和寓所。除了西楼外,其他建筑物被指定为A、B、C、D和F栋,分配给支持总务办公室的许多秘书或工作人员在这里工作。早在20世纪90年代,西楼大院就为中央委员会办公室的年轻工人提供了宿舍。西楼因此成为中央办公厅主任的工作场所。西楼包括一个大厨房,一个供中南海员工使用的自助餐厅和一个较小的用餐区,可作为会议室供高层领导使用。国家主席的办公室曾位于西楼,如刘少奇从1959年至1967年担任国家主席的任期内。同样,朱德元帅的办公室位于西楼,当时他先后担任国家副主席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n丰泽园:在瀛台之北,康熙年间建造,曾为养蚕之处。雍正年间皇帝在举行亲耕礼之前在此演礼。丰泽园内主体建筑为惇叙殿,光绪年间改名为颐年殿,民国时改名颐年堂,袁世凯曾在此办公。1949年后改为会议场所。颐年堂东为菊香书屋,为毛泽东官邸居住地(文化大革命后迁居游泳池及202别墅至辞世)。丰泽园西有荷风蕙露亭、崇雅殿、静憩轩、怀远斋和纯一斋,荷风蕙露亭北为静谷,为一座幽静的小园林。静谷再北为春耦斋,北洋政府时为总统办公处,1949年后改为会议及娱乐场所。\n勤政殿:位于中海与南海之间的堤岸上,正门德昌门即南海的北门。原建筑在中华民国初年已被拆除,仅存地名。1970年代,汪东��拆毁了当时的勤政殿建筑,花费69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自己的住处。汪东兴下台后,该住处成为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办公处。\n怀仁堂:原址位于春耦斋北,清光绪时修建,取名仪鸾殿,为慈禧太后居所。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曾在此居住,其间不慎失火,将殿烧毁。慈禧太后后另在中海西岸修建新仪鸾殿,后改名佛照楼,1908年,慈禧病逝于此。民国成立后,袁世凯称帝前改名怀仁堂,并在此接见外宾、接受元旦朝贺。袁世凯死后,灵堂设于此处。其后黎元洪、徐世昌也沿用怀仁堂。曹锟就任总统后,将怀仁堂改为眷属居住场所。北洋政府结束后,怀仁堂长期闲置,成为当时北平市政府举办集体婚礼的场所。1949年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怀仁堂召开,1953年将怀仁堂改建为中式二层楼阁样式礼堂,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礼堂,举行各种政治会议和文艺晚会。1976年10月6日,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通过中共中央办公厅通知中共中央政治局到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常委会,在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先后到达会议室时,分别宣布对他们实施拘禁和隔离审查,同时对江青在其位于中南海春藕斋西侧201号楼的住处实施同样的拘捕措施,史称粉碎四人帮或怀仁堂事变。现今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多在怀仁堂召开。\n西四所:这四座房舍为怀仁堂西翼的一部分。北洋政府结束后,这些建筑物被北京历史研究所收购。1949年以后,部分中共领导人住在这里,包括邓小平、李富春、陈毅和谭震林。邓小平任最高领导人期间,曾利用在西四所的官邸作为非正式会议的会议室,其中包括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成员与八大元老。\n淑清院:位于南海东北角,为乾隆时修建的小型园林,风格类似北海公园静心斋。园内有“流水音”亭、葆光室、蓬瀛在望殿、云绘楼、清音阁、日知阁、万字廊、双环万寿亭等建筑,1949年后将双环万寿亭移至天坛公园,并拆除部分古建,修建卫戍部队营房及办公人员宿舍。\n瀛台:位于南海中的小岛,公元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明皇宫及“南台”建成,1644年九月,清廷自盛京迁都北京,1655年6月清顺治帝取“人间仙境”意,命名明南台为“瀛台”。1681年7月清康熙帝“瀛台听政”,康熙皇帝在这里研究制定平定内乱的国家方略。因定三藩赐“瀛台凯旋宴”。1726年夏少年乾隆于瀛台“补桐书屋”读书,著《瀛台记》,乾隆帝曾在这里写下一句话,意思是“得一日之清闲”,所以这里是可以令人感到放松的地方。瀛台岛北有石桥瀛台桥与岸上相连,桥南为仁曜门,门南为翔鸾阁,正殿七间,左右延楼19间。再南为涵元门,内为瀛台主体建筑涵元殿。1898年8月光绪帝戊戌政变后即被慈禧太后幽禁于涵元殿,裕德龄的瀛台泣血记中有详实纪载。由于岛上存在坡度,该殿北立面为单层建筑,南立面则为两层楼阁,称“蓬莱阁”。涵元殿北有配殿两座,东为庆云殿,西为景星殿;殿南两侧建筑,东为藻韵楼,西为绮思楼。藻韵楼之东有补桐书屋和随安室,乾隆时为书房,东北为待月轩和镜光亭。绮思楼向西为长春书屋和漱芳润,周围有长廊,名为“八音克谐”,及“怀抱爽”亭。1913年12月,瀛台设副总统办公处,中华民国副总统黎元洪居于瀛台岛。瀛台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最高层领导人办公、居住、举办重大宴会及招待活动的场所。\n\n对外开放\n1980年至1989年曾对公众开放中南海的部分景观,包括流水音、菊香书屋、颐年堂、静谷等。\n\n图集\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TIME: Walled Heart of China's Kremli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北京中南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网\n\n参见\n\n西山、玉泉山、静明园、东交民巷、北戴河\n中华民国大总统府、中南海习近平办公室、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办公室\n北海公园、北京皇城\n西苑、豹房、玉熙宫"} +{"doc_id": "5686", "title": "彰化市", "text": "彰化市,旧称“半线”,位于台湾彰化县东北角:2,为彰化县县治所在地。市内人口约22.6万人,为彰化县人口最多的行政区。自桃园县桃园市、中坜市于2014年12月升格改制为桃园市桃园区、中坜区后,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县辖市。\n彰化市早期为隶属平埔族的巴布萨族半线社人的活动场域,后明郑部将刘国轩屯兵镇压原住民,在军队保护下,汉人陆续到来,开凿水利,人口渐聚,发展出村落街巷,在台中市产��前,是台湾中部的政经中心。由于彰化市居南北交通要冲,每当民变动乱,该地首当其冲,之后有地方官员植竹为城,略作防卫之用,因此古有“竹城”雅称。境内的八卦山大佛风景区为台湾著名的观光胜地。赖和纪念馆、小西街、孔庙亦为该市的重要观光景点。\n\n历史\n垦荒时期\n彰化市早期为台湾原住民平埔族群巴布萨族的活动区域,分属半线社、柴坑仔社及阿束社,古地名“半线”系采自平埔族“半线社”的语音翻译。早在迄今大约有4000多年的史前时期,即有“牛埔遗址”文化,考古人员发现最底层有少数“大坌坑文化”,其后又有“牛骂头文化”以及“营埔文化”,可推测大约从4500年前,即有人类居住。荷西时期,该地隶属瓦布兰行政区,受荷兰东印度公司福尔摩沙北部评议会管辖。到了明郑时期(1661年),郑成功在台实施郡县制,当时该地隶属天兴县:852。1666年,郑氏部将刘国轩率兵进驻,行屯田制,以该地作为镇压平埔族斗尾龙岸社(今大甲溪北)及沙辘社(今台中市沙鹿区)武力抗争的根据地:760,为汉人移民打下开垦基础。1683年,施琅攻台,明郑朔亡,台湾进入清领时期,全台设一府三县,该地隶属诸罗县管辖:852。\n汉人较具规模的屯垦始于1684年之后,相继有福建人施世榜、吴洛、台南人杨志申等,大事招徕闽粤移民,以该地为中心向四周垦荒凿圳,原有的平埔族部落遂逐渐被汉人移民所融合:13。十年后(1694年),高拱干纂修的《台湾府志》已经载有彰化地区第一个汉人聚落“半线庄”,随著水利灌溉系统的完成,入垦人口陆续增加,到了1717年,在陈梦林纂修的《诸罗县志》里加列半线庄内有一“半线街”,分东南西北四条街道,说明该地已经开始具有商业机能。\n\n清设彰化县\n1721年,台湾知府兼凤山县知县王珍之子滥用职权横征暴敛,激起民变,公推朱一贵为盟主,反清复明,攻占台湾府城(今台南市),后因内部闽粤内哄,两月后即遭清军剿灭。因此,清廷为巩固统治,于1723年划大甲溪以南、虎尾溪以北的土地为“彰化县”,据福建巡抚王绍兰的《彰化县城碑记》,“彰化”两字为“显彰皇化”之意:853。县治所在地半线街改名“彰化街”,隶属于彰化县半线堡。\n设县之初,彰化市并无城墙,曾遭原住民起事围攻,于是1734年知县秦士望在街道周围种植莿竹作为城垣,并建四方城门,彰化遂有“竹城”或“竹邑”之雅称。1782年,彰化莿桐脚庄发生漳泉械斗,彰化地区的分类械斗由此开始:855。1786年,漳州人天地会众林爽文起事,占据彰化县署作为盟主府,与福康安在八卦山会战,史称“林爽文事件”:760-761。1795年,陈周全藉天地会余势起事,再占彰化县城,后被攻破:761。经历两次战乱,城周莿竹也遭砍伐殆尽,直到两年后(1797年),知县胡应魁才再行复植,又于四门增建城楼。\n1885年,台湾建省,大幅调整行政区域,彰化县归台湾府彰化县管辖,领有线东、猫罗二堡的部分街庄。在此之前,彰化县城一直是台湾中部地区的首要中心,故多次民变都以彰化街(县城所在)为目标,但是建省后台湾省首任巡抚刘铭传选定在大墩(今台中市中区)建立省城,此后中部地区的首善之区即由彰化逐渐转移到台中,彰化市变为台中都会区的“卫星都市”。\n\n彰化市诞生\n1895年,清朝因甲午战争失利,与大日本帝国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日军从台湾北部澳底登陆,受到台湾民众武力抵抗,至8月26日,日军与台湾民兵在彰化市东部一带爆发八卦山之役,战况激烈;两日后,彰化城沦陷:859。1897年,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府修改台湾行政区,彰化街隶属台中县彰化支厅管辖:860,并以“城堡阻挡了现代化的建设”为由,陆续拆除城楼:14。其后台湾总督府曾多次修改台湾行政区:1920年行政区变革,设立彰化街,属于台中州彰化郡。1933年,进行“市区改正计划”,南郭庄、大竹庄并入彰化街,彰化市自此正式诞生,为台中州直辖。\n\n \n战后,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将台中州改为台中县,彰化市则于1945年(民国34年)11月22日脱离台中县,正式升格为省辖市,下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区下分里,共辖92个里,“市政府”设于彰南区,为当时台湾九个省辖市之一,辖属台湾省政府。1950年(民国39年)调整行政区域,全台湾划分为十六县五省辖市一管理局;10月21日,与台中县辖彰化区、员林区、北斗区合并,成立彰化县。1951年(民国40年)11月30日,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合并裁撤为县辖市,并为彰化县县治。之后境内里数历经三次变更,至2006年为止,彰化市共辖73个里,1322邻,23余万人口,辖区面积共65.6947平方公里。\n\n地理\n地形\n彰化市分为两个地形区,一为东南部的八卦台地地区,一为西北、东北部的平原区。八卦台地又称八卦山脉,在3万到50万年前是大肚溪河床,在板块挤压作用下,隆起褶曲造成八卦山背斜,背斜西翼弯曲断裂,形成彰化断层,长5.8公里:29。原来的河床隆升为台地,最高点在东南部的银行山,海拔232公尺,到了西北角的八卦山则降为96公尺。八卦台地部份崖壁陡峭,豪雨过后容易发生山崩,土石崩落堆置崖脚形成落石堆,地层不稳,故此处不宜建筑房舍:30-32。\n彰化市西北、东北部是地势低平的平原区,属于彰化隆起海岸平原的一部份,为全新世的冲积扇、泛滥原与海埔地地形。1959年8月7日,豪雨成灾,大肚溪南岸溃堤,造成此区泛滥,史称“八七水灾”:32。\n\n水文\n彰化市东北面以大肚溪及其支流猫罗溪与台中市为界,西南面则有洋仔厝溪,并有东西二圳及东西三圳流贯市区:51。大肚溪虽是区域性的主要河川,但是彰化市西南部的水流并未注入大肚溪,而是沿坡向西南方流入洋子厝溪水系。洋仔厝溪为彰化地区排水的主要承受水体,发源自八卦台地,介于大肚溪与浊水溪流域之间,流经彰化、员林、和美、鹿港、大村、花坛及秀水等七乡镇,向西注入台湾海峡:55。\n\n气候\n彰化市气候宜人,从台湾东部接近的台风受到中央山脉屏障,风雨减缓,但是因此带来夏季的重要雨水来源。1898年到1990年的气象观测平均资料显示,彰化市的年平均温度为摄氏22.4度,7月温度最热,1月最冷。年降雨量为1723.4公厘,6月雨量最多,11月最少,雨量自山边向海边递减。\n\n人口\n根据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彰化市户数计有81,693户,人口计有223,689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3,405人,是彰化县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行政区,彰云嘉地区仅次于嘉义市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台湾地区人口第三多的乡镇市区。而在台湾所有县辖市中,以人口数而言是第一大县辖市,人口密度则仅次于新竹县竹北市,排行第二高。市内人口最多的里为腹地较大的延平里,人口第二多的里为新兴发展的阿夷里,人口最少的里为面积较小且公共设施占有区域比例较多的光复里。彰化市与彰化县其他地区相同,面临人口外流、人口老化与少子化的问题,其人口在2010年1月达到237,170人的巅峰值,此后因受到台中市的磁吸效应影响等因素而开始人口减少,2019年底时彰化市尚有232,259人,至2024年底时已下滑至223,689人。彰化市总人口中,有13.11%的年龄在0至14岁,67.30%是15至64岁人口,65岁以上人口则有19.59%。\n\n政治\n历任市长\n市政组织\n彰化市公所是彰化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县辖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彰化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彰化县政府。市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彰化市公所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之下,设有8课4室等12个内部单位及10个附属机关。\n彰化市民代表会是彰化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彰化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彰化市民代表会共有24位市民代表,分别为东区选区7席市民代表、西区选区6席市民代表、南区选区7席市民代表、北区选区4席市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24位市民代表互选产生。\n\n行政区\n现今彰化市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昭和八年(1933年)合并彰化街、南郭庄、大竹庄设立的彰化市,且当时曾计画合并和美街以扩大彰化市区,但后来并未实现。彰化市在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改制为省辖市,划分为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扩大彰化市的计画又一度被提出,计画将当时的台中县和美镇合并且另设和美区和嘉犁区。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调整行政区域,彰化市四区改隶新成立的彰化县:870。民国四十年(1951年)将彰北、彰西、彰南与大竹四区合并裁撤为县辖市。\n彰化市共辖73个里,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n\n目前行政院已经通过“扩大彰化市东区都市计画范围案”,未来彰化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可望提升。\n\n经济\n彰化市是彰化县辖下都市化程度较高的市镇之一,自1970年代开始,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2004年仅有2千余公顷(主要作物为稻米),反映都市化程度提高与农业人口的外流���1965年,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在彰化市设厂,占地70余公顷,员工数万余人,生产内外销塑胶、化学产品为主,为彰化市提供众多就业机会,不过该厂属高度污染产业,对彰化市环境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12。在产业结构方面,随著都市化的调度,在1992年三级产业(零售、服务业)以43.2%领先二级产业(制造业)的42.4%,一级产业(农林渔牧业)以14.4%垫底:419。\n\n教育\n彰化市是彰化县的县治中心,与其它乡镇相比,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其县内最高学府国立彰化师范大学即位于此。早在清领时期1726年,知县《张镐》建儒学学宫(今彰化孔子庙)为县内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设县儒学教育学子:544。但彰化市的近代化教育始于日治时期,日本政府为推行殖民地政策,故初等教育及实业教育最为发达:549。战后国民政府废除差别待遇的殖民教育,根据三民主义教育政策及学制,调整全台各级学校:566。目前彰化市拥有大专院校2所,分别为国立彰化师范大学以及建国科技大学2校:592-596。公私立高级中学8所,分别有国立彰化高级中学、国立彰化女子高级中学、彰化县立彰化艺术高级中学、彰化县私立精诚高级中学、彰化县私立正德高级中学等普通型高级中学5校,以及国立彰化师范大学附属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国立彰化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等技术型高级中学2校共7校:585-592。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7所国民中学、15所国民小学及国立彰化生活美学馆等社教机构。\n\n交通\n铁路\n彰化市铁路中枢为彰化车站,亦为目前市境内唯一台湾铁路公司纵贯线的铁路车站、为一等站。由于位居山海线枢钮,所以大多数列车皆会停靠(普悠玛自强号西部干线例外)。另为配合台铁捷运化,目前筹议在彰化市南边中央陆桥附近设置通勤车站中央车站。\n彰化市铁路肇始于日治时期。1898年第四任台湾总督儿玉源太郎抵台后,著手筹措台湾西部纵贯铁路的筑路款项,隔年4月起分段施工。1905年3月26日,彰化=斗六开通,同时设立彰化驿,即今彰化车站。\n稍后,彰化车站也陆续修筑二条轻便铁路,唯今已悉数废止:\n彰南铁道株式会社彰南线(彰化=南投):1914年9月5日行通车营业至石头埔、12月20日全线通车至南投,1916年7月1日废止。\n新高制糖株式会社(线西=彰化=鹿港):1911年8月26日开业、此后分段通车。战后由台湾糖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营,订名员西线。本线可连络彰化市西北方的彰化糖厂,1975年全线停办客运。\n纵贯铁路竹南=彰化的路段,由于坡度陡峻,致使运输能力不彰,随著台湾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客货运输日增,火车竟无力运送车站仓库中囤积如山的货物。为此,总督府于1921年完成竹南=彰化之间,改经滨岸大甲、沙鹿的铁路,称为海岸线并列为纵贯线之一段。原纵贯线同区间改称台中线。彰化市因此成为山海二线铁路的南端交会处,对彰化市的发展有莫大助益:442。\n台铁彰化车站另保有台湾唯一一座扇形车库,1994年台湾铁路局原计画将扇形车库拆除,原处兴建电车基地,引起地方文史工作者与铁道文史工作者的抗议,在与铁路局折冲协调后才保存下来。彰化县政府并在2000年公告指定为县定古迹。彰化扇形车库建于1922年,主要用途是停放并保养经长途运作的火车头,维护人员透过转盘移动扇形分布的铁轨,方便火车头进出,因此扇形车库又有“火车头旅馆”之称。1998年台北机厂历经7个月整修,成功使蒸汽机车CK101复驶,完成环岛铁路怀旧之旅后进驻扇形车库,另一辆蒸汽机车CK124也在整修复驶后进驻扇形车库。\n\n公路\n彰化市地处内陆,市内并无可供船行的河道,亦无航空站的建设,故联外交通悉赖陆路:428。战后,中华民国政府陆续在台进行新建公路与改善工作,著手改善西部纵贯公路的路面并拓宽路基、新建大肚桥、完成中山高速公路以及王田交流道、彰化交流道等工程,对彰化市的经济发展都有著重大影响:430。彰化市内的市区道路主要仍依循日治时期所订定的市区改正计划,为严整的格子型系统,1960年华山路开辟完成,亦已不再配合彰化古城椭圆形状修筑,改采直线处理:432。\n彰化市境内有2条国道高速公路通过,中山高速公路沿西缘纵贯该市,并在西南设有一处彰化交流道,为北上车辆进出彰化市之门户,沿省道台19线可接秀水乡以南各乡镇:430。另外,福尔摩沙高速公路,以快官交流道与省道台74线连结,是台湾西部平原丘陵区上第二条南北纵向贯穿全岛的高速公路。\n彰化市境内共有省道4条、支线3条。台1线,为南北向主要公路干线,在彰化市内称中山路,为路宽18至30米的四线道公路,纵贯彰化市全境,北渡大肚溪接台中市,南接员林市以及彰化以南各乡镇:430。省道台14线即彰南路,东接芬园乡及南投县草屯镇、埔里镇,为往来南投、彰化间的重要公路干线,在彰化市境内为路宽25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19线始于中山路与孔门路交叉口,沿中华路、中华路桥及中华西路接彰化交流道,西南可接秀水乡、埔盐乡以南各乡镇,为路宽18米的四线道公路:431。省道台74线,南起彰化市快官地区,往北跨大肚溪后在台中乌日与环中路相接,与国道一号平行,行至北屯短暂东行,并在潭子区与国道四号相接,随后即转南续行,经台中市太平区、大里区后汇入国道三号雾峰交流道。省道台1丙线即金马路,为台1线支线,东北端在大度桥头从台1主线分出,右转金马东路之后到西南端并入省道台19线,连接彰化交流道,为路宽30米的四线道公路。省道台14丙线即彰兴路,为台14线支线,始于金马东路口,东行至外快官附近并入台14主线:431。省道台74甲线,北起台14线与牛埔交流道交叉口,往南至花坛乡续接台1线,全长9.2公里。\n彰化市现有县道5条。县道134线即彰美路,西接和美镇与伸港乡,路宽5至18米,配置二到四线道。县道135线由线东路延伸至彰新路通往国道三号和美交流道:431。县道137线即大埔路,于中山路与中兴路交叉口沿八卦台地西侧南行,贯穿全县,联络社头乡、田中镇、二水乡各乡镇:431-432。县道139线即公园路(虎岗路、环山路、大彰路),南行纵贯八卦台地(8.0K):432。县道142线沿彰鹿路西行与鹿港镇相接:431。\n\n邮电\n彰化邮政始于清领时期,清政府在台设铺递,徒步传递军书,其中彰化县辖有七铺,其中一铺即是“半线铺”。当时邮路从台南到彰化,有牛车作交通工具,彰化以北较为荒芜,只得步行。1874年,钦差大臣沈葆祯来台督办军务,改制铺递,此后邮政除了传递公文之外,也可供私人邮寄,但仅止于大城市:448。1888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开办新制邮政,彰化邮政机构改称“彰化正站”:448-449。\n日治时期初期,由于施行军政,加以兵马倥偬,因此只设野战邮便局。1895年,彰化“第六野战邮便局”设立,仍是以人力投递为主,初时只为军用,隔年也接受民间寄件。1896年,日本政府施行民政,当时邮政与电信事业合而为一,分一等二等;1921年,彰化的邮电机构核定为“二等邮便电信局”,直到后来才改制分为“邮便局”、“电信局”和“电话局”。1941年废除局等制度,彰化邮政机构改为“彰化普通邮便局”:450。\n战后,彰化普通邮便局遭战火摧毁,遂在原址建一木造邮局(即今光复路邮局),复采邮电合办制,改制为“彰化普通邮电局”,在邮电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沿用原局长森本辰一,隔年才由台湾邮电管理局正式接管。1949年,邮电分制,改称“彰化邮局”,1950年核定为“彰化二等邮局”,之后历经三次升格,1981年升为“彰化特等邮局”:451。其后为加强服务需要,先后设立支局服务彰化市民,目前彰化市内共有15间邮政机构:451、454。\n台湾电信始于清领时期,而彰化电信事业则始于台湾巡抚刘铭传,在其筹划建设下,台湾电信陆线在1888年11月由台南取道嘉义、彰化、新竹而达台北:459、461。1896年,日人在彰化设立彰化通信所,之后采邮电合办制,由“彰化普通邮便局”兼办电信及电话业务,主要为传递电报之用。1900年,电话开放民用,在彰化设市内电话,采磁石式人工电话:461。战后国民政府于1949年在彰化市成立彰化电信局,历经多期四年计划,扩充整修电话线路,1952年到1957年间,彰化的市内电话机型改为大型复式交换机,1960年底开始计画改为自动电话,1966年开放使用后,彰化市共有3,000具自动电话:463。\n彰化市内公用电话在1950年设立拨盘式市内公用电话,1963年改为拨号式市内短程长话公用电话,1975年改为拨号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77年改为按钮式市内长途直拨公用电话,1990年改为卡式公用电话并开放直拨国际电话:464。\n\n公共自行车\n彰化县是中台湾第一个推动“公共自行车租借系统”的县市,也是台北市以外第一个导入“YouBike”的县市,2014年5月彰化与YouBike合作,11月2日使用人数破百万人次,2018年1月15日使用人数破千万,彰化市已于2014年5月22日启用“YouBike公共自行车系统”。2021年6月30日彰化与YouBike合约到期,至11月10日起彰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营运商转换为Moovo智慧单车,2022年11月30日使用人数突破130万人次。资料截至2024年11月底,Moovo系统已在彰化市的车站、学校、医院等处设有35个租赁站点,可甲地借车、乙地还车(可彰化县借车、云林县还车),提供民众租借使用。\n\n旅游\n彰化以八卦山为地标,位于彰化市区东侧,包括八卦山大佛、彰师大、国军彰化忠灵塔、乙未保台和平纪念公园及健康步道等,隶属于参山国家风景区所辖的八卦山风景区。八卦山古称“寮望山”或“定军山”,曾是彰化八景之首,具有富丰的景观资源,八卦山上并有一尊高达23公尺的巨型如来佛:824,闻名全台湾。彰化市内拥有内政部指定古迹11座,其中有一座是具有近300年历史的国定古迹彰化孔子庙,曾是中部地区文教发展重地。在特产方面,彰化肉圆与爌肉饭、猫鼠面素有“彰化三宝”之称,彰化市徽并且以此为象征意涵。\n彰化市昔日曾有彰化温泉,在日治时期名闻一时、唯早已枯竭。今日八卦山上仍有“温泉路”作为见证。在彰化火车站北方有扇形车库,目前为台湾唯一保存的扇形车库,是彰化县的市定古迹,目前开放给予民众参观。\n2015年12月4日完工启用的彰北运动中心提供北彰化县民的休闲运动场所\n。以BOT模式兴建的中友百货彰化店也将于2025年开幕营业\n\n国际交流\n姐妹市\n相关条目\n出生于彰化市的名人\n彰化县 (清朝)\n\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外部连结\n\n彰化市公所全球资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彰化市公所农业课粉丝团的Facebook专页\nYouTube上的彰化市公所城市暨观光发展课频道"} +{"doc_id": "5687", "title": "乔治亚", "text": "乔治亚(乔治亚语: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ISO 9984:Sakartvelo,IPA:[säkʰärtʰve̞lo̞] ())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主要国土位于亚洲,但因文化上深受欧洲影响,故也被认为是欧洲国家。格鲁吉亚位于南高加索地区的黑海沿岸,北邻俄罗斯,南部与土耳其、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接壤。格鲁吉亚领土面积有69,700平方公里(包括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人口有3,760,000(2023年人口统计);主要民族为乔治亚族(70.1%),主要少数民族有亚美尼亚族、阿塞拜疆族和俄罗斯族等;官方语言为格鲁吉亚语,居民亦多通晓俄语;多数人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伊斯兰教。\n格鲁吉亚曾经是苏联加盟共和国,是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故乡。1991年4月9日正式独立,首任总统兹维亚德·加姆萨胡尔季阿。独立后,法定国名为“乔治亚共和国”。1995年8月24日该国通过新宪法,国名定为“乔治亚”,曾为独立国家联合体成员。因为俄格战争,格鲁吉亚根据议会2008年8月14日决议退出独联体,并于2009年8月18日完成手续,正式退出。\n现今格鲁吉亚被视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拥有较高的人类发展指数与经济自由度指数,以及相对较低的腐败指标。该国是世界上最早将大麻合法化的国家之一,也是目前唯一大麻合法的前共产国家。其政治上倾向于欧盟和西方国家,甚至与俄罗斯爆发战争并断交。2022年3月3日正式申请加入欧盟。\n\n词源\n格鲁吉亚人自称“ქართველები”(Kartvelebi),称其国土(格鲁吉亚)为“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近“沙卡尔崔洛”的华语发音),称其语言(乔治亚语)为“ქართული”(Kartuli)。单词“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Sakartvelo)由两部分组成:词根“ქართველ-ი”(kartvel-i)指格鲁吉亚的核心地区“卡尔特利”的居民;前缀“სა”(sa)是典型的地理前缀,指“⋯⋯住的地方”,与波斯语的后缀斯坦有类似之处,因此土耳其语Gürci-stān 反而比中英文、希腊文、俄文准确。两词合起来就是“卡尔特利居民住的地方”,后来在中世纪,这一词由单指卡尔特利地区扩展到指整个格鲁吉亚。接受基督教后,格鲁吉亚史家宣称这一名称源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卡尔特洛斯“ქართლოს”,认为他是《圣经》人物雅弗的孙子。\n除立陶宛外,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外名来称呼该国,现代学者认为这些名称可能都源于古波斯语中对该国的称呼varkâna-,意为“狼之地”,在新波斯语中演变为古尔只或古尔詹(gurğ/gurğān),大部分国家对格鲁吉亚的称呼都源于此,中国古代的《元史》称其国为“曲儿只”和“谷儿只”,《新元史》称其国为“角儿只”,也是来源于此。\n世界各国对格鲁吉亚的称呼主要分为4种:\n\n欧美各国的称呼采用源自拉丁文Georgia的各种变体。\n前苏联国家及受其影响较大的国家采用源自俄语Грузия的各种变体。\n伊朗、���拉伯国家、亚美尼亚等国使用历史上的名称。\n使用源自格鲁吉亚的自称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的变体(立陶宛语:Sakartvelas及世界语:Kartvelio)。\n中华民国官方遵从欧美式称呼音译为乔治亚。\n因为近代格鲁吉亚被俄罗斯统治,故许多国家以俄语之名Грузия翻译,包括中国大陆。根据俄语音译的例子有:日本曾译作“グルジア”(Gurujia,汉字表记具琉耳,后日本国于2015年4月22日正式改用西欧拼法的音译,称“ジョージア”,汉字表记为乔治亜)、韩国曾译作“그루지야”(Geurujiya,后改为“조지아”(Jojia))、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译作“Gruzija”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也根据俄语音译作格鲁吉亚(Gélǔjíyà)。2020年12月,立陶宛政府正式改用格鲁吉亚语拼法的音译,译作“Sakartvelas”。\n\n历史\n史前史\n格鲁吉亚文化发展极早,可追溯自青铜器时代,格鲁吉亚曾发现距今一百八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青铜器时代,当时各部落业已形成,青铜器之制作技艺出现后,不同部落间方开始正式交流。\n\n古代\n公元以前,格鲁吉亚境内形成西部的科尔基斯和东部的(高加索)伊比利亚两个国家,其中科尔基斯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的阿耳戈英雄寻找金羊毛之地。\n罗马帝国征服格鲁吉亚的部分地区,此后五、六百年间,罗马帝国与波斯帝国多次开战争夺格鲁吉亚地区的控制权,不过伊比利亚王国的王统持续存在,仅是交替成为罗马或波斯的附庸。公元337年,伊比利亚国王以基督教为国教,之后继于希腊文及叙利亚文的影响之下创制了格鲁吉亚文,促进了格鲁吉亚文艺、社会、民族认同的发展。\n\n中世纪\n580年萨珊波斯废黜了伊比利亚国王,之后与拜占庭帝国瓜分格鲁吉亚地区,设立总督以直接统治。645年左右阿拉伯人攻入格鲁吉亚,之后在第比利斯设立总督(埃米尔)开始统治。9世纪阿拉伯帝国走向衰落,格鲁吉亚贵族巴格拉季昂王朝崛起,统治格鲁吉亚西南部,并于888年加冕为王,但第比利斯等领土还在阿拉伯人手中。\n8世纪,阿布哈兹地区的王公也建立自己的政权,击溃阿拉伯人的入侵,并于778年加冕为王,9世纪走向衰落,最终巴格拉季昂王朝的巴格拉特三世以联姻兼并阿布哈兹,1010年再兼并了卡赫蒂,一统格鲁吉亚,建立格鲁吉亚王国。1122年,国王大卫四世击败塞尔柱军队,取得第比利斯。12-13世纪,格鲁吉亚王国走向兴盛,并在塔玛尔女王(1184-1213年在位)年间趋于鼎盛,领土扩及今日的亚美尼亚、土耳其西部、阿塞拜疆、伊朗西北部,文化也处于兴盛时期,民族史诗《黑豹皮骑士》也在这一时代写成。\n塔玛尔女王之后,格鲁吉亚开始衰落。1226年花剌子模的札兰丁曾攻占第比利斯,蒙古大军也随之到达。1243年,格鲁吉亚王国成为蒙古帝国的附庸,之后又成为伊儿汗国的附庸至1327年。此后格鲁吉亚受到黑死病的打击,地方贵族也渐渐不服从国王的号令。1386年以后,帖木儿帝国、黑羊王朝、白羊王朝等游牧王朝多次入侵格鲁吉亚,带来巨大的破坏,也使格鲁吉亚王国一蹶不振。\n1466年,原本统一的格鲁吉亚王国分裂为三个独立王国(卡尔特利王国、卡赫蒂王国、伊梅雷蒂王国)及五个半独立公国。16世纪后,奥斯曼帝国占领西部,东部则归属伊朗的萨法维王朝及后续王朝的统治。1762年,格鲁吉亚东部的卡尔特利王国与卡赫蒂王国实现统一,之后开始与俄国联系。\n\n近代史\n1783年,沙俄与卡尔特利-卡赫蒂王国签订《乔治亚夫斯克条约》,规定卡尔特利-卡赫蒂成为俄国的保护国,但1801年,俄国违约吞并卡尔特利-卡赫蒂王国。1804年至1864年间,格鲁吉亚其他邦国相继被帝俄兼并,通过与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俄国也夺取了许多奥斯曼帝国治下的格鲁吉亚土地。1917年革命后,俄国陷入混乱。1918年4月成立包含著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的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5月就在鄂图曼帝国入侵下解体,随后在鄂图曼土耳其和德意志帝国保护下,乔治亚民主共和国于1918年5月26日成立。1920年,苏俄在《莫斯科条约》中承认格鲁吉亚独立,但1921年2、3月间,苏俄出兵占领乔治亚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苏维埃政权建立,作为外高加索社会主义联邦苏维埃共和国与1922年加入苏联。1936年,联邦解散,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后,大力提倡开放与改革政策,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相继谋求脱离苏联;1990年,格鲁吉亚最高苏维埃决议苏联之联邦条约违法,并发表主权宣言,更改国名为格鲁吉亚共和国。\n\n后苏联时代\n1991年4月9日,宣布脱离苏联独立,加姆萨胡尔季阿出任首任总统。1991年8月,软禁前苏联领导人戈巴契夫的夺权政变失败后,以俄罗斯为首之十一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格鲁吉亚起初未加入,至1993年12月始加入。1992年1月,格鲁吉亚发生政变,加姆萨胡尔季阿被迫逃往车臣。3月,谢瓦尔德纳泽被指命为格鲁吉亚国家委员会执行主席。1995年11月,格鲁吉亚重建总统制,谢瓦尔德纳泽以70%的选票当选总统。1996年4月,“格鲁吉亚共和国”更名为格鲁吉亚。90年代中后期,由于车臣战争,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关系恶化,俄罗斯指责格鲁吉亚收容车臣武装分子,导致格鲁吉亚倒向欧美。2008年8月12日,因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而宣布退出“独立国家联合体”。\n由于贪污腐败和经济萎靡不振,2003年格鲁吉亚发生玫瑰革命,总统爱德华·谢瓦纳兹下台。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接续后,继续了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之外,更转向亲西方的政策。\n2008年8月7日,格鲁吉亚军队进攻与俄罗斯接邻的南奥塞梯自治区,试图将该地重纳入其政府军管辖之下。南奥塞梯战争由此爆发。2008年8月8日,俄罗斯军队对格鲁吉亚军队发动一系列空袭。据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在非冲突区亦有平民目标遭受空袭,并一度表示考虑退出奥运,俄罗斯官方则否认发动空袭。欧洲联盟闻讯旋提出和平方案,俄罗斯方面当即表明“不赞成欧美国家介入”。2008年8月28日,俄罗斯宣布承认南奥塞提亚和阿布哈兹独立。作为回应,格鲁吉亚于次日决定与俄罗斯断交。2014年,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顿巴斯战争后,格鲁吉亚加强与乌克兰的合作。\n\n由于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战争入侵乌克兰,格鲁吉亚于3月3日正式向欧盟递交申请。同时由于担心格鲁吉亚可能被俄罗斯及其代理人进一步入侵,格鲁吉亚政府目前在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机会。2024年11月28日,作为执政党的格鲁吉亚梦想党宣布暂停加入欧盟的谈判直到2028年,此举引起亲欧盟反对派的不满,反对者认为该党站正走在威权主义、亲俄罗斯、反西方的道路上。抗议者在首都地区与警方发生冲突,除此之外格鲁吉亚全国有至少八个城市、城镇发生示威活动。执政党政府称此举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n\n地理\n为跨洲国家,地跨欧亚两洲,乔治亚西部和黑海交接310公里;在北方有一条跟俄罗斯联邦比邻的边界,长达723公里。全境三分之二以上是山地,北部是大高加索山脉,南部是小高加索山脉,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中间为山间低地、平原和高原,黑海沿岸为科尔希达低地。最高点位于北部俄罗斯边境上的什哈拉山,海拔5193米。主要河流有库拉河和里奥尼河,水流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属亚热带气候,西部湿润,东部干燥。各地垂直气候变化显著。冬季西部温和,东部山地寒冷,夏季全境较热;年降水量西部1,000-3,000毫米,东部仅300-800毫米。\n\n政治\n乔治亚为多党制民主国家,政治制度采用单一国会内阁制,国会议员依政党比例代表制产生,成员共150名。\n2017年9月26日,乔治亚议会投票通过了宪法修正案草案。宪法修正案于2018年总统选举后正式生效,乔治亚由半总统制国家转变为议会制国家。格鲁吉亚总统为正式的国家元首,总理为政府首脑,由议会产生。现任格鲁吉亚总理是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格鲁吉亚总统是萨洛梅·祖拉比什维利。\n主要政党:\n\n统一民族运动党:大卫·巴卡拉泽为该党主席,占现在国会百分之四十席次。\n格鲁吉亚梦想:伊拉克里·加里巴什维利为主席,占现在国会百分之六十席次。\n\n外交\n在外交政策上,乔治亚倾向欧盟国家而与俄罗斯决裂。近年积极争取加入欧盟,并进入北约防御体系。根据格鲁吉亚的外交政策,任何国家若与格鲁吉亚建交,则不能同时与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建交。\n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格鲁吉亚于1992年6月9日建交。乔治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中国原则,不承认中华民国护照为国际旅行证件,所以中华民国国民申办签证具相当难度,除非是应邀参加在乔国举办之国际会议或国际体育赛事,始能个案取得签证。\n2022年3月3日,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乔治亚继乌克兰正式申请加入欧盟。2024年11月28日,新上任的格鲁吉亚总理伊拉克利·科巴希泽表示,该国将暂停四年加入欧盟的谈判,直至2028年。\n\n行政区划\n格鲁���亚在行政上划分为首都第比利斯、两个自治共和国和9个大区。现时这些一级行政区下注册有69个市镇,其中有5个为城市。\n格鲁吉亚包括两个官方的自治共和国,其中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已在1999年宣布独立并获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另外一个非官方的自治领土也已宣布独立。南奥塞梯在格鲁吉亚官方上称为茨欣瓦利地区,因为格鲁吉亚政府认为“南奥塞梯”这个名字暗示着跟俄罗斯的北奥塞梯有着政治上的联系。当格鲁吉亚还是苏联的一部分时,该地区称为南奥塞梯自治州,其自治地位在1990年被取消。自格鲁吉亚独立后该地区事实上从格鲁吉亚分离出去了。尽管曾有重新赋予南奥塞提自治地位的意图,但在2006年该地区未被承认的公投中选民们选择独立。\n在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大量居民被发给了俄罗斯护照,有些是由俄罗斯当局强行发给的。2008年俄罗斯承认南奥塞梯的独立地位,并以此为理由在南奥塞梯战争中入侵格鲁吉亚。格鲁吉亚认定这两个地区被俄罗斯占领。在2008年俄格战争后这两个自行宣布独立的共和国获得了有限的国际承认。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为这两块地区是被俄罗斯占领的格鲁吉亚领土。\n\n未实际统治:\n\n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实质上独立; 阿布哈兹)\n南奥塞梯临时行政实体(实质上独立; 南奥塞梯)\n\n经济\n传统上乔治亚是一个农业国家,种植水果和茶叶。其中乔治亚葡萄酒已有八千多年历史。此外尚有矿产,包括锰和铜。\n由于受前苏联影响,近代乔治亚一直是计划经济。自1991年苏联解体,乔治亚一直要过渡到市场经济。但由于内政不稳,内战频仍,使乔治亚经济一直都处于衰退中。2001年,乔治亚贫穷人口比率为54%。\n而且乔治亚受俄国经济影响很深。2006年俄罗斯宣布禁止乔治亚葡萄酒进口,就引起乔治亚经济很大震荡。与此同时俄方又增加对乔治亚出口天然气售价,连锁引发乔治亚物价上涨。\n截至2014年,乔治亚失业率为13.7%。而GDP中,工业占17%,贸易为17.3%,另交通、通讯和建筑则共占16.8%,而农业则仅占6.2%。自21世纪初以来,格鲁吉亚的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2007年,格鲁吉亚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2%,使格鲁吉亚成为东欧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因其在一年内经济体从第112位提高到第18位被世界银行将它称为“世界第一经济改革者”,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其地位已提升至第六位。\n近年旅游业在格鲁吉亚经济的地位愈来愈重要,境内有著丰富的地貌与历史文化古迹,其中4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遗产。2016年共有2,714,773名游客造访该国。\n\n交通\n格鲁吉亚公路总长度为20,553公里(12,771英里),铁路总长度为1,576公里(979英里)。近年来,格鲁吉亚在其交通网络的现代化建设中投入了大量资金。新高速公路的建设已成为优先事项,因此,第比利斯等主要城市的道路质量显著提高;然而,尽管如此,城际路线的质量仍然不佳,迄今为止只建造了一条高速公路标准道路。格鲁吉亚的铁路由乔治亚铁路营运,因位于黑海和里海之间,成为高加索地区重要的交通要道,有开往邻国俄罗斯、亚塞拜然、亚美尼亚、土耳其的国际列车。目前铁路全部电气化完毕,共有136座车站,其中22座办理客运。第比利斯地铁于1966年12月11日开通。\n格鲁吉亚目前有四个国际机场,其中最大的是第比利斯国际机场,为格鲁吉亚航空的枢纽,提供与许多欧洲大城市的连接。格鲁吉亚黑海沿岸有许多海港,其中最大和最繁忙的是巴统港。\n\n人口\n根据2005年7月的统计,格鲁吉亚全国现时有人口4,677,401人,当中的民族分布如下:\n\n格鲁吉亚人:83.8%\n阿塞拜疆人:6.5%\n亚美尼亚人:5.7%\n俄罗斯人:1.5%\n国内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均在国家独立后纷纷移民离开。生活于阿布哈兹的阿布哈兹人及南奥塞梯的奥塞梯人都寻求脱离格鲁吉亚独立。国内尚有另外两个格鲁吉亚民族,分别为斯凡人及明格列尔人,以及少量的拉兹人。拉兹人主要在土耳其生活。国内其他人口更少的民族计有:叙利亚人、希腊人、库尔德人、鞑靼人及乌克兰人、麦斯赫特土耳其人。\n自从前苏联解体以后,由于阿布哈兹叛乱部队的分离活动、阿扎尔及南奥塞梯的问题,对本国的人口造成冲击,并使经济变得脆弱。寻找工作的困难,迫使数以十万计的格鲁吉亚人出国寻找工作机会,当中大部份选择移民俄罗斯。由于局势不稳,使国民都不太愿意生育,使当地的出生率奇低─邻近的亚美尼亚亦面对同样的问题。目前���国的人口,比苏联时期的1990年要少50万,不过据观察家的意见,现时格鲁吉亚的人口有被高估的成份。\n\n宗教\n格鲁吉亚主要信仰东正教(格鲁吉亚正教会),其他信仰有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罗马天主教、基督新教、伊斯兰教等。\n\n文化\n过去曾认为格鲁吉亚字母在公元284年由高加索伊比利亚王国国王法尔纳瓦兹一世改革发明,但至今尚未发现最古老的例子,只能证明其字母在5世纪公告中已经形成。\n格鲁吉亚的中世纪文化从4世纪开始,受到东正教和格鲁吉亚东正教教会使徒的强烈影响,并可能因此影响了拜占庭。这许多宗教作品的创作得到了鼓励和支持。其中包括教堂、寺庙、艺术作品,如图标装饰和格鲁吉亚圣人圣徒绘卷。此外,也出现了许多世俗的作品,如写关于国家的历史或神话的。\n虽然在7世纪的阿拉伯征服和8世纪穆斯林文化曾对格鲁吉亚有过影响,但是从那个时候格鲁吉亚自身文化也在发展,并与拜占庭的竞争越来越多。在9至10世纪,在格鲁吉亚全国各地,支持使用本国文字,特别是文学和绘画上。格鲁吉亚和格鲁吉亚语的实际影响区域在团结统一和解放之后,格鲁吉亚语广泛传播,在许多周边国家也用于与陌生人之间的交流。\n\n教育\n据2019年数据,格鲁吉亚全国有中小学2313所,大学62所,在校生74万人。主要高等院校有第比利斯国立大学、第比利斯自由大学、格鲁吉亚技术大学、第比利斯国立医科大学、国立美术学院等。2014年,格鲁吉亚的识字率为99.70%,在世界各国中名列前茅。\n\n体育\n格鲁吉亚最受欢迎的运动是足球、篮球、橄榄球联盟、摔跤、柔道和举重,橄榄球被普遍认为是格鲁吉亚的国球。\n\n饮食\n乔治亚地处链接欧亚大陆的贸易路线的中继点,因此饮食受到多个地区的影响。乔治亚饮食的特点是做法及食材多样,且较多使用香料,代表性的食品包括奇克美露里、阿贾普桑达利、巴德里亚尼、戈吉纳基、奇希尔图马、查纳基、罗比奥、卡尔乔、卡里饺、丘尔其赫拉、卡查普里等。\n乔治亚葡萄酒在世界享有盛誉。受黑海影响,温和的气候和潮湿的空气,为格鲁吉亚葡萄种植提供了最佳条件。乔治亚人自8000年前就开始酿造葡萄酒。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塔尔洪也是当地人民喜爱的饮料。\n\n注释\n延伸阅读\n[编]\n\n 《新元史/卷255》,出自柯劭忞《新元史》\n\n参考文献\n参见\n阿布哈兹\n南奥塞梯\n2008年南奥塞梯战争\n苏希什维利格鲁吉亚国家芭蕾舞团(Sukhishvili Georgian National Ballet)\n\n外部链接\n\n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概况》(CIA World Fact Book)2000年版\n格鲁吉亚国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689", "title": "早田文藏", "text": "早田文藏(日语:早田 文藏/はやた ぶんぞう Hayata Bunzō,1874年12月2日—1934年1月13日),出生于新潟县加茂市,日本植物学家,为“台湾植物界的奠基之父”。\n早田文藏1903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后任职于台湾总督府,负责台湾植物研究工作,“从1900至1921年,台湾植物相是他的研究焦点”,其间曾赴中南半岛从事调查。1911年出版《台湾植物图谱》第1卷,其后陆续出版至第10卷,此间,“他为大约1600种的台湾新发现的植物(分类群)命名”。\n早田文藏因研究台湾植物成果卓著,获选为帝国学士院会员。1922年担任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教授,并兼任东大附属植物园园长。他提倡植物的“动的分类系”说,注重以植物内部形态和构造之不同,尤其是以茎的中心柱构造作为分类的基准。\n\n生平\n内文中所列的文献暂列于讨论中,待查实。\n\n1874年-1895年\n1874年12月2日,早田文藏出生于新潟县加茂町(现加茂市),为早田新吉(父)与早田ハツ(母)之次子。在他六岁时,父亲便过世,由其母亲及祖父母扶养。1887年,由加茂小学毕业后,进入私立长冈中学。后来因故辍学,被迫进入长冈市的立见吴服店当学徒,此时(1889年-1890年)他仍自行研习植物学(平凡社, 1979)。\n1892年,早田加入了东京的植物学会。经常向学会提出植物学上的问题(山田, 1934)。他不仅对维管束植物有兴趣,也展现了对苔藓植物的兴趣,于1928年-1929年自己撰文发表其于1893年-1894年间他所采集的苔藓标本。\n1895年,早田离开加茂町,并且进入郁文馆中学。隔年其母亲过世。\n\n1895年-1907年\n1897年3月(23岁),早田自中学毕业,并于7月进入第一高等学校。在开学前,受到同乡川上浩二郎(在台湾基隆建设港口的工程师)的邀请,首度到台湾,但未留下任何采集记录。进入高中后,他极力利用假日及假期从事植物的采集(八田, 1960),1898年在福岛县会津地区(尾濑沼及尾濑原沼泽区)的采集成果,成为他1903年发表的第一篇及第二篇科学文献。\n1900年,早田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同年的七至九月,他进行了他第一次的台湾植物采集行程。1903年7月(29岁),早田自东京帝国大学毕业,他写的毕业论文是日本大戟科植物(山田, 1934)。\n1903年9月,早田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植物系研究所,跟随松村任三(1856年-1928年)研究,并被指定其研究题目为台湾植物相(早田, 1931a)。1904年9月17日,他被指定为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院植物园的助理。\n1905年5月(31岁),被台湾总督府短期聘任,鉴定总督府植物学者所采的标本。这个工作成为其日后对台湾植物相的研究的动力。\n1907年9月,早田提出了四篇文章,获得了理学博士的学位(山田, 1934),这四篇文章是:《台湾菊科植物》(早田, 1904a)、 《日本的大戟科及黄杨科植物》(早田, 1904b)、《台湾的植物名录》(松村、早田, 1906)、《台湾杉,分布于台湾的松柏类新属植物》(早田, 1906)(山田, 1934)。 11月6日,他拿到了东京帝国大学的学位(Ogura, 1940)。\n1907年12月(33岁),刚获得东京帝国大学博士的早田与神奈川县藤泽市的Yozaemon Amaya(天谷与左卫门(此汉字日名需要确认)) 的次女,天谷クニ(Kuni Amaya)结婚。(八田, 1960)。\n\n1907年以后\n1908年8月13日,34岁从植物园的助理升为植物系讲师(Ogura, 1940)。\n1910年,前往英国伦敦植物园邱园及其他数个标本馆,研究台湾植物。\n1911年,出版《台湾植物材料》(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亦出版了《台湾植物图谱》第一卷。\n1917年,五月-八月,在台湾总督府的资助下,前往越南北部(北圻地区)采集,可能是与解决台湾植物的分类问题有关。\n1919年,45岁升任东京大学副教授。\n1920年,获日本学士院颁授桂公爵记念赏,表彰其对台湾植物的贡献。在《台湾植物图谱》第十卷里,他提到此次获奖分别捐给东京植物学会(现为日本植物学会)及台湾博物学会。\n1921年5月至1922年3月,第二次前往越南(早田, 1923)。\n1922年,5月17日,升任东京大学植物分类学教授,继其指导教授,松村任三,成为大学的第三位分类学教授(Ogura, 1940),不幸的,早田大约从1922年开始生病(早田, 1923)。\n1924年,4月26日,继三好学教授([1861-1939]1924年4月2日退休)之后,被指定为小石川植物园园长(50岁)。\n1923年(大正12年) ,9月1日,关东地震,植物系及植物园受到地震损害,但未发生火灾。根据Ogura, 1940(《帝大植物系的历史》):至1925年1月12日所有难民离开,5月15日清理完毕为止,植物园里收容了地震难民最多达2438人。这个时期的小石川植物园园长为三好学及早田。早田任此职位一直到1930年(56岁)。\n1929年,9月,早田由于心脏病发,一度病危(山田, 1934)。半年后,他渐有起色。他开始以其在大学植物系植物学的课堂里所讲述的“中柱系统”与“动力系统”的著作、以及早田对生命的想法的文章、分类学的原理等等相关著作为底稿,著手编辑植物分类学教科书。1933年,几乎是奉献了他仅存的精力,早田以日文发行了他《植物分类学》第一卷《裸子植物》。\n1934年,1月13日(59岁)因慢性心脏病,逝于东京小石川区白山御殿町府邸。丧礼于1月16日在Shinjuku的本妙寺举行,并厝骨于青山墓园(山田, 1979)。\n\n年表\n1874年,12月2日出生于新潟县加茂町。\n1887年,小学毕业进入私立中学。\n1892年,加入东京的植物学会。\n1895年,进入郁文馆中学。\n1897年,中学毕业,首度造访台湾。\n1900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同年的七至九月,第一次的台湾植物采集行程。\n1903年,七月大学毕业,并于九月继续攻读研究所,师从松村任三,研究台湾植物相。\n1904年,担任植物园助理。\n1907年,获得了理学博士的学位。同年12月与天谷クニ结婚。\n1908年,升任讲师。\n1910年,前往世界各大标本馆研究台湾植物。\n1917年,五月-八月,前往北圻地区采集。\n1919年,升任副教授。\n1920年,获日本学士院颁授桂公爵记念赏。\n1921年5月至1922年3月,第二次前往越南。\n1922年,5月17日,升任教授。\n1923年,9月1日,关东地震,影响及于次年他继任小石川植物园园长。\n1924年,4月26日,被指定为小石川植物园园长。\n1934年,1月13日,病逝于东京。丧礼于1月16日举行。\n\n台湾植物专书之出版\n1911���,出版Materials for a Flora of Formosa(470页)(早田, 1911a),其台湾植物图谱(Icones Plantarum Formosanarum nec non et Contributiones ad Floram Formosanam) 第一册,旋即由台湾总督府殖产局出版。(早田, 1911b),本书共265页及40张版图。\n\n哲学思想\n在早田稍后的文献里曾提到过,从孩提起,他深深地关心生死,并且刺激他研究植物以寻求他对生命基本疑问的答案,并且可能“由于家庭的信仰及他父亲早逝的原因”,他在16岁的年纪便已立定志向于植物学。\n1905年,早田文藏受聘为台湾总督府植物调查嘱托,在因缘际会下进入台湾植物研究的领域,直到1924年为止,19年间致力于台湾植物的研究与分类,完成《台湾植物图谱》十卷。由早田文藏命名发表的台湾植物多达1,636笔,成为建构台湾植物志的重大功臣,被誉为“台湾植物界的奠基之父”。\n早田一生关注分类学、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等植物学议题;晚年更涉猎宗教、哲学等层次,进而提出新的“动态分类系统”,影响无数后世学者。\n透过一系列早田文藏的研究,可清楚了解他的生平及其学说论理,进一步探讨学说背后的思想或世界观。大场秀章的《早田文藏》提到,不同于西方自希腊时代建构的“存在连锁”的直线连锁构造,也不同于达尔文、恩斯特·海克尔(Ernest Haeckel)描绘的“演化树”树状构造,早田建构的“因陀罗网”概念,不仅涵盖万物的多样性,也跳脱了直线演化的思维。简言之,他将植物动态分类系统(Dynamic System of Plant Classification)比喻为无数玻璃珠构成的巨大宇宙网络,各个玻璃珠都位在颜色不同的网上,反射出其他的玻璃珠,所以依观察者看的位置不同,就呈现出不同的图样。这是一种有别于单线演化的相对性概念。\n\n重要著作\n《台湾植物图谱》:第1卷-第10卷,1911年至1921年陆续出版。\n\n与早田相关的植物学名\n下列的植物整理自《台湾植物志》第二版第六册(名录)。因此早田曾发表的植物学名并不完整(需再整理出),此为目前仍在使用者。\n\n早田发表新学名之植物\n参见主条目:早田文藏发表台湾植物列表\n早田共发表了\n\n蕨类植物:16科57种。\n裸子植物:5科14种,其中松科植物占了8种,而台湾杉属(Taiwania)为其新拟的属名。\n双子叶植物:75科407种。\n单子叶植物:14科121种。\n总计:早田命名发表的维管束植物有110科599种。\n\n以学名纪念早田的植物\n玉兰草属\n玉兰草(Hayataella michelloides Masam.),茜草科\n1934年,正宗严敬为纪念其恩师,于《台湾博物学会会报》发表在台湾发现的茜草科的新种植物 Hayataella mitchelloides Masam.同时,新拟了属名Hayataella。然而自《台湾植物志》第一版起即未曾见过其标本,植物志里之描述皆引述自正宗发表于《台湾博物学会会报》的文章。\n\n早田兰属\n早田兰(东部线柱兰,Hayata tabiyahanensis (Hayata) Aver.),兰科\n2008年-2009年,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及亨利路思义基金会(Henry Luce Foundation)资助的越南北部植物调查计画,Leonid V. Averyanov在2009年于《Taiwania》发表了兰科植物新的属名,Hayata,以纪念早田文藏,并以早田所发表的植物东部线柱兰(Hayata tabiyahanensis)为本属的模式种。\n\n其他\n中名或学名以纪念早田/Hayata者,以粗体标示。下列共有蕨类一种,双子叶植物11种,单子叶植物一种,合计13种。\n\n早田氏鳞毛蕨(Dryopteris subexaltata(Christ) C. Chr.),鳞毛蕨科\n球果杜英(Elaeocarpus sphaericus(Gaertn.) Schumann var. hayatae(Kaneh. & Sasaki) C. E. Chang),杜英科\n台湾山毛榉(台湾水青冈,Fagus hayatae Palib. ex Hayata),壳斗科\n台湾草莓(Fragaria hayatae Makino),蔷薇科\n单花牻牛儿苗(Geranium hayatanum Ohwi),牻牛儿苗科\n早田氏冬青(Ilex hayataiana Loes.),冬青科\n早田氏爵床(Justicia procumbens L. var. hayatae(Yamam.) Ohwi),爵床科\n兰屿野牡丹藤(Medinilla hayataina H. Keng),野牡丹科\n早田氏蛇根草(Ophiorrhiza hayatana Ohwi),茜草科\n早田氏鼠尾草(Salvia hayatana Makino ex Hayata),唇形科\n假绣线菊(Spiraea hayatana H. L. Li),蔷薇科\n恒春野茉莉(早田氏红皮,Styrax formosana Matsum. var. hayataiana(Perkins) Li),安息香科\n早田氏菝葜(菱叶菝葜,Smilax hayatae T. Koyama),菝葜科\n早田氏柃木(Eurya hayatae Yamam.),茶科(或五列木科)\n\n家人\n父:早田 新吉\n母:早田 ハツ\n兄弟:早田为次子,其兄弟不详。\n妻:早田 クニ,1944年过世。\n子女:三名女儿,次女早夭。有一名儿子,但不详。\n长女早田亮子嫁给早田的学生秋山茂雄,稍后成为北海道大学及金泽大学的植物分类学教授。早田亮子曾要求早田高中时期即为好友的 八田(2004年7月4日,以92岁高龄过世)为早田写传记,成为一篇关于早田早期的生活及家人的优秀传记。\n次女,Kiyoko,三岁即过世。\n三女 Kisako,二次世界大战轰炸时离开东京至札幌其大姊住处。她在1949年于札幌嫁给 Mutsuo Terui。当时 Mutsuo Terui是北海道大学的助教,稍后成为青森县弘前大学植物病理学教授,并且是弘前大学真菌标本馆(HHUF, Herbarium Hirosaki University, Fungi) 的创办人。她于1975年在弘前市过世,享年55岁。\n\n学生\n山本由松(Yoshimatsu Yamamoto, 1893年-1947年):于稍后成为台湾大学的台北帝国大学工作,是“早田在台湾的植物工作继任者”,出版了五卷 《续台湾植物图谱》。后来因至兰屿工作感染恙虫而病逝于台湾。\n正宗严敬(Genkei Masamune, 1899年-1993年):亦是台北帝国大学教授,稍后到金泽大学,一直从事著台湾植物的研究,特别是兰科植物。\n山田幸男(Yukio Yamada, 1900年-1975年):北海道大学。\n木村有香(Arika Kimura, 1900年-1996年):东北大学,杨柳科专家。\n御江久夫(Hisao Migo, 1900年-1985年):上海科学院(Shanghai Science Institute),稍后至山口大学,致力于中国植物的研究。\n佐竹义辅(Yoshisuke Satake, 1902年-2000年):曾任国立科学博物馆植物研究部部长。他在东京大学担任早田的助教时,曾帮助早田研究其中柱理论,并且是苧麻属及灯心草科、谷精草科植物的专家。同时他亦是个受欢迎的日本主要植物图鉴编辑者,曾发行五卷《日本野花图鉴》。\n秋山茂雄(Shigeo Akiyama, 1906年-1984年),北海道大学,后来到金泽大学,是东亚苔属植物(莎草科)专家\n\n早田文藏纪念碑\n为纪念早田文藏博士在植物学上的贡献,于1936年1月13日午后3点半揭幕浮雕纪念碑,浮雕部分由北村西望建造,花岗岩基座由井手薰设计,但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亡佚,且在北村西望纪念馆中关于原件纪录未多著墨,于2017年9月30日台北植物园原址揭幕仿制之早田文藏纪念碑,同时揭幕的有佛里铜像。\n\n相关词条\n牧野富太郎、大渡忠太郎、内山富次郎、田代安定、川上泷弥、岛田弥市、佐佐木舜一、田中长三郎、亨利(Augustin Henry)(英国人)、金平亮三、矶永吉、山本由松、工藤祐舜、正宗严敬。\n\n注释\n文献\nAveryanov, L. V. 2009. Hayata glandulifera(Orchidaceae), New Genus and Species From Northern Vietnam. in: Taiwania 54(4): 311-316.\nOhashi, Hiroyoshi. Bunzo Hayata and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Flora of Taiwan (PDF). TAIWANIA 54(1): 1-27. 2009 [2011-04-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4-19) (英语). (英文,内容包括早田文藏的传记、贡献,以及其拟新分类群的现今地位。大桥是仙台东北大学植物园教授)。 \n吴永华,1997。《被遗忘的日籍台湾植物学者》。第95-145页。(台湾)台中:晨星出版社。\n吴永华. 《早田文藏: 台湾植物大命名时代》. 台湾研究先行者丛书 第3卷 (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 2016年8月15日: 456页 [2016] [2017年1月5日]. ISBN 978-986-350-17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年12月26日)."} +{"doc_id": "5698", "title": "九龙城", "text": "九龙城(英语:Kowloon City)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九龙城区的中心部份区域,广义上横跨九龙城区及黄大仙区。狭义之具体位置为东面以东正道与沙浦道及黄大仙区东头邨及东汇邨为界,东南面以太子道东与马头涌及启德为界,南面以太子道西与马头围为界,西面以联合道与九龙仔为界,北面以东头村道与黄大仙区白鹤山为界。\n现时九龙城以住宅楼宇为主,由于相当邻近前启德机场,故该区楼宇高度受到严格的限制,未有太大发展,直至机场搬迁后才逐渐有高楼大厦落成。九龙寨城公园亦位于九龙城。\n\n地理位置\n九龙城位于马头围及马头涌以北,乐富(黄大仙区)以南,九龙仔以东,范围包括九龙寨城公园,以及贾炳达道及衙前围道一带。\n而广义上,九龙城还包括东头邨和白鹤山,包括美东邨的前身东头村和西头村附近,即北至杏林道与乐富为界,东至彩虹道包括启德河上游一带与新蒲岗为界。不过,随着区议会制度的建立,基于人口分布等因素,东头邨和美东邨被划入黄大仙区,故现今一般将该地视为黄大仙区的范围,另外在沙浦道部分区域也划入黄大仙区。一般而言,部分前启德机场之范围原属于九龙城的一部份,惟经过发展之后,成为一个新区域启德。\n\n地名由来\n九龙城名称起源于19世纪清政府驻军的九龙寨城(Kowloon Walled City,即“九龙墙城”之意)。早年英国人曾称当地为 Chinese Town(意为“中国城”),城墙后于二战期间被日军拆毁。当时九龙寨城为九龙半岛上唯一的城镇,后来“九龙城”演变成城寨所在地一带的地名。\n\n地名使用\n值得留意的是,虽然九龙城道(位于土瓜湾)、九龙城码头与巴士总站(位于马头角)、九龙城(盛德街)巴士总站(位于马头围)、九龙城法院大楼与九龙城裁判法院(位于马头围)及九龙城政府合署(位于红磡鹤园)均以九龙城为名,但实际上以服务全九龙城区而命名,并不在九龙城的范围。\n\n气候\n历史\n九龙城一带于北宋时期为官富场,香港历史上的食盐,除很短的一段时期外,都是由香港政府专卖的。宋代的官富场占地包括现在九龙尖沙咀、九龙城、土瓜湾以至将军澳一带,是当时广东十大盐场之一,有军队屯卫。\n相传南宋最后两位皇帝,曾于九龙城附近居住以逃避元朝蒙古军队追捕。故元代时有人在此处山石上刻“宋王台”三字作为纪念。到清代中叶尚存,位置约在现今九龙城寨公园之南,启德机场旧址的西北方。而二零一四年在兴建屯马线宋皇台站( 宋皇台公园旁)时,出土大量两宋时期文物,或可旁证宋帝昺和宋帝昰曾在此处避难。\n1842年香港岛割让给大英帝国,清政府1847年决定在九龙城扩建官富寨作军事驻地,为现今历史中所知的九龙寨城。\n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之后,因为香港全境已由英国管治,只剩下弹丸之地的九龙城寨,因租借条件指明九龙城寨由中国官员管理,但英方其后驱逐清朝官员,英方却未能有效管治,九龙城寨形成中英港政府三不管地带。\n1910至20年代,何启区德等人组织启德置业公司,于九龙城附近填海,兴建启德滨住宅区,惟因省港大罢工,计划失败告终,部分土地划入九龙城,而邻近海边部分则改为航空用途,最终形成启德机场。\n1933年6月,港府为了改善当地的卫生情况,宣布以换地赔屋的办法,要九龙城寨的全部居民,迁往狗虱岭(今天慈云山山脚一带),拖拉四年不成功。后来港府因为无法理会,所以九龙城寨得以一直保存至1987年。\n1984年,中英两国谈判及签署中英联合声明,英国完全让步,对九龙城寨的主动权转为中国手中。1987年,港府宣布清拆九龙城寨。\n\n1993年,九龙寨城清拆工程展开,原址改建为一个中式庭园公园。公园保留寨城一些原有的建筑物及特色,保留大量重新挖掘出来的清朝和宋朝遗物和建筑。至今九龙城寨的香港历史在公园一小角仍有简介。\n自1998年启德机场搬迁后,政府放宽楼宇高度限制,近年兴建不少单幢住宅,食肆亦因而起变化,开设不少年轻化的茶座以至甜品店。\n2012年至2014年,在宋皇台附近的沙中线港铁站工地发现众多两宋时期至近现代文物,民间有舆论呼吁保育整个考古遗址,但最终香港政府祇是答允保留两个宋代方井。部分古井及考古遗址则暂时以回填(backfill)方式保育,未公布最终的保育方式。\n\n社区环境\n私人屋苑\n资助房屋\n东头邨(属于黄大仙区)\n东汇邨(属于黄大仙区)\n美东邨(属于黄大仙区)\n\n商场\n九龙城广场\n\n街市\n九龙城街市\n\n医疗服务\n李基纪念医局\n\n康乐文娱设施\n九龙寨城公园\n贾炳达道公园\n\n宗教建筑\n侯王古庙\n\n教育\n香港兆基创意书院\n民生书院\n\n文化活动\n九龙城有“小泰国”和“小潮州”之称,衙前围道一带的多条内街,共有超过200间不同地方特色的食肆,当中不少是泰国菜,也有潮州菜、越南菜、印度菜、清真菜及四川菜等,区内还有多家特色甜品店,因此这处有“食城”之称。\n坊间对于泰国人聚居九龙城有不同说法。有居住九龙城的泰国人表示,九龙城在1980年代至90年代因来港当家庭佣工,在人生路不熟情况之下,加上邻近旧启德机场,为互相关照,开始有泰国人定居。现时区内有5间泰国杂货店,主要聚集于城南道,区内部份告示更有泰文。\n自2007年4月起,九龙城内之城南道每年会举办泰国泼水节巡游及泰国文化表演。城南道及打鼓岭道亦是九龙城内泰国商店较集中的两条街道。\n由2009年起,逢12月设文化活动“九龙城书节”,以当年牛棚书节的模式举办。设书商、创意地摊、讲座、工作坊、读书会和电影放映等活动。活动在香港兆基创意书院举行,每年吸引不少市民参与。\n\n交通\n主要交通干道\n太子道西\n太子道东\n亚皆老街\n界限街\n联合道\n衙前围道\n贾炳达道\n\n公共交通\n区议会议席分布\n根据九龙城区选区分界图,九龙城主要部分属于龙城选区,小部分沙浦道列入黄大仙区东头选区。为方便比较,以下���表以宋皇台道、马头涌道、亚皆老街、露明道、界限街、联合道、东头村道、东正道、沙浦道(包括富豪东方酒店)、原启德机场(包括原客运大楼至启德明渠的跑道范围,即现时启德发展区)为范围。\n\n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n\n相关\n启德机场\n\n参看\n马头围\n新蒲岗\n九龙仔\n九龙塘\n九龙街\n九龙寨城\n\n参考来源\n外部连结\n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九龙城"} +{"doc_id": "5699", "title": "陈诚", "text": "陈诚(1898年1月4日—1965年3月5日),字辞修,乳名德馨,别号石叟,浙江处州府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是中国国民党的党、政、军首要人物之一。其军事集团是蒋介石嫡系部队中坚力量。他自到黄埔军校起就一直追随蒋,成为蒋之心腹干将,曾任军长、兵团总指挥、集团军总司令、军政部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国防部参谋总长等要职。到台湾后,历任台湾省主席、行政院长、副总统和中国国民党副总裁。曾兼任海军总司令。\n\n生平\n早年经历\n陈系浙江青田县高市乡外村人,1898年1月4日出生(清朝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世代务农。幼年体弱多病,1905年从堂伯陈为谦为师。陈从小受学于清末廪生、五叔公陈一鹏。翌年进入青田县高市小学(高市小学养正小学)。1912年,陈小学毕业后,他父亲考虑到家庭经济拮据,打算留他在家里经营小本生意,佐理家务,让其弟陈正修考中学。但陈力图求学来改变自己处境,便自作主张,先在家温习功课一年,再瞒着父母,以出外做小买卖为名,步行100多里,到处州莲城书院投考,被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录取。他父亲只好让他继续念书。\n1917年,陈在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浙江省立处州第十一师范学校本科)第二期毕业。翌年,带着妻子嫁妆到杭州,插班考入体育学校(杭州省立体专学校),仅一个月就毕业。随后暂居杭州,准备另图深造。当初师范毕业后曾经独闯日本,他当时希望投考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可是主考者看不上他,以他身材瘦小为借口,拒绝他报名。\n陈父亲老友兼同乡杜志远将军当选国会议员,北上就职,途经杭州。陈即上门拜访,请求父执提携。杜志远看他找不到出路,又念他年轻,便带往北京。陈借一张处州中学毕业文凭,冒名顶替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因考试成绩差,身材矮小,不能录取。1919年,经杜志远向陆军部军需司司长、主试官魏宗翰疏通,陈以备取生名义进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后,军校停办,他南下广州,在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服务,并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保定军官学校复课后,仍回校继续肄业。\n1922年6月,陈在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毕业,分配到浙江绍兴浙军第二旅第六团第三连当见习官。不久,补为少尉排长。邓演达奉孙中山命,到上海罗致军官,在广州大本营组建新军。陈在保定军校学习时,与邓演达有师生之谊;从老乡得到此消息后,即向团部请假,没有批准,便不顾军纪约束,迳自跑到上海投奔邓演达。12月,随邓演达到广州。\n\n黄埔军校\n邓演达在建国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担任团长,陈担任中尉副官,旋任上尉连长,担任孙中山大元帅府警卫。1924年5月,陈随孙出征西江,在肇庆与桂军冯葆初部作战中,胸部中弹,送入医院治理;粤军参谋长蒋适到肇庆,乘便赴医院慰问伤员,对陈抚慰有加。此为陈第一次认识蒋。\n\n担任炮兵科教官\n6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陈因征战骁勇,被孙点名送进这所军校进行重点培养。陈经黄埔军校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学生队副总队长严重援引,于9月调到军校任上尉特别官佐(即候差军官),担任教育副官之职。1925年,黄埔军校设炮兵科,因陈出身保定军校炮科,遂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n\n东征\n次年元旦,黄埔军校成立炮兵营,蒋任命陈为第一连连长。2月,参加第一次国民革命军东征,讨伐陈炯明。2月15日拂晓,蒋亲自在炮兵阵地上督战,攻击淡水城战斗开始。陈炮兵连表现英勇。陈指挥炮兵猛轰,命中目标,摧毁城墙多处,教导第一团、第二团军兵组成奋勇队,随即从缺口冲击,攻下淡水城。东征初战告捷,陈炮兵连受到蒋赞许。\n3月12日拂晓,陈炯明林虎部乘右翼东征军久战疲惫,大举反攻,于棉湖战役中与教导第一团激战。当时教导第一团以1,000余人兵力,独挡陈炯明军2万多人,情况十分险恶。蒋在指挥所督战,看到陈炯明部步步���近,和苏联顾问鲍罗廷驱车赶到炮兵阵地,冲着炮兵连长着其架起炮来打。陈右臂挂彩,亲自上炮台将炮瞄向陈炯明城垛指挥所,连开三炮命中陈炯明部大本营。在棉湖战役,陈险些阵亡。蒋在指挥所从观察镜里看到炮火轰散陈炯明军,使其四处奔逃,对鲍罗廷高兴地说:“这连长不错,打得准!”再次得到蒋赞赏。\n5月底,东征军回师广州;陈刚步入军界,美称“三炮起家”。陈突接到母亲电报:“辞修吾儿,你父病逝,迅速回乡治丧。”;陈请假回乡,料理父亲丧事后,因伤未愈,没有和妻子同房,引起妻子猜疑,认为他做官有外遇,看不起她,便自杀送院救治未死。陈见家里接连出事,十分灰心,不想回广东,跑到杭州请求省长夏超在警界找一个位置,可是没有被录用,只得再回广州炮兵营。\n6月,陈奉命参加平定桂军刘震寰部和滇军杨希闵部叛乱;6月13日,杨希闵部胡思舜旅败退增城,突然回师广州,反攻观音山。陈正率炮兵连在北校场出操,见事态危急,当机立断,命炮兵向滇军轰击,首发击胡思舜旅军旗,滇军四散奔逃;黄埔教导团闻警赶去,歼灭胡思舜旅。\n\n担任团长\n9月,国民政府为统一广东,第二次东征彻底消灭陈炯明部。10月14日,在攻克天险惠州城战役中,陈亲率山炮一连(炮兵第一连),秘密推进到北门外不到500公尺,直接瞄准轰击,将敌侧防机枪火力点悉数摧毁,掩护登城部队攻克惠州,立下战功,获赏银500元;蒋更器重陈。由于陈在战役中展现的勇气与火炮射击技术让蒋印象深刻,后续蒋对陈也就更加器重。惠州城战役胜利后,蒋拨交给陈更多的苏援火炮,成立国民革命军炮兵第二营,下辖18门山炮,10月15日陈获任命为少校营长。东征告一段落至北伐之间,同时兼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训练部炮兵科中校科长,1926年6月又升任第一补充师筹备处主任兼第三团团长。\n\n北伐\n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北伐后,陈转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7月底转任第一补充师第三补充团团长。11月,第一补充师更改编制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一师,第三补充团则编为第六十三团,陈仍该任团上校团长一职。\n1927年1月,第二十一师进抵浙江衢州,担任中路军作战任务,在龙游、兰溪一带,与孙传芳、孟昭月部展开激战;2月中旬,退据杭州。孟昭月部喘定,复图反攻;陈率第六十三团在桐庐西北浪石埠过江,与孟昭月部3个师背水苦战战日,伤亡巨大。后来陈带领一支特务队,在深夜突袭孟昭月部司令部。孟昭月部不知虚实,自相仓皇退走。第二十一师乘势追击,克服新登,继入杭州,浙江乃底定。北伐军分三路进攻江苏、安徽,第二十一师随东路军取淞沪,陈率第六十三团攻占吴江。3月22日,乘夜攻克苏州。陈第六十三团出力最大。复下松江,在常熟东门外河下截击直鲁军毕庶澄轻重部队和军官教导团,俘获甚众。\n\n担任师长\n1927年4月,任第二十一师少将副师长。6月30日,升任为第二十一师师长。10月,被何应钦借故免职,后由严重保荐任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副厅长。\n\n中年经历\n第一次国共内战\n1928年3月,蒋任命陈为总司令部中将警卫司令,兼炮兵指挥官。8月,第一集团军整编为6个师,蒋任命陈为第十一师副师长。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陈协助师长率领部份部队;5月,蒋命令第十一师开往鄂北襄、樊等战略要地驻防。不久,师长曹万顺因处事失当,被调任新编第一师师长,陈即升任师长。随后陈大量招揽使用黄埔学生,在11师中锐意改革,推行“人事公开、经济公开、意见公开”的“三大公开”的整军策略。\n1930年4月,在中原大战中,陈任讨逆军第二军副军长,率领第十一师,首战马牧集,再战曲阜,三战济南,战功卓著。5月,中原大战爆发。蒋高度评价11师在中原大战中的战绩:“马牧集开战守之端,曲阜挽垂危之局,郑州结胜利之果。”陈也被誉为“勇敢神速,出奇制胜,力挫顽逆,居功甚伟”。11师借中原大战胜利的机会,大量收编杂牌部队,迅速扩充为5个旅又5个团,实力几乎相当于1个军。\n\n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n1930年8月,第十一师领到奖2万元,陈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军军长,仍兼第十一师师长。第十八军辖第十一师、第十四师及直属攻城旅,总兵力达4万余人。时年34岁,人以“童子军”相称。中原大战结束后,蒋赏识陈军事才能,派往江西参加“围剿”中共革命根据地。因为陈从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起家,所以人们便将陈诚派系叫作“土木系”——十一为土,十八为木,第十一师和第十八军也就成为陈系统部队的基础,18军巅峰时期下辖多达8个师。\n1931年3月1日﹐湘鄂赣三省“剿匪”边防督办、第五路军总指挥王金钰及第十四师师长陈在南昌行营向何应钦报告三省红军状况及“围剿”计划。4月27日,陈在家书中称:“蒋先生要发表关于宗教的那篇文章,实在使我对于革命前途起了无限的失望和悲观。”4月29日,陈在家书中称:“前日所谈关于耶教问题,每感年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实为中国历史所未见。但怎样使这一变动适合民众的需要,使中国社会达到较高度的模型,是全中国人民意志的总汇。目前虽然许多现象是模糊而不清晰,然而一切变动,一个新的社会政治中所蜕化,实在没有必要。同时共产主义决不是共产教,用耶教绝对不能打倒共产主义。耶教在中国根本不能存在,青年信仰不坚确,不能以耶教作中心,可以使之坚确。”7月,蒋亲任总司令,坐镇南昌指挥第三次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以何应钦为剿匪前敌总司令,兼左翼集团军总司令,统朱绍良、蒋鼎文、陈等部。陈受任追击军第二路指挥官。在家书中,陈称:“枪是保护人民的,军人是人民行动的护士,军人的情绪要与人民的情绪打成一片。军人不顾忌要做社会民众的领袖,但是切不要有意去做社会民众的领袖。”陈在家书中称:“我每次回想,我只能算是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的镖客,保护他们来剥削民众;自己的弟兄连饭也没得吃,衣也没得穿,而且他们这群东西,把三民主义当作民脂民膏民命来吃。”8月邓演达被捕,陈在家书中说:“每忆我与择生,虽因各人主张不同,各行其是,而私人情感实未因此而稍减。前日电总司令,请为国惜才,从宽拟处。因总司令对择生兄,不但是政敌,且私人情感亦极恶劣,实择生兄过去有过分之处。此次被捕,定祸多吉少。”\n1932年8月21日,第二路军陈部“围剿”江西红军,是日占领兴国。8月27日,陈部占领江西宜黄,红军向广昌、宁都、东韶方面撤退。12月19日,陈部陷资溪,12月20日又陷黎川。\n1933年2月,国民政府任命何应钦为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部署第四次围剿事宜,以陈为中路军总指挥,辖周至柔、孙连仲、李延年第2个师。陈到处筑公路和碉堡,后在湖北黄陂和江西宜黄等地被红军歼灭近3个师。陈在家书中称:“今日之社会,没有武力不能确保和平,单纯以武力保障和平,仍有走上独裁政治之危险……我们如果要向社会主义途径上走,应以武力毁灭社会之桎梏与消灭社会上一切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反抗不合于正义的行为,这样以正义做中心的和平,才是永久的和平。”同年秋,蒋在庐山创办军官训练团,蒋自任团长,陈任副团长。\n1934年夏,蒋亲驻南昌行营指挥,以顾祝同为北路总司,辖蒋鼎文、汤恩伯、陈、薛岳等部。9月下旬,蒋调50万兵力,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围剿,陈奉派为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第三路军总指挥。10月,红军主力开始长征,陈自任驻赣预备军总指挥。\n\n任陆军整理处处长、峨嵋山训练团副团长\n1935年3月,蒋指令武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派陈兼任处长,分期整理全国陆军。3月12日,蒋令武昌行营设立陆军整理处,派陈兼任处长,分期整理全国陆军,要求四年内整理好60个师,是日陆军整理处成立。是年秋,蒋为统一川军政治思想,在峨嵋山举办训练团,自兼团长,陈、刘湘为副团长,由陈主持其事。\n1936年2月,陈奉蒋之命,任晋、绥、陕、甘四省边区“剿匪”总指挥,率领大批国军到山西堵击红军,赴山西增援阎锡山。3月25日,陈奉蒋令,自汉口抵达太原,与阎锡山协商“剿共”事宜,3月28日阎锡山以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名义委任陈为“剿匪”军第一路总指挥,下辖关麟征第五纵队、吕济第六纵队、汤恩伯第七纵队,令其迅速恢复同蒲铁路南段交通。4月22日,“剿匪军”第一路总指挥陈抵灵石召集“剿共”各将领,面授机宜,飭令分途进攻晋西红军。4月23日,陈返太原,与阎锡山密商“肃清”灵石、孝义等处红军。5月13日,陈在太原与汤恩伯、阎锡山等商“剿共”军事,5月16日陈与阎锡山协商中央军入陕西事宜。5月21日,陈、朱光、关麟征晨飞西安,与张学良会商“剿共”。红军回师陕北后,陈又调回南方。陈济棠、李宗仁联合反蒋,6月,陈奉命赴粤设立“广州行营”,解决“两广事件”。8月12日,蒋续召余汉谋、陈、钱大钧等会商桂局。\n\n西安事变\n1936年12月6日,陈奉命前赴绥远、山西与傅作义、阎锡山晤谈前方军事后,是日返西安谒蒋报告一切。12月11日晚,蒋要最后确定剿共军事计划,留张学良、陈、卫立煌、陈继承等在华清池吃晚饭。12月12日晨,国民革命军第十七军在西京招待所扣押南京军政大员,如陈、内政部长蒋作宾、邵力子、福建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及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并以排枪扫射陈住所,中央委员邵元冲等中枪遇难。西安事变时,陈与蒋同时被扣留于西安招待所。\n\n任军政部政务次长\n1937年1月4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命陈率第四集团军,主持陕西东路军事宜。春,陈任军政部政务次长,兼武汉行营副主任。1月14日,军政部次长陈至太原与阎锡山商谈陕事。3月28日,陈飞抵广州。4月1日,陈主持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广东分校举行典礼,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出席并讲话。\n\n中国抗日战争\n1937年5月14日,蒋指示陈筹备庐山暑期训练事宜,暑期训练期以半月为准,7、8两月分为三期召集,受训人员应加入中央政治学校训导班与中央军事机关各厅长、各军校教育长、机械化部队各部队长等,课程以学科占十分之六,术科占十分之四。6月22日,蒋兼任庐山暑期训练团团长,陈任教育长。7月初,时值中国抗日战争初起,蒋又办庐山训练团,兼任团长,陈为教育长。聘请名流学者、大学校长、教授为讲师,轮训部队中、上级军官和中学校长、中国国民党各省市党部委员,以及县长、专员等,以统一中国国民党内对抗战思想。可是只办两期,“八·一三事件”发生。\n中国抗日战争爆发,陈以为,“与其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淞沪战起,8月18日,蒋电召陈抵达南京,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当时,蒋嘱咐陈三项任务。当晚,陈与白崇禧副总长、黄绍竑、王达夫等会商战斗序列。\n\n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增调部队指挥淞沪战役\n返回南京后,蒋询问视察情形。蒋当即发表陈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并增调部队赴上海参战。陈死守昆山一线,多次组织指挥大会战。国民政府派出最精锐部队应战,先后出动张治中、陈、顾祝同、朱绍良、罗卓英、薛岳、胡宗南等50余万人,日本亦先后出兵30余万人,由松井石根指挥。\n\n任武汉卫戍司令部总司令、兼任中央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n1938年1月,南京政府迁至武汉,湖北成为四川大后方门户。1月1日,蒋命令组织武汉卫戍总司令部,任命陈为总司令,负保卫武汉之全责。是年春,武汉卫戍司令部成立,防守武汉及其周围。1月14日,陈电告蒋,晋中各军“气势极坏,转移一月有余,多属涣散颓唐,不能作战。高级将领不振作,不负责件,是为主因”,要求派员视察整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一直留守在武汉,想起早年在黄埔军校时结识的周恩来,决定力邀周恩来参加政治部领导工作;经中共中央同意,周恩来获准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2月4日,蒋电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规定武汉附近阵线工事应照新式野战筑城构筑,限期完成。当时政治部是国民政府中公开容纳中国共产党人和其他非中国国民党人士参加之一个统战机构,除部长由陈担任外,副部长是周恩来和黄琪翔。2月20日,陈颁布武汉附近防御工事构筑计划,将各永久工事分为10个区,由各连队分别负责兴建,同时对整个阵地编成与兵力部署、大炮配置等,亦均有所决定。2月4日,湖北省政府主席陈因公离省,由省民政厅长严立三代行职务。6月,第九战区成立,陈任司令长官(薛岳代),防守湖北南部、湖南、江西一部,参与武汉会战。7月20日,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陈由南昌抵九江,嗣后由星子转观音桥赴莲花洞,设行营莲花洞。\n陈先后还兼珞珈山军训团教育长、航空委员会、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一团副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和中央训练团教育长。1939年1月15日,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陈在重庆招待记者谈第二期抗战战略,指出今后战事用正规军固守要点,巩固国家政权根据地;在敌人后方以游击战为主。2月2日,陈在重庆招待记者谈扩大兵役动员称:兵役动员重在宣传,而宣传重在下乡。\n抗战中,“土木系”的实力扩展到7个军:第十八军、第五十四军、第七十五军、第七十九军、第八十七军、第九十四军和第九十九军,从第十八军中出了5位一级上将(含追晋一位)、4位二级上将(含追晋一位)、4位��谋总长、2位海军总司令、1位空军总司令、1位联勤总司令,成为中央军黄埔系中势力最大的一个分支。\n1940年1月,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长陈函呈蒋,请求辞去党政方面的兼职,专门负责前线军事,并直言:“今日党政军各方面之症结,不外人事机构之不得其当。”针对军政部,陈提出改进兵役制度,取消补训处,以及编制上“应以我一师战胜敌一个联队为准而定”等整军想法。不久,桂林行营、天水行营,第六战区、第十战区相继撤销,但为安置部分高阶将领,另设军委会桂林办公厅、军委会西安办公厅。1940年,宜昌失守。7月,统帅部成立第六战区,陈任司令长官,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驻节恩施,坐镇陪都门户。8月21日,陈对报界人士报告宜昌失守之经过,并称已经蒋令准,将辞去政治部部长及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长等一切后方兼职,今后将专负战区责任,从事拱卫行都工作。陈所部于上高战役、湖北战役取得胜利。\n1943年2月,陈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虽交由孙连仲代行,然重大事情需陈亲自过问遥控。1943年5月,离开云南,返回湖北,指挥对日作战,取得鄂西大捷。1943年10月因患十二指肠溃疡呕血昏迷,美军友人曾劝赴美治疗,祗以责任重大无法远离致未果,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交由卫立煌代理,陈返重庆郊外静养,病况稍减。1944年4月,豫湘桂会战豫中战役局面崩溃。蒋忧心河南战事,5月8日派侍从室主任林蔚登门劝陈中断休养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收拾豫西残局。5月12日晚飞抵西安下榻城南杜工祠。7月陈正式就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四个月内工作特繁,病情又转剧,仍照常治事。\n随着豫湘桂会战湖南、广西境内的战局持续恶化,日军深入贵州南部,造成西南后方恐慌。1944年11月20日,何应钦辞去军政部长职务,蒋特任陈为军政部长。陈开始整军。1944年11月,兵役署升级为兵役部。1944年底,青年军编练总监部成立,罗卓英任总监,黄维任副监,后又增加彭位仁、霍揆彰任副监,基本上都是陈系统之人;政治部主任则为蒋经国。1945年1月,陈兼任后勤部总司令。1945年初,军政部调查摸底,仅军事机关、学校、补给、运输、兵役、力役、兵工、医药等非战斗单位就有数千,人员超过180万。陈用十六字形容:“组织繁复,系统淆乱,权责不清,靡费害事。”至于战斗部队,集团军以上高级指挥机构56个,110多个军,340多个师,饷册列报官兵400余万。事实上“各级官佐咸有溢额,而士兵常不足于编制”,确切人数无从统计。陈拟定整军纲要,分为“整编部队”、“加强训练”、“改善卫生”、“实物补给”、“平均待遇”、“核实发放”、“裁并机构”、“简化系统”、“安置编余人员”等项。至1945年6月,陈裁并步兵14个军、40个师,骑兵2个军、4个师,合计裁减42万余人;军事学校裁撤21个,官生兵夫5万余人;军事机构裁撤1100余个,人员近43万人。\n7月30日,国民政府特任张厉生为内政部长,王世杰为外交部长,陈为军政部长,俞鸿钧为财政部长,翁文灏为经济部长,朱家骅为教育部长,俞飞鹏为交通部长,谷正纲为社会部长兼农林部长,徐堪为粮食部长,谢冠生为司法行政部长,鹿钟麟为兵役部长。9月21日,军政部长陈由重庆到成都,商讨川、康整军问,决定川、康部队今后保留3个军、6个师、2个独立师,9月24日陈由成都返回重庆。\n\n第二次国共内战\n1946年5月23日,陈任参谋总长。6月1日,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陈由军政部长改任首任参谋总长(1946年6月1日-1948年5月12日)兼中华民国海军总司令(1946年7月1日-1948年8月25日)。\n1946年6月26日,蒋调集数百万大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10月11日至20日视察刚刚收复的张家口,其间于10月17日在北平向中外记者宣称:“三个月至五个月内解决共产党解放区问题。”然而,一年来国军全面进攻解放区却没有进展。\n1947年1月9日,参谋总长陈报请裁撤军官总队,蒋批复同意。1月15日,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赴郑州晤参谋总长陈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检讨战局,研究作战方案。1月17日前后,陈往来于徐州、开封、郑州一带指挥军事。1月24日,陈赴鲁南视察,部署军事。1月26日,陈坐阵徐州督战,声言“党国成败,全系鲁南一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为免遭各个歼灭,采取“集中兵力,稳扎稳打,齐头并进,避免突击”之战法。2月,陈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3月17日,参谋总长陈向中国国民党六届三中全会报告军事,���述一年来建军、复员、整军工作之情形及对中共之军事情况,称:“剿匪绝对自信,绝对有把握”,“剿匪应以军事为中心。”3月20日,陈招待记者称:“如果真正作战只需三个月即可击破共军主力,但过去是因和谈关系,国军多是被动挨打。政府用兵之目的在于平定叛乱,非至共军全部解除武装不止。”4月12日,陈对记者称:接收旅、大之准备仍在布置中,如外交无问题,东北国军对击溃旅、大之共军有充分把握。5月17日,参谋总长陈飞徐州指挥军事。5月30日,美军阵亡将士纪念日,南京美军于清凉山外侨公墓举行纪念仪式,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美军顾问团团长鲁克斯亲临主持;参谋总长陈诚、次长黄镇球、联勤总司令郭忏等参加。6月24日,陈在宪政促进会报告军事形势。7月9日,蒋出席三民主义青年团九周年团年,并致训词,发表《对党团合并的指示》,称“统一党部与团部的机构,这是要使本党起死回生的一个重要措施”;团书记长陈书告全国青年实行总动员。7月10日,参谋总长陈由南京飞抵北平,7月12日上午出席北平行辕军事会议,讨论补给问题;日内转赴沈阳部署军事;7月15日抵四平、长春视察,7月20日飞返南京。\n熊式辉在中国东北地区穷于应付,一再求去。8月2日,蒋决定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并入东北行辕;是日接见陈,令其前往东北负责指挥军政。8月6日,陈自南京抵达沈阳;行前,蒋接见,指示东北党、政、军整理方针。1947年8月5日至7日,美国总统特使魏德迈莅临东北视察。8月10日,陈在沈阳商定改组东北军政机构。同日,魏德迈在南京向蒋递交详细提纲,列举中国国民党需要改革诸点:军事方面按才用人,建立良好之官兵关系,南京对前线作战少加干涉;清除贪污无能官员;约束特务活动;改变外贸设施;并指出东北战局不利“与人谋不臧有关”。8月12日,陈飞抵沈阳,研究改组东北军政机构,8月15日视察四平,8月16日飞吉林市、小丰满视察,8月21日由东北飞回南京。蒋先后邀北平行辕主任李宗仁、国防部长白崇禧接任东北行辕主任,皆拒绝。遂令陈诚兼任该职,同时由参谋次长林蔚代行参谋总长一职。8月29日,国民政府令免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职;特派陈兼东北行辕主任。蒋为挽救东北战场危局,派陈接替熊式辉为东北行辕主任,指挥国军先后向山东、东北解放区进攻,均被击溃。9月1日,陈飞抵沈阳述职后,以“整饬内部,安裕民生,培养战力”为方针,刷新政治,整编部队。9月2日,陈正式就任东北行辕主任职,副主任郑洞国,参谋长董英斌;陈发表告东北军民称:今后行辕首要任务在执行政府“剿匪”国策。9月6日,陈到东北后,实行“确保北宁,打通锦承,维护中长,保护海口”之新战略,企图争取局部主动;是日集中4个师,分为左、中、右3路,自绥中、锦州向热河东部建昌方向扫荡。陈裁撤保安司令长官部,声言不许东北民主联军有第六次攻势。他首先撤换一批军、政要员。接着,将东北9个保安区司令部和11个保安支队,及青年军第二〇七师,分别扩编为新三军(军长龙天武;下辖原新六军第十四师,师长许颖;原第十三军第五十四师,师长史松泉:原辽宁第二、第九保安区保安团改编之暂编第五十九师,师长梁铁豹;隶属第九兵团)、新五军(军长刘云翰;下辖原第四十九军第二十六师,师长彭巩英;原东北第一保安区保安部队改编之暂编第五十师,师长吴宝云:原东北第八、第十保安区保安部队改编之暂编第六十师,师长陈膺华)、新八军(军长沈向奎:下辖原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师长黄文徽;原第五十二军暂编第五十四师,师长黄建镛;原东北第七保安区保安部队改编之暂编第五十五师,师长安守仁)和第六军(军长李涛:下辖原东北交警第十三、第十四总队编为第一六九师,师长张羽仙;原新一军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罗英;隶属第九兵团),使国军在东北战场部队恢复到10个军,50余万人。陈明仁坚守四平街去职,国军措置求功急切,失去军心民心。\n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已转入战略反攻。陈调整军事部署,将10个军分为第一、第六、第八、第九4个兵团,采取“倚托重点、向外扩张”机动防御方针,以图在北宁、中长两路重点防御,并伺机打通锦承路。\n1947年9月中旬,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截断铁路交通,国军损失颇巨。陈在北宁路防线被突破,增援部队在杨家杖子附近被歼3个师1万5千余人,新六军等部被迫南援锦州。\n随后,陈一面扩编部队,新组建2个军;一面收缩兵力,以13个正规军固守沈阳、锦州、四平、吉林、长春等大中城市。12月15日,在东北民主联军冬季攻势下,沈阳吃紧,法库受困,彰武丢失,1个师被歼。东北民主联军直逼沈阳近郊,于白旗堡击败国军。1948年1月7日,新五军在辽西公主屯一役,被东北民主联军4个纵队包围歼灭,军长陈林达等被俘。\n国府召回陈,1948年1月20日,蒋宣布卫立煌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总司令兼东北行辕副主任。东北行辕主任仍由陈兼任,而不常驻东北,由卫立煌代行主任职权。陈原拟等卫立煌到职后,集中精力于东北政治经济之革新,然而医生建议必须卸职治疗。2月5日,陈奉准自沈阳飞返南京,稍作停留即往上海国防医学院彻底检查病状,5月12日,请辞参谋总长本兼多职,均获允准,乃专心割治胃部。3月29日,第一次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因东北作战失利、整军、收编伪军等问题受到严重冲击。5月10日提出书面辞呈。参谋总长由顾祝同接任。6月4日入住上海江湾国防医学院,6月12日手术割治胃部。海军总司令一职到1948年8月才由桂永清接任。10月30日,蒋安排陈自上海移居台北草山疗养,“不必忧虑时局”。\n蒋为安排后路,派陈主持台湾政务,改编和整训由中国大陆迁往台湾之部队。1948年12月29日,蒋公布由陈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陈因事前未被咨询,对此人事命令感到困惑,打算婉拒。1949年1月5日开始主持台湾省政。蒋函电陈,“如何不速就职,若再延滞,则夜长梦多,全盘计划,完全破败也。”1949年2月蒋任命陈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以图确保台湾,是蒋“引退”前重要人事部署,认为“有台湾在,即使大陆尽失,也可复兴”。1949年7月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结束,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任军政长官,辖区为台湾与苏浙闽潮汕沿海地区,负责收容整编撤出大陆的军队。\n\n撤离中国大陆\n1949年1月1日,蒋以《总统令》明令发表陈任台湾省政府主席。1月5日,陈正式就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蒋催促陈就任,足见蒋对于安排陈主政台湾之急切与重视。1月11日,蒋致电陈,指示治台方针六点。1月12日,蒋告诫陈,“台湾法律地位与主权在对日和会未成以前,不过为我国一托管地之性质,何能明言作剿共最后之堡垒与民族复兴之根据地,岂不令中外稍有常识者之轻笑其太狂呓乎。”1月18日,国防部遵蒋令,作以下人事任命:一、汤恩伯专任京沪杭警备总司令;二、衢州绥靖公署撤销,改设福州绥靖公署,派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三、派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四、广州绥靖公署主任宋子文专任广东省政府主席,派余汉谋为广州绥靖公署主任;五、台湾警备司令部扩大为警备总司令部,陈兼任总司令,派彭孟缉为副总司令。1月21日,陈自台北飞杭州迎候蒋。陈在奉化溪口接受蒋指示。陈严格规定由中国大陆撤退到台湾之部队,第一步必须放下武器,重新整编。\n2月,为配合军事戒严,颁布“入境限制办法”,主要目的是防止中国共产党“渗透”活动。2月5日,程思远应邀于台北会晤陈;陈就李宗仁饬释张学良问题对程表示,张非受台省管束,台省无权决定,予以推诿。2月1日,台湾省政府主席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将成立台省自治研究会和经济建设研究会,为积极推行地方自治作准备工作。2月4日,陈宣布台湾实施“三七五减租”。2月18日,海南特区行政长官李汉魂至台访陈,商谈时局及释放张学良问题。\n3月1日,台湾省政府规定入境补充办法,对军公人员和旅客入境者,有所限制;如军公人员入口证明书、旅客入境许可证有效期三个月,仅能使用一次,入境时由检查人员收缴;中央各机关派到台湾之工作人员及台省军公人员眷属,以随行直系为限;由香港到台湾客应向外交部两广特派员公署申请等等。3月13日,蒋经国在溪口随侍蒋时,函电宋美龄:“……陈(陈诚)在台湾恐亦不能持久……家中目前尚平安请勿念儿”3月24日,陈自台湾赴溪口。3月29日,陈出席台北青年节大会,致词称:青年学生之使命为帮助政府完成后期革命;“如有人对现状不满,觉得共党区域较此间安定,余极愿意拨付旅费,送其前往共区,且更欢迎前往者再度回来,俾为吾人证实台省与共党之间到底何方为佳”。\n4月9日,陈取代蒋经国担任中国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省实行耕地三七五减租条例。4月30日,陈谈话,以台湾为基地,徐图复兴大业。\n5月1日,美国���广州公使克拉克报告美国国务院他4月30日在桂林与李宗仁长谈4个小时,相信李是真正决心与蒋摊牌,并自认有希望成功;李说蒋想复出掌权,但蒋觉得除非蒋到政府所在地广州,否则蒋不能复职,而蒋不能到广州,除非李也在广州;李提到蒋在考虑退休时,曾想住在台湾,当时省主席陈曾把此项可能性向美国总领事提起,美国总领事非正式提到台湾的法律地位要等到对日和约签字才决定;据李说,美国总领事之评论转报给蒋,蒋才认定不能退休到一个中国主权可能被质疑之地方,因此才决定去奉化。5月1日,陈兼任台湾党部主任委员。5月13日,海南岛行政长官陈济棠应陈诚之邀请,偕顾问孙家哲乘机飞台,商讨台湾及海南岛联防计划;陈济棠携带李宗仁亲书长函一封转交陈诚、居正,请二人速赴广州一行,集商要事。\n5月20日,台湾警备总司令部宣布全省戒严(陈诚颁布《戒严令》),戒严区域划为台北市、北部(包括台北、新竹两县及基隆、新竹两市)、南部(台南、高雄两县及台南、高雄、彰化、嘉义、屏东五市)、东部(台东、花莲两县)、澎湖五戒严区;规定基隆、高雄两市实行宵禁;并颁布“罢市扰乱秩序者杀”等十条禁令。6月1日,台湾省政府宣布经济独立,设立台湾区生产事业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全省生产,由陈兼任主任委员;省府同日又宣布设立中央在台物资处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一职亦由陈兼任。6月15日,为解决财政经济危机,陈颁布《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新台币发行办法》、《新台币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n6月8日,蒋经国随蒋抵台湾高雄刚逾两周,致函蒋:“辞修(陈诚)先生恐难负治理台省之重任,俞大维先生实为主持台省行政之适当人选。”7月19日,行政院院会决议设置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以陈为东南军政长官。8月15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陈正式就任。是年秋,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奉命裁撤,分别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及台湾省保安司令部。\n9月12日,东南军政长官陈巡视厦门、金门防务并召开军事会议。9月13日,汤恩伯由厦门飞抵台北;陈离开厦门回台北。9月,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军政长官陈秉承蒋之意志,在金门、厦门危急时,使东南军政副长官罗卓英冒越权之名,向第十二兵团调用第十八军,不以之运台澎,以履行保卫台湾之使命,而使之赴金门,以增援当地守军,此乃大将“顾大局,救他人”之风范。\n9月28日,东南军政长官陈在招待立法委员席上,驳斥台湾交联合国托管说,指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自己有防卫领土的责任。”;并谓:台湾防务已部署完成,安全定可无虞;呼吁各方“精诚团结,共渡难关”。10月8日,高魁元乃率所部由汕头登船出动。当厦门失守后,陈迅以第十二兵团急援金门。陈认为,金门地区防守力量空虚,一旦失守,不仅沿海各地难以确保,而且台湾本岛亦受威胁。他即派人携函赴广州晋谒蒋,并请王世杰将此情况代陈蒋。时蒋拟飞重庆部署西南军事,接到陈函件后,即改飞台北。陈临时改变部署,立即命令胡琏率领正在航行途中之第二船团,改航金门,接替防务。经蒋批准,陈即抽调胡琏兵团第十九军(军长刘云瀚少将,下辖第十三师、第十四师、第十八师)增援金门。10月27日,东南军政长官陈飞临金门,曾亲至战地视察,归时途次一三二高地,100余名人枪整齐之解放军突由深壕密草中,旋即出降。此时乃下午4时余,应为真正之战事结束。在10月27日“金门战役检讨会”,陈训词:\n\n“此次金门大捷……造成东南军事胜利的开端,给国人一个失败心理的改变,总裁闻悉,异常高兴,特派我前来本岛,慰问全体将士,当胜利消息传到台湾时,正是台湾光复四周年的纪念日,本人正在参加开会,台南的火炬正要到达的时候,就接到汤总司令报捷电话,这个巧合,使台湾民众闻讯之后,无不欢欣鼓舞,预兆著今后国家前途的光明。\n……”\n\n陈主政台湾一年间,两次召集全省行政会议、实施入境管制、粮食增产与整顿公营事业、改革币制、推行计划教育,并准备实施台湾地方自治。陈采取各种措,整顿军事、政治、经济,为蒋去台湾作准备。12月10日,蒋从成都直飞台北,下午降落海口机场停留约两小时向薛岳将军下达作战命令,陈亲往台北松山机场迎接。12月16日,东南军政长官兼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主席陈以军事繁重,势难兼顾,呈请辞去台湾省政府委员兼主席职务,情词恳切,陈准免兼职;兼台湾省保安司��陈呈请辞职,陈准免兼职。\n\n接任行政院院长\n1950年3月7日,总统提名陈为行政院长,咨请立法院同意;3月8日,立法院同意。3月15日,蒋提名陈继阎锡山任行政院长,经立法院投票同意。蒋咨请立法院同意,咨文说:“陈君敭……去岁受任东南军政长官兼台湾省政府主府,对于整军御敌、政治经济诸项措施,尤多建树,……现值巩固台湾,筹划反攻大陆之际,陈君敭历中外,文武兼资,……出任行政院长,必能胜任愉快。……”陈上任后,以“确保台湾,准备反攻”为施政总目标,开发经济,控制财政。提出“以农业培植工业”、“以工业发展农业”之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方针;主张财政以“开源”与“节流”为根本,整顿税收,管制外汇,确立预决算制度。6月,蒋宣布解散派系林立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和监察委员会,重新建立一个“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由16人组成。7月,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蒋交议之“中国国民党改造案”,蒋以陈等为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负责改组中国国民党。\n1952年10月,中国国民党召开七全大会,票选中央委员,蒋经国得票第一,陈第二,后来公开发表时,是陈、蒋经国依序排列。中国国民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大会,通过“中央委员会组织大纲”,选举陈等10人为中央常务委员。\n\n当选副总统\n1954年2月,蒋提名陈为第二任副总统候选人。3月22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选举大会,蒋当选为第二任总统;3月24日,陈为第二任副总统。5月,蒋提名俞鸿钧继任行政院长,经立法院投票同意。7月,总统府设置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以副总统陈兼主任委员。11月,陈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主任委员”。\n1955年7月,石门水库建设筹备委员会成立,以陈为主任委员。8月,总统府参军长孙立人因遭受冤屈,被诬指涉匪谍郭廷亮冤案引咎辞职,蒋指定陈等九人组织调查委员会澈查。1958年7月15日,俞因受到监察院弹劾请辞,又由陈继任行政院长。1957年10月,经中国国民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由蒋建议恢复副总裁职位,并由陈担任,直至逝世。\n\n晚年经历\n1959年5月20日,蒋经国函电宋美龄:\n\n“……二中全会已完满闭幕全会一致主张父亲于明年连任总统后因父亲指示对于此事不宜在此时作决定故未作决议惟在陈副总裁政治报告决议中指出总裁之领导将决定国家民族之前途只要我海内外同胞有此要求总裁对于复国建国之艰巨责任自不容诿卸余情函禀敬请福安儿经国谨禀辰哿”\n\n1960年3月,陈连任副总统。陈任副总统直至1965年3月逝世为止,做行政院长直至1963年为止。1961年7月至8月访问美国,与甘迺迪总统及詹森副总统会晤。大约1962年至1963年间,陈与蒋经国有误会。蒋经国常常独坐深思,有时蒋找不著他,官邸叫国家安全局去找人,原来蒋经国独坐在北投淡水线公路旁,或是淡水海边岩石上。\n\n1963年,中国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陈主张在推选总裁后,次日即选副总裁,而蒋则主张在选出中央委员后,再选副总裁,陈认为这样产生副总裁,是在中央委员中产生,没有党副领袖高于一等之尊敬。1963年3月4日至3月9日,访问越南,与总统吴廷琰及副总统阮玉书会晤。11月21日,中国国民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致推举陈连任副总裁。12月15日,行政院改组,副总统陈因肝病恶化,请辞兼行政院长职务,严家淦继任院长。1964年3月,陈再度当选副总统。是年陈最后一次出席军事会议,他不出席训话,在闭幕晚宴中才出席。6月14日,陈出席石门水库完工启用典礼,是他生前最后一次参加的公开活动。\n\n逝世\n1964年11月,经医生诊断确定为肝癌。1965年3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常会,推派代表慰问陈病况;3月4日,蒋伉俪探视陈病况。3月5日下午1时05分,陈副总统在副总统官邸(台北市信义路二段20巷1号之1)逝世,终年68岁。\n\n身后\n蒋特派张群等治丧。蒋为陈举行隆重葬礼,并亲自到灵前献花圈,并指令张群、何应钦等元老和五大院院长诸位大员组成治丧委员会,按党最高级别发丧。蒋极感悲恸。3月6日,蒋亲莅陈灵前祭吊;3月10日,陈大殓(于台北市第一殡仪馆举殡),蒋伉俪亲临致祭。蒋挽联陈,痛失肱股,联云:\n\n光复志节已至最后奋斗关头,那堪吊此国殇,果有数耶?\n革命事业尚在共同完成阶段,竟忍夺我元辅,岂无天乎!\n\n陈遗嘱为:\n\n“希望同志们一心一德,在总裁领导之下,完成国民革命大业;不要消极,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老幼,全国军民共此患难;党存俱存,务求内部团结,前途大有可为。”遗嘱只字未提“反攻大陆”或“光复大陆”字样,尽管蒋对此遗嘱有所保留,但最后还是批准照原件发表公布。\n1965年8月30日,陈葬于台北县泰山乡同荣村(今新北市泰山区同荣里),蒋两度亲往致祭。按照陈生前意愿,以家乡传统方式安葬。1993年8月,陈与夫人谭祥的骨灰迁移到高雄县大树乡(今高雄市大树区)佛光山万寿园纳骨塔三楼,原本的墓园交由泰山乡公所管理,改建为陈诚纪念公园,后更名为辞修公园。数年前,陈诚骨灰再迁回新北市三峡区,由家属另外规划安奉。\n\n评价\n陈在中国大陆情势逆转之关键时刻,整编来台部队、改革币制、稳定金融、推行土地改革、规画地方自治,对台湾社会与经济有深远影响。国民党内部称他是“蒋介石的替身”、“第二号人物”。\n蒋数次致函陈,“戒其骄矜”。\n陈旧部杨伯涛曾说:陈诚素性好动,除勤劳治军之外,稍有暇时,即延揽名流,敬礼贤达。1940年1月,张发奎回始兴不几天,陈、白崇禧和蒋待从室主任张治中等,相继以电话或电报规劝。1月26日,张发奎随同陈、李济深等,路经柳州,到达迁江桂林行营指挥所。\n\n轶闻\n陈在黄埔时期起就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私交甚好,后来因意识形态分道扬镳。1965年夏,陈逝世几个月后,周恩来前往上海迎接李宗仁时,在虹桥机场候机厅休息室里,高度评价:“陈辞修是爱国的人,他坚决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可惜他身体不好……他临终时留有遗嘱。台湾当局要修改发表,他夫人反对说:‘要动,就不发表。要发表,必须原文。’”\n\n著作\n陈著有《台湾土地改革纪要》一书被译成英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等,成为一些国家实行土地改革参考资料。在台湾期间,他著有《八年抗战经过概要》、《如何走向安全和平之路》、《革命的道德》、《从政回忆》等。\n\n《陈诚回忆录:抗日战争》东方出版社 / 2009-10\n《陈诚回忆录:建设台湾》东方出版社 / 2011-04\n\n家庭\n陈祖父陈锦云、曾祖父陈贵芬、高曾祖父陈生善,均务农为业。父亲陈希文为晚清秀才,家有薄田,不甚富有。戊戍维新后,改习新学,杭州初级师范学校毕业,曾任青田县教育科长和县敬业初级小学校长。叔父陈一鹏为晚清贡生。母亲洪氏书莲性格俭朴,勤于家务,育三男一女,陈居长,次子陈源(字正修),幼子陈敏(字勉修);女儿陈金花,八十五岁于台北逝世。\n陈原配妻子吴舜莲。1917年,陈经同乡同学吴子奇介绍,便和吴之妹妹吴舜莲结婚。1925年5月底,陈请假回乡,料理父亲丧事后,因伤未愈,没有和妻子同房,引起妻子猜疑,认为他做官有外遇,看不起她,便自杀送院救治未死。\n1932年元旦,陈与谭延闿女儿谭祥结婚。共诞下四子二女:长子陈履安(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经济部部长、国防部部长、监察院院长、无党籍总统候选人)、次子陈履庆、三子陈履碚、四子陈履洁,长女陈幸、次女陈平。陈家教极严,副总统座驾决不送儿子上学,其公私分明,有如此者。\n2015年3月5日,为纪念陈逝世五十周年,国立政治大学举办其相关文物特展。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及长子前监察院长陈履安、四子陈履洁与长女陈幸,以及前国安会秘书长胡为真夫妇等人均出席开幕仪式。\n\n荣誉\n白象勋章(泰国,1963年7月1日公布)\n\n关心教育\n1931年,陈资助家乡高市小学新建校舍;1932年,资助高市小学一万银元,建成一座三层八问的教学大楼,和一座教师办公大楼。1946年,陈发起创办石门中学。\n陈长子陈履安于1971年在台北县三峡镇(今新北市三峡区)创办一私立高中,取其父表字辞修,名曰辞修高中。\n\n艺术形象\n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由李强饰演陈诚。\n2014年:电视剧《长沙保卫战》,由刘小宁饰演陈诚。\n2021年:电视剧《大决战》,由邢岷山饰演陈诚。\n\n参考文献\n参见\n土木系 (国民革命军)\n第一次陈诚内阁\n第二次陈诚内阁\n肥料换谷\n\n外部连结\n\nTemplate:末任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一级行政区行政首长"} +{"doc_id": "5706", "title": "埃斯特雷马杜拉语", "text": "埃斯特雷马杜拉语(Estremeñu)是一种罗曼语族语言,在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使用。\n\n方言\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通常分为三个分支(北部或“高埃斯特雷马杜拉语”——artu estremeñu,中部或“中埃斯特雷马杜拉语”——meyu estremeñu,和南部或“低埃斯特雷马杜拉语”——bahu estremeñu)。北部方言通常被认为是适当的语言,并在西北埃斯特雷马杜拉与卡斯蒂利亚-莱昂的西南部萨拉曼卡使用。中部和南部方言的使用者在埃斯特雷马杜拉、韦尔瓦省、塞维利亚省及安达卢西亚。\n在葡萄牙的巴兰科斯小镇(位于埃斯特雷马杜拉、安达卢西亚、和葡萄牙的边界),一个葡萄牙方言称作“Barranquenho”受到埃斯特雷马杜拉语的影响。\n\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的历史\n西部埃斯特雷马杜拉在收复失地运动时期被莱昂王国夺回,新来的天主教居民使用“古莱昂语”,并于十二世纪左右来到今日的埃斯特雷马杜拉领土。莱昂王国与卡斯蒂利亚王国联盟之后,卡斯蒂利亚语慢慢取代了拉丁语作为西班牙官方语言,因此“古莱昂语”渐渐被藐视。\n萨拉曼卡大学建立之后,因受到卡斯蒂利亚语之教育影响,原本的古莱昂王国之阿斯图-莱昂语渐渐被分作阿斯图里亚斯语、莱昂语及埃斯特雷马杜拉语。西班牙语在埃斯特雷马杜拉的扩展也来自南方巴达霍斯省之经济复苏。\n第一次提倡埃斯特雷马杜拉语的写作由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一位西班牙著名诗人何塞·加布里埃尔,之前埃斯特雷马杜拉语只是口头语言。何塞·加布里埃尔终生住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北部的卡塞雷斯地区。他写了许多埃斯特雷马杜拉语文献。现今许多人想复兴这个语,使埃斯特雷马杜拉北部变成双语地区。\n\n文法\n语音\n机构和媒体\n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区域有“APLEx”组织,一本杂志《Belsana》和一个文化报《Iventia》,专门提倡埃斯特雷马杜拉语。\n\n例子\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L'estremeñu es una luenga palrá nel noroesti la comuniá autónoma d'Estremaúra\n西班牙语:El extremeño es una lengua hablada en el noroeste de la comunidad autónoma de Extremadura\n中文:埃斯特雷马杜拉语是一种在西班牙的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使用的语言\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在民族语言报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西班牙语文地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西班牙文)\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虚拟图书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PLEx 埃斯特雷马杜拉文化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文化新闻网站\n埃斯特雷马杜拉语言制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12", "title": "化隆回族自治县", "text":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海东市下辖的一个自治县,位于青海东部。面积2740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4%。县人民政府驻巴燕镇。化隆是兰州拉面外出务工大县,2015年遍布中国271个大中城市的14430家拉面店实现营业收入60亿元(拉面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n\n人口\n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化隆回族自治县常住人口为200474人。\n\n地理\n地理位置东经101°39′-102°42′,北纬35°48′-36°17′。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南边隔黄河与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尖扎县相望,西边湟中县、贵德县,北边平安县、乐都区。境内以山地为主。\n\n历史\n西魏置化隆县,隶湟河郡。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建省时更名巴燕县,归青海省辖,1931年改为化隆县。\n1954年3月1日建立化隆回族自治区,1955年5月改称化隆回族自治县。\n\n行政区划\n化隆回族自治县下辖6个镇、7个乡、4个民族乡:\n巴燕镇、​群科镇、​牙什尕镇、​甘都镇、​扎巴镇、​昂思多镇、​雄先藏族乡、​初麻乡、​查甫藏族乡、​塔加藏族乡、​金源藏族乡、​二塘乡、​谢家滩乡、​德恒隆乡、​沙连堡乡、​阿什努乡、​石大仓乡、​李家峡管理委员会和​公伯峡管理委员会。\n\n民族\n居民有回、汉、藏、撒拉等族,回族较多。\n\n社会\n化隆县是以回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从20世纪90年代起,该县非法制贩枪支活动猖獗,所制的仿“五四”、仿“六四”枪支,称为“化隆造”,成为非法枪支中的一大“品牌”。该县造枪手艺源自马步芳时期当过兵的军械师,枪支普通零件就地取材,而枪管等关键零部件则来自外地。虽然“化隆造”名气很大,但实际处于非法造枪产业的下游,利润较低。警方多次展开打击行动,加上很多人已经外出卖拉面致富,近些年已经很少有非法造枪的情况了。不过,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也会有人重操旧业,继续造枪。\n化隆拉面最初源自化隆人马贵福与其朋友韩录在厦门开设的拉面馆。1988年8月,二人听说许多穆斯林客商在南方吃不到清真餐,便在厦门火车站附近开了家“清真拉面馆”。之后许多化隆人也开始拖家带口去外地开拉面馆。由于化隆名气小,而兰州牛肉面名气大,这些拉面馆多使用“兰州拉面”的名字。县政府也支持当地百姓前往外地开拉面馆,通过提供一年无息贷款、组织培训等措施帮助创业。“十二五”以来,化隆县县累计发放贴息贷款近5亿元,全县共有12万人在全国271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5万家,实现总产值近100亿元(拉面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3%)。“拉面经济”已经成为当地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20年4月,化隆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化隆县人民政府"} +{"doc_id": "5714", "title": "修水县", "text": "修水县是江西省九江市下辖的一个县、地处赣西北,修河上游,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山脉之间。是(赣、湘、鄂)三省,(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武宁)九县的交界处。县人民政府驻义宁镇义宁大道。\n修水县,古号“分宁”,国史有上望之称,是江西省面积最大和九江市人口最多的县,是九江市域副中心城市。\n\n历史\n商周属艾国,故后袭称“艾”。\n隋开皇九年,属建昌县。\n武周长安九年,建昌县析置武宁县,此地属武宁县。\n唐睿宗景云元年,改武宁县为豫宁县。宝应元年豫宁县复为武宁县。\n唐德宗贞元十六年二月,析武宁西八乡置分宁县,隶属洪州。\n北宋,分宁县属江南西路洪州镇南军,后改为宁县。开宝八年,宁县复为分宁县。\n南宋建炎四年,升分宁县为义宁军。\n元至元二十三年,于武宁县置宁州,隶龙兴路,下辖武宁县、分宁县。大德八年,宁州移治分宁县,仍隶龙兴路。\n元末,朱元璋改龙兴路为洪都府;1363年又改洪都府为南昌府。\n明洪武三年十二月,宁州降为宁县,仍隶南昌府。\n弘治十六年,宁县又升为宁州,属南昌府。\n万历四年,李大銮举兵抗明,被鄱阳守备邓子龙镇压。为此,万历五年,在浏阳县、平江县、新昌县(今宜丰县)、万载县、宁州交界的山区择地,于宁州武乡二十四都(今铜鼓县城)设铜鼓石守备司,守备邓子龙镇守,兴建城垣,以境内有“铜鼓石”而得名。\n清雍正元年,瑞州府同知移驻铜鼓,设置瑞州分防府。雍正六年设“铜鼓营把总廨”。\n乾隆三十二年设铜鼓营都司衙署。\n嘉庆三年七月镇压白莲教刘联登、宋怀璞、魏文宗有功,于嘉庆六年六月改宁州为义宁州,以示嘉许。\n光绪二十九年,裁撤绿营都司,提议铜鼓营“改营设县”未果。\n光绪三十二年,同盟会“萍醴浏大起义”波及此地。\n光绪三十四年,清廷援虔南先例,改铜鼓营为抚民厅。\n宣统二年正月初一(1910年2月10日),废铜鼓营,设铜鼓抚民厅;勘界时义宁州武乡金鸡桥之南的上半乡(五十三、五十四、五十五都)、崇乡高坳、港口之南的上半乡(二十一都至二十八都)划归铜鼓厅。当时反对分治的本地人士称“铜鼓设县,地少人少,缴纳钱粮,负苛奇重,民无以堪”,直至1915年中秋才平复。\n1912年全国废除府、州、厅,义宁州改为义宁县,铜鼓厅改为铜鼓县。\n1914年,因与广西省义宁县重名,改称修水县。\n修水县是江西西北门户,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代以来,屡有重大兵事发生。明清时期,李自成、石达开、李秀成等起事都波及此地。\n土地革命前后,修水的革命斗争如火如荼,秋收起义首先爆发和湘鄂赣省委及省苏维埃的驻扎修水,使本县成为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和著名苏区,在中共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n\n地理\n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和九岭山之间,是三省(湘、鄂、赣)九县(靖安、奉新、宜丰、铜鼓、平江、通城、崇阳、通山、武宁)的交界处和三个省会城市(长沙、武汉、南昌)的中心点。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公里,是江西省幅员最广的县。\n\n气候\n修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普遍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冷凉,时有霜雪。夏季炎热,常有干旱发生。春秋季相对较短。降水充沛,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n修水至今保持着中国除新疆外的最高气温纪录,1953年8月15日,该县最高气温达到44.9 °C(113 °F)。\n\n行政区划\n修水县下辖19个镇、17个乡:\n义宁镇、​白岭镇、​全丰镇、​古市镇、​大桥镇、​渣津镇、​马坳镇、​杭口镇、​港口镇、​溪口镇、​西港镇、​山口镇、​黄沙镇、​黄港镇、​何市镇、​上奉镇、​四都镇、​太阳升镇、​宁州��、​路口乡、​黄龙乡、​上衫乡、​余塅乡、​水源乡、​石坳乡、​东港乡、​上杭乡、​新湾乡、​布甲乡、​漫江乡、​复源乡、​竹坪乡、​征村乡、​庙岭乡、​黄坳乡和​大椿乡。\n2020年11月1日零,全县常住人口总数为710620人(不包括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和居住在县内的港澳台居民以及外籍人员),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3998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29366人,减少4.0%。\n\n交通\n220国道过境。\n 353国道过境。\n\n文化\n修水自古称“文章奥府”,为“濂溪弦铎之地,山谷桑梓之乡”,文化教育比较兴盛。宋代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宋郊、宋祁兄弟和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徐、祝等大姓亦办有书院,培养众多人才。自唐宋至清代,本县共有进士201名,举人317名,仅宋代即有进士160名。北宋一朝,双井村出进士48名;历代有丞相2名,尚书16名,正一品官员3名,从一品1名,正二品5名,从二品4名;知名文学艺术家21名。\n全县有古文化遗址116处,其中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最著名。1978年被命名为山背文化。\n\n历代名人\n资源\n矿产\n修水矿藏以黄金、白钨、石煤、石英、瓷土、石板最具有特色。古市等地砂金以精纯闻名海内外,土龙山等地原生金藏量丰富,香炉山钨矿品位为全国之冠,储量居全国第二。广泛分布的石煤总储量达47亿吨,占江西已探明的石煤储量一半。竹坪的青石板蕴藏量大,产品远销东南亚。此外,还拥有铀、钒、磷、石灰石、大理石、石膏、银、铜、铝、锌、云母等矿藏。\n\n水利\n修水河道众多,自然落差大,雨量充沛,水利资源极为丰富,蕴藏量40万千瓦,可开发量在20万千瓦以上,50%保证率年地表水总量3.7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总量4.8亿立方米,人平均拥有水量6500立方米,还有泰清、司前、汤桥等多处温泉。西南部建有大(二)型水库东津水库。\n\n林木\n修水共有林业用地面积497.62万亩,森林覆盖率49.2%,活立木蓄积量736万立方米,杉木占森林蓄积量的56.92%,马尾松占森林蓄积量的28.19,毛竹有3.92万亩,蓄积量为568万根,植树造林保存面积83.2万亩,被列为江南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n\n动植物\n修水野生动物种类繁多,现有脊椎动物200多种,其中哺乳动物30多种,鸟类41种,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华南虎、金钱豹、獐、蟒蛇、白鹇等18种,省级保护的黄鼬、大杜鹃等8种。此外还有众多的鱼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均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n修水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有种子植物2000多种,属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的植物54种。如中国特有的活化石银杏,本县特有的珍稀树种柳叶腊梅、金钱柳、香果松、穗花杉、伯乐树等。 \n修水有白术、花椒、车前子、白花茵陈、麦冬、半夏等中草药300多种。野生中华猕猴桃、板栗、杨梅、枣、柿、棠葛、油茶、油桐、乌桕等经济作物分布广泛。主要农产品是宁红茶、白茶。\n\n风景名胜\n山背文化遗址,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n山谷故里,自宋代以来闻名朝野的双井村,有黄庭坚陵园以及石刻等遗址遗迹。\n双井明月湾\n黄龙山黄龙寺为佛教禅宗之黄龙宗的发祥地,是宋代江西四大丛林之一。黄龙山有葛洪、黄庭坚等名人石刻和众多名胜古迹。\n清水岩(省级旅游风景区),内有周敦颐等名人题刻。\n抱子石\n布甲溶洞\n东岭石林\n县城南山崖曾是黄庭坚读书之地,现已辟为黄庭坚纪念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丰富,有众多黄庭坚碑刻、墓志、著作等资料。\n陈宝箴父子故居及遗迹\n秋收起义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和烈士馆\n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旧址\n湘鄂赣省委省事苏旧址\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修水县人民政府"} +{"doc_id": "5715", "title": "晋中市", "text": "晋中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市境北达阳泉市,西界太原市、吕梁市,南邻临汾市、长治市,东接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地处太行山西麓中段,太原盆地东缘,地势东高西低,分为东部太行山地区,中部太岳山丘陵区,西部汾河谷地平原区。汾河流经市境西南部,北部有其支流潇河,清漳水东源、西源与浊漳水北源均发源境内。全市总面积16,392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榆次区新华街199号。晋中是山西省的铁路、公路枢纽,大西客运专线、石太、同蒲、太焦等铁路于此交会。\n\n��史沿革\n春秋时期,境内设置祁、邬、涂水、马首4县,属晋国;东部有白狄族肥国。战国分属韩、赵、魏三国。秦代属太原郡和上党郡。东汉时,在今昔阳置乐平郡。三国时属魏国并州,分属太原、上党、西河、乐平4郡。\n南北朝北魏统一北方后,分属并州太原郡、武乡郡、乐平郡、上党郡和汾州西河郡。隋初废郡设州,改属并、介、韩、辽、吕5州。后废州复郡,属太原、西河2郡,后又改属太原、介休、霍山3郡。唐代建置变化频繁,先后属并、介、吕、韩、太、辽、榆、受、箕、汾、仪等州及太原府,至中和三年(883年)为太原府和汾、辽2州统领。北宋时期,属河东路太原府、汾州、辽州、平定军。宋末为金所占。元代分属冀宁路和晋宁路。明清两代,分属于太原、汾州、平阳3府和辽州、平定、霍州3个直隶州。\n民国初期,全境分属冀宁道和河东道。民国16年(1927年),废除道制,直属山西省督军府,后为山西省政府、山西绥靖公署。抗日战争时期分属晋察冀、晋冀鲁豫、晋绥边区政府管辖。1948年7月,解放军进驻晋中。1949年9月,设立榆次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称榆次专区。1950年,改称榆次区专员公署。1955年,更名山西省榆次专员公署。1958年,改名晋中专员公署,简称晋中专区。1968年,成立晋中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改设晋中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榆次市县合并,成立新的县级榆次市。1992年,介休县改为县级介休市。\n1999年9月24日,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原县级榆次市改为榆次区。\n2019年12月,撤销太谷县,设立晋中市太谷区,行政区域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n\n自然地理\n市境处于黄土高原东部边缘,地势东高西低,山地、丘陵、平川呈阶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处于海拔1000米以上。\n河流以太行山、太岳山中脊为界,分属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东部主要有松溪河、清漳河、浊漳河;西部主要有潇河、乌马河、昌源河、惠济河、龙凤河、静升河。汾河为流经境内第一大河。\n全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明显。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30.8小时。年平均气温9.4℃。年平均无霜期151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6至8月份,年平均降水量479.6毫米。\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晋中市现辖2个市辖区、8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n\n市辖区:榆次区、太谷区\n县级市:介休市\n县:榆社县、左权县、和顺县、昔阳县、寿阳县、祁县、平遥县、灵石县\n\n人口\n截至2022年末,晋中市常住人口3394472人,比2021年末增加4519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85362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43%。\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3,379,49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49,42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30,073人,增长4%,年平均增长率为0.39%。其中,男性人口为1,719,729人,占总人口的50.89%;女性人口为1,659,769人,占总人口的49.1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61。0-14岁的人口为554,750人,占总人口的16.42%;15-59岁的人口为2,183,905人,占总人口的64.62%;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640,843人,占总人口的18.9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38,839人,占总人口的12.9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27,808人,占总人口的6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51,690人,占总人口的40%。\n\n民族\n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371,082人,占99.75%;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416人,占0.2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127,392人,增长3.9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681人,增长46.7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7个百分点。\n\n交通\n339国道过境。\n晋中站、榆次站\n\n经济\n晋中是全省粮食、蔬菜、畜产品、干鲜果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和畜禽产品综合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n工业以机械、煤炭、冶金、化工等产业为主,煤焦、纺机、玻璃器皿、玛钢、医药等产品在全省比重较高。\n\n文化\n方言\n晋中市境内的汉语方言主要属于晋语并州片(西部平川的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以及东部山区的寿阳、榆社)、吕梁片(灵石)以及大包片(东部山区的昔阳、和顺、左权县)。\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友好城市\n中国 浙江省金华市\n 匈牙利 亚斯-大昆-索尔诺克州索尔诺克\n 越南 广南省会安市\n 奥地利 瓦尔斯\n 法国 普罗万\n 老挝 琅勃拉邦\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晋中市人民政府"} +{"doc_id": "5716", "title": "冈底斯山脉", "text": "冈底斯山脉(藏语:གངས་ཏི་སེ,威利转写:gangs ti se,THL:Gangtise,藏语拼音:Gangdisê)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并与平行。冈底斯山脉是呈西北-东南走向的弧形山脉,全长约1600公里,西起喀喇昆仑山脉东南部的萨色尔山脊(北纬34°15′,东经78°20′),东延伸至纳木错西南(约北纬29°20′,东经89°10′),东接念青唐古拉山。\n冈底斯山脉西段山体宽约60~70公里,由西向东山体渐宽,东段宽达1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最高峰为为仲巴县东北-萨嘎县西北的冷不岗日,即罗波峰,海拔7095米。冈底斯山脉是青藏高原南北重要地理界线,北侧是气候寒冷干燥的羌塘高原,羌塘高原大部分是荒漠的无人区或牧区,南侧是相对温暖凉爽的藏南谷地,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冈底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有河谷平地和湖盆谷地,如拉萨河河谷平地。草场辽阔,耕地集中,为西藏自治区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的地域。冈底斯山南北侧均为地震活动带,近40年间多次发生六级以上地震。\n冈底斯山脉是众多大河发源地,山脉北峰流出的森格藏布(狮泉河)是印度河正源,西面朗钦藏布(象泉河)是印度萨特累季河,源于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间的达却藏布(马泉河)是雅鲁藏布江的发源地,印度部分称布拉马普特拉河,发源于南面喜马拉雅山的马甲藏布(孔雀河)是恒河的支流格拉河。\n\n名称\n冈底斯:藏语“冈”(标准藏语:གངས)、梵语“底斯”(梵语:तुषार),在各自的语言中都是“雪”的意思,“冈底斯”引申为“大雪山”。\n在藏传佛教及西藏传统典籍中,“冈底斯(山)”或“底斯”常特指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常被称作主峰)的冈仁波齐峰(梵文称 Kailāsa “该拉瑟”(古译“鸡罗娑”)/ Kailash“凯拉什”)。\n\n地质地理\n白垩纪中期冈底斯山脉开始隆起,中晚始新世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相撞、挤压、断裂与褶皱上升形成山脉主体。\n冈底斯山脉是西藏印度洋外流水系与藏北内流水系的主要分水岭。\n冈底斯山脉南侧气候温凉稍干燥,以亚高山草原为主。北侧气候严寒干燥,以高山草原为主。\n\n宗教文化含义\n主峰(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海拔6638米)冈仁波齐屹立于冈底斯山脉西段群山之中。冈仁波齐藏语中意为“雪山珍宝”,是本教、印度教、耆那教、藏传佛教共同的圣山,各宗教世界观/宇宙观的“世界中心”。出于对信仰的尊重,至今无人登顶。\n其南面30多公里处的圣湖玛旁雍错位居西藏三大神山圣湖之首。雅鲁藏布江的源头马泉河、印度河的源头狮泉河、印度河的支流象泉河均发源于冈仁波齐峰这一地区。\n在宗教含义上,“转山”——围绕冈仁波齐峰外围走一圈,能消除恶业、积累福德。特别是藏历马年的时候,转山行走一圈(约50公里)等于平常年份转山13圈的功德,因而聚集了藏区及南亚的大量信徒转山,宁可累死途中亦不足惜。\n近年来修建环山公路的计划受到了文化人士的批评,被认为是煞风景之举。\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5722", "title": "义和团运动", "text": "义和团运动,是一宗发生于1900年、受清廷支持的武装排外运动。\n清朝甲午战争战败后,西方列强划分在清朝的势力范围(瓜分中国),四处建教堂,故所吸收的中原基督徒增加,中原北部农村的基督徒凭著教堂特殊,已经几次与非教徒频繁发生教案,又逢天灾及宫廷权力争斗激化的情况下,黄河北岸农民与中国基督徒之间更加时常发生冲突。1900年春季冲突激化,发展为武装排外暴乱,直隶成千上万习练义和拳并号称“义和团”的当地居民动用私刑处死与枪毙了大量中国基督徒与外来的西方人,期间存有犯罪行为,并纵火烧毁了教堂和基督徒房屋。虽说不能否认有列强的欺凌在内的其他原因,但综观整个运动并无严密的组织或统一的领袖,而是一场自发的群众行动,而针对的受害对象甚至也包含中国百姓,行为矛盾且混乱。\n对于列强的质问,慈禧太后对此事的态度也多次反复。至同年6月,慈禧太后暂时决定利用并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庚子五臣谏言朝廷取缔犯罪行为被处死,以及德籍外交官克林德被清禁军八旗虎神营当街击毙。因事情传到西方,最终酿成俄罗斯、德国(占领后才到)、法国、美国、日本、奥匈帝国、义大利和英国八国组建八国联军远征天津和北京报复,引发八国联军之役,使义和团被击破。\n\n名称与起源\n义和团运动又称庚子国变、庚���事变、庚子之乱、庚子拳乱、义和团之乱、义和团事件等,西方则多称之为拳乱(英语:Boxer Rebellion)。义和团原称义和拳,1899年毓贤改称义和团,义和团参与者被西方教会称为“拳民”(英文亦多以对应的“Boxer”称呼他们)、“拳匪”,义和团参与者称中国基督徒为“教民”、“直眼”、“奉教的”、“二毛子”。\n关于义和团的源头,高志运有不同观点。义和团起初还是反清组织,故清末吴桥知县劳乃宣就强烈地主张义和团源于八卦教,因此应当断然镇压。为此他刊布了小册子《义和团教门源流考》,而且亲自出马镇压义和团。当代义和团史著名学者路遥、李世瑜、佐藤公彦等也都认为义和拳与长期流行在山东一带的举着反清复明大旗的白莲教有关。但另有学者如周锡瑞、戴玄之等人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没有多少关系,白莲教信奉无生老母,而义和团则不一定提及此神。义和团也不反清;《义和团揭帖》中说“非是邪、非白莲”;义和团组织涣散,白莲教有清楚的师徒关系而形成严密的组织。周锡瑞认为应当从鲁西北的社会文化中寻找义和团的源头。且义和团作乱暴动期间对白莲教教徒也一样缺少善意。\n后因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宣布训政,囚禁光绪皇帝。而逃亡海外的康有为对外宣称握有光绪皇帝密诏,此举引起慈禧注意,为防止变法的持续推行与训政的正当性,慈禧意图废黜光绪皇帝,推行己亥立储,遭到列强反对而未成功,对西人极为愤恨,欲利用义和团作为排除外国势力的工具,便召义和团民入京,称之为“义民”。\n\n宗旨与口号\n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自信天,不信神、忘祖仙。男无伦、女行奸,鬼孩俱是子母产。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皆发蓝。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遮住天。神发怒、仙发怨,一同下山把道传。非是邪、非白莲,念咒语,法真言。升黄表、敬香烟,请下各洞诸神仙。仙出洞、神下山,附着人体把拳玩。兵法艺、都学全,平定鬼子不费难。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n\n背景与义和团的兴起\n1856年第一次英法联军之役后,咸丰皇帝与列强签订天津条约,割地或建立租界已不限于渔村荒地,同时开放通航通商,允许西人深入内地宣教。而列强,鼓励宣教士拓展教务,中国基督徒增加,引发守旧民众对西人的反感。这使得义和团产生动机,他们要“扶清灭洋”,但因缺乏军事实力,制造舆论说天灾人祸都是西人得罪神佛、数典忘祖而来,且宣称西人有品德上的缺陷,通奸、乱伦,非常邪恶。所以要请来神仙附身,教导神打,杀死洋鬼子、毁去西方影响,打倒西方列强,最后助“大清一统靖江山”,即便如此义和团出现并未受到民间和官员的广泛认可。而对慈禧太后而言,发动戊戌政变后,大多参与戊戌变法的官员被杀,只有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经由列强的协助逃往国外,并在海外宣称握有光绪皇帝的密诏,再加上各国公使反对慈禧太后废除光绪皇帝的皇位,助长了慈禧太后与守旧派大臣对西人的仇视,在后来决定利用义和团运动。\n\n大刀会\n清代民间武术团体。又称金钟罩,光绪20年(1894年)前后,与六壬神功活跃的时期吻合。大刀会兴起于山东曹县、单县一带。因此,它又被称为“曹、单大刀会”。\n主要活动于鲁西南地区,以其成员练武时携带大刀而得名,练武时在场内横置大刀一口。主要习练排刀、排枪、排砖石等“金钟罩”硬气功。具有吞符念咒等迷信色彩,宣称可以神灵护卫、刀枪不入。\n起初大刀会是除灭当地土匪,维护地方治安,受到官方的有条件默许。但在后来的冲突中,大刀会开始反对基督教,与教会发生了一波又一波的冲突,劫掠了基督徒财产,烧毁多家基督徒的房子。在德国和法国公使的抗议下,山东巡抚李秉衡决定对大刀会进行弹压。在1896年7月斩杀了大刀会的会首刘士瑞和曹得礼。大刀会的公开活动在刘士端和曹得礼伏诛之后即沈寂。\n\n巨野教案与德国占领胶州湾\n就在大刀会的事件已经平静的时候,山东西南突然又发生了一件大教案。1897年11月1日山东省曹州府巨野县(今菏泽市巨野县麒麟镇)张家庄天主教堂的两名德国圣言会神父能方济和韩理加略在深夜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杀害,史称“巨野教案”或“曹州教案”。由于此地的天主教圣言会受德国保护,因此,在11月6日,德国出兵山东,并于11月14日占领中国山东省胶州湾(今青岛)。李秉衡因而被光绪帝革职,由张汝梅继任山东巡抚,到1899年3月卸任,由毓贤取代。\n1899年3月15日光绪皇帝下旨,命令地方官员好好接待天主教传教士:“分别教中品秩,如总教主或主教,其品位既与督抚相同,摄位司铎、大司铎,准其见司道,其余司铎,准其见府厅州县各官。自督抚、司道、府厅州县各官,亦要照品秩以礼相答”。\n\n赵三多和梅花拳\n1898年梅花拳拳师赵三多首次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1898年10月26日赵三多、阎书勤等在山东冠县梨园屯(今属河北威县)蒋家庄马场发动首次义和拳武装起义,率众攻打基督教教堂,杀死基督徒。赵三多为避免牵连同门将梅花拳改名义和拳,但此时的他们并没有像后来的义和团那样纳入了“刀枪不入”、“降神附体”、“神拳”的做法,他们和席卷1900年的义和拳是两回事,两者虽然在名称、抗争口号上有类似之处,但不能将1900年的义和拳等同于赵三多的义和拳。\n“义和”的提法并不是赵三多首创,在此之前,以“义和”命名的组织也曾零星地出现过,譬如1774年王伦叛乱中曾提及一个组织叫义和拳,1813年癸酉之变八卦教也有一个组织叫“义和门拳棒”。1860年代威县为了对付捻军,组建三支团练,其中就有一支名叫“义和团”。据目前所知,“义和拳”一名首见于1779年1月12日直隶总督周元理的奏折中;该奏折说:“奉旨:山东冠县及直隶元城县有民人杨姓等起立义和拳邪教,聚集多人之处,其所称童姓,既有义和拳名色,为行路推车人之所知,断难掩众人之耳目”。\n英驻清公使窦纳乐在1900年1月向英国首相索斯伯利侯爵谈到这个名称的意义;他说:“Boxers(拳手)这个名称,最初不是传教士就是新闻报纸提出来的,但它没有表达出中文名称的意义。这个名称所包含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事业(“义”),该结社成员应团结起来(“和”),在必要时使用武力(“拳”)”。\n\n山东当局对义和团的政策\n在义和拳兴起之初,山东当局在一定程度上纵容拳民的行为,有利用拳民的力量与外国势力相抗衡的目的,为义和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当局希望将这一民间自发的力量官方化,采取将拳民编入乡团的政策。拳会是民间私立的非法结社,与清政府官办的乡团自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组织,两者的关系在历史上基本上是势同水火。于是山东巡抚张汝梅于1898年6月30日上奏清廷,建议清廷充分考虑“化私会为公举,改拳勇为民团”的建议,将拳民编入乡团,得到了清廷的默许。对于匪徒,他采取杀一儆百的手段来防止群体失控,所以他采取了更为宽容的政策。他在给直隶总督裕禄的电报中明确地表示:“(拳民)凡安分者、自保身家,原不禁止;若真有捉人勒赎、抢掠无忌等情事,亦即派队查拿”。1899年8月下旬,山东兖沂曹济道彭虞孙在给总理衙门的信中说:“(拳会)阳谓自卫身家,实则寻教构衅。……时奉文举办团练,当轴(即巡抚)韪其义举,不加深察,一视同仁,意谓寓兵于农,正可备御侮之选。故有练习技勇保卫身家例所不禁之示。小人得逞其志,何所惮而不为”。此外毓贤还采取了“惩首解从”的政策,就是当拳民滋事之时查拿首要,而将随从人员解散。由于官府采取了这些特殊政策。\n\n从神拳到义和拳\n在山东西南地区的大刀会和直隶山东交界的赵三多义和拳被镇压下去后,山东西北地区的茌平、平原、高唐、恩县、禹城、长清等县突然兴起了一种新的拳场,当地人称之为“神拳”。最开始的时候它也被人称为“金钟罩神拳”,其中的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借用了鲁西南地区大刀会的金钟罩武术和“刀枪不入”的观念。神拳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降神附体”,仪式简易,人人可参与。大刀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入会需要交香火费。但神拳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谁都可以参加。另外大刀会的金钟罩武术属于一种硬气功,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但神拳不一样,他们不是通过练习达到,而是在各种拳术的基础上,通过“降神”来完成。\n练习神拳的人中逐渐出现了两个著名的人,那就是朱红灯和心诚和尚。1899年朱红灯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名声,附近贫苦民众纷纷拜朱红灯为师学习神拳。后来,神拳也改名为义和拳。但从大刀会到赵三多的义和拳,再到朱红灯的义和拳,之间并没有组织上的继承关系。朱红灯所领导的义和拳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和拳,具备了1900年义���拳的所有特征。从大刀会中借用了金钟罩和“刀枪不入”的观念,从赵三多的义和拳借用了名称、扶清灭洋的口号等,然后加上了降神附体的巫术。\n\n己亥建储\n戊戌政变后,光绪皇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环水的中南海瀛台,而康有为在逃亡海外时对外宣称,握有光绪皇帝密诏。慈禧太后担忧“密诏事件”扯出光绪皇帝涉入,恐动摇自己训政的正当性及影响变法的持续推行。慈禧太后遂依荣禄建议,于1900年1月24日以光绪皇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乃收继端郡王载漪之子,15岁的溥俊为义子,称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n不料该诏书一出,随即令天下哗然,1900年1月27日上海电报局总办经元善领衔通电要求光绪皇帝“力疾临御,勿存退位之思”;签名者有叶瀚、马裕藻、章炳麟、汪贻年、丁惠康、沈荩,唐才常、经亨颐、蔡元培、黄炎培等1231人;经元善等1231人同时发表《布告各省公启》,要求各省共同力争,“如朝廷不理,则请我诸工商通行罢市集议”。各国公使认为立储事件影响中国形势稳定,随之提出警告,拒绝入贺。慈禧太后对列强怨恨甚深,载漪等人对列强及光绪皇帝更为仇恨。\n历史学家唐德刚支持宫廷权力斗争是义和团运动激化的其中一个原因的观点。唐德刚将惇亲王载濂、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庄亲王载勋四名同族兄弟比作四人帮,将刚毅比作林彪,将义和团比喻为红卫兵。载字辈四名同族兄弟、刚毅及其一帮扶助义和团的大臣如赵舒翘、毓贤、董福祥等,利用义和团的民间力量及慈禧太后对洋人又怕又恨的心态,排斥光绪皇帝等帝党和打击洋人势力。在多次御前会议上,他们当众羞辱光绪皇帝及主和大臣,溥俊甚至直斥光绪皇帝为二毛子。\n晚清时翰林院编修恽毓鼎曾指出:“载漪又急欲其子得天位,计非藉兵力慑使臣,固难得志也。适义和拳起,诡言能避火器,以仇教为名,载漪等遂利用之,以发大难。故廷臣据理力争,谓邪术不足信,兵端未可开,皆隔靴搔痒之谈也。甲午之丧师,戊戌之变政,己亥之建储,庚子之义和团,名虽四事,实一贯相生,必知此而后可论十年之朝局”。\n\n山东和直隶的天灾\n义和团并未从山东扩展到河南、安徽等地,而蔓延到直隶,是与当地的频繁天灾有直接关系。1898年黄河洪水水灾;但1898年洪灾之后,1899年、1900年山东、河北又连遭大旱;同时,山东又遭虫灾。迷信的百姓遂迁怒基督徒和教会,以为是他们得罪了老天爷,义和团的反教揭帖就说“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天津政俗沿革记》中记载:“光绪26年(1900年)正月,山东义和拳其术流入天津,初犹不敢滋事,惟习拳者日众。二月无雨,谣言益多,痛诋洋人,仇杀教民之语日有所闻。习拳者益众。三月仍无雨,瘟气流行。拳匪趁势造言,云:‘扫平洋人,自然得雨’。四月仍无雨。各处拳匪渐有立坛者”。当时某个传教士也说:“雨水对我们来说意味着安全,正是由于久旱无雨,他们才在这里闹事,并不是因为义和团……他们本来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但他们现在被饥饿折磨得绝望了”。据杜金印回忆:“庚子年前总是涨大水,穷人的日子真是没法过。”据张恩回忆:“庚子前一年没收成,蝗灾水灾各种灾都有。”据张恩喜回忆:“李鸿章做直隶总督的时候,三年两头涝,老百姓吃野菜稗子。”但1900年天津是大旱。\n\n1899年末山东和直隶的冲突\n于清水、朱红灯、心诚和尚\n关于于清水、朱红灯、心诚和尚,清政府档案比较丰富。3人的排名也是于清水、朱红灯、心诚和尚。\n1899年秋天,在鲁西北,于清水、朱红灯,心诚和尚带领的反教运动开始。9月17日,在鲁西北的平原县发生冲突,平原知县蒋楷前去弹压。10月9日,朱红灯率高唐、茌平、长清等地义和拳民2、300人开赴平原县。朱红灯整齐队伍,正式竖起了“天下义和拳、兴清灭洋”旗帜。11日,知县蒋楷率领勇役数十人前往弹压。朱红灯指挥拳民击败蒋楷。蒋楷向上级要求派兵。16日,济南知府卢昌饴、统领袁世敦带兵前来,一开始劝谕朱红灯解散。朱红灯抢劫之后转移,于17日晚,率2,000多拳众移驻森罗殿,准备攻打恩县城西的刘王庄和庞庄的教堂。18日,朱红灯率拳众在森罗殿与前来弹压的清军700人交战,激战数小时,击毙击伤清军十余人。在此次战斗中,拳众第一次自称“义和团”,而且此后这个称谓的频率越来越高。森罗殿之战后,朱红灯趁机转移,退回茌平。\n毓贤认为蒋楷处事不妥,弹压实属孟浪,将蒋楷革��,永不叙用,袁世敦受到了撤去统领之职的处分。镇压义和团的人受到了惩处,使得许多人认为毓贤在支持义和团,自以为受到了毓贤的嘉许。11月初,茌平义和团竖起了“毓”字黄旗及山东巡抚部院“保清灭洋”大旗进行活动。\n11月,朱红灯、心诚和尚、于清水率人开始对禹城、茌平、长清、博平各县的教堂和基督徒频繁发起袭击。4日,他们袭击禹城县苗家林的四户基督徒。8日在刘家集袭击基督徒,又袭击长清县李家庄李公堂家,夺取银钱,拐走其父,要求赎金20千文。9日,掠夺王香老庄的基督徒;袭击长清县的郑家营和朱庄的基督徒;当夜,入茌平张官屯,掠夺基督徒房屋并放火焚烧,又将基督徒王观杰杀害;向马沙窝的基督徒父子三人勒索赎金。9日、10日、11日,连续抢劫梁庄、姚家庄、吴官屯、小张庄、八里庄、焦庄的基督徒。11日,来到博平县,抢夺和绑架基督徒,要求赎金。14日,烧毁博平县玉皇庙庄教堂与19户基督徒房屋。15日,烧打茌平县大张庄教堂,其后强制基督徒背道,要他们请戏班唱戏作为赔偿。17日,朱红灯、心诚和尚袭击了吴庄、杨庄,得银700两,接着又袭击了博平县的基督徒。在17日,团众因分这七百两银子起了内讧。21日,朱红灯被拘捕;同日,赵官镇李继浩率十余人袭击了长清县辛店屯的基督徒王鸿庆等6户人家,胁迫他们用银子赎“跟从洋教罪”,请戏班子演戏3天,去县城申请退出教会;然后又去南水坡庄,要挟3户基督徒拿出罚钱和酒席钱,更让基督徒写下“背教文约”。23日,心诚和尚被抓捕。24日,李连江、李开木等人袭击了马官屯的基督徒。25日,于清水到禹城县抓了基督徒作为人质,26日袭击了禹城的房家庄。此时禹城当局接到毓贤命令后贴出告示:“汝(义和拳)原为良民,因受教民欺侮始聚集以图报复。然,仇怨宜解,且抚宪已既往不咎,受此莫大之恩,故应速速解散。谨勿再啸聚。此乃至要”。\n朱红灯在鲁西北开展一系列反教运动之后,山东的教会产生了危机感,陆续与驻北京公使联系,诉说自己极其危险的境况。各国公使、领事的抗议不断增加,并将矛头直指山东巡抚毓贤。就连一向不太多事的美国公使康格也向总理衙门提出强烈抗议,说毓贤将弹压匪徒的官兵以“擅杀之罪”论处,指责毓贤对保护教会和基督徒的要求置若罔闻。在各国公使的压力下,清廷终于让步,于12月将毓贤解职并召回北京,由袁世凯接替。12月6日,上谕下达,吩咐毓贤“来京陛见”。7日,毓贤答复:“俟袁中丞接印,遵即北上”。\n12月4日,李继浩、官东岭、王成章在仁里集附近的辛店屯向基督徒勒索钱财。6日,李继浩胁迫基督徒办迎神赛会,逼迫基督徒背道。8日,李继浩、官西岭、汪昌沅、朱启明在辛庄勒索。20日,官东岭、朱启明等人袭击燕家窑孔家。21日,袭击柴家洼基督徒,索取赎金。24日,袭击三官庙平民魏家,南乡的封家庄、李家庄基督徒。\n24日,毓贤在离任前处死朱红灯、心诚和尚。毓贤离职后到北京觐见慈禧太后,向她提出招安义和团;之后获得调任山西巡抚。26日,袁世凯抵达济南。\n26日白天,有一支拳民队伍到平阴县毛家铺抢劫教堂和数户基督徒;当晚,有约两百拳民袭击了平阴县的白云浴天主教堂。28日,拳众袭击翟家庄基督徒。30日,拳众袭击薛庄基督徒;同日,甲士卫等人火烧了袁儿庄的教堂,烧死1名妇女;此日,赶往平阴的英国传教士卜克斯在路上遇到三十名拳民,被抓。晚上,卜克斯趁机逃跑,后被追上打死,头被斩掉。1月2日和3日,拳民袭击南方寺头庄。\n\n衡水沧州\n直隶东南毗邻鲁西北,所以在这一带的故城县、景州、吴桥县、阜城县、东光县、献县、河间、深州、枣强县,反教活动在1899年末也渐渐兴起。10月30日,景州宋门镇大集之日,拳民在很多人面前表演拳术。大师兄称可避枪炮,降神之后,令徒弟持枪射击,岂料枪子一发,即中胸,流血倒地而亡。之后拳民诬赖基督徒,说基督徒用物厌胜,故神术不灵,非将基督徒杀死补偿不可。11月1日,上千名拳民来到宋门镇,试图以基督徒的血来偿还。知州王兆骐派军官前去说服,在一千人以上的拳民面前,一连劝说了好几天。11月13日,拳民退出宋门镇,但附带提出如下条件:第一、官府出钱举办筵席,第二、出三百贯铜钱请戏班唱酬神戏,第三、官兵在义和拳的神位前磕头。知州王兆骐因手下兵力不足,最后只好妥协。\n11月初,武修和尚在阜城县林镇村竖起“神助灭洋义和团”旗帜。24��,拳民抢劫阜城县林镇村教堂和基督徒。27日,拳民袭击了景州两个有基督徒的村子。28日,袭击阜城县徐家铺教堂。30日,袭击东光县常庄教堂12月初,直隶总督裕禄派淮军右翼统领梅东益率军自天津向河间府进发,保护教堂。4日,拳民袭击阜城县耿家庄教堂。9日,绑架景州河渠镇两名基督徒。10日,拳民抢劫景州苏古庄基督徒,又破坏阜城县八里庄教堂,并袭击了武邑县小李村、石海坡基督徒,以及阜城县小营村基督徒和深州西河头村基督徒。10日左右,梅东益麾下三营开始分驻各州县,阜城县、故城县、吴桥县、东光县、景州各知州知县会于景州,商议对策。11日,拳民袭击了深州王乐寺村基督徒;放火焚烧苏古庄的教堂和基督徒房屋。12日,拳民烧毁景州刘八庄教堂和基督徒房屋十余间。13日,景州谣言四起,拳民要攻打献县张家庄总教堂。同日,拳民在枣强县邹街袭击教堂和基督徒。。会于景州,商议对策。11日,拳民袭击了深州王乐寺村基督徒;放火焚烧苏古庄的教堂和基督徒房屋。12日,拳民烧毁景州刘八庄教堂和基督徒房屋十余间。13日,景州谣言四起,拳民要攻打献县张家庄总教堂。同日,拳民在枣强县邹街袭击教堂和基督徒清军基本上采用了查拿首要、解散胁从的办法,只有在拳民抵抗官兵、拒绝解散时,他们才加以镇压。官员比较谨慎,不敢轻举妄动,12月14日,景州知州王兆骐及营官吴有珍和范天贵致电请示裕禄:“督宪钧鉴:真电谨悉。总堂已带队保护,如不服弹压,官军众寡悬殊,危急之际,应否击打?请示。兆骐、有珍、天贵。”裕禄回复:“拳民如不服弹压,胆敢抗官拒捕,该营官等自应督队奋力捕击。”。12月14日,在景州岔道口村,拳民焚烧教堂,抢劫基督徒。同日,安平县拳民摆出攻打教堂的架势。15日,袭击了德州恩县明恩溥所在的庞庄教堂,又袭击了枣强县三岔口教堂。16日,东大过村拳民和基督徒发生冲突。17日,拳民扬言要在当日攻打献县张家庄总教堂。18日,武修和尚率人袭击朱家河天主教堂(此处在1900年夏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惨案),与范天贵带领的官军发生冲突。武修和尚被拘捕。19日,王庆一策划的梆子戏“火烧望海楼”在故城县上演。20日,东大过村再次被拳民包围。同日,拳民抢夺了萧张镇基督徒数十家,带走数十人;袭击了河渠镇附近的羊牧教堂。22日,保定府束鹿县拳民绑架基督徒索取赎金。24日,二三千拳民聚集在武强县小范镇。31日,山东德州拳民聚集于吴桥县的孙公庙,烧了庞家桥教堂和六家基督徒房屋。1月9日,拳民火烧清河县大寨庄教堂。15日,宁晋县南孟村数百拳民掠夺并打伤基督徒。但因官军已驻扎在各州县,也因为农历新年就要来到,拳民忙着过年,故此后骚乱减少很多。\n\n1900年的冲突\n直隶当局对义和团的政策\n袁世凯来到山东之后,采取了与毓贤不同的作法,他认降神附体为邪术、拳会为邪教,主张严格取缔,下令张贴解散拳会的告示,要“于各府州县村庄通行张贴,以期家喻户晓”;还大量刊刻劳乃宣所著的《义和拳教门源流考》,宣传义和团即白莲教;采用行政手段调动各级地方官、乡绅的力量来实行查禁,责令“各村首事庄长出具不得设厂习拳甘结”,要求各村庄的庄长劝导乡民“不得设厂习拳、聚众滋事”;对各处拳厂,认真查封;把大部兵力分布在交通要道驻扎,将各地义和团分割隔离,阻止其流动和聚集,用小部巡查、晓谕、弹压。如此,袁世凯使得山东的义和拳活动渐渐沈寂。山东的义和团分两路大军进入直隶,一路从山东德州进入河北沧州,另一路从河北保定白洋淀进入天津。\n直隶总督裕禄初时对义和拳会比较轻视,在1899年12月答复袁世凯时说:“近日查该拳匪情形,并无大技俩,但能捕获首要,胁从自易解散。”他对滋事的拳民极力镇压,但对拳会的态度则较为模糊,直到5月清军统领杨福同在涞水被杀之后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n1900年1月11日,慈禧太后颁布上谕,要求地方官只需查拿滋事的匪徒,无须过问练拳的和平乡民:“若安分良民,或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或联村众以互保闾里,是乃守望相助之义……地方官办理此等案件,只问其为匪与否,肇衅与否,不论其会不会、教不教也”,承认拳会是“安分良民”、“习技艺以自卫身家”,是“守望相助”之义,而不是“邪教”,无须查拿。慈禧的这一举动代表着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清朝律例一向禁止私人结社,把集会结社看做是谋反的潜在因素。1898年戊戌政变之后,慈禧太后恢复了禁止结社的政令,以取缔在百日维新期间十分兴盛的各种学会。现在,慈禧太后的这一政策是在告诉义和团,它是一个合法的组织。\n但袁世凯事实上并未理会朝廷,仍然积极取缔各地拳会。裕禄没有主见,一心想遵循谕旨,因此义和拳会在直隶继续蔓延,义和团的活动有增无减,加入义和团的人数也在日益攀升。\n1月11日慈禧太后的上谕让各国公使感到担忧和不安,于是在1月27日,英、美、德、法等在华公使第一次联合照会,要求慈禧太后取缔拳会。但公使们选择的日期非常不妥,三日前的己亥建储,公使们都拒绝入宫朝贺,明显反对慈禧太后罢黜光绪皇帝,让慈禧太后大为不悦;如今(当日为农历腊月二十七),他们又来要求禁止拳会,慈禧太后的愤怒可想而知,这为1900年的冲突埋下了伏笔。\n2月19日,慈禧太后采用内部廷寄的方式指示直隶、山东督抚,责成他们张贴布告,取缔义和拳:“著直隶山东各督抚,剀切出示晓谕,严行禁止。俾百姓咸知私立会名,皆属违禁犯法”。廷寄的方法,既没有公开否定1月11日的上谕,又能给外国公使们一个说法。但各国公使们并不接受慈禧太后的做法。\n3月2日,英、美、德、法、意第二次联合照会清政府,要求在《京报》上发布禁止拳会的上谕。慈禧太后予以拒绝,并解释说已寄发廷寄,没有必要在《京报》发布上谕。\n3月中旬,一位从霸州赶往北京的美国传教士见证说:“行程有数百华里,不过见有两处张贴北洋大臣之(禁止拳会)谕示……地方官虽已接奉此告示数日,犹不愿张贴”。到此时,直隶的地方官员仍然没有危机感,连谕示都不张贴,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所以义和团一直向四面扩展。\n3月14日,毓贤调任山西巡抚。山西本没有义和团,但是在毓贤的鼓励下,义和团也在山西兴起。这年夏天,毓贤纵容义和团滥杀基督徒,其卫队数十人都是义和团团民(参太原教案)。\n4月初,各国公使又一次联合照会,而且有海军示威。4月16日,京报上发表了直隶总督裕禄要求禁拳的上奏。但4月17日,京报上又颁发上谕,重申不禁拳的精神。4月21日,慈禧太后又颁布上谕,重申“只问匪不匪,不问会不会”,与1月11日的上谕精神一致。慈禧太后政策的反复性和随意性,让各国公使失去了对它的信任,觉得再在此事上纠缠也没有多大意义,遂放弃在此事上的要求。义和拳会继续蔓延。\n5月初,慈禧太后就能否将拳会编为团练征求袁世凯和裕禄的意见,裕禄在5月17日(当时涞水事件已经发生)上奏否定了团练的建议,但接着说:“如查有学习拳技之处,谨遵前奉谕旨,只论其匪不匪,不问其会不会,分别妥为办理。既不可姑息养奸,亦不可累及良善”。\n5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上谕:“著派出之统兵大员及地方文武,迅即严拿首要,解散胁从,倘敢列仗抗拒,应即相机剿办,以昭炯戒。”这是在1900年颁发的有关义和团的诏谕中第一次使用“剿”这个词,之前均是但论匪不匪,不论会不会,拿办首要,解散胁从。但外国公使并不信任清廷,而且丰台车站的被焚让他们特别紧张,所以5月30日,公使团通知清廷,要调遣使馆卫队进京保护。\n6月3日,因御史许佑身弹劾涞水县令祝芾“怂恿带兵官杨福同诱杀十余人”,清廷颁布上谕,命令裕禄“确切查明,从严参办”,并严行申诫带兵员弁“毋得轻伤民命,启衅邀功”,“亟应妥速解散,以靖地方,不可操切从事”,并警告荣禄对义和团“不得孟浪从事,率行派队剿办,激成变端,是为至要”。\n6月6日,裕禄电告总理衙门,称团民自焚毁铁路电杆之后愈加猖獗,明目张胆,不服劝谕,也在天津焚杀教民;虽芦保、津芦铁路有兵分守,仍肆意焚毁,在各处拆毁教堂,各国洋人已甚忧愤,“而天津租界之洋人尤感惊恐,屡以中国办理太松,欲派兵助剿为言,此时我军自行剿办,尚可操纵自如,若至外人干预,则事更难措手”,目睹现在情况,拳民断非劝导所能解散,“趁此匪势初起,必须剿抚并用,尚可克期而定”。\n从6月1日直到宣战前,清廷与列强关系尚未完全破裂,仍然颁布上谕指示“查拿”、“严禁”、“解散”。例如6月13日的上谕仍然说:“近来畿辅一带拳匪滋事,扰及京城地面。迭经明降谕旨,晓谕解散,并饬令京营及近畿各军,分投妥为弹压”,但下官往往并未遵行,实际都徒具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同时义和团活动之蔓延、滋扰也愈甚。杨典诰在《庚子大事记》说:“谨���五月(阳历6月)以来,有禁团民滋扰禁城谕旨七道,严饬步军统领、顺天府、五城御史及派出之统兵大员,缉拿首要,解散胁从,撤坛拆棚,至矣尽矣。乃禁者禁而为者为……,虽明诏煌煌,不特团民蔑视无关,即地方官吏亦视若弁髦(无用之物),是则诏谕直等于官样文章耳”。当各县令去向顺天府尹王培佑“请示机宜”,询问应如何执行“拿办”义和团的上谕时,王培佑答复说:“近日拿匪明文,非政府之意,特以西人哓哓不已,故发此旨。汝等奉行故事,即属尽职”,意谓敷衍一下就可以,根本不必认真执行,“否则定遭参办”,各县令始恍然而退。\n\n保定\n2月,除了南边的山东聊城冠县插花地有反教事件外,其他地方基本平静,因为大多数农民正忙于过农历新年。3月,反教事件向北蔓延到保定东部各县。\n4月初,山东直隶交界处下了一场透雨,附近一带的义和拳民便纷纷回籍播种春作物,某佚名士大夫即记载说:“团即返奔,途中自相语曰,天雨矣,可以回家种地矣,似此吃苦何益”,于是这些地方稳定了下来。4月5日,直隶官员张莲芬致电裕禄:“景(州)、阜(城)、深(州)各巨案,均有成议,地方安静。顷得透雨,旱禾可种,民心更定。”但直隶的其他地方旱灾仍然非常严重,北部等地区的旱情一直没有得到缓解。5月8日,美国公使康格说道:“该省目前的旱情为这样一场运动提供了方便。到昨天为止,近一年滴雨未落,农民不能耕耘,庄稼无法播种,土地十分干燥,无法耕作,人们穷困潦倒。因此,整个地区充斥着饥饿、不满、绝望的游民,他们……准备加入任何组织。5月21日,英国公使窦纳乐在致英国外交大臣的信中这么说:“我相信,只要下几天大雨,消灭了农村长久的旱情,将比中国政府或外国政府的任何措施都更迅速地恢复平静”。\n4月13日,总理衙门致电裕禄函,称京广铁路将修至正定,现接铁路总办比利时人沙多来信,保定至正定一带,有义和团匿名揭帖,称于4月19日要拆毁铁路,攻击洋人,要裕禄预先防范。4月29日,北京西城张贴出这样的揭帖:“……天意命汝等先拆电线,次毁铁路,最后杀洋鬼子。今天不下雨,乃因洋鬼子捣乱所致。”\n4月20日保定爆发了清苑教案。大张庄村民张洛弟请附近姜庄一个信奉天主教的补锅匠为他修火石,修好后张洛弟拒绝付钱。这个基督徒前去索要,两人发生争吵。第二天,这个基督徒同其他人前来索要,并提出要求:“一、罚席五桌;二、修教堂;三、要京钱百吊。继而引起20日的姜庄“拳民与基督徒各聚多人,竟自械斗,势甚凶猛”。4月21日的进攻中,拳民烧毁了教堂和10个基督徒的房屋,但装备精良的天主教基督徒从屋顶向拳民开火,至少有20个拳民被打死,一说有70人。\n由于直隶一直对拳会不加查禁,拳会蓬勃发展,进入5月各地的拳民势力已连成汪洋大海,只要查拿某个地方的拳民,附近的拳民就会纷纷前来支援。例如,义和拳5月份传到安平县,在梅花左村开设拳场,村里绅士试图制止,但拳民肆无忌惮。知县何子宽担心前不久发生在河间与清苑的骚乱在安平上演,所以在5月19日赶到这里,逮捕了义和拳民陈锅元等人。这一逮捕的消息很快传遍城乡,附近前来支援的义和团民蜂拥而至,竟至上千人,何子宽向上司求援,但前来的官兵很少。何子宽看到县衙门前的民众已逾千数,为不使事态闹大,只好放人。\n5月12日保定爆发了涞水教案。涞水县有个高洛村,村长名叫阎老福。1899年的元宵节,村里搭起戏棚准备唱戏,当时有基督徒因神像放在他家门前的台阶上而大为不满,于是前去理论随后发生争吵并踢翻戏棚,而阎老福则带人捣毁了教堂作为报复,双方随后对簿公堂。由于天主教主教介入诉讼,阎老福在这次诉讼中败诉,不仅赔了银子,而且还被迫叩头陪礼。1900年春,阎老福邀请附近的义和拳民来高洛村开设拳场。5月12日拳民们展开攻击,晚上,大约有30户的基督徒全家被杀,一说有68个基督徒丧命,尸体被埋进庙里或者丢进井里。此事件是一件具有转折意义的冲突,因为它激发了其他事变。\n保定派员带领20人于两天后来到这里,义和团的原班人马仍然集结在一起,士兵们不敢进入村内。第二天,他们终于进入村里,发现村南火光熊熊,无人知道基督徒逃往何处。以后的几天里,总兵杨福同负责弹压义和团。5月15日,他关闭了设在村庙里的拳场,但是拳民们又集结起来,并在第二日打了他的埋伏。两天后拳民和官兵再次���锋,约二十名拳民被俘。到此时,事件惊动了整个地区的义和团,他们成千上万集结起来,试图解救同伴,并报复官兵。5月22日,杨福同听说有三千拳民在涞水北部石亭镇聚集,因兵勇不够,遂只带领七十人前往,遭遇义和团,杨福同及两名属下被杀。拳民勇气大增,他们的力量和影响都迅速扩大。\n5月23日,裕禄得知涞水戕官后,致电总理衙门,称“查该拳匪等聚众设厂,借仇教为名,烧杀抢掠,扰害地方,并胆敢恃众戕官,实属穷凶极恶,法所难容。”\n5月25日,军机处传达给裕禄的电旨:“查拿首要,解散胁从,办法均是。此事,各处情形不同,迁就适是养奸,操切亦恐滋变。”\n5月25日,聂士成部的统领杨慕时率三营兵力乘火车到达保定高碑店,但杨慕时在出发前便接到裕禄等人的命令,让他“勿得孟浪”,主要是“查拿首要,解散胁从”。杨慕时只能保持克制,引而不发,虽在涞水北部的石亭镇、陈家庄有数千名义和团夸示队伍演习,但杨慕时只能将杀害杨福同的两人拿办,其他人无可奈何。\n5月26日,一些团民打算乘火车从保定高碑店到保定涿州,在买票时与铁路员工发生不快,因这一件小事就愤怒地将高碑店铁路拆毁,拔掉电线杆。\n5月27日,可能是为了同杨慕时的军队对抗,数万义和团进入距北京仅有五十多公里的保定涿州,知州龚荫培选择绝食进行抗议。但杨慕时并未前来镇压,“因旨内只云严拿首要、解散胁从,并未言剿;又秉荣相之意,承制台之令,专意不打”。当时有人记载:“杨副将福同被戕于涞水,焚涿良铁道,所在抗官聚众,蔓延畿南北,官军虽往弹压,然未奉明谕,无敢实力剿办者”。由此拳民开始了更极端的行为——攻打涿州、琉璃河、长辛店和北京之间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及电报设施,几十公里沿线到处起火。在铁路沿线工作的比利时的工程师为了避难前往天津,有几个途中遇难,也有几个受伤,这让外国人深受刺激。\n6月5日,顺天府尹的赵舒翘,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何乃莹,吏部尚书刚毅前往涿州考察义和团。\n\n北京\n6月1日,义和团一部占据顺天府永清县,攻击教堂,杀英国传教士查尔斯罗宾逊(Charles Robinson)及孟鹤龄(H. V. Nerman)二人。\n6月4日,义和团在京津线上的黄村火车站放火,聂士成派兵弹压,团民抗拒,官兵寡不敌众,死伤多人。后团民焚烧车站一所,旱桥一座。\n6月5日,奏请发给义和团口粮的王培佑由鸿胪寺卿升为顺天府尹。\n6月6日,义和团焚毁落垡车站,聂士成前往弹压,双方激战。\n6月7日,在慈禧太后许可之下,大批拳民开始进入北京。他们头戴义和团的红巾标志,扛着大刀、长矛从各城门进京。\n6月9日,慈禧太后从颐和园回宫,并调董福祥的武卫后军进城,驻扎在永定门内。董军中不少士兵参加了义和团。董福祥还与义和团首领李来中结拜兄弟。越来越多的义和团拳民陆续进入北京,最多时北京的拳民超过十万。是日起,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对外通讯断绝。\n\n6月10日,慈禧派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n6月11日,大臣文瑮上奏:“步军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均有缉捕匪徒、稽查地方之责,岂容此类混聚辇毂,纷纷扰扰、摇惑人心……责成步兵统领衙门、顺天府、五城……各分汛地、严密巡查,遇有形迹可疑及结党持械、造言生事之人,立即严拿惩办,毋稍疏纵。……臣等闻近日有形迹可疑之人……由各门混入,复由各门散出,出入自由,肆行无忌”。朱祖谋也同日上奏:“相应请旨,添设劲旅,申严门禁。”\n6月11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在永定门内被刚调入京的董福祥甘军杀害,被开腹剖心,受到载漪的嘉许。\n6月12日,义和团开始在内城焚烧教堂。\n6月13日,德国公使克林德命令德国驻华使馆卫队开始“猎取拳民行动”。同日,义和团在内城烧毁孝顺胡同亚斯立堂、双旗竿(今外交部街西口外)伦敦会、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东堂、灯市口公理会、东四五条西口的美国福音堂、交道口二条长老会、鼓楼西鸦儿胡同长老会、西直门内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驸马桥安立甘会、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42名法兵占据)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教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拳民在北京放火烧掉教堂和一切与西洋有关的事物。13日,天津武清义和团焚毁了马家场、范家庄、洪家坟、牛房、龙庄、韩庄各处教堂,静海全县被义和团占领。\n6月14日,义和团“焚烧顺治���(宣武门)大街耶稣堂”,“顺治门内天主堂,并施医院两处,又焚烧西城根拴马桩、油房胡同、灯笼胡同、松树胡同基督徒房屋百间,砍杀男女基督徒无数”。同日,天津拳民焚烧鼓楼东仓门口教堂,蔓延到附近二十家,又焚烧鼓楼西的伦敦会教堂。\n6月15日,义和团围攻北京西什库教堂,又“焚烧绒线胡同教堂”。同日,天津的义和团焚烧了马家口及望海楼等地的教堂,拆毁东门外天后宫北教堂,砸毁藏有基督徒的粬店街怀庆会馆;拳民又与防卫紫竹林租界的外国士兵发生战斗,死伤四百人。\n6月16日,前门一带约千家商铺因老德记洋货铺及屈臣氏西药房大火而被烧成废墟,正阳门楼、北京24家铸银厂也遭烧毁。拳民同时四处破坏教堂攻击基督徒,庄王府前大院被当成集体大屠杀的刑场。除了屠杀基督徒外,义和团更滥杀无辜,诬指许多市民(包括许多妇女小童)为二毛子而烧死戮死。同日,天津数百名义和团展开了第二次进攻紫竹林租界的行动,但被一阵齐射挡了回去。\n6月19日,清政府总理衙门照会各国驻华使节“限二十四点钟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当晚,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以路途安全无保障为由,要求延缓离京日期,并要求次日上午9时前给予答复。\n6月20日上午8时,克林德未能说服各国公使一同行动,遂独自带同翻译柯达士乘轿从东交民巷使馆,前往东单牌楼北大街东堂子胡同总理衙门交涉。克林德决定不带四名德国卫兵,两乘轿子只有两名没有武装的马伕随行。柯达士看到克林德腰上没有挂平常带的左轮手枪,也就没有带枪。途中走到东单牌楼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为正在巡逻的神机营霆字枪队章京恩海所杀,柯达士受伤,轿伕逃走。\n6月22日,慈禧发给义和团2万石粳米,并悬赏杀洋人,“杀一男夷者,赏银五十两;杀一女夷者,赏银四十两;杀一稚子者,赏银二十两”。\n\n联军从威海卫出发第一次远征\n先是在5月底,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区人员在感觉到危险即将来临时,向外发出求援,于是一支432人,由八国海军人员组成的联合部队(法国75人,俄罗斯79人,英国79人,美国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德国水兵51人、奥匈士兵32人),在得到慈禧太后默许后,于6月1日从大沽经铁路抵达120公里左右的北京城,协助使馆人员防守。\n不过随著局势不断恶化,6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透过电报向西摩尔称,北京城内局势每小时正在恶化,要求西摩尔为进军北京作好预先安排。6月10日,北京使馆区与外界的电讯联络中断。因此各国急商,增派一支由2157名各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人员(英军916人、德军540人、俄军312人、法军158人、美军112人、日军54人、义军40人、奥匈军25人)组成的援军入京,决定由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任联军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嗄克任参谋长,从天津搭火车出发前往北京保卫使馆。\n6月10日,西摩尔军经过聂士成军防区,根据上司荣禄的命令,聂士成容许联军先遣队火车通过天津,旗下武卫军士兵对联军的态度亦显得友善,并没有意图攻击联军的举措。\n不过西摩尔向北京行军的举动惹怒慈禧太后,因此支持义和团的端王载漪迅即取代庆王奕劻,成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并命令武卫军聂士成、董福祥甘军攻击联军。另一方面,清廷又透过招募义和团成员入军,以保卫首都,阻止西摩尔的行军。\n联军火车通过天津后,义和团阻击联军,将铁路破坏掉,使联军无法前进。在6月11日至14日的几次战斗中,义和团每次出动几百到上千人,都被联军击退。由于前面的铁路被破坏,西摩尔军只得边修路边前进。到廊坊之后,前面的铁路被破坏得更加严重,联军无法乘车前行。16日,联军放弃由铁路进京计划,决定改走水路由白河前往北京,先返回杨村,然后在该处组织乘船进京。\n6月18日,正当西摩尔军由廊坊回撤之时,大批义和团向滞留廊坊的联军发起进攻,奉慈禧太后之命阻截联军的董福祥甘军开到廊坊,投入战斗。双方激战数小时,联军伤亡严重,西摩尔认为联军已不可能突破重围进入北京,于是决定撤回天津。清政府称此役为廊坊大捷。\n\n由于杨村至天津的铁路已被破坏,联军只得沿白河撤回,期间征用4艘中国渔船,沿著河岸牵著绳索,载上所有伤员及剩余的食物、弹药及医疗用品前往天津。6月19日至20日在由杨村至北仓的撤退途中,联军不时遭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6月21日联军与聂士成军在北仓进行了数小���激战,付出很大伤亡代价后占领北仓。6月22日联军占领清军的西沽武库,发现除了有德国克虏伯野战炮外,还有大量步枪与数以百万计的子弹,连同数百万斤大米和充足的医疗用品。\n得到充足的军事物资后,西摩尔决定坚守待援,并派人向各国公使告知联军的困境。联军在待援期间遭到清军、民团日夜不断的攻击,处于崩溃的边缘。直到6月25日,一支1800人组成的援军(其中俄国900人,英国500人)解西摩尔之围,在战场使用了价值超过300万英镑的弹药数量后,终于在6月26日清晨成功接应西摩尔联军撤退,西摩尔行军北京期间总计损失62人,有225人受伤。\n当时被困在北京使馆区的外国人对西摩尔充满信心,认为西摩尔军队离自己很近,他们很快就会安全,并未得知西摩尔的军队拯救失败的消息。\n\n联军增援与大沽口炮台战斗\n6月12日,俄军1200人登陆大沽。15日,联军要求天津镇总兵罗荣光于17日凌晨2时以前交出大沽炮台。15日和16日,义和团与紫竹林租界守卫士兵发生战斗。6月16日,天津租界之对外电报中断;各国海军将领会议,决定占领大沽口炮台。6月16日晚,联军发起总攻,罗荣光发炮还击,战争爆发。据北塘渔民黄永力和董得六回忆:“在营外(大沽于家堡东面的督标营),全是尸首,整个打了一宿,还没攻下,500多人没有活的。”17日凌晨大沽炮台失守。之后,俄军从塘沽火车站向天津市进攻,日本军从海河向天津市进攻。\n\n紫禁城内的斗争与宣战\n1900年5月30日,赵舒翘、何乃莹上奏慈禧太后,建议招抚义和团:“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n进入6月之后,义和团拆毁铁路、焚烧车站、攻击教堂、杀死基督徒、威胁在华外国人生命安全,局势越来越危急。张之洞、刘坤一及其他主和派大臣频繁提醒,一味姑息拳民不加剿灭必然导致列强以保护传教士为由出兵中国。虽然慈禧太后也知道不剿办义和团意味着严重的国际介入,但她仍坚持之前对义和团的怀柔政策。\n6月4日,奏请招抚义和团的何乃莹由顺天府尹升为督察院左副都御史。\n6月5日,太后派刑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顺天府尹的赵舒翘,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何乃莹前往涿州考察义和团。反对戊戌变法、力主废黜光绪皇帝、主张招抚义和团杀灭西人的吏部尚书刚毅惟恐赵舒翘的汇报结果不利于义和团,也紧随其后赶往涿州。其实赵舒翘经考察已明显看出义和团所谓“神功”皆为虚假,但刚毅却力言神功“可恃”。\n6月6日,慈禧太后召集大臣讨论清廷的政策,“决计不将义和团匪剿除”。恽毓鼎在6月6日记载:“五月初十日,知太后圣意,颇右义和团,欲倚以抵制外洋,为强中国之计。”同日,清廷颁布上谕说:“饬令各地方官妥为弹压,无论其会不会,但论其匪不匪。……昨已简派顺天府兼尹军机大臣赵舒翘前往宣布晓谕。”\n6月10日,慈禧太后派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这一决定让外国公使格外不安。\n6月13日,义和团从崇文门进入北京内城。\n\n6月14日,刚毅上奏:义和团其幼稚者,年不过十岁上下。奴才在马上讯其练拳意欲何为?供称原为保护身家。讯其聚众欲作何事?供称近被教民欺压,是以集团报复。但一言及洋人,则怒目切齿,愿得肝心。凡此之类,闻直隶、山东各州县,无处无之,蚩蚩之众,诛不胜诛。因聂士成派队在高碑店驻扎,拳民等误为洋兵,遂相抗拒,经该军饬人晓谕,该民等跪迎,聂军出其不意,轰毙拳民一二百名,自此结仇甚深。该军进剿,殊形孟浪。\n6月16日,在第一次御前会议上,刚回京不久的刚毅向慈禧太后报告“拳民忠贞,神术可用”,朝中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辅国公载澜亦主抚义和团,向西人开战。\n\n6月18日,庚子被祸五大臣之一的袁昶奏折说:臣于上年十月十三日(1899年11月15日)蒙恩召见,其时东省拳匪,借仇教为名兹事。臣曾面奏系邪教倡乱,应预为扑灭各情,旋经东抚袁世凯实力禁止,扑灭十余巨股,东省晏然。……不意东省渐次肃清,流入直隶,直省督臣观望迁延,养痈贻患,听其蔓延,始谋不臧,咎实难辞。及涞水戕官,督臣裕禄见该邪匪借仇教为名,叛迹昭著,乃电奏力请剿办,而内外议有异同,迟延未决,涿州踞城不已,延及永清、霸州各处。\n6月19日,在第四次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下定决心向各国开战,命令清军准备攻打使馆区。光绪皇帝拉着许景澄之手说:“兵端一开,朕一人死不足惜,如天下生灵何?”君臣涕泣。太后大喊“��景澄无礼”。\n6月20日,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清廷设计刺杀。\n6月2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宣战诏书》,号召全国军民抵抗攻击者。\n慈禧太后最终宣战的原因,史学家有很多争论。6月17日,慈禧太后收到了裕禄关于列强强索大沽炮台的奏报,但不知大沽已经开战。一个有争议的说法是6月17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时得到了假照会,认为外国要求她归政于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态度转为支持义和团及向西人开战。命刚毅、载漪、载勋、载濂、载澜统领义和团,任载勋为步军统领九门提督。18日,董福祥甘军与西摩尔军在廊坊激战,西摩尔军退回天津。19日,慈禧太后命令裕禄:“各国洋兵欲行占据大沽炮台一所,事机紧迫,兵衅已开,该督须急招义勇,固结民心,帮助官兵节节防护抵御,万不可畏葸瞻顾,任令外兵直入。”因京津电报中断,到20日,慈禧太后才获得裕禄奏报,讲述天津大沽已经开战,天津清军和义和团合力将租界敌人打退,军威甚扬。至21日,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开战,诏书只提及西人强索大沽炮台,未提及大沽开战,也未提及西摩尔联军意欲入京一事。\n6月25日,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率义和团六十多人要杀死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阻止。\n\n八国联军\n东南互保\n1900年5月31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电报:“叠接北路电,拳匪因闹教滋事,势甚猖獗,定兴至卢沟铁路机厂车辆料厂尽毁,实堪骇异……此等匪徒,抗拒官兵,戕杀武职大员,毁坏国家所设铁路,法所当诛。至于动手拆路焚屋之徒,按律亦当格杀勿论,应准官军开枪轰击。此乃借闹教而作乱,专为国家挑衅。且铁路与教堂何涉,可见实系会匪,断非良民。若滋闹不已……各国必以保护教士教民为词,派兵自办,大局将难收拾。”几日之后,张之洞致电许竹筠说:“辅清灭洋旗号,乃会匪故智。前年川、楚闹教,乱匪皆是此旗。若因此姑息,大误矣,能避枪弹更是谣言。”\n6月8日,两江总督刘坤一致电总理衙门:“惟匪势如此猖獗,毁路踞涿,种种不法,名为忠义,实为叛逆,即使宣布解散,亦难保不散而复聚,蔓延日久,收拾益难。现闻大沽已有洋舰二十余号,万一出而干预,大局何以支持?畿辅重地,关系匪轻,似应一意主剿,通剿二股,则余股自灭;辟以止辟,正所以保全民命也”。\n6月15日,张之洞、刘坤一联衔致电总理衙门,请即速剿办义和团。电文谓:“……如再迟疑不自速剿,各国兵队大至,越俎代谋,祸在眉睫。此实宗社安危所系,不敢不披沥上陈。从来邪术不能御敌,乱民不能保国。外兵深入,横行各省,会匪四起,大局溃乱,悔不可追。”\n6月20日,张之洞、刘坤一联络几省巡抚联衔电奏慈禧:“各国洋电,皆以拳匪妄杀生衅,我不速剿,致动众怒,日本电谓,若肯剿匪,尚有转机,京城危机,北望焦灼。……即不与各国开衅,亦应痛剿,况无故戕害洋人、洋房,杀日本参赞,今海口已被占夺,都城满布洋兵,增兵增舰,日来日多,祸在眉睫,直不忍言。从古无国内乱民横行惨杀而可以治国者,亦未闻一国无故与六七强国一同开衅而可以自全者……仰恳皇太后、皇上圣断,念宗社之重,速持定见,勿信妄言,明降谕旨,力剿邪匪,严禁暴军,不准滋事。速安慰各使馆,力言决无失和之意。”\n慈禧太后宣战前夕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湘军江忠源旧将)、两广总督李鸿章(淮军领导人)、铁路大臣盛宣怀(父亲盛康是湘军胡林翼的军需官)、山东巡抚袁世凯(淮军吴长庆的旧部)、闽浙总督许应骙(族叔许祥光曾与湘军江忠源一起镇压太平天国)等大臣们,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张之洞、刘坤一、李鸿章、许应骙、四川总督奎俊、袁世凯等,即和外国达成地方上的协议,称东南互保。大臣们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命令,除灭义和团。另外,同时密议倘若北京失守而天子与太后不测,他们将改建共和,选举李鸿章为总统。\n\n天津方面的战斗\n天津之战从1900年6月14日开始到7月14日结束,历时一个月,中经大沽之战、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紫竹林租界攻坚战和八里台保卫战,最后天津在7月14日被联军攻破。\n6月14日,曹福田率领义和团数千人,从西门进入天津,直隶总督裕禄率领百官亲自出迎。义和团在天津城西吕祖堂内设总坛口,又在老爷庙、老母庙、玉皇庙等处设立分坛。6月27日��张德成率领“天下第一团”5,000人开进天津。\n前期烧教堂及洋行的情形,据团民王恩富回忆:“6月14日那天夜里杨寿臣老师带领了我们烧掉了仓门口和鼓楼的4个教堂。”据团民李元喜回忆:“6月14日那天烧了西门里的福音堂,鼓楼西教堂,鼓楼东仓门口教堂,小洋货店街教堂。”据北门里大街居民辛树人回忆:“那天估衣街、锅店街一带烧教堂的大火红了半个天。”据陈忠珊回忆:“义和团不但把玉皇阁以北洋行烧得片瓦不留,宫北新连卡佛、估衣街的一个洋行、以及大狮子胡同的红记洋行都先后被义和团捣毁。”6月16日下午,据王晶华回忆;“在义和团攻击衙门的时候还打开了军械所得到了一批步枪。”此时在天津武装的义和团达到3万人。6月17日,义和团围攻紫竹林租界的战斗打响了\n1900年6月27日天津老龙头火车站情形,据李元善回忆:“红灯照那些小闺女们,…进攻火车站,都被(联军)打死了。”28日72艘运输船搭载张德成部5—6,000名义和团由大运河进入天津增援。6月30日天津北洋机器局东局的情形,据刘金堂和宋文彬的回忆:“有个中国看守埋下了地雷,当洋人要进入东局子抢弹药时,拉了地雷线便和洋人同归于尽了。”据王恩普回忆:“当外国人接近东局子时其他人都撤退了,一个小官没走,大家劝他撤退,他说:‘我末了走,我和外国人一块走。’等大家撤退完后他独自把火线拉好,并且跑到房顶上呆着,等到外国人都来齐了,他把火线一拉,刹时间轰声震天,跟不少外国人同归于尽了”。\n1900年7月天津的混战情形,据王三爷回忆:“一个义和团成员左二环拿雁翎刀上去把一个德国骑兵从马上砍下来。”据郭治恩回忆:“窑湾子义和团当场剁死6个(联军)”,当天义和团被联军打死“百十来口子,被教民打死了6、70人”。据张招生回忆;“聂士成的军队经常吹嘘,他们要先打义和团再打洋鬼子,聂士成要先安内后打外,义和团进攻紫竹林时,聂士成把他们赶到前面去要他们打洋人,洋人一开枪义和团死了很多,义和团向后退聂军就开枪也打死了好多人,义和团两面受敌。”由于聂士成拒绝增援义和团,聂士成被团民称为“聂鬼子”、“聂等死”。\n据张鸿泰回忆:“6月13日(公历7月9日)日本鬼子打来了,鬼子步兵到处枪杀团民,并放火烧了纪庄子,当时老百姓四处逃难,被打死了1—2,000人。”据王学鹏回忆:“东洋鬼子打进了纪庄,把青壮年全部给打死了。”据张家富回忆:“在纪庄牺牲的团民足足有1—2,000人,仅仅是死人头上的发丝还捡了几十担,第2年耕地时都是白骨。”据李长庆回忆:“打完纪庄子后,日本鬼子抄了聂士成后路,聂士成被打死,他的兵也死了不少”。\n1900年7月中旬义和团在天津最后的失败情形,据沈德生回忆:“6月18日(公历7月14日)一枪没打一炮没发,四门都插上小白旗了,把手城门的陈国壁,他说给外国人,叫外国人打扮成义和团就进来了,这都是奸细带来的。”据李振德回忆:“天津失城也是因为有奸细的缘故,洋人向城里一打炮,天津最高的礼拜寺、鼓楼都挂上了白旗,接着4个城门都插上了白旗,这才失的城。”据李凤德回忆:“最后洋人进来还是有人做了奸细,南门有一个用小车推着一家老小到城门根来要求避雨,结果去城根接上了地雷,轰的一声把城门轰开了。”据李汉卿回忆:“日本兵是从南门西南的广仁堂附近的大洼坑钻进城来的。”据孙润卿回忆:“外国人是从西南角广仁堂芦苇坑里来的。”据王文炳回忆:“由于直眼勾结外国人,而使洋人能偷偷地爬进(天津城)来。”据云振铎回忆:“日本人是从葫芦罐和二毛子一起进来的”。\n“当时老百姓都从北门西门逃出去,日本鬼子就把炮架在北门城楼上,开炮轰击,北门内外死了不少人。”据李廷辅回忆:“北门里死人太多了,人踩人人撞人,妇女更多小脚走不动,有的还抱着小孩被打死的。”据窦省三、陶继承回忆:“北门里外死尸堆得高高的,北门门洞都给尸体堵没了。”据孙少棠回忆:“外国人进城绞死了许多中国人,有被外国人杀死的,也有被烧死的,其中有聂士成的士兵也有义和团”。\n北仓的战斗。据李顺回忆:“奸细领着日本兵从西边绕过韩家墅抄了马玉昆的后路,清军死了不少就退却了,新军退到北仓以西的仓口,马玉昆上前面指挥,我和他一起过的浮桥。”据武备学堂预备军官陈炳和回忆:“清军已经埋伏准备好了,日本兵假装清军,把清军又包围了起来。但最外围的��本兵又被清军埋伏的人包围,就这样开了战”。\n\n清军进攻北京使馆区\n6月20日前,义和团对使馆的唯一进攻性行动发生于6月14日。据窦纳乐记载,这天夜间,义和团对使馆哨兵“进行了好几次攻击”,但都被“轻易地击退”。显然,这只是少数义和团的零星活动,并未构成对使馆的真正威胁。6月20日之后,义和团对使馆的围攻也只是辅助性的,围攻使馆的主力一直是清军。\n\n6月20日下午四点,清军开始攻打使馆,遂展开了55天的围攻。6月20日至24日,攻势比较猛烈。6月25日短暂停火,之后很快开始了更加猛烈的进攻。窦纳乐报告说,6月25日夜半重新开始的射击,是“迄今所遭受的最猛烈的炮火”。6月25日至7月13日,几乎每天都有激烈的战斗,使馆防线一次次被突破,险情不断出现。7月13日,清军发动空前猛烈的全线进攻。7月14日,进攻减弱,更大的变化发生于7月16日,即天津陷落两天之后。此后,对使馆的进攻暂时停止。\n\n大清帝国与美国的外交\n美国于7月3日经驻外使馆向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俄国、奥匈、比利时、日本、西班牙、荷兰和葡萄牙发出照会,再度申明门户开放政策。\n\n1900年7月3日通告,美国的政策与目的说明。(发往驻华列国使团。通告电报送交美国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大使馆以及美国驻维也纳、布鲁塞尔、马德里、东京、海牙、里斯本使馆,华盛顿,国务院,1900年7月3日。)在这一中国事务的危机态势中,在现有情况的准许下,我们认为说明美国的态度是适当的。我们坚持1857年制定的对华和平政策。这项政策坚持和中国友好相处,并在治外法权条约所规定的权利和国家法律之下,促进合法商业贸易,以所有手段保护我们公民的生命财产。……迄至今日,美国总统的目的是与其他国家协同行动:首先,与北京对话并营救美国官员、传教士和危难中的其他美国人;其次,努力尽一切可能保护中国各地的美国人的生命财产;第三,保卫所有美国正当的利益;第四,帮助防止动乱扩展到这个帝国的其他省份,出现同样的灾难。当然,现在预计以什么手段达到这样的目的为时尚早;但是美国政府的政策是寻求一种解决方案,这个解决方案的目的是能够给中国带来永久的安全与和平;维护中国领土与管理完整;保护一切友好国家在条约和国际法保证下一切权利;维护世界各国与中华帝国各地(之间)的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n大清帝国派驻美国的公使伍廷芳得知了美国的政策之后,分别向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通报美国希望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愿望以及坚持保护中国领土以及行政管理完整的立场。为了收拾慈禧太后因信任保守派大臣而制造的危局,光绪皇帝恳切地请求外援,在7月19日亲自写信给美国总统麦金利,在信中表达中国对美国的信任和友好之情,表示对中国目前局势的严重担忧,要求美国为中国维持和平作出努力。以下是英文的译文:\n\n中国长久以来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并且深深意识到,美国的目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中美双方对彼此均无怀疑和不信任。最近爆发的中国人与基督教传教士之间相互的憎恨,引起了列强对朝廷立场的怀疑,认为清政府赞成人民歧视传教,此怀疑并无根据。但是这种怀疑引起了大沽炮台被攻占,并由此引发了具有灾难性后果的军事冲突。情势日益严峻危机。我们刚刚收到我们使节伍廷芳的电报,我们十分欣慰地得知,美国政府一直期待两国的友好往来,对目前状况十分关注。目前的中国被不可抗拒的进程所驱动,不幸招致国际上几乎普遍一致的愤慨。为了解决目前的困境,中国对美国寄予特别的信赖。我们诚垦率直地致信于您,希望阁下想方设法,采取行动,协调各国一致为恢复秩序与和平作出努力。恳请您,并万分焦虑地期待您的回复。光绪。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三日(1900年7月19日)。\n经过三天对中国政治局势、权力结构以及北京暴乱情况的分析判断,美国总统在7月23日作出回应。他没有拒绝光绪皇帝的请求,但前提是:清政府保护公使馆人员的安全,保证使馆与各国联络畅通,配合各国的军事援救行动。\n\n我收到了您7月19日的信,我欣慰地获悉您了解,除了希望正义与公平之外,美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别无他求。我们派军队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了解救我们处于危难中的公使馆,保护在华美国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际法和协约,这些是美国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所有其他派军队抵达贵国的国家也公开表达了他们派兵出于同样目的。从您的来信中我推断,那些搅乱中国和平、谋杀德国公使和日本使馆人员,而且目前围攻幸存的北京外交人员的罪犯,不仅没有从圣上您这里得到赞同和鼓励,而且他们实际上是在反抗陛下帝国的权威。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十分郑重地敦促您的政府,向公众确证:一、是否外国领事们还活著,如果活著,他们目前状态如何;二、立即让各国的外交代表与其国家自由联络,解除威胁他们生命与自由的所有危险;三、由帝国当局与远征军联络沟通,以便他们之间开展解救公使馆、保护外国人和恢复秩序而进行的合作。如果这些目标都能达到,本政府相信,在列强这方面,妥善解决最近的麻烦所出现的所有问题将不会存在任何障碍。为达此目的,在其他各国的赞同下,本政府各友好部门将愉快地接受陛下的部署安排。威廉麦金利1900年7月23日国务卿约翰海复述\n但是光绪皇帝无力主导时势发展,也无法改变清廷的政策,原因在于慈禧太后已宣布训政,朝廷大政由慈禧太后主导。不过他的的善意、努力,体现了作为一个君主的负责任的态度。\n8月1日起,清军恢复对使馆的炮击,但猛烈程度远不如7月13日以前。8月11日起,清军重新对使馆发动猛攻,直到北京陷落为止。8月4日,联军开始进军北京。8月12日,占领通州。8月14日,联军攻入北京。\n\n占领北京\n联军占领津京后,当地排外、仇外的风气大变,街头一改人人包红布、穿红衣义和团打扮,天津百姓家门首皆插白旗,行人亦各持白旗,上写“某某国户人”,或“某某国顺民、良民”。北京商铺争先贴出保护单,各国占管区居民,纷纷向联军士兵送万民伞,时人记载:“昔则挟刃寻仇、灭此朝食,今乃忝颜娟敌,载道口碑,京师及各省都会,其翻译通事之人,声价骤增,势力极盛,于是都中之人,咸歆而慕之,昔之想望科举者,今皆改而从事于此途。”\n在北京,始于6月20日止于8月14日、对使馆五十多天的围攻终于结束,此时使馆里的人员已经狼狈不堪。以樊国梁为首的教士们发出“布告”容许天主教徒在8月18日教堂解围后八天之内抢夺生活必需品,规定抢夺不满白银50两的,不用上缴;超过50两的,应负责偿还,或交教堂处理。樊国梁在《纽约时报》发表声明,否认下令抢劫,而是因为当时无店有人,无法购买生活必需品,才自行搬走,但他下令要登记拿走多少,事后依记录付了款。\n另一方面,根据马克·吐温撰文揭露,美国基督传教士梅子明在美国第六骑兵团的陪同下,在北京周边地区搜寻拳民,处死了疑似义和团成员的人。另外,《纽约太阳报》在1900年12月24日的报道中引用梅子明的话,说天主教堂除了收取赔偿金以弥补自身损失外,还要求以命抵命,用人头换人头;在任丘,有680名天主教徒被杀,所以他们要求用680条人命相抵。\n德国公使克林德被杀事件发生后,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决意报复中国,瓦德西于8月7日被任为联军总司令。然而瓦德西及德援军在联军攻进北京后两个月才到达中国。他们因为热切执行威廉二世7月2日发布的命令:“你们知道,你们面对一个狡猾的、勇敢的、武备良好的和残忍的敌人。假如你们遇到他,记住:不要同情他,不要接收战俘。你们要勇敢地作战,让中国人在一千年后还不敢窥视德国人”。威廉二世的这段讲话是对5世纪匈人入侵欧洲的回忆。后来这段话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英国人借用来贬损他们的德国敌人。\n八国联军中德俄两军被普遍认为在镇压义和团中最为野蛮凶悍,而且军纪较差,德军因其凶悍被冠以绰号为“匈奴”,英国记者乔治·林奇写道,德军和意军在烧毁村庄之前,会强奸妇女和女子。而美日军队被认为“严守纪律,不扰居民”。当时为了避免危害,北京满大街居民都臣服日军,挂上自制的日本国旗及“Belong Japan(日本所有)”的标语。\n\n庚子俄难\n1900年7月17日至21日,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俄罗斯帝国以义和团破坏东清铁路为借口,对海兰泡和清朝管辖下的江东六十四屯两地中国居民进行大屠杀,共造成约7000名中国无辜居民死亡。庚子俄难的称呼来源自周继功的《庚子俄难》一文,该文被收录于《瑷珲县志·第八卷》。因1900年是农历庚子年,所以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被合称为庚子俄难。\n庚子俄难中,海兰泡惨案的目睹者,无不感到“毛骨悚然和为之心碎”。一位参与大屠杀的义勇兵对屠杀场景有如下描述:杀人的一方,完全灭绝人性,他们不是魔鬼,便是畜牲。在人世间竟能看到如此惨景,简直就是一场恶梦。如果被杀的人都是些还有挣扎能力的男子的话,也许不会如此凄惨,但是当看到一些紧搂婴儿、企图逃脱的母亲被纷纷刺倒,从怀中滚落的婴儿被碾得粉碎时,只有那些完全没有人性的野兽才能禁得住。连俄国的一位将军也在日记中写道:黑龙江悲剧是俄国人避而不谈的话题。\n\n山西、河北的战斗\n天津北洼的战斗。“刘十九总时常说,把洋人赶出去,直眼就自然不敢欺负咱们了。”刘呈祥部义和团有一支1200人的洋枪队,“枪是从聂士成军的逃兵那里缴来的。”1900年8月19日战斗打响,据团民祁凤呈回忆:“义和团队伍被鬼子包围了,鬼子的枪弹如雨,许多团民阵亡了。”\n山西固关的战斗。据路透社1901年4月30日伦敦电,德国东方远征军下属一支80人的分队在山西固关狭隘的山间小路中被武装的中国人或清军伏击,45人阵亡。清军山西忠毅军指挥官刘光才奏折中也提到这次战斗,只不过将德军伤亡夸大为上千人。\n河北张家口的战斗,据西方新闻报道,进攻河北张家口德军约克伯爵由于冬天住在农村生炉子,睡觉时一氧化碳中毒身亡,随后德军撤军。\n河北郎庄的战斗\n\n各方历史记载\n在美国的历史记载里,称这次军事解除公使馆危机行动为中国解救远征。中国原称为八国联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则称之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且改以前主流舆论对义和团的批评为颂扬。不过,中华民国史学界不存在八国联军“侵华”的命题。\n\n英国关于义和团的记载\n19世纪末,由于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不断加剧,加上一系列的自然灾害。义和团运动开始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出现,而且实力不断增强。到了1898年,反对“外国势力”的保守派思维主导了清朝对外的政策,并且说服义和团拳民停止对满清的反对,团结起来共同对付外国人。山东巡抚将义和团纳入到当地的民兵组织,将他们的从义和团拳民改为义和团民兵。听起来像是半官方性质的组织。此时的清朝官员有一些人相信义和团真的刀枪不入。尽管西方各国抗议,但是满清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很支持发展这样的民间组织。\n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教活动激怒了义和团,尤其是教徒依靠中国传统家庭裙带关系。传教士向地方上的满清官员提出诉求,传教士认为满清的官员在审理民事诉讼和财产纠纷中应该更加照顾底层基督徒的诉求。1899年末,义和团持续攻击在中国的基督徒和西方传教士,引起了西方的不满。1900年6月份,国家救援部队从天津港登陆到达北京,6月13日皇太后慈禧下令满清军队阻止外国部队的前进。此时,义和团在北京烧毁了西方的教堂和外国使馆住宅,并杀死了疑似基督徒的中国人。6月17日,外国部队占领天津沿海的大沽要塞(也称为大沽口之战),以便恢复从天津到北京的交通。第二天,皇太后下令满清军队杀死在华的所有外国人。德国大臣因此被杀死,其他各国外交大臣和家属,以及职员,数百名中国基督徒被困于他们的公使馆和北京的罗马天主教大教堂。\n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的巡抚无视清政府的命令,并压制其管辖范围内的反外国势力运动。这些地方官员认为,战争不是清政府对外的主导政策,只是在长江以北地区这些骚乱活动比较多。\n一支由19000人组成的国家部队(中国称为八国联军),其中多数人来自俄罗斯和日本,也有一小部分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1900年8月,这支国际部队攻陷了北京,解救了被困的外国人和基督徒并拿回了被抢夺的一些财产。西太后携带天子向陕西省西安方向逃跑,留下几个皇太子与外国人谈判。经过谈判,制定了一个协议,该协议于1901年9月分签署,双方结束敌对关系,并对在华的外国人进行赔偿。\n\n辛丑条约\n慈禧太后逃往西安途中,命令各地官兵剿灭义和团。9月7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称“此案初起,义和团实为肇祸之由,今欲拔本塞源,非痛加铲除不可”。同时,慈禧派庆亲王奕劻及李鸿章为全权特使,与各国和谈。\n1900年10月,李鸿章抵达北京,向八个占领国展开谈判。当中俄国志在另约取得中国的东北;但英、美则以商业为重,希望保持在华的贸易利益,对俄国的扩张存有戒心,故此反对各国的领土要求。李鸿章从国际法上,提出义和团为叛逆,慈禧太后之前的宣战诏令是被挟持之下发出,不承认中国与十一国交战,事件是外国派兵来华助剿叛乱所引起。故此各国无割地的理据,而中国则只有赔偿军费的义务。最后达成的《辛丑条约》的正式名称,亦只是一个中国与十一国之间的赔偿协定,而并非交战国之间的正式和约。至今,西方史书仍然以“拳民叛乱”(Boxer Rebellion)来称呼整个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事件。\n慈禧太后一直被视为义和团事件的罪魁祸首,因此李鸿章在“惩办祸首”的问题上与列强多番据理力争,最后得到保证,列强在“惩办祸首”的条款中不提及慈禧太后的名字,变相不再追究慈禧太后在义和团事件中的主要责任。\n此外,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作为战败国的中国,不能在天津市及京津铁路沿线驻兵,袁世凯就从他武卫右军挑了3000人,换上警察制服,接收天津的防务,变相收回了京津沿线主权,这支三千人的部队就是中国最早的警察队伍。仅用了半年时间,天津就被外国人描绘成世界上拥有最好的警察制度的城市。\n1901年9月7日,清政府签署《辛丑条约》,需要向各国给予总计4.5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分39年偿还,史称“庚子赔款”,由关税及盐税中扣付。这个数目的意味著要向每个中国人惩罚一两白银。对此申报发表社论说“中国不能保护使臣致惨遭毙……曲诚在我……不得谓外人过于要挟也。”赔款的总值按当时银价,约为3亿330万美元。这笔赔款金额过于庞大,后来在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和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中国驻美公使梁诚、美国传教士明恩溥、美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斯的交涉下,美国退还了部分赔款;应付赔款2444万,美国将当时尚未付足的1078万从1909年1月起退还帮助中国建立海外留学教育系统。最初称为“清华学堂”,为留美预备学校,即后来清华大学的基础。其他收款各国也都陆续模仿这一模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退款来进行指定用途的在华文化事业,如英国政府从庚子款中拿出五十万两白银,在山西建立西学专斋,也就是后来的山西大学堂(今山西大学)。这项拨款在李提摩太手里管理十年,十年之后(1910年)又交给了山西省当局。\n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北洋政府于1917年8月对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停止向这两国赔付庚子赔款。一战后到1924年中国政府先后与德奥匈俄达成了停付的协定。其他各国也都先后达成了全部或部分庚款退款协定规定将此后收到的庚款用于指定在华事业,1926年5月,英国国会通过退还中国庚子赔款议案(退款用于向英国选派留学生等教育项目),即派斯科塞尔来华制定该款使用细则。1937年中日战争开始起停付日本款,1939年停付法国庚款,1943年国民政府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此彻底停付。\n\n运动中死亡的基督徒\n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4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华人基督徒因此被害死亡(根据教会方面的统计)。\n义和团事件中,全国各省,主要是华北的直隶、山西,以及内蒙古和东北,普遍发生针对外国人及中国基督徒的大规模集体屠杀事件。天主教、新教、东正教教职人员及中外基督徒皆有死伤。以下伤亡情况和死亡数字大都根据教会人士的统计,中国官方未有正式史料证实: \n据统计,共有两万多名中国基督徒(天主教18000人,新教5000人)在1900年夏天的屠杀中死亡,此外还有241名外国人(天主教宣教士53人,新教宣教士及其子女共188人,其中儿童53人)死亡,仅在戴德生创立的内地会工作的新教宣教士中,就有五十八人殉道,此外还有二十一个儿童遭害。但戴德生后来拒绝了清政府为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作出的赔偿,借此向中国人民彰显“基督的柔和谦卑”。\n\n山西,全省被杀的中国天主教基督徒计据说有5700余人,新教基督徒也有数千人,其中以戴德生创立的内地会为最多,其他属于公理会,英国浸礼会等。7月9日,在太原山西巡抚衙门前,山西巡抚毓贤杀死天主教方济各会宣教士12人(意大利籍艾士杰和富格辣2位主教,3位神父、修士,7名修女),新教宣教士及其家属子女34人(属于英国浸礼会和寿阳宣教会,其中儿童11人),共计46人。山西是全国仇杀外侨和平居民最多的省份。(详见:太原教案)\n内蒙古,7月19日,清军马队攻进蒙古西南教区主教座堂所在的二十四顷地,村内大批天主教基督徒被杀,比利时籍的韩默理主教则被“手足合系,贯以竹竿,”然后“以铁索穿肩骨,囚以笼”,到处游街,7月24日,在托克托城被杀蒙古东部教区则发生滦平县活埋神甫事件。蒙古中部教区除在西湾子(河北崇礼)主教座堂避难的5000多基督徒外,绝大部分(3200多人)被杀。\n直隶(今河北),由于总督裕禄和臬司廷雍的支持,义和团遍及全省各县,该省大批天主教基督徒(在清初与清末宣教士的影响下,直隶有相当数量信仰天主教的农村,至今该省仍是中国天主教基督徒最集中的省份)突然面临死亡的威胁,纷纷在各处天主教基督徒集聚的村庄筑堡垒抵抗。7月20日,陈泽霖率领的清军攻破景州朱家河村,聚集在该村的3000多天主教基督徒与任德芬、汤爱玲两神父,不分男女老幼,尽戮,是1900年一次性死亡人数最多的屠杀事件。朱家河所在的直隶东南代牧区,共有50575名基督徒,在庚子事变中死亡了5153人,674座大小教堂几乎全部被毁,只有献县张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得以幸存。保定附近的东闾村集中了9000名天主教基督徒在此避难,由于击退了4万名义和团的进攻,战后成为北方著名的圣母朝圣地和中国天主教基督徒最集中的一个村落。\n奉天(辽宁)被杀的天主教基督徒有1400多人,其中有1名主教,10名神父。7月3日,义和团联合清军摧毁奉天小南门外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纪隆主教、7名中外神父、以及400余名基督徒全部烧死在堂内。\n此外,也有许多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基督徒,未有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民众有数万人)。\n\n影响与后果\n对于清末政治\n义和团运动的结果:慈禧太后打消了废除光绪皇帝皇位的念头,但持续训政;另一方面则延续戊戌变法的思潮,启动了一场政治体制改革——新政,以求避免政府倒台。\n在汉族仕绅阶级看来,满人的统治威信大幅下降,东南各省督抚在事件中擅自违令行动,事后反而得到褒奖(即东南互保)。各地的封疆大吏开始出现不受中央控制的政治意向,统一集权的态势开始解体。十年后,南方革命党反政府的活动激进化,团结各省新军于1911年武昌爆发辛亥革命,南方各省直接违抗清政府自行宣布独立或观望。最终袁世凯迫使清帝退位,中华民国得以肇建。而地方政治实力上升所造成的割据局面,导致民国军阀混战的政局。\n\n对清末经济\n义和团对清末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不仅倾力破坏华北大地上所有现代化设施,而且导致北方商贸活动迅猛凋敝,负面影响覆盖全球33%以上的国际贸易活动。上海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因拳乱缘故,为免中途意外,举凡天津商人及货物都停滞上海。从外商定购的各类日用洋货如纱、布、药等均堆积如山,无人提取。天津一地的商业阻滞,受影响更严重的是中国北方省份。天津枢纽不运转,则行销于东北乃至北京直隶一带的通货只能囤积上海港口,而且日积月累,越来越多。义和团运动也导致国家税收锐减,银行(钱庄)倒闭。各处钱庄连本金都收不回,倒闭势所难免。北京的钱庄,则有相当数量被烧被毁。\n\n列强\n俄国乘机占据了大量东三省领土。俄国对辽东的租借地关东州正式得到承认。俄国的行动威胁英美所希望维持的中国的领土完整及贸易开放(门户开放)政策;并最终与在辽东和南满洲东部省份希望扩展势力范围的日本冲突。经过两年的谈判,最终双方关系破裂并在1904年2月爆发了惨烈的日俄战争。根据辛丑条约,日本可以在中国一部分地区驻军,保护侨民和交通路线,这为日后的中日冲突埋下了隐患,并最终引发了七七事变。\n\n文物\n光绪26年(1900年):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外国使馆,6月23日,位于英国使馆北邻的翰林院遭纵火,清朝初年就所剩无几的《永乐大典》几乎全部遭到义和团焚毁,所余无几。翰林院内仅存64册被陆润庠运回府中(有说永乐大典为八国联军烧毁,但此时八国联军刚刚登陆大沽,尚未进入北京)。\n\n科举停考\n1901年6月11日,慈禧太后下诏,停止外侨被“戕害凌虐”的以下45个城镇文武考试5年:山西省太原府、忻州、太谷县、大同府、汾州府、孝义县、曲沃县、大宁县、河津县、岳阳县、朔平府、文水县、寿阳县、平阳府、长子县、高平县、泽州府、隰州、蒲县、绛州、归化城、绥远城;河南省南阳府、河内县、郑州、光州、陈州府;浙江省衢州府;直隶省北京顺天府、保定府、永清县、天津府、顺德府、望都县、获鹿县、新安县、通州、武邑县、景州、滦平县;东三省盛京、甲子厂、连山、于庆街、北林子、呼兰城;陕西省宁羌州;江西省鄱阳县;湖南省衡州府。\n\n评价\n正面评价\n八国联军司令德国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的《瓦德西拳乱笔记》:吾人对于中国群众,不能视为已成衰弱无德行之人;彼等在实际上,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不���这句话之后的1903年又发生了瓜分危机,“由于俄国占了奉天,各国要实行瓜分的政策”。\n马克·吐温于1900年11月23日,在纽约公共教育协会上发表《我是一名拳民》(又译《《我也是义和团》)的演讲:\n\n为什么不让中国人摆脱那些外国人?既然我们并不准许中国人到我们这儿来,我愿郑重声明,让中国人自己去决定,哪些人可以到他们那里去,拳民(义和团)是爱国者,我们祝愿他们成功。拳民主张把我们赶出他们的国家,我也是拳民,因为我也主张把他们赶出我们的国家。\n列宁的评价:中国人并不是憎恶欧洲人民,因为他们之间并无冲突,他们是憎恶欧洲资本家和唯资本家之命是从的欧洲各国政府。那些到中国来只是为了大发横财的人,那些利用自己的所谓文明来进行欺骗、掠夺和镇压的人,那些为了取得贩卖毒害人民的鸦片的权利而同中国作战(1856年英法对华战争)的人,那些用传教的鬼话来掩盖掠夺政策的人,中国人难道能不痛恨他们吗?\n章太炎“义和团初起时,惟言扶清灭洋,而景廷宾之师,则知扫清灭洋矣。”“山东士民为义和团,无为衍圣公”。\n孙中山然而义和团的人格,与庚子辛丑以后,一班媚外的巧宦,和卖国的奸贼比较起来,真是天渊之隔。可怪他们还笑义和团野蛮。哼!义和团若是野蛮,他们连猴子也赶不上。\n陈独秀在转向共产主义后完全改变了对义和团的评价:\n\n义和团事件的起因十分明白:一是经济上的原因——农民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反抗;一是政治上的原因——清廷反动政局趋于极端之结果。若因为参加义和团运动者为全民中之少数,则参加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者,也是全民中之少数,我们决不能只据实际参加者之数量,便否认其质量上代表全民族的意识与利益。文明的绅士学者们,说义和团事件是少数人之罪恶,说列强不应该惩罚到义和团以外的人,不啻是向列强跪着说:我们是文明人,我们不曾反抗;汝们惩罚少数的义和团,不应该皂白不分连累到我们大多数安分屈服的良民。情形如果是这样,还幸亏有野蛮的义和团少数人,保全了中国民族史上一部分荣誉!\n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 对《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一文的批语和修改(1)(一九六七年三月二十三日)“究竟是中国人民组织义和团跑到欧美、日本各帝国主义国家去造反,去“杀人放火”呢?还是各帝国主义国家跑到中国这块地方来侵略中国、压迫剥削中国人民,因而激起中国人民群众奋起反抗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走狗、贪官污吏?这是大是大非问题,不可以不辩论清楚。”\n周恩来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顽强地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表现,他们的英勇斗争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n戚本禹义和团的英雄们,在祖国处于被帝国主义瓜分的严重时刻,挺身而出,高举反帝爱国斗争的革命大旗,同帝国主义强盗及其走狗进行了英勇斗争...义和团的英勇斗争,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和骄傲,是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它使侵略者亲自尝到了中国人民铁拳的滋味,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1900年6月19日, 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机关刊物《前进报》发表社论《铁拳》, 称赞义和团是“中国的起义者”, 还特别强调:“中国在其维护本国的领土和民族特点的斗争中, 应同布尔人一样得到一切具有政治道德的朋友的同情。”\n曾支持孙中山革命的日本人宫崎滔天, 在1900年10月4日至18日的日本《二六新报》上, 发表名为《独酌放言》的长文。该文借一位嗜酒的“无赖道士”对客人酒后“放言”, 表达了宫崎滔天自己的思想。无赖道士告诉客人一些作王的心得体会,说:“你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支那人, 你只有像支那的爱国者那样去同情支那的国情, 你才能拥有作王的资本。”客人说:“支那已被瓜分, 当不成王了”。无赖道士说:“这种想法可要不得,如果遭到为白人所瓜分的灾祸,那作为支那人, 你将怎么办?你不生气吗?生气,当然要生气,生了气又怎么办?那就只有当义和团了,当义和团。当了又有什么!说什么混帐话。马上去当义和团, 那是人的天真自然的感情嘛!就是你最好的方策嘛! ”可见在宫崎滔天看来,面对列强的瓜分,像义和团那样奋起反抗是“天真自然的感情”, 是“最好的方策”。\n\n负面评价\n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华工学校讲义》)\n��大钊在他著名的宣言性论文《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1918年7月1日)中说:“时至近日,吾人所当努力者,惟在如何吸取西洋文明之长,以济吾东洋文明之穷。断不许以义和团的思想,欲以吾陈死寂灭之气象腐化世界。”\n陈独秀在发表在《新青年》上的《克林德碑》一文,更是全面分析了义和团运动在五个根本方面反时代潮流的特征,陈独秀最后总结说:“照上列的事实看起来,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较庚子以前,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我国民要想除去现在及将来国耻的纪念碑,必须要叫义和拳不再发生;要想义和拳不再发生,非将制造义和拳的种种原因完全消灭不可。现在世上是有两条道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的道路。我国民若是希望义和拳不再发生,讨厌克林德碑这样可耻的纪念物不再竖立,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n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指出,义和团的行为除了杀害无辜的外国人外,也直接造成许多无辜的中国人受害,而且针对对象也包括光绪帝(所谓一龙)、李鸿章、奕匡(所谓二虎)、京官大臣(所谓十三羊,或谓三百羊,宣称京官除十八人外全应杀),除屠杀外,也奸淫据掠,无法无天,其不人道处比八国联军更甚,实属野蛮残暴。如据当时记载:“城中日焚劫,火光连日夜……夙所不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其杀人则刀矛并下,肌体分裂,婴儿生未匝月者,亦杀之残酷无复人理”,“京师盛时,居人殆四百万。自拳匪暴军之乱,劫盗乘之,卤掠一空,无得免者。坊市萧条,狐狸昼出,向之摩肩击毂者,如行墟墓间矣。”“义和团之杀教民毛子也,备诸酷虐,锉舂,烧磨,活埋,炮烹,支解,腰杀,殆难尽述。京西天主堂坟地,悉遭发掘,若利玛窦,庞迪我,汤若望,南怀仁诸名公遗骨,无一免者。胜代及本朝御碑,皆为椎碎。保定属有张登者,多教民,团匪得其妇女,则挖坑倒置,填土露其下体,以为笑乐。”天津之战开始后,一些拳民看见远处有个妇女在跑,就大喊道:“直眼往何处逃?”她听到后跪在地上说:“我非直眼,乃某处某人之妻也。”拳民说:“尔额有纹,安能讳耶?”随即把她拖至坛门外杀掉。\n历史作家金满楼表示,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洋”代表了与西方有关系的一切人和事物,因此都在消灭的范围内,这其中既包括信教的洋人和不信教的洋人、“洋教”、与洋教有关系的中国教民,也包括从西洋传来的西药,洋布,等等。杨典诰在《庚子大事记》中说:“自教堂教产烧毕后,所有城内外凡沾洋字各铺所储洋货,尽行毁坏,或令贫民掠取一空。并令住户人等,不得收藏洋货,燃点洋灯。于是家家将煤油或箱或桶泼之于街。又传言杀尽教民后,将读洋书之学生一律除去,于是学生仓皇失措,所有藏洋书之家,悉将洋书付之一炬”。仲芳氏也在《庚子记事》中说:“又哄传各家不准存留外国洋货,无论巨细,一概砸抛,如有违抗存留,一经搜出,将房烧毁,将人杀毙,与二毛子一样治罪。”由于洋货在很多方面确实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因此商人为免毁坏,就给洋货或者带“洋”的货品改名换姓,譬如“洋药”改称“土药”,“洋布”改称“土布”或者“西布”,“洋货铺”改称“广货铺”。六月十六日上午十一时许,一队团民巡行到大栅栏老德记药房前,发现这里出售洋货,即纵火焚之。仲芳氏《庚子记事》载:“义和团焚烧前门外大栅栏老德记大药房,不意团民法术无灵,火势猛烈,四面飞腾,延烧甚凶。计由大栅栏庆和园戏楼延及齐家胡同、观音寺、杨梅竹斜街、煤市街、煤市桥、纸巷子、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门框胡同、镐家胡同、三府菜园、排子胡同、珠宝市、粮市店、西河沿、前门大街、前门桥头、前门正门箭楼、东荷包巷、西荷包巷、西月墙、西城根。火由城墙飞入城内,延烧东交民巷西口牌楼,并附近铺户数家。自清晨起,直至次日天晓始止,延烧一日一夜。”“义和团在老德记大药房将火点起,令四邻焚香叩首,不可惊乱。及至延及旁处,团民不许扑救,仍令各家焚香,可保无虞,切勿自生慌扰。既至火势大发,不可挽救,而放火之团民,已趁乱逃遁矣。是以各铺户搬移不及,束手待焚,仅将账目抢护而已。”李希圣在《庚子国变记》里说,这次大火“焚正阳门外四���余家,京师富商所集也,数百年精华尽矣。延及城阙,火光烛天,三日不灭。”\n史学家马洪林等表示,义和团相信天灾频仍(1899年1900年的旱灾)是基督宗教造成的,久旱无雨意味着天上神灵遭到了教堂和教民的亵渎,认为只有推倒教堂,扫平洋人和教民,才能感动上天降雨。义和团降神附体,念咒画符,如“避枪炮火咒”、“请神咒”、“请师咒”、“护身咒”。拳民战斗时都要口念咒语,祈求各路神仙“神灵附体”、“显灵护身”。他们请的神大多来自于章回小说与民间故事:有周朝太公望、战国鬼谷子、汉寿亭侯关羽、无生老母、三清、玉皇大帝、如来佛祖、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二郎神、哪咤、唐三藏、孙悟空、天蓬元帅猪八戒、济公、张天师等,甚至一些几乎无人祭祀,只在说书中出现的鸿钧老祖、通天教主、骊山老母、唐朝樊梨花、宋朝穆桂英、金刀圣母、柳树精、黄三太等等。义和团相信他们打的是神鬼之仗,是神灵与妖鬼的战争。团民坚信自己代表神,那么洋人、教士及教民作为神的对立面,也就理所当然地被看做是鬼。所凭借的是法术,而不是人力。但义和团相信女人裸体、女人的秽物(便溺、经血、月经布等)的阴门阵会破解他们的避炮的法术。“各洋楼架大炮甚多,每炮皆有一赤身妇人跨其上,所以避炮之法不能行”。崇信拳匪者传云:“义和拳与洋人合仗,洋人不能敌,忽洋人军队中有一妇人赤体立,义和拳法术被破,不敢前进”。团每战必败,或问故?团曰:“每战辄见洋人队中,有赤身妇人立于阵前,致法术为其所破”。“西十库开仗,忽有赤身妇女走出,团民受伤者众,楼周围挂妇人皮,并各秽物,以致团民难以得胜,东交民巷亦用此法”。团民欲烧毁西十库教堂,却意外波及了附近的数处民居,教堂丝毫未损,对于这种结果,团民们普遍的解释是:“此处与别处教堂不同,堂内墙壁,俱用人皮黏贴,人血涂抹,又有无数妇人赤身露体,手执秽物站于墙头,又以孕妇剖腹钉于墙上,故团民请神上体,行至楼前,被邪秽所冲,神既下法,不能前进,是以难以焚烧。女体是污秽的观念使得妇女成为团民眼中畏惧的对象;为防污秽,义和团禁止妇女出门,不知此令而出门被杀的妇女甚多。团民认为唯有“红灯照”才能反制女性这种厌胜能力,所谓:“须待红灯照来时方可,红灯照尽是少女幼妇,故不畏脏秽之物耳”;又说:“一切军器皆不畏惧,枪炮遇之即不能燃,义和团法术虽大,然尚畏惧秽物,红灯照则一无所忌,与义和团联合一气”。\n参与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美国陆军第二指挥詹姆斯‧威尔逊少将在回忆录中说:“(义和团运动)本质上是愚昧迷信与觉醒进步之间的冲突,它威胁了每一个在(清)帝国境内的外国人的生命与财产,外交人员与传教士也不例外。”\n\n康有为《拳匪头王培佑超升京尹论》:那拉后、端王、庆王、荣禄、刚毅、赵舒翘,此六人者结通团匪,以戕杀西人,欲拳之平,非去主使拳匪、任用拳匪之人不可。\n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积弱之源于风俗者》:“夫今日拳匪之祸,论者皆知为一群愚昧之人召之也。然试问全国之民庶,其不与拳匪一般见识者几何人?全国之官吏,其不与通拳诸臣一般见识者几何人?国脑不具,则今日一拳匪去,明日一拳匪来耳”。\n严复1902年发表于《大公报》的《主客平议》一文:嗟呼!庚子妖民愚竖,盗兵潢池,其遗祸国家至矣,然而其中不可谓无爱国者。特愚妄愤戾,而其术又纯出于野蛮,此其所以终被恶名,而无以自解于天下。呜呼!亦可伤已。\n秋瑾《精卫石》:“义和拳酿成大祸难收拾,外洋的八国联军进北京。”\n邹容《革命军》:“有野蛮之革命,有文明之革命。”“野蛮之革命有破坏,无建设,横暴恣睢,知足以造成恐怖之时代,如庚子之义和团,意大利加波拿里,为国民添祸乱。”\n蒋中正对义和团持负面评价。1957年5月24日发生刘自然事件导致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被攻击事件后,据蒋经国日记于29日所载:“十时出席总动员月会,父亲曾痛心责备捣毁美使馆之事件,谓过了六十年尚不能接受义和团的亡国教训,殊实可叹,并认为此乃最大之国耻。当晚拜见父亲,父亲严责处理案件之迟缓。”:49\n\n余英时认为:如果没有官方正式支持,不可能有义和团事件,也不可能有“八国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这个说法是中国共产党修改的历史。我们中国一向有一个舆论(传统),就是你只要跟外国人一发生矛盾,你必须毫不含糊毫不打折扣地仇外。如果你稍微说几句公道话,说外国人有外国人的道理,你不能随便不尊重外国人的习惯,那你马上就被看成“二毛子”、“汉奸”。\n袁伟时认为:大陆历史教科书对义和团的评价是有意美化的,义和团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反帝和反封建。\n李文海称义和团运动中除了多伤人命之外,中国人经济财产也遭受巨大损失。例如,义和团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点火焚烧老德记洋货铺和屈臣氏洋药店,结果烈火乘风势迅速蔓延,一把火烧掉了附近的商铺1800余家,民居7000余间。\n\n正负兼顾的评价\n孙中山:大东书局《三民主义浅说》《民权初步·第五讲》像庚子年发生义和团,他们的始意是要排除欧美势力的,因为他们要排除欧美的势力,所以和八国联军打仗,当时所用的武器便是大刀。要用大刀去抵抗联军的机关枪和大炮,那种举动就是当时中国人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对于他们的物质进步之抵抗,不相信欧美的文化是比中国进步,并且想表示中国的文化还要好过欧美。就那次战争的情形而论,西摩有几句批评说:照当时义和团之勇气,如果他们所用的武器是西式的枪炮,那些联军一定是全军覆没的。但是他们始终不相信外国的新式武器,总是用大刀、肉体和联军相搏,虽然被联军打死了几万人,伤亡枕藉,还是前仆后继,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思想,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不过庚子年的义和团,是中国人的最后自信思想和最后自信能力去同欧美的新文化相抵抗。由于那次义和团失败以后,中国人便知道从前的弓箭刀戟不能够和外国的洋枪大炮相抵抗,便明白欧美的新文明的确是比中国的旧文明好得多。\n\n文艺作品\n1963年的电影《北京55日》以义和团围攻北京外国使馆为题材。《北京55日》于西班牙拍摄,由于拍摄需要数千名中国演员,电影公司从西班牙全国各地几乎把找到的中国人都拉来排戏了。这样的结果导致在电影拍摄期间西班牙全国的中国餐馆几乎都关闭,因为餐馆员工(通常是业主)都被电影公司所雇用。电影公司雇用了如此多的中国人以致在几个月的时间内,西班牙全国几乎找不到中国餐馆吃饭。\n1975年,香港的邵氏兄弟拍摄了一部反映此事件的电影,名为《八国联军》(Pa kuo lien chun),导演张彻使用高预算拍摄了一个关于觉醒与复仇的大场景故事。《八国联军》描述了拳民的追随者因受欺骗而相信他们刀枪不入水火不伤。电影的武术导演是刘家良,由傅声主演。\n九场京剧《红灯照》,1977年由中国京剧院四团演出,吕瑞明、阎肃编剧,杨秋玲、刘长瑜等主演。此剧在1979年荣获文化部颁发的建国三十周年献礼演出剧本创作一等奖,演出一等奖。并被改编为话剧、评剧、豫剧、淮剧、山东梆子、秦腔、越剧、陇剧等剧种演出。\n1985年,台湾表演工作坊舞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段子四:记性与忘性(北平1925),主角王地宝(李立群饰演)阐述此事件经过,亦参考这段史事作为故事片段。\n1986年,中国大陆作家冯骥才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小说《神鞭》被改编成电影,著名演员陈宝国参演。电影的主人公“傻二”的辫子神力无比,可作为伤人利器,被称为“神鞭”。傻二亦凭借这项才能加入了义和团。在一次和“洋人”的战斗中,傻二的战友大都阵亡,傻二的辫子也被洋枪打断,此后傻二一度陷入消沉。但在故事的结尾,傻二剪掉了辫子,变成了一位神枪手,继续和外国势力作斗争。傻二有一句总结全剧主旨的名言:“祖宗的东西再好,该换的时候也得换换”。\n1992年香港导演徐克所拍摄电影《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亦参考这段史事作为故事背景。但片中影射义和团作乱的白莲教实际上也遭其迫害。\n1993年香港导演徐克所拍摄电影《黄飞鸿之王者之风》,亦参考这段史事作为故事背景。\n1995年尼尔·斯蒂芬逊(Neal Stephenson)写了一部后数字朋客小说《钻石时代》(The Diamond Age),义和团拳民在2100年代的上海布置中被含糊提及。\n1999年,日本演剧实验室万有引力所首演的《怪人傅满洲》(怪人フー・マンチュー)也以这段史事作为故事背景。\n2008年,中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出版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所叙述的故事以义和团运动为背景。\n2013年,Irrational Games出品的电子游戏《生化奇兵:无限》中包含了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要素。游戏中的天空城“哥伦比亚”曾在义和团运动期间飞临并炮击北京城\n\n时间轴\n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颁诏,称其不能诞育子嗣,乃收继端郡王载漪之子,15岁的溥俊为义子,称大阿哥,史称己亥建储。外国公使们都拒绝入宫朝贺,明显反对慈禧太后罢黜光绪皇帝,让慈禧太后大为不悦\n1月27日(当日为农历腊月二十七),英、美、德、法等在华公使第一次联合照会,要求慈禧太后取缔义和团。慈禧太后极为愤怒。\n4月20日,保定清苑义和团与基督徒大规模械斗,“拳民与基督徒各聚多人,竟自械斗,势甚凶猛”。\n5月12日,保定涞水义和团与基督徒大规模械斗。\n5月22日,义和团戕杀前来平定械斗的清军将领杨福同。\n5月27日,数万义和团进入距北京仅有五十多公里的涿州,之后攻打涿州和北京之间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及电报设施。\n5月29日,义和团焚烧北京近郊的丰台车站。车站、车厢、商店、皇室专列全部被烧。\n5月31日,在慈禧太后同意下,337名外国水手及陆战队员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京,一说6月1日抵京,防卫使馆区。另外89名德国及奥国陆战队员于6月3日抵京。\n6月5日,慈禧太后派刑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的赵舒翘,及都察院左副都御史何乃莹前往涿州考察义和团。吏部尚书刚毅惟恐赵舒翘的汇报结果不利于义和团,于6月6日也赶往涿州。其实赵舒翘经考察已明显看出义和团所谓“神功”皆为虚假,但刚毅却力言神功“可恃”。\n6月6日,晚,在荣禄的再三恳求下,慈禧太后召集各王公大臣,讨论当时的紧急形势。在此会议上,端王载漪、刚毅、启秀等人声称义和团是忠心于国的义民,可以用来抵御西人。\n6月7日,在太后慈禧许可之下,大批拳民开始进入北京。\n6月8日,义和团在北京外城举行大示威,崇文门、正阳门和宣武门外喊声冲天。\n6月9日,董福祥率甘军进入北京,驻守永定门。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透过电报向西摩尔称,北京城内局势每小时正在恶化,要求西摩尔为进军北京作好预先安排。\n6月10日,慈禧委派端郡王载漪出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越来越多的义和团拳民陆续进入北京,最多时北京的拳民超过十万。是日起,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区对外通讯断绝。各国急商,增派一支由2157名各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人员(英军916人、德军540人、俄军312人、法军158人、美军112人、日军54人、义军40人、奥匈军25人)组成的援军入京,由英国海军中将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任联军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嗄克任参谋长。\n6月11日,联军从塘沽搭火车出发,经天津前往北京保卫使馆。火车开至杨村,开始遭到清军聂士诚部和义和团的抵抗。同日,日本驻华使馆书记杉山彬在北京永定门内被刚调入京的董福祥甘军杀害,被开腹剖心。\n6月12日,联军边修路边缓缓前进。至14日在廊坊车站遭到聂士成之武卫前军和义和团的顽强抵抗。16日,联军放弃由铁路进京计划,决定改走水路由白河前往北京,先返回杨村,然后在该处组织乘船进京。18日,联军撤回天津紫竹林租界。清政府称此役为廊坊大捷。\n6月12日,两名义和团民乘骡车从使馆前的马路经过,他们并未攻击使馆,而德国公使克林德却冲出使馆向他们进攻,拘捕其中一人。\n6月13日,义和团进入内城,当天烧毁孝顺胡同亚斯立堂、双旗竿(今外交部街西口外)伦敦会、八面槽(王府井)天主教东堂、灯市口公理会、东四五条西口的美国福音堂、交道口二条长老会、鼓楼西鸦儿胡同长老会、西直门内天主教西堂、西四羊肉胡同基督教堂、石驸马桥安立甘会、宣武门内天主教南堂共11所教堂。有3,200名天主教徒逃入(有42名法兵保护)天主教北堂,2,000多名基督徒逃入东交民巷的使馆区。拳民在北京放火烧掉教堂和一切与西洋有关的事物。义和团在意大利、奥地利使馆附近焚烧教堂,使馆驻军到使馆外向义和团开枪。\n6月14日,曹福田率领义和团数千人,从西门进入天津,直隶总督裕禄率领百官亲自出迎。义和团在天津城西吕祖堂内设总坛口,又在老爷庙、老母庙、玉皇庙等处设立分坛。义和团焚烧鼓楼东仓门口教堂,蔓延到附近二十家,又焚烧鼓楼西的伦敦会教堂。6月27日,张德成率领“天下第一团”5000人开进天津。\n6月14日,北京方面,义和团“焚烧顺治门(宣武门)大街耶稣堂”,“顺治门内天主堂,并施医院两处,又焚烧西城根拴马桩、油房胡同、灯笼胡同、松树胡同教民之房屋百间,砍杀男女基督徒无数”。据窦纳乐记载,这天夜间,义和���对使馆哨兵“进行了好几次攻击”,但都被“轻易地击退”。\n6月15日,慈禧太后曾一度传旨,令在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及山东巡抚袁世凯速入京。\n6月16日,义和团烧毁前门老德记西药房,而附近约千家商铺受波及而被烧成废墟,正阳门楼、北京24家铸银厂也遭烧毁。拳民同时四处破坏教堂攻击基督徒,庄王府前大院被当成集体大屠杀的刑场。除了屠杀基督徒外,义和团更滥杀无辜,诬指许多市民(包括许多妇女儿童)为白莲教而烧死戮死,如据当时目击者记载:“乡民适趋市集,七十余人悉絷以来;伪饰优伶冠服儿童戏物,指为白莲教;下刑部一夕,未讯供,骈斩西市。有妇人宁家,亦陷其中,杂诛之,儿犹在抱也”;也有被公报私仇而杀者,如扶持义和团的庄亲王载勋、端郡王载漪的好友副都统神机营翼长庆恒一家大小十三口因被寻仇于七月初被全部杀害。而义和团民的不同派别也互相武斗残杀。义和团、京师禁军和甘军也肆意奸杀妇女,不计其数。除了屠杀奸淫外,义和团及清军也掳掠洗劫商户平民,并将赃物公开拍卖。当时的权贵之家也不能幸免,如吏部尚书孙家鼐、大学士徐桐的家都被抢掠,徐桐(时年八十)更被义和团民拖出批斗。是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后,一度发出勒令解散拳民的上谕。\n6月,山西义和团焚烧教堂,山西巡抚毓贤登高望到火光称“天意也”并禁止清军救火,有英国教士逃出,对群众说“昔晋省大(旱),吾输财五六万,活数千人。今独不能贷一死耶?”被清军杀害。一英国妇女抱著儿子跪下,说她施医每年救活数百人,请求饶过她和儿子。被士兵击倒,和儿子一起推入火中活活烧死。7月,毓贤派士兵守太原城门,禁止教士出入,又将教士老幼囚禁在铁路公所。7月9日,毓贤将这几十名教士及其家属妇孺押至抚署,杀害英国教士及家属男女老幼三十余人及仆役二十余名,枭首示城门,剖心弃尸,积如丘山。又驱赶法国天主堂修女二百余人,至桑棉局,迫令背教,皆不从。毓贤下令斩为首二人,令修女饮两人的血,有十六人将血饮下。毓贤下令将这十六人䌸悬高处,迫其他人背教,皆不从。清军士兵又掠走貌美的修女几十名,但都不屈,最后全被杀害。\n6月17日,天津大沽炮台失守。京城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荣禄递交的外国使团勒令慈禧太后还政于光绪皇帝的照会(系载漪伪造),让慈禧太后愤怒至极,完全否决了光绪皇帝主和主张,慈禧太后做战前动员,令载勋出任步军统领九门提督,载勋、刚毅、载濂、载漪、载澜统率义和团。光绪皇帝焦急地走下龙椅拉着许景澄的手说:“你做驻外使节多年,对西方比较了解,说实话大清国能否战胜列强?”许景澄流着眼泪说:“皇上要我说实话,我不敢欺骗皇上,据臣所知,其任何一国的实力都在大清国之上,对八国用兵须格外审慎。”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n6月18日,第三次御前会议:讨论是否攻打使馆,光绪皇帝已经丧失了发言权,对外宣战的呼声前所未有的高涨。\n6月19日,第四次御前会议:发最后通牒,限外国人24小时离开北京,会议不再给官员们讨论的机会,而强行作出了对外宣战的决定。清政府总理衙门照会各国驻华使节“限二十四点钟内各国一切人等均需离京”。当晚,各国公使联名致函总理衙门,以路途安全无保障为由,要求延缓离京日期,并要求次日上午9时前给予答复。\n6月20日上午,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代表各国前去总理衙门问询,途中被清兵开枪击毙(由于克林德曾经枪杀义和团众,此次行为被认为是报复),酿成战争的导火线。第五次御前会议上,慈禧太后决定开战,数千名义和团和清军随即包围东交民巷使馆区。下午4点,清军首先向奥地利使馆开火。使馆区内被围人数约3,000人,当中约2,000为寻求保护之华人;400人为外国男性平民,147名妇女及76名小童。另有士兵、水兵及陆战队共409人,武装有3挺机枪及四门小口径火炮。各国在准备以武力解救使馆的同时,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公使窦纳乐负责指挥抵抗。\n6月21日,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清政府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向“彼等”(并未列出“英、美、法、德、意、日、俄、西、比、荷、奥等十一国”)同时“宣战”。实际上皇室只曾向清室臣下下达一份谴责西人和表达决心的诏书,而该诏书未曾按现代外交惯例,交予外国使节。慈禧太后向各国宣战的同时,也悬赏捕杀洋人,规定“杀一洋人赏五十两;洋妇四十两;洋孩三十两”。\n6月23日,翰林院遇火。\n6月25日,在载漪、载勋、载濂、载滢四兄弟的率领下,义和团一行六十多人直奔瀛台欲弑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阻止而未果。\n事件最终演变为国际军事冲突,在事件平息之前,约有45,000名来自日本、美国、奥匈帝国、英国(英军主要为印度人为主的英属印度的军队,亦包括英在威海卫训练的由中国人组成的中国兵团)、法国、德国、意大利及俄国的八国联军以及中立但受影响的比利时和西班牙、反抗拳乱的清军与义和团拳民对战。7月至8月进军北京的联军指挥官是俄国将军尼古拉·连纳维奇。\n6月27日,主和的大臣许景澄及袁昶联衔上奏,请杀主战派,而再后杀两人以谢主战派。\n7月8日,李鸿章被朝廷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要求他上京履新,7月17日李鸿章从广州乘船北上,10月10日抵京。\n7月9日,联军进攻天津城南八里台,聂士成阵亡。\n7月13日,联军向天津城发动总攻。\n7月14日,联军攻克天津城;直隶总督裕禄兵败后自杀。\n7月27日,刚毅李秉衡联名参劾许景澄和袁昶与外官私信,妄议慈禧受愚,慈禧下令逮捕二人。\n7月28日,许景澄及袁昶被慈禧太后处死。\n7月30日,八国联军在天津成立天津都统衙门。\n8月4日,联军向北京推进,沿途并没有遇到真正有力的抵抗。当时沿途的清兵和义和拳民估计有15万之多,而联军总数开始时仅3万多人(后来有所增加)。时值8月,气候炎热而潮湿,加上沿途浓密的玉米地形成天然屏障,为进军增添了种种困难。\n8月11日,慈禧太后处死主和的大臣联元、立山及徐用仪。此三人与之前被杀的许景澄、袁昶号称庚子被祸五大臣。\n8月14日凌晨,联军自通州攻打北京,董福祥率军在广渠门与英国军队作战,下午2时,广渠门被攻占,董后撤至东便门、朝阳门、正阳门一带继续抵抗,禁军溃败。董福祥从彰仪门撤走,撤走时纵兵抢掠。\n8月15日,第六次御前会议:讨论是留是走的办法,来的只有三个人。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等皇室仓皇西逃,10月26日抵达西安。载漪溥俊父子、刚毅随驾从行。\n8月16日晚,八国联军(其实只有七国,德军主力10月17日才抵达北京)已基本占领北京全城。\n8月17日,西逃的慈禧太后诏命荣禄留京办事。10月6日诏离京西行。\n\n参见\n史料书籍\n[清]佚名:《西巡回銮始末》\n[清]李希圣:《庚子国变记》\n[清]罗惇曧:《庚子国变记》\n[清]罗惇曧:《拳变余闻》\n[清]仲芳氏:《庚子记事》\n[清]刘孟扬:《天津拳匪变乱纪事》\n[清]柳溪子:《津西毖记》\n[清]刘以桐:《民教相仇都门闻见录》\n[清]艾声:《拳匪纪略》\n佚名:《天津一月记》\n季理斐(Rev. Donald MacGillivray):《庚子教会受难记》,上海广学会出版;\n柴莲甫:《庚子教会华人流血史》,圣教书会出版。\n李杕:《拳祸记》,上海土山湾印书馆出版。\nBroomhall, Marshall.《内地会殉道传教士及某些逃生者所受之险难》Martyred Missionaries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with a record of the Perils and Sufferings of Some Who Escaped. London: Morgan and Scott. 1901 [2006-06-21].\nBryson, Mary. Cross and Crown: The Story of the Chinese Martyrs. London: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1904. \nForsyth, Robert Coventry. The China Martyrs of 1900. New York, Chicago: Fleming H. Revell. 1904. \nGlover, Archibald. A Thousand Miles of Miracle. Glasgow: Pickering & Inglis. 1904. \nHeadland, Isaac Taylor. Chinese Heroes; Being a Record of Persecutions Endured by Native Christians in the Boxer Uprising. New York: Eaton & Mains. 1902. \nMiner, Luella. China's Book of Martyrs. Philadelphia: The Westminster Press. 1903. \nHistorical Bibliography of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n\n后世研究著作\n廖一中. 《义和团大辞典》.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 ISBN 7-5004-1618-0. \nJoseph W. Esherick. The Origins of the Boxer Upris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8-08-18 [2017-04-24]. ISBN 978-0-520-9089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6). (英文) 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义和团运动的起源》. 张俊义等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年. ISBN 9787214012692. \nR. G. Tiedemann. 华北的暴力和恐慌:义和团运动前夕基督教传播和社会冲突. 崔华杰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 [2013-12-15]. ISBN 978-7-214-07034-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nRobert Bickers; R. G. Tiedemann. The Boxers, China, and the Worl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7-07-12 [2017-04-24]. ISBN 978-0-7425-719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英文)\n弗雷德里克•A•沙夫、彼德•哈林顿著. 《1900年:西方人的叙述:义和团运动亲历者的书信、日记和照片》. 顾明译.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0年1月1日. ISBN 9787201064772. \n侯宜杰. 《神拳义和团的真面目》. 台北: 秀威出版. 2010年10月8日 [2013年12月15日]. ISBN 978-986-221-53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月7日). \n唐德刚. 晚清七十年(4)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远流出版. 1998年 [2013-12-11]. ISBN 978-957-32-3514-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nPaul A. Cohen. 《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 杜继东译.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年 [2013-12-15]. ISBN 97872140280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n相蓝欣. 《义和团战争的起源:跨国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 [2013-12-15]. ISBN 978-7-5617-3617-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英文版同年初出版)。\n佐藤公彦著. 《义和团的起源及其运动:中国民众Nationalism的诞生》. 宋军等译.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 [2013-12-15]. ISBN 978750045996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7). \nDiana Preston. A Brief History of the Boxer Rebellion: China's War on Foreigners, 1900. Robinson Publishing. March 28, 2002. ISBN 978-1841194905. (英文)\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周锡瑞:〈论义和拳运动的社会成因(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周锡瑞:〈试论义和团仪式的社会意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罗志田:〈社会分野与思想竞争:传教士与义和团的微妙互动关系〉。\n柯文:〈以人类学观点看义和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柯文:〈义和团、基督徒和神——从宗教战争角度看1900年的义和团斗争(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狄德满:〈义和团民与天主教徒在华北的武装冲突(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狄德满:〈晚清基督教、帝国主义与义和团的兴起(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佐藤公彦:〈义和团民众的权力观(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村达雄:〈清末天津县的乡镇结构与义和团组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义和团和清廷的大屠杀\n袁伟时:寻求真相:为何、何时、如何“反帝反封建”?\n袁伟时:现代化与历史教科书\n重评义和团运动(一)\n八国联军中的美国(一)\n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向北京发起总攻\nEyewitness account: When the Allies Entered Peking,190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n excerpt of Pierre Loti's Les Derniers Jours de Pékin (1902).\n清政府在义和团事件中的角色(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义和团时期基督徒殉道系列"} +{"doc_id": "5723", "title": "灭绝", "text": "绝灭(英语:Extinct,或缩写为EX)是生态学、环境科学中的专业用语,也做灭绝、绝种,用于描述一个物种完全消失的自然过程。由于生存竞争的关系,灭绝消灭了一部份物种,但同时也为其他物种的发展和新物种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例如白垩纪末期的大灭绝事件,导致了非鸟恐龙的灭绝,但非鸟恐龙灭绝后,原本被非鸟恐龙压制的哺乳动物得到了繁荣的发展,取代了非鸟恐龙的生态位;还比如,由于蓝藻(旧称蓝绿藻)活动所导致的大氧化事件后,厌氧生物几乎灭绝,但又为日后动物的产生创造了条件。\n物种灭绝在早期并不是一个被普遍接受的概念,因这一概念很易与“其所有后代都死亡”混淆。在地质时代,绝灭是司空见惯的事件,那么除了最原始的生物外,所有前现代的生物死绝,就不可能进化成现代的生物。现在“灭绝”的意思是指名和原始的外观相似,可被识别为同一物种的后代死绝,而存活的后代是透过物种的形成的方式成为与祖先不同的物种在现代生存。\n据2019年由IPBES提出的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全球评估报告指出,野生哺乳动物的生物量已经下降了82%,自然生态系统已经失去了大约一半的面积,上百万物种绝灭。所有绝灭的风险主要由于人类的行为。25%的动植物受到绝灭的威胁。\n2019年6月,一百万种动植物面临着濒临绝灭的危险。自1750年以来,地球至少失去了571种物种,很有可能会更多。现今物种绝灭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破坏了自然栖息地,例如砍伐森林或将土地变成耕地。\n据估计,地球上曾经生活着超过99%的物种,总计超过50亿个物种已经绝灭,我们将再也无法目睹它们的风采。对地球目前物种的数量的估计在1000万到1400万之间,其中有大约120万已被记录在案,尚未描述超过86%。 2016年,科学家报告说,目前地球上估计有1万亿种,其中仅描述了百分之一的千分之一。\n通过进化,物种通过物种形成过程出现-当新的生物物种能够找到并利用生态位时,它们便会繁衍生息,而当物种无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或抵抗竞争时,它们便绝灭。动物及其生态位之间的关系已得到牢固确立。典型物种在首次出现后的一千万年内就绝灭了,尽管有些物种(称为活化石)可以存活几亿年,但形态变化很少甚至没有。\n大规模绝灭是相对罕见的事件。但是,孤立的绝灭是很普遍的。直到最近才记录了绝灭事件,科学家们对目前的高绝灭率感到震惊。大多数绝种的物种从未得到科学记录。一些科学家估计,到2100年,目前多达一半的动植物物种可能会绝灭。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自晚更新世以来,在人类时代消除的300种哺乳动物物种的系统发生学多样性将需要5到700万年恢复。\n符号(†)旁边放置一个物种或其他分类单元的名称通常表示其状态为绝灭。\n\n灭绝的威胁\n尽管一个物种完全消失才叫“灭绝”,但当一个物种的个体少于30只时,这个物种的灭绝几乎已经是无可避免了。\n又或者,当一个有性繁殖的物种只有一种性别的个体存活,这个物种的绝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n可能的绝灭的原因包括污染、栖息地的破坏、新的捕食者的引入、生育控制所导致的生育率下降等等。\n濒危物种是指存在绝灭危险的物种。野外绝灭是用于描述已经没有野生状态的个体,只有人类圈养个体的物种的术语。\n\n生物大灭绝\n生物在地球上有周期性的大灭绝,在大灭绝中,很多物种在地质时代的相对短的时间里绝灭。最近的一次大灭绝是在白垩纪末期的白垩纪-第三纪大灭绝事件,以恐龙的消失而为人所众知。\n\n现代大灭绝\n据进行400名生物学家的1998年调查纽约的美国自然史博物馆,近70%的人认为地球是目前人类造成的物种大灭绝的早期阶段,被称为全新世灭绝。在该调查中,相同比例的受访者同意这一预测,即在20年内(到2028年),将有多达20%的生活人口灭绝。2014年《科学》杂志特别版宣布,人类驱动的物种灭绝问题已达成广泛共识。 \n生物学家EO威尔逊(EO Wilson)在2002年估计,如果目前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速度持续下去,地球上所有动植物物种的一半将在100年内绝灭。显著的是,现代全球物种绝灭的速度目前是以地球为背景下的100到1000倍(在平均绝灭率进化地球的时间尺度),而未来这个比例可能高出10,000倍。而且某些群体的绝灭速度更快。生物学家保罗·埃里希(Paul R. Ehrlich)和斯图尔特·皮姆(Stuart Pimm)等人认为,人口增长和过度消费是现代绝灭危机的主要驱动力。\n大灭绝是斯蒂芬·杰·古尔德和奈尔斯埃·尔德里奇提出的跃变平衡假说的关键部分。\n\n灭绝是否可逆\n直到最近,一种动物的绝灭还被认为是意味着它的时代在地球上的结束,可是,有人提出一种假定,通过克隆过程,绝灭的物种可能“去灭绝”(de-extinct)。初期进行克隆研究的物种包括旅鸽、猛犸和袋狼,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绝灭的物种被克隆成功。另外,克隆已灭绝物种跟重新引进区域灭绝的物种一样,其做法本身就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议题。\n\n绝灭的可能原因\n基因变异\n瓶颈效应\n生态变差难适应\n种族灭绝\n大屠杀\n生态平衡的破坏(影响食物链)\n疾病\n同时绝灭\n战争\n\n参见\n生物集群灭绝\n生物多样性\n种群瓶颈\n保育\n进化\n已灭绝动物列表 (近现代)\n已灭绝植物列表\n亚洲已灭绝动物列表\n台湾已灭绝生物列表\n人类灭绝\n中立理论 (生态学)\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Univ. of Arizona lecture on extinc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BC Evolution Website: Extinction Fil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mass extinc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ass Extinction Underwa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24", "title": "金正恩", "text": "金正恩(朝鲜语:김정은/金正恩,发音:[kim dzʌŋ.ɯːn] ();1984年1月8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武装力量最高司令官。同时身兼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其军衔为共和国元帅,为朝鲜第三代最高领导人。\n2012年至2016年间的党内职称是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2016年至2021年间的党内职称是朝鲜劳动党委员长;自2021年起成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正式承继祖父和父亲的头衔。金正恩于2010年9月27日及9月28日分别就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在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权位仅次于父亲金正日,当时的党内排名也仅次于包括总书记金正日在内的五位中央政治局常委,被认为是承继政权的第一步。其父金正日逝世后,在完全接任金正日空缺下来的职位之前,朝鲜官方已开始称金正恩为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象征其第三代最高领导人的地位确立。金正恩于2012年4月11日和4月13日分别出任劳动党第一书记和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并将劳动党总书记和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职务保留给金正日。2016年5月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获推举为党委员长,2016年6月的最高人民会议上获推举为国务委员会委员长。2012年7月17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2021年1月10日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正式继承祖父和父亲的头衔。金正恩有两个大学学位:金日成综合大学的物理学学位和金日成军事综合大学的步兵指挥官和炮兵学学位。\n\n主要经历\n早年经历\n金正恩在1984年1月8日生于江原道元山市,并在当地度过了童年时期,包括在元山海边玩耍、乘坐香蕉船和水上摩托,因此他对元山怀有深厚的故乡之情。在瑞士留学时,金正恩一放假就会回国到元山海边度假,在成为朝鲜领导人后亦一有空就会乘坐专列或专机前往元山。在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爆发初期,他亦与亲信前往元山暂避。自2012年掌权后,他表露了将故乡元山开发成第二个平壤的意志,亦经常将元山放置于政治宣传上。\n\n欧洲留学\n1996年至2001年,金正恩和同母胞妹金与正分别化名为“朴银”、“郑顺”一同假扮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瑞士大使馆职员子女,于瑞士克尼茨的一间国际学校就读,学习英语、德语及法语。根据其同学的说法,金正恩喜欢体育运动,特别是美国篮球明星麦可·乔丹,能熟练使用德语和英语。1991年曾经以“约瑟夫·朴”(Josef Pwag)名义以巴西假护照与兄金正哲由维也纳到访日本,根据信用卡的记录,金正恩曾经逗留东京迪士尼乐园。而金正恩在瑞士留学时的照片于2010年6月曝光。\n\n权力交接\n2009年3月8日,英国广播公司报道未经证实的消息指金正恩已经成为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候选人,认为金正日正对朝鲜政治权力移交作准备,而随后的人民代表名单中并没有金正恩的名字;但他随后就任国防委员会一个中层职位。有消息人士指出,从2009年5月6日起,平壤的几所小学在停止正常授课后向学生教授赞美金正恩的歌曲是“等于是正式公布继任者”。据韩国联合通讯社于6月2日报道,大韩民国国家情报院掌握了金正恩被确立为接班人的情报,并予以证实;另根据北朝鲜放送网站于同月22日报道表示朝鲜全国各地的大型工厂纷纷召开隆重集会,并通报现任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的指示:将朝鲜国家领导人法定继任权规定为第三子金正恩。\n根据日本放送协会于2009年9月及大韩民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所所长南成旭在10月21日时透露,金正恩于2009年夏季和金正日因军队编制问题而发生争执,因而令金正日决定暂停接班宣传计划,并把身为金正恩姑丈的朝鲜劳动党行政部部长张成泽排除在权力核心,以减少金正恩在朝鲜的影响力。\n2010年1月7日,朝鲜政府通过把金正恩生日(1月8日)及当日下午定为“民族最大节庆”外,并通报由2011年起把金正恩生日定为国定假日,显出朝鲜当局确定金正日接班人为金正恩。根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金正日于2010年8月秘密访华时,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出席中方而设的欢迎宴会上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引见了金正恩;金正日当时表示“让我们的后代继承朝中友谊这一优良传统”而证明了金正恩的接班人地位。\n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日于2010年9月27日下达第0051号命令,任命金正恩为朝鲜人民军大将;而朝鲜劳动党代表会议于2010年9月28日的会议上,金正恩又获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由于金正恩出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军权仅次于金正日,因此人们喻为“接班第一步”。\n2010年10月8日,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副委员长杨亨燮证实,金正恩将会成为朝鲜的第三代最高领导人,这也是朝鲜官方首次公开确认这一消息。杨亨燮同日还向媒体证实,金正恩是金正日的儿子,这也是朝鲜官方第一次公开确认金��恩的身份。\n朝鲜政府于2010年9月29日正式公布金正恩的官方近照,金正恩身高1.75公尺,体重90公斤,有人称之为“翻版金日成”,因为其相貌与政治特征,遭到了全球各地人们的调侃。而其于2010年8月随父来华访问时留下了照片,由于看上去略有差别,有人怀疑其通过整容变得更酷似金日成。\n2011年2月16日金正日70岁生日当天,朝鲜中央电视台播放讲述金正日一生的纪录片《敬爱的金正日同志领导加强朝鲜人民军队战斗力的事业》时,但在2011年1月金正恩陪同金正日视察的画面中,韩国媒体人士认为金正恩误将双筒望远镜倒着拿。韩联社报道认为:“金正恩倒着拿双筒望远镜的场面,再次证明他少有军队经验。”\n\n第三代领导人\n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逝世,享寿70岁。据朝鲜中央电视台报道,金正恩将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朝鲜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内阁发表《告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书》,要求全体党员、人民军官兵和人民“忠于尊敬的伟大金正恩同志的领导”,党和人民军队以及人民保持团结。朝鲜媒体随即将金正恩称为“伟大的领导者”和“伟大的继承者”。其后,朝鲜当局称呼金正恩为“革命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我们的最高司令官”等,并称“以敬爱的金正恩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委员会”,显示其已经在行使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和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的权力,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正式出任这些职务。\n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2011年12月30日在平壤举行,会议宣布,根据已故最高领导人金正日2011年10月8日的遗训,推举金正恩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2012年7月18日,金正恩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事称号。\n掌权的金正恩对军部实施大肃清,由朝鲜人民军总政治局第一副局长金正阁、护卫司令部司令员赵京哲(音)、国家安全保卫部第一副部长禹东测主导。根据《朝鲜日报》引述大韩民国政府的朝鲜问题消息人士称,吊唁期间结束后,从这天起朝鲜一度出现几乎每天都有“将星陨落”的现象。甚至在公开场地用迫击炮处死武装副部长金哲。\n在2012年4月11日举行的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会议上,会议“遵照金正日的遗训”,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第一书记,同时将金正日“永远拥戴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朝鲜中央通讯社在发布此消息的同时再次发布金正恩的官方近照,画面中金正恩身穿西装打领带的形像引起外媒的极大关注。\n2012年7月17日,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国防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决定,授予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军事称号。\n自2014年9月3日金正恩与夫人李雪主一同观看牡丹峰乐团的演出后,便连续二十余天未公开露面,缺席9月25日举办的朝鲜第13届最高人民会议第2次会议。在9月25日晚间,朝鲜中央电视台提到金正恩出现身体不适,不过并没有进一步说明。可能是出现某些内部性的问题,但应持保守态度。2014年10月4日,以朝鲜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炳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崔龙海为首的朝鲜代表团突击访问正在举办亚运会的韩国,并且表示将重启朝韩高级别会谈机制。其访问规格之高,时间之突然并不合乎外交常例,也引起外界对金正恩状况的怀疑。10月14日,朝中社报道,金正恩前往一处新建成的居住区视察,但并未说明视察的日期,这是金正恩失踪40余天后,首度向公众露面。\n在2016年5月9日结束的朝鲜劳动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会议规定朝鲜劳动党委员长为党的最高领袖,并随后推举金正恩为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同时宣布金正恩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长。\n金正恩自2018年3月起多次访问中国,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面。2018年4月27日朝韩首脑会晤,金正恩于东八区时间上午8时30分跨越北纬38度的军事分界线与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会晤,成为朝韩停战65年后首位踏入南韩领土的北韩领导人。金正恩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于2018年6月12日在新加坡举行历史性的朝美首脑会议。2019年4月25日,金正恩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于在俄罗斯海参崴举行朝俄首脑会谈,这是金正恩自上台以来首次造访俄罗斯。\n在2021年1月10日的朝鲜劳动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金正恩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随后的八届一中全会选举金正恩、崔龙海、李炳哲、金德勋、赵���元为中央政治局常委。\n\n政策态度\n由于金正恩于早年曾在瑞士留学,较长一段时间生活在西方文化中,故不断引入他国文化,如汉堡包和铁板烧等饮食文化,甚至安排美国华特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出现在国内歌舞剧,使外界认为他想逐步改革开放国家。他曾表示不再让朝鲜人民勒紧腰带,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是朝鲜劳动党的宗旨之一。\n在军事上,他领导的朝鲜政府,却保持积极和强硬的态度,例如成功发展核武,又如单方面废除朝鲜停战协定,使东亚地区局势曾一度紧张。而他推行的政治大肃清,较祖父金日成、父亲金正日有过之无不及,并对韩国采取强硬态度。\n\n核武和经济并进\n核武和经济并举战略于2017年起被外界逐渐熟知是金正恩重大战略方向,2018年国际逐渐获得的资料显示在2011年其父过世前的一段时间朝鲜军队陷入一种\"半混乱状态\",主因是部份下层单位粮食缺乏,导致有士兵抢劫民家甚至有个案是进到中国境内抢夺食物,消极一点的是军官擅离职守,根据组织部汇报给平壤的文书,最高纪录有部队主官擅离4个月不知去向,还有人国际贩毒,所以上台掌权后金正恩认为第一要务是改善军中待遇和铲除毒瘤,大量处死祸乱军中的军官后开始要求部队必须自力从事农耕畜牧,改善部分粮食,另外积极从中俄获取外援,公布了最低标准为每名士兵每天必须配发200克大豆,每三名士兵有一头羊饲养。\n军中经济改革后民间也做了相当程度的开放,参访朝鲜的外国人士明显感受到人民手机持有率上升,街头的计程车也增多,烂尾已久的柳京饭店也由埃及等中东国家资金合作重新整修,英国《镜报》2016年12月14日报道柳京饭店亮起灯光。\n\n外交政策\n随着朝鲜拥有了制造核武器甚至热核武器的能力,自认为自己国家的国际地位能够得到保证的金正恩开始频繁出访,试图与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改变朝鲜在西方媒体中“世界和平的破坏者”的形象。\n2018年大韩民国平昌冬季奥运会正逢较为民族派路线的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其巧妙利用机会展开微笑外交策略,大举派出运动员和啦啦队代表团前往南韩,引起韩国民间轰动,出场时两韩合举统一旗并在部分比赛合组代表团,并手书亲笔邀请信由其妹金与正交与文在寅,也是韩战后首次有金家成员踏足南韩,\n2018年3月26日,金正恩乘坐火车,经丹东抵达北京,“非正式”访问中国,并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谈,又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沪宁、国家副主席王岐山等中国领导人会面,这是金正恩担任朝鲜最高领导人以来首次出国访问。\n此后在2018年一年以内,金正恩三度访问中国并会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三度会见大韩民国总统文在寅,并且在当年6月在新加坡会见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但与此同时,金正恩始终未放弃其核武计划和导弹计划。\n2019年6月30日,金正恩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朝韩边境的板门店会晤,更邀请特朗普跨过三八线,进入朝鲜境内,特朗普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首个涉足朝鲜领土的任内的美国总统。双方讨论了关于朝鲜的核武问题。\n随著越南谈判的破局,美韩领导层的更换,金正恩与西方的关系自疫情后急转直下,相对地,他随后著重发展了与俄罗斯的关系,特别是在俄乌战争后,2023年更与总统普京在太空发射场会面详谈合作,甚至邀请他访问平壤。\n2023年12月,金正恩正式宣布南北关系不再是“同一民族”的关系,而是处于敌对的两个国家关系以及交战国关系。\n\n争议\n政治清洗\n金正恩上台以后,对疑似不忠或不服从的干部采取毫不留情的整肃,西方媒体认为甚至已经造成社会压力。\n金永春、李英浩、禹东测和金正阁是四名经金正日精心挑选辅佐金正恩的顾命大臣,他们目前或遭贬职,或已失踪。一名南韩官员说是在将“父亲留下的痕迹都扫除”,把高官“都换成只忠于自己的人”。\n2013年8月20日,大韩民国媒体朝鲜日报报道金正恩旧恋人歌手玄松月及银河水管弦乐团团长文庆镇及王在山轻音乐团的一名成员等九人因为传播色情而被处决,并且牡丹峰组合成员必须亲眼观看枪决现场。但之后据韩国媒体报道,玄松月于2014年5月16日出席北朝鲜第9届全国艺术家大会,并以牡丹峰乐团团长身分参加。朝鲜中央电视台在报道中称﹕“牡丹峰乐团团长玄松月进行了讨论。”由此确认玄松月被枪决一事并非事实。\n2013年12月8日,被视为朝鲜实际上的“二号人物”、时任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张成泽(金正恩的姑��)在朝鲜劳动党的一次代表大会上被当众逮捕;12月12日,他因反革命罪遭到处决,有说法称金正恩是在一时气愤的状态下下达处决命令的。到2013年底,三名国防部长级官员和四名军队参谋长被替换,他们都是两年前金正日葬礼的扶柩者,其中五人受到整肃。\n2014年3月,又有报道说“金正恩看上牡丹峰乐团歌手柳真雅后,李雪主将之关入集中营”。2014年4月4日,朝鲜牡丹峰乐团在两江道三池渊郡举行演出,柳真雅登台献唱,从而打破了外界关于她的一系列传闻。\n2015年5月13日,大韩民国国家情报院有关负责人在国会情报委员会进行非公开工作汇报时表示玄永哲不仅在4月24至25日举行的军方活动上打盹,还和金正恩顶嘴,被指“不忠”,于4月29日或30日在平壤北部13英里处的姜健综合军官学校以叛国罪遭到高射机枪公开处决,有上百名高级军官参观他的处决。该消息的具体原因一度未经核实,6月16日朝鲜外交官员予以证实。\n2016年韩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所发布的报告称,自金正恩2011年上台以来,他已下令处决了340人。\n\n人权问题\n西方媒体圈的观点评价金正恩上台后在国内推行“恐怖政治”。2010年因为反政权罪而受到公开处决的朝鲜居民是2009年的8倍以上,朝鲜政府还下令“当场击毙脱北者”。因此,在跨越鸭绿江、图们江的过程中因受枪击丧命的居民数量也大幅增加,甚至有朝鲜公民已经渡至中国境内仍被对岸的朝鲜人民军士兵开枪打死的事例。很多报道表明在金正日时代的侵犯人权的作法到了金正恩时代仍在延续,比如下达对变节者的追杀令进行公开处决,和将人关押进政治监狱。还将使用中国制造手机的用户以叛国罪论处来进一步打击脱北行为。人们还普遍相信金正恩积极参与了击沉天安舰事件和延坪岛炮击事件,目的是加强自己的军事威信,以顺利实现权力让渡。\n2013年度联合国特别报告起草人Marzuki Darusman的朝鲜人权报告提交给联合国问询委员会后纪录收集到的朝鲜政权反人类罪罪行。鉴于中国和俄罗斯会在联合国安理会上否决将朝鲜当局的罪行提交到国际刑事法庭受审,联合国调查委员会主席迈克尔·科比(Michael Kirby)表示可成立一个像前南斯拉夫法庭一样的特设法庭,金正恩所犯错误是反人类罪,是冲击人类良知的错误。联合国调查人员还对中国表示,将朝鲜移民或脱北者遣返回朝鲜,使这些人面临酷刑或极刑,是在“协助教唆反人类罪”。\n日本Asia Press在2013年1月说在黄海北道和黄海南道有超过一万人死于饥荒。其他国际媒体还在流传食人的说法。\n2020年7月22日,金正恩为了解决国内饥荒问题,制定一系统营养政策,并对半数朝鲜民众面对营养不良的问题发表建议,认为民众可以吃乌龟补充营养成份,并下令研发减肥药,让民众服用后可以产生饱足感。\n\n著作\n《向最后的胜利前进》2012年著作集\n《为了建设强盛大国》2013年和2014年著作集\n《朝鲜劳动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2020年,朝鲜外文出版社\n\n家庭\n金正恩是金正日和第四任夫人高容姬所生的第二个儿子,为金正日第三子;金正男是金正恩同父异母的长兄,是金正日和成惠琳所生;金正哲则为金正恩同父母次兄,为金正日二子,金与正为金正恩同父母妹妹。\n1991年曾经以“约瑟夫·朴”名义用假护照与兄正哲由维也纳到访日本,根据信用卡的纪录,金正恩曾经逗留东京迪士尼乐园。而金正恩在瑞士留学时的照片于2010年6月曝光。\n1996年至2001年,金正恩和妹妹金与正及金正怡分别化名为“朴银”、“郑顺”一同假扮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驻瑞士大使馆职员的孩子于瑞士伯尔尼的一间国际学校就读,学习英语、德语及法语。\n金正日有多名子女,所以金正恩也有多名兄弟姐妹。其中比较被外界知道的有:\n\n异母长兄:金正男,于2001年涉嫌用假护照携妻子儿女至日本东京迪士尼乐园旅游并遭驱逐出境,以及在中国的澳门和北京长住并经商而失去地位;金正男多次赞美中国的改革开放,声言朝鲜只有学习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有出路,丧失了继承朝鲜最高领袖的可能性,不得不移居澳门、上海、北京等地。2017年2月13日于马来西亚遭到刺杀身亡。\n异母姊姊:金雪松\n同母长兄:金正哲,据传因性格较为懦弱而令金正日不满。\n同母妹妹:金与正,曾化名“郑顺”,于瑞士伯尔尼的一间国际学校就读。2009年起于朝鲜劳动党工作,有报导指她在朝鲜劳动党组织指导部工作。2013年7月,她获任组织指导部活动科科长。有朝鲜消息人士表示,金与正从2013年开始正式担任金正恩的秘书,全心全意辅佐金正恩。2014年11月27日,朝鲜官方通过朝中社的报导首次正式透露金与正的职衔为“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副部长”。2017年10月7日,当选为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是最年轻的政治局成员。\n2018年2月13日,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兄长金正男在马来西亚遭毒杀身亡一周年,马来西亚方面虽然起诉两名涉嫌杀害金正男的越南及印尼籍女子,但一直未有查出谁是幕后人。而日本放送协会在金正男被杀一周年推出三辑专稿,其中第二辑专稿透露,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向金正恩告密,指金正男可能接任朝鲜最高领导人。结果金正恩的姑丈张成泽被控逆反罪遭处决,金正男则在2017年遇刺身亡。及后,周永康被控罪名包括泄露国家机密。中国政府对金正男遇害始终保持沉默,如今的最新情况,有助解读未来的中朝关系。\n金正恩自己的家庭成员包括:\n\n妻子:李雪主。2012年7月25日,朝鲜方面首次公开李雪主为最高领导人金正恩的夫人。\n长子:未公开。\n长女:金Chu-ae(韩式转写为Ju-ae),部分媒体暂译为金主爱,未成年。\n次子:未公开。\n尚未确定是否有其他子女及相应身份。\n\n个人生活\n出生年份\n金正恩于1月8日出生,但出生年份存有争议,出现过1982年、1983年、1984年三种说法:\n大韩民国统一部和大韩民国国家情报院等政府机关,以及美国中央情报局所属的开源中心(DNI)的有关金正恩的资料都显示他是1984年出生。他的姨妈高容淑与家人在1998年叛逃到美国,2016年接受《华盛顿邮报》访谈,说金正恩出生于1984年,和她自己的儿子同年出生。韩国统一部发布2014年度《朝鲜主要机关及团体人名录》时将金正恩的出生年月被标为年度未详(82年、83年或84年),2015年版中则认定为1984年1月8日,一名韩国官员表示资料根据现有公开资料编撰。\n金正日原本出生于1941年,而在2012年时,金正恩刚好30岁,这一年也恰逢金日成诞辰100周年。为了使金正恩的出生年份与金日成(1912年生)的年份最后一位相同,朝鲜劳动党于2010年正式公布金正恩的生日为1982年1月8日,宣称这将成为朝鲜宣传中的“强盛大国元年”。此外,金正恩的生日被定为“民族最大节日”之一,并宣布从2011年起将其生日设为国家法定假日。\n\n译名问题\n金正恩的名字于2010年10月1日由朝鲜官方公布汉字名字前,媒体曾对其汉字名字有误译,有“金正云”、“金正银”等译法。2010年10月1日,朝鲜中央通讯社通知日本的朝鲜通讯社称,汉字正名是“金正恩”。\n金正恩的名字“김정은”及英文译名“Kim Jong-un”“Kim Jong Eun”、“Kim Jung Eun”、“Kim Jeong Un”等等与金諪恩(谚文名字和金正恩相同)、Super Junior成员艺声(原名“金钟云”,英译为“Kim Jong Woon”)等人的名字雷同,因此可能会使人混淆。一家瑞士小型报章《Blick》便张冠李戴地误将艺声的照片当成是金正恩的照片刊登在其报章上。\n\n健康问题\n2020年4月20日,韩国脱北者媒体“每日朝鲜”指金正恩在当月11日主持朝鲜劳动党中央会议期间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于周日在香山郡金刚山一间医院接受了心血管手术,目前在金刚山度假区疗养,因而缺席了15日金日成诞辰108岁的拜谒活动。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更指引述美国消息来源指金正恩术后情况危急,不过被韩国青瓦台和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否认,而日本《周刊现代》则报道金正恩在手术后已成为植物人。同时根据4月21日朝中社报道,金正恩向两位国家有功人员送上了80岁寿筵。根据路透社4月25日报道,中国派出医疗专家小组赴平壤为金正恩提供健康咨询。26日,韩国外交安全特别顾问文正仁再次向美国福克斯新闻指出金仍然活着,且状态良好,根据美国“38 North”提供的卫星图片显示,金的专列停泊在元山市,与文正仁所述相符,惟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雷普利认为金一般不会搭火车前往元山,故推测北韩这几天有大事发生。而根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金正恩将军权暂时交给其叔叔金平日掌管,朝鲜劳动党党务及对外事务则暂时由其妹妹金与正负责。5月2日,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5月1日,金正恩为一座新建化肥厂剪彩。这是金正恩自4月12日在官方媒体上出席活动以来的首次公开亮相。\n2022年8月中,金与正在全国紧急防疫总结会议上,透露金正恩在同年5月爆发的COVID-19疫情期间曾染疫发高烧,但病情终获得控制。据该国国营媒体在8月底的新闻回顾,在大��行期间他频频访问听取第一线医护状况,因为工作忙碌染疫,该节目播出引得工作人员与将士们纷纷落泪。此前疫情爆发时也报导过他前往医院视察,所以接触了还在咳嗽的药师,加上他口罩单薄,疑似就是此时感染。南韩媒体称,这情况应该是北韩首次透露领导人最高机密的健康状况(此前,朝鲜最高领导人的健康状况被视作机密)。9月他考虑接种疫苗,宣布全国接种计划。\n\n个人形象\n自金正日去世的消息公开后,官方媒体不断进行一系列的形象塑造行动以竖立金正恩的权威和巩固政权的地位。官方曾宣传金正恩在3岁就会开枪,9岁就能射中移动的目标,甚至能做到百发百中。此外,他3岁就懂开车,不到8岁时就能驾驶大货车疾驰约120公里,且平安地抵达目的地。官方又称金正恩“没有不会的运动,篮球胜过一般职业选手,6岁开始学会骑马,骑术比赛马骑师还要厉害”。同时他16岁时,便写了一篇关于朝鲜战争的论文,显示出他卓越的治军能力。他上台后不久一条560米(1,840英尺)长的,“能从太空望见的宣传幅”竖立在两江道的一个湖泊处,上书“闪耀的太阳,伟大的金正恩将军万岁”。2014年报道称他的头型、眼镜框模样、增高皮鞋等是由妹妹金与正一手操办。\n金正恩发言时,往往一再挑衅并喜欢使用激烈言辞,但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认为,这位朝鲜统治者在世界舞台上的表演方式有着“明显的目的性”,金正恩是一个“非常理性的演员”。他们认为,平壤的目标是获得对其主要核国家的承认并最终与美国谈判达成一项交易,让美军撤离朝鲜半岛。\n2014年,有中国网友制作了恶搞金正恩的影片,引发了朝鲜政府极度的不满。朝鲜政府方面表示影片“严重危及金正恩的尊严和权威”,并要求中方将其删除。2015年10月,中国封锁了针对金正恩的负面评论,讽刺金正恩的外号“金三胖”遭到百度等搜索引擎屏蔽,2016年3月屏蔽解除。但2016年11月“金三胖”一词再次遭到百度搜索和新浪微博搜索等屏蔽,至今仍未解封。\n2018年,有时尚专栏猜测金正恩的打扮,灵感是源自他的祖父金日成。\n2020年12月,根据韩国统一部收集整理的“朝鲜暗语”,朝鲜中级干部中有人将金正恩称为“二儿媳”(둘째 며느리)。此称呼源自于‘娶了二儿媳才懂得大媳妇的好’的俗语,是把金正日比作“大媳妇”,把金正恩比作“二儿媳”,以此表达对金正恩的不满。\n2020年12月,朝鲜官方出版了金正恩的传记《伟人和强国时代》,由平壤出版社出版发行,共620页,分7个部分介绍金正恩执政10年间在国防、外交、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取得的成就,主要包括核导开发、朝美新加坡会谈、派团出席平昌冬奥会等,但未提及河内会谈无果而终,以及与韩国总统文在寅聚首板门店会谈。\n2021年6月,在公众视野中缺席逾一个月后,金正恩再度公开亮相。外界观察人士指出,金正恩体重减轻了很多。据推测,他减掉了10至20公斤体重。\n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曾借用英国歌手埃尔顿·约翰的歌曲名称呼金正恩为“小火箭人”,根据蓬佩奥的说法,金正恩本人对此回应称,“‘火箭人’OK,但‘little(小)’不OK。”\n2024年6月举行的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全体成员都佩戴了金正恩的单人徽章,被认为是加速偶像化的举动。\n南韩国家情报院于2024年10月29日透露讯息,表示基于金正恩在公开场合频频亮相这一事实,北韩政府为防范金正恩被暗杀的风险,遂而加强对金正恩的安保工作。国家情报院分析金正恩于2024年的公开活动相较于2023年增加逾六成,而北韩政府透过部署通讯干扰载具与加强无人机勘探的方式,以降低金正恩被暗杀的风险。\n\n荣誉\n2015年8月3日,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教育基金会负责人拉玛娃蒂·苏加诺普特利向法新社表示,该基金会向金正恩颁发“苏加诺和平奖”,以表扬金正恩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n2016年3月31日,尼日利亚人民进步党推举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为名誉全国领导人。\n4月1日,厄瓜多尔科托帕希省萨基西利县向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淑和金正恩授予名誉市民称号。\n6月22日,泛非洲运动乌干达全国执委会向金正恩授予朱利叶斯·坎巴拉吉·尼雷尔泛非洲名誉奖章。\n4月6日,秘鲁社会主义政治行动党向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授予名誉主席称号。\n4月12日,波兰人民军传统协会向金正恩授予波兰人民军名誉十字勋章。\n11月29日,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金正恩授予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00周年纪念奖章和证��。\n\n外国奖勋\n俄罗斯\n 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2015年5月8日颁发)\n 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章(2020年5月6日颁发)\n\n荣誉市民\n萨基西利县荣誉市民(2016年4月1日)\n瓜兰达荣誉市民(2018年8月18日)\n 埃切恩迪亚县荣誉市民(2018年8月20日)\n 拉斯纳韦斯县荣誉市民(2022年4月15日)\n\n荣誉学位\n精英大学经济学名誉博士(2013年10月23日颁发)\n\n外号\n金正恩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第一位最强80后”,第二位是同年出生的J•D•万斯。\n\n影视形象\n2013年电影《特种部队2:正面对决》奥古斯都·赵饰\n2014年电影《刺杀金正恩》蓝道尔·朴饰\n2019年粤剧《粤剧特朗普》陈鸿进饰\n\n参见\n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领导人列表\n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个人崇拜\n金日成家族\n护卫司令部\n2018年朝韩首脑会晤\n2018年4月朝韩首脑会晤\n2018年5月朝韩首脑会晤\n2018年9月朝韩首脑会晤\n2018年朝美首脑会议\n金正恩访问中国\n《脚步声》\n《金正恩将军之歌》\n《采访》(2014年美国电影)\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金正恩于集会演说之照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金正恩简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25", "title": "卢安达", "text": "卢旺达共和国(卢安达语:Repubulika y'u Rwanda,法语:République du Rwanda,英语:Republic of Rwanda,斯瓦希里语:Jamhuri ya Rwanda),通称卢旺达,是中非东部主权国家,坐落在赤道以南,与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卢旺达地处大湖地区,海拔较高,地理上以西部的山区和东部的热带草原为主,全国各地分布有多个湖泊。该国属温带到亚热带气候,每年有两个雨季和两个旱季。\n卢旺达的人口主要居住在农村地区,以年轻人为主,密度在非洲国家中位居前列。卢旺达人主要分为三个族群: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其中特瓦族是该国生活在森林中的最早居民俾格米人的后代,而在胡图族和图西族的起源上学术界尚未有一致结论,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由以前的种族社会衍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他们分别是从不同的种族和部落迁移过来。基督教是该国第一大宗教,主要语言是卢旺达语,与法语和英语并列为该国的官方语言。卢旺达实行总统制政府,现任总统是卢旺达爱国阵线的保罗·卡加梅,于2000年上任。与邻国相比,如今的卢旺达贪污腐败的程度较低,不过人权组织报告称该国的反对派团体受到压制、言论自由也遭到恐吓和限制。该国自前殖民时期以来就一直由严格的行政级别进行管理,全国按2006年划定的边界分成五个省。此外,卢旺达的女性国会议员比例为世界最高。\n卢旺达自石器和铁器时代就有人口在此狩猎采集,之后又有班图人迁入。这些人口起初聚集成氏族社会,之后形成王国。18世纪中期,卢旺达王国开始统治这片土地,图西族国王征服了其他民族,集中权力,后来还制定了反胡图族的政策。1884年,德国开始对东非实行殖民统治,卢旺达也相应成为德国殖民地,之后又在1916年一战期间成为比利时殖民地。这两个欧洲国家都是通过卢旺达国王来统治该国,并延续其亲图西族政策。1959年,胡图族起兵造反,屠杀了大量图西族人,最终在1962年建立了一个以胡图族人占主导地位的独立国家。1990年,图西族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发起内战,随之而来的是1994年的种族灭绝,估计受胡图族极端分子屠杀的图西族人与温和派胡图族人有50至100万。最终卢旺达爱国阵线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这场种族灭绝才相应中止。\n卢旺达的经济在1994年的大屠杀期间受到重创,不过此后得以复苏。国家经济主要依靠自给农业,咖啡和茶叶是主要的出口经济作物。该国旅游业增长迅速,如今已是占主导地位的外汇收入来源。卢旺达是仅有的两个能够安全看到山地大猩猩的国家之一,许多游客都愿意为获得大猩猩的追踪许可支付高价。音乐和舞蹈是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鼓乐和一种名为“intore”的民族舞蹈。全国各地都有传统工艺品制作,其中包括一种名为“imigongo”,使用牛粪制作的独特艺术品。\n\n历史\n现代人类定居如今卢旺达所在地的日期可以追溯到末次冰期或是约公元前8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还可能是其后公元前约3000年的漫长潮湿时期。考古发掘获得的证据表明,石器时代后期就有稀疏的人口定居在此狩猎采集,随后的铁器时代早期又有了更多定居者,他们制作有波纹陶器和铁制工具。这些早期居民正是如今生活在卢旺达的特瓦族以及仍��按狩猎采集方式生活的俾格米人原住民的祖先。公元前700年到公元1500年间,一些班图人群体迁入卢旺达,毁林开荒种植农作物。居住在森林中的特瓦族失去了大部分栖息地,于是迁往山坡地区。对于班图人迁入卢旺达的原因,历史学家有多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首批定居者是胡图族,而图西族是之后从另一个种族群体迁移过来,这个种族群体有可能是库希特语族。另一种理论认为迁移是以缓慢的步调持续进行,新进的族群融入了原有群体,而非将其征服。根据第二种理论,胡图族和图西族之后出现的区别就属于等级而非种族性的差别。\n氏族(当地人称“ubwoko”)是这片土地上最早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大湖地区存在多个氏族,其中在如今卢旺达境内生活的就有约20个。氏族并不仅限于家谱谱系或地域区分,其中大部分都包括有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人。氏族从15世纪开始聚结成王国,到1700年时,如今的卢旺达境内一共有8个王国。其中由图西族“Nyiginya”氏族统治的卢旺达王国从18世纪中期开始逐渐壮大,到19世纪时已在国王基加利四世的统治下达到巅峰。基加利四世征服了多个小国,将自己的王国向西面和北面延伸,还发起了多项行政改革,例如在名为“ubuhake”的社会秩序下,图西族可以放弃黄牛来获得特权地位,换取经济和个人服务,还有一种名为“uburetwa”的徭役制度,强迫胡图族为图西族酋长工作。基加利四世的改革导致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的裂缝不断加大。特瓦族的生活则相对来说比组建王国前要好,一些人成为宫廷中的舞者,但其人数则在不断下降。\n\n1884年,柏林西非会议将这片领地作为德属东非的一部分划归德意志帝国,标志着卢旺达殖民时代的开始。1894年,古斯塔夫·阿道夫·冯·格岑(Gustav Adolf von Götzen)成为首位对该国进行过大规模探索的欧洲探险家,他从东南方向越过基伍湖并得到国王的接见。德国人接下来没有大幅改变卢旺达王国的社会结构,而是通过支持国王并把权力下放给各地方酋长来产生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比利时获得了卢旺达和布隆迪地区的控制权,开始对这里实行更加直接的殖民统治。在比利时的统治下,权力结构有所简化并且更加集中,还新增了涉及教育、卫生、公共建设和农业监查之类的大型项目,其中包括引入新的农作物和改良的农业技术,以求尽量减少出现饥荒的可能性。德国和比利时的殖民统治都令图西族的霸权有所增强,将图西族和胡图族视为不同的种族。1935年,比利时引入了新的身份证制度,其上会标明证主是图西族、胡图族、特瓦族或是入籍人士。以前那些特别富裕的胡图族人都还是有着在名誉上成为图西族的可能性,但新的身份证制度则让不同阶层之间不可能再存在任何的变动。\n\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比利时继续治理成为联合国托管领土的卢旺达,负责监督其独立进程。主张早日独立的图西族和胡图族解放运动之间的紧张局势不断升级,最终在1959年的卢旺达革命中达到高潮:胡图族激进分子开始屠杀图西族,迫使超过10万图西族人向周边国家寻求避难。1961年,改站在胡图族一方的比利时人在卢旺达举行了一次全民公投,公投结果废除了君主制。1962年,卢旺达与布隆迪分离并获得独立。随之而来的则是暴力的循环,流亡邻国的图西族向国内发起进攻,胡图族则以对国内图西族展开大规模屠杀和镇压加以报复。1973年,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通过军事政变上台。亲胡图族的歧视仍在继续,但国家经济状况已有所改善,针对图西族的暴力活动也相应减少。特瓦族仍然是该国的边缘化群体,到1990年时,他们几乎已完全被政府从树林中驱逐出去,许多人都沦为乞丐。同时,卢旺达的人口已从1934年的160万增加到1989年的710万,导致人们开始争夺土地。\n1990年,大部分成员是图西族难民的反叛组织卢旺达爱国阵线从该国北部入侵,引发了卢旺达内战,任何一方都无法在战争中取得决定性的优势,但到了1992年,哈比亚利马纳的权威已遭削弱,大规模的示威活动迫使他和国内反对派结盟,并于1993年和卢旺达爱国阵线签订了《阿鲁沙协定》。1994年4月6日,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乘坐的专机在基加利机场附近被导弹击落,两人当场死亡,内战双方也随即重燃战火。这起击落事件也成为几个小时后爆发的卢旺达种族灭绝的导火索,在短短的约100天时间里,临时政府通过周密计划,杀害了50至100万图西族人和政治上���为温和的胡图族人,此外还有许多不是直接目标的特瓦族人被杀。图西族领导的卢旺达爱国阵线重新启动了攻势,有条不紊地夺取国家的控制权,到7月中旬时已控制全国。国际社会对这场种族灭绝的反应有限,联合国维和部队已是不堪重负,各个大国又不愿施以援手。等到卢旺达爱国阵线占领全国时,已有约200万胡图族人因担心受到报复而逃往邻国,其中又以扎伊尔最多。此外,由卢旺达爱国阵线领导的军队还是第一和第二次刚果战争中的主要交战方之一。之后,卢旺达开始进入一段和解和公正时期,卢旺达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和名为“Gacaca”的传统乡村法院系统相继建立。进入21世纪后,卢旺达的经济、游客人数以及人类发展指数都得到迅猛增长,贫困率从2006年的57%下降到2011年的45%,预期寿命也从2000年的46.6岁增长到2015年的59.7岁。2021年7月,卢安达派遣1000名士兵至莫三比克以援助莫国政府抵抗莫三比克伊斯兰动乱。\n\n政治和政府\n卢旺达总统是国家元首,拥有涉及多个范围的权力,其中包括与内阁一起制定政策、行使赦免权、指挥武装部队、签署总统令、宣战及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还可以任命总理和所有内阁成员 ,以及谈判和缔结条约。总统任期七年,由民众投票选举产生,现任总统是保罗·卡加梅,于2000年前任总统巴斯德·比齐蒙古辞职后开始就职,之后又在2003年、2010年与2017年的总统选举中获胜。不过,有人权组织批评这些选举所代表的是政治压迫和对言论自由镇压的增长。\n卢旺达的现行宪法于2003年经全民公投通过,取代了自1994年开始生效的过渡时期宪法。宪法规定政府实行多党制,政治运作基于民主和选举进行。在政党的运作形式方面,第54条规定:“禁止根据种族、族裔群体、部落、氏族、地区、性别、宗教信仰等任何可能导致歧视的因素来组建政治组织”。政府还颁布了将种族灭绝思想入罪的法律,包括像恐吓、诽谤性言论、否认种族灭绝以及嘲笑受害人的行为都可以归入刑事犯罪。根据人权观察的报告,这些法律令卢旺达成为了实际上的一党制国家,“在防止又一次种族灭绝的幌子下,政府显然对最基本形式的不同政见也无法容忍”。国际特赦组织也持负面看法,称这些将种族灭绝思想入罪法律的实际效果就是消除异议,包括针对执政党卢旺达爱国阵线的批评,以及公正处理卢旺达爱国阵线所犯下的战争罪行的要求。\n卢旺达议会实行两院制,宪法赋予议会立法权,并且可以监督总统和内阁的运作。其中的下议院是卢旺达众议院,拥有80位议员,任期5年。所有议席中有24个保留给女性,这些女性议员都是通过地方政府官员组成的联合大会选举产生;另外还有三个议席为青少年和残疾人保留,剩下的53个席位则按比例代表制经普通选举产生。2008年的议会选举共计产生了45位女性众议员,而到了2020年则有49位女性众议员,占下议院61%的名额。卢旺达自2003年起一直是全球女性国会议员比例最高的国家。卢旺达参议院是两院中的上议院,通过各种团体选出,至少30%的参议员必须是女性,参议员的任期为八年。\n\n卢旺达的法律制度很大程度上基于德国与比利时大陆法系和习惯法。司法部门与行政部门独立,不过最高法院法官的指派是由总统和参议院进行。人权观察曾称赞卢旺达政府在实现司法公正上做出了包括废除死刑在内的努力,但也指称政府成员对司法系统存在不当干涉,例如出于政治动机来任命法官,以及向法官施压,令其做出某些特定裁决等。宪法中规定有两种类型的法院:普通法院和专用法院。卢旺达的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和区域性法院都属普通法院,专用法院则包括军事法庭和传统的“Gacaca”法院,其中恢复“Gacaca”法院是为了加快对种族灭绝犯罪嫌疑人的审判。\n与其他大部分非洲国家相比,卢旺达的腐败程度较为轻微。2010年,透明国际将其评为撒哈拉以南非洲47个国家中第8清廉的国家,在全世界的178个国家中则名列第66位。宪法规定申诉专员的主要职责就是预防和打击腐败。宪法还规定,包括总统在内的公职人员必须向申诉专员和公众申报自己拥有的财富,否则将受到停职。\n卢旺达爱国阵线自1994年以来就一直是该国的主导政党,在全国大选中保持着对总统和议会位置的控制权,党派的得票率始终在70%以上。一般认为卢旺达爱国阵线属图西族占主导地位的党派,但全国各地都因能确保持续的和平、稳定和经济增长而对其表示支持。不过,包括国际特赦组织和自由之家在内的��权组织声称,卢旺达政府会通过只允许对政府态度友好政党的候选人参加选举、镇压示威活动以及逮捕反对派领导人和记者来压制反对派组织的自由。\n卢旺达是联合国、非洲联盟、法语圈国际组织、东非共同体和英联邦的成员国。该国在哈比亚利马纳执政的多年时间里一直保持着和法国以及前宗主国比利时的密切联系。但自卢旺达爱国阵线掌权后,卢旺达开始寻求与邻近的东非国家以及英语世界国家建立更为密切的关系。2006至2010年,该国与法国之间的外交关系陷入僵局,因为有一位法国法官对卢旺达官员提出了起诉。同时卢旺达还因参与了第一和第二次刚果战争导致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关系紧张,刚果军方声称曾受到卢旺达部队的攻击,而卢旺达则指责刚果政府未能有效压制南、北基伍省的胡图族反政府武装。卢旺达与乌干达的关系自进入21世纪以来也很紧张,因为两国曾在第二次刚果战争期间支持相互对立的叛乱集团,两国军队还曾在1999年发生过冲突。不过到了2012年,卢旺达与乌干达和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关系都已经得到改善。\n\n行政区划\n卢旺达自殖民时代以前就一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制度。殖民化前,卢旺达国王(当地人称“Mwami”)通过省、区、街区等体系来控制全国。现行宪法将卢旺达划分成省(intara)、市辖区(uturere)、城市、市、镇、区(imirenge)、乡(utugari)和村(imidugudu),较大的行政区划及其边界由议会设立。\n整个国家共划分成五个省,相当于国家政策和组成各省的市辖区之间的中介,确保国家政策可以在地区层面上得到执行。根据地方政府部制定的“卢旺达分权战略框架”,各省有职责“协调省内治理工作并加以监督和评估”。每个省由省长领导,省长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确认。市辖区负责协调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其下又分成区,负责提供市辖区规定的公共服务。市辖区和区都拥有直接选举产生的议会,其行政部门就是议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乡和村是最小的政治单位,用来提供公民和区之间联系的桥梁。所有成年公民都是其所在乡村议会的成员,这个议会中将选出执行委员会成员。国家首都基加利属省级行政区,负责协调全市范围内的城市规划。\n卢旺达现行的行政区划分界于2006年划分,目标是下放权力并消除旧体制和种族灭绝的影响。之前全国划分为12个省,各省均以其最大的城市为核心,新的划分则主要依据地理方位为基准,全国只分成五个省,分别是北部省、南部省、东部省、西部省以及中部的基加利市。\n\n地理\n卢旺达的国土面积为26,338平方公里,在世界各国中名列第149位,与布隆迪、马其顿、海地和阿尔巴尼亚面积接近。整个国家都处在高海拔地区:最低点鲁济济河也高于海平面950米。卢旺达地处非洲中东部,西接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邻乌干达,东面和坦桑尼亚接壤,南部与布隆迪交界,国家处在赤道以南几个纬度范围内,属内陆国家。首都基加利位于该国中心附近。\n刚果盆地和尼罗河流域之间的分水岭从北向南穿过卢旺达,国内约80%的区域从尼罗河引流,另外约20%则从鲁济济河和坦干依喀湖取水。该国最长的河是源于西南部的尼亚巴隆哥河(Nyabarongo River),分别朝北、东和东南方向转向后流入鲁武武河并形成卡盖拉河,卡盖拉河将沿坦桑尼亚东部边境流向正北方。尼亚巴隆哥河与卡盖拉河最终都将流入维多利亚湖,有观点认为其位于纽格威森林的源头也是尚未完全确定的尼罗河的源头。卢旺达湖泊众多,其中以基伏湖最大。该湖位于艾伯丁裂谷底部,沿卢旺达西部边境延伸,最深处有48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20个湖之一。其它几个面积较大的湖泊包括布雷拉湖(Lake Burera)、儒洪多湖(Lake Ruhondo)、木哈子湖(Lake Muhazi)、鲁韦鲁湖(Lake Rweru)和艾希玛湖(Lake Ihema),其中艾希玛湖是阿卡盖拉国家公园东部平原一系列湖泊中最大的一个。\n\n卢旺达的中西部以山区为主,这些山脉是艾伯丁裂谷山脉的一部分,而艾伯丁裂谷又是东非大裂谷的组成部分,沿卢旺达西部边境从北向南延伸。境内最高的山位于西北部的维龙加山脉火山链,其中卡里辛比火山高4507米,是卢旺达的地理最高点。该国西部这段位于艾伯丁裂谷山地森林生态区内的山区海拔高度在1,500至2,500米之间。卢旺达中部以连绵起伏的丘陵为主,东部边境地区则由热带草原、平原和沼泽组成。\n卢旺达属温带和热带高原气候,由于海拔较高,其气温比典型的赤道国家要低。位于该国中部的基加利日常温度一般在12至27°C之间,全年波动幅度较小。全国范围内也有一些地方温差较大,多山的西部和北部比东部低洼地区的气温要低。卢旺达每年有两个雨季,每一个从2月持续到6月,第二个从9月到10月;同时也有两个旱季,其中6到9月这个持续时间较长,经常完全没有降水,另一个则是从12月持续到次年2月,相对来说情况不及前一个那么严重。降雨量因地域而不同,每年西部和西北部降水较东部和东南部为多。不过,雨季模式已因气候变化而出现变动。战略前瞻组织的一份报告中称,每年阴雨天数有时会变少,但短时间内的降雨量更大。还有些情况下单一天内就会频繁出现倾盆大雨,降雨量超过以往一个月的总和。此外还存在雨季姗姗来迟或是提早结束的情况。\n\n生物多样性\n如今的卢旺达境内在史前时期有三分之一属于山地生态。目前天然存在的植物已基本局限在该国的三个国家公园内,全国其它地区则以梯田农业占主导地位。尼温圭森林是现存最大的树林,内有200种树种,还拥有兰花和海棠。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的植物以竹以主,剩下的大部分是高沼地,还有小面积的树木。阿卡盖拉国家公园则属热带草原生态系统,所有植物中以金合欢最多,并且也有一些稀有或濒危的植物物种,如猫尾树和几内亚鸡冠兰等。\n三个国家公园中所发现的大型哺乳动物种类也是最多的,公园也均属于指定保护区。阿卡盖拉国家公园拥有包括长颈鹿和大象在内的典型稀树草原动物,而火山国家公园则是世界上约三分之一山地大猩猩的栖息地。纽格威森林公园拥有包括黑猩猩和鲁文佐里树栖疣猴在内的13种灵长类动物,其中鲁文佐里树栖疣猴会有多达400只进行群体活动,数量上超过非洲的其他任何灵长类动物。\n卢旺达境内生活有670种鸟类,从东到西分布的种类有所不同。西边的纽格威森林发现过280种,其中包括鲁文佐里蕉鹃和艳鹧鸪在内的26种为艾伯丁裂谷特有。卢旺达东部则拥有如乌头黑伯劳之类的稀树草原鸟类,以及习惯生活在沼泽和湖泊地区的物种,如鹳和鹤等。\n\n经济\n卢旺达的经济曾在1994年的种族灭绝期间遭受重创,大批平民遭到屠杀,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打家劫舍时有发生,重要的经济作物也被忽视。这些因素相结合,共同导致该国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跌,并且也无法吸收到私人和外来投资。这以后卢旺达的经济逐渐复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数据,2019年估计该国的人均GDP(国际汇率)已经达到825美元。主要的出口市场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德国和美国。国家的中央银行是卢旺达国家银行,通行货币为卢旺达法郎。截至2014年4月17日,卢旺达法郎对美元的汇率为每680.48卢旺达法郎兑换1美元。卢旺达于2007年加入东非共同体,并且有计划从2015年开始使用所有成员国通用的东非先令。\n卢旺达自然资源匮乏,经济主要依靠地方农民使用简单工具的自给农业支撑。根据估算,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2.1%是由90%的工作人口通过务农创造的。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农场规模和粮食产量都有所下降,这部分是因为需要占用土地安置失去家园的人们。虽然卢旺达土地肥沃,但粮食产量往往跟不上人口增速,因此必须进口粮食。\n卢旺达种植的作物包括咖啡、茶叶、除虫菊、香蕉、豆类、高粱和土豆。咖啡和茶叶是主要的出口经济作物,较高的地势、陡峭的山坡和肥沃的火山土壤为其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过于依赖农产品出口使得卢旺达的经济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卢旺达饲养的动物包括牛、山羊、绵羊、猪、鸡和兔,数量因地而异。除了基加利周边有几家密集型奶牛养殖场外,其他地区基本沿用传统的养殖手段。土地和水资源不足、饲料质量差、定期出现的疫情以及兽医数量不足都是限制动物产量提高的主要因素。国内多个湖泊存在渔业,但鱼量已所剩无几,为此该国正从国外进口活鱼,希望能重振产业。\n卢旺达的工业规模较小,只占2010年GDP的14.3%。生产的产品包括水泥、农产品、小瓶饮料、肥皂、家具、鞋类、塑料制品、纺织品和香烟。采矿业是重要的出口产业,根据2008年的统计数据,全国通过矿产出口获得了9,300万美元的收入。国内主要开采的矿产包括锡石、黑钨、金和钶钽铁矿,其中最后一种主要用于制造包括移动电话在内的多种电子和通讯设备。位在基加利的卡路鲁马冶炼厂以往曾有锡矿的冶炼,目前由鲁纳冶炼有限公司营运,以矿石交易为主。\n\n卢旺达的第三产业在经济大衰退期间受到打击,银��贷款和外援项目及资金都有所减少。不过到了2010年时,其所占经济比重已居全国首位,贡献了43.6%的GDP。其中表现较为突出的行业包括银行和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通讯、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和包括教育与卫生在内的公共管理业。卢旺达的旅游业增长迅猛,2011年时已成为该国最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尽管有过种族灭绝这样不光彩的过去,但国际上却越来越倾向于认为卢旺达是一个安全的好去处。根据入境和移民署的统计,2011年1至6月共有40万5,801人到访卢旺达,其中16%来自非洲以外的国家和地区,这半年内的旅游业收入则达到1亿1,560万美元,其中假日游客虽然人数只占9%,但却贡献了43%的消费。卢旺达是世界上仅有的两个可以安全看到山地大猩猩的国家之一,卢旺达火山国家公园提供的大猩猩追踪服务每年都吸引了成千上万甘愿支付高价获取许可证的游客。该国的其他景点还包括纽格威森林,这里是黑猩猩、鲁文佐里树栖疣猴和其它灵长类动物的栖息地;基伍湖度假胜地,以及位于卢旺达东部的阿卡盖拉国家公园,这里是一片小规模的热带草原保护区。\n\n媒体和通信\n卢旺达最大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是国营的。大部分卢旺达人都能够收听电台广播,卢旺达广播电台则是整个国家主要的新闻来源,而电视则基本局限在城市地区。新闻界受到严格的限制,报纸经常进行自我审查以免受到政府的报复。不过,批评政府的卢旺达语、英语和法语出版物在基加利还是随处可见。2010年卢旺达总统选举期间,媒体受到的限制有所加强,当地名为“Umuseso”和“Umuvugizi”的两家主要独立报纸受到了高级媒体理事会停办六个月的惩罚。\n卢旺达电信(Rwandatel)是成立最早的电信集团,向约2.3万用户提供固网电信服务,其中大部分是政府机构、银行、非政府组织和大使馆。全国的私人座机订购率很低,移动电话普及率相对较高,已从2011年的35%提高到2013年的57%。MTN拥有约250万用户,是该国最大的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其次是拥有70万用户的Tigo。2012年3月,巴帝电信成为卢旺达的第三家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卢旺达电信也曾也经营移动电话网络,但由于该公司没有做到之前许下的投资承诺,行业监管机构于2011年4月吊销了其执照。卢旺达的互联网普及率很低,但增长迅速。2007年该国平均每100人中只有2.1位互联网用户,到2012年时已增长到8人。2011年,该国已架设了2300公里长的光纤电信网络,用来提供宽带服务并促进电子商务。该网络连接到了SEACOM,这是一家南部和东部非洲的海底光纤电缆通信运营商,其位于卢旺达境内的光缆则沿主要道路连接到全国各地的城镇。移动电话服务提供商MTN还在基加利大部分地区提供预付费的Wi-Fi服务。\n\n基础设施\n进入21世纪后,卢旺达政府开始优先为供水需要提供资金,大幅增加了其在国家预算中所占比重。这些拨款加上一些捐款,令该国的饮用水品质得到大幅改善。2005年时,全国55%的人口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到了2008年则已提高到73%。该国的供水基础设施分城市和农村两种类别,其中城市大多采用私人连接,农村则以竖管为主。没有这些设施的地区则会使用手动水泵和有人管理的泉水。虽然有许多地区的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但可用于收集雨水的设施很少。卫生设施仍旧匮乏,联合国估计截至2006年时,仍然只有34%的城市居民和20%的农村居民能够使用得到改善的卫生设施。政府政策中用于改善卫生设施的也相当有限,只能关注城市地区。无论是生活在城市还是农村的大部分人口使用的都是卫生条件很差的公共旱厕。\n21世纪前,卢旺达的电力供应几乎完全来自水力发电,建在布雷拉湖和儒洪多湖上的水电站提供全国90%的电力。1990年起,由于降雨量低于平均水平,并且还存在居民引水灌溉等人类活动因素的影响,两湖水位开始下降,到2004年时,水位已降低了50%,导致发电站产能大幅下跌,再加上经济增长带来的需求增长,全国出现了严重的电力短缺,不得不进行大范围的轮流停电。政府在基加利以北安装了柴油发电机来作为紧急措施,到2006年时已经用于提供全国56%的电力,但这样的发电方式成本太高。政府还制定了多项措施来缓解这个问题,例如重新安置居民,向布雷拉湖和儒洪多湖供水,以及为从基伍湖中提取甲烷气体的项目进行投资等,其中最后一个项目的第一阶段预期将把全国发电量提升40%。截至2013年,全国能够用上电的人口仍然只有6%。\n1994年的种族灭绝后,卢旺达政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美国、欧盟及日本等国家和组织的帮助下加大了对国内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现今卢旺达大众交通基础设施多为中国大陆企业承揽。交通系统以公路网络为主,通过铺面道路把基加利和全国其他大部分主要城市及城镇连接起来。卢旺达通过公路连通了包括乌干达、坦桑尼亚、布隆迪和肯尼亚在内的多个东非国家,还连接到了刚果东部城市戈马和布卡武,该国最重要的贸易路线就是途经坎帕拉和奈洛比到达蒙巴萨的道路。卢旺达的公共交通以合乘出租车为主。主要城市间有快速公路连接,还会向主要道路的沿途大多数村庄提供地方服务。旅客可乘长途汽车前往多个邻近国家的目的地。基加利国际机场是全国唯一的国际机场,提供一条国内航线和多条国际航线服务。截至2011年时,该国还没有铁路,但已进行拨款研究将坦桑尼亚的中央线延长到本国境内的可行性,另外,该国也正在规划建设标准轨铁路。基伍湖和港口城市之间没有公共用水输送系统,不过有一些私营机构提供有限的相应服务,政府也已发起鼓励提供全方位服务的计划。\n\n人口\n截至2012年,卢旺达人口估计达到11,689,696人,其结构以青年为主,估计15岁以下人数占到42.7%,65岁以下则有97.5%。全年人口出生率为每1,000人有40.2人,死亡率则是14.9。预期寿命58.02年(女性59.52年、男性56.57年),在全世界223个国家和地区中名列第197位。全国的性别比则相对均衡。\n卢旺达是非洲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土地上生活了408位居民。历史学家热拉尔·普鲁尼尔(Gérard Prunier)认为,这样高的人口密度也是1994年种族灭绝的原因之一。全国人口大部分生活在农村,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城镇,人口分布相对均匀,只有乌姆塔拉省(Umutara,省份已不存在)的热带稀树草原和东部的阿卡盖拉国家公园人口稀少。基加利拥有约100万人口,是全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卢旺达的基础建设不胜负荷。其它几个较著名的城市有吉塔拉马、布塔雷市和吉塞尼,人口均少于10万。1990年时,卢旺达的城市人口占比为6%,到2006年则提高到了16.6%,不过,这个比例到2011年时又下跌到了14.8%。\n卢旺达从殖民时代前就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人口均属巴尼亚卢旺达人这一个民族和语言团体;而现今大部分非洲国家的边界都是由欧美国家划分,并且没有对应的种族界限。巴尼亚卢旺达人之中又主要分为三大族群,分别是胡图族(2009年时占总人口比例的84%)、图西族(占15%)和特瓦族(占1%)。特瓦族是卢旺达最早居民俾格米人的后代,而学术界对胡图族和图西族的差异和起源尚未达成共识。人类学家让·海恩纳克斯(Jean Hiernaux)认为图西族属独立种族,其头、脸和鼻都较为狭长,维里亚·杰弗里慕瓦斯(Villia Jefremovas)则认为两个民族没有明显的生理差异,并且其分类也不是历史上所固有的。殖民时代前,图西族是卢旺达地区的统治阶级,国王和大部分酋长都属该族,而胡图族人则以农耕为主。当今的卢旺达政府将身份证件上不同种族的分类去除,希望能够逐渐消除胡图族、图西族和特瓦族之间的差异。\n\n大多数卢旺达人都是天主教徒,但在种族灭绝后,全国的宗教人口分布已经有了显著变化,许多人皈依福音派基督教。根据2012年的统计数据,全国44%的人口信奉天主教,38%是新教徒,12%属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还有0.3%的人口是穆斯林(根据2006年的统计数据56.5%的人口信奉天主教,26%是新教徒,11.1%属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传统宗教的正式信众(根据1991年的统计)仅占人口的千分之一,但仍有一定影响力。许多卢旺达人认为基督教中的神与传统的卢旺达神明“伊玛纳”(Imana)实际上是相同的。\n卢旺达的主要语言是大部分卢旺达人都会说的卢旺达语,殖民时代的主要欧洲语言先是德语,然后是法语,其中后者是由比利时人传入,并且直到卢旺达独立后仍然是广泛使用的官方语种。20世纪末从乌干达或其他地区涌入的难民及其后代以英语为主要语言,因此和国内的法语人口间形成了语言上的鸿沟。卢旺达语、英语和法语都是该国的官方语言。政府部门多使用卢旺达语,而教学则以英语为主。东非地区通用的斯瓦希里语也是卢旺达人广泛使用的语言,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此外,生活在寇伯岛(Nkombo Island)上的居民会说一种名为“Amashi”的语言,这种语言和卢旺达语有着密切的联系。\n\n文化\n音乐和舞蹈是卢旺达的��式、节庆、社交聚会,以及评书弹词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最知名的传统舞蹈经过精心编排,包含三大部分:一种是由女性表演的“umushagiriro”,又名牛舞;第二种是由男性表演的“intore”,又名英雄之舞;还有一种是击鼓舞,传统上也是由男性表演,使用的鼓称为ingoma。卢旺达国家歌舞团是该国最具知名度的舞蹈团,由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在1974年设立,经常在国内和国际上进行演出。音乐传统上是由口头传授,不同社会群体的音乐风格也相应不同。鼓是非常重要的乐器,皇家鼓手在国王的宫廷中享有很高的地位。鼓手也会组团进行演奏,规模通常为7至9人。该国的流行音乐也在不断发展,乐风主要受到东非、刚果和美国音乐的影响。嘻哈是最受欢迎的曲风,其中融合了饶舌、雷格乐、节奏布鲁斯和舞蹈流行音乐的特点。\n\n全国各地都会生产传统工艺和美术品,不过其中大部分最初都属实用工具,而非纯粹作为装饰。编织篮和碗尤为普遍。卢旺达的东南部制造有一种使用牛粪制作,名为“Imigongo”的独特艺术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该区域尚属吉萨卡(Gisaka)独立王国组成部分的时代。创作使用的牛粪中混有各种颜色的天然土壤,将其涂成隆起的几何形状图案。其他工艺品包括陶器和木雕。传统房屋大多就地取材,大多为圆形或长方泥,使用泥土搭建并配以茅草制成的屋顶。政府已启动计划,使用像波纹铁之类更为现代化的材料取代传统建材。\n卢旺达的书面文学历史较短,但从诗歌到民俗在内的多个领域都有着悠久的口述传统,该国的许多道德观念和历史详情都是如此世代传承下来。已故作家亚历克西斯·卡加梅(Alexis Kagame)是卢旺达最具影响的文学代表人物,他出版了自己对口述传统的研究成果,并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卢旺达大屠杀成为许多文艺作品的素材,如记录目击者证词的记实文学,包括本杰明·赛恩(Benjamin Sehene)在内的新生代作家创作的散文和小说。还有多部电影也是以这起惨案为题材,如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和金球奖提名的《卢旺达饭店》,《与恶魔携手》(Shake Hands with the Devil)、《泣血四月》和《杀戮禁区》(Shooting Dogs)等,其中后两部是在卢旺达实地拍摄,并且还有当年的幸存者参与演出。\n卢旺达每年有11个国家法定节假日,政府偶尔还会安排其他公众假期。4月7日是种族灭绝惨案的纪念日,其后的一星期则是官方正式的哀悼周。每年的7月4日是解放日,用来庆祝卢旺达爱国阵线战胜胡图族极端分子。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则是“乌姆甘达”(umuganda),为全国性节日,期间人们从早上8点到11点从事社区义务劳动。\n\n饮食\n卢旺达的饮食主要由当地自给农业生产的主食制作,如香蕉、大蕉(当地称“Ibitoke)”、番薯、豆类、木薯等。大部分卢旺达人一个月只会吃为数不多的几次肉食。罗非鱼很受住在湖边或是其他能捕到鱼地区的居民欢迎。土豆据称是由德国和比利时殖民者引入卢旺达,也很受当地人的欢迎。“乌伽黎”(Ubugari,又称umutsima)是一种用木薯或玉米配水调制成的糊状食品,东非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会食用。“Isombe”由捣碎的木薯叶制成,与鱼干一起食用。午餐通常是自助餐形式,人称“mélange”(有“混杂堆积”之意),其中包括上文提及的主食,有些还会有肉食。如果晚间外出就餐,最受欢迎的食物则是串烧,食材以羊肉最为常见,偶尔也会有牛肚、牛肉和鱼肉。农村地区的许多酒吧会有专门销售串烧食品的卖家,他们会照料和屠宰山羊,串烧或烧烤羊肉,还会向食客提供烤香蕉一起食用。牛奶,特别是人称“ikivuguto”的发酵酸奶,在全国各地都是很常见的饮料。其它饮品包括一种名为“urwagwa”的传统啤酒,由高粱或香蕉酿制而成,在传统仪式和庆典中很常见。卢旺达酿造的商业啤酒则包括普里默斯(Primus)、米齐格(Mützig)和阿姆斯特尔(Amstel)多个品牌。\n\n体育\n从国际上来看,卢旺达的篮球运动员表现最为出色,其国家队已连续四度打入非洲篮球锦标赛的最后阶段,还曾申办2013年的赛事,不过最终赢得申办权的是科特迪瓦。\n\n教育和卫生\n卢旺达政府通过国营学校提供9年的免费教育,其中6年小学,其后是前3年的普通中学课程。2010年,总统卡加梅在连任选举中宣布,自己计划把免费教育的年限再延长三年,涵盖整个中学课程。但是,一方面上学必须要购买校服和课本,另一方面还需要承担家里的各种需要,所以许多穷苦人家的孩子仍然无法上学��全国各地还有多所私立学校,其中部分是由教会开办,遵循与公立学校一样的教学大纲,但需要收取费用。1994至2009年间,卢旺达的中学教育会以法语或英语授课,但由于该国与东非共同体和英语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2009年后开始只提供英语教学大纲。卢旺达还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其中又以卢旺达国立大学、基加利科技学院和基加利教育学院最具知名度。2011年卢旺达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从2008年的4%提高到7%。该国2009年的识字率(指大于或等于15岁国民中能够读和写的人数比)为71%,与1978年的38%和1991年的58%相比都有了大幅度提升。卢旺达从2009年开始参与了开源和开放硬件教育项目OLPC,截至2013年时已经分发了40万台XO-XS笔记本电脑。\n\n卢旺达的医疗保健质量普遍较低,但一直在加以改善。2010年时,每1000名新生儿中会有56位在5岁生日前夭折,其中大部分死于腹泻、疟疾或肺炎,不过与2000年的182人相比已经有了大幅改善。该国缺乏合格的医疗专业人员,还缺少多种药品,全国有87%的居民能够获得医疗服务,但平均每十万人中仅有两位医生和两位护理人员。政府正在寻求改善这一状况,这也成为该国“2020年宏愿”发展计划的一部分。2008年,政府将国家支出的9.7%用于医疗保健,与1996年的3.2%相比有显著提高。政府还开设了包括基加利卫生学院在内的多所培训机构。2008年,卢旺达开始实行全民强制医疗保险,到2010年时已经覆盖了超过90%的人口。一些疾病的患病率不断下降,例如孕妇和新生儿的破伤风已经消除,疟疾的发病率、死亡率和杀伤力都有了大幅降低。但是,卢旺达的卫生形势依然严峻,传染性疾病对居民的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全国艾滋病和艾滋病毒感染率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中属广泛流行类,估计在15至49岁年龄段中有7.3%的城市居民和2.2%的农村居民艾滋病毒呈阳性。\n\n参考资料\n扩展阅读\n外部链接\n\n政府\n卢旺达共和国(政府官方网站)\n国家领导人和内阁成员\n通用\n《世界概况》上有关Rwanda的条目\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卢旺达”\nBBC新闻对卢旺达的简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维基媒体的Rwanda地图集 \n 维基导游上有关Rwanda的旅行指南\n旅游\n卢旺达旅游局官方网站\n发现卢旺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31", "title": "中央电视台", "text": "中央电视台,是部分国家或地区电视台的常用称呼之一,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电视台。\n\n国家电视台\n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现隶属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n苏联中央电视台(俄语:Центральное телевидение Гостелерадио СССР):前苏联国营电视台。\n朝鲜中央电视台(朝鲜语:조선중앙방송):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营电视台。\n越南中央电视台:越南国家电视台(VTV)在1980年-1987年间的称呼。\n梵蒂冈中央电视台(Centro Televisivo Vaticano):梵蒂冈的一家电视台\n\n民营电视台\n日本中央电视台(日语:日本中央テレビ):日本德岛县民营有线电视公司。\n德岛中央电视台(日语:徳岛中央テレビ):日本德岛县民营有线电视公司,日本中央电视台的前身。\n福岛中央电视台(日语:福岛中央テレビ):日本福岛县民营电视台,NNN、NNS成员。\n山阴中央电视台(日语:山阴中央テレビジョン放送):日本岛根县、鸟取县民营电视台,FNN、FNS成员。\n山梨中央电视台(日语:山梨中央テレビ):日本山梨县民营电视台山梨电视台的旧名。\n山口中央电视台(日语:山口中央テレビ):日本山口县民营电视台山口电视台的旧名。\n熊本中央电视台(日语:熊本中央テレビ):日本熊本县民营电视台熊本电视台的旧名。\n中央电视台 (德国)(center.tv):德国科隆行政区亚琛民营电视台。\n泰国中央中文电视台(TCCTV):泰国曼谷挽可廉县民营电视台,中泰建交30周年庆典的重要项目创立。\n\n其他\n眼球中央电视台:由台湾“厂厂创意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在YouTube上开设的自媒体频道,风格戏仿和嘲讽中国中央电视台。"} +{"doc_id": "5746", "title": "茂宜岛", "text": "毛伊岛(英语:the island of Maui,/ˈmaʊ.iː/;夏威夷语:[ˈmɐwwi])又译茂宜岛、茂伊岛,是美国夏威夷州第二大岛,面积1,883平方公里(727.2平方英里),在美国岛屿中排名第17位。茂宜岛是夏威夷州的知名观光地,也是茂宜县四个岛屿中最大的岛屿。2021年该岛人口为164,221人,在夏威夷群岛中排名第三,次于欧胡岛和夏威夷岛。茂宜���的商业中心和最大的居民点位于卡互陆伊,该处在2010年的人口为26,337人。瓦伊鲁库是茂宜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岛上第三大居民点。其他主要的地区包括基希(包括怀勒亚和马凯纳,是岛上第二大居民点)、拉海纳(包括纳帕利和卡帕卢亚)、马卡沃、普卡拉尼、帕依亚、库拉、哈伊库以及哈纳。\n\n名称\n茂宜岛的岛名来源于当地民间传说中首个发现夏威夷群岛的英雄人物夏威夷洛亚。根据民间传说,夏威夷洛亚以他儿子的名字命名该岛,而他儿子的名字又来自当地传说中半神半人的英雄毛伊(Māui)。茂宜岛早期的另一个名字叫西卡帕拉乌艾瓦(Ihikapalaumaewa)。此外,茂宜岛又被称作“峡谷之岛”,这得名于岛中部从西北延至东南的大地峡和其他多个大峡谷。\n\n地质地貌\n茂宜岛迷人壮丽的景致来源于复杂多样的地质地貌与独特气候的结合。数百万年以来,夏威夷群岛上无数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凝固而成的暗红色的富铁岩构成了岛上的每一个火山锥。许多火山洞距离太近,导致熔岩连接成一片,形成了一个岛屿。茂宜岛就是由两个火山锥拼接而成的岛屿,而两个火山锥之间的低地就形成了现今的地峡。\n\n \n茂宜岛上较早喷发的西部火山已被外力作用长期侵蚀和分割,形成了西茂宜群山的多座山峰。其中最高峰是普谷库伊(海拔1,764米)。而东部的新火山哈雷阿卡拉高达3,000米以上,其长达8公里的巨大斜坡从火山顶缓缓降至海岸线,形成了极其壮观的景色。这两个火山的东侧都被陡峭的深谷切断,而连接两个火山的中部地峡则为沙质沉积地质。\n茂宜岛上最近的一次火山喷发发生于1790年(哈雷阿卡拉西南侧),两股岩浆流分别流入东茂宜的西南海岸的Āhihi海湾和La Perouse海湾之间以及西茂宜的西北海岸的马卡卢阿普纳角。火山学者认为哈雷阿卡拉火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未来仍然存在再次喷发的可能性。\n茂宜岛也是茂宜列岛的组成部分,后者包括拉纳伊岛、卡胡拉威岛、摩罗凯岛和即将被淹没的企鹅沙洲。早在2万年前,海平面尚未没过这些岛屿之间低浅的海峡,这些岛屿还只是一个大岛。\n\n气候\n夏威夷的一年中分为旱、雨两季,常年温暖潮湿(部分高海拔地区除外)。各岛都有较高的湿度,充沛的降雨量,大片的云系(极少数干旱的海滨和高海拔地区除外)以及信风气流。茂宜岛的独特地理环境导致了其气候类型复杂多变。\n\n茂宜岛上一半以上的地方距离海岸线都不足5英里。这一点以及夏威夷群岛的海岛地貌构成了茂宜岛海洋性气候的基本属性。岛上沿海地区的常年气温在26℃到32℃之间\n高海拔以及东北部吹来的强劲信风也给岛上气候带来了重要影响。\n茂宜岛起伏不平的不规则地形也导致了岛上气候差异较大。信风吹入岛屿内陆时,被山脉、峡谷和丘陵阻挡,这种立体的大气流动导致了降雨、云系和风速的差别。\n\n生态资源\n茂宜岛是夏威夷群岛中最佳的观鲸点,人们可以在这里看到大量的座头鲸洄游至茂宜岛附近的奥瓦海峡栖息。每年秋季,座头鲸从3500英里以外的阿拉斯加洄游到茂宜岛温暖的海域,并在这里度过整个冬季,然后在4月底前后离开。鲸鱼往往成小群出现,由数头成年鲸鱼组成或者一头母鲸带着幼鲸及雄性追求者组成。目前座头鲸被美国联邦法律和夏威夷州法列为濒危物种。据估计,在北太平洋区域大约有10000头座头鲸。尽管茂宜岛的座头鲸也面临着水域污染、高速游艇、军事性声纳测试等因素的威胁,但近年来仍有较快的增长,平均每年数量增长7%左右。\n在哈雷阿卡拉山的东北面有一大片热带雨林,成为了岛上主要的水源地。当地极其复杂的地形也保护着这片雨林免受破坏。\n茂宜岛的农业和海岸观光业对滨海一带地区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茂宜岛周边海域中许多宝贵的珊瑚礁资源也因水质污染、runoff和观光游客等因素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总体来说,岛屿周边仍可轻易见到大量海龟、海豚和夏威夷特有的热带鱼种。\n\n历史\n最初来到茂宜岛的族群是来自塔希提和马克萨斯群岛的波利尼西亚人。塔希提人在本地创立了卡普制度,规范着当地人们的各种活动,之后也成为夏威夷土著文化的主要内容。现代夏威夷的历史始于18世纪中叶。当时,夏威夷大岛的君主卡梅哈美哈一世在1790年入侵茂宜岛,但在可帕尼瓦伊战役中毫无所得,不久他撤回大岛转战其他战场。数年后,他最终征服茂宜岛,成为当地的最高统治者。\n1778年11月26日,航海家詹姆斯·库克船长成为了首名发现茂宜岛的欧洲人。但库克未找到合适的停靠点,因此未能成功登陆。1786年5月29日,法国海军上将让-弗兰西斯·拉·佩罗西在被后人称为拉佩罗西湾的地方停泊,成为首个踏上了茂宜岛的欧洲人。此后许多欧洲商人、捕鲸者、檀香木贸易商和传教士相继而来。传教士于1823年从新英格兰来到茂宜,并进入了当时的都城拉海纳。他们教会了当地土著穿上衣服,并禁止后者跳胡啦舞,逐步改变了当地的原住民文化。传教士还教会当地人书写和阅读,创造了12个字母的夏威夷文字,并在拉海纳开办了一家印刷社,开始用文字记录茂宜岛的历史,结束了此前只有口述相传的土著历史传统。传教士一方面破坏了原生态的土著文化,但另一方面却为后世更好地保存了文化。传教士于1831年在拉海纳设立的第一所学校——拉海纳卢纳教会学校至今仍在正常运作。\n\n在捕鲸业的鼎盛时期(1843–1860),拉海纳是捕鲸船停靠的最重要港口之一。在单个渔季中,累计超过400艘捕鲸船会在拉海纳停靠,并且同时停靠在港口的捕鲸船会超过100艘。这些平均停泊时间多达数周的渔船极大地促进了岛上的经济,尽管传教士们坚决反对饮酒和卖淫,但水手们的放纵仍然刺激了这两个行业的繁荣。在19世纪末,随着石油取代鲸油,捕鲸业也随即迅速走向衰落。\n卡梅哈美哈国王家族的统治一直持续到了1872年。此后,其他几个族群的酋长相继统治了茂宜岛一段时间,其中包括1893年君主制被推翻时的末代女王利留卡拉尼。一年后,夏威夷共和国成立。1898年,群岛被美国吞并,并在1900年成为美国的准州。1959年,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第五十个州。\n1937年,魏博拉卢比民达 行业工会向茂宜岛上的四大蔗糖种植园发起了最后一次联合罢工,要求获得更高的工资并开除五名监工。曼努埃尔法盖尔及其他九名罢工领导者遭到了逮捕,并以绑架一名工人的罪名被起诉。法盖尔入狱四个月,其间罢工始终没有中断。经过长达85天的斗争,魏博拉卢比民达最终成功地迫使资方提高了15%的工资,但双方并没有就此签订书面的协议。\n二战期间,茂宜岛作为美国海军的集结地、训练基地和休养中心,是太平洋战场的重要据点之一。在1943年至1944年期间,岛上的美军士兵总数达到了10万人的最高纪录。同时,美国海军第四舰队的主基地就位于海库。岛上的多个沙滩也被用来演习登陆战以及各种海战类型。\n2023年8月岛上山火,造成严重人命伤亡及广泛破坏,居民表示警报器并没有发出警示,直到山火逼近才能作出反应逃生。截至8月12日已确认80人死亡。\n\n现代发展\n2007年,茂宜岛的人口获得了迅速的增长。这一年,吉黑是美国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镇之一。该岛吸引了国内的众多老年人以及观光客的青睐,而上述两类人口的增加也带动了服务行业从业者的涌入。同时,人口的过快增长也导致了诸如交通拥堵、住房困难以及淡水资源紧张等负面影响。\n\n经济\n茂宜岛的两大支柱产业是农业和观光业。政府研究机构和高科技公司发现茂宜岛非常适合发展上述两个行业。近年来,高附加值的农业企业在岛上发展迅猛。\n咖啡豆、夏威夷果、番木瓜、热带花卉、蔗糖以及凤梨都是夏威夷的优质经济作物,组成了夏威夷各岛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茂宜土地与菠萝公司以及夏威夷商业与糖业公司(HC&S, a subsidiary of Alexander and Baldwin Company) 是岛上最大的农业企业。夏威夷商业与糖业公司在茂宜岛中部峡谷的甘蔗田面积多达37000英亩,是夏威夷群岛上最大的糖业公司。\n蔗糖业颇为受人诟病的一点是每年长达9个月的烧田期。烧田带来的烟雾会在凌晨弥漫在茂宜岛中部峡谷,而空气中的灰(当地人称为“茂宜雪”)也往往会被吹到基黑北部。2009年11月,茂宜土地与波罗公司宣布从2010年1月1日起,将停止在岛上种植凤梨。\n茂宜岛也是一个重要的天文观察基地。哈雷阿卡拉观测台是夏威夷群岛上第一个天文研究观测设施。这得益于火山顶部干燥的空气所带来的大气层和远离城市光污染这些得天独厚的因素。\n茂宜岛的失业率在2006年曾低至1.7%,但在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的2009年也一度高达9%。\n\n水上运动\n浮潜\n浮潜是茂宜岛上最受欢迎的水上运动之一。该岛有三十多处适宜浮潜的海滩和浅湾。其中莫洛基尼是较为著名的浮潜胜地。\n\n风帆冲浪\n卡哈纳海滩公园是岛上一处有名的风帆冲浪爱好者的聚集地。\n\n冲浪\n冲浪也是夏威夷各岛上最有人气的运动之一。而岛上最为著名的冲浪点就在霍欧基帕(Ho'okipa)���坛公园,那里适合高水平的冲浪和风帆冲浪的爱好者。\n\n风筝冲浪\n茂宜岛的另一项高人气运动就是风筝冲浪。卡哈纳海滩集中了大多数风筝冲浪的初学者,因此也被称为“风筝海滩”。\n\n观光业\n茂宜岛最主要的观光点包括哈纳高速公路、哈雷阿卡拉国家公园以及拉海纳。\n哈纳高速公路蜿蜒于茂宜岛东海岸,途中有多个惊险的弯路,也经过多个黑沙滩以及瀑布。哈雷阿卡拉国家公园是同名的休眠火山的所在地。拉海纳则是岛上的主要商业中心,市区有一条满布商店和餐厅的大街直通码头,游客可从此登船出海观鲸。茂宜岛多处海岸(如马克纳、卡纳帕里、莫洛基尼的)都可以进行浮潜。另外,冲浪和风帆冲浪在岛上也颇受欢迎。\n茂宜岛主要的观光地为西茂宜(卡纳帕里,拉海纳,卡帕卢阿)以及南茂宜(基黑,威力亚-马克纳)。岛上最大的港口位于卡胡卢伊。另外Maalaea港口是一个较小的港口。\n茂宜县在2004年接待了2207826名游客,这一数字在2007年增加到了2639929名。与主要接待日本游客的欧胡岛不同,茂宜岛的游客主要来自美国本土和加拿大。在2005年,2003492名美国本国游客到茂宜岛观光,而海外游客只有260184名。\n尽管茂宜岛多次被旅游杂志评比为“全球最佳海岛”,但对该岛的过度开发和污染等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关注。岛内的一部分维权团体甚至发起了“拯救马克纳”等运动,将政府告上法庭,以求维护本地居民的生存权。\n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茂宜岛的两家航空公司(阿罗哈航空和ATA航空)相继破产,对该岛经济带来了重创。《太平洋商业新闻》报道说茂宜岛的观光业损失高达1.66亿美元。\n\n交通\n空路\n茂宜岛上共有三个机场可供游客选择:\n\n哈纳机场 位于茂宜岛东部\n卡胡路伊机场 位于茂宜岛中部,该机场是三个机场中规模最大的\n卡帕卢亚机场 位于茂宜岛西部\n\n公路\n茂宜岛内主要城镇之间均建有高等级公路,另外也有一条两车道公路直达哈雷阿卡拉火山山顶。\n下表为岛内各主要目的地与卡胡路伊之间的驾车路程和大致所需时间。\n\n茂宜岛公共巴士系统是由茂宜县投资运营的岛内公交公司,每次乘车车资为2美元。\n\n国际关系\n茂宜的姐妹城市如下:\n\n 丰沙尔,葡萄牙马德拉群岛首府\n\n参见\n列入美国国家史迹名录的毛伊岛国家史迹名录列表\n\n脚注\n参考文献\nKyselka, Will; Ray E. Lanterman. Maui: How it Came to B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0. ISBN 0-8248-0530-5.\n\n外部链接\n\n茂宜县政府官方主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茂宜岛”"} +{"doc_id": "5748", "title": "阿里乌教派", "text": "阿里乌教派(英语:Arianism),又译亚流派,即阿里乌主义,是4世纪亚历山大港正教会的包加里教区长老阿里乌及其支持者的基督徒派别,故称阿里乌派。认为《圣经》说明耶稣基督次于天父,基督是介于上帝与人之间的神。阿里乌派拒绝使用“本体相同”这个词语去描述基督(子神)与父神的关系,而是采用“本体相异”来描述。其教导在不同的大公会议中都斥之为异端。另外亚流也反对教会占有大量财产。\n\n背景\n《圣经》及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早期的“教父”并未有所谓“三位一体”的教义。在阿里乌的争论爆发之前,所有神学家都无一例外地在某些方面承认子的地位低于父。自第四世纪初期,基督教历史却产生对上帝的不同解释和看法,并形成两大互相敌对的神学派系“亚历山大城”派系(亚历山大派)和“安提阿”派系(安提阿派)。\n属于安提阿派的亚流,曾担任过亚历山大城教会的长老和跟随在安提阿著名学者路迦诺门下学习。阿里乌看重基督身处人间的人性,认为圣子是受造之神(天使)中的第一位,因此基督不是上帝,而是上帝的长子(头生子),能当上帝与人之间的媒介。而亚历山大派则认为独一的真神拥有三个位格(圣父、圣子、圣灵)存在于同一的本体(substance)中。\n\n教导内容\n在公元318年或320年,阿里乌公开发表主张开始传播反三位一体的激进言论。阿里乌认为只有圣父耶和华不是受造的,而圣子及圣灵(圣神,或者道)都是受圣父所造的。因受到希腊化思想的影响,阿里乌认为上帝本身不能去创造物质的世界、神与人之间的距离实在是遥远到人无法与上帝有任何的互动及往来。阿里乌认为,圣子耶稣基督不是圣父,更不是人,耶稣拥有的只是一个人的“肉体”,但却没有人的“灵魂”在当中。而“道”,就是进入耶稣的身体,代替所欠缺的人类灵���。\n总的来说,阿里乌的教导强调耶稣基督是“上帝与人之间”的神,为被造者中的首先及最高者,不同于上帝,也不同于人,但是被尊称为神,但不是受造物该崇拜的真神耶和华。他阐扬基督是“曾有一时不存在的”。阿里乌坚持耶稣基督在各方面都与天父的本体和特性不同,耶稣基督也与人不同,耶稣没有人的灵魂,是次于天父的受造物──与父并非一体,但与父的关系却比谁亲密。阿里乌派主张的《圣经》根据有《旧约·箴言》8:22:“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和耶稣曾在《新约·约翰福音》14:28说:“因为父是比我大的”。这些经文都是此派别主张的基础,既无论是从本性或权利方面,耶稣都具有不朽的神性。\n\n争执与解决\n为了政治理由,在位的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竭力维持国内的宗教和谐,并迅速制止一切反对的声音。君士坦丁可能并不了解神学家们所争辩的问题,但他显然认为神学争辩应该停息,教会的分裂应该停止。教会的统一于是也成了政治问题,他特地写了信去责备两派,但这封信并没有带出任何解决之道。在跟北非的多纳图派信徒及东部的阿里乌信徒接触后,君士坦丁便看出仅凭游说并不足以促成牢固合一的信仰。这成了后来在公元325年召开尼西亚大公会议的原因。\n阿里乌的教导激发了对基督的争论,其主张与亚历山大派相对。当时反对阿里乌教派主张的有著名教父亚他那修,他主张基督是与父同本体、同永恒、同等,圣子是永在,完全不是被造。著名教父俄利根提出圣子“与父同永”,以“永远生出”来解说父与子的关系。由于两派的神学上的严重分歧,此神学争论便发展至无休止的论战。\n公元320年左右,亚历山大港教会召开宗教会议,可惜会议无果。君士坦丁大帝在公元325年召开第一次的基督教大公会议(即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以解决此神学争论。会议中亚他那修和阿里乌各为自己所倡议派系站出来辩论,此外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提出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结果会议大多数支持亚他那修,而拒绝签署的两位主教与阿里乌被驱逐,阿里乌教派被斥为异端(票数214:2至314:2)。会议在君士坦丁大帝的影响和监督下,全体主教签署通过有强制性的《尼西亚信经》,出席的主教们承认:“耶稣基督,圣而神者,为父所生,并非被造,与父同质。”\n在会议结束后,东方教会的主教们多数因大公会议中采用了关键性字词──“圣子与圣父同质”而拒绝《尼西亚信经》。大公会议没有止息争端,耶稣与天父的争论仍持续。亚他那修在公元328年接任亚历山大主教,继续主张“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就是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上帝联合”、“基督是从圣父的本质中而生出来的”和“基督与父同质的”。另一方面,君士坦丁大帝结束了阿里乌的流放,并恢复其职。其后,亚他那修更被流放高卢。君士坦丁晚年在游社博的影响下,曾转而支持阿里乌教派的缓和主张,将《尼西亚信经》的捍卫者马尔塞鲁以散布异端的罪名撤职。在君士坦丁大帝随后在神学态度的变更,以及和其后继位之君士坦提乌斯二世是倾向阿里乌教派的,因著他的偏向,使得阿里乌教派的势力又趁机盛行,兴起了三个支派:\n\n极端阿里乌教派──此派主张子在各方面皆与父不同,子可称为神,但是父与子的质不同,故亦称“非同质派”(Anomoeans),此意从希腊文anomoios(不同)而来。\n政治阿里乌教派──此派称子与父的质是“同类”而非“相同”,故亦称“类同质派”(Homoeans),此意从希腊文homoios(类同)而来。\n半阿里乌教派──此派称子像父同质,其实不然,故亦称“像同质派”(Homoiousians),此意从希腊文homoiousios(像似)而来。\n直到公元380年在君士坦丁堡举行的第二次大公会议的召开,对第一次会议所决定的基督位格,重予确定,圣灵被接纳为三位一体的神格,阿里乌教派再次被斥为异端。此时,三位一体的神学思想基本上已确立为正统教义。阿里乌教派从此大势已去,只在日耳曼人中存在,最后在公元7世纪,当时西哥特王国最后一位信奉阿里乌派的国王雷卡雷德改信天主教后,阿里乌派在历史上完全淡出。\n阿里乌教派另一影响为大公会议立下规范。会议的结果虽然是专断的,一切的决定是由皇帝及皇帝顾问所操纵,然而,会议的文告却被承认为基督教权威的宣言。\n\n文献\n目前华人基督教界有以下几篇关于该派文献的翻译:\n\n《宴席(THALIA)》\n〈亚历山大教会教谕 罢逐亚流(DEPOSITION OF ARIUS (DEPOSITIO ARII))〉\n《亚流致尼哥米迪亚主教优西比乌的信(THE LETTER OF ARIUS TO EUSEBIUS, BISHOP OF NICOMEDIA)》\n《尼西亚信经护文(DEFENCE OF THE NICENE DEFINITION)》\n《亚流派历史(THE HISTORY OF ARIANS)》\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书籍\n威利斯顿·沃尔克:《基督教会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ISBN 7-5004-0762-9\n谷勒本 著,李少兰 译: 《教会历史 》 道声出版社\n祁伯尔 著,李林静芝 译:《历史的轨迹-二千年教会史》 校园出版社\n网页\n三位一体的概念及其来龙去脉(四)\n天主教历史浅谈【上二十二】\n天主教历史浅谈【上二十叁】\n中国大百科:基督教异端派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50", "title":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tex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英语: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缩写:USTC),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常用简称科大、中科大、中国科技大学或科技大,是中国大陆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学,主体部分文革时期从北京迁出,现位于安徽省合肥市。\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理工科排名前列的高校之一,现时属于“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强大学”、“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世界百强大学”及“软科世界百强大学”,是“双一流A类”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是一所由中国科学院直属管理的全国重点大学。同时是九校联盟(C9)和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成员。2017年被教育部评选为世界一流大学。为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和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n中国科大实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校方针,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各个研究所,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一体化。注重数理基础教学,自建校始长期实行五年制本科学制(与清华改革同步,1996年前后,商学院等少数几个院系本科学制改为四年。1995年招生的少年班预科其实也是1996年通过普通高考获得大学学籍,于2000年毕业。陈至立主导的高等教育大规模扩招施行后,2000年入学的本科新生学制全部改为四年制)。中科大是建国后成立的大学中第一批设立研究生院的大学;还于1978年在李政道等人的主持下,创办了著名的少年班,80年代后期以后,逐渐演化为从高一不满16岁经历普通高考(北京高考的情况,1995年分数线大约750分之600分)招生,培养了千人上下的14岁前后入校的大学生。从1963年开始有第一届毕业生以来,科大已有72名毕业生(截至2017年)陆续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约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就产生1名院士、700多名硕士博士。\n\n现状\n在校学生有15,500多人,其中博士生有9071多人,硕士生有17532人,本科生有7676人。目前开设47个本科专业、近100个博士学位点、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1个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以及4个国家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大目前在合肥市有五个主要校区,以及位于市区以西的先进技术研究院,此外在苏州、上海、深圳等地分别建有研究院。2023年2月,确定建设中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上海)。\n\n历史\n创办\n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国家急需大批尖端科技人才,特别是新兴边缘科学技术领域(如核物理、空间科技等)。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正式提出“大跃进”口号。1958年初,北京地区一些研究所的科学家(包括钱学森、华罗庚等人)提出以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力量为基础,采取“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方针,创办一所新型的社会主义大学。当年5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劲夫代表科学院向中央提出申请,刘少奇、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都表示赞成。随后,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教育部副部长黄松龄以及竺可桢、吴有训、严济慈、钱学森、杜润生、郁文、赵守攻、于光远等人组成大学筹备委员会,开始创办学校的筹备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确立为学校名称,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了成立暨开学典礼;次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成立,并称之为“我国教育史和科学史的一项重大事件”。\n\n北京时期(1958年-1969年)\n创建之初的校址在北京市玉泉路中共中央党校内。首任校长为郭沫若,郁文任党委书记。赵忠尧、钱学森、华罗庚、郭永怀、赵九章等当时的学科带头人分别兼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数学系、化学物理系、地球物理系等系系主任并时而亲自授课。在建校第二年,即1959年,被列为全国16所重点大学之一,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重点大学。1959年8月,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该校,成立科学情报系。1963年7月14日,学校举行首届毕业典礼,时任副总理的陈毅、聂荣臻以及校长郭沫若等参加了毕业典礼。从1963年开始,科大曾短暂地招收过一些研究生,并有成立研究生院的计划,但由于文革的原因,没有能够实施。1966年,本科学制改为5年。1964年,学校进行了学科调整,将原有的12个系简并为数学系、物理系、近代化学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6个系。当年,学校学生总数超过3000人,教师有800多人。\n1966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学校也无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毕业生分配被推迟到次年,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录取被停止,学校则停课(1967年,部分年级曾复课)。\n\n第二次创业(1970年-1992年)\n迁至合肥(1970年-1977年)\n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冲击下,以及战备疏散的要求,尽管受到师生的一致反对,科大还是于1969年12月被迫搬出北京。搬迁处曾三易其址(初为河南南阳,后改安徽安庆),最终确定为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校址为原合肥师范学院。整个搬迁过程一直到1970年10月才基本完成,搬迁过程中图书、器材、教员均流失大半,其中教师数量不足百人。1972年,学校开始了重建工作;由于师资缺乏,1975年,学校在全国范围内挑选了300多名1967-1970届毕业生,组织他们回校学习,培训后作为补充师资。1972年到1976年期间,学校招收了一些学制3年的工农兵学员。虽然受到文革的严重影响,但学校的规模逐渐扩大,到1977年底,全校教师达到1157人。\n\n重新崛起(1978年-1992年)\n1978年中共“拨乱反正”后,科大逐渐回到正常的办学轨道,开始了“第二次创业”的高潮。\n\n在中央的支持下和时任副总理方毅的推动下,科大于1978年3月开设了少年班,选拔早慧的儿童不经高中进校学习,首期少年班共招收不满12岁的21名少儿大学生,例如宁铂。同年,中国科学院在北京设立了中国大陆文革后的第一个研究生院,由中国科技大学代为管理,并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首批录取的研究生为107名;1983年,中国大陆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白志东、苏淳、李尚志、范洪义等7人为科大培养的研究生。从1979年开始,学校向国外派遣访问和进修学者,为学校的发展培养高科技人才。\n1978年,第一任校长郭沫若去世;1980年,原副校长严济慈出任第二任校长;他随后提出了“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建校目标。1980年,科大帮助建立了合肥联合大学,副校长杨承宗兼任合肥联合大学校长。1983年,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获得批准在科大设立,这也是第一个由高校运行的国家实验室。1984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十所高校之一,科大再度成为中国大陆最受瞩目的理科大学之一。1986年,学校开始新校区(即现在的西校区)的建设。1992年,根据科技论文发表结果,科大被国家科委评选为中国四所科研业绩最强的大学之一。\n1980年代,科大思想活跃,方励之、温元凯等人对时政的评论曾全国闻名。1986年12月上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因不满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选举,抗议中共不遵守“新选举法”、违法干涉基层民主选举,联合安徽大学等高校4000余名学生上街发起“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的游行。时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管惟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方励之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温元凯等人曾公开支持。抗议活动逐渐演变成全国范围的一次学潮,进而扩散至北京、上海等地,史称八六学潮。后来,中国政府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并平息了全国范围内的学潮。1987年1月12日,管惟炎、方励之同时遭到撤职,管惟炎调北京物理所任研究员,方励之调北京天文台任研究员。1月17日,方励之被开除党籍(六四期间逃入美国大使馆)。\n\n第三次创业(1993年至今)\n1993年,国家制定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要办好100所左右的重点大学,开始实施“211工程”;随后1998年,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即“985工程”。中国科大作为国家首批211工程(1995年进入)和985工程(1999年进入)支持对象,也大力推行教学科研改革和结构性调整,开始了第三次创业。1998年,中国科大加入了中国科学院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从而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更大的支持。\n1999年12月18日,由原安徽劳动大学、皖南农学院衍变而成的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整建制整体合并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校办学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据《人民日报》华东版报道,原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是一所隶属于国家烟草专卖局,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的多学科普通高校。这次合并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举措,是双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全面合作的重要内容。据中国科大档案馆1999年要闻记载:中国科学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合肥隆重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合并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原合肥经济技术学院整建制并入我校。安徽省政府省长王太华、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倪益瑾等领导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揭牌,安徽省政府副省长黄岳忠、省政协副主席张润霞,国家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潘必兴等出席大会。\n2003年后经济技术学院撤销,学院全部师资分别进入中国科大数学、物理、化学、信息、传播、管理以及外语等专业进行科学教学工作,并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烟草与健康研究中心\"纳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办高水平大学的发展方向。教学设备和方法进行更新,利用多功能教室以及多媒体计算机展开教学,并在校园中普及计算机网络,使得科大校园网成为国内高校中普及面和使用率最高的网络之一。\n1998年,朱清时担任科大校长,开始推动学校改革;直到2008年离职,朱清时的任期长达10年,也是首任校长郭沫若之后,任期最长的校长。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提出了把学校建成“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并大力推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积极营造创新环境。\n从2003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开始进一步支持科大的改革和“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2003年底,中科院下属的多个研究所的所长或院士被聘任为科大多个学院院长或系主任。并且在2003年至2006年期间,学校还与中科院的多数院属单位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通过以中国科学院为依托,学校参与了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n在此期间,学校举办了两次较受关注的校庆活动:四十周年校庆和五十周年校庆。\n\n四十周年校庆\n1998年,学校建校40周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江泽民为中国科大四十周年校庆题词“面向二十一世纪,建设一流大学,培育一流人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题词“庆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十周年,为国家科教事业做出新贡献”;此外,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当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光召、彭珮云、吴阶平以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李贵鲜、朱光亚,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安徽省委书记回良玉等题词或致信祝贺。9月份,学校举办了各类纪念庆祝活动以及一系列的报告会和研讨会。当时还属于学校管理的北京研究生院和管理学院在北京也分别举行各种庆祝庆典活动。\n\n五十周年校庆\n2008年是中国科大建校第五十年,为庆祝建校五十周年,学校成立了五十周年校庆顾问委员会。2008年9月20日,科大举行了建校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中国邮政集团同日发行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这是中国邮政首次为名校五十周年校庆发行邮票。而国家天文台向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申请通过了将编号为19298的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大星”,以纪念中国科大建校五十周年。\n9月2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来贺信,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祝贺建校50周年。胡锦涛称赞中国科大“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科技成果”,勉励科大“努力办成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n9月27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和教育部部长周济、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等视察中国科技大学并祝贺校庆。刘延东称赞中国科大是“新中国创办最成功的大学之一”、是“一所年轻的又充满希望的大学”。\n\n领导团队\n历任校领导\n学校标志\n包括校色、校名、校徽、校歌、校训等,用以表达科大的特色,如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n\n色彩系统\n色彩系统由校色(标准色)和8种辅助色组成。其中,校色为深蓝色,与中科院院徽的主色调一致,用作标准的校名、校徽样式的前景色。\n\n校名\n1958年6月8日,在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将校名定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样式为校色呈现的郭沫若手书。中文标准全称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标准简称为“中国科大”。英文标准全称为“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标准简称为“USTC”。\n\n校徽\n科大校徽自上世纪60年代起,就设计为五瓣的梅花形外框,以及打开的书本与火箭的主体造型。校徽中嵌入了“中国科大”、“USTC”以及“1958”的字样。五十周年校庆前夕,校徽经过重新加工设计,保留了原版校徽梅花、火箭和书本等主体结构,将正式的中英文校名全称置于主体结构之外,环绕一圈,并在文字之外加以圆形边框。校徽的主色调为深蓝色,与校色相同,并采用透空设计。\n四十周年校庆之际,学校还短暂使用过以USTC字母变形而成的火炬校徽。\n\n校歌\n科大校歌是《永恒的东风》,由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音乐家吕骥作曲。歌词是在1958年建校之前写成,经周恩来总理修改,并由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谱曲。\n歌词中“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的词句,让校歌留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但作为一种历史的传承,此校歌历经时代变迁,至今仍然沿用。\n\n校训\n“红专并进,理实交融”的校训源于科大校歌的歌词。在1959年9月建校周年之际,当时的校长郭沫若在开学典礼致辞中做了《勤奋学习,红专并进》的演讲,再次使用了类似的提法。1988年9月20日,当时的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建校三十周年讲话中使用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来总结科大的校风。2003年9月,时任党委书记郭传杰在《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我们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语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校训可以解释为鼓励学生们在品德、政治和专业、学术上都得到全面正确发展,工作中动手动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n\n院系结构\n教学科研\n师资力量\n中国科大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截至2023年12月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995人,其中教授1055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1092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5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7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0人,青年拔尖人才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含青年)51人,国家“千人计划”(长期和短期项目)46人,“青年千人计划”12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7人。同时,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受聘担任名誉(客座)教授、“大师讲席”教授。其中,两院院士、万人计划、千人计划、国家杰青、长江学者、百人计划、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708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44.7%;“四青人才”(青千、青拔、优青和长青)不重复统计占高层次人才的55%。\n\n本科教育\n科大的本科教育采取的是学分制,现行学制标准为4年,同时也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培养方案中的本科课程包括通修课程、学科群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自由选修课程五个层次,并按专业学科属性来设计培养计划,与研究生课程贯通设计。全校实行100%自由专业选择,大一结束后可提交申请重新选择专业。\n科大陆续开办了 16 个科技英才班,对有潜力的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科学和工程领域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包括“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等8个基础科学英才班以及“赵忠尧应用物理英才班”等8个高技术类英才班。\n学校重视对于本科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例如,学校在高年级本科生中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鼓励本科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创新意识。从1999年起,学校在本科生中全面推行“大学生研究计划”。目前,学校每年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近700项,本科生中约有45%参与了该项计划,参与计划的学生中有15%发表了科研成果。由于学校采取的是“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科研气氛较浓;受此传统的影响,科大本科毕业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例如,本科毕业生每年的出国学习的比例约30%,在中国大陆大学中名列首位;而保送和考取国内研究生则为50%左右,保送比例位居全国高校前列。\n截至到2017年,科大共培养了72名院士;本科生中约每千人就产生1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700多名硕士、博士,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n\n学术研究\n中国科大是一个研究型大学,科研力量在国内名列前茅。科大是一所拥有国家实验室的大学,包括: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此外,科大还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5个国家级科研机构。科大规模小、精度高,2007年至2017年2月间发表SCI/SSCI论文篇均被引用数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一;标准化科研论文影响力(FWCI)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截至2017年,中国科大的科研成果共有1次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和13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数量均为全国之首。\n由于中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创办并主管的大学,学校采取的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在建校初期,学校的各个系就是依托中国科学院的多个研究所而建成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校进一步通过与近百所科学院下属的国家级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在共建学科专业、联合建立实验室、联合培养研究生、互聘高级学者、教学与科研资源相互开放等展开全方面合作,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力量和研究水平。\n中国科大近年来在量子通信、人工智能、高温超导、纳米科技、空间科学、火灾科学、生命健康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n科大所办的学术刊物有:《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细胞与分子免疫学,英文期刊)、《教育与现代化》、《实验力学》、《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化学物理学报,英文期刊)和《低温物理学报》。\n\n排名声誉\n中国科大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学校所有主干学科全部进入ESI前1%。在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评估中,中科大所有理学基础学科全部进入A档(前5%),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等7个学科获评A+(前2%)。 在“自然指数“(Nature Index)2020年度排行榜中,中国科大位居中国高校第1位,全球高校第4位。\n在2023年ARWU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中科大共有5个学科进入世界前10,18个学科进入世界前50:\n\n经费\n中国科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包括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和安徽省政府。2024年学校教育和科技预算支出为83.52亿元,总量位居全国前列。\n除了政府投入外,中国科大也发起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与校友自发成立的一些非官方基金会共同来推动学校的发展。\n\n奖学金\n郭沫若奖学金,为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奖学金。\n\n校园环境\n校区\n科大刚建成时,位于北京市西郊的玉泉路19号。文化大革命后学校开始南迁,学校的物资和人员在安庆、淮南、马鞍山、铜陵、合肥等地辗转。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到合肥的搬迁,在原合肥师范学院位置办学,也就是今天的东校区。后来,伴随着政府的规划以及学校的兼并,又增加了北、西、南三个校区。目前学校的院系和科研机构主要集中在东、西两个校区。其中,东区以数学学院、物理学院等理科院系为主,并有各类行政机构和后勤部门,是1970年代科大迁至合肥时的校区,常常又称为老校区。而一街区之隔,始建于1986年的西校区,则以信息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工科院系为主。东、西、南、北四校区之间均有校园巴士接驳,在校师生刷校园一卡通即可免费乘坐。2012年,在科大东、西校区之间的合肥学院北校区教学区的土地,由合肥市政府拨给科大,新增了连接东区西区的中校区。按照规划,东、西两校区的宿舍楼的部分学生将搬迁至中校区,以缓解住宿压力。\n\n科大在合肥除了这五个校区之外,另外还有大蜀山西侧的先进技术研究院。2016年启动的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规划用地中,按照规划,科大也将建设一个3000亩的高新园区。高新园区一期已于2021年9月启用。\n此外,在苏州、上海等地也有隶属科大的研究院,主要进行研究生培养和技术研究。\n\n著名地标\n玉泉北路\n该路名为沿用科大在北京建校时所在位置的地名而来,为第一教学楼通往老北门的主干道。道路两旁栽种有日本晚樱,故又俗称樱花大道。每至花季,落英缤纷,便会吸���许多学生与合肥市民驻足、摄影。\n天使路\n少年班学院楼前的道路,因种植路旁的国槐上栖息大量灰喜鹊,行人至此常常“中弹”而得名。因避俗而用谐音字命名为“天使”。与该路交叉的位于第一教学楼后侧的“勤奋路”,亦是谐音。\n水上报告厅\n\n科大现存最有历史的报告厅,1985年,史蒂芬·霍金曾在此演讲。现在报告厅仍然承载各类会议、报告活动,同时也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的办公地点。\n四牌楼\n东校区西南侧222、223、230和231四栋宿舍楼的统称。1970年代建成,文化大革命后即开始入住学生,至今尚存。饱含着早年科大校友的青春记忆。中国科大校友基金会成立有“四牌楼纪念基金”。\n西区图书馆\n建成于1997年,曾是中国科大图书馆的总馆,同时也曾经是西区高度最高的建筑。它是广大本科学生自习的去处,常常一座难求。中国建设银行的科大校友信用卡的设计即是采用了西区图书馆作为主体构图。\n\n校园文化\n科大精神\n对于科大精神的诠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但都有着共通之处,包括勤奋的学风和创新的精神。例如,有人认为是勤奋、创新和诚信;有人认为是优良的学风、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以及理性和创新等;也有人认为“我创新,故我在”的创新精神,“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科学精神,“独立思考,不畏权威”的民主精神,以及“科教报国,矢志不悔”的民族精神,是科大精神的主体。从建校开始,创新就一直是科大的标签:建校目标新(培养现代化尖端科技人才),办学模式新(科研教学一体化)以及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勤奋的学风是科大精神的另一方面。在中国的大学中,科大的学生以其刻苦勤奋,因此有一句顺口溜:“穷清华,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该校宣传部门则认为“不要命”形容的就是科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n但另一方面,也有部分校友和相关人士评论指,科大的价值观过于单一,限制了学生的眼界。许多学生进入科大就是为了出国,中国科大成了为美国培养人才的预科班。为了出国,曾有学生出现冒名顶替申请现象。\n\n瀚海星云BBS\n瀚海星云BBS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官方BBS,也是中国教育网内较早开办的高校官方BBS之一和中国高校最早自觉实行实名制的BBS之一。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在BBS上均有专门的板块。学生可以通过BBS发帖的形式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互动。此举被认为增进了校园的民主风气。瀚海星云上还有众多的飞跃板块,为出国的学生交流经验与分享信息之用,每年申请季形成了BBS晒offer的传统。此外,专门有Notice版用于发布校内的各类信息,学生关注此板块即可获取重要通知资讯。另外,瀚海星云上如PieBridge版、Love版、Psychology版、SecondHand版、Free版、LostAndFound版都是人气较旺、用于学生之间各类交流的板块。\n\n院系代号\n由于中国科大创办之初是呼应“两弹一星”目标的类军工院校,或许出于保密原因,各部门、院系都编以代号,此传统一直沿用至今。校内学生介绍自己来自哪个院系时,一般都以数字指代,而不说系名的全称。在校友活动中,也往往以入学年份加上院系编号来表示自己的班级,作为辨识“自己人”的重要手段。\n\n文艺活动\n校内主要文艺活动有迎新晚会、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See You”毕业纪念活动、K-star校园歌手大赛、美丽邂逅女生节活动、树之话剧专场等。\n\n学生社团\n除了学生会和研究生会以外,科大还有许多针对不同兴趣的学生社团,包括学生合唱团(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实习与职业发展协会、微软技术俱乐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Linux用户协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科学考察探险协会、树之社、芳草社、思源社、精进爱心社、经济学社、桥牌俱乐部、LEO动漫社,学生业余无线电协会等近90个学生社团。\n\n隐形资助\n对于贫困生的资助,中国科大除了设立助学金之外,还通过分析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隐形资助”。对每月在食堂就餐60次以上,平均每餐消费在4.0元以下的男生和3.7元以下的女生,学校每月发放160元生活补助。每月大约会有400名学生获得资助。此模式后来被不少学校效仿。2013年,教育部开始在全国范围推广隐形资助的助贫方式。\n\n著名人物\n名师\n曾在科大兼职执教的两院院士就超过130人,曾经或正在科大执教的部分名师:\n郭沫若、竺可桢、吴有训、侯德封、严济慈、赵忠尧、贝时璋、钱临照、郭永怀、傅承义、华罗庚、张文裕、钱志道、钱学森、刘达、钱三强、卢嘉锡、马大猷、赵九章、朱洪元、关肇直、吴文俊、刘有成、杨承宗、谷超豪、童秉纲、周光召、邹承鲁、唐孝威、陈希孺、汤洪高、王水、梁栋材、阮图南、俞昌旋、潘建伟\n\n著名校友\n中国科大的教育体制成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从建校至2011年,科大已有53名毕业生(包括50名本科毕业生)当选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有11名毕业生获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此外,更有不少科大毕业生被评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AAAS)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NAS)院士、美国物理学会(APS)会士、计算机协会(ACM)会士、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会士、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士等;而高科技企业带头人中也不乏科大校友,如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等。1999年到2008年间,校友中共有7人入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而由于毕业生的高出国率,其海外校友中颇负盛名者亦不少,如张亚勤,2003年度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获得者庄小威以及其他一些任职于世界著名高校的教授等等。\n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的汪洋亦是科大的校友(在职研究生学历)。\n\n相关组织\n校友会\n1988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Alumni Association)在建校三十周年前夕正式成立。成立大会上,通过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校友总会第一届理事会。校友总会成立后,为进一步联络校友、增进友谊、加强合作、弘扬科大精神,凝聚校友力量做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全校师生和广大校友的广泛支持与赞赏。\n\n教育基金会\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英文: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Education Foundation),简称“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英文:USTCEF),成立于1993年,纳税人识别码:5334000074676594XQ。\n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是唯一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法注册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基金会,代表学校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的捐赠、依法申请捐赠资金配比,是具有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教育基金会的业务主管部门是安徽省教育厅,登记管理单位是安徽省民政厅,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4月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超常教育基金会”,1998年4月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育基金会”。2010年3月被安徽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n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宗旨是:推动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弘扬和传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文化与理念,争取国内外单位和个人捐助,汇天下涓流,襄教育伟业,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全面建设和发展,支持学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n中国科大教育基金会严格遵守《慈善法》《公益事业捐赠法》《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等法律法规政策,接受管理部门监督检查和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循教育基金会宗旨,尊重捐赠者意愿,努力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n\n校友基金会\n除了学校官方的教育基金会,中国科大校友还自发成立了两个校友基金会,分别是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USTCAF.ORG)和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USTCIF.ORG)。\n\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海外校友基金会\n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于1995年正式成立,是中国留学生中创办最早、海外校友捐赠比例最高的基金会。基金会拥有美国联邦税务署(IRS)认可之501(c)(3)免税地位,已初步建立覆盖北美的校友网络。2005年12月,筹款总数达到五十万美元;2007年5月13日,筹款总额超过一百万美元。为了缅怀对耕耘讲台三十年的阮图南教授,校友基金会于2007年设立阮图南纪念基金,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闻讯后慷慨捐赠1000美元。\n\n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n新创基金于2006年初开始酝酿,是为中国科大发展服务的教育类非政府组织(NGO),也是中国第一个独立的大学校友基金会。2007年10月26日,新创基金核准首次两笔项目经费——15万元郭沫若奖学金、30万元爱心奖学金被汇往中国科技大学。为了做到信息公开,新创基金会每年都会进行财务报告公布。\n\n校办企业\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中国科大官方主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科��技术大学新闻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全院办校所系结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青春科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科大瀚海星云BBS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科大校友(总)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科大在日校友联谊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科大海外校友基金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创公益基金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详细的大学排名图表"} +{"doc_id": "5751", "title": "秋明州", "text": "秋明州(俄语:Тюмен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Tyumenskaya oblast)位于西伯利亚西部,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内含汉特-曼西自治区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面积1,435,200平方公里,是俄罗斯第三大行政区。人口3,395,755,首府秋明。\n\n历史\n秋明地区原属于西伯利亚汗国领地,1585年被哥萨克首领叶尔马克·齐莫菲叶维奇占领。1586年7月29日,沙皇费奥多尔一世命令心腹爱将瓦西里·鲍里索维奇·苏金和伊万·尼基蒂奇·米亚斯诺伊在原来的鞑靼城镇成吉-图拉(意为成吉思汗的城市)建立一座要塞。秋明一词来自于突厥语和蒙古语之词汇,有“一万”的意思。而秋明市乃为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第一个移民城市,作为沙俄东扩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该城市于1586年建城,也是西伯利亚最古老的城市。秋明州则是成立于1944年8月14日。第一位领导人(人民代表地方议会执行委员会主席)库兹马·费奥多罗维奇·科舍廖夫。\n\n地理位置与特征\n位置\n秋明州南部与哈萨克草原相邻,北部的河岸就是冰冻的北冰洋,南北距离相当于秋明至莫斯科的距离——2100公里,东西距离为1400公里。秋明州的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英国、法国、芬兰、意大利的面积总和,为俄国东部邻国日本的4倍。几乎所有的战略交通要道都经过该州,包括著名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一系列联邦级公路。该州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拥有180公里长的共同边界线,使得双边贸易往来与日俱增。\n\n气候\n大部分该地区拥有极端气候条件─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以及汉特-曼西自治区的乌戈尔其气候也是同样极端的。另外,在北部、中部及南部其气候分别为寒带气候,亚寒带和温带。在秋明州北部地区一月平均温度范围是从-17°C到-27°C。冰封的时间持续130天到210天。\n\n水文\n该区域超过10公里的溪流有7万条,其总长度为584,400 公里。该区最大的河流为鄂毕河。另外约有7万个湖泊。\n\n自然资源\n在秋明地区集中了俄罗斯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总勘探量已超过四千五百万平方公尺。石油的开采分别集中于─萨莫特洛尔油田、普里鄂毕油田、费奥多油田、马蒙托夫油田等。天然气的采集主要集中在乌连戈气田、梅德韦日气田以及杨堡气田。其开采深度从七百公尺到四公里不等。此外该区也生产泥煤、腐殖泥、石英和石灰岩。而秋明州绝大部分的面积都有森林覆盖。是俄罗斯境内第三大的森林区(四千三百万公顷),仅次于克拉斯诺亚尔边疆区和伊尔库次克州。其木材储量估计约有五十四亿立方公尺。\n\n行政区划分\n秋明州包括2个民族自治区:汉特—曼西斯克自治区和亚马尔—涅涅茨克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区域,其社会层次、收入水平皆有所差异。而秋明州的首府为秋明(1581年成立),市区划分为三个区:加里林区、列宁区和中央区。秋明州行政单位数量有2个自治区、28个行政区、24个州属城市。\n\n人口\n人口总数为3,395,755人(2010年人口普查)、3,264,841人(2002年人口普查)、3,080,621人(1989年人口普查)。人口密度- 2.4人/平方公里(2013年)。城市人口- 78.86%(2013年)。根据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该区域的各民族人口比例(包括汉特-曼西自治区和亚马尔-涅涅茨自治区)如下:\n\n宗教\n根据2012年的官方调查,秋明州信奉俄罗斯东正教所占的人口比例为28.9%,其他的东正教为9%,4%是基督徒,1%为新教。6%的人口是穆斯林,2%为斯拉夫新异教,和0.4%为印度教(吠陀教,牧牛神或密宗)。此外,34%的人认为自己是“自然崇拜而非宗教”,11%是无神论者。\n\n政治\n在苏联时期,秋明州的最高权力是由三个人所分别拥有的:秋明州苏共委员会的第一总书记(同时也是拥有最大权力者)、秋明州苏维埃主席(立法权)以及苏维埃执行委员会的主席(行政权)。自从1991年,苏共失去他们��权力后,州政府的领导者,最后透过俄罗斯州议会将其任命为行政首长。而秋明州的宪章成为该州的根本大法。秋明州杜马是站在立法(代表)的机构;州杜马所通过的法律、决议和其他的法律行为并透过监督执行、遵守法律和通过其他法律行为来行使其权力。最高行政机构则为州政府,其中包括区域行政部门、委员会以及其功用是作为发展和经营州的日常事务之委员会。州政府支持正式与俄罗斯联邦宪法一致者同时也保证遵守州宪章之行政首长。\n\n行政权\n行政首长的任期期限为5年,俄罗斯总统提名州长再交付给秋明州杜马。2005年11月24日,当时是由代理行政首长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亚库舍夫任职。州最高的行政机构为-秋明州政府。此外州政府最高的行政权代表为行政首长。\n\n立法权\n立法权则属于秋明州杜马。每5年进行选举,其成员共有48人。其中一半的席次是根据单一席次选区,而另一半则是根据政党名单。\n\n司法权\n秋明州州法院、秋明州仲裁法院以及地方法院和治安法庭都与司法权相关。\n\n经济\n秋明州为俄罗斯境内发展最为蓬勃的州之一。近年来,该州总产值增长了7-11%。其成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俄罗斯联邦的平均成长速度。2005年,俄罗斯的经济成长速度为6.4%,秋明州的经济成长速度为10%。秋明州经济的特点在于它的领域繁多。该州工业发展潜力庞大、运输系统发达,另有畜牧业和分门别类的社会服务综合体系。其中,工业占总附加价值的14%,建筑业占7%,交通运输业占14%,农业占6%,房地产占12%。在全国范围内,在蓄电池生产占全俄生产总量的28%、液化气生产占19%、医疗设备占12%、热塑管及其部件的生产占11% 、毛纺织布料的生产上占9%,秋明州占据著较大的产量。此外,秋明州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西伯利亚的铁路线穿过秋明州,在州内另有连接秋明与其它州政府的国道交通线。另外,这里还有罗西那国际机场。在投资环境方面,秋明州是俄罗斯内最好的一个州。本州有电力储备,同时天然气的价格也低于俄罗斯其它地区。在水资源、林目业及土地资源的使用方面政策宽松,交通基础设施也不断发展更新。此外,该州最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为人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而这正决定著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房产及车辆的购买能力。同时,秋明州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法规,目的在于促进投资并给投资者提供必要的保护。近年来,秋明州改建了机场、火车站,修了公路、高架桥,建了杂戏院及秋明市最大的体育中心,还建设了许多的学校及医院。秋明州的通讯服务获得了积极的发展:电话联络畅通、上网速度快、并有有线数字电视。整个经济的成长主要反应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上。2005年,秋明州每人的平均月收入增幅为30%,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考虑通货膨胀)成长了18%。整体上,该州居民收入水平要高于俄罗斯全国的平均水平。\n以下为 2005-2009 年秋明州对外进出口贸易额 (单位:百万美元)\n\n农业\n秋明州南部可耕种的农地达340万公顷。相较于北部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允许在那里种植各种主要农作物,尤其是谷类作物。2005年农业总产值与前年相比成长了9%。在乌拉尔地区,人均粮食总产值其中由秋明州位居前列。该州内谷类作物的产量平均保持在每公顷2000公斤,在乌拉尔及西伯利亚地区该产量是最高的。另外,地表资源中,具有重要经济价值主要分布在北部地第区的森林,其针叶林每年的储备量可达200多万立方公尺。\n\n工业\n2005年,秋明州的工业生产成长速度为6.9%(全俄平均成长速度为4%),加工领域的成长为7.8%。石油开采、家具制造、建材生产、汽车制造及化工等领域的生产均进一步的扩大。而机械制造企业为油气工业、建筑及交通运输行业提供门类齐全的产品。由于油气领域的订单加大,仅2005年为石油天然气行业生产的设备就成长了32%。由于秋明州内大规模的建筑发展迅猛,随之,建筑材料的生产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5年,钢筋混凝土之结构建筑所需材料的生产成长了33%,建筑用砖的生产成长了30%。\n\n能源\n在石油行业,秋明州有著相当的发展潜力。若2005年石油开采量为150万吨,在未来该开采量将有可能达到800-1000万吨。此外,对秋明州经济发展起著重大作用的为托博尔斯克石化公司,在轻碳氢原料加工领域内于产量上而言,该公司是全国最大的一家。现在,该公司制定了一个液化气深度加工的综合计划。在2007-2009年间,该公司要安装一台聚丙烯��以使得年加工量为50万吨的生产装置。不仅在石油部分的投资与开发,天然气在秋明州是一个重要的中心,更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便利,因此许多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皆在此大量投资,例如: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卢克石油公司、Gazpromneft、TNK-BP和荷兰皇家壳牌公司皆有所相关投资计画。\n\n建筑业\n由于秋明州北部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使得秋明州能够生产大量的家具及成材。2005年,由于技术设备更新,胶合板及刨花板生产获得了实质性的增长(胶合板生产成长10%,刨花板生产成长12%)。该州还开采泥炭、腐泥、石英砂、砖和陶土、石灰石和建筑石材,而其中已探明建材原料产地已有400余处。\n\n科技研发\n秋明州的科技研发体系在其规模及发展速度上是俄联邦最年轻且少有的科技研发体系之一。在秋明州有37家科研单位从事科研活动。他们每年进行大约2000项科学调查研究项目,其中大部分是针对油气开发。每年该领域的专家都获得超过200项的发明专利。秋明州被俄罗斯联邦纳入高新技术发展园区的国家规划。在秋明市建设了石油天然气研发中心使石油天然气领域的先进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并推动了其商业化进程,为大量的科研人员及高水平的技术专家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科技园区应成为该州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及连接各大专院校、科学试验科室及油田生产的连结。\n\n未来发展方向\n根据秋明州经济政策,主要优先发展:透过大规模的油气工业发展区迈进,因为无论在生产性及消费性资源各方面皆有著巨大需求、发展高科技的加工生产、全面支持大规模的民居建筑以外,同时发展其附加价值高的生产行业,以保证秋明州财政收入不断增长;另外,协助外部市场同时依靠高新科技来增加秋明州竞争力;与秋明州企业组织机构等合作;财政规划资金首先将往较能吸引个人投资的计画发展,进而创造具有优良条件的市场计画。\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秋明州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Тюмень Он-Лайн — сайт Тюме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n秋明州州杜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Прокуратура Тюменской област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俄罗斯联邦国家统计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rena - Atlas of Religions and Nationalities in Russi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58", "title": "朝鲜王朝", "text": "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朝鲜王朝 Joseon Wangjo ?,1392年-1897年),又称朝鲜国(조선국/朝鲜国 Joseon Guk)、大朝鲜国,日本及中华圈史学界也有称李氏朝鲜、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王室本贯为全州李氏,历经26代君主共505年。国土大致上涵盖整个朝鲜半岛。\n1388年,受高丽禑王之命进攻辽东的右军都统使李成桂发动政变威化岛回军,并废黜禑王而立其子昌王为王,控制高丽王朝军政大权。1392年,李成桂废黜恭让王,在松京(后改名开京,今开城市)寿昌宫自立为王,改国号“朝鲜”。1395年迁都于汉阳(今首尔),将国都更名为汉城府。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n朝鲜以儒教治国,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为国家统治理念。世宗时期,朝鲜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长足发展。谚文的发明也为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条件。朝鲜为明朝的不征之国。16世纪末17世纪初,朝鲜由于遭到后金和日本丰臣秀吉的攻击而采取锁国闭关政策。19世纪起,朝鲜内部纷争日起,国家日益衰落。甲午战争后,高宗于1897年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结束了与清朝的宗藩关系。\n\n国号\n“朝鲜”原本是朝鲜半岛历史最初的国家古朝鲜的国号:25。该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尚书大传》对其含义的解释为“朝日鲜明”。高丽时期,“朝鲜”一词被沿用为其国号别称。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后,在与重臣们共同商讨国号变更事宜后拟定两个国号——“朝鲜”(古朝鲜国名)和“和宁”(朝鲜太祖李成桂之父李子春就仕之地)奏请明太祖朱元璋裁定。朱元璋认为“东夷之号,惟朝鲜之称美,且其来远,可以本其名而祖之。”,而选定了“朝鲜”为其国号。在有些场合下,朝鲜也会在国号前冠以上国名号,最常见的是“有明朝鲜国”,此外还有“皇明朝鲜国”、“大明朝鲜国”等称谓(但未��冠以大清国号的例子)。\n近代开港以后,开始对欧美日本使用“大朝鲜国”的国号,此称呼最早出现于1876年的《日朝修好条规》,1882年通过铸造“大朝鲜国大君主宝”而固定化。1897年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在西方学术界,皆以“Joseon”来称呼这个朝代,并无争议。然而,在今日东亚的学术界,由于政治因素,对该朝代存在著多种称谓。在朝鲜日治时期,朝鲜总督府将该朝代称为“李氏朝鲜”,简称李朝;古代存在的使用朝鲜为国号的国家则被称为“古朝鲜”,以示区别。历代大王实录则被定名为《李朝实录》。\n大韩民国成立后,韩国人认为日占时期使用的“李氏朝鲜”有殖民色彩,所以将这一历史时期改名为“朝鲜王朝”(朝鲜语:조선왕조/朝鲜王朝),简称“朝鲜”(朝鲜语:조선/朝鲜);并把《李朝实录》更名为《朝鲜王朝实录》。。但中国、日本学术界仍然长期沿用“李氏朝鲜”这一称呼。近年来,日本和中国逐渐开始有学者使用“朝鲜王朝”这个称呼。日本的文部科学省在2002年的教科书检定时表示关于“李氏朝鲜”的称呼为“不恰当的表记”。发表该意见的理由为,反映日本的学术研究的成果说明,需要与朝鲜史学界保持称呼上的一致。\n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官方使用“李王朝”(리왕조)、“李氏王朝”或“朝鲜封建王朝”(조선봉건왕조)的称谓,在主体史学被认为是第五个国家主体和第二个统一的国家。由于政治上的忌讳,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和“王朝”中间必须加“封建”二字,例如称呼历代大王实录为《朝鲜封建王朝实录》。在历史教育的场合,对封建统治者进行批判时使用“李朝封建国家”等称呼。\n\n历史\n前期历史\n建国\n14世纪末,由于长年战乱和蒙古帝国的入侵,高丽王朝已经岌岌可危。1388年,明朝派特使要求高丽归还开元路;高丽重臣、门下侍中崔莹借此准备与明开战,并派李成桂出兵攻打辽东半岛。李成桂的军队在威化岛遭遇大水,士兵不愿远征,多有逃亡者。李成桂多次请求撤军回国,但都遭到崔莹拒绝,最终导致李成桂发动兵变推翻国王王禑的统治,并立王禑之子——年仅八岁的王昌为王。李成桂发现王禑复辟的企图后,将王禑和王昌都处死,并立王瑶为王。\n李成桂即位之后为了免除后患对高丽的王族宗亲采取了大肆屠杀的政策,遣郑南晋、咸傅霖绞死了恭让王和其二子。将尹邦庆、大将军吴蒙乙赶去江华岛,孙兴宗、沈孝生赶到巨济岛,并将囚禁在这两座岛上的高丽王族血亲全部诛杀。\n1392年,李成桂清除高丽宫廷反对派的首领、守门下侍中郑梦周,并在流放王瑶到原州之后,自立为王,结束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十一月,李成桂颁诏定都汉阳,建宗庙社稷、宫室城池,同时由郑道传等人制订《朝鲜经国典》。李成桂推行崇尚儒教,贬抑佛法的国策,寺院土地多被没收,贵族庄园里的奴婢都被释放,并且实行开垦农地与改良农具谷种等劝农政策。李成桂还通过招抚、武力征服朝鲜半岛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进一步加强对该地区的管辖,使其疆域达到图们江。\n\n王子之乱与太宗掌权\n随着朝鲜新王位的产生和巩固,王位继承人开始成为朝鲜的一个问题。李成桂的五子李芳远曾帮助李成桂铲除郑梦周,在各王子中功劳是最大的。但重臣奉化伯郑道传希望在朝鲜建立以宰相为中心的统治制度,并成功游说李成桂将其最喜爱的继妃神德王后所生的幼子李芳硕封为世子。郑道传后成为世子辅佐人。郑道传势力下令废除李成桂元妃神懿王后所生王子的侍卫军,并策划铲除元妃所生的所有王子。但李芳远却以破坏长幼之序为名率领宗亲及其势力抢先一步发动政变,闯入宫中将李芳硕杀死,并铲除了郑道传一派,史称“第一次王子之乱”(戊寅靖社)。李成桂次子李芳果在李芳远扶植下成为世子,并继承王位,是为定宗。而李芳远则成为朝鲜实际掌权人。:92-95\n定宗即位后,李芳远的权力与势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扩大。定宗元年9月,李芳远提出废除私兵的建议,引发其四兄李芳干一派势力的不满。1400年正月,李芳干及朴苞一派与李芳远在开京街头展开激烈的巷战,但战败,史称“第二次王子之乱”(庚辰靖社)。第二次王子之乱后,定宗让位给李芳远,是为太宗。李芳干被流放,朴苞流放后被处死。:95-96\n太宗即位后,废除王子和贵族的私兵制度。私兵制度的废除有效预防可能的反叛,并增加国家军队中的士兵人数。太宗第二条措施是修改土地税法,普查人口。随著新发现土地的增加,国家收入增加一倍,使王权得到巩固,为其王位继承者世宗的统治打下良好基础。\n\n世宗时期\n1418年8月,世宗在其父太宗退位后登基。1419年5月世宗在太上王太宗的建议和指导下己亥东征清除对马岛的倭寇。1419年9月,对马岛大名被活捉带回朝鲜宫中。1443年癸亥条约签订。对马岛大名被授权每年与朝鲜进行50船的贸易,向朝鲜朝廷进贡并负责防止倭寇对朝鲜海港的侵扰。\n在北部边疆,世宗下令修建四郡六镇以加强边防。世宗还制定诸多巩固国防的法规并倡导新武器的发明和发展。在世宗的带领下,朝鲜研制出许多火箭及火炮,如对神机箭的改造。1433年,世宗派金宗瑞击败女真兀狄哈部落,巩固对朝鲜半岛东北部咸镜道等地方的统治。目前朝鲜半岛的领土基本上与世宗时期相符:167-171。\n在世宗统治期间,朝鲜的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世宗大力倡导朝鲜臣民学习文学。世宗在景福宫建立集贤殿,亲自选拔人才进行各种的学术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训民正音》的编辑和朝鲜谚文书写系统的发明。朝鲜谚文的发明大大提高朝鲜平民的文化普及,并为朝鲜民族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书写文字。由于世宗的功绩,被韩国人尊称为“世宗大王”。\n\n世祖、成宗时期\n1450年世宗去世,其长子文宗即位。文宗基本上继续世宗的政策,不过即位仅两年就因病去世。文宗年仅12岁的儿子端宗即位。端宗的叔父首阳大君李瑈用韩明浍、郑麟趾等人之计,在1453年发动政变,史称癸酉靖难,李瑈以死士将2位辅助端宗的重臣领议政皇甫仁和左议政金宗瑞杀死而掌握实权,拜领议政府事。1455年端宗被迫内禅予李瑈,就是朝鲜世祖。后来成三问、朴彭年等六位大臣密谋使端宗复辟,事败,被世祖杀害,史称“死六臣事件”。世祖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度发生,也赐死端宗。\n虽然世祖王位来自于篡位,世祖却像太宗一样治国有方。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世祖加强王权,使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得到近一步的加强。朝鲜王朝的基本法典《经国大典》亦在世祖时期开始编纂,被誉为“国家的立国磐石”。\n世祖之后,其子睿宗成为朝鲜第八任君主。但体弱多病的睿宗即位不到两年就因病去世。1469年,睿宗的侄子成宗即位。成宗统治期间,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成宗邀请士林派来到宫中参与政治,在宫中建立弘文馆,并成立由儒学家组成的智囊团为治理国家献言献策,完善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朝鲜三司制度。成宗时期是续世宗后,朝鲜又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时期,大量书籍在这一时期发表问世。\n\n四大士祸\n成宗的儿子燕山君被认为是朝鲜的昏君和暴君。在他统治期间,朝鲜发生戊午士祸和甲子士祸,大批知识分子被屠杀。燕山君在得知生母不是贞显王后而是废妃尹氏后,行为开始变得异常。尹氏因被指控出于妒嫉毒害成宗妃子而被成宗赐毒酒而死。在得知此事后,燕山君杀死指控尹氏的严、郑两贵人和支持赐死尹氏的官员及其家眷。对世祖篡位有偏词的士林派学者也遭到燕山君杀害。燕山君还搜掠千名美女为其作乐,把成均馆当成花天酒地的地方。由于有民众使用谚文书写传单痛斥燕山君,燕山君还下令禁止谚文的使用。燕山君统治仅维持12年。1506年中宗反正后,燕山君遭成希颜、朴元宗等朝臣废黜,被流放至江华岛,两个月后病死,得年30岁。因以暴君身分被废,因而无庙号、尊号、谥号、陵名等。\n中宗是个平庸之人,只是因所处的历史时期而被推上王位。不过在中宗时期,中宗的大臣士林派首领赵光祖开展许多大规模的改革。赵光祖建立乡约以加强地方的管理,并通过土地改革降低贫富差距。赵光祖还通过发行简易本的儒学在大众中传播儒家思想,并致力于精简国家机构。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由于赵光祖的严厉监督,在这一时期朝鲜的官员无人敢收受贿赂或滥用职权。赵光祖的激进改革得到广大民众的拥护,但遭到帮助中宗登上王位的勋旧派的强烈反对,并密谋陷害赵光祖。中宗后宫熙嫔洪氏(勋旧派洪景舟之女)在王宫后山通过涂蜂蜜和虫子咬制造上有“走肖为王”字样的树叶。使中宗相信老天在告诉他赵光祖要谋反。1519年,赵光祖被赐死,史称“己卯士祸”。在随后的50年中,朝鲜朝廷党派纷争,腐败盛行。\n\n中期历史\n朝鲜王朝中期党派纷争夺越演越烈,国力削弱,倭寇与后金入侵使国家几尽毁灭。\n\n党派纷争\n士林派在燕山君、中宗和明宗统���期间势力一直被削弱。宣祖统治时期,士林派重新掌权但很快分裂成为东人党和西人党两派。东人党又分裂为南人党与北人党。西人党又分为老论派和少论派。随着权力在这些党派间的更迭,随之而来的是血腥的清剿和相互不断的报复。\n1589年的己丑狱事就是其中一例。东人党的郑汝立有个抗击倭寇的组织,成员们进行军事训练。这个组织宣扬没有阶级的社会,因此其性质和目的受到人们的质疑。西人党的首领郑澈负责调查此事。郑澈指控郑汝立密谋造反,并借此事清剿与郑汝立团体有任何牵连的东人党。最终有千名东人党人被处死或流放。\n\n壬辰倭乱\n16世纪末,太政大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蓄谋以朝鲜为踏板攻打明朝,于1592年4月率15万陆军和数万水军入侵朝鲜。倭寇攻占釜山和东莱城后,兵分东、中、西三路北上,20天后攻下汉城,后又占领平壤。朝鲜宣祖逃往鸭绿江边的义州。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军抵抗外敌,并研制出了极具战斗力的龟船,在玉浦、赤珍浦、泗川、唐浦,特别是闲山岛等海战中击败敌军,有效遏制住倭寇“水陆并进”的计划,使其难以向平壤以北地区进犯:263-266:144。在陆上,虽然朝鲜官兵节节败退,但朝鲜各地民众却自发组织义兵,抵抗倭寇入侵,出现了郭再祐、高敬命等义兵部队,取得了延安大捷、晋州大捷等胜利:266-269:230。\n1592年7月,明朝应朝鲜宣祖求助请求,从辽东派遣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援助。辽东副总兵祖承训轻敌率兵攻打平壤,结果战败。游击将军史儒等阵亡。同年8月,明神宗任命宋应昌为兵部右侍郎经略主持援朝事务,10月任命李如松为援朝提督。同年12月,李如松率4万余名明军进入朝鲜。1593年1月,明朝两国联军收复平壤,后乘胜追击拿下开城,收复黄海、平安、京畿、江原四道,但在碧蹄馆之战中受挫。2月,朝鲜将领权栗在幸州山城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倭寇。4月,占据汉城的倭寇最终弃城脱逃,后与明朝两国议和。朝鲜随后陆续收复汉江以南地区。李如松主力部队撤出朝鲜。:281-284:269-270:230-231\n1597年1月,丰臣秀吉派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等率14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入侵朝鲜。事先已有准备的明朝很快派出以邢玠为总督,杨镐为经略,麻贵为大将军的14万援朝军队。全州失守后,明军在稷山之战中挫败倭寇,使其难以北上:284-285:232-233。此后,明军攻打蔚山。小西行长派水军增援。杨镐弃兵先逃,导致明军惨败。明神宗后将杨镐免职,任命万世德代理经略,并派陈璘和邓子龙率明水军参战:233。朝鲜方面重新任用被陷害的李舜臣。1597年9月,李舜臣的水军在鸣梁海战中取得巨大胜利。1598年11月,李舜臣与明将邓子龙在露梁海战中大败倭寇,两人也在此次战役中阵亡。此后,随着丰臣秀吉之死,倭寇从朝鲜全部撤退,其通过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朝的计划最终以失败告终:270-271:233-234。\n\n后金入侵\n1618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部落后开始攻打明朝。后金和明都想联合朝鲜。由于明曾帮朝鲜击退倭寇,对明朝颇为不满的光海君还是在萨尔浒之战中派兵支援明朝。1623年,仁祖反正即位后,开始执行更公开的助明打后金的策略:290-292:259-260。但由于李适造反,仁祖需在汉阳部署重兵以维护首都稳定,导致防卫北部边疆军力不足。1627年,皇太极鉴于向西进攻受挫,决定派阿敏带领3万部队攻打朝鲜,并清剿败退到朝鲜的明将毛文龙,史称“丁卯胡乱”。虽然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但朝鲜亲明的立场并没有改变:293-294:260-261。\n1636年,皇太极在征服东北和内蒙大片地区后称帝,改国号清,让朝鲜称臣遭到拒绝。在盛京参加皇太极登基仪式的朝鲜使节也拒绝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同年12月,皇太极亲自率领十万军队入侵朝鲜,俘虏躲在江华岛的仁祖后妃、王子和宗室76人,迫使被围困在南汉山城的仁祖投降,臣服,史称“丙子胡乱”。皇太极借此向朝鲜索要大量财物,掠夺朝鲜人口,并让朝鲜在三田渡建立颂扬清太宗的大清皇帝功德碑。仁祖两位王子李𣳫和李淏入清作人质。朝鲜从此断绝与明的藩属关系成为清的藩属。:294-296:261-263\n仁祖之后的孝宗曾试图联合南明、三藩割据势力、台湾郑氏政权等反清势力北伐灭清,但最终因财政困难而计划搁浅。清控制中原后开始逐渐与朝鲜交好,送还被扣作人质的朝鲜王子,消减贡物要求,还两次邀请朝鲜与八旗军队结联军北上讨伐侵扰中国东北边境的沙俄军队,史称“罗禅征伐”。随着清朝进��“康乾盛世”,朝鲜文人对清朝的态度也发生变化,出现了倡导向清人学习的北学派。:312-320:263-271\n\n后期历史\n短暂复兴\n在日本和后金入侵朝鲜之后的200年里,朝鲜半岛一直没有战争发生。实学在朝鲜开始兴起。早期的朝鲜实学者主张一系列包括科举、税收、科技和农业技术的改革,旨在复兴被倭与女真损毁的国家。在显宗统治时期,实学者金堉的改革不仅使朝鲜税收增加,也使农民受益。\n肃宗死后,世子李昀继位,即景宗。景宗二年因为立储问题发生辛壬士祸。由于景宗成婚多年始终无子,于是在景宗元年册立李昑为王世弟。然而当时朝廷的党争激烈,因此李昑的储位并不稳固,不过景宗友爱弟弟,再加上嫡母仁元王后的庇护,终究安然无恙。四年八月二十五日,景宗病逝,王世弟即位。由于景宗壮年早逝,因此坊间也有新王弑兄的传言出现。英祖四年(1728年),少论派人李麟佐、郑希亮等起兵,以宗室密丰君(昭显世子曾孙)李坦为君,但以失败告终,史称李麟佐之乱。\n\n英祖十五年(1739年)为中宗元配废妃慎氏复位,追尊为端敬王后。二十二年(1746年)复金宗瑞、皇甫仁(端宗朝大臣)等人官职,二十三年(1747年)又恢复安平大君李瑢(世宗嫡三子)的官职。英祖三十三年王妃徐氏病逝,英祖在两年后册立大臣金汉耇之女为新任王妃,他和两任妻子之间都没有任何子嗣,虽然他有两子十二女,不过都是由后宫所出。其中长子李緈早夭,次子李愃虽然顺利长大成人,然而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英祖被迫将李愃关进米柜饿死。王位后来则由世孙李算(李愃之次子)继承。英祖五十二年三月五日,英祖升遐于庆熙宫集庆堂。朝鲜肃宗和英祖统治时期,为了防止党派的争夺,朝鲜君主采取对党派一视同仁的政策。朝鲜官员的任命与其所处的党派分离。\n正祖被后世认为是极为仁孝的君王,因为朝鲜的礼法制度,他没有办法尊母亲惠庆宫洪氏为王大妃,但对其相当的孝顺,为其屡上尊号,最终在高宗时追尊为献敬王后。正祖在十一岁那年目睹父亲庄献世子的惨死,即位后除了追尊宗法父亲孝章世子为真宗外,对亲生父亲的追慕活动也无休无止,先是将垂恩墓升格为永祐园,祠堂垂恩庙升格为景慕宫,并为其屡次加上尊号。正祖十三年,决定将永祐园迁至风水吉地京畿道水原郡华山脚下,仿照世祖的光陵加以扩建,并更名为显隆园。正祖十八年在水原八达山麓开工建设水原华城和水原行宫。正祖计划将华城修建为农、工、商兼备的城市,从南方拱卫汉城。1800年庚申(嘉庆五年)六月二十八日,正祖去世于昌庆宫迎春轩。在位二十四年,终年四十九岁。葬于杨州健陵。\n朝鲜英祖和正祖统治时期,朝鲜开始出现复兴。正祖统治时期开展更为开放的社会改革政策,得到实学者的广泛支持。朝鲜的社会文化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n\n衰退\n1800年,英正时代结束后,继位者多半年幼加上无嗣,而安东金氏、丰壤赵氏等外戚势力逐渐崛起,权倾朝野,家族内曾有三位女性成为王妃,并有多人曾出任领议政,称为“势道政治”,王权旁落,另外内部还存在三政紊乱的问题。直到1863年,高宗即位,其父兴宣大院君摄政时逐渐削弱外戚势力,王权在朝政上的影响力才又有效巩固。\n1860年代中期,兴宣大院君统治闭关锁国,迫害国内外的基督徒。最终导致1866年8月法国派舰队攻打江华岛,法国战败,史称“丙寅洋扰”。兴宣大院君摄政初期的大部分精力主要是修复景福宫。1868年,美国商船“舍门将军号”在平壤靠岸,试图与朝鲜开展商贸外交,但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部份船员被杀害。1871年,美国派兵到江华岛,要求朝鲜就“舍门将军号事件”道歉,但遭到朝鲜拒绝。外交斡旋发展成为武装冲突。美国的进攻导致朝鲜的伤亡,但外交上仍是无果,最后撤兵,史称“辛未洋扰”。\n1873年,兴宣大院君引退,高宗名义上正式掌权,但实权被高宗王妃闵妃掌握。朝鲜宫中的高官都是闵妃的亲属。明治维新后的日本,1876年依靠西方先进武器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取得自由勘测朝鲜海口、领事裁判权、贸易等权利。\n外强的入侵和朝鲜腐败统治使民众不满。1894年1月10日,东学南接派代表人物全琫准在全罗道发起东学农民革命,提出“辅国安民,斥倭斥洋,尽灭权贵”。高宗恐慌,向清朝政府告急。清朝派出3,000军队与起义军达成停火。1894年6月8日日本得知清朝派兵到朝鲜后,派出8,000军队占领景福宫,并成立亲日��府。此次事件最终升级成为甲午战争 (1894年–1895年)。1895年4月17日,日本与清签订《马关条约》后,朝鲜不再是清的藩属国。高宗和闵妃欲联合俄罗斯帝国牵制日本,推翻朴泳孝亲日内阁,组建亲俄内阁,遭日本右翼杀害,史称“乙未事变”。此后的金弘集亲日内阁颁布“断发令”等改革法令,遭到朝鲜民众反对。以乙未事变和断发令为导火线,朝鲜爆发全国性大规模反日义兵运动,金弘集内阁垮台:441-445。\n\n大韩帝国与日韩合并\n俄馆播迁后,俄罗斯帝国在朝鲜半岛的势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日本则在失去辽东之后,再次遭到重挫。俄日两国的对峙为朝鲜的独立提供了良好时机。1896年,朝鲜开始使用“建阳”年号纪年:178-179。为进一步实现独立,朝鲜群臣纷纷上奏高宗建立与中国和日本一样的帝制。在群臣多次建议下,高宗最终接受了文武众臣的建议,并于1897年10月12日在圜丘坛祭天并登基称帝,宣布大韩帝国正式成立,改年号为“光武”,追谥闵妃为明成皇后,并开始对朝鲜军事、经济、私有制、教育等进行适应工业化的光武改革。:180\n1905年,日本在旅顺会战战胜俄罗斯帝国,双方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结束。1905年11月17日,日本与朝鲜签订《乙巳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伊藤博文成为日本在朝鲜的第一任统监。1909年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民族主义者安重根刺杀身亡。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n\n政治\n朝鲜王朝的政治结构采用中央集权制。1469年完成的《经国大典》确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虽然官职的名称存废有一定的变动,但是整个朝鲜王朝时期的官职制度总体上都遵循《经国大典》的规定。文、武两班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九品十八级。按朝议时是否坐在堂上,分为堂上、堂下官。按是否参与定期朝会分为参上、参下官。四品以上文官为大夫,武官为将军。正五品以下的文官为郎,武官为校尉和副尉。:117-118\n\n王室\n朝鲜国王受中原王朝的册封,自称“寡人”,被尊称“主上”、“殿下”。国王的正室称王妃,被尊称“中殿”,王妃死后会被追谥“王后”。储君称王世子,被尊称“邸下”。前任国王的王妃称“王大妃”,前前任国王的王妃称“大王大妃”。\n\n中央政府\n议政府是朝鲜国王之下的最高中央行政机构(相当于元朝和明初的中书省),其首领为领议政(相当于元朝和明初的中书丞相)。领议政之下为左右议政,与领议政同为正一品。再下为从一品左右赞成、正二品左右参赞。再下有正四品舍人、正五品检详、正八品司录。:118\n议政府之下设有吏、户、礼、兵、刑、工六曹(相当于同时期明朝的六部)。吏曹负责执行官吏的任免;户曹掌管户口和租税;礼曹负责礼仪、教育、科举、外交;兵曹掌管军队和武官的任免;刑曹掌法律事务;工曹掌管手工业、山林湖泊,以及土木工程。六曹长官称判书(正二品),相当于中国的六部尚书;副职称为参判(从二品),相当于中国的侍郎,往下有六曹参议(正三品堂上)、六曹参知(正三品堂上)、六曹正郎(正五品)等官职。:118朝鲜王朝早期效仿明太祖直接管理六部的方法,实行六曹直启制,六曹直接对国王负责,世宗后改行议政府署事制,六曹归议政府管辖。\n此外还有三司(司谏院、司宪府和弘文馆),以及承政院、义禁府等。司谏院是负责规谏君主不当行为的谏诤机构。司宪府是负责监察官吏的监察机构。弘文馆相当于世宗时期的集贤殿,是朝鲜君主的智囊团。三司是牵制朝鲜君主,以及议政院、六曹等行政机构的机关。其长官为大司谏(从二品)、大司宪(从二品)和大提学(正二品)。承政院是负责拟定和传达朝鲜君主诏令文书的秘书机构。义禁府按照君主指令审理官僚贵族违法行为。:118\n备边司是中宗时期设立统领军务的中枢机构,权力日益扩张乃至中后期成为事实上的最高决策机构,至高宗时期由兴宣大院君下令废除。\n1894年1月甲午更张期间,议政府被责任内阁取代,高宗在1896年9月俄馆播迁期间又废除内阁,恢复议政府制度。\n\n地方政府\n地方行政分为京畿、江原、庆尚、忠清、全罗、平安、咸镜和黄海八道。各道设有观察使为长官。在道之下设有牧 (行政单位)、都护府、府、郡、县等行政区划。牧和都护府置“使”,府置“尹”,郡置“守”,县置“令”或“监”。地方官员统称为“守令”,直接管理地方行政、司法,为中央政府征收税役,并受观察使统辖监察。守令和观察使都由中央���府外派,任期分别为5年和1年。为防止谋私利,守令不能在其长期居住地任职。:118\n各级地方行政设有与中央政府六曹相似的“六房”(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由当地世袭“乡吏”行使职权。乡吏不授官品,也无俸禄。各郡县设有民选的“乡厅”,负责辅佐守令,监察乡吏,反映民情。为方便地方与中央的联系,各郡县在汉城还设立“京在所”,并有留住汉城的乡吏“京邸吏”。:118-119\n\n军队\n朝鲜王朝实行文人治军和兵将分离制度,无定将、无定卒,类似轮流服役的预备役军队,而非常备军。西班外官职包括兵马节度使、兵马防御使、水军统御使、水军防御使、水军中军、(下三道:全罗道、庆尚道、忠清道)三道水军统御使、三道水军统制使(均为从二品);兵马节制使、水军节度使、巡营中军、镇营将(均为正三品堂上);兵马佥节制使、水军佥节制使、兵马虞侯(均为从三品);水军虞侯(正四品);兵马同佥节制使、兵马万户、水军同佥节制使、水军万户(均为从四品)、兵马评事(正六品)、兵马节制都尉、监牧官(均为从六品)、别将、权管别将(从九品)。\n由于重文轻武,武官地位低,也有文官任武将的情形。\n\n行政区划\n朝鲜王朝历代都把全国分为汉城府、四都(广州府、开城府、江华府、水原府)和八道,八道俗称朝鲜八道。朝鲜时代的八道行政区域如下:\n八道之下设五府、五大都护府、二十牧、六十五都护府、七十七郡、二十六县(令)、一百三十二县(监)。1896年的乙未改革将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分左右两道;永安道(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n除了行政划分以外,古代朝鲜还按传统习惯将全国划为六个大区:关北(咸镜道、平安道);关西(黄海道,平安道南部,以及江原道西部);关东(江原道太白山以东的部分,又称岭东);畿湖(京畿道全部和忠清道的一部);湖南(忠清道一部分加上全罗道);岭南(庆尚道)。\n高宗时期,曾实行过两次行政改革,一道把朝鲜八道分为23府,但后来又再改成13道,即把平安、庆尚、咸镜、全罗、忠清五道划分为南北两道,成为十三道。\n\n经济\n财税\n朝鲜的土地制度最初依据高丽时期田柴科制的科田法,太祖为削落拥有大量田柴科的亲元势力,强制重新分配土地,使土地转移至新进士大夫手中。世祖年间为解决科田逐渐私有化现象,实施职田法,规定官吏退休须归还职田,却导致党争与剥削农民情况加剧。\n朝鲜农民负担主要是田租和贡物,田租缴纳米、大豆,贡物则以各项农、渔、畜牧、矿产、手工产品缴纳,鉴于贡物收取弊端丛生,因而自1608年开始于全国推行大同法,将贡物一律改以米谷缴纳,减轻农民负担,同时使经营贡物交易之商业兴起。1750年实施均役法免除平民服役义务,同样改为米谷缴纳。\n\n农业\n朝鲜建国初期进行了土地改革,并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农业发展,使农业得到很大的提升。据《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15世纪20年代朝鲜全国耕地面积达1,686,107结,其中水田面积占28.1%。朝鲜朝廷大力推动各道的水利灌溉建设,15世纪中叶,朝鲜全国建有大小水库300处。由于农业耕作方法的改善,土地利用率得到提高。轮种法取代了以往的易田法。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以及先进的施肥方法等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农作物种子特别是稻种也得到改良:220-223。1720年,水田在耕地面积的比例已经提高到37.6%,南方各道水田面积占到50%以上。17世纪后半叶,水稻插秧技术得到普及,并开始使用新的农具:288-289。\n朝鲜王朝前期经济作物与畜牧业有很大的发展。棉花、大麻、苎麻、桑树、楮、莞草、竹等经济作物的发展对手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朝鲜的牧场由国家直接管理,主要饲养马匹和牛羊等。《世宗实录地理志》记载了58处国家牧场:224。17世纪,黄烟、辣椒、角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大幅增加。人参也开始人工种植,种植面积逐渐扩大:290。\n\n手工业\n朝鲜的手工业主要有纺织、造纸、印刷、矿业、冶炼、火药火炮制造、陶瓷、编席等。纺织手工业是朝鲜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棉织、丝织、夏布和麻布纺织手工业等。以三南地区(庆尚道、忠清道、全罗道)为中心的棉织手工业在纺织手工业中占主导地位。黄海道和平安道是丝织手工业的中心。夏布纺织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忠清道。麻布纺织则遍及全国,以北部地区更为普遍。:226\n朝鲜造纸业非常发达。纸张产量和质量都很高,种类也很多。1415年,朝鲜设立了造纸署大规模生产优质纸张。朝鲜的活字印刷业也很发达。1403年,朝鲜设立了铸字所,出版印刷了许多书籍。:226\n铁、铜、金、银等矿业和冶炼业也是朝鲜重要的工业,为朝鲜社会制造农具、武器、器皿等金属制品。铁矿业是朝鲜矿业的主导。据《世宗实录》记载,当时朝鲜有60多所铁矿场,主要分布在庆尚道和咸镜道。铜的产地主要是黄海道的长渊和庆尚道的灵山、昌原等地。:226-227\n\n商业\n商业随着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而诞生,特别是大同法实施后,贡物相关商业兴起。朝鲜朝廷在汉城、开城、平壤、全州等大城市设有官府指定的商业场所“市廛”。市廛商人须从官府获得经营商品的特权,同时还要承担向朝廷提供各种必要物资的义务。除市廛外,大城市里还有个人经营的小店铺“坐商”,以及流动小商贩“褓负商”。部分商人通过经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成为富商大贾,按不同地区被称为京商(汉城)、松商(开城)、柳商(平壤)、湾商(义州)。随着商品流通的发展,被称为“场门”的集市最早在全罗道开始出现,16世纪末扩展到京畿道、忠清道、庆尚道等整个中南部地区:228-229:123。据《磻溪随录》记载,17世纪朝鲜各地郡、镇的村庄都有5日集市:293。商业兴起也使朝鲜对货币需求增加,1633年开始铸造常平通宝,并自1678年开始定期发行。\n\n对外贸易\n十七世纪后半叶,朝鲜的对外贸易得到很大的发展,私营贸易超过了官营贸易。朝鲜与中国的贸易最为活跃。鸭绿江沿岸的贸易称为中江开市(1593年),图们江沿岸的贸易称为北关开市(有会宁开市(1638年)和庆源开市(1646年))。中江开市后被鸭绿江对岸凤凰城的栅门后市所取代:294-295。\n1609年,朝鲜与日本缔结《己酉条约》后,两国贸易开始正常化。双方贸易以主要通过釜山的倭馆进行的私营贸易为主。1673年,朝鲜倭馆的日本人多达一千余名。1691年,朝鲜还指定了30名专门从事倭馆贸易的商贾。为回避朝鲜政府的监视,日本商人还在加德岛进行黑市贸易:296-297。\n由于朝鲜地处中国和日本之前,朝鲜商人一方面从清朝买入棉丝卖日本,一方面从日本输入金、银然后转卖给清商。这种转口贸易在朝鲜对外贸易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297\n\n外交\n与明朝\n李成桂建国后对明朝采取“事大以精诚,交邻以信义”的“事大”外交原则,以确保其在朝鲜半岛的统治地位:139。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元朝东征日本的失败,认为“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将朝鲜列为不征之国:226。对于高丽末年的变故,朱元璋采取的是不干涉的政策,并应朝鲜新政权之邀为其选取了国号“朝鲜”,承认其合法地位:264-265:226-227:57。不过明朝起初对朝鲜仍然存有顾虑,直到太宗李芳远即位后才对朝鲜册封。双方友好关系从此开始稳步发展:139-140。\n16世纪末,太政大臣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列岛后发动了侵略朝鲜乃至明朝的战争,通告朝鲜宣祖“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朝鲜向明朝求援后,明派重兵相救。明、朝两国联军最终将倭寇驱逐出朝鲜半岛,取得最后胜利:229-234。1619年,努尔哈赤率兵攻打明朝。朝鲜亦应邀派姜弘立率领1.3万军队在萨尔浒之战中援助明朝:235。\n\n与清朝\n女真在后金成立前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朝鲜羁縻:143-144。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后金后开始攻打明朝,并想联合朝鲜。由于明曾在万历朝鲜战争帮助朝鲜,朝鲜并没有与后金联合而是帮助明朝攻打后金。1627年2月,后金为先除后患并清剿败退到朝鲜的明将毛文龙部队,征讨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因寡不敌众,仁祖被迫与后金求和,双方结成“兄弟之邦”。1636年8月,后金征服东北和内蒙大片地区后改国号为清,让朝鲜称臣,遭到仁祖拒绝。同年12月,后金再次大规模入侵朝鲜,俘虏躲在江华岛的仁祖后妃和王子,迫使仁祖投降,向清称臣,史称“丙子胡乱”。直至1644年皇太极去世,朝鲜一直处在清朝的威压之下:259-263。\n1645年开始,随着清军入关进占北京,以及南明政权彻底灭亡,朝鲜与清的关系也开始出现缓和。清统治者入驻北京后也日益汉化,摒弃了烧杀掠夺的游牧民族习性,多次消减对朝贡物的要求。此外,清也意识到与朝鲜交好对巩固边防,抵御俄罗斯入侵的重要性。康熙皇帝在位时期,朝鲜应清之邀两次派兵与八旗军联合北上讨伐沙皇俄国入侵,史称“罗禅征伐”。1735年,���隆皇帝继位后,清对朝鲜甚为友好,很少干涉朝鲜内政。朝鲜与清朝的这种和平友好关系一直持续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264-266\n1840年,清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后,外国列强开始渗透中国和朝鲜。为保全宗主国地位,清开始干涉介入朝鲜内政、外交。1882年和1884年,清两次派兵镇压了朝鲜壬午兵变和甲申政变,加强了对朝鲜的控制。但随着日本势力在朝鲜的日益加强,清最终在甲午战争中被日本逐出了朝鲜半岛。1898年,清派徐寿明为驻朝公使,两国开始了平等的外交关系。:296-309\n\n与日本\n朝鲜王朝初期延续了高丽王朝与室町幕府将军的文书与使节往来。太宗时期,对马岛一带倭寇变得猖獗。世宗元年(1419年),世宗派兵平定了对马岛倭寇,史称“己亥东征”。之后,朝鲜应宗贞盛的请求,重新开通了三浦(乃而浦、富山浦、盐浦),允许倭人通过在三浦设立的倭馆与朝鲜贸易。15世纪末,随着倭馆倭人的增加,黑市贸易也急剧增加,倭人与朝鲜人时常发生冲突。朝鲜于是下令禁止倭人的黑市贸易,引发倭人不满。中宗五年(1510)发生“三浦倭乱”后,朝鲜关闭了倭馆。1512年,朝鲜虽在对马岛岛主的请求下,重开乃而浦,但倭寇依然猖獗,先后发生“蛇梁倭变”(1544年)、“乙卯倭变”(1555年),双方交往日衰:141-142。1592年太政大臣丰臣秀吉侵略朝鲜,明朝派兵援助。事后与日本断交,至1609年才与江户幕府恢复外交关系。\n近代以来,1876年迫使朝鲜签订《江华岛条约》。日本取得一系列经济权益。1894年为了与中国争夺朝鲜的宗主权爆发甲午战争。1895年4月17日,清军战败,《马关条约》签署,朝鲜停止和清朝的藩属关系。为遏制日本,闵妃试图拉拢俄国成为日本的绊脚石。1895年,闵妃在景福宫玉壶楼被日本右翼暗杀并焚尸,史称“乙未事变”。日本驻朝鲜全权公使三浦梧楼被认为是乙未事变的主导者。1897年,高宗称帝成立大韩帝国。1905年,日本在旅顺口海战战胜俄罗斯,双方签署《朴次茅斯和约》,日俄战争结束。1905年11月17日,日本与朝鲜签订《乙巳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大韩帝国灭亡。\n\n与美国\n美国人于1845年最早关注朝鲜半岛。当时美国纽约州议员、众议院海军委员会主席普拉特(Z. Pratt)就向众议院提交过《开放朝鲜的议案》,认为应该抓住欧洲列强盯住中国和日本的时机,积极发展与朝鲜的通商机会,应该建立外交关系,但该议案没有通过。1853年1月,一艘美国船只驶入朝鲜东莱府的龙堂浦。8月22日到达平壤府,平安道中军李玄益不准其贸易和传教命立即退去。但舍门将军号继续溯江而上,崔兰轩等人上岸侦察,准备盗掘当地王陵。李玄益驾船追击,遭船员囚禁。双方正式发生冲突,因江水过浅海船不能发挥威力,被朝鲜数百艘装满茅草、浇足了油的火船撞击焚毁,美国船员全部死亡。美国报复攻击导致辛未洋扰发生,派舰只“亚细亚号”攻打江华岛但又被当地军民击退,两次小冲突胜利让李氏自得意满,锁国政策更甚。1866年8月,美国商人普雷斯顿乘坐武装商船“舍门将军号”,发生了舍门将军号事件,美国希望加大对东方的贸易,而朝鲜王朝则采取闭关锁国政策,使得美国第一次用武力打开朝鲜半岛国门的尝试失败。而美国先后于1867年、1868年、1870年和1871年多次企图以炮舰政策强迫朝鲜通商,但最终都遭到了失败。\n1878年10月29日,美国海军部向周游非洲的海军提督薛斐尔(Robert Wilson Shufeldt)下了训令,要求用和平的方法,为与朝鲜交涉而尽力。当时的清朝北洋大臣李鸿章得知此事后,便邀请薛斐尔至天津会谈。1881年11月,朝鲜高宗派使节与清朝协议对美修交的问题,并邀请了李鸿章代为主持缔约谈判。1882年初,李鸿章及其麾下便与美国全权大使薛斐尔就朝美通商一事,在天津进行了谈判。5月22日,《朝美修好通商条约》在汉城(今首尔)正式签订。此时朝鲜王朝正式与美国建交,美国在汉城设置了外交机构并派驻公使。\n在朝美修约(建交)后至朝鲜被日本吞并前的20多年里,美国曾三次派兵至朝鲜。1888年,朝鲜出现叛乱,为保护侨民,美方向朝鲜半岛沿岸派遣美国海军;1894年至1896年,为保护中日甲午战争后汉城的美国公使馆和美国侨民,当时美方派遣了美国海军陆战队进驻汉城;1904年至1905年,为保护日俄战争期间的美国驻韩公使馆,美方再次派遣陆战队入城。\n1905年,日本与大韩帝国签订《乙巳条约》后,美国中断了与朝鲜半岛的外���关系。\n\n与其他国家\n1897年改国号之前,共有8个国家与朝鲜王朝建交,除美国和日本外,还有英国(1882年)、德意志帝国(1883年)、意大利王国(1884年)、俄罗斯帝国(1884年)、法国(1886年)和奥匈帝国(1892年),改国号之后又与比利时(1901年)和丹麦(1902年)建交。不过与这些国家的外交关系都在1905年与日本签订《乙巳条约》后中断。\n\n科技\n天文学和地理学\n朝鲜王宫内的科研机构发明正方案、圭表等天文仪器,以及仰釜日晷、悬珠日晷、天平日晷、定南日晷、自击漏、玉漏等精密仪器。宫廷历法机构编写《七政算内篇》、《七政算外篇》、《诸家历象集》等书籍。18世纪初,实学派还将西方的地转说引入朝鲜。\n世宗时代,编纂八卷本《地理册》,按照一定的体系详细叙述朝鲜各州郡的历史变迁、名称由来、山川、部曲、城池、官坊、烽燧、桥梁、津渡、驿站、按姓氏分类的居民构成、牧场、土产、手工业种类、土地的肥瘠、田结数、租税、供纳、运输、四季气候、风俗和路程,相当于一部地理方面的百科全书。与此同时编纂各地的地方志,此后又编写《东国舆地胜览》、《东国舆地备考》等地理书籍。地图方面,先后编纂《八道州郡图》、《八道山川图》、《八道图》、以及按照比例尺绘制的《大东舆地图》。\n\n实用科学\n朝鲜王朝时期实用的发明创造活动同样非常活跃。农业书籍包括《农家集成》、《农事直说》、《农桑辑要》、《四时纂要》、《课农小抄》等重要书籍。制造并改进雨量计、水文计等科学仪器。高丽时期发明的铜活字印刷技术和排版术得到广泛应用,1403年在汉城设置铸字所。17世纪的实学家还深入研究西洋算学,洪大容编写《筹解应用》,把古代算术发展到包括代数学和几何学在内的现代数学。\n\n医学\n朝鲜王朝时期是朝鲜传统医学的成熟期。由于中国药材路远而昂贵,朝鲜越发意识到使用本土乡药的必要性:13-15。1431-1443年间,卢重礼、俞孝通、朴允德等奉世宗之命以《乡药济生集成方》为蓝本,借鉴中国和朝鲜本国医学书籍编撰了朝鲜医学史上的首部集大成的著作《乡药集成方》:15:208。世宗时期,朝鲜还对实用性较强的中医方剂学进行了整理,为吸收和同化中国医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1445年,世宗又命金礼蒙等编纂了另一部大型医学著作《医方类聚》。该书共365卷(现存仅262卷)历经朝鲜世宗、世祖、成宗三朝,耗时十余年于1465年最终刊印,引用中国医书153部,其中包括40多部中国已佚的古医书:13-14:208。\n燕山君之后,乡药医学开始逐渐衰落:14。壬辰倭乱期间,众多无辜百姓死于疾病。当时朝鲜传统医学,中国宋、金、元时期医学,以及刚刚传入的明朝医学等种医学混合在一起,十分混乱。宣祖于是命许浚编撰新的综合医书,纠正错误理论和处方,并选取正确的处方。1610年,许浚花了14年的时间最终完成《东医宝鉴》:55-56。《东医宝鉴》是部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加之金元四大家的实际医学理论,倡导朝鲜乡药运用的综合性医学理论和临床典籍:54。它的问世确立了韩医学的独立地位:24,并最早创用“东医”作为朝鲜传统医学的专用名:20。乡药也重新得到复兴:178。\n\n文化\n教育\n朝鲜王朝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官学、私学和特殊教育机构组成。官学分为国立高等教育机构成均馆和地方教育机构乡校:147:291。在成均馆之下,设有京城东、西、南、中四学,即由高丽五部学堂发展而来的四部学堂:121:15。私学有私立中等教育机构书院和初等教育机构书堂。书堂主要招收8-16岁平民子弟,入退学自由,无身份差别,实行单独学习、按能力学习、专人教育,主要学习《千字文》、《小学》、《诗经》、《易经》、《史记》等。书堂既是私学也是官学的初等教育机构:291:147:16。书院始于1543年丰基郡守周世鹏建立的白云洞书院。之后,在李滉的努力下,白云书院得到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在朝鲜各地迅速发展起来。书院以程朱理学和其它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尊从名儒功臣,明伦扬道,讲学专研”。书院培养不少朝鲜名儒,不过在朝鲜王朝后期,一度成为党争寄居地:121-122:15-16。特殊教育有宗学和经筵。宗学是世宗时期为贵族子弟设立的传授经典、巫术、道德等贵族应该遵守的法道。经筵是大臣给君主授课的制度,主要由弘文馆员负责:291。\n\n1443年朝鲜王朝朝鲜世宗组织一批学者创造适合标记韩语语音的文字体系--韩字。这些文字当时被称作“训民正音”,意为“教老百姓以正确的字音”。虽然韩文在发明后的初期,受到两班贵族这一特权阶层的抵制,但随着民族文字的推广,教育在庶民和妇女中得以展开。:19:129-130。\n\n文学\n朝鲜王朝是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训民正音的发明为国语文学开启新的起点。高丽王朝末期出现的时调从最初的士大夫阶层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发展出“平时调”、“辞说时调”、“于时调”多种形式。与此同时,歌辞作为“长歌”形式也成为与时调并行发展的国语诗歌体裁,朝鲜王朝后期还出现形式更为灵活的“杂歌”。与此同时,汉文诗歌的创作也蓬勃发展:974-1021。1918年文士张志渊编纂的朝鲜历代文人的汉诗集《大东诗选》中,朝鲜王朝时期的作品就占到全书12卷中的11卷:203:1065。此外,乐府诗的创作也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形成自成一派的“海东乐府”体,使朝鲜诗歌创作出现多元化的发展局面:1080-1095。\n散文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高丽后期出现的稗说体散文在朝鲜王朝前半期得到很大的发展,为后世小说的产生起到积极的意义:759-760:221-225。纪行散文主要有金净的《济州风土录》,丁时翰的《山中日记》:772-775,申叔舟的《海东诸国纪》:775-776,洪大容的《湛轩燕记》、朴趾源的《热河日记》:1356-1369,以及崔溥的《漂海录》等:777。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期,由于壬辰倭乱和女真的两次入侵,一批反省历史,反映时代问题的纪实散文应运而生:778,主要有柳成龙的《惩毖录》,李舜臣的《乱中日记》,石之珩的《南汉解围录》,金尚宪的《南汉纪略》等:782-783。训民正音的发明为女性创作文学作品提供便捷的工具。朝鲜王朝时期出现一些宫廷女性创作的国语散文:1333-1334。其中《癸丑日记》、《仁显王后传》和《闲中录》被称为朝鲜宫廷文学三大散文代表作:1333-1334。\n\n小说作为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兴起。金时习的《金鳌新话》上承《新罗殊异传》中《崔致远传》的传奇文学传统,下启金万重《九云梦》的浪漫主义小说的先河,在朝鲜小说史上有着特殊地位与价值:794-804。许筠的《洪吉童传》是出现较早的文人国语小说,也是朝鲜文学史上首部反映农民起义以及反映社会改革理想的小说:832-841:278-282。中世纪,朝鲜长篇小说在国语小说家金万重的带动下发展到成熟阶段,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谢氏南征记》和《九云梦》。受《九云梦》影响,朝鲜文坛之后出现许多以“梦字类”的小说,比如李廷桌的《玉麟梦》,南永鲁的《玉楼梦》等:859-872:291-299。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时期,朝鲜出现了以《壬辰录》、《朴氏夫人传》和《林庆业传》等抵抗外族侵略的爱国主义小说:873-893:269-277。18世纪中期以后,讲唱脚本小说开始在兴起,出现了被誉为“朝鲜三大古典小说”的《春香传》、《沈清传》和《兴夫传》:1194-1200:325-339。\n\n哲学\n高丽末年传入的儒学在朝鲜王朝得到推崇,成为治国理政的思想。16世纪后半期,朝鲜性理学发展到巅峰,出现了以退溪李滉为代表的主理派和以栗谷李珥为代表的主气派:132-133。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后,朝鲜文人对程朱理学的清谈空论进行了反省,开始研究强国济民的“有用之学”。“学以致用、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的实学思想,发展成为朝鲜儒学的顶峰:1238-1239:27-29。朝鲜实学理论成型于柳馨远。在其《磻溪随录》中,柳馨远提出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和实施方案。他将田制看做万事之本,提出“均人以田,计田出兵,有田者必有役,有役者必有田”的均田制。他还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提出批评,提出任官授职应该依据能力,不分贵贱,并主张废除奴婢制度:36-37:1240-1241。\n18世纪前半期,以李瀷为代表的“经世学派”继承了许多磻溪社会改革观点,并把实学研究广泛地扩大到天文、地理、农学、历史、军事、哲学、文学等领域。经世学派受西学影响的成分很多,崇尚西方科技,但对天主教的宗教信仰持怀疑态度:37-38:1241-1242。18世纪后半期,以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为代表的“北学派”对朝鲜崇明排清的小中华思想进行了批评,提出“华夷一也”的新思想,主张学习清朝和西方先进文化技术:38-39。北学派的利用厚生实学继承了许多经世学派的改革观点,但与以土地制度改革为中心的经世学派不同,北学派的改革思想是以货币流通、商品贸易、技术改革、对外开放为核心,具有一定程度的近代文明性质:261。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朝鲜实学代表人物有丁若镛、金正喜、崔汉绮等:39。丁若镛是朝鲜实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茶山实学纵向继承了经世学派的实学传统,横向吸收了明清实学和朝鲜北学派,以及西学:23。朴齐家的弟子金正喜在继承利用厚生的北学派思想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中国清朝的考据学,确立了朝鲜考据派的实事求是实学:40。\n\n艺术\n朝鲜的绘画、诗歌、音乐、舞蹈也非常兴盛。朝鲜王朝宫廷音乐机构创作朝会雅乐、会礼雅乐、祭礼雅乐,以及《定大业》、《保太平》、《发祥》、《凤来仪》等朝乐大曲,以及《凤凰吟》、《满殿春》、《与民乐》等曲目。此外,在著名的高丽青瓷的基础上,朝鲜王朝时期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朝鲜白瓷。朝鲜在螺钿、漆器、金属、玉石、竹工、木工、牙角、刺绣、砂器等工艺方面也留下很多具有独特色彩的宝贵遗产。\n\n盘索里\n盘索里是朝鲜王朝时期发源于全罗道的一种朝鲜传统曲艺形式。盘索里表演时一人坐以击鼓,一人立以说唱。盘索里以唱为主,说为辅,说唱结合。歌者演唱时一人多角,甚至要模仿天地间的各种声音:269。盘索里有东便制、西便制和中高制三个流派:298。\n18世纪中叶,盘索里在朝鲜半岛南部已经广为流传,并在朝鲜宫廷演出:290。18世纪末期,盘索里已经发展成为整个朝鲜半岛富有独特民族风味的说唱艺术。19世纪上半叶,盘索里开始进入了名唱时代,出现了权三得、宋兴禄、廉季达、牟兴甲、申万叶等“前期八名唱”,19世纪上半叶又出现了朴裕全、金世宗、李捺致等“后期八名唱”。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盘索里进入以宋晚载、李东伯、刘性俊等人为代表的“五名唱时代”:5。20世纪初,盘索里与西洋舞台剧相结合的唱剧在朝鲜半岛出现:130。\n\n绘画\n朝鲜王朝设有专门掌管绘画的机构“图画署”,通过考试在全国选拔画家:135:243。朝鲜王朝早期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坚,主要代表作是《梦游桃源图》:195-196:243-244。16世纪,朝鲜出现了李岩、申师任堂、金禔等一批擅长画花、鸟等动植物的画家:250:198-199。\n进入17世纪后,随着实学的兴起,出现了真景山水画、风俗画等现实主义的画风。郑敾是真景山水画的代表性画家。他的代表作《金刚全图》通过垂直线皴法描绘出其游览的金刚山,显示出与中国画截然不同的朝鲜风格:252-258:198。以现实生活为主题的风俗画在18世纪达到顶峰,出现了金弘道、金得臣、申润福三大风俗画家。大多数风俗画以奴婢、农夫、手工业工匠、妓生等社会底层人物为主角。与此同时,朝鲜画坛还出现了另一种崇尚文人书卷气的复古极端,代表性人物有姜世晃、申纬、朝鲜正祖、金正喜、张承业等:258-265:200-201。\n\n陶瓷\n高丽王朝末期,由于战乱高丽官窑遭到很大的破坏。流散到全国各地的瓷匠,开始按各自的偏好在各地小规模建窑制瓷。传统镶嵌青瓷工艺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为更趋实用化的粉青沙器。粉青沙器是在与高丽青瓷相同或更灰黑色的胎面上浸渍或涂刷一层化妆土,然后进行各种风格的装饰,主要有镶嵌、印花、剔花、刻花、铁锈花、刷制等技法。世宗时期,粉青沙器发展达到高潮。16世纪40年代,朝鲜白瓷开始取代粉青沙器成为朝鲜陶瓷的主流。\n\n世宗时期,朝鲜已经能够烧制出质量上乘的宫廷御用白瓷:189。15世纪后半叶朝鲜在京畿道广州设置官窑后,白瓷开始批量生产:162。世祖十三年左右,广州官窑成功烧制出青花瓷。由于青花料价格昂贵,青花瓷被列为禁售、禁用的奢侈品:191-196。17世纪由于后金的入侵,青花料无论是从中国进口还是本土开采都变得非常艰难:196-197。用氧化铁代替青花料为颜料的铁画白瓷,在崇尚节俭的风气之下,逐渐替代了青花瓷:178-181。17世纪末至18世纪上半叶的朝鲜白瓷洁白度达到最高,被称为“雪白瓷”:197。18世纪中叶的正祖时期,朝鲜本土的青花料被大量发现,青花白的产量开始增加:182。不过,青花白瓷在青花料的使用上非常淡雅、节约,纹饰方面也更具朝鲜风格:197-198。英祖二十八年(1752),朝鲜将官窑固定在广州分院里。原本贵族化的白瓷开始被大众化地批量生产。青花白瓷也随着青花料供应的增加而产量提高。朝鲜白瓷在这一时期瓷土纯白,胎质缜密,釉色变青,被称为“分院器”。这一时期,朝鲜还成功烧出颇具特色的青花、釉里褐和釉里红并用的釉里三色:199-201。\n\n宗教\n朝鲜王朝立国后除了世祖和燕山君等几位国王在位时外,历代国王通常采取“崇儒废佛”的政策,有时在国内拆毁佛教寺院。即使是崇佛的燕山君,他在朝时亦受到大臣的废佛压力���在废佛时,寺院的土地予以没收,并对僧侣征收重税。与此同时,高丽时期僧院的饮茶传统也被禁止,茶道从此在朝鲜失传,民间则以麦茶作为替代饮料。\n在正祖时期,天主教开始传入朝鲜王朝。正祖八年(1784年),朝鲜使臣李承薰在中国燕京天主教南堂领洗为天主教徒,教名伯多禄。他回国之后开始秘密传教活动。1791年12月23日,周文谟教士历尽艰辛,潜入朝鲜传教。朝鲜政府将天主教视为邪教,在得知有中国传教士潜入之后,加紧不断逮捕处决教徒。为了保护广大朝鲜教徒的安全,周文谟向朝鲜政府自首,于1801年4月19日在汉城被处决,史称“辛酉邪狱”。众多教徒和进步思想家如李承薰、丁若镛等人被处刑和流放。朴趾源、朴齐家等与天主教无直接关联的北学论者也被降职、革职。直到19世纪末开国时为止,朝鲜的统治者一直对天主教采取打击和压迫的政策。\n随着西学东进,与其相对的朝鲜本土宗教东学兴起。东学由庆州人崔济愚于1860年创建。东学虽然有反洋教、反侵略的性质,但倡导与西学相似的反封建,人人平等的思想。东学批判儒家正统 “天命”的形而上学,提出“人乃天”,主张“后天开辟,地上天国”。因此东学在创建之初即遭到受儒学思想影响的朝鲜封建统治者的镇压,被视为与天主教一样的异端邪教。东学第一、二任教主都被封建统治者极刑处死殉教。1892年,朝鲜政府解禁天主教后,对东学的封禁却有增无减。“万民平等,后天开辟”的东学思想在1894年引发了东学农民革命。1905年东学第三任教主孙秉熙将东学教改组为近代宗教天道教。\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全州李氏\n朝鲜王朝君主列表\n朝鲜王朝王室\n朝鲜王朝君主世系图\n韩国儒学:东国十八贤\n\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朝鲜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 《明史卷三百二十》,出自《明史》\n 《清史稿/卷526》,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doc_id": "5759", "title": "宋武帝", "text":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字德舆,小字寄奴,彭城郡彭城县绥舆里(今安徽省宿州市萧县)人,汉族人,东晋末年至南北朝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南北朝时期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出身贫寒,最初为北府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在孙恩之乱中初露军事才能,及后更发起义军击败篡位的桓玄,恢复东晋政权,获得极高名望,不久之后掌握朝政大权。\n刘裕趁南燕内讧之际而出兵灭燕,随后又平定了卢循之乱,并消灭了刘毅、诸葛长民及司马休之等异己,巩固了自己在东晋国内的地位。接著他又借后秦内乱之际而出师北伐,收复了洛阳及关中长安地区,受封宋公并得九锡,后来又进爵宋王,最终迫使晋帝禅位,篡夺了东晋政权,建立刘宋,正式开始了南北朝时代。\n\n生平\n早年生活\n刘裕家族在早年随晋室南渡,长居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宋书》说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王刘交第二十一世孙。《魏书》则猜测其祖先可能姓项。刘裕于兴宁元年三月壬寅日(363年4月16日)出生,其时家境贫苦,母亲更因分娩后疾病去世,父亲刘翘无力请乳母给刘裕哺乳,一度打算抛弃他,只因刘怀敬之母伸出援手,养育刘裕,才得以活下来。刘裕长大后,“雄杰有大度”,身高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拘小节。刘裕早年曾以卖鞋为生,但却又常赌博樗蒲,倾尽家财,遭乡里贱视,亦因不修品行而不为当世人们所赏识。不过,刘裕才能出众,且有大志,当时出身琅琊王氏的王谧就十分敬重他,更曾向他说:“你应当会成为一代英雄。”\n\n投戎建功\n刘裕及后从军,最初就任北府军将领、冠军将军孙无终的司马。隆安三年(399年),孙恩起兵反抗晋朝,自海岛攻下会稽,三吴各郡皆响应他,孙恩之乱由而爆发。另一北府将领、前将军刘牢之率军镇压,当时他就请了刘裕参府军事。\n当时刘裕奉命率数十人去侦察敌军,却遇上数千人的敌军并发生战斗,虽然所带的人大多战死了,但刘裕仍挥动长刀抵抗,杀伤多人。刘牢之之子刘敬宣派兵搜寻刘裕,见刘裕独力抵抗,都赞叹刘裕的能力,并率军进攻,俘杀一千多人。不久诸军击败孙恩各军,又攻下会稽郡治所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令孙恩退回海岛。\n次年(400年)五月,孙恩再袭会稽,杀害驻镇会稽的谢琰,至十一月时刘牢之率军前往才击退孙恩。刘牢之及后命刘裕守句章(今浙江宁波市)。当时句章城小兵弱,而刘裕就常做好作战准备。翌年(401年)二月孙恩就率��自浃口(今浙江镇海)进攻句章,而刘裕就身先士卒,每战都摧其锋锐,致令孙恩无法攻下句章,反为刘牢之所败。三月,孙恩转战海盐(今浙江海盐县),刘裕跟随其进攻方向,于海盐筑城抵抗,又大败来攻的孙恩。\n孙恩后循海路至丹徒(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刘裕率不足千人的部队赶路,与孙恩同时赶至。当时刘裕军队疲累,丹徒守军亦无斗志,但面对孙恩来袭,刘裕仍能率众大败对方,逼其狼狈登船撤离岸上。孙恩不久转屯郁洲(今江苏灌云县东北),朝廷以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讨伐孙恩,多次交战后大破对方,令其势力转弱而南撤。刘裕接著追击,又再败孙恩,令其再度逃到海岛。次年孙恩就被消灭。\n\n建义讨桓\n元兴元年(402年),骠骑大将军司马元显下令讨伐荆州刺史桓玄,并以刘牢之为前锋。桓玄率军兵临建康时,刘裕请求进攻,但刘牢之不肯,反而想叛归桓玄。刘裕当时与何无忌极力谏止但都无效,刘牢之终向桓玄请降,桓玄亦顺利消灭司马元显的势力,掌握朝政。\n事后桓玄调刘牢之为会稽内史以削其军权,刘牢之图据广陵(今江苏扬州市)叛桓玄,但刘裕认为人心已去,事必不成而拒绝与刘牢之合作,最终刘牢之因失去僚属的支持而自杀。桓修后以刘裕为其中兵参军,并于同年参与讨伐统领孙恩余党的卢循、徐道覆。当时桓玄诛杀了多名北府旧将,但刘裕仍领兵讨伐卢循部众,更获加任彭城内史。及至桓玄篡位后次年(404年),刘裕跟从桓修入朝建康,桓玄亦十分赏识他,出游都殷勤接引,赏赐亦甚为丰厚。当时桓玄皇后刘氏就劝桓玄除去刘裕,但桓玄仍图借助刘裕攻略中原,拒绝加害。\n早在刘牢之失败之时,刘裕就向何无忌说:“桓玄若果守著臣子的忠节,就应与你辅助他;否则,就要与你对付他。”及至刘裕入朝后回到京口,就与何无忌、刘毅、孟昶、诸葛长民、王叡等人合谋举兵讨伐桓玄,并准备在京口、广陵、历阳(今安徽和县)及建康(今江苏南京市)四地同时起兵。元兴三年二月乙卯(404年3月24日),刘裕托词游猎而外出募众,终得百多人。次日(3月25日)早上起兵,何无忌杀桓修,当时桓修司马刁弘率众前来,刘裕则假称江州刺史郭昶之已在寻阳(今江西九江市)迎晋安帝复位,桓玄更已被处决,自己只是奉密诏诛除桓氏叛党。刁弘信以为真,刘裕不久就诛除刁弘,控制了京口。同时孟昶等亦成功控制了广陵,并率众至京口与刘裕会合,刘裕获众人推举为盟主,总督徐州事,并于次日(3月26日)起兵进攻建康。\n桓玄先派吴甫之及皇甫敷抵抗刘裕,刘裕先于江乘(今江苏句容北)杀吴甫之,至江乘以南的罗落桥时奋力作战,又杀皇甫敷,继续进攻。三月己未日(3月28日),刘裕进攻覆舟山,并命弱兵登山,持著旗帜分道而行,营造四周皆有士兵,数量很多的假象;而又因桓玄守军大多是北府军出身,面对刘裕都没有斗志,刘裕于是与诸军进攻,顺利以火攻击溃桓玄守军,而桓玄亦弃城西逃。\n刘裕于三月壬戌日(3月31日)获王谧等人推举为使持节、都督扬兖豫青冀幽并八州诸军事、镇军将军,徐州刺史。不久,刘裕奉武陵王司马遵承制总百官行事。刘裕在进建康城后派诸将追击桓玄,终于当年六月诛杀了桓玄,并让在江陵(今湖北江陵)的晋安帝复位。然而,桓氏势力仍在荆州盘据,并反攻江陵,直至义熙元年(405年)才再收复江陵,驱逐当地桓氏势力,并自江陵迎晋安帝回建康,不久刘裕就还镇丹徒。\n义熙二年(406年),刘裕因功受封为豫章郡公。义熙四年正月(408年),因上年年末扬州刺史、录尚书事王谧去世,刘裕听从刘穆之的劝言入朝议继任人选,终获授侍中、车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徐兖二州刺史,入掌朝政大权。\n\n平定卢循\n卢循、徐道覆趁刘裕领兵在外,于义熙六年(410年)起兵,进攻江州。当时朝廷急征刘裕,而当时刘裕刚灭南燕,收到诏书就撤还建康。刘裕至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时知江州刺史何无忌已战死,于是加速回防建康,并于四月赶至。五月,豫州刺史刘毅大败给卢循,卢循继续东下,而刘裕当时就招募兵众,修治石头城并于当地聚兵。不过,由于刘裕急急南返,士卒多有伤病,而建康兵力亦不过千人,面对有十多万人的卢循大军显得实力悬殊,然而刘裕坚决不肯接受诸葛长民及孟昶奉安帝北归广陵避敌的建议,决意死战。\n卢循军到后停驻蔡洲(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中),刘裕就以木栅阻断��头城及淮口,修治越城(今江宁县南)并建查浦、药园、廷尉三个堡垒,分兵戍守以御卢循,卢循曾分疑兵进攻白石及查浦,自率大军进攻丹阳郡,但都没有取胜,而且在各县中都无法抢掠到物资,被逼于七月退兵江州。同年十月,刘裕率刘藩、檀韶、刘敬宣等人进攻卢循,并于十二月以火攻击败卢循船队。卢循败后试图于左里(今鄱阳湖口)挡住刘裕,但刘裕率军奋战,卢循军无法阻挡而大败,卢循因而南逃广州。刘裕早于卢循撤出蔡洲后就已派了孙处及沈田子经海路攻占了卢循根据地番禺,卢循败逃广州后于义熙七年(411年)又于广州败于沈田子等人,终在交州被刺史杜慧度所杀。\n\n诛除异己\n刘裕于义熙七年(411年)班师回到建康,并受太尉、中书监职位。次年(412年)四月,刘裕以刘毅为荆州刺史。刘毅自以能力不亚于刘裕,甚不服在刘裕以下,他亦得朝中有名望人士归心交结,故此迁镇荆州时就将大部分豫州府属及江州万多人的军队都带去荆州,到任后又重新调度荆州郡县首长,更以患病为由请堂弟刘藩去做他副手。刘裕知其有异心,于是假意答允其请求,但就乘刘藩自兖州治所广陵入朝时就指称他与谢混图谋不轨,将二人赐死,接著就率军自建康出发讨伐刘毅。刘裕派王镇恶为前锋,沿路声言是刘藩前来去骗倒各戍和民众,直至江陵城外五六里时才被发现,但已赶在刘毅关闭城门前率兵入城,并在城内作战。城中民众知刘裕在率军前来都十分惊恐,刘毅不敌王镇恶,唯有出逃,并于牛牧寺自杀。刘裕随后来到江陵,诛杀了刘毅亲信郗僧施,消灭了刘毅势力。\n刘裕征刘毅时以诸葛长民留守府事,但诸葛长民见刘毅败死,自己亦深感不安,更意图作乱,刘裕回建康时故意拖慢进度,让等待迎接他的诸葛长民及其他官员接连几日都等不到刘裕。刘裕却乘轻舟快快进城,进入了官邸东府。诸葛长民知道刘裕突然回来了,于是拜访,刘裕暗中命壮士丁旿埋伏,故意和诸葛长民闲话家常,乘诸葛长民警觉性下降时命丁旿将其杀死,接著又诛杀了长民弟诸葛黎民等人。刘裕接著就加镇西将军、豫州刺史,接掌诸葛长民的原职。清除京口武将中的异己势力之后,刘裕在412年底发动晋灭谯蜀之战,隔年(413年)西征主将朱龄石成功灭谯蜀,使刘裕加授羽葆、鼓吹及班剑二十人。\n412年征讨刘毅时,刘裕以晋宗室司马休之接任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颇得当地人心,刘裕怀疑他别有用心想自立;在义熙十年(414年),其子司马文思又在建康招集轻侠,令刘裕十分厌恶,司马文思终因被揭发杀害官吏而被捕,刘裕诛杀其党众而免文思死,反送他到司马休之那里,要他亲自教诲他,实质就是要司马休之将其处死。然而,司马休之并没有杀文思,只是上表废掉文思的谯王爵位,并写信向刘裕道歉。这举动令刘裕对其大感不满,立刻就命江州刺史孟怀玉戒备,准备先下手为强。\n义熙十一年(415年),刘裕杀了司马休之在建康的次子司马文宝及侄儿司马文祖,并出兵讨伐司马休之,自加黄钺,领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则上表刘裕罪状,派兵抵抗;当时雍州刺史鲁宗之自感不被刘裕所容,故与司马休之联结。刘裕前锋徐逵之初战败于鲁轨,众将除蒯恩外皆战死,刘裕大怒。然而当他到时,鲁轨及司马文思率军在悬岸峭壁上列阵,令刘裕难以登岸,胡藩当时就冒险攀登,司马文思等竟不能抵挡,刘裕就乘对方后撤的机会登岸进攻,终击溃司马休之的军队,攻下江陵,司马休之及鲁宗之北投后秦。\n刘裕在消灭司马休之后获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的崇礼,次年(416年)正月更获加领平北将军、兖州刺史、都督南秦州诸军事,至此其一人已经都督徐州、南徐、豫、南豫、兖、南兖、青、冀、幽、弁、司、郢、荆、江、湘、雍、梁、益、宁、交、广、南秦共二十二州。\n\n两度北伐\n在魏晋十六国时期,东晋虽偏安江南,却始终没有放弃收复中原等汉地北部地区,所以屡次发动北伐战争。后秦、南燕出于内乱而败亡;公元397年北魏军攻下中山,后燕官吏兵投降两万余人,后燕的疆域被切断为南燕和北燕二部,405年南燕又发生政变;416年姚兴卒,后秦内乱不断,镇守蒲坂和岭北的姚懿、姚恢先后率叛军进攻长安。刘裕趁后秦、南燕内乱之际,乘机出兵,并一举攻灭。这次收复中原的版图之多,是东晋历次北伐中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一次,也是以前的多次北伐都无法与之比拟的。\n\n消灭南燕\n义熙五年(409年),南燕皇帝慕容超��为缺乏太乐伎人,派兵侵略淮北的宿豫城(今江苏宿迁县东南),大掠民众北归。及后又派兵进攻淮北,掳去阳平和济南两郡太守,俘掳千多家。\n刘裕因此上表北伐,并于同年四月出发。当时刘裕认为燕军短视,不会据守大岘山(今山东临朐县东南)天险并坚壁清野,只会进据临朐(今山东临朐县),退守都城广固(今山东青州市),而当时南燕军的行动亦果然如此。慕容超知晋军过了大岘山就亲自率军到临朐,刘裕前锋先于巨蔑水击退燕军,接著攻临朐城。晋燕两军于临朐以南作战,胡藩献计出奇兵突袭临朐城内,最终成功攻克,慕容超仓皇自城中逃至城南大军那里,而此时刘裕命军队进攻,大败燕军并斩杀其十多名大将,慕容超于是逃回广固。刘裕接著乘胜追击至广固,并成功攻克其外城。慕容超据守小城抵抗,刘裕就筑围围困广固。刘裕围城战争一直维持至次年二月才攻下广固,并俘杀慕容超,灭了南燕。\n\n北伐关中\n刘裕在当日平灭南燕后就已经有攻略后秦的打算,只因卢循作乱才逼令他班师建康,而刘裕在消灭了国内主要异己后,又再重拾昔日计划。刘裕在获加督至二十二州后月余,又获加中外大都督,解徐兖二州刺史而改领司、豫二州刺史,并奉琅琊王司马德文北伐,打著晋朝皇室旗号安抚北方汉人。至五月又加北雍州刺史。终在八月,刘裕正式自建康出兵,进军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后又加北徐州刺史。十月,刘裕所派的檀道济等进攻洛阳(今河南洛阳市),守将姚洸出降,成功收复洛阳。\n次年(417年)正月,刘裕自彭城率水军西进,进入黄河。刘裕一直进军至潼关,命王镇恶率军经渭河进攻后秦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王镇恶于渭桥大败姚丕,姚泓所率的军队亦因遭姚丕败兵践踏而溃乱,最终姚泓于八月出降,后秦灭亡。刘裕于次月到达长安,大赏将士并诛杀归降的后秦宗室姚璞、姚赞及其百多名宗族。\n同年十一月,留守建康的刘穆之去世,当时刘裕还想以长安做基地进攻西北北凉等国,只是诸将都思乡,大多都不想留下;刘裕向来倚重的刘穆之去世更令他觉得建康根本之地已空虚无靠,于是下了决心班师东归。刘裕于是留了当时仅得十一岁的次子刘义真镇守长安,并留下王镇恶、王修、沈田子、毛德祖等将领协助他。当地人民知道刘裕要走都向他哭诉,希望他回心转意,然而刘裕去意已决,还是在当年十二月出发离开。\n然而,刘裕走后次年,诸将内讧,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而刘义真又在诸将唆摆下命人杀害王修,于是关中大乱,夏国乘机进攻关中,刘裕唯有召还刘义真,派朱龄石等代镇长安,更指令若关中不能守下去就可放弃。最终晋军还是撤出长安,关中地区遭夏国占领。\n\n篡晋建宋\n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接受相国、总百揆、扬州牧的官职,以十郡建“宋国”,受封为宋公,并接受九锡的特殊礼待。同年,刘裕命令中书侍郎王韶之与晋安帝左右侍从密谋以毒酒毒杀安帝,王韶之于是乘司马德文因病出宫的机会下手,缢杀安帝。当时刘裕因为相信预言书说:“昌明(晋孝武帝)之后尚有二帝”,于是声称依照遗诏,立了司马德文为皇帝,即晋恭帝。\n元熙元年(419年),刘裕进爵为宋王,又加十郡增益宋国,令宋国包括了二十郡。年末刘裕又获加皇帝规格的的十二旒冕、天子旌旗等一系列特殊礼待。元熙二年(420年),刘裕入辅,傅亮知刘裕想要晋恭帝禅让帝位予他但难于启齿,于是代为向恭帝暗示,恭帝于是在六月禅让帝位给刘裕,东晋灭亡,刘裕即位为帝,改国号为“宋”,改元永初。刘裕在称帝之后,为了斩草除根,还杀掉了恭帝。\n此行为可谓刘裕一生中一个污点,因为其行为开启了前朝逊位之主不得善终之先(新朝王莽之于西汉孺子婴、曹魏文帝曹丕之于东汉献帝刘协、西晋武帝司马炎之于曹魏元帝曹奂,都没有加害前朝末主),至此,南朝末主除了陈后主陈叔宝其亡国非遭逢篡位外,全都被改朝换代的新主所杀。\n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患病,五月病重时遗命司空徐羡之、尚书仆射傅亮、领军将军谢晦及护军将军檀道济四人为顾命大臣,辅助太子刘义符。刘裕于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去世,享年六十岁。\n刘裕称帝之后,将亡妻臧爱亲神牌供入太庙为天子七庙之一,令其成为中国历史上首个女庙主。刘裕此举因不合礼法受到后世讥讽。王鸣盛指出这是刘裕意在让自己死后得到太祖庙号。但刘裕未能如愿,他最后的庙号为高祖(太祖的庙号则是被其第三子刘义隆所获得),谥为武皇帝,葬在初宁陵(今江苏南京紫金山)。\n\n为政措施\n刘裕自他继王谧以录尚书事掌权起直至其去世,一直掌握著东晋以及南朝宋的军政大权,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所整顿。\n\n门阀士族兼并土地的行为令百姓流离失所,无法保护其产业,刘裕则一改东晋以来对这种事宽松的规管,重订规管并展示公众,大大抑制了门阀豪强的兼并行为。及至会稽虞氏的虞亮藏匿一千多名脱离户籍逃亡的人,刘裕将之处死,连时任会稽内史的司马休之也遭免官。另刘裕又针对当时门阀豪强私占山泽,人民去砍柴钓鱼都受限制的问题,禁止豪强这种行为。刁氏一族向来富有,奴客亦多,在其宗族桓玄败死后被诛灭时,刘裕亦将刁家的资产都分发给人民,让人们按己力取用,赈济当时处于饥荒及战乱中的人民。刘裕亦于义熙九年(413年)将临沂、湖熟原属皇后所有,用来资助其化妆品开销的田地分配给穷人。如此削夺了世族以及皇室的私产,用来资济人民。即位为帝后更派大使巡行四方,举善旌贤,访问民间疾苦。\n刘裕选才用人不重门第而重其才能,故对于寒门出身的刘穆之一直予以重任,在收复建康后让他主持政局,大改官场之风,及至在刘裕领兵在外时更让其主掌中枢重任。刘裕在晋时见州郡推荐的很多秀才、孝廉水准都不合要求,于是上请申明旧制,以策试考核他们。至登位后更曾到延贤堂为各秀才、孝廉作策试。而曾与刘裕起兵讨伐桓玄的魏顺之在卢循之乱时因为不敢救援部将谢宝,反倒退却;魏顺之虽为功臣,亦是魏咏之的弟弟,但刘裕大怒之下仍将其处死,此举亦震慑其他桓玄之役中的功臣,都听籨其命令。\n刘裕于义熙九年(413年)再度实行土断,各地人民依界土断,只有侨居于晋陵的徐、兖、青三州人民不受影响,而当时很多侨郡侨县都在这次土断中被裁撤,重新整理了全国户籍,便利于统计藏匿人口及增加赋税收入。永初元年(420年),刘裕更下令所有逃避户籍的人只要在限期内自首就能获赦,并免去他们两年的租赋,但凡有黄籍或证明文件的人都可恢复其原籍,再次减少国内藏匿人口。\n刘裕消灭刘毅后,下令严禁荆、江二州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占据屯田、园地获利的,皆一律废除。刘裕即位后,下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都要到市场采购,照价给钱,不得向人民征调。又下令官员不可征去人民车牛,亦不能以官威逼迫人民献出车牛,另亦将繁多的交易税项作出减省,便利市场商业交易。\n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进一步打击了门阀士族的势力,改善了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平民百姓的痛苦亦有所减轻。\n而刘裕在建立南朝宋后亦削弱强藩,集权中央,于是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不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另刘裕为防外戚乱政,下令有幼主的话都委事宰相,不需太后临朝。\n\n性格特征\n刘裕高七尺六寸,气质奇特。\n刘裕行军法令严明,军容齐整,绝不扰民。而他的军事分析亦常常精准无误,例如伐南燕时料定燕军不会据守大岘山抵抗,而慕容超果然否决公孙五楼守大岘的计划。命令朱龄石征伐西蜀时亦预计敌方会猜测晋军循内水进攻,必以重兵守涪城,于是指令要从外水进攻,改派疑兵引诱涪城重兵,以图直取成都。最终亦正如刘裕预计那样,朱龄石成功绕过涪城重兵,直取成都,获得胜利。\n在生活上刘裕崇节俭,不爱珍宝,不喜豪华,宫中嫔妃也少。宁州地方官曾经奉献琥珀枕,是无价之宝,他不稀罕。在出征后秦时,有人说琥珀能够治疗伤口,他就命人将它砸碎,分给将领作为治伤药。平定关中后,他得到了美女姚氏(后秦天王姚兴的侄女),十分宠爱。臣下谢晦劝谏他不要因女色而荒废政务,他当晚就将姚氏送出宫去。后来刘裕进封宋公,东西堂将要放置以金涂钉钉制的局脚床,但刘裕以节为由而改用铁钉钉制的直脚床。又一次广州进贡一匹筒细布,刘裕因其过于精巧瑰丽,制作必定扰民,故此下令弹劾献布那郡的太守,将布匹送还并下令禁止再制作这种布。刘裕因患有热病��常常要有冰冷的物件去降温,于是有人就献上石床。刘裕躺上冰冷的石床,感到十分舒服,但又感木床已经很耗人力,大石头要磨成床就更甚了,于是下令将石床砸毁。刘裕更加下令将自己昔日的农具收起,留给后人。其子宋文帝一次看见,得知内情后大感惭愧。而其孙宋孝武帝拆毁刘裕生前的卧室而建玉烛殿,发现床头上有土帐,墙上挂著葛布制的灯笼及麻制蝇拂,袁𫖮称许刘裕有俭素之德,但孝武帝没有说甚么,只说:“老农夫有这些东西,已经过于富裕了。”\n刘裕不擅文才,故刘毅曾在宴会中特地赋诗:“六国多雄士,正始出风流”特意展示其文学造诣胜过刘裕。刘裕书法亦差,曾被刘穆之规劝,并在其指示下改写大字。\n刘裕不信神祇,登位后更曾下令将民间庙宇拆毁,只有先贤以及以有勋德的人的庙祠才得豁免。刘裕去世前患病,群臣上请刘裕祈求神祇庇佑,但刘裕不接受,只派了谢方明去太庙告知祖先。\n刘裕重恩恶仇,对其有恩者必有回报,对其有仇者也会毫不留情; 昔日刘裕曾欠下刁逵三万钱,无力偿还,被刁逵抓著,王谧则去见刁逵,并替刘裕偿还欠款,刘裕才得释放;而当时刘裕既无名声亦贫贱,不被其他具名望人士看重,唯有王谧去与他结交。王谧后在桓玄篡位时奉天子玉玺及册文给桓玄,在桓楚任司徒,更获封公爵,甚为礼侍。刘裕义军攻下建康后,王谧仍任司徒,领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但王谧既因在桓楚任高职,甚得宠待,故很不安心,最终出奔。然而刘裕没有向王谧问罪,并念及昔日恩情,请武陵王司马遵追还王谧,并让其官复原职。而昔日为其债主的刁逵,在桓楚任豫州刺史,并为桓玄收捕起义失败的诸葛长民。他在桓玄败后出奔,终被部下抓住,可是刁氏一族接著却遭诛杀,只有刁聘获赦,然而不久刁聘亦因谋反而被诛,令刁氏族灭。\n\n逸事\n传说刘裕出生时有神光照亮室内,当晚还降甘露。\n刘裕曾到京口竹林寺,并独自躺卧在寺内讲堂内。一众僧人竟看见他上面有五色龙形物体出现,大感吃惊并告知刘裕,刘裕则十分高兴起说:“僧人是不会说谎的。”\n有言曲阿、丹徒有天子之气,而刘翘的墓就在丹徒,当时一个叫孔恭的人擅长占卜墓穴吉凶,刘裕一次就在父亲墓前问孔恭,孔恭就言那是不平凡的墓地。刘裕听后更为自负。更刘裕又觉得身边总有两条小龙,连旁人也曾看见过,至刘裕名声渐高时,小龙也变大了。\n传说刘裕一次去伐木砍柴,射伤了一条大蛇。翌日再去时却听见有杵臼捣药的声音,发现有几个小童正在制药。刘裕于是问他们为何要制药,小童则答:“我们的王被刘寄奴射伤,所以要制药医治。”刘裕追问:“你们的王既有神通,为何不杀了他?”小童却答:“刘寄奴是王者,不可以杀。”刘裕喝跑了小童,拿走他们的药。后来一次到下邳游玩,一个僧人向他说:“江南地区会有动乱,令此地安定的人就是你呀。”僧人又给了刘裕一些伤药,接著就失去了踪影。刘裕手部有伤患,一直都无法痊愈,但用了僧人的药一次后却痊愈了。刘裕于是视剩余的的伤药及当日在小童那里的药为珍宝,每次受了伤,用那些药都能医好。\n卢循讥讽刘裕智穷,刘裕则以续命汤反讥卢循命不长。\n\n后世评论\n刘裕是两晋南北朝时期最卓越的军事统帅之一。刘裕在不到二十年时间里,对内平息战乱,先后平定孙恩、卢循的叛乱,消灭桓玄、刘毅等军事集团;对外致力于北伐,取谯蜀、灭南燕、破后秦,从一名普通军人成长为名垂青史的军事统帅,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更彻底改变晋朝政权对征服汉地北部的塞外各民族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北魏谋臣崔浩在评价刘裕时说:“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非其才之过人,安能如是乎!”崔浩亦说:“刘裕之平祸乱,司马德宗之曹操也。”何去非在《备论》中也说:“宋武帝以英特之姿,攘袂而起,平灵宝于旧楚,定刘毅于荆豫,灭南燕于二齐,克谯纵于庸蜀,殄卢循于交广,西执姚泓而灭后秦,盖举无遗策而天下惮服矣。北方之寇,独关东之拓跋,陇北之赫连耳。方其入关,魏人虽强,不敢南指西顾以议其后。”《南史》评论说:“宋武地非齐、晋,众无一旅,曾不浃旬,夷凶翦暴,诛内清外,功格上下。若夫乐推所归,讴歌所集,校之魏、晋,可谓收其实矣。”\n刘裕的军事生涯,指挥无数次作战,最大特点是以少胜多,而且作战中常身先士卒,所以能够赢得广大将士尊敬。刘裕北伐是中国战争史上最成功的北伐之一,成就不但远较以前东晋各次北伐高,中国历史上仅次于朱元璋,所以辛弃疾用“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诗句来形容刘裕北伐时的气势。司马光叙述刘裕北伐成功后匆忙东归,关中复失时,大发感叹:“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而王夫之直指刘裕是为了急急篡位而放弃关中,说:“刘裕灭姚秦,欲留长安经略西北,不果而归,而中原遂终于沦没。史称将佐思归,裕之饰说也。王、沈、毛、傅之独留,岂繄不有思归之念乎?西征之士,一岁而已,非久役也。新破人国,子女玉帛足系其心,枭雄者岂必故土之安乎?固知欲留经略者,裕之初志,而造次东归者,裕之转念也。夫裕欲归而急于篡,固其情已。”但王夫之仍然肯定了“然使裕据关中,抚雒阳,捍拓拔嗣而营河北,拒屈丐而固秦雍,平沮渠蒙逊而收陇右,勋愈大,威愈张,晋之天下其将安往?曹丕在邺,而汉献遥奉以玺绶,奚必反建康以面受之于晋廷乎?盖裕之北伐,非徒示威以逼主攘夺,而无志于中原者,青泥既败,长安失守,登高北望,慨然流涕,志欲再举,止之者谢晦、郑鲜之也。盖当日之贪佐命以弋利禄者,既无远志,抑无定情,裕欲孤行其志而不得,则急遽以行篡弑,裕之初心亦绌矣。”他还称刘裕“为功于天下,烈于曹操,而其植人才以赞成其大计,不如操远矣。操方举事据兖州,他务未遑,而亟于用人;逮其后而丕与叡犹多得刚直明敏之才,以匡其阙失。”显然也包括了对刘裕北伐成功的肯定。“裕起自寒微,以敢战立功名,而雄侠自喜,与士大夫之臭味不亲,故胡藩言:一谈一咏,搢绅之士辐凑归之、不如刘毅。当时在廷之士,无有为裕心腹者,孤恃一机巧汰纵之刘穆之,而又死矣;傅亮、徐羡之、谢晦,皆轻躁而无定情者也。孤危远处于外,求以制朝廷而遥授以天下也,既不可得,且有反面相距之忧,此裕所以汔济濡尾而仅以偏安艸窃终也。当代无才,而裕又无驭才之道也。身殂而弑夺兴,况望其能相佐以成底定之功哉?曹操之所以得志于天下,而待其子始篡者,得人故也。岂徒奸雄为然乎?圣人以仁义取天下,亦视其人而已矣。”\n吕思勉则认为,刘裕急急篡位的说法只是史家附会王买德的话,说:“宋武代晋,在当日,业已势如振槁,即无关、洛之绩,岂虑无成?苟其急于图,篡平司马休之后,迳篡可矣,何必多伐秦一举?武帝之于异己,虽云肆意翦除,亦特其庸中佼佼者耳,反之子必尚多。刘穆之死,后路无所付托,设有窃发,得不更诒大局之忧?欲攘外者必先安内,则武帝之南归,亦不得訾其专为私计心也。义真虽云年少,留西之精兵良将,不为不多。王镇恶之死,在正月十四日(应为十五),而勃勃之图长安,仍历三时而后克,可见兵力实非不足。长安之陷,其关键,全在王修之死。义真之信谗,庸非始料所及,此尤不容苟责者也。”\n刘裕在对待刁逵及王谧截然不同的态度,招来了不少批评,南朝梁湘东世子萧方等就曾言:“夫蛟龙潜伏,鱼虾亵之。是以汉高赦雍齿,魏武赦梁鹄,安可以布衣之嫌而成万乘之隙也!今王谧为公,刁逵亡族,酬恩报怨,何其狭哉。”裴子野亦言:“刁逵,玄之爪牙;王谧,楚之上相,论逆则王重,定罪则逵轻。稚远以旧德录万机,长民以宿憾夷七族,以为晋政偏颇甚矣!且神龙伏于罟网,渔者安知其灵化;霸王匿于人庶,庸夫何以悟其英雄!苟在不悟则骄之者,众可胜怨乎?是知宋高祖之非弘亮也,同盟多貮宜乎哉!”\n刘裕攻下南燕都城广固后,因为怨恨城池久久不下,故此意图将城内人民全部坑杀,并将其妻女赏赐给将士,只因韩范劝止才不实行,但仍然尽杀南燕王公共三千人,并抄没万余人。此意图亦招来司马光批评:“晋自济江以来,威灵不竞,戎狄横骛,虎噬中原。刘裕始以王师翦平东夏,不于此际旌礼贤俊,忍抚疲民,宣恺悌之风,涤残秽之政,使群士向风,遗黎企踵,而更恣行屠戮以快忿心;迹其施设,曾苻、姚之不如,宜其不能荡壹四海,成美大之业,岂非虽有智勇而无仁义使之然哉!”\n王夫之在《读通鉴论》评论刘裕:“宋武兴,东灭慕容超,西灭姚泓,拓跋嗣、赫连勃勃敛迹而穴处。自刘渊称乱以来,祖逖、庾翼、桓温、谢安经营百年而无能及此。后乎此者,二萧、陈氏无尺土之展,而浸以削亡。然则永嘉以降,仅延中国生人之气者,唯刘氏耳。举晋人坐失之中原,责宋以不荡平,没其挞伐之功而黜之,亦大不平矣。君天下者,道也,非势也。如以势而已矣,则东周之季,荆、吴、徐、越割土称王,遂将黜周以与之一等;而嬴政统一六寓,贤于五帝、三王也远矣。拓拔氏安得抗宋而与并肩哉?唐臣隋矣,宋臣周矣,其乐推以为正者,一天下尔。以义则假禅之名,以篡而与刘宋奚择焉?中原丧于司马氏之手,且爱其如线之绪以存之;徒不念中华冠带之区,而忍割南北为华、夷之界乎?半以委匪类而使为君,顾抑挞伐有功之主以不与唐、宋等伦哉?汉之后,唐之前,唯宋室犹可以为中国主也。”\n\n家庭\n先祖\n刘交,汉朝太上皇刘太公之四子,汉高祖刘邦之弟,封楚王,谥号楚元王,汉文帝元年卒\n\n父母\n父\n宋孝帝刘翘,东晋彭城郡功曹\n\n母\n孝穆皇后赵安宗\n孝懿皇后萧文寿(继母)\n\n兄弟\n刘道邻,刘裕二弟,封长沙王,官至太尉\n刘道规,刘裕三弟,晋南郡公,官至征西大将军,刘裕篡晋前去世,获追封临川王\n\n妻妾\n妻子\n武敬皇后臧爱亲,生刘兴弟,结发之妻,后追赠豫章公夫人、武敬皇后\n妾室\n夫人张氏,生刘义符、刘惠媛,后为皇太后、营阳王太妃\n孙修华,生刘义真\n章皇太后胡道安,生刘义隆,后追赠婕妤、皇太后\n王修容,生刘义康\n袁美人,生刘义恭\n吕美人,生刘义季\n孙美人,生刘义宣\n符修仪,生广德公主\n姚氏,姚兴从女\n\n子女\n子\n刘义符,宋少帝,晋时为刘裕世子,刘裕篡位后为皇太子,并在其死后继位,不久被辅政的徐羡之等人废黜为营阳王,随后被杀。\n刘义真,晋封桂阳公,宋时封庐陵王,官至司徒,少帝时被徐羡之等废为庶人,不久被杀,后被追复。\n刘义隆,宋文帝,晋时封彭城公,宋时封宜都王,官至镇西将军、荆州刺史。受徐羡之推举为帝。\n刘义康,封彭城王,官至司徒、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执掌朝政,但后来被贬处江州,更因范晔谋反之事被废为庶人。后又因胡诞世等人欲奉刘义康谋反而被宋文帝杀害。\n刘义恭,封江夏王,官至太宰,宋前废帝时与柳元景密谋废帝而被前废帝肢解杀害。\n刘义宣,封南郡王,曾参与讨平刘劭弑父自立的事件,官至中书监。后任荆湘二州刺史,起兵谋反事败被捕,于狱中自杀。\n刘义季,封衡阳王,官至征北大将军,刘义康被废后酗酒终日,任徐州刺史时即使北魏南侵仍只饮酒。\n\n女\n刘兴弟,刘裕长女,会稽长公主,曾封寿阳公主,嫁徐逵之\n刘荣男,吴兴长公主,嫁王偃\n广德公主。\n宣城公主,嫁周峤\n新安公主,嫁王景深\n吴郡公主,妹始安公主死后嫁褚湛之为继室\n富阳公主,嫁徐乔之\n始安公主,嫁褚湛之\n刘惠媛,义兴长公主\n刘欣男,刘裕幼女,豫章长公主,先嫁徐乔,后嫁何瑀\n\n文学作品中的形象\n在黄易小说《边荒传说》中,刘裕是书中三位主角之一,与另一主角燕飞交好,而和另一主角拓跋珪亦敌亦友。刘裕出场时为北府兵一名斥候,藉淝水之战中崭露头角,并得谢玄赏识,最后成为南方最有权势的人。虽心爱王淡真,却因王淡真被家族关系羁绊而未能一起。\n\n注释\n延伸阅读\n[编]\n\n 《宋书/卷1》,出自沈约《宋书》\n 《宋书·卷2》,出自沈约《宋书》\n 《宋书·卷3》,出自沈约《宋书》\n 《魏书·卷97》,出自魏收《魏书》\n 《南史·卷01》,出自李延寿《南史》\n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宋本纪上第一 武帝"} +{"doc_id": "5766", "title": "词典", "text": "辞典或称词典,是为词语提供音韵、释义、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在东方社会中,词典以收词为主,也会收字。为了配合社会发展需求,词典收词数量激增并发展出不同对象、不同行业及不同用途的词典。随著吸收百科全书的元素,更有百科辞典的出现。\n\n历史\n东方\n中国大陆\n前3世纪,第一部中文词典《尔雅》面世。\n1908年,即清朝光绪三十四年《辞源》的编纂工作正式开始,并由方毅、杜亚泉、孙硫珍、张元济、傅运森等共50人先后参与。终于在1915年由商务印书馆正式出版,成为中国第一部辞典。\n1915年,中华书局准备编写大辞典的计画,并命名为《辞海》。\n1926年,来自湖南教育家、出版家舒新城担任了《辞海》的主编,在1930年成为编辑所所长。\n1931年出版《辞源》续编,1939年出版《辞源》合订本。\n\n1936年,中华书局的《辞海》终于出版,目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负责编纂出版,是中国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收有单字14872个, 词目91706条,共计1342万字。\n1957年,毛泽东亲自提出了修订《辞源》及《辞海》的设想,把《辞源》定位为一部古籍用的工具书而《辞海》成为现代汉语的工具书。\n1973年,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主任吕叔湘所编纂的《现代汉语词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吕氏为了提高编纂质素,参考了古今中外辞书编纂的经验,更亲自制定了《编写细则》。\n2002年,《利氏汉法词典》终于推出,是一部汉语对法语的大型词典,当中内容包罗万有,涵盖例句、字体、字源等等,反映了当时传教士对东方文化的热爱。\n2003年,随著各个科学领域高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新的特大综合性辞典《大辞海》,包括《哲学卷》、《医药科学卷》、《法学卷》及《语言学卷》。全部共分38卷、25万条词目,是《辞海》篇幅的2.5倍,预计2010年全部出版完毕。\n2009年,《现代汉语词典》(繁体中文版)问世。\n\n台湾\n1650年荷兰驻台传教士吉尔伯特斯·哈帕特以荷兰语完成《虎尾垄语词典》(荷兰语:Woord-boek der Favorlangsche taal, waarin het Favorlangs voor, het Duits achter gestelt is、英语:Dictionary of the Favorlang language in which Favorlang precedes Dutch),是台湾史上第一本辞典,1840年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翻译成英文,1842年神学博士霍威尔将之刊于巴达维亚艺术科学学会会报第18卷。1896年甘为霖据英译本出版。\n\n日本\n在日本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中期,曾经编纂《汉和辞典》。在安土桃山时代,西方的耶稣会传教士为了学习或研究日语,与日本人合作多年,终于编纂了《日葡辞书》。其主编是葡萄牙神父João Rodrigues,曾著作《日本语文典》及《日本语小文典》,是葡萄牙人中最能掌握日语的一个。\n\n1862年,日本人堀达之助出版《英和对译袖珍辞书》。\n1867年,美国人詹姆斯·柯蒂斯·赫本(James Curtis Hepburn)在日本出版《和英语林集成》。\n1891年,日本国语学者大槻文彦自费出版了《言海》,为近代日本的第一本词典,由大槻文彦一人耗费11年光阴独力完成,其原稿被列为日本文化财产。\n1903年,三省堂出版了日本最早的汉和辞典——《汉和大字典》。\n1955年,日本岩波书店出版《广辞苑》。\n1943年,日本的铃木一平及诸桥辙次出版《大汉和辞典》的第一卷。同年5月,三省堂出版《明解国语辞典》。1955年,全部13卷的《大汉和辞典》才能全面发行。\n\n西方\n西方最早出现的词典在公元前5世纪的古代希腊诞生。当时以词汇表(Glossaire)的方式出现,主要为诗歌及荷马文章内艰深的词语作解释。在中东地区,公元8世纪由Al-Khalil编写第一部阿拉伯文词典。对英语民族来说,最早的词典却是双语词典。因为古代英语缺乏词汇,双语词典为他们提供拉丁文或法文中相当的英文字。\n中古世纪,拉丁文词典多为解释《圣经》而设明显不能满足生活上的需求。后来欧洲各地为了把拉丁文的《圣经》翻译成自己语言,因此开始对双语词典的需求变得十分殷切。在1612年,义大利佛罗伦萨学士院编出《词集》,是第一部欧洲民族语词典。\n\n法国\n到了16世纪,法国出版了第一部词典《法拉词典》。1605年,法国的全法语词典是由尚·尼古出版的《词库》。它确立了法语的地位。\n到了路易十三时,大主教黎塞留创立法兰西学院,以词根来排序的《法兰西学院词典》的编纂工作亦随之而开始,直到1694年才完毕。可是已经受到出版于1680年的《关于词与物的词典》及出版于1690年的《通用词典》的挑战。\n\n英国\n英国终于在1755年在伦敦出版第一部全英语的辞典-《英文词典》。由于拥有大量词条及丰富的例句,使《英文词典》影响了其他语言辞典的发展,从此奠定了英文在语言界的地位,使编纂辞典的工作加添对民族自豪的象征。\n1857年,英国语文学会(Philological Society)为补《英文词典》的不足,决定编纂一套英文语言史的新词典,称呼为《按历史原则编写的新英文词典》(A New English Dictionary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1879年,语文学会与牛津大学出版社正式签订了出版合约同时,莫瑞(James A. H. Murray, 1837-1915)担任了《牛津英文词典》的主编。莫瑞花整整36年去处理重达数英吨重的资料,直到他过世为止。其后《牛津英文词典》经过了共71年的漫长编纂,终于在1928年全面出版。\n\n德国\n1838年,德国人格林兄弟(哥哥是雅各.格林(Jacob Carl Grimm, 1785-1863),弟弟是威廉.格林(Wilhelm Grimm, 1786-1859))离开哥廷根大学之后为了建立德国人的身分便开始编写第��部全德语的《德语大词典》,共33册,当中包括67744个词条、35万个参考条目及4千个不同的参考文献。雅各.格林是语言学专家,曾著《德语文法》(Deutsche Grammatik)一书。他也是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创立人之一。可惜格林兄弟逝世时仍未完成编纂,德国学者继承了编纂工作,直到1960年才完毕,历时长达120年。《德语大词典》是继马丁·路德把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德语之后创立标准现代德语的第一步,也是德语语源学的重要参考书籍。\n1880年,德国人康拉德·杜登出版了《德意志语言正字大词典》,又名《杜登词典》。直到2005年,已经发行了23版共12册,包括了外来词语、词源、发音及同意词等等。第一册称谓拼法杜登是德语拼法规范的重要来源。\n\n美国\n诺亚·韦伯斯特在1828年出版了《美国英语词典》(An American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俗称《韦氏一版》)。\n伍斯特(Joseph Worcester, 1784~1865)曾缩编改良了英国大文豪约翰逊(Samuel Johnson)1755年出版的《英语词典》,得到社会的高度肯定,随即又为韦氏工作,在1829年出版了《美国英语词典》的缩编本。经过这两本的磨练之后,伍斯特吸取了经验,于1830年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英语综合发音与释义词典》。\n1841年韦氏二版问世而伍斯特于1846年出了一本更大的《英语通用校勘词典》。\n1860年伍斯特出版了《英语词典》,共1,800页,是伍斯特的毕生代表作,收词量达104,000条,在当时是最大的。\n诺亚·韦伯斯特过世后,他的女婿古德里奇先是聘任一位德国语言学家曼恩(C. A. F. Mahn)把韦氏词典里所有词源相关的部分做了编整,然后再聘请日后就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波特(Noah Porter)就整部词典做了全面的修订、编辑,在1864年推出了韦氏崭新的一部词典。这部词典正式名称是《韦氏英语词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韦氏词典有足本之称。\n1890年,先是第一本《韦氏国际词典》(Webster's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出版,以收词175,000条为号召。三年后,芬克与瓦格纳的《标准词典》(Standard Dictionary)出版,高举304,000个词条,直接挑战韦氏词典的“足本”地位。\n1909年出版商梅里厄姆-韦伯斯特推出第一版《韦氏新国际词典》(Webster's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将词条数量再拉高到350,000。1913年芬克与瓦格纳再出版《新标准词典》(New Standard Dictionary),把规模扩大为2,800页、450,000个词条。\n1934年,梅里厄姆·韦伯斯特推出《韦氏新二版国际词典》,把词条数目一举扩张到600,000,而芬克与瓦格纳的词典后来则没再修订,故梅里厄姆-韦伯斯特公司出版的词典占据美国的主要市场。\n\n编纂理念\n规范主义或描述主义从来是编纂词典的两个重要派别。描述主义者认为人为规范是很不自然的事情。规范主义者(或“语言纯粹主义者”)却认为要保持语言的质素甚至纯洁,不应该任意让人在实际语言的运用中败坏了语言本身。\n《牛津英语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是描述性的辞典,尝试描述字词确实的使用方式。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1758-1843)特为了确立美国英语的独立身分,让美国英语有自己的标准,不需要跟随英国的标准,而编纂美国第一部辞典。他更正英国传统英语的缺点,使同一个发音有同一的拼写方式,并且加入美国当地的语气及口音,例如英国英语(通常认为比较正统)使用“colour”,而美国英语用“color”。\n\n编纂技术\n早期辞典的编纂是由各地收集文章及口语记录来作参考。编纂人把这些每一个词语的资料一笔一笔地抄写到资料卡上。因为例句不足,往往需要由编写辞典的专家创造一些例句。由于早期的交通不便,记录不全,抄写缓慢,编纂工作往往长达数十年,尤其是第一本辞典的编纂工作是十分浩大。\n在1921年,为了出版《教学字汇本》,需要寻找最普遍的词语而创立了语料库.根据词语出现比率建立词频表。为语言学家及辞典编纂人提供客观的数据。到了1980年,应用当时开始普及的电脑技术,使语料库发生爆炸性增长。例如:英语库由当初730万词语,到2002年增长到4.5亿词语。\n辞典编纂人可以更快更准确监视字汇普及比率的变化,词义的变化及新词语的创造,大大方便编纂工作。\n\n功能\n现代的辞典都提供了很多功能,其中两大功能分别是:\n\n以沟通为主,帮助对文字的理解及翻译\n以知识为主,针对某事物来寻获知识\n\n词语排序\n当词典所用的是拼音文字,字词是以拼音字母来排序。当词典所用的是意音文字,例如汉字时,便有不同的排列方式。\n日本的国语辞典大多是以五十音顺排列的,而汉和辞典大多根据部首排列。\n大部分简体字词典的字词是根据普通话音标来排列的,而繁体中文词典则有部首、汉语拼音、注音符号等不同的排序方式。汉语词典一般先立字头,词语列在字头下,有不同的排列方式。\n\n标音系统\n各地民族都为自己的语言发展一套音标系统。\n在英国,正如塞缪尔·詹森的早期英语词典是使用口音标号。虽然英语及德语没有正式标准的音标系统,他们却会使用再拼法(respelling)方式来记录读音。到了现代,西方词典大多使用国际音标。\n大陆、香港的中文词典一般会标注词语的汉语拼音,香港词典的单字还会标出粤语拼音,而台湾的辞典大多采用注音符号。\n日本的辞典对汉字使用假名标音,其中平假名一般用来标注训读,片假名一般用来标注音读。\n\n词语类别\n不同的语言对词语的分类也不同。以英语辞典为例,会根据名词及形容词来分类,也会根据应用范围或行业来分类,更会根据辞汇来源分类。随著社会发展,各地的词典对词语的分类越来越仔细。\n\n类别\n双语词典\n双语词典有单向及双向之分。主要是把外语字词用母语来解释,或者把母语的字词用外语来解释。双向双语词典基本上是两本单向双语词典合拼在一起,更同时使用外语及母语作解释。\n\n专业及学科辞典\n专业辞典是针对某一个行业的用词及术语来编写的。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法律辞典》,因为法律所使用的每个字都有严谨的定义。《中药大辞典》是迄今为止中药学著作篇幅最大的一部。百科辞典则吸收了百科全书的特点收录了百科性词条及书目总汇,更可以分为:人文学科辞典、社会科学学科辞典、人类历史学科辞典 、基础科学学科辞典与应用科学的学科辞典。\n\n学生词典\n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词典收词方面、意思解释及例句选材方面尽量以容易明白为原则,并且加入插图帮助解释。对于拼音文字,句子结构很重要,文法词典更是不可少。为了不同需要,更有谚语词典、分类词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同韵尾词典等等。对于中文,更有成语词典。\n\n高阶学习词典\n常见内容\n为了提供更多功能,辞典会加入其他内容。例如:地方名称、常见人名列表、度量衡、其他语言的字母表等等。\n\n形式\n词典常常以不同的型态出现。袖珍版本为了方便携带。袋装版本容易放在口袋里。精简版本只收录非常常用的字词。软皮版本价钱便宜一点。硬皮版本耐用一点。电子词典方便查询。网上词典方便连接其他系统。更有发声词典让学生容易掌握发音。\n\n主要辞典列表\n加泰罗尼亚语\n加泰罗尼亚百科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iccionari de l'Enciclopèdia Catalana)\n加泰罗尼亚学习辞典(Diccionari de l'Institut d'Estudis Catalans)\n\n汉语\n荷兰语\n《方达勒荷兰语大词典》(Van Dale Groot Woordenboek der Nederlandse Taal)\n\n英语\n《牛津英语词典》(描述性)\n《精简牛津词典》\n《新牛津英语词典》\n《新牛津美式英语词典》\n《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n《美国传统英语字典》\n《约翰逊字典》(A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755年出版(规范性)。\n《韦氏词典》(规范性)\n《韦伯斯特新三版国际辞典》(描述性)\n《世纪词典》\n《马桥词典》(澳洲英语辞典)\n《分庭字典》\n《柯林斯英语词典》(描述性)\n《朗文当代英语辞典》(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nThe One Page Dictionary of Difficult Words\n\n法语\n《法国学院辞典》(规范性)\n《法语字母及分析辞典》(\"Le Robert\",描述性)\n《Petit Robert》(节略)\n《法语辞典》\n\n德语\n《德意志语言正字大词典》\n《Deutsches Wörterbuch》\n《Der Große Muret Sanders》\n《PONS Großwörterbuch Englisch》\n\n丹麦语\n《丹麦语大词典》(1918—1956年),哥本哈根出版,28卷。\n\n日语\n《大汉和辞典》,大型汉日词典,全15册,大修馆书店出版。\n《新明解国语辞典》,中型全日语词典,三省堂出版。\n《大辞林》,中型全日语词典,三省堂出版。\n《广辞苑》,中型全日语词典中最著名的一本词典,岩波书店出版。\n《日本国语大辞典》,大型全日语词典,共14册,小学馆出版。\n\n挪威语\n《挪威辞典》\n\n巴西葡萄牙语\nDicionário Aurélio\nDicionário Houaiss\nMichaelis\n\n西班牙语\n《西班牙皇家学院辞典》\n《西班牙标准语词典》,1726—1739年西班牙学士院编出,6卷本。\n《西班牙语历史词典》,1933—1936年出版。\n\n瑞典语\n《瑞典学院辞典》\n《瑞典语词典》(1892年—),瑞典科学院出版。\n\n网上辞典\n(简体中文)有道词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有道英汉词典\n(简体中文)bab.l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Wikipedia-style language portal\n维基词典\n(英文)Merriam-Webster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梅里厄姆·韦伯斯特在线)\n(英文)Cambridge Dictionaries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剑桥辞典)\n(英文)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朗文当代英语辞典)\n(英文)dictionary.com 复合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金山词霸搜索(中英互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海词在线(中英互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汉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繁体中文)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n(繁体中文)国语辞典简编本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辞典,附图档,声音档)\n(繁体中文)国语小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繁体中文)异体字字典(正式五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民国九十三年一月版 )(收字超过十万字)\n(繁体中文)教育部成语典\n(繁体中文)DICT.TW 线上字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语)Weblio辞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语)北辞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日,日中辞典)\n\n辞典软体\n灵格斯词霸\n金山词霸\nBabylon\n星际译王\nGoldenDict\n\n著名辞书出版商\n剑桥大学出版社\n牛津大学出版社\nChambers Harrap\n阿林斯\nFunk and Wagnalls\n梅里厄姆-韦伯斯特\n牛津大学出版社\nPWN\n商务印书馆\n上海辞书出版社\n中华书局\n\n著名辞典编纂人物\n参见\n字典\n百科全书\n电子词典\n维基词典\n汉字排检法\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辞源》修订史略\n新明解国语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法语大词典\n格林兄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韦氏大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利玛窦中西文化历史研究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语大词典\n汉字文化圈的脱汉运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尚·尼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国立清华大学图书馆\n词典列表\nZhongbaotong - 中保-保中互译词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马来文-中文词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国辞)\n电脑辞典 (英文, 中文, 日文, 三国版, GIF图像, 一优式)\n沈国威:〈理念与实践:近代汉外辞典的诞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5769", "title":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text":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傣仂语:ᦈᦹᧈ ᦈᦹᧈ ᦵᦋᦲᧁᧈ ᦘᦱ ᦉᦱ ᦺᦑ ᧑᧒ ᦗᧃ ᦓᦱ,国际音标:[ʦɯ˧˥ʦɯ˧˥ʦəu˧ pʰaː˥˩saː˥tai˥˩ sip˥sɔŋ˥ pan˥˩naː˥˩],泰语:จังหวัดปกครองตนเองชนชาติไท สิบสองปันนา ) ,简称西双版纳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下辖的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端。州境北面与普洱市毗邻,西南与缅甸相连,东南与老挝接壤。地处横断山脉南段,北面临哀牢山和无量山,东西两侧为山地,中部为谷地和盆地,澜沧江纵贯州境。全州面积19,09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30.14万人,汉族人口比例约33%,傣族人口比例约25%,自治州首府驻景洪市。\n\n名称\n“西双”(ᦉᦲᧇᦉᦸᧂ,数字式为᧑᧒)在傣仂语里意思为十二,可能来源自汉语“十双”,“版”(ᦗᧃ)是千的意思(另有说法为“版”意为“村庄”,与泰语 บ้าน bâan 及老挝语 ບ້ານ bān 同源),“纳”(ᦓᦱ)是一种田赋单位,“西双版纳”即一万两千块田地,或直译“十二千田”。故也有称呼“十双版纳”、“十二版纳”的,或简称“版纳”。\n亦有十三版纳之称。\n\n历史\n西双版纳古称勐泐,即傣仂居住的地方。据《泐西双邦》(ᦟᦹᧉᦉᦲᧇᦉᦸᧂᦔᦱᧂ)记载,古代勐泐分为十二个邦(部落)。据《泐史》记载,1180年前后叭真(帕雅真)统一各部,建立“景昽金殿国”,成为第一世召片领。\n西汉州境为哀牢地。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哀牢��内附,汉朝析益州郡西置澜沧郡,后改永昌郡。西晋泰始六年(270年),永昌郡改属新置之宁州。元康九年(299年)于今景洪市境置南涪县。东晋末至南北朝年间,中原王朝渐失去境内管治,后地入濮部。\n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蒙舍诏统一其它五诏,建立南诏国。南诏设银生节度,今境属茫乃道。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年),傣族首领帕雅桑目底把辖地划分为十二版纳,称“西双版纳”。南宋淳熙七年(1180年)傣族首领帕雅真建立“景昽金殿国”,统治中心在勐泐,即今景洪市。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军入云南,“景昽国”内附。元贞二年(1296年)置彻里军民府(治今景洪市)。泰定四年(1327年)改彻里军民府为车里军民府。\n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景昽国”内附明朝,以其地置设车里军民府。洪武十七年(1384年)改车里军民府为车里宣慰司,并册封召片领为宣慰使。隆庆四年(1570年)第二十四世召片领召应勐将三十多个“勐”合并成十二个“版纳”:景洪、勐遮、勐混、勐海、景洛、勐腊、勐很、勐拉、勐捧、勐乌、景董、勐龙(“景”是城市,“勐”是坝子)。清雍正七年(1729年)析车里宣慰司澜沧江以东六个“版纳”置普洱府。乾隆元年(1736年),普洱府增领澜沧江外六版纳各土司。其中勐乌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法《续议界务商务附章》为法国割占,并入法属印度支那,今属老挝丰沙里省。自此十二版纳仅余十一。\n民国二年(1913年)析思茅厅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治今景洪市,隶滇南道(1914年改普洱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以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第一区置车里县(治今景洪市允景洪街道),第二区置五福县(治今勐海县勐遮镇),第三区置佛海县(治今勐海县勐海镇),第四区置临江行政区(治今勐海县勐往乡),第五区置镇越县(治今勐腊县勐捧镇,1930年迁治今易武乡),第六区置象明县(治今勐腊县象明彝族乡倚邦村),第七区置普文县(治今景洪市普文镇),第八区置芦山县(今普洱市思茅区六顺乡),皆属普洱道;同年废道制。1929年芦山县改名六顺县,省象明县入镇越县;同年置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各县、行政区属之。1932年省普文县入思茅县,改临江行政区为宁江设治局。1934年五福县改名南峤县。1938年撤销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以普思沿边行政总局置云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1942年改第四行政督察区,1946年改属第七行政督察区。\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各县属宁洱专区,次年改名普洱专区。1953年1月23日建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委托普洱专区领导。1954年撤销各县,改设景洪、勐海、勐旺、易武、勐捧、勐混、勐遮、勐养、勐腊、勐龙、勐阿、曼敦十二版纳,均相当于区级,及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区(治今勐海县格朗和乡)、布朗山布朗族自治区(治今勐海县勐满镇)与易武瑶族自治区(治今勐腊县易武乡)。1956年6月废除农奴制后,西双版纳自治区改设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由思茅专区领导。1957年7月,勐养、勐笼、勐旺3版纳并入版纳景洪,格朗和、布朗族2自治区与版纳勐混、勐阿2版纳并入版纳勐海,版纳曼敦并入版纳勐遮,版纳勐捧并入版纳勐腊,易武瑶族自治区并入版纳易武。1960年1月改各版纳为景洪、勐海、勐遮、勐腊、易武五县;同年9月将勐遮县并入勐海县,易武县并入勐腊县。1973年8月,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由云南省直接领导。1993年12月,撤销景洪县,改设景洪市。\n原召景哈(外议事庭庭长)、召勐捧(勐捧土司)召存信(1928年—2015年)长期担任自治区主席(1953—1955年)、自治州州长(1955—1992年)。第44代召片领刀世勋(1928年—2017年)后来成为学者。\n\n地理\n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拥有中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n\n气候\n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北有哀牢山、无量山为屏障,阻挡了南下的寒流;南面东西两侧靠近印度洋和孟加拉湾,夏季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气流的影响,造成西双版纳气候终年温暖湿润,无四季之分,只有干湿季之别。干季从当年11月到次年4月,湿季从5月至10月。全州各地年平均气温在18.6~22.9℃之间。\n\n河流\n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与老挝、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水路相连,是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黄金水��,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n\n植物\n全州森林面积154.63万公顷,有勐养、勐腊、勐仑、尚勇、曼稿、纳板河流域6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2万亩,其中70万亩为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域内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特有植物153中,如望天树、红光树、云南肉豆蔻、四薮木、黄果木、胡桐、美登木、三尖杉等等。濒危植物134种,如西南紫微、铁力木、云南石梓、云南美登木等。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n在各种植物中,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全州有中草药1724种,经过鉴定的有500多种。其中,有芳香健胃药砂仁,健胃驱虫药槟榔,有制造国产血竭的主要原料龙血树,制造云南白药的主要原料七叶一枝花,制造降压灵的萝芙木,制造奎宁的金鸡纳树等等。在西双版纳这个“植物王国”里,水果资源、花卉植物、油脂植物、香料植物、染料植物、纤维植物、淀粉植物、蔬菜植物也十分丰富。西双版纳为亚洲大叶种茶原生地,是驰誉中外的“普洱茶”主要产地。\n\n动物\n丰富的植物和温和的气候,是动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家园,西双版纳有脊椎动物762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539种),占该国脊椎动物类1/4;无脊椎动物3000多种,鸟类427种,占该国鸟类种数36%;哺乳动物108种,爬行野生动物74种,鱼类100种,被誉为“动物王国”、“天然动物园”。在这些野生动物中,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就多达109种,不仅保存着中国最大的野生亚洲象种群,还较为集中地分布着野牛、印支虎(又称勐腊虎、孟加拉虎印支虎)、绿孔雀、巨蜥、蟒、黑冠长臂猿、犀鸟 及仅产于此地的鼷鹿等珍稀动物。\n\n矿物\n西双版纳州矿产丰富,拥有岩盐、铁、铜、锰、钴、稀土(磷钇矿、独居石)、褐煤、油页岩、铅、锌、汞、钨、金、高岭土等矿产。\n\n生物多样性\n西双版纳的多样生物种群在云南和中国都占比很多。出于热带气候和偏远地区,许多物种直到最近才统计其中。除丰富的植物外,西双版纳还是最后几头仍在中国的亚洲象的家园,该物种甚至在几百年前就游遍了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人们建立了保护区来保护大象,但这五十年来的天然橡胶种植园威胁了植物多样性并完全摧毁了热带雨林,取而代之的是单一耕作的巴西树。\n版纳西番莲是最近发现的一个西番莲属的特有种。\n\n政治\n现任领导\n历任领导\n行政区划\n西双版纳州下辖1个县级市、2个县。\n\n县级市:景洪市\n县:勐海县、勐腊县\n\n人口\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1,301,40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33,5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7,892人,增长14.81%,年平均增长率为1.39%。其中,男性人口为684,765人,占总人口的52.62%;女性人口为616,642人,占总人口的47.3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1.05。0-14岁的人口为228,963人,占总人口的17.59%;15-59岁的人口为906,398人,占总人口的69.65%;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66,046人,占总人口的12.7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5,021人,占总人口的8.0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12,550人,占总人口的47.0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88,857人,占总人口的52.93%。\n\n民族和宗教\n全州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39,036人,占33.7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862,371人,占66.26%。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98,605人,增长28.96%,占总人口比例增加3.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69,287人,增长8.74%,占总人口比例下降3.7个百分点。其中,傣族人口增加12,190人,增长3.8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2.66个百分点;哈尼族人口增加18,875人,增长8.7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个百分点。\n西双版纳傣族自称傣仂(ᦑᦺᦟᦹᧉ [tai˥˩lɯ˩]),说傣仂语。\n傣族人民世代居住在版纳,由于本地佛教传统历史悠久,并临近老挝、缅甸等佛教国家,上座部佛教(南传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类似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傣族和布朗族全民信仰上座部佛教,其他民族也有部分人信奉佛教。\n\n文化\n位于该州的六大茶山生产了部分20世纪最受瞩目的普洱茶。\n西双版纳拥有丰富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以其民俗、雨林、稀有植物和野生动物而知名。其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勐仑热带植物园、曼飞龙佛塔(曼飞龙白塔)、景真阁、野象沟、甘兰坝傣族村寨。\n著名的传统节日是哈尼族“嘎汤帕”节、基诺族“特懋克”节、瑶族“盘王节”、彝族“百诗佳”节和傣族新年(又称泼水节)。而傣族新年每年的4月13日持续至15日,共3天。除了泼水节,它还有赛龙舟、孔明灯等其他活动。\n\n著名景点\n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n西双版纳主题乐园\n野象谷\n橄榄坝\n独树成林\n曼听公园\n勐腊望天树\n民族风情园\n曼飞龙塔\n景真八角亭\n曼春满佛寺\n曼短佛寺\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景真八角亭\n曼飞龙塔\n曼短佛寺\n曼春满佛寺\n\n特产和小吃\n茶叶:普洱茶\n象脚鼓\n筒帕与香包\n血竭\n绞股兰\n热带水果:菠萝蜜、红毛丹、油梨、莲雾、番木瓜、无眼菠萝、芒果\n香茅草烤鱼\n竹筒饭\n青苔\n油炸牛皮\n\n友好地区\n美国奥斯汀\n 老挝琅勃拉邦省\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doc_id": "5771", "title": "周恩来", "text":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乳名大鸾,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国近代政治家、革命家、外交家,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长期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等要职。\n周恩来出生于清朝末年,早年在家中私塾接受教育。在其亲生母亲万氏与养母陈氏都因病早逝后,随其伯父离开江苏故居,北上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岭、沈阳等地求学。1913年,赴天津私立南开中学堂(今天津市南开中学)就读,后于南开大学肄业。曾短期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并为旅法共产主义小组和中国少年共产党骨干。1924年回国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委员兼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政治委员、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历次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并指挥长征。在西安事变中,他代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签订合约,共同对抗日军。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担任国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负责国共双方军事与政治调停。日本投降后,陪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前往重庆,与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介石于重庆谈判。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担任代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代表中共参与北平和谈。\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直至1976年1月逝世。1949年至1958年期间,曾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此外,他也担任过中国共产党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要职,并主持了中国的“一五计划”和“两弹一星”工程。\n周恩来有兄弟两人,名为周恩溥与周恩寿。与夫人邓颖超于1925年在广州结婚。两人没有亲生子女,但收养了包括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内的数名烈士遗孤。其曾用过的笔名或化名包括飞飞、飞、伍豪、伍、周少山、少山、冠生、冠、维思、陈宽、胡必成、赵来等。\n\n生平\n早年岁月(1898-1919)\n童年时期\n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公元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城内驸马巷的周家宅邸中。祖籍浙江绍兴,祖父周骏龙(又名攀龙,字云门,后改名周起魁,1844-?):22出生绍兴,为宝祜桥周氏,家族聚集地为绍兴宝祜桥的百岁堂。在清咸丰年间19岁跟随其二哥周骏昂北上淮安,随馆学幕,并在此定居,曾代理安东、阜宁、桃源等县知县。海州直隶州知州。外祖父万青选(1818-1898年)为江西南昌人,曾先后三次出任清河(今淮安市清江浦区)知县达十年,官至淮安府同知。\n周恩来的生父名周贻能(后改名劭纲,1874-1942年),忠厚不善交际,在外省谋事微薄收入。生母名万冬儿(1877-1907年),性格开朗处事精明,全力持家。其出生后不久,即过继给早逝的叔父周贻淦为嗣,后由守寡嗣母陈氏抚养长大:23:11。童年时期的周恩来命途多舛,出生时家族已然濒临败落,年幼的周恩来曾随家人多次迁徙住所。因生母与养母重视教育,故幼年的周恩来在读书、习字等学业上颇有成绩。1903年,周恩来进家塾,取学名恩来,字翔宇。1907年春,生母万氏病逝。1908年7月,继母陈氏早逝。两位母亲的接连病故,加之父亲又常年在外谋生,促使刚满10岁的周恩来操持起照顾年幼弟弟等的艰难家事,这也催生了其早熟独立的性格与不俗的办事能力。1910年春,周恩来到奉天省银州(今铁岭县)堂伯父周贻谦家寄居,入银冈书院;同年秋移居奉天府伯父周贻赓家,入新建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丁班。自此周恩来再未回过家乡淮安。在小学期间,教师介绍章太炎的《国粹学报》和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大大开阔了周的眼界。\n\n中学时期\n1913年8月中旬,周恩来考入天津南开学校,编入己三班(后改丁二班):12。学校也免去了其学杂费,这是南开当时唯一的一个免费生名额:16。1915年10月17日,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成立十一周年纪念会上,曾参加话剧《一元钱》的演出,反串出演女主角:16。1914年3月上旬,周也与同学共同发起“敬业乐群会”,办《敬业》月刊:13。1915年8月30日,南开学校《校风》周刊创刊,周恩来为该刊成员:16。\n\n大学及留学生涯\n1917年秋,周恩来赴日本求学,先在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修读日语,同时也在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旁听,此间应考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以及第一高等学校,但皆未被录取。周恩来在日本期间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曾申请进入河上肇所在的京都帝国大学就读。1919年4月,得悉南开学校即将创立大学部,周恩来决定返回母校南开念书。临行前,他将《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书赠给了南开同学张鸿诰。\n回国后,周恩来在校长张伯苓处做秘书,张也允诺他来南开读书。此后不久,五四运动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运动,联系同学,参加集会,并与天津学联的负责人马骏创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宣传爱国思想。1919年9月,周恩来到南开学校大学部,获准免试入文科学习,学号为62号,其后大学部正式改名南开大学。在学期间,周表现优异,尤其作文能力一流,被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器之为“宰相之才”,一语成谶。当月中旬,周恩来联合郭隆真、邓颖超、刘清扬等人组织成立了进步爱国团体“觉悟社”。在此期间,周恩来还主编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31,并用笔名“伍豪”在报刊上发表时评文章:36:23。1920年1月末,周恩来等四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当时的直隶省公署请愿,被当局拘捕:24投入监狱,半年后才获释。南开大学校方在直隶省教育厅的压力下,开除了包括周恩来在内的被捕学生学籍:43。为此,南开校父严范孙特地捐款7000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同窗李福景出国深造。1920年11月,周恩来乘船赴法国勤工俭学,抵法后,陆续在巴黎的阿利昂法语学校和法国中部的布卢瓦学习法文,在此期间自觉吃力,仍多依赖英文阅读。\n\n投身革命(1919-1927)\n1919年,周恩来参与了五四运动,在此运动期间,他和其未来的妻子邓颖超相结识。1921年初,周恩来准备投考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45:47,并在雷诺汽车厂做工,也在巴黎结识了同为赴法勤工俭学的邓小平,两人成为终生好友及革命伙伴。1922年3月,周恩来从法国巴黎移居德国柏林,并于6月返回巴黎布隆恩参加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的成立仪式。在旅欧的岁月中,年轻的周恩来就表现出卓越的政治领导天赋和强烈的政治倾向。1921年3月,他经张申府和刘清扬介绍,加入了共产主义小组,随后与张申府、刘清扬、赵世炎、陈公培共5人一起建立了旅法共产主义小组,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在欧洲建立的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54-57。虽然该小组无代表参加当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但仍被认为是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的8个共产主义小组之一。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签署《孙文越飞联合宣言》,允许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必须服膺三民主义、服从国民党的纲领、遵守国民党的纪律、不能“赤化”国民党,于是,周恩来于当年6月在巴黎以个人身份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于11月任国民党旅欧支部执行部总务科主任(执行部部长王京岐)。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正式推行“联俄容共”的政策,接受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这项主张后来被宣传成为“联俄、容共、扶助农工”及国民党与共产党的首次合作。\n此外,由张申府推荐,周恩来回国,出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时任主任为戴季陶),两个月后继任为政治部主任:70,并主持建立主要由共产党骨干组成的“叶挺独立团”:17。1925年,周恩来与蒋介石等人相继组织领导了第一、二次东征:73-75。1925年7月10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九十四次会议通过“请派汪兆铭为党立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请以周恩来为党军第一师党代表”。7月16日周恩来接到国民党中央秘书处这一人事任免决议书。1925年8月7日��恩来写信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表示当日抵本师司令部就任中国国民党党军第一师党代表。1925年8月8日,周恩来与女友邓颖超在广州结婚:81。周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副党代表,并被授予国民革命军少将军衔:76-78,82。1926年“中山舰事件”后,周恩来辞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之职,并在年底前往上海,出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99-100。\n\n第一次国共战争(1927-1936)\n第一次国共内战初期\n1927年3月,周恩来领导发动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暴动,迎接北伐军入城:105-111。同年“四一二政变”之后,国共合作破裂:112-113。1927年8月1日,周恩来与张国焘、贺龙、叶挺、朱德等人发动南昌起义:40:123,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主要缔造者之一:115-116,同月,在中共八七会议上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24。1928年4月,周赴莫斯科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42,并当选为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常委会秘书长。当年11月,返回上海,此后至1930年初,周恩来是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者。\n1928年11月,周恩来与向忠发、顾顺章组成中共中央特别任务委员会(简称“特委”、“特科”),下设中共特别行动科:117,并以学生时代的笔名“伍豪”为化名开始从事地下工作,“特委”的工作主要包括情报收集、锄奸、渗透国民党党政要害部门等,其中,由顾顺章负责的“特科”三科(俗称“红队”、“打狗队”)负责暗杀活动:43-44,被称之为“伍豪之剑”。1930年3月,周恩来离上海经德国前往莫斯科,7月在联共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作了报告,次月返沪。9月,和瞿秋白一起纠正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并主持召开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周恩来出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及中共中央军委书记。\n1931年4月,顾顺章突然变节,供出了恽代英等中共高层领导人,为了保证中共中央的安全及存续,顾顺章家中九人被特科暗杀,此即“爱棠村事件”。此前,在1929年,彭湃、杨殷、颜昌颐等中共领导人被叛徒白鑫供出并遭国民党杀害,周恩来、陈赓等人亦设法暗杀了白鑫:170-171。爱棠村事件后,周恩来于当年年底离开上海,前往位于江西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1932年10月,中共苏区中央局在宁都召开会议,由周恩来主持,史称宁都会议,会议的矛头主要针对毛泽东。任弼时等时任中央局领导以临时中央的行动方针为依据,批判毛泽东“专去等待敌人进攻的右倾主要危险”,并提出把毛召回后方、免除军事指挥权和前方由周恩来全权负责指挥作战的建议。最后经周恩来斡旋,会议决议毛泽东继续留在前方继续辅助周恩来指挥,但毛执意离开前方,称“前方何时电召便何时来”。\n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由上海迁入江西苏区。当年春天,周恩来和朱德一起领导和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并取得大胜。同年秋,李德受共产国际派遣也从上海到达瑞金,任军事顾问,这时正值国民党军队发动第五次“围剿”,时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博古完全依靠李德指挥军事。由于军事战略的错误,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严重困境,中共中央与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即长征)。为统筹转移事宜,中央成立了三人团作为党和红军的最高领导机构。其中,博古负责政治,李德负责军事,周恩来则负责监督军事计划的执行,史称“老三人团”。\n\n长征和遵义会议\n1934年,中共中央与红军开始长征:58,路线辗转迂回、艰难险阻不计其数。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根据目前中国官方的说法,“三人团”由于受到王明“左倾”路线影响,遭到了毛泽东、刘少奇等人的批评,且在湘江战役中,红军折损过半,周恩来随即认识到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严重影响,并在遵义会议中支持毛泽东的领导,对毛泽东重掌军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n遵义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参加党和红军的决策;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为由朱德、毛泽东负责军事指挥,周恩来成为受党内委托在军事指挥上的最后定调者。会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在毛泽东提议下,张闻天代替博古在党内负总责;毛泽东为周恩来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60-61。随后在3月中旬,又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毛泽东和王稼祥为成员的三人���事指挥小组,亦称“新三人团”:61,全权指挥红军作战,但不久周恩来即罹患重病,毛泽东遂逐渐取代周恩来负责指挥。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为团结红四方面军,周恩来辞去红军总政委职务,由张国焘接任。当年9月,在南下与北上问题上争执不下的红军发生分裂,中共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的三军团和军委直属队,脱离右路军中的四方面军部队,秘密连夜北上。次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到达陕西北部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62。\n长征期间,周恩来在毛儿盖(今属四川省阿坝自治州)附近突患阿米巴痢疾,病情危急。警卫员从远处雪山上取冰冷却,并服用特效药,最终得以康复。四十余年后,周恩来曾于1975年在信中向毛泽东提及当时的病情:“而这一大肠内的肿瘤位置,正好就是四十年前我在沙窝会议后得的肝脓疡病在那里穿肠成便治好的,也正是主席领导我们通过草地北上而活到现在的。”\n\n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n此前,日本已于1931年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战争,并占领了东三省,扶持了满洲国傀儡政权。此时国民党与共产党缠斗不休,使日本在华势力不断扩张膨胀,中国的主权及民族危机日益深重。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兵谏国民党领袖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此间,周恩来代表共产党前往西安同国民党谈判,促成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使中国结束了内战中的相持局面,两党开始联手应对日本侵略。\n\n抗日战争(1937-1945)\n抗日战争期间,周恩来任国军政治部副主任兼第八路军驻渝办事处主任,此间周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担当国共之间的党务交涉工作。同时,周恩来主持了重庆《新华日报》的发行工作,宣传中共主张。1938年,周恩来同王明在武汉主持中共长江局工作,坚持“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但后来在整风运动中作为与教条主义相唱和的经验主义代表而遭到批判。\n1939年7月,周恩来与江青等人一起前往“华北联大”作题为《中国抗战形势》的报告,途中江青所骑骡子在过小沟时惊吓了周恩来的坐骑,周摔下后正好撞在石岩上,致使右臂粉碎性骨折。在这之后,周恩来落下了右臂无法伸直的残疾。事后,蒋介石派自己的道格拉斯专机送周恩来前往苏联治疗(接到乌鲁木齐后由苏联方面接到莫斯科)。在苏联期间,周恩来除了向苏联与共产国际方面汇报工作外,也带回了共产国际对中共的一些资助。\n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周恩来为《新华日报》题诗曰:“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对国民党军队的做法表示抗议。同年,中条山战役国民党军失败后,重庆《大公报》指责中共军队在山西招兵买马,游而不击,周恩来撰文谴责,后《大公报》将此文章一并发表。\n1943年,中共中央于所在地延安进行整风运动,毛泽东、刘少奇等指责周恩来犯了右倾路线错误,并且犯有与胡宗南交涉不当等过失,周恩来被迫认错并多次公开检查。此段时间,因周恩来曾与王明共事,而被毛泽东、刘少奇等定为“经验宗派代表”和“教条统治的帮凶”遭受严厉批判斗争,周被迫承认“我连续犯了罪过”、“中心关键在于反毛泽东”、“宁都篡军为最高峰”、“一直考虑到我是否也如王明,敌我不分,这才使我猛醒”。为此,共产国际领导人季米特洛夫于1943年12月专程向延安发信,表示不应当使周恩来和王明这样的人孤立于党,1944年1月毛泽东连续复电季米特洛夫表示其与周恩来关系非常好,并无矛盾。\n1945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周恩来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中央书记处书记。1945年8月,中共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出任副主席。当月,日本向同盟国军队投降,抗日战争结束。\n\n国共第二次内战(1945-1949)\n抗日战争结束后,国共两党的关系问题重新浮出水面。战后不久,周恩来陪同毛泽东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重庆谈判,使国共双方关系缓和并达成了国共《双十协定》。此后,周率中共代表团留在重庆和南京。1946年,周作为共产党代表同国民党代表张群(后改为张治中)、美国的马歇尔将军组成了“三人委员会”,下辖“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目的是禁止国共双方军队的战斗接触,妥善处理双方军队的相处与整编问题,以及谈判停止国、共两党军事冲突的协议:105-107。\n1946年11月,由于在军队国家化和新政府组成等问题中,双方无法调和意见分歧,国共和谈失败,两党再��操戈,第二次国共内战(即解放战争)爆发,周恩来也从南京返回延安:107。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中共中央所在的陕甘宁边区,甚至一度攻占延安,周恩来则跟随毛泽东在陕北地区迂回转战:109。1948年11月,中共部队展开战略反攻,周恩来兼任中央军委代总参谋长,和毛泽东一同领导指挥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117-119,均获胜利。1949年4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同以张治中为首的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进行了20天的和平谈判,谈判最终于4月20日破裂,中共军队随即发动渡江战役,致使中国国民党领导的中华民国政府遂丧失统治全国的基础,最终败退台湾。中国共产党最终取得了中国大陆地区的控制领导权,开始筹备建国事宜。\n\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1949-1966)\n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级政府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之一。10月21日,政务院成立,周恩来在第一次扩大政务会议宣布政务院任务:“政务院是首脑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之下进行国家事务工作。”12月22日和12月23日,周恩来对全国农业会议、钢铁会议、航务会议代表讲话,谈及城乡关系、内外关系、工商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上下关系。新中国成立之初,因不少故乡亲友要求官职,周曾召集家庭会议,定下“十条家规”:①晚辈不准丢下工作专程来看望他,只能在出差顺路时去看看;②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③一律到食堂排队买饭菜,有工作的自己买饭菜票,没工作的由总理代付伙食费;④看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得用招待券;⑤不许请客送礼;⑥不许动用公家的汽车;⑦凡个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别人代办;⑧生活要艰苦朴素;⑨在任何场合都不要说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⑩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n1950年5月19日,中央军队整编复员委员会成立,主任周恩来,副主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6月28日,周恩来以外交部长名义发表声明:“我现在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声明:杜鲁门二十七日的声明和美国海军的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7月25日,周恩来作《妥善救济失业教师、处理学生失学问题的指示》。\n1954年,承担中央政府职能的国务院成立,周恩来出任其首任总理,成为中央人民政府的首长:130。同时,周也担任了中共第八、九、十届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和第八、十届中共中央副主席。周也担任了全国政协第一届副主席和第二、三届的主席。在担负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日常事务的同时,周恩来和毛泽东一起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并亲自主持制订和组织实施了若干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n\n国家建设与反冒进\n建国初期建设\n1949至1952年间,周恩来组织领导了中国大陆的国民经济恢复工作。至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均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在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周恩来领导了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4年9月,周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目标。1956年1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的会议上作《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会后主持制订了《1956年至1967年科学发展规划》(十二年科技规划),推动了国家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n\n高饶事件\n建国初期,毛泽东仿效苏联设立了计划委员会,高岗任主任,将原属政务院的主管经济部门调走,周恩来被架空,仅分管外交工作。同期,毛泽东多次批评刘少奇,而高岗乘机夺位,刘高矛盾也恶化。于是周恩来和刘少奇联手,在毛泽东的同意下,于七届四中全会上批斗高岗,使之下台。\n\n反冒进\n1955年,在经济好转的形势下,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为首的部分领导人开始倾向于冒进,在经济建设领域提出了一系列超越现状的过高指标。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起草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简称《农业四十条》。其规定,粮食和棉花的产量在1967年分别由1955年的预算计数3652亿斤、3007万担增加到1万亿斤、1亿担,每年分别以8.8%、10.5%的速度递增。为保证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周恩来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反“冒进”的主张,却因此遭到毛泽东的批判。1958年1月2日至4日,毛泽东在杭州召开华东地区四省一市中共党委书记会议,毛泽东严厉批评反“冒进”,并表示“右派的进攻,把一些同志抛到和右派差不多的边缘,只剩了五十米,慌起来了。”周恩来被迫作检讨。1月11日,毛泽东又主持召开南宁会议,并当众对周恩来说:“你不是‘反冒进’吗?我是反‘反冒进’的!”。5月15日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周恩来被迫再次进行检讨,大会将这个8千多字的检讨稿作为会议材料印发代表。会后周恩来向中共中央提出“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是否适当”的问题,1958年6月9日,中共中央专门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邓小平和彭真、彭德怀、贺龙、罗荣桓、陈毅、李先念、陈伯达、叶剑英、黄克诚。会上讨论了周恩来等人的工作安排,与会者一致认为:周恩来“应该继续担任现任的工作,没有必要加以改变”。 但在此前后周恩来被免去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外交部长等兼职,在一段时间里失去了经济工作的发言权。\n\n庐山会议\n1959年7月2日,出席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提出大跃进中的问题。16日,毛泽东将彭德怀的信印发给会议各小组讨论。23日,毛泽东发言,指责这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的问题。26日,周恩来召集国务院各部部长、副部长座谈会,介绍庐山会议的情况,提醒到会人员划清政治方向和工作态度的界线。8月2日,出席在庐山举行的八届八中全会,全会通过了《为保卫党的总路线、反对右倾机会主义而斗争》的决议和《关于以彭德怀为首的反党集团的错误的决议》。\n\n七千人大会前后\n1960年至1964年,为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和扭转经济困难局面,周恩来和国家主席刘少奇、总书记邓小平领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使国民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n1960年3月2日,周恩来读书小组召开学习《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结束会,周恩来称:“中苏两国情况不同,经验不能照抄。斯大林对中国革命有有利于中国革命的意见,也有不利于中国革命的意见。斯大林有他成功的一面,就是在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但弄得农业长期不能发展。斯大林第二个问题是肃清党内派别问题,分了很多阶段,才战胜了反对派,统一了党的组织。但他将人民内部矛盾当做敌我矛盾处理,于是肃反扩大化了。斯大林第三个问题,是领导卫国战争胜利的问题,斯大林有失去警惕性忽略防御的一面,但是敌人深入了,他还是坚决抵抗。斯大林三大成绩之下,都有他的片面性。一国胜利以后没有将革命继续下去:党内斗争极端化了;战争胜利后骄傲了,发展了大国主义。”9月30日,周恩来签发中共中央批转国家计委《一九六一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在周恩来亲自修改中提出:1961年要把“农业放在首要地位,使各项生产、建设事业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10月,周恩来主持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又称为“十二条紧急指示”:要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农村人口出来太多,农忙时应当把百分之八十的劳动力用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今冬明春应大抓生活,大搞生产。12月12日至12月14日,周恩来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总结经验和重新作出决策:“我们做了错事,看来有一半是由于经验不足。今后必须慎重,要很好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变目前的状况,关键在于领导,在于决策,在于我们这些人。高指标几年了,这次允许我们试一次低指标。如果低错了,我们承认错误就是了。明年减低速度,这决不是什么消极的措施。这是为了经过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之后,使我们的经济工作有更大的改进,是我们主动搞的有计划的‘马鞍形’。许多错事中,人为的因素占三分之一以上。既然这样下去不行了,就不得不主动地搞‘马鞍形’。”\n“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影响中国经济建设以至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在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上通过。3月19日,周恩来在广州到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中南、华北小组参加讨论:“是好是坏,要从客观存在出发,不能从主观想像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必须实事求是。我们下去调查,必须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比较。事物总存在内在的矛盾,要分别主次:总有几个侧面,要进行解剖。各人所处的环境总有局限性,要从多方面观察问题;一个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要多听不同的意见,这样才利于综合。事物总是发展的,有进步和落后,有一般和特殊,有真和假,要进行比较,才能看透。下去调查要敢于正视困难,解决困难。一个困难问题解决了,新的困难问题又来了。共产党人就是为了不断克服困难,继续前进而存在的。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人的品质。”6月19日,周恩来在新桥会议发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就是民主作风不够。我们本来要求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现在却有好多人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想,总还是想的,主要是不敢说不敢做,少了两个‘敢’字。想得、说得、做得偏了一些是难免的,这并不要紧,只要允许批评自由,就可以得到纠正。可只许一人言,不许众人言,岂不成了‘一言堂’么?‘一言堂’从何而来?是和领导有关,所以,我们要造成一种民主风气。我首先声明,今天我的讲话允许大家思考、讨论、批判、否定、肯定……”\n1962年1-2月,北京中央工作扩大会议召开(即“七千人大会”),周恩来在大会上提倡“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话归纳起来就是:实事求是”。1962年4月,被中断3年之全国政协第三届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作《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讲话,200多名委员发言,提出400多件提案。1963年1月,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仍派遣人员在海外持续购入黄金,以控制物价。\n他在任期间,还支持水利建设和国防科技事业发展,主持兴建了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并且是中央专委主任,两弹一星(核弹、导弹、人造卫星)工程的总策划与总指挥。他对统一战线工作、知识分子工作、文化工作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也都给予特殊的关注。\n1964年,周恩来亲自导演了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为了突出毛泽东,周恩来将剧目中南昌起义一节更换为秋收起义。10月16日,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全体演员,祝贺演出成功和原子弹爆炸成功。同一年,周恩来亲自指导修改了歌曲《大海航行靠舵手》,把歌曲推向全国。\n\n外交突破\n1949年至1958年间周恩来还兼任外交部长:130-131,参与制定和执行了一系列重大的外交决策。1949年10月3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复电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中苏正式建交。1950年1月,周恩来同毛泽东先后到莫斯科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等进行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并就旅顺口、长春铁路、经济援助等问题达成协议。朝鲜战争时期,周恩来领导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的停战谈判工作。1953年12月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了作为国与国关系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率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经过谈判达成印度支那停战协议,使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的独立获得国际承认。\n1955年,周率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抵印度尼西亚万隆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在万隆会议召开前,国民党情报部门在香港短暂停留的“克什米尔公主号”(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的包租飞机)上安装了美国中情局提供的炸药,机上11名记者全部遇难,周恩来因阑尾炎手术事先改变行程,幸免于难。不过周恩来仍然坚持赴会,并在会上主张“和平共处”,反对“殖民主义”,提倡“求同存异、协商一致”,促进了会议的最终成功。会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双方签订了《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关于双重国籍问题的条约》,解决了印尼华人的国籍问题。\n1955年,周恩来与埃及总统纳赛尔会晤,1956年5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埃及建交。此外早期和美国的接洽也在暗处进行,为了召回被美国滞留控制的钱学森等科学家,周恩来利用外交手段,中美双方进行了十余轮谈判,并提前释放11名美国飞行员,以换回钱学森等人。1957年3月,周恩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政协二届三次会议中,解释解决中缅边界问题:“我们国家决定一个政策,根据政策进行的,不管是内政外交的措施,凡是关系大的,能够尽量地多讨论多商榷,总是对事情��好处的”。1960年8月1日,周恩来在瑞士驻华大使纳维义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称:“中国愿同各国和平共处,维护世界和平,并主张亚洲和太平洋沿岸各国包括美国在内,签订一个互不侵犯的和平公约,把整个地区建成没有核武器的地区。这当然是一个长期努力的方向,但是,我们将为此做不懈的努力。”1964年,周恩来会同法国总统戴高乐的特使、法国前总理富尔,在上海达成协议。当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建交公报,中法建交。同月,周恩来访问几内亚。到达当日,几内亚为此全国放假一天,首都当地居民几乎倾城夹道欢迎。总统杜尔亲自驾车拜访。\n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外交部,决定中止有关合同,撤走全部专家;7月底,经过毛泽东、周恩来等讨论后,由中国外交部覆照苏联驻华大使馆,希望苏联政府重新考虑并改变决定,因为违反中苏友好条约及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友好关系的准则。1964年11月,随着赫鲁晓夫的下台,周恩来、贺龙率领代表团访问苏联,试图修复中苏关系。然而11月7日晚宴期间,苏联国防部长马林诺夫斯基酒后对贺龙说道:“不要让赫鲁晓夫和毛妨碍我们。”“我们已经把赫鲁晓夫赶下台了,现在该你们把毛泽东赶下台了。”周恩来向勃列日涅夫提出抗议,并率领代表团离开当日晚宴。\n\n文化大革命前期、中期(1966-1972)\n文革前期\n1966年2月1日,主持召开北京、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河南、辽宁八省、市、自治区抗旱会议,研究对付灾害、振兴农业的对策和措施。3月8日,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主持会议部署抗震救灾工作。9日,赴震中灾区慰问。22日,邢台地区再次发生地震。4月1日,再赴震中灾区慰问。\n\n参与文革\n1966年学生串联期间,周恩来也参与了工作组。1966年8月1日,出席毛泽东主持的八届十一中全会。3日,全会通过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制定的《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周恩来站在毛泽东一边,积极维护文化大革命。12日,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新的政治局常委排名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林彪成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周亲自劝说并秘密迎接林彪至北京,并首先称呼林彪为毛泽东的“亲密战友”。18日,红卫兵以破“四旧”为名准备冲入故宫,周恩来指示关闭故宫,并通知北京卫戍区派一个营的部队前去守护。23日,国务院拟定机关“文化大革命”的十条意见稿,在次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上被否定。30日,得知章士钊家被红卫兵所抄的情况,将其秘密转送到三○一医院保护,同时,开列了一份应予保护的干部名单。31日,国务院起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文化大革命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通知稿》,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中央各部门对党和国家要害、机密部门和单位,必须坚决进行保护,次日毛泽东批示:此件不发。9月2日,起草《有关红卫兵的几点意见》,对红卫兵运动提出十条要求,在次日的讨论会上被否定。10月9~28日,出席毛泽东主持的中央工作会议,陈伯达作《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的两条路线》的报告,集中批判刘少奇、邓小平。1967年1月8日,造反派冲击中南海各门,要求揪斗刘少奇、邓小平、陶铸及其它中央负责人,把冲中南海的造反派召集到人民大会堂,劝阻这样的行动。2月11~16日,二月抗争后,由中央文革碰头会取代周恩来主持的中央碰头会。\n\n武汉事件\n7月20日,武汉发生七·二〇事件,飞赴武汉找军区干部谈话,稳定局势。21日,安排毛泽东乘飞机离开武汉到上海。22日,为稳定武汉局面,约陈再道、钟双华、傅传作、刘丰、牛怀龙等十二位同志来京商讨。对于周恩来在文革期间的表现,一般认为周恩来顾全大局、相忍为国,尽力利用各种渠道从不同的方面减少动乱带来的影响,被江青等人称为“灭火队长”,并保护了大批老干部,但也有记载相左的其他文献,包括陈再道案和孙维世案,但史学界争论不一。对于周恩来与刘少奇专案组的关系,杨成武则认为周实际上担任中央专案组负责人和领导者,并针对刘少奇、贺龙、彭真等人主持专案工作。\n文化大革命时,不少古迹文物在“破四旧”的名义下遭受浩劫,周恩来不断设法予以保护,从而挽救了大批珍贵文物,为中华文化存续做出重大贡献,其中著名的实例有派军队进驻保护杭州灵隐寺、北京故宫、莫高窟以及拉萨的布达拉宫等。\n\n伍豪���件\n1967年,天津的学生查阅1932年的旧报时,发现《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即1932年2月,国民党用“伍豪”的名义发表周恩来宣布退党的声明),随即将报纸抄件送给中央文革小组。5月18日,江青将南开大学造反派送来的材料送林彪、周恩来、康生,并附信说:“他们查到一个反共启事,为首的是伍豪,要求同我面谈。”19日,周恩来在江青的信上批道:“伍豪等脱离共党启事,纯属敌人伪造”,“我当时已在中央苏区,在上海的康生、陈云同志均知为敌人所为,故采取了措施”。同日,为此写信给毛泽东,将1931年至1932年的有关事件编为《大事记》,一并送毛泽东阅。信中说:“连日因忙于四川和内蒙问题,并同内蒙军区请愿战士分批谈话,直至今天才抽出一天工夫翻阅上海各报。”“现在弄清楚了所谓‘伍豪等启事’,就是1932年2月28日的伪造启事”,“伪造启事和通过申报馆设法的处置,均在我到江西后发生的”。毛泽东阅后批:“交文革小组各同志阅,存。”1968年,北京大学有学生再次向中央反映“伍豪事件”,毛泽东一开始沉默不语,后亲自批示这是污蔑。\n\n中苏冲突\n1969年3月2日,珍宝岛事件爆发。4日,要求不冲、不砸、不烧、不抓、不打苏联驻华使馆、机构和苏联在华人员,群众队伍同外国驻华使馆之间划一道线。21日,召集黄永胜、吴法宪、温玉成、陈锡联及总参作战部有关人员开会,针对苏联军队可能强占中国珍宝岛的态势进行商定。之后,从莫斯科传出消息,说苏联要用核武器轰炸中国的战略基地、原子基地。\n\n中共九大\n1969年,中共九大召开,周恩来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周恩来在会上发言,高度称赞“林彪同志是南昌起义失败后率领一部份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接受毛主席领导的一位光荣代表”。在九届一中全会上,周在毛泽东、林彪不赞成情况下,带头积极支持江青、叶群进入中央政治局。1970年九届二中全会,汪东兴以及林彪集团成员与张春桥之间激烈冲突,引起毛泽东反击。周与康生跟随毛批判陈伯达和吴法宪,进一步受到毛信任:18。10月17日,黄永胜等以“林副主席第一号令”正式下达林彪的《紧急指示》,全军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周恩来与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分批会见在京一些老同志,向他们宣布毛泽东和党中央关于战备疏散的决定。\n\n林彪事件\n1971年春,毛泽东针对陈伯达和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全面政治斗争,并将斗争引向林彪。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先后主持华北会议及军委座谈会,对黄永胜,吴法宪等人进行批判。在毛泽东、林裂痕越来越大时,周恩来奔走中间缓和关系,提议林彪主动找毛泽东道歉,但未能奏效。8月,毛泽东秘密南巡批判林彪,北京仅周恩来知情,以保密电话随时联系毛泽东。9月12日,毛泽东返回北京,当日夜,林彪出逃,周恩来全程主持了对林彪事件的处理。并在9月24日主持逮捕黄、吴、李、邱。林彪身亡后,《我的伯父周恩来》一书中说,周恩来先和众人一起露出久违的微笑,在只剩下纪登奎和周恩来两人在人民大会堂东大厅时,周恩来当即失声痛哭。由于林彪之死,周恩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内的第二号领导人,仅次于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n\n外交进展\n尽管国内政治混乱,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仍有成效。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达成一致,由中国方面派遣人员技术及材料,援建坦赞铁路。\n\n乒乓外交\n1971年4月7日,对外宣布正式邀请在日参赛的美国等国家乒乓球队访华。14日,正式接见参加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应邀访华的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英格兰和尼日利亚乒乓球代表团,说:“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们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21日,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转告美国政府:“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5月26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中美关系问题,并起草了《中央政治局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7月9日至11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双方先后同他举行六次会谈,最后商定尼克松于1975年5月前访华,并确定巴黎作为今后秘密联系渠道,中美华沙渠道不再恢复。10月20日至26日��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第二次秘访北京,并与周恩来就中美联合公报问题进行谈判。26日,双方就公报草案达成初步协议,中美关系改善。\n\n重返联合国\n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否决国民党代表的中华民国提案。\n\n中美破冰\n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应邀到中国访问。中午,到达北京。下午,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和基辛格。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为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举行欢迎宴会。22日至25日,周恩来同来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26日,陪同尼克松和夫人前往杭州和上海访问。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17,从而拉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n\n中日建交\n1972年7月6日,日本佐藤内阁下台,田中角荣就任内阁总理大臣。田中发表声明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9月23日,同郭沫若等会见并宴请日本日中备忘录贸易办事处负责人冈崎嘉平太等日本朋友。席间对客人们说:我国有一句老话,叫作“饮水不忘掘井人”。中国和日本不久就要恢复邦交了。邦交之所以能够恢复,这是由于松村先生、高奇先生、石桥先生和村田先生等人不畏困难,做出巨大努力的结果。你们也做出了努力啊!25日,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应邀访华,上午抵达北京。下午,周恩来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29日,签署两国政府联合声明,中日邦交恢复正常。\n\n纠左失败\n林彪事件后,周恩来组织进行批判极左思潮,对国民经济、对外经贸、科教文卫、民族统战等方面进行整顿。1972年9月30日,“两报一刊”国庆社论稿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先后两次在社论稿中写入“批判极左思潮”的内容,但均被姚文元删去。10月6日,《光明日报》发表周培源根据周恩来多次指示精神所写《对综合大学理科教育革命的一些看法》一文。张春桥、姚文元随即指使人撰写批驳文章,对周文进行围攻。14日,根据周恩来八月初以来多次强调要批判极左思潮的指示精神,《人民日报》用一个整版发表一组批极左路线和无政府主义的文章。为此,江青、姚文元组织批判会和批驳文章。周恩来说,林彪叛逃是极左路线必然的极左结果,但毛泽东坚持说林彪是极右,周恩来私下说:“明明是极左,怎么是极右!”1973年,国民经济局势得到明显好转。但毛泽东仍坚持文化大革命政策,周恩来的批左进程被迫中断。\n\n晚年(文化大革命后期)、逝世及相关纪念(1972-1976)\n身患癌症\n1972年5月,周恩来被查明罹患膀胱癌,其仍然带病工作,1973年2月,出现大量尿血的情况,这时血块堵住尿道口,使每次小便都是一场痛苦的挣扎。中共十大上,周恩来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在中共党内成为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领导人。同年,毛泽东以外交工作出现修正主义倾向名义,发动对周恩来批判,组成“中央帮助总理认识错误小组”。\n1973年10月,周恩来采纳了时任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国际法学家厉声教就领海宽度问题的重要建言,使得中国坚持了12海里而非200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并最终于1982年以既定12海里领海宽度签署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会议1982年最终通过了地位仅次于《联合国宪章》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国成为主要签字国家之一。\n\n批周会议\n1973年11月,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再次访华。毛泽东认为周恩来在与基辛格会谈中说了错话:634,屈从于美国,对周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之后,按毛泽东指示,由王洪文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周恩来的右倾错误,与会人员纷纷指责周恩来“严重右倾”,“屈膝投降”,“丧权辱国”,“蒙骗主席”,江青、姚文元等人上纲上线称这是“第十一次路线斗争”、周是“路线斗争的头子”。许世友跳到椅子上斥责周“想当儿皇帝”,邓小平也批评周恩来:“你现在的位置离主席只有一步之遥,别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即,而你却是‘可望而可即’,希望你自己能够十分警惕这一点。”。到12月9日,毛泽东对持续了十多天的批周会议表示了满意,称“开得很好”,同时批评了江青,称“十一次路线斗争,不应该那么讲”,“迫不及待”的是江青,并委过于外交部的唐闻生、王海容。之后,为避免不必要麻烦,周恩来夫妇制定“三不”政策:“不接见,不通电话,不来往”。邓颖超还叮嘱身旁工作人员:“江青来,总理都不让我们出来,生怕她一下看谁不��眼,惨了。”\n1974年5月,癌细胞扩散,6月开始,周恩来被迫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直到病逝,6月1日,第一次膀胱癌手术;8月10日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n\n批林批孔批周公\n这一年,毛泽东与江青等人发动批林批孔运动,批判党内“大儒”,后来直接点名“批周公”。10月,在周恩来的提议下,邓小平担任第一副总理,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12月,周恩来抱重病前往长沙,亲自与毛泽东讨论第四届人大的人事安排,阻止了四人帮的“组阁计划”。1975年1月,四届全国人大召开,周恩来作政府工作报告,重新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其后他再度担任国务院总理,但是身体已经极其虚弱。国务院工作移交第一副总理邓小平处理。其后,邓小平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解放军总参谋长(三副一总),在周恩来的支持下着手对当时的局势进行大范围整顿。周恩来对于复出后的邓小平给予大力的支持,并使国民经济持续保持增长趋势。\n\n评《水浒》运动\n1975年6月9日,贺龙逝世6周年后始办追悼会,周恩来最后一次出席追悼仪式。9月7日,周恩来会见罗马尼亚共产党中央书记维尔德茨率领的代表团,当时周恩来已经坦然道:“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10月7日,周恩来还不忘提醒杨度曾经加入过中国共产党,并在邓小平探望时,告诫邓须再三忍耐。1975年冬,评《水浒》运动发动,将《水浒传》人物宋江作为反面教材,影射党内投降派。9月20日,周恩来在进手术室进行癌症手术之前疾呼“我不是投降派!”,并给毛泽东写信请求邓小平接任总理,未获回应。1976年1月7日,在弥留之际,周恩来临终遗言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n\n逝世及出殡\n1976年1月8日北京时间9时57分,周恩来因膀胱癌医治无效,于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五医院逝世,享年78岁。从1974年6月1日第一次手术到1976年1月8日去世为止,他一共进行了13次手术,身心和工作都备受折磨。\n1976年1月14日下午,工作人员向毛泽东念中央送审之周恩来追悼大会上之悼词稿,毛泽东失声痛哭。周恩来逝世后,毛泽东已病入膏肓,没有出席周的丧礼。而“四人帮”的成员们对周恩来的逝世并没有表露哀悼,反而相互庆祝。\n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主持会议并致悼词,会场庄严肃穆,极尽悲伤。遵其遗嘱,周的遗体被火化且没有保留骨灰。其骨灰分别在高空被撒到了北京密云水库、天津海河入海口及渤海黄河入海口等地。出殡当日,灵车经过天安门广场时,百万首都群众聚集在长安街道路两边,自发组织起来悼念周恩来,即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中国大陆各地举行广泛的自发纪念活动。仅仅几天时间,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就放满群众敬献给周恩来的花圈。\n\n后续事件及相关纪念\n1976年4月清明节期间,大批北京民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悼念周恩来,声讨“四人帮”。4月4日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认为有人借纪念周恩来搞反革命活动,又将矛头指向事实上已被剥夺权力的邓小平。在得到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的批准后决定对天安门广场进行清场。4月5日凌晨,天安门广场群众被民兵和军警驱散,现场花圈被清理,还逮捕了一些人。群众提出“还我花圈,还我战友”的口号,最后遭到镇压。随后邓小平第三次下台。毛泽东逝世及“四人帮”被粉碎后,此事件被视为反抗四人帮倒行逆施的革命行动,为打倒四人帮和结束文化大革命奠定了群众基础。同年10月6日,华国锋联合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吴德等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十年的文化大革命。\n由于周恩来声望高企,每逢相关节点其纪念活动一直在民间及政界进行。2018年3月1日,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给予其高度评价,称“周恩来”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n\n家族与私人生活\n个人生活\n周恩来在留法期间,曾有过女友张若名,后因志向不同最终分手,此后双方仍以朋友相处。1923年,周恩来寄给邓颖超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背面写着“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此事后两人确定恋爱关系。1925年8月8日,两人在广州结婚,婚姻持续50年。周邓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因邓颖超革命任务在身而被邓自行堕胎,此举令周恩来大怒,故怀第二个孩子时悉心照料,将近生产时已近9斤。然而,在生产之时因体积过大造成难产,助产医生使用的产钳也损伤了胎儿的头部,再次造成了胎儿的夭折。加之邓颖超未及休息即为逃避国民党追捕而从广州一路奔波至上海,产后子宫没有收缩,对身体损伤很大,导致无法再怀孕,因此两人一直没有子嗣。此后他们帮助抚养了许多烈士子女,其中包括孙维世以及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等。\n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婚姻被视为经典,彼此总是相濡以沫,患难与共,悲喜同担。双方因为事务繁忙经常无法相聚,故邓只能以书写情书远距表达对周之感情。周恩来逝世后整理遗产,周恩来夫妇总共积蓄为5100元。其存款主要开支是资助亲戚朋友,剩余则交党费。\n周恩来生性好酒,酒量不错,但也有几次醉倒的时候。首次是与邓颖超新婚之夜;第二次是在莫斯科,与苏联交涉日内瓦世界和平会议事宜前,和苏联领导人酒宴后酒醉,事后周恩来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作检讨,毛泽东原谅并调侃道应该“和对方比吃辣椒”;第三次是招待宴请参加朝鲜战争归来的将士,醉酒后写检讨,并被毛泽东批评。\n周恩来在廉政方面对自己和家人要求甚严,在位时曾立下十条“家规”,坚决不允许其亲属以其名义享受特权或优待,也坚决不收受任何礼品贿赂,如果推脱不下也一定付钱,算作购买。夫人邓颖超在周恩来任总理的20余年间也未担任过任何公职,其亲属与亲属的子女、家眷多自立谋生。周恩来也一直拒绝任何单位、亲戚(包括其亲弟)与个人修缮其江苏淮安家乡的故居,并下令将自己家族的祖坟全部推平,棺木就地深埋,以腾出耕地发展生产。周恩来童年离开淮安求学后,再未回乡,部分原因是工作忙碌所致,另外一方面也因为周不喜衣锦还乡、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封建社会的陋习,忌惮回乡后自己和当地的亲戚族人享受政府的各类特殊对待。周恩来逝世后,除了与邓颖超夫妻二人的存款外,几无任何遗产,周亦没有保存自己的骨灰,要求火葬后立即抛洒,不设坟墓吊唁。留下的存款也多做捐助等用途。\n\n家族\n周恩来与鲁迅(本名周树人)同为北宋大儒周敦颐的后人。据周恩来侄女周秉宜在《周恩来始祖迁浙新考》中披露,周恩来的始祖周茂曾任元代中书平章政事,佩金虎符,赠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中书左丞相、奉元王,谥忠宪。”而《周氏破塘祖茔祭簿》也有“一代元泊府君,讳茂,字元泊。由进士官至左丞相,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封沂国公,赠太师。配司马氏,继施氏,俱一品夫人”等内容。其所属宝佑桥周氏(又称“老八房”)尊周庆为始祖,从周庆到周恩来共历18代。据家谱记载,先祖是宋朝学者周敦颐,与鲁迅(即周树人)同宗。也有观点认为周恩来直系男性祖先周茂就是元朝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的孙子伯颜察儿。\n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一共有亲生兄弟三人,即周恩来称呼的四伯父周贻赓、嗣父周贻淦和八伯父周贻奎。周贻赓与周贻淦均无后,故周恩来出生后不久便过继给周贻淦做儿子,周贻淦的妻子陈氏也就成为了周恩来的养母。周贻奎与妻子杨氏育有一子周恩硕,在生母万氏和养母陈氏相继过世后,杨氏便成为了周恩来的监护人,直至周恩来离开江苏北上求学。此外,周恩来幼年还曾有过一位雇来的乳母蒋江氏与其感情较好。\n\n祖父:周骏龙(1844年—1900年)\n祖母:鲁氏\n外祖父:万青选(1818年—1898年3月6日)\n外祖母:张氏\n父亲:周贻能(1874年7月11日—1942年7月10日)\n生母:万冬儿(1872年—1907年)\n二弟:周恩溥(1899年—1945年),妻子王兰芳,育有一子:\n儿子:周荣庆,基层工人,在河南焦作工作、生活。\n三弟:周恩寿(1904年—1985年),妻子王士琴,共育有六名子女:\n长女:周秉德,曾任中国新闻社副社长,丈夫是沈钧儒之孙、原西安空军工程学院副院长沈人骅。\n长子:周秉钧,曾任广州空军飞行员、师副政委、广空司令部参谋长助理,转业后任广州市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n次女:周秉宜,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退休教授。\n次子:周秉华,曾任北京新闻出版局处长。\n三子:周秉和,从事私营经济行业。\n三女:周秉建,曾任锡林浩特市副市长。\n堂弟:周恩硕(1902年—1943年),妻子陶华,共育有两名子女:\n长子:周尔辉,曾任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n次子:周尔萃,为空军飞行员。\n\n评价\n正面\n在对周恩��的正面评价中,最著名的包括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的话:“中国如果没有毛泽东,就可能不会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没有周恩来,就会烧成灰烬。”\n钱其琛评价:“称周恩来同志为新中国外交的创始人、奠基者,他是当之无愧的。”\n\n负面\n在对中共持负面立场的学者看来,认为周恩来“屈从”甚至成为毛泽东“帮凶”的一面,比如在打倒高岗、饶漱石集团,打倒彭德怀,打倒刘少奇、邓小平等事件上,周恩来没有一次不是坚定地站在毛泽东一边。\n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哲学家李慎之在2002年曾与朱学勤教授谈起过自己对周恩来评价的转变,曾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过、并与周恩来有私人交情的李慎之说,他一辈子佩服周总理,但在晚年却觉得周恩来在文革中的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n\n著作\n代表作\n《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一九二九年九月二十八日)\n《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一九三七年七月十五日)\n《论统一战线》(一九四五年四月三十日)在中共七大上的发言。\n《把我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国家》1954年5月23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n《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发言》(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九日)\n《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一九五六年一月十四日)\n《向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前进》1975年1月13日在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n\n主要文集\n《周恩来选集》上下卷,1980年、198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n上卷,包括1926年12月-1949年9月的60篇主要著作;\n下卷,包括1949年10月-1975年1月的56篇主要著作。\n《周恩来军事文选》共四卷,1997年人民出版社;编入1925年6月至1974年2月有关军事方面的文章、文件、电报、批示、信函、报告、讲话等600余篇。\n第一卷,为1926年6月-1937年2月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n第二卷,为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n第三卷,为1945年9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n第四卷,为1950年月4-1974.2月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n《建国以来周恩来文稿》2008-201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已出版13册,包括1949年6月-1956年12月的文稿。2008年出版1-3册,2018年出版4-13册。尚有1957-1975年的文稿在编辑出版过程之中。\n第一册(一九四九年六月——一九四九年十二月)\n第二册(一九五〇年一月——一九五〇年六月)\n第三册(一九五〇年七月——一九五〇年十二月)\n第四册(一九五一年一月——一九五一年六月)\n第五册(一九五一年七月——一九五一年十二月)\n第六册(一九五二年一月——一九五二年六月)\n第七册(一九五二年七月——一九五二年十二月)\n第八册(一九五三年一月——一九五三年六月)\n第九册(一九五三年七月——一九五三年十二月)\n第十册(一九五四年一月——一九五四年六月)\n第十一册(一九五四年七月——一九五四年十二月)\n第十二册(一九五五年一月——一九五五年十二月)\n第十三册(一九五六年一月——一九五六年十二月)\n网络版《周恩来文革讲话集》收录(1966-1975)的473篇记录稿。大同理想网2005年4月24日第1版\n\n书信选集\n《周恩来书信选集》,198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收入周恩来1918年4月至1975年7月的书信300封。\n《周恩来邓颖超通信选集》,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收1938年至1971年间的往来书信74封。\n\n早期著作\n《军阀统治下的中国》,以伍豪为笔名写就,原载1924年2月1日《赤光》第一期;《近代史研究》1979年第2期重新刊载。\n《周恩来青年时代诗集》,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n《南开〈校风〉周恩来文选》,1979年南开大学,\n《南开〈敬业〉周恩来文选》,1979年南开大学;\n《周恩来早期文集》上下卷,1993年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n《周恩来旅日日记》,1998中央文献出版社。\n\n回忆资料\n《周恩来自传》1999年解放军出版社。\n\n荣誉\n外国勋奖\n波兰人民共和国\n 大十字级波兰复兴勋章(1954年7月27日于华沙颁发)\n 柬埔寨王国\n 大十字级柬埔寨王家勋章(1956年2月18日于北京颁发)\n 国家独立勋章(1964年10月5日于北京颁发)\n 缅甸联邦\n 大指挥官级最光荣的真理勋章(1961年1月4日于仰光颁发)\n 印度尼西亚\n 二等印度尼西亚共和国之星(1961年6月14日于北京颁发)\n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n 共和国颈章(1963年12月14日于开罗颁发)\n\n轶闻\n1972年,尼克松夫妇访华午宴时,每人面前摆放一盒“熊猫”牌香烟,尼克松夫人帕特对此赞��绝口。周恩来说:“总统夫人,我们送你一些吧。”帕特疑惑道:“送我什么?香烟吗?”周恩来说:“不是,是送你们大熊猫。”此后,中国的一对雌雄大熊猫被送到美国国家动物园,成为了中美两国友好标志。\n1967年7月15日,北京外国语学院文革红卫兵组成“揪陈大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门口组织街头集会,拦截车辆,扬言要捉外交部长陈毅。周恩来与红卫兵对峙,并说道“如果你们要抓陈毅、冲击会场,就从我的身上踏过去!”\n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时,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大楼门前的联合国会旗降半旗。有称这是自1945年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为政府首脑降半旗。实际上,联合国只是遵循1947年制定的旗典中关于致哀规定:凡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脑去世,必须在纽约总部和日内瓦的办事处降半旗致哀一天。\n\n纪念\n故居及纪念馆\n北京:西花厅周恩来故居,毛泽东纪念堂的周恩来厅\n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周恩来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天津觉悟社纪念馆\n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驸马巷周恩来故居\n江苏淮安:漕运西路周恩来少年读书处(万公馆,外祖父家)\n江苏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n江苏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n浙江杭州:梅家坞周总理纪念室\n浙江绍兴:周恩来祖居\n辽宁沈阳:沈阳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n辽宁铁岭:铁岭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纪念馆\n广东江门:圭峰山周恩来纪念馆\n广东汕头:周恩来汕头东征军纪念馆\n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街道1953弄永安里44号:周恩来同志在沪早期革命活动旧址,是周恩来的堂伯母家住所。1931年顾顺章被捕后,周恩来夫妇秘密藏身于此。\n陕西延安:周恩来枣园故居\n江西庐山:牯岭周恩来纪念\n湖北武汉: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周恩来故居\n\n纪念雕像和纪念碑\n江苏淮安:周恩来故居和纪念馆,有周恩来铜像,高7.8米寓意78岁人生。\n浙江绍兴:周恩来祖籍地的周恩来纪念馆,有3米高汉白玉周恩来雕像。\n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周恩来塑像\n天津:南开大学周恩来汉白玉塑像(八里台校区)、南开大学周恩来铜像(津南校区)、南开中学周恩来雕像、南开大学“我是爱南开的”纪念碑、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翔宇公园周恩来雕像\n广东江门: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周恩来铜像\n广东潮州:西湖公园周恩来铜像\n广东汕尾:周恩来同志渡海处纪念碑,位于汕尾金厢镇洲渚村海边\n新疆石河子:周恩来总理纪念碑\n日本京都:周恩来诗碑,位于日本京都西北岚山山麓的龟山公园\n\n相关文艺影视作品\n1979年,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n1981年,电影《南昌起义》,孔祥玉饰演周恩来。\n1983年,电视剧《周总理的一天》,柴云清饰演周恩来。\n1990年,纪录片《周恩来》\n1989年,电影《开国大典》,黄凯饰演周恩来。\n1991年,故事片《周恩来》,王铁成饰演周恩来。\n1992年,电影《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辽沈战役》,苏林饰演周恩来。\n1998年,纪录片《周恩来外交风云》\n1998年,大型电视专题片《百年恩来》\n2000年,电影《1939·恩来回故里》,六小龄童饰演周恩来。\n2001年,电视连续剧《长征》,刘劲饰演周恩来。\n2008年,电视连续剧《周恩来在重庆》,刘劲饰演周恩来。\n2009年,电影《建国大业》,刘劲饰演周恩来。\n2011年,电影《建党伟业》,陈坤饰演周恩来。\n2011年,电视剧《开天辟地》,靳东饰演周恩来。\n2012年,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朱亚文饰演周恩来。\n2013年,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孙维民饰演周恩来。\n2014年,电视连续剧《领袖》,郭广平饰演周恩来。\n2016年,电视连续剧《海棠依旧》,孙维民饰演周恩来。\n2017年,电影《建军大业》,朱亚文饰演周恩来。\n未播映,电视连续剧《人民总理周恩来》,刘劲饰演周恩来。\n歌曲:《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恩来诗作,傅庚辰作曲。\n歌剧:《周恩来》,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献礼作品\n书籍:《周恩来选集》,人民出版社先后于1980年12月和1984年11月出版,分上、下卷,约68万字。该书收入周恩来1926-1975年间的著作116篇。\n\n货币与邮票\n货币:\n第四套人民币中最大面额的100元正面为四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和朱德。\n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3月发行《周恩来同志诞辰100周年》流通纪念币和金银纪念币。\n邮票:\n1977年1月8日,纪念周恩来逝世一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同志逝世一周年》纪念邮票\n1996年1月8日,纪念周恩来逝世二十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周恩来故里》特种邮资明信片,全套4枚。\n1998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周恩来同志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4枚。\n1994年,朝鲜发行《纪念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全套包括4枚邮票、2枚小全张和1枚小型张。\n古巴、利比里亚、纳米比亚、坦桑尼亚等国也发行关于周恩来的纪念邮票。\n\n机车命名\n1976年10月30日,在庆祝“毛泽东号”机车命名30周年大会上,在北京的参加全国铁路100多个机务段学习“毛泽东号”模范机车组活动的司机们,出于对周恩来逝世的哀思和敬仰,请求铁道部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铁道部随即就向国务院请示在上海铁路局内命名一台“周恩来号”机车。1978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了这一报告。1978年1月5日,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被正式命名为“周恩来号”机车,配属上海铁路局上海机务段。\n1984年“周恩来号”机车由东风3型0058号内燃机车更换为东风4B型2106号内燃机车,被人们称之为第二代“周恩来号”机车;1997年,全国铁路再次全面大提速后,由东风4B型内燃机车更换为东风11型内燃机车,被人们称之为第三代“周恩来号”机车。第三代“周恩来号”机车号为“东风11-1898”,其1898年正是周恩来的出生年份。2015年5月4日,“周恩来号”机车进行第四次换型,此次换型使用的是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公司自主研制的和谐1D型1898号电力机车,并担任T7606/7607、T7608/7605次列车上海至南京段的牵引任务,T7606/7607、T7608/7605次列车停运后,担任K1558/1555、K1556/1557次列车上海至南京段的牵引任务,将来有望延伸到周恩来的故乡淮安。\n\n参见\n周恩来任职年表\n周恩来故居\n对周恩来的评价\n四个现代化\n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n顾顺章\n中央特科\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n遵义会议\n南昌起义\n毛泽东\n文化大革命\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周恩来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nWorldCat 联合目录中周恩来的著作或与之相关的著作\n周恩来风范在线(简体中文)\n周恩来纪念馆(简体中文)\n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简体中文)\n绍兴周恩来纪念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n周恩来 - 历史我记录(简体中文)\n周恩来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繁体中文)\n史景迁《The Mystery of Zhou Enlai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自《纽约书评》(英文)\n短片 Interview with Zhou En Lai (1965) 可在互联网档案馆自由下载(英文)\nS. L. James. China: Communist History Through Film. 互联网档案馆. [2015-07-28] (英语)."} +{"doc_id": "5772", "title": "俄罗斯语", "text": "俄罗斯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罗马化:russkiy yazyk,发音:[ˈruskʲɪj jɪˈzɨk] ()),通称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及哈萨克斯坦的官方语言,主要在俄罗斯等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使用,且在中国和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里曾经被学校广泛列为第一外语教学。俄文为联合国正式语文之一。在苏联时代,苏联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非常强调俄语的重要性。虽然这些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现在很多开始强调使用当地语言的重要性,在部分国家俄语已不再是官方语言,但俄语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共通语言。俄语属于印欧语系,是东斯拉夫语支中目前仍在使用的语言之一。目前发现最早的古东斯拉夫语文字是在十世纪的内容。俄语是欧亚大陆中分布区域广大的语言,也是斯拉夫语中最多人使用的语言。俄语也是欧洲最多人使用的母语,是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1.44亿人的母语。俄语是母语人口排名的第八名,是以人口排列的语言列表中的第七名。\n\n历史\n据记载在1000年现代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大部分区域居住的主要民族是斯拉夫人东支,说着很相近的方言群。约880年统一成为基辅罗斯,以古东斯拉夫语为书面和贸易用语。后来988年基督教传入,同时南斯拉夫的古教会斯拉夫语被引入成为官方和礼拜仪式语言。来自拜占庭希腊语的借词和借译词开始在这一时期进入古东斯拉夫语和口语方言,同时影响着古教会斯拉夫语。\n\n1100年基辅罗斯瓦解后方言迅速分化。现代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地域产生罗塞尼亚语��而现代俄罗斯的地域产生中古俄语。二者在13世纪这些地区在西部立陶宛大公国、波兰、匈牙利和东部诺夫哥罗德、普斯科夫封建共和国与臣服鞑靼人的多个小公国之间的划分而成为不同的语言。\n莫斯科和诺夫哥罗德的官方语言是教会斯拉夫语,这是由古教会斯拉夫语发展而来的语言,几个世纪里都是书面语言,直到彼得大帝时代被限制用于圣经和礼拜仪式用语。俄语在教会斯拉夫语的强烈影响下一直发展到17世纪末,随后这种影响发生了扭转,而且导致了一些礼拜仪式用文字的衰落。\n彼得大帝政治改革伴随着字母的改革,而且达到了世俗化和西方化的目的。专用词汇取自西欧语言。1800年,贵族日常用的法语和有时使用的德语占了很大一部分。许多19世纪的俄语小说,像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包含整段和整页未翻译的法语,有着受教育的读者不需要翻译的假设。\n现代的书面语被认为来自亚历山大·普希金在19世纪前三分之一的时期,他通过排除一些古老的语法和词汇(所谓的“высо́кий стиль”——“高级形式”),提倡当时口语中可以找到的语法和词汇改变了俄语。现代的年轻读者或许只能从普希金著作中体会一些明显难以理解的词语,自从少数普希金所用的词语变得古老或者转变了意思。事实上,许多19世纪俄罗斯作家尤其是普希金、米哈伊尔·莱蒙托夫、尼古拉·果戈里、亚历山大·格里博也多夫所用的表达方式成为现代俄语口语中常见的方式。\n20世纪政治剧变和整个意识形态的变化在1918年正字法改革以后给俄语带来了现代化的形式。政治环境和苏联在军事、科技(尤其是航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给俄语带来世界性的声誉,尤其是20世纪中期。\n苏联时期对其他民族语言的政策其实是摇摆不定的,即使各个加盟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联合的角色和高一级的地位使俄语保留了下来,即使只在1990年被宣布成为官方语言。随着1991年苏联解体,新独立的国家鼓励使用当地语言,其中一部分给予俄语特别待遇,虽然俄语作为后苏联国家的国际交流语言的角色持续下来,但近年部分国家如乌克兰和摩尔多瓦已改用英语作为国际交流语言。\n由于全世界俄罗斯人的减少和俄罗斯总人口的减少,俄语的使用人口也出现了衰减。苏联的解体和俄罗斯影响力的下降也使世界其他地方俄语使用者人数减少。根据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社会学研究中心研究副主任Arefyev A. L.在2006年期刊Demoskop Weekly上发表的估计,俄语在全世界逐渐失去了地位,特别是在俄罗斯。2012年A. L. Arefyev发布了新的学术研究“俄语在20-21世纪的转变”,其中他得出结论在世界各地俄语趋于进一步的衰落(见于2013年出版的期刊Demoskop Weekly)。在前苏联国家俄语逐渐被当地语言取代。当前世界上俄语使用者的人数取决于世界上俄罗斯人(作为俄语主要的分布来源)的数量和俄罗斯(以俄语为官方语言)的人口。\n\n系属分类\n俄语是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的一种语言,从口语角度来看,它的近亲是乌克兰语及白俄罗斯语,都属于东斯拉夫语支。在乌克兰及白俄罗斯境内很多地方,这几种语言可以互换,在某些地方这种传统双语语境导致语言混合。\n\n地理分布\n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少数民族正式语言之一(俄罗斯族使用)。\n直至1917年,俄语是俄罗斯帝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但在苏联时期,每个加盟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俄语就成为苏联一体角色的语言。\n在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独立国家鼓励人民使用自己本国的母语,因而扭转了俄语独大的状况,然而作为全国沟通的角色不变。\n在拉脱维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主要来自两次大战前的俄国和前苏联移民。现时俄语不是官方语言,而俄语在课堂的使用依然在辩论中。在爱沙尼亚,苏维埃时代的俄语使用者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构成国家的当前人口的大约四分之一左右。在立陶宛,俄语人口占全国比例是少于十分之一的。然而,大约80%波罗的海地区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语交谈。而在芬兰,由于曾经是俄国的一部份,仍然有几个俄语社区。\n在20世纪,俄语在华沙条约成员国的学校里被广泛地使用,包括波兰、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但是,年轻一代的俄语通常都不流利,因为俄语不再于学校广泛使用。在中国与苏联友好期间,俄语被指定为学校的第一外语来教授,以后因中苏决裂其地位在1964年为���语所取代。此外,由于受到苏联影响,一些亚洲国家譬如老挝、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教导著俄语。而在阿富汗的几个部落,俄语仍然被使用作为混合语。\n在以色列,由于历史上有大批犹太人从苏联或在其解体后移民至当地,俄语是除英语之外,该国使用最广泛的非官方语言之一。至少75万名前苏联的犹太人移民使用俄语(1999年人口调查)。以色列的新闻、网站及出版物亦经常使用俄语。\n在北美洲,有相当大的俄语社区,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区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迈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兰郊区的里士满高地。单在纽约、洛杉矶俄语人口估计达50万人。他们发布他们自己的报纸,和居住在自足的区域(特别是在1960年代开始的移民)。\n20世纪的初期,西欧涌入许多俄语的移民。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义大利、比利时、希腊、巴西和土耳其,讲俄语的社区共计有三百万人。\n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黑龙江省的部分俄罗斯族亦使用俄语。\n\n官方语言\n俄语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未得国际承认的聂斯特河沿岸、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六个官方语言之一。在俄罗斯及前苏联境内,对于以俄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士来说,用俄语上课是热门的选择。\n虽然俄罗斯族人口在俄罗斯占了78%,在白俄罗斯占10%,在哈萨克占26%,在乌克兰占17%,在吉尔吉斯占9%,在摩尔多瓦占6%,在阿塞拜疆占2%,在格鲁吉亚占1.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占了不足1%,但是以俄语授课的学生在俄罗斯占了97%,在白俄罗斯占75%,在哈萨克占41%,在乌克兰占25%,在吉尔吉斯斯坦占21%,在摩尔多瓦占7%,在阿塞拜疆占7%,在格鲁吉亚占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占2%。\n在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尽管官方减少以俄语教授的科目,仍有学校仍以俄语教学。\n1991年苏联解体以后,部分前苏联国家开始推行去俄罗斯化政策,其中也包括限制使用俄语。比如土库曼斯坦在1996年后不再将俄语列为官方语言,并在2002年将所有以俄语和土库曼语教学的双语学校均转变为土库曼语普通教育学校,但是保留部分俄语课程,而纯粹使用俄语教学的学校仅剩位于阿什哈巴德的一所贵族学校。在乌克兰,自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后,基辅政府开始大规模推行禁止俄语的政策,例如在学校中禁止使用俄语沟通、确立乌克兰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并禁止纸质媒体使用俄语出版。在亚美尼亚,虽然俄语依然被广泛使用,但是1993年通过的语言法削弱了俄语在亚美尼亚的官方地位,并确定了亚美尼亚语为唯一的官方语言。\n\n字母表\n俄文使用西里尔字母书写。俄语字母共有33个。下表展示其大写字母,以及用国际音标标示的这些字母在通常情况下的发音。\n\n早期的俄语字母还包括⟨ѣ⟩[与⟨е⟩(/je/或者/ʲe/)并合]、⟨і⟩与⟨ѵ⟩(与⟨и⟩/i/并合)、⟨ѳ⟩(与⟨ф⟩/f/并合)、⟨ѫ⟩(与⟨у⟩/u/并合)、⟨ѭ⟩[与⟨ю⟩(/ju/或者/ʲu/)并合]以及⟨ѧ/ѩ⟩(后来演变成⟨я⟩的字形,并转变为/ja/或者/ʲa/)。在这些字母被废弃的的同时或者之后的一段时间,它们会被用在与之相关的文章里面。⟨ъ⟩和⟨ь⟩最初表示超短元音或者非重读的/ŭ/、/ĭ/。\n\n转写\n因为在电脑运算上的许多技术限制,以及不易找到西里尔字母的键盘,这种情形下常用拉丁字母来转写俄文。例如мороз(霜)会转写为moroz,мышь(老鼠)会转写为mysh或myš。拉丁字母转写一度曾被住在俄罗斯以外的人士使用,不过现在说俄语的电脑使用者较常使用Unicode字符编码,可以完全整合俄文字母。有一些免费软体利用字符编码可以让使用者输入俄文字母,即使是用西方的QWERTY键盘也可以输入。\n\n电脑支援\n俄文字母有许多不同的字符编码系统。KOI8-R是由苏维埃政府所设计,原意是要成为俄文的标准编码,此编码仍在类UNIX系统广为使用。不过MS-DOS及OS/2(IBM866)、传统的麦金塔(IEC 8859-5)及Microsoft Windows(CP1251)加深了俄文字母系统的混乱,最后Windows-1251成为1995年至2005年俄文网际网路及电子邮件通讯的实质标准。\n早期使用的8位元编码已很少用在通讯协定及文字交换的资料格式,现在大部份已被UTF-8取代。有许多不同的编码转换软体,像iconv即为其中之一,大部份的Linux、麦金塔版本都支援此软体,也有一些其他的作业系统支援,不过现在只有在存取多年前制作的文字档时才会用到转换软体。\n除了现代的俄文字母外,Unicode(及UTF-8)有早期西里尔字母(基于希腊字母)的编码,以及其他斯拉夫文字,或是用西里尔字母的非斯拉夫文字。\n\n发音\n俄语的语音系统发源于斯拉夫语族,但在早期历史上改变很多,大约公元1400年大致成型。\n标准俄语基于莫斯科方言,有很强的重音和适度的音调变化。重音元音有一点拉长,而非重音元音倾向于抬升成闭元音或者模糊元音/ə/。\n俄语里一个音节里的声母和韵尾最多可以含8个辅音,用公式表示如下(V代表元音,C代表辅音):\n(C)(C)(C)(C)(V)(C)(C)(C)(C)\n\n元音\n辅音\n语法\n俄语中的词性分为10大类至于语法较为复杂,分别如下:\n\n有词形变化:\n名词\n形容词\n数词\n代词\n动词\n无词形变化:\n副词\n前置词\n连接词\n语气词\n感叹词\n俄语词性有性、数、格之变化,例如格分为:主格(第1格)、属格(第2格)、与格(第3格)、宾格(第4格)、工具格(第5格)和前置格(第6格),动词有“体”之分,还有形动词和副动词之分。\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太清俄语速记输入法\n使用Google自动将俄语翻译成简体中文\n使用Google自动将俄语翻译成繁体中文\n\"GRAMOTA\". An educational/reference site on the Russian language, supported by the Russian government. (In Russia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IL Ethnologue Report for RussianArchive.today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5-26\n俄文学习资料网\nODP上的俄语分类"} +{"doc_id": "5774", "title": "云南省_(中华民国)", "text": "云南省,为中华民国下辖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延续清朝所设置的22省之一,为华南6省之一,其主张范围比现今的云南省略大。简称为“滇”。\n\n省名由来\n得名于元代的云南行省,因古代楚国大将庄𫏋曾在此建立滇国,简称“滇”。\n\n管辖范围\n中华民国初年继承了清朝的云南省,在此期间和大英帝国对中国—缅甸边界走向存在争议,国民政府于1930年代开始对整个江心坡提出领土主张,其中野人山在二战期间被中国远征军短暂控制数年,后国军残部因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退居缅甸北部并控制该地数年。按照其主张范围,民国36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420,465平方公里,辖境包括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云南省全域,及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一小部分,及未有实际管辖过、备受争议的缅甸克钦邦、实皆省北部山区一带(即江心坡)。周围邻省分别为西康省、四川省、贵州省、广西省,邻国为印度(1947年之后)、缅甸(1948年之后)、寮国和越南(1948年法属印度支那解体后)。\n\n人口\n清代宣统三年(1911年),云南省共有805.3万人。民国时期,云南人口突破了1000万人,民国26年(1937年)达到了近1300万人,此后呈上升趋势,至民国38年(1949年)上升到1595万人。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 \n\n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云南省的人数为3万5707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1.32%。\n\n历史沿革\n宣统三年九月初九(1911年10月30日),蔡锷、唐继尧率新军发动重九起义,脱离清朝。民国4年(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又在此发动反对袁世凯的护国运动。民国时期,滇军在云南形成割据局面,先后有唐继尧、龙云(1928年-1945年)等统治云南,形成“以一隅而为天下先”的声势。民国8年(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共产主义开始在云南传播。民国14年(1925年)3月16日,大理市发生7.0级地震,5000人死亡,大理市损毁严重,76000座房屋被地震晃动或随后的火灾摧毁。民国15年(1926年)11月7日,中共云南特别支部在昆明成立。民国17年(1928年)1月,龙云投靠蒋中正,在云南实行“清党”,中共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李鑫、王德三、刘平楷等党员相继被补杀害;同年,蒋中正任命龙云为云南省政府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十三路军总指挥等,以龙云为首的地方实力派的统治在云南确立、巩固。\n抗日战争时期,云南成为全国抗战的大后方,是安置内迁企业和发展战时工业的基地。民国27年(1938年),清华大学、北平大学、南开大学等著名大学在昆明联合办学,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诸多师生和各方爱国人士聚集昆明,云南抗日救亡运动更加蓬勃开展。抗战初期,仅1000多万人口的云南,先后派遣20多万军队奔赴前线,出动民工10万余人,以付出极大代价修筑了滇缅公路,成为中国与境外联系唯一的交通线。民国31年(1942年)有10多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进入缅甸配合英军与日军作战,日军击败英军,沿滇缅公路进至惠通桥,隔怒江与国军对峙2年。抗战期间,以蒋中正为首的国府中央势力一步步涉入云南政局,并逐渐加紧对地方的控制,打破龙云独占的局面,造成双方关系的紧张。龙云为对抗中央,乃广结中共、民盟等反蒋力量,标举“民主自由”;蒋中正虽对龙云不满,但以大敌当前,只好隐忍不发。\n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21日卢汉率第一方面军赴越南受降,云南空虚,蒋中正乘机欲行削藩之举,解决云南问题;9月30日,昆明防守司令杜聿明趁滇军主力赴越南受降,昆明兵力空虚之际,部署第五军(军长邱清泉)发动兵变,并拉拢卢汉等滇军重要将领;10月2日昆明城内滇军缴械;3日改组云南省政府下令免去龙云本兼各职,调任“军事参议院院长”(空衔),龙云被迫接受命令并前往就任,挟持至重庆、南京,是为“驱龙事件”。\n抗日胜利后,国民政府由于政策错误加上军事失利,以致失去大陆地区。民国38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四川、西康、云南等西南一带。在出走香港的龙云积极拉拢下,同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率部投共,李弥离昆后,与陆军副总司令兼参谋长汤尧商议,将部队撒到滇南的开远,蒙自一带,企图卷土重来。1950年1月,李弥奉召前去台湾。不久,李弥所指挥的第八、第二十六军除了撤往缅甸、寮国、泰国交界地的少部分以外,大部被歼灭于云南境内。\n同年9月,蒋中正派李弥等人到缅甸北部,以猛撒为基地,纠集残部组成“反共抗俄救国军滇南边区第一纵队”。12月,李弥担任“云南省人民反共救国军总指挥”及“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1951年5至7月,在缅国军在台湾和美国的支援下,向云南反攻,并攻下沧源、耿马、澜沧、双江四县,并设置西南行署治理。由于兵力悬殊,随后即遭解放军迎头痛击,7月撤出云南境内。10月26日,原本代行省政府职能的云南靖绥公署亦撤销,自此仅存“云南反共救国军总指挥部”。\n1953年1月,在缅国军残部改称“云南反共救国军游击总部”。孤军为求生存,私底下与克伦族和赫蒙族合作,缅甸政府基于主权完整的理由,对李弥残部进行军事围剿,以致爆发为期一月的中缅大战,并向联合国提出控诉孤军侵占缅甸国土。由美国、中华民国、泰国及缅甸在曼谷召开的四国会议会商,国民政府必须撤回孤军。同年底至1954年,李弥残部陆续撤往台湾。\n\n行政区划\n省、县之间的行政区\n道制\n清代时设置有迤东、迤西、迤南、临开广等4道。辛亥革命以后废除迤东道,而迤西、迤南、临开广3道仍然保留。民国2年(1913年)2月25日,迤西、迤南、临开广更名为滇西、滇南、临开广,并在旧迤东道地区复置滇中道。\n民国4年(1915年)6月24日,北京政府发布《划一令》,在滇水道、蒙自道、普洱道、腾越道各地设置观察使。民国16年(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进驻后,道制才正式废止。\n\n滇中道\n民国2年(1913年)4月置,辖昆明、富民、宜良、呈贡、罗次、禄丰、易门、嵩明、晋宁、安宁、昆阳、武定、元谋、禄劝、曲靖、平彝、宣威、沾益、马龙、陆良、罗平、寻甸、巧家、东川、昭通、永善、绥江、鲁甸、马关、澂江、新兴、路南、江川、镇雄、彝良、楚雄、广通、摩刍、牟定、盐兴、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4县。民国3年(1914年)道尹为繁要缺,一等。驻昆明县(今昆明市区)。同年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县改属腾越道。民国16年(1927年)废。\n蒙自道\n民国3年(1914年)6月临开广道改名蒙自道。道尹为边缺,二等。驻蒙自县(今蒙自市文澜街道)。辖建水、蒙自、通海、河西、峋峨、石屏、阿迷、黎县、个旧、文山、马关、广南、富州、广西、弥勒、师宗、邱北17县。民国16年(1927年)废。\n普洱道\n民国2年(1913年)4月置滇南道,观察使驻普洱县(今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地宁洱镇)。辖普洱、思茅、他郎、威远、元江、新平、镇边、镇沅、景东9县。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简缺,三等。驻思茅县(今思茅市驻地思茅镇),增辖缅宁县。民国15年(1926年),迁回宁洱县。民国16年(1927年)废。\n腾越道\n民国2年(1913年)4月置滇西道,观察使驻大理县(今大理市驻地下关镇北大理��。辖大理、云南、洱源、赵县、邓川、宾川、云龙、弥渡、丽江、兰坪、鹤庆、剑川、维西、中甸、永昌、永平、永康、腾冲、龙陵、蒙化、漾濞、永北、华坪、顺宁、云县、缅宁26县。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边缺,二等。驻腾冲县(今腾冲县驻地城关镇),缅宁县往属普洱道,滇中道大姚、镇南、姚安、盐丰4县来属,辖县增为29县。民国16年(1927年)废。\n\n殖边督办公署\n民国18年(1929年),国民政府通令废道,实行省、县两级制。鉴于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各县界连越南、寮国、缅甸三国,涉外事务繁多,国防边地关系密切,废道后,云南省特在腾冲设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公署,在普洱设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处理涉外事务,同时兼办行政要务。民国27年(1938年)撤销两公署:\n\n第一殖边督办公署,民国18年(1929年)11月设置。驻腾冲县(今云南省腾冲县),辖滕冲、中甸、龙陵、维西、兰坪、镇康、丽江、剑川、云龙、保山、永平、顺宁12县及阿墩子(德钦)、菖蒲桶(贡山)、康乐(福贡)、知子罗(碧江)、泸水、干崖(盈江)、莲山、陇川、芒遮板(潞西)、猛卯(瑞丽)10行政区(设治局)。\n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民国18年(1929年)11月设置。驻宁洱县(今云南省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辖宁洱、思茅、景东、景谷、镇远、六顺、江城、澜沧、缅宁、双江、车里、佛海、南桥13县及临江(宁江)、沧源2行政区(设治局)。\n\n行政督察区\n云南省政府废道后,由于省区面积辽阔,交通不便。省政府为保证政令畅通,民国21年(1932年)划分全省为12个政察视察区,并选派要员定期分赴各地进行政务视察。民国23年(1934年)增加为16个政务视察区,明年(1935年)减少为6个。民国27年(1938年)改为15个视察区。\n民国29年(1940年)5月,以原普思边区辖境置第一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宁洱县,领宁洱、思茅、景东、景谷、镇远、六顺、澜沧、缅宁、双江、车里、佛海、南桥12县及宁江、沧源2设治局。\n民国31年(1942年)3月,为适应战时需要,将云南沿边各县局划分为7个行政督察区,管辖全部沿边县局,其余各县统由省直辖。如下:\n\n抗战胜利后,全省划为十三区:\n\n民国38年(1949年),第十三区并入第十区,第十一区并入第八区,第十二区改称第十一区,如下:\n\n解放军进入云南后由昆明市及武定专区、昭通、曲靖、宜良、楚雄、玉溪、蒙自、文山、宁洱、大理、保山、丽江各专区取代。\n\n县级行政区\n清代云南省在宣统三年(1911年)时,分为14府、5直隶厅、4直隶州,下辖13厅、29州、41县。民国元年(1912年)地方政权仍沿清制。民国2年(1913年)4月,废除府、州、厅制,一律改县。民国13年(1924年)时,云南省共分114县、2设治局、13行政委员区、4土司、3土把总司、1土便委、2督办、10汛长。民国16年(1927年)以后,边疆各土司地区逐渐实行改土归流,以后逐步在这些地区设立设治局。民国38年(1949年)时,云南省划分为11行政督察区,下辖1市、113县、15设治局。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2005年10月停用。云南省各县、市、局沿革情况如下:\n\n李弥于民国40年(1951年)5月时一度攻下有苍源县、镇康县、猛定县、猛涟县、耿马县、缅宁县、双江县、澜沧县、龙陵县、南峤县、佛海县、车里县、猛龙县、银恩县、屏边县、思茅县、六顺县等16县,并设置西南行署治理。然而实际上仅控有镇康县、双江县、耿马县、孟定县、沧源县、澜沧县、宁江县、南峤县等8县,其余如猛龙县、银恩县、猛定县、猛涟县等县皆为李弥自行设立。\n\n行政区划年表\n政府体制\n省会\n民国元年(1912年),云南省省会定于昆明县,民国24年(1935年)分昆明县置昆明市,云南省省会改置于此。民国39年(1950年)以后,云南省政府由昆明流亡至泰国曼谷。\n\n省行政机构\n辛亥革命后,滇军于宣统三年九月九日(1911年10月30日)起义,十一日(西历11月1日)全城光复,清廷官吏总督以下全部散去。十三日(西历11月3日),云南大汉军政府成立,各军官兵公推革命军总司令蔡锷为军政府都督,下设军政、军务、参谋、参议等院。在此前的九月六日(西历10月27日),张文光发动腾越起义,建立滇西都督府,后废。民国2年(1913年),根据北洋政府3个《划一令》,以民政长为省行政长官,下设民政、财政、教育等司。民国3年(1914年)5月,改民政长���巡按使,下设政务、财政等厅。4年(1915年)12月25日,唐继尧宣布云南独立,撤销巡按使署,改称民政厅,隶属于都督府,后复旧。5年(1916年)7月6日,改设省长公署设政务、财政等厅。民国16年(1927年)3月9日,成立云南省政务委员会,按受广州国民政府领导。此后按受南京国府领导。民国39年(1950年)以后,云南省政府迁治泰国曼谷,于民国40年(1951年)撤销。\n\n历任云南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n大中华国云南军都督府都督\n蔡锷:1911年11月1日-1916年45月59日\n唐继尧:1913年9月28日-1914年6月30日\n云南将军\n唐继尧:1914年6月30日-1916年7月6日(1915年12月29日发动护国战争)\n云南督军\n唐继尧:1916年7月6日-1920年6月1日(1920年6月1日宣布脱离北京政府)\n中华民国军政府总司令\n唐继尧:1920年6月1日-1921年2月7日(三省联合总司令,1921年2月7日被顾品珍驱逐)\n顾品珍:1921年2月7日-1922年3月25日(滇军总司令,1922年3月25日战死)\n唐继尧:1922年4月8日-1927年2月6日(滇黔联合总司令,1927年2月6日因兵谏而交出权力)\n云南省政务委员会主席\n胡若愚:1927年3月8日-6月14日(1927年6月14日开始云南省内战)\n云南省政府主席\n龙云:1928年1月17日-1945年10月2日\n胡瑛:1929年(代理)\n李宗黄:1945年10月2日-12月1日(代理)\n卢汉:1945年12月1日-1949年12月9日(1949年12月9日投共)\n杨文清:1949年12月-1950年9月(代理)\n李弥:1950年9月-1954年(废止)\n\n注释\n参考文献\n文内引用\n\n来源明细\n\n外部连结\n云南省 - 行政区划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王丰的民国传记博客\n洪定国的地理资料库 - 大地耕者 - 网易博客\n\n参见\n\n云南历史\n泰北孤军\n滇系军阀\n江心坡"} +{"doc_id": "5780", "title": "心脏", "text": "心脏(英语:heart),简称心,是动物循环系统中推动血管内血液的肌造器官。脊椎动物的心脏位于体腔前部、消化管腹侧、围心腔中,为由特殊结构与功能的肌肉、纤维组织构成的中空肌性器官;人体心脏则位于胸部纵膈腔的中间偏左手侧。\n人类、其他哺乳类、鸟类的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室:左右心房(上半部)、左右心室(下半部)。通常右心室以及右心房会被合称为右心,而左心房与左心室则被合称为左心,两者又合称为心脏。另一方面,鱼类则有两个腔室——一个心房、一个心室;而两栖类、爬虫类则有三个腔室。\n健康的心脏会透过心瓣使血液维持单一方向的流动,并借此避免发生回流的问题。心脏被一种称为心包的保护性袋状物所围绕,在心膜中有包含少量的心包液。心膜是由三层所构成:心外膜、心肌层、以及心内膜。\n动物血液提供身体氧气以及养分,同时也协助身体移除代谢废弃物,而动物心脏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循环又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种。体循环负责身体大部分的血液运输,身体的缺氧血会先由上腔和下腔静脉回流到心脏右心房,之后再进入右心室。右心室会将缺氧血泵入肺脏进行气体交换,这部分与肺脏相关的循环系统称为肺循环。缺氧血在肺脏得到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后变成颜色较鲜艳的充氧血。接下来,充氧血会回到左心房,经过左心室后由主动脉输送至全身,再次回到了体循环系统,而在肺脏获得的氧气将会被用来供全身进行新陈代谢成为二氧化碳再经心脏流入肺脏排除。通常每一次心跳,右心室会输出到肺部与左心室输出到主动脉相等的血液量。静脉运输血液到心脏,而动脉则运输血液离开心脏。静脉通常血压会比动脉血压来得低。心脏压缩的速率在人休息时,大约是每分钟72次。运动会短暂的增加心跳速度,但长期而言会降低静止心率,同时也对心脏健康有帮助。\n2008年,心血管疾病成为全球最常见的死因,大约占了30%的死亡人数。而在这些死亡的案例当中,有超过四分之三是因为冠状动脉疾病和中风而死亡。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包含:抽烟、体重过重、运动不足、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以及缺乏控制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通常会以听诊器进行听诊确认心音的状况、也有用心电图、或是心脏超音波。心脏相关疾病通常由心脏病学专家来治疗,不过也有可能会有其他的医学领域专家一齐合作医治。\n\n概述\n学理方面,心脏(拉丁文-解剖学词:Cor,希腊语-病理学:Kardia)是一个位于脊椎动物胸部的中空肌性纤维性器官,外披心包,是循环系统的动力部分。心脏具有自律心肌细胞,它们通过起搏电流产生节律性的动作电位,带动工作心肌细胞进行有规���的收缩,将血液送往全身组织。心脏另有内分泌功能,其分泌的肽类激素可起到调节血压、尿量及人体内水平衡的作用。而其功能会受到自身机制,神经系统和激素精细的共同调节。第一个真正的心脏可能出现在5亿2000万年前寒武纪第一批脊椎动物中(如耳材村海口鱼)。心脏的心房心室划分和运作机制与该动物的体形和具体生存习性(即生态学上所说的生态位)相适应。心脏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至关重要,是动物胚胎期最早出现的器官之一。\n\n心脏的发生\n心脏的进化\n无脊椎动物——如昆虫(Insecta)——的循环系统是开放式的,血液会流进体腔中(见血淋巴)。而有着封闭式循环系统(体液,包括血液和淋巴会经闭合的管道——血管和淋巴管流经全身,而不是流入体腔中直接与身体器官接触)的头足动物和环节动物,如蚯蚓也没有真正的心脏。它有的是五个动脉弓,作用和心脏相似。\n对脊椎动物而言,身体器官的分化和发育都受心脏制约。心脏是胚胎发育中首先形成的器官之一,例如鸡的心脏在受精后30小时就开始跳动,而当时其躯体还不足以容纳心脏。人的心脏在受精后4周即运作,当时其胚胎只有5毫米。\n横切动物胚胎作动态观察,可见中胚叶外侧板的内脏叶,在咽后方,肠的腹侧部分对称增厚(某些动物成体的心脏就是位于此,但哺乳类动物的心脏会经历一系列复杂的体位变化,被转移到胸腔)。这对中胚层折叠相对向中线靠拢,融合并形成一中空长管。这根管的两端附于两旁组织,除此之外却是可动的。可动的部分在体腔中生长,并形成4个腔隙,并相继开始收缩,最终构成心脏。心脏雏形一旦形成,就会被两层膜所包绕:内膜(Endocard)和外膜(Epimyocard)。内膜后来会成为心内膜,外膜最终发展成为心肌层(Myocard)和心外膜(Epicard)。\n\n原始心脏的结构,可以从胚胎期心脏的结构中了解。这是一根管道上有四个腔隙,并会相继收缩。含氧量低的血液由此而被送进动脉中,这种心脏泵出的血流只有一股。圆口纲和鱼类,如文昌鱼心脏就是这种原始样式,但它已经可以与血管区分开来。心脏的过渡类型则为总鳍鱼类,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打出混合血的心脏。这种过渡心脏可能发生于4亿年前。它们的心房心室有开始分开的迹象,这与这些动物已开始用肺呼吸有重要联系。(这可从同为两栖动物的无肺蝾螈身上看出,无肺蝾螈的房间隔退化。同样,对肺呼吸依赖性不强的有尾目,其双循环泵功能也有所减弱。)未完全分隔的心脏却能根据动物的需要改变其缺氧血含氧血的大概流向。血液能够被导向到如皮肤,鳃等呼吸部位。这对鳄鱼,龟这些有时不用肺呼吸的动物有非常大的好处。\n到了无尾目,动脉圆锥开始被螺旋型的折叠部分分开。鸟类和哺乳类的则是两分的。这是真正的双循环泵。进入肺循环的血液动能较低,以保护脆弱的肺组织。进入体循环的血液,行程长,分支多,阻力大,需要的动力较肺循环的多。但是爬行动物的动脉圆锥则是三分的。这一不同对要解释前两者如何从一些已知的爬行类动物中分离进化过程,构成了一定困难。有人认为,这可能是进化过程中,鸟类哺乳类动脉圆锥的发生放弃了最后一部划分,只成为了两分心室。\n蓝鲸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有半吨重。\n\n心脏的发育\n要了解心脏的进化过程,最好观察哺乳类动物心脏的发育过程。心脏的发育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完全的)再现了其本身的进化过程。\n以下详述人的心脏发育过程。\n在人的胚胎期,心脏发生于胚盘头端,口咽膜前方的中胚层,即所谓的生心区。其前方为原始横膈。心脏首先形成其外形,然后进行内部分隔。\n\n原始心脏的形成\n受精后第18到19天,生心区的中胚层中出现围心腔和一对生心板两个结构。生心板里有中空结构心管。后来心管与周围的间充质陷入到围心腔中。间充质形成的心肌外套层,将来会发展为心外膜和心肌膜。而内皮和心肌外套层之间的结缔组织,即心胶质,将来则发展为心内膜的内皮下层。\n\n外形形成\n心管的头端与动脉相连,尾端与静脉相连。然后心管形成三个膨大:心球、心室和心房。后来在心房的末端,会在形成一个称为静脉窦的鼓胀区域。心球和心室因生长速度快于心包腔的扩展速度,两者会形成一U型的球室袢的结构。但随后受到食管与心球的压制,心室因而向左右两方向扩展。心房扩大,房室之间形成房室管。心球的尾段融入心室,成为原始右心室。原来的心室成��原始左心室。两者之间由室间沟分隔。\n\n内部分隔\n第5周初,心脏外形基本建立。然后开始内部分隔。这些分隔是同时进行的。\n房室管的心内膜组织增生,形成一对心膜垫。它们彼此融合,将房室管分隔为左右房室孔。房室孔内的间充质之后会形成两尖瓣和三尖瓣。\n\n而心房的分隔则发生在第4周末。心房顶部背侧壁出现第一房间隔,在第一房间隔向心内膜垫方向生长并最终与后者融合之前,会出现两个孔,分别为:第一房间孔和第二房间孔。第一房间孔闭合。第二房间孔在一段时间内仍作为左右心房沟通的管道存在。后来它为厚的第二房间隔所遮闭。第二房间隔的前后缘会在与心内膜垫接触时,下方留下一个卵圆孔。直至出生后,第一第二房间隔因为血流的压力互相紧贴并最终融合,彻底分开两心房。\n静脉窦右角后来会被吸收并入右心房,成为永久性右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右心房则成为右心耳。通过房间隔进入原始左心房的肺静脉后来分为四条,后来直接开口于左心房。由肺静脉参与形成的部分成为了永久性左心房的光滑部。原始左心房也成为了左心耳。\n心室底壁组织形成的室间隔肌部也向着心内膜垫生长,其方向与房间隔相反。在它完全与心内膜垫融合之前,会在其上缘的地方形成一个室间孔。这个孔后来大部分由心球内部形成的球嵴所闭合,其余的则是为心内膜垫所闭合。这样就形成了室间隔膜部。\n而动脉干与心球的内膜组织增生,上段被称为动脉干嵴,下段则成为球嵴。两者对生,后来融合,成为主动脉肺动脉隔,它将动脉干和心球分隔为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两者的基部内膜增厚,形成半月瓣。\n\n心脏的解剖学特征\n位置和邻近器官\n脊椎动物的心脏位其于胸部(Thorax),消化道腹面。心脏由肋骨保护,可以减少外来撞击而引起损伤的危险。\n人的心脏前方平对胸骨体和第2~6软肋,后方平对5~8胸椎,两侧与肺和胸膜腔相邻。\n牛的心脏位于3到6肋之间。人的心脏位于左锁骨中线,胸骨后方由第二肋间到第五肋间。两侧与肺相临,下方为膈。上方为出入心的大血管。心脏后方隔着心包腔与支气管,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为邻。心的长轴与正中线呈45度角。\n但心有时因胚胎发育的原因,可以反位,成为右位心,心尖指向右下方,如正常心的镜像,同时常伴有腹腔内脏器的反位。但右位心并无功能和结构上的改变。\n\n表面\n哺乳类动物的心的外表可被描述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四条沟:\n\n一尖,指的是心尖(cardiac apex)。它是由左心室构成。\n一底,指的是心底(cardiac base)。朝向右后上方。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构成。\n两面指的是前面的胸肋面和下面的膈面。\n三缘指的是下缘(锐缘),左缘(钝缘)和右缘(不明显)。\n表面四条沟可视为四个心腔的表面分界。它们分别为冠状沟(房室沟),前室间沟和后室间沟(左右心室)和后房间沟(左右心房)。\n\n供血\n心脏本身由冠脉循环的血液所营养。左右冠状动脉是由主动脉的根部发出的。而含氧量低的静脉血主要通过冠状静脉汇流入心。心的重量占全身体重的0.5%左右,但其血流量竟达全身血流量的5%,为250毫升/分钟。其血氧利用率已快达极限,动静脉含氧量差达14%。因此当心肌需氧时,有效的方法只能是通过冠脉扩张加大血流量。\n\n构成\n心是由纤维性骨架,心壁和心间隔构成的。\n\n纤维性骨架包括左右纤维三角,四个瓣纤维环,圆锥韧带,室间隔膜部和瓣膜间隔等。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提供心肌和心瓣的附着处。\n心壁由心内膜,心肌层和心外膜(浆膜性心包的脏层)组成。人体左室壁可依临床应用分为:前壁(含前间壁)、侧壁(含高侧壁)、下壁、后壁。\n心间隔由房间隔,房室隔和室间隔组成。\n\n心腔\n心腔(cardiac chamber)是心脏内由心壁包绕的空腔。例如人类的心腔有4个,是由房间隔、室间隔、房室口将心脏分成四部分(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且左、右侧互不相通,心房(atrium)与心室(ventricle)间则经瓣膜口单向相通。\n原始心脏可能正如上述一样的是“拉长”式的。但在这种能区分出心房心室的心脏中,心房总是位于心室的背侧或前端。实行单一循环的心脏基本上是对称的,但其余更高级的心脏则是明显不对称。肺鱼目和有尾目动物的心房已开始部分分隔。\n两栖动物的心脏有两心房和一个心室,这也是两栖动物的特征之一。右心房接受体循环的静脉血,左心房则接受肺循环中的静脉血。两者共同流到心室中。但大部分的含氧量低的血液会在心室右方,准备进入体循环。其离心血中,头部和脑部的血液是含氧量高的血液。而射进动脉弓的血液则是混合血。而蛙类体表皮肤毛细血管具有气体交换功能,能够部分补偿体内氧气。其起搏主要是由静脉突起负责的。\n爬行动物的心室开始分为左右两边,房间隔完善,但室间隔有室间孔(鳄鱼除外)。一般认为,其静脉窦已经并入右心房,执行起搏作用。\n鸟类的心脏具有完善的两心房两心室。但尚不如哺乳类动物的完善。两者的静脉窦(sinus venosus)都和右房壁融合,(鸟类的还留有些许痕迹)形成日后的窦房结和静脉瓣。还有,鸟类的主动脉弓是向右的,而哺乳类的则是向左行的。\n心脏内的心房和心室则是有一定安排的。血液首先从心外器官流入心房,再流入心室。经心脏收缩后,血液会自心室被推到动脉中去。右心房有上下腔静脉(wena cava superior et inferior)通入。而肺动脉中的血流则是由右心室发出。四支肺静脉通入左心房。而主动脉(aorta)则发自左心室。\n因为左心室负责体循环,收缩力的要求比负责肺循环的右心室大。故左心室的室壁比右心室厚(9到12毫米,是右室壁的3倍)。\n右心房分为由原始心房演变而来的固有心房和原始静脉窦右角发展而来的腔静脉窦。在右心房房间隔的右侧面中下部可见卵圆窝(fossa ovalis),是上述卵圆孔闭合的遗迹。\n左心房则可根据胚胎来源被分为左心耳和左心房窦。\n两个心室都可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入道壁上有纵横交错的肌性突起,被称为肉柱(trabeculae carneae)。而自心室壁发出,向心腔内突出的锥体性隆起则被称为乳头肌(papillary muscles),心瓣正是通过乳头肌的收缩和腱索的牵拉,才不会反折向心房。哺乳类动物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二尖瓣复合体(mitral valve complex)和三尖瓣复合体(tricuspid valve complex)指的是瓣尖(或称瓣叶),瓣环,腱索和乳头肌共同组成的复合体。它们的正常运作是血液不倒流的前提之一。相对起流入道,流出道壁光滑平整,没有肉柱。\n\n心包\n心包是包裹心和出入心大血管根部的圆锥形纤维浆膜囊,分为内层的浆膜心包(serous pericardium)和外层的纤维心包(fibrous pericardium)。前者分为壁层和脏层两层。脏层又称心外膜。脏壁两层在出入心根部互相移行。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被称为心包腔(pericardial cavity)。内有浆液起润滑作用。在心包腔内,脏壁两层折返处的间隙被称为心包窦,主要有心包横窦,心包斜窦和心包前下窦三者。\n纤维心包则是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它在出入心大血管的根部与后者的外膜相连接。\n\n心肌细胞及其电生理学\n心脏主要由心肌细胞(Myocardium)组成。心肌细胞分布不单在心壁上,临心大血管上也有心肌的分布。心肌也是横纹肌。相比起骨骼肌细胞,心肌细胞有其自身的特点:\n\n自律心肌细胞具有自律性。即使离体的心脏仍表现出自律的舒张收缩活动。这主要是因为其4期自动去极化过程造成的。\n心肌细胞互联成网,连接染色较深,称为闰盘(intercalated disk)。闰盘为相邻肌细胞连接处特化的细胞连接,光镜下呈深染的线状或阶梯状。横位上有中间连接和桥粒,纵位上有缝隙连接。胞间的紧密连结最重要的形式为缝隙连接(gap junction),该处的胞膜中有许多规则分布的柱状颗粒称为连接子(Connexon),后者横跨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使得兴奋信号能够更快的传递。紧密连接使整个心脏成为一个合胞体(functional syncytium)。\n心肌细胞多数为单核细胞。\n肌原纤维粗细不等,界限不明显。\n横小管较粗。位于Z线水平。\n肌浆网稀疏。纵小管不发达,终池少又小,横小管与一侧的终池形成二联体。心肌细胞的存钙能力低,收缩前要吸收细胞外的钙离子。\n闰盘内有缝隙连接,是相接细胞的信息传导桥梁,是心肌传导性的基础。而闰盘的中间连接和桥粒,则能使相邻的心肌细胞牢固的连接在一起。\n心肌因为有效不应期特别长,所以它们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n“全或无”式收缩。\n无再生能力。\n心肌细胞具有机械门控通道,可以因血流所导致的牵拉而开放,向中枢反映血流状态。\n心肌细胞根据其功能属性分为:工作心肌细胞和自律心肌细胞两类。\n\n工作心肌细胞\n工作心肌细胞的肌原纤维丰富,具有自主性,传导性和兴奋性。执行收缩功能。它们是心房和心室壁的主要构成部分。\n\n工作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n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波形与骨骼肌细胞的有区别。其动作电位分为0,1,2,3和4五期。\n\n静息电位。心室肌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骨骼肌和神经纤维的有着相似的形成机制,其值为-90 mV。细胞膜内外的离子浓度分布存在差异。膜内的K+浓度是膜外的35倍。而膜外的Na+则比膜内要高。这样两种离子就在膜的两边形成了浓度差。而在心肌细胞中,Ca2+是很重要的一种参与因素。它的浓度膜外比膜内高。\n静息状态的细胞膜对K+有一定通透性,而对Na+的通透性则要低得多。K+由细胞膜内向外流动的平衡电位是构成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的主要部分。但因为少量的Na+内流,所以静息电位与K+有偏差。\n\n动作电位\n0期,又称为“去极化过程”。这是由于心室肌细胞在刺激下,少量电压门控式Na+通道开放,造成膜内电位上升,即去极化。当电位超过一“阈值”(-70 mV)时,Na+通道大量开放,导致急剧的去极化过程出现。直到Na+到达其平衡电位(+30 mV)为止。这就是上图中陡峭的上升支。\n复极化\n1期,“快速复极初期”。这是膜内离子外流,主要是K+,造成的。1期和0期形成所谓的尖峰期。\n2期,“缓慢复极期”。这个时期有被称为“平台期”。过程缓慢。该时期,Ca2+的内流和K+的外流使得膜电位稳定维持在0 mV左右。而Ca2+的内流主要是通过慢钙离子通道实现的。而此时的钾离子通道,整体来说,通透性不高,激活和失活慢。所以两种离子的对流过程均显得缓慢。\n3期,“快速复极末期”。此期钙离子通道关闭,钙离子内流停止。而钾离子通道的通透性增大,使得之一过程变快。膜内电位恢复到-90 mV。\n恢复期\n4期,“恢复期”。细胞膜上的钠钾泵,钙泵和钠钙交换体活动,以恢复静息电位时的离子浓度。需要说明的是不能将上述的钠钾泵和钠钙交换体只是在4期进行活动,实际上,它们的活动是持续进行的,对维持细胞膜的稳态起重要的作用。但在心动周期的不同时相,它们的活动强度可以因当时膜内外不同离子分布情况的改变而改变。\n\n自律心肌细胞\n自律心肌细胞丧失了收缩性,但它们和工作心肌细胞一样具有传导性和兴奋性。而且它们还具有独特的自律性,所谓自律性,就是这些心肌细胞在其动作电位的4期存在着一个自动去极化过程,并会产生新一轮的动作电位。自律性可以分为肌源性自律性和神经源性自律性。肌源性自律性指心肌细胞不需外来的神经刺激,就可以产生动作电位,但其自律性受到植物神经系统的调节,见于绝大多数脊椎动物的心脏。神经源性的自律性则与前者相反。神经源性自律性见于鲎。但鲎在胚胎发育阶段,心搏也是肌源性的。等到第28天,其神经发育完善后,其管状心脏的自律性才变为神经源性。\n自律心肌细胞包括有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自律心肌细胞组成了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鸟类和哺乳类动物的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已完善。人的起搏细胞集中在窦房结中,而在其他的哺乳类动物中尚见少量的起搏细胞分布在窦房结附近。\n这个系统包括:\n\n窦房结(Sinoatrial node)。窦房结是正常心脏的起搏点,高低等脊椎动物都有该结构。在胚胎中,心室比心房出现得早,并最先搏动。心房后来出现,并带来了更高频率的节律。后来静脉窦加入。后者的自律性最高。后来在静脉窦中形成窦房结。窦房结也是整个特殊传导系统里面自律性最高的。平均每分钟为100次左右。而心房和心室依照当时自律频率最高的兴奋搏动。其形成的心脏节律被称为窦性节律。窦房结外的自律组织被称为潜在起搏点。但是,窦房结会通过抢先占领和超速驱动压抑两种手段保证自己的正常起搏点地位。\n窦房结呈半月形,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界沟上1/3的心外膜底下。它含有P细胞和过渡细胞(Transitional Cells)。前者是Pacemaker Cell的简称。它们位于窦房结的中央部分,过渡细胞则相应地位于周边。过渡细胞将来自P细胞的冲动传递到心房肌。但兴奋如何由窦房结传到心房,则未有定论。现在一般认为,心房的兴奋传导是由心房肌细胞自身完成。而窦房结与房室交界之间有一些细胞排列整齐,传导速度比其他地方快,被称为优势传导通路。\n窦房结到房室结之间是否也是自律心肌细胞目前还未确认,因为在电子显微镜下,没有发现这种特殊传导组织。如果没有,那么一些疾病(心房牵颤,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的诊断缺乏依据。究竟是什么细胞在传导,目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n\n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 node)房室结是正常情况下兴奋由心房传至心室的唯一途径。分为三个功能单位:房结区,结区(恒温动物)和结希区。恒温动物的房室结是由静脉窦和右心房融合的结果。\n希氏束(Bundle of His),又称房室束,含浦肯野细胞,分为左右两束支。\n浦肯野纤维网(Purkinje)是左右两束支的最后分支。从心内膜向心外膜延伸,并与心室肌细胞接触。\n潜在起搏点可以在窦房结发生功能障碍时保证心脏仍能以较低的频率搏动,保证循环系统不至于瘫痪,但同时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当其自律性超过窦房结时,即:异位搏动,便会出现心律失常(Cardiac arrhythmia)。另一个心律失常的原因可以是心脏的传导通路发生堵塞。\n\n自律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n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n\n浦肯野细胞被称为快反应自律细胞。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变化与心室肌细胞的不同在于其4期。浦肯野细胞4期是“自动去极化期”。在3期,有一种Na+通道被激活,并且随时间延长而增大。这种“内向离子电流”就是所谓的“起搏电流”。\n当自动去极化使得跨膜电位到达阈值时,会触发新一轮的动作电位。\n\nP细胞的跨膜电位\n\n相比起浦肯野细胞,P细胞是慢反应自律细胞。它的静息电位和阈电位高,时程长。0期不陡峭。无明显的1和2期。而其0期去极的产生是由Ca2+内流引起的。而其4期自动去极化则是多种离子参与的结果。\n\n心电图与心电轴\n在心脏电传导的每一瞬间,全心多处心肌细胞会发生大小和方向有异的瞬间电流。这些瞬间电流可以看作是一个个向量。根据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综合这些向量为一综合向量。这些综合向量先被投影到身体的冠状平面上,然后这个投射向量再向三个心电图导联轴投影,作出其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即为心电图。将三个导联轴的R波的大小测量出来,并在Einthoven三角三边中点根据方向和R波大小作出线段的一新端点,过该端点作该轴的垂线,三垂线通常会相交于一点(有时是形成一个三角形)。连接三角形的中心和三垂线的交点。该线段即为室间隔的轴,也可视为心的长轴。而综合向量所代表的电流的方向,就是由该三角中指向该交点的方向。根据这个方向与竖直线的夹角的大小,可以将心轴归类。\n\n心肌细胞的兴奋-收缩偶联过程\n电兴奋要通过一个中介过程,和肌肉收缩联系起来。这个过程被称为兴奋-收缩偶联。在心肌细胞,自律心肌细胞带来的自律性兴奋会通过这一过程引起工作心肌细胞的收缩。\n过程如下:\n\n肌肉细胞膜上的动作电位沿着细胞膜和细胞膜延续形成的横管膜扩散至终末池。同时激活横管膜和肌细胞膜上的L型Ca2+通道,即二氢吡啶受体。\n钙离子通过二氢吡啶受体内流激活了终末池上的钙通道(ryanodine受体,在骨骼肌则是通过二氢吡啶受体直接与ryanodine受体机械接触发生变构作用而将后者激活),终末池的钙离子进入肌浆,这种激活方式被称为钙离子介导的钙离子释放。\n钙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后者构象变化,牵动原肌凝蛋白,暴露了肌纤蛋白上横桥(有ATP酶的作用)结合位点,两者结合,ATP水解释放能量,引起横桥向M线内扣,拉动细肌丝。然后是横桥与肌纤蛋白分离,再与下一个肌纤蛋白上的结合位点结合,再牵拉。这个过程不断循环。引发肌肉收缩。注意:此处涉及肌丝滑行理论。请见肌肉中收缩一节。\n钙离子浓度的升高,同时会激活肌浆网上的钙泵。胞浆中的钙被回收到肌浆网。肌肉舒张。\n\n心的生理功能\n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还有内分泌功能)右心房与右心室负责将低含氧的静脉血送到肺进行气体交换,左心房与左心室负责将肺部回来的高含氧血经主动脉送到全身。\n\n血液的流入流出\n右心房接受上下腔静脉的含氧量低的静脉血。心脏收缩泵出右心室中的血液后舒张,会造成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一样)负压,使得右心房的血液通过三尖瓣流入右心室。这些血液在然后在心脏收缩的时候被射到肺动脉,进入肺循环。肺动脉瓣会防止血液倒流。在肺进行过气体交换后,含氧量高的血液会顺着肺静脉流到左心房。然后经过二尖瓣流入左心室。左心室内的血液会在心脏收缩时被射到主动脉,进入体循环。\n\n心动周期与泵血过程\n人们将心脏一次舒张和收缩构成的机械活动周期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因为心室在心脏泵血中起到主要作用,所以心动周期会被看成是心室的活动周期。\n心房和心室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各有一舒张期和收缩期。心房心室的活动有先后之分,但左右心���和心室的活动则是同步的。以一个正常的心动周期为0.8秒为例:\n一个心动周期以两心房的收缩开始,这个过程持续0.1秒,接着是0.7秒的舒张。在心房开始舒张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这个收缩期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和射血期,这将会后述。接着心室舒张0.5秒。心室舒张的前0.4秒,被称为全心舒张期,因为此时心房也处于舒张期。\n\n心室收缩期\n等容收缩期:这期间,心室不断收缩,但造成的压力一方面仍不足以冲开心瓣,射到肺动脉或主动脉中。另一方面,这压力会造成三尖瓣和二尖瓣的关闭,因为舒张的心房提供的压力比正开始收缩的心室的压力要低。瓣的关闭防止血液从心室倒流到心房。心室容积在此期间恒定。这也是其名字由来。可以作如此联想:用手抓压一水球(灌水的气球),但水球并未破裂(球内水压力不足以撑破水球)。过程中水球的容积不变。\n射血期:当心脏收缩到一定程度时,即是心室压大于肺动脉或主动脉压时,心瓣会打开。血液会迅速被射入动脉中。这个过程分为快速和减慢射血期。在减慢射血期后期,血液靠的是其动能,而不是心室内压,进入动脉的。续前面提到的联想,当手提供的压力足够大时,水球内的水会撑破水球,迅速流向压力低的外界空气中。\n\n心室舒张期\n在完成收缩后,心室会舒张,这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心室充盈期和心房收缩期三期。\n\n等容舒张期:此时室内压迅速下降。动脉血的倒流导致了心瓣的关闭。室内压仍比房内压高,房室瓣仍关闭。心脏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容积不变。\n心室充盈期:当室内压下降到低于房内压时,血液会从心房流入心室。心室容积增大。充盈期也分为快速和减慢充盈期两期。\n心房收缩期。心室舒张的最后0.1秒正是心房收缩的开始。心房的收缩主动泵血进入心室。但前面提到,心室的充盈靠的主要是心室负压。心房收缩的主动泵血只提供了心室10到30%的充盈血量。\n若心动周期缩短,舒张期会比收缩期缩短明显,心脏的功率借此加强。但是休息时间的缩短,不利于其持久工作。\n\n心泵功能的储备\n心脏具有因机体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被称为心力储备。心脏的最大心输出量可达35L,为静息时的8倍。心力储备体现在搏出量储备和心率储备两方面。\n搏出量储备是指静息时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与心室作最大射血后心室余血量之差。这可使每搏输出量增大30到40mL左右。\n心律若过快,反而因为充盈不足而导致每搏输出量减少。健康成人心输出量因心律增多而加大的心律范围为每分钟160到180左右。这比静息时每分钟70下增加了近100下。\n\n心脏功能的调节\n哺乳动物的心跳受自律神经系统,荷尔蒙和温度的影响。\n\n自身调节\n当回心血量增大时,心肌纤维会被拉得更长,心壁会受压,这正能够使得心肌的收缩力上升:前负荷的增加使得心肌的初长度变大,在一定范围内,心肌的这种初长度的增大会使得其更接近最适初长度,而发挥更大的收缩力。心脏自身这种快速调节能够对回心血量作出精细有效的调节(异长自身调节,也即弗朗克斯大林机制)。\n\n神经调节\n心脏的泵功能会受到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作用,使得心脏能为身体在各种状态下提供合适的工作效率。\n心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胸段1到5节中间外侧柱,释放乙酰胆碱激活节后神经元。节后神经元为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其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和心肌细胞膜上的beta1肾上腺素能受体相结合,(心肌也有alpha受体,但作用不大,生理功能未完全明了。)激活cAMP,通过第二信使系统传达调节信息,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钙通道,引起钙离子内流。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是加快心率,增强其收缩力和加快传导速度。可概括为: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此外,交感神经还有通过帮助打开肌小节内浆网ATP酶(SERCA Sarko-Endoplasmatic-Reticulum-ATPase)加快心肌舒张过程,扩大冠状血管管径的作用。所有这些作用,都可以看作是加强心脏功能。\n心的副交感神经调节是通过心迷走神经实现的。迷走神经节前节后神经元都是胆碱能神经元。节后纤维释放的乙酰胆碱能与心肌细胞的M胆碱能受体结合,激活G蛋白。G蛋白使细胞膜超极化,降低cAMP活性。其功能和心交感神经互为拮抗。即:负性的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n在大多数情况下,心迷走神经的作用比交感神经的作用强。\n\n体液调节\n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心律加快,心收缩力增强,传��速度增快。\n\n心音\n一般我们常听到的心音有第一心音(S1)和第二心音(S2),当我们用一般的听诊器听诊,就会听到(lub-dub)的声音,(lub)就是第一心音,(dub)就是第二心音。\n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是其开始的标志。音调低而时间长。这是由于血液冲击血管,及产生的涡流,还有房室瓣的突然关闭引起的。\n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音调高而时间短。是因为主动脉瓣与肺动脉瓣关闭而产生的。\n第三心音出现于第二心音之后,又称为心闯音。发生在快速充盈期末,低频低振幅。它可能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速度的改变,引起心壁和瓣膜的震动而造成的。第三心音可能出现在小孩、年轻的成人或怀孕晚期的女性身上。\n第四心音又称为心房音,它是由于心房收缩,心室主动充盈所引起的心壁和瓣膜震动引起的。第四心音也可能出现在小孩、健康的运动员和健康且无心脏病的老人身上。\n第三心音和第四心音也可能出现在病理情况中,如心肌梗塞(myocardial infarction;MI)或心衰竭(heart failure)的病人身上听到。\n\n心的分泌功能\n心脏可以分泌两种肽类激素,其一为心房钠尿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又称心钠素),由心房肌细胞分泌。其生理作用是利钠、利尿,减少静脉回流,降低中心静脉压,使心输出量降低和血压下降等。\n当血液中钠离子浓度或血浆体积增多时,静脉回流增加,使心房肌细胞被拉长而受到刺激,因而分泌ANP。ANP经血液循环抵达肾脏,抑制肾小管(尤其是集尿管)再吸收钠离子和水,使尿流量增加,帮助血液体积恢复正常。ANP\n抑制肾素(Renin)、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II)、醛固酮(Aldosterone)、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间接减少了钠离子的再吸收。ANP亦可使肾丝球的系膜细胞(mesangial cell)松弛,增加过滤作用的有效面积,使钠离子排出量增多。此外,ANP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收缩剂的有效反应,因而降低血压。\n脑下腺前叶及脑中亦有ANP,但其作用仍不明。\n而另外一种由心分泌的物质则是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简称BNP),1981年由De Bold发现。BNP是由心室分泌的,特别是左心室。分泌时有32个氨基酸残基的贮存型proBNP会分解为无活性的N端前BNP和有内分泌活性的BNP。两者都会进入血液循环。BNP有着与ANP相似的生理功能,即利钠,利尿,抑制RAA系统和扩张血管。在临床方面,BNP被视为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指标,甚至有助于治疗心衰。\n而1990年科学家在神经系统又发现了这种蛋白家族的另一成员C-型钠尿肽(CNP,C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其在血管中的浓度很高,特别是在血管内皮。CNP不是由心脏组织分泌,而主要是由脑、脑下腺、血管内皮、肾脏及女性生殖部位等来分泌。CNP具有扩张血管、抗细胞分裂和抗SMC迁移的功能。而且,CNP还能防止心脏肥厚的发生。\n\n心脏疾病和治疗\n在医学中心脏病学是内科学中专门研究心脏疾病和传统治疗手法的学科(而手术则是由心脏外科负责的)。该学科分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病,心力衰竭,瓣膜病和电生理几个部门。而儿童心脏病学则作为儿科学的一个部门。\n常见的心脏疾病或症状,以及治疗药物如下:\n\n心律失常,成因:异常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后除极和触发活动和折返激动。药物:钠通道阻滞药,Beta肾上腺受体阻断药,延长APD药和钙拮抗药。\n心力衰竭,即心衰。心脏泵功能减弱。药物:RAAS系统抑制药,利尿药,Beta受体阻断药,强心苷类。\n心绞痛,心肌缺血的常见症状,心肌耗氧与供氧失调。药物:硝酸酯类药物,Beta肾上腺受体阻断药,钙拮抗药。\n心肌病\n瓣膜病\n冠状血管病,治疗:心脏搭桥\n对患瓣膜病的病人可能需要更换瓣膜。而新的瓣膜对于病人来说是外来物,病人可能由此需要服用大量免疫抑制药。\n心脏移植手术成功已有报道。\n\n医学研究历史\n西医学\n心脏的生理研究\n人类对心脏的研究是与血液循环联系在一起的。早在古希腊时代,希波克拉底就已认为,心脏有两心房和两心室。亚里士多德认为心脏是血管系统的中心。但他还不知道血管有动静脉之分。后来一位古罗马的医生盖仑,通过自己大量解剖实验得出结论,血管里流的是血液。但是盖仑的理论也不完全符合今天人们的认识。他认为血液不能循环,当它们在血管流过之后,便消失在人体远端。\n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比利时的维萨里和西班牙的塞尔维特质疑盖仑的理论,后者更是认为心肺之间存在小循环。维萨里因此被宗教裁判所���处死刑。塞尔维特后来也在“异教徒”的罪名下被执行了火刑。而多才多艺的列奥纳多·达芬奇通过秘密解剖,提出了心脏内分四腔。\n1578年出生在英国福克斯通镇的医生威廉·哈维所发表的《心血运动论》是生理学诞生的标志。哈维也是通过逻辑推理,以及解剖大量的动物(蛇和兔)得出该结论的。《心血运动论》指出人体的血管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能循环流动,血液从静脉流入心脏而借道动脉而流往身体其他各处,而其动力来源于心脏。由于当时没有显微镜,哈维并未能发现毛细血管,但他却预言了其存在。\n目前世界各国对心脏生理,病理和药理学等方面都展开了广泛研究。例如为外周动脉堵塞(pAVK)患者利用干细胞再造血管,为心瓣膜发生病变的病人提供人造瓣膜。还有很多国家为治疗心律失常而投入到心脏起搏与心脏电生理方面的研究之中。\n\n心脏手术\n因为手术需要没有血的手术视野,因此心脏手术十分困难,一度被认为是禁区。奥地利著名医生西奥多·比尔罗特曾说过:“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任何一个试图进行心脏手术的人,都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n20世纪,心脏手术终于出现了突破。先后出现了BT分流、降低体温暂停血液循环、体外心肺循环等技术。\n\n心脏的心理方面研究\n西方传统观点认为,心脏只是输送血液的动力泵,大脑才是决定整个身体情感、精神、认知的智能中枢。如果将大脑比作身体帝国的皇帝,那心脏只不过是个能源部长。\n但是HeartMath的创始人Childre博士发现,其实心脏可以通过影响情感来影响大脑认知,它远非不起眼的小角色,它对这个帝国的大事也有重要的决定权。\n\n中医学\n古代中国关于心的解剖,最早的记载见于《史记·殷本纪》:“比干强谏,纣怒曰:‘吾闻圣人心有七窍,剖比干观其心’。”传统中医认为,心为一身的君主,脏腑百骸均遵从其号令,人的聪明智慧也是从心而出。\n在中医传统理论中,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此外心具有推动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功能。并且与舌的色泽、味觉、运动及语言相联系。也与汗液的生成排泄有关,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n心与精神思维的紧密关系,也就是“心为神主”的概念,是中医里的重要理论之一。不过明朝以后,开始有中医学家对藏神的所在处,提出不同的看法。如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辛夷》里指出:“脑为元神之府”。不过这样的想法并未如旧有的观点般普及。\n\n藏医学\n藏医对心脏的发生、解剖位置、形态、生理功能有独特的观点\n心脏的解剖位置与形态:\n\n心脏在上体腔正中,犹如坐在宝座上的国王一样,它是生命依附之处,是人体最为要害的器官。\n心是“黑色命脉”(血管)结成的果实,形如含苞未放的莲花。\n心尖朝下,也就是全身“血与风(气)元素混合的红脉”和“血与火元素混合的黑脉”之海洋。\n心脏内有“持心脉”(音译:义桑玛)分布,心包有六根脉络联络。\n心是动脉“若、姜、吾”三脉会合之处。\n《四部医典》:“心脏如同国君正危坐,肺五母叶就是五大臣,肺五子叶好像五太子。肝脾犹如大小两妃嫔,肾如外相力士顶大梁”\n《蓝琉璃》:“心脏如八瓣莲花状,中心有马尾丝状‘阿哇杜德’脉之王,四周和上下有六条空心分支脉,上名为绿脉,下名为青脉,东为黑脉,南为红脉,西为黄脉,北为白脉。东脉主听觉,南脉右侧主视觉,西脉背面主嗅觉,北脉左面主味觉,上绿脉主身,下青脉主意识,是六识流通之处”\n心脏的生理功能:\n\n心脏是人体生命依存的中心,故称之为君主脏器。\n心是五元素(地水火风空)中,空元素的精华所藏之处;是三因素(隆、赤巴、培根)中,“隆”和“培根”的基地。\n心与小肠皆属火,火元素的精华藏于心,而其糟粕聚于小肠,心与小肠相表里。\n心开窍于舌,使舌的味觉灵敏,若心有疾病,舌便出现异常变化。\n心脏与血液循环\n\n心脏在流通于孔道意识的作用下,跳动不止。\n心脏是“遍行隆”存在的中心,遍行隆由此运行于全身。遍行隆将心脏中的隆(气)和血液源源不断的推送到“阿玛脉”等脉道后,遍布全身。同时又通过体内精华运行的七孔道将七精华输送到全身各部,从而营养身体,润泽肌肤。七精华(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髓、精液)的精光存留在心脏,形成人的精神,使人精神光泽,面有华色。\n心主意识\n\n心脏又是“能作赤��”存在的部位,依靠能作赤巴的功能,使心主意识和精神,壮胆量、生谋略、长骄傲、滋欲望等。\n心脏发生病变\n\n出现神志不安、意识模糊、喜怒无常、精神萎靡、健忘、谵语狂妄、倦怠无力、面色苍白、容光失华等症状。\n心脏的胚胎发育:精血受孕后的第五-九周,这时的胎儿形状与鱼相似,故称为“鱼期”。\n\n第五周:在“正聚隆”的作用下,胎儿从以前较软的血肉团逐渐变硬,生出“脐脉轮(卵黄循环)”,像车轮辐条样射向四方,位于第十六椎正前方,是产生所有脉络的基础脉丛。\n第六周:在“食隆”的作用下,从脐脉轮中央生出命脉,此脉是所有动脉的主干生命和气血所依赖的脉络,长约新生儿的十六横指长,向上延伸,端点在第八椎骨正面,形成“心脏脉轮(心管、腹大动脉)”。\n第七周:在“作卷隆”的作用下,从心脏脉轮中伸出一支命脉向上延伸三十横指长,端点在头顶处,形成“头顶脉轮(颈内动脉)”。与此同时,从脐脉轮中伸出一支命脉向下延伸十四横指长,端点在阴部,形成“阴部脉轮(背大动脉)”。\n\n参见\n冠状血管\n动作电位\n血管\n\n参考资料\n延伸阅读\n土旦次仁、强巴赤列、措如次朗等,《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藏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ISBN 978-7-5323-4979-1\n宇妥·元丹贡布著、李永年译,《四部医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年)\n中国大百科全书电子版,生物卷,《心脏》条目\n林佑穗译,《Guyton新编盖统医用生理学》,台北,合记图书出版社(2000年),ISBN 978-957-666-677-3\nAndreas Held: Prüfungs-Trainer Biologie der Tier,2004 Spektrum Akademischer Verlag\nMilton Hildebrand, Geoge E.Goslow: Vergleichende und funktionelle Anatomie der Wirbeltiere(2004)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nRobert F.Schmidt, Florian Lang, Gerhard Thews: Physiologie des Menschen mit Pathophysiologie (2005)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n\n外部链接\nCPO生理健康网-心脏\n心脏病信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医学百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心脏数理研究院"} +{"doc_id": "6001", "title": "爱尔兰王国", "text": "爱尔兰王国(爱尔兰语:Ríocht na hÉireann;英语:Kingdom of Ireland)先后是英格兰王国及大不列颠王国的附庸国,从1542年存续至1800年。它由英格兰以及后续的大不列颠君主统治,并与该君主的其他领土建立了共主邦联。这个王国名义上由国王或女王从都柏林城堡统治,并由国王任命的总督负责管理。它有自己的立法机构(爱尔兰议会)、贵族制度(爱尔兰贵族制度)、法律制度和国家教会(爱尔圣公会)。\n该王国的领土以前是由英格兰国王统治的贵族领地,在盎格鲁-诺曼人入侵爱尔兰后于1177年建立。到了16世纪,英国的统治范围大大缩小,爱尔兰的大部分地区被盖尔人的爱尔兰酋长所控制。1542年,英格兰国王亨利八世根据1542年爱尔兰王权法案成为“爱尔兰国王”。英国人开始建立对该岛的控制,这引发了德斯蒙德叛乱和九年战争,在17世纪完成征服。征服的过程中,他们从当地的爱尔兰人手中没收土地,并与来自英国的定居者一起进行殖民。\n在早期,王国的认可有限,因为没有一个欧洲的天主教国家承认亨利和他的继承人爱德华为爱尔兰的君主;虽然天主教女王玛丽一世被教宗保禄四世承认为爱尔兰女王。在这个天主教徒占人口的大多数,但在这个从17世纪后期开始由新教徒统治的王国,天主教徒被官方歧视。这种歧视是导致几次冲突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包括了爱尔兰联盟战争(1641-53年)、爱尔兰威廉党人战争(1689-91年)、阿马骚乱(1780-90年)和1798年爱尔兰起义。\n1800年,爱尔兰议会通过《1800年联合法令》,废除爱尔兰王国。该法令也由英国议会通过。1801年爱尔兰王国和大不列颠王国合并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n\n历史\n背景\n1155年,英格兰赫特福德郡出身的教宗亚德四世向英王亨利二世颁发《褒扬令》(Laudabiliter),授予英王“爱尔兰领主”(Dominus Hibernae)的称号,令英军可以出动征服爱尔兰,并将其纳入欧洲文化圈。而英王则需向圣座缴交每纳税户一便士的租税。1172年,亚德四世的继任人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再次确认前任的敕令。\n延至亨利八世在位的时候,意欲为终止和王后凯瑟琳的婚姻,被教宗克勉七世拒绝。因此亨利八世宣布英格兰脱离天主教会管辖,自立为“全球英格兰教会首领(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in Earth Supreme Head)”。但在1533年教宗将亨利八世逐出天主教会,亨利八世也不承��教宗对爱尔兰的宗主权,因此英王来自教宗的爱尔兰领主头衔合法性悬疑,导致爱尔兰的宪制危机。因此后来爱尔兰国会,通过《1542爱尔兰王位法》,宣布亨利为“爱尔兰国王”。\n\n爱尔兰都铎王朝\n1534 - 1535年,锡尔肯·托马斯起义失败后,1530年代后期,贵族副官格雷成功地打败了几个氏族,并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到1540年,爱尔兰大部分地区似乎处于和平状态,处于国王都柏林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太久。\n1542年,根据爱尔兰议会法案《爱尔兰王冠法案》,亨利被宣布为爱尔兰国王。这个新王国没有得到欧洲天主教君主国的承认。亨利八世之子爱德华六世死后,1555年的教宗承认信奉罗马天主教的玛丽一世为爱尔兰女王。爱尔兰国王和英格兰国王之间的“人合国”被写入天主教教规。就这样,爱尔兰王国被当时的英国君主统治着。这使新爱尔兰王国与英格兰王国建立了人合国。\n根据其扩大的角色和自我形象,行政当局在1541年为大律师建立了国王旅馆,并在1552年建立了阿尔斯特国王武装来管理纹章。在都柏林建立大学的提议被推迟到1592年。\n1593年战争爆发,蒂龙伯爵休·奥尼尔领导爱尔兰和西班牙贵族联盟对抗国王,这场战争后来被称为“九年战争”。1600年初,一系列令人震惊的爱尔兰胜利将英国在爱尔兰的势力带到了崩溃的边缘,但在查尔斯·布朗特的新一轮战役中,蒙特乔伊勋爵迫使蒂龙在1603年投降,完成了都铎王朝对爱尔兰的征服。\n\n爱尔兰斯图亚特王朝\n1603年,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六世成为英格兰的詹姆斯一世,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王国统一为一个个人联盟。1639年开始的三国战争中断了王国的政治秩序。在随后的过渡期,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作为一个共和国被统治到1660年。这一时期见证了忠诚的爱尔兰天主教联盟在王国内部的崛起,并从1653年开始,创建了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共和国联邦。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后,王国恢复了秩序。在没有任何异议的情况下,查理的统治可以追溯到1649年他父亲被处死的时候。\n\n格拉特的爱国者\n1782年,波因斯的法律被废除,也就是后来众所周知的1782年宪法,给予爱尔兰立法独立。这一时期的议会被称为格拉顿议会,以当时的爱尔兰主要领导人亨利·格拉顿命名。虽然爱尔兰有立法独立,但行政管理仍在大不列颠王国行政当局的控制之下。1788年至1789年,国王乔治三世生病,引发了一场紧急危机。格拉坦想任命威尔士亲王(后来的乔治四世)为爱尔兰摄政王,但是国王在这部法律实施之前就康复了。\n\n爱尔兰人联合会\n1798年的爱尔兰叛乱,以及叛乱分子与英国长期的敌人法国结盟,促使爱尔兰正式加入英国联盟。1801年1月1日,经爱尔兰和英国议会投票通过的《联合法案》,爱尔兰王国与大不列颠王国合并,形成大不列颠和爱尔兰联合王国。爱尔兰议会不复存在,但由勋爵中尉主持的行政机构一直存在到1922年。这个联合会后来引起了很大的争议。\n1937年,与英国王室的联系被废除,但在1949年之前,君主是这个新国家法律上的国王。爱尔兰共和国于1962年废除了1542法案。\n\n总督\n爱尔兰王国早年由英王派出“巡抚” (Lord Deputy)所管治,后来将头衔升级为“总督 (Lord Lieutenant)”。虽然偶有爱尔兰人官拜总督,但往往都是英伦本土的名门望族,如苏塞克斯伯爵(Thomas Radclyffe, 3rd Earl of Sussex) 。而在总督出缺时则由地方法院院长署理。而布政司的作用,在18世纪变得越来越重要,变得越来越有权势。\n爱尔兰王国的议会乃两院制,分上下议院,而议会的权力则受一系列的成法制约,如1492年的《波伊宁斯法 (Poynings' law)》。\n\n议会\n罗马天主教徒和非国教徒,主要是长老会教徒、浸信会教徒和卫理公会教徒,从1693年起被排除在爱尔兰议会之外,他们的权利受到一系列被称为刑法的法律的限制。从1728年到1793年,他们被剥夺了投票权。1782年,格兰顿议会成功地废除了《波因斯法》。这使得逐步的立法和逐步的自由化得以实现。天主教徒和持不同政见者在1793年被赋予投票权,但天主教徒仍然被排除在爱尔兰议会和王国高级公职之外。与英国和欧洲其他国家一样,英国议会的投票和成员资格仅限于财产所有者。18世纪20年代,新的爱尔兰议会大厦在都柏林的College Green建成。\n\n爱尔兰教会\n1538年,当亨利八世被罗马天主教会逐出教会时,除了两名主教外,爱尔兰教会的所有主教都遵循英国国教的教义,尽管几乎没有基层神职人员或俗人这样做。向���宗支付了年金后,主教们没有理由下台,1530年代,没人知道宗教改革能持续多久。与亨利八世不同的是,这种等级制度并没有被教宗逐出教会,并且在1542年仍然控制着新王国的国家教堂,并保留着大部分教堂财产(包括大量的宗教建筑和其他物品,尽管其中一些后来被销毁了)。1553年,爱尔兰天主教徒被玛丽一世女王的加冕礼所鼓舞,她在1555年通过教宗的法令“伊利乌斯”说服了教宗承认王国。\n1558年,信奉新教的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登上王位,躲过了1570年埃克塞尔西斯的布尔王朝,除了一位君主外,其他君主都是圣公会教徒。与官方计划相反的是,绝大多数人口仍然是坚定的罗马天主教徒,尽管成为国家教会的成员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优势。尽管人数上占少数,爱尔兰教会仍然是官方的国家教会,直到1871年1月1日由威廉·伊沃特·格莱斯顿领导的自由党政府宣布解散。\n\n种族冲突\n直到今天,爱尔兰王国的遗产仍然是爱尔兰-英国关系的争论焦点,因为当地的爱尔兰居民和主要的新英格兰统治阶层之间持续不断的种族冲突(以及与已定居的阿尔斯特-苏格兰人之间的冲突)。政权特权英语文化(法律、语言、服饰、宗教、经济关系和土地所有权的定义)在爱尔兰,爱尔兰盖尔语文化和语言,虽然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大多数土著居民提出了“野蛮的”,“野蛮”或不受欢迎的标志。\n\n盾形纹章\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参见\n爱尔兰历史"} +{"doc_id": "6005", "title": "都灵", "text": "都灵(义大利语:Torino [toˈriːno] (),又译托里诺;皮埃蒙特语:Turin [tyˈɾiŋ];拉丁语:Augusta Taurinorum),是位于意大利北部的重要工业城市,皮埃蒙特大区和都灵广域市的首府,意大利第三大城市。它坐落在波河的左岸,距离米兰大约140公里,阿尔卑斯山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都灵中心区有面积130km²,人口约85万,是意大利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都灵城市区有面积1,126.6 km²,人口约174万;都灵都市圈有面积1,977 km²,人口约220万(占意大利总人口的3.4%)。\n都灵是一国际化的欧洲城市, 都灵有时被称为“意大利自由的摇篮”、、“阿尔卑斯之都”、“萨沃亚之都”。它拥有众多的文化设施和其他名胜。都灵因为它的巴洛克、洛可可和新古典主义法式建筑而举世闻名。它的很多广场、城堡、庭园和宫殿(如夫人宫),都是由西西里建筑师菲利波·尤瓦拉建造的,他在设计时借鉴了法国经典建筑凡尔赛宫。 这些法式建筑的典范包括:王宫、斯杜皮尼吉行宫和苏贝加大教堂。许多意大利高等教育机构位于此地,如都灵大学、都灵理工大学、都灵美术学院、都灵音乐学院等。还有许多重要和著名的博物馆,如埃及博物馆 和安托内利尖塔。\n都灵曾经是欧洲重要的政治中心。1563年,它成为了萨伏依公国的首都,随后是萨伏依王室统治下的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最后是意大利统一之后的第一个首都(1861年—1865年)。 同时,它也是萨沃亚王室(意大利王室)的故乡。 虽然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它的大部分政治意义和重要性都丢失了,它还是在战后成为了欧洲重要的工业、商业和贸易的集散地。它现在是意大利的工业中心之一,和米兰、热那亚组成了“工业铁三角”。从经济上来说,都灵紧随罗马和米兰之后,是意大利第三大城市。 它的GDP高达580亿美元,排名世界第78位。 虽然不像罗马、米兰那样是“Alpha或Bata级别的世界级城市”,GaWC评其为“Gamma”级别。\n都灵是意大利汽车制造业的摇篮,被称为“意大利汽车之都”或者“意大利的底特律”。是汽车品牌飞雅特、兰吉雅和爱快罗密欧的总部所在地。 都灵还拥有足球俱乐部尤文图斯和都灵足球俱乐部,举办过2006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一些国际空间站设备,如和谐号节点舱和哥伦布实验舱,也是在都灵制造的。\n\n历史\n古罗马时期\n都灵最早的居民要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当时这里是个小村落,由属于萨拉西人的凯尔特—利古里亚部落所占据。他们自称为陶里尼人,并且将他们的定居地命名为“Taurasia”。前218年,部分居民与罗马联盟,共同对抗汉尼拔率领的迦太基军队。因为都灵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穿越阿尔卑斯山之后,南下意大利半岛最先面对的城市。最终,他们阻挡迦太基军队达三天之久。\n城市真正意义上的起源,要追溯到凯撒大帝在高卢战争时期所修建的古罗马兵营(前58年),被称为“Castra Taurinorum”。前29年,这里成为了罗马帝国的殖民地,城市名称为“Augusta Taurinorum”(陶利尼人的奥古斯都,Tau是“山”的意思)。逐渐地城市的名字被简称为Taurinorum,以及Taurinos,演化成为现在的Torino,这些都是源于Taurini一词。当时都灵有将近5,000人口,都居住在城墙内。在这段时期,一座规划整齐的城市逐渐发展起来,建造了犹如棋盘一样街道,这样的城市布局保留至今。\n1世纪前后,建造了古罗马剧场(如今很大一部分已经消失),现在依然保存完好的帕拉蒂内城门也是建造于这个时期。69年,因卷入奥索和维特里乌斯的内战,城市大部分毁于战火。312年,为争夺权力,君士坦丁一世和马森齐奥进行了都灵之战。\n\n中世纪\n罗马帝国衰落之后,都灵先后由东哥特人、伦巴底人占领,并在后者统治期间,被划分为公爵领地。773年,查理大帝将此占领。在之后的几个世纪,都灵一直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伯爵领地,先后经过了多位统治者。\n940年,成立都灵边境区(法兰克加洛林王朝),由阿尔杜伊尼卡家族统治。统治了四代之后,阿德莱德得到统治权。1045年,她与翁贝托一世(萨伏伊家族的先祖)的儿子奥东结婚。从此,萨伏伊家族开始统治都灵。当都灵伯爵(1092年—1130年和1136年—1191年)的身份由主教兼任时,它的统治者也成为采邑主教。\n奥多内去世之后,儿子皮特罗一世和阿梅迪奥二世相继统治,但实权仍掌握在他们的母亲手中,直至她去世。阿德莱德的去世,也引起了皮埃蒙特地区的内战,即当地的权贵家族和被认为是“外人”的萨伏伊家族之间的战争。在此之后,萨伏伊家族为以原领地莫列讷河谷(今法国南部)作为基础,卷入无间断的战争中,混乱的局势维持了一个多世纪。\n12世纪,都灵成为自由城邦,但是周围地区掌权的封建领主、主教没有放弃占领都灵的意图,依然向萨伏伊家族不断进攻。1230年—1235年,都灵由蒙费拉托侯爵(也称都灵之主)统治。1251年,托马索二世在腓特烈二世的帮助下得到了城市统治权,不过并没有能建立属于萨沃亚家族的政权,最终由他的儿子托马索三世在1280年成功实现。\n14世纪初,阿梅迪奥五世将萨伏伊家族在法国和意大利的领地划分出来。1360年,被称为“绿伯爵(Conte Verde)”的阿梅迪奥六世废除都灵的自治权,完全由萨伏伊家族统治。\n15世纪,城市重建,很多庭园和宫殿在此时修建。1404年,成立都灵大学,也是意大利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416年,阿梅迪奥八世将皮埃蒙特伯爵领地提升为公爵领地,并且将皮埃蒙特地区完全统一,并且成立都灵公爵议会。此时,都灵有人口20,000。\n\n16世纪—18世纪\n16世纪,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的军队在1536年—1562年间入侵城市。1562年,被称为“铁头(Testa di Ferro)”的埃马努埃莱·菲利贝托一世,将萨伏伊公国的首府从尚贝里迁移至此,并且建造了一座巨大的五角形防御要塞。\n17世纪,公国获得了阿斯蒂、蒙费拉托和出海口。1620年,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在都灵诞生16个世纪之后,首次进行大规模城市扩建,依照古罗马时代的道路、城市格局进行城市建设。这样的城市扩建方式,在之后的几个世纪内为城市的扩张打好了基础。17世纪上半叶,修建了王家广场(如今的圣卡洛广场)、诺瓦街(如今的罗马街)和王宫。17世纪下半叶,规划并建造了第二道城墙,修建了带拱廊的波河街(走向为穿过街区的对角线,从城堡广场到波河桥)。\n1706年,作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一部分,进行了都灵包围战。整个城市顽强抵抗了117天,最终击败了法国军队。在这次胜利之后,1713年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将公国上升为王国。都灵先后成为了西西里王国和萨丁尼亚王国的首都。此时,菲利波·尤瓦拉成为城市主要设计师,都灵有人口90,000。\n\n19世纪\n19世纪,短暂的拿破仑占领时期之后,都灵开始尝试着统一意大利。1815年,维也纳会议和波旁王朝复辟让萨丁尼亚王国获得了热那亚共和国以及整个利古里亚。这奠定了五十年之后,意大利统一的基础。1861年—1865年,都灵成为统一的意大利王国的首都;随后首都搬到了佛罗伦萨;从1870年开始,定都罗马。1871年,弗雷瑞斯铁路隧道开通,使都灵成为了连接意大利和法国的重要结点。此时,都灵有人口250,000。一些著名地标,如埃及博物馆、安托内利尖塔、上帝之母教堂和维托里奥·维内托广场均在此时建立。\n失去政治中心地位之后,都灵进行了快速工业化,成为意大利工业的代表:先后在1899年和1906年成立了汽车厂商菲亚特和蓝旗亚。1902年,举办了首届现代装饰艺术国际博览会,被认为是新艺术运动的巅峰。1911年,还举行了世界博览会。在这段时期,都灵放弃了传统的八角形规划,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扩建,人口增长到430,000。\n\n20世纪\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工人和企业家之间的冲突频发。首次罢工发生于1920年,都灵的工厂被占据。由于大力发展汽车制造业,都灵在20世纪初期成为了主要的工业中心。这也使它获得了“意大利汽车之都”的昵称。\n都灵是同盟国在二战期间的战略轰炸目标,整个城市遭到严重破环:首次轰炸是在1940年6月11日,最后几次是在1945年(最猛烈的轰炸是在1943年)。轰炸的原因是它的工业生产,如菲亚特为轴心国生产航空器、坦克和汽车。1943年,盟军进行意大利战役,在意大利南部成功登陆并突破意大利和德国的层层抵抗向北方推进。同年,都灵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大罢工并席卷整个意大利北部,这也标志着反法西斯运动的复兴。都灵直到1945年春天盟军在意大利的攻势期间才获得解放。1945年4月25日,意大利北部各大城市举行总起义,意大利抵抗运动解放都灵,摆脱了纳粹法西斯的统治。\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都灵迅速重建,并成为了意大利经济奇迹的标志,成千上万的移民涌入城市,成为汽车产业工人和其他企业工人。1960年,市区人口达到100万。1974年,市区人口达到120万。由于移民大多来自意大利南部,时任都灵市长的迭戈·诺韦利戏称:都灵“按人口算,位列拿波里和巴勒莫之后,是意大利南部第三大城市”。1970年代和1980年代,汽车制造业危机沉重地打击了都灵,导致市区人口急剧减少了1/4。最近几年,长期困扰城市的人口不足问题有所缓解。市区人口从2001年的865,000增长到2009年的910,000。\n2006年2月,都灵举办了第二十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并在同年3月举办了第九届冬季残奥会。\n\n纹章和荣誉\n都灵纹章,由国家根据1931年8月11日的法令批准。主体是蓝色的瑞士盾,上面有一只金色、银角、后脚立起的公牛,盾牌上方是带有九颗珍珠的伯爵冠。\n\n由于在意大利统一中的突出贡献,1898年5月1日,都灵被授予国家统一贡献城市勋章,在总共二十七座授勋城市中排名第五。\n\n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游击作战,1959年5月29日,都灵被授予金质英勇勋章。\n\n地理\n都灵位于由斯图拉迪兰佐河、桑格内河和波河所包围的平原之上,其中波河由南至北贯穿整个城市。穿过城市的还有多拉里帕里亚河,它的流向由西向东,南岸紧邻都灵历史中心。波河把都灵一分为二,东岸是丘陵地区,西岸是平原地区(海拔280-220米,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在冬季可以清晰地看到,由皑皑白雪覆盖的阿尔卑斯山,如玉带一般环绕在城市的西北部。\n\n气候\n根据柯本气候分类法,都灵的气候类型为Cfa,即常湿温暖气候、夏季炎热(最热月份的平均绝对温度不超过22°C)和没有旱季。详细说来,都灵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且相对干燥,夏季炎热且有时闷热(来自波河平原西部的风较弱)。都灵并不是一座天色阴沉和雾气蒙蒙的城市(这样的天气并不多见),而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的冬季都是干燥少雪而且并不寒冷(最典型的是2006/07的“虚假冬季”,整个欧洲都气候反常)。根据波河水文办公室天文台(位于市中心的苏萨门,离地32米,海拔277米,2006年停止观测)的数据,在1961年—1990年的30年间,1月平均气温为1.7 °C,7月平均气温为23.6 °C(参见都灵中心气象站)。数据表明,热岛现象在整个城市都很常见,这使得都灵市区的气温比附近郊区更高:市区年均气温比郊区高1.9 °C,高于最低年均气温(市区最低年均气温比郊区高2.8 °C)的最高值(市区高1 °C)。年均温差高达20.9 °C,远离海洋的平原地区均是如此;日均温差差别很大,11月到1月小于6 °C,夏季月份高于9 °C。冬季,当焚风吹来(来自都灵西方或西北、干燥炎热的风),气温可以在几小时内升高20 °C。\n一年之中雨水最多的月份是4月、5月、6月和10月。雨水最少的季节是冬季,其次是7月。而通常情况下,让人觉得会少雨的晚夏时节,降水量随年份的不同而不同,并不稳定。长时间降水(尤其是春季和秋季)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来自南面和东面的大量气流,在西地中海(如热那亚湾)和附近的大西洋形成静止的低气压,而阿尔卑斯山脉阻挡了这些来自海上的气团。于是,雨水就都降落到了阿尔卑斯山南坡和附近的平原上。这样的状况可以在24小时之内带来超过100mm的降水量:在1994年11月5日的水灾中,都灵的降水量达到了139mm。每年平均有将近20次雷阵雨,其中有2次是冰雹。雷阵雨几乎��发生在4月到10月,它会使降水时间减少,但使降水强度更大:1987年7月,1个小时之内,降水量达到60mm。2008年9月13日,Caselle气象台(位于都灵以北14km处)记录到一场雷阵雨,在6小时内降水量达到220mm,是都灵平原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都灵的年均降水量(833mm)很稳定,自19世纪中期至今,没有什么改变。\n每年冬季,平均有5天降雪,年均积雪深度为28cm。过去,积雪深度非常大:19世纪年均60cm,1901年—1960年年均46cm。根据记录,自1800年—2007年以来,都灵市区年均气温升高1.3 °C,冬季年均气温升高2.3 °C。与年均气温的升高相比,降雪量的减少更加明显。最近20年来,气温的升高进一步加快,明显的例子就是:2003年夏季和2007年冬季,雾天减少、季节反常。在酷热的2003年夏季(它之前的春季就极为干旱),离地2m的市内气象台于8月11日记录到的最高气温达到40.3 °C-41.6 °C,是自1753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而在温暖的2006/07冬季,整个冬季没有下雪、几乎没有冰冻:只有6天的气温低于0 °C。尤其是1月19日,发生了罕见的气温反常现象:当时风暴基里尔(它在比荷卢造成了人员伤亡)的尾部扫过,给整个皮埃蒙特平原、都灵和库内奥之间,带来了滚滚的热浪,使最高气温达到26 °C-27 °C。\n为了更好地了解最近十年的冬季,先来看看1956年2月记录到的都灵历史最低气温:\n\n1956年2月12日:-21.8 °C 卡塞莱、-19 °C 米拉菲奥里;\n1956年2月13日:-21.4 °C 卡塞莱、-23 °C 米拉菲奥里;\n1956年2月14日:-25 °C 米拉菲奥里。\n而对于都灵市区,1754年2月3日,伊尼亚齐奥·索米斯在波河街记录到的历史最低气温是-19.1 °C。其他寒冷的冬季则出现在1960年代和1980年代:1985年1月,最低气温是-14 °C。最后的大雪记录是1986年和1987年,都灵的积雪深度达50cm(都灵丘陵地区则接近140cm)。 在21世纪,最寒冷的日子是2001年12月18日,当时的最低气温是-9.7 °C。\n\n气象等级:zona E\n柯本气候分类法:Cfa.\n\n人口\n人口统计(单位:千人)\n\n根据1973年人口普查的数据,都灵市区人口在当年达到历史最高峰,从此以后逐年减少。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意大利南部的移民纷纷搬回原籍,另一方面是很多市民从市区搬到了都市圈,这也使得整个都市圈的人口高达220万。\n按照意大利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7月31日公布的数据,都灵市区人口达到910,293,比2001年有所增加。人口增加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东欧、马格里布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移民的大量涌入。\n居住在都灵市区的外国人口有115,800,占市区总人口的13%。他们主要来自:罗马尼亚(47,800)、摩洛哥(17,700)、秘鲁(7,100)、阿尔巴尼亚(5,400)和中国(4,500)。\n都灵人口老龄化程度非常严重:未成年人占总人口的14.5%,而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30.12%。\n\n行政\n都灵市长每隔四年进行直选。\n\n市长: 塞尔乔·基亚姆帕里诺 (民主党) 自2006年5月30日起\n(第2任期)\n\n市议会主席: 朱塞佩·卡斯特罗诺沃\n\n地址: Piazza Palazzo di Città, 1 - 10122 Torino\n总机: +39-011-442.1111\n- 传真: +39-011-442.2723\n\n电子邮件: urp@comune.torino.it\n\n选区划分\n都灵分为十个选区(Circoscrizione),选区并不严格按照街区进行划分。下面列出各个选区名称和包含范围。\n\n邮政编码\n都灵邮政编码按照街区和地域进行划分(通用邮政编码为10100)。\n\n街道命名\n都灵有超过两千条街道,并且一直在用名人的名字为新建的街道、广场或公园命名。已建街道主要是用名人、地名、日期、机构等来命名。\n\n友好城市\n都灵的友好城市如下:\n\n都灵的合作城市如下:\n\n名胜\n都灵的标志是安托内利尖塔,是以它的建筑师亚历山德罗· 安托内利的名字命名的。它于1863年开始建造,最初是座犹太教堂。如今,这里是国家电影博物馆所在地,是世界最高(167m或548ft)以及欧洲最大的博物馆。\n帕拉蒂内城门是古罗马—中世纪建筑,是现存的四座古罗马城门之一。它连接南北走向的马克西穆斯大道,这条大道是典型古罗马城镇的第二主要街道。帕拉蒂内城门也是意大利北部保存最完好的古罗马遗迹之一。\n文艺复兴建筑都灵主教教堂,主保圣人圣若翰洗者(意大利语San Giovanni Battista),是城市的主教堂。它建造于1491年—1498年,是为存放都灵裹尸布而修建的,附近有座钟楼(1470年)。1668年—1694年,建造了神圣裹尸布小堂。\n埃及博物馆专注于考古学和人类学,尤其是古埃及艺术。它被认为是除埃及之外,收集古埃及文物最多的博物馆。2006年,年参观人数达到500,000。东方艺术博物馆,是意大利最重要的收集亚洲艺术藏品的博物馆之一。 此外,还有主要收集油画的萨沃亚画廊。\n作为萨丁尼亚王国的前首都,在都灵市中心和周边城镇有很多王家宫殿、住宅和城堡。除了17世纪为王家夫人(Madama Reale)克里斯蒂娜·玛丽亚修建的王宫(萨沃亚家族在此一直居住到1865年)之外,还有夫人宫、卡里尼亚诺宫(由瓜里尼设计,曾是意大利议会所在地)、王后别墅和瓦伦蒂诺城堡。1997年,都灵以及周边城市里沃利、蒙卡列里、韦纳里亚雷亚莱、阿列、拉科尼吉、斯图皮尼吉、波伦佐和戈沃内所拥有的萨沃亚王室建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都灵还拥有历史悠久的植物园——都灵植物园。\n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夫人宫,不仅仅是因为它位于都灵的正中心,还因为它的一部分可以一直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四座塔中的两座,如今被正面所遮挡)。在中世纪通过增加另外两座塔并加高高度的方式,把它变成了一座城堡。而到了18世纪初期,菲利波·尤瓦拉为其建造了富丽堂皇的正面。\n能够俯瞰整座城市的是苏佩尔加大教堂,从那里可以看到都灵被远处积雪皑皑的阿尔卑斯山所环绕。教堂下方是萨沃亚家族大多数成员的坟墓。可以通过苏佩尔加齿轨铁路到达山顶。\n在奇特都灵街区有很多新艺术运动建筑,这使得都灵和米兰一起,成为这种风格在意大利的中心。\n\n萨伏依王室居所\n萨伏依王室居所指的是存在于都灵以及周边城市的一系列属于萨沃亚王室的宫殿、城堡、别墅等建筑。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n都灵\n\n王宫\n沙布莱宫\n都灵皇家军械库 - 都灵皇家图书馆\n省督府(前国务处)\n都灵国家档案馆(前法院档案馆)\n军事学院\n皇家马厩与马术学院\n造币厂\n杜林皇家剧院\n夫人宫\n卡里尼亚诺宫\n瓦伦蒂诺城堡\n雷吉纳别墅\n都灵省\n\n斯杜皮尼吉行宫,尼凯利诺\n维纳利亚宫\n曼德里亚公园城堡镇,韦纳里亚雷亚莱\n利沃利城堡\n阿列公爵城堡\n蒙卡列里城堡\n库内奥省\n\n拉科尼吉城堡\n波伦佐城堡,布拉\n戈沃内城堡\n\n柱廊\n都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12条相互连接,总长度超过18km的柱廊。柱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而大规模修建并形成如今的标志性建筑,则始于17世纪。最早的文献记录是卡洛·埃马努埃莱一世于1606年6月16日颁布的命令,他要求按照阿斯卡尼奥·维托齐的设计建造城堡广场,用柱廊将广场四周包围起来。而阿梅代奥·迪卡斯特拉蒙特前些年设计的圣卡洛广场中,也在四周预留了柱廊的位置。同年,菲利波·尤瓦拉为宫门建造了柱廊。\n1765年,贝内代托·阿尔菲耶里对城市宫广场的柱廊进行重建。19世纪时,维托里奥·维内托广场、卡洛·腓力切广场和法律广场都增加了柱廊。此外,都灵新门火车站和苏萨门火车站以及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大街、温扎廖大街、萨基街、尼斯街、彼得罗·米卡街和切尔纳亚街也都增建了柱廊。\n波河街上的柱廊把城堡广场和维托里奥·维内托广场连接了起来。这使得在下雨的情况下,国王可以一直走到波河边而不用担心被雨淋湿。\n\n博物馆\n都灵,根据2009年版《米其林指南欧洲城市》,是有着大量艺术、历史和科学博物馆的意大利城市。其中有四座国家博物馆:电影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登山博物馆和意大利复兴运动国家博物馆(统一博物馆)。还有一些在国内和国际享有重要地位的博物馆:埃及博物馆、东方艺术博物馆、王家兵器博物馆以及天文和行星博物馆。\n有些博物馆在最近几年进行了扩建和翻新(如电影博物馆和埃及博物馆),还有一些则正在进行翻新:汽车博物馆的展览面积将翻番,而人体解剖学博物馆、人类学和人种学博物馆以及犯罪学博物馆将合并组成人类博物馆(坐落于马西莫·达泽廖大街上的解剖学院大楼内)。\n在城市里收集着很多重要的艺术品,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知名艺术家的作品:达芬奇、安东内洛·达墨西拿、贝亚托·安杰利科、安德烈亚·曼泰尼亚以及扬·范·艾克、伦勃朗、安东尼·范·戴克。形象艺术作品大多集中在萨沃亚王家画廊,它是意大利最重要的画廊之一,收藏油画的年代从12世纪到18世纪。对于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则可以前往都灵市立现当代艺术画廊(意大利第二大的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有5,000幅油画和400座雕塑)、市立古代艺术博物馆、桑德雷托·雷·雷包登戈基金会(世界各地年轻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均有收集)、阿涅利夫妇美术馆和梅茨基金会。再加上位于里沃利城堡内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使得都灵成为当代艺术博物馆最集中的���大利城市。\n再来看看欧洲最大的埃及博物馆,它的藏品数量、重要程度仅次于开罗,排名世界第二。 古代艺术品大多收藏在古董博物馆,那里保存着国王卡洛·费利切自19世纪以来所收集的珍藏。而2008年12月新开的东方艺术博物馆,则藏有大量来自近东、印度、中国、日本以及中亚的艺术品。\n阿科尔西基金会收藏大量私人歌剧藏品,现在面对公众展出。而重大的临时性展览,一般都在布里凯拉西奥宫和夫人宫进行。\n历史方面,有意大利复兴运动国家博物馆(位于卡里尼亚诺宫内)、登山博物馆(位于波河右岸的卡普奇尼山上)。要想了解都灵历史,可以前往由抵抗运动历史研究院主办的抵抗运动、放逐、战争、权利和自由博物馆。\n科学方面,可以参观大区自然科学博物馆,是意大利最大的科学博物馆之一。令人好奇的还有正在筹备中的巧克力博物馆,它将位于宫门附近的历史街区。都灵还有一个数字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节日:共享节(Share Festival)。\n\n高层建筑\n和大部分意大利以及欧洲城市一样,都灵倾向于不在城内修建过高的建筑。不过,在已经建成的高层建筑上,也能够很好地俯瞰都灵全景。都灵最高的十座建筑如下所示:\n\n公共绿地\n对都灵的一大误解是:这是一座灰色工业城市。实际上,它是意大利拥有公共绿地最多的城市。在总计130km²的市区面积中,有18.2 km²是绿色区域,人均绿地面积将近18.5m²。整个城市,有沿街树木60,000颗和公园树木100,000颗。 此外,都灵是意大利首座实行垃圾分类的居民人数超过500,000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占市区总人口的40.7%。\n都灵市区有51座公园。市内最大及市民最常去的公园是:瓦伦蒂诺公园、帕莱里纳公园、科莱塔公园、里尼奥恩公园和新开的科洛内蒂公园。在城市周边,还有曼德里亚公园、斯图皮尼吉猎宫公园(也是萨沃亚王室的王家猎苑)以及坐落于都灵丘陵的公园。在各个街区还有很多小公园,总计有240处市民休闲区。1960年代初,在市长阿梅代奥·佩龙的主持下,修建了意大利第一座儿童游乐园。根据2007年的Legambiente报告,都灵是意大利最关心儿童的城市。.\n林荫道是都灵的一大特色,它们的历史甚至早于巴黎那举世闻名的林荫大道。巴黎的林荫大道是1860年代,由奥斯曼男爵所设计的。而都灵的林荫道则要追溯到1808年,当时的规划是把建于17世纪、连接萨沃亚王室建筑的道路都改建成林荫道。 据统计,都灵林荫道的总长度达到320km²。\n面积最大的十座公园如下:\n\n郊区景点\n圣弥额尔修道院\nAbbazia di Sant'Antonio di Ranverso\nSacro Monte di Belmonte\nForte di Fenestrelle\nForte di Exilles\n\n经济\n都灵是意大利全国乃至欧洲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亦是世界四大汽车城之一。包括菲亚特集团在内的多个汽车品牌总部位于该市,空中巴士公司的引擎制造基地亦设置在都灵。许多世界五百强企业的总部亦位于都灵,电子加工产业占据绝大多数。此外,都灵还是欧洲的电力炼钢业中心城市之一。\n都灵,连同它的城市圈,在经济上仅次于罗马和米兰,在意大利排名第三。2004年,都灵的GDP是254.39亿欧元(占全国的2.2%),而整个城市圈则总计441.46亿欧元(占全国的3.8%)。 城市人均收入达到29,400欧元,城市圈的人均收入则有27,300欧元。根据经济和财政部的数据,都灵的可课税收入为124.55亿欧元,在意大利排名第三。 都灵以及都灵省还在意大利出口榜上排名前列,是意大利出口额第二多的省份,占全国的5.2%。\n\n由于汽车制造厂商菲亚特以及它的相关企业的存在,再加上巧克力产业和甜食产业,都灵拥有众多意大利知名企业。事实上,除了菲亚特是在都灵成立以外,还有很多企业是在都灵成立的,如电信企业皮埃蒙特水电公司SIP即后来的意大利电信,Seat黄页,EIAR即后来的RAI,Lavazza,Azimut Yachts,Cirio,工业保险公司,王家互助保险,公牛保险,蓝旗亚,乔治亚罗意大利设计室,吉亚,Italgas,Bertone,宾尼法利纳,Farid(欧洲领先的生产垃圾收集工具的公司),Caffarel(成立于1826年,世界首家巧克力工厂),Carpano(发明苦艾酒的公司),Martini & Rossi,Aurora,波旁,Brooksfield,Fisico,Invicta,卡帕,Superga,Jaggy,Carlo Pignatelli,Kristina Ti,Lancetti,De Fonseca。还有重要的全国性银行 Istituto Bancario San Paolo di Torino(如今的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和la Cassa di Risparmio di Torino(如今的裕信银行)。\n2006年,都灵省有231,645家注册企业(112,255家位于都灵),几乎占皮埃蒙特注册企业的50%以及意大利注册企业的4%。最近��年,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建筑业、旅游业和服务业。其中21,987家企业的老板是外国移民,多半是非欧盟移民。\n最近几年,都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工业转变阶段。一方面是因为菲亚特处于危机之中,另一方面是很多本国企业把自己的生产线搬到了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都灵经受了由工业转变为第三产业的阵痛,但还保持着意大利和欧洲主要的工业中心之一的地位。由于菲亚特集团的汽车出口量回升,2006年意大利的GDP有了很高的增长,同时这也带动了配套企业(除了菲亚特、依维柯和蓝旗亚的工厂和办公室,在都灵还有宾尼法利纳、Bertone和乔治亚罗)以及相关保险企业的复苏。而通用汽车也打破了与菲亚特达成的商业和生产协议,决定在都灵保留一座重要的研究基地来实验柴油引擎。\n\n文化\n大学\n都灵大学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Torino)\n都灵理工大学 (Politecnico di Torino)\n都灵欧洲设计学院 (Istituto Europeo di Design)\n都灵美术学院(Accademia Albertina di belle arti di Torino)\n都灵音乐学院(Conservatorio di Musica Giuseppe Verdi di Torino)\n\n体育\n足球\n该市有两支有名的职业足球队:尤文图斯(Juventus)和都灵(Torino),目前两家球队皆属于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其中尤文图斯多次获得联赛冠军。\n\n名人\n去世\n若望·鲍思高,天主教慈幼会创会人,生于都灵附近的碧奇村。\n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意大利物理学家和化学家。\n约瑟夫·拉格朗日,法国籍意大利裔数学家和天文学家。\n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意大利神经生物学家,198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n加富尔,意大利政治家,意大利统一运动的领导人物,意大利王国第一任首相。\n普里莫·莱维,犹太裔意大利化学家、小说家。\n\n注释及参考资料\n注释\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都灵\n\nCity of Turin Official website, tourist informatio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Weather Tur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How to reach Tur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urin Museu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维基导游上有关都灵的旅行指南"} +{"doc_id": "6007", "title": "恒河", "text": "恒河(梵语:गङ्गा,印地语:गंगा,乌尔都语:گنگا‎(Ganga)国际音标发音:[ˈɡəŋɡaː] ();坦米尔语:கங்கை,孟加拉语:গঙ্গা Gônga,玄奘译为殑伽河)是南亚的一条主要河流,流经印度北部及孟加拉国。恒河全长2,525公里,流域面积91万平方公里,达印度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恒河也为世界河水流量前20大的河流之一。 恒河流域为世界上最多人口居住的河流流域,有超过4亿人口生活于此,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390人以上。\n恒河干流始于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在德沃普拉耶格的交汇。它横越北印度平原(即恒河平原),流经北方邦,与其最大支流亚穆纳河汇合,再流经比哈尔邦、西孟加拉邦,最后分为多条分流注入孟加拉湾。在西孟加拉邦,恒河南岸的一条人工水道将大约50%的水流引向了加尔各答附近的胡格利河,剩余继续流往孟加拉国的部分被称为博多河。博多河进入孟加拉国后与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为雅鲁藏布江)下游的贾木纳河汇合,最终注入孟加拉湾,其入海河段称为梅格纳河,并在入海区域形成恒河三角洲。\n恒河对生活于其流域中的数百万居民至关重要,他们依赖恒河获取生活必需。过去许多省会及帝国首都曾设于恒河沿岸,如巴连弗邑、曲女城、瓦拉纳西、安拉阿巴德、穆尔希达巴德、蒙格埃尔、巴哈拉姆普尔、加尔各答等。恒河中生活着大约140种鱼类,90种两栖动物,以及一些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例如极危物种恒河鳄和恒河豚。恒河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河,印度教中也有称为“恒河女神”的神祇。\n如今,恒河被严重污染,对其流域内的人类与动物的生存造成了严峻威胁。在瓦拉纳西河段测得的水中粪生大肠杆菌水平超过印度政府所订标准值100倍以上。印度政府曾发起“恒河治理计划”,但由于贪污、技术不足、缺乏良好环境计画、印度传统信仰及缺乏宗教上的有利支持等因素,至今仍遭受重大挫败。\n\n词源\n恒河的梵语Gangā和英语的come是同源词,其本意就是速流、速去之河流,因含有速去速来、永无断流的含义,汉地通译为恒河,意为“恒久之河”。唐代玄奘法师译名定为“殑伽河”。此外还存在“弶伽河”、“恒伽河”等译名。\n\n河道\n恒河前段始于帕吉勒提河和阿勒格嫩达河在喜马拉雅山南麓德沃普拉耶格的交汇。印度教认为帕吉勒提河是恒河的源头,但水文学指出恒河的真正源头是阿勒格嫩达河,因为它的长度更长。 阿勒格嫩达河源自楠达德维山、卡美特山、特里苏尔峰等处的冰川融雪。帕吉勒提河源于海拔5,356米的根戈德里冰川,印度教传说湿婆居住于此;位于西夫凌峰山脚的灵修圣地Tapovan距离此处仅5千米。\n虽然恒河河源还包括许多小溪流,但只有其中最长的六条河流及五个合流点被尊为圣地。六条河流分别为阿勒格嫩达河、道里根加河、南达肯尼河、品达尔河、曼达基尼河及帕吉勒提河。五个合流点统称为潘奇普拉耶格(意即“五汇流处”),皆位于阿勒格嫩达河上。从上游至下游,五个合流点分别是该河与道里根加河合流的毗湿奴普拉耶格、与南达肯尼河合流的南德普拉耶格、与品达尔河合流的卡尔恩普拉耶格、与曼达基尼河合流的鲁德拉普拉耶格以及与帕吉勒提河合流的德沃普拉耶格。\n流经喜马拉雅山区峡谷约250公里的狭窄河段后,恒河于瑞诗凯诗结束峡谷河段,在圣地赫尔德瓦尔附近进入恒河平原。 赫尔德瓦尔建有水坝将部分河水导入恒河运河,用于灌溉北方邦的多阿布区。赫尔德瓦尔上游河段大致向西南流,下游则向东南流。\n恒河接著流经约900公里的曲折河段,经过卡瑙杰、法鲁卡巴德和坎普尔等城市。拉姆根加河在此河段汇入,注入恒河的平均流量为500 m3/s。 恒河在阿拉哈巴德附近与长达1444公里的亚穆纳河交汇,该合流点是印度教中的一个圣地。在此合流点,亚穆纳河的流量较恒河更大,平均为2,948 m3/s,约占汇流后总流量的58.5%。\n恒河继续往东,与400公里长的塔穆萨河合流,塔穆萨河源自凯穆尔山脉,平均流量为187 m3/s。然后恒河继续与600公里长的戈默蒂河合流,戈默蒂河源自喜马拉雅南麓,平均流量234 m3/s。随后恒河与加格拉河合流,加格拉河是恒河的最大支流,长1,156公里,始于喜马拉雅南麓西藏地区,流经尼泊尔,再至印度,平均流量2,991 m3/s。与加格拉河交汇后,恒河继续与松河合流,松河长度784公里,平均流量1008 m3/s。然后恒河与814公里长的甘达基河、729公里长的戈西河合流,它们的流量分别为1,654 m3/s 和 2,166 m3/s。就水流量而言,戈西河是位于加格拉河和亚穆纳河之后的恒河第三大支流,它与恒河的交汇点位于比哈尔邦。\n从安拉阿巴德至马尔达之间,恒河流经的城市包括:丘纳尔、米尔扎布尔、瓦拉纳西、加齐普尔、阿拉、巴特那、恰普拉、哈吉普尔、莫卡梅、贝古萨赖、蒙格埃尔、萨希布根杰、拉杰马哈尔、巴加尔布尔、巴利亚、布克萨尔、西玛利亚、苏尔唐甘杰、法拉卡。恒河从巴加尔布尔开始转向东南方。从法拉卡开始,恒河出现岔流,水流量开始损耗。第一条岔流是408公里长的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该河随后发展成了胡格利河。在印度-孟加拉国边界,法拉卡堰控制了恒河的流量,它将一些河水转移至与胡格利河相连的支流运河,以降低胡格利河的淤泥含量。胡格利河始于帕吉勒提河与阿吉河在卡特瓦的交汇,同时也接受了许多支流,其中最大的支流是625公里长,流域面积25,820 km2的达摩达河。 在马尔达至孟加拉湾之间,胡格利河流经了穆尔斯希达巴德、纳巴德维普、加尔各答和豪拉,最终在萨加尔岛附近汇入孟加拉湾。\n进入孟加拉国后,恒河主要分流被称为博多河。博多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最大岔流贾木纳河交汇,随后又与梅克纳河合流,后续河段被称为苏尔玛-梅格纳河系统,并最终汇入孟加拉湾。恒河在其入海口形成了1,430×3,000公里的孟加拉扇,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深海扇,其中埋藏了全球10-20%的有机碳。\n恒河三角洲主要由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携带的泥沙组成,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面积达64,000 km2, 横跨孟加拉湾400公里。\n世界上只有亚马逊河和刚果河的平均水流量大于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苏尔玛-梅格纳河系统的总和平均流量。 如果论总流量,那么只有亚马逊河略胜一筹。\n\n主要支流\n以下由恒河河口至源头依序列出两侧主要支流:\n\n恒河\n梅克纳河(左)\n贾木纳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左)\n提斯塔河\n托尔萨河\n玛纳斯河\n苏班西里河\n鲁希特河(察隅河)\n默哈嫩达河(左)\n戈西河(左)\n布里根德格河(左)\n蓬蓬河(右)\n甘达基河(左)\n松河(右)\n加格拉河(上游尼泊尔河段称为格尔纳利河,左)\n夏达河\n戈默蒂河(左)\n塔穆萨河(右)\n亚穆纳河(右)\n贝特瓦���\n昌巴尔河\n巴纳斯河\n拉姆根加河(左)\n帕吉勒提河(西源)\n阿勒格嫩达河(东源)\n\n恒河三角洲分流\n胡格利河\n达摩达河\n\n地质\n印度次大陆位于印度-澳洲板块中的次板块印度板块最北部。 它始于7500万年前南方超大陆冈瓦那大陆的分裂,分裂出的陆地向东北方漂移,该地质作用持续了5000万年,并由此形成了印度洋。 印度次大陆最终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并隐没至欧亚板块之下,由此抬升出地球上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在喜马拉雅山脉形成时,其南麓曾存在大量因结构性下沉而出现的槽地质构造,后来随著印度河及恒河的冲积作用而逐渐被填满,最终形成现今的印度平原。 印度平原在地质上被认为是前渊或前陆盆地。\n\n水文状况\n恒河左侧主要支流是戈默蒂河、加格拉河、甘达基河和戈西河,右侧主要支流是亚穆纳河、松河、达摩达河和蓬蓬河。恒河的水文状况十分复杂,尤其是在恒河三角洲区域,因此对该河的长度、流量及流域面积的测量值各有不同。\n\n河流长度\n恒河这一名称所指代的河流始于喜马拉雅山脉附近帕吉勒提河与阿勒格嫩达河的交汇,终于印度与孟加拉国边境附近该河流的首个分岔。一般而言,恒河长度被认为略长于2,600公里,不同观点认为是2,601公里,2,525公里或2,650公里。 这些观点一般将帕吉勒提河源头作为恒河的起源,也即以位于戈穆赫的根戈德里冰川为起点,以梅格纳河在孟加拉湾的入海河口为终点。 有时人们也将赫尔德瓦尔作为恒河的起点,因为此处源自喜马拉雅的融水倾泻进入恒河平原。\n有时人们将胡格利河,而非梅格纳河作为恒河的延伸,因为胡格利河长于梅格纳河,于是恒河的总长度(帕吉勒提河/恒河/胡格利河)也变为了2,704公里, 或2,321.5公里(从赫尔德瓦尔至胡格利河入海口)。 还有时恒河长度被认为是2,304公里,计算长度始于帕吉勒提河源头,终于印度-孟加拉国边境。\n\n流域面积\n与恒河长度类似,关于恒河流域面积也有不同的说法。恒河流域涵盖了4个国家:印度、尼泊尔、中国和孟加拉国,印度11个邦:喜马偕尔邦、北安查尔邦、恰蒂斯加尔邦、中央邦、旁遮普邦、贾坎德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西孟加拉邦以及德里直辖区。 恒河流域包括恒河三角洲,但不包括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格纳河流域,流域总面积约1,080,000 km2,其中861,000 km2 位于印度(约占80%),140,000 km2 位于尼泊尔(13%),46,000 km2 位于孟加拉国(4%),33,000 km2 位于中国(3%)。 恒河流域与梅格纳河流域合计约1,600,000 km2或1,621,000 km2。 恒河-梅格纳河流域(缩写为GBM或GMB)延伸到了孟加拉国、不丹、印度、尼泊尔和中国。\n恒河流域的北端延伸到了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南至温迪亚山脉北坡,西至阿拉瓦利岭东侧,东至焦达讷格布林高原及孙德尔本斯三角洲。恒河水流量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喜马拉雅山脉。在喜马拉雅山脉内,恒河流域绵延近1,200公里,西以亚穆纳河-萨特莱杰河至西姆拉山脊作为与印度河流域的边界,东部顺着锡金邦与尼泊尔边境的辛加里拉山脊作为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边界。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也位于恒河流域内。 其它位于恒河流域内海拔超过8,000米的高山还有:干城章嘉峰、 洛子峰、 马卡鲁峰、卓奥友峰、 道拉吉里峰 、马纳斯卢峰、 安纳布尔纳峰和希夏邦马峰。 恒河于喜马拉雅山脉流域部分包括喜马偕尔邦东南部、北安查尔邦全境、尼泊尔全境、西孟加拉邦西北部。\n\n水流量\n根据源头定义不同,对恒河的水流量也有不同的测量值。很多时候,人们以梅格纳河入海口的水流量指代恒河水流量,在这种定义中,恒河水流量包含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格纳河的总和,年度平均水流量为38,000 m3/s或42,470 m3/s。 但也有将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和梅格纳河流量分开计算的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恒河年平均水流量约为16,650 m3/s,布拉马普特拉河年平均水流量约为19,820 m3/s,梅格纳河年平均水流量约为5,100 m3/s。\n恒河的最大峰值流量是在孟加拉国哈丁格桥测得的,超过70,000m3/s。 最低流量也于1997年在同一地点测得,仅为180 m3/s。\n\n水文周期\n法拉卡测站于1949年至1973年间所测得的月平均流量(m³/s)。\n\n恒河流域的水文周期取决于西南季风的活动,大约有84%的降水发生在6月至9月之间。因此,恒河的河川流量呈现出高度季节性。根据哈丁格桥的测量数据,干旱季节与季风时期的恒河水流量比率大致为1:6。这种季节性变化是该���域许多土地与水资源问题的根源, 它甚至可在同一年内造成干旱与水涝。这些问题在孟加拉国尤为显著,该国时常在旱季受干旱困扰,在季风时节受洪水侵袭。\n\n河道变化\n在恒河三角洲,数条河流汇聚到了一起,并分汊为多条河道。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都有多条分岔河道,而其中较大的河道又与其它大型河道合并,一同汇入孟加拉湾。这些河道不是固定不变的,随时间发展,河道形态会发生变化,有时这种变化会显著改变河道的分布。\n12世纪之前,恒河的主干是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当时的博多河仍只是一条小型河道。当时这条主干道至入海口之间的河段不是今天的胡格利河,而是另一条被称为 Adi Ganga 的河流。12-16世纪间,博多河与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的差距逐渐缩小。16世纪后,博多河逐渐成为了恒河的后续主要河段。 广泛认为,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分流衰微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淤泥堵塞,这使得恒河主干道的水流转向了东南方的博多河。至18世纪,博多河已经成为了恒河的主要分流。 转向博多河后,恒河与梅格纳河及布拉马普特拉河交汇,随后在孟加拉湾入海。恒河目前与梅格纳河的交汇处大约形成于150年前。\n同样在18世纪,布拉马普特拉河的下游河道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极大地改变了它与恒河的关系。1787年,恒河-博多河的支流提斯塔河发生了一次大规模洪灾,它迫使提斯塔河向东改道并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而后令布拉马普特拉河向南改道,并创造出一条新的河道。这条新的河道被称为贾木纳河,它向南汇入恒河-博多河。历史上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更加靠东,流经迈门辛市并汇入梅格纳河。如今这条河道规模小了许多,但仍保留布拉马普特拉这个名字,人们有时将它称为老布拉马普特拉河。 老布拉马普特拉河与梅格纳河的交汇处位于朗格班德,该处被印度教徒视为一个圣地。瓦里-贝特什瓦遗迹就在交汇处附近。\n\n历史\n最早提到恒河的欧洲旅行者是古希腊的麦加斯梯尼,他在作品《印度史》中写道:“印度也有许多宽广的河流,它们源于北方边境的高山,穿过平坦的陆地,其中有不少河流相交汇聚,并入恒河。恒河源头宽30斯塔达,自北向南流动,入海之处即战象国度冈格里达伊的东部边境。”(Diodorus II.37)\n1951年印度表达了建造法拉卡堰的意愿,因此而与邻国东巴基斯坦(如今的孟加拉国)产生了水源分配争议。拦河堰于1975年建成,最初目的是从恒河水流量分配 1,100 m3/s 给帕吉勒提河-胡格利河,以恢复加尔各答港口的通航能力。在最干旱的时期,恒河水流量约为1400-1600 m3/s ,也就是说此时流往东巴基斯坦的河水只剩下280-420 m3/s。 东巴基斯坦对此表示不满,该争端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96年印度与孟加拉国签署了一项为期30年的条约。该条约十分复杂,简而言之,条约规定当恒河水流量小于2,000 m3/s时,印度与孟加拉国将各自配得50%水源,具体方式是每方在10天周期里交替获取1,000 m3/s的河水流量。然而,条约签署后仅一年,法拉卡堰的水位达到了历史最低水平,无法完成条约中规定的水源分配措施。1997年,流入孟加拉国的恒河水流量最低仅有180 m3/s。虽然在随后几年里,旱季水流量恢复到了正常水平,但双方也在探讨其它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方案是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西部的庞沙乌帕齐拉再建一个拦河堰,这个新的拦河堰可以帮助孟加拉国更好的利用分配到的恒河水资源。\n\n文化影响\n许多印度人出于信仰认为恒河发源于西藏的圣湖玛旁雍错,印度人称之为玛纳斯湖(Manasarowar),因而将之奉为圣河。他们认为浸在恒河中能把一个人的罪洗去;许多死者火葬后的骨灰被撒入河中,也有直接把死尸、遗物和葬礼物品直接抛入河中任其漂流的,人们认为这样能帮助死者得到更好的来世,甚至能更早获得“解脱”(Moksha)。很多虔诚的教徒会往恒河朝圣,并于河中浸浴及在河岸冥想。\n是故由于上述难以收敛的传统习惯,恒河的环境至今依然极度肮脏,经常在恒河里沐浴圣水者不远处就有漂流的浮尸经过,人们安之若素。\n数个印度教圣地都位于恒河沿岸,包括赫尔德瓦尔及瓦拉纳西。\n\n神性化身\n恒河是印度教中的神圣河流。印度教徒在其中沐浴,他们捧起河水,然后让其落回恒河,以此祭祀祖先与神灵;他们把玫瑰花瓣放在装着油的小盘子(diyas)上,用灯芯点燃,让其漂浮于恒河水面。 回家前,他们会收集一些恒河水,以供后续仪式中使用;它们将采集的河水称为��Ganga Jal”,也即“恒河之水”。\n恒河是所有印度教神话中圣水的化身。 人们有时会把如恒河一般神圣的河流称为当地的恒河。 例如位于印度西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哥达瓦里河就被称为“南方恒河”或“达克辛恒河”,据信它在圣人乔达摩引领下穿越印度中部。 恒河作为一切印度教仪式的用水来源,因此它也存在于一切圣水之中。 此外,印度教徒坚信在恒河水中的沐浴能够清除一切罪孽,沐浴活动在根戈德里、赫尔德瓦尔、特里维尼桑加姆、安拉阿巴德、瓦拉纳西等地十分流行。 恒河的象征性与宗教意义是印度教徒,甚至也是印度教怀疑者们的少数共识之一。 印度前总理贾瓦哈拉尔·尼赫鲁也是一位印度教徒,他曾要求在死后将自己的骨灰撒入恒河。 在遗嘱中,尼赫鲁写道:“恒河是印度的河流,受其子民敬爱,她的种族记忆,她的希望与畏惧,她的胜利歌谣,她的耻辱与荣耀,一切都交织在一起。事物流变,而恒河作为印度这个古老文明的象征,将永恒流淌在这片土地之上。”\n\n恒河降落\n印度教节日 karunasiri 在每年五月末或六月初,目的是庆祝恒河自天穹降落世间。 该节日的庆祝日被称为“Ganga Dashahara”,在印度教历法中位于折沙他月后十日(Dashami),当天会有许多人在恒河中沐浴。 据称当日的沐浴可洗脱十罪(dasha意为十;hara意为消除),或洗脱十世罪孽。 那些无法来到恒河的人也可就近在当地河流中沐浴,人们认为对于真正的信徒而言,任何河流都可视如恒河。\nkarunasiri 是印度教的一个古老主题,对此流传有许多不同的传说。 根据《吠陀》记载,掌管天国的因陀罗杀死了巨蛇弗栗多,从而释放出被其堵住的甘露苏摩,神圣的苏摩落入大地,滋养万物。\n根据毘湿奴派的说法,恒河于天国中的源头是一条被称为 Vishnupadi 的河流,也即梵语“自毗湿奴脚下”。 在毗湿奴的化身筏摩那完成三步跨走——跨过大地、天空与天国后,他在天穹跺脚,天上裂出一个洞,释出彼时仍盘旋在宇宙巨蛋周围 Vishnupadi 河。 河水从天穹涌入因陀罗掌管的天国,由毗湿奴的崇拜者德鲁瓦所接收,德鲁瓦如今已化为天空中的极星。 而后,河水穿过天空,形成银河,并到达月亮处。 然后河水降入梵天的领域,梵天居住在须弥山顶,此山向外延伸出世间的所有陆地。 随后神水落下形成帕吉勒提河,河流进入其中一块被称为“巴拉特”的陆地,也即印度,形成恒河。\n不过,在印度教的主要神灵中,湿婆才是最广泛出现在恒河降落故事主题中的人物。 这些故事在《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和《往世书》中都有叙述,故事缘起于仙人迦毘罗的专注冥思被萨竭罗王的六万个儿子打断,于是迦毘罗怪罪他们,愤怒的注视使他们全数化为灰烬,并将其送至冥界。只有彼时仍于天国流动的恒河之水才可将他们从冥界中拯救。于是,六万之子后代之一跋吉罗陀王为了拯救自己的先祖,作出了严格的忏悔,并最终成功得到将恒河之水引下凡间的奖赏。然而,恒河的降落会为天地带来了巨大冲击,跋吉罗陀王来到湿婆住处冈仁波齐峰,说服湿婆用缠结的发束接收从天而降的恒河水。最终,恒河水落在湿婆发上,而后引入喜马拉雅山脉。接着,恒河在跋吉罗陀王的引导下流经赫尔德瓦尔,穿过平原,在安拉阿巴德与亚穆纳河汇合,然后流过瓦拉纳西,最终在恒河三角洲汇入海洋。入海后,恒河水沉入冥界,拯救了萨竭罗王的六万个儿子。 为纪念跋吉罗陀王在恒河降落中的贡献,恒河于喜马拉雅山脉的源头之一被称为帕吉勒提河(也即梵文“跋吉罗陀王的河”)。\n\n救赎死者\n既然恒河被认为是从天国落入世间,于是也有人认为他们可以经由恒河通往天国。 根据印度教传统中的 Triloka-patha-gamini(往来三界的使者;triloka意为三个世界,patha意为道路,gamini意为使者),恒河从天国降临,经过凡间,再流向冥界,也即作为一个“蒂尔塔”,与世间一切存在(无论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交汇。 因此,在印度教为死者进行的肃礼仪式上,人们会讲述恒河降生的故事,在死后的祭祀仪式中也会使用恒河水。 在所有恒河赞美诗中,最出名的是那些寄寓在恒河水环绕下安息的诗歌,例如下面这首《Gangashtakam》: \n\n母亲啊!...缀满项链的世界!通往天国的大门!我恳求在你的岸边,脱离我的身体。我将饮用甘露,沉浮在浪花之中,我会铭记你的名字,永恒凝视于你。在恒河途径的所有墓葬之地(或尸陀林)中,最受印度教徒向往的当属瓦拉纳西恒河畔,他们渴望死后在此火化,认为这将使他们即时得到救赎。 假如不幸死于它处,死者也可因骨灰撒入恒河而被救赎。 假如骨灰已经被撒入其它河流,死者的亲属可前往恒河为他求得救赎,例如在阿说你月(九月或十月)参加肃礼仪式。\n此外,印度教还为死者进行 pinda pradana 仪式,在仪式中人们将点缀有芝麻粒的饭团丢入恒河,并诵读死者后人的名字。 据仪式背景所言,饭团上每一颗芝麻都能为死者的亲属求得千年救赎。 恒河在死后祭祀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摩诃婆罗多》有一颂(输洛迦)写道“即便只是死者的一根骨头触碰到了恒河水,那么他也将在天国受到尊敬。” 《室犍陀往世书》的瓦拉纳西章节(Kashi Khanda)讲述了婆希加(Vahika)的传奇故事:婆希加是一个贪得无厌的恶人,在森林中被老虎咬死。然后他的灵魂到死神阎摩面前接受审判,鉴于婆希加从未行善,他的灵魂被遣往地狱。可就在这时,有只秃鹰叼起了他留在世间的尸骨,并意外将其丢入了恒河。因为这个事件,就在婆希加去地狱的路上,一列天车出现,将他送往天国。\n\n净化污秽\n印度教徒认为恒河水是纯净的,并且具有净化污秽的能力。 尽管科学研究显示恒河水污染严重,但它仍被广泛用于各种宗教仪式,并被认为是纯净的象征。 人们认为恒河水可将无序复归为有序。 在印度教文化中,流动的河水寓示了净化的能力,因为河水不断吸收,并带走污浊。 恒河上游河段被认为有最强的净化能力,因为那里水流更湍急,沐浴者需事先绑上锚链,以免被水冲走。 被恒河洗净的不止是可见的污垢,也可以是象征性的污秽;沐浴时,恒河水带走人的罪孽,洗脱的不仅是当前,也是一生的罪孽。\n\n17世纪诗人贾格纳塔曾作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恒河赞美诗《Ganga Lahiri》。传说贾格纳塔因与一名穆斯林妇女有染而被赶出印度教婆罗门种姓。徒劳的抗争后,贾格纳塔来到恒河边,恒河是无望者的希望,是流浪者的安息居所。贾格纳塔和爱人一起,坐在瓦拉纳西班干加(Panchganga)河坛的阶梯顶端。他读着诗,恒河水逐渐上涨,没过一级级台阶,最后携这对恋人卷入恒河。 “我走向你,像孩子奔向母亲”,《Ganga Lahiri》如是写道,我走向你,像孤儿期待怜悯。\n我走向你,像流浪者寻求落脚之地。\n我意志消沉,你振奋我信心。\n我身体残缺,你治愈我顽疾。\n我向你走来,带着干渴的心,你是美酒的海洋。\n\n我愿把自己献于你。\n\n恒河女神\n恒河女神是印度教中三位主要男性神祗的共同伴侣。 首先,恒河以水的形式存在于梵天的水罐,跟随他一同旅行。 恒河也是毗湿奴的伴侣,在恒河降落的故事中,恒河水自毗湿奴脚下流出,并且恒河女神也是毗湿奴的三个妻子之一。 在广为人知的故事中,恒河女神与毗湿奴的另一妻子辩才天女发生争执,她们相互诅咒,使之变为河流,并通过河水的洗涤,将人类崇拜者的罪孽带入体内。为了调解她们的矛盾,毗湿奴决定将她们分开,他让辩才天女成为梵天的妻子,让恒河女神成为湿婆的妻子,而保留未参与争执的吉祥天女为自己的妻子。但是恒河女神和辩才天女对这个处置感到不满,她们迫使毗湿奴收回命令。她们维持河流的形态,并保留作为毗湿奴妻子的身份。\n恒河与湿婆的关系主要见于恒河降落的神话。 在故事里,汹涌的恒河水永恒的从天穹落在湿婆头发上,并被永恒的驯服。 印度教也称湿婆为“Gangadhara”,即“恒河承载者”,因为恒河顺着他的发束流向大地。 恒河与湿婆的关系是亲密且永恒的,湿婆有时会被称为“Uma-Ganga-Patiswara”,即“雪山女神和恒河女神的丈夫与主人”,恒河女神也时常被描绘对雪山女神心怀妒忌。\n\n恒河是夏克提,是永恒无止的流动力量,它使隐居、不可接近的湿婆以承接河水的方式在世间显形。 作为河水,它的能量可被感受、品尝和吸收。 在《室犍陀往世书》中的瓦拉纳西章节(Kashi Khanda),战神室建陀对投山仙人说:人们不该感到惊讶……恒河的力量如此强大,她不就是永恒湿婆的最高夏克提以水的形式显现吗?\n这满载悲悯之酒的恒河呐,诸神之主湿婆派她拯救世人。\n\n智者应当想到,这流经三界的恒河怎会如世间其它河流那般平凡,那些河流装的只是水罢了。恒河女神在印度教中同时也被奉为母亲的形象,被称为“Ganga Mata”,代表博爱与宽恕。 与其他女神不同,恒河女神没有破坏和可怕的一面,尽管在自然中,恒河可能和其它和河流一样具有破坏性。 她同时也是其他神灵的母亲。 她接受了湿婆从阿耆尼处取得的火种,因火种过于炙热,她将其冷却。 这个行为帮助创生了战神室建陀。 在《摩诃婆罗多》中,她是福身王的妻子,毗湿摩的母亲。 当毗湿摩于战场中死去,恒河女神从河水中化为人形,在他尸体旁哭泣。\n恒河女神是印度教传统、神祗、圣卷和启蒙的源泉。 因此,对她的崇拜不必像其它神灵那样,在仪式起始时召唤(avahana),在仪式结束后解散(visarjana)。 她的神性是直接且永恒的。\n\n艺术形象\n在古印度文化中,恒河是繁殖力的象征,因为流过的河水和留下的淤泥滋养了沿岸生态,并为周边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必需。 恒河是炎热夏日的理想去处,人们赋予它神奇的品质,并以拟人化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崇拜。 到了公元5世纪,关于恒河的神话故事越来越多,它的形象变为了一个女神,同时作为所有其它河流的象征。 印度各处寺庙门前多有恒河女神的雕像和浮雕,象征洗脱朝圣者的罪孽,并守卫寺庙内供奉的诸神。 作为圣地守卫者,与恒河女神一同描绘的还有:摩伽罗(一个类似鳄鱼的怪物,有如大象一般的躯干)、大壶(一个装满水的花瓶)、头部的伞状背景,以及其它一些人类随从。\n摩伽罗是恒河女神的坐骑,也是印度文化中一个古老的符号,它的出现时间甚至比恒河女神的艺术形象更久远。 摩伽罗的形象有两种含义:首先,它代表了恒河所孕育的万物生灵;其次,它代表了恐惧,既包含恒河水下未知之物的恐惧,也包含人们亲眼所见的恐惧。 摩伽罗与恒河女神形象的共同出现可追溯到公元400年左右的乌达吉里石窟遗迹。在该遗迹中的5号洞窟,位于毗湿奴野猪化身的雕像两侧,亚穆纳河女神与恒河女神各坐在自己的坐骑俱利摩(形象为乌龟)和摩伽罗上。\n摩伽罗常和一个名为 Gana 的小男孩一同出现,小男孩一般位于摩伽罗嘴旁,如上图“笈多王朝的恒河女神像”所示。 Gana 寓意繁衍与发展。 年轻的 Gana 与可怖的摩伽罗分别寓意恒河的两个特点,即,恒河虽然孕育众生,但她有时也会为其中居民带来了困苦、灾祸和死亡。 恒河女神还伴随有一个侏儒随从,这个侏儒拿着妆品袋,有时也为恒河女神提供支持和依靠(如上图1、2、4所示)。\n恒河女神手中的大壶(如上图3)是其雕像作品另一个显著的特征。 它最初出现在公元400年左右的乌达吉里石窟遗迹,并随着恒河女神形象的丰富化,大壶的出现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到7世纪,大壶已经成了恒河女神像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例如在北方邦的大沙瓦塔拉寺(7世纪)、拉贾斯坦邦的巴罗里寺、恰蒂斯加尔邦的比拉斯布尔寺(9-10世纪)。时至今日人们依旧在崇拜大壶,视其为无形的梵的象征,同时寓意女性、子宫和繁殖力。 此外,恒河与萨拉斯瓦蒂河都被认为是从装着天水的大壶中流出。\n在早期的寺庙雕刻中,恒河女神被描绘为站在悬垂的树枝下,乌达吉里石窟遗迹中的描绘也是如此。 不过树枝的描绘很快转变为了随从拿着的伞盖,如7世纪的大沙瓦塔拉寺中的雕像。 在上图3中可清楚地看到伞盖,图4可看到伞柄,但其余部分已经残毁。在比拉斯布尔寺(9-10世纪),伞盖变得类似莲花状,而在巴罗里寺,伞盖完全被莲花所取代。\n\n随着恒河女神形象的发展,雕塑家们开始制作大型场景,描绘由众人伴随的恒河女神,暗示她正前往河边洗浴。 其中 Pal 1997,第43页描绘了与上图4类似的一个场景:这是9世纪的典型浮雕,它曾被放置在一座寺庙的入口。在浮雕中,恒河女神被描绘为一位富裕的女士,并有许多随从陪伴左右。按照惯例,她优雅的站在坐骑摩伽罗上,手里拿着大壶,侏儒随从则提着她的妆品袋,一个……女随从举着巨大的荷叶茎,为她的主人遮阳。另外还有一位男性随从。在这类描绘中,摩伽罗的尾巴常被设计为蜿蜒卷曲,象征水与植物。\n\n大壶节\n大壶节是印度教的一个节日,前来朝圣的教徒会在恒河沿岸聚集。大壶节每三年举行小礼,每六年在安拉阿巴德和赫尔德瓦尔举行半礼(Ardh),每12年在四个城市安拉阿巴德、赫尔德瓦尔、乌贾恩、纳西克其一举行全礼(Purna)。 此外,每12次全礼后(也即每隔144年)会在安拉阿巴德举行大型仪式(Maha)。\n大壶节最重要的一环是前往恒河完成净化仪式。其它活动还包括宗教辩论、唱赞美歌、集体进食、宗教集会并讨论和规范教义。大壶节是所有朝圣活动中最神圣的一个,成千上万善男信女前来参与节日。根据传统,苦行僧需要用���花粉混合木灰抹在身上,而其中被尊称为“naga sanyasis”的苦行僧甚至无需穿戴任何衣物。\n\n水利工程\n自古代起,恒河及其支流就被广泛用于农业灌溉。 早在公元4世纪的恒河平原,运河与水坝就已十分普遍。 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梅格纳河有十分巨大的水力发电潜力,预计从中产生的电力可达20万至25万兆瓦,其中有一半可被轻易利用。根据1999年的数据,印度仅利用了恒河12%的水电潜能,而对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利用还不足1%。\n\n运河\n古希腊学者麦加斯梯尼曾在公元3世纪访问孔雀王朝统治下的印度,在作品中,他描绘了恒河平原上遍布的运河。孔雀王朝建立者旃陀罗笈多一世的首席顾问考底利耶曾将破坏堤坝作为战争时的一项战略。 图格鲁克王朝苏丹菲罗兹沙曾修建许多运河,其中最长的是于1356年在亚穆纳河上修建的,长度240公里的西亚穆纳运河,该运河被多次修复。17世纪初,莫卧儿帝国皇帝沙贾汉在亚穆纳河上修建了一条用于灌溉的运河。后来该运河被弃用,直到1830年在英国的控制下作为东亚穆纳运河重新开放。这条重新开放的运河为后续恒河运河的建造提供了标准。\n英国在印度建造的第一条运河(不是基于原来的运河改造)是建造于1842-1854年的恒河运河。 恒河运河的设计者是约翰·拉塞尔·科尔文,最终建造师是普罗比·考特利。起初该运河计划并未引发考特利的兴趣,因为他不认同在低洼地带开凿运河将水流引至高地的想法。但在亚格拉1837-1838年饥荒期间,东印度公司花费了大量卢比(大约230万)用于缓解灾情,因此建造运河的想法重新引发了该公司董事会的关注。1839年,时任印度总督的奥克兰伯爵在经东印度公司董事会批准后向考特利提供了资金,用于运河修建的全面勘察。此外,鉴于此次饥荒的严重性,董事会还提议增加运河的覆盖范围,他们计划将运河扩展到了整个多阿布区。\n\n但这种热情很快随着印度总督的更换而消退了,奥克兰伯爵的继任者爱伦堡伯爵对这类大型公共工程缺乏兴趣,因此在他任内,这项工程的主要资金都被扣留。直到1844年,哈丁格子爵接替了爱伦堡伯爵的位置,这位新任印度总督重新批准了恒河运河工程的拨款。在工程暂停期间,考特利的健康似乎出了一些问题,他不得不在1845年返回欧洲休养。在这段旅居时光,他研究了英国与意大利的当代水利工程技术。当他返回印度时,西北省和英属印度的掌管者都支持运河工程,于是在考特利的监督下,运河修建工作全面展开。运河始于赫尔德瓦尔,主干长560公里,在阿里格尔一分为二,分流长460公里。其中一条分流在埃塔瓦与亚穆纳河汇合,另一条分流在坎普尔与恒河汇合。工程耗资215万英镑,1854年在印度总督达尔豪斯侯爵任下建成并开始使用。 据历史学家伊恩·斯通所言:这条运河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运河,其长度是伦巴第和埃及所有灌溉支流总长的五倍,甚至比美国最大的运河宾夕法尼亚运河还长三分之一。\n\n水坝\n位于法拉卡的拦河坝在1975年4月21日开始使用,位置在恒河从印度进入孟加拉国的边界附近。恒河下游的另一分流胡格利河穿越西孟加拉邦至加尔各答,法拉卡堰通过其延伸出的42公里长的运河为胡格利河供水,该运河的供水管理一直是印度与孟加拉国政府的争议焦点。 签署于1996年11月的《印度-孟加拉国关于恒河水资源分配的协定》解决了两国关于恒河水分配的部分问题。 在坎普尔的恒河段还有另一座拉夫库什水坝。\n恒河的源头之一帕吉勒提河上筑有特赫里水坝,水坝位于帕吉勒提河与巴希兰格纳河的交汇点下游1.5公里处。帕吉勒提河与阿勒格嫩达河在德沃普拉耶格交汇,后续河段被称为恒河。 这座水坝因建立在地震带而受到争议。\n班萨加尔水坝位于恒河的支流松河上,主要用于灌溉与水力发电。 通过在孟加拉湾海域附近建造沿海水库,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的涝季余水可供给至河流右侧流域以及印度中部与南部区域使用。\n\n经济\n恒河流域肥沃的土地为印度与孟加拉国农业提供了有力支持。恒河及其支流灌溉周边土地,当地种植的主要作物包括稻米、甘蔗、小扁豆、产油植物、土豆和小麦。沿河岸的树沼与湖泊也为豆子、辣椒、芥末、芝麻、甘蔗、黄麻等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环境。此外,恒河中也有许多渔业资源,尽管其中大部分已被严重污染。而坐落在恒河沿岸的工业城市坎普尔与乌纳奥更是加剧了污染状况。\n\n旅游业\n恒河周边的旅游业是另一潜在的产业。恒河沿岸坐落有许多印度教中的圣城,例如赫尔德瓦尔、安拉阿巴德和瓦拉纳西,这些城市每年可以吸引数百万游客。朝圣者们相信恒河水可洗脱罪孽,帮助他们达成解脱。湍急的恒河水也吸引人们在此泛舟,这项活动在夏日尤受欢迎。包括坎普尔、加尔各答、帕特纳等城市都修建了河滨步道以吸引游客。\n\n生态\n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活动几乎取代了恒河流域所有的自然作物。恒河流域上游大约95%的区域都已被开发为了城镇或农田,只有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部分区域还保留有相对完整的生态,这些区域包括拉贾吉国家公园、吉姆科比特国家公园和杜德瓦国家公园。 直到16-17世纪,恒河上游流域还生活有数量可观的亚洲象、孟加拉虎、印度犀、印度野牛、沼鹿、懒熊和亚洲狮。 但到了21世纪,该区域已很少见到大型野生动物的踪迹,现存的大型动物包括鹿、野猪、野猫和少量的亚洲狼、亚洲胡狼、赤狐和孟加拉狐。孟加拉虎只生活在孟加拉湾的苏达班红树林区。 但如今苏达班区的淡水沼泽生境几乎已接近消失。 层孔银叶树也生长在恒河三角洲的苏达班红树林区。 恒河平原上受威胁的哺乳动物包括虎、象、懒熊和四角羚。\n\n恒河流域也生活有许多鸟类,例如八哥、鹦鹉、乌鸦、鸢、山鸡、雁鸡。鹬和鸭会在冬天迁徙,它们穿过喜马拉雅山脉,前往湿地区域,并大量聚集。 恒河上游没有特有鸟类。恒河流域的南亚鸨和姬鸨的生存受到威胁。\n恒河上游流域的天然植被已几近消失,因此难以确定原来的植被类型。根据仅存的几块树林遗迹,可以推断恒河上游流域可能原本覆盖有常绿阔叶林,其中娑罗树为最高种。\n包括布拉马普特拉河在内的恒河下游流域情况也类似。下游流域有更多疏林,主要树种是木棉、黄豆树(Albizzia procera)、八宝树和绒毛苹婆。假如这些树林正常演替,最终的最高种将会是娑罗树。但多数情况下,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树林无法达成最终的演替。 虽然人类已在恒河下游定居数千年,但直到20世纪初,该区域内的大部分树林仍保持原有生态。不过,如今仅剩3%的生态区仍位于天然树林,其中最大的一块区域位于瓦拉纳西南部。尽管下游流域有超过40处受保护的土地,但它们的面积大多小于100平方公里。 恒河下游流域的动物群与上游类似,特有物种包括江獭和大灵猫。\n\n鱼类\n估计在恒河流域生活有350种鱼类,其中包括一些特有种。 根据2007-2009年的一项研究,恒河流域及其支流(不含布拉马普特河和梅格纳河流域)共发现有143种鱼类,其中包括10种外来物种。 最常见鱼类是鲤鱼(50%)、鲶鱼(23%)和鲈鱼(14%)。\n恒河上游记录到有超过50种鱼类,其中80%属于鲤科,数量最多的是爬鳅科和𬶐科,分别占15.6%和12.2%。 恒河流域海拔高于2,400-3,000米的区域基本没有鱼类生存,生活环境接近这一海拔的典型鱼类包括:裂腹鱼属、结鱼属、纹胸𬶐属、低线鱼属、条鳅属。 恒河流域中段(包括北方邦和比哈尔邦部分地区)记录到约100种鱼类,其中鲤科占多数(55%),其次是北非鲶科(10.6%)和鲱科(8.6%)。下游流域(比哈尔邦和西孟加拉邦部分地区)及泛滥平原有近100种鱼类,其中约鲤科占了46%,其次是鲈鱼科(11.4%)和鲿科(9%)。\n恒河流域的渔业曾十分发达,但近几十年已经衰落。在流域中段安拉哈巴德,鲤鱼渔获量已从1961-1968年的424.91吨降至2001-2006年的38.58吨,鲶鱼渔获量从1961-1968年的201.35吨降至2001-2006年的40.56吨。在下游巴特那地区,鲤鱼的渔获量从383.2吨下降到了118吨,鲶鱼从373.8吨下降到194.48吨。常见的渔获物包括卡特拉魮、黄鳍结鱼、结鱼、蟾胡鲶、南亚野鲮、𩷶、鳢科、弓背鱼、虱目鱼、魾。\n恒河中有30种鱼的生存受到威胁,威胁因素包括过度捕捞、污染、抽水、淤积、物种入侵。 其中恒河露齿鲨属于极危物种。 此外恒河上的水坝也阻碍了鱼类的洄游。\n\n鳄鱼和龟\n恒河干流中生活有恒河鳄和沼泽鳄,恒河三角洲生活有咸水鳄。生活于恒河的水生与半水生龟包括潮龟、三线棱背龟、哈米顿氏龟、冠背龟、黑山龟、印度孔雀龟、印度棱龟、帐篷棱背龟、缘板鳖、印度小头鳖、恒河鳖、印度孔雀鳖、鼋、印度巨背龟、史氏棱背龟。 其中大多数龟的生存都受到严重威胁。\n\n恒河豚\n恒河中最著名的动物是恒河豚,它被视为印度的国兽。 恒河豚曾广泛分布在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河所流经的城市中心,但如今由于污染与水坝阻拦,它们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如今恒河豚的数量仅为15年前的1/4,它们在恒���的许多支流中都消失了。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最近调查发现,恒河及其支流中只剩下了大约3,000只恒河豚。\n恒河豚是世界上五种淡水豚之一,其余四种是:生活在长江的白鳍豚,目前似乎已经灭绝;生活在印度河巴基斯坦河段的印度河豚;生活在亚马孙河的亚马逊河豚;生活在托坎廷斯河的阿拉瓜亚河豚(直到2014年才被确认为独立物种)。有些海豚也偶尔会进入淡水河流,但只有以上五种豚完全以淡水河流与湖泊为栖息地。\n\n气候变化\n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脉是恒河的源头,其中蕴藏有世界第三大储量的水冰。中国气象局前局长秦大河曾表示,虽然短期而言气候变暖造成的快速融雪有利于农业和旅游业,但长期看来却是严峻的警告讯号:青藏高原的气温上升速率比中国其它地方快4倍,冰川消退的速度也高于世界其他地方。……短期而言,这会使湖泊扩张,造成更多洪水和泥石流……长期看来,青藏高原的冰川对亚洲河流至关重要,包括印度河和恒河。一旦冰川消亡,这些地区的水源供给将十分危险。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07年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预测,喜马拉雅山脉的冰川可能在2035年融化。 不过目前IPCC已撤回这一预测,因为最初的消息来源承认这还只是个推测性结论,并且其中引用的来源并未经过同行评审。 在声明中,IPCC仍坚称全球暖化将导致喜马拉雅山脉冰川消融(进而导致洪水在恒河流域泛滥)的总体结论。其它一些科学研究认为,气候变化会导致恒河流域夏季(季风期)水流量增加,而峰值流量的增长会增加洪水泛滥的风险。\n\n污染\n恒河污染程度相当严重,并影响了居住于河流附近的4亿人口。 沿岸城市将废水排入河道,而由无法分解的塑胶所包裹的工业废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流经人口稠密区时所造成的污染。 河岸周边贫穷人口藉河水沐浴、洗涤及烹煮,这些活动使水污染问题越加恶化。 世界银行估计印度水污染造成的保健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有报告指出印度80%的疾病及1/3死因与水传疾病有关。\n瓦拉纳西,坐落于恒河流域的圣城,每天在此排往恒河的污水达200万升,因此造成恒河水中粪生大肠杆菌大量繁殖。 根据官方标准,可供安全沐浴的水体粪生大肠杆菌含量应低于500每100毫升,然而甚至当恒河还未流过瓦拉纳西时,其上游河坛检测结果就显示,河水中粪生大肠杆菌含量达到了标准值的120倍,即60,000每100毫升。\n在瓦拉纳西河坛边的墓葬地,火化后的尸体残渣与骨灰被倾倒入恒河。过去霍乱蔓延时,许多染病死亡的尸体甚至不经火化就被直接丢入恒河,这种行为更加速了疾病的传播。直到今天,那些死去的圣人、孕妇、麻风和水痘患者、被蛇咬伤的人、穷人、幼儿都未经火化直接丢入恒河,尸体自然分解,漂浮于恒河水面。此外,那些无钱购买木棺的死者只能选择全身火化,而燃烧不完全的残碎也被丢入恒河。\n流过瓦拉纳西并接收该城排出的32股污水后,恒河水的粪生大肠杆菌含量从60,000每100毫升飙升到了1,500,000每100毫升,峰值达到1亿每100毫升。 在恒河中沐浴或饮用河水无疑有极高的感染风险。\n\n1985年至2000年间,印度政府花费了100亿卢比(大约2.26亿美元)施行“恒河治理计划”,这项计划号称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河流污染治理行动”。 但是,这项计划已基本被认定为“失败”。 正如一项研究所言:\n有极高优先度以及大量拥蔟者的恒河治理计划被延期两年。计划最终的开销翻倍,成果却十分有限。大多数开销都用在了政治宣传上。政府和相关组织并没有期望其成功的意愿,公众意见也未被纳入考虑。城市与工业污水没有得到完全的控制,流经排水管和下水道的污水没有得到适当的疏离。河边焚烧丢弃尸体、清洗衣物、浸泡神像、放养牛群的习俗没有得到遏制。政府没有建造充足的公厕,数百万人在露天环境往河流中排泄。所有这一切导致了恒河治理计划的失败。此外,恒河治理计划的失败还被归因为“没有正确理解人于环境的交互关系”,印度的“传统与信仰”,“贪污和技术不足”,“缺乏宗教团体的支持”。\n2009年,世界银行同意在5年内向印度发放10亿美元贷款用于治理恒河。 根据印度计划委员会估算,治理恒河需要大约700亿卢比(大约15亿美元)。\n2008年11月,恒河被选为印度的“国家河流”,并由此成立了恒河流域管理局,该机构被赋予许多权力,致力于计划、实施和监督恒河的治理。\n2014年7月,印度政府宣布了新��恒河治理计划“Namami Gange Programme”,该计划资金为2,037克若卢比(203.7亿卢比,约合2.55亿美元)。 Namami 计划主要目标为减少污染物排放,并通过建造污水处理厂、清理河面、保护生物多样性、植树造林、公众宣传等方式来提高恒河水质。\n2017年3月,北阿坎德邦高级法院宣布承认恒河为具备行为能力的人,据一家报社所言,这一决定“有助于清理河流污染”。 截至2017年4月6日 (2017-04-06),多数舆论认为这项裁决难以施行。 专家认为该裁决“效果有限”,“不太可能有后续行动”,并且决策过程“没有征询北阿坎德邦以外相关人士的意见”。\n恒河周边的日常用水会为居民带来许多水传播和消化道疾病,例如胃肠道疾病、霍乱、痢疾、甲肝、伤寒等,这些疾病的发病率估计每年为66%左右。\n印度医学研究委员会最近指出恒河污染增加了北方邦、比哈尔邦和孟加拉恒河沿岸居民患上癌症的几率。研究发现河水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和致癌化学物质。委员会下属的国家癌症统计项目(ICPR)显示,恒河流域为该国癌症罹患率最高的区域。\n许多非政府组织也致力于恒河的再生。例如 SAFE Green 组织向印度国家绿色法庭(NGT)提交了针对 Simbhaoli 制糖厂的请愿书,因为该工厂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恒河。随后NGT对 Simbhaoli 制糖厂处以5,000万卢比罚款,对同样违规的 Gopaljee 乳业处以250万卢比罚款。\n\n水资源短缺\n随着污染状况加剧,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日渐严重。恒河某些部分已完全干涸,瓦拉纳西河段平均水深曾为60米,但如今一些区域却只剩10米。\n\n为解决长期面临的缺水问题,印度部署了许多电力抽水泵、柴油动力油轮和燃煤发电厂。假如该国越来越依赖这些短期的能源密集型方案,整个地球气候都将承受由此带来的巨大影响。印度面临巨大的压力,它既要发展经济,又要维持环境,很少有国家能同时做到这两点。印度对水资源的所作所为将是其行为是否可行的验证。\n\n非法挖掘\n恒河在哈德瓦县进入印度平原,此处存在许多非法挖掘恒河河床中沙石的活动。法律规定哈德瓦县大壶节举办地周边140 km2内禁止挖掘活动。\n\n重大事件\n2024年1月24日,印度北阿坎德邦德里有名5岁男童因血癌末期被家人带去泡恒河水,家人坚信恒河水可为男童“延长寿命”,不惜搭车赶赴370公里外的赫尔德瓦尔。抵达后,男童的父母和阿姨一边念诵经文,一边将他整个人“浸”入冰冷恒河,周围民众看时间太久了,察觉有异,阻止,未料,强行把男童带走时还被攻击。后来,经医师判定男童死亡,家人还不信,仍然盲目地认为“孩子会复活”,最终,检警调查确认,3人是想救人反害命,便将他们全数拘留、等候受审。\n\n参考资料\n注释\n脚注\n来源\n外部链接\n\nON THINNER ICE如履薄冰:signs of trouble from the Water Tower of Asia, where headwaters feed into all the great rivers of Asia(by GRIP, Asia Society and MediaStor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anges in the Imperial Gazetteer of India, 1909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elting Glaciers Threaten Gan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ibliography on Water Resources and International La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eace Palace Library\nGanga Ma: A Pilgrimage to the Sour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documentary that follows the Ganges from the mouth to its source in the Himalayas.\nAn article about the land and the people of the Gan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impacts of water infrastructure and climate change on the hydrology of the Upper Ganges River Bas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WMI research report\nBahar Dutt, \"Saving the Gang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NN-IBN Live May 5, 2012."} +{"doc_id": "6012", "title": "共产党", "text": "共产党是指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以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的名义而成立的政党。最早的共产党被认为是1847年成立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现在普遍指以共产主义和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对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阐述为指导思想的政治团体,以将社会推向共产主义社会为最终目标。\n\n共产党简史\n在20世纪,作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共产党影响了世界,被共产党或者自我宣布为共产党性质的政党所统治的国家最多有25个。\n\n早期至二战\n从共产党的诞生过程上来说,现有的大量共产党——特别是欧洲的共产党,起源于1920年代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当时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大规模的分裂。这次分裂的原因是针对革��在达到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必要性的争议。在这场争议中,支持以暴力革命方式的派别开始称呼他们自己为共产党,而支持以渐进、和平过渡方式达到社会主义的派别保持了原有的名字社会党或者社会民主党。\n这两个派别的分裂在之后的年代日益发展和加深。共产党坚定地支持“马克思列宁主义”,1917年十月革命及其后的苏俄(苏联)的建立为这种支持提供了现实基础;而社会党认同马克思主义,但拒绝具有暴力革命倾向的列宁主义理论。在二战以后,这些分裂更向深层次发展。社会党开始进一步修正和远离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在各国共产党间也发生了分裂,其中尤其以意大利共产党和西班牙共产党为代表的西欧地区共产党提出了欧洲共产主义学说,淡化原先学说中的列宁主义色彩,试图摆脱斯大林主义对其名声的影响。\n民主集中制是最初由列宁提出的思想:由党员定期选举产生党代表,再由党代表定期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构,全体党员服从党中央的一切命令。在后来的诸多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党代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再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部分党没有设立常务委员会,如苏共),全体党员服从政治局的一切命令。但是,从世界各个国家的共产党的党史上来看,纯粹依据此原则的组织可能会破坏民主的选举方式。事实上,很多时候实际情况倒了过来,政治局把握了所有的权力,压制住了中央委员会和党代会,选举的候选人变成了只由政治局内定而不能由下面的选举人毛遂自荐或联名提名;另外,下级无条件地服从上级,也严重干预了个人自由。吸取历史教训后,欧美发达国家的共产党只适当采用民主集中制,而不是完全采用;把权力分散化,政治局只拥有一部分权力。\n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认为: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随着阶级的消灭,共产党也就消失了。这与西方政党观点不同,西方世界认为,政党是政府与选民的桥梁,任何政党都可能长期存在。\n在斯大林时期,世界上所有的共产党几乎都受到了苏联共产党的影响甚至直接领导,中国共产党方面由于毛泽东的影响力较为独立。在30年代,斯大林实现了对他的反对者的清洗。其中著名的反对者托洛茨基在被排挤出共产国际以后重新组建了第四国际,托的追随者在中国被简称为“托派”。\n\n冷战时代\n二战以后,在中东欧,苏联帮助并建立了大量由当地原有左派政党和共产党合并组成的共产党。这些共产党在1940年代末普遍获得了政权。并建立了和苏联相似的政治经济体系。只有南斯拉夫共产党和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不属于这种由苏联“扶植”起来的类型。但是,后两者走上了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前者采用了分权的政治经济模式,而后者则坚持斯大林体制。\n在亚洲方面,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亚洲共产运动的标志性事件。由于亚洲各地历史发展进程的复杂性,亚洲各地(尤其是取得政权的)共产党在与苏联和苏共保持关系的同时也具有更强的自主意识。\n60-70年代,不少第三世界国家也声称自己要走的“社会主义”道路,其领导人也建立了类似苏联的政治政党体制。但是与中东欧和苏联的政治体制相比,这些国家的政治体制更多与领导人的个人能力联系在一起而缺乏比较完善的共产党政治体系。所以,尽管这些国家被归入广泛意义上的共产党国家,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的政治体制并不是经典的共产党一党体制。\n1989年到1991年间,大量的中东欧地区的共产党丧失了政权。这一过程,在有的国家是和平进行的,比如波兰和匈牙利,前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但在罗马尼亚等国则发生了严重的流血枪战过程。不久,一些由“共产党”执政的“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也宣布放弃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并接受了多党制大选,如贝宁、刚果(布)、安哥拉、莫桑比克。\n\n冷战结束以后的共产党状况\n如今,多数国家中都有共产党存在 (有些政党虽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但并非以共产党名之,如劳动人民进步党、比利时工人党、人民先锋党、巴拿马人民党、罗马尼亚社会党等)。很多国家同时有数个共产党并存。例如在希腊一国境内,就有希腊共产党、争取行动左翼联合运动、希腊共产主义组织、争取1918年—1955年的希腊共产党重组运动、希腊共产党(马列)、希腊马列主义共产党、争取希腊共产党重建组织、争取共产主义解放新左翼潮流等众多共产党。一些共产党强调工人阶级政党��属性,致力于在本国民主传统的基础上,建立工人民主政权,如希腊共产党、葡萄牙共产党等;有些共产党则改写了列宁主义中关于“暴力推翻薄弱的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强调人权和民主的理念,如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共产党、意大利的重建共产党等。\n在一些东方国家中,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共产党。在这些“共产党”中,有些依然秉持马列主义对共产主义及资本主义的态度,甚至展开针对现有政权的武装斗争;有些则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较多改造,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再实行计划经济而推行市场经济。\n另外,冷战时代由共产党掌握政权的国家的在剧变中丧失政权的共产党,1990年代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完全消失,如罗马尼亚共产党;有的仿造原西欧地区的共产党,改变纲领甚至名字成为与社会党相差无几,甚至更倾向中立立场的左翼政党,在所在国家或者地区继续发挥著巨大的作用,如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改组的匈牙利社会党、保加利亚共产党改组的保加利亚社会党等,在多党政治下长时间处于执政的地位;有的则采用了民族主义的政策,演变为亲民族主义的政党,如前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塞尔维亚社会党,1990年代在俄罗斯政治生活中发挥重要影响的由苏联共产党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共产党残余力量改组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也被认为有比较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的虽改旗易帜,却继续长期进行一党专政,如由原土库曼共产党改组的土库曼斯坦民主党,而中国共产党则以多党合作,共产党领导之方式以规避一党专政之名,但实质不变。此外,原中东欧地区还有一些完全坚持正统马列主义的小党,但被认为对当地没有产生很大的影响。\n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有一些以“毛主义”为理论的共产党政治力量,如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孟加拉国工人党等。其中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中心)影响力很大,该党传承了中国共产党前领袖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思想,曾发动“人民战争”威逼国王下台,并通过全国自由普选获得执政权。尼泊尔另外一个类似欧洲共产主义政党的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也曾三度掌握政府首脑的职位,两个政党之间无论在议会政治还是街头政治既有分歧也有合作。\n总体来说,欧美发达国家的大部分共产党都具有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但世界上仍有一些国家的共产党坚持斯大林主义,还有一些毛派和霍查派政党被所在国当局列为恐怖组织(如菲律宾共产党、印度共产党(毛主义)、秘鲁共产党 (光辉道路)和土耳其的马列主义共产党)。\n目前共产党在以下国家为非法组织: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印度尼西亚、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但在这些国家中仍有一些未对外公开自称为共产党而实质为共产党的合法政党存在,如拉脱维亚社会党、立陶宛的社会主义人民阵线。\n\n目前的执政共产党\n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寮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有争议),共产党以执政党的地位统治国家。它的性质是一党制或者一党优势制,由共产党完全掌握军政大权。然而这些共产党在内外政策上相互之间也有极大不同。\n中国共产党、越南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在1980年代选择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在军政上保持了共产党对国家的绝对控制权力。其中有的政党相应在理论上做出了修改了适应新的经济情况。典型的如中国共产党先后提出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等,称这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下的发展”,在这三个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采取的经济实用主义政策逐渐起到了经济进步的作用,如1980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19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中国城市地区,1990年代后期到2003年以前中国经济出现过热前的大部分大城市居民,包括自革新开放以来的大部分越南民众等等。 \n古巴共产党在1990年代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执行了一些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经济,而且在一些经济政策上学习借鉴中国和越南,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在古巴共产党的纲领中,党的指导思想表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马蒂思想”。\n1992年以来,圭亚那的人民进步党/公民、尼泊尔共产党(联合马列)、摩尔多瓦共和国共产党人党、塞浦路斯的劳动人民���步党、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圣马力诺的联合左翼、尼泊尔共产党 (2018年)、自由秘鲁、斯里兰卡的人民解放阵线等多党制国家的共产党先后通过民主选举上台执政。\n\n目前执政的共产党列表\n参见\n共产党列表\n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n左翼国际组织列表\n\n注释\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013", "title": "绵羊", "text": "绵羊(学名:Ovis aries)亦称为家羊或白羊,属哺乳纲偶蹄目牛科羊亚科,是一种四足反刍哺乳动物,也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羊种,共计超过十亿。\n大部份人类居住的地方都进行过牧羊,这也是许多文明的基本要素。现在为澳洲、纽西兰、南美洲中部及南部,以及不列颠群岛的重要产业之一。\n\n起源\n绵羊的祖先是亚洲盘羊(Ovis orientalis),在距今10,500年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完成驯化。考古证据表明绵羊的驯化始于公元前9,000年,并很快传播到整个新月沃土以及临近地区。最初驯化绵羊是为了满足人们肉食与奶制品的需要,公元前4,000年的青铜器时代开始转向对羊毛的需求。\n\n绵羊品种\n绵羊品种可细分约达200余种,有毛用羊(细毛羊)、皮用羊(裘皮用羊、羔皮用羊)以及肉用羊(粗毛羊)。\n\n细毛羊:\n由于中国古代并无太多使用羊毛制品的传统,细毛羊多为欧澳品种。尽管小尾寒羊、湖羊等皮肉两用羊均有细毛亚型,直至1954年才培育出第一个真正意义的细毛羊种——新疆细毛羊,而大多细毛羊均为与欧澳俄杂交后的品种,如鄂尔多斯细毛羊。细毛羊毛质好产量高,但肉味不如粗毛羊细腻。\n细毛羊主要品种有:\n\n美利奴羊\n罗姆尼\n皮用羊:\n裘皮用羊如华北平原的小尾寒羊裘皮亚型。羔皮用羊如宁夏的滩羊和江南的湖羊。均为粗毛型。\n\n肉用羊:\n粗毛羊毛质较差,适合粗放。绝大多数蒙古高原、青海、新疆的羊种都是粗毛羊。如乌珠穆沁跑山羊(意为“跑山的绵羊”,而非山羊),肉价可达普通羊肉的四至五倍。\n按照尾型,绵羊又可分为短瘦尾羊、长瘦尾羊、短脂尾羊、长脂尾羊和脂臀羊。中国绝大多数羊都是短脂尾羊。长脂尾羊种有滩羊、豫西脂尾羊、大尾寒羊等。藏羊是短瘦尾羊,欧洲、大洋洲很多羊种是长瘦尾型。哈萨克羊是脂臀羊。\n常见羊种有:\n\n小尾寒羊\n杜泊羊\n无角陶赛特羊\n夏洛莱羊\n贺德威克\n特克赛尔羊\n考力代羊\n湖羊\n林肯羊\n萨福克羊\n\n习性\n绵羊是群居动物,有强烈的群居性,许多羊的行为都可以以此为基础来了解。羊的等级序列及其会自然跟从一领导者到新的牧场的本性,是羊成为第一种被驯化动物的关键因素。而且和红鹿及瞪羚不同(这两种有蹄类动物也是史前时期重要的肉类供应来源),绵羊有其活动范围,但不会为了栖息地而防御。所有的绵羊都倾向于互相聚集成为羊群,不过此倾向仍随品种有些差异,绵羊若和其羊群分开,会变得焦虑。\n\n科学研究\n羊因其体型庞大及繁殖缓慢,因此并不是理想的研究对象,也不是常见的模式生物。然而,它们在个别的科学范畴中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位于苏格兰爱丁堡的罗斯林研究所便利用羊进行了多项基因工程上有突破性发展的研究项目。1995年,两只称为梅根和莫拉格(Megan and Morag)的羊便是从已分化的细胞中复制而来。虽然它们并非使用成年细胞进行复制,但它们的诞生预示著此一技术实际可行。一年后,一只芬兰多塞特(Finnish Dorset)种,被称作多利的羊成为了全球焦点,甚至被《科学美国人》杂志称作“可能是全世界最出名的羊”诞生。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由成年体细胞成功复制的哺乳动物。一年后出现的宝利(Polly)和摩利(Molly)则是同时包含了成年体细胞复制及转基因技术的一对复制羊。\n在2008年,虽然与羊有关的基因图谱已经发布,但羊的基因组尚未排序完成,但利用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组资料去初步合成的羊的基因组亦已发布。除此以外,羊作为常用的食用肉,其转基因的技术亦被广泛研究。2012年中国华大基因的科学家利用秀丽隐杆线虫当中ω-3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转入细胞,并成功复制出带有此种基因的转基因羊。这种转基因羊的脂肪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对人类摄食羊肉时提供更健康的选择。\n在有关自然选择的研究中,在无人的赫塔岛上索厄羊(Soay sheep)种群是研究繁殖过程的良好模型。索厄羊种一般有不同的颜色,而研究人员发现深色及体型较大的族群正在减少,而这与一般的经验相当不同—— 一般体型较大的个体的繁殖能力一般较好。由于在赫塔岛上的��厄羊是完全被隔离的,因此是研究此课题的良好例子。\n绵羊是少数其雄性性取向已被研究的物种,并且深入至分子层面。奥勒冈健康及科学大学(Oregon Health and Science University)的科学家曾就雄羊的同性取向的分子机理进行研究,便引起了广大的关注及争议。当中如善待动物组织便曾指它们试图以此研究基础去治疗羊的同性行为。有参与有关研究的科学家已极力否认有关指控。\n家羊偶尔也成为医疗研究的对象,并主要集中于与心血管有关的问题,如高血压及心衰竭等。怀孕的绵羊也是研究人类怀孕问题的良好模型,并曾用作研究希关胎儿营养不良及缺氧等发育问题。在行为科学上,绵羊在个别个案中也是研究面部识别的良好对象,这是因为它们的心理识别过程能与人类的识别过程相比拟。\n\n文化\n神话与文俗学\n作为在农耕史上的关键,羊在人类文化中有深远的影响,在现在语言及符号学中仍可以看到。羊最常和牧歌联想在一起。也被部分人认为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在一些神话(如金羊毛)中会看到羊,在宗教(特别是亚伯拉罕诸教)中,小的绵羊(羔羊)常用来作为祭牲。耶稣在圣经中曾提到分羊的比喻,将能得救的人比喻为绵羊(《马太福音》第25章第31-45节)。十二星座中白羊座排名第一个。\n另见天主的羔羊\n\n希腊神话\n克律索马罗斯希腊神话中长着金羊毛的、会飞的公羊,与阿耳戈船英雄寻找金羊毛的神话密切相关。\n\n动画作品\n喜羊羊与灰太狼(Pleasant Goat and Big Big Wolf)\n小羊肖恩(Shaun the Sheep)\n跳跳羊(Boundin')\n\n相关条目\n奶酪\n羊乳\n羊肉\n羊毛\n羊皮\n獬豸\n山羊\n陶莉羊\n羊毛衣\n羊毛脂\n羊皮纸\n圈地运动\n史瑞克 (羊)\n\n注释\n参考资料\nSimmons, Paula; Carol Ekarius. Storey's Guide to Raising Sheep. North Adams, MA: Storey Publishing LLC. 2001. ISBN 978-1-58017-262-2. \nBudiansky, Stephen. The Covenant of the Wild: Why animals chose domestica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300-07993-1. \nSmith M.S., Barbara; Mark Aseltine PhD; Gerald Kennedy DVM. Beginning Shepherd's Manual, Second Edition. Ames,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7. ISBN 0-8138-2799-X.\n\n外部连结\n\nList_of_sheep_bree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绵羊的品种一览\n山羊与绵羊之区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merican Sheep Indu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heep Industry (Queensland)\nCanadian Sheep Federation\nNational Sheep Associ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K)\nNew Zealand Sheepbreeders Associ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heep magaz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ll articles available free online"} +{"doc_id": "6015", "title": "中华民国空军", "text": "中华民国空军,为中华民国国军的空中武装部队,隶属于国防部空军司令部,下辖空军作战指挥部、空军防空暨飞弹指挥部、空军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空军保修指挥部、空军军官学校以及各作战联队、基地指挥部。法定员额约35,000人,是中华民国主要之航空军事力量。\n中华民国《国防报告书》之中指出,中华民国空军的任务为“平时负责台湾海峡侦巡、维护台湾海峡空域安全,坚实战备整备及部队训练任务,充实战力完成战备,主动协助灾害防救;战时全力争取制空,并协同陆、海军遂行各类型联合作战,以有效发挥空军作战之效能,击灭进犯敌军,确保国土安全。”\n\n历史\n1913年-1949年\n中华民国空军可以追溯至1913年北洋政府成立的南苑航空学校与航空研究所。在1913年至1928年间,民国军阀大量购买、部署各式飞机,直到1928年北伐成功为止。与此同时,孙中山在1920年于广州护法军政府下成立航空局,这被认为是中华民国空军的滥觞。随后这个组织持续发展,并且先后成立了飞机制造厂、航空司令部与中央航空学校。1934年5月军政部航空署改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到了1937年,国民政府的航空部队正式独立于陆军总司令部,成为独立的军种。\n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国空军参与了多场战役,包括攻击长江沿岸的日本帝国海军军舰以及支援淞沪会战。此时中华民国空军主力战斗机机型是柯蒂斯霍克II战斗机与霍克III战斗机。1937年8月14日,日本帝国海军轰炸机轰炸杭州笕桥机场,遭中华民国空军攻击而退败;因此8月14日被国民政府定为空军节。1938年5月,中华民国空军出动两架B-10轰炸机至日本本土投放传单。\n到了战争中期,日本帝国海军的情报单位破解中国军队的无线电密码,使中华民国空军受到打击���。第二次中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中后期,陈纳德等外籍飞行员的加入、以及美国加入同盟国而提供的支援,使得中华民国空军战力重新建构,并参与了新竹空袭、以及空袭日本。\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6年6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改为空军总司令部。内设:\n\n空军总司令部\n咨议室\n督察室\n秘书室\n统计室\n第一署(人事政策处、人事业务处)\n第二署(战斗情报处、照相情报处、反情报处、技术情报处、情报训练处)\n第三署(作战处、训练处、飞行安全处、防空处)\n第四署(技术补给处、一般补给处、飞机修护处、征购处、交通处)\n第五署(作战计划室、组织计划室、训练计划室、工业计划室)\n医务处\n财务处\n军法处\n气象处\n通信处\n工程处\n军械处\n总务处\n副官处\n新闻处\n另在沈阳、北平、西安、重庆、汉口分别设立空军第一军区、第二军区、第三军区、第四军区、第五军区司令部。共有8个空军大队21个中队。飞机936架,飞机大量装美国战机。轰炸机大队装备B-24、B-25轰炸机;驱逐机大队装备P-51、P-47、P-40战斗机;空运大队装备C-46、C-47运输机;侦察大队装备P-38型侦察机。空军军区司令部编制包括中将司令、少将副司令、少将参谋长、第一至第四处(分管人事、情报、作战、供应),秘书、督察两室,财务、总务两科,通讯、气象两个大队、担任警卫的特务营、空军总站下辖多个航空场站、高射炮兵团。实有总兵力235,837人。\n在1946至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华民国空军在中国以及台湾海峡周边参与作战支援与空袭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并且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发生至少11次空战。1949年4月,中华民国空军与中华民国的其他政府部门一起退往台湾。同年10月,中华民国空军在金门的古宁头战役中协助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推进。\n\n1949年-1990年\n在1949年后与冷战时期,中华民国空军的飞机在海峡两岸巡弋,并多次与解放军空军交战。此时中华民国空军从美国方面获得大量装备,例如F-86、F-100、F-101、F-104等。这时的空军也成为美国的技术试验平台,并且完成了史上首次利用空对空导弹击落敌机的纪录。\n于此期间,中华民国空军还在美国空军以及中央情报局合作进行对中国大陆的侦照、空投与空降任务,其中包括操作U-2侦察机的黑猫中队。任务期间,黑猫中队总共执行了220次任务;其中有102次任务是在中国大陆执行,并在任务中失去了5架飞机。\n1967年11月,中华民国空军秘密组建一个运输分队,协助美国和越南共和国参与越南战争。这个分队是利用空军第34中队组建,并配置2架C-123运输机、7名飞行员和2名机工人员。分队的任务包括运输、空投和电子侦察,黑蝙蝠中队也有前往南越进行支援。这个单位总共损失了25名人员,其中包括17名飞行员;另外还有3架飞机失踪。\n从1979年开始,中华民国空军在沙乌地阿拉伯开展了一项名为大漠计画的机密军事援助计划。这项计画每年派遣约100名现役飞行员与地勤人员以沙乌地阿拉伯军人的身份军援叶门阿拉伯共和国。这项计画一直到1990年叶门统一与中华民国与沙乌地阿拉伯断交才结束。\n\n。\n\n1990年-现今\n由于国际政治及区域战略形势的转变,中华民国空军的主要任务逐渐转变为维护台海空域制空权,并且参与中华民国的救灾、救难任务。中华民国空军也参与多项国际人道救援任务,例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与2013年的海燕风灾。\n\n组织\n行政单位\n根据中华民国《国防法》,总统统率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并且透过国防部指挥三军。而根据《国防部组织法》,中华民国空军隶属国防部,并由空军司令部与参谋本部指挥。\n在空军司令部辖下,设有作战指挥部、防空暨飞弹指挥部、教育训练暨准则发展指挥部、保修指挥部等4个指挥部;以及7个直属空军司令部的作战联队。松山基地指挥部的名称中虽然同为“指挥部”,但实际编制与其他作战联队同级。另外,空军军官学校、空军航空科技发展中心以及中区人才招募中心则直属空军司令部。\n中华民国空军的指挥单位组成与美国空军编制相似。大致而言,在空军司令部下,可以分为指挥部与作战联队;其下设置作战队、大队;并按照任务需求,再分为中队、小队、分队、小组等。比较特殊的是,在防空暨飞弹指挥部辖下的指挥单位,并非以空军编制组成,而是比较类似陆军的编制。\n\n组织架构\n空军司令部\n中区人才招募中心\n 空军军官学校\n 空军航空科技发展中心\n\n指挥部\n作战联队\n人员\n中华民国空军法定员额为35,000人,来源包含志愿役官兵、以及军事训练役士兵。2017年以前,在中华民国空军中也包含一定数量的义务役官兵;然而随著全募兵制的推动,最后一批义务役官兵已于2018年退伍。\n中华民国空军的组成大多为航空与地勤相关人员。除了航空人员外,中华民国空军也具有专责气象预测、情报、救护的官兵。不同于中华民国的其他军种,中华民国空军并不具有兵科的分别,而是将官兵以专长做区分。这些专长包含飞行、人事行政、情报、气象、防空枪炮、一般作战、化学、补给、兵工、飞弹保修、运输、航机保修、工兵、资通电共14项。 另外,因为国军的组织架构,也有一些跨军种兵科的官兵隶属于空军。例如行政、财务、政战、军法或是军医。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华民国国军之中,飞行并不是空军独有的专长;反而陆军与海军皆有隶属于该军种的航空兵。\n在中华民国空军中,官兵分为军官、士官、以及士兵。军官分为10官阶;士官分为6个官阶;而士兵则分为3个等级。一般而言,飞行专长仅开放给军官受训。在完成半年的基本飞行训练后,分配至战斗或是空运组进行高阶飞行训练。大致来说,中华民国空军的飞行员基础养成需一年半的时间。由于中华民国空军并没有专属该军种的新训中心,新兵是由陆军与海军代为进行入伍训练、称为一阶段训。 入伍训练结束后,再转往空军航空技术学院等单位进行专长训练、称为二阶段训。\n通常于完成新兵训练之一阶段与二阶段训后实施拨交入部队。\n\n军阶\n现行的中华民国空军军衔与其他军种统一由《陆海空军军官任官条例》规范。该法规将军官分为将官、校官、尉官共3官等10官阶;士官分为6个官阶;而士兵则分为3个等级。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民国国军曾经出现特级上将作为陆、海、空军最高军事长官,但已于2000年11月1日废止;另外,在承平时期,二级上将立下特殊功勋才得以晋升一级上将。2012年12月12日制定《国防部参谋本部组织法》实施以来,空军及国军第一位于承平时期晋升四星一级上将者为沈一鸣空军一级上将。\n\n军官\n士官与士兵\n服装\n中华民国空军制服受《陆海空军服制条例》规范,现行服装于2007年11月公告。与国军其他军种相同,空军制服分为军常服、军便服与作战服三类。\n在空军的制服中,军官、士官与士兵服装样式皆相同。男性军常服为深蓝色西装外套、天蓝色衬衫与深蓝色长裤;并且配戴深蓝色的大盘帽、领带与阶级标示。空军的男性人员穿著军常服时同时必须著黑色袜子与皮鞋。女性方面,除帽子样式为檐帽、下装改为窄裙、以及需穿著肤色丝袜外,其他部分与男性军常服相同。\n军便服大致而言与军常服相同,但是不穿著西装外套与领带,同时可以选择配戴大盘帽或是船形帽;作战服则是因应任务需求而有所不同,例如飞行服、迷彩服等。\n\n帽徽与帽饰\n空军大盘帽帽徽\n\n空军一等士官长、中校以上高级军官之帽饰\n\n旗帜\n装备\n目前中华民国空军约有400多架主力战斗机 ,并拥有各式侦察机、运输机、教练机等辅助机型,构成总数约为550架飞行器的机队。其中主力战斗机机型包括F-CK-1经国号战斗机、F-16战斗机、以及幻象2000战斗机;另外约有43架F-5战斗机作为部队训练机队,但因装备逐渐老旧,正逐渐汰换。\n除此之外,中华民国空军也负责防空预警系统与各式飞弹的操作。\n中华民国空军的军备来源包含国内自制以及外购。美国是中华民国空军的主要的外购设备供应国,并提供路克空军基地作为中华民国空军训练飞行员使用,2021年转至位于图森国际机场的莫里斯空军国民警卫队基地进行训练。\n\n国内自制\n在1980年代前,中华民国空军的战斗机来源以向美国购买或由美国授权生产为主。然而,由于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发生改变,美国拒绝向中华民国空军出售F-16战斗机。因此中华民国开始发展“自制防御战机”计画(IDF),并生展F-CK-1经国号战斗机。经国号战斗机在1989年首飞之成功后,于1994年服役至今。\n中华民国空军曾经于1970年代与美国诺斯洛普公司(Northrop)合作研发AT-3教练机,取代T-33教练机。2000年代开始计划自制66架高级教练机以汰换逐渐老旧的AT-3教练机和F-5E/F。2010年代决定以F-CK-1经国号战斗机作为基础研发,也就是T-BE5A高级教练机。预计2026年完成交机。\n\n国外采购\n现役机队\n纪念\n1940年,空军抗战3周年,时任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宋美龄,建议国民政府为纪念���一四空战,这首次中日空战的胜利,进一步激励民心士气,鼓舞全国人民抗战热情,决定将每年8月14日这一天,定为中华民国“空军节”。\n\n曾经使用的国籍标志\n参见\n国民革命军\n中华民国国军\n国防部空军司令部\n中华民国空军军官学校\n中华民国空军军备\n空军警卫部队\n中华航空\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中华民国空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Northrop F-5 Enthusiast Page\n中国飞虎研究学会(原空军退役人员协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华民国空军的instagra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98年度中华民国国防报告书\n中华民国空军战史-台海战役"} +{"doc_id": "6019", "title": "贵州省_(中华民国)", "text": "贵州省,为中华民国下辖的一个省级行政区,是延续清代所设置的22省之一,为华南六省之一。简称为“黔”。\n\n管辖范围\n辖境除局部地区界线有差异外,大致与今贵州省相同。民国36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17万196平方公里。东接湖南省、北邻四川省,西界云南省,南接广西省。\n\n人口\n民国14年(1925年)人口统计为1129万1261人(1925年《邮政统计》)。民国22年(1933年)年贵州省府调查,全省人口共690万6361人(1935年《申报年鉴》)。\n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 \n\n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贵州省的人数为2万3545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0.87%。\n\n历史沿革\n兴义系军阀时期\n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1911年11月3日),在宪政派、自治学社的策动下,贵阳的新军和陆军小学中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士兵在杨荩诚带领下率先起义。旋即巡抚卫队、巡防营等也纷纷响应起义,贵州巡抚沈瑜庆眼见大势已去,只得交出政权。11月4日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推杨荩诚为都督。民国元年(1912年)戴戡入滇请蔡锷派兵入黔,3月,唐继尧率滇军进入贵州,推翻了辛亥革命后建立仅三个月的贵州军政府,滇军入黔开创了民国成立以来,以武力夺取邻省政权的先例,对西南政局有重要影响。后投靠袁世凯,组成由滇系军人与贵州各派势力的联合政权,对辛亥革命志士和人民进行镇压。民国2年(1913年)10月,在位不到一年的唐继尧离黔赴滇,向袁世凯推荐刘显世成为贵州的统治者,进入兴义系军阀统治阶段。刘以后继续保持对袁的忠实姿态。\n刘显世主要依附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和唐继尧为首的滇系军阀;袁世凯倒台后,刘氏完全投身于滇系。滇系也将贵州作为他的势力范围,频频插手贵州政局,以至十余年中滇军曾三次入黔。为改变这种局面,王文华(刘显世的外甥)及其追随者努力扩张实力,政治上拥戴孙中山,被称为“新派”。与滇系唐继尧及兴义系“旧派”之间的对立已不可调和。迫于形势,王文华方乃策划“民八”“民九”事变,于民国9年(1920年)10月推翻统治贵州七年的兴义系军阀“旧派”,随后王文华在与部下袁祖铭的斗争中被暗杀,贵州政治形势再度混沌,最终由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阀取代。\n\n桐梓系军阀时期\n兴义系军阀瓦解同时,以周西成为首的桐梓系军阀趁机崛起,一揽贵州军政大权,统治贵州长达十年之久。由于周并无充份的人脉及力量,为此网罗亲信、连结死党、重用桐梓籍人,建立起以周西成、毛光翔、王家烈等人为骨干的统治集团,形成“有官皆桐梓”的局面。周在政治上除倾心结交新桂系,并拉拢四川军阀刘湘,竭力不让南京国府势力染指贵州。蒋中正对此极度不满,但周西成已牢牢控制了贵州政局,蒋对他也无可奈何。在经济上,周西成修建公路、兴办实业、彻查财政积弊,使其当政的年代成为贵州军阀史上经济上的“小康时期”。周西成稳固贵州财政后,曾一度对外扩张,最后在与李燊黔西之战中失利身死,王家烈率部由铜仁赶赴遵义,协同毛光翔稳住阵脚,组织反攻,使桐梓系重掌黔政。毛光翔虽接管统治权,但其才识平庸、威望不王家烈因“恃功而骄”,“不满于平庸而居己上”的毛光翔,并以其实力威望而致毛光翔心怀疑惧,毛王之间渐生嫌隙。民国18年(1929年)蒋中正为加快从桐梓系军阀手中夺取贵州军政大权,运用政治分化瓦解和军事逐步渗入的方法,动摇桐梓系在贵州的统治基础,扩大和加剧桐梓系集团内部的分裂。\n民国21年(1932年),王家烈在蒋中正的支持下,接管统治权,就任省主席。王家烈执政后,为攻固地位,一面采取亲蒋路线,另一面压制毛光翔,加深了王在桐梓系内部不满。11月,由蒋在珍、毛光翔首先发难于遵义,开始了二十五军内部的大混战。随即发展为王家烈与犹国材之间的大混战,历时两年多。而蒋中正亦借民国24年(1935年)红军入黔的机会,派遣嫡系部队进驻贵州,俟王家烈部队经王犹之战的消耗和主力被红军所歼后,即策动王家烈部下逼使王家烈交出兵权,结束了贵州军阀在贵州的统治,国府中央势力入主贵州。\n\n国民政府主黔时期\n民国24年(1935年),吴忠信任贵州省主席,以安民、富民、提高民知为施政方针。采取了几个施政举措:一是整饬吏治;二是发展教育;三是人事公开,财政公开,确立会计制度;四是禁绝烟毒;五是肃清匪患;六是积极修筑与邻近各省的公路。明年吴主动提出辞职,由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兼任贵州省主席。不久抗战爆发,顾调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国民政府斟酌情势,团结滇桂为重要,不宜再以军人主黔政,乃以吴鼎昌为贵州省主席,\n在抗日战争时期,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支援全国抗战的战略大后方。此期间吴鼎昌担任贵州省政府主席七年,采取多种施政措施促进贵州发展。通过卫生、禁烟、军训与体育等方面的努力,增进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办农林牧蚕、电工矿、交通运输等事业,创办贵州企业股份公司,探索了一条工业化道路。改进县长的选拔途径和队伍建设,划分县政与乡镇的权责,发展基层民主政治。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既维护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又推进了贵州的现代化,为巩固大后方、支持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n民国33年(1944年)黔南事变后,经时任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推荐,杨森于民国34年(1945年)1月调任贵州省政府主席。杨森在贵州当政期间,提出了“建设新贵州”的口号,并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在贵阳市六广门外修建了当时贵州省最大的体育场所——“贵阳市体育场”。发展体育之事,在当时的民众看来,虽然是件新鲜事,但并没有得到民众的一致认同。\n民国37年(1948年),由于“戡乱”军事失利和“黔人治黔”的呼声日益高涨,蒋中正为缓和内部矛盾与加强对西南地区的控制,以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于同年4月经行政院会议决定,将杨森调任重庆市市长,任命谷正伦为贵州省主席,要他们各回原籍扩军备战。\n谷正伦接到回黔主政的任职令后,于4月29日下午飞抵贵阳,首先抓人事安排工作,在军事方面:最先任命同乡张法乾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张安庆为省会警察局局长,韩文焕为保安副司令,由韩布置党羽掌握全省的武装力量。在行政方面:潘锡元为代秘书长,谢钟元为田粮处长,蔡羾云为新闻处长,华仲麟为省干部训练团教育长。财经方面:他首先改组贵州省银行董事会,以杜惕生为贵州省银行董事长。赖永初为贵州省银行总经理,并以其亲信唐伯珩为副总经理。\n为了对抗中共,谷于该年6月通令全省各专、县实行“二五减租”的政策,以增强农民对政府的向心力。由于地主豪绅的抵制,该政策根本没有推行,最终成了口惠而实不至的空话。\n民国38年(1949年)初,戡乱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解放军势如破竹,在三大战役中大败国军,国军溃不成军,许多高级将领纷纷投降。4月,解放军渡江南下,深入江南各地。谷正伦为了另立金融货币体系,维护地方政府行政开支和军队给养,一面大开鸦片烟禁,征收“特税”,向商民收取“反共自卫特捐”以开辟财源;一面批示省财政厅长潘锡元,迅速筹组贵州省造币厂,发行了问世最晚、流通时间最短的贵州省造的甲秀楼银元,指望取代渐成废纸的“金元券”和“银元券”,以达稳定地方金融,挽救覆灭命运。8月,蒋中正获悉云南省主席卢汉有准备投共的迹象,即在重庆召见谷正伦,任命其为川黔援滇军总司令,要谷率领罗广文的十六兵团和何绍周的十九兵团去攻打卢汉。由于卢汉巧妙应付,云南起义成功了。谷率军攻滇,未能到达昆明。10月中旬,人民解放军向湘西推进,谷正伦深知贵阳行将不保,于11月初通知各军政机关,决定将省政府迁到安龙,绥署和保安司令部迁到兴仁,在毕节设省府行署,以教育厅长苻启学为行署主任,负责领导毕节、遵义���区的工作。11月5日解放军二野五兵团进入黔东边境,15日解放军进入贵州省会贵阳。谷正伦稍早于11日率领省府军政机关撤离贵阳,经晴隆、盘县退入滇境,最终抛弃省府人员,经昆明飞香港后,转飞台湾。12月9日卢汉宣布云南起义后,10日秘书长何朝宗以贵州省政府代主席名义通电号召贵州部队起义,接受中共领导。\n\n行政区划\n省、县之间的行政区\n道制\n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清代所设各道。民国2年(1913年)4月,任命黔中、黔东、黔西3道观察使。民国3年(1914年)6月,改置为黔中道、镇远道、贵西道。在护国战争期间,州省宣告独立,将道尹改为刺史,不久于民国5年(1916年)8月后恢复为道尹。民国9年(1920年)废除黔中道,所属各县由省直辖。其余2道于民国12年(1923年)废除。\n\n黔中道\n民国2年(1914年)4月置,观察使驻贵阳县(今贵阳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道尹,为繁要缺,一等。辖贵阳、贵筑、修文、龙里、贵定、紫江、定番、大塘、广顺、长寨、罗斛、平越、瓮安、湄潭、馀庆、遵义、绥阳、桐梓、仁怀、正安、都匀、平舟、𬬻山、荔波、麻哈、独山、三合、八寨、都江、丹江30县。民国4年(1915年)9月增领鳛水县。民国9年(1920年)废道。\n镇远道\n民国2年(1914年)4月置黔东道,观察使驻镇远县(今镇远县驻地㵲阳镇)。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要缺,二等。辖镇远、天柱、施秉、邛水、黄平、台拱、剑河、黎平、锦屏、永从、榕江、下江、铜仁、江口、省溪、思县、青谿、玉屏、思南、德江、沿河、印江、婺川、后坪、松桃、石阡、凤泉27县。民国12年(1923年)废道。\n贵西道\n民国2年(1914年)4月置黔西道,观察使驻安顺县(今安顺市城区)。民国3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简缺,三等。辖安顺、普定、清镇、镇宁、郎岱、平坝、紫云、南笼、普安、兴义、兴仁、关岭、安南、贞丰、册亨、盘县、大定、毕节、威宁、黔西、织金、水城、赤水23县。民国6年(1917年)移驻毕节县(今毕节市城区)。民国12年(1923年)废道。\n\n行政督察区\n贵州省最初并未推行督察专员制度。自民国24年(1935年)5月红军继续长征后,为推进地方政治,乃参照剿匪区内各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条例,划定全省为11个督察区:\n\n民国25年(1936年)3月,贵州省政府因人力财力困难,督察效果不佳,原划之区域未尽适当,乃仿江西并区先例,斟酌地方形势、户口、交通状况、经济关系及各区邻界,将全省11区缩并为定番、安顺、兴义、毕节、遵义、铜仁、镇远、独山等8区,于7月实施:\n\n民国26年(1937年)11月,贵州省政府又将8个行政督察区中的15个县划为省政府直辖,其余划为5个行政督察区:\n\n民国30年(1941年)2月,全省行政区划作了较大调整:\n\n民国32年(1943年)3月,贵州省政府认为第一区辖县过多,督察困难,决定另设第六区。抗战结束后,于民国35年(1946年)3月作了些微调整:\n\n民国38年(1949年)10月,贵州省政府将全省划分为9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市由省直辖。但此次调整尚未完全实施,贵州省即于11月为中国共产党所攻取。此次设置情形如下:\n\n中共建政以后,设置贵阳1地级市及贵阳、安顺、兴仁、毕节、遵义、铜仁、镇远、独山8专区取代原先的行政督察区。\n\n县级行政区\n清代贵州省在宣统三年(1911年)时,分为12府、1直隶州、1直隶厅,下辖13州、13厅、34县。民国2年(1913年)9月改府州厅为县,原来的附郭县移治他处并改名,地域辽阔之处设立新县。民国30年(1941年),贵州省整顿境内各县行政区域,清理各县飞地,合并小县,分设新县,计裁撤4县,合并8县,新置1市5县。民国38年(1949年)时,贵州省划分为6行政督察区,下辖1市、79县。民国77年(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年)10月停用。贵州省各县、市、局沿革情况如下:\n\n行政区划年表\n政府体制\n省会\n民国30年(1941年)7月前驻贵阳县,此后驻贵阳市,均即今贵州省贵阳市城区。因国共内战影响,民国38年(1949年)11月13日省府迁往晴隆县(今贵州省晴隆县),11日19日转赴盘县(今贵州省盘县),12日9日抵达云南省昆明市。\n\n省行政机构\n辛亥革命后,贵州军政府于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1911年11月4日)在贵阳成立。军政府由都督府、行政厅、枢密院三部分组成,都督主管军事,行政总长主管民政,枢密院院长策��军事、指导民政。民国元年(1912年)6月,设民政长,民政长公署下设内务、财政等司。民国3年(1914年)5月,改民政长为巡按使。民国5年(1916年)7月,改巡按使为省长。民国16年(1927年)2月21日,成立贵州省政务委员会,隶属于武汉国民政府。四一二事件后,南京国民政府于4月29日下令改组贵州省政务委员会,6月3日成立贵州省政府委员会,两个委员会同时存在,政务委员会的委员兼政府委员会委员。民国18年(1929年)10月2日,国民政府裁撤贵州省政务委员会,成立省政府。民国24年(1935年),中央势力进入贵州,改组省政府。直至民国38年(1949年)12月9日何朝宗以贵州省政府代主席名义通电号召贵州部队起义,向中共投降为止。\n\n历任贵州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n大汉贵州军政府都督\n杨荩诚(赵德全代理)\n贵州都督府都督\n赵德全,唐继尧\n唐继尧(署)\n唐继尧\n贵州行政公署民政长\n唐继尧\n戴戡\n贵州省巡按使公署巡按使\n戴戡(龙建章署)\n龙建章\n刘显潜(署)\n贵州省长公署省长\n戴戡\n刘显世\n任可澄(公推)\n王伯群(护法军政府任命)\n袁祖铭\n彭汉章\n周西成\n刘显世(自任)\n唐继虞(自任)\n贵州省行政委员会委员长\n刘显世(自任,袁祖铭任命)\n卢焘(未就任,丁宜中代)\n贵州省政府主席\n周西成(1927年4月 - 7月)\n贵州省临时政务委员会主席\n李燊(1929年6月 - 7月)\n贵州省政府主席\n周西成(1927年7月 - 1929年5月)\n李燊(1929年6月 - 7月)\n毛光翔(1929年10月 - 1932年3月)\n王家烈(1932年3月 - 12月)\n犹国才(1932年12月 - 1933年4月,暂兼)\n王家烈(1933年4月 - 1935年4月)\n吴忠信(1935年4月 - 1936年8月)\n顾祝同(1936年8月 - 1937年11月)\n薛岳(1937年5月 - 9月,兼代)\n孙希文(1937年9月 - 11月,代)\n吴鼎昌(1937年11月 - 1945年1月)\n杨森(1945年1月 - 1948年4月)\n谷正伦(1948年4月 - 1949年12月)\n\n注解\n参考资料\n引用\n书籍\n郑宝恒著:《民国时期政区沿革》(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535126610\n傅林祥、郑宝恒著:《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ISBN 9787309056044\n国史馆地理志编纂委员编:《中华民国史地理志(初稿)》(台北:中华民国国史馆,民国79年(1990))。ISBN 9579042020\n贵州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贵州省志‧地理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n\n地图\n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测量署编:《中华民国分省地图》(1970年版),国防部情报参谋次长室。\nGoogle地图\n\n外部连结\n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贵州省\n贵州省 - 行政区划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王丰的民国传记博客\n洪定国的地理资料库 - 大地耕者 - 网易博客\n\n参见\n\n贵州省"} +{"doc_id": "6020", "title": "日产汽车", "text": "日产汽车(日语:日产自动车/にっさんじどうしゃ Nissan jidōsha */?,英语:Nissan Motor)是源自日本的跨国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横滨港未来开发区,日产为日本历史上第一家专制汽车的企业,于1933年成立,是日本第二或三大汽车制造商,销量和营业额与本田汽车相持中,年产量仅次于丰田汽车,也是世界第六大汽车制造商。旗下拥有“日产”(NISSAN)、“英菲尼迪”(INFINITI)、“达特桑”(DATSUN)等多个品牌。\n法国车商雷诺于1999年起成为其母公司后,两家公司在日本政府的干预下组成企业联盟,雷诺-日产联盟合并产量位居世界第四。在2016年三菱汽车爆发造假丑闻后,日产收购了三菱汽车34%股权,三菱便纳入了日产与雷诺的企业联盟,更名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使得雷诺成为两家公司的实质控制者。2023年2月,雷诺将其在日产43.3%的投票权股份减少至15%,日产则将其在雷诺的15%无投票权股份转为投票权股份,自此日产脱离了雷诺的控制,两家公司交叉持股15%。2024年底,日产出售了10%的三菱汽车股份。\n日产汽车拥有诸多独特技术,如结合纯电动驱动和内燃机发电的油电技术e-Power、Super HICAS四轮转向技术等;旗下的VQ系列V6引擎在1995年-2008年间连续入选华德十大最佳汽车引擎。\n2024年12月18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本田将和日产汽车进行经营整合,两者将共同成立控股公司。2024年12月23日,日产与本田汽车签署合作备忘录(MOU),正式展开相关协商。2025年2月,因协商破裂,取消合并计划。\n\n历史\n1911年,日产前身之一“快进社汽车工厂”(日语:快进社自动车工场,英语:Kaishinsha Motorcar Works)成立于东京,三年后第一���DAT诞生,新车的名字来源于三位公司合伙人姓名罗马拼音字首:\n\n田健治郎 (Den Kenjiro)\n青山禄郎 (Aoyama Rokuro)\n竹内明太郎 (Takeuchi Meitaro)\n1918年,更名为快进社(Kaishinsha Motorcar Co.);1925年,又更名为“DAT汽车公司”(DAT Motorcar Co.)。 \n1926年,DAT汽车公司与位于大阪的“实用汽车制造公司”(日语:実用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合并。1932年,在大阪成立了“DAT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日语:ダット自动车制造株式会社,英语:DAT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Ltd)。1931年,第一辆“达特桑”(Datsun)—意为“DAT之子”(Son of DAT)。但是因为“son”在日文中的读音有“损”之意,所以改为“sun”。\n与日野和五十铃一样,日产也采取了跟欧洲公司合作的策略,选中的是英国奥斯汀汽车。1930年,日产开始生产奥斯汀7系列,尽管授权还存在争议。随后,日产很快推出了基于奥斯汀的一系列车型。即使在1960年代,日产开始生产自主研发的汽车时,它的发动机仍然来自于奥斯汀的设计。\n\n1933年12月26日,和被简称为“日产”的“日本产业公司”(Nippon Sangyo/Japan Industry Co.,Ltd.)合并。1934年6月1日,鲇川义介创立了“日产汽车有限公司”。1944年至1949年间,公司暂时更名为“日产重工业公司”(Nissan Heavy Industries Corp.)。\n二战期间,日产是日本军方重要的军车供应商,生产的型号包括Nissan 80 Truck、Nissan 180 Truck、Model 97 Nissan Staff Car、Nissan 70。\n1957年,台湾的裕隆汽车与日产签定技术合作协定。\n1964年,日产进入大中华市场,开始出口至香港。1966年,日产与王子汽车合并,从而获得其旗下的“天际线”(Skyline,港译“士佳丽”)和“光荣”(Gloria)两个车型。1980年代末,日产又在美国市场引进了一个新的豪华品牌—“英菲尼迪”(Infiniti)。\n世界遭遇能源危机苏醒后,日产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出口商,并在墨西哥和澳大利亚设立了工厂。1980年代早期,日产在美国田纳西州拉瑟福县的士麦那(Smyrna)建立了装配厂,随后又在田纳西州戴克德(Decherd)建立了一个发动机厂,最近还在密西西比州坎顿建立了第二家装配厂。1980年代中期,在英国森德兰建立了一家工厂,作为日产汽车制造(英国)公司的辅助。日产同时还在南非比勒陀利亚拥有汽车组装厂。1980年代,日产在澳大利亚的分公司财政困难,因此结束在澳洲的生产。\n2003年,日产在台湾的技术合作伙伴裕隆汽车改组,将生产制造与销售分割为两公司,生产的部份为“裕隆汽车制造”,销售的部份与日产合资成立“裕隆日产汽车”。\n2006年10月19日,日产汽车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召回问题车,包括2004年8月至2006年7月之间生产的X-Trail和Murano运动型多功能车,以及Maxima轿车。原因是一些汽车的点火装置与引擎启动装置的连接杆过长,导致汽车有时不能正常发动。在个别时候,上述缺陷可能导致在汽车点火装置关闭的情况下,发动机会在驾驶者转动方向盘时启动。\n日产汽车的总部原位于东京银座,但于2009年8月7日迁移至横滨港未来21的“横滨全球总部”大楼(2007年春季动工、2009年8月2日竣工)。北美日产也亦已于2008年将其总部从加利福尼亚州加迪纳(Gardena)迁至田纳西州富兰克林(Franklin)。\n日产汽车公司发表的最新统计报告说,该公司在2010年度的汽车全球销量比2009年度大增了21.5%,达到408万588辆,相隔五年超越本田汽车公司,占据日本汽车界的第二大交椅,第一大依然为丰田汽车公司。同时,日产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已经超越美国。日产汽车公司称,日产汽车年销售量首次超过400万辆,主要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复苏和中国与美国市场销售量的增加。\n2010年,日产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激增了35.5%,达到102万3,638辆,首次实现了“中国市场超百万辆”的目标。美国市场的销售量增加了18.0%,为90万8,570辆。中国市场也是首次成为日产汽车在海外的最大市场。日本国内市场的销售量增加了7.7%,为64万5,320辆。欧洲市场的销售量增加了13.0%,为55万4,924辆。\n2013年,日产再度发表“达特桑”品牌,引进于印度、印尼、俄罗斯与南非等开发中市场,推出低价车款以与中国大陆的汽车品牌竞争。\n2016年,日产斥资22亿美元收购三菱汽车34%股权,成为三菱汽车最大的股东。\n2017年,经NHK报道,该公司爆发不当的品质检查已经进行了至少20年,后由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国土交通省对日产进行检查,该公司在10月19日才宣布,将暂停日本国内的汽车生产至少两个星期,来解决品���检查不当的问题。自从爆发丑闻以来,日产在过去三年来已经回收120万辆日产汽车,估计这次事件将让日产损失大约900万美元。\n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及日韩贸易战所带来的抵制日货运动影响,日产汽车于韩国销售持续低迷,最终日产汽车宣布于8月正式退出韩国市场。\n2021年,日产汽车与早稻田大学研发出新的回收技术,可从旧汽车回收98%高纯度稀土金属。\n2024年11月,日产汽车公司因应财务压力,宣布进行大规模结构性改革,包括全球裁员9,000人及削减20%的生产产能。公司CEO内田诚为表负责,自愿减薪50%。此外,日产计划出售所持三菱汽车部分股份,并与雷诺及三菱在电动车技术方面加强合作,预计投入52亿美元。\n2024年12月18日,本田技研工业指目前商讨与日产汽车合并。2025年2月,因协商破裂,取消合并计划。\n\n雷诺-日产-三菱联盟\n1990年代,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以及日产自1980年代起为凸显日产技术实力而开始的“901运动”以失败告终,加上同期日产高层的种种错误决策和销量问题,截至1998年,日产拖欠的债务就达到了2兆日元,深陷破产边缘。\n法国雷诺汽车提出收购日产请求,由于日本政府的强烈反对及雷诺汽车董事会对日产汽车财务赤字的担忧,最后经过双方考虑以“联盟合作”的方式达成共识。\n1999年3月27日,雷诺收购日产百分之36.8%的股权,正式成立雷诺-日产联盟(RENAULT-NISSAN Alliance)。\n雷诺—日产联盟成立后的结构由雷诺持有日产43.4%的普通股股权,日产持有百分之15%无投票权股的方式所构成,建立雷诺-日产联盟战略性管理公司(RNBV)。在会计实质上,日产为雷诺集团旗下子公司,且雷诺集团掌握日产最终决策权。\n社长由雷诺方的CEO出任,日产的社长出任副社长,两家公司仍独立拥有各自的总部,对于对方的经营活动不予干涉;但是RNBV仍将力求在尊重各自公司的特点和企业文化的基础上负责制定联盟战略、指导两家公司在全球的共同业务活动,比如共用生产平台、分享技术与联合采购零部件,扩大产能降低成本,现时双方销往亚洲地区的车型许多是在基于技术互补的情况下推出。雷诺选择与日产合作最根本的目的在于急需借助日产在亚洲、北美和澳洲的影响力打开这三大市场,但目前此些市场仍由日产占优,雷诺只是在亚洲获得部分成功;北美及澳洲需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努力,这也是前公司会长兼社长卡洛斯·戈恩的首要目标。\n\n在卡洛斯·戈恩的“日产复兴计画”(Nissan Revival Plan,缩写成NRP)推动下,日产的业绩表现强力反弹,盈利创造了历史记录,旗下的日产(NISSAN)和英菲尼迪(INFINITI)品牌都戏剧性地获得重生,上述现象被主流经济学家称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公司复兴案例之一。2002年,公司又在“日产复兴计划”的基础上推出了“日产180计划”。一年后日产拖欠的2兆日元债务全部偿还完毕。\n\n戈恩因此被日本人视为日本低迷经济中的英雄,他和日产的复兴故事还出现在日本漫画和流行文化中,如今日产横滨总部外同时悬挂法国国旗和日本国旗。\n\n2010年4月7日,雷诺-日产(Renault-Nissan Alliance)与戴姆勒合组全球第三大汽车联盟,交叉持股3.1%,戴姆勒将发给对方共3,290万股,占总股权比率3.1%,总值高达11.7亿欧元(16亿美元),由雷诺、日产平分,戴姆勒则同时获得雷诺新股与日产现股各3.1%。\n\n日产于2016年成为三菱汽车最大的股东,组织亦更名为雷诺-日产-三菱联盟。\n\n2023年2月,雷诺将其在日产43.3%的投票权股份减少至15%,日产则将其在雷诺的15%无投票权股份转为投票权股份,自此日产脱离了雷诺的控制,两家公司交叉持股15%。\n\n经营者\n历代社长\n历代会长\n产品\n早期日产的车型最初主要在日本市场发行,自1950年代开始出口海外市场,1985年,日产成立NISMO部门,负责赛车和设计日产高性能车型,1989年,日产推出豪华品牌英菲尼迪。\n1994年-1999年间,日产曾推出TuKa移动电话服务,后在1999年被出售给KDDI。日产还拥有日产船舶公司,与丸红共同生产船用发动机和其它船用设备。\n\n车系\n以下为日产现在发行的车型,中文名以中国大陆地区翻译版本为准。\n\nZ系列(日本市场又名“Fairlady Z”)\nAltima\nAriya\n逍客(Qashqai)\n君爵(Elgrand)\nGT-R\nJuke\n劲客(Kicks)\n阳光(Sunny,北美为Versa)\n聆风(Leaf,电动车)\n骊威(Livina)\n玛驰(March)\n楼兰(Murano)\n途达(Terra)\nNote\nNV(北美地区)\nNV200\n帕拉丁(Paladin、Xterra)\n探路者(Pathfinder)\n途乐(Patrol)\nRogue\nPulsar\n尖兵 (Sentra)\nSerena\nSkyline\n骐达/颐达(Tiida)\n奇骏(X-Trail)\n\n已停产车系\n蓝鸟(Bluebird)\n公爵(Cedric)\n风度(Cefiro)\nSilvia\n轩逸(Sylphy)\n西玛(Cima)\n方块(Cube)\n风雅(Fuga)\nLafesta\n骏逸(Livina Geniss)\nMaxima\n派美(Primera)\n贵士(Quest)\n天籁(Teana)\n泰坦(Titan)\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日产自动车ホームペー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グローバルサイ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产自动车ニュースルー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ISSAN MOTORSPORTS INTERNATIONAL OFFICIAL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X(前Twitter)账号\n日产グローバル的X(前Twitter)账号\nNISMO的X(前Twitter)账号\n日产汽车的X(前Twitter)账号 (英文)\n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的Instagram帐户\nNissan的Facebook专页\nYouTube上的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频道"} +{"doc_id": "6023", "title": "文化研究", "text": "文化研究结合了社会学、文学理论、媒体研究与文化人类学来研究社会中的文化现象。文化研究者时常关注某个现象是如何与意识形态、种族、社会阶级或性别等议题产生关连。\n\n历史\n起源\n1956年,英国学者雷蒙·威廉斯和理查德·霍加特对于当时英国文学研究中的“大叙事”不满,认为文学不仅是为了受过高等教育的白人,而是更应该接近劳工阶级。因为中下阶层的大众更喜欢通俗文化,所以后来的“文化研究”也逐渐以通俗文化(Popular Culture)为主要研究范围,故此威廉士和霍加特于1964年成立了著名的伯明罕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伯明罕学派之名也不胫而走。\n文化研究关心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与活动。文化活动是指某个文化中的人们如何去进行某些事情(比如说观看电视或外出用餐),而他们之所以这样去进行事情则与某些文化意义有关。\n在齐亚丁·萨达尔的《文化研究介绍》(Introducing Cultural Studies)一书中,列举了以下五个主要的文化研究特色:\n\n文化研究意在检视其主题中的文化活动以及文化活动与权力的关系。\n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文化所有的复杂样貌,以及分析社会与政治脉络中的文化展现。\n文化研究是研究的客体,同时也是政治批评与政治行动的场域。\n文化研究试图揭露与调解知识的分歧,试图克服内隐知识(tacit knowledge,也就是文化知识)与客观知识(objective knowledge)这两者之间的裂缝。\n文化研究致力于对现代社会进行道德评价,以及进行激进的政治行动。\n\n发展\n1970年代文化研究领域开启了之后,英国学者与美国学者之间发展出不太一样的文化研究路线。英国的文化研究路线通常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左派观点,并且批评资本主义大众文化;它吸取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文化工业”(也就是大众文化)的某些观点。这种观点出现在早期英国文化研究学者的著作中,比如雷蒙·威廉斯与保罗·吉洛伊的著作。\n相反地,美国的文化研究路线最初关注的,是从观众对大众文化的反应与使用中去了解其主观与正当的那一面;美国文化研究者会写关于球迷影迷这类疯狂爱好者(fandom)的解放面向。请见如约翰·吉勒里这些批评家的著作。然而,美国与英国两个路线之间的区别已经逐渐消失了。\n有些学者,尤其是英国的早期文化研究,会将马克思主义模型应用在这个领域中。正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著焦于意义的生产之上。它假设存在有一种文化的大批生产,而权力则为那些生产文化产物的人所拥有。在马克思主义观点中,那些控制了生产工具(经济基础)的人,本质上就控制了文化。\n文化研究的其他路线,比如说女性主义文化研究以及美国后期的文化研究发展,则远离这种决定论观点。他们批评马克思主义为所有的文化产品都假设了一个单独的、支配性的意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者认为,不同的文化产物消费方式也会影响到产品的意义。\n另外一个文化研究的主要批判点是传统上会将消费者视为是被动的。有些人挑战这种观点,并且特别强调人们会用不同的方式来阅读、接收与诠释文化文本。一个消费者可以挪用、积极地抛弃以及挑战一个产品的意义。这个路线将焦点从物品的生产转到其他面向上。他们认为消费也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消费者消费产品的方式会赋予物品以意义。有些人则将生产活动与认同作了紧密的连结。斯图亚特·霍尔(Stuart Hall)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影响。某些评论家会把这种意义的转换形���是“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n在文化研究的脉络下,“文本”(text)这个概念不只是在讲书写下来的文字,还包括了电影、摄影、时尚或发型;文化研究的文本对象包含了所有有意义的文化产物。同样地,“文化”这个概念也被扩大。对一个文化研究者来说,“文化”不只是传统上所谓的精致艺术(high art)与普普艺术(popular art),还包括了所有日常的意义与活动。事实上,上述的后者已经变成了文化研究中的主要研究对象。\n\n比较\n文化\n文化历史\n文化认同\n文化理论\n文化再生产\n文化工业\n文化战争\n都市文化研究\n\n其他主题\n后现代主义\n酷儿理论\n大众文化\n大众文化研究\n性别研究\n东方主义\n批判理论\n法兰克福学派\n后马克斯主义\n女性主义\n符号学\n社会建构论\n新音乐学\n罗兰·巴特的《神话学》\n\n文化研究理论家\n雷蒙‧威廉斯 ( Raymond Williams )\n李察‧霍加特( Richard Hoggart )\n保罗·吉洛伊(Paul Gilroy)\n狄奥多·阿多诺(Theodor Adorno)\n米歇尔·傅科(Michel Foucault)\n阿图塞(Louis Althusser)\n雅克·拉冈(Jacques Lacan)\n雅克·德希达(Jacques Derrida)\n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n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n史都华·赫尔(Stuart Hall)\n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n华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n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n\n其他定义\n在另外一个有些微关系但不同的用法里,文化研究这个名词有时会用来当作区域研究(area studies)的同义词。区域研究这个名词是用来指称针对特别一个文化来进行的学术研究,比如说伊斯兰研究、亚洲研究、非洲研究等等。\n\n参考书籍\n齐亚丁·萨达尔,《文化研究介绍》(第二版),Totem Books,ISBN 1840460741\n齐亚丁·萨达尔,《文化研究介绍》,乔治亚大学出版社,ISBN 0820322458\n\n参见\n亚际文化研究"} +{"doc_id": "6024", "title": "印第安纳步行者", "text": "印第安纳步行者(英语:Indiana Pacers),是一支位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印第安纳波利斯的NBA篮球队,分属于东区的中央组,主场为银行家生活球馆。现时球队的总裁是凯文·李·普里查德,现任主教练是里克·卡莱尔。印第安纳州被誉为美国的传统篮球之都。\n球队于1967年成立,加入美国篮球协会(ABA),于1970年、1972年及1973年合共三次获得ABA总冠军。在1976年加入NBA联盟后,最佳成绩是在2000年的季后赛获得东部的冠军,杀入总决赛,但未能夺得总冠军。\n\n队名简介\n根据当时的八位投资者之一、律师出身的理查德·廷克汉姆介绍,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两个原因:首先是因为轻驾马车比赛(harness racing pacers)在印第安纳州有着悠久的历史,而投资人之一的查克·巴恩斯本身就是一位狂热的赛马迷;另一个原因是使用在印第安纳波利斯500比赛中所用的领跑车“pace car”。 廷克汉姆还介绍说,当时“Pacers”这个名字很快就定下来了,争论的焦点反而集中在应该叫“Indianapolis Pacers”还是“Indiana Pacers”。最后因为当初的设想是球队虽然以印第安纳波利斯市为根据地,但是要在整个州内打比赛,所以球队正式命名为“Indiana Pacers”。\n\n历史\nABA时代 (1967-1976)\n1967年,八位商人每人出资几千美元组建了印第安纳溜马,正式加入ABA(美国篮球协会,American Basketball Association)。\n1969-70 ABA赛季,步行者队取得了59胜25负的成绩。在1970年4月12日对匹兹堡风笛手队的比赛中,球队得到177分,这也是ABA历史上的最高得分纪录。步行者队在ABA东部分区排名第一,季后赛中分别淘汰了卡罗莱纳美洲狮队和肯塔基上校队进军总决赛。在ABA总决赛中步行者队以4-2击败了洛杉矶明星队,首次赢得ABA总冠军。\n1970-71 ABA赛季,ABA进行了重新分区,步行者队被分到了西部分区。该赛季他们取得58胜26负,并赢得了西部分区冠军,但是在季后赛当中被犹他明星队淘汰。球队在这个赛季中场均得分119.1,也是球队历史上第二高的成绩。\n1971-72 ABA赛季,季后赛中步行者队淘汰了丹佛火箭队和犹他明星队,然后在总决赛中4-2击败由巨星里克·巴里领导的纽约篮网,捧走了ABA总冠军奖杯。\n1972-73 ABA赛季,步行者队蝉联了ABA总冠军。球队常规赛战绩是51胜33负,其中包括一个11连胜。球队在总决赛中以4-3击败肯塔基上校队夺冠。\n在这几个辉煌的赛季之后,步行者队的成绩开始下滑。\n\n首个NBA赛季 (1976-1977)\n1976-77年赛季,步行者队与丹佛掘金、纽约篮网及圣安东尼奥马刺一起加入了NBA,他们以前在ABA联盟的所有荣耀就都成了过眼云烟。在NBA的首个赛季,步行者队在NBA的征战步履维艰,最后���36胜46负收官。\n\n挣扎时期 (1977-1987)\n在这十数个赛季中,球队晋级季后赛次数寥寥可数,于1982-83年赛季还创下20胜62负的队史最差纪录。\n\n雷吉·米勒时代 (1987-2000)\n在1987年NBA选秀中,步行者队在首轮第11顺位挑中了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得分后卫雷吉·米勒 (Reggie Miller)。米勒靠着他神准的射术很快就成长为联盟中最具威胁的得分手。\n1989-90年赛季,米勒成为了步行者队加入NBA十三年以来首位入选全明星赛的球员。整个赛季球队的成绩是42胜40负,晋级季后赛。1990年季后赛,步行者队首轮不幸地遇到了卫冕冠军底特律活塞,活塞队连胜三场淘汰步行者队。\n1990-91年赛季至1992-93年赛季,均获得季后赛门票,但都无法突破第二轮,连续四年止步首轮。\n1993-94年赛季,新任主教练拉里·布朗带领球队进入季后赛,首轮横扫奥兰多魔术,东区半决赛以4-2淘汰了常规赛排名第一的亚特兰大鹰,东区总决赛中以3-4惜败于纽约尼克斯。\n1994-95年赛季,球队自加盟NBA以来首次夺得分赛区冠军,并首次在常规赛赢得50场以上的胜利(52胜30负)。可惜季后赛中再次于东区总决赛落败,这次的对手是是奥兰多魔术。\n1995-96年赛季,米勒在4月13日的比赛中与对手撞在一起,眼角骨骨折,因伤缺阵季后赛首轮的头四场比赛,最终球队被亚特兰大鹰淘汰。\n1996-97年赛季,球队在连续七年杀入季后赛之后,以39胜43负的成绩彻底无缘季后赛。\n\n1997-98年赛季,传奇球星拉里·伯德接过了教鞭,引进了1992年梦之队成员之一的克里斯·穆林。最终他率领步行者队取得常规赛58胜24负的当时球队历史的最好成绩,在季后赛接连淘汰了克里夫兰骑士和纽约尼克斯,东区总决赛以3-4负于公牛王朝末年的芝加哥公牛,再次离NBA总决赛只有一场胜利之遥。\n1998-99年赛季,步行者队六年中第四次杀入东区总决赛,在季后赛接连横扫了密尔沃基雄鹿和费城76人,东区总决赛中以2-4惜败于纽约尼克斯。\n1999-00年赛季,步行者队连续第二年在在季后赛接连击败密尔沃基雄鹿(于第5场仅以1分获胜)和费城76人,东区总决赛中再度遇上纽约尼克斯。他们前四场比赛战成2-2平手,步行者队在主场赢得了第5场,接着在客场麦迪逊花园广场靠雷吉·米勒的34分击败对手,球队历史上第一次赢得东部赛区冠军,并进入NBA总决赛。在总决赛中,步行者队最后以比分2-4不敌洛杉矶湖人。步行者队在新主场取得25连胜,这是球队的又一项历史纪录。\n\n小欧尼尔和格兰杰时代(2000-2010)\n戴尔·戴维斯被交易到波特兰拓荒者以换取杰曼·欧尼尔和乔·克莱尼。\n\n汤玛斯执教时期 (2000-2003)\n拉里·伯德在执教了三个异常成功的赛季之后宣布退休,由另一位NBA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以赛亚·汤玛斯接过了教鞭。\n2000-01年赛季至2002-03年赛季,均获得季后赛门票,但都无法突破第二轮,连续三年止步首轮。\n\n“米勒时刻”完结 (2003-2005)\n2003年夏天,拉里·伯德回归,成为球队的总裁,球队主力杰梅因·奥尼尔和老将雷吉·米勒相继续约。2003-04年赛季,新任主教练瑞克·卡莱尔率领步行者队在常规赛季取得61胜21负的NBA最好成绩,创下了球队历史上的胜率新纪录。2004年季后赛首轮步行者队横扫波士顿凯尔特人,接着总比分4-2淘汰劲旅迈阿密热火,11年中第6次杀入东部总决赛,但在决赛中以总比分2-4不敌底特律活塞。\n2004-05年赛季,基本保持原有阵容的步行者队原本有希望再次冲冠,但2004年11月19日发生了臭名昭著的“奥本山宫殿事件”,事件使球队元气大伤,常规赛结束时仅以44胜38负名列东部第六。在2005年季后赛首轮大战七场淘汰波士顿凯尔特人后,步行者队在东部半决赛再遇底特律活塞,同样以2-4落败。赛季结束后,球队的功勋球员雷吉·米勒宣布退役。\n\n奥本山宫殿事件\n2004年11月19日,底特律活塞队在奥本山宫殿主场大比分输给印第安那溜马,并造成了一场暴力冲突。当比赛快结束时,活塞队球员班·华勒斯上篮被罗恩·阿泰斯特貌似恶性犯规,华勒斯随后脑羞推了亚泰斯特,亚泰斯特便无事似的躺在记分桌上等候裁判处理。这时观众席上扔下了一个啤酒杯打在亚泰斯特胸口,导致他失去冷静冲入看台殴打一些球迷,而溜马队的球员斯蒂芬·杰克逊也跟著冲上去开打,杰梅因·奥尼尔则与走进球场的球迷扭打起来。这件事被称为美国史上最大的运动丑闻,一周后判决出来,5名溜马队的球员和7名球迷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亚泰斯特判最重,被罚禁赛本赛季余下比赛。本大事件被普遍认为是��第安那溜马队衰退的开始,同时宣判队上精神领袖雷吉·米勒的夺冠梦破碎。\n随着米勒退役后,步行者队继续以杰梅因·奥尼尔为核心,但以阿泰斯特为首的一批猛将相继离开球队。受伤然后成为主要因素,迫使瑞克·卡莱尔使用31种不同的阵容和14名球员。球队仍然进入了2006年季后赛,这也是连续第九年进入季后赛,但在首轮负于纽泽西篮网。\n2006-07年赛季至2009-10年赛季,球队以丹尼·格兰杰、罗伊·希伯特等球员作为骨干,但均无法获得季后赛门票。\n\n保罗·乔治时代 (2010-2017)\n在2010年NBA选秀中,步行者队在首轮第10顺位挑中了小前锋保罗·乔治。\n\n沃格尔执教时期(2010-2016)\n2010-11年赛季,球队以37胜45负东部第八名的成绩重新闯入2011年季后赛,但是首轮碰到了由德瑞克·罗斯率领的东部新贵芝加哥公牛,最终以1-4败下阵来。\n2011-12年赛季,球队将前球队代理主帅弗兰克·沃格尔任命为正式主帅,并聘请前开拓者的总经理凯文·普里查德担任“大鸟”伯德的接班人,聘用前湖人助教布莱恩·肖为球队的助教。这个赛季步行者队成为东部第三,2012年季后赛东区半决赛以2-4不敌迈阿密热火。\n2012-13年赛季,保罗·乔治的表现大跃进,获选为NBA最佳进步球员。2013年季后赛首轮以4-2淘汰亚特兰大老鹰,东区半决赛以4-2淘汰纽约尼克斯,东区决赛碰去年东区半决赛对手迈阿密热火。双方激战到第7场,最后溜马76-99不敌热火,系列战以3-4遭到淘汰。\n2013-14年赛季,球队常规赛取得了56胜26负的成绩,勇夺东区第一。2014年季后赛首轮以4-3惊险淘汰连2年的对手亚特兰大老鹰,同时也打破了曾经在系列赛中出现2-3落后,但无一次能够赢得胜利的传统。在东区半决赛4-2淘汰华盛顿巫师后,东区决赛再度碰上迈阿密热火,双方激战到第6场,最后溜马92-117败北,系列战以2-4遭到淘汰。溜马队连续2年都在东区决赛落败,并且连续3年都遭热火焚烧。\n2014-15年赛季,由于保罗·乔治夏天参加美国国家队集训征战世界杯时,发生了惊悚的右小腿严重复合性骨折,不但缺席大半赛季,连带让溜马陷入苦战。不过神奇的是,化悲愤为力量的溜马始终卡在季后赛边缘,而且被认为本季玩完了的保罗·乔治强势回归,在归队后的首场比赛上场15分钟内拿下13分,并在第四节投进了两个关键三分球,帮助球队112:89战胜热火,保有季后赛一线生机。无奈,到了2015年4月15日,溜马赔了夫人又折兵,不仅输给灰熊,无缘季后赛,保罗·乔治又在比赛中受了重伤。最终溜马仅拿下38胜44败,也因此让篮球事务部总裁Larry Bird决定在新赛季重新调整战术,把球队原本过去以内线为主的球风转换成小球战术。\n2015-16年赛季,溜马队史胜场数正式来到2000胜里程碑,并在2016年4月10日于主场129:105痛宰迎战篮网,不仅重返季后赛,也淘汰了连续7年都进季后赛的公牛。溜马以东区第7种子之姿,在第一轮挑战大西洋组龙头多伦多暴龙。双方打满7战,尽管保罗·乔治场均贡献27分,溜马最后仍以3:4败北。溜马决定不续任沃格尔。\n\n乔治时代结束(2016-2017)\n溜马在送走加上助教时期待了9年的总教练法兰克·沃格尔后,找到的接替人选就是过去也曾在溜马教练团工作的Nate McMillan。同时,溜马在自由市场的暑假作业也做的很勤。但2016-17年赛季,溜马的表现却是差强人意,直到最后关头才轻取老鹰,确定与公牛携手晋级季后赛。在东区季后赛第一轮,溜马虽然对浴血奋战,每场比赛都能攻下三位数高分,却落得被卫冕军骑士横扫的下场。不过值得溜马球迷欣慰却又感到惋惜的是,他们在这4战分别输了1分、6分、5分、4分。而随著球队放暑假,乔治未来何处也成为联盟焦点之一。\n\n欧拉迪波时代(2017-2021)\n欧拉迪波到来 (2017-2018)\n溜马与雷霆交易保罗·乔治被交易到雷霆,溜马换来维克多·欧拉迪波和多曼塔斯·萨博尼斯。\n2018年3月26日,溜马在经过1次延长后,于主场以113比107击败热火,确定晋级季后赛。不过溜马前锋T.杨恩强调,他们的工作尚未完成,因球队想要更高的种子序。\n目前溜马在东区暂居第5,与东区第4名的费城76人之间没有胜差,与东区第3的克利夫兰骑士间则有1.5场胜差。76人在这场比赛结束后,也同样确定晋级季后赛。\n暴龙今天展现防守实力,将溜马团队投篮命中率压制到不足3成,最终在主场以92比73轻松拿下胜利。暴龙取得2连胜,本季与溜马交手4次,拿下3胜1败的优势。\n溜马写下本季得分新低,之前他们得分最低是出现在2017年12月27日对活塞的比赛,当时溜马拿到83分,此外这也暴龙本季对手的最低得分表现,先前最低是塞尔蒂克的78分。\n溜马此役先发球员无人得分超过两位数,替补的格伦·罗宾逊三世和崔佛·布克分别得到12分、11分。\n溜马目前落后骑士2场胜差,领先热火4场胜差,几乎是确定将以第5种子身份出征季后赛,这名次比上季还要来得高,第一轮在度碰上东区冠军克里夫兰骑士。\n从2006年首度在季后赛亮相,骑士队看板球星雷霸龙·詹姆斯生涯12场季后赛首战全部收下胜利,但这项NBA纪录终被溜马队中断,且是以98:80大胜上季的东区冠军队伍,让詹姆斯虽缴出24分、12助攻和10篮板的季后赛第20度“大三元”,却首度尝到败北滋味。\n第二战,溜马一开赛被骑士气势压制,以100:97惊险击败溜马,在7战4胜制的系列赛将战局扳平,落败的溜马团队也有4人得分突破双位数,其中以欧拉迪波22分最佳,透纳18分次之,柯里森也有16分的表现,无奈最后追分阶段总是欠缺临门一击,让骑士将战局扳平。\n第三战,溜马克服半场17分落后,在下半场展开反攻,博扬·波格丹诺维奇三分球9投7中、个人独拿30分,其中在第4节狂砍15分,带领球队以92:90逆转骑士,也在7战4胜制的系列赛取得2:1领先。\n尽管溜马在决胜节几度将战局追平、甚至逆转,不过在最后关键仍然失守,溜马以替补的沙波尼斯19分表现最佳,先发5人得分全部突破双位数,欧拉迪波、透纳各得17分,T.杨恩、柯里森12分,波格丹诺维奇10分,终场以100:104败给骑士队,将系列赛扳成2胜2败平手。\n第五战,骑士詹姆斯不仅在比赛最后3.3秒钟赏给溜马欧拉迪波一记追魂锅,还在比赛枪响前投进压哨三分球,溜马以95:98惜败骑士,系列赛取得2:3被听牌。\n第六战,溜马欧拉迪波以全能身手缴出大三元,表现力压詹姆斯,率队以121:87获胜,系列赛扳成3:3平手。\n尽管欧拉迪波上半场只得到5分,但下半场逐渐找回手感,全场得到30分12篮板6助攻3抄截;柯林森23分,T.杨恩14分10篮板4助攻,沙波尼斯10分5篮板,溜马以101比105败给骑士遭到淘汰。\n\n伤病来袭(2018-2020)\n2018-19赛季,欧拉迪波带领溜马打到东区前三。赛季中期,欧拉迪波因伤报销,最后以东区第五结束本赛季。\n4月8日,凯尔特人108:116不敌魔术,但溜马也以96:108不敌篮网,因而提前确定将以东区第5之姿迎战东区第4的凯尔特人,这是双方史上第4度在季后赛见面。溜马以铁血防守带给绿衫军巨大的压力,无奈绿衫军拥有能在关键时刻决定一切的塔图姆,最终以0:4遭到横扫。\n8月12日,溜马108:104战胜休士顿火箭,并与合约即将到期的总教练内特·麦克米兰续约,但热火以114:115遭到雷霆逆转,提前确定将以东区第5之姿迎战东区第4的热火,这是双方史上第5度在季后赛见面。\nNBA季后赛热火对溜马的系列赛首役,两队一路僵持,手感火烫的溜马前锋华伦,包括三分球5投4中在内,18次出手命中9球,攻下并列全队最高的22分;波格登送出整场比赛最多的10次助攻,并同样攻下22分;替补的贾斯汀·哈勒戴、桑普森分别拿下11分、10分,仍以101比113败给热火。\n溜马以两天前眼部受伤的欧拉迪波得分最多,拿下22分,仍101比109再度败给迈阿密热火,在7战4胜制首轮系列赛0比2落后。\n前两战平均输分达到两位数的溜马,第三战乘胜追击,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溜马可说是一路陷入苦战之中,但球队没有束手就擒,第三节打出34比20的攻势,将双方差距缩小到个位数分差。波格登第四节独拿13分,他在剩下2分21秒的一记三分球,让溜马追到112比114仅差2分的局面。不过接下来巴特勒、阿德巴约、德拉基奇和克劳德10罚全中,也让溜马难以回天,终场仍是以115比124吞下3连败。\n季后赛首轮溜马共有3人得分超过20分。欧拉迪波攻下25分8篮板5助攻5抄截,透纳22分14篮板5阻攻,华伦21分5篮板4助攻;波格登13分7助攻4篮板。溜马在下半场企图追赶,但双方始终维持在10分上下,最终以87比99败给热火。系列赛4战遭到横扫,溜马成为史上第5支连续5年在首轮遭到淘汰的球队,其中3次是遭到横扫。8月26日,溜马官方宣布球队正式解雇主帅内特-麦克米兰。\n\n沙波尼斯时代(2021~2022)\n10月20日,步行者宣布由多伦多暴龙助理教练纳特·约克伦担任总教练。\n2021年1月14日,火箭、篮网、骑士及溜马进行四方交易。篮网得到哈登与骑士2轮选秀权,火箭得到欧拉迪波(Victor Oladipo)、艾克森(Dante Exum)、库鲁斯(Rodions Kurucs)还有篮网2022、2024、2024年未保护首轮签与2021、2023、2025与2027首轮交换权���有骑士2022年首轮签跟溜马2轮选秀权,骑士则得到艾伦(Jarrett Allen)与普林斯(Taurean Prince),最后是溜马得到勒佛特(Caris LeVert)与2轮选秀权。\n最终以34胜38败进入附加赛确定对排名第10夏洛特黄蜂。结果溜马以144比117大胜,淘汰第10的黄蜂,将和稍早输球的华盛顿巫师争取最后一张季后赛门票。\n东区第8种子争夺战,溜马第二节完全守不住巫师进攻被轰出一波16比0猛烈攻势,加上第三节火力大爆发豪取48分,直接击溃溜马防线。双方整场比赛最大差距来到38分,也让第四节形同垃圾时间,最终溜马以115:142惨败巫师,结束今年赛季,也终结连续五年进季后赛。\n6月9日,步行者宣布和总教练纳特·约克伦分道扬镳,步行者决定找回曾担任该队总教练四个球季前达拉斯独行侠里克·卡莱尔回锅。\n沃纳罗斯基的报导,溜马和国王传出已经达成交易协议,将传言已久的沙波尼斯(Domantas Sabonis)送出,换来哈利伯顿(Tyrese Haliburton)和希尔德(Buddy Hield)等。\n这笔交易的细节为:溜马送出沙波尼斯、哈勒戴(Justin Holiday)、兰姆(Jeremy Lamb)和一个2027年二轮选秀权,换来哈利伯顿、希尔德和汤普森(Tristan Thompson)。\n\n泰瑞泽·哈里伯顿时代(2023~ )\n在2023年NBA季中锦标赛,在东区小组赛A组以四战全胜,晋级淘汰赛;在东区淘汰赛中,先后战胜波士顿塞尔提克、密尔瓦基公鹿,强势晋级冠军赛;但在冠军赛以109-123不敌洛杉矶湖人,但获得首届NBA季中锦标赛的亚军,且后卫泰瑞泽·哈里伯顿也获得最佳五人之一的殊荣。\n席亚康降临,双星连线\n\n2024年1月17日,席亚康在三队交易中被交易至印第安那溜马,暴龙队得到小基拉·路易斯、乔丹·恩沃拉、布鲁斯·布朗和三个首轮选秀权。\n2023-24赛季,例行赛最终成绩为47胜35负,排名为东区第六,晋级季后赛;首轮以4:2战胜东区第三种子密尔瓦基公鹿,上演以下克上,并相隔10年后,再次晋级次轮;将对决东区第二种子纽约尼克,系列赛两队在3场主场都拿下胜利,让“前六战”打完,双方形成3比3的平手局面,将进行一战定生死的“第七战”,最终以130:109胜出,系列赛以4:3战胜对手,再次上演以下克上,并相隔10年后,再次前进东区冠军赛;东冠以0:4被东区第一波士顿塞尔提克横扫出局,结束本季的惊奇之旅。\n\n现役球员\n退休球衣号码\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doc_id": "6026", "title": "道士", "text": "道士一词,在古代可以指的是一般学道、务道之士,是学道之人的泛称,并非完全指向道教的信徒。在宋朝以后,道士逐渐成为道教神职人员的专有名词。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大陆有道士近10万人。\n\n起源\n道家思想最早可追溯到老子、庄子。\n《春秋繁露‧循天之道》有“古之道士”一词,但不是指道教徒。真正的道士之称可能始于汉代,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奉老子为始祖。东汉汉灵帝时,张角创立太平道之后,始有道教之名。\n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亦有“惟道家之教,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太霄琅书经》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从道为事,故称道士。\n“道士”一词是寇谦之时才开始广泛使用。有道教界人士认为,道士专指进入道教庙宇求真理之人,不指在家修道的居士,也不能指使用方术的方士。但直到宣统退位,道士与方士的称呼仍在史书、典籍中混用。\n《佛学大辞典》宣称道士一词原本是对于佛僧的称呼,但后来这个词语被黄巾贼滥窃,于是佛教方面不再使用这个词语来指称佛教僧侣。\n\n历史\n南北朝时代又多以道人称佛教沙门。“真人”又是道士的一种尊称。南北朝的道士尊称张陵为“正一真人”,许谧为“上清真人”。东晋《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威仪诸经要诀》云:“夫先生者,道士也。于此学仙,道成曰真人;体道大法,谓之真人矣。”陆修静称道士以道德为父,神明为母,清静为师,太和为友。\n《太上洞玄灵宝出家因缘经》真正定义了道士的职务:“所以名为道士者,谓行住坐卧,举心运意,唯道为务;持斋礼拜,奉诫诵经,烧香散花,然灯忏悔,布施愿念,讲说大乘,教导众生,发大道心,造诸功德,普为一切,后己先人,不杂尘劳,唯行道业”。\n到了唐朝道人又专指道士。即使是到了唐朝,道士、道人、方士等名词还是经常混用。\n《唐六典》卷四云:“道士修行有三号:其一曰法师,其二曰威仪师,其三曰律师。其德高思���,谓之炼师。”\n\n称呼\n道士,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等\n资历深的道士又会被尊称为道长、高功\n男性的道士可称为乾道\n女性的道士可称为坤道,又称女冠,俗称道姑\n古代佛门弟子亦可称道士\n\n分类\n按地域,道士又可分为茅山道士、罗浮道士等。《三洞奉道科诫》将道士分为六阶:“一、天真道士,二、神仙道士,三、山居道士,四、出家道士,五、在家道士,六、祭酒道士。”,道士中被认为道功最高者,称为“高功”。\n闵智亭道长《道教杂讲随笔》述:“全真高功一定须得到上一代高功的“拨职”才是合格高功。”北魏人寇谦之改革天师道,自称天师,自此道教徒可在家立坛。\n\n特征\n道士的服装称为道袍,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汉服,还要戴古代的冠巾,脚上穿的鞋叫做云履(云鞋)。道士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称为宫、观、道院或者庙,他们大多住在这些宫观里面。当然现在内衬多半是满清式马褂的道服。\n现代道教主要分为全真派与正一派两派,一个传统的全真派道士,需受戒出家,居住于宫观之内,大部分素食,不许娶妻,类似佛教僧侣。道人时常留须蓄发,头顶挽髻,强调打坐、冥想。另外还有全真南派,可以娶妻生子。\n正一派的道士可以结婚,可以居住家中,也称“火居道士”,不斋戒时可吃荤食肉(除了雁、狗、龟、鳖等肉),很少人出家,发型大多也是一般的现代发型。集会时方赴宫观,主要从事道教仪式活动,尤其强调画符、念咒,驱使鬼神。现代正一弟子须经过授箓才成为有资格的道士,\n\n参见\n道长\n道场\n炼丹\n茅山道士\n居士\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n吉冈义丰:〈道士的道院生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27", "title": "托尔金", "text": "约翰·罗纳德·鲁埃尔·托尔金,CBE(英语: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1892年1月3日—1973年9月2日),常缩写为J·R·R·托尔金(J. R. R. Tolkien),英国作家、诗人、语言学家及大学教授,以创作经典古典奇幻作品《霍比特人》、《魔戒》与《精灵宝钻》而闻名于世。\n托尔金曾于1925年至1945年间,在牛津大学彭布罗克学院担任盎格鲁-撒克逊语的劳林森与博斯沃斯教授,并于1945年至1959年间转至牛津大学莫顿学院任英国语言与文学的默顿教授。他是C·S·路易斯的密友——两人皆为非正式文学讨论社“迹象”的社员。1972年3月28日,托尔金获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颁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n托尔金的儿子克里斯托夫在父亲去世后,整理了大量的笔记和未发表的手稿,出版了一系列作品,包括《精灵宝钻》、《未完成的故事》、《胡林的子女》等。这些作品与《霍比特人》和《魔戒》一起构成了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由传说、诗歌、虚构历史、人造语言和短文所组成,关于一个名叫阿尔达(及其中的中土大陆)的奇幻世界。1951至1955年间,托尔金用“传说故事集”(英语:legendarium)一词来称呼大部分作品。尽管在他之前有很多其他作者的奇幻作品问世,但《霍比特人》和《魔戒》的巨大成功造成了该文学类型的流行与复兴。因此托尔金被大众公认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如今这些作品被称为古典奇幻。\n2008年,《泰晤士报》把他列为“1945年之后50位最伟大的英国作家”榜单上的第6名。 2009年,他在《福布斯》收入最高的“已故名人”榜单中列第5名。\n\n生平\n家族起源\n托尔金父系家族的祖先大部分是工匠,原居于德国的下萨克森。18世纪后移居到英格兰,很快地变得非常英国化。Tolkien这个姓氏可能来自德语词Tollkühn,意为“愚勇”。一些以托尔金或其变种为姓氏的家族现今居住在德国西北部,主要分布在下萨克森州和汉堡市。有一位德国作者提出这个名字更有可能是源自于东普鲁士肯琴的村庄Tołkiny(现位于波兰东北部),虽然那个村庄离下萨克森很远;它的名称源于现已灭绝的普鲁士语。\n托尔金的外公外婆萨菲尔德(Suffield)夫妇居住在伯明翰,并在市中心拥有一间商店。萨菲尔德家族从1812年起在一座名叫Lamb House的房子中开始经营书籍、文具、衣袜等生意。\n\n童年\n托尔金于1892年1月3日出生于现南非奥兰治自由邦的布隆方丹,父亲亚瑟·鲁埃尔·托尔金(Arthur Reuel Tolkien, 1857-1896)是一位银行经理,母亲梅布尔,原姓萨菲尔德(Mabel, née Suffield, 1870-1904)。亚瑟升职为布隆方丹分部银行的主管后,这对夫妇才离开了英格兰。托尔金有一个弟弟希拉里·亚瑟·鲁埃尔·托尔金(Hilary Arthur Reuel Tolkien),出生于1894年2月17日。\n童年时期,他在花园被一只大狒狒蜘蛛咬伤,某些人认为此事在他的故事中必然有所对应。但是托尔金成年后宣称自己对此事毫无记忆,也对蜘蛛没有特别的憎恶。还有一件托尔金绝对不会知道的事,当托尔金还是婴儿时,有一位年轻的家仆觉得托尔金长得非常漂亮,就把他带到自己的驻地炫耀,直到第二天早晨才把他还回来。\n3岁时,母亲带着托尔金跟弟弟回英格兰探亲,这也是一次漫长的旅程,托尔金的父亲原本打算在他们走后才动身,但却在离开前死于风湿热。顿时家庭没有了收入,托尔金的母亲只好带着他们到伯明翰,和他们的外祖父母住在一起。不久后,在1896年,他们再搬家到萨利洞,当时这只是一个伍斯特郡的小村庄,后来才被伯明翰合并。托尔金非常喜欢探索萨利洞水磨坊、莫瑟里沼泽和周边山丘群。这些地点和伍斯特郡的小镇村庄,以及他阿姨简的农场袋底洞,后来都成为他书中场景的灵感来源,而袋底洞这一名字也被用在他的作品中。\n\n母亲梅布尔·托尔金亲自教育两个孩子,小托尔金从小在家中就十分好学。母亲教了他很多植物学知识,启发了他对于植物的审美情趣。小托尔金喜爱绘画风景和树木,但他最喜欢的课程却与语言息息相关,母亲很早就教了他拉丁语基础。\n托尔金四岁起就学会了阅读,而且很快能熟练地书写,母亲也允许他看很多书。但是托尔金不喜欢《金银岛》和《花衣魔笛手》,他认为路易斯·卡罗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有趣但令人不安”。他喜欢印第安人的故事和乔治·麦克唐纳的奇幻作品。另外,安德鲁·朗格的童话书系列对他而言尤为重要,并且在他日后的一些作品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n\n不顾浸礼宗家人的强烈反对,托尔金的母亲梅布尔·托尔金于1900年皈依了罗马天主教,家人遂中断对他们的经济支援。 1904年,托尔金12岁时,他的母亲在租住的小屋中因急性糖尿病去世。她死时大约34岁,与1型糖尿病病人在不治疗的情况下能存活的寿命大致吻合——医学上的胰岛素则在二十多年后才被发现。梅布尔·萨菲尔德·托尔金在伍斯特郡的圣彼得罗马天主教堂被火葬。九年后,托尔金写道:“我自己亲爱的母亲是一个真正的殉道者,不是每个人都像(弟弟)希拉里和我一样收到上帝给予的伟大礼物,祂给了我们一个因劳累与困难而死来确保我们维持信仰的母亲。”\n梅布尔在死前把两个儿子的监护权委托给好友伯明翰一所教堂(Birmingham Oratory)的弗兰西斯·泽维尔·摩根神父,期许神父教育他们成为好的天主教徒,并抚养他们长大成人。在1965年给儿子迈克尔的一封信中,托尔金回忆监护人给他的影响:“摩根是一位威尔士-西班牙裔的保守党人,对一些人而言他似乎是闲混的爱说长道短的老头。他确实是,也不完全是。我是从他那第一次学到了博爱和宽恕,这些的光亮甚至穿透了我曾经处于的‘自由主义’的黑暗,我曾对‘血腥玛丽’的了解比对耶稣之母玛丽还多,后者除了作为罗马教徒的邪恶崇拜对象外从没被提及过。”\n母亲死后,托尔金在伯明翰的埃奇巴斯顿地区长大,就学于爱德华国王学校,以及之后的圣菲利普学校。1903年,他赢得了一份奖学金后回到了爱德华国王学校。这期间,托尔金成为学校军官训练团(OTC)的一员,在1910年乔治五世加冕游行中帮助调整游行队伍。托尔金的位置被安排在白金汉宫大门前。\n在埃奇巴斯顿期间,托尔金住在佩罗特的荒谬高塔和维多利亚时期的艾吉巴斯顿水厂附近,读者们推测,也许这个经验影响了他作品中黑暗双塔的想象。另外一个重要影响是爱德华·伯纳-琼斯和前拉斐尔派的画作,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有大量藏品向公众展出。\n\n青年\n早年,托尔金第一次遇到人工语言-Animalic语,该语言由他的表亲玛丽和马乔丽·英克莱顿发明。那时,他在学习拉丁语和盎格鲁-撒克逊语。但很快托尔金就失去了对Animalic语的兴趣,之后玛丽和托尔金等人,又发明了一种更复杂的语言叫做Nevbosh语。接着他一个人创造了Naffarin语。\n1911年,在爱德华国王学校就学时,托尔金和三位朋友,罗伯·吉尔森,乔弗里·巴彻·史密斯和克里斯托弗·维斯曼创建了一个名叫T.C.B.S的半秘密社团。名字是“茶俱乐部与巴罗社团”(Tea Club and Barrovian Society)的首字母缩写,暗指他们喜欢在学校附近的巴罗商店以及偷偷地在校图书馆喝茶。毕业后,社团成员仍然保持着联系。1914年12月,他们在伦敦维斯曼的家中举行了一次“参议会”,这次聚会让托尔金献身��诗歌创作。\n1911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人口普查显示托尔金(职业:学生)与他的弟弟希拉里(职业:五金商人的店员)居住在埃奇巴斯顿的海菲尔德4号。\n同年,托尔金到瑞士度过暑假,他在1968年的一封信中生动回忆了这次旅行,写道比尔博跨越迷雾山脉的旅途是直接基于他们一行12人从因特拉肯徒步到卢达本纳,最终到米伦外冰碛上营地的冒险。他们通过“小分水岭山口”到格林德瓦镇,然后走过大鞘山口到达迈林根。他们接着走过格里姆塞山口,通过瓦莱州北部到布里格,到阿莱奇冰川和采尔马特。\n同年10月,托尔金开始在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的学业。他一开始学习古典学,但在1913年转修英语语言和文学,并于1915年以一等荣誉毕业。\n\n恋爱和婚姻\n16岁的托尔金和弟弟搬进宿舍时,初遇比他年长三岁的伊迪丝·玛丽·布拉特。据汉弗莱·卡彭特的记叙:\n\n伊迪丝和罗纳德经常去伯明翰的茶室,特别是有一个能让人俯瞰人行道的阳台的那家。他们在那里坐着,向行人的帽子上扔方糖块,糖碗空了后就移到下一个桌子…… 对于有他们这样性格和地位的两人,爱情注定要开花。两人都是缺乏爱的孤儿,但却能给予对方温暖。1909年夏天,他们陷入了爱河。\n他的监护人摩根神父,认为伊迪丝分散了托尔金对学业的注意力,还惊恐于他与一个新教徒女孩认真交往,因此禁止他见她,和她说话,甚至禁止和她写信,直到他21岁。他早年违反了一次,导致摩根神父威胁如果再犯就中断他的大学生涯,此后他严格地服从了这个禁令。\n在他21岁生日的夜晚,托尔金写信给了伊迪丝。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并且向她求婚。伊迪丝回信说她已经答应了另一个男人的求婚,不过那是因为她以为托尔金已经忘了她。两人在一个铁路桥下见面重续旧情。伊迪丝归还了订婚戒指,声明她会与托尔金结婚。 他们订婚后,伊迪丝不情愿地在托尔金的坚持下宣布自己皈依罗马天主教。她的房东,一位坚定的新教徒,对此暴怒并驱逐她,令她一找到其他住处就离开。 1913年1月,伊迪丝和罗纳德在伯明翰正式订婚,然后于1916年3月22日在华威圣贞女玛丽罗马天主教堂结婚。\n\n一战\n1914年,英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托尔金的亲戚非常震惊于他不马上志愿加入英国陆军的决定。在1941年当托尔金在写给米高信中会议起这段时光时,他讲到:“在那个年代,年轻人都会么应征入伍,不然就会受人鄙视。而对于一个想象力丰富,体格却有限的年轻人来说,未能参军使他陷入了尴尬的处境。”相反,托尔金开始了一个学业项目,直到1915年取得学位后才入伍。他被委任为兰开夏燧发枪手团少尉。他和第13预备营在斯塔福德郡接受了11个月的训练。在一封给伊迪丝的信中,托尔金抱怨道:“上级长官中很难看到绅士,说实在的,他们甚至很少有人性。”托尔金之后转到第11服务营,随英国远征军于1916年6月4日到达法国。在运兵船上离开英格兰的经历启发他写了一首诗《孤独的岛屿》(The Lonely Isle)。 他后来写道:“下级军官被杀光了,每分钟都有将士横死沙场。离开我的妻子……像是一次死亡。”\n训练为通讯员后,托尔金到达索姆河。在战线后的布赞库尔,托尔金参与了对施瓦本堡垒和莱比锡突前的进攻。根据兰开夏燧发枪手团的英国圣公会本堂神父,尊敬的梅尔文·S·艾夫斯的回忆录:\n\n有一次,我和机关枪旅和通讯队在被占领的德军防空洞中过夜……我们随地躺下,希望能睡一会,但不成。我们一躺下大群虱子就来袭。于是我们去找了医疗官,他带着器材也在防空洞里,他给了我们一些药膏,向我们保证会赶走那些小野兽。我们用其擦满全身,充满希望地重新躺下,但不成。 因为这药膏不但没阻碍它们,反而像前菜一样,使那些小乞丐们重振精力冲向它们的盛宴。\n托尔金在军中的时间对艾迪丝是可怕的压力,她害怕每一次敲门,因为这可能会带来丈夫死去的消息。为了避开英国陆军的信件审查,夫妇俩发展了一种密码,用于托尔金的家信。由此艾迪丝能够在西线的地图上跟踪到丈夫的动向。\n1916年10月27日,他的营进攻雷吉娜沟渠时,托尔金患上战壕热,一种流行于战壕,由虱子传染的疾病。1916年11月8日,托尔金负伤回到英格兰。 很多他学生时代的密友都战死了。其中包括T.C.B.S的社员罗伯·吉尔森,死于索姆河战役首日的博蒙阿梅尔进攻。另一社员乔弗里·史密斯死于同一场战役,一枚德军炮弹击中了急救站。托尔金回到英格兰后他所在的营��乎全军覆没。\n要不是因遭受健康问题几次被迫从战斗中撤离,托尔金也很可能已经战死。\n根据约翰·加斯的叙述:\n\n虽然元帅基奇纳的军队珍视旧有的社会等级观念,在把各行各业的人一起扔到一个绝望的情形中后,这样的阶级区分也被渐渐蚕食了。托尔金如此写道这样的经历教给他的东西,‘对汤米(称呼英国士兵的俚语)深刻的同情和体谅;特别是那些来自农业区的平凡士兵’。 他依旧深深感激这堂课。有很长一段时间,他曾被关在一座塔中,不是珍珠塔,是象牙塔。\n在以后的岁月中,托尔金愤慨地表明那些在他作品中寻找和二战相照应的部分的人完全弄错了:\n\n一个真正亲身处于过战争阴影下的人才能完全体会到它的压迫;但当时间流逝,现在似乎忘记了在1914年被卷入其中的青年的经历不比在1939年及以后的经历少一分丑恶。至1918年,除了一位朋友尚存,我所有的挚友都死了。\n大后方\n病弱消瘦的托尔金在医院和守备部队中度过了剩余的战争时期,他的健康状况被认定为不适合上战场。\n在斯塔福德郡小海伍德村的养病期间,托尔金开始写作《失落的故事集》(The Book of Lost Tales),由《贡多林的陷落》(Fall of Gondolin)开始。1917到1918年,他的病情反复发作,但他已康复到可以在各个军营作后方服役,并被提拔为中尉。就在此时,伊迪丝怀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约翰·弗兰西斯·鲁埃尔·托尔金。\n当他被派驻在赫尔河畔金斯顿时,他和伊迪丝在附近罗斯的树林中散步,伊迪丝开始在开花的铁杉林中的空地上为他跳舞。在妻子于1971年死后,托尔金回忆道:\n\n我从未称呼伊迪丝为露西安——但她的确是那个最终成为《精灵宝钻》的故事的来源。这个故事最初是在约克郡罗斯布满铁杉的林间空地上构想出来的(1917年我在那里短暂地带领过前哨部队,她能够和我同住一段时间)。在那些日子里,她的头发乌黑,皮肤白净,眼睛比任何时候都更明亮,她能唱歌——还会起舞。但故事已经走向歪曲,我被遗弃了,而在不为所动的曼督斯(托尔金虚构世界中的冥王)面前我无法恳求申辩。\n这个事件是恋人贝伦和露西安相遇情节的灵感来源。\n\n学术和写作生涯\n一战后,托尔金的第一份平民工作是编纂《牛津英语词典》,他主要负责W开头的源自日耳曼语词汇的历史和语源学。1920年,他接下利兹大学英语语言的教职(头衔为Reader),并成为那里最年轻的教授。在利兹期间,他制作了《中古英语词汇表》,与E·V·戈登合作完成了《高文爵士与绿骑士》定本,两本书都成为之后几十年的学术标准。他还翻译了《高文爵士》、诗歌《珍珠》和叙事诗《奥菲欧爵士》。1925年,他作为中古英语的劳林森与博斯沃思教授回到牛津大学,在彭布罗克学院任职。\n在彭布罗克学院期间,托尔金创作了《霍比特人》和《魔戒》的前二卷,同时居住在北牛津的诺斯摩尔路20号(2002年,一个蓝色牌匾被安置在那里以作纪念)。在1928年莫蒂默·威乐在格洛斯特郡林德公园出土了一座崇拜该神的罗马神庙之后,他在1931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凯尔特神祇“诺登斯”名字的语言学随笔。\n1933年秋季学期,由牛津大学一些志同道合的学者、教授组成的文学社团“迹象文学社”正式成立,托尔金和C·S·路易斯皆是其中的成员之一,他都会参与迹象文学社的定期聚会,周一上午在老鹰与小孩酒吧、周四下午则在学校宿舍里碰面,在聚会时各成员之间互相讨论北欧的神话和史诗,以及各人近来的作品。包括托尔金的《哈比人历险记》与《魔戒》的一些章节就曾在迹象文学社聚会上被朗读。\n托尔金亦与C·S·路易斯成为至交好友,他曾这样说:“与路易斯的友谊给了我很多东西,除了不断的欢乐和安慰之外,我还从这个诚实、勇敢、聪明的人身上获益良多”。他们在聚会闲聊时相互约定要各自撰写一个给儿童看的文学作品,托尔金预定写的时间题材、而路易斯则是空间题材。写作过程中路易斯一直扮演著激励与催促托尔金的角色,并提供意见,最终路易斯写出了《纳尼亚传奇》系列,而托尔金则是《魔戒》。不过在创作《魔戒》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逐渐疏离,直至1957年路易斯同海伦·乔依·戴维德曼成婚后,托尔金就较少与其来往。1950年代期间,托尔金亦慢慢淡出了迹象文学社的活动。\n\n《贝奥武甫》\n托尔金1936年的讲座“《贝奥武甫》:怪兽和评论”对《贝奥武甫》的研究有长久的影响。里维斯·E·尼克尔森说托尔金写的关于《贝奥武甫》的文章是“被广泛承认为对该作品文学批评的转折点”,指出托尔金建立了该作品作为诗歌本质的优先权,相对于其纯语言学元素。 在那时,学者们一致轻视《贝奥武甫》,因为其中讲述的是与怪兽的幼稚战斗,而不是现实中部落间的战争。托尔金主张《贝奥武甫》的作者是在笼统地表达人类命运的主题,不被特定的部落政治斗争所限制,因此怪兽们对此诗歌是必不可少的。《贝奥武甫》中涉及具体部落斗争的地方,例如在芬尼斯堡,托尔金坚定地反对计入奇幻元素。 在文章中,托尔金表示他对《贝奥武甫》的高看:“《贝奥武甫》是我认为价值最高的材料之一”,这一影响在他中土世界的传说故事集中有所体现。\n根据汉弗莱·卡彭特的记叙,托尔金用巧妙的方式来开始他关于《贝奥武甫》的系列讲座:\n\n他静悄悄地走进房间,凝视着听众,然后突然开始以洪亮的声音用盎格鲁-撒克逊语大声朗诵原作的开场诗句,开始于一声大喊Hwæt!(该作品以及一些其他古英语诗篇的第一个词),一些本科生以为他在说“安静!”。与其说这是朗诵还不如说是戏剧表演,像是模仿一位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在皇宫中的吟游诗人。这给几代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这让他们意识到:《贝奥武甫》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的教科书,它更是一篇强而有力的戏剧性诗歌。\n几十年后,著名诗人威斯坦·休·奥登写给他曾经的教授:\n\n我从没告诉你这是多么难忘的经历,听你朗诵《贝奥武甫》,对我一个本科生来说,这正是甘道夫的声音啊!\n2003年,托尔金手写的《贝奥武甫》翻译和评论,达到大约2000页,在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的档案中被发现。\n\n二战\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前期,英国军方在军备阶段,就指定托尔金为电码译员。 并于1939年1月,询问托尔金是否准备好在国家的非常时刻效力于外交部的密码分析部门。 托尔金当时的回应是肯定的,英国军方遂于3月27日起,指派托尔金在政府编码与译码学校(GC&CS)的伦敦部接受指导课程。然而,尽管他热心地想成为电码译员,却在十月被告知此时不需要他的服务。最终他从没有做过这个职务。 2009年,根据《每日电讯报》报导,托尔金当时回绝了一份年薪₤500的工作,出于未知原因想要成为全职候选人。\n1939年之后,托尔金被编入了家园防卫队,负责夜间巡逻等任务,因此他可以藉这个机会观察星空;1940年某日晚间他发现北方突现一片火光,次日才知道那是考文垂遭到纳粹德军的轰炸。\n1942年期间,托尔金因为任务的关系,得以专注于观察太阳和月亮升起、沉落时的壮丽景象,后来托尔金撰写《魔戒》时,就把这些情节详细地写入书中。\n1945年,托尔金搬到牛津大学默顿学院,成为英语语言及文学的默顿教授,并在此一直工作到1959年退休。他多年来担任都柏林大学的客座考官。1954年,爱尔兰国立大学(都柏林大学曾是其一部分)授予托尔金荣誉学位。托尔金于1948年完成了《魔戒》,已是开始动笔的近十年后。\n托尔金还为《耶路撒冷圣经》翻译了《约拿书》,并于1966年出版。\n\n家庭\n托尔金夫妇有四个孩子:\n\n约翰·弗兰西斯·鲁埃尔·托尔金 (1917年11月17日 – 2003年1月22日)\n迈克尔·希拉里·鲁埃尔·托尔金 (1920年10月22日 – 1984年2月27日)\n克里斯托夫·约翰·鲁埃尔·托尔金 (1924年11月21日 - 2020年1月15日)\n普里西拉·玛丽·安妮·鲁埃尔·托尔金(1929年6月18日 - )\n托尔金为孩子们投入了很多精力,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寄带插图的来自圣诞老人的信(后集结出版为《圣诞老爸的来信》)。每年会加入新角色,比如北极熊(圣诞老人的助手),雪人(他的园丁),精灵伊尔贝雷斯(他的秘书)等等。主要人物会讲述圣诞老人对骑蝙蝠的哥布林的战役,还有北极熊的各个恶作剧故事。\n\n退休与晚年\n1959年退休到1973年去世期间,托尔金的公众关注度和文学名气不断增长。1961年,他甚至被朋友C·S·路易斯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但终落选。\n托尔金作品的销售带来了很大利润,以至于他后悔没有早点退休。一开始,托尔金兴致很高地回复读者的提问,但他对1960年代的反主流文化运动使他的书一下子流行感到非常不高兴。在1972年的信中,他强烈反对自己成为了受到狂热崇拜的偶像,但也承认“就算是最谦逊偶像的鼻子也不可能完全抵挡美妙熏香的味道!”\n书迷的狂热让托尔金不得不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从公开电话簿上去除,最终他和伊迪丝搬家到伯恩茅斯,一个服务于中上层阶级的海��胜地。托尔金作为畅销书作家的身份给了他们轻松进入上流社会的可能,但他深深怀念“迹象文学社”的同伴们。相反,伊迪丝为能扮演社交界女主人的角色而感到欣喜若狂,这也是托尔金最初选择了伯恩茅斯的原因。\n根据汉弗莱·卡彭特的记叙:\n\n那些认识罗纳德和伊迪丝多年的朋友从未怀疑他俩之间深厚的爱。这情感从小事中得以体现,他们关心对方健康到不可思议的程度,他们挑选和包装对方生日礼物的真心实意;在大事上,托尔金为伊迪丝晚年能住在伯恩茅斯而自愿放弃了自己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认为这是她应得的,以及伊迪丝对他写作获得的名望非常自豪。他们对家庭共同的爱是一个主要的快乐来源。这一点把他们终生绑在一起,也许是婚姻中最强大的力量。他们乐于谈论孩子们和孙辈们生活的每个细节。\n\n伊迪丝·托尔金于1971年11月29日去世,享寿82岁。根据孙子西蒙·托尔金的记叙:\n\n祖母比祖父早去世两年,之后祖父搬回了牛津。默顿学院给了他高街旁的房子。我经常去那里,他会带我去东门旅馆吃午饭。那些午饭对于一个去看望祖父的12岁男孩来说真是太好了,但有时他看上去似乎有点悲伤。有一次他告诉我他多么思念我的祖母。在一起度过50年后,一个人生活肯定很不习惯。\n1972年,托尔金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颁授的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同年,牛津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n托尔金在伊迪丝位于牛津沃夫寇特公墓的墓碑上刻上“露西安”的名字。21个月后,托尔金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出血,导致胸部感染,而于1973年9月2日去世,享寿81岁。他与妻子合葬,名字旁刻有“贝伦”。墓碑显示如下:\n\n在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传说故事集中,露西安是神的儿女中最美丽的那位,因爱上凡人武士贝伦而放弃永生。\n\n观点\n自然\n托尔金非常热爱大自然,这一点可以从他的插图和信件看出来。他特别喜爱树木,自认为是树木的捍卫者,坚决反对对树木的肆意破坏。托尔金去世前的最后一张照片,就是在牛津大学植物园跟他最喜爱的一棵黑松树合影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亦明显地表现在托尔金的作品中,例如《精灵宝钻》中照亮维林诺的双圣树,以及《魔戒》里树人联合起来去攻打破坏自然的萨鲁曼的情节。\n此外托尔金也非常厌恶工业化的痕迹入侵了乡村。托尔金的朋友乔治·塞尔在回忆他与托尔金的一次度假时表示:“当我们看到工业污染的痕迹时,他(托尔金)会谈起半兽人或半兽人族”。\n\n种族\n文学作品\n托尔金的一些构想在他的传说故事集中连续出现,由《失落的故事集》开头,该作品是他在索姆河战役中染疾后养病时所作。\n\n所受影响\n英国冒险故事\n领导艺术与工艺运动的博学家威廉·莫里斯是托尔金最大的影响来源之一。托尔金希望模仿他的散文和浪漫诗歌。《魔戒》中的一些命名如死亡沼泽 和幽暗密林,以及一些笼统的写作方式都来源于莫里斯的作品。\n英国作者爱德华·怀克-史密斯的儿童小说《斯纳格的奇妙大陆》中有“桌子般高”的主人公,强烈地影响了《霍比特人》中比尔博所属种族的描述和设定。\n在一次电话采访中,托尔金提到了亨利·莱特·哈葛德的冒险小说《三千年艳尸记》:“作为一个小男孩,《三千年艳尸记》中的所有东西都引起了我的兴趣——像阿蒙纳塔斯的碎片。”小说中有一块陶片的复制品,上面有古代的铭文,被翻译出来后便可以带着主人公去往其中的古老王国。评论家把这个道具与《魔戒》中“埃西铎的遗嘱”相比较。评论家已找到哈葛德的传奇和托尔金的相似之处。\n托尔金小时候对S·R·克罗克特的历史小说《黑色道格拉斯》(The Black Douglas)以及反派吉尔·德·莱斯男爵的招魂术印象深刻。《霍比特人》和《魔戒》中的事件在叙事和风格上都与之有相似之处,其总体的意象据说对托尔金也有一定影响。\n\n欧洲神话\n早期日耳曼文化(尤其是古英语)的文学、诗歌和神话给予了托尔金很多灵感,这也是他自己选择并热爱的专业领域。灵感来源包括古英语文学如《贝奥武甫》,北欧萨迦如《沃尔松格传说》(Völsungasaga)、《海瓦尔和海德里克传奇》(Hervarar saga ok Heiðreks)、《老埃达》、《散文埃达》以及古德语的《尼伯龙根之歌》等等。尽管托尔金的作品与《沃尔松格传说》和《尼伯龙根之歌》有诸多相似之处(基于后者理查德·瓦格纳创作了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但他反对评论家把他的作品与瓦格纳的做直接比较,对出版商说:“两枚戒指都是圆环状的,除了这个就没其他共同点了。”然而,一些评论家认为托尔金应当感激瓦格纳构想的一些元素,例如“能给予统治世界力量的戒指”这一概念。 至尊魔戒的两个特征,即其本质的邪恶和对心灵的腐蚀力量,在各神话中没有出现,却是瓦格纳歌剧的主要情节。\n托尔金也确认了几个非日耳曼文化的影响。他引述了古希腊作家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作为《精灵宝钻》和《胡林的儿女》的灵感来源。在爱德华国王学校就学时,托尔金第一次阅读了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的英译本。其主角万奈摩宁据托尔金自己所说是甘道夫的原型之一。其中的反英雄角色库勒沃是图林·图伦拔的原型。许多研究托尔金的杰出学者认为托尔金也从凯尔特(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历史和传说中汲取灵感。《精灵宝钻》当年被退稿的一部分原因是其中复杂难读的凯尔特名字。然而,托尔金否认了它们的起源:\n\n不用说它们当然不是凯尔特的!这故事也不是。我的确了解凯尔特的东西(很多是爱尔兰语和威尔士语的原文),并且不喜欢它们:主要因为它们的不理性。它们有明亮的色彩,但像一块污迹斑斑的玻璃窗碎了后不经设计就重新拼在一起。它们其实就像你们读者所说的“疯了”——但我没有。\n\n天主教\n天主教的神学和意象在塑造托尔金的想象世界中起了一定作用,因他非常虔诚的心而弥漫在他的作品中。托尔金自己承认了这点:\n\n《魔戒》本质上当然是宗教性的和天主教的作品;最初是无意识的,但修订的时候是有意的。这是为什么我在虚构世界中没有加入,或者剔除,任何类似‘宗教’的提及,如崇拜仪式或活动。因为宗教元素已被吸收进了故事和其符号体系。\n学者保罗·H·科赫尤其指出,托尔金描述的“恶”是正统基督教式的,即“善”的缺失。他用《魔戒》举例,如索伦“无眼脸的眼睛”,“瞳孔是黑色裂缝,里面空无一物”。科赫认为托尔金的影响来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有理由相信托尔金作为研究中世纪的学者和天主教徒对他很了解。另一学者汤姆·雪培同意此观点,但认为托尔金的影响来自阿尔弗雷德大帝对于古罗马哲学家波伊提乌著作《哲学的慰藉》的古英语译本。雪培认为波伊提乌对基督教看法下的“恶”表达得最清楚:“邪恶是虚无。”托尔金推论出邪恶无法创造,就像弗罗多所说“这阴影……只能模仿,不能产生它自己的新东西”,树胡和爱隆也有类似评论。他接着论述,在《魔戒》中邪恶似乎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仅仅是“善”的缺失(虽然不是摩尼教异端所指的那种“独立”),并指出阿尔弗雷德大帝的译本增注也许启发了这种观点。\n另一个有趣的观点是斯塔福德·卡尔德克特对魔戒和其意义的神学角度诠释:“至尊魔戒代表堕落灵魂的黑魔法,对上帝的拒绝服从。它表面上给人自由,但真正的功能是使持戒者成为堕落天使的奴隶。它腐蚀持戒者作为人的意志,让他越来越‘消瘦’和不真实;隐身的功能象征它摧毁人所有的自然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你可以说魔戒就是罪孽 (sin) 本身,一开始吸引人而且似乎没有危害,长久来看越来越难以放弃,使人堕落。”\n\n语言学\n托尔金的学术生涯和他的文学创作两者,和他所钟爱的语言和哲学是不可分割的。他在大学时代专攻古希腊哲学,并自1918年开始投入牛津英语辞典的编写工作,其中被认为曾研究“W”为首字的一些词汇,包括walrus“海象”此字的字源——一个他曾头痛许久的词汇。1920年,托尔金赴利兹大学担任英语高级讲师,并声称是因为他,而使得语言学学生的数量由5位增加至20位。他曾教授古英语英雄诗体、英语历史、许多古英语及中古英语文本、古英语及中古英语哲学、日耳曼哲学介绍、哥德语、古冰岛语及中古威尔斯语。1925年托尔金33岁那年,他成功申请到盎格鲁撒克逊的Rawlinson及Bosworth教授职缺,并以其在利兹的日耳曼哲学的学生曾组成一个“维京俱乐部”(Viking Club)为傲——在俱乐部里,大学生可以自由地阅读古斯堪的纳维亚的冒险故事及喝啤酒。\n私底下,托尔金被任何有关种族及语言学意含的事物吸引,并且思考著一种与生俱来的语言品味,一种他在1955年“英语与威尔斯语”这场演讲中所提到的“母语”,相对于自幼时所学的语言。他认为西密德兰的中古英语是他所拥有的“母语”,就如同他在1955年给大诗人奥登的书信中所提到:“在血缘上,我是一位西密德兰人(并且早先在我第一眼看到西密德兰的中古英语,我就已视他为时已知的语言)。”\n另一项与托尔金身为哲学家的专业成就并驾齐驱,有时甚至超越它而使得他的学术产出相形渺小的,就是其对人造语言创作的热爱。其中发展得最成熟的就是昆雅和辛达林,此两种人造语言的语源关系构成了大部份托尔金传说故事集系列的核心。对于托尔金来说,语言及文法,是攸关美感及谐音的重要元素,而昆雅更特别是以“语音美感”(phonaesthetic)的考量去设计;它的创造概念为“精灵拉丁语”,在语音上也是以拉丁语(Elvenlatin)为基础,并以芬兰语及希腊语为灵感来源。\n托尔金认为:“语言及与之关联的神话传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他终究对国际辅助语言持悲观的态度:他在1930年一场演讲“秘密的罪行”中对一群世界语的使用者说:“你们的语言将产生一部神话”,然而在1956年他却下一个结论:“沃拉普克语、世界语、伊多语及诺维亚语等诸如此类的语言均是枯萎、死亡的语言,远比现已不被使用的远古语言死得还要彻底,因为他们的创作者从未创作任何以其为基础的传奇故事。”\n托尔金著作的流行对语言的使用,尤其是在奇幻文学中,已经产生微小但深远的影响,甚至是dwarves(矮人之复数)和elvish(精灵的、精灵语)这两个原本自19世纪中或更早便不再被使用的拼法,也在托尔金的复兴下广为现今的字典所接受,分别取代19世纪后dwarfs及elfish的拼法。其他如他所创造的新词eucatastrophe(救赎的时刻,或直译为“善战胜恶”)也在与托尔金著作相关的文章中经常地被使用。\n\n作品索引\n生前出版\n\n1937年 《哈比人历险记》 The Hobbit(* 中文繁体版,2012年12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哈比人(全新修订译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朱学恒译)\n1945年 《尼格尔的叶子》 Leaf by Niggle(短篇)\n1947年 《树与叶》Tree and Leaf(散文)\n1949年 《哈莫的农夫吉列斯》 Farmer Giles of Ham\n1954年 《魔戒现身》,《魔戒》首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中文繁体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954年 《双城奇谋》,《魔戒》二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Two Towers(* 中文繁体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1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955年 《王者再临》,《魔戒》三部曲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Return of the King(* 中文繁体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4102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962年 《汤姆·邦巴迪尔历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Tom Bombadil and Other Verses from the Red Book\n1964年 《树与叶·续篇》 Tree and Leaf(神话诗篇 On Fairy-Stories and Leaf by Niggle in book form)\n1967年 《大伍顿的铁匠》Smith of Wootton Major\n去世以后出版\n托尔金去世后,由其子克里斯托夫·托尔金整理出版的其他作品:\n\n1976年 《圣诞老爸的来信》(The Father Christmas Letters)\n1977年 《精灵宝钻》(The Silmarillion)(* 中文繁体版,2002年,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ISBN:978957082524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981年 《托尔金书信集》(The Letters of J.R.R. Tolkien)\n1982年 《幸福先生》(Mr. Bliss)(* 中文繁体版,2013年12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 ISBN:978957084304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983年 The Monsters and the Critics\n1998年 《罗佛兰登》(Roverandom)\n2007年 《胡林的子女》(The Children of Hurin)(* 中文繁体版,2008年5月,台湾联经出版公司出版 ISBN:978957083266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2017年《贝伦与露西安》(Beren and Luthien)\n2018年《贡多林的陷落》(The Fall of Gondolin)\n以下12卷统称为 《中土世界的历史》〔The History of Middle-earth〕\n\n1983年 The Book of Lost Tales 1\n1984年 The Book of Lost Tales 2\n1985年 The Lays of Beleriand\n1986年 The Shaping of Middle-Earth\n1987年 The Lost Road and Other Writings\n1988年 The Return of the Shadow (The History of LotR, Part 1)\n1989年 The Treason of Isengard (The History of LotR, Part 2)\n1990年 The War of the Ring (The History of LotR, Part 3)\n1992年 Sauron Defeated (The History of LotR, Part 4)\n1993年 Morgoth's Ring (The Later Silmarillion, Part 1)\n1994年 The War of the Jewels (The Later Silmarillion, Part 2)\n1996年 The Peoples of Middle-earth\n\n艺术\n除作家、语言学家身分外,托尔金亦擅长于作画,其绘画技巧主要靠自学而来。他著有儿童绘本《幸福先生》和《圣诞老爸的来信》,这两本书皆是在他过世后整理出���的。此外托尔金也常为自己的文学作品创作插画,如1937年版本《哈比人历险记》的封面插图即是他本人亲自创作的。托尔金的插画作品多以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环境为主题。在他身后总共留下两百多张水彩、速写、墨水画作品,后来这些画作被韦恩·哈蒙德与克里斯蒂娜·斯卡尔结集成《J·R·R·托尔金:艺术家与插画家》与《霍比特人的艺术》出版。\n\n身后影响\n对文学的影响\n托尔金被誉为“现代奇幻文学之父”,他的作品(尤其是《魔戒》三部曲)影响和启发了后世诸多的奇幻文学作品。媒体人茱蒂丝·史秋拉维兹在《纽约时报》书评专栏上表示:“没有托尔金,我们无法想像会有哈利波特的热潮。”\n不少著名作家皆十分推崇托尔金的地位,并且承认自己的文学作品有部分是受到了托尔金小说的启发。J·K·罗琳表示自己14岁时就开始阅读《魔戒》,并说:“到《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时,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史蒂芬·金也承认他的作品《黑塔》有受到了《魔戒》影响。而乔治·R·R·马丁更表示:“拿到托尔金的书时,天啊,我绝望了,我怎么努力也达不到他的成就,甚至连接近也做不到!他是真正的大师。”,他还指出《魔戒》里甘道夫之死的情节深深影响了他的写作。\n\n纪念\n在1982年4月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2675托尔金”,用以纪念J·R·R·托尔金。\n自2003年以来,托尔金协会发起了“托尔金阅读日”的活动,鼓励大家阅读托尔金的文学作品。\n\n传记电影\n2013年,福斯探照灯影业和彻宁娱乐公司开始筹备托尔金的传记电影。定名为《托尔金》。2017年由芬兰籍导演多梅·卡鲁科斯基执导开拍并于同年结束拍摄。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J·R·R·托尔金。该片在美国时间5月10号上映。\n\n注释\n参考资料\n参照\n\n文献\n\n参阅\n\n迹象文学社\nC·S·路易斯\n翁贝托·埃可\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6028", "title": "阿森松岛", "text": "阿森松岛(英语:Ascension Island)是位于南大西洋的英国海外领地,全境包括一座主岛以及若干附属礁岩。行政上隶属于圣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领地。首府为乔治敦。\n\n历史\n葡萄牙航海家约翰·达·诺瓦·卡斯蒂略(João da Nova)于1501年首度发现该岛。1503年葡萄牙航海家阿方索·阿尔布开克(Alphonse d'Albuquerque)再度发现此岛,当天是天主教的耶稣升天节,遂以该节日为其命名。\n由于阿森松岛荒凉不毛,因此在其被发现之后的300多年间,一直没有人宣布对其拥有主权。但是时常有穿越大西洋的船舶在该岛靠岸,捕捉海鸟,收集龟蛋,以补充食物。1701年,英国航海家威廉·丹皮尔的座舰洛巴克号在阿森松岛附近触礁,船上的60人在岛上生活了近两个月后获救。此后,阿森松岛有时被用来流放犯罪水手。172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名簿记官员林德特·哈森布施(Leendert Hasenbosch)因为在船上犯有鸡奸行为而被流放到阿森松岛。他在岛上生活了一年,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岛上生活。1726年,哈森布施的帐篷被一批英国船员发现,他本人则死于干渴。\n直至1815年,阿森松岛才开始有常住人口。这是因为拿破仑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的西南部,英国皇家海军亦在阿森松岛亦建立了军营,以防拿破仑逃脱之故。建立军营后,该岛更以“HMS阿森松号”的名义编入皇家海军战舰序列,分类为双桅炮舰(Sloop-of-war)。\n拿破仑死后,英国海军将阿森松岛发展为食品补给站,为阻止奴隶贸易的皇家海军西非分舰队提供给养。直到1881年,该岛才从皇家海军战舰名册中删除,列为殖民地。阿森松岛最初属南非总督管辖,1922年改为圣赫勒拿岛的附属地,但是岛上的日常事务由英国大东电报公司管理,直至1964年,才向阿森松岛派出首任专员。\n大东电报公司在阿森松岛拥有海底电缆中继站。1966年,英国广播公司在岛上建立了卫星中继站和大功率转播站,英国电讯公司则接管了大东电报公司的通讯基站设备。\n1942年,美国陆军工兵部队在阿森松岛修建了怀德威克空军基地(Wideawake Base),作为美洲至南非之间的运输中继站及物资储备地。怀德威克空军基地的巡逻飞机在大西洋战役的反潜战中提供了很大贡献。该基地至今仍有一片废料场,堆放各种二战时期遗留下来的金属器材及飞机残骸。英国皇家空军在二战中也曾使用怀德威克基地。\n自从1963年起,阿森松岛开始发射气象探测火箭。1967年,NASA在怀德威克基地建立了导弹及航天跟踪站,这里同时也是GPS系统的地面卫星监控站之一。此外,怀德威克基地的跑道还是航天飞机紧急降落的备用跑道之一。\n1982年英国和阿根廷福克兰战争期间,英国特混舰队曾在阿森松岛休整并进行登陆演练,还从岛上派出火神式轰炸机和鹞式飞机,进行空袭和巡逻任务。\n\n地理\n阿森松岛位于大西洋中部,在地理构造上是中大西洋海岭的一部分,属于火山岛,主岛面积约为88平方公里,在其近岸处有若干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岛和礁石,如水手长鸟岛、东水手长岛、鞑靼礁等。这些岛礁在地理构造上可以被视为阿森松岛的组成部分。阿森松主岛和附属岛屿的总面积为91平方公里。\n阿森松岛的主要山脉为格林山(绿山),其最高峰海拔859米,属于休眠中的活火山,最后一次喷发的时间是1843年。岛上多为熔岩地貌,地形崎岖。2005年,绿山被指定为国家公园。\n\n气候\n阿森松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平均分布于全年,但1月和4月较集中。岛上常年气温在摄氏20 °C至31 °C之间。\n\n动植物\n阿森松岛上原来有胶树(Commidendrum robustum)、圣赫勒拿乌木、圣赫勒拿红杉和圣赫勒拿橄榄,但是经过长期破坏,原始植被现已十分稀少。格林山顶部有竹林,此外还有野生的松树、向日葵、兰花参、仙人掌、苔藓、地衣和蕨类植物。\n阿森松岛的主要野生动物有绿龟、蜥蜴、螃蟹、燕鸥、海燕、军舰鸟。陆生鸟类有金丝雀、鹧鸪、八哥、麻雀、腊嘴雀。岛上哺乳动物有驴、山羊、老鼠,以及作为宠物饲养的狗和猫。阿森松岛附近海域有鲨鱼、金枪鱼和其他海洋鱼类。\n\n政治\n阿森松岛属于英国海外领地,元首为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该岛是圣赫勒拿岛的属地,由圣赫勒拿总督派专员进行管理。2002年,阿森松岛民选举出了自己的第一届议会。阿森松岛上的法律以英国和圣赫勒拿法律为基础。\n\n人口\n阿森松岛的人口在2005年时约为1100人。常住居民主要是BBC通讯基地及美英空军基地的工作人员。由于阿森松岛上有美国和英国的大型空军基地,还有NASA的宇宙观测基地,以及BBC和大东电报局的卫星及电缆通讯中继站,因此外界人员进入该岛需要得到专员的书面批准,在岛上永久定居的申请则会被否决。\n岛上有五处较大的定居点:\n\n乔治敦:560人\n卡特山:150人\n怀德威克机场:约200人\n旅行者山:200人\n双艇村:150人\n此外,在格林山山顶还有零散分布的菜地及农舍。\n\n入境签证限制\n至2023年,阿森松岛政府明确列出禁止以下国家或地区的护照持有人申请入境签证:白俄罗斯、中国大陆、埃及、香港、伊朗、利比亚、澳门、北韩、俄罗斯、叙利亚、台湾、乌克兰、越南。\n\n经济\n阿森松岛的收入来源为政府财政拨款。岛上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为英国海外军事基地周边的服务业。怀德威克基地的机场设施由SERCO公司管理,ESS公司为岛上的工作人员提供膳食和家政服务。\n在2002年以前,阿森松岛的一个重要标志物是一艘常年停泊在岛外近海的丹麦马士基公司油轮。这艘7万吨的油轮是阿森松岛的燃料储备库。2002年12月,它被岛上的军方永久性储油设施取代。\n除了军事基地外,阿森松岛上的通讯基地也是经济收入的来源之一。BBC和大东电报局(Cable and Wireless)在岛上都建有通讯中继站。\n阿森松岛的主要出口商品是该岛的邮票。这项出口活动自1922年开始,目前该岛每年发行5至6套邮票。\n由于交通不便,阿森松岛的旅游业直到近年尚不存在。岛上缺乏旅游接待设施,以及英国行政当局对进入该岛人员的限制,也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但是2000年后,英国皇家空军和乔治敦的黑曜石旅馆联合展开了一项小规模的航空旅游服务,并建造了若干小型客舍。但是,游客在进入阿森松岛之前仍然需要获得行政专员的书面批准。阿森松岛的主要旅游项目包括海上垂钓和观鸟。\n阿森松岛的官方货币为圣赫勒拿镑,美元和英镑也可以在岛上使用。圣赫勒拿银行在阿森松岛上有一所分行。\n\n交通\n阿森松岛与英国本土和福克兰群岛之间有固定的空中航线,由空中巴士集团子公司-空中加油服务公司开办。英国至阿森松岛的航班自牛津郡的布莱兹诺顿皇家空军基地起飞,至福克兰群岛的航线在快活岭皇家空军基地降落。飞行这两条航线的班机都是由英国皇家空军向承运商租用的空中巴士A330 MRTT军用运输机,平民旅客在支付费用后也可以搭乘。美国空军在阿森松岛和佛罗里达州的帕特里克空军基地之间也有一条固定航班,每周往返一次。英国和美国曾经达成协议,允许民用飞机在阿森松岛的美英空军基地降落,目前有南非连接航空每月一班经圣赫勒拿机场往返约翰尼斯堡的航班,由巴西航太E190型飞机执飞。\n阿森松岛与外界的民间海路运输最初依靠往来于英国和南非之间的联合城堡公司(Union Castle)邮船提供不定期的服务。但是19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海上客运业务的衰减,联合城堡公司的邮船逐渐退役,英国为此在1963年专门建造了来往于英国加的夫港、圣赫勒拿岛和南非开普敦之间的“圣赫勒拿”号定期客货船(RMS St. Helena)。该船在有需要时在阿森松岛和特里斯坦-达库尼亚群岛中途停靠。1989年,第二艘“圣赫勒拿”号服役。然而随着圣赫勒拿机场在2010年竣工,这条定期海上航线也将被取消。\n\n通讯\n阿森松岛是几条横跨大西洋的海底电缆中继站之一,对外联络以军事通讯为主,民间通讯多通过BBC转播站传送。该岛国际域名缩写代码为.ac。\n\n邮政历史\n阿森松岛的邮政历史始于1815年。起初邮件传送时间没有保证,只有依靠路过这里的船只顺便捎带信件。1858年,该岛开始使用带有日期的邮戳,1863年起Union Steamship Co.(联合汽船公司)开始常规的邮件传送,至1977年停止。1867年3月3日,岛上开始使用英国邮票,直到1922年阿森松岛成为圣赫勒拿岛管辖区后,开始使用圣赫勒拿邮票。\n1922年11月2日,圣赫勒拿岛发行了9张加盖阿森松字样的邮票。1924年又发行12张由圣赫勒拿设计、在阿森松岛专用的邮票。1934年,还发行了一套10张阿森松岛风景的邮票。\n\n1938年,印有乔治六世头像的新邮票取代了乔治五世头像为主要图案的旧邮票。新版邮票有若干种不同的基色、齿孔间距和水印,一直流通到1953年2月。\n1956年,阿森松岛发行了该岛的第13套邮票,首次以岛上风光和野生动物为主题。1963年,该岛发行了第14套邮票,图案是鸟类。\n1963年以后,阿森松岛特种邮票和纪念邮票的发行频率变得频繁起来。至1990年代,阿森松岛每年要发行5到6套邮票,每套由4到5枚邮票组成。\n\n参考文献\nAscension Island Govern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外部连结\n\n地理坐标:7°56′00″S 14°22′00″W\nOfficial Ascension Island Government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Rocket launches from Ascens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33",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 "text":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状况受到国际社会上一些政府、组织和人士的高度关注。世界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组织及媒体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缺乏各类政治自由与权利。在1978年末实行改革开放以后,该国的人权状况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2012年末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上台执政以来持续恶化,引发更多争议。\n\n发展历史\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n中国一直到20世纪初还是君主专制的国家,相对于拥有两三百年甚至更长的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的西方国家,中国在人权领域起步较晚。清末民初,中国发生了急遽的社会和政局变化,新思想和政治概念开始被大量引入,知识分子在中国开始宣扬自由、平等和天赋人权等思想。在民国时期,中国共产党批评北洋政府缺乏民主和人权。其中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陈独秀把人权、进化论和社会主义作为现代文明的三个突出特征。\n\n毛泽东执政时期\n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人权问题上受到外部指责的事件或议题包括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毛泽东发动的三反五反、镇压反革命、反右运动、西藏问题、文化大革命等。\n1956年至1969年,阶级斗争一词成为政治词语的主流。在1957年“百花齐放”时期许多民主党派的人士批评政治运动中对人权的侵犯,要求宪法规定的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好的保证,但受到反右运动打击后这类声音逐渐消失。\n\n改革开放时期\n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权状况开始改善。公民不仅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同时也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人身与言论自由;公民在旅行、就业、教育、文化、工作与住房选择以及获取信息方面,亦已拥有了一定的选择权。然而,1989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被武力镇压后招致国际社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的批评与对该国的制裁。\n199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称:“中国共产党从创建那天起就一直高举民主和人权的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人权概念由于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的不同而不同,中国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标准来建立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人权也提出自己的看法,著重强调生存权和发展权,同时也强调个人对集体人权的义务。\n1997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2001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该公约,但对结社、成立工会等权利做了限制。\n1998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并多次表明会尽快批准,但至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未予批准。2004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表示,一旦条件成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向全国人大提交批准该公约。同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欧洲再度回应“尽快批准”。在2008年,有公民公开联名请求全国人大在北京奥运会前批准,同年3月,有记者在总理记者会上询问温家宝政府准备何时提请全国人大正式批准该公约,温家宝回答正在研究,尽快批准。\n200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首次制定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此后每隔几年发布《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2—2015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及其实施评估报告。\n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本人权蓝皮书《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 (2011)》发布并指出,该国已参加27项国际人权条约,其中包括: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全国人大尚未批准,未生效)、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日内瓦公约、儿童权利公约、残疾人权利公约、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联合国人员和有关人权安全公约、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禁止并惩治种族隔离罪行国际公约、反恐怖主义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难民地位公约、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禁止酷刑和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1958年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关于预防、禁止和惩治贩运人口特别是妇女和儿童行为的补充议定书以及其他公约。此后又发表2019年《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和2021年《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n\n习近平执政时期\n习近平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召开以后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任内实行少数民族同化政策,包括被认为对维吾尔族实施迫害的新疆再教育营和取消蒙古语授课。又大量逮捕、软禁国内民运人士、维权人士、信访人士、维权律师,打压香港的法治与自由等。习近平执政期间加强言论和出版审查,习近平对自身的批评和舆论给他取的昵称、外号、负面称呼等展开了大量屏蔽工作。另外也有舆论指控习近平对含有自己姓名的普通汉语词语,如“陋习”等进行审查和避讳。\n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新疆再教育营及新疆种族灭绝指控事件再次受到国际批评和制裁。为回应外界的批评,该国宣布已完成三期人权行动计划,同年9月,发布第四期人权行动计划。\n2021年2月3日,全球180个国际人权组织发表公开信,集体向各国政府呼吁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办2022年冬季奥运会。信中提及该国的人权状况在习近平主政下日益恶化,并以新疆、西藏、内蒙古和香港为例子,亦提及中共对台湾的威胁,在南海和中印边境的军事扩张。\n\n政治权利\n新闻言论出版自由\n在中国大陆,民众没有开办私人报纸、电视台的权利,媒体被控制在中国共产党手里,被喻为“党的喉舌”,通讯社仅有新华社和中新社两家。习近平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更强调“党媒姓党”。尽管民间已有《新闻法》立法的呼吁,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迄今尚未颁布相关行政法规,而《广播电视法》尚在审议。\n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闻自由状况招致美国之音、无国界记者等组织的负面批评。2018年,在无国界记者的全球新闻自由指数排名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排名为倒数第五。BBC中文网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审查民众思想、建立防火长城,审查者对内容进行监控与限制消息,如脸书、推特、YouTube与维基百科等网站在中国大陆被屏蔽。\n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审查制度针对中国大陆及境外的各类电影。2016年,具有穿越及性别转换情节的《太子妃升职记》和青春剧《上瘾》分别因为内容“有伤风化”及富含同性恋情节被要求整改。同性恋题材的戏剧或影片通常会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禁播或因媒体的自我审查而删减。\n\n结社组党权利\n组党权利\n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公民有结社的自由。但除中国共产党外,该国只有���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八大“民主党派”,它们大多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没有执政权力,被称为“政治花瓶”。除此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允许任何人在中国大陆组建新的政党,一旦发现会被严厉处罚。自2020年6月港区国安法实行以来,在香港等地组建实质性的反对派政党或者政治派别也不被允许,违者会被处以解散、起诉甚至监禁的处分。\n\n结社权利\n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组建独立的工会,全国唯一的工会为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全国总工会,为中国大陆各级地方工会和产业工会的领导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农民可以自行成立独立的农会团体,农会团体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合作联合社两类。根据中国农业农村部的统计,截至2019年2月,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有218.6万家、联合社有1万多家。\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的规定,所有的社会团体应当经其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并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登记。学者李煜兴指出,社会团体登记条件中不确定法律概念较多,变相增加了行政机关的裁量权,使社会组织登记较为困难。\n\n游行示威集会权利\n六四事件发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于1989年10月31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限制公民游行示威集会的权利。根据该法规定,若公民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则必须提前五日向主管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获得许可。事实上,提出相关申请具有一定风险,且不予通过的概率较高。\n改革开放后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呈现较宽松的政治氛围,公民的游行示威集会权利仍处于自由状态下。1986年,八六学潮发生。同年12月26日,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北京市关于游行示威的若干暂行规定》,对游行示威活动作了部分规定。直至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才出台法律明确限制公民的游行示威集会权利,并遭致国际社会批评。\n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政府部门表示共收到77份游行示威申请,并已在北京开辟三块区域专门用于游行示威。英国广播公司则指,并没有任何示威申请得到通过。BBC中文网及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指,有位80余岁的老人因为住房拆迁问题申请示威遭到劳动教养处罚一年,但政府随后撤销了这一决定。\n2014年1月22日,78名教授、律师和媒体人表达了对该法律的忧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与宪法相抵触,但由于宪法目前不能作为判案依据,所以无法进行违宪审查。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相关规定:“第六十二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二)监督宪法的实施;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也就是从理论上来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废止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废止除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修改的法律以外的法律(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六十七条),因而违宪审查的权力应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共同行使。\n2022年11月27日至同年12月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多地爆发“白纸运动”集会。这导致了习近平当局的部分退让,实质性放弃了“动态清零“的防疫措施。然而有相关示威者于事后被追查。\n\n宗教信仰权利\n改革开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n2004年11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6号公布了宗教事务条例,规定宗教团体的成立、变更和注销,应当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行政管理。学者杨俊锋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当今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设有专门宗教事务管理机关对宗教事务进行全面系统管理的国家。\n然而,受到2008年藏区骚乱影响,西藏的宗教自由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如不允许谈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领袖达赖喇嘛,因其被认为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及中国共产党政权。而反对者则批评西藏佛教信仰自由缩水。\n另外对新疆穆斯林信仰的部分,美国国会图书馆���会研究处指控“放弃伊斯兰教、伊斯兰习俗、伊斯兰政治思想是获准离开新疆再教育营的条件”。 \n截止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性宗教团体包括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和中国基督教协会等。\n\n司法人权保障\n执法领域人权保障\n《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与第三十五条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n2014年9月2日,人民网援引北京行政诉讼案件数据指,行政执法部门违反法定程序进行执法的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全面依法治国”。2018年12月,全国人大代表张桂华批评各地城市管理执法部门的执法方式,认为应加强立法对城管部门的执法程序进行规范。\n\n监狱人权保障\n2006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公布了禁止刑讯逼供的规定。美国自由亚洲电台批评指,该国部分地区的公安与司法部门仍然存在超期羁押、刑讯逼供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警务部门追求破案率与定罪率。2010年,该国政府表示刑讯逼供事件至少造成每年30起冤案。\n2010年5月13日,赵作海收到商丘市中院国家赔偿金及生活困难补助费共计人民币65万元之后,2010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联合发文,强调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进一步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而无罪推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条明确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关于非法证据排除则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1条规定:“严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凡经查证确实属于采用刑讯逼供或者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事实上,沉默权并未在该国的司法实践中真正贯彻,但是零口供不会被作为有罪的依据。\n美国自由亚洲电台及一些人权组织认为该国的监狱系统存在管理不严格的问题,批评监狱劳动改造制度。亦有学者认为,监狱劳改的多数产品收入以税收的形式上缴,支撑该国的发展。\n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劳动教养制度正式废止;同时,对正在被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劳动教养工作管理局、劳动教养管理所等机构则陆续撤销。\n\n死刑问题\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诺将在慎杀上努力。中国政法大学法学教授许兰亭认为,该国政府在2000年代中期已经于减少死刑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死刑的核准权于2007年1月1日以后收归最高人民法院来复核。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指出,2007年一年中,由于证据不足、程序不当或是量刑过重等原因,最高人民法院推翻了地方法院15%的判决。\n由于死刑人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国家绝密,确切的数字无以得知,国际人权组织大赦国际2018年有关死刑的年度报告中说,该国依然是全球执行死刑最多的国家,每年约有数千人被处以死刑。但同时也指出,该国人口基数远大于其他任何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一结果。\n\n器官移植问题\n21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器官移植分为死刑犯器官捐献和公民自愿捐献两种形式。美国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相继指控“中国大陆政府有计划的在刑场和火葬场摘取死囚的皮肤、眼角膜和肾脏派遣各大医院使用”与批评。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议员提议拒绝向摘取死刑犯身体器官的该国公民发放签证。\n2005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卫生高层会议上首次承认该国以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主要来源,但强调不存在强迫或者盗取死刑犯器官的问题。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对规范器官移植、禁止人体器官买卖制定了新规定,并于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公布了《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于同年5月1日正式实施;内容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于移植的器官,必须经捐赠者书面同意;捐赠者有权在器官移植前拒绝捐赠器官;人体器官不��买卖。\n2008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务院的支持下,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使用技术准入手段,在3个月内把全国能做器官移植的医院从600多家减少到163家。2014年12月3日,黄洁夫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自2015年1月1日起停止死囚器官的使用,公民捐献成为唯一合法来源。2017年2月,黄洁夫在梵蒂冈的反器官贩卖峰会上再次承诺对死囚器官移植零容忍。但美国之音、法新社等媒体对于该国是否真正停用死囚器官仍有质疑。\n除此之外,有调查者指控说中国共产党大规模系统性活体摘取良心犯的器官,供商业性移植给本国公民或外国公民谋利,被害者因此死亡,主要对象是遭关押的法轮功修炼者,以及部分其他宗教及少数民族团体成员,这些人士被关押在监狱或劳教所等场地;而中国政府强摘法轮功修炼者等良心犯器官的可能性,使得欧盟通过欧洲理事会反对人体器官贩运公约;同时以色列、西班牙、台湾等地陆续立法禁止到中国大陆器官移植旅游。\n\n西藏人权问题\n据报道,中国共产党在西藏侵犯人权的行为包括限制宗教、信仰和结社自由;任意逮捕;拘留期间的虐待,包括酷刑;强迫堕胎和绝育。根据1992年国际特赦组织的一份报告(未经核实的数字),中国的司法标准,包括西藏自治区的司法标准,没有达到“国际标准”。报告指控中国共产党政府关押政治犯和良心犯;虐待被拘留者,包括酷刑,以及面对虐待不作为;使用死刑;法外处决;以及强迫堕胎和绝育。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的一系列报告证实了这一说法,即中国正在迫使藏人坚持严格的计划生育,包括强迫堕胎、绝育,甚至杀婴。路透社2020年的一份报告指出,西藏人口的15%是人权组织认为具有强制性的大规模劳工计划的一部分。批评中共的人士说,中共旨在消除“分裂主义、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三大邪恶”的官方目标被用作侵犯人权的借口。\n\n新疆穆斯林群体人权问题\n2017年年初开始,多家中文、英文、阿拉伯文媒体报道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投入100万左右的人到新疆再教育营进行封闭式国民教育和职业培训。 一些国际人权组织也揭发该国拘留数十万人到再教育营。\n有报道认为,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下令中共新疆党委和新疆政府将该国及部分中亚国家的一些穆斯林集中至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即新疆再教育营内。在这些培训中心内,穆斯林接受社会主义教育,并且拥护中国共产党、学习汉语和汉文。该国政府表示,这些举措是为了打击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并极大扭转了新疆安全形势,保障了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发展权等基本人权。\n新疆人权问题还涉及新疆种族灭绝指控,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发言人的回应为:“2010年至2018年,维吾尔族人口从1017万人上升至1272万人,增加255万人,增幅为25%,高于全疆人口14%增幅,更明显高于汉族人口2%增幅,哪来的‘种族灭绝’?”\n2022年8月31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米歇尔·巴切莱特发布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待新疆维吾尔族穆斯林和其他穆斯林少数民族的报告。报告发现,该国对这些群体的待遇可能构成危害人类罪。报告的结论是,新疆“发生了严重的侵犯人权行为”,报告将其归因于该国政府针对维吾尔穆斯林和其他穆斯林少数群体的“反恐和反‘极端主义’战略的应用”。报告也显示,“关于酷刑或虐待模式的指控,包括强迫医疗和恶劣的拘留条件,是可信的,对个别性暴力和基于性别的暴力事件的指控也是可信的”。联合国人权办公室也在报告中提出的建议,中国政府应迅速采取“释放所有被任意监禁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或任何其它拘留中心的个人”,以及提供确切的位置和下落给拘留者的家属知道,并帮助建立“安全的沟通渠道”,让其家人团聚。报告也建议,该国政府应废除任何不符合国际标准的法律,迅速调查关于在拘留营地和其他拘留设施中侵犯人权的指控,包括关于酷刑、性暴力、虐待、强迫医疗以及强迫劳动和死亡报告的指控。\n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各国对维吾尔人事态分成两大阵营针锋相对,连续多年(2019-2021)支持新疆再改造政策的国家比反对者多。\n\n2020年10月6日,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海地、洪都拉斯、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以及大部分欧盟成员国在内的39个国家在联合国发出联合声明,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尊重维吾尔人的人权,允许包括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巴切莱特在内的独立观察员立即不受限制地进入新疆。同时还要求该国政府维护香港的自治权利,尊重香港司法机构的独立性;包括古巴在内的45个国家则发表声明,支持该国在新疆的反恐和去极端化措施;另有包括巴基斯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本身在内的55个国家发布声明,谴责任何以香港局势为借口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联合国大使张军指责德国、美国和英国滥用联合国平台,将人权问题政治化,挑起政治对抗。\n2021年6月仍然发生了联合国人权理事会“联署信竞争”,指责当前新疆政策的共44国。 但支持新疆政策者比反对者多不少,共68国, 认为该指责\"出于政治动机和毫无根据\"。 据《以色列时报》,由于美国政府施压, 通常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抗的以色列罕见加入签署声明的44国行列。另外,乌克兰在短暂加入支持阵营后被迫于6月24日退出,其官员透露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威胁要阻止向乌克兰运输的50万剂科兴疫苗。\n美国新闻周刊指出,指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联合声明中明显缺乏伊斯兰国家支持——如果将主要是穆斯林的波黑(Bosnia and Herzegovina)除外,支持该国的确有不少伊斯兰国家。\n美国发布的2023年《各国人权实践报告》对中国人权问题提出关切, 并指出“这一年,中国发生了针对以穆斯林为主的维吾尔族以及新疆其他民族和宗教少数群体成员的种族灭绝和反人类罪。”“2017年以来,(中国)政府任意逮捕和拘留了超过 100 万维吾尔族人和其他以穆斯林为主的少数民族群体的成员,并将其关押在法外拘留营、监狱中,还有另外一些总数不明的人在白天接受‘再教育’培训。”\n\n强制劳动\n2020年12月,美国“新线战略和政策研究所”(前称全球政策中心)发布了一份分析报告,内容有关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政府在新疆地区强迫少数民族劳工采收棉花。该份报告引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网路文件指出,遭强迫劳动的劳工总数涉及了三个群体,其中维吾尔地区在2018年估计有51.7万人遭到强制劳动采收棉花。\n2023年4月27日,6名联合国特别报告员指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2015年起强迫数十万名西藏人参加威胁其文化认同,并可能导致强迫劳动的计划,并认为该计划是用于破坏西藏宗教、语言跟文化认同、以及监控并灌输西藏人思想。\n\n选举权\n经济权利\n财产权\n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时期内,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一直处于缺位的状态,对个人所能拥有和支配的财产有严格的限制,从而使得建国初的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得以完成。改革开放后,对个人的私有财产的承认与保护开始建立并逐步进展。2004年3月14日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文字写入宪法。2007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通过。2021年1月1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生效,公民财产权被整合入该法典,同时《物权法》废止实行。\n\n收入水平与分配\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中国大陆城镇国有和集体单位人员年度平均工资为8.24万元,城镇私营单位人员年度平均工资为4.95万元,国有单位与民营企业年均收入差距较大。\n根据联合国2019年数据,中国大陆最富有20%人口的收入是最贫困20%人口的9.2倍。根据2018年福布斯富豪榜,中国最富有的100人拥有6430亿美元超过底层40%的家庭4.25亿人拥有的6370亿美元,美国《外交政策》2016年报道指,中国大陆贫富差距仍在逐步扩大。\n\n平等权利\n迁徙居住权\n1949年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都曾承认和保障公民的迁徙自由。1958年1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对人口自由流动实行严格限制和政府管制。1975年,宪法正式取消了有关迁徙自由的规定,至今未恢复。\n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拟放开户籍管理制度,逐步放开自由迁徙权。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改革,并配套以相应的公共资源建设计划。\n。\n\n人口贩卖问题\n根据UNIAP对该国人口贩卖的独立调查报告称,在2006年至2007年间,该国的纸质媒体总共报道了800起关于人口贩卖的案例。研究发现年龄和性别等因素与贩卖不同类型的人口之间存在联系。例如,为了满足收养需求而贩卖年轻男孩,为了性剥削需求而贩卖女孩和年轻妇女。\n中华人民共和国是贩卖人口、强迫劳动和强逼卖淫的主要来源��,也是重要的过境国和目的地国。来自中国大陆的妇女和儿童被贩卖到非洲、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和北美地区,而被贩卖到台湾、泰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人则在当地主要从事被严重剥削的性工作和被强迫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来自缅甸、越南、蒙古、前苏联(波罗的海国家除外)、朝鲜、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加纳的妇女和儿童被贩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后,主要也从事被严重剥削的商业性工作和被强迫的高强度体力劳动。\n2017年,美国国务院监督和打击人口贩卖办公室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列入第3级监察名单。\n\n妇女权利与婚姻自由\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国妇女权利大幅提高。当下,妇女权利在该国宪法意义上规定与男性平等。但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所扮演角色的重要程度仍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n《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规定,该国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夫妻双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权利。夫妻双方都有参加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活动的自由,一方不得对他方加以限制或干涉。\n\n性少数群体权利\nLGBT(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与跨性别)行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既不属于违法行为,也不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和法律支持,也没有任何相关的反歧视法律和政策,同时一直视同性恋议题为“敏感话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同性恋的态度可以归结为“三个不”,即“不支持,不反对,不提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婚姻为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对同性结婚法无明文规定,行政实务上则只接受由男女登记结婚,不承认同性婚姻或民事结合等同性伴侣关系,没有保护同性恋免受歧视和仇恨罪行的法律、规章和政策。\n199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废除了模糊地将同性性行为入罪的流氓罪。2001年4月20日,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会等制定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将“自我和谐型同性恋”从中删除。这两个事件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同性恋在该国的非罪化和非病理化。\n2006年发布的一项针对生活在大中城市、受过良好教育、相对年轻和“活跃”的男同性恋者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因为受歧视,30%~35%的同性恋者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9%~13%的人有过自杀行为;超过半数人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n2012年11月26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公开接见中国同性恋交友应用Blued的创办人,是中共高层领导人首次表态支持同性恋群体权益。\n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同性婚姻法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也有相关议论和呼声,然而在2018年至2020年间不同官员三度公开否定同性婚姻的可行性。习近平当局对待中国LGBT权利和同性婚姻的态度被形容为“善变”。\n\n受教育权利\n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施行义务教育制度,规定小学初中不收学杂费。但由于政府投入不足,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未能实现。随着后续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已经在中国大陆全境基本实现并往公立学校全免费方向推进,经济困难者可以申请两免一补计划达成免费上学。此外,截至2020年,中国内地教育经费投入的比重已占该国GDP总量的5%。同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至12年的呼声逐步增大。\n2003年9月,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教育权报告员托马舍夫斯基在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教育状况后批评该国政府在公共教育经费方面的支出不足GDP的2%,低于联合国建议的6%,认为其在义务教育上的投入在非常低,远未到达世界教育投入比重的平均水平,但其后该国外交部发言人称,托马舍夫斯基没有采用该国政府提供的数据,“却使用了许多与事实不符的数据”。\n200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版实行。政府率先保障西部农村中小学生,小学生平均每人每年补助140元,初中生180元,贫困寄宿生500元,当年就有20万辍学生回流。\n2007年中国大陆中东部农村中小学实施“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8年京津沪等21个省市试办城市中小学生(含私校学生和农民工随迁子女)学杂费免费,每生每年免缴190元至350元。\n2015年,中国财政部、中国教育部宣布将在2017年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和提供补助生活费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n\n高考招录问题\n高考按省份地区划分入学分数线的现象的公平性具有一定争议。诸如山东,河南,湖北等参加高考学生比重大的省份,每年许多学生的分数已经达到很多著名大学在所在地的入学分数线。然而在上述省份的学生若是填写入学志向略欠考虑,可能会直接落第。例如2008年河南省参加高考的学生100万人(全国的十分之一)中,仅仅4%的学生就读重点大学,是全国均值的三分之一,而顶级大学的入学率更是仅有全国均值的四分之一。这是按省份地区划分入学分数导致的不公平现象。\n根据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的研究,按照现行的高考制度,以北京大学为例,不同省份学生入学的机率相差悬殊。若以每一万学生报名北京大学并顺利入学的比例计算,广东省是1.4人,接近万分之一。而大学所在地的北京的学生入学率是52.2人,相差37倍。由此引发的移民现象已经出现,虽然这种现象通常不被政府允许。以此移民的人又被称为“高考移民”。\n高考除了考试分数外,还有多种加分途径;其已于2018年被取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指出,高考加分项目在方式上违背“程序公平”原则,加分的范围和具体分值存在不严谨性,不能真实体现学生素质,反而会衍生出腐败、造假现象,对教育公平造成损害——例如无线电测向、航空模型等项目作假现象严重。\n高校自主招生中曾出现过的校长推荐制存在争议。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进一步规范高校录取、自主招生、保送生;加强、加分资格审核,查处违法违规;各大高校业已颁布自主招生简章,规范自主招生行为。\n\n高考阅卷问题\n2011年,《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名河北的学生因模拟考试与高考实际成绩相差过大而要求查询考卷,却处处受阻的事件。该学生2008年参加高考,原本几次模拟考成绩都可以就读重点大学,正式考试时也没有没有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形,但最终成绩居然与预估的和模拟考试成绩的相差100分之巨,因而向河北省教育局提出查询考卷的要求,最后被拒绝。后来在2009年,该学生复读并再次参加高考,得到几乎和2008年一样的结果,提出查询申请虽然得到批准,却不允许学生本人查看考卷,而是由考试阅卷组的评议专家查看,得到了“考卷没有问题”的结果,学生本人认为这无法令人信服。同样的问题在北京、河南等地也出现过类似的案例,有的案例甚至还闹上法院,但能查询到考卷的案例很少。教育学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认为造成这些事件的原因在于高考查询制度的不完整,而且高考考卷属于“国家机密”,查询考卷的可操作性不高;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除了认同杨东平的意见外,还认为一些高考改卷的评卷员“不负责任”。\n\n其他评价\n肯定\n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飞跃。1949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9.7元,2018年增加到28228元,名义增长566.6倍,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9.2倍。按照2010年农村贫困标准,197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7.7亿人,2018年末减少到1660万人。\n在教育事业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70年的努力,教育面貌发生根本改变。9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快速普及,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18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2%,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88.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该国教育规模居世界首位。\n英国驻华大使馆在2015年世界人权日(12月10日)发布声明,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社会和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人权进步。“英国与中国的代表都参与起草了世界人权宣言,并且两国现在都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中国在社会、经济领域所取得的人权进步值得肯定。单单2014年一年,就有超过1200万人脱贫,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普及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该国公民享受着广泛的人权保障,其人权问题大多是由于经济不发达造成的;此外,该国政府坚持致力于提高本国的人权水平,并宣称政府有权利按照自己的特殊情况来建立人权观,对其人权状况恶意批评者是意图利用人权问题为其政治目的服务。\n2004年4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沙祖康表示:“中国今天的人权状况就比美国的人权状况要好,中国人口比美国多五倍,如果按照人口比例来讲,我们问题至少应该比美国多五倍,那才说明我们人权状况和美国一样。但现实是,我们目前人权状况比美国的好,说明中国人权至少比美国好五倍。”\n2009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明确规定了2009至2010年各部门在促进和保护人权各领域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份以人权为主题的国家规划,是全面推进该国人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称,“近年来,从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9年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到农村地区免费午餐的推行,从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公民的权利保障基础在不断夯实,个体全面发展空间得到不断拓展。预定的各项目标都已如期实现,其中有约35%的约束性指标和50%以上的涉民生指标超额或提前完成。《行动计划》的全面实现,展现了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全面促进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标志着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阶段”。\n2009年7月3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接受美、英、法、德、日、韩、新加坡七国和香港地区媒体联合采访时宣称:“中国从来不缺少言论自由。”\n2013年7月30日,《人民日报》刊文《中国人权事业,博采众长的实践》,文章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完美的。促进和保护人权的努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愿继续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各国开展人权对话,为促进世界人权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n在2015年世界人权日当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对于美国驻华大使、德国驻华使馆关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状况的声明作出回应称:“我注意到一些人总是过分关注中国的个案,却选择性忽视中国13多亿人民的感受和正在享受的自由和进步。这如果不是政治偏见,就是认识论和方法论出现了严重偏差。希望他们不要一叶障目。”\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2015年回应朝鲜核试验时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促进和保护人权,坚持将人权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人权事业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认为“中国的人权事业正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由于中国发展不充分和发展不平衡,中国大陆的人权状况还存在着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该国政府还认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权利是最大的人权。\n2019年10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访问北京,表示“欧盟承认各国国情不同,在保障和促进人权问题上做法也不同。欧洲国家自身的人权状况也存在问题,欧盟无意在人权问题上作他国的‘教师’,愿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同中方开展人权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期间会晤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王毅回应表示“一国人权状况好不好,最重要的判断标准是本国人民满意。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即将实现全面脱贫目标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奇迹,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是保护和提升人权。”\n中国法学会成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利明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中首创了人格权单列成编的体例,强化了对人权的保护,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的发展意义重大。\n新华社在《中国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意味着什么?》一文:“何为人权?人权的含义和内容比较广泛,但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一个人的最根本的人权就是生存权,也就是吃饱饭的权利,穿暖衣的权利,有房住的权利,总之,就是享有基本生存权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权观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即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人权观主要是指人的生存权、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较大改善。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论述认为“脱贫就是最大的人权”张维为声称“一个人在贫困状态下空谈我有这权利有那权利本质都是一种脑中的空想,没任何现实意义,所以哪一国底层脱贫工作做得最好就是最有人权,但西方永远不敢加入这条评量标准,原因众所周知,另��方面也可以用数字说话现在一亿三千万人次每年出国,滞留海外者十万人中不到一两人,请问按西方讲我们是没有人权的国家那这些人为何又买机票自己回来?还不赶快逃走,所以任何事情一用大规模数据来解释跳脱一些奇怪的个案时,很多人就讲不出话。”\n\n其他\n2007年,美国人权组织自由之家批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权状况为“劣中之劣”。2009年,美国人权观察组织指出该国人权“显著恶化”。\n2016年3月,美国驻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代表基思·哈珀宣读了一份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典、挪威、丹麦、芬兰、爱尔兰和冰岛共计12国的政府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上发表的联合声明,声明说:“我们对中国无情镇压公民社会以及手段之严厉深表关切,现在已经从压制批评舆论发展到镇压维权人士以及大胆直言的书商和律师,而且还越来越扩展到海外”,“我们在纪念活动人士曹顺利被拘留致死2周年的同时,应该采取联合行动,明确表示,不能袖手旁观,让践踏异议人士的行为继续下去。”\n2019年9月,美国国会因应香港爆发反对逃犯条例修订草案运动,审议并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宣称香港人权存在问题,需要美国促进改善。\n2021年国际人权日当天,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发表声明,批评中国系统性侵犯公民和政治权利,以及在香港实施的《国家安全法》破坏了香港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n\n参考资料\n参见\n西藏人权\n香港人权\n台湾人权\n联合国人权理事会\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n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审查\n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运动、中国维权运动\n亚洲价值\n普世价值\n天赋人权\n自然权利\n\n外部链接\n中国官方立场\n\n新华社-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新华社-《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白皮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新疆的反恐、去极端化斗争与人权保障》影片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文)中国人权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中国人权研究会\n非中国官方立场\n\n(中文)中国—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办公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文)中国和西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人权观察\n(中文)保护卫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文)中国—国际特赦组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40", "title": "哲罗姆", "text": "耶柔米,公教译圣热罗尼莫或圣叶理诺(拉丁语:Eusebius Sophronius Hieronymus;希腊语:Εὐσέβιος Σωφρόνιος Ἱερώνυμος,约342年—420年),是古代西方教会的圣经学者,他完成了圣经拉丁文译本《武加大译本》。耶柔米很早就显露出对藏书的热情,并建立了古典晚期最卓著的私人图书馆(由学生时代的异教文学经典开始,逐渐包含大量的基督教圣经与神学作品);他在罗马接受教育,去莱茵河边寻求仕途,并在皈依苦修理念后前往叙利亚的荒漠地区苦行,晚年时(386年-420年)定居于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过苦修隐居的生活。\n在早期的拉丁教会他被尊为四位西方教会圣师之一,这个约定俗成的称号后来被教宗鲍尼法八世列为正式头衔。\n\n生平\n耶柔米是古教父中是最有教养,最有学问的一位,也可说是古代西方教会中最伟大的学者。\n耶柔米约于340(也有书上写342)年生在挞马太司垂登的基督徒家庭,在罗马成长和就学。约360年教宗利伯流为他受洗。父母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耶柔米年青时有志于博览宗教方面的书籍,并且遍游天下各地的名胜。自366-370年间,走遍西方所有的城市之后,他又遍游东方,当他到了安提阿市,在安提阿生了一场大病。有一天在异象中,觉得他到上了上帝的审判台前。当他称自己为基督徒时,有一声音说:“你说谎。你是西塞罗的信徒,而不是基督的追随者(Ciceronianus es, non Christianus),因为你的财宝在那里,你的心也在那!”。于373-379年他就到旷野去专心研究神学及圣经。并且学习希伯来文,在离安提阿不远之处修道,在379年时他到君士坦丁堡,在拿先素斯的贵格利的门下受教。382年回到罗马在那宣讲他的主张及修道主义。修道主义在西方仍有些人反对。虽然在第四世纪末有耶柔米、安波罗修和希波的奥古斯丁都提倡及传讲。当耶柔米传讲修道主义优点时,赞成的特别是在罗马的高贵妇女为主。可是有些圣职阶级的也有反对的。385年,耶柔米永久地离开罗马(乃至西方),在耶路撒冷各地朝圣后定居伯利恒。后来他到了当年在罗马受他感动的保拉在伯利恒建的男修道院当院长,一直到420年去世,享年约有80岁。\n410年8月24日西哥特人阿拉利在夜间用突击的方式攻破了罗马,这是八百年来罗马第一次被攻破,在当时的人来说,心理上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当耶柔米时在伯利恒修道院,哭泣的说:“征服了整个世界的城市,现在给人征服了!”。焦虑的无法工作,并且相信敌基督将会出现,因此悲伤的说:“世界恐怕快要毁灭了。这伟大的城都,罗马帝国的首都,意付诸一炬……谁会料到,一度征服世界的罗马帝国的基石,竟会如此衰亡……”\n\n神学贡献\n耶柔米以研究圣经和注释经文闻名。当他住在安提阿及伯利恒时,向犹太拉比学习希伯来文,因此他可算是拉丁教会中唯一懂得希伯来文的人。耶柔米非常博学多闻,可能是和他对古文学的研究和游遍各城有关。因为对希伯来文有研究,所以在翻译圣经这件事上,就可以完全展现他的才华。在382年后,他出任罗马教宗达玛稣的秘书。在罗马这段期间教宗请他将圣经翻译成拉丁文。虽然当时已有一部拉丁文译文,但该部圣经相当的粗糙又错误繁多。他翻译时先用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也就是七十士译本和希腊文新约作基础,再译成拉丁文的诗篇、旧约及四福音书。但是后来他发现要将希伯来原文所蕴藏的宝库,展现给拉丁文的读者。所以他又以希伯来文旧约作基础,重新翻译,他辛勤工作二十三年(382年-405年)完成了拉丁文圣经修订本《武加大译本》,,,这也是拉丁文通俗译本(包括一部新约保守性的拉丁文订正本)。这也是西方教会所认定核可的拉丁文译本。并在1546年的“天特会议”重新受到肯定。直到今日这译本仍为罗马天主教会所重用。由这可以看到耶柔米对圣经、真理、学问的追求是一丝不苟。,\n布鲁斯‧A‧德马雷斯特形容耶柔米是最有教养、最有学问的古教父之一,“这位伯利恒的伟大隐士的才华不及奥古斯丁,品格高超上不及安波罗修,在坚定的意志力不如屈梭多模,但在学识和多才多艺上,上述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他”。\n\n主要著作\n耶柔米除了圣经的翻译,并且写了许多圣经的注解,在这方面耶柔米是非常有天份。他依赖许多犹太传统,也大量引用早期教会权威的看法意见。他的注释书的权威和俄利根及奥古斯丁并列。他又将希腊神学家的一些著作将他们翻成拉丁文,而且喜欢参与讨论。\n耶柔米的著作除了武加大译本,及许多圣经注释外,还有续编了优西比乌的历代志及编辑一部名人传(De viris Inlustribus),以及说明独身与修道生活的许多论文及书。约15世纪的荷兰鹿特丹的伊拉斯姆,他编了耶柔米文集,这是一个杰出的成就,也可以看出耶柔米是非常多产且重要的神学家。\n耶柔米与安波罗修,相信圣灵不仅出于圣父,并且也出于圣子,所以是主张圣灵是出于圣父和圣子的“双出说”,这种的观念已加入在亚他拿修信经的当中。\n耶柔米对亚流派的思想是非常忧心的,甚至于他写道“全世界发现为亚流派所支配,受惊而呻吟起来”,可见他的失望和沮丧。\n对于圣徒和殉道的膜拜,当时耶柔米、安波罗修和奥古斯丁都表示鼓励。并且耶柔米曾说:“无论羔羊往那里去,他们都跟著祂。假如羔羊是各处同时都在的,那么,我们也得相信那些与羔羊同在的人各处同时都在。”并且他们在圣徒面前以点灯,表示对圣徒的尊敬。\n\n参见\n圣经译本\n教宗达玛稣一世\n教父\n哲罗姆写给教宗达玛稣的信\n圣哲罗姆隐修会\n国际翻译日\n\n参考文献\n扩展阅读\nSaint Jerome, Three biographies: Malchus, St. Hilarion and Paulus the First Hermit Authored by Saint Jerome, London, 2012. limovia.net. ISBN 978-1-78336-016-1\n\n外部连结\nCatholic Online, 'St. Jerome: Doctor of the Chur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Letters of Jerome Dataset - corpus as structured data, with sender, receiver, and letter-type classific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t. Jero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Fr. Alban Butler's Lives of the Sain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Life of St. Jerome, Priest, Confessor and Doctor of the Church\n St. Jerome. 天主教百科全书.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3. \nJewish Encyclopedia: Jero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t. Jerome – Catholic Onlin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t Jerome (Hieronymus) of Stridoni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thodox synaxarion\nearlyfathers.com/jerome/ Early Church Fathers. Jerome: Great Translator (link cybersquatted as of Mar. 17, 2013)\nFurther reading of depictions of Saint Jerome in ar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What happened on July 21, 365 A.D.? Jerome vindicated\nSt. Jerome, Doctor of the Churc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the Christian Icon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eb site\nHere Followeth the Life of Jerom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Caxton's translation of the Golden Legend\n\n拉丁文\nChronological list of Jerome's Works with modern editions and translations cite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pera Omnia (Complete Works) from Migne edition (Patrologia Latina, 1844-1855) with analytical indexes, almost complete online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摹本\nMigne volume 23 part 1 (1883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gne volume 23 part 2 (1883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gne volume 24 (1845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gne volume 25 part 1 (1884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gne volume 25 part 2 (1884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gne volume 28 (1890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gne volume 30 (1865 edi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英文\nJerome. The pilgrimage of the holy Paula. Palestine Pilgrims' Text Society. 1887. \nEnglish translations of Biblical Prefaces, Commentary on Daniel, Chronicle, and Letter 120 (tertullian.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Jerome's Letter to Pope Damas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eface to the Gospels\nEnglish translation of Jerome's De Viris Illustribu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Perpetual Virginity of Blessed Mary\nLives of Famous Men (CC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pology Against Rufinus (CCE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Letter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Life of Paulus the First Hermit, The Life of S. Hilarion, The Life of Malchus, the Captive Monk, The Dialogue Against the Luciferians, The Perpetual Virginity of Blessed Mary, Against Jovinianus, Against Vigilantius, To Pammachius against John of Jerusalem, Against the Pelagians, Prefaces (CCEL)\nAudiobook of some of the Letters"} +{"doc_id": "6042", "title": "山西省_(中华民国)", "text": "山西省,为中华民国延续清朝制度所设置的22省之一,为华北六省之一。\n\n省名由来\n得名于在太行山以西。省境内在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故简称“晋”。\n\n管辖范围\n全省辖境同清代,大抵为今山西省全境及内蒙古中部,民国二年(1913年)11月,归化(含绥远),萨拉齐、清水河、托克托、和林格尔、五原、武川、东胜、丰镇、宁远、兴和、陶林等12县划属绥远特别区,省辖区缩小,基本与今山西省相似,只有二处有所不同:一是河曲县黄河以北地区,今己划属内蒙古;二是阳高县东南部,今己划属河北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积为156,419平方公里。东接河北省,北邻绥远省,西界陕西省,南接河南省。\n\n历史沿革\n阎锡山统治时期\n辛亥革命后,宣统三年九月八日(1911年10月29日),太原新军起义,成立军政府,军阀阎锡山任山西都督,下设军政、政事等7部。十月廿三日(12月13日),起义军与清军交战失利,军政府北上,于民国元年(1912年)1月8日退守包头。此前,河东军政府于宣统三年十一月十二日(1911年12月31日)在运城建立,至次年4月4日撤消。大同军政府于民国元年1月初建立,15日失败。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民政长,由阎锡山担任,为全省行政长官。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民政长为巡按使,下设政务厅、财政厅等。阎锡山因曾支持袁世凯称帝,获封“一等侯”,之后亦继续支持北洋政府。民国五年(1916年)7月6日,改巡按使为省长,由阎锡山担任。民国六年(1917年)护法运动期间,阎锡山奉段祺瑞令带兵赴湖南作战。因山西省于清朝末年与民国初年为中国富庶省份之一,因此阎锡山也成为1910年代-1920年代中国的重要地方统治者之一。\n民国十五年(1926年)北伐战争起,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蒋中正任命晋绥陆军总司令阎锡山为国民革命军北路总司令,6月阎锡山通电拥护三民主义,除五色旗,改悬青天白日红旗,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司令���与张作霖作战;期间又裁撤山西省长公署,改建省政府,自任省政府首任主席,并任命各厅主管人员。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山西省政府在太原正式成立。民国十八年(1929年)阎锡山任陆海空军副总司令。民国十九年(1930年)元旦,获国民政府颁授一等宝鼎勋章,但随后便与蒋中正就军队编遣意见左右,联同冯玉祥,李宗仁在北平另组“国民政府”(阎任“国民政府”主席),引发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通电支持蒋中正,并派兵入山海关。冯、阎大败。阎锡山先到大连,之后再回山西。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部寻求和解。阎于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任太原绥靖公署主任。\n\n抗日战争时期\n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抗战开始后,国共合作形成,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将山西划为第二战区,组织成立了第二战区长官司令部,代替太原绥靖公署职权,设司令长官1人,由阎锡山出任,指挥晋绥军六、七两集团军和国民党中央汤恩伯部改编的第十三集团军以及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改编的第十八集团军等部队进行抗战。7月底,阎锡山在太原组织成立了山西省总动员实施委员会,设正副主任委员各1人,分别由阎锡山和省政府主席赵戴文充任。8月,阎锡山接受了共产党关于在沦陷区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的建议,在太原组织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简称战动总会)。该会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具体组织形式。冬季,为适应抗战需要,山西省政府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每区设政治主任公署。11月8日,太原沦陷,山西省军政机关撤至临汾。山西籍贯著名教育界人士张国瑞先生,在陕西西安组建国立山西中学,但随着日本侵华局势愈加紧张,后迁至陕南洋县,1939年5月,按战区国立中学(详见:中华民国抗日战争时期国立中学)排序要求,国立山西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七中学”。简称“国立七中”。\n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在临汾温泉村召开第二战区抗敌工作检讨会,组织成立了民族革命同志会,阎锡山任会长,下设高级干部委员会和干部委员会,规定该会为牺盟会、公道团以及一切抗日群众团体的统一领导机构。行政区是阎锡山的中级行政机构。同月,政治主任公署改为督察专员公署。不久,又推行中心县制。\n\n抗战以后\n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阎锡山把山西省政府从晋西迁回太原,政府主席由阎锡山担任。裁撤了视察委员会和编练处,又恢复了行署机构,重新设晋南、晋北两个行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奉南京国民党中央令,在4厅1处外先后增设了警务处、社会处、新闻处、会议处、审核处、统计处、卫生处、地政局、文献委员会、宣传委员会、自然科学研究院等机构,并改组了省内行政区。5月,各区专员公署依照规定改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n抗战结束后,阎锡山部队第19军史泽波率4个师,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下旬在上党地区接受日军投降,中共主动发动上党战役,第19军被围困于长治,阎锡山急令第7集团军彭毓斌率领第23军、第83军前往救援。但援军被全歼。史泽波于突围中被俘。此役中共消灭了阎锡山11个师,占了阎锡山部队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以致阎锡山无法单独据守山西,不得不借助中央军守卫山西,从而结束了阎锡山自民国初年独占山西的割据局面。\n第二次国共内战全面爆发后,国军与解放军经历晋北、大同、吕梁、晋南、运城、临汾、晋中等几场战役,山西大部己被解放军所攻略,国军仅剩临汾、太原、大同等几座城市,阎锡山无奈离开自己的根据地山西。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中旬,临汾被解放军攻克;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经历长期包围的太原被解放军攻克,山西省代主席梁敦厚与阎慧卿等人集体自杀,守军三万余人全灭。5月1日,大同守军接受和平改编,从此中华民国政府在山西省政府机构彻底瓦解。\n8月9日,中共华北人民政府决定撤销太行、太岳、太原3行政区和陕甘宁边区的晋南、晋西北2区50县,合并设立山西省。9月1日,省人民政府在太原正式成立。下辖太原1地级市及兴县、忻县、阳泉、汾阳、长治、翼城6专区。\n国府迁台后,曾于陪都台北市设立“山西省政府临时办事处”,该处曾于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联同内政部和台湾省政府,为在太原保卫战中殉难的官员和将士,于台北圆山兴建“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并于隔年为已故的最后一任山西省政府代理主席���敦厚出版《梁代主席化之文辑》,该处的具体组织和存废年份不详。而目前太原五百完人招魂冢也早已呈现荒废状态,被人们所遗忘。\n\n行政区划\n省、县之间的行政区\n省会\n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4月前驻阳曲县,此后驻太原市,均即今山西省太原市城区。抗战期间曾迁移至吉县,抗战结束后又迁回太原。\n\n道制\n辛亥革命后,山西省己将清代各道裁撤。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中路、北路、河东、归绥4道11月,归绥道划属绥远特别区。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置冀宁、雁门、河东3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n\n冀宁道\n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中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繁要缺,一等,驻阳曲县(今太原市城区)。辖阳曲、太原、榆次、太谷、祁县、交城、文水、岚县、兴县、徐沟、清源、岢岚、汾阳、孝义、平遥、介休、石楼、临县、中阳、离石、长治、长子、屯留、襄垣、潞城、平顺、壶关、黎城、晋城、高平、阳城、陵川、沁水、辽县、和顺、榆社、沁县、沁源、武乡、平定、昔阳、盂县、寿阳等34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n雁门道\n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北路道。民国三年(1914年)5月改名。道尹为简缺,二等,驻代县(今代县驻地城关镇);民国四年6月迁驻大同县(今大同市),道尹改为要缺,二等。辖大同、怀仁、山阴、阳高、天镇、广灵、灵丘、浑源、应县、右玉、左云、平鲁、朔县、马邑、宁武、偏关、神池、五寨、忻县、定襄、静乐、代县、五台、崞县、繁峙、保德、河曲等27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n河东道\n民国二年(1913年)3月置道。道尹为要缺,二等,驻安邑县运城(今运城市)。辖临汾、洪洞、浮山、乡宁、安泽、曲沃、翼城、汾城、襄陵、吉县、永济、临晋、虞乡、荣河、万泉、猗氏、解县、安邑、夏县、平陆、芮城、新绛、垣曲、闻喜、绛县、稷山、河津、霍县、汾西、灵石、赵城、隰城、大宁、蒲县、永和等35县。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n\n行政督察区\n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季,为适应抗战需要,依地形将山西划为7个大行政区,每区设政治主任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省政府将7个大行政区,改设为9个行政督察区,政治主任公署改称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但均未得到行政院的核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全省划为16个行政督察区:\n\n山西省政府直辖区,辖太原市。\n第一区,专署驻地未定,辖平定、寿阳、盂县、定襄、五台、代县、繁峙7县。\n第二区,专署驻地未定,辖崞县、忻县、宁武、静乐、保德、五寨、岢岚7县。\n第三区,专署驻地未定,辖昔阳、和顺、辽县、榆社、沁县、沁源、襄垣、黎城、武乡9县。\n第四区,专署驻石楼县,辖石楼、离石、中阳、临县、方山、岚县、兴县7县。\n第五区,专署驻浮山县,辖浮山、晋城、高平、陵川、阳城、沁水、长子、屯留、长治、潞城、平顺、壶关12县。\n第六区,专署驻隰县,辖隰县、大宁、永和3县。\n第七区,专署驻平陆县,辖平陆、永济、虞乡、解县、闻喜、夏县、芮城、垣曲、绛县、翼城、曲沃11县。\n第八区,专署驻地未定,辖阳曲、太原、徐沟、清源、交城、祁县、太谷、榆次8县。\n第九区,专署驻乡宁县,辖乡宁、稷山、河津、新绛4县。\n第十区,专署驻地未定,辖灵丘、广灵、山阴、应县、浑源、阳高、天镇、大同8县。\n第十一区,专署驻地未定,辖怀仁、左云、右玉、`神池、朔县、偏关、平鲁、河曲8县。\n第十二区,专署驻汾西县,辖汾西、灵石、霍县3县。\n第十三区,专署驻蒲县,辖蒲县、安泽、临汾、洪洞、赵城5县。\n第十四区,专署驻吉县,辖吉县、汾城、襄陵3县。\n第十五区,专署驻万泉县,辖万泉、安邑、荣河、临晋、猗氏5县。\n第十六区,专署驻孝义县,辖孝义、汾阳、平遥、介休、文水5县。\n此后,改设14个行政督察区,太原市及阳曲、榆次、徐沟、清源、晋源5县由省政府直辖:\n\n山西省政府直辖区,辖太原市及阳曲、榆次、徐沟、清源、晋源5县。\n第一区,专署驻灵石县,辖灵石、祁县、太谷、平遥、交城、文水、介休7县。\n第二区,专署驻平定县,辖平定、盂县、寿阳、昔阳、和顺、辽县、榆社7县。\n第三区,专署驻忻县,辖忻县、崞县、代县、繁峙、五台、定襄、静乐7县。\n第四区,专署驻汾阳县,辖汾阳、中阳、离石、临县、兴县、岚县、方山、孝义8县。\n第五区,专署驻曲沃县,辖曲沃、晋城、陵川、壶关、高平、沁水、阳城、翼城8县。\n第六区,专署驻隰县,辖隰县、大宁、永和、石楼、蒲县、汾西6县。\n第七区,专署驻解县,辖解县、虞乡、临晋、永济、芮城、平陆6县。\n第八区,专署驻宁武县,辖宁武、神池、河曲、保德、岢岚、五寨、朔县7县。\n第九区,专署驻乡宁县,辖乡宁、吉县、河津、稷山、新绛、汾城6县。\n第十区,专署驻大同县,辖大同、怀仁、阳高、天镇、浑源、广灵、灵丘7县。\n第十一区,专署驻右玉县,辖右玉、山阴、应县、左云、平鲁、偏关6县。\n第十二区,专署驻临汾县,辖临汾、洪洞、赵城、安泽、浮山、霍县、襄陵7县。\n第十三区,专署驻长治县,辖长治、潞城、襄垣、武乡、沁县、屯留、长子、黎城、沁源、平顺10县。\n第十四区,专署驻安邑县,辖安邑、夏县、垣曲、闻喜、万泉、猗氏、绛县、荣河8县。\n\n县级行政区\n清代山西省在宣统三年(1911年)时,分为9府、12直隶厅及10直隶州,下辖6州、65县。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除府、州、厅建制,一律改县,计69县。民国初,将徐沟县的清源乡、潞城县的平顺乡、朔县的马邑乡,改制为县。民国四年(1915年)内务部呈准裁并清源、平顺、马邑3县,民国6年5月,复置清源、平顺2县。后在省、县之间设道级政区。民国15年(1926年)废除道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民国38年(1949年)时,山西省划分为14行政督察区,下辖1市、105县。民国77年(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年)10月停用。山西省各县、市沿革情况如下:\n\n行政区划年表\n政府\n北洋时期军政长官\n山西省都督\n阎锡山(1912年3月15日 - 1914年6月30日)\n山西省将军\n阎锡山(1914年6月30日 - 1916年7月6日)\n山西省督军\n阎锡山(1916年7月6日 - 1925年1月17日)\n山西省督办\n阎锡山(1925年1月17日 - 1927年6月3日)\n\n北洋时期民政长官\n山西省民政长\n李盛铎(1912年3月15日 - 1912年3月24日)\n周渤(1912年3月24日 - 1912年5月6日,署任;1912年5月6日 - 1912年9月15日)\n谷如墉(1912年9月15日 - 1912年12月30日)\n张瑞玑(1912年12月30日 - 1913年1月23日,署任)\n赵渊(1913年1月23日 - 1913年6月4日)\n陈钰(1913年5月13日 - 1913年6月4日,护;1913年6月4日 - 1914年5月23日)\n山西省巡按使\n陈钰(1914年5月23日 - 1914年5月26日)\n金永(1914年5月26日 - 1916年7月6日)\n山西省省长\n沈铭昌(1916年7月6日 - 1916年10月7日)\n孙发绪(1916年10月7日 - 1917年9月3日)\n阎锡山(1917年9月3日 - 1927年6月3日)\n\n国民政府时期长官\n山西省政府主席\n阎锡山(1928年3月9日-1929年8月10日)\n商震(1929年8月10日-1931年8月11日)\n徐永昌(1931年8月11日-1931年10月3日,代理;1931年10月3日-1936年5月27日)\n赵戴文(1936年5月27日-1943年12月17日,1938年5月16日起因病离任)\n阎锡山(1938年5月16日-1944年3月15日,代理;1944年3月15日-1949年3月29日)\n梁敦厚(1949年3月29日-1949年4月24日×,代理)\n\n相关条目\n山西省\n国立七中\n“太原五百完人”\n山西省 (清)\n\n参考\n《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华民国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n\n\n== 注释 =="} +{"doc_id": "6047", "title": "原始社会", "text": "原始社会(德语:Urgesellschaft)是一个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术语,最早由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指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但是它的消亡在各地参差不一。一般来说,它终于国家的产生。国家的诞生,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终结。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之后,就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而被阶级社会所取代。\n原始社会可以分为这样几个时期:\n\n旧石器时代\n这一时期人类还只能制造简单石器,通过狩猎和采集维持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人们通过血缘关系维持着家族内部的关系。在血缘家族内部,婚姻按照辈数来划分,同一辈分的人互为夫妻。而在不同辈分之间则不通婚。这样一个家族就是一个社会集团和生产单位。内部两性并非男猎女采的分工,研究显示女性有近八成会参与狩猎活动,更会带著孩子一起狩猎。\n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转入了相对的定居生活。人口逐渐增多,同时认识到��族内部同辈之间近亲婚姻对人类体质的危害,原先的血缘家族为氏族公社所取代,同时形成了族外婚制。互相通婚的两个氏族就形成了部落。一个氏族的成员必须和另一氏族的成员通婚。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氏族的世系只能按母系计算,所以叫做母系氏族。\n\n中石器时代\n中石器时代是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细石器被大量使用。广泛使用弓箭;已知驯狗;在一些地方还发现了独木舟和木桨。\n\n新石器时代\n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得到了全盛。婚姻制度由群婚转向对偶婚,形成了比较确定的夫妻关系。在氏族内部,除个人常用的工具外,所有的财产归集体公有。有威望的年长妇女担任首领,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参加者是全体的成年男女,享有平等的表决权。\n每个氏族都有自己的名称、共同信仰和领地。当氏族内部的成员受到外人伤害,全族会为他复仇。\n在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磨光石器流行,并发明了陶器。\n\n原始社会的解体\n在新石器时代末期,人类已使用天然金属,后来学会了制作纯铜器。但是由于纯铜的质地不如石器坚硬,不能取代石器,这一时期也称为金石并用时代。到了公元前3000~前2000年左右,人类学会了制造青铜,进入了青铜时代。到了前1000年~公元初年,随着铁器的使用,人类进入铁器时代。\n从金石并用时代到铁器时代,是原始社会的解体时期,也是阶级社会形成的时期。世界各地阶级社会的出现几乎都和金属出现的时代相关,唯一例外的是美洲的玛雅文明。不同文明其原始社会解体的过程也不一样,在埃及和两河流域,原始社会在金石并用时代就已经解体,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则是在青铜时代或铁器时代才发生解体。\n这一时期,生产有较大发展。出现了三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农业和畜牧业在生产中的地位的提升,男性逐渐取代女性取得了社会的主导地位,父系氏族公社形成了 。在父系氏族公社内,出身和世系按男子的系统计算,实行父系财产继承制。夫居妇家制度变成了妇居夫家制,不稳定的对偶婚逐步向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过渡。妇女的地位逐渐下降,父系氏族首领改由男子担任,氏族议事会由各大家族的族长组成,原来由全体成年男女参加的氏族议事会,现在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n随着生产的发展,产品出现了剩余,集体劳动逐渐被个体劳动所取代,由此产生了私有制,随之也出现了阶级。氏族中出现了贵族阶层和平民阶层。到了末期,以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开始破裂,一些氏族成员脱离自己的氏族,到别处和与他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们杂居,同时氏族也不断接纳外来人,于是出现了按地域划分的农村公社。\n到了这时,原始社会基本上就已经瓦解了,不同阶级之间出现了斗争,随着情况的深化就出现了国家来对人民进行有效的统治。许多文明的原始社会解体后都进入了奴隶社会。\n\n原始社会时期的科技与文化\n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创造了象形文字,产生了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艺术也在这一时期产生。\n\n参见\n原始共产主义\n原始人生活\n\n参考文献\n\n\n=== 引用 ==="} +{"doc_id": "6048", "title": "拿破仑三世", "text": "拿破仑三世(法语:Napoléon III,1808年4月20日—1873年1月9日),即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法语:Charles Louis Napoléon Bonaparte),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唯一一位总统及法兰西第二帝国唯一一位皇帝,荷兰国王路德维克一世与奥坦丝·德·博阿尔内之子,亦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和波拿巴家族继承人。1848年拿破仑三世当选成为法国第一位民选总统,在尝试修宪连任失败后,他于1851年发动政变夺取最高权力,并在次年,亦即拿破仑一世登基第48周年加冕为法国人的皇帝,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n拿破仑三世知名于推行积极主动的外交政策,利用克里米亚战争消除欧洲协调对法国的制约,重建法国的欧陆霸权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的法兰西殖民帝国。拿破仑三世反对各国在维也纳会议上制定的反动主义政策,支持民族主义和保守自由主义,是一位广受欢迎的君主。在近东方面,他联同英国及鄂图曼帝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击败俄罗斯,重建了法国在黎凡特地区的影响力,为法国取得了马龙尼基督徒保护者的称号。同时间,拿破仑三世在罗马部署部队,防范意大利王国吞并教宗国。后来他又击败了进犯教宗国的意大利志愿军,因此赢得了国内天主教徒的支持。\n在欧洲之外,拿破仑三世在��度支那和新喀里多尼亚建立了法国殖民地。他又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之乱中,维护了法国在华利益。不过,他在墨西哥进行的军事干涉,在美国内战中对南方邦联的支持,也在墨西哥人的反抗和美国的外交压力之下,被迫结束。\n在内政方面,拿破仑三世试图在保守派和自由派之间取得平衡。不过,他一直在稳步推进改革。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繁荣,产业开始现代化。他加强外资经济,同时对法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提供大量就业岗位,暂时压制了法国各阶级的矛盾。他还下令对巴黎进行大幅度改造,为现代城市塑造了轮廓。\n然而因为要平衡国内的多方势力,拿破仑的政策许多时候摇摆不定,他出兵击灭罗马共和国,却又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在对待美洲问题时既有明显政治倾向,却又不敢明确支持联盟国,军队组织混乱,战力低落。由于与普鲁士发生的冲突造成普法战争,其中的决战色当会战法军惨败。会战完结后两日,即1870年9月4日巴黎宣布成立国防政府,拿破仑三世被迫退位,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法兰西第二帝国覆亡,取而代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拿破仑三世被迫流亡英国。1873年,他在英国病逝。\n\n早年\n路易-拿破仑的法律上的父亲是拿破仑一世的幼弟,荷兰国王路德维克一世,而他的母亲则是拿破仑一世的继女奥坦丝(奥坦丝为约瑟芬皇后和前夫所生)。因此,他是拿破仑一世的侄子,也是拿破仑一世的继孙。路易-拿破仑父母的婚事,是由拿破仑一世的皇后,约瑟芬皇后所安排,目的是为当时膝下无儿的拿破仑生下一个继承人。有人认为,他的真正生父另有其人,所以他的继承合法性值得质疑。但是,主流意见都认为路易是路德维克与奥坦丝的儿子。这一话题被他的敌人视为热点话题,因为他的父母关系疏远,而他的母亲据传有多名情人。\n路易-拿破仑的父母在拿破仑一世在位期间,成为傀儡政权荷兰王国的国王和王后。1815年,拿破仑一世兵败滑铁卢,波旁王朝复辟,波拿巴王朝的成员被迫流亡他国。路易成长于瑞士图尔高州阿尔嫩贝格,受教于巴伐利亚奥格斯堡的一间文科中学。此后,他前往意大利,与长兄路德维克二世一起,参与当地的自由主义运动,和烧炭党有了牵连。教宗国和奥地利的部队随后镇压了革命。路德维克二世在逃离意大利的途中因痳疹病逝。路易-拿破仑在这段时间里的经历,对他日后的外交政策有深远影响。他只身回到法国后,很快被捕,遣返英国。\n在此期间,波旁王朝再次倒台,取而代之的是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各地开始出现波拿巴主义运动,希望能将波拿巴王朝的成员捧上王位。依照拿破仑一世在位时制定的帝位继承顺序,继承他的应该是他的独子弗朗茨。波拿巴主义者称弗朗茨为拿破仑二世。弗朗茨在父亲兵败后,一直被软禁在维也纳。在继承顺序中排列第三的是拿破仑的长兄约瑟夫,排列第四的是路德维克一世及其儿子。约瑟夫膝下无子,而路易-拿破仑的长兄路德维克二世和堂弟弗朗茨,则分别在1831年和1832年去世,再加上他的伯父和父亲,在当时都已经年过半百。所以,他成为了波拿巴王朝的下一代继承人和波拿巴主义者的领导人。\n\n政变未遂\n路易-菲利普一世登基后,遭到了波旁王朝的正统主义者、支持波拿巴王朝(拿破仑家族)的波拿巴主义者,甚至是一些独立人士的反对。1836年10月,路易-拿破仑回到法国,企图效仿出逃厄尔巴岛的伯父拿破仑一世,发动政变推翻法兰西王国的奥尔良王朝。他计划煽动斯特拉斯堡的驻军,但是,驻军不但没有投靠路易-拿破仑,还逮捕了他。他的母亲随即向时任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写信求情。路易-菲利普一世本人也不希望公审路易-拿破仑,所以要求政府流放他。法国政府按照国王的要求,将他流放到国外。此后,路易-拿破仑先去了美国,然后去了英国,最后才因为母亲病危,回到瑞士。母亲病逝后,他通过同谋,在法国出版了10,000本题为《1836年10月30日所发生的事件记载》的小册子。路易-菲利普一世因此要求瑞士把他引渡回法国受审。瑞士以路易-拿破仑是自己的公民和武装部队成员为由,拒绝了路易-菲利普一世的要求,令两国关系急速恶化。法国政府开始在汝拉省集结部队,人数达到25,000人。路易-拿破仑为免两国爆发战争,自己离开瑞士。\n此后,他在英格兰沃里克郡皇家利明顿温泉克拉伦登广场(Clarendon Square)住了一年时间。1840年8月,路易-拿破仑和50��雇佣兵一起,在滨海布洛涅秘密上岸,准备乘坐火车抵达里尔,像上次政变一样,煽动当地驻军。抵达当地后,国家宪兵认出了他,双方开始交火。最后,路易-拿破仑中弹受伤,再次被捕,被判终身监禁,囚禁在位于索姆省的堡垒之中。\n监禁期间,他的视力开始下降。路易-拿破仑出版了在此期间写的散文和小册子,题为《消灭贫穷》。他在书中声称自己要成为进步主义的皇帝,推行温和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他又将自己的思想体系定义为波拿巴主义。1844年,路易-拿破仑的伯父约瑟夫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逝世。1846年5月,他乔装打扮成石匠,逃出堡垒。因此,路易-拿破仑的政敌后来以石匠的名字戏称他为“巴当盖”。他最终回到了英国绍斯波特。一个月后,路易-拿破仑的父亲也逝世了,他因此成为波拿巴家族的绝对继承人。\n\n返回法国\n1848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国王路易-菲利普一世的七月王朝倒台,被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取代,路易-拿破仑亦因此得以回国。回到法国后,临时政府却以莫须有的理由将其递解出境,路易-拿破仑唯有再次回到英国。其间他自愿参与了特别警察部队,镇压宪章运动。同时间,拉马丁在法国提出了一个法案,旨在永久禁止昔日王室成员回到法国,但最终被议会否决。同年四月,路易-拿破仑再次回国并获选为巴黎市议员。他没有政务上面投入多少精力,也没有给同僚留下深刻印象。路易-拿破仑大半生都在国外生活,讲法文带有德国口音。同年六月,巴黎爆发了工人起义,遭到临时政府军血腥镇压。时任临时政府元首、七月王朝军官出身的卡芬雅克的形象因此严重受损,为其于行宪后大选惨败予路易-拿破仑埋下伏线。\n\n出任总统\n宪法出炉后,总统选举随即在1848年12月10日展开。路易-拿破仑意外地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以5,600,000票击败了1,500,000票的卡芬雅克。他以重建秩序,创建强力政府,建立社会保障,整理整个社会,重建国家荣誉为宣传焦点。波旁王朝遗老、奥尔良王朝成员和旧贵族等君主主义者都支持路易-拿破仑,因为他是一个“比较不差的”候选人,认为他会重建秩序,稳定动荡不安的国家,阻止共产主义者夺权。部分资本家受到他的进步主义经济主张所吸引,也和前者一样支持他。不过,他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法国人数最多的阶层:农民阶层。农民认为他可以和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一样,重振法国的声威,稳定动荡不安的局势。路易-拿破仑在担任总统期间,自称为“亲王总统”。\n路易-拿破仑虽然当选了总统,但是,他上任后要面对一个由君主主义者所操控的议会,这群人视他的管治时期为过渡到复辟时期的桥梁。他上任第一年,施政小心谨慎,任命中间偏右的秩序党成员为官员,避免和保守派占据的议会发生冲突。路易-拿破仑通过支持教宗重建世俗管治,来拉拢天主教派成员。同时间,他又通过推动教宗进行自由主义改革,来拉拢世俗派。1851年,路易-拿破仑又通过了法卢法,重建天主教会在教育制度当中的影响力。\n他游说议会修改宪法,允许他连任总统,声称四年时间不足以让他完成政治和经济改革。由君主主义所操控的议会拒绝了这一要求。\n1850年,议会通过了一个新的选举法,限制了普选权,也缩短了总统任期,由四年改为三年。很多低下阶层因此被禠夺了投票资格。路易-拿破仑抓住机会,利用低下阶层来消灭政敌。他拉拢亲信,争取军队支持,巡游全国发表演说谴责议会,并声称自己是普选权的保护者。\n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后,他运用情妇霍华德资金,在拿破仑一世登基47周年,亦即1851年12月2日发动了政变。他之前的支持者雨果对他大感失望,决定流亡海外,不断发表批评他的言论。路易-拿破仑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在1852年1月22日没收了奥尔良王朝成员的所有财产。\n\n登基称帝\n独裁帝国时期\n政变后,新宪法出炉,在表面上保留了民选议会,重建了普选权。同时间,议会扩大了总统的权力,延长了总统的任期。同月20日至21日期间,全国举行了一次公投,结果显示92%的投票者都支持新宪法。议会很快就变成了“橡皮图章”,形同虚设,实权完全由路易-拿破仑所掌握。\n新宪法通过后不久,路易-拿破仑就准备称帝。为了取得合法性,参议院在次年,也就是1852年的11月20日至21日,在全国举行了另一次公投。结果,97%的人都支持路易-拿破仑称帝。于是,他就在政变一周年纪念日、拿破仑一世登基第48周年纪念日称帝。他在有名无实的拿破仑二世之后,建尊号为拿破仑三世。同年,他开始将政治犯和罪犯运往各种流放地,如魔鬼岛或新喀里多尼亚。\n拿破仑三世登基后,就开始物色妻子,以为他诞下合法子嗣。欧洲大部分王室都不愿意和又一次暴发户的波拿巴家族联婚。他曾经试探瑞典的卡罗拉郡主和霍恩洛厄-朗根堡的阿德海德,但是,遭到了对方的断然拒绝。拿破仑唯有降低要求,最后选了有苏格兰血统的西班牙女贵族欧仁妮为妻。几年后,欧仁妮就为他诞下了皇太子拿破仑·欧仁(后被波拿巴主义者称为“拿破仑四世”)。\n拿破仑三世的反对者在1855年4月和1858年1月两次刺杀他,都未获成功。\n拿破仑三世在1860年之前,都在实行独裁统治,他利用审查制度来阻止反对自己声音蔓延,操纵各地选举,剥夺议会实权。\n\n自由帝国时期\n扩大立法机构权力\n1860年之后,拿破仑三世开始对反对派让步。他允许议会自由举行辩论,出版会议记录,放宽审查制度,更在1869年任命自由派成员奥利维耶为首相。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自由帝国”时期。拿破仑三世作出让步的原因是,他的人气开始下降。而他人气下降的原因是,他不但对意大利发动了战争,而且和英国签署了商业条约。他想重振议会,扶植一个政党,并通过这个政党,间接地进行管治。两大政治阵型都视之为扩大权力的良机。拿破仑三世进行大规模工程,推行野心勃勃的外交政策,令法国政府迅速负上巨额债务。政府赤字高达1000万法郎,负债接近10亿法郎。拿破仑三世虽然掌有财政实权,但却没有能力处理财政事务。他要重振商界信心,将部分责任交给议会。拿破仑因此放弃了议会休会期间自由举债的权力,同意预算案应该逐项投票表决。不过,他保留了逐项逐项修改预算案的权力,以免财政大权完全落入议员掌中。此举激怒了不少议员。各种各样的反对派组成了一个政治联盟,成员包括不满教宗政策的天主教徒、正统主义者、奥尔良主义者、保护主义者和部分共和主义者。外交政策遭到失败进一步破坏了拿破仑三世的地位。\n\n社会及经济政策\n拿破仑三世希望他能留下一个开明社会工程师的形象,在他在位期间,法国产业迅速现代化。法国在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工业化发展,对商人和劳工来说都是相当有吸引力的。工程人员依照奥斯曼男爵的计划,改造巴黎,拆除贫民窟,拓宽道路。劳动工人迁居市郊,在当地工厂出售劳动力。信仰圣西门主义的人是拿破仑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他们称拿破仑三世为“社会主义皇帝”。圣西门主义者当时设立了一种新式储蓄机构,信贷动产,向公众出售股份,并将得来的资金用于产业投资之上,引发了经济快速发展。\n第二帝国时期,是法国第一个将“经济目标清楚地摆在第一位”的时期。拿破仑三世促进自由贸易,降低贷款利息,进行基础建设,以确保国内经济繁荣发展。他和奥斯曼男爵、佩尔西尼公爵一样,认为赤字所造成的的负面影响,将会被后来所产生的效益抵消。拿破仑三世致力于打破贸易壁垒,这在法国历史上是少有的。\n上述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淘金热增加了欧洲的货币供应。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大量出生的人开始成年促进了第二帝国的早期经济。货币供应增加,物价稳定上升,吸引了公司进行资本投资。全国铁路长度在19世纪50年代,由3,000公里延长到16,000公里,提高了矿井和工厂的生产效率。55条小型铁路合并为六条大型铁路。在海上运输方面,新式铁制蒸汽船取代了传统的木制帆船。苏伊士运河也在雷赛布的主持之下,由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建成,开始了全球航运贸易的新篇章。\n\n阿尔及利亚\n19世纪30年代,阿尔及利亚开始接受法国统治。拿破仑三世和之前的政府首脑相比,对阿尔及利亚土著更加有同情心。他遏制了欧洲人迁往内陆的浪潮,将他们的居住区域,限定在海岸地带之内。拿破仑三世又释放了当地叛军的首领卡迪尔,并且向他每年发放一笔150,000法郎的养老金。他准许穆斯林教徒以理论上平等的地位参军,加入政府机构,移民法国。穆斯林教徒甚至可以拥有公民权,不过这样做要遵守《法国民法典》,不承认伊斯兰教法法庭。一些愤怒的穆斯林教徒将他的做法解读为,取得公民权,需要放弃信仰。\n拿破仑三世最有影响力的阿尔及利亚政策是改变土地产权制度。这一做法表面是出于好意,但实际上破坏了当地传统的土地管理制度,夺走了很多土著的土地。他放弃了国家对部落土地的产权,支持政府���三代人之内,将部落产权拆解为个人产权。大部分被划为公共产权的土地,都被移民占用,而当地的法国官员又倾向于这些移民,这破坏了拿破仑的政策。法国官员任命部落首领,最重视的是亲法程度,而不是影响力。不少部落首领上任后立即出售了部落的土地。\n\n外交政策\n拿破仑三世在1852年,于波尔多发表的演说中声称“帝国,意味着和平”,表明法国不会为了扩张领土而进攻他国,释除了他国的疑虑。不过,他也表示,他决心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为法国带来力量和荣誉。同时间,他还对其他列强发出警告,声称他不会容忍他们威胁法国的邻国。拿破仑三世也是“民族主义政策”的推动者,希望自己协助其他地区的民族主义者,合并小国,建立一个个统一的民族国家。不过,他这样做没有考虑到法国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他受到伯父拿破仑一世的影响。在《圣赫勒拿回忆录》当中,拿破仑一世就表达过建立统一的意大利,和欧洲统合的愿望。上述因素令拿破仑三世采取了风险极高的外交策略。不过,当中仍然有一些务实的成份。\n\n英法关系\n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英法关系并不紧密。在1846年至1865年间,先后担任过外务大臣和首相的巴麦尊勋爵力图维持欧洲均势。因此,英国甚少与法国合作。1859年,英国曾担心法国入侵英国。巴麦尊勋爵没有在美国内战当中支持采取攻击姿态的拿破仑三世。\n\n克里米亚战争\n拿破仑三世挑战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影响力,最终令两国之间爆发战争。他在战争当中和英国联手作战。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在战后得到提高。克里米亚战争是继拿破仑战争之后,列强之间爆发的首场战争,标志着维持和平的联盟制度在半个世纪后开始瓦解。这一场战争也结束了欧洲协调和四国同盟。1856年巴黎和会召开的时候,法国在外交方面达到了高峰。战争的结果,令拿破仑三世等人更加支持欧洲各地的民族主义者,以重新划分欧洲的版图。\n\n亚洲\n1857年,拿破仑三世在英国和波斯之间进行调停工作,促使双方在3月签署巴黎和约。\n在东南亚方面,拿破仑三世向建立印度支那殖民地迈出了第一步。1858年,他批准热诺伊利率领舰队远征大越(越南),目的是为受到迫害的法国传教士作出报复,以及迫使当地政府接受法国影响。拿破仑三世认为,法国如果不在东亚建立影响力,最终就会沦为二流国家。而且,法国人肩负着传播文明的使命。\n1861年,法军全面进攻安南。1862年,战争结束,大越被迫将三个南部省份割让给法国,法国人称这一地区为交趾支那。大越同时开放三个通商口岸,允许法国战舰自由出入柬埔寨水域,给予法国传教士行动自由,并且赔偿法国军费。但是,法国并没有介入大越东京爆发的越南裔基督教徒起义,任由当地政府镇压起义者,导致上千名基督徒被人杀害,引起了传教士的不满。\n在中国方面,法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当中,与英国联手进军北京,火烧圆明园。中国被迫在贸易权利方面,作出更多让步,同时准许西方船只驶入长江、给予基督徒平等地位、向英法交出巨额赔款。法国介入越南事务,为法国提供了对华施加影响力的平台。华南最终成为法国的势力范围。\n1866年,朝鲜兴宣大院君李昰应杀害多名法国传教士。为了惩罚朝鲜,驻华法国外交官,在未经巴黎批准的情况下,派出海军武装介入当地事务,却遭到了失败,结果,法国的影响力在当地下降。\n1867年,法国向日本江户幕府派出军事代表团,以协助幕府推行军事改革。\n\n意大利\n拿破仑三世担任总统时,曾派出军队远征罗马,推翻罗马共和国,恢复教宗管治。此举为他赢得了天主教徒的支持。然而,国会却认为他的行动违反了宪法第五章,准备弹劾拿破仑三世。天主教徒虽然支持他介入意大利事务,但是,却不支持他本人,他们一直希望有朝一日“正统”的波旁王朝能够重登王位,所以,他们也借机削弱他的政治地位。对拿破仑而言十分幸运的是,弹劾案最终未能通过。\n拿破仑三世一面满足国内反动势力,一面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势力。他派出使节与马志尼进行谈判。“未来皇帝在一开始,就面对重重困难;他不想冒犯法国的天主教徒”但又支持“意大利的革命党人-这是两个相互矛盾的目标”。拿破仑三世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者的现实原因是,他想迫使奥地利交出伦巴第和威尼斯。他反感奥地利,奥地利在他眼中代表着反动主义、正统主义,是欧洲民族自决的障碍。拿破仑三世支持意大利民族主义��,既满足了自己,也满足了国内的自由派和左派。但是,他又在同一时间内,支持教宗,以维持保守派和天主教徒对自己的支持。由此可见,他的意大利政策是矛盾重重的。\n1859年4月,拿破仑三世和撒丁-皮埃蒙特王国首相加富尔伯爵达成秘密协定:法国以得到萨伏伊和尼斯为条件,帮助撒丁-皮埃蒙特将奥地利势力逐出亚平宁半岛,统一意大利。同年,他向奥地利发动战争,在马真塔战役和索尔弗利诺战役中击败了奥军,结果,奥地利向撒丁-皮埃蒙特王国割让伦巴第地区。就在此时,拿破仑三世决定不再介入意大利事务。此举为时已晚,不能阻挡意大利统一的步伐。他帮助撒丁-皮埃蒙特王国的举动,令国内的天主教徒开始反对他。拿破仑三世企图通过驻兵罗马来纠正这一错误。但这一错误已经无法挽回,他此后也不再推行倾向于天主教会的政策,他甚至在1863年,任命杜尔伟为教育部长,世俗化教育制度。法国驻军在普法战争爆发时,撤离罗马。\n\n美洲计划\n拿破仑制定了一个美洲计划,计划的重点有三个,第一个是承认美国内战中的美利坚联盟国,并且与之结盟。第二个是介入拉丁美洲事务,在当地建立君主制国家,并且增加与拉丁美洲的贸易来往。第三个是控制墨西哥,建立以马西米连诺一世为首的墨西哥帝国,当作拉丁美洲和联盟国之间的缓冲国。\n\n墨西哥\n法国军事介入墨西哥是拿破仑三世推行冒险主义外交政策的例子之一。他以墨西哥欠下外交债务为由,介入墨西哥事务,企图在北美建立一个君主制国家。这一计划得到了反对世俗主义的墨西哥保守派支持。以门罗主义为宗旨的美国,因为身陷内战,无力理会外务。拿破仑三世希望联盟国最终能够胜出内战,并且认为,得胜的联盟国会接受墨西哥新政府。\n实现这一计划,障碍重重。1862年5月5日,法国军队在普埃布拉战役,被武器落后的墨西哥军队击败。这是法国军队在滑铁卢战役以后第一次战败。全世界为之震惊,鼓舞了墨西哥人继续作战。在往后五年里,墨西哥人一直在进行游击战。\n1863年,拿破仑三世在墨西哥保守派的支持下,将一个来自哈布斯堡家族的马西米连诺一世扶上皇位,墨西哥共和派在法国军队的进攻之下,被迫撤出城市,在乡间继续进行抵抗活动。\n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联邦取胜。美国政府作出实际行动,支持反抗军,除了向他们提供武器之外,美国政府还派遣战舰到墨西哥海域设立封锁线,以防法国驻军得到支援。持续不断的游击战对法军造成的损失不断扩大。美国威胁法国,要求法国撤兵,否则军事介入墨西哥。拿破仑三世因此在1866年撤兵。共和派在次年就推翻了马西米连诺一世,并且在同年6月19日处决了皇帝。在此之前,拿破仑三世曾劝吁马西米连诺一世,请求他离开墨西哥,但遭到后者拒绝。军事介入失败,马西米连诺一世遇害,令拿破仑三世蒙羞,遭到全欧洲批评。不过,书信显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一世和拿破仑三世早就警告过马西米连诺一世,不要依赖欧洲的势力。欧仁妮皇后也因为插手朝政的原因,被人批评。\n拿破仑三世国王和欧仁妮皇后在杜伊勒里宫会见了墨西哥皇后比利时的夏洛特。夏洛特请求拿破仑提供支援,遭到拒绝。她随后患上了精神病。\n\n美国\n19世纪60年代初,拿破仑三世的计划已经基本实现,兵败滑铁卢的耻辱已经消除,法国再度成为欧洲大陆的军事强权。\n拿破仑三世在美国内战初期,支持美利坚联盟国。联邦警告他,他如果承认联盟国,联邦就向他宣战。拿破仑三世没有因此而让步,相反,他继续慢慢倾向联盟,因为联邦对联盟的封锁,已经重创了法国的纺织业。1862年,拿破仑三世私底下会见了联盟的外交官员,令后者有了希望。然而,他却不敢在没有英国支持的情况下,独自承认联盟。联盟官员最终意识到外国不可能介入内战。1863年,联盟以英法使节劝吁其国民不要入伍为由,驱逐了英法使节。\n\n普鲁士\n对拿破仑三世来说,更加危险的威胁迫在眉睫。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地位,在普鲁士在普奥战争中大胜奥地利之后,开始动摇。他年轻时加入过烧炭党,之前又帮助过萨丁尼亚王国,所以,他不能在战争中和奥地利结盟,结果,普鲁士成为了法国的最大威胁。他在战争爆发之前,向德国总理俾斯麦承诺会保持中立的原因是,他以为会有人调停战争,又或者是奥地利会胜出。拿破仑三世也没有借机要求普鲁士接受法国扩张领土。他只要求普鲁士在战后接受法国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法国一无所获,普鲁士却不断壮大。部分历史学家认为,拿破仑三世此时的健康状况较差,因此无法作出决策。\n1867年,拿破仑三世企图通过购买卢森堡来改正错误,普鲁士随即以武力威胁法国放弃计划。卢森堡危机最终以法国签署伦敦条约,放弃卢森堡主权结束。\n\n普法战争\n外交战略失误,最终使拿破仑付出代价。1870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堂兄利奥波德有意一取西班牙国王宝座。拿破仑三世不想腹背受敌,要求利奥波德打消念头。威廉一世见局势紧张,便公开表示,不再支持堂兄为王。拿破仑三世随后要求霍亨索伦王朝首长威廉一世保证,不会有其他霍亨索伦家族的成员登上西班牙王位,其无礼态度,令威廉一世惊讶。威廉一世在会见法国大使后,写了一篇内容宛转的电报,拒绝了拿破仑三世的要求。但是,俾斯麦为了激怒拿破仑三世,修改了电报的措辞,令法国舆论哗然,普法战争因此爆发。\n拿破仑三世和法国将军在开战之时,都有大获全胜的信心。拿破仑三世犯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错误,那就是将组织混乱的军队的指挥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也没有指挥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经验,精神也经常出现问题。他不听建议,结果,法军在多场重要战役中战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普军长驱直入。拿破仑三世不肯回到巴黎,也不肯交出兵权。1870年9月2日,他在色当会战中被普军俘虏。两日后,拿破仑三世战败的消息传到巴黎,9月4日共和主义者成立了国防政府,即后来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9月7日,在巴黎皇宫本来为出征的拿破仑三世摄政的欧仁妮皇后出逃英国,第二帝国覆亡。\n战争为法国带来了灾难,却为德意志地区带来了一个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帝国成立后,迅速取代了法国陆上强权的地位。\n\n晚年\n被俘六个月后,拿破仑三世获准和妻儿一起流亡到英国。他在奇斯尔赫斯特卡姆登宫渡过余生。1873年1月9日,拿破仑三世在治疗膀胱结石时逝世。他一直感到内疚、痛苦,备受困扰。拿破仑在弥留之际,对身边的医生说:“你当时在色当吗?”\n拿破仑三世起初葬于当地的天主教教堂圣玛丽。当他的独子战死后,欧仁妮决定要修建一座修道院。隐修士全部来自刚刚通过反神职人员法的法国。拿破仑三世的妻儿都葬于这个修道院。游客参观这个修院时,可以见到三人的棺木。2007年,法国政府准备将拿破仑三世的棺木运返法国,但计划最终因为隐修士的反对,而未能实现。1975年,皇家文艺学会在他位于伦敦圣詹姆斯国王街的旧居,装上了蓝色牌匾。\n\n私人生活\n拿破仑三世一直都是一名花花公子,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行为:“主动出击的通常是男人。我却不然,我一般都是防御那一方,而且经常投降。”他的情妇为数不少。拿破仑三世的社交秘书在他在位期间,经常安排他喜欢的女子与他幽会。他的风流事令他无法集中注意力来处理国务,也损害了他与妻子的关系,甚至损害了他在欧洲其他王室当中的形象。曾与拿破仑三世传出绯闻的女子有:\n\n玛蒂尔德\n希斯\n韦尔若\n菲利克斯\n霍华德\n瓦莱夫斯卡\n包法利\n梅西·阿让托\n奥尔多尼\n欧仁妮在亲友的建议下,在婚前限制了拿破仑三世。他婚后不久,就再度拈花惹草。\n拿破仑三世四十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出现各种疾病,包括肾病、膀胱结石、慢性膀胱病、前列腺炎、关节炎、痛风和肥胖。\n\n轶事\n拿破仑三世据说是一个烟瘾很大的人,每天至少要抽掉50根烟(不包括雪茄在内)。在之后的第三共和国时期,民间给他取了第二个绰号“香烟男”。\n\n影响\n改造巴黎,是拿破仑三世对后世的其中一个重要影响。这一计划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叛军,利用巴黎狭小、古旧的街道,设置路障,挑战政府,但这不是他改造巴黎的主要原因。他提出这一计划,是为了现代化巴黎。拿破仑三世希望能通过以下措施,提升巴黎的卫生状况和生活品质:建造一个现代化的污水处理系统,改善卫生;设计出一种新的住宅,以容纳更多居民;在全市兴建公园。他在全市兴建了三个大型公园:布洛涅、文森、肖蒙山,以免基层市民在星期日,只能去酒馆渡日。拿破仑三世拆除了大量建筑,并且以宽敞的大道,代替蜿蜒的小巷。这个由奥斯曼男爵主持的计划,最终使巴黎成为了一个由林荫大道和绿地公园组成的城市。\n梅里美、杜克在拿破仑三世的支持之下,修复了众多在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的著名中古建筑。当中包括:巴黎圣母院、圣弥额尔山���卡尔卡松、韦兹莱隐修院和罗克塔亚德城堡。\n共和时期的法国人,大多只会记得拿破仑三世在位期间的独裁作风,不会像今天的学者一样,记得他在位期间,法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他流亡英国时,对当地的工业革命印象深刻,所以当政后,专注于发展国家经济。拿破仑三世被认为是法国第一个将经济放在头位的管治者。\n拿破仑三世热衷于“改变世界政治地图”,会为达到目标铤而走险。他奉行的军事冒险主义,不但给予了欧洲协调致命一击,也促进了法国军事武器改良。法国陆军在1853年设计的一款革命性野战火炮,别名就是皇帝之炮。并创立法国国立军校——圣西尔军校,为日后扩张法籣西殖民帝国于世界开疆辟土建立贡献,比如中南半岛和西非均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且也创立今仍世界闻名的法军外籍兵团,驻防于世界各地近十军营,为维持法国的全球影响力奠定基础。\n拿破仑三世的名声远不如他的伯父拿破仑一世那样高。雨果将他描绘为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 - “渺小的拿破仑”,和他的伯父 - 军事、政治的天才“伟大的拿破仑”形成对比。马克思也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当中讽刺拿破仑:“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他忘记补充一点: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拿破仑三世经常被认为是一个专制独裁,却没有能力的领袖,在海外进行军事冒险,最终为法国带来灾难。\n历史学家强调,他关注基层人民。拿破仑三世的著作“消灭贫穷”在1848年的大选中,为他赢得了工人的支持。他在位期间,致力于改善基层的工作环境,为此,他违反了正统的自由放任,运用国家资源和影响力来达到目的。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在1864年,不顾大商企的反对,赋予工人罢工权。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瑟伯恩认为,拿破仑三世是“第一个现代的布尔乔亚管治者”,将广受支持的运动和中央集权的布尔乔亚管治结合为一体。瑟伯恩还认为,这种管治模式,一旦遇到外部危机就会僵化,最终瓦解。\n\n著作\n他一生当中,曾写下多部著作,包括拿破仑思想和一部有关恺撒的书籍,他在书中用恺撒比喻自己和伯父拿破仑一世。除此之外,他还写过一系列文章,包括有关炮兵的军事文章,有关电磁学的科学文章,有关苏格兰国王斯图亚特的历史文章和讨论建造尼加拉瓜运河的可行性的学术文章。\n\n祖先\n参见\n\n拿破仑四世\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049", "title": "都江堰市", "text": "都江堰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上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缘,岷江流入成都平原的出山口。都江堰以及道教圣地青城山在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都江堰市也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因靠近震源地而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创,震后都江堰市出台全方面的灾后重建总体规划,2009年经济已恢复并超过震前水平,常住人口约71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幸福街道都江堰大道。\n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历史悠久,在1988年以都江堰而易名为都江堰市至今。修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为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n\n历史\n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时秦国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朝合并为灌州,明朝降州置灌县。\n1988年5月,经中国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n2008年5月12日,都江堰市在汶川大地震中为极重灾区,城市遭到毁灭性破坏,有超过三千人遇难。\n\n人口\n2020年末,根据成都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都江堰市常住人口为710056人,男性人口占比48.74%,女性人口占比51.26%,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12.5%,15-59岁占比63.46%,60岁以上占比24.04%,65岁以上占比18.82%。\n\n地理\n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西北为山地,东南距成都市48公里。介于东经103°25'42\"~103°47',北纬30°44'54\"~31°22'9\"之间。东西宽54公里,南北长68公里,都江堰市总面积1,208平方千米。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出山进入平原处,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工程“深淘滩、低作堰”,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岷江经此枢纽后,除金马河继续为干流外,另分了六条河流灌溉农田,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繁荣基石,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n\n气候\n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 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n\n行政区划\n都江堰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5个镇:\n奎光塔街道、​幸福街道、​灌口街道、​银杏街道、​玉堂街道、​蒲阳街道、​聚源镇、​天马镇、​石羊镇、​青城山镇和​龙池镇。\n\n区划沿革\n1999年,都江堰市辖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n2004年9月8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城镇并入青城山镇,麻溪乡并入紫坪铺镇,金凤乡并入蒲阳镇,驾虹乡并入胥家镇,土桥乡并入崇义镇,沿江乡并入柳街镇,徐渡乡并入石羊镇,大乐乡并入安龙镇,两河乡并入大观镇。\n2014年2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都江堰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撤销紫坪铺镇、虹口乡和翠月湖镇,将紫坪铺镇和虹口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龙池镇管辖,将翠月湖镇所辖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辖。 将中兴镇沿江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青城山镇管理,将胥家镇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5个社区和蒲阳镇上游、壹街、尚阳3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灌口镇管理,将聚源镇张家湾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幸福镇管辖。 撤销灌口镇和幸福镇,设置灌口、幸福、银杏、永丰、奎光塔5个街道办事处。 灌口街道办事处辖南桥、文庙、瑞莲、柳河、栏马桥、平义、灵岩、蒲阳路、建兴、紫东、玉带桥、太平、伏龙、西川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 幸福街道办事处辖观凤楼、翔凤桥、幸福、彩虹、岷江路、莲花、解放7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银杏街道办事处辖宁江、银杏、王家桥、高埂、百花、万岭、学府、锦绣、惠民、朝阳、高桥、上游、壹街、尚阳14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永丰街道办事处辖民丰、民主、永丰、石马、永寿、友爱、联盟、新联8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奎光塔街道办事处辖奎光塔、观江、龙潭湾、安青、安顺、金江、滨河、勤俭人家、张家湾9个社区所属行政区域。\n\n教育\n教育概况\n截止2014年6月,都江堰市有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成都东软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四川省轻工业学校)、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都江堰教育学院、成都大学分部、宁江职工大学等,有省属本科3所、省属中专3所,成都市属中专1所、技工学校4所,普通中学40所,职业高中2所,小学230所,在校学生8.6万名。其中都江堰中学为省级重点高中,���江堰市李冰中学为省级重点中学,徐渡职业高中为全国重点职业高中。\n\n高等学校\n中等教育\n交通\n都江堰因其位于成都平原往川西高原的关口位置,拥有西连松潘、茂县的松茂古道和东连成都的成灌驿道,自古以来就是川西高原乃至藏区与成都进行商贸和人员往来的节点,都江堰也较早拥有了向东通往成都、向西连接阿坝各地的公路网。2008年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在灾后重建中建立了连接成都市区与川西各旅游景点的高速公路、快速铁路网络,还有现代有轨电车与登山铁道正在修建。\n\n公路交通\n国道\n213国道\n 317国道\n 350国道\n\n高速公路\n蓉昌高速:成灌高速(2000)、都汶高速(2012)\n 德都高速(2021)\n 成都都市圈环线高速:蒲都高速(2020)\n\n发展历史\n1913年,都江堰连接成都市区的成灌马路动工,该路在1926年建成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可供机动车通行的标准公路。成灌马路长53.6公里,宽5-6米。后来,又陆续建成沙西路、成青旅游通道、西源大道等主干道、快速路网络;2000年,都江堰通往成都市区的成灌高速建成通车。\n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连通内外的道路网络受到严重影响,但灾后重建亦加速了都江堰的道路交通提升。2009年,都江堰向西连接汶川地震震中映秀镇的都汶高速都江堰至映秀段完成排险并建成通车;全线亦于2012年建成,并与汶马高速相连,继续向西通达马尔康。\n随着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推进,都江堰亦被纳入成都都市圈高速环线建设。其中,蒲江-都江堰段于2020年建成通车,德阳-都江堰段于2021年建成通车。至此,都江堰形成了十字形的高速路网络,以及多条平行连接成都市区的快速路网络。\n\n铁路交通\n普通铁路\n成汶铁路:蒲阳站\n\n快速铁路\n成灌铁路:崇义站(预留)、聚源站、都江堰站、中兴站(预留)、青城山站\n成灌铁路离堆支线:迎宾路站、李冰广场站、离堆公园站\n\n发展历史\n1966年,连接成都青白江与都江堰的成汶铁路通车。该线路原本计划延伸至汶川,后因地形过于复杂而仅完工青白江-蒲阳段。成汶铁路连接成都市青白江区、彭州市和都江堰市,经宝成铁路接入成都站,在建成后一度成为都江堰重要的客货运输通道。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成汶铁路年均货运量19万吨、客运量8万人次。2008年汶川地震中,成汶铁路受到严重破坏。后经修复,至今仍发挥货运作用。\n2008年汶川地震后,成灌铁路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开通运营。该线路起于成都站,经郫都区到达都江堰市,并向南延伸至青城山站,是中国大陆首条国铁制式的电气化市郊铁路。该线路将都江堰市到成都市区的旅行时间缩减到半小时以内;2013年,离堆支线开通,线路以地下形式到达离堆广场站,可直达都江堰景区。2021年,成灌铁路完成公交化改造,上线“天府号”CRH6A-A列车高密度公交化运营,并支持“天府通”公交卡等多元支付方式。\n2020年,都江堰经汶川到四姑娘山的山地齿轨铁路都四铁路开工,预计2026年建成。该线路从都江堰市区出发,经汶川映秀和卧龙自然保护区抵达四姑娘山风景区。都四铁路全长123.18公里,轨距1000毫米,采用齿轨列车技术,设计时速120km/h。\n在未来,都江堰亦规划有成灌铁路自青城山站向南延伸形成成都外环铁路、以及向东对接成都地铁19号线的成都轨道交通S9号线。\n\n市内公共交通\n常规公交\n都江堰现有公交线路26条,基本覆盖都江堰城区内全境以及重要旅游景点。\n\n有轨电车\n都江堰在建一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命名为都江堰M-TR旅游客运专线,计划2023年11月开通运营。该线包括长14.2公里、连接都江堰景区、成都融创文旅城和青城山景区的主线,长2.4公里、连接熊猫谷景区的熊猫谷支线和长3.4公里,连接成灌铁路都江堰站与都江堰市中心的都江堰支线。全线设置28座车站、2处停车场和1处车辆段,采用与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相同的阿尔斯通CITADIS 302五编组100%低地板有轨电车,最高运行速度70km/h。\n\n经济\n都江堰经济以旅游业为主导,发展出以第三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区域经济。2020年,都江堰市地区生产总值441.7亿元人民币,三次产业结构比8.3:33.1:58.6,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过半。\n2015年,全年GDP达到275.38亿,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主。\n\n农业\n截至2021年,都江堰年粮食总播面积22.03万亩,粮食产量19.05万吨,蔬菜和食用菌产量28.59万吨,生猪出栏22.12万头,农业总产值63.05亿元。都江堰农业依靠紧邻成都的区位条件,定位为都市现代农业,为毗邻成都都市圈提供生鲜农产��保障。都江堰以蔬果种植、中药材、冷水鱼和茶叶种植为农业特色产业,有川芎、猕猴桃、茶叶、方竹笋、厚朴五个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猕猴桃还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21年出口量11万千克。\n都江堰农业布局包括沿龙门山脉、以青城山为核心的“青山药谷”中药材产地和以都江堰灌区为核心的粮食蔬果种植区。都江堰还依靠灌区的林盘农业景观,融合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推动农业和旅游业协调发展,并建立了四川省首个田园综合体“天府源”。\n\n工业\n都江堰工业以机械制造业、材料产业、旅游装备和休闲食品生产为主,2020年产业增加值146.27亿元人民币,贡献税收超10亿元人民币,是都江堰市主要的税收来源。\n都江堰在汶川地震前以成汶铁路蒲阳站为核心形成了工业集中发展区,并在2003年以承接中国东部产业迁移为背景建设成为川苏科技产业园,承接江苏省产业转移;2008年汶川地震后,上海市对于都江堰工业进行了系统性基础设施援建,并在2010年更名为都江堰经济开发区。2018年,都江堰在经开区基础上成立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后于2019年将蒲阳街道、向峨乡整体并入,成为都江堰市三大主要功能区之一。青城山旅游装备产业功能区总面积114亩,分为南北两区,北区在原有制造业基础上发展建材、精密机械、现代医药、健康食品制造业,南区发展旅游交通装备、户外装备、旅游低空飞行装备、旅游休闲食品制造、能源装备制造等产业,围绕旅游轨道交通、房车制造等产业引进完整产业链,并有元气森林、华都核能、纽塞特工业机器人等455家企业。\n\n服务业\n以旅游业为主的服务业是都江堰的支柱产业。2020年,都江堰第三产业增加值258.66亿元人民币,经济增长贡献率60.6%。其中,当年旅游业增加值97.17亿元人民币,接待游客2622万人次。都江堰拥有青城山-都江堰一处5A级景区,虹口、灌县古城两处4A级景区。\n都江堰-青城山景区为都江堰旅游业的核心支柱,其运营公司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的2019年全年收入达到1.095亿元人民币。但都江堰-青城山景区营业收入主要来自索道和观光车,经营项目单一。都江堰也面临游客消费低、不过夜等问题。\n2015年,都江堰开始谋划旅游业转型升级,并在当年与万达集团签订协议,于玉堂片区投资550亿元人民币开发万达文旅城,打造酒店、主题乐园、购物中心等为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后因万达受中国政府监管等缘故,都江堰万达文旅城被出售给融创文旅,并自2020年起逐步开业购物中心、水上乐园、室内滑雪场、主题乐园、会议中心和酒店等。此外,都江堰还借助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的市区街道打造特色街巷,结合灌县古城发展城市旅游;又依托林盘景观,进行乡村旅游开发,推动全域乡村旅游。\n除旅游业外,都江堰亦借助其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发展医疗康养产业,引入大量度假别墅和康养设施。都江堰-青城山保护区东侧被规划为大青城休闲旅游产业园区,规划多个医疗、养老、疗养设施。\n在零售业方面,都江堰结合旅游产业规划,建设青城山景区及毗邻奥特莱斯商圈、融创文旅城与熊猫谷商圈、都江堰景区及灌县古城商圈,打造六条主题文化街。2020年,都江堰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9亿元人民币,批发零售业商品销售额和住宿餐饮业营业额累计292.83亿元人民币。\n\n物产\n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药材、蚕桑等多种农产品,是国家发展茶叶、川芎、红梅、黄柏、杜仲、厚朴(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猕猴桃(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n野生植物2000多种,有川西植物园之称。\n辟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区。\n都江堰川芎: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都江堰市的川芎享誉国内外,被誉为“中国川芎之乡”。\n\n文化和旅游\n都江堰市以世界著名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千年无坝古堰堪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都江堰市有“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之美传。\n市境西部的青城山,是道教发祥地之一,也是正一道的祖庭,素有“青城天下幽”之称。前山上密布宫观,而后山则幽深古雅,保持了相当的原始风貌。目前,整个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被国务院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n名胜古迹有都江堰水利工程、二王庙、青城山等。\n\n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市\n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青城山—都江堰\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江堰\n\n文物保护单位\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0.5+0.5处:都江堰、奎光塔、青城山古建筑群、玉堂窑址、灵岩寺及千佛塔、灌口城隍庙、成都平原史前城址-芒城古城址、茶马古道-松茂古道。\n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宣威门古城墙、文庙及魁星阁、大观普照寺、三佛洞摩崖造像、蒲阳兴隆桥、懋功寺、青城山摩崖石刻、青城山建福宫。\n\n参见\n都江堰\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都江堰市人民政府"} +{"doc_id": "6055", "title": "曼尼托巴", "text": "马尼托巴省(英语、法语:Manitoba,/ˌmænɪˈtoʊbə/ MAN-ih-TOH-bə),简称曼省或缅省,加拿大一级行政区,草原三省之一(另外两个是亚伯达省和萨克其万省),也是加拿大人口第五多的省份,据估计约130万人。曼尼托巴省占地649,950平方公里(250,900平方英里),地貌地形种类丰富。 该省东部毗邻为安大略省、西部萨克其万省,北部努纳武特地区,西北部西北地区,南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除了英语之外,虽然在建省初期法语曾一度也是官方语言之一,但此规范已在19世纪末期时废除。马尼托巴省的标志是一头北美野牛(bison),野生水牛曾一度主宰该省境内的草原地带。如今的曼尼托巴省以农业与畜牧业为主,是加拿大最重要的粮谷仓地带。\n原住民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已经在曼尼托巴省居住了几千年。 直到17世纪末,毛皮贸易商抵达该地区,当时它是鲁珀特地区的一部分,属于1670年建立哈德逊湾公司。1867年,关于建立马尼托巴省的谈判导致了梅蒂人针对加拿大政府的武装起义,一场被称为红河叛乱的冲突。叛乱导致加拿大议会在1870年通过了《曼尼托巴法令》(Manitoba Act),标志着曼尼托巴省正式创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开始有大批移民到此定居。\n曼尼托巴的省会和最大的城市是温尼伯,同时也是省内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加拿大第八大人口普查区。 温尼伯市是省政府、马尼托巴立法议会和省法院的所在地。 全省五所大学中有四所和四支专业运动队都在温尼伯。\n其东北郊的温尼伯湖是加拿大境内第五大湖泊。\n\n词源\n马尼托巴这个词被学术界认为源于克里语,奥杰布瓦语或阿西尼博因语。克里语词源为manitou-wapow,奥杰布瓦语词源则是manidoobaa,都是“Manitou海峡,伟大精神”的意思。这个地方指的是马尼托巴湖中心现在称为The Narrows(狭地)的地方。 它也可能来自阿西尼伯因语的“大草原湖”。\n这个湖被法国探险家称为Lac des Prairies(草原之湖)。 托马斯·斯宾塞建议选择一个指代大湖的南部地区(manitoba)的名字来命名新共和国。梅蒂人领袖Louis Riel也选择了这个名字。在《1870年曼尼托巴法令》中,渥太华政府正式确认该名称。\n\n地理\n曼尼托巴省该省东部毗邻安大略省、西部接壤萨斯喀彻温省,北部努纳武特地区,西北部西北地区,南部美国北达科他州和明尼苏达州。东北部出海口为哈德逊湾,是唯一一个拥有海岸线的草原省,属大平原地区一部分。丘吉尔港是加拿大唯一的极地深水港,连接着北美和亚洲之间最短的航线。温尼伯湖是世界第十大淡水湖。哈德逊湾是世界第二大海湾。马尼托巴是大哈德逊湾流域的中心,曾经被称为鲁珀特地。 这是哈德逊湾公司的一个重要贸易区,许多河流和湖泊为利润丰厚的毛皮贸易提供了极好的机会。\n\n水文和地形\n曼尼托巴省有一个海岸线连接哈德逊湾,还有超过11万个湖泊 ,覆盖了约15.6%的地表面积,相当于101,593平方公里(39,225平方英里) 。马尼托巴的主要湖泊是马尼托巴湖,温尼伯戈西斯湖和温尼伯湖(世界上第十大淡水湖)。温尼伯湖东侧的一些传统土著土地和北方森林曾被提议申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n马尼托巴位于哈德逊湾流域盆地的中心,大量的水流入温尼伯湖,然后向北流入纳尔逊河进入哈德逊湾。这个盆地的河流向西直到山脉,向南直到美国,向东则进入安大略省。主要水道包括红河,阿西尼伯因河,纳尔逊河,温尼伯河,海斯河,白贝壳河和丘吉尔河。马尼托巴大部分适宜居住的南部地区由史前的阿加西兹冰川湖的冰川床发展而来。这个地区特别是红河谷有着平坦和肥沃的土地,退化的冰川在全省留下了各种丘陵和岩石地貌。\nBaldy mountain是该省最高峰的海拔832米(2,730英尺) ,哈德逊湾的海岸是海拔最低的。 雷丁山,彭比纳山,Sandilands省级森林和加拿大地盾也是该省的高海拔地区。该省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面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位于加拿大地盾的不规则花岗岩��上,包括白贝壳(whiteshell),Atikaki和Nopiming省级公园。\n世界上只有两片区域分布着黑土地,其中一个分布在欧亚大草原,从欧洲东部克罗地亚(斯拉沃尼亚),沿着多瑙河延伸到乌克兰东北部横跨黑土地区和俄罗斯南部进入中国东北平原,另一个位于北美,起源于马尼托巴省的加拿大大草原直到美国大平原南部的堪萨斯城。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曼尼托巴省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规模化的农业只存在于该省的南部地区,虽然在Carrot Valley地区(靠近帕斯The Pas)有谷物种植。 最常见的农业活动是畜牧业(34.6%),其次是各种谷物(19.0%)和油籽(7.9%)。 加拿大约有12%的农田位于马尼托巴。\n\n气候\n马尼托巴省有极端大陆性气候。 温度和降水一般从南向北减少,从东向西增加。马尼托巴远离山脉或大型水体,因此没有长期的影响。 由于大致平坦的地貌,它在一月和二月暴露于来自西北的寒冷北极高压空气团。 在夏天,墨西哥湾的暖湿空气向北移动,这时气团就会从美国南部进入曼省。 每年夏天温度可能超过30 °C(86 °F)许多次,潮湿和炎热天气的结合可以使湿热指数值达到45左右。 2007年,曼尼托巴省的卡曼记录到了高达53.0的湿热指数,是为加拿大有记录以来的第二高。 根据加拿大环境部,曼尼托巴拥有加拿大全年最晴朗天空,在夏天和冬天在各省份里排名第二。\n马尼托巴南部(包括温尼伯市)属于潮湿的大陆性气候带(柯本气候类型分类:Dfb)。这个区域是草原省最湿润的地区,降水适中。马尼托巴省西南部,虽然与马尼托巴省南部其他地区属于相同的气候分类,但是其更接近帕利斯三角的半干旱区域的内部。 该区域比马尼托巴省南部的其他地区更干燥也更容易发生旱灾。这个地区寒冷多风,在冬天和频繁的暴风雪由于草原景观的开放。夏季则温暖,时长适度,湿度中低,适宜居住。\n\n曼尼托巴南部位于龙卷风走廊的北部,龙卷风经常在此形成。2006年有记录的触地龙卷风达15起。在2007年6月22日和23日,发生了一系列的龙卷风触地事件,最大的一起龙卷风指数为F5的龙卷风破坏了部分Elie小镇(这也是加拿大有记录以来风力最强的龙卷风 )。\n该省北部(包括汤普森市)属于在亚寒带气候带(柯本气候分类为Dfc)。 这个地区具有漫长而极冷的冬天和短暂而温暖缺少降水的夏天。 冬天的平均气温度可低至−40 °C(−40 °F)。\n\n植物种群和动物种群\n马尼托巴省依据自然可以分为五个生态区:北方平原生态区(boreal plains),草原生态区(prairie),针叶林地盾生态区(taiga shield),北方地盾生态区(boreal shield)和哈德逊平原生态区(Hudson plains)。 其中的三个——针叶林地盾生态区,北方地盾生态区和哈德森平原生态区中包含了加拿大北方森林的部分,覆盖该省的东部,东南部和北部。\n森林覆盖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63,000平方公里(102,000平方英里),约总面积的48%。 树种包括松树(美国赤松,北美短叶松,北美乔松),云杉(白云杉,黑云杉),香脂冷杉,Tamarack(落叶松),杨树(Trembling Aspen,Balsam Poplar),桦树(White Birch,Swamp Birch)和小口袋北美香柏。\n该省有两个区域并不由森林为主。 东北角与哈德逊湾接壤的地方在林木线以上,属于苔原。高草草原曾经主导南中部和东南部地区,包括红河谷。西南地区属于混合草原草原。农业活动取代了大部分的自然草原,但草原仍然可以在公园和保护区看到; 值得注意的是西部草原的缘兰花属于濒危物种。\n马尼托巴省以北极熊出名, 邱吉尔通常被称为“北极熊的首都”。其他大型动物,包括驼鹿,白尾鹿,黑熊,美洲狮,猞猁和狼都是在全省是常见的,特别是在省级公园和国家公园。 在Narcisse附近有大量的红边袜带蛇。此外。这里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蛇类聚居地。\n马尼托巴的鸟类种类繁多,因其在两个主要迁徙路线上。其中392个确认的物种过境, 287个种在省内筑巢。 其中不乏大灰猫头鹰,省官方鸟和濒危的游隼。\n马尼托巴湖中有18种可供钓鱼的鱼种,特别是鳟鱼,狗鱼和似鲱月眼鱼及许多小型鱼类。\n\n历史\n第一民族和欧洲殖民者的定居\n一万年前的冰河时期,冰川开始逐渐退化,当时北美洲的原住民就进入了现在的曼尼托巴境内,冰川退化后最先暴露出来的地区是乌龟山地区(Turtle Mountain area) 。欧及布威人,克里人,甸尼族人,苏族人,曼丹人以及阿西尼伯因人在该省先后建立了定居点,还有其他部落的人进入该地区进行贸易。 在马尼托巴北部,人们开采石英矿用以制造箭头。 马尼托巴最初的农业出现在红河沿岸,在与欧洲殖民者接触之前种植玉米和其他农作物。\n1611年,亨利·哈德逊到达了哈德逊湾,是最早抵达曼尼托巴省的欧洲人之一,在回程的时候船上发生了两次叛乱,亨利被船员们流放到北美海域,从此下落不明。第一个到达现在中部和南部马尼托巴的欧洲人是托马斯爵士,他在1612年沿着尼尔森河逆流而上去温尼伯湖,尝试对哈德逊进行搜救,但无功而返。当英国贸易船Nonsuch号在1668-1669年期间驶入哈德逊湾,成为第一艘到达该地区的贸易船。 这次航程标志着了哈德逊湾公司的成立,英国政府通过该公司完全控制了整个哈德逊湾流域。 这个流域被命名为鲁珀特地,以纪念鲁珀特王子,他曾大力资助哈德逊湾公司 ,并使该公司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都从事著当地的皮毛贸易。1684年,哈德森湾公司原始堡垒建成后克工厂也随之成立,尼尔森堡(建于1682年),后来被竞争对手——法国商人摧毁。\n法国军官、探险家皮埃尔·戈尔捷德瓦雷讷为了帮助法国开辟新的贸易区,在1730年代探索了红河谷。随着法国的探险家进入该地区,一家位于蒙特利尔的公司——西北公司,开始与加拿大原住民梅蒂人贸易。 西北公司和哈德逊湾公司都建立了毛皮交易站; 两家公司在马尼托巴南部相互竞争,偶尔还会发生暴力冲突。直到这个两家公司在1821年合并(温尼伯的哈德逊湾公司档案记录了这个时代的历史)。\n当时的英国——大不列颠王国于1763年击败法国取得七年战争北美战场的胜利后巩固了固有领土(曼尼托巴),这场从1754年爆发一直持续到1763年的战争在北美也被称为英法北美战争( French and Indian War )。1812年,贵族Selkirk与哈德逊湾公司达成协议,在现在位于温尼伯市中心北部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农耕区和定居点,这导致了英国殖民者(代表哈德逊湾公司)和混血梅蒂人(代表西北公司)之间的冲突。 包括总督在内的二十名殖民者和一个梅蒂人在1816年在七株橡树之战中丧生。 1867年,托马斯·斯彭斯自封为\"马尼托巴共和国\"总统,并自立议会。由于未能获得承认,后来转为旨在建立曼尼托巴省的议会效力。到1870年,哈德逊湾公司把此领地出售给加拿大政府。1870年5月12日,曼尼托巴省正式成立。但领地只局限于今日曼省南部。一直到1912年5月15日,全省今日的领地规模才正式确立。\n\n联邦时代\n1869年,鲁珀特地被哈德逊湾公司移交给加拿大,并被纳入西北地区。对梅蒂人的忽视导致梅蒂人的领导人路易·瑞尔在红河叛乱期间建立了一个地方性临时政府。作为回应,时任总理约翰·麦克唐纳在加拿大下议院中提出了“曼尼托巴法案”,该法案被授予王室同意书,曼尼托巴省于1870年作为一个省并入加拿大。 因为叛乱,路易·瑞尔被英国军官Garnet Wolseley追缉,从此流亡。 加拿大政府阻止梅蒂人试图获得的土地。 面对来自安大略省持有种族主义思想的大量白人定居者,很多梅蒂人迁移到了萨斯喀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n\n现代\n1911年开始,温尼伯成为加拿大第三大城市,直到20世纪20年代被温哥华超越。 20世纪初,城市由于涌入大量的外部投资者和移民开始迅速扩张、繁荣。 随着1914年巴拿马运河的开通,20世纪10年代后期的温尼伯人口的增长率开始下降。由于贸易不再依赖大陆铁路运输,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了移民数量的减少。 超过一万八千名马尼托巴居民在战争的第一年应招入伍; 在战争结束时,14名马尼托巴居民被授予维多利亚十字勋章。\n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农民(因为对过低的小麦价格)和工会成员(因为对过低的工资)的严重不满导致激进主义情绪的激增,加上两极分化和俄罗斯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兴起。 最戏剧性的是导致了1919年的温尼伯大罢工。该事件于当年5月15日开始,于1919年6月25日崩溃; 随着工人逐渐返回工作岗位,中央罢工委员会决定结束这一运动。\n政府采取暴力措施试图阻止罢工,包括西北皇家骑警对一群抗议者进行骑兵冲锋,造成多人受伤和一人死亡,并且逮捕了罢工运动的领导人。 在此之后,8名领导人被迫接受审判,大多数人因煽动性阴谋,非法组织和煽动诽谤罪被定罪; 其中拥有外国国籍的四人根据“加拿大移民法案”被驱逐出境。\n大萧条(1929年至1939年)对加拿大西部的影响尤为严重,包括马尼托巴。世界市场的崩溃以及由于干旱导致了农业生产产量的急剧下降,迫使经济呈现多样化发展,远离了对小麦生产的依赖。 成立于1932年的马尼托巴合作共同联邦是马尼托巴新民主党 (加拿大)的前身。\n加拿大在1939年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温尼伯是英国联邦空军培训计划的主要指挥部之一,主要训练战斗机飞行员。在马尼托巴各地都有飞行训练学校。 几个马尼托巴的团部署到了海外,包括帕特里夏公主加拿大轻步兵团。此外,为了为战争筹集资金,胜利贷款运动在1942年组织了“If Day”活动。该活动模拟了纳粹侵略和占领马尼托巴的过程及后果,并最终筹集了超过6,500万加元。\n\n温尼伯在1950年红河洪水期间几乎被淹没,不得不疏散部分居民。那一年,红河水位达到了自186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洪水淹没了红河谷的绝大部分。洪水造成的巨大损失促使时任总理Duff Roblin推动建设红河泄洪水道。 经过了六年的施工,水道于在1968年竣工。在温尼伯南部的八个城镇竖立了永久堤坝,在温尼伯地区建造了粘土土质的堤坝和引水坝。1997年,“世纪洪水”在马尼托巴造成了超过4亿美元的损失,但是泄洪水道阻止了洪水涌入温尼伯市区。\n1990年,时任总理Brian Mulroney试图通过Meech湖协议,一系列宪法修正案旨在说服魁北克支持1982年加拿大法案。该法案需要立法机构的一致支持才能绕过公众听证而通过。 该法案遭到了马尼托巴政客Elijah Harper——一名克里人的反对,因为他不认为第一民族已经充分参与了协议的协商,因此协议失败了。\n2013年,马尼托巴成为第二个制定无障碍立法法律的省,该法旨在保护残疾人的权利。\n\n经济\n马尼托巴由于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相对强劲。其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08.34亿加元。 同年,该省的经济增长了2.4%,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在2009年,经济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 2006年曼尼托巴的平均个人收入为25,100加元(全国平均为26,500加元),在各省中排名第五。 截至2009年10月,曼尼托巴的失业率为5.8%。\n马尼托巴的经济严重依赖农业,旅游,能源,石油,采矿和林业。农业占比最高,虽然北方的Pas也有农业种植,但是主要集中在该省的南半部。马尼托巴省的农田面积占加拿大全国的12%。 在农村地区最常见的农场类型是畜牧业(牛)(34.6%),其次是各种谷物(19.0%)和油籽(7.9%)。\n马尼托巴是全国最大的葵花籽和干豆生产省,是马铃薯的主要生产省。 Portage la Prairie是一个重要的马铃薯加工中心,也是McCain Foods和Simplot工厂的所在地,为麦当劳,Wendy's和其他商业连锁店提供炸薯条。Can-Oat Milling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燕麦加工商之一,在该市也设立有一个工厂。除此之外,曼尼托巴省还有石油开采和林木业。\n马尼托巴最大的雇主是政府和政府资助的机构,包括国有企业、医院和大学等。主要的私营部门雇主是Great-West Life Assurance Company,Cargill Ltd.和James Richardson and Sons Ltd. 马尼托巴也有大型制造业和旅游业。丘吉尔镇的北极野生动物(主要是北极熊)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该镇是北极熊和白鲸观察者的世界“首都”。马尼托巴是唯一一个拥有北极深水海港的省份,它与北美,欧洲和亚洲之间有着最短航线(西北水道)。\n\n早期经济\n马尼托巴的早期经济依赖于游牧和种植。原住民民族(克里人(Cree),奥吉布瓦人(Ojibwa),提纳人(Dene),苏族人(Sioux)和阿西尼伯因人(Assiniboine))跟踪着北美野牛群,并在全省的主要聚集点进行各种贸易。在17世纪第一批欧洲商人到达后,经济变成以海狸毛皮和其他毛皮为中心的贸易。经济的多样化开始于Selkirk公爵在1811年带来第一批农业定居者,哈德逊湾公司(HBC)对其竞争对手的胜利确保了毛皮贸易的垄断地位,农业殖民化虽然如火如荼,但是没有超过皮毛贸易。\nHBC对鲁珀特地的控制于1868年结束。马尼托巴在1870年成为加拿大一个省,所有土地成为联邦政府的财产,宅基地被授予农业定居者。 还有大量华工参与建造了连接东西海岸的铁路以方便贸易。马尼托巴的经济一度依赖农业,直到干旱和大萧条导致进经济的进一步多样化。\n\n人口\n2011年的普查数据显示,曼尼托巴省的人口为1208268人,其中一半以上在温尼伯省会地区, 温尼伯是加拿大第八大人口普查区,人口为730,018人(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虽然该省最初的人口增长动力是欧洲殖民者,但是20世纪主要的增长动力变为城市化。 马尼托巴是加拿大唯一的一个超过55%的人口集中于一个城市的省。自1871年以来人口数量呈现如下变化:\n\n来源: 加拿大统计局\n根据200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的数据,曼尼托巴最大的人口族群为英格兰裔(22.9%),其次分别是德裔(19.1%)、苏格兰裔(18.5%)、乌克兰裔(14.7%)、爱尔兰裔(13.4%)、美洲原住民(10.6%)、波兰裔 (7.3%)、梅蒂人(6.4%)、法裔(5.6%)、荷裔(4.9%)和俄裔(4.0%)。也有近五分之一的受调查者认定自己为“加拿大人”。包括梅蒂人在内的原住民是曼尼托巴人数增速最快的族群,至2001年已达到曼尼托巴人口的13.6%,而当时部分居民地拒绝人口调查员调查其人口数。马尼托巴法裔族群(148,370)和越来越多的原住民人口(192,865,包括梅蒂人)也占有相当的比例。曼尼托巴省的吉姆利小镇居住着冰岛以外最大的冰岛人社群。\n大多数马尼托巴居民都属于一个基督教派别:在2001年人口普查中,758,760名马尼托巴居民(68.7%)报告自己是基督教,其次是13,040(1.2%)犹太教,5,745(0.5%)佛教,5,485(0.5%)锡克教, 5,095(0.5%)穆斯林,3,840(0.3%)印度教,3,415(0.3%)原住民原始宗教和995(0.1%)徘艮宗教(异教) 201825名马尼托巴居民(18.3%)没有宗教信仰。 其中信徒数量最大的基督教教派是罗马天主教会,有292,970(27%); 加拿大联合教会有176,820(16%); 和加拿大圣公会85,890(8%)。\n\n都会区\n军事基地\n加拿大军事基地温尼伯分基地(CFB Winnipeg)是设立在温尼伯国际机场的加拿大军事基地。基地拥有飞行运行支持部门和几所航空培训学校,以及加拿大空军一师和加拿大北美空防司令部(NORAD)地区总部。加拿大军队第17联队驻扎在加拿大军事基地温尼伯分基地;该联队有三个中队和六所训练学校。它支持113个军事单位从桑德贝到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边界,从北纬49度线到北极地区。第17联队也作为NORAD部署到加拿大地区的麦道CF-18大黄蜂战斗轰炸机作战基地。\n在温尼伯有两个第17联队的中队:\n\n402中队(“温尼伯市中队”),装备加拿大德哈维兰飞机制造有限公司(de Havilland Canada)设计制造的庞巴迪Dash 8导航教练机,用来训练加拿大战斗机训练学校的空中格斗飞行员,此外,该中队还参加了机载电子传感器操作员培训计划(该计划参与训练所有加拿大空中作战系统飞行员)。\n435中队(“钦特”运输和救援中队),装备洛克希德公司的C-130大力神运输机,用于空运搜救。该中队是唯一装备和训练战斗机空中加油的空军中队。\n加拿大军队基地希洛分基地(CFB Shilo)是位于布兰登东35公里(22英里)的加拿大军队的作战和训练基地。1990年代,加拿大军队基地希洛分基地被指定为地区预备役,在军事和民事紧急情况下,作为马尼托巴西南部的作战基地。 CFB Shilo是加拿大皇家马拉火炮部队第一团、加拿大第一机械化旅团下辖全部两个营和加拿大炮兵皇家军团的驻地。帕特里夏公主加拿大轻步兵团(2 PPCLI)的第二营,原先驻扎在温尼伯(最初驻扎在Fort Osborne,后换防Kapyong军营),自2004年以来一直在希洛分基地驻防。希洛分基地还有一个培训作战单位,作为加拿大第三师的培训中心。它作为加拿大第三师提供训练基地,还和3个CDSG信号中队共享服务单位。此外还有11个军队健康服务中心,1个牙科单位,1个军警团和一个综合人员支持中心。基地目前有1700名士兵。\n\n政府和政策\n1869年,鲁珀特地的控制权从英国移交到加拿大政府后,马尼托巴作为加拿大西北地区第一个独立出来的省份获得了完全的自治权和自主权。 1870年7月14日,马尼托巴立法议会成立。1878年至1883年间,最初的政党陆续成立,并逐渐形成两党制(自由党和保守党)。 1922年,马尼托巴农民合作社(进步党)成立。1932年,合作社与自由党合并。 其他政党,包括合作联盟联邦(CCF)在大萧条期间出现;在1950年代,马尼托巴政治成为三党制,自由党逐渐下台。 CCF后来更名为曼尼托巴新民主党(NDP),并于1969年上台执政。 从那时起,保守党和民主党一直是主要政党。\n\n官方语言\n根据1870年“马尼托巴法案”(加拿大宪法的一部分)第二十三条,英语和法语是马尼托巴立法机关和法院的官方语言。1890年4月,马尼托巴立法机构企图废除法语的官方地位,不再发表双语立法。然而,1985年,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定“马尼托巴语言权力参考”第二十三条仍然适用,而仅用英文出版的立法是无效的(仅英语立法被宣布暂时有效,以便留出时间给法语翻译。)\n虽然法语是立法、立法机关和法院的官方语言,但马尼托巴法案并不要求它是行政部门的官方语言(除执行立法或司法职务之外)。 因此,马尼托巴的政府并不完全是双语的。\n1999年���马尼托巴法语服务政策”旨在提供两种官方语言的相当水平的省政府服务。 根据2006年人口普查,马尼托巴人口中82.8%的人口只会英文,3.2%的人只会法语,15.1%的人会讲两种语言,而剩下0.9%的人则两者都不会。\n2010年,马尼托巴省政府通过了“土着语言认可法”,该法令正式承认了:克里语、达科他语、奇佩维安语、 东加拿大因纽特语, 梅蒂语, 奥杰布瓦语 和欧杰克里语等7种土着语言。\n\n教育\n马尼托巴的第一所学校成立于1818年,位置在今天的温尼伯,由罗马天主教传教士设立;第一个新教学校成立于1820年。 1871年建立了省教育委员会;代表天主教学校和新教学校负责公立学校和教学大纲。马尼托巴的教育问题在于支持法语天主教学校的资金大部分被撤回,多数资金用于支持使用英语的新教学校。 1916年颁布了立法,规定为7至14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1962年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16岁。\n马尼托巴的公立学校分布在三十七个学区,受省教育厅的监管(除了曼尼托巴原住民学校之外,由联邦政府管理)。公立学校使用法语或英语的教学大纲。马尼托巴有六十五所受资助的独立学校,包括三所寄宿学校。 这些学校必须遵循马尼托巴省的教学大纲,并达到马尼托巴省的其他要求。其他四十四所非资助的独立学校,则不需要达到这些标准。\n马尼托巴有五所大学,由高等教育厅监管。 这些大学中有四所位于温尼伯:\n\n马尼托巴大学,规模最大,学科最全面;\n温尼伯大学,一所文理学院,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本科学习;\n圣波尼法斯大学,该省唯一的法语大学;\n加拿大门诺大学,一个以宗教为基础的机构。\n圣博尼法斯(Université de Saint-Boniface)大学,成立于1818年,现隶属于马尼托巴大学,是加拿大西部最古老的大学。\n布兰登大学,成立于1899年,位于布兰登,是省内唯一不在温尼伯的大学。\n马尼托巴有三十八个公共图书馆,其中十二个有法语藏书,还有八个有其他语言的重要藏书。其中二十一个属于温尼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一部分。马尼托巴省的第一家图书馆成立于1848年。\n\n交通\n运输和仓储为马尼托巴的GDP贡献约2200亿加元。该行业的就业总人数估计为34,500人,约占马尼托巴人口的5%。 卡车运输在马尼托巴省承担了95%的陆路运输,卡车运输公司参与的贸易占到马尼托巴对美国的商品贸易的80%。加拿大二十五个最大的卡车租赁公司中有五个把总部设在马尼托巴。马尼托巴省约有13亿的GDP直接或间接来自卡车运输\n加拿大灰狗巴士和其旗下的灰鹅巴士提供从温尼伯汽车总站出发的国内公共汽车服务。 该汽车站于2009年从温尼伯市中心搬迁到机场附近,作为一个灰狗巴士枢纽。市政府还经营管理当地公交系统。\n马尼托巴有两条一级铁路:加拿大国家铁路(CN)和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R)。 温尼伯位于两条主干线的中心,并且城市中运营有大型联运枢纽。 CN和CPR两公司在马尼托巴共运营有2,439公里(1,516英里)的铁路。 Via Rail酒店立足于温尼伯联合车站,为横跨北美大陆和去往北马尼托巴的乘客提供服务。 曼尼托巴境内也运营许多小型短途的铁路线路,包括哈德逊湾铁路,南马尼托巴铁路,伯灵顿北圣飞马尼托巴,大温尼伯水域铁路和马尼托巴中央铁路。综上所有,该省运营的短途线路有大约1,775公里(1,103英里)。\n\n温尼伯詹姆斯·阿姆斯特朗·理查森国际机场是马尼托巴最大的机场,是加拿大仅有的几个24小时运营的机场之一,属于国家机场系统的一部分。一个新的、更大的航站楼于2011年10月开放。该机场每年处理大约195,000吨(430,000,000磅)的货物,使其成为该国第三大货运机场。\n11个地区客运航空公司和9个小型和包机航空公司在机场运营,此外还有11个航空货运公司和7个货运代理。温尼伯还是联邦快递和Purolator快递公司的大型分拣中心,每天也会从UPS公司接收跨境服务。加拿大航空货运和Cargojet航空公司使用该机场作为国际货运的主要枢纽。\n丘吉尔港由OmniTRAX公司拥有并运营,是加拿大唯一的北极深水港。从丘吉尔港航行到北欧和俄罗斯的港口比去加拿大的任何其他港口都近。它有四个深海泊位用于装卸粮食,一般货物和停靠油轮。 港口由哈德逊湾铁路(也在OmniTRAX公司旗下)提供服务。谷物在2004年的航运季节占了港口的交通量的90%的比重。 在那一年,通过港口出口了600,000公吨(1.3×109英磅)的农产品。\n\n文化\n艺术\n马尼托巴的文化受到加拿大传统(原住民和梅蒂人)和现代艺术价值的影响,移民人口和邻国美国的文化也有贡献。曼尼托巴文化、遗产、旅游和体育厅(Minister of Culture, Heritage, Tourism and Sport)负责促进和在某种程度上为马尼托巴的文化发展提供资金。 马尼托巴是红河Jig舞的发源地,该舞蹈是原住民 pow-wows 舞蹈和欧洲reels舞蹈的组合,在早期定居者中广受欢迎。马尼托巴的传统音乐在梅蒂斯和原住民文化方面有很强的根源,特别是梅蒂斯的(old-time fiddling)。马尼托巴的文化表演也融入了古典欧洲传统。温尼伯皇家温尼伯芭蕾舞团(Royal Winnipeg Ballet)是加拿大最古老的芭蕾舞团,也是北美最长的连续经营的芭蕾舞团。于1953年伊利沙伯二世女王时期获得皇室称号。 温尼伯交响乐团( Winnipeg Symphony Orchestra )在百年音乐厅(Centennial Concert Hall)演奏古典音乐和新作品。 马尼托巴歌剧团成立于1969年,也在百年音乐厅演出。\n\n节日\n博物馆\n媒体\n体育\n曼尼托巴有五个专业运动队:温尼伯勇士队 (加拿大足球超级联赛), 温尼伯蓝色轰炸机(加拿大加式足球联盟),温尼伯喷气机(国家冰球联盟),马尼托巴驼鹿队(美式曲棍球联赛)和温尼伯Goldeyes队(美国独立职业棒球协会)。该省曾经有另一个名叫温尼伯喷气机的队伍,在1972年至1996年间在世界曲棍球协会和国家曲棍球联赛中打球,当时财政困难促使球队的出售和转移,更名为亚利桑那土狼。 第二个使用\"温尼伯喷气机\"名字的队伍是在True North Sports&Entertainment购买了亚特兰大鸫鸟队之后更名而成的,并在2011年冰球联赛季将球队及时送到温尼伯。马尼托巴有一个主力青年冰球队,西部曲棍球联盟的布兰登小麦王(Brandon Wheat Kings)和一个青年足球队----加拿大少年足球联盟的温尼伯来复枪队(Winnipeg Rifles )。\n马尼托巴大学校队----曼尼托巴野牛队(Manitoba Bisons)、温尼伯大学校队----温尼伯维斯曼队(Winnipeg Wesmen)和布兰登大学----山猫队(Bobcats)代表曼尼托巴省参加体育比赛。所有三支球队都在加拿大西部大学体育协会(加拿大国际体育运动区域分会)中竞争。\n冰壶是该省的一项重要的冬季运动,马尼托巴省培养的全国男子冠军比任何其他省份都多,而培养的全国女子冠军则占前三。在这些人中有也有多项世界冠军。该省还举办了MCA Bonspiel----世界上最大冰壶锦标赛。 该省定期主办冰壶大满贯赛事,作为该项运动中最大的现金奖项活动,如年度马尼托巴彩票女子冰壶经典赛以及其他旋转赛事。\n虽然不像曲棍球和冰壶那么突出,但长道速滑也是马尼托巴省著名的冬季运动。该省已经培养出了一些世界上最好的女子速度滑冰运动员,其中包括苏珊·奥赫(Susan Auch)和全国顶级的奥运奖牌得主辛迪·克拉森和克拉拉·休斯。\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外部链接\n缅尼托巴政府官方网页 (英文)\n缅尼托巴历史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缅尼托巴建筑物 (英文)\n缅尼托巴论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文)"} +{"doc_id": "6057", "title": "咸海", "text": "咸海(Aral Sea,/ˈærəl/; 哈萨克语:Aral teńizi, Арал теңізі, 乌兹别克语:Orol dengizi, Орол денгизи, 卡拉卡尔帕克语:Aral ten'izi, Арал теңизи, 俄语:Аральское море,中国古称雷翥海)是中亚一个内流咸水湖,其名于当地的蒙古-突厥语系中意为“岛屿之海”(Aral意为“岛”或“列岛”),源于曾分布在湖中的超过1,100个岛屿。该湖位于北方的哈萨克(阿克托贝州和克孜勒奥尔达州)和南方的乌兹别克(其自治国卡拉卡尔帕克斯坦共和国)交界处的内流盆地,其流域包括乌兹别克全境、塔吉克、土库曼、吉尔吉斯、哈萨克、阿富汗及伊朗的部分地区。\n咸海曾以68,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名列世界第四大湖,但1960年代以后,由于苏联引水灌溉,进行更改河道工程,导致咸海面积不断萎缩。到1997年,已降至原始大小的10%,分成四个湖泊:北咸海、由曾经更大的南咸海分成的东和西的两个盆地湖,加上一个较小的中间湖泊。到2009年,东南方的小湖消失,西南方的湖在原南咸海的西部边缘,退缩成一条细线状。在随后几年中,偶尔会有少量水流补充东南方的小湖。其干涸情况于2010年代起越趋严重,2014年8月,美国国家航空暨太空总署在所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咸海东南部盆地发生现代史上首次的完全枯竭,产生的盆地被称为阿拉尔库姆沙漠。\n咸海干涸事件被称为“地球上最严重的环境灾难之一”。这个地区曾经繁荣过的渔业遭到破坏,造成失业和经济困顿。���转移的锡尔河河水用于灌溉费尔干纳盆地(Ferghana Valley)中约200万公顷(500万英亩)农田。咸海地区受到严重污染,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在其“世界记忆计划”中增加有关咸海这种历经巨变的历史文献,作为研究这种“环境悲剧”的独特资料来源。\n哈萨克为保存和补充北咸海而持续努力,于2005年完成科卡拉尔大坝。与2003年相比,这里的水位到2008年已上升12公尺(39英尺)。海水盐度下降,鱼类回复到足够数量,让某种程度的捕捞可行。截至2008年,北咸海的最大深度为42公尺(138英尺)。\n\n历史\n阿姆河经由乌兹伯伊水道流入里海,直到全新世,英籍地理学家尼克·米德尔顿认为,阿姆河从全新世开始才流入浅洼地而形成咸海。\n咸海的水平面因为气候变化而经历多次的上升和下降。阿姆河和锡尔河的流入水量也受河流源头冰川融化速度,以及流域内降水的影响,而寒冷干燥的气候也对前述的冰川融化和降水量产生限制。,从古持续至今的人工引水灌溉,也影响到咸海的进水量。\n咸海曾经是中国唐朝时期最西端的边界。\n\n咸海海军历史\n俄罗斯在咸海部署海军,始于1847年,在位于锡尔河河口附近的赖姆斯克(Raimsk)建立基地(基地随后改名为阿拉尔)。不久,帝国海军开始在咸海上部署船舶。由于咸海未与其他水域相连,因此必须在乌拉尔河上的奥伦堡将船只拆解,透过陆路运至阿拉尔的锡尔河上重新组装。1847年首先组装的两艘船是双桅纵帆船,船名是Nikolai和Mikhail。前者是艘军舰;后者是艘商船,为海上建立的渔业提供服务。1848年,这两艘船对咸海北部进行勘测。同年,海军又组装一艘更大的军舰,名为Constantine。由阿列克谢·巴塔科夫中尉(Lt. Alexey Butakov,Алексей Бутаков)指挥,Constantine在接下来两年完成对整个咸海的勘测。受到帝俄流放到此的乌克兰诗人和画家塔拉斯·赫里霍罗维奇·谢甫琴科参与这次勘测,并为咸海沿岸绘制一批素描。\n在1851年的航行季节中,两艘新建的汽船从瑞典运抵,仍由奥伦堡经由骆驼商队运来后装配。由于在地质调查中未发现当地有煤炭沉积,因此奥伦堡军事总督瓦西里·佩罗夫斯基下令 “尽可能大量供应”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类似于灌丛(creosote bush)的沙漠灌木),集中到阿拉尔,供这两艘汽船作燃料使用。由于梭梭木不是一种合适的燃料,在后来的几年中,咸海的帝俄舰队花费昂贵的成本从顿巴斯购入煤炭作为汽船的燃料。\n\n灌溉渠道\n在1960年代初期,苏联政府决定将两条注入咸海的河流-南部的阿姆河和东部的锡尔河改道,用来灌溉沙漠,以种植水稻、甜瓜、谷物、和棉花。这是苏联计划让棉花(“白金”)成为主要出口商品规划中之一。这项工作很快就获得成功,1988年,乌兹别克成为世界最大棉花出口国。乌兹别克棉花生产对该国的国民经济(参考乌兹别克经济)仍然很重要。在2006年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7%。\n当地从193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灌溉渠道,到1960年代更把规模扩大。许多渠道的建设品质很差,导致河水渗漏或者蒸发。流经中亚规模最大的卡拉库姆运河河水中,大约有30%至75%被浪费掉。迄2012年,乌兹别克的灌溉渠道之中,只有12%有做防水处理。在流域里面长达47,750公里的农场间灌溉渠道中,只有28%的区域具有渠道防渗衬里。只有77%的农场取水口装有流量计。 \n到1960年,每年有20至60立方公里(4.8至14.4立方英里)的水流往陆地,而非咸海,海面开始萎缩。从1961年到1970年,咸海的水面平均每年下降20公分(7.9英寸)。在1970年代,平均速率几乎达到三倍,每年50-60公分(20-24英寸),到1980年代,它继续下降,平均每年下降80-90公分(31-35英寸)。灌溉用水率继续增加,在1960年至2000年期间,从河流中抽取的水量增加一倍。在20世纪上半叶灌溉发生之前,咸海海平面海拔稳定维持在53公尺。到2010年,大咸海海平面海拔为27公尺,小咸海的海拔为43公尺。\n对苏联人来说,湖水的消失并不稀奇。他们很早就预期这情况该会发生。早在1964年,在苏联水电项目研究所任职的亚历山大·阿萨林(Aleksandr Asarin)指出,这座咸海注定要消失,并解释说:“这是政府和政治局批准的五年计划的一部分。纵然那与咸海命运有关,下级也没人敢说与之抵触的话。”\n对预测的反应各不相同。有些苏联专家显然认为咸海是个“自然界的错误”,一位苏联工程师在1968年说,“每个人都知道咸海的蒸发不可避免。”另一方面,从1960年代开始,有个苏联北方河道改道计划的大型项目被提出,意图建造一条巨大的运河系统,把鄂毕河盆地的部分河道改道,流向中亚,重要目标之一就是用来补充咸海的水量。然而由于惊人的成本和联邦中最大成员俄罗斯共和国方面的负面舆论,当局在1986年把这个项目放弃。\n从1960年到1998年,咸海表面积减少约60%,水量减少80%。1960年,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泊,面积约68,000平方公里(26,000平方英里),容积为1,100立方公里(260立方英里);到1998年,面积已降为28,687平方公里(11,076平方英里),成为世界排名第八。咸海的盐度上升:到1990年约为376公克/公升。(而普通海水的盐度通常约为35公克/公升,死海的盐度在300至350公克/公升之间变动。)\n1987年,咸海因为水面萎缩而分为两个独立的水域,北咸海(小海,或称小咸海)和南咸海(大海,或称大咸海)。1991年6月,乌兹别克脱离苏联而独立。2002年英国驻乌国大使克雷格·穆雷将1990年代咸海的萎缩归因于该国总统伊斯兰·卡里莫夫的棉花政策。乌国政府维持巨大的灌溉系统,穆雷形容其非常浪费,未进行农作物轮作,并施用大量的农药和肥料。田野的径流将这些化学物质冲入不断缩小的咸海,产生严重的污染和健康问题。随著对棉花的需求增加,政府必须在单一耕作和地力已变得贫瘠的土地上施用更多的农药和化肥。 \n南咸海在2003年进一步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水体。在海水最深处,底部的海水比上层的更咸,并且上下层并未混合。因此,夏季只有海面被加热,并且蒸发速度比预期的快。建造混凝土大坝(科卡拉尔大坝)把原有咸海南北两半分隔的计划被提出,用来挽救北咸海。\n2004年,咸海的表面积仅余17,160平方公里(6,630平方英里),是原始面积的25%,水中盐度增加近五倍,大部分其中的动物和植物因之死亡。科卡拉尔大坝在2005年完工,北咸海的海面下降已在2006年部分开始逆转。\n\n生态\n本地鱼类\n虽然咸海以前面积甚大,但其本地生物多样性并不高。然而咸海盆地有一系列鱼类亚种的特有种(包括三种鲟科特有种)。一些鱼类如鲟科因为盐度增加,或是湖面萎缩而导致灭绝。但相当多本地鱼类因为北咸海的水位自1990年代开始部分恢复而开始复育。\n\n无脊椎动物\n咸海在萎缩之前有大约250种本地水生无脊椎动物,其中大部分(约80%)是淡水物种;其余的是与里海、地中海、大西洋动物群有关联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当咸海盐度增加后,大部分淡水物种消失,残余的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存活将由日后海水盐度的变化而定。\n\n干涸危机\n咸海的萎缩被认为是生态系统崩溃的例子。咸海和河流入海三角洲的生态系统几乎被破坏殆尽,这不仅是因为盐度高的缘故。不断退缩的海域留下巨大的平原,上面覆盖著盐,以及在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上做生化武器测试和工农业产生有毒的化学物质。由于水源减少,以及随之而来的水以及土壤品质的恶化,自196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棉花田地使用杀虫剂来维持棉花生产,更进一步增加水中毒素(譬如DDT)。此外,来自工业有毒的多氯联苯化合物和重金属也让水和土壤受到污染。\n由于咸海水量减少,这些污染物在水和土壤中的浓度都急剧增加。这些物质形成随风散布的毒尘,遍布整个区域。生活在咸海附近的人透过饮用水和吸入粉尘,而与污染物接触。此外,由于饮用水受到污染,毒素已经进入食物链。结果是咸海周围土地遭受严重污染,当地居民遭受缺乏淡水,和健康问题的困扰,其中包括某些癌症和肺部疾病的高发病率。当地常见的疾病有呼吸系统疾病(包括结核病,大部分是耐药性,和癌症)、消化系统疾病、贫血、和传染病。肝,肾和眼睛问题也可归咎于有毒的沙尘暴。这些都导致​​人口中脆弱年龄群体的高死亡率:每千名新生儿中有75人死亡,每千名孕产妇中有12人死亡。 \n含盐沙尘暴的盐分沉积也导致水危机。这个地区的农作物因土地有盐分沉积而遭到破坏,农民每天至少用水冲洗田间四次,企图把土壤中的盐分和毒素冲走。但此举也会冲刷掉矿物质让土壤更加贫瘠,除非使用大量化肥,否则除了草料外几乎没有其他农作物可以生长,哈萨克农民因此被迫只能生产草料。农药化肥在农作物上过度使用以保持单位产量,让情况恶化,有如雪上加霜,使用程度远超过健康允许的极限。\n此外还有气候影响。如咸海这样的大片水域可以凭借湿度、调节热能及反射率来缓和当地的气候。咸海中的水分流���把地表温度和风向改变。导致夏天更热,冬天更冷(估计冷热两方向的温差在摄氏2度到6度之间),同时也导致当地,还有区域沙尘暴出现。\n\n鱼产与旧有产业\n咸海捕捞业遭到破坏,这个行业在鼎盛时期曾雇用约40,000人,据说生产曾达到苏联整个渔获量的六分之一。在1980年代,商业捕捞变得无法持续,到1987年,商业捕捞已不复存在。由于海平面下降,盐度变得过高,以至于20种本地鱼类无法存活。比目鱼是唯一能够在高盐度条件下生存的鱼。由于海平面下降,沿著前海岸的原有渔镇已成为船舶坟场。\n阿拉尔最初是主要的渔港,如今距海水远达几公里,自湖面缩小危机爆发以来,人口急剧减少。乌兹别克的木伊那克镇曾拥有蓬勃的港口和渔业产业,有约30,000从业人员;现在城镇距海岸数公里。渔船散落在曾被海水淹没的土地之上,许多已放置了20年。\n南咸海仍然太咸,除耐盐生物以外,其余皆无法存活。自从1990年代后期,原较为耐盐的比目鱼也因盐度过高而死亡,此地已无鱼类存在。\n在阿姆河和锡尔河两条河的三角洲,诱捕麝鼠的产业也被摧毁,过去曾有每年产出多达500,000条毛皮的记录。\n\n脆弱人口群体\n妇女和儿童在这环境恶化危机中,因为饮用高度污染和盐化的水,加上干涸的海床,成为最脆弱的群体。在当地母亲的血液和母乳中发现有农药毒素,特别是有机氯化合物、多氯联苯、DDT和TCDD(戴奥辛毒素)。这些毒素可以,并且经常透过母亲传给孩子,导致生产低体重儿和异常儿。这个地区婴儿出生异常的比率是欧洲国家的五倍。咸海地区儿童出生时有26%体重偏低,这与世界卫生组织收集的国际参考人群相比,有两个标准差的差异。 \n上述的妇女和儿童也有其他的健康问题,当地儿童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罹患率极高,已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肾小管功能障碍也可能与生长和发育迟缓有关联。\n高比率的低出生体重儿和异常儿,对儿童造成严重的负面健康影响,而咸海地区也缺乏卫生基础设施以及资源,来应对已发生的问题。\n贫困者还特别容易受到咸海变化对环境和健康造成的影响。这些人口最有可能居住在流域下游,和以前的沿海社区。他们也是这个地区至少440万人中首先受害的一群。在这些健康情况最差的地区,当海水减少和许多水生物种的丧失,使他们的渔业生计消失,他们的困境加剧。这些处于贫困之中的人们,陷入恶性循环。\n\n解决方案\n可能方案\n多年来,针对这些问题有许多解决方案被提出,可行性和执行成本各不相同,包括:\n\n改善灌溉渠道品质\n使用用水较少的替代棉花品种\n促进河流上游国家非农业经济发展\n施用较少棉花作物药品\n种植棉花以外的农作物\n重新导引窝瓦河、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的河水,在20-30年内将咸海恢复到以前的规模(需要经费300-500亿美元)\n通过管道从里海引导海水,泵入咸海,并使用当地集水区淡水把咸海海水稀释\n\n哈萨克、乌兹别克、土库曼、塔吉克以及吉尔吉斯5国在1994年1月签署一项协议,承诺提供他们国家预算中的1%来帮助咸海复原。\n2000年3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在海牙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上提出“迄2025年对咸海流域与水资源有关的愿景”。批评者指这份文件制定的目标不切实际,并且对之前的咸海沿岸周围地区的利益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等于是暗中把咸海及住在乌兹别克湖区的人们弃之不顾。到2006年,世界银行提出恢复咸海的项目,根据新闻报导,对于住在北咸海区域的人曾燃起短暂希望。\n\n恢复策略\n技术\n透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负担部分经费,在哈萨克使用雷射平整仪整平耕地,便利灌溉,以及改种耗水较少作物方面已显示出成效。\n\n咸海流域计划\n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吉尔吉斯、和土库曼5国为解决问题,于1994年通过“咸海流域计划”(简称为ASBP-1)。这个计划具有\n第一阶段实际上从1992年开始,世界银行首度在那年参与,并一直运行到1997年。后有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在2002年又制定ASBP-2,从2003年开始执行,在2009年制定ASBP-3,继续施行。\n\n北咸海修复工作\n目前所做的是恢复部分北咸海的工作。锡尔河灌溉工程已获得修复和改善,水流量增加。哈萨克政府于2003年10月宣布兴建分隔咸海南北两边的钢筋混凝土科卡拉尔大坝,于2005年8月完成,从那时起,北咸海水位上升,盐度下降。截至2006年,海平面恢复所需时间比预期的来得早。“大坝使小咸海(即北咸海)的海深从不超过30公尺(98英尺)的低���迅速上升到38公尺(125英尺),他们认为上升到42公尺(138英尺)的深度可达成。”\n具有经济价值的鱼群已经返回,那些因当地环境灾难而将北咸海视为无药可救的观察员,对于这种意想不到的报告感到惊讶,报告称,在2006年因海水重新累积,已开始振兴部分渔业,捕捞渔获物甚至可以外销,远到乌克兰。捕捞业的改善主要是由于海水的平均盐度从每公升30公克降低到8公克。盐度下降后促使接近24种淡水物种返回。据报导,北咸海的修复工作还引起当地长期所缺乏的雨云,和微气候变化的可能,给受到区域性沙尘之害的农业带来一丝希望,还有原已缩小的海域有扩充的可能。\n“咸海已从哈萨克原有的港口城市阿拉尔往南退缩近100公里(62英里),现在退缩距离降到仅25公里(16英里)。”哈萨克外交部指出:“北咸海的面积从2003年的2,550平方公里(980平方英里)增加到2008年的3,300平方公里(1,300平方英里)。海的深度从2003年的30公尺(98英尺),而在2008年已达到42公尺(138英尺)。“根据世界银行向哈萨克提供的贷款,将建设第二座大坝,该工程最初定于2009年开工,但推迟至2011年,以进一步把缩小的北咸海扩大。最终会把海岸线离开阿拉尔的距离,缩短到仅6公里(3.7英里)。之后将计划修建一条横跨最后6公里的运河,将目前已经萎缩的阿拉尔港与咸海重新连接。\n根据2020年的新闻报导,第二阶段实际上是延迟到2019年才又重新开工。\n\n南咸海前景\n南咸海(其中一半位于乌兹别克)则遭到遗弃,任其自生自灭。乌兹别克咸海的大部分地区完全干涸,成为为平地。仅周期性有来自北咸海的多余海水,通过堤坝的水闸流向南咸海。目前曾进行讨论,把北咸海和干燥的南部之间建立一条新的通道,以及尚不明确的让整个地区湿地恢复计划,但政府的政治意愿并不高。乌兹别克与已恢复境内部分的咸海的哈萨克做法不同,并无放弃利用阿姆河河水灌溉棉花田的迹象,并有在干涸的南咸海海床进行石油勘探的计划。\n在减缓沙漠化影响的多种尝试中,包括了在新暴露的海床种植植被,然而东部盆地的间歇性洪水对任何的发展都可能造成问题。把灌溉所余的少量河水由阿姆河转移到南咸海的西部盆地,或许可拯救那里的渔业,同时又可把东部盆地的洪水水患减轻。\n此次造林计画著重使用那些适应荒漠环境的植物,像是盐木、麻黄属植物、猪毛菜属及柽柳属。这个计划的最终目标是在乌兹别克境内的部分种植20万公顷(49万英亩)以上的森林。这片森林旨在减缓荒漠化并降低沙尘暴对周遭社群的影响。\n\n执行机构\n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和乌兹别克5国于1992年2月18日成立中亚国际水资源协调委员会(Interstate Commission for Water Coordination of Central Asia,ICWC),以期联合解决咸海地区的环境,以及社会经济问题。ICWC责成锡尔河和阿姆河的流域水资源组织(Basin Water Organization)协助管理水资源。\nICWC于1993年3月23日成立国际拯救咸海基金(International Fund for Saving the Aral Sea (IFAS) ),宗旨是为咸海流域各种项目筹集资金,供拯救咸海,和改善与因咸海干涸而引起环境的问题。这个基金在各国首脑会议,以及从世界银行那里取得经费方面,取得些许成功,但在例如执法问题,和进度趋缓的问题上仍有许多挑战。\n\n沃兹罗日杰尼耶岛\n沃兹罗日杰尼耶岛位在南咸海。由于咸海不断缩小,它在2001年年中首先成为半岛,最后与大陆土地合为一体。其他岛屿,例如科卡拉尔岛和巴尔萨-凯尔梅斯岛也有相似情况。自从2008年东南咸海(即南咸海的东部)消失后,沃兹罗日杰尼耶岛已无岛屿特征。岛屿地区土地现由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两国共有。\n1948年,苏联在这之前原为咸海上的岛屿建立一个极为机密的生化武器实验室,现在这里是位于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两国间有领土纠纷的地方。这个实验室的确切历史、功能、和当前状态清仍然没人清楚,但在那里测试出来的生物制剂包括炭疽杆菌、贝氏考克斯菌、土拉弗朗西斯菌、猪布鲁氏菌、Prowazekii立克次氏体、天花、鼠疫杆菌、肉毒杆菌毒素、和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 \n来自该岛的生化武器天花,在1971年污染到附近的一艘船,传播到港口城市阿拉尔,有10人受到感染,其中3人死亡,当局为当地50,000名居民进行大规模的疫苗接种工作(请参考咸海天花事件)。苏联在1991年解体,这个生化武器基地在1992年遭到废弃。科学考察证明,这里曾经是生产、测试、和随后倾倒生化武器的地点。美国在2002年组织一个项目,并透过乌兹别克协助,对10个炭疽杆菌埋藏地点进行除污净化工作。据哈萨克检疫和人畜共患病感染科学中心(Kazakh Scientific Center for Quarantine and Zoonotic Infections)称,所有炭疽杆菌埋藏地点的除污净化工作均已完成。\n\n油气勘探\n乌兹别克副总理尔伽许· 赛伊斯玛托夫在2006年8月30日宣布,乌兹别克政府与国际财团(由国有的乌兹别克石油公司、卢克石油海外公司、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组成)对于咸海油气勘探和开发,达成生产共享协议,协议说:“人们对于咸海尚有许多未知之处,在探得油气方面,虽说有风险,但希望很大。我们相信这个独特项目有成功的机会。”财团在2005年9月组成。\n截至2010年6月1日,已在这个地区3公里深度之处,开采出500,000立方公尺的天然气。\n\n与咸海有关的影片\n苏联导演德米特里·斯维托扎洛夫(Dmitri Svetozarov)在1989年执导的电影《狗》中对咸海海岸的困境有所描述。这部影片在咸海附近一处真实的鬼镇所拍摄,片中有废弃建筑物,和船只散落四处的场景。\n在2000年,MirrorMundo基金会制作一部纪录片,名为Delta Blues(影片全名:Delta Blues (In a Land of Cotton)),讲述由于海洋干涸而引起的问题。\n2007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世界新闻频道播放一部名为《从崩溃边缘复原?(Back From the Brink?)》的纪录片,制作人为Borna Alikhani和Guy Creasey,描述自科卡拉尔大坝竣工以来,这个地区发生的变化。\n塔吉克导演巴克特·亚胡都那扎罗夫在2012年执导电影《等待大海(Waiting for the sea)》讲述咸海的情况,对一个海边渔镇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n2012年,克里斯托弗·帕索(Christoph Pasour)和阿尔弗雷德·迪堡(Alfred Diebold)制作一部长达85分钟的电影,标题为“从冰川到咸海(From the glaciers to the Aral Sea)”,展示咸海流域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尤其是咸海流域周围的情况。这部影片于2012年在法国马赛举行的第六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上首映,现可在网站:www.waterunites-ca.org ,以及Alfred Diebold的YouTube频道:waterunitesca上观赏。\n2013年10月,半岛电视台制作一部纪录片,片名《湖边的人们(People of The Lake)》,由恩萨尔·阿尔泰(Ensar Altay)执导,描述咸海目前的状况。\n2014年,导演Po Powell在哈萨克和乌兹别克交界处的咸海遗迹附近,拍摄一部平克·佛洛伊德的单曲 “Louder than Words(胜过言语”的MTV。\n英国广播公司于2018年10月制作一个名为“时尚肮脏的秘密(Fashion's Dirty Secrets)”的节目,其中很大部分显示咸海萎缩的现象,及其所产生的后果,片中包含有一丝对未来的希望。\n\n参见\n干涸中湖泊清单\n科卡拉尔大坝\n死海\n抽干美索不达米亚沼泽-伊拉克类似引水改流工程\n乍得湖\n索尔顿湖\n锡斯坦盆地-濒临崩溃的阿富汗和伊朗大型湿地生态系统\n苏德沼泽-非洲一个大沼泽地,另一个计划中的大型排水项目所在地\n图莱里湖-加利福尼亚州最大的湖泊,在1880年至1970年之间干涸\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Aladin, Nikolay Vasilevich; Gontar, Valentina Ivanovna; Zhakova, Ljubov Vasilevna; Plotnikov, Igor Svetozarovich; Smurov, Alexey Olegovich; Rzymski, Piotr; Klimaszyk, Piotr. The zoocenosis of the Aral Sea: six decades of fast-paced change.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27 November 2018, 26 (3): 2228–2237. PMC 6338704 . PMID 30484051. doi:10.1007/s11356-018-3807-z. \nBissell, Tom. Eternal Winter: Lessons of the Aral Sea Disaster. Harper's. April 2002: 41–56 [17 May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6). \nBissell, Tom. Chasing The Sea: Lost Among the Ghosts of Empire in Central Asi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2004. ISBN 978-0-375-72754-2. 含有内容需登入查看的页面 (link)\nBorroffka, Nikolaus G.O., Archaeology and Its Relevance to Climate and Water Level Changes: A Review, Kostianoy, Andrey G.; Kosarev, Aleksey N. (编), The Aral Sea Environment,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83–303, 2010 [2021-06-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09) \nCretaux, Jean-François; Letolle, René; Bergé-Nguyen, Muriel. History of Aral Sea level variability and current scientific debates. 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 2013, 110: 99–113 [8 June 2020]. doi:10.1016/j.gloplacha.2013.05.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8). \nEllis, William S. A Soviet Sea Lies Dying. National Geographic. February 1990: 73–93. \nErmakhanov, Zaualkhan K.; Plotnikov, Igor S.; Aladin, Nikolay V.; Micklin, Philip. Changes in the Aral Sea ichthyofauna and fishery during the period of ecological crisis. Lakes & Reservoir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28 February 2012, 17 (1): 3–9. doi:10.1111/j.1440-1770.2012.00492.x. \nFerguson, Rob. The Devil and the Disappearing Sea. Vancouver: Raincoast Books. 2003. ISBN 1-55192-599-0. \nRyszard Kapuscinski, Imperium, Granta, 2019, ISBN 9781783785254\nKasperson, Jeanne; Kasperson, Roger; Turner, B.L. The Aral Sea Basin: A Man-Made Environmental Catastrophe. Dordrecht;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5: 92. ISBN 92-808-0848-6. \nBendhun, François; Renard, Philippe. Indirect estimation of groundwater inflows into the Aral sea via a coupled water and salt mass balance model.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2004, 47 (1–4): 35–50 [17 May 2008]. doi:10.1016/j.jmarsys.2003.12.007. (原始内容存档于14 February 2008). \nMicklin, Philip. The Aral Sea Disaster.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2007, 35 (4): 47–72. Bibcode:2007AREPS..35...47M. doi:10.1146/annurev.earth.35.031306.140120. \nSirjacobs, Damien; Grégoire, Marilaure; Delhez, Eric; Nihoul, JCJ. Influence of the Aral Sea negative water balance on its seasonal circulation patterns: use of a 3D hydrodynamic model. 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 2004, 47 (1–4): 51–66. Bibcode:2004JMS....47...51S. doi:10.1016/j.jmarsys.2003.12.008. hdl:2268/2793. \nSun, Fangdi; Ma, Ronghua. Hydrologic changes of Aral Sea: A reveal by the combination of radar altimeter data and optical images. Annals of GIS. 14 June 2019, 25 (3): 247–261. doi:10.1080/19475683.2019.1626909 .\n\n外部连结\n\n咸海“缩水”90%潘基文称之为“地球上最令人惊讶的生态灾难”(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cite web\nRivers Network : Aral Sea watersheds - webmap\nPost-Soviet Legacy: Aral Sea Pollution from the Dean Peter Krogh Foreign Affairs Digital Archiv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ral Sea Found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Union for Defence of the Aral Sea and Amudarya River\nSyr Darya Control & Northern Aral Sea Phase I Project. World Bank Group - Kazakhstan. December 2006 [2020-03-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7). \nAral Sea from Sp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ime lapse)\nSwedish Aral Sea Socie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oogle Earth view of the Aral S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Youtube video: stranded ships on the dry bed of the Aral Sea being broken up for scra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62", "title": "机场联络轨道系统", "text": "空铁联运是指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之间协作的一种联合运输方式,泛指可与机场转乘的各类轨道运输,参与者包括民航机场、航空公司、铁路系统等。广义上的机场联络轨道系统包括城市轨道交通、传统铁路、城际铁路及高速铁路和机场轨道专线等各种类型。\n\n运作方式\n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的联合,可以使机场运营和铁路运输互利双赢。将可以克服各自劣势,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高效的空铁联运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且离不开机场、铁路和航空运营部门的通力合作与协调。空铁联运不仅能够提高进出机场的公共交通比例,改善机场地面交通和机场可达性,还能不断拓展枢纽机场的市场辐射范围,扩大和稳固市场资源,提高枢纽机场的竞争力,有利于枢纽机场的可持续发展。\n空铁联运可以有效减少航空运输与铁路运输尤其高速铁路之间的直接竞争。避免高速铁路的开通直接导致航线停航的局面。在功能方面空铁两者亦各有优势。世界大部分地区,铁路分布四通八达,大多数城市、城镇已经有火车通达,可以将分散的航空目标客户积聚到一个区域的机场;而航空旅行快捷舒适,经由区域国际机场可以到达国内、国际城市。经济方面空铁两者发挥各自优势。1000公里以内高速铁路占据优势,1000公里以上航空运输占据优势。因此,空铁联运可以将短距离高速铁路运输与长距离飞行航线结合起来。\n\n系统路线列表\n目前,全世界已经有近100个机场开通了轨道交通,至少还有140多个机场正在筹划建设机场轨道交通。\n机场联络轨道系统在各地有不同的惯用称呼,主要是由于民情及状况差异所致,以下举例:\n\n非洲\n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尔地铁1号线(兴建中)\n 埃及:开罗地铁3号线(兴建中)\n 摩洛哥:摩洛哥国家铁路\n 奈及利亚:阿布贾城铁橙线、拉各斯轨道交通红线(兴建中)\n 塞内加尔:达喀尔-布莱兹·迪亚涅机场大区快速列车\n 南非:豪登列车\n\n美洲\n巴西:圣保罗地铁13号线、17号线(兴建中);萨尔瓦多地铁2号线;里约热内卢轻轨1、3号线\n 加拿大: 联合车站-皮尔逊机场快线、 加拿大线、渥太华轻铁4号线(兴建中)、大都会快速网络(兴建中)\n 墨西哥:墨西哥城地铁5号线\n 美国:海湾轻轨1号线、波特兰轻轨红线、旧金山国际机场-��尔布瑞线、匹兹堡/湾角-旧金山国际机场/密尔布瑞线、竞技场-奥克兰国际机场线、洛杉矶轻轨C线(需转乘免费接驳巴士)、南加州都会铁路(Metrolink)文图拉县线、美铁(Amtrak)太平洋冲浪者号列车、明尼阿波利斯轻轨蓝线、凤凰城天港机场空铁、盐湖城轻轨绿线、丹佛RTD A线、达拉斯轻轨橘线、TEXRail、圣路易斯轻轨红线、芝加哥地铁蓝线、芝加哥地铁橙线、克里夫兰地铁红线、亚特兰大地铁红/金线、波士顿地铁蓝线、甘迺迪国际机场捷运、纽华克国际机场捷运、费城国际机场线、巴尔的摩轻轨蓝线、华盛顿地铁蓝线、华盛顿地铁黄线、华盛顿地铁银线、迈阿密地铁橘线、檀香山轨道交通\n\n欧洲\n奥地利:维也纳机场站\n 比利时:布鲁塞尔机场-扎芬特姆站\n 保加利亚:索菲亚地铁4号线\n 丹麦:哥本哈根地铁2号线、厄勒海峡铁路、奥尔堡机场铁路\n 爱沙尼亚:塔林电车4号线\n 西班牙:马德里地铁8号线、马德里市域铁路C1/C10线、巴塞罗那地铁9号线、巴塞罗那市域铁路R2线、巴伦西亚地铁3/5号线、加的斯市域铁路C1线\n 芬兰:赫尔辛基环状线\n 法国:法兰西岛大区快铁B线、奥利机场内线、尼斯电车、里昂有轨电车机场线、土鲁斯电车T2线、波尔多路面电车A线\n 英国:希斯洛机场快线、伊丽莎伯线、皮卡迪利线、码头区轻便铁路、曼彻斯特轻铁、泰晤士连线、东米德兰列车、爱丁堡电车、泰恩-威尔地铁绿线\n 德国:Flughafen Bahnho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希腊:雅典地铁3号线、雅典OSE通勤铁路\n 义大利:马尔彭萨快线、米兰地铁4号线、杜林大都会铁路、罗马城铁1号线、威尼斯-的里雅斯特铁路\n 卢森堡:卢森堡有轨电车\n 立陶宛:维尔纽斯机场站\n 荷兰:史基浦机场车站\n 挪威:加德莫恩线、卑尔根轻轨\n 波兰:华沙萧邦机场站\n 葡萄牙:里斯本地铁红线、波尔图轻轨E线\n 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亨利·科安德国际机场站\n 俄罗斯: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快线\n 瑞士:日内瓦国际机场站、苏黎世国际机场站、苏黎世电车10号线、12号线\n 瑞典:阿兰达快线\n\n大洋洲\n澳大利亚: Airport Link, Sydney、西雪梨机场线(兴建中); Airport railway line, Brisbane; Airport line, Perth\n\n参考文献\n参见\n\n机场联络轨道交通列表\n中国大陆机场联络轨道交通列表\n台湾机场联络轨道交通列表\n日本机场联络轨道交通列表\n航空运输\n铁路运输"} +{"doc_id": "6065", "title": "鹤庆县", "text": "鹤庆县(白文:Hhoupkert xiail)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全县面积2366平方千米,2020年总人口24.30万人,县人民政府驻云鹤镇。\n\n历史\n鹤庆历史悠久,新石器时期已有人类活动。汉代以前属昆明、嶲部落,为西南夷的一部分。西汉至唐朝初年未单独建置,属叶榆县管辖。南诏时期始建郡,称谋统郡。大理国时期称谋统府。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忽必烈攻大理后设鹤州。元至元八年(1271年),置鹤庆路,县名由此始。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鹤庆军民府。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撤府设州。民国2年(1913年),改州为县。1949年,鹤庆县属丽江专区。1956年改属大理白族自治州。\n\n地理\n区位\n鹤庆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县城云鹤镇东距省会昆明市469公里,南距州府大理市136公里。县境东与永胜县交界,南与宾川县和大理市相连,西与剑川县和洱源县接壤,北与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毗邻。\n\n地貌\n鹤庆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云岭以东。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主要有马耳山、石宝山两大山脉,呈南北走势,是玉龙雪山的南延支脉。众多山脉纵横交错,山体连绵,形成山地、丘陵、小盆地、河谷等多种地貌。全县最低海拔是位于金沙江边的龙开口镇(原朵美乡)洛琅村,海拔1162米,最高点为位于县境西部的马耳山主峰,海拔3925米。\n\n水系\n全县河流均属于金沙江水系,金沙江干流流经县境东部与永胜县交界地带,其他主要河流有金沙江支流漾弓江和落漏河。县境北部有一天然淡水湖-草海。\n\n气候\n本县介于南亚热带与寒温带之间的过渡性气候区,属于冬干夏湿的高原季风气候,垂直气候显著。年均气温13.5℃,年平均降雨量为947.9毫米。\n\n行政区划\n鹤庆县下辖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n云鹤镇、​辛屯镇、​松桂镇、​黄坪镇、​草海镇、​西邑镇、​龙开口镇、​金墩乡和​六合彝族乡。\n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全县设5区、36乡镇��510间、2459邻。\n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全县设有云鹤、孝廉、松鹤、庆云4镇及福和、五峰、九顶、平美4乡。\n\n人口民族\n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鹤庆县总人口(常住人口)共有243,031人,城镇人口81,862人(占33.68%),乡村人口161,169人(占66.32%)。共有男性123,162人、女性119,869人,性别比为102.75。0—14岁人口共42,834人(占17.62%),15—59岁人口共158,426人(占65.19%),60岁及以上人口共41,771人(占17.1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共31,374人(占12.91%)。大学专科学历及以上人口有17,488人,15岁以上的文盲有2,695人,占15岁以上人口的1.35%。2020年末统计,剑川县户籍人口共有80,097万户、281,449人。\n\n民族\n鹤庆县境内有白族、彝族、汉族、傈僳族、苗族、壮族6个世居民族。\n\n名胜古迹\n经济\n鹤庆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甘蔗、蚕丝、蔬菜、中草药等,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省级商品猪基地县、蚕桑基地县;鹤庆干酒、火腿、猪肝鲊、马厂当归、蚕丝制品、白棉纸等享誉省内外。\n2022年,鹤庆县生产总值达136.5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9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62.21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48.45亿元,增长4.1%。三次产业结构为19∶45.5∶35.5。人均生产总值56,638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2,006元、14,564元。职工年平均工资122,788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9亿元,人均3,272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6.29亿元,人均10,904元。\n\n交通\n丽上高速、 348国道过境。\n大丽铁路:鹤庆站\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鹤庆县人民政府"} +{"doc_id": "6075", "title": "冲锋枪", "text": "冲锋枪(英语:submachine gun,缩写:SMG,直译“亚机关枪”),旧译手提机枪或手提轻机枪,一般泛指设计上用来由抵肩射击的风冷、弹匣/弹鼓供弹、可以自动射击发射手枪弹的轻型单兵长管枪械,与同样是速射自动武器的机枪的差别在不使用全威力的步枪弹。\n世界上第一款使用手枪弹的连发速射武器设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协约国意大利于1915年推出的维拉尔—佩罗萨(Villar-Perosa,简称VP或FIAT Mod.1915)航空机枪,采用双枪管设计,发射9毫米格利森蒂手枪弹,装有两脚架但没有肩托,射速超过每分钟1,500发,但因为是固定在飞机上而非单兵携带所以不被一些人看成是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一战末期,VP机枪的设计被贝瑞塔公司改成单管直接装上了木质枪托变成了OVP冲锋枪,同期另行生产专门为作为冲锋枪造的贝瑞塔M1918冲锋枪,意大利人将其称为“Moschetto Automatico Beretta Mod.1918”缩写为MAB1918,直译“机械自动枪贝瑞塔1918型”。\n同期美国陆军准将约翰·T·汤普森(John Taliaferro Thompson)在1918年设计了汤普森冲锋枪(Thompson submachine gun),首次采取submachine gun的称谓,使用柯尔特.45 ACP手枪弹,于1921年开始量产。\n在另一方,同盟国方面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先把手枪改造成可连发的冲锋手枪,如鲁格P08的炮兵型和奥匈帝国的斯泰尔M1912改造枪,但因为使用上的不便始终无法普及。德国人也推出了发射9×19毫米鲁格弹的MP18伯格曼冲锋枪,因使用手枪弹,德国人将其归类为类以前述的Maschinenpistole(机关手枪),但与其更早的手枪如鲁格P08和毛瑟C96的全自动版本(亦被称为MP,本质为手枪,造价高昂且连发对枪管的损耗很大)显著属不同类型。后因东线战场上鲁格手枪弹显得威力不足,遂以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为基础,专门开发了7.92×33毫米中长步枪弹,用于全新的Maschinenpistole 43/MP 43,此枪后被希特勒出于鼓舞士气目的重新定名为Sturmgewehr 44/StG 44(虽然他最初反对为全新开发和列装这种新类型轻武器耗费战争资源),成为汉语冲锋枪一词的来源;此称谓亦被英美所接受,称为assault rifle/AR,以区别于使用手枪弹的“submachine gun(简称SMG)”。\n中文语境原本不区分使用手枪弹或中长、小口径步枪弹的枪型,如使用7.62×25毫米“托卡列夫”手枪弹的PPSh-41“波波莎”冲锋枪和使用7.62×39毫米中间型威力枪弹的56式自动步枪均被称作“冲锋枪”;近来有仿效德、英语,以“冲锋枪”对应于Maschinenpistole/submachine gun特指使用手枪弹品种,以“突击步枪”对应于Sturmgewehr/assault rifle特指使用中间型威力弹或小口径步枪弹品种,虽然中文中这两个词都可以看成“Sturmgewehr”的不同翻译。\n\n运用与定位\n冲锋枪是对1944年出现的德语Sturmgewehr/StG的早期翻译(德语中“Sturm”本意为“风暴”,如同星球大战中的“Sturmtruppe”“风暴兵”;作为动词意为“冲锋”、“突击”;“Gewehr”直译“武器”、“枪”),本身由一战末期临时出现的全自动速射轻短武器于二战末期进化而来。因其便携性曾与卡宾枪混称。而卡宾枪原指枪管缩短结构减轻的杠杆式、栓动或半自动步枪,早期使用全长步枪弹的毛瑟Karabiner 98 kurz为避免凡尔赛和约限制亦被称作“卡宾 98 短”步枪;现各类枪械尤其是可速射的轻短类型,有因规避法律限制等原因,均有降级自定义为“卡宾枪”,造成与“冲锋枪”界限模糊。 \n按机能上冲锋枪,与步枪的短管卡宾枪型,和可以连发的大型冲锋手枪有所重叠,其实怎样才算是冲锋枪往往视乎生产者或使用者的。\n因为冲锋枪是在一战临时出现的全新枪械种类。一战末期协约国军力开始占据优势,协约军以重炮和例如1917年6月7日梅西讷山脊战役大爆炸撕开德军防线,然后以步兵冲锋试图占领被轰成废墟德军阵地,但仍收效甚微,因为德军作为应对只在1线布置部分兵力,另组织了精锐的“冲击队”Stosstrupp/Shock troops携各种轻便的增强火力武器(MP冲锋手枪,MG08减重后的MG08/15及MG08/18“轻”机枪,M24手榴弹,MP18冲锋枪),自第2防线迅速反击,从协约军手中夺回甚至更早抵达阵地。MP型冲锋枪发明的原始用意是在战壕中近距离使用的有高容量弹匣的速射火器,以避免步枪在战壕战中来不及装弹也不便于拼刺刀甚至有时还不如军铲的尴尬,并不强调射程与精度,一开始便与卡宾枪和现代所说的突击步枪定位不同。\n二战的苏德战场上,步兵争夺阵地的战壕战和苏联大城市内的夺城巷战愈演愈烈,同时因苏德战场战线极为宽广,德军士兵需要一种可兼顾战壕战和地面战的高容量弹匣速射火器,需融合苏军士兵正在使用的SVT-40半自动步枪和PPSh-41冲锋枪的优点,并对这两者形成优势。帝国装备部部长阿尔伯特·斯佩尔不顾当时希特勒的反对,私下支持发明新式的中间型威力枪弹及StG型冲锋枪,只是为避免被认为违抗命令,仍将其称作MP-43并投放东线战场试用,受到前线士兵的欢迎。当希特勒从前线将领口中得知MP-43的优越性后,认可了施佩尔的做法并亲自将其命名为StG-44。\n而原始开发国德国和义大利对其定性不同,即德国把其称为maschinenpistole(机关手枪),但美国、意大利把其称为手提机枪或连发卡宾枪,在中文的“冲锋枪”和上两者概念不同,其实反而是原始的用意即突击步枪,所以现时实际上并无严格的定义。\n\n运用\n以发射手枪弹的枪型来说,可因为有枪托和长枪管更可以双手握持,实际有效射程和精度远远超过使用同弹药的手枪不少,一般约可达五十公尺左右。\n而且较大和坚固的机匣和枪机构造,可以使用较同外观和尺寸的标准手枪弹的高膛压的强装弹(类似马格南手枪弹的威力,但用标准弹壳中把火药装得较满),适合执行近距离任务,实际有效射程达一百公尺,而使用专用的新型子弹的个人防卫武器更可达二百公尺,两者近距离中都可以贯穿大部分的防弹衣。\n而反过来使用减装弹(在标准弹壳中减少火药分量)时或本来便用亚音速子弹的型号,因为有较长的枪管,可以在上面开小孔来安装专用的抑制器。故冲锋枪常被特警队作反恐或治安任务用途。\n而发射中间型威力枪弹(包括了小口径步枪弹)的枪型,理论射程和标准突击步枪相仿,但实际上因为枪过短和轻,很难击中在三百公尺外的目标。但因为假想敌也是使用自动步枪的前题下,军方常欢迎这类枪型。\n\n定义\n冲锋枪并未有统一的定义。\n现时一般的书籍上指的是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的角度出发,都是使用手枪子弹,但可用较标准弹更高威力的弹型,即包括高威力的强装弹并配穿甲弹弹头或个人防卫武器的专用弹,拥有像步枪构造的枪托和护木或前握把还有接近步枪的枪管长度,可以连发的枪械,更有很多实际由突击步枪改造成的,如柯尔特9毫米冲锋枪和PP-19-01勇士冲锋枪。这也意味通常的冲锋枪是属于卡宾枪(短步枪),概念也接近后来的个人防卫武器。所以一旦冲锋枪被改造或调校单发射击,便是一支低火力的短小半自动步枪。\n但从德国和日本的角度指的是机关手枪(德语: Maschinenpistole)或和制汉字的短机关枪(日语: 短机関铳)即可以连发的短枪。以这种观念出发的所谓超小型冲锋枪的,常没有枪托和超短枪管,又没有护木或前握把,而且其衍生的半自动型号都被定位为手枪,也通常只可以用标准手枪弹或减装弹乃至低火力的手枪弹。\n但以原始冲锋枪开��的定义指的是后来的突击步枪,只不过当时还没有专用的子弹下才不得不用手枪弹,至今仍然常有人认为短管的突击步枪就是冲锋枪。如在中国传统的分类:\n世界各国对冲锋枪的定义并无普遍接受的共识。按照中国大陆1978年出版《辞海·军事分册》之定义,冲锋枪是“由单兵操作,不配备脚架,通常装有快慢机,发射手枪子弹或中号步枪弹的单兵连发火器”,可见当时中国大陆并没有接受北约的“突击步枪”概念,苏联卡拉什尼科夫自动步枪的中方授权制造版本56式自动步枪的正式中文名称即为“五六式冲锋枪”,在越战和中越战争相关新闻报导中提及美制M16突击步枪通常也以“冲锋枪”称谓。按此标准,冲锋枪和自动步枪的主要区别在于弹药类型和脚架;只有使用全长步枪子弹并不标配脚架的枪型,比如美制勃朗宁自动步枪(Browning Automatic Rifle,简称BAR),才会被冠以“全自动步枪”的称呼。90年代之后出于同国际接轨的考虑,中国大陆也开始采用“自动步枪”来描述使用中间型弹药的枪型,比如95式自动步枪,然而旧的分类方法已然约定俗成,以至至今在解放军部队中仍有采用“95式冲锋枪”的叫法。\n但因为现代治安和反恐作战,已经为冲锋枪找到了新的定位和用途,所以较少人接受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的定义。\n\n发展历史\n两次世界大战时期\n冲锋枪的设计需求最早来自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当中的堑壕战上。当时无论是同盟国阵营和协约国阵营的士兵,都在寻求一种能在狭窄的壕沟战斗环境中进行高射速射击的全自动武器,它们希望这种武器能够拥有如同机枪一般的连射火力,但在同时体积也必须缩小到可由单兵携带并射击。\n除了维拉尔—佩罗萨空用冲锋枪外,还出现了三种真正的冲锋枪,便是同为义大利的把Villar-Perosa改用单枪管、加装枪托及护木改良版本OVP冲锋枪,与其正式量产型的贝瑞塔M1918冲锋枪和德国的MP18冲锋枪。实际上设计和外观都是作为可像机枪般连发,使用适合近战的手枪子弹的卡宾枪。\n这类需求在一战末期最后几场大规模战役开始显露其价值,德军在实行突击群战术(Stormtroop tactics)的步兵上配备了冲锋枪,并且成功的对协约国军造成了威胁,但是因为协约国投入的生力军美国陆军步兵配发了霰弹枪在火力上压倒了冲锋枪,而在冲锋枪在战略上的优势仍未完全显露时,一战便已经结束了。因此冲锋枪并未在一战的战场上对当时步兵的作战方式产生全面性影响。\n\n在二战当中,冲锋枪已经成为欧美国家的军队的主要装备,著名的如美军的汤普森冲锋枪、M3冲锋枪、德军的MP40等;就连在战前将冲锋枪视为“土匪兵器”而不屑去生产的英国陆军,也在开战以后量产仿制MP-28的英国版兰切斯特冲锋枪,随后又开发出设计更简单,被戏称做“水喉管”的斯登冲锋枪(Sten)系列装备部队。\n苏联部队在冬季战争期间被芬兰陆军步兵配备的索米M1931冲锋枪痛击,因此开始研发出本国版的索米冲锋枪,在德国入侵苏联时,苏联步兵的主力武器开始换用PPSh-41冲锋枪,甚至比步枪更广泛装备部队,有些部队更以本型为唯一枪械。由于各国都有数以百万计的冲锋枪需求,简化生产工艺复杂度、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各国重点,冲压工法量产的枪枝零件大量导入冲锋枪中,除了枪管等核心击发零件必须要用车床膛孔削切,其余枪械零附件几乎都采用冲压工艺制造,大幅降低制造工时与价格,二战前后开发的冲锋枪多被视为第二代的产物。\n\n二战后\n二战末期由纳粹德国率先开发出来的突击步枪成了轻兵器史上的革命性发明,虽然突击步枪动摇了传统的步枪以及冲锋枪在军队中的地位,冲锋枪在二战后的军用需求大减,但是冲锋枪在警用市场数量上仍然相当广泛。如1954年以色列军事工业所推出的乌兹冲锋枪系列便是一例,乌兹冲锋枪沿用了前捷克斯洛伐克的CZ 25冲锋枪首创的包络式枪机设计,这两种枪械都把弹匣的供弹位置设于握把内,大大缩短了全长而保持了枪管的长度。\n为了开发新客户,枪厂开始为冲锋枪开发改良套件,如美国茵格伦开发的MAC-10冲锋枪,即是整合枪管消音器,使它更适合特殊作战运用。\n然而,当时冲锋枪给人们的印象还是一种结构简单、精度不高的射击枪械,尤其是二战时为了扩增产量而导致制造精密度下降,让当时的冲锋枪比一战时生产的版本更容易故障,射击精准度也不好。这种既有印象到1960年代后期西德枪厂黑克勒-科赫(H&K)开发出举世闻名的MP5系列才有所改变。在MP5之前��冲锋枪为了易于量产使用的反冲式枪机多半采用直接反冲,虽然原理简单,但对于射手控制射向即相当不利;H&K公司在MP5上的重大改良是将HK G3自动步枪所用的滚轮延迟反冲枪机移植到冲锋枪上,搭配威力较全装步枪弹弱的帕拉贝轮子弹,MP5一改原本冲锋枪廉价、易于量产、射击精度差的特性,变成高价,但是射击精准度也非常优秀的冲锋枪,这让它成为近身距离作战之利器。\nMP5系列开始被外界广为知晓是在1980年的伦敦伊朗大使馆挟持人质事件(王侯门事件或太子门事件)当中大出风头,执行攻坚任务的英国陆军特种空勤团手持MP5进行攻坚的镜头经由大众媒体曝光,加上该次反恐任务的低伤亡成果,西方国家负责特殊作战的部门,包括警察、军队接广加采用,虽然后来有更多配合近距离作战的新式枪械诞生,但MP5系列仍是各国反恐任务导向的军警部队惯用的标准武器。\n\n由于MP5系列的成功,各国枪厂皆借鉴了HK模式,也就是将突击步枪的枪机移植到冲锋枪上,以提高枪械性能的途径。包括柯特9公厘冲锋枪、HK UMP冲锋枪、PP-19-01勇士冲锋枪等。但是在使用凯夫勒纤维甚至是陶瓷防弹插片的个人防护套件逐渐普及后,采用手枪子弹为主的冲锋枪陷入制止力不足的窘境。因此到21世纪后紧致型突击步枪,或是如FN P90及HK MP7等采用小口径高穿透力弹药的个人防卫武器成为取代冲锋枪的方案。\n\n参见\n\n全自动手枪\n个人防卫武器\n手枪口径卡宾枪\n手枪\n霰弹枪\n机枪\n突击步枪\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077", "title": "秦岭", "text": "秦岭是横贯中国中部的一座褶皱山脉,西起甘肃临洮,东到河南省的崤山、熊耳山-嵩山和伏牛山地区,主体位于陕西省中南部,是陕西省关中地区与陕南地区的分界线,呈东西走向,长1600公里。宽200~300公里,海拔2000~3000米。\n秦岭-淮河线是中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秦岭同时也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一个分水岭。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的陕西段。位于秦岭山脉北面的关中平原为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n\n地质\n秦岭是昆仑山脉的延伸,位于亚欧板块内,属南亚陆间区与中轴大陆区交界的北缘,于海西运动时期形成。秦岭呈现明显的南北不对称:南坡既长又和缓,沟长水远;而北坡陡且峻,断层深谷密布,古有“九州之险”之称。秦岭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水岭。秦岭构造带是处于中朝古陆、扬子古陆之间的宏大纬向褶皱带。西联昆仑褶皱系,东接淮阳隆起。北带约隆起于吕梁运动时期,中、南带先后经加里东、华力西、印支运动,受到多次南北方向挤压,发生褶皱隆起,并伴有大规模的花岗岩侵入和断裂,形成一系列山岭、山间盆地。\n秦岭的最高峰位于太白县鹦鸽镇南塬村太白山拔仙台主峰,海拔3771.2米。\n\n华山\n骊山\n麦积山\n终南山\n\n气候\n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岭南的陕南地区为副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上,年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上,冬季温和少雨;岭北的关中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摄氏度以下,年降水量在750毫米以下,冬季寒冷干燥。\n\n生物分布\n秦岭的北坡为暖温带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棕壤、山地褐土地带;南坡为北亚热带,北部含常绿阔叶树种的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与黄褐土地带;河谷盆地中栽植有柑橘、枇杷、油桐、油茶、棕榈、茶、乌桕、杉木、马尾松和柏木等。暖温带或高山特征的常绿阔叶木本植物在南坡多出现在海拔1000~1500米。1500米以上多为针叶阔叶混交林。黄棕壤仅见于1500米以下的缓坡面,发育在冲积层上。\n秦岭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过渡带,是中国生物多样性分布的中心地区之一,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列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之一。\n\n交通\n秦岭自古以来是关中和巴蜀之间交通的一个巨大阻碍。古代蜀道中即包含多条穿越秦岭的道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蜀道难》就表达了对秦岭山路艰险的感叹。现已建成多条穿越秦岭的铁路和高速公路:\n\n宝成铁路\n西康铁路\n西成客运专线\n西康高速公路\n西汉高速公路\n宝汉高速公路\n\n军事\n中国人民解放军于秦岭山脉中心地区的设施中存储有约数百枚核弹头,即其最主要的核武库,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第六十七基地。\n\n保护\n2007年,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颁布《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是中国首次为一座山脉保护立法。条例对生态保护与生态功能做出规划,并对植被、水资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规定,同时条例规定了秦岭矿产资源、交通设施、城乡建设、旅游设施等方面的开发与保护。\n秦岭北坡终南山于2009年8月23日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成为第五批世界地质公园之一。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位于西安市境内,总面积1074.85平方千米。\n\n污染与破坏\n在2014年7月的检查中,发现秦岭6处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中有3处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些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内有较多居民居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未经收集,直接排入饮用水水源。还有一些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有企业存在,厂区废水等均排入饮用水水源。\n秦岭中存在违法修建别墅的现象一直屡禁不绝,在2014年7月清查出违建秦岭别墅70多栋,让秦岭中禁止修建别墅的禁令形同虚设。\n采石也对秦岭造成巨大破坏,部分山体表面破坏严重,植被恢复量大,生态恢复问题紧迫。其中陕西瑞德宝尔有限公司、蓝田天盛采石场、陕西社会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矿山)不仅未按环评要求建设拦渣坝,而且废石废渣沿山坡倾倒。\n\n名胜古迹\n麦积山石窟\n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n\n参见\n中国南北地理分界\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078", "title": "日本历史", "text": "日本历史、日本史是指日本或日本列岛内的历史。\n根据传说,日本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建国。日本在公元4世纪出现首个统一政权倭国,其后于大化革新后确立天皇体制,引入唐朝文化,学习汉字与建立东亚的习俗与价值观,对日本造成了深远的影响。12世纪末,日本开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时代,期间曾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战国时代,由丰臣秀吉于1590年初步统一。1600年,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打败其他大名后,于17世纪初建立江户幕府,并从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起实行锁国政策二百多年。\n1853年黑船事件后,日本国内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号召,江户幕府在舆论压力下,被迫将政权还给明治天皇,史称“大政奉还”。1868年,明治天皇经由戊辰战争胜利施行明治维新整顿内政,富国强兵的政策主导近代日本的开端。1920年代一战后短暂经历大正民主时期,到1930年代落入军部控制,实行军国主义,但于1945年被盟国击败后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复主权后经济高速增长,跻身先进国家之列;19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n\n史前时代・原史时代\n旧石器时代\n关于日本列岛上被确认过的人类历史,大约可追溯到爱知县出土10万年前的古蒙古人种“牛川人”化石乃至3万年前,及在琉球出土的1万8千年前古蒙古人种“港川人”。约3万4千年前,从华北地区传来被称呼为小刀型石器的石器,在列岛全区被广泛的使用,但在约2万年前由西伯利亚过来新的称呼为细石刀片的石器主要在东日本传开。一段时间里,东日本细石刀片文化与西日本的小刀型石器文化并存,不久细石刀片也在西日本传开,约1万5千年前左右,小刀型石器的踪影急速消失。\n约1万2千年前,因末次冰期结束而开始急剧温暖化,使得人们的文化与生活产生极大变化,除了琉球群岛以外,全岛进入了绳文时代。\n\n绳文时代\n约1万2千年前开始被称为绳文时代。分为草创期、早期、前期、中期、后期、晩期这6期。\n这个时候的人们制作绳文式陶器、早期以后迈向定居,大部分住在半地穴式房屋(竖穴式住居)。使用弓箭狩猎、贝冢渔捞、采集植物等经营生活,使用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骨角器等等。而此时人们也进行栽培,后期到晩期间种植稻。\n\n弥生时代 (西元前1000年-西元250年)\n西元前10世纪左右至西元3世纪前后的期间被称为弥生时代。时代划分的名称,是由这个时期被视为代表特征性的弥生式陶器而来。1884年,在东京府本郷区向冈弥生町(今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这种陶器首次被发现,故名。\n在这一时期,以种植稻米为中心成立的农耕社会,从北部九州向东逐渐扩散至日本列岛全域。弥生时代根据陶器的形式,可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从九州扩展到近畿一带(东日本尚处于绳纹时代末期),中期波及到东北地方。扁平片刃石斧等磨制石器、青铜器和前期北九州的支石墓等类似于大陆文化。弥生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先进的农耕技术,通常认为它受到来自朝鲜、吴越与中原汉人的移民的影响。中期以后灌溉技术进步,农业生产渐趋稳定。后期,铁制农具普及,石器基本消失。铜铎、铜剑、铜矛、铜戈等青铜祭器发达,���现制铁和制盐等社会分工。通过交易和战争等,形成统一的政治性的地区集团。此时北海道尚不能种植水稻,仍处在绳纹文化阶段。\n弥生时代中期,日本诸国中的奴国国王曾向汉朝朝贡,并为汉光武帝赐以金印。\n\n古代\n古坟时代 (250年-592年)\n顾名思义,古坟时代就是盛行修筑古坟的时代。前方后圆的大小古坟,以奈良县为中心,散布在北起福岛县、南至熊本县和大分县的广大地区。5世纪又从宫城县扩展到鹿儿岛县。古坟只埋葬氏族首长,由氏族成员共同修筑,并使用奴隶殉葬。\n日本皇室的前身“大和王权”究竟是何时正式建立尚不明确,但史料记载在公元2世纪以前日本列岛上的国家就至少有两次向中央朝廷遣使。魏志中记载了2世纪末一场波及整个倭国的大乱和乱后3世纪初的霸权国家“邪马台国”(音近似于yamato“大和”),从史书中可见其政体有着十分强烈的神权色彩和严格的身份等级,但同时也具备着较为成熟的官僚机构。3世纪后半期出现最古老的大型前方后圆形古坟箸墓古坟被建立起来,其被葬者有可能就是史书中提及的女王卑弥呼。\n4世纪,中国历史文献完全没有关于日本的记录,日本史学家称呼这段时期为“空白的四世纪”,但并不意味着人们对这一时期一无所知;根据1877年被发掘的好太王碑铭文上记载,4世纪末大和王权与日本海另一侧的大国高句丽王国发生了战争,导致大和王权在朝鲜半岛的扩张受挫(韩国主流学者否认此事件的真实性)。\n5世纪初,百舌鸟和古市古坟群(其中最著名的为大仙陵古坟)被营建,此时期被认为是王权的全盛期,可能对应记纪中的应神天皇和仁德天皇的统治时期。同时期南朝宋的史书中记录了“倭五王”向南方朝廷复数次的遣使。5世纪中叶原始的所有制关系开始崩溃,大家族发展为生产单位和动产所有单位,原有部族内部发生利害矛盾。此期间从出土遗物被证实为纪记中雄略天皇的统治时期,据记载这一时期政权内外动荡不断,雄略之兄安康天皇被暗杀,外戚葛城氏因被指控暗杀嫌疑遭灭族,地方豪族吉备氏作乱企图与王权分庭抗礼,记载上的统治阶级内斗激化和现实中考古得出的结论相符。\n6世纪前期,武烈天皇驾崩后日本国内又发生了一系列动荡,由地方王族男大迹王为首的势力统一畿内重新确立大王的地位。同一时期北九州藩侯筑紫君磐井亦勾结与大和王权敌对的新罗起兵叛乱,但最终兵败被杀。\n在内战过程中,各地首长可能授予了氏族成员和下属修造小型古坟的权利,以此增强氏族的团结。原来只是首长墓的古坟,到5世纪后半叶便向小古坟群(群集坟)演变。这种倾向到6世纪进一步发展。日本全国各地修造的古坟超过十万个。古坟的主体部分也采用横穴式石室。石室内埋葬数代家族成员,并以武器为中心,陪葬有须惠器、土师器等死后生活的必需品。\n但大量小古坟群的出现,古坟作为统治者的建筑物的性质逐渐减弱。佛教在这一时期通过百济传来,朝廷中两大势力之一的苏我氏支持佛教,另一势力物部氏支持传统的神道教,双方发生激烈冲突。587年,苏我马子发动衣折之战消灭物部守屋,取得苏我家族对朝政的垄断权。因此,从6世纪末到7世纪初,倭王权在畿内尽力建造寺院,同时限制修筑小古坟群,大王和强大的豪族则葬于源于中国皇帝陵墓而建的大型方坟。这样,古坟时代临近结束,而大化革新时期发命的《薄葬令》更进一步助长这种倾向,留下来的只不过是高松冢古坟等贵族阶层的古坟,坟丘小但很华丽。东日本的古坟时期结束的比西日本晚,直到七世纪前半叶仍修造前方后圆坟。\n\n飞鸟时代(592年-710年)\n飞鸟时代得名于奈良县的飞鸟地区(现在的明日香村,当时的都城飞鸟京、藤原京)。\n西元603与604年,圣德太子分别制定十二阶冠位和十七条宪法,奠定汉式的官僚制度的基础,并受儒学影响,首先使用天皇名号;同时还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隋朝学习。为了维持自己的专权,苏我氏极力反对改革,苏我入鹿还杀害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王,并与其父苏我虾夷独揽大权。但就在645年,皇子葛城联合神祇官中臣镰足发动乙巳政变,诛灭苏我氏;并颁布大化改新诏,推行革新。\n西元660年,唐朝灭百济,为了复兴自己的同盟国百济,日本发兵4万大军于朝鲜半岛,却在白村江被1万唐军打的溃败,史称白江口之役。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模仿唐朝建立户籍管理制度,并于670年制定最早的全国性户籍。672年,天智天皇驾崩���儿子大友皇子即位弘文天皇。天智天皇的弟弟大海人皇子与其争位,爆发战争,史称壬申之乱。大海人皇子在岐阜县击败弘文天皇并即位,是为天武天皇。天武天皇时期,日本出现历史上最早的钱币富本钱。701年(大宝元年),颁布大宝律令。710年,元明天皇迁都平城京,飞鸟时代结束。\n\n奈良时代 (710年-794年)\n以平城京(今奈良)为都的时代。自710年(和铜三年)定都平城京,至784年(延历三年)迁都长冈京,共计74年,是律令制社会的繁荣鼎盛时期,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文化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此时贵族内部政治斗争不断发生,例如长屋王之变、藤原四兄弟和橘诸兄与僧玄昉等争权。光仁天皇及桓武天皇时期,朝廷力图整顿混乱的政治形势,缩减财政开支,改革兵制,向东北地区扩展疆域,谋求整形和重新加强律令制。\n\n平安时代 (794年-1185年)\n以平安京(京都)为都城的历史时代,始于794年(延历十三年)桓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终于1185年镰仓幕府成立,历经约400年。平安时代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794-967年)为律令制松懈但继续运用时期。中期(968-1068年)为摄关政治确立与全盛时期。后期(1069-1190年)为院政时期,被史学界划入中世。院政后期出现史上首个武家政权“平氏政权”,由伊势平氏专政。平清盛长年担任公卿、权倾朝野,更透过婚姻关系成为天皇的外戚,院政时期的藤原摄关家、法皇等各自与各种武家势力结合,促使伊势平氏与清和源氏等武家势力急剧上升。\n\n庄园制度让开垦耕地的人永久拥有耕地,他们结合成利益集团,更武力兼并庄园,渐成各地武家实力的来源。\n\n中世\n院政时代(1068年-1185年)\n平安时代晚期后三条天皇开启日本的院政期。现在的研究认为,作为历史分期的标志的主要因素:如庄园制、权门体制等等,都在院政期确立。因此,中世从院政时代开始而不是镰仓时代开始已经成为共识。院政是中世王权的基本形式,退位的天皇即“治天”作为天皇家的家长执掌国政。尽管院政时代一般仅指镰仓时代以前的时期,但事实上,院政这一政治形式一直延续下去。\n关于中世国家的统治模式,有“权门体制论”和“东国国家论”两个基本观点。“权门体制论”认为以庄园制为基础的“权门势家”(武家、公家、寺社势力)互相补充、分掌国政,统一在天皇王权之下。镰仓幕府是承担军事、警察职能的军事权门。也有的学者主张京都的天皇、公家朝廷与镰仓幕府是两个不同的政权及王权。在中央朝廷的秩序之外,权门势家均有各自的家政机构及法制体系,公家、武家、寺家各大权门势家各有自己的政所、武装力量,有着自己的庄园支配系统,并且在自己的支配范围内实施审判权。院政晚期,以平清盛为代表的武士势力登上中央政治舞台。\n在宗教政策上,中世的典型特征是显密体制。以延历寺、园城寺、东寺、兴福寺为中心的显密寺院承担镇护国家的职能,开展各样的密教法会、祈祷。而大寺社也有自己的家政机构、武装力量、庄园,作为“寺家”或者“寺社势力”与公家、武家互相补充,掌控国家。\n\n镰仓时代(1185年-1333年)\n源平合战(治承·寿永内乱)与奥州征战后,源赖朝建立以武家为主的权力机构。武家权力机构镰仓幕府作为执掌军事警察权和一部分裁判权的武家权门机构与公家政权共同支配国家。镰仓幕府与公家朝廷在长时间内保持着合作的友好关系。\n源赖朝薨后,幕府的政权开始被北条政子与北条时政、北条义时掌握。1203年源赖家被废并于翌年被弑,源实朝成为傀儡将军直至1219年被弑。1221年后鸟羽上皇企图倒幕发动承久之乱,终为北条义时、泰时父子镇压,导致多位前后任天皇被流放。北条氏借由世袭幕府执权一职架空幕府将军的权力,在摄家将军九条赖经的时代,将军支配众多有力御家人以对抗北条氏,在京都则有将军的父亲九条道家执掌公家最高权力,延历寺等大寺社也被九条家控制,此时九条家的势力达到顶点。但在宝治合战后,九条家和三浦家失败。此后,幕府的政权被第五代执权北条时赖为首的得宗家所世袭领导,史称得宗专制。而幕府也很大程度上左右朝廷的政局、摄关的更替及皇位的废立等等。\n镰仓时代的朝廷仍然维持了院政时期以来的政务治理,并在镰仓幕府的影响之下积极实施诉讼审判制度改革。朝廷与幕府之间建立了以关东申次为核心的公武交涉制度。\n在第八代幕府执权北条时宗执政的时候,元世��忽必烈曾两次侵日未果。但“蒙古袭来”却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尤其十一、十二世纪以来的“神国”“佛国”思想在“蒙古袭来”以后进一步发展。\n后期,镰仓幕府的统治日渐衰败,无法维持。镰仓幕府对王位继承的介入引发了王权的混乱。特别是后醍醐天皇即位后,他不满足于作为过渡者的地位,决心讨伐其政治上最大的障碍镰仓幕府,发动元弘之乱。元弘年间,镰仓幕府被讨伐大将、上野大族足利尊氏的倒戈乃至新田义贞挥军领导的东胜寺合战而灭亡。\n在院政后期和镰仓时代,日宋日元贸易的繁荣推动文化的发展,为日本文化引入新的元素。入宋僧荣西、道元、俊芿、圆尔辨圆等在宋朝留下足迹,而兰溪道隆、无学祖元等的东渡也使得镰仓时代被称为“渡来僧的时代”。\n\n南北朝时代 (1336年-1392年)\n后醍醐天皇消灭镰仓幕府后,就进行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后醍醐天皇的新政措施引发了一部分武士和公卿贵族的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虽然被赐给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他想再度开创幕府,结果足利尊氏迫使大觉寺统的后醍醐天皇退位。足利尊氏与失势的持明院统及反对后醍醐天皇的公家势力结合,拥立新天皇,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室町幕府,是为北朝。而后醍醐天皇退位后持著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终于形成,史书还称为“一天二帝南北京”。\n南朝在支持他的武家势力的帮助下持续与北朝作战,并利用足利尊氏与足利直义的矛盾,一度在观应扰乱中得势,北朝的光严上皇光明天皇直仁亲王都被掳走。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衰退,最终南朝的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的天皇,结束南北朝时代。观应扰乱之后,公家朝廷的实力弱化,在室町幕府的帮助之下继续维持,室町政权的统治者则作为公家与武家政权的首班,成为“公武统一政权”的实际领导者。\n\n室町时代 (1336年-1573年)\n足利氏原是上野豪族,而且更是镰仓幕府将军源赖朝同族,足利尊氏在京都的室町开设幕府,是为室町幕府。\n南北朝的统一是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进行的,今谷明认为他统一以后曾企图篡夺皇位,但是现在的更多研究则倾向于认为足利义满不曾有篡位的企图,足利义满受明国(即中国的明朝。不过,在国际的一众古书中,包括国号朝鲜的古国,都是记载著明,或者是明国)册封的“日本国王”称号也并未在日本国内使用。一些学者认为,足利义满获得了近乎“院”的权力,但在足利义满之子足利义持执政以后,足利义持则退回到相当于摄关的地位上。足利义满当政期间,公家、武家纷纷与足利义满结成主从关系,在他的庇护之下建立公武一统的政权。足利义满在京都及京都郊外建立华丽的相国寺、相国寺七重塔、北山殿,使得足利义满时期的文化被称作“北山文化”。\n室町时代前中期是相对稳定和平的时期,也是日本文化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之一。但室町时代同时也是不断爆发饥荒的时代,受到饥荒影响的“德政”运动和“一揆”的频发也动摇了室町政权的统治基础。\n\n战国时代(1467年-1590年)\n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足利义满推动了日明勘合贸易的发展。1401年,足利义满曾向明国朝贡,明国赐足利义满“日本国王”金印一枚,足利义满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当时,足利义满身着僧衣,在金阁寺迎接明使,但两国于7年后断交。日本对“唐物”有着空前的喜好,而明朝铜钱的流入推动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n第八代将军足利义政执政时期,将军权力与大名集团的矛盾、大名集团内部的矛盾引发应仁之乱,自此幕府的权威日渐低落。1473年义政让将军位予嫡子足利义尚、正室日野富子摄政。十年后义政迁居东山第,世称东山殿、兴“东山文化”。1489年足利义尚薨后,乃父义政再度执政,翌年病故。受到应仁之乱的影响,尤其是其后由日野富子与细川政元联手策动的明应之变使得将军权力的影响力急剧降低。原本居住在京都参与中央政治的大名们纷纷回到自己的领国,着力于领国治理,日本至此进入以地方为主的社会。传统的大名与天皇权威渐趋弱势,原本受幕府策封于各地的守护大名,有的渐渐被守护代(副官)、家臣、国人篡夺政权,称之为“下克上”,而有的大名则可以保持政权至战国时代。从应仁之乱开始至室町幕府灭亡,被称为战国时代。\n在京都,由于被管领��川家所干涉,足利幕府的权威日渐衰落,细川胜元甚至另拥立新将军。之后第十三代将军足利义辉被三好长庆家臣松永久秀所杀,他的弟弟足利义昭被织田信长拥立,后因与信长作对而被流放,足利幕府灭亡,正式进入安土桃山时代。\n\n近世\n织丰政权 (1573年-1603年)\n天正元年(1573年),织田信长放逐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室町幕府宣告灭亡。后逐渐成为全国最强大的军事首领,并开始积极拓展统治版图,直到天正十年(1582年)消灭甲斐大名武田氏为止,已几乎完全控制近畿与东海地方,并将势力延伸至中国地方、甲信越地方、四国地方以及北陆地方,此时的全国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安土城的织田氏手上。同年,部将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织田信长死去(或说失踪),其长子兼织田家家督织田信忠败给明智光秀后自杀,整个织田氏顿时陷入混乱。\n此时,织田氏部将羽柴秀吉在山崎之战中讨灭明智光秀,并在后来的清洲会议中拥立织田秀信继位并取得优势,而于隔年的贱岳之战打败另一重臣柴田胜家,成功整合织田氏的版图。\n1584年,羽柴秀吉与东海地方大名德川家康爆发会战,双方经过一番对峙后进行和解并结为同盟,同年,大坂城完工,羽柴秀吉以此为根据地建立丰臣政权,开始进行统一全国的计划。1585年,羽柴秀吉认近卫前久为犹父提高身价出任关白,同时于京都修筑聚乐第作为关白执政的政厅。经历四次的大规模讨伐后,1590年,接受后阳成天皇赐姓丰臣的秀吉完成全国大致上的统一,使日本进入百年来首见的和平时期,全国的实际政治中心也转移到大坂城的丰臣氏手上。\n此后,丰臣秀吉鼓励商业以广开财源外,持续推动全国检地与刀狩令的工作,并以各种手段削弱主要大名的封地。\n1592年起,丰臣秀吉将关白职务让予养子丰臣秀次,迁居伏见城以太合的身份号令天下。他同时发动两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史上合称文禄·庆长之役(即万历朝鲜战争,韩称壬辰卫国战争)。这场战争导致西日本诸大名实力大损外,也造成丰臣氏财力上严重的负担,并促使家臣严重分裂。1595年,秀吉为淀殿幼子丰臣秀赖接班铺路,赐死时任关白的养子丰臣家家督丰臣秀次。\n1598年,太合丰臣秀吉去世,秀赖年幼继位。全国再度陷入混乱。当时最强大的大名五大老首揆德川家康利用政治手段控制大坂城的权力中心,招致多数大名与丰臣内部文官的不满。1600年,不满的大名在文官石田三成与大名毛利辉元的号召下起兵讨伐德川家康,双方在关原之战中交手,最终德川家康大获全胜,成为全国实际最高统治者。1603年,天皇下旨封其为征夷大将军开创江户幕府,至此进入江户时代。\n\n江户时代 (1603年-1868年)\n1603年(庆长8年)至1867年(庆应3年)间被称为江户时代,于江户设置江户幕府。\n1598年丰臣秀吉死后,德川家康在1600年关原之战中获得胜利并被委任为征夷大将军。1605年让位予三子德川秀忠,自任大御所并迁居骏府城持续号令天下。1615年,德川家康在大坂之战中族灭丰臣氏。幕府借由禁中并公家诸法度与武家诸法度驾驭朝廷和大名,各大名因参勤交代制度被要求定期往返江户与其领地。幕府禁止基督教,经历岛原之乱并完成锁国政策,只进行少部份在长崎出岛与荷兰和清朝的交易。和朝鲜王朝则透过朝鲜通信使维持关系。\n1651年德川家光去世,由当时才10岁的德川家纲继位,自从家纲即位以后,朝廷将军宣下的仪式皆在江户进行。其后发生浪人暴乱未遂事件(庆安事件),社会动荡不安。不过,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胜、老中松平信纲和阿部忠秋极力辅佐家纲,化解了这次事件。家纲执政期间将幕府机构整备完善并下令废除殉死制度,同时将家光时代的武断政治改为文治政治。\n怠家纲晚年幕府财政恶化加上身体虚弱,时常卧病在床,造成大老酒井忠清专制,幕府威势逐渐减弱。1680年,家纲去世时未有子嗣,酒井忠清企图效仿镰仓时代源实朝死后让皇室的人选继任将军,因此打算拥立有栖川宫幸仁亲王,最终由于家臣堀田正俊规劝才作罢,迎立家光幼子德川纲吉即将军位。\n而后政治安定经济也跟著发展,在德川纲吉时代景气良好,商人与町人盛行元禄文化。1687年纲吉颁布“生类怜悯令”,世称“狗将军”。1701年发生元禄赤穗事件。1707年富士山发生宝永大喷发。1709年德川纲吉薨逝,德川家宣继位,实施正德之治。江户时代中叶,幕府财政陷入困境,德川吉宗实行享保改革后暂时恢复财政,之后却又���度恶化。1745年德川家重继位,因执政能力有限而重用大冈忠光。1761年德川家治重用田沼意次,开启幕政由侧用人独专的现象。1783年浅间山发生天明大喷发。1787年德川家齐即位,罢免田沼意次、启用松平定信,其后因尊号事件又将其罢职。1837年家齐让位予次子德川家庆,仍续掌权柄,史称“大御所时代”。而大御所时代前后的两场幕政改革,分别由松平定信推动的宽政改革与其后水野忠邦推动的天保改革皆曾企图仿效享保改革改善幕府财政,但却未能解决根本。伴随著货商经济的发展,在化政文化和町人文化盛行之下,以往以米的年贡为基本收入的大名与旗本转为贫穷。大名实行藩政改革(藩政改革),土佐藩、长州藩与萨摩藩等在靠此改革成功后被称呼为“雄藩”。\n日本最早对虾夷地的开拓始于江户时代,当时幕府派出最上德内、近藤重藏、间宫林藏、伊能忠敬等人探险北海道、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地区,和人对北海道的地理状况亦有了更多了解。1799年,幕府将东虾夷地改为幕府直辖地。1807年又将西虾夷地改为幕府直辖地。不过在沙俄的威胁减轻之后,1821年,全虾夷地又重新成为松前藩领地。\n幕府末年经由培里来航而签下神奈川条约(即“日美和亲条约”),依此条约,日本开放了下田及箱馆两港口。1856年8月,美国派遣T.哈里斯抵日本下田,逼迫江户幕府同意开设由他担任总领事的美国驻日总领事馆。1857年10月,幕府又被迫同意哈里斯前往江户晋见将军德川家定。1858年,日美签下安政条约。随著尊王攘夷思想强盛,幕府大老遇刺身亡与萨英战争都令幕府的权威一落千丈,最终德川庆喜先后把政权与领地交还朝廷。\n\n帝国时代 (1868年-1945年)\n明治(1868年-1912年)\n经过王政复古大号令及戊辰战争后,拥戴朝廷的诸藩,成立以明治天皇为中心的大日本帝国政府。1867年,末代德川幕府将军德川庆喜主动大政奉还,新政府正式成立。江户时代结束。\n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对日本进行了多项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地方政治上废藩置县,废除大名制度。新政府确立新的国家制度,设立议会及制定宪法。1889年,新政府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又称《明治宪法》),1890年举行了第一次帝国议会。另一方面,又以培植产业及加强军力为国策推进。\n1868年,明治新政府宣布设立后箱馆裁判所,便将北海道纳入新政府统治之内。然而在1869年1月,旧幕府军占领五棱郭,其首领榎本武扬宣布成立虾夷共和国,并和新政府军之间爆发箱馆战争。在旧幕府军投降之后,新政府宣布在北海道全境设11国86郡。1869年,新政府创建了开拓使,北海道开始进入大规模开发时代。新政府鼓励失去工作的武士和士族移民北海道,并且为了加强国防,还设置了屯田兵制度。除了政府动员的移民之外,亦有自发性的大规模移民,其代表例为带广的晩成社。1882年,开拓使被废止,政府改设函馆县、札幌县、根室县三个县来管理北海道。但由于北海道人口分布不均,这一体制效率不彰。1886年,政府决定废除三县,改设北海道厅。\n然而大量士族在明治维新的过程中失业,造成极大社会问题,旧藩士在新政下生活困苦,演变成西南战争。\n日本后来有出兵台湾之议。1871年10月,一艘琉球国船只于台风后漂流至台湾东南部,其中54名登岛乘客因故被原住民处决,史称八瑶湾事件。由于当时琉球国同时向清朝和日本朝贡,而清廷表示将事件交由日本处理,日本因而在1874年5月攻打台湾南部排湾族政权,是为“牡丹社事件”。\n在驻华英国公使调停下,中日两国签订《北京专约》,后来日本政府将条文中的“琉球人”诠释为“日本国属民”,染指清朝朝贡国琉球国,借此在1879年吞并了琉球,琉球王国灭亡,并改设为冲绳县。\n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中日按《天津条约》同时出兵朝鲜半岛,起义平息后日本要求继续驻兵被拒,其后扣留高宗李熙,命大院君李昰应主国事,后日本称发现李昰应曾要求东学党与清军一起驱逐日军,于是不宣而战,突袭驻守于朝鲜的大清海军。随后于1894年8月1日,中日两国互相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1895年2月,清军溃败,清廷被迫派李鸿章代表清廷向日本求和,并以战败国身份在日本威逼下签订了条件苛刻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日本在此条约中获得了福建台湾省主权、以及二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使台成为日本第一个殖民地。\n1900年,俄国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单独出兵占据中国东北,但各国与清廷议��后俄国拒不撤兵,遂与日英等国交恶,最终在1904年爆发日俄战争,日本获胜,取得库页岛(日本称桦太)北纬50度以南的部分。\n1910年与大韩帝国签订了《日韩合并条约》,令朝鲜半岛合并成为日本的一部分。\n\n大正(1912年-1926年)\n1912年,明治天皇于驾崩,子嘉仁继位,改元大正,是为大正时代。大正元年,因为陆军倒阁而引起第一次护宪运动(即:大正民主运动),开始出现政党政治。大正时代前期,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力最高峰的盛世,但1921年,大正天皇因病而由太子裕仁摄政,1923年发生关东大地震,以及一战后在国际和平会议中节节败退,使日本日渐艰难。权贵与政党不断抗争,发生第二次护宪运动,实行全民普选(1925年)。亦由唯一的元老西园寺公望推荐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提倡“宪政之常道”。\n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投向协约国,向同盟国宣战,战胜后获得了德国在中国山东半岛的殖民地。1914年9月,日本向德国宣战,发动青岛战役,11月攻占青岛。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日本富强,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期。1918年,米价急涨,日本农村爆发米騒动事件,并演变成武装冲突,参与者逾二百万人;事后警方逮捕超过二万五千人,其中八千二百人被判各项刑罚:轻则罚款,重则处死;此事亦使寺内内阁下台。由于当时日本内地的大米供不应求,因而增加生产朝鲜和台湾的大米,并进口更多的外地大米至内地,以解内地缺米之忧;朝鲜和台湾对内供米减少,朝鲜农民只能从满洲进口杂粮充饥。\n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需等因素的影响,日本经济呈现畸形繁荣。大战刚结束,日本就爆发了1918年经济危机,经过调整,至1919年四五月间开始回升。1920年春,日本又陷入了新的经济危机,日本经济由此一蹶不振,陷入了历时十年的长期萧条。对此日本政府采取了救济措施,但这些措施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势。在整个社会尚处在经济危机的泥沼之中时,1923年9月1日日本又遭受了关东大地震的严重打击。\n\n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克伦斯基的临时政府,夺取了彼得格勒的政权。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与德国单独媾和,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此,协约国决定武装干涉苏俄革命,俄国白军得到日本等协约国成员支援推翻布尔什维克政权。\n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派遣军队在西伯利亚东面海岸登陆,直接武装支援俄国白军推翻在西伯利亚的布尔什维克政权。事件最后失败告终,苏联共产政府确立。1920年协约国撤出俄国后,日本军队单独留在西伯利亚,直至1922年日本军队才撤出西伯利亚。\n\n战前昭和(1926年-1945年)\n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驾崩,皇太子裕仁亲王继位为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开始。\n1927年,台湾总督府宣布,开始台湾日治时期极重要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并于1930年竣工。1923年9月,日本关东大地震,死亡人数达十三万人,日本经济遭遇重创;1927年4月,由于日本政府救济台湾银行失败,陷全国金融于险地,史称“昭和金融恐慌”;1930年,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日本未能幸免。在此期间,滨口、犬养和冈田内阁为挽救经济,主张削减军费,使军部和右翼组织不满,三人亦先后被暗杀。\n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扶植傀儡国家满洲国;再于1932年,在上海发动一二八事变。\n\n1936年2月26日,发生了二二六事件,广田弘毅组阁,建立以天皇及军部为本的法西斯体制。\n统制派军人东条英机掌权后,日本对中国开展大规模侵略。1937年7月7日,日军策动卢沟桥事变,正式入侵中国,引发中日战争。战时日军占领华东平原,包括首都南京,并试图以南京大屠杀逼中国军民屈服,估计被杀人数约三十万人,蒋中正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只能退守中国西南一带。但其后战情僵持不下,令日军陷入消耗战;旷日持久,消耗日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加上欧美对日本禁运,石油和钢铁等,不得运往日本。因此军方孤注一掷,发动“大东亚战争”,向南亚继续扩张,史称太平洋战争。\n在政党政治日渐衰落(例如田中义一主张惩罚杀害张作霖的凶手而被迫下台),内阁总理大臣(首相)甚至会被军人政变刺杀,如五一五事件,或任意废立(首相意见或政策若与军部不同调,便会遭到军方倒阁撤废,换上亲军部的人马),二二六事件之后,统制派首脑东条英机等军人集团渐渐掌握内阁���议会的控制权,朝向军阀独裁的方向前进。\n1941年12月,日军偷袭夏威夷的美军基地珍珠港,并正式向美国、英国和荷兰宣战,同时开始进军东南亚等太平洋地区。日军起初连战皆捷,然而大日本帝国海军在中途岛战役大败,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捩点。1938年以来,日军以“扫荡”、“三光作战”,试图稳定中国的日占区,但仍无法扭转整体局势。战争后期,美国海军陆战队接连攻下硫磺岛和冲绳岛,美军B-29轰炸机随即密集轰炸日本本土,许多城市遇袭,市民伤亡惨重、工业设施尽毁,并重创日本的飞机工厂和机场。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依次在广岛市和长崎市投下两枚原子弹;同时苏联亦于8月8日对日本宣战,占领日属满洲。8月15日,昭和天皇以电台广播宣布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签署降伏文书,接受波茨坦宣言,并将领土范围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以及其他指定岛屿。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n\n战后时代(1945年-)\n战后昭和(1945年-1989年)\n日本投降诏书发出的同时,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铃木贯太郎内阁总辞,授意予皇族东久迩宫稔彦王组阁,东久迩宫是皇后良子的伯父。东久迩宫内阁是日本历史上唯一的皇族内阁。天皇发布大命时通常是为了稳定变局。当时,东久迩宫内阁中,有前首相近卫文麿任国务大臣、重光葵任外务大臣。后来重光葵因故辞职,由前奉天总领事,元老牧野伸显的女婿吉田茂继任。\n此时,盟军派遣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盟军政府总司令,要求内务大臣山崎岩,东久迩宫内阁于是总辞,任期只有五十四日,成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内阁。\n东久迩宫内阁倒台后,昭和天皇任命亲美英派的币原喜重郎组阁,昭和二十年(1945)十月九日,币原内阁成立。币原令人熟悉的事迹就是二十年代的币原外交。\n战后的政党如雨后春笋一样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党(总裁鸠山一郎)、日本社会党(片山哲书记长)、日本进步党(总裁町田忠治)、日本协同党(委员长山本实彦)、日本共产党(书记长德田球一)也恢复活动。翌年一月,盟军总部(GHQ)公布公职追放令,禁止战犯出任公职。\n战后,第一次总选举在昭和二十一年(1946年)四月十日举行,自由党得到141席、进步党得到94席、社会党得到93席、协同党得到14席、共产党得5席、其余诸派38席、无党籍81席。自由党成为第一党,鸠山一郎正准备组阁之际,盟军总部的公职追放令也烧到他身上,使他失去组阁的权力,于是他把自由党以及总理职位暂交给外务大臣吉田茂。\n结果,吉田茂成为旧宪法下,最后一个被天皇大命降下而任命的总理大臣。他邀请前首相币原入阁,与进步党联合组阁。\n战后在盟军的占领下,根据日本国宪法,天皇成为国家的象征,国民主权与全力发展经济路线也在宪法中得到确立。日本国宪法下第一次国会大选,吉田的政党大败,以日本社会党为首的在野政党胜出,组成以日本社会党及民主党为首的联合内阁,社会党的片山哲、民主党的芦田均相继出任首相,可惜当时社会党内部左右派严重对立,而且又爆发昭电疑狱事件,联合政府倒台。吉田茂再次重登相位,连续四次组阁,合共第一次组阁为日本史上唯一的。1948年12月23日,七名甲级战犯在东京都丰岛区池袋巢鸭监狱执行死刑。\n\n1951年9月8日,旧金山和约签定。1952年4月28日,和约生效,日本恢复国家主权。\n鸠山一郎复出后,与吉田茂对立,最后吉田茂在内外交困下,不得不下台,鸠山一郎以上台后立即解散国会为条件与在野党妥协组阁,大选以后再次组阁。1955年,已经分裂的左右社会党合并,再次结成日本社会党;同年,鸠山一郎再次结合他的民主党及自由党,结成自由民主党,时称为保守合同。此后,自由民主党为执政党、日本社会党为最大在野党的政治生态一直持续到1993年,被称为“55年体制”。\n鸠山一郎在促成日苏建交后退下,石桥湛山继任,但石桥不久又因健康而被迫辞职,最后由被指为战犯嫌疑的外务大臣岸信介继任(1957年)。岸信介主要政绩是修改日美安保条约,为此,革新与保守两大势力进行最终对决,爆发日本现代史上最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安保斗争”,出现不断的学生运动。其后,日美安保条约修订自然生效。岸信介被右翼份子刺伤后退任,由吉田茂的得意弟子、通产大臣池田勇人继任。\n池田上场后,面对岸信介所留下的社会对立局面,他提出“宽容与忍耐”口号。经济高速增长(尤其在1960年代池田内阁时期,所得倍增计划得到实现),还被称为经济大国。池田连续三次组阁,甚至与同属吉田茂门下的岸信介之弟佐藤荣作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竞争,最后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辞职,由佐藤荣作继任。佐藤组阁后,日本的经济进一步上扬,冲绳返还也在其任内发生。\n1964年,东京举办夏季奥运,这是日本首次举办奥运,也是奥运第一次在亚洲国家举办。奥运开幕前,全世界首条商用的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通车启用。1970年,大阪万博举办,这是日本首次主办世界博览会。\n佐藤荣作连续四次当选自民党总裁,并连续三次组阁,连续任期也超越恩师吉田茂及明治时代的桂太郎。他宣布引退后,自民党有5人参选党总裁,分别是佐藤派的田中角荣、大平派的大平正芳、福田派的福田赳夫、三木派的三木武夫,四人参与总裁选举。结果只有田中与福田二人出线,世称为角福战争,田中角荣成功拉拢大平、三木以及中曾根康弘结果以击败福田当选总裁组阁。\n田中角荣最重要政绩,是日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以及日本列岛改造计划。同时田中被指责推动金权政治。自此自民党走入一连串的弊案之中。昭和四十九年(1974年)10月,《文艺春秋》刊出“田中角荣研究──其金脉与人脉”,引来党内及国会的追究。田中在同年十一月宣布辞职。\n自民党副总裁椎名悦三郎召见大平正芳、福田赳夫、三木武夫、中曾根康弘。指定由三木武夫继任总裁,世称椎名裁定。三木武夫组阁后,美国水门案所引发的余波,揭发洛克希德事件。田中涉及贪污丑闻。三木武夫企图拿此事向田中角荣开刀。结果引来党内大派系组成举党协,推举福田赳夫为继任总裁,结果在众议院选举中,自民党大败,仅籍追加公认维持议席过半数,三木辞职,由福田赳夫继任。\n福田赳夫原本与大平正芳有密约,福田把党务交给大平,许诺只做一任(两年),会让给大平。但福田背约竞选连任党总裁,大平参选。结果在初选中,大平压倒性击败福田,福田宣布退选。大平组阁。\n翌年众议院选举,自民党由于一连串的丑闻,失去不少议席,仅籍追加公认维持议席过半数。福田、三木、中曾根三派要求大平辞职,大平得到田中派支持而拒绝,引发四十日抗争。昭和五十四年(1979年)十一月,自民党创党以来,首次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自民党党总裁与党员同时参与选举,结果大平在田中派以及小党新自由俱乐部支持下,在决选投票中击败福田赳夫组阁。\n昭和五十五年(1980年),日本社会党、公明党、民社党提出内阁不信任动议,非主流派组成党风刷新联盟。要求整顿纲纪。但领导层的回复不完整,结果非主流派态度强硬,结果在非主流的支持及缺席下,不信任动议以243对187通过,大平被迫解散国会,在选举中大平突然死去,由于大平之死,自民党大胜。最后由铃木善幸组阁。\n两年后,铃木善幸不连任党总裁,结果中曾根康弘当选党总裁组阁,中曾根带领自民党再次走向高峰,1983年及1986年的参众两院同时选举,自民党大胜。中曾根的总裁任期也曾被延长一年,直至1987年宣布辞职,指定竹下派的竹下登继承总裁及组阁。日本的经济在此时期达至高峰,但在广场协议后,开始出现经济泡沫的局面。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在位64年的昭和天皇崩御,享寿87岁。昭和天皇的去世,为日本长达64年(实际62年零14天)的昭和时期划上句号,日本进入平成时代。\n\n平成(1989年-2019年)\n昭和六十四年(1989年)1月7日,在位62年的昭和天皇驾崩,子明仁继位,驾崩隔日起(1月8日)改元平成,日本进入平成时代。\n1989年,受到连串丑闻的打击,自民党在参选院改选失去多数,至此参议院出现没有单一政党可以取得过半数议席,加上数个新政党的成立,开始出现多党竞合的时代。\n1993年,由于自民党未能实现政治改革,羽田派在不信任案中造反引致大选。在羽田派、武村正义等人离党竞选下,自民党失去国会众议院过半的席位。以羽田派的核心人物小泽一郎的奔走下,成功拉拢日本新党的细川护熙,组成非自民党及非共产党的七党一会联合政府,自民党38年的执政告终。55年体制宣告瓦解,宫泽喜一辞去自民党总裁,由河野洋平接任。自民党首次沦为在野党。不过,由于七党一会联合政府的不和,加上小泽一郎在联合政府的角色,让联合政府的最大政党社会党等不满。联合政府于1994年4月瓦解。最终社会党与过去多年来的最大对手自民党合组联合政府。自民党在短暂下台11个��后重新执政。\n1995年9月,桥本龙太郎接替河野洋平出任自民党总裁。1996年1月11日,社会党籍首相村山富市辞职,由桥本接任,自民党正式重新执政。1998年,自民党再次在参议院选举失败,桥本辞职。自民党其后与公明党组建联合政府,维持参众两院的多数。\n2001年,小泉纯一郎当选自民党总裁,成为首相。小泉担任首相长达五年半,是日本战后少数在任较长的首相之一。任内加强与美国的关系,推动邮政民营化等政绩。2003年,小泉获得连任。同年,自民党总裁的任期由两年延至三年。不过,任内由于坚持每年也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与中国、韩国的外交关系紧张。2006年,安倍晋三接任内阁总理大臣(首相)。\n\n2007年,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大败,首次在参议院沦为第二大党,最终导致安倍辞职。此后首相更替频繁。2009年的众议院选举,自民党首次失去众议院的第一大党地位,民主党成为执政党,实现21世纪日本首次的政党轮替。不过,由于民主党施政失误、违反竞选承诺、加上处理311大地震)失当、首相更替频繁及派阀斗争,政府支持度大减。最终由于消费税增税的问题,导致民主党提前于2012年底改选众议院。\n2012年底,自民党连同公明党在众议院选举取得三分之二的议席,以压倒性胜利重新执政,安倍晋三再次出任首相。安倍晋三政权上台后,推行安倍经济学。2013年,自民党在参议院选举重新成为第一大党,结束六年的扭曲国会局面,当年9月成功申办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日本自1964年以来第二度主办夏季奥运,主办城市与1964年一样为东京。2015年,日本通过和平安全法制,可以在不受外力的影响下请求自卫队向海外派兵进行维和任务。\n2016年8月8日,天皇明仁发表全国电视演说,正式向日本国民表达生前退位的意向。由于当时的日本国宪法或皇室典范都没有天皇生前退位的规定,因此国会在听取了皇室成员和内阁官员意见后,提出专用于明仁生前退位的特别法,并在2017年获参众两院通过。\n2019年4月30日,明仁正式退位,隔日(5月1日)皇太子德仁亲王继位并改元令和,日本进入令和时代。\n\n令和(2019年-)\n2020年,日本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严重,导致日本政府数次援引新型冠状特措法发布紧急事态宣言(紧急状态)。同样受到COVID-19肺炎疫情影响,原定该年夏季在东京举行的夏季奥运顺延至2021年夏季举办。\n2022年7月8日日本标准时间11:30左右,前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在奈良市大和西大寺站附近的第26届日本参议院议员通常选举演讲中遭到枪击倒地,胸部与颈部受伤,经抢救后于下午17:00左右不治身亡。。\n\n注释\n参考文献\n黑田俊雄著,《権门体制论》,法藏馆,1994年,ISBN 9784000113267\n大津透、樱井英治等主编《岩波讲座 日本历史 中世1》,岩波书店,2013年,ISBN 9784000113267\n郑梁生著,国立编译馆主编,《日本通史》,台北:明文书局,1993年,ISBN 957-703-044-0\n郑梁生编著,《日本史》,台北:三民,2003年,ISBN 957-14-3715-8\n赵建民、刘予苇主编,《日本通史》,台北:五南,1991年,ISBN 957-11-0351-9\n许介鳞著,《日本现代史》,台北:三民,1991年,ISBN 957-14-1783-9\n杨永良著,《日本文化史-日本文化的光与影》,台北:语桥文化,1999年,ISBN 957-98216-3-1\n陈水逢著,《日本文明开化史略》,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67年\n\n相关条目\n外部链接\n六国史:日本书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续日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后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续日本后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文德天皇实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三代实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古史书:古事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先代旧事本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史略:日本国史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史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纪传体:大日本史\n状疏:古语拾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地志:风土记\n私史:藤原家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圣德太子传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战记:将门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陆奥话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日本历史学讲座"} +{"doc_id": "6082", "title": "女娲", "text": "女娲(wā)又称女娲氏,另称娲皇、女希氏,俗称女娲娘娘。原为中国传说时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领,后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东汉文献记载,女娲人首蛇身(龙身)。传说女娲的功绩有抟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洪水、发明笙簧和创设婚姻等。天穹如伞,女娲善于补天,因此女娲亦成为中国雨伞和绣补业者所祀奉的职业神。除了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的娲皇陵、数千年来一直享受历朝历代皇帝尊奉、祭祀的国家级神庙娲皇庙外,山西其他各地也均见女娲信仰文化。\n根据《道藏》记载,女娲是上古女神而曾为帝者。是上古诸神之一,成为后世民间信仰中的神祇,在道教中有不少人供奉。道号为“玄元洞府炼石补天娲皇上圣元君”。截至2014年7月中华民国内政部宗教系统总计,台闽地区寺庙中共有七间主祭寺庙(其它配祀庙宇不载),亦是台湾民间信仰的重要神灵。\n有信徒相信“九天玄女”与女娲为同一神祇的化身。另外又有“地母娘娘”、“骊山老母”等都是女娲化身的说法,惟这些说法在历史经典及《道藏》中并无相关考证记载。\n\n传说事迹\n称谓源流\n女娲氏为上古氏族。《说文解字》释“娲”字为女娲之称谓,段玉裁注“娲”与“化”叠韵,表示“女娲”的词源和得名本身即与“化育”的功能相联系。\n传说女娲和伏羲均为风姓。\n《陔余丛考》引《三皇本纪》记载:“女娲氏亦风姓,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氏,以木德王。是女娲,古帝王之圣者,古无文字,但以音呼,后人因音而傅以字,适得此“女娲”二字,初非以其为妇人而加此号也。”\n郑康成根据《春秋纬》注《礼记》云:“女娲,三皇承伏羲者。”认为女娲是三皇之一。司马贞在《补史记·三皇本纪》中也认为女娲是三皇之一。但三皇五帝向来说法不一,如《尚书大传》、《帝王世纪》等均将女娲排除在三皇之外。\n\n血缘关系\n女娲与伏羲为兄妹关系,母亲是华胥氏。古籍多提到华胥氏因为在雷泽踩了大脚印而在成纪生下伏羲。古华胥国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的蓝田县华胥镇,有华胥沟、女娲谷、炼石台等相关地名遗存。\n《通志》引《春秋世谱》记载:\n\n华胥生男子为伏羲,女子为女娲,故世言女娲伏羲之妹,风姓,人首蛇身,乘伏羲制度,作笙簧。张云幕,枚占神明,能变化万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精民,鸷鸟攫老弱。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川,积芦灰以止淫水。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苍天神四极正,淫水涸,冀川平,狡虫死,精民生。女娲之后有大庭氏,有柏皇氏,有中央氏,有栗陆氏,有骊连氏,有赫胥氏,有尊卢氏,有混沌氏,有昊英氏,有朱襄氏,有葛天氏,有阴康氏,有无怀氏。据女娲氏,天子也。自大庭氏之后十三氏皆臣于伏羲,诸家以为天子。臣每疑此在伏羲时为诸侯,如夏、商、周在唐虞之世也。不然当伏羲之世分九牧而理天下,各君一方以效其治,后世之讹以为相继为天子也。或言朱襄之时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解散,果实不实,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群生。葛天氏之时民俗熙熙,其作乐也,三人掺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无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谨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或言自伏羲至无怀,千二百六十年。自女娲至无怀,凡十五君,袭庖羲之号千一百五十年。\n元·黄公绍《钦定四库全书》〈古今韵会举要卷四〉记载:“娲,公蛙切,音与“乖”同。《说文》:‘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或云伏羲之妹。”\n元·俞琰《席上腐谈》记载:“女娲氏,继伏羲氏之王天下,后世以女娲为古圣女,乃伏羲之妹,颛顼之母,岂其然乎?”\n女娲与伏羲结合,为最早的婚姻。唐代卢仝在《与马异结交》诗中写道:“……女娲本是伏羲妇,恐天怒,捣炼五色石,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走向日中放老鸦。月里栽桂养虾蟆,天公发怒化龙蛇。”\n明代大乘天真圆顿教经卷《古佛天真考证龙华宝经》卷一〈古佛乾坤品第二〉记载:“无生为母,所产阴阳,本无名相,起名叫做女娲、伏羲,乃是人能之祖。有无极天真古佛,在太皇天都斗宫中坐定,请无生老母,同来商议,命女娲伏羲,叫伏羲命男女成婚,无人作保,令金公黄婆会他作媒。”、“无生母,产阴阳,先天有孕;产先天,怀圣胎,变���无穷;生一阴,生一阳,婴儿姹女;起奶名,叫伏羲,女娲真身。”以及“无生老母生二子,伏羲女娲始人伦。”\n\n氏族首领\n女娲氏最早以上古氏族首领的形象出现在古籍中。唐代司马贞在《三皇本纪》中认为,在伏羲氏之后经历了数个世代,女娲氏便取代伏羲氏成为了氏族联盟的首领。女娲氏和伏羲氏均为风姓,表明这两个氏族有共同的母系祖先。\n在女娲氏之后成为氏族联盟首领的是大庭氏。另一说为神农氏。\n\n抟土造人\n作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女娲用黄土创造人类。但在早期的典籍中,只提及女娲造人而并未提到使用泥土。《淮南子》认为,女娲造人时,其他神灵都来帮忙。黄帝帮助人生出阴阳,上骈帮助人生出耳目,桑林帮助人生出臂手。在他们的帮助下,女娲经过了七十次的尝试和改变,最终创造了人类。\n较晚时候才出现女娲抟土造人的记载。《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义》说,女娲用黄土塑造人,但因工作繁重而力有未逮,于是用粗绳在泥潭中抽打,溅起的泥点就成了无数人类。那些用黄土捏成的成为富贵人家,泥点化成的就成了平凡人。\n\n开创婚姻\n女娲造人的传说根源,来自于女娲作为婚姻之神的身份。这一形象的建立正因为女娲创立了婚姻制度。《路史》认为女娲规定了以姓氏来安排婚姻,姓标志着母系血缘,女娲与伏羲为兄妹成婚,即同姓。但在此之后,婚姻即规定同姓不婚。\n因为婚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伦理,所以汉代以来常描绘女娲伏羲手执圆规和矩尺,象征婚姻规矩。\n\n制造乐器\n女娲创造了笙簧。笙是将竹管插在葫芦内制成,即类似今日之葫芦丝。簧就是笙管中的簧片。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认为伏羲和盘古都和葫芦有关,因此女娲用葫芦和竹管造笙的传说,也与其兄长伏羲相联系。\n后人又以“笙”为“生”之意,象征女娲生人。\n\n炼石补天\n根据《三皇本纪》记载,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交战。共工被祝融打败,用头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导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间。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n《论衡》记载:\n\n俗图画女娲之象为妇人之形,又其号曰“女”。仲舒之意,殆谓女娲古妇人帝王者也。男阳而女阴,阴气为害,故祭女娲求福佑也。传又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消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之足以立四极。仲舒之祭女娲,殆见此传也。本有补苍天、立四极之神,天气不和,阳道不胜,傥女娲以精神助圣王止雨湛乎!\n也有其他说法。《路史》称共工氏在太昊氏(伏羲氏)之后作乱,导致洪水为患。女娲氏与共工氏战斗,战胜了共工氏,于是天地平复。\n唐末五代道士陶植所撰的《陶真人内丹赋》记载:“故圣人理金镇玉,炼石补天,体用玄黄,要崇日月。”\n唐张说《延州豆卢使君万泉县主薛氏神道碑》记载:“大圣天后,炼石补天,有王母之神器。”\n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十九记载:“谓女娲炼五色石以补天,语极荒幻,宜乎王充非之也。然充徒以为天非玉石之类,岂石所能补;且女娲虽长,岂能及天,不能及天,又安有阶级可上?五金有青黄赤白黑五色,而皆生于石中。草昧初开,莫能识别,女娲氏始识之,而以火锻炼而出。”\n女娲炼石补天之日称为天穿日,众说纷纭,也有人说女娲补天,由正月二十日到正月廿三日,补了三日才补成。卢仝称:“引日月之针,五星之缕把天补。补了三日不肯归婿家。”明代杨慎《词品》云:“宋以前,正月二十三日为天穿日,言女娲氏以是日补天,俗以煎饼置屋上,名曰补天穿,今其俗废久。”宋代以后,几乎都在正月二十日。\n女娲补天这个著名的神话亦影响后世的著书创作。《红楼梦》的第一回即引用这个神话,女娲为了补天,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剩下了一块未用,转世化身为贾宝玉的通灵宝玉。\n\n身份\n上古诸神说\n根据上述传说,女娲乃上古三皇之一、伏羲之妹,用黄土制造出了人类,又曾炼石补天,平洪水灭猛兽,置婚姻定人伦,创笙簧,故中华民族皆视其为始祖女神,也在中国道教与民间信仰之中有相当崇高之地位。\n根据《山海经》,女娲死后,她的肠化作了十个神人。\n\n九天玄女说\n台湾民间传言女娲乃“九天玄女”或九天玄女分身,不过《补史记》、《大荒西经》与《景船斋杂录》记载的女娲传说皆与九天玄女不相关。两者虽皆载于《山海经》,不过女娲的外观为人首蛇身,玄女为人首鸟身,时空背景与目的皆不相同。\n另台湾民间又传九天玄女为“连理妈”,然玄女古籍无相关媒妁婚姻之载,古籍多记玄女传兵法、道术为主。女娲古籍则有关于媒妁婚姻之载,并将女娲奉为神媒,故台湾道教总庙三清宫考究相关道藏特别注记九天玄女与女娲并非同一神仙。\n而在道教典籍《娲皇渡人九品真经》中所记载的宝诰和九天玄女有几分相似之处。\n\n道法流传。玄光普照。炼石补天全仁义。修心养性运阴阳。大弥宇宙。细摄毫厘。开万世之道统。掌三期之法会。德遍九天。威灵赫濯。恩同十极。慈愿宏施。运天地之造化。法轮大转。培日月之光辉。慧力广开。普度原人。齐归正觉。提携佛子。共出迷津。大慈大悲至德至灵。玄元洞府。炼石补天。娲皇元君。\n\n地母娘娘说\n民间误传说女娲娘娘即为后土,俗称“地母娘娘”,为道教四御之一,主掌阴阳、生育,是四御中唯一的女性神。“后土”中的“后”是君主的意思,而后土就是管理土地的君主。在民间会将女娲与地母混为一谈多半是由台湾地区流传的《地母经》之说,然此经是由飞鸾传经而成(飞鸾,亦称扶乩、扶鸾,依神灵附体托笔,于沙盘书写上谕圣训)。故而与一般上古文献记载多有出入,仅依其中一句:“娲皇制人伦,乾坤合其德,两仪妙生成,从此地母神”,而与女娲娘娘有所混谈。况且《地母经》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女娲传说最早始于《山海经》、《楚辞·天问》等古籍,时空背景均有很大的差异。\n\n骊山老母说\n民间还有传说骊山老母是炼石补天的女娲娘娘,然则骊山老母是骊山的山神,中国传说中古代道教的神仙(默认为女)。姓氏与来历不详。依道教《骊山老母玄妙真经》记载老母乃斗姥所化,是上八洞古仙女中的第七柱,是上古时代的神仙。另依照焦生全〈骊山女娲与骊山老母考辨〉,女娲与骊山老母间的年代亦有所差距,女娲活跃年代距今约8000年左右,而骊山老母活跃年代于商朝周朝之间,距今约3000多年。又女娲之功德为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炉灰以止淫水”,抟土造人、置婚姻、制笙簧等;骊山老母则在《史记·秦本纪》中记载为“郦山女”,“保西垂”、“为天子” ,神话传说为释阴符、增麦饭等。故民间传言女娲乃骊山老母一说甚有疑义。\n\n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娲\n女娲赞\n魏·曹植《女娲赞》:古之国君,造簧作笙,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皇,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n\n开辟演义\n明·周游《开辟演义》第十一回:却说女娲氏,系女身,乃伏羲氏之妹,同母所生,生而神灵,面如傅粉,齿白唇红,身长二丈五尺,幼极聪慧,长佐兄正婚姻媒的嫁娶之礼,以重万民,是为神媒,帝爱而敬之。伏羲氏崩,群臣推女娲氏即位,号为女皇,建都于中皇之山。\n\n封神演义\n山呼称臣:“臣商容待罪宰相,执掌朝纲,有事不敢不奏。明日乃三月十五日,女娲娘娘圣诞之辰,请陛下驾临女娲宫降香。”王曰:“女娲有何功德,朕轻万乘而往降香?”商容奏曰:“女娲娘娘乃上古神女,生有圣德。那时共工氏头触不周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女娲乃采五色石,炼之以补青天,故有功于百姓。黎庶立禋祀以报之。今朝歌祀此福神,则四时康泰,国祚绵长,风调雨顺,灾害潜消。此福国庇民之正神,陛下当往行香。”\n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讲述殷商纣王在女娲娘娘圣庙进香时,突然一阵狂风卷起了幔帐,现出了女娲娘娘的圣像,纣王见女娲容貌端丽、国色天姿,宛如蕊宫仙子临凡、月殿嫦娥下世,不由神魂飘荡,陡起淫心。便在殿内壁上题诗一首,表达爱慕之意,对女娲造成了大不敬。女娲回到殿内看到后便在盛怒之下命令轩辕坟三妖(其中千年狐狸精假扮成妲己)迷惑纣王,以使其荒废朝纲,断送成汤六百年的基业,加速商朝的灭亡。\n\n海上尘天影\n清·邹弢《海上尘天影》第一回:\n\n上帝闻奏。顾问诸天神,有何方略?当有九天玄女女娲娘娘出班俯伏金墀道:“臣女愿承补天之役,考得西北天高寒,去中天极远。今世界上自古及今,已死之痴男怨女,情意极浓,渺渺游魂,无可位置。若假臣全权,在彼处造有情天一所,俾各魂修省其中,以成善果。彼等情意固结,挚爱弥纶。所补之天得真气以胶牢,必可永远不坏。”上帝闻奏,便道:“卿所奏甚是,朕恐天体空虚补非容易,此去有何方略?”女娲道:“该处有不周山,为共工所触,山石高高下下苦不能平。臣女愿将山头触下之石,选炼补天。此石与天空颇合,愿吾主简选一人同去,必能奏功。”正言间只见万花总主杜兰香也俯伏金阶,奏称:“臣统领群芳,西天驻扎,殊觉不便,愿与女娲同去补天。补成之后,即带著一班花神,住在此处,愿吾主允准。”\n\n对女娲的祭祀\n古代\n王充在《论衡》中引董仲舒的话说,若天久雨不晴,就祭女娲。表明从很早前起,就有了对女娲的祭祀。其原意是因为女娲是古代的女皇,属阴,而天久雨不晴也是阴象,所以祭祀女娲。\n北宋《新定九域志》卷一说:孟州有“皇母山,又名女娲山,其上有祠,民旱水祷之。”\n从唐肃宗时起,也将女娲作为婚姻之神祭拜。并认为是她创立婚姻的功绩,令她成为国君。\n据记载女娲的陵墓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的黄河岸边,秦汉以来受到“祀典”。著名的“风陵渡”因此而得名。王国维校:“《御览》引戴延之《西征记》云:‘伏羲、女娲,风姓也。此当是女娲之墓’。……《寰宇记》云:‘河东县三里风陵,是女娲之墓,秦汉以来俱系祀典’。”\n\n祭典日\n女娲的祭典日为人日、补天节与神诞。\n各地相传女娲生日皆不同,如冬至、正月初一日、正月初七日、正月初十日、二月十五日、三月初三日、三月十五日、三月十八日、五月初五日、五月初九日、七月十八日、九月初五日、九月十五日、十月十八日、十一月初五日、十二月初八日等,说法繁多,目前以三月十八最流行。\n位于河北涉县县城西北12公里处中皇山上的娲皇宫,始建于北齐。每年旧历三月十八日,是祭祀娲皇宫女娲圣母诞辰之日,从三月初一就开始庙会,直到十八日。\n\n现代各地祭祀宫庙情形\n中国大陆\n中国大陆祭祀女娲的著名庙宇之一为女娲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侯村,2004年6月10日成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山西省吉县人祖庙亦有女娲之祭祀、相关遗迹等报导。另经骊山中华女娲文化研究会和大陆各地专家学者论证,骊山顶峰“人祖庙”是始建于战国时期的伏羲女娲祠。其他各地亦有零散之祭祀宫庙,例如澳门的女娲庙等。\n祭日为正月初七人日、正月廿日补天节等。\n\n台湾\n根据中华民国内政部登记资料,台湾主祀女娲娘娘庙宇截至2014年7月共有七间,分别是宜兰县大福补天宫、台南市灵山寺、云林县无极补天宫、基隆市护天宫、新北市板桥天秀宫、嘉义县补天宫、嘉义县保福宫、灵山寺女娲宫,其中以宜兰县补天宫建于道光八年(1828年)为最早。\n\n马来西亚\n大马的女娲娘娘庙据说有3座,分别座落在森州、霹雳怡保和雪州加影(龙天宫) 。\n\n泰国\n泰国曼谷也有祭祀女娲娘娘的女娲宫。\n\n神像造型\n中国大陆\n中国大陆民间方面易将骊山老母与女娲娘娘混为一谈,故而形像方面有老妇貌,较少年轻仙女貌。头戴有旒冕冠,手多持拂尘或拐杖,亦有经书、金石、太极图、金笏等法器。神像多为比人高的大型木雕或石刻,身旁多有护法之宫娥。另亦有石刻下半身蛇身之雕像,多属露天石刻,通常多有女娲补天之意像。形像方面比较多变化。\n\n台湾\n台湾民间方面易将九天玄女或地母混为一谈,故而形像方面常是中年女性貌,头多戴单凤或五凤、九凤冠,手多持拂尘或葫芦,亦有持金石、太极图等法器,身披黄凤袍或黄龙袍。宫庙镇殿神像多有护法宫娥,一般而言神像多是1尺3、1尺6、2尺2等,宫庙镇殿神像才有3尺6以上高度。露天石刻补天意象在台湾仅于宜兰县补天宫香客大楼楼顶上才有。\n\n各地女娲补天意象摄影集\n影视\n1981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 电视剧《封神榜》:梁小玲饰女娲\n1986年台湾版电视剧-中国电视公司(华视) 电视剧《封神榜》:周丹薇饰女娲\n1990年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 电视剧《封神榜》:陈秀珠饰女娲\n1998年 电视剧《天地争霸美猴王》:吴美珩饰女娲\n1999年 电视剧《莲花童子哪咤》:何咏芳饰女娲\n2000年香港版ATV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黄卓玲饰女娲\n2000年大陆版电视剧《伏羲女娲》:荣蓉饰女娲\n2000年台湾版电视剧-中国电视公司《封神榜》:林秀琴饰女娲\n2001年香港版TVB电视剧《封神榜》:盖鸣辉饰女娲\n2006年大陆版电视剧《封神榜之凤鸣岐山》:谢润饰女娲\n2010年大陆版电视剧《女娲传说之灵珠》:邓英饰女娲\n2010年大陆版电视剧《远古的传说》:刘佳饰女娲\n2011年大陆版电视剧《终极封神》:李璐平饰女娲\n2012年大陆版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米雪饰女娲\n2014年大陆版电视剧《封神英雄榜》:陈祉希饰女娲\n2014年大陆版电影《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张梓琳饰女娲\n2016年大陆版电视剧《仙剑云之凡》:李依晓饰女娲\n待播 大陆版电视剧《梦回朝歌》:陈数饰女娲\n\n动画\n《女娲成长日记》,中国大陆网络动画剧,30集,2016年\n\n游戏\n无双大蛇系列,牧岛有希配音\n仙剑奇侠传系列中的女娲族后裔:赵灵儿、林青儿、李忆如、紫萱与小蛮\n轩辕剑参外传 天之痕中于小雪的乃女娲石转世,然而电视剧《轩辕剑之天之痕》改为女娲之女(古力娜扎饰)\n九日,张乃文配音\n\n相关\n\n华胥\n伏羲\n天穿日\n伊南娜\n尼比鲁(古代太空人)\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6087", "title": "物理化学", "text": "物理化学(英语:Physical chemistry),简称物化,是一门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物质体系化学行为的原理、规律和方法的学科,可谓近代化学的原理根基。物理化学家关注于分子如何形上是错错结构、动态变化、分子光谱原理、平衡态等根本问题,涉及的物理学有静力学、动力学、量子力学、统计力学等。大体而言,物理化学为化学诸分支中,最讲求数值精确和理论解释的学科。化学物理学和物理化学都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但二者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化学物理学主要是研究化学过程的特征现象和物理理论,而物理化学主要研究化学的物理本质,主要借助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中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研究物理化学现象的学科。\n以下都在物理化学要研究的范围之中:\n\n影响物体物理性质(包括塑性变形、强度及液体中的表面张力)的分子间作用力。\n有关反应速率的化学动力学。\n材料的导电性。\n细胞膜的表面化学及电化学。\n物体之间热及功交换,称为热力学。\n化学系统和环境之间,在相变或化学反应中产生的热交换,称为热化学。\n溶液中依数性的研究。\n配合相律判断相数、成份数及自由度。\n电化电池的反应。\n\n关键概念\n物理化学的关键概念是纯物理学应用于化学问题的方式。\n经典化学的关键概念之一是,所有化合物都可以描述为一群彼此键结的原子,而化学反应可以描述为化学键的生成及断裂。 根据原子的描述及其键结方式预测化合物的性质是物理化学的主要目标之一。 为了精确地描述原子和键,有必要知道原子核的位置以及电子在原子核周围的分布。\n\n学科\n物理化学是以纯物理来处理化学的问题。物理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三个方面 :\n\n化学体系的宏观平衡性质:以热力学的三个基本定律为理论基础来研究宏观化学体系在气态、液态、固态、溶解态以及高分散状态的平衡物理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溶液、胶体和表面化学。\n化学体系的微观结构和性质:以量子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物体的体相中原子和分子的空间结构、表面相的结构,以及结构与物性的规律性。属于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结构化学和量子化学。\n化学体系的动态性质:研究体系中发生的化学变化过程的速率和变化机理。属于这方面的分支学科有化学动力学、催化、光化学和电化学。\n量子化学是物理化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将量子力学应用在化学问题上,有一些工具可以确认键结的强度及化学键的形状、原子移动的方式、及化合物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光谱学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个子学科,关注物质和电磁辐射之间的交互作用。\n化学中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哪些反应会自然发生,特定化合物混合后会有什么特质?化学热力学就是研究此方面的概念,可以回答一个反应可以以多快的速率进行、内燃机中有多少能量可以转换为功、并且可以找到像热膨胀系数等物理量和某一压力下气体或液体熵变化率之间的关系。化学热力学常用来判断一个反应器或是引擎设计是否可行,或是确认一组实验数值的正确性。某些情形下,准静态过程及非平衡态热力学也可以描述不可逆反应,不过古典热力学主要关注平衡且可逆的系统,而不关注一个远离平衡点的系统以及其离开平衡的速度。\n会发生哪些反应以及其反应速率是化学动力学的主题。化学动力学的一个主要概念是在反应物反应到形成生成物之间,大部份的化学反应会先变成过渡态,过渡态的能量比反应物或生成物都高,反应的速率因此受限。一般而言,过渡态的能量越高,反应速率越慢,化学动力学的另一个主要概念是大部份化学反应都是由一连串的基本���应组成,每一个基本反应都有其过渡态。化学动力学的关键问题是反应速率和温度、反应物浓度及使用的催化剂之间的关系,以及可以如何调整催化剂及反应条件以达到最佳的反应速率。\n化学反应的速率只和反应物浓度、催化物及温度有关,不需要知道混合物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及速率,这是统计力学中的一个特例。统计力学是物理化学中的一个主题,是描述一个有相当大数量(数量级可能会到阿伏伽德罗常数6 x 1023)粒子的系统可以用像压力、温度及浓度几个参数来描述,这是物理化学和物理重叠的部份。统计力学也提供方式可以用分子的性质来预测人们日常生活看到的许多性质,而不用参考以化学相似性为基础的实验关系。\n\n历史\n在1752年,“物理化学”这个概念被俄国科学家罗蒙索诺夫在圣彼得堡大学的一堂课程(A Course in True Physical Chemistry)上首次提出。在讲座的序言中他提出了物理化学的定义:“物理化学是要解释在化学反应的许多机制其实际内涵的化学。”\n19世纪后期关于化学热力学,溶液的电离学说,化学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物理化学这一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物理化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1876年美国化学家约西亚·吉布斯发表的《论非均相物体的平衡》一文,其中提出了吉布斯能,化学势等物理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并阐明了化学平衡、相平衡、表面吸附等现象的本质。\n第一本物理化学方面的学术杂志是1887年由德国科学家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和荷兰科学家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合办的德文期刊《国际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研究》(德语:Zeitschrift für Physikalische Chemie)。奥斯特瓦尔德和范托夫,以及瑞典化学家阿伦尼乌斯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化学界的领军人物。 三人在1901-1909年间均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n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物理化学的发展主要有统计力学的应用和欧文·朗缪尔对胶体及表面化学的研究。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而出现的量子化学、莱纳斯·鲍林在这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此同时,实验技术也在大踏步的前进,各种光谱技术的应用,如红外波谱、微波波谱、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和核磁共振波谱可能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些科技成果。\n物理化学进一步的发展可能归功于在二战爆发前和二战期间核化学领域的一些新发现,特别是在同位素分离方面,还有最近在天体化学上的发现,以及对化合物理化性质的计算算法的发展(基本上包含了所有的理化性质,如:沸点、临界点、表面张力及蒸气压等20多种特性的值都可以从化学结构式计算出来,就算该分子仍然没有被合成出来)在这个领域,体现出了现代物理化学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n\n期刊\n以下是一些以物理化学为主的期刊:\n\n《国际物理化学与化学物理研究》(1887)\n《物理化学期刊A》(1896年的名称为《物理化学期刊》,1997年才改名)\n《物理化学化学物理》(从1999年起,前身是 Faraday Transactions,日期可以回溯1905年)\n《高分子化学与物理》(1947)\n《物理化学的年度回顾》(1950)\n《分子物理期刊》(1957)\n《物理有机化学期刊》(1988)\n《物理化学期刊B》(1997)\n《ChemPhysChem》(2000)\n《物理化学期刊C》(2007)\n《物理化学快报》(2010年)\n包括物理及化学的历史期刊有《Annales de chimie et de physique\n》(1789年开始,在1815至1914年以此名称发行)\n\n物理化学家\n约西亚·吉布斯:他奠定了化学热力学的基础,提出了吉布斯能与吉布斯相律。\n获诺贝尔化学奖的物理化学家\n莱纳斯·鲍林: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获1954年诺贝尔化学奖。\n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因其在催化剂的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的突出贡献,获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n拉斯·昂萨格:因发现非平衡态热力学的一般关系,提出了倒易关系而获1968年诺贝尔化学奖。\n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托夫:由于“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于1901年成为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n彼得·德拜:193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n斯凡特·奥古斯特·阿伦尼乌斯:研究了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出阿伦尼乌斯方程。因在物理化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n\n分支和相关学科\n当代物理化学包涵数个延伸学门:\n\n参考文献\n参见\n化学物理学\n逸度\n活性度\n平衡常数\n未解决的物理化学问题\n\n外部连结\n\nPhysical Chemistry (Keith J. Laidler, John H. Meiser and Bryan C. Sanctuary)\nThe World of Physical Chemi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Keith J. Laidler, 1993)\nPhysical Chemistry from Ostwald to Paul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hn W. Servos, 1996)\n100 Years of Physical Chemi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04)\nPhysical Chemistry: neither Fish nor Fow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oachim Schummer, The Autonomy of Chemistry, Würzburg, Königshausen & Neumann, 1998, pp. 135–148)\nCathedrals of Scien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atrick Coffey, 2008)\n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cience: The modern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ary Jo Nye, 2003)"} +{"doc_id": "6088", "title": "龟山岛", "text": "龟山岛,又称龟山屿,旧称烟斗屿、大龟屿或龟山沙汕,因外型似浮龟而得名。国际海图名称为五狮屿,头城人常称为龟岛或龟屿。台湾外海、太平洋中的岛屿,位于兰阳平原东面的太平洋上一座火山岛。东西宽3.1公里,南北长1.6公里,面积2.841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公里,直线距离台湾本岛的梗枋渔港约9.1公里,距离乌石港约10公里。行政区隶属于宜兰县头城镇龟山里。\n1977年以前,龟山岛向来都有人居住,后来中华民国政府为军事需要,将居民强制迁居至台湾本岛,并在大溪里建立仁泽新村以安置迁徙过来的岛民。1977年之后,直到现今都没人定居岛上,现在该岛由海巡署头城大队(岸巡第一大队、第二大队)官兵管理。\n2000年开始,由于政府提倡观光,对于解除军事管制的龟山岛,进行了航海登岛的生态旅游体验,并以抽签方式管制登岛人数。一般游客团体申请进入龟山岛,须于预定登岛日前三日至二十日,以网路方式向交通部观光局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提出申请,多由乌石渔港出发。\n\n历史\n清代道光年间,即有文字纪龟山岛上有人居住,人口一度达到700人,居民以捕鱼为生。\n1938年5月19日,台湾总督府交通局铁道部所属宜兰旅行社俱乐部募集龟山岛游览团,从宜兰大溪渔港出发,登“见取丸”赴龟山岛观光,除船长、船员两人还有27名旅客。见取丸在中途不幸翻覆,全船只有4人获救,廖琼枝的母亲廖珠桂也不幸遇难。后在大溪渔港立有招魂碑。\n\n1974年,由宜兰县政府出面向岛上村民提议迁村,清空岛上住户后,1977年国防部以军事需求为由封岛,并在岛上设置大炮与挖掘军事坑道。\n2015年4月20日,因宜兰外海发生多起地震,龟山岛的龟首位置发生小型崩塌。2024年4月3日,在2024年4月花莲地震中,龟首再次发生小部分边坡土石崩塌。\n\n军事管制松绑\n1987年解严后,龟山岛观光案经宜兰县政府、头城镇公所等单位多年努力,积极推动“龟山岛军事管制”松绑,例如于1994年宜兰县政府配合“全国文艺季”,举办“归来吧!龟山”,成功促成军事管制政策松绑,让龟山岛原居民得以回岛参访。最终行政院于1999年12月22日重新将龟山岛半开放,并且于2000年8月1日正式开放龟山岛观光活动,纳入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定位为海上生态公园。为避免自由观光破坏岛上生态,登岛前需经申请,限制每日登岛人数。目前有航线往来乌石港。\n\n地理\n龟山岛为火山岛地质。目前仍有温泉及硫气孔等火山相关活动,属于活火山,其岩层主要是由安山岩质的熔岩流和火山碎屑岩所分别构成,热萤光定年结果与地层分析显示龟山岛在过去7000年间至少有4次以上之喷发记录。岛上最高点为龟甲山峰海拔398公尺,加上3米的两层观景台共高401公尺,称为“401高地”,为台湾离岛的第二高山,仅次于兰屿红头山。另外,紧邻峭壁的龟头山峰高达239公尺,而龟尾山峰则为141公尺。岛上有两个湖泊,分别为较小的龟首湖(龟潭)和较大的龟尾湖(龟池),另有温泉、冷泉、海蚀洞、硫气孔等景观。特殊动植物生态及海洋资源相当丰富。\n\n龟山转头\n因兰阳平原海岸线呈现弧形,从宜兰县海岸沿线可观看多样化的龟山岛样貌,从头城镇东北角如石城、大溪一带观看,龟山头的外型形似龟首,从罗东镇、五结乡观看则呈现三角形,形似乌龟转头的样貌,因而出现如“龟山转头”等这样的词。\n\n登岛旅游\n每日登岛总人数限制,三至十一月,期间周一、周二及周四至周日为一千八百名,周三为五百名。\n每日登岛时间分四时段,每时段登岛总人数,周一、周二及周四至周日以四百五十名、周三以一百二十五名为原则。\n\n龟山八景\n龟山���著名的“龟山八景”,分别是:龟山朝日、神龟戴帽、神龟摆尾、龟岛磺烟、龟岩巉壁、龟卵观奇、眼镜洞钟乳石、海底温泉涌上流。\n\n相关作品\n中文小说\n\n徐毅振《风临火山》\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龟山岛 交通部观光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龟山岛生态旅游 东北角暨宜兰国家海岸风景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龟山岛赏鲸豚 东北角暨宜兰国家海岸风景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龟山岛登岛申请 - 东北角暨宜兰海岸国家风景区管理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89", "title": "铁路机车", "text": "铁路机车(或称作火车头、机关车、机车头)是一种用来提供铁路列车动力的铁路车辆,用来在轨道上驱动列车。不同于动力车厢,铁路机车只提供列车动力,本身没有载重空间。\n在过去,铁路机车总是在前面拉动列车。然而现今的机车经常采用“推拉式列车”的模式:机车在前方时,驾驶在机车内控制机车“拉动”后方的列车;列车掉头后,机车改成向后“推动”列车,驾驶则在列车后方的控制车或另一辆机车内同时控制所有机车。然而在北美地区,即使连挂了“中车”(mid-train;放在列车中间的铁路机车)和“尾车”(tail-end“helpers”;放在列车尾部的铁路机车),在整列列车需要26,000马力(19,000千瓦)的净牵引力时,“中车”或“尾车”最多只提供9,000马力(6,700千瓦)的净牵引力。\n\n词源\n英文\n英语中“铁路机车”一词是“locomotive”,字首“loco”在拉丁文中有著“从某地”之意(“locus”的离格),字首和中世纪的拉丁词“motivus”(产生运动)合并起来就是“locomotive”。“locomotive”一字也是英语中“locomotive engine”的简写,首次使用是在十九世纪初,用以区别\"自我推动引擎\"和\"固定式蒸汽引擎\"。\n\n中文\n《海国图志》中的文献介绍蒸汽机是“火蒸水气、舟车所动之机关”。亦是“火车”等词汇之词源。\n\n历史\n在铁路机车出现之前,人力、马力、重力或是固定的驱动机(作为提供地面缆车的动力)等低技术动力系统都曾被用作提供轨道交通系统的动力。\n第一批成功服役的铁路机车由来自英国康沃尔地区的发明家理查·特里维西克。在1804年,他所设计的蒸气机车首次应用是在威尔斯地区的梅瑟蒂德菲尔镇附近的潘尼达伦铁工厂牵引轨道车厢。即使这台蒸气机车能能一次牵引五辆载有10.2吨铁和70个乘客的车厢行驶9哩(14公里),但当时所用的铸铁轨道难以承载蒸气列车的重量,理查所设计的蒸气机车行驶三次即宣告退役。此后理查制造了一系列的铁路机车,其中一台有幸被当时在英国北部泰恩赛尔地区的年轻著名英国工程师乔治·史蒂芬生发现。\n\n第一辆成功用作商业用途的蒸汽机车就是马太·梅利的齿轨机车(参见齿轨铁路);这部为了米德尔顿铁路(一条窄轨铁路)而在1812年建成的机车名为萨拉曼卡。1813年,另一部机车随之而来;这机车为了威南煤矿铁路而建,由克里斯托弗·布莱克特和威廉·赫德利建造。这辆叫作“喷气比利”的机车是第一辆成功地只是使用“粘著式铁路”的方式行驶的铁路机车。“喷气比利”现时在伦敦科学博物馆展出;她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铁路机车。\n1814年,乔治·史蒂芬生还在基林沃思煤矿做一个坑口绞车操作员;他被之前由特里维西克和赫德利所建造的铁路机车所启发,就说服煤矿经理,准许他建造一架蒸汽机车。他建造了“Blücher”,第一辆使用法兰技术制造的轮子、又使用“粘著式铁路”的铁路机车。史蒂芬生在铁路机车的发展、和蒸汽机车被广泛接受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他的设计改善了其他铁路机车的设计先驱之工作。1825年,他为了在英国北部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建造了“运动一号”,使这条铁路成了第一条公共蒸汽铁路。1829年,史蒂芬生建造了“火箭号”;这“火箭号”就是那辆在著名的“雨山比赛”中胜出的铁路机车。“火箭号”的成功促使史蒂芬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这间公司是杰出的蒸汽机车制造商,其产品遍及英国、美国和欧洲大部分的地方。英国的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在1830年启用,是史上第一条城际客运铁路;在这条铁路上,蒸汽机车均是载客和载货列车的唯一一种铁路机车。\n\n使用特点\n优点:\n\n维修容易:维修一部机车比多部动车容易。\n安全:把动力系统放在远离乘客的机车较安全;特别是蒸汽机车存在锅炉爆炸的可能。\n替换动力方便���倘若机车故障,或是要进入不同电力区间,可以简单替换;而无需把整列动车组更换。\n效率:当动车组没有工作时会成为浪费动力的装置,机车则可以较容易调整分派。\n装备更新灵活:机车及客车、货车车厢折旧快慢不一,可以分别更新而互不影响。\n减少客车车厢的噪音:产生动力会出现噪音,尤其是内燃机动力的机车;动力集中化可减少客车车厢的噪音,提高舒适度。\n缺点:\n\n若尾端车厢没有驾驶室,当列车需要掉头时(尤其是港湾式月台)就得更换机车(例如沪九直通车需在株洲站摘挂机车)。\n列车动轴较少,加减速性能较差。\n承载效率较低,作为机车的车头多半仅能供驾驶乘坐,动力分散式的列车车头车尾仍能作为客车。\n车轴重,容易破坏铁轨。\n\n应用\n传统上,铁路机车是在列车的前面牵引车厢。近年很多的客车改用“推拉”方式运作,列车往一个方向行驶时由机车在前面拉;往另一方向时则由机车在后面推,由司机在另一端遥控位于车尾的机车;推拉也可以指两端各一辆机车头一推一拉。\n机车通常也会做为在其他车组在运行中发生故障时的动力应急来源(应急使用的机车头在台湾俗称“补机”或“大补丸”),例如台湾的纵贯铁路山线段或是东部干线宜兰段,由于坡度较高,通常货运列车都会加挂另一个机车头作为补机用,而客运用电联车若发生动力不足或是动力故障但冷气马达未故障时,也会加挂补机让该班次得以顺利运转。\n\n分类\n铁路机车一般会按动力来源划分。\n\n蒸汽机车\n在十九世纪最先出现的机车是以蒸汽推动的。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蒸汽机车仍是最常见的机车。\n蒸汽机车的速度纪录是由英国的伦敦及东北铁路A4型所创下。1938年7月3日,该型机车中的一台——伦敦及东北铁路4468号机车(别号“Mallard”)牵引铁路车辆7辆,在一个稍微下坡路段创下时速126英里(203公里)的纪录。德国、美国的蒸汽机车亦达到接近的速度。一般认为这是蒸汽机车的速度极限。\n蒸汽机车在二十世纪中开始被内燃机车所取代。1960年代末,世界上仍然有使用蒸汽机车作商业运作的国家已寥寥无几。到了二十世纪末,蒸汽机车在北美洲及欧洲基本上已被完全淘汰,只会间中在特别为铁道迷及游客安排的路线上行走。墨西哥仍有很少量的蒸汽机车在偏远的地方运作。\n在中国,某些地区煤炭的价格比石油低很多,使蒸汽机车仍然有它们的价值。中国曾经是全球最后一个制造大型蒸汽机车的国家,位于山西的大同车厂一直生产蒸汽机车至1988年;哈尔滨火车站在1990年代中期仍旧能够看到为数不少的蒸汽机车,而位于同一个省份的牡丹江火车站则可以看到停放在一旁供人参观的1930年代日本小型蒸汽机车。近年中国蒸汽机车的数量在迅速减少。\n印度曾经大量使用蒸汽机车,但现在它们只会在空气稀薄的山区运作。\n\n柴油机车\n柴油机车是指所有动力来源为柴油引擎的铁路机车。自20世纪中开始柴油机车在世界大部份地方成为主要铁路机车种类,因为柴油机车可以直接取代蒸汽机车,不像电力机车必须依赖其他的电力传送设施,如架空线或第三轨。不过自1950年代起电力机车在传动力、加速力、和最高速度上逐渐超越柴油机车。依照动力传动方式的不同,柴油机车又可分为电力传动、液力传动、和机械传动三大分类。\n\n燃气机车\n二次大战后很多国家都曾经尝试制造燃气机车。燃气机车使用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与喷射飞机的基本一样,但是输出改为推动旋转轴。多数的燃气机车的燃气发动机都是以均速运行,带动发电机发电,由电动机推动车轮。\n燃气机车输出的功率非常大,但它们产生的噪音亦非常严重,听起来好像和飞机一样。燃气机车的效率亦欠佳;最初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燃气机车可以使用当时非常廉价的燃料:重油。后来炼油技术能够把重油分解成汽油,燃气机车于是失去了廉价的燃料。1970年代能源危机后,燃气机车的运作成本变得很高。现在多数已被淘汰。\n\n电力机车\n电力机车使用的能量,由车外经过架空电缆或第三轨提供,在不使用超级电容的情况下只能在电气化铁路行驶。虽然把铁路电气化的价格很高,但是电力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的运作成本比内燃机车为低,也不会造成沿线的空气污染。而且电气化列车的加速性能及再生制动都比较良好,因此十分适合在乘客密集的客运线上使用。绝大部分的高速铁路都是以电力推动,因为它们所需要的大动量能很难完全由放在车上的发动机直���产生。电力机车的供电电压很高,可以减少馈线用铜量。控制电力机车电机的先进技术包括VVVF,就是变压变频技术。\n\n图库\n参考文献\n参见\n铁路\n动车组"} +{"doc_id": "6092", "title": "方济·沙勿略", "text": "圣方济·沙勿略(拉丁语:Franciscus Xaverius、巴斯克语:Frantzisko Xabierkoa、法语:François Xavier、西班牙语:Francisco Javier、葡萄牙语:Francisco Xavier,另译圣方济·萨威、圣方济各·沙勿略等 ,俗名弗朗西斯科·德·哈索—阿斯皮立奎塔,西班牙语:Francisco de Jasso y Azpilicueta,1506年4月7日—1552年12月3日)是西班牙籍天主教传教士,也是耶稣会共同创始人之一,亦为其之分支修会-“沙勿略会”的会祖并首先将天主教信仰传播到亚洲的马六甲和日本。天主教会称之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传教士”、“东亚的宗徒”。天主教会同时尊其为中国、日本,以及果阿、澳门两个教区之主保。\n\n早年生活\n方济·沙勿略于1506年生于纳瓦拉王国(今西班牙纳瓦拉)沙勿略堡的一个巴斯克望族家庭。1512年,西班牙人入侵纳瓦尔,当地很多家族的城堡包括沙勿略家,都在此时被摧毁,而他们的领地也从此失去。1515年,方济的父亲离世。\n1525年,19岁的沙勿略前往法国巴黎大学圣巴巴拉学院攻读哲学,五年后获硕士学位,开始担任讲师。在巴黎有一位比他年长十五岁的同乡依纳爵·罗耀拉和他共同租了房子住。这位同乡追求的是天主的光荣,他常给沙勿略说的一句《圣经》金句:“人纵然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为他有什么益处?”(玛窦十六:26)。经过依纳爵长久的熏陶,沙勿略的思想也逐渐改变了,便加入了追随依纳爵的行列。\n1534年8月15日,罗耀拉、沙勿略等七人在巴黎的蒙马特高地,共同誓发神贫和贞洁的誓愿,创立了耶稣会,他们原本想前往耶路撒冷,但被教宗保禄三世阻止。1540年9月27日,教宗保禄三世正式批准成立耶稣会,命罗耀拉成为第一任会长。沙勿略则受命成为耶稣会的首批传教士。\n当时葡萄牙国王若昂三世欢迎耶稣会教士前往葡萄牙开辟的东方地区去传教。1540年,沙勿略到了葡萄牙。1541年他另外两个伙伴沿着葡萄牙人开辟的东方航海路线,前往印度、中国、日本等地传教。\n\n传教工作\n印度\n1541年4月7日,沙勿略和卡玛利诺(M. P. de Camerino)和曼西亚(F. Mansillas)从葡萄牙里斯本出发。\n1542年5月6日,沙勿略抵达葡萄牙在印度的中心地果阿。刚到不久,沙勿略连学习地方语言、文化、风俗习惯的时间都没有,便在印度德干半岛东南沿海的渔村给成千上万的人付洗。\n1545年一月,方济·沙勿略写了这样一封信说:“在一个月之内,我付洗的人超过一万。我的方法是:当我来到那些要皈依基督的外教人的村庄时,我把所有的男人和小孩子都聚集在同一个地方,以宣呼天主圣父、圣子和圣神的圣名为开始,并让他们作三次十字圣号,呼求天主圣叁之名,承认只有一位天主。接着,我们诵念《悔罪经》、《信经》、《天主十诫》、《天主经》、《圣母经》和《赞颂圣母经》。在两年之内,我把这些祈祷经文都译成他们的语言,我自己也会背诵。慢慢地,大人小孩都会重复诵念这些经文。祈祷完毕,我给他们解释《信经》各信条和《天主十诫》的意义。然后,我要他们公开为自己过去的生活请求天主宽恕。讲道结束,我问他们是否真正相信《信经》各信条的内容,众人异口同声回答相信;于是,我高声诵念每个信条,每念完一个信条,我便问他们是否相信;他们则双手交叉作十字状,放在胸前,齐声回答相信。就这样,我便给他们付洗,并用笔写交给他们每个人一个圣名。男人领洗后,回到家里,又叫他们的妻子和家人到我这里来。我用同样的方式给她们付洗。当大家都领了洗,我便吩咐他们把庙宇和偶像全都摧毁。”\n沙勿略将《使徒信经》从拉丁语译成泰米尔语、马拉巴语、马来语等语言。\n1545年8月底,沙勿略从马拉巴前往麻六甲,直到1546年1月才离开前往摩鹿加群岛传教。1547年他又回到麻六甲,并在该年8月与日人弥次郎见面。\n\n日本\n1549年8月15日(圣母升天节),方济·沙勿略在一位日本朋友弥次郎的引介之下,携同两位耶稣会士(岛来斯神父、斐迪南修士)经麻六甲海峡,辗转抵达弥次郎的家乡,日本南部九州的鹿儿岛。成为第一位踏上日本国土的天主教传教士。年底,鹿儿岛已经有一百五十人、附近地区有四百五十人领洗入教。\n沙勿略登陆日本后,马上发现日本的情况和印度的大异其趣,日本人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原来比印度的复杂多了。他意识到不能把在印度使用的传教方法搬到日本,在这里首先必须学习日本语言,认识日本文化,哲学思想,并采用日本人的风俗习惯,而且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足以使一个人皈依基督。沙勿略从日本写回欧洲的信立刻被公布出来,吸引了无数人的兴趣,也产生极大的共鸣。一时,他被推崇为现代的传教士。\n尽管他得到地方吉利支丹大名的支持,并打算到京都谒见天皇并取得日本全国传教之权,但两者均未成功。于1551年离开日本,前往中国。这时日本有教友一千。在日本的鹿儿岛现今还树立着沙勿略的纪念碑。\n\n中国\n沙勿略发现,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深,于是决心尽早访问中国;但当时,外国传教士要进入严厉施行海禁的明代中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他组织了赴中国的葡萄牙使团,觐见明朝皇帝;但5月底使团在马六甲被长官亚戴德(Dom Álvaro d'Ataide da Gama)扣留。于是他决心独自前往中国,1552年8月(嘉靖三十一年七月)底,他把距离中国广东海岸很近的上川岛(属于台山大广海湾)作为基地,计划偷渡入境;但是,答应帮助他们偷渡的中国商人反悔,迟迟不来。\n1552年12月3日(嘉靖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八日)晨,沙勿略因疟疾病逝于岛上,年仅46岁,终未达成进入中国大陆的心愿。同年10月6日,利玛窦生于意大利马切拉塔(Macerata);三十年后,利玛窦成功的将天主教传入中国。耶稣会于1847年至1853年建造在中国的第一座主教座堂时就将其命名为圣方济各沙勿略堂(上海董家渡)。\n\n纪念\n据说,沙勿略的尸体长期不腐烂,一路向人展示,到1554年才被安葬在印度果阿。1662年沙勿略被教会列为圣人,他的墓地也成为朝拜的圣地。同时,马六甲、罗马、东京和澳门圣若瑟修院都珍藏着沙勿略的部份圣髑。\n2006年是圣方济沙勿略诞辰五百周年纪念。纪念活动将持续整整一年。在方济故乡纳瓦拉、方济安葬地印度果阿以及马六甲、菲律宾和日本,朝圣活动已经拉开了序幕。\n\n命名\n天主教堂\n上海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n江门台山上川岛圣方济教堂\n印度果阿慈悲耶稣大殿\n意大利罗马耶稣教堂\n东京天主教神田教会(又名圣方济·沙勿略堂)\n中学\n光启学校(Xavier School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上海圣芳济书院 → 香港圣芳济书院(St. Francis Xavier's College)\n香港荃湾圣芳济中学\n台湾桃园市私立振声高级中学(St. Francis Xavier High School)\n街道\n\n满地可圣方济萨威街(rue Saint-François-Xavier)\n\n备注\n参考文献\n参见\n\n耶稣会\n在华耶稣会士列表"} +{"doc_id": "6095", "title": "靖难之役", "text":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初年建文帝在位时发生的一场因削藩政策及争夺皇位引发的内战。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与明太祖第十七子宁王朱权(实则由燕王作最高领导,而宁王是被迫加入)为首的藩王共同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续近三年。建文帝缺乏谋略,任用主帅不当,致使主力不断被歼。燕王虽初期兵力不及中央军,但他以燕京(今北京)为基地,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朝廷军队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建文帝失踪后下落不明,朱棣登基是为明太宗(成祖永乐帝)。综观中国历史,皇室内战及藩王兵变虽为数不少(如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明朝中期宁王之乱,广义亦包括唐朝中期安史之乱及清朝三藩之乱等),但靖难之役是当中少数藩王兵变易主江山的成功例子,若只计算大统一皇朝,则是唯一一例。\n\n背景\n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及子孙的统治,便大封宗室二十五人为藩王,驻守全国各地。这些藩王虽然没有封地的管治权,但拥有护卫军队,少者有三千人,多者至一万九千人,驻守北方边境的九位边王(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军权更大,如宁王“带甲八万,革车六千”。\n不过,在继承人问题上,朱元璋所立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是诸王之侄,感到难以制约各叔父们的势力。加上诸王拥有军权,对他构成潜在威胁,便有削藩之意。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作为皇太孙继位,是为惠帝(建文帝)。惠帝发布太祖遗诏,令诸王留于封地,不要赴都;甚至燕王朱棣已经前来奔丧,却被惠帝命令返回,��致诸王不满。惠帝于是与齐泰、黄子澄商量开始削藩。\n\n建文帝削藩\n朱允炆于洪武三十一年年闰五月继位后,立即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时户部侍郎卓敬亦上疏请改燕王封地于南昌;但黄子澄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惠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n洪武三十一年七月,削周王。因周王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呵成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十八岁的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州(今云南巍山)。\n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n由于惠帝削藩激化矛盾,藩镇与中央开始决裂,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就成了真正的诸王之首。而皇帝与朱棣之间的博弈亦逐渐走向明处,变得更加激烈。\n\n朱允炆执政之初的政策问题\n惠帝朱允炆的削藩思想本身并无不妥,后来永乐帝、宣德帝亦持续打压藩王势力;但是由于缺乏政治经验,惠帝过快地更改各方面政策,使得各种不良影响相互作用,导致其最终失败。\n在削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n\n削藩既无计划(一月之内连削三王),又缺乏妥善的善后处理;加之惠帝本人刚刚登基,削藩速度过快,导致人心浮动。\n捕风捉影,导致地方有人告变邀功(如湘王被人诬告谋反,无以自明,遂自焚)。\n过于急躁,削废并进,激化矛盾。西汉七国之乱、西晋八王之乱均非因置藩本身引起变乱,而是中央的削藩政策引发既得利益者抗争;即使是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也不是直接废藩,而是颁布《推恩令》来逐步削减。惠帝登基前,曾对明太祖说叔父们如果不服,将先德化,不成再用兵,得到太祖的认可。但惠帝登基后,为迅速削弱藩王实力,将五位亲王全部直接废除爵位,并加以迫害(流放或软禁)。废藩激化矛盾,使其他藩王为了自保而与中央对立,在战争爆发后袖手旁观,甚至暗中援助燕王。\n掩耳盗铃,放还燕藩三子。朱棣的三个儿子当时(建文元年五月)都在南京,本可作为人质,黄子澄却说不如放回北平,以麻痹朱棣;但当时已削去四位藩王,实际上毫无欺敌之用,可谓掩耳盗铃。\n此外,在内政方略中亦存在严重缺陷,直接或间接导致其后来的军事失利:\n\n重用文官,并行改制。太祖晚年大杀灭元功臣,加上惠帝重文抑武,导致其倚重者均为文官儒生。削藩的同时,惠帝进行改制,大幅提升文官地位;这使得惠帝在对内施政中难以获得全面支持,对外作战时还要顾虑武将的忠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n轻视武将,罔顾军事。惠帝本人毫无作战经验,又倚重文官决定军事政策(如至关重要的统帅任命),使武将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太祖的国策即为亲王守边,防止蒙古南侵,在没有合适的替代者时,唐突削藩并非治国良策,武将担心会重返宋朝重文抑武的国策,导致国家积弱,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如此,方孝孺等大臣确无保家卫国之作战能力。\n无视宦官,变生肘腋。由于太祖的影响,惠帝对宦官十分严厉,导致宫人怨声载道,甚至投奔敌方,泄露关键情报给燕王。\n\n燕军防御阶段\n朱棣起兵,夺取幽燕\n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燕王谋反,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n燕王朱棣见到几位亲王先后被削藩,或贬或死,明白如此下去必定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为了争取时间,建文元年,朱棣先装病,使惠帝放三子回北平;之后由于属下被朝廷处死,遂借机装作精神失常。但由于王府长史葛诚叛变,密奏朝廷“燕王无病”,朱棣装疯被发觉。\n时燕王遣使入京师金陵奏事,使者被齐泰等审讯,被迫供出燕王的异状,于是朝廷下密旨,令张昺、谢贵逮捕燕王幕府的官属,张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张信与其母亲讨论之后,将此事告知朱棣。于是朱棣和僧人姚道衍等谋划举兵,令张玉、朱能将八百勇士带入府中潜伏,以待变故。\n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将官属全部捆缚,请二人进府查验。二人进府后,朱棣派出府内死士将其擒获,并连同府内叛变的葛诚、卢振一同处决。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n燕王朱棣起兵造反,援引《皇明祖训》,号称清君侧,指国君身边的齐泰和黄子澄为奸臣(谋害皇室亲族),需要铲除,称自己的举动是,为国“靖难”(意为“平定国难”),并上书于惠帝朱允炆。\n燕军控制北平后,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卢龙县,属秦皇岛市)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n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今属张家口,距北京约150公里,距怀来约60公里),奔金陵。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燕王,建议召还京师;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n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n\n击败耿炳文\n七月,朱棣反书至都,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决定起兵讨燕。在真定(今河北正定)设置平燕布政司。\n\n由于朱元璋晚年诛杀了不少良将,导致惠帝手下缺乏将才可用,朝廷只得任命65岁老将耿炳文率兵北上讨伐,号称三十万人,实际先行率领十三万人出兵。在临行时,朱允炆亲自告诫:“毋使朕有杀叔父名。”\n耿炳文率军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河北任丘北约30里)、雄县,为犄角之势。在经过观察后,八月十五日,燕军趁中秋夜敌军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编剩余的部队。\n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于是朱棣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耿炳文果然将南岸的兵调过河。\n八月二十四日,燕军到达无极县。从樵夫和中央军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军发动决战。\n二十五日,燕军趁耿炳文送使臣出城时偷袭中央军,炳文逃回城中后,怒而迎战。在燕军主力与耿炳文军相持时,朱棣亲自率军袭击其侧翼,耿炳文大败溃逃;朱能带三十余骑冲入中央军阵中,所向披靡,中央军投降三千多人。中央军狼狈逃回城中,城池差点失守。部将李坚、宁忠、顾成等被俘;士兵被杀、被俘数万人(后放还)。\n耿炳文率残部不到十万人在真定坚守不出,燕军攻城三天不克。八月二十九日,燕军返回北平。顾成降燕之后,留在北平协助燕世子朱高炽守城。\n一说耿炳文当时即战死沙场(详见耿炳文条目)。\n\n大胜李景隆\n耿炳文战败的消息传到南京,朱允炆开始担忧战事,考虑换将。黄子澄说曹国公李景隆是名将李文忠之子,建议他接任;齐泰反对,但惠帝不听。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为大将军,誓师出征,并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为大本营,调集各路兵马包括耿炳文败兵,增兵至五十万人,九月十一日进至河间。\n朱棣听说朝廷以五十万倾国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过望,说赵括之失必然重演,燕军必胜。并提出李景隆之五败:\n一、为将政令不修,纪律不整,上下异心,死生离志。\n二、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皲瘃,甚者堕指,又士无赢粮,马无宿槁。\n三、不量险易,深入趋利。\n四、贪而不治,智信不足,气盈而愎,仁勇俱无,威令不行,三军易挠。\n五、部曲喧哗,金鼓无节,好谀喜佞,专任小人。\n\n守北平,袭大宁\n九月初一江阴侯吴高率辽东兵攻打永平府,故朱棣趁李景隆踌躇不决之际,九月十九日前往救援。九月廿五,击败吴高,决定趁势偷袭大宁(今内蒙古宁城)以获得其精锐部队;另一方面利而诱之,将中央军引至“空城”北平下。九月廿八,出师。传信给燕世子朱高炽,令坚守。\n十月初六,燕军经小路到达大宁城下。《明史》《明通鉴》载:朱棣单骑入城,见宁王朱权,哭诉自己无路可走,向朱权求救,希望能向朝廷上书,谢罪免死。朱权相信并收留了他。在居大宁期间,朱棣令手下吏士入城结交并贿赂大宁的军官等。十月十三,朱棣提出告辞,朱权在郊外送行;但朱权来到郊外后,伏兵尽起,大宁军纷纷叛变,归附朱棣,守将朱鉴不能抵挡,力战而死,宁府长史石撰不屈而死。于是朱权与王妃、世子等一同随朱棣前往北平,而大宁的全部军队(包括其骑兵精锐朵颜三卫)都被朱棣收编。大宁成为空城。朱棣实力大增。而《明实录》载,宁王朱权因抗命不回朝被削夺护卫囚禁,朱棣突袭大宁,守军仓促关门守御,城墙崩塌,朱棣指挥勇士先登破城,俘获都指挥房宽,这才救了被囚禁的朱权;被削夺但仍留在城中的宁王护卫这时候也都归附,朱棣把他们都还给宁王。\n听说燕王朱棣率精锐征大宁,李景隆引军攻北平。中央军在郑村坝(今大兴以东二十里)扎营,筑垒同攻北平九门。燕王世子朱高炽坚守。朱高炽遣人夜间偷袭中央军大营,获得了一定的喘息时间;中央军攻城急时,城中妇女也上城头向下投掷瓦石。\n中央军唯一一次获胜的机会是都督瞿能攻张掖门(一说彰义门,据《方舆纪要》,彰义门即西直门;存疑),几乎要攻下时,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停止。功败垂成。农历十月北平甚寒冷,于是燕军守城部队夜里汲水浇于城墙上,次日城墙结冰,无法攀登。中央军因天寒地冻,战斗力骤降,攻势自此受阻。\n\n郑村坝之战\n十月十九,燕军在会州整编,分立五军(中前左右后)。十月廿一,入松亭关。\n十一月初五,渡白河(时已结冰,渡河处在今北京顺义区东),并打败李景隆的哨探陈晖部队万余人。当天,与李景隆大军在郑村坝会战。燕军左右冲击,连破其七营,李景隆大败。当夜,李景隆见战事不利,令郑村坝所有军队轻装撤退。数十万人的辎重全部留给了燕军。但李景隆走得匆忙,没有通知围攻北平城的军队,于是燕军轻易击溃城下的敌军,获得其物资。李景隆率军撤回德州,郑村坝之战结束。此战中央军丧师十余万。\n十一月初九,朱棣回到北平城,因为之前(七月)上书没有回信,再次上书朝廷,陈述齐、黄构陷宗藩。朱允炆不应。十二月,朱棣用反间计令辽东守将吴高被削爵贬黜,消除东北方向的后顾之忧。\n由于李景隆准备等来年开春再北上攻燕,朱棣决定攻打大同,以使中央军疲于奔命。十二月十九日,出师攻大同。十二月廿四,抵达广昌,守将杨宗投降。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初一,燕军抵达蔚州,守将王忠、李远投降。二月初二,燕军攻大同。由于大同是代王封地且军事地位极重要,李景隆不得不救援。待李景隆走出紫荆关后,燕军从居庸关返回北平。中央军在冰天雪地中白跑一趟,兵力、装备大量损失,士气受到重创。\n二月廿八,李景隆给朱棣写信,请求暂时停战。燕王回信索要齐泰、黄子澄等。一说李景隆自此有贰心。\n除了使中央军白跑了一个月外,燕军在本次伐大同时意外遇到了从蒙古来降的军队,收编之。此外,保定府于建文二年二月降燕。\n\n白沟河之战\n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从德州,郭英、吴杰等从真定誓师北伐,目标是白沟河(北拒马河)。兵力增至六十万。燕军亦出。四月二十日,燕军渡过玉马河,驻于苏家桥。四月廿四,与中央军会战(战场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新城县南三十里)。\n中央军(李景隆部)先锋平安之前曾跟随朱棣出塞,熟悉朱棣战法,设伏兵;燕军至,平安伏兵起,挺矛冲锋;瞿能父子也一同合击,燕军战斗失利。时中央军(郭英部)也来到战场,郭英在燕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上埋地雷,燕军撤退时损失惨重。朱棣亲自率军殿后,但夜间迷失了道路。朱棣下马趴在地上辨别河流的方向,才分清方向,回到大营。令军士提前用餐,准备次日决战。\n四月廿五,再次合战。瞿能、平安绕至燕军后方,攻其后军,得手。朱棣见状不好,亲冒矢石,令丘福冲击李景隆中军,不成功;朱棣率军攻打,双方混战,飞矢如雨。朱棣先后换了三匹马,射光了三筒箭,宝剑也砍断,差点被平安、瞿能所伤。无奈之下,朱棣来到河堤上,举起马鞭,假装招呼援兵,李景隆见状果然生疑,攻势减缓;朱高煦此时也来援救,战事暂时缓和。\n不久,瞿能再次引众搏战,大呼“灭燕”,形势再次对燕军不利。就在战事危急时,一股旋风刮起,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中央军顿时大乱。朱棣抓住机会,绕到李景隆后方放火。中央军大败,瞿能父子被朱高煦阵斩。郭英等向西撤退,李景隆向南撤退,辎重全部扔下,投降十万余人。李景隆撤回德州。\n四月廿七,燕军进攻德州。五月初七,李景隆逃往济南。初九,燕军进入德州,获得大量粮食储备。五月十五,燕军攻济南,李景隆残存十余万兵毫无战斗力,大败。李景隆逃走。燕军遂围济南。\n十月,朝廷召李景隆回南京。李���隆把五十万大军几乎赔的干净,黄子澄、练子宁、叶希贤等上书,请求立斩之,朱允炆不听。对于推荐了李景隆,黄子澄感到十分后悔。\n\n相持阶段\n郑村坝之战和白沟河之战后,李景隆将朝廷赋予的五十万兵马赔得一塌糊涂,中央军与燕军自此攻守形势逆转。\n\n济南之战\n李景隆败退后,燕兵围济南。燕兵所过,各州、县义民目为叛逆,争抗拒之。燕京以南,燕兵所过为墟,屠戮人民无遗。右参政铁铉、盛庸坚守。朱棣射信入城招降,未果。\n五月十七,燕军掘开河堤,放水灌城。铁铉见势不妙,决定派千人诈降,诱朱棣进城。次日,朱棣前往济南,走到城门口时,城门预设的铁板落下,但略快了些,只打中了其所乘马的头。朱棣大惊,换马跑回。由于事出意外,断其后路等工作没能成功。朱棣逃回,大怒,围城攻打三个月。\n由于济南的军事地位极重要,若取得济南,进可南下攻打,退可画疆自守,故燕军乘新胜之锐气,志在必得。不料攻城不利,朱棣愤怒之下决定使用大炮攻城,城中不支。铁铉见状,在一些木板上写了“高皇帝神牌”字样并挂在城头,燕军只得停止炮击。\n六月,朱允炆见济南危急,遣使求和。朱棣不听。七月,平安进军河间,扰乱燕军粮道。朱棣进退不得,八月十六,撤兵回北平。盛庸、铁铉追击,大败燕军,收复德州。济南之战结束。\n九月初十,朱允炆升铁铉为山东布政使,参赞军务,不久后升兵部尚书;封盛庸为历城侯,平燕将军,撤换李景隆。都督陈晖、平安为副职。中央军重新进到德州、定州(今保定与石家庄之间)、沧州(今河北沧州)。\n\n东昌之战\n建文二年十月,朱棣闻报中央军北上,决定在敌军落脚未稳时,袭取沧州,再度南下。于是明令征辽东,暗中派人在直沽(今天津市中心)修建浮桥。十月廿五,从通州折向南,昼夜兼行,十月廿七到达沧州,守将徐凯尚在筑城中;燕军仅用两天就攻下沧州,徐凯等投降。燕军自长芦渡河,十一月初四到达德州。朱棣招降盛庸未果,遂南下;盛庸袭击燕军后军,失败。十一月,燕军到达临清;朱棣决定扰乱中央军的粮道,遣轻骑至大名,焚其粮船。燕军从馆陶渡河(卫运河,京杭运河的一部分;当时黄河夺淮入海),先后到达东阿、东平,威胁南方,迫使盛庸南下。盛庸将计就计,决定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决战,并在阵中摆了大量火枪和毒弩。\n十二月廿五,燕军至东昌。朱棣仍然亲自率军冲锋,先冲击其左翼,不动;然后又冲击其中坚,盛庸开阵将朱棣诱入,然后合围。朱棣被重重包围,燕军张玉、朱能(一说还有朱高煦)分别引兵来救,朱棣死战,终于和朱能会合,逃离战场。大量燕军被火器所伤,张玉被中央军包围,战死。平安亦率兵赶来,与盛庸合兵作战。次日,燕军再次战败,遂北还。在击退中央军的阻截后,建文三年正月十六,燕军返回北平。张玉战死,朱棣十分悲伤。\n东昌之战,朱棣多次濒临险境。但是由于朱允炆有“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旨意,中央军将士惧怕战后反攻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单骑殿后,中央军无可奈何。\n东昌之战是靖难以来中央军的第一场大捷。惠帝朱允炆十分高兴,建文三年(1401年)正月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建文元年十一月两人被罢免,但仍作为智囊留用;至是恢复齐的兵部尚书和黄的太常寺卿职务),并以东昌大捷告太庙。盛庸军势大振,燕军经此败,以后再南下,皆由徐沛,不再走山东。\n\n夹河-藳城之战\n朱棣以东昌之败为耻,与姚道衍商议。道衍强烈支持再次出兵。于是于建文三年二月初九,祭阵亡将士,朱棣脱下袍子烧掉,激励军士;二月十六,再次出师。时盛庸驻兵二十万于德州,吴杰、平安在真定。朱棣决定趁其两军分隔,先破盛庸。三月二十日,燕军探知盛庸在夹河(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附近,漳河支流)驻扎,于是驻扎在距对方四十里的地方。\n三月廿二,燕军进兵夹河。盛庸仍结下坚阵,备大量火枪强弩;朱棣利用建文的禁杀之旨,亲自率几个轻骑兵掠过敌阵侦查。盛庸不敢开枪,只得派出自己的骑兵追赶,不了了之。侦查后,朱棣率领一万骑兵和五千步兵攻击盛庸军左翼,不能入。此时燕将谭渊望见已经开战,于是主动出兵攻打。盛庸部将庄得死战,会合盛庸军,斩杀谭渊。朱棣、朱能等则趁南军调动产生的混乱,趁暮色向南军后方猛攻,斩杀庄得。盛庸稳住了阵脚,天色已晚,双方罢兵。此战杀伤相当,但燕军损失了大将谭渊。\n当夜,朱棣率领十余人在盛庸营地附近露宿;三月廿三清晨,发现被中央军包围。朱棣再次利用禁杀之旨,引马鸣角,穿过敌军,扬长而去。中央军愕然,不敢射箭。\n朱棣回到营中,鼓励众将“两军相当,将勇者胜”,于是燕军在东北方向,盛庸军在西南方向,再次会战。燕军左右冲击,盛庸坚守,双方互有胜负。战斗打了三四个时辰后,突然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尘埃蔽天。中央军顶著风沙,根本没法作战;燕军则乘风大呼,纵左右翼横击之,盛庸大败,损失了数万人后,退回德州。吴杰、平安引兵准备会合盛庸,闻庸已败,退回真定。夹河之战结束。\n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闰三月初四,朱允炆因夹河之败,再次罢免齐泰、黄子澄,谪出京城,暗中令其募兵。\n击败盛庸后,朱棣进军真定。考虑到攻城较困难,决定诱敌出战。于是下令军中四出取粮,而用间谍向吴杰等透露此事。吴杰等见状,决定袭击之。闰三月初九,两军会于藳城,遂交战。中央军列方阵,朱棣则率精锐攻其东北角以破阵。燕将薛禄由于马失足被擒,但夺敌刀斩数人后,夺马逃走。此战大量燕军被中央军的火枪和弓弩所伤,朱棣的帅旗被射得像刺猬一样;但是,由于朱允炆的禁杀之旨,朱棣本人反而没事。\n次日,复战。在战斗中突然又刮起了猛烈的大风,中央军不能支,大败而去。燕军四面围攻,斩首六万余级。吴杰、平安等逃回真定,坚守不出。朱棣将射成刺猬的军旗送回北平,令世子朱高炽妥善保存,以警示后人。\n从白沟河、夹河到藳城,燕军三次得大风相助而胜,朱棣认为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n\n夹河-藳城战后的间接作战\n夹藳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正面战场战事稍缓和。中央军改为通过谈判、反间、袭击后方等方式间接作战。\n击败平安后,燕军南下,先后经过顺德、广平、大名,并驻扎于大名。诸郡县望风而降。\n朱棣听说齐黄被贬,上书和谈,表示“听说奸臣虽然被贬了,臣也打算退兵回燕国,但吴杰、平安、盛庸之众,还聚在我国境之上,这是他们的计策还在实行,臣不敢奉旨撤兵”。朱允炆得书,与方孝孺讨论,方孝孺表示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以备夹攻。于是(四月)惠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传诏并秘密在军中散布相关消息。薛嵓见朱棣,说:“朝廷说殿下早上脱下了盔甲,下午就退兵。”朱棣表示这种谎言,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薛嵓害怕,无言以对。五月初一,盛庸、吴杰、平安等分兵骚扰燕军饷道。朱棣遣使者进京表示盛庸等不肯罢兵,必有主使。惠帝听从方孝孺的意见,将来使下狱(一说诛杀),和谈破裂。\n朱棣见和谈破裂,决定袭击中央军饷道,以使德州南军陷入困境,遂令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换穿中央军甲胄,从济宁南下;六月十五,瞒过中央军到达沛县,成功焚烧大量中央军粮船,河中鱼鳖尽死。中央军损失粮食数百万石,京师大震,德州陷入窘境。\n七月,燕军进攻彰德,林县投降。七月初十,平安自真定趁虚攻北平,扰其耕牧。朱高炽固守。朱棣分兵回援;(九月十八)平安与战不利,退回真定。\n由于河北战事不利,方孝孺想出了反间计,利用朱高炽(长子)和朱高煦(次子)的矛盾,先写一封信给守北平的高炽,令其归顺朝廷,许以燕王之位;然后派人告诉朱棣和高煦(随军)世子密通朝廷,以使燕军北还。但朱高炽得到信后,根本没有拆开,将朝廷使者连人带信一起送往朱棣处。反间计失败。\n七月十五,盛庸令大同守将房昭入紫荆关威胁保定,据易州西水寨以窥北平。朱棣见状,只得回兵救援。朱棣分兵守保定,并包围房昭的山寨。十月初二,燕军与真定援兵和房昭军决战,朱棣令勇士悄悄登山,在敌后大张旗帜。中央军山寨见状大乱,与真定援兵一齐崩溃。房昭退回大同。\n十月廿四,燕军回到北平。之后又击败了袭永平的辽东敌军。\n至此,燕军靖难已有两年多。虽然屡战屡胜,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往往放弃新取之地;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郡。\n\n燕军进攻阶段\n建文三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直扑南京,临江一决。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n\n长驱南下\n十二月初二,燕师复出。十二月十二,到达蠡县(约在保定以南50公里)。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先后击败德州的一支分队和平安的部队,于是燕军南下(路线大致位于现京九铁路和京广铁路之间)至馆陶渡河(进山东),并长驱直入。正月十二,馆陶渡河;正月十四,陷东阿;正月十五,陷东平;正月十七,陷汶上;正月廿七,陷沛县(进江苏);正月三十,到达徐州。\n惠帝见燕军再次出动,三年十二月令驸马都尉梅殷(惠帝的姑父,顾命大臣)任总兵官,镇淮安。建文四年正月初一,将迁往蒙化的朱橚(废周王)召回南京。命魏国公徐辉祖率兵援山东。\n二月初一,何福、平安、陈晖进兵济宁,盛庸进兵淮上。朱棣派兵袭击中央军饷道后,二月廿一,击败徐州的出战军队,徐州自此闭城死守。\n\n灵璧之战\n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以北)。平安见到燕军一路南下,带兵来追;但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设的伏兵,只得退回宿州。三月廿三,朱棣遣将断徐州饷道,铁铉等率兵围攻,互有胜负。四月十四,燕军进达睢水之小河,搭浮桥。次日,平安、何福领军夺桥,双方隔河僵持。数日后,中央军粮尽,朱棣决定偷袭。半夜,渡河绕至敌后;但徐辉祖援兵正好赶到,四月廿二,双方战于齐眉山(灵璧县西南三十里),中央军大胜,斩燕将李斌。\n中央军再次获得胜利,再加上暑热,燕军陷入窘境。四月廿三,燕军众将要求北返,择地休整,朱棣不同意,说“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大部份人站于左侧,朱棣怒。朱能这时强力支持朱棣,表示“汉高祖十战九不胜,卒有天下”,坚定了燕军坚持的决心。\n这时,朝廷讹传燕军已兵败,京师不可无良将,遂召回徐辉祖。四月廿五,考虑到在河边不易防守,何福移营,与平安在灵璧深沟高垒作长远之计。由于粮道被燕军阻碍,平安亲自率兵六万护卫粮草。四月廿七,朱棣率精锐袭击平安,将其一分为二;何福全军出动救援,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现,何福败走。\n中央军缺粮,何福与平安决定次日(廿九)突围而出,在淮河取得给养,号令为三声炮响;次日,燕军攻打灵璧墙垒,进攻信号正巧也是三声炮响。于是中央军以为是己方号炮,纷纷夺路而逃;燕军趁势进攻,中央军全军覆没。灵璧之战就此意外结束。此战燕军生擒了陈晖、平安、马溥、徐真、孙成等三十七员敌将,四名内官(宦官),一百五十员朝廷大臣,获马二万余匹,降者不计其数。只有何福单骑逃走。\n灵璧之战彻底击溃了中央军主力,此后燕军在长江以北再也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一千六百年前决定楚汉之争胜败的垓下之战就发生在灵璧附近,可谓历史的巧合。\n按照齐黄的策划,曾令辽东派兵南下欲与铁铉会师济南,但五月初一在直沽被燕军击溃。\n\n渡江进京\n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到祖陵祭祖。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n五月十一,燕军向扬州方向前进,五月十七到达天长(扬州西北50公里)。守扬州的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属下徐政、张胜反叛,趁其沐浴时绑缚之。五月十八,扬州不战而降。随后高邮归降。同月,镇守泗州的指挥周景初投降燕军,当时在泗州的原辽王府典宝郭铭自杀殉国。\n扬州失陷,金陵震动。朱允炆惊慌不已,与方孝孺商议后,先后定下如下几个救急方法:下罪己诏;号召天下勤王;派练子宁、黄观、王叔英等外出募兵;召回被贬黜的齐泰、黄子澄;遣人许以割地求和,拖延时间。方孝孺的几个办法中,只有两个起到了效果:齐黄被召回(外出募兵,未进京),苏州、宁波、徽州等地知府先后率兵进京师。\n五月廿二,朱允炆遣庆成郡主(朱元璋的侄女、朱棣的堂姐)与朱棣谈判,表示愿意割地。朱棣说:“这是奸臣打算暂时延缓我进兵,要等远方的救兵而已。”郡主无言以对,遂返。\n六月初一,燕军准备从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后的抵抗。燕军战不利,朱棣打算议和北还。此时朱高煦引兵来援,朱棣非常高兴,拿著节钺,拍著他的背说:“努力罢!世子常常生病啊。”暗示朱高煦有机会取得储君宝座,于是朱高煦大受鼓舞,率众殊死战,击败盛庸。随后中央军的一支水军部队降燕,燕军遂于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并再次击败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燕军至镇江,守将率城投降。\n六月初八,燕军驻扎于龙潭(距京师金陵东约30公里),朝廷大震。朱允炆徘徊殿间,召方孝孺问计。有人提议逃往内地以图兴复,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应坚守待援;即使真战败,国君为社稷而死,是理所应当的。可以再派大臣、在京诸王前往谈判以拖延时间。于是六月初九,派李景隆、茹瑺等见朱棣,再次谈判;朱棣表示割地无名,只要奸臣。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建文元年逃回京城)、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谈判,无果。\n六月十二,外出募兵的大臣们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诸王和武臣们守卫各门。时左都督徐增寿(徐达子,徐辉祖弟)谋内应,被一群文官围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n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建文四年(洪武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朱棣登基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后改成祖)。\n\n余波及后事\n惠帝失踪\n燕军进南京,朱允炆见事不可为,遂在皇宫放火。马皇后死于大火,朱允炆本人及太子朱文奎不知所终;此后其下落成为谜团。\n朱棣入城,派人找出马皇后的尸体,指认其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随后六月廿日以天子礼葬之,造成朱允炆已死的假象。\n\n朱棣称帝\n南京陷落后,朱棣入城,就要进宫登基。翰林院编修杨荣迎于马首,说:“殿下先去拜谒孝陵,还是先去即位?”点醒朱棣,应该对明太祖表示孝道。次日(建文四年六月十四)起,诸王及文武群臣多次上表劝进,朱棣不允。数日后(六月十七),朱棣谒孝陵,并于当日即皇帝位是为明太宗(后改为成祖)。重建奉先殿(旧殿为朱允炆所焚),刻玉玺。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封王妃徐氏为皇后。\n朱棣不承认建文年号,七月初一(一说六月十八),将建文元、二、三、四年改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次年改为永乐元年。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如靖难初期因离间被贬的江阴侯吴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间的各项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但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如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n\n燕王扫北\n燕王即位,令燕军北返报复河北山东、反抗之地乡民,地方志记载盐山县境尸横遍野,瓦砾一片。沧州一带白天尸骨遍野,黑夜青磷闪闪,其惨状不忍目睹。\n\n诛杀和封赏\n朱棣在靖难之役结束后向金陵军民发布公告称:“谕知在京军民:我本欲永远守卫我的藩封,却因奸臣弄权,作威作福,导致皇家骨肉被其残害,不得不起兵诛杀之,目的是扶持社稷和保全亲藩。现在平定京师,有罪的奸臣不敢赦免,无罪者也不敢滥杀;如有小人借机报复,擅自绑缚、放纵、掠夺等而祸及无辜,非我本意。”\n建文四年六月廿五,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方孝孺据传被诛十族(九族加朋友门生),因方孝孺而被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因黄子澄受牵连的有345人。景清降后密谋行刺,事败,八月十二被残忍杀害,灭九族;后屠其家乡,谓“瓜蔓抄”。\n此外,众多建文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良、王叔英、王敬止、谢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迪、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刘璟、铁铉、侯泰、黄观、廖升、周是修、颜伯玮、茅大芳等等也都被处决或自尽,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他们的家属和亲人也被牵连连坐甚至诛九族,死者甚众。被流放、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明仁宗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而余下的人的后代却迟至明神宗时始获赦免。建文逊位,朝野为之尽忠死节者甚众,不及备载。\n在大肆诛杀之外,当月,朱棣将魏国公徐辉祖禁锢,后释放并削其爵位。辉祖死后,其子嗣魏国公爵。黄观被朱棣所嫉恨,其状元的身份被革去,故明代保持连中三元,受记录的只有商辂一人。盛庸、平安(灵璧之战降)、何福、驸马梅殷等先后投降。朱棣的左都御史陈瑛亦迫害建文旧臣及其家眷。\n靖难之役,文武众臣出力甚多,朱棣称帝后先后进行了封赏。京城陷落后,六月十九,追封徐增寿为武阳侯,谥忠湣,后进为定国公,世袭。靖难将士各有封赏。\n九月初四,论功行赏,大封众将。\n封公(2人,追封2人;省略除封爵外的其他封赏,下同):\n\n丘福:淇国公,子孙世世承袭(以下简称世袭)\n朱能:成国公,世袭\n(追封)张玉:荣国公,谥忠显\n(追封)陈亨:泾国公,谥襄敏\n封侯(13人,追封2人):\n\n张武:成阳侯,世袭\n陈圭:泰宁侯,世袭\n郑亨:武安侯,世袭\n孟善:保定侯,世袭\n火真:同安侯,世袭\n顾成:镇远侯,世袭\n王忠:靖安侯,世袭\n王聪:武城侯,世袭\n徐忠:永康侯,世袭\n张信:隆平侯,子孙世袭隆平伯\n李远:安平侯,子孙世袭安平伯\n郭亮:成安侯,子孙世袭成安伯\n房宽:思恩侯,子孙世袭指挥使\n(追封)谭渊:崇安侯,谥壮节\n(追封)徐增寿:武阳侯,谥忠湣\n封伯(11人):\n\n徐祥:兴安伯,世袭\n徐理:武康伯,世袭\n李浚:襄城伯,世袭\n张辅:信安伯,世袭\n唐云:新昌伯,子孙世袭指挥使\n谭忠(谭渊子):新宁伯,世袭\n孙岩:应城伯,世袭\n房胜:富昌伯,子孙世袭指挥使\n赵彝:忻城伯,世袭\n陈旭:云阳伯,世袭\n刘才:广恩伯,子孙世袭指挥同知\n归附并出力的建文旧臣封爵:\n\n李景隆:仍为曹国公,增禄,世袭\n王宁:永春侯,世袭\n茹瑺:忠诚伯,不世袭\n王佐:顺昌伯,子孙世袭指挥使\n陈瑄:平江伯,子孙世袭指挥使\n各赐冠服,给诰券。\n\n其他影响\n明朝宗室的待遇变化\n朱棣称帝后,六月十八,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的爵位。随后恢复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的爵位。永乐元年正月,令周、齐、代、岷四王归藩。\n六月廿六,朱棣取消朱标的明兴宗庙号,重新称懿文太子,吕太后复称懿文太子妃;七月十二,将朱允炆的三个弟弟由亲王降为郡王;十一月以不能匡正建文帝为由将朱允熥、朱允熞废为庶人软禁凤阳,朱允熙不久暴卒。朱允炆次子朱文圭亦被废为“建庶人”,软禁凤阳广安宫,55年后才和朱允熥后人一同被明英宗释放。朱标子孙再无任何人在生前获得任何宗室封爵。\n朱棣因为反对建文帝削藩而起兵,为了争取诸王拥戴,即位后立即恢复了被削的藩王,并加以赏赐,甚至改变祖制给予宗室更高的品级。如按照洪武年间规定,镇国将军(郡王之子)为三品,辅国将军四品,奉国将军五品,镇国中尉六品,辅国中尉七品,奉国中尉八品。而成祖“遂加镇国将军从一品,辅国将军从二品,奉国将军从三品,镇国中尉从四品,辅国中尉从五品,奉国中尉从六品”。\n然而由于朱棣自己是武装夺权的,为了保证中央政权稳固,他即位后先将诸边塞王改封于内地,然后逐渐解除诸王的兵权:永乐元年削代王护卫及官属;永乐四年削齐王护卫及官属,不久废为庶人;永乐六年削岷王护卫及官属;永乐十年削辽王护卫;永乐十五年废谷王为庶人;永乐十九年周王见势不妙,主动献还护卫。洪武朝带兵的十三位亲王,永乐朝削去了六个护卫。与此同时,大封靖难功臣,将大批有经验的武臣保留下来,加强中央政权,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央和诸藩的军事力量对比。\n虽然朱棣实现了朱允炆当年的目的,但只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并没有改变祖制;其子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仍然设立了三护卫。宣德元年,高煦之乱,再次证明亲王统兵不是办法。明宣宗亲征平乱后,利用其威望,迫使绝大部份藩王交出了护卫,并从各个方面对宗室加以控制。此后,宗室与中央的矛盾逐渐由军事上对政权的威胁,转变为大量增加的俸禄对中央财政的压力。例如弘治五年,曾有地方官员上奏朝廷,指一名宗室有九十多个子女,最后朝廷限制郡王以下正妃外妾的数量。明朝末年民变四起,单是福王朱常洵的财产,就已经成了李自成的军队在此之后几年的军费的来源。\n\n迁都北京和内迁大宁\n由于洪武年间,北方的防务多由几位边王(如朱棣、朱权)负责,而靖难后朱棣徙诸边王于内地,导致华北防务空虚;又由于有唐朝之守外虚内、宋朝之守内虚外的教训,故在军事上,定都金陵(南京)、遥控将领守卫边界的风险很大;“天子守国门”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南京的建文帝势力影响较大(很多建文遗臣始终不顺服朱棣统治),出于在政治上考虑,作为朱棣大本营的北平更加适合作为京师,再加上蒙古的军事威胁,故考虑各种因素后,朱棣决定迁都北京。\n永乐元年(1403年)冬二月,朱棣改北平府为北京,名顺天府;随后迁徙各地富民于北京。称北京为行在。永乐年间,迁都北京的准备一直在进行,如建北京城、建宫殿、疏通漕运等;直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皇宫和北京城建成,遂下令迁都,以南京作为留都。自此,除1928年至1949年期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外,北京一直是中国的首都,政治中心从此北移。\n朱棣在靖难初始时曾将大宁的全部军力(包括朵颜三卫)纳入麾下,朵颜三卫在后续作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故朱棣称帝后,将宁王封于南昌。对于大宁地区,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朱棣在永乐元年三月把大宁封赏给朵颜三卫作酬劳。\n大宁位于今日辽、蒙、冀三省交界处,辽东-蓟州-宣府弓形的中心,军事地位相当重要;洪武十三年(1380年)收复,并建立卫所,至此废除。大宁可以作为辽东、蓟州、宣府等地的防卫前哨,并影响其防卫效果;失去大宁,从关内到辽东就只能走山海关过锦州。此后(尤其是土木之变后),蓟辽的战事不断。尤其是正统土木之变与嘉靖庚戌之变,蒙古人都从大宁入寇。割大宁之事,多为后人所诟病。\n其二认为朱棣虽然内迁了大宁,永乐元年(1403年)三月初五日,“(北平)行都指挥使司为大宁都指挥使司,隶后军都督府,设保定左、右、中、前、后五卫,俱隶大宁都司。调营州左屯卫于顺义,右屯卫于苏州,中屯卫于平峪,前屯卫于香河,后屯卫于三河,卫设左、右、中、前、后五所,仍隶大宁都司”。但朱棣并未将大宁地区给予兀良哈作为酬劳,而仅仅是给予其更高的自治权,且不准他们南下大宁地区放牧,“今仍旧制,设泰宁、福余、朵颜三卫,俾尔等统属军民,镇守边境;旧尝授官者,列名以闻,咸复之。若头目人等,前未授官,于今当授者,亦第其名来闻,朕即授之,俾世居本土,安其生业”。明成祖还于永乐四年(1406年)和永乐二十年(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n而大宁地区在永乐年间始终作为朱棣“今灭此残虏,惟守开平、兴和、宁夏、甘肃、大宁、辽东,则边境可永无事矣”边防体系的一部分发挥着作用,直到景泰之后,随着明朝边防政策转向保守,大宁地区才最终为兀良哈三卫占据。\n\n设立内阁、特务统治、重用宦官\n为了更有效率地处理国务,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八月初一,朱棣令解缙、黄淮入直文渊阁,预机务。随后扩充内阁至七人。从此内阁开始在明朝政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甚至清朝仍沿用此制度。\n另一方面,由于朱棣是造反称帝的,对大臣有所猜忌,故恢复了洪武年间废除的锦衣卫,重新开始实施明朝的特务统治;指挥使纪纲成为永乐朝一大权奸。随后,永乐十八年,朱棣又设立了东厂,令亲信太监掌权,加强特务统治的同时提高了宦官的地位。有明一代,特务统治几乎贯穿始终,成为一大特点。\n由于靖难之役时,朱棣得到了很多来自宦官的帮助,故其即位后改变了太祖禁止宦官干政的政策,开始重用宦官。一方面,明朝出现了郑和等著名的优秀宦官,下西洋开展国际交流;另一方面,由于司礼监、东厂等宦官掌权的部门地位提高,且地方镇守、监督采办等重要工作皆由宦官担任(不全为朱棣设置),埋下了日后宦官祸国的种子。\n\n对地方经济的影响\n靖难之役涉及整个华北和华东地区,反复的拉锯战使得淮河以北的经济遭到破坏。朱棣登基后,减免了河北、河南、山东等曾为战场的省份及其它省份的赋税,以休养生息。\n\n文化\n明成祖除了诛杀誓死效忠建文帝的大臣外,还下令对殉难诸臣以及一切与建文帝有关的文字著作一概交出烧毁,私自收藏者杀,被烧毁的著作包括如方孝孺所著的《周礼考次》、《大易枝辞》、《帝王基命录》、《文统》等。\n\n轶事\n明太祖于众亲王位下,分别拟定二十字,作为各支亲王子孙命名的字辈诗。燕王朱棣派下字辈则为:“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有人说:“高瞻,仰法天也;厚载,俯察地也,天高地厚,气象甚大,诚谓天子矣。”朱棣听完欣喜若狂,那人还说:“己名载在图谶,必有天下望气者。”又说:“燕地有天子气。”此事被认为是朱棣谋划起兵叛变的前兆。\n\n参见\n建文改制 —— 建文年间推行的改革,靖难之役后被悉数废除\n《洪武三十二》 —— 香港无线电视一出以靖难之役为历史背景的电视剧\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靖难之役中几个细节表明:建文帝斗不过朱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dailybuzz.cc\n央视-明朝多管火箭之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97", "title": "潮州", "text": "潮州市(官方音译:Chaozhou,拉丁化:Chauchowfu/Teochew,广东拼音:Chiuchow),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与福建省比邻,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中国瓷都”之美誉,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是中国十大宜居中小城市之一,同时还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历史上是粤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人民政府驻湘桥区枫春路1号。\n潮州市文物古迹众多,截止至2010年全市现有文物古迹7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5处,是广东文物古迹荟萃之地。\n潮州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成员城市之一,对外开放旅游城市,闽、粤、赣边韩江流域的商品集散地。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占全市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和潮安区北部。\n潮州市是潮州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同时是粤东地区文化中心。历史上相继为郡、州、路、府治所。也曾是及海外贸易的始发地。享有“南国邦郡”“文化橱窗”“华侨之乡”“潮州菜之乡”“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中国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n\n历史沿革\n上古时代\n潮州城西被发现有陈桥贝丘遗址其出土文物表明,是约6000-5000年前,潮州先民便已开始渔、耕、猎的生活。商周时期,以饶平的浮滨文化为代表,显示这里已踏进青铜、农耕文明。\n\n先秦至南北朝\n潮州自先秦时,属闽越之地,自秦始皇(公元前214年)后改隶属南海郡。\n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潮州属南海郡揭阳县。属于交州与扬州的交界地域。\n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这是潮州最早的建制。\n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又分东官郡,置义安郡。南朝宋、南朝齐循之。\n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以义安郡置东扬州,后改为瀛州;陈永定年间废瀛州,仍置义安郡。\n\n隋唐\n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废郡设州,属循州义安县,潮州社团学校不少以义安为名称,原因不外乎是以历史立场为依据,次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有文献另说:潮流往复)之意,故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n开皇十二年(西元592年),整个潮汕地区划回福建。“潮州”之名开始见之史册。\n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罢州复郡,改回义安郡。大业六年(610年),朝廷派虎贲郎将陈棱、朝请大夫张镇周等自义安郡渡海击琉求无功而返。\n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复称潮州。在这个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东到泉州(今福建省内),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n唐垂拱二年(686年),从潮州与泉州各割出一些区域,设置了漳州。即使在今天潮州话还是可以在漳州通行,其管辖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潮州戏。所谓地有闽粤之分,俗无漳潮之异。\n唐景云二年,西元711年,潮州划回福建,潮州先后隶属江南道福州都督府,闽州都督府和福建经略使。\n唐天宝元年(742年)潮州改称潮阳郡。唐玄宗开元十暨公元751年,将隶属福建一段时间的潮汕地区由从江南道(福建)改为岭南道(广东)管辖。唐乾元元年(758年)再复潮州。\n唐元和十四年(819年),韩愈因谏迎佛骨,触怒了唐宪宗,几乎被杀,幸亏裴度救援才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的千古名诗。据《新唐书·韩愈传》说,韩愈刚到潮州,就听说境内的恶溪(指韩江)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不久,恶溪之水西迁六十里,潮州境内永远消除了鳄鱼之患,当地人民感谢韩愈驱走凶恶的鳄鱼。韩愈在潮的时间仅为八个月,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却给潮汕人民留下了丰富的文化,从此以后,潮州便从过去的荒僻之地迈向了文明,韩愈亦受到潮州人民的爱戴。也因此,潮州大部分的地名均来自韩愈,如韩江、韩文公祠、昌黎路等。\n\n宋元\n北宋和南宋,潮州地区经济文化比唐代有飞跃的发展,以潮阳县为例,唐代衹有一名进士,到了两宋时期,潮阳县共产生三十五名进士,现存最早的潮州地区的地方志一《潮州三阳志》,是北宋宣和三年( 西元一一二一年)编撰的。\n元朝时期,潮州称为潮州路。\n\n明清\n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n\n清末民初\n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就基本定型了,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埠和南澳岛大部分。\n1914年(中华民国),设潮循道,因与位于山东省的海阳县(现烟台市海阳市)同名,海阳县改称潮安县。\n\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n1953年,析潮安县城区,置潮州市为省辖市,吴健民成为第一任中共潮州市委书记,仅担任四个月。1955年,粤东行署从潮州迁至汕头。1958年,潮州市改为县级市。1958年11月,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1968年,潮安县革命委员会成立。\n1979年,恢复潮州市建制。1980年,撤销革命委员会,设立人民政府。1983年,撤销潮安县并入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恢复为省辖市。1990年,由广东省定为副地级市。\n1991年12月,原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扩大区域,管辖新恢复的潮安县、新设立的湘桥区、枫溪区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1992年9月28日,中共潮州市委、潮州市人民政府办公新址奠基仪式在枫春路举行。\n2013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潮安县,设立潮州市潮安区。\n\n地理\n地形\n潮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东地区韩江三角洲北部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东与福建省的诏安县、平和县交界,西与广东省揭阳市的揭东区接壤,北连梅州市的丰顺县、大埔县,南临南海并连汕头市。境内主要河流是韩江及黄岗河。东西最大横距76.68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9.92公里,陆地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7.7平方公里,海域533平方公里。\n潮州市地势北高南低,山区约占全市陆地面积的65.2%。境内群峰起伏,河流纵横,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9座。北部凤凰山主峰鸟髻是粤东第一高峰,海拔1497.8米,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和少数民族畲族的发祥地。\n韩江是潮州的母亲河。流经潮州城区约3公里,北段江面较为宽阔。中国四大古桥广济桥横卧于韩江中段,连接古城与东岸的交通。其西岸为北堤,于2000年6月进入土建施工,至2001年底完成了北堤主体工程。北堤的完工,解决了拆迁和修建堤内外防汛通道、城墙外行洪区的居民搬迁及环境整治,堤基渗漏、堤内管涌危及大堤安全等问题,大大提高了城市的防洪能力。同时,为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开辟子一处规模宏大,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n\n气候\n潮州紧靠北回归线,濒临南海,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4℃,日照为1986.1小时,雨量为1685.8毫米。极端最高气温为39.6℃,极端最低气温为-0.5℃。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终年常绿,四季如春。\n\n时区与区时\n一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地区,潮州采用北京时间。潮州人的标准办公时间是北京时间8:30至17:30。\n\n政治\n现任领导人\n历任领导人\n行政区划\n潮州市下辖2个市辖区、1个县及2个县级管理区,共设5个街道办事处、41个镇、891个村民委员会、120个居民委员会。\n\n市辖区:湘桥区、潮安区\n县:饶平县\n县级管理区:凤泉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n\n人口\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2,568,38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69,466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101,079人,下降3.79%,年平均增长率为-0.39%。其中,男性人口为1,305,930人,占总人口的50.85%;女性人口为1,262,457人,占总人口的49.1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3.44。0-14岁的人口为495,815人,占总人口的19.3%;15-59岁的人口为1,580,261人,占总人口的61.5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92,311人,占总人口的19.1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40,793人,占总人口的13.27%。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648,643人,占总人口的64.1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19,744人,占总人口的35.81%。\n\n民族\n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512,703人,占97.83%;各少数民族人口为55,684人,占2.17%。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135,226人,下降5.11%,占总人口比例下降1.36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34,147人,增长158.55%,占总人口比例增加1.36个百分点。\n\n经济\n唐代潮州已发展成岭南大郡,宋朝潮州对外经济来往就更加频繁,《宋史》已有关于潮州“岸海介闽,舶通瓯吴及诸蕃国”的记载。而当时潮州笔架山窑是著名的陶瓷窑,其生产的瓷器曾销往东南亚一些国家,是当时中国陶瓷出口基地之一。明清时期,潮州盐业生产规模大,为广东两大盐运中心之一。同时潮糖(既潮州蔗糖)亦是大宗生意,几乎垄断国内市场。清末民国时期潮州抽纱异常兴旺,以外销为��。\n潮州有“婚纱礼服名城”、“中国瓷都”、“中国食品第一镇”(潮安县庵埠镇)、“中国软包装第一镇”(潮安区庵埠镇)、“中国不锈钢制品之乡”(潮安区彩塘镇)、“中国卫生陶瓷重镇”(潮安区古巷镇)之称。潮州的陶瓷生产有1300多年历史,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和卫生洁具生产基地,也是中国最大的工艺瓷和工艺化日用瓷出口基地,还是全球陶瓷种类最齐全、产量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在枫溪区坐落着枫溪陶瓷展览中心和潮州国际陶瓷交易中心这两个潮州陶瓷的展示窗口。\n李清主政潮州期间(1998年至2003年间),根据GDP统计显示,其主政期间的GDP增速分别约为:11%、9.1%、5.6%、6.9%、8.8%和10.7%,其上任前和离任后的GDP增速更是高于其主政潮州期间的增速,可见其施政并没有给潮州带来更快的经济发展。\n潮州的知名企业有:长城集团、雅士利集团、创佳集团、华丰集团、三环集团、四通集团、翔鹭钨业、正龙股份等。\n\n工业\n潮州的工业以陶瓷、不锈钢、婚纱礼服、食品和电子等为支柱产业。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5.5亿。设有潮州经济开发区、深圳南山(潮州)产业转移工业园,拟建东盟潮商工业园。2008年成为两岸首批互通开放\n港口。\n\n农业\n潮州人多地少,郊区的鄕民都十分珍惜耕地,有精耕细作的习惯,素有“绣花农业”之称,农业生产早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而且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区域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已经形成了农业商品化、集约化经营,促规模化的经济发展。\n以发展“深蓝渔业”为重点,加快深水网箱产业园区建设和远洋渔业发展。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以及水产品服务业,积极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推进健康养殖和现代渔业建设,建设节地节水高效高质现代化渔业示范基地。实施沿海渔民转产转业工程,不断提高渔业发展和渔民民生的保障程度。\n2013年潮州市农业总产值94.1亿元,比上年增长5.2%。农作物总播种面积96.02万亩,比上年下降0.6%。粮食播种面积66.40万亩,比上年下降3.3%。粮食总产量26万吨,比上年下降10.3%。水果总产量17.4万吨,比上年增长12.3%;茶叶总产量1.45万吨,比上年增长14.2%;蔬菜总产量45.9万吨,比上年增长5.3%。肉类总产量7.5万吨,比上年下降2.6%。水产品产量18.8万吨,比上年下降5.5%。\n\n商业\n2008年,潮州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70.6亿元,较2007年增长20.6%。潮州商业区众多,新桥路、太平路、三利街、东门街算是一条传统特色商业街区,其中三利街是潮州著名的服装购物街,新桥路内巷也有了新兴小商品市场。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包括大润发、卜蜂莲花、财富中心,2019年与万达集团签署协议开建潮州万达广场(目前在建中)。\n\n旅游业\n2008年实现旅游收入35.1亿元,较2007年增长13%。截至2009年8月中旬止,全市拥有4A旅游景点1个,旅游星级酒店15家,拟建一所五星级酒店\n,其中四星级3家,各类旅行社18家,其中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旅行社2家。潮州市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n\n文化\n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潮州文化起源于潮州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小分支,也是潮州文化的发源地。她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另外有专门研究潮州文化的学问“潮学”。\n\n语言\n全市主要通行潮州话,少部份地区通行客家话(仅限潮安凤凰北部靠近丰顺的部份山区,饶平新丰溁溪村以北地区和中部的东山、新圩部份地区。)\n潮州话为闽南语潮汕片,亦由于地势孤立,中古以至上古时期从华夏中原抵达潮汕地区的移民一直保留著中古以至上古时期的华夏文化传统,而较少跟中国其他地区般有著巨大的文化转变,亦因此潮州话保留较多的古汉语。例如“吃茶”(食茶),其含义为“喝茶”。\n\n戏剧音乐\n潮剧,又称潮州戏,流行于粤东,闽南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各国华裔聚居地,是全国的十大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n潮州音乐,在国内外素有“华夏正音”之称(因其最大幅度保留古代汉族音乐元素和神韵)。包括潮州弦诗、潮阳笛套、潮州细乐、潮州庙堂音乐和潮州大锣鼓等。\n\n饮食\n潮州饮食种类繁多,既有精贵的潮州菜,又有大众式的潮州打冷,各类小食数不胜数。\n\n潮州菜,主要名菜式有:明炉烧大海螺、鸳鸯膏蟹、清炖白鳝、干焗蟹塔、白汁鲳鱼、红焖鲍鱼、��焖海参、甜芙蓉官燕、清金钱鳔、油泡鱿鱼、清汤螺把、清金鲤虾、生菜龙虾、炊麒麟鱼、红炖鱼翅、清炖凤翅、护国菜等。\n潮州夜粥:大排档式饮食,菜式有鱼饭、腌制海鲜河鲜,卤制鸡鸭鹅、卤猪肉、豆腐、鸡蛋等卤味,兼有潮州各类粿品小食。\n潮州粥品:潮州砂锅粥\n潮州火锅:潮州牛肉火锅\n潮州主食:炒粿条、粿条汤、尖米丸、粿汁、卤肉饭、猪脚饭\n潮州小食:甜汤、豆仁糖、糖葱饼、束砂、南糖、𦛨饼、春饼、蚝烙、糯米肠、老妈宫粽球、牛肉丸、鱼册、麦包、白饭桃、猪脚圈、鸭母捻、南瓜芋泥、糕烧番薯、反沙芋、清心丸、草粿、红桃粿、韭菜粿、沙茶粿、炒糕粿、无米粿、咸水粿、甘筒粿、乒乓粿、鼠曲粿、菜头粿、甜粿、酵粿、朴枳粿等约有230多种。\n潮州杂咸,是潮州人用来配潮州粥的,比较常见的有咸菜、菜脯、贡菜、冬菜、橄榄菜、橄榄糁、油甘糁、乌橄榄、豆酱姜、咸水梅、咸蛋、荞头、盐水蒜肉、腌制虾菇、腌制蚬、腌制蟹、蟛蜞、钱螺鲑、饶子脯、芥蓝茎、腌杨桃、咸巴浪鱼、花仙鱼、腌黄瓜等大概百余种。\n潮州调味品:鱼露、沙茶酱、普宁豆酱\n潮州茶道:潮州工夫茶\n\n工艺品\n潮州工艺品种类繁多,主要潮绣、潮州木雕、潮州石雕、潮州玉雕、抽纱、陶瓷、麦杆画等。\n\n民俗\n出花园,潮汕地区的成人礼。在潮州人的眼里,未成年的孩子就像是生活在花园里一样,等到其成年时(虚岁15岁),就要将孩子“牵出花园”,表示其已成年能独立生活。\n营老爷,潮汕地区的游神。\n烧塔,潮汕地区在中秋节日的一项民俗活动。\n盂兰节,中元节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并施药品大米给与穷苦人家。\n拜老爷,潮汕地区对神明一种统称,在潮汕各个村各地方拜的神各不一样,但都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拜老爷。当然也有拜同个神的时候,如每月的初一、十五、中秋、端节等。\n\n歌册\n潮州歌册,潮州俗文学中最流行的说唱文学,它是从弹词演变而来。\n\n英歌\n英歌,北有秧歌,南有英歌。\n\n善堂\n潮汕善堂,带有民间信仰性质的慈善机构,是中国民间慈善事业的典范。\n\n建筑\n下山虎\n四点金\n驷马拖车\n\n文博场馆\n潮州博物馆\n潮州文化艺术馆\n华夏历史博物馆\n陈仰中美术馆\n陈舜羌木雕艺术馆\n传统工艺品陈列馆\n中国瓷都陈列馆\n饶宗颐学术馆\n淡浮文物院\n陶瓷八珍楼\n潮州市图书馆\n\n媒体\n报刊\n《潮州日报》是潮州市唯一的报纸,是中国共产党潮州市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92年10月1日,时称《潮州报》。1994年1月1日起改为日报,1996年10月第一次改版,1998年底改为彩报,1999年10月起扩为对开8版,2006年1月扩为12版彩报(周六、周日出8大版),2012年9月再次改版,采用国际流行的680黄金报型。潮州日报社在枫春路的市政府隔壁建成办公大楼、印刷厂大楼,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官方网站为潮州新闻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此外,潮州日报还发行针对当地中小学生的《小学生周刊》和《中学生周刊》。\n\n广播电视\n潮州广播电视台是潮州市的广播电视媒体,建立于2004年3月18日,由潮州电视台和潮州人民广播电台等10个机构组建而成,拥有员工400多人,其地址位于湘桥区西荣路48号。节目信号覆盖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以及福建省部分地区,覆盖人口超过1000万。1987年在西湖山顶建立一座潮州广播电视塔,主要负责发射潮州、中央、省级的广播电视节目。2012年潮州全境实现了有线数字电视的全覆盖,2017年开通DTMB无线数字电视服务(预计2020年停止发射模拟电视信号)。\n潮州电视台开播于1987年8月2日,现有2个电视频道,分别是新闻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潮州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于1990年1月16日。现有3个广播频率,分别是综合广播(FM94.0)、戏曲广播(FM103.1)和交通音乐广播(FM91.4)。\n此外,潮州市管辖的潮安区和饶平县也拥有自己的广播电视台。\n\n宗教\n佛教\n潮州的佛教流派主要是:曹洞宗华首分派、临济宗普陀山伴山庵分派、黄檗宗虎溪分派。佛教团体有:佛教协会,佛教居士林,益寿互助会。\n东晋、南北朝梁陈间,当时海阳(或瀛州)有佛寺一所,至南朝及隋代,海阳己增至二所,可见佛教早在东晋时期就已经传入潮州。\n全国四大古开元寺之一的潮州开元寺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敕建,据传其前身为隋唐时期创建的“荔峰寺”。\n岭东佛学院于1933年10月9日为澄弘法师创办,时在闽南佛学院任教的寄尘法师担任院长。1948年5月停办,1991���10月经潮州开元寺明生法师、慧然法师、慈云法师筹备复办。\n\n道教\n潮人信奉道教系统众神明,主要是太上李老君、玉皇大帝、玄天上帝(真武大帝)、张天师和八仙中的吕洞宾(吕祖仙师)与韩湘子。还有与他们生活较有直接关联的民间俗神,主要有三山国王、城隍、财神、福禄寿三星、天后、保生大帝、注生娘娘、珍珠娘娘、公婆神以及各行各业的行业神。\n\n安济圣王\n安济圣王在潮州的地位崇高,被当地民众尊称为“大老爷”,接受广大信众的祈福。\n青龙古庙又称安济圣王庙,位于潮州韩江大桥西端南堤上,庙门东向,面临韩江。青龙古庙始建于北宋。每年的2月或3月青龙古庙与王伉传统文化研究会举办一年一度的潮州青龙庙会,意在“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并且举行隆重的三山国王出巡仪式,同时青龙庙会的千香林(即数根大炷香形成的方阵)也是该庙会的一大风景。\n\n基督新教\n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德国巴色会差会和瑞士信徒组织的崇真会派牧师黎力基到潮安龙湖传教,但不被当地官府所容。\n约在1856年长老会开始在潮州城区传教,后迁分司后巷,再迁于猴洞,最后在南堤顶建教堂(址在原潮州卫生学校校址,现为潮州新天地商业区(在建中)),后毁于1918年南澳大地震。1922年开始另在万寿宫(今昌黎路万寿里)建教堂。1924年教堂落成,举行献堂礼。此后长老会开始向意溪等乡镇发展。\n1880年(清光绪六年)美国浸信会传入海阳县与饶平县黄冈镇、三饶镇,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传入府城,美国教士金士督在潮州笔架山建造两座牧师楼,并先后在城区马王庙、十八曲等地创办宣道所。1906年在西马路(今西马路84号)建教堂,命名“讲书堂”。后又把讲书堂改建成2层楼房,易名“城中堂”。1948年,浸信会开始向农村发展。\n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的康牧师和麦牧师到府城传教,同年黄希荣长老在十八曲巷建安息日会教堂。\n1958年以后,三教派在昌黎路万寿宫的中华基督教堂联合举行礼拜。教会在文革期间受到冲击,教堂被封闭,教徒、神父、修女和牧师受到迫害。1983年三教派信徒联合在原城中堂过正常宗教生活,由郭学道牧师主持礼拜,并把城中堂改名为市区堂。1999年9月25日,潮州市基督教会在湘桥区凤园路举行新教堂恒爱堂奠基仪式。2000年12月24日,“恒爱堂”落成献堂,遂成潮州市基督教会市区主教堂。原城中堂便成为部分家住老市区的年迈信徒过宗教生活的市区分教堂。\n\n天主教\n天主教传入潮州城已有300多年历史。17世纪中叶,葡萄牙多明我会传教士开始到潮州府城传教。1724年(雍正二年)府城已有教堂,面积2百方丈,后毁弃。不过当时无恒住的教士,每隔一年或数年,则有福建之多明我会教士或澳门之葡萄牙教士来此巡视教务。1850年(道光三十年),法国籍李神父到潮州巡回传教。同年,罗马教廷发通谕,潮州传教事务,由法国巴黎外方传教会传教士接替。1875年(光绪元年)法国籍劭神父来潮协助传教,广设书斋,在府城置高三老厝为教堂,时潮州府已成为全潮天主教的中枢。1885年(光绪十一年),法国籍布塞克神父呈请潮州府批准,在府城购地建大堂,既年奠基,1904年(光绪三十年)建成,面积1242平方米,名为圣母进教之佑大堂,是省内仅次于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的大堂。\n1914年天主教广东代牧区分为广州代牧区和潮州代牧区,1915年8月18日,潮州代牧区更改为汕头代牧区。\n\n体育\n潮州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设施770处,晨练站点200多处。主要场馆有潮州体育馆,西湖山全民健身广场等,并筹划建设潮州市体育中心。其中潮州体育馆位于新桥西路与枫春路交界处,于1990年5月26日动工,1992年2月16日正式竣工,占地面积为19335㎡,总建筑面积为11226㎡。民间体育活动活跃,特别是篮球运动,每年为广东省贡献许多篮球特招生;而龙舟赛的规模及场面都颇为壮观激烈,每年均有近100条龙舟下水竞渡表演,运动员最高达到2000多人。1953年成立潮州市体委,是全省最早成立体育领导机构的单位之一,至今已举行了13届市运会。目前潮州市已有北园、宝山、城南、田家炳等4所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n多年来共派出5600多名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家、省级赛事,取得较好成绩,其中夺得国际比赛金牌47枚、银牌7枚、铜牌9枚,国内比赛金牌80枚、银牌64枚、铜牌40枚,涌现出黄淡伟(田径)、黄琳生(蹦床)、张惜香、洪永红(举重)、施丹莹(技巧)、周新乐(体操)、林娜、林跃(跳水)等一批优秀运动员。\n\n景观\n潮州历史悠久,文化独特,古迹众多,自古就有“来广不来潮,白白走一遭”的说法。现有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三个,分别为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淡浮院以及绿岛旅游山庄。而境内最古老的历史遗存为笔架山潮州窑遗址。\n\n潮州八景\n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今天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即:\n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北阁佛灯、西湖渔筏。\n\n潮州新八景\n潮州评选“新八景”旨在“促进文化经济融合,展现历史名城风采”。“新八景”为:\n滨江红棉、广场灯影、坊街亭韵、淡浮水墨、绿岛晴岚、桑浦禅泉、凤凰天池、柘林渔火。\n\n文物古迹\n潮州市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11处,文物古迹众多。另外还有宋明城墙以及牌坊街、象埔寨、潮安县龙湖古寨、饶平县土楼、黄尚书府、李厝祠、外江梨园公所、黄埔军校潮州分校陈列馆等等文物单位值得游览。\n\n自然景观度假村\n潮州除了拥有上述丰富的文物遗迹以外,也有为数众多的山水风景供游客欣赏。如西湖、东山湖温泉度假村、潮安县梅林湖、凤凰山、桑浦山、饶平柘林湾、金狮湾海滨浴场、饶平绿岛山庄等。\n\n文化民俗风貌\n义井巷、兴宁巷、甲第巷三巷和旧西门街,太平路(牌坊街)、西马路(喜庆街)和义安路。\n\n教育\n唐太宗时期,潮州就有了进士出现。韩愈贬潮,兴办教育,开设书舍,使潮州的教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宋代的潮州文风开始鼎盛,\n“一州两书院,他郡所无”。南宋时潮州主客户人口14余万人,到端平以后参加科举的出现“终场至万以上人”,终宋一代潮州中进士者多达172人,其中建炎二年(1128年)一科连捷9人。明代的进士为160人,乡试中举也多达1088人。在历代的殿试中潮州还涌现出状元林大钦、榜眼王大宝、探花姚宏中这样的人才。\n2008年潮州市全市初中毕业生共44944人,中考报考达到32184人,报考率为71.61%,比2007年69.05%提升2.6个百分点,升学率为69.53%,比2007年65.05%提升4.5个百分点。初中三年巩固率保持在92.28%以上,居于广东省第六名。高中阶段招生\n25266人(含中职,不含技工),比2007年24136人增加1130人,增长4.7%,其中普高招生20304人,比2007年的19454人增加850人,增长4.4%;中职招生4962人,比2007年的4553人增加409人,增长9.0%。输送到珠三角中职学校达到1050人。全市高中普及率进一步提高,高中毛入学率达到60.9%,比2007年的56.43%提升4.5个百分点。\n2015年,潮州市区四所实验初级中学(金山实验学校、高级实验学校、城南实验中学和城基实验中学),取消新生入学考试制度,并与潮州市区的六所初级中学(城基中学、城南中学、城西中学、太平中学、开元中学和锡华中学)一样,采取摇号招生的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潮州的教育公平性,以及为了减轻师生和家长的压力。\n潮州自2015年起举办“尊师重学”系列活动,旨在传承韩愈精神与掀起尊师重教热潮,其中在2015年9月1日、2016年9月9日举办过两次“尊师重学”大型巡游活动,后这一巡游环节已于2017年取消,仅举办“金银星”奖学金颁奖大会。\n潮州市共有1241所学校,其中普通高等院校1所、小学648所、初中91所、普通高中35所、职业高中15所、规范化幼儿园204所、公办幼儿园247所。要想了解潮州市各学校的资料,请参阅条目:潮州市学校列表。以下是潮州市的部分学校:\n\n高等教育\n潮州市现有大学2所,其中本科大学1所,专科大学1所。\n\n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韩山师范学院\n普通专科高等学校: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n\n中学教育\n小学:城南小学、绵德小学、昌黎路小学、市实验学校、湘桥区实验学校、枫溪小学\n初中:城基中学、城南中学、城西中学、太平中学、开元中学、锡华中学、金山实验学校、高级实验学校、枫溪中学、崇礼中学\n普通高中:金山中学、高级中学、南春中学、绵德中学、华侨中学、瓷都中学、松昌中学、潮安区宝山中学\n职业高中:潮州市职业技术学校、虹桥职业技术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潮州卫生学校\n\n交通\n对外交通\n公路\n539国道(安揭公路、潮州大道等,原为335省道)\n 324国道(途径饶平县)\n 231省道(安澄公路)\n 232省道(韩江大桥、护堤路)\n 233省道(潮汕公路、枫留公路)\n\n高速公路\n汕汾高速公路、 汕梅高速公路、 潮莞高速公路、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 大潮高速公路、潮梅高速公路(规划)\n\n航空\n揭阳潮汕国际机场\n\n铁路\n潮汕铁路曾经是连接潮州与汕头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1904年8月19日由嘉应籍华侨张煜南、张鸿南兄弟等人集资兴办,于1906年11月16日建成通车,包括意溪支线全长实际42.1公里。1939年潮汕战役爆发后,为防止潮汕铁路落入侵华日军手中,于6月16日被迫下令拆除。抗战胜利后在原潮汕铁路路基的基础上开辟公路,成为现在的潮汕公路(即省道S233)。“潮汕”一词则得名于昔日的潮汕铁路。\n随着广梅汕铁路1995年7月20日全线贯通,同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广梅汕铁路途径潮州,结束了五十六年之久不通火车的历史。2013年12月28日厦深高速铁路的开通,标志着潮州进入高铁时代。\n现时广梅汕铁路在枫溪区设置有潮州站,厦深铁路在潮安区沙溪镇设置有潮汕站,为区域枢纽站;将来还连接梅汕高铁,终点站设为潮汕站;通往潮州港的疏港铁路目前仍处于筹备之中。\n\n港口\n潮州港地处饶平县三百门,濒临台湾海峡,拥有十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缘优势,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和对台直航港口,也是潮州具备建设大型深水泊位条件的天然良港。潮州港分为3个港区——三百门港区、西澳港区、金狮湾港区。规划海港面积约79.2平方公里,其中水域43.8平方公里,陆域35.4平方公里;潮州港建港岸线总长约28.5km。\n\n辖区交通\n桥梁\n韩江大桥:潮州自广济桥之后建成的第二座大桥,属 省道S232,由东桥、西桥和中段仙洲岛立交组成,桥全长1150m。起于南堤路高架立交桥,终于凤东路。1989年4月建成通车,2014年恢复重建仙洲岛北侧匝道立交桥,并在西端建立高架立交桥通南堤路。\n潮州金山大桥:国内跨度最大的无风撑背靠式五连拱钢管桥,桥全长3574m,其中桥梁1930.6m,两侧延伸的市政路1643.4m,主桥558m,桥面宽度28m,设双向六车道。起于春荣路,跨越韩江终于意溪镇北桥路并与意东三路、县道X074意桂公路连接。该桥外形采用五连拱钢管,中央主跨拱桥跨径长达160米,末端两侧采用三柱墩高架撑起。2007年2月14日建成通车,初名韩江北桥。\n潮州大桥:潮州第一座斜拉索桥,属国道G539,由东桥、西桥和中段仙洲岛立交组成。桥全长约3000m,其中桥梁全长2420m,设双向六车道。主塔高108m,顶部有前广东省省长卢瑞华题写的“潮州大桥”四个大字,两旁设置斜拉索88根。起于潮州大道南堤路口,终于磷溪镇田心村并与潮州东大道连接。2018年1月15日建成通车,同时在晚间开启动态景观灯光,故此被当地民众称为“网红桥”或“小蛮腰”。\n如意大桥:由东桥、西桥组成,横跨韩江东溪、西溪和江东镇。起于 枫溪区潮汕公路如意路,终于湘桥区磷溪镇凤美村并与该村道连接。桥全长3140m,设双向四车道。2018年1月15日建成通车,初名韩江东西溪大桥。\n江东大桥:潮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之后第一座横跨韩江的桥梁。起于潮安区龙湖镇阁二村,终于潮安区江东镇北街社区,1988年2月建成通车。该桥为江东镇主要交通要道,也是潮州通往汕头市澄海区的主要途径。\n外环大桥:起于外环北路,跨越韩江终于意溪镇县道X073头塘段,在建中。\n\n公共汽车\n1959年,潮安县开始运营公共汽车,由潮安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运营2路公共汽车。后因为道路狭窄以及公交公司经济亏损而停运,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7年才恢复运营。\n2010年2月6日,潮州市内9条公交线路的公共汽车进行大换血,原有破旧的公车全部退出营运,改用申龙SLK6851UF5G3天然气公交车,以解决旧公交车因使用质量差的汽油而导致尾气污染的问题。\n2016年9月13日,潮州公共汽车正式更换为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取代了原来的柴油公交车,新型纯电动公交车启用宇通E8、金旅XML6805JEV80C两种型号的客车,新的纯电动公交车在行驶中无废气排出,不污染环境,加强了乘坐的舒适性,并解决了公交车车身老化、尾气排放差等问题。同日潮州市粤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收购原来的长运交通集团、潮安运输总公司、饶平县汽车运输总公司,开始接管潮州公交行业。\n潮州公共汽车行业现由潮州市粤运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运营,下辖市区、潮安、饶平共27条公交线路,大部分线路为三位数编号——1**和6**为市区线路、2**为潮安线路、K*为快线线路、饶平线路以地名表示;使用郑州宇通、厦门金旅、珠海银隆三大品牌纯电动公交车。各公交��线早班车时间为06:40,末班车为18:30。\n市民可通过投现金、刷岭南通·潮州通卡、支付宝扫码的功能乘坐公交车,大部分线路采取分段收费,个别线路全程2元,自动投币不设找赎。在市内30个公交站点设置公交卡充值器,方便市民对公交卡即时充值。市内14个公交站点设置智能公交站牌,显示公交车到站信息以及实时位置,同时有公交到站前语音提醒,市民也可以使用“车来了”APP同步查询公交实时信息。因应推进潮汕揭一体化进程,部分公交线路与邻市的揭阳、汕头公交接驳。\n\n共享单车\n潮州目前仅有美团单车四家共享单车进驻,此前曾有小鸣单车ofo单车、叮嗒出行、哈啰出行、青桔单车在潮州市内运营。\n2017年2月19日,小鸣单车进驻潮州,这是共享单车首度在潮州设立据点,最初在滨江长廊、人民广场设立站点。由于未取得政府部门的合法许可,旋即被当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强制没收。之后进驻的ofo小黄车也遭到同样的命运。\n2018年1月25日,经潮州市交通运输局批准,杭州“叮嗒出行”单车进驻潮州,首期投入5000辆单车。在市区的主要商业区域、公共交通站点、交通枢纽、居住区、旅游景区周边等场所设立150个自行车停放点(包括滨江长廊、人民广场等地)。2月1日,叮嗒出行单车正式营运。潮州引进叮嗒出行单车的原因,是因为叮嗒出行单车必须在指定停车区域内锁车并停放,在区域安装了信号发射柱,如果不在指定停车区域停放,将无法上锁并持续收费。此举是为了防止在潮州出现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甚至堆积如山的现象。计费模式为一小时内1元,超出部分则每小时增加1元。\n2020年7月,滴滴出行旗下的青桔电单车开始入驻潮州,同时美团共享单车也少量进驻投放,后者则挂有当地的电动自行车牌照。但青桔电单车在不久因相应创文政策而撤出,随着美团单车在潮州的投放量增多以及叮嗒出行单车的逐渐减少,美团单车已成为潮州目前唯一仍在运营的共享单车。\n\n出租车\n潮州共有津汽、鸿伟、合众三家出租车公司,截止至2008年11月车数约784辆。出租车司机大多为安徽、河南、湖南等省人员。2008年11月出租车曾经由于“潮州的出租车太多”而罢运。在2008年6月之前起步价较贵且混乱,至少6元,甚至10元。之后潮州市交通局开始对其规定调整,根据车辆的不同档次来定价,一类出租车(排气量1.6升以上)二公里起点价5.00元,每超半公里运价1.10元;二类出租车(排气量1.3升以上)二公里起点价4.00元,每超半公里运价1.00元;三类出租车(排气量1.3升以下,含面的)二公里起点价3.00元,每超半公里运价0.90元。按每公里起步价从3至5元进行打表计费,同时加收1元燃油附加费。\n潮州的出租车司机普通都不按打表收费,正常都是拼车,包车很贵。\n\n人力三轮车\n潮州市内有持牌人力三轮车1700多辆,租一辆人力三轮车开始环城游,这是潮州古城游的精髓之一。而且不少三轮车从业人员有进行旅游知识培训过,他们会设计一些旅游路线。价格可以讨价还价。\n\n问题\n由于16点至18点为交通高峰期,所以潮州市的一些道路在高峰时段出现交通堵塞现象,如南较西路、瓷兴路(S233)等。\n\n名人\n国际交流\n友好城市\n侨乡\n潮州还是著名的侨乡,旅居世界各地的潮人总数已超过潮州本地。潮人素有“东方犹太人”之称,潮州人的大学者以国学大师饶宗颐,潮商以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代表闻名天下。世界各地潮人会馆商会多不胜数。\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书籍\n《潮汕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ISBN 9787500052296. \n杜松年. 《潮汕大文化》.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4. ISBN 7504616745. \n张新民. 《潮菜天下-潮州菜系的文化与历史》. 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6-11-01. ISBN 9787807134138.\n\n外部链接\n\n潮州市人民政府\n伊原弘:〈关于潮州城市发展的转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099", "title": "OVA", "text": "Ova、OVA或ova可能指:\n\n地名\n奥瓦:美国肯塔基州的一个行政区\n奥瓦达:义大利的一个市镇,在当地皮埃蒙特语中称为Ovà\n\n电脑\n开放虚拟化联盟:Open Virtualization Alliance\n开放虚拟机格式文件:附档名为.ova\n\n其他\n原创动画录影带:和制英语 original video animation,日本动画的一种形式\n卵细胞:使用拉丁文表示的科学术语为ovum,复数为ova"} +{"doc_id": "6101", "title": "穆斯林世界", "text": "穆斯林世界有几种含义。在文化意义上说,它指的是伊斯兰文明,不包括生活在该文明的非穆斯林(齐米)。在��代的地缘政治意义上,该术语通常指以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地区或城镇。穆斯林的人数超过16亿人,大约占人类的五分之一,分布在许多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群体。在政治宗教意义上说,它是指那些坚持伊斯兰教法的国家,伊斯兰国家的范围小于穆斯林世界。\n伊斯兰教强调穆斯林同胞的团结,虽然存在著好几个派别(主要是什叶派和逊尼派)。在过去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潮流已经影响了穆斯林世界的地位。民众多信仰伊斯兰教的地区也可视为伊斯兰文化圈,伴随着阿拉伯字母的广泛使用。\n目前从各种来源的报告估计,世界人口中的穆斯林约16亿,约占2009年估计的世界人口68亿的23%;62%在亚太地区,20%在中东和北非,15%在撒哈拉以南非洲,2%在欧洲及美洲。其区域主要包括:印度次大陆、中亚、北高加索、阿拉伯半岛、东南亚(泰南、马来西亚、印尼、及菲律宾棉兰老岛)、东南欧巴尔干半岛部分地区及非洲的部分地区。其中,在印尼、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土耳其和埃及的穆斯林人口占了8亿多,超过了穆斯林总人口的50℅。\n穆斯林世界语言有阿拉伯语、波斯语、豪萨语、土耳其语、普什图语、印地语、孟加拉语、泰卢固语、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乌尔都语、其他印度语言、信德语、马来语、印尼语、菲律宾语、维吾尔语和其他世界语言。\n除蒙古高原、戈壁沙漠和青藏高原外,亚欧大陆的沙漠地区均属穆斯林世界。全世界四分之三的穆斯林生活在干旱程度不等的气候干旱地方。\n君主制的伊斯兰国家可以分成哈里发国(Caliphate / Khilāfat)、苏丹国(Sultanate / Sultānat)与埃米尔国(Emirate / Imārat)。哈里发(Caliph)是伊斯兰世界宗教与世俗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者,相当于皇帝或天子。苏丹指的是拥有独立主权的伊斯兰统治者,但并不主张宗教领导权,相当于国王。埃米尔(Emir)则是指统治一个省份或地区的贵族、总督或军事统帅,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但仍从属于宗主国,相当于亲王或大公。不管是何种国体,在现代世界都是国际法保障主权独立的国家。另外非君主制的伊斯兰国家则通常称作伊斯兰共和国。\n\n文化亚圈\n阿拉伯伊斯兰文化(Arab-Islamic culture):东起伊拉克、西至摩洛哥的西亚、北非。\n波斯伊斯兰文化(Persian-Islamic):西起伊朗和阿富汗、东至前苏联的塔吉克斯坦、阿塞拜疆。\n突厥伊斯兰文化(Turki-Islamic):东起中国新疆、西至土耳其。\n南亚次大陆伊斯兰文化(Indian-Islamic):南亚次大陆的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n马来群岛伊斯兰文化(Malay-Islamic):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棉兰老岛以及泰南地区。\n黑人伊斯兰文化(Black-Islamic):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斯瓦希里海岸和西非。\n东亚伊斯兰文化(Sino-Islamic):中国大陆伊斯兰教、台湾伊斯兰教、越南伊斯兰教、韩国伊斯兰教、日本伊斯兰教。\n西方伊斯兰文化(Western-Islamic):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地区。\n\n穆斯林的主要分布国家\n印度尼西亚 222,720,000 (87%)\n 巴基斯坦 212,000,000(96.4%)\n 印度 189,000,000 (14.6%)\n 孟加拉国 149,283,000 (90%)\n 奈及利亚 140,000,000 (70%)\n 伊朗 74,819,000 (99.6%)\n 土耳其 74,660,000 (98.6%)\n 埃及 96,000,000 (95%)\n 阿尔及利亚 34,780,000 (98.2%)\n 摩洛哥 32,381,000 (99.9%)\n 伊拉克 31,108,000 (98.9%)\n 马尔地夫 515,696 (100%)\n 苏丹 30,855,000 (97%)\n 沙乌地阿拉伯 30,770,375 (99.9%)\n 阿富汗 29,047,000 (99.8%)\n 衣索比亚 55,000,000 (50%)\n 乌兹别克斯坦 26,833,000 (96.5%)\n 叶门 24,023,000 (99.0%)\n 叙利亚 20,895,000 (92.8%)\n 马来西亚 17,139,000 (61.4%)\n 俄罗斯 16,379,000 (11.7%)\n 尼日尔 15,627,000 (99.3%)\n 菲律宾 5,000,000 or 11,000,000 (5% or 11%)\n 索马里 10,864,733 (99.9%)\n\n政府\n宗教与国家\n随着穆斯林世界接触世俗主义的理想,社会做出了不同的反应。一些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是世俗的。 在阿塞拜疆并入苏联之前,它在1918年至1920年间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第一个世俗共和国。自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改革以来,土耳其一直以世俗国家统治。相比之下,1979年伊朗革命则由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共和国取代了君主制的半世俗政权。\n一些国家已宣布伊斯兰教为官方国教。在那些国家,法律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是世俗的。只有关于继承和婚姻个人地位问题由伊斯兰教法律(沙里亚法)管辖。\n\n伊斯兰国家\n政治上的伊斯兰国家已将伊斯兰作为国家和宪法的意识形态基础。\n\n国教\n以下穆斯林占多数的民族国家仅认可伊斯兰教为其国教。\n\n不清楚或没有声明\n在这些中立国家中,关于宗教地位的宪法或官方公告不明确或未阐明。\n\n世俗国家\n穆斯林世界中的世俗国家宣布公民/政府事务与宗教分开。\n\n参考文献\n参见\n\n乌玛\n伊斯兰国 (政权形式)\n伊斯兰化\n阿拉伯世界\n基督教世界"} +{"doc_id": "6110", "title": "匹兹堡", "text": "匹兹堡(英语:Pittsburgh;/ˈpɪtsbɜːrɡ/)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南部,阿勒格尼河与莫农加希拉河汇合成俄亥俄河的河口。宾夕法尼亚州第二大城市,阿利根尼县县治。2018年人口大约302,407 (七县大都区人口2,462,571)。匹兹堡曾是美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但1980年代后,匹兹堡的钢铁业务已经淡出,现已转型为以医疗、金融及高科技工业为主之都市。市内最大企业为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并为全美第六大银行匹兹堡国家银行所在地。\n由于近年的经济发展堪为典范,于2009年获选主办世界二十国集团(G20)高峰会。匹兹堡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和水上运输发达,匹兹堡国际机场位于该市西部,为美国东部著名的大型机场,有18家航空公司聚集此地。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是美国著名的高等学府。\n\n历史\n17世纪后期欧洲殖民者建立了毛皮贸易站。18世纪中叶,法国殖民者在此建立据点迪尤肯堡(Fort Duquesne)。1758年为英国殖民者夺取,以英国首相威廉·皮特,第一代查塔姆伯爵(William Pitt)命名该市。1816年与附近一些移民点合并。1837年宾夕法尼亚运河建成,1851年铁路通达,该地成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n20世纪初,匹兹堡的工商业迅速发展,成为美国工业革命的中心,诞生了一大批工业革命的先驱。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建立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后来成为美国钢铁公司),一度垄断了全美一半以上的钢铁产量,成为钢铁业的龙头;安德鲁·梅隆建立了梅隆财团,成为了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后来又成为了美国的财政部长;乔治·威斯汀豪斯,美国工程师和发明家。因其众多发明获得了400多项专利,其中包括空气制动器(1869年),铁路制动信号设施(1882年)和输送电力的实际可用的方法。他在1886年创办了西屋电气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亨利·约翰·亨氏创办了世界食品业巨头亨氏公司。\n从地理环境看,匹兹堡附近地区的煤矿、石灰石和铁矿石蕴藏量丰富,加上内河港口的运输便利,具有大规模发展钢铁工业的良好条件。从历史发展看,到19世纪80年代,该地区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其钢铁产值占美国当时钢铁产值的近2/3。一战前后,美国重工业和铁路建设发展迅速;二战期间,由于战争对钢铁的需求量猛增;匹兹堡进入钢铁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钢铁业的发展相继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财富”杂志当时评选出的美国企业500强中,有21家公司总部设在匹兹堡,如美国钢铁公司、西屋电气公司、美国铝业公司等。冶金、焦炭、重型电气制造设备和玻璃等行业是当时地区经济的支柱行业,吸纳了当地大部分就业。但是,由于该地区经济过于依赖钢铁工业,造成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集中度高、就业管道单一等问题。\n1950年代,政府开始对匹兹堡地区进行改造。到70年代,改造重点一直是城市环境整治。这时,政府开始意识到仅仅改善环境还不足以使城市获得新生,遂开始制定和实施地区经济多元化政策,将改造重点转移到促进新兴产业上来。此政策到了80年代末取得了明显成效。匹兹堡地区保留了一部分有竞争力的大型传统产业,如生产钢铁和运输设备的USX公司,生产电气设备的西屋电气公司、生产铝产品为主的美国铝业公司、生产食品的亨氏公司以及PNC银行、梅隆财团等。在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带动下,一批从事电脑软体、机器人、人工智慧、生物科技和生物医药等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技术企业发展起来,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冶金、生物制药、化工、计算机、电信、金融为辅等多元化的产业结构。\n\n1990年代以来,匹兹堡正在向世界级城市迈进,兴建了全美占地面积第4大的国际机场,还兴建了大批饭店、文化体育设施。透过加强城市基础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引进大量国外投资。目前有220家外国公司在匹兹堡设有代表机构。德国著名的拜耳公司等100多家外国企业的美国总部设在这里。经过半个世纪的改造,匹兹堡地区社会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现已成为美国银行、医疗卫生和高科技中心。在教育方面,匹兹堡地区有28所高等学府,容纳10多万名学生。高等院校不仅是高科技企业的基地,也是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据1997年统计,匹兹堡大学教职员9700名,加上医疗中心职工1万名,超过了位于匹兹堡地区1.2万人的美国航空公司。\n进入21世纪匹兹堡已经转型为以生物科技、电脑软体、机器人制造、医疗健康、金融、教育而闻名的繁荣的工商业城市,成为美国城市经济成功转型的典范。\n2009年,经济学人周刊(The Economist)把匹兹堡评为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同时于2010年,富比士杂志(Forbes)亦评匹兹堡为美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此外,匹兹堡还是全美犯罪率最低的城市之一。\n\n地理\n匹兹堡位于美国东岸的宾夕法尼亚州,坐落在阿勒格尼河、莫农加希拉河与俄亥俄河的交汇处。开车往东到纽约约6小时,往东南到首都华盛顿特区约3小时,往东到费城约5小时,往西北到克利夫兰约2小时,往北到伊利湖约2小时,往东北到尼加拉大瀑布约5小时,可以说是美国东岸连接中西部的重要地点。\n市区面积约144平方公里,都会区约13,800多平方公里。三条大河流经该市,为匹兹堡带来了充沛的水量和内河运输通道。从华盛顿山上可以眺望全城风景,每到夜晚,河面上倒映出一个灯火辉煌的城市。\n匹兹堡属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潮湿,日最高气温低于0 °C(32 °F)的平均日数为32天,日最低气温低于−10 °C(14 °F)的平均日数为21天,低于−15 °C(5 °F)的有6.2天;夏季相对炎热潮湿,日最高气温超过30 °C(86 °F)的日数年均有31天,而且35 °C(95 °F)以上的高温只出现在20%的年。最冷月(1月)均温−1.8 °C(28.8 °F),极端最低气温−30 °C(−22 °F)(1994年1月19日)。最热月(7月)均温22.9 °C(73.2 °F),极端最高气温39 °C(103 °F)(上次出现于1988年7月16日)。无霜期平均为177天(4月25日至10月20日);可测量降雪平均期为11月16日至4月4日。年均降水量约1,010毫米(39.6英寸),分布较为平均;年极端最少降水量为575毫米(22.65英寸)(1930年),最多为1,469毫米(57.83英寸)(2018年)。年均降雪量为112厘米(44.1英寸);1918–19年的降雪量最少,积累降雪量只有22厘米(8.8英寸),1950–51年的降雪量最多,积累降雪量为203厘米(80.0英寸)。\n\n人口\n1880年时,市区人口首度突破了十万人,达到了156,389人,二战后的1950年,市区人口达到了676,806的高峰,之后,受到钢铁工业衰退以及人口外移郊区的影响,市区人口逐年下降,2000年人口统计显示,市区有人口334,563人,都会区2,462,571人。市区人口构成中白人占67.63%,非洲裔占27.12%,亚裔占2.75%,剩余的是印第安裔和其他族裔。最新的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显示,市区有居民305,704人,较2000年普查时减少了8.6%。\n\n经济\n匹兹堡是美国钢铁公司、PPG工业公司、亨氏公司、PNC金融服务集团等8家财富美国500强企业的全球总部,美国500强总部数量全美排名第8,德国拜耳公司的美国总部也设于此。近年来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在2008年的美国经济衰退中,没有受到金融海啸的太大影响,经济稳健发展,不仅失业率没有上升,反倒增加了就业人口,是全美少有的几个在全球经济衰退时仍能保持财政盈余的城市。2006年,26岁的卢克(Luke R. Ravenstahl),当选为匹兹堡市长,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城市市长,由于出色的表现,他在2008年的换届选举中取得连任。这位年轻的市长带领着这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向世人展示着全新的面貌,集中于匹兹堡市中心的总量30亿美元的多个地产开发项目,是美东地区最大的集中区域地产建设项目,包括地铁,新冰球馆,新赌场,新高级住宅,新银行大楼,有美国最大和最高的绿色建筑。在低迷多年的美国经济中,这是一个亮点。\n匹兹堡的经济发展已转向高科技行业如生物科技、医疗、电脑制造、机器人制造,以及金融服务、教育和旅游业。2021年美国500强企业中有8家将全球总部设在该市,美国500强总部数量全美排名第8。分别是:\n\n110 卡夫亨氏(The Kraft Heinz Company)(也是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466位)\n120 PNC金融服务集团(PNC Financial Services Group, Inc.)\n220 PPG工业集团(PPG Industries Inc.)\n245 西科国际(WESCO International, Inc.)\n310 美国钢铁(United States Steel Corporation)\n330 美国铝业(Alcoa Corporation)\n384 西屋空气制动公司(The Westinghouse Air Brake Company)\n476 奥科宁克(Arconic Corporation)\n另外,总部在该市的还有5家美国1000强的公司,分别是:\n\n507 豪梅特宇��(Howmet Aerospace, Inc.)\n642 美鹰傲飞(American Eagle Outfitters, Inc.)\n739 殷拓公司(EQT Corporation)\n749 阿勒格尼技术(Allegheny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n988 肯纳金属(Kennametal Inc.)\n德国拜耳公司的美国总部、美国铝业公司的运营总部也设于此。匹兹堡的主要经营机构还包括纽约梅隆银行(Bank of New York Mellon)、葛兰素史克公司、德勤、联邦快递、青山控股集团、赛默飞世尔科技、朗盛等。\n\n教育\n这是一个高等教育实力雄厚的城市。匹兹堡市区东边座落世界两大顶尖学府,匹兹堡大学和卡内基梅隆大学,大学城区的建筑富有特色。\n匹兹堡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大学,建于1787年,具备文法商理农工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她的医学院、生物技术、哲学、信息科学和国际研究在美国大学中名列前茅,是美国最好的研究型大学之一。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和器官移植在美国执牛耳地位。匹兹堡大学有着高达163米的哥德复兴式建筑学习大教堂也是著名观光景点。\n\n卡内基梅隆大学与匹大仅一街之隔,是美国顶尖的私立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成立于1900年,她的工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以及计算机科学等都享有盛名。其计算机科学和麻省理工学院并列世界第一。CERT协调中心(CERT/CC,是互联网安全事件的报告中心),就建立在卡内基梅隆大学内,在应对互联网安全威胁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学则依山而建,现代风格的建筑安静地立在高大的树木旁边,科技与自然相安无事。\n此外,匹兹堡还有很多地方性大学,如卡罗大学、罗伯特·莫里斯大学、杜肯大学、查塔姆大学。\n\n交通\n公共交通\n匹兹堡地区交通局,前称阿利根尼县港务局,提供地区的主要公共交通服务。虽然它仅服务匹兹堡地区的一部分(其为全国第二十大的都会区),但却是全国排名第17的公共交通机构。匹兹堡地区交通局运营范围包括城内和城际,包括莫农加希拉斜坡缆车,一条在城郊地面运营、城内以地铁形式运营的匹兹堡轻轨,以及位列全国最大巴士系统之一的巴士系统。杜肯斜坡缆车则由一个非营利性信托管理,但它同时接受匹兹堡地区交通局的通行证并可相应扣除费用以搭乘。\n\n机场\n匹兹堡国际机场和阿诺德帕尔默区域机场为大匹兹堡地区提供商用乘客服务。\n\n文化\n匹兹堡的文化艺术非常丰富,钢铁大王卡内基捐建的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Carnegie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全美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之一。美国著名的现代派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安迪·沃荷博物馆是全美最大的个人作品美术馆。该市还拥有卡内基美术馆(Carnegie Museum of Art)和弗里克美术与历史中心(Frick Art & Historical Center)。\n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匹兹堡交响乐团是美国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匹兹堡交响乐团已经成为匹兹堡文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匹兹堡交响乐团以其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于世,乐团拥有世界一流的指挥家与演奏家,并且已渗透进匹兹堡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而在2008年9月,乐团新任音乐总监曼弗雷德·霍内克的到来,则为这支老牌交响乐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n\n体育\n匹兹堡是一个典型的体育之城。拥有3支非常有名的职业球队。美式橄榄球方面,匹兹堡钢人队(Pittsburgh Steelers)2009年2月获得国家橄榄球联盟(NFL)“超级杯”冠军,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支6次获得“超级碗”冠军的球队。在冰球方面,匹兹堡企鹅队(Pittsburgh Penguins)2009年6月获得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斯坦利杯”冠军,这是其企鹅队第3次称雄北美。在同一年中获得两个职业比赛冠军,在匹兹堡的历史上还只是第二次。上一次是30年前(1979年),钢人队和海盗队分别获得了NFL和MLB的冠军。到目前为止,在同一年中获得橄榄球和冰球两大职业赛冠军的城市,只有匹兹堡一个。在棒球方面,匹兹堡海盗队(Pittsburgh Pirates)曾5次捧得MLB的桂冠。虽然匹兹堡没有篮球队,但是匹兹堡大学的男篮是美国大学篮球的一支劲旅。\n\nNFL的匹兹堡钢人(6次超级杯),主场Acrisure体育场\nNHL的匹兹堡企鹅(5次史丹利杯)\nMLB的匹兹堡海盗(5次世界大赛冠军),主场PNC球场\n匹兹堡无限\n匹兹堡铁人\n\n友好城市\n匹兹堡是中国武汉的友好城市。1999年,匹兹堡成立了中国贸易及投资协调中心。其他友好城市还包括:英国谢菲尔德,日本埼玉,保加利亚首都索非亚,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西班牙毕尔包等。\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市政府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Pittsburgh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 – Touris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 维基导游上有关匹兹堡的旅行指南\n历史地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PittsburghTODAY Regional benchmarks and statistic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匹兹堡旅游景点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114", "title": "瑞士近卫队", "text": "宗座瑞士近卫队(拉丁语:Pontificia Cohors Helvetica;德语:Päpstliche Schweizergarde;义大利语:Guardia Svizzera Pontificia;英语:Pontifical Swiss Guard),通称瑞士卫队,于1506年由教宗儒略二世建立,是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组织之一。\n\n特色\n宗座瑞士近卫队的制服包含蓝色、红色、橙色和黄色,具有明显的文艺复兴时期外观。现代宗座瑞士近卫队的性质就如同教宗的保镖一样。宗座瑞士近卫队配备的武器包含了传统的斧枪以及多项现代武器。由于在1981年曾经发生若望·保禄二世暗杀事件,宗座瑞士近卫队的重点任务也增加了保护非仪式人员,而在其训练过程,也可明显看到对于徒手格斗和轻兵器的大幅增加。\n\n职责\n宗座瑞士近卫队是保护天主教会、圣座、罗马教廷和教宗本人的雇佣军团,队员原本为受雇于保护教皇本人的佣兵,近代开始已渐渐转变为保障梵蒂冈城内罗马教廷人员财产安全、类近兼顾近卫仪仗和保安性质的私人军事承包商,服役年限差不多介于2年和25年之间。\n\n历史\n1527年5月6日的罗马之劫期间,宗座瑞士近卫队为履行职责掩护教宗撤离而进行了惨烈的战斗,189名士兵中有147人阵亡。5月6日也因此被作为宗座瑞士近卫队重要的纪念日,2006年5月6日,宗座瑞士近卫队成立500周年,梵蒂冈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宗座瑞士近卫队同时也得到了绝对忠诚的评价,后再次重建,直到今天都是梵蒂冈的保护力量以及仪式象征。\n法国也曾经与瑞士雇佣兵建立合约,组建了隶属法国的瑞士卫队,这支军队活跃在意大利战争中,也在17世纪到18世纪中担任了护卫王室的任务,以其纪律和忠诚出名。法国大革命时期,雇佣兵制度被取消,但拿破仑和复辟王朝军队中均保留有瑞士籍贯的士兵,可视作卫队制度的延续。\n1874年,瑞士联邦宪法确立其中立政策并规定禁止国民接受外国军事雇佣,但仍有大量志愿者参加军队,直到1927年开始正式采取执法行动阻止;但瑞士政府仍于同年裁决给予梵蒂冈例外豁免,主要原因是瑞士卫队为梵蒂冈唯一的武装部队,若失去瑞士人兵员的话罗马教廷无法独立获得任何有效保护。基于天主教为瑞士国内最大宗教,教徒甚为虔诚,瑞士政府最后同意向圣座作出让步。\n虽然英国的英王近卫队是成立于宗座瑞士近卫队成立的21年前的1485年,但现在的英王卫士是一个荣誉性质与仪式性质的部队,因此宗座瑞士近卫队目前是最古老的活跃军事单位。\n\n指挥官名单\n从1506年至今,宗座瑞士近卫队共有35名指挥官并服侍过51名教宗,期间曾经于1527年至1548年罗马之劫、1564年至1565年、1704年至1712年、以及1798年至1799年接续法国入侵时中断过。而在35名指挥官之中,有24名指挥官是卢塞恩的公民(现任指挥官克里斯托夫‧格拉夫并不是,他是来自琉森州的普法夫瑙)。1652年至1847年期间,宗座瑞士近卫队的指挥官几乎呈现继承的模式,共有十名指挥官来自于卢塞恩的普菲费尔家族。有两名指挥官来自苏黎世,并在瑞士改革服务。而在近代,有三名指挥官来自圣加仑,两名指挥官来自佛立堡,各有一名指挥官分别来自于索洛图恩、格劳宾登州、以及瓦莱州。\n\n卡斯帕·冯·西勒嫩(1506-1517年,来自卢塞恩州):儒略二世(德拉·罗维雷家族)、良十世(麦第奇家族)\n马克思·勒伊斯特(1518-1524年,来自苏黎世州):良十世、亚德六世、克勉七世(麦第奇家族)\n卡斯帕·勒伊斯特(1524-1527年,来自苏黎世州):克勉七世(宗座瑞士近卫队在罗马之劫后解散)\n约斯特·冯·梅根(1548-1559年,来自卢塞恩州):保禄三世、儒略三世、才禄二世、保禄四世\n卡斯帕·利奥·冯·希勒嫩(1559-1564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四世(麦第奇家族)\n约斯特·塞格塞尔·冯·布鲁内格(1566-1592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五世、额我略十三世、西斯都五世、伍朋七世、额我略十四世、依诺增爵九世、克勉八世\n斯特凡·亚历山大·塞格塞尔·冯·布鲁内格(1592-1629年,来自卢塞恩州):克勉八世、良十一世(麦第奇家族)、保禄五世(博尔盖塞家族)、额我略��五世、乌尔巴诺八世(巴贝里尼家族)\n尼古劳斯·弗莱肯施泰因(1629-1640年,来自卢塞恩州):乌尔巴诺八世\n约斯特·弗莱肯施泰因(1640-1652年,来自卢塞恩州):乌尔巴诺八世、依诺增爵十世\n约翰·鲁道夫·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652-1657年,来自卢塞恩州):依诺增爵十世、历山七世\n路德维希·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658-1686年,来自卢塞恩州):历山七世、克勉九世、克勉十世、依诺增爵十一世\n弗朗茨·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686-1696年,来自卢塞恩州):依诺增爵十一世、历山八世、依诺增爵十二世\n约翰·卡斯帕·迈尔·冯·巴尔代格(1696-1704年,来自卢塞恩州):依诺增爵十二世、克勉十一世\n约翰·康拉德·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712-1727年,来自卢塞恩州):克勉十一世、依诺增爵十三世、本笃十三世\n弗朗茨·路德维希·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727-1754年,来自卢塞恩州):本笃十三世、克勉十二世、本笃十四世\n约斯特·伊格纳茨·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754-1782年,来自卢塞恩州):本笃十四世、克勉十三世、克勉十四世、庇护六世\n弗朗茨·阿洛伊斯·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783-1798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六世\n卡尔·莱奥德加尔·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800-1834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七世、良十二世、庇护八世、额我略十六世\n马丁·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835-1847年,来自卢塞恩州):额我略十六世、庇护九世\n弗朗茨·克萨韦尔·利奥波德·冯·绍恩塞(1847-1860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九世\n阿尔弗雷德·冯·松嫩贝格(1860-1878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九世\n路易-马丁·德·库尔唐(1878-1901年,来自瓦莱州):良十三世\n利奥波德·迈尔·冯·绍恩塞(1901-1910年,来自卢塞恩州):良十三世、庇护十世\n朱尔·勒蓬(1910-1921年,来自弗里堡州):庇护十世、本笃十五世\n阿洛伊斯·希施比尔(1921-1935年,来自格劳宾登州):本笃十五世、庇护十一世\n格奥尔格·冯·叙里·达斯普勒蒙(1935-1942年,来自索洛图恩州):庇护十一世、庇护十二世\n海因里希·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942-1957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十二世\n罗伯特·宁利斯特(1957-1972年,来自卢塞恩州):庇护十二世、若望二十三世、保禄六世\n弗朗茨·普菲费尔·冯·阿尔蒂斯霍芬(1972-1982年,来自卢塞恩州):保禄六世、若望·保禄一世、若望·保禄二世\n罗兰·布克斯(1982-1997年,1998年,来自弗里堡州):若望·保禄二世\n阿洛伊斯·埃斯特曼(1998年,来自卢塞恩州):若望·保禄二世\n皮乌斯·泽格米勒(1998-2002年,来自圣加仑州):若望·保禄二世\n埃尔马·梅德(2002-2008年,来自圣加仑州):若望·保禄二世、本笃十六世\n丹尼尔·安里希(2008-2015年,来自圣加仑州):本笃十六世、方济各\n克里斯托夫·格拉夫(2015年至今,来自卢塞恩州):方济各\n\n宗座瑞士近卫队甄选标准和条件\n由于宗座瑞士近卫队主要的目的为保护教宗、枢机团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任务重大,因此甄选标准会相似于其他国家的国家宪兵。\n条件如下:\n\n必须是瑞士未婚天主教徒的男性公民\n必须完成瑞士军队的基本训练,并能获得良好行为证书\n年龄19岁至30岁之间\n身高至少5英尺8.5英寸高(174公分)\n起码要有高中毕业的文凭\n\n宣誓\n合格的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候选人如果接受此职务,会固定于5月6日在圣达马索庭院(义大利语:Cortile di San Damaso)宣誓就职,这个日期是为了纪念罗马之劫中殉道的瑞士兵。\n\n誓言\n宣誓的时候,会分别由随军神父及新上任的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说出誓言(主要是德文)。先由随军神父说出引导文:\n\n(德文)Ich schwöre, treu, redlich und ehrenhaft zu dienen dem regierenden[教宗名号]und seinen rechtmäßigen Nachfolgern, und mich mit ganzer Kraft für sie einzusetzen, bereit, wenn es erheischt sein sollte, selbst mein Leben für sie hinzugeben. Ich übernehme dieselbe Verpflichtung gegenüber dem Heiligen Kollegium der Kardinäle während der Sedisvakanz des Apostolischen Stuhls. Ich verspreche überdies dem Herrn Kommandanten und meinen übrigen Vorgesetzten Achtung, Treue und Gehorsam. Ich schwöre, alles das zu beobachten, was die Ehre meines Standes von mir verlangt.\n(义大利文)Giuro di servire fedelmente, lealmente e onorevolmente il Sommo Pontefice【在任教宗名号】e i suoi legittimi successori, come pure di dedicarmi a loro con tutte le forze, sacrificando, ove occorra, anche la vita per la loro difesa. Assumo del pari questi impegni riguardo al Sacro Collegio dei Cardinali per la durata della Sede vacante. Prometto inoltre al Capitano Comandante e agli altri miei Superiori rispetto, fedeltà e ubbidienza. Lo giuro. Che Iddio e i nostri Santi Patroni mi assistano.\n(法文)Je jure de servir avec fidélité, loyauté et honneur le Souverain Pontife【在任教宗名号】et ses légitimes successeurs, ainsi que de me consacrer à eux de toutes mes forces, offrant, si cela est nécessaire, ma vie pour leur défense. J’assume également ces engagements à l’égard du Sacré Collège des cardinaux pendant la vacance du Siège apostolique. Je promets en outre au commandant et aux autres supérieurs respect, fidélité et obéissance. Je jure d'observer tout ce que l'honneur exige de mon état.\n(英文翻译)I swear I will faithfully, loyally and honourably serve the Supreme Pontiff【在任教宗名号】and his legitimate successors, and also dedicate myself to them with all my strength, sacrificing if necessary also my life to defend them. I assume this same commitment with regard to the Sacred College of Cardinals whenever the see is vacant. Furthermore I promise to the Commanding Captain and my other superiors, respect, fidelity and obedience. This I swear! May Lord and our Holy Patrons assist me!\n(中文翻译)我发誓,我将忠实、忠诚、光荣地服务于教宗【在任教宗名号】及他合法的继承人。我也全心全意的投入我所有的力量奉献给他们,如有牺牲的必要,我也会以生命捍卫他们。当宗座从缺时,我也对神圣的枢机团里所有的主教们同样的承诺。此外,我发誓对我的指挥官和部队里其他的弟兄长官们尊重、忠诚和服从。以上宣誓!愿天主和我们的主保圣人们帮助我!\n当新上任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的名字被喊到时,他必须靠近宗座瑞士近卫队的队帜,并以左手举起,而他的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围成一个手势,象征神圣的三位一体,以其本人的母语说:\n\n (德文) \"Ich,[新上任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的名字], schwöre, alles das, was mir soeben vorgelesen wurde, gewissenhaft und treu zu halten, so wahr mir Gott und seine Heiligen helfen.\"\n (义大利文) \"Io,[新上任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的名字], giuro di osservare fedelmente, lealmente e onorevolmente tutto ciò che in questo momento mi è stato letto. Che Dio e i suoi santi patroni mi assistano.\"\n (法文) \"Moi,[新上任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的名字], je jure d'observer loyalement et de bonne foi tout ce qui vient de m'être lu. Aussi vrai que Dieu et nos Saints Patrons m’assistent.\"\n (英文翻译) \"I,[新上任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的名字], swear diligently and faithfully to abide by all that has just been read out to me, so grant me God and so help me his Saints.\"\n (中文翻译) \"我,[新上任宗座瑞士近卫队队员的名字],我发誓会勤勉尽责并忠实地遵守以上所述,愿天主认可我,我们的主保圣人们帮助我。\"\n\n制服\n宗座瑞士近卫队制服充满文艺复兴时期风格,重量均为8磅(约3.6公斤),且每件皆为依队员身材量身订做的,而宗座瑞士近卫队的制服常常被误会由米开兰基罗所设计,事实上近现代的制服是由当年的宗座瑞士近卫队队长朱尔·勒蓬于1914年设计,他由16世纪对于宗座瑞士近卫队的描述,和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以及同为文艺复兴三杰的拉斐尔替儒略二世画的壁画中获得设计的灵感。而宗座瑞士近卫队正式的制服其实还包含了义大利文艺复兴男性常见的喇叭裙。而所谓16世纪对于宗座瑞士近卫队的描述,来自于雅各布·科皮于1577年,描绘李锡尼娅·欧多克西亚与教宗西斯笃三世交谈的壁画。这幅画已可以看出与现今宗座瑞士近卫队制服的相似处:包含了三色的制服、皮靴、白色手套、流苏高领、以及黑色贝雷帽或是黑色无面高顶盔(高阶军官为银色),士官穿著黑色上衣搭配深红色调的紧身裤,而军官则穿著全深红色的制服。宗座瑞士近卫队制服中的蓝色和黄色色调,从十六世纪开始使用,据说是来自于儒略二世的家族德拉·罗维雷其家族纹章;至于制服中的红色色调,则是来自于教宗良十世的家族麦第奇其家族纹章。\n一般队员及副下士穿著“三色”(黄色,蓝色和红色)制服,且没有佩挂任何军阶,外表除了制服大小外并无不同。至于下士的制服,在袖口的部分,有红色的编织徽章,且持有的戟更像茅的样子。头部的部分,通常是黑色贝雷帽,或是带有红色、白色、黄色和黑色以及紫色鸵鸟羽毛的黑色(高阶军官为银色)无面高顶盔上,前者主要在担任守卫职务或演习时配戴,后者则在礼仪仪式,例如宣誓就职仪式或接待外国元首、外宾时配戴。而传统上,羽毛是使用亮艳环颈雉或是苍鹭的羽毛。而高阶的���官们,则有不同形式的制服。所有士官的制服基本上与士兵是一样的,除了黑色长袍和红色马裤。士官的头盔上都会有一根红色羽毛,但士官长的头盔则是白色羽毛,以显示独特性。当宗座瑞士近卫队著仪式制服时,士官会有不同的枚徽,且胸前会有金线穿越。\n高阶军官(指挥官、副指挥官和少校)的制服会用全深红色的制服、袖口的金色刺绣、以及完全不同样式的马裤来和士兵及士官的制服做区隔,而他们也佩有一只长剑可以用来指挥小队或中队。在著仪式制服时,除指挥官的头盔配白色羽毛外,其他军士官兵头盔皆配紫色羽毛。而在出席仪式时,指挥官和参谋长(通常由副指挥官担任)会著盔甲。而在这样的场合,所谓的“完整盔甲”,是包含袖部都必须穿著盔甲。除典礼场合外,一般守卫时会著值勤制服。\n宗座瑞士近卫队的制服裁缝工作,会在梵蒂冈军营内部进行,每个队员的制服都是量身订做的。而文艺复兴风格的仪式制服重达8英磅(3.6公斤),可能是现今任何常备军所使用最重、最复杂的制服。单一一件仪式制服就包含了154片布料,需要至少32小时的制作和三次的试穿调整才能正式完成制作。\n现代宗座瑞士近卫队的值勤制服更加具备功能性,制服配色有著比传统三色更简洁的深蓝色,配戴简单的棕色腰带、平白色领口、以及黑色贝雷帽;而若是新兵或是进行步枪训练时,则会改为穿著浅蓝色的制服,配戴棕色腰带;若是在寒冷或恶劣天气时,则会在普通值勤制服外再穿著一件深蓝色披肩。\n\n军阶\n军官\n校级\n上校(OF-5):上校是宗座瑞士近卫队中最高级的军阶。在宗座瑞士近卫队中,仅指挥官领上校军阶。\n中校(OF-4):中校是宗座瑞士近卫队中次高级的军阶。在宗座瑞士近卫队中,仅副指挥官领中校军阶。\n随军司铎:视同领中校衔\n少校(OF-3)\n尉级\n上尉(OF-2)\n\n士官\n军士长(OR-7)\n中士(OR-5)\n下士(OR-4)\n副下士(OR-3):军阶等级相当于其他国家军队的上等兵或者是一等兵。\n\n士兵\n戟兵(OR-1)\n\n军阶及肩章\n装备\n仪仗用冷兵器\n斧枪\n剑\n直军刀\n焰形双手大剑\n\n现代轻兵器\nSIG P220手枪\nSIG P226半自动手枪\n格洛克19\nHK MP5A3冲锋枪\nHK MP7A1冲锋枪\nB&T MP9战术冲锋枪\nSIG SG 550突击步枪\nSIG SG 552卡宾枪\n\n已淘汰的现代轻兵器\n德莱赛M1907半自动手枪\n索米M1931冲锋枪\nSIG MKPO冲锋枪\nVetterli步枪\n瑞士K31步枪\n\n现代辅助武器\n催泪弹\n胡椒喷雾\n警棍\n\n独立机构\n不同于梵蒂冈宪兵,宗座瑞士近卫队是负责保护教宗、显要人物及所有属于教宗的建筑。而梵蒂冈宪兵的职责在于梵蒂冈城国的安全、社会秩序、边境管制、交通管制、刑事调查及一般警务工作。\n\n宗座瑞士近卫队500周年\n2006年5月,宗座瑞士近卫队为庆祝成立500周年,来自瑞士的一组宗座瑞士近卫队退伍队员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游行,通过了义大利罗马。5月6日,宗座瑞士近卫队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举行了新队员的宣誓就职,而不是在传统上的圣达马索庭院。在此游行当中,来自伦敦的荣誉炮兵团的长枪兵和步兵也参与其中。荣誉炮兵团在音乐上也提供了鼓乐队和乐团的支持。这次的活动,荣誉炮兵团员作为嘉宾出席。\n\n其他问题\n1981年5月13日,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在进入圣伯多禄广场准备演讲时被一名土耳其狂热穆斯林枪手莫梅特·阿里·阿加枪击。在这之后,宗座瑞士近卫队的重点培训,著重在对付意图不利教宗的人物。这些重点培训项目包括了徒手格斗和增强小型武器。\n1998年5月4日,宗座瑞士近卫队遇到了百余年来最大的丑闻之一:宗座瑞士近卫队的指挥官阿洛伊斯·埃斯特曼于不明的情况下在梵蒂冈城被谋杀。根据梵蒂冈的官方说法,阿洛伊斯·埃斯特曼和他的妻子格拉迪斯·梅萨·罗梅罗被宗座瑞士近卫队的年轻队员塞德里克·妥恩奈(Cédric Tornay)杀害,而塞德里克·妥恩奈杀害了埃斯特曼夫妻之后就随即自杀。埃斯特曼是在他被杀害的当天,被任命为宗座瑞士近卫队的指挥官。\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Contemporary account of the attack on the Tuileries and the massacre of the Swiss Guard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August 10,1792\nThe Vatican's Official Swiss Guard si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Die Päpstliche Schweizergarde\nSwiss Watch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Guardian, April 5, 2005\nGiga-Catholic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Oath ceremony photo(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wiss Guards official site\nFive Hundred Years of Loyal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雇佣兵\n宗座\n教皇国武装力量\n梵蒂冈法律\n梵蒂冈宪兵"} +{"doc_id": "6120", "title": "1990年世界杯足球赛", "text": "1990年国际足协世界杯,于1990年在意大利举行。决赛中,西德以 1–0 战胜了阿根廷,第三次捧起了世界杯冠军奖杯。\n夺得三次冠军和三次亚军的西德队成为被认为是当时世界杯比赛中最成功的球队,直到1994年巴西队第四次夺得世界杯,这个地位才被动摇。西德队主教练弗朗茨·贝肯鲍尔也是继巴西的马里奥·扎加洛之后以球员(1974年)和教练身份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人。弗朗茨·贝肯鲍尔也是首位以队长和教练两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球员。\n\n概述\n本届比赛的规程与上届相同:24支参加决赛阶段的球队分成6个小组进行循环赛。6个小组第一名、6个小组第二名以及4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将进入淘汰赛,直到决出冠军。有三个国家是首次参加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分别是哥斯达黎加、爱尔兰和阿联酋。\n本届比赛首场就爆出冷门。卫冕冠军阿根廷队在开幕战中以0–1不敌喀麦隆,之后非洲雄狮喀麦隆队表现惊人,闯入了半准决赛,并与英格兰队鏖战到加时赛,才以2–3抱憾而归。这也是当时非洲球队所取得的最好成绩。38岁的喀麦隆老将罗杰·米拉为了世界杯特地复出,并且成为本届比赛中最耀眼的球星之一,他也以大大超过一流球星平均退役年龄的记录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米拉大叔”。\n卫冕冠军阿根廷队虽在首场失利,但之后一直被幸运之神眷顾,分组赛仅能以小组第三名晋级次圈后,他们在16强赛面对巴西,本来巴西全场占尽优势,但欠缺运气的巴西队始终未能攻进入球,全场没有什么攻势的阿根廷却在下半场凭马勒当拿灵光一闪中路连过数名巴西球员助攻肯尼基亚破门,攻入全场唯一入球,结果阿根廷以1-0击败了巴西队晋级。之后阿根廷又凭互射十二码球侥幸淘汰南斯拉夫晋入四强。半决赛中,他们与东道主意大利在加时赛战成1–1后,结果卫冕冠军阿根廷再次幸运地于互射十二码一役中战胜了对手,而意大利在季军战击败英格兰后,成为继28年前之智利后第二支获得季军的东道主球队。\n本届冠军落在连续三届都打入世界杯决赛的西德手中。西德队先在十六强以2-1淘汰荷兰,报却了两年前在欧洲国家杯被对手淘汰之仇,之后在准决赛互射十二码淘汰英格兰,连续三届打入决赛。这届决赛是四年前的翻版:西德对阿根廷,这也是世界杯史上唯一一次两队决赛队伍与之前一届完全相同,但这次西德以1-0击败阿根廷,成为继巴西及意大利后,第三支三夺世界杯锦标的队伍,同时继8年前的意大利后,成为第二支在自家举办的欧国杯失利后随即在两年后世界杯夺冠的国家队,28年后的法国则是第三只有此纪录的队伍。\n意大利队的萨尔瓦托雷·斯基拉奇以6粒入球获得最佳射手称号,这位在世界杯前只为意大利队效力过一场比赛的球员在决赛阶段的每场比赛中都为意大利贡献了一粒入球,继1982年的罗西之后再次为义大利包下了金球和金靴两项个人奖项。\n本届世界杯也被认为是最不精彩和充斥了暴力的一届比赛,并创造了平均每场入球的最低纪录和16张红牌的最高纪录。大多数球队都依赖于防守和粗暴铲球,而且对裁判也进行粗暴的威胁。在淘汰赛阶段,许多球队都期望平安地度过120分钟,并寄希望于在点球大战中凭借运气获胜。本届亚军阿根廷队就是其中的典型,在整整7场比赛中,仅能攻入5球而取得两胜三和两负的劣绩,得失球差只有可怜的+1,但却差点成为冠军!他们也就是以此差劲的成绩夺得了亚军。入球率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防守球员为了防止失球,经常在自己禁区内将球回传给门将,而门将用手接牢之后再丢给后卫,尤其是领先的时候这种拖时间的行为又更常见。由于这种情况在1992欧洲杯依旧没有改善,为避免出现此消极的情况,由下届开始改例,防守球员如果将球回传给门将时,门将不能用手接球(对方进攻球员上前压迫门将则例外),必须要用脚控球,否则球证会给予对方球队一个禁区内自由球。而冠军西德队和闯进八强赛的捷克斯洛伐克是本届比赛中少数采取积极进攻战术的球队。\n本届杯赛的主题曲《意大利之夏》由意大利作曲家乔吉奥·莫罗德尔谱曲,英语版本名为《To Be Number One》,而粤语版本由谭咏麟主唱,名为《理想与和平》,因为该曲的缘故,一些人亦将本届杯杯赛称为“意大利之夏”。其后1992年加德士香港广告歌曲亦改编自此歌。\n关于决赛阶段各场比赛的详情,请参看1990年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数据。\n\n比赛场馆\n本届赛事于义大利12个城市的12个场馆举行。\n\n分组赛\nA组\nB组\nC组\nD组\nE组\nF组\n淘汰赛\n晋级图\n十六强\n半准决赛\n准决赛\n季军战\n决赛\n射手榜\n奖项\n世界杯金靴奖: 沙华托利·史基拉斯(6球)\n世界杯金球奖: 沙华托利·史基拉斯\n国际足协公平竞技赛: 英格兰\n\n最终排名\n赛后,国际足联公布了1990年世界杯决赛所有参赛球队的排名,根据比赛进展、整体成绩和对手素质进行排名。\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世界杯官方网页介绍\n本届比赛老照片(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122", "title": "西沙群岛", "text": "西沙群岛(英语:Xisha Islands/Paracel Islands),越南称黄沙群岛(越南语:Quần đảo Hoàng Sa/群岛黄沙),是南中国海上的四大群岛之一,明清时期与中沙群岛等地合称为千里长沙。\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实际控制西沙群岛全境。主体由永乐群岛和宣德群岛组成,岛屿面积约1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18公里,海域面积50多万平方公里。\n2012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其划归海南省三沙市管辖,三沙市人民政府驻西沙群岛永兴岛。越南则将西沙群岛划归岘港市黄沙岛县管辖,中华民国政府将其置于高雄辖下,但亦未实际控制西沙群岛。\n由于国共内战后,中华民国政府迁至台湾,西沙群岛中的珊瑚岛自1956年起由越南共和国所控制。1974年1月17日,越南共和国军又占领甘泉岛和金银岛。1974年1月19日,西沙爆发海战,解放军攻取珊瑚、甘泉、金银三岛,南越军撤出整个西沙群岛。北越在统一越南前,曾经承认中国拥有西沙群岛主权,但在统一越南后,对中国提出领土要求。\n\n历史\n古代\n据中国史书《诸蕃志》记载,贞观五年(公元789年),中国的唐朝便行政管辖西沙群岛,当时该群岛隶属于振州。(宋朝时,改名为吉阳,今中国海南省三亚市)。自此中国历代持续对西沙群岛实施行政管辖。清朝时,西沙群岛(时称万里石塘)属于广东省琼州府万州管辖,记载于官方文籍中,如1841年《琼州府志》中有“万州有千里石塘、万里长沙,为琼洋最险之处”。而海南渔民经常到南海作业,清代渔民航海手册《更路簿》便有记录西沙群岛38个岛礁的名称,如永兴岛就被渔民命名为“猫注”,珊瑚岛则被命名为“老粗峙”,而不同版本的《更路簿》皆称西沙群岛的永乐群岛为“石塘”。1970年代,甘泉岛西北端发掘出土唐宋遗址,当中包括古屋、古井、古庙与陶器铁器。\n中国许多图、藉、方志也对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均有详实的记载:“主占城界,十日过洋情,东南有石塘、名曰万里,其洋或深或浅,水急礁多,舟覆翻者十七八。”1292年,元将史弼率领大军过七洲洋、万里石塘攻爪哇。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石塘之骨,由潮州而生,迤逦如长蛇,横亘海中,越海诸国。俗云万里石塘”。 明代永乐年间随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在《大西洋记》中写道:“俗云上怕七洲,下怕昆仑,针迷舵失,人船莫存”。《郑和航海图》中称为万生石塘屿。《顺风相送》中记载:“舟过此〔七洲洋〕极险,稍贪东便是万里石塘”。1876年,清朝首任出使英国钦差大臣郭嵩焘年在他的日记《使西纪程》中写道:“左近柏拉苏岛,出海参,亦产珊瑚而不甚佳,中国属岛也”,当中“柏拉苏岛”即西沙群岛(源自其英文名称音译),显示清廷官员确认西沙群岛属于中国。1883年,德国勘测西沙群岛,遭到清政府抗议。\n\n近代\n20世纪初,中国政府出现开始与法属印度支那主权争端。1909年,清朝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率领“伏波”号、“琛航”号、“广金”号军舰前往西沙群岛巡航,给15座岛屿逐一命名,以示西沙群岛属于大清国。其中以随行军舰“伏波号”命名“伏波岛”(后改称“晋卿岛”)。西沙群岛永乐群岛中的琛航岛、广金岛分别以“琛航”号、“广金”号军舰命名。李准更于永兴岛上升旗鸣炮,以使主权。1910年,李准著《广东水师国防要塞图说》,并奏请朝廷。\n1911年,辛亥革命后,广东省政府宣布将西沙群岛划归海南崖县(今三亚市)管辖。1921年,南方军政府重申此政令,法国未有抗议。1912年,中华民国广东省警察厅长陈景华令警厅组成警察队20人,备足弹药装备赴永兴岛守护,并约定由海军按期运送粮食淡水,这是中国警察首次驻守西沙。后补给船因台风延误,岛上警察除���人获救外,其余全部死亡。1920年9月15日,孙中山的好友、广东省香山县商人何瑞年从广东军政府内务部获得西沙群岛磷矿采掘的试掘许可证。后发现何瑞年将经营权转让给日本政府成立之“南兴实业公司”,即被广东省政府撤销其经营权。1921年3月11日,中华民国军政府将西沙群岛划归广东省崖县管辖,并由内政部咨行广东省政府遵照执行。孙中山被陈炯明赶走后,1922年11月中旬,陈炯明执政的广东省署注销了何瑞年承办“琼崖西沙群岛实业有限公司”原案。1928年5月,广东省政府派遣国立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沈鹏飞、地质学教授朱庭祜等15人,乘海瑞号军舰前往西沙群岛进行地质和资源调查,返航后写成综合考察专著《调查西沙群岛报告书》。调查团队更发现当地藏有丰富的由鸟粪组成的磷矿资源。朱庭祜便根据研究成果,编著《西沙群岛鸟粪》,建议开发磷矿资源。1929年至1931年,广东省政府批准商人宋赐权、严景枝等人开发西沙群岛鸟粪。1932年,西沙群岛资源开发转由中华国产肥田公司承办。\n1931年12月4日,法国趁中华民国与日本九一八事变之机,向中华民国驻法国公使馆发出照会,声称安南对西沙群岛拥有“先有权”,声索这些岛屿,挑战西沙群岛的主权,并列举越南史料,图证安南一向拥有西沙群岛主权,并以加强法属印度支那的防卫为借口,试图实际占有西沙群岛。1932年4月29日,法国致中国外交部公函,对广东省议会对西沙群岛的鸟粪开采权进行投标表示关注,声称西沙群岛的主权属于安南。1932年5月,法舰反潜炮舰“阿美罗德”号(Alerte,警报号)巡视西沙群岛。1932年6月15日,驻越南法国总督通过“第156/SC号法令”把西沙群岛变成了承天省的一个行政单位。法国宣布占领西沙群岛的永兴岛。1932年7月27日,中华民国外交部指示驻法国巴黎大使向法国外交部提出抗议,拒绝法国对西沙群岛的主权声索。9月29日,中华民国外交部以国际公法先占与时效原则,对法方予以严重驳覆,提出以下理由\n\n依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第三款之规定,中越交界海上各岛归属以两国边界红线为准向南划线,该线以东之西沙群岛应归中国。\n依照国际法及惯例,以切实先占为取得领土主权之先决条件,中国海南渔民在西沙散居从事渔业有悠久的历史。\n百年前安南仍是中国藩属国,占据宗主国领土并不合理。\n民国以来,中国政府多次批商承垦西沙群岛,足以证明中国对之有效管辖。\n1930年香港远东观象台会议上,安南及徐家汇法国观象台台长共同建议中国政府在西沙群岛建设观象台,证明法国官方对中国主权之认可。\n1933年,日本亦觊觎西沙群岛,对法国所声称拥有西沙的主权提出质疑,并否定法国有先占权。9月27日,法国回复中国外交部于一年前发布的照会,指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并不适用于西沙群岛,并指“1816年安南已经对西沙群岛有声索主权,比1909年李准巡视西沙群岛还要早”。至于观象台会议一事,法国指该会议只涉及科学而不牵涉政治问题。1934年3月20日,中方再发声明,指1887年中法续议界务专条确实适用于西沙群岛,并且可于悠久的中国历史文献中寻找到对西沙群岛的记载,而中国亦有效控制西沙群岛多年。法方并无再回复。12月,中华民国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专门审定了南海各岛礁滩洲名称共132座,包括东沙群岛1座,西沙群岛28座,中沙群岛(当时称为“南沙群岛”)7座和南沙群岛(当时称为“团沙群岛”)96座。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的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编印《中国南海各岛屿图》详细标明包括西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各岛礁的具体名称。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1938年7月3日,法国趁著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出兵占领西沙群岛。7月6日,日本对法国之举动提出抗议,指英法两国分别在1900和1921年宣布西沙群岛属于海南,故法国对西沙群岛不拥有主权。1939年4月9日,日本入侵西沙群岛,并驱逐占领永兴岛的法国人员,西沙群岛完全被日军占领。日军侵占期间,大肆掠夺西沙群岛的鸟粪资源。1945年1月,美军飞机侦察永兴岛时,发现岛上飘扬着法国国旗。1945年2月3日,两名澳军突击队员乘美军潜艇“鲷鱼”号(USS Pargo,SS-264)登陆永兴岛侦察,发现岛上悬挂法国国旗,有日军和法国官员。突击队员撤回后,美军潜艇用76毫米甲板炮炮击永兴岛。1945年3月8日,美军航母舰载机猛烈轰炸永兴岛和珊瑚岛。1945年3月9日晚日本发动“明号作战”(法越称“三九政变”)强制解散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政权。1945年7月2日,美军潜艇“九带鮨”号(USS Cabrilla,SS-288)侦察永兴岛,发现岛上仍悬挂着法国国旗,其上加挂一面白旗。1945年,中国在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国民政府光复西沙群岛,由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管辖。1945年12月12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派省气象局机帆船“成田”号到达永兴岛接收,此时岛上已经空无一人。 \n1946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派出“太平”号、“永兴”号、“中业”号、“中建”号4艘军舰(指挥官林遵)前往西沙、南沙群岛执行进驻接收任务。其中“永兴”、“中建”两舰在舰队副指挥官姚汝钰率指挥下抵达西沙群岛,以“永兴”号、“中建”号命名了“永兴岛”、“中建岛”,在永兴岛码头处立“卫我南疆”石碑。海军司令部海事处上尉参谋张君然被任命为第一任海军西沙群岛管理处主任。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陆战队驻防永兴岛。\n1947年1月17日,法国军舰“东京号”到西沙群岛,意图将中华民国海军驱离永兴岛;1月18日,中国驻法国大使钱泰发表声明:西沙群岛属于中国。1月19日,法国军舰在西沙群岛登陆;外交部长王世杰约见法国驻华大使梅里霭,就法国军舰“东京号”在西沙群岛登陆一事,郑重表示西沙群岛之主权属于中国。1月21日,国防部长白崇禧宣称:“西沙群岛主权属于我国,不仅历史、地理上有所根据,且教科书上亦早载明。去年敌人投退出该群岛后,我政府即派兵收复。本月10日有法国侦察机一架飞临侦察,18日复有法国军舰一艘驶至群岛中最主要一岛,我守军当即表示守土有责,不许其登陆,并责令其退走。”1月24日,法军再度登陆西沙群岛,中国政府对法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派军舰驰赴西沙群岛巡视。1月26日,外交部情报司长何凤山称:西沙群岛主权属于中国,汉马伏波曾到该群岛,清宣统二年李准亦悬旗呜炮,正式成为中国领土;根据1887年中法条约规定,红线以东属于中国,故无论在历史上、地理上,西沙群岛均为中国领土;法军之登陆,无疑系属非法。1月27日,西贡法国当局向报界发表关于西沙群岛争端之声明,略谓:“法军舰‘东京号’载有少数军队,一部分奉命在波西岛登陆,其余在拔陶儿岛登陆。上述两岛有1938年法军所建军队营房、码头及气象站,可见主权属于法国。”1月28日,中国外交部照会法国驻华大使,抗议法军入侵中国西沙群岛珊瑚岛。1月29日,中国外交部次长刘锴在中国国民党中央宣传部记者招待会上郑重否认法国政府外交部声明中谓中国于1938年同意法国占领西沙群岛之说;称中国于彼时仅重申其一向立场,中国对该岛之主权,为无可争议者。2月28日,国民政府完成接收西沙、中沙、南沙群岛任务。4月29日,中国外交部与内政部、海军总司令部会商确保南海岛屿对策。5月21日,“永兴”、“中业”两军舰驶抵南沙群岛之太平岛,驻守南疆。12月1日,内政部核定公布南海各岛名称,这些岛礁是中国固有领土,自经国防部会同各有关机关接收后,整顿竣事,由内政部命名:一、东沙群岛,包括东沙岛等三岛;二、西沙群岛,包括:(甲)永乐群岛,其内有甘泉岛、道干群岛等九处;(乙)宣德群岛,其内有西沙洲、赵述岛等21处;三、中沙群岛,包括西门暗沙等29处;四、南沙群岛,包括:(甲)危险地带以西各岛礁,其内有双子礁等27处;(乙)危险地带以西东各岛礁,其内有海马滩等4处;(丙)危险地带以南各岛礁,其中有保卫暗沙等16处;(丁)危险地带以内各岛礁,其内有曾母暗沙等40处。法国海军同时亦意识到他们在军力上处于劣势,于是重新集结并在西沙群岛的珊瑚岛建立了他们的总部。1947年稍后时间,法国重建于1938年至1944年在岛上运行的气象站,并于1947年底开始运行,国际站代码为48860。但随著法国在印度支那战争中败走,南越海军分别于1956年4月及7月占领珊瑚岛及甘泉岛。\n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失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但并未放弃对西沙群岛的主权。虽然已失去对西沙的实际控制权,但中华民国政府仍把西沙群岛划入台湾高雄市的管核区。\n1950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海南岛,中华民国国军在撤离海南岛的同时,一并撤离永兴岛上的驻军,5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西沙永兴岛(另一说法为,解放军并没有在1950年进驻永兴岛,而是于南越军在1956年接替法国占领珊瑚岛后,解放军才于1956年进驻中兴岛。另有学者认为中共是在1955年12月才进驻永兴岛)。1958年9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表��于领海的声明。同年9月14日,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政府主席范文同在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的照会中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国承认和赞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一九五八年九月四日关于规定中国领海的声明,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尊重这一决定”。(实际控制南沙群岛的南越方面没有承认中国对南沙及西沙的主权;北越统一越南后,也没有重申承认中国的主权。)\n197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越南共和国之间爆发西沙海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从西沙海战至今,中国实际控制整个西沙群岛并行使主权。但西沙群岛的主权仍是中国与越南之间争议的话题。1979年7月31日,邓小平在听取叶飞、杜义德汇报西沙群岛需要重点设防的问题时称:这个地方一定要坚守!你们回去研究一下,如果由海军来守,要给编制。\n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宣布的国家领海基线中,包含了实际控制的西沙群岛。\n\n名称\n永乐群岛、宣德群岛为永久纪念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郑和下西洋时在南海诸岛的活动。\n永兴岛是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永兴”号巡逻舰(PCE)接收驻西沙群岛日本军队而获名。\n中建岛是1946年中华民国海军“中建”号登陆舰接收本岛因而得名。\n晋卿岛在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以其随行“伏波”号军舰命名为“伏波岛”。后1947年公布名称为“晋卿岛”,以纪念永乐年间协助郑和航海的三佛齐宣慰使施晋卿。\n琛航岛是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以其随行“琛航”号军舰命名。\n甘泉岛是1909年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巡海时发现岛上有甘甜可口的泉水,故此命名。\n七里洋,是部分古籍中对西沙群岛附近海域的称呼。\n\n地理\n位置\n位于海南岛东南面180多海里。距离文昌县清澜港约330多公里。西面是永乐群岛,东面是宣德群岛。\n\n永乐环礁:珊瑚岛、甘泉岛、金银岛、琛航岛、广金岛以及晋卿岛等。\n宣德环礁:赵述岛、北岛、中岛、南岛、永兴岛和石岛7个主要岛屿等组成。\n东岛环礁:东岛、高尖石两个岛屿和三个暗滩组成。\n以及相对独立的中建岛、盘石屿两个岛屿,分别发育在各自的台礁和环礁上。\n此外还有相对独立的华光礁、玉琢礁、浪花礁和北礁等四个环礁,尚未发育出露出水面的岛屿。\n永乐群岛包括永乐环礁、中建岛、盘石屿、华光礁、玉琢礁和北礁共五个环礁和一个台礁,宣德群岛包括宣德环礁、东岛环礁、浪花礁三个环礁。\n\n地形\n西沙群岛中面积最大的永兴岛面积约3.2平方公里,西沙群岛有21个岛屿、7个沙洲,还有10多个暗礁暗滩,陆地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西沙群岛海底地形为南海北部大陆坡的西沙台阶,是一个水深1500-2000米的高出南海中央深海平原的海底高原。西沙群岛珊瑚礁林立,有8座环礁,1座台礁,1座暗礁海滩,干出礁(高度在大潮高潮面以下、深度基准面之上的孤立岩石或珊瑚礁)礁体面积共有183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积221.6平方公里,礁湖面积1614.8平方公里。\n\n生态资源\n西沙群岛的岛屿上鸟粪沉积,通过富磷过程增加土壤养分。沙洲随着珊瑚礁的生长在不断扩大延伸中,土壤逐渐脱盐,形成硬磐磷质石灰土,适合植物生长。岛上植被通常为灌丛,主要是银毛树和草海桐。比较大的岛屿如东岛和永兴岛上有高大的乔木,如避霜花树。\n西沙群岛的鸟类多为海洋性鸟类,如红脚鲣鸟、黑腹军舰鸟、大凤头燕鸥等。岛屿和沙洲为海鸟提供了繁殖和栖息的环境。红脚鲣鸟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繁殖种群就分布在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东岛上,这也是它们在太平洋西部最大的繁殖种群。\n西沙海产品资源丰富,邻近海域可能有石油及天然气等资源。\n石岛为西沙群岛唯一的岩石岛,从晚更新世碳酸盐层出土的16种陆栖蜗牛,可见在过往海平面较低的时期,也是生态丰富的热带岛屿。\n\n岛上状况\n水源\n2016年10月1日,永兴岛千吨海水淡化厂,加上永兴岛此前建设的海水淡化设备,预计每天可产淡化海水1800吨,全面保障驻岛军警民的用水需求。\n电力\n2006年,建设包括1100瓦太阳能发电和1200瓦风电组成的小型风光互补发电系统以及太阳能热水系统;2008年,购置了两台太阳能电瓶车。\n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南省财政投资建设“西沙永兴岛风光混合发电系统”,根据规划设计,一期工程将由250千瓦风力发电、100千瓦太阳能发电组成风和光互补混合发电系统,二、三期工程全部建成后,系统总装机规模将达3000千瓦。此次先期建成并投入运行的100千瓦太阳能发电装置,由600块太阳电池组成的阵列以及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等组成,而混合发电系统中的250千瓦的风力发电装置也将于近期建成。\n建筑\n永兴岛上基本设施一应俱全,包括邮电局、医院、银行、军营、派出所、民房、招待所等。永兴岛上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碑。\n交通运输\n永兴岛建有一座军民两用机场(于1991年建成),拥有一条2700米飞机跑道。岛上机场多数用作航空物资补给之用,实际民航机降落和使用不多。\n永兴岛上建有三条主要道路,道路的中心在“北京路”。这里建有中国工商银行、医院、粮食站、中华人民共和国最南端的邮政局、百货商店、水产公司,人行道旁是整齐的椰树,树下有碧绿的草坪,环境相当整洁。永兴岛上设有一条约800公呎长的石堤连接东北部的石岛。琛航岛设有长堤连接西部的广金岛。\n海运:永兴岛、琛航岛设有港口码头。\n中国民用航空局于永兴岛上设有一座航空雷达站,以探测飞越南海上空的民用飞机,于2004年12月1日启用,其讯息同时与香港民航处共享。\n人口\n永兴岛上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驻军,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海南省边防总队驻岛部队,海南省三沙市的工作人员,少量的定居渔民。\n教育\n西沙群岛过去缺乏儿童教育设施,当地儿童在适龄入学时,都要长时间离开在西沙工作的父母,到海南岛等地的学校上学。三沙市成立后,市政府为解决当地学童的入学需要,决定在永兴岛兴建学校。三沙市第一所学校在2014年6月14日举行动土仪式,该校将设有幼儿园和小学,为三沙市儿童提供学前和小学教育。\n医疗\n西沙群岛第一家医院创办于1959年,然而该医院是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的医疗机构,只有一栋两层高的小楼房,缺乏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仅具有医务所的功能,西沙居民如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或现代化的诊断,都要到海南岛等地的医院诊治。为解决西沙居民对现代化医疗诊断的需要,三沙市人民医院已在2013年7月19日正式启用。三沙市人民医院位于永兴岛北京路10号,该医院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备有X光、超声波和心电图等现代化的医疗设备,能够进行较大型的外科手术。\n驻军\n西沙群岛永兴岛上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军营,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南海舰队,海军战士长驻岛上。\n对外通讯\n永兴岛、珊瑚岛、琛航岛、中建岛、金银岛和东岛6个移动通讯基站,由中国移动通讯架设。中国联通于2012年7月22日完成永兴岛3G基地台建设,实现全岛WCDMA网络覆盖。中华人民共和国西沙群岛邮政编码为572000,电话区号是0898。\n\n影视作品\n197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南海风云》 ,内容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1974年在西沙海战击退越南共和国海军的故事。该电影主题曲《西沙群岛,我们可爱的家乡》在电影播放后广泛流传,传唱至今,作为爱国主义歌曲之一,西沙群岛这个地名从此为中国大陆人们所了解和熟悉。\n\n主权争端\n古代地图\n越南方面声称 ,数个世纪以来,早在黄沙和长沙还是无主岛礁时越南就开始确立了对其的主权,并持续且和平地行驶了该主权。这一点在1686年《纂集天南四至路图书》、1774年《甲午平南图》、1838年《安南大国画图》及《大南统一全图》等越南古图中均得到充分肯定。根据越南儒生杜伯撰写的《纂集天南四至路图书》,有关广义、广南两地的注释部分明确写道:“海中有长沙,名摆葛𨱑(Bai Cat Vang),约长四百里,阔二十里,卓立海中,自大占海门至沙荣……”。《天南四志路图》里亦记载着:“阮族每年冬天的最后一个月都派18只船到黄金沙滩收集化物,其中大部分是金银、钱币和枪药”。阮朝1838年《大南统一全图》写道:“黄沙——万里长沙归属越南领土”。值得一提的是,1838年《安南大国画图》中,塔伯德(J.L. Taberd)神父绘制了黄沙群岛的一部分岛礁,并明确记录:帕拉塞尔(Paracel),即黄沙滩位于越南中部沿海岛屿之边缘。\n\n古代官书及典籍\n除古图外,1776年《抚边杂录》、始于1811年的《大南实录》,1821年《历朝宪章类志》、1833年《皇越地舆志》、1882年《大南一统志》等越南官方文件及地理古书中也有明确的记载。\n《大南实录前编》,由阮朝国史馆1844年完成编辑的史部,里面关于阮主之事的内容有这样的记载:“广义府平山县安永乡的海区上有130多片沙滩,从一片到另一片要化一天或者几个更的时间,这些沙滩伸展在几万里的面积上,俗称黄沙万里。海滩上有淡水井,至于产物有海参、玳��、花螺、海鳖等等”。“建国初期,黄沙团一共有70人,如果缺的话就选安永乡的人来补充。每年三月,黄沙兵员会划船到岛上,大概3昼夜才到,然后开始收集化物,到8月回来交纳取到的东西。又有北海队,人是从平顺省四征坊或景阳县招集的。这些人被令到北海岛和昆仑岛收集化物,他们由黄沙团监管的”\n《大南实录正编》,阮朝廷国史馆编辑的史部,主要记载了阮朝各代皇帝,关于嘉隆、明命、绍治的内容完成于1848年的,其中提到嘉隆帝1816年起对黄沙群岛确立主权的事件和明命帝令人测量以及绘制此岛地图,同时也在岛上展开建设寺庙、石碑、种树等活动的事件。\n在《大南一统志》(1882)里也记载:“黄沙群岛;处于平山县李山岛的东边。从沙碛海口出发比较顺风,三四昼夜就到了。黄沙地带共有130多座小岛,岛隔岛一天或者几个更的时间。其中包括不知延长到几千里的白沙滩,俗称为长沙万里。该沙滩上还有淡水井,集中了不知道的各种鸟类。另外,还有许多海参、玳瑁、花螺、海鳖等从遇难船漂进来的化物。”\n《历朝宪章类志》(1821)、《皇越地舆志》(1833)、《越史纲鉴考略》(1876)对黄沙群岛都有这么的描写。\n黎贵惇博物学家编纂的历史地理古书《抚边杂录》指出,大长沙岛(即今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隶属广义府。该书写道:“广义平山县安永社大海门外有山名劬劳哩(Cu Lao Re),广可三十余里。旧有四政坊居民豆田,出海四更可到。其外大长沙岛”。据《大南一统志》记载:“黄沙岛在平山县哩岛之东,自沙圻海岸放洋,顺风三、四日夜可至。岛上群山罗列,凡一百三十余峰,相隔或一日程,或数更许。岛之中有黄沙洲,延袤不知几千里,俗名万里长沙。洲上有井,甘泉出焉。海鸟群集,不知纪极,多产海参、玳瑁、文螺鼋鳖等物,诸风难船货物汇集于此”。\n由于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有许多珍贵的海产,也有不少遇难船剩下的化物,越南封建政府从久就对这两个群岛肯定主权并开拓发展。许多越南的古代历史书和地理书中已说明承担这任务的黄沙团的组织方式和活动方式。阮主时代之后,西山王朝虽然要连续反抗中国清朝和泰国的侵略,但是仍然重视保持并使用黄沙团。意思就是,西山朝代与政府仍继续组织展开黄沙群岛的活动,旨在执行越南对其的主权。\n从1802年执政到跟法国订立了1884协约至今,阮朝的各皇帝都努力巩固了对黄沙和长沙两个群岛的主权。黄沙团,后来加上了北海团,从阮朝各皇帝的1558-1783年到西山朝1786-1802时段和阮朝1802-1945时段,都持续于黄沙活动。\n\n西方航海家资料\n除了越南各种国内书籍之外,西方航海家及教士上世纪记录的资料都表示,黄沙(帕拉塞尔即Pracel或Paracel)和长沙均归属越南领土。1701年从法国到中国的Amphitrite船上的一位教士在寄回法国的信中写道:“帕拉塞尔是属于安南王国的一个群岛”。法国神父塔伯德在《交趾支那王国地理略记》(Note on the Geography of Cochinchina)一书中阐述道:“帕拉塞尔(Pracel或Paracels)是交趾支那王国领土的一部分”,并说明Cochinchine国人将帕拉塞尔称之为“黄沙”。更具体的是,古特兹雷夫(Gutzlaff)在1849年出版的《交趾支那王国地理》一书中明确记录,帕拉塞尔归属越南领土,上面还注有其越南名称Cat Vang (即“黄沙”)。\n\n法属时期的依据\n越南方面认为。跟阮朝订立于1884年6月6日的条约之后,法国在越南外交和保卫主权与其全面领土的方面上成为这国家的代表利益。关于越中陆地边界的问题,法国政府已和清朝鉴订了1887年的条约。至1895年,法国与清朝继续鉴订了一个补充条约。根据该条约的规定,法国继续行使越南对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的主权。\n在替代越南外交的整个过程中,法国一直肯定越南对黄沙群岛和长沙群岛的主权,同时反对任何严重侵略越南对两个群岛的主权的行为,例如:\n1931年12月4日和1932年4月24日,法国反抗中国政府关于当时广东政府打算在黄沙群岛上投标发展鸟粪产业。\n1933年7月24日,法国政府向日本通报法国会派兵驻军在长沙群岛中的大岛上。\n1938年,法国在黄沙群岛的珊瑚岛上(ile Pattle)完成建设灯塔、气象站、无线电台等工程。法国同时立碑以确立主权,碑上刻着:“法兰西共和国,安南王国,黄沙群岛1816年,Pattle 岛 – 1938年”(1816年嘉隆帝对黄沙群岛肯定越南的主权,到1938年就进行设碑)”。\n\n二战以后的依据\n越南方面提出\n,二战(1945年)结束之后法国返��印度支那,到1947年法国要求代表驻越南盟军的中华民国撤出他们1946年占据的黄沙、长沙等两个群岛,同时法国出兵占领在黄沙群岛的珊瑚岛及建立气象站和无线电台。\n1951年9月7日,保大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文友在与日本签署和平条约的旧金山会议上发表声明黄沙、长沙群岛早已属于越南领土的一部分:“...因为应该果断地利用所有机会以阻止以后争端的胚芽,我们确认本国对长沙、黄沙群岛的长期主权”。保大政府代表团团长陈文友先生的这一声明没有收到与会51个国家代表的反对和保留。\n1953 年法国Ingénieur en chef Girod船对黄沙群岛进行了海洋、地质、地理和生态勘探。\n先是西贡政府,后来西贡政府和南越共和国临时革命政府都对黄沙和长沙群岛实施了越南的主权。\n1956 年,西贡政府海军力量在法国撤军回国时接管了黄沙和长沙群岛。南部矿业、工业和小型工业部在西贡政府海军的帮助下对黄沙(Pattle)、金银(Money)、甘泉(Robert)、晋卿(Drumond)等 4 个岛屿进行勘探;\n1961年7月13日,西贡政府将原属于承天省的黄沙群岛划入广南省,并在该群岛上建立了一个乡级行政单位,名为定海乡,直属和旺郡并置于行政特使之下;\n1959年5月22日,西贡政府暂时逮捕在黄沙群岛的甘泉、晋卿、琛航岛屿上登陆的82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渔民”;\n1973年8月,西贡规划和国家发展部与日本丸红公司合作,在黄沙群岛进行了磷酸盐勘探;\n1974年1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占领了黄沙群岛西南群。同日,西贡政府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犯越南领土完整。此后,越南政府数次颁布关于越南拥有黄沙、长沙群岛主权的“白皮书”(1979、1981、1988年),与及不时重申其对黄沙群岛的主权。\n\n地图及典籍选\n在17-18世纪,广南阮主治下的渔民开始在西沙群岛活动。黎贵惇《抚边杂录》记述“广义府平山县安平社村,居近海,海外之东北有岛屿焉群山零星一百三十余。顶间山有海,相隔或一日或数更山上间有甘泉。岛之中有黄沙渚,长约三十余里,平坦广大、水清彻底。岛旁燕窝无数,众鸟千万计,见人环集不避。渚边奇物甚多,其文螺名曰沃腮,为大如席。前阮氏置黄沙队七十,率以安永人充之,轮番次取。岁以三月受示行差,赍六月粮,驾小钓船五只,出洋三日三夜始至。此岛居住恣情,取捕鱼鸟为食。”《大南寔录》则记载:“国初置黄沙队七十人,以安永社民充之,岁以三月乘船往三日,夜抵其处采取货物,以八月回纳;又有北海队,募平顺四政村或景阳社人充之,令驾小船往北海昆仑等处采取货物,亦由黄沙队并管。”\n1838年《明命政要》记述:“(明命拾玖年陆月贰拾壹日)工部奏:兹接派往黄沙之臣部司杜懋赏、侍卫黎仲伯等现回抵部。臣等略问,据称此次经到三所,该二十五屿内递年节次经到十二屿内,递年未曾经到十三屿。仍据向引、武文雄等称谓:“这黄沙全处该四所,此次现到已得三所,惟一所系在这各所之南,相隔稍远,因日下南风盛发节侯,就晚未便驶到,恳容到次年再往一次。”等语。再据见递回图本四幅、别画三幅、合画一幅,经照所画未甚明白,又日记一本,现未精缮恳,容臣部详问并飭令改绘精缮续进。又据该等详称,此行间有检获红衣钢炮一位、并赤珊瑚石、海巴甲、生鸟各项,兹现递回,辄敢先将大略声叙具奏。”\n按照中国方面的说法,由于中国官方长期实控西沙群岛,京族(即现越南主体民族)渔民只能在汉族较少的西北侧外沿较小的几个岛礁活动,以至于近代的越南官方文献对永兴岛、东岛两个最大岛一无所知,把外侧较小的珊瑚岛(越南称黄沙岛)当作西沙的主岛。\n一些中国学者根据越南提供的古代史料依据,包括地图资料和文字描述,主张越南文献所说的黄沙群岛其实就是古代越南地方政权所管辖的一些近陆岛屿(广东群岛)。李金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认为,越南的黄沙、长沙不是西沙南沙。\n\n参阅\n南海\n南海诸岛\n南沙群岛\n西沙之战\n三沙市\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简体中文)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n(简体中文)海南省人民政府:西沙群岛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中国对西沙群岛拥有主权的历史依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西沙群岛上的中国古迹\n(简体中文)西沙海底文物打捞过程全揭密\n(英文)越南在西沙群岛的申索\n(英文)西沙群岛概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文)概述西沙、南沙领土纠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西沙群岛分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在OpenStreetMap\n 维基媒体的西沙群岛地图集 (英文)"} +{"doc_id": "6129", "title": "便利商店", "text": "便利店,另称超商(源自“超级商店”此一旧称),是指规模较小,但商品种类多元、贩售民生相关物资或即食食品的商店,其中也包含加油站商店,通常位于交通较为便捷之处,以民生服务取胜。其缘起美国公路边的加油站附设小店,1980年代韩国和亚洲都市化后在人口密集地区流行并扩散,尤其是都市地带。由于贩售物品的种类多样,便利店有时被当作小型超市。\n便利商店的开始应是在1927年,美国南方公司于达拉斯开设了27家图腾商店(Tote'm Stores),并于1946年将营业时间延长为早上7点至晚上11点,所以将商店命名为7-Eleven。\n\n特质\n一般而言,便利商店服务的商圈大小约为3,000人,商品品项在3千项左右。而人们的印象中,广义的便利商店通常会符合下列条件:\n\n营业面积:在60至200平方公尺之间,大于200平方公尺则属于超市,但台湾、香港和韩国也有便利商店营业面积不到60平方公尺,车站内甚至有不到20平方公尺的便利商店。\n针对时效性的商品结构:例如食品(含饮料),常占销售品项的50%以上,而且要贩售微波冷冻食品。但台湾最近这几年已经开始有复合式便利商店,提供桌椅供顾客用餐,或是贩售新鲜面包、水果等非常广泛的品项。\n产品别比率均衡:任何一类商品不可超过全店营业额之50%,否则即是“专卖店”,这是在小店管理上不易达成平衡的要素。\n营业时间长:长时间营业的轮班制,通常为全年24小时,全年无休以提供最即时的服务。但部分位于学校、医院、机关、车站内的便利商店,营业时间则随附属机构而改变。\n简便、多元的销售方式:应对顾客短暂的消费时间,大多数为零散的自助式开架商品,以及家庭包会比较少见,以各种小包装为主方便路过的上班族等拿取,打折优惠也常快速调整。\n待客之道:亲切、愉快、迅速等及效的服务为主,与大卖场结帐的流水线自助柜台大不相同,客人流量极大店内却始终干净明亮的装修,密集的养护也是便利店的特色。\n新潮的管理信念:追求商品周转率、坪效,加强报表及POS等精细管理,压缩仓储的量,这也是便利点重中之重的要点,需要具备高度的流行与新鲜感吸引顾客多次光顾。\n\n经营特色\n物流配送\n便利商店与现代多数的零售业相同,在商品的配送上均以物流中心统一配送店内的商品,取代过去传统业者进货的方式。\n\n经营方式\n经营者多半是以加盟连锁商店的方式经营,由公司总部负责指导经营方针,经营者(或称加盟主)实际负责经营的方式来营运。使用加盟的方式可以减少总部管理成本,特别是便利商店的店数多且密集,全部采用直营方式会造成过大的人事管理成本,其次也可以吸收传统商店或独立经营的便利商店,减少竞争者与地区商家的抵抗意识,加盟主的经营通常也较直营店用心,在经营绩效上较佳,缺点是加盟主与总部往往有著利益上的冲突,在经营上容易发生管理水准不一的弊病,甚至在日本还有发生集体法律诉讼的争议事件。\n\n展店策略\n便利商店因面积小,单一店面商品数量不及超级市场,需要大量的店数来负担物流中心的成本,因此便利商店在展店的过程当中,往往采取在短期间内于一定的范围内大量开店的方式,这样的方式还可以减少总部的管理成本,全世界最大的单一便利商店连锁——日本7-Eleven,开业35年才完成全日本展店便是基于这样的策略考量,台湾的7-Eleven、FamilyMart以及莱尔富进入东部开店时也采用同样策略。\n\n店型\n在便利商店发源地的美国,有许多便利商店附有加油站,且有停车位以方便顾客开车前来购物。在台湾由于开设于市区的分店属性为住商混杂且人口集中,除位于市郊或乡镇分店外,多半没有附设停车位。日本则兼具上两者的特色,但少见附设加油站。\n\n鲜食\n便利商店业者通常皆会于店内提供例如便当、饭团、三明治的即食食品。在日本多用“FF”即“ファーストフード”(FastFoods;速食)或是“デリカ”(Delicatessen;现成佳肴,熟食品)来称呼,又因多半是与厂商共同开发的独家商品,也常见以“オリジナル商品”(Original)称呼,少部分组织则使用“フレッシュフーズ”(Fresh Foods)。在台湾沿袭日本名称翻译为鲜食;各便利商店会针对自己的通路,协同��己的鲜食厂,形成所谓制贩同盟,共同开发出通路独特的鲜食,以突显出与其他便利商店的差异性。\n\n各式服务\n便利商店业者为了在极小的店头场地之下,贩售更多的商品与提供更多的服务,并有效的发展更大的商机,各家业者更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型录贩售、预购等等业务。\n\n型录贩售\n部分便利商店业者与型录贩售业者合作,于店内提供商品目录供顾客选购,并透过店面缴费与传送订单,让便利商店的服务面更扩大。\n\n商品预购\n为了扩大商品销售的种类,业者也自行提供目录供顾客选择,并透过店面缴费与取货,日本便利商店业者提供贺年卡预购、母亲节蛋糕预购、父亲节蛋糕预购、中秋节月饼预购,甚至可以预定特殊的便当,台湾的业者提供冷冻年菜、粽子、蛋糕等等许多年节或地区特色商品订购的服务。\n\n电子商务\n由于店面的限制,各家业者提供的电子商务服务以网路购物到店取货与缴费服务为主,许多业者设置购物网站,例如日本7-Eleven设置7dream网站,提供顾客到店取货服务,也有业者并不直接经营网站,而是提供网路购物业者取货与缴费的平台。目前销售商品的种类有书籍、CD、票券、网路冲印等。\n\nMMK\nMMK(Multimedia Kiosk)即多媒体事务,为一种配有触控萤幕的电脑装置,便利商店业者可透过设置于店内的这种装置,提供许多商品与服务,最早导入的业者为Sunkus,后续其他业者陆续导入。提供信用卡红利积点兑换和相片列印服务。\n\n自行车\n台湾部分(约一千家)便利商店提供自行车打气及修车服务。\n\n各地的便利商店\n日本\n日本的便利商店为6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有相当的规模。全日本的连锁便利商店集团共计十多个,其中以7-Eleven、FamilyMart及LAWSON营收最大,消费者常以营业据点和品牌形象做为偏好商店的主要选择原因。\n即食食品销售量极高,其中以御饭团和面包占市场比例最高,方便快速的优势是主要原因。\n由于地狭人稠且都市化程度高,日本发展便利商店的速度十分迅速,除了效仿美国提供饮料、食品与日用品外也有许多附加服务,其中购票服务使用率极高。与台湾相比,日本消费者使用便利商店的频率较低,但每次消费的金额较高。\n\n简史\n1969年:マイショップ(My Shop)1号店在大阪府丰中市开店。\n1971年:Seicomart1号店在北海道札幌市北区开店。Cocostore1号店在爱知县春日井市开店。\n1974年:日本第一家7-Eleven在东京都江东区开店。\n1975年:福岛县郡山市虎丸店开始24小时经营。\n1981年:提供快递宅配服务开始。\n1987年:开始提供费用代收服务。\n1996年:提供购票服务,开始贩售电子游戏软体。\n1999年:设置自动柜员机。\n2003年:设置邮筒。\n\n主要品牌\n7-Eleven\nFamilyMart\nLAWSON\n其他品牌\n\nMiniStop\nDaily Yamazaki\nSeicomart(主要分布于北海道)\nPoplar\n\n台湾\n在台湾,便利商店由统一企业于1979年引进,通常具有连锁体系、24小时营业、面积小、开架式贩售等特质。密度为平均每2,3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商店,仅次于韩国,位居世界第二。\n台湾便利商店发展脚步基本上跟随日本。在发展的前20年中,经营内容多以饮料、书籍、报纸、泡面、零食、冰品、香烟、民生必需品为主。虽然也有热食,但仅限方便处理的热狗、包子、茶叶蛋。在2002年前后,便利商店开始转型,贩售的物品开始加入饭团、三明治等由工厂制造后,配送至门市的商品,之后再发展出便当、面、小菜等正餐,超商也开始设置用餐区。\n除了现场贩售业务外,便利商店提供费用代收服务,包括公共费用(水费、电费、电话费、停车费)、保险费和信用卡费等。部份商店采用无店铺贩卖,提供型录贩售与预购的业务(即所谓的“第二层店面”),内容有年菜、书籍、电脑维修、旅游产品等,也提供店面供顾客透过网路购物到店取货。许多便利商店内也有自动柜员机、影印机及传真机。有些位于风景区外围及重要公路旁的便利商店还提供顾客临时停车位及厕所。由于台湾便利商店发展过快,分布密度过高与供应服务过多,常导致店员时常忙碌且需学习极多职场技能,也因极早就提供十分周全的便利性,间接让台湾线上服务需求不足而发展迟缓。\n台湾便利商店除了由公司直营外,另外还有特许加盟、自愿加盟及委托加盟等几种连锁加盟方式,加盟占所有便利超商的70%左右。\n至2017年8月,台湾最高海拔的便利商店是位在嘉义县阿里山乡中正村的统一超商神木门市,海拔约2,200公尺。\n台湾有所谓“四大超商”的说法,历经多次���并,主要的超商为统一超商(7-Eleven)、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莱尔富、OK超商。\n根据在2020年5月中所发布产业经济统计简讯,2019年台湾连锁式便利商店密集度居全世界第二,次于南韩,高于日本。\n目前台湾最大的两家便利商店连锁在2021年的合并收入各为:统一超商新台币2,627.26亿元,全家便利新台币836.59亿元。。\n\n台湾目前没有四大连锁便利商店的行政区\n金门县:乌坵乡\n\n南韩\n主要品牌\n\nCU\nGS25\n7-Eleven\n其他品牌\n\nEmart24\nMiniStop(但预计于2023年退出韩国并将门市转换为7-Eleven)\n\n参见\n连锁店\n加盟连锁\n士多\n杂货铺\n熟食\n鲜食\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台湾没有四大便利商店的乡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131", "title": "阿士东维拉足球会", "text": "阿士东维拉足球会(英语:Aston Villa Football Club,发音为/ˈæstən ˈvɪlə/)简称维拉(英语:Villa),是一家位于英格兰中部伯明翰的足球俱乐部,于1874年创立,现时于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竞逐,是1888年甲组联赛(英格兰第一个足球联赛)及1992年英格兰足球超级联赛首届赛事球队。其主场位于伯明翰市的维拉公园球场。\n\n历史\n阿士东维拉是于1874年由伯明翰地区教堂成员组成。成立短短几年就在英格兰中部打出名堂。1887年阿士东维拉赢得其首个足总杯,后来1888年英格兰顶级联赛成立,维拉也成为足球联盟创始成员。在未踏入二十世纪时,阿士东维拉已在顶级联赛威风八面,曾赢得过七个顶级联赛冠军。而足总杯方面则到1920年才能再次赢得。\n阿士东维拉在1920年代以后开始陷入谷底,曾于1936年降级至次级联赛。其时维拉更创下一个凄凉的纪录:42场比赛共失了110球。二次大战后维拉仍沉浮不定,最恶劣时更曾降至第三级联赛,直到1975年维拉再次由当时次级联赛英乙升上顶级联赛英甲,才再站稳在顶级联赛的地位,1981年更再一次赢得顶级联赛冠军。1982年踏足欧洲联赛,还赢得欧洲冠军球会杯。\n维拉在1987年降落英乙作赛,翌年回升英甲,自此一直到2016年都在顶级联赛作赛,更成为英超创始会员之一。英超成立初期,维拉是英超除曼联等四个争标分子外,实力较强的球队之一,更获得首届英超联赛的亚军。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维拉一直都能打入前列甚至榜首,但每次都在下半季后劲不继,例如1998-99年曼联成为三冠王时,上半季榜首曾一度是阿士东维拉。截至2015-16年赛季,维拉是英超成立以来从未降班的七支英超球队其中之一,但维拉表现非常飘忽,有时候排名前列,有时候却为护级而战,其中1994-95年赛季是英超最后一次22支球队参赛,因此需要四支球队降班,阿士东维拉更以3分之差差点成为降班的四支球队之一。\n由2010年开始,不少在维拉成名的主力球员,如占士·米拿、艾殊利·杨格等转投他队,维拉的联赛成绩之后开始下滑,在2011年起连续五季都须在季尾为护级而战。\n维拉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两夺联赛杯冠军。足总杯方面,维拉在2000年及2015年打入决赛,分别不敌车路士及阿仙奴得到亚军。\n维拉在2015-16年球季,自第一场联赛取得胜利后连续18场联赛不胜,完成首循环19场联赛后仅得8分排榜尾,为维拉英超开季最差成绩,护级形势岌岌可危。维拉在次循环联赛没有起色,完成33轮联赛只得16分,至2016年4月16日第34轮联赛作客0-1不敌曼联后,提早4轮联赛宣布护级失败。最后维拉整季联赛只取得17分,成为英超史上一季内第三最低得分的球队,终止俱乐部从英超成立以来没有降级的生涯。\n2016-17年度球季是维拉首次在英冠作赛,虽然球会在2016年10月任命去季带领侯城升上英超的布鲁士为新领队,但维拉在此季只取得英冠第13名,来季继续在英冠作赛。\n2017-18年度球季,阿士东维拉取得英冠第四名,可参加升班降加赛。维拉在准决赛淘汰米杜士堡晋级决赛,但决赛以0-1不敌富咸,来季继续在英冠作赛。\n2018-19年度联赛,在2019年2月底仍位处英冠联赛中游的维拉,在3月开始取得联赛十连胜,最后升上英冠第五名,连续两届获得升班附加赛资格。阿士东维拉在附加赛准决赛以互射十二码淘汰西布朗晋级决赛,在决赛以2-1击败打比郡,来季重返英超作赛。\n2019-20年度联赛,重返英超的维拉长期位处降班区内。因为以往是英超的常客,降班再重返英超的球队都会一季游再次降班(如米杜士堡和富咸),所以不少球迷于当时认为维拉将会是降班大热门。不过维拉在最后四场联赛取得两胜两和的成绩,仅以一分之差压倒般尼茅夫及屈福特,成功护级保留英超席位。\n不过上季差点降班的维拉,在2020-21年度联赛开季后有令人惊喜的表现,首四轮联赛取得全胜,当中更包括以7-2大胜去届联赛冠军利物浦。最后阿士东维拉在本届联赛排名十一位,是球会近十年以来最佳的英超排名。\n2022-2023年赛季开局并不顺利,开始的十一场比赛维拉只战胜了两场,2022年十月初维拉决定弃用主帅史提芬·谢拉特。几天后,维拉宣布任命欧冠乌拿·艾玛利为主教练。半路带队的艾玛利力挽狂澜把维拉从降级危区拉到前十名。23年5月28日的最后一场对战白礼顿的比赛,只要战胜对手,就得以重返欧洲。比赛最后2-1收官,季末维拉在英超排名第七并取得下季度欧会杯的资格,这是球队十三年来首次重返欧足的舞台以及这二十年来最好的成绩。同月,俱乐部官方确认,阿什利·扬将在合同到期后自由身离队,蒂勒曼斯将加盟球队。\n2023年6月12日,阿斯顿维拉官方宣布,克里斯蒂安·帕斯洛将会辞去自己在俱乐部首席执行官兼球队董事的职务。同月,维拉聘请蒙奇出任俱乐部足球运营总裁。7月,阿斯顿维拉从比利亚雷亚尔签下保·托雷斯,并签下自由球员蒂莱曼斯。7月23日,阿斯顿维拉签下穆萨·迪亚比,合同为期5年,其转会费达5000万欧。9月30日,英超第7轮,维拉6-1狂胜布莱顿,取得了队史首次英超主场十连胜。12月7日,英超第15轮,维拉1-0击败曼城,以英超主场跨赛季14连胜追平队史最长联赛主场连胜纪录,这一纪录随着三天后的12月10日英超第16轮维拉1-0击败阿森纳而被打破,英超主场跨赛季连胜数来到15,,创造了新的队史纪录。12月17日,维拉客场2-1逆转布伦特福德;根据OPTA统计,维拉在2023年已经赢下25场英超比赛,创造球队队史在单个日历年的顶级联赛胜场数纪录;拿到81个积分,仅次于瓜迪奥拉的曼城。\n2024年1月7日,足总杯第3轮,阿斯顿维拉客场1-0击败米德尔斯堡,晋级第4轮。1月27日,足总杯第4轮,维拉客场0-0战平切尔西,双方将于2月8日在维拉公园球场进行重赛以决定晋级名额。\n2024–2025球季,阿士东维拉重返阔别42年的欧联,并于联赛中的第二轮以1比0击败当年的决赛对手德甲班霸拜仁慕尼黑,重现当年1982年欧洲冠军杯决赛的一刻。\n\n大事纪年\n球会近况\n2020年9月15日,队长杰克·格拉利什(Jack Grealish)续约5年,留队至2024/25球季。但最终仍于2021-22赛季前的夏季转会窗以打破英超转会费纪录的1亿英镑转会至豪门曼城。。\n\n杯赛成绩\n主场球场\n维拉公园球场(Villa Park)是位于英格兰伯明翰阿斯顿(Aston)的足球体育场,自1897年开始已经是阿士东维拉的主场球场,亦是欧洲足协的指定比赛球场(UEFA Elite stadium),并曾作为英格兰国家队主场进行多达16场国际赛,是首个足球场于三个不同世纪举行国际赛,维拉公园亦是历来举办最多英格兰足总杯准决赛的球场,曾有55场比赛在这里进行。\n阿士东维拉首先于1874年到1876年期间使用阿斯顿公园球场(Aston Park)作为主场,其后搬迁到贝利巴亚(Perry Barr)直到1897年,同年正式迁移到维拉公园,于4月17日刚赢得双料冠军的阿士东维拉与布力般流浪进行友谊赛作为揭幕战。阿士东维拉于1911年以总值11,750英镑购入球场及其关连设施,并由阿奇巴尔·雷奇(Archibald Leitch)设计进行重建,当圣三一路看台(Trinity Road Stand)于1922年建成时,是英国当时最堂皇的球场看台。1958年设置泛光灯。1966年世界杯作为分组赛的比赛场地,举行三场比赛,包括阿根廷2-1胜西班牙、阿根廷0-0和西德及西德2-1胜西班牙。1994/95年球季当哈拉尔德看台(Holte End)重建完成后维拉公园成为全坐席球场。1996年6月加装草坪地底加热系统。同年的欧洲国家杯维拉公园合共上演四场比赛,包括三场分组赛荷兰0-0和苏格兰、瑞士0-2负荷兰及苏格兰1-0胜瑞士,和一场半准决赛捷克1-0淘汰葡萄牙。1999年最后一届欧洲杯赛冠军杯决赛亦在维拉公园举行,结果拉齐奥以2-1击败皇家马洛卡捧杯。2001年拆卸旧圣三一路看台,于2001年重建完工,将维拉公园的容量提升到42,640名观众,于11月由威尔斯亲王查尔斯王子主持揭幕。\n维拉公园现时设有四个看台:哈拉尔德看台、圣三一路看台、北看台(North Stand)及道·艾利斯看台(Doug Ellis Stand)。球会正计画扩建北看台,将需要“填补”北看台其中一个角落,完工后,容量将进一步增加到大约50,000人。\n\n球会荣誉\n球员名单(2024/25)\n粗体字为新加盟球员(包括先借后买断)\n2025年夏季转会窗:6月1日至10日,6月16日至9月1日\n\n现役球员\n外借球员\n离队球员\n著名球员\n特殊事迹\n英国威廉王子受访时曾表示自己是阿斯顿维拉的死忠球迷,并提到阿斯顿维拉曾在1982年夺下欧洲超级杯冠军,为他出生的年份,相当有缘分。\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阿士东维拉足球会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香港维拉球迷会Facebook专页"} +{"doc_id": "6132", "title": "世界摔角娱乐", "text": "世界摔角娱乐(英语: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品牌名称:WWE,另译美国职业摔角),是美国一家职业摔角上市公司,营收入来源除了主要的职业摔角比赛外,还包含电影、音乐、版权、行销等相关旗下部门及子公司。\n做为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摔角公司,世界摔角娱乐在全世界超过150个国家举行了约320场不会转播的活动,约有36,000,000位观众入场观看。\n和其他职业摔角联盟一样,世界摔角娱乐的节目不是正规的体育竞赛,而是纯粹以娱乐为主,包含故事情节、脚本和经过编排的比赛,但是在选手没有正确执行的情况下,有可能做出有受伤风险的动作。而世界摔角娱乐也在1981年公开地承认这一点,也间接地打破职业摔角促进者们之间的君子协定。\n世界摔角娱乐现任总裁文斯·麦马汉以及他的妻子琳达·麦马汉及儿女辛恩·麦马汉、史蒂芬妮·麦马汉分别担任公司要职。麦马汉家族拥有70%以上的公司股东权益,并且拥有公司96%的投票表决权。截至2014年8月,由于世界摔角娱乐一直持续存在的问题,一家位于纽约市的证券投资避险基金卓越资本收购世界摔角娱乐9.6%股权,而麦马汉家族持有90.4%的利润。\n世界摔角娱乐的集团总部位在美国康乃狄克州史丹佛东街1241号,另外在纽约以及洛杉矶也有分部,并于伦敦、多伦多、上海、东京、新加坡和孟买设置国际分公司。\n世界摔角娱乐的活动主要以职业摔角为主,以戏剧式的风格进行摔角竞赛,为目前世界最大的职业摔角企业。世界摔角娱乐的前身为最初的国会大厦摔角股份有限公司(英语:Capitol Wrestling Corporation Ltd.),转变成世界广泛摔角联盟(英语:World Wide Wrestling Federation),再下一阶段为世界摔角联盟公司(英语:World Wrestling Federation, Inc.),直至今日的世界摔角娱乐。2011年,世界摔角娱乐正式以WWE作为品牌名称,WWE三字已不再做为是一个缩写,但世界摔角娱乐的法定公司名称(世界摔角娱乐公司,英语: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 Inc.)并未改变。2023年4月,世界摔角娱乐被奋进公司收购,世界摔角娱乐将与奋进旗下的终极格斗冠军赛组成新的公司。\n目前世界摔角娱乐旗下拥有多个职业摔角节目:Raw、SmackDown、Main Event、NXT,以及皇家大战、摔角狂热、夏日冲击约每一个月举行一次至两次的世界摔角娱乐付费收看节目。\n\n公司沿革\n国会大厦摔角股份有限公司时期(1952年 - 1963年)\n自1926年在特克斯·理卡德旗下工作以来,杰士·麦马汉就是一个成功的拳击促进者。在特克斯·理卡德的帮助下,杰士·麦马汉开始在第三麦迪逊花园广场推广拳击。推广的前几年,专业摔角手托兹·蒙在职业摔角创造了一项挑战,称为“冲击炸裂西部摔角”。杰士·麦马汉说服艾德·路易士及他的经纪人比利·山铎实施这一新的方案到摔角产业。在此之后,杰士·麦马汉成立了促进联盟成功说服许多摔角选手或相关人员与金砂三重奏(杰士·麦马汉、艾德·路易士、比利·山铎)签约。在许多成功的案例后,三人因为促进联盟的权力起了争执,而促进联盟也随之瓦解。托兹·蒙后来和其他促进者合作,像是在纽约的杰克·科尔利。托兹·蒙最后也因为杰克·科尔利的死亡,在一些策划人的援助下,接管了在纽约的摔角势力,而其中一人正是杰士·麦马汉。\n后来杰士·麦马汉和托兹·蒙成立了国会大厦摔角股份有限公司(CWC),并于1953年加入国家摔角联盟。1954年11月,杰士·麦马汉去世,而托兹·蒙的合伙人之一雷·法维亚尼将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带进了公司。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和托兹·蒙非常成功且快速的控制了70%的票房,而决大多数的优势在于人口稠密的美国东北部。1963年,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和托兹·蒙离开了国家摔角联盟并成立了世界广泛摔角联盟。\n\n世界广泛摔角联盟时期(1963年 - 1979年)\n1963年,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和托兹·蒙于国家摔角联盟和巴迪·罗渣士在NWA世界重量级冠军纠纷之际,成立了世界广泛摔角联盟(WWWF)。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和托兹·蒙在争议之后都离开了国家摔角联盟,��在成立世界广泛摔角联盟后,于四月的时候颁发新成立的WWWF世界重量级冠军给巴迪·罗渣士。1963年5月17日,巴迪·罗渣士在心脏病发后的一个礼拜后,于对布鲁诺·山玛提诺的比赛中输掉了WWWF世界重量级冠军。\n相较于其他摔角领域来说,世界广泛摔角联盟的形式较为保守。世界广泛摔角联盟的主要比赛是每个月进行一次,而不是每周一次或两次,通常会有新亮相的冠军比赛并跟随著一到三场的一般比赛。 在得到一个节目合约并将由布鲁诺·山玛提诺向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建议的初期摔角手楼·阿尔巴诺转为经纪人后,于1990年进行对外出售的业务。\n1971年,尽管1960年代末期托兹·蒙离开世界广泛摔角联盟及过去与国家摔角联盟的关连,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依然决定悄悄地重新加入国家摔角联盟。1983年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和国家摔角联盟员工吉姆·巴内特在国家摔角联盟的年会上,再次退出国家摔角联盟。\n\n世界摔角联盟 / 泰坦体育公司时期(1979年 - 1999年)\n黄金时代(1980年 - 1992年)\n1979年3月,基于市场营销目的,世界广泛摔角联盟更改名称为世界摔角联盟(WWF)。同年,文森·詹姆士·文斯·麦马汉的儿子文斯·麦马汉在麻萨诸塞州成立了泰坦体育公司,并于1980年2月21日注册营销。1982年,年轻的文斯·麦马汉购买了他父亲在世界摔角联盟的股票,有效地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为了使世界摔角联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摔角公司,文斯·麦马汉开始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摔角联盟的扩张过程。\n文斯·麦马汉接受体育画报记者采访时指出:\n\n \n原文:\n\n在接管公司之后,文斯·麦马汉马上将世界摔角联盟所有的电视节目在全美各地播出。这项举动激怒了其他推广者,而且扰乱了不同的摔角联盟之间行之有效的“界线”。此外,世界摔角联盟利用在广告、电视交易,影像销售上的收入来确保人才被竞争对手抢夺。\n文斯·麦马汉赢得了显著的牵引力,特别是在聘请了于洛基3饰演雷唇出名的美国摔角协会选手霍克·霍肯后。文斯·麦马汉聘请了罗迪·派珀作为霍克·霍肯的对手,并在不久之后聘请了杰西·温图拉。其它著名的摔角手,有巨人安德烈、吉米·史奴卡、唐·姆拉可、钢铁酋长、尼古拉·沃尔科夫、大狼狗、保罗·欧伦朵夫、格雷格·瓦伦丁、瑞奇·斯廷博特。\n\n世界摔角联盟在财务濒临瓦解的风险进行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的全国巡演。文斯·麦马汉突破性概念的成功或失败,将降临摔角狂热上。摔角狂热是付费收看节目的一大成功,而且被冠上\"职业摔角的超级杯\"的称号。然而在北美洲,摔角圣典不是什么新奇的事;在前几年,国家摔角联盟已经举行许多次的人造之星。但在文斯·麦马汉眼里,摔角狂热与其他摔角圣典不同的是,摔角狂热能够吸引到没看过摔角的人。文斯·麦马汉邀请名人像是T先生、穆罕默德·阿里和辛蒂·罗波参加摔角狂热,并且与音乐电视网交易确保提供保障。由于流行文化和职业摔角的互相宣传,摔角狂热被持续炒作,导致了摔角职业摔角与摇滚乐的起了关连。\n世界摔角联盟的企业规模未来几年在文斯·麦马汉和新亮相的英雄选手霍克·霍肯为基础下明显扩大。1985年,世界摔角联盟在国家广播公司播出 Saturday Night's Main Event ,代表著职业摔角在1950年代第一次在网路电视播出。1980年代的摔角繁荣于1987年在庞蒂亚克银蛋球场举行有93,173名摔角迷到场的摔角狂热III达到巅峰。而在摔角狂热III后WWF冠军霍克·霍肯与巨人安德烈在 WWF The Main Event 的重赛共有约33,000,000人收看,而这仍是北美洲最高人数观看摔角比赛的纪录。\n1986年, 霍克·霍肯呼吸。\n随后于1987年,一个新的泰坦体育公司(原创于世界摔角联盟公司)在德拉瓦州成立,并且于1988年2月并入麻萨诸塞州的企业实体。\n\n新世代时代(1993年 - 1997年)\n1992年,世界摔角联盟被类固醇滥用和分配的指控所攻击,而在1993年,又被旗下员工指控性骚扰。文斯·麦马汉最终被宣判无罪,但对于世界摔角联盟的公关方面绝对是一个极大的噩梦。类固醇试验在营收处于历史低点时,耗费世界摔角联盟估计有5,000,000美元。而这项结果导致于许多世界摔角联盟的选手加入当时主要竞争对手世界冠军摔角的旗下,包含前WWF冠军霍克·霍肯。在这段期间,世界摔角联盟打出了“WWF新世代”的旗号,致力于增进和推动青年人才成为瞩目的焦点,包含了尚恩·麦可、凯文·奈许、史考特·霍尔、布雷特·哈特及送葬者。\n\n1993年,世界摔角联盟在��业摔角电视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它的有线电视节目 WWF Monday Night Raw 首次亮相。而在世界摔角联盟大获成功之后,世界冠军摔角马上推出了与 WWF Monday Night Raw 同时段的的周一夜节目 WCW Monday Nitro 。而这两个节目随后开始了收视率的战争,也就是所谓的周一收视战,而这场战争持续到1996年年中。此时,世界冠军摔角因为由前世界摔角联盟选手霍克·霍肯、史考特·霍尔和凯文·奈许为首稳定组成的世界新秩序的推出而得到了近两年的主导权。\n\n态度时代(1997年 - 2001年)\n由于世界摔角联盟的 WWF Monday Night Raw 和世界冠军摔角的 WCW Monday Nitro 持续著所谓的周一收视战,世界摔角联盟旗下的节目性质,从原本适合家庭收看逐渐加入成人化内容,也就是所谓的态度时代。而主导者正是文斯·麦马汉及将职业摔角彻底改变成剧情取向的剧情总监文斯·罗素。\n1997年,世界摔角联盟在文斯·麦马汉面对现实生活中布雷特·哈特有争议地离开公司,也就是所谓的蒙特娄误判事件结束了这一年。事实证明,蒙特娄误判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态度时代的推动及文斯·麦马汉在萤幕角色麦马汉先生的建立。\n在发生蒙特娄误判事件的强者生存1997,前世界冠军摔角选手被世界摔角联盟聘请,包括冷石·史蒂夫·奥斯汀、米克·佛利和里昂·怀特。尽管冷石·史蒂夫·奥斯汀在擂台之王1996打败杰克·罗勃兹后发表他所谓的“Austin 3:16”(奥斯汀福音第3章第16节)被宣传成反英雄,他渐渐地为世界摔角联盟带来新面貌。而在态度时代中期,麦马汉先生这个角色的性格很快地导致了与冷石·史蒂夫·奥斯汀的争执,这个争执甚至涉及前世界拳王麦克·泰森,并帮助世界摔角联盟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而评价也明显的增加。\n\n世界摔角联盟娱乐公司时期(1999年 - 2002年)\n1999年4月29日,世界摔角联盟借由在羽翼未丰的联合派拉蒙电视网推出新节目 WWE SmackDown ,将电视播出的模式改回无线电视。1999年8月26日开始,星期四晚上的 SmackDown 成为了每周一次的节目。2000年,世界摔角联盟与国家广播公司合作,宣布成立一个新的职业足球联赛极限美式足球联赛,并在2001年首次亮相。极限足球联赛曾在最初的几个星期拥有高收视率,但一开始的营利减退,它的评级跌至非常低的水平(极限足球联赛的比赛之一最美国电视史上是低评级的黄金时段节目)。一个赛季后,国家广播公司出走极限足球联赛,但文斯·麦马汉有意要继续营运。然而,在无法和联合派拉蒙电视网达成协议后,文斯·麦马汉还是结束了极限足球联赛。\n\n收购世界冠军摔角和极限冠军摔角\n1999年秋天,态度时代已经变成了周一收视战的浪潮,使世界摔角联盟得到青睐。在时代华纳被美国线上并购之后,泰德·透纳对于世界冠军摔角的控制明显降低,而新公司宣布由于职业摔角影响了公司整体利益,决定将世界冠军摔角出售。在1999年10月已经被时代华纳解雇的负责人艾瑞克·比绍夫密切的出售公司下,文斯·麦马汉取得了世界冠军摔角的商标权、媒体库和一些美国线上时代华纳的合约和产业,据报导价格约为7,000,000美元。在不久后的摔角狂热X-Seven,世界摔角联盟展开了世界冠军摔角及极限冠军摔角选手\"入侵\"的情节。因为这次收购,世界摔角联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职业摔角公司至今。2001年4月,极限冠军摔角申请破产保护后营运失败,而其资产在2003年年中被世界摔角娱乐收购。\n\n世界摔角娱乐公司时期(2002年 - )\n2002年5月5日,世界摔角联盟宣布将公司名称及旗下摔角联盟更改名称为世界摔角娱乐(WWE)。虽然其主因来自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之间缩写的不利争议,但世界摔角娱乐指出这次的争议提供了一个机会让他们强调旗下事业是以娱乐为主。\n\n品牌延伸\n2002年3月,因为选手过多而遗留下来不同选手间的剧情发展,使世界摔角娱乐决定创建两个单独的品牌: Raw 和 SmackDown ,使这些剧情能够各自维持。而这项行为被称为作为世界摔角娱乐品牌延伸。尽管大部分最初起草的选手在2004年离开,世界摔角娱乐继续进行节目分割,同时每年针对年轻选手举行选秀。2006年5月26日,世界摔角娱乐宣布极限冠军摔角将以旗下品牌的身分重新运作。而新的 WWE ECW 播出至2010年2月16日停播。\n2011年8月29日,Raw宣布其品牌将由Raw及SmackDown选手共同出场,而这也被称为作为 Raw Supershow(Supershow 后续将于2012年7月23日取消)。而先前隶属各个节目的冠军项目将可由任一品牌之选手挑战。而 Supershow 的出现也代表品牌延伸的结束,从最初公布所有的节目和现场活动,成功做出具有特色的阵容。\n2013年,世界摔角娱乐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橙县奥兰多罗斯福贸易路5055号成立运动医学和训练中心,并与美国佛罗里达州橙县温特帕克的福赛大学进行合作。世界摔角娱乐表演中心主要针对以职业取向的选手及摔角的发展。 \n2016年5月25日,世界摔角娱乐第二次进行品牌分割,为Raw及SmackDown两个品牌单独设立花名册、播报员、冠军头衔、擂台布置,具体人事安排由当年的选秀决定。同年11月29日,公司为205磅及以下的次重量级选手设立WWE 205 Live品牌。\n2018年6月,公司推出《NXT UK》品牌。\n从2019年9月开始,《NXT》每周三晚在USA电视台现场直播两小时,WWE称NXT为公司“第三品牌”。\n\n世界摔角娱乐旗下节目:WWE NXT\n世界摔角娱乐于美国时间2010年3月2日,正式把旗下的极限冠军摔角品牌节目取消,而将原本的极限冠军摔角更改为 NXT Wrestling 。\nNXT的意思是下一个世代(Next Generation),刚开始主要是由八位活跃于世界摔角娱乐的资深摔角明星带领八位新人选手,而八位新人选手都是来自独立圈或是 FCW (世界摔角娱乐旗下的发展联盟,里面的选手为获得世界摔角娱乐的品牌合约而努力,已于2012年8月解散)的新秀(相对于世界摔角娱乐选手来说,其实每个新人选手在独立圈或者是 FCW 都有为时不短的摔角经历)。\n这八位新人选手将尽自己所能获取Raw或者是SmackDown的合约,至于谁会获得什么样的合约,目前尚未有明确的定论(有消息指称,NXT的新人选手中,第一名会前往 Raw ,第二名前往 SmackDown ,但这项说法没有得到高层的证实)。\n目前NXT正式改为每周播出一次的常规节目,从资深选手带领新人选手转变为类似小型的 Raw 或 Smackdown ,但里头的选手们仍旧是新秀,可以透过许多方式来晋身 Raw 或是 SmackDown 。\n\n世界摔角娱乐电视网\n2014年2月24日,世界摔角娱乐推出了世界摔角娱乐电视网。该电视网包括来自世界摔角娱乐媒体库超过十万小时的内容过去和现在的节目内容及付费收看节目提供串流点阅。\n\n被收购\n2023年4月3日,资本公司奋进公司宣告收购WWE,WWE将与奋进旗下的UFC合并为新公司。新公司命名为“TKO”,由阿里·伊曼纽担任首席执行官,文斯·麦马汉担任执行主席。这意味着WWE不再由麦克马洪家族控股。\n2024年1月23日,WWE与Netflix签订10年版权合作协议,WWE旗下周播节目WWE Raw从2025年1月起在Netflix平台向海外用户现场直播,初期向北美、英国及拉美用户提供,之后再扩展到其他地区。同时,Netflix将拥有WWE其他两档周播节目WWE SmackDown和WWE NXT、月度赛事及其他原创节目的海外版权。届时原有WWE Network将逐步关闭,完成历史使命。\n2025年1月16日,WWE与TNA签订合作协议。\n\n公司股票及企业管理\n1999年10月19日,先前曾是泰坦体育公司子公司的世界摔角联盟于纽约证券交易所推出首次公开募股,进而晋身成为上市公司,当时市值1725万美元。世界摔角娱乐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代码为WWE。\n因涉性丑闻,文斯·麦马汉于2022年6月17日自愿辞去WWE总裁兼首席执行长职务,由其女儿史蒂芬妮·麦马汉代行职务,7月22日正式宣布退休。到2023年1月,他重新担任公司主席,史蒂芬妮从公司辞职,结束长达24年的职业生涯。\n\n健康计划\n健康计划是一个针对旗下选手全面禁止吸毒、酗酒,并于2006年2月发起的心脏筛检项目,计划发起的主因是38岁就猝死,引人注目的天才艾迪·葛雷洛。健康计划针对毒品使用和滥用处方药包括同化类固醇进行筛检。根据该政策的准则,旗下选手每年也针对已经存在或可能形成的心脏问题进行评估。药品筛检是由神盾科学公司处理,心脏评估是由纽约心脏病协会程序委员会处理。\n由于世界摔角娱乐旗下选手及演员克里斯·班瓦犯下双重谋杀和自杀,可能与世界摔角娱乐鼓励使用类固醇有所关连,美国众议院监督及政府改革委员会要求世界摔角娱乐提交任何有关其人员的实质健康政策。\n2007年8月,世界摔角娱乐开始执行的计划,但几个员工在非法制药萧条之后,即使计划落实到位后还是一样与联系世界摔角娱乐的选手进行类固醇的交易。其旗下十大摔角选手因违反健康政策被禁赛,而报导也指出他们是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与所有客户交易药品。根据世界摔角娱乐的律师杰利·麦克德维特的声明指出,已有第十一位选手加入禁赛名单。\n由于健康计划的实施,医生们能够为摔角选手诊断是否有心脏方面的疾病,否则有可能在症状发生前���直被忽视。2007年8月,时任美国冠军蒙特尔·凡特维斯·波特被诊断出患有预激综合症,如果被确诊是可能致命的,而波特在一次例行健康检查的时候被发现确定罹患。\n2010年9月13日,世界摔角娱乐更新健康计划的药物禁用清单,包括肌肉松弛剂。\n\n法律纠纷\nWWF 缩写争议\n1994年,泰坦体育公司已与环保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注册商标 WWF)针对双方至少自1979年3月使用以来的缩写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泰坦体育公司同意停止在书面使用此缩写与所有摔角事项连结,并尽量减少(虽然不能完全消除)此缩写在其节目或媒体的口语用法,特别是在剧情脚本的注释。在交流中,世界自然基金会及其各国分会同意放弃对泰坦体育公司的任何待决诉讼,并进一步同意不追究泰坦体育公司使用“世界摔角联盟”的名称或当时推广的标志。\n200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英国起诉世界摔角联盟娱乐公司,指控它们违反1994年的各种协议。上诉法院一致认为,世界摔角联盟娱乐公司违反了1994年的协议,特别是在商品方面。而世界摔角联盟最后一个标示 WWF 标志的电视活动,是2002年5月4日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付费收看节目雷霆暴动2002。2002年5月5日,世界摔角联盟推动了 \"Get The F Out\" 的营销活动,并撤换了其网站上的所有文献从“WWF”改成“WWE”,同时将官方网站网址从“WWF.com”移至“WWE.com”。第二天,世界摔角联盟在新闻稿中宣布,从世界摔角联盟娱乐公司正式更名为世界摔角娱乐公司,而缩写为 WWE ,而这项改变将于当天晚上在康乃狄克州哈特福县哈特福XL中心举行的 Monday Night Raw 开始宣传。\n随著公司名称的改变,各式各样 WWF 的标志将禁止使用在所有世界摔角娱乐的产业。此外,引用过去的 WWF 商标和缩写在特定情况下将会被审查。尽管经过诉讼,根据1994年协议的明确豁免,世界摔角娱乐仍允许使用原来1979年至1994年所使用 WWF 的标志,以及1994年到1998年所使用类似的 \"New WWF Generation\" 标志。此外,世界摔角娱乐仍然可以在不面临任何法律问题的情况下使用完整的世界摔角联盟和世界摔角联盟娱乐的名称。2003年,世界摔角娱乐赢得了来自THQ和Jakks Pacific限定销售的经典游戏,而其中包含各式各样 WWF 的标志。然而,这些游戏的包装必须将所有 WWF 标志的引用更换成 WWE。\n从2012年7月23日的 WWE Raw 1000 开始,由于世界摔角娱乐与世界自然基金会达成新的和解,各式各样 WWF 的标志不再设限使用在档案影片。此外,WWF 口头、书面和档案影片字幕的使用亦将不再设限。从那时起,包含各式各样 WWF 标志的完整或是片段的比赛已被加入到世界摔角娱乐的网站及WWE经典点播服务。而其中也包括WWE家庭影片从2012年10月重新发布 布洛克·雷斯纳:痛苦再临,开始发布影片。作为交换,世界摔角娱乐不再被许可使用 WWF 的标志或字样在任何新旧画面、包装或广告,而任何复古主题的节目现在所使用的标志,与“WWF”标志相同,但将里面的“F”修改掉。\n\n警语宣导\n世界摔角娱乐虽然以表演娱乐为主,但是危险性很高,普通观众不可因好奇而模仿,而即使经过专业训练的运动员,不时也会发生事故意外甚至生命危险,这也令这项运动具有极高的观赏刺激性。因此世界摔角娱乐会在其节目中的广告宣导观众不要模仿的观念,全文如下:\n\n \n原文:\n\n摔角以外的发展\n除了授权摔角选手和工作人员的肖像权给喝采娱乐公司、THQ、2K Sports和美泰儿制作相关的游戏和人物角色外,世界摔角娱乐已经进入其他感兴趣的领域,以针对其产品进行营销。\n\n目前产业\n世界摔角娱乐媒体库: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成立于2001年收购了世界冠军摔角之后,拥有最多的职业摔角影片和版权。\n世界摔角娱乐电影制片厂: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以建立和发展电影产业。原名为 WWE Films 。\n世界摔角娱乐唱片公司: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以世界摔角娱乐选手的进场乐为主轴,亦有发行选手过去和现行的进场乐单曲及专辑。\nWWE家庭影片: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主要编制及销售VHS、DVD及蓝光光碟等格式的付费收看节目、选手表演合辑及选手生平传记。\n世界摔角娱乐出版公司: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主要出版世界摔角娱乐重点人物的自传和小说、世界摔角娱乐幕后纪录、图文书、日历、青少年书籍和其他一般非小说类书籍。\n世界摔角娱乐表演中心: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做为今后选手的培训及表演中心。\nWWE幼儿:成立于2008年4月15日,针对摔角市场底端孩子们的一��网站和双月刊漫画。\nWWE飞机服务公司: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成立于2013年,管理世界摔角娱乐私人飞机舰队的资金和营运。\nshop.wwe.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已解散产业\n世界健美联盟:世界摔角娱乐子公司,成立于1990年,解散于1992年,职业健美促进联盟,主要经营电视节目、杂志及年度付费收看节目。\nXFL职业运动联盟:世界摔角娱乐暨NBC环球子公司,成立于2000年,解散于2001年,旗下拥有八支职业美式足球球队。XFL职业运动联盟在国家广播公司、联合派拉蒙电视网及史派克TV皆有播出。\nWWE世界餐厅:原名WWF纽约餐厅,成立于1999年,解散于2003年,弟指位于经营性质为餐厅、夜店及纪念品商店。硬石餐厅在2005年接收了餐厅的建筑。\nWWE尼加拉瀑布城:世界摔角娱乐零售及娱乐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解散于2011年3月,地址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南部金马蹄地区尼加拉地区尼加拉瀑布城。\n\n世界摔角娱乐现任冠军一览\n世界摔角娱乐冠军列表\nRaw 冠军\nSmackDown 冠军\n跨品牌冠军\nNXT 冠军\n世界摔角娱乐各式职业摔角比赛一览\n通常特别的比赛都安排在各式的世界摔角娱乐付费收看节目大赛,有时亦安排在Raw及SmackDown当中。\n一对一与双打赛(Tag Team Match)是世界摔角娱乐当中是最常见、普遍的比赛类型,规则就是当其中一方压制读秒达3秒,或让对方投降,即可获胜。若裁判认定对手违反规定或离开擂台读秒达10秒,也算获胜。但也有不少比赛因遭到其他摔角手影响而被判DQ。\n其他的比赛类型亦有:\n\n三方角力战(Triangle Match)\n危机四伏战(Fatal 4 Way Match)\n三对三团队合作战(Six-Man Tag Team Match)\n多人混战(Battle Royal)\n冠军对战(Champion vs. Champion Match)\n三层地狱战(Three Stages of Hell Match)\n三层铁笼战(Triple Cage Match)\n时间挑战赛(Beat the Clock Challenge Match)(其中一方能撑过指定时间即可获胜)\n救护车大战(Ambulance Match)(先把对手丢进救护车并关上车门即可获胜)\n垃圾桶赛(Dumpster Match)(先把对手丢进垃圾桶,即可获胜)\n殊死战(Last Man Standing Match)(让对手倒地不起长达10秒钟者获胜)\n无计秒战(No count-out Match)(通常选手只要离开擂台被裁判读秒达10秒就算DQ输掉比赛,但这种赛制并没有这项规定,也就是想打到哪里都可以,但压制还是得在擂台完成)\n公事包铁梯大战(Money In The Bank Ladder Match)\n铁梯战(Ladder Match)\n桌子战(Tables Match)(获胜的唯一途径是将对手爆桌)\n铁椅战(Chair Match)\nTLC大战(Tables,Ladder and Chair Match)\n伐木工人战(Lumberjack Match)(通常比赛会打到擂台外面,选手能借此获得喘息机会,但这种比赛会有一群担任伐木工人的摔角选手围住擂台,谁掉到擂台外就会被他们送回去。)\n铁笼战(Steel Cage Match)\n行刑室铁笼战(Elimination Chamber Match)\n地狱铁笼战(Hell In A Cell Match)\n皇家大战-30人大赛 (Royal Rumble Match)\n铁人赛(Iron Man Match)(压制达3秒或让对方投降一次为一分,限定时间内分数高者获胜)\n无责任赛(Non-Sanctioned Match)(如果选手受伤的话,高层就不负责任)\n国旗赛(Flag Match)(在擂台两边角落各挂著代表双方选手国籍的国旗。先拿下自己的国旗并插在自己的代表位置,即可获胜)\n竹笼战(Punjabi Prison Match)(竹笼战的战场由擂台和外围的2层竹笼构成。内层竹笼比外层竹笼矮,四周各有一个小门,选手可以叫裁判把门打开,但每道门只能在一场对战开启一次,过了60秒后裁判就会用铁链永远锁起来。先逃出竹笼并双脚碰地者获胜。)\n第一滴血赛(First Blood Match) (双方只要谁先流血就会输掉比赛。)\n\"Falls Count Anywhere\" match(这种赛制没有读秒这项规定,想打到哪里都可以,压制3秒或令对手投降都不限于在擂台完成)\n\n世界摔角娱乐节目各国播出频道\n另见\n世界摔角娱乐付费收看节目\n世界摔角娱乐名人堂\n世界摔角娱乐选手及工作人员列表\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WWE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WWE官方YouTube频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WWE官方facebook粉丝专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WWE官方Twitter专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WWE官方合法授权商: Taiwan & Singapore peripheral gift agents: BelieveGod Asia Inc."} +{"doc_id": "6135", "title": "天坛", "text": "天坛(满语:ᠠᠪᡣᠠᡞᠮᡠᡴ᠋ᡩᡝ᠋ᡥᡠᠨ;转写:abkai mukdehun),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并改名为“天坛”。\n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亦为2024年7月27日所入选的另一项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的一部分。现时天坛公园还包括九坛八庙中的祈谷坛。\n天坛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n\n历史\n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大祀坛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年)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干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n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在圜丘坛外泰元门东建起崇雩坛。\n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实行四郊分祀之后,大祀殿废而不用。嘉靖皇帝诏令拆大祀殿。\n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大祀殿原址筹建大享殿。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8月,大享殿建成。\n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拆除明嘉靖年间建造的崇雩坛。\n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降旨改大享殿为祈年殿,大享门为祈年门。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理圜丘、皇穹宇。祈年殿三覆檐上层青瓦、中层黄瓦、下层绿瓦及其祈年门、两庑、皇干殿绿瓦均改为青色琉璃,其它仍照旧制盖覆绿瓦。\n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毁于雷火。次年(1890年),祈年殿重建。 直至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祈年殿重建完工。\n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n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除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坛不再进行任何祭祀活动,专用于为皇帝祭祀服务的天坛从此“任人游览”。1918年起辟为公园,正式对民众开放。\n1951年北京市政府组建了天坛管理处,1957年天坛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护单位。\n1961年,国务院公布天坛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n2007年5月8日,天坛公园被中国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n2024年7月27日,天坛作为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入选另一项世界遗产“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n\n布局\n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由两道坛墙分成内坛、外坛两大部分。外坛墙总长6416米,内坛墙总长3292米。最南的围墙呈方型,象征地,最北的围墙呈半圆型,象征天,北高南低,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圆地方”,因此俗称“天地墙”。\n天坛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内坛以墙分为南北两部,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内坛的南北轴线,轴线两侧为大面积古柏林。以北为“祈谷坛”,用于春季祈祷丰年,中心建筑是祈年殿。以南为“圜丘坛”,专门用于“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筑是一巨大的圆形石台,名“圜丘”,西部修有斋宫。\n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总共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天门、北天门、西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外坛主要为林区,广植树木,外坛西部偏南有神乐署,是乐舞排练之所,俗称天坛道院。\n\n主体建筑\n圜丘\n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著的回音\n古代中国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72块、108块和180块,相加正好360块。\n用古尺计算圜丘三层坛面的直径,最上一层直径是九丈,名曰“一九”;第二层直径十五丈,名曰“三五”;下面一层直径二十一丈,名曰“三七”,这样便把一、三、五、七、九五个“天数”全部使用进去。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四十五丈,除了是九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n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遗迹),东南角有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n\n皇穹宇\n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n正殿东西各有配殿。东配殿供奉神牌为:大明之神、北斗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西配殿供奉神牌为:夜明之神、云师之神、雨师之神、雷师之神、风伯之神。\n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内侧墙壁由磨砖对缝砌成,弧度规则,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此外,还有被称为“对话石”的声学现象——在石板路由南向北第三块石板上的人,可与位于东配殿东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的人对话,两人虽距离较远,且隔着配殿,但对话异常清晰。\n\n祈年殿\n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位于祈谷坛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也是最有名的。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n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沉香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光绪年间重建后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n\n附属建筑\n天坛的附属建筑主要有斋宫和神乐署;原本还有牺牲所等,现已被毁。\n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在祭祀前的沐浴斋戒之所。宫殿面向东,占地约4万平方米,外围有城壕环绕,内部房屋总共60多间。大殿面阔五间,殿内没有梁枋木柱,因此也被称作无梁殿。正殿的月台上有两座石亭,左为斋戒铜人亭(相传是仿唐代魏徵像铸造的)、右为时辰牌位亭。殿后有寝殿五间,东北隅有钟鼓楼一座,内悬明永乐年间铸造的“太和钟”一口。\n\n神乐署在西天门外,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俗称天坛道院。内有三进院落,前殿面阔五间,用于排演,后殿面阔七间,供奉神祇。两旁的东西跨院内还有不少从属建筑。\n\n建筑特色\n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n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n此外,在天坛中的大片柏树林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性格,衬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们感到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树林,在祭祀时候增加人们的肃穆感。\n\n文化\n参考文献\n参见\n\n中国传统宗法性宗教\n天\n皇天上帝\n祭天\n天坛\n天人感应、天人合一\n南京天坛\n北京天坛神乐署\n北京中轴线、九坛八庙\n长安隋唐天坛圜丘遗址\n台南天坛\n泰国北碧府敕赐庆寿寺(北京天坛复制品)"} +{"doc_id": "6143", "title": "巴士快速交通系统", "text": "公车捷运系统(英语:Bus Rapid Transit,缩写为BRT),是一种以巴士为基础而发展成的大众运输系统。一个完整的巴士快速交通系统应具有专门的设计、服务和基础设施,以提高系统的品质以排除可能误点的因素。巴士快速交通系统起源于拉丁美洲,且于该地有许多成功案例,例如巴西古里提巴、哥伦比亚波哥大,其结合地铁与轻轨的容量、速度与公车系统的低成本、灵活性和简单性,并能提供近似铁路的服务水准,被喻为“地面上的地铁”。\n统计至2018年3月止,世界六大洲共有166座城市设置巴士快速交通系统,其路线总长约为4,906公里(3,048英里)。据估计,巴士快速交通系统于全世界每天约有3,220万旅次使用,其中以拉丁美洲为主,每天约有1,960万旅次使用,是世上最多的区域。拉丁美洲亦是巴士快速交通系统最发达的地方,总共设置54座,其中巴西就占了21座 。单日载客量最多的拉丁美洲国家依序为巴西(1,070万)、哥伦比亚(306万)和墨西哥(250万)。在其他地区,中国大陆(430万)和伊朗(210万)也相当杰出 。目前,印尼的雅加达专线巴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BRT路网,大约有251.2公里(156.1英里)的路廊在雅加达首都特区穿梭。\n身为2020东京奥运的主办国,日本政府规划了BRT专用车道以解决奥运期间的交通问题,东京BRT专用道将设置在选手村与各场馆之间进行接驳。\n\n历史\n美国罗德岛普罗维登斯的东侧无轨电车隧道(East Side Trolley Tunnel)是世界上第一条公车专用道,1948年该隧道由无轨电车转供公共汽车使用。但世界上第一座BRT系统则由加拿大渥太华的渥太华卡尔顿交通局(OC Transpo)于1973年推出。其具有BRT的的第一个要件——专用道,该专用道穿过市中心并设有月台供公车停靠。1983年引进专用且分隔式的公车专用道(称为“Transitway”)。1996年,最初计画长31公里的公车专用道系统都已启用营运;且分别于2009年、2011年和2014年扩张。2019年,Transitway的中心部分已被改建为轻轨,原因是市中心区的载客量已超出原先计画所能负荷的上限。\n\n1974年巴西库里奇巴(Curitiba)启用整合交通网(Rede Integrada de Transporte, RIT),是世界第二座BRT系统。 BRT相关的大多数要件都是由建筑师暨时任库里奇巴市长杰梅勒纳(Jaime Lerner)首先提出。最初只在市中心主要干道设置公车专用道,但1980年库里奇巴BRT新增支线公车与社区路网,更于1992年引进站外收费、封闭式车站和无阶化乘车。巴西其他BRT甚至有进一步的创新,包括在阿雷格里港采用列队行驶(三辆公车同时进出车站但只使用一组交通号志进行控制),而圣保罗则是增建通过车道并运行特快车等不同的运行模式。\n在美国,BRT起于匹兹堡,1977年该市开始营运总长4.3英里的南公车专用道(South Busway)\n。它的成功促成了1983年小马丁·路德·金恩东公车专用道( Martin Luther King Jr. East Busway )的设置,该系统提供其中包括9.1英里(14.6公里)的公车专用道、优先号志以及经尖峰时段间隔2分钟发车的服务。在1990年全长5.1英里(8.2公里)的西公车专用道(West Busway)开业后,匹兹堡的公车专用道系统现已超过18.5英里长。\n2004年1月,东南亚第一座BRT系统雅加达专线巴士在印尼雅加达开业。统计至2015年,其路网总长210公里(130英里),是世界上最长的BRT系统。\n2004年12月25日,中国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北京快速公交1号线开通试运营,早期由前门开往木樨园,2005年12月30日延长至德茂庄。\n非洲的第一个BRT系统于2008年3月在奈及利亚拉哥斯开业,但被许多人视为轻型BRT系统。约翰尼斯堡的BRT雷亚法雅 (Rea Vaya)开业于2009年8月,每天运送16,000名乘客,是非洲第一座真正的BRT。Rea Vaya和MIO(哥伦比亚卡利的BRT,于2009年开业)是前两个结合完整BRT与其他交通所提供的服务,并将其整合BRT主干基础设备的系统\n。\n\n主要特色\n专用车道\n专用车道可确保公车能够高速行驶,且能避开交通堵塞。设置于道路正中央的专用道更能使公车不受路侧交通干扰(例如要转弯或者要停靠的车辆),也有将路权升至A级的BRT,例如厦门BRT、成都市二环路BRT皆采高架化,车辆行驶于专用的高架桥之上。部分城市甚至禁止私有机动车辆行驶特定路段,并设置公共交通专用区(transit malls)或公车街(bus streets),仅允许行人或自行车进入并转乘公车。\n\n车外收费\n利用站内收费机闸,免除乘客一一刷卡与投币、剪票的时间。\n\n路口优先权\n包括优先号志系统(透过对交通号志时相的控制,延长绿灯或者是缩短红灯秒数,减少BRT车辆在号志化路口停等的时间,并确保准点率),并禁止其他车辆左右转向或跨越专用道以减少对BRT车道的车流交织。\n\n无阶化乘车\n公车地板与站体月台的无高低差,并可以多门同时进出(节省排队上车、爬上爬下的时间,并形成无障碍友善空间)\n\n优点\n多节高载客量与舒适的车辆\n特制车辆有较高客量,甚至可能有一些小型车和公车没有的高价科技设备降低车祸,并能采用绿能车辆降低排放。\n优先路权\n巴士捷运系统应有其专用路权并在其专用道上行驶,有该系统专行的立体专用道,甚至隧道以避免交通拥堵。但有些BRT会部份行驶在一般道路。巴士捷运系统因采用专用道设计,行驶速度比一般传统公车快,更可选用车外收费及优先号志等系统加快旅途速度,进一步节省乘客时间。此外,优先号志的设立也让号志灯更为连贯,减少停等红灯的时间,一般私有车辆也是受益族群。\n\n低建造成本及时间\n巴士捷运系统相对一般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等)造价较低,单一月台多路线建造时间亦较短,可以临时应急使用。一条轻轨的建设经费约为巴士捷运系统之五倍,兴建时程亦为巴士捷运系统的五至六倍,因而BRT被称为“穷人地铁”。\n\n方便性\n巴士捷运系统会有固定营运路线及频密的班次,高密度的发车频率与精准的到站时间提示方便乘客,同时亦因拥有独立站体设计,乘客候车体验会得到改善,例如可以在站体内设立电子站牌,显示下辆车的到站信息。借由月台门定位灯以及其他相关技术,可使BRT车厢精准对准月台门,方便民众上下车。此外,亦可以采用低底盘公车及车辆与站体间水平上下车等,建立无障碍搭乘环境,方便民众登车及便利轮椅上落。\n\n安全性\n巴士捷运系统的站体月台可以选用与铁路运输系统相似的月台闸门,保障乘客候车时候的安全同时免除天气影响的封闭式车站。\n意外与应变措施\n相较于地铁轻轨系统发生故障可能造成后续班车全数延误,若其中一辆BRT巴士瘫痪于专用道上,其余BRT巴士只需行驶一般线道,直接绕过故障车辆。而BRT专用道也可以改给一般民用车辆行驶。\n\n缺点\n由于部分BRT系统规划不当或配套时机不成熟,在地面建造后占用部分道路资源,造成交通更加拥堵,如郑州BRT的站台占用社会车道,造成交通堵塞。部分地区,社会车辆侵占BRT专用道,影响BRT的运输效率下降,如南宁;部分地区的客流量较低,上座率不高,浪费了道路资源,如重庆。再比如,曼谷BRT由于占用城市道路使曼谷道路拥堵情况更加严重,加之每年两亿泰铢的亏损,因此曼谷市政府决定将曼谷快速公交系统于2017年4月正式停运。\n\n各地的公车捷运系统\n相关条目\n路权#种类\n地铁\n公车\n导向巴士\n公交专用道\n轻轨运输\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6146", "title": "物种起源", "text": "《物种起源》(英语: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或译《物种原始》、《物种源始》,全名《由自然选择或在生存竞争中保留下来的有利种族论物种之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是达尔文论述生物演化的重要著作,出版于1859年。该书是19世纪最具争议的著作之一,其中的观点大多数为当今的科学界普遍接受。在该书中,达尔文首次提出天择演化的观点,解释生物为什么能适应环境,同时也提出了性择理论。他使用自己在1830年代环球科学考察中积累的资料,并使用农作物的人择作为例子说明生物的演化。\n\n背景\n在当时,西方社会普遍都接受创造论,相信上帝创造世界、并一次就创造出所有的生物,同时上帝也赋予每种生物各自的角色,而每个物种的设计都非常完美,所以物种是永恒固定不变的。地层中发现的化石是古代地球曾经遭遇大洪水的证据,那些化石就是没有登上诺亚方舟的动物。地球的历史只有大约六千年左右(参见年轻地球创造论),这是经由从亚当和夏娃开始后的人类世代所推算的时间。\n达尔文1809年生于英格兰舒兹伯利,从小就对矿物和动物有兴趣。1831年他从剑桥大学神学院毕业,然而他还是对地质学及生物学比较有兴趣。1831年12月达尔文参加了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前往南美洲从事自然调查研究工作;最初他在南美海岸调查,并多次进入南美洲西边的加拉巴哥群岛,经过太平洋到达纽西兰、澳大利亚及南非,然后又回到南美洲,直到1836年10月才回到英国。\n\n理论的形成\n达尔文在南美洲考察时,在安地斯山山顶上发现海洋生物的化石,让他感到困惑。在小猎犬号启航时,达尔文曾带了一本英国地质学家莱尔所著的《地质学原理》;莱尔认为地球的地形、地貌是经过长时间不断的细微变化的结果,莱尔相信风力、雨滴、冰雪等微小的力量,持续千万年后就可以完全改变地表的形貌。达尔文本人也相信,只要时间足够,无法察觉的细微改变也可以造成巨大的变化。达尔文推算白垩纪中期距今约有三亿年左右的历史,持续长时间微小的地震等自然因素使得原来在海中的生物遗迹能在高山上发现。\n\n在加拉巴哥群岛考察时,达尔文发现每个岛屿上的陆龟及雀鸟并没有很大的差异,但又有些许的不同。他又发现加拉巴哥群岛的生物与南美洲大陆的种类非常相似;于是他开始怀疑岛上生物可能有共同的祖先,他们之间的差异是由于千百年来适应各个岛屿不同环境的结果。每一个物种都是一些细微的变化在无数个世代的过程中产生的结果。\n生物进化在当时并不是新的概念。1809年时,法国动物学家拉马克便提出:当环境改变时,物种会调适发展自己的器官来适应环境,常用的器官会发育变大、不用的器官会逐渐退化,并且这一代获取的改变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没有科学证据可以证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特征可遗传”的假说。后来达尔文又从英国人口学者马尔萨斯所著的《人口论》得到灵感;马尔萨斯认为:人类粮食的生产永远无法赶上人口的增加,致使粮食供不应求,进而发生饥荒或战争,导致一部分人口死亡。达尔文以此联想到生物演化发生的机制:演化是生存竞争中自由淘汰的结果,食物与空间等资源有限,只有最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延续族群。\n“天择”的概念逐渐在达尔文的五年环球考察过程中形成。在1836年回到英国后,达尔文慢慢将他的看法写成文章,然而没有发表。大部分科学家认为,达尔文迟了很久才发表他的作品,原因之一就是担心引起教会势力的强烈反弹。1858年,达尔文接到在马来群岛调查的博物学者华莱士有关物种形成的来信;华莱士对于物种形成的看法与他有很多相似之处(《物种起源》的绪论中提到了这一段过往),一方面达尔文害怕被说是剽窃后辈的想法,另一方面可能别人的支持使他增加了信心,于是两人在1858年的伦敦林奈学会中,以两人共同署名的方式,发表有关物种形成的看法。接著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n\n主要内容\n达尔文在书中提出两个理论。第一,他认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较早期、较原始的形式演变而来;其次,他认为生物演化是通过天择而来。\n其理论重点如下:\n\n物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环境变动而改变。\n生物的演化是长时间连续性的缓慢改变,不是突然性的剧变。\n同一类生物有著共同的祖先,例如哺乳类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变而来,由此可引申出人类与猿类有著共同祖先。\n生物族群会随著繁殖而扩大,并超过其生存空间与食物供应的极限,引起个体间的竞争;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会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并繁衍后代。\n\n批评\n达尔文的演化论当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被基督教会视为异端邪说,西方社会也对达尔文冷嘲热讽。根据天主教当时的教条:人类是上帝依据自己形象所创造的,因此人是万物之灵、代表天主有权统治万物。达尔文的理论不仅使得上帝创造万物的说法被推翻,人类也被形容为千百年来残酷的生存竞争所形成的产物,还指出人与其他哺乳动物有著共同祖先,这根本就是亵渎上帝及基督教教义,这在当时保守的社会是相当大的震撼。\n然而达尔文的理论在当时也并非完美无缺,当时尚未了解任何遗传机制,无法解释个体间的偶然差异是如何产生;直到后来与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相结合,形成现在广为大众所接受的现代综合理论。\n1950年代后人类基因被发现,解开了演化论里面物种内出现差异之谜和这些特征如何通过繁殖遗传后代。研究不同动物DNA,对比更加确认了共同祖先说。\n\n中文译本\n《物种起源》的在中文译本由马君武于1901年开始翻译,1919年翻译完毕。1920年马君武的译本《达尔文物种原始》由上海中华书局出版。\n其他的中文译本\n\n黎静波编译本,华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湾版,2003年)\n舒德干等人翻译本,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n谢蕴贞翻译本,新世界出版社(2007年)\n周建人、叶笃庄、方宗熙合译本,商务印书馆(大陆版,1995年修订再版);台湾商务印书馆(台湾版,1999年,据1995年修订本)\n王敬超译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n钱逊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n香妃子超译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n苗德岁译本,译林出版社(2013年)\n\n参考文献\n引用\n\n徐光台:〈科学史与科学通识教育:以达尔文《物种源始》为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147", "title": "土瓜湾", "text": "土瓜湾(英语:To Kwa Wan),古称土家湾,是位于香港九龙半岛东南部的一个海湾。土瓜湾行政上属于九龙城区的五个分区之一(即红磡、土瓜湾、九龙城及九龙塘、何文田和启德)。 土瓜湾之大致位置为红磡以北,何文田以东,九龙城以南,启德以西。\n\n地理位置\n狭义之土瓜湾,具体位置为东面临九龙湾及土瓜湾避风塘与旧启德机场对望,南面以庇利街与鹤园为界,西南面则以马头围道及新柳街(亦有说江西街)与老龙坑为界,西面以靠背垄道与靠背垄为界,西北面以天光道及马头围道与靠背垄及马头围为界,北面以马头角道与马头涌为界,以新山道及新码头街与马头角为界。\n\n地名争议\n随著土瓜湾的发展及港铁土瓜湾站落成,土瓜湾之名气盖过周边的少用地名,因此政府及媒体经常将附近之马头围、马头涌、马头角、靠背垄甚至老龙坑归入广义之土瓜湾。\n例如,媒体会将位于马头涌之傲云峰归入土瓜湾, \n亦会将位于马头角之翔龙湾归入土瓜湾, 也会将位于靠背垄之农圃道18号归入土瓜湾, 甚至将位于老龙坑之冠山苑归入土瓜湾。\n又例如,2006年市建局发言人表示,1998年宣布的25个重建项目并不包括土瓜湾北部马头角十三街。\n而实际上十三街位处马头角,因土瓜湾/马头角本有新山作天然分界线,但后来新山被削平而变得不明显,造成地名扩散/缩细的争议,尤其曾以沙中线宋皇台站/土瓜湾站命名争议最盛,因为两站的位置皆属于土瓜湾范围。\n\n历史\n根据沙中线土瓜湾站的考古发掘,证实唐宋年间土瓜湾地区已经有村落和墟镇。\n土瓜湾村早于1819年《新安县志》已经有记载,是为数不多的九龙半岛古村落之一。 1860年签订之《北京条约》中,土瓜湾被称为\"土家湾\"。\n1873年,土瓜湾与红磡、鹤园创立红磡三约,在今日差馆里附近合资兴建观音庙,并于1902年成立“红磡三约公所”。 \n至1920年代,土瓜湾村落随市区的扩展而消失,同一时期拆卸的还有附近九龙寨的马头围、马头角和二王殿村等。\n二次大战之后的1960-70年代,九龙城区的土瓜湾更被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区。土瓜湾设有英泥厂、制衣厂、船厂,以至电池厂、塑胶花厂等。其中香港元兴电机织染厂就是其中一例,另外是制造灯塔牌手电筒的香港捷和制造厂(1947)有限公司、专业漂染各种布匹的祯昌染布厂、制造火水灯的立泰制造厂有限公司和制造机器的新联机器厂等等。不过随着工厂北移中国大陆,昔日的工厂已经陆续清拆重建。\n自1998年启德机场关闭后,有不少新私人屋苑在土瓜湾落成,也有不少工业租户陆续迁往九龙东之新蒲岗、九龙湾、观塘和油塘等。不过近年不停重建下,不少老街坊被迫搬走,老店亦难敌昂贵租金而结业。近年区内亦多了不少港澳个人游旅客,出现多间金铺及药房。\n\n地名由来\n土瓜湾名称的由来,有三种不同说法。\n其一,是土瓜湾旧日的海湾之中,“海心岛”的形状像土瓜(即番薯)而得名。\n其二,是土瓜湾村之村民曾大量种植土瓜, 并供奉给1277年逃至九龙城一带官富场的宋端宗赵昰享用而得名。 \n��三,是因为土瓜湾村本身是为数不多的九龙半岛原住民古村落之一,为了有别于后来才迁入香港的客家人建立的客家围村“客家村”,所以称为“土家村”,所在海湾便称为“土家湾”。\n\n“土瓜湾”与“土家湾”\n张洪年(2017)提出,《新安县全图》把“土瓜湾”的汉字记作“土家湾”,英文记作“To Ka Wan”,反映该地人口把“瓜”读作没有圆唇的“ka”。珠三角各种方言中,“瓜”失去圆唇的,除了客家话,就是属于四邑片的开平、恩平。该文因为距离和人口分布理由,排除了四邑,提出“土瓜湾”中“瓜”的拼法较有可能是反映客家话的读法。\n刘择明和邓思颖(2020)认为,比较四个可能来源,围头话的“湾”字的字音和香港粤语相差极远,水上话和客家话虽然都可以把“土瓜湾”的“湾”读作低调,但都没有稳定的低变调现象。“土瓜湾”的“瓜”被记成没有圆唇的“家”“Ka”,只符合恩平话、开平话等四邑话和客家话。从语音比较来看,四邑话好像可以说明最多的读音现象。\n\n“湾”字读音\n“湾”字在香港粤语读阴平 [wan55],但在“土瓜湾”,“长沙湾”,“铜锣湾”三个地名中会读成阳平(低降调)[wan21]。经考察旧地图转写、变调规则、例外读音等证据后,刘择明和邓思颖(2020)指出,这些地名的“湾”字,来源可能是四邑话(开平、恩平)地名的低变调。四邑话来源可以说明《新安县地图》中“土瓜湾”的“瓜”记成“家”,“长沙湾”的“长”英译没有记成客家话的“Chong”,“湾”字读低变调而保留 [a] 元音等情况。本文的分析,也应该适用于“上环”、“中环”、“西环”等地名的“环”字。\n“都市日报”专栏亦认为,因为大量迁入的客家人使用客家话,所以将土瓜湾中阴平的“湾”读作阳平的“环”。\n\n社区环境\n土瓜湾主要以住宅区及轻工业区为主,另外附近沿漆咸道北至马头围道一带亦聚集了不少家具商铺和室内设计公司。商铺主要集中在土瓜湾道,工厂大厦和住宅式工场则于九龙城道与马头围道,后因工业转营,工厂慢慢搬迁,部份工厂大厦演变成现在内地旅行团购物的地方。\n因为是旧区关系,土瓜湾区内不少楼宇设有老人院。而鸿福街一带原本设多间档贩,人流众多。不过到1984年土瓜湾街市落成后,政府其后将横街规划成死胡同,人流开始大减。地铺陆续在1980年代中起变成车房。\n有民间组织于2014年起进驻土瓜湾,透过举办导赏团及社区讲座唤起大众关注保育。\n\n私人屋苑\n港图湾\n伟恒昌新邨\n环海·东岸\n碧丽花园\n荣辉大厦\nVIVA\n津汇\n旭日豪庭\n骏豪居\n安和园\n定安大厦\n翔龙湾\n傲云峰\n海悦豪庭\n半山壹号\n农圃道18号\n\n资助房屋\n冠山苑(兴建中)\n乐民新村\n欣荣花园\n\n公共设施\n土瓜湾公共图书馆\n土瓜湾体育馆\n土瓜湾市政大厦暨政府合署\n土瓜湾避风塘\n土瓜湾基本污水处理厂\n土瓜湾验车中心(已搬迁)\n\n医疗服务\n香港政府卫生署顺德联谊会梁球琚诊所\n\n康乐文娱设施\n海心公园\n景云街游乐场\n土瓜湾游乐场\n土瓜湾室内体育馆\n土瓜湾市政大厦室内体育馆\n\n宗教建筑\n基督教信心堂\n海心庙\n土瓜湾天后古庙\n圣公会牧爱堂\n天主教圣母院堂区\n\n教育\n中学\n中华基督教会基道中学\n保良局颜宝铃书院\n协恩中学\n\n小学\n保良局林文灿英文小学\n献主会小学\n献主会圣马善乐小学\n九龙灵光小学\n基督教香港信义会红磡信义学校\n圣公会牧爱小学\n圣公会圣匠小学\n农圃道官立小学\n\n特殊学校\n保良局陈丽玲(百周年)学校 (浙江街15号)\n慈恩学校 (浙江街13号)\n\n交通\n主要交通干道\n马头围道\n土瓜湾道\n九龙城道\n启德隧道\n东九龙走廊\n靠背垄道\n\n其他街道\n新柳街\n庇利街\n山西街\n石塘街\n崇安街\n环安街\n江西街\n安徽街\n四川街\n江苏街\n美善同道\n美善同里\n浙江街\n落山道\n上乡道\n下乡道\n荣光街\n玉成街\n启明街\n银汉街\n隆德街\n长宁街\n鸿福街\n鸿光街\n永耀街\n贵州街\n伟景街\n朗月街\n旭日街\n顺风街\n景云街\n炮仗街\n美景街\n美光街\n北帝街\n马坑涌道\n新码头街\n马头角道\n新山道\n谭公道\n\n公共交通\n流行文化\n近年不少荷里活电影在土瓜湾取景,其中《世纪战疫》、《变形金刚4》、《斯诺登风暴》等在益丰大厦取景。而启明街、美景街及十三街附近的工厂大厦曾为香港电视剧集取景地,如《大时代》拍摄美景街的甘露甜品店和郑保瑞的《狗咬狗》。\n\n未来发展/旧区重建\n2006年,市建局发言人表示,市区重建局前身土地发展公司曾于1998年宣布的25个重建项���,列为5年内优先执行,不过该25个项目并不包括马头角十三街。\n2009年,随着启德发展工程动工,多个政党要求重新启动重建计划,但市建局表示已进行了多项复修计划,至于会否重建暂时言之尚早。俗称“十三街”的80多幢旧楼近八成并无业主立案法团。据知收购十三街共2000多个单位成本逾100亿元,但该处地积比率仅6倍,重建新楼面积与现时相若,利润不高。\n2016年3月,市建局宣布为土瓜湾庇利街/荣光街(即俗称“环字八街”部分范围)展开大型重建项目,初步估计涉及约二千伙,数目为历来最多。估计收购及重建过程长达10年,最快预料2025至26年完工,提供约1150个中小型单位。项目亦采用“小区重建”原则,不建大型商场,反利用地面空间作有街铺的“行人街”,营造社区特色。 屋宇署2023年2月批出11项住宅及商住发展的建筑图则,其中市建局土瓜湾庇利街/荣光街发展项目,获批重建为3幢楼高24层,另有3层平台及3层地库的商住项目,涉及可建总楼面约71.7万方呎。\n2016年6月,市建局宣布在土瓜湾推出3个以小区重建发展概念的项目,涉及鸿福街、银汉街、启明街及荣光街合共97个街号。地盘总面积约8840平方米,楼龄逾50年,估计发展成本需100亿港元。预计2025/26年完成后,会提供1360个中小型单位,设12,200多平方米商业/零售楼面面积,市建局声称日后不会引入大型商场,将以小店为主,同时优化区内交通。当中最为街坊不舍的是有20年历史被称为“街坊食堂” 的潮汕美食。\n2022年10月,市区重建局(市建局)宣布启动土瓜湾区两个重建项目:明伦街/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8),及土瓜湾道/马头角道发展计划(KC-019)。KC-018计划亦称土瓜湾“五街”。两个计划将重新规划土地用途,将重建后的建筑物从海滨后移,腾出的地面空间,可提供约20米阔的海滨长廊,并与毗邻启德发展区内的海滨饮食廊、启德体育园及海滨长廊等海滨发展连接,优化海滨环境。 重建后,明伦街╱马头角道项目可提供1280个单位,土瓜湾道╱马头角道重建则可提供950个中小型单位,估计在2033年完成。由于这是局方首个沿海滨发展的重建项目,料落成后大部分单位可享“无敌海景”。\n\n2023年6月,恒基地产以强拍统一土瓜湾落山道72至76B号及土瓜湾道72至76B号项目业权。恒地过去花上7年时间、斥逾41亿元购入土瓜湾4个地盘一并发展重建,范围包括土瓜湾道68A至76B号、落山道58至76号、下乡道14至20号、丽华街1至7号,以及美华街1至9号及2至8号,总地盘面积约4.25万平方呎,可建总楼面约38.2万平方呎。 位于落山道72号之广同安药行,其后挂出横额宣布结束64年经营。\n\n重大事件\n大陆旅行团迫爆社区\n2023年3月,中港两地全面通关接近两个月,中国大陆超低价旅行团近日迫爆社区。记者在土瓜湾崇安街一间专门接待中国大陆廉价团旅客的酒楼外采访,半小时之内有数以十计的旅游巴接送旅客前来吃中午饭。而网上流传多个地方有大陆旅客在公厕外吃杯面等,各种乱象引起社会高度关注。有区议员形容受超低价团困扰多年的“土瓜湾区沦陷”,另有民主派区议员批评,超低价旅行团故意带旅客到土瓜湾区用餐,令旅客不能够到其他购物区消费,必须到旅行社指定地点购物以赚取回佣。九龙城区议会召开会议讨论中国大陆超低价旅行团迫爆土瓜湾的问题。自由党的九龙城区议会主席何显明表示,警方、食环署以及民政处都会投放额外资源管理平价团,他建议向所有进入九龙城区的旅行团征收“地区管理费”,认为不应该动用香港纳税人的钱管理超低价旅行团的运作。 亦有大陆旅行团以“升级港式美食”作卖点,开餐地方是翔龙湾商场之大家乐。\n到2023年7月,旅监局承认早在5月向该区商店发出附加承诺书,如旅行团安排到旅客区内商店后,规定同日不得在土瓜湾区内食肆用膳。有经营团餐的酒楼形容有关的规定不合理,收入大跌下只能无奈结业。\n\n区议会议席分布\n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以庇利街、新柳街、何文田配水库以东、天光道、马坑涌道、新码头街以南为范围。\n\n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n\n注脚\n相关\n启德机场\n\n参见\n\n九龙城区\n马头角"} +{"doc_id": "6152", "title": "美西战争", "text": "美西战争(英语:Spanish-American War;西班牙语:Guerra hispano-estadounidense),发生于1898年4-8月,是一场美国与各独立势力共同对抗西班牙帝国的战争,战争于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古��哈瓦那港沉没后爆发。这场战争使美国成为加勒比海地区的主要势力,并获得西班牙在太平洋的领地。\n\n简介\n1895年,古巴与菲律宾的独立派发动革命,开始反抗西班牙统治,但官方进行残酷的军事镇压,又株连不少民众,波及美国侨民。消息传来,美国人相当愤慨,又加上美国政府觊觎加勒比海已久,情势紧张。\n美国政府派军舰缅因号至古巴保护侨民,却在1898年2月15日于哈瓦那近海爆炸沉没。爆炸的威力巨大,几乎炸掉前侧三分之一的船体,其余的残骸迅速沉入海面。此事件造成266人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士兵,爆炸时全舰军官几乎都在岸上,只有两名军官在舰上。对此次爆炸事件的起因及经过至今没有明确的调查结果。\n1898年3月27日,美国通过驻西班牙公使,提出要求西班牙在古巴停火和取消集中营等条件。西班牙为了避免对美作战,于4月9日宣布休战。但美国国会发布决议:“承认古巴独立,要求西班牙军队撤出古巴。同时授予总统使用武力的权力,并宣告美国无意兼并古巴。”4月22日,美国海军封锁古巴港口。诺希维尔号军舰捕获到一艘西班牙商船。4月24日,西班牙向美国宣战,美国于次日宣战。\n战争在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同时进行。开战后,美海军部副部长西奥多·罗斯福辞去职位,组建志愿军第一志愿骑兵团前往参战。\n在古巴,美军打着“帮助古巴独立”的旗号计划从圣地亚哥港登陆。但西班牙军在此地部署了严密的防线,使美军无法登陆,只好封锁港口。6月10日,美军陆战队从关塔那摩湾强行登陆,但遭到西班牙军队的顽强阻击。6月底,防线被突破,美军成功登陆。西奥多·罗斯福率美国第一志愿骑兵团(即;“莽骑兵”)节节获胜,击败了西班牙在古巴的陆军一部。7月1日,美军攻占圣地亚哥东北部和东部的据点埃尔卡纳和圣胡安,对圣地亚哥港形成包围之势,从而让战争的陆上形势对美国有利。7月3日,西班牙海军上将帕斯夸尔·塞韦拉指挥的加勒比海舰队试图冲破美军的封锁,但在古巴圣地亚哥海战中被美军彻底摧毁。7月17日,圣地亚哥市向谢夫特将军投降。\n在菲律宾,美国海军准将乔治·杜威的舰队在马尼拉湾海战中胜利,马尼拉港被封锁,西班牙失去在太平洋的制海权。8月13日,美军在菲律宾革命党人的配合下占领菲律宾马尼拉。同时,从香港出发的美国舰队歼灭了驻守在菲律宾马尼拉港的西班牙舰队。\n\n结果\n出于在古巴和菲律宾的失利,和其于两地舰队的毁灭,西班牙求和并开始展开谈判。在英国领事爱德华·罗森·沃克因病去世后,美国海军上将乔治·杜威请求比利时领事爱德华·安德烈代表美国与西班牙谈判。\n在美国与西班牙于1898年8月12日签订停火协议后,双方停止交战。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僵局谈判,正式的和约于1898年12月10日在法国巴黎签订, 并于1899年2月6日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核准。\n美国在条约中获得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和波多黎各,古巴则成为了美国保护国。 该条约于1899年4月11日开始对古巴具有强制力,而古巴当时仅能作为观察员参加和平会议。古巴自1898年6月17日开始被美国控制,并置于美国军事政府的管辖下。古巴在军事政府宣布停止管辖后于1902年5月20日独立。但美国对新政权提出诸多限制,包括禁止与其他国家结盟和保留合法介入的权力。美国签订事实永久管辖对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的租约。\n\n引注\n注脚\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153", "title": "字典", "text": "字典,常在中文借偷为“哑老师”。是为如单字提供音韵、意思解释、例句、用法等等的工具书。使用字母文字作为文字的人群没有字典这个概念。字典收字为主,亦会收词。词典或辞典收词为主,也会收字。\n\n历史\n西方\n中国\n东方最早的字典可算是在公元30年-124年,汉朝许慎编写《说文解字》,创立了六书理论,制定了中文字部首的基础,是字书中的佼佼者。(说文解字应为字书,非字典)\n1190年,即西夏干佑庚戍二十一年,党项人骨勒茂才完成了西夏的第一部西夏文中文双语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成为考古学家翻译西夏文的依据。\n在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第一部正名为字典的《康熙字典》正式面世。当中除了列举字的出处外,还罗列《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等等的反切,并对同音切语加以归并。\n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为了翻译工作,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英语学习字典《华英字典》。马礼逊在伦敦时候,曾经得到一名中国人的教��下学习一年汉语,抵达广东后,曾翻译《三字经》及《大学》,并且编写过汉语语法书籍,所以对中国文化及语言有一定了解。因此在《华英字典》可以找到很多出自《红楼梦》和《论语》的例句。《华英字典》是世界上第一本英汉-汉英对照的字典,篇幅大内容丰,有丰富的例句及解释,并收录大量成语、俗语。1844年卫三畏的《英华韵府历阶》及1847年麦都思的《英汉字典》都把它当作参照基础。\n1866年,德国传教士罗存德在香港出版一部两卷本的《英华字典》,可算是香港最早的双语字典。罗存德在1848年到香港传福音,于1853年成为香港的中国福音传道会的主要负责人。他曾编写过《英话文法小引》及《英华行箧便览》。\n1953年,《新华字典》出版。\n\n越南\n1624年左右,法国的传教士Loutek(Alexandre de Rhodes)来到越南。开始使用罗马字母来拼写越南语,在1651年出版第一本《越南-葡萄牙-拉丁语字典》(Dictionarium Annama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罗马字自从17世纪传入越南了,一直长期为少数的天主教徒所使用。这套罗马字系统后来经过多番修改,直到1986年胡大纬宣布了越南.独立的成为唯一的国定书写系统。\n\n编纂理念\n规范主义或描述主义从来是编纂字典的两个重要派别。\n中国正式使用“字典”一词始于《康熙字典》。根据《说文解字》,典是五帝的书本,神圣尊贵的大册。\n在香港,汉字的粤语读音应该从反切还是从俗的争议即是一例。⽀持“以古代辞书切音为准”的,一般称为“从切”派;⽀持“以现代通行读音为准”的,一般称为“从众”派。相关争议引发了粤语正音运动,并导致市场上大量字词典改从何文汇等人提倡的“正音”,不过也有不少专家不承认其“正音”,并批评所谓“正音运动”其实是“灭音运动”。\n\n字的排序\n当字典所用的是拼音文字,字词多数以拼音字母来排序。规律是以最常用音读为首、训读为次。\n中文字是表意文字,传统上字书排列方式是根据部首(如《康熙字典》),韵书则以韵部分类(如《广韵》)。部首在许慎创立时,共有540个,后来不断归纳淘汰,《辞源》中的部首只剩下240余个,到了《汉语大辞典》只有200余个。在1925年之后,部分中文字典开始使用由王云五发明的四角号码检字法。\n现在大部分简体字的汉语字典的字词是根据普通话音标来排列的,而繁体中文字典则有部首、汉语拼音、注音符号等不同的排序方式。\n\n标音系统\n各地民族都为自己的语言发展一套音标系统。中文受梵文启发,创造出的最早的音标系统是反切,即第一个字的声加上第二个字的韵,再转调而成,如“龙,卢容切”。也有标注直音字的,如“龙,并音笼”。\n《现代汉语词典》使用普通话的罗马字母及4声调符号(汉语拼音)作为标音系统,台湾出版的辞典则以注音符号标音。\n香港的中文字辞典除标普通话外,亦附注粤语注音,有些还会注粤语直音字。目前有很多粤语拼音的系统各自独立发展,当中包括:\n\n类别\n双语字典\n双语字典有单向及双向之分。主要是把外语字词用母语来解释,或者把母语的字词用外语来解释。双向双语字典基本上是两本单向双语字典合并在一起,更同时使用外语及母语作解释。\n\n学生字典\n针对学生学习的要求,字典收词方面、意思解释及例句选材方面尽量以容易明白为原则,并且加入插图帮助解释。\n\n其他\n对于拼音文字,句子结构很重要,文法字典更是不可少。为了不同需要,更有谚语字典、分类词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同韵尾词典等等。对于中文,更有成语字典。\n百科全书式学者钱钟书爱读字典,在旅途中“怡然自得,手不释卷”,轮船上惟以《约翰生字典》自随;又例如《韦氏大词典》,他竟能读三遍。他有一部40年代末流行的《简明牛津字典》,在每一页的空白处都密麻写满批注。\n\n常见内容\n为了提供更多功能,辞典会加入其他内容。例如:地方名称、常见人名列表、度量衡、其他语言的字母表等等。\n\n形式\n字典常常以不同的型态出现。袖珍版本为了方便携带。袋装版本容易放在口袋里。精简版本只收录非常常用的字词。软皮版本价钱便宜一点。硬皮版本耐用一点。电子字典方便查询。网上字典方便连接其他系统。更有发声字典让学生容易掌握发音。\n\n主要汉语字典列表\n主要出版商\n商务印书馆\n中华书局\n\n著名字典编纂人物\n马礼逊\n罗存德\n利玛窦\n卫三畏\n麦都思\n杜登\n许慎\n方毅、杜亚泉、孙硫珍、张元济、傅运���\n王云五\n王力\n舒新城\n吕叔湘\n\n参见\n词典\n电子词典\n汉字排检法\n法兰西学术院\n法兰西学院词典\n\n参考资料\n延伸阅读\nHenning Bergenholtz/Sven Tarp (eds.): Manual of Specialised Lexicography. Benjamins 1995.\nSandro Nielsen: The Bilingual LSP Dictionary. Gunter Narr 1994.\n\n外部连结\n 维基词典中的词条“字典”"} +{"doc_id": "6159", "title": "岳飞", "text":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朝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及民族英雄\n,官至少保、枢密副使,受封武昌郡开国公。遭大臣秦桧等人诬陷而被宋高宗赐死。多年后,宋孝宗为其平反,追谥武穆。后被南宋其他皇帝追赠太师。 后世多称呼其为岳武穆、武穆王、岳忠武王。 \n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从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起到绍兴十一年(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与金军进行过数百次大小战斗。绍兴十年(1140年),金太祖四子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城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绍兴和议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绍兴十二年(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死于狱中。其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亦被害。宋孝宗即位后为岳飞平反,并以礼改葬岳飞于西湖畔栖霞岭。\n元修《宋史》记载:岳飞治军以身作则,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敌方女真人赞叹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是南宋初唯一成功组织大规模进攻的统帅,他反对宋高宗“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之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他重视民间抗金力量,继承李纲与宗泽之“连结河朔”之谋,主张河北抗金武装和宋官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之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著有词作《满江红·写怀》,其著作编成《岳忠武王文集》。形意拳以岳飞作为拳术始祖。\n\n生平\n童年生活\n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农户家庭。河北西路长年饱受黄河泛滥之苦,当年春天又发生饥荒。岳飞的父亲岳和祖上从山东聊城迁徙至此,世代务农为生,虽然自己家里也不余裕,但仍然愿意接济乡里邻居,不惜自减每日食量以救乡里饥民一命,因此乡人都很敬重岳家。农历二月十五日的早春夜晚,岳飞出生。据说当时一只大鸮鸟落在岳家屋顶飞鸣,岳家视为灾年里的吉兆,因此将孩子取名为飞,字鹏举。\n岳飞自幼好学,为读书每夜拾柴当作灯火,为练字每日在泥地里刻画写字。家里没书,辗转借阅、抄录,熟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岳飞的外祖父岳大翁也有心培养岳飞习武,为岳飞请来师傅周同教习其射箭。岳飞天生体格强健,臂力能够拉满300斤大弓,又有老师的引导,很快就学会了老师所有的箭术。\n\n初入军旅\n重和元年(1118年),岳飞十六岁时,在家人安排下娶妻刘氏。次年长子岳云出生。岳家人口众多,因此岳飞一家不得不离开自谋生路。岳飞给地主人家做过工,也在官府当过“游徼”缉捕逃犯,始终郁郁不得志。岳飞十九岁那年师从周同学习弓箭,周同十分赏识岳飞,倾其所有教授岳飞。然而周同不幸早逝,岳飞为此悲痛不已,每月初一、十五都要祭奠周同,在墓前拉弓连射三箭,更洒酒在地上,以示不忘老师传授之恩。直到二十岁,宋金达成海上之盟,打算兴兵攻打辽国,岳飞终于得偿所愿上了战场。然而朝廷只敢陈兵边境,始终不敢真正进攻,眼睁睁看着女真人攻城略地,甚至当辽朝放风报复宋朝时宋徽宗一度打算退兵。时至宣和三年三月,女真势如破竹攻占辽朝五京之四,才派遣自己的亲信宦官童贯出兵。由于宋徽宗下令如果辽人没有降服就必须保全部队回来,因此童贯下令不许宋军杀人。等到辽军进攻宋军,宋军上下都无所适从、纷纷溃逃。宋军大败而归后,宋徽宗降责于种师道,又听闻辽朝耶律淳亡故,再度下令童贯进攻,结果宋军因为互不救援再度大败。岳飞此时在军中,跟随真定府路宣抚使刘耠出征,刘耠任命其为小队长。然而刘耠并没有机会到前线作战,因为战争已经结束了。\n岳飞在战后留在真定府,当时有一伙匪徒袭扰相州,岳飞主动请求率领百骑平定乡里,刘耠出于谨慎拨给他两百骑。岳飞仅仅凭借这二百骑战胜了号称数千人的匪徒,凭借军功封了承信郎的小官。不久家中噩耗传来,岳飞依照礼制为父守丧三年。期间朝廷下令解散各地军队,岳飞再度失业成为佃户,受雇于韩琦家族,并为其看家护院。在守丧期间,宋金开始讨论交割燕云十六州,宋朝使用岁币成功赎买州城;而岳飞则担忧金人尚占据关口,将来必招祸事。\n\n早年抗金\n宣和六年(1124年)岳飞守丧期满,再度从军,投身河东路平定军。宣和七年十月,金兵从平州和云中两路出兵,大举入侵宋朝,一举包围了北宋首都汴梁。宋朝朝野陷入恐慌,同意派康王赵构(不久改换为肃王赵枢)和宰相张邦昌出质金朝,并允诺割让河间、中山、太原三镇,但金人还是迟迟不撤退。此种卖国行径也引发众怒,主战军民开始包围皇宫,逼迫宋钦宗罢免宰相李邦彦、起复主战的李纲和种师道。宋钦宗在压力之下接受百姓条件同意抵抗,而金兵久攻汴梁不下且在太原受挫,不等三镇交割就于靖康元年二月退兵。在汴梁解围后,宋钦宗诏令种师中和姚古驰援太原,岳飞也参与其中,统领驻泊平定军一部,并率领所部成功侦查金人在太原城外布局,宋军得以顺利攻克金军占领榆次、寿阳,岳飞功升进义副尉。不久宋军因为缺乏统一指挥调度功亏一篑,姚古溃败,另一主帅种师中阵亡。岳飞在混乱中丢失自己的“告身”(军人身份证明),因此返回自己家乡相州,投奔赵构组织的河北兵马大元帅府勤王义军,归属刘浩账下。\n赵构所部对于进军汴梁的路径产生分歧,一部分人希望自浚州渡河尽快赶到汴梁,另一派人认为需要暂避金人锋芒,绕道东平进军。赵构最终采纳后一建议,率部绕道东平进军。当其抵达大名时,收到宋钦宗密旨称宋金议和在即,希望赵构暂缓进军。宗泽则认定议和是金人骗局,要求尽快进军。赵构一面命令宗泽率领刘浩一部南下驰援汴梁,自己则继续驻军东平以避锋芒。岳飞也跟随宗泽所部一路披荆斩棘,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宗泽部至滑州与金军隔黄河对垒。岳飞某日率部在黄河冰面上练习骑射,金军骑兵不巧大举进攻,岳飞所部虽仅百余骑,但在岳飞率领下冲击敌军,以少胜多大败敌军,战后功补秉义郎。靖康二年正月,宗泽所部开至开德府取得开德大捷,而此时赵构群臣已经开始谋划大位,期望汴梁早日沦陷。\n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岳飞投奔借通直郎、直龙图阁、河北西路招抚使张所军中,受到赏识,借补修武郎、阁门宣赞舍人,充中军统领;不久,又借补武经郎,充中军统制。九月,张所命都统制王彦率岳飞等七千人北渡黄河抗金。张所不久被撤职流放,河北西路招抚司随之被撤销。在进军途中,岳飞与王彦意见不合,后遂脱离王彦单独行动,但寡不敌众,重归王彦被拒,于是南下投奔延康殿学士、京城留守、兼开封尹宗泽。岳飞以不服主将号令当斩,被宗泽赦免,仅免官待罪。\n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宗泽病逝,杜充接任东京留守。八月,岳飞再次在汜水关击败金军,升转武功郎。杜充命令岳飞去消灭张用、曹成、王善等被原宗泽招安但在其死后不受约束的部队,岳飞以所部八百人死战,升转武经大夫。接着,岳飞奉命解救被盗匪杜叔五、孙海围困的东明县,升转武略大夫,借补英州刺史。岳飞再救援被王善围困的淮宁府,升转武德大夫,实授英州刺史。\n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杜充撤往建康府,岳飞苦谏不从,开封失守。不久完颜宗弼率金军南下建康,杜充所部战败,率亲兵三千投降。岳飞退屯建康东北的紫金山,后四战收复常州。宋高宗从海上逃走,金军从海道追出三百多里,仍然没能抓住他,随即在大肆掳掠后北还。\n建炎四年(1130年)三月,宋高宗从海上返回越州,任命张俊为浙西路江东路制置使,“诸将并受节度”,命其收复建康。四月,岳飞在清水亭首战告捷;五月,进屯牛头山,率三百骑兵、两千步兵在建康城西北十五里击败完颜宗弼,收复建康。六月,岳飞随张俊讨伐沦为盗匪的原统制戚方,以三千人在广德军东南约七十里的苦岭击败戚方,戚方投降张俊。\n岳飞回到张渚镇,因为即将离开,在房东张大年的屏风上题词:\n\n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自相台,总发从军,小大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曲巢穴,亦且快国雠之万一。今又提一垒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n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喋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张俊回朝后“盛称岳飞可用”,于是岳飞升转任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州镇抚使兼知泰州。\n完颜宗弼北上后,与完颜昌会师攻打楚州。宋高宗命张俊援救楚州。张俊命并非嫡系的岳飞出战,又命刘光世为岳飞后援。岳飞于九月赶到承州,但未能解楚州之围,楚州失陷。岳飞无险可恃,撤军而还。同年六月,御前五军改为神武军,韩世忠所部为神武左军,张俊所部为神武右军都统制,两人均为都统制;辛永宗所部六千人为神武中军,王燮所部一万五千人为神武前军,陈思恭所部万人为神武后军,三人均为统制。御营司五军改为神武副军,辛企宗所部为神武副军,辛企宗为都统制;李横所部为神武左副军,颜孝恭所部为神武右副军,两人均为统制。后神武右副军统制颜孝恭改任江南东路安抚大使司统制,空缺由岳飞填补。。十月,岳飞升转亲卫大夫、建州观察使。十二月,神武副军都统制辛企宗因镇压福建范汝为之乱不力而被削职,岳飞的“神武右副军”改名为“神武副军”,并升迁为都统制。\n绍兴二年(1132年)正月末,岳飞被任命为知州、兼荆湖东路安抚使、都总管,统率军马前往潭州。二月,主战派头号人物李纲被起用为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岳飞等将领划入李纲部下,讨伐湖东路的乱匪曹成。当时岳家军的兵力为一万二千余人,岳飞以二千人驻守吉州(今江西吉安市),以其余的一万多人进攻曹成的部队。战斗中岳家军占尽优势,但曹成部下悍将杨再兴骁勇异常,先是攻入岳家军第五正将韩顺夫的营地,将韩砍折一臂而死,后又杀死了岳飞的胞弟岳翻。但杨再兴最终被岳家军俘虏,被岳飞收服而成为日后岳家军的著名悍将之一。李纲称赞岳飞“年齿方壮,治军严肃,能立奇功,近来之所少得”,断言他“异时决为中兴名将”。闰六月,岳飞升三官为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仍属从五品。讨伐曹成后,岳家军兵力增一倍,达二万三千到四千人左右,与韩世忠、刘光世、张俊等军相差不多。\n绍兴三年(1133年)九月,岳飞第二次朝见宋高宗。宋高宗亲笔书写“精忠岳飞”四字,绣成一面战旗,命岳飞在用兵行师时作为大纛。又任命岳飞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将驻守蕲州的统制李山和屯扎江州的统制傅选两支部队并入岳家军,将淮南西路舒州和蕲州的防务并入岳飞的防区。岳家军的军号也由“神武副军”升格为“神武后军”,但岳飞的官衔却由都统制改回统制,这是因为他的资历尚浅,还不能和“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相比。\n\n镇守襄汉\n绍兴四年(1134年)五月至七月,岳飞第一次北伐。岳飞率岳家军三万五千人左右打败刘齐刘豫的部将李成等人,成功地收复了前一年南宋失去的襄阳府镇抚使李横的辖地,以及唐州和信阳军。克复襄汉后,岳飞面临新复中原地区的后勤防务问题,这问题直到灭金后端平入洛时都一直困扰宋军。这些地方因为“久罹兵火”,原来的居民“或被驱虏,或遭杀戮,甚为荒残”,以至于“百里绝人,荆榛塞路,虎狼交迹”,“野无耕农,市无贩商,城郭隳废,邑屋荡尽,而粮饷难于运漕”。凡是克复失地的宋军,都有一个两难的防务问题:“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多留将兵,唯俟朝廷千里馈粮,徒成自困,终莫能守”。\n因为后勤问题,岳飞只能将主力撤回,留少量兵力戍守。张旦被任命为唐州邓州郢州襄阳府安抚使、兼襄阳知府,牛皋为安抚副使,李道任唐州邓州郢州襄阳府四州都统制,配置军士2000人,守卫襄阳府;周识和李旦率150名军士守郢州;孙翚和蒋廷俊率200名军士守随州;舒继明和訾谐守信阳军;戍守襄阳府的2000人中分拨出来一部分,由高青和单藻带领守唐州,由张应、党尚友和邵俅带领守邓州,以整治防务,恢复生产。刘齐李成军虽然不时骚扰,却始终不能夺回襄汉六郡的控制权。襄汉六郡原来分属京西南路和京西北路,此次收复之后,宋廷为统一管理,单设襄阳府路。除在襄阳府设安抚使司外,不按制度设置“差监司”,即转运使司等文人监军系统,“止委制置使岳飞措置”。这是战时放宽宋朝历来固有的文人控制武将政策,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帮助。\n此时岳飞作为武将不敢居功,上奏说自己“人微望轻,难任斯职”,要辞去制置使并请求宋廷另“委任重臣,经画荆、襄”。宰相赵鼎认为:“湖北鄂、岳,最为沿江上流控扼要害之所,乞令(岳)飞鄂、岳州屯驻。不惟淮西藉其声援,可保无虞,而湖南、二广、江、浙亦获安妥。”宋高宗同意赵鼎的主张,确定岳飞改驻荆湖北路的首府鄂县(今湖北鄂州),自此岳家军的大本营就定在了鄂州。\n\n救援淮西\n绍兴四年(1134年)九月,伪齐刘豫发动秋季攻势伐宋,扬言要“直捣僭垒,务使六合混一”。金军由左副元帅完颜宗辅、刚升任的右副元帅完颜昌和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兀术)的统率下,配合由刘豫之子刘麟指挥之伪齐军,在九月下旬分路渡过淮河攻南宋。刘光世不战退兵江南,将整个淮南西路相让。张俊主张划长江而守,“当聚天下兵守平江,俟贼退,徐为之计”,以“坠马伤臂”为借口,拒不出兵渡长江攻击金军和伪齐军。宋丞相赵鼎派人监督张俊发兵,并奏请严惩张俊,但不了了之。结果,几路宋军全部防守于江南,张俊军守常州,韩世忠军守镇江府,刘光世军守建康府。长江北面的庐州(治合肥)知州、兼淮南西路安抚使仇悆拒绝执行其上级刘光世的撤退命令,刘光世派统制张琦来问罪,仇悆说:“若辈无守土责,吾当以死殉国!寇未至而逃,人何赖焉!”张琦只好作罢。仇悆以召募来的庐州和寿州(治下蔡,今安徽凤台县)守军几百人和二千乡兵几次打退伪齐攻势。十二月,刘麟又增兵攻打,完颜宗弼亲自为后继,所幸岳家军由鄂州赶到,统制徐庆和牛皋先胜一仗,岳飞后亲自赶到击败伪齐军,解了庐州之围。此时,金太宗病危将死,完颜宗辅、完颜昌和完颜宗弼撤兵。伪齐攻势瓦解。\n\n剿灭杨幺及扩编\n绍兴五年(1135年),岳飞剿灭杨幺后,杨幺军壮丁六万人大都编入岳家军,岳家军规模从三万多人增加到十万人左右,岳家军以后直到岳飞被宋高宗所害,也大体维持十万左右之数量。麾下主要将领包括中军统制王贵、前军统制张宪、徐庆、牛皋和董先。\n\n岳飞北伐\n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岳飞因在商虢的战功,被加太尉。\n\n遇害及平反\n岳飞在收到12道金牌班师回朝之时自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岳飞回到京城。之后,向高宗请辞。高宗当时没有答应他的辞呈。次年(绍兴11年)四月,拜枢密副使(从一品)。\n完颜兀术遗秦桧书曰:“汝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绍兴十一年七月右谏议大夫万俟卨上书指控岳飞“爵高禄厚,志满意得,平昔功名之念,日以颓情。……而乃稽违诏旨,不以时发……伏望免飞副枢职事,出之于外,以伸邦宪。”接著御史中丞何铸和殿中侍御使罗汝楫等亦相继弹劾。八月甲戌,罢岳飞之职务。此后岳飞闲居庐山。\n九月八日,岳家军鄂州前军副统制王俊向王贵告发岳飞在庐山曾致信鄂州张宪、岳云,要求张宪起兵造反,以迫朝廷恢复岳飞军职。十月,岳飞、岳云父子被逮捕,命御史中丞何铸、大理寺卿周三畏审讯,但岳飞下狱两个月都没有查出罪证,不仅齐安郡王赵士㒟以阖门百口保岳飞没有二心,连原本曾弹劾岳飞的何铸都反而说明岳飞为无辜受罪,秦桧遂将主审官由何铸换成万俟卨。然而罪证一直无法成立,于是秦桧手书字条给狱方,岳飞处死,得年三十九岁。\n后补上大理寺状,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刑部大理寺发布《刑部大理寺状》,认定岳飞“坐观胜负,逗留不进”、“指斥乘舆”(对皇帝不恭)、“致张宪意待谋反”等罪名,“飞狱成,(万俟卨为首之)寺官聚断,咸谓死有余罪”。大理寺按律:“临军征讨,稽期三日者,斩。”\n一般史家皆同意岳飞的死从头到尾都是件冤案。南宋史家李心传则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二)的《岳少保诬证断案》条说:“余尝得当时行遣省札,考其狱词所坐,皆一时锻炼文致之词,然犹不过如此,则飞之冤可见矣!”\n邓广铭《岳飞传》也认为“这一长篇判决书,全部都是由造谣诬蔑的言词和罗织、虚构的事件所构成的。在其出笼的当时,尽管人们敢怒而不敢言,而在秦桧既死,他的党羽们也相继失势之后,凡能看到这一文件的人,无不为之气愤得发指。”\n宋朝皇帝的“祖宗家法”就是猜忌武将,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曾警告他“犯吾法者,唯有剑耳。”只是当时议和还没成功,高宗仍需要岳飞来抵抗金人南侵;岳飞自从改任枢密副使,已无兵权,��为不赞成议和,也已辞职去庐山为母守墓。\n然绍兴十一年,高宗默许或指示秦桧杀岳飞,以示议和诚意及换取其母韦贤妃南归。绍兴十一年农历十二月廿九(1142年1月27日)除夕之夜,赐死岳飞,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命自鸩,并把岳飞枭首。\n目前史界以鸩死为通说,其余说法,尚有“拉胁而殂”(打断肋骨),或者赐自缢而死。或傍晚被狱卒持白布勒毙于杭州郊外凉亭名风波亭,其尸体后被狱卒隗顺冒死盗取,葬在临安外九曲丛祠旁供隗顺家人悼念,岳飞之子岳云、副将张宪亦被斩首。\n在绍兴十一年九月,张宪被捕入狱,十月岳飞、岳云两父子亦入狱之时,韩世忠曾当面质问秦桧他们有何罪,但秦桧表示“飞子云与张宪书(质疑岳云给张宪的书状有怂恿一同与岳飞谋反之意),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n岳飞前幕僚左朝散郎姚岳献言于秦桧说深怕岳州百姓与岳飞同姓,应该改地名,免得百姓对岳飞盲目怀念,遂于二十五(1155年)年六月,岳州和岳阳军各改为纯州、华容军。\n秦桧死后,高宗说:“朕今日始免靴中置刀矣”;\n三十一年(1161年)五月,太学生程宏图上书,要求“正秦桧之罪,追夺其官爵,而籍其家财,雪岳飞之冤”,太学生宋芑上书知枢密院事叶义问,要求“断秦桧之棺,而戮其尸,贬窜其子孙,而籍其资产以助军,以正其首倡议和欺君之罪,复岳飞之爵邑,录用其子孙,以谢三军之士,以激忠义之气”。十月,诏:“蔡京、童贯、岳飞、张宪子孙家属见拘管州军,并放令逐便。”。\n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皇太子赵眘(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七月下诏平反,追复少保、武胜定国军两镇节度使、武昌郡开国公,诏曰“飞起自行伍,不逾数年,位至将相,而能事上以忠,御众有法,屡立功效,不自矜夸,余烈遗风,至今不泯。去冬出戍鄂渚之众师行不扰,动有纪律,道路之人归功于飞。虽坐事已殁,而太上皇帝念之不忘,今可仰承圣意,追复元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特与录用”。隗顺后人助朝廷安葬岳飞。\n乾道六年(1170年)七月,立庙祀于鄂州,额名“忠烈”。淳熙五年(1178年)九月,谥“武穆”(折冲御侮曰武 布德执义曰穆)。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五月,追封鄂王。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年)二月,改谥“忠武”。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元人修宋史列志传记。\n\n评价\n自我期许\n岳飞曾自勉要跟东汉末三国时期名将关羽、张飞二人看齐:“一死何足道,要使后世书策知有岳飞之名,与关张辈功烈相仿佛耳。”(《金陀续编·卷二十八》)\n\n宋人评价\n岳飞在南宋士大夫界评价甚高。\n邵缉:“骁武精悍,沉鸷有谋,临财廉,与士信,循循如诸生,动合礼法。”(《金佗续编》卷二八《永州判官孙逌编鄂王事》引建炎四年邵缉荐书)\n黄纵:“公之英威,古人不能过,至于仁心爱物,虽古之名将有所不逮。若夫盛德懿行,夙夜小心,不以一物累其心,虽今之老师宿儒,勉强而力行者,公则优为之。”(《金佗续编》卷二七《文林郎黄元振编》岳飞事迹)\n刘祹:“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所谓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说郛》卷一八叶寘《坦斋笔衡》)\n宋孝宗:“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俊)、韩(世忠)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金佗稡编》卷九《昭雪庙谥》:淳熙五年五月五日,臣(岳)霖以知钦州召见,赐对便殿,上(宋孝宗)宣谕曰:“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n《湖北转运司立庙牒》(1170年):“去世已三十年,遗风余烈,邦人不忘,绘其相而祀者,十室而九。”《忠愍谥议》(1177年):“人谓中兴论功行封,当居第一。若其奉己至薄,与下士同甘苦;持军至严,所过秋毫无敢犯;礼贤至恭,一时名人皆萃于幕府;持循礼法,动合轨物,恂恂若一书生,兹又古名将所不可望者。”《武穆谥议》(1178年):“为将而顾望畏避,保安富贵,养寇以自丰者多矣。公独不然,平居洁廉,不殖货产,虽赐金己俸,散予莫啬,则不知有其家。临战亲冒矢石,为士卒先,摧精击锐,不胜不止,则不知有其身。忠义徇国,史册所载,何以尚兹。”(《金佗续编》卷一四)\n曾敏行:“绍兴六帅皆果毅忠勇,视古名将。岳公飞独后出,而一时名声几冠诸公。身死之日,武昌之屯��十万九百人,皆一可以当百。余尝访其士卒,以为勤惰必分,功过有别,故能得人心。异时尝见其提兵征赣之固石洞,军行之地,秋毫无扰,至今父老语其名辄感泣焉。”(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七)\n熊克《中兴小纪》卷二九:“飞知书而得士,且济人之贫。用兵秋毫无犯,民闲安堵,不知有军。先计后战,屡胜强敌,号为良将。其死也,天下冤之。”\n朱熹与门生论岳飞,门生问:“岳侯若做事,何如张韩?”朱熹说:“张韩所不及,都是他识道理了。”门生又问:“岳侯以上者,当时有谁?”朱熹答道:“次第无人。”“岳飞恃才不自晦。郭子仪晚节保身甚阘冗,然当紧要处又不然,单骑见虏云云。飞作副枢,便直是要去做。张、韩知其谋,便只依违。然不做亦不免,其用心如此,直是忠勇也!”\n陆游有诗“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宋孝宗对岳飞之子岳霖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n曹彦约:“若夫智略足以料敌,鉴裁足以用人,纪律严而下不忍怨,粮运竭而众不忍叛,身死八十年,闻风者犹且悦之,其惟岳飞乎!古之所谓名将,不过于此。然而南北分合,应有定时,忠邪生死,应有定数,岂权臣一日所能自为之?哀哉!”(宋·曹彦约《昌谷集》卷十七《中兴四将赞》)\n文天祥:“惟中兴之初,先武穆王手扶天戈,忠义与日月争光。名在旗常,功在社稷。天报勋劳,克昌厥后,虽百世可知也。”(宋·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卷六《回岳县尉》)“岳先生,我宋之吕尚也。建功树绩,载在史册,千百世后,如见其生。至于笔法,若云鹤游天,群鸿戏海,尤足见干城之选,而兼文学之长,当吾世谁能及之。”(岳飞书《吊古战场文》)\n\n《宋史》评价\n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兵之术,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耗敝极矣。”荆湖平,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尤桧所恶也。\n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称关云长通《春秋左氏》学,然未尝见其文章。飞北伐,军至汴梁之朱仙镇,有诏班师,飞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道济下狱,嗔目曰:“自坏汝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呜呼冤哉!呜呼冤哉!(《宋史》卷三六五《岳飞传》)\n\n金人评价\n岳飞于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儒略历1142年1月27日)被杀,南宋使节马上于绍兴十二年(1142年)正月带着正式照函从岳飞被杀的临安(今杭州)去金国囚禁宋钦宗和高宗生母韦太后的五国城(今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依兰镇五国城村)接人。绍兴十二年(1142年)夏四月丁卯(5月1日),韦太后启程回宋。“皇太后偕梓宫发五国城,金遣完颜宗贤、刘祹护送梓宫,高居安护送皇太后。”同年八月,韦太后和刘祹到达临安。刘祹问南宋官员:“岳飞以何罪而死?”南宋接伴官回答:“意欲谋叛,为部将所告,以此抵诛。”刘祹嘲讽道:“江南忠臣善用兵者,止有岳飞,所至纪律甚严,秋毫无所犯。(刘邦)所谓‘项籍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所以为我擒’。如(岳)飞者,无亦江南之范增乎?!”\n宋宁宗开禧二年(金泰和六年,儒略历1206年),金章宗写诏书招降吴曦时说:“且卿自视翼赞之功孰与岳飞?飞之威名战功,暴于南北,一旦见忌,遂被叁夷之诛,可不畏哉!”(且你自己评价一下自身能否比得上岳飞?岳飞这样的威名战功,南宋北金之人全都知晓;结果有朝一日被宋廷猜忌,就被杀且连累亲族,难道这还不可怕么!)金国皇帝于此直接承认岳飞的战力和威名。\n金女真将领最畏服岳飞,平日往往不直呼其名,而称其为“岳爷爷”。闻知岳飞死讯,喝酒相庆。被扣押在金的宋使洪皓目睹此情此景,给南宋朝廷的密信中写道:“金人所畏服者惟飞,至以父呼之,诸酋闻其死,酌酒相贺。”\n\n明代评价\n\n明太祖评价岳飞“纯正不曲,书如其人。”认为圣贤英烈的神灵至上、不能加封,明初至景���年间均承祖制并未加封过任何一位圣贤英烈的神祇,故将岳飞入祀历代帝王庙配享宋太祖。\n徐有贞:“忠义勇智,皆得之天,非矫伪而为者,故能始终以恢复为己任。才与志副,名与实称,南渡以来,一人而已。”(《会纂宋岳鄂武穆王精忠录》卷四《汤阴鄂王庙碑》)\n柯维骐:“昔晋文之拔郤縠,孙权之勗吕蒙,文武岂不欲兼哉。岳飞本以勇敢进,而旁通儒业,恂恂检饬,以忠义自誓,观其所撰表词,真有诸葛孔明之风,奚数郤、吕辈耶?当时盗平,而敌屡挫,设非阻于秦桧和议,则雪国耻,复故都,固可刻日待。愿既弗偿,反遭惨祸,高宗顿忘父兄之仇,宜其莫恤功臣之冤也。诗曰:“君子秉心,维其忍之。”飞之所遭,亦不幸矣。”(明·柯维骐《宋史新编》卷一二九)\n王世贞:“夫武穆可以复中原,而不使之复,又使之必不复,是故志士仁人所以深痛恨于高宗也。”(明·郑贤撰《古今人物论》卷三三,明·陈子壮撰《昭代经济言》卷五)\n杨涟:“惟神万古精忠,两间正气。高山仰止,凡士而识字、将而枕戈者,莫不凛“爱死要钱”之明训,以刻砺其心;烈日当空,或忠而被谤、直而蒙诬,亦莫不引“皇天后土”之忠言,以阴祈一鉴。”(明·杨涟《杨忠烈公文集》卷九《祷岳武穆王文》)\n钱士升:“宋自汴梁不守,江都再奔,懦主失魄,庸臣无义。无岁不望许和,无人不怯用战,谈恢复者,徒有其名,熊罴谁是;服介胄者,罔知所效,鹰鹯未闻。天生岳侯,以为人表。运谋暗合孙武,将众善等淮阴。义感敌人,忠孚群下。使受登坛之拜,便可绛灌韩张;若崇授钺之尊,何难俘囚豫弼。惜也浚压之于前,桧仇之于后,长城自坏,徒伤北面之羞;天柱既摧,有异南枝之泣。天乎,人欤?中兴异姓七王,岳优而韩次之。韩特末路似汾阳耳。使岳不移其祸,韩亦未能知几也。”(明·钱士升《南宋书》卷八)\n《宋史纪事本末》张溥论:“蜀汉之诸葛亮,唐之郭子仪,宋之岳飞,三人皆间世而一出者也。三人齐烈,名在吕望、姬旦之间,而飞独不幸,伤哉!飞性忠孝,读书好礼,子云数立奇功,朝命每及,恳辞再三。与张浚议不和,即上章解兵柄,步归庐墓。行师之际,辄俟帝命,未尝自专,高宗称其“小心恭谨,难进易退,勇战乐让”,盖彬彬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大夫出境,苟利社稷,专之可也,飞学春秋,岂不知之?高宗构手书精忠字,制旗赐飞,又召入内,委以中兴,御札数箧,好语无实,惑于贼桧,不忍坠渊,以人间之至愚,天性之贱,而饰以浮谲,御以忮忌,亦何所不为也?”(明·陈邦瞻撰《宋史纪事本末》卷七〇《岳飞规复中原》张溥论)\n王夫之评价:“岳飞之能取中原与否,非所敢知也;其获誉于士大夫之口,感动于流俗之心,正恐其不能胜任之在此也。受命秉钺,以躯命与劲敌争死生,枢机之制,岂谈笑慰藉、苞苴牍竿之小智,以得悠悠之欢慕者所可任哉。”“相臣而立武功,周公而后,吾未见其人也。帅臣而求令誉,吾未知吉甫之果能称焉否也。帅臣之得令誉也有三:严军令以禁掠夺,为软语以慰编氓,则民之誉归之;修谦让以谨交际,习文词以相酬和,则士之誉归之;与廷议而持公论,屏奸邪以交君子,则公卿百僚之誉归之。岳侯之死,天下后世胥为扼腕而称道之弗绝者,良由是也。”(明·王夫之《宋论》卷十)\n\n清人评价\n康熙帝也曾钦赐给岳飞23世裔孙、刑部掌印岳镇九伴朝銮驾和蟒服。\n乾隆帝评价“如武穆之用兵驭将,勇敢无敌,若韩信、彭越辈类皆能之。乃加以文武兼备,仁智并施,精忠无二,则虽古名将亦有所未逮焉。”并多次造访杭州岳飞墓,并且亲自撰写《岳武穆论》,还题对联一副:“两言臣则师千古,百战兵威震一时”。\n赵翼:“(岳)忠武不特忠义过人,即其治家小节亦加人数等矣。……岳忠武破贼最多,资产独少,则其平日殉国忘事,尤非诸将所可及也。”(清·赵翼《陔余丛考》卷十八《南宋将帅之豪富》)\n吴锡麒:“古今同慨,豪杰为多,从未有补已缺之金瓯,论功行戮;反将消之玉弩,为敌报仇,如斯之太甚者也。”(《岳庙志略》卷九《岳鄂王论》)\n杜堮:“武穆之时,设高宗能视师江上,示天下以两宫不返,无以生为,忠孝感激,士气百倍,加以河北响应,义旗所指,不战自靡,拨乱反正,一大机也。失此不图,藩篱遽撤,冤杀遂闻,复何能为哉!其杀武穆,则亡宋之本。其忘亲之罪,任相之非,定都之失,则亦杀��穆之本也。”(清·杜堮《遂初草庐诗集》卷八《咏史四首》序)\n\n现代评价\n孙中山:“环翠楼中虬髯客,涌金门外岳飞魂。”(《孙中山全集·题赠宫崎寅藏联》)\n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认定岳飞为民族英雄。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也对网络上流传岳飞不再是民族英雄的说法进行了澄清,称岳飞在中国历史上历来被认为是民族英雄,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在中小学的历史教学大纲和教材中,对岳飞的评价都是一贯的,不存在重新定义岳飞是否是“民族英雄”的问题。\n毛泽东曾赞誉的民族英雄岳飞:“岳飞被杀,家喻户晓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这血就渗透到我们民族体内,世世代代传下来,他要是没流血,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作用。”“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毛泽东选集》第二卷《论持久战》)\n邓小平:“英雄永远为后人所纪念,坏人永远为后人所唾弃。”\n邓广铭:“代表了宋方全体人民的愿望,为卫护汉族地区已经高度发展的封建生产方式及其精神文明,起而以武装抵抗女真的铁骑,阻止其蹂躏破坏,以求避免整个社会被拉向倒退浩劫的人物,像岳飞其人,理所当然地应被称为民族英雄。不只是属于汉族的民族英雄,而是属于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民族英雄。”(《岳飞传》)\n王曾瑜:“为着光复故土,南北重新统一,维护文明和进步,岳飞不屈不挠地奋斗了后半生,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履践着自己“尽忠报国”的誓言,表现了一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尽忠报国——岳飞新传》)\n\n争议\n杀岳飞者为宋高宗\n钱穆的《国史大纲》认为“高宗决心对内加强统治,而无意于对外恢复”,所以“岳飞不得不杀,韩世忠不得不废”。岳飞统帅全国五分之三兵力后,金人欲立钦宗之子为傀儡,岳飞莽撞请求高宗早日解决皇位继承人问题,乞请正皇子(后来之宋孝宗)之名,以定民心,沮金人之谋。高宗当时不悦:“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帝国政界往事》提出观点,认为下令杀岳飞者其实是高宗,岳飞触犯了皇家最大的忌讳:手握重兵的武将对皇位继承感兴趣,令皇帝相信他野心太大,遂起杀心。此外,《中国人的历史误读》认为岳飞主张“迎请二帝还朝”,威胁到高宗的地位,才是他被杀的原因。脱脱等于《宋史·岳飞传》论曰:“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n但是,宋徽宗早已去世,岳飞也早已改称钦宗父子为“天眷”“丙午元子”,及其请求立太子的行为都表达了他只忠于高宗及其继承人,高宗也曾让岳飞与建国公即后来的孝宗相见。此外,文官娄寅亮、赵鼎乃至比岳飞职权更高的武臣张浚等也都曾倡议立太子,但都被视为忠臣得到嘉奖,娄寅亮更因此得到升迁。\n\n满江红作词者\n岳飞之孙岳珂所编《金佗粹编·家集》中没有收录满江红一词,被现代部分学者怀疑是伪作或托名之作,引发正反辩证。宋辽金史专家邓广铭与王曾瑜、李安等则考据岳飞确有作《满江红》。王克等人认为词中贺兰山指河北西路磁州贺兰山,正于对金战场。\n1983年,发现了岳飞《满江红·写怀》的原稿,在浙江省江山县(古名须江)发现一古籍《须江郎峰祝氏族谱》,其《诗词歌赋》集里,载有岳飞在绍兴三年(1133年)写赠大制参祝允哲的《满江红》词作及祝氏的和词,如下:\n\n《满江红·与祝允哲述怀》\n怒发冲冠,想当日,身亲行列。\n实能是、南征北战,军声激烈。\n百里山河归掌握,一统士卒捣巢穴。\n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励臣节。\n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n驾长车踏破,金城门阙。\n本欲饥餐胡虏肉,常怀渴饮匈奴血。\n\n偕君行,依旧奠家邦,解郁结。\n祝允哲的回作:\n\n《满江红·和岳元帅述怀》\n仗尔雄威,鼓劲气,震惊胡羯。\n披金甲,鹰扬虎奋,耿忠炳节。\n五国城中迎二帝,雁门关外捉金兀。\n恨我生,手无缚鸡力,徒劳说。\n伤往事,心难歇;念异日,情应竭。\n握神矛闯入,贺兰山窟。\n万世功名归河汉,半生心志付云月。\n\n望将军,扫荡登金銮,朝天阙。\n一般认为,岳飞后来所作之《满江红·写怀》即为收到祝允哲和作后,汲取了部分词语意境,两篇综合加以修改原稿而成。\n\n民族英雄争议\n从2002年底到2003年初,《中国古代史全教案》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删去岳飞是“民族英雄”的记述,引起广泛争论。\n对于岳飞是否属于民族英雄,各界有不同说法:\n台湾学者王健文和腾讯历史责编谌旭彬认为古代中国发展出的“华夷之辨”自成体系,与西方民族主义不同。区别“华夷”的标准在于是否遵循“礼治”以及是否接受“先进文明”的教化,与其居住地和部落族群无关,华夏和四夷的界线是以生活习惯与政治形态而不是以血统划分。辽朝辽道宗亦以契丹之出身而自视为“中华”,以“礼法”、“文物”作为区分“中华与夷”的标准,辽道宗说:“上世獯鬻、猃狁,荡无礼法,故谓之夷。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中华,何嫌之有!”,可见“中华”在当时并非现代的民族或种族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南宋学者叶适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中原者我之地,中华者我之名,报复仇耻者我之义”,叶适以“中华”为南宋人命名,但其涵义同样无关“民族”。亦有学者说,一个人是否“民族英雄”,最基本的前提是此人对民族必须要有主观认同,然而包括岳飞在内的南宋人的“中华”是一种“文明共同体”,而非“民族(种族)共同体”;既无“民族认同”,岳飞自然不属于民族英雄。\n亦有说法指出“民族概念”的第一种释义是“基于‘共同祖先语言或历史’而组成的领土国家”,按此释义岳飞自然是“民族英雄”;而“民族”的第二种释义是来源自德文“Volk”和“Nation”的翻译,德国哲学家约翰·戈特弗里德·赫尔德主张的“Volk”概念,其核心是将“民族”视为一个拥有共同语言、历史、文化的民族共同体,他将民族定义为“民族是一个具有独特语言和文化的共同体”。强调文化的一体性,较之于他者(异人种、异民族、异国民)而言,自然易用文化或文明概念来区别和划分自我与他者的优劣,“语言、历史、文化的共同体”本身就是“用文化或文明概念来区别和划分自我与他者”,换言之,所谓“文明共同体”本身就是德国源流的“民族”,说只有“文明共同体”而无“民族共同体”等于说“民族”不是“民族”是自我否认,是将同一内涵的概念冠上不同名字试图用其中一个否定另一个的做法,有如“白马非马”,指出当时南宋人的“中华”、“华夏”文明共同体即是“民族”共同体。\n共青团中央有评论文章指,自宋代以来,岳飞的英雄地位从未被少数民族所质疑过,对他的英雄叙事也不存在民族矛盾。宋后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两朝也对岳飞表示了最高敬意,把他当作中国各族共同的精神偶像。文章又指出,“民族英雄”是一个近现代概念,“岳飞的民族英雄地位在民族英雄这个概念诞生之初,就受到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反过来将他否定,既不符合历史的客观实际,也一定不会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民的情感所接受,认为用近现代中国的标准去套用古代中国的人物,无疑是机械式的,荒唐程度堪比责备古人为什么不能建立社会主义中国……对于各民族的成就贡献,一概予以肯定,而对各民族统治者的倒行逆施,也一概予以否定,一视同仁……既不要大汉族主义,也不要地方民族主义。”又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对岳飞的否定都是没有道理。“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纵然是一个家庭都能形成彼此的谅解默契,何况是一个国家,一个文化和命运上的共同体。”岳飞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力没有随著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历久弥新,认为他是中国最伟大的古代英雄人物之一,认为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n\n轶事典故\n岳飞在宗泽军中时显示出对野战的不同一般的爱好,宗泽担心他将来要吃亏:“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而授岳飞以阵法。岳飞由此说出一句军事名言:“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n岳飞在宗泽军中保持对金兵不败的记录。在上书宋高宗而被黄潜善和汪伯彦开除军籍后,岳飞投奔河北西路招抚司张所,张所曾问起:“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岳飞以“上兵伐谋,次兵伐交”的道理答:“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张所的评论是:“公殆非行伍中人也!”\n宋高宗曾感叹:“天下未太平。”岳飞由此说出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n岳飞家乡汤阴沦陷,对金人有家仇国恨,心中所思以军务为主总想收复黄河以北的故土(汤阴虽属于今河南省,但历史上一直在黄河以北),因此对女色不太感兴趣。汤阴沦陷后,原配刘��在战乱中“两经更嫁”,成为韩世忠前护军中“一拥押之妻”。岳飞后又娶李娃为妻,维持一夫一妻,一直到被害。1134年夏,岳飞率军攻取襄阳时,宋廷命令吴玠牵制陕西一带的金军,以免金军增援襄阳。吴玠派一位属官去鄂州的岳飞大营商洽军务。岳飞宴请这位来使。这位使臣发现岳飞设宴别无姬妾、歌童、舞女之类作陪和劝酒,颇感惊讶,回蜀后便告诉了吴玠。吴玠大为吃惊,马上以两千贯钱的高价,在四川买了一位仕宦之家出身的美貌女子,派两名使臣的妻子把她送到鄂州,献给岳飞。岳飞为避嫌,把这个女子安置在一间空屋,隔着屏风问:“某家上下所衣䌷布耳,所食齑面耳。女娘子若能如此同甘苦,乃可留,不然,不敢留。”结果此女被退回四川。\n岳飞部将毕进,是宋孝宗时的名将毕再遇的父亲。\n岳飞军中有孟安和其子孟林,是南宋末年名将孟珙的曾祖父和祖父。\n岳飞在《良马对》中以高宗赐马两匹为对照,建铮高宗应以良马(忠臣)之言为上,驽马(奸臣)之言为下,令高宗大为称赞。\n\n后世纪念\n岳飞始谥“武穆”,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又改“忠文”,元顺帝至正九年(1349年)加“保义”,万历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封“三界靖魔大帝保劫昌运岳武王”。\n\n下列各地有纪念建筑:\n\n中国大陆\n宜兴岳飞生祠,在宜兴东庙巷周将军庙内,建于1130年8月,为最早之岳庙。1939年被日本军机炸毁。\n靖江岳王庙——江苏省靖江市生祠镇,为岳飞生祠,第二座岳庙。\n杭州岳王庙——浙江杭州西湖栖霞岭南麓,也是岳飞墓地。\n安阳汤阴岳飞庙——安阳汤阴城东15公里,是岳飞故里所在地,规模宏大,为三大岳庙之一。\n朱仙镇岳飞庙——河南开封南20公里。\n宁波岳鄂王庙——浙江宁波东钱湖。\n\n武汉武昌黄鹤楼后有岳飞塑像、石碑,纪念岳飞镇守武昌。\n湖南衡东县沈陂村的岳氏后裔自发筹集资金兴建“岳飞纪念馆”\n台湾\n台南市后壁区下茄苳旌忠庙,主祀“岳武穆王”与岳家军十位元帅,于清初建立。岳飞思想研究会会长、岳飞第28代嫡孙岳朝军,于2001年莅临访问,认定为台湾岳王首庙。\n嘉义县新港乡大潭精忠庙主祀岳飞\n台北市林森公园内设有岳飞铜像,其基座题字为“岳武穆王铜像”与“还我河山”。\n\n云林县虎尾镇的持法妈祖宫内的“石雕园”中设有岳飞雕像。\n台南县仁德乡岳王庙\n南投县日月潭文武庙内并祀岳武穆王。\n屏东县林边乡岳王庙\n澎湖县精忠庙\n台中县大里市武圣岳王庙\n嘉义市林森东、西路与忠孝路口,设有岳飞铜像。\n宜兰县宜兰市城隍街,建有岳庙碧霞宫。\n新竹市新竹关帝庙,旁有岳武穆王庙,主祀岳武穆王。\n香港\n香港铜锣湾岳王古庙,香港唯一以奉祀岳飞的庙宇。\n\n家庭\n曾祖辈父母兄弟\n曾祖:岳成\n曾祖母:杨氏\n祖:岳立\n祖母:许氏\n叔:岳睦\n父:岳和\n母:姚氏\n弟:岳翻\n婚姻\n岳飞一生结婚两次,第一次在15岁结婚,妻子刘氏,婚后1年,生了岳云;婚后8年,生了岳雷。后来因为岳飞在外当兵,家庭贫困,家乡汤阴县被金国占据,刘氏最终撇下了两名儿子改嫁。岳飞第二次结婚是在26至27岁时,妻子李娃,为岳飞生了岳霖、岳震和岳霆。1175年,75岁的李娃在江州病逝。\n\n子\n岳云,岳飞长子。年十二,从张宪战,多得其力,军中呼曰“赢官人”。飞征伐,未尝不与。终左武大夫,提举醴泉观。后与岳飞论罪,弃市。死年二十三。孝宗时与岳飞复元官,以礼袝葬。\n岳雷,岳飞次子。\n岳霖,岳飞三子,终官敖文阁侍制、朝散大夫、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兼知广州事、充马步军都总管、以敖文阁侍制致仕、赠中散大夫。\n岳震,岳飞四子。\n岳霆,岳飞五子。\n女\n岳安娘,嫁高祚\n岳银瓶,一说其本名为岳孝娥,是否有次女存有疑义,可能为后世杜撰。南宋皆无此女记载,至元朝才开始形成岳银瓶故事。另查岳珂《岳忠武行实》:“先臣妻李氏,历授楚国夫人。臣云,先臣长子也;臣雷,臣霖,臣震、臣霆……先臣女安娘适高祚。隆兴元年,诏补祚承信郎。”中记载,并无此姑母。另传婚配岳飞爱将张宪,《昭雪庙谥》中提及张宪有四子,“子张敌万讼冤,诏复张宪原观察使,四子各与补官。”显然早已成家生子,和传说13岁投井死亡的岳银瓶更无关系。\n孙\n岳甫,岳云之子。\n岳申,岳云之子。\n岳珂,岳霖之子。\n岳大娘,岳云之女。\n\n后代\n李之兰,岳霆五世孙之子。 \n岳钟琪,岳飞二十一世孙,清代将领。\n\n文艺形象\n忠孝\n在所有故��中,岳飞被同时描绘为一个文武双全的完美军人与恪守伦理道德之模范。这些故事有的强调他与生俱来的民族主义精神,如“岳母刺字”,其母通过在他的背上刺“尽忠报国”四个字,让他铭记国仇家恨。这个故事也体现了他的“孝道”,在“家国同构”的中国古代社会有特殊寓意。\n\n军事\n有的故事强调他的军事天才,在《岳家军》等民间文学作品中,岳家军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屋,令行禁止,甚至让敌人也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之感叹。他出师百战百胜,朱仙镇大捷,将金兵打得一败涂地。几乎所有作品都著重描绘了他的个人悲剧,并把它和民族命运相联系。\n\n政治\n这些描写的共同范式如下:在战局顺利,本可直捣金国黄龙府之情况下,岳飞被南宋皇帝赵构十二道金字牌招回,又被以“莫须有”之罪名处死。这些描写体现了中国社会不自觉的“泛道德化”倾向,即用道德标准评价政治事件,将政治矛盾描绘为政治人物“忠”、“奸”的道德冲突。\n值得一提的是,岳飞被诬陷至死而宁死不反,体现了儒家的忠君之道,也同时为这些作品所肯定。明代架空历史小说话本《黄龙府》将历史改写为岳飞打败金朝军队,“直捣黄龙”。《水浒传》也有类似冤屈与忠诚的命题。\n\n戏曲\n元杂剧:一为孔文卿所作《地藏王证东窗事犯》(简名《东窗事犯》);二为无名氏所作《宋大将岳飞精忠》(简名《岳飞精忠》)。\n明 姚茂良所作传奇《岳武穆精忠记》,此剧由明初无名氏《岳飞破虏东窗记》改编而成。\n明 李梅实原作、冯梦龙改定的传奇《精忠旗》。\n清康熙年间 《如是观》传奇(一名《翻精忠》、《倒精忠》)。\n\n小说\n熊大木著《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王传》\n钱彩著《说岳全传》\n\n评书\n刘兰芳《岳飞传》\n杭州评话《岳飞传》\n杭州评话《众安桥》\n扬州评话王丽堂《水浒》\n\n影视\n1940年《岳飞》香港新中国影片公司(吴楚帆饰)\n1962年《岳飞出世》香港宝宝影业公司(洪金宝饰童年岳飞,羽佳饰成年岳飞)\n1971年《一夫当关》 王羽饰 电影导演 徐增宏\n1972年《精忠报国》 报国 联邦影业有限公司 田鹏帆饰\n1976年《民间传奇之岳飞》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单元剧(江文声饰)\n1984年《十二金牌》香港亚洲电视电视剧(岳华饰)\n1986年《盗日英雄传》新加坡30集电视剧(夏川饰)\n1988年《八千里路云和月》台湾中华电视公司40集电视剧(何家劲饰)\n1992年《满江红》浙江电视台6集电视剧(樊志起饰)\n1994年《岳飞传》香港亚洲电视电视剧(徐少强饰)\n1995年《寻龙剑侠赖布衣》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电视剧(刘家辉饰)\n1997年《孝感动天》香港无线电视翡翠台单元剧(黎汉持饰)\n2000年《我和僵尸有个约会III》香港亚洲电视电视剧(徐少强饰)\n2013年《精忠岳飞》中国电影集团公司69集电视剧(黄晓明饰)\n2016年《惊天岳雷》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48集电视剧(于荣光饰)\n\n动画\n2011年《少年岳飞传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电影\n2012年《中华德育故事·岳飞报国》内蒙古东联动漫公司动画短剧\n2013年《少年岳飞》济南海水科技有限公司动画电影\n\n歌曲\n《精忠报国》屠洪刚及歌词满江红\n\n乐曲\n《临安遗恨》,1990年由中阮演奏家林吉良创作,原为中阮独奏曲,后被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后改编成中阮、琵琶和古筝协奏曲,其中以古筝曲最为出名\n\n参考文献\n《宋史·岳飞》\n《金史》\n《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和《续资治通鉴》大量参考此书\n《三朝北盟会编》:录入较多宋人和金人谈判的口头记录\n《鄂国金佗稡编续编》 \n《齐东野语》\n《精忠录》\n小说:\n《说岳全传》\n\n传记及年谱\n邓广铭. 岳飞传.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5. ISBN 9787100117388. \n龚延明. 岳飞.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0. CSBN 10103·181. \n李汉魂; 王云五 (编). 宋岳武穆公飞年谱. 台北: 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0. \n龚延明. 岳飞评传.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9787305036392. \n王曾瑜. 岳飞新传.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7. ISBN 9787202028377. \n龚延明. 岳飞研究会; 岳飞墓庙文保所 , 编. 岳飞小传.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1990. ISBN 7-80518-115-2. \n王曾瑜. 《鄂国金佗稡编续编校注》. 中华书局. 2018. ISBN 9787101132168.\n\n论文\n中国人物新论第四篇《岳飞死因之分析》\n王曾瑜《岳飞新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断代史系列—宋史》\n\n引用\n注释\n延伸阅读\n[编]\n\n 在维基文库阅读此作者作品( 在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神异典·岳忠武王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 《宋史/卷365》,出自脱脱《宋史》\n\n参见\n\n岳家军\n韩世忠"} +{"doc_id": "6168", "title": "大兴区", "text": "大兴区是北京市下属的一个区,在北京城的东南。区政府位于黄村镇兴政街,京沪铁路,京九铁路、京沪高速铁路等铁路干线经过大兴区。面积1040平方公里,大兴区东临通州区,南临河北省固安县、霸州市等,西与房山区隔永定河为邻,北接丰台区、朝阳区,东接通州区。大兴距离北京市区最近的郊区,北京的最南部是大兴区的榆垡镇。大兴区的前身大兴县是明清时代北京顺天府的两赤县之一,与宛平县分治北京城,大致包括今天北京市的东城区、朝阳区、大兴区及丰台区的南苑附近地区,县署位于今东城区大兴胡同。\n大兴区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都第一批重点发展的卫星城之一,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组成部分;北京新城亦庄,即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区人民政府驻兴丰街道兴政街。\n大兴区是首都重要的农副食品生产供应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兴区规模以上的企业行业是石油加工、金属制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轻纺服装。大兴区庞各庄西瓜远近闻名,每年5月28日至6月4日左右举办大兴西瓜节。大兴西瓜也成为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n\n历史沿革\n大兴区最早前身为古蓟县,以建于蓟城地区得名。蓟县为春秋战国时期燕国所建。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秦于蓟城地区置广阳郡,蓟县属之。自汉至隋唐五代,蓟县之建制始终存在。公元前216年,秦令“黔首自实田”,蓟(大兴古时属蓟)农民得以申报土地,缴纳赋税,获得耕地。\n辽会同元年(938年),蓟县改名蓟北县,隶属幽都府;辽开泰元年(1012年),蓟北县改名析津县;宋宣和五年至七年(1123—1125年),析津县归宋,隶属燕山府。\n金朝贞元元年(1153年)将析津府改为大兴府,次年析津县更名大兴县。\n\n明朝、清朝在北京顺天府设置大兴县,为附廓的两赤县之一。\n1928年6月划归河北省,并将县治由北京城内迁至黄村。\n1958年划入北京市,北京市南苑区的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等地划归大兴,改称大兴区。1960年1月7日改名大兴县。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大兴县一度易名红旗县,后恢复原名,同年8月27日更发生大规模屠杀事件,1967年成立大兴县革命委员会,1981年撤销革委会,恢复大兴县人民政府。\n2001年1月9日,大兴县撤县设区获批,同年4月30日正式挂牌,恢复大兴区。2017年11月18日,大兴区西红门镇新建庄二村新康东路8号聚福缘公寓发生一场重大火灾,19人遇难,引发了备受争议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活动。位于大兴区与廊坊市广阳区交界处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已于2019年9月25日启用,跨越大兴、廊坊两地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机场片区也已于2019年8月31日挂牌成立,该片区在大兴区境内占9.97平方公里。\n\n行政区划\n截止2020年,大兴区辖8街道,5个地区办事处,9个镇及4个类似乡级单位:\n兴丰街道、​林校路街道、​清源街道、​亦庄地区、​黄村地区、​旧宫地区、​西红门地区、​瀛海地区、​观音寺街道、​天宫院街道、​高米店街道、​荣华街道、​博兴街道、​青云店镇、​采育镇、​安定镇、​礼贤镇、​榆垡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魏善庄镇、​长子营镇、​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大兴经济开发区和​大兴国际机场。\n\n人口\n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大兴区常住人口为199.36万人。\n\n经济\n位于大兴亦庄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4月,目前主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生物工程和医药产业、汽车及交通设备产业,京东方、北京奔驰均将总部设于亦庄。此外,大兴区内还设有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位于天宫院街道)、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位于观音寺街道)、北京采育经济开发区(位于采育镇)、北京军民结合产业园(位于长子营镇)等产业园区。\n\n博物馆\n中国印刷博物馆\n西瓜博物馆\n\n教育\n高等院校\n北京大学大兴校区\n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团河校区\n北京印刷学院\n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n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n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n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清源校区\n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康庄校区\n北京政法职业学院\n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n\n中学\n北京市大兴区第��中学\n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n北京建筑大学附属中学大兴五中\n首都师范大学大兴附属中学\n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大兴学校\n北京亦庄实验中学\n北京市第八中学亦庄分校\n\n其它\n北京市国际艺术学校、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学院\n\n旅游\n北京野生动物园\n龙熙温泉度假酒店\n星明湖度假村\n南海子公园(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n\n交通\n地铁线路和有轨电车线路\n█ 大兴线\n █ 亦庄线\n █ 8号线\n █ 大兴机场线\n █ 19号线(二期规划中)\n █ 亦庄T1线\n\n机场\n北京大兴国际机场\n\n公路\n106国道、 230国道过境。\n\n国铁干线线路和主要客运火车站\n京九线、京沪线黄村站 (北京市)\n京雄城际铁路北京大兴站\n京雄城际铁路大兴机场站(主体位于廊坊市)\n京沪高速铁路亦途经大兴区,但未在该区设站\n怀兴城际铁路(在建)礼贤站\n\n知名人物\n外部链接\n北京大兴信息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北京石油化工学院\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171", "title": "台湾岛", "text": "台湾(俗字写作台湾),西方国家亦称福尔摩沙(葡萄牙语:Formosa),是位于东亚、太平洋西北侧的岛屿,地处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之间,西隔台湾海峡与中国大陆相望,海峡距离约130公里,周围海域从3点钟方向以顺时钟排序分别为太平洋(菲律宾海)、巴士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n台湾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在当前全球各岛屿面积排名中位居第38(或39),为板块碰撞隆起形成的大陆岛,是东亚岛弧之一部分(由菲律宾板块潜入欧亚板块形成),全岛被北回归线贯穿,气候炎热夏季偏长,介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带之间,北回归线以北为副热带季风气候、以南为热带季风气候,下雨量约近世界平均值之3倍。岛上地势崎岖不平,少数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外,剩下约七成面积之地形为山地与丘陵,由于地壳变动,海拔变化大,最高点可达3952公尺,以上因素使得人类难以开发台湾,但也让山区自然景观与生态系资源丰富多元。\n人口约2300万人,超过七成集中于西部的五大都会区,其中以行政中心台北为核心的台北都会区最大,约700万人。族群构成以汉族、原住民族为主:原住民族由多个属于南岛民族的部族组成,汉族则依民系及移民年代的不同而分为闽南(河洛)、客家与外省族群,其中闽南裔为台湾最大族群。从历史来看,约三万年前冰河时期开始有人类迁移至台湾活动,自古为原住民族世居之地,原住民族在17世纪中叶以前一直居于主体民族地位;随著汉族不断从中国大陆移入与垦殖,汉族遂取代原住民族成为台湾的最大民族。自有信史记录以来,台湾历史上曾经历多个原住民联盟和政权、荷西时期、明郑时期、清治时期、日治时期等多次政权递嬗,最近一次为1945年进入战后时期由中华民国统治。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造成两岸分治的局面后,台湾成为中华民国有效统治领土的主要部分。随著1987年戒严时代结束,台湾逐渐淡化过往戒严时代形塑的中国史观,政治上走向自由化与民主化,以中国国民党及民主进步党两党为首的政党政治、统独议题、以及公民社会的形成,加之以东南亚新住民的定居,产生出多元文化主义,使得台湾文化呈现多元并立的面貌。而由此原因再加上一中原则,使得现今“台湾”成为中华民国的通称。台湾以移民为主的人文结构,亦带来多元的政治观点。自大航海时代以来,台湾文化就在明郑、清朝的统治与西方列强的冲击中经历多次大变动,并在近代开始产生台湾主体意识思想。\n历经1860年台湾开港以来至日治时期所打下的现代化基础,以及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后运用美援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加上国际上冷战对峙的格局,台湾自1960年代起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突飞猛进,缔造“台湾奇迹”,名列亚洲四小龙之一;之后在1990年代跻身已开发国家之列,目前无论人均所得或人类发展指数均具世界先进国家水准。由于土地与自然资源的限制,台湾只能发挥仅有的价值,投入人才培育与斥重金发展基础建设为自己创造资源,因此拥有蓬勃的制造业及尖端科技,基本上以知识经济为主,在半导体、资讯科技、通讯、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执牛耳。贸易方面主要通过高科技产业赚取外汇,经济发展上以高科技产业与服务业为中心,亦朝向文化产业及观光业发展。\n\n名称\n“台湾”名称来自南台湾的古地名大员,此名称位置即现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一带。此名称最早为西拉雅族对台江内海对面外地��所在处的沙洲称呼,族语即为外地人或异邦人。荷兰人于此处建城后便接受此称呼,初译为Teyoan、Taioan、Teyouvan、Tayouan、Taiyouan、Taiyouhan,1675年荷兰制第一份清晰的台湾地图中定为“Tayouan”,中文以明朝漳泉海盗所用的闽南语音译为“大湾(Tāi-uân)”、“大员(Tāi-uân)”、“大苑(Tāi-uán)”、“台员(Tâi-uân)”等。还有一说为源自于大武垅族的自称,但明朝时尚有“东番”或“夷洲”,直至清朝时期就统一称为“台湾(Tâi-uân)”直到现在。\n\n别称\n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台湾被称作“Tayouan”(大员),明郑舍弃荷治时期使用的“大员”名称,将台湾称为“东都”(郑成功时代)、“东宁”(郑经时代)。纳入大清版图后,清朝改以“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遂成为此岛屿的称呼。台湾亦有“宝岛”、“鲲岛”、“蓬莱”、“福尔摩沙”、“福摩萨”、“高砂国”等别称。\n台湾曾普遍称为“福尔摩沙”,源自葡萄牙语“Ilha Formosa”(葡萄牙语发音:[ˌiʎɐ fuɾˈmɔzɐ]),意为“美丽岛”。一说1544年葡萄牙船只经过台湾海面时,水手从海上远望台湾,发现台湾甚为美丽,于是高呼“Ilha Formosa”,葡萄牙语的“Formosa”为“美丽”之意,“Ilha”指“岛屿”,故翻译为美丽岛,但此说法尚无直接与明确的证据。在1950年代前是欧洲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欧洲亦因此曾长期称台湾海峡为福尔摩沙海峡。\n台湾物产丰富,故又称宝岛。《山海经》等古籍中的海上神山仙岛蓬莱、瀛洲等常被作为对台湾的雅称。因平地地形之缘故,台湾又有“鲲岛”的别称。\n《三国志·吴书·孙权传》称:黄龙二年春正月,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及亶洲……卫温、诸葛直到夷洲抓了数千人回到东吴。但并无任何证据显示以上所称夷洲是台湾,史学界对此有争议。\n日本古代曾称呼台湾为“高砂”、“高砂国”或“高山国”。日本人以“打狗山”之音,转成“高砂 Takasago”。京都金地院所藏的《异国渡海御朱印帐》中,以“高砂国”称呼台湾,两者之片假名皆为“タカサゴ Takasago”。\n朝鲜古代则曾把台湾称为“大樊”(朝鲜语:대번 Daebeon),此称呼应是来自“大员”的转音。\n\n“台”与“台”\n在繁体字中,“台湾”的汉字正式书写为“台湾”,繁体字“台”与异体字“台”通用,“台湾”多见于民间与媒体,在中华民国的官方国书、文件中则使用正式的“台湾”。\n长期以来,台湾各级政府机构对“台”与“台”两字对政府文书未有统一规定。2002年台北市政府在马英九担任市长推动“正体字运动”时,全面于相关机关的公文与文件使用“台”字;中华民国教育部在2010年考据字源后宣布,以后教育部公文一律使用“台湾”用字,并建议中央其他部会跟进。\n俗体字“台”原作为正字的发音为“ㄧˊ”(国音二式:yí),和“怡”字通用;而“ㄊㄞ”(国音二式:tāi),为浙江台州、天台山等部分地名的正音。\n\n空间定位\n在1624年荷兰人统治台湾后,“台湾”一词的空间定位同时包含台湾岛与澎湖群岛,并历经明郑时期、清领时期、日治时期。到了1949年,中华民国实际统治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台湾”一词的空间定位扩及这些地区。且因为台湾与中国大陆属于不同政治实体,国际经常使用“台湾”指称中华民国。\n\n历史\n史前时期\n台湾至迟在旧石器时代晚期(50,000年前-10,000年前)已有人类居住,在澎湖水道所发现的澎湖原人之生存时代则距今约45万至19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始于纪元前5,000年)以后的史前文化普遍认为属于南岛语系民族。主要的文化有旧石器时代的台东长滨文化、苗栗网形文化、台南左镇人以及新石器时代的大坌坑文化、台北圆山文化、营埔文化、台东卑南文化、台北十三行文化。而马来-玻里尼西亚语族在也于13世纪以前就存在于台湾岛上,这些原住民族分布于台湾全岛,属于南岛语系。台湾原住民的缺齿、纹身、口琴、卉服、织贝、腰机纺织、贯头衣、亲族外婚、亲子连名制、年龄分级、老人政治、鸟占、猎首、灵魂崇拜、室内葬等特征,都属印度尼西亚古文化特质。虽《三国志》记载三国时代孙吴曾派军登陆夷洲,《隋书》有隋炀帝派兵攻打流求国的记载,但并无资料可证明这些中国古籍所载地名是今日的台湾。\n10世纪时,宋朝的汉人开始在澎湖群岛开垦。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南宋正式占领澎湖群岛,划属福建路晋江县。1225年,赵汝适所著诸蕃志提到“泉有海���,曰澎湖群岛,隶晋江县”,正式确认澎湖群岛为南宋所据。13世纪汉人开始在澎湖群岛定居,但因与原住民族部落的敌对,以及原住民贸易资源对汉人缺乏吸引力,双方少有互动,仅有少数汉族冒险家或渔民与原住民从事贸易,这样的情况维持到16世纪。\n\n1281年(元世祖至元十八年)元军东征日本因台风失败,迂回琉求国,道经澎湖设澎湖巡检司,企图进取琉求国,作为征日本之准备,然使者仅至澎湖而返。随后占领澎湖,并划该地方区划隶属于福建泉州路,主官为澎湖寨巡检。澎湖巡检司不但是澎湖群岛的首次行政区划。明朝仍依循前例于澎湖设置该官署,直至1384年因为实施封海政策,予以废除。明太祖于《皇明祖训》载明正南偏东的“不征之国”包括大琉球(琉球国)与“不通往来,未尝入贡”的小琉球,后者是否指台湾或仍未明确。\n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复设澎湖巡检司。此官署直至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据澎湖为止,1624年,明朝福建巡抚南居益派兵进攻澎湖,在澎湖之战中获胜,将荷兰共和国势力驱逐出澎湖,再度占领澎湖列岛。16世纪中期,包含倭寇在内的海盗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并将台湾作为躲藏地点。海盗在中国沿海劫掠,遇到官兵追击,就逃至澎湖,然后再到台湾,成为除了少数汉族拓荒屯垦移民之外的另一部份住民。福尔摩沙的位置及中日关系疏远的地缘政治使其成为一个对各国船只开放、不受官方扰乱或税收影响的中立港口,一个中日乃至邻近南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清算所。万历朝鲜之役当年(1592)丰臣秀吉入侵朝鲜,长崎(Nagasaki)、京都(Kyoto)、堺(Sakai)的商人获得幕府将军许可进行海外贸易,设总部于福尔摩沙大员,与日本、中国、澳门、安南(越南)、暹罗(泰国)、吕宋(菲律宾)、爪哇(印尼)进行常规贸易。明朝因恐日军趁隙侵犯东南海域,当局首度在彭湖(澎湖旧名)布署兵力。到了1602、1622年台江内海仍为中日外商人的会船贸易点。同一时期,葡萄牙人是最早抵达东亚与殖民台湾的欧洲探险者,但是与台湾的实质关系仅止于用鸦片和稻米来交换一些原住民族的物品,并没有进一步殖民的企图。\n约在1617年,明朝水师军官赵秉鉴意图谋反,以东番为根据地,于赤崁首次筑城寨。1624年,颜思齐在魍港(另一说在笨港,今云林北港及嘉义新港地区)设立十寨作为据点,其继承人郑芝龙后来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势力最大的海盗,并在1628年接受明朝招抚。同年闽南大旱,郑芝龙曾提议招募饥民移民、开垦台湾,亦有学者认为此提议从未执行。这段期间郑芝龙曾强力控制中国东南沿海的商船,以及中国大陆对台湾的贸易。\n17世纪起,中台湾的原住民族曾出现一个跨部落王国,即后世所称的大肚王国,这也是台湾历史记录上最早出现的政权。大肚王国由巴布拉族、猫雾捒族、巴则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等原住民部族的27个村社组成(后来只剩15至18个村社),共主称为“大肚王”,在鼎盛时期的领域范围南至今之鹿港、北至今之桃园,后期则仅限于大肚溪流域一带。该王国在1644年荷兰人武力入侵后降服,1645年4月荷兰人召开南部的地方会议,“大肚王”甘仔辖·阿拉米跟荷兰东印度公司订约,表示臣服,大肚王国失去部分主权,不过直到1662年荷兰人离开台湾为止,大肚王国都维持半独立状态。大肚王国归顺荷兰,但从未归顺明郑。1661年明郑统治台湾后实施“兵农合一”政策,派遣郑军分赴各地屯垦,侵害到原住民族的活动空间,导致明郑和大肚王国发生数次武装冲突。\n1683年明郑灭亡后,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出任巡台御史的黄叔璥在他的《台海使槎录》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大肚山形,远望如百雉高城,昔有番长名大眉。”虽然寥寥数语,却说明17世纪的台湾中部确实有一个“超部落”的王国。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官吏对原住民指派劳役过多,引起原住民群起反抗,发生大甲西社抗清事件,翌年遭镇压,各族人陆续逃离原居地,迁往埔里(南投县北部)一带,大肚王国终告瓦解。\n\n荷西时期\n荷兰统治时期自1624年登陆大员(今台南安平)起,至1662年被明郑驱逐,共38年。\n西班牙统治时期自1626年从三貂角登陆起,至1642年被荷兰驱逐而退出台湾,共16年。 \n162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VOC)试图将澎湖建立成一个贸易前哨站,但被明将沈有容击退。1624年,原占领澎湖的荷兰人和明军签约,放弃其在澎湖的经营,转而登��台湾南部,属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荷兰人首先在“北汕尾”(今台南四草)建立简易商馆,同年于“一鲲鯓”(今台南安平)筑其行政中心“热兰遮城”(今安平古堡),以此作为统治中心,为增加米、糖等农作物产量,开始招募福建沿海一带及澎湖居民迁往台湾开垦,其中许多人定居于台湾。1626年至1642年,台湾北部为西班牙占领,西班牙人在台湾北部的鸡笼(今基隆)与社寮岛(今和平岛)筑城,并称之为“圣救主城”(即圣萨尔瓦多城)。之后又占领蛤仔难(今宜兰),并在沪尾(今淡水)兴建“圣多明哥城”(今红毛城原址附近)。\n后来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东亚展开竞争,荷兰东印度公司散播西班牙企图颠覆江户幕府的阴谋,使日本决定在对外贸易上执行锁国,只有大清(包括明郑)与荷兰例外。为了更进一步驱逐西班牙势力,荷兰人于1642年攻占西班牙的占领的鸡笼地区,赶走统治当地16年的西班牙人。\n荷兰所侵占建立的殖民王国,是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统治的政权,并有少量对平埔族的教育与传教事业。占领目的是作为对明朝、日本、朝鲜半岛与南洋贸易据点的枢纽,台湾据点成为当时荷兰东印度公司亚洲据点的第二名(仅次于日本),获利主要是配送给公司股东。\n由于苛征与限制,原住民族在1629年与1636年分别发起麻豆溪事件与萧垄事件两次大型反抗。1652年,以郑芝龙旧部郭怀一为领袖的汉族移民,也对殖民者展开大规模的反抗。平息之后,荷兰人于“府城”(今台南中西)兴建商业中心“普罗民遮城”(今赤崁楼)以加强防范反抗事件。随后郑芝龙也大规招募移民渡海拓殖台湾。1661年,由郑成功所领导的郑军围攻热兰遮城,占领台湾,1662年2月荷兰人接受条件开城投降,结束对台湾38年的统治。\n\n明郑时期\n明郑治理时期从1662年南明延平郡王郑成功领兵渡海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军队起,经郑氏三代统治至1683年降清为止,共22年。\n以反清复明为志的郑成功经过九个月的苦战,攻下“热兰遮城”,怀念故乡闽南的郑成功将它改称安平城,赓续的战役迫使荷兰东印度公司台湾长官揆一于1662年2月1日(黄历十二月十三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自此台南一带归为明郑治理,建立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n明郑改赤崁建都为东都明京,即今台南市所在之地,设承天府及二县(承天府以北为天兴县;以南为万年县),另设一司为澎湖安抚司。郑成功于同年6月23日病逝。其子郑经在厦门起兵,打败叔父郑袭,回台南继位,1664年改东都为东宁、天兴县为天兴州、万年县为万年州。\n英国东印度公司曾与明郑签订通商条约,允许英国在台设立商馆,当时英国人直称其为“台湾王国”或“福尔摩沙王国”。\n在陈永华辅政下,明郑建立完整的中央政府体制,抚土民,通商贩,兴学校,进人才,定制度,设孔庙,行科举,境内大治。郑经死后,原要传位给长子郑克臧,但权臣冯锡范及刘国轩发动政变,郑克臧被杀,幼子郑克塽继位,1683年明郑水师在澎湖海战中被施琅和姚启圣所率领的清军水师打败,郑克塽被迫投降。清廷曾有官员建议放弃台湾,但康熙帝剖析利害不愿放弃,遂于1684年设立台湾府与台湾、诸罗、凤山三县,归福建省管辖。\n\n清治时期\n台湾清治时期始于清朝将领施琅于1683年攻占台湾,至1895年甲午战争后割让给日本帝国,虽从未完整统治全台湾,但名义上统治台湾主要区域的时间计212年。\n\n清治前期(1683~1858)\n1684年4月,台湾纳入大清版图,由福建省台湾府管辖。清廷在统治台湾之初采消极治台政策,治台政策尽量以较低的成本来经营建设,并视情况鼓励人民开垦,虽然1684年取消海禁期间迎来一波赴台移民潮,加速开垦,但不久因清廷再次实施海禁政策并颁布渡台禁令终止,先是将十几万在荷西时期居住在台湾的汉人强制遣返内地原籍,再对内地人移民台湾严格限制,禁止携带家眷,但沿海省分仍有不少人民冒险偷渡来台,在台湾西半部各地落脚定居。在拓殖台湾西部的历程上,挤压平埔族部落及原住民生存空间,并统治其土地。后来慢慢开始有向台湾东部开垦的行列,但初期为数不多。1719年施世榜在二水一带兴建水圳,引浊水溪灌溉,人称施厝圳或八堡圳,为早期台湾最大水利工程。1720年起成立“府城三郊”产商合一组织,而外销的增加,又促使农业生产量(米、糖等)的增加,奠定府城成为文化商业重镇。由于初期清廷派来的官吏素质良莠不齐、加之官民间语言的隔阂、以及清廷对台湾住民的高压政策等,造成武装起义或骚扰事件不断发生,1721年的朱一贵事件、1786年的林爽文事件、以及1862同治年间的戴潮春事件,被称为清朝统治下台湾的三大“叛乱案”。\n雍正二年增设一县(彰化)、二厅(淡水、澎湖),并降旨准广东人移民台湾,雍正十年首度开放凭证携眷渡台,大量汉人携眷渡台。乾隆年间,1760年5月清廷准台民可携眷入台,废止官员不可携眷规定。后期又进一步更改渡台措施,百姓不需凭证可举家迁徙入台。自乾隆开始出现大量开垦移民,携眷渡台者众,而此台湾移民又以漳州人、泉州人最多,客家人仅约漳泉人士之四分之一居次。大量汉人举家移民,1784年设鹿港为新港口,鹿港开始成为台湾中北部的政治、文化、经济的重镇,与其他两大贸易港合称“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三艋舺(万华)”。由于先来后到的土地分配冲突及水源分配而相继发生分类械斗,进而影响日后台湾族群的分布,在此时,汉人不断侵占平埔族土地,迫使平埔族汉化或移往高山,接受山地的原住民的庇护。对于此一现象,清廷官衙控制力薄弱,无法禁绝遏止,地方官甚至藉漠视泉漳之间、粤闽之间、客闽之间族群内外各方争斗与分化,造成两败俱伤以削减可能的叛乱力量。这种族群内外文化、生活、语言、地域的对立,造成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更加困难。\n\n清治后期(1858~1895)\n19世纪中叶后,列强逐步由海路进逼。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自1841年9月起英国舰队数度出现台湾外海,试图占领北部基隆港与西海岸中部梧栖港,但都归于失败,这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台湾第一次武装入侵的行动。咸丰年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清廷被迫签订多项不平等条约,开放部分台湾港口(鸡笼、淡水、安平、打狗)对外通商。1874年,日本以八瑶湾事件为由出兵恒春半岛,即“牡丹社事件”,这对清廷以往消极的台湾经营成为一种警讯。清廷在日军出兵台湾后的1874年5月27日,迅速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台湾清朝统治区处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强化台湾的防卫力量,在安平(亿载金城)、旗后(威震天南)等地修建炮台及开辟八通关古道等道路加强后山防御,并革新台湾行政、废除《渡台禁令》以补强政策使台湾发展。其继任者福建省巡抚丁日昌于1876年来台湾继续推行革新,任内设置招垦局,鼓励闽粤居民来台开垦,并开办矿业,以机器开采鸡笼煤矿,架设当时台湾第一条自建电报线。\n光绪十年(1884年),清廷与法国因越南爆发中法战争,法国军队出兵澎湖群岛及台湾北部,刘铭传被清廷重新启用派往台湾。刘铭传在台湾时多次击败法军登台的计划,在沪尾大捷中最终使法军放弃登台。1885年,清廷将台湾从福建分离出来升格设立台湾省,并由刘铭传出任台湾首任巡抚。到1891年为止刘铭传在台湾设立防御措施,整理军备,同时也在台湾开发和建立许多基础设施,他督台期间台湾的第一条从基隆到新竹铁路开通,他还建立电报局、煤务局、铁路局等一系列管理机构,还成立西学堂、电报学堂等教育机构。但是刘铭传的新政并没有考虑到官吏的廉洁以及台湾本身财政负担的问题,导致台湾财政负担大幅增加,清朝官员贪污频繁,以及人民的反抗。1889年,彰化地区因为清田赋问题爆发“公道大王”施九缎事件。\n光绪二十年(1894年)12月唐景崧就任台湾巡抚;清廷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加上日军1895年3月先占领澎湖,迫使清廷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和澎湖之主权割让给日本。梁启超及康有为等士人发起公车上书抗议清廷割让台湾之举,然清廷不为所动;台湾建立台湾民主国对抗日本,以蓝地黄虎的“黄虎旗”当作国旗,以唐景崧就任临时大总统,刘永福任大将军。日军为接收台湾,于未完成台湾授受手续下,提前于1895年5月29日登陆澳底(新北市贡寮区三貂角附近),后遭遇台湾民主国正规军(五营栋军,廿营粤勇)和义军抵抗暴发乙未战争(1895年5月29日-11月18日),台湾民主国逐次节节抵抗,因武器落后和后援不继而让日本帝国武力占领台湾成功。\n\n日治时期\n始政时期(1895~1918)\n台湾日治时期自1895年6月17日台湾总督于台北城举行“始政式”起,至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计约50年。\n日本接收台湾前,台湾本地官员士绅如丘逢甲等人抗拒割让日本,于台北城成立台湾民主国,年号永清,推举末代台湾巡抚唐景崧为总统,抵抗日本军队的接收,结果日军甫登陆唐景崧立���逃至厦门,6月26日刘永福于台南继任台湾民主国总统。全台防务由军务大臣李秉瑞指挥。之后3个月,民主国军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并造成14,000名台湾兵战死,史称“乙未战争”,同时也是台湾史上最大的一场战争。\n乙未战争战事集中于台湾,日方投入包含近卫师团等正规军队的30,000余名兵力,而台湾抵抗力量主要有台湾人民等自发性组成的抗日军;合计正规军约有33,000余名,及民兵10万名。乙未战争是发生在台湾上,战斗地域最广、时间最长、参与人数最多、死伤严重、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当时几乎是全民参与,其中尤以客家族群作战最慓悍善战。然日军有备而来,武器装备优势差距过大,台湾反抗军终究不敌,自5月29日日军登陆澳底、6月14日转进台北、10月21日攻入台南到10月23日日军控制全台湾为止,战事持续总时间约5个月。许多台湾商人如台北城辜显荣,为保全自身财产,选择和日军合作,甚至帮日军开路做间谍清除台湾反抗力量。另一方面不少地方仕绅如苗栗烈士吴汤兴,却选择和日军作殊死战。吴与同袍虽身死,却留下风骨永为后世景仰。\n初期反抗势力扫荡底定后,日本设台湾总督为殖民台湾最高长官,并设置台湾总督府作为在台的最高统治机关。初期,总督职务均由军人担任,以敉平当时各地的动乱组织;由于台湾人民的激烈反抗,日本每年为台湾倒贴许多钱,导致驻台总督乃木希典产生把台湾卖与法国的想法,最终遭到驳回。1898年,明治政府任命陆军将领儿玉源太郎中将为第四任总督,并派后藤新平担任民政长官以为辅佐,从此采取软硬兼施的治理政策。日本以警察制度及保甲制度管理台湾,后到日本大正年间,台湾政局渐趋转稳。\n1908年,纵贯铁路全线贯通,让过去台湾南北需时数日的交通缩短至朝发夕至的1日内。1919年日本派任田健治郎为台湾首任文官总督,开始大量建造各项基础建设,如自来水、电力、公路、铁路、医疗、教育。为推动“农业台湾,工业日本”的政策,鼓励台湾农民种植蔗糖、稻米;并大量开采金、铜、煤矿、森林、食盐等台湾自然资源,以供应日本内地工业所需。同时,日本重新划定台湾行政区域,对重要的都市进行“市区改正”的工作,拟定都市计画,改变过去台湾常见的清末闽南风格的乡镇风光,使得街道风貌渐为西化或闽南与西洋风格共处,并规划全台道路桥梁、公园绿地、自来水与下水道、电气工程、卫生机构、政府厅舍等。另一方面,出于殖民政策的考虑,日本对台湾人进行爱国教育。虽然在教育制度上对台湾本地人并没有明文限制,但是台湾人仍有差别待遇或歧视,日本人在山区设蕃人公学校、蕃童教育所,平地设小学校与公学校,并没有规定台湾人不能到小学校上课,但因为小学校学费高,所以学生大多是日本人子女与台湾的富家门第的子弟。但日治时代的台湾人,除了能接受医学、农牧等技术性质高等教育,不乏是在日治时代修习文、法科而成就卓著者:如台大文学院长林茂生、高等法院推事吴鸿麒、新竹地检处检察官王育霖(为台湾人在日治时代第一位检察官),台南市名律师汤德章等,政府对推广台湾教育之普及亦有其功。\n台湾人对于日本政府的反抗,初期多为激烈的武力冲突(如客家人罗福星主事的苗栗事件及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因死伤惨烈,后期转变为社会政治运动。其中原住民族的抗日行动有以莫那鲁道为首的雾社事件。也有日军主动出击剿灭原住民的战争,如太鲁阁战争。\n\n内地延长主义时期(1918~1937)\n自1920年代开始,随著日本进入“大正民主”时代,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民族自决”主张的影响,台湾的知识分子也展开一连串要求自治与制度改革的运动,结合偶发的劳工运动,并向民间广为宣传,如台湾文化协会、台湾民众党等。但到后期,因为左、右两派的分裂,及日本殖民政府加强压制而逐渐消沉。\n蓬勃的日治黄金时期在的台湾博览会达到顶峰,铁路路线扩建、米糖产量增加、邮信电信普及等等经济成果也导致台湾社会人口增加、公学校普及和放足彻底实施、现代卫生环境建立与守时守法观念养成等重大民生改革,进而举行台湾首次选举。1930年4月10日由八田与一规划监造的嘉南大圳及乌山头水库顺利通水使用,成为当时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大型水利工程设施,使嘉南平原多达150,000甲的土地拥有充沛水量。\n\n皇民化运动时期(1937~1945)\n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37年起),日本帝国推行皇民化运动第一阶段是1936年底到1940年的“国民精神总动员”,重点在于“确立对时局的认识,强化国家教育。并成立“町内会”、“部落会”组织管理人民。第二阶段是1941年到1945年的“皇民奉公运动时期”,主旨在驱使台湾人为日本帝国尽忠。“鼓励”台湾人说日语并推行日式教育,改日本姓名,穿日本服饰,奉祀传统日本信仰神道,全盘接受日化生活。另外日本当局也于1945年全面实施征兵制,召集台湾人从军或负担军队劳役、征召慰安妇,投入东南亚战场。1944年后,受到盟军25次大空袭影响,台湾农工生产值于战争结束前的1945年降到最低点。\n1945年,昭和天皇颁布《朝鲜及台湾住民政治参与相关诏书》,日本帝国同时通过众议院议员选举法改正案,给予台湾人与日本内地相同的参政权及参战权。\n1938年,约有309,000名日本人定居于台湾,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多被遣返回日本。\n\n战后时期\n战后初期\n1945年8月14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代表于9月2日签署《降伏文书》。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发布的军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号》第1条规定:“在中国(满洲除外)、台湾,及北纬16度以北的法属印度支那(今越南北部和寮国)境内的日军高阶司令官,及所有陆、海、空军及附属部队,应向蒋介石将军投降”,蒋中正委派陈仪将军于10月25日到台湾接受在台日军投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代表同盟国接管台湾,蒋介石并任命陈仪为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行政长官。\n当时接管台湾的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施政错误、官员违法敛财严重、军警纪律败坏、双方在文化及语言上产生隔阂,台湾人民遭受种种歧视及各种差别待遇、政府滥印钞票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实施统制经济限制民间贸易造成大量民众失业、借由专卖局与贸易局垄断台湾经济命脉、掏空民生物资运往中国大陆,终至民不聊生、路有饿莩,各地反抗之声频传。在1947年初,因一起缉烟血案,以及前往抗议的群众遭行政长官公署卫兵开枪扫射,于是累积一年多以来的庞大民怨能量至此总爆发,各地发生军民冲突,国民政府调派大军镇压,后续还有清乡行动,许多与事件无关的台籍菁英与百姓无辜遇害,或逮捕之后不经审判而被监禁、处死或就此失踪,后来行政院官方调查报告死亡人数约18,000至28,000人,史称二二八事件。此事件造成台湾本省人与外省人长期的族群对立,以及后来的政党对抗,影响至深且广,也埋下台湾独立运动的种子。\n1949年1月1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宣告隐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于1月21日正式接任中华民国代总统。中华民国政府因国共内战战况失利,蒋中正命令蒋经国、汤恩伯、桂永清将中央银行黄金、白银、外汇转运台湾。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岸分治的格局开始形成。10月13日,解放军兵临广州,李宗仁于11月20日专机飞往香港就医,再于12月5日与家人飞往美国。12月7日,中华民国行政机关人员迁至台湾。\n\n戒严时代\n1948年5月10日,《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公布实施,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于1949年5月20日公布《台湾省戒严令》,为稳固政权、并防止中国共产党渗透,展开长期的戒严,称为白色恐怖时期。蒋中正于1950年3月1日在台宣告复行总统职权,中华民国政府在台湾一方面运用美援,推行经济变革,稳定农业,扶植工业及中小企业;一方面通过前述两项法令,配合党、政府、军队、特务的结合掌控,持续政治与社会上的强势控制,巩固一党威权体制,压制许多反对言论或行动。\n\n1950年起,台湾开始实行地方自治,首度普选出包括台北市长吴三连在内的县市级行政首长,县级与县级以下之民意代表及台湾省议会亦由公民直选产生。政府开始一系列扶植农业的政策,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推行土地改革(三七五减租、公地放领及耕者有其田),稳定农业。在工业方面,借由土地改革,带动民营企业和工商业发展,并以加工出口导向为主。1953年,台湾经济已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准,由于日治时期的基础、台湾的资金人才与技术及美援等因素下,台湾经济逐步走向迅速成长,并开始兴建更多大型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如石门水库、横贯公路等)。\n1951年9月4日至8日,日本与二战同盟国代表共49国签订《旧金山和约》,于1952年4月28日生效。该条约中明文日本放弃台湾主权,但无交代台湾主权交予之对象,因而成为现今���湾主权未定论的主要依据。\n1960年代,台湾进口替代产业面临内部市场饱和问题,同时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工厂面临工资上涨等因素,纷纷搬迁到一些具工业基础又劳工成本低廉的地区,台湾的经济政策遂改为出口扩张。1966年,政府成立高雄加工出口区,这是亚洲第一个加工出口区。1963年,工业占台湾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逐渐超过农业。此后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为止,台湾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经济成长率。此外,仿效英国等实施区域分期完成自来水建设,自来水普及后,乌脚病逐渐不再发生。1968年,政府开始实施九年国民义务教育,对台湾社会具有跨时代的重要意义。\n\n1970年代台湾进入经济起飞时代,由于石油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不景气,1973年11月行政院院长蒋经国推动十大建设及十二大建设以稳定经济发展。蒋中正1975年4月5日病逝后,副总统严家淦继任总统至1978年届满。1978年蒋经国经由第一届国民大会“选举”,担任第六、七任总统,并持续发展本土化及民主化,不过仍有特务监控人民,并以军法审判平民。台湾产业形态也由以农渔业为主转型为以工业制造业与商业服务业为主,台湾经济发展迅速,人民所得与生活水准均有显著提升。\n1971年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将“蒋介石的代表”──中华民国政府逐出联合国,此后两蒋坚持汉贼不两立,陆续与各国断交。1979年1月1日,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断交,外交处境造成相当冲击。台湾的党外团体开始通过私下发行的政论杂志,对国民党执政的政府进行抗争,要求全面落实民主政治与言论自由。1979年12月,高雄市发生美丽岛事件,是台湾规模最大的民主抗争事件,之后对被逮捕相关人士的军事审判更引起国际瞩目。\n1980年代,随著产业从农业发展到轻重工业、国民教育普及,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六千美元,台湾名列亚洲四小龙之首,股市指数曾高达万点,政府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大力鼓励内外厂商投资积体电路、电脑等高科技产业,台湾中小企业也被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影响,此时台湾个人电脑主机板产量因此位居世界第一,台湾达到新兴工业国家(NIEs)水准。随著民主运动蓬勃展开,于1986年戒严状态下,中国国民党政府默许民主进步党成立。由于陈文成命案、江南案、十信案等冤案与丑闻相继爆发、党外人士的抗争与民主诉求,一般认为这是导致1987年7月14日总统蒋经国宣布“解严”的主要原因,而强大的国际舆论带给国民党政府的压力也不容忽视。随后更进一步开放党禁及报禁、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1988年蒋经国去世,副总统李登辉继任,蒋家父子的威权统治随之结束。\n\n1990年代至今\n1990年代台湾进一步落实自由民主与中央层级之政治改革,街头抗争成为台湾日后自由民主社会的常见现象,著名的如五一九绿色运动、鹿港居民反杜邦设厂事件、五二〇农运、无壳蜗牛运动。李登辉于1990年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七次会议总统选举当选之后,仍持续推动民主化与台湾本土化政策,在任内陆续推动六次修宪。\n1990年大学生发起三月学运,李登辉总统认同此学运并宣布修宪及改选国民大会,在1991年5月1日宣布结束“动员戡乱”,并结束“万年国会”的运作。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就解决两会事务性商谈中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后人称为“九二共识”。之后决定在1996年举行首次总统直选。1995年3月,全民健保正式实施,台湾福利制度的完善初见端倪。\n1995年解放军在接近台湾的福建平潭岛屿上举行一连串攻岛军事演习与多次与在近台湾外海几哩外进行飞弹试射,让海峡两岸紧张关系陡升,使台湾人民忧虑与反感,意图使台湾无法进行总统选举,美国为此派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海域确保台湾海峡平静。\n1996年3月23日,李登辉与连战获选为中华民国第9任正副总统,也是中华民国史上首次直接民选的正副元首。1998年,中华民国政府为了解决中央与地方行政区的过度重叠而通过了省虚级化(冻省)。1999年,李登辉总统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提出了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表示中华民国(R.O.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在实际上为两个对等的国家。两岸关系更加紧张。1999年9月21日南投地区发生芮氏规模达7.3的大地震,此为20世纪下半叶台湾伤亡损失最大的天灾,被称作“九二一大地震”,后定此日为“国家防灾日”。\n2000年3月18日,由民主进步党提名的陈水扁、吕秀莲当选第10任正副总统,写下首次政党轮替的新页。于2001年1月1日,厦门与金马小型三通实施,展开两岸小规模正式通商、通航和通邮。同年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名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2002年8月,时任总统陈水扁公开表示中华民国(R.O.C.)与中华人民共和国(P.R.C.)的关系是“一边一国”,引发北京当局反弹。200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废除大学联考,以“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大学学科能力测验、大学入学术科考试”作为大学多元入学的指标。2003年3月14日台湾首例非典型肺炎引发SARS风波,使得全台湾产生恐慌浪潮,创下台湾战后以来,医院封院、街坊封楼、医院外全面发烧筛检的首见景况。2003年底成为东亚第一个立法保障公民投票权的地区。2004年3月19日,于总统大选前夕发生“三一九枪击事件”,为中华民国政府迁台以来首次国家元首遭枪击事件,翌日,陈水扁及吕秀莲当选连任第11任正副总统。2005年6月立法院预算审核通过新十大建设。2006年8月12日起,针对陈水扁总统任内爆发的政治丑闻,由前民主进步党主席施明德于台湾发起“百万人民倒扁运动”,要求陈水扁总统负起政治责任下台,又称“红衫军运动”。\n2008年3月22日,由中国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萧万长在第12任正副总统选举中胜出当选,是谓台湾民主政治第二次政党轮替。2009年8月,莫拉克台风侵袭台湾而发生严重水灾,使中南部与东部蒙受巨大损失。同年7月16日至26日,高雄市举办“世界运动会”;台北市亦于9月15到25日举办“夏季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为当年度台湾两大国际赛事。第三次江陈会谈提议将两岸包机转为两岸定期航线,并于2009年8月31日启航。2010年6月29日,第五次江陈会谈于重庆正式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同年8月17日立法院正式表决通过。同年12月25日,五都升格正式实施,乃1950年以来台湾地方制度的最大变革。其后,桃园县于2011年被赋予“准直辖市”地位,2014年底正式升格为直辖市,为台湾第六都。2012年马英九与吴敦义在第13任正副总统连任成功。2010年11月6日至2011年4月25日,台北市举办“2010年台北国际花卉博览会”,是台湾第一个正式获得国际园艺家协会及国际展览局认证授权举办的A2/B1级国际园艺博览会。2013年7月,发生“洪仲丘事件”,促使民间团体发起“白衫军运动”,要求政府重视军中人权,促成国军制度改革。2014年3月18日,由不满签署《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审查程序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发起“太阳花学运”,并趁员警不备时,约400名学生攻占立法院。同年,3月23日,由于太阳花学运未获政府正面回应,部分学生于晚间7时35分由行政院正门攻入,是为“323占领行政院事件”。\n2016年1月16日,由民主进步党提名的蔡英文、陈建仁在第14任正副总统选举中当选,为台湾民主政治第三次政党轮替,蔡英文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位女性总统。另外,国会也在这次第9届立法委员选举首次政党轮替,民主进步党首次席次过半完全执政。2020年1月11日,民主进步党推荐之蔡英文在第15任正副总统以8,170,231票、57.13%之得票率于总统选举胜选成功连任,并创下自总统直选以来得票数最高纪录。立法委员选举,民主进步党取得61席维持过半,中国国民党、台湾民众党、时代力量、台湾基进等四党亦各有斩获,另有5席由无党籍候选人胜出。\n2024年1月13日,由民主进步党提名的时任副总统赖清德、萧美琴在第16任正副总统选举中当选,打破了过往所谓的“八年魔咒”,首次三度执政。但立法委员选举则由中国国民党以52席成为国会最大党,民主进步党未得到过半席次。\n\n地理\n位置地形\n台湾本岛西与西北临台湾海峡,距福建海岸平均距离约200公里,台湾海峡最窄之处为台湾侧的新竹县到福建侧的平潭岛,直线距离约130公里;北边隔东海与朝鲜半岛相望;东北隔海与琉球群岛相望;西南边为南海,距广东省海岸直线距离约300公里;东边为太平洋,和与那国岛相邻约110公里;南边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邻。在西太平洋由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台湾、菲律宾群岛等众多岛屿所形成的东亚岛弧中,台湾位于中枢位置,由地缘政治理论上来看居东北亚与东南亚交会处,为亚太经贸运输重要枢纽及重要战略要地。,北回归线横跨中南部。全岛山势高峻,地形海拔变化大,山脉大多呈东北偏北-西南偏南走向,平原狭窄,仅台湾西部与东部地区纵谷内有少量平原,地震频繁,温泉与火山皆��。气候属高温、多雨,春末夏初常因滞留锋影响而有梅雨季,夏季及秋季初期常有台风及西南季风侵袭,冬季则有东北季风吹拂。最冷月月均温都在15℃以上,年雨量达2,510毫米以上,大约是世界平均的三倍之多,是亚太地区最潮湿多雨的岛屿之一。北部全年有雨,南部则集中在夏季降雨。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区的台湾,自然景观与生态系资源相当丰富而多元。目前台湾使用东经120度的UTC+8时区(国家标准时间)。\n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公里,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公里,环岛海岸线长约1,151公里,含属岛面积约35,886.8623平方公里,四面环海,岛屿整体形状似长条蕃薯状。台湾四面环海,孕育各种海岸地形。北部海岸多为岬湾与岩岸,西部海岸多沙滩、沙丘、潟湖、泥质滩地,南部恒春半岛是珊瑚礁海岸,东部属断层海岸,坡度陡峻且多断崖。河流川短流急,不仅有岩石外露的河床,也有平沙铺地的河床,直流型的或曲流型的,甚至有湍急回头湾,瀑布、壶穴、奇石,遍布台湾各条溪流上游。山脉大多呈北北东-南南西走向。主要山脉有纵贯南北的中央山脉,靠西侧的玉山山脉与阿里山山脉,北部的雪山山脉,以及紧邻东海岸海岸山脉。最高峰为玉山山脉的玉山主峰,海拔3,952公尺。台湾为世界地势高度第四高的岛屿。丘陵地带则大多在北部与靠近山脉地区,如新竹丘陵、苗栗丘陵。这些山地与丘陵共约占台湾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原与盆地虽狭小分散且只占台湾地形的三分之一,却是人口稠密地区。主要盆地有北部的台北盆地,中部的台中盆地与埔里盆地,以及东部地区的泰源盆地等。嘉南平原位于台湾南部的云林、嘉义、台南和高雄,是台湾最大的平原。其他还有中部的彰化平原,南部的屏东平原,东北部的兰阳平原,以及东部的花东纵谷平原等。地形如平原般平坦,但地势较高的台地有林口台地、桃园台地、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等。\n中华民国实际控制区域包括台湾本岛与附属的22座小岛,以及台湾海峡中澎湖群岛的90座岛屿。其中台湾岛约占总面积98%,其约位于东经120度至122度、北纬22度至25度之间,北回归线经过嘉义县水上乡与花莲县瑞穗乡、丰滨乡等地。台北市是中华民国首都,新北市是台湾人口最多也是最大的城市,高雄市是面积最大的城市。台湾的附属岛屿有:位于东侧外海的龟山岛、绿岛、兰屿,北部外海的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基隆屿以及钓鱼台列屿,西南沿海的小琉球,南部的七星岩。台湾海峡西侧的马祖、金门与乌坵隶属于福建省。南海上的东沙群岛,及南沙群岛中的最大岛屿太平岛和中洲礁属于南海诸岛,归高雄市管辖。\n\n地质水文\n台湾是由欧亚大陆板块、冲绳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挤压而隆起的岛屿,主要是由欧亚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聚合作用产生。板块聚合作用分为两个部分,在菲律宾海板块西边,欧亚板块隐没至菲律宾海板块下方,而菲律宾海板块的北边,则是菲律宾海板块隐没至欧亚板块下方。板块聚合作用使得台湾逐渐隆起,并且在东南方形成菲律宾海沟与马尼拉海沟、吕宋海槽和吕宋岛弧,在东北方形成琉球海沟与琉球岛弧,也使得台湾成为多断层的环境。台湾突出海面后形成许多山脉。以花东纵谷为界,纵谷东边的海岸山脉属菲律宾海板块,东北部的宜兰、龟山岛一带属于冲绳弧后张裂的一部分,西边的中央山脉、雪山山脉与玉山山脉则属于欧亚板块。玉山山脉形成后,由于上层向西滑动而形成阿里山山脉。因降雨丰沛造就来自高山的大量沉积物,在山脉西侧诞生冲积平原。至今持续的板块运动,则产生频繁的地震也造成许多火山群的形成,如北部的大屯火山群。台湾位处板块交界,孕育了各个断层产生。主要断层有921大地震的车笼埔断层,使台北盆地陷落形成康熙台北湖的山脚断层,东部最长的池上断层,以及长达85公里的台湾最长断层潮州断层等。\n台湾雨量丰沛,大、小河川密布。最大分水岭中央山脉分布位置偏东,使得主要的河川大多分布在西半部,包括长度最长位居中部地区的浊水溪,流域最广位居南部地区的高屏溪,以及长度与流域面积均为第三而位居北部地区的淡水河。其他尚有头前溪、后龙溪、大安溪、大甲溪、乌溪、曾文溪等;而东半部主要河川则有兰阳溪、立雾溪、花莲溪、秀姑峦溪、卑南溪等。台湾天然湖泊稀少,最大的是日月潭,可能经由陨石撞击形成的嘉明湖等,其余多是人工修筑的埤塘、水库。台湾的河川由于地势陡峻,河床��降极大,易发生洪水干旱,因此早年即有水库之建设,至2006年底已完成水库堰坝109座,合计蓄水总容量有271,425万立方公尺,有效容量219,905万立方公尺,其中以曾文水库最大,总容量71,270万立方公尺,有效容量59,550万立方公尺。在离岛部分,澎湖县有8座,金门县13座以及连江县7座。目前尚有多座水库仍在规划与兴建阶段。台湾主要河川防洪工程,于日治时期起即有规划实施,政府于1950年至1957年间,逐步实施日人未完成及兴建中之计画,防洪工程的重要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政府并在1979年至1985年推行之十二项建设第9项纳入“修建台湾西岸海堤及全岛重要河堤计画”,并持续在1986年至1991年14项重要建设第9项列入“继续河海堤计画”,1992年至1997年推动之国家建设六年计画列入“河海堤后续六年计画”。\n\n气候生物\n台湾可分为两个气候区,大致以通过中南部嘉义县及花莲县的北回归线为界,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嘉义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5月到9月为台湾的夏季,天气炎热,其中大台北地区是盆地地形,以致热能无法快速消散,又加上都市热岛效应影响,因此夏季最高气温经常可达35℃及以上,7月的平均气温可接近30℃。台湾为海岛地形,四面环海,每年9月至隔年5月北方的西伯利亚冷高压南下时,冷空气受到海洋调和,所以即使在冬季,气温相对于同纬度的华南地区稍显温暖。冬季时,台南以北的平地气温有时会出现10℃以下的低温。日治时代的台湾,被日本人称作“常夏之岛”,意指台湾四季如夏。不过台湾冬季则相对凉爽,中部及北部1月平均气温15~17℃左右,南部1月平均气温可高达17-21℃左右。而位处山区的合欢山、玉山、雪山等海拔超过1,500公尺以上的高山由于地势高,故11月~4月常有降雪。\n由于季节、位置、海拔标高的不同,台湾各地区降雨量也随之变化。北部、东部全年有雨,其中基隆因降雨量丰沛而被称为“雨港”,台湾东北角火烧寮最适合降雨,也是东亚下雨日数最多的地方。中南部的雨季主要集中在夏季。台湾冬季盛行由蒙古高压所带来的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高峻山脉能阻隔季风,形成雨影效应。台湾经常有台风侵袭,6月至9月是台风季,每年夏、秋两季平均都有三到四个台风侵袭台湾。台风为台湾提供了丰沛的水分,但由于降雨空间和时间分布十分不均,容易引发洪水与土石流等灾害。另一方面,如果缺少夏季台风所带来的雨水,到冬季就容易出现干旱;因此,各大河川普遍修筑水坝,雨季蓄水兼发电,旱季提供民生用水。\n\n台湾位于亚热带与热带,以及欧亚大陆与太平洋的交界处。气候条件使早期台湾利于生物生存,台湾海峡的隔离,则使冰河时期经由陆桥从欧亚大陆迁移而来的物种,演化成岛上特有种。另外高山对季风的阻挡能使岛内环境变化较大,例如降雨量的差异。复杂的地形则导致地理隔离,有利于新物种的形成。流经菲律宾、台湾与日本海域的黑潮洋流,也是生物的营养来源,一方面带来海洋动物与浮游生物,一方面则带来南方植物。台湾陆地的森林种类主要受到海拔高度影响。海拔700公尺以下是亚热带阔叶林,海拔700-1800公尺是阔叶林,1800-2500公尺是混合林,2500-3500公尺则是针叶林,3500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带则是苔藓或草原。不同种类森林所构成的环境,也是各种植物、动物、与真菌的栖息地。台湾的海岸线与邻近海岸地区,过去拥有广大的红树林与沼泽,并因此孕育许多生活在潮间带的动物。但现今大多已经消失,只保留在例如台南的七股湿地与台北的淡水河河口等少数区域。此外最南端的恒春半岛,至今仍存有热带季风林与珊瑚礁。由于人类在平地开发,大型野生动物大多仅能分布在山区或较稀少的低海拔森林中。栖地破坏和外来种引入造成台湾部分原生物种负面影响,有些甚至濒临灭绝或已灭绝。如福寿螺、美国螯虾、澳洲淡水龙虾、吴郭鱼与非洲大蜗牛这五个外来种引进后,因欠缺天敌制衡,过度繁殖,导致台湾原生的田螺、螯虾和鲫鱼大为减少;17世纪时台湾梅花鹿曾经满山遍野,但因长期过度捕猎大量鹿皮外销,目前野生梅花鹿已经濒临灭绝。\n为保护自然风景及野生动植物,内政部营建署自1982年起已公告成立9座国家公园。另为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1986年起也陆续公告22个自然保留区及20个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多处自然保护区域。\n\n人文风光\n自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来,受制国际社会现��,以中华民国名义,台湾一直无法签署世界遗产公约,因此台湾暂无任何地点或景观登录为世界遗产。自2000年起,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开始推动台湾世界遗产潜力点评估工作,分别于2002年、2009年评选出17处世界遗产潜力点,并在各地举办巡回讲座,推动社区认同、基础研究调查、保护措施等工作。2010年国际文化资产日研讨会发表乌山头水库及嘉南大圳成为台湾人心目中最佳的世界遗产潜力点。到2011年为止,台湾的世界遗产潜力点调整并增至为18处。\n\n行政区划\n台湾行政区划起始于17世纪的荷西统治时期,现今主要根据中华民国《地方制度法》,划分为1个省(即台湾省)、6个直辖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其中台湾省共划分为11个县(含澎湖群岛澎湖县)、3个市(基隆市、新竹市、嘉义市)。\n\n省/直辖市\n行政区划演变\n政治\n法律\n台湾首部成文法实施于17世纪之荷兰统治时期,后经过以明律为纲的明郑严刑峻罚、台湾清治时期之大清律法、台湾日治时期的六三法等特别法,至中华民国政府开始统治之后则以大陆法系的中华民国法律为主轴。除了适用于台澎金马(即台湾地区)的《中华民国宪法》及《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外,尚有法律和命令三个层级,其中,仍以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为基础,所有规范皆不可违背在其上位阶的规定。\n\n主权\n台湾自17世纪开始有历史文字纪录以来,曾经历多个政权统治。最近一次更动为1945年10月25日起由中华民国接管。此外,未曾统辖台湾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声称拥有领土主权,视台湾为其尚未统一的领土。双方对此仍有争议。\n中华民国政府在1949年12月后,因在国共内战中失去对中国大陆的控制,将中央政府迁至台湾政经中心台北市,使得台湾成为中华民国现今实际控制的主要地区。经过1980年代以来的民主化和本土化运动、1990年代以来的七次修宪、以及1996年开始的总统直选,中华民国原主要设计用于中国大陆的政治体制,已逐渐与台湾社会结合;原本作为地理名词的“台湾”,也逐渐成为国际社会对中华民国的代称。\n由于长期受到境外政权统治,台湾社会自1940年代以来开始出现要求成为完全之独立国家的呼声,其所代表的支持两岸统一的“统派”与支持台湾独立的“独派”并列为台湾当前的两大政治思想,所衍伸出来的“统独问题”影响台湾社会与未来发展甚深。\n\n人权\n《中华民国宪法》第八条:“人民身体之自由应予保障”。第十条:“人民有居住及迁徙之自由。”第11条:“人民有言论、讲学、著作及出版之自由”。\n台湾的人权状况在过去数十年间有长足的进步,在2004年自由之家的报告中,台湾在公民自由方面的分数为1,政治权利方面的分数为2(1为最高,7为最低),意即台湾在亚洲国家中属最自由国家之列。\n近来台湾社会对于死刑存废、学生服仪、居住正义等问题出现一些争议;此外,近来同性婚姻在台湾也是个受关注的议题。\n\n政府组织\n中华民国政府是当前台湾最高统治机构,其政府体制为半总统制混合的性质。根据现时《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总统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一次,为中华民国的国家元首与三军的最高统帅,对内负责政治上的最高责任,对外则代表国家行使国防外交国安等权责,对五院有协调争议权,并直接任命最高行政首长行政院院长。\n“行政院”主要功能为协助行政院院长处理各项行政事务;广义上则涵盖各中央行政机关(即俗称之“部会”,均隶属行政院管辖)。行政院通常别称为该国之内阁(非法定名称),行政院院长、副院长、秘书长、副秘书长、发言人、政务委员与各部会首长为内阁阁员,其成员定期召开行政院会议。\n自1990年代末期,中华民国政府采取台湾省虚级化措施之后,台湾省虽然依旧存在,但原省政府所辖机关皆会并入中央政府,因此行政作业实质上已无省的存在。\n\n政党与选举\n中华民国总统由台湾地区符合资格公民直接选举产生。自1987年台湾解除戒严令以及解除党禁之后,政府不限制人民团体成立政党与个人政治主张,因此台湾政党林立。现时主要政党为民主进步党、中国国民党、台湾民众党以及时代力量。\n台湾人民依宪法享有言论、出版、新闻、集会、结社组党等各种公民与政治自由,民主运动与公民社会活跃,人人均可持有不同政治主张、参与政治、并于成年后投票支持公职候选人。台湾广泛受到争论的政治问题是台海问题与统独问��,因而使人民支持的政治立场大致可划分为泛绿阵营、泛蓝阵营。基于外交情势及环境等综合考量,台湾人民自民主化以来长期而稳定的态度为持久维持现状高于支持独立或统一,支持独立多于倾向统一。\n\n对外关系\n中华民国目前与12个邦交国保持正式外交关系,截至2022年12月止,为45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官方会员(包含亚太经合会(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并致力于加入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UN)等相关国际组织,兼且以体育、经济、学术、艺文活动、经济援助或人道救援方式进行交流。并以非营利机构与志愿服务团体等非政府组织(NGO)融入国际社会。\n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通过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相继转移外交承认。同一时期,由于台湾在经济发展上渐有成绩,因此与国际交流趋向以经济援助方式与一些小型发展中国家进行交流,在李登辉政府时代借由务实外交强化与友邦及无邦交国家之双边关系,至民进党执政后,仍维持此经济援助导向。除此,自1993年起,台湾政府一直致力重返联合国,同时通过拥有联合国会员国身分的邦交国,以“中华民国”或“台湾”等名称尝试能重返联合国及其周围组织,不过因为台北与北京之间一直存在争议(即台湾海峡两岸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阻挠台湾以国家身份参与国际组织,并极力争取各国际组织的主导权,使中华民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卫组织)的交流上陷入极大困境。1991年以中华台北名义加入亚太经合会,2002年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名义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n2009年4月29日,受世界卫生组织邀请,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世界卫生大会(WHA)。\n根据2003年国际组织年鉴有2,074个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性活动,但其中以个人名义居多,而且实际参与的组织主要是以人道救援领域居多,例如台湾世界展望会、中华民国红十字会、国际佛光会、励馨基金会、慈济基金会等,投入国际性救援个案颇为可观,例如台湾路竹会长期远赴非洲、南美洲义诊,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输送物资关怀边远地区,而台湾医界联盟基金会等组织与政府长期合作推动台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但是台湾非政府组织除了国际医疗、人道援助组织之外,大多仍缺乏国际活动的经验。\n在体育方面有中华奥林匹克委员会,以中华台北的名称成为国际奥会的205个会员之一,主要任务筹组代表团参加奥、亚运等国际赛会及活动。而于1957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大专院校体育总会推动大专院校进行国际间赛事,并于1987年加入国际大学生体育联盟(FISU)成为会员国。另外还有中华民国残障体育运动总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及国际运动竞赛,近年来参与国际赛事有2006年远东及南太平洋残疾人运动会,获得18金29银22铜;2007年世界轮椅运动会(IWAS),在台北举行获得34金26银30铜;2008年北京帕拉林匹克运动会,获得1金1铜。\n在经济方面,有中华民国国际经济合作协会以结合企业界人士、团体与国外企业界人士、团体合作发展国际经济交流,主要任务为举办或出席双边及多边经济合作会议,举办或协办各国投资研讨会或市场说明会,组团或派员赴他国访问、签署双边经贸合作协定或备忘录。而还有台湾亚太发展基金会(前身为亚洲基金会之台湾分会)致力于促进台湾与美国、亚洲各国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各项发展援助计画,并帮助亚太地区提升政府治理与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推动经济制度的改善,并协助公民社会的发展。\n在艺文方面,有于1995年创立的台湾文化基金会推动以台湾文化与国际交流,主要是进行城市节庆活动交流与访问,并以台湾文化行销城市,同时增进了台湾与国际的了解与交流。而到2011年10月8日,中华民国护照在全球免签证国家数已达到124个。联合国世界观光组织(UNWTO)报告指出,2013年世界旅游成长最快速地点,台湾排名第十。\n\n军事\n经济\n经济发展\n在日治时期前期,台湾在日本经济上的地位是粮食生产与资源出口基地,仅有少数的食物储藏加工业和轻工业,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台湾因战略地位被日本政府重新定位为南进基地,因此在台湾南部的高雄一带发展军事工业。国民政府迁台后,将台湾视为武力反攻大陆的基地,奉行军事优先和稳定农业的经济政策。自1960年代起,台湾轻工业发展快速,重工业则居于次要地位。政府为了吸引投资增加出口换取外汇,还设立加工出口区来增加外贸收入。\n到了蒋经国时代,为摆脱石油危机,政府致力推动十大建设���为台湾石化业与重工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此时恰逢越战,美国向台湾订购大量物资,这些因素都促使台湾经济快速起飞。由于经济发展成功,台湾遂晋身亚洲四小龙行列,亦达到新兴工业化国家水准。之后政府注意到重工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实行积极的产业政策,在高雄建设大炼钢厂、大造船厂、大炼油厂等大型重工业基地,亦有美国华侨返回台湾设立电子厂,如联华电子、台积电等也取得成功。\n1980年代,政府据十大建设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大力鼓励内外厂商投资积体电路、电脑等高科技产业,以耗能少、污染低、附加价值高的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取代传统产业,民间中小企业也被电子产业的蓬勃发展所影响。台湾的个人电脑主板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台湾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于1995年2月国科会依行政院决议,设置南部科学工业园区。为接续蒋经国“十年经济建设计划”,1990年代初期政府提出的国家建设六年计画只维持近3年,但也率先开启台湾财政赤字之大门。之后在2002年由行政院核定成立中部科学工业园区,园区分布于台湾中部的台中市及云林县。其中以新竹科学园区最为成熟且最具规模,又加上邻近工业技术研究院、国立清华大学及国立交通大学,每年培育出许多优秀的科技人才,也奠定今日台湾“科技岛”的重要地位。过去八年(2016到2023年),台湾的经济持续成长,台湾的经济成长平均为3.1%,优于其他四小龙(新加坡、韩国、香港),也优于全球的平均成长速度。截至2025年,中华民国政府尚未完全解除台湾企业赴中国大陆投资的限制。此外,民进党政府提出新十大建设,希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新产业的养成。\n\n经济结构\n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台湾是全球中经济规模第27大的国家或地区。早年特色为中小型企业众多,经济结构已经由高科技产业取代原先的劳力密集工业,且农业在GDP中的比重从1952年的35%下降到2%。至今形成服务业与高科技产业合计比例过半的形势,但也面临传统产业快速外移(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磁吸效应”)、高房价问题。\n台湾的电子工业对世界经济举足轻重,大多数电脑电子零组件都在台湾生产。由于台湾的电子工业多为ODM,除宏碁现为世界第四大电脑品牌、捷安特已成为世界知名高级脚踏车品牌外,华硕(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主机板制造商)、友讯、趋势科技、微星科技、长荣集团等未来仍有发展空间。国际贸易是台湾的经济命脉,日本和美国长久以来一直是台湾前两大贸易伙伴,但在2005年后退居二、三名,中国大陆成为台湾进出口贸易第一地区,2006年进出口贸易国/地区前十名为:中国大陆、日本、美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德国、马来西亚、沙乌地阿拉伯、澳大利亚,另有部分转向欧洲和东南亚市场,台湾也位列中国大陆、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和越南的重要投资来源,在中国大陆有5万多个台资企业,长期居留中国大陆的台商及眷属则有30至40万人之多。\n\n人均GDP\n台湾是一个由政府当局主管投资、和逐渐减少的国外投资引导的动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政府在经济体系内扮演的角色逐步缩小。实施市场经济后,不论投资、消费或储蓄等皆能自由选择,很多大型的国营银行及企业逐步迈向私有化。过去30年内,平均年均经济成长率达到8%,而出口导向政策赚取的外汇为工业化提供资金保证。台湾的外汇储备是世界第5。根据中华民国行政院主计处的统计显示,台湾人均国民生产毛额,在1961年是153美元,2013年已成长至20,925美元。如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已达到41,539国际元,与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相当。主计处公布资料,2012年台湾人民储蓄总额占GDP为28.8%,投资总额占GDP只有19.2%,超额储蓄高达9.6%。台湾人勤奋工作,2002年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世界竞争力年报》指出台湾人平均一年工作时数是2,282小时,台湾工时世界排名第一。2012年CNN援引劳委会和OECD的数据指出,台湾人每年平均工作2,200小时,比日本、美国多出20%,和德国相比更高出35%。台湾的人均GDP在2020年突破3万美元;2023年,根据国际财经月刊《全球金融杂志》(Global Finance)公布的“2023 年全球最富裕国家”(World′s Richest Countries 2023)排名,台湾人均 GDP 为 73,344 美元,排世界第 14 名,远高于日本(38 名)、韩国(30 名)。\n\n铁道运输\n台湾早期的铁道运输,是以人力为动力的轨道轻便台车,为日治时代所建造的,路线绵延全台,至今铁道和车体仍���沿用;目前台湾主要的铁路系统为台铁,由国营台湾铁路公司负责营运。台铁的路线主要包括西部干线、北回铁路、南回铁路、东部干线。合计环岛一周。主要的列车型号包括负责长途客运的自强号及莒光号,以及负责城际通勤运输的区间车等。现在还有由倾斜式电联车所执行的“太鲁阁列车”以及“普悠玛列车”,主要服务台湾东部的运输需求。以及最新引进的“新自强号”成为台铁自强号系列新的主力。为了应对推拉式自强号跟莒光号的机关车老旧问题,台铁引进E500作为新的机关车,并于2024年起逐步淘汰旧款机关车。\n除了台铁之外,另一个服务城际运输需求的铁路系统为台湾高速铁路(高铁),于2007年2月1日开始营运,是台湾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民间兴建营运后转移模式(BOT)建设案。其技术主要采用日本的新干线系统,是此系统第一次将技术输出日本以外地区,但轨道等土建设施使用部分欧洲系统。高铁旅行全程只需一个半至两个小时,形成台湾西部南北一日生活圈。高铁的出现强烈冲击台湾西部城际航线的生存与经营,亦使台铁从原本的中长程运输功能进行转型,例如台铁捷运化政策的推出。\n台湾的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系统,称为“捷运”,1996年3月28日开通第一条路线木栅线(今文湖线一部分)。目前有台北捷运、新北捷运、桃园捷运(桃园机场捷运)、台中捷运、高雄捷运等5个捷运系统,其中第一个及运量最大者为台北捷运。基隆捷运与台南捷运目前亦在规划中。\n在台湾糖业,林业与矿业的繁盛期,还有专门铁路进行运输。台湾糖业铁路在1980年代后,因公路运输的兴盛,大部分都已经停止营运。而林业铁路还有阿里山森林铁路、太平山森林铁路以及乌来的台车线尚在动态运行。煤矿铁路绝大多数因矿场荒废而消失于荒野之中,部分因道路兴建而消失,目前仍然保持动态运行的煤矿铁路是位于新北市平溪区的台湾煤矿博物馆。另外位于新北市金瓜石矿山于采金时期也拥有许多的台湾矿业铁道,但在1950年代后,由于采金成本日益提高,再加上矿脉枯竭,因此随著矿坑的关闭,矿业铁道也走入历史,目前仅剩仍然在运行中的矿业铁道为台阳合金公司所属的九号矿业铁道。\n\n公路运输\n台湾有纵贯西部走廊的中山高速公路(国道1号)、福尔摩沙高速公路(国道3号),以及横跨东、西部的蒋渭水高速公路(国道5号)等三条南北高速公路。而省道更遍布全岛,许多客运公司专门经营台湾各大都市间的公路客运运输。过去这项工作是由公营的台湾汽车客运公司负责,1990年代开始,民营业者开始以低票价及豪华设备服务为号召,大量抢占原本由台汽一家独占的市场地位。为了提升竞争力,2001年后,台汽民营化,并更名为国光客运。目前台湾西部的长途公路运输以国光客运、统联客运及和欣客运为主。\n\n航空运输\n台湾有桃园、高雄小港2个主要国际机场,以及台北松山、台中清泉岗2个次要国际机场,多数大城与多数离岛地区亦设有机场如花莲北埔、台东丰年、澎湖马公、金门、马祖南竿等。台湾本岛的各大都市间、以及和各离岛之间,皆有常态班机往来,形成便利的航空网,但联络本岛两大都市的北高航线已因不敌高铁竞争而停航。台湾最主要的航空业者是中华航空及长荣航空,前两者加上星宇航空被合称为“航空三雄”;除此之外,还有远东、立荣、华信、德安、虎航等航空公司。\n\n海上运输\n台湾主要的国际商港有高雄港、基隆港、台中港与花莲港,另外还有1970年代开辟的苏澳港、1990年代开辟的台北港、以及历史悠久的台南安平港。高雄港是其中最大的港口,负责台湾60%以上的货物装卸与75%以上的货柜装卸。目前在台湾与澎湖、金门等离岛之间,船舶依然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台湾到澎湖列岛之间的船舶有台华轮(高雄港)、今日之星(台南安平港)、满天星客轮(嘉义布袋港)。每日均有航班。台东富冈港到兰屿和绿岛之间也有航班。台湾本岛到金门之间的航班则是从高雄港出发的金门快轮,到马祖之间,则有从基隆港出发的台马轮和合富快轮及台马之星。另外可以从金门与马祖以小三通方式直接搭船前往厦门。\n\n人口\n台湾目前总人口约23,120,718人(2025年2月底统计),可分为5大族群:汉族闽南人(河洛人)、汉族客家人、外省人、原住民族、新住民。在台湾活动已有约八千年之久的原住民族(未纳入平埔族血统者)约占总人口2.36%(554,585人),其余绝大多数为汉人。其中又分��“本省人”以及“外省人”。本省人主要为闽南人(河洛人)(65.5%-70.5%)和客家人(17.5%-23.5%)。外省人是指1945~1949年跟随中华民国政府来台的新移民以及其后代。由于混居及通婚,目前除了在部分地区(如眷村)外,两者已不易分辨。客家人主要分布于北部的台北市,新北市,桃园市,新竹县,苗栗县,中部的南投县,台中市,南部的高雄市,屏东县六堆及东部的花东纵谷等客家地区为主要分布地区。另外在北部的宜兰,中部的彰化云林,南部的嘉义、台南市丘陵地有零星客家聚落分布。闽南人则分布在台湾各县市。台湾的客家人口不如闽南人口,源于1684年,清朝康熙帝依施琅的建议,公布严格限制汉人渡台的“渡台禁令”,其中第三条禁令系因“惠潮之民多与郑氏相通”(粤东人在明朝疆域内屡次帮助郑军对抗清军)而产生。“渡台禁令”时严时宽,直到1788年渡台禁令更改,不需凭证可举家迁徙入台大量开垦移民,携眷渡台的汉人大幅倍增。最终于1875年2月福建巡抚沈葆桢的提议废止。另外福建与台湾的距离比较接近,乘地利之便,闽南人因而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族群。\n中华民国政府(主管机关为中华民国原住民族委员会)沿袭历史上的称法将台湾原住民族粗略划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类,而传统所称的“高山族”实则包含至少16个部族,其中传统9族包含原统称为高山族的泰雅族、阿美族、布农族、卑南族、排湾族、鲁凯族、邹族、赛夏族及兰屿上的达悟族(旧称雅美族),近年太鲁阁族、赛德克族由泰雅族划分出来、撒奇莱雅族由阿美族划分出来、拉阿鲁哇族及卡那卡那富族由邹族划分出来。属于平埔族的则有邵族与噶玛兰族也获得承认。原民会在介绍台湾原住民族与世界南岛语系民族的关系时表明“台湾原住民族属于南岛语系。1975年,施得乐和马尔克发表一篇论文,认为台湾是南岛语最有可能的发源地,是目前学界比较盛行的说法。南岛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民族;分布地区西起非洲东南的马达加斯加岛,越过印度洋直抵太平洋的复活节岛;北起台湾,南到纽西兰。台湾是南岛语族分布的最北端。台湾原住民族共有十九个部族,可略区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原住民族目前保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习惯和部落结构,不过也正面临急速现代化的问题。平埔族则大多已失去原有的语言和习俗。”\n由于经济自由化以及国际贸易,近年东亚各地许多族群来台工作,其中以东南亚人民为主,例如一些外籍劳工(如:菲律宾劳工、泰国劳工、印尼劳工、越南劳工)、帮佣看护(如:菲律宾帮佣、印尼帮佣、越南帮佣)等,还有一些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偷渡者。近年来,部分台湾男子与东南亚或大陆女子通婚,她们在台湾一般被称呼为“外籍新娘”(外籍女性配偶)或大陆新娘、中国新娘(中国大陆女性配偶)以及其婚生子女的新住民族群,已经隐然形成。因此这些女性希望社会能正视她们为新移民女性。现在无论官方或民间皆呼吁视之为第五大族群并以新住民称之。\n\n遗传学\n根据林妈利教授关于台湾人血液成分之研究,台湾原住民族的祖先是在1万5000年前冰河时期结束之前,从东南亚岛屿等地迁徙至台湾,占全台91%的闽客族群中85%有原住民族血统,并推估90%以上的人有中国南方百越族血统,不是纯北方汉人的后代,反倒与东南亚较相近。所以台湾人可说是东亚大陆/中南半岛、原住民族、南方汉人,以及东南亚岛屿等地人种混血的结果。但是由于对台湾原住民血统采用“绝对宽松”标准而对于汉族血统采用“绝对严格”标准,以及采取平埔族样本时不需要检验者提供身份依据、确认其纯正血统,这一研究也被认为是操弄数据;而实际上根据林妈利自己的研究,如果对原住民血统采取“绝对严格”标准则仅有1.5%携带其所依据的原住民基因。\n\n社会\n历法与节日\n台湾现行的政府机关文书均采用民国纪年,通用历法主要为国际惯用的公历,民间亦通行农历,并以民国纪年与西元纪年并行使用。民国元年即1912年(民国前一年为1911年)。\n纪念日及节日依据《纪念日及节日实施办法》并弹性实行“周休二日”。\n\n语言文字\n台湾人大多使用传统的正体中文。由于义务教育的落实与战后初期的强制推广,中华民国国语是目前台湾人之间最通行的主要语言,另外次要常见的语言为台语、客家话、阿美语、排湾语、泰雅语与其他台湾原住民族诸语,由于中华民国政府与民间非常注重英语教育,且因日本曾在第���次世界大战前统治台湾的影响使部分年长者普遍能说日语,因此常见使用外国语言为英语和日语,本土语言与文字也大量吸收不少这些外来语,即使台湾人使用与其他华人区域使用相同语言,但仍有相当不同差异。台湾也保留了原始族群、原有省份的语言、方言与外来语言,如台湾原住民族各族的语言、台语、客家语以及战后移民和新住民所带来的各种汉语变体与其他语言,其中以台语与客家话为大宗,而平埔族由于与汉人通婚,加上生存压力,其语言大多已几乎消失殆尽。\n\n与其他华人区域的用字差异\n中华民国政府所推行的国语(1909年被清政府称为“官话”)是1923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基于现代北方官话的白话文语法和北京话语音制定,1932年经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国音常用字汇》后,被采纳为中华民国的官方语言,目前在华人世界均为通行语言之一,也是东南亚及其他海外华人群体广泛采用的共通口语或书面语。1945年以后,台湾住民(闽、客、原)在接受国民政府国语教育的过程中,国语深受台湾语言的影响,北京的卷舌音、地区语言和儿化韵在生活中逐渐消失,加上词语不同,因此台湾的“国语”与大陆使用的“普通话”约有10%的读音不同。\n因地域的不同,台湾的“国语”和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在语音与词汇上有差别,如台湾国语受台语音调影响,不过在官方的书写语法上仍多数相近。有部份中文辞汇与中国大陆有些不同,一些来自台湾本土语言或外来语的新辞汇(主要是台语、日语与英语),如“杠龟”(赌输、没有中)、“夯”(热烘烘、流行)与日语“欧吉桑”(男性长辈,おじさん)、黑轮(关东煮,日文:おでん)等皆融入台湾的国语字汇而与中国大陆用法不同,有些则是因为两岸分治后交流变少,造成了许多用词习惯的差异,例如:中国大陆用词多用“圆珠笔”、“软件”、“硬盘”、“数码相机”、“打印”、“智能手机”,台湾用词多用“原子笔”、“软体”、“硬碟”、“数位相机”、“列印”、“智慧型手机”,于是有语言学家因此称之为台湾华语。但两地交流频繁与网路文化流行,也产生不少特殊字汇。\n近半世纪以来,中国大陆与台湾由于政治上的隔阂各自发展,逐渐演变成各自独立的语言系统、语音系统。两者最大的区别体现在语音方面。“普通话”与“国语”一些词语的声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n\n建筑\n台湾建筑最早可追溯到史前时代的浮脚楼式建筑,主要为南岛语族的建筑。\n到了荷西时期基于殖民与传教活动各在台湾南北构筑要塞、教堂,明郑时期视台湾为反清复明基地,闽南式建筑就此引进,而清代时期的建筑主要走向为中西文化融合的特性,清末洋务运动对炮利的向往,炮台建筑更加兴盛,日治时期以闽南、日本、西洋的文化为主要建筑构想;且引进钢筋混泥土技术,由于殖民地时期过度西化的建筑;战后台湾出现中国古典风格的流行与引入国际主流的后现代设计风格。在现代,台湾的建筑走向多元化,各种风格的建筑都可普遍的看见。\n截至2016年5月,全国已公告846处古迹,其中国定古迹92处。\n\n媒体\n台湾的媒体产业发轫于日治时代,第一份报纸是创刊于1896年的《台湾日日新报》(第一份中文报纸则是创刊于1923年的《台湾民报》),第一家广播电台则是创立于1931年的台湾放送协会,当时主要媒体均与官方有相当程度的关系。进入中华民国时期后,台湾的主要报纸与电台仍由官方掌握,1949年实施戒严后,官方实施报禁,出版品与电子媒体也受到相当程度的管制。1962年10月10日,台湾电视公司(台视)成立,这是台湾的第一家电视台;不久1968年9月3日中国电视公司(中视)和1971年10月31日中华电视公司(华视)陆续开播,台湾电视业进入老三台时代。但当时三台都由政府机构与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国防部掌控,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也扮演政府宣导的工具。1969年,中视播出《晶晶》,是为台湾的第一部八点档连续剧。1987年解除戒严后,报禁于1988年1月1日正式解除,至此台湾的报业、杂志、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顺势蓬勃发展,使得媒体自由化,民众将媒体视为生活中的一部份,绝大部份的资讯更是由传播工作者的传达因而得知。同时歌仔戏与布袋戏也纷纷登上萤幕,传统艺术不再只能以固有形式进行表演。1993年,政府开放成立民间成立有线电视台,随后在1998年又开放首家民间经营的无线电视台民视。而为普及多元文化与��重弱势群体,又陆续开播公视、客家电视台与原住民族电视台。在解严之前,台湾影响最大的两份报纸是《联合报》与《中国时报》,1980年代后,《自由时报》兴起,形成三大报。近年,《苹果日报》快速发展,报业格局再演变为四大报。广播事业亦有发展,除了传统的中广等之外,飞碟电台、港都电台、KISS Radio等亦成为重要的广播电台。网路也快速兴起,网路文化亦成为台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n\n宗教\n台湾主要宗教有:台湾民间信仰、佛教、道教、基督新教、天主教、一贯道、儒教与伊斯兰教等。中华民国宪法保障全体国民有信仰宗教之自由;人民可广泛接纳各类宗教信仰,政府为保行政中立,与宗教间实施政教分离并平等发展。就信仰人口而言,融合台湾佛教、台湾道教与民间宗教的台湾民间信仰,是台湾最大的信仰人口。若以宗教别划分,佛教、道教则是台湾的首两大宗教。大部分台湾人同时信仰佛教、道教与儒教与传统民间信仰混合的台湾民间信仰,约占台湾人口的77.8%。而如基督新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一贯道、儒教等皆有具规模之教徒人口。此外,新兴宗教、气功法门等广义的宗教信仰,在台湾也各有不少信众,并常有相当活跃的传教活动。此外,原住民族部落以信仰天主教者居多,基督新教次之。而儒教所规范的礼仪与哲学观,则被台湾人视为是人际伦理之基础观念,从古至今传承下来。每年在各大孔子庙举行完整的儒家释奠典礼。\n台湾民间信仰普遍祭拜释迦牟尼佛、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孔子、观音佛祖、妈祖、关公、王爷、文昌帝君、清水祖师、保生大帝、神农大帝、玄天上帝、中坛元帅、广泽尊王、法主真君、玄坛真君、月下老人、七星娘娘、三山国王、城隍爷、土地公、虎爷等神祇。如今,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在台湾的区分已经非常暧昧,三教合一相互影响融合,在寺庙中各种不同宗教的神灵被共同祭祀也是常见的事;如艋舺龙山寺主祀佛教观音菩萨,也兼祀道教的妈祖、关圣帝君、文昌帝君、三官大帝、水仙王等。这种融合佛道的民间宗教对社会生活影响相当大,中台湾流行妈祖信仰,南台湾则以王爷信仰最热门;其余各地也有各自盛行的神明祭典,如三峡的清水祖师寿辰庆典、艋舺的青山王祭典等。\n\n丧葬\n在台湾,丧葬不只是一种仪式,也是民俗文化。随著都市化的演进,台湾各地的丧葬殡仪开始变得简单而慎重。尤其近几年来,台湾的各大学开始出现生死学系、礼仪师证照学分学程、生命教育学分等。台湾丧葬主要受三教佛教、道教及儒学影响之外,还有部分仪式或祭典是融和了平埔族的巫术文化。此外,台湾各地区不同的丧葬习俗和禁忌如:捡骨、观落阴、电子花车、五子哭墓、孝女白琴等等习俗是台湾特有的特色。\n\n教育\n台湾现行学制实施12年国教。各级学制为国民小学6年制、国民中学3年制,高级中学3年制(含高级职业学校)、一般大学4年制,部份大学法律系所、建筑系所、兽医学系为5年制,牙医系为6年制,医学系为6年制。技职教育体制有五年制专科学校(五专)、二年制专科学校(二专)、二年制技术校院(二技)与四年制的科技大学及技术学院(四技),大学可设置研究所,培育硕士及博士等研究人才。\n台湾的高等教育相当发达,已有172所大学院校,分别提供重理论的普通大学、与重实务的科技大学或技术学院。台湾每年有14万名考生参加1月底或2月初的大学学测,有7万名考生参加7月1日到7月3日的大学指考;九十九年大学指考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达94.87%。另有16万名考生参加4月中的四技二专统测,九十九年四技二专日间部登记分发结果,学生录取率为85.44%。台湾有153所大学院校设有研究所,但是每年也有许多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包括平均每年赴美国留学的1.3万人。\n在高级中等教育方面,可分为强调综合理论与道德素养教育的高级中学与以技职教育、职场专业培养为方针的高级职业学校(皆为三年制)。\n另在非正式教育机构还有2岁到6岁学前机构幼稚园,训练学生加强某特定科目的补习班,家庭教育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社会教育方面,台湾终身教育风气盛行,各地都有专为成人教育设计的学院机构。技术教育方面,台湾有隶属行政院劳委会的职业训练中心与民间各类语言或电脑等学习机构。由于网路发达,因此不少机构及坊间开办网路教育,以建构网路学习环境,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带动网路学习。\n\n文化\n台湾人从出世、成年礼、婚礼、寿礼至丧礼与祭礼,伴随一套严谨的生命礼俗、祭仪与禁忌。顺应岁时节令,传承了以旧历、传统宗教信仰作为基础的正三大节:廿九暝、七月半与清明(亦或三月初三);而端午、中秋与重阳则为节庆三大节。台湾各地随著不种的移民与风俗,汇聚著深具特色的民俗祭礼与庆典,如每年一度的迎妈祖北港三月十九、元宵节著名的地方民俗活动苗栗𪹚龙、盐水蜂炮、王爷绕境仪式的东港迎王平安祭典、中元普渡时的头城抢孤、三峡祖师庙神猪比赛等。台湾庙宇香火鼎盛,庙宇文化台湾发扬光大,台湾的城隍,妈祖,关圣帝君等祭典活动成为台湾特殊文化,神祇阵头结合武学和艺术的八家将、宋江阵、舞龙舞狮民俗表演变成台湾特殊技艺文化,著名有明华园、霹雳布袋戏、九天民俗技艺团等,其中有些表演团体已迈向国际舞台。在神祇诞辰则常出酬神戏如歌仔戏、布袋戏、户外电影等,但近期有被电子花车或康乐队取代趋势。\n传统民众颇盛行采信农民历,农民历又称黄历,并依所载吉辰良时作为房屋落成、新店开张,或婚丧喜庆等日常活动之准则,也会依其生肖冲卦作为婚姻参考。由于民间盛行安太岁习俗,不少民众在新春期间会依农民历所载冲犯太岁的生肖而到寺庙请求安太岁并安置光明灯,再由寺庙代为举行祭祀活动,以趋吉避凶。\n\n文学艺术\n在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初期,政府大力推行反共、怀乡文学,著名反共文学作家有王蓝(代表作《蓝与黑》)、姜贵(代表作《旋风》)和司马中原(代表作《狂风沙》)。同时,西方现代文学也是当时台湾文坛的重要力量,白先勇、王文兴为其代表,而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则有《台北人》、《家变》等。1960中后期开始,一些本土作家以《台湾文艺》、《笠诗刊》为阵地,重拾乡土素材,关注农民与劳工等底层阶级的命运,作品隐含批判精神,1977年引发乡土文学论战。解严后,文学更加多元化。近几年,伴随网路兴起,网路文学成为新的风潮。\n戒严时期,政府以官方力量推动文化发展,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文化呈现反共、传统、一元的特质。1987年,台湾解严后,多元文化思想受国内外许多因素推波助澜下逐渐兴起。1996年,开始出现本土化或去中国化浪潮。\n台湾目前有三所著名之艺术大学,分别是国立台湾艺术大学、国立台北艺术大学、国立台南艺术大学。\n舞蹈方面,除了充分表现台湾文化意含的民俗舞蹈(如:八家将、新港舞步、阵头),而台湾在现代舞的成就相当非凡,尤其林怀民先生所创立的云门舞集。\n\n舞台表演\n台湾的美术在日治时代主要以在“帝展”、“台展”等官办美展中活跃的画家为主,日本文化和西洋画风是当时的主流。1950年代,画坛主流以大陆来台的水墨画家与日治时期的本土西画家为主,绘画技巧比较传统。1960年代开始,新生代画家引入西方的抽象画等风格,美术风格走向西化。1970年代乡土意识抬头后,绘画题材再趋本土化。解严之后,美术界生态多元自由,风格也日益前卫。戏剧方面在战前,歌仔戏、布袋戏等本土剧种极受台湾百姓欢迎。日治中期以降,还有新剧等剧场表演出现。此外,也有日本传统艺能传入。二战之后,由于早期政府的大力推广下,京剧等大陆剧种在台湾得到大力扶持;另一方面歌仔戏、布袋戏等本土剧种则仍是庶民大众的重要娱乐方式。随著电视的出现,布袋戏、歌仔戏开始讲求声光效果,重新获得人们的重视。而国剧与国语话剧则融入创新元素,经常以小剧场等形式表演,舞台剧表演成为台湾极具活力的艺术活动。日治时代,留声机和唱片传入台湾,1930年代台语流行歌曲形成。战后初期,台语歌曲一度流行,音乐界也配合“反共抗俄”的政策,基于对于马列主义的反谈,创作了大量反共爱国歌曲。在民间,由香港传入的国语流行歌曲和美国音乐风行一时。1970年代,知识青年疾呼“唱自己的歌”,校园民歌因此风行,此时知名的民歌手有胡德夫、杨弦、李建复、施孝荣、邰肇玫、黄大城、叶佳修、苏来、包美圣、潘安邦等,之时唱红了许多清新的民歌,比如:中华之爱、抓泥鳅、龙的传人、乡间的小路、如果、秋蝉、风中的早晨、让我们看云去、小草、风告诉我、再别康桥。而同一时期,台语流行乐坛受到1970年代以后受日本演歌文化影响,那卡西和夜总会等秀场文化在台湾也十分盛行,如江蕙、黄乙玲等知名台语歌手即是出身秀场的代表人物。\n1980年代,讲究“字正腔圆”的国语老���风行一时,其代表人物是有亚洲歌后之称的邓丽君和金钟奖歌王费玉清,费玉清至今仍在两岸三地和全球华人地区,演唱会连连满场深受青睐,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和费玉清的歌声。受到西方摇滚乐的影响,民歌时期结束后,罗大佑等人将社会百态、政府等当时受到压榨的百姓生活写成歌曲,造成知识份子一时引起的共鸣。1990年代以来,台语歌曲更为多元活泼,成为不分南北的主流,客家与原住民族歌手亦时有推广母语之作。由于台湾解严与社会风气渐开,造就自由化的创作与发展环境,日本的歌手逐渐来台发展。除了台湾本土歌手,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等其他华人地区的歌手大多来台发展,使台湾成为世界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也因如此成就了许多歌手,如台湾出身的王杰、张雨生、伍佰、张惠妹、周杰伦、蔡依林、萧亚轩、王心凌、张韶涵、杨丞琳、罗志祥、萧敬腾以及还有出身台湾的团体五月天、S.H.E外;也成就了来自香港的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郑秀文、李玟、Twins;中国大陆的王菲、丁当;以及来自新马的光良、梁静茹、孙燕姿、蔡健雅、林俊杰等。。\n\n影视\n台湾电影起始于日治时期,二战后随著两岸的分治,台湾电影在官营制片厂的经营下,拍摄大量国语剧情片,其中不少都带有反共色彩。同时,闽南语电影也悄然兴起,题材以民间故事等为主。1960年代,健康写实电影成为电影界的主流,代表作有《蚵女》、《养鸭人家》等。同时,香港电影也影响到台湾本地的电影制作路线,爱情片、武侠片和功夫片成为一时的主流。1970年代,伴随著外交困境,中影制作了大量的爱国政宣影片,如《梅花》、《汪洋中的一条船》等。1970年代末期,以翻拍作家琼瑶的小说为主的爱情片,在台湾掀起一阵潮流,捧红了双生(秦汉、秦祥林)双旦(林青霞、林凤娇),搭配电影的主题曲也大为流行,比如:雁儿在林梢、我是一片云。1980年代起,《儿子的大玩偶》等影片开始了“新电影”风潮。解严之后,以侯孝贤的《悲情城市》为代表作,之后新浪潮电影兴起,李安与蔡明亮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导演。同时,伴随著美国电影为主的洋片的大举进入,加上台制电影以小众观赏的艺术电影为大宗,国片的环境与市场日益萎缩低迷,虽偶有电影出现票房佳绩,且每年均有台制电影在国际的电影奖获奖,但台湾电影产业在整体上仍然呈现疲态。经过1990年代以来的低迷后,2008年上映的《海角七号》创下超过新台币5亿元的票房成绩,并带动同期上映其他台湾电影的票房上扬,为长期低迷的国片注入一剂强心针。自此,台湾自制电影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一反以往艺术电影占多数的状况,市场较大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产业的主流,如2011年上映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和《赛德克·巴莱》,自该年8月中旬至10月上旬,连续8周跃居台北周末票房冠军,改写美国电影独占市场鳌头的局面,被视为台湾“国片复兴浪潮”的一个重要象征。2013年上映、以全高空拍摄画面、讲述台湾环境现况的《看见台湾》是台湾电影史上耗资最高的纪录片。\n\n活动\n行政院新闻局2006年年初举办“寻找台湾意象”系列活动,系作为定位台湾“国家品牌”的一个起点,希望通过全民参与凝聚共识,发掘台湾许多美好而独特的风貌。民众和网友以手机票选和网路票选出足以代表台湾的“台湾意象”24名,共有529,676票。再以五大意象为主题举办台湾意象征图活动,依票选名次分别为布袋戏、玉山、台北101、台湾美食、樱花钩吻鲑、台湾岛屿图、阿里山、花莲太鲁阁、原住民族图腾、云门舞集、总统府、日月潭、客家桐花、歌仔戏、庙会、野百合、高雄市爱河、蝴蝶兰、晶圆、圆山大饭店、凤尾蝴蝶、台湾猕猴、24小时的生活、元宵花灯。\n民众自行推荐的意象前五名则为KTV、小绿人、慈济、“台湾人的精神”以及淡水。\n2000年代以来,台湾各领域的人物陆续在国际上以各种的奖赏、战绩、事迹、发声,进而引发全球目光对台湾的关注,让台湾一跃成为国际间瞩目的名字。台湾之光一词为近年才出现的,因台湾长期参与国际社会阻挠与政治上的两党分众;当陆续有台湾人以实力站上国际瞩目舞台往往会引起激励、团结国内社会;一般都是超越政治认同并引发台湾认同。台湾的媒体与公众将许多台湾之最、台湾第一的人事物,陆续的冠以“台湾之光”的头衔,进而团结民心,产生民族正气、骄傲��其中不乏杰出的运动员、艺术家、学术界、NGO组织、市井小民、感动人物等领域。\n\n饮食\n台湾饮食从最早期的台湾原住民饮食、荷兰及西班牙殖民者文化、到清治时期闽南、客家人的饮食,日治时期的日本料理与引进西方饮食、而后中华民国政府播迁台湾,带来中国大陆各省的饮食文化,发展出一套揉合大江南北与西餐的饮食文化。\n台菜比较重视“鲜、香、清、淡”,臻于食材鲜美、原味的风格。台湾小吃的特色是就地取材。因为台湾四面环海且渔产丰富,因此海鲜是街头常见的料理之一。\n1980年代崛起的泡沫红茶文化是台湾茶文化中较新的发展分支,带动各种连锁茶饮店及手摇饮店的成立,口味亦极为多变,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珍珠奶茶,已成为台湾的代表性食物之一。\n\n各族群文化\n台湾文化的原型由原住民文化与中国渡来汉人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融合。而荷兰、西班牙、郑氏、清帝国与日本先后统治台湾,加上当代欧洲、美国与香港、东亚、东南亚文化对台湾的深刻影响,台湾文化也融合了其文化特色。\n原住民各族各具特色的传统岁时祭仪文化,如布农族文化为射耳祭(以箭射兽耳祷求猎获丰收)与小米祭、皮衣制作技巧、多音部合唱;邹族则是战祭、收获祭与揉皮技术;赛夏族每二年举办一次矮灵祭;达悟族的飞鱼祭;排湾族人的五年祭;鲁凯族的陶壶及琉璃珠制作、雕刻艺术;卑南族则为海祭、男性的猴祭及女性的锄草祭;阿美族的无半音五声音阶等等。\n客家族群强调的文化,是以刻苦耐劳、坚韧刚强、开拓创业、团结奋进的“硬颈”精神而著称的。客家族群从中原迁徙往南发展并保持了强大凝聚力,在语言、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方面。\n\n外来影响\n台湾除了受到南岛文化及中华文化影响之外,外来文化以日本文化对台湾影响最大,从日治时期受到日本的温泉、日本酒、杂烩、和室……等影响,到现今日式料理、卡拉OK、电视剧、漫画、动画片、电视游戏、流行时尚等,目前台湾有三个电视频道专门播放日本节目和日本动画,影响可谓深远。许多年轻人喜欢日本偶像明星、搜集日本流行资讯,这些喜欢日本文化的青年人称为哈日族。根据2010年台日交流协会实施的民调结果显示,超过5成以上的台湾民众认为日本是最喜欢的国家,更有7成多的民众表示,对日本感到亲近。与韩国日渐仇日化相比,由于战后对亲日本省人长期大规模镇压,且台湾在日本时代的蓬勃发展,台湾历史文化中日本时代思想持有者具有一定的势力影响。再则,1945年国民政府接管台湾,由于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军队目无法纪无恶不作、民不聊生路有饿莩,政府接管一年多累积了庞大民怨能量,导致发生二二八事件,台湾人于是乎有了“国民党为外来政权”的说法,因此怀念日治时期,而有亲日的现象。\n西方文化也对台湾影响不少。早期有殖民和传教,一方面是由于天主教、新教等基督教宗派,在台湾地方文化中扮演默默扎根角色,如改编母语诗歌,偏远地区地方教堂的贡献等。此外,欧美教育在台湾教育界中往往被引为典范,近年来台湾教育改革就是基于欧美教育的精神而制定的,台湾的森林小学以及小留学生文化也是深受欧美影响。\n而从1990年代起进入台湾公众视野的东南亚籍移工及外籍配偶,带来的饮食和习俗也对台湾社会有著浸透性的影响。\n\n体育\n国际赛事\n立国于台湾的中华民国囿于政治因素,多以“中华台北”(Chinese Taipei)名义参加国际体育竞赛,其国家队被称为中华队。目前台湾实力较强的项目有棒球、篮球、垒球、跆拳道、撞球、乒乓球、羽球、网球、软式网球、高尔夫球、巧固球、射箭、田径和射击运动以及排球等。2004年雅典奥运靠著跆拳道选手陈诗欣及朱木炎夺下奥运参赛史上的两面金牌。2006年成棒队在杜哈亚运拿下了第一面亚运金牌。而巧固球则至1980年代以来数十次地在世界巧固球锦标赛以及洲际赛事中得到世界冠军。2009年于高雄市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为台湾首次主办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以及成功申办2009年第21届台北听障奥林匹克运动会,此赛事为第一次移师至亚洲举行。2010年底,跆拳道因为黑袜事件备受台湾舆论关注。2013年世界棒球经典赛B组赛事,在台湾举行,中华队打进前八强。之后台北市争取到2017世界大学运动会,是台湾历年来获得主办层级最高的国际体育赛事。\n\n球类运动\n棒球是台湾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被称为“国球”,在日治时期由日本引进。1992年夏季奥林���克运动会棒球比赛获得银牌。1990年,中华职棒(CPBL)正式成立,使得台湾成为继日本和韩国之后,亚洲第三个拥有职业棒球联盟的国家。之后一度因爆发签赌假球事件及台湾大联盟的成立,导致观众人数锐减,但在2001年主办世界杯棒球赛并夺得第三名后,再现棒球热潮。不过随著职棒票房在2006年球季呈现大幅衰退,2008年又再度爆发黑道介入签赌案,导致多支球队解散,或因经营困难而转卖改名,至2010年代后期才逐渐好转。目前中华职棒有中信兄弟、统一7-ELEVEn狮、富邦悍将、乐天桃猿、味全龙、台钢雄鹰等6支一军球队。早在日治时期就已有多位台湾棒球好手前往日本打球,绰号“人间机关车”的吴昌征能投善打,于1995年进入野球殿堂。近年来则有许多球员赴美打拼,目前已有陈金锋、曹锦辉、王建民、郭泓志、胡金龙、倪福德、陈伟殷、林哲瑄、李振昌、罗嘉仁、王维中、胡智为、林子伟、曾仁和、黄𬀩杰、张育成等人曾经登上大联盟。2014年4月10日,爆米花夏季棒球联盟宣布成立。\n台湾篮球在1994年到1999年间曾经有中华职业篮球联盟(CBA),后来演变为半职业性质的超级篮球联赛(SBL);2020及2021年,又成立了P. LEAGUE+、T1联盟等两个职篮联盟。\n巧固球在台湾虽不如棒球或篮球等运动知名,台湾却拥有世界第一的球技,此纪录持续30多年至今。1977年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方瑞民引进,经过几年推广后,1980年第一次参加世界性比赛,1982年在法国举办的第三届国际巧固球锦标赛中夺得男子组冠军,揭开台湾巧固球辉煌历史。2009年高雄世运,台湾亦拿下巧固球男女两组双料金牌。\n台湾的花式撞球是少数曾夺得世界第一荣衔的运动项目之一。赵丰邦在1993年与1997年两度成为世界总排名第一,也在1993年及2000年获得世界花式撞球锦标赛冠军。吴珈庆则于2005年获得世界花式撞球锦标赛冠军,成为赛史最年轻球王。郭柏成则在2005年与2010年获得世界花式撞球锦标赛亚军。杨清顺于1990年代至2000年代间多次获得国际性重要花式撞球比赛的冠军。女子选手方面,陈纯甄在1999年排名高居世界第一。柳信美在1999年和2002年两度夺得世界锦标赛冠军,也是首位拿到世锦赛冠军的亚洲女子选手,她在2003年排名世界第一,次年即拿下安丽杯冠军。2008年林沅君亦拿下女子世锦赛冠军。近几年,男子选手张荣麟及张玉龙多次在大赛中获得极佳的名次,张荣麟甚至在2012年亦得到世界第一的荣衔,成为继赵丰邦以来第二位排名世界第一的台湾男子选手。2014年张玉龙在短短一个月内,勇夺中国公开赛男子组冠军及世界男子九号球锦标赛季军。而新生代选手柯秉逸及柯秉中两兄弟亦在国际上各赛事得过许多佳绩,柯秉中在2013年青少年世锦赛中夺得冠军。女子选手周婕妤更是自安丽杯改制以来夺得最多次冠军的女子选手,分别为2009、2012及2014年。2015年安丽杯改制回锦标赛模式,由林沅君两度夺冠。\n\n电子竞技\n2012年由Riot Games所举办的英雄联盟S2世界大赛中,台港澳代表台北暗杀星(TPA)击败AZF与M5等强队,得到世界冠军。为参与2013年亚洲室内武艺运动会,台湾组成中华电子竞技代表队夺下13面铜牌。\n\n相关条目\n名称以“台湾”开头的所有条目\n\n注释\n延伸阅读\n[编]\n\n 《宋史·卷491》,出自脱脱《宋史》\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台湾概览 - 中华民国国家图书馆(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台湾观光旅游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我的E政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从外太空看台湾,360度环场虚拟实境 V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需安装QuickTime)\n中央研究院-台湾百年历史地图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 +{"doc_id": "6175", "title": "鸟", "text": "鸟或者鸟类,是鸟纲(学名:Aves)动物的通称,是唯一存活并演化至今的鸟翼类,其全体成员均为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且色彩鲜艳各异、前肢特化成翅膀、具有坚硬的喙,多数可飞行,小部分纯陆生或水生,骨骼中空轻盈并有强力肌肉附著,以及唯一能使用气囊行双重呼吸的动物。\n目前全球鸟类共有万余种,按照世界鸟类学家联合会的分类系统,共有11093个物种,按照国际鸟盟的分类系统则有11162个物种,更多不同分类系统的数字也大致相同。鸟类的食物多种多样,包括植物的花蜜、种子、果实,昆虫、鱼类,蛙类、蜥蜴类、蛇类、龟类、小型哺乳动物,鱿鱼类、贝类、和其它鸟类,以及动物的蛋、腐肉、骨骼和人类的生活垃圾。鸟的体型大小不一,最大的鸵鸟体高可达2.5米,而最小的吸蜜蜂鸟体长仅5厘米。多数的鸟在日间活动,也有一些鸟在夜间或黄昏的时候活动(例如夜鹰、猫头鹰等)。候鸟会进行长距离迁徙以寻找最佳栖息地,而留鸟则一般不会大幅移动。大多数鸟类都会飞行,不能飞的鸟包括古颚总目下的鸵鸟、鸸鹋、几维鸟等多数种类,企鹅目的全部鸟类,某些生活在没有地面捕猎者的孤立海岛上的鸟类如鹦鹉目的鸮鹦鹉,也在演化过程失去了飞行能力。\n现代所有鸟类在生物学上也被分类为鸟形恐龙(即鸟翼类)的一部份,过去广义的鸟纲曾笼统地包括始祖鸟、孔子鸟、黄昏鸟等已灭绝的史前类群,但现在比较常用鸟翼类(Avialae)来包括这些不再属于现代鸟类的史前近亲,包括擅攀鸟龙科、反鸟类和扇尾亚纲;现代定义的鸟纲包括了现生鸟类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后代。根据分类学的研究,证实了恐龙是鸟的祖先,因此其直系后代的鸟类也是研究已灭亡恐龙的最主要的活体材料。鸟纲用科学上最严谨的说法,就是“鸟翼类的冠群”。目前所有鸟类物种,都是在1亿5,000万年前的侏罗纪~白垩纪这一段时间内,由恐龙总目兽脚亚目虚骨龙类-手盗龙类中的近鸟型恐龙分批次逐步演化而来。\n在白垩纪末灭绝事件之后,鸟类的祖先非鸟型恐龙全灭,大量鸟形恐龙和现代鸟类在事件之后的几千万年中灭亡,只留下化石痕迹,如加斯顿鸟形目。不过,鸟类很快在恐龙大灭绝过后的数万年中重新占据了地球上的各个中上层生态位维持至今。人类进入现代文明后,许多鸟类才因为人类的过度狩猎、捕捉、或农业生产破坏其栖息地而再次灭绝,如渡渡鸟、大海雀、恐鸟、象鸟、旅鸽等,不过相对来说,鸟类依靠著飞天能力、较高的智商和强健的肌肉附著力,其适应能力在脊椎动物中是非常强大的,即使在人类出现后也有大批鸟类出现数量增长,像例如多种麻雀与乌鸦高度适应人造环境;而鸡、鸭与鹅等等则为人类驯化,并大量饲养。\n\n定义\n在过去,学界对鸟纲的具体范围有不一致定义,从包含始祖鸟到只包含现存鸟类冠群的都有,嘉克斯·高斯特指出,鸟纲的定义与用法共有四种互相冲突的定义。嘉克斯·高斯特建议采用第四个定义,并为其它定义提出替代分类:\n\n具有羽毛的先进主龙类,此定义可以被鸟羽类(Avifilopluma)取代。\n恐龙中具有羽毛且能够飞行的,此定义可以被鸟翼类(Avialae)取代。\n在蜥形纲之中,较接近鸟类,而离鳄鱼较远的物种,此定义可以被鸟跖类(Avemetatarsalia)取代。\n所有现存鸟类的最近共同祖先,与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此冠群定义会让新鸟亚纲(Neornithes;中文名也曾称为今鸟类或今鸟亚纲)成为鸟纲的次异名。\n根据第四个定义,始祖鸟属于鸟翼类,但不属于鸟纲。嘉克斯·高斯特的建议如今已被古动物学者与鸟类学者广泛采用,只是这些学者偶尔也会不一致地把一些鸟翼类通称为“鸟”。\n\n形态\n鸟纲的特征是有羽毛、喙没有牙齿、蛋有硬壳、高代谢率、心脏有四室、轻盈但结实的骨骼。所有鸟类的前肢都进化成翼,大部份也能够飞翔。它们有独特的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很适合飞行。一些鸟类,如鸦科及鹦鹉等是最有智慧的动物物种;有些鸟类甚至懂得制造及使用工具,很多物种也有传递知识的能力。\n很多鸟类每年都会迁徙一段很长距离,也有不规则地移动短距离。它们会用视觉讯号及唱歌来沟通,也会进行合作繁殖及猎食。大部份鸟类都是有固“一夫一妻制”的,往往经历整个繁殖季节,有时多年,但很少是毕生的。有些物种也会出现配对外交配;其他物种都是“一夫多妻制”或“一妻多夫制”的。它们会鸟巢中下蛋,并由双亲所孵化。大部份鸟类在孵化后都会由双亲照顾。\n\n解剖特征\n鸟类有许多特化的适应飞翔生活的解剖特征,例如:\n\n骨骼中空且高度愈合:鸟类骨骼第一特征是硬且轻,主因密骨质较厚而呈中空,可有效减轻体重。鸟类的颈椎数量较其余陆生动物为多,而胸椎以下骨骼愈合程度极高,如其脊椎相互愈合成若干块联合椎骨,不似哺乳动物椎骨间可以在一定限度内自由活动。骨骼的高度愈合有利于提高鸟类的骨强度及维持飞行姿势,减低骨骼自重,是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n胸骨特别发达:除平胸目外,胸骨皆很发达,此可增加肌肉附著面积,故胸肌特别发达以利飞行。\n体表被羽:羽毛在发生学上于爬行动物的鳞片来源相同,且构造上与哺乳动物的毛发截然不同,简单来说鸟类的羽毛特征是具有分枝。羽毛的出现是鸟类适应高空飞翔寒冷环境所必须的,并且通过换羽来更换。鸟类的羽毛分正羽、副羽和绒羽。\n呼吸系统:鸟类的呼吸系统与众不同,其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元不是肺泡而是微气管,而且具有分布于全身各处骨骼内的气囊,吸气时空气经微气管从体外进入气囊,进行第一次气体交换,呼气时气体经微气管从气囊排出体外,进行第二次气体交换,因此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交换两次,气体交换效率明显高于哺乳动物。另外气囊的存在也进一步增加鸟类的浮力及减缓飞行压力变化对身体的冲击。\n生殖和排泄系统:无论雄雌鸟类的生殖系统仅在繁殖季节膨大并产生功能,非繁殖季节其生殖系统便会萎缩,即便解剖也很难发现。鸟类以不溶于水的尿酸为主要代谢物,以上特征可以有效地减轻鸟类自身体重。\n鸟类全无牙齿:而演化出角质化的喙,并依采食习性的不同,而演化出多样化的形状,此对减轻体重有很大的帮助。\n具有嗉囊及砂囊:为弥补缺少牙齿的劣势,许多鸟类在食道与腺胃间具有嗉囊,主要功能用于储存部份食物,取代部份胃的功能。鸟类的腺胃较小,食物停留时间较短。在腺胃之后,还有砂囊的存在。鸟类会吞食石块,利用砂囊强健肌肉磨碎食物,取代牙齿及口腔咀嚼功能。\n鸟类的消化系统明显短于哺乳动物,这也是造成鸟类频繁排遗的一个原因,但较短的消化系统有助于减轻鸟类的体重。\n氮的代谢不同于哺乳动物:为了有效减轻重量,在氮的代谢,含氮物质最后转变为毒性较低的尿酸,较哺乳动物排放的尿素相比,不需大量水份稀释,故鸟类缺乏液态的尿液。\n鸟类的特殊结构:羽毛、喙、蜡膜、孵卵斑、距、尾脂腺、嗉囊。\n\n演化过程\n根据古生物学的化石记录,可以确定鸟类是恐龙演化出来的、也是目前恐龙总目的下属中唯一存活下来的物种,因为鸟类和非鸟恐龙这两者在生物学上的构造极其相近,所以现今生物学界已将鸟类认定为存活至现代的恐龙后代。鸟类的第一次出现溯源于中生代侏罗纪,最早的祖先是出土于中国辽宁的伤齿龙科恐龙“始中国羽龙”,而最有名的则是德国发现的始祖鸟;他们的身体特征都同时具有鸟类和爬行类共有的特征,例如有牙齿,前肢(翅膀)有指爪等。在中国东北新发现的中华龙鸟和孔子鸟被认为是连接恐龙和鸟类的一环,更像是有羽毛的恐龙,比始祖鸟的年代更久远。所以说,恐龙其实并没有完全灭绝,恐龙中的一部分演化成了鸟类;但将鸟和恐龙定为同一类依然不被社会大众所熟知,因为非鸟恐龙等生物存在了一亿年的时间,在日常生活中“非鸟恐龙”一词不够简洁有力,如果要形容三叠纪~白垩纪中存活的非鸟恐龙,一般人还是习惯直接使用“恐龙”一词;不过无论如何,至少可以确定在生物学界的主流观点中,鸟类的祖先必定是恐龙。虽然多数学者都支持恐龙是鸟类的祖先的说法,但仍然有鸟类学家对此提出质疑,并坚持鸟类起源于三叠纪的槽齿类爬行动物假说。\n但不管鸟类演化出来的“成因”如何,鸟类这种生命形态一旦出现以后就开始急速进化,以非常短的时间脱离了原本非鸟恐龙的生态位并适应了陆地中高阶层和独霸天空的生态位,以爆发式的增长的速度演化出了非常多种鸟类,有些更是出现了非鸟恐龙所没有的新生命形式(例如:企鹅目需要长时间依赖在海水中才能存活,然而没有一种非鸟恐龙是必须依赖海水的。)据一般推测,第三纪中新世是鸟类的全盛时期,后来冰期来临、种群衰退,据估计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大约10万种鸟,而在冰河期之后只有10,000种、20余目幸存,约为之前的十分之一;不过由于鸟类对各种环境的适应力极高,所以到了现代又辐射演化出更多的新物种。\n\n鸟的分类\n鸟纲分为两个下纲:今颚下纲及古颚下纲。视乎科学分类的观点,鸟类物种的现存数量超过12000个。一般认为鸟纲演化自白垩纪,分裂成古颚下纲及今颚下纲,并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分裂为鸡雁小纲及其他今颚下纲。其他今颚下纲的演化则有不同意见,根据分子证据是指向白垩纪演化,而化石证据则指向第三纪的演化。统合分子及化石证据的假说却备受质疑。\n鸟纲的分类在细节上也常常受到质疑,在2010年代之前学者们对于很多目级别之间的鸟类演化关系并未有共识;不过因为2014年基于鸟类骨头的全基因组测序分类被发��出来,大部分化石及DNA分子证据都为“鸟纲”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演化脉络。\n按照不同的分类原则可以将鸟分成不同的类别,目前主要有三大通行的分类系统:\n\n“郑作新”分类法\n第一个是中国郑作新院士以鸟类形态学特征为基础创立的分类系统,虽然目前在国际上这个分类法已经不常用,但在中国不少鸟类研究学者中因为简单易记、符合中文圈常用词汇等原因仍为乐于被采用,而且在非中国大陆的港澳台地区和日韩也有少部分学者还在使用此分类。\n按鸟类的生活环境和形体特征,可以将突胸总目的鸟类分为六大生态类群:\n\n游禽:可以在水面游动并主要在水面游弋的鸟类,包括鸭雁类,鸥类等。\n涉禽:在滩涂湿地涉水活动但多不会游泳,常具有“三长”——腿长、颈长、嘴长的特征,包括鹤类,鹳类,鸻鹬类等。\n鸣禽:即雀形目鸟类,为鸟类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类群。\n攀禽:适应攀援生活的鸟类其趾形多为对趾足或转趾足,包括啄木鸟、鹦鹉等。\n陆禽:生活在地面的鸟类,其体态特征适合在地面行走,常飞行能力不强,包括雉类、鹑类和鸠鸽类等。\n猛禽: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鸟类,具有适应捕猎生活的特征如锐利的脚爪和喙,敏锐的视觉,主要包括鹰、隼、鹞、鹗、𫛭、鸮等。\n\n“鸟类DNA”分类法\n第二个是曾经被中国之外的研究者广泛采用的鸟类DNA分类系统。1980年代Sibley和Monroe根据DNA杂交实验研究成果,以鸟类的进化过程为依据衡量的科和属之间亲缘关系所建立的分类系统,这个分类系统较之以前应用的郑系统有着较大的调整,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扩大的鹳形目和鸦科。由于DNA-DNA杂交被证实并不适用解释单系群的内部关系。而且鉴于1980年代中无论电脑技术、医学、还是遗传学都和现代有较大差距,故这一分类已被弃用,由更加新颖准确的系统代替,详细的分类系统见鸟类DNA分类系统,不过此分类在东亚文化圈以外的地区有著强大的历史影响力。\n\n今鸟亚纲\n古颚总目\n鸵鸟目\n美洲鸵鸟目\n鹤鸵目\n无翼鸟目\n𮭥形目\n楔翼总目\n企鹅目\n今颚总目\n潜鸟目\n䴙䴘目\n鹱形目\n鹈形目\n鹳形目\n雁形目\n隼形目\n鸡形目\n鹤形目\n鸻形目\n鸽形目\n鹦形目\n鹃形目\n鸮形目\n夜鹰目\n雨燕目\n鼠鸟目\n咬鹃目\n佛法僧目\n䴕形目\n雀形目\n\n“全基因组测序”分类法\n第三个是2014年公布的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鸟类分类系统,此分类系统目前被广泛采用,是目前人类科技所能达到最准确的分类法,严格比较基因顺序而得出各个物种之间的关系为何。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的鸟类分类系统: \n\n古颚下纲 Palaeognathae\n鸵鸟目 Struthionformes\n美洲鸵鸟目 Rheiformes\n鹤鸵目 Casuariiformes\n无翼鸟目 Apterygiformes\n䳍形目 Tinamiformes\n今颚下纲 Neognathae\n鸡雁小纲 Galloanserae\n雁形目 Anseriformes\n鸡形目 Galliformes\n新鸟小纲 Neoaves\n夜鸟类 Strisores\n夜鹰目 Caprimulgiformes\n雨燕目 Apodiformes\n鸽鸨类 Columbaves\n鸨形总目 Otidimorphae\n蕉鹃目 Musophagidae\n鸨形目 Otidiformes\n鹃形目 Cuculiformes\n鸽形总目 Columbimorphae\n鸽形目 Columbiformes\n沙鸡目 Pteroclidiformes\n拟鹑目 Mesitornithiformes\n鹤形目 Gruiformes\n水滨鸟类 Aequorlitornithes\n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n奇迹鸟类 Mirandornithes\n火烈鸟目 Phoenicopteriformes\n䴙䴘目 Podicipediformes\n鹭形类 Ardeae\n日𫛚总目 Eurypygimorphae\n日𫛚目 Eurypygiformes\n鹲形目 Phaethontiformes\n水鸟类 Aequornithes\n潜鸟目 Gaviiformes\n南极鸟类 Austrodyptornithes\n鹱形目 Procellariiformes\n企鹅目 Sphenisciformes\n鹳形目 Ciconiiformes\n鲣鸟目 Suliformes\n鹈形目 Pelecaniformes\n望外鸟类 Inopinaves\n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n陆鸟类 Telluraves\n非洲禽类 Afroaves\n鹰形总目 Accipitrimorphae\n美洲鹫目 Cathartiformes\n鹰形目 Accipitriformes\n鸮形目 Strigiformes\n佛法僧总目 Coraciimorphae\n鼠鸟目 Coliiformes\n穴鸟类 Cavitaves\n鹃𫁡目 Leptosomiformes\n真穴鸟类 Eucavitaves\n咬鹃目 Trogoniformes\n䴕翠鸟类 Picocoraciae\n犀鸟目 Bucerotiformes\n佛法僧目 Coraciiformes\n䴕形目 Piciformes\n南鸟类 Australaves\n叫鹤目 Cariamiformes\n真隼形类 Eufalconimorphae\n隼形目 Falconiformes\n鹦雀总目 Psittacopasserae\n鹦形目 Psittaciformes\n雀形目 Passeriformes\n\n系统发育树\n下图基于国际鸟类学大会(IOC)于2019年公布的鸟类发育树,括号内的数字为该目下的物种总数(基于IOC World Bird List, v12.1)。\n\n鸟的分布\n在大部份陆地的栖息地中都可以找到鸟类,鸟类分布在七大洲,连南极洲距海440公里的内陆都可以找到雪海燕。鸟的多样性在热带地区最为显著。早期认为热带地区的高多样性是高度物种��成的结果,但近来的研究发现高纬度地区也有高度物种形成,但被较热带地区要高的灭绝速率所抵消。。许多科的鸟类可以在陆地及海洋中生活,有些海鸟上岸只是为了繁殖,有些企鹅可以潜到300公尺深的海中。\n\n鸟类和人类\n驯养和娱乐\n鸟类是人类的一个重要的食物来源。通常食用的是肉和卵,主要来自鹅(雁)、鸡、火鸡和鸭等。其他可以作为人类食物的鸟类还包括鸸鹋、竹鸡、鸵鸟、鸽、松鸡、鹌鹑、鹬、鸣禽和小的燕雀类的鸟等,鸡和鸭分别是每年人类屠宰的动物中数量最多和第二多的,在2013年,全球有超过六百一十亿只鸡和超过二百九十六亿只鸭被宰杀。天鹅和火烈鸟这些现在被保护的鸟也曾成为富人餐桌上的美味。\n\n有许多种被驯化鸟可以为人类所利用,例如信鸽可以用来传送信息,猎鹰可以用来打猎,鱼鹰可以用来捕鱼。 鸡和鸽子在生物学和比较心理学方面的实验研究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因为鸟对毒素特别敏感,所以在煤矿里金丝雀经常被用来判断有毒气体是否浓度过高,以便矿工能及时逃走。\n人工饲养的鸟类还对野生种群构成另一个危害:对野生种的入侵。比如人工选种优育的猛禽往往身体强壮,体形较大,如果流入野生环境,对野生鸟类的是很大的威胁。所以欧美各国严禁野放人工种,并对此采取必要的监测措施。原产自亚洲地区的红领绿鹦鹉(月轮鹦鹉)作为一种宠物鸟被广泛饲养,但是由于其体格强健,繁殖能力强,很快就逃逸到了野外,并在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等地建立了稳定的野生种群,并对当地原生鸟类种群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n把野生鸟类作为宠物饲养在中国有着很长的历史,并发展出了各种名目。主要分听唱和玩耍两种类型,听唱涉及的鸟类主要是雀形目的鸣禽,如山雀、百灵、画眉、鹩哥、八哥等;用于各种玩耍的鸟类主要涉及部分雀形目雀科、伯劳科的鸟类以及隼形目的猛禽,如黑头蜡嘴雀、锡嘴雀以及各种猛禽。中国大陆后期受限于野生动物保护政策,绝大多数鸟类(除了家禽以外)都被列入保护名单,这其中几种鹦鹉和文鸟以外,其他鸟类均不允许被作为宠物进行饲养。\n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斗鸡的娱乐传统,这种利用鸡形目的鸟(也有其他目的)在发情期好斗的特点,来进行比赛。\n对鸟类的狩猎活动,伴随着人类发展的历史。一种狩猎方式是以鸟类为对象,有些地方由于过度狩猎,很多鸟类已经灭绝,如旅鸽。还有一些是利用鸟类捕食的能力,来帮助人抓住猎物。女真人训练海东青捕捉天鹅取珠。\n\n非法鸟类贸易和人类活动的威胁\n在世界各国,都有把色彩艳丽的,特别是热带的鸟(例如,鹦鹉和某些椋鸟科鸟类)作为宠物来饲养的习惯,这也导致一些濒危的鸟类被走私。在抓捕和贩运过程中野生鸟类死亡率极高(有说法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每一只野生鸟类背后有二十只同类的尸体),因此饲养野鸟是一种对野生动物资源有着极大破坏力的陋习,它对鸟类生存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超过了偷猎。\n由于高额利润的驱使,鸟类贸易直接威胁着许多鸟种的生存。许多欧美国家都有驯养猛禽的许可证制度,允许人们合法饲养猛禽,接受政府的严格管理,但在购入渠道上仍存在非法交易。在阿拉伯世界,猛禽被视为高贵身份的象征,许多富商不惜重金购入猛禽。\n过度的狩猎活动是一些鸟类数量急剧减少以至灭绝的直接原因,如旅鸽。还有一些鸟类的灭绝或濒危是由于栖息地被破坏、森林砍伐和农业耕作等人类活动,如朱鹮。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影响的加强,比如有毒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聚集等原因,都直接威胁着鸟类的安全。\n\n鸟害\n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些鸟类在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例如,鸽子和乌鸦就在全世界很多城市的市区过度繁殖,成为困扰各大都市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n另外,栖息在机场附近的野生鸟类会对起降中的飞机飞行安全造成一定威胁。这种飞鸟与飞机相撞造成的飞行安全事故称为鸟击,历史上最早的鸟撞事故记录是发生1912年的美国,飞行员卡尔洛德杰驾驶的飞机在加利福尼亚上空和一只海鸥相撞,机毁人亡。随着喷气式飞机的出现和人类航空产业的发展,目前全世界机场数量飞机起降架次不断增长,鸟撞问题日益凸现,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7500架次飞机受到不同程度的鸟撞,损失高达100亿美元。目前解决鸟撞问题的主要方法是驱散栖息在机场附近的鸟类,具体说来,可以采取驯养猛禽驱赶、破���栖息地、发出巨大和恐怖的声音等不同方式。\n\n鸟与人的共患病\n能够传染给人类的鸟类疾病包括:鹦鹉热、沙门氏菌病、弯曲菌病、纽卡斯尔的疾病,分枝杆菌病(鸟的结核病)、禽流感、贾第鞭毛虫病和隐孢子虫病。\n\n文化\n因其身体被羽毛覆盖,中国古代动物学将其统称为羽虫。梁实秋写过一篇《鸟》的文章:“鸟的身躯都是玲珑饱满的,细瘦而不干瘪,丰腴而不臃肿,真是减一分则太瘦,增一分则太肥那样的秾纤合度,跳荡得那样轻灵,脚上像是有弹簧。看它高踞枝头,临风顾盼——好锐利的喜悦刺上我的心头。”\n\n参考文献\n财团法人 台北鸟会野鸟救伤中心 官方网站\n台湾 阿迷购(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官方网站\n\n外部链接\n延陵动物志(鸟纲) / FAUNA NGIANA (AVES) 卷一\n中国自然网-鸟类全书\n鸟的分类\n鸟类的名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日语)(越南文)\n\n参见\n\n恐龙\n观鸟\n鸟类环志\n鸟类全基因组测序分类系统\nSibley和Monroe的鸟类DNA分类系统"} +{"doc_id": "6177", "title": "峨眉山", "text": "峨眉山,亦作峨嵋山,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佛教圣地华藏寺所在地金顶(3,077米)成为了峨眉山旅游的最高点。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气候多样化,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成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据传为佛教中普贤菩萨的道场。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一项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n\n主要景观\n金顶\n金顶为峨眉山主峰,海拔3077米,是峨眉游山的终点,名胜云集。华藏寺高耸于岩顶,建于唐朝,屋顶为锡瓦所盖,元代时又被称为“银顶”。寺侧有卧云庵,内有饭堂和客房可供游客食宿。在金顶可观看峨眉四大奇观——日出、云海、佛光、圣灯。金顶与千佛顶、万佛顶相邻,万佛顶上亦有建筑,且有观光索道连接金顶与接引殿。\n\n报国寺\n报国寺位于峨眉山麓,是步入峨眉的门户,举行各种佛事活动的中心。该寺创建于明万历年间,曾名“会宗堂”,寺内供奉着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道教创始人的化身广成子、春秋名士陆通,取儒、道、释三教会宗合祀之意。清康熙帝取佛门“报国主恩”之意,改名报国寺。全寺占地近4万平方米,山门、弥勒殿、大雄殿、七佛殿、普贤殿、藏经楼等,自前至后沿中轴线逐渐升高。周围有花影亭、七香轩、吟翠楼、待月山房等雅致建筑。\n\n清音阁\n清音阁,又称卧云寺,位于峨眉山牛心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海拔710米。寺内供有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大师之像。阁下有双飞亭,左右各有桥,如鸟翼飞凌,故名双飞桥,亭下黑、白二水汇流处有一巨石,高丈许,形如牛心,故名“牛心石”。双飞亭”柱悬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刘光弟撰书的楹联:“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 \n\n生态猴区\n峨眉山多处分布有生态猴区,可以观赏到峨眉山独有的具有灵性而又野蛮的猴子。\n\n白云峡\n白云峡,又称为“一线天”,绝壁千仞,如刀砍斧劈而成,长130米,宽约6米,窄处仅三米,有栈道,仅容二人穿行。\n\n九老洞\n九老洞是全山最大的洞穴,全长约1500余米。洞内分三段:首段为厅堂与廊道型洞穴,可直立行走,长约120米;中段为网状交叉的迷宫型洞穴,长约160米,不宜深入;下段为裂隙型洞穴,难以容身,较少人进入。九老洞得名于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辅、天冲、天芮、天蓬“九老”在洞中修仙的传说。\n\n仙峰寺\n万年寺\n伏虎寺\n\n地理位置\n峨眉山陡然屹立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座西向东,南北走向,西面为二三十度的缓冲斜坡与西部群山接壤,面对成都平原。所属峨眉山市,为省直辖的县级市,面积1151.4平方公里,人口约43.5万。全市辖绥山等12镇、龙门等6乡,市政府位于绥山镇。\n\n气候\n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陡峭,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时间为冰雪覆盖,一般是10月到次年的4月。\n\n野生��物\n现峨眉山有野生动物约2300余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256种,爬行类34种,鱼类60种,两栖类33种,昆虫类达1000多种。常见的有小熊猫、林麝、短尾猴、苏门羚、白鹇、白腹锦鸡、豹、灰斑角雉及胡子蛙、弹琴蛙、枯叶蝶、峨嵋大蚯蚓(秉前环毛蚓)等。现有国家保护级的29种。\n\n历代登山线路\n从县城到报国寺的线路(今已无存)\n经回龙寺、峩神庙、川主宫、十方院、璧山庙、菩提庵、兴胜寺、圣积寺(老宝楼)、文昌宫、保宁寺、万行庄、海会堂、萧店子,到报国寺\n\n经清音阁的线路\n报国寺到清音阁、万年寺的线路\n\n从报国寺出发、善觉寺、伏虎寺、无量殿、解脱桥、雷音寺(解脱庵)、纯阴殿、华严寺、纯阳殿、五十三步、慧灯寺、神水阁、大峩寺、中峰寺、观音寺、龙升岗、广福寺、清音阁\n从报国寺出发、龙门洞、凉风岗、武显岗、白龙洞、金龙寺、万年寺\n到清音阁后,有两条主要线路到九岭岗\n\n清音阁、黑龙谷栈道(一线天)、三道桥(或从清音阁经牛心寺、猴子坡、会佛寺、大坪寺、蛇倒退到三道桥)、洪椿坪、九十九道拐、仙峰寺、九老洞、遇仙寺、到九岭岗\n清音阁、白龙洞、金龙寺、万年寺、息心所、长老坪、初殿、华严顶、到九岭岗\n从九岭岗、莲花寺、钻天坡、洗象池、大乘寺、白云寺、雷洞坪、接引殿、七里坡、太子坪、永庆寺、祖师殿、沉香塔、天门寺、七天桥(文殊庵)、金顶、千佛顶,到达顶峰万佛顶\n\n经黑水寺的线路\n县城西门,经赵河坝、石佛寺、玉屏寺、黑水寺、蔴子坝、蕨坪、上雷洞坪\n\n经舍身岩的线路\n出县城南,到高桥,经张沟、真南沱、鸡婆荡、四季坪上卧云庵,到金顶\n\n经灵岩寺的线路\n经灵岩寺的山后小路,到九老洞\n\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山川典·峨眉山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doc_id": "6180", "title": "广东话", "text": "广东话或广东语,可指:\n\n粤语,为通行于广东与广西的主要语言\n标准粤语,即粤首府的广州话,粤其他地区(又称白话)与香港、澳门、海外华人社区亦通用通称\n粤语方言,粤语内部的多样分支语\n香港粤语,香港人的通用语\n澳门粤语,澳门人的通用语\n客语,旧指之\n土广东话,又称四川客家话\n广东话 (陕西),陕西省商洛市的一种客家方言\n台湾客家语,为台湾日治时期的称呼\n广东语言,广东境内含粤语、闽语、客语等各种语言的统称"} +{"doc_id": "6181", "title": "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text": "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2008 UEFA European Football Championship,简称Euro 2008)是第十三届欧洲国家杯,于2008年6月7日至29日在奥地利及瑞士举行,本届赛事是继200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后第二次由两个国家共同举办。共有 16 支足球队参加了决赛周赛事,西班牙在决赛以 1–0 击败德国夺得冠军。\n除主办国奥地利及瑞士外,其余球队必须通过外围赛来争夺参加 14 个决赛周席位。外围赛于2006年8月开始至2007年11月结束,最大冷门当属英格兰未能出线,导致传统足球强国的英国的全部四支球队自1994年世界杯后第一次全部缺席世界大赛。\n卫冕的希腊在这届再没有创造奇迹,反而在首圈分组赛三战全败成为首支出局的队伍。同样在分组赛出局的有应届世界杯亚军法国。荷兰在分组赛中大胜意大利及法国两支应届世界杯冠亚军,一度被视为夺标大热,可惜晋级八强后被俄罗斯淘汰。一向在大赛表现一般的西班牙,这届表现却十分稳定,在分组赛三战全胜出线后,在八强以互射十二码淘汰意大利,在准决赛大胜刚淘汰了荷兰的俄罗斯,最后在决赛小胜德国一球夺标,这也是自1964年以来,西班牙国家队夺得的首个大赛锦标。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赛事并没有出现乌龙球。\n冠军队伍西班牙将会代表欧洲出席于南非举行的2009年洲际国家杯。\n\n主办国的甄选过程\n2008年欧洲杯合共由七个申办单位共十一个国家角逐:\n\n 奥地利、 瑞士\n 匈牙利\n 希腊、 土耳其\n北欧\n 苏格兰、 爱尔兰\n 俄罗斯\n 波黑、 克罗地亚\n\n场地\n本届欧洲国家杯决赛周共有12个城市被选为比赛地点,其中主办国瑞士及奥地利分别各有 4 个城市主办。相比最近几届欧国杯,本届赛事的比赛球场无论规模及入座人数都比较少,因此大部分比赛球场举办欧国杯前需要进行翻新工程。当中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恩斯特·哈佩尔球场亦是本届赛事唯一一个欧洲足协五星级足球场,亦顺理成章成为举行本届欧洲国家杯决赛的球场。\n\n新奖杯\n是年的欧��国家杯奖杯与上届的不同\n\n外围赛\n外围赛于2006年1月27日在瑞士蒙特勒进行抽签,于2006年世界杯结束后一个月的8月正式展开,50 支参与外围赛的球队分为 7 组,各小组成绩最好的首两名可以晋身决赛周赛事。\n\n以下是外围赛分组形势:\n\n出线球队\n种子\n执法裁判\n参赛名单\n每支队伍最迟要于5月28日向欧洲足联提交名单,名单球员限额为23人,须包括3名守门员。如果在该队伍第一场比赛前有球员受伤致不能参与赛事,球队可补选球员入队。\n\n分组赛\nA组\nB组\nC组\nD组\n淘汰赛\n半准决赛\n准决赛\n决赛\n统计\n射手榜\n奖项\n赛后,欧洲足联技术小组选出了本届赛事的23人最佳阵容。该技术小组由9位经验丰富的足球专家组成,他们观看了本届所有比赛,再作出评选。阵容内有9名西班牙球员、3名德国球员、4名俄罗斯球员、2名葡萄牙球员、2名荷兰球员,土耳其、克罗地亚和意大利各一名球员,没有小组赛出局的球员获选。技术小组亦选出最佳球员,由效力巴塞隆拿的西班牙中场沙维夺得。金靴奖同样由西班牙球员夺得,由效力华伦西亚的前锋大卫·韦拿夺得,他共进了四球,其中三球是在首战对俄罗斯的帽子戏法。\n\nUEFA 最佳阵容\n\n金靴奖\n 大卫·韦拿(4球)\n最佳球员\n 沙维\n\n杂录\n全球电视直播讯号中断\n在土耳其对德国的准决赛的下半场,电视直播讯号三次中断。因维也纳发生大雷雨,令位于维也纳的国际广播中心(IBC)出现讯号问题,IBC负责卫星传送的讯号出现问题。结果全球使用IBC发射讯号的电视台,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香港now sport等都未能接收电视画面,错失了下半场所有进球。\n因瑞士电视台SRG使用直接从比赛场地接收讯号而不经过IBC,所以仅有SRG能够全场直播,亦有部分电视台改用SRG的画面,所以能继续直播比赛。\n\n比赛用球\n本届欧洲国家杯的指定用球由阿迪达斯生产并命名为“EUROPASS”(中国大陆多译为“欧洲通行证”),球面运用革命性的热融合技术,将14块球面镶嵌而成,有助加强射球转向及射球的准确度。至于特别为决赛而设计的“EUROPASS gloria”,球面以银底黑圆点为主,并印有历届夺标国家的代表图案;而“gloria”则寓意王者所得的荣誉,意义重大。\n\n吉祥物\n本届欧国杯诞生史上第一对吉祥物,名命为Trix及Flix。由于今届决赛周由奥地利及瑞士合办,为代表两国的共融性,Trix及Flix的发型均以横跨两国的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态设计,身穿红白主色球衣,二人的球衣号码更可拼成“2008”。\n\n轶闻\n西班牙后卫沙治奥·拉莫斯穿15号球衣,是以纪念亡友、兼前西维尔队友佩亚达。决赛后颁奖典礼中,拉莫斯穿上了印著佩亚达照片的T裇领奖。\n\n判决争议\n与许多历届大赛一样,裁判在本届大赛中的小组赛即出现了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误判,尤其最为关键的死亡之组C组的比赛,其中荷兰队与意大利队的比赛,法国队同罗马尼亚队的比赛,荷兰队与法国队的比赛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误判状况。尤其值得质疑的是6月13日进行的本组第二轮意大利队与罗马尼亚队的关键一战,上半时比赛当值主裁判来自挪威的奥弗雷伯即吹掉一个由意大利前锋卢卡·托尼攻入的好球,下半时更是在一次并不激烈的对抗中吹出后卫帕努奇禁区内犯规,判给罗马尼亚队一个点球。事后意大利举国上下一致对如此明显的误判给予抗议,当值主裁判奥佛雷伯亦出人意料的承认在比赛中吹掉托尼的进球是误判,罗马尼亚国内的媒体亦非常公正的表示裁判出现了两次误判改变了比赛的进程和结果,但欧足联却令人惊讶的对此误判坚决的不予承认。\n\n注释\n外部连结\n\n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官方网站\n纯欧洲大陆的竞技较量──2008年欧洲国家杯非官方网站"} +{"doc_id": "6206", "title": "察哈尔省_(中华民国)", "text": "察哈尔省,简称察,为中华民国的一个省,塞北四省之一,省会张家口市。\n到1948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察哈尔省全境,国民党政权所设省政府自然瓦解。1949年1月,中国共产党重设察哈尔省,1952年废省。分别并入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n\n省名由来\n“察哈尔”一名最早可追溯至蒙古察哈尔部(蒙古语:ᠴᠠᠬᠠᠷ)。清朝乾隆起,以八旗察哈尔置察哈尔都统,驻地万全县张家口堡。\n\n历史沿革\n清朝时期称“张垣特区”,“口北三厅”等属直隶省。民国二年(1913年)北洋政府设置察哈尔特别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国民政府改置为省。\n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长城战役之后,日军越过长城,向��北渗透,并于该年春占领察哈尔部分地区。冯玉祥、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张垣于1933年5月26日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于6月开始向察哈尔省和热河省的日军发动进攻,在7月中旬将日军全数逐出察哈尔省,此为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同时在南京国民政府以实现军令统一为由,派军进逼张垣之下,同盟军被迫解散。\n\n1937年至1945年抗战期间,察哈尔省被日本占领并成为德王领导的日本控制区蒙疆的一部份。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5月至6月,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发起察南战役,攻下怀安、漱源等县城,并向平绥路两测和察北地区发展。8月15日日本投降后,蒋中正命令国军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向华北推进受降。其中,傅作义部队则沿平绥线已逼近张垣。为了阻止傅作义部队东进,中共晋察冀军区、晋绥区军进结5.3万主力对傅作义发起攻击,傅作义被迫西撤。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中共发起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际,率领36集团军奇袭夺取了中共华北区中心城市张垣。\n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平津会战爆发,解放军华北军区第3兵团向张家口地区守军发起攻击,国军第11兵团、傅作义嫡系部队第三十五军,救援的第104、第16军全数消灭。12月24日,解放军占领张家口市,中华民国政府在察哈尔省的政府机构彻底瓦解。\n\n地理\n万里长城将察哈尔省分为察南及察北。察北戈壁沙漠延伸至外蒙古。\n\n管辖范围\n民国二年(1913年),以直隶省口北道和八旗察哈尔、锡林郭勒盟设置察哈尔特别区。虽然北洋政府在名义上将达里冈爱等地划归察哈尔特别区,但其事实上始终被外蒙古方面统治。1928年国民政府改置为省。\n察哈尔省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北京市延庆区,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大部,乌兰察布市东部(包括化德县、商都县)。邻国为蒙古(1946年后被中国承认),东接热河省、辽北省,北邻兴安省,西界绥远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n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按其主张土地面积为278957平方公里(一说283675平方公里)。\n\n人口\n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统计为211万4288人,下半年统计为215万54人。中华民国内政部编撰、1947年发行的《中华民国行政区域简表》统计人口203万5957人。\n\n行政区划\n省会\n初驻直隶省张北县,民国十七年改置为省,省会驻万全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万全县县城置张家口市 ,省会改为张家口市,在今张家口市市区。\n\n县、市、设治局\n民国三年(1914年),以直隶省口北道张北县、独石县(后改称沽源县)和多伦县3县,绥远特别区兴和县、陶林县、丰镇县和凉城县4县,察哈尔部8旗,锡林郭勒盟10旗,各旗牧厂设置察哈尔特别区。先后增设商都县、宝昌县、康保县、集宁县4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置为省。兴和、陶林、集宁、丰镇和凉城5县划入绥远省,并划入河北省旧口北道所辖10县:宣化、赤城、万全、怀来、蔚县、阳原、龙关、延庆、怀安、涿鹿。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以前,全省辖1市、19县、4行政督察区,18旗、1牧场,而旗隶属于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n\n行政督察区\n抗战胜利后,全省划为4区,张垣市及万全、宣化、怀来、怀安、张北5县直属省政府。行政院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核准备案。同年8月6日置第四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7日置第一区行政督察专署。各区辖县如下:\n\n察哈尔省政府直辖区,辖张家口市及万全、宣化、怀来、怀安、张北5县。\n第一区,专署驻多伦县,辖多伦县、宝昌县、沽源县3县。\n第二区,专署驻新明县,辖新明县、尚义县、商都县、康保县4县。\n第三区,专署驻龙关县,辖龙关县、崇礼县、赤城县、延庆县4县。\n第四区,专署驻蔚县,辖蔚县、涿鹿县、阳原县3县。\n\n行政区划年表\n政府\n中华民国察哈尔都统\n何宗莲:1912年10月 - 1915年8月26日(副都统,署理;1914年8月19日革职留任,1915年8月26日免)\n段芝贵:1912年12月22日 - 1913年7月16日(副都统何宗莲署理)\n张怀芝:1915年8月26日 - 1916年5月30日(何元春、赵炳南代行)\n田中玉:1916年6月9日 - 1917年1月27日(署理)\n田中玉:1917年1月27日 - 1917年10月18日\n张敬尧:1917年10月18日 - 1918年3月27日\n田中玉:1918年3月29日 - 1919年12月26日\n王廷桢:1919年12月26日 - 1920年9月21日\n张景惠:1920年9月21日 - 1922年5月15日\n谭庆林:1922年5月15日 - ?(护理)\n张锡元:1922年5月29日 - 1924年12月18日\n张之江:1924年12月18日 - 1926年3月23日(署理)\n郑金声:1925年12月27日 - ?(冯玉祥任命)\n鹿钟麟:1926年4月26日 - 8月\n高维岳:1926年8月27日 - 1927年8月18日(张作霖任命)\n高维岳:1927年8月18日 - 1928年8月(安国军政府任命)\n张会诏:1928年8月15日 - ?(阎锡山任命护理)\n赵戴文:1928年6月 - 11月1日\n中华民国察哈尔省政府主席\n赵戴文(1928年10月-1928年11月)\n李培基(1928年11月-?代理,未到任)\n杨爱源(1928年11月-1931年1月)\n刘翼飞(1931年1月-1932年8月)\n宋哲元(1932年8月-1935年6月)\n秦德纯(1935年6月-1935年8月代理)\n秦德纯(1935年8月-1935年11月)\n萧振瀛(1935年11月-1935年12月)\n张自忠(1935年11月-1935年12月代理)\n张自忠(1935年12月-1936年6月)\n刘汝明(1936年6月-1939年1月,1937年10月被撤职留任)\n张砺生(1938年10月-1939年1月代理)\n石友三(1939年1月-1939年7月)\n毕泽宇(1940年12月-1941年8月代理)\n冯钦哉(1941年8月-1946年10月)\n傅作义(1946年10月-1948年12月)\n孙兰峰(1947年12月-?,代理)\n中共政权察哈尔省民主政府主席\n张苏(1945年11月-1946年10月。共产党察哈尔省人民代表大会选举)\n\n察哈尔同乡会\n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失去中国大陆的管治权,两岸分治。一些察哈尔省鄕亲移居台湾,成立察哈尔同乡会,并出版《察哈尔文献》(年刊)。\n\n参考文献\n参见\n八旗察哈尔\n察哈尔特别区"} +{"doc_id": "6209", "title": "混合动力车辆", "text": "混合动力车辆(hybrid vehicle)简称混动车,是使用两种以上的能源产生动能驱动的车辆,而驱动系统可以有一套或多套。常用的能量来源有燃料(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压缩气体等,而常用的驱动系统包含内燃机、电动机、涡轮机等技术。\n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混合动力车辆都是使用燃油驱动内燃机(汽油发动机或柴油发动机)加上车载电池驱动电动机组成联合驱动系统,这类车辆统称为混合动力电动车辆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也俗称油电混动车)。油电混动车在内燃机低速效率不佳的时候可以使用电动机辅助驱动,在普通驾驶时用惯性驱动发电机回收部分动能给电池充电,普遍比同型纯内燃机车辆有更好的燃油效率及加速表现,被视为较环保的选择,而缺点在于售价较高、动力系统占用空间较大、电池的寿命受限等。\n近年来,能够透过充电站或家用充电设备从电网为车辆电池充电的插入式电动车辆开始普及,其中插入式的混合动力车辆被称作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PHEV,也俗称插电混动车、插混电动车或插混车)。如果电网中的发电厂使用可再生能源、碳排放量低的发电方法或采取电力离峰时间充电,短距离通勤甚至可以纯电动行驶,那就可以进一步降低车辆的碳排放量。同时更大的电池还能放出储存的电能,提供住家或旅行临时的电力使用,多用途正逐渐变得欢迎。\n\n原理\n由于混合动力车辆使用超过一种动力来源,在推动系统的设计上能够适配于不同的输出功率而达到更高的效率。举例来说,内燃机引擎有其运转最有效率之马力输出区间,若搭配电动机共同运作,则可以调节内燃机的负载,使内燃机在最有效率之马力区间运作,进而达成节省燃料的效果。此外,混合动力车若有使用电力推动电动机作为其中一种推动装置,即可以用电池进行再生制动,在车辆减速时回收动能转换成电能,以节省能源,现在较普遍使用的油电混合动力车就属于这一类。油电混合动力车或柴电动力车可以由电动机及内燃机引擎共同推动,但也有纯粹使用电动机推动的设计。\n\n历史\n世界上第一辆混合动力的车辆罗纳-保时捷(Lohner-Porsche)由斐迪南‧保时捷在1899年发表。大量生产的混合动力车则要在1990年代才出现,分别为本田及丰田生产的Insight及Prius,这两款车都可由电动机直接推动车轮提供动力。另有一说,世上第一辆油电混合动力车,在1899年由皮帕(Pieper)研发。利用刹车时进行能量再生制动的设计要到1978年才由电机工程师 David Arthurs 发明。\n\n种类\n混合动力车辆的分类方式有三种:\n\n依动力来源分类:\n油电混合及柴电混合\n燃料电池、电池混合\n液压动力混合\n多重燃料混合\n依传动配置分类\n并联式\n串联式(增程型)\n全面混合动力(混联式)\n依混合程度配置分类\n轻度混合动力\n中度混合动力\n重度混合动力\n插电式混合动力\n\n以动力来源划分\n油电混合动力及柴电混合动力\n混合动力电动车辆(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HEV)俗称油电混动车,同时使用内燃机和电动机两套动力总成系统,现在民用市场上常见的混合动力车多为此类。蓄电池或超级电容可以储存电能并供应电动机将其之间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同时车载发电机还可以回收一部分剩余的动能为电池充电;而内燃机则视乎设计而定,可以与电动机并联独自产生机械动力推动车辆,也可以是串联充当增程器发电为电池充电或直接供应电动机。\n柴电混动的情况与油电混动相同,只是内燃机的燃料由汽油改成柴油,且多使用涡轮发动机(相比之下普通车辆多使用活塞发动机)。柴电比较适合在大型运输工具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汽油引擎较轻,但低转速时扭力差,正好可以用电动马达补足低转速扭力又不会增加太多重量,小型车辆使用柴电则没有引擎与马达的互补性;而大型运输工具使用柴电,则可以省下庞大笨重又贵的变速机构。\n\n燃料电池和电池混合车\n这是基于燃料电池电动系统(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常简称为FCEV)的设计,只是加装了可充电电池,于是有燃料电池及电动机 + 可充电电池及电动机两种动力来源。与增程引擎电动系统的构造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把引擎换成燃料电池。燃料电池可以直接发电,为电动机供电,这就是原有的燃料电池电动系统,但后来发现电动机在加减速时会电池急剧变化而使高成本的燃料电池寿命大为减短,因此加装可充电电池为电流作缓冲,降低燃料电池电流变化,从而增加燃料电池的寿命。附带的好处是减低对燃料电池输出功率的要求,降低了成本。Chevrolet Equinox FCEV、Ford Edge Hyseries Drive和Honda FCX都是燃料电池/电池混合动力汽车的例子。\n但是燃料电池的材料需要用到昂贵的稀土和贵金属,因此成本极高。目前燃料电池的主流燃料是燃值最高的“氢”,但问题在于氢气的储存、补充,而制造生产氢气同样需要消耗能源并产生碳排放,所以难以普及。\n\n液压动力混合系统\n同样与增程引擎电动系统的构造类似,是以液压动力或压缩空气引擎车辆为基础,加上内燃机把工作流体再增压,两种动力来源分别是内燃机推动而产生的高压气体及压缩引擎 +压缩储存系统内的高压气体及压缩引擎。液力储蓄器(蓄压器)的价格较低,而耐用性比电池高很多。\n法国PSA集团于2013年1月提出的新式混合动力系统,这套全新概念的混合动力系统由PSA集团与Bosch共同开发,主要由引擎,压缩空气储存系统与液压马达帮浦组成(实际上即是将上述的流体动力系统概念重度混合化)。压缩空气储存系统与液压马达可取代电池和电动马达,以空气来取代电力,称为“空气混合动力系统”(Hybrid Air),可望获得更低的重量和更耐用的零件。空气混合动力一样有三种动力模式:空气驱动(Air Power)、引擎驱动(Gasoline Power)以及混合模式(Combine Power),另外也一样有动能回收系统(Brake Energy Regeneration)。运作概念和油电混合系统一样,但由于系统和蓄能介质变了,特性上有大幅变更,主气瓶的体积和重量远比电池小,结构更简单,购买、使用和维护成本更低廉,制造和回收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就目前来看,优点确实比油电混合系统多不少,但由于还在开发阶段,效益高低和后续问题仍有待观察。\nVolvo曾在1980年代曾亦这原理发明在巴士、货车等重型车辆上使用,现在是一种仍在研究的项目。2002年10月,巴黎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展出了一款空气车(Compressed air car),使用压缩空气作动力,由于作为温度低,省去了冷却装置等设备,引擎也因此可以使用较轻的物料制造,进一步增加效率。\n由于推动液压引擎的是低温的压缩空气,引擎可以用较轻的物料(如铝合金)制造,降低了车重,增加了整体效率。\n同样原理的传动模式被广泛应用在铁路的液传动柴油机车上。\n\n多重燃料混合动力系统\n有些混合动力车款并非使用引擎搭配马达的设计,而是使用两具以上使用不同燃料的引擎,其中一具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其他则作为起步补助或提高出力的备用动力,因此也属于中度混合动力的一环。此外,有些设计是让一具引擎可容许使用多种燃料,称为复合燃料引擎或弹性燃料引擎,不过因为这种设计虽然功能一样,只有一具动力系统,因此是否可算混合动力有所争议。这类车只有一个油箱内可混合多种燃料使用,如汽油、生物燃油、甲醇、乙醇和氨等。再进一步,加设有储存气体燃料如天然气或石油气的装置,同一车可以使用液体��料及气体燃料,但由于多了一个燃料容器,占去了多些空间,在一些用途上做成不便。\n\n人力混合动力系统\n以人力作为主要动力,再配上电动机或引擎作为次要动力。最原始的摩托车就是这种设计,但现在摩托车几乎已去掉踏板只靠引擎或马达为动力来源,仍有这种设计的是越野摩托车和传统式的电动自行车,不过前者并非以人力作为主要动力而是反过来以引擎为主要动力再以人力补助。\n\n依程度分类\n轻度混合动力\n轻度混合动力(Micro Hybrid)同时拥有内燃机及电动机两种动力来源,不过只用内燃机驱动车辆行走,电动机则用作帮助内燃机启动及在内燃机停止运作时提供电力供应车内电器,又称怠速熄火系统(Start-stop system)。\n在怠速熄火系统中,马达也在内燃机起动前的一刻将内燃机驱动至较高转速,避免让内燃机在低效率的低转数情况下运作,从而减少起动时的耗油量及机械损耗。电脑也设定在减速或刹车时自动关闭内燃机,减少内燃机空转的时间以进一步达节省燃油的效果。怠速熄火系统通常配有启动开关,可依驾驶的需求选择是否启用。怠速熄火系统优点就是开发成本低;缺点就是节能效率极有限(仍不到10%)及熄火时冷气会关闭(在气温高时会减低舒适度、其温差容易造成感冒,不过少数的车种仍可以在熄火时开启冷气)。因为开发成本极低故目前已被多家厂商使用,例如宾士、雪铁龙、马自达、标致汽车和Smart。\n同属宾士集团的宾士与Smart开发的微型油电混合系统名叫mhd(micro hybrid drive之缩写),就是很典型的怠速熄火系统,该系统的核心是一个由皮带驱动的启动发电机,取代了一般传统的发动机与发电机。这具启动发电机供应了汽车的电力系统,同时还能快速启动车辆的汽油引擎。目前mhd已套用在Smart Fortwo mhd上贩售,未来将扩展于更多的车款如SLK。\n同属PSA集团的雪铁龙和标致也有名为e-HDi的怠速熄火系统,它配合一具1.6升柴油涡轮增压引擎,以STOP & START怠速熄火系统并加上煞车动能回收系统,其优势是在熄火时冷气仍可运转一小段时间,可在市区拥挤的交通状况下,节省燃油损耗达到15%的效果,目前搭载在C4、308、3008和5008上。\n马自达的Skyactiv节能技术里也有一套i-Stop怠速熄火系统,它同时还配合Skyactiv系列引擎以及i-ELOOP动能回收系统。Skyactiv系列引擎包含了Skyactiv-G汽油引擎与Skyactiv-D柴油引擎,i-Eloop动能回收系统则是一套改以轻量化的电容代替电池作蓄电装置的系统。Skyactiv节能技术配合新的“魂动”设计语言,于2012年开始一一植入马自达旗下的新发表的车款。\n\n中度混合动力\n中度混合动力(Mild Hybrid)不但同时拥有两种以上能量来源,同时具有两种动力来源可同时驱动车辆(例如一具引擎搭配一具马达)。其中一种作为主要动力来源,可独立驱动车辆,其他则是次要动力来源,用来补助主要动力强化性能、减轻负担。中度混合动力有两种设计理念,一种是实用型,以低输出的主要动力配上次要动力后变成标准输出,主要目的是提高能源效率;另一种则是性能型,以标准输出的主要动力配上次要动力后变成高输出,在提高能源效率同时增进性能表现。\n\n重度混合动力\n重度混合动力(Full Hybrid又称作强混合Strong Hybrid)即是完全成熟的混合动力系统,它可完全单靠任一的动力来源为主要动力,也可以两者同步驱动产生更大的动力。这类系统的控制电脑必须有效的运用各种动力来源,以达至有适当动力又可节省燃料。由于每种动力来源皆须具备单独推动车辆的能力,所以功率都差不多大,所占据的容量体积也较大。\n\n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n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lug-in hybrid,缩写:PHEV)和充电式电动车一样能靠外来电源为车辆充电,但因为是属于混合动力系统,在缺乏电源时仍可靠内燃机引擎驱动,不用像纯电动车一样非要找充电站才可补充能源,续航力和实用性远比电动车来的高,这是优点,但也因为是混合动力系统,必须要有电动系统以外的动力装置,所以缺点是成本和重量会比电动车大。目前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多以全面型混合动力系统为基础开发,目前拥有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的厂商有雪铁龙、丰田、富豪和比亚迪。\n雪铁龙于2012年4月13日发表Numéro 9 Concept插电式油电混合概念车。Numéro 9 Concept的前轮轴配置一具能够产出225匹最大马力和28公斤米扭力峰值的1.6升THP汽油引擎,并在后轮轴配置了70匹最大马力和20.4公斤米扭力峰值的电动马达,合成了可以产出295匹最大综效马力之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系统。Numéro 9拥有了每公升58.8公里的平均油耗,并能够在纯电动下行驶50公里,而其锂离子电池组也可以在3个半小时内完成充电。在抓地力不足之状况下,Numéro 9能够自动切换至4轮驱动模式,以电动马达驱动后轮,内燃机引擎驱动前轮,驾驶也能够手动自行切换至4轮驱动模式。Numéro 9 Concept是未来DS车系的设计蓝本。\n丰田于2009年发表Prius Plug-in Hybrid Concept插电式油电混合概念车,并于2011年法兰克福车展上正式发表量产版本的Prius Plug-in Hybrid。Prius Plug-in Hybrid是以第三代Prius为基础,增设外接充电系统,并将原本的镍氢电池改为锂电池,性能表现与Prius一样,但电动续航力提高到24公里,并能以时速100公里的速度行驶,油耗表现也更加提升。Prius Plug-in Hybrid可以120V和240V的电源充电,充电时间分别为2.5~3小时和1.5小时。\n沃尔沃的插电式油电混合系统是以一具共轨柴油引擎驱动后轮,并在前轮加装电动马达,因此可选择电动前驱或柴油后驱,也能让两者同时驱动变成四轮驱动。未来将用在V60 Plug-in Hybrid上。\n日本车厂三菱于2012巴黎车展发表全新的Mitsubishi Outlander PHEV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型,原厂于之前已公布了新车的相关数据,动力系统将采用一具2.0升汽油引擎,搭配两组功率同为60Kw的电动马达,而两组电动马达分别放置于前后轴处。Outlander PHEV能够在3种驾驶模式中进行自动切换,包括EV Drive Mode纯电动行驶模式、Series Hybrid Mode串联式油电混合行驶模式、以及Parallel Hybrid Mode并联式油电混合行驶模式。Outlander PHEV在12kWh的锂电池组协助下,以纯电动模式行驶最大巡航距离为55公里,而更长的巡航距离意味著油耗更低,目前原厂公布Outlander的综合油耗为每公升62.5公里。至于Outlander PHEV的充电速度,原厂数据为使用200V电压的充电插座,在电池组完全放电的情况下充电,Outlander PHEV经过45分钟即可充饱电池组,30分钟更可充饱80%的电量。\n中国大陆车厂比亚迪在2008年12月15日在中国上市的比亚迪F3DM,是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而在之后推出的比亚迪王朝系列车型中(秦、唐、汉、宋)除售卖纯电动版本以外,均售卖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n\n依传动配置分类\n并联式油电混合系统\n在并联式油电混合系统(Parallel hybrid)中,内燃机及电动机输出的动力各自透过机械传动系统传递而推动车轮,内燃机及电动机的动力在机械传动系统之前各自分开、互不相干,因此称作并联型混合动力。两者同时由电脑控制以达至协调。由于现有的并联混合动力系统大多数都不能单靠电力推动,往往会被分类为中度混合动力。\n常见的一种并联混合动力设计是以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电动机作为辅助动力系统,两者透过机械传动系统耦合。系统中并无专为电池充电用的发电机,行驶中,电池充电来源只有两项:一是靠再生制动系统在车辆减速、制停时,将动能转为电能。其二是是当内燃机仍有余力时,带动电动机转动而发电。再生制动所得的电量相当有限,第二种情况所得的电量也不会太多。由于充电能力有限,此类设计倾向于使用较小的电池容量以及较低功率的电动机,电动机只作为补助性角色,不能独自推动车辆。\n此系统的优点在于:内燃机可以怠速熄火、提高内燃机起动时的燃油效率及降低损耗、使用再生制动系统回收电能。电动机能与内燃机一起运作,可以在需要时加大马力。由于主要动力来源依旧是内燃机,此类设计保留了内燃机在高转速时较省燃料的特性,有利在高速公路行走。综合而言,相对于同动力的纯内燃机车,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的燃料消耗与碳排量较低。由于此设计所使用的电池及电动机的容量及功率都较小,重量也较轻而减低了额外负载;另外,此设计并不需要大幅更动纯内燃机车辆的动力系统,因此设计变更的成本也较低。\n另一种设计是内燃机及电动机各自分别推动不同的轮轴,两者透过车轮与地面的接触耦合(couple through the road),行驶中,电池可靠再生制动系统充电,另一种充电方式是当内燃机在低附载状况下推动车辆行走时(如巡航),连著电动机的轮轴被地面带动而转动,此时,电动机便可发电而为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的输出是经过路面传至电动机,因此得名through the road。除了能够透过再生制动系统回收电能外,此种设计的另一好处是四轮驱动性。由前后轮轴都有动力,在某些情况下拥有四轮驱动的循迹性能(traction),有些类似设计甚至没有��池,例如日产的e-4WD系统,直接以发电机推动电动机以推动后轮,内燃机则推动前轮及发电机。然而,此系统最大的问题在于两轮轴的动力往往难以完美协调而造成能量损耗,因此在燃油效率的表现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n\n串联混合动力系统\n串联式油电混合系统(Series hybrid)是由一具功率仅供满足行进时平均功率的内燃机(也可以是外燃机)作为发电机发电,电力用以为电池充电及供电给电动机,车上唯一推动车轮的是电动机。如果在电动车的角度来看,这种设计可以“增”加电池行走里数的不足,故称为增程型电动系统;而其构造上动力输出的流程完全是一直线,所以又称串联式油电混合系统。依其电池容量大小,如果电池容量小而不足以独自推动电动机,这样就是中度混合,但若电池容量大至足以推动电动机行走一段距离,依重度混合动力的定义,这样的的串联混合动力系统就是重度混合由于此种系统所需的电池及电动机的功率也较大,所以成本较高。\n由于引擎仅负责稳定运转发电,因此可以较好地易控制排污及提高效率,而引擎配置位置也较弹性,加上电动机的输出有高扭力,省却了机械传动系统及变速箱,能增加车箱容量及使布置合理化,简化了机械维护,省却了变速箱简化了架驶操纵,也没有变速箱换档时做成动力不连惯感觉,这些都是因以电动机推接推动而得到跟纯电车一样的好处。\n在耗油量方面,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需要不停地起动及停车的情况(stop and go driving),例如巴士,因为相对内燃机,电动机在的扭力及效率在相当大的转速范围内都能保持相当高,可使车辆起动及慢速时的比内燃机有更佳表现,而用于发电的内燃机可保持平稳转速而保持高效率,以英国双层巴士的经验可减少40%的燃油消耗。但在高速公路上,串联混合动力系统的能量经过多重转换:发电机损耗、电池充电损耗,电池放电损耗,电动机的转换效率等,相比传统内燃机车辆只有内燃机的损耗及机械转输的效率(一般约95%)。所以串联混合动力系统适合在市区中使用,但在高速公路上的情况就无甚得益。\n\n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动力整合/分配式混合动力系统)\n“混联式油电混合系统”(Series-Parallel hybrid),又称为“动力整合式混合动力系统”或“动力分配式混合动力系统”(Power-split hybrid)系统同时拥有功率相当的引擎与马达,所以可依路况选择使用电动模式、汽油(或柴油)模式或混合模式;设有由内燃机推动的发电机,产生充电或电动机所需电力。兼俱并联式及串联式的功能及特性,因而得名混联式混合动力。\n在起步或低速时,内燃机的效率低,所以会全由低速性能及效率较佳的电动机推动,从而提高效率而达至较省燃料。视电池状况而定,内燃机会在需要时会推动发电机向电池充电或直接向电动机供电,亦即串联混合动力。当车速提高至内燃机能工作在有高效率的转速时就转由内燃机推动,在这情况相比继续以电动机推动,改由内燃机推动可以免却电动机推动时因多次能量转换而产生的能量损耗(燃料发电推动电动机的过程中,能量由化学由内燃机转为动能,动能由发电机转为电能,电能由电动机最后转为动能,每次转换都会有损耗;若是先充电池再由电池供电的话,更是增加充放电时的损耗),提高效率,减少耗油量。而当需要时,例如加速及爬坡,电动机可以同时开动,增加额外马力,亦即并联混合动力。\n马达提供了怠速熄火系统及制动再生功能,在停车或以电动机推动时关闭内燃机,在减速与煞车时、下坡时进行动能回收。内燃机也不必兼顾起动及低速的需要,可以进一步优化高转速时的需要,提高燃油效率及性能,也同时降低污染物的排放。\n由于各推动单元都能各自独力推动整部车,因此混联式混合动力也必然地能达至重度混合动力的程度。但混联式混合系统并不是唯一可达至重度混合的技术。\n\n应用例子\n辅助型混合动力系统\n“辅助型混合动力系统”(Assist Hybrid)是依其特性所称的名称,如果依其构造分的话也就是“并联式油电混合系统”(Parallel hybrid)。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目前的主流设计是以一具功率较大引擎(多是内燃机)作为主要动力,再配上一具功率较小的马达(多在20kW以下)做补助动力,所以才叫做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并提供动力给马达发电。马达与引擎直接连接,功能主要是发电、协助提高转速、进行动能回收和强化引擎性能等。而且两者同时驱动造出更大��纵效马力还可强化性能,由于这种技术是开发混合动力技术的过程,因此所有有开发过混合动力技术的车厂都具备这样的技术,例如宾士、法拉利、本田、马自达和丰田。\n宾士利用S-Class开发了一款自家的中度混合动力车S400 Hybrid L,采用的就是典型的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一颗V6引擎加上锂电池,引擎曲轴箱与变速箱中央的碟型电动马达,单靠引擎动力可达299hp的马力与38公斤米的扭力值,碟型电动马达则可输出15kW之功率,纵效马力达319 hp。平均油耗仅7.9L/100km,每行驶一公里仅有186g二氧化碳排放。\nFerrari在2012年4月正式展示自家开发的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Ferrari的混合动力系统取名叫HY-KERS,该系统目前是由一个V型12缸引擎和一个配备电动马达的双离合器变速箱构成,而安装在V12引擎前方的第二台电动马达则专门用于辅助系统上。这两组电动马达也与电池组相连,使得电池组可根据空间大小和最终配置情况,放置于车体结构内。这套系统并非以环保节能为主要目标,而是以提升引擎动力为优先,而且不得过度增加车重,希望能在增加动力之余还能降地碳排放与油耗。该系统曾试验性的以前中置引擎后轮驱动安装在599 Hybrid Concept上,但目前展示的系统已改为后中置引擎后轮驱动,计画优先搭载于限量跑车Enzo的后继车款F150 LaFerrari上。\n\nHonda在2000年投产的Insight也是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Honda开发的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命名为IMA(Integrated Motor Assist)。IMA系统使用自家的i-VTEC引擎配上电动马达,可达到有效的节能与性能表现,不过因为仍属中度混合动力的程度,效果仍算有限。Insight当前采用的是输出动力95匹的1.3升四缸汽油引擎搭配可输出14匹的电动马达,总合动力输出有102匹,大约相当于1.5升的引擎。除了Insight之外,Honda现在还有Fit Hybrid、Fit Shuttle、Freed、Freed Spike和CR-Z等车款使用IMA系统。\nMazda发展的e-4WD亦是类似的系统。e-4WD是在前轮带动车的后轮装上电动机,在需要的时候在后轮加进推力。\nToyota第一代的Prius因为技术尚未成熟,所以也是采用补助型混合动力系统,但从第二代起技术已开发完备而改用更进步的重度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n\n增程型电动系统(串联式油电混合系统)\n这种设计目前多用于大型车辆,例如Wrightbus的双层巴士Wright Gemini 2及运载量达13吨的军用运输车HEMTT A3 Hybrid Truck。\n\nChevrolet Volt和Opel Ampera挂载1.4升增程式电动动力系统。这组由通用汽车GM集团研发的1.4升增程式电动动力系统,拥有了Electric纯电动以及Extended-Range增程模式。在纯电动模式下有约56km最大巡航距离,而在电池耗尽后,发动机供电的增程模式能够提供约554km的最大距离,总行驶距离达约610km,能满足日常生活使用。\n2010年正式推出量产车型,中文名为沃蓝达。为延长电池寿命,电池电量状态(SOC)被控制在30至85%之间,低于30%时发电机会启动,为电池充电及供电给发电动机以推动车辆行驶。不过在部分行驶模式中会更早地启动发动机。\nAudi的A1 e-tron概念车也是这种设计,车上配备一具小排气量转子引擎只作发电用,专为电池组充电,车辆完全由电动马达驱动,但Audi并无计划量产这型号。\n\n全面型混合动力系统(混联式油电混合系统)\n全面型混合动力可以是让引擎与马达都驱动前轮或后轮,也可以设计成分开驱动前后轮变成四轮驱动。目前拥有全面型混合动力系统技术的厂商有Toyota和Ford,其中Ford的混合动力系统来自于Toyota的授权和专利交换。\n从2013年开始,Honda推出了名为I-MMD系统的混合动力雅阁,在北美和日本首先上市。该系统具体工作原理与Toyota的行星齿轮组有较大不同,但是经过一系列媒体测试表明,该系统燃油效率非常高,按照美国EPA标准合47MPG(5.0l/100KM),实际测试效果也基本达到预期。目前Honda的I-MMD系统也被认为属于全面型混合动力系统。\n\nLexus和Toyota使用的是丰田集团开发的HSD全面型混合动力系统(Lexus和Toyota同为丰田集团旗下厂牌,BMW也以技术交换合法共享部分该技术)。HSD系统用一颗Atkinson循环汽油引擎配上两具电动马达,其中一具马达与引擎整合,主要功能是当发电机用引擎余力发电,同时也是在怠速熄火系统启动后帮引擎提升转速;另一具马达则与驱动轴连接,主要功能是在电动和混合模式时提供车轮动力,并在减速与煞车时进行动力回收,而Atkinson循环汽油引擎在低转速下扭矩不足的缺点,可有效的为马达所弥补,使得丰田混合动力汽车同时拥有极低的油耗和优异的动力表现。这些技术结合下来打���当今最有效的混合动力系统。Lexus和Toyota已有数十款车型也实用,当前在省油效果方面最佳的代表是第四代Toyota Prius。\n\n环境影响\n环保省油\n混合动力车辆可以回收能量,电动机的效率又比引擎高,所以比用内燃机的汽车有较低的耗油量。现今较为低耗油量的混合动力车采用的是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及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他们是通过以下方法把耗油量降低:\n\n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例如丰田的Prius),因有电动机刊辅助,引擎马力可以切合一般速度的情况而不用兼顾起步等情况,所以可以选用相对较低功率的引擎而提高得了效率。能量不足时可以以电动机补齐,闲置(甚至不加速时)时可以关闭内燃机(或用马达转动内燃机但停止供油)以节省能源;也因此所使用的内燃机比纯内燃机汽车轻及小,效率也更高。\n串联混合动力系统,内燃机的效率及污染排放随转速而改变,一般车辆在各种行驶状况需要的能量差异很大,内燃机很少在最高效率状态运转。串联混合动力车的内燃机是用作发电机而不是推动车辆,若有多余能量可以用来向电池充电,所以转速变化相当小,可以常维持在高效率低污染状态;设计引擎时也就可以针对该转速进一步改善效率及污染排放,耗油量及污染排放会比汽车引擎低得多。有电池辅助应付高输出时的需要,引擎也可使用较细功率,进一步增加效率及减轻重量。车轮直接由电动机推动,免去了机械传动系统的能量损耗也减轻了重量。\n此两类系统刹车及下坡时可以使用电动机,将动能转成电能为电池充电,进行再生制动。而一般车辆刹车时的动能只能转化成无用的废热,而下坡时也必须使用消耗燃料的引擎煞车以避免煞车系统过热失效。。此功能对在有交通挤塞行走(如某些市区)、需要经常停车起步(例如公共交通工具)、路途经常需要上坡落坡的情况作用特别大,由于耗油量低,运作费用比一般用内燃机引擎的汽车低。\n混合动力车辆,借由动力回收将能量储存到电池,然后行驶时借由电池来辅助动力,减少燃油,在实验测试中达到了省油、减少废气排放,环保的优点。\n\n碳排放量\n虽然耗油量低不代表总生命周期(life cycle)的碳排放量低,因为混合动力车辆在制造的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能比一般汽车高。但即使考虑生产过程的二氧化碳排放,混合动力车的总排碳量仍然低于纯内燃机的车辆。\n:\n\n值得注意的是当中纯电动车及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所使用的电力,发电的排碳量以英国的情况为准,英国近年燃煤发电占总发电最的33.08%,其余为燃气发电、核能发电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等。\n与纯电动车相比的话,就要视乎如当地发电的能量来源,如果大部份发电燃料是煤的话,由于燃煤发电的效率较低,加上输电网路的损耗,为纯电动车充电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混合动力车行走时产生的还多,因此混合动力车会比全纯电动车排碳更小,更环保。但相关文献也同时提及,上述的比较是在未将燃料的精炼,与利用管线或油罐车输送至各地的加油设施过程中所消耗的能量与产生的碳排放量纳入考量,由于这方面的耗能因所在地区不同差异极大难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因此在总体的能耗与碳排表现上何者为优,尚无定论。\n\n优点与缺点\n混合动力车(中度以上)拥有两种以上的动力来源,相较纯引擎或纯电动车,可以提升续航力。\n混合动力车(中度以上)可以在数种动力来源同时使用的情况下,可以强化性能,提供与跑车相近的加速度。\n混合动力车多有再生制动功能,除能回收能量外,也使减轻了制动系统的负担,延长制动系统零件寿命。在市区可大幅减少油耗,市区燃油效率甚至能优于高速巡航。而且还减少了煞车摩擦造成的悬浮微粒。\n混合动力车多有怠速熄火系统,可在车辆减速或长时间停车时自动熄火又不停止车内电器的运作,在市区可大幅减少油耗。\n如果两种动力来源属于互补的性质,更可因此依路况使用最适合的动力发挥最大功效,降低整体的能源消耗。\n空气污染排放较低,引擎的废气排放在高功率输出下会特别严重,马达的辅助可以让内燃机很少在高功率运转,大幅减少空气污染。\n混合动力车辆可以减少引擎耗损,电动马达降低内燃机高功率运转的机率的时间、也可以带动引擎处于合理转速后才供油点火,重度混合动力车甚至有较低的引擎运转温度,降低更多保养维修成本。\n增程型电动车省减了离合器、变速器等机械传动系统,减轻了车身重量,也省却了部份机械维护工作。而且让出更多车箱空间,空间的布局也更合符实际应用需要,能运载更多人或货。\n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相比多了另一种动力来源和自发电系统,即使电池电力用尽仍可提供能量行驶并生电,无需担忧有无充电站的问题(没有里程焦虑)。\n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一样把在道路上的污染集中移至发电厂,发电厂完善有更好的设备处理污染,不过碳排放量多少就要视乎行驶地区发电设施及输电网路的效率。经济上,在大部份地区,由于成本、税务等因素,电力价格比燃油低,对用家有一定使用诱因。\n某些混合动力车使用超高电容容量的电容器取代电池,电容的好处是充电快速、可以回收更多煞车能量,也完全解决了电池寿命的问题,缺点是容量仍低。\n有纯电动模式的混合动力车在电动行驶状况下噪音极低,可大幅降低高流量路段的噪音污染。但噪音过低也可能会对行人或踏单车人士构成危险,部份混合动力车制造商决定为混合动力车加是引擎声音合成装置,以模拟引擎声音,让途人能察觉。\n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并不适合使用率低的人士,这是因为价格高,但燃料费及保养费的节省少,整体成本可能比纯引擎或纯电动车还要高,不符合经济效益,必须降低电池等成本,以利普及。。而且普通镍氢电池有自放电问题,需要经常使用效益才够高,低自放电镍氢电池和车用锂电池目前价格仍而贵。\n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一样有电池制造及回收污染的问题,需要进一步降低电池污染及耗能。而且混合动力车还需要制造其他的动力系统,生产和回收所造成的污染与耗能大多比纯引擎车高,必须要在行驶数万公里以后才会有环保效益。\n\n误解\n油电混合车只是把汽油车和电动车挤在一辆车上,一旦电池电力耗尽就没电进行电动行驶,必须找充电站充电,在充电站普及前不实用:\n油电混合车并非单纯的将汽油车和电动车挤在一辆车上,两套动力系统也被整合成可互相补助。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可靠数种方法来自行充电,可以靠内建的自发电系统或燃料电池,因此只需要普通的加油站即可解决,也可以在减速时使用动能回收系统将减少的动能转为电能充电,纯引擎行驶的模式也可以用引擎余力充电,在充电站普及前即可实用化。\n纯电动车才是终极目标,混合动力车只是过渡性产品,投入研发只会浪费资源:\n混合动力车因为拥有两种以上的动力来源,可以依照使用状况选择最有效率的动力模式,比起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对某些使用人而言能发挥更好效益并降低更多的耗能。\n对于车商来说,所有的车辆都是过渡性产品,而混合动力车辆就算是一个过渡方案,也是不会浪费研发能量,因应混合动力车辆所发展的技术,大多也是燃料电池车及纯电动车所需的技术(电动机(马达)、高品质充电电池、轻量化车体)。而在串联式混合动力车上就更是内燃发电机直接供电给充电电池及电动机,并无传动系统,所以只要等待高性能电池出现后把发电机换作高性能电池就马上变化完整的纯电动车;而燃料电池车辆其实也是一种串联式混合动力车辆,只是把内燃机系统换成燃料电池。\n对于消费者来说,混合动力车辆的预期寿命反而比较长,况且在混合车辆的预期寿命内,出现革命性产品(实用化的车用燃料电池、车用高能量密度充电电池)的机率很低;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在多数状况下,已经与电动车相近。\n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车一样需要定期更换电池,而更换电池的费用会比节省下来的燃料费花更多钱:\n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其电池寿命多半很长,因为多了引擎提供动力,因此电池较少,无需停下充电,可以优化充电方法,使电池寿命大幅延长,甚至到车辆停驶报废为止有可能无更换电池的需要。以Prius为例,其电池电压为100.8V、容量只有5.7Ah,而寿命保用里数为253000km或十年,销售至今很少见到因为电池老化而更换的纪录,就算是有更换电池的车子,大多也已经省下足够换电池的油钱才需更换,足见其电池寿命相当长。而且所用的电池多是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是可回收再用的电池。因此,混合动力车的电池对环境的影响相当有限,比纯电动车少得多。\n混合动力车售价较高,购买不符合经济效益:\n怠速熄火系统及煞车能源回收系统的成本极低,因此对使用量低的人来说也比没有这些系统的传统车辆经济。\n而对于使用率高的人,混合动力车的节能效益可省下大量的燃料费,只要好好保养车辆,长期下来可以回本价差,甚至更多;对于使用里程低的人,可省下的燃料费及保养费并不多,且有电动系统的混合动力车若使用频率过低、则易导致电池寿命减短,而需要提前花费更换电池。\n但是决定整体使用成本(经济效应)的因素经常是妥善率及维修费用、购车成本则影响较低、燃料成本影响更低。而混合动力系统可以使引擎耗损较低、从而增加经济效应,对一些使用里程数中等的人来说,混合动力车辆是由保养费而非燃料费来降低总成本。而厂牌是决定妥善率的重要因素,如果购买低妥善率的厂牌的一般汽车,维修成本反而会比高妥善率车厂的混合动力车辆高。\n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可用外部电源充电,只要使用模式是经常短程使用、而且停车地点多可充电,在大部份地区,由于成本、税务等因素,电力价格比燃料费低,整体成本会更低;但有一些车种在长途使用下油耗并不好。\n与柴油车辆相比,混合动力车也没那么贵,这是因为柴油车辆需要较为坚固的引擎、并且必须比汽油车多装高压共轨供油系统、柴油碳微粒滤清器、AdBlue等环保装置,这都提高柴油车的建造成本。\n若以台湾的中价位车市论,若条件是兼顾安全性、妥善率及原厂服务品质不要太差、原厂维修成本不要太高,则会发现只有混合动力车辆与非常少数的车种可以选择,因此使用量低却重视安全的消费者,可能会发现混合动力车辆仍可能是最低成本的选择。\n混合动力车绝对比汽油车环保:\n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的引擎若是牵引发电机而非变速器,在长途行驶极可能反而比较耗油,这是因为以变速器传输机械能的效率还是优于转换成电能再传输。\n比起台湾五期环保摩托车,混合动力车燃烧燃料之排放并计入制造过程碳排放量,并不比五期环保摩托车环保,反而碳排放量更高。但根据英国的减碳车辆联合会(Low Carbon Vehicle,LowCVP),即使将制造过程的排碳量计入,混合动力车的总排碳量(包括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确比一般使用内燃机的车低。\n混合动力车都可以在熄火时开空调:\n一些混合动力车(主要是无纯电动模式的中轻度混合)的冷气压缩机仍然是采用传统车辆的设计:直接使用皮带连接引擎,因此在引擎熄火时,压缩机就无法转动。例如Honda的IMA系统。\n\n应用\n铁路运输\n早在1911年,德国已经开始采用混合动的铁路车辆,混合动力铁路车辆是使用可充电储能装置辅助牵引系统的铁路动力车辆。起动时以电动机推动,在车辆加速或上斜时引擎提供牵引装置额外的动力,减轻主要动力源的负担,下坡时以电动机发电回收能量至储能装置,因此可以达到省油效益,个别系统可以节省30%至40%耗油量。日本、英国、北美及捷克都有使用混合动力铁路车辆,当中美国有部份设计使用生质燃油配合电池,使碳排放量进一步降低。\n\n道路运输\n早期混合动力车发展集中在货车及其他重型车辆。随著技术进步,成本降低,混合动力车近年普及于较小型车辆,如私家车等,混合动力车较省油,减少用油开支也间接降低整体成本,有助普及。由于整体使用成本下降,加上有低碳排放量,乎合大多数政府环保政策的需要,公用车辆道路公共交通工具如巴士等近年也开始采用混合动力车辆;全世界第一架混合动力双层巴士在2007年2月于伦敦开始投入服务,伦敦现在有106架油电混合动力巴士在行走中。相对全电动巴士,混合动力巴士技术更为成熟,无需增建充电设施,而且在以燃煤发电的地区,其碳排放量比纯电动车更低。\n\n军用车辆\n混合动力技术投入军用车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便开始了,最早开发出混合动力战车的是英国,在1939年研制的TOG1重型战车,由于原型车在竞标中输给了丘吉尔战车而没能投产,其后开发的改良型TOG2亦如此。1941年纳粹德国斐迪南·保时捷做的虎I战车试作型之一VK4501(P)亦采用混合动力技术的重型战车,然而该车仅做为试作型没有通过测试成功量产,只做出10辆,但其底盘跟驱动系统被沿用到象式重驱逐战车并生产90辆来。另外此技术也被沿用在超重战车八号战车鼠式上,但该车仅完成原型车阶段未能量产德国便投降。当时的混合动力战车全采用的技术是由引擎发电再驱动马达出力的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由于缺乏电脑控制技术并没办法使用高效率的混联式系统,而且冷却跟抗电磁干扰的问题也尚未解决,认真讲是种不成熟的技术。\n美军自1985年开始试验串联��合动力悍马四轮驱动越野车XM1124,其优点在于匿踪性能较佳:全行程达9.7公里的电动状态下有较低的噪声及红外线特征,较低的耗油量也意味着更远的行程(这代表后勤需求降低,战区的运费很贵、风险也很高)。\n军用大型运输车辆也有使用混合动力设计,美国现役的重型增程机动战术卡车开发出了柴电混合动力版本,以加挂A3或A4编号做区隔。随使用情况不同可以省20%至40%的燃料,也降低了红外线特征。其为电动机供电的发电机输出达200kW,有需要时可以为失去电力供应的建筑物或设施供电。使用超大容量电容取代电池作储电装置,不用更换。\n现代战场上的高科技装备用电量庞大,混合动力军用车辆可以满足其需求;对后勤系统来说,转换为混合动力军用车辆很好适应、又可以降低负担。\n\n混合动力自行车\n混合动力自行车又称作摩托化自行车,是在自行车(单车)上加上混合动力的设计,较先进的是使用电动机的设计,能使用再生制动及较宁静。在较短途的行程中,混合动力自行车比油电混合动力车所耗能源少得多,所需停泊位也较少,却又比普通自行车省力、舒适。在美国、日本、俄罗斯及英国、德国、西班牙等多个欧洲国家都有法例规管及容许混合动力自行车的使用,但有些地区“没有允许”有动力自行车行走的法例,其普及性受到限制,例如中国大陆某些城市,在政府禁止摩托车上路行驶的城市区域,燃油混合动力电动自行车视同摩托车,禁止通行。\n\n市面上的混合动力车\n已停产的车款\n现今或未来贩售的车款\n相关条目\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nwww.jymchina.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刊登在科学杂志\"自然\"一编有关纯电动车及混合动力车碳排放电的分析的文章\"How Green Is My Plugi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英国减碳车辆联合会网站Low Carbon Vehicle partnership LowCV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军用混合动力运输车Oshkosh Hybrid Truc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资料\nToyota Hybrid-EV绿能车彻底研究-U-CAR彻底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211", "title": "中国邮政", "text": "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邮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主要从事邮政寄递、邮政储蓄业务的特大型中央企业,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n中国邮政集团主要经营国内和国际邮件寄递、报刊和图书等出版物发行、邮票发行、邮政汇兑、机要通信、邮政金融、邮政速递、邮政物流、电子商务和各类邮政代理业务。\n\n历史\n苏区邮政时期\n1929年,江西苏区成立县级赤色邮政局。1930年3月,“赣西南赤色邮政总局”成立。1932年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在瑞金正式成立,制定、颁布了邮政暂行章程和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邮政组织机构和邮路干线,统一了苏区邮政资费和发行苏维埃邮政邮票。\n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以瓦窑堡为中心,开通5条邮路。县以下按20—40公里设邮站。\n1937年1月,中华苏维埃西北邮政管理局随中共中央迁入延安,陆续组成以延安为中心的直达邮路干线6条。\n\n解放区邮政时期\n抗战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抗日根据地、解放区的邮政事业,称为“解放区邮政”,实际上是交通、邮务的综合。主要工作包括党内文件传送、干部人员护送、党报发行、公开通信、秘密邮路、军邮以及公路管理、电信业务工作。\n1938年5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边区通讯站,主要传递延安各机关内外的信件,是边区内部通讯机关。1946年3月,在边区通讯站的基础上,合并了11所中华邮政局,成立了陕甘宁边区邮政局。\n1937年10月底,晋冀察边区临时邮政总局在阜平县设立。局长冯树章。后改为晋冀鲁豫边区交通总局。1946年局长苏幼农。\n1941年3月,渤海区抗日根据地建立“战时邮政”。1942年2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在鲁中区抗日根据地沂南县双泉峪子村成立山东战时邮务总局,简称“战邮总局”,对外称省民邮局,局长赵志刚,发行“山东战邮”邮票。1942年5月,为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八路军山东军区要求将军内交通工作与山东战时邮局协同进行,由战时邮局统一领导,所属各分区及交通站与邮局密切配合。1942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决定将各级党委组织部党内交通科(股)交归战时邮局统一管理、统一供给。山东战时邮务总局设立交通科,负责党内交通工作。1944年9月山东战邮总局制定《战邮工作条例》和《战时邮务规程》。1946年改称山东邮政管理局。\n抗战胜利后,各野战军和地方部队的各级政治部都建立了“军邮”。\n1946年9月20日,东北政联交通委员会召开东北解放区邮政会议,决定批准成立东北邮电管理总局。10月9日,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在哈尔滨正式成立。确立“面向前方”和“深入农村”两大发展任务。1947年,晋冀鲁豫边区邮务总局开展“提高速度为民立功”运动。\n\n邮政政企合一时期\n1948年5月,晋冀鲁边区与晋察冀边区连成一片,合并成立华北解放区,1948年8月成立华北邮政总局;10月地方电信与邮政合并统一管理。1948年12月,华北人民政府批准改称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邮电总局,主管华北解放区邮政与电信事务。局长苏幼农,副局长成安玉、冯树章。1949年6月,电信工作划给军队,改为华北人民政府交通部邮政总局。\n1948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九月会议”明确提出,即将建立的政权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加上“人民”二字,各级政权机关都要加上“人民”二字。“1948年12月,华北邮电总局负责编辑邮电杂志的孙志平考虑到当时全国解放在即,人民将成为国家的主人,他便向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请示,建议将《华北邮电》改为《人民邮电》。”筹备《人民邮电》创刊时,推举孙志平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写信请求题写刊名。1948年12月31日上午,华北邮电总局局长苏幼农把毛泽东的题字交给孙志平办刊。\n1948年10月,中共中央军委三局在河北省平山县王家沟召开关内部队通信会议,研究了解放战争后期的通信工作。10月13日,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周恩来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敢于面向胜利,就要有所打算,有所准备。”会议结束后,军委三局根据周恩来的指示,梳理了关于接管大城市电信企业的准备工作,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起草了相关文件。11月2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建立政府系统电信管理机构与统一电信工作领导问题的指示》,对如何接收管理全国电信行业的工作作出了组织安排和政策规定。中央还决定,各地电信、邮政先分别接管,由军委三局组建电信接管部,负责新解放区的电信接管工作;由各地财经办负责建立邮政接管机构。\n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成立。1949年12月10日至28日,邮电部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邮政属于国营经济组织,应配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办理邮政业务,调整网络和组织局、所建设,以服务人民为总的方向和最高原则,会议确定邮政名称为“中国人民邮政”。12月27日,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成立邮政总局,首任局长苏幼农。\n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成立,国务院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作为国务院邮电部门。1970年,经中央批准,撤销邮电部,将邮电管理职责划入交通部。交通部组建交通部邮政总局,主管全国邮政业务。1973年,国家恢复设立邮电部。\n1994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邮电部机构改革方案,邮政总局由机关行政序列分离,成为专业核算的企业局。1995年10月4日,邮政总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获得法人资格,企业名称为“中国邮电邮政总局”,简称“中国邮政”。1998年,全国人大批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撤销邮电部。组建国家邮政局,作为信息产业部管理的国家局,撤销中国邮电邮政总局。\n\n中国邮政集团时期\n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国邮政“政企分开、邮储分离、完善机制”的体制改革方案:组建新的国家邮政局,作为政府机构依法监管邮政市场,并协调邮政普遍服务与机要通信等特殊服务的实施;组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作为国有独资企业经营各类邮政业务;成立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实现金融业务规范化经营;完善邮政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2006年8月28日国务院以国函〔2006〕79号批复,原则同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组建方案》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章程》,并指示“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原邮政总局所属的经营性资产和部份企事业单位基础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组建,不设董事会,出资人职责暂由财政��代表国务院履行,实行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为公司法定代表人。中国邮政集团注册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但实有国有资本数额待公司正式成立后,财政部进行资产评估和审计验资后核定。\n2006年11月27日,原国家邮政局在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西大街131号办公楼召开最后一届全体机关干部大会,宣布留任国家邮政局的具体人选;11月28日,重组后的国家邮政局举行全体干部大会。11月29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登记,注册号为1000001001822。同年12月31日,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控股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2007年1月29日10时30分,国家邮政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揭牌仪式。当天稍后,国家邮政局在北京西直门办公楼前,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在北京西便门办公楼前,分别举行挂牌仪式。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二)10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总部大楼举行成立暨挂牌仪式。\n2015年4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及所属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对管理体制进行调整,由母子公司两级法人体制改为总分公司一级法人体制。\n2019年12月28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制更名为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全部债权债务、现有的各种专业或特殊资质证照、无形资产等由改制后公司承继。\n2021年4月24日,中国邮政在上海开设该市首家航天主题邮局。\n\n业务范围\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国家有关规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依法经营邮政专营业务,承担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受政府委托提供邮政特殊服务,对竞争性邮政业务实行商业化运营。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经营下列业务:\n\n机构设置\n根据有关规定,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为正厅局级。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设置(控股)下列机构(企业):\n\n内设机构\n直属事业单位\n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培训中心、中共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党校)\n中国邮政文史中心(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n邮电通信人才交流中心\n\n直属(控股)企业单位\n分支机构\n历任领导\n邮政文化\n邮票\n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分为普通邮票、特种邮票、纪念邮票、特别发行邮票。\n普通邮票的志号为“普 XX”,1950年2月10日发行的普 1 天安门图案普通邮票是新中国第一套普通邮票。现邮局销售的邮票大多数为普30 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普31 中国鸟、普32 美丽中国。\n特种邮票的志号为“XXXX-XXT”,1992年1月5日发行的1992-1T 壬申年是采用编年志号命名方法发行的首套邮票,在此之前特种邮票的志号命名方法为T.XX。\n纪念邮票的志号为“XXXX-XXJ”,1992年5月23日发行的1992-5J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是采用编年志号命名方法发行的首套纪念邮票,在此之前纪念邮票的志号为J.XX。\n\n标志象征\n中国邮政标志为绿色。采用绿色作为中国邮政标志专用颜色,是1949年12月10日至28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邮政会议上决定的,象征着和平、青春、茂盛和繁荣。 中国邮政标志,是“中”字与邮政网络的形象互相结合、归纳变化而成;并在其中融入了翅膀的造型,使人联想起“鸿雁传书”这一中国古代对于信息传递的形象比喻。表达了服务与千家万户的企业宗旨,以及快捷、准确、安全、无处不达的企业形象。标志造型朴实有力,以横与直的平行线为主构成,代表秩序与四通八达;稍微向右倾斜的处理,表现了方向与速度感。\n\n信函与明信片资费\n中国大陆以内资费标准\n100克以内\n每重20克,本埠0.8元,外埠1.2元\n100克以上\n每重100克,本埠1.2元,外埠2.0元\n明信片,每张0.8元\n挂号费,每件3元\n印刷品,100克以内本埠0.8元,外埠1.2元;100克以上每重100克本埠0.2元,外埠0.4元\n盲人读物免收基本资费\n港澳台资费标准\n信函(默认水陆路)\n20克及20克以下,1.5元\n20克以上至50克:2.80元\n50克以上至100克:4.00元\n100克以上至250克:8.50元\n250克以上至500克:16.70元\n500克以上至1000克:31.70元\n1000克以上至2000克:55.80元\n明信片,每张3.5元\n挂号费,每件16元\n印刷品,20克以内3.5元,20克以上每重10克1.3元\n盲人读物免费\n航空附加费,信函每重10克0.5元,明信片每件0.5元\n国际资费标准\n水陆路函件\n20克和20克以内,4元;20克以上每重10克0.5元\n明信片,每张3.5元\n印刷品,20克以内4元,20克以上每重10克1.8元\n盲人读物免费\n空运水陆路函件\n20克和20克以内,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4.50元��日韩)、5.00元(塞浦路斯)、5.50元(西亚、欧洲、北美、澳洲)、6.50元(其余国家)\n20克以上,每重10克,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0.5元、0.6元、0.7元、0.8元\n明信片,每张4.5元\n印刷品,20克以内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4元、4.5元、5元,20克以上每重10克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1.9元、2.2元、2.5元(此处分区与一般信函不同)\n盲人读物,每重10克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0.5元、0.8元、1元(此处分区与一般信函不同)\n航空函件\n20克和20克以内,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5元(大部分亚洲邻国)、5.5元(亚洲其他国家)、6元(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7元(其余国家)\n20克以上,每重10克,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1.0元、1.5元、1.8元、2.3元\n明信片,每张5元\n印刷品,20克以内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4.5元、5元、6元,20克以上每重10克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2.2元、2.5元、2.8元(此处分区与一般信函不同)\n盲人读物,每重10克依寄达区域不同分别为0.8元、1元、1.2元(此处分区与一般信函不同)\n挂号费,每件16元\n(以上金额以人民币为单位)\n\n备考\n两岸通邮相关规范\n由于两岸关系的特殊性,中国大陆与台湾之间虽可通邮,但中国邮政对于两岸邮件的投递上采取部分特殊的规定:\n\n邮件上不得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P.R.China”、“中华民国”、“ROC”、“Rep. China”等字样。\n对台湾地区寄来的邮件,一律将邮票上的旗帜以及“中华民国”字样用水纹戳记予以覆盖涂抹后转发投递。涂抹工作由省会局(包括国际邮件指定经转局)负责。\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国家邮政局\n中国邮政储蓄银行\n中国大陆地区邮政编码列表\n中华邮政、香港邮政、澳门邮政局\n\n外部链接\n\n(简体中文)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简体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邮政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214", "title": "中国地质大学", "text": "中国地质大学,简称地大,是一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高等院校,是“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一所以地质、资源、环境、地学工程技术为主要特色,理、工、文、管、经、法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是中国地学人才培养的主要教育机构和地学研究的基地。现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两个独立的办学实体。\n\n校史\n建校\n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为北京地质学院。1952年,教育部根据“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院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由北京大学地质系、清华大学地学系地质组、天津大学(原北洋大学)地质工程系、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系地质组以及西北大学地质系本科3个班的学生(46名)等著名大学的地质系、科合并而成立北京地质学院。是当时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n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质学院筹备委员会,中国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主任李四光任筹委会主任。\n1952年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夹道举行了北京地质学院首届开学典礼,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副部长曾昭伦、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北京大学副校长汤用彤教授等各部门的代表出席了大会并讲了话。李四光在讲话中说:\n\n现在新中国办起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航空学院是惊天,地质学院是动地。你们就是动地的勇士……你们是新的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我代表地质部向你们祝贺。\n学校决定11月7日为北京地质学院的“校庆日”。\n1952年12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任命原中国工农红军老干部刘型为北京地质学院首任院长,著名地质学家、中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尹赞勋教授任副院长。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n学校行政及其他主要行政负责人是:教务长 :尹赞勋(兼),副教务长:张席禔、李广信 ,总务长:陈子谷 ,副总务长:杨遵仪。\n建校初期,学校分别在北京沙滩(原北京大学地质馆)、端王府夹道(原北京大学工学院)和河北宣化地质学校三处办学。1954年后陆续迁入北京西北郊学院路新校址。据1952年11月15日统计,北京地质学院有教授、副教授29人,讲师15人,助教94人,职员116人,工友175人,教职工总计429人。在校学生1527人(其中新生1188人),毕业生31人。\n\n北京地质学院时期\n建院初期,学校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和地质调查所汇聚了一大批教师。讲师以���的教师,绝大部分毕业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大学和西南联大,许多人长期在上述大学任教,其中有16人在20世纪20—40年代赴欧美深造,他们是:\n\n袁复礼:民国初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是中国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n冯景兰:20世纪20年代赴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回国后成为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工程地质学家。曾任清华大学地学系主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及采矿系主任。\n张席禔:1928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博士学位。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之一。\n尹赞勋:1931年在法国里昂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到欧洲许多地方进行地质考察,是中国地层古生物学的开拓者之一。曾担任过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n杨遵仪:193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兼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n高平:193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江西地质调查所所长和北京地质调查所所长。1943—1946年曾赴美考察。\n傅承义: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44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任教多年。\n潘钟祥:1946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地质系主任及两广地质调查所所长。\n王鸿祯:1947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博士学位。曾任北京大学秘书长。\n马杏垣:1948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获博士学位。\n池际尚:1949年在美国布林莫尔学院获博士学位。\n周卡:194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n涂光炽:1949年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获博士学位。\n苏良赫:195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获博士学位。是中国工艺岩石学的开拓者。\n张炳熹:195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n陈光远:1951年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副博士学位。\n这些学者学习了欧美的地质理论和研究方法,到北京地质学院后又向来华的苏联专家学习到了理论和方法,并为学校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n1957年1月8日,北京地质学院改名北京地质勘探学院。1958年10月20日,校名改回北京地质学院。1960年10月22日,学校入选全国重点院校。\n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学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陷入全面瘫痪状态。1968年8月25日,工人、解放军宣传队进驻学校,接管了学校的全部工作,进行大批判、大联合、成立革命委员会、清理阶级队伍、整党等所谓的“斗、批、改”,知识分子受到严重摧残,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从1969年11月15日起,千余名教职工被送往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公社“五七”干校接受“再教育”。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时间中,学校停止招生。1970年,北京市原有的46所高校中,有13所被迫外迁,其中以地矿、农林院校为主,北京地质学院为受害学校之一,学校进入了动荡、颠沛流离状态。在仓促的搬迁中,仪器、图书资料、标本、教学文档等损失惨重。\n\n湖北地质学院时期\n1970年9月18日,国家地质总局在《关于北京地质学院迁往湖北江陵基本建设的批复》中同意将拟迁往湖南石门县建校计划改为迁往湖北江陵县。征地面积为江陵县城东门内约435亩地,建校规模按5个系13个专业、学生2000人、教职工1700人进行规划,总建筑面积为86 220平方米,总投资初步估计约811.4万元,两年建成。学校更名为湖北地质学院。此间,学校形成了四点办学的格局:江陵校本部(教职工549人)、丹江“五七”地质队(教职工231人)、江西五七干校(教职工561人)、北京留守处及机工厂(教职工347人)。\n1970年春,学校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共220名。其中,综合找矿专业111名,金属物探专业39名,石油地质专业26名,工程地质专业44名。分别在丹江“五七”地质队(校办队)和江陵校部(借石油研究大队部分房舍)进行教学。\n1972年8月9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关于成立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分院的批复:同意湖北地质学院在武汉地质学校的教学点改为“湖北地质学院武汉分院”。9月2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同意湖北地质学院在荆州市荆州城东门内建校,征用土地435亩。国家计委地质局决定,武汉地质学校明年暂不招生,现有校舍除保证地校教职工必要的生活用房外,要尽量借给地院使用。学校招收地质力学和英语两个专业新生58人;1973年,招生274人;1974年,招生99人;1975年,招生479人;1976年,招生489人。从1971—1976年,招收的六届“工农兵学员”共计1619人。年底,“军工宣队”全部撤离学校,高元贵被任命为学校“革委会主任”,教职工从湖北江陵、丹江、沙洋3点撤回北京。学校在保证武汉教学改革的同时,在北京很快就承担了相当一部分国家��科研项目和科技情报工作。\n\n武汉地质学院时期\n1975年,学校由湖北荆州市迁至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并将原武汉地质学校并入,学校进入恢复重建时期。\n为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回迁无望的形势下,老院长高元贵带领新校址考察小组,先后奔赴湖北省黄石、大冶、武昌、孝感、蒲圻、咸宁、花园、广水、襄樊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论证,择优选址武汉市。在国家地质总局和湖北省革委会的大力支持下,方案获准。\n\n1974年7月27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湖北地质学院在武汉市建校。\n1974年12月18日,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湖北地质学院改名为武汉地质学院。\n1975年4月20日,武汉市革命委员会城市建设委员会批复:武汉地质学院建校地址界定在武昌喻家山和南望山的南麓、华中工学院以西、武汉邮电科学院以东、181厂以北地段。学校开始第二次创业。\n1975年8月8日,国家计委、教育部电告湖北省革委会:\n武汉地质学院为地质方面的骨干院校,该院全体教职工必须暑假全部迁汉,并安排今年秋季对几个急需专业招进一部分新生。安排好全部教职工和新招学生用房。\n8月中旬,在郑州黄河大桥修复通车后,铁道部为学院安排第一辆专列,将第一批教职工直送武汉,分别寄居在原武汉地校、省委党校、华中农学院、武汉教师进修学院、华中工学院,地跨武汉三镇,实行“乌兰牧骑式”的多点办学。\n在办学条件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学校边建设边招生,1975年招收工农兵学员479人,恢复了区域地质调查及矿产普查、矿产地质及勘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金属及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找矿、地质力学、探矿工程6个系7个专业。1976年学校又新增应用化学系,设化学分析专业。招收工农兵学员489人。\n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开始在科学技术与教育领域拨乱反正,恢复了高等学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学校当年招生428名。1978年,除恢复文革前的原有专业外,又增设了地震地质班和坑探工程班。当年招收新生887人。\n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先后为整风运动中被错划为右派人平反;对文革中受冲击的干部、教师落实了政策;同时对批清运动中受到伤害的一大批师生员工予以纠正,赔礼道歉。1976年2月29日,第一栋教职工集体宿舍楼动土兴建。1978年6月抢建教学楼和第一栋学生宿舍楼,当年9月竣工。基本上解决了生活和教学用房急需。到1980年基本完成了建校第一期计划工程。\n1986年4月14日,国务院批准11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为第二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院校,武汉地质学院跻身于全国33所研究生院之列。学校有权自己审核“地质学”和“地质勘探、矿业、石油”两个一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在职人员以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试点权等。\n学校南迁后,留京的教职工在原来留守处的基础上,经治理整顿,于1978年成立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1985年9月9日,地质矿产部决定,将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地质管理干部学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合并,成立了“北京地质教育中心”。翟裕生教授任主任。\n\n中国地质大学时期\n1987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下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关于同意成立中国地质大学的批复》。\n1987年11月7日,在建校35周年的同时,在武汉学区和北京学区同时举行了隆重的中国地质大学挂牌揭幕仪式,其总部位于武汉。\n1988年4月9日,地矿部就中国地质大学领导班子及4个实体做出决定,同时明确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和两个管理干部学院,实行校、院长负责制,校、院长实行任期制,任期四年。\n1988年5月29日,朱训校长主持召开第一次校务会议,决定大学办公室1988年6月1日开始办公,同时启用“中国地质大学”印章,在京汉两地办公。至此,形成“一所大学,两地办学,四个实体,总部在武汉”的特殊结构的联合办学新格局。从此中国地质大学成为了一所在武汉、北京两地办学,具有四个相对独立实体的特殊大学。各实体人、财、物独立或相对独立,可对外独立开展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而中国地质大学本身也有自己的权益、功能、名誉,这既涵盖各实体的权益、功能、名誉,还增加了新的内容,有的还作了新的调整。中国地质大学发展成一所理工文管齐全,普通成人教育兼有,高等教育个层次配套的、以地质类学科专业为主的综合性大学。\n1988年7月22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岩石学、 矿物��、 古生物学及地层学、 矿产普查与勘探、 探矿工程5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n1997年12月6日,经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第一批进入 “211工程”行列,成为国家进行重点建设的大学。\n2000年2月,中国地质大学由原国土资源部划归为教育部管理。\n2005年3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位于武汉的大学总部撤销,武汉和北京两个校区独立办学,教育部仍然以一个中国地质大学整体进行建设。\n2006年,教育部与国土资源部签署文件宣布共同建设中国地质大学。同年,学校申报的“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得到教育部和财政部批准,中国地质大学成为国家“985工程”建设的一部分。  \n200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又成功申报了第二个“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将学校的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平。\n\n历史图表\n实习站\n地球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在野外进行教学实习,中国地质大学在很多地方设有实习站,其中有\n\n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中心\n中国地质大学秦皇岛实习站\n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基地\n中国地质大学江汉油矿实习基地(位于湖北潜江)\n\n学校标识\n校训\n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艰苦朴素 求真务实”,是著名校友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1994年10月19日视察母校时为地大的题词。\n校训内涵:“艰苦朴素”就是要求师生要坚持朴实无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就是求大学之真,务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建地球科学领域世界一流大学之实。\n\n校歌\n中国地质大学的校歌是电影《年轻一代》的主题曲《勘探队员之歌》。由佟志贤作词、晓河作曲。1990年6月19日,在第九次校务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勘探队员之歌》定为校歌。\n\n校徽\n中国地质大学的校徽外圆圈内上方是汉字校名,下方为英文校名。中间圆形为放大镜,内置地质锤和指南针,显示学校优势与特色,以及久远的办学历史,指明学校向综合性稳步发展的方向。放大镜外围为地球经纬线,不仅代表着中国地质大学与地球的亲密关系,同时蕴含着地大人对实现开放型、现代型的高水平特色大学办学目标的矢志追求和豪迈情怀。\n2021年11月7日,即地大69周年校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发布70周年校庆公告(第一号),其中也发布了新校徽。\n\n体育活动\n中国地质大学拥有很多特色体育运动,学校也大力支持体育活动,学校3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其中这些运动大多与野外工作有关,其中较著名的有野外生存体验、攀岩、定向越野和登山等。其中以登山运动较为突出。\n\n登山\n中国地质大学建校以来向国家输送了大量的优秀登山队员,很多人都成为了中国登山协会中的骨干。有人称,登山对于中国地质大学而言,就像中文如北大,理工如清华。早在1958年,北京地质学院就组建了中国第一支业余登山队,当年底登山队即奔赴甘肃,于12月20日成功地攀登了祁连山主峰七一冰川(海拔5120米),开创了中国冬季登山的先例,学校还选送了王富洲等人前往苏联学习登山技术,后来王富洲参加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首次从北坡征服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壮举。文革期间,学校的登山活动被迫停。直到1984年,学校重建了登山队,同年2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基层群众登山组织——武汉地质学院登山协会。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珠峰传递过程中,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登山队中有三人参与,其中一人随队登顶。2010年,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登山协会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联合设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坤登山奖学金/助学金,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设立“登山奖学金”。2012年,为庆祝建校60周年,武汉地大组织了中国首支高校珠峰登山队,北京地大也派人参与。最后4名师生于2012年5月19日8时16分成功登顶珠峰,地大登山队成为中国首次成功登顶珠峰的高校登山队,其中24岁的队员陈晨是中国首位登顶珠峰在校女大学生,登山队总指挥、武汉地大教授董范和陈晨登顶也是第一次有武汉人登顶珠峰。6月19日,在武汉举行的登顶珠峰庆功会上,中国登山协会授予地大(武汉)、地大(北京)“中国登山事业特别贡献奖”。\n\n户外运动\n中国地质大学于1998年率先开展了野外生存课,从而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野外生存教育资源库的大学;2002年组织承接了国家重点教育课题——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体验课程;2004年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野外生存本科专业的大学。\n\n攀岩\n1992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修建国内第一座室内人工攀岩壁,号称亚洲第一壁。1993年,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了中国首届国际攀岩邀请赛,当年世界女子冠军俄罗斯运动员参赛,最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获团体冠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还出版了国内第一本攀岩教材。2003年11月7日~8日,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攀岩锦标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行。2009年12月4日--6日,第二届全国青年攀岩锦标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攀岩馆内举行。截止201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也连续举办了七届北京高校攀岩联赛。\n\n羽毛球\n1994年,中国地质大学羽毛球队赴捷克参加第三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得1金、1银、2铜。\n1996年,又赴法国参加第四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得2银、1铜。\n1998年,赴土耳其参加第五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获得2金、2银。\n2006年10月10日至15日,第九届世界大学生羽毛球锦标赛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举办\n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地质大学体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王懿律夺得羽毛球混双比赛金牌;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2017级校友黄雅琼、郑思维夺得羽毛球混双比赛银牌。\n\n足球\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足球队成立于2015年。所获的荣誉有“2015年首都大学生足球联赛(乙级)季军”、“2015年‘恒大冰泉杯’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联赛(北区)亚军”、“2015年北京高校校园足球联赛亚军”“2015年北京高校联盟杯足球联赛亚军”、“2016年北京高校校园足球联赛冠军”。\n\n历任院校长\n著名校友\n院士\n中国地质大学建校60年来,毕业生中有30多人入选两院院士,在单科性院校中这样的成绩并不多见。先后当选两院院士的毕业生是:\n\n其他知名校友\n温家宝:1968届硕士毕业生,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总理。\n王大宾:曾任都江堰市都信凿岩钎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同时还兼任中国钢协钎具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岩石破碎学会常务理事。\n张宏仁:1954届毕业生。现任国际地质科学联盟主席。\n李久林: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的总设计师。\n张文岳:1967届毕业生。现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原中共辽宁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委书记。现任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n寿嘉华:1965届毕业生。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兼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n王安顺:1983届毕业生。中共中央委员、北京市市长。\n孙金龙:1990届毕业生。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原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现任湖南省委副书记。\n方晓宇:1976届毕业生。原任海南省委常委、海南省常务副省长。2010年5月13日2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57岁。\n黄亦纯:1968届毕业生。现任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n蒋承菘:1962届毕业生。1998年至2001年任地质矿产部副部长。\n严宏谟:1957年毕业生。1985年6月至1995年9月任国家海洋局局长、党组书记。现任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n张一伟: 1956届毕业生。原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校长。\n武能乐:1959届校友、越南留学生,原河内矿业地质大学副校长。\n王富洲:1958届毕业生。原国家登山队党委书记、现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n李致新:国家级运动健将、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1985届毕业生。1988年参加中、日、尼双跨珠穆朗玛峰并获成功,李致新是唯一登顶的汉族队员。也是中国地质大学第二位登上世界高峰的运动员。是中国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两位登山家之一。\n王勇峰:国际级运动健将、中国登山队队长,1984届毕业生,1993年参加海峡两岸珠峰队登顶成功。他和李致新为中国目前仅有的两为征服世界7大洲最高峰的登山家。\n佟璐:1985届毕业生,1990年登上了海拔8012米的西夏邦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8000米以上独立山峰的汉族女性。\n次洛:1999届毕业生,1998年5月登顶珠穆朗玛峰,成为中国第一位登顶珠峰在校大学生。\n高崚:羽毛球运动员,2004届毕业生,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女双铜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羽毛球混双金牌、女双银牌。\n袁复栋:2005级大学生,中国地质大学登山队队员,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珠峰火炬传递,并成功登顶珠峰,被选为2008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n康学增:中国地质大学产业经济学硕士,振华重工总裁。\n曾玉康:教授级高级经济师,毕业于湖北地质学院石油地质专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党组成员。\n黄宁生: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层学与古生物学专业博士,现任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厅长。\n林少春: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探矿系金属与非金属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广东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党组副书记。\n闫子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体育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2020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夺得男女4x100混合泳接力银牌\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体中文)\n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新华网学校在线:中国地质大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地质大学简史\n中国地质大学成首家4A级景区\n\n参见\n211工程\n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列表\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列表\n七校联合办学"} +{"doc_id": "6219", "title": "阿尔·戈尔", "text": "小艾伯特·阿诺德·“阿尔”·戈尔(英语:Albert Arnold \"Al\" Gore, Jr.;1948年3月31日—),美国政治人物,曾于1993年至2001年间在总统比尔·克林顿执政时期担任副总统。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后成为国际知名的环境活动家,由于在环球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上的贡献受到国际的肯定,并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共同获得2007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戈尔任副总统前,曾任田纳西州的联邦众议员(1977年至1985年)及田纳西州的联邦参议员(1985年至1993年)。他的父亲亦曾任三届联邦参议员。\n\n早年生活\n戈尔于1948年3月31日出生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哥伦比亚妇女医院,父亲老戈尔也是美国政治家,曾代表田纳西州任联邦众议员(1939年至1953年)及联邦参议员(1953年至1971年)。高尔的家族早于十七世纪已经在美国定居,家族有苏格兰和爱尔兰血统。童年时代戈尔除了在华盛顿生活外,也不时回到家乡田纳西州。那里戈尔一家拥有一个农场种植干草和烟草,并饲养牛只。\n戈尔于1969年毕业于哈佛大学,那期间他修读政治科学,为日后的政治生涯铺路。时正值越战,戈尔于同年入伍,曾以军队记者的身份进入越南战场。从战场后回来,戈尔就读于范德堡大学的神学院和法学院,并获得洛克菲勒基金会奖学金。\n\n政治生涯\n国会议员\n阿尔·戈尔28岁就已经加入美国国会,当过众议员(1977-1985)和参议员(1985-1993)。这段期间他再育有三个孩子:基斯汀(Kristin,1977年6月5日出生)、莎拉(1979年1月7日出生)和艾尔拔(Albert,1982年10月19日出生)。戈尔通常每到周末就会返回家乡度假,并在家乡继续工作。\n1976年戈尔以32%的得票率当选众议院议员,时比起最接近的对手多出三个百分点。随后他也连任了三届(1978、1980、1982)。1984年他出选参议院,成功取得一席。他尽管属民主党,立场较偏向中间派,如他支持反堕胎和禁止枪械买卖等。在议会时他还加入了众议院能源政策委员会和科学科技委员会,一共做了四年。在1991年波斯湾战争爆发时,戈尔更是十名支持开战的民主党成员之一。\n\n1988年美国总统选举\n戈尔在1988年参加该年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内初选。参选时他以最年轻的候选人(40岁)和中间派立场作卖点,在美国南部赢得总统选举提名。尽管该届初选落败,却获得13.68%的得票率,在五位候选人中排名第三。\n\n美国副总统\n1992年戈尔因家庭理由未有参选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但其后他答应出任同属民主党的阿肯色州州长比尔·克林顿的副手。最初许多人都批评这组合十分不智,因为戈尔就来自于与阿肯色州接壤的田纳西州,两州皆在南方,违反了正副总统候选人来自不同区域的传统选战策略。但日后许多人认为戈尔在1992年的选举中也是克林顿获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两人的年轻特质给与选民一个清新的印象(当时克林顿46岁,戈尔44岁),代表新民主党的转型。两人在11月3日选举成功当选正、副总统,克林顿成为美国第三年轻的总统,也是自1960年约翰·甘迺迪以来最年轻的总统。\n戈尔于199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副总统。当时美国面临著巨大的财政赤字,本著中间派的立场,戈尔在任内极力主张减少政府的浪费和防止政府权力过大,并鼓吹缩减政府规模和一系列不必要的管制。这不但与民主党一贯的取态大相迳庭(传统民主党人主张“大政府”,增加政府支出),也与列根当总统时的取向有点相似。\n戈尔于副总统任内积极互联网推动发展。1992年,作为参议员提出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法案。1993年9月,美国政府宣布实施一项新的高科技计划――“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戈尔是该项目政府层面的负责人���当时很多人对互联网的巨大作用尚不了解,对其蕴含的机遇也持怀疑态度。后来的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美国不但在资讯科技上得以一直占据领先地位,也缔造了经济奇迹。因著在议会时担任科技委员会的经验,戈尔又提倡发展高科技成为新经济的动力。从以后的效果看来,戈尔的主张不可谓没有成果,盖因在1996年开始,资讯科技产业就成为了美国经济的新动力,为克林顿执政时期创造了长时间的经济繁荣。他在离开白宫后更担任苹果公司和Google的董事。\n戈尔是一位坚定的环保主义者,在白宫任职期间,又积极推动克林顿签署《京都议定书》。在这条议定书草拟时,曾在美国国内引起争论,反对者的理由是履行京都议定书有可能会大幅降低美国GDP增长。其中当时任德克萨斯州州长的小布殊就抨击京都议定书,对美国中西部的影响最为严重,盖因这一带主要是以制造业来提供就业机会。而在议会内讨论这条议定书时,也没有得到任何一票支持(当时议会是以95票对零票通过了“伯德·哈格尔决议”,要求否决这项议定书),但在戈尔推动下,京都议定书最终在1998年上半年由克林顿签字,正式得到通过(但到2001年被小布殊废除)。从日后的情形看来,京都议定书原意是促进环保,但反对和批评的声浪一直存在。除了是影响经济和就业外,批评者还包括了环保主义者。他们质疑京都议定书的标准定得太低,根本不足以应对未来的严重危机。而戈尔本人的环保立场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抨击。批评者批评戈尔一方面警告全球暖化的危机,一方面又常乘坐耗油量甚大的私人飞机,立场完全是自相矛盾。\n\n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n早在1998年1月就已有传言指戈尔将会代表民主党出选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而戈尔亦于1999年6月16日于家乡田纳西州宣布出战党内参选。由于作为现任副总统,他受到民主党内的巨大支持,戈尔在党内初选一面倒支持的情况下,成为2000年美国总统选举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其后他于2000年8月13日宣布找来了参议员乔·李伯曼当副总统候选人。后者属党内保守派,立场比戈尔更保守,曾公开批评克林顿在“拉链门”的作为。一般认为是戈尔有鉴于克林顿“拉链门”风波触怒了不少党内保守派人士,故特意找来一位党内保守派人物当副总统,来增加胜算本钱。\n\n \n戈尔起先在民意调查中领先共和党对手、德州州长小布殊11个百分点,但在三场电视辩论中被批评太过傲慢,演说也过于生硬,政纲上又处处回避对手,在选战后期小布殊在民意调查中后来居上,与戈尔的差距也缩短至个位数字。而到正式大选的一次争议,更使戈尔陷入政治生涯的低点。\n在2000年11月7日大选日,戈尔在普选票比布希多逾54万票。但在票源分布中,戈尔的优势却并不明显,尤其是他在家乡田纳西州中败给小布殊,即使是一向属于民主党地盘的西维吉尼亚州,高尔也落败。后来佛罗里达州的点票出现了争议,更使选情陷入僵局:主要电视媒体最初报导佛罗里达州由高尔胜出,但差距随著开票进展逐渐的拉近,接著被认为是由小布殊胜出,到最后由于结果太为接近,被宣布无法判定。佛罗里达州在最初的计票中显示小布殊获胜,但随即被指控在投票过程和选票处理上有所瑕疵。由于佛罗里达州地方法规定,最后全州的选票都由机器进行重新计票。虽然第二波重新计票结果拉近了两人的差距,但结果小布殊依然获胜,不过该州却有四个郡出现大量废票。12月8日,该州最高法院宣布四个郡必须以人工方式重新计票,翌天再以机器计票;当时小布殊在该州仅以537票赢得了选举,并因此取得25张选举人票。最后联邦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停止了在法定期限截止之前未及全州性的人工计票。这使得在关键性的选举人票方面,戈尔仅以266票对271票、5票之差败给小布什,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赢得普选票却输掉选举人票的总统候选人。\n这场选战至今仍然是一个具争议的议题,反映美国选举制度中的漏洞,胜出的小布殊被不少人批评是缺乏认受性的总统,并为戈尔抱不平。也有人认为因为克林顿执政后期发生的“拉链门”风波,民主党备受牵连,影响了这次选战,但这并非主因。而戈尔的拍档李伯曼后来则批评高尔在选举中采取了民粹主义的风格,认为那不是能使民主党赢得选战的战略。但即使戈尔胜出,由于共和党仍控制国会参众两院,即使民主党继续执政亦会相当困难。无论原因如何,戈尔此后淡出政坛,2004年及2008年总统选举也没出战党内提名。\n\n环��工作\n难以忽视的真相\n戈尔之后成为一名世界著名的环境活动家,他经常以全球暖化问题作为他在公开场合演讲的主题。2006年,他推出了自己参与制作和演出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An Inconvenient Truth),主要讲述了工业化对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生存的影响。此片在不少国家引起了广大的回响,并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纪录片与最佳电影歌曲奖。在他的组织下,全球于2007年7月7日举行了Live Earth全球抗暖化明星接力演唱会,深获全球好评。\n\n诺贝尔和平奖\n2007年10月,他和联合国组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理由是他“唤醒了对由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危险的意识”。戈尔在其个人网站表示会将奖金全数捐予由他创办的环保教育组织-气候保护联盟。\n\n近况\n除了在环球暖化问题付出巨大贡献之外,戈尔现今亦是前美国有线电视台Current TV主席(Current TV已于2013年买盘予半岛电视台,半岛电视台用此改为其在美国的支部Al Jazeera America)、世代投资管理合伙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LLP)主席、苹果公司董事会成员、Google高级管理层非官方顾问及美国气候保护联盟(Alliance for Climate Protection)创始人兼主席。此外,他最近也加入了风险投资行列,并负责有关公司的气候变化解决工作。\n2009年,美国政府宣布政策将管制温室气体排放,因应气候变迁所造成对未来全球环境生态影响,而有必要限制企业造成温室气体的排增,该限制引起企业界反弹。高尔对此评论:“这不是政治议题,而是道德议题”,他支持美国政府在对抗气候影响的政策。\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Al Go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ED上的阿尔·戈尔\n\n#invoke: Navbox\nTemplate:1992年美国总统选举\nTemplate:USCongRep-start\nTemplate:USCongRep/TN/95\nTemplate:USCongRep/TN/96\nTemplate:USCongRep/TN/97\nTemplate:USCongRep/TN/98\nTemplate:USCongRep/TN/99\nTemplate:USCongRep/TN/100\nTemplate:USCongRep/TN/101\nTemplate:USCongRep/TN/102\nTemplate:USCongRep-end\nTemplate:Authority control"} +{"doc_id": "6221", "title": "保罗·狄拉克", "text": "保罗·阿德里安·莫里斯·狄拉克(英语: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n狄拉克在物理学上有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统合了维尔纳·海森堡的矩阵力学和埃尔温·薛定谔的波动力学,发展出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数学架构。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式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解释了粒子的自旋,并且首先预测了反粒子的存在。而他在路径积分和二次量子化也扮演了的先驱者的角色,为后来量子电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此外,他将拓扑的概念引入物理学,提出了磁单极的理论。\n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式和狄拉克方程式),狄拉克和薛丁格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当时史上最年轻获奖的理论物理学家。\n\n生平\n早年与求学\n保罗·狄拉克,1902年8月8日出生在英格兰西南部的布里斯托,成长在毕晓普斯顿区的城市。他的父亲,查尔斯·埃卓恩·拉迪斯拉斯·狄拉克(Charles Adrien Ladislas Dirac),是一个曾在布里斯托教书的法文老师,从瑞士瓦莱州的圣莫里斯移民到英国。他的母亲,佛罗伦斯·汉娜·狄拉克(原姓霍尔滕)是一位船长的女儿,曾在布里斯托中央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保罗有一个妹妹,比阿特丽斯·伊莎贝尔·玛格丽特,大家称她为贝蒂,还有一个哥哥,雷金纳德·查尔斯·费利克斯,大家叫他费利克斯。费利克斯在1925年3月自杀。狄拉克后来回忆说:“我的父母非常痛心。我不知道他们这么在乎...我从来不知道父母应该照顾自己的孩子,但自从这件事后,我了解这件事。”\n查尔斯和他的孩子们注册的是瑞士国籍,直到1919年10月22日才归化为英国籍。虽然他不赞成体罚,但却是一个严格和专制的人。狄拉克与父亲的关系很紧张,以至于在父亲死后,他写道:“我觉得我更自由了,我要做我自己。”查尔斯为了使他的孩子学习法语,强迫他们只能说法语。但狄拉克发现,他无法用法语表达他想说的话,所以他选择保持沉默。\n狄拉克第一次受教育是在主教路小学,然后在男子商人合营技术学院(后来的考瑟姆学校)就读。他的父亲在那里是一位法语老师。这所学校是布里斯托大学内的附属机构,他们共享场���和人员。这所大学强调技术课程,如瓦工、制鞋、金属工作和现代语言。在当时仍然主要致力于古典文学的英国中等教育里,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安排。后来狄拉克曾对这些安排表示感激。\n之后狄拉克在布里斯托大学工程学院学习电机工程。尽管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狄拉克后来声称工程教育对他影响深远:\n\n就在1921年获得学位的前不久,他参加了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的入学测验。他通过入学考试并获得一笔70英镑的奖学金,然而这不足以支付在剑桥就读及生活所需的庞大金额。尽管以第一级荣誉工程学士的成绩毕业,在当时英国战后经济衰退的环境下仍无法找到工程师的工作。因此,他选择接受免学费攻读布里斯托大学数学学士学位的机会。由于已完成的工程学位,他被允许抵免第一年的课程。\n1923年狄拉克再度以第一级荣誉的成绩毕业并获得140英镑的奖学金。加上来自约翰学院的70英镑,这笔钱足够他在剑桥居住与求学。\n\n剑桥岁月与量子力学的建立\n原先,狄拉克希望研究一直以来感兴趣的相对论,然而在拉尔夫·福勒的指导下,狄拉克开始接触原子理论。福勒将原子理论中最新的概念如尼尔斯·波耳等人的理论介绍给了狄拉克,对此狄拉克曾回忆到:\n\n之后狄拉克也尝试著将波耳的理论作延伸。1925年维尔纳·海森堡提出了著眼于可观察的物理量的理论,当中牵涉到矩阵相乘的不可交换性。狄拉克起初对此并不特别欣赏,然而约莫两个星期之后,他意识到当中的不可交换性带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发现了古典力学中帕松括号与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规则的相似之处。基于这项发现,他得出更明确的量子化规则(即正则量子化)。1925年发表了名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式》(The Fundamental Equations of Quantum Mechanics)的论文。另一方面,埃尔温·薛丁格以物质波的波方程式提出了自己的量子理论。狄拉克原本对薛丁格的理论不甚青睐,反倒是海森堡寄信给狄拉克希望他认真看待薛丁格的理论。虽然在博士论文里忽视了薛丁格的研究,狄拉克之后也开始研究起薛丁格的波动力学。\n1926年9月,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福勒的建议之下,狄拉克前往位于哥本哈根的尼尔斯·波耳研究所作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在哥本哈根的这段期间,狄拉克持续量子力学的研究,发展出了涵盖波动力学与矩阵力学的广义理论。这个方法与古典哈密顿力学里的正则变换相类似,允许使用不同组的变数基底。此外,为了处理连续的变数,狄拉克引入了新的数学工具—狄拉克δ函数。狄拉克也开始研究辐射理论。在他的文章“吸收和放出辐射的量子理论”中,他运用二次量子化的技巧将波函数量子化,进一步将光子辐射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连结起来。在这个方法中,粒子集合的量子态是以其粒子在各能态中的分布来表示,并以粒子的创造与消灭来对量子态作改变。狄拉克展示了两种方法是等价的,将电磁场以光子处理或将场作量子化。事实上,这个工作引发了新的物理课题—量子场论,而二次量子化则成为后来量子电动力学的基础。\n1927年2月狄拉克来到哥廷根,在此他待了几个月并结识了马克斯·玻恩、罗伯特·奥本海默等人。\n\n狄拉克方程式与量子电动力学\n到了1927年,由于许多开创性的工作,狄拉克已成了科学界中知名的人物。证据就是他受到邀请参加了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主题为“电子与光子”)。同年,狄拉克被选为圣约翰学院院士,并在1929年被任命为数学物理的高级讲师。此时,狄拉克正著手电子的相对论性量子理论。当时虽然已经有了克莱因-戈尔登方程,但狄拉克认为问题并未被解决。这个方程式可能给出负值的机率,量子力学对机率的诠释无法解释这个问题。\n就在1928年狄拉克提出了描述电子的相对论性方程式——狄拉克方程式,并独立于沃尔夫冈·包立的工作发现了描述自旋的2x2矩阵。\n亚伯拉罕·派斯曾引述狄拉克如此说道:“我相信我独立得到了它(自旋矩阵),包立也许也是独立于我得到这个结果。”然而狄拉克方程式与克莱因-戈登方程式有相同的问题,存在无法解释的负能量解。这促使狄拉克预测电子的反粒子——正电子的存在。他诠释正电子来自于填满电子的狄拉克之海。正电子于1932年由卡尔·安德森在宇宙射线中观察到而证实。狄拉克方程式同时能够解释自旋是作为一种相对论性的现象。\n\n由于恩里科·费米在1934年的β衰变理论牵涉到粒子的毁灭与创造,使狄拉克方程式诠释作任意自旋ħ/2之点粒子的场方程式,其中场量子化的过程包含了反交换律。因此在1934年,海森堡将狄拉克方程式重新诠释作所有基本粒子(以现在而言是夸克与轻子)的场方程式——狄拉克场方程式。在理论物理中,这个场方程式处于与马克士威方程式、杨-米尔斯规范理论、爱因斯坦场方程式同等核心的地位。狄拉克被视作量子电动力学的奠基者,也是第一个使用量子电动力学这个名词的人。\n另外在1930年代早期,他也提出了真空极化的概念。对于下一个世代的理论学者施温格、费曼、朝永振一郎、戴森等人而言,这个工作是量子电动力学发展的关键。\n1930年狄拉克出版了他的量子力学著作《量子力学原理》,这是物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至今仍是量子力学的经典教材。在这本书中,狄拉克将海森堡在矩阵力学以及薛丁格在波动力学的工作整合成一个数学体系,当中连结了可观测量与希尔伯特空间中作用子的关系。书中也介绍了量子力学中广泛应用的狄拉克δ函数。延续狄拉克在1939年的文章,1939年他在此书第三版中加入了他的数学符号系统——狄拉克符号。直到今天,狄拉克符号仍然是最广泛使用的一套量子力学符号系统。\n1932年狄拉克接替约瑟夫·拉莫尔担任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1933年狄拉克与薛丁格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以当时而言是史上最年轻获奖的理论物理学家。(1957年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刷新了这个纪录。)然而他却对拉塞福说,他不想出名,他想拒绝这个荣誉。拉塞福对他说:“如果你这样做,你会更出名,人家更要来麻烦你。”同年12月12日,狄拉克在斯德哥尔摩发表了诺贝尔奖得奖演说,题目为“电子与正电子的理论”。\n\n磁单极与大数假说\n1931年在一篇“量子化电磁场中的奇点”的文章中,狄拉克探讨了磁单极这个想法。1933年,延续了其1931年的论文,狄拉克证明了单一磁单极的存在就足以解释电荷的量子化。在1975年、1982年以及2009年都有研究结果指出磁单极可能存在。但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磁单极存在的直接证据。即使如此,某些大统一理论仍包含磁单极,用于解释宇宙结构的形成。狄拉克的磁单极是第一次将拓朴学的概念用于处理物理问题。\n在1937年,狄拉克提出了大数假说。他比较了两个不带因次的量值:基本作用力(在此为重力与电磁力)的比值与宇宙年龄的尺度,发现两者皆落在约39个数量级。狄拉克猜测这可能并非巧合,两者或许存在某种关联性。参考了爱德华·亚瑟·米尔恩的理论,允许重力常数随时间改变。基于这些假设,他设计了一个自己的宇宙学的模型。\n\n二次大战期间\n二次大战开战之后,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职人员,狄拉克在教学上的负担加重。另外,他还必须指导许多研究生。在之前,狄拉克一向试图避免这类的责任,而更倾向独自一人作研究。其中的例外是在1930到1931年接手指导了福勒的学生钱德拉塞卡,以及1935到1936年因为马克斯·玻恩离开剑桥去了爱丁堡而收了两个原先玻恩指导的学生。一生之中,狄拉克所指导的学生不到十二人(大部分在1940、50年代)。\n战争期间,狄拉克投入研发同位素分离法以取得铀235。这在原子能的应用上是极关键的技术。他与彼得·卡皮查尝试开发用离心机将气体混合物分离的方法,但其实验后来因卡皮查受困俄国而停摆。\n1941年,狄拉克与牛津大学法兰西斯·西蒙的团队展开合作,提供了许多对于统计方法的实用意见。这些方法在今日人们依然在使用。\n此外,他还是伯明罕团队在计算临界质量上的非正式顾问。\n\n物理之美的追寻与坚持\n量子电动力学在作高阶微扰计算上,得到了某些无穷大的结果。这在物理系统中是不合理的。因此一种叫作重整化的计算技巧被发展出来作为权宜之计,然而对此狄拉克无法接受这种作法。1975年的一场演讲中,他发表了这样的看法:\n\n拒绝接受重整化使他在研究上渐渐远离了主流。\n他从他写下的哈密顿形式出发,试图让量子电动力学建立在“合逻辑的基础”上。他找到一种更新的方法来计算异常磁偶矩,并且以海森堡绘景重新推导了兰姆位移。但尽管付出巨大的努力,狄拉克终其一生仍未能发展出满意的理论。\n1950年代晚期,狄拉克将它发展出来的哈密顿方法应用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这当中牵涉到重力场量子化的问题。\n为了与他的女儿玛丽住得近一点,狄拉克在1969年辞去剑桥大学的职务并接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提供的教职。在最后的十四年里,狄拉克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迈阿密大学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里度过。\n1982年,狄拉克的健康开始恶化。在1984年10月20日,狄拉克于塔拉哈西因病去世,并依照其家人的意愿将遗体埋在当地墓园。\n\n获奖与荣誉\n狄拉克与埃尔温·薛丁格由于“发现了原子理论的新形式”共同获得193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此外,狄拉克在1939年获颁皇家奖章,1952年获颁科普利奖章以及马克斯·普朗克奖章。\n他在1930年被选作皇家学会院士,1948年和1971年分别被选作美国物理学会及英国物理学会荣誉会士。1973年狄拉克获颁功绩勋章,在英国这是极高的荣誉。他曾拒绝被册封为骑士,因为他不想对他的名字作出更动。\n\n研究风格与评价\n狄拉克的研究风格\n他的学生约翰·波金霍尔曾回忆道:“有次他被问到对于物理的核心信念,他走向黑板并写下‘自然的法则应该用优美的方程式去描述’”。\n1955年狄拉克在莫斯科大学物理系演讲时被问及他个人的物理哲学,他这么回答:“一个物理定律必须具有数学美。”,狄拉克写上这句话的黑板至今仍被保存著。\n基于对数学美的要求,狄拉克不能接受使用重整化的方式去解决量子场论的无穷发散。一场演讲中,他说到:\n\n狄拉克经常谈到应该优先寻找美丽的方程式,而不要烦恼其物理意义。史蒂文·温伯格对此曾有评论:\n\n来自他人的评价\n对于狄拉克,波耳曾说:“在所有的物理学家中,狄拉克拥有最纯洁的灵魂。”\n马克斯·玻恩曾回忆到他第一次看狄拉克的文章:\n\n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在1991年发表《对称的物理学》一文,提到他对狄拉克的看法:\n\n杨振宁曾提到狄拉克的文章给人“秋水文章不染尘”的感受,没有任何渣滓,直达深处,直达宇宙的奥秘。\n总结狄拉克的一生,阿卜杜勒·萨拉姆如是说:\n\n个人生活\n家庭\n狄拉克在1937年1月2日娶了物理学家尤金·维格纳的妹妹马尔吉特(Margit),并且收养了马尔吉特的两个孩子朱迪思和加布里埃尔。这两个孩子之后都冠上了狄拉克的姓氏,其中加布里埃尔后来成为一位数学家。婚后马尔吉特又为狄拉克生下了两个女儿玛丽·伊丽莎白及佛罗伦斯·莫妮卡。\n马尔吉特时常被叫作曼琪(Manci),在1934年她从家乡匈牙利前往普林斯顿拜访兄长。在一家餐馆用餐时遇见了“隔壁桌一脸寂寞的男子”。这则故事来自一位深受狄拉克影响的南韩物理学家。他还写到:“很幸运能有曼琪女士照顾我们这位可敬的保罗·狄拉克。1934年到1946年这段期间,狄拉克发表了十一篇论文...狄拉克能够一直维持研究产量都是因为曼琪为他操烦任何大小事。”\n\n为人处事\n狄拉克重视学术上的追求,在物质生活上毫无享受,他不喝酒,不抽烟,只喝水。喜欢走路和游泳,偶而也会和朋友去电影院看电影。此外,狄拉克是出了名的精确与沉默寡言。他在剑桥大学的同事曾经开玩笑地定义了“一个小时说一个字”为一个“狄拉克”单位。\n尼尔斯·波耳写作论文的方式是自己口述,请别人纪录下来。有一回波尔不断地说了又改,抱怨说不知该如何完成一篇文章的某个句子,当时正好在场的狄拉克如此说到:“我以前在学校时被这么教导,在还不知道如何结束一个句子前,不要动笔。”\n\n他评论罗伯特·奥本海默对于诗的兴趣这么说到:“科学的目标是以较简单明了的方式去理解困难的事物,诗则是将单纯的事物以无法理解的方式作表达。这两者是不能相容的。”\n海森堡与狄拉克一同坐船前往一个1929年8月举行于日本的学术会议。两人都是二十几岁、未婚的年轻人,形成了一个奇妙的组合。在一个晚会上,海森堡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并与人跳舞,狄拉克并不喜爱这类的活动却也在一旁的坐著看。海森堡一段舞结束后回到狄拉克旁的椅子坐下。此时狄拉克问道:“海森堡,为何你喜欢跳舞?”海森堡回答:“当有许多好女孩时,跳舞是一件乐意的事。”狄拉克陷入沉思,约莫五分钟后说到:“海森堡,为何你有办法在一开始就知道她们是好女孩呢?”\n这是一个有许多种版本的故事。一个尚不知狄拉克已婚的朋友前来拜访狄拉克。这位朋友对于屋内有一名吸引人的女性感到相当惊讶,狄拉克发觉这点而说到:“这位...这位是维格纳的妹妹。”在1960年代,马尔吉特曾对乔治·伽莫夫与安东·卡普里都提到过他丈夫确实曾这么说到:“请允许我介绍维格纳的妹妹,现在是我的妻子。”\n\n宗教观点\n海森堡搜集了的1927年索尔维会议中一群年轻学者的对话,内容是讨论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对宗教的观点。包立、海森堡与狄拉克皆参与其中。狄拉克批评了宗教上的政治意图,而波耳则赞许了其光明面。对于其他的部分,狄拉克有这样的意见:\n\n海森堡对此接受各种意见。泡利作为一名天主教徒,从话题一开始便一直保持沉默,然而在被问及意见时他说到:“看来我们的好友狄拉克抱持一种信仰,而其指导原则是‘上帝不存在,而狄拉克是祂的先知’”所有人包括狄拉克都大笑了起来。\n\n逝世与纪念\n1984年,狄拉克在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过世,并埋葬于当地的罗斯兰公墓。狄拉克童年在布里斯托所居住的房子挂上了蓝色牌匾,房子所在的道路也被命名为狄拉克路以彰显他与这个地区的联结。当地主教路小学的墙上挂上了一块牌子,秀出了狄拉克最著名的狄拉克方程式。1991年8月1日,狄拉克父亲家乡的圣莫里斯花园立起了纪念石。1995年11月13日,一块以伯灵顿绿色板岩作为原料并刻上了狄拉克方程式的纪念石板在西敏寺首次亮相。牧师团长爱德华·卡彭特曾因狄拉克是无神论者而反对此事,其意见被置之不理。\n1975年,狄拉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给了一系列五个演讲。这系列演讲后来集结出版成了《物理学的方向》(1978年)一书。他将这本书的版税捐给新南威尔士大学设立了狄拉克系列讲座。狄拉克银质奖章便是在这个场合下由校方所颁发的奖项。\n在狄拉克去世之后,立即有两个研究机构设了年度奖项来纪念狄拉克:英国物理学会颁发狄拉克奖章和奖金以表扬“在理论(包含数学和计算方法)物理上的杰出贡献”。最初的三个获奖人分别为史蒂芬·霍金(1987年)、约翰·贝尔(1988年)和罗杰·潘洛斯(1989年);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简称:ICTP)在每年8月8日(狄拉克的生日)颁发ICTP狄拉克奖章。另外,英国物理学会在布里斯托的出版总部取名作狄拉克楼。\n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狄拉克-赫尔曼奖是由布鲁斯·赫尔曼博士(狄拉克最后一个博士学生)于1997年所设立以奖励该校理论物理研究人员的杰出表现。位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保罗·狄拉克科学图书馆,1989年由曼琪所成立。狄拉克生前的论文都收藏于此,馆外则设有其铜像。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国家强磁实验室所在的那条路被命名为“Paul Dirac Drive”。\n牛津郡迪高特镇上的一条路被命名为“Dirac Place”。英国广播公司将其开发的一种影像压缩格式以狄拉克命名。小行星5997(5997 Dirac)命名为狄拉克以纪念之。\n\n著作\n1930年《量子力学原理》:这本书用现代记号(大部分由狄拉克本人发展出来)总结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在书的结尾部分也探讨了他首先开创的电子的相对论性理论。(即狄拉克方程式)此书的写作未参照任何量子力学相关著述。\n1966年《量子力学讲义》:书中探讨了许多在弯曲时空下的量子力学。\n1966年《量子场论讲义》:这本书以哈密顿力学方式奠定了量子场论的基础。\n1974年《希尔伯特空间中的旋量》:这本书以1969年在迈阿密大学的授课讲义为基础,从一个真实的希尔伯特空间出发,处理了旋量的基础层面。狄拉克以预言的方式说到:“从一个只有费米子变量的理论出发,可以自然得到玻色子的变量,这使得有无限多的费米子变量。必然存在有玻色子变量与电子相关连...”\n1975年《广义相对论》:以68页的篇幅总结了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n1978年《物理学的方向》:由狄拉克在新南威尔士大学一系列演讲集结而成。\n\n参阅\n量子力学\n量子电动力学\n狄拉克方程式\n狄拉克δ函数\n费米—狄拉克统计\n磁单极\n狄拉克奖章\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考书目\n外部连结\n\nDirac Medal of the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n约翰·J·奥康纳; 埃德蒙·F·罗伯逊, Dirac, MacTutor数学史档案 (英语) \nDirac Med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Theoretically Oriented Chemists (WATOC)\nThe Paul Dirac Collection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nThe Paul A. M. Dirac Collection Finding Aid at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nPhotocopies of Dirac's papers from 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collection, held under Dirac's name in the Archive Cent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Churchill College, Cambridge, UK\nLetters from Dirac (1932-36) and other papers, held in the Personal Papers archives of St John's College, Cambridge, UK\nAnnotated bibliography for Paul Dirac from the Alsos Digital Library for Nuclear Issues"} +{"doc_id": "6222", "title": "轮回", "text": "轮回(梵语、巴利语:संसार,罗马化:Saṃsāra,意指“世界”),是关于“所有生命、物质及存在物的循环性”的概念���这是大多数印度宗教基础教义中的重要概念 ,轮回一词的意思是“漫无目的地漂流、流浪或世俗存在的循环”。\n轮回论是一个玄秘学理论,其认为生命会以不同的面貌和形式,不断经历生与死。在东方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等众多宗教认可这个理论,在欧洲有关于希腊的轮回论的哲学理论流传,这些理论的认可者包括毕达哥拉斯及柏拉图,德鲁伊教及海地伏都教也相信轮回存在;作为一种宗教体验,轮回被认为是世界的另一种真实面貌(感官所认识世界的延伸)。\n轮回论与许多达摩宗教(如婆罗门教、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等)所认可的业力论联系在一起,“脱离轮回”这个行为被称为解脱,它一直是拥有印度文化背景的、重视传统灵性的人追求达成的目标,也是他们内部分歧的核心之一。\n\n名词解释\n轮回(Saṃsāra)概念起源于后吠陀文学,与投胎、转世基本上同义,它是与业力有关的循环;《吠陀经》本身并未讨论该理论 。在早期的奥义书中,它已经被发展出来,但没有对其机制细节的详细描述。直至大约公元前10世纪中叶,在佛教和耆那教等宗教及与印度教的相关哲学理论有关的各个学派的思想中才可以找到对轮回的阐述。\n\n各个宗教的观点\n异教\n希腊本土宗教\n希腊教相信凡人在去世之后便会到达黑地斯,按照不同的审判结果,他们会被送往塔尔塔罗斯、水仙平原或归静乐土。有说法声称在水仙平原流浪的亡者有机会在日后转生为其他生灵,而居住在归静乐土的亡者也可以选择投生为其他生灵。\n\n希腊秘密宗教\n俄耳甫斯教认可轮回论,而且对其有独到的见解。\n\n海地民间宗教\n海地伏都教相信凡人在经历一定次数的生死之后 便会永远死去。与海地伏都教有关的一句名言是:“人出生是为了死亡。”\n\n亚伯拉罕诸教\n基督教\n基督教典籍《旧约圣经》的内容模糊描述了复活的情况,在早期的历史上偶有后来被正统教会判定为异端份子的神学家表示他们认可轮回论,但大公教会认为《新约圣经》记载了不同的观点,因为基于《新约圣经》所记载的各种教诲,世人皆只需要一次受洗就能得救,所以如果轮回真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解释了,可以说是有理据上的矛盾,但有意见认为这种矛盾的成分很小,也因为圣典没有提及轮回这些概念,仅能靠推测得知,所以轮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仍有一些争议性,但能肯定的是,由于一旦得救则将进入天国以获享永生,因此先前关于轮回是否存在一事的争论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一般来说,主流基督教并不认同其他部份宗教所提出的轮回存在这一说法的正确性,故认为不用赔抵怨亲债主的相关业报,尽管如此,不过不代表可以行为不检,因为在世间的所作所为仍然是很重要的。大多数基督教徒认为惟一真神是三位一体的,即圣父、圣子、圣神的型态向世人劝导,基督教徒相信人一生终有一个造创天地万物的惟一真神预定命运。他们亦相信去世者在死后获享永生或者丧亡之前,必须通过上主对此人在品格上的审判,才可以进入天国。一些说法声称普通人的魂神会留居冥界直至审判日,而罪大恶极的人的魂神将会在地狱中受尽折磨。\n更正教认为不用做功德,义与不义的分别在于是否有着对于基督的信仰,是为因信称义论。天主教认为除了保持信仰,也该行善,行善与得救有关,而且认为天主的旨意与凡人的自由意志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即神人合力论。东正教也十分强调行为的重要性。 \n有说法声称在中世纪时期,罗马教会宣称世人必须不断把金钱奉献给罗马教皇以补偿前生所犯下的罪过,但这一说法与主流观点相矛盾,后者认为没有证据显示基督旧教曾经散播相关观念。至于要如何得救,《圣经》宣称当人们真心相信默西亚 耶书亚辣比是天主子,而且相信他在十字架上担当了人所犯下的罪过,因而受死并复活,就有可能会得享永生;不崇信基督的人在死后,其灵魂会被存放至海地斯或海底;等到救世主重临人间时,祂会开始“最后的审判”,并且依照《生命册》的内容,把名字不被记载于册上者丢到火中烧毁,使其彻底“死亡”。 \n天主教的一些神职人员表示天主教不相信轮回存在,但他们声称可以透过向相信轮回存在的人宣扬救恩论来使他们在仍然相信轮回存在的情况下接受耶稣基督为会拯救他们脱离他们相信存在的轮回的救主。\n\n犹太教\n犹太教的前身古犹太教可能有关于投生为其他生灵一说的观念。\n由于犹太教圣典《希伯来圣经》所记载的关于来生的说法颇为模糊,因此信奉犹太教的神学家对此问题有不同的说法,轮回论是其中一个受到不少信奉者所认可的理论。然而,基督教没有接受相关说法,这些说法也不是犹太教主流教义的一部份。\n\n雅兹迪教\n轮回论是雅兹迪教基础教义的一部份。\n\n东亚本土宗教\n儒教\n儒教的前身古儒教相信凡人在去世之后,其魂魄便会永远居住在黄泉中。儒教没有具体的来世观,其强调今生的重要性,但儒教不完全否认已经去世者能够重生。\n\n道教\n道教的前身古道教没有关于轮回的思想观念,古道教及中夏教等古老宗教相信凡人在去世之后,其神魄便会永远存活在阴府中,故此古道教认为凡人应该努力地尝试去成为仙人以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道教继承了相关观念,其传统教义讲求“长生不老”,道教认为达到这个境界的凡人能够使自己在不会衰老的情况下拥有非常漫长的寿命直到此人去世,至于已经达到长生不死的境界的仙人在寿终之时会升上靔庭以永远享福。\n然而,在小乘佛教传入中华之后,道教教义开始受到其教义的影响。自道教教内的全真道吸收汉传佛教教内的禅宗思想以来,道教也产生了类似于佛教所认可的轮回论的观念,千年以来 道教教内的绝大部份教派都接受轮回论,并且对中国民间宗教产生影响至今,例如古时的善书《文昌帝君阴骘文》记载了文昌帝君神通过扶乩讲述自己从秦朝到宋朝时转生为何人、有何作为等等。\n道教相信诸天仙真已经达到永生不老的境界,自然不用担心将来必定会再入轮回。虽然如此, 但是道教典籍《太平经》宣称如果仙臣犯错,可能会被天君贬下凡间,可见祂们并非已经完全出离世间,相反, 祂们仍然受缚于世间法。\n\n神道教\n神道教相信凡人去世之后便会到达黄泉国并等待投胎。\n\n南亚本土宗教\n印度教\n印度教的前身婆罗门教所认可的轮回论起于梵书编写时期,成熟于奥义书编写时期,轮回一词是流转之意。不少奥义书宣称轮回包摄三道,即天道、祖道、兽道。轮回论是婆罗门教主要教义的一部份,后来佛教将三道扩展为五道或六道,印度教也发展了这个理论。\n\n耆那教\n耆那教相信众生的命我是不朽的,众生将会不断经历生死,直到他们觉悟并成为帕拉梅斯蒂(英语:Parameṣṭhi)。帕拉梅斯蒂分为三类,分别是阿𥚃汉特、底里坦迦罗及悉陀。一些佛教徒声称帕拉梅斯蒂是居住在无色界天的外道或已经达到类似的境界但仍未真正地觉悟的智者。\n\n佛教\n佛教认为轮回是一个过程,死亡之后魂神(可能是有分心或第八识等等,信奉不同宗教的佛学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都不一样)会离开所属普罗的肉躯,经过一些事情(南传佛教认为此普罗的魂神会直接转生为另一个普罗,北传佛教教内则流行此普罗的魂神转变成中阴身这一理论)之后才进入胎中,成为另一个刚刚出现的普罗,该普罗可能会是凡人,也可能会是畜生、饿鬼、天众等等,居住在天庭的天众的寿命虽然很长,但是终有一天仍会去世。佛教认为除了已经了脱生死的佛佗(如阿罗汉、大菩萨、辟支佛及佛陀)之外,一切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的束缚。佛教的一些信奉者声称就算是已经达到永生不老的境界的提婆、李习、苏拉、神仙及神様等多个种类的神灵,也仍然身处于轮回之中,就连近乎法力无边的薄伽梵也无力阻止有轮转动。\n在大乘佛教教义中,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类,大乘佛教称之为六道(有些说法声称为五道,把阿修罗并入其他道,这些说法来自更早出现的部派佛教),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也是另一次生死的开始。大乘佛教认为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沈浮的生死流转,如此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是所谓轮回生死,众生从无始以来,因为不明了无常、实相,而烦恼未能断尽,所以辗转于六道中循环往复,是为“六道轮回”,至少要修成阿罗汉,乃至成为佛陀,否则无有脱出之期。要达到这个境界,必须完全消除我执及无明等等。大乘佛教教典《楞严经》宣称在六道之外尚有仙道,共计七道,并且宣称身处于仙道的生灵可以被分为十种,祂们都是神通广大的生灵,但不论是哪一种,由于祂们非常执着于对身心的修养,因而错误地运用心识来修炼,因此祂们不能够像佛佗那样成功脱离轮回,故此终有一天祂们在享尽仙福之后 仍会散入六道之中。\n有一种常见说法声称大乘佛教认为成佛就是到达刹土永远享福,但其实这不符合大乘佛教��义,汉传佛教教内的净土宗认为刹土是由佛陀所化现出来的,为的是提供一个适合的地方让佛弟子在那里修行,故此刹土不是修行的终极目的地。大乘佛教认为刹土也有散尽之日,居住在刹土的生灵虽然有近乎无尽的寿命,但是仍然无法永远保持这种状态,当他们长得惊人的寿命结束时,这种状态便会消失,故此他们必须致力修行以证得佛果。大乘佛教认为连身处于刹土的佛陀也会有入灭之日,只有涅槃才是终极归宿。\n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大乘佛教认可无我论,因此它不认为众生有独立自存的元神。虽然一般认为识神(常被称为“识”)是轮回的主体,但是初期佛教并不把它等同于通俗意义上的灵魂。关于轮回的主体的问题是数千年以来 很多佛学家之间争论不休的话题。早期佛教认为香阴是进入胎中以形成普罗的事物,北传佛教把它等同于中阴,它是构成非实有的即蕴我在投胎之前流浪于世上的其中一个要素 中蕴 ,但北传佛教否认中有身是常住不变的离蕴我,而声称中有是作为十二因缘之一的有支,南传佛教则认为识流是把上一辈子与这一辈子联系起来的事物。\n\n其他宗教\n卡巴拉教、诺斯替教等一些宗教及伊斯兰教教内奉行神秘主义的部份不太正统的教派认可转世论,但其关于转世的观念没有形成类似于印度本土宗教所认可的轮回论的复杂思想。摩尼教则吸收了佛教 部份关于轮回的教义。\n\n各个学派的观点\n起源于希腊的哲学思想\n旧柏拉图主义\n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可轮回论。在柏拉图所写的《斐多》一书中,其师父苏格拉底谈及了灵魂的不朽性,他说:“灵魂不接受死亡吗?”又说:“所以灵魂是不死的。”\n\n研究纪实\n声称轮回存在的说法\n美国医学博士、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伊恩·斯蒂文森调查了世界各地2500多个声称记得前世的孩子,出版了四卷本研究轮回案例的专著及《轮回与生物学》(《Reincarnation and Biology》)等著作。他研究的结论是:轮回确实存在,人在2-5岁左右能够回忆起前世,在5岁以后就会逐渐忘记;前世身体所受的伤害可能是胎记或先天缺陷的病因,人的喜好、行为特征以及恐惧症等都可能来源于前世。\n\n对于上述说法的质疑\n荷兰一份研究,找出13位有前世记忆及另外13位没有前世记忆的志愿者进行科学试验调查,两组志愿者接受的教育程度相当,年龄和人生经历都比较相似,其发现有前世记忆的印象的志愿者比一般人更容易产生错误记忆及虚构记忆,而且异常相信自己事实上是错误的的记忆及判断是正确的。\n\n相关研究\n曾任耶鲁大学精神科主治医师的布莱恩·魏斯博士所著《前世今生》(英文版书名《Many Lives, Many Masters》)、《Same Soul, Many Bodies》、《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等著作,记录了他执业生涯中的大量轮回案例。\n美国收费电视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摄制了关于探索轮回的纪录片《前生往世》(PAST LIVES)。\n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学习”节目(BBC Learning)摄制了关于探索轮回的纪录片《往世》(Previous Lives)。\n\n参见\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考书目\n外部连结\n叶金山:心即是轮回,元灵不受轮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叶金山:修心者入轮回之幻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叶金山:地狱就是思想本身,地狱就是意识本身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叶金山:轮回是佛教的实存实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陈士文:道家的六道轮回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严国信:众生为何在世间轮回不已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熊仁谦:往生论之一:好好的转世(页面存档网址,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陈玉玺:禅宗靠“自力”净土宗靠“他力”之辨正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223", "title": "入侵物种", "text": "入侵物种(英语:invasive species)是成功定殖在新栖息地并获得不对称竞争优势的外来物种。因为这些新归化的物种尚未与新栖息地的食物网形成平衡,往往没有食物链更上层的天敌来限制其种群数量,因此时常会繁殖过剩,对新环境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并通过掠食、争夺食物和领地、传播疾病和颠覆植被等方式造成原生种的濒危甚至灭绝。入侵物种对栖息地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会造成生态上、环境上和/或经济上的损失。\n这个名词也可用于指某些本地物种,当人类将食物网改变,而导致其大量繁殖,造成破坏 - 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海岸,原本以紫海胆为食物的海獭受捕猎而数量大减,紫海胆得以大量繁殖,且大肆破坏当地的海带森林。自20世纪起,入侵物种已成为严重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威胁。生物体进入已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是种自然现象,但由人类活动而促进的引入,把入侵的速度、规模和地理范围大幅扩大。人类在几千年来一直是偶然加上有意的物种传播媒介,从早期人类迁徙即已开始,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加速,并又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再度加速。入侵植物中的著名例子包括葛藤、安第斯蒲苇、常春藤、日本虎杖和黄星蓟;入侵动物中的例子包括纽西兰泥蜗、某些双甲下纲(如水蚤)、野化家猪、穴兔、灰松鼠、家猫、鲤鱼和蒙眼貂。\n一些流行的参考文献也把智人——尤其是现代人类——称为入侵物种,但学者对人类学习能力及其行为潜能和表型可塑性做广泛的研究及了解,并不同意此种既定的分类。\n\n术语学\n所谓外来或是归化物种,指的是那些原本不是,但已在本地定居的物种,这类对本地物种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物种通常被称为入侵物种。“侵入性”一词的定义模糊,而且通常具有很主观主观的意思。入侵物种可包括植物、动物、真菌和微生物,有的还是侵入人类栖息地(如农场和景观)的本土物种。一些人把此名词的范围扩大,将在自然区域定居的原生或“本土”物种包括在内。所谓 “本土”,其定义有时也有争议。例如野马(现代马)的祖先在北美洲进化并迁入欧亚大陆,之后在北美洲当地灭绝。但在1493年经人类的活动又返回北美洲,至于对它们进化时期的祖先而言,到底算是本地或是外来,存有争议。\n虽然可在生物学的许多子领域内进行入侵物种的研究,但大多数都放在生态学和地理学的领域,这两个领域的生物入侵问题特别重要。针对入侵物种的研究,多数都受到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艾尔顿在1958年出版的《动植物入侵生态学(The Ecology of Invasion by Animals and Plants)》的影响,该书利用在不同领域内进行的有限研究来创建生物入侵的概况。在1990年代之前对入侵物种的研究仍然很少,之后才开始大量增长,且持续到今日。这项研究主要是经实地观察完成,绝大多数是针对陆生植物。在此领域的快速发展,推动在用来描述入侵物种和事件用语作标准化的需求。纵然如此,对入侵物种研究仍少有标准术语学,在这类物种的本身没任何官方名称,通常就称为“入侵生态学”,或更普遍称为“入侵生物学”。缺乏标准术语是个严重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此领域具有跨学科性质,而借用农业、动物学和病理学等众多学科的术语,以及对入侵物种的研究通常是单独各自进行的缘故。通常入侵物种会茁壮成长,是因为在新地点并无捕食者存在。许多入侵物种正在破坏本土植物和动物的自然栖息地。\n\n两位加拿大学者Colautti(Robert I. Colautti)和MacIsaac(Hugh J. MacIsaac)为避免模棱两可、主观的和贬义的词汇(即使在科学论文中也经常可见),提出一个以生物地理学,而非分类单元的新型命名学系统。\n这个系统仅关注生态因素,把分类单元、人类健康和经济因素扬弃。这系统评估的是单独种群而非整个物种。它根据每个在环境中成功生存的种群进行分类。系统同时适用于本地物种以及引进物种,也不会将成功的引进物种自动归类为有害的。\n美国农业部的国家入侵物种信息中心(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Information Center)对入侵物种设下非常狭窄的定义。根据第13112号行政命令,“入侵物种指的是外来物种,其引入确会或可能会造成经济、环境或是人类健康的危害。”\n\n成因\n通常外来物种必须先在种群密度很低的情况下就能在新地点存活,然后才能成为入侵新物种。当外来物种种群密度不高时,很难在当地繁殖和生存,因此有可能会经过多次的迁入后才能形成。人类的重复移动模式,例如船舶在港口间往返,或是汽车在公路上来回行驶,提供重复迁移的机会(也称为高繁殖压力)。科学家将生态系统和物种因素纳入机制中,这些因素结合之后,会在新引进物种身上建立起入侵性。\n\n基于生态系统的机制\n特定生态系统中可用资源的数量,以及其中生物体利用这些资源的程度可决定外来物种会对此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资源使用呈平衡状态。当生态系统遭受干扰,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会被改变。\n当森林遭受如野火等的侵袭后,正常的演替程序有利于原生禾草和杂草的生长。而一种比本地物种传播速度���快的外来物种可占用本地物种原本可用的资源,产生排挤作用。在这类情况下,氮和磷通常就是限制因素。\n在原生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物种均占有其生态栖位中的特定位置,有些物种扮演广泛而多样的角色,而另一些则是高度专业化。一些入侵物种可填补本地物种未曾拥有的生态栖位,甚至可创造出新的生态栖位。这类的例子之一是称为Lampropholis delicata的石龙子。在与入侵者演化相似的生态系统中,发生入侵的可能性会更高。\n生态系统的变化可把物种的分布改变。例如边缘效应描述的是当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受到干扰时会发生的事,比如当土地被清理而改作农业用途时,那些未受干扰的栖息地和新开垦的土地之间的临界地会形成一个独特的栖息地,产生新的赢家和输家,有可能会容纳不会在此栖息地之外繁衍生息的物种。\n查尔斯·艾尔顿在1958年写道,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具有较少的生态栖位,而会较少受到入侵物种的影响。但有其他生态学家于后来指出,有高度多样化但受严重入侵的生态系统,并认为具有高度物种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更容易受到入侵。\n这场辩论取决于进行入侵研究的空间尺度,而截至2011年,多样性如何影响到易感性的问题仍未获解决。小规模研究倾向于显示生物多样性与入侵之间具有负向关系,而大规模研究则倾向于显示不完全是负向的关系(同时有正向及负向存在)。后一结果可能是入侵者能充分利用增加的资源可用性和较弱的物种相互作用的副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在具有较大样本的情况时更为常见。但当入侵者是脊椎动物时,这种入侵对多样性影响的空间尺度模式似乎不能成立(例如澳大利亚发生外来家猪野化,反有益于当地咸水鳄种群的复育)。\n\n岛屿生态系统较易受到入侵,因为当地的物种原本几乎没强大的竞争者和捕食者,或者因为其与外来物种种群远离,让它们更会拥有“开放的”生态栖位。这类的例子之一是入侵的棕树蛇对关岛本土鸟类种群的大肆破坏。而反过来,被入侵的生态系统缺乏天然的竞争者和捕食者,而无法阻止入侵者在当地生态系统中的繁衍。\n在小岛上的鸟类可能在外来物种被引入之前并无捕食者,而失去飞行能力,这些鸟类无法轻易避开外来掠食者的捕食。特别是岛屿上的秧鸡科演化成失去飞行能力,当其受到外来者捕食,就发生大规模灭绝。\n夏威夷群岛上的本地植物和动物受到许多入侵物种的影响。侵入的昆虫、植物、鹿、山羊和猪等有蹄动物危及本地植物,源自美国东南部的玫瑰蜗牛以岛上的本地蜗牛为食,澳大利亚树蕨和米氏野牡丹等外来植物遮蔽本地植物。引入的小火蚁种群对当地动物、农作物和人类产生重大负面影响。高冠变色龙和杰克逊变色龙对夏威夷的生态也有很大的影响。\n进入纽西兰的首个入侵物种是由波利尼西亚定居者在公元1300年左右引入的狗和老鼠。后来由欧洲人带来的猫对当地的鸟类造成毁灭性的影响,特别是许多当地的鸟类不会飞行。兔子在1800年代被水手引入,当作食物来源,如今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严重困扰(尤其是在南岛)。荆豆属最初是种原产于西欧的树篱植物,被引入纽西兰做同样的用途,但因生长迅速,会毁掉该国大部分的本土植物,因此经常须做根除。当地原生森林受到来自北美洲和欧洲的几种鹿以及澳大利亚负鼠的严重影响。这些外来物种都在纽西兰的环境中繁衍发展。\n澳大利亚人到马达加斯加岛定居,引入外来植物和动物物种,而把该岛的景观大幅改变。这是人为对现有生态系统干扰而成的结果。最著名的干扰是广泛的木材砍伐,让非本地物种在多出的空间中建立基地。其中的入侵植物包括仙人掌和银荆。布袋莲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入侵植物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已进入马达加斯加岛。这种植物影响到马达加斯加岛的经济(因要花费大量资源以限制其传播)。布袋莲占据当地的湖泊和其他水体的流域,它的根在水面上形成致密的垫子,限制光线穿透,而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但这种植物现在被用于制造化肥和纸袋,以及用于清理生物废弃物。\n被入侵的生态系统所经历的通常是人类活动所造成的干扰,因适应干扰能力较弱的本地物种无法与入侵物种竞争,让入侵物种有机可趁,在有较少竞争的情况下站稳脚步。入侵植物最初的主要地貌学功能是提供生物建设和生物保护。例如葛藤是种原产于亚洲的藤本植物,20世纪初被广泛引入美国东南部以控制土壤侵蚀。入侵动物的主要地貌功能是生物扰动、水生生物侵蚀和生物构造。例如中华绒螯蟹(大闸蟹)的入侵导致更高的生物扰动和生物侵蚀率。\n\n基于物种的机制\n尽管所有物种都为生存而竞争,但入侵物种似乎具有独特特征或特征的组合,让它们能够胜过本地物种。在某些情况下,竞争存于生长和繁殖的速度。而在其他情况下是物种之间更直接的相互作用。\n研究人员并不同意以特征作为有用的侵入性标记。一项研究发现在一系列入侵和非入侵物种中,有86%的入侵物种可仅从特征中识别出来。另一项研究发现入侵物种往往只具有假定特征的一小部分,而在非入侵物种中也发现许多类似的特征,因此需要其他解释。 常见入侵物种的特征包括有:\n\n快速成长\n快速繁殖\n高度扩散能力\n表型可塑性(改变生长形式以配合当前条件的能力)\n对各种环境条件的容忍能力(生态能力)\n能够以多种食物为生(泛化种与特化种中的泛化种)\n与人类共处的能力\n先前已成功入侵\n如果引进的物种能够在营养、光照、生存空间、水或食物等资源的竞争上胜过本地物种,就能成为入侵物种。如果这些物种是经历激烈的竞争或捕食下进化而来,那么新环境会存在更少有能力的竞争者,而让入侵者有迅速繁殖的机会。当生态系统已被本土物种充分利用,可称为零和系统,而入侵者获得任何收益,相对的就是本土物种的损失。但这种一面倒的竞争优势(造成本地物种随著入侵者数量的增加而致灭绝)并不常见。入侵物种往往会与本地物种长期共存,随著种群数量和密度的增加,以及对新地点的适应,入侵物种的优越竞争能力逐渐显现。\n\n入侵物种能够利用本地物种以前不具有的资源,例如长出长型主根而能获得深处水资源,或能在以前无法生长的土壤中存活。例如三芒山羊草被引入加利福尼亚州的蛇纹岩土壤种植(这类土壤保水性低、营养水平低、镁/钙含量高,且具有重金属毒性)。这些土壤上的原有植物种群往往以低密度形式存在,但三芒山羊草可在这类土壤上形成密丛,而排挤那些不适应这类土壤的本地物种。\n入侵物种可通过释放化合物、改变非生物因子或影响食草动物的行为来改变其环境,而对其他物种产生正面或是负面的影响。一些物种(如大叶落地生根会产生化感作用化合物,对竞争物种产生抑制作用,并影响一些土壤过程(如碳和氮的矿化)。其他物种(如大花犀角)会透过提供适当的微气候条件,在干旱环境中促进其他物种幼苗互利共生,和在发育早期免被植食性动物吃掉。\n其他例子有黄星蓟和铺散矢车菊。这些原生于东欧的有毒杂草已经蔓延到美国西部和美国西岸各州。实验显示8-羟基喹啉(一种由铺散矢车菊根部产生的化学物质)仅会对未与其共同进化的植物产生负面影响。参与共同进化的本地植物也演化出防御能力。铺散矢车菊和黄星蓟在其原生栖息地上似乎不是种具有压倒性优势的竞争者。物种在一栖息地的成功或不成功并不一定表示在其他栖息地就能获得成功。但反过来,一个在栖息地不太成功的物种,却可找到击败入侵物种的新奇武器。\n有些地区因为当地的火情改变,成为另一种促进入侵物种发展的力量。例如原产于欧亚大陆的绢雀麦就具有高度的野火适应性。它不仅可在大火后迅速蔓延,而且会在北美洲西部的火灾季节中产生大量干燥的碎屑,而增长火灾的频率和强度。在这种植物分布广泛的地区内能把火情大幅改变,造成本地植物无法在频繁的火灾中幸存,让绢雀麦进一步扩大地盘,在其引入范围内保持主导地位。\n也有所谓的生态促进让一个物种以有利于其他物种的方式将栖息地改变。例如斑马贻贝可增加湖底栖息地的复杂性,为无脊椎动物提供有利生存的缝隙。这种复杂性的增加,加上贻贝滤食过程产生废弃物中所含的营养,让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的密度和多样性增加。\n对入侵物种的研究显示其具有巨大的快速适应潜力,而解释为何它们能在新环境中立足,并成为入侵者。此外,生物学家很难确定入侵物种的传播速度,因为其数目增长是呈几何式,而非线型。当族群瓶颈和奠基者效应导致种群规模大幅降低而限制遗传变异时,种群中的个体开始会出现加性遗传变异,而非上位遗传变异(参见遗传变异#Definition)。这种转换实际上会在创始(奠基)种群导致差异增加,而让辐射适应进化。入侵事件发生后,选择过程最初会作用于散布能力以及对环境中新压力源的生理耐受性。接著调适会继续响应新环境的选择压力。这类响��很可能是由于温度和气候变化,或本地物种(无论是捕食者,或是猎物)的存在。适应包括形态学、生理学、物候学和表型可塑性的变化。\n这些物种的快速适应性进化,可导致后代具有更高的适应性,有利于新环境中生存。种内表型可塑性、预适应能力和引入后进化三者,都是适应性进化的主要因素。种群的表型可塑性为改变留下余地,让其中个体更能适应环境。这是适应性进化的关键,其主要目标是让物种在引入的生态系统中有最好的适应。具有非常高适应性的种群就能尽快完成此任务。引入后初始的预适应能力和进化也在引入物种能够成功存活中发挥作用。如果该物种适应与其之前类似的生态系统,或是恰好适合其引入地区的特征,则更有可能在新环境中表现得更好。这一点,加上引入后发生的进化,都决定该物种是否能够在新的生态系统中定下,以及能否繁殖和繁衍。\n受广泛谈论的脱离敌人假说指出,进化过程会导致每个生态系统都可达到生态平衡,其中因竞争者、捕食者和疾病的存在,任何一个物种都不可能盘踞生态系统中的大部分。当物种被引进新的生态系统中,这些控制因素(竞争者、捕食者和疾病)并不存在,而让新来物种成为入侵物种。当地缺乏适当的控制会让入侵者的数目快速增长。\n\n载体\n可引导外来物种的载体有多种,包括生物载体,但大多数入侵的发生都与人类活动有关。自然发生的物种分布很常见,但由人类介导的分布速度和幅度往往比自然发生的大得多,而且通常人类携带的距离会比自然力更远。\n史前人类将玻里尼西亚鼠引入波利尼西亚岛屿的行为是已知的早期人类作为入侵物种的载体。\n\n这类载体行为包括为园艺而进口的植物或种子。宠物买卖产生动物跨越国界的情况,而宠物会因从豢养环境逃脱,而变成入侵者。生物体会藏匿在运输车辆上而抵达远处。入侵生物学专业人士中的压倒性共识是偶然的人类辅助转移是引入的主要原因,但极地区域不包括在内。疾病也会经由入侵昆虫而传播,例如柑橘木虱,和细菌性的柑橘黄龙病。\n侵入性繁殖体能进入新地点是该地点具有可入侵性。\n但物种也被有意引入。例如早期来自欧洲到北美洲的殖民者为感觉更“身处故土”而成立“驯化协会”,反复将原产于欧洲的鸟类带到北美洲和其他遥远的地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美国邮政署工作人员在2008年注意到来自台湾的一个箱子里发出声音,原来是其中装有两打以上的活甲虫。经美国农业研究局的昆虫学家鉴定,这些昆虫是兜虫亚科、赫克力士长戟大兜虫和王鹿甲虫。 这些物种均非美国本土物种,可能会对本土生态系统产生威胁。为防止外来物种在美国造成问题,从国外运入活体材料时需经特殊处理和许可。美国农业部颁布的措施,如走私拦截和贸易合规规范 (SITC),以防止外来物种大量进入美国。刻意把驯化植物传播到其他的有利环境被描述为生物全球化。\n许多入侵物种一旦在新地点区占主导地位,会成为当地生态系统中必要的物种。如果将它们移除,反会对该区域有害。\n引进外来物种也有重要的经济学作用。由于对具有高经济价值的中华绒螯蟹需求很高,这个物种因此被有意引入外国水域。\n\n在水生环境中\n海上贸易的发展,迅速影响到海洋生物透过海运而传播的方式。海洋生物被运送到新环境的方式有两种:附著船体和经压舱水传送。研究人员Molnar等人于2008年发表的报告就列出数百种海洋入侵物种传播的路径,而海上航运是这类转移的主要机制。 \n\n许多海洋生物会附著在船壳上。因此很容易从一个水体转移到另一个,是生物入侵事件中的重要风险因素。控制船壳结垢属于自愿性,目前尚无管理的法规。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纽西兰政府已宣布在其管辖范围内会对船壳结垢做更严格的管制。\n另一个运送外来物种的主要载体是压舱水。跨洋船只在海上吸入海水作压舱水,以维持平稳航行,并在装货港内释放,是外来水生物种入侵的最大载体。据估计每天有10,000种不同的物种会通过压舱水运输,其中许多是非本地物种。有许多被认为有害,会对新进入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原产于黑海、里海和亚速海的淡水斑马贻贝极有可能是通过越洋船只的压舱水到达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湖。斑马贻贝在消耗氧气和食物方面胜过本地生物(例如藻类)。斑马贻贝入侵美国事件在1988年首次被发现,不久后即成功实施缓解计划,但减缓计划存在严重缺陷或是漏洞,即满载货物的船舶在到达圣罗伦斯海道时未进行检测,因为当时船舶的压载舱是空的,但即使是空的压载舱中,仍然会有一滩水,里面仍存在外来的生物,而会在下一个装货港口内释放(当卸载货物后,舱内会装满水,与舱中的生物混合,然后一起在在下一个装货港口中排放)。五大湖航道的现行法规是采用“盐度冲击”来杀死压载舱中残留的淡水生物。\n虽然制定有压舱水管理法规以防止潜在的入侵物种,但对于尺寸仅10-50微米的生物体仍有漏洞,对于这类尺寸的生物体(例如某些类型的浮游植物),现行法规允许在处理系统的排放物中容许每毫升不高于10个细胞的存在。但船舶在港口装货时排放压舱水,许多尺寸小于10微米且会无性繁殖的浮游植物会进入当地的水体,一个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呈指数增长成数千个细胞,这个漏洞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伪菱形藻属中的某些物种尺寸小于10微米,并含有软骨藻酸(神经毒素)。如果此种藻类在压舱水中存活,并被释放进入“新环境”中,它们会导致贝类、海洋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毒。幸好由于加拿大在1987年因软骨藻酸中毒事件爆发,而颁布严格的监测计划,因此能避免有人因此种毒素致死的事件。 压舱水管理法规需更为严格执行,以防止未来发生有毒的外来浮游植物入侵所造成的相关后果。\n关于海洋入侵物种的另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是与气候变化有关联的环境变化作用,例如海洋温度升高。多项研究显示海洋温度升高会导致生物体幅度发生变化,随著新的物种间相互作用出现,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例如研究人员Hua和Hwang提出,从温带水域穿越热带水域的船舶,其压载舱中的生物体可经历高达20°C的温度波动。为进一步研究温度对船体或压舱水中携带生物体的影响,研究人员Lenz等人在2018年进行一项研究 - 双重热负载实验。结果显示生物体在运输过程中面临的热挑战,会通过选择能够在第二次施加的热负载(例如对创始种群升高的海洋温度)中存活下来的遗传适应基因型,来增强非本地物种的热负载耐受性。由于气候变化引起变率的复杂性,很难预测非本地物种在原地(in-situ)与温度相关的成功存活的性质。由于一些研究显示这类“免费乘客”对船体或压载水的温度耐受性增加,因此有必要制定更全面的船体结垢和压舱水管理计划,以防止未来随著环境条件不断变化而可能发生的入侵事件。\n\n野火和消防的影响\n入侵物种通常会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野火、道路和小径)进入新的地点而定居。大型野火可对土壤进行消毒,同时添加多种养分。由此所产生的混战中,以前根深蒂固的物种失去优势,为入侵者留下更多空间。在此情况下,能够由根部再生的植物就具有优势。具有这种能力的非本地植物可从低强度的野火中获益,这种燃烧会烧掉地表植被,让依赖种子繁殖的本地植物在种子发芽时,其生态栖位已被别的植物占据。\n野火经常发生在偏远地区,消防人员须穿越原始森林才能抵达现场,而可能会随身携带入侵种子进入。如果这些偷渡种子中的任何一个能站稳脚步,可能会在短短6周内就成长为一个入侵者群体,之后会需要人类多年的持续关注以防止其进一步扩展。此外,破坏土壤表面(例如构筑防火道)会破坏原生覆盖物、暴露土壤并会加速入侵。在郊区和森林-城镇交界域,市政当局为设立防火空间而订立的植被清除和灌木清除条例,可能会导致过度清除本地灌木和多年生植物,让土壤暴露于更多日照,把对入侵植物物种的竞争能力降低。\n\n不利影响\n入侵物种会对栖息地和生物区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生态、环境或是经济损失。\n\n生态方面\n欧盟把“外来入侵物种”定义为(1)进入其自然分布区域之外的地方,(2)会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生物入侵被认为是造成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5个主要驱动因素中的1种,且因旅游业和全球化而仍在增加中。尤其在监管不力的淡水系统中更是如此,但经采取检疫和压舱水管理规则后,情况已有所改善。\n\n入侵物种会通过竞争排斥、生态栖位更换或与相关本地物种的杂交来驱使本地物种灭绝。因而外来入侵除会产生经济影响外,还会导致引入地点生物群的结构、组成和全球分布发生广泛变化,最终导致世界动植物同质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但很难明确地将灭绝仅归因于物种入侵。但有强力的证据显示最近大约90种两栖动物的灭绝可追溯到因国际贸易而传播的壶菌病,大多数科学研究都集中在动物入侵者身上。\n���各式用途而清理土地和人类移入居住会给当地物种带来巨大压力。受干扰的栖息地容易受到入侵,对当地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而改变生态系统功能。一种在夏威夷被称为 ʻaeʻae(假马齿苋)的湿地植物被视为人工控制的水鸟保护区中的有害物种,因为它迅速把为濒临灭绝的高跷鸻而建立的泥滩覆盖,而成为不受鸟儿欢迎的觅食区。\n连续多次引入不同的非本地物种会产生交互作用;引入第二个非本地物种会让第一个入侵物种蓬勃发展。这方面的例子有宝石文蛤和普通滨蟹的引进。一个世纪前,宝石文蛤从美国东岸引入加利福尼亚州的博德加湾,一开始海湾中有少数的宝石文蛤,但不足以取代当地的蛤蜊物种。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引进会优先捕食本地蛤蜊的普通滨蟹,导致本地蛤蜊数量减少,而宝石文蛤的数量开始增加。\n入侵物种会改变生态系统的功能。例如入侵植物会改变本地生态系统中的火情(如绢麦草)、养分循环(互花米草)和水文(圣柳)。与稀有本地物种密切相关的入侵物种,两者具有杂交的潜力。杂交的影响已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是灭绝。例如旧金山湾的加州米草与引入的互花米草杂交繁衍之后,已对前者的存在构成威胁。入侵物种会与本地物种竞争,因此在《1973年濒危物种法案》中所列的958种濒危物种中,有400种处于灭绝的风险之中。\n\n无意中引入的森林害虫物种和植物病原体,会把森林生态改变,并损害到木材产业。总体而言,美国的森林生态系统已受到外来害虫、植物和病原体的广泛入侵。\n亚洲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于1996年首次引入美国,预计有数百万英亩的硬木树(阔叶树)受到影响和遭到破坏。截至2005年,美国已花费3,000万美元尝试根除这种虫害并保护受影响地区中的数百万棵树木。 翅亚目毛虫已对古老的云杉、冷杉和铁杉森林造成破坏,并重创圣诞树产业。栗枝枯病菌 和荷兰榆树病菌是两种植物病原体,对这两个树种和森林健康有严重影响。葱芥是北美洲东部森林中问题最严重的入侵植物之一。葱芥的特性与周围的本地植物略有不同,而成为一个非常成功的物种,正改变它侵入地区的生态组成和功能。当葱芥侵入森林的下层植被时,会影响森林树苗的生长速度,会改变未来森林的再生。\n本土物种经过基因污染的过程而遭到灭绝的威胁。基因污染是种无意间发生的杂交及基因渗入,由于引入物种的数量或适应性具有优势,导致本地基因型被同质化或是替换。基因污染透过引入或是透过栖息地改造而发生,让以前孤立的物种与新基因型发生接触。事实证明入侵物种可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适应新环境。入侵物种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在头几年保持在较小的状态,然后发生种群爆炸,这种现像被称为“滞后效应”。\n入侵物种与本地物种杂交后产生的后代会随著时间的演进,将它们的基因型整合到基因库中(基因渗入过程)。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少量入侵种群威胁到数量更大的本地种群。例如在互花米草被引入旧金山湾的案例,当其与本地加州米草杂交,入侵物种具有较高的花粉量和雄性适应性,导致基因渗入,由于本地物种具有较低的花粉量和较低的活力,其生存受到威胁。仅站在生物形态学的角度观察,适应度降低并非总是显而易见。某种程度的基因流动属于正常现象,可保留基因和基因型的群集。这类例子有迁徙郊狼与重新引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东部地区的红狼杂交。最终结果是可稳定繁殖的雌雄红狼减少,可能会让红狼群的稳定性和重新引入工作变得更为复杂。\n\n环境方面\n分析显示在南非的开普敦地区,透过消除较会耗用水的外来植物入侵(即相思树属、松树和桉树、黑荆……)以优先将水源次集水区复原,可产生预期的年度水量增长,与完全不做任何事情景相比,5年内可多获得500亿升的供水,相当于开普敦地区当前供应需求的6分之1(当地有严重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这些供水的年度增量预计在30年内可再增加一倍。集水区的复原比其他增水解决方案更具成本效益(是替代方案单位成本的10分之1)。南非已建立一水基金,执行根除这些外来物种的工作。\n\n人类健康方面\n入侵物种不仅会造成生态破坏和经济损失,还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因生态系统功能受到改变(由于生物群落同质化),入侵物种对人类福祉(包括资源可用性减少、人类疾病四处传播、娱乐和教育活动以及旅游业受损)造成负面影响。外来物种导致过敏和皮肤损伤案例的增长。入侵��种引起的其他类似疾病包括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猴痘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症候群 (SARS)。\n入侵物种和相应的控制措施会对公共卫生造成长期影响。例如用于处理特定害虫物种的杀虫剂会污染土壤和地表水。来自从前偏远生态系统的入侵,让更广泛的人群接触到外来疾病,例如HIV。引进的鸟类(例如鸽子)、啮齿动物和昆虫(例如蚊虫、跳蚤、虱子和采采蝇)既是人类疾病的载体,也是宿主。纵观文字历史,疟疾、黄热病、斑疹伤寒和腺鼠疫等人类流行病都是经这些媒介所传播。最近的一个外来疾病案例是西尼罗河病毒的传播,造成人类、鸟类、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死亡案例。属于引进的中华绒螯蟹是卫氏肺吸虫的携带者。水媒传染病的病原体(如霍乱弧菌等)和有害藻华通常通过压舱水传播。\n\n经济方面\n全球每年花费在管理和控制入侵物种的金额有1.4兆美元。 一些入侵者会造成地区性的负面经济影响。\n入侵物种会成为许多国家的财政负担。入侵物种会造成生态退化,而改变功能,并把生态系统提供的服务降低。另外还需额外成本来控制入侵生物的蔓延、减轻进一步的影响以及恢复生态系统。例如在1906年至1991年间,有79种入侵物种在美国造成的损失估计有1,200亿美元。 入侵物种让中国国内生产毛额 (GDP) 每年减少1.36%。 管理生物入侵的成本会很昂贵。在澳大利亚,每年为监测、控制、管理和研究入侵杂草的费用约为1.164亿澳元,完全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承担。 但在某些情况下,入侵物种会有好处(例如经济报酬)。例如可砍伐入侵树木用于商用林业。但在大多数情况下,经济报酬远小于入侵所产生的成本。\n\n美国\n例如介于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五大湖区中,有外来的海七鳃鳗,它是种捕食者。海七鳃鳗在其原始栖息地透过共同进化,在不杀死宿主的情况下充当寄生的角色。而在五大湖区并无共同进化的联系,因此七鳃鳗充当的是捕食者的角色,在其12-18个月的进食期内可吃掉多达40磅的鱼。海七鳃鳗会捕食各种大型鱼类(例如湖红点鲑和鲑鱼)。这种入侵物种对大型鱼类的破坏性,对渔业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某些物种的数量锐减。\n入侵物种造成的经济成本可分为农业和林业生产损失,其直接成本和管理成本。入侵物种仅在美国一地,估计每年造成的损失和控制成本就超过1,380亿美元。另外的经济损失发生在娱乐和旅游的收入减少。如果经济成本仅把生产损失和管理成本列入,由于未把环境破坏因素计入,因此看起来很低。如果把入侵物种导致的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服务丧失,则整体成本会急剧增加。以下有在不同经济部门发生的例子,足以证明生物入侵产生的影响。\n人们经常争辩说要降低入侵物种损害和管理成本的关键是早期发现和快速反应,这表示需要支付寻找和发现入侵物种并迅速将之控制的初始成本,在种群数量尚小时,比在种群已广泛传播,且已造成损害时所花费的管理成本会小得多。但只有在入侵物种 (1) 不经常重新引入当地,和 (2) 有高成本效益的搜索和发现情况下,才有机会能控制密集搜寻的成本。 \n\n杂草会降低农业产量,但它们可提供必需的营养。一些根部会长得很深的杂草可从底土中“开采”养分(见动态采收)并将其沉积在表土内,而另一些会为益虫提供栖息地,或为害虫物种提供食物。许多杂草物种是伴随进口的种子和植物材料而意外被引入。在许多牧场内,引入的杂草与本地草料植物竞争,有些会对小家牛产生威胁(例如多叶大戟)或因带刺和梗(例如黄星蓟)而难被牲畜食用。仅在美国草场上的入侵性杂草所造成的草料损失就接近10亿美元。西方蜜蜂被侵入性瓦螨感染,导致水果授粉率和水果产量下降。引入的老鼠(黑鼠和褐鼠)因为破坏储存的谷物,已成为农场的严重祸害。潜蝇科(包括美国蛇形潜叶蝇)被引入加利福尼亚州,也为该州花卉业造成损失(这些入侵物种的幼虫以观赏植物为食)。\n入侵植物携带的病原体和作为病媒的入侵昆虫也会抑制农业产量和苗木成长。柑橘黄龙病是由入侵的柑橘木虱 (ACP) 传播的细菌性疾病。由于这种疾病对柑橘作物的影响,在发现ACP的地区生产的柑橘会受高度检疫和管制。\n入侵物种会影响户外休闲活动,例如钓鱼、打猎、远足、野生动物观赏和水上活动。它们会破坏对娱乐活动很重要的各种环境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水质和水量、植物和动物多样性以及物种丰度。 研究人员M.E. Eiswerth等指出“少有针���区域、州和流域等空间尺度上做研究,以估算相应的经济损失”。美国部分地区的湖泊内充满聚藻,让钓鱼和泛舟不易从事。引入夏威夷的柯基蛙类会发出非常嘹亮的鸣声,压低邻近社区的房地产价格。侵入加利福尼亚州的丽楚蛛会编织大蛛网,让整理花园的工作受到干扰。\n\n欧洲\n欧洲在1960年至2020年之间因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总体经济成本估计约为1,400亿美元(包括估计会实现,或是未实现的潜在成本),或是780亿美元(仅包括已实现的成本)。这些估计数字非常保守。基于这些数据建模估算的结果,在2020年发生的真实成本约为1,400亿美元。 \n义大利是欧洲国家中受侵害(估计有超过3,000种外来物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物种对经济造成广泛的影响,包括管理成本、农作物损失以及基础设施受到破坏。义大利在1990年至2020年受此影响而发生的总体经济成本估计为8.1976亿美元(7.0478亿欧元)。但只有15个物种保存有较可靠的成本记录,因此实际发生的成本可能会更大。\n估计法国至少有2,750种入侵物种。雷诺(Renault)等研究人员在2021发表的报告中载有98种外来入侵物种,共1,583条成本记录,这些物种在1993-2018年期间造成的成本,保守估计在12亿美元至115亿美元之间。研究报告还推断入侵法国物种的成本中,仅由其他国家提出报告,而法国没提出的部分所产生的额外成本估计在1.51亿美元到30.3亿美元之间。损坏成本几乎高出管理支出8倍。来自昆虫,尤其是白线斑蚊和埃及斑蚊,所造成的总经济成本非常高,其次是非禾本科陆生开花植物和水生植物(豚草和卷蜈蚣草)。目前在法国有记录的外来物种,其中90%以上在文献中均无造成经济成本的记录,导致分类学、区域和活动部门的覆盖范围间存在很大偏差。但没报告并不表示没负面后果(而不可能不产生经济成本)。\n\n入侵物种的益处\n英国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前主席Chris D. Thomas认为大多数引进的物种相对于其他物种,属于中性或有益,但这是小众的观点。科学界普遍认为它们对生物多样性有负面的影响。\n入侵物种有可能会为其他生物提供合适的栖息地或食物来源。在本地物种已经灭绝或是已陷入无法复原程度的地区,非本地物种可发挥作用。这方面的例子有:\n\n非本地木本植物柽柳和濒危鸟类柳鹟。有75%的柳鹟在这些树木上筑巢,这类族群的生长与在本地植物中筑巢的柳鹟相同。移除柽柳会对柳鹟不利,因为其原生筑巢地已无法复育。\n利纪维秧鸡已偏爱在互花米草和加州米草(侵入性)的杂交后代丛中筑巢。杂交草比原生草长得更茂密,而且不会在冬天枯死,为这种生性神秘的鸟提供更好的掩护和栖息地。这种鸟类的数目在1990年代随著杂交草的扩大领域而大增。\n自斑马贻贝在伊利湖定居后,曾是浑浊湖水的透明度大幅提高,部分地区的透明度提高到30英尺(9米)之深,而湖水在20世纪中期的透明度不到6英寸(15厘米)的深度,而促进一些水生植物的生长,而这些水生植物又成为黄鲈等鱼类繁殖的好地方。斑马贻贝也是小口黑鲈和湖鲟(此鱼之前被列入濒临灭绝}})的食物来源,而对这两种鱼的种群规模有明显的影响。根据报导,伊利湖目前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小口鲈鱼渔场。每年迁徙路过的鸭子也开始把贻贝作为食物来源。\n咸水鳄已在澳大利亚生活数百万年,但它们到1960年代和70年代已面临灭绝的危险。由欧洲定居者引进的家猪逃跑,变成野猪,而成为咸水鳄的主要食物来源。由于这些入侵的野化家猪,当地河口鳄鱼种群已在很大程度上复原。\n非本地物种能产生益处的第二种方式是它们充当复原的催化剂。原因是非本地物种可增加当地生态系统的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此种增加的异质性可在稀疏和侵蚀的生态系统中创造微气候,而促进本地物种的生长和重建。在肯亚,番石榴具有相当的潜力把热带森林复育。对农田中孤立的番石榴树的研究显示,它们对各种以水果为食的鸟类极具吸引力。鸟类在探访过程中会把种子排泄到番石榴树下,其中许多种子是来自附近破碎热带雨林中的树木,有许多种子因此发芽并长成幼树。特别的是,与最近森林的距离似乎根本无关紧要,距离番石榴树最远达2公里(1.2英里,研究中的最长距离)的树木与距离破碎森林更近的树木长得一样好。番石榴树很容易在退化的土地上生长,每棵树都可能是一片再生雨林的核心。当然大多数生长在番石榴下的幼苗会是更多的番石榴,但番石榴是一种早演树,当有更大的树将其遮蔽时,它很快就会枯死,它也不会主动侵入原始森林。入侵的外来树木也可用于恢复原生森林。在波多黎各,本土先趋树木可应对干旱、飓风、洪水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干扰,但其中大多数无法在经历过森林砍伐、扩大农业用途和最终被遗弃的土地上扎根。入侵树木的低多样性先驱树木群会在这类地点开始发展,但经历过一段时间,本地树木会开始入侵。外来先驱树木会在前30到40年内占优势,但最终在60到80年后,是多样本地和外来物种的混合体,但以本地物种占优势。如果没最初的外来先驱树木进驻,废弃的农地往往会变成牧场,且几乎会无限期维持此种状态。\n外来物种最后一个益处是其可提供生态系统服务。 此外,非本地物种可作为生物防治工具来限制入侵物种的影响,如使用非本地物种来控制农业害虫。其中一例是外来的长牡蛎比乞沙比克湾内的本地牡蛎更能过滤水中污染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所做的一项研究发现长牡蛎可显著改善海湾日益恶化的水质。此外有些物种很久以前就入侵进入一个地区,以至于在当地环境中找到自己有益的生态栖位,这情况可用归化来表示。例如,种群遗传分析显示称为淡脉隧蜂属的蜜蜂,是入侵北美洲的外来物种,而今日已成为悬钩子属植物(黑莓或树莓)以及葫芦科、苹果树和蓝莓灌木的重要授粉者。\n网蛱蝶族在入侵长叶车前叶上产卵有其益处。这种植物的叶子保持绿色的时间足以让蝶类的毛虫在干燥的夏季生存,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夏季变得有点干燥,当初这些毛虫常吃的本地植物已枯萎,让多数毛虫饿死或干死。由于长叶车前具有生存差异,蝴蝶开始喜欢在其叶上产卵:这样产卵的比例从1984年的不到3分之1,上升到1987年的4分之3。几年后,所有此种蝶类的产卵都在发生在长叶车前的叶子上。被美国联邦列为濒临灭绝的泰勒网蛱蝶族(Euphydryas editha taylori),对长叶车前的依赖程度之高,以至于自然资源保护主义者正积极在野外种植这类植物。为维持蝴蝶种群的数目,美国华盛顿州Mission Creek妇女矫正中心(Mission Creek Corrections Center for Women)的囚犯先在温室内培育网蛱蝶族,日后再将其释放到前述的新栖息地。这种积极鼓励外来植物的做法正在帮助保护备受喜爱的本地昆虫,是种看来特异的做法。 \n一些入侵物种具有潜在的商业利益。例如鲢鱼和鲤鱼可供人食用,并出口到对此产品熟悉的市场,或加工成宠物食品或水鼬饲料。布袋莲可经厌氧消化转化为甲烷燃料,有些入侵植物也可用作生物能源的来源。但大多数时间在其他地方,数以万计的引进物种通常或是迅速灭绝,或是定居下来,成为模范生态公民,为作物授粉、传播种子、控制捕食者,并为本地物种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它们很少消灭当地物种。由此产生的新世界并未减少生物多样性,而通常是比以前拥有更丰富的物种。\n\n控制、根除和研究\n在物种-环境相互作用中的人类行为潜力和可塑性,有可能为物种入侵的不利影响做出补正。公众有兴趣更深入了解入侵物种,通常针对的是那些会影响当地/社区的物种。在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战略中,控制外来物种的数目是项复杂但重要的任务,入侵者有机会造成相当大的经济和生态破坏。控制外来物种最有希望的做法中是透过遗传的手段。\n\n货物检验及检疫\n检验与检疫最初的动机是为防止农业害虫,但仍然让农产品出口。 有套全球标准在1994年商定,包括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这些标准均受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监督。国际海事组织(IMO)则负责监督《[[国际船舶压载水和沉积物控制与管理公约\n]]》。虽然制定《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主要是针对普遍性的环境问题,但其中有规定签订成员为控制入侵物种而应采取的步骤。CBD是关于入侵物种相关环境后果中最重要的国际协议,大多数此类措施属于自愿性。\n\n降低传播速度\n针对水生入侵物种传播的风险,因消防工作经常会在当地水体取水用于灭火,消防员被要求加强对其装备、公共供水设备和私人供水设备做净化的措施。由于斑驴贻贝和斑马贻贝入侵以及野火恰好同时在美国西部发生,这种预防措施尤其重要。\n\n重建物种\n岛屿复育的工作已经扩展为保育生物和生态恢复的做法,其中很大部分与根除入侵物种有关。在2019年所做的一项研究显示,仅消灭169个岛屿上的入侵动物,地球上9.4%受威胁最严重的陆生岛屿脊椎动物的生存前景就可获得改善。\n根除岛屿上的入侵性脊椎动物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大多数(特别是目标15)与许多相关目标(例如海洋和陆地生物多样性保育、促进地方和全球伙伴关系、经济发展、减缓气候变化、人类健康和卫生以及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符合。\n捕海豹船和捕鲸船在18世纪将啮齿动物带到南大西洋上无永久居民的南乔治亚岛。这些入侵物种很快就对岛上的鸟类种群造成严重破坏(吃鸟蛋,并攻击幼鸟)。南乔治亚岛经过多年的灭除工作,在2018年宣布已无入侵啮齿动物。此后鸟类数量有所回升,包括南极鹨和南乔治亚针尾鸭的数量,这两种鸟类是当地所特有。\n美国在过去一个世纪左右所引入会产生问题的疾病,包括栗枝枯病菌,几乎把美国的栗树全部消灭。应对措施包括培育抗枯病树,然后引入。这也显示引进物种有消极和积极的功效。\n对旧金山湾错综复杂的生态环境,工程师在20世纪中叶为建设项目而将海湾的许多沼泽和泥滩排干,环保主义者开始担心自然栖息地的丧失,而让政府的态度改变。工程师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花费更多的经费来堵塞排水沟,以把失去的泥滩、盐沼和其他湿地恢复。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开始在重建沼泽地种植一种原产于美国东部的互花米草,这种新草开始与其近亲(当地的加州米草)杂交。结果是这种杂交草具有高度具侵略性。会蔓延到没人希望去的区域,把以前开放的泥滩覆盖,堵塞渠道,妨碍牡蛎养殖者作业,而最糟糕的是它把价值不菲的景观破坏,损害高档海滨不动产的价值。因此当局在十多年前启动一项耗资数百万美元的项目,以消除这种来自东部的物种和其杂交品种。但这项目也有缺点 - 海湾中最具代表意义和濒临灭绝的鸟类之一,如鸡大小且基本上不会飞的利纪维秧鸡已部分在新的杂交草丛内定居。杂交草比当地草长得更茂密,冬天不会枯死,能为这种神秘的鸟提供更好的掩护和筑巢栖地。在1990年代,利纪维秧鸡数目随著杂交草增加而增加。但这种鸟的数量在2004年之后,无疑是因受根除工作而造成下降。\n\n分类单元替代\n把非本地物种引进,以填补现已灭绝的本地物种,而去执行生态工程角色。这种做法称为分类单元替代(taxon substitution)。\n在许多岛屿上,由于乌龟灭绝而导致生态系统在种子传播和植食性动物方面的功能失调。现已灭绝的陆龟曾是模里西斯的近海小岛上主要的植食性动物。其中两个小岛在2000年和2007年引入非本地的亚达伯拉象龟,已开始恢复生态平衡。引进的陆龟会传播几种本土植物的种子,并会选择性吃掉入侵植物。预计放牧陆龟方式将取代费时费力的人工除草,引入的陆龟也在繁殖中。\n\n食用入侵物种主义\n入侵物种是外来,进入栖息地后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的物种。而食用入侵物种主义(Invasivorism)是项探索食用入侵物种,以控制、减少或消灭其种群的运动。世界各地的厨师已开始找出并使用入侵物种作为替代食材。\n美国康乃狄克州纽哈芬的米亚寿司的主厨Bun Lai在2005年创建第一个采用入侵物种的菜单,因在此期间入侵物种尚未商业化生产,菜单中一半的产品是概念性的。而如今的米亚寿司可提供大量的入侵物种,例如乞沙比克湾蓝鲶鱼、佛罗里达州狮子鱼、肯塔基州鲢鱼、乔治亚州炮弹水母,以及日本虎杖和牛奶子等入侵植物。\n哈佛大学和佛蒙特大学保育生物学家乔·罗曼是瑞秋·卡森环境奖的得奖者,他是名为Eat The Invaders网站的编辑兼负责人,这个网站致力鼓励人们食用入侵物种,作为解决问题方法中的一种。\n怀疑论者指出,一旦外来物种在新的地方扎根,例如原生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狮子鱼现在几乎占据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湾水域,根除的机会几乎全无。批评者认为鼓励消费会产生意想不到,把有害物种传播更广的效果。\n支持食用入侵物种主义者认为,人类有能力吃光他们想吃的任何物种,并指出许多动物已被人类捕杀至灭绝,比如加勒比僧海豹和旅鸽。食用入侵物种主义的支持者还指出牙买加因鼓励食用狮子鱼,而把狮子鱼数量大幅减少。\n近年来,包括珊瑚礁环境教育基金会(Ree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al Foundation )和应用生态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Applied Ecology)在内的组织所出版的烹调法和食谱,其中也把入侵物种作为材料。\n在中国互联网,也流传着“中国吃货把入侵物种吃到要养殖”的梗,并以克氏原螯虾、非洲牛蛙等为例,但也有许多科普作者对这种观点进行批驳,认为“吃货”的消费仅仅只是助长了相关的养殖业,养殖业再��过养殖逃逸等方式加深入侵物种的入侵。\n\n杀虫剂\n杀虫剂通常用于控制和根除入侵昆虫。用于对抗入侵植物的除草剂也包括真菌消除剂,药剂虽然已对引入种群的有效族群大小产生瓶颈效果,但已知一些遗传变异已产生对真菌消除剂的抗性。研究人员迈耶(Meyer)等人于2010年发现对黑粉菌属具有抗性的绢麦草(入侵种群)可用作生物防治,而Bruckart等人在2017年发现柔枝莠竹对平脐蠕孢属(Bipolaris microstegii及B. drechsleri)也具有抗性。研究者进一步显示部分抗性是由于不规则发芽,而在种子库中持久存在。 研究人员麦克唐纳(MacDonald)等人在2011年,和福勒(Fowler)等人在2013年发现作物与任何不受控制的植物(野生本地植物或入侵植物)相比,另有一个劣势,即作物会吸收更多的养分。栽种作物时会刻意增加其营养摄入,以增加产量。 任何病原体都会发现入侵植物的内部或表面的环境不如作物般有吸引力,麦克唐纳发现肥料通常与入侵与作物营养间的差异无关联。\n\n预测未来入侵物种\n为未来的入侵做预测是许多研究人员的优先课题。这种趋势是因为入侵物种会造成极不利的影响和会持久存在而受到推动。也就是说,由于入侵者会造成重大损害(参见上述“不利影响”)并且一旦它们在新环境立足,几乎就无法完全根除,因此一致认为最好的做法是透过预测哪些物种会产生大量不利影响,并致力阻止这些物种引入新的环境。\n\n预测入侵植物\n能准确预测引入非本地植物会产生的影响是种特别有效的管理选项,因为大多数非本地植物物种的引入均为有意的行为。 由于人类对此类引进具有控制力,经仔细预测之后,可将有问题的植物进出口列为非法,予以取缔。\n绝大多数(估计在66-90%之间)的非本地植物进入新环境后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这些无害的外来物种是园艺行业的重要构件(2019年在美国的销售额为138亿美元)。因此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完全禁止迁移非本地植物不仅不符现实,而且是过于严厉。这也进一步强调准确的预测,并仅对有入侵性的植物做管制的必要性。\n\n针对杂草的风险评估\n杂草风险评估是常用在预测特定植物物种,在特定新环境中产生负面影响可能性的工具(有时称为“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尤其是针对更多分类群而非仅对植物时)。许多此类风险评估采用标准化问卷的形式。在这些情况下,植物检疫专家将根据有意移入植物在新环境中会造成的风险,为每个问题给予评分。险评估结束时再把分数加总,所得总分与管理措施互为关联(通常对低风险物种会“允许引入”,对处于低风险和高风险之间的物种做“进一步评估”,对高风险物种则是“不得引入”)。\n杂草风险评估通常采用的是有关生理学、生活史特征、原生物种范围、和受到评估每个物种间的种系发生学关系。虽然这些类别中的某些种类会与从前的入侵植物有关,但它们是否可对新入侵物种做出有意义的预测,仍是个有争议的话题。\n\n参见\n入侵物种列表\n美国密歇根州关于入侵水生物种规定\n气候变化与入侵物种\n对本土猎食物种的基因改造\n农业机器人\n以生态学为基础的入侵植物管理\n外逸栽培植物\n人为散布栽培植物\n入侵基因\n归化 (生物学)\n拓殖\n\n参考\n署名\n本篇包含参考文献中的CC-BY-3.0协议文本\n\n参考文献\n资料来源\n进一步阅读\nRemoving Threat from Invasive Species with Genetic Engineer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Mitchell, Heidi J.; Bartsch, Detlef. Regulation of GM Organisms for Invasive Species Control. 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 2020-01-21, 7: 454. PMC 6985037 . PMID 32039172. doi:10.3389/fbioe.2019.00454 . \nShould We Fight Invasive Species With Genetic Engineerin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外部连结\nInvasive Plant Terminolog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orth American Invasive Species Netw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 consortium that uses a coordinated network to advance science-based understanding and enhance management of non-native, invasive species.\nGreat Britain Non-native Species Secretariat (NNNS) web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nvasive Species Compendi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 encyclopaedic resource that draws togethe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on all aspects of invasive species\nInvasive Speci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ational Invasive Species Information Center, United States National Agricultural Library\nInvasive Species Specialist Group – Global Invasive Species Database\nPacific Island Ecosystems at Risk project (PI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nvadingspecies.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f the Ontario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Ontario Federation of Anglers and Hunters\nAquatic invasive species in Irelan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Inland Fisheries Ireland\n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 Belgiu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elgian Forum on Invasive Species (BFIS)\n\"Invasive species\" from the Global Legal Information Network Subject Term Index"} +{"doc_id": "6224", "title": "科学史", "text": "科学史,利用了思想史和社会史两个面向的历史研究方法。科学起源于对自然其功能性的实用考量以及纯粹的哲学探究。\n虽然科学方法自古便不断发展,但现代科学方法却是始自伊斯兰科学家,海什木在大约西元1000年左右,运用实验的经验法则写出了一本关于光学的著作《光学书》。然而,现代科学方法在13世纪的欧洲由大学经院哲学的学者所发起科学革命时,方才算发展完全,到了16世纪及17世纪早期的发展高峰,现代科学方法的广泛应用更引领了知识的全面重估。科学方法的发展被某些人(尤其是科学哲学家及实证科学家)认为是太过于基础而重要的,认为早先对于自然的探索只不过是前科学(pre-scientific),现代科学方法才被他们认为是真正的科学。习惯上,科学史学家仍旧认定早先的科学探索也包含于广大而充足的科学范畴之中。\n数学史、科技史及哲学史则在其各自的条目中描述。数学跟科学很接近但有所区别(至少在现代的观念上是这样认为)。科技涉及设计有用的物件和系统的创造过程,跟寻求传统意义上的真理(empirical truth)又有所不同。哲学跟科学的不同在哲学还寻求其他的知识领域,如伦理学,即便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也都是以既定的事实作为理论基础。实际上这些领域都作为外在的重要工具为其他领域所用。\n\n科学史的理论与社会学\n研究科学史大都在从事回答:“科学是什么?”和“它如何运作”,以及它是否显示出大规模的形式和趋势。特别是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of science)专注于科学家工作的方法,尤其注重观察在他们“产生”和“建立”科学知识时的方法。自1960年代以来,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一个共同的趋势,就在强调科学知识的“人的成分”,而不再强调科学资料是自显的、无关价值和前因后果的这个观点。\n在哲学上,科学的一个主要议题和其争论焦点,正是关于理论改变这一范畴。有三个哲学家曾讨论过这个题目。其一是卡尔·波普,指出科学知识是长年累月的累积,具有前进性;其二是托马斯·库恩,认为科学知识是一个范式转换(paradigm shift)的过程,而非单单是具前进性;其三是保罗·费耶阿本德,其观点是科学知识并非长久的累积也不具前进性,而是一个类别的划界(demarcation)。\n自孔恩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于1962年出版以来,学界一直辩论著关于“科学”的定义和目标。通常都没有一致答案,尤其是关于在“真实性”的概念上,更曾一度引致观点上的冲突。\n\n早期的文化\n在史前时代,知识早就以口头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例如早在9000年前,当时文字还没出现,墨西哥南部就已经有农业种植玉米了。\n同样,考古学证明天文学知识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就已经存在。\n文字的发展使知识能得以更忠实的传承下来。到人类踏入农业耕作的时代,剩余的食物使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发展文明,而不是单纯的考虑生存。最基本、最古老的科学知识,首推天文学。\n古时许多文明国家,通过简单的观察收集天文信息,并以较为系统的方式纪录。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天体的真实结构,许多关于行星和星系的自然现象,都开始有了理论上的阐释。一些人体结构的研究开始显现,并且开始有人观察动物群落和植物群落的特质;同时一些炼金术的理论,也在几个主要文明出现。\n\n新月沃土的科学\n早在公元3500年前,中东的幼发拉底河一带(即今伊拉克)的人,已开始发展出一套以数学概念,纪录自然现象的方式。但是这些观察都只是有其他目的,而非纯粹自然科学研究。举例当时已有类似毕氏定理的数字研究纪录,包含了一系列的数组——(3,4,5)、(5,12,13)。但这始终都未能证明这些是毕氏定律的研究。\n同时在古埃及,天文学、数学和医药研究都开始有了雏型。几何学被普遍应用于土地测量,如“3、4、5”直角三角形等资料纪录,代表著古时的埃及已发展出一个实质的几何体系。而古埃及也是地中���流域的炼金术研究中心。\n《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是人类史上第一部医学著作,由莎草纸写成,是史上第一次文中指称“脑”这个器官的文件,并提及脑膜、脊髓及脑脊液等等部位,可谓最早的神经外科医学文献。然而,尽管古埃及有一些有效的医学实践,但另外也有无效的甚至是伤害性的实践。例如,医学历史学家认为,古埃及的药理学大部分是无效的。然而,他们使用检查、诊断、治疗、预测等治疗疾病的方法,这是科学的经验主义开始,同时对于经验主义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n\n古典时期的科学\n在古典时期,面对著一些实际性问题的解决,包括编制历法和疾病治疗,纯粹的自然科学研究慢慢开始兴起。当时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通常不被称作“科学家”,而被视为科学上的哲学家。\n最早期的科学哲学家起源于古希腊,一般称他们为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他们对于神话中问题:“宇宙是从何而来?”提供了完整的回答。哲学家泰勒斯(前640-546年),又被称为“科学之父”,是第一个尝试用理性思维来解释自然现象,如陆地浮在水上及地震是由水面搅动引起的(而不是海神引起的)。他的学生毕达哥拉斯创立了毕达哥拉斯主义,他对数学的原理进行了研究,并且是第一个提出大地是球体。留基伯率先提出了原子论,认为每一种事物都是由原子所组成的,其后由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发扬光大。\n\n其后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为首的后起者,相继出版了首批的自然哲学著作。他们发展的演绎推理对后来的科学研究起重要作用。柏拉图于前387年建立了柏拉图学院,许多古希腊哲学名士曾受教于此。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经验主义认为,一起宇宙真理都可以通过观察和归纳得到,这就是科学方法的基础。,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及著作对伊斯兰世界及欧洲有深远的影响,虽然有一些理论在科学革命中推翻,但却为后世的科学探索,奠下重要基础。\n在这段期间,不同形式和类型的科学,都开始有个雏型。这包括了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等等;而一些像物理和数学的简单理论,也开始出现。最典型的例子,首推毕达哥拉斯发表的毕氏定理;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和“力矩”的观念。\n\n印度的科学\n数学\n印度次大陆的数学知识最早出现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公元前4000年-前3000年)。这个文明中的人考虑到砖体结构的稳定性,以4:2:1的比例制造砖。他们也尝试以高精度标准化长度测量。他们设计了一种分成10等份的尺“摩亨佐-达罗尺”,长度大约3.4公分。古代摩亨佐-达罗的砖的规格一般是这种单位的整数倍。\n印度天文学家、数学家阿耶波多(476-550)在他的《阿耶波多历书》中使用了一些三角函数(如正弦,正矢和余弦),三角表和技术,以及代数的运算法则。\n628年,婆罗摩笈多提出地球引力是一种引力。他还普及了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0,同时0也作为十进制的字符,并跟随印度-阿拉伯数字系统沿用到现在。这两本天文学书籍的阿拉伯语翻译版很快就传到伊斯兰世界,随后在9世纪在伊斯兰世界演变成阿拉伯数字。14到16世纪,印度的天文学及数学上有明显的进步,如三角学与数学分析。特别是桑佳马格拉马的马德哈瓦被认为是“数学分析的创始人”。\n\n天文学\n印度的宗教典籍吠陀经是第一部记载天文学概念的书。古印度人把一年分成12个月,一个月为30日,所余差额则用闰月来弥补。尼拉坎撒·萨马亚吉的天文学论著坦特罗概要与第谷·布拉赫的第谷系统相似,直到17世纪的开普勒时代前是最精确的天文模型。\n\n医学\n从新石器时代的遗迹中(现在的巴基斯坦)发现一些早期的农业文化。阿育吠陀是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古印度的传统医学,而现代则以替代医学的一种形式在世界上使用。古代印度人已经有比较丰富的药材知识,并且把药品制成各种药剂服用。特别是他们还认识到水有治病的功效。\n\n冶金学\n古印度发明了伍兹钢、坩埚钢与不锈钢并广泛传入地中海地区。老普林尼称之为“ferrum indicum”(印度铁)。罗马帝国一直很重视印度伍兹钢,并认为这是最好的。到中世纪传入叙利亚,并用作生产特殊工艺的大马士革钢。\n\n中国的科学\n主流学术权威认为,中国的科学传统,与渊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欧陆科学,以及伊斯兰世界的科学,是各自独立发展。中国科学萌芽于先秦时期,受到当时的哲学家中注重逻辑思辩、认识论及几何学研究的墨家,以及重视辩论的名家所启蒙。汉代造纸术的���及提供了条件,使前人的科学思想知识及辩证,通过纸张保存了下来,后人得以前人的科学著作为蓝本作改良,或通过辩证后推翻,形成一套经验主义科学传统。至隋唐及宋朝时,中国的科学曾长时期高据世界领先地位。然而由于近代历史原因,许多古中国科学著作或失传或流失海外,均不利于中国科学史的发掘整理。\n\n现时可考证到的古中国科学著作,以及相关的古代著作数量庞大,涵盖科学数个主要分支:数学、医学、自然科学、建筑及工程学,又有其他次分支,包括农学、航海学、心理学、地图学及物候学等多个学科内容。系统化地记载了当时的科学知识及技术的发现及发明,包括了算术、草药应用、活字印刷、建筑及铸造术、机械构造法、观星导航术及地图制作。其中较为著名的中国科学著作有刘徽的数学著作《海岛算经》,记载了四次重差观测术的发明;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著有的《缀术》,准确估算圆周率,该书后来东传至朝鲜、日本;唐代王孝通的《缉古算经》;金朝数学家李冶的《测圆海镜》;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四元玉鉴》;明代数学家王文素的《算学宝鉴》;数学家程大位的珠算理论著作《直指算法统宗》;数学家李之藻的《同文算指》;数学家朱载堉著有的《律吕精义》,发明了十二平均律。\n医学方面有张仲景的医学临床著作《伤寒杂病论》;隋朝医学家巢元方的外科手术著作《诸病源候论》;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代医学家吴有性的温病学派著作《瘟疫论》,为中国最早有关传染病研究的著作。另外有明代茅元仪的军事书籍《武备志》,记载有当时的兵器发明;明代学者屠本畯又著成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著《闽中海错疏》;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发明了对数微积分,并在组合恒等式方面提出李善兰恒等式,发表了《考数根法》,是质数论方面最早的著作。隋朝时又兴博物学,出现为数不少的地方志(或称图志、图经)。著有《诸郡物产土俗记》、《区宇图志》与《诸州图经集》,风俗物产图《物产土俗记》及《区宇图志》,开中国编撰一统志之先河。朗蔚之采各地所上图经,纂成《隋诸州图经集》二百卷。裴矩写成《西域图记》,记载自敦煌通中亚诸国直至地中海的三条丝路。\n中国科学及数学的传统造就了农业、纺织及手工业、铸造工业、商业及兵器的技术发展,并衍生出各种发明品。其中科学家沈括发明了指南针,此外他还发现了真北的概念,改进了天文观测用的日规、浑天仪、瞄准管和水钟以及描述了如何使用干船坞来修理船只;设计出了一套地形学理论,以及区域气候随时间渐变的理论;沈括的同期的科学家苏颂创制了星图的天球图集,写过跟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及冶金学相关的制药专著,及于1088年在开封市建过一座大型天文钟楼。为操作最高处的浑天仪,他的钟楼配备了擒纵器装置,这装置世界已知最古老的环状动力传输的链传输装置。兵器方面有十四世纪末发明的热兵器“神火飞鸦”;十六世纪中叶发明的火箭“火龙出水”;1580年军事家戚继光发明的地雷“自犯钢轮火”。周代发明的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的数字体系,而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在751年的怛罗斯战役之后传入阿拉伯帝国,之后在十二世纪传入西班牙,到十三世纪传入意大利,到十四世纪初叶传遍整个欧洲。有关中国古代科学研究的证据,可见于汉代大司农耿寿昌发明的浑象;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对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明代数学家朱载堉发明的累黍定尺法,精确计算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地磁偏角,又计算出回归年长度和水银的比重,均是著名的经验主义科学研究例子。晋代医学家葛洪《抱朴子‧博喻》曰:“学而不思, 则疑阂实繁;讲而不精,则长惑丧功。”,道出了古代中国学者对辩证及实验重要性的认知。\n至近代,中国科学渐见没落,经历了一段再启蒙时期,欧洲列强的科学传统及成果传到中国。在清末的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及制度为基础,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的拥护者冯桂芬主张接受欧美思想为主的学术,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至廿一世纪,随着现代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科学才见起色。\n\n中世纪\n自古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踏入中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从罗马统治期间被摧毁后,在642年穆斯林征服埃及后,��一次被摧毁。 拜占庭帝国还是学术中心,如君士坦丁堡,而西欧学术则集中于修道院,一直到12到13世纪的中世纪大学发展才有所转变。修道院学校的课程包括研究少数允许的古籍和医学方面的新尝试。\n与此同时,希腊哲学已经在中东世界的阿拉伯帝国获得了一定支持。在7至8世纪间,伊斯兰教蓬勃发展,使穆斯林学术研究迎来伊斯兰黄金时代,并延续到15世纪。其中原因有以下几个:中东通行的阿拉伯语使各国的科学技术交流得以无障碍地进行下去。从拜占廷帝国得到的希腊和罗马科技文章与印度传来的研究成果为中东的科技研究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根基。麦加朝圣也给了全伊斯兰世界的科技学者们合作交流的机会。\n\n伊斯兰的科学\n伊斯兰科学家对实验的重视远超过希腊人。海什木开创了对实验物理学的研究,他是现代光学的开拓者,其著作《光学书》倡议实验科学方法。\n科学方法最重要的发展是实验及量化的应用。海什木是首位采用科学方法的人,被视为“第一位科学家”。\n波斯数学家花拉子密在数学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现在通行的“算法”(Algorithm)即是从他的名字演变而来。“代数学”(Algebra)一词则是由他的一本著作“al-jabr”演变而来的。\n比鲁尼是第一位详尽阐述天体现象实验及从语义上区分天文学与占星学的学者。天文学家运用实验观察和实验技术去观测天文。海什木发现天球并非固体及高空的密度较低空为低,他和伊本·沙提尔(Ibn al-Shatir)将自然哲学从天文学拆分出来。海什木又和穆艾叶德丁·乌尔迪(Mo'ayyeduddin Urdi)构造了第一个非托密斯模型。伊本·沙提尔以实验为依据,而不以哲学为依据来驳斥托密斯模型。纳西尔丁·图西及阿里·古什吉(Ali al-Qushji)首次以实验观察来证明地球自转,还有比里安迪(Al-Birjandi)的早期“圆惯性”原理。多位穆斯林天文学家也推测地球沿其轴心自转,并提出日心说的假说。众所周知,在以太阳为中心的背景下,尼古拉·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里提出的哥白尼日心模型(Copernican heliocentric model)是取自伊本·沙提尔及马拉盖学派的地心说,哥白尼所主张的地球自转与纳西尔丁·图西及阿里·古什吉的观点近似。\n阿拉伯炼金术虽然严格地说不算是科学,但是其主要思想影响了罗杰·培根,使他发明了实验理论。阿拉伯炼金术也对艾萨克·牛顿有很大影响。\n伊斯兰黄金时代其他的一些知名科学家包括法拉比、比鲁尼(最早的人类学家及大地测量学的开创者)、纳西尔丁·图西、伊本·赫勒敦(被视为社会科学一些范畴的开创者,如人口学、经济学、文化史、历史学及社会学)。\n\n从十二世纪复兴的欧洲科学\n十二世纪欧洲出现了中世纪大学,标志著知识界在欧洲复兴。同时十字军东征使欧洲开始与伊斯兰世界接触。频繁的通商容许了文化的交流,令教廷在知识上垄断地位,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举例十二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旅游,并在回国后著有《马可波罗游记》,使欧洲人的眼界有所扩阔。\n种种因素都助长了文艺复兴的兴起。城市在意大利崛起,住有大量新资产阶级。他们都信奉新柏拉图主义,希望摆脱宗教禁欲主义的束缚,大力保护艺术家对世俗生活的描绘。与此同时圣方济各会的宗教激进主义,力图摒弃正统宗教的经院哲学,歌颂自然的美和人的精神价值。这时罗马教廷也在走向腐败,历届教宗的享乐规模,比一般民众还要厉害。他们也在保护艺术家,允许艺术偏离正统的宗教教条。哲学、科学都在逐渐地在比较宽松的气氛中发展,也酝酿著宗教改革的前奏。\n这段期间最为明显的变化乃天文学。当时教廷强调“天动说”,认为太阳是围绕著地球旋转。波兰人哥白尼是第一位提出太阳为中心——日心说的欧洲天文学家,一般认为他写作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其后经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的提倡,“地动说”开始传播甚广,进而导致教廷把其软禁。\n这时的科学发展乃自古希腊以来最为发达,其发达程度甚至超越了古希腊时代。如伽利略便最先使用科学实验和数学分析的方法研究力学。他认为选择得当的数学证明,可以用来探索任何牵涉到定量性的问题。同时期的开普勒除了在天文上提出了崭新的见解外,还首度以几何概念发展出光学概念。\n\n科学革命\n文艺复兴使欧洲知识界重视生机,不但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包括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创新见解。其对科学所产生的影响力,至今仍非常深远。大多科学史专家都认为十四至十八世纪乃科学革命的年代。其中部分更认为自哥白尼于1543年出版著作《天体运行论》开始,欧洲已踏入科学革命时代。\n\n在这段时期的科学思想家包括:\n\n安德烈·维赛留斯:1543年出版了《人体构造》,解释了血液在人体内循环的过程,还从解剖尸体组装了第一副人类骨架。\n威廉·吉尔伯特:1600年出版了《论磁石》,是物理学史上第一部系统阐述磁学的专著。\n第谷·布拉赫:对十六世纪末期所认知的星体进行了详细并且准确的观测,为开普勒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n弗兰西斯·培根:通过分析和确定科学的一般方法和表明其应用方式,给予新科学运动以发展的动力和方向。\n威廉·哈维:通过解剖等手段展示了血液的循环。\n勒奈·笛卡尔:演绎推理的先驱,1637年出版了《方法论》。\n安东·范·列文霍克:建造了高清晰度的单显微镜,研究了毛细管循环和肌肉纤维。他观察了血球、精子与细菌,并绘出了它们的形象。于1683年发现了细菌。\n艾萨克·牛顿: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n\n现代科学\n科学革命使世界科学推上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巅峰。它使科学知识内容大大扩充,而绝大多数都是今日研习科学者必须认识到的知识,例如地动说和牛顿运动定律等等。到了十九世纪,科学研究已变得相当具系统,并分成不同派别,一直延至二十世纪。\n\n自然科学\n物理学\n在物理史上,科学革命乃古希腊时代科学哲学和古典物理的分水岭。波兰人哥白尼首先以日心说否定了过去人们一直深信不疑的天动说。其后德国人开普勒也发展出其行星运行的模型,提出行星乃按其轨迹而围绕著太阳运行。同时意大利人伽利略除不断强调其地动说外,还发展出多项基本的力学理论。\n\n到了1687年,英国人牛顿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详细地说明了两个既复杂又成功的物理理论: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皆建立了古典力学的根基。电子和磁力的研究以英国人法拉第和德国人欧姆为首,时为十九世纪。\n\n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也出现了革命性变化,代表者为爱因斯坦。他于1905年发表了四篇划时代的论文,分别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启发性观点》、《根据分子运动论研究静止液体中悬浮微粒的运动》、《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物体惯性与其所含能量有关吗?》,随后导出了E = mc²的公式。这被统称作相对论,主要是对牛顿力学的概念作出了修正。这对物理学也影响深远,因为爱因斯坦的理论,根本性地修订了过往科学界深信的知识,时到今天仍然备受讨论。\n二次大战期间出现了更多发明。这包括了雷达和原子弹。这些技术日后皆被各国政府用作军事上,对日后的军事技术产生深远影响。\n\n化学\n现代化学的历史在科学革命年代,早已由炼金术转化到现代化学领域。1661年爱尔兰人波义耳发现了气体定律。其后法国人拉瓦锡更有前瞻性理论──对过去人们深信不疑的燃素说作出全面否定;倡导质量守恒定律,指出物质作转化时其质量不变。同时他还推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n踏入十九世纪,又有英国人道尔顿确立了“物质是由粒子组成”的理论。1869年俄罗斯人门得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把物质中数十个元素列举出来。这两人的研究对日后也影响深远,前者为日后的粒子理论奠下基础;后者则成为了化学的基本知识。今日的化学教科书,都少不了元素周期表。\n\n地质学\n远在十一世纪,中国的科学家沈括已率先提出了地形结构的原理。他从原油的产地观察,认为原油产地过去乃海洋一片,后因地形转化,使部分物质转化为原油。\n\n而在西欧,学界一直相信泰奥弗拉斯托斯对岩石的解说,一直到科学革命为止。1700年,两位法国人简恩-艾田·古德达和尼可拉斯·德斯马拉特在法国中部行山,并把他们观察纪录成一地图。前者记录了首个火山的观察。1788年詹姆斯·赫顿出版其著作《地球的理论》,其理论被称作均变学说。\n1811年两位法国动物学家乔治·居维叶和亚历山大·布隆尼亚尔出版了一著作,从他们在巴黎发现的大象化石,阐述了他们对地球结构的看法。这个观点后来成为地层学的重要理论基础。而英国人查理斯·莱尔的《地质学原理》更把詹姆士‧赫顿观点进一步强化,影响日后达尔文的演化论。\n到了二十世纪,地质学更有革命性看法。以韦格纳为代表的“板块构造理论”,把地球外壳由板块组成的观点进一步扩大。\n\n天文学\n天文在科学革命以降受到光学仪器渐发达影响,也可圈可点。1801年谷神星被发现;1846年海王星也被发现。\n二十世纪中来自美国的乔治·伽莫夫、拉尔夫·阿尔菲、罗伯特·赫尔曼,通过计算推论出有证据显示,宇宙间曾有大爆炸的痕迹。这些证据被视为计算宇宙历史的基础。\n其后六十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始进太空科技竞赛,计有1961年苏联派出世界第一个太空人加加林登上太空;后美国也派出岩士唐等太空人升空,历史性地首次登陆月球。其后各项太空发明相继面世,包括人造卫星、火箭和穿梭机等等。\n\n生物学、医学和遗传学\n1847年匈牙利物理学家伊格纳兹·塞麦尔维斯戏剧性地发现减低孕妇患上产后热机会的技术──在孕妇生产时协助她们清洗头部。提前了微生物致病论的发现,不过斯姆威尔兹的发现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865年,由英国外科医师约瑟夫·李斯特证实了消毒法之后,微生物致病论才得以应用。李斯特的研究是基于法国生物学家路易·巴斯德的重要发现,巴斯德连结了疾病与微生物的关系,造成医学的革命。此外他在1880年所生产的狂犬病疫苗,使预防医学上的重要方法诞生。巴斯德发明了一种称为巴斯德杀菌法的技术,防止疾病经由牛奶或食物传递。\n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首先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主的演化理论,这可能是科学上最为显著,且影响深远的一个理论。达尔文提出各种不同的动物,是经历了长时间的自然进程之后成形,甚至连人类也是如此演化而来的生物。演化论引起了社会上的反对和支持声浪,并深切地影响了大众对于“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之理解。到了20世纪早期的1900年代,奥地利僧侣格里哥·孟德尔在1866年所发展的遗传定律被重新发现,之后遗传成为了主要的研究对象。孟德尔定律是遗传学研究的起始关键,此学门也成为科学与产业上的主要研究领域之一。1953年,詹姆斯·沃森、佛朗西斯·克里克和罗莎琳·富兰克林阐明了DNA,也就是使所有生物型态得以表现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结构。到了20世纪晚期,遗传工程的可能性,使首次的大规模国际性计画,也就是解开人类的整个基因组的人类基因组计画在1990年代展开。此研究结果在分子生物学和医学上有相当大的利用价值。\n\n生态学\n生态学学科的起源,一般可追溯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达尔文演化论与洪堡生物地理学的融合。此外,微生物学与土壤科学对于生态学的开端也相当重要,尤其是路易·巴斯德与费迪南·科恩的生命周期概念。“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恩斯特·海克尔所铸造,主要是以整体观点(以及达尔文理论的辅助)来研究自然界,对于是生态学思想的散布相当重要。1930年代,亚瑟·谭斯雷与其他人开始发展生态系生态学领域,统合了实验性质的土壤科学,以及田野生物学的生理能量概念与研究方法。20世纪的环境保护主义与生态学有密切的联系,1960年代的盖亚假说,以及较晚近的深生态学上的科学-宗教运动,使两者关系更为密切。\n\n社会科学\n政治科学\n对政治的研究最早可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古希腊,政治学是在社会科学出现后方产生的术语。然而,这门学科确有一系列先驱,如伦理学、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等等,以及有关理想化的政府所应具备的特征和运作方式的探究。在每个历史阶段和每个地区,都可以找到研究政治和试图不断增进对政治理解的人物。\n政治学研究可以溯源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前的荷马、赫西俄德、修昔底德、色诺芬和欧里庇得斯的著作。后来,柏拉图研究了政治系统,他将以往的文学和历史角度的分析抽象化,使用了一种我们可以理解为类似哲学研究的方法。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历史经验证据的研究方法。\n在古罗马统治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欧里庇得斯、蒂托·李维和普鲁塔克记录了罗马共和国的兴起,以及其他国家的历史和起源,同时象恺撒和西塞罗等政治家为我们提供了罗马共和国和帝国的战争和政治生活画面。这个时代的政治学研究关注于理解历史,治理方法和政府运作方式。\n随着罗马帝国的衰落,政治研究的领域蔓延开来。西方传统上的一神教兴起,特别是基督教为政治和政治行为打开了新的空间。在中世纪,对政治的研究遍及教会和法庭。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一类的著作将当时的哲学和政治传统与基督教相融合,重新定义了宗教与政治的界限。大部分有关政府与宗教的问题在这一时期得到辩论和澄清。\n\n语言学\n经济学\n古典经济学的基础是来自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亚当·斯密批评重商主义,提倡“分工”的自由贸易体系。它假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借由个人追求自身利益而使得巨大的经济体系得以自我规范。马克思建立了一个替代的经济体系,叫做“马克思经济学”(Marxian economics)。马克思经济学是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来运作的,并假设商品的价值主要是来自于生产时所需劳力的投入。在此假设之下,“资本主义”的雇主就未付出足够的报酬合于劳工所生产的利益。而奥地利经济学派则认为实业家才是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并利用供给和需求来取代劳动价值理论。\n在1920年代,凯恩斯主张区分总体经济学及个体经济学。在凯恩斯主义架构之下,总体经济学趋向个人造成\"整体\"的经济学选择。政府应提升对商品的总体需求来刺激经济扩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米尔顿·傅利曼创造了货币主义的概念。货币主义关注使用金钱的供给与需求来作为控制经济活动的方法。在1970年代,货币主义转变为供给面经济学,是以减税作为增加货币流通量进而促使经济扩张的方法。\n其他的经济学派还有新古典派经济学及新凯恩斯经济学等等。新古典派经济学是从1970年代开始形成,强调以稳固的个体经济学基础发展总体经济学。新凯恩斯经济学某些程度来说是创造来回应新古典派经济学,处理需要被央行或是政府所控制的市场无效率现象。\n\n心理学\n社会学\n人类学\n新兴学科\n20世纪,一些跨学科科学领域逐渐形成,例如以下三个领域最为典型:\n通信科学结合生物通信、信息论、市场学、公共关系学、电子通信以及其他通信学科。\n计算机科学建立在理论语言学、离散数学和电子工程基础上,研究计算的本质和极限。它包括计算理论、计算复杂度、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计算机硬件设计等子学科。相对于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更强调其数学理论基础,后者则强调程序和软件设计的实践。\n材料科学植根于金属学、矿物学和晶体学,同时结合了化学、物理和一些工程学科。材料科学研究金属、陶瓷、塑料、半导体和合金等材料。\n\n参见\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连结\nA History of Science, Vols 1–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nline text\nMIT STS.002 – Toward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MIT OpenCourseWare, class materials for the history of science up to and including Isaac Newton.\nMIT STS.042 – Einstein, Oppenheimer, Feynman: Physics in the 20th Centu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Class materials for the history of physics in the 20th century.\nContributions of 20th century Women to Physics (\"CWP\")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official site of the Nobel Found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eatures biographies and info on Nobel laureates\nThe Institute and Museum of the History of Science in Florence, Italy"} +{"doc_id": "6225", "title": "三重区", "text": "三重区,旧称“三重埔”,位于台湾新北市西北部,淡水河左岸,台北盆地的中央偏西北侧,东隔淡水河与台北市为界。辖区面积约为16.3170平方公里,人口约有38.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有2.3万多人,是台湾人口第六多、人口密度第六高的乡镇市区。\n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台北市,交通建设发展甚早,战后随著工商业的发展,且居南北往来交通要道,促使三重区由农业社会,转型成为工商业发达的卫星都市。而在快速工业化与都市化的背景下,三重区除了原有的清代引入的原乡神祇以外,尚有多个1960年代后由中南部移民建立的庙宇,形成庙宇众多的特殊景观。境内的新北大都会公园、空军三重一村、先啬宫为主要的观光景点。\n\n历史\n地名由来\n三重区旧名“三重埔庄”,系清乾隆年间先民沿淡水河由上游至下游开发,依辟地先后为头重埔(或称头前庄,今属新庄区)、二重埔、三重埔等地,二重埔、三重埔即今之三重区。\n\n开发\n清朝咸丰年间,因为淡水河上游带来大量的泥沙,淤积河床、河床渐高,船只航行不方便,开发的重心逐渐由新庄转到下游的二重埔和三重埔地区。其中三重埔因具地利之便,借由淡水河东岸的大稻埕取代上游新庄和艋舺的地位,以三重的桥头港与大稻埕的大桥町渡为两地往来的重要渡口,带动三重埔的发展,商业日益兴盛,使三重迅速发展为热闹的城镇,并逐步闻名于北部地区。\n光绪十五年刘铭传担任福建台湾巡抚台湾首任巡抚时,为了铁路交通,曾于三重与大稻埕之间搭起淡水铁道木桥(透过铁路的搭运往返,促进三重农产货物的流通。淡水木桥桥基不稳,常为大水所毁,修不胜修。在日治时期决定将铁路改道,自此三重的铁道走入历史。\n日本政府将此地规划为洪泛区,并发展农牧业直至1960年代。后因轻工业发展,该地大量工厂进驻,故政府调整过往的防洪政策而开凿二重疏洪道。\n\n文艺产业\n三重区在以往是著名的戏院与唱片音乐发展繁荣处之一,在1960至1980年代,唱片业的蕈集以及流行音乐的开发,连带使得邻近的学校学童获得耳濡目染的机会。尤其是几乎被唱片厂包围的三重国小,先后孕育了林英美、黄香莲、江蕙、凤飞飞、邓丽君、江淑娜、田路路、夏心、蓝心湄等知名影歌星。气质非凡的林青霞则出自三光国小,她和司马玉娇、陈淑芳、井莉,以及台湾第一位女导演陈文敏和后来的王小棣导演等,也都是金陵女中的校友。在当年三重被视为是影视文化事业的发展重心。\n在戏院发展方面,著名的天台戏院(现今的天台广场)、幸福戏院、金国戏院是当年娱乐事业的文化圈中心。\n三重也曾经是全台湾“黑胶唱片”的发源地,在1960到1980年代间,当时全台湾有9成唱片,都是在三重压制的。\n\n行政区演变\n地理\n位置\n三重区位于台北盆地的中心,西连新庄区,北接芦洲区及五股区,东隔淡水河与台北市大同区为界,南临大汉溪与板桥区相望。全境大致呈现东北-西南走向的菱形广阔平地:14。\n\n人口\n根据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及内政部户政司统计,2024年底三重区户数约16.6万户,人口约38.3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约2.3万人,是新北市人口第四多、人口密度第四高的行政区,也是台湾人口第六多、人口密度第六高的乡镇市区。区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过田里与大德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9,750人与803人。\n\n政治\n历任行政首长\n区政组织\n三重区公所是新北市政府在三重区的派出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市政府综理区政的执行机关,上级业务监督机关为新北市政府。区长由市长任命,其任期为无任期保障。在区长、副区长及主任秘书之下,设有5课4室等9个内部单位。\n\n行政区\n现今三重区行政范围的确立,来自于1947年4月1日,由鹭洲乡(今芦洲区)独立出来,升格为三重镇,属台北县新庄区,全镇划分为二重里、五谷里、德厚里、过田里、同安里、福祉里、菜寮里、光荣里、福利里、清和里、永兴里、大园里、锦通里、光华里、大德里、开元里、长泰里、六合里、厚德里、永安里、溪美里、慈化里等22个里。1950年8月16日,裁撤区署,三重镇改直隶于台北县。1962年4月1日,三重镇改名“三重市”:41。2010年12月25日,台北县改制为直辖市,三重市改制为市辖区“三重区”,隶属新北市。\n三重区共辖119个里,依照改制前的三重市民代表会选区划分,可将全区分为5个区域:51,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n\n选区立法委员\n因自中华民国第七届立法委员改制,三重市单独选出一名立法委员(当时为台北县第三选区)即新北市第三选区、坊间俗称为“三重选区”(指的是包含二重里等103个里),及三重市东区富贵里、碧华里、仁华里、永清里、永顺里、富福里、慈化里、慈惠里、慈爱里、永福里、慈生里、慈福里、慈祐里、富华里、五福里等16里另与芦洲市(今芦洲区)、五股乡(今五股区)合并为新北市第二选区另选出一名立法委员,但该选区主要位于当时的芦洲市内,故不另表。\n\n警政\n新北市政府警察局三重分局\n三重分局交通分队\n三重派出所\n慈福派出所\n厚德派出所\n长泰派出所\n大同派出所\n光明派出所\n二重派出所\n永福派出所\n大有派出所\n中兴桥派出所\n重阳派出所\n\n经济\n企业总部\n台湾三花棉制业:以生产袜子、平口裤为主要业务的纺织业者,总部位于新北大道二段。\n飨乐餐饮(Q Burger):连锁西式早午餐品牌,总部位于中兴北街238号。\n群光电子:知名电脑3C设备制造与销售公司,总部位于光复路二段69号。\n大西洋饮料:知名饮品苹果西打为其企业产品,总部位于重阳路三段99号10楼。\n\n市场\n三重果菜市场\n溪尾市场\n三重示范鱼市场\n三重区农会\n顶崁工业区\n汤城园区\n三重龙门市场\n公园街传统市场\n三和夜市\n正义市场\n大同市场\n光明市场\n中央市场\n重新市场\n三重文化北路小吃街\n豆干厝:根据三重耆老描述与新闻内容,此名称的来源说法有三种(仅供参考):一种说法是当时早期大陆福建省同安县移民到三重同安厝时,把同安厝的乡音听成“豆干厝”;第二种说法就是指早期1961年在三重埔兴盛的“特种行业”;第三种说法就是指同安厝排列方正很像“豆干”的违章建筑(但违建未必与风化区有关联)。\n大台北农产品批发地(原三重市龙门市场)\n重新桥观光市集(俗称重新桥跳蚤市场)\n芦洲水流公集合摊贩:位于三重区永安北路、仁勇街、集勇街与芦洲区重阳街、重阳二街,因地处三重与芦洲交界处,加上贩售生鲜蔬果、肉品、海鲜及杂货五金等众多品项,多年来是三重芦洲一带民众采购物资的好所在。\n\n金融业\n台湾银行\n台湾土地银行\n合作金库商业银行\n第一商业银行\n华南商业银行\n彰化商业银行\n兆丰国际商业银行\n台湾中小企业银行\n玉山商业银行\n台新国际商业银行\n国泰世华商业银行\n中国信托商业银行\n台北富邦商业银行\n永丰商业银行\n联邦商业银行\n元大商业银行\n台湾新光商业银行\n阳信商业银行\n板信商业银行\n台中商业银行\n上海商业储蓄银行\n凯基商业银行\n安泰商业银行\n华泰商业银行\n远东国际商业银行\n日盛国际商业银行\n花旗(台湾)商业银行\n星展(台湾)商业银行\n\n文化\n活动庆典\n三重大拜拜(又称为“三重埔大拜拜”):每年到了农历四月二十五日,固定会在三重举办的大型宗教盛事,源自先啬宫的神农大帝生日。\n每当国庆日或是大稻埕烟火节,想观赏的人们都会聚集在河堤边光赏美丽烟火。因为烟火释放地点与三重区相当近,所以三重区靠近河岸的居民们可以在自家观赏美丽烟火,或是待在大厦顶楼观赏,几乎不需要到河堤边人挤人,相当方便。例如2010年10月9日的新北大桥烟火秀,因为隔天的双十国庆日烟火,以及新北大桥的完工,所加开一小段的烟火秀。\n\n媒体\n广播电台\n绿色和平广播:位于三重区重新路四段。\n国立教育广播电台台北调幅发射台:位于三重区成功路。\n中华广播公司:位于三重区河边北街。\n北部调频广播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三重区兴德路。\n\n有线电视\n天外天有线电视\n全联有线电视\n全国数位有线电视\n资料来源:台湾有线电视业者列表\n\n电影公司\n总部皆位于三重区重新路2段78号7楼(天台广场)\n\n美国环球影片台湾分公司\n美商廿世纪福斯影片台湾分公司\n华纳兄弟(远东)台湾分公司\n派拉蒙影片台湾分公司\n甲上娱乐台湾分公司\n\n唱片公司\n歌林天龙音乐 (歌林唱片):曾经培养过许多知名歌星艺人的唱片公司,例如邓丽君、凤飞飞、金瑞瑶、林慧萍、刘文正、徐乃麟、高凌风、李茂山、张宇、杨宗宪、吴宗宪等等...末代总部位于三重溪尾街歌林科技大楼内,2007年10月,歌林天龙音乐改组为“歌林数位影音股份有限公司”(Kolin DigiAV Inc.),退出唱片市场;2011年12月22日,歌林数位影音解散。\n\n戏院\n金国戏院:1956年开幕,2010年9月1日结束营业。\n国园戏院:1968年开幕,1996年5月24日结束营业。\n幸福戏院 (幸福电影城):1970年开幕,2018年6月4日结束营业。\n天台影城 (天台戏院):1952年开幕,是三重地区目前唯一仍营业中的大型影城。\n\n教育\n三重区早期是农垦社会,文风较为不盛,除了府县儒学及书院之外,民间书房多为聘请私家教师,教授内容多是与科举有关的四书五经及古文诗赋。日本治台后,废除清代教育制度,教授汉文化的处所多为民间书房,嗣后随著皇民化政策的推动,书房与私塾逐渐没落:176。战后随著三重区的经济发展由农业逐渐转为工业,外来人口的涌入促使教育资源需求增加,各级学校陆续成立。三重区现有公私立高级中学7所,分别为新北市立新北高级中学、新北市立三重高级中学(附设国中部)、新北市私立金陵女子高级中学(附设国中部)、新北市私立格致高级中学(附设国中部)等4所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以及新北市立三重高级商工职业学校、新北市私立谷保高级家事商业职业学校、新北市私立东海高级中学等3所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223-238。其他公立教育机构计有新北市立明志国民中学、新北市立光荣国民中学、新北市立碧华国民中学、新北市立三和国民中学、新北市立二重国民中学等5所国民中学:215-223,新北市三重区二重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三重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三光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正义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厚德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修德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谷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光兴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碧华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光荣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永福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五华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重阳国民小学、新北市三重区集美国民小学等14所国民小学:181-215。原有新北市私立清传高级商业职业学校等1所技术型高级中等学校,已决议自111学年(2022年)8月起停招,并于2024年6月正式停办。\n\n图书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分馆 (前身为三重市中正堂,建立于1974年,是昔日三重地区建筑的代表作)\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田中分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五常分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崇德分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东区分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南区分馆\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培德分馆\nIReading智慧型借还书站:为新北市立图书馆设立,位于机场捷运三重站(A2)站,只要先在网路预约图书,再持图书馆借阅证,就可在智慧站取书,现场也精选多本旅游书供借阅,匆匆出国来不及到馆还书,也能在此还书。*自2024年1月1日起,关闭线上预约取书据点功能,仅提供现场自助借还书功能。\n三重冠德图书馆:位于三重区重新路五段,由冠德企业捐赠给新北市政府的公益图书馆,兴建中,完工与开放日期未知。\n\n阅览室\n后竹围亲子馆\n中兴阅览室(因移交新北市政府体育处规划为体健中心用途,已对外停止服务)\n光兴阅览室\n大同阅览室(因移拨给新北市政府社会局设立公共托育中心,自2020年1月1日起永久对外停止服务)\n三德阅览室\n龙滨阅览室\n菜寮阅览室\n慈生阅览室\n永福阅览室\n五华阅览室\n过圳阅览室\n重阳阅览室\n六合阅览室\n福田阅览室\n兴华阅览室\n永丰阅览室\n慈爱阅览室\n后竹围阅览室\n六张阅览室(因筹备改建为公托中心,已对外停止服务)\n永盛阅览室\n联邦阅览室\n开元阅览室(因改建为健身中心,已对外停止服务)\n二重埔阅览室(于2020年7月6日启用)\n\n社会教育\n新北市三重社区大学\n新北市芦荻社区大学-三重永福国小校区\n松年大学三重分校\n新北市乐龄学习示范中心\n新北市三重区老人会\n新北市三重区正义社区发展协会\n财团法人台北市立慈善基金会(新北市三重溪美公共托老中心)\n新北市三重区鹤龄协会\n\n医疗与社福\n医疗院所\n公立医疗单位及医院\n新北市三重区卫生所[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新北市立联合医院(三重院区)\n新北市立联合医院三重院区急重症大楼:2015年12月正式启用\n私立医疗单位及医院\n\n祐民医院:已与宏仁医院合并,2024年1月5日已全面搬迁至三重区水漾路一段158号,三重捷运站旁,重新路上原旧址已停业。\n宏仁医院:2024年1月5日已全面搬迁至机场捷运三重站(A2)旁 (三重区水漾路一段158号),新院区已于2017年10月动工,并整并祐民医院,新院区目标将著重在发展国际医疗,选址方便国际旅客交通接驳,并拥有高规格的教学医院等级的医疗设备,医院未来将打造成“新北小荣总”,服务三芦地区广大民众,三和路上原旧址已停业。\n中兴医院\n正义北路(诊所街):短短干道上有近乎百间的诊所与药局\n全民医院 (原为芦洲全民医院,2023年8月7日乔迁至三重区三和路四段103-2号)\n\n社福机构\n三重区公所-社会人文课\n三重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三重社会福利大楼):位于溪尾街\n三重五华日间照顾服务中心:新北市政府委托财团法人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办理的中心-位于五华街7巷30号(五常图书馆的楼下),2014年10月正式成立启用,服务对象为设籍新北市15-64岁的身心障碍者。\n新北市爱新发展中心:新北市政府委托财团法人第一社会福利基金会办理的中心-位于三重区光复路二段。\n\n交通\n三重区与台北市只有一河之隔,是新北市进入台北市的必经通道之一。又正好位于大台北地区的偏中心位置,加上三重区四周有九座桥梁,其中六座联外,又被称作如九爪章鱼般的交通要地。(九座桥顺时针分别为重阳桥、淡水河桥、台北桥(全台车流量第一)、忠孝桥(全台车流量第二)、中兴桥、新北大桥(衔接重翠大桥后连结至板桥区)、重翠大桥(三重区与板桥区连结)、重新桥(未联外)、辰光桥(景观桥未联外)、中山桥(新北大道未联外))三重区特色在于地理环境的优越,属于淡水河左岸、面对台北市的凸岸地形,因此有广大腹地连接台北市,造就其成为著名的通勤城市之一。在实际面上表现于汽机车、公车、客运车流量,在三重市区中行驶的公车多达80几线、客运则将近20线。主要道路方面,重新路、正义北路与三和路是三重区历史最久的主要干道,短短的干道上,商店百货林立,连锁餐厅、服饰店、商务旅馆、银行和医疗诊所密集,车水马龙。\n\n铁路运输\n台北捷运\n 中和新芦线芦洲线:三重国小站 - 三和国中站\n 中和新芦线新庄线:台北桥站 - 菜寮站 - 三重站 - 先啬宫站\n 环状线:分子尾站 – 重阳桥站(规划中)\n桃园捷运\n 机场线:三重站-二重站(规划中)\n新北捷运\n 五股泰山轻轨:分子尾站\n\n公路交通\n高速公路\n 中山高速公路\n27 三重三重交流道\n快速道路\n 台64线\n15 三重三重交流道:可连接\n新北环河快速道路\n省道\n 台1线\n 台1甲线\n市道\n 市道103号\n 市道103甲线\n 市道104号\n 市道108号\n区道\n 北62线\n 北65线\n 北66线\n 北67线\n市区街道(主要道路)\n重新路-贯穿三重市中心全境,是新庄、台北地区来往最重要道路,亦为台一甲线,道路底下有台北捷运新庄线通过。重新路上有许多百货广场、餐馆咖啡厅聚集,是三重商业区中的主要道路之一,知名的天台广场、家乐福重新店设置于此(重新路五段连接新庄中正路)。\n三和路-因连接三重埔到和尚洲而得名(各取一个字),三重通往芦洲主要道路,底下有台北捷运芦洲线通过,上面有三和国中站和三重国小站,亦为 市道103号;三和路四段底有徐汇广场,但不隶属于三重。(位于芦洲区中山一路)。\n重阳路- 市道104号,通往三重交流道的主要道路。\n光复路-二重地区主要道路,贯穿顶崁科技厂办大楼与众多商业大楼(群光电子总部大楼)。\n集贤路-三重重阳住宅区内主要道路,连结芦洲区,芦洲境内的集贤路上有许多的商旅、饭店聚集。同时是连结芦洲以及透过重阳桥连结士林的重要道路。\n正义路(分南北路)-三重主要商圈所在。\n中正路(分南北路)-田心地区主要道路,也是通往五股的必经道路,亦为市道108号。\n中央路(分南北路)-三和夜市所在道路,中央南路原为“重新路”(部分路段),1951年9月改编为中央南路。白天时是市场,到了夜晚时成为人声鼎沸的夜市。\n文化路(分南北路)-三和路往重新路的捷径之一;小吃美食店众多的路段;值得注意的是,文化北路连接台北捷运新庄线台北桥站及芦洲线三重国小站之道路,全长约900公尺。\n重安街、过圳街-上方有台一线高架道路,是通往新庄、台北市另一条重要道路。\n新北大道-为三重区重要的市政中心道路,大道上有行政中心、市立医院、三重邮局(责任中心邮局)、综合运动公园等大型公共设施,与台一线高架道路连接,亦为三重通往新庄与泰山的主要道路之一。(前身为三重市中山路)\n忠孝路-呈半圆弧状连接田心地区和正义北路。\n成功路-连接中兴桥与重新桥,三重通往万华与新庄的主要道路,是三重区境内最短的一条主干道。\n龙门路-原为龙门二街,三重通往环河北路和台北的捷径之一,著名介寿商场,以及全台知名的北港龙门生炒鸭肉羹店,即设置于此。\n集美街-三重境内的住宅精华地段(集美住宅区),市立三重高中、市立集美国小、玫瑰公园、三重社教馆、三重运动中心皆设置于此。\n仁爱街-连接三和路四段、自强路四段、溪尾街,因仁爱街被中山高速公路拦腰成两段,未来将改名为“仁爱南街”和“仁爱北街”(本案自2012年民众抱怨上新闻,一直到2024年3月为止,负责更改路名的相关单位,并无任何改名计画或进度。)。\n捷运路-原为福音街、朝阳街26巷、朝阳街29巷,后改为捷运路,乃机捷沿线重要道路。\n五华街-三重通往芦洲的另一捷径,各式店家林立,商业密集度高,且本路段的店铺在空租后几乎都能相对快速找到承租方,统计而言零售活跃程度高。\n仁义街-早期为农业区,向北过了高速公路涵洞地段,各式工厂与资源回收林立。至2015年开始整地规划并动工建设,此地段将成为未来的三重新重划区。\n力行路-“力行路地下道”亦为三重芦洲往来疏通车流捷径之一。三重果菜批发市场、新海瓦斯公司皆设立于此。\n公有停车场\n\n桥梁\n三重区与芦洲区东西两侧〈和五股区更寮里、兴珍里的东半边的西侧〉分别为淡水河与二重疏洪道包围,形同一块陆岛。因此与周围的地区多以桥梁相通,故有“九桥之都”的美誉。\n\n重阳桥:连接三重区与士林区,跨越淡水河。名称来源有两种,其一乃取自中文重阳节的重阳之意、其二是其连结三重与阳明山管理局地区,故称重阳。\n中山高速公路(东段淡水��桥)\n台北大桥:俗称“台北桥”,属于省道台1甲线,连接三重区与大同区民权西路,跨越淡水河最狭窄之处,是全台湾车流量最大的桥梁,更是大台北地区大量通勤族的交通要道之一,台北桥每到上下班时间,就会出现的“机车瀑布”景象,不但是全台闻名,曾多次登上国际新闻版面,更是举世闻名,2018年,一张“台北桥机车瀑布”的照片,更获选为《国家地理杂志》“国家地理年度旅行摄影师大赛”作品而爆红。\n忠孝桥:连接三重区与台北车站、西门町,跨越淡水河,此桥东向可以直接连上市民大道通往台北市大部分地区,西向可经中山高架衔接中山桥,并可通往新庄、五股、泰山...等区。乃全台湾车流量第二大的桥梁。\n中兴桥:连接三重区与万华区,跨越淡水河,是早期三重万华发展的主要交通要道。\n新北大桥:跨越二重疏洪道,连接重翠大桥跨越大汉溪可至板桥区,为新北环河快速道路的一部份。\n重翠大桥:连接三重区与板桥区江子翠地方,跨越大汉溪。\n重新桥:连接三重埔与二重埔(接近新庄区)的重要桥梁,跨越二重疏洪道。\n中山桥:跨越二重疏洪道,西向经中山高架段可连结新庄区、泰山区,东向则可延伸至忠孝桥,为新北大道的一部份。\n其中除前五座桥跨淡水河外,新北大桥与最后两座跨二重疏洪道,重翠大桥为三重唯一跨大汉溪的桥梁。芦洲区境内因为没有桥梁直接通往台北市,所以前往台北市必须经由三重区前往。\n\n辰光桥:为新北市第五座景观桥,是专为行人与单车族打造的景观桥,位于三重大台北都会公园幸福水漾园区(机场捷运三重站旁),已于2018年12月18日正式启用。\n\n公车客运\n大台北联营公车\n※以下公车车号有停靠三重地区的公车站\n\n捷运接驳公车\n首都客运\n橘12(二重─捷运三重国小站)\n橘13(三重─五股)\n蓝2(新庄─捷运西门站)\n三重客运\n橘19(五股─三重)经三重区集贤路及三信路新北高中\n橘19副(五股─三重)经三重区集贤路及三信路新北高中\n橘25(芦洲-捷运三重国小站)\n蓝1(芦洲─台北车站)\n红9(芦洲-捷运剑潭站)\n大都会客运\n橘18(芦洲─五华街)\n橘18福隆路(芦洲─五华街)※绕驶福隆路\n跳蛙公车\n大都会客运\n捷运芦洲站-内湖科技园区(经三重),一日三班(含台北客运一班)由芦洲单向发车。路线由新北市芦洲行经国道1号至台北市内湖区,途中停靠“捷运芦洲站”、“捷运徐汇中学站”、“捷运三和国中站”、“格致中学(三和路)”、“丽宝大楼”、“公馆山”、“瑞光路”、“仁宝大楼”及“基湖路口”站。交通局表示,“预估行驶时间为35分钟,可大幅缩短芦洲至内湖科技园区搭乘时间。”另享有与双北公车及捷运双向转乘优惠,并可使用双北公共运输定期票搭乘。\n注:跳蛙公车是一种只停靠大站,不停靠小站的公车,专为通勤族,节省上班时间而设计的公车,通常只会在尖峰时段行驶。\n免费社区巴士\n二重线[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龙滨线[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永福线[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桃园市公车\n亚通客运\n722(杨梅-捷运三重国小站)\n国道客运\n三重客运\n1212(公西-三重)※经林口、菜寮\n国光客运-三重国光客运重阳站(地址:新北市三重区重阳路四段53号)\n1802(基隆-三重)※无停靠三重国光客运重阳站\n1803(基隆-中坜)※经台北、三重、桃园\n1819(台北车站(国光)-桃园机场)(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桃园机场-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26(台北转运站-台中)※经水湳\n1827(台北转运站-台中)※经朝马\n1828(台北转运站-彰化)(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彰化-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29(台北转运站-员林)※经彰化 (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员林-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30(台北转运站-北斗)※经彰化、员林 (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北斗-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31(台北转运站-南投)※经草屯\n1832(台北转运站-埔里)※经草屯\n1833(台北转运站-日月潭)※经埔里\n1834(台北转运站-嘉义)(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嘉义-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36(台北转运站-新营)※经嘉义 (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新营-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37(台北转运站-台南转运站)(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台南-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38(台北转运站-高雄)※经朝马、西螺(A线) (仅南下 有经重阳站) 高雄-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1839(台北转运站-屏东)(仅南��� 有经重阳站) 屏东-台北 下重庆北路交流道\n统联客运-三重统联客运重阳站(地址:新北市三重区重阳路四段91号)\n1610(台北转运站-高雄)\n1611(台北转运站-台南转运站)\n1613(台北转运站-屏东转运站)\n1615(台北-彰化)\n和欣客运-三重站(地址:新北市三重区重阳路四段71号)\n7500(台北转运站-台南转运站)\n7511(台北转运站-台中港)\n7513(台北转运站-高雄)\n\n码头\n忠孝码头:忠孝码头在蓝色公路内,其通航条件可以从淡水河口,延伸到新店溪、大汉溪下游。目前规划汽机车停车场、自行车道、观水花台座阶及水岸步道等设施服务游客;周边河滨公园假日游客多,未来将规划自行车友休憩空间。\n\n公共自行车\n自行车租借站\n财团法人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推广自行车为主的休闲活动,在全台各地设置无数的自行车步道,让台湾人一个健康休闲活动成为国民运动。\n\n忠孝码头租借站:每周六、日及国定假日营业,共250辆车\n二重租借站:平日、假日皆营业,共630辆车\n辰光租借站:平日、假日皆营业\n\n邮电\n三重区邮政始于战后时期,1955年8月1日,成立“三重邮局”,直属台湾邮政管理局。1956年2月改隶台北邮局,更名“台北邮局第十九支局”。1966年12月核定为“乙级支局”,1967年5月升为“甲级支局”,1980年9月配合邮政组织改制,改隶台湾北区邮政管理局第十九支局,1981年1月升为“特级支局”,1990年2月改制为“三重邮局”,核定为“一等甲级邮局”。2003年1月再度配合邮政总局改制,成立“中华邮政股份有限公司三重责任中心局”,核定为“一等乙级邮局”,并增设临时邮局、邮政代办所、邮票代售处等。期间与其后配合三重区的工商业快速发展,先后设立支局服务三重区民,目前三重区内共有9间支局、2间邮票代售处及18间邮政代办所。\n三重区电信始于战后时期,1969年9月1日,设立三重电信局,核定为二等甲局。之后历经三次升格,1995年1月升为特等局。其辖区范围包括三重区二重疏洪道以东部分、芦洲区全部与五股区中山高速公路以北部分,并且设有三重一局、三重二局等2处交换局,二重疏洪道以西部分则隶新庄电信局管辖。1975年时三重区的电话用户计有21,429户,至1995年时已上升至172,344户。\n\n公共设施\n政府单位\n\n新北市三重区行政中心(新北市三重区公所)\n新北市三重户政事务所(本所)-位于新北大道\n新北市三重户政事务所(溪美办事处)-位于溪尾街(三重社福大楼)\n新北市三重溪美公共托老中心-位于溪尾街(三重社福大楼)\n新北市政府社会局三重社福中心-位于溪尾街(三重社福大楼)\n新北市三重区卫生所\n新北市三重区社教馆,位于集美街60号。\n新北市原住民服务中心,位于新北大道一段5巷2弄2号。\n财政部北区国税局三重稽征所-原位于三重重阳路一段(旧址依旧有新北市税捐服务),在地的三重人习惯旧称为“ㄍㄟˋ玲处”(台语),2018年12月20日已乔迁到三重区集贤路175号3至9楼新址。(服务区涵盖三重、芦洲)\n新北市政府税捐稽征处三重分处:位于新北市三重区重阳路一段115号,负责:三重区、芦洲区。\n三重劳工中心\n三重青年职涯发展中心(劳动部第5处青年职涯发展中心)\n台湾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简易庭\n\n运动场地\n三重综合运动场(又称三重小巨蛋):三重综合运动场位于中正北路2号,临近捷运菜寮站,向来为三重人运动的好去处。运动场总面积有12,874坪,场内设有标准400公尺跑道、孩童游戏区等。为2017台北世大运的女子足球项目比赛场地\n三重国民运动中心[5](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位于集美街,是拥有游泳池、多功能综合球场、桌球撞球室、飞轮教室、健身房、韵律教室、武术教室、攀岩场、羽球馆、射箭场以及壁球教室等多功能运动中心。\nE7Club聚乐部:保龄球、撞球等各式育乐活动中心,前身为三重知名的“飞龙”保龄球馆。\n\n厚德体操馆(位于三重自强路二段上,厚德国小旁):为厚德国小附设体操馆,兴建于1987年,为新北市体操训练基地,由三重区公所与厚德国小共同管理(第二层体操馆与第三层看台由厚德国小管理;第一层为地下一楼老人活动中心由三重区公所管理)体操馆B1地下室附设老人文康活动中心,中心设置健身区、电脑区、交谊厅、保健室等场所。\n三重溪美足球场:位于三重区环河北路三段溪美抽水站旁河滨公园。\n新北电竞基地:位于三重区重新路一段87之6号3楼,已于2018年8月21日成立。\n新北市��重棒球场:位于三重区水漾路一段300号(捷运三重站附近),已于2018年12月16日启用,是新北市成棒队的训练基地,和三级棒球代表队的集训场地。\n二重环状自行车道:起点位于新北市三重区捷运路底(新北大都会公园),是深得单车族们喜爱的单车路线车道。\n\n公园绿地\n二重疏洪道:新北大都会公园(临近捷运三重站),又名“幸福水漾公园”,是大台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公园,有20公里的环状自行车道\n淡水河:野鸽保护区(一两千只野鸽群聚于忠孝桥下的堤防斜坡)\n三重区中区:二二八和平公园、六张公园 (新北市首座“海绵公园”,公园内的六张市民活动中心入口有Q版土地公神像)、厚德公园、后竹围公园、三德公园 (2011年获行政院环保署评定为“低碳全国示范点”的公园)、龙滨公园、龙门公园、介寿公园、小和平公园、大和平公园、六合公园、正义公园\n三重区北区:三重中山艺术公园(临近捷运菜寮站)、信义公园(有座黑胶唱片展示墙,可供民众点歌)、大同公园、大智公园、开元公园 (宝可梦游戏盛行时,是全三重最热门的知名抓宝公园)\n三重区南区:菜寮公园、三重玫瑰公园、同安公园、光兴公园\n三重区东区:慈爱公园、慈祐公园、慈生公园、大山公园、五常公园、太阳公园、永福公园、永丰公园、三重自然公园、慈化公园、五华公园、碧华公园(宝可梦游戏热门抓宝公园)、广一广场、广二广场、三重亲水公园、溪美公园\n三重区西区:兴华公园、联邦公园、重新公园、重阳公园(童宏胜铜像)、福田公园、过圳公园、三民公园\n三重鸭鸭公园(鸭鸭地景艺术公园):位于新北市三重区环河南路299号,三重淡水河畔,中兴桥下的河滨公园,是一座以水鸭为主题的鸭鸭公园,不但有水鸭亲子图腾让市民可以漫步其中外,2016年12月以种植油菜花的方式让两只水鸭变身成可爱的黄色小鸭。\n三重宠物公园:位于新北市三重区环河北路一段、龙门陆桥旁,是专为饲主与毛小孩一同尽情玩耍的主题公园。\n集贤环保公园:实际地址位于三重区集贤路160号,介于三重区与芦洲区交界处,是三芦地区市区范围内最大的绿地中央公园。\n神农百草公园\n\n活动中心\n开元市民活动中心\n重阳市民活动中心\n兴华市民活动中心\n福田市民活动中心\n联邦市民活动中心\n过圳市民活动中心\n光兴市民活动中心\n菜寮市民活动中心\n台北桥市民活动中心\n正义市民活动中心\n大同市民活动中心\n六合市民活动中心\n和平市民活动中心\n后竹围市民活动中心\n三德市民活动中心\n厚德市民活动中心(A栋)\n厚德市民活动中心(B栋)\n六张市民活动中心\n龙滨市民活动中心\n永德市民活动中心\n慈祐市民活动中心\n永盛市民活动中心\n永丰市民活动中心\n广一市民活动中心\n慈化市民活动中心\n五华市民活动中心\n慈生市民活动中心\n慈爱市民活动中心\n永福市民活动中心\n中兴市民活动中心\n三民市民活动中心\n重新桥第1市民活动中心\n重新桥第2市民活动中心:原为“谷王、五谷、德厚联合活动中心”\n中山桥市民活动中心\n忠孝桥市民活动中心\n正安市民活动中心\n重阳桥市民活动中心\n中兴桥市民活动中心\n\n行政院环保署-空气品质监测站(三重区)\n三重站:位于三重交流道旁 (三重区空气品质监测)\n菜寮站:位于三重商工内 (三重区、芦洲区空气品质监测)\n\n防洪设施(三重区)\n二重疏洪道\n抽水站:同安站、长元站、重阳站、溪美站、溪美二站、顶崁站、二重站、重新站\n\n地震测站(测站名称 / 测站位置)(三重区)\nTAP010 / 二重国小\nTAP011 / 三光国小\nS008 / 碧华国中\n\n观光\n传统建筑\n先啬宫:主祀神农大帝,是三重区内唯一的三级古迹,为北台湾保存最好、最精美之对场作建筑。可搭乘新庄线至先啬宫站1号出口步行大约10分钟即可到达。\n林氏古厝:位于后竹围街及自强路口\n碧华布街:三重的碧华街是有名的布街,约在1970年代及198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一条街就超过两百家布店。那时候的景象是老板和工人一起扛布匹,一起送货,他们把自己比喻是“布牛”,意思是说“做得跟牛似的”。但随著产业外移,布街荣景不再,原本两百家布店仅剩六十家,往日的盛况渐渐成了黄昏业。后来在碧华国小校长蔡宝俊的倡议下进行产业转型,同时也将布街改造成为台湾布庄博物园区,时常举办活动。\n空军三重一村(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位于光兴国小旁的老旧军眷村遗址。(另称“三重空军一村”)2018年11月10日正式开园开放民众参观。自民国112年(2023年)4月份起,由取得委外经营权的“时艺多媒体传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进驻经营。\n三重宪兵队:位于环河南路,2011年宪兵队裁撤,原址建筑已拆除,并已于2021年翻修整地成为公园绿地。\n三重郑厝:位于自强路四段,三重仅存的少数文化古迹。\n\n文化与现代建筑\n重阳桥光雕\n三重九大桥梁(其中以跨越淡水河的桥梁为主,常是在地人、外国旅客拍摄夜景的地点)\n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空军三重一村):2018年11月10日正式开园开放民众参观。\n温室植物园\n兴榖国小六○年代校舍和文物中心\n社教馆:位于三重区集美街,由三重区公所管理的文化会馆,经常举办展览、戏剧、音乐会等等。\n丽宝之星T1:三重区内最高的住宅大楼,147公尺、共37楼\n国际星钻大楼:三重区内最高的办公大楼,123公尺、共30楼,位于30层顶楼有全台最高的妈祖庙“三重宏圣宫”。\n西班牙水花园:三重第一座引进南欧渡假villa概念多机能豪宅\n歌林三重科技大楼:1963年8月8日,歌林公司创办人李克竣与亲友集资新台币200万元,于台北县三重市创立“歌林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于台北县三重市溪尾街14号“歌林三重科技大楼”落成启用。2013年,歌林委托商仲成功标售“歌林三重科技大楼”给其他公司。大楼的1楼,不定时会举办各种商品的特卖会。\n玉山银行希望园区大楼:位于三重区中兴北街,玉山银行信用卡的设计、制造与后端管理中心。\n何嘉仁书店(三重店):位于三重重新路二段(国园广场),1992年开幕,曾经是三重地区大型的知名连锁书店,2017年1月25日因租约到期结束营业。\n诚品书店(三重店):位于三重龙门路介寿广场3楼,1999年开幕,曾经是三重地区大型的知名连锁书店,2007年4月17日因租约到期结束营业。\n金石堂书店(三重店):位于三重龙门路介寿广场1楼,2017年开幕,曾经是三重地区知名连锁书店,2020年1月21日已结束营业。\n啤酒头酿造观光酒厂:位于三重区中兴北街50号,2015年创立于三重,是双北首座精酿啤酒观光工厂。\n\n宗教信仰\n据统计,全台宫庙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三重。\n\n先啬宫:位于二重埔,俗称“五谷王庙”,主祀神农大帝,是三重区内唯一的三级古迹,前三重市长李乾龙为现任先啬宫董事长。\n三重义天宫:三重知名的道教妈祖庙,也是三重区居民的信仰中心之一;不少猫咪住在这儿,会陪香客拜拜、念经,因此有“猫庙”之称,为爱猫香客最爱参访的宫庙。\n玄武宫树头公:祭拜牛樟树树头。\n三重护山宫:在地人称尪公祖,主祀护国尊王张巡,清水祖师,位于三阳路,由本地的地主邵姓家族奉祀,是知名的保仪庙、祖师庙。\n三重广熙宫:位于后竹围街,主祀正一天师张天师。\n三重嘉天宫:位于河边北街,主祀天上圣母。\n三重玄峰慈惠堂:位于仁爱街,主祀瑶池金母。\n三重天后宫:位于福德南路,三重河边豆干厝(同安厝)旁,亦为三重知名的道教妈祖庙。\n三重慈圣宫:位于重新路四段的妈祖庙。\n三重南圣宫:位于大仁街,主神为南岳圣侯,即宋元时期的书法名家赵孟𫖯,每年都会举办南岳圣侯书法比赛,越办规模越大,学子踊跃参加,已为三重地区每年著名的文化盛事之一。\n竹头公庙: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知名阴庙(位于集美街),当年“大家乐”时代曾为赌客求明牌的知名圣地。\n三重宏圣宫:位于国际星钻大楼30楼,是全台最高的妈祖庙。\n三重普庵宫:位于光明路,主祀观世音菩萨,新北市政府民政局出版-保庇新北市双月刊-推荐的新北月老庙名单其中之一。\n三重同仁宫:已有160年历史,三重区居民的信仰中心之一,全台唯一主神土地公用石材打造,重达18台斤。\n三重北极真武庙:位于仁义街,创建于1989年,奉祀主神北极玄天大上帝。\n三重碧华寺:创建于1910年,早期为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庙宇,现今为儒、道、释三教合一的庙宇,为溪尾、分子尾地区居民信仰中心。\n三重龙全宫:即三重知名的“水流公”,位于碧华公园内,早年为分子尾公墓,自清乾隆时期即已存在,1997年修竣,为溪尾、分子尾地区居民信仰中心。\n太璞宫:位于中正北路317巷,即三重知名的“仙公庙”,创建于1917年,主祀孚佑帝君(八仙之一的吕洞宾)。\n三重协圣宫:网路爆红莲花太子代言人“美女乩童”即在此间宫庙为信众服务。\n三重慈惠宫:位于文化北路17号之1,1966年建庙,主祀分灵自鹿港奉天宫的苏府千岁。\n三重先天宫:位于河边北街30-2号开元公园内,主祀分灵自��石先天宫的五年千岁。\n三重圣佑宫:位于永福街269号的妈祖庙。\n三重镇安宫:位于信义西街1号的哪咤公庙。\n三重山口庙:位于中华路2巷31弄10号,主祀舍人尊公。\n三重昭安宫:位于集美街207巷21号,主祀分灵自溪顶昭安府的李、天、池府三千岁。\n三重四面佛:三重第一家,也是三重区内唯一一家供奉泰国四面佛的寺庙。\n三重万善同:三重知名阴庙(位于二重疏洪道),求乐透偏财运的知名宗教圣地。\n三重德林寺:主祀观世音菩萨,是当地信仰中心之一。热心从事社会教育活动,举办儿童佛学营,希望借由佛法的力量,培育儿童健全的品格。\n法鼓山护法总会重阳分会\n佛光山三重禅净中心\n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三重分会)- 静思堂\n台北佛教同修会 - 弘愿讲堂\n三重南海讲堂\n三重新堂\n三重圣母圣心天主堂\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重新教会\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厚德教会:前三重市长叶钟为知名受洗信徒。\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三重埔教会\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河边教会\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新北教会\n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仁义教会\n三重中央浸信会\n真耶稣教会三重教会\n真耶稣教会二重教会\n约书亚三重信心教会\n三重神召会:1965年创立于福音街3巷(捷运路19巷)内,于2021年10月24日迁移至新北市三重区重新路四段53号8楼。\n新北市召会:三重区聚会所\n\n商场\n三和夜市(位于中央北路,搭乘新庄线至台北桥站出口即可到达):台北地区知名夜市之一。\n中央早市(位于中央北路,搭乘新庄线至台北桥站出口即可到达):早上为传统市场,晚上成为热闹的夜市。\n大同市场(位于大同南路):早上为传统市场型态,多为市贩,晚间亦有商家营业,为多元化的带状商圈\n三重果菜批发市场(位于中正北路):建于民国七十五年(1986年),是全台湾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它不只是三重的重要地标,菜贩也是台湾农产品运销兴衰变化最好的见证者。\n中华民国全国渔会三重示范鱼市场(位于力行路一段6号1楼):渔会批发市场,每年到春节的前几天,都会择期(3天)邀请全台各地区渔会共同参与并举办全国唯一且盛大的“三重渔货大街”,让采买春节年货的民众多了一个新选择\n重新桥跳蚤市场:重新桥下二手、跳蚤、贼仔市场,旁边为全民计程车总部\n星光夜市:2016年开幕于重新桥下(二重疏洪道、大台北都会公园内)的夜市,目前已永久停业。\n天台广场:三重知名商场,位于重新路二段,曾盛极一时。该广场设有天台影城、电影院、KTV、大型知名连锁健身房、全联福利中心,是三重市中心的休闲广场。\n徐汇广场(位于芦洲区中山一路,靠近三和路四段,搭乘芦洲线至捷运徐汇中学站2号出口):位于三重芦洲边界的结合捷运的百货休闲广场。\n三重介寿百货广场(位于龙门路6号):三重新型百货商场,在商场内有知名餐厅集团设立各式餐厅、连锁健身房、日本百货及知名连锁书店聚集。\n汤城园区(位于重新路五段):为香港汤臣集团所投资的商办园区,实际的购物商场位于地下室。\nCityLink 购物中心捷运三重站(规划兴建中,预计2025年或2026年完工启用)\n光南大批发-三重店(位于重新路二段):连锁流行用品商店\n家乐福:芦洲店(实际地址位于三重区五华街)、重新店\n爱买:三重店 (早期为三重地区最知名的万家福量贩店,2008年万家福退出量贩市场,由爱买接手买下万家福原三重据点)\n全联:三重店、力行店、三和店、三和二店、中正店、中正北店、仁爱店、永福店、介寿店、天台店、集美店、光明店、捷运店、三重仁义店。\n迪卡侬三重店:法国大型连锁运动用品量贩店,位于集美街,占地面积2000坪,为双北地区最大的旗舰店。\nPOYA宝雅-三重仁爱店、三重正义店:个人美妆生活用品专卖店\n佳玛进口精品生活馆-三重店(位于三重自强路一段三和夜市旁):知名精品百货商\n美华泰流行生活馆-三重店:位于正义北路\n屈臣氏-三和门市、三和2门市、三华门市、三重门市、中央门市、中正北门市、五华门市、力行门市、正义门市、溪尾门市、集美门市:知名药妆专卖店\n康是美-菜寮门市、台北桥门市、汤城门市、五华门市、集美门市、天台门市、长寿门市、三和门市、龙门门市(1、2楼):知名药妆专卖店\n全国电子:三重自强门市、三和门市、三重忠孝门市、重阳门市、重新二门市、三重集美门市:知名3C家电卖场。\n灿坤3C-三重重新门市、三重仁爱门市、三重重阳门市:知名3C家电卖场。\n金石堂书店-三重店���位于三重龙门路介寿商场内):2017年1月23日起试卖,2020年已歇业。\n藏寿司(くら寿司):来自日本大阪的知名回转寿司店,2018年4月上旬在新北市三重区集贤路分店开幕营业;2020年2月三重捷运路店开幕营业。\n洪瑞珍三明治-三重店:知名餐饮连锁店,位于正义北路,2021年2月19日开幕。\n羽叶麻辣火锅-三重都会馆:知名火锅店,位于三重区集贤路,原名“千叶火锅”,2023年改名为“羽叶火锅”。\n里约欧义厨房-三重店:三重在地知名经营超过40年以上的老牌西餐厅,位于重新路二段正义北路口。\n莱尔富三重美堤店 (货柜屋):由三个货柜屋拼装而成的超商,被称做是“全台唯一会闪台风的超商”,位于三重区二重疏洪道疏洪十六路重新桥下。\n\n知名小吃\n北港江记龙门生炒鸭肉焿\n五灯奖猪脚饭(2024年1月22日,AI教父黄仁勋曾经光临的三重名店)\n今大卤肉饭\n店小二鲁肉饭\n三重牛乳大王\n文化北路美食街\n台湾蕃薯\n台南林无刺虱目鱼\n龙门胡椒饼\n\n活动与庆典\n三重大拜拜(又称为“三重埔大拜拜”):每年的农历4月25日,会在三重地区举办的隆重祝寿盛典及“神农文化祭”宗教活动。\n2018新北市旺来福来祈福灯会。\n2024新北灯会:2024年2月16日至3月3日,为期17天,在新北大都会公园盛大举办。\n2024年新北大都会公园路跑活动(地点近熊猴森乐园草坪,需报名):\n6月30日上午6:30 LINE FRIENDS 欢乐路跑(报名已提前截止)\n7月6日 上午7:00“小小兵萌趣路跑 Minions Run Taipei 2024”(主会场在水漾啵啵广场)\n7月14日上午6:30 2024 蜡笔小新FUN RUN\n7月28日上午6:30 2024 乌龙派出所路跑\n9月1日上午 6:30 2024 七龙珠Z路跑\n9月29日上午6:30 2024 樱桃小丸子路跑\n10月27日上午5:00 2024 快打旋风路跑\n11月17日上午6:30 2024 Pokémon Run 宝可梦路跑\n2024新北市玄天上帝文化祭:11月8日至10日在三重向日葵广场盛大举办。\n\n水灾\n三重地区从前因淡水河河口出口最窄处的狮子头隘口天然屏障鸟踏石,一旦大雨或台风一来,常会造成三重地区的严重水灾,但淹水问题在二重疏洪道等水利设施完成后逐渐被改善,居民已经脱离淹水之苦。\n\n二重疏洪道\n二重疏洪道于1979年奉行政院核定第1期防洪计划,于1982年开始实施,并于1984年完成。为了避免三重、芦洲之水患。第2期防洪计划从1985年至1987年,为加高堤防高度,使200年洪水频率降低。第3期防洪计划于1990年开始,至1996年完成。防洪地区包括新庄、五股、三重、芦洲、泰山等地区及台北市部分地区。\n\n葛乐礼风灾\n葛乐礼台风通过北部海面,是著名西北台,发生于1963年9月11日葛乐礼台风,造成363人死亡,438人受伤,房屋全倒13950栋,半倒10763栋,中北部严重大水灾,最为严重为大台北地区。\n\n艾利风灾\n2004年8月25日艾利台风通过北部海面,是典型的西北台,三重是北部地区唯一淹水的地区。当时石门水库和翡翠水库泄洪,台北捷运橘线-新庄线穿越淡水河的挡水墙无法抵挡洪水,造成挡水墙应声破裂,使大水淹进三重地区。\n\n溪美大排整治\n过去排水干线地势较低、渠坡平缓,加上淡水河受到潮汐影响,导致大排内水流速缓慢,积泥淤臭影响附近民众居家生活品质,更因淤臭而有三重“黑龙江”的骂名。所以新北市政府水利局决定于2011年1月21日开始进行整治工程,整体工程范围含括溪美大排、两岸腹地及邻近的集贤环保公园,起点为溪美抽水站前之环河北路路口至上游五华街处,面积约3.69公顷。整治完工后于2012年2月21日举行启用典礼,由时任新北市市长朱立伦主持,工程费用约新台币1亿元。\n\n都市重划及都市更新\n2023年据新北市政府统计,近20年新北市都更申请案累计超过1338件,以板桥区188案最多,其次是三重区140案,但一条路之隔的芦洲区仅22案,因早年都市规画公设比低,住宅区基准容积仅200%诱因较低。\n\n三重重阳重划区\n本重划区约于2005-2006开发完成,适用范围依拟定三重(重阳桥引道附近地区)(二重疏洪道拆迁户安置方案)细部计画书,位于在三重行政区北部东侧,邻淡水河,大致范围为下重阳桥以北,由三信路与环河北路围起,北至芦洲区交界间的范围,规划兼具学区、公园、捷运、环境等整体重划区。总面积达88公顷,合计约有100栋社区。\n\n二重疏洪道两侧重划区\n为配合都市发展需要,及洪水平原管制区管制之解除,于解除禁限建后考量都市发展,配合变更都市计画并附带条件以市地重划方式办理开发,划设充足的公共设施用地,加上三捷二快(捷运新庄线、捷运环状��、桃园国际机场捷运线及环河快速道路、东西向快速道路)之优势,结合二重疏洪道“疏洪生态廊道”、“疏洪生态保育区”之美丽景观,打造水岸休憩新环境。\n\n以地形区分二重疏洪道两侧重划区,可以分成两大区块:\n三重左岸:为五谷王段,邻近捷运先啬宫站、新庄化成路商圈,未来新北市第二行政中心与东森电视总部将设立于三重左岸。\n三重右岸:为三重段,邻近捷运三重站,接近三重市区与集美商圈,未来CityLink商场与机捷A2a博爱站将设立于三重右岸。\n\n三重仁义重划区\n仁义段为自办市地重划区,面积22.28公顷,座落中山高速公路北侧,主要道路包括仁爱街、环河北路二段,紧邻旧市区的五华街、自强路、仁义街与龙门路。原为工业区,规划兼具公园、住宅等优良环境的住宅重划区。\n\n三重“29街”转型商场计画\n三重“29街”,位于三重区正义南路29号的望得富大楼,兴建于1976年,过去被视为三重的贫民窟,新北市政府去年著手整顿过去老旧脏乱环境,拆除非法隔间并粉刷翻新,释出约300坪空间,产权人日前组成社区管理委员会,希望引进零售、文创商店,再创老宅生机,拟定活化方针,管委会将于2017年4月1日表决活化方针,盼透过招商方案活化老宅。2021年本案都市更新无进度。\n\n三重“新北科技园区”都市更新\n茂德机构在2018年7月买下持有三重新燕约1.58万坪土地的顶率开发股权,以及味全紧邻三重新燕厂1,381坪土地共砸下130亿元,据了解,该案暂名为“EBC东森电视商贸中心”,将以作为商贸中心规划,未来东森电视台新总部将设立于此。新北市政府整合该区原有的工业区整合成301公顷“新北科技园区”,将旧有工业聚落透过都市更新、TOD开发转型开发为新兴生产、生活服务、水岸生态等拥有三大特色的科技园区。\n\n“太子汽车三重厂”变更及都更计画\n冠德建设的新北市三重太子汽车厂变更及都更案,2019年新北市政府正式核定公告。2022年推出建案“冠德心天汇”。\n\n“三重果菜市场”都市更新\n依“拟定新北市三重区新海段1394地号等78笔土地都市更新事业计画案”,果菜市场现址正在自办都更审查阶段,工程总经费预计砸下新台币550亿元,结合周边渔会、力行市场等用地共同开发达8.5公顷。目前计画范围容积率达440%、建蔽率70%,未来预计兴建5区共18栋建物,高度约25至28层、地下5至6层,并设有新的力行市场、建物内也会有公益设施,范围内并设有绿带廊道及开放广场供民众休憩使用。开发商估计整体工程经费将斥资550亿元,最快2024年开始分区动工、整体完工估计为2033年。\n\n“三重顶崁工业区”都市更新\n该案基地位在的三重顶崁工业区,及相邻的新庄化成工业区,位于新庄化成路沿线,两者面积合计约301公顷。基地面积6,043.90平方公尺,现况厂房老旧窳陋,申请人国扬实业投资逾33亿,更新后将兴建1栋地上13层、地下3层的厂办大楼,总楼地板面积约1万5000坪,未来拟引入之产业以“电子轻工业”为主。\n\n三重“富品苑”\n该案位于三和路二段、介寿路及长乐街口,紧邻三重国小捷运站仅300公尺。基地146坪,原为3栋3层楼砖造老透天,采危老方式改建,原有13名地主,将规划成地上12层、地下3层住商混合大楼,改建后将有41户住宅,可达到1地坪换8.4建坪。该案荣获“第24届国家建筑金质奖”规划设计类住商大楼中层组殊荣。\n\n三重“同安街”简易都更案\n三重区同安街的简易都更案,基地面积约309平方公尺,2023年5月申请共获得25%容积奖励,更新后将打造12层楼电梯大楼,并提供宽2.5公尺的无障碍通学步道,提供居民及学生安全、舒适的人行空间,相邻的2处街廓内,共有3案简易都更,其中1案预计今年完工。\n\n三重“晴空大地”\n该案为北三重近年少见大基地大规划之都市更新案,基地位三重区自强路五段、仁义街及五华街口,占地近3300坪,规划地上15、27层、地下6层建筑,主力21~34坪,紧邻新北市“银新未来城”复合开发计划,政府利用碧华国中旧校地址,参考新加坡Kampung Admiralty(海军部村落)营运模式,以BOT方式规划公园绿带、购物商场、幼儿托育、运动休闲、青银共创、医疗长照等6大主题资源,零距离享受食衣住行医养动All in one的生活,开发面积占地8,700坪,结合“晴空大地”约3300坪的基地,形成1万2000坪全新街廓,符合市场刚性主流需求,全案销售冲破700户,创下买气佳绩。\n\n未来发展\n三重商工兴建地下停车场计画\n三重商工的工科大楼前面有块大草坪,向来是学生、老���和校友喜欢的校园区块,在地方居民强烈要求下,将会有75%面积由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开挖建设共构地下停车场,预计2017年下半年进场施作,周边将搭起围篱区隔校园,于2019年4月完工、2019年7月正式启用。\n\n二重疏洪道“秀英花”全面复育计画\n三重社大校务委员张明祥表示,秀英花原名“素馨花”,与茉莉、黄枝、树兰、桂花,都属于制作花茶原料。秀英花在日治时代在三重芦洲地区大量种植,因为经济作物散发淡雅香气,品质优良,是提炼香水,与冬茶、春茶制花茶的原料,外销全世界。秀英花是当年三重“水岸花都”的美景代表,秀英花是三重在地老一辈无法忘怀的儿时记忆,还曾是“三重市花”,但后来被向日葵取代。刘世伟向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争取,希望大范围复育,获得支持,已于2017年3月23日踏勘,盼望未来万顷花田会成为“三重四月雪”。三重社区大学复育秀英花,推动在二重疏洪道全面复育,将来搭乘机捷的旅客往下俯瞰,万顷白色花海,成为最美丽的地景,也将会回复“三重水岸花都”荣景。三重社区大学近年复育秀英花,校长刘世伟、与新北市立图书馆芦洲永平分馆主任谢雪君等人,发起“三芦香花文史工作团”,串连在地与中央资源,获得立委高志鹏等人协助,计画向经济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争取,在二重疏洪道复育,盼造出万顷白色秀英花海,成为机场捷运周边的著名地景。\n(规划中)\n\n三重“长泰派出所”新建动土计画\n使用已逾50年新北市三重警分局长泰派出所,2017年3月25日于三重区仁爱街派出所新址处举行动土典礼,新建办公厅舍已于2018年11月13日正式落成并启用。\n\n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修复与设立计画\n空军三重一村在三重正义南路底河堤边,占地约1万3千平方公尺,2006年底拆除前夕列为历史建筑全村保留。2010年起每年举办眷村文化节,“新北市眷村文化园区”。2018年11月10日正式开园开放民众参观。\n\n三重同安公园用地违建拆除与扩建公园计画\n三重区同安公园用地范围内违建群于2017年3月28日进行首波拆除,目前仍居住该处住户不到十户,最后搬离期限为五月,违建全面拆除后,释出的○.三公顷土地,三重区公所将规划为公园,三重区公所经建课长刘茂成指出,违建群坐落土地面积约○.三公顷,拆除后将让公园面积增至○.六公顷,景观将以草坪为主,另外灯具、透水铺面、体健设施和儿童游具也会加以调整。(规划中)\n\n三重设立“地景共融性公园”计画\n位在三重区五华街与三贤街口,有一块3,000平方公尺的机关用地,目前被交通局当作逾期车辆保管场使用,新北市议员李坤城认为太浪费,多次建议市府重新规划。日前特别召开地方说明会,邀集相关单研商讨论,希望把这块荒地,变成绿意盎然的“地景共融性公园”。李坤城提出这项计划,获得三重区碧华里长林佳鸿的大力赞同,认为把这块精华地有效利用后,不但能绿美化环境,还能让附近里民增添一个休闲的好地方。经过讨论后,市府各单位已取得共识,交通局将在2017年7月底前把车辆全部移走,紧接著景观处会施作相关的硬体设备,预计2017年底前就能开放给市民使用。(规划中)\n\n三重设立“标准国际足球场”计画\n为了让喜爱足球的朋友,有更多的挥洒空间,新北市议员李坤城争取一座5人制足球练习场,在三重溪美抽水站旁的河滨公园,发现一大片宽广的草坪,希望高滩处能妥善运用,规划一座国际标准的足球场。(规划中)\n\n三重碧华公园整顿与改善整体环境计画\n新北市景观处规划设计课长张仕勋表示,将会推动改善碧华公园整体的环境,包括重整步道、新建意象、迁移修剪树木等等、并增设儿童游具、以及无障碍设施等等,让碧华公园更为明亮整洁。(已于2018年4月28日完工并启用)三重区公所也斥资1600万元重新整顿。\n\n碧华公园曾经为全三重最热门的宝可梦手机游戏抓宝公园之一,每到假日,公园内外可见到许多宝可梦手游玩家聚集。\n\n三重区重新市场打造首座电竞基地计画\n新北市于三重区重新市场三楼,面积约340坪场地,打造首座电竞基地,最快2018年8月底启用,除设置专业电竞硬体设备供学员竞赛、体验,也将开办9大类电竞课程,培育、媒合电竞产业人才就业。(已于2018年8月21日正式成立)\n\n碧华国中原旧址校地-地方建设兴建计画\n三重崇德里&瑞德里简易活动中心兴建计画\n新北市三重区崇德里和瑞德里长期缺乏活动中心,银发长辈要办共餐都相当困难,为了争取��动场地,两位里长希望能在崇德里和瑞德里交界的崇德图书分馆旁的空地搭建遮雨棚。新北市议员李翁月娥接获陈情,召集相关单位会勘,希望公部门合作无间,共同为民众解决问题。(规划中)\n\n三重忠孝里国有地-“新北绿家园”绿美化工程\n新北市三重区大同南路96巷底,有一块闲置的国有地,忠孝里长刘子毓和附近里民都觉得很浪费,希望能绿美化并增设体健设施。新北市议员李翁月娥接获陈情,召集相关单位会勘,要求城乡局依照“新北绿家园”专案办理,还给忠孝里民一个美观舒适的休闲空间。(规划中)\n\n机捷三重站更名“大台北都会公园站”计画\n新北市在二重疏洪道打造大台北都会公园,规画幸运草地景溜滑梯、全台首座户外健身场等亮点设施,积极整顿水岸空间,新北市长侯友宜于2019年1月27日视察后,侯友宜市长建议将机场捷运A2三重站更名为“大台北都会公园站”,未来将建置智慧水岸及智能园区,打造兼具环保、艺术的休憩空间。新北市水利局则指出,未来将引进无人商店、智慧停车管理系统以及多元支付服务等,至于机捷A2三重站更名建议,将会与桃捷及双北捷运等相关单位协商。(本案至2024年1月为止,并无任何更名进度)\n\n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分馆“原址重建”计画\n2022年7月30日,新北市长侯友宜前往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分馆视察,他表示,溪南地区设有总馆,评估溪北地区有设置指标性大型图书馆必要,锁定位于市中心、学校旁的三重分馆,预计投入30亿元经费规划原址重建,兴建地上楼地板面积6千坪,提供休闲交流中心、创新学习场域、科技影音体验及复合式商店,打造未来新世代图书馆。但因土地20世纪50年代三重镇公所向地主购地后,没有办过户,市府协调25地主,已取得24人同意移转,但有1名地主希望市府能再次征收,新北教育局与地主协商未达共识,进入司法诉讼程序,日前法院判决新北市府胜诉,文化局预计2024年6月上网公告设计监造标案,拼2030年完工,新北市立图书馆三重分馆将规画改建为“新北第二总图”。(规划中)\n\n三重“同安陆桥”美化计画\n三重同安陆桥衔接空军三重一村、同安公园及淡水河岸忠孝码头,为配合空军三重一村整体营造,打造观光新亮点,新北市高滩处编列533万余元预算,进行美化工程,美化颜色以军绿色为主题色,电梯将营造为半透明光塔,于2023年7月26日二度公开招标。(规划中)\n\n“新北银新未来城长照园区”设立计画\n“新北银新未来城长照园区”位于碧华国中旧校区,预计将设置住宿型长照机构、乐龄住宅,还有共融公园及至托育中心等等,原定2021年完成招商,2025年完工,但因都市计画案卡在中央未审,目前进度延宕,新北市府持续与中央沟通,希望尽速推动开发。(规划中,完工时间未定)\n\n三重“兴华公园”兴建地下停车场计画\n新北市三重区兴华公园地下停车场于2024年2月25日开工,市长侯友宜出席动土,预计增208格汽车位,2026年完工。侯友宜表示,三重兴建中的重阳公园地下停车场、信义公园地下停车场、玫瑰立体停车场、兴谷国小操场地下停车场与兴华公园地下停车场,5座皆为全智慧化停车场,共投入31亿3729万7000元,将创造1420格汽车位,138格机车位,纾解地区停车需求,也带动三重建设与发展。(兴建中)\n\n机场捷运三重站增设A2a站计画\n机场捷运A2三重站及A3五股产业园区站距过长,地方希望能在中间增设A2a站,但交通部铁道局认为增设站体,号志系统须重置,经费庞大,新北市捷运局邀集各单位研商,因机捷2017年才通车启用,号志系统使用年限达20年,目前还没有更换打算,且站体经费高达近30亿,地方根本没有经费,要盖A2a站恐怕还要再等等。(规划中)\n\n打造新北第二行政中心\n新北第二行政中心位于三重重新路五段,已在2022年动工,预计2026年完工,新北市政府各局处办公地多在板桥区,但空间有限,局处各科室满满都是人,交控中心、资讯中心及灾害应变中心等已无扩张空间,规画要将重要防灾、救灾中心及资讯系统移往第二行政中心,包含警察、卫生、交通、消防局EOC等单位,提供更全面的防灾应变资讯。\n\n相关条目\n三芦\n鹭洲庄\n\n注释\n参考资料\n引用来源\n\n书籍\n\n外部连结\n\n(繁体中文)三重区公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繁体中文)三重区户政事务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繁体中文)三重区卫生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226", "title": "南千岛群岛", "text": "南千岛群岛(日语:南千岛列岛/みなみちしまれっとう Minamichishima-rettō),俄罗斯称其为南库里尔群岛(俄语:Южные Курильские острова,罗马化:Yuzhnye kurilskie ostrova),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千岛群岛向南延伸部分,总面积达5,038平方千米,包括国后岛(Кунашир、俄语音译为库纳施尔岛)、择捉岛(Итуруп、俄语音译为伊图鲁普岛)、齿舞群岛(Хабомаи、俄语音译为赫巴马伊群岛)及色丹岛(Шикотан、俄语音译为施科坦岛)。南千岛群岛的东北边为得抚岛,西南边是北海道岛,西边是库页岛(俄称萨哈林岛、日本称桦太岛)。原住民为阿伊努人。现为俄罗斯实际控制,属萨哈林州管辖;惟日本对此地有主权声索,并称其为北方领土(日语:北方领土/ほっぽうりょうど Hoppōryōdo */?)、北方地域(北方地域/ほっぽうちいき Hoppōchiiki)或北方四岛(北方四岛/ほっぽうよんとう Hoppōyontō),行政上划归北海道根室振兴局。南千岛群岛在二战结束前为日本领土,但在八月风暴行动的军事进攻后被苏联占领,成为苏联及其继承国俄罗斯的领土之一。俄方认为依照《旧金山和约》,日本已放弃包括南千岛群岛在内的整个千岛群岛之主权,日方则认为该和约所定义的千岛群岛不包括南千岛群岛,因此认定南千岛群岛仍为其领土、并一直向俄方要求归还主权,两方因此产生主权争议。\n\n历史\n江户时代\n1644年,江户幕府的〈正保国绘图〉记载是松前藩支配包含桦太、千岛列岛。\n从1760年代开始俄罗斯渔船比起以前更加频繁地去千岛群岛。不久后,得抚岛和择捉岛上的居民——虾夷族,都加入了俄罗斯国籍。1770年代鄂霍次克港口行政当局指示商人舍巴林,劝说千岛群岛南部居民加入俄罗斯国籍;并且与他们做生意。俄罗斯航海家和实业家就这样占领了千岛群岛,绘制了这些岛屿的地图,在那里建立了自己的过冬地点和落脚处,诱使阿伊努人加入俄罗斯国籍。阿伊努人向俄罗斯人学会了使用火器、繁殖牲畜及种植某些蔬菜。很多虾夷人接受了洗礼,甚至学习了俄罗斯文化。公元1779年,根据当时俄罗斯帝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诏令,千岛群岛上凡是未经过圣彼得堡许可的实物税及其他一切苛捐杂税一律废除。\n18世纪起,日本也在千岛群岛进行开发,直到1855年,日俄两国签署《日俄和亲通好条约》,瓜分了千岛群岛,两国约定以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的弗里斯海峡(日本称择捉水道)为界,海峡以南称为南千岛群岛,归日本所有,日本在南千岛群岛设置行政区划。明治维新后,日本北海道开拓使次官黑田清隆主张放弃遥远的桦太岛(俄罗斯人称为萨哈林岛,中国人称为库页岛),加快开发北海道,于是在1875年,日俄在当时俄罗斯首都圣彼得堡签署《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日本放弃桦太(库页岛)的主权予俄罗斯,以换取整个千岛群岛的主权,自此北千岛群岛也并入日本版图,令日本的版图向北扩展至与堪察加半岛只有11公里距离的占守岛。自此日本拥有整个千岛群岛主权,至二次大战结束为止。\n\n二战\n1941年11月,日本海军将其部队主力集结在择捉岛的单冠湾,然后从这里出发,发动了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n在1945年2月雅尔达会议当中,美英承诺苏联在战后得以取得南库页岛(日俄战争中俄罗斯战败后,将库页岛北纬50°线以南的领土割让予日本),以及千岛群岛全部主权,并且签订雅尔达协定。在日本投降后,苏联即依据雅尔达协定宣布拥有该地主权。\n1945年7月17日,美英苏三国最高领导人在德国波茨坦会晤,会议期间发表对日最后通牒式公告。由美国起草,英国、中国同意,以美英中三国名义发布。当时苏联受《苏日中立条约》约束,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后加入《波茨坦公告》。《公告》第八条为“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即从法理上明定了战后日本领土范围由反法西斯同盟国决定。同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解除武装。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对一般命令第一号对日本领土的安排,苏联占有了南千岛群岛。\n\n战后\n在1951年签订的旧金山和约第二章“领土”中,约定日本放弃对1905年《朴茨茅斯和约》后所取得领土之所有权利与请求权,当中包括千岛群岛和库页岛南部。\n\nJapan renounces all right, title and claim to the Kurile Islands, and to that portion of Sakhalin and the islands adjacent to it over which Japan acquired sovereignty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Treaty of Portsmouth of 5 September 1905.\n\n条文中没有约定千岛群岛的范围,在签约当时,冷战已经爆发,日本国会凭此拒绝放弃齿舞群岛、色丹岛,因此两国第一次和约没能签署。\n1956年,苏联和日本两国签署《苏日共同宣言》,由于当时两国对南千岛群岛的主权问题无法达成共识。日本国会在1956年2月又进一步取消了放弃国后岛和择捉岛的决议,不放弃全部南千岛群岛的主权;因此最后签约时,苏联与日本又一次没有对领土争议达成任何协定,宣言中没有任何相关内容。然而,宣言第九条规定:\n\n日本在战后与中国、南韩、俄国都有领土争议。与中国是钓鱼岛/尖阁诸岛之争、与南韩是独岛之争,与俄国是南千岛群岛之争。对于日方宣称的北方四岛,斯大林曾经表示:“它们是无数苏联军人用鲜血换来的战利品,谁也无权把它们夺走。”\n\n1981年,日本内阁通过每年2月7日为北方领土日,明面上为纪念1855年同日《日俄和亲通好条约》,实际上为对苏宣示北方四岛主权,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结果和国家边界变更。\n1988年,日本外务省制作新一辑日本风情画的开场动画,展示日本版图的动画把北方四岛放大并作为开端,再把该四岛在东北亚地图展示设定为与日本一样的绿色,以别于代表日本以外国家的灰色。但后来在2001年修改的开场动画中已经把北方四岛的近镜开始动画剪去。\n\n21世纪后\n2006年8月16日,俄罗斯巡逻艇向接近争议地区的日本渔船鸣枪示警,渔船靠近后,开枪命中了一个日本渔民的头部致死。\n2009年7月3日,日本参议院一致通过《促进北方领土问题解决特别法》修正案,明确记载“北方领土为我国固有领土”。这是日本首度在法案中将北方领土明定为日本“固有领土”,希望以此为法源依据,赋予日本南千岛群岛主权。俄罗斯外交部批评法案内容不当,要求撤回,并拒绝承认日本此次的所有声明。\n2010年11月1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于当天上午登上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这是自21世纪以来,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视察南千岛群岛。日本首相菅直人表示遗憾,外务大臣前原诚司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米哈伊尔.别雷表示抗议。11月2日,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于奥斯陆记者会上表示,梅德韦杰夫还打算前往千岛群岛的其它岛屿。\n2011年2月7日,日本举行北方领土大会,内阁总理大臣菅直人谴责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登上北方四岛的举动是不可原谅的行为,令日俄关系冰封。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指责菅直人的举动是外交失礼。\n2012年7月3日,梅德韦杰夫以俄罗斯总理身份再度登上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视察,引起日本政府不满。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指“俄罗斯政要前往北方领土与日本的立场相左。这一点,俄方应非常清楚。”而外务省事务次官佐佐江贤一郎更召见俄罗斯驻日大使阿方纳席耶夫表示抗议。8月25日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发言人25日宣布,已经派遣一艘大型登陆舰和一艘拖船开往北方领土中的国后岛和择捉岛。此举是为纪念二战中苏联军队从日本手中解放库页岛南部和千岛群岛。\n2015年,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登上南千岛群岛的择捉岛视察,日本政府向俄提出抗议。俄外交部称,南千岛群岛是俄领土不容质疑,俄总理自己决定国内出行路线,无需外来建议。俄外交部当天在其网站发表声明说,日方对梅德韦杰夫登择捉岛的反应再次证明,日本当局继续对举世公认的二战结果提出异议。声明说,二战夺去了东亚国家几千万人的生命,日方这种公开论调让人不得不对日本现政府所作的尊重历史真相和关于战争记忆的保证产生怀疑。据新华网报导,俄总理梅德韦杰夫以国家领导人身分第三次登上该岛,他在当地参加一青年论坛并视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曾明确表达,俄总理访问北方四岛“会与日方立场产生矛盾,伤害日本的民族感情,绝不接受这样的事情”;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也表示,此举将有悖于两国领导人关于在平静环境下推动政治对话的共识。日本每日新闻报导,日首相安倍晋三一直希望俄总统普丁2015年内可以访问日本,和俄罗斯达成和平协议,解决二战后以来一直存在的领土纠纷。不过,俄国在与中国联合军演的同时,让国家领导人踏上俄罗斯(日本声称主权)的岛屿,时机敏感,也为两国关系增添复杂性。\n2016年11月,俄罗斯宣布部署棱堡岸基反舰系统在北方��岛用以威慑日本。\n2021年9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第六届东方经济论坛上表示,俄罗斯将在整个南千岛群岛地区建设保税区,在该地区投资的企业可享受免税10年的优惠政策。\n2022年3月21日,俄罗斯宣布由于日本就俄乌战争所实施的制裁,正式停止和与日本的和平条约谈判。\n2023年2月6日,俄罗斯司法部宣布3个海外非政府组织列为不受欢迎组织,其中1个是日本“北方领土归还联盟”。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表示,对俄方认定日本“北方领土归还联盟”在俄活动不受欢迎表示抗议。2月7日我们通过外交渠道提出抗议并要求取消该决定。\n2023年4月24日,俄罗斯总检察院认定日本非政府组织‘千岛和齿舞群岛居住者联盟’列为俄罗斯境内不受欢迎组织,该机构的目的是将部分千岛群岛分离出俄罗斯,威胁俄联邦宪法秩序的根基和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该联盟的活动慢慢使人们产生对俄罗斯的负面态度,如果日本的反俄情绪上升,就会增加千岛群岛周边局势失去稳定的风险。相关信息已被送往俄罗斯司法部,俄罗斯司法部将把该组织列入认定为对俄不友好的外国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名单。\n2023年6月13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相官邸接见‘千岛和齿舞群岛居住者联盟’成员时,就千岛联盟列入不受欢迎组织后,将禁止在俄罗斯境内活动一事谴责俄方做法是极为单方面的主张,完全不妥。岸田强调,千岛联盟的活动不能受到负面影响,日方将妥善应对。千岛联盟理事长松本侑三等人希望岸田提供支援,早日重启南千岛群岛免签证交流和扫墓。岸田回应称,免签证交流和扫墓是日俄关系中最优先事项,将要求俄罗斯重启。\n\n争论\n俄罗斯主权论点\n在苏联进军日本前,就已向日本驻苏联大使表明终止《日苏中立条约》。\n根据1905年俄国战败所签订的《朴次茅斯和约》,俄国曾付出过南库页岛的领土,以1855年签订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1875年的库页岛千岛群岛交换条约为依据,在法理上不成立,应以最近代的协定为准。\n苏联占领千岛群岛是日本发动战争后战败的结果,而日本客观上无法改变历史,此为国际实力论的战争原则。\n根据雅尔达协定美英已同意将千岛群岛的主权让予苏联,而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法改变此一结果。\n《旧金山和约》中,日本表示放弃千岛群岛,而日本过去的行政区划千岛国包括了择捉岛、国后岛、齿舞群岛、色丹岛,且日本习惯上所谓的“千岛”也包括了择捉岛。\n签订《旧金山合约》的时期,1950年3月8日政务局长岛津久大在日本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中表明“千岛包括了南千岛”,同样的1951年10月19日的众议院特别委员会中,条约局长西村熊雄以及同年11月6日的参议院特别委员会中外交政务次官草叶隆圆,都表示过同样的讯息,但后两人也表示齿舞、色丹岛并不是千岛群岛。\n1945年日本投降后到旧金山和约签订近十年期间,反法西斯同盟国的美国、英国、中华民国等国政府都不否认南千岛群岛划归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在70-80年代中日友好期间支持日本要求返还四岛运动,曾发表《日本人民要求归还北方四岛的正义斗争》等文。而目前则倾向于持中立观点。\n日本在1951年前没有领土争议,1951年宣布拒绝放弃齿舞群岛、色丹岛,1956年进一步宣布拒绝放弃择捉岛、国后岛,有根据国际形势,单方面挑起领土争议的嫌疑。\n\n日本主权论点\n根据1855年签订的《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日本和俄罗斯在千岛群岛上的边界应该在于择捉岛与得抚岛之间的弗里斯海峡 (日本称择捉水道),因此弗里斯海峡以南的择捉岛、国后岛、齿舞群岛、色丹岛在当时是日本的领土。\n根据1875年的《库页岛千岛交换条约》,两国当时交换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时,千岛群岛指的是择捉岛以北的区域,因此择捉岛、国后岛、齿舞群岛、色丹岛并不算是该条约中交换领土主权的范围。\n《日苏中立条约》原本应于1946年4月到期,这段时间日本并未对苏俄发动攻击,而是苏联单方面废止约定占领当时的日本领土,是严重破坏约定的行为。而日本原也已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但苏联仍然于8月28日至9月5日的期间占领这些日本领土,是单方面侵略的行为。\n日本虽然签署了《旧金山和约》,但条文中指的千岛群岛并不应包括南千岛群岛。且苏联并未签署这份和约,表示两国之间领土并未达成协议。\n\n他国态度\n中华人民共和国\n1950年代中苏蜜月时期,中国大陆出版的世界地图上,北方四岛属于苏联领土。中苏交恶之后,1964���7月1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代表团,同他们讨论了苏联占领日本千岛群岛等问题。毛泽东说:“外蒙古的领土比你们千岛的面积要大得多,我们曾经提过把外蒙古归还中国是不是可以,他们说不可以。”7月13日,日本三大报纸都详细报道了毛泽东的这次谈话,强调说,中国领导人支持日本在千岛问题上的立场,毛泽东表示支持日本关于归还领土的要求,并提及中国与苏联之间的领土问题,说毛泽东在支持归还日本北方领土要求的同时,从历史的角度批评了苏联。1964年8月1日,日本报纸还发表了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与日本社会党人士会谈的内容。在这次会见中,周恩来声明说,支持日本关于归还领土的要求是中国的一贯政策。1964年9月2日,苏联《真理报》转载了毛泽东与日本社会党人士会谈的内容,同时配发长篇编辑部文章:《评毛泽东同一批日本社会党人的谈话》。\n以下为中国的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的部分地图中,对北方四岛的描述:\n\n1960年版《世界分国地图》:划为苏联领土,以苏联的名称标识,日本岛名写在括号中。\n1972年第3版第一次印刷的《世界地图册》:划为苏联领土,但名称改为日本的岛名。\n1972年第3版1980年第3次印刷的《世界地图册》:划为日本领土,用日本的岛名标识,在括号中写着“苏占”。\n现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承认日本的领土要求。由中国自然资源部管理的天地图,将日本与俄罗斯的一段国界画于得抚岛与择捉岛之间的弗里斯海峡,即承认北方四岛为日本领土。中国大陆出版的地图中,南千岛群岛也被划入日本领土,并在相应岛屿名称之后的括号内加注“俄占”字样。\n但当下中国官方媒体则普遍使用“南千岛群岛”这一名称来称呼,再加“日本称北方四岛”语句。此外在2021年10月18日外交部记者会上,赵立坚表示这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应得到切实尊重,要求俄日妥善解决相关问题。\n\n美国\n美国政府承认北方四岛主权属于日本。美国政府规定,在申请美国绿卡时,在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上出生的申请人出生地需填写为日本。\n\n乌克兰\n2022年10月7日,乌克兰国会通过决议,认定北方四岛属日本领土。\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日语)想知道!北方领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本北海道根室支厅地区振兴部北方领土对策室)\n南千岛群岛-卫星地图"} +{"doc_id": "6229", "title":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 "text": "汉朝和罗马的关系是指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两个帝国之间的关系。\n虽然汉朝和罗马帝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两端,但是两大帝国之间依然有小幅度的接触,不过,贵霜帝国等一些国家在地理上阻隔了汉朝和罗马之间的交流,这导致了两国对对方的了解并不是非常透彻。\n97年(永元九年),东汉名将班超曾经试图派遣甘英由陆路出使罗马,但是由于安息国的阻挠,甘英没有成功抵达罗马。汉朝的史书中也记载了罗马皇帝安敦宁·毕尤曾经派遣使者出访汉朝,他的继任者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也曾经派遣过使者,并于166年(延熹九年)登陆汉朝日南郡后前往洛阳。\n汉朝与罗马帝国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进行商业贸易,汉朝出口精美的丝绸到罗马,而罗马则出口玻璃器皿和高品质的衣服布料到汉朝。\n在古典时期的文献中,塞里斯这个拉丁名词意思浮移不定,而且可以涵盖自印度、中亚以至中国的亚洲人,导致西方对古中国的辨识出现严重的扭曲。在中国的纪录中,罗马帝国被命名为大秦,即甘英所言“其人民皆长大平正,有类中国,故谓之大秦”,明显地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认为罗马帝国就像另一个中国一样位于世界的另一端。“秦”最初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范围以外比较落后的西方诸侯国,其文化、经济和修养都比周边山戎,犬戎、狄人高。汉学家蒲立本认为“需要强调的是,在最初,‘大秦’这中国概念乃受到对西方的古代虚构想像而被混淆”。公元96年—192年为罗马治世,又叫作五贤帝时期或五贤帝时代,即罗马帝国的顶峰时期。\n\n贸易交流\n汉朝出口品\n汉朝与罗马之间的丝绸贸易,使得罗马人开始狂热的追求丝绸制品。因为汉朝与罗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贸易联系,贵霜帝国等中亚国家则扮演了贸易中介的角色,从汉朝与罗马的贸易中赚取利润。\n在古罗马作家、科学家老普林尼的著作《自然史》(Naturalis Historia)中就有许多关于丝绸制品和丝绸贸易的记载:\n\n老普林尼也曾估算过罗马与东方诸国进行贸易的贸易额:\n\n由于进口丝绸制品导致大量黄金从罗马流向其他国家,罗马元老院决定出台一些法令来禁止人们穿戴丝制衣服:\n\n罗马历史学家弗罗鲁斯也曾多次描述过被派遣访问丝国的使者:\n\n公元1世纪,罗马人已经知道了抵达汉朝交趾郡(今越南北部红河流域)和扶南国的海上航线,用此航线进行商业贸易。1940年,法国考古学家路易斯·马勒莱就在越南南部金瓯角的古海港澳盖遗址中发现了古罗马帝国的钱币。\n\n罗马出口品\n精美的罗马玻璃经由亚历山大和叙利亚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此外,罗马的黄金刺绣地毯、金颜色的布料和石棉布也深受汉朝民众的喜爱。\n\n互遣使者\n特使甘英\n97年(永元九年),汉朝名将班超派遣特使甘英出使大秦。甘英经塔里木盆地一直走到波斯安息帝国(帕提亚帝国)并到达波斯湾。但由于安息国害怕汉朝直接开通了与大秦的商路会损害其垄断利益,于是没有向甘英提供更直接的经叙利亚的陆路,而是备陈渡海的艰难,又以传说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谓甘英曰:“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度,若遇迟风,亦有二岁者,故入海人皆赍三岁粮。海中善使人思土恋慕,数有死亡者。”使甘英相信了渡海的艰难,止步于安息,没有到达罗马。后来,班超返回汉朝,并向世人讲述了他在西方国家的所见所闻。\n尽管甘英并没有成功到达罗马,但他也曾向世人介绍了他所了解到的罗马概况:\n\n一些史学家认为班超自己到达过里海,但是这种说法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承认,很多人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n\n旅行家梅斯\n梅斯·提提阿努斯是一位古希腊的旅行家,他曾经从地中海穿越丝绸之路到达汉朝的边界。公元前二世纪早期,梅斯趁着罗马帝国与安息国之间的战争平息下来,带领这自己的商队穿过丝绸之路抵达石塔。有考古学家分析称,石塔便是现今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另一种说法则称梅斯是在公元前一世纪晚期带领商队穿越丝绸之路,抵达石塔的。\n\n首位罗马使者\n地中海沿岸国家早在公元前1世纪就与印度建立了贸易航线。在古希腊航海家发现季风可以辨别方向后,商队便开辟了地中海至印度的海上航线,这条海上航线位于印度洋。考古学家在印度海岸线上挖掘出大量的罗马钱币证明了罗马与印度之间存在贸易往来。为了更好的与罗马帝国进行贸易活动,人们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建立了许多通商口岸。\n根据最早的记录,在166年(延熹九年),罗马帝国派遣出第一批特使抵达汉朝。这些使者到达汉朝后以罗马帝国皇帝安敦的名义向汉朝皇帝汉桓帝进献了礼物。(由于安敦宁·毕尤死于161年(延熹四年),他死后由马尔库斯·奥列里乌斯继承王位,使者们不知道该用哪个皇帝的名义参拜汉朝皇帝,所以便称罗马皇帝为安敦。)罗马的使者从济南郡出海,通过海路,抵达越南的东京,并在东南亚采购了犀牛角、象牙、玳瑁等奢侈品。汉朝也从罗马使者手中得到了有关天文学的书籍。\n\n虽然罗马帝国早已知道汉朝位于欧亚大陆的另一端,但是,从托勒密所绘的世界地图上来看,罗马对于汉朝的具体位置并不是十分清楚。在地图上,汉朝的领土实际上是在东南亚。这表明了托勒密知道汉朝在欧亚大陆的最东端,但是并不清楚汉朝的具体位置。\n\n其他罗马使者\n首位使者抵达汉朝后,罗马帝国可能又派出了其他的使者出访汉朝,但是没有任何记录能证实这一点。直到公元三世纪,有记载称三国时代的曹魏皇帝魏明帝曹叡接见了来自罗马帝国的使者。罗马使者给魏明帝送上了包括玻璃制品在内的许多礼物。如果此记录属实,根据罗马使者抵达魏国的时间推算,这些使者是由罗马皇帝亚历山大·塞维鲁在平息内乱后派遣的。\n另一记录称,在284年(太康五年),有罗马使者向晋武帝司马炎进献礼物。这可能是罗马皇帝卡鲁斯在波斯战争后派遣的使者。\n根据中国的史册记载,商人福林曾在643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抵达拜占庭帝国。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是康斯坦丁二世(641-688)。也有记载称,在667年(唐高宗乾封元年)、701年(武周大足元年)和719年(唐玄宗开元七年),均有唐朝人通过中亚抵达东罗马帝国。\n\n假设军事接触\n历史学家德效骞推测,被送到帕提亚东部边境地区的罗马俘虏可能曾经与汉族士兵发生过冲突,此假说称为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n达布斯引用了班固《汉书》所载“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赖水上,离城三里,止营傅陈。望见单于城上立五采幡帜,数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余骑往来驰城下,步兵百余人夹门鱼鳞阵,讲习用兵。”他认为文中的鱼鳞阵可能是指罗马军队作战时的龟甲阵,猜测这些被汉朝俘虏的士兵后来于永昌县骊靬村定居下来。 \n但是,达布斯的假设未为现代学者所接受。目前,无任何证据此假设,而在测试骊靬村附近男性居民的脱氧核糖核酸后,结果亦否定了此假设。而且,张掖郡骊靬县的建置年代亦早于郅支城之战,因此骊靬县不会因为罗马战俘而得名。\n\n以汉朝和罗马为题材的作品\n《汉朝与罗马》:由大宇资讯旗下的软星科技制作的即时战略游戏。\n《天将雄师》:以古罗马第一军团失踪之谜的传说为灵感而创作的2015年电影。\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参见\n\n中欧关系\n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n班超、甘英"} +{"doc_id": "6230", "title": "唐努乌梁海", "text": "唐努乌梁海(满语:ᡨᠠᠩᠨᡠᡠᡵᡳᠶᠠᠩᡥᠠᡳ,穆麟德转写:Tangnu Uriyanghai;蒙古语:ᠲᠠᠩᠨᠤᠤᠷᠢᠶᠠᠩᠬᠠᠢ,西里尔字母:Тагнын Урианхай;图瓦语:Таңды Урянхай),元代称谦州,是清代乌梁海的三部分之一,大致位于今日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一带。清代唐努乌梁海位于外蒙古西北,北至萨彦岭,南到唐努乌拉山脉,西到俄罗斯巴尔瑙尔东南,东到外蒙古库苏古尔湖以东,是一个群山环抱的狭长盆地。\n唐朝以前,唐努乌梁海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等游牧帝国的统治区域。唐代为都播地,前期隶属安北都护府管辖,后属后突厥和回鹘汗国。西辽统治结束后属乃蛮。元朝属岭北行省,称谦州、益兰州。明代时先属瓦剌部,再归于东蒙古(鞑靼)和喀尔喀阿拉坦汗统治。清代称为唐努乌梁海。清末,大批俄罗斯移民进入唐努乌梁海。\n1911年末外蒙古独立后与中国交战,唐努旗副都统衔总管贡布多尔济和克穆齐克旗总管巴彦巴达尔呼也于1912年2月宣布独立,成立乌梁海共和国,并遣使请求俄罗斯帝国保护,未获同意,但俄军派兵护侨;唐努旗附属的二旗原本希望加入蒙古博克多汗国,但于1913年秋改变态度,唐努五旗(包括新成立的“贝子旗”而不包括库苏古尔旗)共同请愿并入俄国,1914年帝俄政府成立乌梁海边疆区(俄语:Урянха́йский край)。1913年中俄声明则将唐努乌梁海与科布多一并划入“外蒙古自治区域”;1919年一度被中国军队占据。1921年,布尔什维克党在唐努乌梁海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不久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苏联承认其为独立国家。1944年被并入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图瓦自治州。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中华民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邦友好同盟条约》,其后中华民国承认外蒙古独立。1961年升格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91年苏联解体后,图瓦共和国加入俄罗斯联邦,隶属于俄西伯利亚联邦管区,面积为17万平方公里,首府为克孜勒。\n中华民国及中苏交恶时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曾与苏联争论其归属;1948年5月,中华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其领土,但苏联方面并未理会;197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各国概况》表示“苏联在1944年吞并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于2001年在《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指出两国“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维持现状”,至今仍未作出明确说明。中华民国政府则于2005年废止“原中华民国公告疆域行政区划”,外交部网站地图将该地区画入俄、蒙境内。其后于2006年废止《蒙古盟部旗组织法》,2013年说明由于“务实考量国际局势与实际需求”,承认图瓦共和国为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n\n人口\n根据资料称,图瓦人目前占该地人口的82%(2010年人口统计)。图瓦人系蒙古化的突厥语民族一支,旧时被称为乌梁海人,乌梁海是他称而非自称,唐努图瓦也因此被称为唐努乌梁海地区。这一种观点认为,图瓦人属于突厥人的一支,证据包括图瓦语被公认属于突厥语系而非蒙古语系。还有观点认为图瓦即唐代属铁勒中的都播,受突厥与回纥统治,元代称秃巴,是林木中百姓,原本是蒙古语族群而突厥化。\n\n区划\n清代分为五旗和若干佐领(初为四十六,后为三十六),除直属将军的佐领外(乾隆年间定边左副将军下属二十五佐领,清末同治年间俄国割走西北十佐领之地,今阿巴坎河流域),属喀尔喀蒙��扎萨克图汗者五,属赛音诺颜者十三,属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门徒者三,统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其中唐努乌梁海人被编为由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直接管辖的五个旗,五旗和将军直辖佐领与属于王公喇嘛的佐领不同,不属于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而是不设札萨克的内属蒙古。在中俄勘分西北界前,唐努乌梁海不仅包含俄罗斯联邦的图瓦共和国和蒙古国的库苏古尔省的绝大部分,还包含俄罗斯所属的阿尔泰共和国领土,总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n\n注:\n①谟什克河、扎库尔河均为华克穆河(小叶尼塞河)南岸支流。哈喇台尔河为色楞格河上游支流,流经木伦。\n②“沙毕”为哲布尊丹巴徒众,有单独的领地。\n\n历史\n早期历史\n唐朝以前,唐努乌梁海先后为匈奴、鲜卑、突厥等民族政权的统治区域。唐灭东突厥后,647-648年都播(图瓦人古称)等部先后遣使请求唐太宗在其地设置“唐官”,唐朝置坚昆都督府,隶属于安北都护府管辖,后突厥汗国随后征服此地。\n745年,回纥在唐玄宗的支持下建立回鹘汗国,唐努乌梁海归回纥汗国管辖,并一度在该地建立过行宫。\n9世纪中期,唐努乌梁海成为黠戛斯属地。\n12世纪,唐努乌梁海属西辽,后为乃蛮部属地。\n1207年,成吉思汗遣长子术赤北征“林木中百姓”,降服了唐努乌梁海的林中百姓,设置了四个千户,归成吉思汗直接管辖。元代成为岭北行省的组成部分,称益兰州。忽必烈派遣亲信出任唐努乌梁海的吉利吉思、撼合纳(叶尼塞河上源贝克穆河流域)、谦州、乌斯、昂可剌等“五部断事官”,安排军队驻守屯田,征收赋税等,使该地区成为秃巴思(图瓦人古称)、蒙古、汉人等多族聚居的地区。\n明朝初期,唐努乌梁海归于瓦剌部(西蒙古)控制。明朝中期,鞑靼部(东蒙古)达延汗击败瓦剌部,将唐努乌梁海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划分为六万户之一的“兀良哈万户”,兀良哈万户被瓜分后,属喀尔喀万户的诸鄂托克。明末,被准噶尔和和托辉特部争夺。清准战争期间,为清廷和准噶尔汗国争夺。\n清朝攻取外蒙古及新疆后,实行盟旗制度,直接统治。乾隆年间撤驿之变后,原属青衮杂卜的乌梁海各鄂托克归服清廷,分为四个旗,后来又将获罪的达木拜台吉(科布多额鲁特)属下的乌梁海人编为一旗,由唐努旗掌管“唐努乌梁海五旗总管之印”。同治三年(1864年),沙皇俄国迫清政府签订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去其西北阿穆哈河流域十佐领之地。\n\n近现代\n1860年至1911年,俄罗斯帝国以探险和采矿为名,对唐努乌梁海进行殖民,引入大量俄国移民,唐努乌梁海的居民多与俄罗斯商人贸易,该地经济与俄国联系密切。蒙禁解除后,自1902年开始清廷允许汉人前往唐努乌梁海经商,以对抗俄罗斯对该地区的经济控制。至1910年,乌里雅苏台已有三十多家汉人商号的分支机构,迅速主导了唐努乌梁海的商业。\n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国各省纷纷独立。随后外蒙古也于12月1日宣布独立,成立博克多汗国。1912年2月,唐努旗副都统衔总管贡布多尔济(Комбу-Доржу)宣布属下三旗独立,成立乌梁海共和国。他自称已被选为独立的乌梁海领袖,和克穆齐克旗总管巴彦巴达尔呼(Буян-Бадыргы)一起向俄国递交请愿书,希望俄国出兵保护,以防止再度落入中国控制之中。不过,另外两旗的诺颜们更希望加入蒙古博克多汗国。俄国内阁的政策是加大影响力、逐步吸收这片地区,且担心仓促行动会激怒中国,因此没有回复贡布多尔济的请求。1912年,尼古拉二世以俄国移民遭袭击为借口,派兵进入唐努乌梁海,中部二十七佐领皆为俄军占领。而在赛音诺颜部额鲁特贝子旗所属的乌梁海,“辛亥后俄人驱逐贝子,擅派一喇嘛名金巴(Чымба)者为总管,管辖十七苏木”,也被称为“贝子旗”。1913年秋天,另外两旗的诺颜改变态度,也向俄国递交请愿书,希望并入俄国。1914年4月,乌梁海共和国正式接受俄罗斯帝国的保护,成为乌梁海边疆区。俄罗斯帝国政府委派事务专员管理当地;1915年又宣布俄国的民法、刑法及各类法典均适用于乌梁海边疆区。\n1916年12月28日,由于俄国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民国政府决定由乌里雅苏台佐理专员兼管唐努乌梁海事务。十月革命后,白俄残军进入唐努乌梁海。1918年下半年,北洋政府任命严式超出任唐努乌梁海佐理专员,率兵进入当地驱逐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俄军残余势力;次年6月,中国军队占领外蒙古及唐努乌梁海地区。\n1921年3月,占据库伦的俄国白军攻入唐努乌梁海,7月苏俄红军进入唐努乌梁海地区消灭白俄残军。1921年8月14日,苏俄在唐努乌梁海成立唐努-图瓦人民共和国(后改为图瓦人民共和国),中国北洋政府不予承认,仍视其为外蒙古的一部分。\n1926年,苏联、蒙古人民共和国和图瓦人民共和国三方代表召开会议,外蒙古承认了唐努-图瓦的独立,但东部库苏古尔湖附近仍属外蒙古。1931年后,与原库苏古尔诺尔旗混居的东部九佐领之地划归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库苏古尔省。\n1931年,国民政府制定公布《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该法已于2006年废止)时,第四条第二项提到唐努乌梁海。\n1941年,苏联指示图瓦人民共和国参加苏德战争。\n1944年8月17日,图瓦人民共和国小呼拉尔非常大会通过一个宣言,请求苏联接纳唐努乌梁海加入。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决定接受这一请求。10月13日,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命令,将唐努乌梁海作为一个自治州划入俄罗斯联邦的建制。苏联当时对此事秘而不宣,官方未发表声明,塔斯社也没有报导。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兼并唐努乌梁海才为世人所知。\n1945年8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该约对外蒙地位做了明确规定,对唐努乌梁海问题未特别提及。1945年年底,苏联举行最高苏维埃代表选举。10月11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在公布选举区时,将图瓦自治州列为第299选区。中国国民政府通过驻苏大使馆的调查知道了此事,但并未表态。\n1948年3月17日,苏联广播电台宣布:“图瓦人民共和国并入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为图瓦自治州。”\n4月23日,中华民国政府国防部第二厅厅长侯腾向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报告了此事,并指出:唐努图瓦共和国“原为我唐努乌梁海之西部”。唐努乌梁海“向非库伦外蒙政府所属,尤非苏联领土,前此苏联予以占领,我迄无行动,此际在外交上似应明确表示,保留对苏联提出交涉之权利”,“以免自陷于默认之境地”。蒋介石览后批示:“先交外交部核议,并饬国防部第二厅将民三、民九、民十五、民卅二各年苏方对唐努进行侵略时我方所取对策详报。”5月1日,侯腾向蒋介石呈上“苏方历次侵略唐努乌梁海暨我方反应各情对照表”。\n5月7日,中华民国政府通过驻苏大使傅秉常向苏联政府提出严重抗议,并声明保留一切权利。苏方置若罔闻,始终未予答复。\n1961年10月,自治州升格为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n\n俄罗斯联邦时期\n1991年,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发表“主权宣言”,苏联解体后,1992年改国号为“图瓦共和国”,并决定与其他联邦主体一起组成新的俄罗斯联邦。\n俄罗斯汉学家阿尔乔姆·科布泽夫则认为,图瓦(唐努乌梁海)在辛亥革命以前是清帝国的一部分,但清帝国是域外而来的满人、蒙古人与汉人组成的帝国,与当代中国有所区别。并表示讨论图瓦会不会像1922到1944年一样独立成国(图瓦人民共和国)还有点意义,加入当代中国没有讨论的意义。\n\n主权争议\n中华民国\n1948年5月,中华民国驻苏大使傅秉常照会苏联外交部,声明唐努乌梁海为中华民国领土。但后来中华民国政府于国共内战失败,撤退台湾之故而不了了之,未能有后续行动。\n1998年后,中华民国官方不再发行“中华民国全图”。 2005年10月,主计处废除包括唐努乌梁海在内的大陆地区各省市代码,《中华民国年鉴》也于同年起不再将大陆地区列于“土地”一章之中,2006年又经立法院通过废除《蒙古盟部旗组织法》,至此已无该行政区划。目前,中华民国外交部网站上的俄罗斯地图包含图瓦共和国(唐努乌梁海)。有人询问唐努乌梁海归属,外交部回复如下:\n\n中华人民共和国\n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自成立后从未将唐努乌梁海标识为中国领土,尊重俄罗斯和蒙古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版的所有官方地图,均将该地区标示为苏联(俄罗斯)和蒙古国领土。在与苏联交恶时期,毛泽东声称推翻清代与俄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并认为唐努乌梁海“没有什么条约就糊里糊涂地变成一个苏联自治共和国”。1972年,据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各国概况》指出:“苏联在1944年吞并了我国领土唐努乌梁海,中国政府没有承认”。另外,《辞海》等书籍亦作相同描述。但即使在这段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从未将唐努乌梁海标识为中国领土。\n1991年,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访问苏联期间,与苏共中央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以及1994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西段的协定》。2001年7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兼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在莫斯科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此条约有效期为二十年,没有主动停止则可自动顺延。根据条约第六条,“缔约双方满意地指出,相互没有领土要求,决心并积极致力于将两国边界建设成为永久和平、世代友好的边界。缔约双方遵循领土和国界不可侵犯的国际法原则,严格遵守两国间的国界。缔约双方根据一九九一年五月十六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继续就解决中俄尚未协商一致地段的边界线走向问题进行谈判。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双方在两国边界尚未协商一致的地段维持现状。”2004年又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n\n2017年8月14日,39岁的退伍军人、历史爱好者殷敏鸿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提交信息公开申请,要求公开“中苏(俄)是否就唐努乌梁海地区归属问题签约、中蒙是否就唐努乌梁海地区划定边界”等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在一个月后的复函中称:而未作明确回复。殷敏鸿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的上诉,最终被驳回,维持原判。英国广播公司记者也就此事致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未得到答复。\n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方网站的俄罗斯资料均包括图瓦共和国的数据(而不包括被俄罗斯占领的乌克兰领土克里米亚)。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间有官方交往。\n\n参见\n乌梁海\n阿尔泰乌梁海\n阿尔泰淖尔乌梁海\n科布多\n江东六十四屯,也是俄罗斯治理的中华民国声索领土。\n图瓦人\n乌梁海共和国(1911年-1914年)\n乌梁海边疆区(1914年-1921年)\n图瓦人民共和国(1921年-1944年)\n图瓦自治州(1944年-1961年)\n图瓦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61年-1992年)\n图瓦共和国\n\n注释\n延伸阅读\n[编]\n\n 《清史稿/卷524》,出自赵尔巽《清史稿》\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专家揭开图瓦人身世之谜(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保护图瓦语"} +{"doc_id": "6238", "title": "婴儿", "text": "婴儿(infant,baby)是指刚出生的儿童,是人类一生的第一阶段。婴儿的年龄定义各界略有不同,一般是小于1岁。其中,未满28天者,特称为新生儿(newborn infant,neonate)。\n父母对婴儿与儿童展现爱与关怀是至关重要的,不论是亲生父母或养父母都一样。像例如罗马尼亚共产党时代,因为770法令之故,使得出生率上升,但这也导致大量婴儿被弃养至孤儿院。而对罗马尼亚孤儿院儿童的研究显示,这些儿童的大脑白质与灰质都小于一般儿童。这些儿童也有许多诸如抽动、暴怒、偷窃和自我惩罚等异常行为,其智能与学业成就也较低;而被从孤儿院送交领养的儿童在语言、智商与社会情绪方面都出现改进,他们能出现安全依附,且情绪表达能力也有所进步;但相对于未曾被送进孤儿院的儿童,这些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依旧较慢。\n\n语源\n根据《说文解字》所述,婴儿的“婴”字,本意为女性的颈部饰物等宝贝,后引申解作为抱在胸前哺乳之初生儿。婴儿的英语 infant 源于拉丁语 īnfantem,词根 īn- (not,不) 和 fāns(speak/say,说),义为“不懂说话”。英语一般语境下是指小于一岁或未学会走路的人类。汉语“婴儿”则指一岁以下或未断奶的儿童,不管是否能够行走。\n\n新生婴儿的外表\n刚刚出生的婴儿脐带数星期后自己会脱落。有些婴儿出世时有很多头发,但亦有些却相反。\n\n刚刚出生的时候,婴儿的皮肤呈暗蓝色,一开始呼吸就会回复正常肤色。他们刚出生时还会有一层白色的东西,称为胎儿皮脂,有抗菌作用。手脚后来会脱皮,还会有胎记。\n婴儿的性器官会红肿,男婴的阴茎会又大又红,阴囊异常的大,无论男女婴儿的胸部都会大,是由于母体的激素造成的短暂情况。男女婴儿的乳头可能会产出奶,或女婴从阴道流出血或奶状的液体,两个情况都是正常的,均是受母体激素的影响,很快会消失。\n婴儿的脐带呈蓝白色,脐带剪掉以后,带子上会留下2至5公分的伤口,不过到了三星期左右,就会变干、变黑并缩小,最后整个自己脱落。\n���了胎记外,这些种种刚刚出生的婴儿的特征很快就都会消失。\n\n婴儿的感官\n哭泣是婴儿的本能,婴儿通过哭泣来传达饥饿、兴奋、厌倦、不适等感受。\n绝大多数婴儿健康组织提倡母乳喂养。当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时,可以使用装有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的奶瓶代替。婴儿喜欢啜手指、啜乳头、啜奶嘴。啜东西是他们的本能,让他们可以自己吃奶。\n婴儿最喜欢被轻轻拍打、拥抱和抚摸。婴儿的睡眠比成人多的多,新生儿达到每天18小时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大睡眠逐渐减少。\n新生婴儿的视力大约只有0.05,只能看到视力表上最大的那个\"E\"。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约2岁时,才能提高到1.0。新生儿一生下来或几天后,便能睁开双眼,接受光线。大约6到8周时,开始能够凝视物体,并随着物体的移动而转动视线。大概4个月时,两眼的立体感逐渐发育,可以用双眼定位物体。\n婴儿还在母体时已可以在自己体内发出像母亲般的心跳声,亦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胎中的婴儿虽然浸在羊水中,但亦可听到声音。婴儿对女性的声音作出的反应更大于男性的声音。\n婴儿一出生就对甜、酸、苦、咸有反应,甜的东西最为喜欢。一出生嗅觉就很发达,在第一个星期,已经可以分辨到母亲跟其他女性的奶的味道。\n\n婴儿夭折率\n夭折率是婴儿在满一岁之前死亡的比率。可分为两种:出世首27天死称为新生儿死亡(neonatal death);第28天以后死亡的称为新生儿产后死亡率(post-neonatal death)。死因包括:缺水、感染、先天畸形、婴儿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n\n婴儿适宜食物\n母乳是初出生婴儿最理想的食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母乳喂养至婴儿六个月大,于六个月(180天)大之后,添加适宜婴儿成长需求的副食品。\n\n一(1~6个月龄):纯母乳喂养,不添加母乳以外的任何食物,包括水,果汁,米糊等。\n二(6~9个月龄):母乳依然为主食,添加食物包括米糊、粥、水果汁、菜汁、蛋黄、鱼泥、肉糜等。\n三(10~12个月龄):添加烂面条、水果、碎菜、肝泥、和肉糜等容易消化的食物。\n四(1岁以后):尽量继续母乳至2岁。逐步增加稠粥、烂饭、面包、馒头、碎菜及肉末等食物。\n五,固体食物添加顺序应该是谷类、蔬菜、水果、鱼肉类,婴儿喜爱甜食,先加水果就会拒绝蔬菜,一岁以后如果需要断奶,可以补充其他奶制品,如安全的鲜奶,酸奶,或者婴儿配方奶粉等,但配方奶粉并非首选,也非必需品。\n\n婴儿饮食禁忌\n不宜过早添加辅助食品,应在婴儿6个月后,不宜过早添加含渣食品,要适应婴儿的消化能力,制作时调味品应少放,以免加重婴儿的肾脏负担。\n婴儿摄取一般饮食即可,若要摄取加工食品,则应询问医师意见,市售婴儿食品并不一定合适。为预防婴儿肉毒杆菌中毒,一周岁(12个月龄)以下之婴儿不应喂食蜂蜜。\n\n参见\n胎儿\n儿童\n弃婴保护舱\n杀婴\n黄疸\n婴儿床\n婴儿期反射\n畸形学\n\n参考来源\nSimkin, Penny; et al.. Pregnancy, Childbirth and the Newborn: The Complete Guide. MN: Meadowbook Press. 1992(late 1991). ISBN 978-0-88166-177-4.\n\n外部连结\n\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for pediatric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with parenting and disease information that pertains to infants and children\nCIA FactBook—Infant mortality rat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other health indicators\n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5 – Make Every Mother and Chi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waddling Your Baby --University of Florida/IFAS Extension Department of Family, Youth and Community Sciences"} +{"doc_id": "6239", "title": "果实", "text": "果实,是被子植物(也称开花植物)花的部份组织衍生成的生殖器官,通常在开花授粉之后,以子房为主体而形成,其中包含有种子。植物借由果实来传播种子。其中有许多可供食用,人类或动物食用果实后移动,有助于种子传播,而果实可以提供人类或动物营养,两者之间有共生关系,而果实也是人类及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之一。世界农业产品中,果实占了其中很大部份。\n水果是指可以生食,多汁液,有酸味或甜味的果实,像苹果、橙、西瓜、葡萄、香蕉及柠檬等。但在植物学的定义上,也有一些不被视水果的果实,例如豆子、玉米粒、小麦的麦穗及番茄(亦可作为水果生食)。。“野果”则是相对于水果,生长于非果园或野地植物所结的果实,有些可食但水分不多,有些则具毒性。\n果实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种子和果皮两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区分),其中外果皮的表面有时有各种形态的附属物,如腺毛草属、钩、翅等。对于可食用的果实来说,一般所谓的果肉,实际上是果皮的一部分,比如桃的肉质部分即为中果皮。\n除被子植物外,某些植物也可以通过单性结实形成果实,这样形成的果实在外形上与正常果实相似,但其中的种子没有生殖能力,通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甚至完全消失。\n\n果实和水果之间的关系\n在日常生活上,水果一般是指植物和果实有关,有酸味或甜味的部份。蔬菜是指植物有鲜味或比较没有酸味或甜味的部份。坚果是指硬的、有油脂的、有壳的植物产物。\n有些植物学上的果实,在日常生活中视为蔬菜,例如葫芦科稙物(像南瓜、黄瓜)、蕃茄、豌豆、豆类、玉米、茄子及菜椒。此外,有些香辛料,像多香果、辣椒等,也属于果实。\n\n功能和定义问题\n果实对于种子有保护功能,并能帮助种子的传播。由于不同植物在长期的演化中形成了多种多样传播种子的方式,所以各种果实不仅在外观上具有极丰富的多样性,而且彼此的发育史相差很大。例如豆科植物的子房均只有1心皮,边缘胎座,习惯上把这一科植物的果实统称为荚果,但是不同的荚果外观相差很大,小的可以只有几毫米长(如黄芪属的一些种类),大的可以长达1米多(如榼藤子),有的不开裂(如落花生),有的纵向开裂(大部分种类如此),也有的横向断裂成数节(如岩黄芪)。又如在蔷薇科中,同样是成熟时红色、借助鸟类和其他动物的食用而传播种子的果实,东方草莓和覆盆子为不同类型的聚合果,山楂为梨果,而樱桃却是核果,它们的发育过程及与之前的花或花序的关系是非常不同的。\n有的果实虽然富含营养物质,但这是为了吸引动物来摄食,以为其传播种子,这些营养物质本身是无法再为植物体所利用的,所以不能说果实是贮藏器官。有的果实的果皮中还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化学物质,种子只有在脱离果皮之后才能萌发,从而保证种子在萌发时能够有一个真正适于新一代植株生态的环境。这样的例子如西瓜、番茄和柑橘。\n习惯上,人们在定义果实和划分果实类型时,不仅要考虑果实的形态,还要考虑植物分类系统。仍以豆科为例,该科大部分植物的荚果在成熟时开裂,因此荚果通常被归为裂果的一类,但是落花生等的果实虽然不开裂,仍被归为荚果,这样就可以做出“豆科的果实全为荚果”的简明归纳。又如菊科的蒲公英的果实上的冠毛与果体连为一体,而且在果实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同科尚有果实无冠毛的种类(如向日葵),所以蒲公英的果实仍被认为是瘦果,由此则可得出“菊科的果实多为瘦果”的简明结论。Spjut(1994)对于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并从果实的功能入手,重新为果实下了定义:\n“果实是一种繁殖单元,由多个包被于珠被之内、附着在大孢子叶或大孢子叶-鳞片复合体之上的一或多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稀为通过单性结实发育而来)。这些大孢子叶或大孢子叶-鳞片复合体可以构成单轴孢子叶球、复轴孢子叶球、单一雌蕊群、复合雌蕊群,或者在果实本身或种子从植物体散落的同时彼此散落的雌蕊群,或者只在种子在植物体上萌发前才彼此散落的雌蕊群。此外,果实还包括任何附着于其上的鳞片、苞片、变态枝、花被或部分花序。”\n按他的看法,则果实不再是被子植物特有的器官,裸子植物也有果实;换句话说,一切种子植物都有果实。但是Spjut的观点并没有获得植物分类学界的普遍赞同。\n\n形成过程\n花的雌蕊中所含的胚珠经过受精作用之后,子房逐渐发育为果实(真果)。有些花的花托、苞片、花萼,以及子房上部的花柱、柱头等与子房外壁相结合,并随子房的生长而膨大,成为果实的一部分。\n子房发育成果实时,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分为珠被和卵细胞。如果是单子叶植物,胚珠则还有极核。珠被发育成种皮,卵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胚,单子叶植物的极核也和精子结合形成胚乳(这是双受精现象)。\n\n构造\n果实的结构通常可分为种子和果皮两部分。果皮又可分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但在多数情况下难于区分),其中外果皮的表面有时有各种形态的附属物,如腺毛草属、钩、翅等。\n对于梅、李、樱桃等可食用的果实来说,外果皮为一层薄膜;中果皮为厚而多汁的肉质部,即所谓的果肉;内果皮则为坚硬的核壳。\n\n分类\n果实按其发育的不同,构造的不同,特征的不同等可以有多种分类。\n\n根据发育成果实部位\n果实可以分为真果和假果。由受精后雌蕊子房单一发育起来而形成的果实,叫做真果,如桃、梅、李等果实。 它们外面薄薄的一层一外果皮,肥厚多汁的果肉是中果皮,坚硬的核是内果皮,而核里面的仁是种子。而假果则由子房加上花的其它部分(花萼、花被、花轴等)形成的果实。如苹果、梨的果肉是由花托、雄蕊、花被的基部共同发育而成的,可吃的部分主要是花托。有萼和花萼参与的,如草莓,果肉实际上是增大而肉质的花托,真正的果实是分布在花托上的小硬粒,叫瘦果。这种由许多小果实集生在一个花托上的果实,又叫聚合果。除草莓外,还有莲蓬、玉兰等。如果果实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花序参与了果实的组成,则称为聚花果,如桑椹、无花果等。\n\n根据果皮质地\n按果皮质地又可分为肉果与干果。肉果与干果按其子房心皮数,开裂方式等又可分为核果、浆果、坚果、瘦果等很多种。详细分类可以参见本页下方的分类列表。\n浆果:单心皮,外果皮是一层薄表皮,而果肉柔软多汁且内无核。如:番茄、莲雾、芭蕉、茄苳、杨桃、木瓜等。\n柑果:多心皮,果壁富含油胞,果实里面瓢辫含丰富汁液。如:柑橘类果实,柚子、葡萄柚、柠檬、橘子、金桔等。\n\n根据形成果实的花及子房数目\n按形成果实的花的雌蕊数目划分:由一花内单雌蕊或复雌蕊形成单一果实的,称为单果。单果内可以有多个心皮,如桃为单心皮,苹果为五心皮。一花内有多个离生的心皮,每个心皮都分别形成果实,但仍复生在同一花萼上的,称为聚合果,如草莓、八角茴香等。\n\n单果也称单花果、单生果。一朵花如果只有一枚雌蕊,由此形成的果实,称为单果。大多数被子植物的果实都属单果。根据单果的质地、结构特点,成熟时开裂与否,可分成若干类型:形成单果的雌蕊,可以是单心皮的,也可能是合生心皮的。单心皮雌蕊(单雌蕊)形成的如核果(桃,梅等),荚果(豆科植物的果实)等,合生心皮雌蕊(复雌蕊)形成的如蒴果(棉花,茶等),颖果(稻,麦,玉米等)、角果(十字花科植物的果实),瓠果(浆果中的一类,如西瓜,冬瓜等)等。;中果皮为厚而多汁的肉质部,即所谓的果肉;内果皮则为坚硬的核壳。\n复果也称聚花果、花序果、多花果,如菠萝、无花果。由整个花序发育成的果实。如桑的果实是由雌花序发育成的聚花果,每一雌花的子房发育成一个小单果,包藏在厚而多汁的花萼中,食用的肉质多汁部分为雌花花萼。无花果的果实也是由花序发育成的聚花果,著生在肥厚肉质化的花轴内壁的每一雌花的子房发育成一个小坚果,包藏在肉质花萼内,食用部分实际是隐头花序的肥厚多汁的主轴。凤梨(即波罗)的聚花果则是由肥厚肉质的中轴、肉质的苞片和螺旋状排列的不发育的子房共同形成的球果状体。\n聚合果也称聚心皮果。在一朵花内有多枚离生的雌蕊(心皮),每一枚雌蕊形成一个小单果,许多小单果聚生在同一花萼上所形成的果实。如草莓、毛莨等的果实。构成聚合果的单果因植物种类而不同。如草莓、毛莨的单果为瘦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瘦果;番荔枝和南五味子的单果为浆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浆果;悬钩子、覆盆子的单果为核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核果;玉兰、金莲花的单果为蓇葖果,所构成的聚合果为聚合蓇葖果。\n\n演化\n被子植物的第三次共同进化,即多肉的水果和营养丰富的坚果和种子在始新世才完成。\n根据Eriksson O.(2000)等人的统计,在马阶晚期,即6600万年前,被子植物的最大果实体积还不到10mm3(立方毫米),跟大米粒的体积差不多。直到始新世,平均果实大小达到人类拳头大小。在渐新世之后,由于菊科、禾本科、唇形科的大扩散从而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出现,平均果实大小再度被变小。\n通常复果比单果进步,单果比聚合果进步。肉质果比干果进步。温科勒(Winkler)将果实根据演化程度分为4种基本型式:毛莨型为被子植物果实中最原始的型式,茄型和蔷薇型为中间型式,山茱萸型最进步。依据这一分类,毛莨的瘦果为原始型式,而葵花的瘦果则为进步型式。\n\n产量\n安全性\n在食品卫生上,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建议生食的水果需经适当的处理,以减少食物中毒或食物污染的风险。在商店中需避免水果因碰撞而受损,若是已经切开的水果,需要冷藏处理。水果在食用前需先清洗,即使是外皮不能食用的水果也需清洗。清洗最好是在要食用或是处理前才清洗,以避免水果提早变质。水果需和生的肉类、家禽、蛋和海鲜等分开储存,也不能接触到有接触上述生食的餐具。若水果接触到上述生食,又没有要立刻烹调,就要扔掉。所有切开、去皮或烹调过的水果,需要在二个小时内冷藏,否则细菌会开始生长,增加食物中毒的可能性。\n\n相关条目\n水果列表\n种子\n果树\n果皮\n果食主义\n尼克斯诉赫登案;有关番茄应当被归类为水果还是蔬菜的诉讼。\n\n参考文献\n植物学辞典,台湾商务印书馆, 1989,ISBN 9570500689,37-40页\n\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果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doc_id": "6244", "title": "专属经济区", "text": "专属经济区(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缩写为EEZ),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海洋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海域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370.4公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其它国家仍然享有航行和飞越的自由,以及与这些自由有关的其他符合国际法的用途(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等)。该国对其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拥有开发利用或准许它国利用的专有权。经济海域并非领土的范畴,却是国家主权的延伸。\n联合国1982年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做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决议,对于专属经济区有详细规定。该公约已有160国批准签署,目前仅有美国、朝鲜、伊朗、泰国、利比亚等国尚未批准。\n\n目前有关国家宣示情况\n一般而言,海权大国或海岛国、仍保留众多属岛的前殖民大国,容易获得较大的专属经济区的宣示空间。如美国在两大洋本土两侧及太平洋、大西洋上拥有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关岛、塞班等属土,英国及法国则利用其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上之属岛,宣示了极大的专属经济区,分别为全球第五及第一。澳洲为四面环海之岛型大陆,除与巴布亚纽几内亚、纽西兰临接处外,亦可宣示庞大之经济区。\n\n经济专属区相关纠纷\n2001年中美撞机事件\n鳕鱼战争\n联合号海钓船事件\n完美无暇号南海事件\n广大兴28号事件\n钓鱼台列屿主权问题\n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钓鱼岛相撞事件\n南沙群岛主权争议\n菲律宾诉中华人民共和国案\n\n参见\n《联合国海洋法公约》\n无害通过\n防空识别区\n澳大利亚联邦专属经济区\n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n印度专属经济区\n日本国专属经济区\n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中文版\n中华民国专属经济海域及大陆礁层法 1998年1月21日总统令公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1998年6月26日主席令公告(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外部连结\n\nInteractive map at MarineRegions.o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howing boundaries and disputes\n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 Part V(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Sea Around Us Project – View the EEZ of all countrie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note that this website does no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territorial seas and the EEZs, therefore it tends to overstate the EEZ areas. See: EEZ AREA MEASUR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USA zone since 1977\nGIS data: VLIZ.b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Foreign Military Activities in Asian EEZs: Conflict Ahea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Mark J. Valencia (May 2011)\nEEZ Managem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247", "title": "英国国会", "text":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国会(英语:The Parliament of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中文简称为英国国会或联合王国议会,是英国和英国海外领地(独自享有议会主权)的最高立法机关。英国国会的首领为英国君主;它还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议员分为两种:上议院灵职议员(Lords Spiritual,即英国国教中的高级神职人员)和上议院俗职议员(Lords Temporal,即贵族成员)。上议院议员大部分是以指派方式产生。下议院则恰恰相反,是由选���产生。上议院和下议院位于大伦敦威斯敏斯特市威斯敏斯特宫(即国会大厦)的上议院厅和下议院厅。\n国会是由早期为君主提出治国建议的政务会发展而来。理论上国会的权力并不归属于国会,而属于“君临国会”(Crown-in-Parliament)。尽管有争议,国会中的君王仍常被认为是完整的君主主权。现代的国会权力属于通过民主选举而产生的下议院。君主仅作为象征意义的领袖。由非选举产生的上议院权力十分有限。\n由于以英联邦国家为代表的许多国家,其立法机构以英国国会为原型,英国国会通常被称作“国会之母”。但这却是对约翰·布赖特的错误引用。实际上,他是在1865年1月18日一篇支持建立国会政府的先锋国家扩大投票权利的文章中谈到“英格兰是国会之母”。\n\n历史沿革\n在中世纪时期,如今的联合王国是分成三个王国,分别为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其中三个王国也分别有自己的议会。根据1707年的联合法案将英格兰议会与苏格兰议会合并成为大不列颠议会,在1800年所通过的《1800年联合法令》再将爱尔兰议会于1801年合并,成立了英国国会。\n\n贤人会议\n英格兰议会的起源可追寻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盎格鲁-撒克逊国王通常由贤人会议辅佐,贤人会议通常由国王的儿子和兄弟组成。郡长(earldormen),或各郡的行政及司法长官,以及高级神职人员在贤人会议同样拥有席位。国王仍拥有最终权力,但法律与国家内外的重大决策却只能通过寻求贤人会议的建议(以及后期的贤人会议同意)而制定。\n\n大会议与御前会议\n1066年威廉一世将其法兰西王国的封建制度带到英格兰。随后他便将土地赐予其重要的军事支持者,这些人又将土地赠与他们的支持者,从而形成一套封建等级制度。那些直接从国王手中得到土地的人被称为领主,而他们的领地被称为采邑。威廉一世是一位专制君主,但他在制定法律之前也要向大会议(Magnum Concilium;由领主、国王宫廷的高级官员与拥有国王土地的神职人员组成)或御前会议(Curia regis;由在宫廷的权贵与宫廷官员组成)寻求咨询。\n\n英格兰议会\n英格兰议会自御前会议衍生而来。这种会议其后成为神职人员(包含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长)、贵族(伯爵、男爵等)、与各郡代表的组合(其后又加入各自治市(borough)代表)。\n1295年爱德华一世召开模范议会,被视为往后议会的经典范例。在会议中各自治市(包括市镇和城市)的代表首次获准参加议会;自此以后,每郡都会派两名骑士出席议会,而每自治市则派出两名自治市市民,以作自治市之代表。最初,自治市代表基本上是毫无权力可言的,相较之下,每郡在议会中有固定的席位,但是自治市在议会拥有议席与否,却全凭君主的爱憎喜恶,假若某自治市的代表议员显露出独立之意向,那他所代表的自治市便很大机会被排除于议会之外。至于骑士的地位,则比自治市代表要好,不过由于议会初期实行一院制,所以他们的力量始终不及议会中的贵族与神职人员。\n议会之权威增长缓慢,随著君权之升降而起伏。例如说,爱德华二世在位期间(1307年-1327年),贵族拥有无上权威,君权受制,而各郡与各自治市代表则软弱无力。1322年,国会首次非经一般惯例或皇室特许认可其职权,而是以国会自行通过确立其权威地位的方式,认可自身职权。爱德华三世在位期间(1327年-1377年),事态发展更进一步。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国会于其在位期间一分为二:下议院(由各郡与各自治镇代表组成)与上议院(由神职人员及贵族组成)。国会权威持续增长,十五世纪早期,两院所行使的职权都达到前所未见的程度。由于国内的贵族政治与神职人员影响重大,上议院远较下议院更具权势。\n15世纪晚期爆发的内战,世称玫瑰战争,贵族势力于此期间再度削弱。许多贵族或于战斗中死伤,或因卷入内战而遭处决,许多贵族之原有产业因而落入君主之手。尤有甚者,封建制度凋零,各贵族所领之割据势力一蹶不振。君主因而得以于国内重建无上权威。君权于十六世纪都铎王朝统治期间持续增长,于亨利八世在位期间(1509年─1547年)达到最高峰。\n上议院仍较下议院更具权势,但下议院之影响力亦日见增长。其与上议院之连系于17世纪中到达巅峰。君主与国会(大部分是下议院)的冲突最终于1640年代引发英国内战。在查理一世于1649年败北并遭处决后,英格兰联邦宣告成立,但这个联邦实质上由奥利弗·克伦威尔独裁统治。在克伦威尔���其于下议院的拥护者支配的政府中,上议院大致上又变成无权无势的机构。1649年3月19日,国会通过法令废止上议院。\n法令宣称:\n\nThe Commons of England [find] by too long experience that the House of Lords is useless and dangerous to the people of England.(汉译:英格兰各界长久以来体验到上议院无益且危害英格兰人民。)\n直到1660年的公约议会(Convention Parliament)开会且君主复辟后,上议院方再度集会。此后上议院又回复为国会中较具权势之一院。\n\n大不列颠议会\n在18世纪议会最显著的改变,要算是首相一职的发展。后来在1782年,时任托利党首相腓特烈·诺斯因为未能带领大不列颠王国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取得胜利,结果遭议会通过不信任动议,使之被迫下野。此事反映出一个政府倘若不获国会的支持,就要垮台,而这也正是今日人们对民主政府的看法。不过,尽管人们常认为政府一定要得到下议院的支持,但这其实是近代所发展开来的。同样地,首相出身下院的惯例,也绝不是早于18世纪就出现的。\n\n联合王国议会\n19世纪\n上议院于19世纪历经数次改变。该院一度仅有50名左右的议员,复因乔治三世及其继位者大肆封爵而巨幅膨胀。院中个别议员的影响力因而遽降。此外,上议院本身的权势也在降低,而同时下议院的力量却在增长。在下议院逐步发展出优势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1832年的改革法案危机(Reform Bill Crisis)。在当时,下议院的选举体制并不民主,而是极为陈旧原始:以财产权大幅限制选民资格;许多选区数世纪以来未曾重新划界;好几个像曼彻斯特这样实际居住人口众多的市镇,在下议院内连一名代表全城的议员都没有,但仅有11名选民的老沙伦(Old Sarum)选区坚持因袭其固有的权利,选出两名国会代表。小自治市易受贿选影响,区代表通常受赞助者的控制,获得这些赞助者的提名即是当选的保证。若干贵族一人可赞助数名腐化的腐败选区,从而在下议院中划出可观的地盘。\n1831年,当下议院通过《1832年改革法令》以纠正这些病态情况时,遭上议院驳回,且于1832年又再遭驳回,但内阁并未就此放弃众望所归的改革志业。时任首相的查尔斯·格雷于是议请英皇另行册封约80名赞成改革的贵族以压倒上议院中反对此案的力量。威廉四世一开始对此议留中不发,但上议院中的反对派已倍感威胁。反对改革的议员们因此于册封新贵族之前认输,在表决中弃权以任令法令通过。上议院的政治影响力在这场危机中受损,但并未彻底瓦解。然而上议院的权势在19世纪受到更进一步的侵蚀,下议院逐渐成为国会中较有影响力的一院。\n\n20世纪\n上议院的权力问题于1906年自由党政府再次上台后,以加税的方式筹措财再度成为焦点。加税法案在保守党主导的上议院中受挫。在1910年12月的大选后,阿斯奎斯得以确保限制上议院权力案定获通过。首相提案,英皇同意,而上议院若不通过此案,将会涌入500名新册封的自由党籍贵族(即1832年用以迫使上议院默许改革法案的相同策略)。结果,《1911年国会法令》(Parliament Act 1911)迅速获得通过,褫夺上议院驳回大多数法案的权力。拨款案(仅与岁入及公共支出相关的法令,如预算案)不能在上议院中搁置超过一个月,而其他大多数法案则不能超出三个会期或两年。《1911年国会法令》本非永久性方案,原已策划更为广泛的改革,但两党皆无彻底执行之热情,而上议院大体上维持世袭。1949年,国会法经小幅增订,上议院有权搁置大多数法案的时间自三会期或两年缩减为两会期或一年。\n1958年,上议院优势性的世袭状态受《1958年终身爵位法令》(Life Peerages Act 1958)所改变。该法令授权在不设上限的情况下,册封终身贵族。1968年,哈罗德·威尔逊的工党政府企图改革上议院,提案允许世袭贵族保持上议院内之席位并参与辩论,但不具表决权。该计画于下议院受挫于相互结盟的传统保守党员(如卫生大臣埃诺奇·鲍威尔)与支持彻底废除上议院的工党党员们(如迈克尔·富特)。在富特夺得工党的领导权后,废除上议院纳入党章。然而在尼尔·基诺克(工党领袖)的领导下,代之以改革上议院。同时,策封世袭贵族也遭制止(皇室成员除外),仅有的例外是1980年代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主政时之三例。\n\n21世纪\n托尼·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于1997年重新上台后,预示上议院即将改革。布莱尔政府提案撤除所有贵族于上议院中世袭的议席,作为改革上议院的第一步。然而,有92名世袭贵族可在改革完成之前��留其席位,以作为妥协条件。有关改革后来随《1999年上议院法令》(House of Lords Act 1999)获通过而落实。\n然而,改革自此再无进展。韦克厄姆委员会(Wakeham Commission)提案,上议院内20%的成员由选举产生,但此计画广受批评。联席委员会(Joint Committee)于2001年创立以解决该项纷争,但未能就此达成结论,反而提出七种选项以供国会采用(全体指派、20%民选、40%民选、50%民选、60%民选、80%民选、以及全体民选)。在2003年2月一连串令人困惑的公投中,所有的选项全未通过,尽管80%民选、20%委任的选项距离门槛仅差3票。部分工党国会议员们则支持彻底废院,反对以上所有选项。一个国会次团另行提案,建议全院70%民选,其他名额大部分由委员会指挀,以传承技巧、知识、与经验。该案亦未能排上议程。于是新的贵族议员仅由院内指派而受册封。\n工党对上议院的改革仍未声明将会提出何种体制,其倾向于支持比利·布拉格(Billy Bragg)的二次委选(Secondary Mandate)体制。下议院2007年3月7日以337比224票、113票的多数,支持未来所有上议院的席次都必须经由选举产生,不得再采世袭或任命制;工党下议院领袖杰克·斯特劳表示,这是上议院改革历史性重要的一步。其中原本被看好80%上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其他20%仍由政府任命的方案,以305比267,仅38票的多数通过,不及要求所有上议院席次都必须经由选举产生的提案。杰克·斯特劳表示,有关上议院改革已讨论数十年,他说:“今天的表决是推动这项工作历史性重要一步,突破下议院的僵局,写下英国国会历史重要的一页”,“我很高兴各政党议员对此取得共识,并决定了推动的方向”。\n保守党主张8%民选的第二院,而自由民主党则吁求改组为全民直选的参议院,设立民选的国会第二院(类似于美国参议院),为2005年英国大选时的选战主轴。选后的女皇致辞(Queen's Speech)宣告,政府于2005年至2006年度的立法会期中“将带动提案以持续改革上议院”。\n2010年英国大选后,保守党及自由民主党的联合政府再次提出改革上议院的议案,300席的上议院80%民选、20%委任,但受保守党的后座议员反对及工党拒绝支持而搁置。而选举制度的改革公投则于2011年被否决。\n\n组成与权力\n三个部分组成了国会:君主,上议院和下议院。这三个部分相互分立。上议院议员被法律禁止从下议院议员中选出。虽然并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但君主按照惯例,并不投票。\n根据王室特权和政府协议,所有的议案要变成法律形式上依然需要国王的核准。王室特权还包括解散议会,订立条约,宣战,授勋。事实上,国王对这些权力的行使通常是依据首相和其他内阁大臣的建议。国王还需要委任一个下议院的议员来组建内阁,内阁的成员同样来自于下议院,这个人必须得到下议院多数的支持。\n典型的内阁制民主政体主要的制度特征是行政一元化,由人民选举国会下议院议员,并由多数党组阁,行政权掌握在内阁总理手中,故有虚位元首与副署制度,行政与立法则是成员混合却又互相对抗。故内阁制民主政体的运作可被视为一连串的授权关系(chains of delegation),由最基本的委托人-选民-逐步地将决策权威授予不同的机构。首先,由选民经选举授权予议员,由议员组成的议会再授权予政府,由政府中的内阁再授权予各部会,之后部会再授权予官僚体系执行政策(Strom et al., 2003)。\n更仔细来说,选民可被视为是所谓的委托人,而定期、公开、公平与竞争性的民主选举(election)则可被视为是一种授权的程序,而最后所选出的民选官员(elected officials),即是上述定义中,实践委托人(选民)期望或目标的代理人。在这种互动关系底下,对所有的委托人(选民)而言,要确保这些代理人(民选官员)不会背离选民的托付,甚至发生滥权谋利或怠忽职守的情形,就必须要配合某种奖惩的机制,来控制与防止代理人有关上述行为的发生。简言之,选民主要透过选票一方面授权给国会议员,另一方面也借此对其表现加以课责;相对而言,国会议员需对其权力来源的选民负责。\n\n任期\n英国下议院于2011年制定“国会固定任期法令”,英国大选每5年举行一次,具体日期是5月份的第一个星期四。英国首相会在五年任期后向国王提请解散国会,所以英国国会(下议院)议员的任期不会超过五年。\n内阁之阁员必须出席国会为政策辩护,并且接受议员的监督质询。另外政府提出的重大议案如果未获议会通过,就可能面��议会提出不信任案,不信任案一旦表决通过,则将迫使首相辞职,首相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除倒阁外,在内阁制国家运作中,国会通常还有一些其他方式可以表示对内阁的不满,进而可能产生倒阁的结果。\n\n立法职能\n现今的英国上议院并非毫无实权。上议院原由终身议员(非世袭)与世袭议员组成,后来世袭议员数量被减少到一百人以下,席位由所有世袭贵族互选。上议院对预算案否决,若下院重新可决,则上议院之决议立即无效。上议院对其他法案之否决,若继续经下议院连续两会期可决(约一年),上议院决议无效。所以上议院有阻延法案的功能和权力。上议院议员也有可能因同僚决议失去席位,前次案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上议院撤销仍任职欧洲敌国王室的本国贵族职权。\n法理上,一切法案仍须经英国君主批准。而且两院的权力仍来自国君所代表的主权,称为“君临国会”。前次君主否决国会法案在1708年,被否决的是苏格兰民兵法。\n\n司法职能\n上议院也仍有弹劾审判权及叛国罪审判权。下议院通过之内阁官员弹劾应送上院裁判。前次案例发生于1806年。2006年曾有下议院弹劾首相贝理雅动议,没有通过。\n法理上,君王代表最高司法权,国会两院组成“王座法庭”。但下议院后来不参加审判事务,所以上议院是实际上的最高法院。但上议院人数众多,实务上承审人员仅是晋封上议院“法律贵族”终身职的少数法官。这些人等于是具有国会议员资格的大法官,但自十九世纪起,他们不参与上议院议案投票。也极少对政治议题发言。\n\n图集\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英国国会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上议院席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下议院席次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 +{"doc_id": "6248", "title": "中国法制史", "text": "中国法制史是指中国法律及相关制度发展的历史,是法制史研究的一个分支。中国古代法律名目繁多,如西晋有《晋令》,南北朝有《梁令》,隋朝的《开皇律》、《大业令》,唐初有《贞观令》,宋代颁行《天圣令》等,各朝重视的法律形式亦不相同。\n中国法律思想史(legal thoughts in Chinese history)是关于中国的法律思想史。法律离不开政治,因而中国法律思想史同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联系尤为密切。\n\n先秦时期\n夏、商、西周时代,神权法思想指导宗法进行统治,最为突出的代表人物为周公,要求量刑分眚与非眚、非终和惟终。春秋时期革新代表有管仲、子产、邓析,托名之作《管子》体现了这些革新家的法律思想;战国时代,百家争鸣,儒家代表为孔子、孟子。其他各家几乎无不反对维护礼治的儒家。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最早反对,主持兼相爱、交相利,要求赏当贤、罚当暴,反对任人唯亲的宗法世袭制。道家中的老聃认为法为自然,是人之道、天之道,反对儒家的“礼”和法家的“法”等人定法。道家的后继者庄周鼓吹法律虚无主义。儒家的主要对立面是法家,代表为李悝、商鞅、慎到、申不害和韩非。法家强调法律的客观、公平和一致性,重视法律的强制作用,轻视礼的感化效果。战国末期荀况隆礼重法。\n\n秦至明末\n秦始皇重视法管,漠视法学。西汉初期,为发展经济,挖掘战国中期流行的黄老思想,产生黄老学派,结合道家、法家,主张约法省刑、休养生息。汉武帝朝,董仲舒融合儒、道、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形成了学术正统。西汉中期,《春秋》决狱。东汉马融曾注汉律,晋代杜预、张斐又注晋律,聚徒讲授。汉、唐以来桓谭、王充、柳宗元谴责司法时令说,主张朴素唯物主义。明代丘濬总结前代法律思想,著《大学衍义补》,朱熹更是集理学于大成。作为政府,唐初集律学大成,出版《唐律疏议》;明发行《明律集解附例》。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和唐甄主张以世界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以工商皆本取代重农抑商。\n中国法制史可追溯自夏朝法律制度,但多是后人的臆断或揣测,如“夏后氏之王天下也,则五刑之属三千”等说法。\n周朝实行诸侯分封制,宗法制是周代分封制的基础,依血缘关系来决定继承权的制度,建立起众多诸侯国。\n\n汉朝\n前207年,刘邦攻占咸阳,鉴于“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为了顺应民心,“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n\n南北朝\n北魏最早有《天兴律》、《神麚律》、《正平��》、《太安律》、《太和律》。太武帝神麚四年(431年)十月,诏司徒崔浩改定律令,颁行《神麚律》。正平元年(451年)六月,颁行《正平律》。文成帝太安四年(458年)颁行《太安律》。宣武帝正始元年(504年)元勰、常景、刘芳等三十余人修《正始律》二十篇。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北魏拓跋氏根据汉律,并参考魏、晋律,创《北魏律》。由常景等撰成,共20篇。\n程树德认为:“考元魏大率承用汉律,不尽袭魏晋之制”。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元魏之律汇集中原、河西、江左三大文化因子于一炉而冶之。”\n\n隋朝\n隋朝创《开皇律》,共计十二篇、五百条,可谓总结了秦国以来的刑事立法,将“五刑”规定为死、流、徒、杖、笞,取代了墨、劓、刖、宫等割裂肌肤、残害肢体的肉刑。五刑的规范,一直贯彻到清代。\n隋炀帝以开皇律刑罚过重,大业二年十月诏牛弘等重修,除十恶之条。大业三年四月颁行《大业律》。大业中穷人无告,聚为盗贼。大业九年又诏为盗者籍没其家,复轘裂、枭首、罪及九族等已明令废止的刑罚。\n\n唐朝\n武德七年(624年)颁行《武德律》,共12篇500条,这是唐代第一部法典。贞观元年(627年)太宗命长孙无忌、房乔等人以《武德律》、《开皇律》为基础,制定新的法典,十一年(637年)颁行《贞观律》。《贞观律》有12篇500条。永徽二年(651年),长孙无忌、李绩等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行《永徽律》十二卷。序称:“旧律云言理切害,今改为情理切害者,盖欲原其本情,广思慎罚故也。”四年(653年)十月,高宗又下命将“疏议”分附于律文之后颁行《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又称为《唐律疏议》,标志著中国古代立法达到一定的水平,“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n贞元二年(786年)规定,“其明经举人,有能习律一部以代《尔雅》者,如帖义俱通,于本色减两选,令即日与官”。元和元年(806)有“五经、开元礼、学究、律令、明习律令”科。\n\n宋朝\n北宋初一度沿用《大周刑统》。建隆四年(963年),工部尚书判大理寺卿窦仪等人修订法典。是年七月完成,“付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共30卷,12篇502条。\n宋朝中叶以后,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颁布的法越来越多,这些法往往“朝令夕改”,“率尔颁行,既昧经常,即时更改,……烦而无信……”。宋代狱讼不断增长,南宋龙溪“县狱大概每年有大案(徒刑以上)数十件,而牒讼案件每日却可达到百余件。”宋朝设有专门修法的机构,据统计,宋代编纂大型法典达242部,其中《政和重修敕令格式》达到530卷。\n\n元朝\n1271年之前,使用的主要是金章宗年间颁布的《泰和律》。\n元世祖至元八年十一月十五日(1271年12月18日),元世祖忽必烈下诏建国号为“大元”,同一天下诏,禁行金朝《泰和律》。\n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五月二十一日(1291年6月18日),命中书参知政事何荣祖“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曰《至元新格》,命刻板颁行,使百司遵守。”《至元新格》颁行天下。\n至大四年(1311年)三月,元仁宗即位,根据《至元新格》编修新法律。至治三年二月十九日(1323年3月26日),元英宗最终审定,命名《大元通制》,颁行天下。\n元惠宗至正六年四月五日(1346年4月26日),《至正条格》颁行天下,《大元通制》停止使用,《大元通制》在全国范围内一共使用了23年。\n\n明朝\n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明太祖朱元璋占领武昌后,建立吴政权,开始著手议订律令,编成《律令直解》。洪武元年(1368年)到三十年(1397年),又以唐律为基础,总结历代法律施行的经验和教训,详细制定制定并颁行了《大明律》,全称《大明律集解附例》,共计7篇30卷460条。《大明律》对近代中国影响深远,顺治三年(1646年)颁行的《大清律》,实质上不过是《大明律》的修订本。\n明代除《大明律》、《问刑条例》外,还有所谓的单行法规,如《诸司职掌》、《六部条例》、《吏部条例》、《宪纲事类》、《宗藩条例》等。\n\n清朝\n后金人入关之前,天聪七年(1633年),遣国舅阿什达尔汉等往外藩蒙古诸部宣布钦定法令,制定了《盛京定例》。《钦定学政全书》卷二八《季考月课》记,雍正七年(1729)议准:“律例内刑名、钱谷各条,无不具备,乃莅政临民之要务,士子允宜奉为章程,预先学习,以为他日敷政之本。应���各省学政转饬各学教官,每当月课、季考之次日,将《大清律》与之讲解。但律文繁多,士子平日讲习经书,势难逐条遍读,应将律内开载刑名钱谷关系紧要者,详为讲解,使之熟习淹贯,预识政治之要。”\n乾隆五年(1740年)完成《大清律例》,颁行天下。《大清律例》是以《大明律》为基础,是中国传统法典的最后集大成之作。\n康熙朝仿效《明会典》编定《清会典》。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续纂《清会典》。\n清末冯桂芬说“例之大纲尚不失治天下之宗旨,至于条目愈勘愈细,……遂与宗旨大相背谬”。\n清末以后,以龚自珍、包世臣、魏源、林则徐为首的改革派,首先提出变法图强。洪秀全作为农民领袖,提出《天朝田亩制度》以及男女平等。太平天国后期一领导人洪仁玕撰写《资政新编》,首提雇佣、国际贸易。列强入侵,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为首的改良派以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为武器,热衷学习西方。以孙中山为首、黄兴、章太炎为代表的革命派,受林肯总统民有、民治、民享的思想影响,提出三民主义。政权方面,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02年慈禧下诏,沈家本主修《刑事民事诉讼法》、《大清新刑律》,但遇礼教派领袖劳乃宣的抨击。结果是沈家本退让,但儒家的正统思想终因西方资本主义学说的强势而被瓦解。\n\n中华民国\n1912年3月11日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7章56条。\n1913年10月31日完成《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共11章113条。\n1946年11月,召开国民大会,12月25日通过《中华民国宪法》,1947年1月1日公布,12月25日施行。1991年起中华民国台湾地区经七次增修,参见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n\n中华人民共和国\n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后经过四次修宪。\n\n著名法学家、思想家\n当代的法学人物\n参考资料\n延伸阅读\n参见\n中国法学会\n马来西亚法制史\n\n外部连结\nDatabase of Chinese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English"} +{"doc_id": "6257", "title": "北高加索联邦管区", "text": "北高加索联邦管区(俄语:Се́веро-Кавка́зский федера́ль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Severo-Kavkazsky federalny okrug),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北高加索地区,是目前俄罗斯的联邦管区之一,总面积171,100平方公里,总人口9,038,928(2002)。2010年1月19日自南部联邦管区独立而成一联邦管区。由当时的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签署命令,成立俄罗斯的第8个联邦管区。成立该区的目的,根据梅德韦杰夫的说法是为解决经济领域犯罪和严重的行贿问题。第一任总统驻北高加索联邦区全权代表为亚历山大·赫洛波宁。梅德伟杰夫在任命赫洛波宁时,也同时任命其为政府副总理,他不仅拥有经济权限,而且拥有在人事与强力机构工作等法律部门的权限。\n\n行政区划\n北高加索联邦区包括达吉斯坦共和国、印古什共和国、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共和国、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北奥塞梯共和国、车臣共和国和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联邦区中心设于皮亚季戈尔斯克。\n\n地理环境\n北高加索联邦区,是高加索地区分布在黑海和里海及俄罗斯欧洲范围内的高加索北端地区。总面积171,100平方公里,占俄罗斯总面积2%,总人口9,038,928,约为俄总人口11.5%\n从地理上来看,北高加索包含高加索主峰北坡即西脊的部分,以及山脉南坡一部分的区块,至西区普索河为止。海洋边界的部分,普遍认为西起亚速海和刻赤海峡西部,东至里海,根据世界简明图集第二版的分类,被普遍接受的北高加索区域是分隔欧亚的欧洲一侧。\n\n民族及人口比例\n此区民族众多,民族宗教矛盾。自1994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爆发以来,北高加索地区便成了多个反政府武装组织的聚集和活跃地。在这个多民族聚集之地,生活著18个民族,其中以俄罗斯族和车臣族居民最多。同时,这里还汇集了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等多种教派。\n主要由穆斯林人口组成,北高加索区也是俄罗斯境内唯一一个穆斯林为多数民族的联邦管区,根据2010年的官方人口普查,北高加索的俄裔人口只占了不到该区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约为2,854,040 人(30.26 %),主要聚集在前高加索西部、大高加索北麓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俄语:Ставропольский край)。\n\n宗教历史\n北高加索最早的宗教信仰受到拜占庭传教士的影响,信奉基督教,在卡拉恰伊-切尔克斯共和国存在著俄罗斯境内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但随著十三世纪蒙古族的入侵,原先的宗教信仰受到重大的打击,取而代之的是从约莫八世纪开始在山民间流传的伊斯兰信仰。公元七世纪,随著阿拉伯人征服杰尔宾特城(位于今日达吉斯坦共和国)的脚步,伊斯兰信仰也一并进入北高加索区,直到约莫十九世纪,为了抵抗俄罗斯的侵略及凝聚人们的反殖民化运动,伊斯兰教逐渐成为取代基督教的主要信仰。 时至今日,车臣、切尔克斯及印古什即为以伊斯兰教为主要信仰的地区。\n北高加索地区的宗教成分复杂,仅伊斯兰教就包括三个教派:苏菲派(塔里卡派);教条神学派和沙斐仪学派与哈乃斐学派的教法学;萨拉菲派(瓦哈比教派),其中萨拉菲派是北高加索的瓦哈比教派,瓦哈比教派是伊斯兰教的一个极端主义教派,他们信奉没有删减或更改的伊斯兰教原初教义,沙乌地阿拉伯和塔利班武装是瓦哈比教义的忠实追随者,坚持建立正统宗教国家。苏联解体后,由于俄罗斯当局疲于应对北高加索的社会、经济、文化危机,当地穆斯林在对中央和地方政权失望的同时,对瓦哈比派思想产生兴趣。瓦哈比派的宗旨在论证车臣脱离俄罗斯的问题上起了显著的作用。\n\n经济及天然资源\n北高加索是俄罗斯最贫穷的联邦区,拥有最多的青年人口,同时也是最高的失业率。工作方面以临时工为主,面临著不可预测的未来及经济来源,一半以上的就业收入在贫穷线以下。\n联邦区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中央政府的补助,但同时其资源的开采权及税务收益也被中央所把持。北高加索区的矿产以石油和天然气最丰富。农业也较发达,是俄联邦主要的粮食基地之一,整体产业结构表现出农工业综合体的特性。\n经济型态仍维持在农村的生活模式,基本建设的缺乏造就了水、电、天然气的供应不足。贪污腐败盛行,使得此区更加显得分配不均。更甚者,联邦区的某些共和国自从二战后即存在著地雷问题,例如车臣共和国,人民甚至无法依靠农业达成自给自足。今日俄罗斯在原油产量上仅落后沙乌地阿拉伯及美国,位居全球第三,而北高加索联邦区做为对欧洲的主要油汽供应网络,仍因为开采及分配权掌握在中央及财阀手中,人民依旧普遍贫穷,区域动荡不安。\n第二次车臣战争结束后,随著安全局势趋于稳定,车臣的经济重建渐入轨道,经济形势逐渐好转。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高加索其他地区的整体经济形势却在不断恶化,其人均GDP总量不足全国平均水准的1/2,失业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准。由于就业困难,许多青少年出于生计的需要被吸收进恐怖团伙。俄政府已经制定了北高加索联邦区未来15年的经济规划,计划到2025年将该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高1.7倍,失业率从目前的16%降至5%。\n\n战略地位\n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唇齿相依”。在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的情况下,一旦外高加索成为北约的势力范围,俄罗斯将处于北约的半包围之中。\n为了能保住自己的“南部屏障”,确保南大门不直接面对北约侵犯压力,俄罗斯在不断调整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高加索地区的军事存在。目前,北高加索军区已成为俄军兵力最多、战斗力最强的军区。\n\n参考文献\n参见\n\n北高加索"} +{"doc_id": "6261", "title": "上海站", "text": "上海站,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秣陵路100号,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辖下的特等站,车站途径京沪线、沪宁城际线,并间接连接沪昆线是上述三条线路始发终到站。原址位于天目东路宝山路口,今上海铁路客技站。1987年,迁至原上海东站站址建成现新站房,因此上海市民通常称为“新客站”。目前,上海站与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同为上海市铁路客运的主要枢纽站,本站最高单日客流发送量达21.26万人次。\n\n历史\n初建\n1896年,时任两江总督署理南洋大臣张之洞奏请修建经吴淞至江宁府(今南京)的铁路线。先期修建淞沪铁路,于1897年动工,次年完成。1905年,沪宁铁路开始动工兴建。1906年,上海至无锡段竣工试运行,次年无锡至常州段完成,1908年,沪宁铁路全线通车。这一时期,沪宁铁路上海车站设置于恒丰路附近,即今上海站址。由于该站为沪宁铁路全线最东站,故而名为东站。但东站此时距离租界核心地区仍相对较远,适逢淞沪铁路与沪宁铁路并轨,随决意向东延伸,最终确定在毗邻公共租界北区的宝山路天目路附近兴建新的站房,即沪宁铁路上海站,因位于上海市区北侧,故又称为上海北站。1913年,宋教仁预备由此乘车北上组建国会,但最后遭到刺杀,最终在沪宁铁路医院逝世。\n1909年,沪宁线总管理处填没该处芦苇荡后建成高四层的西式洋房。站房设计采用英籍工程师西排立的设计图纸,造价总计329,440元银元。大楼一层外墙采用花岗岩修建,二层起及以上采用大理石廊柱与拱形门窗的式样,内设房间76间。另外在大楼底层另建6间大型平房,与底层相连,构成候车区域和邮政、售票的服务性区域。大楼二层及以上则作为沪宁线总管理处的办公用房。\n1913年,由英商修建的、位于现上海站站址的麦根路货站(英语:Markham Road Goods Station)建成投用,车站以通往租界的必经之路——麦根路(现石门二路北段)命名。1921年车站附近建成,最初名为金陵路,后由于车站方面以“靠近车站”为由更名为麦根路,使得上海出现了两条互不连接的“麦根路”。货站旁的麦根路于1947年更名为秣陵路至今。\n\n北站时期\n由于沪宁线与沪杭甬铁路分别建成,并各属不同的公司管理,而其车站也位于上海市区的南北两侧,因此对于旅客的换乘和货物运输十分不利。因此,自1911年起,两个铁路局便开始筹划并轨方案。1915年3月动土施工,1916年12月正式通车。此后沪宁铁路上海站也开始增开南向火车。沪宁铁路上海站成为两路总站,并正式更名上海北站。而沪杭铁路上海站则更名为上海南站。\n1932年,一·二八事变发生,因上海北站位于租界以外,并临近闸北战场,因此遭到破坏,四层楼房毁于战火。1933年5月起,上海北站进行修复,对于底层得到恢复,二层中间部分也得到重建,同时兴建左右候车室、行李房等设施。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上海北站再度沦为战区并遭到日军战机轰炸。8月28日14时,日军出动多架次战机,对上海南站实施轰炸,楼房及附属设施完全被毁,同时炸死炸伤旅客数百人,南站铁路运输完全中断。11月12日,随着上海除租界外全境沦陷,日军开始拆除上海南站及其附近长约1.5公里铁路。同时修复上海北站,并更名为“上海驿”,从此上海所有旅客运输全部归于上海北站。\n1945年,京沪区铁路管理局接管上海北站,并于次年开始进行车站的修复和扩建。经此次修复,站内站台延长至360米,拓宽站台达2787平方米,兴建两座候车室。1947年4月,上海北站升格为上海总站。\n\n1950年3月,上海铁路局恢复上海北站名称。同年8月1日,经由铁道部批准,上海北站更名为上海站,并核定为特等车站,原由上海总站管辖的麦根路站也独立经营,1953年1月改称上海东站。1960年,上海铁路地区枢纽方案开始实行,上海站的货运移至东站,成为专营的客运车站。1961年,原货运仓库进行改造,建成1041平方米的候车室和行李仓库。同时延长货运站台,改建成旅客月台,并将货物线改建成客车到发线,形成南北两区,共计11股旅客到发线,候车室达3985平方米,车站到发29对。至1987年,新客站启用前,年运送旅客3900多万人次。\n\n新客站时期\n筹建\n上海站虽数经改建、扩建,终因受地理环境限制,站场和设备无法得到很大改善,难以应付快速增长的客流。因此1981年3月,铁道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提交筹建新站的报告,提出在上海东站的原址的基础上,建设一座拥有2万平方米的主楼、3.7万平方米的广场,日到发能力达72次的新上海站。根据这一方案,新建成的上海站,将配有7座站台,到发线12股,并同时具有商业、市政等多项配套。同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复该计划,同意新站址和建设规模,并且其主要建设由上海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n1983年9月8日,上海市府、铁道部因方案产生变化因此向国家计委提交了名为《关于重新报送上海铁路新客站设计任务书的报告》的新方案,相对原计划,新计划有了新的修改和扩充。主要方面有:上海站站厅的容纳人数扩大到1万人,站厅面积扩建到3.3万平方米;疏通上海站周边道路,建造大统路非机动车立交,建造恒丰北路立交桥;明确自批准后6个月内动工,1987年前完成一期工程,1988年前完成二期工程;确定工程总投资为26,736万元人民币。\n1984年4月11日,国家计委署名的《关于重新审批上海铁路新客站设计任务书和初步设计的复函》。1984年9月20日,新客站工程开工。\n\n建造\n1981年8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获国务院的批文后,即成立上海铁路新客站工程指挥部。1983年10月,市政府调整指挥部成员,由上海铁路局、闸北区人民政府和建工局总计4人担任指挥部的指挥和副指挥,并常驻工地。1984年9月,上海市府确定工程指挥部是市政府的派出机构,全面负责车站施工。\n1986年,上海市府成立上海铁路新客站工程领导小组,由时任市长的江泽民担任组长,至新客站建成领导小组多次召集会议并进入工地监督工程进展。而为工程施工的前期动迁工作也在1984年5月展开,这次动迁采取原拆原还的办法,先将工程施工区域内的民户和单位共7600多户迁往他处。工程将会配套兴建提供拆迁居民回迁的公寓住房。至1986年6月,动迁工作基本完成。\n在不影响上海站日常运营的情况下,1982年4月1日,上海东站停止办理货运业务,但其他例如列车通过、车底存放、调车、单机通过等业务仍照常办理。1984年9月29日,工程打桩正式开工。至1986年4月24日,工程完成第一阶段施工,主要为南半区的施工。通过这19个月的兴建,新客站的南部的大厅和高架站房的土建基本完成。进出上海站的列车改由南半区的高架候车厅下通过,为北区施工提供空间。1986年4月25日至1987年6月25日,工程进入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开始北半区的工程,包括拆除原东站列车线及附属设施,同时兴建北半区的停车线和机走线,并完成北半区的站厅和高架候车厅。1987年6月26日开始,工程进入最后的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目的是完成南北候车室的合龙并进入内部装修的阶段。\n而外围的配套设施方面,第二阶段工程结束的那天,大统路立交建成通车。当年10月1日,恒丰路立交也宣告竣工。此外,新客站南北广场、通道、站内基础设施的安装调试都在1987年12月25日前完工。1987年10月,新客站站内装修提前完成。恒丰路、天目西路的拓宽、恒丰路桥改建以及轨道交通一号线的预留站台和折返线、邮电大楼均在同一时期完工使用。1987年12月27日,新客站第三阶段工程完工。至此工程共耗资4.05亿元人民币。\n1987年12月27日晚,位于宝山路的上海站开出最后一班列车后关闭,次日,上海站新站房启用,完成车站功能交接。随后,老北站改建成为上海铁路客车技术整备站,主要用作客车整备。为区别以前的老火车站,新建的上海站一般被称为“新客站”。\n\n改造\n由于新客站投入运营后管理不善、加上客流不断增长,导致车站环境日益恶化:站房底层长期被商铺和临时售票处占据、候车区域亦常常人潮汹涌。因此车站于1999年提出了南站房外立面改造方案,乙方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在经过实地考察后,决定在南站房外立面覆盖玻璃幕墙的同时还将南外墙向南移动14米。改造工程自2000年7月4日开始,同年国庆节(10月1日)前夕完工。\n2010年,为迎接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召开,上海站进行大规模整修翻新。时至今日,上海站仍然是上海市铁路客运的主要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并有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3号线和4号线交汇于此。首先进行了高站台改造;其次从2009年6月起,车站开始了新建无柱雨棚和北广场的扩建工程。改造后北站房向东西两侧各延伸了60米,向北延伸25米,其面积由原先的1000平方米扩大到15560平方米,足足扩大了15倍并覆盖玻璃幕墙;同时原先的蓝色顶棚双站台柱雨棚被横跨站场的白色无站台柱雨棚替代。全部工程于2010年春运前完工。\n世博会结束后,车站又耗时3年将站房候车室和站台共880盏照明灯更换为能耗更低、亮度更佳的金卤灯。2015年车站改造候车区域设施,安装免费手机充电站和便民餐桌;2016年又对重点旅客候车区进行了改造。\n\n车站结构\n站房\n上海站南站房于1987年投入使用,当时宽156米、深30米、高12米,2000年向南14米扩容2300平方米并新覆盖玻璃幕墙。南站房外立面被长155米、高22.5米、柱距12米的钢结构玻璃幕墙覆盖。北站房于2010年投用,面积15560平方米。\n\n内部\n上海站的站厅设计,采用由华东建筑设计院提出的“南北开口、高进低出、跨线候车”的方案。进入车站可以经由南北两个进站口进入,同时进站口以东另专设VIP候车入口,直通VIP候车室。而下车旅客,可通过地下通道,经由东南、西南、北出口共计三个出口快速出站。此外,80%的候车室位于月台上空高架候车室。乘客经由南北进站口进入后,通过自动扶梯运送至二层中央走廊。中央走廊宽12米,左右各分布5间候车室,旅客根据各候车室外电子屏显指示,进入相关候车大厅。左右两侧候车厅外侧再通过左右高架通道与各月台相连,缩短旅客上车时间,该结构迄今被众多中国大陆的大型车站采用。\n底层站厅则主要以团体候车室、软席候车室、进站大厅为主。2003年,港澳自由行开通后,为加快沪港直通车的运行时间,上海海关和中国边检站厅底层的第��候车室旁边设置进出境口岸,并由专门通道进入联检大厅。2016年1月30日,上海铁路口岸开放外国人过境144小时免签政策,持有有效的国际旅行证件和144小时内确定日期、座位前往第三国(地区)联程客票的过境旅客即可享受过境免签政策。免签期间活动范围限于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内。2024年7月31日,上海站口岸由海关总署正式公告关闭。\n上海站共有5个售票大厅。为避免购票人群与进出站人群的对冲,上海站在主站厅外东南侧,即秣陵路梅园路路口处设有联合售票大厅,整座大厅共设有40余个窗口。长三角动车组开行以后,上海站又增设自动售票大厅于东南出口东侧,以减少联合售票大厅的购票压力。2010年启用的新北站房售票处设有售票窗口10个,自动售取票机14个。\n\n站线布置\n上海站共设有15股行车线,包括12条到发线(含机走线J1、J2道)和3条正线(Ⅳ、Ⅸ、Ⅷ道),其中1-2道、7-8道、11-12道设有吸污设备。站场西侧咽喉为列车进出站使用,从北至南分别为京沪下行线、沪宁城际下行线、沪宁城际上行线和京沪上行线,连接上海西站和光新路客技站;东侧咽喉连接上海机务段和宝山路客技站,包括3条联络线和1条出库线。\n上海站站台为岛式侧式混合站台,每座站台长500米,包括1座侧试站台和6座岛式站台,编号1-13。每座站台和南北站房间设有2座宽9米的出站地道和一座宽5.2米的行包地道连接。每座站台和地下通道各设有两组连接通道,其中东侧通道为楼梯、西侧通道为坡道。站台上方被高架候车室和无廊柱式雨棚覆盖。无柱雨棚采用“三跨一悬挑”形式,总宽达135.15米,最高达18米,覆盖面积53145平方米。\n上海站结构如下图:\n\n上海站南广场\n现在,上海站南广场集合了公交、出租、轨交为主的公共交通,与铁路南进站口和东南、西南出口相连,与天目西路、恒丰路围合成一个三角形。上海站进站口正前方地下为出租车停靠站。停靠站分为两个部分,以适应自长安路、秣陵路和梅园路两个方向驶入和驶出的出租车辆。乘客可以从上海站进站口正前方的入口乘坐自动扶梯进入停靠站点。\n南站房东西两侧为东副楼(行包托运)和西副楼(行包提取及铁路公安),和主楼相互独立;南广场站务区第一层圈设有5个地块,自东向西分别为联合售票大楼、中亚饭店(及环龙商场)、南广场商业中心(后建设白玉兰人口广场、名品商厦和友谊服饰)、上海邮电大厦、上海铁路大厦等设施。此外车站东侧还设有庐峰大楼(原上海铁路分局水电综合楼),总建筑面积约12490平方米,楼高约44米,1991年建成启用。曾作为饭店使用,2020年关闭并被改建为上海局集团单身宿舍。1990年代,闸北区政府则在南广场站务区外围区域继续开发新客站不夜城商圈项目。\n1995年,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建成通车,上海站成为1号线起讫点站。尽管之后1号线延伸至共富新村站、富锦路站,但上海站因为巨大客流,仍旧承担了大部分列车的起点运输,并且凭籍上海公共交通卡可以30分钟内换乘北广场的3、4号线。此外,上海站南广场上也是一些公交线路的起讫点站。此外,在南广场外侧的天目西路和大统路附近,设有以上海火车站命名的公交站点,成为途径公交的上下客车站。\n\n上海站北广场\n上海站北广场与铁路北进站口、西北出口相连,为铁路以北和中兴路、大统路围合成的三角形区域。建成时是次要交通换乘地点。2000年10月20日在北广场建上海乘务员公寓。2000年12月,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其中途径上海站,并设有上海火车站站的上下客站。其主要进出口设在北广场,并通过地下过道与南广场相连。2005年12月,4号线运营后,与3号线共线运营,其中包括上海火车站站。2005年11月,位于上海站西北侧的上海长途客运总站投入运营。北广场成为客运和列车的主要换乘场所。2006年建成中祥大酒店。\n2009年起,为适应上海世界博览会召开,而导致铁路运输的客流激增。北广场开始进行大规模改造,开发广场地下空间,并重建上海乘务员公寓。2010年5月29日,北广场交通枢纽建成启用。\n2017年1月18日地铁上海火车站站3、4号线西站厅启用。西站厅位于北广场东部地下一层,从铁路上海站西北出口可直达上海长途客运总站地下售票窗口、地铁上海火车站站3、4号线西站厅、地下车库和出租车点。2024年4月27日上午9时起,上海站东北出口连通通道与地铁上海火车站站3、4号线东站厅同时启用。该区域总面积约1010平方米,共设6台出站自助检票闸机及1个人工检票口。从上海站出站的乘客可从东北出口出站,无需重复安检直接换乘3、4号线。\n\n旅客列车目的地\n上海站主要开行沪宁、安徽方向高铁动车及少量沪杭方向的高铁列车;普速列车均发往还中国北方地区。在春运,节假日期间还会加开前往阜阳、徐州方向的临时旅客列车。\n基于2020年年底的列车运行图,上海每日到发普速列车38对,其中京沪铁路方向37对、沪昆铁路方向1对,另有京沪铁路方向5对动车;动车137对(含既有线动车),其中沪宁城际81对、沪苏通铁路方向23对、京沪高铁方向14对、沪昆铁路方向4对。\n\n动车组列车\n上海站始发终到的动车组列车多以在沪宁高铁运行的高速动车组列车(G字头列车)为主,也有在京沪既有线运行的,往北京、北京南、西安北、深圳北的卧铺动车组列车。在经京沪高速线列车方面,上海站有开行往青岛北、淮北方向的高速动车组列车。2018年4月10日起,两对原先在上海虹桥站到发的京沪高速动车组列车改由上海站始发终到。\n沪宁高速动车组列车是利用沪宁高速铁路运行、往来本站和南京站的高速铁路列车,是上海和南京间铁路出行的主力担当。除了日常商务、旅游客流外,部分旅客甚至利用其进行跨城通勤生活:在上海工作、居住在昆山、苏州、无锡等沿线城市。目前沪宁高速动车组的运行模式始于2013年7月1日调图,本站每小时可发出4-6对列车。始发列车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整点(或接近于整点)于发车的大站停列车,基本仅停靠常州站、无锡站和苏州站,车次号段为G7001至G7030,全程运行时间99分钟;其次是在每个小时中紧凑发车的普通停站列车,中途停靠6、7个车站,全程运行时间2小时左右。\n上海站一些始发列车利用宁蓉线、沪苏通铁路、盐通高速铁路、连镇铁路、合安高速铁路等线路直通江苏省北部、安徽省和山东省东部的其他城市。\n\n普速列车\n上海站办理普速列车到发、客运、上水、吸污、列车技检、客车编组作业。\n作为中国三大城市“北上广”之一,全国各地开往上海的普速列车被称为“进沪列车”,属于三进列车之一。1990年代末上海站已有发往中国大陆除海南省、西藏自治区外所有省会、自治区首府的普速列车;1990年代末又陆续开行往其他非省会城市的始发长途普速列车。1997年上海站开行往香港九龙的沪九直通车,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后增开往拉萨的列车。2007年上海南站开通后分流了始发往中国南方的普速列车,目前上海站始发的普速列车主要前往中国北方方向。车站东侧的上海机辆段和宝山路客技站,和西侧的光新路客技站为普速列车车底和机车提供存车和检修任务。普速列车车底往来车站和客技站由内燃调机推送。\n\n下辖车站\n上海直属站是上海局集团的直属车站之一,管辖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三个大型客运车站。\n此外直属站还管辖七个小站:其中上海西站原为直属站,2004年12月13日撤销并入上海直属站,2006年12月13日曾短暂划归南翔直属站管辖,2010年随沪宁城际铁路开通划汇上海直属站管辖,同时新增管辖南翔北和安亭北站。2020年新增管辖沪苏通铁路安亭西站\n2024年4月,车站新增管辖原由嘉兴车务段管辖的松江南站(现上海松江站)和金山北站,及原由南翔直属站管辖的松江站(现松江北站)。2024年12月,新增管辖沪苏湖高速铁路练塘站。\n上海直属站还管辖宝山路客技站、光新路站存车场2个技术作业场。原先上海直属站还曾管辖上海南动车所和虹桥动车所,2013年6月被划至新成立的上海动车段。\n\n争议\n上海站南北广场由于城市公安、铁路公安和轨交公安的管辖交界处,因此成为有各种来历不明的人员的聚集地,其中以售卖发票人员最为出名。这些人员既有来自上海,亦有来自外地。他们通过售卖高仿发票,为来沪出差人员提供报销凭证,以供这些购买者逃税、行贿、受贿或者欺骗雇主。从地铁上海火车站站出口到上海站进站口各种人员不绝于耳的发票叫卖声成为了许多外地来沪人员对于上海的第一印象,纽约时报称这个现象是中国庞大地下经济的一个缩影。这些假发票使得许多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同时售卖者不绝于耳的叫卖声使得许多本地市民认为影响了上海的形象。这种现象从2001年开始出现,尽管治安部门对此进行了多次打击,但因为这些人员流动性大,伪装隐蔽,且许多人叫卖时身上并未携带发票使得打击成本远高于违法成本、导致打击成果收效甚微。\n\n配套交通\n上海站地区可以换乘出租、公交���轨交、公路客运等多种交通工具往来市区、郊区和上海埠外。目前,上海站的配套交通设施主要以南北两个广场为中心分布。南广场通上海轨道交通1号线上海火车站站,北广场通3号线和4号线的上海火车站站。\n\n地铁\n上海地铁火车站站位于南广场地底及北广场地面,为1号线的地下岛式车站及3号线和4号线的地面岛式车站。1号线站厅位于南广场,铁路上海站东南出口设有通往1号线站厅的快速进站口,乘客在经过铁路出站闸机后无需再次安检,可直接购买地铁车票并进站。3号线、4号线车站位于铁路站场的东北侧,路轨平行于京沪铁路。在站厅西侧设有未编号的入口与上海站西北出口、上海长途客运总站连接;东侧设有一个未编号的出站通道,从上海站出站的乘客可从东北出口出站,无需重复安检直接换乘3、4号线。地铁1号线车站的建筑结构是铁路上海站结构的一部分,与国铁车站同步建设,地铁开通前曾短暂作为地下商场使用。\n\n公交线路\n长途汽车\n上海长途客运总站位于铁路上海站北广场西侧,于2005年11月投入使用。该站主要开行往皖南、皖北、苏北、浙东以及江阴、常熟等铁路不方便到达和上海周边地区。\n\n艺术作品\n上海站作为上海的铁路枢纽门户之一,经常出现于各种与上海有关的各类艺术作品中。茅盾的作品《子夜》和王安忆的作品《本次列车终点站》等都有对于上海站的描写。\n除此之外,电视剧《孽债》和《老房有喜》等影视作品曾在上海站取景。\n\n参见\n上海铁路枢纽站:上海西站、上海南站和上海虹桥站\n京沪铁路、沪昆铁路、沪宁高速铁路\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铁路上海站的新浪微博\n上海站正晚点信息. SRWS FREE. \n(简体中文)上海故事:1987年12月28日 上海新客站正式投入运营(视频)"} +{"doc_id": "6267", "title": "喀山", "text": "喀山(俄语:Каза́нь,罗马化:Kazan,IPA:[kɐˈzanʲ];鞑靼语:Казан,罗马化:Qazan,发音:[qɑzan]),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的首都及最大城市。根据俄罗斯2018年人口调查,居民为1,243,500人,为俄国第六大城市。喀山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伏尔加河与卡赞卡河的交汇处。与莫斯科、圣彼得堡同为俄罗斯的三座A级历史文化城市。2009年,俄罗斯专利局宣布喀山为俄罗斯运动之都。喀山克里姆林宫为世界遗产。\n\n名称\n“喀山”名称起源不明,可能源自保加利亚语或鞑靼语中的同一个词“qazan”,意为锅炉或大锅,另说可能源自鞑靼语的“qazğan”,意为垄沟。\n\n历史\n中世纪\n由于早期的文字记录较少,关于喀山的建城有着长期的争论:两者一方认为喀山由伏尔加保加利亚人在中世纪初期创立,而另一方则认为城市是金帐汗国时期的鞑靼人在15世纪中期建立的。如果有伏尔加保加利亚人城市在那附近,它的创立时期大约是从11世纪到13世纪之间,即伊斯克喀山。它是伏尔加保加利亚人与两个芬兰人部落(马里人和乌德穆尔特人)的边界站。另外还有一个比较困扰的问题是,城堡究竟建在何处并不清楚。考古学的探索在现代城市境内找到了三个有证据表明的城市定居点:克里姆林宫、在吉兰特修道院内的比斯巴尔塔附近和卡班湖附近。\n最古老的村庄可能是建于11世纪的喀山克里姆林宫。11世纪时,伏尔加保加利亚接受伊斯兰教信仰。\n在11世纪—1220年之前,喀山可能是从斯堪的那维亚到大伊朗的伏尔加贸易路线中的一站,并应是商业中心。且是伏尔加保加利亚定居者在此地区的一个大型城市,尽管他们的首都实际上在南方很远的保加尔市。\n随着哲别、速不台的军队在1223年9月对保加尔市和比拉两地区的杀掠蹂躏,在13世纪许多来自保加尔地区的人,逃难到了喀山。喀山成为了金帐汗国下一个附属的喀山公国的中心。两个世纪后的1430年代,一个鞑靼贵族兀鲁·穆罕默德篡夺了原保尔加王室的权力。另一些鞑靼人则在维陶塔斯的带领下,逃难到了立陶宛大公国(12世纪—1385年)。\n1438年时,金帐汗国衰败,喀山便成为了强大的喀山汗国的首都。城市中的巴扎是十分重要的商业中心,特别是家具业。喀山的城堡和布拉克运河重建,给予了城市强大的防御力量。俄国人曾数次短期占领城市,但每次都被迫撤离。\n\n沙皇俄国时代\n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称帝后,新成立的俄罗斯沙皇国四处扩张。1552年年,喀山围困战后,这座城市终于在伊凡雷帝的亲征下被攻占,大量人口遭到屠杀。在将军亚历山大・郭尔巴提-叔伊斯基担任总督期间,大多数喀山汗国的鞑靼居民被��迫转信东正教成为克拉珊人或被杀戮,清真寺与宫殿均被破坏。剩余的鞑靼人口均被强制迁移至城外50公里处,原城市被俄罗斯农民和士兵占领。服役鞑靼人则住在城墙附近的定居点,不久鞑靼族商人和手工艺人也在该处定居。在这一时期,由于几次大火,喀山被严重毁坏。在1579年的一次大火后,城市中发现了俄罗斯正教最为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在17世纪初期,俄罗斯进入了无主的混乱时期,喀山沙皇国在俄罗斯人民的帮助下宣布独立,但后在1612年被库兹马·米宁镇压。\n1708年,喀山沙皇国被废止,喀山成为了喀山省的中心。在彼得一世前往视察后,这里成为了里海舰队的造船中心。喀山在1774年由于普加乔夫起义被叛乱分子的军队占领后摧毁,叛乱军队的主要组成为边境部队和农民,并由顿河哥萨克上尉叶梅利扬·普加乔夫领导。但新城不久后在凯瑟琳大帝时期被重建,1770年代巡视喀山后的叶卡捷琳娜也下达命令允许喀山重建清真寺,第一个建立起来的就是马儿卡尼清真寺。在19世纪初期,亚历山大一世建立了喀山大学及出版社。它成为了俄罗斯的东方学研究中心。1801年,古兰经首次在喀山印刷。喀山成为了一个工业中心,农民纷纷移民至此成为产业劳动力。1875年,马拉客车出现了,1899年则建设了有轨电车。1905年俄国革命后,喀山允许被鞑靼人视为鞑靼文化中心,第一家鞑靼剧场和第一份鞑靼报纸也随之出现。\n\n苏维埃时期\n1917年时,喀山也是十月革命的一个中心,在短暂成为阿的里-乌拉尔国首都之后,政权于1918年被布尔什维克政府击溃。在1918年8月的喀山行动中,捷克斯洛伐克兵团也曾短暂占领过城市并试图助其复国。俄国内战基本结束后,1920年喀山成为了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的首府。同苏联其他地区一样,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时鞑靼斯坦境内包括清真寺和教堂等宗教场所也多被摧毁。1922年,拉帕洛条约签订后,苏联与德国魏玛共和国合作,在喀山设立喀马坦克学校。苏德战争时期,由于苏维埃欧洲部分西部的工业向东搬迁到乌拉尔地区,喀山成为了国防工业的中心,主要生产飞机和坦克。战后喀山作为工业和科技中心的地位被进一步巩固。1979年时,城市人口达到一百万。\n\n现代\n1991年苏联解体后,喀山重新成为了鞑靼文化的中心,并加剧了其分离倾向。在资本主义转轨时期,喀山成为俄联邦重要的城市之一,俄罗斯城市人口排名也由第十升至第六。自新千年起,喀山开始重新进行大幅整修,包括喀山克里姆林宫在内的历史中心均被重修。喀山在2005年庆祝了建城千禧年,因喀山历史委员会官方认定1005年为喀山城市建立年。俄罗斯最大的清真寺,位于喀山克里姆林宫内耗资超过一亿美元的库尔沙里夫清真寺,于当年完工为此献礼;喀山圣母圣像亦被重请回城,千禧桥同年落成,地铁线路也在2005年开通。\n2000年代末喀山获得了2013年夏季世界大学运动会的举办权。该城市也是2015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和2017年世界武术锦标赛的举办地。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部分比赛也在该城市进行。\n\n居民\n民族与宗教\n城市人口几乎全部由俄罗斯人(48.8%)和鞑靼人(47.5%)组成,很多鞑靼人同俄罗斯人在长相上已经没有什么区别,而且鞑靼人的生活方式也正在与俄罗斯人相互接近。第三大民族为楚瓦什人,其余有乌克兰族、阿塞拜疆族和犹太人等。喀山市的主要宗教为逊尼派伊斯兰教和东方正教会,两大宗教相安无事。少数宗教派别包括天主教、新教、犹太教、奎师那教(即毗湿奴教黑天派)和巴哈伊信仰。\n\n语言\n鞑靼语和俄语是喀山最常使用的语言。除了一些年长的鞑靼人外,几乎全部人口可以理解俄罗斯语。鞑靼语的主要使用者为鞑靼人。\n\n人口\n1550年 – 50,000\n1708年 – 40,000\n1830年 – 43,900\n1839年 – 51,600\n1859年 – 60,600\n1862年 – 63,100\n1883年 – 140,000\n1897年 – 130,000\n1917年 – 206,600\n1926年 – 179,000\n1939年 – 398,000\n1959年 – 667,000\n1979年 – 989,000\n1989年 – 1,094,400\n1997年 – 1,076,000\n2000年 – 1,089,500\n2002年 – 1,105,289 (人口调查)\n\n名人\n诗人加甫里尔·杰尔查文于1743年出生于此。\n作家列夫·托尔斯泰9岁时举家前往喀山,后就读于喀山国立大学。\n革命家列宁曾在喀山国立大学就读。\n歌唱家夏里亚宾于1873年出生于此。\n俄罗斯将军瓦列里·瓦西里耶维奇·格拉西莫夫,1955年9月8日出生于此,现任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兼国防部第一副部长。\n\n气候\n柯本气候分类法中,喀山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Dfb,��季温暖而漫长,夏季干热。\n\n历史命名\n1103年-1220年 Öçil\n1220年-1278年 Ğazan\n1278年-1350年 Aqbikül\n1350年-1430年 Yaña Bolğar\n\n教育与科学\n初级及中级教育\n282所托儿所,大多为市立\n178所中学校,含2所私立学校\n28所职业技术学校\n15所学院\n10所特殊学院\n49所音乐学校\n10所美术学校\n43所体育学校\n\n高等教育\n喀山拥有44所高等教育院校,其中包括19所其他城市的分支院校,有14万名学生在喀山学习。建立于1804年的喀山联邦大学是俄罗斯第三古老的大学,仅次于圣彼得堡国立大学(1724年)和莫斯科国立大学(1755年)。\n\n科学\n喀山是俄罗斯最大的科学研究中心之一,形成了许多科技区。它的荣誉包括:非欧几里得几何的发现和创造(罗巴切夫斯基),化学元素钌的发现(卡尔·克劳斯),有机化合物结构理论的创始(亚历山大·布特列洛夫),电子自旋共振的发现(叶甫根尼·扎伏伊斯基)以及声顺磁共振的发现(赛门·阿尔特舒勒)等等。\n主要研究所有:\n\n俄罗斯科学院喀山科学中心,始于1945年。\n鞑靼斯坦科学院,始于1991年。\n\n文化艺术\n喀山最著名的剧院是穆萨·贾利勒国家模范剧院。从1982年起,该剧院就是夏里亚宾国际歌剧节的举办地。\n\n行政\n行政分区\n喀山分为七个市区。\n\n喀山市\n喀山市首脑为市长,现任市长伊苏尔·麦辛2005年9月17日上任至今。喀山市杜马为代表机构,4年进行一次选举。执行委员会为市府主体。\n\n鞑靼斯坦政府\n鞑靼斯坦共和国总统在喀山克里姆林宫办公和居住,鞑靼斯坦共和国部长会议(政府)及议会的驻地则在自由广场。\n\n经济\n喀山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和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伏尔加经济区建设和刺激投资的领导者。2010年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60亿卢布,约合100亿美元。喀山银行总资产位列俄罗斯第三。城市主要工业包括:机械制造、化工、石化、轻工和食品工业。东欧最大的科学园区也坐落在喀山,代表着创新经济。喀山在美世世界生活质量水平调查中位列世界第174,居俄国首位。\n\n交通\n航空\n喀山国际机场距离市中心26公里,有11家航空公司在此运营,并为鞑靼斯坦航空公司的转接站。喀山航空器生产联合公司另有一座机场。\n\n铁路\n喀山与莫斯科、乌里扬诺夫斯克、约什卡尔奥拉和叶卡捷琳堡通过铁路相连。\n喀山客运站坐落在市中心,建设于1896年,为36次城际列车服务,每年运送八百万名乘客。另有只通行一次城际列车的喀山北站。喀山还有19个为通勤列车而设立的站台。\n\n公共交通\n喀山地铁于2005年8月开通,目前有1条地铁线路。河边有一个码头停靠通勤船只和市内船只。市内公共汽车路线有91条,车体全部漆为红色,另有14条无轨电车和8条有轨电车路线。喀山拥有两个长途车站,中央车站和南站,与鞑靼斯坦的所有地区相连接。\n\n体育\n冰球:喀山雪豹,4次联盟冠军,两次大陆冰球联盟冠军,2007年欧洲杯冠军,2008年大陆杯冠军\n足球:喀山红宝石,两次俄超联赛冠军,08赛季首次夺得,并于09年成功卫冕。\n篮球:喀山UNICS,2次联盟冠军,欧洲杯2004年、2011年冠军\n排球:喀山泽尼特,11次俄罗斯冠军,6次欧冠联赛冠军\n班迪球:2009联盟冠军、2009FIB杯冠军、2010世界杯冠军\n水球:2007年冠军,2007LEN冠军\n橄榄球:6次联盟冠军\n曲棍球:5次联盟冠军\n等。\n\n国际关系\n白俄罗斯大使馆在喀山设有分支机构,伊朗、土耳其总领事馆位于喀山。\n喀山的姐妹城市有:\n\n喀山与下列地区或城市也有伙伴关系:\n\n国际组织会员\n世界城市和地方政府联合组织\n世界遗产城市组织等\n\n参考文献\n参见\n\n喀山圣母"} +{"doc_id": "6269", "title": "尼日", "text": "尼日尔共和国(法语:République du Niger),通称尼日(法语:Niger),是西非内陆国家之一,因尼日河而得名,首都尼亚美。东临乍得,南界尼日利亚、贝宁,西部与布基纳法索和马里毗邻,北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东北与利比亚交界。边境总长5,500公里。面积126.76万平方公里,是西非最大的国家。其土地面积有80%位于撒哈拉沙漠。人口约2,200万,其中大多数聚居在该国的最南部和西部。尼日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为尼亚美,位于尼日尔西南角。\n自独立以来,尼日尔人生活在五部宪法和三个时期的军事统治之下。2010年发生军事政变后,尼日尔成为一个民主的多党制国家。其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农村地区,几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n根据2018年所统计的资料,尼日尔是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最低的国家,亦是世界上最低度开发国家。\n\n语��\n尼日的国名取自于西非最大的河流尼日河。该河名字的起源众说纷纭,其中有种流行说法认为该词源自图阿雷格语n'eghirren,,意思是流动之水。\n\n历史\n公元8至16世纪,在尼日尔河中上游地区先后出现过三个强大国家: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11至18世纪在乍得湖地区兴起了博尔努帝国。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统治中心虽然不在尼日尔,但通过贸易往来而对该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尼日尔的西部和中部都曾经是桑海帝国的一部分。\n1897年~1900年被法国占领,1904年成为法国殖民地(法属尼日军管地),1940年代并入法属西非。\n1960年8月3日独立,哈马尼·迪奥里成为首任总统。1974年4月,武装部队参谋长赛义尼·孔切发动政变夺权。孔切一直掌权至1987年11月去世,由阿里·赛义布继任。1993年3月,马哈曼·奥斯曼在该国首次民主总统选举中胜出,不过他的政府在1996年1月被军人发动政变推翻。坦贾·马马杜在1999年11月当选总统,2004年12月成功连任,后于2010年2月18日被军队发动政变推翻。\n随后穆罕默杜·优素福在2011年总统选举后上台,2021年宣布辞任总统。2021年3月30日晚上至31日,新一任总统穆罕默德·巴祖姆宣誓就职前夕,军方发动军事政变,但被挫败。\n2023年7月26日,巴祖姆政权在军事政变中被总统卫队推翻。\n\n政治\n曾经实行半总统制。总统为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武装部队统帅,通过两轮多数选举产生,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坦贾·马马杜曾于2009年提出修改宪法,更改连任限制,引起争议。\n总理为政府首脑,由总统根据议会多数党团的提名人选任命,对议会负责。\n自2023年尼日尔政变后,该国被军事独裁统治,尼日尔国家宪法被暂停实施,尼日尔政变军人领袖奇亚尼,以保卫祖国国家委员会主席之名行使全部司法及行政权力,并以委员会主席奇亚尼为国家元首,代表尼日尔处理国际事务。\n\n地理\n尼日领土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国土纵横的范围,从北纬11°37′延伸到23°33′,经度上东经0°6′伸展到16°。\n\n地形\n尼日尔全境地势呈北高南低。按地形特征大致可分为三部分:\n北部是艾尔高原及周围群山,地势较高,海拔700~1,000米。其中位于塔泽尔扎伊特山区的格雷本山海拔1,997米,是尼日尔的最高点。\n中部是萨赫勒地区,是半沙漠草原区,海拔500~800米。\n南部是平原区,地势较平坦,海拔200~300米。\n\n河流与湖泊\n尼日尔河是最主要的河流,另东部还有一条科马杜古-约贝河,流入乍得湖。此外还有一些时令河。总体来说,尼日尔水资源较为贫乏。\n\n气候\n尼日尔气候属于干旱热带性,终年炎热少雨。平均气温摄氏30 °C。雨季从6月到9月,旱季从10月到第二年5月。降水量由西往东逐渐递减。\n\n居民与宗教\n人口\n2011年估计尼日尔全国人口1574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尼阿美及其周边地区。人口结构相对年轻,65岁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2%。\n\n民族\n全国有5个主要部族:豪萨人(占全国人口56%)、哲尔马-桑海人(22%)、富拉尼人(8.5%)、图阿雷格人(8%)和卡努里人(4%)。\n\n语言\n官方语言为法语,但日常使用的人不多。各部族均有自己的语言,豪萨语可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通用。\n\n宗教信仰\n尼日尔是一个世俗国家,施行政教分离制度,该制度由2010年的宪法所保障,并且规定未来的修订不得改变尼日尔是世俗国家的状态。同时,宪法也保障宗教自由。从10世纪开始广泛传播的伊斯兰教深刻影响了尼日尔的文化和人群。超过99%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当中约90%是逊尼派,约5%是什叶派;其余居民信奉原始宗教、基督教等。\n\n经济\n经济产业\n农业是尼日尔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但由于长期干旱,粮食长时间不能自给。畜牧业是尼日尔的经济支柱之一,在出口贸易中仅次于铀矿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40%,占外汇收入的50%。此外尼日尔是铀元素出口国之一,尼日尔的铀矿发现于1950年代。现已探明储量为21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1992年,尼日尔成为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世界第四大产铀国。此外尼日尔的采金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主要产金地是萨米拉(Samira)和利比里(Libiri)。并且尼日尔有比较丰富的磷酸盐,储量达12.5亿吨,居世界第四位。此外,尼日尔的煤炭和石油资源也比较重要。\n\n发展程度\n尼日尔的发展十分落后,甚至比其他非洲国家还要落后。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17年人类发展指数,尼日尔排行最后,而人均收入亦十分低,在2018年尼日尔人均收入只有约1,200美元(购买力平价)。有超过40%的人口每日生活费低于1.9美元。\n尼日尔高度依赖尼日利亚作为电力供应国。\n\n行政区划\n尼日行政区划,全国一级有7个大区(Regions)和1个首都区(capital district),二级36个省(départements),三级265区(communes)。\n\n阿加德兹(Agadez)\n迪法(Diffa)\n多索(Dosso)\n马拉迪(Maradi)\n塔瓦(Tahoua)\n蒂拉贝里(Tillabéri)\n津德尔(Zinder)\n尼亚美(Niamey,首都)\n\n重要城镇\n贾多(Djado)\n耶盖巴(Yeggueba)\n比尔马(Bilma)\n阿加德兹(Agadez)\n恩吉格米(Nguigmi)\n津德尔(Zinder)\n马拉迪(Maradi)\n塔努特(Tanout)\n塔瓦(Tahoua)\n尼亚美(Niamey)国都\n\n外交\n尼日尔1963年7月7日与中华民国政府建交,1974年7月20日改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建交,1992年7月30日尼日尔再同中华民国政府复交四年,直至1996年8月19日尼日尔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二度复交,并与中华民国断交。\n2024年1月2日法国关闭驻尼日尔使馆,直至“另行通知”为止。\n尼日2024年8月6日宣布与乌克兰断交。\n截至2020年2月,尼日尔已与107个国家建交。\n\n军事\n多国在尼日尔驻军打击萨赫勒地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法国曾在尼日尔有1,500名军人,美国曾在尼日尔派驻近千名军人,有两个无人机基地。意大利在尼日尔的驻军约有300人。欧盟在尼日尔有大约50至100名军人。\n但自尼日总统巴祖姆2023年被军政府推翻,此后切断与前殖民国家法国的军事和外交关系,并撤销与美国及德国的合作协议,故德国联邦国防军于2024年8月30日自尼日尔撤军。\n马里、尼日与布吉纳法索三国军政府代表,在2023年09月16日签署名为《萨赫勒国家联盟》协议,宣布三国只要其中一国遭受袭击,其他两国就会提供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等各项援助。\n《BBC》2024年4月报导,数十名俄罗斯军官携带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抵达尼日,预计将进行安装并教导尼日军队如何使用。作为双方政府达成的新协议,尼日军政府发言人2024年4月12日证实,俄罗斯军队正在该国训练士兵。\n\n教育\n尼日尔教育水准十分落后,成人识字率只有16.5%,妇女更仅有7%。\n目前尼日尔有两所大学,一所是尼亚美阿卜杜·穆穆尼大学,另一所是设在萨伊地区的萨伊伊斯兰大学。前者是国立大学,后者是伊斯兰会议组织开设的。\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官方网站\nNi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 World Factbook.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nNiger from UCB Libraries GovPubs\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尼日尔”\nNiger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the BBC News\n 维基媒体的Niger地图集 \nKey Development Forecasts for Niger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rom International Futures"} +{"doc_id": "6292", "title": "香港人口", "text": "香港人口以华人为主,占香港总人口91.6%左右,现今的香港人主要为于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由中国大陆以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移民及其后代。\n\n简介\n香港历史源远流长,旧石器时代已有百越族居住,其后被秦朝征服后方踏入信史的开端。\n英国1841年于《南京条约》取得香港岛后,英国再于1860年的《北京条约》及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取得九龙半岛及租借新界99年。占领香港后,英国把香港定位成中国与世界的转口港。开埠早期的香港人主要来自广东及福建。当时控制著东南亚经济的福建人以香港为中心,与中国大陆经商以及提供资金作反清革命;同时,香港亦是广东省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华工以及非法移民中转站。此外,香港亦有不少来自五口通商的城市(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抵港的人口。\n现今香港通婚、依亲的新移民人口仍然主要来自广东省,占84%,当中有不少是逃港者的亲属,此外自由行、双非婴儿等人口往来亦主要源自广东。改革开放后,由上海乃至中国各地抵港的人口快速地增长。\n香港人主要由广府民系、闽海民系和客家民系组成。各时期的香港与中国大陆、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也有大量的人口往来。香港的回乡养老计画暂只包括广东及福建省,所以有大量人口在广东及福建省养老,广东部分大都以逃港人口回乡为主。此外亦有大量东南亚富豪以至由香港合法以及非法移居到欧美的中产甚至基层人士,亦经常往返香港、东南亚以及欧美。所以,拥有香港居留权的人比750多万常住人口还多很多。\n\n香港人口概况\n2014年年中,香港人口7,241,700人,男性3,345,100人,女性3,896,600人。;与2013年年中人口7,187,500人比较,增加54,200人,增长��为0.8%。\n2020年,香港人口7,474,200人,男性3,409,700人,女性4,064,500人。而且,四人家庭普遍祇能居住或拥有面积在400至1000平方英呎(约37.2至74.3平方公尺,12.3至30.7坪)的空间。\n2021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1年年中的居港人口数目为 7,413, 070人,其中7,334,652人为常住居民、78,418 人为流动居民。\n2022年年中,根据政府统计处香港人口普查公布,香港人口总数为729.16万人,其中男性约332.96万,女性396.2万,比2021年的人口普查结果少了12.17万人。 在香港施行《香港国安法》后产生新的政治环境下,2022年中与2021年年中人口约748万人相比,减少约12万人,跌幅1.6%,移除了死亡人数与出生人数约2.5万人的差额、以及1.83万移入的单程证持有人后,仍然有9.5万人净移出香港。而增长率下降了1.6%。 \n2022年底, 根据2023年2月17日媒体引述统计处资料,香港人口的临时数字733.32万,按年跌0.9%、减少6.83万人,当中包括自然减少2.95万人及净移出3.88万人。\n2024年年中,根据政府统计处发表的数字,香港人口总数为753.18万人,其中男性约342.47万,女性410.71万。\n\n*性别比率指每千名女性对男性数目,少于一千代表女多于男\n\n香港人口史\n分区民系人口及经济\n区议会选区人口收入中位数分析、人口迁移史\n区议会选区收入以及民系分布\n区议会选区家庭住户收入中位数不包括外佣在内,而香港职业收入中位数则包括外佣和大量的一周只工作不足20小时的人口(特别是女性)。\n本表是香港特别行政区2011及2006年按区议会分区划分的家庭住户每月收入中位数\n。\n\n移民来源地及经济\n本文的人均GDP都来自经济学家maddison搜集的历史数据,简短版可参考英文版维基List of regions by past GDP (PPP) per capita\n中国大陆在20世纪上半叶因为战乱、政局动荡,人均GDP(购买力平价)一直落后于非洲,更在1950年更落后于非洲两倍。当时福建、广东外的大城市亦难比非洲、印度,如上海一直落后于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及非洲大城市,中国除了富有的满族,以及生活较好的政府官员以及和政府官员关系密切的少量富商(但当时出现很多政府,难以累绩财富)外,多为生活在极贫穷线下的人,而香港在民国期的人均GDP和日本、新加坡相若,但仍只是英国1/3,贴近东南欧国家例如希腊。\n1950年代,大量迁入大陆富有人士后,虽然他们的人均GDP有大陆平均的6倍(现今上海市有大陆平均的2倍,所以高出6倍已经是城市上最富有的人士了),但仍不及香港的人均GDP,拉平均后,人均只有英国的1/4。1960年代开始,东南亚富有人士,以福建籍为多,大量迁入港岛,人均GDP由英国的1/4升到英国的1/2,在1970年代更贴近英国。而香港在1950为2218,大陆为446。单位是1990 International Geary-Khamis dollars。此时期由中国大陆来港的人口,多为中国及东南亚的富有人士,而英国不是任意批准贫穷人口抵港,在抗日战争前,香港人口稳定地增长。\n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香港偷渡潮亦完结,中国人均GDP在1985年超越非洲,2020年现为印度的5倍,而香港人均GDP亦在1987年超越英国,不少中国富有人士由优才计画抵港。\n\n企业和资金来源\n虽然香港的广东人之中大部份都是由1950-1980年偷渡来港的,但早期来港的甚至后期偷渡而又有商业天份的广东人很快成了香港的富有人士,而全国富商之中,祖籍广东和福建比浙江及江苏多,而祖籍广东的不少也来了香港,而福建的去了东南亚,使香港头40名富商多为顺德、潮州、四邑人。虽然江浙的富有人士大多移居香港,但香港首50名富豪之中占少数,当中又以宁波人最多,有2名,包括前特首董建华家族,而上海则只有一名。在50大富豪中,广府民系占了23名,闽民系(含潮州人)占了9名,客家民系占了1名。苏浙沪人占了五位(如果包括包玉刚的女婿奥地利人苏海文,他的财产应是继承自包家,算六位),从财富来源看,主要来自浙江宁波商人。原属广东的海南人占了两位,山东人占一位,祖籍没有披露的中国人占三位。外国人占了五位(苏海文的财产仍算长三角的前提下)。前十大富豪中,广东广府人占了六位,广东潮汕人占了两位,长三角人占了一位,外籍人士占一位。\n原本在香港的广东人不如福建泉州人般在明朝已经在东南亚累积大量财富,在香港初期是比较穷困的,但部份有商业头脑的人如利希慎,经营鸦片致富,家族财产一直在香港富豪前列,亦有部份如李嘉诚,在40年代,由当时相对穷困的潮州抵港,在香港有较早抵港的富有亲属和自己的商业头脑置富,成为华人首富,而东南亚福建首富郭鹤年则只是华人富豪第4位(郭鹤年同时亦是香港人,家宅在李嘉诚附近,而且很大部份东南亚福建富豪同时亦为香港人),华人富豪头3位都是香港的广东藉商人。\n\n种族、民系、原籍及祖籍\n华人民系、原籍以及祖籍\n现今的香港人大多数的籍贯都是香港,而祖籍可以有多个说法,但一般都是以元末明初,各省的迁移大致平定计起,此前的父系籍贯为远祖籍,元代及以前的历史在世界历史上一般被计入中古或古代历史。祖籍其实亦是考究民系的方法,但现今部份较年轻的香港人只清楚父母或祖辈来港前的籍贯,而不知道祖籍,但年纪较长的人不少都很清楚。这些非香港出生的香港人或祖辈亦有来港前的原籍。\n同样,在北宋灭亡时,不少北方人逃到南方,包括广东,如佛山,他们的祖籍不会在河南/陕西,而在广东佛山,而河南/陕西则为远祖籍,当他们抵香港的时候,他们的籍贯是香港,祖籍亦在广东佛山。而在明清两代南下珠三角的福建人,如留在广东,籍贯则是广东,祖籍仍是福建,如在明代以后生活一段地时间再由广东抵港,籍贯则是香港,祖籍仍是福建,远祖籍则在河南。但在古代,例如晋代,如由洛阳抵广东潮州,虽同为闽民系,但如由潮州抵港,祖籍则在广东。广东闽民系当中不少祖籍福建,但现籍则在广东,如来了香港则为现籍香港。\n由于香港人普遍很少提及本身的民族,除非有人主动提出,所以其他中国少数民族在香港的人口数字难以掌握,很多时候都被统称为中国籍。基本上,香港的华人人口以汉族为主。香港有过半数人口在香港出生。过去的人口调查,都有记录市民的原籍。当中广东人最多,占超过半数的香港总人口,而广东人中以民系划分包括广府人(包括四邑人)、潮州人、雷州人、鹤佬人和客家人,之后是来自福建,籍贯(父系)福建的香港人占总人口的1/6,是香港第2大籍贯省份,再其次是来自江苏和浙江地区的新移民,而移居香港的上海人籍贯是来自全国各省。至于来自其他省市的居民分布比较广泛。自从1980年代初期内地改革开放,来自其他省市的移民开始增多。另外香港有6.4%的非华人。香港人的省籍大多是广东或福建,很多重要的位置,都是广东帮或福建帮担任。\n因为没有像1950-1980三十年大偷渡及移民潮般不停有人移民香港,香港人的概念在1980年代已经逐渐成型.香港近三十年人口普查已没有问及省籍,只有出生地是否香港的记录.唯一的省籍调查是福建省侨胞部门2007年做的,当年香港有1/6人籍贯是福建省的,而且很大部份是由世界各地而非只是由福建到港。 现在香港人一般把90年代前到港的人称为香港人,很少问及对方是来自那省.现在留意香港人省籍一般是大陆各省政府和一些对香港历史有兴趣的市民。\n现在香港的新移民一般都是指由1990或2000年后由中国各省移民来港的人,多数操流利普通话(现代标准汉语),很多住在新界,尤其近大陆地区,亦有部份大陆富商投资移民在港九置业,但只占整体移民人口的小部份,新移民以女性婚姻移民为主。\n\n原籍【香港】包含:新界原居民与疍家人。\n原籍【广州及澳门邻近地区】包含:广州府番禺县(1921年设广州市)、中山县(前称香山,1952年析珠海)、南海县(1951年设佛山市)、顺德县、东莞县、从化县、增城县、三水县、宝安县(前称新安,1979年更名深圳)、花县、赤溪县、惠州府惠阳县(前称归善)。\n原籍【四邑】包含:广州府台山县(前称新宁)、新会县(1951年设江门市)、肇庆府恩平县、开平县、鹤山县。\n原籍【潮州】包含:潮州府潮安县(前称海阳)、澄海县(1930年设汕头市)、丰顺县、潮阳县、揭阳县、饶平县、惠来县、普宁县、南澳县、惠州府海丰县、陆丰县。\n原籍【广东省其他地区】包含:惠州府、肇庆府、嘉应州、罗定州、琼州府等地。\n\n1961年普查【福建话】包含:鹤佬、汕头、潮州、厦门、海丰、陆丰、琼州等福建、台湾、广东闽南语。\n\n民系以及省籍地区分布\n香港的各省籍人因为历史原因而居住于不同的分区,但在六七暴动后的香港运动后,各省籍人人士特别是年轻一辈,已经混合居住。广府人最初则聚居在现时的油尖旺区,因为大量的广府人聚居,勿当拿道改名为广东道,这一带有很多广府店铺及餐馆,及后扩展到深水埗区以及黄大仙区,而九龙城区以及观塘区在民国时代则有很多来自福建省的移民,1950年后在偷渡潮之下,大量广府人涌入香港,而且成为香港人口的主要成���,当时主要人口皆为逃港者,而观塘区及黄大仙区本来人口很少,亦为潮州人及海陆丰人的聚居地,及后来自珠三角、海陆丰以及潮汕地区的偷渡客。福建闽南人和广东潮汕人则聚居在现时的湾仔区(即湾仔及铜锣湾)以及中西区的上环一带,及之后福建人更大量的由东南亚到香港发展,聚居于东区的北角以及1950年后西方列强的东南亚殖民地大多实行民主,因为东南亚的南亚人没有管理的能力,以及排华,大量的福建人移居香港,在鲗鱼涌(以及太古)居住。因为山东警的关系,香港老一辈山东籍人主要集中在石塘嘴一带,由福建直接抵港的商人,包括闽南人以及闽东人大多居于上环以及西营盘一带,福建大多组织都在上环,而西环在60多年前便有了专为福建人而设的福建中学,而北角到太古则大多是闽南组织。客家人则主要居于新界,香港有不少客家人,但绝大多数都不是原居民,因为香港绝大多数为外来人口,而香港的客家人多为深圳、惠州一带在1950-1980年逃港的,但香港有丁权的原居民大多为客家人。但随住新界的新市镇的发展,新界已经越来越多各地人。上环和西环在早期是各地移民的聚居地,有广府、潮汕、闽南、福州以及山东。此地有各地同乡会。香港开埠时水上人较陆上人多,当然有部份富有的水上人,但不是每个水上人也可负担地市区的住所,1970年后政府安排水上人搬入港岛南区以及东区筲箕湾及柴湾以及九龙的公屋及后来的居屋,水上人在南区及离岛区占一定多数量的人口比例,但南区17个区中有一个区(海湾分区)为豪宅区,比较少水上人。油麻地避风塘和铜锣湾避风塘附近初期也住了一定数量的水上人,这些水上人都是比较富有的。港岛的山顶,在香港早期是英国商人以及政治人物的聚居地,各族群都有人在此区域。港岛的中环,中环半山,则华洋混居,早期绝大多数替英国人工作的商人都聚居于此。\n港英政府为方便统治,凡于1898年以前在新界居住的氏族皆属于新界原居民,其后裔可享有原居民的权利。至于1898年或以后移居在新界居住的氏族,则只属居民,与港九居民待遇相同。港英政府管治新界原居民的方式与管治港九地区并不相同,成立多个理民府,早期新界原居民曾与英军发生武装冲突,而直至1950年代,新界土地仍以农地为主,当时元朗稻米占香港农业市场一大比例。新界原居民一向与港英政府关系不佳,经常为新界原居民的权益与政府发生冲突,早年更有“反英抗暴”的说法。新界乡议局于1926年成立,由新界乡村的代表组成,团结了以新界原居民为主导的乡村士绅。新界经历三大转捩点,第一是中国大陆移民于国共内战后涌入香港,聚居在香港多处,荃湾、元朗等新界地区人口急剧上升。政府为应付急剧人口增长,于1950年代将观塘发展成新市镇,将古代盐场(官富场)转化为住宅及工业区,其后计画在荃湾、沙田及屯门三地发展成新市镇。荃湾新市镇是继已归入新九龙的观塘后,首个设于新界的新市镇──当时葵涌仍是荃湾的一部份,统称荃湾新市镇,原来荃湾沿岸的盐田(即今咸田街)、沙咀(即今沙咀道)和河道(即今大河道)已不复再,西面海岸也因填海而由海坝街西移至杨屋道,当时荃湾码头即现今如心广场一带,而葵涌于1960年代末由不毛之地转变为货柜码头,其后发展成国际货运中心,根本上改变了荃湾区的面貌。人口增长和新市镇的发展都为新界农业带来巨大冲击──新界在1950年代以前,农产品以稻米为主,但稻米收成期长,而且耗水量大,一旦遇上干旱,极可能功亏一篑,农作物于1950年代起逐渐被收成期短、较不容易受天气影响的蔬菜取代。第二转捩点在1970年代初期,总督麦理浩明白要治理香港,必须以香港整体出发,而过往政府治理港九与新界各有不同政策,于是推行多项政策改革。\n\n近年移民情况\n中国内地公安部门现时每日审批前往香港定居的单程证名额共150个,再加上2011年4月中央政府准许港人中国内地“超龄子女”申请单程证来港后,估计新来港人士将会上升。由于西九龙物价和租金较低廉,已成为新来港人士的聚居地,根据民政事务处和入境处资料显示,西九龙的新来港人士占整体新来港人口24.5%。因为香港的新移民以广府人最多,所以西九龙大多只聚居了新移来的广府人,新移来的客家人不少会住在新界,广东闽民系则在九龙东。这些区域性的移民和早年各民系分开聚居有关,当然现今因为广州话的通行,不少人已经散居,但仍有很多人在某地区落地生根后,因为大多亲属仍在区内,使移民流动性减低。\n\n香港的各民系以及省籍人\n综述\n香港最早期及大量来港的为广东人,不少因经商而致富,而企业总部香港四十大富豪榜大多以广东最多,属广府民系和广东闽南民系,然而香港至今亦有大量英资和东南亚资本公司,本部为香港的公司亦大量投资中国大陆甚至欧美,如计在港的资本,则福建籍、广东籍和英资一样占很大比例。但在偷渡潮后的压倒性的人口比例下,现今在香港的广东人则绝大多数为1945年后由大陆移居或偷渡到香港的人。\n1980年暂时政府实施即捕即解,此前在1950年至1980年的30年间,人口以每十年100万的速度高速增长。1945年人口50万,1950年人口220万,1980年人口510万。1950中英达成共识,限制移民来港人士,而中共政府没收私人财产,1950年由中国大陆来港的人多数是在香港邻近地区广东省的男性,而都是偷渡来的,绝大多数是借了共产政府的小船以捕鱼为名,冒住生命危险抵港。香港男女人口一度去到4:1到5:1.不少香港人回大陆结婚,而当中香港的广东人,福建人数量最多,大陆新娘以广东,福建最多.但亦有更大量的中港联婚是与非广东福建籍人口联婚的。\n香港的广东籍人口由1950年至1980年一直以双位数的百份率增长,顶峰是在即捕即解实施前.在中英联合声明签订前后,大批比较富有或相对高级公务员的港人逃港,因为早期或更后偷渡来港而已经致富的广东人大量移居英美,而致富的原偷渡客(如夏雨)因为当年偷渡来港犯了叛国投敌的罪,出于害怕共产党会报复而移民,新移民不再以广东籍为主,而有大量非广东籍的人口,1980年香港人口为510万,2010年香港人口为706万,而该500万人口亦有一定大比数移居外国.广东籍人口比例近30年亦大量下降,民国时期至今,香港的广东籍人口大约有75%的香港总人口,偷渡潮而又留港的大约有100万人口,当中80%来自广东,但与南洋移民相加,只占总移民人口的40-50%,近年的依亲移民亦主要来自广东,但不少为深圳的各省人,2007年至2011年20万中国大陆到香港定居的人士中,广东就有11.5万人,即57%,扣除深圳的各省人,应只占总移民的30%左右。不少广东籍香港人均经历过“偷渡、发迹、移民、回流”的阶段,而回归前移民外国的不少是广东广府籍的,因楼价飞升卖楼而得到大量金钱的中产,富豪什少移民。\n原广东籍的香港居民,不少与非广东籍的人结婚,近年新闻亦大量报导,最近演艺圈的广东籍人如叶世荣和郭羡妮也在中国大陆和非广东籍的人结婚。\n香港多数时期的移民都是以广东籍最多,其次便是福建籍。因地理位置接近,而香港各时期移民问题,如双非婴儿(以省份计)都是以广东为多,但以城市计,香港后期的移民问题反而是以上海最多,如双非婴儿以城市计最多是来自上海,比广东最大城市广州还多出很多。\n\n广府民系\n珠三角广府人\n广府人(特别是广州人)最初聚居于九龙尖沙咀,以至于散居于全九龙,而广东道原名勿当拿道,因为大量的广府人聚居而成功改名。1950年后,因为多数的偷渡客都来自广府的珠三角地区,他们大多找回在九龙特别是尖沙咀的亲属,在电视电影中,至以老一辈亲述的偷渡的流行用语如顺风顺水到尖沙咀,由尖鼻咀到尖沙咀都是和尖沙咀有关,而这些语句其实都是来自广府偷渡客(偷渡客亦有客家、潮汕、四邑等地),到广府人聚居地尖沙咀找自己的亲属。在1945年前香港人口只有50万,香港政府集中发展港岛区维多利亚城,九龙区更多是广府人开发的,港岛人口比九龙略多,但经历偷渡潮后九龙人口大增,近30年不少九龙人口移居新界,但九龙的人口差不多仍有港岛一倍,但土地面积远少于港岛。现今九龙,特别是西九龙,仍大多数是广府人,大量的广府饮食店铺,尤其是由广州下来的广府人,操极纯正广府话,九龙后来才来了不少中国大陆妻子,如上海人、四川人、湖南人等,但中国大陆妻子仍以广府人居多,较早来港的广府人居于九龙城区和油尖旺区,人均收入在香港的中游水平,而黄大仙区、深水埗区以及观塘区,不少人口来自过去的偷渡客,在教育,资源都比来港更多年或带有一定金钱移民香港的人处于劣势,家庭收入中位数是香港最低的三区。当时偷渡客到港没有房子住,都在官地上建成木屋,但曾成大火灾,如石硖尾大火。同曾为偷渡客的罗文有狮子山下(狮子山下的地区主要为偷渡客居住的地区)一曲,道出由零开始,努力工作,守望���助的精神,亦为1980年代前香港广东移民以至香港精神的代表,(当时由珠三角地区偷渡来港已占香港人口一大比例),逃港者很多是过来香港后从做一些好艰苦的工作开始挨起,香港的成功他们都有好大的贡献。。以后,不少来港时一无所有的偷渡客已经政富,如何志强,甚至为香港的经济带来贡献,亦为香港广东移民精神、奇迹的代表。香港不少广府移民的富有人士居于九龙塘的低密度独立屋豪宅区。其余早期抵港的香港人打拼故事,如八十年代也有套电视剧叫《浴血太平山》,描写华人基层如何不择手段、不断斗争以挤进上流社会,即太平山下,是香港人的另一奋斗精神的代表\n现今香港最保留近代广府文化的地区为深水埗区,深水埗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经和广州有不少成衣贸易,至今长沙湾工业中心一带仍是被香港城规会划出的唯一大型商贸区,仍有不少与广州十三行的贸易,亦是香港成衣批发的中心(注:商贸区不等于商业区),现今还有不少广府文化的建筑,如岭南之风,深水埗的“埗”也是粤语文化的名称,粤语地区以外少见,因为广府话保留了古字,“埗”就是“埠”,码头也。普通话“埠”读bu,和粤音“埗”相近,深水埗街头老艺人在卖“响糖公仔”,他们将粉红色的响糖造成小关刀、小戈戟等等,吸引小孩子。其实这已是响糖工艺的穷途末路。在四十年代,广州的响糖店,可以制造全堂响糖公仔,不会像街头摆卖那么小家。在广府人主要聚居的九龙中,以深水埗区最保留近代广府文化,因为油尖旺区的百年前广府移民在1945年前亦吸收了不少殖民地文化,和现今大陆的广府文化有一定的不同,而且这些地区有了不少其他民系或民族的外来人口,观塘区和黄大仙区则有不少逃港者来自海陆丰或其他地区,而油尖旺区的上海街一带亦夹杂了上海的娱乐色情文化。深水埗为当时广州以及珠三角地区广府逃港者第一个落脚地,为现今香港最接近广府文化的地区,不少老一辈对此区也有深厚的感情,这些逃港者后来亦有致富而居于山顶或浅水湾。加上广府人比较重视自己的文化,在三十年前,新来港的广府人聚居的深水埗,实难欢迎外来文化,广州流行的术语,如捞头,在深水埗一带亦非常流行,而深水埗一带亦是广西人聚居地,在深水埗港铁站旁便有以广西桂林命名的桂林街。深水埗区亦是香港最多㓥房的地区,都居住了香港最大移民群体-广府人,包括中国大陆新娘以及和等待上公屋的中国大陆家庭,双非婴孕妇的暂居地,不少原居于珠三角的人口,如梁佑嘉父亲,在80年代抵港,在深水埗经营㓥房,有过千物业,为同乡提供住宿,而且经营㓥房和旧楼收购使身家过十亿,在深水埗长大的下一辈广府人,不少都不是很穷,而有一定购买力,虽然深水埗区近年有了不少负面新闻,但房协第一个港人港地的楼盘在2012年的深水埗喜雅亦引来此区家庭以按揭式承接,而且售价不低,因为此区的生活成本较低,近二十年亦有不少居于上海街一带的上海人迁入。而邻近深水埗区位于新界的沙田区、荃湾区(及后来分出来的葵青区)的人口除了很少部份的原居民客家人以及其亲属外,大多为逃港者的广府人亲属以及因为家庭人口增加等种种原因迁入,是西九龙深水埗区人口向新界的引延,亦是新界最早的大范模发展区。因为广府人是在广东三大民系中最先到广东的群体,其余的都是后来迁入,香港的广府人以广东人自称,把其余群体称为福建人(又称鹤佬,后部份人称为潮州人)和客家人,在香港的广东话即广州话(广府话),广东人即广州人(广府人)。在1945年前的油尖旺区以及深水埗区,广府文化,语言都保留得很完整。现今的香港人各族群之中,广府系人口最多。广府人(粤民系)亦包括新界及深圳的围头人,但此两地亦有较多客家人,但围头人出市区和其他广府人一起工作比客家人早。而过去港岛的中环,西半山东面,山顶,在香港早期是英国人和英国人的员工(不包括山顶)的聚居地,此地区在香港开埠时已经各族群人口混集,当中亦有不少广府人,所以广府人不一定只在九龙。\n广府人口是香港各族群之中最多的,而广府文化随住传媒的推广,亦成了香港的主流文化。而因为过去大量的珠三角人逃港,中国政府批准了珠三角以至深圳的经济特区地位,而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最大城市的工资仍和香港相差70-100倍,香港的广府人口以至所有已经惯用广府话沟通的各省籍人口都带住大量的金钱去开��珠三角,使珠三角成为现今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和因中央政策而在中国比较富有的上海和北京不同(但这些城市和香港的人均GDP还相差几倍,而台湾新加坡则和香港相若)。\n新界的扩展市区亦是珠三角人口的主要聚居地,而不是客家人的聚居地,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只有近新界的三个区份。\n\n粤西及广西广府人\n广西广府人和香港的广东人主体广府人属于同一民系,语言,文化相若,特别是和非珠三角地区的粤西广府人几乎有同一生活习惯,父辈或祖辈原籍粤西的广府成名人士有陈伟霆、陈志云和廖伟雄等。而广州是满清多来年一口通商的商业中心,经济发达,清末时刚开埠的香港和上海亦与广州有一大段差距,广州来了各省商人,财主大多数都是满族,外省商人当中以福建商人居多,但劳工绝大多数由粤西和广西迁入的广府人。广州话比大多数广府人的广府话更混入不少外省/外族语言。而广州话即现今香港的通用话,但粤西及广西广府人和广州话绝属同一语系,所以粤西及广西广府人在1970年后在香港生活极快便融入社会,在1970年前都和珠三角广府人混居。部份较迟移居香港的家庭和大陆游客因不熟悉香港历史和广东三大民系的情况,误把操纯正广府话都当香港人,把操其他方言的当新移民不久的家庭。较早来港家庭则对操粤语、客语、闽语口音远比普通语口音人士好。粤西及广西广府人因香港采用了广府话为通用语,而广府文化亦成香港主流,来港都很快适应香港生活。而广州则有大量的广西广府移民,罗文便是广西广府人,而且在偷渡潮中由广州逃港。\n在改革开放后,香港亦不停有广西人进入,他们的广州话基本上比大多数香港人纯正,而来港更多年的人,如林敏聪、蔡澜至今的广州话亦很不准确。广西虽然离港不太远,但因交通上的问题,偷渡人口来源地大多在广东中央,所以偷渡潮中由广西抵港人口远少于广东。\n\n广东东北、江西东南、福建西南交界山区及海外客家人\n客家人主要聚居在新界,过去新界主要是客家人和围头人(围头人属广府系),由大陆偷渡潮抵港的客家人也有不少找回新界的亲属居住,但随住新界的新市镇的发展,各族群的人都迁到新界,现今新界是香港主要族群广府人占最大比数,沙田区,荃湾区(及后来分出来的葵青区)的人口大多由九龙迁入的,客家人则是新界人口的第二大族群,在新界乡郊地区仍有不少为客家人,随住新市镇的发展,不少客家人亦由乡郊式发展地区迁入新市镇,此外,也有较少量客家人及后代,混居于全港不同的地方,包括港九市区。香港开埠时只有十万陆上及水上原居民,当中以水上人数量最多,但因为新界为英国政府租借的地方,所以在新界而且有原居民身份的只有在陆上居住的人,当年主要为客家人和围头人,但经历了偷渡潮后香港的客家人数量增加,部份人误以为所有客家人都是原居民,其实他们多数只是居于新界,但没有原居民身份。由于香港人口自1945年极速增长,所以原居民只占很少比例。\n根据香港的语文数据算,客家人的数量比闽籍人少,为香港第三大族群,按闽籍人120万推算,香港有95万的客家人,占总人口的13.5%。部份客家人声称香港70%客家人为原居民纯属误傅,当年深圳十室九空,惠州惠阳大量逃港,香港战后只有50万人,当中少部份为新界客家人,逃港的客家人数倍于客家原居民。新界有不少客家农民组织,如香港新界客家农民钓鱼协会(HAFA) 。客家人在六七暴动中反抗殖民地政府,发动“反迫害誓师大会”,当年亦发生沙头角枪战,沙头角民兵、农民和当地驻军示威游行,涌入沙头角中英街,向英方居民散发大量传单和慰问信被英警阻拦。,英界沙头角的居民到华界参加集会,会后分路游行,当游行队伍经过沙头角警署时,警察和防暴队突然向游行群众开枪和发射催泪弹,还向中方境内开枪扫射,中方边防部队在鸣枪示警无效后,边防战士和民兵被迫自卫还击。事件的亲历人李来胜回忆:“为了测试港英政府有没有进一步行动,我们就到沙头角警署示威。当时有两手准备,在大陆那边放著机枪保护我们。我们烧毁了香港军警放置的装甲车,他们就开枪,解放军开枪还击,民兵就准备包围他们。”\n\n广东、福建、浙江、海南、台湾及东南亚与海外闽民系\n福建人主要居住在香港的中西区,而福建华侨则在湾仔区和东区。\n福建人移居香港的历史源远流长,南宋时期,已经福建人已登陆香港,主要聚居在蒲岗村,黄大仙等地;或经香港前��东南亚。\n现今香港大约有120万闽籍的人口(只计父系),在香港有100多个闽籍社团。福建人主要聚居于港岛北岸,特别在在北角和西环。\n香港开埠以后,亦有福建人来港经商,他们经营家乡土特产转口、售卖药村和船务,并集中于港岛中上环的文咸东、西街,永乐东、西街一带,又称南北行街。而这些经营家乡土特产转口、售卖药村的人包括全部福建人,即闽南闽东人,在上环一带的福建人主要是由福建直接来港的人,而湾仔到北角一带更多为闽南华侨的聚居地。上环以及西环是福建人聚居的中心,2010年前的福建社团总会亦设于上环,而至今大多福建组织都在上环,如旅港福建商会,著名的福建茶行亦在上环开店,店主在40年代由福建直接抵港,不是华侨,是香港早期的居民。北角则为福建华侨聚居的中心,大多是闽南人的同乡会,香港的福建人实来自世界各地。上环和西环一带多福建小吃,铜锣湾有著名闽南食店泉漳居、潮州村,而北角、鲗鱼涌一带的福建人则多开设东南亚食店如印尼食店。在这些多福建人的地区,亦常有潮州人混居。\n在香港的福建人,不是如广东人般直接由广东移居或偷渡到港,而多数是由东南亚殖民地以至世界列强国家抵港,大多聚居在港岛区。部份人会称这些人做华侨,但更多数会称自己为福建人,如北角是华侨聚居地,但亦称为小福建。1945年代到港的上海人亦有一大部份是福建人,现今上海人之中的富有人士亦有很多都是福建籍的,上海首富许荣茂亦是由福建闽南抵港,70年代在香港经营证券行,之后在大陆投资,虽然财产一直在中国头4位,但仍不及东南亚福建华侨,而许荣茂至今亦拥有港人的身份,亦是港侨联会永远名誉会长,而且亦有大量投资香港,亦曾买下创全球最贵豪宅成交价格纪录的山顶施勋道豪宅。\n香港各时期也不停有福建华侨投资,如籍贯泉州永春,在福清出生的林绍良在1997年前未被印尼暴徒破坏以及政府没收产业前的多年来一直是华人首富,世界第六富豪,而且努力参与新加玻和香港的建设,他的三大企业中的第一太平便是以香港为基地发展的事业,这些富豪亦有大量的商业大楼在金钟以及中环,如力宝中心,使不少福建籍人士亦聚居在这些办公室附近,如西半山,但福建籍富豪大多聚居在山顶以及深水湾,香港历史上大量的福建籍富豪为不少同为福建籍的港人以及华侨提供了较优先的就业机会,如中银香港前身的集友银行以及南洋商业银行,担任要职的高层大多为福建人。在中共得到政权以及东南亚政局动荡后,本来在广州、上海、香港、畚建、东南亚游走的福建资本家的后代大多以香港作为首选定居地,如陈嘉庚的后代很多亦定居香港,如陈立人,真正成为巨富的东南亚富商大多是在福建出生,军阀混战时期南下东南亚经商的,而且福建在明朝起亦有在青年游走于南洋以及福建之间经商,年老时回乡养老的传统,但中共得政后很多亦定居在南洋,从此成为东南亚华侨,但较富有的不少定居香港,而富豪仍游走于香港和南洋之间。\n\n广东闽民系\n海陆丰人\n广东的闽民系,当中亦有不少分支。而距离香港最近的闽民系分支人口便是海陆丰人,为闽南民系的一支,称“福佬人”、“学佬人”,而广府文献称海陆丰人为“鹤佬人”。而距离香港最近的闽民系分支人口便是海陆丰人,所以海陆丰人亦大量偷渡到香港而且聚居在九龙东,特别在黄大仙、乐富和观塘一带。\n由于海陆丰地区邻近香港,香港偷渡客之中,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外,偷渡来港最多的便是海陆丰人,黄洋达父亲亦是偷渡来港的。热普城的黄洋达和黄毓民均以“鹤佬人”身份在海陆丰人中心地区黄大仙拉票。\n\n潮州人\n现今香港最多潮汕人的地区是九龙东。\n较早期来港的人居于的潮州人铜锣湾东角、跑马地、北角、上环和西环一带,这些区份至今仍有些潮州人口,但不达到一个的水平,西环至今仍是潮州人在港岛的聚居中心。在港岛北岸的潮汕人不少为1945年前已在香港定居,因为语言相约,潮州人亦很常和闽南人混居。\n现今的铜锣湾天后则为闽南人最初在香港的零售营商中心,旧湾仔沿海便有汕头街和厦门街的闽南人姊妹街,经营由香港到东南亚以及世界各地的贸易,闽南人特别是泉州人选了这地点,原因都是靠近英国公司怡和主导的铜锣湾东角码头,方便和英国贸易。后来贸易需求大增,世界华人巨富郭春秧在民国时期,便在铜锣湾天后附近的北角建设仅次于英美的列强荷兰及荷兰殖民地印尼贸易的中心,而此区后来成了福建华侨(特别是印尼)以及福建人的聚居地。\n在香港的福建人团体不包括潮汕人,但潮州人实大多数是在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十几万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而现今莆田人则为闽南闽东人的结合,与潮州人又不相同了,但潮州话和泉州话有高度的相通性,反而同为闽南的漳州话和泉州话的相通性低很多。而福建社团不包括潮州人,所以在泰国外,出东南亚营商致富不包括潮州人,在香港的福建财主资本亦不包括潮州人,但现今不少香港富豪皆为潮州人,在香港早期的潮汕人多为苦力,在铜锣湾东角,以及上环聚居,这些区份亦有不少福建人,特别是泉州人,北角亦有不少潮州人,马时亨和高永文亦是在北角长大的。在香港早期的潮汕人多为苦力,也是因为潮州和福建闽南地区被分为2省有关,潮州地区在大陆人均GDP到现时仍大量落后于广府及闽南地区,来港的大多由苦力做起,福建闽南地区因为在明期已经到东南亚发展,在清朝已和中国特权份子满族是华人之中最富有的,当时东南亚为欧美先进列强的殖民地,人均GDP大胜满清。\n而在东角得到的货物不少于铜锣湾天后寄卖,使铜锣湾天后成为香港贸易和购物的中心(和现时相约),而此后又重新规划移到东角,而当时铜锣湾天后以绝大多数为福建人,后来因为郭春秧的开发,把铜锣湾的福建人聚居地引伸到北角。而福建闽南人长时期在各殖民地工作,包括绝大多数人口为闽南人的新加坡,英国人很欢迎闽南人到香港工作。而大坑则有客家原居民和福建的客家人如胡文虎以及其他福建人,铜锣湾后来又来了四邑人富商利希慎家族和水上人富商霍英东家族,尖沙咀又引入各商人投资。\n\n闽南人以及世界各地闽南华侨\n福建闽南人\n香港在满清灭亡前商业方面不是很特出,商业及人均GDP都不如东南亚的大城市,所以此时南洋的福建人平均的投资在上海及香港,在香港的主要是广东广府人和广东闽人,但民国前香港为革命基地,陈嘉庚在香港的事业中不少是暗中支持革命党反清的,那时不少款项也来自东南亚的福建人,民国开始,因为军阀混战,上海民国管辖区经常由不同军阀转换地盘,投资环境转差,这时的福建人纷纷转向香港发展,香港民国时代的福建人比例比现在多出很多。因为港岛北面有大量的福建人,蔡素玉经常在港岛区(香港的福建人多在港岛)以福建人为号召,而且成功加入立法会,但主要吸取闽南人的票源。闽南人颜福伟的颜玉莹家族也长居于铜锣湾天后,铜锣湾东角不少业主也是东南亚闽南人,如以香港历史上最贵租金租出京华中心给forever21 的菲律宾闽南华侨,在菲律宾在二战还是美国殖民地时,经济强劲,而在东南亚(包括台湾,新加坡)的十大富商大多为闽南人,因为为菲律宾富商工作的工资远高于在港工作,不少福建籍香港人靠父亲在菲律宾打工,寄回披索,维持生活在铜锣湾居住闽南人大多是在香港历史上最早来的一批,而在北角的则较上环、湾仔以及铜锣湾那批迟。闽南人聚居的铜锣湾和广府人的尖沙咀一样,成为在港九的购物中心,而且有了其他族群居住。近来菲律宾闽南华侨傅金珠开创的金朝阳集团,主力收购铜锣湾及北角的物业,是此地带主要旧区重建商。同时,因为珠三角广府人偷渡的主要目的地为香港,到澳门之后的终极目的也是偷渡到香港,所以福建人在澳门的比例比香港高,大约有1/4。在铜锣湾、北角一带亦有大量由华侨资本建造的大厦,以侨字作为大厦名称已经占了这两区一大部份的大厦,如侨兴大厦、侨冠大厦等,而且很多都是那时期香港最高的大厦之一。\n1921年,东南亚福建富商郭春秧北角标得一片新填海地,打算兴建糖厂,因此就有了“春秧街”与“糖水道”。后来由于糖价下跌等因素,改为兴建住宅,从此这一带成为福建华侨及福建人移民聚居的中心。在国共内战后期,福建商人不少先把资金撤向东南亚,然后在香港局势好转才回来,因为1950-1980年的偷渡潮,广东人口极速增长,但福建籍人口是各籍中下降得最慢的,而1950年代因为大量上海移民移居北角,而部份福建人多先居东南亚,使北角的小福建中有多了“港岛小上海”之称,而香港正宗的“小上海”在上海街一带,在北角以及铜锣湾的上海以及江浙人口亦低于福建籍人口一定多的人数,而“港岛小上海”则走高级色情路线,九龙“小上海”则走通俗色情路线,但随住东南亚的福建人不停因为中国情意结或东南亚的反华运动,纷纷移居香港,而北角,上环及其周边便成了他们移居之地了,而“港岛小上海”亦转入湾仔(骆克道一带),因发展湾仔商业区而在2000年代中期又再式微,香港正宗的“小上海”即上海街和旁边的砵兰街至今仍为庶民色情中心。\n而由东南亚移居香港的福建人,因为在六七暴动前,香港各族群之间的沟通没有现今那样多,不少长辈也想子女和福建人通婚,所以改革开放后大量和中国大陆的福建人通婚,不过改革开放初期的大陆已经一穷二白,不论新来的是广东人,福建人,北京人,上海人,也穷得不得了.所以现今香港有富有的福建人很大比例都有东南亚事业,一年之内可能只有一半时间居于香港,亦有一班比较穷的福建人。香港岛居住了不少福建人,北角到太古城都居住了大量的福建人,此外上环到西环以及西半山也有大量的福建籍香港人,富有的不少会住在北角半山,北角、西半山的一些大型屋苑.福建社团联会花3000万港元把总部由上环移到北角。在30年前香港人口籍贯记录只记有原居地,所以来港的东南亚福建籍人被分成英国、美国、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等多国,而来自这些国家的人亦有非福建籍的。\n现今香港还存有闽语、客家话群体,但一般人留意到的多数只是闽南群体,因为在港岛北岸市区经常会有老一辈的人以闽南话沟通,而北角更加是极大量人50岁以上人士以闽南话交谈。而客家话则在新界流行,较少人留意。香港亦有很多福建富豪居于山顶和深水湾,包括山顶的全球最贵豪宅。\n在东南亚排华以及新加坡独立初期,大量福建出生的新加坡福建籍资本家逃到香港,他们不少是先由福建逃到新加坡,再移居香港的,新加坡现今仍有大约40-50%人属于闽南人,参看新加坡华人。\n\n闽南裔台湾人\n现今闽南裔台湾人有44.5%祖籍泉州,35.2%祖籍漳州,81%祖籍闽南地区,3.6%祖籍潮州(参见台湾族群),更有不少是在蒋中正逝世后放弃反攻大陆时迁入的东南亚资本,台湾十大富豪中更有7名祖籍泉州,因闽南话当中其实不是完全一致,而台湾的闽南话主流腔调接近闽南话中的厦门话和漳州话,而香港有70万泉州人,北角到太古实为泉州人的群居地,所以不少语言相同的台湾闽南商人投资和移民聚居。但在香港的台湾、新加坡、东南亚华人大多操闽南话,非福建籍的香港人都误称他们为福建人,其实在北角,更多的是华侨。\n偷渡潮以及六七暴动后在香港长大的人大多以广州话为日常用语,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香港集合了东南亚资本,台湾方面因为政治情况,不少民营企业也要上交大量利润作为以一省之力反攻大陆的准备,经济不景,不少较富有的移民亦定居香港,多在北角以及鲗鱼涌长大,因为他们不少也是在共产党成立后才移居台湾的,亦以福建人自称,这些人到现今亦主要以闽南语作为日常沟通方法,但下一代亦改用广州话。\n\n闽东人及其余闽海族群\n福建的闽民系之中,闽南人外,还有闽东人(福州人)、闽北人、兴化人等族群。此外广东的雷州人以及海南岛的琼州人(使用海南话的族群)亦是闽民系的分支。\n闽东人即福州人,为香港人口第二大的福建裔群体,但人口远少于闽南人,主要聚居在西环、上环和荃湾。但扣除东南亚为本部而亦大量投资香港的富豪,常驻香港有一定数量的富豪都是福州人,如利嘉国际的陈隆基,有80多亿财产,大多数时间都比前政务司司长唐英年家族富有。而东南亚除了闽南民系外亦有大量福建富豪,他们很多亦有香港居民的身份,比上海来的资本家多数百倍以上(闽民财富有华人85%以上)(香港百大富豪只有两名来自上海,4名宁波,而且香港实际上只有四名大富豪资本家,其余资本不太突出,而福建富豪则遍布世界),香港还有很多富有的福建其他民系的人,和部份来自广东的富豪一样,一般都很低调,反而有自江浙地区的富豪,人数其实很少,但都热衷参与政界,娱乐圈而为人所熟悉,香港吴人第4富有家族唐英年家族在forbes香港四十大富豪榜只勉强进入四十大(39名)一次,近年最高峰也和东南亚福建福州首富郭鹤年财产相差25-30倍,后者有大量香港企业,如嘉里建设,亦为香港人,亦是李嘉诚在寿臣山的邻居,但部份香港人对后者认知很少。但香港更多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及香港上市公司的福建富豪都会被计入东南亚福豪榜而非香港福豪榜,而祖籍福州的郭鹤年比绝大多数香港富豪更大量的投资香港,因为发迹地在东南亚,归入东南亚富豪榜;反而李嘉诚算入香港富豪榜,总财产比郭鹤年略多,很大量投资是在欧洲。\n\n吴越民系\n上海人\n香港的上海人在1965年前主要聚居在油尖旺区上海街一带,后来新移民不少亦分布在黄大仙区、观塘区一带,以及近二十年向新界的新市镇迁移,近十年不少上海新移民住在深水埗,早期在湾仔以及北角的色情场所亦引来少部份上海人居住,但在港岛的上海人人口不仅无法与九龙比较,亦远少于新界。\n在香港的上海以及吴人主要1980年后,改革开放至即捕即解前的偷渡潮末段大量涌入,在民国时期以及共产党治国后,由当时极贫穷的上海大量抵港,透过人事关系、通婚以及双非婴儿到港,因香港教育水平,工资都远超上海而移民来港,近年香港洗碗工引来全国热话,香港最低工资下,洗碗工月薪在1万2千。因为上海人不是香港人主体,即广府、闽海、客家,使很多香港人都认为上海人是大陆人,但在大陆的上海人却认为他们是香港人,在生活上到不少挫折,初来港的上海女性不少因为想取快钱而经营加入色情行业。而双非婴儿以省计是广东最多,但以城市计则是上海最多。最初很多上海人多住在香港的公共房屋,如林海峰三姊弟居于励德邨,而香港亦有不少比较穷困的上海人子女在大陆出生,90年代移居香港,如邓紫棋和angelababy等,最初都居于九龙半岛。\n上海人在较早前亦有在香港经营色情行业,天津、山西、北京等福建以北城市,当地不少富豪抵港或台湾,但民国时期大陆人均GDP只有非洲一半,而上海富有人士多是洋人,至今福建以北的地区的总和仍不足10%香港总富豪数量,在台湾的富豪亦极少。在1980年前已抵港的上海人以及吴人在数只占现今吴人的较少部份。\n\n色情行业、上海街以及小上海\n满清灭亡前,香港很少上海人。香港在二战前已经有一定数量上海人,主要从事色情以及娱乐行业,经营夜总会等,主要聚集于上海街一带,此街贯通佐敦站到太子站横跨四个港铁站的一条长街道,亦因为大量上海人聚集而成名,此地带的色情街道亦有“小上海”之称,连街道亦以上海命名(在香港的“上海”一词不但代表上海的事物,更多时代表了色情),在1970年前这儿不少上海人亦以上海话沟通,亦是上海人的主要聚居地,而现今吴松街、庙街和上海街,更变成色情三街,每日中午起,多幢唐楼的楼梯口,都有打扮惹艳的足浴店女职员,向途人派传单推销拉客。足浴店成行成市,有足浴店女工指全因开业容易,“唔使攞按摩院牌照,只要申请商业登记,租个单位就得”。\n英国政府最初只开发香港岛的维多利亚城,因为大量广州人因太平天国战乱涌入九龙,而来港的人口又以男性比率较多,从而使此地区的色情行业发达。至今上海街以及附近的砵兰街仍为香港最大型庶民色情中心。二战后,因为福建富商郭春秧的后人在北角大办夜总会,随后附近的铜锣湾的游乐园又办类似的夜总会,当时上海人有丰富经验,上海人活跃的地区又扩展到港岛,但区内人数仍然远不及闽民系及广府民系多,只占区内人口的一少部份,北角以及湾仔在1970以及2000年以前都被色情行业的客人称为“港岛小上海”,来港的上海人最初大多从事夜总会的活动,受顾于福建华侨或广州资本,于油尖旺区、北角及铜锣湾一带经营色情行业,但后来后两者的高级夜总会相继结业,上海人把色情行业搬入湾仔(后来亦改为商业区)以及在九龙自资一些通俗色情场所,不少上海人亦从事娱乐圈。但随住湾仔发展商业区,骆克道一带色情行业已经很式微,港岛小上海最初为北角,后来则为湾仔(骆克道),2000年开始,湾仔发展商业区,色情行业式微,最后一个港岛小上海亦没有了,现在的上海街一带仍有不少上海人,是香港最多上海人的地方,但因人数有限,难像闽人和客家人有自己的圈子。年轻一辈又害怕被人听到自己说上海话会被认为大陆人,已经很少年轻人在这些地区使用上海话。继北角,湾仔的色情场所相继结业后,九龙最后两间苟延残喘的老牌舞厅“卡乐”和“金龙凤”于2012年5月尾结业,纸醉金迷50年,亦无奈要结业关门。但时至今日,上海街一带仍色情场所林立。但已不及1980年代,在上海街所见的店铺,几乎都是和色情行业有关的。\n现今香港的电视戏剧节目,讲述民国到1980年代的香港夜总会,台上的舞小姐绝大多数都用普通话演唱“夜上海”一曲,1980年代改革开放前,很多香港人对上海人的印象大多立即联想到色情行业,以及言语不通。\n\n各省民工及中国共产党员\n1949年不少共产党特务借口来香港做夜总会服务员混入北角,而且在1967年策动六七暴动,在北角区破坏是全港之最,当中福建华侨的损失最多,策动者多为上海租客,而地主多为福建华侨,虽然此事只是部份上海人的行为,但不少福建人不肯再将物业租给上海人,从此此区上海人数量大减,只余下富有和已置业的那一班。此外左派的长城公司,是上海江浙人的天下。\n\n商人\n1949年上海政权易手,大批上海人移居香港。但因为当国民党的政策不能向党内高官的友好实施,不少上海江淅富商仍保留自己的财产,而且大部份的江浙人士移居香港,尽管江浙籍贯只占到香港总人口2%左右,前五十名富豪中却有七位(14%)籍贯江浙。\n\n江苏及浙江吴民系\n香港吴人富豪的代表实为宁波人而非上海人,香港现今的四十大富豪有一名上海人、二个宁波人(包括前特首董建华弟董建成家族),吴语人口只有三名富豪。而广东只计算四邑(即广东省江门一市人便有五名)。来自上海的人,真正的籍贯也是来自全国各省,不限浙江和江苏,而包括福建,广东等。但福建,广东的,因为有大量香港亲属,生活通常较好。香港不少广府人对广东以外的认知都不足,对说吴语地区的人称为上海人,对说闽语的都称为福建人,其余皆称为北方人。祖籍此地区也有不少知名人士,如金庸、倪匡,但初期在香港也过住贫困的生活。吴民系主要来自江苏和浙江。\n\n山东人\n从1922年9月香港第一次招收山东籍警员算起(旧时皇家香港警队D队),山东人已在香港生活至少89年。由于威海曾经同样是英国殖民地,1949年前曾经有大批的山东人(以威海人为主)来到香港充当警察与海员,现今石塘嘴一带,便是北方海员聚集地,而做警察的山东人当中有很多人晋升,直到今日,香港警务处仍有很多祖籍山东的高级警官。据山东同乡会粗略估计,包括那些早年来港的后裔,但更大量是后期到港的,在香港的山东人已多达30多万,约占全港人口的4-5%。。这些山东人在后期在新界开发新市镇后亦大量迁入新市镇,梁振英在视察东涌时便有市民以山东话和他交谈(梁振英本人也是山东人后代),所以现在居于石塘嘴一带只有少部份山东人,更多是散居于新市镇。\n\n四川及重庆人\n香港本来的四川人较少,大量巴蜀人移居香港主要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前也有前来香港的四川人,如新亚书院创办人之一的南来文人唐君毅,及有重庆李嘉诚之称的香港富商张松桥。改革开放后不少四川人在珠三角或香港工作而结识香港人,从而以婚姻取得香港居民的资格。香港有不少舞小姐是来自四川的,部份透过与香港人通婚而取得永久居民资格。2012年的行李箧藏尸案受害者便是四川舞小姐,该名受害者先到深圳娱乐场所结识香港人,虽然与丈夫生了子女,认为丈夫只是地盘工人,不能带给自己美好的生活,得到居港权后便立即离婚,加入色情行业赚取快钱。也有香港人包四川二奶个案以及港人四川籍妻子闯关生子的情况。当然,这个数量在当地人中是极少数。大部分四川及重庆人主要以正规渠道来港,如投靠亲属和工作签证等,当中以假结婚来骗取香港居民资格的比例也相较于其他省份低。\n\n越南船民\n因越南战争,北越统一南越后,支持南越阵营的越南人遭到清算,因此爆发了越南船民问题,加上1979年7月英国政府在日内瓦签署一项关于处理越南难民问题的国际公约,指定香港为第一收容港,香港累积收留了高达20万的越南船民,当中有相当比重为越南华人。越南难民是香港首次大规模收留除中国内地大逃港之外的大规模难民。除取得香港居民身分的越南难民之外,其中还有相当比重的越南难民经香港政府遣送或自愿前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当中较出名的有奥斯卡奖得主关继威。虽然越南难民问题为当时香港带来不少挑战及社会问题,但由于不少越南难民经香港前往主要发达国家后,经济和社会地位得到改善,长远来看,该问题却使得香港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n\n少数族裔\n香港的少数族裔主要指来自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等国家的人员,例如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等,也有外国佣工如印尼、菲律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香港人只会称其国家名称,而非其民族名称。此外,居港白人虽然在香港占少数,但香港少数族裔一般只指南亚或东南亚族裔。\n\n其他移民\n华人以外的种族,���印尼人及菲律宾人人数最多,各占1.9%,之后为白人,占0.8%、其次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孟加拉人、尼泊尔人、日本人、泰国人、土耳其人、俄罗斯人、乌克兰人、阿尔巴尼亚人等。\n英国人大都在殖民地时期来香港工作和定居,多是大企业、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高层,如董事长、行政总裁、高官、法官和警官;也有不少属专业人士,如医生、大律师和机师;也有一部份在公立和津贴学校任教英语。虽然主权移交后有少量英国人离开,但仍有很多选择继续定居香港,甚至归化领取特区护照,而且这类移民部份能操流利粤语。由于主流社会普遍崇尚西方文化,所以居民在香港普遍受到尊重。2005年人口统计居港英国公民约13,490。\n现今尖沙咀已成为各种族人仕的聚居地,展现多元文化,包括东南亚人、中东人、南美人、南亚人,在1990年代开始因各种原因非永久性地居住在唐楼重庆大厦及其周边唐楼中,经典电影重庆森林亦以此为题材,重庆大厦亦成西方旅游天书的推荐景点,在新界北面亦永久地聚居了不少南亚籍香港人。\n偷渡客可能抱发财心态来港,然而本地难民却只希望自食其力。在深水埗汝州街一带,是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等国的难民聚居地,平日难民们会各按种族,三五成群聚集在街上,闲聊度日之余,亦等待被雇用赚钱。深水埗的难民数目众多,单计孟加拉难民相信已达一百人以上,他指大部份人皆因性命受到威胁,才逃到香港保命。\n最早移居香港的日本人主要是在香港日占时期来的,他们主要是驻港日军的亲友,但大部份在战后已返回日本,只有极少数继续居留。虽然如此,香港的日人数字并未有大幅减少,反而在1960年代更出现日移民高峰期,使香港不久就在北角宝马山建立香港日本人学校以专门提供日籍家庭的子女就读。后来的日本人在香港主要从商,他们大多数在19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时来到香港,希望以香港作为进入中国的跳版。他们大都是来香港工作和定居的日资大企业高层。他们在香港落地生根,第二代普遍操流利广东话,而且入读主流学校。不过,如果家庭并不打算在港定居,会把子女安排在日本国际学校,以便将来回国发展。2005年人口统计居港日本人约11,800。\n韩国人过去主要从事贸易,聚居在尖沙咀的金巴利街,为来港的船员选购手信、或为他们提供家乡的食品。自从1990年代香港政府展开玫瑰园计画,各项庞大的基建工程、特别是造构的工作,都是韩国人的专长。在港居住及工作的韩国人有35000人,占了本地人口差不多0.5%。\n自2010年至2019年反修例运动前,愈来愈多来自东欧和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塞尔维亚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黑山人以至阿尔巴尼亚人来港定居,主要为运动员和其家属,他们为香港体育界作出不少贡献,例如加盟香港足球队外援队伍成为港队一份子,而他们一些子女也会在港留学,估计2019年爆发反修例运动前在港人口约有1000人左右。\n不过,随著2019年夏季反修例运动爆发、2020年香港国安法实施令香港笼罩白色恐怖;加上香港治安逐渐转差,以及香港政府放寛COVID-19防疫政策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国家,不少曾居港生活和工作的外籍人士(尤其是欧美国家民族),已开始计划甚至已经离港回乡生活。\n\n人口状况\n教育\n2005年7月,在15岁及以上人口中,教育程度达到大专程度占22.1%,达到中学或预科程度占51.9%,达到小学程度占19.6%,小学程度以下或未接受过教育占6.4%。\n〈15岁或以上〉两性具中学或以上程度学历比例〈2011年7月〉\n\n男性:81.2%\n女性:74.7%\n识字率:(2002年)\n\n总人口:93.5%\n男性:96.9%\n女性:89.6%\n注:定义为曾在学校学习过的15岁及以上人口\n\n人口密度/居住\n香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地方之一,根据2015年统计,每平方公里为6,690人。 香港的已开发土地不多,如果只将已开发土地计算在内,每平方公里超过3万人。\n大部分香港人居住于公寓大厦,而非平房,公寓大厦的面积一般比较狭小,四人家庭普遍只能住在面积400至800平方呎的空间;在市区中,居住面积达1000平方呎的家庭,生活算相当富裕。\n1950至60年代左右,大量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迁居香港,房屋不够的问题异常突出,“木屋”这类房子便开始“漫山遍野”地出现。1964年达到高峰,全港有两成人口居住在木屋区,而木屋多数建在陡峭的山坡上,以薄铁皮和木材建成,设施、居住和卫生环境相对简陋和恶劣。\n1953年的圣诞夜,石硖尾大火把2,500多间木屋烧毁,53,000余人一夜间变得无家可归,须在寒冬里露宿街头。这场大火迫使港府认真正视长期未解决的香港市民住宿问题,终开始大规模的公共房屋的建设计划。1970年代起港府开始清拆木屋,让木屋区居民迁进公共屋邨,新屋邨设备齐全,邨内有学校、商场、康乐设施等配套,生活环境大为改善。\n随著香港新市镇发展,香港市区与乡郊的人口不断密度差别,比起1970年,比例已经大大降低。\n1990年代中期,香港市区人口密度约每平方公里25,000余人,比当时中国人口最密集的上海市高出一倍。香港住宅楼价亦相当高昂,1996年时,46平方米(约495平方呎)的单位约需200多万港币。\n\n直至2000年代以前,香港仍有不少名为“笼屋”的住房,大多位于深水埗区。现在“笼屋”的数量已大大减少,但仍有少量存在。“笼屋”又可雅称为“床位寓所”,其实只是一张双层或三层铁架床,床身四周围上铁笼,以保护“笼内居民”的财物(香港人把他们称作“笼民”)。香港寸金尺土,负担不起租金的赤贫人士,唯有居住在“笼屋”中,其生活起居全在笼内。\n香港地少人多,楼宇向高空发展,一般市民所住的居所楼层颇高。不论是新落成的豪宅或公营房屋,一般有40层楼以上,部分更达70层楼。人口垂直布置,绿化范围不受影响,解释了“人口密集的绿色城市”并没有矛盾。香港住户贫富差距亦十分悬殊,半山区和九龙笔架山等为传统高尚住宅区,环境清幽,单位寛敞;另一边厢,社会底层人士却只能屈居在异常狭小、挤迫、设施欠缺齐全的笼屋和㓥房中,引伸出如N无人士一类的深层次社会问题。\n在香港十八区中,观塘区的人口密度最高,为每平方公里有50,910人。若以地区而言,旺角是全港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平均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万人。香港岛以南的鸭脷洲更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岛屿之一,每平方公里有超过60,000人居住。。\n\n宗教信仰\n香港有宗教信仰自由,不论香港主权移交前后都没有改变。\n每个主要的宗教在香港都有信徒,主流宗教包括佛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道教、伊斯兰教、儒教。其他较冷门的教派,如摩门教(即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神道教、锡克教、以至拜火教,在港亦有信徒,部分更拥有庞大资产。祭祖的行为也非常普遍。\n在香港,无宗教信仰者为众,但不少无信仰的人也会有到庙宇的习惯,部分同时信奉佛教、道教,每逢农历新年,黄大仙祠及车公庙等均有大量信众前往上香。\n基督教(包括新教及天主教)约占在香港人口的13%,香港各地区有为数不少的教会,人数略有增加的趋势。\n在香港,宗教自由一直受到香港基本法保障。现时法轮功的人士在香港实际上受到香港法律的保护,但近年反法轮功的亲中团体日趋活跃,而关于法轮功是否作为宗教存在争议。事实上,只要该宗教不触犯法例,都不会被取缔。\n现时在港被禁止的邪教,只有诱拐少年离家出走的天父的儿女、及强逼女信徒卖淫的青龙教等等。\n\n详细人口分析\n出生人口及出生率\n香港出生率是全球225个国家及地区中最低之一。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字,下表列出2001年开始之香港活产婴儿数目明细:\n\n2011年年中至2012年年中的人口自然增长为50,100人。期内,香港居民净迁移人数为净移入14,600人。统计处指出,出生及单程证持有人的移入均是整体人口增长的重要元素。2011年年中至2012年年中的出生人数为93,200人,与整体人口增长的比率为144%。单程证持有人的移入(52,100人)与整体人口增长的比率为80%。若然撇除单程证持有人入境的数目,净移出人口有37,400人,与整体人口增长的比率为58%。\n2013年内出生人口为27,400人,包括逾698万名常住居民和约21万名流动居民;人口分布方面,香港岛居民占香港人口17.7%,九龙占30.0%,其余52.2%则包括住在新界及水上的居民。\n\n年龄结构\n年龄结构: (2019年中)\n\n0-14岁: 874,900 (11.7%)(男性 450,700 / 女性 424,200)\n15-64岁: 5,310,500 (70.7%)(男性 2,356,200 / 女性 2,954,300)\n65岁以上: 1,322,000 (17.6%)(男性 616,100 / 女性 705,900)\n粗死亡率:(2013年)\n\n6.0/千人\n按政府统计处在2004年发表《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估计到2033年,全港65岁及以上人口将有27%,相对2003年的11%,增长相当显著。\n\n预期寿命\n虽然香港人生活繁忙,但由于有完善医疗设施及全面的老人福利政策,香港是全球最长寿地区之一。2013年,出生时香港男性的预期寿命为81.1岁,为全球首位,女性预期寿命��86.7岁,仅次于日本。\n香港许多商户、政府设施及公共交通工具会提供老人优惠。\n\n性别\n在1990年代后期或以前,香港人口是男多女少,约2000年代初期开始,逐渐变成女多男少。这是因为当时政府更改了人口统计方式,把在港工作的外籍家庭佣工(下简称外佣)也计算在内,外佣达约374,000人(2020年12月31日数字),几乎全是菲律宾或印尼女性;同时,中港婚姻日多,大部份为中老年香港男性配年轻大陆女性,大量港人大陆妻子持单程证来港与港人丈夫团聚及定居;加上女性一般较长寿,使女长者较男长者多;因而三方面大幅推高整体女性人口。\n值得注意的是,自从此现象出现后,香港主流传媒便经常强调“香港女多男少”,更将之炒作至恋爱婚姻话题上,当中多有断章取义、不尽不实之处,使香港民间普遍以为“香港女多男少,女性难觅恋爱婚姻对象”,甚至成为茶余饭后热门话题之一,但事实上这是一场误会。\n如前述,因为大量的外佣和港人大陆妻子,加上女长者较男长者多,以致大幅推高整体女性人口,才造成所谓“女多男少”。但由于香港社会的主流人伦观念和择偶要求,华裔港人几乎不可能以外佣为恋爱婚姻对象(而且不少外佣也是已婚人士);港人大陆妻子又属已婚,长者则大部份早已结婚,即使未婚、离婚、丧偶,到了长者年纪也大多不会考虑恋爱婚姻,故此三者皆不纳入婚恋市场。\n如果只计算婚恋市场的主角,即处适婚年龄(假设为18至39岁)、从未结婚人士、不包括外佣,女多男少的情况便会癫倒过来。据2021年人口普查(下同),2021年,同时符合以上三个条件者,男性608,337人,女性547,086人,男比女多61,251人,性别比例(即1,000名对女性对多少名男性,下同)为约1,112(即1,000名女性对约1,112名男性),明显男多女少。\n即使大幅放宽标准,把婚恋市场主角,设定为18至49岁、所有法律上可结婚人士(即从未结婚、离婚、丧偶人士合计)、不包括外佣,则男性743,192人,女性736,823人,男比女多6,369人,性别比例为约1,009,虽然男女比例大幅接近,但仍然男多女少。\n展望将来,放眼于由婴儿至青少年的新生代,仍然男多女少。0至15岁的人口(全属从未结婚),男性444,550人、女性418,523人,男比女多26,027人,性别比例为约1,062。如果只计算活产婴儿,男多女少情况依然,每年活产女婴数目一贯地较活产男婴为少,其中2011年,活产男婴51,286人,女婴44,165人,男比女多7,121人,性别比例多达约1,161。\n但由于主流传媒报导相关消息时,通常只简略地报导整体人口的“女多男少”(整体人口包括外佣、已婚人士、长者等不纳入婚恋市场的人口,下同),忽略了以上细节。更多次以之对恋爱婚姻话题大加炒作,当中多有断章取义、不尽不实之处。例如多次忽略外佣、已婚人士、长者等人口的影向,而单凭整体人口的“女多男少”,就断章取义地断定婚恋市场的主角也是“女多男少”,并大肆渲染子虚乌有的“香港女多男少,女性难觅恋爱婚姻对象”\n。又多次渲染式、单方面选择性地强调未婚女性人数如何大量;但对于更大量的未婚男性人数,却异常低调,通常轻轻带过。又把年龄层的影响完全忽略,事实上25岁以下组群实为男多女少(因此年龄层的外佣和港人大陆妻子比例较少,且活产男婴数量一向远较活产女婴多)。因此造成自2000年代初至今逾20年间,香港民间普遍抱有“香港女多男少,女性难觅恋爱婚姻对象”此一错误观念。\n男女性比例: (2014年中)\n\n女性总数:3,896,600\n男性总数:3,345,100\n比例:1,000: 858\n婚姻数字〈2011年7月〉\n\n已婚女性比例:55.1%,\n从未结婚女性比例:30.5%\n已婚男性比例:60.4%\n从未结婚男性比例:34.8%\n性别比:(2005年)\n\n出生:1.1男/女\n15岁以下:1.1男/女\n15-64岁:0.96男/女\n65岁以上:0.86男/女\n平均:0.96男/女\n婴儿死亡率:(2005年)\n\n平均:2.97/千人\n男性:3.16/千人\n女性:2.77/千人\n\n种族\n本表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历次人口普查种族构成主要资料为主,兼纳代表性种族构成资料。本表所列包括各个族群人口数、各个民族占本地区少数族群比重、占本地区人口比重\n。\n\n【其他】包含:黑人、拉丁美洲人等。\n\n1991年数据不含151,833名暂时不在居民。\n\n堕胎\n2006至2015年在认可的医院或诊疗所按年龄组别划分的合法终止妊娠数字现存资料如下:\n\n爱滋病\n成人感染率:\n\n0.1%(2003年)\n感染人数:\n\n2,600(2003年)\n死亡人数:\n\n小于200(2003年)\n\n入息\n2005年7月���香港家庭住户每月入息中位数估计为15,700港元。\n\n劳动人口\n2013年,香港总劳动人口为385.9万人。\n\n房屋类型\n截至2014年9月,在陆上非住院人口中,29.2%居住于公营租住房屋,14.7%居住于资助出售单位,56.1%居住于私人永久性房屋。\n\n参看\n中国人口\n香港移民潮\n香港回流潮\n香港人口普查\n双非孕妇及双非婴儿\n\n参考文献\n内文脚注\n\n\n=== 外部参考 ==="} +{"doc_id": "6301", "title": "大陈岛撤退", "text": "大陈岛撤退是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一部分。在1955年(民国四十四年)2月8日至26日,中华民国在美国第七舰队护航下,将目前属于浙江省台州列岛的大陈岛上的2.8万余名居民(居民包含上下大陈岛、渔山列岛与南麂列岛等)全部撤退到台湾。当时的中华民国政府因大陈岛原先的居民“义无反顾、摧家毁舍,选择追随中华民国国军迁台”,称其为“大陈义胞”。\n本次撤退是世界近代史上第一支两国联合大舰队执行,共撤退16,053名国军官兵及17,132名大陈义胞。\n\n背景\n1949年,第二次国共内战情势逐渐明确,中国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中华民国国军退守到西南山地与东南沿海的岛屿一带,继续进行作战。1950年,解放军逐步进军沿海岛屿。春、夏之际,攻占海南岛,国军也自舟山撤退,加上西南山区的部队逐步退到泰缅边境,国军仅固守台湾、澎湖及金马地区与浙东诸岛,并发动沿海的游击突袭战术,来牵制干扰解放军。\n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解放军将驻防在东南沿海的兵力移往朝鲜半岛,使得大陈岛等东南沿海岛屿所受威胁大减,获得稍微喘息的机会。\n1953年韩战停战,解放军开始将重心从朝鲜半岛移到台湾问题上,东南沿海岛屿是解放军首先要处理的地区。韩战停战后,解放军迅速强化东南沿海基础建设,从1950年起上海修建可供喷射战斗机起降的机场,试图夺取被国军掌控之制空权。\n1954年国共多次于东南沿海进行空战,位于台湾的喷射战斗机航程不足无法支援大陈地区,只能依靠P-47战斗机维持战力;在技术优势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取得大陈周边的制空权。9月3日,解放军对金门发动大规模的九三炮战,引发第一次台海危机。11月14日,于大陈驻守的太平号驱逐舰遭解放军鱼雷快艇击沉,国军于大陈地区战力迅速萎缩,只能固守各岛失去主动权。11月,解放军战机先后滥炸炮击大陈及一江山。\n取得客观条件优势后,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发起一江山岛战役,激战后攻下一江山岛。由于一江山岛是大陈岛的屏障,失去一江山后,大陈岛直接暴露在解放军火炮射程内,防守也相对困难很多;加上以距离而论,台湾到大陈岛较中国大陆到大陈岛的距离远,在物资补给与战力维持上相对不易,解放军的米格-15战斗机在当地拥有空中优势。另外,中华民国也与美国签署《中美共同防御条约》,防御范围仅限于台湾与澎湖,而金门、马祖及大陈岛都不在共同防御的范围之内,经过多方评估后,最后中华民国政府决定主动撤离大陈岛,将大陈岛上的居民与军队全数迁移至台湾,加强巩固对台湾本岛的防守。\n\n一江山岛战役后\n1月19日,解放军3个轰炸机大队70架飞机空袭大陈。1月20日,江字级巡逻炮艇鄞江号(PGM-101)在金门海域被解放军鱼雷快艇的鱼雷击中,因损害严重除役。1月30日,解放军下达攻占大陈列岛的命令,当天解放军空军20师图-2轰炸机大队第二次空袭大陈,造成军民数十人伤亡,大陈的唯一水库被炸,库存淡水流尽,大陈防卫司令刘廉一向国防部长俞大维报告,表示对固守大陈已失去信心。\n2月5日,美国空军RB-45C龙卷风侦察机在执行照相侦察任务时,于平壤以西40海里的黄海上遭到两架米格-15战斗机的攻击,导致12架护航F-86军刀战斗机和8架米格-15的空战,两架(也有说1架)米格机被击落。此事使得大陈撤退是否能和平进行蒙上阴影。6日,美国第七舰队开始协助大陈岛撤退。7日,第七舰队指挥官蒲赖德成为《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封面标题是“防卫台湾,美国的亚洲战略”。2月9日,从美军胡蜂号航空母舰起飞的一架AD-5W天袭者空中预警机在执行反潜任务时迷航,被浙江松门镇的解放军防空高炮击落,机员三人被国军巡逻艇救起。\n\n撤退过程\n金刚计划\n2月7日,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发表《为大陈撤退告海内外军民同胞书》。中华民国国防部将撤退上下大陈、渔山、披山岛四个岛上军民的行动命名为金刚计划,由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和国军合作执行。美军第七舰队海空部队,负责掩护包括上下大陈、渔山及披山岛上部队,以及军品之转进。美方所提供运输船团,只负责上下大陈国军美械部队(第四十六师)之撤运。美军担任北纬27度以北之海空支援与掩护行动。北纬27度以南之空中掩护,则由国军空军担任。渔山、披山岛上的国军撤退,由国军船团负责。\n\n据美军资料与刘广凯回忆,美军参加金刚计划的军舰包括:\n\n5艘舰队航母\n艾塞克斯号\n约克镇号\n胡蜂号\n奇尔沙治号\n中途岛号\n可搭载400余架舰载机\n1艘反潜航母普林斯顿号\n3艘重巡洋舰:旗舰海伦娜号、匹兹堡号、托雷多号\n25艘驱逐舰\n2艘火箭舰:圣弗朗西斯河号(LSM(R)-525)、白河号(LSM(R)-536)\n4艘扫雷舰:雨燕号 (AM-122)、鹧鸪号 (AM-376)、琵嘴鸭号 (AM-382)、大嘴鸟号 (AM-387)\n3艘武装人员辅助舰:亨利科号(APA-45)、莱纳维号(APA-195)、比尔号(APA-237)\n2艘武装运货舰:联盟号(AKA-106)、瓦士本号(AKA-108)\n2艘高速运输舰:小霍雷斯·A·巴斯号(APD-124)、鲍达克号(APD-132)\n7艘战车登陆舰:LST-516、LST-772、LST-802、LST-803、LST-855、LST-1141、LST-1159\n2艘LSD船坞登陆舰:美洲狮号、殖民地号\n3艘通用登陆艇\n1艘两栖指挥舰:埃斯特斯号\n1艘修理辅助舰:阿斯卡利号(ARL-30)\n\n国军由52艘舰艇和一个陆战队中队组成“海军第八五特遣舰队”执行金刚计划,刘广凯司令担任总指挥官,宋长志少将任参谋长,吴文义少将(陆战队)、林鸿炳上校(巡逻舰队司令)任副参谋长。\n\n过程中,美军主要负责大陈岛上居民的撤离,并协助航行路线的防卫,在整个撤退过程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没有对此一撤退行动进行干扰。从1月21日至2月8日的18天内,美军蒲赖德中将先后调集132艘船只,其中有57艘军舰,加上舰载机400余架,掌握了大陈岛──台湾──冲绳三角地带的制空权,控制了台湾对大陈岛屿的运输线。美军认为北京政府在韩战中学到美国海空军能造成中国的生命财产重大损失,因此在大陈岛撤退与八二三炮战时表现节制。美国政府透过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转达了警告:在美军帮助国军撤离大陈岛时,解放军不要采取行动。美军接到的命令是不要吃任何亏。毛泽东因此于2月2日指示解放军不要攻击从大陈岛撤退的美军与中华民国国军。\n\n大陈居民相信过一阵子就会回来,因此撤退有秩序,仅带著简单家当就登船了。在一江山战役开始以后志愿登记撤离平民,上大陈岛有3,937人,下大陈岛有10,974人,披山岛1,083人,渔山岛518人,共16,512人,除3位过70岁的病弱居民外,全部志愿赴台。大陈军民转移工作顺利完成,撤运抵台平民共16,487人。大陈岛四天共撤离全数大约28,000名居民与军人,其中居民前往台湾安置,军队则移防至金门、马祖等地。另外有研究指出,当时大陈居民谣传三种撤离形式,一为先撤离学生,二为撤退妇女、老人、小孩,其余男性壮丁则须协助军队防御,最后才为全体撤离。\n\n国军在撤退期间,彻底破坏岛上公共与军事设施(中华民国政府于1950年代初曾建设岛上水电、盖学校)与物资,不留给解放军利用,除了民房并非破坏目标。解放军登陆大陈岛时,声称只找到一位老人和一条狗。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动员人民上岛垦荒,才让大陈岛恢复了生机。\n\n飞龙计划\n2月17日,国军空军侦察到台山列岛海域有解放军舰艇活动,台山岛上也在构筑工事。台山岛在南麂岛以南四十浬,能阻击南麂岛撤退,因此国军于2月18日发起台山列岛海战,打击了解放军往台山岛的增援。\n2月17日,俞大维请美军援助以撤退南麂守军,美军拒绝。2月21日,蒋中正决定撤守南麂,由国军独立执行,代号“飞龙计画”,编组九五特遣舰队实行,仍由刘广凯指挥。2月22日完成作战计画。特遣舰队总计15艘军舰(见下表),另有行政区队及陆战队、岸动队等,官兵总数1,800余人。特遣舰队于2月24日7时自基隆出发,17时抵南麂岛大沙嶴海滩,连夜装载,于25日天明前撤完,将南麂岛的国军3,608人、反共救国军819人、行政机关48人、居民1,070人、军资弹药1,280吨全部撤离。国军计先后出动F-47以及F-84战斗机共200余架次支援。2月26日,解放军进驻南麂岛。\n\n抵台后生活\n大陈岛撤退后,中华民国在大陆地区只有金门、马祖两个据点。撤离的大陈居民先是都在基隆港上岸,而后在基隆停留大约一至两个星期后,政府按渔、农、工、商等志愿名额协助义胞登记职别,再陆续安排分发安置到全台湾各地,包括台北都会区、桃园市、宜兰县、花莲县、台东县、台南市、高雄市、屏东县等县市,都有大陈岛的居民被安��,而他们的后代更是散布在全台各地。今天在台湾仍可以见到“大陈新村”、“一江新村”、“大陈故事馆”等安置大陈居民的地方所在。\n为表扬他们对中华民国政府与反共立场的支持,这批撤离的居民在当时多被称为“大陈义胞”。由于他们的命运曾与中华民国政府紧紧结合,抵台后的大陈居民大多对当时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及蒋家有著很强烈的情感认同,日后投效军旅、公务者不在少数。而在大陈居民的居住区更是有人修建“蒋公庙”,庙内祭拜蒋中正,以表达对其感恩之意,其中以高雄市旗津区大陈新村的蒋公感恩堂最为人所知。\n俞大维将共军轰炸大陈岛的炸弹碎片收集后,交由兵工厂手工打造了多把“大陈之剑”,馈赠给驻守岛上的团长、师长、司令官、海军舰队长等人,日后也亲赠一把“大陈之剑”予国防部作战次长黄世忠。\n多数大陈人讲台州话以及温州话,为吴语的一支,还有人讲福州话,为闽东语的一支,抵台后难以与台湾的主流族群闽南人沟通,因而陷入孤立状态。但也有少部分如渔山岛居民先祖来自福建闽南地区,以讲闽南语为主,抵台后与使用台湾闽南语的台湾闽南人几乎没有隔阂。渔山岛居民在台东富冈渔港形成聚落富冈新村,艺人柯受良出身在此。大陈岛居民迁往台湾后,生活相当困苦,其中有人自言居住环境比当初在大陈岛上要差很多。部分大陈人后来移民美国,大陈主厨影响了美式中餐。\n\n注\n参见\n大陈岛\n舟山撤退\n金刚计划\n一江山岛\n浙江历史\n台湾问题\n台海现状\n国共内战\n台湾海峡危机\n蒋经国\n台湾大陈人\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视频\n百代新闻社:YouTube上的Evacuation Of Tachen Islands By US Navy (1955),YouTube上的Evacuation Of Tachens Ends (1955)\nBritish Paramount News:Tachen Evacuation - First Pictures (大陈撤退首批难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achen Islands - Evacuation Final Scenes (大陈撤退最后阶段)(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历史电影档案馆:YouTube上的Evacuation of Tachens!,YouTube上的Tachen Island is evacuated - 1955\n民视赞夯:YouTube上的【台湾演义】1955最后大撤退\nYouTube上的大陈岛今昔\n照片\n美国海军博物馆收藏的美军协助大陈撤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盖帝图像收藏的大陈撤退(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304", "title": "台东市", "text": "台东市(俗字写作台东市),前身“台东镇”,位于台湾台东县东南部,为台东县县治所在地。全境面积约为110平方公里,是台湾面积最大且唯一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县辖市;人口约有10.3万人,为宜花东地区的最大城市,聚集台东县内接近一半的人口。\n1945年将台东街改制台东县台东区台东镇,并为县治。1950年废区,改直属台东县。1974年将卑南乡的其中10个村并入,后于1976年改制为县辖市。由于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为推广制糖业,招垦西部移民移入种植蔗糖,二战后初期则因凤梨加工场的设置,推广凤梨栽植,加上中央政府设立数座安置退役军人的农场,使其整体族群结构具有特殊性与呈现多元化。随著交通建设的发展与产业活动的引进,且拥有丰富自然及人文资源,也促使台东市主要的经济型态逐渐由农业转为商业与观光业。\n\n历史\n台东市该地最早称为“宝桑”,是“卑南觅”(台东平野旧称)番社地名“posong(或pooson)”的音译。清朝政府以其为蕃地禁止汉人前䇠。在咸丰年间在卑南大溪流畔海岸一带活动的汉人变多,形成宝桑庄。清廷于1875年因沈葆桢开山抚番,设置台湾府南路抚民理番同知,后设置卑南厅厅治于此,改称卑南街。1887年刘铭传设“台东直隶州”,州治原规划设于水尾,但因大庄事件破坏甚大,后州治改维持在埤南。\n1896年6月日本开始统治台湾东部后,在东部设置台南县台东支厅,1897年升格台东厅,厅治仍设在埤南,但废除埤南堡,改称为卑南街,并维持清代隶属于南乡地方行政区。卑南街实际上因新街道规划,其可分为“卑南”(即卑南社及附近)、“新街”(今台东市区部分,或称卑南新街,因包含宝桑庄,故有时写为宝桑新街)、“马兰拗”(即马兰社及附近)等3个聚落。\n1919年1月15日市街改正后,改卑南街称“台东街”(府令第5号),属台东厅南乡。\n1920年废南乡改设台东支厅,台东街扩大,管辖台东、马兰、旭村、利基利吉、猴子山、富原村、加路兰7个大字,另外卑南、吕家、槟榔树格社、北丝阄社、知本社及美和等6个大字划分设置“卑南区”。1937年卑南区改为卑南庄,1944年12月1日卑南庄废庄并入台东街(府令326号),此为总督府在台湾最后一个行政区调整。\n二战后1945年,台东街改为“台东镇”,属台东县,并为县治,下辖15个里。原卑南庄之辖区再度分离,并将台东街北侧利吉、富源、富山等地析出,设置卑南乡。1974年10月10日将卑南乡富冈、岩湾、南王、新园、建兴、南荣、卑南、知本、丰田、建和村共2万人并入台东镇,其名称不变,以凑合县辖市10万人口门槛。1976年元旦因人口达到改制为县辖市之标准,改制为“台东市”。\n\n地理\n地形\n台东市位于台东县东南部,北隔黑发溪与东河乡为界,西邻卑南乡,西南临知本溪与太麻里乡相望,东、南两面临太平洋。全市位居台东三角洲平原,系由卑南溪、太平溪、利嘉溪、知本溪冲积而成,为花东纵谷南部的一片形势较为完整、面积较为宽广的平坦地。市境内海拔最高点为鲤鱼山(标高75公尺),可俯瞰台东市的全景。\n\n气候\n台东市的气候为温和、无严霜且酷暑,年温差较小。年均温约为摄氏23.6度,最热月份为7月的35度,最冷为2月的14度。全年降雨量约有2,000毫米,主要集中在5月至10月,全年雨量充沛。\n\n人口\n根据台东县政府民政处统计,2024年底台东市户数计有42,101户,人口计有103,115人,其中有22,987人为原住民人口,是台湾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乡镇市区,性别结构上,男性人数与女性人数分别是50,854人与52,261人,性别比约为97.31,为台东县最低,市内人口最多与最少的里分别是自强里与建兴里,2024年底两里人口分别为4,342人与1,354人,其中自强里也是台东县人口最多的村里,并与新生里、丰谷里、中心里、丰盛里并列台东县人口前五大村里。台东市有12.73%为0至14岁人口,68.42%为15至64岁人口,18.85%则为65岁以上人口,为台东县人口老化程度相对轻微的地区。\n\n政治\n历任首长\n台东镇镇长(1945年-1975年)\n\n台东市市长(1976年至今)\n\n市政组织\n台东市公所是台东市最高层级的地方行政机关,在中华民国政府架构中为县辖市自治的行政机关,同时负责执行县政府及中央机关委办事项,台东市的自治监督机关为台东县政府。市长由全体市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台东市公所并置市政会议,为市政最高决策机构,在市长之下,设有6课4室等10个内部单位以及6个附属机关。\n台东市民代表会是台东市的最高民意机关,代表台东市全体市民立法和监察市政。市民代表由公民直选选出,任期为四年,可连选连任。台东市民代表会共有19位市民代表,分别为第一选区2席市民代表、第二选区6席市民代表、第三选区6席市民代表、第四选区2席市民代表、第五选区3席市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9位市民代表互选产生。\n\n行政区\n台东市的行政区划在2021年10月17日改制前辖有46里1,035邻,依据台东市民代表会的选区划分,可分为四大区域,其行政区域分布情形为:\n\n由于台东市各里邻户数与人口相差悬殊等因素,需依据〈台东县村里邻编组及调整自治条例〉规定行适当之调整,故对市内19里进行合并与划分,于2021年10月17日正式调整后该市的行政区划将变为38里719邻。在这次的整并中,民权里并入文化里,四维里并入中华里,铁花里、兴国里并入中山里,仁爱里、大同里并入中正里,复兴里、复国里并入成功里,强国里并入建国里,新生里分出仁和里,富丰里并入富冈里,丰荣里分出丰安里、丰盛里,建业里并入建兴里、知本里。而除了各里整并,也有进行里界的调整,如自强里、中心里、马兰里、民生里、新生里、南荣里、新兴里、东海里、丰谷里、丰田里。\n\n警政治安\n台东市为台东县警察局台东分局的治安管辖区域,市内设有警察局局本部、中兴派出所、永乐派出所、知本派出所、马兰派出所、南王派出所、富冈派出所、丰里派出所、宝桑派出所、东兴派出所、温泉派出所等10所派出所。\n\n监狱\n台东监狱\n岩湾技能训练所\n\n法律\n台东地方法院\n台东地方检察署\n\n产业\n台东市中心商业区位于县政府前的中正路与中山路、台东旧站前的新生路及原台11线主线中华路一带,因台东旧站废除造成市区商圈没落多年,当地政府后将之改建成旅游服务中心及铁道公园,2015年又将旅游服务中心改建成客运转运站及秀泰影城进驻原国光客运台东站,使第三级产业发展不致因此完全没落。因公共运输交通的活络与整合成功,重新吸引了许多商号及观光旅馆及各级连锁店进驻于铁花路及新生路一带,然而新站附��商业活动仍不兴盛,以民宿及机车租赁等第三级产业为主。重要农产品有稻米、释迦、洛神花、油菜花、梅子、柚子、草莓、台湾藜等。而渔产的部分,台东市富冈渔港位于潮汐交会带,渔获量丰富,较名闻遐迩的渔产有海瓜子、沙虾、曼波鱼、地震鱼、小章鱼、雨伞鱼、白带鱼、兰花蚌、鲯鳅等\n\n教育\n医疗\n卫生福利部台东医院\n台北荣民总医院台东分院\n马兰院区\n胜利院区\n台东基督教医院\n台东圣母医院\n马偕纪念医院台东分院\n\n交通\n铁路\n台湾铁路公司\n台东线\n台东车站\n南回线\n台东车站\n康乐车站\n知本车站\n\n公车、客运\n台东转运站整合市内主要公车路线,方便旅客搭乘。\n普悠玛客运(台东县市区公车)\n兴东客运\n东台湾客运\n\n航运\n富冈渔港可搭船至兰屿乡、绿岛乡\n\n航空\n台东丰年机场可搭机至台北、绿岛、兰屿等地。现有航班包括由德安航空经营之绿岛、兰屿离岛航线,与由华信航空、立荣航空经营的台北-台东定期航班。除国内定期航班之外,台东机场之航线亦包含由华信航空经营之台东-香港季节性包机航线。\n\n军用机场\n志航基地为空军专用机场,位于台东市北方。\n\n公路\n台9线(花东公路、南回公路)\n 台9乙线\n 台11线(花东海岸公路)\n 台11乙线\n 县道194号:知本-台东市\n 县道197号:卑南乡-台东市石川\n\n商业\n秀泰生活台东店\n大润发\n迪卡侬\n家乐福\n特力屋\n全联福利中心\n台东县农会超市\n宝雅生活馆\n光南大批发\n无印良品\n全国电子\n康是美\n屈臣氏\n中央市场\n台东观光夜市\n\n大众媒体\n原住民族电视台东部新闻采访中心(位于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内)\n\n旅游\n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n台东棒球村\n台东旧站\n鲤鱼山\n白色陋屋\n南王部落\n台东铁道艺术村(铁花村)\n台东天后宫\n台东顺天宫\n台东天官堂\n台东福安宫\n建和敬山宫\n富冈海神庙\n海山寺\n小野柳\n梦幻湖\n琵琶湖\n活水湖\n卑南文化遗址公园\n台东森林公园\n台东海滨公园\n加路兰公园\n\n注释\n参考资料\n引用\n\n书籍\n\n外部连结\n\n台东市公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维客旅行上的台东市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日语)\n OpenStreetMap上有关台东市的地理信息"} +{"doc_id": "6310", "title":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text":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简称国家副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内部2大职位之一(另1个职位即国家主席),具有很高荣誉性质,负责礼仪性外交工作,至于拥有实权与否则要取决于担任者在中国共产党内地位和职务,国家副主席本身属于礼仪性职位没有任何实权。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受主席的委托,可以代行使主席的部分职权,在主席缺位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职位,副主席缺位时候,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补选。\n\n沿革\n“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自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始设立,首任副主席是朱德。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失势下台,当时两位副主席宋庆龄和董必武没有按宪法规定继任主席,只是名义上代行权力,此时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处于瘫痪状态;九一三事件后,董必武被宣布为唯一的代理主席,但未经法定流程。1975年通过的宪法决定取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副主席”的职位。\n1982年通过的《八二宪法》重新恢复国家副主席职务。按照《八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职务是象征性的虚位元首,具有最高的地位并享有国家的最高代表权,但不独立决定任何国家事务。作为副职的国家副主席尽管地位崇高,但其象征意义更是远大于实质。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废除连任限制,但没有增加任何权力。\n根据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宪法》选举产生,任期五年,没有任期限制。宪法同时规定:副主席的候选人必须是年满45周岁并有选举权及被选举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n胡锦涛、曾庆红、习近平因兼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而握有实权。其中,胡锦涛、习近平因作为接班人培养,在其国家副主席任期后半段会通过兼任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熟悉及协管军队事务。此外,历史上也有民主党派党员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职务,例如宋庆龄、荣毅仁。\n\n职权\n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二、八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行使下列职权:\n\n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协助主席工作。\n受主席的委托,可以代行主席的部分职权。\n在主席缺位的时候,由副主席继任主席的职位。\n\n历任副主席\n在世的前任副主席\n截至2025年3月,历任国家副主席中有5位在世:\n\n最近一位去世的前任国家副主席是荣毅仁,于2005年10月26日去世,享年89岁。\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继任顺序\n中华人民共和国代理主席\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存废之争\n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n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n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n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n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n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n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doc_id": "6312", "title": "河南省_(中华民国)", "text": "河南省,为中华民国的一省,延续清朝制度所设置的22省之一,为华北六省之一。简称为“豫”。\n\n人口\n民国时期,河南省人口总量变动分3个阶段。民国元年(1912年)~25年(1936年)为人口缓慢增长阶段。民国元年(1912年)人口为2852万,至24年(1935年)全省总人口3457万3236人,人口增长605万,23年间每年平均增长26万人。其中元年(1912年)~20年(1931年)每年平均增长227万人;21年(1932年)~22年(1933年)人口总量保持静止状态;23年(1934年)~24年(1935年)人口增长较快,每年平均增加36.5万人。\n民国26年(1937年)~33年(1944年)为人口逐年下降阶段。此阶段正值抗战时期,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8年间减少956万,民国33年(1944年)只有2471万。总计饿死约300万人,流亡他省的约600万人。\n民国34年(1945年)~38年(1949年)为人口逐年恢复和增加阶段。民国35年(1946年)人口达到2847万人,较前年增加60万人。\n以下依据中华民国实业部《中国经济年鉴》(1934年出版)、内政部统计司编《民国十七年各省市户口调查统计报告》(1931年出版)、主计处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1940年出版)、中华民国年鉴社编《中华民国年鉴》(1952年出版,页19-21)所提供的人口数据: \n\n据中华民国内政部户政司于民国79年(1990年)台闽地区户口及住宅普查报告,台闽地区籍贯为河南省的人数为13万7830人,占非台湾省籍269万4917人口当中的5.11%。\n\n历史沿革\n在20世纪初,随著平汉铁路(1906年通车)和陇海铁路(1910年开封到洛阳段通车,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灵宝,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宝鸡,1945年到天水)的陆续修通,河南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n民国元年(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废府存道,设开封道、河洛道、汝阳道、河北道,道尹公置分别驻开封、洛阳、信阳、汲县。北洋军阀时期,民国9年(1920年),洛阳曾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基地,设有两湖巡阅使公署和陆军第三师司令部。民国12年(1923年),河南省长公署迁至洛阳,洛阳成为河南省会。同年2月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宣布京汉铁路总同盟大罢工。2月7日吴佩孚对工人进行镇压,罢工领导人高斌及共产党员林祥谦、施洋等40多人牺牲,300多人负伤。民国15年(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民国19年(1930年),蒋中正和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之间展开大规模内战-中原大战,河南是主要战场。蒋中正的中央军大获全胜。民国17年(1928年)-21年(1932年)期间,共产党的张国焘、徐向前等人在大别山区开辟武装割据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威胁武汉。新集(今新县)是鄂豫皖根据地的首府。\n民国27年(1938年)6月,日军攻占开封后,国民政府挖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以阻止日军进攻郑州、武汉,但也造成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0余县成为黄泛区,89.3万人命丧黄泉,1200万人流离失所,被迫迁移;黄河直至1946年方才回归故道。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迁洛阳。\n从民国36年(1947年)下半年起,中共解放军转入强大攻势阶段,河南战场上的国军只有招架之力。到民国37年(1948年)春夏,经洛阳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豫东(开封、睢杞)战役,国民政府土崩瓦解。国民党各县党部也相继解散,纷纷逃离。同年10月,省城开封易手,河南省党部南逃,省政府迁往信阳,各县(区)党部随之垮台。\n\n河南反清革命\n光绪31年(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国同盟会。留日河南籍学生踊跃参加,并建立同盟会河南支部,创办《河南》等杂志,宣传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与此同时刘纯仁等在��内也建立革命团体。光绪32年(1906年),东京同盟会河南支部派人回开封秘密组建河南同盟会分部,联络省内革命志士,宣传革命思想,准备起义。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一传来,河南革命党人奋起回应。在谋求省会开封独立的同时,同盟会河南支部又组织多路起义,均未成功。\n为支援河南革命党人,同年11月至翌年2月,秦陇豫复汉军、威武军、淮上军、旅鄂奋勇军和湖北北伐军分4路进取河南。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宝丰县人白朗率众起义。孙中山发起反丧二次革命时,白朗军以“中华民国扶汉讨袁军”的旗帜辗转作战。二次革命失败后,转战于豫西南及皖、鄂等地,继而驱陕西,入甘肃。民国3年(1914年)回师河南。白朗在宝丰、临汝交界处殉难。\n\n北洋军阀混战河南\n民国5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在河南厮杀混战。民国11年(1922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战败。5月河南督军赵倜命赵杰率兵驱直军出豫,被直军战败。民国14年(1925年)河南督办胡景翼率国民二军同直系憨玉琨争战,憨部惨败。民国15年(1926年)吴佩孚指挥三路大军讨豫,继任河南督办岳维峻率国民二军迎战,溃不成军。双方死伤惨重。民国16年(1927年)1月吴佩孚与靳云鹗内讧,以吴败收场;2月奉军进击河南,靳云鹗抗奉失败。\n\n北伐战争\n民国15年(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东誓师北伐,12月国民政府由广州迁至武汉。民国16年(1927年)4月12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中正发动清党,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联合桂、川等地方势力三面包围武汉国民政府,奉军也进兵河南。武汉国民政府为了打破四面受敌的困境,经国共两党多次协商,决定出师北伐,与冯玉祥部会师中原,扫荡奉系势力。4月下旬北伐军入豫沿平汉路北上,经西平、上蔡、临颍等地激战,奉军败退黄河北岸。同时,冯玉祥率20万大军入豫,6月与北伐军会师郑州。\n6月10日,武汉国民政府要员汪兆铭、谭延闿等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任命冯玉祥为河南省政府主席;设开封政治分会,以冯为主席,管辖豫、陕、甘三省。冯玉祥总揽了河南的军政大权。因奉、鲁军盘据于豫北、豫东,豫中、豫西尚有一些小军阀拥兵自重。冯玉祥为统一河南,相继发动了反靳之战、讨伐豫东直鲁联军之战、安阳驱奉之战等战争,皆获胜利。\n\n反蒋战争\n民国17年(1928年)6月,北伐军攻克北京后,蒋中正为了削弱其他军阀势力,随后以编遣军队为名,于民国18年(1929年)1月召开了军队编遣会议,矛盾趋于激化。爆发两次蒋冯战争。同年10月冯玉祥的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等通电反蒋,兵分3路入豫,连克豫西重镇。蒋中正急调重兵增援,冯军撤至潼关。唐生智于12月通电联合石友三反蒋,但被击败,是为蒋唐战争。\n民国19年(1930年)冯玉祥与阎锡山、李宗仁联合,三系将领57人联名发出反蒋通电,拥阎为中华民国陆海空军总司令,李宗仁、冯玉祥、张学良为副总司令。4月1日,阎、冯、李分别宣布就职,誓师讨蒋。冯军26万入豫,晋军20余万投入津浦、陇海战场;蒋中正以4个军团迎战。前后历时半年,双方投入兵力百万以上,最后晋军撤退,冯军失败,11月初,阎、冯宣告失败,通电下野。中原大战结束。\n\n剿共战争\n民国16年(1927年)中共“八一会议”后,在河南发动确山刘店、阳四望山起义、商城等20多起武装叛乱,分别建立起革命政权和根据地。民国19年(1930年)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成立,红31师与32、33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多次挫败了国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扩大其势力。\n民国21年(1932年)蒋中正指挥大军进行第四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因张国焘的错误指挥而失败,主力被迫放弃根据地,向西逃亡,重建了红25军,继而又组建了红28军,对抗国军的清剿计划。民国22年(1933年)国军第五次围剿之后,中共中央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指示红25军向陕南“长征”,只留下红28军在鄂豫皖边区进行游击战争,与国军周旋。至民国27年(1938年)2月,红28军和桐柏山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四支队。\n\n抗日战争\n民国26年(1937年)日军侵入河南省,国军节节败退。11月攻陷安阳。次年2月,豫北几乎全陷。5月,日军连陷豫东数城。6月6日开封失陷。9日国军在郑县花园口炸破黄河大堤,以水抵挡日兵,造成百万人民死于非命。8月,日军华中派遣军一部由皖入豫,国军第71军在固始东南部的富金山顽强抗击后失陷。民国30年(1941年)1月日军发起豫��战役,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率部,以很大伤亡代价,痛击日军。民国33年(1944年)4~5月间日军发起河南战役,攻陷豫中、豫西大片土地。民国34年(1945年)初国军经豫西南会战、鄂北会战再次溃退。日军在8年中先后占领县城113座,河南省仅有9县未陷于日军之手。\n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先后挺进河南,建立起太行、太岳、冀鲁豫、豫皖苏、豫鄂边、豫西等抗日根据地,正规军发展到10万人,民兵达20万以上。日本投降前夕,攻克县城有40余座,统治2000余万人口。\n\n国共内战再起\n民国34年(1945年)日本投降后,蒋中正迅速调动大量兵力,在日伪军的协助下,进军武汉、开封、郑州、洛阳等地,重兵包围了豫西、中原、豫皖苏匪占区。为了反击国军的军事进攻,晋冀鲁豫和中原解放区根据中共中央指示,组建正规兵团,执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整部署,于10月发起桐柏战役,相继攻克桐柏、枣阳、新野、唐河4县,控制了桐柏山地区。\n民国35年(1946年)6月国军以30万兵力向中原军区发起进攻,中原军区向西突围,转移到豫西、鄂西、陕南、川东地区活动。晋冀鲁豫野战军占领陇海路徐、汴段和路南10余县,配合苏皖解放军作战,并吸引围追中原共军的国军增援陇海路,在豫东、豫北和鲁西南地区辗转机动,伺机歼敌。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先后发起出击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鄄城战役、滑县战役、巨金鱼战役等,歼灭大量国军部队,打乱了蒋中正的进攻部署。继而发动豫北战役和鲁西南战役。\n民国36年(1947年)1月刘、邓大军兵分两路,配合华东野战军锉败了国军鲁南会战的计划,又在豫东取得胜利,使豫皖苏军区连成了一片。同年3月,刘、邓大军在豫北展开攻势。豫北除少数城镇外,多被中共解放军所控。8月,刘、邓率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余人挺进大别山区;陈赓、谢富治率晋冀鲁豫野战军8万余人南渡黄河,进入豫西;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进军豫皖苏地区。国军慌忙派大军围攻大别山。刘、邓大军迅速展开,使豫皖苏根据地与大别山连在一起,威胁国军的长江与大巴山防线。陈粟、陈谢大军发起平汉、陇海铁路破击战役,攻克许昌、漯河等城镇50余座,威逼信阳、武汉。\n民国37年(1948年)3月,华野两个纵队和陈、谢兵团攻克洛阳后主动撤离。4月陈赓率部再克洛阳。5月陈赓指挥发起宛西战役,使豫西与桐柏根据地联成一片。晋冀鲁豫野战军改称中原野战军,发动宛东战役。华东野战军于6月全歼开封国军后又撤出开封,发起睢杞战役。10月邓小平、陈毅指挥4个纵队攻克郑州后,开封、南阳国军弃城逃亡,国军仅剩豫北、豫南的信阳、安阳、新乡等10余个据点,其余均被解放军攻克。民国38年(1949年)1月徐蚌会战结束,解放军消灭国军近60万人。解放军集结河南,准备渡江作战。4月16日,解放军发起安新战役。此时,国军在河南省仅控制新乡县、安阳县两座县城,亦是中华民国政府在华北平原最后据守的两座城池。5月6日,解放军全歼安阳守军,攻占安阳城。6月12日,灵宝地区的残余国军宣布投降。\n\n管辖范围\n民国36年(1947年)河南省土地面积为165141平方公里。辖境基本与清代相似,今安徽省的金寨县大部、湖北省的大悟县东部已划出。民国25年(1936年),因河北、河南两省政府的请求,为“便利行政并整理冀豫两省区域”,内政部奉准将河北省的长垣、濮阳、东明三县划归河南省,将河南省的武安、涉县2县划归河北省。后未实行。东接江苏、安徽、山东,北邻河北、山西,西界陕西,南接湖北。\n\n行政区划\n省、县之间的行政区\n道制\n开封道\n河北道\n河洛道\n汝阳道\n\n行政长区\n民国16年(1927年)秋,冯玉祥为河南省政府主席时,设立豫北、豫东、豫西、豫南4区行政长公署。民国17年(1928年)1月增设豫中一区、二区行政长公署;将豫北区改为豫北一、二区,豫东区改设为豫东一、二区;4月增设豫北三区、豫东三区及豫西二、三区和豫南二、三区。至此,全省共设14个行政长公署。7月19日省政府令:自7月25日起,撤销行政长公署,改为吏治视察专员。7月26日省政府公布《吏治视察专员规程》规定,全省划为5个视察区,即第一视察区(豫中)、第二视察区(豫东)、第三视察区(豫南)、第四视察区(豫西)和第五视察区(豫北)。设吏治视察专员5人。视察区不列为行政区,吏治视察专员设在省政府。\n民国17年(1928年)1月23日省政府令:在直隶、山东���省政府未正式成立前,该两省内业经克复县份,应暂归河南省政府统辖,在濮阳设直南行政长公署;在菏泽设鲁西行政长公署。4月29日省政府令:撤销直南、鲁西两行政长公署,“所有政务归中央战地政务委员会办理”。\n民国16年(1927年)秋至17年(1928年)7月期间各行政长公署如下:\n\n豫东第一行政长公署,公署驻开封县,辖开封、尉氏、通许、陈留、兰封、杞县、考城7县。\n豫东第二行政长公署,公署驻商邱县,辖商邱、宁陵、永城、夏邑、虞城、柘城、睢县、民权8县。\n豫东第三行政长公署,公署驻淮阳县,辖淮阳、西华、鹿邑、沈丘、商水、太康、扶沟、项城8县。\n豫中第一行政长公署,公署驻郑县,辖郑县、荥阳、荥泽、河阴、汜水、新郑、中牟、密县8县。\n豫中第二行政长公署,公署驻许昌县,辖许昌、长葛、鄢陵、洧川、禹县、临颍、郾城、襄城、叶县9县。\n豫南第一行政长公署,公署驻信阳县,辖信阳、确山、遂平、西平、泌阳、桐柏、舞阳、汝南、上蔡9县。\n豫南第二行政长公署,公署驻南阳县,辖南阳、方城、镇平、内乡、淅川、邓县、南召、新野、唐河9县。\n豫南第三行政长公署,公署驻潢川县,辖潢川、商城、光山、固始、息县、正阳、罗山、新蔡8县。\n豫西第一行政长公署,公署驻洛阳县,辖洛阳、自由、平等、偃师、孟津、巩县、新安、宜阳8县。\n豫西第二行政长公署,公署驻临汝县,辖临汝、郏县、鲁山、宝丰、登封、伊阳6县。\n豫西第三行政长公署,公署驻陕县,辖陕县、灵宝、阌乡、渑池、洛宁、嵩县、卢氏7县。\n豫北第一行政长公署,公署驻汲县,辖汲县、新乡、阳武、封丘、延津、滑县、浚县、辉县、淇县9县。\n豫北第二行政长公署,公署驻博爱县,辖博爱、沁阳、修武、武陟、济源、原武、获嘉、温县、孟县9县。\n豫北第三行政长公署,公署驻安阳县,辖安阳、汤阴、内黄、临漳、林县、涉县、武安7县。\n直南行政长公署,公署驻濮阳县,辖濮阳、东明、长垣、清丰4县。\n鲁西行政长公署,公署驻菏泽县,辖菏泽、曹县、定陶、城武、金乡、单县、郓城、嘉祥7县。\n\n行政督察区\n民国21年(1932年)8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颁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暂行条例》,规定省以下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7年改称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为省政府的辅助机关。为围剿红军区域,该年8月豫鄂皖三省剿匪总部另颁《剿匪区内各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条例》,9月初步规划全省为14个行政督察区,但未实行。各区如下:\n\n第一区,专署驻杞县,辖杞县、开封、陈留、兰封、考城、通许、尉氏、洧川、中牟9县。\n第二区,专署驻商邱县,辖商邱、宁陵、民权、永城、夏邑、虞城、睢县、柘城8县。\n第三区,专署驻淮阳县,辖淮阳、沈丘、太康、项城、商水、西华、鹿邑、扶沟8县。\n第四区,专署驻郑县,辖郑县、广武、荥阳、汜水、密县、新郑、长葛、禹县8县。\n第五区,专署驻许昌县,辖许昌、临颍、襄城、鄢陵、郾城、郏县、临汝、鲁山、宝丰9县。\n第六区,专署驻南阳县,辖南阳、方城、新野、桐柏、唐河、泌阳、南召、舞阳8县。\n第七区,专署驻内乡县,辖内乡、淅川、邓县、镇平4县。\n第八区,专署驻汝南县,辖汝南、上蔡、新蔡、西平、遂平、正阳、确山7县。\n第九区,专署驻潢川县,辖潢川、光山、固始、息县、商城、信阳、罗山7县。\n第十区,专署驻洛阳县,辖洛阳、巩县、偃师、孟津、登封、宜阳、伊川、嵩县8县。\n第十一区,专署驻陕县,辖陕县、灵宝、阌乡、卢氏、新安、渑池6县。\n第十二区,专署驻安阳县,辖安阳、林县、临漳、汤阴、武安、涉县、内黄7县。\n第十三区,专署驻新乡县,辖新乡、汲县、滑县、浚县、淇县、阳武、延津、封丘、辉县9县。\n第十四区,专署驻沁阳县,辖沁阳、博爱、修武、温县、孟县、济源、原武、获嘉8县。\n\n民国21年(1932年)11月,进行第一次调整改划,设11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如下:\n\n民国27年(1938年)8月进行第二次调整,从第一区划出开封、通许2县,第二区划出陈留、兰封、考城、民权、睢县、杞县6县,增设第十二区,专署驻兰封县;11月,从第三区划出滑县、浚县、内黄3县,第四区划出原武、阳武、延津、封邱、辉县5县,增设第十三区,专署驻滑县;第七区鹿邑县移属第二区。民国28年(1939年)9月,进行个别地区区划调整。民国31年(1942年)6月,再次进行区划调整,撤销第十三区,将其辖��划归第三、第四区管辖,抗战结束后仍为12个行政督察区,行政院于民国36年(1947年)6月核准备案。各区如下:\n\n县级行政区\n民国38年(1949年)时,河南省划分为12行政督察区,下辖111县。民国77年(1988年)7月,行政院公布《中华民国各省(市)县(市)行政区域代码》,为各省县市编定代码,该法规于民国94年(2005年)10月停用。河南省各县、市、局沿革情况如下:\n\n行政区划年表\n政府体制\n省会\n治开封县(今开封市)。抗战爆发后,民国27年(1938年)6月,河南省政府由开封县暂迁至镇平县;民国28年(1939年)10月,因日军入侵,再迁至洛阳县;民国31年(1942年)4月,河南省政府由洛阳县迁至鲁山县;民国33年(1944年)5月,河南省政府由鲁山县迁至内乡县丹水镇(今西峡县城东南),后迁至卢氏县朱阳关等地。民国34年(1945年)抗战结束后迁回开封。\n民国37年(1948年)10月,省会开封易手前夕,省政府迁往信阳。于民国38年(1949年)4月迁往湖北汉口。\n\n省行政机构\n民国37年(1948年)8月25日,改组河南省政府。该年省会开封易手前夕,省政府迁往信阳。于明年4月迁往湖北汉口。5月,河南省政府主席张轸率部在湖北金口起义。张轸起义后,其部下一二七军军长赵子立搜集残部,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河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李云为书记长。随著勘乱战争的迅猛失利,赵子立带省党部沿湖南长沙、广西桂林向南撤退。民国38年(1949年)12月赵子立在四川投共,中华民国的河南省政府组织就此彻底瓦解、消亡。\n\n历任河南省军政长官、省政府主席\n河南省政府主席\n冯玉祥(1926年5月 - 1928年12月)\n韩复渠(1928年12月 - 1930年10月)\n刘峙(1930年10月 - 1935年12月)\n商震(1935年12月 - 1938年2月)\n程潜(1938年2月 - 1939年2月)\n方策(1939年2月 - 8月,代理)\n卫立煌(1939年8月 - 1942年1月)\n李培基(1942年1月 - 1944年7月)\n刘茂恩(1944年7月 - 1947年7月)\n张轸(1947年7月 - 1949年6月)\n赵子立(1949年6月 - 12月)\n\n注释\n参考来源\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河南省 - 行政区划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王丰的民国传记博客\n洪定国的地理资料库 - 大地耕者 - 网易博客\n\n参见\n\n河南省 (清)\n河南省"} +{"doc_id": "6318", "title": "潜江市", "text": "潜江市为湖北省中南部的一个省直辖县级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北枕汉水,南接岳阳至长沙,东邻武汉通黄石,西接荆州达三峡。 318国道和沪蓉高速、沪渝高铁横穿东西,随岳高速、枣石高速和潜监、襄岳两条一级公路以及江汉平原货运铁路纵贯南北。北有汉江泽口、红旗、兴隆码头,西有中国第一条人工运河连接长江与汉江,中国平原第一坝的兴隆水利枢纽工程就在潜江高石碑镇境内。\n潜江境内有全国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汉油田和由16个国有农场组成的农场群。境内地势平坦,地面海拔在26米至31米之间,全境都是平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潜江是武汉城市圈成员,地上盛产粮棉,地下富藏油气。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总部就设在湖北省潜江市的广华。\n潜江是著名的“水乡园林”,是水杉的故乡、江汉平原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市。潜江是世界最大的牛磺酸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石油钻头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眼科用药生产基地。潜江龙虾与曹禺戏剧是当地的支柱经济与文化产业。\n\n历史沿革\n潜江古为云梦泽一角,历经江水复合冲积和湖水缓慢沉积而逐渐形成。潜江地域夏、商、周三代属荆州域。后分属竟陵、江陵等县。\n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始建县,因境内有河道分流汉水入长江,取“汉出为潜”意,命名潜江,县治设在安远镇(在今下蚌湖附近),隶属于荆湖北路江陵府,后先后隶中兴路、荆州府、承天府、安陆府。解放后隶属荆州专区、荆州地区,1988年5月撤县建市,1994年10月被列为湖北省直管市。\n潜江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号称 “天下第一台”的东周楚王行宫就在境内龙湾镇。“龙湾遗址”,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时代最早的楚国离宫别院遗址群落,被定为2000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n\n地理\n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素来以“水乡园林”著称。\n\n政治\n现任领导\n行政区划\n潜江市下辖6个街道办事处、10个镇、6个管理区(农场)、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n园林街道、​杨市街道、​泽口街道、​周矶街道、​广华街道、​泰丰街道、​高场街道、​竹根滩镇、​渔洋镇、​王场镇、​高石碑镇、​熊口镇、​老新镇、​浩口镇、​积玉口镇、​张金镇、​龙湾镇、​江汉石油管理局、​周矶管理区、​后湖管理区、​熊口管理区、​总口管理区、​西大垸管理区、​运粮湖管理区和​浩口原种场。\n\n人口\n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5.57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78%。 2022年全市出生人口3999人,出生率为4.03‰;死亡人口7702人,死亡率为7.7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4‰。\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86,547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46,277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59,730人,下降6.31%,年平均增长率为-0.65%。其中,男性人口为443,459人,占总人口的50.02%;女性人口为443,088人,占总人口的49.98%。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08。0-14岁的人口为128,881人,占总人口的14.54%;15-59岁的人口为556,445人,占总人口的62.77%;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01,221人,占总人口的22.7%,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43,261人,占总人口的16.16%。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94,334人,占总人口的55.76%;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92,213人,占总人口的44.24%。\n\n交通\n234国道过境。\n\n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龙湾遗址\n\n人物\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潜江市人民政府网"} +{"doc_id": "6322", "title": "王守仁", "text":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子,故世人称之为王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宁波余姚市)人,明代中期乃至中国历史上重要和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重臣、教育家、儒生、阳明学者、心理学家,也是汉字文化圈中最重要的儒家学者之一,在儒家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封爵新建伯,隆庆时追赠侯爵。谥文成。\n他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统军征战。\n因他曾在贵阳修文阳明洞天居住,自号“阳明子”,故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后世一般称王阳明,其学说世称“阳明学”,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n\n生平\n童年生活\n王阳明于明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年10月31日)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家族自称是东晋丞相王导的后裔。其父王华,成化十七年(1481年)状元,为官颇有情操,为明孝宗器用,历任礼部侍郎。正德年间因得罪刘瑾,被外派南京吏部尚书,又被贬职,之后被罢免。据《年谱》记载,王阳明出生前夕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他刚好出生,祖父王伦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然而,他到了五岁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奇特的人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一语道破”,意思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王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和通常的书香门第不同,年轻的王守仁则经常跟从父亲出游居庸关、山海关,并时常出关外,纵览山川地理。\n\n初入宦途\n十七岁时,王守仁到南昌与诸养和之女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大家都找不到他。原来这天他闲逛中进了主奉道教旌阳真君的铁柱宫,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他就向道士请教,道士给他讲了一回养生学,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归,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唤回去。十八岁时,与夫人诸氏归余姚,船过广信,王阳明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阳明甚喜。之后他遍读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n弘治五年(1492年),二十的王守仁第一次参加浙江乡试,中式第七十名举人,之后的他更加适才讨论军事,并且善于射箭。然而,二十二岁时考进士不中,内阁首辅李东阳对其笑道:“你这次不中,来科必中状元,试作来科状元赋。”王阳明悬笔立就,朝中诸老惊为天才。嫉妒者议论说,这个年轻人若中了上第,必然目中无人。二十五岁再考时被忌者所压,又未考中。同学中有人以不中举为耻者,他笑道:“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二十七岁,他在读朱熹的《上光宗疏》,读到讲到:“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于是王��明开始懊悔以前读书虽然勤奋却无所得,都是因为自己过于贪图读书的速度。于是他开始循序以求,但终于认识到“物理吾心,终判为二”,以致旧病又复发,这时见到有道士谈养生之说便因之而喜。\n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参加礼部会试,举南宫第二人,殿试赐二甲第七名进士,观政工部。出使治葬前威宁伯王越,还朝后上奏谈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件事情,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n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施廷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驿丞,沿途为了躲避刘瑾派来的刺客,他还假装跳水自尽,逃过追杀的王守仁暗中到南京面见父亲王华,王华对他说:“既然朝廷委命于你,就有责任在身,你还是上任去吧。”随后来到中国西南山区,龙场万山丛勃,苗、僚杂居。王守仁亲自劝导当地民众学习,受到民众爱戴。在这个时期,他对《大学》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领悟。王守仁认为,心是万事万物的根本,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心的产物,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在这段时期写了“教条示龙场诸生”,史称龙场悟道。其众多弟子对于他的“心外无理,心外无物”理论迷惑不解,向他请教说:南山里的花树自开自落,与我心有何关系?他回答说:“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尔心同归于寂。尔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尔的心外。”\n不久,刘瑾被诛杀,王守仁升为庐陵县令,再升南京刑部主事,吏部尚书杨一清改其供职于验封司。此后他屡次升迁,历任考功司郎中。正德七年(1511年),任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德九年,改鸿胪寺卿。\n\n平定江西\n正德十一年(1516年),兵部尚书王琼举荐王守仁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时,江西南部以及江西、福建、广东交界的山区爆发民变。谢志山据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据浰头,皆称王,与大庾陈曰能、乐昌高快马、郴州龚福全等进攻府县。而福建大帽山詹师富等又发生暴乱。前任巡抚托病离任。山民依靠山地据洞筑寨,自建军队,方圆近千里。\n正德十三年(1518年)正月,王守仁平定池仲容(池大鬓)部,奏请设立和平县,并兴修县学。三月,守仁抵达江西莅任。他迅速调集三省兵力,镇压了信丰等地的民变。七月,王守仁念战争破坏巨大,上奏请求朝廷允准招安。明廷遂赐以节度地方军政,准其便宜行事。十月,王守仁率兵攻破实力最强的江西崇义县左溪蓝天凤、谢志山军寨,并会师于左溪。王守仁并亲自前往劝降。十一月,王守仁遣使招安,并攻破蓝天凤部。\n\n擒获宁王\n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之乱。王守仁将去福建剿匪时,所率部队行军刚到丰城,宁王朱宸濠突然举事。因此王守仁积极备战,调配军粮,修治器械,然后发出讨贼檄文,公布宁王的罪状,要求各地起兵勤王。\n当时,王守仁最为担心者,就是宁王挥师东下,占领故都南京金陵。如果南京失守,宁王就有了称帝的资本,同时也占了地利,那就不容易消灭了。王守仁虚张声势,利用假宣传假情报,扰乱宁王的视线,逼他做出错误的判断,以为各路大军已经组成合围态势。同时使用反间计,使宁王猜疑自己部下的进攻南京策略。宁王果然上当,有半个月时间犹豫观望、不知所措,没敢发兵攻打南京。王守仁利用这一时机,做好了防守南京的准备,使宁王欲攻南京,已无可能。\n七月,宁王率六万士卒,攻下九江、南康,渡长江攻安庆。王守仁这时已经调集了八万大军,对外号称三十万。有人指出应该急救安庆,王守仁说:“现在九江、南康已经被敌军占领,如果我们越过南昌跨江救援安庆,就会腹背受敌。现在南昌空虚,我军锐气正盛,可以一举攻破。敌军听说南昌失守,定会回师来救,这时我们在鄱阳湖迎击他,肯定能取得胜利。”\n南昌很快攻破,停了两日,王守仁便派诸将分五路迎击回援南昌的宁王大军。四路分兵迎进,一路设伏。交战以后,宁王大军很快腹背受敌,被分割成几部分,后又中了埋伏,惨遭大败,溃逃退守八字脑地区。宁王眼观局势不妙,急忙调九江、南康的精锐部队出击,王守仁派几路大军迎战并取南康。\n这一仗打得相当激烈,是关键的一战。官军一度退却,王守仁部���吉安知府伍文定立即斩杀了后退之人,命令诸军一决死战。最后终于打败了宁王军,宁王军退保樵舍地区,将大船结成方阵,宁王拿出金银珠宝犒赏将士,要求他们死力一搏。 \n但宁王军的方阵被王守仁看出破绽,他决定仿效鄱阳湖之战,放火烧船。第二天,宁王群臣聚集在一起,正在船上召开“早朝”会议,王守仁大军杀到,用小船装草,迎风纵火,烧毁了宁王的副船,王妃娄氏以下的宫人以及文武官员们纷纷跳水自杀。宁王的大船搁浅,不能行动,仓促间换乘小船逃命,被王阳明的部下王冕部追上擒获,宁王的其它文武大臣也成了阶下囚。不久,南康、九江也被官军攻陷,宁王之乱全面平息,前后不到三十五天时间。王守仁以功封新建伯。\n后来,明武宗以“威武大将军朱寿”之化名出征,江彬有意释放宁王,让武宗与宁王打一仗并亲自俘获,借此讨好皇上。王阳明对宦官张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这样做会死更多人。最后协调结果是:让明武宗到了南京,再放出宁王让皇帝俘虏,高兴一下。\n平宁王《记功碑》全文:\n\n军功封爵\n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无子。堂弟朱厚熜继承帝位,因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有功,明世宗特诏封为新建伯、授南京兵部尚书、照旧参赞机务,并于嘉靖二年(1523年)于绍兴开府。\n明朝除了皇亲国戚之外,无军功不得享爵位,文官封爵屈指可数,王阳明是明朝开国以来第二位因军功封爵的文官(第一位是王越),南京兵部尚书挂参赞机务衔与守备太监、南京守备共同负责南京军务。\n\n总督两广\n明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两广事变起,都御史姚镆无力解决,嘉靖命姚镆致仕,王守仁以原职南京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征剿瑶族和僮族民变。嘉靖七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而卢苏、王受刚归降,愿意立功自赎。王守仁于是派遣大臣商议,并命湖广佥事汪溱、广西副使翁素、佥事吴天挺及参将张经、都指挥谢佩监湖广土兵,袭剿断藤峡叛军。此后仍然总督分永顺兵进剿牛肠等寨,保靖兵进剿六寺等寨,约好以四月初二各至抵达地点。\n当时,叛军听闻明军檄湖广土兵抵达,均逃匿深险之中;又听闻卢苏、王受归降,王守仁进驻南宁,故以为王守仁以散遣诸兵布阵,于是防备弛缓。至此,湖广兵皆偃旗卧鼓驰马抵达,与明军一同突进,四面夹击。叛军大败,于是退守保仙女大山,据险结寨。官军攀木缘崖仰攻,并随后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随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约定在五月十三日抵达巢穴。叛军退守永安力山,仍然被王守仁大军围困进攻而大败,后溃军均为防截参将沈希仪等所擒。至此,断藤叛军几乎全尽。\n此役前后擒斩三千余人,两江彻底安定。王守仁班师,上疏举荐林富为都御史,巡抚其地,诸位将领各自均论功褒赏。\n\n病逝归途\n两广役后,阳明肺病加疾,上疏乞归。后自知等不及,不等朝廷许可即归。\n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年1月9日),王守仁病逝于江西南安府舟中,享年五十六岁。在临终之际,身边学生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n卒后,朝廷赐谥文成,追赠光禄大夫、柱国,明穆宗时追晋为新建侯。万历十二年(1584年)从祀于孔庙。\n\n哲学思想与个性\n王守仁留有三本传世之作《传习录》、《阳明全书》(即《王文成公全书》)三十八卷(门人所辑)、 《大学问》。《传习录》被认为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著作。\n\n阳明学\n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认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n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n\n《大学问》\n《大学问》是王阳明的主要哲学论著,反映了他的世界观。节选:\n“大学者,昔儒以为大人之学矣。敢问大人之学何以在于‘明明德’乎?”阳明子曰:“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若夫间形骸而分尔我者,小人矣。大人之能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也,非意之也,其心之仁本若是,其与天地万物而为一也。岂惟大人,虽小人���心亦莫不然,彼顾自小之耳。是故见孺子之入井而必有怵惕恻隐之心焉,是其仁之与孺子而为一体也,孺子犹同类者也;见鸟兽之哀鸣觳觫而必有不忍之心焉,是其仁之与鸟兽而为一体也,鸟兽犹有知觉者也;见草木之摧折而必有悯恤之心焉,是其仁之与草木而为一体也,草木犹有生意者也;见瓦石之毁坏而必有顾惜之心焉,是其仁之与瓦石而为一体也。是其一体之仁也,虽小人之心亦必有之,是乃根于天命之性,而自然灵昭不昧者也,是故谓之“明德”。小人之心既已分隔隘陋矣,而其一体之仁犹能不昧若此者,是其未动于欲,而未蔽于私之时也。及其动于欲,蔽于私,而利害相攻,忿怒相激,则将戕物圮类,无所不为其甚,至有骨肉相残者,而一体之仁亡矣。是故苟无私欲之蔽,则虽小人之心,而其一体之仁犹大人也;一有私欲之蔽,则虽大人之心,而其分隔隘陋犹小人矣。故夫为大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耳。非能于本体之外,而有所增益之也。”\n\n戒慎保真\n人性本善,良知现成,但要懂得戒慎恐惧,所谓“慎独”(独处时犹如在大庭广众前,言行、思想均合乎礼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没有丝毫不善夹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心灵不受任何染污,这样良知自能百发百中。王阳明解释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君子戒惧之功,无时或间(间断),则天理长存,而其昭明灵觉之本体,自无所昏蔽,自无所牵扰,自无所歉馁愧怍,动容周旋而中礼(合乎礼节),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斯乃所谓真洒落矣。是洒落生于天理之常存,天理常存生于戒慎恐惧之无间(间断)。孰谓敬畏之心反为洒落累(牵累)耶?”\n王阳明四句教\n\n“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n\n个性\n王守仁十岁时,父亲高中状元。他随祖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祖父与人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做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守仁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又让他做一首赋蔽月山房诗,其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表现出非凡的想象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n跟“老好人”乡愿相比,王守仁更欣赏狂狷之士。他解释说:“乡愿以忠信廉洁见取于君子,以同流合污无忤于小人,故非之无举,刺之无刺。然究其心,乃知忠信廉洁所以媚君子也,同流合污所以媚小人也,其心已破坏矣,故不可与入尧舜之道。狂者志存古人,一切纷嚣俗染,举不足以累其心,真有凤凰翔于千仞之意,一克念即圣人矣。惟不克念,故阔略事情,而行常不掩。惟其不掩,故心尚未坏而庶可与裁。”他五十二岁时评论自己说:“吾自南京以前,尚有乡愿意思。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才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n\n文学与书法造诣\n文学\n王阳明的文学成就也很高,但往往被其事功、哲学所掩盖。《古文观止》中收录有王阳明的名篇《瘗旅文》、《尊经阁记》、《象祠记》。\n《四库全书》中有评论曰:“守仁勋业气节,卓然见诸施行,而为文博大昌达,诗亦秀逸有致,不独事功可称,其文章自足传世也。”\n王阳明早年作诗刻意求工整,晚年融会哲理。王世贞《书王文成集后》评:“伯安之为诗,少年有意求工,而为才所使,不能深造而衷于法;晚年尽举而归之道,而尚为少年意象所牵,率不能深融而出于自然。其自负若两得。”\n\n书法\n王阳明在书法上亦可称为明代大家。作品以行草为主。王阳明将心学融入书法,丰富了中国的书法理论。\n相关评论有:\n\n王羲之“以书掩其人”,王阳明则“以人掩其书”。——明朝 徐渭\n“诗笔清婉,书法尤通神,足为临池之模范”。——清朝 朱彝尊\n\n影响与门派\n阳明学在现代中国仍���广泛影响。现代新儒学的开山祖师之一熊十力,及其弟子牟宗三都继承并发展了阳明学。学者徐梵澄经过几十年对中国、印度、欧洲思想研究以后,在晚年也对陆王心学赞誉有加(见《陆王学述》收录于《徐梵澄文集》第一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当代学者蒋庆也对阳明赞誉有加(见《政治儒学》一书)。蒋中正是王阳明学说的信徒,并因此将台北草山改名为阳明山。\n日本阳明学,日本现代化的主流思想之一,特别影响了倒幕运动、明治维新等重大事件。\n\n纪念与遗迹\n浙江\n浙江余姚龙泉山上“四碑亭”留有纪念王阳明的碑亭。碑文是:明先贤王阳明故里。楹联:曾将大学垂名教,尚有高楼揭瑞云。横额:真三不朽。\n瑞云楼:王阳明出生处,现位于浙江余姚市阳明街道北武胜门路,已重建为王阳明故居。\n王阳明墓:位于浙江绍兴城南的仙霞山麓,碑文“明王阳明先生之墓”。\n阳明东路,阳明西路,余姚城区的重要街道。\n新建路,余姚的最主要的商业街之一,新建伯——阳明先生爵位。\n余姚市阳明小学,余姚市阳明中学,余姚阳明学院。\n阳明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内。浙江大学校训中的“求是”二字取于王阳明“君子之学,唯求其是”一句,亦是该校前身“求是书院”之溯源。\n宁波至余姚城际铁路中的2列列车命名为“阳明号”。\n绍兴西小河历史街区东面有“阳明故里”\n上海\n上海市静安区彭浦镇有“守仁桥街”\n贵州\n贵州贵阳扶风山阳明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n阳明洞天:位于现贵阳市修文县,龙场悟道处,今蒋庆之阳明精舍所在26°50′58.15″N 106°36′21.51″E。\n江西\n王阳明石刻:位于江西赣州市龙南县玉石岩。\n南昌市,有阳明路、阳明东路。\n王阳明记功碑:位于庐山。\n阳明书院: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山风景区内。明正德五年(1510年),王阳明任庐陵知县时,在青原山讲学,奠定了江右王学的发展基础,并使庐陵成为“理学之邦”,有“东南邹鲁,西江杏坛”之誉。\n但是,王阳明文庙和王文成公祠两组建筑包括王阳明的塑像,在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中被毁坏。\n\n台湾\n\n蒋介石留学日本时,接触到阳明学,从此崇敬王阳明,故后来在台湾将许多校名、地名、路名改为“阳明”二字,以示纪念。\n\n阳明山:原名草山,为规避“落草为寇”之意,蒋介石将其更名为“阳明山”,后依此为主体设立阳明山国家公园。\n阳明书屋:原名中兴宾馆,在阳明山国家公园内,是蒋介石在台湾所建最大,也是最后一个行馆,1979年中国国民党党史馆进驻,并将其更名为阳明书屋。\n阳明海运\n国立阳明大学(前身为国立阳明医学院,今已与国立交通大学合并为国立阳明交通大学):一般亦认为是因蒋介石喜好之故,方定名为“阳明”。\n各地的阳明高中,阳明国中、阳明小学等等。\n各县市的阳明路。\n日本\n阳明园:位于日本近江圣人中江藤树纪念馆内。\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延伸阅读\n秦家懿:《王阳明》(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7)。\n冈田武彦著,吴光等译:《王阳明与明末儒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n吴震:《王阳明著述选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n刘述先:〈论王阳明的最后定见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祝平次:〈王阳明的经典观与理学的文本传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柳存仁:〈王阳明与佛道二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明辉:〈从康德的实践哲学论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明辉:〈耿宁对王阳明良知说的诠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吴震:〈万物一体——阳明心学关于建构理想社会的一项理论表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吴震:〈王阳明的良知学系统建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道教对王阳明早年生活的感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王阳明与贵州新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王阳明迁居山阴辨考——兼论阳明学之发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家教、家训与阳明品格之养成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君子之仕以行道——王阳明的入仕之道与其弟子的治世治家理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王阳明与���本关系新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王阳明的道教情结——以晚年生活为主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王阳明遗像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信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中晚明社会对王阳明的造神运动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明代风气的转向与王阳明家族的过早衰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钱明:〈王家衰落的过程及其成因——王阳明家事辨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郑学礼:〈王阳明思想与佛法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鹤成久章:〈王守仁之白鹿洞书院石刻发微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松川健二:〈关于阳明学者所谓的异端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谷口房男:〈王守仁与少数民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姜允明:〈王阳明何以不提陈白沙──“儒佛会通”在明代心学史的实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朱鸿林:〈阳明从祀典礼的争议和挫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朱鸿林:〈《王文成公全书》刊行与王阳明从祀争议的意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朱鸿林:〈王阳明从祀孔庙的史料问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外部连结\n王阳明 : 古本大学 (明洽29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王阳明 : 大学古本旁释 ( 佐藤一斋 补)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心学\n阳明学"} +{"doc_id": "6324", "title": "木卫一", "text": "木卫一(英语:Io,音译为埃欧)是木星最近的卫星,属于伽利略卫星。直径为3,642公里,是太阳系第四大卫星。名字来自宙斯的一位恋人:伊俄,亦是赫拉的女祭司。\n木卫一有400座左右的活火山,是太阳系中地质活动最活跃的天体。木卫一内部受到木星牵引,因潮汐摩擦产生潮汐热化,使其地质活动变得极端。有些火山造成的硫和二氧化硫可以攀升到500公里(310英里)的高度。木卫一表面也有超过100座山峰,在矽酸盐的上经过多次压缩而升高,其中有些比地球上的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大多数外太阳系卫星都主要由水冰组成,但木卫一具有铁或硫化铁的熔融核心,外面的地壳主要由矽酸盐组成。木卫一表面上多数是广阔的平原,由硫和二氧化硫包覆。\n木卫一特别的表面特征由其火山活动使然。火山和熔岩流对表面造成巨大变化,因产生硫的同素异形体和化合物,使其呈现黄、红、白、黑、绿色。一些熔岩流长达500公里,清楚呈现在表面上。火山活动产生的物质组成了木卫一稀薄的大气层,也大幅影响木星磁层的性质和放射水平。木卫一的火山喷出物也在木星产生一个巨大的等离子环,在自己周围造成猛烈的放射环境。木卫一每天获得约3600雷姆(36 Sv)的游离辐射。\n木卫一与其他木卫在17和18世纪的天文学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在1610年与其他的伽利略卫星一起被伽利略发现。这个发现促成了太阳系的哥白尼模型被接受,约翰·克卜勒发展出了行星运动定律,和奥勒·罗默首先测定光速。从地球来看,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木卫一只是一个光点,直到我们有能力解释它表面大规模的特征,例如暗红色的极区和明亮的赤道地区。在1979年,两艘航海家太空船揭露木卫一是一个地质活跃的世界,有许多火山活动的特征,大山和年轻的表面,没有明显的撞击坑。伽利略号在1990年和2000年的早期多次执行接近和飞掠过木卫一的任务,得到了木卫一内部结构和表面组成的数据资料。这些太空船也揭露了卫星和木星的磁层之间的关系,和在木卫一围绕的轨道上存在著辐射传送带,即伊俄环。木卫一每天接收的游离辐射剂量约为3,600雷姆(相当于36西弗)。在2007年的前几个月,新视野号在前往冥王星的旅程中,于飞掠过木卫一时继续进行探测。\n\n命名\n当初西门·马里乌斯(Simon Marius)并不期望自己也是伽利略卫星的独立发现者,所以西门·马里乌斯把这些卫星留名。他于1614年出版《西门·马里乌斯的木星世界》,他在书中将木星最内侧的大卫星以希腊神话的木卫一来命名,她是众神之王宙斯(在罗马神话中称为朱比特)众多的恋人之一。西门·马里乌斯的命名早期并未受到各界的认同与采用,一直到20世纪中叶才逐渐普遍使用。在早期绝大多数的天文文献中,木卫一都被简单的��罗马数字标示为“Jupiter I”(这是伽利略建议的命名系统),或是称为“木星的第一颗卫星”。最常用的名称则是形容词型式的名称:爱奥尼亚。\n木卫一上的地型特征和地点都使用与木卫一、火、火山、太阳和雷神等各种相关神话故事,其特征和地名都来自但丁的地狱,名字都适当的对应地表火山的本质。由于这些表面都是航海家1号首度看见,国际天文联合会批准了225个对于木卫一的火山、山脉、高原和高反照率地形的名字。这些核定使用木卫一的名称包括 patera:有沉积物的火山、mons:山、mensa:顶部平坦,周围陡峭的突出地、 planum:高原、tholus:小山或丘(各种不同型态的山,以型态的特征如大小、形状、和高度等使用的项目),fluctus:熔岩流、vallis:峡谷(熔岩渠道)、 regio:广阔的高反照地形和active eruptive center:先被流束活动标示的特殊火山活动的地点。这些特殊地形名称的例子有普罗米修斯火山、潘平顶山、陀湿多火山口和楚耶熔岩流。\n\n观测的历史\n木卫一的第一份观测报告是伽利略在1610年1月7日提出的。木卫一和木星其它伽利略卫星的发现被发表在伽利略于的1610年3月出版的星界报告。西门马里乌斯于1614出版的马里乌斯木星报中声称,他于1609年就发现了木卫一和木星的其它卫星,比伽利略早了一个星期。伽利略质疑这个声明,并且反驳马里乌斯剽窃、抄袭他的成就。因为伽利略在马里乌斯之前就发布了他的发现,而且相信马里乌斯也知道这件事。\n在后来的两个半世纪,木卫一仍未被解析过,在天文学家的望远镜中仍然只是一个亮度5等的光点。在17世纪,木卫一和其他的伽利略卫星为各种各样的目的服务,像是协助船员们进行经度的测量,验证克卜勒的行星运动第三定律,和测量光线在旅行在木星和地球之间的时间。以卡西尼等人建立的星历表为基础,拉普拉斯创造了一种数学的理论来解释木卫一、欧罗巴、和盖尼米德的轨道共振。这种共振在日后发现对这三颗卫星的地质有深远的影响。 \n望远镜技术的改进,使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天文学家有能力在解析(能看得见)出在木卫一上大区域的表面特点。在1890年代,巴纳德首先观察到木卫一的赤道和极区之间在光度上的变化,正确的测量出这两个地区的光度变化是来自颜色和反照率的不同,而不是因为木卫一呈现卵型,一如威廉·皮克林和他的同伴所主张的,而不是巴纳德最初所主张的是两个不同的天体。之后的望远镜观测证实了木卫一很明确的在极区是红棕色的,而赤道带是黄白色的。\n在20世纪中期的望远镜观测开始注意到木卫一异常的本质。分光镜的观测暗示木卫一的表面没有水冰(在其它的伽利略卫星上被发现含量丰富的物质);同样的观测亦显示其表面主要的成分是钠盐和硫磺。电波望远镜的观测揭露了木卫一对木星的磁层有所影响,如被观察到的十米的波长爆发与木卫一的轨道周期有关。\n\n先锋号\n通过木卫一附近的第一艘太空船是先锋10号和先锋11号这一对孪生的太空船,分别在1973年12月3日和1974年12月2日以无线电追踪提供了木卫一质量的改善估计值、与木卫一尺寸的最佳值。认为木卫一是四颗伽利略卫星中密度最高的,主要是由矽酸盐的岩石组成,而不是水冰组成的。先锋号也揭露木卫一有稀薄的大气层,轨道附近有强烈的辐射传送带。先锋11号的照相机获得的唯一一张好的照片,显示了木卫一的北极地区。先锋10号原先计划在近距离的接近木卫一时拍摄照片,但是这项观测因为高辐射的环境而失败了。\n\n航海家号\n当另一对太空船航海家1号和航海家2号在1979年掠过木卫一,它们更为先进的影像系统可以获得更好的影像。航海家1号在1979年3月5日从20,600公里飞掠过这颗卫星,它传回在接近的影像显露很奇怪、多彩多姿却没有撞击坑的。解析度最高的影像显示出相对年轻的表面点缀著其形怪状的凹坑,山比艾佛勒斯峰还要高,还有类似熔岩流的特征。\n在短暂的邂逅之后,航海家工程师琳达·蒙娜碧朵注意到在一张影像中有一个流束从表面放射出来。分析航海家1号拍摄的其他影像后,总共找到9张有这种流束的照片,证实了木卫一有活跃的火山活动。在航海家1号邂逅木卫一之前不久,Stan Peale、Patrick Cassen、和R. T. Reynolds曾发表了一篇论文,作者计算出因为欧罗巴和盖尼米德的轨道共振,木卫一的内部会有巨大的潮汐热化(详细的过程与解释请参见潮汐热的章节)。来自这次飞掠的数据显示木卫一的表面由硫磺和二氧化硫霜控制��。这些成分也掌控著稀薄的大气层和围绕著木卫一轨道的电浆环(也是航海家发现的)。\n航海家2号在1979年7月9日以1,130,000公里(702,150英里)的距离掠过,虽然他没有航海家1号那么接近,比较这两艘太空船的影像显示出在这五个月内表面有一些地区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航海家2号在离开木星的系统时观察到木卫一呈现月牙型,并显示出在3月观测到的9个流束中的8个依然活跃著,只有佩莱火山已经熄灭了。\n\n伽利略号\n伽利略号太空船从地球出发后经历了6年的航程,于1995年抵达木星,依循航海家太空船的发现和地基天文台多年的观测,继续后续的观测。木卫一的位置在木星最强烈的一条辐射带之内,阻碍了近距离长时间飞掠的观测,但是伽利略主要的任务就是研究伽利略卫星,在最初两年的任务中轨道将进入并密切的经过这些卫星。在1995年12月7日飞掠过时虽然没有获得影像,但还是有重大的结果,例如发现类似于太阳系内侧的岩石行星的巨大铁核。\n在伽利略的主要任务期间,尽管缺乏近距离特写的镜头和机械上的问题,还是传回来了许多的资料,并且有一些重大的发现。伽利略号观测到了皮兰火山的主要爆发,并且证实火山爆发由矽酸盐的岩浆和富含镁的铁镁质和超铁镁质成分与硫磺和二氧化硫组成,类似于地球上的水和二氧化碳所扮演的角色。在任务的主要期间,几乎每一条轨道都获得了木卫一远距离的影像,显露很大数量的火山活动(来自表面和火山流束两者的岩浆冷却时都散发出辐射热),众多的山和广泛的型态学上的变化,还有在航海家和伽利略的年代之间,以及伽利略不同的轨道期间,在表面发生的变化。\n伽利略号的任务在1997和2000年两度的延展,在这些延长任务的期间,太空船在1999年末至2000年初,三度飞越木卫一;在2001年末至2002年初又再三度飞越。在这些遭遇时间的观察透露了木卫一的火山和山的地质过程,排除了磁场的出现,并且证实了火山运动的程度。在2000年的12月,卡西尼太空船在前往土星的路程上与木星系统有过短暂的邂逅,与伽利略号联合一起观测。这次的观测在陀湿多火山口发现了一个新的流束和证实观察到了艾欧的极光。\n\n后续的观测\n在伽利略号之后的2003年9月,火热的困境出现在木星的大气层,地基望远镜观测到木卫一有新的火山活动。特别是来自夏威夷凯克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仪所获取的影像,以及哈伯太空望远镜允许天文学家监测木卫一的火山活动。这些影像使得科学家无需通过太空探测器就可监测到木卫一的火山活动。\n前往冥王星和柯伊柏带的探测器新视野号于2007年2月28日途中曾接近木星和木卫一。在接近木卫一期间,它获得许多木卫一的远距离观测资料,包括陀湿多火山口的巨大流束,证实了该喷发流是自1979年在木卫一上观测到佩莱火山第一道流束来最大的火山喷流。新视野号也捕捉到吉卢火山口在接近与进入早期喷发前的影样,还有一些在伽利略号探测器就曾观察到喷发的火山。 \n目前有两个探测木星系统的计画即将执行。朱诺号太空船在2011年发射,其拍摄能力虽受到限制,但它可以使用近红外线分光仪(JIRAM)提供木卫一的火山活动。欧罗巴木星系统任务(EJSM)是美国宇航局和欧空局合作的计画,它已在2009年2月获得批准,但预定发射日期是在2020年,并将使用二艘太空船来研究木卫一:美国宇航局的木星欧罗巴轨道者和欧空局的木星盖尼米德轨道者。因为这两艘太空船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木星的冰卫星,所以对木卫一的观察几乎都处在较较远的距离上,木星欧罗巴轨道者在进入环木卫二轨道前的2025年和2026年间,将四度接近与飞掠过木卫一,但目前欧空局的贡献仍将面临该局其他项目的经费竞争。除了美国宇航局已经批准的这两个计划外,还有几个与木卫一相关的项目被提出。一个称为木卫一火山观测者的计画将在2015年发射,它设定为发现级的任务,并将多次飞越木卫一,但这个计划目前仍在概念研究的阶段。\n\n轨道和自转\n木卫一以距离木星中心421,700 公里(262,000 英里)的距离,也就是距离云层顶端350,000 公里(217,000 英里)的轨道绕行木星。它是木星的伽利略卫星中最内层的一颗,介于忒拜和欧罗巴之间。包括木星内侧的卫星,木卫一是从木星内侧算起的第五颗的卫星,它以42.5小时的周期绕行一周(快到足以在一个晚上就观测出它的运动)。木卫一的平均轨道周期与欧罗巴有2:1的轨道共振,和盖尼米德有4:1的轨道共振,即木卫一每绕���木星二周,欧罗巴即绕行一周;而木卫一每绕行四周,盖尼米德绕行一周。这种共振协助木卫一维持轨道离心率(0.0041),并反过来为木卫一的地质活动提供主要的热源(参见潮汐加热的章节对过程有更详细的说明)。没有这强制的离心力,木卫一的轨道经由潮汐散逸,很快的就会圆化,成为一个在地质上较不活跃的世界。 \n像木星的其他伽利略卫星和地球的月球一样,木卫一的自转是潮汐锁定成和公转周期一致的,使它永远以同一面朝向木星。它的锁定状态也为木卫一的经度系统提供了定义的基准。木卫一的本初子午线交会于南北极并且通过赤道上的木下点;总是对著木星的这个半球称为向木半球(subjovian hemisphere),同时永远背离木星的半球称为背木半球(antijovian hemisphere)。木卫一总是朝向木星的半球在轨道上的移动被称为前导半球,而永远在相反方向上的半球被称为尾随半球。\n\n与木星磁层的交互作用\n木卫一在木星磁场的塑造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木星的磁气层以每秒1 公吨的速率扫掠掉木卫一稀薄大气层中的气体和尘埃。这些材料的主要成分是离子化和原子状态的硫磺、氧气和氯、原子的钠和钾、分子的二氧化硫和硫磺,还有氯化钠的尘土。这些材料的来源是木卫一的火山作用,但直接从木卫一的大气层中逃逸到木星的磁气层和太空中。这些材料依据他们被电离的状态和构成,最后会在木星磁气层内的辐射带形成各式各样中性(非离子)的云彩,并在某些情况下,最后会被抛出木星的系统。\n围绕著木卫一(到距离木卫一表面6倍半径之处)的是中性硫、氧、钠和钾原子的云。这些微粒起源于木卫一大气层的上部,但是遭受到电浆环中的离子碰撞和其它的过程(后面再研究)激发而进入希尔球,这是木卫一的重力凌驾木星之上的区域;但有一些物质会逃逸出木卫一的引力并且进入环绕木星的轨道。大约超过20小时的周期,这些微粒将会从木卫一延伸形成香蕉的形状,无论是在木卫一的轨道内侧伸展至前方,或是在轨道外侧落后在木卫一的后方,中性云将从木卫一延伸远达6倍木星半径之处。使微粒被激发的碰撞过程偶尔也会在电浆环内提供钠离子与电子,使那些中性的物质更快速的离开电浆环。但是这些微粒仍然保持它们原有的速度(70公里/秒,相较于木卫一的轨道速度只有17公里/秒),导致这些微粒像喷射一样的率先从木卫一喷出。\n木卫一的轨道在被称为木卫一电浆环的强烈辐射带内。在这个环形甜甜圈形状的电浆环中是发源于环绕著木卫一的中性原子云,但被木星的磁气层游离并被运载著的硫磺、氧、钠和氯。不同于中性云中的微粒,这些微粒与木星的磁气层,以74公里/秒的速度绕著木星一起运转(公转)。像木星其余的磁场一样,电浆环对木星的赤道也有些许的倾斜(对木卫一的轨道平面亦同),这意味著木卫一有时在电浆环的上方,而有时又在电浆环的下方。如上所述,这些离子有较高的速度和能量会将木卫一大气层中不带电的原子和分子移除,使中性云扩张。环由三个部分组成:外环,是温环,驻留在木卫一的轨道之外;一个垂直延伸的区域称为丝带,由中性粒子区域和冷却中的电浆组成,位置在木卫一到木星的距离环绕著;和内环,称为冷环,由缓慢的朝向木星盘旋而去的微粒组成。大约平均在环内逗留40天,微粒会从温环逃逸并造成广大的木星磁层异常,它们向外的压力使它从内向外膨胀。来自木卫一的微粒,被侦测到会随著磁层内的电浆变化,并被新视野号侦测到进入了长长的磁层尾内。研究人员采用它散发的紫外线波长,研究在电浆环内相似的变化。但是这些变化未能与木卫一的火山活动明确的联结在一起(最后成为电浆环内材料的来源),而这种连结对中性钠的云很容易就建立起来。\n尤里西斯号太空船在1992年与木星邂逅时,侦测到来自木星系统的尘埃流\n。这些尘埃粒子流显然是不同的,平均的大小是10 μm,并且主要成分的是氯化钠,以每秒数百公里的速度离开木星。由伽利略号对尘粒的测量,显示这些尘粒流起源于木卫一,但是确实的形成机制如何,是来自木卫一的火山活动,还是来自表面被移除的物质,迄今仍不清楚。\n木星的磁场线,被木卫一横越,但经由木卫一孳生的电流以磁流管将木卫一与木星极区的上层大气联系在一起。这股电流在木星极区的大气层上引发被称为木卫一足印的灿烂极光,微粒与极光的交互作用在黑暗的木星极区中发出可见光。木卫一和它在极光中的足印在相对于木星和地球之间的有利位置时,会对木星的无线电辐射造成巨大的影响:当木卫一在可以被看见的位置时,来自木星的无线电辐射有可观的增加。目前正在执行中的朱诺号任务,应该能帮助弄清楚这些过程。\n\n结构\n木卫一比地球的卫星月球略大一些,它的平均半径是1,821.3 公里(比月球大约5%),质量是8.9319×1022 公斤(大约比月球多21%)。它的形状略为椭球,而它最长的轴是指向木星的。在伽利略卫星中,木卫一的质量和体积都比盖尼米德和卡利斯多小,但比欧罗巴大。\n\n内部\n主要由矽酸盐岩石和铁组成,木卫一在外太阳系的卫星中比其他的卫星都更接近类地行星的结构主体,其它的主要由碎冰和矽酸盐混合组成。木卫一的密度为3.5275 g/cm3是太阳系的卫星中密度最高的;明显的比其他的伽利略卫星高,也比地球的月球要高。根据航海家号和伽利略号测量的卫星质量、半径和四极重力系数(关于质量在内部如何分布的数值)建立的模型,建议它的内部和外部之间是有所不同的,富含矽酸盐的外壳和内部的地函,铁或硫化铁-富含在核心 ,金属核心的质量大约占了木卫一质量的20% 。依据核心中硫的含量,如果完全由铁组成,核心的半径在350至650公里(220至400英里)之间;如果由铁和硫混和组成,核心的半径则在550至900公里(310至560英里)。伽利略号的磁强计没有测出木卫一内部的磁场,所以认为核心没有对流。\n模型也建议木卫一内部的组成,地函至少有75%由富含镁的矿物橄榄石组成,并且有大量类似于L球粒陨石和LL球粒陨石的陨石,并且有更高的铁含量(相较于地球的卫星月球的矽,但仍比火星低)要维持在木卫一上观察到的热流,10-20%的地函也许是溶解的,但观察到高温的火山作用地区,也许有更高的被熔解比例。由于广泛的火山作用,木卫一的岩石圈主要由硫磺和玄武岩组成,它的厚度至少有12公里(7英里),但不会超过40公里(25英里)。\n\n潮汐加热\n不同于地球和月球,木卫一内部的热源主要来自潮汐散逸而不是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这是木卫一的轨道与欧罗巴和盖尼米德共振的结果。这样的热化与木星和木卫一的距离、轨道的离心率、它的内部构造和物理状态有关。它和欧罗巴与盖尼米德的拉普拉斯共振,维系了木卫一的离心率并且防止了它因潮汐散逸而使轨道变圆。轨道共振也帮助木卫一维持到木星的距离,否则木星涌起的潮汐将导致木卫一的轨道成螺旋形的逐渐由外向内的朝母行星接近。木卫一的潮汐隆起在轨道上的近木点和远木点的时刻之间有著100米(330英呎)的垂直变化。由于这种潮汐拉扯在木卫一的内部产生了摩擦或是潮汐散逸,如果没有轨道共振,这些将使得木卫一的轨道变得更圆;在木卫一的内部创造更大的潮汐加热,使这颗卫星内部更多的地函和核心被熔化。如此产生的能量大于放射性衰变的200倍,这些热量以火山活动的形式被释放出来,造成在观测上看见的高热流(全球总量:0.6 至1.6×1014 瓦)。它的轨道模型认为木卫一内部的潮汐加热会随著时间而改变,并且目前的热流也不是长时间平均的代表。\n\n表面\n基于他们对月球、火星和水星等古老表面的经验,科学家预期在航海家1号传回的第地一张木卫一的影像上将看见许多的撞击坑。横跨在表面的撞击坑密度可以提供木卫一的年龄,但是,他们很惊讶的发现在表面几乎全无撞击坑,取而代之的是光滑的平原,和在表面有著各式各样大小的火山口和火山的熔岩流。与是各地地被观测过的点来比较,木卫一的表面有著五颜六色的来自不同的硫磺组成的材料(比较起来木卫一的前导半球有著腐败的橘子或是披萨的颜色)。缺乏撞击坑表示木卫一的表面是很年轻的,像是地球的表面;火山口被它们制造的连绵不绝的火山物质掩埋掉。在航海家1号短暂的观察下,证实了这个壮观的情景,至少有9座活火山存在著。\n\n表面的成分\n木卫一五颜六色的表面是它广泛的火山作用导致各种各样材料的结果,这些材料包含矽酸盐(例如直辉石类)、硫磺和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的霜横跨并普遍的存在于木卫一表面,形成白色或灰色材料组成的广大区域。散布在中纬度和极区的硫磺,经常受到辐射的破坏,造成稳定的8链硫磺被破坏。这种辐射的破坏使得木卫一的极区呈现红褐色。\n爆发的火山,经常产生伞形的流束,将表面涂装上硫磺和矽酸盐的材料。流束在木卫一表面的沉积物会依据流束内硫磺和二氧化硫数量的不同而呈现白色或红色。通常,从包含大量S2的火山形成的流束,会导致红色的扇形沉积,或是在极端的例子中,形成大的(高度达到450公里(280英里)的主要事例中)红色环。一个流束形成红色圆环沉积的明显例子是裴蕾火山,这个红色的沉积主要是硫磺(通常是3或4链的硫磺分子)、二氧化硫、或者还有Cl2SO2。形成在矽酸盐熔岩边缘的流束(通过熔岩和先前已经沉积的硫磺和二氧化硫)会造成灰色或白色的沉积。\n由木卫一的结构图和高密度,认为木卫一没有或是只有少量的水,虽然侦测到含冰屑或含水矿物的小矿穴,最著名的是在吉什巴尔山脉(Gish Bar Mons)的西北侧。水的缺乏可以归咎于木星在早期有足够的热,在太阳系的演化过程中将在木卫一附近的挥发性物质,像水,都蒸发掉了,但热不足以影响更远处的地方。\n\n火山作用\n由木卫一的轨道离心率引发的潮汐热迫使该卫星成为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天体,有数百座火山中心和四处流窜的熔岩流。当发生大规模喷发时,成分主要为玄武岩的矽酸盐与富铁镁质或超铁镁质岩的熔岩流长度十倍于平时,可长达数百公里。做为这些活动的副产品,硫磺、二氧化流和矽酸盐碎屑等物质(像是灰烬),可被吹送至500公里(310英里)的高空中,形成巨大的伞状流束,为周围地表提供了红、黑、白等彩绘材料,并为木卫一大气层和木星广阔的磁层提供了大量的补充物。\n木卫一的表面有许多由沉积物构成,被称为火山口的点,火山口一般都有高耸的坑壁和较大范围的平坦表面。这些特征类似地球上的破火山口;他们是否如同地球上的表亲一样,是由一些崩塌的熔岩管所构成,但这些仍都是未知的。有一种假说认为这些地貌可已经由发掘火山形成的岩层,和被叠加进入或排除在岩层上的材料来鉴识。不同于地球和火星的特征,这些沉积物没有在盾状火山中心的尖峰,并且更为巨大,它们的平均直径是41公里(25英里),最大的洛基火山口直径达到202公里(126英里)。无论形成的机制是如何,许多火山口的型态学和分布状态建议这些特征是受到结构上的控制,或者至少有一半与山或断层有关。这些特征通常是火山爆发的特征,可能是熔岩流横越过火山口内的平原,像是2001年吉什巴尔火山口的喷发,或是熔岩湖的形成。在木卫一的熔岩湖有一个会持续翻转的熔岩外壳,像是裴蕾火山,或是有著翻转情节的外壳,像是洛基火山口。\n熔岩流代表木卫一另一种的主要火山地形。岩浆从火山口表面的出气孔或裂缝喷发出来,产生膨胀,形成的熔岩流类似地球上在夏威夷的启劳亚火山。来自伽利略号的影像显示木卫一许多的主要熔岩流,像是普罗米修斯火山和阿米拉尼火山,是在旧的熔岩流上产生小的断裂处上方产生新熔岩流的堆积。在木卫一上也观察到够大的熔岩喷发,例如,从1979年旅行者号到1996年伽利略号的第一次观测,普罗米修斯熔岩流锋就流动了75至95公里(47至59英里)。在1997年的一次主要喷发,产生了超过3,500公里2 (1,350英里)长的新鲜熔岩流,并且充斥在邻近的皮兰火山口。\n\n科学家分析旅行者探测器图像后,相信这些流体主要由熔解的各种硫化物所组成。但是随后地基天文台和伽利略号的观测却显示这些流体是由玄武岩与镁铁质和超镁铁质构成的。这样的假说是依据对木卫一的\"热点\"进行温度测量,或是热辐射位置的结果,这些结果建议的温度至少高达1,300 K,更有高达1,600 K的点,估计原始的喷发温度可以达到2,000 K,但是因为当初使用错误的温度模型将温度塑造的过高,之后已经证实温度被高估了\n在佩莱火山和洛基火山口发现流束是证实木卫一有活跃的地质活动的一个标志。通常,这些流束是硫磺和二氧化硫以每秒1公里(0.6英里)的速度从火山喷发出来所形成的,在流束中可以发现的物质还包括钠、钾和氯。这些流束看起来是由下面二种方法中的一种形成的。木卫一的流束最大的时候是当被熔化的岩浆从火山口或熔岩湖喷出硫磺和二氧化硫的时候,并经常会扯泄出矽酸盐的火山碎屑,这些流束会在表面形成红色(短链的硫磺)和黑色(矽酸盐火成岩的碎屑)的沉积物。这些流束在木卫一表面被观察到最大的是直径达到1,000公里(620英里)的红色环状沉积,例如佩莱火山、陀湿多火山口和达日博格火山口,都是由者种形式的流束造成的。另一种形式流束造成的是当熔岩流将底部的二氧化硫霜气化,将硫磺送上空中。照种形式的流束经常形成明亮的圆形二氧���硫沉积。这种形式的流束高度通常低于100公里(62英里),并且流束可以维持很长的寿命,像是普罗米修斯火山、阿米拉尼火山和产灵火山。\n\n山脉\n木卫一表面有100至150座山峰,平均高度为6公里,最高的一座是位于南极的博阿索利山脉,高达17.5±1.5公里。山峰通常都很巨大,平均长度是157公里,被隔绝的结构看起来没有全球性的构造模式,跟地球上的山峰一样。木卫一必须要有矽酸盐岩石构成的地壳,才能支撑这些巨大的山峰,相较之下硫磺构成的地壳就不可能产生。\n尽管木卫一广泛的火山作用呈现出许多的特征,几乎所有的山都有来自地壳运动的结构。木卫一多数的山峰并非由火山所造成,反而是由岩石圈受到压缩应力的结果而形成,这些是经由木卫一外壳经常性的掀动和逆断层提高的。导致山峰形成的压缩应力是来自火山沉积的物质不断被埋葬的结果。全球性的山脉分布看起来是与火山结构相对称的;山峰分布区域只有少许的火山存在,反之亦然。这建议大尺度区域的岩石圈结构何处被压缩(支持山的形成)和扩张(支持火山口的形成)所掌控。区域性的,然而山和火山口经常紧靠在一起,则是当山在形成并到达表面时曾经有断层形成,而造成岩浆的侵蚀。\n在木卫一上的山峰(通常是周围的平原上升的结构)有各种各样的型态。高原是最普通的,这种结构相似大、顶部平坦的方山与坚固的表面。其它的山看起来是被掀动的地壳,有著平缓斜坡的,是旧有的表面形成的;包括表层物质的陡坡,是下层物质受到压缩应力抬升的结果。这两种山经常都有陡峭的陡坡形成一个或多个的边缘。在木卫一上只有几座山的源头看起来是火山,这些山类似盾状火山,坡度是平缓的(6–7°),中心有一个小的破火山口和沿著附近的浅倾斜边缘。这些火山通常都比木卫一的山的平均大小为小,平均只有1至2公里(0.6至1.2英里)的高度,和40至60公里(25至37英里)宽。其它还有几个倾斜度更平缓的盾状火山,因为有熔岩流成辐射状的从中央辐射而出,才从型态学上推断是木卫一上的火山,像是拉火山结构。\n几乎所有的山看起来都在退化的阶段上,大形的山崩沉积是木卫一上的山的地基共同的现象,因此崩坏作用被建议是退化的主要形式。在木卫一的方山和高原共同的特征是扇贝状的边缘,这是二氧化硫从木卫一的地壳渗透,导致山的边缘区域弱化的结果。\n\n大气层\n木卫一的大气层极端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力的十亿分之一,主要的成分是二氧化硫,而氯化钠、一氧化硫及氧也有少许。稀薄的木卫一大气意味著未来以任何方式著陆木卫一的探测器都不需要安装隔热板来保护仪器,但是需要反推进火箭来进行软登陆。稀薄的大气也使得登陆的设备必需坚固得足以抗拒木星强烈的辐射,这些辐射也使稀薄的大气变得浓稠。\n同样的辐射(以电浆的形式存在)也将大气剥离,所以必须经常补充大气。二氧化硫最引人注目的来源是火山作用,但是大气层受到阳光持续的照射也会使冻结的二氧化硫升华。大气层主要被限制在赤道,因为该处是最温暖的,而且能够形成流束的活跃火山多数也在赤道上。其它的变化也会存在,以在火山口附近的密度最高(特别是有流束的火山口),还有木卫一的反木下点(木卫一上距离木星最远的一点,那儿的二氧化硫霜的数量最丰富)。\n卫星拍摄的高解析影像显示,天文学家在卫星食的时候可以观察到类似辉光的极光。这种现象是来自于辐射与大气层的作用,如同地球的极光。极光通常出现在行星的磁极附近,但是木卫一最明亮极光却位在赤道区域。木卫一本身没有磁场,因此,电子沿著木星的磁场接近木卫一并直接撞击到卫星的大气层。越多的电子撞击大气层,极光就越明亮,而磁力线是与卫星正切的(也就是说接近赤道),因此在那儿经过的气柱会最长。极光与木卫一上的正切点的结合被观察到的“晃动”指出木星的倾斜磁偶极场变化方向。\n\n科幻作品中的木卫一\n在亚瑟·克拉克的小说《2010太空漫游》(2010: Odyssey Two, 1984年作品)中,提及发现号太空船对木卫一进行观测,其船身被火山所喷出的硫磺所覆盖。\n在电视连续剧《巴比伦五号》(Babylon 5)中,木卫一是其殖民地之一。\n在漫画《机动战士海盗钢弹》中,木卫一(作品中称为“伊奥”)是木星帝国的根据地的消息被泄漏给十字先锋军,因此十字先锋军决定向伊奥突击。\n\n相关条目\n科幻中的木星卫星\n木星的卫星\n\n参考资料\n���部连结\n一般资料\nIo Profil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y NASA's Solar System Explor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Bill Arnett's Io web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o overview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s Windows to the Universe\nCalvin Hamilton's Io p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The Planetary Society: Io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影像\nCatalog of NASA images of I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alileo Image Releas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ew Horizons LORRI Raw Images, includes numerous Io im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ew Horizons Image Releases\nMap of Io with label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USGS Io basemaps using Galileo and Voyager imag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另外的参考资料\nThe Calendars of Jupiter\nThe Conundrum Posed by Io's Minimum Surface Temperatur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Io Mountain Databas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Cassini observations of Io's visible aurora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331", "title": "德国总理", "text":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德语:Bundeskanzler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又称联邦总理[Bundeskanzler],简作总理[Kanzler])是德国的政府首脑,也是该国的实际掌权者,其四年一任,无连任次数限制。总理有权直接任命联邦政府各部长,并确定德国联邦政府的政治方针。德国总理由德国联邦议院根据德国总统的建议,经选举产生,选举不须辩论,再经总统任命,就正式成为总理。德国总统亦不能拒绝任命经辩论选举产生的总理候选人。总理通常为议会最大党,即执政党的领袖,另外设有副总理一职作为副手。\n\n词源\n德文中的“总理”(Kanzler)一词是来源于拉丁文的“cancellarius”,在中世纪,是表示一个皇室的官员(Geistlicher),因为他经常在一个由“Kanzlei”(拉丁语:“cancelli” - 可解作栏杆/栅栏)隔开的地方签署文件。这个字后来亦可以指帝国宰相、联邦总理(Erzkanzler)。\n\n历史\n在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时期,总理掌管的机构是重要机构(Erzamt)之一。在普鲁士王国和奥地利帝国,19世纪的帝国结束之后,总理的职位又重新被引入。俾斯麦在北德意志邦联时期(1867年-1871年)任联邦总理,他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德意志第二帝国)建立后,任“帝国总理(Reichskanzler)”或者翻译为“宰相”。纳粹德国(德意志第三帝国)时期,阿道夫·希特勒再次使用“帝国总理”的职称,之后,希特勒更以元首的身份兼任总理,成为德国的最高统治者。 \n二战之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成立,其政府首脑简称“联邦总理(Bundeskanzler)”,当时在欧洲不仅德国联邦政府的首脑被称为“联邦总理”,奥地利政府的首脑也称联邦总理(Bundeskanzler)。另一方面,同样在二战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49年-1990年)也有设立总理一职,称为“部长会议主席(Vorsitzender des Ministerrats)”,不过这一职务的权力和地位在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一党制下的最高领导人)之下。\n\n德国总理列表\n德意志国(帝政时期,1871年-1918年)\n政党:\n 德国中央党\n 无党派\n\n德国11月革命时期(1918年-1919年)\n政党:\n 德国社会民主党\n\n德意志国(威玛共和时期,1919年-1933年)\n政党:\n 德国中央党\n 德国社会民主党\n 德国人民党\n 无党派\n 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n德意志国(纳粹时期,1933年-1945年)\n政党:\n 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劳工党\n\n盟军分区占领时期(1945年-1949年)\n此段期间分别由英、美、法、苏四国占领区司令官作为实际上的政府首脑,即四人皆军人,也不会属于德国任何政党。\n\n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1949年-1990年)\n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1949年-1990年)\n政党:\n 联盟党\n 德国社会民主党\n 自由民主党\n\n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再统一后,1990年10月3日至今)\n政党:\n 联盟党\n 德国社会民主党\n 自由民主党\n\n时间线\n德意志国(帝制、共和及纳粹时期的正式国号,1871年-1945年)\n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现今,1949年-1990年为西德)\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德国联邦总理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德国联邦总理网站(安格拉·梅克尔)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德国政府\n德国总统\n德国副总理"} +{"doc_id": "6334", "title": "三权��立", "text": "权力分立(英语:separation of powers),是一种现代国家统治模式,该设计将各种国家公权力分散,不使其集中在单一组织内,以让这类掌政机关互相制衡。\n这一名词首先在启蒙时代由英国哲人约翰·洛克在《政府论》中所提出,而此种设计通常以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后继提出的三权分立(拉丁语:trias politica)而为人熟知,即是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政府权力分开,参照彼时英国,由君主(或王室领袖)掌管行政权,但不能反抗议会订定的法律,否则国家有权替换新王。此外,君主亦须任命首相为代表行使行政权,由首相领导的内阁执行政策。若该国为共和国家,无王室亦无君主,则行政权归于政府,由总统或总理代表行使,但总统须遵守宪法和受议会制约。此制度或类似体制可以促使一国从人治转向法治,是民主国家发展的重要阶段。\n权力机构共同存在、互相制衡的政权组织形式,是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的政治制度。权力分立是民主国家的重要政治原则和政治制度,制度设计是通过互相制衡,达到避免政府滥用权力之目的。\n\n学说历史\n古代\n分权思想可溯源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其著作《政治学》中,首先提及“混合政府”或混合政体的概念,他在其中藉鉴了古希腊城邦的许多宪法形式。在罗马共和国,罗马元老院、罗马执政官和罗马人民大会展示了波利比乌斯所说的混合政体的例子。波利比乌斯详细描述和解释制衡制度,并将第一个此类政府归功于斯巴达的来古格士。\n\n英国及其殖民地之早期现代混合政府\n约翰·喀尔文赞成在民主和贵族之间划分政治权力的政府制度(混合政体)。喀尔文赞赏民主的优势,他说:“如果上帝允许人民选举自己的政府和行政长官,那将是一份无价的礼物。”为了减少滥用政治权力的危险,喀尔文建议设立数个政治机构,在制衡系统中相互补充和控制。\n借此,喀尔文及其追随者抵制了独裁主义,促进了民主的发展。喀尔文的目标是保护普通人的权利和福祉。1620年,一群英国分离主义公理会和圣公会教徒(后来被称为朝圣先辈)在北美建立了普利茅斯殖民地。他们享有自治权,建立了两权民主的政府制度。“自由人”选举出了普通法院,行使立法和司法职能,并反过来选举了一位总督,总督与他的七名“助手”一起担任提供行政权力的职能角色。马萨诸塞湾殖民地、罗德岛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都有类似的宪法——它们都将政治权力分开。(普利茅斯殖民地和马萨诸塞湾殖民地外,这些英国前哨基地在其民主制度中增加了宗教自由,这是发展人权的重要一步。)\n威廉·布拉德福德的《普利茅斯种植园》等书籍在英国广为传阅。因此,殖民地的政府形式在母国众所周知,包括哲学家约翰·洛克。他从对英国宪政制度的研究中,推断出将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应分配给几个机构,例如上议院和下议院)、负责保护国家和君主特权的行政权和联邦权(执掌外交等事务)之好处,因为英格兰王国没有成文宪法。\n\n三方系统\n在英国内战期间,议员们认为英国的政府体系由三个部门组成——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其中第一个部门只拥有行政权力,而后两个部门拥有立法权力。最早提出三权分立制度的文件之一,是《政府约法》,由英国将军约翰·兰伯特于1653年撰写,并在护国公时期很快被采纳为英国的宪法,为期数年。该制度包括一个立法部门(议会)和两个行政部门,即英国国务会议和护国公,所有这些部门都由选举产生(尽管护国公是终身制),并相互制约。\n英国思想的进一步发展,系司法权应该与行政部门分立。这是由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期间,王室使用司法制度起诉反对派领导人。\n第一个确立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三权分立原则的宪法文件,是乌克兰指挥官皮里普·奥里克于1710年编写的《关于扎波罗热军队权利和自由的条约和决议》。\n\n约翰·洛克的立法、行政和联邦权力\n约翰·洛克在他的著作《政府论》中,阐明了孟德斯鸠三方体系的早期先驱。在政府论中,洛克区分了立法权、行政权和联邦权。洛克将立法权定义为“有权指导如何使用联邦的力量”,而行政权则意味著“执行已制定并保持效力的法律”。洛克进而区分了联邦权力,它包含“战争与和平、联盟与同盟,以及与联邦以外的所有人和团体的所有交易的权力”以及外交政策。洛克区分了不同的权力,但没有区分不同的机构,并指出一个机构或个人可以分享两个或更多的权力。例如,洛克指出,虽然行政权和联邦权不同,但它们通常合并在一个机构中。\n洛克认为,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联邦权,后二者处于从属地位。洛克推断,立法权乃至高无上,因为它有制定法律的权力;“凡是能给别人制定法律的,就必须高于他”。据其说法,立法权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制定和取消立法机构:\n\n当人们说我们将服从规则,并受这些人制定的法律管辖时……没有其他人可以说其他人将为他们制定法律; 人民也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除非那些法律是由他们选择的人制定的,并被授权为他们制定法律。\n洛克认为,对立法权应设有一些限制。他说,立法机构不能任意治理,未经被治者的同意不能征税或没收财产(参见“无代表,不纳税”),也不能将其立法权转移给另一个机构,即所谓的非授权原则。\n\n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制度\n“三权分立”一词通常归于法国启蒙运动的政治哲学家孟德斯鸠男爵,尽管他没有使用这个词,而是指权力的“分配”。在《论法的精神》中,孟德斯鸠描述了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政治权力分配的各种形式。孟德斯鸠的方法,是提出并捍卫一种政府形式,其权力不会过度集中在单一君主或类似的统治者身上(当时称为“贵族制”)。他以罗马共和国宪法和英国的宪政制度为基础,提出了这种模式。孟德斯鸠认为,罗马共和国的权力分离,因此无人可以篡夺全部权力。在英国宪法体系中,孟德斯鸠发现了君主、议会和法院之间的三权分立。\n\n每个政府都有三种权力:立法权;对于依赖国际法的事物的行政权;以及对于依赖民法的事物的行政权。\n根据第一种权力,君主或地方官颁布临时或永久的法律,并修改或废除那些已经颁布的法律。根据第二项规定,他可以和谈或宣战,派遣或接收使馆,建立公共安全,并提供防御入侵。第三,他惩罚罪犯,或决定个人之间出现的争端。后者我们将称之为司法权,而另一种则简称为国家的行政权。\n\n孟德斯鸠鸠认为,每个国家只应行使自己的职能。他在这里说得很明确。\n\n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身上,或集中在同一个行政机构中时,就不可能有自由;因为人们可能会担心,同一个君主或元老院会制定暴虐的法律,以暴虐的方式执行这些法律。\n同样,如果司法权不与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就不会有自由。如果它与立法权结合在一起,臣民的生命和自由就会受到任意的控制;因为法官就会成为立法者。如果它与行政权结合在一起,法官就可能以暴力和压迫的方式行事。\n\n如果由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构,无论是贵族还是人民,来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执行公共决议和审判个人的原因,那么一切就都完了。 \n权力分立需要不同的合法来源,或来自同一来源的不同合法行为,对于每个单独权力。如果立法部门如孟德斯鸠所指出的,那样任命行政和司法权力,则不会出现权力分离或划分,因为任命权伴随著撤销权。\n\n行政权应该掌握在君主手中,因为政府的这一部门需要迅速行动,由一个人管理比由许多人管理要好;另一方面,凡是取决于立法权的事情,由许多人管理往往比由一个人管理要好。\n但是,如果没有君主,而将行政权交给从立法机构中选出的一定数量的人,那么自由就会结束;因为这两种权力会结合在一起,因为同一个人有时会拥有,而且总是能够拥有这两种权力的份额。\n\n孟德斯鸠明确指出,司法独立必须有实质性,而不仅是形式性。司法机关通常被视为三种权力中最重要的一支,独立且不受约束。\n\n制衡\n根据制衡原则,国家各部门都应该有限制或制衡其他部门的权力,在国家的三个独立权力之间建立平衡。每个部门为防止其他部门成为最高权力而做出的努力,构成了永恒冲突的一部分,这使人民不受政府滥用的影响。伊曼纽尔·康德是这一点的倡导者,他指出“建立国家的问题即使是由魔鬼组成的国家也能解决”,只要他们拥有一部适当的宪法,让对立的派别相互对抗。其理念是,仅仅分离权力和保证其独立性尚且不足,各部门还需要有宪法手段,以捍卫自身的合法权力,不受其他部门的侵犯。它们保证各部门有相同的权力水平共同平等,即为平衡,从而可以相互限制,避免权力的滥用。\n制衡之起源,如同三权分立本身,在启蒙运动中特别归功于孟德斯鸠的 《论法的精神》。在这种影响下,它于1787年在美国宪法。在联邦党人第78号中,亚历山大·汉弥尔顿���用孟德斯鸠的话,将司法部门重新定义为与立法和行政部门同等的独立政府部门。在汉密尔顿之前,美洲殖民地的许多殖民者都坚持英国的政治理念,并认为政府分为行政和立法部门(法官作为行政部门的附属机构)。\n以下从美国宪法(特别是联邦党人第51号)经验中,分权及相互制衡的例子,可以说明类似形式的政府也适用的一般原则:\n\n但是,防止几个权力逐渐集中在同一部门中的重大保障在于,给予管理每个部门的人必要的宪法手段和个人动机,以抵抗其他部门的侵犯。与所有其他情况一样,在这方面的防御规定必须与受到攻击的危险相称。必须有野心来抵消野心。人的利益必须与地方的宪法权利相联系。这可能是对人性的一种反思,即这种手段对于控制政府的滥用是必要的。政府本身不就是对人性的最大反思吗?如果人是天使,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天使要统治人类,那么对政府的外部或内部控制都不是必要的。建立一个人治人的政府,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能够控制被统治者;其次使它有义务控制自己。\n\n对人民的依赖无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经验告诉人类必须采取辅助预防措施。这种通过相反和对立的利益来弥补更好动机的缺陷的政策,可以追溯到整个人类事务系统,无论是私人还是公共事务。我们看到它特别表现在所有的权力分配上,我们看到它特别表现在所有的权力分配上,即每个职位都可以对另一个职位的制约,以使每个人的私人利益可以成为公共权利的哨兵。在国家最高权力的分配中,这些审慎的发明是必不可少的。\n\n分权之目的\n分权之目的,在于避免独裁者的产生。古代的皇帝乃至地方官员,均集立法、执法(行政)、司法三大权于一身,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即使在现代,立法、运用税款的权力通常掌握在代表人民意愿的议会中,司法权的独立在于防止执法机构滥权。同时各种权力由于在行使过程中独立于其他公权力之外,不会受到其他权力所带来的干扰,使权力的行使有一定弹性,并可为国家的运行提高效率。\n\n典型三权\n行政权\n立法权\n司法权\n\n第四、五权\n第四权指的是新闻媒体,指除了基本的三权以外,新闻媒体逐渐发展茁壮,形成对当前政府的监督力量;另外,现代有新提倡经过网路发展后,形成第五权的个人监督力量。\n然则,上述说法是为误用,因为新闻权与网路权皆不具备政府公权力之公共性质,且就行使者而言,二者仅为人民之权利(主要为出版自由及表达自由权)(Right)而非国家之权力(Power)。\n\n其他分权\n部分国家会将更多政府机构分立于三权之外,常见有:\n\n审计机构\n中央银行\n公共服务委员会(公务员委员会、公务员叙用委员会、民事服务委员会)\n宪法法院\n选举委员会\n调解权\n国家人权机构\n申诉专员(如议会监察使、监察院)\n检察官\n\n权力分立的实行\n美国的三权分立模式\n美国开国元勋对政府权力普遍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为了保障公民自由和限制政府的权力,他们接纳了孟德斯鸠的想法,在美国宪法之内清楚地把行政、司法、立法分隔且使其互相制衡。其时,这种宪制是前所未有的崭新尝试。至今美国联邦政府的三权分立,仍然是众多民主政体中实行最彻底的。而美国多数州政府亦有相同的宪制架构。\n三权分立常见的问题,是如何解决行政及立法机关之间的矛盾。方法之一是采用议会制。在议会制之下,行政机关的领导来自立法机关的多数派。行政、立法二权并不完全分离。现代一般认为,成功和稳定的自由民主政制未必需要彻底三权分立。事实上,除了美国以外,所有开始实行民主便使用总统制的国家,它们的首次民主尝试都以失败告终。相反,议会制政府因议会是最高权力,成功率反而较高。就算是三权分立典范的美国,如何解决权力机关之间的矛盾,仍然不时出现阻碍。\n美国总统根据宪法拥有行政权,并随著时间不断扩权。1930年代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总统上台颁布一系列法令,并通过民主党国会授权,取得美国总统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行政权力。但由共和党总统任命、保守派控制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却经常驳回一些新政法令,认为这些法令违宪。结果,1935年1月,最高法院以8比1的票数,宣布罗斯福的《全国工业复兴法》等新政法律违宪。罗斯福为加快推行新政,于1936年3月6日进行了“炉边谈话”,将矛头直指最高法院,要求美国国会让他无限制增加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数目,间接将司法置于���政管辖下,全面掌握三权,这就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激烈争议。后来,大法官认为《最低工资法》大部分并无违宪。有人认为,当时大法官是为了保证三权分立,避免总统扩大最高法院削弱司法独立,维持三权分立的格局而退让。2020年,在共和党籍总统的提名下,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中保守派相比自由派多3名大法官,在未来数十年内美国司法部门的裁决将倾向于同样属于保守派的美国共和党,由于共和党参议院领袖支持在选举年共和党籍总统突击提名保守派大法官,并在距离总统大选投票日不到40天的时间内,推动确认程序,这打破两党长久以来对三权分立的默契遭到民主党人批评“滥用权力”。自由派及民主党通常希望通过最高法院,来实现他们的政治议程,包括牵涉公民权利的法律通过最高法院来落实,例如备受争议的堕胎权、枪械管制和LGBT权益等;保守派和共和党则希望通过控制最高法院,来捍卫开国元勋对原宪法的设计构想和价值观。\n\n英国的议会至上模式\n英国和大多数英联邦国家使用西敏制的议会制,奉行“议会至上”的原则,且行政权和立法权有较大的联系,政府的主要官员同时是议员,行政、立法两权集于一身而不是分开,但司法权基本独立。相较于三权分立源于美国,司法独立可谓英国起源。\n英国首相和内阁通常都来自下议院,并对下议院负责,首相和内阁如果失去下议院的支持或信任,要么辞职,或提请君主解散下议院重新选举。过去,英国上议院拥有司法职能,专门负责对贵族进行聆讯的议员,称作常任上诉法官。二战后,上议院的司法职能基本上由“上议院受理上诉委员会”行使。这种设置使得上议院集立法、司法职能于一身。自《2005年宪制改革法令》生效以来,上议院不再保留司法职能。英国枢密院也拥有一定司法职能,但2005年以后,仅对海外领地的案件拥有管辖权。\n\n日本的议会制\n英国的议会制度在世界各国也有相当的影响力,例如,在1952年日本恢复主权后,“法案源自外国”的问题曾引起争议。但在1945年未及1946年,已有许多宪法改革的公众讨论,驻日盟军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五星上将草拟的日本国宪法,明显受到日本自由主义思想所影响,日本自由主义分子视之为取代欧陆式专制主义的明治宪法的最佳选择。麦克阿瑟的草拟法案,并不打算推行美国式的总统制或联邦制;相反的,草案采用英国式的议会制,实行两院制,但两院的议员和美国一样,皆由公民直接选出,只不过取代原贵族院的日本参议院的权力不及日本众议院,在实行众议院优越制下,内阁总理大臣及内阁成员皆由众议院产生。\n宪法规定日本国会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内阁应当对国会集体负责,国会被赋予至上的政治权力。但是,宪法赋予了内阁提交法案的权力,国会通过的法案大部分是由内阁提出,因此实际上内阁的权限最大,所谓行政国家现象非常显著。内阁下辖各省厅,负责日本的国家行政事务。值得一提者,在行政机关内部有不受内阁领导的独立机关,会计检查院,在宪法地位上平行内阁。日本的法院称作“裁判所”,包括最高裁判所和下级裁判所,有权对内阁或国会的行为进行违宪审查。\n\n德国的议会制\n另外,二战的战败国德国也重新确立了国家实行议会制,德国的国家机构的主要职能,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分别是总统、内阁、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联邦大会和宪法法院。\n总统和内阁主要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内阁由联邦议院产生并对其负责。与先前魏玛宪法的不同是,1949年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并未像魏玛宪法那样,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希特勒就是利用魏玛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逐步为自己实现独裁统治铺路的),为避免出现独裁覆辙,基本法仅给予总统象征性职权,例如作为国家元首,对外代表德国、根据联邦议院的决定,任免联邦总理、根据联邦总理的提名,任免联邦政府各部部长等。战后,德国真正的权力中心是联邦议院(国会下院),及其产生的由总理领导的内阁。\n联邦大会也是德国的国家机构之一,其唯一职能,是依据《基本法》第54章第1节第1条(Artikel 54 Absatz 1 Satz 1 GG)的规定,选举德国联邦总统。\n拥有德国国家立法职能的机构,为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两院共同行使立法权。联邦参议院没有选举任期,为连续性的国家机关,党派比例随着联邦州议会的选举而变化;而联邦议院则为非连续的国家机关,每4年重新选举一次。\n德国还设有非���权威的宪法法院,主要职责包括就政府单位间的争端做出裁判,对法律进行审查,审理宪法诉讼以及确定政党是否违宪。如果对某个政党的合宪性存在质疑,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和联邦政府有权向宪法法院申请取缔政党令,宪法法院随即依法审查该党纲领和党员行为。此外,德国公民认为自己在基本法中所规定的权利,受到政府权力的侵害,就可向联邦宪法法院起诉。\n\n马来西亚的议会制\n马来西亚过去曾是英国殖民地,因而受到西敏制影响,在1957年独立后也沿用英国的三权分立制,即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三权分立下,各权力之首脑皆直属最高元首陛下,由统治者会议选举产生,皇玺是马来统治者传统权威的象征,设有掌玺大臣。但在国家权力的实际运作上,最高元首必须依照首相以及内阁的意见行使职权,宪法也限制了他的权力,亦即是虚位元首。\n\n内阁:由首相所领导,是负责马来西亚行政事务的国家机关。\n国会:由上议院主席和下议院议长所领导,马来西亚国会实行两院制,即上议院和下议院,是负责马来西亚立法事务的国家机关。\n法院:由联邦首席大法官所领导,包括联邦法院、上诉庭、高等法院、回教法庭等,是负责马来西亚司法事务的国家机关。\n\n法国的双首长制\n在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建立时,汲取了前几次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议会民主制度失败的教训(国民议会是法国的最高权力,经常行使倒阁权,以保证共和派控制国民议会,阻止保王派复辟,但造成政府长期不稳定,内阁经常改组及解散。),因此开始创立并执行半总统半议会民主制(双首长制),加强总统以及总理领导的内阁的权力,削弱法国国民议会的倒阁权,总统甚至有权解散国民议会,但不能解散法国参议院。维持到现时法国的政体,并未改变。而最近几年,法国和德国的密切合作,成为欧洲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主要动力,例如在1999年欧元的流通就是一例。\n某方面上,法国总统的权力比美国总统的权力要大,因为法国总统拥有解散议会、提议举行公民投票等权力,甚至可以在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时,行使非常权力,而美国总统一般不具备这些权力。所以法国双首长制实质上成了围绕总统的权力,因为无论在法律上还是实际上,总统都凌驾于政府内阁、国会两院、翻案法院和国务委员会之上。\n\n瑞士的委员会制\n瑞士的委员会制,本质上是代议制及议会制的混合民主政体,联邦委员会按照国会选举结果产生,各委员不能兼任议员,并采合议多数决。被选举成为联邦委员会成员的国会议员,将失去在国会中的议员资格,职位将会由其他人来递补。\n联邦委员会作为最高行政权力机关,各委员权力均等,除非委员自己辞职,否则任何机关均无权对其罢免或将其免职。国会不能对委员提出不信任案,委员会也无权解散国会。联邦委员会通常设置七名委员,瑞士联邦主席由这七名委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不能连任。联邦委员会主席没有特殊权力,仅负责主持会议,各委员均具有相同的权限。同时,各委员兼任政府各部门的首长,主管所属部门的行政职能。\n为了协调国会与联邦委员会的关系,瑞士还设立了联邦秘书处,除了以上职能外,该秘书处还负责同时处理联邦国会与联邦委员会的秘书业务。\n\n其他模式的权力分立\n匈牙利的四权分立制\n在匈牙利有四个国家机构独立行使四项权力,除国民议会、政府、法院系统外,还有一个公诉机构系统,由首席检察官领导,这项特殊制度的建立,是受到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影响而设立,但首席检察官的官职则早在1872年便已设立。\n匈牙利的公诉机构,成为独立于三权之外的第四项权力,是1989年东欧剧变之后开始的,这一年匈牙利修改宪法,公诉机构“公诉办公室”独立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国家权力被滥用,尤其是被针对用于对反对派的诬告陷害。如果公诉办公室不认真履行职责,当事人有权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如果法院认为这些指控是有价值的,则会命令警察采取行动,避免因为公诉办公室的不作为侵害当事人合法权益,但是2005年匈牙利宪法法院认为,警察代表的政府不拥有这项特权。\n\n匈牙利议会:在一个高度复杂的两轮投票制度下,每4年由人民选举产生,匈牙利议会实行一院制。\n匈牙利政府:议会以过半数票之相对多数原则,使政府要员就职或离职,任期4年,其中总理由具有礼节性质的总统指定议会最大党派的领导人担任。\n��牙利最高法院和匈牙利宪法法院:皆由议会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法官任期8年,宪法法院法官每届任期为6年。\n首席检察官:由议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9年,预算较为固定,不受政府在财政上的制约。\n\n中华民国之五权宪法制\n中华民国采用孙文所提出的五权宪法设计,除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外,外加考试与监察二权。五权宪法的思想是孙中山针对于新民主的制度运作方式思考后,结合西方的三权分立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结合,创造出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政治制度。此制度目前为中华民国独有,世界诸国多采行三权分立或自行独创制度。但制宪国民大会所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与孙文原始的五权宪法规划存有差异。\n按中华民国宪法本文,总统是虚位元首,行政院院长为最高行政首长,总统提名及立法院同意后上任;国民大会是最高政权机构,除有修宪权外,还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项权力(后两项权力事实上受延宕),并负责选出总统与副总统。中央政府在国民大会及总统之下,设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等5个治权机构,分别行使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等5权;其他国家由立法部门单独行使的国会职权,由国民大会、立法院、监察院共同行使。\n而经1990年代以来的多次修宪后,部分宪法本文被宪法增修条文取代,总统改为公民直选,国民大会停止运作;现行实施双首长制,实务上则接近总统制,总统掌握大部分行政权。\n\n总统(不在五权分立内):与行政院院长共同为中华民国的行政首长。配属两个机关辅佐总统,分别为总统府及国家安全会议。此外,总统可授权副总统处理特定政务。\n行政院:最高行政机关,行政院院长领导内阁,并与总统为共同主导行政的双首长。行政院院长由总统直接任命,不须再经立法院同意;总统向全国人民负责,行政院院长与部会首长则代表总统向立法院负责。\n立法院:最高立法机关,国民大会结束运作后成为中华民国国会,实行一院制,负责质询行政院院长及其部会首长、审查预算、同意人事任命,拥有对行政院院长有不信任权,以及弹劾总统、副总统权。此外,依照《宪法增修条文》规定,司法院院长、司法院副院长以及大法官等职务之候选人,除由总统提名外,还须由立法院决议同意,始得任命之。\n司法院:最高司法机关,实务上并不职司审判,由辖下的各级法院、行政法院及惩戒法院任之,而实际为一个司法行政机关。司法院设有宪法法庭,执掌政党违宪解散等事项。\n考试院:最高考试机关,其衔称中的“考试”一词,不仅指文官及公务人员的考选,也包括有关文官人事行政的相关事务,与教育界的“考试”无关。\n监察院:最高监察机关,行使弹劾权(弹劾除了总统及副总统的公务人员)、纠举权、监察权(调查权)、监试权及审计权。\n\n香港的权力分立与制衡\n香港自港英年代以来,一直实行行政主导。与英国近似,有基本的权力分立,虽然并没有明文规定。\n香港殖民地时期的政制,港督由英国君主任命,而立法局在1984年之前,仍全由港督委任产生(仅分为官守及非官守议员),可说政府完全控制行政、立法权,另外,司法权是独立于二权以外,但香港政府理论上受英国议会监察。1997年6月,港府印制,在主权交接典礼时,派给中外记者介绍香港的背景资料中,提及香港的政治制度是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有一个行政主导的政府。\n《香港基本法》起草时,经过反复讨论,起草委员会的多数委员认为,根据中英联合声明,未来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权和立法权,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都具有一定权力,保证权力行到正确行使,受到有效监督,防止某一方面权力过大,失去制衡,将有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运行、经济发展和香港长期稳定和繁荣;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之间应相互制衡;为保证香港特别行政区之高效率,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之间还应相互配合;香港特区政治体制被中共形容为“司法独立,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既相互制衡又相互配合”。\n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后,关于权力分立的见解,有两派不同意见。\n《基本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包括终审权)。民主派认为香港基本上行使三权分立的政治架构,因为《基本法》将行政、立法和司法置于三个不同权力单位上,是互相制��。建制派及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主权移交后的几年内,仍认为三权分立为香港核心价值,但后来认为,按照《基本法》,香港属行政主导,由政府主导立法程序,不属三权分立,但司法权是独立于二权以外,因此香港有独立的司法权。2001年及2010年,首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李国能均于公开场合对外表示,认为香港行政、立法及司法机关“互相制衡,三权分立”。2011年,时任终审法院常任法官陈兆恺,及2014年,时任终审法院首席法官马道立亦公开表明,香港实行三权分立。前香港政制事务局局长林瑞麟曾在立法会会议上表示,香港“已经有三权分立”,后来却形容行政与立法机关是“互相制衡、互相配合”,香港三权分立不同外国。2007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委员长的吴邦国认为,香港的制度不是三权分立而是行政主导,是处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完全主权之下 。但直至2018年,时任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立法会的“一地两检”会议时指出,香港实行“三权分立”。。\n事实上香港政局出现了“立法会有票无权、政府有权无票”的情况,体现在:\n\n政府部门:基本法赋予了行政长官在立法会否决政府提案时,在征询行政会议意见后,可提请解散立法会,但若重选后的立法会再度否决该议案,行政长官必须辞职。而政府部门向立法会提出的法案简单多数制就可通过。\n立法会:《基本法》赋予立法会拥有监察政府施政的权力,《立法会(权力及特权)条例》则赋予立法会不同调查特权,以达致有效监察政府的功能。议会提案不涉及公共开支或政治体制或政府运作者,可由立法会议员个别或联名提出,得到通过须地区直选及功能组别两组议员同时通过;凡涉及政府政策者,在提出前必须得到行政长官的书面同意,否则不得提出。立法会虽然也能调查并弹劾行政长官,但不能直接使其下台。\n这使得政府能够有力地制衡立法会,在一定程度上主导政府运转,但其对司法机构及廉政公署、审计署等独立机构的制衡,则相对较弱。\n而教育局网站曾存取2011年法官陈兆恺所撰写的简报《基本法、法治与香港的优势》,文件当中的“法治作为一种制度”章节,列出了“权力分立(或称三权)”,解释政府的职能可由立法、行政及司法机关执行各别的功能,又指机关的设置能避免权力集中和权力滥用。相关文件在2020年被删除。而一本2013年出版的初中经济及公共事务科课本,提及香港是“权力分立”、“Separation of Powers”,行政、立法、司法互相制衡。\n2020年8月31日,时任教育局局长杨润雄于宣布全香港学校下月复课的记者会上,回应有通识科教科书出版社,接受当局咨询计划后,删走书上有关香港实行三权分立的内容时,表示香港无论主权移交前及移交后,都没有三权分立制度,此点需要在教科书上说出。翌日,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于记者会上公开表示,完全支持杨润雄的说法,指香港无三权分立。强调行政、立法和司法机关互相配合和制衡,但都是要经行政长官向中央负责。形容香港的三权关系是各司其职,希望可以互相配合。\n此外,香港的政策,主权移交前由港督会同行政局决定,97后变成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决定。不论是行政局或行政会议,部分成员也同时是立法局或立法会的成员。当同一个人同时担任行政和立法机关的职务时,两权集于一身而不是分开,所以这并不构成严紧的三权分立,因为制衡的作用已经失去。 这种运作模式在1992年前英国统治期间早已存在,并且在1997年后一直沿用至今。\n\n伊朗的伊斯兰共和制\n伊朗是一个由什叶派主导的伊斯兰共和制国家。伊斯兰教在伊朗拥有至高无上的道德权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准则。\n根据伊朗宪法,最高领袖是伊朗在宗教上及中央政治的最高领导人,以及伊朗军队的最高统帅,并终生任职,而民选的总统居于次要地位。伊朗的建国领袖即明确拒绝西方民主体制,首任最高领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体中,国家权力应该由乌理玛执掌,这使得民主选举产生的国家机关权力受到限制,这种将神权统治和民主相结合的制度,使其政治体制和权力分配十分独特,并设立了特殊的国家机构。\n\n专家会议:是督察最高领袖的机构,并有权选举最高领袖,必要时甚至可将最高领袖罢免,不过这种情况还从未发生过。\n系统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是由最高领袖委任的行政议会,主要职能是调节议会和宪法监督委员会之间的矛盾,并作为最高领袖顾问。\n宪法��督委员会:由6名乌理玛和6名律师组成的集立法、行政、司法职责于一身的特殊机构,掌握驳回议会法案、审查选举候选人和解释宪法权力。\n\n泰国的多元化权力结构\n泰国的政治局势比较复杂,近年来制定的新宪法设立了“宪法机构”,这些机构并不隶属于政府,且独立于国会和法院之外,独立行使宪法赋予的职权,在传统的、以三权分立为样板的权力分立模式之外,添加了很多职能部门。\n\n选举委员会:是最高选举机构,有权对全国的选举工作进行督查。\n申诉办公室:是最高申诉机构,主要受理并调查公民对政府提出的各种投诉。\n审计委员会:是最高审计机构,对各国家机构的财政收支状况进行审计。\n反贪委员会:是最高反贪机构,主要对调查侦查公务员的贪污受贿案。\n国家人权委:是最高人权机构,调查公民对侵犯人权的行为或与宪法相违背的投诉。\n\n中国共产党的观点\n中国共产党认为,美国三权分立的分权和制衡,成为了协调资产阶级内部权力分配的机制;其次,实行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结果,是三大权力机关之间互相扯皮,导致效率低下;最后,三权分立的原则难以在政治实践中真正贯彻,在当代,国家元首的行政权力居于主导地位。究其本质而言,美式的三权分立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n2017年8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指出三权分立令政府未能及时应对社会经济问题,会窒碍政府施政,更是导致西方国家“普选民主走进死胡同”。2019年2月,新华社引述中共中央报刊《求是》报道称,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首次会议上发言,指出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决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和做法,决不能走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和司法独立的路。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重申了这一立场。\n\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参见\n宪政主义\n美国宪法里的三权分立\n五权分立\n议行合一\n两院制\n三权合作\n香港的三权分立\n\n注释\n外部连结\nPolybius and the Founding Fathers: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rbitrary Government Described and the Government of the Massachusetts Vindicated from that Aspersion (1644)(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358", "title": "罗马尼亚武装部队", "text": "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罗马尼亚文称Forțele Armate Române“罗马尼亚武装部队”或 Armata Română“罗马尼亚军队”)是由陆军,空军与海军共同组成的罗马尼亚国家武装部队。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的目前总司令为Daniel Petrescu将军,由国防部管理。在战时,罗马尼亚总统(目前为克劳斯·约翰尼斯总统)会成为武装部队总指挥。\n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目前由9万人组成,其中6万人为现役军人,3万人为预备役军人。截至2010年,罗马尼亚陆军人数为4万3千人,空军9千7百人,海军7千1百50人,联合部队1万3千5百人。根据罗马尼亚政府规划,武装部队的规模将在2011至2014年缩小至大约6万5千现役和预备役军人。目前,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的预算占罗马尼亚GDP的1.33%,略等于17.8亿欧元。\n\n装备\n近几年来,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的装备几乎完全更新,罗马尼亚武装部队如今也已经成为了能够执行多种作战和非作战任务的现代化军队。空军服役的苏制米格-21战斗机将在2016年之前被之前在葡萄牙空军服役的F-16战隼战斗机取代。在第一阶段,12架葡萄牙空军的F-16移交给罗马尼亚,随后在2020年之前多12架将抵达该国,另外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2023年6月底亦公告批准罗马尼亚自挪威采购32架美制的二手F-16A/B型战机。为了取代之前老旧的运输机机队,空军也取得了7架全新的C-27J斯巴达人战术运输机。罗马尼亚最高国防委员会(CSAT)2023年4月表态有意愿采购F-35闪电II战斗机。\n还有,海军在2004年也向英国皇家海军购买了两艘现代化巡防舰,而四艘能够承载导弹的现代护卫舰也将在近期加入海军服役。海军也在2008年订购了三架本地生产的IAR 330直升机。\n罗马尼亚使用的主战坦克主要是T-55主力战车改良的TR-85主战坦克和TR-850型坦克,但数量不足全面汰换,因此尚保有约500辆苏联版本的T-54/55系列主战坦克,随著罗马尼亚议会批准国防部以11亿美元购买54辆二手美国M1A2 SEPv3主战车后,罗马尼亚将会拥有符合北约制式的主战坦克。罗马尼亚也拥有例如MLI-84步兵战斗车、MLVM和TAB B33 Zimbru的装甲输送车和步战车,同时也拥有TAB-71, TAB-77���ABC-79M 装甲运兵车。而多管火箭炮方面,罗马尼亚于2018年进行采购作业,总计获得18套M142高机动性多管火箭系统。受到2022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冲击,罗马尼亚采购土耳其拜拉克塔尔TB2,强化该国陆军打击能量。\n罗马尼亚武装部队也使用几种手枪,包括md.1995和md.2000型,其特种部队也使用MP5,UMP9和乌兹等冲锋枪。常规部队使用的突击步枪为PA md.86,特种部队也使用HK G36,SIG 551 LB和AUG突击步枪。轻机枪包括PM md.93和PM md.64,特种部队也使用美制的M249轻机枪,重机枪则包括DShK和美制M2。除此之外,罗马尼亚武装部队也使用SS-77,md.66和M240通用机枪,狙击步枪也有PSL,AR-10,APR和巴雷特M82。\n\n罗马尼亚与北约\n2004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罗马尼亚在加入北约之后开始准备在2007年之前取消征兵制,组建专业军队。罗马尼亚在海湾战争时也协助了联合国部队,尤其是担任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席的期间。该国也曾经派遣部队参与在阿富汗,伊拉克,波斯尼亚以及安哥拉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在南斯拉夫战争期间,罗马尼亚也曾经协助联合国强制南斯拉夫,也让北约部队的战斗机和轰炸机飞过罗马尼亚空域。2014年8月,就在顿巴斯战争处于尖峰时,当时的罗马尼亚总统也曾经呼吁北约部队向乌克兰军队派送武器,帮助乌克兰政府打击包括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叛军。\n\n走向现代化\n罗马尼亚武装部队在21世纪初进入了三个阶段的整编。截至2015年,前两个阶段已结束,罗马尼亚武装部队已经能够配合北约部队共同进行作战任务,第三阶段也预计将在2025年完成。这次整编是为了将武装部队的编制现代化,精简裁军,还有取得更新,更优越,能够符合北约水平的新科技。\n\n海外部署\n罗马尼亚部队曾经参与伊拉克战争,派遣人数最高达到730人,之后渐渐缩成350人。2009年7月24日,罗马尼亚终止了在伊拉克的行动,撤回了剩下的人员。罗马尼亚也参与过阿富汗战争,曾经在阿富汗也部署着大约1千8百名军人。\n\n其他军事化组织\n罗马尼亚存在着军事化但不隶属武装部队的组织。这些组织包括:\n\nJandarmeria Română(罗马尼亚宪兵)\nInspectoratul General al Corpului Pompierilor Militari(消防部队)和 Comandamentul Protecției Civile(民防部队),两者已在2004年合并,成为内阁部的 Inspectoratul General pentru Situaţii de Urgenţă(应急部队)\nServiciul Român de Informații(罗马尼亚情报部)\nServiciul de Protecție și Pază(保护与守卫部,为罗马尼亚籍和外籍官员提供保护)\nServiciul de Telecomunicații Speciale(特别通讯部)\nServiciul de Informații Externe(国外情报部)\n\n军衔\n陆军\n士兵\nSoldat - 二等兵 (OR-2)\nFruntas - 一等兵 (OR-3)\nCaporal Clasa III - 上等兵 (OR-4)\nCaporal Clasa II - 下士 (OR-4)\nCaporal Clasa I - 下士长 (OR-4)\nSergent - 中士 (OR-5)\nSergent-major - 中士长 (OR-6)\nPlutonier - 上士 (OR-7)\nPlutonier-major - 上士长 (OR-8)\nPlutonier adjutant - 军士 (OR-9)\nPlutonier adjutant principal - 军士长 (OR-9)\n\n参谋军士\nMaistru militar clasa 5 - 五等参谋军士 (OR-5)\nMaistru militar clasa 4 - 四等参谋军士 (OR-6)\nMaistru militar clasa 3 - 三等参谋军士 (OR-7)\nMaistru militar clasa 2 - 二等参谋军士 (OR-8)\nMaistru militar clasa 1 - 一等参谋军士 (OR-9)\nMaistru militar principal - 上等参谋军士 (OR-9)\n\n军官\nSublocotenent - 少尉 (OF-1)\nLocotenent- 中尉 (OF-2)\nCăpitan - 上尉 (OF-3)\nMaior - 少校 (OF-4)\nLocotenent-colonel - 中校 (OF-5)\nColonel - 上校 (OF-6)\n\n将官\nGeneral de brigadă - 准将 (OF-7)\nGeneral-maior - 少将 (OF-8)\nGeneral-locotenent - 中将 (OF-9)\nGeneral - 上将 (OF-10)\n\n元帅\nMareșal - 元帅 (战时)\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359", "title": "溧阳市", "text": "溧阳市 ,通称溧阳,简称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江苏省下辖县级市,由常州市代管。溧阳位于江苏省西南部、 长江三角洲西缘,北倚茅山山脉,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邻近浙江省。全市辖3个街道、9个镇,总面积1535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驻溧城街道南环路18号。\n溧阳地处宁杭交通走廊上,宁杭高速铁路、宁杭高速公路、104国道、芜申运河等穿境而过,是宁杭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及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溧阳生态环境良好,旅游业发达,拥有2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有天目湖山水园、南山竹海等知名旅游景点,蜿蜒于山水之间的全域旅游风景路“溧阳1号公路”串连着全境各类自然人文景点。\n\n历史\n先秦时期\n商朝晚期,泰伯奔荆蛮(今苏南地区),自号句吴,溧阳境始属吴国。至春秋���期诸侯争雄,为抵御楚国的压制 ,周景王四年(前541年)吴国筑固城设濑渚邑(位于今南京市高淳区固城街道固城遗址内偏西部分)。楚灵王三年(前538年)楚国征伐吴国,攻占濑渚邑,吴国迁城至陵平山下,改称陵平邑(今溧阳市南渡镇古城村)。楚灵王十二年(前529年)楚国继续东征,攻占陵平邑并改称平陵邑。周敬王十四年(前506年),吴将伍子胥反攻楚国,火烧固城,平陵邑复属吴。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楚破越,溧阳境先后属越、楚。前223年秦灭楚国,前222年置会稽郡(郡治吴县),溧阳境属秦国会稽郡。\n\n秦至隋时期\n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以平陵邑辖地置溧阳县(另一说西汉始置溧阳县),县治在固城,属鄣郡(约前210年由会稽郡分置,郡治鄣县,汉武帝元狩二年即前121年更名丹杨郡,又作丹阳郡,郡治宛陵县即今宣城市,隶属于扬州),辖今溧阳、高淳与溧水东南部区域,今溧阳市辖境属秦溧阳县东部地区。西汉建昭元年至元寿二年(前38年至前1年),改置溧阳侯国,治在今溧阳市南渡镇北旧县村。东汉建武六年(30年)迁治固城(位于今高淳固城遗址)。三国初期黄武元年(222年)孙吴立国,废溧阳县辟为溧阳屯田,设屯田都尉,仍治固城,分溧阳东境(今溧阳市境内)改置永平县,县治在今溧阳市古县街道古县遗址,仍属丹杨郡(221年迁郡治建业县石头城即今南京市区。223年孙吴置扬州,州治同为石头城,丹杨郡属之)。西晋初(太康元年即280年)取消屯田制度,溧阳屯田改为溧阳县,县治仍在固城,并改永平县为永世县。永兴元年(304年)分永世县西境置平陵县,县治在今溧阳市南渡镇古城村,二县划入新置的义兴郡(郡治阳羡县,属扬州),不久(一说永嘉元年即307年)永世平陵复属丹杨郡(318年起因东晋定都建康,升为丹杨尹)。咸和八年(333年)溧阳县治迁往旧县。南北朝宋元嘉九年(432年)废平陵县,其地分入永世溧阳,均属丹阳尹。\n隋开皇九年(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改州罢郡并县,废永世县并入溧阳县,直属蒋州(由扬州更名)。开皇十一年(591年),析溧阳县之西北境、丹杨县故地东部新置溧水县,仍属蒋州,县治开化城(今高淳区固城遗址以东),随后北迁今溧水城区。次年复置永世县,县治仍旧,永世溧阳俱改属宣州(州治宛陵,607年改称宣城郡)。开皇十八年(598年)溧阳县并入溧水县,仍属蒋州(607年改称丹阳郡)。\n\n唐以后\n唐武德三年(620年)再废永世县,合溧水县东境置溧阳县(今溧阳市的前身,与现辖境大致相当),县治在旧溧阳城(位于南渡镇旧县村),属江南道扬州(州治江宁县,624年改称蒋州,次年复称扬州)。武德九年(626年)废扬州,溧阳改属宣州,上元元年(760年)改属升州,次年废升州,溧阳复属宣州。光启三年(887年)复属升州(920年改称金陵府,南唐937年改称江宁府,北宋975年复称升州,1018年复称江宁府,南宋1129年改称建康府)。\n唐天复三年(903年)杨吴政权迁溧阳县治至新溧阳城(今溧阳市区护城河以内,属溧城街道),此后一直作为溧阳的行政中心,延续至今已有1100多年。\n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溧州,属江东道宣慰司,次年升为溧阳府。1279年升为溧阳路,下辖溧阳县和溧阳在城录事司。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撤销溧阳路,仍为溧阳县,改属建康路(1329年改称集庆路,1356年明军攻占后改称应天府)。元贞二年(1296年)改为溧阳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仍隶应天府。清雍正八年(1730年)改隶江苏省镇江府。\n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撤道,裁府、厅、州,溧阳县直属江苏省,北洋政府时期增设道制,属江苏省金陵道(1914至1927年),1932年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简称第二区,专署驻武进县),1933年改属江苏省溧阳行政督察区(简称溧阳区,专署驻溧阳县,1936年改称第一区,1939年改属江苏省江南行署,1945年复直属江苏省,1948年移驻丹阳县)。\n1949年4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溧阳,5月7日成立县人民政府,属苏南行政区武进行政分区,11月改武进分区为常州专区。1953年元旦江苏省成立,常州专区被撤销,溧阳县改属镇江专区(1958年专署迁驻常州市,改称常州专区,1959年专署驻地迁回镇江市,复名镇江专区,1970年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江苏省撤销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溧阳县改属常州市。1990年撤县设县级溧阳市���\n\n地理\n溧阳市位于北纬31°09′—31°41′,东经119°08′-119°36′,地处江苏省西南部,向南与安徽省接壤,东南亦邻近浙江省。溧阳东临宜兴市,西接南京市溧水区和高淳区,北连句容市和常州市金坛区,南望安徽省广德市和郎溪县,南北长59.06公里,东西宽45.14公里,全市总面积约1535平方公里。\n\n地貌\n溧阳境内地形南北高、中部低,属半丘陵半平原圩区地貌,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n溧阳南部低山丘陵为天目山山脉延伸,山峦众多,地势高,山势较陡峭,位于苏皖省界上的锅底山海拔541米,是常州市境内最高峰,其余主要山峰有石门尖、铜官岭、青峰山、伍员山等。\n西北低山丘陵属茅山支脉,丘陵地区岗峦起伏连绵,句容、金坛、溧阳三地交界处的丫髻山海拔410米,是茅山山脉最高峰,其余主要山峰有瓦屋山、青龙山等。\n中部腹地平原圩区属太湖平原,自西南向东地势平坦,平均海拔3米,河港纵横交错,湖荡分布其间,市境东北部的长荡湖地跨金坛、溧阳两地,为太湖流域第三大湖泊。\n\n气候\n溧阳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夏冬季历时长,冬冷夏热;春秋季历时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1991至2020年间年平均气温16.6℃,降雨129.5天,降水1198.8毫米,日照1824.4小时。\n\n水系\n溧阳位于太湖上游的湖西水网区,全境属太湖流域。以界岭山地、茅山余脉为界,南部、西部与水阳江流域为邻,西北与秦淮河流域为邻。西南部有春秋时期开凿的人工运河胥河沟通水阳江和太湖两大流域。全市大部分地区属南河-南溪河水系,北部局部地区属洮滆水系。\n境内主要河流有南河、中河、北河、丹金溧漕河、溧戴河、赵村河、竹箦河等。\n南河旧称胥溪河,西由胥河引入长江及其支流水阳江客水,汇集西南部低山丘陵和南部山区的来水,向东出市境经下游的南溪河注入太湖,古为中江水道的一部分。中河作为南河的汊河,主要汇集西北丘陵地区来水、以及部分南河入水,向东出境经北溪河注入太湖。两河东西贯穿溧阳腹地,沿途有升平、三塔、南渡、前马、沙涨等滩荡。古时水量充沛,境内有湖荡近百万亩。明朝为治理太湖水患,在高淳东部胥河上修筑东坝、下坝,截断长江来水,境内湖荡渐淤,逐步被围垦耕作,分化成独立的湖荡,民国初年有湖荡约10万亩,至1949年已减为4万亩。1991年拆坝设闸后,胥河恢复通航,南河成为芜申运河的一部分。\n南部丘陵有沙河、大溪2座大型水库,分别位于南河支流溧戴河、大溪河流域。\n\n自然灾害\n溧阳境内干旱洪涝灾害发生频率较高。干旱多发于丘陵地区,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洪灾各地形均有发生,涝灾仅见于圩区。\n受地质构造影响,溧阳境内有4组断裂,其中茅山东侧活动断裂造成古代和近现代多次地震活动。古代有史料记载的境内地震有7次。历史上于1679年、1839年、1974年、1979年发生过4次里氏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n\n行政区划\n溧阳现辖3个街道、9个镇,分别为:昆仑街道、溧城街道、古县街道、埭头镇、上黄镇、戴埠镇、天目湖镇、别桥镇、上兴镇、竹箦镇、南渡镇、社渚镇。\n类似乡级单位有:常州监狱、溧阳监狱。\n\n行政区划沿革\n1949年5月7日,溧阳县人民政府成立,设南渡、上沛、别桥、竹箦、戴埠、社渚、城区7个区,下设22乡镇。当年9月,又析设城东、城南、汤桥3个区,22乡镇拆分为81乡镇。至1950年,全县设10个区,下设96个乡、2个镇(南渡镇、戴埠镇)。\n1956年至1957年,逐步撤并乡镇,并撤销县辖区级建制。至1957年,全县设2个镇、20个乡,分别为:溧城镇、戴埠镇、城南乡、马垫乡、杨庄乡、埭头乡、上黄乡、横涧乡、山丫乡、茶亭乡、别桥乡、前马乡、上兴乡、上沛乡、汤桥乡、竹箦乡、后周乡、南渡乡、新昌乡、社渚乡、周城乡、河口乡。\n1958年,除溧城镇外的21个乡镇均改为人民公社(简称公社),同年,因修建沙河水库(今称天目湖)淹没山丫桥村,山丫公社迁驻平桥,改称平桥公社。\n1960年周城公社并入社渚公社。\n1961年新设仙人山(1965年改称城西、1981年改称清安)、泓口、𠙶麓(1979年后简写为后六)、戴北、沙河、湖边、古渎、绸缪、余桥、东王(1965年改称永和)、陆笪、庆丰、旧县、蒋店、强埠、殷桥、河心、大溪、周城等19个公社及南渡镇。\n1965年戴埠公社析设戴埠镇,其余部分划入横涧和龙潭林场的共4个生产大队改称戴南公社。\n1970年南渡镇重新并入南渡公社。\n1971年戴埠镇、戴北、戴南合并为戴埠公社,至1975年复分为一镇二社。\n1983年,人民公社制改为乡镇建制,南渡公社建镇,戴南公社并入戴埠镇,其余各人民公社均改为乡,全县2个镇39个公社调整为3个镇、37个乡。\n1985年7月,社渚、竹箦、上兴、别桥撤乡建镇。至此,溧阳县设7个镇、33个乡,分属6个区党工委(最初于1961年成立,非正式行政区划层级,1986年撤销)。分别是:\n\n1988年5月,上黄、周城、上沛撤乡建镇。\n1990年8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溧阳县撤县设市(县级)。同年12月8日,溧阳市正式成立。\n1991年1月,强埠撤乡建镇。\n1992年8月底,撤销戴北乡、庆丰乡、陆笪乡、湖边乡,原区域分别并入戴埠镇、南渡镇、竹箦镇、别桥镇。\n1993年12月,沙河、后周、新昌撤乡建镇,沙河建镇后称天目湖镇。\n1995年4月底和1996年8月,平桥、茶亭先后撤乡建镇。\n1999年12月底至次年1月,溧阳进行建市后首次大幅撤并乡镇,所辖16个镇、20个乡合并为18个镇。具体变更如下:\n\n2001年各镇所辖566个行政村合并为291个行政村,设49个社区。\n2004年9月底,撤销平桥镇并入天目湖镇。\n2007年3月至7月,溧阳市进行第二次大幅撤并乡镇,所辖17个镇调整为10个镇。具体变更如下:\n\n2009年各镇所辖288个行政村合并为175个行政村。\n2015年11月,以原溧城镇西北部区域析设昆仑街道。\n2020年7月,撤销溧城镇,设立溧城街道、古县街道,并扩大昆仑街道行政区域。\n\n现任领导\n交通\n溧阳境内河网交错,近代以前交通运输以舟楫为主。二十世纪初轮船运输兴起,溧阳逐步开通至周边县乡及常州、无锡、苏州、上海等城市的轮船航线。民国南京十年期间,溧阳境内先后修筑了宁杭公路(时称京杭国道,现改为104国道)和溧金公路(现改为233国道),人力畜力运输逐渐开始被机动车替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县乡公路得到快速发展。2003年,溧阳境内的首条高速公路——宁杭高速溧水骆家边至溧阳上兴段通车,此后扬溧高速、常溧高速、溧芜高速、溧宁高速相继通车,境内形成*形高速公路网。2013年宁杭高速铁路通车,溧阳融入全国高铁网,直通全国21个省市的各大城市。\n\n公路\n干线公路\n长深高速,又称宁杭高速公路,上兴互通及以西于2003年9月通车,上兴互通以东于2004年9月通车。\n 扬溧高速,2007年9月通车。\n 溧宁高速,南渡南枢纽及以北于2022年1月通车,南渡南枢纽以南于2022年11月通车。\n 溧阳支线,又称常溧高速公路,2015年9月通车。\n 溧芜高速,2020年9月通车。\n 104国道,北京至平潭公路。\n 233国道,克什克腾至黄山。原属241省道,2017年升级为国道。\n 239省道,孟河至社渚公路。\n 265省道,镇江至溧阳公路。溧阳城区段又名中关村大道,城区以北段待建。\n 341省道,宜兴至溧水公路。104国道至扬溧高速段在建,233国道以东段待建。\n 360省道,宜兴至高淳公路。239省道以西段原属239省道。\n 456省道,溧芜高速上沛互通连接线。起于在建长深高速曹山互通,经社渚镇,止于233国道平桥段,全线未开工。\n\n县级公路\n埭戴一环线,埭头(宜兴界)-戴埠(X104),包括溧竹线、水西线、迎宾大道等,埭头-X101、G104-S239等段待建。\n 黄横二环线,上黄(S239)-横涧(南山竹海),包括上上线、老明线、社上线、社徐线、平横线、竹海大道,上黄-G233段待建。\n 溧绸线,溧阳(S239)-别桥(金坛界),包括溧竹线、绸缪线,阴山-金坛界待建。\n 溧杨线,溧阳(X104)-杨巷(宜兴界),全通。\n 溧芳线,溧阳(X104)-八字桥村,全通。\n 溧横线,溧阳(G233)-横涧(广德界),包括城东大道、竹海大道、戴横线,全通。\n 溧天线,茶亭(G233)-西渚(宜兴界),包括天目路、小白线,全通。\n 新天环湖线,新昌(G104)-麻园(郎溪界),包括新溪路、大溪环湖路、东园线。\n 南上线,南渡(S239)-上沛(溧水界),包括宁新路、溧强线、沙上线。\n 新竹线,宋巷(X002)-竹箦煤矿(金坛界),包括溧竹线、竹煤线,全通。\n 长山路,溧阳(G104)-天目湖(S360),全通。\n 竹瓦线,溧阳(S239)-瓦屋山(句容界),又称瓦屋山旅游大道,全通。\n 前社线,前马(X002)-黄金山(金坛界),前马-后周段待建。\n 竹上线,上兴洋河(G104)-黄金山(金坛界),包括瓦屋山线、环湖北路等,全通。\n 南桠线,南渡石街头(G104)-桠溪(高淳界),包括永安路、新湖路、增福路、强桠线。\n 社定线,社渚(X001)-��定桥(高淳界),又称河心线,全通。\n 社梅线,社渚(S360)-梅渚(郎溪界),全通。\n 横华线,杨村(G233)-太华(宜兴界),包括杨黄线、太华线,全通。\n 周社线,周城(X001)-河口(高淳界)。\n 玕柚线,上黄玕西(S239)-柚山(金坛界),包括曙猿路。\n\n铁路\n宁杭客运专线,2013年7月1日正式通车,溧阳市境内设有溧阳站和瓦屋山站。\n\n内河航运\n芜申运河,溧阳港\n锡溧漕河\n丹金溧漕河\n\n航空\n溧阳境内有2021年建成开航的通用航空机场溧阳长荡湖机场。周边主要民航机场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等,其中南京禄口机场在溧阳设有城市候机楼,并开行机场巴士直达溧阳城区及上兴镇。\n\n公共交通\n溧阳市内公共交通现由城乡公交和镇村公交两级公交网络构成,均由溧阳市客运有限公司运营。\n1940-1990年代,伴随着境内公路网的建设,溧阳农村客运班线实现了从零到乡乡通的转变。1992年,6条农村公交线路在城区首设公交站点,1995年首次开通4条城区公交线,此后至2008年共开通11条城市公交线路。2001年起,农村公交划归溧阳市公路运输有限公司经营。2008年底,竹箦、社渚两镇首次开通8条镇村公交线路。经3年快速发展,镇村公交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农村行政村,城市、市镇、镇村三级公交网路全面成型。2019年底全市共有42条城市公交线路、13条市镇公交线路、95条镇村公交线路。2021年溧阳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市镇公交由民营公路运输公司划归国有客运公司,与城市公交合并线路,统一定价、服务。截至2021年7月,全市共开通58条城乡公交线路、99条镇村公交线路(合计含3条旅游专线)。\n1995年94辆昌河牌微型车投入城区出租车运营,溧阳出租汽车行业由此而始。2004年起经兼并形成市客运公司、市装卸储运公司吉达分公司两家经营的格局,同年全市231辆各型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桑塔纳小客车,2011年全市335辆出租车完成加装天然气改造,2020年至2022年全市359辆出租汽车由桑塔纳畅达全部更换为荣威电动汽车。\n溧阳城市公交卡首次发行于2013年,刷卡范围最初覆盖全市24条城市公交线路,并与常州公交(次年还包括金坛城市公交)互联互通。2015年起溧阳城市公交支持“江苏交通一卡通”及其他省份交通联合公交卡刷卡支付,同年“溧阳行”智慧交通手机软件上线,通过该软件可查询城市公交车实时定位。2017年公交卡刷卡范围扩至溧阳镇村公交线路。2018年至2019年,城市镇村公交、市镇公交先后支持手机扫码支付。2021年随着城乡公交一体化完成,全市所有公交车均实现公交卡刷卡支付、手机扫码支付、实时定位查询功能。\n\n经济\n农业发达,主产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还盛产茶叶和板栗。工业以机械、冶金、建材、纺织轻工产业为主,并形成智能电网、汽车及零部件、农牧与饲料机械、动力电池等新兴特色产业,有金峰水泥、上上电缆、申特钢铁、国强镀锌、华鹏变压器等一批知名本土民营企业。多次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n\n社会\n人口\n溧阳有汉、满、朝鲜、壮、蒙古等12个民族。2023年末,溧阳市户籍人口77.69万人,总户数27.00万户,人口自然增长率-5.26‰。男女性别比为99.98,男性38.84万人,女性38.85万人。溧阳市常住人口80.6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2.52万人,城镇化率65.12%;暂住人口14.19万人。\n2023年末,溧阳市城区常住人口27.92万人,城区暂住人口0.64万人。\n\n语言\n溧阳话是溧阳地区的通行方言,属吴语太湖片毗陵小片。溧阳地处吴方言太湖片区的边缘,与江淮官话区和宣州吴语区相邻。古代各时期有北方人陆续南迁留居溧阳,近代有河南信阳、苏北扬泰地区、浙江温州等地移民聚居溧阳部分丘陵、滩荡地区,使得溧阳话在不同地区有稍许变化。一些规模较大的移民群体(约占全市人口的18%)至今仍保留原籍方言,并形成了方言岛。\n\n教育\n2023年,溧阳市共有各类学校158所,学生(含幼儿)99771人,专任教师7811人。其中幼儿园76所、在园幼儿18419人;小学45所、在校学生45443人(另有特教小学1所,学生174人);中学34所,初中在校学生19813人、高中在校学生11256人,中专2所,在校学生4666人。另有青少年活动中心1所。\n\n体育\n宗教\n溧阳市有批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场所36处。佛教禅寺主要有:瓦屋山宝藏禅寺、天目湖报恩禅寺。市区以及部分乡镇设有基督教堂。\n\n医疗卫生\n2023年,溧阳市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36家,其中市级以上公立医院2家,民营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17家,其他社会办医疗机构121家,村卫生室(含社区卫生服务站)178家。卫健从业人员7296人,其中卫技人员5925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3.09人,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7.48人,每千人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44张。\n主要医院有:\n\n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溧阳市人民医院)\n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溧阳市中医医院)\n溧阳市人民医院燕山分院(溧阳市妇幼保健院)\n\n特产\n天目湖砂锅鱼头、溧阳白茶、溧阳白芹、板栗、天目湖风鹅\n\n旅游\n溧阳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4A级旅游景区各1处。2013年,江苏省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溧阳市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和天目湖御水温泉景区3个原国家4A级景区合并升级为国家5A级天目湖景区;2015年底,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获评国家4A级景区。此外溧阳还有史侯祠、高静园、凤凰公园、沧屿园、燕山公园、瓦屋山休闲旅游区、曹山慢城、平桥石坝等旅游景点。\n\n文化\n溧阳市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个。\n\n此外,溧阳还有跳五猖、跳祠山、祠山祭鼓、史贞女传说、伍员山神佑伍子胥的传说、水母山狮鼓、竹箦青狮、上宅里将军马灯、天目湖砂锅鱼头制作技艺、溧阳白芹壅制技艺、溧阳扎肝制作技艺、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n\n人物\n物产\n溧阳地处茅山和太湖之间,丘陵和平原约各占一半土地面积,非金属矿储量丰富。有石灰石、方解石、膨润土、瓷土、耐火土、石英石、叶蜡石。\n中药材有太子参、桔梗、玉竹、夏枯草、益母草等。\n\n对外交流\n会展业\n溧阳市于1991年起举办中国溧阳茶叶节,原为一年一届,1995年起改为两年一届(其中2003年因非典事件停办一届),2009年停办一届后改为双数年举办,2016年后复改为一年一届,2022年因新冠事件停办一届后复改为单数年举办。2005年起举办天目湖旅游节,首届与第九届中国溧阳茶叶节同办,此后每年办一届,逢中国溧阳茶叶节举办则两节同办,2021年后随茶叶节一起改为单数年举办。历届“两节”多于4月28日开幕,为期一个月左右(2005年前一般为期2天),至24年已累计举办了二十届中国溧阳茶叶节、十八届天目湖旅游节,形成了良好的“两节”节会效应。\n2008年10月25日溧阳市举办“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的热身会议“安博思论坛——中欧经济智慧对话”,同年11月15日举办“2008一村一品国际研讨会”(第五届)。2009年承办首届“天目湖中欧经济论坛”。\n\n友好城市\n自1990年溧阳撤县设市后,溧阳已与国内4个城市和日本、美国、荷兰、加拿大、德国、塞浦路斯、乌克兰、爱尔兰等8个国家的10个城市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具体如下表:\n\n备注\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溧阳市人民政府"} +{"doc_id": "6360", "title": "巴士海峡", "text": "巴士海峡(英语:Bashi Channel)是位处台湾本岛与巴丹群岛之间(台湾南边)、衔接菲律宾海与南海的海峡。为连通太平洋与南海的重要国际水道,也是西太平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域之一,船只往来非常频繁。海峡平均宽度约185公里,水深一般在2,000至5,000公尺之间,最深处达5,126公尺。海底地形起伏变化甚大,主要为华南大陆棚向东延伸,又有兰屿海脊、台东海槽、花东海脊和马尼拉海沟由东向西南北向平行分布,海脊深度在2,400至2,600公尺之间,海床沉积物以沙质为主,另外受菲律宾海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地质交互作用影响,巴士海峡还是一个地震多发区。巴士海峡是西北太平洋的大浪区之一,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受大洋和大陆间季风的影响,海洋气象特征为高温多雨,季风盛行,雷暴较多,热带气旋影响频繁,也是西太平洋生成的热带气旋进入亚洲的路径之一。\n巴士海峡以北衔接台湾的兰屿及台湾南端恒春半岛,以南衔接雅米岛及巴丹群岛,巴丹群岛以南为巴布延群岛,再往南则为吕宋岛,巴士海峡以南群岛均隶属菲律宾管辖。巴丹群岛和巴布烟群岛之间为巴林塘海峡,巴布烟群岛和吕宋岛之间为巴布延海峡,此三海峡合称为吕宋海峡。\n自古以来,台湾的兰屿与菲律宾的巴丹岛,皆是靠著小舟往来。根据民族学的研究,两地的原住民皆属南岛民族,有深厚的血缘关系,语言及传统歌曲亦有高度的相似性;现今双方虽分属不同国家,已逐渐恢复交流。\n目前本处的经济海域划分尚未协商,因此常发生菲律宾军队扣押台湾渔民的行动,引发双方外交上的冲突,尤其是在2013年广大兴事件发生后,双方关���更为紧张。\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Google地图"} +{"doc_id": "6363", "title": "工业工程学", "text":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运筹学(Operations Research)和系统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是研究如何分析复杂系统并建立抽象模型从而改进系统的学科。与传统工程学及数理学科不同,这一领域的重点在于研究决策者(人)在复杂系统中的作用。传统上,工业工程师的工作集中在设计、执行、评估和改进集合人力、资金、信息、知识、厂房、设备、能源、物料和流程的制造业生产系统。近年来更多的工业工程师投身到诸如物流、信息、金融、医疗、药剂、护理、服务、研发、国防等等众多产业当中从事系统分析与改进工作。简短的说,工业工程师能在任何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工业工程师在获得工业工程学位之前也往往拥有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统计、计算机或其他工程学位。工业工程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理性化地处理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复杂交互作用,从而解决产业系统中的重大管理问题和优化系统。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帮助工业工程师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有著深远意义。\n美国工业工程师学(AIIE)在1955年对工业工程做出定义:工业工程是综合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技能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对人员、物料、信息、设备和能源组合而成的综合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实施,并且对系统的成果进行鉴定、预测和评估。\n在精益制造系统中,工业工程师致力于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对时间、经费、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他们使过程更加有效率,产品质量稳定并且更容易制造,产量得到提高。\n同大多数工程学科非常专业化的应用领域不同,工业工程在几乎每一种产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如何缩短在主题公园前排起的长队,优化操作方法,全球货物派送(供应链管理),制造更加价格低廉并且可靠的车辆等。\n工业工程这一名称很容易招致误解,起初,工业工程名为科学管理,而在现在,大韩民国(韩国、南韩、南朝鲜)等国家工业工程被称作产业工程,这更符合它现在的应用范围。它最初被应用于制造业,然而现在,它已经在其他相关的服务和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工业工程的也往往被称作运作管理、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等。\n\n专业领域\n一个工业工程师的专业包括以下元素的部分或者全部。仅仅接受过有限教育或者实践经验有限的应用者可能只熟悉以下的少数类型。\n\n关于需求\n对和产品质量或者设计产品的困难度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n调查有关产品生产过程或其机械性能表现的问题。\n在适当的时机应用优化过的设计。\n对产品而言(短期)(short term)\n对完整产品设计的分析,从而决定整个生产过程如何划分成不同的步骤或者说工序,以及在过程中特定的阶段如何生产零部件。这需要对经销商和企业所能够提供的工具有着充分的了解。\n规范在制造或者组装产品的每一个步骤中都将得到应用。这包括那些应该被设计和制造出来的机器,工具,夹具和固定设备以及安全保障措施。任何与质量有关的手续和限制,例如ISO9000标准系列,都应该得到重视。这将要求工业工程师对健康安全以及质量政策有了解。同时也有可能牵涉到对数控机械的程序编制。\n对时间的测量或者计算要求工业工程师采用特定的方法,考虑到操作员的熟练程度。这被用来计算操作的成本,从而使得对组装或制造流水线的平衡或者对生产能力的判定成为可能。这被称作行为研究。所记录下的时间数据在价值分析中仍然适用。\n库存的规范,处理和运输的标准,以及组装和完成产品使用的设备,或者在整个过程中的任何中介过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消灭意外损坏的可能性,最小化所需要的资源。\n对过程而言(中期)(normal term)\n决定整个过程的维护计划。\n评估在整个过程中产品的范围,调查通过对现存的工具的改进或者购置更有效率的设备所能带来的效率提高。这可能包含外部采购等方面。这需要对设计技巧和投资分析的专业知识。\n审查单独的产品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流动,从而寻找出可以通过产品重设计而带来的改进,从而减少或者消灭由于生产过程带来的成本,或对使用的工具,方法,配件进行标准化。\n大局(长期)(long term)\n分析产品在工厂中的流动以提高总体效率,分析是否最重要的产品在过程或者机器方面得到了最高的优先权。这���味着将最赚钱的产品的输出最大化。这需要对统计分析,排队论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以及工厂布局设计能力。\n训练新的工人,教导他们使用机器或者在流水线上从事工作\n安排规划,对于新产品或者工序及时引进,及时作出必要的改变\n总的来说,对整个公司元素的结构和安排,例如销售,采购,计划,设计和财务的全面理解,包括良好的沟通技巧。当今的实践中同样需要积极参与以及团队协作精神。\n\n领域包括\n运筹学(包括:优化学与数学规划,动态规划,优化算法,系统仿真,随机过程,马尔可夫链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排队论,存储论,决策分析,博弈论 等),管理科学,决策科学,人工智能,概率和统计方法,预测学,系统集成,系统工程,大系统控制理论,工业战略管理,生产系统,运作管理,价值链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与管理,交通运输系统,服务管理,技术管理,产品开发管理,品质工程和管理,可靠性工程,六标准差改善方法论,精益制造,再造工程与流程改进,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工程与管理,知识管理,数据挖掘,工程经济学,组织系统工程,蒙地卡罗模拟法,制造系统MES,厂房设计,仓储管理,工作空间设计与设备管理,人因工程学 ,失效模式分析(FMEA),实验设计(DOE),作业管理(OM),资料探勘,高等统计作业法,同步工程,类神经预测法,运输规划,数位人体模型,生物力学,制程能力分析,统计推论与应用,CAD/CAM,文件/知识管理,应用机率,系统化创新工程,资料挖矿,计算金融学、微电脑应用,演算法与应用等等。\n\n工业工程课程\n工业工程学士学位通常要求学生在修完基础学科(人文艺术、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数学(微积分、工程数学、概率、统计、微分方程、积分方程与数值分析等),和基础工程学科(力学、热学、电学、磁学、化学等)后研修以下课程:\n\n工程经济\n工业工程管理\n电脑辅助设计和电脑辅助制造\n系统分析与设计\n系统仿真(特别是离散不确定系统仿真)\n确定系统运筹学(数学规划 / 优化学)\n随机系统运筹学(马尔可夫链,排队论等)\n人因工程\n安全工程\n数学建模\n制造系统\n生产系统的调度与控制\n厂房设计或工作空间设计\n供应链管理 / 物流工程学\n质量控制 / 统计过程控制\n工作研究\n管理信息系统\n\n价值工程\n价值工程是基于如下命题:在任何复杂的产品中,80%的顾客只需要20%的功能,通过集中于产品研发,人们可以为市场主体制造更加优良的产品,同时使用较少的成本。当顾客需要更多功能的时候,这些功能作为可选配件提供。这个措施在工程作为主要成本的复杂的机电产品,例如电脑打印机中非常有用!\n为了减少一个计划的工程和设计成本,经常把总体分解成各种可以一次设计和制造完成并且对很多相似产品都可以适用的零部件。例如,一个典型的磁带播放机有一个使用精密注射铸造制造而成的磁带卡座,这是由小工厂制造生产并检验,并且提供给比其大得多的公司作为零部件的。这个卡座的工具设计成本被大量不同型号的产品平均,其他的产品只需要设计出合适的安装位置就可以了。\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AQSIQ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doc_id": "6364", "title": "南华早报", "text": "《南华早报》(英语: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和星期日出版的《星期日南华早报》(英语:Sunday Morning Post)是香港销量最高的英语收费报纸。其主要对手为香港免费英文报章《英文虎报》、《亚洲华尔街日报》及《香港自由新闻》。现任总编辑(Editor-in-Chief)为谭卫儿。2016年4月5日,该报被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完成收购。\n\n历史\n清末民初时期\n《南华早报》在1903年4月1日,由原《孖剌西报》(Daily Press)编辑主任克宁汉(Alfred Cunningham)与谢缵泰等于都爹利街成立,6月1日迁往干诺道办公室。11月6日首份报纸出版,当时出纸一张,零售一角,日销六百份。当时中文名称为《南清早报》,到1913年才改为《南华早报》。1906年,原美籍牙医、商人那布(J.W.Noble)入股《南华早报》\n《南早》的办报目的众说纷纭,外界一般认为创办人之一的谢缵泰欲透过办报以支援颠覆满清皇朝的革命事业,并以英语向世界宣扬中国的革命事业。初期谢缵泰负责招揽生意,社论由英籍记者克宁汉、Douglas Story和Thomas Petrie等执笔,并与港英政府保持良好关系。\n《南早》成立初期,业务曾一度亏损,1907年更录得92,939元亏蚀,因此爆发了一场管理危机,最终谢和��宁汉离场。与此同时,曾成功营救牛奶公司避过破产危机的美国商人Dr. Joseph Whittlesey Noble购入其70%股权,经过6年努力,成功转亏为盈,并在1913年录得首次盈利11,338元。透过收购包括《士蔑报》(Hongkong Telegraph)等竞争对手,以及引入亚洲首台整排铸排机作植字印刷,《南早》在香港报业渐露头角,持续录得盈利,更在1937年加印周日版《Sunday Morning Post》。\n\n战后时期\n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南华早报》被逼停刊。日军强行接收报社,改为出版中文《香港日报》和英文《Hong Kong Times》。1945年日本投降后,《南华早报》得到《华侨日报》的鼎力相助,在香港重光的数天后复刊。二次大战结束后,汇丰银行成为《南华早报》最大股东。1970年,《南早》总部迁离中环云咸街,搬往鲗鱼涌。1971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汇丰(48%)、和记黄埔(25%)与美国道琼斯公司(19%)成为该报三大股东。1986年11月,鲁伯特·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以8.21亿港元的作价,从汇丰与和黄手上购入34.9%股权,并于翌年私有化《南华早报》,直至1990年重新上市。\n《南华早报》一直被视为英国政府和香港精英阶层的喉舌,该报的编辑可获邀列席港督府的“吹风会”和汇丰的业绩简报。1967年六七暴动期间《南华早报》多次遭到左派人士恐吓,同年9月4日有左派暴徒向《南华早报》在中环威灵顿街的报馆投掷两个土制炸弹,其中一个在正门爆炸,幸没有人命伤亡,另一个未爆炸的炸弹则由到场的驻港英军军火专家拆弹。在九七主权移交前,《南早》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由于与港英政府“同声同气”,因此经常取得重要的独家消息。踏入九十年代,《南早》更跃身全球盈利能力最高的报纸。1993年,该报的发行量超过100,000份,录得5.86亿港元的盈利。\n1992年,《南早》以三千多万港元作价收购有66年历史的老牌中文报章《华侨日报》,惟因亏损累累而于1994年转让予香树辉财团。1997年4月,南早再战中文报刊市场,推出中文财经杂志《捌周刊》,初期销量不俗,但受到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经营14个月后终告停刊,合共亏蚀五百万元。\n\n郭鹤年时期\n1993年10月郭鹤年持有的嘉里传媒有限公司买下《南华早报》控股权,1995年《南华早报》由鲗鱼涌英皇道979号太古坊迁入新界东的大埔工业邨(现称大埔创新园)。1997年末,郭鹤年儿子郭孔演成为该报主席。\n随著香港主权移交和大马商人郭鹤年入主,《南早》的编采立场渐趋亲中。1999年,时任总编辑范力行(Jonathan Fenby)被解雇,总编一职由前华尔街日报记者纪德理(Robert Keatley)接任,纽时香港分社社长Mark Landler认为导火线是范力行“尖锐批评香港政府”。\n2000年6月,中国版记者林和立(Willy Lam)撰写评论文章《统一特区首富思想》(Marshalling the SAR's tycoons),指出中共邀请香港30名首富远赴北京为“统一思想”,欲以经济利益换取商界支持董建华。文章一出,有份上京的郭鹤年即在“读者来函”栏,以强烈措词反击林和立文章夸大和杜撰,影射香港富豪为“蠢才和笨蛋”,引起巨大争议。林和立坚持观点,不久后离开《南早》,但纪德理坚称林和立离职与该信无关。\n踏入21世纪以来,短短十年间《南早》已换过七个总编辑。范力行曾表示编辑们与郭鹤年素有分歧:郭氏希望报纸能“更加了解中国”,暗示不要公开批评中国;编辑们则希望能办成一份注重商业和市场的刊物,而非如《中国日报》般歌功颂德。2009年上任的蔡翔祁(Reginald Chua)曾著重报道中国大陆的敏感新闻,如维权律师被捕、《南方都市报》遭整肃等争议,疑因报导方针与老板有分歧而于2011年离职。\n2012年,有吉林省政协背景的王向伟(Wang Xiangwei)升任总编辑,再加上2011年从亚洲电视过档、与中联办关系密切的谭卫儿(Tammy Tam)升任副总编辑,令外界担心《南早》已被“党管”。同年6月,《南早》涉自我审查关于中国异见人士李旺阳离奇身亡的报道,多名资深编采人员和主管参与联署声明,要求王向伟等人交代事件。\n《南早》中文网于2013年4月开通,除翻译《南早》英文报道之外,也采写发表一些原创中文报道。\n2015年,《南早》突然取消三位曾批评港府的资深作家Philip Bowring、Kevin Rafferty及韦安仕之长期专栏。同年11月,总编辑王向伟返回北京出任“编务顾问”,副总编辑谭卫儿升任总编,成为百多年来首位女总编辑,但引起员工逃亡潮。香港自由新闻(Hong Kong Free Press)引述《南早》中人形容消息令人震惊,并斥责谭氏立场非常亲梁振英。另有批评指谭卫儿的英语水平差劣,难以胜任《南早》主编一职。\n\n阿里巴巴时期\n2015年12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20.606亿港元收购《南华早报》。此次收购的是南华早报集团旗下的媒体资产,包括《南华早报》的纸质和网络版,杂志和户外媒体等业务。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透露,未来将完全免费开放《南华早报》的网络付费内容,他还保证会维持编采自主权。当时有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会使《南华早报》的报导风格可能将渐渐倾向大陆,而失去独立的立场,但英语版《南华早报》的选题和内容未发生明显变化。\n2016年3月9日,《南华早报》在中国内地的中文微博和微信账户据报已被删除,其中文网站亦被屏蔽。\n2016年4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完成收购,《南华早报》网上平台改为完全免费。\n2016年9月8日,《南华早报》中文网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停止运作,公司管理阶层说明《南华早报》的主要受众应该是英文读者,而非中文读者。\n2018年2月,《南华早报》所有员工将于2019年底前由大埔旧总部和数码港陆续迁至铜锣湾时代广场6层,占地10万平方呎的办公室和新总部。办公室采取全开放式设计,中央改为一条通往五层的螺旋型楼梯。而新闻编辑部的中庭设会议室,墙上装设140台显示器及屏幕。\n2020年4月底,受2019冠状病毒病疫情影响\n,《南华早报》向员工发内部电邮,指首季营业额下跌50%,部分部门会裁员,未有透露人数,形容只属少数。南早又要求月薪两万元以上的员工放3周无薪假,部分高层也会即时减薪。对此,部分员工上书管理层,要求将签署协议的期限延长,并要求承诺90%员工签放无薪假协议的部门,不需裁员。《南早》回复称,放无薪假是自愿性质的协议,强调签署率低的部门不会因此裁减更多人手。7月18日,该报一名员工确认感染病毒,此前曾到过该报时代广场办公室,因此该办公室关闭消毒。之前《南早》大部分记者及编辑已经在家工作。2020年8月起,由于成本压力,《南华早报》网上版由免费再度转为订阅制。 \n2021年11月1日,大埔印刷中心已外包给星岛日报承印南华早报。\n2021年11月5日,据彭博社报道,隶属于中国财政部的文化央企紫荆文化(香港)集团正在考虑收购南早。不过随后《南华早报》CEO刘可瑞(Gary Liu)在写给员工的一份信函中否认了这一说法,并援引了阿里巴巴的联合创始人蔡崇信的话,表示该报没有改变所有权的计划。\n2022年7月15日,委任苏嘉缓为行政总裁。\n\n编辑方向\n许多政府官员在该报发表评论、资料和接受访问。自“重点利益在内地”的郭氏收购后,专栏作家Danny Gittings、驻北京记者Jasper Becker和中国版编辑林和立均遭解雇,林和立的职位则由吉林省政协委员的王向伟接任。2015年11月6日宣布,副总编谭卫儿2016年起将接替王向伟担任新总编辑。\n该报支持香港全面普选和取消立法会功能界别,不反对北京政府,但对北京政府的政策多有批评,支持和平改良与和平改革。反对中国大陆神化过往领袖毛泽东的运动,支持香港工人提高待遇运动。该报评论中对泛民派和建制派均有批评。另外对日本民族主义持批评态度。2012年,香港媒体在李旺阳蹊跷死后的第二天普遍大幅报道,而《南华早报》只在A6内版刊登了一篇简讯。6月7日,《南华早报》的一名外籍兼职编辑普莱斯(Alex Price)写电邮给总编王向伟,认为这样做是自我审查。内部泄露的电邮显示,零售版的有关报道是经该报总编王向伟亲自拍板删节,淡化为一则百余字的简讯。普莱斯在数日后向全体同事公开他和王向伟就此事件交换的电邮,并称这一事件使《南华早报》的公信力危在旦夕。之后,2017年7月19日,《南华早报》发表评论文章《新加坡半岛酒店的投资者如何同习近平的主要助理扯上关系》,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女儿栗潜心在香港经商和居住豪宅,指新加坡商人蔡华波在香港赤柱豪宅区赤柱滩道6号的注册地址上,有一个同住此地的人叫“栗潜心”,但报道未指出财富的来源是否合理合法,也没有提到任何贪腐问题和指控。第二天,《南华早报》删除该篇报道,称“此文不符合我们的出版标准,因为该文包含几个无法验证的暗示性内容”,被质疑是自我审查。\n2019年香港卷入反送中运动,《南早》的报道内容以“暴乱”(Riot)、“横冲直撞(rampage)”等词汇形容示威中的发生的暴力事件。部份记者的文章屡被编辑改稿,加入带有明确立场的词语。美国《大西���杂志》记述《南早》多番修改太子站831事件的报道内容,编辑将“混乱和令人震惊的场面”改成“精英香港警察追捕激进示威者”。前亚视国际台新闻主编、现任《南早》资深编辑的Yonden Lhatoo曾建议特首林郑月娥将部分记者划为恶意记者,被《大西洋》杂志认为是损害媒体自由。。另外,他亦经常不避讳地发表针对示威者的社论,如批评反修例示威口号中的“时代革命”带出香港人“最丑恶一面”(brought out the worst in us)。\n\nAbacus News\n2018年3月26日,《南华早报》在纽约成立品牌Abacus News(直译“算盘新闻”),用于报道中国技术领域的相关新闻。\n\n相关活动\n爱心圣诞大行动\n自1987年起,《南华早报》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爱心圣诞大行动(Operation Santa Claus),为孤苦无依者提供支援,使他们能够渡过充满爱心的圣诞节。\n\n价格\n2024年11月3日起报纸售价为港币16元。\n报纸售价为港币14元,订阅一年费用为$4,420(平均每日约$12);两年为$8,230(平均每日约$11)。网上版一年平均月费$65,两年平均月费$55。同时订阅印刷和网上版年费为$4,655。学生集体订购有优惠,每份约为$3。\n\n事件\n版面出错\n《南华早报》在2010年4月13日的头版报导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访美国时,误将“Hu Jintao”的中文翻译为“胡佳”,事后要回收报纸,为历史上首次,并于4月14日的头版刊登道歉声明。据《苹果日报》引述《南早》员工,推测是不懂中文的编辑,在电脑系统按键加入Hu Jintao的中文名时,因按错字,误选名单内排在胡锦涛之下的胡佳(Hu Jia)。又报社去年删减校对人手,将编辑两次审稿减为一次。《南早》曾于4月4日社论批评政府及大型机构聘人时常要求应征者须懂两文三语的做法不合理,指会妨碍有能力的外籍人士应征。南华早报在2011年5月报导宾拉登死亡之事中,也曾误植\"Obama bin Laden\",Obama是当时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名字。\n2016年4月21日,《南华早报》在报道中共总书记兼军委主席习近平新增“中央军委联合作战指挥中心总指挥”头衔时,在文尾出现“while Xi died last year”(习去年已死),而实际上最后一句应是讲述前军委副主席郭伯雄和徐才厚的下场,编辑原本要说徐才厚(Xu)已死,误打了习(Xi)。当日的报纸未有发现问题,且无法收回,但南华早报网站刊登的文章已将“Xi”改回“Xu”。\n\n中国内地屏蔽\n在占领中环之前,中国内地网民可以通过正常方式浏览《南华早报》英文及中文网。中文网此前亦不时受到防火长城局部或完全屏蔽。自2014年9月28日占领行动开始后,中英文网站皆被完全屏蔽。翌年9月,中英文网站被解除屏蔽,其中简体中文网站中之“港澳台”新闻分类则被定点屏蔽。\n2016年3月8日前后,陆续有媒体消息指,南早中文网的微博被删除,以及其英文官网www.scmp.com和中文官网www.nanzao.com在中国大陆被屏蔽。此事件惹来港台媒体及外媒纷纷猜测,因此事发生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强调“媒体姓党”后,而各种猜测都集中于此。据一名于该段时间频繁浏览南早中文网的中国大陆网友透露,南早独家报道了此前《南方都市报》头版“媒体姓党,魂归大海”的排版错误等事情,并吸引到外媒的传播,南早的中英文网站当天同时开始被屏蔽,因而猜测这是本次屏蔽事件的直接原因。3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致函路透社回应此事,强调网信办依照法律管理网络信息和监督。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对任何违法有害内容网站账户负主要责任,有权依照有关法规及用户服务协议采取行动。\n\n栗战书相关报导撤稿\n2017年7月,南华早报报导称一名新加坡籍的商人蔡华波在香港有多项投资,多次增持半岛酒店母公司香港上海大酒店集团的股份。文章暗示这位商人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的亲信,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的女儿栗潜心关系密切。之后《南华早报》在网站刊文致歉 ,称该报导不符合出版标准,文中包含了“多个未经核实的暗示”。\n\n虚构评论员\n《南早》自2019年7月刊出5篇自称东南亚地区安全分析员“Lin Nguyen”的评论文章,但2020年7月美国媒体The Daily Beast指出该评论员为虚构人物。南早随后撤下该等文章。\n\n取消新疆调查\n2021年,有几名记者因为一名高级编辑拒绝发表他们对中国新疆地区侵犯人权行为的调查报导,决定从《南华早报》辞职。《南华早报》方面回应称这些调查报导没有达到出版的标准。\n\n删除秦刚报导\n2023年,一名美国学者指责南早将其文章中关于中国外交部长秦刚在公众面前消失的段落删除。\n\n参考文献\n参见\n香港传媒争议\n\n外部连结\n\n官方网站\n南华早报的Facebook专页\n南华早报的X(前Twitter)账号\n南华早报的Instagram帐户\nYouTube上的南华早报频道\nYoung Post\nYoung Post的Facebook专页\nYoung Post的Instagram帐户\nYouTube上的Young Post频道"} +{"doc_id": "6366", "title": "电讯盈科", "text": "电讯盈科有限公司(英语:PCCW Limited)、简称电讯盈科、电盈,行内称老电,是一家以香港为总部的环球公司,在电讯、媒体、资讯科技服务方案、物业发展及投资以及其他业务均持有权益。\n2000年8月17日,盈科数码动力(Pacific Century Cyber Works Limited,简称PCCW、亦是合并成电讯盈科所采用的)与香港电讯合并,曾保留“香港电讯”为其品牌,但其后品牌易名为电讯盈科。香港电讯被盈科数码动力收购后,“香港电话有限公司”的名称不变,但英文名称为改“PCCW-HKT Telephone Limited”。\n电讯盈科持有香港电讯香港电讯信托与香港电讯有限公司大部分股权。香港电讯是香港电讯服务供应商,服务有:固网、宽频、流动通讯及媒体娱乐服务营运商。香港电讯提供端对端整合方案,以新兴科技协助企业进行数码转型。香港电讯并建立了一个数码生态圈,将集团的会员计划、电子商务、旅游、保险、金融科技及健康科技等服务结合。\n电讯盈科同时有一个综合的香港多媒体及娱乐集团,在香港及区内其他地方提供OTT(over-the-top)视象服务。电讯盈科亦在香港透过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营运本地免费电视服务。包括:Viu为品牌的OTT(over-the-top)视象服务,亦透过香港电讯经营本港最具规模的收费电视业务Now TV。\n电讯盈科亦在香港透过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营运本地免费电视服务。\n电讯盈科亦透过香港电讯企业方案及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营运香港、中国内地及东南亚的资讯科技及业务流程外判服务。此外,电讯盈科持有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股权以及其他海外投资。电讯盈科在全球50 个国家及城市共聘用超过22,800名员工,业务据点遍及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 \n电讯盈科的股份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代号:0008),并以美国预托证券方式在该国的OTC Markets Group Inc.(场外交易市场)买卖(代号:PCCW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名字由来\n公司名字可分为“电讯”、“盈科”两个部分:\n\n“电讯”为公司的所属产业,亦是2000年香港电讯被盈科数码动力收购前的简称。\n“盈科”出自《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可以理解为“打下坚实基础”、又或“按部就班”,从而引伸“在电讯领域打下实干基础”;反而并非香港人一般所认为的“盈满”或“高科技”等意思。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主任何志华教授认为公司取名“饶富深思”。\n\n附属公司\n盈科大衍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盈大地产)(港交所:0432.HK) - 30% (主要业务是于亚太区发展及管理优质物业及基建设施,以及投资顶级物业)\n香港电讯信托与香港电讯有限公司(港交所:6823) - 51.97%\n香港电视娱乐有限公司 - 100.00%\n电讯盈科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 80.00%\nYesAsia - 11.67%\nMox - 10%\nMakerVille- 100.00%\n联想电讯盈科企业方案有限公司(Lenovo PCCW Solutions Limited) - 20%\n电讯盈科媒体- 100.00%\n\n过往业务\nJaleco(2000年至2004年间曾使用PCCW Japan名称,已于2005年出售给Sandringham Fund SPC Limited)\nUK Broadband(已于2017年2月6日出售予英国)\nNow TV Limited(前为电讯盈科媒体属下一个部门,业务连同部门已于2020年下半年出售予HKT Interactive Media(HKT的附属公司)并于2024年9月更名)\n数据中心业务(已于2021年7月26日出售予owerDC Holdco Pte. Ltd\n\n主要服务\n电讯盈科的主要服务包括:\n\n透过香港电讯提供固网电话;数据服务;(网上行宽频;EYE多媒睇);移动通讯(2G、3G、4G及5G服务);电讯盈科媒体提供黄页、now tv\n透过香港电视娱乐提供(ViuTV、ViuTVsix)\n推出的OTT平台影片网站Viu\n\n公司历史\n香港首富李嘉诚幼子李泽楷于1993年10月创立投资公司盈科拓展,其后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1998年,李泽楷开始游说香港政府发展数码港。1999年3月,香港政府未经公开投标把高科技中心及地产发展项目数码港发展权免费交给盈科拓展,代价是李泽楷需把数码港非地产部分免费兴建给香港政府,而李泽楷则能够在地产项目(即后来的贝沙湾)中获利,这被舆论批评为官商勾结。同年5月,李泽楷以盈科拓展部分资产以及数码港发展权注入上市公司得信佳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1186),盈科拓展成为得信佳的大股东,并把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盈动),盈科得以在香港借壳上市。\n盈动的股份在1999年12月的1个月内从6港元左右攀升到12月28日的19.5港元\n1999年12月10日,盈动股价从6港元上升至7港元,增值至540亿港元\n1999年12月13日,盈动的股价再急升至8.3港元,以691亿港元的市值越过老牌股太古,首度跻身十大港股\n1999年12月23日,对于盈动及其主席李泽楷均是辉煌的一天。盈动股票收市报15.6港元,升幅高达四成一,成交额更高达50亿港元。盈动市值在一日之内急涨了379亿港元,打破港股有史以来一只股票单日成交额的最高纪录。李泽楷的身价也暴涨了100亿港元,成为香港第四大富翁 \n1999年12月28日,盈动股价再升22%,报19.5港元,市值超过1700亿港元,成为全港第七大上市公司 \n2000年,香港电讯的母公司英国大东电报局(Cable & Wireless)有意将香港电讯售予新加坡电信有限公司。消息传出后在香港引起忧虑,担心香港最大的电话系统公司会落入竞争对手新加坡当中,中央政府也暗示反对把香港电讯售予外资(即使大东电报局也是英资公司)。不同于电视台,香港法例并没有规定固网公司不能控制在外资手上,只禁止反竞争行为。及后盈动加入竞投,最终盈动在中银,汇丰,法巴及巴克莱等四家银行组成的银团提供的110亿美元巨额借贷成功收购,使盈动由一间资讯科技和地产公司,摇身一变成为香港规模最大、同时提供固网、无线电话、互联网等综合电讯服务以及发展地产的公司,市值超过2500亿港元。两家公司在同年8月24日合并成电讯盈科(这个日期亦是电讯盈科的正式成立日期,而不是沿用原盈科拓展或盈动的成立日期)。在收购消息加上科网热潮,电讯盈科在2000年2月15日以每股28港元(股票五合一后实为HK$140)收市。\n\n2001至2005年:亏损严重,大幅裁员\n香港电讯被收购后,由于巨额借贷收购,利息成本极高,电盈在2001年亏损达69亿港元,并成为负资产公司,同年7月4日宣布裁员290人。同年12月5日再以节省成本为由,解雇第二批职工,达506人。2002年3月25日,电盈“以使营运架构达至效率目标”为由,解雇858人,并实施外判制度。同年9月初推出自愿性“员工创业承包计画”,鼓励主任级以上之员工带领1000名或以上的员工自组新公司,承办公司网络、安装及维修服务的外判工作。同年11月再宣布裁员600人。员工数目由2000年合并时的16,000多人,大幅减至2004年14000人。电盈亦出售非主要业务套现。 \n另外,股东大东电报局不断售出股份套现,以及科网泡沫爆破,以致股价急挫:2003年的股价比2000年高峰下跌了96%。面对负债和激烈竞争,该公司的股票是2002年和2003年表现最差的蓝筹股。2003年,大东电报局完成售出手上占电讯盈科14.7%的股份。该股份于2000年合并时总值50亿美元,最后却只售得19亿。到了2006年,电讯盈科已成为市值最低的蓝筹股,总市值甚至低于一些二线国企股。\n2002年7月,电盈把CSL售予澳洲电讯(Telstra),以减低负债。\n2003年1月,由于股价过低,电盈把股份五合一。\n2003年7月,李泽楷不再担任公司的行政总裁,只留任董事局主席。7月25日,前香港地铁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苏泽光成为电讯盈科副主席兼集团董事总经理。\n2004年初,电盈分拆地产业务,借壳东方燃气(港交所:432)上市,并把东方燃气改名为盈科大衍地产发展,并透过配股减持盈大地产的股份,套现大约3亿港元。\n2005年1月20日,中国第二大固网公司中国网通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前身,港交所除牌前:0906.HK)宣布购入电讯盈科两成股份,成为电讯盈科第二大股东。\n2005年6月13日,电讯盈科宣布购入香港流动电讯服务供应商SUNDAY六成股份,并打算以19.4亿对SUNDAY进行私有化,虽然私有化失败,但这是电讯盈科在2002年向澳洲电讯沽清旗下流动电讯服务供应商CSL的权益后,重返香港流动电话市场。\n2006年11月30日,SUNDAY举行特别股东大会,以99.5%通过把所有资产卖给电讯盈科、把所有现金派发特别股息及撤销上市地位,电讯盈科最终成功对SUNDAY进行私有化。\n\n2006年收购事件\n2006年6月,电讯盈科证实澳洲麦格理银行及美国基金新桥资本,有意收购电讯盈科大部分电讯及媒体资产,但不涉及收购电盈股权,作价约为550亿至600亿港元之间。李泽楷计划在收购完成后派发特别股息,然后将电盈清盘。电盈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团对此计划提出反对,因为网通入股电盈时曾和电盈签订协议,当电盈的控股权易手时需要得到网通同意。但由于此计划只涉及出售资产,而不涉及公司股权,故网通的反对并无效力,亦将不会影响交易能否成功进行。\n然而,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认为电讯网路涉及国家安全和利益,不宜由外资拥有,因此中国政府一方面透过中国网通表达反对,另一方面则透过政治途径向李嘉诚和李泽楷施压。\n7月10日,花旗集团高级顾问梁伯韬在香港表示,由他全资拥有的公司斥资91.6亿港元,收购盈科拓展控有的电讯盈科23%股权,每股作价港币6元。[1] 李泽楷并私人拿出约14亿港元作为特别股息派与股东。由于小股东的得益不及把资产以600亿港元出售,电讯盈科在7月11日复牌后急跌8.11%,跌至港币5.1元,完全抵销了特别股息的收益,翌日的股价更曾跌穿5元。中国网通的股价在同日也下跌了5.15%。\n虽然李泽楷是盈科拓展的大股东,但由于梁伯韬的部分资金来自李泽楷的父亲李嘉诚,新加坡交易所视之为关联交易,李泽楷于是失去了出售资产的投票权。\n到了11月中,梁伯韬公布的买家名单中包括李嘉诚基金会,引起李泽楷不满,并表示“乐意见到收购方案被盈科拓展小股东否决”。李泽楷在11月17日回复立法会的信件中更表示“对李嘉诚参与其中感到遗憾。”最终,收购方案于11月30日以76.3%反对票被否决,交易告吹。\n12月1日,电讯盈科在香港交易所恢复交易,收市报4.8元,较停牌前下跌0.25元或4.95%。\n2008年6月10日起,电讯盈科被剔出恒生指数成份股(蓝筹股)。\n\n2008-2009年私有化事件\n2008年10月14日早上,香港股票市场开市前,电讯盈科宣布暂停股份买卖(停牌)。停牌前报2.9元。\n停牌3星期后,11月4日晚上,即恢复股份买卖(复牌)前夕,电讯盈科两名大股东盈科拓展及网通集团提出以每股4.2元将公司私有化之建议,并须得到小股东和法庭批准,通过后电盈将撤销上市地位。\n私有化后,公司由两名大股东全资拥有。\n电讯盈科公布私有化后,开始游说小股东接纳私有化。\n2008年12月23日,电讯管理局公布,同意电讯盈科私有化建议。12月29日,电讯盈科母公司盈科拓展通过由两名大股东提出私有化电盈的建议。第二天,电讯盈科宣布停牌。停牌前报3.45元,同日举行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但是提出私有化的两大股东突然提出,把私有化作价由每股4.2元提高至4.5元。随后小股东通过把会议押后举行,等待公司修订文件,及后便订于2009年2月4日重新举行会议。\n2009年1月31日,独立股票评论员David Webb向报章媒体引述消息,收到匿名网民向他举报,指有投资者计划向保险经纪提供1,000股(一手)电盈股票,并签署投票授权书,在会议投票支持电盈私有化建议,引起他的怀疑。他翻查股东名册,发现部份交易日在一天内有数以百计1,000股成交及转户纪录,部份更来自同一间保险代理公司。他怀疑有不当股份转让,并把有关事件交给证监会及廉政公署调查。此事被媒体广泛报导为“在股东大会种票”。股份随即在星期一开市前停牌。\n2009年2月3日,电讯盈科发表声明,指没有任何股东如报章报道曾进行任何不当股份转让。证监会亦表示会密切监察有关情况。并表示公司会如期举行会议。股份当天下午复牌,收市报4.17元,升7%。\n2009年2月4日,电讯盈科重新召开法院会议及股东特别大会。商讨以每股作价4.5元私有化,并撤销上市地位(除牌)。不少小股东认为作价太低而反对。期间发生保险代理公司“种票”疑云,有人被怀疑透过分发股票而影响私有化的投票,在会议场地内表达不满。\n结果在股东特别大会出席的股东(占股权多于50%)有94.2%支持(多于75%),5.7%反对(少于10%),私有化议案获得通过。\n证监会亦有派员出席电盈私有化的法院会议及股东大会,监察投票过程,会后取走有关私有化表决的投票纪录作调查。不过按照程序,电盈需待香港高等法院对该表决进行裁决,通过之后方能除牌,完成私有化。会议过后,股份于2月6日复牌,当日收市报4.05元。\n2009年2月23日,证监会引用《证券及期货条例》,就电讯盈科私有化事宜向法院申请介入有关法律程序。\n2009年2月24日,高等法院批准证监会介入电讯盈科私有化事宜的法律程序。而电讯盈科私有化聆讯日期定于4月1日至4月2日进行。根据公司公布的时间表,若一切有关条件达成,股份买卖的最后日期是4月3日,并在4月14日将撤销上市地位。\n2009年4月6日,高等法院裁决电讯盈科私有化过程并未触犯任何法例。批准电盈私有化。证监会随即提出上诉并要求暂缓执行裁决,获上诉庭接纳。\n2009年4月22日,高等法院上诉庭一致裁定证监会就电盈私有化上诉得直,否决电盈私有化。翌日,大股东宣布私有化在期限以后自动失效。并宣布派发特别股息1.3元。4月23日收市报3.58元。\n2009年4月29日起,港交所终止电盈期货及期权交易。\n\n2009年至今:香港电讯信托、进入免费电视市场、收购《信报》\n2009年夏,广播事务管理局(通讯事务管理局前身)对亚洲电视及无线电视进行公听会,会上意见多数针对无线多年一台独霸电视市场(惯性收视)、亚视多次更换管理层令节目脱离香港观众口味,需要发出新免费电视广播牌照。2009年冬天,广管局收到香港市民意见,欢迎收费电视及卫星电视申请加入香港免费电视广播市场。2010年1月18日,电讯盈科发出新闻稿,指鉴于政府正接受免费电视牌照申请而又认为公司有能力,所以决定申请免费电视牌照。2010年3月31日,电讯盈科透过旗下子公司香港电视娱乐向广管局提交免费电视牌照申请。\n2010年8月24日,电讯盈科庆祝成立10周年。\n2011年11月,电讯盈科将原香港电讯的业务分拆出来设立香港电讯信托并上市。香港电讯信托(英语:HKT Trust,港交所:6823)是由电讯盈科分拆的商业信托,是香港首只商业信托,于2011年11月底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香港电讯信托下资产主要在香港提供固网、流动电话及宽频服务,业务与电讯盈科前身盈科数码动力当年收购的香港电讯极为相似,因此被市场人士视为香港电讯的再生,而当中亦不难理解为李氏的财技。\n2011年10月12日,电讯盈科举行股东会,表决通过分拆香港电讯信托上市。电讯盈科表示如果香港电讯信托估值不足286亿港元,不会进行分拆。同年11月,香港电讯信托进行公开招股,招股价介乎4.53至5.38元,集资金额为93.02亿至110.47亿元。香港电讯信托优先向电讯盈科股东发售最多2.07亿合订单位。其中电盈主席李泽楷合共认购12.49%的合订单位。\n香港电讯信托会以合订证券的模式上市,每个合订单位包括一个香港电讯信托单位、一股由托管人经理持有的香港电讯普通股及一股香港电讯特定优先股。\n2012年6月,香港电讯信托向Vodacom收购南非通讯公司Gateway Communications。\n2013年起,电讯盈科流动通讯品牌由“PCCW Mobile”更改成“PCCW-HKT”(2000年盈动并购香港电讯初期曾称为“PCCW·HKT”,且沿用“香港电讯”名字)。然而“PCCW-HKT”品牌使用约一年后因回购CSL而再次停用。\n2013年10月15日,香港电视娱乐与奇妙电视分别于同一日获得行政会议原则上同意发放免费电视牌照。\n2013年12月20日,香港电讯信托斥资约188.67亿元,向Telstra旗下Telstra Bermuda及新世界发展(0017)旗下Upper Start分别收购CSL 76.4%及23.6%股权,包括CSL旗下1010、one2free及新世界传动网品牌。渣打银行为香港电讯(06823)提供25亿美元(约195亿港元)十八个月期过渡贷款用作收购CSL。\n根据《香港法例》第562章《广播条例》第8(c)条及附表4第2条,公司如属某法团的附属公司,不得获批给或持有免费电视牌照,而香港电视娱乐于申请牌照时的最终母公司为电讯盈科。为符合非附属公司的规定,香港电视娱乐于2014年5月进行企业改组,改组后,电讯盈科透过其附属公司“PCCW Interactive Media Holdings Limited”持有50%无表决权股份,而另外2间信托公司“HKTVE (B Class) (PTC) Limited”及“HKTVE (C Class) (PTC) Limited”则分别持有100%有表决权股份及50%无表决权股份。\n2015年4月1日,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苏锦梁公布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在考虑通讯事务管理局建议后,决定批出有效期为12年的免费电视牌照予香港电视娱乐,即时生效。苏锦梁指出,香港电视娱乐的覆盖率将会由最初的65%逐步提升至80%或者以上,期望香港电视娱乐可以尽快开台。他又指出,2021年将会进行中期检讨。同日晚上,香港电视娱乐表示欢迎香港政府发出免费电视牌照,同时期望香港政府可以加快处理频谱分配决定,让香港电视娱乐能够使用广播频谱。同年7月31日,通讯事务管理局决定采用行政指配方式,指配原由亚视使用的多频网频道的一半传输容量予香港电视娱乐,以提供持牌免费电视服务。2015年10月20日,电讯盈科宣布以“ViuTV”作为其免费电视品牌。2016年3月31日,ViuTV根据新牌照条款在now宽频电视频道99试播;4月2日,ViuTV在大气电波99台进行试播。同年4月6日,ViuTV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开台礼,正式开台。但ViuTV只限于���码广播,将不会提供模拟广播服务。\n2017年1月20日,电讯盈科旗下的英文免费电视频道ViuTVsix开始在免费电视96号频道播送静止预告画面,确定将于2017年3月31日启播。\n2017年2月13日电讯盈科以每股作价10.15元,减持香港电讯信托8.40747亿股合订单位,相当于已发行股份11.1%股权 ,套现\n85.34亿港元,持股量降至39.35亿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约51.97%\n2017年3月27日早上,ViuTVsix开始滚筒播放宣传片段“ViuTVsix Showreel”至31日凌晨2时作“Signal Test(讯号测试)”,2017年3月31日上午7时,正式启播。\n2017年8月,香港电讯于九龙站圆方开设面积达5,200平方呎的“io.t by HKT”概念店。\n2020年8月7日,电讯盈科宣布以19.5亿港元的作价向香港电讯出售Now TV,并拟分拆OTT业务上市。\n2020年8月24日,电讯盈科庆祝其成立20周年。\n2022年4月22日,电讯盈科宣布将香港电视娱乐的自制节目制作与艺人管理两部门业务分拆为新公司MakerVille。同日,鲁庭晖正式调任成为新公司的行政总裁,同时间原有ViuTV负责节目制作及艺人管理的所有幕后人员也全数调任至新公司。\n2025年1月28日,电讯盈科宣布以7000万港元收购《信报》。\n\n董事局及高级职员\n集团主席兼执行董事:李泽楷\n执行董事、署理集团董事总经理及集团财务总裁:许汉卿\n非执行董事:谢士荣\n非执行董事:孟树森\n非执行董事:王芳\n非执行董事:卫哲\n独立非执行董事:麦雅文\n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惠君\n独立非执行董事:Bryce Wayne Lee\n独立非执行董事:Lars Eric Nils RODERT\n独立非执行董事:David Christopher CHANCE\n独立非执行董事:Sharhan Mohamed Muhseen Mohamed\n\n高级职员\n电讯盈科企业方案董事总经理:李喆\n电讯盈科媒体集团董事总经理:李凯怡\n集团电讯科技总裁:白礼文\n集团政府事务主管:骆凯燕\n集团人力资源总监:沈慧玲\n集团传讯事务主管:陈志强\n集团法律事务总监兼公司秘书:张学芝\n\n职工会\n电讯盈科设有职工会,分别有“电讯盈科职工总会”(左派工联会属会,登记编号:53);“电讯盈科职员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职工盟属会,登记编号:729)及香港大东电报局职员会(REACH, PCCW, Cable and Wireless Staff Association 编号 TU No. 472)。其中左派工会于2014年度申报之会员人数有835人,而职工盟属会则有715人。\n\n参见\n电讯盈科互动多媒体有限公司\n盈科大衍地产发展\n\n参考资料\n外部连结\n\n电讯盈科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香港电讯信托与香港电讯有限公司网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373", "title": "元代", "text": "元朝(中古蒙古语:ᠳᠠᠢ ᠦᠨ ᠤᠯᠤᠰ,现代蒙古语:ᠶᠤᠸᠠᠨ ᠤᠯᠤᠰ,1260年或1271年-1368年9月14日),国号大元(详见国号一节),又称蒙元、皇元,是中国历史上由蒙古族所建立的王朝。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自立为“大蒙古国皇帝”,后于至元八年(1271年)取儒士刘秉忠建议,取《易经》“大哉乾元”之意,定汉文国号为“大元”,改蒙古语国号“大蒙古国”为“大元大蒙古国”,定都于汉地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自此,蒙古大汗同时也被尊为中国皇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攻灭南宋残余势力,征服整个中国,共11位皇帝,国祚97年。\n元朝的基础为乞颜部族的首领铁木真于统一漠北诸部族后建立的大蒙古国。早年漠北诸部向金朝称臣纳贡,然而此后金朝与西夏均走向衰落,铁木真于1206年被诸部尊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先后攻打西夏与金朝,并于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8月)七月攻灭西夏、元太宗六年正月初十日(1234年2月9日)攻灭金朝,取得中国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同一时间,大蒙古国在西方不断扩张,先后发动三次大规模西征,形成称霸欧亚大陆的国家,通称蒙古帝国(Mongol Empire)。\n元宪宗九年(1259年),第四代蒙古大汗蒙哥(拖雷长子)于征伐南宋的战争中在四川合州钓鱼城去世后,领有汉地、主张汉化、陪同主持对南宋战争的忽必烈(拖雷第四子)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为了争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忽必烈于1264年获胜,而蒙古帝国也趋向分裂出四大汗国,时而完全独立自理,时而承认宗主自治。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召集拥护自己的蒙古宗王,在开平府召开忽里勒台大会,即位大汗,建号“中统”,意即“中原正统”。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乾元”之语,公布《建国号诏》,建立汉语国号为大��,史称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开国皇帝,庙号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统治全中国地区,结束自窝阔台攻宋以来40多年的蒙宋战争。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元朝国力鼎盛时期,军事上平定西北,但在侵略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元日战争中舰队遇上“神风”而战败。元中期皇位之争愈演愈烈、政治动荡不安,诸帝施政亦不甚如意。元顺帝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最后导致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红巾军起事。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元朝在中原的统治结束。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北元后主天元十年(1388年)去大元国号(一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鞑靼而去号,这些明代蒙古残余势力被明朝称为“北虏”),北元亡。\n元朝建立后,承袭了蒙古帝国在中国北方、蒙古高原以及西伯利亚部分地区的领土,但蒙古帝国西征而来的土地大多不在元朝实际控制的统治范围之内,而是由其家族各自组建的四大汗国独立掌握。元朝领土经过多次扩展后,于至大二年(1309年)元武宗时期达到全盛,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云南及缅甸北部,东到日本海,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鄂毕河东部,被誉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另外在元朝至元成宗时,经过一系列战争和协商,获得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承认为宗主国,并认同元朝皇帝为名义上的“蒙古大汗”的继任者。\n元朝在经济方面仍以农业为主,整体生产力向前发展,尤其是边陲地区的经济发展最为显著,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仍然取得一定进步。过往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攻灭金朝后,在耶律楚材劝谏下,窝阔台汗同意复苏农业,鼓励汉人垦殖以期长治久安。元世祖即位之后,实行了鼓励生产、安抚流民的措施。到元朝时,由于经济作物棉花不断推广种植,与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都比较兴盛。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限制。\n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皇室对于宗教兴趣浓厚,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并支持伊斯兰教和景教的传播,对中华文化则采取与中亚和西亚文化并重的模式进行发展。在政治上,政府大量使用色目人。虽然元朝前期没有系统性举办科举,但对儒家文化有着应有的尊重,并且将儒家推广至边远地区,元朝创建了24,400所各级官学,使全国平均每2,600人即拥有一所学校的政绩,创造了“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的历史记录。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显贵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底下,属于中下层的庶民文化反而有机会迅速的抬头并普及。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n\n国号\n元朝的汉文国号“大元”出自《易经·乾卦》“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意为“蓬勃盛大的乾元之气,是万物所赖以创始化生的动力资源,统贯于天道运行之中”。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布《建国号诏》,宣布国号为大元。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大”字加于正式国号之中的统一王朝,此前除了仅统治了华北地区的辽朝、金朝外,之前各朝的“大”字均为尊称。\n关于元朝的蒙古文国号,考古并未发现有完全统一的用法,而是有多种称呼:\n\n大元国,蒙古语写作“ᠳᠠᠢ ᠦᠨ ᠤᠯᠤᠰ”(八思巴文:ꡊꡝꡞ ꡝꡡꡋ ꡖꡟ ꡙꡟꡛ,鲍培转写:Dai Ön Ulus,西里尔:Дай Өнь Улс)或者“ᠶᠡᠬᠡ ᠦᠨ ᠤᠯᠤᠰ”(鲍培转写:Yeqe Ön Ulus,西里尔:Их Өнь Улс)。其中“Dai Ön”是汉语“大元”一词的在当时蒙古语中的音译。但现今中、蒙两国学者多使用与现代汉语“元”字发音更相近的“ᠶᠤᠸᠠᠨ”(Юань)一词来替换原有的“ᠦᠨ”(Өнь),将元朝称为“ᠶᠤᠸᠠᠨ ᠤᠯᠤᠰ”(Юань улс),或者“ᠶᠡᠬᠡ ᠶᠤᠸᠠ�� ᠤᠯᠤᠰ”(Их Юань улс)。\n大元大蒙古国,蒙古语写作“ᠳᠠᠢ ᠦᠨ ᠶᠡᠬᠡ ᠮᠣᠩᠭᠣᠯ ᠤᠯᠤᠰ”(鲍培转写:Dai Ön Yeqe Mongɣul Ulus,西里尔:Дай Өнь Их Монгол Улс),此名称见于1362年的《追封西宁王忻都碑》。其中“Dai Ön”是汉语“大元”的蒙古语音译,“Yeqe”是蒙古语“大”的意思,“Mongɣul”是“蒙古”的意思,“Ulus”是“国家”的意思。\n被称为大元的大蒙古国,蒙古语写作“ᠳᠠᠢ ᠦᠨ ᠺᠡᠮᠡᠺᠦ ᠶᠡᠬᠡ ᠮᠣᠩᠭᠣᠯ ᠤᠯᠤᠰ”(鲍培转写:Dai Ön qemeqü Yeqe Mongɣol Ulus,西里尔:Дай Өнь хэмэх Их Монгол Улс),其中“qemeqü”是一个书面语联动词,是“说”、“据说”的意思。此名称见于1338年的《达鲁花赤竹温台碑》。有时亦会直接称为大蒙古国,如元朝末代皇帝元顺帝时期在漠北哈拉和林重建兴元阁时所立的《兴元阁碑》就出现此称呼。\n\n历史\n对中国人来说,蒙古民族与蒙古草原的历史,既有构成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那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属于世界史范围。所以它包含着既互相交织、又在性质上互有区别的两个组成部分。根据这样的“两分法”,蒙古帝国(1206—1259)的历史,应该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蒙古帝国曾经统治过华北、西北、西藏与云南的事实,只能意味着当代中国的相当部分疆域在历史上曾有过一个被蒙古帝国占领的时期。处于蒙古帝国占领时期的这部分国土的历史,无疑仍然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我们不可以因此便把蒙古帝国的历史径直视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而自忽必烈按照汉制称帝,元朝(1260—1368)作为从蒙古帝国的分裂中产生的一系列继承国家之一,它的历史,自然就不能当作中国被一个外在于中国的政权所统治的一段殖民史来看待。\n元朝历史通常可以分为两个到三个阶段:\n\n1206年元太祖铁木真统一蒙古,立国位于漠北的蒙古草原,定国号为“大蒙古国”,到1260年蒙古帝国分裂,称为蒙古帝国前四汗时期。特别是1260年忽必烈即位到1271年将国号改为大元,共十二年;\n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元大都,1271年将国号改为大元后,直到1368年元顺帝出亡为止,共九十七年,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元朝历史;\n元顺帝出亡后依旧以大元为国号,至1388年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被也速迭尔杀害后去国号为止(一说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去国号),称为北元时期。\n去国号后称蒙古,明廷称鞑靼。广义上的元朝也可指从1260年忽必烈登基采用汉制到1388年北元灭亡的时期。\n\n蒙古崛起\n辽朝时期,蒙古草原上的诸部归于辽朝统辖。金灭辽后,草原各部归属不一,汪古部等成为金朝的臣属,而乞颜部的合不勒汗乘金军大举南下而无暇北顾之机,建立了早期的蒙古国家,即蒙兀国,此后一直侵袭金朝的边境。合不勒汗死后,俺巴孩汗成为新的可汗。由于塔塔儿人的出卖,俺巴孩汗被金朝皇帝金熙宗钉在木驴上致死,此事件埋下了蒙古对金朝复仇的种子。\n金章宗死后,蒙古逐渐兴盛。13世纪初,金朝在卫绍王完颜永济的统治下走向衰落,乞颜部在首领铁木真率领下开始了统一蒙古草原的征程。先后在克烈部首领王罕以及他的安达扎答兰部首领札木合的军事援助下,打败了蔑儿乞人,夺回了被蔑儿乞人夺取的众多部众(以及其妻孛儿帖),力量逐渐壮大。\n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在经过激烈的争夺之后,铁木真被乞颜贵族推举为部落的可汗。然而,铁木真部族的逐渐强大,危及了援助他的札木合在蒙古草原上的地位,于是札木合联合泰赤乌等部,合兵三万余人,向铁木真发起进攻。面对来势汹汹的札木合,铁木真将自己的部众3万人组成十三翼。在战斗中铁木真暂时战败,为保存实力退至斡难河上游的哲列捏山峡,扼险而守。史称“十三翼之战”。札木合虽然取得战役的胜利,但札木合的暴虐受到了其所属部落首领的不满,而铁木真对部众进行笼络,故部众归心于铁木真。于是畏答儿、赤老温、术赤台、晃豁坛等族人纷纷来附。此后,铁木真力量进一步壮大。\n金明昌七年(1196年),从属于金朝的蒙古部族塔塔儿部叛金,完颜永济派丞相完颜襄率军征讨。铁木真联合克烈部,以“为父亲报仇”的名义,在斡里匝河击溃了塔塔儿部,使塔塔儿一蹶不振。战后,金朝授铁木真𫄙军统领之职,使他可以用金朝属官名义号令蒙古部众。金承安五年(1200年),铁木真与王汗会于萨里川(今蒙古国克鲁伦、土拉两河上游之间,克鲁伦县西南),大败泰赤乌与蔑���乞的联军,首领塔里忽台等被杀。\n金承安六年(1201年),铁木真又在呼伦贝尔的海剌尔河支流帖尼河之野,击败以札木合为首的塔塔儿、弘吉剌、合答斤等十一部联军,史称“帖尼河之战”。金承安七年(1202年),铁木真与王汗联军又在阔亦田击败了札木合同乃蛮、泰赤乌、塔塔儿、蔑儿乞等联军,取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接着招降了呼伦贝尔一带的弘吉剌惕等部。至此,蒙古高原都被铁木真控制了。最后平定蒙古高原,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丙寅虎年,金泰和六年/元太祖元年)春,蒙古贵族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库里尔台大会,蒙古部铁木真得到成吉思汗称号,大蒙古国建立,即“蒙古帝国”,后成吉思汗被元朝尊为“元太祖”。\n\n伐金与扩张\n金朝与蒙古为世仇,成吉思汗有意伐金复仇,然而西南的西夏与金朝联盟,为了避免被西夏牵制,先后三次率军(1205年、1207年与1209年—1210年)进攻之,迫使西夏夏襄宗称臣。元太祖五年(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断交,隔年发动蒙金战争,于野狐岭战役大破四十万金军,随后攻入华北地区并四处屠杀。\n元太祖九年(1214年)蒙军包围金朝首都中都(今北京市),金宣宗被迫求和称臣,并在蒙古退兵后迁都北宋故都汴京。隔年5月31日蒙军南下攻占金中都,并且获得名相耶律楚材,这对于巩固华北地区有很大的帮助。\n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为了西征花剌子模,命木华黎统领汉地,封为“太师国王”,命他持续进攻金朝。木华黎为了巩度汉地,收降地方自卫势力如真定史天泽、满城张柔、东平严实与济南张宏,史称汉族四大世侯,后来他们也扶佐忽必烈建立元朝。木华黎除了对金朝的战争让金朝疆域萎缩剩河南与关中地区之外,并于元太宗三年(1231年)派兵进攻高丽,使高丽退到江华岛以南(即今日南韩)。\n西域方面,为了建立通往西方的道路,早在1209年—1210年就让新疆东部的畏兀儿与伊犁河谷的哈剌鲁先后归顺。当金朝迁都并将要灭亡之际,中亚新兴大国花剌子模在沙阿摩诃末时期崛起,该国讹答剌地方大臣海儿汗亦纳勒术前后两次屠杀蒙古商队并侮辱蒙古使臣,成吉思汗遂决心发动第一次西征。\n元太祖十三年(1218年),蒙将哲别杀死占领西辽并称辽帝的屈出律,攻占塔里木地区,史称蒙古攻西辽之战。隔年六月,成吉思汗亲率蒙古主力军十万西征花剌子模。由于沙阿摩诃末抵挡不了蒙军攻势,畏惧而逃,在屠杀掉花剌子模的40个城镇之后,花剌子模也于太祖十六年(1221年)亡国。成吉思汗命速不台和哲别追杀摩诃末,摩诃末最后死于里海。其子札兰丁于八鲁湾之战英勇抗敌,最后南逃印度,并于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复国于大不里士(今伊朗西北部)。\n元太宗元年(1230年),札兰丁被蒙古将军绰儿马罕攻灭。速不台和哲别最后于元太祖十七年(1222年)从撒马尔罕出发经过今伊朗高原北部,进攻杀掠高加索三国(亚美尼亚王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之后,并越太和岭(今高加索山脉),抵达钦察(位于俄南),期间攻占不少国家。于元太祖十八年(1223年)的迦勒迦河之战(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更是击溃基辅罗斯诸国与钦察忽炭汗的联军,并向西进军到今乌克兰西部的德涅斯特河,折转围攻基辅后东返,并于1223年9月攻击伏尔加河中上游的河谷伏尔加保加利亚,最后渡过伏尔加河东返中亚。成吉思汗将新拓展的疆土分封给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和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领有蒙古本土,三子窝阔台成为大汗继承人。元太祖二十年(1225年),蒙古回师后,因西夏不配合西征,成吉思汗又率归师灭西夏。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由幼子拖雷监国,后尊称元睿宗。\n\n汗系转移\n拖雷监国两年后于1229年举办库里尔台大会,窝阔台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后尊称元太宗。1231年窝阔台汗率军南征金朝,并命四弟拖雷自汉中借宋道沿汉水攻打汴京,隔年拖雷在河南三峰山之战击溃金军。1234年蒙宋联军联合攻破蔡州,金哀宗自杀,金朝亡。南宋虽然发起端平入洛以收复河南地,但是华北地区最后全由蒙古占领。\n1235年,窝阔台汗定都哈拉和林(今乌兰巴托西南)后,借此率军南征南宋以报复之,掠夺两淮地区后北返。蒙古为了防止华北的汉人世侯叛变,派探马赤军(振戍军)进驻汉地;进行两次人口调查,将半数汉人分封给蒙古功臣。由于需要人才治理国家,窝阔台汗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议,于1238年命术忽德和刘中举办科举,史称戊戌选试。这次考试录取东平杨奂等名士,为统治华北带来不少人才,但后来以“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n西线方面,1235年窝阔台汗命术赤次子拔都、贵由与蒙哥、速不台等第二代蒙古王子发起蒙古第二次西征,史称拔都西征,总指挥为拔都与速不台。1236年至1242年间攻占钦察草原、基辅罗斯等各公国并进犯匈牙利、摩尔达维亚、波兰、立陶宛大公国、摩拉维亚原南斯拉夫地区、保加利亚第二帝国、拉什卡等中东欧各国。1241年11月窝阔台汗去世,由皇后乃马真脱列哥那监国,1246年3月的库里尔台大会由其子贵由即位,后追尊称元定宗。1247年吐蕃诸部归附大蒙古,史称凉州会盟。1248年8月贵由汗在远征拔都的途中去世,皇后斡兀立海迷失立孙子失烈门并监国。然而在1251年7月的大会,因为拔都与兀良哈台大力支持拖雷系的蒙哥,使得窝阔台系的失烈失去汗位。蒙哥继承汗位,后尊称元宪宗。\n1252年蒙哥即位后,推行中央集权化,在汉地、中亚与伊朗等直辖地设置行尚书省,分遣拖雷系诸王分守各地,以其弟忽必烈为总领燕京等处行尚书省的“漠南汉地大总督”。忽必烈统治汉地期间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巩固了华北地区,并且与兀良合台迂回南灭大理,扩大南宋防线缺口。1258年高丽崔氏政权跨台,高丽成为藩属国。同年蒙哥汗宣布兵分三路南征南宋,蒙哥汗率军攻打四川合州(今重庆)、忽必烈攻打湖北鄂州(今武昌)、兀良合台由云南晏当(今云南丽江北部)直攻经过安南,进攻宋广南西路而直攻荆湖南路,并兵临潭州(今长沙),三军意图在华中会合,再大举下长江围攻临安。隔年蒙哥汗在合州的钓鱼城之战战死,忽必烈等人停止南征,北返夺位。西线方面,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亚,史称蒙古第三次西征,1256年旭烈兀攻灭伊斯兰教的暗杀组织木剌夷。1258年西征军攻占阿拔斯王朝最后领地美索不达米亚的巴格达。1260年占领大马士革和阿勒颇。然而当旭烈兀得知蒙哥于南征南宋时去世的消息后,立即率大军回师争位。留下的蒙军也在今以色列加利利的阿音札鲁特战役败于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第三次西征结束。\n\n大哉乾元\n蒙哥汗去世后,身在战事的忽必烈立即与南宋和谈,返回华北与留守蒙古本土的七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1260年5月5日忽必烈在部分宗王和蒙汉大臣的拥立下于开平(即上都,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北)自立为皇帝,年号中统。几乎同时(《元史》称忽必烈称帝在先,而《史集》则称阿里不哥率先称汗),阿里不哥在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召开库里尔台大会,被阿速台等宗王和大臣选立蒙古大汗,并获得钦察、察合台与窝阔台汗国的支持。争夺汗位战争最后于1264年8月21日由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稳固其位。\n忽必烈汗为了成为中国皇帝而推行汉法,主要内容有改元建号,1267年忽必烈汗迁都中都(今北京市),并命刘秉忠兴建中都城。1272年改中都为大都(又称汗八里),将上都作为陪都。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汗公布《建国号诏》,采纳汉人儒士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乾元”之意,宣布新王朝为继承历代中原王朝的中华正统王朝,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建立元朝,即元世祖;1260年设立中书省,1263年设立枢密院,1268年设立御史台等等国家机构;设置大司农司并且提倡农业;尊孔崇儒并大力发展儒学等推行汉法的政策。然而为了保留原蒙古制度,最后形成蒙汉两元政治。元世祖虽然于争夺汗位战争获得蒙古大汗的汗位,并且最后成为中国皇帝,但由于汗位取得不合法与崇尚汉法,使得蒙古宗室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四大汗国有三国不奉忽必烈的命令,使蒙古帝国呈现解体。最后引发窝阔台系的海都出兵争夺汗位,造成漠北地区动荡不安,史称海都之乱。\n早在元世祖在与阿里不哥作战与整顿国内之际,因为无暇对付南宋,于是派郝经对南宋提出议和。当时南宋大权由谎称击退蒙古军的贾似道掌握,然而贾似道由于畏惧谎言被击破幽禁郝经。南宋并于1262年拉拢山东汉人世侯李璮,发起李璮叛乱。元军平定叛乱后,元世祖断然废止汉人世侯,以蒙古人直接管理地方事务,并且准备南征南宋。1268年元世祖发起宋元战争,首先派刘整与阿术率军攻打襄阳府,史称襄樊之战。1274年元军攻下襄阳,宋将吕文焕投降,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枢密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1275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人拥立7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1278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3月,张弘范在崖门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带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而死,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n在此前后,元朝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加入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元世祖于是出兵攻打这些国家,其中以入侵日本的元日战争最为著名,因为范文虎指挥不当与台风来袭而失败。由于元朝廷需要赏赐大量财宝予宗室贵族,加上开支繁重,财政日渐紧张,朝臣为了财政问题发生争执,分裂成以许衡等汉人与汉化蒙古人为首的儒臣派与以阿合马、卢世荣与桑哥等色目人与汉人为首的理财派。儒臣派认为元廷应该节省经费、减免税收。理财派认为南人藏有大量财物,应没收以解决朝廷的财政问题。由于元世祖信任阿合马,设立尚书省解决财政问题。而儒臣则以受汉化更深的太子真金为核心与阿合马抗衡。最后阿合马被刺杀,太子真金也因为得病而死。然而元世祖不信任儒臣派,依旧任用理财派官员来解决财政问题,导致财政恶化。\n\n平定西北\n1294年元世祖驾崩后,虽然太子真金早死,但是元世祖曾赐真金的三子铁穆尔“皇太子宝”并且让他镇守和林。随后,铁穆尔在库里尔台大会中获得重臣伯颜与玉昔帖木儿等人支持,其声望胜于真金的长子甘麻剌及1292年已故次子答剌麻八剌遗下的后裔等人而继位,即元成宗。元成宗主要恪守元世祖时期的成宪,任用其侄海山(答剌麻八剌之子)镇守和林以平定西北海都之乱,奠定其后取得四大汗国认同的基础,并且下令停止征讨日本与安南。在内政方面专力整顿国内政治,减免江南部分赋税。然而,由于元成宗过度赏赐,入不敷出,使国库资财匮乏。1307年正月,元成宗驾崩,由于太子德寿早逝,左丞相阿忽台拥护皇后卜鲁罕与信奉伊斯兰教的安西王阿难答监国,并有意让阿难答称帝。海山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与右丞相哈剌哈孙发动大都政变。他们斩杀阿忽台,控制大都局势,拥护率军南下的海山称帝,即元武宗。皇后与阿难答被元武宗斩杀,其回回部下退入西域吐鲁番地区。\n元武宗因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功,册封他为皇太弟(即未来的元仁宗),相约武宗系与仁宗系交替称帝,即武仁之约。元武宗时期,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给予孔子的家族与弟子一些称号。为了解决元成宗时期的财政危机,元武宗设置常平仓以平抑物价,下令印制至大银钞,然而反而使银钞严重贬值。此外他将中书省宣敕与用人权划归给尚书省。1311年元武宗因沉耽淫乐、酗酒过度而逝,由皇太弟爱育黎拔力八达继位,是为元仁宗,这次是元朝首次和平继承帝位。\n西北地区方面,早在元世祖时期,由于他的大汗之位不受四大汗国的承认,使得当时窝阔台汗海都有意夺回蒙古汗位。海都统辖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一带且与钦察汗国友好。元世祖为了避免在南征南宋时被海都背刺,遂扶持八剌获得察合台汗位以牵制海都。然而在1268年,海都、八剌和钦察汗忙哥帖木儿以元世祖过度汉化、违背祖宗成法为由,在塔拉斯河招开库里尔台大会结盟反元。他们以海都为盟主,共同瓜分中亚行省,联合对抗元朝与伊儿汗国,史称海都之乱。元世祖派伯颜北上平乱,海都与新任察合台汗笃哇采用游击战的方式回避决战。1287年海都联军伙同镇守辽东的东道诸王乃颜与哈丹袭击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元世祖亲率大军击败之,派伯颜、玉昔帖木儿与李庭平定东北乃颜,主持西北军事。1289年海都再犯和林,最后其势力被驱出阿尔泰山以西。而哈丹于辽东高丽一带游击,至1292年败亡。\n元成宗即位后,任命其侄海山(后继位为元武宗)总领漠北诸军。1301年海都和笃哇联军被海山和晋王甘麻剌击溃,史称铁坚古山之役。海都于战后去世,窝阔台汗由其子察八儿继位,但被察合台汗笃哇掌控。1303年由于笃哇被与元朝结盟的钦察汗脱脱汗击溃,便与察八儿共同派使者向元廷请和,而脱脱汗亦向元廷请和,加上伊儿汗从一开始就支持元廷,至此四大汗国皆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双方广设驿路,解除封禁。不久之后,窝阔台汗国于1309年被察合台汗笃哇和元武宗先后攻灭而亡,察八儿投降元朝。\n\n汉化与政变\n元仁宗力图改变元武宗时造成的财政枯竭、政制混乱的局面,他推行“以儒治国”政策,并且减裁冗员、加强中央集权以整顿朝政。他曾令王约将《大学衍义》译为蒙文,赐臣下说“治天下,此一书足矣。”并将《贞观政要》和《资治通鉴》等书摘译为蒙文,令蒙古人与色目人诵习。1312年元仁宗将其儒师王约特拜集贤大学士并将王约“兴科举”的建议“著为令甲”,至此恢复科举制度。本次科举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内容,史称延祐复科,最后录取护都答儿、张起岩等56人为进士。他还倚重汉人文臣,处死蒙丞相脱虎脱等,排除朝中异己。财政方面,仁宗取消武宗的经济措施,并且于1314年在江浙、江西、河南等地查清地方田产,史称延祐经理。任用床兀儿统军,击败察合台汗王也先不花以平定西北地区。然而元仁宗未能制止太后答己干预朝政,也无力制裁备受太后重用的重臣铁木迭儿贪赃枉法。在继承问题方面,元仁宗以王约辅助皇太子硕德八剌,并且听从铁木迭儿的建议,废除武仁之约。他将元武宗长子周王和世琜外放镇守云南、次子图帖睦尔放逐海南岛。同年冬天,元武宗旧臣皆感愤怒而拥护和世琜叛变,最后败走漠北,依附察合台汗国。1320年元仁宗驾崩后,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为元英宗。\n元英宗继续实行元仁宗的以儒治国、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的政策,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朝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他还下令拔除权臣铁木迭儿在朝廷的势力。然而支持铁木迭儿的蒙古与色目保守派厌恶英宗的新政,有意发动政变。1323年铁木迭儿的义子铁失趁英宗去上都避暑之际,在上都以南15公里的南坡地刺杀英宗及宰相拜住等人,史称南坡之变,仁宗系自此未能再夺得皇位。晋王甘麻剌的长子,镇守和林的也孙铁木儿率兵南下,杀掉行刺元英宗的叛臣并称帝,即泰定帝。\n泰定帝召回被放逐到海南岛的元武宗系图帖睦尔为怀王。泰定帝于1328年七月崩于上都,丞相倒剌沙拥立七岁的皇太子阿剌吉八为帝,是为元天顺帝。而镇守大都的燕帖木儿与伯颜拥立周王和世琜于漠北、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同年图帖睦尔先至大都继位,是为元文宗。燕帖木儿率军攻入上都,天顺帝不知所终。隔年和世琜于漠北和林称帝,即元明宗。元文宗放弃帝位,派燕帖木儿迎元明宗继位,并且被立为皇太子。然而燕帖木儿毒死元明宗,元文宗复位,改元天历,史称天历之变。\n元文宗时期大兴文治,1329年设立了奎章阁学士院,掌进讲经史之书,考察历代治乱。又令所有勋贵大臣的子孙都要到奎章阁学习。于奎章阁下设艺文监,专门负责将儒家典籍译成蒙古文字,以及校勘。同年下令编纂《元经世大典》,两年后修成,为元朝一部重要的记述典章制度的巨著。然而丞相燕帖木儿自恃有功,玩弄朝廷,导致朝政更加腐败。1333年元文宗去世后,为洗刷毒死元明宗的罪行,遗诏立年仅七岁的明宗次子懿璘质班为帝,是为元宁宗。但元宁宗仅在位不到两个月即去世,不久后燕帖木儿也去世。元明宗的长子妥懽贴睦尔被文宗皇后卜答失里从静江(广西桂林)召回并立为帝,是为元顺帝,又称元惠宗。元朝在二十六年内,换了八个皇帝。\n\n顺帝失国\n元顺帝(元惠宗)在位之初,1335年燕帖木儿的儿子唐其势阴谋推翻,另立元文宗义子答剌海。幸右丞相伯颜粉碎叛乱,但属于保守派的他掌握朝政,权力盛大。他禁止汉人参政并取消科举,这些都与元顺帝发生冲突。1340年元顺帝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帮助下,终于废黜伯颜。脱脱为相与元顺帝亲政前期时,元廷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颁行《至正条格》法规,使得革新政治,社会矛盾缓和,史称至正新政。1343年元顺帝下令修撰《辽史》、《金史》、《宋史》三史,由右丞相脱脱(后改由阿鲁图)主持,两年后修成。然而元顺帝后期怠于政事,以至于在1350年发生天灾人祸后引来民变。\n元朝后期,特别是1340年代中后期至1350年代期间,干旱、瘟疫(黑死病传至中国)与水灾时常发生,且自北宋末年杜充挖开黄河大堤以致夺淮入海后,黄河地区水患尤其严重。与此同时,元廷财政体系崩溃,通货膨胀严重,不断收取各种赋税,使百姓的生活更加艰苦,使得白莲教逐渐流行,并成为对抗元廷的势力。早在1325年就发生过河南赵丑厮、郭菩萨领导的武装起事。1338年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彭和尚、周子旺等白莲教徒起事失败,彭和尚逃至淮西。1350年元廷下令变更钞法,铸造“至正通宝”钱,并大量发行新“中统元宝交钞”,导致物价迅速上涨。隔年元顺帝派贾鲁治黄河,欲归故道,动用民伕十五万,士兵二万。而官吏乘机敲诈勒索,造成不满。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决定在5月率教众起事,但事泄,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再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杀出重围,指韩山童为宋徽宗八世孙,打出“复宋”旗号,以红巾为标志。其后郭子兴于安徽濠州起事,芝麻李等人占领徐州,此为东系红巾军。西系红巾军方面,彭莹玉、邹普胜与徐寿辉在湖北蕲州起事,国号天完。红巾军势力遍布河南江北、江南、两湖与四川等地,还有非红巾军的张士诚等部的起事,民变揭开元朝灭亡的序幕。于元末民变期间,士人多不屑参加叛军,叛军也很少利用士人。\n元廷派兵镇压各地红巾军,丞相脱脱亲自率军南下攻陷徐州芝麻李军,一度压制民变军。然而脱脱在1354年南攻高邮张士诚军之际,被元廷大臣弹劾而功亏一篑。徐寿辉部最后分裂成两湖的陈友谅与四川的明玉珍。两淮郭子兴的部下朱元璋于1356年以南京为根据地开始扩充地盘;1363年与据有两湖的陈友谅作战,最后于鄱阳湖之战获得胜利;1365年占领两湖后于同年冬东进攻打据有江苏沿海的张士诚;1367年平定张士诚后,继续南下压制浙江的方国珍,至此江南无一人反抗朱元璋。另外,福建于1357年至1366年间发生亦思巴奚兵乱。福建地方为抵御反元势力筹建民团自守,但色目商人雇用的亦思巴奚军割据泉州并向福建各地扩大势力,最后被元将陈友定平定。与此同时,元朝在察罕帖木儿和李思齐等率领元军反击北方红巾军,1363年北方红巾军最后在安丰之役中败给降元后的张士诚,刘福通战死,韩林儿南下投奔朱元璋,随后被杀。朱元璋统一江南后于1367年下令北伐,他派徐达、常遇春率明军分别攻打山东与河南,并且封锁潼关以防止关中元军进援中原。明军于1368年八月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史书称此为元朝结束之年。然而元廷仍在上都,往后史书称之为北元。而明廷认为他顺天明命,谥号为元顺帝。\n元明之际有士人奉元朝为正朔,对元朝皆有故国之情,对于张士诚则有深厚的同情,而对于平民朱元璋则多表厌恶,当时江南士人,不论是否参加张吴政权,或参加朱明政权,乃至独立人士,都相当怀念元朝。元明之际,由于元代的汉化色彩,汉人文士的华夷之辨观念极为淡薄,而他们又不满朱明所为,因而呈现强烈的遗民情结。朱明统治者凭借红巾武装取得政权,在当时正统士大夫看来是“取天下非其道”,难逃僭伪之名,而且元末红巾运动还带有浓重迷信色彩,正统士人不仅视其为“贼”、“寇”,而且视之为“妖”。正如红巾军于汝阳起事,时人郑元祐作诗称“近者汝阳妖贼起,挥刀杀人丹汝水”,1359年,朱元璋部攻杭州,时人陈基记称“妖寇犯杭”,洪武元年,明军克大都,戴良作诗感慨“王气幽州歇,妖氛国步屯”。\n明初,不愿仕官和不愿效忠新朝廷的地主文人为了逃避征辟而采取自杀、自残、逃往漠北、 隐居深山等方法,誓不出仕(中国古代铨选,有“身言书判”四方面标准,身体有残疾者不能任官)。为应对元遗民对明政权的鄙夷与漠视,朱元璋设立深受后人诟病的新刑罚,宣告“士大夫不为君用”律,大规模征辟前朝遗老、搜罗岩穴隐士,并且杀害许多不愿效忠明朝以及为新朝当官的学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诛其身而没其家,不为之过”,导致“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n而居于中原的蒙古人则大量留于中原,在明代做官或参军,史称“达官”和“达军”。\n\n北元时期\n1368年元廷退回蒙古草原,元顺帝退至上都,隔年又至应昌。他继续使用“大元”国号,史称北元。当时北方除了元顺帝据有漠南漠北,关中还有元将王保保驻守甘肃定西,此外元廷还领有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明太祖为了占领北方,采取兵分二路,各个击破的方式,此即第一次北伐。元顺帝战败后于1370年在应昌去世,元昭宗即位后北逃至漠北和林。明将冯胜夺取了甘肃地区。然而元将王保保仍然在漠北多次与明将徐达等人作战。明太祖曾多次写信招降,但王保保从不理会,被朱元璋称为“当世奇男子”。1378年四月,元昭宗去世,继位的元天元帝继续和明朝对抗,屡次侵犯明境。\n至于北元领有的东北地区与云南地区方面:1371年,���朝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明朝占领辽宁南部。然而其余东北地区仍由元朝太尉纳哈出控制,纳哈出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辽宁省昌图金山堡以北辽河南岸一带),自持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了十几年,多次拒绝明朝的招抚。1387年冯胜、傅友德、蓝玉等人发动第五次北伐,目标是攻占纳哈出的金山。经过多次战争,1387年10月,纳哈出投降蓝玉,明朝占领东北地区,最后还成立了兀良哈三卫。镇守云南的元朝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元廷退回草原后仍然继续忠效之。1371年明太祖派汤和等人领兵平定据有四川的明玉珍,并且劝降梁王未果。1381年12月,明军攻入云南,1382年梁王逃离昆明并自杀,随后明军攻克大理,明军平定云南地区。\n明太祖为了彻底扫除北元势力,于1388年5月命蓝玉率领明军十五万发动第六次北伐。明军横跨戈壁至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击溃元军,俘虏八万余人,元天元帝和他的长子天保奴逃走,但是幼子地保奴被明军擒住,至此北元国势大衰。1388年元天元帝被阿里不哥后裔也速迭尔杀害(此后废除大元旧制去年号,恢复蒙古传统,一说1402年鬼力赤杀坤帖木儿后去国号),明人称为鞑靼,北元亡。\n\n疆域\n元朝的前身为蒙古帝国,1206年元太祖成吉思汗成立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今贝加尔湖一带)。经由成吉思汗等蒙古诸汗的经营,以及三次西征之后,蒙古帝国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湖、南与南宋对峙、西达东欧、黑海与伊拉克地区。成吉思汗时期分疆裂土给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大多分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很高。西道诸王是成吉思汗的儿子,独立性很好,其中分封长子术赤于咸海、里海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成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分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蒙古本部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蒙古大汗直辖。至于又称汉地的华北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伊朗地区与吐蕃由蒙古大汗直辖。1252年拖雷系的蒙哥即位后,命其弟旭烈兀西征西亚,最后建立伊儿汗国,与其他西道诸王合称四大汗国。命忽必烈经营汉地、最后南灭大理。然而蒙哥于攻宋之役去世,随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引发争位使四大汗国纷纷不受蒙古大汗管制,蒙古帝国至此分裂。\n元世祖忽必烈有鉴于其他三个汗国不服于他,于是将西亚地区大汗直辖地割让给旭烈兀使其建立伊儿汗国,河中地区大汗直辖地割让给察合台汗阿鲁忽,以换取他们的支持。1279年元世祖在建立元朝后南灭南宋,一统中国地区,当时的疆域是: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总面积达1100万平方公里。自灭亡南宋后虽然多次对日本、缅甸与爪哇等国有所冲突,然而疆域大体趋于稳定。1309年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北部和东部的部分领土,总面积达1300万平方公里(如果将各汗国一并列入则为2400万平方公里)。元朝的藩属国有高丽、缅甸、安南、占城、爪哇及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国。北有漠北诸部、南有南洋诸国、西有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别建立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n西北方面的情势,1268年窝阔台汗国的海都意图夺回汗位而联合钦察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反元,史称海都之乱。直到1304年元成宗时期,元廷与这三大汗国达成和议,使之与伊儿汗国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而且元成宗并赐伊儿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实质上也承认其独立性。到1309年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于元文宗年间编纂《经世大典》时,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作为元朝的藩属国。\n\n行政区划\n元朝行政区划大致上承袭金朝与宋朝制度,然而有两个不同之处:元朝时的路统辖的面积减少,一路仅辖二州;元廷在路上设有行省等中书省外派单位,最后行省取代路成为一级行政区,形成行省制,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在全国实行行省制度。元朝行政区划由高至低依序分为行省、路、府、州与县,另有等同行省的宣政院辖地、归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等同州的土司。\n\n腹里是由中书省直辖的路府,宣政院(初名总制院)辖地主管吐蕃地区。行政首长以蒙古人为主、汉人为副。每省设置丞相一员,其下有平章、左右丞相即参知政事官,名称大略与中书省相同。元代在行省以下各行政区均设置达鲁花赤作(断事官)为地方首长,并以汉人或当地土人为副,以利蒙古人控制地方区域。每路以达鲁花赤为主、总管为副各一员。而府州县均以达鲁花赤为主、尹为副。州、县均分上中下三等,中下州改州尹为知州。土司分有宣慰使、宣抚使与安抚使,于湖广行省境内设置十五个安抚司,又于湖广、四川行省分至四个军。边区的安抚司和军,约当内地的下州,也置达鲁花赤为主,其副为地方人士。县以下基层行政区划设有城关的坊里制与农村的村社制。坊里制于城内分若干片,名曰隅(如东西隅、西南隅之类)。隅下设坊,置坊官、坊司。坊下设里或社,置里正、社长;有的设巷而不设里,置巷长。村社制又称村疃制度,于县下设乡,置乡长,有的改设里正。乡之下设都,置主首。都之下设村社,社设社长。\n行中书省全称为“某某等处行中书省”,简称“某某行中书省”或“某某行省”,源自金朝的行尚书省。这是基于新征服之地的文化差异太大,所以中央政府就专门设置外派单位来管辖之。由于战争等需求,行省除了负责行政之外也负责军事,最后逐渐形成一级行政区。早在蒙古时期就设有燕京(华北汉地)、别失八里(西辽等今新疆地区)、阿母河(中亚河中地区)等三断事官或行尚书省。元朝初年的行省管辖范围很大,改变也比较频繁,主要由中书省宰执带相衔临时到某一地区负责行政或征伐事务。1260年,元世祖于国内设置十路宣抚司,次年罢之。隔年改设十路宣慰司,渐成定制,并且设置陕西四川行省。往后直到灭宋为止,大多采行宣慰司与行省并行的制度。行省大多依据西夏、大理疆域与南宋新失之地设置,称为“中书省臣出行省事”,灭南宋将全国分为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宣政院辖地与十多个行中书省,并设置专司征讨外国的行省。1321年元英宗时期共设置十一个行省(包含在藩属国高丽设置的征东行省)。至元朝末年,行省增至十五个。\n\n一级行政区分布:\n腹里:由中书省直辖首都大都附近的中心之地,约今河北、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n宣政院辖地:宣政院除了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外,尚管辖吐蕃地区军政事务,约今青海、西藏。\n行中书省:元世祖至元成宗时期设有十个,陕西、辽阳、甘肃、河南江北、四川、云南、湖广、江浙、江西、岭北行中书省。\n另外甘肃行省之西的哈密力(今哈密地区)、北庭都元帅府(别失八里)与火州之地不属任何行省管辖。\n征讨行省分布:\n征宋行省:如中统和至元前期的陕西四川行省、河东行省、北京行省、山东行省、西夏中兴行省、南京河南府等路行省、云南行省、平宋战争前后的荆湖行省、江淮行省等。灭宋后定型为一般的行中书省。\n征外行省:于高丽设置征东行省(又称征日本行省)、于缅甸(蒲甘王朝)设置缅中行省(又称征缅行省)、于安南(陈朝)设置交趾行省(又称安南行省)、于占城设置占城行省(蒙越战争失败后撤销)。这些都是临时性的建置,事毕即罢。只有征东行省,到元朝中期之后,稳定成高丽王的头衔。行省丞相分别由该国国王或远征军主将担任,自辟官属,且财赋不入都省,视作藩属国,故与其他行省性质不同。\n平乱行省:元末民变时,元廷为便于镇压民变军,先后于腹里地区的济宁(今山东巨野)、彰德(今河南安阳)、冀宁(今山西太原)、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大同等地置中书分省。又分别设立淮南江北行省(至正十二年设于扬州)、福建行省(至正十六年设于福州,后分省泉州、建宁和延平)、山东行省(至正十七年)、广西行省、胶东行省(至正二十三年)和福建江西行省(至正二十六年)。\n另外元末民变的群雄也设置行省以便于统治,如天完之江南行省、汴梁行省、陇蜀行省、江西行省,韩宋之江南行省、益都行省,以及朱元璋所置江西行省、湖广行省、江淮行省、江浙行省等。\n元代行省之下的政区划分十分复杂且时常变化,简单时只存在行省、府州、县三级,复杂时则会出现行省、道(宣慰司)、路(总管府)、府州、县五级的情况。这跟元代“投下封邑”制度息息相关,具体政区分级可能有:\n\n道(宣慰司)\n元代的道���直接来源即宋金的道路制度。中统三年李璮之乱爆发后,元廷为监察境内汉族世侯,开始仿照宋制设立临时且辖区不定的宣慰司,此时宣慰司多数兼行省相副衔。随着中国的统一,过于庞大的行省已经无法有效处理省内事务,且也有外重内轻之嫌,故至元十五年以后,对宣慰司进行大量的改革,裁撤了宣慰使相副衔并改任行省下属,使之成为辖区固定的行省分支机构及分管区域,其辖区划分也大致与宋金的道路级政区重合。同时由于行省首府附近的地域不设宣慰司,因此产生了直属省部的路州以及分属诸道的路州,但性质上这些都属于“直隶路州”。\n\n直隶路州与封邑型政区\n元代直隶于省部或宣慰司道的路州中存在大量的投下封邑型政区,这也是造成元代行政区划层级严重混乱的主要原因。基本上,直隶省部或宣慰司道的路州政区除少数冲要繁盛之地外,都是分封予汉族世侯和蒙古宗室的投下封邑。根据其规模户口的大小,可以分为总管府路、府、州三类,其关系则可参考吴澄所云“皇元因前代郡县之制损益之。郡之大者曰路。其次曰府若州……府若州,如古次国、小国。路设总管府,如古大国之为连率”。\n\n总管府路:总管府路的设置与宣慰司道相似,也是源于宋金的道路制度,但目的性质不尽相同。蒙古初入主中原,以四大世侯为首的汉族地方军阀向蒙廷效忠,蒙廷则依仿金代制度,授予“某路都元帅”“某路都总管”的头衔,确认其在地方的高度世袭自治权,从而建立在汉地的政权机构,是为总管府路之滥觞,此时诸路规模建制与金代诸路相仿,四大世侯为首的有力总管其辖区更大。李璮之乱爆发后,元世祖为削弱地方割据势力,不但开始设置流官监察的宣慰司道,同时也对这类具有封邑性质的总管府路进行拆分,使一路仅辖三至四府州,但并没有改变总管府路封邑的政区性质,而是把它们转封给蒙古宗室,转封过程遵从“画境之制”,尽量使一王之封自成一路。灭宋后,置路以封诸侯的制度也在旧宋属地推行,这次的划分则更加零散,甚至到了“一州自成一路”的状况。\n直隶府:除了总管府路的属府属州,一些府因为地处冲要或者以一府为封邑(主要在北方)而直隶于省部或宣慰司。少数人口众多地域广大的直隶散府(如南阳府、汝宁府、归德府等)经过后世的属区调整后更辖属州。直隶府与总管府路相比数量非常稀少,并非投下封邑的主要形态。\n直隶州:与直隶府相似,极少数一些地处冲要或以一州为封邑的州(主要在北方)也直隶于省部或宣慰司。比较特殊的状况是,假如一些宗王的封地只有一县(比如蒙古开国功臣畏答儿之孙忽都虎郡王的封邑阳山县)的话,该县一般会升格为直隶州(升为桂阳州)。直隶州的数目比直隶府稍多,但仍远不及总管府路。\n封邑型政区与其他直隶路州的最大区别在于达鲁花赤的设置,封邑型政区的达鲁花赤最早不由中央简任,而是由封君选任,作为封君在其封邑的代理人,行使最高决策权,保证封君在封邑的利益,而为了强化中央集权,一般上实际负责路州行政的总管、知府等为朝廷选任。\n\n统县型政区\n统县型政区即直接统领县级政区的中层政区,同样分为路(实质上为总管府路之首府即总府,总府所辖县在史料中多记述为直辖于路)、府、州三类,这些政区或作为投下封邑的一部分隶属于总管府路或部分直隶府(称为属府、属州),或作为独立的封邑直隶于省部或宣慰司道。其中属府的数量非常少,主要的统县型政区依然是属州。\n\n政治制度\n元朝与蒙古帝国的皇位继承异于中国历代王朝,采取库力台大会推举的制度,由王室贵族公推大家的领袖。而元朝皇帝也是兼任蒙古帝国的可汗,由于元世祖的汗位没有经过库力台大会的认可,使得四大汗国纷纷不奉正朔,直到元成宗方恢复宗主关系。元世祖建立元朝后,有意立真金为太子,定传子之局,可惜真金早死而使继承问题又浮现。元朝而后常因皇太子早死或兄弟争位而动荡不安,中期又有武仁之约的协定,武宗系与仁宗系交替继承皇位,然而又因元仁宗废除协定而再度混乱。元朝的继承问题直到元顺帝方稳定,但也进入元朝末期。元朝政治制度与金朝一样承袭宋朝制度,采取文武分权的制度,以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掌管兵权。然而元朝的中书省已成为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元朝不设置门下省,尚书省时设时不设,仅元世祖时期与元武宗时期有设置,所以门下省与尚书省的权力皆交给中书省��中书省统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形成明清内阁制的先驱。其组织架构继承南宋体制,宰相的称呼共有中书令、司统率百官与总理政务等,常以皇太子兼任。下分左右丞相,中书令缺则总领中书事务。平章政事又居次,凡军国重事,无不参决。副相方面有左右丞、参政等。六部共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与工部,内有尚书、侍郎。尚书省主要负责财政事务,不过时置时废。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与宋朝制度大致相同,然而在地方设有行中书省、行枢密院与行御史台。此外又有掌管学校的集贤院、掌管御膳的宣徽院、掌管驿传的通政院,其他还有太常礼仪院、太史院、太医院与将作院,略前代的九寺诸监。最后新成立的是宣政院(初名总制院),负责佛教及吐蕃(今西藏)地区军政事务,这是前代所没有的。\n元朝在推行汉人的典章制度与维护蒙古旧法之间,时常发生冲突,并且分裂成守旧派与崇汉派。早在元太祖成吉思汗攻占汉地后,有赖耶律楚材与木华黎推行汉法以维护其典章制度。当时近臣别迭建议将汉人驱赶并把中原变成大牧场以收取财富,遭到耶律楚材的反对,他认为可用征税的方式获得财富,因此保留了汉地的典章制度。他积极改变蒙古军以往“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的作风,努力兴科祟儒、整顿吏治,实为汉法推行之祖。木华黎为了便于管理汉地,也于汉族四大世侯合作,逐渐巩固了对河北、山西等地的治理。\n\n后来管理汉地的元世祖忽必烈也积极推动汉法,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等创设典章制度,如刘秉忠、许衡和姚枢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积极推动了学习汉文的热潮。如元世祖就非常熟悉汉文典籍、礼仪制度,并能用汉文创作诗歌,并且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太子必须学习汉文。接受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提议的“儒教大宗师”称号。忽必烈最后在大都建元称帝,创建中国式的元朝,建立了一套以传统中国中央集权作蓝本的政治体制,例如设立了三省六部和司农司等一系列专司机构,使用中原的统治机构来统治人民,任刘秉忠等人的规划建立首都大都。然而,元世祖在李璮叛乱后,对汉人的信任下降。而四大汗国以及守旧派蒙古王室都不满元世祖行汉法的举动,或叛变或疏远之。元世祖晚年也渐与儒臣疏远,任用阿合马、卢世荣与桑哥等色目人与汉人为首的理财派,汉法最后未成为一套完整的体系。后来的元仁宗、元英宗、元文宗与元顺帝等人更是可以纯熟地运用汉文进行创作。一些入居中原的蒙古贵族,羡慕汉文化,还请了儒生当家庭教师教育子女。为了学习方便还翻译了许多汉文典籍,诸如《通鉴节要》、《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周礼》、《春秋》、《孝经》等。但崇汉派与守旧派时常发生冲突与政变,例如南坡之变等。\n在人才选用方面,元朝虽然许多制度都沿袭了宋朝,但关于科举,元朝前期并没有常态化的定期举办科举,因此高级官僚的录用端看与元廷关系远近而决定,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举制的方式。此外尚有循胥吏(小公务员)升进为官僚的方式,这与宋朝制度大异。宋朝官与吏的界限分明,胥吏大多以胥吏为终,然而元朝因为缺乏科举取才,就以推举或考试胥吏的方式晋升为官,这打破官吏屏障,使官吏成为上下的关系。科举选材方面,窝阔台汗听从耶律楚材建议,召集名儒讲经于东宫,率大臣子弟听讲。又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倡导学习汉族古代文化,又在1234年设“经书国子学”,以冯志常为总教习,命侍臣子弟 18人入学,学习汉文化。并且于1238年以术忽德和刘中举办戊戌选试,此次科举取士录取4030人,并且建立儒户以保护士大夫。但最后仍废除科举,改采推举制度,往后于1252年与1276年两次共入选3890儒户。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正式设立了国子学,以河南许衡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择蒙古子弟使教之,遍学儒家经典文史,培养统治人才。1289年元世祖下诏登记江南人口户籍,次年正式施行推举制度,此次登记成为后来户计的依据。直到1313年,提倡汉化运动的元仁宗下诏恢复科举,元仁宗恢复科举,由程巨夫、李孟、许师敬拟定元朝科举制度。1314年八月在全国的17处考场,举行乡试,1315年二月和三月相继在大都举行会试和殿试(廷试),因为是在延祐年间举行的,史称“延祐复科”,本次科举以程朱理学为考试的内容。榜分左右两榜��官位相同,第一名从六品,第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进士三甲以下都能授正八品官员,如1238年戊戌选试的状元杨奂,1315年的乙卯科左榜状元张起岩。元朝前后共举行过16次,选举蒙古、色目、汉人、南人进士约1100余人。蒙古、色目人应举者远远少于汉人、南人。然而为了保障蒙古人与色目人的名额,实行难度不同的“分榜取士”,并且给蒙古人与色目人保留了超过其应举比例的名额,这也让蒙古与色目子弟失去了学习汉族文化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元统元年进士录》的记载称四等人名额相等,各25人,但读书人总数确实南人、汉人要远多于蒙古、色目,因此也有破例,如延佑首科的录取名额给左榜的要远多于右榜。虽然是聊胜于无的科举,但在形式上已经恢复,且持续坚持下去。原来放弃科举的士子重新获得了入仕机会,因此汉族士大夫莫不对元廷忠心耿耿。在元朝灭亡之际,舍身殉国的就有很多是科举出身者,可见科举复办对怀柔汉族士大夫有一定效果。\n元朝行政特点是使用大量公式化的公文格式和断例,称条格。\n\n外交\n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其中威尼斯商人尼可罗兄弟及其子马可波罗成为得到元朝皇帝宠信,在元朝担任外交专使的外国人。元廷曾要求周边一些国家或地区(包括日本、安南、占城、缅甸、爪哇)臣服,接受与元朝的朝贡关系,但遭到拒绝,故派遣军队进攻攻打这些国家或地区,其中以元日战争最为著名,也最惨烈。\n\n东北亚诸国\n东北方面有高丽王朝与日本镰仓幕府。高丽王朝领有朝鲜半岛,之后被崔氏政权统治,高丽王变成傀儡。高丽先后臣服于辽朝与金朝,蒙古兴起后与高丽共同伐金,并约为兄弟之国。1225年蒙古要求高丽向其朝贡,蒙古使节抵达义州边境时,被高丽所害,当时蒙古忙于西征,无暇征讨。1231年窝阔台汗派撒礼塔率兵入侵高丽,崔氏政权领袖崔瑀抵御失败,高丽首都松都(今开城)被攻陷,史称高丽蒙古战争。蒙军设置多位达鲁花赤以监督高丽政事。隔年崔瑀杀死达鲁花赤,拥护高丽王高丽高宗从松都迁往江华岛,并且长期抗蒙,另外三别抄军抵抗蒙军至1273年。然而高丽朝廷分裂成反战的文派,与抗蒙的崔氏政权。贵由、蒙哥时又四次讨伐掠夺高丽地,1258年崔氏政权被颠覆后,高丽高宗遣子称臣,正式成为蒙古的藩属国。1283年元世祖为了讨伐日本,于高丽国设置征东行省,高丽王为行省的左丞相,内政受蒙古人控制。高丽君主从忠烈王开始娶蒙古公主为妻,高丽君主继承人按照约定,必须在元大都以蒙古人的方式长大成人后,方可回高丽。高丽成为元朝的藩属国后,元世祖六次遣使者要求日本朝贡,均告失败,于是发起元日战争。1274年元军发动第一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为“文永之役”,元廷派三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最后因为台风侵袭而伤亡惨重。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侵日战争,日本史书称为“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壹岐、志贺等岛,因日军积极抵抗,且元军又遇到台风,最后再度惨败。通常认为台风(日本人称之为“神风”)与元军不擅水战是造成失败的最大原因(另一方面,据称高丽和南宋工匠故意制作式样错误的战船)。而后元世祖又准备第三次东征,因大臣劝阻,再加上出兵安南的缘故而罢。而后元世祖多次遣使均遭日本拒绝,通使关系一直未能建立,但是元朝与日本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仍然十分繁盛,来元日本人以商人与禅僧最多。元廷令沿海官司通日本国人市舶,主要港口是庆元(今宁波)。\n\n南洋诸国\n南洋诸国有安南(陈朝)、占城与爪哇(满者伯夷)等国。安南国据有今越南北部,于五代北宋时期独立于中华。蒙古大汗蒙哥于1257年派兀良哈台南攻安南,蒙越战争爆发。越南陈太宗被蒙军击败,上表称臣,蒙哥封为安南国王,而越南陈圣宗继位后不愿向元朝称臣。当时在安南南方还有占城国,1282年占城国王因陀罗跋摩六世遣使朝贡,元世祖因此设置荆湖占城行中书省,以阿里海牙为该行省的平章政事。由于占城王扣留元使,元世祖借此发兵分水陆攻打占城与安南。他以唆都率水军由广州渡海攻打占城。隔年蒙古水军攻下占城国王据守的木城,占城国王因陀罗跋摩六世求和,但于蒙古退军后杀使者。1284年元世祖再派镇南王脱欢、阿里海牙与唆都率陆军借道安南南征占城,被时任太上皇的陈圣宗反抗而爆发战争。元军大举入侵,占领安南国都。但陈圣宗、陈兴道率领的陈军积极抵抗,并且瘟疫四窜。最后元军于1285年撤退,途中遭安南军袭击,损失过半。而后1288年又南征失败,随后安南请和。这场战争至元成宗才废止,安南与占城相继入贡元廷。当时南洋群岛诸国,也多贡于元朝。有名的有马兰丹(今马六甲)、苏木都拉(今苏门答腊)等。1292年元世祖命亦黑迷失、史弼与高兴率福建水军南征爪哇满者伯夷王国,并降其邻国葛郎(爪哇岛以东),但中计受突击,战败而还,以后爪哇仍然派使朝贡。另外自元世祖起亦曾派使者招降泉州和澎湖外海的瑠求,但探访未果,其在东南外海的统治所及仅至设立巡检司的澎湖。\n\n西南地区\n西南地区有大理国、吐蕃、缅甸(蒲甘王朝)、八百媳妇国(兰纳泰王国)与暹逻。大理源自唐朝的南诏,937年由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占有现今云南地区,后由高升泰等高氏政权掌控。1252年蒙哥汗命忽必烈与兀良合台自四川迂回南灭大理,原大理国王段氏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吐蕃自晚唐就走向分裂,但其境内藏传佛教(又被汉人贬称为喇嘛教)在经历过一次毁灭的打击之后复苏。1247年窝阔台汗次子阔端召请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来凉州,史称凉州会盟,此后萨迦派与蒙古大汗形成了布施关系(详见元朝治藏历史)。元世祖忽必烈封贡嘎坚赞的侄子八思巴为“帝师”,兼任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院使,取得了统治吐蕃地区的权力,再由萨迦法王往下分封土地。缅甸为唐朝的骠国,宋朝以后称缅,国内部落称甸,所以又称缅甸。元朝初期缅甸为蒲甘王朝,其王朝西并阿剌干(今孟加拉湾一带),南并勃固(今仰光以北),并进占暹罗。元世祖派使招降不从,缅甸反派军入侵云南,元缅战争爆发,而后元兵又多次进攻缅甸。1283年元世祖派军入侵缅甸,两年后缅甸王请和。1287年缅甸内乱,元军乘机进攻缅甸,蒲甘城破,缅甸成为元朝的藩属,缅甸王那罗梯诃波帝失去王位,元廷建缅中行省,而后以蒲甘国王任行省左丞相,成为元朝傀儡。1368年掸族于缅甸东部阿瓦建立阿瓦王国,首领为阿散哥。孟族建都于马达班,1369年迁都勃固,建立勃固王朝,二王国南北交战。掸族阿散哥挟持缅甸王,使元成宗派元军讨伐,最后迫使阿散哥派使朝贡。兰纳泰王国(元人称八百媳妇国)位于掸族东边的金三角,曾联合阿散哥抵抗元军,元廷多次讨伐未果,直到元泰定帝时才内附。暹罗地区原有素可泰王朝(元人称暹国)、大城王国(元人称罗斛)以及其他小国。暹国曾扩张其势力于马来半岛,元成宗后遣使进贡八次。罗斛自元世祖末年就开始进贡,并于元末时期并吞暹国等小国,统一为暹罗国。\n\n欧洲与非洲诸国\n在蒙古帝国进行三次西征的同时,正值教宗提倡十字军东征进军西亚地区的伊斯兰国家以收复耶路撒冷;由于教宗急需外援以抗衡伊斯兰教徒,同时欧洲的基督教国家刚经历过蒙古第二次西征不久,再加上东西交通十分便利,纷纷派使者东行了解这个东方大国。教宗于1245年曾派柏郎嘉宾经钦察汗国到和林谒见贵由汗,返国著成《柏朗嘉宾蒙古行纪》。1253年法国国王路易九世派鲁不鲁乞以传教为名到和林进见蒙哥汗,返国著有《鲁不鲁乞东游记》。元朝建立后,与欧洲国家的往来仍旧频繁。最著名的是义大利探险家马可波罗,他随经商的父亲、叔父于1275年到元朝进见元世祖,直至1291年才离去。他担任元廷官吏,历游元朝各地,其著写的《马可波罗游记》对元朝进行多角度反映,吸引欧洲人东行中国。1316年义大利人鄂多立克经海路至元大都,参加了元泰定帝的宫廷庆典,回国著成《鄂多立克东游录》,范围远达西藏,对元大都及宫廷的描写较细。另外元朝与非洲地区诸国也有来往,时人汪大渊在1330年和1337年二度飘洋过海亲身经历的南洋和西洋二百多个地方的地理、风土、物产,最后著成《岛夷志略》,影响明代初期的郑和下西洋。\n\n军事\n元朝军队按照亲疏关系分成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与新附军等四个等级。蒙古军与探马赤军主要是骑兵。汉军、新附军大多为步军,也配有部分骑兵。水军编有水军万户府、水军千户所等。炮军由炮手和制炮工匠组成,编有炮手万户府、炮手千户所,设有炮手总管等。一部分侍卫亲军中,还专置弩军千户所,管领禁卫军中的弓箭手。\n蒙古军是元朝军队的骨干,主要由蒙古族组成。蒙古军早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时即创立,平时分布在草原上驻牧,战时临时招集。采用兵民合��的万户制,按十进制编组成十户、百户、千户。只要是十五岁至七十以内的人皆服兵役,其童子稍微年长者也组成“渐丁军”。元朝时期在汉地和江南军户中签发丁男应役。探马赤军又名签军,随着战争的发展,统治者需要一支蒙古军队长期留守被征服地区,于是从蒙古各部中“签发”了部分士兵,组成专门用于镇戍的探马赤军。自1217年木华黎讨伐金朝时建立,由弘吉剌、兀鲁兀、忙兀、札剌亦儿及亦乞烈思五部组成,西征花剌子模后回族、维吾尔族与突厥族等族成为探马赤军的一部分。探马赤军精于火炮与西方的回回炮,攻城力强。“下马则屯聚牧养,上马则备战”。\n\n汉军是蒙古帝国占领汉地后发民为兵,主要由金朝女真与契丹降军、早期降蒙的南宋军、汉地的地方汉族武装势力与签发汉地百姓等所组成。窝阔台汗于1229年收编金朝女真与契丹降军,在汉地民户中大规模签发士兵,补充汉军兵员,将蒙古军的编制和官称用于汉军系统强。各汉军万户统军人数不等,“大者五、六万,小者不下二、三万”。汉军有“旧军”与“新军”的区别。旧军主要指敌国降军和地方武装势力,新军指从汉地百姓签发的新兵。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蒙元帝国的统治重心由漠北草原移到了中原汉地。元世祖对军队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建成中央宿卫军和地方镇戍军两大系统,确定了元军的编制和隶属关系,在元朝对外战争中,汉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新附军主要是元朝南征南宋期间收边的降军,又被称为新附汉军、南军等。新附军内名号繁杂,而是元廷因士兵所具不同特点而起的名称,如券军、手号军与盐军等等。估计当时新附军的数量在二十万人上下,元帝将新附军分编到元军的侍卫军和镇戌军中;或以蒙古、汉人、南人建立新的军府,管领新附军人。每当有战事发生,首先调发各军中的新附军出征,其余则从事屯田和工役造作。经过多年的战争消耗和自然减员,新附军数量日益减少,最后式微。\n\n元朝的防卫分宿卫和镇戍两大系统。宿卫军由怯薛和侍卫亲军构成,其中怯薛军保留自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番直宿卫”,常额在万人以上,元朝功臣博尔忽、博尔术、木华黎、赤老温或其后人充任怯薛长。在战争中,怯薛则是全军的中坚力量,被称之为“也客豁勒”(大中军);侍卫亲军则是忽必烈在华北汉人世侯的建议下所置,在初期蒙制怯薛未形成战斗力之时负责宿卫之职以及与阿里不哥争夺权力。其后,侍卫亲军用于保卫大都,卫设都指挥史或率史,隶属于枢密院。镇戍军由蒙古军和探马赤军守卫靠近京畿的要地,华北、陕西、四川的蒙古军、探马赤军由各地的都万户府(都元帅府)统领,隶属于枢密院。南方以蒙古军、汉军、新附军共同驻守,防御重点是江淮地区,隶属于各行省。镇戍诸军,有警时由行枢密院统领,平时日常事务归行省,但调遣更防等重要军务则归属枢密院决定。\n元朝水军原是为了元灭宋之战而准备,1270年命刘整建造大量水军。襄樊之战时元朝水军与陆军协同包围襄阳,攻下后降将吕文焕又率元水军与河岸陆军协同于丁家洲之战击溃南宋水军精锐,至此领有全部长江水域。而后张弘范又率元朝水军(平底船)渡海南下追击南宋海军,最后于崖山海战包围歼灭之,元朝水军在灭宋之战有重要的功能。元朝融合了南宋和阿拉伯航海技术,使海军技术更加成熟,然而在对外战事中,元日战争与元爪战争均以失败结束,而且对日战争两次均被台风所毁,只有对占城的战役获胜而已。\n\n人口\n早在蒙古时期,北方人口就不断的南逃,总人数约占北方人口的十分之一,这种现象到惠宗时都还持续发生,元廷屡禁而不能止。在大蒙古国征服金朝期间在战地进行了大规模屠杀和掠夺。随后的瘟疫与饥荒导致东亚地区大量人口消失,其中又以金朝的华北和南宋的川陕四路十分严重。这是导致“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发生的重大原因。\n1234年3月9日金灭亡后,华北地区约有110万户与600万人,只有1208年的金朝人口5353万的13%。蒙古宋战争期间,南宋境内因战争总计消灭了大约1500万人口,主要集中在川陕四路地区。1279年元军完全剿灭四川的抗元势力后,在1280年的户口调查仅为9万余户与50万余人,只有1231年蒙古入侵川陕四路地区前的4%。大蒙古国时期有过两次户口统计,先有1235年窝阔台汗推行的乙未籍户,获得华北地区如燕京(今北京)、顺天(今河北保定)等三十六路的人口资料,后有1252年蒙哥汗完成的壬子籍户,显示华北人口略有增加。1271年元世祖建国号为大元。虽然在元成宗到元顺帝至正初年期间政治动荡不安,尽管每年也成百上千次人民起义,但社会上基本处于安定状态,经济大体上也是呈现增长的状态,这些都促使人口增长,大约在惠宗至正十年(1351年)达到高峰。元顺帝至正年间(1341年-1370年)全国发生多次大规模的灾荒饥馑疾病和瘟疫,最终促使红巾军起义爆发。红巾军起义之后又造成人口大量减少。明太祖建国后论到:“前代革命之际,肆行屠戮,违天虐民,朕实不忍。”\n元代户口统计并不是准确,无法涵盖的人口包括逃户、因土地兼并而荫蔽的隐户、流民以及私属人口等。朝廷不纳入户口统计的人口包括:岭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等处行中书省、西南土司地区和宣政院辖地的居民;蒙古诸王、贵族、军将的大量私属人口(驱口、投下户,怯怜口、打捕鹰房人户);独立于州县以外的诸色户计(军户、站户、匠户、民屯户、释、道、儒户、游食者)等。现在历史学者只能根据史书的原始数据与他们掌握的历史资料的来推断,所以差异甚大,仅作参考。人口逃亡的现象很严重,如1241年,忽都虎等元籍诸路民户1,004,656户,逃户即达280,746户,占全部人户的28%。另外,随著民族关系日益密切,往来与杂居也相当普遍。从蒙金战争时期就陆续有大批汉人被迁往蒙古草原以及天山南北、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与云南等处行中书省各地;蒙古与色目官员、军户、商人等也大量移居中原内地;云南地区居住的蒙古人约十万人左右;大都、上都等政治城市及杭州、泉州、镇江等商业城市都居住许多蒙古人、畏兀儿(维吾尔祖先)、穆斯林、党项人、女真人与契丹人等,促成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n\n“四等人制”\n有说法认为由于蒙古人与汉人的人数比例极不平均,元廷为了保护蒙古人地位,主张蒙古至上主义,对于不同族群之间形成相对礼遇或相对受限的不同待遇,其优先顺位的排序先后为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和西夏人)、汉人(原金朝统治下人民)、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等四类人,组成了四等人制的阶级制度,虽然该制度并不见于官方文告及档案。有学者认为,元廷给蒙古人与色目人极大的权利,并让汉人与南人负担较大的赋税与劳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沉重。尽管学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有把臣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法令,但元廷对于各民族的不平等态度却反映在一些政策和规定中,例如汉人打死怯薛需要偿命,而怯薛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原文为怯薛歹蒙古人,怯薛歹为元代一特权阶级)。元朝科举中,蒙古人与色目人列为一榜,称为“右榜”,他们只用考2场乡试,会试及500字以上“策问一道”,但汉人和南人是“左榜”,要考3场乡试,会试及1000字以上“策问一道”。此外汉人做官大多只能做副贰,只有少数汉人能为官高等,如元初的史天泽、元末的贺惟一等曾官拜丞相)。\n\n“九儒十丐”\n有说法认为“九儒十丐”是元朝的定制,显示出在蒙古统治下儒士在社会的下等地位。此“九儒十丐”的说法来自南宋遗民谢枋得,其〈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云:“滑稽之雄,以儒为戏者曰:‘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及同样是南宋遗民的郑思肖〈大义略序〉曰:“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但因其政治立场,并不能完全尽信,或作为元朝儒士社会地位低下的佐证。中外史学界已有学者对元代儒士的地位问题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否定了元代儒人地位低落的说法。\n\n经济\n元代经济呈现多元格局,经济活跃发达,大致上以农业为主,有学者认为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蒙金战争时期,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础上有所增加。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n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恶性通货膨胀。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n\n农业\n农业方面,宋真宗时推行的占城稻在元朝时已经推广到全国各地。\n1260年(中统元年),朝廷下令各路命各自所属的宣抚司选择当地一些通晓农事的人,充任随处“劝农官”。公元1261年(中统二年),设立劝农司,并任命陈邃、崔斌等八人为使。公元1270年(至元七年),进一步设立专掌农桑水利的“司农司”,并任命左丞张文谦为卿。\n1289年,元廷设置了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等省木棉提举司,年征木棉布十万匹。1296年复定江南夏税折征木棉等物,反映出棉花种植的普遍及棉纺织业的发达。\n\n到了公元1329年,农业生产继续发展,南粮北运已多达三百五十多万石,说明这一阶段粮食生产的丰富,经济作物也获得较大发展。江南地区早在南宋时已盛产棉花,北方陕甘一带又从西域传来了新的棉种。在当时,茶叶、棉花与甘蔗成为重要的三大经济作物。\n元朝水利设施以华中、华南地区比较发达。元初曾设立了都水监和河渠司,专掌水利,逐步修复了前代的水利工程。陕西三白渠工程到元朝后期仍可溉田七万余顷。所修复的浙江海塘,对保护农业生产也起了较大作用。元朝农业技术继承宋朝,南方人民曾采用了圩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梯田等扩大耕地的种植方法,对于生产工具又有改进。关于元朝的农具,在王祯的《农书》中有不少详细的叙述。\n元世祖为了清查土地征收赋税曾实行过土地所有者自报田地的经理法,由于未能确实执行,1314年元仁宗又派大臣往江浙、江西、河南三地实施经理法,但实施结果仍然弊端极多,人民纷起反抗,以至仁宗不得不下诏免三省自实田租二年,最后不了了之。\n元朝土地仍可分为官田和私田两种。官田主要来自宋、金的官田,两朝皇亲国戚、权贵、豪右的土地,掠夺的民田,以及经过长期战乱所形成的无主荒地。元廷把所掌握的官田一部分作为屯田,一部分赏赐王公贵族和寺院僧侣,余下的则由政府直接招民耕种,收取地租。其屯田的数量极大,遍及全国,其中以河北、河南两省最多。其中民屯是役使汉人屯垦收租,军屯则分给各军户,强迫相当于奴隶的“驱丁”耕种。私田是蒙古贵族和汉族地主的占地以及少量自耕农所有的田地。元朝以大量土地赏赐寺院,例如1316年元仁宗曾赐给上都开元寺江浙田二百顷、华严寺百顷。元朝也有一定数量的自耕农,然而地位很低下,生活十分困苦。\n\n畜牧业\n元朝的畜牧政策以开辟牧场,扩大牲畜的牧养繁殖为主,尤其是孳息马群。畜牧业发展趋势不稳定,由元世祖时的盛况渐渐趋向衰退,到了元顺帝时,畜牧业的衰败更为严重,其原因最大的是自然灾害。元朝完善了养马的管道,设立太仆寺、尚乘寺、群牧都转运司和买马制度等制度。元朝在全国设立了14个官马道,所有水草丰美的地方都用来牧放马群,自上都、大都以及玉你伯牙、折连怯呆儿,周回万里,无非牧地。元朝牧场广阔,西抵流沙,北际沙漠,东及辽海,凡属地气高寒,水甘草美,无非牧养之地。当时,大漠南北和西南地区的优良牧场,庐帐而居,随水草畜牧。江南和辽东诸处亦散满了牧场,早已打破了国马牧于北方,往年无饲于南者的界线。内地各郡县亦有牧场。除作为官田者以外,这些牧场的部分地段往往由夺取民田而得。\n牧场分为官牧场与私人牧场。官牧场是12世纪形成的大畜群所有制的高度发展形态,也是大汗和各级蒙古贵族的财产。大汗和贵族们通过战争掠夺,对所属牧民征收贡赋,收买和没收所谓无主牲畜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的畜牧业生产。元朝诸王分地都有王府的私有牧场,安西王忙哥剌,占领大量田地进行牧马,又扩占旁近世业民田30万顷为牧场。���南王忽哥赤的王府畜马繁多,悉纵之郊,败民禾稼,而牧人又在农家宿食,室无宁居。1331年以河间路清池、南皮县牧地赐斡罗思驻冬。元世祖时,东平布衣赵天麟上《太平金镜策》,云:今王公大人之家,或占民田近于千顷,不耕不稼,谓之草场,专放孳畜。可见,当时蒙古贵族的私人牧场所占面积之大。\n岭北行省作为元朝皇室的祖宗根本之地,为了维护诸王、贵族的利益和保持国族的强盛,元帝对这个地区给予了特别的关注。畜牧业是岭北行省的主要经济生产部门,遇有自然灾害发生,元朝就从中原调拨大量粮食、布帛进行赈济,或赐银、钞,或购买羊马分给灾民;其灾民,也常由元廷发给资粮,遣送回居本部。元帝对诸王、公主、后妃、勋臣给予巨额赏赐,其目的在于巩固贵族、官僚集团之间的团结,以维持自己的皇权统治。皇帝对蒙古本土的巨额赏赐,无形中是对这一地区畜牧业生产的投资。\n\n手工业\n元朝手工业生产也有些进步,丝织业的发展以南方为主,长江下游的绢,在产量上居于首位,超过了黄河流域。元朝的加金丝织物称为“纳石矢”金锦,当时的织金锦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用片金法织成的,用这种方法织成的金锦,金光夺目。另一类是用圆金法织成的,牢固耐用,但其金光色彩比较暗淡。棉纺织业到宋末元初起了变化,棉花由西北和东南两路迅速传入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关中平原。加上元朝在五个省区设置了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绵(棉)十万匹”,可见长江流域的棉布产量已相当可观。但当时由于工具简陋,技术低下,成品尚比较粗糙。1295年前后,妇女黄道婆把海南岛黎族的纺织技术带到松江府的乌泥泾,提升了纺织技术,被尊称为黄娘娘。\n元朝的瓷器在宋代的基础上又有进步,著名的青花瓷就是元代的新产品。青花瓷器,造型优美,色彩清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造船业十分发达,还有起碇用的轮车,并已经使用罗盘针导航。元朝的印刷技术,又比宋朝更有进步。活字印刷术不断改进,陆续发明了锡活字和木活字,并用来排印蒙文和汉文书籍。自1276年以来,已使用小块铜版铸印小型的蒙文和汉文印刷品,如纸币“至元通行宝钞”。套色版印刷术应用于刻书,如中兴路刊印的无闻和尚注《金刚经》。1298年王祯用木活字来印他所纂修的《大德旌德县志》,不到一月百部齐成,其效率很高。他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架,使用简单的机械,提高排字的效率。最后他总结成《造活字印书法》。\n元朝行会组织还有应付官府需索、维护同业利益的作用,其组织的内部还更日趋周密。在元朝,“和雇”及“和买”,名义上是给价的,实际上却给价很少,常成为非法需索。虽然各行会多由豪商把持,对中小户进行剥削,但是由于官府科索繁重,同业需要共同来应付官府的需求,同时官府也要利用行会来控制手工业的各个行业。\n\n商业\n元朝透过专卖政策控制盐、酒、茶、农具、竹木等一切日用必需品的贸易,影响国内商业的发展。可是元朝幅员广阔,交通发达,所以往往鼓励对外贸易政策,因而终元之世对外贸易颇为繁盛。元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采取官营政策,并禁止汉人往海外经商。但实际上私商入海贸易的仍然很多,政府始终无法禁绝。元代海外贸易输出入商品,大体上与宋代相同。但奴隶贸易却有相当规模,贩运进口的有“黑厮”和“高丽奴”。\n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物资交流频繁,从而促进了商业城市的发展。元朝时临安仍改名杭州,其繁荣并不因南宋覆灭而衰退多少。由于北方人纷纷南迁,城厢内外人口更加稠密,商业繁荣。杭州是江浙行省的省会,地位重要,水陆交通便利,驿站最多,不但是南方国内商业中心,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江浙行中书省居各行中书省征收的商税和酒醋课的第一位,城内中外商民荟萃,住有不少埃及人和突厥人,还有古印度等国富商所建的大厦。泉州在宋元时期是东方第一大港,货物的运输量十分巨大,泉州的税收仅次于前朝首都杭州。然而在元朝末年色目军爆发亦思巴奚兵乱,导致外侨大量撤离,对外贸易中断而衰。大都(今北京)是元朝的首都,在原来中都城的东北方建立新城,规模宏大,是全国政治、军事中心,也是陆路对外贸易和国内商业中心。达官贵人、富商大贾多在此聚居,人口稠密,城厢内外街道纵横,商肆栉比鳞次,工商业很繁荣,是世界闻名的大城市。州县以上的城市,商业比较发达的还有:\n\n长江下游和苏浙闽等地��的建康(南京)、平江(苏州)、扬州、镇江、吴江、吴兴、绍兴、衢州、福州等城市;\n长江中游地区的荆南、沙市、汉阳、襄阳、黄池、太平州、江州、隆兴等城市;\n长江上游川蜀地区的成都、叙州、遂宁等城市;\n沿海对外贸易城市的广州、泉州、明州、秀州、温州和江阴等等。\n\n货币制度\n元朝为了加强对经济的统制,因此以使用纸币为主,铸造钱币比其他朝代要少。1260年元世祖发行了以丝为本位的“交钞”与以白银或金为本位的“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或宝钞),中统钞没有设定流通期限,其纸币持有者可以到官库按照法令比价兑换银或金等流通物资,但官库会酌收工墨费,然而将此类物资向官府兑换成纸币时则无须工墨费,其目的是确保宝钞的货币地位以及让官库更容易收购物资。虽然蒙古帝国曾一度废除纸币,但在建立元朝之后再度启用纸币并持续到元朝末期,而且纸币成为了元朝货币的核心。全国各路都设有兑换的机关——“平准库”。兑换基金充足,准许兑现,兑换的时候征收两到三分的手续费(工墨钞)。1276年,元廷大肆搜括物资而增发纸币,并将各路准备金的金银运往大都,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1280年纸币贬值为原来的十分之一。1287年物价已经“相去几十余倍”了,元廷为了稳定物价在该年发行“至元宝钞”,和既有的中统钞并行,对应比率为一比五。1350年元顺帝又发行“至正宝钞”,但是至正钞在发行不久后就因发行过量严重贬值,引发通货膨胀、物价暴涨。而民间的日常交易、借贷、商品标价等仍惯用白银,这时使用的白银主要是银锭和元宝。\n\n赋税与徭役\n元代的赋税依旧包括田赋、开采矿产的岁课、盐税等。但由于元代商业发达,商税亦成为了政府的重要收入之一\n关于元朝的田赋,《元史·食货志一》说:“元之取民,大率以唐为法。其取于内郡者曰丁税,曰地税,此仿唐之租庸调也;取于江南者曰秋税,曰夏税,此仿唐之两税也。”这段话虽然并不确切,但至少说明了南北田赋制度的差异。中原田赋的征收大概始于耶律楚材辅政以后。在这之前蒙古帝国根本没有赋税之制。元朝行于江南的田赋制度基本上沿用了宋代的两税制。\n元朝人民还有一项很沉重的财政负担,即科差,是徭役向赋税转化的一种形式。\n\n文化\n元朝统治中原,对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像辽朝、金朝与西夏等征服王朝,他们为了提升本国文化,积极的吸收中华文化,进而逐渐汉化,然而蒙元对汉文化却不甚积极。他们主要是为了维护本身文化,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汉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来防止被汉化。例如他们提倡藏传佛教高过于中原的佛教与道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低下,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n\n思想\n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然而元廷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儒学,特别是于宋朝形成的理学,更是尊为官学,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仁宗初年恢复科举,史称延祐复科,在“明经”、“经疑”和“经义”的考试都规定用南宋儒者朱熹等人的注释,影响后来明朝的科举考试皆采用朱熹注释。理学在元朝还有一些变化,南宋时期即有调和程朱理学的朱熹与心学的陆九龄等两家学派的思想,元代理学家大多舍弃两派其短而综汇所长,最后“合会朱陆”成为元代理学的重要特点。当时有名的理学家有黄震、许衡与刘因与调和朱陆学的吴澄、郑玉与赵偕。朱学的后继者为了配合元帝的需求,更注重在程朱理学的伦理道德学说,其道德蒙昧主义的特征日趋明显。从而把注意力由学问思变的道问学转向对道德实践的尊德性的重视,这也促成朱、陆思想的合流。元代理学的发展,也为明朝朱学与阳明心学的崛起提供某些思想的开端。\n江南统一后,元朝崇尚儒学的政策有新发展,汉蒙官员上书建议兴举和重视学校,于是元政府在推广有关儒学教育政策的同时,亦更加注意优待和勉励儒学。从元世祖到元世宗时期,元朝的重视、勉励学改的政策已经完备。元成宗以后,这些政策基本上得到历代皇帝的实行。例如为了维护儒学的正常运行,元世祖于至元二十五年下圣旨:“(江淮等处)仍禁约使臣人等勿得于庙学安下,非礼骚扰”,此后元政府两次重申这一禁令,对元朝儒学教育的正常运作起到了保护作用。另外,元朝亦实行宋朝以来的学田政策,允许学校支配学田收入。元朝政府还将儒学推广至边远地区,在云南、两广、海南、西部地区如原西夏政权控制的范围和原宋朝和吐蕃的边境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建立、推广和发展儒学。元朝的统一对儒学教育向中国边远地区的扩散作出了推动作用,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绩。\n由于元朝由蒙古人所统治,汉族士大夫基于异族统治的考量,在蒙元初期大多分成合作派与抵抗派。合作一派是华北儒者如耶律楚材、杨奂、郝经与许衡等人。他们主张与蒙古统治者和平共存,认为华、夷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夷而进于“中国”,则“中国”之。如果蒙古统治者有德行,也可以完全入主中原。他们提倡安定社会,保护百姓,将中华的典章制度带进蒙元,以教感化蒙古人。另一派是江南南宋遗民的儒者如谢访、郑思肖、王应麟、胡三省、邓牧、马端临等人。他们缅怀南宋故国,为了消极抵抗元廷,采取隐遁乡里,终生不愿意出仕的方式。并且以著述书籍为业,将思想化为书中主旨。到元朝后期,由于元仁宗实行延祐复科,恢复科举,及第者都感谢天子的恩宠,纷纷愿意为元廷解忧。元朝后期国势大坠,政治腐败、财政困难,使得当时士大夫如赵天麟、郑介夫、张养皓与刘基等人纷纷提出各种政治主张,或从弊端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大多提倡勤政爱民、廉洁公正、任用贤才等措施。元末民变的爆发使得南方有不少士大夫出于卫身、保乡、勤王之目的,纷纷组织义兵护国,有些士大夫甚至舍身殉国。在明朝建立后,部分元朝遗老纷纷归隐不出。\n\n文学、史学与语文\n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文以虞集为长,诗以刘因为著。明朝王世贞说“元无文”,但叙事文学如戏曲、小说第一次有主导地位。元朝使华北诞生元曲,江南则出现以浙江为中心的文人阶层,孕育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等长篇小说,自由奔放的文人如杨维桢、倪瓒等人,在城市发放出市民文化的花朵。\n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经济兴盛,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散曲是元代的新体诗,也是元代一种新的韵文形式,以抒情为主,主要给舞台上清唱的流行歌曲,可以单独唱也可以融入歌剧内,与唐宋诗词关系密切。;杂剧是元代的歌剧,产生于金末元初,发展和兴盛于元代至元大德年间。根据《太和正音谱》中所记,大约有五百三十五本,创作十分巨大而辉煌。元朝后期,杂剧创作中心逐步南移,加强与温州发扬的南戏的交流,到元末成为传奇,明清时发展出昆剧和粤剧。当时散曲四大名家有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与乔吉,有名的《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反映作者乐观和顽强精神;《恁阑人》(《江夜》)追求文字技巧,脱离散曲特有风格;描写景物的《水仙子》(《重观瀑布》)雅俗兼备,以出奇制胜;其中描写自然景物的曲子《天净沙》(《秋思》)刻划出一幅秋郊夕照图,情景交融,色彩鲜明,被称为“秋思之祖”。杂剧五大名家除了关汉卿与马致远之外,还有白朴、王实甫与郑光祖,有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拜月亭》、《汉宫秋》、《梧桐雨》、《西厢记》与《倩女离魂》,主要表现社会与生活情况、歌颂历史人物与事件,强调人物的情感。元曲的兴盛,最后成为与汉赋、唐诗、宋词并称的中国优秀文学遗产。\n\n元朝长篇小说源自戏曲说白的平话,这些话本最后写成书的即是小说,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最有名,与明朝的《西游记》、清朝的《红楼梦\n》合称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叙述三国时期曹操、刘备与诸葛亮等人物,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水浒传》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而罗贯中负责整理。其内容讲述梁山泊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由被迫落草,发展壮大,直至受到朝廷招安。现存宋元平话共约八种,包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n元代的历史研究也十分兴盛。胡三��潜心研究历史巨著《资治通鉴》,1286年《资治通鉴音注》全部成编,公认是对《资治通鉴》的注释最佳者。马端临在历史文献的收集和整理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著有《文献通考》,记载上古至宋宁宗嘉定末年历代典章制度的政书,十通之一。苏天爵、欧阳玄、虞集与赵世延一同编写的《经世大典》。脱脱主编,由欧阳玄等人编写《辽史》、《宋史》与《金史》。元朝还有记述大蒙古国立国至窝阔台汗时期的《蒙古秘史》。\n元朝的文字与语言方面,一般是通用蒙古语与汉语,然而一些说法认为入声字最早被认为在元朝官话消失。文字通用汉文与蒙古的八思巴字。八思巴文是元世祖时由国师八思巴根据当时的吐蕃文字而制定的一种文字,用以取代标音不够准确的粟特语蒙古文字。然而此时横跨欧亚的蒙古帝国已经析为元朝和四大汗国:蒙古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因此八思巴文一直只有元朝采用,并主要用作为汉字标音符号。元朝灭亡后,仍然推行于北元,到了16世纪末期,蒙古高原的蒙古人受其他蒙古民族同化,转而重新采用蒙古文字。\n\n宗教\n元朝与四大汗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佛教(含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道教、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与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由于元朝对境内各种宗教基本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信仰宗教的问题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甚且优容礼遇之,这种环境自然有利于宗教的传播与发展。元朝僧人有免税免役特权,致使一些不法之徒投机为僧,甚至干预诉讼,横行乡里,成为元代的一个社会问题。不过,元世祖曾在礼节上歧视伊斯兰教,例如不尊重其宰羊方法,伊斯兰教徒被逼吃死肉,此法令亦适用于基督教徒。元朝对宗教管制较为宽松,使得民间如白莲教、明教等借此建立秘密组织,进行抗元起事。\n各类佛教中以藏传佛教最为兴盛. 藏传佛教约唐中期自吐蕃传入唐朝,专以祈祷禁咒为事。汉传佛教在唐武宗时遭受打击,宋朝时只剩禅宗慢慢恢复,然敌不过道教与理学。藏传佛教中,萨迦派(花教)自窝阔台汗至元世祖期间逐渐获得蒙元朝廷的尊重。忽必烈早在攻击吐蕃时即于萨迦派的喇嘛扮底达讲和,而后扮底达的继承人八思巴被元世祖奉为国师(后升为帝师),赐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统天下佛教,并兼任总制院(后改名为宣政院)使来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务,这是以宗教领袖统治西藏地区之始。八思巴还为元朝建立八思巴文。藏传佛教在元朝皇帝的推崇下,在社会与政治上均有极高的地位。诸位元朝皇帝均受藏传佛教的戒律,藏传佛教也逐渐推广到蒙古各部。然而皇室用于佛事之钱要占国家财政支出一半(皇帝即位前要灌顶),寺院也拥有庞大的产业,部分喇嘛也骄纵不法,危害社会。例如元世祖时,江南佛教总统喇嘛杨琏真珈喜好掘墓,曾挖掘宋朝诸陵与诸大臣坟墓百余所;包庇平民不输租赋者,达两万三千户,其余如夺人产业,奸污妇女等类之事,更为常见。\n道教自宋朝即十分兴盛,金朝与南宋时期即有全真教、太一教与大道教三派。全真教由王喆创立,主张修孝仅存一之德,然后学道。成吉思汗于西征时邀请全真教道士丘处机西行中亚,十分礼遇他,并且他掌管天下道教。丘处机后来与其弟子李志常写成《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大道教主张苦节危行,不妄取于人,不苟奢于自,从创教教主刘德仁五传至郦希诚,被蒙哥册封为太玄真人,掌管教务。太一教以传授太一三元法箓之术为主,从创教教主萧抱珍五传至李居寿时,元世祖兴建太一宫,并让他居之,获得太一掌教宗师印。然而元朝以藏传佛教为国教,元世祖曾命烧去一些“捏合不实”的道经如《老子化胡经》等,然而仍然册封各派宗师以安抚之。\n元朝的基督教(即天主教)称为也里可温教,唐朝时基督教的分支景教(聂斯脱里派)因唐武宗的禁止而式微,到元朝时基督教再度传入中国。当蒙古人数度西征时,欧洲频繁发动数次十字军东征,征伐西亚的伊斯兰教徒,因此欧洲人有意和蒙古结盟,共抗伊斯兰教徒。贵由汗时,教宗曾派使者到和林见贵由汗;元世祖时圣座又派方济各会教主由海道抵大都,元世祖同意其传教,而景教教徒分布在扬州、杭州、镇江与泉州等地,最后分布到华北、西北与西南。然而基督教时常与佛道两教冲突,方聂两派也自相牵制。元朝晚期,教宗有意派主教来华整顿教务,然而主事者漠不关心,元朝灭亡后东西交通断绝,基督教再度式微。犹太教称为术忽或主吾,犹太人大多定居开封、杭州、大都与和林等城市。由于犹太商人擅长理财,元廷视为财政来源之一。\n元朝的伊斯兰教(又称回教)称为木速蛮教,也是于唐武宗后式微于中国,而后流行于西域中亚各国如畏吾儿、花剌子模等国。成吉思汗西征时降服许多西域回教国家,使得伊斯兰教徒仕于蒙古朝廷甚多。由于色目人(即西域各族)擅长理财,元世祖统一中国后更任用色目人,给予极大的权力。这些都使得伊斯兰教盛行于中国西部、云南地区等,部分色目商人也有定居于沿海广州、泉州、杭州与扬州等地区,渐渐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特色,几乎覆盖全国。1357年至1366年间更在福建发生色目军乱,史称亦思巴奚兵乱。当时蒙古王公大臣也有信奉伊斯兰教,其中安西王阿难答更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他于元成宗驾崩后担任监国,并且很有机会继承为皇帝。如果他担任皇帝,可能使元朝国教改为伊斯兰教。\n\n艺术\n元朝经济发达,城市文化兴起,又因为交通发达,东西文化交流,使得元朝艺术呈现多元化。绘画方面,文人画成为主流,著重个人及书法表现,风格与元代强调装饰的宫廷绘画迥然不同。元初赵孟𫖯、高克恭等人提倡复古,回归唐朝和北宋的风格,并且将书法入画,创造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格。元朝中晚期以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元代四大家为主,其中又以黄公望为冠。他们寄托清高人格的理念于绘画上,以隐逸山水与梅、兰、竹、菊、松、石等为象征。黄公望创始“浅降山水”,先以水墨钩勒皴染为基础,加上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由于元人以较干的笔法在纸上作画,这不同于宋人绘于绢上。山水画除了皴法以外,增多擦的效果,犹如中国书法一样。为了使画面的上方可以题上诗句,所以故意留出一角,题上自己作的诗句,使诗、书、画三者合成一体,影响明清国画至今。元代的花鸟,以钱选最为有名,他学习宋人赵昌的画风,具有宋人厚重典雅的趣味。其他如赵孟、赵雍、陈琳与刘贯道等均以兼善花鸟出名。\n\n元朝书法的核心人物是赵孟𫖯,他的书法深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影响,所创立的楷书赵体与唐楷之欧体、颜体与柳体并称四体,成为后代规摹的主要书体,表现为“温润闲雅”“秀研飘逸“的风格面貌。审美观趋向飘逸的超然之态获得一种精神解脱有一定联系。鲜于枢与赵孟𫖯齐名,但影响略小,尤其擅长行、草书。与他们同时代的书法家邓文原则擅长章草,是研习这种古书体不多见的名家之一。康里巙巙稍晚于赵孟𫖯,也以草书名世,是少数民族书法家的代表人物。  \n元朝的工艺美术十分发达,在传统的工艺美术上吸收了藏族等其他民族文化,对元代工艺美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官办手工业人材荟萃,技艺精湛,生产出了大量高级手工艺品和消费品,最明显的如陶瓷工艺、织绣工艺等。元朝瓷器及漆器等实用艺术常有创新。元朝是景德镇真正驰名的时期,最著名的瓷器即为青花瓷和釉里红。受到中东文化影响,瓷器有丰富的蓝白色装饰,中东商人也会订制大量的龙泉青瓷。元朝也完成许多佛教雕刻,其中,密宗多手佛像显示蒙古人对尼泊尔、西藏地区藏传佛教艺术的爱好。银器工艺家朱碧山知名的银器的雕造技术也是在此时发展。此外元代也制作生产雕漆工艺品。\n\n科技\n由于元朝朝廷与社会提倡思想多元,经济发达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交通发达与中外交往空前活跃又为吸收世界各地科技创造条件,使得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农牧业、医药学与地理学等方面。中国古代的发明印刷术及火药等出现了印刷活字盘与火铳等技术,西传西方后促进欧洲国家的进步。波斯、阿拉伯素称发达的天文、医学等成就,也在元朝被大量传至中国。由于东西贸易的兴旺,西域的玉石、纺织品、食品及珍禽异兽等也源源不断输入中国。中外的科技交流,促进了各自的科技进步,元朝正好为这种交流提供了比以前历代都优越的条件。\n元朝在天文历法方面十分发达,元世祖邀请阿拉伯的天文学家来华,吸收了阿拉伯天文学的技术,并且先后在上都、大都、登封等处兴建天文台与回回司天台,设立了远达极北南海的27处天文观测站,在测定黄道和恒星观测方面取得了远超前代的突出成就。元朝有名的天文学家有郭守敬、王恂、耶律楚材、扎马鲁丁等人。耶律楚材曾编订有《西征庚午元历》,1267年扎马鲁丁撰进《万年历》,郭守敬等人修改历法,以近世截元法主持编订了《授时历》,《授时历》于1280年颁行,延用了400多年,是人类历法史上的一大进步。扎马鲁丁与后来的郭守敬研制出了简仪、仰仪、圭表、景符、窥几、正方案、候极仪、立运仪、证理仪、定时仪、日月食仪等十几种天文仪器,当时在天文台里工作的还有阿拉伯天文学家可马剌丁、苫思丁等人。回回司天台一直存在到元末明初,仍由回回司天监黑的儿、阿都剌、司天监丞迭里月实等修定历数。元朝数学涌现出了一批杰出数学家及其著作。如李冶及其《测圆海镜》、《益古演段》;朱世杰及其《算学启蒙》、《四元玉鉴》;李冶提出的天元术(即立方程的方法)及朱世杰提出的四元术(即多元高次联立方程的解法),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成就。算盘在元代也初具规模。\n\n元代的农业技术主要可见于《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与《农桑衣食撮要》等三部书。《农桑辑要》由元廷主持编纂,全书分七卷十篇,对元及其以前的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做了总结,并保存了大量古农书资料,对推广农牧业技术,指导农牧业生产有重要作用。《农书》为著名农学家王祯所著,,全书分“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总结了古代的农业生产经验,又介绍了当时的新技术,是继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著作。王祯认为要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因地制宜、及时施肥、兴修水利才是取得农业丰收的保证,其中关于棉桑种植具有现实意义。《农桑衣食撮要》为鲁明善所著,此书重在实用,按月记载农事活动,特别还涉及到游牧生产,可补《农桑辑要》及其它古农书之不足。\n医药学方面,史称金元四大家中有两位生活在蒙元时期。李杲师承张元素,强调补脾胃,创立了“补土派”,著有《脾胃论》、《伤寒会要》等。朱震亨拜罗知悌为师,发展刘完素火热学说,主张以补阴为主,多用滋阴降火之剂,后人称其为“滋阴派”,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伤寒辨疑》等书。外科骨伤科方面成就更为突出,危亦林在麻醉与骨折复位手术上有创新。萨德弥实的《瑞竹堂经验方》很注意北方的寒冷气候及蒙古族游牧生活实际,有不少治疗骨伤及风寒湿痹的方剂,有的时至今日仍为医家所使用。元廷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反映了当时国内各少数民族及中外人民的饮食文化交流。\n地理学方面《元一统志》的编纂、河源的探索、《舆地图》的问世及大批游记类著作的出版是其主要成就。《元一统志》由政府主持,扎马鲁丁、虞应龙具体负责。该书对全国各路府州县的建置沿革、城郭乡镇、山川里至、土产风俗、古迹人物均有详细描述,具有较高史料价值。1280年元世祖命女真人都实探求黄河河源,认为星宿海(火敦脑儿)即河源,比较接近实际。潘昂霄还据此撰成《河源志》。道士朱思本考察了今华北、华东、中南等广大地区地理形势,参阅《元一统志》等地理学著作,以“计里划方”法,绘制成《舆地图》,成为元朝地理学及中国地图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游记类地理学著作有耶律楚材《西游录》,李志常整理的《长春真人西游记》,周达观《真腊风土记》,汪大渊《岛夷志略》等,对元朝国内外的地理地貌、风土人情、贸易来往等颇多描绘。\n\n交通\n元代水陆交通的发达,使中外交往范围空前扩大。当时,东西方使臣、商旅的往来非常方便。元人形容说:“适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出邻家。”同时代的欧洲商人也说,从里海沿岸城市到中国各地,沿途十分安全。这对发展中外各国之间,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是十分有利的。元朝与中亚、西亚地区的蒙古势力保持著来往关系,东西方海运及陆路交通十分畅通,使得西方与元朝中国的交往更加频繁,技术交流更加迅速。其中主要分陆路和水路两部分。\n陆路有发达的驿道,主要递送朝廷、郡县的文书。早在成吉思汗时代,就在西域地区新添了许多驿站。著名的长春真人丘处机在兴都库什山觐见成吉思汗时,即曾经过这些驿站。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原后,在辽阔的国土上,建立了严密的驿传制度(蒙古语“站赤��),使邮驿通信十分有效地发挥效能。元朝的驿路分为三种:一称帖里干道,蒙古语意为车道;二称木怜道,蒙语意为马道;三为纳怜道,蒙语意为小道。从地区讲,帖里干和木怜道,多用于岭北至上都、大都间的邮驿;纳怜道仅用于西北军务,大部分驿站在今甘肃省境内,所以亦称“甘肃纳怜驿”。驿道国内可达吐蕃、大理、天山南北路、蒙古草原,国外远及波斯、叙利亚、俄罗斯及欧洲其它地区。\n水路主要指河运和海运。元代在河运方面凿通了南起镇江、北达大都的大运河,其中从镇江至杭州的江南运河段,从淮安经扬州入长江的扬州运河段,大体是隋代运河旧道。元世祖忽必烈以郭守时担任都水监,负责修治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其后被忽必烈命名通惠河),再加上修建济州河、会通河等其它几项重大工程,这使得连接大都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海运方面,当时元朝的船只已经航行于印度洋各地,包括锡兰(今斯里兰卡)、印度、波斯湾和阿拉伯半岛,甚至达到非洲的索马里亚。威尼斯人马可·波罗在忽必烈时期随从他的父亲和叔叔来到中国,在其口述并由鲁斯蒂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中描绘出元朝中国的繁华景象。\n\n社会\n元代社会因思想多元化、商业经济发达与交通便利,使得元帝国的强盛,是东亚地区的富裕大国,在欧洲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盛况。随著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以来压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以至王恽对宣扬礼教的做法,发出了“终无分寸之效者,徒具虚名而已”的慨叹。孔齐言道:“浙间妇女,虽有夫在,亦如无夫,有子亦如无子,非理处事,习以成风。”。在此说明元朝社会的价值观念在变化,说明元代文学作品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有著广泛的社会基础。\n由于元帝对科举的轻忽,使得大批文化人失去了优越的社会地位和政治上的前途,从而也就摆脱了对政权的依附。他们作为社会的普通成员而存在,通过向社会出卖自己的智力创造谋取生活资料,因而既加强了个人的独立意识,也加强了同一般民众尤其是市民阶层的联系,他们的人生观念、审美情趣,由此发生了与以往所谓“士人”明显不同的变化。至于蒙古族的生活方式,原本纯粹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早期社会中的婚姻以外婚、仇家禁婚、无伦理上限制为主。他们有传统的婚礼习俗,但在统一中国后,由于蒙汉通婚,以及汉化的影响,部分也采汉礼。\n\n君主年表\n参见\n中国历史\n中国历史年表\n元明清历史年表\n元朝皇后及妃嫔列表\n元朝君主子女列表\n元朝公主列表\n元朝藩王列表\n元朝伯爵、子爵、男爵列表\n元朝三公列表\n征服王朝\n元清非中国论\n蒙古族\n蒙古帝国\n北元\n鞑靼、瓦剌\n明代蒙古\n元代自然灾害:1290年直隶地震、洪洞赵城地震\n\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考书目\n《元史》,[明]宋濂、王祎 等 撰著,台湾商务出版社,ISBN 978-957-05-2547-2\n《新元史》,柯绍忞,开明出版社,ISBN 978-5-550-03393-7\n《草原帝国》,[法]勒内·格鲁塞 著,蓝琪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ISBN 978-7-100-02862-2\n《中国文明史·元代》,地球出版社编辑部,地球出版社 ISBN 978-957-714-141-5\n《中国通史·宋辽金元史》,王明荪,九州出版社,ISBN 978-7-5108-0061-0\n《中国通史·下册》,傅乐成,大中国图书公司\n《征服王朝的时代》,竺沙雅章,稻香出版社,ISBN 978-4-311-30446-0\n《蒙古帝国——苍狼与白鹿》,刘学铫,风格司艺术创作坊,ISBN 978-986-6330-24-7\n《细说元朝》,黎东方,传记文学出版社,1981,ISBN 978-957-8506-55-8\n\n外部连结\n\n《元史》全文:(简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中国大百科全书》:元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洪金富:〈元朝皇帝的蒙古语称号问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萧启庆:〈元代四大蒙古家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萧启庆:〈说“大朝”:元朝建号前蒙古的汉文国号──兼论蒙元国号的演变(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李焯然:〈明初史书中的蒙古元朝(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成吉思文物“成吉思皇帝圣旨金牌”的发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公祭轩辕黄帝网·历代古碑·元泰定二年圣旨碑照片\n公祭轩辕黄帝网·轩辕庙碑刻录\n至元三年(1266年)大蒙古国皇帝忽必烈给日本的国书扫描图片,这是1268年的复制品,现藏于日本东大寺尊胜院,被称为“蒙古国牒状”‘调伏异朝怨敌抄’。(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375", "title": "尼日利亚", "text": "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英语: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通称奈及利亚(英语:Nigeria),是西非国家,位于非洲的几内亚湾西岸顶点,邻国包括西边的贝宁,北边的尼日尔,东北方与乍得接壤一小段国界,正东则是喀麦隆。 奈及利亚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全世界人口第六多的国家,全世界以黑人为主体的国家中人口最多的国家。它被列为是未来11国中的一员,亦是英联邦成员。\n奈及利亚的首都原本为西南沿海的海港城市拉哥斯,1991年12月迁都至地理位置位居全国国土正中央的阿布札。奈及利亚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第四大成员。军事独裁与不间断的内战在该国境内持续了数十年,直到1999年该国颁订了新宪法之后才开始有转机。2003年的大选是奈及利亚史上第一次民主大选。2021年,奈及利亚国内生产总值创历史新高,其经济规模跃居世界第25位,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n当地有悠久的历史,考古证据表明,该地区人类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至少公元前9100年。\n\n语源\n奈及利亚这个名字取自贯穿全国的尼日尔河。这个名字于1897年1月8日,由英国记者弗洛拉·肖所创造,她后来嫁给了英国殖民地行政官勋爵卢吉。邻国尼日也从同一条河得名。尼日这个名字最初仅适用于尼日尔河中游,其起源尚不确定。在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之前,该词可能是廷巴克图附近河中游地区居民使用的图阿雷格人名字egerew n-igerewen的变体。\n\n历史\n殖民地时期\n8世纪,乍得湖畔的札加瓦人(Zaghawa)建立加奈姆-博尔努帝国(Kanem-Bornu)。14世纪至16世纪,由桑海帝国统治。1472年,受到葡萄牙的侵略。后荷兰、法国、英国等国殖民者相继侵入,贩卖奴隶;1861年英国在拉各斯建立据点后,不断向内陆扩张;1900年,南、北奈及利亚均沦为英国“保护国”;1914年合并成为英国殖民地“奈及利亚殖民地和保护国”。\n\n独立以后\n1947年,英国批准其宪法,联邦政府成立。1954年,取得内部自治权。1960年10月1日,宣布独立,成为英联邦成员国。\n1963年10月1日,改为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其后军事政变多次发生,军人长期掌权。\n1967年5月30日,伊博族人奥朱古宣布退出奈及利亚联邦共和国,成立比亚法拉共和国;同年7月,以戈翁为首的联邦政府出兵镇压,内战爆发;至1970年1月,比亚法拉军队战败。\n1998年6月8日,军政府首脑阿巴查在自家别墅去世,接任者阿卜杜勒萨拉米·阿布巴卡尔决定还权给民选政府。\n1999年2月的总统选举中,奥卢塞贡·奥巴桑乔当选。\n2007年4月21日,举行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奥马鲁·亚拉杜瓦当选总统。2010年5月5日奥马鲁·亚拉杜瓦病逝,副总统古德勒克·乔纳森继任总统。\n2011年4月16日,古德勒克·乔纳森在总统选举中获胜,5月29日,在首都阿布贾雄鹰广场宣誓就职。大选结束后动乱,造成200多人死亡,400多人受伤,几百人遭逮捕,近4万人无家可归。\n2012年后开始爆发博科圣地组织动乱,2014年血腥化,政府军节节败退失守22座城市,博科圣地与伊斯兰国、基地组织互相呼应,形成铁三角彼此还有资金人员流通。\n2015年1月9日,博尔诺州临近查德湖城镇巴加在过去的两天中被博科圣地烧毁,可能已经有超过2000余名居民被屠杀,上万名难民已逃离家园。\n\n政治\n该国的联邦共和制度仿效自美国,总统由全民投票直接选举产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任期四年,最多可以连任一次。总统的职权受到奈及利亚议会的制约,国会分参议院(Senate of Nigeria)和众议院(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Nigeria)。参议院有109个席位,36个州各有三个席位,首都有一个。众议院按照每州人数的多少选出一定比例的代表,总共360个席位。议员与代表都由民选方式产生。\n1998年6月,尼日利亚开放党禁。\n\n人权\n奈及利亚人权受该国1999年现行宪法保护。虽然尼日利亚根据该宪法在人权方面做出了重大改进,但还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领域,其中包括博科圣地对战俘和平民的虐待、政府部队的杀戮、缺乏社会平等和言论自由问题。人权观察的2015年世界报告指出,奈及利亚人权在博科圣地加大暴力和政府腐败之下继续遭到破坏。\n\n军事\n奈及利亚军因长期国家贫困和内战,虽有近两亿人口但长期武力贫弱,武器老旧,目前空军只有十架冷战时代老款战机,军力以存在原���为主。实战能力仅对叛乱游击队有一定打击能力。总兵力约16万人,陆军战斗部队有6个师编制。\n\n地理\n地形\n尼日利亚西接贝宁,东临乍得及喀麦隆,北抵尼日尔。南部是几内亚湾。尼日利亚北部有阿达马瓦高原、曼比拉高原、乔斯高原和奥布杜高原等,南部主要是尼日河下游冲积平原,东南边境多山,沿海多沙洲、沼泽和潟湖。主要的河流有尼日尔河和贝努埃河。受整体地形北高南低影响,尼日尔河顺流南下进入海口三角洲。\n\n气候\n奈及利亚位于热带地区,气候潮湿。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西南部拉各斯受几内亚暖流影响,自北向南年降水量200-3000毫米。\n\n行政区划\n奈及利亚全国自1996年10月以来下分36个州(state)和1个特区,州以下又有774个地方政府。每个州都设有一院制的州民大会(House of Assembly)以及一个民选的州长。这些一级行政区划分别为:\n\n重要城镇\n经济\n奈及利亚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自1970年代以来,石油出口逐渐成为该国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石油出口收入占出口总收入的98%,占国家总收入的83%。在2006年,奈及利亚的国内生产总值列表(国际汇率)达238,920,居非洲第二,仅次于南非(408,074)。\n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智库和世界银行的统计,奈及利亚的GDP按购买力平价算自2005年的1707亿美元到2007年的2926亿美元,几乎翻了1倍。而2014年尼日利亚国家标准局统计学家耶米•卡莱表示,尼日利亚的经济规模已达5090亿美元,其经济规模超过南非跃居世界第26位,成为非洲最大的经济体。但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储备能力方面,该国仍不敌南非。\n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繁荣时期,奈及利亚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募集资金而积累了外债。在80年代的石油危机中,油价下跌,奈及利亚努力偿还其外债但最终还是拖欠了其主要债务的款项,也限定了贷款利息部分的偿还。欠款和惩罚性利息累积在未支付的本金上,进一步扩大了债务的规模。\n然而,在奈及利亚当局与债权国谈判之后,2005年10月奈及利亚与巴黎俱乐部的债权人达成了协议,奈及利亚以大约60%的折扣重新买回他的债务。并用它的部分石油收益支付剩余的40%,每年拿出至少11.5亿美元用于减少贫困项目。奈及利亚在2006年4月创造了历史:它成为第一个全部偿还完巴黎俱乐部贷款的非洲国家(估计有300亿美元)。\n奈及利亚是世界第12大产油国和第8大石油出口国,石油探明储量是世界第10位(该国于1971年加入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产业在奈及利亚经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占GDP的40%和政府收入的80%。然而,在尼日三角洲(主要石油产区)要求更好的进行资源控制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的生产,现阶段也阻止了该国将全部石油产量用以出口。\n奈及利亚的通讯市场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主要新兴市场电信运营商(如MTN、Etisalat、Zain和Globacom)都在该国最大和最具利润的中心地区开展了业务。政府最近也开始发展卫星通讯服务。奈及利亚有颗宇宙卫星,由总部位于阿布贾的奈及利亚国家空间研究与发展局监控运行。\n目前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为其主要石油贸易伙伴。2006年1月9日,中国大陆公司中海油以22.6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尼日利亚130号海上石油开采许可证(OML130)的45%的工作权益,中国大陆将成为该国另一个重要石油贸易伙伴。\n奈及利亚被归类为新兴市场,并且正迅速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标准,该国有丰富的资源,以及发展良好的金融、法律、通讯和交通行业,还有非洲第2大的证券交易所(奈及利亚证券交易所)。按购买力评价计算,2007年尼日利亚的GDP排在世界的第37位。奈及利亚是美国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提供给美国的石油量位于所有国家中的第5位(11%的石油进口)。它也是在世界范围内与美国贸易的第7大顺差国。奈及利亚现在是美国的第50大商品出口市场,是美国的第14大进口商品来源国。美国是该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大多数经济活动集中在四个主要城市:拉各斯、卡杜那、哈科特港和阿布贾。除了这几个经济中心,其他地区的发展正被边缘化。\n以前,奈及利亚经济发展受到多年的军政府统治、腐败和管理不善的困扰,而现如今民主制度的恢复和后来的经济改革成功的使奈及利亚重新走上正轨,开始发挥其强大的经济潜力,以达到成为非洲主要经济体的目标。\n该国有高度发达的金融服务,有本地和国外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证券经纪公司、保险公司和经纪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资银行。\n农业是奈及利亚过去赚取外汇的主要行业。奈及利亚在过去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落花生、可可和棕榈油出口国以及椰子、柑橘类水果、玉米、御谷、木薯、山药和甘蔗的重要生产国。大约有60%的奈及利亚人从事农业生产,并且该国还有很多未被利用的可耕种土地。\n奈及利亚有很多还未被大规模开发的矿物资源,包括天然气、煤、矾土、钽铁矿、黄金、铁矿石、石灰石、锡、铌、石墨和锌。尽管这些自然资源有很大的储量,但该国的采掘工业还处于初级阶段。\n奈及利亚的制造业包括皮革制造和纺织业(集中在卡诺、阿贝奥库塔、奥尼查和拉各斯),汽车制造(比如法国汽车制造商标志和英国卡车制造商百福,现在是通用汽车的一个子公司),T恤、塑料制造和食品加工业。\n最近这个国家的国内收入相当可观,使奈及利亚电影(瑙莱坞)在当地和国际上得到了销售,并且在非洲其他国家和部分欧洲地区得到了普遍欢迎。\n\n人口\n现在奈及利亚人口超过2亿1千万人,居住在南部的基督徒与北部的穆斯林人口几乎1比1,使得奈及利亚同时为基督教大国及穆斯林大国,育龄妇女人均生育率平均为5.5个小孩,最高为8.6个。据预测,到了2050年左右,尼日利亚将会取代美国,成为人口第3多的国家,超过3亿人居住在当地。到了2100年,尼日利亚人口更将达到8亿,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三个国家之一。而全非洲人口到2100年至少将翻三番,达到42亿。\n奈及利亚拥有250多个民族,但最有影响的是豪萨-富拉尼(近八千万人,占全国人口的30%)、约鲁巴(近四千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5%)、伊博(两千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2%)三大民族,1967至1970年间的奈及利亚内战对三大部族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n\n语言\n奈及利亚的官方语言为英语,此外还有525种本地民族语言,其中有九种已经灭绝。除了英语以外,奈及利亚主要的语言包含豪萨语(英语:Hausa ,超过八千万名使用者)、约鲁巴语(英语:Yoruba ,超过五千万名使用者)、伊博语(英语:Igbo ,超过三千万名使用者)、富拉语(英语:Fulfulde ,一千三百万使用者)等。奈及利亚本地语言中涵括亚非语系、尼罗-撒哈拉语系、尼日-刚果语系三种语系的语言。\n其中亚非语系的语言,包含豪萨语主要在该国北部地区被使用。尼日-刚果语系的语言主要在该国中部、东部、南部地区被使用。\n\n宗教\n奈及利亚人民主要是南方信奉基督教及北方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占总人口44.21%,伊斯兰教为52.61%,传统宗教约3%,北部有些地方已采用伊斯兰教法。\n尼日利亚的基督徒有约四分之一为天主教徒,其余大部分为新教徒,其中奈及利亚圣公会更成为非洲最大的圣公会教省。尼日利亚穆斯林大多数是逊尼派或无教派穆斯林。其中许多逊尼派穆斯林是苏菲兄弟会的成员。尼日利亚苏菲派大多追随卡迪里耶、提加尼或穆里德教团。此外,尼日利亚还存在少数穆斯林属什叶派、阿赫迈底亚派和马赫迪派。若按尼日利亚的主要民族来划分,则北部的豪萨人以穆斯林为主;西部的约鲁巴人以穆斯林和基督徒为主,兼有部分传统宗教的信徒;东部的伊博人和南部的伊爵人主要是基督徒,也有一些传统宗教的信仰者。\n\n教育\n奈及利亚政府提供免费但非义务的教育。在学率与识字率在不同地区与性别有很大的差异。在2012年至2018年期间,仅80%的奈及利亚儿童完成小学教育,其中81%男性儿童与79%女性儿童完成小学教育。至中学阶段,仅70%男性学童与59%女性学童完成中学教育。奈及利亚的国民识字率于2018年为62.02%,比起2008年增加了10.94%。在城市地区的识字率,男性为86.4%,女性为74%,而在乡村地区,男性识字率为59.5%,女性识字率为35.4%。其中奈及利亚南部基督徒居住的地区,教育程度与识字率皆高于北部穆斯林居住的区域。\n\n名人\n阿里科·丹格特,丹格特集团拥有者,非洲首富。\n杰伊·杰伊·奥科查\n恩万科沃·简奴\n伊斯瑞尔·阿迪萨亚\n\n网络管制\n推特:2021年6月,时任尼日利亚总统穆罕默杜·布哈里的一条推文被推特官方撤下。两天后,推特被尼日利亚政府以“一些人持续使用该平台进行破坏尼日利亚企业生存的活动”为由禁止,政府指示网络提供商阻止对推特的访问。即使有西非经济共同体法院的施压,但是截止到2021年7月18日,尼日利亚政府毫不退让,国内的主要媒体依旧不使用推特,普通人利用VPN使用推特会被联邦检察官定罪。\n\n参考文献\n引用\n\n参见\n奈及利亚骗徒\n石油\n石油输出国组织\n\n外部连结\n\n奈��利亚政府官方网站入口(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尼日利亚华人论坛\n尼日利亚媒体和娱乐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尼日利亚国情介绍(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n 维基媒体的奈及利亚地图集 (英文)\n OpenStreetMap上有关奈及利亚的地理信息"} +{"doc_id": "6383", "title": "燕京大学", "text": "燕京大学(英语:Yenching University),简称燕大,是20世纪初由四间美国及英国基督教教会联合于北京开办的综合大学,为当时中国教学品质、校园环境优秀的大学之一,也被认为是中国教会学校之首。校名源自于北京昔名——燕京。现今美国哈佛大学的哈佛燕京学社即以该校为名。\n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1951年12月燕京大学资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管,随后1952年6月至9月遭到整并而解体,一分为八:机械系、土木系、化工系调整到清华大学;教育系调整到北京师范大学;民族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劳动系到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调整到中央政法干校;经济系调整到中央财经学院;音乐系调整到中央音乐学院;其余各系归入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址,从此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校址,成为北京大学的主校区,现已列为古迹保护。此外,其大学董事会和部分教员南迁香港,参与崇基学院的创建,为香港中文大学创始的成员书院之一。\n\n历史\n起源\n1918年,美国南北长老会正式向司徒雷登下达命令,让他去筹办“一所新的综合性的大学”,其前身是美国教会在北京一带办的三所教会学校:\n\n汇文大学(Peking Huiwen University,美国美以美会)。前身是1870年创办的崇内怀理书院,1889年改名汇文大学。校长刘海澜博士,在崇文门船板胡同的校址后来改办汇文中学。\n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前身是美国公理会1864年创办的贝满女塾),位于灯市口东口的佟府夹道胡同,有22名西方教师。校址后来改办贝满女中\n通州协和大学(Tongzhou Harmony University)。前身是1867年创办的“公理会潞河书院”。谢卫楼(Davelle Sheffield)校长。\n除了美以美会和公理会外,美国美北长老会和英国伦敦会也参与燕京大学的创建。\n1919年,司徒雷登接手的燕京大学的资产:有五间课室、一间可容一百学生的饭厅,有时用这间大屋子开会,也有时用来讲道。还有三排宿舍,一间厨房,一间浴室,一间图书室,一间教员办公室。另有网球场和篮球场。此外刚弄到手一座两层的厂房,原是德国人建的,可以改作课堂和实验室。包贵思记载:“那时的燕大是一无可取。我们很局促地住在城里,没有教员,也没有设备……学生不到百人,教员中只有两位中国人(陈在新博士和李荣芳博士)。许多西方教员并不合于大学教授的条件。”\n\n变迁\n1920年,汇文大学、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和通州协和大学合并,在南京金陵神学院任教的司徒雷登被任命为新成立的燕京大学的校长。司徒雷登推举亨利·卢斯为副校长,负责在美国为建校筹款。\n1921年,校长司徒雷登获得美国著名出版商的父亲亨利·卢斯及美铝公司创办人查尔斯·马丁·霍尔的捐款,在北京西郊购买了数处前清亲王赐园,聘请建筑设计师亨利·墨菲进行总体规划,建造了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1926年,正式迁址。全校共辖有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又称医预院,学制为三年预科),以及文科和理科相关专业学系。\n1929年,燕京大学正式向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登记,吴雷川出任燕京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前任校长司徒雷登改任教务长,从那时一直到对日抗战爆发,司徒雷登的职务皆为校务长。吴雷川在其任期内废除了宗教学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的规定,主张将燕京大学培养传教士的办学宗旨改为培养服务社会的人,他秉持司徒雷登亲自制定的“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的校训,积极倡导民主、团结、向上的新型校风。\n同年(1929年)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开展国际学术合作,成立哈佛燕京学社,提高了燕大学术地位,也扩充燕大的经济来源。\n1931年吴雷川校长提出辞呈,但燕京大学校方并未允诺,直到1934年,吴雷川才正式辞去燕京大学校长职务。\n1934年刚学成归国的陆志韦出任燕京大学校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卸任校长职务改任代理校长留京护校,直到1941年留在北平的燕大被日本人强行解散为止。\n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四年半里,燕京大学决定留在北平��续办学,让学校悬挂美国国旗(此前燕京只挂中国国旗和校旗),而且恢复了因为战争而中断的入学考试。燕京大学为敌后抗日工作输送了大批人才,并逐渐成为华北抗日人士秘密据点。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宣战。燕大的平静也随之被打破。\n1941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天,日军进入燕京大学,将所有美籍教职员作为战俘逮捕,同时逮捕了十余名中国师生。校务长司徒雷登当时出差天津,也随即被捕。\n1942年10月,燕京大学在成都华西坝复课,孔祥熙为校长,司徒雷登为校务长,梅贻宝为代理校长和代理校务长。决定学校中文名为“成都燕京大学”,英文名为“Yenching University in Chengtu”。成都燕大与在成都复学的另外华西协和大学、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齐鲁大学四所教会大学一起,被称为华西坝“ Big Five”。\n1945年8月日本败战后,日军释放校务长司徒雷登。校务长司徒雷登随即召集陆志韦、洪业等人开会筹划复校,成立了复校委员会,全权负责接管校园、清查校产,以及召集旧日教师等工作,但他只聘请那些在战争期间拒绝与敌伪合作的人担任教师。8月23日,日本投降后第八天,燕大师生们高举著校旗,昂首回到了离别4年之久的燕园。\n1946年6月,为给司徒雷登庆祝七十大寿,燕大专门成立了“司徒雷登七十大寿委员会”,由陆志韦亲任主席,前来祝寿的有国民党方面的张道藩,共产党方面的叶剑英,蒋介石还派人送来了一幅匾额为其庆生。国民政府也特地发出一道褒奖令,表彰司徒雷登对中国教育事业的伟大贡献。\n1946年7月司徒雷登因将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请辞校务长,燕大校务委员会没有接受他的辞呈,只是给了他一年的长假。\n1946年7月11日,70高龄的司徒雷登正式出任美国驻华大使,赴南京履职,同时仍担任燕大校务长之职。\n随著朝鲜战争的爆发,中美走向全面敌对和战争,1951年12月中共政府教育部接管燕京大学,改校名为国立燕京大学,陆志韦为国立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n\n1952年5月,中共政府教育部先对燕京大学校务委员会进行改组,由翁独健、蒋荫恩、褚圣麟、翦伯赞、侯仁之、严景耀、赵承信、李德滋、王平、谢道渊等十人组成新的校务委员会,并由翁独健代理校长职务,主持校政。5月28日,新的校务委员会正式成立。\n为全面清除“美帝文化侵略”而展开的思想改造运动,1952年6月至9月在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当时中共政府的教育政策是模仿苏联,最大限度地拆散燕京大学,改办特色专业学门之大学院校。燕京大学被一分为八:机械系、土木系、化工系调整到清华大学;教育系调整到北京师范大学;民族系调整到中央民族学院;劳动系到中央劳动干校;政治系调整到中央政法干校;经济系调整到中央财经学院;音乐系调整到中央音乐学院;其余各系归入北京大学。燕京大学的校址,从此成为了北京大学的校址。\n\n传承\n中华民国政府迁往台湾之后,燕京大学学校董事会联合其他十三所基督教大学在英属香港成立崇基学院,崇基学院随后被吸收并入香港中文大学。\n燕京大学校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由中国共产党当局接管,燕京大学由私立教会学校被改造为公立学校,1952年中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北大迁入燕大的校址。由于当时“院系调整”规模较大,除院系外人事亦有很大调整,涉及全国几乎所有高等院校,其中一些调整在1949年以后已经开始,所有原教会背景学校于此时停办,院系及人员分拆进入其他大学。\n另外,香港地区的燕京大学香港校友会曾于1974年尝试自行办学,但最后改为于1977年捐款成立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以继承及发扬燕京大学之办学精神和传统。因此,该校沿用“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为校训。\n\n校园\n燕京大学原址即今天的北京大学校园。校园最初的基址是清朝三山五园的附属园林,包括漱春园、弘雅园(墨尔根园)(漱春园和弘雅园为明朝勺园的一部分),1921年自军阀陈树藩手中买入。后又陆续从载沣等人手中购入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等园林(1949年后,原由徐世昌家族租用的镜春园、鸣鹤园并入燕京大学园区)。1921年—1926年,曾为多座在华教会大学进行过设计的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接受聘请,为燕京大学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宫殿的式样。\n燕京大学的正门位于校园西边,坐西向东,以玉泉山玉峰塔为对景,门内为东西轴线。从校友门��石拱桥、华表(取自圆明园安佑宫废墟),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沿中轴线继续向东,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义亭,湖畔还有博雅塔、临湖轩。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兼、备四幢男生宿舍以及华氏体育馆。女院沿一条南北轴线,分布适楼、南北阁、女生宿舍和鲍氏体育馆。\n燕京大学建筑群在外部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建筑,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n燕园建筑在200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列入为“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n\n传统\n校训\n因真理 得自由 以服务 Freedom Through Truth For Service\n早期中文校训:以真理 得自由 而服务 \n1937年至1945年改为:因自由 得真理 以服务\n\n校歌\n校长\n燕京大学\n\n司徒雷登:1919年1月-1929年为校长,1929年-1947年为校务长。\n吴雷川:1929年-1934年为校长。\n陆志韦:1934年-1937年为校长,1937-1941年为代理校长。\n成都燕京大学\n\n梅贻宝:1942年-1945年为代理校长、代理校务长。\n燕京大学\n\n陆志韦:1945年-1951年为代理校长\n国立燕京大学\n\n陆志韦:1951年12月-1952年5月为校长\n翁独健:1952年5月-1952年9月为代理校长\n\n校友\n轶事\n民国十九年(1930年),燕京大学大讲堂落成,社会名流各国代表参加落成仪式。时任阎锡山北平驻军统帅商震在落成会上致辞,先称赞大讲堂的结构,后话锋一转,喊道:“教育我们中国人的讲堂——如此壮观的讲堂,不是由我们中国人手建造,却是由外国人手建成,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难道不是莫大的耻辱!”。顷刻间,挤满在后面座位的学生们响起了暴风雨般的鼓掌和怒号。\n\n参见\n中国教会学校列表\n哈佛燕京学社\n燕京学报\n中华基督教会燕京书院\n中国人民大学\n北京大学\n清华大学\n香港中文大学\n19世纪中国大学列表\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n燕京大学沿革. 盛京时报 (奉天). 1935-05-02. \n哈佛燕京学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亲历与见闻——黄华回忆录》 作者: 黄华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doc_id": "6385", "title": "台湾战后时期", "text": "台湾战后时期指台湾历史上自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迄今由中华民国统治的时期,也称为中华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早期称国民政府时期,其中后者通常指1990年代台湾民主化之前由中国国民党一党专政的时期。\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大日本帝国台湾总督兼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安藤利吉将军依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发布的军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号》第一条甲项规定,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以在台日军主官身分,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中正的代表何应钦,所委派的台湾地区受降主官陈仪将军发布的《署部第一号命令》并签署受领文件,自此台湾由中华民国统治迄今。1945年8月15日到10月25日之间,因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仍在中国大陆及其它战区处理战后事宜,官派接管台湾的专责人员则需要一段行政流程与等待命令的作业时间,而大日本帝国在台湾驻警、驻军及所有日籍人员则是在1945年9月之后才开始分批被遣回日本本土(日方称引扬归国),这段期间台湾既不属于日方治理且尚未由中华民国接管,此时台湾相当于无政府状态,但因战事已于1945年8月15日结束,使得这段两个月的空窗期在台湾历史上也被纳入“台湾战后时期”。\n\n沿革\n战后初期(1945-1949年)\n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战败并签署《终战诏书》,在台日军依据同盟国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于1945年8月17日发布《一般命令第一号》第一条规定,须向同盟国之代表蒋中正投降。中华民国将领于同年10月25日代表同盟国接受在台日军的投降。台湾在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至10月5日在台北设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前进指挥所之间有近两个月无政府状态,台日裔人士以原日治时期制度维持至行政长官公署接管后。\n中华民国接管台湾后,设立与中国大陆省级行政体制不同之“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并由陈仪出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n1946年1月12日,在中国大陆的台湾人同乡会请愿下,中华民国行政院以“节参字第0一二九七号训令”之规定,单方面宣布“原有我国国籍”之台湾人民于1945年10月25日起恢复中华民国国籍。1月25日,台湾省筹设各级民意机关,首先办理公民宣誓登记,规定凡属中华民国人民,年满20岁,定居时间达指定条件者,经宣誓登记可享有公民权。1月30日,中华民国外交部训令驻外单位通知各国政府台湾人恢复中华民国籍。3月,美国《Washington Daily News》以头版标题“Chinese exploit Formosa worse than Japs did(中国人剥削台湾比日本人更严重)”,批评国民党对台湾的统治。截自2月15日,全台湾省宣誓登记公民者共239,314,2人,占20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1.8%。同年,各国政府陆续回应中华民国外交部变更台湾人国籍的要求,其中美国、英国、荷兰、日本政府因为战后的和平条约尚未缔结,故不同意中华民国的要求。\n1947年初,因一起缉烟血案,使累积一年多不满国民政府倒行逆施导致民不聊生的庞大民怨至此总爆发,各地发生军民冲突,史称“二二八事件”。台湾省行政长官陈仪表面上向台湾人士表示即将进行民主化改革,私底下却以台湾人“有组织叛乱行为”、“对于奸党乱徒须以武力消灭”等理由,向中央政府请求增援兵力镇压。数星期后,国军增援兵力抵达台湾分别从基隆港和高雄港登陆开始镇压动乱,后续还有清乡行动,许多与台籍菁英与百姓受到牵连惨遭杀害,或遭逮捕之后不经审判而被监禁、处死或就此失踪。香港《青年知识》杂志作者“史坚”于1947年3月16日发行的第20期杂志见证:“...他们(国民政府官员)以“新征服者”的姿态出现,用元朝对待南人一样的态度,对待台湾同胞。...1895年日本的“接受”,台湾人所得到的,是殖民地的“法治”,可是1945年中国的管理,台湾人却又得到“无法无天”的统治,他们觉得前者比后者还要好...”。来自中国大陆记者王思翔在《台湾2月革命记》报导:“配合著公开的大屠杀,还有掩耳盗铃式的恐怖手段‧‧‧一经逮捕,多不加询问,立即处死‧‧‧每夜间均有满叠尸体的卡车数辆,来往于台北-淡水或基隆间。至3月底,我在基隆候船10天,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从海中漂上岸来的尸体,有的尸亲围坐而哭,有的无人认敛,任其腐烂。‧‧‧军警、警察、特务以及以征服者自居的外省人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捕人,公开绑架,甚至可以在办公室内随意捉人‧‧‧。”而后,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编印的二二八暴动事件报告中,将事因归咎于“日本奴化教育之遗毒”。王白渊发表评论质疑:“中国受满清奴化三百年之久,现在女人还穿著旗袍,何以满清倒台后,汉人能可当权呢?”表示日本奴化教育之说乃是为欺压所编造的借口”。\n二二八事件后,国民政府调整台湾省地方政治制度,废除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改设台湾省政府,由文人出身的魏道明任首届省主席。1948年接获第一笔美援后,随即拨付款项重建台糖、台铁、台电。\n1949年(民国38年),陈诚就任台湾省主席,改革币制(旧台币以四万比一的比率兑换新台币),并于同年5月20日实行长达38年之久的《台湾省戒严令》。同年,国共内战局势大变,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大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得中华民国政府于同年12月7日迁至台湾。此时中华民国仅统治台湾地区(台澎金马),失去中国大陆的统治权。\n\n两蒋及台湾戒严时期(1949-1987年)\n1949年,中国共产党主席毛泽东宣示共产中国是苏联坚定的盟友(包括在战时),也是全球共产革命的支持者;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领事欧立夫(William M. Olive)被抓,死在狱中,华府立即召回司徒雷登,准备关闭使领馆。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反对援助蒋。蒋命叶公超任外交部长,并在多个重要职位安插受美国政府重视者。蒋向菲律宾总统季里诺提议组建远东“联盟”,包括台湾、泰国、印尼、韩国、日本和中南半岛,这是东南亚公约组织雏形,美国反对,韩国总统李承晚支持。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起在台湾透过戒严令和《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等法令,配合党、政府、军队、特务的结合掌控,持续政治与社会上的高压控制,巩固一党独大体制,许多人无故被指为“匪谍”而遭到没收财产、监禁、处决,造成许多冤死与冤狱,称为台湾白色恐怖。在此之前,国民党在统治中国大陆时为打击和消灭中共势力亦曾在国统区内采取这种严厉措施,这种现象被统称为白色恐怖。1949年6月来台后,蒋提出“一年反攻,三年成功”或者“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口号。此外蒋积极在东南沿海发动武装小突击,如福建湄州岛、南日岛、东山岛战役。蒋父子深信最优先是���固政府权力,蒋授权予蒋经国掌管内部安全、情报和准军事组织;1949年,蒋经国在高雄成立一个政治行动委员会,统筹由中国大陆迁台之情报和秘密警察机关;当年,安全机关侦讯约1万名台湾人,又监视包括陈诚、孙立人在内所有到台高级将领。\n国共内战结束时,日本人拥有台湾2/3土地,美方支持之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助陈诚开展土地改革,把接收之大部分土地低价卖给台湾贫农;同时实施“三七五减租”(即降低土地佃租至37.5%),初步改革使国民党获得台湾农民支持。土地改革使1950年春季丰收,米价下降。\n1950年起(民国39年),台湾实行地方自治,省、直辖市议会议员及县、市以下行政首长与民意代表由公民直选产生。1月5日,英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蒋写道:此沉重打击犹如1945年“俄国之侵华”。艾奇逊表明不会援蒋。蒋不满英国人,认为其目标是“扼杀亚洲人之精神与灵魂”;蒋认为美副国务卿艾奇逊的祖先一定是英国人,因此其预备出卖美国利益。韩战爆发后,蒋认为由于杜鲁门设下限制,空军不能轰炸对岸,金门将难守,故签发“准备撤退令”。后来蒋坚决拒斥撤出外岛。各学校和民间组织都有国民党的小组,政府管控大型工商业,但蒋无意改变人类社会或世界,而是确保政权稳定和建立繁荣的华人社会。蒋不满杜鲁门决定将台湾和中国大陆合法分治。叶公超建议蒋派出国军到朝鲜参战,为华府拒绝。7月,蒋欢迎麦克阿瑟访问台北。麦声明支持蒋,并派喷射战斗机赴台。上半年,又破获300件匪谍案,涉案逾3,000人;秘密警察在各政府机关、军队和企业发展秘密特务;据王升称,期间被逮捕者有15%被枪决。\n1951年1月,麦克阿瑟警告华府朝鲜半岛已经守不住,但艾奇逊认为其危言耸听;1951年初,美国于联合国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侵略者,但同时建议联合国成立调停小组与北京继续协商解决,蒋对此大为光火。4月5日,共和党众议院领袖马丁宣读麦克阿瑟信件,提出在中国大陆开辟第二战场,杜鲁门愤怒下令解除麦克阿瑟职务,蒋认为“美国政府可悲的愚蠢”。美国主持召开对日和约谈判,华府既不邀请台北,也不邀请北京,蒋认为抗日八年300万军民牺牲,蒙羞含愤;旧金山和约日本放弃对台湾权利,未提及台湾地位,蒋怀疑杜鲁门政府将台湾地位问题作为朝鲜停战谈判之筹码。后来缔结台北和约,蒋认为台湾“不可无日、美共同合作”,担心日本首相吉田茂预算未来承认北京,因此放弃要求日本赔偿战争损失,并对签署和约让步。最重要的资讯来自于非秘密开放来源情报服务翻译电台,安全局拦截电台、电话资讯,以及空军侦查沿海防务;中央情报局和情报人员未能渗透到中共高层。李弥5万人马,用2千人两度反攻云南。\n杜鲁门政府同意在1952年给予台湾援助,但当美国开始与日本、菲律宾、纽西兰和澳洲谈判安全条约时,蒋对美国大失所望。\n艾森豪称要废除雅尔塔协定、终结朝鲜战争、打开铁幕,放手让蒋对付“赤色中国”,蒋希望其当选。1953年艾森豪胜选后,要求蒋承诺反攻前要与美协商,延续杜鲁门“围堵、不解放”政策,和双轨政策——防卫台湾和保持美国最终与中国大陆修好之可能,实现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艾森豪透过印度总理尼赫鲁和蒋向毛泽东传达尽快结束朝鲜战争,否则“毅然决然地放宽武器的使用”。6月22日,蒋接李承晚信,阐述“美国如何出卖韩国”,蒋“不寒而栗”。联军总部俘虏之14,000名志愿军战俘决定投奔台湾。杜勒斯要求蒋撤出该部,蒋“严令接济李部,空运加紧,以鼓其士气”。11月,艾森豪政府支持国军进击沿岸土地和通航。美国记者报道称,岛上所有族群都认为政治十分清明。而吴国桢、孙立人向美国外交官抱怨逮捕大多是滥权,蒋经国手下逮捕孙立人部属。蒋拔擢孙为上将,翌年任孙再任陆军总司令。\n1954年九三炮战发生时,国军轰炸厦门港口及周边设施,9月12日曾深入80公里攻击目标,突击队也进攻沿海。毛泽东高调宣传“解放台湾”,9月3日解放军炮击金马,美国第七舰队及大西洋海军赴太平洋。艾森豪和杜勒斯开始认为毛泽东决心占领金门,美国国家安全会议大部分首长除李奇微外,都建议与蒋联手空袭,并遣军入外岛。11月,北京重判13名韩战期间在中国领空击落的美军战俘,激发美国反共浪潮。蒋吴不和,吴国桢拿到护照赴美国,使宋美龄很担忧,蓝钦夫人暗示吴国桢事乃因由。\n1950年代起,《自由中国》发行人雷震长期��“反攻无望”,雷震在胡适支持下筹设“中国民主党”,陈诚默许,但蒋以叛乱罪名逮捕雷震。为时短暂,蒋首次允许对政治压迫的公开批评,胡适谴责对雷震“罗织罪名”。中华民国政府迁台初期,主张反攻大陆,但缺乏美国的支持,两岸间仅有一些小规模战役发生,1955年后,确立现今两岸的统治范围。1955年初,毛泽东进攻浙江一江山岛和大陈列岛,由于大陈距台湾太远,美国与蒋决定将军民撤出大陈。艾森豪声明可能为保卫金马而与中共核战,赫鲁晓夫同意帮毛泽东建核武器,《人民日报》提出“和平解放”政策。艾森豪希望蒋放弃金马,换取美国帮助国军封锁东南沿海,蒋拒绝并认为是英国人的阴谋。\n1957年,美国驻军士官雷诺枪杀刘自然,美国使馆被砸,蒋致歉。蒋指示成立中兴计画作业室,筹备正面反攻,继而又制定黄龙计画,筹备敌后反攻;蒋认为反攻时如美国掣肘,则不惜与美决裂。\n1958年,蒋认定人民公社和大跃进已濒于失败,必须积极备战,于是下令制定“武汉计画”,组训空降游击部队,支援缅北的柳元麟部队,期在西南边区建立第一反攻基地。10月,杜勒斯到台北,连续两日希望蒋放弃反攻,蒋极生气但保持冷静,通过叶公超表示,宁可放弃国际和联合国席位,也要保留中国大陆同胞对蒋之信心。杜勒斯担心爆发核战,于是在与蒋发表的联合公报中让蒋承诺“不使用武力收复大陆”。《纽约时报》认为台湾的贪腐已大体根除。\n1960年,雷震等人士筹组中国民主党,但很快就被政府镇压。11月,缅北之役爆发,孟歇、江拉失守,国军撤退到寮国,并且美国强力施压,武汉计画遂难以为继。\n1961年,鲁斯克致函蒋,着国军全部退出缅甸。\n国立台湾大学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彭明敏与其学生谢聪敏和魏廷朝于1964年共同起草《台湾自救运动宣言》,主张“遵循民主常轨,由普选产生国家元首”、“重新制定宪法,保障基本人权,成立向国会负责且具有效能的政府,实行真正的民主政治”,三人随即遭逮捕、以“叛乱罪嫌”起诉、并判处有期徒刑。\n在国民党政府解除戒严之前,台湾党外运动团体一直透过私下发行的政论杂志,要求全面落实民主政治与言论自由。1975年蒋中正逝世,由副总统严家淦接任,蒋经国续任行政院院长。1978年由蒋经国出任总统及国民党主席来接掌政权。1979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n1979年12月在高雄市所发生的美丽岛事件,是对20世纪后期台湾民主化影响最深远的一次民主抗争事件,随之而来的对被逮捕相关人士的军事审判更是引起广泛注目。1984年发生的江南案,政府形象大损,并且受到来自美国的强大压力,随后蒋经国于1985年表示下届总统不会再由蒋家人担任。江南案成为促使台湾于1987年解严的关键事件之一。而在台湾7月15日解严前四个月才发生于小金门的三七事件 (东岗惨案) 则成为台湾戒严与动员戡乱时期最后一椿重大人权侵害案件。\n1986年9月28日,政府迁台后第一个在野党民主进步党成立,此时台湾尚未解严。1987年7月15日,蒋经国总统发布《台湾地区解严令》,台湾长达38年的戒严时代告终,正式向民主化的进程过渡。\n从1949年到1987年戒严结束,官方统计“白色恐怖”被捕人数29,407人(谢聪敏称有立法委员说有6-7万人)。\n\n李登辉政府(1988年-2000年)\n随著蒋经国在1988年1月去世,蒋家父子两代的统治也随之结束,开始朝向民主政治发展。1988年,副总统李登辉依宪法继任总统,但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内的外省人势力仍然庞大,宋美龄企图阻止李登辉出任国民党代理主席但未成功,李登辉于1988年7月接任国民党主席,全面接掌党政军大权。1990年,李登辉当选最后一任由国民大会代表选出的总统,同年1991年5月1日,李登辉宣布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代表著中华民国政府不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中国共产党政权统治中国大陆的合法性。李登辉任内推动民主化与台湾本土化政策,陆续推动六次修宪,1947年在中国大陆选出而一直未改选的国民大会代表,俗称万年国会,在1991年12月31日全部退职。万年国会在1993年1月31日立法院首次全面改选后才正式结果。\n两岸关系在1980年代缓和之后,因1989年的六四事件而大受冲击,1990年发生了闽平渔事件,1994年千岛湖事件之后又趋恶化。1995年,李登辉伉俪访问美国,是首位中华民国总统正式访问美国;1996年3月,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举行首次总统及副总统直选,国民党的李登辉及连战当选,成为中华民国首位民选总统及民选副总统,李登辉也是台湾首位民选领导人。中国大陆对李登辉访美及台湾举行总统大选大表不满,因而在台湾近海试射导弹及进行军事演习,美国为此两度派出航空母舰战斗群巡弋台湾海峡。1999年,李登辉接受德国记者专访时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华民国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即“特殊两国论”,简称“两国论”,主要由蔡英文起草)。\n\n陈水扁政府(2000年-2008年)\n2000年3月18日的总统选举,执政的国民党分裂,宋楚瑜“新台湾人服务团队(后组成亲民党)”分散了国民党支持者的票源,最终由民进党提名的陈水扁及吕秀莲以2.5%的胜差比例当选中华民国第10任总统、副总统,中华民国行宪后首次政党轮替,民进党首次执政,终结国民党统治台湾55年,国民党首次成为在野党,但立法院仍由国民党为首的泛蓝阵营为多数。\n陈水扁上任后曾发表四不一没有。2002年8月,陈水扁任内公开表示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关系是一边一国,引发台湾各界、中国大陆及美国的不少争议。\n2003年底,订立公民投票法,2004年首次举行。\n2004年总统选举,陈水扁及吕秀莲在总统大选前一天遭到枪击受伤,陈吕二人仅以两万五千多票胜差当选连任。泛蓝阵营以三一九枪击案等事件,对其当选的合法性提出质疑,并发动激烈抗争。\n2005年,任务型国大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立法委员选举改采单一选区两票制,这有利于两党制的形成。国民大会同年正式废除,此后修宪须经立法院同意和公民投票复决。此次修宪亦是近年最后一次修宪。\n2006年2月27日,陈水扁终止《国统纲领》。2006年9月9日,民进党政府爆发多起弊案(高捷案等),已退党多年的民进党前主席施明德发起百万人民倒扁运动,但此运动因各种因素,在执政民进党“挺扁”及于同年结束。\n2007年,兴建逾6年的连接台北至高雄左营的台湾高铁通车,为台湾南北提供两小时生活圈,往返台北和高雄只需两小时。\n2007年7月19日,陈水扁总统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函,正式以“台湾”的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遭退件。\n\n马英九政府(2008年-2016年)\n2008年1月12日,2008年立法委员选举完成投票,立法院从这届开始总席次改为113席,其中国民党获得81席、民进党获得27席、无党团结联盟获得3席、亲民党1席、无党籍获得1席。而在2008年总统选举中,国民党提名的马英九当选中华民国第12任总统,使得国民党重新获得执政权,也达成第二次政党轮替。国民党在立法院是绝对多数,同时掌握行政及立法的“完全执政”局面。\n2012年1月14日,2012年立委选举完成投票,113席中,国民党获得64席、民进党获得40席、台湾团结联盟获得3席、亲民党3席、无党籍获得1席。而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国民党的马英九成功连任中华民国第13任总统。\n2014年3月18日,发生太阳花学运,学生及社会运动分子占领立法院议场,要求取消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结果被实际搁置。2014年九合一选举,执政的国民党大败,民进党取得13个县市的执政权。\n2015年11月,总统马英九在新加坡和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习近平会面,为两岸最高领导人66年来首次会面。\n\n蔡英文政府(2016年-2024年)\n2016年1月16日,2016年立委选举完成投票,民进党获得68席、国民党获得35席、时代力量获得5席、亲民党获得3席、无党团结联盟获得1席、无党籍获得1席。而在2016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中,民进党提名的蔡英文当选第14任中华民国总统,成为中华民国首位女性国家元首,也是台湾首位女性领导人,也使得民进党重新取得执政权,缔造中华民国第三次政党轮替。民进党并因首次在立法院过半,首次同时掌握行政及立法的“完全执政”局面。\n2018年的九合一选举,执政的民进党大败,国民党取得15个县市的执政权。\n2020年1月11日,2020年立委选举完成投票,民进党获得61席、国民党获得38席、台湾民众党获得5席、时代力量获得3席、台湾基进获得1席、无党籍获得5席。而在2020年总统选举中,民进党的蔡英文成功连任,以817万票当选第15任中华民国总统,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多得票的总统,使得民进党继续取得执政权,并且持续在立法院过半。\n2022年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南西·裴洛西出访亚洲期间到访台湾,与蔡英文总统等台湾政治领袖会晤,台美关系踏上新台阶。\n\n赖清德政府(2024年-)\n两岸关系与国际地位之变化\n1943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同盟国的《开罗宣言》发表,其中表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包括台湾、澎湖群岛要归��中华民国,并于1945年所发表之《波茨坦公告》重申必将实施《开罗宣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命令在台日军向同盟国之代表者蒋介石将军投降,日本第十方面军于1945年10月25日在台北公会堂向蒋介石将军委派的陈仪将军投降,国民政府开始接管台湾。1951年,日本正式签署《旧金山和约》,但因国共内战中国情势不明,和约仅声明放弃台湾、澎湖的一切权利,未注明台湾主权归属。在1952年的《台北和约》第二条中,日本依据《旧金山和约》,重申业已放弃对台湾、澎湖、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之主权。1972年日本与中华民国断交,并宣布台北和约失效,同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签订了《中日联合声明》。关于台湾的政治地位,或走向两岸统一,亦或是持续相互独立状态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方面宣称:“无论从历史、政治还是国际法上,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并在统一无望以及某些其他前提下,不放弃以武力解决。”而主张台湾地位未定论的人士则认为:由美国、日本等国家所签署的“旧金山和约”并未明白指出台湾的主权归属,而且台湾的未来走向应由全体台湾人民自主决定,不容许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其他国家和政权)以武力威胁。\n2005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首次以成文法形式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化。台湾人民对此事感到不满,在3月26日号召数十万人走上台北街头,以表示强烈的不满与抗议。2005年4月26日起,国民党、亲民党与新党前后访问中国大陆,引发两岸政党交流的热潮,两岸紧张的情势有所缓解,但两岸关系仍充满不确定性。\n在修宪与总统直选后的民主巩固时代,支持台湾独立的比例快步上升、且通常稳定地高于支持统一的比例,但无论统独,都远低于支持维持现状。2010年12月,行政院大陆委员会所作的民意调查,高达87.3%的绝大部分台湾民众认为应该维持现状(广义):尽快宣布独立:6.4%;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独立:17.6%;永远维持现状:28.4%;维持现状,看情形再决定独立或统一:34.2%;维持现状,以后走向统一:7.1%;尽快统一:1.2%;不知道/无意见:5.2%。\n在台湾的中华民国政府直到1970年代,都被认为是国际社会中中国的合法代表,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逐渐增加。1954年,中华民国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到1971年,联合国通过第2758号决议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称“即刻将蒋介石的代表,非法占据联合国及其一切所属机构中的席位上,驱逐出去。”中华民国政府退出联合国,此后中华民国的国际地位大幅度滑落;1979年,与美国断交,更是对中华民国的外交处境造成严重冲击。\n\n中美关系持续升温/ 台美关系友好\n2018年1月,美国众议院通过《台湾旅行法》。2019年5月7日,美国众议院通过《2019年台湾保证法》法案与“重新确认美国对台及对执行台湾关系法承诺”决议案。2019年6月6日,台湾相应美国在台协会的机构“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Coordination Council for North American Affairs,CCNAA)更名为“台湾美国事务委员会”(Taiwan Council for US Affairs,TCUSA),被视为台美关系的重大进展与突破。2020年1月11日总统选举,蔡英文胜选连任后,获得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发表声明表达祝贺,以“蔡总统”(President Tsai)称呼,赞扬台湾再次展现民主力量。2020年2月2日,中华民国副总统当选人赖清德前往美国,出席该年度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举办的“国家祈祷早餐会”(National Prayer Breakfast),被视为是自1979年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以来,台湾访问华府的最高层级官员。2021年1月9日,美国国务院宣布取消美台交往限制。2021年3月18日,美国国防部 《国防部新闻》文中指“台湾从来不是中国的一部分”。(Taiwan was never part of China)\n\n台湾领土主权地位探讨\n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举行开罗会议,会后公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要求“台湾及澎湖必须归还(shall be restored to)中华民国”,波茨坦公告第8条规定“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shall be carried out)”;“日本降伏文书”规定“兹接受(accept)……波茨坦……公告所列举之条款”。但美国在其出版的《美国条约暨其他国际协定增补索引(1776-1949)》中将开罗��言和波茨坦公告归类在“无法律效力”的类别。英国、美国亦表明开罗宣言只是意向声明(statement of intention),无法处分领土、从未正式执行。日本则表示《降伏文书》具有停战协定的性质,但不具有处分领土的性质。\n美国方面,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原先采纳国务院的意见,于1950年1月5日发表“台湾不干涉声明”(“袖手旁观”政策),表达拒绝防卫台湾、不介入国共战争的立场。当时国务卿艾奇逊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人管理台湾已达四年之久,美国或其他任何盟国对于该项权力及该项占领,从未发生疑问。当台湾改为中国一省时,没有一个人发出法律上的疑问,因为人们认为那是合法的。现在若干人认为情形改变了,他们认为现在控制中国大陆的那个势力,对我们是不友好的,而那个势力,不久将获得其他若干国家的承认。因此他们就主张:‘好,我们等待一个条约吧。’”。\n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依据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元帅于1945年8月17日发布的军事命令《一般命令第一号》第1条a项规定,台湾与越南北部的日军须向盟军将领蒋介石将军投降,于同年10月25日代表盟军军事占领台湾。且麦克阿瑟将军在1951年5月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亦作证同盟国将台湾之托管统治交由中华民国负责。\n中华民国与日本于1952年4月28日在台北另行签订一份和约,和约中第二条规定:兹承认依照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旧金山市签订之对日本和平条约,日本业已放弃台湾、澎湖群岛之一切权利、权限和请求权,1952年中华民国外交部长叶公超向立法院解释这个条款时表示,旧金山和约“并未规定把这些岛屿归还给中华民国,有立法委员问:“台湾和澎湖群岛的地位是什么?”叶公超回答说:“事实上,这两个地方正由我们控制.然而微妙的国际形势使得它们不属于我们.在现行情况下,日本没有权利把台湾和澎湖群岛转移给我们,即使日本有意如此,我们也不能接受。”。\n韩战于1950年6月25日爆发,为了坚守西太平洋的反共防线,美国政府一改先前的消极态度—杜鲁门于两天后发表“韩战声明”(Korean War Statement),除了宣布台湾海峡中立化,派遣第七舰队协防台海外,同时表示:“福尔摩沙若遭共产势力占领,将会对太平洋区域及美国于此区之维和势力造成直接威胁,福尔摩沙未来的地位,必须等待太平洋地区的安全恢复,以及对日本的和平条约成立,或经过联合国讨论后,再作决定。”此即台湾地位未定论的起源。\n\n经济成长\n中央政府迁台后,首先发展农业,实行了耕者有其田、三七五减租和公地放领等土地改革政策。之后政府奉行“以农养工”的政策,在1950年代时期,政府实行进口替代的政策,将农业所得支援工业部门,以农产品出口来换取外汇以进口工业机器,发展民生工业。并提高关税,管制外汇,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土产业。到1960年代,台湾的进口替代产业面临国内市场饱和的问题,同时一些工业化国家的工厂面临工资上涨等因素,因此纷纷搬迁到一些具工业基础又劳工成本低廉的地区,台湾的经济政策遂改为出口扩张。1960年(民国四十九年),政府通过《奖励投资条例》,积极争取外商在台投资;1966年(民国五十五年),政府成立高雄出口加工区,这是亚洲第一个出口加工区,以扩大加工生产。台湾以加工中继站的角色,成为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一环。1963年(民国五十二年),工业占台湾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超过农业。此后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为止,台湾长期保持年均两位数以上的经济成长率。1971年(民国六十年),台湾对外贸易出现顺差,从此台湾长期维持贸易出的局面。\n\n1970年代初,因外交受挫、石油危机与基础公共设施不足等影响下,民间投资意愿降低,经济成长受到冲击。政府因此调整经济政策,改采“第二次进口替代”,推出十大建设等一系列大型公共投资计划,国内投资环境因此大幅改善,也有效提振了就业,景气强劲复苏。经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台湾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与香港、南韩和新加坡并列为亚洲四小龙。1980年代后期,台湾面临土地价格上涨、环保意识抬头、治安形势恶化、劳工意识勃兴等一系列不利于投资的因素。政府于是再次推动经济转型。1980年(民国六十九年),政府成立新竹科学工业园区,大力鼓励内外厂商投资积体电路、电脑等高科技产业,希望以耗能少、污染低(实际上并非如此)、附加值高之技术密集型科技产业取代传统产业。而后台湾经济日渐自由化及国际化,并于2001年以台澎金马个别关税领域的名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入世贸后,台湾市场持续开放,大量外来产品冲击台湾产业,以农产品和民生工业为甚。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大量企业外移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地区,造成产业空洞化的现象。经济自由化也造成国内金融业竞争激烈,引发潜在金融风险等问题。为应对这些问题,政府先后有不同的措施,在李登辉时期以将台湾建设为亚太营运中心为目标。其后如何提升自身生产力,经济更趋多元化与提高科学研发能力,让企业根留台湾,均是台湾经济要面临的课题。\n台湾所得分配不均的现象在1970年代改善后,根据坚尼系数,在1980年至2001年、2004年以后这两段期间又开始恶化。实质平均薪资自2000年代开始倒退,2010年代已倒退回1990年代后期的水准。\n\n社会变迁\n由一元文化到多元文化\n政府迁台早期,大力推行去日本化,强力推行国语教育,命名街道名称(日本人多只有町名少有街道名称)。同时在中共文化大革命期间推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与之对抗。而在1970年代后,伴随著经济的起飞,本土文化日渐兴起,外国思想涌入台湾,台湾的文化趋向多元。如今,台湾文化融中华、原住民、日本和美欧等各种要素于一身,成为文化多样共存的一个样本。\n\n教育\n许庆雄认为国民政府执政时期,表面上施行反日、仇日的党国教育,其目的是切断台湾人对过去日治时期的想念或情感,畏惧台湾人拿日本和中华民国政府作比较,同时也把受日本教育的知识分子排除在政经核心之外,这些都是为了外来政权独裁统治的方便性作考量。顾忠华认为过去长期是一种以意识形态加在历史上的教育,对于日治时期不清楚,在国民党那一套中国民族主义下,文化产生断层,认知产生缺陷、不够完整的现象,书念得愈好的人,仇日的状况似乎愈严重。\n1990年代以来一连串的教育改革措施,不论是法令、师资、课程、教学、教科书、财政等方面,均有重大的变革,2002年废除大学联考后,开始实施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测验,堪称台湾教育史上变动最剧烈的阶段。同时,教育部推动十二年国教也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n\n文学\n美术、戏剧与音乐\n电影\n电视与其他媒体\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见\n\n中华民国在台湾\n中华民国(台湾)\n中华民国政治\n台湾政治\n中华民国历史\n台湾战后时期民意代表争议事件列表"} +{"doc_id": "6405", "title": "英属印度", "text": "英属印度(英语:British Raj或 British India)是指英国在1858年至1947年在印度次大陆建立的殖民性质政治实体,其领地覆盖南亚今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以及东南亚的缅甸。自1858年起,由于印度兵哗变,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完成之前的代管使命,向维多利亚女王移交权力。此政治实体的正式名称为印度(英语:India),并被非正式的称为印度帝国(英语:Indian Empire)。1876年5月1日,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为印度女皇,此后的英国君主均以“印度皇帝”之头衔统治印度。之后几十年间,印度先后成为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并分别于1900、1920、1928、1932和1936年以独立身份参加了奥运会。\n虽说是殖民时代的产物,但英属印度时期,很多领土也并没有由英国直接控制,而是允许作为半自治土邦。“土邦”由王公、王侯(塔库尔)和行政长官所统治,土邦领主们必须接受条约,并接受印度皇帝(即英国君主)的共主地位和承认为领地的最高统治者。这种模式被称为“附属联盟”。位于阿拉伯地区的亚丁自1839年成为英属印度的一部分,缅甸则是由1886年开始,两者先后于1932年和1937年成为英国直辖殖民地。\n锡兰(今斯里兰卡)处于印度次大陆的边缘,但不属于英属印度的一部分,而是由伦敦直接控制的直辖殖民地。英国征服次大陆初期,大英帝国统治区域,条约仅限于次大陆的部分地区,初期的殖民机构设于加尔各答,后来移治于德里。各国相继独立以后,独立之前的关联区域被广泛地称为英属印度。法属印度和葡属印度仅限于次大陆沿海部分区域,这些区域分别由法国和葡萄牙进行殖民统治,独立之后并入印度。英属印度时期的1947年即印度建国初期,由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矛盾与对立,形成印巴分治的状态。再后来的1971年,由于地缘隔绝和种族差异,巴基斯坦的飞地——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n\n地理范围\n英属印度包括今日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近乎全境,但不包括现代印度中果阿邦和本地治里��前葡属印度和法属印度部分。此外其还一度包括亚丁殖民地(1858年至1937年)、下缅甸(1858年至1937年)、上缅甸(1886年至1937年)、英属索马里兰(1884年至1898年)和海峡殖民地(新加坡连圣诞岛和科科斯(基林)群岛、马六甲和槟城,1858年至1867年)。1937年缅甸被分离出来,由英国王室直接管辖,直至其于1948年独立。位于波斯湾的停战诸国理论上在1946年前亦是英属印度诸省的土邦之一,并使用卢比作为其货币单位。\n1802年锡兰(今斯里兰卡)在《亚眠和约》后被割让给英国。在1793年至1798年间,锡兰是马德拉斯省的一部分。尼泊尔和不丹在同英国进行战争之后签订和约,被承认为独立国家。锡金王国在1861年英锡协定下成英属印度的保护国,1935年《印度政府法》归类为土邦,但其主权问题却未得到定义。马尔代夫群岛自1887年至1965年为英国保护国,但非英属印度的一部分。\n\n历史\n东印度公司时期\n1600年12月3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批准了不列颠东印度公司负责东方贸易。第一批船只于1608年到达印度,于今古吉拉特的苏拉特城入港。四年后英国商人经历斯沃利战役击败了葡萄牙人,由此赢得了莫卧儿皇帝贾汉吉尔的信赖。1615年,英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委派托马斯·罗为驻莫卧儿王朝使节,并由他与莫卧儿签订了通商条约,条约规定:允许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以此作为从欧洲运输商品过来的报答。公司主要从事棉花、丝绸、硝石、靛青和茶等日用品的贸易。 \n东印度公司于1612年在苏拉特建立了第一家代理机构,到17世纪中叶,先后在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建立了据点或代理。1670年,查理二世准许公司有权拥有领土,并允许在其控制区域建立军队、铸造钱币和行使其他权力。 \n英国在次大陆依靠东印度公司组建的军队开辟殖民地。17世纪最后10年,东印度公司拥有可观的军事力量,并委任了三任统治者。军队的指挥官柯拉夫,在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莫卧儿孟加拉省地方行政官西拉杰·乌德·达乌拉的军队,孟加拉的财富被洗劫一空;孟加拉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其贸易也被东印度公司垄断。孟加拉农民和艺人被强迫劳动,只能换取极低的报酬,又承载着繁重的苛捐杂税。\n1769年到1773年,孟加拉大饥荒导致1000万人的生命丧失;类似的灾难几乎笼罩着随后的一个世纪;在英国的统治扩展到整个次大陆而造成的饥荒夺走了四千万条生命。尽管东印度公司贸易增加,通过所控资源获取的财富也大增,但其建立的军队渐渐成为沉重的负担,最终走向覆亡。\n\n英国在印度次大陆的扩张\n1773年诺斯勋爵的《印度规管法案》获得国会通过,授权英国内阁管理东印度公司,但不直接管理公司内部事务,成为英国政府控制印度的第一步,首次规定设立印度总督的职位,首任总督为沃伦·黑斯廷斯。之后于1813年和1833年分别颁布条款,进一步明确东印度公司与英王国政府的关系。\n黑斯廷斯任总督直至1784年,其继任者为约翰·麦克弗森,麦克弗森通过由地主代征税收的方式推行永久殖民地政策。随后的五十年,英国人忙于清除在印度的竞争对手。\n19世纪,总督理查德·威尔斯理开始大规模扩张领地,击败了提普苏丹,吞并了印度南部的迈索尔王国,并开始着手铲除法国在次大陆的影响力。19世纪中叶,总督詹姆斯·布朗-拉姆齐开始了更大胆的扩张计划,通过二次锡克战争击败了锡克人,第二次英缅战争征服了缅甸;同时接管了诸如萨姆巴尔普尔、萨塔拉、占西和那格浦尔等土邦,其王公死后王位不再继承;1856年,奥德为次大陆最后被吞并的土邦。次年,印度被称为“东印度公司领地”(Company Raj),同时引发反英暴动。\n\n印度兵变\n1857年5月10日,由当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组建的不列颠印度军队在密拉特爆发起义,义军营地在德里东北绵延八十公里,他们向首都德里挺进,发誓效忠莫卧儿帝国皇帝。很快印度北部和中部加入了这次为期达一年的抗英斗争,诸多部落和土邦积极响应,与此同时其他组织和土邦转向支持不列颠军队指挥官和“荣耀的东印度公司”。\n\n起因\n这次起义导致英国对印度的统治被削弱,大英帝国在印度过去数十年的统治下,社会政治政策矛盾在1857年激化到顶点。这次起义以前,英国殖民当局曾平息了多次骚乱和部落冲突,同时也使得殖民当局增加了对动荡局势的应变能力。起义反映了当时印度社会面临的二大问题。该次起义不是偶然事件,是为了争取民族权利和发展造势。\n总督第一代达尔豪斯侯爵詹姆斯·布朗-拉姆齐为了吞并整个印度,推行“无嗣失权”政策,即土邦王公在无直系继承王位的情况下,土邦直接纳入东印度公司的统治之下,拒绝王公在无嗣的情况下选择继承人。而之前按照当地的传统,主要土邦诸如萨塔拉、坦加布尔、桑巴尔、占西、捷普尔、乌代普尔和巴加特(Baghat)等地,由王公直系或由其指定来继承王位一直获得普遍的认可。另外,东印度公司在没有任何借口的情形下,先后于1843年直接吞并了信德富庶的小土邦,1856年吞并了奥德。奥德为富有的土邦之一,每年可以带来极为丰厚的财富,同时也是莫卧儿帝国最后的堡垒。此时,居于小城镇的印度人和印度小商人对土地变得更加贪婪,很多成为暴发户,由此触怒了种姓分明的印度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英国殖民当局和土地拥有者关系渐远,渐渐演化为统治着一个贵族阶级。当贵族阶级的利益受到侵害后,他们就煽动暴乱,驱逐商人。\n当时不列颠印度军队广为流行着一则谣言,说英国人的恩菲尔德步枪枪膛使用动物脂肪做润滑,而且这种脂肪是用猪油和牛油混和的。由于军队士兵主要由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构成,犯了他们大忌,于是拒绝使用这种步枪。在士兵在挑拨下,最终和英国指挥官对立,成为这次起义的导火索。\n\n过程\n这次反叛很快席卷印度北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奥德、后来接受东印度公司管辖的马拉塔 (印度)王公领地。毫无准备的英军惊恐万分,面对巨大的伤亡未能及时补充兵力。这场反叛对印度人也是一次浩劫,尽管最终英国人获胜,反叛者在交战中也有胜利,但蒙受了耻辱。位于次大陆中部的各个军事基地偶有兵变,但最终主要反叛者于1859年6月21日,在起义中心之一的瓜廖尔缴械投降。最后一次战斗在1859年5月21日于Sirwa Pass暴发,叛军战败后逃往尼泊尔。\n打抗印度民族起义时,英国陆军不分弱小的屠杀印度平民,英国陆军在德里屠杀了10万人,英国陆军也在阿瓦德屠杀了15万人。\n\n英国殖民统治的正式开始\n这次起义成为现代印度历史的主要转折点。1858年5月,英国殖民当局将莫卧儿帝国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二世流放到缅甸仰光,随后处死了其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从形式上完成了对莫卧儿皇帝的清算。巴哈杜尔·沙二世以诗人皇帝而著称,用乌尔都语写出了诸多的美丽而著名的诗篇,诗作多反应了自由和奋斗抗争精神。这位皇帝没有返回故土的自由,1862年在孤独中死去。皇帝的三位皇子加入了印度的独立战争,逮捕后被不列颠印度军队的英国人威廉·霍德森处死。\n文化和宗教中心被迫关闭以后,所有财产被没收;与此同时英国撤销了东印度公司,取而代之的由英国政府直接统治,并向印度邦王公、酋长、印度人民宣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即印度女皇,承诺在英国法律的管制下享有和英国人同等的待遇,但印度人对英国统治的不信任已经成为这次1857年叛乱的遗产。 \n很多东印度公司时期推行的经济和税收政策一直维持到1857年以后的各个时期,英国当局通过在伦敦内阁中增设印度事务大臣,改进行政体制。总督(名义上代表土邦或王侯国主权的称为提督)府驻加尔各答,统管印度事务,下设行政和立法机构;总督之下为省长,省长管理所属行政区域的地方官员;地方官员即文职人员为地位较低的印度文职机构整个群体。数十年来,诞生于英国的印度文官制度一直延续到1910年代。当时的文职人员地位高于诸如医生和律师等职业,人员构成中土生印度人所占比例逐年稳步增长,但土生印度人必须在英国接受教育或者在次大陆英国人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才有可能获取文官职位。\n1858年印度总督宣布中止由东印度公司与各个土邦强行签订的“无嗣失权”相关不平等条约,继续履行其他条约。印度版图的40%和人口的25%保留在562个主要土邦和王侯领地内,这些土邦与王侯领地继续保持了种族和宗教信仰的多样性;但其浮华和繁文缛节也被举世公认,而且控制范围与掌管的财富、社会政治变革落后于英国控制下的印度其他地方。由于受兵变期间出现的印度士兵空前团结的威慑,军队和政府财政体制实施了彻底的改革。1861年通过的印度议会法恢复了总督的立法权——为1833年法案赋予总督的特权。\n英国人对印度人的态度从比较开放转向狭隘和惧怕,甚至对待具有相同背景、极富成就或忠诚的人也是一副排外的心态。英国人及其公务人员都居于营地,与印度人隔离开来;私人会所等社交场合成为排外和势利的象征一直持续了几十年直至他们撤离印度为止。1883年殖民政府曾试图通过引入刑事司法法案授权印度法官审理欧洲人所犯的罪行,以消除种族壁垒,然而来自公众的抗议和英国报纸的指责迫使印度总督乔治·罗宾逊作出让步,这项尝试最后夭折。孟加拉知识分子从这次“白色抗争”中上了很有价值的一课,那就是要想纠正不公,经过精心组织的宣传攻势或媒体的舆论效果最好。\n\n英国殖民统治印度\n1839,一个大台风使Coringa市的房屋倒塌,约30万达罗毗荼人死亡。\n在1857年以前,印度也经历了一场空前的浩劫,这一地区遭遇毁灭性饥荒,其中严重饥荒纪录,大约25次发生在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北部比哈尔邦、东部孟加拉地区。1876年-1878年印度大饥荒和包括在19世纪后半期的孟加拉饥荒。当代灾荒观察员诸如罗马什(Romesh Dutt)、研究灾荒的学者阿马尔蒂亚·森指出降雨的不均衡和英国人的经济管理政策失误是导致饥荒的主要原因。当时印度发生了严重旱灾,德干高原上农作物严重失收。\n1864,一个大台风使加尔各答的房屋倒塌,约6万孟加拉人死亡。\n\n印度自治政府的建立\n英属印度迈出自治的第一步始于19世纪末期,任命由印度人组成的总督顾问和建立由印度人组成的省议会;随着1892年印度议会法的颁布,扩大到立法的参与。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和地方行政区,选举范围扩大到印度人。\n印度政府1909年通过改革法案即莫莱-明托改革,该法案给予印度人在中央及省级立法院有限的权力。改革以后,有些通过选举产生,中央和立法院的主要成员继续由政府任命。在省一级,省长向立法机构负责,其他成员有选举、非正式任命或官方委任等形式产生。约翰·莫莱通过明晰的立法表明了建立自治政府不是英国政府的目标。\n莫莱-明托改革成为里程碑,其条款逐步地引入到立法会选举,这种选举权是有限的,仅适用少数上层印度人,但这些经选举产生的议员渐渐成为政府官方的反对派。由于后来选民延伸到社区,议员成为宗教意识浓厚的当地印度组织政治利益的代言人。这种改革对于相关各方是个重大问题,英国人的意图遭到质疑,这涉及少数民族人道主义问题,对选民是否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等等。\n对穆斯林而言重要的是,既要赢得政治地位,同时又要保留其穆斯林的身份,必须根据环境作出适当反应,如穆罕默德·真纳阐述的立场就是一个例证。真纳生于1876年,在英国攻读法律,他以热心的英国自由党人身份返回印度并加入国大党,1913年加入全印穆斯林联盟。真纳曾于1911年通过与国大党的合作要求英国废止划分孟加拉而一举成名,他到1919年为止一直保留国大党的身份,在其双层身份期间,他被尊为国大党的代言人,与此同时奈都夫人则被尊为“印度教-穆斯林团结大使”。\n\n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印度对英国的重要贡献就是进一步刺激了需求,并进一步回应英国。印度国大党和全印穆斯林联盟于1916年12月举行联席会议,在真纳和莫逖拉尔·尼赫鲁的领导下,提倡团结合作、主张包括分区选举的制宪改革,通过不懈努力和互相让步,二党最终达成勒克瑙协定,国大党承认由穆斯林联盟提出的分区选举的要求,与此同时在争取自治的期间穆斯林联盟加入国大党,协定预期的目标是实现永久和宪政的统一行动。\n1917年8月,英国政府正式宣布一项政策:逐步增加在每个政府行政部门的印度人协会、逐步发展自治政府,以期逐步实现印度负责任的政府,最终成为大英帝国完整的一部分,宪政改革体现在1919年印度政府法案之中即广为人知的蒙太古-切姆斯福德改革,这些改革表现了英国作出的最大让步,英国当局向印度政府中央和省级立法机构充实了印度本地权威人士,但总督只向伦敦负责。1918年,1918年流感大流行在印度杀死1800万人。\n省一级发生显著的变化,省级立法机构的成员大多数经过选举产生,按照莱昂内尔·柯蒂斯基于二头政治构想的体制组建诸如农业、教育和工务等政府建设部门,同样的其他部门设置部长并分别向立法机构负责;金融、财政、税务和内政则按照英国模式组建,多数情况下委任英国人为主要行政官员,并向总督负责。\n蒙太古-切姆斯福德改革未能满足印度的政治需要,英国当局开始通过立法措施压制反对派,限制新闻出版。如1919年4月,英国殖民当局在阿姆利则开枪屠杀集会群众,造成上千人伤亡,酿成阿姆利则惨案,这次悲剧更加激励了诸如尼赫鲁、圣雄甘地等政治领袖,也唤起了民众与之共同奋斗。\n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在和平解决土耳其问题上给印度穆斯林带来了担忧,穆斯林担心协约国的目标之一就是结束奥斯曼伊斯兰统治。莫卧儿帝国终结以后,奥斯曼伊斯兰政权一直成了印度穆斯林世界和逊尼派穆斯林团结合作的象征。泛伊斯兰的基拉法特运动传播到了印度各地,这是一个由忠诚的穆斯林群众参加的组织,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广泛争取了正统穆斯林的参与。基拉法特运动的领导者通过伊斯兰象征,团结全印穆斯林团体,在维护少数民族权益方面和国大党、英国当局进行谈判。\n阿姆利则惨案的结果,直接导致圣雄甘地加入自德奥班德神学院到阿里格尔穆斯林大学的基拉法特运动,在群众参与方面也起到带动和示范效果;对英国殖民当局而言,直接导致1920、1921年的全民违抗和不合作。甘地承认基拉法特运动的地位,因此也使得印度教徒对穆斯林作出了让步。\n基拉法特运动尽管声势浩大,但仍以失败而告终。土耳其放弃了传统的伊斯兰政治成为世俗国家;另外,基拉法特运动因宗教带来的群众基础也使得象穆罕默德·真纳等西方背景的宪政政治家们受到疏远,真纳被迫向国大党作出让步,而其他穆斯林对甘地的领袖地位持怀疑态度。\n1937年,缅甸被从英属印度分离出去,成为单独的殖民地英属缅甸。\n\n二战与英国统治的终结\n到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英国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在德国入侵不列颠的战争中,印度一些有远见的政治家想声援英国,以借此让印度渐渐独立。另外一些人则因为英国曾漠视印度知识分子和公民权,对在战争中挣扎的英国人无任何怜惜之心,甚至认为这是英国入侵印度遭到的报应,人民认为这时的不列颠印度军队是世界战争史上的最大的一支志愿军之一。1942年7月,国大党向英国当局作出了完全独立的请求,其起草的文件指出,英国如若不同意其要求,群众抗命即将爆发。1942年8月,国大党中央委员会孟买会议通过了“退出印度决议”,标志退出印度运动的正式开始。这场运动规模宏大,起初通过和平示威、否定权威和削弱英国战争成果的方式,接着全印各地爆发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并号召工人举行集体罢工。这场运动破坏惨重,地下组织在各处制造破坏,如物资中转站爆炸袭击、政府大楼纵火、破坏电力设施、破坏交通和通讯网络。\n这场运动最终因失控而变成群龙无首,其大多数行为背离了甘地的非暴力抵抗的信念。在印度很多地方,很多当地地下组织控制了这场运动,但到1943年,退出印度运动戛然中止。\n然而,欧亚大陆因为战火在流血,独立运动领导人钱德拉·鲍斯在加尔各答摆脱了对他的搜捕,先后前往德国与日本在南亚的控制地,寻觅轴心国的帮助,组建制衡英属印度当局的一支力量。他先后组建了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并在日本的协助下,建起了由印度战俘和流亡东南亚各地的印度人组成的印度国民军,成为了不列颠印度军队中印度士兵与英国当局对立和发动起义的支持力量。印度国民军和日军第15集团军携手在阿萨姆邦、缅甸和孟加拉地区丛林对科希马和因帕尔进行包围战,由于后勤补给的中断,加上来自日军的武器装备差和支援保障滞后,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钱德拉·鲍斯的大胆举动却鼓舞和培养了新一代印度人。\n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结果是,不列颠印度军队的印度士兵最终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主要力量,其源泉来自自由印度临时政府及其军队。自由印度运动最终获得广泛的关注则源自1945年“印度国民军士兵大审判”,自由印度运动具有极大的鼓动性,英属印度政府当局禁止BBC广播有关印度国民军的故事,因为害怕在整个大英帝国范围内爆发更大的对抗和群众起义。关于印度国民军的影响力,当时的报纸的报道可以反应大概情况。“印度国民军士兵大审判”前后,不列颠印度军队频频爆发兵变,而且在皇家印度海军更具代表性;无论是卡拉奇或孟买,还是维沙卡帕特南或加尔各答,兵变获得全体印度公众的支持。\n二战以后,随着兵变的频发和印度士兵对大英帝国忠诚度的丧失,不列颠印度军队最终成为葬送英国统治的决定力量;到1946年,所有政治犯被释放;英国开始就印度逐步走向独立的问题和国大党开始进行政治对话。\n1947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含孟加拉国)获准独立,次日即8月15日印度独立,并于当日实现权力移交。大多数人认为这就是英属印度的中止日。也有些人认为,1950年��度共和国宪法颁布才是英属印度时代的正式终结。1956年,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英国君主不再是巴基斯坦的国家元首。\n\n英属印度诸省\n印度独立时的英属印度诸省:\n\n阿杰米尔-梅尔华拉省\n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n阿萨姆省\n俾路支斯坦省\n孟加拉省\n比哈尔省\n孟买省\n中央省和贝拉尔\n库格省(Coorg)\n德里省(Delhi Province - Delhi)\n马德拉斯省 - Madras\n西北边境省\n潘特-皮普罗达省\n奥里萨省\n旁遮普地区\n信德省\n阿格拉和奥德省\n其中阿萨姆、比哈尔、孟加拉、中央省和贝拉尔、马德拉斯、西北边境省、奥里萨、旁遮普、信德等十一省由省长治理,阿杰梅尔和梅尔华拉省、安达曼和尼科巴、俾路支、故尔格、德里、Panth-Piploda等六省继续由最高专员管辖。另外有数百个土邦在英国的保护下由当地印度人控制,其中著名的有斋浦尔、海得拉巴、迈索尔和克什米尔等土邦。\n另外,英国征服缅甸后将其作为英属印度的一省,但1937年后英属缅甸成为独立的殖民地。\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参见\n\n欧洲国家在印度的殖民地\n英裔印度人\n英裔缅甸人\n大英帝国\n亚洲殖民\n印度事务部\n印度总督\n印度文职机构\n印度事务大臣"} +{"doc_id": "6406", "title": "帕米尔高原", "text": "帕米尔高原(塔吉克语:Помир),古称葱岭(“其山高大,上生葱”),是古代中国和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之必经之地。地处亚洲中部,位于中国、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的边境上。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和天山交会的巨大山结。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高原最高峰为中国境内的公格尔山(7649米)。帕米尔高原也是亚洲主要山脉的汇集处,包括喜马拉雅山、兴都库什山等五大山脉,号称中亚屋脊。帕米尔高原中西部为塔吉克斯坦管辖,东部为中国管辖,南部瓦罕帕米尔为阿富汗管辖。\n\n地理\n帕米尔高原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在萨烈兹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山体浑圆,山脉被宽浅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处有冰碛平原和荒漠平原。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西帕米尔主要是强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脉的相对高度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达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积雪和冰川的阿尔卑斯型山脉与深邃的峡谷交错分布,各种冰川地形广泛发育。\n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的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积雪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海拔的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落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n\n气候\n帕米尔高原属严寒的强烈大陆性高山气候,特别是东帕米尔的大陆性更为显著,这里冬季漫长(10月至翌年4月),在海拔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气温-17.8℃,绝对最低气温-50℃,布仑戈尔1953年曾低达-53.3℃,7月平均气温13.9℃,最高不超过20℃,背阴处气温明显低于向阳处,且分布有永冻的盐化土。东帕米尔因有高山阻挡西来的湿润气流,年降水量仅75~100毫米,在喀拉湖盆地更少至30毫米。西帕米尔多东西向并行山脉,山高谷深,气候的垂直变化很大。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遇到山脉的阻挡,沿坡上升而冷却,在2000~3000米以上的地带,凝成浓雾,并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而谷地仅100~200毫米。在海拔2100米处 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22.5℃。高原上有广阔的牧场,在塔什库尔干河谷地,宜农宜牧,可种青稞、小麦等多种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n\n历史\n西汉时期,中原开始与内亚通商,商人沿丝绸之路往来中亚各国,必须穿越帕米尔高原。这里被认为是历史上西域和中亚的分界岭,有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等交会,汉代又叫葱岭。\n唐朝玄奘在《大唐西域记》里称之为“波谜罗”:“国境东北,逾山越谷,经危履险,行七百余里,至波谜罗川。东西千余里,南北百余里,狭隘之处不逾十里。据两雪山间,故寒风凄劲,春夏飞雪,昼夜飘风。地碱卤,多砾石,播植不滋,草木稀少,遂致空荒,绝无人止。波谜罗川中有大龙池,东西三百余里,南北五十余里,据大葱岭内,当赡部洲中,其地最高也。水乃澄清皎镜,莫测其深,色带青黑,味甚甘美。潜居则鲛、螭、鱼、龙、鼋、鼍、龟、鳖,浮游乃鸳鸯、鸿雁、驾鹅、鹔、鸨。诸鸟大卵,遗荒野,或草泽间,或沙渚上。池西派一大流,西至达摩悉铁帝国东界,与缚刍河合而西流,故此已右,水皆西流。池东派一大流,东北至佉沙国西界,与徙多河合而东流,故此已左,水皆东流。”\n1890年间,由于俄国亟欲染指清代新疆、英国对西藏有野心,因此两国签定英俄协定,大致以兴都库什山为界,由英国取得瓦罕帕米尔,俄国取得北部。\n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在帕米尔高原始终无法有效统治。但中华民国政府始终将帕米尔高原西边的喷赤河视为是中国的极西点。在196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富汗签订边界条约,正式承认放弃瓦罕帕米尔。\n2002年5月塔吉克总统访问中国,同意把靠近帕米尔地区存在争议的28,000平方公里土地中的3.5%共大约1158平方公里的领土交给中国,从而结束了边界争议。 根据边界条约的十三个界点约定,中方丧失了大部分的争议领土(目前为塔吉克斯坦的山地巴达赫尚自治州大部分面积)。塔吉克国外交部部长札里非(Khamrokon Zarifi)认为,这是塔吉克斯坦的一大胜利,因为中国原本声称拥有的领土范围,多达2万8千平方公里。\n\n参考文献\n参见\n\n卡拉其古河谷\n八帕\n中国—塔吉克斯坦关系\n帕米尔高原反恐行动"} +{"doc_id": "6407", "title": "军家话", "text": "军家话,或称军话、军声,是散布于中国南方的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以及台湾桃园市等地具有方言岛性质的官话方言,现在大约有几十万人使用。一般认为是南方汉语言区包围下的官话方言岛。他们与明代卫所里的军户关系密切而得名。军话是濒危的汉语变体。\n\n特征\n军话多源于明清两朝的移民,移民有军事、政治、经济等种种缘由,多由军事移民形成。明朝的卫所军事制度具有屯垦、世袭的性质。双方言或多方言在讲军话的族群里是普遍现象,即对内说军话,对外说其他方言。军事移民的另一种情况是居民为躲避战乱而大批迁移。政治移民包括政治迫害、官吏贬谪、罪犯流放。军话随著卫所的北方军人流戍江南而传播,以官话为基本音,融合了粤语、闽南语、客家语等多种汉语变体。明朝初期在这些军队里可能提倡过使用“通语”,经过六百多年的演变,各地军话亦略有差别。\n如广东平海,每一代人说的军声都不太相似,现在的青年大部分外出学习工作,接触到更多的是普通话或客家语,因此他们的军声会包含更多的普通话或客家语。\n海南约有10万人使用,主要分布在三亚、昌江、儋州、东方、临高等县市的部分地区。\n\n分布\n目前见诸报道的军话主要散布于闽、浙、粤、琼、桂等地数量约二十个,使用人口共二十多万。\n\n明代形成的军话\n安徽祁门军话,主要分布在祁门县赤岭、安凌、雷湖三个乡的部分村庄,使用人口约4000人。居民大多是明永乐二年(1404)迁来的。因为祖先是军人,故称自己所说的话是“军话”或“兵话”。\n浙江慈溪观城燕话,又称“卫里话”或“城里话”,分布于慈溪市观城镇城内。观城本名“观海卫”(现已恢复旧名),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奏定建卫,翌年筑城凿池,成为沿海军事重镇。其间曾调福建福宁卫军士戍守,燕话即由福宁卫官兵带来并流传下来。\n浙江象山爵溪所里话,又称“城里话”,分布于象山县爵溪镇城内,使用人口约9500人。明洪武三十年(1397)置爵溪千户所,翌年筑城捍守,属昌国卫。\n浙江苍南金乡军话,分布于苍南县金乡镇城内,使用人口约2万,城外及周围地区则说“蛮话”(属闽东方言)和闽南话。明太祖朱元璋为抵抗倭寇侵扰,命信国公汤和在此筑城置卫(即金乡卫),金乡话就是驻城御倭的官兵流传下来的。\n浙江苍南蒲壮所城城里话,分布于苍南县蒲城乡蒲城城内,使用人口约三四千,蒲城城外及周围地区说闽南话。蒲城旧称“蒲门”,明洪武十七年(1384),信国公汤和奉命主持筑蒲门、壮士两座千户所城,属金乡卫。洪武二十年(1387)二月,二所城建成。明隆庆二年(1568),壮士所与蒲门所合并,改名蒲壮所。蒲城话应该是当时守军后裔所说的话。\n福建武平军家话,分布于武平县中山镇,使用人口约9000人。据《武平县志》(民国本),明洪武二十年(1387),武平谢仕贞率众起义,汀州卫指挥黄敏提兵剿捕。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政府在此筑所城,即武平千户所。武平军家话的形成是由武所军籍的留驻造成的。\n福建南平土官话,分布于南平市区梅山一带及周围部分乡镇,使用人口约2万。明正统十三年(1448)二月,沙县爆发了邓茂七起义,起义被镇压之后,京营官兵大多囤驻南平,后即在此定居。京营官兵的北方话与当地方言逐渐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周围方言的“土官话”。南平官话与江淮官话有较多的联系。\n广东平海军话,也称“军声”,分布于惠东平海镇的大部分,东和乡洞上村、舍背村,径口乡径口村、大水坑村,佛元乡佛岭村、佛元村、麦园村、大林村,六乡奎坑村。共约两万人。除平海镇外,讲军声的还有邻镇港口埔顶村的几百居民, 他们都是从平海迁过去的。\n广东海丰龙吟塘军话,分布在海丰县平东镇龙吟塘村,有约四百人。明代卫所制度,海丰因扼惠潮官道,为粤东海防重地,在境内设置了碣石卫和海丰千户所、捷胜千户所、甲子千户所,因此带来了属于北方的屯军文化。\n广东陆丰坎石潭军话,分布在陆丰市大安区东七乡坎石潭村,只有五百多人讲这种话。\n广东陆丰青塘军话,分布在陆丰市大安区坎石潭村对面的西南区青塘乡、河西区新陆乡大埔村和溪云乡安安村(马鞍山)、两军村、安云村(良军)等地,共约一万人。青塘军话在海外也有使用者。\n台湾水流军话,桃园县新屋乡赤栏村的水流军话,目前只有当地罗姓家族中的老年层在使用,而当地主要通行的是海陆片客家话,所以军话的使用只限于家族互动之间。罗姓家族是从广东省陆丰县石堆头迁徙来的,石堆头就是现在陆丰县西南镇的青塘地区。\n海南三亚崖城军话,分布于崖城镇宁远河以北城西的西关、西元、崖城的遵一村、遵二村、崖城一队、崖城二队,东关市、城东马站。共约一万人。水南高山村(独村)有五、六百人讲十所军话。\n海南儋州军话,分布于儋州市的中和镇、那大镇、王五、长坡、海头、木棠等墟之内,共约四万人。(木棠军话、中和军话、王五军话)\n海南东方军话,分布于东方市罗带乡的罗带、十所、福久、那悦、小岭、大坡田、红兴、下名山、上名山、青山,八所镇的八所、居龙、大砖坡、福耀、皇宁、蒲草三家乡的乐安、岭村、官田。(八所军话、十所军话)\n海南昌江军话,分布于昌江的昌化镇及昌城乡的部分村落、乌烈镇的大部分村落。东方及昌江讲军话的共约六万人。(昌城军话、乌烈军话)\n海南临高军话\n广东深圳大鹏千音,分布于深圳市大鹏镇鹏城村(明代“大鹏守御千户所”所在地)及香港东平洲及汀角村。大鹏守御千户所置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武二十七年(1394)始筑城。大鹏话的形成应该是由大鹏守御千户所的设置造成的。深圳市大鹏半岛使用的大鹏话属此类。\n广东洞冠水军声,又叫连南军声或阳山军声,主要分布于粤北洞冠水流域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寨岗镇和阳山县黎埠镇的少数村落。洪武廿四年至廿九年(1391-1396)调清远卫连州守御千户所第二百户所。永乐二年(1404)连州千户所奉命令,军队就地屯田,分为户村、酒楼、马槽等六屯。那些明朝从珠三角调入洞冠水流域的军队落后裔成为洞冠水流域的“本地人”,分布在三个地方合称三所,黎埠军声,一所在阳山县黎埠镇墟南;寨岗军声,二所在军洞,又名马槽屯,今连南寨岗镇;三所军声,三所在七拱镇三所村,今阳山县北面。\n广东河源田心屯军声,主要分布于龙川县通衢镇华城村,洪武二十三年(1390),龙川县境内设田心、岭西、上莒、兴隆、白芒、马塘等六处军屯。\n广东电白旧时正话,分布于广东电白县中部山村,使用人口6100多。旧时正话原是“神电卫”这个军事城池和县治驻地使用的方言,所以又叫“城话”。神电卫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明成化三年(1467)电白县移治于神电卫。清雍正三年(1725)撤神电卫及所属千户所,原卫所官兵俱归附近州县管理。外逃的居民和被遣散的官兵仍然操正话,正话也随之散布县内各地,流传至今。\n广西钦州正话,又称钦州正或正话,钦州市还有大约9500人左右讲钦州正,主要分布在龙门港镇的东村和北村,黄屋屯、大寺、沙掉、久隆等乡镇小部分村落也有分布,约七千多人,据钦州市志记载,还有零星散居于其他乡镇的部分居民。如久隆镇沙田村的上东坝、下东坝和高桥村的李星坪;大寺镇天安村的榃伦、松柏,屯强村的马岗、屯公和大寺镇大寺村的屯合;大垌镇平辽村、黄屋屯镇金竹村大埠;沙埠镇田寮村鹧鸪田等,使用人口约两千多人。钦州正曾经是地方标准语,直到解放初期的私塾先生都用软州正做工作语言,各地的道公、师公做法事念唱时也大多用钦州正他们的祖先据说是清初从北方及福建等地来镇守龙门岛的军人及其家属。\n广西合浦军话,包括永安军话、沙尾村军话和海战村军话等(2万人)。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处于防备倭寇的军事需要,将永安守御千户所由石康县(县治在今石康镇)的安仁里迁至同县的海岸乡,永安村因此得名,永安军话也由此而来。合浦县军话主要分布在山口镇的永安村、山南村、山东村,沙田镇的沙田村以及白沙镇的沙尾村、那江村。山口镇的山西村、丹兜村、高坡村、新圩村、山口村,沙田镇的上新村、淡水村以及白沙镇的和荣村、那潭村、东海村则有少量说军话的人群。另外,营盘镇青山头村也有军话的分布。而白沙镇良港村、兴港镇斑鸠冲村过去曾有使用军话的人群,现在的情况则不太清楚。沙田镇海战村、对达村的军话使用情况则存疑,有待继续调查。合浦县其他说军话的村落都分布在永安周围,很明显他们的祖先是从永安迁徙出来的。青山头村离永安村较远,说军话人群的祖先系由白沙镇沙尾村迁出,以周姓人为主,每年仍回沙尾祭祖。\n山东荣成语音较特别的成山卫方言和靖海卫方言。此两种方言历来认为系明代设卫所以来,南北外地遣派来此之官兵及家属后裔形成的。从而形成了今境内东北角成山卫区域的城厢话和西南角靖海卫区域的西南卫话。在明清设置保留卫所制度的300多年中,成山卫官兵以南直(今江苏、安徽一带)为主;靖海卫官兵以北直(今河北一带)及蒙古降将为主。\n广西南宁周边的军话,史书记载明朝初年,广西在桂林、南宁、柳州、梧州、宁明县等地设立卫所,其中的南宁卫底下有7个千户所,后来分拨到太平、武缘等地,武缘也就是如今的南宁武鸣区,因此武鸣的城厢镇、府城镇还有不少说武鸣军话的居民。另外,马山军话分布在马山镇的金钗镇,宾阳军话分布在宾阳县的芦圩镇、邹圩镇,上林军话分布在上林县的大丰镇,邕宁区、罗城、融水、来宾、平果、宜州等部分地区,这些地方还有不少人在说军话。南宁市区中明朝卫所的军士,驻扎在下廓街一带,由于官话在民间仅流行于下廓街以及近邻的草鞋街(现中山路南段)、火烧地(现邕江宾馆周围)、黄泥街(今南国街)、保爱路一带,故又称为下廓街官话。融安军话潭头乡杨家庄,据说从富川迁移而来,当地有300多人说这种军,语音上跟桂柳话基本相同,但词汇夹杂了不少粤方言和土拐话词汇。各地军话接近桂林话但不相同,它还夹杂了白话、平话还有壮话等方言,所处语言环境不同,各地军话有不少差别。\n广西贺州贺街官话。也称“正字”,主要分布在八步镇、贺街镇、南乡龙水金矿,其他乡镇也有少量的分布。贺街官话主要是明朝由江苏省、山东省到贺街戍边而落籍的官兵传入的,其他乡镇的官话是后来到八步经商或从事手工业的商人传入的。\n湖南堡城军话,又叫茶陵军话,分布于郴州宜章下乡的笆篱堡、白沙圩、关西圩一带。另外,东风、天塘、莽山等乡讲的土话。明朝调遣宜章戍卫的官兵所使用的,明朝洪武年以来宜章三堡-栗源堡、黄沙堡和笆篱堡,作为军事重镇在宜章南部,这些军官士兵主要来自当时的茶陵卫,据《宜章县志》记载来到后便驻扎在了宜章的栗源、黄沙和笆篱等地,所操用是的茶陵官话。\n喇叭苗话,喇叭苗人是明初调北征南战争时期以“戍兵屯田”的方式陆续进入贵州的湖广兵士的后裔,目前总人口约20万,主要聚居于北盘江上游两岸的晴隆县、普安县、六枝、水城、盘州市交界地带。西南官话包围下的军话方言岛,也属于少数民族所说的汉语。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被当地人称为“土话”,可归入湘语娄邵片,目前已处于濒危状态;广义的喇叭苗人话还包括当地人称的“客话”,是喇叭苗人与外界进行交流时使用的一种杂有“土话”成分的西南官话。\n清代形成的军话\n山东青州北城话,分布于青州市(原益都县)北城满族村,是由清朝驻防青州的旗兵及其眷属带来并保存下来的,当地人又称之为“北城腔”、“满族话”或“满族腔”。《清史稿》(130卷3870页)载,雍正八年(1730)设青州驻防。\n湖北荆州城东边腔,是由清朝驻防荆州的旗���及眷属带来并保存下来的。清光绪六年《荆州府志》卷八载,清康熙二十二年满洲八旗兵镇守荆州等处。\n湖南城步长安营话,通行于横岭乡(今长安营乡和岩寨乡)。长安民多由各省各县移入,因该地旧为营地,所有巡检、游击、千总、把总、弁兵等,均为外地人,而籍其地者,故成一种会合。乾隆八年,清政府在此筑长安城,随之而建的有游击署、守备署等十余所军政机构。\n福建长乐旗下话,也叫京都话,分布于长乐县城关镇琴江满族村,是雍正年间到闽江口驻扎的水师旗营官兵带来的。这些官兵及眷属多来自今辽东的三韩、铁岭一带。\n福建浦城正字话,分布于浦城县盘亭乡深坑村,与浙江江山市二十八都村毗邻。浦城的“正字话”以深坑为准。相传是清同治(1862—1874年)间,京官来此任游击所传。\n“廿八都官话”,廿八都地居浙江省衢州市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地处浙西、福建和江西的交界处,当地人也叫“正字”,通行于整个廿八都。有一种说法是,清初在仙霞关和枫岭关之间设立“浙闽枫岭营”,游击衙门设在廿八都,“官话”就是驻扎廿八都的守关清军的通用语,“官话”是关外口音,因此也称“关话”,俗称“廿八都腔”。\n\n参考文献\n书籍\n丘学强. 军话研究.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10. ISBN 978-7-5004-5142-6. \n论文\n丘学强. 粤、琼军话研究 (博士论文). 暨南大学. 2002. \n吴伟军. 贵州晴隆县长流喇叭苗人话研究 (博士论文). 陕西师范大学. 2017. \n潘家懿. 军话与广东平海“军声”. 方言. 1998, (1). \n黄晓东. 汉语军话概述.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 (3). \n陆天桥. 广西“军话”及“军人”考——明代卫所制在广西所凸显的军事地位. 广西民族研究. 2009, (3). \n丘学强、汪洁. 平海方言——军话的形成与发展初探. 惠东文艺. 2011, (2). \n邹晓玲. 粤北洞冠水流域的“军声”. 文化遗产. 2011, (2). \n丁沾沾. 连南瑶族自治县“军声”的语言活力与濒危状况. 文化遗产. 2017, (2). \n刘立恒. 广东龙川田心屯的军声. 南方语言学. 2021, (19).\n\n相关条目\n海南军话\n广东军话\n老国音\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6408", "title": "卡卢加州", "text": "卡卢加州(俄语:Калуж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Kaluzhskaya oblast)是俄罗斯联邦的主体之一,属中央联邦管区。卡卢加州位于俄罗斯欧洲部分的中心,具有发达的交通系统和基础建设设施。卡卢加州一直显示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全国最大的科学、教育和文化中心之一。\n在十四世纪,卡卢加地区的一部分在莫斯科的统治下,同一个世纪历史记录第一次提到卡卢加市。1796年到1919年卡卢加省是俄罗斯帝国的一个独立行政单位。卡卢加州成立于1944年。卡卢加州与莫斯科,莫斯科州,图拉州,布良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奥廖尔州接壤。从北到南有220多公里,从西到东也有220多公里。\n面积29 800平方公里。人口1,012,156人(2018)。人口密度:33,77人/平方公里(2013)。都市人口率:75.88%(2013)。州首府卡卢加市(341700人),从莫斯科环城路到卡卢加市的距离为143公里(西南方向)。\n\n地理\n卡卢加州位于东欧平原中部。地区领土位于中俄罗斯高地、(地区境内平均高度200米以上及275米最高点在州东南部),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和第聂伯罗夫斯科-杰斯宁斯基省的中间。州大部分是平原,田野和森林,动植物群各种各样。中心位于布里亚京斯科-素希尼奇斯基高地。西部的冰川平原上是斯帕斯-杰缅斯基山崦。其以南有仰亢砂田平原,属于布良斯克-日兹德林斯基低连多林地带,平均高度达200米。西北部是具有臭氧冰砾沉积物的冰碛平原。\n卡卢加州从北到南长度为220多公里,北纬53°30'至55°30',从西到东长度为220公里,领土面积是两千九百七十七万七千平方公里。\n卡卢加州是最重要的国际公路线和铁路线穿过的领土: 莫斯科 - 卡卢加 - 布良斯克 - 基辅 - 利沃夫 - 华沙。\n卡卢加州与布良斯克州,斯摩棱斯克州,莫斯科州,图拉州,奥廖尔州接壤, 与莫斯科市毗邻(从2012年7月1日起)。\n\n行政区划\n地形、地质和自然资源\n现代卡卢加州的地形与冰期前的相合:丘陵,河谷,沟壑和凹地。一些冰川湖存到现在,例如,卡卢加州最深的湖泊就是别兹东湖。\n卡卢加州位于中俄罗斯高地和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的中间。其境内既有海拔高度约200米的低平原,又有高度超过200米的高平原。东南部是中俄罗斯高地,最西北部是斯帕斯-杰缅斯基山崦。这两座地之间是乌戈尔斯科-普���特维恩斯基低地。最西南地区是布良斯克-日兹德林斯基低连多林地带,而是布里亚京斯科-素希尼奇斯基平原位于中心。卡卢加州的地形最高点为279米,即斯帕斯-杰缅斯基山崦(扎伊采夫山),最低点就在奥卡河谷(海拔120米高)。因此,地形起伏幅度为160米。\n卡卢加州位于东欧地台中部。上层(沉积)结构阶的厚度变化范围:从南部400-500米到北部1000-1400米。沉积盖层里大部分有泥盆纪沉积物。南部泥盆纪沉积物的份额占沉积整体厚度的80%(包括第四纪沉积物)。卡卢加州分为四个地质经济区域: 东北区,中区, 南区和西北区。\n卡卢加州的地下资源的单位价值是800万卢布/平方米。卡卢加州境内查出并勘探550个19种矿物质的矿产地, 131个地下淡水库和13个地下矿泉水。\n卡卢加州的矿产资源都有磷灰石,褐煤,矿物颜料,石膏,建筑石材,建设用白垩,石灰处理及纸浆造纸工业用的碳酸质岩石,耐火及难熔的粘土,制造砖头和烧结粘土用的易熔粘土,制造脱色土和透闪石砂砾用的矽藻土,钻井泥浆用的粘土,砂混砾石材料,玻璃砂和造型砂,建筑施工和制造硅酸盐制品用的砂石,泥炭,腐泥和矿泉水。\n卡卢加州有24个矿产地,粘土工业储量一共含有2,2多亿立方米, 其中14个矿产地目前正在被加速开发。乌里扬诺夫斯克的耐火粘土和陶瓷粘土矿产地是俄罗斯最大之一,还没有由工业勘探。该矿产地的粘土份额占中央联邦管区的耐火粘土储量之16.2%。这种粘土用于制造耐火制品,上述制品在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中具有广泛应用,那些行业中的生产过程直接关系到中高温。随着俄罗斯中央联邦管区的建设稳定发展,乌里扬诺夫斯克矿产地的粘土每年需要量将达到六七十万吨。乌里扬诺夫斯克矿产地拥有所有潜力,以给不仅卡卢加州的,而是其它建筑企业和耐火材料制造行业成为原料来源的主要基地。\n莫斯科附近煤矿区的褐煤矿床的平衡储藏总量– 1240百万吨,其中分别如下:沃罗滕斯科叶矿床(410百万吨),北部阿格耶夫斯科叶矿床(151百万吨),谢列杰伊斯科叶矿床(150百万吨), 斯图坚奥夫斯基地段(103百万吨) 等。虽然煤炭质量较低,靠近上述矿产地的重要消费者对原材料感到兴趣。泥炭平衡储量约为两千四百万吨。\n卡卢加州有矿产资源潜力,保证企业对非金属矿物的主要种类需求量(石料,砂石材料,施工和硅酸盐砂,易熔粘土和制造砖头和烧结粘土用的壤土)。到2013年为止, 一百零九张授权用地下资源开发建筑材料的许可证正在卡卢加州境内有效.\n\n植物\n森林占卡卢加州领土的百分之四十五。总木材储量为269,000,000立方米。针叶树种为百分之三十,软叶树种为百分之六十七。根据2013年统计信息,每年树木允许开采量为313,690,000立方米。年度采伐限度开发实现百分之三十。年均树木增长率达48万立方米。\n该地区林带包括两个亚带: 针叶-落叶林和落叶林。针叶-落叶林亚带有各种云杉林为主。这样森林的树木层由欧洲云杉组成,还有松树,桦树,山杨,椴树,有花硬栎(英国栎)。落叶林亚带的的原生森林占维特别特河, 日兹德拉河和奥卡河之间地带的小区。这样森林的优势物种基本上是有花硬栎(英国栎),罂子椴树,欧洲白腊树(木犀科),榆树。这些森林与针叶林不同,就是多优种群落, 即有七八层。第二层经常包括桦树和白杨,第三层却包括平原枫树,野生苹果树,花楸树。灌木林一层比较发达。草丛层大部分包括早春类短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为主。\n地带外植被包括松树和小叶林,沼泽和草地。红杉木在冲积平原的沙土冲积,河谷沙土阶地,湿地泥炭土壤形成森林。这些是白苔森林,藓类森林,泥炭藓森林,复杂的森林。银桦,白桦,山杨,柳,山羊,云杉,松树和橡树形成小叶林和派生混交林的乔木层。\n草地分为河滩草地和大陆草地。\n卡卢加州的沼泽分布不均。西北部和西部(乌格拉河谷)和布良斯克-日兹德拉林地,大部分变成沼泽。\n\n动物\n两个多世纪以来,卡卢加州境内查出了上千种无脊椎动物和396种脊椎动物。132种脊椎动物记入卡卢加州的《红皮书》中,其中包括俄罗斯联邦保护对象的相关目录规定的36种。\n68种哺乳动物居住在卡卢加州。其中是常见的森林动物:棕熊、猞猁、麋鹿、狼、野兔、松鼠。另外有草原里居住的:仓鼠、大跳鼠、斑地松鼠、旱獭。近十年以来,猎区工人把数量较少的动物分居在卡卢加州的领土上。其中包括俄罗斯麝鼠、海狸、野猪、狍子,这些动物成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头数增加了。以前没有居住在卡卢加州的动物也适应了新环境:林狸、麝鼠、马鹿和梅花鹿,这些动物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了产业头数。近期放到《奥廖尔波列西耶》国家公园之后,野牛有时候能进入南部地区。\n水畜其中可以看到2种七鳃鳗、41种硬骨鱼。鱼类区系的多样性与生存条件的巨大差异有关。例如,小溪七鳃鳗居住在奥卡河中,乌克兰七鳃鳗居住在杰斯纳河和其支流中。死水中多有金鲫鱼、银鲫鱼、丁鲷及许多其他鱼种。养殖场中培育鲤鱼、鲢鱼、草鱼,有时培育高白鲑。具有鱼业价值的鱼种是鳊鱼为主。稀有鱼种来说,可以看到鲟鱼,俄罗斯拟白鱼、粘杜父鱼,都列入俄罗斯的红皮书中。\n11种两栖动物中可以看到湿疣蝾螈和光滑蝾螈、红腹蟾蜍、蟾蜍和绿蟾蜍,多有湖蛙、池蛙、田野蛙和草蛙。爬行动物有7种,其中包括蛇:毒蛇-蝰蛇,安全蛇–草蛇,光滑赤链蛇。常见蜥蜴–灵利的蛇蜥,没有四肢,人们常常把它误认是混淆蛇。\n267种鸟类居住在卡卢加州,其中177种是营巢, 58种只是不断移民,32种不定期飞入。越冬鸟类份额达到93种,原因就是景观的人造改变。猛禽的重要栖息地位于卡卢加禁区保护区及维捷别季河和列谢塔河之间的地区。最多的鸟种如下:水禽 - 野鸭,半水生的鸟类 - 红嘴鸥,在森林居住 -燕雀,嚣鴓;沿着河岸居住 - 沿海燕子,在定居点居住 - 灰鸽子、黑雨燕、树麻雀。\n\n自然保护和生态状况\n根据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和生态部每年出版的《关于俄罗斯联邦环境的状况与保护》国家报告,卡卢加州是中央联邦管区的生态最干净的地区之一。2012年底结果,俄罗斯的85个城市中卡卢加市在空气污染状况的方面在排名前十位中。\n几个国家权力机构对卡卢加州环境保护的情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规定标准,发放许可证。自2008年以来,地区环境监测系统(ТСН)在卡卢加州境内运行。\n关于环境状况的地区信息数据库就在卡卢加州的官方网站公开。\n2013年卡卢加州州长下属的投资委员会决定建立生态保护技术园区。园区设计中将运用最高新技术,所以能确保卫生和环境安全。当务之急是解决地上水和地下水中的污染源,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贮存和处理,辐射安全,减少空气中有害排放物的环境保护问题。\n空气中污染物和废水排入中央联邦管区水体总量的卡卢加州份额不太大。按照有害物收集和处置的标准卡卢加州占第三位,让位给别尔哥罗德州和布良斯克州。卡卢加,基洛夫,奥布宁斯克,柳季诺沃和捷尔任斯基区是空气中有害排放物最大的地区。\n由于切尔诺贝利灾难的结果卡卢加州的南部和西部地区遭受放射性污染影响。九个地区进行实时辐射监测。背景辐射符合当前辐射状态。\n卡卢加州正在积极开展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玻璃,造纸废物的接收、贮存、传输及处理活动。企业采用无废技术。废弃物初步选别由«填埋场»市政企业(奥布宁斯克市)及一些其它企业进行。\n卡卢加州建立并成功开展几个环保定居点:«卡卢加»保护区,«乌格拉»国家公园,«塔鲁萨»自然保护区, «卡卢加树林»天然纪念物。\n\n历史\n卡卢加州的领土是自古以来有人居住。考古学家调查出最古老的原始人村落的遗址属于中石器时代(公元前6-10世纪)。卡卢加城市的第一次提到事实与十二世纪事件有关,即奥列格和莫诺马赫之间的封建战争(科泽尔斯克– 1146年,谢连斯克 - 1147年,沃罗滕斯克-1155年, 莫萨尔斯克 - 1231年).\n十四世纪, 卡卢加地区是一个立陶宛和莫斯科之间不断对峙的地方。1371年立陶宛公爵奥利格尔德向君士坦丁堡的牧首菲洛费提出的反对基辅和全俄的大主教阿列克西控诉书中第一次谈到卡卢加市作为从莫斯科采取的城市之一。传统上,卡卢加首先成为一个保护立陶宛对莫斯科公国攻击的边徼。\n在1480年到1481年间,卡卢加领土上发生对俄罗斯全历史重要的事件–«乌格拉河战役»,其结果之一是俄罗斯土地从鞑靼-蒙古枷锁手中的收复和把莫斯科变成一个主权国家。\n十六和十七世纪的卡卢加不仅是军事防御点,地区积极发展贸易和工艺品。消息来源指出,富裕城市里木雕艺术和珠宝事业比较发达。\n俄罗斯和乌克兰1654年统一之后卡卢加成为了莫斯科和乌克兰之间贸易的中介者, 大大促进了进一步经济发展。\n叶卡捷琳娜二世由1776年8月24日颁布的法令成立了卡卢加总督管辖区, 把卡卢加省和图拉省统一。总督管辖区中心变成了新面貌,卡卢加规划和建筑今天还是一个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间俄罗斯城市建筑艺��的辉煌成绩。1796年保罗一世在位时,卡卢加总督管辖区被转化为卡卢加省。\n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前三十年, 地区经济发展得比较稳定。卡卢加继续发挥中介者的作用, 与莫斯科, 圣彼得堡, 乌克兰, 西伯利亚, 波兰和德国城市保持交易联系。\n10,16,33,43,49,50,61军,20坦克旅, 1航空军, 1骑兵军团, «诺曼底»航空大队参加了苏德战争并把地区从德国法西斯侵略者手中收复。\n1944年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命令成立卡卢加州,其中包括斯摩棱斯克州, 奥廖尔州和图拉州前有的27区。卡卢加市成为了州的行政中心。\n苏联分解以后卡卢加州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主体。 1996年3月27日通过了卡卢加州宪章,1996年6月6日通过了«关于卡卢加州地方自治政府法»。\n\n经济概况\n卡卢加州是俄罗斯联邦经济最发达的主体之一。该地区在工业发展, 人均投资规模, 实际收入增长率和每年引进先进技术水平的方面在俄罗斯国家中占领先地位。增长基础原因就是管理制度高质量,周密考虑的投资政策及专业人员编制的支持传统产业方案. 设在工业园区和工业生产性经济特区刘季诺沃领土内,税收优惠政策和发展机构的支持政策提供了最有利于经营任何企业的制度。\n国际大型公司在地区内实施他们的计划:大众,沃尔沃,标致,雪铁龙,三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三星,大陆集团,柏林-化工/梅纳里尼,诺和诺德公司,斯塔达 - 独联体和其他。体现经济传统行业的公司快速地发展 ,即涡轮发电机和燃气涡轮发动机,铁路设备,建筑材料,电子,光学等设备的厂家。新创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实行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开发:从核技术,航空航天直到纳米力学和水净化。\n卡卢加州根据2013年结果占的地位如下:\n\n人均加工企业交货总量,在中央联邦区占第一位并在俄罗斯内占第二位;\n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与分配指标,在中央联邦区占第一位并在俄罗斯内占第一位;\n工业制品的人均生产量, 在中央联邦区占第一位;\n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总量 (一月至九月), 在中央联邦区占第一位;\n人均外国直接投资总量 (一月至九月), 在俄罗斯联邦内占第三位;\n工业生产指标, 在中央联邦区占第三位;\n平均月薪 (一月至十一月), 在中央联邦区占第三位,并在俄罗斯内占第二十八位;\n以前宣布的投资数从2006年到2013年成为三千七百六十亿卢布。这段期间, 在州境内成立了六十四家新公司,其中包括十三家高新技术工业企业和四家大型农业综合企业2013年始业。该地区一共实施一百四十一项投资方案。 2013年二十四份协议也加入了投资组合。 \n经济成功就是该地区的财务资产。 2013年该地区预算收入了四百三十五亿 。这条数目比2012年大一十亿。州金库进款增长是年比年保留 社会定向的预算制度保持稳定的保证。公共部门的职员工资不断上涨,所有的社会福利和社会特权的支付也提高。2013年教师工资符合地区经济的平均指标 。积极实施医疗卫生和教育现代化, 农业工业支持, 幼儿园修理这些项目. 社会事业经费是州的预算之60%。\n\n工业概况\n卡卢加州进行的经济政策改变了工业界集团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出现创造了良好条件。2700家各种企业集中在州境内,这些企业是地区生产总值(GRP)的35%左右,给税收的一半。卡卢加州人口近三分之一是工业企业的员工。\n传统上,地区工业的基础是机械制造复合体。近七 年来,卡卢加州的工业生产量已经增加1.5倍。事实上,以前有的卡卢加州工业又加上了一个半。\n7.5 %就是2013年工业生产增长:\n236.2 % - 机械和设备的生产量增大;\n149.1 % - 化工的生产量增长;\n121 % - 矿产开采量增加;\n151.1 % - 电力, 燃气及水的生产和分配增大。\n2013年以来,工业生产结构中增加了冶金生产和制成金属结构的比重,即为8.3 % (2012年为7.3 %),化工生产的份额一年比一年提高(2013年为1.7% , 2012年为1.3 % ),同时机械制造界集团的份额仍然特别大,即2013年为64.2 % (2012年为66.3 %)。\n\n工业生产增长动态(十亿卢布)\n\n2006年 - 78.2\n2007年 - 100.2\n2008年 - 162.2\n2009年 - 173.3\n2010年 - 275.5\n2011年 - 375.5\n2012年 - 438.8\n2013年 - 470.4\n\n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n卡卢加州工业生产的基本就是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2013年机械制造界集团有1071家企业。卡卢加州机械制造界集团的最大特点是多种产品多样化:\n\n小车和卡车(«大众汽车集团-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标致型、雪铁龙型、雪铁龙型汽车-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沃尔沃-东方»封闭式股份公司);\n车辆电气设备 («卡卢加州汽车电气设备制造厂»开放式股份公司, «汽车电子»开放式股份公司, «大陆汽车系统-俄罗斯» 有限责任公司);\n涡轮机和涡轮发电机(«卡卢加州涡轮机厂»开放式股份公司);\n燃气涡轮发动机和小型拖拉机 («卡卢加州发动机»开放式股份公司);\n电视机和家用洗衣机 («三星电子-俄罗斯卡卢加»有限责任公司);\n通信无线电子和交换设备, 通信专用设备 («卡卢加仪器»开放式股份公司, «卡卢加电气机械制造厂»开放式股份公司, «卡卢加遥控机械科学研究所» 开放式股份公司);\n军事工业复合体的产品(«台风» 开放式股份公司, «技术»奥布宁斯克市科学生产企业»开放式股份公司, «卡卢加无线电技术科学研究所»开放式股份公司, «卡卢加无线电技术设备制造厂»开放式股份公司, «卡卢加电报设备制造厂»开放式股份公司);\n电子管和量子技术的制品 («沃斯霍德-卡卢加电子管制造厂» 开放式股份公司);\n核电厂和放射化学企业用的设备和仪器 («西格纳尔»仪器制造厂» 开放式股份公司);\n机车,维修和操作铁路的修理车和机械化工具 («刘季诺沃内染机车制造厂» 开放式股份公司, «卡卢加铁道修理车» 开放式股份公司, «铁道修理车» 开放式股份公司«卡卢加运输机械制造厂» 开放式股份公司);\n测量器 JSC(««工业仪器»科学生产联合体»封闭式股份公司, «梅特拉»科学生产企业»有限责任公司);\n抽油烟机 («埃勒马特»开放式股份公司);\n钢管,铝合金型材,温室 («阿格利 苏联 煤气»有限责任公司);\n金属结构和夹芯板建筑物 («鲁乌克基-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n铁, 钢和有色金属铸件的制品 («克龙季夫-中心»封闭式股份公司, «基洛夫工厂»开放式股份公司, «专门铸件»开放式股份公司);\n电缆产品 («刘季诺沃电缆»封闭式股份公司, «跨国-纤维光缆»封闭式股份公司)等。\n\n化学工业\n卡卢加州工业复合体发展的前途方向是化工行业,特别是药业。«发展俄罗斯联邦制药行业到2020年的战略»规定,卡卢加州被定为科学、教育中心与生产企业相结合为制药行业发展最有效的俄罗斯联邦主题之一。\n2013年, 本州境内注册的是三十三家制药公司。卡卢加州正在组成制药产业集群, 其基础是研制科学理念及推广新技术的企业 。本地区商业合作伙伴已成为最大的外国制药公司。科学研究的中心是俄罗斯第一个科学城 – 奥布宁斯克。\n药物剂型成品生产:\n\n«化学药业»(«斯塔达»集团公司 , 德国,从2007年起在卡卢加州工作. 这家企业是我国第一个到药品出口不但欧洲,而且出口美国的企业);\n«柏林-化工/梅纳里尼», «梅纳里尼»国有集团公司(意大利);\n«诺和诺德»(丹麦);\n«本土 医疗»(俄罗斯);\n«阿斯特拉捷利康»(瑞典-英国)。\n原料药质生产和生物制药技术研制:\n\n«比翁»化学制药公司»有限责任公司;\n««医学生物制药»科技生产公司»有限责任公司;\n«世界-制药»封闭式股份公司。\n药原料药质及药物型成品, 属于卡卢加生物制药集群的企业制药废料的处理服务:\n\n««奥米特克斯»科学生产企业»有限责任公司;\n««微波技术»奥布宁斯克科学技术中心 -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n食品工业包括如下主要企业:\n\n«雀巢 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n«股东南非 米勒 俄罗斯»封闭式股份公司;\n«奥布宁斯克肉品联合工厂»开放式股份公司;\n«投资 联盟»有限责任公司;\n«楚叶格 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n«奥布宁斯克乳品厂» – «维姆比尔丹»开放式股份公司的分公司;\n«莫斯 梅登 农业生产»开放式股份公司 – 乳品生产。\n轻工业:\n卡卢加州轻工业一共有约二百五十家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和机构,其中十一家企业是大型、中型的。卡卢加州轻工产业的主要种类包括如下大型企业:\n\n«叶尔莫林诺»开放式股份公司, 纺织品生产;\n«羊毛»开放式股份公司, 纺织品生产;\n«苏希尼奇斯基服装厂»开放式股份公司, 服装生产;\n«刘季诺夫斯基服装厂» 有限责任公司, 服装生产;\n«尤赫诺夫斯基服装厂» 有限责任公司, 服装生产;\n«卡利塔»开放式股份公司, 鞋子生产;\n«卡卢加鞋子»有限责任公司;\n«福利奥»有限责任公司, 鞋子生产。\n卡卢加州政府实施经济多样化的同时,高度重视各种行业的发展。今天卡卢加州企业生产纸,瓦楞纸箱,木屑板和木纤维板,复合板,砖,陶瓷卫生技术制品,钢筋混凝土结构,橡胶和塑料制品,管材,型材等等。\n卡卢加州政府在工业复合体发展方面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州境内的有利于投资和商业的环境。卡卢加州经济发展部工业, 交通和通信管理局承担保障国家区域经济政策实施的责任, 其旨在提高工业企业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地区工业复合体的竞争力。\n\n投资\n卡卢加州是吸引外国投资进入地区经济的领导者之一。卡卢加州制定了投资开发的明确战略, 形成了有利于投资的环境。\n投资战略的关键条款 – 把产业设在工业园区和经济特区,投资风险降低,税收优惠及政府和特立发展机构(卡卢加州发展公司,地区发展社,创新发展社和工业物流)的法律规定的行政支持 。每一个机构有自己的任务, 自己的包片。这些机构的工作由卡卢加州经济发展部监督。\n«刘季诺沃»工业生产型经济特区和十个工业园区准备企业设在那儿。其中最大的是:«格拉布采沃», «罗斯瓦», «沃勒希诺», «卡卢加–南方»。«A-园»和«B -园»这些项目能提供轻污染工业用地。八十六家各类公司在工业园区内实施自己的项目。 六十四家新经济型企业已经开业。该地区境内一共实施一百四十一个投资项目。\n2013年,地区开设了十三家新工业企业和四家大型农业生产企业。\n\n2013年二十四份协议加入了地区投资组合。以前宣布的投资数从2006年到2013年成为三千七百六十亿卢布。 \n卡卢加州境内汽车, 制药, 物流运输, 农业和信息技术的生产密集区正在积极发展。\n汽车和汽车零件的生产集群\n汽车生产量在总工业生产量中占有率如下:\n2013年第一季度 – 45.9 %\n2013年头七个月 - 45.1 % 。\n汽车集群联合二十八家企业:\n初始设备制造厂家的三个工厂:\n大众,按照«工业组装»条件工作, 生产五个车型: 三个总循环组装的, 两个半散件组装的。2013年11月«大众汽车集团-俄罗斯»的生产线造出第七十万辆汽车 - Volkswagen Polo Highline。 2014年2月28日开始生产经济型的Skoda Rapid。Polo Sedan车牌的国产化率达到40%, Volkswagen Tiguan为 22 %, Skoda Fabia为9 % 。\n标致-雪铁龙-三菱 俄罗斯,生产能量为125 000/年 。达到的国产化率为 35 % (Citroen C4),Reugeot 408 (半散件组装) 为 33 % 。今年四月,«标致-雪铁龙-三菱汽车联盟»的工厂进行了开始生产新车牌«Citroen C4 Sedan»的仪式。汽车是特为俄罗斯市场而设计。该工厂与十八个俄罗斯供应商保持工作联系,其中大部分集中在该地区里,他们提供所有零件的70 %。\n沃尔沃卡卢加分公司认为是世界上沃尔沃工厂系统中在最现代的企业 。工厂生产能量为15 000/年: 10 000是沃尔沃卡车, 5000是卡车雷诺(施工可能性允许生产量达到25 000辆卡车/ 年)。\n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于2013年5月开业。项目投资为三亿五千万多瑞典克朗(约合五千四百万美元)。生产能量为2000辆挖掘机/年。该工厂生产新系列«D»五款重型沃尔沃挖掘机, 是高性能的, 工作重量为20至50吨的。\n2007年以来, 卡卢加汽车集群生产了七十七万一千辆多汽车,其中包括七十五万五千九百辆轿车和一万五千三百卡车。汽车集群企业创造了一万四千个工作位。\n生产汽车零件的二十五家企业:\n\n«麦格纳技术塑料» 封闭式股份公司(加拿大 - 奥地利) - 保险杠和前模块生产;\n«亚普 俄罗斯 汽车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 - 塑料油箱生产;\n«本特勒 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德国) - 吊架部件生产;\n«伟世通 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西班牙) - 内饰件生产;\n«墨卡托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卡车吊挂设备生产;\n«格斯塔姆普-北方钢铁-卡卢加»有限责任公司 (俄罗斯-西班牙) - 车身部件生产;\n«北方钢铁-贡瓦尔里-卡卢加»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西班牙) - 钢铁服务中心;\n«佩尔泽-俄罗斯-经济伙伴»有限责任公司(德国) – 汽车隔声部件生产;\n«李尔»有限责任公司(美国) - 席位生产;\n«别采马»封闭式股份公司(俄罗斯) -卡车吊挂设备生产;\n«福耀 玻璃 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 - 汽车玻璃生产;\n«HT&L 配件 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意大利) - 汽车轮胎生产;\n«舍德尔 卡卢加»有限责任公司(德国)- 席位框架生产;\n«福克斯油»有限责任公司(德国) - 润滑油生产;\n«佛吉亚 汽车 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法国)- 排气系统,内饰件生产;\n«博萨尔»有限责任公司 (比利时) - 排气系统生产;\n«大陆 汽车系统 俄罗斯»有限责任公司 (德国) - 汽车电子系统生产;\n«大陆 卡卢加»有限责任公司 (德国) - 轮胎生产;\n«留克尔»有限责任公司 (德国) - 咨询服务;\n«阿德 塑料»有限责任公司(克罗地亚) - 汽车塑料零件生产。\n2007年成立的汽车行业专家培训中心为汽车集群培养人才。该中心完���配备了现代化设施。中心专家开发了大约一百个培训教程,创造了三十多个实验室和车间。中心为汽车企业已经培养了大约一万人,2013年一千多人。中心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与公司-设备和技术供应商及欧洲培训机构保持联系并实施合同项目。\n卡卢加州汽车集群发展物流基础设施, 进行研究和开发, 旨在改善现有和正在推出汽车市场的产品技术参数。\n制药,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集群\n2012年创新地区制药,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药集群的发展方案由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部选为创新地区集群的发展试点方案。\n制药集群的«核心»分布在两个地点:\n\n卡卢加 («格拉布采沃»工业园区和«A -园») - 生产基地;\n奥布宁斯克(工业区,«奥布宁斯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沃勒希诺»工业园区) - 创新开发, 包括小型和中型公司的开发。一个重要因素是俄罗斯卫生与社会发展部的«医疗辐射学科学中心»联邦国家预算机构,在该中心的基础上创建了高新技术的、创新性医疗辐射中心。\n制药集群的主要发展放向有三个:\n\n医药品生产;\n物质生产;\n医药, 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方面的研究。\n\n生产集团:\n\n«化学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斯塔达 独联体»的结构分公司,属于«斯塔达»国际集团, 德国) – 药物生产;\n«诺和诺德 生产 支持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诺和诺德»上市公司的分公司,丹麦) - 胰岛素生产;\n«本土医疗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俄罗斯) - 原药品生产;\n«柏林 药业» 有限责任公司 («柏林 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德国)的分公司, 属于«梅纳里尼 工业»国际集团 (意大利)) - 固体药剂生产;\n«阿斯利康 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阿斯利康工业» (英国)的分公司) - 创新性药物生产;\n«斯费拉 –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俄罗斯) - 医疗静脉注射药剂生产,创新型中小企业\n\n主要从事新生物和新药物的研究和制造:\n\n«世界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n«奥布宁斯克化学制药公司»封闭式股份公司;\n«医疗 生物 药业»集团公司;\n«比翁»集团公司;\n\n网络合作伙伴:\n\n俄罗斯科学院的普希诺科学中心 (普希诺市. 俄罗斯科学院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九号研究所);\n«奥基米德»非赢利性机构 (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方面工作的十四个先进俄罗斯学术机关);\n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基础医学系;\n莫斯科国立罗蒙诺索夫大学的生物科技企业孵化机构的管理公司 。\n\n科学与教育集团\n\n奥布宁斯克核能研究所–莫斯科工程物理学院«国家核研究大学»联邦国立自主高等职业教育机构的分机构;\n«卡卢加州国立齐奥尔科夫斯基大学»联邦国家预算高等职业教育机构 ;\n卡尔波夫物理化学科学研究所,俄罗斯联邦国家科学中心的分机构;\n俄罗斯联邦卫生部«医疗放射学研究中心»联邦国家预算机构;\n俄罗斯联邦国家科学中心«列伊蓬斯基物理与动力工程学院»联邦联合公司。\n\n创新集团\n\n«活性分子园区»创新性生物制药中心(前身为«医疗 生物 药业»国有集团公司和网络合作伙伴);\n同«俄纳米»开放式股份公司一起在«本土医疗 -加»有限责任公司的基础上成立的全循环生产过程、生物医学纳米药品生产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综合企业(«本土医疗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位于奥布宁斯克市);\n«世界 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比翁»有限责任公司、«奥布宁斯克化学制药公司»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创新实验室和科研生产设施。\n卡卢加州制药集群中驻地创新型企业所占的份额超过70% 。目前卡卢加州成立一个为制药企业而培养人才的教育中心。该项目任务是为地区制药企业提供能够在现代化GMP-生产企业工作的熟练人才。培训按照整合俄罗斯条件下的德国职业培训«双反»模式进行。测试该模式的时候, 同«德国莱茵TUV集团»的德国合作伙伴一起, 该中心已经为«柏林化学股份公司»的卡卢加工厂培训了二十三个人员。\n\n运输与物流集群\n物流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新中心建立, 场站, 道路改建认为是卡卢加州政府的优先方向。特别考虑到莫斯科扩展和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的事实。该地区有许多优点,以保证运输与物流集群的成功发展。首先是地理优点: 州与莫斯科毗邻, 所以拥有巨大的运输潜力, 还有一切机会成为一个中央联邦区的重要物流中心。其次, 可靠的合作伙伴: 地区与最大的物流运营商保持合作关系- 捷富凯, 绿色物流, 雷诺斯物流,«集装箱运输»等等。第三是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明确战略。该地区正在建筑联运和物流场站,海关和仓库中心,还发展公路、铁路、机场的基础设施, 即形成连续过程所需的基础设施 - 从原材料供应到消费者拿取最终产品。\n«罗斯瓦»物流中心, 是为了优化为卡卢加州工业园区驻地企业的物流业务 («格拉布采沃», «卡卢加-南方»), 以及其他对外经济活动参加者的服务。今天«罗斯瓦»物流中心成为整个中央联邦区的分销网络主体之一。\n总面积为五公顷的汽车场站配有专用起重设备, 计重仪器,放射监测系统和X射线检查综合设施。场站领土分为两个区: 卡卢加海关的卡卢加海关场站, 中央消费税海关消费税场站。\n总面积为三公顷的集装箱场站,包括货物场站 (六条总长度为十公里的私人转用铁道), 集装箱贮藏场站, 报关场, 进出道路等。 场站能量为一十五万个20村标箱/年 («卡尔马»正面吊)。\n«沃勒希诺»物流中心位于卡卢加州北部, 距离莫斯科七十公里, 距离卡卢加九十公里, 靠近M-3 «乌克兰»国道和«莫斯科 - 基辅»铁路。«沃勒希诺»物流中心被列入莫斯科铁路枢纽发展方案和莫斯科交通枢纽发展总体规划。\n«沃勒希诺»物流中心由俄罗斯政府认为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物流设施。货物全村总面积为四百五十公顷。铁道总长度为 八百三十九点十九延米, 场站内部铁道长度为九千一百九十三延米。集装箱场站初步能量为三十万个20村标箱/年,然后能量可达一百五十万个20村标箱/年。投资规模为一十二亿欧元,其中两亿五千万欧元就是物流园区建设的投资。\n«卡卢加»国际机场 位于«格拉布采沃»工业园区附近。主要股东(99.99 %股份)是卡卢加州,即以卡卢加州经济发展部为名义。«卡卢加» 国际机场这个投资项目的实现要求全球变化。2014年,跑道重建结束。所有基础设施于两三年内将建成并认证。主要特点:\n\n两百公顷 - 机场大楼面积;\n2200x45米 - 跑道面积;\n地位 - 国际;\n接收飞机起飞重量 - 第二类;\n通过能力 – 一百名乘客/小时;\n客运量 - 近五十万人, 估计到2030年;\n该场站被设计为接收和释放飞机, 包括 «A- 319», «波音-737»或类似机 (六十四吨)。\n«叶勒莫林诺»机场距离莫斯科市中心九十五公里,距离«伏努科沃»国际机场六十,距离距离M-3«乌克兰»国道五公里,距离最近的«巴拉巴诺夫»火车站五六公里。飞机场的所有者是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内务军 。 俄罗斯联邦运输部航空运输联 和俄罗斯交通运输部已经批准了在俄罗斯联邦内务部内务军«叶勒莫林诺»机场共同配置场的基础上成立«叶勒莫林诺»国际民航机场。到2015年将在«叶勒莫林诺»机场内创造俄罗斯第一专于低成本空运方提供客运服务的大机场。«UTair»航空公司是项目投资者之一, 计划建设每年通过八百万个乘客的候机楼。除了低成本性运输, 机场也估计成为货物装卸的主要枢纽。«叶勒莫林诺»机场认为是已经创建的«沃勒希诺»物流中心的一部分, 该物流中心距离机场基础设施 两公里、在四百五公顷的场地建设。\n\n建筑\n卡卢加州在中央联邦区的地区中占有住房建成投产方面的第五位,占有人均住房建成投产方面的第三位。该地区在俄罗斯联邦占了气化方面的领先地位。完全气化的领土总覆盖超过80 %。\n截至2013年1月1日, 根据卡卢加统计机关的信息,卡卢加州境内六十四万两千平方米的住宅建成投产, 比2011年同期增加109.5 %, 比2010年同期增加128.2 %。建成投产的住宅之53 %由个体建筑单位建筑。\n卡卢加州制定了为地区居民提供经济实惠和舒适的住房和公共服务的国家计划。计划要求对住房建设的土地安装工程系统和社会设施。 2013年,为此州预算指出一亿两千万多卢布。该计划的重要焦点是给大家庭把开发与建筑土地分配在卡卢加附近。目前五百七十九个地块被形成为个人住房建设的场地。年轻家庭是提供社会付出来报销住房和抵押贷款利率之一部分的家庭。 2013年,已经付出一千两百万多卢布。到年末计划给二百六十个家庭提供社会付出。\n该地区实施使紧急住房的人们到迁入新住宅的地区针对性方案。从2008年到2012年二十二个市区内使三千一百二十七个人从二百七十九个总面积为五万四千四百六十平方米的紧急房子迁入新住宅。这段期间,建成并购买了了一千零七十一个新房间, 总面积为六万八千五百平方米的。综合预算的两十一亿九千一百四十万卢布是全部支付, 其中 一十一亿九千八百九十万卢布是基金资金。 2013年,使一千九百四十四个人从一百一十九个公共住房(总迁移面积为两万七千平方米) 迁入新住宅. 2014年卡卢加州预算将支出一十两亿卢布,以实施从紧急房屋迁入新住宅的计划。\n«卡卢加州出租房屋发展 - 专业人士住房» 子计划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在卡卢加州境内后续租赁住宅的建筑 (以下简称出租房屋)。\n子计划的基本任务指标是出租房屋的每年建成投产。计划实施期间(到2015年) 预计把总面积为八万七千平方米的出租房屋建成投产。\n«租赁住房建设»子计划范围内正在实施如下主要项目:\n\n«星城» - 四百二十间客房,总面积为一万四千平方米,还有一个咖啡酒吧,一间餐厅,一个商务中心,一个体育场馆和停车场。\n«奥运村» - 三百个个体楼房, 七十个叠拼别墅。五百多名专业人员已住在那儿。\n«青春» - 十一个楼房, 八百四十个住宅。总面积为 三万三千九百万平方米。第一座主楼(九十六个住宅)已被建成和迁入。\n«欧洲社区» - 具有三层高的公共住宅和社会生活服务设施的小区。\n\n农业产业\n农业产业在该地区的经济中占有很特殊的地位,农业产品是地区生产总值的8.1%以上。卡卢加州的乡村人口为24,26万人,是卡卢加州总人口的24 %。各类用途农场的农业产品量在2012年内达2620亿卢布。卡卢加州的农业用地面积达182,1万公顷,其中农业用地 达1145万公顷,包括85,71万公顷耕地。\n\n牲畜大农业\n该州农业生产的主要牲畜类是奶牛和肉牛。现代猪养厂给国内市场提供各种猪肉品,包括给零售商供的冰鲜肉类及半成品。其中农场包括俄泰合资企业CharoenPokpandFoods。该企业位于捷尔任斯基区。 KFH Harchevnikov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乌里扬诺夫斯克地区。KFH Tonoyan位于巴布宁斯克去。至2013年1月1各种牛数量为13,24万头,其中奶牛 – 5,74万头,猪数量 是 7,41万头,鸟类 - 3.8万头。\n所有农场在2012年生产了23,4万吨牛奶。每头奶牛的平均产奶量为4,700公斤。以每日每头奶牛的产奶量卡卢加州占俄罗斯中央联邦地区17个州中的第8位。卡卢加州已开始引入工业规模的机器人挤奶系统,已参加该方案有AleshkinskoeLtd Meshchovskiy区,Bebelevo LLC Ferzikovo区,Lespuar LTD”Sukhinichsky区。随着在卡卢加州的主要农业发展,家禽业也不断地在先进。生产量最大的家禽企业有卡卢加州家禽厂,捷尔任斯基区的Radon家禽场,茹科夫斯基区的Belousovo家禽场。Medynskiy区的Samson-Farma从事养殖珍珠鸡。\n\n种植业\n在卡卢加州农业种植业所占的份额为10.2 % 。其中粮食,蔬菜和土豆的占率最高。2013年内各种农场的粮食产量为16,57万吨(重量比) 。粮食产量达 21.5公担/公顷。粮食主要产农场是Kolkhoz im. Lenina Zhukovskiy区,SKhA Moskva (集体农场) Borovsky区, Plemzavod im. V.N. Tsvetkov Maloyaroslavetsky区, Mayak集体农场 Peremyshlskiy区, Agroresource LLC Sukhinichsky区。MosMedynagroprom, Medynsky区, 获得最高毛利率的粮食丰收(10,764吨)。在2013年内所有农场有生产土豆33,54万吨,户外蔬菜 – 9,8万吨,温室蔬菜 - 6600吨。\n土豆生产量 是144.0公斤/公顷,外地蔬菜 - 178.0公斤/公顷。最大生产土豆的农业企业是: Aurora LLC Babyninsiy区,Slavianskiy kartofel JSC Duminichskiy区, Ordjonikidze集体农场 Kozelskiy区, FGUSP RODINA Maloyaroslavetsky区,卡尔·马克思 和RUS Hvastovichskiy区, Mayal 集体农场和Kaluzhskaia Niva Peremyshelskiy区。温室的领先生产商是JSC Teplychniy 卡卢加市,奥布宁斯克温室, Maloyaroslavets温室场。修道院农业场是给卡卢加市民提供高品质蔬菜的卡卢加郊区的企业。\n\n农业综合产业\n卡卢加州的农业综合产业有332家农业企业,其中有45个大,中型食品加工行业企业,2248农场企业,11,78万私人农场。\n2012年大,中型食品加工企业的总投资金额为2.83亿卢布。\n\n农产品的基础设施和物流\n该地区的物流设施由以下3个园区形成:\n\nK -AGRO:农工园区,负责范围本州农业产品加工;\nDetchino:农业中心,这个中心是欧洲五家大型农业企业的基地 – Grimme, Lemken, Big Duthcman, Wolf System, 俄德合资企业 EkoNiva;\nSME PARK是中,小型企业的农业园区。该园区帮助中,小型企业创建一个高效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是农业产品仓库基地。\n国家支援措施\n所有农业生产者可享受公共项目的支持。卡卢加州的农业发展中心是农业生产者的费咨询服务提供者。据01.10.2013的报告, 支持措施的总额为3.392亿卢布,其中包括联邦政府提供的1.369亿卢布,州政府提供的2.023亿卢布。\n\n注释\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6412", "title":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 "text":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英文;Northern Theater Command Navy),又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英文:North Sea Fleet,缩写:NSF),���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的海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三大舰队之一。机关驻山东省青岛市。\n\n沿革\n1950年9月,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一军军部机关和海军青岛基地筹委会为基础,正式组建海军青岛基地。\n1955年,华东军区海军、中南军区海军分别改名为东海舰队、南海舰队后,青岛基地成为唯一一个直属海军司令部的海军基地。1955年,根据中苏两国的协定,苏联将旅顺军港交还中国。\n1960年,在收回的旅顺基地和直属海军的青岛基地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位于青岛。至此,解放军海军完成了“近海防御”布防,即将中国海域分为三个防区,利用“一水相通”的地理特征,建立三个舰队,平时各司其责,战时可南北呼应。台湾海峡又是在陆基炮火的覆盖之下。黄海、东海、南海虽然水相通,由于蒋中正忧心一旦三大舰队“相通”后,对台湾形成夹击包围。所以,以炮击威胁不允许大陆舰艇经过海峡,使南北舰艇无法“相往呼应”。中国造船工业集中在大连、上海等中北部沿海地区,造出的军舰无法开到南海。1970年代,为了给南海舰队配置051型导弹驱逐舰,不得不从大连、上海各大船厂抽调设备和人员到广州去造船。这就是广州造船厂(即现在的“广船国际”)的由来。\n1950年代,首次从苏联买来的4艘驱逐舰全部给了后来属于北海舰队的青岛海军基地。1954年10月13日,两艘苏联海军“记录”号和“尖锐”号驱逐舰到达青岛3号码头,10月26日,中苏双方举行交接签字仪式和命名授旗仪式。海军参谋长周希汉宣布中央军委命令:将“记录”号改名为“鞍山”号,“尖锐”号改名为“抚顺”号。在青岛永安大戏院(现平度路22号青岛市群众艺术馆址),海军青岛基地政委卢仁灿宣读了中央军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驱逐舰大队正式成立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支驱逐舰部队由此诞生。\n1955年6月28日,第二批“果敢”号和“热心”两艘驱逐舰抵达青岛并移交给中国海军。海军将这两艘驱逐舰分别命名为“长春”号和“太原”号。在1970年代国产053H型护卫舰和051型驱逐舰诞生以前,北海舰队这四艘买来的驱逐舰是当时中国海军最先进、吨位最大的军舰,是中国海军的精锐。而当时东海、南海舰队的主要作战舰艇还是从中华民国海军那里接收的二战前制造的旧军舰或国产的鱼雷快艇和百吨级的小炮艇。\n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20多年里,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主要来自北方:1950年代的朝鲜半岛;1960年代的中苏、中蒙边界,再加上中国军事传统上重北轻南的传统,海军建设从一开始就按北-中-南的重轻顺序配置军舰,形成了当时北海舰队强,南海舰队弱的局面。 这个状态直到1980年代才有所转变。\n2015年8月17日,中国北海舰队通过日韩之间的对马海峡与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会合,并在8月20日至28日期间,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内容包括联合防空、联合反潜、联合反舰、联合防御、联合登陆等。\n2015年12月4日,中国北海舰队编队,自西向东通过日本南部的大隅海峡,随后前往北部进行训练,期间通过日本北部的千岛群岛进入鄂霍次克海,于12月25日自宗谷海峡通过,从日本海返航,显示北海舰队活动范围已扩展至日本海。\n2016年初,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中,以海军北海舰队机关为基础,调整组建为北部战区海军机关。北部战区海军成立后,同时仍可沿用“北海舰队”这一称谓。尽管正式名称已改用北部战区海军,与北部战区陆军、北部战区空军并列,但在提到海上战役力量时仍可称“北海舰队”。\n2017年12月3日,海军第28批护航编队从山东青岛某军港解缆启航,奔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编队由北海舰队导弹护卫舰盐城舰、潍坊舰以及综合补给舰太湖舰组成,携带舰载直升机2架、特战队员数十名。3艘舰艇此前均执行过护航任务。\n\n编制\n职能部门\n战区兵种机关\n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n\n基地、水警区\n直属部队\n直属单位\n历任领导\n司令员\n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n刘昌毅 中将(1960年8月-1969年8月)\n马忠全(1969年8月-1975年8月)\n饶守坤(1975年8月-1980年1月)\n杨力(1982年10月-1983年8月)\n苏军(1983年8月-1985年7月)\n马辛春 海军中将(1985年7月-1990年6月)\n曲振侔 海军中将(1990年6月-1993年1月)\n王继英 海军中将(1993年1月-1996年11月)\n张定发 海军中将(1996年11月-2000年12月)\n丁一平 海军中将(2000年12月-2003��6月)\n张展南 海军中将(2003年6月-2006年5月)\n苏士亮 海军中将(2006年5月-2008年1月)\n田中 海军中将(2008年1月-2013年12月)\n邱延鹏 海军少将(2013年12月-2014年7月)\n袁誉柏 海军中将(2014年7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司令员\n袁誉柏 海军中将(2016年-2017年1月)\n张文旦 海军少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n李玉杰 海军中将(2017年12月-2019年12月)\n胡中明 海军中将(2019年12月-2022年1月)\n王大忠 海军中将(2022年1月-)\n\n政治委员\n海军北海舰队政治委员\n丁秋生 中将(1960年8月-1964年10月)\n卢仁灿 少将(1962年6月-1973年7月)\n易耀彩(1969年8月-1972年1月)\n郭炳坤(1974年7月-1977年4月)\n康志强(1977年4月-1981年3月)\n李长如(1982年1月-1983年8月)\n李世田 海军中将(1985年8月-1990年4月)\n张海云 海军中将(1990年6月-1993年12月)\n傅鸿基 海军中将(1993年12月-1998年12月)\n陈先锋 海军中将(1998年12月-2003年6月)\n邬华扬 海军中将(2003年6月-2004年12月)\n李光 海军中将(2004年12月-2009年12月)\n王登平 海军中将(2009年12月-2012年7月)\n白文奇 海军中将(2012年7月-2015年7月)\n康非 海军中将(2015年7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政治委员\n康非 海军中将(2016年-2020年9月)\n傅耀泉 海军中将(2020年9月-)\n\n副司令员\n海军北海舰队副司令员\n易耀彩 少将(1960年8月-1969年8月)\n张元培 少将(1960年8月-1970年3月)\n邓龙翔 少将(1960年8月-1975年8月)\n邓兆祥 少将(1960年8月-1981年12月)\n刘华清 少将(1960年8月-1962年3月)\n马忠全 少将(1961年12月-1969年8月)\n潘焱 少将(1961年12月-1968年11月)\n赵汇川 少将(1964年2月-1976年12月)\n杨力(1970年12月-1982年10月)\n傅继泽(1975年4月-1978年12月)\n林真(1976年12月-1978年1月)\n曲振侔(1977年6月-1981年2月)\n刘惠卿(1977年10月-1985年8月)\n潘友宏(1978年12月-1983年8月)\n张震春(1979年3月-1983年8月)\n张守群(1981年3月-1985年8月)\n何昌运(1983年8月-1985年8月)\n朱洪禧 海军中将(1985年8月-1990年6月)\n马建新 海军少将(1989年4月-1995年12月)\n冯洪达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3年7月)\n姜德廷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2年10月)\n石天定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7年12月)\n杨玺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4年12月)\n徐振忠 海军少将(1992年10月-1994年4月)\n王永国 海军少将(1994年4月-1994年12月)\n杨继忠 海军少将(1994年12月-1999年12月)\n张定发 海军少将(1995年1月-1996年11月)\n丁桂阁 海军少将(1996年12月-2000年8月)\n丁一平 海军少将(1998年2月-2000年12月)\n张岩 海军少将(1999年12月-2003年12月)\n宋长德 海军少将(2000年8月-2003年4月)\n王福山 海军少将(2000年12月-2007年9月)\n陈阿溪 海军少将(2003年4月-2007年8月)\n贾茂荣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6年12月)\n张治新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5年7月)\n张华臣 海军少将(2005年7月-2009年6月)\n金晓湘 海军少将(2006年12月-2010年)\n张世英 海军少将(2007年9月-2010年)\n张盘洪 海军少将(2007年9月-2009年)\n杜希平 海军少将(2009年6月-2013年)\n丁毅 海军少将(2010年7月-2013年7月)\n孙德忠 海军少将(2010年8月-2015年4月)\n杨骏飞 海军少将(2012年7月-2015年)\n袁誉柏 海军少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n吴海波 海军少将(2013年9月-2016年)\n周煦明 海军少将(2014年11月-2016年)\n魏钢 海军少将(2015年4月-2015年6月)\n刘庚群 海军少将(2015年8月-2016年)\n张建昌 海军少将(2015年10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副司令员\n吴海波 海军少将(2016年-)\n张建昌 海军少将(2016年-)\n黄新建 海军少将(2016年-)\n陈强南 海军少将(2016年-)\n\n副政治委员\n海军北海舰队副政治委员\n卢仁灿 少将(1960年8月-1962年8月)\n黄忠学 少将(1960年8月-1964年7月)\n宋景华(1967年8月-1975年8月)\n辛国治(1970年12月-1972年1月)\n刘惠卿(1974年7月-1977年10月)\n康志强(1975年8月-1977年4月,第一副政治委员)\n杜西书(1975年8月-1983年8月)\n周志先(1975年8月-1982年1月)\n赵宏博(1979年7月-1983年8月)\n李长如(1979年12月-1982年1月)\n辛国治(1981年10月-1983年8月)\n张慕水(1983年8月-1985年8月)\n史子才(1983年8月-1985年8月)\n燕翼(1983年8月-1985年8月)\n何昌运 海军少将(1985年8月-1991年8月)\n张铭 海军少将(1990年5月-1995年12月)\n傅鸿基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3年12月)\n赵英富 海军少将(1991年8月-1994年4月)\n蒋昭志 海军少将(1994年4月-2000年12月)\n李俊琏 海军少将(1995年1月-1995年7月)\n张承矩 海军少将(1995年12月-1997年12月)\n刘家声 海军少将(1997年12月-2000年12月)\n贾培铎 海军少将(1997年10月-2002年12月)\n赵荣堂 海军少将(2000年12月-2001年10月)\n傅渤海 海军少将(2001年12月-2007年12月)\n于常启 海军少将(2002年12月-2005年6月)\n张德强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8年4月)\n张鸿富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7年9月)\n钱建军 海军少将(2007年8月-2011年)\n白文奇 海军少将(2008年4月-2012年6月)\n陈学斌 海军少将(2012年7月-2015年12月)\n厉江潭 海军少将(2012年9月-2014年9月)\n李桦 海军少将(2014年9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副政治委员\n李桦 海军少将(2016年-)\n姜平 海军少将(2016年-2019年)\n\n顾问\n海军北海舰队顾问\n潘友宏(1975年6月-1978年12月)\n宋景华(1975年9月-1983年8月)\n李树荣(1975年9月-1983年8月)\n赵友夫(1979年12月-1983年8月)\n康烈功(1981年3月-1983年8月)\n何明智(1981年11月-1983年8月)\n杨力(1983年8月-1985年8月)\n李长如(1983年8月-1985年8月)\n杜西书(1983年8月-1985年8月)\n刘佐(1983年-1985年)\n\n参谋长\n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n赵北源 大校(1960年8月-1962年2月)\n张晓冰 大校(1962年2月-1968年11月)\n苏军(1968年11月-1969年10月)\n徐世平(1970年1月-1975年8月)\n王英杰(1975年8月-1978年5月)\n孙公飞(1978年7月-?)\n宋洪文(?-1983年8月)\n朱洪禧(1983年8月-1985年8月)\n姜可续 海军少将(1985年8月-1990年7月)\n王守仁 海军少将(1990年7月-1993年1月)\n张定发 海军少将(1993年1月-1995年1月)\n丁一平 海军少将(1995年1月-1997年12月)\n吕芳秋 海军少将(1998年2月-2002年11月)\n肖新年 海军少将(2002年11月-2003年6月)\n张盘洪 海军少将(2003年6月-2006年8月)\n苏支前 海军少将(2006年8月-2007年7月)\n田中 海军少将(2007年7月-12月)\n孙德忠 海军少将(2008年-2010年10月)\n袁誉柏 海军少将(2010年10月-2013年7月)\n魏钢 海军少将(2013年7月-2014年1月)\n王海 海军少将(2014年1月-2015年)\n姜国平 海军少将(2015年-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参谋长\n姜国平 海军少将(2016年-2017年7月)\n海军北海舰队副参谋长\n田麟勋(1961年2月-1969年9月)\n孙寄尘(1962年3月-?)\n王金锁(1962年3月-?)\n徐世平(1969年6月-1970年1月)\n董学文(1970年6月-?)\n曲振侔(1976年2月-1977年6月)\n夏峰(1976年4月-?)\n李学昌(1977年5月-1983年8月)\n杨汉黄 海军少将(1977年10月-1990年1月)\n王振国(?-?)\n李进(?-?)\n邹德普(?-?)\n王智斌(?-?)\n张连忠(?-?)\n杜彬(?-?)\n许凤林 海军少将(1985年8月-1990年4月)\n程文举 海军少将(?-?)\n王守仁 海军少将(1985年8月-1990年6月)\n杨继忠 海军少将(?-1991年8月)\n宋长德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5年7月)\n韩芳润 海军少将(1993年12月-1998年12月)\n刘景山 海军少将(1994年3月-?)\n冯桂烈 海军少将(1995年7月-2000年12月)\n蔡伦斌 海军少将(1997年3月-2005年3月)\n苏士亮 海军少将(1998年3月-2000年4月)\n陈志丰 海军少将(1998年12月-?)\n张岩 海军少将(1999年12月-?)\n杜希平 海军少将(2000年4月-2003年12月)\n赵永青 海军少将(2000年12月-2005年7月)\n郭守谦 海军少将(2002年8月-?)\n张祁斌 海军少将(2003年7月-2004年12月)\n张学增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6年7月)\n金晓湘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6年12月)\n邬援军 海军少将(2004年12月-2005年12月)\n廖世宁 海军少将(2004年12月-2009年)\n金培昌 海军少将(2005年7月-2006年7月)\n蒋建军 海军少将(2006年7月-2009年)\n刘光悠 海军少将(2006年12月-2009年)\n顾祥兵 海军少将(2009年-?)\n丁毅 海军少将(2009年-?)\n孟涛 海军少将(2009年-?)\n郝延兵 海军少将(2009年-?)\n赵冀川 海军少将(2009年12月-?)\n隋洪地 海军少将(?-?)\n杨骏飞 海军少将(?-?)\n董军 海军少将(?-?)\n李玉杰 海军少将(?-2012年9月)\n王凌 海军少将(2013年-?)\n俞满江 海军少将(2013年-2014年12月)\n程杰 海军少将(2014年-2015年1月撤职)\n姜国平 海军少将(2014年-2015年)\n王宇 海军少将(2015年-2016年)\n刘子柱 海军少将(2015年-2016年)\n严正明 海军少将(2015年-2015年10月)\n北部战区海军副参谋长\n王宇 海军少将(2016年-2016年)\n刘子柱 海军少将(2016年-)\n杨苏 海军少将(2016年-)\n王建勋 海军少将(2020年-)\n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顾问\n宋少颖(1979年-1984年8月)\n于侠(?-1983年)\n\n政治工作部主任\n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n黄忠学 少将(1960年8月-1962年3月,副政治委员兼)\n李镜如 少将(1962年3月-1968年10月)\n辛国治(1968年10月-1970年12月)\n孙训(1970年12月-1971年12月)\n赵宏博(1975年8月-1979年7月)\n史子才(1979年7月-1983年8月)\n宋洪文(1983年8月-1985年8月)\n周坤仁(1985年8月-1987年11月)\n傅鸿基 海军少将(1987年11月-1990年6月)\n赵英富 海军少将(1990年6月-1991年8月)\n蒋昭志 海军少将(?-?)\n张铭 海军少将(?-?)\n张承矩 海军少将(?-1995年12月)\n贾培铎 海军少将(1995年12月-1997年10月)\n俞林森 海军少将(1997年10月-2000年6月)\n傅渤海 海军少将(2000年6月-2001年12月)\n胥肖野 海军少将(2001年12月-2003年12月)\n陆徳康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2005年11月)\n张鸿富 海军少将(2005年11月-?,副政治委员兼)\n金克 海军少将(2007年9月-2010年)\n汪建新 海军少将(2010年-2012年)\n殷敦平 海军少将(2012年-2015年7月)\n吴海华 海军少将(2015年7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主任\n吴海华 海军少将(2016年-)\n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副主任\n赵昭(1960年8月-1962年7月)\n张华(1961年2月-1963年7月)\n郭开峰(1963年7月-1969年10月)\n王昕(1963年7月-1968年11月)\n范化民(1965年12月-1975年9月)\n胡汉生(1966年6月-1970年1月)\n韩玉樽(1968年5月-1973年1月)\n孙训(1968年11月-1970年12月)\n王霄汉(1970年5月-1983年8月)\n杜西书(1970年7月-1975年8月)\n何明智(1976年2月-1981年11月)\n张慕水(1976年2月-1983年8月)\n燕翼(1981年11月-1983年8月)\n张海云(1983年8月-1985年8月)\n邓洪奎(?-?)\n杜学忠(?-?)\n冷宽 海军少将(1983年8月-1990年6月)\n孙佑武 海军少将(?-?)\n张仁忠 海军少将(1994年12月-1998年12月)\n袁玉清 海军少将(1996年12月-2001年7月)\n赵树义 海军少将(1998年12月-2003年12月)\n胥肖野 海军少将(1999年8月-2001年12月)\n冯树清 海军少将(2001年12月-?)\n金克 海军少将(2002年12月-2007年9月)\n张振华 海军少将(2002年12月-?)\n曾晓安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n张中喜 海军少将(2003年12月-?)\n陈学斌 海军少将(2009年-2012年7月)\n夏克伟 海军少将(2009年-2012年12月)\n郑晓航 海军少将(?-?)\n吴海华 海军少将(2012年8月-2015年7月)\n曹新元 海军少将(2012年7月-2013年9月)\n夏平 海军少将(2014年-2015年)\n徐立谦 海军少将(2015年7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政治工作部副主任\n徐立谦 海军少将(2016年-)\n郭宏伟 海军少将(2016年-)\n汪光鑫 海军少将(2018年1月-)\n海军北海舰队政治部顾问\n赵伟(?-?)\n范天枢(?-?)\n李汉武(?-?)\n苏永浩(?-?)\n毛文义(?-?)\n\n后勤部部长\n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部长\n潘友宏 大校(1961年1月-1969年9月)\n宋少颖(1969年-?)\n潘友宏(?-?)\n吕传德(?-?)\n王继维(?-?)\n濮瑞南 海军少将(2012年1月-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后勤部部长\n李永平 海军少将(2016年-)\n海军北海舰队后勤部政治委员\n宋奇光 大校(1961年9月-?)\n独庆夫(?-1975年10月)\n苏民(1975年10月-?)\n陈良(1979年12月-1985年8月)\n\n装备部部长\n海军北海舰队装备部部长\n刘庚群 海军少将(2012年1月-2013年)\n陈强南 海军少将(2013年-2016年)\n北部战区海军装备部部长\n谷宁昌 海军少将(2016年-)\n\n装备\n舰艇列表\n北海舰队现有主力舰艇60+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导弹驱逐舰16艘,导弹护卫舰21艘,核潜艇9艘,常规潜艇17艘,登陆舰2艘,扫雷舰2艘,综合补给舰4艘,舰队油船1艘,潜艇支援舰3艘,远洋打捞救生船2艘,打捞救生船1艘,侦测船3艘,试验舰2艘。\n\n作战序列\n驱逐舰第1支队 驻山东青岛黄岛区古镇口港,辖十驱五护。\n055型驱逐舰4艘:104无锡(2022)、103鞍山(2021)、102拉萨(2021)、101南昌(2020)。\n052D型驱逐舰2艘:118乌鲁木齐(2018)、117西宁(2017)。\n051C型驱逐舰2艘:116石家庄(2007)、115沈阳(2006)。\n052型驱逐舰2艘:113青岛(1996)、112哈尔滨(1994)。\n054B型护卫舰1艘:545漯河(2025)。\n054A型护卫舰4艘:550潍坊(2013)、547临沂(2012)、546盐城(2012)��538烟台(2011)。\n驱逐舰第10支队 驻辽宁大连旅顺口东港,辖六驱五护(即将七驱五护)。\n052D型驱逐舰7艘:125沧州(2025)、124开封(2021)、123淮南(2021)、122唐山(2020)、121齐齐哈尔(2020)、120成都(2019)、119贵阳(2019)。\n054A型护卫舰5艘:542枣庄(2019)、598日照(2018)、539芜湖(2017)、579邯郸(2015)、576大庆(2015)。\n旅顺基地\n护卫舰第11支队 驻辽宁大连长海海洋岛,四艘护卫舰。\n056A型护卫舰4艘:600松原(2020)、602平顶山(2020)、601乌海(2018)、654张掖(2018)。\n扫雷舰第11大队 驻大连。\n081型扫雷舰2艘:732(原849)无棣(2020)、848宣威(2019)、846禹城(2014)、845青州(2014)。\n082II型猎扫雷舰2艘:814东港(2016)、811荣成(2016)。\n威海水警区\n护卫舰第12支队 驻山东威海刘公岛,六艘护卫舰。\n056A型护卫舰6艘:603定州(2020)、604牡丹江(2020)、605张家口(2020)、606辛集(2020)、656秦皇岛(2015)、655黄石(2015)。\n潜艇第2支队 驻地青岛市北,九艘潜艇。\n039型潜艇1艘:320。\n039G型潜艇8艘:314、315、316、321、322、323、327、328。\n潜艇第12支队 驻地大连旅顺口,十(?十二)艘潜艇。\n035G型潜艇4艘:358(2013年退役)、359、360、362、363。(退役中)\n039B型潜舰6艘:347(2018)、344(2017)、343(2017)、342(2014)、341(2013)、340(2012)。\n登陆舰第1大队\n072A型登陆舰2艘:912大青山(2004)、911天柱山(2003)。\n作战支援舰第1支队 驻地青岛。\n901型综合补给舰1艘: 901呼伦湖(2017)。\n903A型综合补给舰3艘:903可可西里湖(2019)、904东平湖(2015)、889太湖 (2013)。\n侦测船大队 驻地青岛黄岛。\n815A型电子侦察舰3艘:799金星(2018)、796开阳星(2016)、794天狼星(2015)。\n636A型海洋综合调查船2艘:海洋二十五号/876钱伟长(2016)、海洋二十二号/875钱三强(2008)。\n1500吨级双体测量船2艘:北测902(2016)、北测901(2016)。\n勤务船大队 驻地青岛。\n北油、北水、北拖、北康、北勤。\n防险救生船支队 驻地青岛。\n926型潜艇支援舰2艘:847洪泽湖(2013)、846阳澄湖(2010)。\n近海救生打捞船:北救143、北救138、北救122。\n大马力特种远洋拖船2艘:北拖721、北拖739。\n海航第2师(轰6已转隶空军) 混编师,莱阳。\n轰-6D、轰-6G、KJ-200、运-8J、运-8X、水轰-5。\n海航第5师(已转隶空军) 歼击师,莱山。\n歼轰-7A、歼-8、卡-28、直-9C。\n海航第7师(已转隶空军) 训练师,绥中。\n歼轰-7A、教练-9。\n舰载机第1联队 舰载机,兴城。\n歼15。\n\n参考文献\n参见\n\n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n东部战区海军(海军东海舰队)\n南部战区海军(海军南海舰队)\n海军航空兵\n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n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n北部战区陆军\n北部战区空军"} +{"doc_id": "6413", "title": "201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text": "2016年欧洲国家杯(英语:2016 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通称2016年欧洲杯(UEFA Euro 2016,英文简称Euro 2016),是第 15 届四年一度的欧洲足球锦标赛,由欧洲足联组织。比赛于2016年6月10日–7月10日在法国举行。\n本届赛事一改以往 16 支决赛球队的模式,首次将决赛周球队名额扩充到 24 支。除主办国法国,其余 23 支参赛球队名单透过外围赛决定。在新的模式下,决赛周球队在小组赛阶段将分入 6 个小组,每组 4 队,进行角逐,除小组首两名外,成绩最佳的 4 支小组第三名球队皆可晋级淘汰赛阶段。\n2010年5月28日,法国在主办权选举中击败意大利和土耳其,赢得2016年欧洲杯的主办权。比赛将在十座分布在波尔多、朗斯、里尔、马赛、尼斯、巴黎、圣但尼、圣埃蒂安和图卢兹十个城市的体育场中举办。本届赛事是法国自196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和198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以来第三次举办本赛事,而法国队曾在1984年和2000年两次斩获欧洲冠军。冠军球队将可以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2017年洲际国家杯。\n今届赛事有不少传统劲旅失色,卫冕冠军西班牙仅以小组次名出线淘汰赛,最后在十六强赛以 0–2 败予意大利,宣告卫冕失败。同样仅以小组次名出线的英格兰,亦在十六强赛以 1–2 爆冷不敌首次晋级欧锦赛的冰岛。反而一些过去被忽视的小国球队今届表现出色,除了淘汰英格兰首次晋级八强的冰岛外,威尔士不但压倒英格兰取得小组首名出线,接下来更淘汰北爱尔兰及比利时,历史性晋级欧国杯4强。最后晋级决赛的是主办国法国及2004年欧锦赛亚军葡萄牙。法国除分组赛与瑞士赛和外,其余5场比赛皆在常规时间内击败对手,其中在准决赛以 2–0 击败���标热门德国,相反葡萄牙分组赛三战皆和,仅以较佳第三名晋级,但晋级后侥幸避免与多支强队对赛,在从未在法定时间取得一场胜仗下晋级4强,再以 2–0 淘汰威尔士入决赛,故赛前法国被看高一线。最终,葡萄牙在主力基斯坦奴·朗拿度比赛开场后不久因伤下场的情况下,仍与法国在常规时间内战成 0–0,更在加时下半场葡萄牙后备前锋艾达射入奠定胜局一球,以 1–0 击败法国,首次夺得欧国杯冠军。\n\n申办国家\n2009年3月9日截止日期前共收到四个申请,法国、意大利和土耳其单独申办,挪威和瑞典联合申办,挪威和瑞典最终于2009年12月撤回申办,东道国于2010年5月28日选出。\n\n第一轮:13位欧洲足联执行委员会委员为三个申办国家排名,分别授予其5分、2分和1分。\n第二轮:委员对前两国投票,决出东道国。\n\n场地\n起初,法国申办赛事时提交了12座体育场,之后到2011年5月将场地削减至9座,但表示到2011年6月将有11座场地投入使用。法国足球总会不得不选出九座最终会投入使用的球场。\n前七座球场的挑选是无可争议的:法国的国家体育场法兰西体育场、建于里尔、里昂、尼斯、波尔多的四座新建体育场。斯特拉斯堡因经济原因而撤出选举后,剩下的两个名额在第一轮投票落在朗斯和南锡身上,它们取代了作为备用场地城市的圣艾蒂安和图卢兹。\n2011年6月,比赛场馆的数量因比赛名额从此前的16支扩充至24支而增加到11座。该决定意味着备选城市图卢兹和圣艾蒂安将加入主办城市名单。然而在2011年12月,南锡宣布因体育场改建工程告吹而撤出比赛,所以如今将有10个主办城市投入使用。\n此外,曾举办过1998年世界杯的南特博茹瓦尔球场和蒙彼利埃的莫松球场落选。十座场馆的最终名单于2013年1月25日经欧洲足联执行委员会确认。\n\n外围赛\n预选赛抽签于2014年2月23日在里斯阿克罗波利会议宫殿举行,首场比赛于2014年9月举行。\n总共有53支球队争夺23个名额,与自动获得比赛的东道主法国一同在决赛圈上比赛。直布罗陀自2013年加入欧洲足联以来首次参加欧锦赛资格赛。球队抽签档次根据欧洲足联积分排名排位,2012年欧洲足球锦标赛冠军西班牙和东道主法国自动分入第一档。接着,53个国家分别抽入9个小组,每组六队,另有一组有五支球队。每组的冠军、亚军和最佳第三名球队(共19队)直接晋级到决赛圈。剩下的8支第三名球队将进行两回合淘汰赛,角逐最后4个参赛名额。\n2012年3月,欧足联总秘书长詹尼·因凡蒂诺表示欧足联将监督资格赛,确保其观赏性。2011年9月,在欧足联首届全面战略会议上,米歇尔·普拉蒂尼提出设两个小组赛阶段的资格赛赛制,但该提议未获会员足协认可。2013年5月,普拉蒂诺证实类似的资格赛赛制将在2013年9月于杜布罗夫尼克举行的欧足联执委会会议期间再次讨论。\n\n出线球队\n16支2012年欧锦赛出线队伍中有13支再度出线。英格兰成为历史上第六支、本届唯一一支在资格赛中取得全胜(10战10胜)的球队,击败了卫冕第12次入围欧锦赛决赛圈的欧洲冠军西班牙和世界冠军德国。\n罗马尼亚、土耳其和瑞士于2012年遗憾出局后卷土重来,奥地利自联合举办2008年欧锦赛后第二次入围决赛圈。回归决赛圈的还有自联合举办2000年欧锦赛后长期缺席的比利时。\n五支球队首次参加欧锦赛:阿尔巴尼亚、冰岛、北爱尔兰、斯洛伐克和威尔士。北爱尔兰、斯洛伐克和威尔士此前都参加过世界杯,而阿尔巴尼亚和冰岛没有参加过重要锦标赛的历史。同样,此前曾分别于2008年和2012年凭借东道主身份唯一一次出线的奥地利和乌克兰首次在资格赛上成功出线。\n苏格兰是不列颠群岛唯一一支落选的球队,而2004年冠军希腊以小组垫底完赛,为第一支在欧锦赛外围赛中小组垫底出局的第一种子球队。另外两个欧洲冠军,1988年冠军荷兰和1992年冠军丹麦均未能出线。荷兰自1984年法国欧锦赛以来首次缺席,失去了他们自2002年世界杯以来首个主要锦标赛,也是距以第三名完赛的2014年世界杯仅过去16个月以来,第一次输掉资格赛。丹麦因在淘汰赛中输给瑞典,自2008年欧锦赛以来首度落选资格赛。\n\n决赛抽签\n欧洲中部时间2015年12月12日晚上18点,决赛抽签仪式在巴黎会议宫举行。24支出线球队分入六个组,每组四支球队,东道主法国自动位列A1,剩下的球队分入第一档的五个球队或第二、三、四挡的六支球队中。上届冠军西班牙分入第一档,另外22支球队根据资格赛结束后,于2014年10月14日更新的欧洲足联积分排名分组\n。\n\n决赛周赛制\n为了适应决赛圈球队数量从16支到24支的扩充,赛制必须较2012年有所改变,即小组赛阶段额外增加两组,淘汰赛阶段增加一轮。六个小组中每组仍包含四支球队,每组前两名仍然能晋级到淘汰赛。但在新赛制下,每组第三名球队中的前四位也能晋级,使得有16支球队能进入在八强赛、准决赛和决赛前新设的16强赛,只有8支球队在小组赛阶段出局,而且不设季军战。新赛制曾在1986年、1990年和1994年世界杯上使用。而分组赛排名规则并由欧洲足协国家队积分排名高者居前取代抽签。\n这种赛制将产生共51场比赛,历时31日,而之前的16支球队锦标赛有31场比赛。欧足联秘书长詹尼·因凡蒂诺之前表示该赛制“不理想”,小组赛第三名球队晋级的需要带来阻止球队提前了解小组出线情况的困难,会让球迷缺少悬念,球队之间甚至会出现互利勾结的情况。\n\n参赛名单\n每支国家队需在锦标赛揭幕战开始至少十天前提交23人名单,其中三名须为守门员。若球员受伤或伤势严重,在他的球队的首场比赛前没能参加比赛,必须用另一名球员替代他。\n\n球队大本营\n每支球队在比赛期间将住在“球队大本营”。整个比赛期间,球队将在以下地点受训并居住,前往大本营外的比赛场地。从66个候选大本营的名单中,24支参赛球队必须在2016年1月31日前确认他们的选择 。2016年3月2日,大本营名单公布。\n\n裁判员\n2015年12月15日,欧足联为2016年欧锦赛提名18名裁判。2016年3月1日,完整裁判名单公布。\n\n判罚争议\n2016年6月11日,B组分组赛第一轮威尔斯对斯洛伐克。当比赛进行至第31分钟时,斯洛伐克队长兼中坚什克特尔在禁区内一肘撞向威尔斯中场乔纳森·威廉姆斯。这个动作足以判罚十二码兼可以将什克特尔直接红牌赶出场,但挪威籍球证奥德华·莫恩及其团队的底线球证却无动于衷。结果什克特尔全场比赛被球迷报以嘘声。而在临完场前什克特尔与威尔斯左闸宾·戴维斯争球时不收脚地铲向对方,动作同样极度碍眼。但如此危险的动作奥德华·莫恩只给与什克特尔一张黄牌。\n\n分组赛\n欧洲足联于2014年4月25日公布比赛日程表,并于2015年12月12日球队最终抽签后确认。所有比赛均在当地时间欧洲中部夏令时间(UTC+2)举行。\n所有时间是欧洲中部夏令时间(UTC+2)。\n\n排名准则\n积分相同而导致无法确定排名及出线权的两支以上队伍,将依次按照以下规则比较排名先后:\n\n同分队伍相互之间的比赛所获的积分高者居前\n同分队伍相互之间的比赛所获的得失球数高者居前(当三或四支队伍同分时)\n同分队伍相互之间的比赛所获的入球数高者居前(当三或四支队伍同分时)\n如果三或四支同分队伍比较过1至3条规则之后,还有两支队伍无法确定排名先后,那么对于这两支队伍,再重新依次使用1至3条规则比较,如果依然无法确定排名,则依次使用5至8条规则\n小组全部比赛中的得失球数高者居前\n小组全部比赛中的入球数高者居前\n在本届赛事中公平竞赛评分高者居前(扣分准则:黄牌扣1分,红牌扣3分,先黄牌后转红牌扣4分)\n欧洲足协国家队积分排名高者居前\n四个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三名,将在小组赛结束后根据以下条件依次排名:\n\n积分较高的球队\n净胜球较多的球队\n进球数较多的球队\n在本届赛事中公平竞赛评分高者居前(扣分准则:黄牌扣1分,红牌扣3分,先黄牌后转红牌扣4分)\n欧洲足总国家队积分排名高者居前\n\nA组\nB组\nC组\nD组\nE组\nF组\n各小组第三名队伍\n淘汰赛\n淘汰赛阶段每场比赛若出现90分钟内的平局,则进入30分钟的加时赛,若再次平局将以互射十二码决定下一轮球队。\n\n十六强\n半准决赛\n准决赛\n决赛\n统计\n射手榜\n6 球\n 安东尼·格里兹曼\n3 球\n\n2 球\n\n1 球\n\n乌龙球\n\n来源:UEFA\n\n助攻榜\n4 次助攻\n\n3 次助攻\n\n2 次助攻\n\n1 次助攻\n\n停赛记录\n球员若有下列违规行为,下一场比赛将自动停赛:\n\n获得一张红牌(行为严重者停赛期延长)\n两场不同比赛获得两张黄牌,黄牌在四分之一决赛结束后自动撤销(黄牌停赛不在未来的其他国际比赛中执行)\n下列停赛将在比赛期间生效:\n\n奖项\n最佳阵容\n\n奖金\n24支参赛队伍将获得总值3.01亿欧元的奖金,比上届的1.96亿欧元有所增长。每支队伍将获得800万欧元奖励,进一步的奖励取决于他们的表现。冠军将额外获得800万欧元奖金。赢得所有小组赛和决赛的球队将获得2700万欧元的最高奖金。\n\n参赛奖金:800万欧元\n冠军:800万欧元\n亚军:500万欧元\n入围半决��:400万欧元\n入围四分之一决赛:250万欧元\n入围16强赛:150万欧元\n小组赛胜出:100万欧元\n小组赛平局:50万欧元\n\n公平竞赛评分\n扣分准则:黄牌扣1分,红牌扣3分,先黄牌后转红牌扣4分\n\n轶事\n入球分布\n根据德国足球网Onefootball统计,截至分组赛第二轮完结,24场球赛共产生了47个入球(场均1.96球)。其中33个入球来自下半场(16个在第75分钟后及6个在补时阶段),反映了球员因经历了漫长赛季而筋疲力尽,但同时亦可提升球赛气氛。\n\n破除宿命\n本届赛事于淘汰赛阶段上演了魔咒连环打破的情形,首先是八强赛中德国终结了对意大利54年不胜的纪录,于四强赛中法国亦终结对德国58年不胜的纪录,最终于决赛中葡萄牙终结对法国41年不胜的纪录并夺得锦标,也被戏称一场大赛终结“恐意症”、“恐德症”及“恐法症”。\n\n冠军争议\n葡萄牙是第一支在国际大赛中,以小组第三名出线继而夺标的球队,而七场赛事中,仅有一场能于90分钟正赛中决出胜负,球队总领先时数仅仅只有73分钟,因此被多方质疑其冠军非实至名归。然而亦有评论从另一角度著眼,称葡萄牙为引入分组、淘汰混合赛制后,仅有的四支不败冠军之一(其余三队分别为:1984年的法国;1996年的德国;2008及2012年的西班牙),其中两队共三次不败夺冠的过程中,俱与葡萄牙一样,涉及以十二码大战淘汰对手进级,历来仅有法国于1984年能够清脆利落地全胜夺冠。\n\n相关问题\n安保措施\n2015年11月巴黎袭击事件中,有一起袭击针对法兰西体育场的一场比赛,球迷和球员的人身安全争议由此引起。法国足协主席诺尔·勒·格瑞艾特对安保的关注在袭击后已经增加。他表示“已经关注到欧锦赛,现在(安保)明显严格了许多。我们将竭尽所能确保安全,尽管这些限制要冒各种风险。我知道每个人都要提高警惕。显然这意味着我们现在会更加警惕,但会长期关注(法国)联邦和各省。”\n\n球迷骚乱\n英格兰与俄罗斯球迷冲突\n开赛前一天,马赛当地街头混混与英格兰球迷爆发冲突。警方利用催泪弹驱散人群,逮捕了一名当地混混和一名英格兰球迷。6月11日英格兰对阵俄罗斯1-1平局的比赛当天,比赛前后当地再度发生街头暴力冲突。一名英格兰球迷据报因伤情严重送院医治,另有数十人受伤。次日,欧洲足联开始针对比赛上种族主义行为和燃放信号弹等“难以接受”的场面,向俄罗斯足球总会展开纪律调查程序。6月14日,欧足联开出罚单,俄足协被处以15万欧元的罚款以及“缓期逐出欧锦赛”(缓刑)的处罚,并发布声明,称若再次爆发暴力行为应取消两支球队的参赛资格。\n\n尼斯球迷冲突\n6月11日,北爱尔兰对波兰赛事前夕,双方球迷遭当地人及法国球迷袭击,多人受伤。冲突发生的地点在尼斯著名的海滨大道上,大量北爱尔兰队及波兰队球迷来到这里,等待两队之间的比赛。其时,在马塞纳广场附近,一伙尼斯当地青年试图挑起两队球迷间的矛盾,但两队球迷并没有发生冲突,而是共同将矛头指向这伙当地青年。场面一度陷入混乱,最终出动了防暴警察才将冲突平息下来。\n次日凌晨2点,一位来自北爱尔兰巴利米纳市的球迷名从法国尼斯市的一处海滨大道上坠亡,年仅25岁。不过,这名球迷的死亡是否与比赛之前尼斯市发生的球迷冲突事件有直接关系,还有待进一步调查。\n\n里耳球迷冲突\n6月12日,乌克兰对德国赛事前夕,双方球迷于里耳街头冲突,最少造成两人受伤。\n\n球迷扔烟火\n6月17日,在圣伊天若弗鲁瓦·吉夏尔球场举行的D组第二轮赛事,由捷克迎战克罗地亚。在赛事尾段,多名克罗地亚球迷向场内投掷多枚燃点了的烟花。其中一枚更在场内爆炸,比赛一度需要暂停。多名克罗地亚球迷又在看台上打架。欧洲足协宣布,对克罗地亚足总展开纪律程序。在同日进行的D组第二轮赛事西班牙对土耳其,土耳其球迷冲入球场,以及赛后在场内燃点烟花,土耳其足总同样面临纪律聆讯。\n两宗事件再次引起球迷讨论场内保安问题,再加上去年11月经历过巴黎恐袭,不少质疑法国经历过恐袭为何易燃物品仍然会顺利通过安检进入球场。\n\n场地品质\n法国足球场因品质差在小组赛期间受到批评。法国教练迪迪埃·德尚的批评尤为严重。欧足联赛事总监马丁·凯伦(Martin Kallen)指责暴雨损坏草皮,但媒体推测非足球活动也可能是因素之一。\n里尔的球场因球员不断打滑受到特别的关注,半场结束时场地管理人员被迫尝试修复裂开的草坪。尽管欧足联采用多种方法纠正存在的问题,比如禁止比赛前在草坪上训练、施肥、播种、割草、光照治疗、干燥并在比赛时关闭顶篷以避免雨淋,但里尔的草坪还是必须在6月22日意大利对阵意大利的小组赛结束后全数更换。新草坪被换上荷兰草,为6月26日德国对阵斯洛伐克的十六强赛作准备。欧足联还表示,圣但尼和马赛的球场也需要修复。\n欧足联的利兹顾问理查德·海登(Richard Hayden)曾下令里尔、尼斯和马赛三弟球场管理者将球场换上由一家奥地利公司提供的估价60万英镑(约合46万欧元)的斯洛伐克草坪而遭到批评。据报道,6月22日,法国草坪协会官员因屡次出现的草坪问题指责海登,指出“今天只有这些草坪有问题是非常惊人的。”欧足联发表声明驳斥称对海登的批评是毫无根据的,并表示他们对他的工作表示满意。\n\n市场推广\n会徽和口号\n2013年6月26日,官方标志在巴黎帕维荣坎邦宴会厅(Pavillon Cambon Capucines)揭晓 。标志由葡萄牙事务所布兰蒂亚中心(Brandia Centralz),沿用了以前的欧洲杯视觉标识,其设计基于“庆祝足球艺术”的主题。标志描绘了亨利·德劳内杯(Henri Delaunay),配以法国国旗蓝、白、红三色,被代表着各种艺术运动和足球元素的形状和线条的混合体包围。\n2013年10月17日,欧足联公布赛事官方口号“普天同庆”(Le Rendez-Vous)。问及其含义时,2016年欧锦赛组委会主席雅克·兰伯特(Jacques Lambert)表示,口号“比比赛日期和场地更能提醒人”。他进一步解释称“欧足联正向全世界球迷和主要赛事爱好者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见面,共享精英级赛事的气氛。”\n\n电子游戏\n2016年欧锦赛电子游戏由科乐美作为《实况足球2016》的免费追加下载内容发布。该DLC可用于现有的《实况足球2016》的球员,于2016年3月24日在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Xbox 360、Xbox One和Microsoft Windows等主流平台发布。游戏的光碟版于4月21日在PlayStation 3和PlayStation 4平台发布。\n\n主题曲\n比赛正式开幕歌曲《为你而战》由大卫·库塔与莎拉·拉尔森联袂演绎。闭幕歌曲《释放身心》(Free Your Mind)由玛雅·拉维尔演唱。据报道超过100万粉丝参演了大卫·库塔歌曲。\n\n吉祥物\n比赛官方吉祥物“超级维克多”(Super Victor)于2014年11月18日揭晓,这位小超级英雄将出现在法国国家足球队的球衣上。他背后的红色斗篷与法国国旗的颜色相呼应。斗篷、球鞋和足球据称都具备这孩子的超能力。吉祥物于2014年11月18日在马赛韦洛德罗姆球场法国对阵瑞典的比赛上首次亮相。吉祥物的名字击败提名名称“Driblou”和“Goalix”,经欧足联官网50000张投票选出,于2014年11月30日揭晓。名字采用了胜利的概念,引用了男孩发现魔法斗篷、足球鞋和足球时获得的超能力。\n巧合的是,吉祥物竟跟一款性玩具同名。欧足联表示由于名字是球迷票选的,这个巧合不是他们的责任。\n\n赞助商\n转播权\n国际广播中心(International Broadcast Centre)位于巴黎凡尔赛门展览中心。\n\n注解\n资料来源\n外部连结\n\n欧洲足协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201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的Facebook专页"} +{"doc_id": "6415", "title": "工业设计", "text": "工业设计(英语:industrial design)是以工学、美学、经济学为基础对工业产品进行的设计,它是20世纪初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其设计理念从产生之初的“形式随机能”发展到现今的“在符合各方面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随著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知识社会迈进,工业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用户参与、以用户为中心成为设计的关键词,并展现出未来设计的趋势。\n工业设计者的设计构思,应该包括产品的整体外型、各种细节特征的相关位置、颜色、材质、音效;还要考虑产品使用时的人因工程学。更进一步的工业设计构想,会考量到产品的生产流程、材料的选择、以及在产品销售中展现产品的特色。工业设计者必须引导产品开发的过程,借由改善产品的可用性,来使产品更有价值、更低生产成本、更高的产品魅力。\n\n定义\n工业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使用方式、人机关系、外观造型等做设计和定义的过程。他将产品的功能通过有型的方式创造性的体现,使得工业产品和人的适当的、高效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实现。他是一种产品与人沟通的语言,是工业产品和人之间的重要纽带,是用户体验的决定性组成部分。\n\n1901年工业设计先祖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地方创设包豪斯机构从事现��化的改革之后,世界各国纷纷藉蒸汽机及发动机的力量创造人类生活用品,为达其原先立意“自由”、“平等”、“博爱”的宗旨,改变以往帝王式的华丽唯美之模式,揭举三大改革方向:\n\n改变传统造形;\n改变制造的素材;\n改变生产方式,也就是今日所谓的“量产”(MASS PRODUCTION),模式大都以机械力取代人力,以达人人能消费得起。\n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ICSID(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不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意即著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n1980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更新的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工业设计师应当在上述工业产品全部侧面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工作,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这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n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会(ICSID)给工业设计又作了如下的定义: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其目的是确立产品多向度的品质、过程、服务及其整个生命周期系统,因此,设计是科技人性化创新的核心因素,也是文化与经济交流至关重要的因素。\n任务:设计在于对结构、组织、功能、表达和经济关系的发现和评估,其任务是:\n\n增强全球可持续化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全球道义)\n赋予人类社会整体,个人与集体的利益与自由\n决定用户,生产者和市场领导者(社会道义)\n不论世界如何全球化,支援文化多样性(文化道义)\n赋予产品、服务和系统与其特性在形式(符号的、语义学)的表达并与它们的内涵相协调(审美的、美学)一致。\n设计涉及产品、服务、系统在工业化导入下与工具,组织和逻辑的构想,——不仅仅是因为系列过程所产生。将设计冠以“工业的(industrial)”形容词,必须与“产业(industry)”的术语或制造的意义、或“工业化行为(industrious activity)”的传统意义有关。因此,设计是一种涉及众多专业的广泛频谱,其范围包括了产品、服务、平面、室内、建筑等所有相关领域。这些活动应该以协和的方式与其他专业团队合作——进一步提升生命的价值。因此,设计师一词涉及到以智慧专业方式实践的个体,而不简单的是为商业或服务业的企业。\n2015年在第29届大会公布的工业设计新定义如下:\n“工业设计是一个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创新,建立企业的成功,借由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进而增进更好的生活品质。”\n这定义的一个扩大解释如下:“工业设计是一个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推动创新,建立企业的成功,借由创新的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进而增进更好的生活品质。 它是一个跨学科的专业桥梁,运用创造性解决问题,展现于产品,系统,服务,体验或企业使之获得更好的解决方案得到更好的结果 它的核心提供了著眼于未来更乐观的方式,共同打造的解决方案,透过重新定义问题找出机会。链接创新,技术,研究,企业和客户提供跨越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新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工业设计师以人为中心的设计过程。获得使用者的深刻理解需要通过同情和应用务实的,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产品,系统,服务和体验。 在创新过程中的运用相关策略并具有独特的优势弥补不同的专业学科和商业利益。设计师亦创造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价值以及对一个更好的生活品质作出贡献。”\n\n工作范围\n广义的工业设计包括诸多领域:\n\n产品设计(交通工具设计,生活类用品设计,电子类产品设计等)\n环境艺术设计(室外环境规划,室内装饰设计等)\n视觉传达设计(企业识别系统,平面设计等)\n狭义的工业设计一般专指产品设计。它主要包括:\n\n交通工具设计(车辆,飞行器,船艇等)\n设备仪器设计(工业设备,生产机器,医疗设备及仪器,工程仪器工具等)\n生活用品设计(文具,灯具,餐具、螺丝刀、钳子等)\n家具设计(桌子,椅子,���,沙发)\n电子产品设计(数码类产品,电脑,电子手表,家用电器等)\n家电设计(例如:微波炉、洗衣机、家用灯具)\n其他类(玩具、人机介面)\n发展中的工作范围:\n工业设计,是人类生活、行为模式的一种跨领域的改善规划活动,加上各种数位工具的帮助,工业设计学科现代化之后大为新兴勃发,十九世纪的工业设计师只需要画画酒瓶或是枪炮的外观纹饰,但目前一个好的工业设计师或团队,在职场上须同时平衡包括:艺术(生活文化)——经济(生产与营销)——科学(工程)之间的问题,是最主要的联结者与产品具体化的开发者,已成为影响各国知识经济实力的重要角色或力量之一。\n华人虽为世界知名的工业产品制造者,相关文献松散阙漏及尚待各界专业共同开发的处女地甚多,欧美早期即多有来自各领域的相关文献,如心理学家撰写工业产品对使用者的心性影响论文,理论学家探讨产品的社会现象、企管人士谈论产品设计的价值体验效益等等,至此,我们也必须了解到许多著名的工业设计的工作案例实际上并非单纯由工业设计师可以独力完成。\n另外,一些知名的工业设计研究所纷纷招收其他领域非科班出身的学生,来因应这个仍在不断演进之中的应用学科及其社会需求。\n为求工业设计在华人地区整体健全的发展,实有厘清其工作体系范围之必要性,以凸显与促进相关的各界探讨,定义工业设计过去与未来的课题,并参考近年欧(IF)美(IDEA)日(G-Mark)等国际设计奖项论坛讨论内涵,条列出相关派生类项:\n\n经营管理:设计管理、设计公司经营、设计经纪人、设计评奖机构、设计仲介机构、工艺设计化(现代商品化)……\n经济学:设计品牌价值精算、设计力、设计形象商品、设计品牌……\n史学:华人工业设计史:(需先定义与工艺史之间的差异始为之)例如天工开物、大同(宝宝)、裕隆(飞羚101)、宏碁电脑、华人工业设计师……\n交通:街道家具设计、公共号志设计、交通设备设计、人孔盖设计、水沟盖设计、交通机具\n建筑:建筑五金设计、室内五金设计、照明灯具设计\n社会学:产品使用者心理、产品的社会影响、文化(民俗)产品(如庙器)、设计方法学、设计语意\n未来学:展望设计\n艺术:工业美学、质感、设计流派、设计风格、装饰艺术产品、各产业实务图学、产品文化、设计元素、设计工具\n环境:绿色产品、循环运用设计、节能设计、园艺产品设计、生产流程\n法律:设计抄袭、专利、协同开发流程、安全规范……\n健康:医疗产品设计、辅具设计、通用设计、婴幼设计、食具设计\n机械设计:各产业实务力学设计、流体(散热)设计、演光设计、架构(回路)设计\n材料:特殊材料、材料加工、材料特性、材料估价、材料生产、材料声学\n工业设计机构:政府、学术单位、公司、个人\n\n工业设计师\n工业设计师主要是设计出最能符合顾客群需求的产品,并使产品标准化,进而量产。也是创意工作者、更是把创意副诸实践的推手。并在诸多规范下,设计出最能符合顾客群需求的产品。\n工业设计师是具体化来自产品管理师或经理人(PM/Product Management)、销售分析师、市场分析师等所归纳开出的抽象客户使用需求,提案后客观研发新产品,或是再演化更精进的产品。\n\n方法、流程\n设计目标的确立Design Define\n一般是以设计师脑力激荡,或者根据客户的要求而进行深化所得来的。设计目标往往只是模糊的产品意向,这与实际设计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由于时间与成本的问题,设计目标的确立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些设计目标从完全的创造到仿制改进都有可能,完全是在设计目标确立的时候所定立的。\n\n草图Idea Sketch\n设计构思阶段的草图,在专业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常被认为是设计创意思考的实践、纪录和整合表现的重心。\n大多数设计师将其视为表达设计思维最直接有效和激动人心的手段。对设计师而言,设计是在草图中成长起来的。\n美国设计师R.富兰克林(James R Franklin)曾这样描述草图的作用,“一面反复绘画草图,同时用一种几乎像佛教禅宗的方式用直觉去领悟用手刚刚画出来的草图中的现实境界。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在设计。”\n在设计过程中,从踏勘基地、分析环境、收集资料开始,形式各异的设计草图便随之出现。\n这时草图有纪录性的、分析性的,也有对随之而来的感受、联想的勾画。\n草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快速捕捉设计灵感,表达各种构思创意,��概念设计中反映思维冲动,赋予设计对象以外观和形式的重要表现手段。\n并且设计构思草图还成为概念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的真实记录,体现了设计灵感和创意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同时还与各类环境艺术设计图纸一起构成了全面表达设计思维活动形成和完善的系列“文件”。\n\n前两者的演示、研讨\n设计师通过视觉化的设计语言将无形的创意思想转化为可视的具体现象,并透过“演示”及“研讨”以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n探讨和沟通必须在产品设计的每一个关键的步骤中进行,特别在制作Sample Model(样机)的时候尤为重要。因为产品设计过程中“探讨和沟通”的结果越接近最终结果,其愈能达到设计的目的。\n\n草模Idea Model\n工业设计工作中的草模主要是设计人员在打样之前用来自我检视产品的外形面、机能面,与使用者的沟通互动时,是否与设计师所初步想像的有所差异。\n在设计过程中,依照不同产品的设计流程与不同阶段会有不同形式的草模:具体而言有概念模型、机能模型和展现模型等类型的区别。比较常见的有机能草模(或称功能原型)与外观草模。常出现的比例有1:1、1:2、1:5等;如果是交通运输设计类别的话则会出现1:10到1:20不等的外观比例。\n草模在表达设计思维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工具促进设计思考的深化,设计师利用各种各样的模型使构思形象化,表达了设计中的三度空间关系,激发了自身的创造力,使许多抽像的、难以想像的问题在发展中得到了较好的解答。\n材质:关于草模有用到的材质,多为设计人员身边俯拾可及的材料,像是纸片,瓦楞纸,木板等等,若提及设计业界专业的草模材料则有PU发泡材、EK板,代木(一种仿木材的积层物,颜色多为暗红色)、中高密度保丽龙等等。\n\n产品原型Prototype\n工业设计的过程中,在构想展开后,须评估不同的设计方案;在设计定案之前,常须透过产品原型(prototype)来进行最终选择设计案评估,评估在机能、机构、操作、视觉上等方面的合理性。产品原型可能因为设计师或者客户又或者是生产厂房的问题而改变,也就是说这是工业设计中最主要,最关键,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一步,因为经过这一阶段,产品就会进行量产。\n\n设计分析方式\n可以从多角度分析一个产品设计:\n\n实用功能(功能性、人因工程学、安全性、可用性、亲近设计“对使用者友善”、保养/护理)\n语义功能\n审美功能\n符号学/语义学的功能\n征兆功能(视觉的、触觉的、嗅觉的、听觉的、味觉的征兆)\n符号功能(社会的观点、文化的/宗教的观点、目标群的观点)\n永续设计(绿色设计、生态性、可持续性)\n生命周期(耐久性,技术上的可用性)\n垃圾清除\n通用设计\n经济性\n制造成本/制造复杂性\n制造技术\n生产步骤的数量\n原料\n原料多样性/原料复杂性\n运输、仓储费用(体积、重量、折叠性、堆积性)\n\n工业设计的演变\n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发现很多问题源自结构性,这种困扰使人思考是否可从源头设计著手加以解决。不同时期的智者,由于各拥有不同的见解,因而产生不同的创作,“工业设计”乃应运而生。例如“美术工艺运动”就是因工业革命之后,自然动力、各种材料及技术和新的工具与机械的发明,而产生的科学及工业奇迹。\n但对于传统的怀旧和未来的憧憬,使得一些智者就科学、工业、工艺和艺术与其哲学的关系进行全面性思考。他们反对模仿、欺骗的行为,主张作品的率直性与简洁性。他们也反对装饰性,反对机器生产,并主张手工制作,主张思考、劳动和创造。\n“新艺术运动”就是因“美术工艺运动”对机器的反对,提高了生产制作成本,使得这些作品变成资产阶级的奢侈品,无法嘉惠大众。因此,另一批人就以抛弃历史式样和关心机器生产为思想,讲求结构、形态和制程的合理性,由内而外结合艺术造形理论和风格,崇尚创造、艺术的表现。但由于太过讲求风格,反而流于型态的变化及装饰,造成作品的华而不实。\n“机能主义”则以美为功能的预示、行动为功能的呈现、特性为功能的记载为宣言,探讨造形与机能的关系。以改变材料、建立结构的创新及新美学,促使工业技术的建立和造形的许可性,建立于“方法和功能”,而非建立在“易于了解”上。他们相信有机性及需要,造形追随机能,并痛恨高度封建和专制的文化。\n德国“包豪斯学院”(Bauhaus)创办人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主张以团队合作方式及客观方法,��极拯救因机器大量生产所造成家庭的无序,并探讨设计品质,使之回归到符合人本目的、感情及基本需要,避免人类成为机械的奴隶。藉著基本课程,对材料的了解及知识的应用,打破艺术家、工艺家间的藩篱。\n1930年代美国经历经济大恐慌,商业艺术家与广告插画者乃思考产品外观的改进,使产品能诱发人们的欲望,以解决销售的困境。有人探讨以人为本、使用者与制造品调和的设计;有人运用科学原理于产品造形上;有人使产品简洁化并易于了解;有人把铝材或塑胶应用在产品中,使造形更轻巧和简洁;更有人把未来的情境应用于设计中。\n40、50年代除考虑造形、机械功能之外,还得另外考虑到产品生命周期和创造使用者的需要。企业界从当代生活的研究与消费者的需求来引导设计,并从市场分析和产品规画来界定产品参数,以满足消费者的兴趣。战后新一代的设计师努力于象征符号的探讨,建议被制造的物品须提供消费者心理上的满足,使得消费者能更方便地辨认与了解。另一方面,为了降低成本而采行的产业外移,更引发了产品的国际化。\n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由于物品的增多、交通的便利,邮寄购买的服务也开始流行,加上生活空间的不足,出现了不少强调可堆积性、可折叠性、模组化、高雅及多功能的优良产品。另外配合环境可替换的单元协调组合产品,由从前仅供一人使用的专业产品设计中蜕变出来。\n1950年代,波普艺术(popular art)由欧洲传入了美国,使得年轻人对环境、大众文化与生活感受更加关心。年轻的设计系学生因此受到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产生关心人类价值和环境品质的人本主义。\n有识之士重新检视设计价值、使命、文化和大众事务,对于产品的唯物主义、可丢弃性、品质、安全,以及对广告、产品和包装意象的欺骗,给予道德批判。这个结果使得设计师除了必须重新探讨消费者所了解的符号倾向,考虑制造品是否像是一种波普艺术的造形之外,同时也得了解设计是一种对大众生活负责的工作。\n\n70年代以后,工业设计影响了生活的各个层面,专为单一目的而设计的主题在这时已经很难看到了,设计的发挥也因主题、设计师背景、产品类别、公司型态等而有所不同。但自60年代流传下来对大众生活的责任感,却由于1970年代的产品包装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而有所反省。能源危机更使得设计师必须对环保及能源问题尽一份心意。轻、薄、短、小的产品于焉而生。\n在这个年代中,有识之士纷纷著书疾呼,包括《为真实世界设计》、《合乎人性之设计》、《设计自觉》、《设计伦理和跨代设计》等。这些著作探讨设计哲学、伦理和设计师应该考虑的有关文化、社会、生态、经济、残障安全等问题。此外,还包括人体工学、人因工程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管理和策略、产品认知工程、感性工学等。这些问题与学问,自7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探讨与应用。\n1980年代义大利的Memphis运动,打破了传统造形与功能的变化。在Memphis的看法里,设计的规则是自我的表现与刹那的自由,却受限于语意学的界限。\n50、60年代的人类文化学、波普艺术、象征符号学、人本主义、东方哲学与型态,重视人性的、较可回忆的及较多情感的设计,影响著整个70、80年代的设计界,形成了后现代主义。\n随著以机械化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向以信息化为特色的知识社会迈进,工业设计的范畴也随之扩展,工业设计由主要为工业企业服务扩大到为金融、商业、旅游、保险、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服务;由产品设计等硬件设计扩展到公共关系、企业形象等软件;由有形产品的设计扩展到“体验设计”、“非物质设计”等无形产品的设计,用户参与设计的创新2.0模式逐步浮现,工业设计也正由专业设计师的工作向更广泛的用户参与演变,“工业设计”的概念逐渐为内涵更加丰富的“设计”概念所取代。\n基于经济、观念及“道可道,非常道”的理由,至今对后现代设计还未有一个主要的定义。可知各种时期不同的大师都有不同的看法和做法,工业设计历史的发展因子都可做为设计创意的泉源。\n\n优秀设计的十条准则(Dieter Rams \"Good design\" principles)\n优秀的设计应该是创新的。(Good Design Is Innovative.)\n优秀的设计让产品更加实用。(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seful.)\n优秀的设计是美的。(Good Design is aesthetic.)\n优秀的设计使产品更容易被读懂。(Good Design makes a product understandable.)\n优秀的设计是谦虚的。(Good Design is unobtrusive.)\n优秀的设计是诚实的。(Good Design is honest.)\n优秀的设计经得起岁月的考验。(Good Design is long-lasting.)\n优秀的设计是考虑周到并且不放过每个细节的。(Good Design is thorough down to the last detail.)\n优秀的设计是关怀环境的。(Good Design i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n优秀的设计是简洁的。(Good Design is as little design as possible.)\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WDO - 国际工业设计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424", "title": "一战", "text":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至1918年爆发的全球军事冲突,交战双方分别为法国、英国、俄罗斯所率之协约国,与德国、奥匈、奥斯曼所统之同盟国。这场战争是当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各国动员至少6,700万人参与这场军事冲突。主要战场位于欧洲地区,但也外溢至中东、非洲、亚太等地区。欧洲战场的参战国皆进入总体战状态,几乎将自身国家的全部经济、工业、科学技术用于战争之上,火炮、机枪及毒气武器得到广泛使用,而西线战场因军队部署密度过高出现堑壕战这一作战形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最致命的军事冲突之一,军人死亡人数达1千万、受伤人数达2千万,另有数百万平民死于种族灭绝、饥荒与流感。这场战争导致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解体,大量新国家诞生。\n战争源自德意志帝国的崛起和巴尔干半岛胶著的局势,以及欧洲工业化与新帝国主义导致的大国竞争。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储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被波士尼亚塞族普林齐普刺杀,触发各大列强间的外交与政治危机。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王国应对此负起责任,于7月28日对后者宣战。7月30日,俄罗斯帝国发布总动员令以保卫塞尔维亚,连锁反应导致法国、德国及英国也进入战争状态。战争初期,德国总参谋部按西攻东守的战略向法国发动攻势,但在9月上旬的马恩河战役折戟后,西线逐渐陷入僵局,转变成从北海至瑞士的堑壕战。至于东线战场,俄罗斯帝国大规模进攻东普鲁士与加利西亚两地,在前者遭遇惨败,但在后者重创奥匈军队,间接帮助塞尔维亚击败奥匈军队。1915年,协约国在西线及加里波利对同盟国发动大型攻势,而同盟国将主攻方向置于东线,迫使俄军放弃广阔领土。至于南线战场,意大利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分别加入协约国与同盟国,导致奥匈军队需调兵至阿尔卑斯山区,而塞尔维亚被占领。\n1916年,西线德军对凡尔登防区发动进攻,意图消耗协约国主力部队法军的人员,法德两军在此处交手近十个月。协约国为了牵制德军对此处的进攻,于同年夏在东线发动布鲁西洛夫攻势及在西线发动索姆河攻势。1917年初,俄罗斯帝国因作战不力被推翻,法军对德军发动代价高昂的尼维尔攻势。同年,美国因无限制潜艇战加入协约国,而布尔什维克在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与德国签署停战协议。1918年初,苏俄被德军迅速击败,签署和约退出战争。同年3月,德军鉴于东线局势已定,对西线战场发动大规模攻势,但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被法军击败,后者遂发动反攻。下半年,法国等国从西线与巴尔干发动大规模攻势,先迫使保加利亚、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退出战争,然后迫使德意志帝国在11月11日签订停战协定。\n1919年至1920年的巴黎和会订立了对战败国的处置,德国根据凡尔赛条约需割让部分领土、支付战争赔款及解除武装,而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导致大量新国家诞生,包括波兰、芬兰、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然而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未能应对战间期的紧张局势,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n\n背景\n民族主义\n15世纪以来,居住着许多塞尔维亚人的波斯尼亚省一直是鄂图曼帝国的领土,塞尔维亚在十九世纪初从鄂图曼帝国取得自治,成立塞尔维亚公国后,一直希望将波斯尼亚省并入塞尔维亚公国之内。\n1875年,发生波斯尼亚内战,最后内乱蔓延至保加利亚及引起俄罗斯介入,奥匈帝国亦趁机占领波斯尼亚。至1878年讨论巴尔干半岛危机的柏林会议中,虽正式承认塞尔维亚脱离鄂图曼帝国独立,但却同时承认奥地利拥有对波斯尼亚的管治权。至1908年,奥匈帝国趁鄂图曼帝国发生内乱正式吞并波斯尼亚,这引起塞尔维亚人强烈的仇奥情绪。\n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族学生普林西普在波士尼亚首府萨拉热窝,开枪打死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普林西普是青年波斯尼亚成员,这个组织目标是南斯拉夫的统一和从奥匈帝国统治下独立出来。萨拉热窝暗杀事件引起一系列强烈反应,最终演变成全面战争。奥匈帝国发出通牒,要求塞尔维亚采取行动惩罚肇事者,当奥匈帝国认为塞尔维亚没有做到时,就进而对塞尔维亚宣战。在泛斯拉夫主义和泛日耳曼主义所造成的敌对结盟关系以及种种集体协定防御条约和复杂性的国际结盟关系,使得数周内主要的欧洲列强纷纷加入战争。一战最本质的原因不是斐迪南大公被刺杀,但是这是一个战争正当性的借口,最终就像火柴点燃了谷仓般不可收拾。\n\n经济竞争\n在一次大战前英国垄断原材料市场,当时的印度、澳大利亚甚至世界1/4的人口都在大英帝国殖民地贸易体系之内。而美国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当时德国和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而无法发展,最终便选择扩张。\n自由贸易理论的观点认为,如果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实行无条件的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取消管制和关税,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一战前使用古典金本位制,英镑是当时的世界货币,直到一战结束后英国因为巨大战争开支而黄金外流,最终英镑遭到挤兑,使得美元逐渐取代英镑的霸权。\n\n普法战争\n直至十九世纪中叶,德意志地区仍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由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日耳曼人小邦国组成的“日耳曼邦联”,分裂造成德国国内市场经济无法发展(因为各邦关卡、课税重重,商品无法自由流通),在欧洲大陆也无法与其他列强鼎立,故其中的最具实力的第二大邦普鲁士为了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进而与奥地利、法国等列强争夺欧洲大陆霸权,便领导日耳曼邦联,于公元1870年奥托·冯·俾斯麦诱发德国开战并击败法国。在这场战争中法国大败,御驾亲征的法皇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大获全胜,后乘势率各邦国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德意志帝国。\n法国战败后,被逼签下普鲁士首相奥托·冯·俾斯麦所开出条件非常苛刻的和约:《法兰克福条约》规定法国割让阿尔萨斯-洛林予德国,并赔款50亿法郎,普军在收齐赔款前,可驻军于法国。此外,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一世的登基大典于法国的凡尔赛宫举行,这大大羞辱了法国,挑起德法两国之仇恨。战后法国复仇主义盛行,亦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另一主因。\n\n巴尔干半岛\n自十五世纪以来,巴尔干半岛向来一直由鄂图曼帝国统治,但自十八世纪末鄂图曼帝国开始衰落,在巴尔干半岛内各个民族纷纷争取独立,加上巴尔干半岛位处欧亚交界,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引起欧洲各国介入半岛内的事务,故被称为“欧洲火药库”。1878年柏林会议后,多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取得独立,各新兴小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发生两次巴尔干战争,并使得奥匈和俄罗斯的冲突加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埋下伏笔。\n奥匈和俄罗斯向来友好,但因巴尔干半岛的利益冲突令至关系恶化,在1877年,俄罗斯因支持保加利亚独立而向鄂图曼帝国开战,协助保加利亚独立,但战后召开讨论巴尔干问题的柏林会议,亲俄的保加利亚版图大大被削;而奥匈帝国则从鄂图曼帝国手中取得赫塞哥维纳、波斯尼亚的管理权,这令俄罗斯大为惊慌,俄罗斯之后试图以支持塞尔维亚来对抗奥匈帝国的扩张。此后,奥俄的冲突加深,亦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n\n同盟对立\n普法战争后,德国总理奥托·冯·俾斯麦担心法国报复引至德国两面受敌,因此采取结盟政策,以孤立法国。他本来让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及沙俄帝国结成三帝同盟,可是后来在1878年柏林会议上,俄罗斯因巴尔干半岛问题,而与奥匈帝国发生利益冲突。在奥俄无法相容的情况下,1879年10月德国选择与奥匈在维也纳缔结秘密的德奥同盟。此外意大利王国在争夺北非突尼西亚失败,让法国在1881年兼并该地。为了争取支援,意大利、德国和奥匈帝国于1882年5月在维也纳签订了《同盟条约》,是为三国同盟。\n俄罗斯得知德奥两国签订德奥同盟后,十分不满。但俾斯麦是一个精明的政治家,为了保持与俄罗斯的良好关系,于1887年与俄国签订《再保险条约》,德国保证除非俄罗斯主动攻击奥匈,否则德国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俄罗斯与第三国的战争中保持中立。可是俾斯麦在1890年下台后,新任德皇威廉二世不想维持俾斯麦定下的再保险条约,任由条约终止,而选择只与奥匈为盟。法国为打破外交上的孤立,趁德俄关系恶化时向俄罗斯提供资本,实现其工业化后,在1894年与俄国结下军事同盟,是为法俄同盟,于是欧陆出现德奥与法��两个敌对阵营。\n英国自拿破仑战争胜利后,恢复其称为“光荣孤立”的外交政策,不与欧陆国家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至十九世纪末,英国鉴于法国在埃及、俄国在巴尔干日益扩张,威胁英帝国前往远东的贸易航道,故在1887年2月12日和意大利组成《地中海协定》,互相保证维持地中海、亚德里亚海及黑海的现状,而意大利则支持英国在埃及的行动。在德国首相俾斯麦支持下,奥匈及西班牙均加入协定,是为《第一次地中海协定》,同年十二月,英、奥、意三国商定共同维持近东现状,对抗俄罗斯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影响,是为《第二次地中海协定》,不过两次协定没有明确规定英国承担具体的军事义务,故英国并未放弃其光荣孤立,威胁英国的制海权,英国才著手在欧陆寻求盟友。1904年英国终与法国签订《英法协约》,但此协定并非军事同盟,而是一项解决两国有关殖民地纠纷的协定;相对于德奥同盟或法俄同盟,其合作无疑较为松散。不过在第一次摩洛哥危机中,此协定充分反映出英法坚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此后法国鼓励英国与俄罗斯结盟,但英国对俄罗斯戒心不亚于德国,直至日俄战争俄罗斯被日本打败,英国才放下对俄的戒心,双方终于在1907年结束其殖民地纠纷,签订《英俄协约》。同年,法国、英国和俄国有感德国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是以组成三国协约。\n欧洲从此分为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阵营,因此只要有任何风吹草动,都有演变为世界大战的可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因为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而引起的。\n\n争夺殖民地\n自十八世纪起,工业革命引起经济及工业化发展,并催促著当时各国政府争夺殖民地以取得原料供应地及市场。20世纪初,帝国主义逐渐兴起。在俾斯麦时代,鉴于统一德意志帝国初立,故对殖民地的争夺较少参与。后来,国内商人势力兴起,便要求德国政府争取海外资源和市场。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麦被罢后,德皇认为德国殖民地太少,原料产地及商品市场不足,实行世界政策,要求重新划分全球势力范围。此举触犯老牌殖民大国英国和法国的利益。而第一次和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和法国的既得利益有所冲突,这亦使得两大阵营的冲突加剧,战争爆发的可能性越发加大。\n\n军备竞赛\n两大军事集团在战前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德国于1900年制订海军法,将海军规模加大扩充,英国为保持海上力量优势以维持安全,在1905年开始建造无畏舰,并在1907年德国开始建造无畏舰时以二对一海军政策,即保持自身无畏舰数为德方之两倍以相应付。在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后,更联同法俄两国实施三国海军联防,即英国在北海、法国在地中海、俄国在波罗的海分别对付德奥两国海军。\n而在陆军方面,由1880年到1913年,德国常备军由42万扩充至87万;法国则由50万扩充至81万;俄罗斯也准备由80万增加到230万,最后虽未达标,唯其陆军已有140万,乃全欧之冠,不过其素质甚为低下,无法和德法两国之陆军相比;奥匈的军队由47万扩张至85万,步兵素质一般,但重炮部队素质全球第一;意大利由20万扩张至35万,而无论步兵和炮兵素质皆不及德法;最后美国也响应欧洲紧张局势而把军队数由34,000人扩张至16万。\n\n战前危机\n萨拉热窝暗杀事件\n1914年6月28日为塞尔维亚之国庆日。奥匈帝国皇太子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都塞拉耶佛视察时,六名南斯拉夫主义组织青年波斯尼亚的刺客(分别是茨维特科·波波维奇、加夫里洛·普林齐普、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巴希奇、内德利科·查布林诺维奇、特里夫科·格拉贝日和瓦索·丘布里洛维奇)试图使用“塞尔维亚黑手党”提供的武器暗杀斐迪南大公。六名刺客埋伏在大公的必经之路上,暗杀开始后首先朝布林诺维奇向大公投掷了一枚手榴弹,但是没能砸中大公的车辆,爆炸的手榴弹伤到了不少路边的群众,也让其他五人暂时失去了对大公动手的机会。\n一个小时后,在大公去医院看望前一次袭击中受伤者的路上,马车转错了方向,走到了普林西普面前,普林西普枪杀了斐迪南大公和大公的妻子苏菲。大公的伯父,奥匈帝国的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对暗杀又震惊又愤怒。虽然奥国的调查显示,并未有塞尔维亚的政府官员涉入其中。暗杀约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并列出一些违反其宪法,干涉其主权的要求(塞尔维亚政府要和奥匈政府合作,压制一切的反奥行动及检控塞拉耶佛事件的涉案人士)。尽管塞尔维亚���示,除了两条违反宪法及影响主权的条款,将接受其他所有条款。然而,奥匈帝国执意开战,在得到德国的支援后,7月23日发出最后通牒,并在未回复塞国的回应后,于1914年7月28日出兵塞尔维亚,这件事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导火线。\n\n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的暴乱扩大\n奥匈帝国当局鼓励随后在萨拉热窝的反塞尔维亚暴乱,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的克罗埃西亚人杀了两名塞尔维亚人和砸毁许多塞尔维亚人的房屋,在塞拉耶佛外的许多由奥匈帝国控制的城市也爆发了数场反塞尔维亚暴乱,在波士尼亚与赫塞哥维纳的奥匈帝国当局逮补了5,500多名塞族人,其中约有700至2,200人死于狱中,另有460人被判处死刑。一个由奥匈帝国支持的波士尼亚民兵组织开始对塞族人进行迫害。\n\n七月危机\n奥匈帝国认为这次刺杀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领土收复主义作祟,并将其视为对帝国的重要威胁。欧洲列强曾于刺杀事件后整整一个月作出调停,但最终奥匈帝国于1914年7月23日向塞尔维亚王国发出的最后通牒,英国外长爱德华·格雷指出,此项最后通牒是“有史以来一个国家对他国发出之最可怕的文件”。一般认为,该文件的条款难以实现,因此它实际上是奥匈帝国用以惩罚塞尔维亚的开战借口。但对塞尔维亚来说,奥匈帝国毕竟不能招惹也惹不起,所以在最后通牒中开出的10个条件,塞尔维亚竟然也愿意接受其中8个条件,但奥匈还是在7月28日,即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一个月,向塞尔维亚宣战。萨拉热窝事件引起的一连串国际危机,终于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n\n战事爆发\n1914年7月28日奥匈向塞尔维亚宣战,但在7月31日才下达军事总动员的命令,实际执行则是第二天(该电报的发布日期在战争爆发后的橙皮书中修改为7月26日,且内容也被修改成[全军总动员令已签署],而法国的黄皮书则插入一段虚构的公报,公报发布于7月31日,称俄国的命令是[奥匈帝国进行全面动员的结果],同时[也是德国在六天内持续暗中进行动员措施的结果.........])。7月24日,俄国开始进行军事准备,7月29日俄国参谋部长签署局部动员令,并在同日午夜时分在俄皇认可下发出,但由于参谋部表明执行局部动员在技术上的困难,于7月30日下午六点又修改为全军总动员,以确保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力。7月25日,德国开始注意到俄国军事动员的迹象并开始招回休假中的情报局Ⅲ b(负责军事情报与反间谍工作)的情报人员,同时开始对法国、俄国派出[旅行者]以进行情报收集,7月28日,德军参谋本部在统整[旅行者]发回的资料后确认俄国开始局部动员,但规模不明,德威纳伊等其他军区,动员令尚未下达。但可以确定的是,德国边境地区的边防部队也正在备战。也许关于[战前准备期]的声明,是针对整座帝国而发出。,7月31日德国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取消总动员,俄国对此通牒置之不理,8月1日德国进而向俄国宣战;并向法国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其在德俄发生战争时保持中立,但法国并没有回复。8月2日,德国为避开德法边境的法国守军,向比利时发出最后通牒,即日德军攻占了中立国卢森堡。8月3日德国向法国宣战。德国于8月4日入侵已保持永久中立的比利时(施里芬计划),取道比利时进攻法国;同日英国考虑到比利时对自己国土安全的重要,又为了维护1839年签署的《伦敦条约》确保比利时的中立,于是向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8月12日英国向奥匈帝国宣战。\n\n西方战线\n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6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俄国。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以五个军团为基础的集合方案“第十七号计划”,并依约瑟夫·霞飞的个人判断调整作战方案。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n\n德军进攻\n为迅速取得西线胜利,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决定采取施里芬计划,西线德军不强攻驻有重兵防卫的德法边境,反而欲取道卢森堡及比利时攻击法国后方。1914年8月2日德国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卢森堡在德军开入国境时瞬间投降。8月4日清晨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然而,比利时的抵抗出乎德军预期,比军在早期的抵抗延迟了德军的进度表,至8月20日时,德军才成功大致攻占比利时全境(安特卫普要到10月10日才投降)、并开进布鲁塞尔、同时���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逼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9月5-12日德军与法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由于德军进展过快、南线的格朗库罗内战役未能牵制法军兵力、法军又及时重整战力,使得结果是法国获胜,被称为“马恩河奇迹”。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始演变为阵地战。接著,双方皆尝试包抄对方阵线,结果受限于运输等因素,双方平分秋色。德军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却始终不能包围法国的战线。随后双方再爆发第一次伊珀尔战役,由于英军强烈抵抗和法国快速驰援,成功挡下德军的重击,德军无法取得重大成果、英法联军亦也缺乏力量推进,结果战事进入胶著对峙状态。\n\n战事僵持\n1915年春季,法国和英国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方战线,发动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双方大量死亡,但战事仍然胶著。当中,俄罗斯曾应许至少派遣50万人到法国,但直到1916年只派了一万六千名应留在国内先受训的人。导致双方战事僵持局面未能改变。\n1916年2月,德军主力在凡尔登战役中袭击了法国的防御阵地,一直持续到1916年12月。德军在战役初期取得了进展,但随后法国的反击使得德军最后失败。双方的伤亡人数从70万人到97.5万不等。凡尔登战役成为法国决心和自我牺牲的象征。\n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著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n\n美国参战\n1915年5月1日,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从美国出发到英国,尽管德国已经宣布会发动无限制潜艇战把所有英国的船只都击沉,然而由于卢西塔尼亚号的航速较高,没有人认为它能被德国的潜艇追上。在5月7日,德国潜艇发现了卢西塔尼亚号并利用鱼雷把其击沉,由于邮轮上有一大部分的乘客为美国人,美国人民的反德情绪被激起。\n1917年2月3日因德国使用无限制潜艇战,使美国多艘船只被击沉,美国与德国断交。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破获的齐默曼电报,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墨西哥取回美墨战争后割让给美国的失地,于是美国以此为根据,于4月6日向德国宣战。\n\n1917年的协约国攻势\n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几万人后却除了香槟山战役以外并无进展,引起法国士兵的骚动,并导致该次战役的策划者、上任不足半年的法军总司令罗贝尔·尼维勒将军被革职。战事再度胶著,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进攻。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法军再次发起第二次凡尔登战役和拉马尔迈松战役两场攻势并取胜。而英军则发起帕森达勒战役和康布雷战役,但伤亡惨重并无取得任何大进展,仍然无法改变战事的胶著状态。\n12月,同盟国与俄罗斯签署了停战协议,从而使得西线获得了大量的德军部队。随著东方战线的瓦解,战争的结果将在西线决定。同盟国知道他们无法进行持久战,但他们对最终的攻势寄予厚望。此外,双方都越来越害怕欧洲的社会动荡和革命,双方都急切地寻求决定性的胜利。\n1917年,奥匈帝国皇帝卡尔一世在德国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他妻子在比利时的兄弟作为中间人,秘密尝试与乔治·克列孟梭进行单独的和平谈判。当谈判失败时,他的企图被德国发现,导致了一场外交灾难。\n\n德国最后进攻\n鲁登道夫与兴登堡认为德军在战争中的胜利机会为在1918年春季发动一个决定性的攻势。1918年3月3日,东线因为《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的签订而停战,俄罗斯退出了战争,这使德军可腾出33个师布署到西线。德军在西线上有了兵力的优势,以192个师来对抗联军178个师,其调来的部队也因为长时间的休息而实力较为完整。鲁登道夫从部队中选出各个战斗经验较丰富的单位重新训练,组成一个个素质较高的突击部队,作为此攻势的攻击主力。联军方面,依旧缺少一个统一指挥机关,英法两军也因为历经长期的耗损,无论是士气还是人力皆不足,而进入战���不久的美军也尚未具有战斗的能力。\n\n鲁登道夫的进攻战略为将英军与法军分离,突破联军防线后逼使前者退却到海峡港口,将其歼灭。这场攻势将结合新式的突击战术、地面攻击机、战车和仔细策划过的炮击行动,其中后者还包括使用毒气攻击。3月21日,德军发动5次主要进攻的第1次。德军春季攻势的第一阶段—麦克尔作战非常成功,几乎要将联军部队分离,并在头8天内挺进了65公里,战线也西移了100公里,是自1914年马恩河战役失败后以来,第一次让巴黎再度暴露在德军炮击距离内。因于这次的攻势,联军终于整合出一个统一的指挥系统,费迪南·福煦将军被任命为法境内全部联军之总指挥,整合过的联军现已更能应对德军的进攻,将局势逐渐转为消耗战。\n\n协约国反攻\n7月,法军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初期的第四次香槟战役决定性的挡住德军进攻,接著福煦对马恩河突出部上的德军发动攻势,并在8月将其消除。两天后,再发动了第二波攻势,一路挺进到亚眠北部。此次攻击由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军作先锋,以英法为主力,再加上600辆战车与800架飞机的支援,最终联军获得决定性的成功,兴登堡因此说8月8日是“德国陆军最黑暗的日子”。\n德军人力已因为四年长期的战争而枯竭,国家本身也累积巨大的社会与经济压力。联军以216个师对付德军兵员不足的197个师,8月开始的百日攻势为德军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开始大批向联军投降。在联军突破德军防线的不久,马克斯·冯·巴登亲王于10月被任命为德国总理以进行和平谈判。由于鲁登道夫拒绝和谈,他被迫下台并逃到了瑞典。战斗仍在继续,当德军撤退时,德国已发生革命,成立了新政府。很快地,德国政府与联军签署了停战协定,并在11月11日全面停火(国殇纪念日)。德意志帝国君主制政府崩溃,而鲁登道夫的继任者威廉·格勒纳将军认为,为了防止如前年俄罗斯发生的革命,必须支持温和派的社民党领袖弗里德里希·艾伯特,而非霍亨索伦皇室人员。\n\n东方战线\n俄国动员\n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因为德国向其开出空白支票而自信心大增,与塞尔维亚断交并对其宣战。俄国则宣布全国总动员,以支援塞尔维亚与奥匈帝国战斗,这引起德国的不满,而两国之间的互相敌视关系也埋下伏线。8月1日德国以俄国拒绝停止全国总动员为借口向俄国宣战,并同时在西线进侵比利时。8月4日英国因比利时为其自身安全的关键,因此对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向俄国宣战。\n\n德俄交战\n俄军乘德军在开战之初,集中兵力在西线之际,在东线向德军发起进攻。8月17日,俄军第一集团军进入东普鲁士,并于8月21日跨过东普鲁士南方边境,逼向德国首都柏林,德军被迫从西线调兵回援。德国援军行动迅速,很快便抵达东线,并于科穆辛森林附近消灭数万名俄军,使得东线战局发展受到德军控制。9月11日俄国的第1集团军再度被击败,德军进逼至俄国境内,俄军损失共25万余人及大量的军需物资,史称坦能堡会战。在南线方面,俄军开始时在加里西亚和布科维纳屡次击败奥匈帝国的军队,但德国随后对奥匈提供支援,结果到12月中旬,东线战事亦进入胶著状态。\n1915年德军因为西线的马恩河会战失败,决定先集中兵力击溃俄国,逼使俄国停战,从而结束东线战事,并且避免继续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局,东线于是变成主要战场。同年5月德奥联军以18个师和2,000余门大炮,分兵两路进击俄军,并计划将俄军逼至“波兰口袋”内歼灭。双方交战8个多月,德军攻占普热梅希尔、莱姆堡、伊万哥罗德、华沙、布列斯特、维尔诺及里加,并逼使俄军撤退至从里加湾到德涅斯特河一线,俄军共损失170多万人。此役,德军虽然大胜,但己方损失亦极大,且未消灭俄军主力,而俄罗斯皇帝尼古拉二世亦乘机罢免皇叔尼古拉大公的俄军总司令职位。之后,由皇帝顺从其太后之一只取总司令而自为之,却一无所成;即使如次,德国将领尤伦堡(Eulenburg)伯爵在该年12月派人媾和,尼古拉二世拒之不理。\n\n俄军反击\n1916年春季,俄国调集3个方面军共200万人向德奥联军发动反攻,在激战一轮后,双方各损失百万兵力,但俄军兵力较多,因此逼退德奥联军,并乘胜攻进加里西亚东部地区,史称勃鲁洛西夫攻势(勃鲁洛西夫为当时的俄军总参谋长)。此战令奥匈帝国损失惨重,超过40万人被俘,德军亦伤亡数十万。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格雷登·汤斯多(Graydon Tunstall)将1916年的布鲁西洛夫攻势称为一次大战以来奥���帝国最大的危机及协约国阵营最大的胜仗。\n\n俄国退出\n俄国本身为农奴制的经济体系,经不起东线持续的战事,结果其国内经济崩溃,工厂倒闭,失业率骤增,军火补给困难,士兵极度厌战。1916年冬季,俄国内部各种矛盾加剧,莫斯科的罢工人数更达至百万人以上,结果俄国二月革命在1917年3月8日爆发,令皇帝尼古拉二世退位,亚历山大·克伦斯基领导的临时政府仍然继续战争。虽在1917年7月3日波洛夫(Zboroff)之役,捷克与俄国联军攻袭甚猛;但最终又被德奥联军击败。德奥两国在1917年10月14日在原俄国所占领的波兰地方设立一个摄政院,言明波兰不隶属两国以弭平两国原本对该地的野心。\n俄国工人及农民忍受不了无止尽的战争和贫困,在1917年11月(儒略历10月),由布尔什维克领袖列宁承诺再次举行全国大选,并领导十月革命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然后在大选失利之后,使用暴力手段决议建立苏维埃政府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维埃俄国。列宁其后与德国签署《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苏俄并宣布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n此后,德军继续推进俄国所放弃的领土。于1918年4月2日击溃不承认芬兰独立宣言的共产党人;同年,也陆续承认波罗的海国家独立并迫使乌克兰议和。直到德国停战为止,波罗的海国家、白俄罗斯西部及乌克兰为德国势力范围,有德军驻守在这些国家。\n\n南方战线\n巴尔干战场\n奥匈帝国在战争初期对塞尔维亚发起三次入侵,但皆失败。而后保加利亚参战,联合奥匈帝国和德国从三路进攻,并很快击败塞尔维亚,而塞尔维亚抵抗力量经海路到达阿尔巴尼亚和希腊,并在法国的帮助下继续抵抗。\n随后法国为首的协约国远征军与保加利亚在马其顿战线僵持,直到1918年法国将军德斯佩雷将军发起瓦尔达尔攻势,于多布罗峰战役决定性的击败保加利亚,直攻至匈牙利,同盟国的南部战线彻底崩溃。\n\n奥斯曼土耳其战场\n俄罗斯一向是奥斯曼土耳其传统敌人,过去奥斯曼土耳其采取联英抗俄的外交政策。但1907年英俄修好及结盟后,奥斯曼土耳其开始怀疑英国会否继续协助自己抗俄。此时,德国为了在近东牵制俄国,于是答应向奥斯曼土耳其提供一亿法郎的贷款,以换取其参战。于是奥斯曼土耳其于1914年10月29日正式参战(对协约国的圣战),并与俄国在高加索发生战斗。俄军初时作战不利,但于1915年1月发动反攻,奥斯曼土耳其的第9集团军被歼灭,共损失约70,000多人。\n1914年奥斯曼土耳其在德国的帮助下进攻波斯卡扎尔王朝(现伊朗),试图切断俄国和英属印度的联系。该战役一直持续到1918年,以土耳其的失败告终。\n协约国军队为了解除俄罗斯在高加索被奥斯曼土耳其牵制的困局,以及打通黑海补给线,决定联合进攻奥斯曼土耳其的首都伊斯坦堡所在的黑海海峡。1915年初加里波利之战爆发。协约国先后有50万士兵远渡重洋登陆黑海海峡南端的加里波利半岛。双方在加里波利半岛交战11个月,共约13.1万人死亡,26.2万人受伤,结果协约国军队无法攻破同盟国的防线,被逼撤退。这场战役是一战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也是当时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在土耳其帝国东部的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英军的进展则顺利许多。虽然在库特战役(1915年底到1916年春)中英军受挫,但在1917年3月英军攻克巴格达。\n中东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阿拉伯人为主要人口的地区,早在十五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及统治,虽然土耳其人也信奉伊斯兰教,但是与阿拉伯人并非是同一民族。1916年6月阿拉伯发生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起义,英国少校劳伦斯协助阿拉伯人组织游击战,配合英国从埃及派遣的东征军队,最终攻克大马士革。\n阿拉伯半岛虽盛产石油,不过油田在一战时期尚未被发现,因此未成为重要的战略据点。\n\n义大利转投协约国\n1915年5月23日,义大利因为英法答应在战后分得阜姆和达尔马提亚,于是投向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同时圣马利诺亦派志愿军协助义大利,以及圣马利诺战地医疗队。义大利军虽然实力较弱,交战初期即损失近30万人,但却成功拖住奥匈帝国40个师的兵力,缓减俄法的压力。1915年9月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并出兵30万,配合德奥联军攻击塞尔维亚,结果同盟国很快便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及军队被逼撤退至希腊的科孚岛。\n\n罗马尼亚参战\n1916年8月,罗马尼亚向同盟国宣战。德奥和保加利亚联军于是决定攻取罗马尼亚,以夺取石油和粮食补��。结果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很快便失陷,德奥保军队占领大部分的罗马尼亚国土。\n\n海上战争\n虽然英德两国在战前争建无畏舰,但在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却只有一次大规模的舰队主力决战,德军少数部署在海外殖民地的巡洋舰队在开战的头一年即遭数量上占有优势的英国海军的肃清(虽然其中不乏如轻巡洋舰恩登号这样成功的通商破坏舰),德国公海舰队也被英国海军封锁在波罗的海内。1916年德国海军意图突破封锁,随爆发英德海军间唯一的舰队决战日德兰海战。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舍尔海军上将率领的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德国港口,使得后者在战争后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战略上的胜利。\n而另一方面,德国在战争初期主要依靠潜艇战阻止他国对英国的物资援助,但因为美国抗议而一度中止。但当德国海军情势越来越差,国内的经济亦日趋恶化时,德国在1917年1月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即凡是在英国水域的船只,不论是敌方或是中立国的,都有可能被德国潜艇击沉,这大大影响美国商船的航行,而且亦有美国商船被击沉的纪录,因此德美关系恶化,美国开始有对德国宣战的意图,在齐默曼电报事件后,美国正式对德国宣战。结果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反而招致强大的美国参战。\n\n世界大战\n亚洲和太平洋战场\n1914年8月30日,纽西兰占领德属萨摩亚。9月11日,澳大利亚海军和军事远征军在德属新几内亚的新不列颠登陆。10月28日,德国巡洋舰SMS Emden在槟城海战中击沉了俄罗斯巡洋舰 Zhemchug。日本参战后,发动青岛战役,11月攻占德国在亚洲最大军港青岛。在奥匈帝国拒绝从青岛撤回其巡洋舰SMS Kaiserin Elisabeth后,日本也向奥匈帝国宣战,该船于1914年11月在青岛沉没。 几个月内,同盟国在太平洋的势力只留下一些抵抗军。\n\n非洲战场\n多哥兰是德国于非洲中最小的一块殖民地,亦是第一块被协约国占领的德国殖民地。协约国只消17日,在接近零抵抗的情况下便于1914年8月26日占领该地。\n喀麦隆战役早于1914年8月6日便爆发,喀麦隆战役同样是以德军战败为结果。喀麦隆的守军受到法属赤道非洲、英国尼日利亚、和比属刚果围攻。但守军顽强抵抗,战争延续到1916年3月10日,德军才宣布投降。英法最后决定瓜分喀麦隆。\n在德属西南非洲,德军面对的敌人是有英国支持的南非联盟军队和葡萄牙的安哥拉,战争于1914年9月爆发,随著战争持续,孤立的西南非洲被南非军队入侵,而南非军队亦迅速地推进,德军虽然设法阻止,可惜仍无法减缓熟悉沙漠地形的南非军队。直至1915年5月5日,西南非洲的首都温荷克已被南非占领。 7月,西南非洲的德军投降。\n德属东非战役是非洲战场中最大规模和持续最长的战事,双方亦投入了比其他殖民地战争更多的兵力。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军在东非遭到了由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指挥的德国殖民地驻军与土著部队顽强而持续的抵抗,英国在战役期间不得不以平均20,000人、总投入人数300,000人的庞大部队,进行对约17,000人的德军的清剿。战争始于1914年8月3日,终于1918年11月23日,横跨整个一战。于战争开始时,德军和英军在德属东非和肯尼亚边疆进行零星的攻击,并占领了一两个城市。但到了1916年,形势开始扭转:英军和比利时军队大举入侵德属东非,到了年底时,德属东非的大部份已被占领。剩下来的德军一部份决定投降,而另一部份却于1917年11月23日硬闯葡萄牙的莫桑比克,试图占领一些城镇以重整旗鼓。但事与愿违,该批德军无法寻得据点,更被英军追赶,致使不能长驻于据点。最后,该批德军于1918年8月决定返回德属东非。但他们在德属东非亦无希望可寻,因此只能寄托于进军赞比亚。当进入赞比亚不久,便收到德国投降的消息。因此,他们最终于1918年11月23日向协约国投降。\n\n中华民国对协约国的支持\n段祺瑞统治下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为了收回失去的领土和主权,投向比较有利的协约国一方,于1917年3月14日与德国断交,于8月14日对德奥宣战。北洋政府趁机派军警收回了天津德租界、天津奥租界和汉口德租界。虽然中华民国并未直接派兵参与,北洋政府还是通过官方与非官方渠道组织数十万华工前往欧洲战场为协约国担负后勤任务。在西线的华工被英法联军编成正规的中国劳工旅,总人数超过14万;在东线���俄国服务的华工在组织上则相对更为松散,但总人数也至少有20万。十月革命爆发后,很大一部分华工受困于动荡政局无法回国,一些人甚至加入布尔什维克参加俄国内战。协约国决定干涉俄国内战后,北洋政府亦出兵加入干涉内战的协约国部队。除此之外,北洋政府在一战尾声占领了外蒙古。\n\n大战结束\n德国盟友停战\n虽然俄罗斯在1917年11月退出战争,德国再不用东西两面受敌,但德国的各盟国鄂图曼土耳其、保加利亚王国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或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在1918年9月开始相继向协约国求和。\n\n保加利亚王国\n最初与协约国达成停战协议的是保加利亚,在协约国于瓦尔达尔攻势的成功推进入保加利亚占领下的瓦尔达尔马其顿后,保加利亚沙皇斐迪南一世被迫退位,保国政府于1918年9月29日签订萨罗尼卡停战协定。随后1919年11月27日,保加利亚与协约国于塞萨洛尼基又签订纳伊条约,条约的签订仪式于塞纳河畔讷伊的市政厅举行。\n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保加利亚加入轴心国阵营埋下伏笔。\n\n奥斯曼帝国\n奥斯曼土耳其尽管受英国及其阿拉伯盟友在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胜利,但奥斯曼土耳其刚从俄国内战中趁机控制了南高加索令军方高层仍认为战争仍可取胜。直至保加利亚停战,首都伊斯坦堡顿时没了掩护,最终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六世亦于1918年10月30日签订了穆兹罗斯停战协定。\n\n奥匈帝国\n11月首周,奥皇卡尔一世接受美国的十四点协议让境内的民族自立国家并建立联邦制帝国,不料各民族自行独立建国导致奥匈帝国解体。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于10月19日率先独立、之后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维尼亚人、克罗埃西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巴纳特共和国、匈牙利民主共和国和波士尼亚独立,其间义大利趁机反攻占领了属奥地利本土的特伦提诺-上阿迪杰和和伊斯特拉半岛。奥匈帝国和义大利签订了维拉朱斯蒂停战协定后随即崩溃。\n\n德国停战\n1918年8月至11月间,协约国发动“百日攻势”,德军再损失15万人、大炮2,000余门及机枪13,000余挺。连续的军事失利使德国国内动荡加剧。1918年9月兴登堡元帅建议在德国议会提出要“结束战争”。但德军的最高统帅部却仍不死心,意图利用剩余的海军舰只与英国海军进行最后决战。结果德国水兵因不愿送死,在基尔港发生哗变,并迅速蔓延到整个海军及全国。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发生德国十一月革命,社会民主党领袖菲利普·谢德曼宣布建立共和国、宰相巴登亲王马克西米利安为了维持国内稳定,宣布废除威廉二世的德意志皇帝与普鲁士国王封号,威廉二世本人退位后则于11月10日流亡荷兰。\n由于国内情势混乱,德军在11月11日与法国求和,与法国签订康边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n\n巴黎和会\n战后各国于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乔治·克列孟梭主持。威尔逊总统主张宽大对待德国,在英国立场方面,他亦主张公平和不太苛刻的对待德国。原因是德国和英国之间有不少经济活动交流,站在利益方面,英美都主张不严惩德国。受创最重的法国则急于复仇,主张严惩德国。最后诸国与德签订的议和条约《凡尔赛和约》,因应法国的要求而加入极其苛刻的条款,向德国强加巨大的割地赔款及限制军备条款。但同时间,并未处置德皇威廉二世、兴登堡元帅、鲁登道夫将军等决策者。\n而赔款过重的凡尔赛合约反而为20年后规模更大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火种。\n\n其他和约\n战胜国与其他战败国亦分别签署条件苛刻的和约,战胜国与奥匈帝国的奥地利部分签署《圣日耳曼条约》,奥匈帝国被划分为多个民族国家;与保加利亚签署《纳伊条约》,保加利亚失去爱琴海出海口,并须赔款4亿4,500万美元;与匈牙利签署《特里亚农条约》,匈牙利领土大幅减少;与鄂图曼土耳其签署《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鄂图曼土耳其的领土。后来的土耳其共和国只剩下伊斯坦堡、其附近小部分领土及安那托利亚的部分。\n以《凡尔赛和约》及其他各个和约所构成的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新体系,后称凡尔赛体系,对战后欧洲及国际关系的发展有著重要影响。\n\n影响\n英镑霸权遭到美元削弱\n一战最本质的原因不是表面上的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遇刺,但这是一个战争正当性的借口,一次大战前英国垄断原材料市场,当时的印度、澳大利亚甚至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都在大英帝国殖民地贸易体系之内,而美国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当时德国和日本国内市场狭小而无法发展,最终选择扩张。自由贸易理论的观点认为如果在一次世界大战前就实行无条件的开放市场和自由贸易取消管制和关税就不会有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一战前当时处于古典金本位制,英镑是当时世界货币到一战结束后英国因为巨大战争开支而黄金外流,最终英镑遭到挤兑而无法兑换黄金,而美元逐渐取代英镑的霸权。1922年热那亚协议英国试图建立外汇储备,进入虚金本位制也就是金阅汇本位,纸币的数量远远高过黄金,最终引发的信贷扩张引发1929年大萧条,而在这之前美国透过道威斯计画和杨计画将德国央行资产转换成美元。\n\n民族国家\n俄罗斯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奥斯曼帝国这四个大帝国覆灭。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匈牙利和伊拉克等。\n\n欧洲衰退,美日兴起\n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而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美国。这场大战也削弱了法、意、德;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世界金融中心也由伦敦转移到纽约;日本也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并占领原属德国势力范围的中国胶州湾及山东半岛。\n\n共产主义兴起\n大战期间,俄国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使世界上出现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从此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国扩展势力范围,至1922年苏俄收复西乌克兰,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及外高加索联邦签署《苏联成立条约》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世界各地相继建立共产主义政党或共产主义政权,直至冷战结束为止告一段落。\n\n复仇情绪\n《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悉数推给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国失去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还被解除武装,德国陆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且不许拥有空军。但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其元气并未受到过大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本土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而没有进一步考虑战败国自身的利益。虽然日后做出了如《洛迦诺公约》在内的一定修正之尝试,但种种因素配合以及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仍终于爆发规模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n根据《伦敦条约》,英国秘密向意大利许诺特伦蒂诺和蒂罗尔,直至布伦纳、的里雅斯特和伊斯特拉半岛,除阜姆外的所有达尔马提亚海岸,阿尔巴尼亚发罗拉的全部所有权和阿尔巴尼亚保护国,土耳其的安塔利亚以及土耳其与德国殖民帝国的份额,以换取意大利反对同盟国。在战争结束时,协约国意识到他们之间达成了相互矛盾的协议,意大利在战后只得到了特伦蒂诺、布伦纳,达尔马提亚的扎达尔、拉斯托沃岛和几个小的德国殖民地。许多意大利人认为,国家参加了一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却没有得到任何值得一提的好处。这种“残缺的胜利”观念成为意大利法西斯党宣传的一个重要部分。\n\n中国五四运动\n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华民国是战胜国。北洋政府虽然因此停止对战败的德国和奥匈帝国的庚子赔款,并在巴黎和会中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驻军等七项希望取消日本强加的《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但遭受列强拒绝。《凡尔赛和约》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在巴黎和会中,中华民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由于山东问题,北京的青年学生及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并使得之后中华民国政府在6月28日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此运动对近代中国迄今之政治、社会、文化、思想影响甚大,此后北洋军阀政府失去民心而垮台。此外也因为五四运动而使中国共产党崛起,某种程度上也半直接与半间接地埋下日后的两次国共内战的种子。\n\n军人待遇\n一战美军士兵每人每日薪金为1美元,另加海外生活补助金0.25美元(25分)。后来由于1930年代的大萧条,退伍军人、家属与其他有关团��,向美国政府要求即时索取补助金不果,而导致1932年美国军方介入的流血补助金进军事件。\n\n国际联盟\n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伤亡与物资损失巨大,英法等战胜国于是在1920年1月发起一个用以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活水平的组织,是为国际联盟(简称国联)。由于美国没有参加,国联被英法操控。然而,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主义的侵略行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n\n女性地位\n在大战期间参战国内大量男性均直接参与前线战争,导致国内劳动力大减,生产军需品、武器、后勤支援等的职位大部份皆由女性接替,使妇女的重要性提高。在战后1920年代日本的妇女运动、1920年美国给予妇女选举权,至1928年英国亦给予妇女选举权等事件显示妇女的地位得以重视,女权运动亦在此时兴起。\n\n文学艺术\n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了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 人们开始怀疑逻辑、理性以及浪漫主义美学等资产阶级价值观,达达主义就此诞生。 达达主义的精神内核在于反对旧世界的秩序,追求非理性,无意义,偶然和混乱。其影响力遍及艺术,文学,政治主张和社会运动。\n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造就以海明威、T·S·艾略特为代表的“迷惘的一代”文学家,他们的文学作品及个人结局(海明威最终选择自杀)都反映出这场战争给人类所造成无法愈合的心灵创伤。以战争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也在此时问世,主要表达对战争的厌恶,如海明威的《战地春梦》和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n\n相关电影\n圣诞快乐\n西线无战事\n漫长的婚约\n红男爵\n战马\n战地春梦\n战地钟声\n青春誓言\n天上再见\n我的1919\n他们不再老去\n1917\n王牌特工:源起\n\n相关游戏\n凡尔登(Verdun)\n战地1\n刺客信条:枭雄\n勇敢的心:世界大战\n\n伤亡\n协约国总士兵阵亡人数:5,186,854-6,433,692人\n法国:1,357,000-1,397,800人\n英国:887,858人\n沙俄帝国:1,700,000-2,254,369人\n义大利:460,000-651,000人\n美国:116,708人\n比利时:38,170-58,637人\n塞尔维亚:300,000-450,000人\n希腊:5,000-26,000人\n黑山:3,000-13,325人\n罗马尼亚:250,000-335,706人\n日本:300-4,661人\n同盟国总士兵阵亡人数:3,386,200-4,390,544人\n奥匈:120万\n保加利亚:8.75万\n德国:177万\n土耳其:32.5万\n平民死亡人数:5,411,000-6,100,000人\n协约国:\n法国:300,000人\n英国:107,000人\n俄罗斯:730,000人\n义大利:589,000人\n美国:757人\n比利时:62,000人\n塞尔维亚:450,000-800,000人\n希腊:150,000人\n罗马尼亚:200,000人\n同盟国:\n德国:424,000-763,000人\n奥匈:467,000人\n保加利亚:100,000人\n土耳其:1,000,000人\n\n1914年至1918年,欧洲一共动员了6000万名军人,其中800万人阵亡,700万人永久致残,1500万人重伤。德国失去了15.1%的活跃男性人口,奥匈帝国失去了17.1%,法国失去了10.5%。法国动员了780万人,其中140万人死亡,320万人受伤。大约15,000人面部遭受可怕的伤害,造成社会耻辱和边缘化。在德国,平民死亡人数比和平时期增加了474,000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粮食短缺和营养不良削弱了对疾病的抵抗力。1918年的超额死亡人数估计为271,000人,加上1919年上半年封锁仍然有效时的额外死亡人数为71,00人。黎巴嫩因饥荒造成的饥饿导致约10万人死亡。1921年的俄罗斯饥荒导致5万至1000万人死亡。到1922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俄罗斯内战以及随后的1920年至1922年饥荒的破坏,俄罗斯有450万至700万无家可归的儿童。俄国革命后,许多反苏的俄罗斯人逃离了这个国家。到1930年代,中国北方城市哈尔滨有10万俄罗斯人。\n战时混乱,疾病猖獗。仅1914年,虱传流行性斑疹伤寒就导致塞尔维亚20万人死亡。从1918年到1922年,俄罗斯约有2500万人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300万人死亡。1923年,1300万俄罗斯人感染了疟疾,这一数字比战前急剧增加。从1918年初开始,一种被称为“西班牙流感”的重大流感疫情在世界各地蔓延,大量士兵的流动加速了这种流行病的蔓延,这些士兵经常挤在卫生条件差的营地和运输船上。西班牙流感导致至少1,700万至2,500万人死亡,其中包括估计264万欧洲人和多达675,000名美国人。1915年至1926年间,昏睡性脑炎在全世界蔓延,影响了近500万人。\n\n战争罪\n战争中的化学武器\n德国军队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期间率先成功部署了化学武器,此前德国科学家在威廉皇帝研究所弗里茨·哈伯的指导下开发了一种将氯武器化的方法。德国最高统帅部批准使用化学武器,以迫使盟军士兵离开他们的阵地,补充而不是取代更具致命性的常规武器。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战争期间所有主要交战方都部署了化学武器,造成约130万人伤亡,但死亡人数相对较少:总共约90,000人。战争期间估计有186,000名英国化学武器人员伤亡(其中80%是由于接触德国人于1917年7月引入战场的“芥子气”),三分之一的美国人伤亡是由它们造成的。据报道,俄罗斯陆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大约50万人的化学武器伤亡。在战争中使用化学武器直接违反了1899年《关于窒息性气体的海牙宣言》和1907年《海牙陆地战争公约》,后者禁止使用化学武器。\n\n奥斯曼帝国的种族灭绝\n在奥斯曼帝国的最后几年,对奥斯曼帝国亚美尼亚人口的种族清洗,包括大规模驱逐和处决,被视为种族灭绝。奥斯曼帝国在战争开始时对亚美尼亚人民进行了有组织和有系统的屠杀,并通过将亚美尼亚人的抵抗行为描绘成叛乱来操纵亚美尼亚人的抵抗行为,以证明进一步的灭绝是合理的。1915年初,一些亚美尼亚人自愿加入俄罗斯军队,奥斯曼政府以此为借口颁布了《Tehcir Law》(驱逐法),该法授权在1915年间将亚美尼亚人从帝国东部省份驱逐到叙利亚。1918年。亚美尼亚人被故意行进致死,其中一些人遭到奥斯曼土匪的袭击。虽然具体死亡人数未知,但国际种族灭绝学者协会估计死亡人数为150万人。土耳其政府一直否认种族灭绝,认为死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种族间战斗、饥荒或疾病的受害者;这些说法被大多数历史学家拒绝。\n其他民族在此期间也受到奥斯曼帝国的类似攻击,包括亚述人和希腊人,一些学者认为这些事件是同一灭绝政策的一部分。1915年至1922年间,至少有25万亚述基督徒(约占人口的一半)以及35万至75万安纳托利亚和本都希腊人被杀害。\n\n战俘\n战争期间,约有八百万士兵投降并被关押在战俘营中。所有国家都承诺遵守公平对待战俘的海牙公约,战俘的存活率普遍远高于前线战斗人员。\n俄罗斯损失的25-31%(占被俘、受伤或死亡人数的比例)是战俘,奥匈帝国为32%,意大利为26%,法国为12%,德国为9%;英国7%。 盟军战俘总数约为140万(不包括俄罗斯,该国损失了250万至350万士兵)。大约330万同盟国士兵被俘;他们中的大多数向俄罗斯投降。\n\n军人经历\n战争中的英国士兵最初是志愿兵,但越来越多地被征召入伍。幸存的退伍军人回到家乡后,发现他们只能在自己之间讨论他们的经历。他们聚集在一起,组成了“退伍军人协会”或“军团”。美国国会图书馆退伍军人历史项目收集了少量美国退伍军人的个人资料。\n\n征兵\n征兵制在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很普遍。然而,它在英语国家引起了争议。它在少数族裔群体中尤其不受欢迎,尤其是爱尔兰和澳大利亚的爱尔兰天主教徒,以及加拿大的法国天主教徒。\n在美国,征兵制于1917年开始,普遍受到欢迎,但在偏远的农村地区也有少数反对派。在战争的前六周,最初的100万目标中只有73,000名志愿者入伍后,政府决定主要依靠征兵而非自愿入伍来筹集军事人力。\n\n武官和战地记者\n来自各大国的军事和民间观察员密切关注着战争的进程。许多人能够从类似于敌对陆军和海军部队的角度来报道事件。\n\n经济影响\n战争对宏观和微观经济产生了影响。许多男人的离开使家庭发生了变化。家庭主要工资收入来源的死亡或缺席,女性被迫以前所未有的数量进入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工业需要补充因战争而流失的劳动力。这有助于为妇女争取选举权。\n在所有国家中,政府占GDP的比重均有所上升,德国和法国都超过了50%,英国也接近这一水平。为了支付在美国的采购费用,英国兑现了对美国铁路的大量投资,然后开始从华尔街大量借贷。1916年底,威尔逊总统一度濒临切断贷款,但允许美国政府大幅增加对盟国的贷款。1919年后,美国要求偿还这些贷款。 偿还款项部分由德国赔款提供,而德国赔款又由美国向德国提供的贷款支持。这个循环系统于1931年崩溃,一些贷款从未偿还。1934 年,英国仍欠美国44亿美元,最后一期付款终于在2015年支付。\n英国向其殖民地寻求帮助,以获取重要的战争物资,而传统来源的供应已经变得困难。阿尔伯特·基特森等地质学家被要求在非洲殖民地寻找新的珍贵矿物资源。基特森在黄金海岸发现了重要的新锰矿床,可用于弹药生产。\n《凡尔赛条约》第231条(即所谓的“战争罪”条款)规定,德国承担“盟国及其相关政府及其国民因战争而遭受的一切损失和损害”的责任为德国及盟国的侵略。”这样的措辞��为了奠定赔偿的法律基础,并且在与奥地利和匈牙利的条约中也插入了类似的条款。然而,他们都没有将其解释为承认战争罪。”1921年,赔偿总额定为1,320亿金马克,但盟军专家知道德国无法支付”这笔款项。总和被分为三类,第三类是“故意设计成空想的”,其“主要功能是误导公众舆论......使其相信“总金额得到维持”。因此,500亿黄金马克(125亿美元)“代表了盟军对德国支付能力的实际评估”,“因此……代表了德国必须支付的赔款总额”。\n这个数字可以用现金或实物(煤炭、木材、化学染料等)支付。此外,根据《凡尔赛条约》失去的一些领土也计入了赔偿数额,其他行为如帮助恢复鲁汶图书馆等也是如此。1929年,大萧条到来,导致全世界政治混乱。1932年,国际社会暂停支付赔款,此时德国仅支付了相当于205.98亿金马克的赔款。随着阿道夫·希特勒的崛起,所有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初发行和发放的债券和贷款都被取消。大卫·安德尔曼指出,“拒绝付款并不会使协议无效。债券、协议仍然存在。”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53年的伦敦会议上,德国同意恢复偿还借款。2010年10月3日,德国支付了这些债券的最后一笔付款。\n澳大利亚总理比利·休斯写信给英国首相戴维·劳合·乔治,“您向我们保证,您无法获得更好的条件。我对此感到非常遗憾,并且希望即使现在也能找到某种方式来达成协议 要求与大英帝国及其盟国所做出的巨大牺牲相称的赔偿。”澳大利亚获得了5,571,720英镑的战争赔款,但战争给澳大利亚造成的直接成本为376,993,052英镑,到1930年代中期,遣返养老金、战争酬金、利息和偿债基金费用为831,280,947英镑。在大约416,000名服役的澳大利亚人中,大约有60,000人被杀,另有152,000人受伤。\n战争促使腕表从女性珠宝演变为实用的日常用品,取代了需要空手操作的怀表。风衣手表是为军队使用而设计的,因为怀表在战斗中效果不佳。军事资助无线电的进步促进了战后媒体的普及。\n\n支持和反对战争\n支持\n在巴尔干地区,领导人安特·特朗比奇等南斯拉夫民族主义者强烈支持这场战争,希望南斯拉夫摆脱奥匈帝国和其他外国列强的统治,并建立一个独立的南斯拉夫。由特朗比奇领导的南斯拉夫委员会于1915年4月30日在巴黎成立,之后将其办事处迁至伦敦。1918年4月,罗马被压迫民族代表大会召开,包括捷克斯洛伐克、意大利、波兰、特兰西瓦尼亚和南斯拉夫的代表,他们敦促同盟国支持居住在奥匈帝国境内的人民的民族自决。\n在中东,由于战争期间土耳其民族主义的兴起,阿拉伯民族主义在奥斯曼帝国领土上高涨,阿拉伯民族主义领导人主张建立一个泛阿拉伯国家。1916年,阿拉伯起义在奥斯曼帝国控制的中东地区爆发,以争取独立。在东非,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的伊亚苏五世支持在索马里兰战役中与英国交战的苦行僧国家。\n德国驻亚的斯亚贝巴特使冯·西堡表示,“现在是埃塞俄比亚重新夺回红海沿岸、驱赶意大利人回家、恢复帝国古代规模的时候了。”由于盟军对埃塞俄比亚贵族的压力,埃塞俄比亚帝国在塞加勒战役中被推翻之前,埃塞俄比亚帝国正处于加入同盟国一方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边缘。约书亚被指控皈依伊斯兰教。根据埃塞俄比亚历史学家巴鲁·祖德的说法,用于证明约书亚皈依的证据是盟军提供的一张经过修改的戴着头巾的照片。一些历史学家声称英国间谍伪造了这张照片。\n\n1914年8月战争爆发时,许多社会党最初支持战争。但欧洲社会主义者在民族界限上分裂,马克思主义者和工团主义者等激进社会主义者所持有的阶级冲突概念被他们对战争的爱国支持所压倒。战争开始后,奥地利、英国、法国、德国和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者纷纷追随民族主义浪潮的兴起,支持本国干预战争。\n战争的爆发激起了意大利民族主义,最初得到了各个政治派别的大力支持。加布里埃尔·邓南遮是这场战争中最著名和最受欢迎的意大利民族主义支持者之一,他宣扬意大利民族统一主义,并帮助说服意大利公众支持干预战争。保罗·博塞利领导下的意大利自由党提倡站在同盟国一边干预战争,并利用但丁·阿利吉耶里协会来宣传意大利民族主义。意大利社会主义者在支持还是反对战争问题上存在分歧。有些人是战争的激进支持者,包括贝尼托·墨索里尼和列奥尼达·比索拉蒂。然而,在反军国主义抗议者被杀后,意大利社会党决定反对战争,导致了一场名为“红色周”的总罢工。意大利社会党清除了包括墨索里尼在内的支持战争的民族主义成员。墨索里尼是一位工团主义者,他以对奥匈帝国意大利人居住地区的民族统一主义主张为由支持战争,他组建了支持干涉的意大利人民党和国际行动革命法西斯组织1914年10月,后来发展成为1919年的意大利战斗法,法西斯主义的起源。墨索里尼的民族主义使他能够从安萨尔多(一家军火公司)和其他公司筹集资金,创建《意大利人民》,以说服社会主义者和革命者支持战争。\n\n爱国基金\n双方都为士兵、他们的家属和受伤者的福利进行了大规模的筹款。钉子人就是德国的一个例子。大英帝国各地有许多爱国基金,包括皇家爱国基金公司、加拿大爱国基金、昆士兰爱国基金,到1919年,新西兰有983个基金。在下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新西兰基金进行了改革,因为这些基金被批评为重叠、浪费和滥用,在2002年有11个基金仍在运作。\n\n反对\n许多国家监禁那些公开反对冲突的人。其中包括美国的尤金·德布斯和英国的伯特兰·罗素。 在美国,1917年《间谍法》和1918年《煽动叛乱法》将反对征兵或发表任何被视为“不忠”的言论定为联邦犯罪。所有批评政府的出版物都被邮政审查机构下架,许多出版物因被认为不爱国的事实陈述而被判处长期监禁。\n许多民族主义者反对干预,特别是在民族主义者敌视的国家内。尽管绝大多数爱尔兰人同意参加1914年和1915年的战争,但少数先进的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坚决反对参加。战争是在1912年爱尔兰重新出现的地方自治危机中开始的,到1914年7月,爱尔兰爆发内战的可能性很大。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者试图追求爱尔兰独立,最终导致1916年复活节起义,德国向爱尔兰运送了20,000支步枪,以煽动英国的骚乱。英国政府将爱尔兰置于戒严状态以应对复活节起义,尽管一旦革命的直接威胁消散,当局确实试图对民族主义情绪做出让步。然而,爱尔兰反对卷入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导致了1918年的征兵危机。\n其他反对者来自良心拒服兵役者——一些是社会主义者,一些是宗教人士——他们拒绝战斗。在英国,有16,000人要求获得依良心拒服兵役者身份。其中一些人,最著名的是著名的和平活动家斯蒂芬·霍布豪斯,拒绝服兵役和替代役。许多人遭受了多年的监禁,包括单独监禁和面包和水饮食。即使在战后,英国的许多招聘广告都标有“良心拒服兵役者无需申请”。\n1917年5月1日至4日,彼得格勒约10万工人和士兵,以及紧随其后的俄罗斯其他城市的工人和士兵,在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高举“打倒战争!”的横幅进行示威。表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大规模示威导致俄罗斯临时政府陷入危机。1917年5月,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在米兰组织并参与骚乱,呼吁结束战争,并设法关闭工厂并停止公共交通。意大利军队被迫携带坦克和机枪进入米兰,与布尔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激烈战斗,直到5月23日意大利军队控制了该市。近50人(包括三名意大利士兵)被杀,800多人被捕。\n\n技术\n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技术与19世纪战术的冲突,不可避免地造成巨大伤亡。然而,到1917年底,主要军队(有数百万士兵)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并开始使用电话、无线通信、装甲车、坦克和飞机。\n火炮也经历了一场革命。1914年,大炮被部署在前线,直接向目标开火。到1917年,使用枪支(以及迫击炮甚至机枪)进行间接射击已司空见惯,使用新技术进行定位和测距,特别是飞机和经常被忽视的野战电话。\n固定翼飞机最初用于侦察和对地攻击。为了击落敌机,开发了高射炮和战斗机。战略轰炸机主要由德国和英国制造,但前者也使用齐柏林飞艇。冲突接近尾声时,航空母舰首次被使用,1918年,英国皇家海军愤怒号发射索普威思骆驼号进行突袭,摧毁岑讷的齐柏林飞艇机库。\n\n外交\n国家之间的非军事外交和宣传互动旨在赢得对这一事业的支持或削弱对敌人的支持。战时外交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于五个问题:宣传活动; 定义和重新定义战争目标,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些目标变得更加严厉;通过提供敌方领土的碎片来吸引中立国(意大利、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加入联盟;同盟国鼓励内部的少数民族运动,特别是在捷克人、波兰人和阿拉伯人中。此外,还有来自中立者或一方或另一方的多项和平建议; 他们都没有取得很大进展。\n\n遗产\n纪念馆\n数千个村庄和城镇建立了纪念碑。在靠近战场的地方,那些埋在临时墓地里的人逐渐被转移到由英联邦战争坟墓委员会、美国战争纪念碑委员会、德国战争坟墓委员会和法国纪念等组织管理的正式墓地。许多墓地还为失踪者或身份不明的死者设立了中央纪念碑,例如梅宁门失踪者纪念碑和蒂普瓦尔索姆河失踪者纪念碑。\n1915年,加拿大军医约翰·麦克雷写下了《在佛兰德斯战场》这首诗,向战争中的死难者致敬。它于1915年12月8日发表在《Punch》上,至今仍被人们背诵,尤其是在阵亡将士纪念日和阵亡将士纪念日。\n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家博物馆和纪念碑位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是一座献给所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美国人的纪念碑。自由纪念碑于1921年11月1日落成,当时盟军最高指挥官向超过100,000名群众发表讲话。\n英国政府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预算了大量资源用于纪念战争。牵头机构是帝国战争博物馆。2014年8月3日,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和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共同纪念德国对法宣战一百周年,在维耶尔阿尔为在二战中阵亡的法国和德国士兵奠下第一座纪念碑。在停战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和德国总理安吉拉·默克尔参观了贡比涅停战协定签署地,并为和解牌匾揭幕。\n\n史学\n……“奇怪,朋友,”我说,“没有理由哀悼。”\n “没有,”另一个说,“保存未完成的岁月”......\n\n — 威尔弗雷德·欧文,《奇怪的会议》,1918年\n理解现代战争的意义和后果的第一次尝试性努力始于战争的最初阶段。这一进程在敌对行动结束期间和结束后持续进行,一个多世纪后仍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学面临着特殊的挑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比,第一次世界大战通常被认为是“一场因错误原因而进行的错误战争”;它缺乏重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特有的善与恶的元叙事。由于缺乏可识别的英雄和恶棍,它经常按主题进行教学,援引战争的浪费、将军的愚蠢和士兵的无辜等比喻。这些过度简单化大多掩盖了冲突的复杂性。乔治·凯南将这场战争称为“20世纪的重大灾难”。\n历史学家希瑟·琼斯为,21世纪的文化转变为史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学者们提出了关于军事占领、政治激进化、种族、医学、性别和心理健康的全新问题。历史学家长期以来就这场战争争论的主要话题包括:战争为何开始; 为什么盟军获胜;将军是否要对高伤亡率负责;士兵们如何忍受堑壕战的恶劣条件;以及平民后方在多大程度上接受并支持战争努力。\n\n未爆炸弹药\n直到2007年,在凡尔登和索姆河等战场遗址,警告游客不要走某些道路的标志仍然存在,因为未爆炸的弹药仍然构成危险。在法国和比利时,发现未爆炸弹药的当地人会得到武器处理小组的协助。在一些地方,植物生长仍未恢复正常。\n\n注释\n引用\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一战在线百科\n多媒体版的一战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欧洲有关一战开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和一战结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相关报道\n\n动图及视频\n“欧洲坠入战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欧洲战争结束时划分图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程战线变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程战线变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列表\n第一次世界大战列强军备竞赛\n凡尔赛条约\nU-潜艇\n米蒂亚号\n第二次世界大战"} +{"doc_id": "6429", "title": "畸形龙", "text": "畸形龙属(属名:Pelorosaurus,意为“怪异的蜥蜴”)是种巨型草食性恐龙,也是最早发现的蜥脚下目恐龙之一。畸形龙的身长约24公尺。它们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约1亿3200万年前。它们的化石发现于英格兰与葡萄牙。化石包含一个肱骨、脊椎、一个荐骨、骨盆、四肢碎片、以及皮肤痕迹;它们覆盖者六角形鳞片。\n\n历史\n畸形龙是最早被鉴定为恐龙的蜥脚类,但并非最早被发现的蜥脚类恐龙。在1841年,理查·欧文(Richard Owen)发现鲸龙,但将它们归类于大型海洋生物,类似鳄鱼。直到吉迪恩·曼特尔(Gideon Mantell)将畸形龙鉴定为恐龙后,才发现鲸龙也属于恐龙。\n畸形龙与鲸龙有者复杂的分类历史。鲸龙的模式种是短体鲸龙(C. brevis),是由理查·欧文在1842年根据数个发现于白垩纪早期的化石而建立,其中数个化石后来被发现属于禽龙。在1849年,Melville将部份化石材料命名为康氏鲸龙(P. conybearei)。但其中部分应为禽龙的化石,而蜥脚类的化石应被重新列为短体鲸龙。���此,康氏鲸龙是短体鲸龙的次客观同物异名。\n在1850年,吉迪恩·曼特尔在没有发现康氏鲸龙的化石是个嵌合体的状况下,认为康氏鲸龙与短体鲸龙之间有足够的不同处,足以成立个别的属。曼特尔最初打算将它们命名为Colossosaurus,但他发现colossus在古希腊文中意为“雕像”,而非“巨人”,因此改名为康氏畸形龙(Pelorosaurus conybeari)。在之后几年,许多新发现标本被归类于畸形龙与鲸龙。\n由于这一连串错误,畸形龙曾经被视为鲸龙的次客观同物异名。由于没有新的标本被归类于短体鲸龙,由Phillips在1871年建立的牛津鲸龙(C. oxoniensis)反而成为鲸龙属中最多化石的种。由于牛津鲸龙的化石出土于英国的另一个地层,时间为侏㑩纪中到晚期,年代较短体鲸龙更早。在1970年代,古生物学家认定牛津鲸龙是种更原始的蜥脚类恐龙,与短体鲸龙不同,足以成立新的属。但这样会造成矛盾处,畸形龙与鲸龙将成为同种生物,畸形龙成为无效名称,鲸龙必须更改属名。为了避免此种状况,古生物学家保罗·厄普丘奇(Paul Upchurch)与约翰·马丁(John Martin)在2003年对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提出要求,将鲸龙的模式种从短体鲸龙更改为牛津鲸龙,保留康氏畸形龙,停止使用短体鲸龙。\n\n分类与种\n畸形龙属于腕龙科。过去有许多的种被归类于畸形龙属,但大部分的状态为可疑。畸形龙成为欧洲蜥脚类的垃圾箱类群。最近几年已有许多研究纠正这些混淆。\n\n康氏畸形龙(P. conybearei):模式种,由Melville在1849年建立。某些科学家主张康氏畸形龙本身是个疑名。异名有:康氏鲸龙(C. conybearei)、康氏鸟面龙(Ornithopsis conybearei)、短体鲸龙(C. brevis)、短体畸形龙(P. brevis)、短体鲁钝龙(Morosaurus brevis)、武装畸形龙(P. armatus)、Oplosaurus armatus、凡登侧空龙(Pleurocoelus valdensis)、以及凡登星牙龙(Astrodon valdensis)\n肱冠畸形龙(P. humerocristatus):疑名,异名有肱冠鲸龙(C. humerocristatus)与肱冠鸟面龙(O. humerocristatus)。\n麦氏畸形龙(P. mackesoni):疑名,现为麦氏恐梁龙(Dinodocus mackesoni)的异名。\n贝氏畸形龙(P. becklesii):与贝氏鲁钝龙(M. becklesii)同义。\n赫克氏畸形龙(P. hulkei):现为赫克氏鸟面龙(O. hulkei)。\n利氏畸形龙(P. leedsii):疑名。与利氏鸟面龙(O. leedsii)、利氏似鲸龙(C. leedsii)、利氏鲸龙(C. leedsii)同义。\n曼氏畸形龙(P. manseli):疑名。与曼氏鸟面龙(O. manseli)、莫里尼龙(Morinosaurus typus)是相同物种,现为曼氏公平龙(Ischyrosaurus manseli)。\n巨爪畸形龙(P. megalonyx):疑名。现为巨爪巨太龙(Gigantosaurus megalonyx)的异名。\n先驱畸形龙(P. praecursor):现为先驱新牙龙(Neosodon praecursor)。\n\n参考资料\n外部链接\n恐龙.NET——中国古生物门户网站。\nDinoRuss sit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436", "title": "拉特兰条约", "text": "《拉特朗条约》(义大利语:Patti Lateranensi;拉丁语:Pacta Lateranensia)亦称《拉特兰条约》或《拉特朗协定》,是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王国法西斯党政府与圣座为解决“罗马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此条约也被现今的意大利共和国接受。\n此条约包含三项文件:\n\n承认圣座在梵蒂冈城的完整主权的政治条约,由此建立主权独立的国家。\n规范天主教会与天主教信仰在意大利国家之地位的条约。\n同意作为最终解决赔偿圣座领土与财产损失的金融公约。\n\n沿革\n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意大利王国乘拿破仑三世调回驻罗马的法国军队之机,出兵攻击了当时依附于法国的教宗国,占领了罗马城,教宗庇护九世被困于梵蒂冈,教宗国形同灭亡。面对这种情况,此后的历任教宗均不愿屈服,将自己的活动范围限缩于梵蒂冈宫,被称为“梵蒂冈之囚”。而圣座与意大利政府之间的对峙,就这样延续了59年之久。\n为解决此争端,意大利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自1926年起代表意大利王国与圣座代表及圣座国务卿伯多禄·加斯帕里就解决罗马问题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三项协定,并于1929年2月11日在罗马拉特朗宫正式签署,成为该条约名称的缘由。《拉特朗条约》签订后,教宗国正式解体,由新建立的梵蒂冈城国取代,2月11日也成为梵蒂冈城国的建立纪念日。意大利在二战后改行共和国后,1948年起施行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承认此条约。\n\n内容\n《拉特朗条约》申明圣座承认罗马作为意大利的首都;意大利政府承认圣座对梵蒂冈44公顷范围内的主权。条约规定圣座对梵蒂冈具有主权,其在义大利国内拥有的地产(主要为教堂)具有治外法权和豁免权,但意大利境内所有的其他主教任命必须报意大利政府批准,而且必须具有意大利国籍,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同时《拉特兰条约》还规定,如果一位梵蒂冈公民失去梵蒂冈国籍,且未取得其他国籍,将自动取得意大利国籍。\n由于《拉特朗条约》规定允许在初等和中等公立学校讲授宗教课,并规定主教对讲课的教师有任免权,国家不得任用被教会谴责的人担任这一职务。因此导致1952年在米兰、1953年在那不勒斯发生了“反新教”的骚乱事件。\n根据《拉特朗条约》,经意大利议会通过的法律,就自动成为梵蒂冈的法律。但2009年1月1日梵蒂冈宣称“意大利的法律过于繁杂,而且欠缺稳定、时常和天主教教义相违背”,正式宣布以后不再自动采纳意大利国会通过的法律。\n\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档案来源\n\n外部连结\n\n《拉特朗条约》全文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英文)\nText of the Lateran Treaty (English translation)\nText of the Lateran Pacts, including the financial convention and the concorda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iginal Italian)\nItalian law executing the Lateran Pacts, with the text and annexed map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riginal Italian)"} +{"doc_id": "6439", "title": "散弹枪", "text": "霰(xiàn)弹枪,简称霰枪,又称霰弹猎枪,是一种并以发射霰弹为主的长管枪械,一般外型和大小与步枪相似,但枪管明显较为粗大而且通常为滑膛。因为常常用于指向射击,大部分型号无标尺,少部分更无准星。\n霰弹枪发射的子弹为霰弹,霰弹弹丸(shot,通常为铅制)直径(即铅径)远小于枪管口径,在枪口处可以使用喉缩(choke)来稍微收窄枪口来限制弹丸的扩散程度。枪管口径最大可以达到26.72毫米(1.052英寸),但最常见的口径是12 Gauge(18.53毫米或0.730英寸)和20 Gauge(15.63毫米或0.615英寸)。有一些特制的霰弹枪管配有膛线,用来发射单个弹块(slug),这种线膛型号也俗称块弹枪(slug gun)。\n\n构造和分类\n一般最常见的霰弹枪,可分为狩猎、竞技、军事及防暴治安用途。\n本枪型具有口径很大但初速较低的特性。枪口动能与狙击步枪相仿,但因为发射的抛射物质量较大因而初速低,加上气动性较差而不突出贯穿和远射效果,而很易把能量都释放在近距离的目标上,在近距离的杀伤力极大,也适合射击飞快的目标,但在对远距离或被防护良好的目标无效。\n单发霰弹枪大部分为单管或双管,无装填装置,仅有击发膛针等。其枪管几乎为滑膛管,因其无装填装置,所以轻巧方便,常受到民间的喜爱,用于打猎及自我防卫等。\n狩猎用霰弹枪按赛例多半使用单发后装的构造,一般是采用双枪管设计,而每支枪管都设有独立的发射机构,多是拗开机匣和枪管中间的铰来退壳和重新上弹。\n而双管又分为上下和水平排列两种构造,水平式的多用来狩猎。上下排列的主要用来射击运动中的飞靶练习或竞赛。\n而军警用途多是使用泵动式枪机,在枪管下方前后拉推活动式护木包围的固定管式弹仓,无需纵旋就可重新完成退壳和上膛的动作。\n较新的其他尚有使类似自动步枪、半自动步枪、左轮手枪的运作结构,这些设计多用于军队及特警队用途。亦有些霰弹枪可以选配特制的枪口装置以控制弹丸的扩霰角度和方向,如喇叭型和喉缩型等,而民用还有椭圆型的枪膛,或者更换不同长度和口径的枪管。\n在发射霰弹块(独头弹)时还可以配用有膛线、准星、标尺甚至瞄准镜的枪管,可借用霰弹枪的大口径但低初速的特性,发挥近距离停止力的优势,打破门窗的锁或铰链,而不会像普通的狙击步枪的子弹单纯贯穿目标,亦可较易杀伤大型动物。\n若将低射速40毫米榴弹弹体改装,亦可成为霰弹枪平射使用。\n\n历史\n现代霰弹枪的出现\n起初枪械是无膛线的鸟铳,虽有膛线的早期前装霰装弹药的步枪精度较好,但每次重新装弹都比滑膛枪慢,所以军队仍然是以滑膛枪为主力。但到了十八世纪后膛步枪和十九世纪定装弹药的出现,所以不论有无膛线对装弹也没有关系。滑膛枪才退出制式武器列装,而专用来发射霰弹的霰弹枪才出现,而且只限于用来射击快速移动空中目标,如鸟类和定向飞行泥碟靶。\n十九世纪后期美国,出于未受射击训练的平民自卫需要,出现了一些早期多发式霰弹枪,例如摇杆式枪机或四管单发霰弹枪,到十九世纪末出现了泵动式枪机和使用无烟火药发射,确立了现代��霰弹枪的基本设计和原理。\n\n两次大战时代\n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手动步枪比同期的手枪射速慢而不太适合堑壕战,军队需要一种可以手持著冲锋或防御阵地的枪械,其必需要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抛多个弹头,于是霰弹枪成为了一战的单兵常用武器之一。当中泵动式设计的Winchester M1897便被美军大派用场,并且因为其胜利使美国一次大战结束后,推迟了接受汤普森冲锋枪的计划,而改为装备了Winchester M12。至于同期的自动步枪因为过于笨重,多用作支援进攻或阵地防御并用作轻机枪用途。\n尽管早期有如白朗宁Auto-5等半自动型号问世,而且绝对来说也受到欢迎,但都因为不同种类弹退壳不顺,并未被普遍军警当制式装备采用。\n为了在保障退壳畅顺的条件下增加射速,当时的做法是把击发装置设计成可以“撞火”,即只要持续地按著板机不放,不断地进行前后地推拉护木,便可以变相达成半自动射击的高射速。而缺点是这样猛烈的动作,很易把枪口脱离目标射线,又容易损坏枪机。\n在近距离以弹头计算,霰弹枪能一次射出多个弹头,以一般作战用的鹿弹每个有9至12个直径7至8毫米级的弹丸,每个弹丸的能量相当于普通的手枪子弹,实际射速快于一般的冲锋枪。即使是发射率计算,当时的泵动式霰弹枪因为只需要前后拉推动作,比使用旋转后拉式枪机的手动步枪作战射速仍然高很多。但霰弹枪先天不适射击单个目标,远距离的精度较差,所以在一次大战后有较多国家接受冲锋枪,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更出现了突击步枪并被各国广泛采用,且火力及压制能力都比霰弹枪为高,于是大部分国家也减小了霰弹枪的服役数量。\n\n当代\n二次大战后各国警队需要可压制武力的武器,于是霰弹枪便成为各国警察的制式装备之一。\n起初因为不知道霰弹枪可以发射小颗粒的霰弹,一战中被鹿弹击中的人都被打成蜂窝,所以霰弹枪曾被误会是危险的杀人武器,但后来当美国广泛用于一般人自卫和监狱中镇暴后,英国也开发出忌连拿警用枪,算是欧洲首先出现的制式化警用霰弹枪。\n\n霰弹枪的大口径可以用来发射各种非致命性弹药,包括鸟弹、木棍弹、豆袋弹、催泪弹(CS气体枪榴弹)、盐弹、塑胶棒式子弹等,并能产生极大的枪口动能,亦可发射低初速极大口径的霰弹块(高能量实心弹头),可用来破坏整道门、窗、木版或较薄的墙壁,使警员可以快速进入匪徒巢穴或劫持人质场所,因此成为特警队甚至军中的特种部队重要的破门工具。\n有致命性的弹药有镖弹、布伦内克(Brenneke)、近距离发射的00号鹿弹。\n\n1960年代,因为开发了可容易退壳和重装的塑料和纸制霰弹壳,军用的型号开始接受为类似半自动步枪及左轮手枪的供弹方式,部分甚至在具有连射能力下仍保持泵动机构以适应不同弹药,还有些使用无托结构(犊牛式)或有可折叠或伸缩的枪托。\n到1970年代,美国更推出外型与突击步枪相似、采用可拆式弹匣的全自动霰弹枪AA-12自动霰弹枪,其后亦有新式的弹药如集束箭形弹和钨合金弹丸问世,大大提高了霰弹枪的精度和贯穿能力。\n近年的新设计是仿效传统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方式,使到霰弹枪和突击步枪合一,如Masterkey枪管下挂式霰弹枪。但较新型的M26霰弹枪不同M203榴弹发射器,本身仍然可以安装枪托和手枪握把独立地使用。\n\n另见\n飞碟射击\n\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n\n=== 来源 ==="} +{"doc_id": "6447", "title": "十字架", "text": "把人固定在十字架上是一种死刑;它将死刑犯绑或钉在十字型木架、横梁或木桩等上悬挂,直至受刑者死亡为止。 它曾被波斯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等用作刑罚手段;有少数地区在21世纪仍使用此类刑罚手段。\n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的波斯帝国、迦太基帝国、犹大王国、希腊帝国和罗马帝国,这类刑罚是一种重要的死刑方法。 公元4世纪初,罗马帝国第一位信仰基督宗教的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出于对耶稣基督的崇敬而废除这种刑罚。\n《新约圣经》希腊文版圣经记载耶稣曾被犹太教宗教领袖拘送到罗马帝国驻犹太行省总督彼拉多,之后被判处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征。在欧美文学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难。\n\n行刑方式\n刑具的形状是两条架成十字形的原木。行刑前,犯人会先行背著十字架的横木游街,直至走到行刑场所。行刑方法是先把犯人的双手打横张开,并用长钉穿过桡骨和尺骨之间,把手臂钉在一条横木上,再把横木放在一条垂直的木上,再把双脚钉在直木上面,��后把十字架竖起来,任他慢慢死去。若时限到了之前犯人还未死去,看守者会把犯人的双腿打断,加速犯人的死亡。因为钉在十字架上的死囚由于背部紧贴十字架,令肺部没有充足扩张的空间纳入新鲜空气,故呼吸时需依靠双腿撑起全身,令背部稍微离开十字架。双腿若被打断,犯人亦无法撑起身体,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亡。\n\n意义\n源于圣经中,耶稣屈尊就卑、纡尊降贵、舍己为人,经历种种苦难,牺牲自己为人类受苦受难至死,为纪念此事,纪念衪对人类的爱,并警醒世人要因为自己的罪而悔改,因此以衪受刑的刑具作整个教会的标志,亦指出教会应该以谦逊、刻苦的生活去成圣自己、圣化他人及转化世界。\n\n放置原则\n就天主教而言,一般放置十字架会有的原则:\n\n放于当眼位置\n每个空间一个\n十字架通常置于每个空间最高及最中心的位置\n\n每间教堂的样式\n外围以简约为主,室内以有耶稣像的苦架为主,然而,决定使用甚么样式的十字存是由该堂区的设计师与堂区神父拟定。\n\n设计理念\n如神父或堂区没有特别要求,都会以传统的拉丁十字架作标志。\n\n圣堂包含十字架的物品\n圣体柜\n圣体圣血布、九折布\n圣体\n圣体盒\n圣体皓光\n坐凳\n14处苦路\n读经台\n祭台布\n\n日本\n在日本,使用的十字架称之为(磔)。用该刑具执行的死刑被称为磔刑。而磔在中国指的是凌迟。\n\n磔刑的种类\n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开始有十字架处死的磔刑和称为锯挽(锯挽き)的情况。磔刑适用于犯人破坏关所、伪造货币、伤害主人和亲人等的情况,锯挽适用于犯人杀死主人和亲人的情况。受刑者会从小传马町的牢房中被带出并游街示众。磔刑的情况是游街后被带往刑场。锯挽的情况是把头以外的部份埋在地下两日,之后再执行磔刑。\n\n执行磔刑的方法\n处刑是公开执行的,牢内的犯人如果在认罪后在狱中死去,则会以盐渍的方式保存尸体,经判决后继续执行处刑。\n首先,在刑场脱去犯人的衣服,把手、足、胸、腰部等用绳索捆绑在刑柱上(为了让长枪能刺到身体,会露出两乳和腹部,把一部份衣服剥去,用布束著身体中央),然后把刑柱竖立在地面。刑柱的形状根据性别而有所不同,男性用“キ”(卄转90度)形的柱子,而女性用“十”字形的柱子;男性用股间部来承重,而女性用脚下的承重台来承重。\n检察使的与力(辅佐官)收到弹左卫门的手代(小吏)的准备和报告后,任命同心(治安官)确认受刑者是本人。\n持长枪的死刑执行者属于非人身分,与手代一起站在磔柱的左右,最初把长枪交叉放在受刑者的面前(被称为“见せ枪”)。随著“阿利也阿利也(アリャアリャ)”的大叫声,把长枪扭刺入右腹至左肩,不断穿刺受刑者的身体(正式的做法是把枪刃从肩部突出一尺),之后再贯穿左腹至右肩,不断以同样的次顺左右交互地用长枪贯穿。受刑者主要会因为大量出血而陷入休克状态,被刺两至三次就会死亡,但是尸体仍然会被重复穿刺30多次,情况相当凄惨。与西洋的十字架刑的过程和方式完全不同,事实上是以长枪执行的死刑。通过对消化器官至肺等的范围内脏给予损伤,而且长枪会刺到骨和令到受刑者呼吸困难,比起斩首的痛苦大得多。\n最后用长柄连上罪人的髷并令面部向上,用长枪由右至左贯穿受刑者喉咙(被称为“止めの枪”)。尸体被放置三日曝晒后,非人会将其放入洞穴中。之后尸体会被鸟和野犬等处理。\n在东京都品川区的铃森刑场遗迹中,有为了竖立磔柱而使用的基石残留。\n\n其他磔刑\n江户时代前期之前,执行磔刑的方法有很多,藩和大名的执行方法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串刺刑”等名称在记录中,实际就是磔刑。但是在小说中描述,用长枪刺入肛门的方法,在现实中技术上的执行相当困难。\n在海岸满潮时,把受刑者的头放入海中的磔刑被称为“水磔”,但是那是倒吊受刑者,另一种“磔刑”。\n\n伊斯兰教\n《古兰经》第5章33节:“敌对真主和使者,而且扰乱地方的人,他们的报酬,只是处以死刑,或钉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脚交互著割去,或驱逐出境。这是他们在今世所受的凌辱;他们在后世,将受重大的刑罚。”\n21世纪兴起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也使用钉十字架作为处决方式之一。\n\n著名受刑者\n普遍认同的受刑者包括:\n\n耶稣\n耶稣的十二使徒:彼得与安得烈\n斯巴达克斯起义的奴隶叛军:公元前73年于罗马共和国爆发的斯巴达克斯起义失败后,被罗马将军克拉苏俘虏的六千��奴隶叛军,被钉死在从卡普亚通往罗马城的阿庇亚大道沿线的十字架上。\n另外,基督教非传统教派之一耶和华见证人,则引证考古文献认为耶稣其实是死在一根直立的木柱上。\n\n相关影视作品\n《耶稣受难记》\n《德川女刑罚史》《德川女刑罚史2双牛裂身》\n\n相关条目\n十字架 (基督教)\n圣彼得十字\n十字\nT型十字架\n踏十字架\n\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十字架:它的起源和意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大英百科全书》11部,第7版,第505页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石头还在呼喊!(新约篇):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荣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1]\n得著了十字架救恩,是否能进天国呢(有声读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450", "title": "妃嫔", "text": "妃嫔是指君主经过册封的妾室,又有嫔妃、嫔御、妃子等别称,广义上可以包括所有君主妾室。除欧洲基督教国家外,大多数古代国家都实行一夫多妻制,君主拥有众多妻子或妾室是极为常见的。在存在嫡庶之分的状况下,他们的一位或数位正妻,根据丈夫的头衔获得皇后、王后、王妃的册封。其余的妻子或妾室获得等级较低的册封。正妻或妾室未获册封的例子亦是存在的。一种情况是君主的正妻在君主即位后,只册封为妃嫔。在某些地区或时代,正室在君主登基后先册封为妃嫔,过一段时间再册封为皇后、王后或王妃更成为定制。亦有一些君主正室是因为失宠、犯罪、出身低微或其他原因,在君主即位后只被册封为妃嫔,未获封后。亦有妾室获得封后,正室仅封妃嫔的情况,如后唐庄宗李存勗登基后仅把正室韩氏封为淑妃,却把妾室刘玉娘立为皇后。还有君主另立她人为皇后、王后、王妃,正妻无任何册封,如曹魏时的虞妃,在魏明帝登基后仅维持王妃身份。妃嫔通过册封,她们拥有不同等级位号、待遇。东亚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影响下,君主通常会拥有1位皇后、数量不等的妃嫔,妃嫔可从数人至万人不等。中国通俗文化中,描绘为“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后宫妃嫔三千”、“佳丽三千”。除了正式册封的妻妾外,后宫中有人数众多的宫女,因为皇帝有权与她们发生性关系并有机会成为妃嫔,而会被视为君主的准妾室。因此广义上,君主妾室的人数可至万人,甚至数万。与君主发生性关系的宫中女性,如未获册封为妃嫔,以中国明朝后宫为例,通常有2种待遇,1种将她视为君主妾室,获得相应待遇,如胡氏,1种仍被视为普通宫人,如戴银娘、王满堂。伊斯兰教法允许一夫多妻制,并允许男性穆斯林与女奴发生性关系。虽然一般伊斯兰婚姻中的四妻制中的4位妻子并不存在嫡庶之分,但古代伊斯兰君主一般不实行四妻制,其配偶人数并没有限制,除了可以同时有多于4名正妻外,还可有多名不同等级的妃嫔、无配偶身份的姬侍。\n\n东亚\n中国\n在中国历代的史书中,由于妃嫔人数众多,相较于皇后,通常对她们很难全部记录。一位皇帝即使拥有众多妃嫔,也可能只有寥寥数人被记录。历代纪传体史书中后妃传所记载的妃嫔未必包括皇帝拥有的所有妃嫔。例如唐太宗就至少有三名妃嫔未载于史书,包括一名姓名失传的昭仪、一名姓名失传的婕妤以及刀人高惠通,她们仅见于昭陵墓志记载。更极端的情况是无一人被记录(如汉隐帝)。\n中国妃嫔制度有明确记载始见于《周礼》,周天子正室为王后,以下为妃嫔,包括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世不少朝代的妃嫔编制多在周礼的基础上再作调整。实际上历朝妃嫔制度以及位号变化不小,同一位号在不同时代,实际地位也有差异。妃嫔位号最多的时代是北齐,当中二十七世妇和八十一御女每人皆有不同的位号。\n明清两朝因有档案留存,对于皇帝妃嫔人数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明朝嘉靖帝和清朝康熙帝分别是明清两朝拥有最多妃嫔的皇帝。嘉靖帝除四位皇后外,正式册封的妃嫔有近七十人。明孝宗则未册封妃嫔,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一帝一后。而清朝内务府的奏折显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帝后宫中仅乾清宫、景阳宫、毓庆宫就有大小答应二百多人。除此之外,康熙帝有四位皇后和六十多位有记载的妃嫔。光绪帝则是清朝皇帝中后妃人数最少的,仅一后二妃。\n一般认为清逊帝溥仪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他在逊清小朝廷和满洲国时代沿用清朝后宫制度,除皇后外,先后共有淑妃文绣、祥贵人谭玉龄(后追封为明贤贵妃���、福贵人李玉琴三位妃嫔。袁世凯称帝建立中华帝国,亦把众妾册封为妃嫔,分为妃、嫔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确立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此时已为平民的溥仪亦仅有一位妻子。此后陆续兴起的秘密结社政权并自立为君的领袖仍旧效法古代皇帝“广选妃嫔”,以至产生强奸案及命案。1985年,“大有国”案中,曾应龙有四十多位“妃嫔”。政府镇压时,“妃嫔”被强迫“殉国”,其中两人被“大臣”杀害。\n\n朝鲜半岛\n三国至统一新罗\n高句丽国王会娶一至多名王后,元配王后称正后,其余称小后。小后以下为妃嫔,皆称夫人,定员三人,依序为正夫人、中夫人、小夫人。\n新罗实行骨品制,规定只有圣骨(纯王族)才可成为国王正室,真骨(父系具王族血统的贵族)或以下则只可为嫔御,有次妃、夫人、宫主、娘主等称号,但实际受封资格不明。当时实行对偶婚,男女皆同时有多名配偶,因此嫔御亦非只与国王有性关系。当时有一支以母系计算的大元神统,所出之女性不论父系血统为何,皆专门以身体侍奉国王并为王室繁衍后代,称为色供之臣。当中圣骨出身者与国王生下子女若继位为王,则可成为太后,如真智王之母思道夫人。实际上妃嫔当中也只有圣骨出身者所生子女才有权继承王位。直至圣骨血脉完全断绝,真骨才可继承王位,于是真骨出身的妃嫔也可能成为太后。\n在百济,国王常夺臣下之妻为妃嫔。\n\n高丽王朝\n高丽初期,王后以下的后宫妃嫔皆称夫人,宫中入侍者封大夫人或夫人,居于首都以外地方、国王管治地方的场合入侍者封院夫人、堂夫人。穆宗时增设宫主在夫人之下。自显宗开始,妃嫔编制改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合称四夫人,在宫主之上,又置院主于宫主之下。忠烈王增设院妃在四夫人之上,又置府主于宫主之下。忠宣王之后,妃位号不限于四夫人,历代皆有改变。忠惠王废除宫主、府主、院主等位号,增置翁主。\n\n朝鲜王朝\n朝鲜王朝初期,后宫嫔御位号尚未抵定,有翁主、宫主、嫔、淑仪等位号,到成宗即位后,后宫制度才完成,正妻(王妃)以下有嫔、贵人、昭仪、淑仪 、昭容、淑容、昭媛、淑媛 ,品秩依次为正一品至从四品。燕山君后期,自创淑华、丽媛、闲娥等三个位号,但这三个位号随著中宗反正一并消失。高宗九年(1872年)十一月下令将先王嫔御所用的翁主、宫主等封爵改为嫔。高宗称帝建立大韩帝国后,正室改称皇后,下有皇贵妃、妃、嫔、贵人等。\n\n日本\n日本在飞鸟时代至平安时代前期,天皇除皇后外,还有妃、夫人、嫔三等妃嫔。飞鸟时代只有皇族出身者可立为皇后,非皇族出身者则只可成为妃嫔。《大宝律令》颁布后,妃嫔位阶维持妃、夫人、嫔三等,但规定了各级妃嫔的人数和出身。妃定员二人,必须为四位以上的内亲王。夫人定员三人,出身限制在三位以上的公卿之女。嫔定员四人,出身限制在五位以上贵族之女。此规定在奈良时代一直沿用。\n平安时代中期,妃、夫人、嫔这三位号在变的名存实亡,而原本为嫔之代称的女御一词,成为一个独立的位号且仅次于皇后;原为低阶女官的更衣则成为妃嫔位号,取代了消失的位号空缺,且和女御同样的并无限制人数。到在一条天皇时期,由于权臣之间相争的结果,将原本代称皇后的中宫一词,强改为地位等同于皇后之号,开了一帝二后的先例,详细解释请参考中宫。而皇后、中宫以下则为妃嫔,有女御、更衣两级,皆不限人数。此后又有从女御中擢升皇后和中宫的惯例,而皇太子妃在皇太子登基为天皇后,也常常先册封为女御,之后再晋皇后或中宫。此外,平安时代中期开始,一些未被册封为妃嫔的天皇妾室称为御息所。\n室町时代起,由于皇室财政紧绌,不少出身高贵的宫中女性被临幸后仍不获册封为妃嫔,维持宫人或女官身份,最多只成为御息所。而妃嫔位号维持女御和更衣两级。至明治维新,日本实行一夫一妻制,天皇配偶只有皇后一人,不再册封妃嫔,妃嫔制度废除。\n\n越南\n李朝、陈朝\n由于史料不足,越南在李朝之前的妃嫔制度不明。李太宗建立李朝后定立后宫制度,皇后与妃嫔共十三人,妃嫔之下为御女,定员十三人。而李圣宗、李神宗、李英宗在位期间,皇后以下首位妃封元妃,又有宸妃、贵妃、德妃、淑妃、贤妃、次妃等位号,妃以下为夫人。陈朝承前朝制度,皇后以下有元妃、宸妃、慧妃等妃位号,以下为夫人。\n\n后黎朝、莫朝、郑主、阮主、西山朝\n后黎朝��立,黎圣宗重新定立妃嫔制度。皇后以下的妃嫔有三妃、九嫔、六职。三妃为贵妃、明妃、敬妃。九嫔再分为三昭(昭仪、昭容、昭媛)、三修(修仪、修容、修媛)、三充(充仪、充容、充媛)。六职为婕妤、傛华、宣荣、才人、良人、美人。但实际使用的妃位号又有次妃、惠妃、宸妃等。莫朝时皇后以下有宫妃、次妃。黎中兴朝时期恢复后黎朝初期制度。郑主时期,郑王之正室为正妃,下有次妃、宸妃、淑妃、德妃、贤妃、宣妃等位号。阮主时期则有妃、夫人、宫嫔等位号。\n\n阮朝\n阮朝初期后宫制度尚未完备,皇后以下有妃、嫔、宫嫔等位号。明命十七年(1836年)明命帝订立后宫制度,不册立皇后,正室也只册封为妃嫔,死后才追封为皇后。最高为皇贵妃,下有一阶妃(贵妃、贤妃、宸妃)、二阶妃(嘉妃、淑妃、惠妃)、三阶嫔(贵嫔、贤嫔、庄嫔)、四阶嫔(德嫔、淑嫔、惠嫔)、五阶嫔(丽嫔、安嫔、和嫔)、六阶婕妤、七阶贵人、八阶美人、九阶才人。才人以下不入阶,为宫娥、采女。十九年(1838年),五阶嫔次序改为安嫔、丽嫔、和嫔。\n绍治三年(1843年),绍治帝订立后宫位号,一阶妃位号为贵妃、端妃、令妃,二阶妃位号为诚妃、贞妃、淑妃,三阶嫔位号为贵嫔、良嫔、德嫔,四阶嫔位号为徽嫔、懿嫔、柔嫔,五阶嫔位号为娴嫔、雅嫔、顺嫔。六年(1846年),端妃改为良妃,良嫔改为瑞嫔。\n嗣德三年(1850年),嗣德帝订立后宫位号,一阶妃位号为纯妃、善妃、雅妃,二阶妃位号为恭妃、勤妃、昭妃,三阶嫔位号为谦嫔、慎嫔、渊嫔、泰嫔,四阶嫔位号为宽嫔、佳嫔、慧嫔、简嫔,五阶嫔位号改为静嫔、谨嫔、信嫔、婉嫔。十三年(1860年),改渊嫔为端嫔,慧嫔为俭嫔。十四年(1861年),改纯妃为忠妃,改勤妃为敦妃,泰嫔为妙嫔,佳嫔为谅嫔。十五年(1862年),改昭妃为敏妃,静嫔为厚嫔。\n同庆朝九阶位号包括二阶观妃、偕妃、随嫔、正嫔、宜嫔、裕嫔等。\n成泰朝九阶位号包括玄妃(妶妃)、节妃、盛嫔、懋嫔、怿嫔等。\n维新朝九阶位号只设置了二阶妙妃一位。\n启定朝九阶位号包括一阶恩妃、一阶厚妃、二阶惠妃、三阶惠嫔、三阶妙嫔、四阶裕嫔、五阶恬嫔等。\n保大九年(1934年),保大帝废除九阶位号,只立皇后。\n\n琉球\n琉球国的后宫制度至第二尚氏王朝才有明确记载,正室为王妃,下为嫔御,分为夫人、妻两等。\n\n东南亚、南亚\n不少东南亚国家王室在古代亦实行一夫多妻制,在王后以下有多名妃嫔,亦有多个等级。\n\n泰国\n泰国却克里王朝君主在王后以下有多个等级的妃嫔,分为妃(泰语:พระมเหสี)和妾(泰语:พระสนม)两大类,各细分为多个等级。现任国王玛哈·哇集拉隆功除王后外有一名妃嫔诗妮娜·旺哇集拉帕,位号为昭坤帕,曾于2019年10月被废为庶人并囚禁,2020年9月复位。\n\n中东\n土耳其\n土耳其在鄂图曼帝国时期初期,苏丹正室称苏丹夫人,其之下为可敦,可敦之下为的庶妃,有御妻(土耳其语:Kadın)、幸人(土耳其语:Ikbal))、睐人(土耳其语:Gözde)等庶妃。她们多为宫女出身,获苏丹宠幸的宫女称为宠宫人(土耳其语:Has odalık)。有些会被封为睐人或幸人,晋身妃嫔行列。幸人生育皇子后则升为御妻。自17世纪起废除苏丹夫人及可敦称号,苏丹正室改称皇后(土耳其语:Kadınefendi),人数可多于一人,还可拥有多位妃(土耳其语:Hanımefendi)、御妻、幸人或睐人。除非得到苏丹特许,可敦或妃以下的各级庶妃皆不可在苏丹面前坐在椅子上,她们只能铺上坐垫席地而坐。\n\n非洲\n斯威士兰\n斯威士兰至今仍实行一夫多妻制,国王除两名王后(斯瓦蒂语:tesulamsiti)外还可以有不限人数的妃。传统上国王会再从全国各氏族选妃以巩固王室和各氏族的关系,此外亦可随意纳民女为妃。被选中为国王准妾室的女性称为秀女(斯瓦蒂语:liPhovela),秀女要直至怀孕,国王才会举行大婚(斯瓦蒂语:luDvendve)正式册封为妃。当地制度只有妃的儿子才有资格继承皇位。\n\n先朝妃嫔\n又称先朝嫔妃、先朝嫔御或先朝老妇等,是用以总称不包括皇后、皇太后、太皇太后、王太后、皇太妃、皇太夫人、王太妃等在内的先帝遗孀。\n\n来源\n妃嫔有些是经过一定的制度选出,亦有些是由宫女晋升,还有些是君主自行从民间所纳,亦有些是臣民或藩属所进贡的贡女。而君主在即位前的妻妾,若不能被立为后,通常也会册封为妃嫔。\n在中国,由于贞操观念的影响。自西汉时代起,有过婚史的女性就被认为不宜接近皇帝。东汉后宫选妃时即要所选之人为未婚处女。后世已婚女子通常是通过其它途径成为君主妃嫔。唐太宗李世民贵妃韦珪的夫家在隋朝时即因谋反而“籍没其家”。唐初,她成为秦王李世民的妾室。李世民登基后,韦珪获封贵妃。\n\n参见\n太妃\n妃\n嫔\n正妃\n掖庭\n王室情妇\n嬖人\n姬侍\n\n注释\n参考文献\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宫闱典·妃嫔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doc_id": "6451", "title": "梅艳芳", "text": "梅艳芳(英语:Anita Mui Yim-fong;1963年10月10日—2003年12月30日),香港女歌手、演员、社会活动家,有“乐坛大姐大”之称。她的形象百变,获奖无数,是粤语流行乐坛辉煌鼎盛期的标志性人物,也是香港演艺界第一位同时取得“歌后”及“影后”级殊荣的女艺人。梅艳芳的歌曲路线冶艳前卫,舞台衣著华丽大胆,风格千变万化,被喻为“百变天后”及“亚洲麦当娜”。在演艺圈外,由于梅艳芳的童年经历坎坷,曾被母亲送到荔园献唱,但仍不计前嫌致力供养母亲,被长者安居协会等组织视为孝道楷模。\n2003年12月30日,梅艳芳因子宫颈癌并发肺衰竭病逝,享年40岁。离世前她对事业上的辉煌与感情生活上跌跌撞撞时有所憾。梅艳芳的铜像于2014年在香港星光大道树立,铜像底座有题字“香港女儿梅艳芳”,由刘德华所笔。\n\n生平\n童年\n1963年10月10日,梅艳芳出生于旺角花园街,其兄长和姊姊都是出生于大陆,梅艳芳是唯一出生于香港的孩子。梅家出身寒微,父亲早逝,母亲覃美金(1924-)来自广州西关,是一名中医,曾于亚皆老街经营月华中医诊所,主治颈喉方面的疾病。由于覃美金没有专业的行医资格证,无法得到病人的信任,该诊所收入极不稳定。覃美金后创办“锦霞歌舞剧团”和华强中西音乐学校,她育有四名子女,长子梅启明(1951-),次子梅德明(1953-2015),长女梅爱芳(1959-2000),以及幺女梅艳芳(1963-2003)。\n梅艳芳四岁半时已与胞姊梅爱芳出来演唱。 两姊妹最初的艺名是“芳芳”与“宝珠”,因梅爱芳喜欢萧芳芳,梅艳芳喜欢陈宝珠;后来艺名分别是“依娜”和“依依”。 梅艳芳使用“依依”这个艺名参加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签约华星之后才转用真名。 两姊妹为赚钱养家丧失了宝贵的童年,少年时出入最多的地方并非学校,而是在大小歌舞厅、酒廊、街头、香港荔园的表演场唱歌演出。梅艳芳小学时就读于九龙妇女福利会李炳纪念学校,读至小四时转校。当时的香港这种以卖唱的职业很受人看不起,而遭到同学们的冷眼和嘲笑,说她是个“歌女”、是个没出息的孩子,最后不得不念书至中一退学。梅艳芳未曾正式拜师学艺,尽管如此,少时四处登台,打下扎实的演艺功底和极强的舞台天赋:刚刚上小学的她就能演唱几百首歌曲。个子很小,声音却很大以至于后排的人听到她。小小年纪就奔波于舞台之间,让她的舞台经验丰富,却鲜有家庭的温暖。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她坦言希望多读书,不用一颗小小心灵便担忧挨饿。梅艳芳少年时期历经坎坷,姐妹两人表演常遭白眼和欺侮,时常需抵受寒冷天气和挨饿。\n\n出道\n1982年,梅艳芳参加无线电视与华星唱片主办的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脱颖而出,以其圆润沉厚磁性的嗓音和沈稳大气的台风献唱徐小凤名曲〈风的季节〉给评审留下深刻印象,当时的评审包括两名资深音乐家黄沾与顾嘉𪸩,其中黄沾给予满分,但顾嘉𪸩则以艺术无满分为由硬扣一分(此事为梅艳芳担任黄沾与顾嘉𪸩于1998年合办的《黄沾、顾嘉𪸩真友情演唱会》嘉宾时由三人一同提及),摘下新秀冠军,正式踏上星途。媒体报导“分数胜亚军几条街”。由于梅艳芳是女低音,类似徐小凤,曾被冠以“小徐小凤”的称号,而徐小凤则曾被冠以“小白光”的称号。\n同年,华星唱片跟梅艳芳录制第一首歌曲〈心债〉及其首张唱片《心债》(而且身为作曲作词的黄沾与顾嘉𪸩两人第一次听完以后就已经直接宣布收货)。阿梅第一首唱得街知巷闻的歌曲,是卡通片《IQ博士》的主题曲。1983年,她凭〈交出我的心〉的日文版参加东京音乐节,夺下荣获“亚洲特别奖”及“东京电视奖”两项殊荣,成为最引人注目的新星。同年,第2张个人唱片《赤色梅艳芳》推出,旋即创下5张白金唱片的销量,而且入选年度十大金曲,一炮而红。\n\n事业巅峰期\n1985年1月,唱片《似水流年》推出。1986年1月7日,唱片《坏女孩》推出,内容充满争议,甚至一度被禁播,唱片推出不久销量很快超越八白金(40万张),同年累计72万张的销量,打破当年香港开埠销量纪录。 同年12月在红磡香港体育馆举办首次个人演唱会,连演15场,创下最年轻女歌手入主红馆、举行个人演唱会以及拥有最多场数的纪录。两年后,《坏女孩》的歌唱风格进一步演化,《 梅艳芳(似火探戈) 》和《 梅艳芳(烈焰红唇) 》两张唱片问世,梅艳芳以性感形象演出,此后她再创下于红馆举行演唱会最高场数纪录,被喻为“梅二十八”与“梅三十”,代表她连开28场与30场演唱会,事业如日中天。\n1985年至1989年,她在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连续5届夺得最受欢迎女歌星,在1989年凭《夕阳之歌》勇夺十大劲歌金曲的“金曲金奖”,更于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夺得叱咤乐坛女歌手金奖。同年,于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夺得IFPI大奖,被誉为“乐坛女王”,奠定巨星地位。梅艳芳于1988年到台湾举行两场演唱会,她是第一位于台湾举办大型售票演唱会的香港歌手,并被称为“演唱会女王”。同年,她于台湾第一届金龙奖颁奖典礼上夺得“最杰出歌艺演员奖”。此外,梅艳芳更于1988年以唯一亚洲女歌手身份受邀至韩国汉城奥运参加“奥运前奏大汇演”,与各国巨星同场表演,包括美国巨星珍妮杰克逊。其后,梅艳芳于韩国发行唱片,韩国也是她的唱片基地之一。1990年,梅艳芳更荣登韩国最受欢迎外语女歌手5甲,歌曲亦打入韩国主要流行榜,跳出香港,成为亚洲天后。在舞台上,因形象百变,服饰领导香港潮流,形象前卫大胆,更是大中华地区首位在同一场演唱会换几套衫、在专辑封面和MV都有不同造型的歌手,因此被称为“百变天后”。1992年初,她于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夺得“钻石偶像大奖”。\n她在电影事业的表现同样突出,演出角色十分多元化,获奖甚丰。曾有内地人用“霞玉芳红”(林青霞、张曼玉、梅艳芳和钟楚红)来形容80年代至90年代初香港电影最具代表的女演员。1984年她凭《缘份》一片获得第四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1987年凭主演的《胭脂扣》同时获得台湾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殊荣;2002年凭《男人四十》获得长春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奖。她是第一位能夺得“歌后”、“天后”及“影后”的香港女艺人。除了《胭脂扣》外,她也分别在1991年以《何日君再来》、2001年以《慌心假期》及2002年以《男人四十》提名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1992年以《何日君再来》、1993年以《审死官》、1995年以《红番区》及2002年以《男人四十》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n\n六四事件\n1989年,梅艳芳凭《胭脂扣》获得第八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奖;同年,八九民运爆发,梅艳芳积极参与,在黄雀行动中出钱出力,她在六四后因拒到中国大陆拍外景而辞演关锦鹏的《阮玲玉》。\n梅艳芳:“感觉上对北京人民有很大的改观,从前的感觉,国内的人民是思想守旧,但是现在发觉他们原来是有思想,关心社会的事。自己身为中国人,当然要支持这个运动,如果国内有要求的话,只要国家有用得著我的地方,我会亲身到前线作支援。 是,我是很积极的。因为我觉得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做的,我做并不表示甚么,这是群体力量应该达成的运动,单单是我一个人做的,并没有意思,我希望以我和其他支持中国民主运动的人士,能够以行动去唤起其他中国人对此事的关注。”\n十多年后不少艺人开始拒绝评论事件,但梅艳芳自言仍是“民主运动的忠贞分子”。她曾说:“如果我在支持六四方面半途而废,就会好浪费以前所做的一切,如果我现在放弃,就连一线生机都没有了。”并指现在是赌一铺“我本来已经拿了加拿大passport ,一两年后会过去居住。六四之前,我会积极去申请居留,但六四之后,我考虑得好清楚,我不要去。我不是那种拿了passport才敢站出来,讲说话的人。我搏到九七,在这段期间,我仍会留在香港,尽我最大努力,这么才说得上无悔今生。”\n1989年学运被镇压后,她应香港民主派人士之邀,到美国加拿大义演为海外民运团体筹款。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华形容她“有情有义”、“深明大义”。 2004年1月在梅艳芳的葬礼上,前学运领袖吾尔开希获香港特区政府批准入境,出席梅艳芳的葬礼。\n\n演艺事业的转捩点\n1990年,梅艳芳举办30场“百变梅艳芳夏日耀光华演唱会”后宣布不再领取任何音乐方��的奖项(其后所获均为音乐致敬荣誉),发展重心转移至影坛及慈善事业。\n梅艳芳于1991年宣布退出乐坛,先于同年3月展开世界巡回演唱会,地点包括美、加各地、欧洲的德国、英国、法国及荷兰、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澳洲等地。她到法国开演唱会时被称为征服了巴黎;而于美国开演唱会时,当年报导指华人店铺纷纷提早关门前往欣赏她的演唱会,遂吸引很多外籍记者前往欣赏。同年12月至1992年一月,她在香港举行了30场“梅艳芳告别舞台演唱会”,消息哄动整个华人社会。“告别舞台演唱会”场场爆满,她与歌迷在这次演唱会中都显得难舍难离,场面非常感人。谭耀文在2013年《怀念梅艳芳演唱会》时透露:梅艳芳当时的体能相当惊人,因为每场演唱会都有30分钟不停的唱跳环节。谭耀文、许志安、草蜢都有参与该表演,但当唱跳环节完了到后台吸氧气时,她已经换好衣服,然后回台上继续表演。1992年4月,国际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播映《梅艳芳特辑》,评述她的歌艺与麦当娜及Diana Ross并驾齐驱。\n1994年2月12日,梅艳芳被邀到美国全新最大表演场地MGM Grand Garden Arena献唱,在她之前就有美国巨星芭芭拉·史翠珊,之后有珍娜·杰克森,当年报导她这场演唱会的价码是80万美元。根据《最后的蔓珠莎华 - 梅艳芳的演艺人生》(增订版),连炎辉先生透露这场演唱会麦当娜亦是座上客。同年,梅艳芳最终敌不过热情的歌迷,于1994年举行“感激歌迷演唱会”复出歌坛,并推出大碟《是这样的》,当中〈情归何处〉和翻唱自梁朝伟的〈朦胧夜雨里〉等歌曲传颂一时。与此同时,她的唱片全球总销量超越一千万张,是首位香港女歌手有此成绩。梅艳芳同年亦于澳门开了三场演唱会,最贵的票价是5万元,此纪录至今未有香港歌手打破。1995年,梅艳芳举行了15场复出个唱。虽然如此,她比以前低调了许多,谢绝了一切不必要的应酬。对于音乐和舞台表演她更加重视品质,继续寻求突破,并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公益慈善和栽培新人方面,对社会公益作出很大贡献。自90年代中期起,梅艳芳逐渐转战台湾及海外市场,推出了多张高品质国语专辑。1996年,阔别五年的她重新执任新秀歌唱比赛评审,更因此正式认识该届冠军与多年粉丝何韵诗(后来更成为她唯一的女徒弟)。\n1998年度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大奖——金针奖”,成为该奖项最年轻的得奖者,后来于同年黄沾与顾嘉𪸩合办的《黄沾、顾嘉𪸩真友情演唱会》中担任嘉宾并压轴出场。1999年2月15日受邀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并演唱歌曲〈床前明月光〉。同年4月及9月,她于香港举行了11场演唱会,连台湾歌手张惠妹于9月来港开演唱会时,都特意捧场,并为梅艳芳献上鲜花。1999-2000年,她跟黄耀明、王双骏、蔡一智等新派音乐人合作,制作出《Larger Than Life》和《I'm So Happy》两张备受乐迷好评的唱片,当中跟陈奕迅合唱的〈同声一哭〉颇受欢迎。\n除了香港之外,她在中国大陆、台湾以至亚洲各地都有广泛的乐迷。国语金曲有〈亲密爱人〉、〈放开你的头脑〉、〈女人花〉及〈床前明月光〉等。\n1990年代初梅参演的电影《东方三侠》、《审死官》和《逃学威龙3之龙过鸡年》都是卖座之作;1998年她更凭《半生缘》再次夺得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配角。电影《审死官》是梅艳芳的喜剧代表作,她与“无厘头”搞笑之王周星驰搭戏,表演丝毫不显逊色,其中经典对白和拿捏得当的动作神情更成为电影亮点。此外,梅艳芳与周星驰的另一部喜剧片《逃学威龙三之龙过鸡年》以及同成龙的两部喜剧动作片《奇迹》和《醉拳II》均属电影佳作,梅艳芳在其中大展自己的搞笑天分,为电影增色不少。2001年电影《钟无艳》是梅艳芳最后一部喜剧,她在片中破天荒反串男角,将昏庸好色的齐宣王演得活灵活现,并凭此片于2001年获得《明报周刊》演艺动力大奖的最突出女演员奖。\n她在乐坛广收徒弟,包括草蜢、许志安、何韵诗、谭耀文和彭敬慈,而苏永康、梁汉文、陈奕迅、李克勤等后辈亦曾受到她的提携,李蕙敏在2001年更获赏识而成为其唱片公司Mui Music的旗下艺人。\n梅艳芳敢于为香港演艺界争取权益,2001年当选为香港演艺人协会会长,也是首位女性会长;一年后的“刘嘉玲裸照风波”中,她以“天地不容”为号发起游行和声讨大会,呼吁群众抵制《东周刊》。\n2002年是她入行20周年,纪念专辑《With》邀得张国荣、谭咏麟、张学友、刘德���、王菲、郑秀文、陈慧琳、林忆莲、黄耀明、许志安及苏永康11位著名歌手合唱,堪称一时佳话。同年梅艳芳在红磡体育馆举行十场《极梦幻演唱会》,她今次更获得Christian Dior提供价值达五百万元的舞台服装,这些时装均来自法国巴黎最新时装展,更是首度在亚洲登场,由于赞助商认为阿梅是一位蜚声国际具巨星风采的明星,她的成功是一个传奇,故更由Dior在巴黎的掌舵人John Galliano为阿梅精心设计此一系列服饰,在演唱会上阿梅还是史上首位同时穿上两件独一无二Christian Dior Couture服饰演出的歌手。\n\n最后人生\n梅艳芳有癌症家族史,大哥梅启明2016年患上过大肠癌,而三姐梅爱芳2000年因子宫颈癌病逝、二哥梅德明在2015年因喉癌病逝。\n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在香港爆发,梅艳芳为SARS病患者筹款,并发起《1:99音乐会》,号召全香港歌手演出,并成立“茁壮行动”基金会,协助受害家庭的孤雏,这场活动期间她曾向记者表示演唱会后可能“会生场大病”,但类似调侃,并没有引起注意。到7、8月间,外界盛传她罹患癌症,其后她在2003年9月向外宣布证实罹患子宫颈癌,起初采取保守治疗,但是中医治疗效果不佳,之后才接受化疗及电疗。事实上,梅艳芳病逝两年多前就已诊断出罹患子宫颈癌,那时只属零期阶段,若接受局部组织切除,治愈率几近百分之百,但她以希望生儿育女及工作繁忙为由拒绝就医切除子宫,以致病情恶化,直至痛极难耐时才肯勉强求医。她在亲友以及徒弟的陪同下坚定地说:“这场仗我一定打赢!”并承诺奋勇对抗病魔,后在健康状况恶化的情况下,仍坚持抱病举行演唱会,并在演唱会穿上刘培基设计的婚纱,完成了“嫁给舞台”的心愿。演唱会后,梅艳芳仍到日本拍摄美容广告,及后在朋友和医生极力劝喻下辞演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十面埋伏》。\n2003年12月初,卧病的梅艳芳就已私下订立遗嘱,却始终没有放弃继续登台演出的希望。据其挚友、著名文学家李碧华在《花开有时,梦醒有时》一文中回忆,梅艳芳曾在病榻上看到她传真的舞台剧剧本讯息,却因医生告知“癌细胞扩散,今后再不能登台演出”而抛下一句“既是这样,我便走了”。12月26日,梅艳芳陷入半昏迷,医生为她打吗啡针止痛,29日晚上进入弥留状态,所有好友均赶到医院探望。12月30日凌晨2时50分,梅艳芳终因癌细胞扩散导致肺功能衰竭,于养和医院逝世,享年40岁;生前众多好友,在病榻前陪伴她到最后一刻,好友都说梅艳芳去得很安详,离开时样子还很甜美,虽然很累。她在最后一次演唱会上曾说,遗憾自己没有结婚,无儿无女。她离世的时候,各方亲友和生前的男友,纷纷赶往医院,陪她走完最后一程。梅艳芳的辞世震动全港,香港多份华文报章推出特辑及号外,而环球唱片亦在谭咏麟网页发表声明,表示梅艳芳的去世乃亚洲区的损失;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中联办副主任李刚以至前学运领袖吾尔开希、香港立法会议员刘千石均致送花圈或亲自到灵堂致祭。有歌迷穿上印有“Anita Mui永远怀念”字眼的黑衣在殡仪馆外守候。导演张艺谋为表尊重,决定临时修改剧本,不找其他演员代演她在《十面埋伏》的角色,将大姐一角永远留给梅艳芳,而电影片尾序幕亦打出“谨以此片缅怀梅艳芳女士”的字幕,后该角色由宋丹丹代替出演。另外,其遗作《男人四十》令她当上长春电影节的“最佳女主角”。\n2004年1月12日梅艳芳于香港殡仪馆出殡,治丧委员会以《别矣,香港的女儿!》为题刊登讣闻,有上万市民参与送别,单香港艺人参加的人数就有600多人,另外还有很多外籍艺人以及大陆的艺人和香港政府各级官员。数万名影迷歌迷泪洒当场,人们都在送梅艳芳最后一程。八位扶灵人是刘德华、刘培基、梁朝伟、陶喆、连炎辉、苏孝良、张敏仪、杨紫琼,他们都是梅艳芳的生前好友。梅艳芳的姨甥和谢霆锋捧著梅艳芳的遗照送梅艳芳最后一程,她的遗照和当初张国荣的遗照一样,手中的香烟都被去掉,只剩下了一个手势去纪念他们的友情。梅艳芳很珍惜与每一位朋友的关系,去世的时候还想著自己的朋友跟粉丝,她的遗言是:“别哭,别叫我名字”感动了全香港。\n目前,梅艳芳在香港有两个灵位可供公众拜祭,分别位于香港大屿山天坛大佛和九龙塘省善真堂。\n中国大陆歌迷在许多佛寺内为梅艳芳供奉灵位。地点包括广州,上海,北京,南京,杭州,成都,武汉, 天津,沈阳,云南,山东,江西,西���,太原,郑州等等。\n\n慈善事业\n1991年7月27日,梅艳芳参与“演艺界总动员忘我大汇演”,为中国华东水灾灾民筹款,据报当时共筹得善款六千万元。同时,梅艳芳亦与一众歌手灌录大汇演主题歌曲“滔滔千里心”,并带领明星足球队在其他筹款活动上献唱。\n1993年4月,香港演艺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减灾扶贫创明天”义演,梅艳芳与几十名艺人参与,星光熠熠,场面空前,还现场向全球直播,观众估计有10亿人。当天,梅艳芳与谭咏麟一同担纲压轴嘉宾,还带领其他艺人献唱《明天会更好》。同年,梅艳芳参与武汉及沈阳的义演活动,并于10月17日举行的“减灾扶贫闭幕汇演”上,与三大天王刘德华、黎明及郭富城合唱。\n1993年,梅艳芳正式成立自己的《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至今仍在造福社会。举行多场慈善演唱会,受益捐助老人院医院,《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的首次筹款活动于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盛大的慈善晚宴加上溜冰演唱会,一举筹得四百余万善款,均捐赠多伦多大学徐立之博士作为遗传学研究,并打破当年多伦多华人社区的最高筹款纪录。推动成立香港影视明星体育协会慈善基金,服务对象以老人为主。她一生为公益出力,曾担任香港乐施会的“乐施大使”。\n1994年在香港举行的筹款晚宴及奖券义卖筹得750万善款,其中200万捐赠玛丽医院的肌胳系统再造计划,成立新骨科手术室,院方将其定名为“梅艳芳骨科手术室”、香港医学博物馆、东华三院福幼基金、九龙医院、香港大学教育学院模拟课室及国内儿童福利等用途;还曾捐赠百万兴建“东华三院护老中心”,真正为各地华人社群的医疗、安老、教育、社会福利及研究等各个领域带来支持和鼓舞,体现及光大了“四海同心”的慈善精神。\n1994年9月7日,梅艳芳与叶蒨文、王菲、刘德华及张学友参与“天王天后慈善音乐夜”,为玛丽医院癌症中心筹募扩展经费演出。\n1999年5月21日,出任“乐施大使”赴云南探望儿童。\n1999年9月21日台湾大地震,香港演艺界发起“送暖到台湾”及“香港演艺界921传心传意大行动”,梅艳芳积极参与,并与台湾歌手张惠妹于活动上献唱《但愿人长久》。\n2002年美国加州州长颁发梅艳芳“杰出慈善艺人”荣誉,同年12月15日出席保良局活动,当场捐款助养500儿童。\n2003年2月16日SAA动物捐赠大行动、加港星辉耀颐康(演唱似是故人来)、发起“茁壮行动”。同年10月联合国亚太残疾人组织在沈阳发起“10.25爱心永恒巨星演唱会”,梅艳芳负责牵头召集演出人员,后因身体原因,未能出席此次演出。梅艳芳去世后,为发扬和延续她的善心,梅艳芳国际歌迷会和《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依靠既有资金和歌迷、友人的捐赠,继续为社会募集善款。\n2004年梅艳芳逝世一周年之际,《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将电影《十面埋伏》剧组及“周年祭慈善晚宴”筹集的善款捐赠香港大学做研究用途,包括设立梅艳芳四海一心数码多媒体教研室。\n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期间,歌迷会和《梅艳芳“四海一心”慈善基金》分别向灾区捐赠十万善款 。此外还先后捐助了香港“监护者早期教育中心”、“福幼基金会”以及“乐施会扶贫发展工作”等公益事业。为支持中国贫困地区的希望工程事业,同年经纪人王敏慧及友人林建岳在梅艳芳逝世五周年之际筹款建立了“贵州省惠水县打引乡梅艳芳第一小学”。\n2011年歌迷会再次捐款建立“广西省藤县天平镇大坡龙田梅艳芳第二小学”,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n2012年筹建“梅艳芳第三小学”,已于2013年7月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竣工落成。\n2013年12月30日为纪念梅艳芳逝世十周年举行的“梅艳芳·10·思念·音乐·会”,扣除有关开支后,收益余款约有36万,张学友和曾志伟私下再捐出善款来补足数字总共50万,全部会捐助“儿童癌病基金”。\n\n纪念活动\n自梅艳芳离世后,基于她作为香港的象征,香港社会各界对她的纪念活动一直未终止过。演艺界和传媒每年都会在她生辰及忌辰制作/举办纪念节目及活动。\n2004年1月1日凌晨,张惠妹于台湾参与倒数活动,她献唱梅艳芳的歌曲《亲密爱人》,希望大家可以像梅艳芳般坚强,珍惜眼前人。\n2004年1月初,无线电视播放《梅艳芳最美丽的回忆》纪念特辑收视高达29点,即有187万观众收看,《娱乐大搜查悼念梅艳芳》平均收视更高达31点,即二百万观众收看。而亚洲电视制作的《怀念 梅艳芳》亦有12点收��,约77万观众收看。\n2004年10月10日,梅艳芳的歌迷举办珍惜聚会时纪念活动,并于当日在报章刊登全页广告向梅艳芳表示祝福。\n2004年12月,歌星李克勤在《环球10周年演唱会》中翻唱《夕阳之歌》以示怀念。\n2005年,陈奕迅的专辑《U87》里,林夕再用梅艳芳2003年告别演唱会最后唱的那首歌《夕阳之歌》这个题材写了一首歌——《夕阳无限好》,作为梅艳芳逝世两周年的纪念。同年11月,林子祥在演唱会上翻唱写给她的《抱紧眼前人》。\n2006年,徒弟何韵诗、草蜢和许志安获伦永亮邀请翻唱《烈焰红唇》和《黑夜的豹》。\n何韵诗多次在红馆举行个人演唱会时,“One.Tel We Stand As One HOCC Live in Unity”、“何韵诗Memento Live演唱会”以及“何韵诗2009演唱会—SUPERGOO”均有向师傅致敬的环节。\n2009年,梅艳芳46岁冥寿,何韵诗和草蜢在“何韵诗2009演唱会SUPERGOO”演唱一段“Anita Medley”(连唱《爱将》、《妖女》、《坏女孩》、《梦伴》),何韵诗还唱了一首为梅艳芳而写的新曲《妮歌》,献给恩师。\n2013年,梅艳芳逝世十周年,她的唯一女徒弟何韵诗冲破自己多年不敢触及有关师傅梅艳芳的一切,不敢听她的歌、不敢看她的MV和电影的心理关口特别推出特别专辑《Recollections》,翻唱《似是故人来》、《夕阳之歌》等梅姐80年代的经典金曲共13首,由冯翰铭和何秉舜监制。此外,何韵诗更邀请梅姐生前的好友黎小田、伦永亮和黄伟文携手合作全新纪念歌曲《月移花影动》,以纪念恩师,共同追忆一代芳华。此专辑更以她们师徒的合成照为封面,而所收到的版税将会全数作慈善用途。专辑加赠由导演关锦鹏和美术指导张叔平制作的《似是故人来》MV和制作特辑DVD。\n2013年2月26日,容祖儿在IFPI香港唱片销量大奖颁奖礼2012上演唱《亲密爱人》,并和古巨基合唱《缘份》。12月26日,香港电台普通话台播放《默默的相思》,纪念曾改编坂本九作品的她。香港无线电视亦录制音乐特备节目,分为两集,在本月20日及27日晚播出,访谈部份邀请梅艳芳生前大批好友包括曾志伟、刘培基和徒弟何韵诗等追忆难忘往事和对她的感受;音乐会部份安排后起之秀重新演绎其经典老歌,张敬轩、王菀之、《星梦》歌手都将参与其中,节目监制麦镇东表示,这也是秉承梅艳芳爱栽培后辈之理念。同年12月27日,为纪念梅艳芳逝世十周年, 歌迷组织“芳心荟”于九龙湾国际展贸中心MUSIC ZONE举办一场《梅艳芳十年‧安歌慈善 Band Show》, 参与歌手包括卢巧音、何超仪、 THE UNI BOYS、邓建明、雷有辉、周启生、黄良升、刘以达、CLOSER、A-DAY、BAND AID + CADY、CLIFTON & THE GREEN FIELDS;资深歌迷PATRICK JEE邀请《芳华绝代》作曲人及大碟监制温应鸿携手合作制作了全新纪念EP《安.离.她. (ANITA) 十年》,包括五首歌曲《安歌》、《离开以后仍挂念您》、《她的一生》、《明年今日》、《十年》, 并于举办《梅艳芳十年‧安歌慈善 Band Show》当日在会场内发售。\n2013年12月30日,为纪念她离世十年而举行的《梅艳芳·10·思念·音乐·会》万人瞩目,是次音乐会由她的亲密好友张学友发起,并由张跟曾志伟策划;一众生前好友,包括成龙、谭咏麟、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张曼玉、梁家辉、刘嘉玲、林子祥、林忆莲、钟楚红、张惠妹、何韵诗、陈奕迅、许志安、苏永康、梁汉文、郑秀文、杜德伟、苏志威、蔡一智、蔡一杰、杨千嬅等均身穿黑衣出席并致辞。人人都面带悲伤,曾志伟和刘德华在致辞时不禁落泪,张学友泣不成声以致不能致辞。\n2014年7月18日(梅姐参加“第一届新秀歌唱大赛”的纪念日),由梅艳芳的一班歌迷“芳心荟”筹划、著名雕塑家曹崇恩雕塑的高达两米的铜像《香港女儿-梅艳芳》竖立在香港星光大道上,底座刻有刘德华题写的“香港女儿梅艳芳”几字。 这是继李小龙铜像后,香港星光大道竖立的第二座人物铜像。\n2014年7月,香港三联出版社出版《最后的蔓珠莎华:梅艳芳的演艺人生》一书,访问了她生前合作过的导演、音乐人、艺人,包括关锦鹏、许鞍华、许冠文、黎小田、伦永亮和许志安等。同年9月,此书的简体字版在中国大陆出版。\n2014年10月10日,梅艳芳51岁冥诞,索尼音乐怀念巨星,特别推出未曝光的珍贵现场演出DVD《1997芳踪乍现台北演唱实录》,并趁机为其名字正名,将台湾惯用的“艳”字改为“艳”字。\n2016年,香港歌手林子祥在《佐治地球40年演唱会》走到观众席唱《最爱是谁》时,不禁流下男儿泪,一边唱一边喊,再次触动到怀念���人的情绪,\n早前曾在访问中提到献唱《最爱是谁》时总会想起为好友梅艳芳担任其生前最后一次演唱会嘉宾的画面。\n2017年,章子怡在演员的诞生第三期以舞台剧方式主演胭脂扣,向这位前辈致敬。\n2017年,有专栏回顾梅艳芳事业颠峰期的《百变梅艳芳再展光华87-88演唱会》之中不同的造型,并邀请到当年为梅艳芳设计服装的刘培基先生亲述当年每套时尚的歌衫背后的复杂故事。\n2017年,梅艳芳国际歌迷会伙拍地区组织“城西关注组”及“环环好日志”,于山道举行《胭脂扣》电影放映会,重回山道现场怀缅如花及十二少,有超过300百名歌影迷出席,坐满整条山道,久未在港出席公开活动的导演关锦鹏亦亲临现场,分享当年的拍摄点滴。\n2017年5月,中国大陆作家暗地妖娆(本名章苒苒)出版《这世间始终你好:梅艳芳传》一书,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香港繁体字版由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20年2月引进出版。\n2018年7月11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小行星中心出版的“小行星通告”新增了45颗中文小行星,其中1颗命名为“梅艳芳小行星,编号 55384 Muiyimfong”(临时编号 2001 SQ267),此颗小行星是由香港业余天文学家杨光宇在2001年9月25日发现。\n2018年7月17日至9月26日,台湾诚品敦南店举办致敬永远的百变天后梅艳芳“亲密爱人特展”。\n2018年11月,香港导演高志森应梅艳芳歌迷组织“芳心荟”邀请,执导梅艳芳逝世15周年纪念电影《拾芳》,凭此片于《第14届中美电影节(Chinese American Film Festival)》中获颁发“年度最佳导演奖”殊荣,高志森亲往领奖表示:“谨以此奖项献给梅艳芳!”\n2021年11月,制作人江志强筹备及拍摄了六年的一部人物传记《梅艳芳》上映,纪念已故巨星梅艳芳。江志强表示梅艳芳当年找他希望能为她拍一部传世的电影,他找导演张艺谋特地在《十面埋伏》中为她设计了一个角色;可惜最后因为她的离去,无法实现她的遗愿。开拍电影《梅艳芳》就是填补最后合作不成的遗憾。 电影《梅艳芳》成为2021年香港最卖座的华语电影。\n2021年11月6日,无线电视翡翠台推出由曾华倩主持纪念特辑《情怀未变 梅艳芳》,节目收视率达18.1%。\n2023年12月24日,为纪念一代巨星梅艳芳逝世20周年,香港文化博物馆举办“绝代芳华・梅艳芳”展览,展出70组有关梅艳芳的展品如唱片封套、舞台服饰、电影海报和剧照,以及明星卡和电视杂志等流行文化产物等,让大家一起缅怀这位巨星在音乐和电影方面的超卓成就,以及回顾她对香港流行文化发展的贡献。展览为期9个月,到2024年9月2日结束,入场总人次超越四十万,打破香港文化博物馆单一展览入场纪录。\n2023年12月30日,无线电视翡翠台相隔两年后推出由糖妹声音导航20周年纪念特辑《永远抱紧 梅艳芳》,节目收视率达15.3%。\n2024年1月6日,无线电视翡翠台当天晚上21:30–23:00重播音乐电影《永远抱紧 梅艳芳:梅艳芳音乐电影巴西热浪嘉年华》。\n\n个人生活\n她初出道时以“坏女孩”形象示人,引人瑕思,当时香港曾盛传她臂上有纹身。在1980年代香港,纹身仍是黑社会的象征,这一消息令不少乐迷感到困惑。但梅在1987年出版的唱片封套,及1990年的演唱会中露出手臂,以澄清纹身传闻。\n\n感情\n梅艳芳离世前,在多次公开场合中,对没有儿女、未曾结婚,坦言不无所憾。她曾遇上多段恋情,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爱情未能开花结果。\n进入演艺圈后,梅艳芳与苗侨伟合作电视剧《香江花月夜》互生情愫,短暂交往后协议分手。之后她与富家子邹世龙相恋,一年后分手,阿梅曾直言:“大家年纪轻,脾气都硬!”\n1985年,近藤真彦来港开演唱会,二人因而认识,翌年演唱会再遇,便开始交往。后因近藤真彦与其他女星感情瓜葛不断,恋情无疾而终。她曾说:“亏我当年待他那么好。”,但在病逝前曾秘密访日与近藤真彦“道别”。梅艳芳逝世后,近藤真彦连续三年到香港拜祭旧日恋人。\n1989年,梅艳芳与模特儿,刘米高在拍摄手表广告时认识,后两人展开恋情,短暂交往后分手。两人分手后亦曾拍摄〈伤心教堂〉及〈夏日恋人〉音乐录像。1990年,梅艳芳举办夏日耀光华演唱会时,刘米高也从澳洲回来捧场,二人虽已分手,梅艳芳还是向他唱了“SUMMER LOVER”。\n1990年,梅艳芳与就读英国剑桥大学的圈外人保罗交往。梅艳芳的一首国语歌亲密爱人是属于保罗与梅艳芳的歌。1991年,梅艳芳宣布与保罗分手。\n1991年,梅艳芳与林国斌相恋时,据闻有一次她被黑社会人物掌掴,当时林国斌不离不弃陪在一旁,但林国斌星途远不及女友,他曾自嘲别人都认为自己被女友“包养”。1994年,二人交往三年后分手。\n1995年,赵文卓与梅的姊弟恋情曝光,轰动香港娱乐圈,但梅艳芳的名气,为两人带来沉重压力,两人最终分手。与赵文卓感情破裂后,梅日渐消瘦,但最后心结还是解开了。之后与赵在公开场合碰面则显得女方大方、男方尴尬。梅曾表示与赵文卓的分手是个误会,若有尽力挽救这段感情的话则早已是赵太。赵文卓受采访时则笑说那大概是梅在说笑吧或是其他人编造出来的。当梅艳芳罹患癌症的消息传出时,赵文卓即送上祝福并希望自己是神医。\n\n亲情\n少时家境窘困的梅艳芳从小与姐姐梅爱芳一同登台演出,两姐妹四处登台彼此照顾,感情非常深厚。梅艳芳与张国荣感情深厚,情逾骨肉,公开称之为家人,在80年代又跟契兄成龙,契妹罗美薇一同与何冠昌夫妇上契,而何冠昌更为她改了一个与他亲生女儿差不多的名字 ╴何加男。在她的葬礼上,包括何冠昌遗孀、张学友夫妇在内的契妈和金兰姐妹都坐在家属席的重要位置,张学友更是身著孝服侧席而坐。坊间普遍认为,她跟演艺界众“亲戚”的关系,比自己除了姐姐外的家人还要好。此外,她与谢霆锋是结拜姊弟。\n\n友情\n梅艳芳一生珍惜朋友、交游广阔,她在娱乐圈里是公认的豪爽与仗义。正因为这种真诚、博爱、侠义的性格使她成为演艺界尊崇的“大姐大”。 梅艳芳身上,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她在成名后努力提携后辈,同时依旧关心香港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哪怕是在患病之时也未曾放弃。2002年,梅艳芳在庆祝入行二十年的纪念节目上对大家说:我在娱乐圈闯荡二十年,四个字概括:“友情岁月!”梅艳芳曾这样形容她对友情的看法,“有人担心我交友轻信,会被人利用,但我觉得那都是一种‘施’,‘施比受,更有福!’,不计较有否回报,其实都很开心。”。\n\n徒弟\n梅艳芳在歌坛、影坛二十余载,除亲自带门生弟子包括草蜢、许志安、何韵诗、谭耀文和彭敬慈,梅艳芳对众多后辈也关怀有加。\n\n遗产\n2003年梅艳芳去世后,其遗产由汇丰信托管理。由于梅艳芳早在生前为阻止其母覃美金胡乱花费,因此成立信托基金,每月提供七万元生活费给其母,另外资助其二哥及姐姐的四名年幼儿女读书至大学毕业及把两个物业赠予好友刘培基。他日覃美金死后,剩余遗产会捐赠给妙境佛学会。\n覃美金一直依靠女儿遗产所提供的生活费过活,她联同梅艳芳兄长梅启明多次提出法律诉讼,希望取得全部遗产。2009年4月,她更加曾经表示因为生活苦闷,要求由遗产提出80万元,让她可以“八十万元环游世界”,法官张举能听毕双方陈词,即时拒绝梅妈申请,并指出每月给她12万元生活费已经很慷慨。\n覃美金两度败诉之后,在2010年10月7日终于获得上诉庭批准,可上诉至终审法院。2011年5月9日,终审法院判覃美金败诉。同年梅启明和梅德明,入禀高等法院指遗产信托人,疏忽处理梅艳芳生前签署的遗嘱和信托书,导致遗产损失而索偿15亿元,却被高院将案件剔除,反被下令要支付讼费。\n2012年4月26日,覃美金由于拖欠230万元律师费,被法庭颁令破产。梅艳芳的哥哥梅启明在2013年1月17日因为不能支付17.7万元讼费而被法庭颁令破产。\n由于覃美金不断入禀法院挑战梅艳芳的遗嘱,使梅艳芳留下的信托基金内资金耗尽,于是信托基金分别在2013及2015年拍卖梅艳芳所有遗物及物业,包括梅艳芳生前所有奖项,甚至连遗物中的“未拆牌泳衣套装”也拿出来拍卖,事件引起公愤,演艺圈内更群情激愤,于是梅艳芳生前好友,梅艳芳国际歌迷会等联手出钱回购奖项,甚至以最高成交价155万港元投得极具价值的新秀冠军奖座,避免奖项及纪念给予他人。\n\n江湖恩怨\n1992年5月4日,梅艳芳在九龙塘根德道22号、黄百鸣旗下的“Take One”卡拉OK和朋友消遣,期间有14K及湖南帮背景的社团人士兼电影公司东主黄朗维与她发生冲突,梅艳芳更被黄朗维掌掴(另一说法是梅被打了一拳),之后梅艳芳找向华强之妻陈岚求助,事件惊动两大帮会200多人前来“晒马(展示帮会实力)”。5月5日,黄朗维于湾仔一酒楼晚膳后遭人持刀斩至重伤,被送到浸会医院留医。5月7日,有两名杀手佯装探病,到浸会医院病房近距离枪击黄朗维,黄头部中枪身亡。(根据萧若元所说,黄朗维是被陈耀兴斩伤,黄朗维被斩后扬言必��杀死陈耀兴作为报复,因此陈耀兴先下手,找人杀死黄朗维。)命案后梅艳芳立刻离开香港,到泰国避风头。因枪击事件被指涉及新义安绰号“湾仔之虎”的骨干成员陈耀兴,7月8日警方拘捕陈耀兴,当晚有近200名帮会成员包围警局要求放人。1993年11月,陈耀兴在自签担保期间到澳门参加格兰披治赛车比赛,11月21日凌晨在酒店外被三名枪手伏击,枪手连开约十枪,当时陈耀兴打算开车逃走,最后陈在车内头部中枪身亡。当时有传杀陈耀兴的主谋是黄朗维之兄黄朗辉(萧若元指主谋是黄朗维之妻),更有人扬言梅艳芳是下一个目标,最后有传梅艳芳花了一千万元以平息事件,此事为谣言。梅艳芳入禀法院状告某杂志造谣梅艳芳花钱摆平,最后杂志社与梅艳芳达成私下和解,杂志社赔付梅艳芳一笔赔偿金。黄朗维和陈耀兴两宗凶杀案,至今仍未破案。\n\n人物评价\n音乐上,梅艳芳风格多变,2009年经“世界纪录协会”评定,以全球个人演唱会总计292场当选“全球华人个人演唱会最多女歌手”。她35岁获得香港乐坛最高荣誉“金针奖”,40岁获得中国金唱片奖(国家级音乐奖)的艺术成就荣誉。\n电影上,她先后获得两岸三地的影后荣誉(金马奖、金像奖、金鹿奖),在20年(1985年至2005年)香港电影累计票房中位列女演员第三。去世后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追授“演绎光辉永恒大奖”,被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入“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n“梅艳芳也同样有情有义,出钱出力。当年,我们曾打算在美加,再举办类似香港的‘民主歌声献中华’,为海外民运团体筹款,支援流亡在海外的民运人士。筹备过程中,梅一口答应到美加义演,分文不取⋯⋯虽然海外义演最终搞不成。但为了抗议六四镇压,她多次拒绝应邀到中国大陆演唱。以她那时的高身价,在众人的心目中,正是返中国大陆掘金的黄金机会⋯⋯梅虽然自小在娱乐圈挨大,读书不多,但深明大义,不为这些名利所动,真是难能可贵。可惜天妒红颜,我们也痛失一位难得的战友。”(支联会创办人、教协首任会长司徒华)\n梅艳芳唱过《坏女孩》的叛逆,也唱过《似是故人来》的典雅;唱过《烈焰红唇》的性感,也唱过《梦里共醉》的传统。她的风格是中国与西洋的结合,仿佛香港这座城市的时代文化缩影。 ”(乐坛人物评价)\n梅艳芳在有限的时间里尽情发光发热,告诉我们如何才没有白活一场,让我们反思生命的意义。虽然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 (林夕评价)。\n梅艳芳的歌艺是香港乐坛的顶尖,这是事实,不容置疑。我清楚记得她参加第一届《新秀大赛》,年纪轻轻,但举手投足,咬字吐句,全是大家姐风范。而她天生的身体语言绝佳,在舞台上配合舞步,简直令人神为之慑。梅艳芳天分极高,近似粤剧泰斗新马师曾先生。我曾戏称梅做“女新马”。歌艺这么精彩的人,竟然如烟花的彩,空余光影在脑海,人间已再难见其人了(黄沾评价)。\n阿梅不只属于演艺界,更是属于全香港 (成龙评价)。\n我好钟意阿梅,阿梅是我偶像,舞台上她光芒同造诣,我敢得罪讲句没有人及得上她,因为阿梅是个好全面的艺人 (沈殿霞评价)。\n梅艳芳这个女人很有味道,她是个很有爱心的人,甚至可以将整个心摆出来给你,她答应了的事就一定会帮到底。得知梅艳芳生病,最难过是看着她的病情愈来愈严重,她却仍在奔波,她在生命的最后依然坚持开演唱会,就是想在走之前跟大家分享她最爱的歌唱和跳舞。(杨紫琼评价)。\n失去这瑰宝,对演艺界是沉重的打击,但阿梅在离开前,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她用积极的态度、坚强的精神,让我们学懂如何放下。梅艳芳重视友情,这份友情不是一时,而是一世。她用有限的生命,带来无限的回忆,她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女主角(郑裕玲评价) 。\n阿梅是我们乐坛不可多得的奇才。梅艳芳是香港之荣光,并希望歌迷化解悲痛,学习阿梅斗士的精神,勇敢面对生活 (谭咏麟评价) 。\n我和阿梅是好拍档,大家都是工作狂,演唱之时,我们可以合到心灵相通,有默契之至。能找到一个如此好的拍档,是我最开心的事。遇到什么心事、难题我都会找她倾诉,虽然她的年纪比我轻,但是人生经验丰富,而且懂得体谅别人,以致我对她无话不谈,简直就彷如两兄妹般。梅艳芳是一个永不言败的女孩子,她的信心强,野心也大,所以她会用尽自己的能力去争取应得的一切,这点无疑令我十分佩��的 (张国荣评价) 。\n阿梅的性格是“宁可天下人负她,而她决不会负天下人”。她对新人、对一些需要照顾的人,她会照顾得无微不至 。有你就有我,如果有轮回的话,下世都做好朋友。(刘德华评价)。\n阿梅是个很“男人”的女人,非常够义气,朋友们聚餐她永远抢著付钱。我觉得梅艳芳是真正属于舞台的,她可以控制整个舞台,舞台就好似她家,她一上舞台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张学友评价)。\n梅姐是属于舞台的,没人可以代替她 (郭富城评价)。\n阿梅在圈子里的人缘可以算是第一,因为几乎所有认识、不认识她的人都支持她。其实从一般演员变成明星容易,但要成为巨星,关键要看人缘。这个圈子人缘很重要,像她这样的巨星对所有人都很真诚,尤其是下层人士都很真心,不会有两种面孔(曾志伟评价)。\n阿梅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演艺天才,能够同她合作过,是我的荣幸,她不愧是香港娱乐圈的大姐,不但歌艺演技出色,还致力于回报社会,号召娱乐圈人士为社会做了不少工作。(周星驰评价)。\n在合作的女性当中,印象最深是梅艳芳,我很喜欢跟她合作,她是个很爽的女人,很少有女演员走在一起没有妒忌心,而梅艳芳就是一个没有嫉妒心的人,很舒服,是个影响力很大的女人(张曼玉评价) 。\n梅艳芳性格豪爽、有情有义、为人真诚,在圈子里的人缘可以算是第一,更热心栽培新人,有爱心,一生不断做善事,希望她的勇敢和坚强一直会在我们心里面,她的敬业一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梁朝伟评价)。\n我非常欣赏梅艳芳,她是一个非常好的表演家,尤其是在舞台上,她在舞台上的魅力,在我心目中,是无人可以代替的 (梁家辉评价)。\n梅姐她很有义气,是现代女侠 (刘嘉玲评价)。\n阿梅给我的感觉就是仗义、正气的代表!我祈求来世我很能有幸与阿梅一块演戏,我还要作她的好朋友 (王祖贤评价)。\n梅姐是一个天生的艺人,能演能唱,人又豪爽,她的过世让华人世界少了一颗巨星,演艺圈黯淡许多;她是我心目中的女中豪杰!(叶童评价)。\n梅艳芳对香港来讲是非常重要的,香港现在少了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她是香港的女儿。我相信我会一直想念她 (叶倩文评价)。\n梅姐是我最欣赏的前辈,她对人生积极的态度令人敬重。昔日跟梅姐相处,她说的每一句话我都铭记于心(郑秀文评价) 。\n美国超级巨星有Michael Jackson、Madonna,香港就有Anita,她是我们的Super Star,我每次听到《装饰的眼泪》都会很感动。她的风格与别不同,除了声线外,台风也一流 (李玟评价)。\n我很多不能告诉别人的心情,都向梅姐倾诉!来生,我还会喊她一声姐! (谢霆锋评价) 。\n师父对我不只是影响那么简单,真的是把我塑造成型的人。她让我懂得怎样去面对我的人生,尤其是她那种“侠女”性格,对我的影响潜移默化。我希望可以像她一样,很用心地为社会做一些事(何韵诗评价)。\n虽然梅姐的年纪不是比我大很多,但在我心里她一直是个大姐。我是敬佩她爱音乐和为人做事,现在像她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我对她的感觉只有两个词:珍惜与尊重 (陶喆评价)。\n梅姐在台上跟台下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在台上是很吸引人家的眼睛,就是很想要看,在台下就是亲和力很强,人很好,挺温柔的,有时候挺搞笑的一个姐姐 (房祖名评价)。\n梅姐一生不断做善事,甚至离开了也继续做,这种精神很值得学习。梅姐她走之前跟我说过,当一个歌手或者艺人最要交代的就是你的歌迷,你的知音,我觉得蛮对的 (陈奕迅评价)。\n梅姐是我好尊重的前辈,而她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做事好努力,又好照顾身边人 (陈慧琳评价)。\n很多时候梅姐都会出来帮我们讨公道,她给我们非常好的一个启发,就是我们好像应该她那样,更加努力地生活,坚持到最后一分钟 (杨千嬅评价)。\n我觉得梅姐很好,对每一个人都很好,因为我自己有一个非常深的感触就是,我们工作其实已经很忙,连家人或者朋友也没太多时间去照顾,自己都照顾不了,所以我觉得她真的好厉害,可以帮很多人 (容祖儿评价)。\n我觉得梅姐很照顾我们后辈,虽然说我不是跟她同一个公司,也不是她的徒弟或是什么人,但她看到我会拍拍我的肩膀鼓励我 (梁咏琪评价)。\n我是听著她的歌成长的。一直到今天,她始终都是我的偶像。虽然没有机会和她接触、合作,但一直都知道她对事业很执著,即使患了癌症也依然不断地追求。她的突然离世,使我有机会看到她大量的节目表演和各种介绍。一瞬间,我才发现我并没有完全真正了解她。艺术上的成熟魅力和性格上的坚毅,以及对社会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和投入,包括对朋友的关爱和支持,我对她更是肃然起敬。她不仅是难得的优秀艺人,更是娱乐圈全体同仁的楷模。我们在悼念她的同时,也会将她的这种精神发扬,对于她曾指出的中国大陆艺人不够敬业一事,我们对她最好的致敬方法,莫过于把这种意见变成对我们的一种鞭策。新近成立的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表演者权益保障中心将为中国大陆艺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空间和良好氛围(解晓东评价)。\n梅姐她是生命力量的象征,还记得她为刘嘉玲裸照事件出头,她总能教给我们这些年轻小辈不少为人的道理 (章子怡评价)。\n梅姐是个非常豪爽、非常义气的人,她很知道保护和栽培新人,她是我最喜欢也最敬佩的女艺人,歌舞、演戏无所不能(李冰冰评价)。\n梅艳芳是空前绝后的叱咤乐坛的女皇,也是香港乐坛成长时代的里程碑,她在同行的人品、成就是有口皆碑的,她的才艺是这一行的佼佼者,华语乐坛没人可以跟她比 (孙楠评价)。\n梅艳芳是我的一个特别好的姐姐,而且我想告诉别人,千万不要以为很能干的女人都是严厉的,其实她非常非常有女人味,是很醇厚的那种女人 (胡军评价)。\n我觉得阿梅是个很仗义,很会顾朋友的人,行事作风很坚强,很有男子风范,不会把自己承受的压力表露出来 (任泉评价)。\n在我拍《手机》的时候,她曾经来看我,我打算找一位香港男演员来演《天下无贼》,梅艳芳知道后就一直替我联系,在她生病后,还在为我找演员的事情操心,令我非常不忍。梅艳芳的心里装著别人,她当选香港演艺人协会主席时,许多导演都去捧场,梅艳芳非常谦虚和周到地道谢,她大口地喝酒,两个小时后便醉倒了。醒来以后,她给每一位导演打电话致歉,说她没有照顾好大家(冯小刚评价) 。\n她是我觉得在华人乐坛里面,她是一个,她已经,就是神,女神这样。我小时候看她,她已经敢染各式各样的颜色,敢穿各式各样的衣服。就是在挑战一些,她一出来就是大家所有的流行指标这样,甚至她的表演,还有她戏剧,她又是大姐的风范(温岚评价)。\n我见识了什么叫天生艺人!人人都有天分、质感和能力,但梅艳芳则没有人可以学到。梅艳芳提携了许多后辈人,在身边朋友有难时,她挺身而出——“珍惜身边的人”,她做到了 (关锦鹏评价) 。\n梅艳芳是那种不用教就会演戏的天才,那种人是千年不遇的。她像男孩一样,可以说是很有义气的 (尔冬升评价) 。\n阿梅对角色的理解力令我惊讶(许鞍华评价)。\n阿梅是传奇中的传奇,在香港娱乐圈二十多年才培育到如此一个声、色、艺俱全的艺人,她的传奇永存于香港人心中 (著名音乐人李进评价) 。 \n阿梅是坚强女性,歌声跟性格一样豪放,对娱乐圈贡献很大 (吴宇森评价) 。\n梅艳芳无可取代,她是近代最好的女艺人。梅艳芳天生有侠气,她和杨紫琼、张曼玉演《东方三侠》有场“大家斗篷一甩,慢动作走出”的镜头,梅艳芳那侠气自然天成的感觉,就是比另外两人浓 (杜琪峰评价) 。\n在我心目中,梅艳芳是一个天才演员。她在《胭脂扣》、《英雄本色III夕阳之歌》,《半生缘》等许多电影里都曾创造过非常成功的银幕形象。我很看重她性格里有决断、敢担当的那种大姐气质,而正是这种气质吸引了我,决定邀请她来参演《十面埋伏》。她现在突然去世,让我感到很遗憾(导演张艺谋评价)。\n梅艳芳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凡的演艺天分,无论在舞台或银幕上,都具一种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 (导演罗启锐评价)。\n我觉得梅艳芳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女星,唱歌演戏都非常出色。即使高烧到39度,她都可以照样踏上台板唱歌,唱完了,一回后台,走了两步就晕了,马上送往医院。她是一上舞台就像著了魔,达到忘我的境界,充满能量,像是变了另一个人一样。她是要做到“我在台上唱歌,全世界都要在听,我表演,全世界都要在看”。她天生就是一个一流的表演者,非常难能可贵的演出家。她走了以后,我再没有见过一个天赋才华有她七、八成的女星了(企业家杨受成评价)。\n梅艳芳是我见过很少有的天才,演戏的天才 (艺术家叶锦添评价)。\n梅艳芳丝毫没有所谓大牌作风。她不论出现在哪里都非常和善。对歌唱的投入之深,常常让所有人一边感动���边演奏。现场气氛如此之热烈,看得出观众是多么爱戴她 (著名指挥家陈燮阳评价)。\n或许是小时当歌女,被人瞧不起的经历,她对社会不公平的事情,都要站出来讲话,这种人在演艺圈里很少 (监制金广诚评价)。\n她特别看重朋友,要求自己很严格,却能够宽容朋友的何缺点。我觉得像这样的人太少见了,认识她是一种幸运 (天中文化董事长、金牌经理人李小麟评价)。\n梅艳芳雍容豁达有风度(音乐人山奇评价)。\n梅艳芳为近十年一个真正以角色内心世界感染到观众的东方女演员(西日本新闻评价)。\n梅艳芳是非常真诚的一个人,可以说她在中国演艺圈里是一个典范、一个榜样 (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评价)。\n梅艳芳是个现象。我认为这现象的发生,起于一个得到上苍赐予无与伦比的天赋与倔强的个性的人,生长于凡事极端的时代与地方。能歌、能舞、能演,尽皆精绝—是百年难得一见的表演天才了(经济学家张五常评价)。\n梅艳芳为人率真,当她带领香港演艺协会来中国大陆交流时,她直言中国大陆许多演员不敬业,应该好好向香港的同行学习。而她更是以身作则,在去年四五月间非典流行北京时,为了组织香港演艺界关心艾滋病人的义演,她亲自来到北京,并表示这是自己“责无旁贷”的事,在这场义演中,梅艳芳分文不取。所有这些,阿梅都是在以自己的努力来树立香港娱乐圈的形象(中国导演协会等几家发起单位的负责人评价)。\n梅艳芳极富创意和毅力,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事业带上高峰,是香港成功的典型例子(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评价)。\n梅艳芳长期致力于香港演艺事业,屡创佳绩,誉满乐坛,并热心参与香港及中国大陆的慈善公益活动,贡献良多(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副主任李刚评价)。  \n梅艳芳是真正的香港传奇,有情有义,有始有终,她把最美丽的一面留给世人。短短四十年的人生路上有许多波折、失意,但她最终成为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演艺人协会会长。她为争取公平、公义,亦不在乎付出代价(前香港特别行政区广播处处长张敏仪评价)。\n梅艳芳热爱事业、关爱社群,为公益、为公义,勇进向前,以演艺界殿堂天后之尊,关怀扶持后进、积极推动香港演艺事业发展,殊堪敬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委员霍震霆评价)。\n我们不会忘记梅艳芳女士对香港与中国大陆影视交流合作所付出的努力。希望贵我双方继续加强沟通与交流,共同为中国影视节目走向世界、弘扬中华文化而努力。我们相信,这是对梅艳芳女士最好的怀念(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港澳台办公室评价)。\n我们怀念梅艳芳女士在影视歌坛留下的音容笑貌和卓越贡献。愿我们携手努力,为共同振兴中华民族的电影事业做出贡献(中国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评价)。\n一颗灿烂明星的陨落,让世人无限哀悼。梅艳芳女士在影坛、歌坛创下的优异业绩永远留在人们心中,她充满活力的生活勇气和战胜病痛的顽强精神让我们万分敬佩 (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评价)!\n\n音乐作品\n派台歌曲成绩\n演唱会\n演出作品\n单元剧、音乐/个人特辑\n主持\n1984 亚洲青年流行音乐会\n1986 龙凤呈祥贺台庆\n1990 万千星辉贺台庆\n1991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n1991-1995 翡翠歌星贺台庆\n1992 欢乐满东华\n1992 第15届十大中文金曲奖颁奖典礼\n1994 反翻版行动\n\n广播剧\n音乐奖项\n电影奖项\n其他荣誉/奖项\n相关影视形象\n电视\n《金像奖歌曲颁奖典礼1986》,由吴君如扮演梅菜芳,模仿梅艳芳。\n《金像奖歌曲颁奖典礼1987》,由江欣燕扮演梅菜芳,模仿梅艳芳。\n《金像奖歌曲颁奖典礼1988》,由李丽蕊扮演梅菜芳,模仿梅艳芳。\n《乐坛插班生》:1997年电视剧,由江欣燕饰演利丽珊,影射梅艳芳。\n《难兄难弟之神探李奇》:1998年电视剧,由潘晓彤饰演吴艳芳,影射梅艳芳。\n《美丽传说2星愿》:2005年电视剧,由陈炜饰演雷剑芳,影射梅艳芳。\n《梅艳芳菲》:2007年电视剧,由陈炜饰演方妍梅,影射梅艳芳。\n《荃加福禄寿》:2010年综艺节目,由江欣燕模仿梅艳芳。\n《Sunday扮嘢王》:2014年综艺节目,由杨诗敏扮演梅艳芳\n\n电影\n《醉生梦死之湾仔之虎》: 1994年电影,由陈孝贞演“枚姐”,影射梅艳芳。\n《朝花夕拾芳华绝代 拾芳》:2019年电影,由江欣燕声音演出梅艳芳。\n《梅艳芳》:2021年电影,由王丹妮饰演梅艳芳。\n\n注释\n参考资料\n参考书目\n李菁. 〈梅艳芳:刹那芳华〉. 《青年文摘》. 北京市朝阳区: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7-09-01: 137–142. ISBN 978-7-5006-6471-0.\n\n外部连结\n东华三院梅艳芳长者日间护理中心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梅艳芳在互联网电影资料库(IMDb)上的资料(英文)\n在AllMovie上梅艳芳的页面(英文)\n梅艳芳在香港影库上的简介\n梅艳芳在豆瓣上的资料(简体中文) \n梅艳芳在时光网上的简介(简体中文)\n梅艳芳在1905电影网上的简介(简体中文)"} +{"doc_id": "6455", "title": "镰仓幕府", "text": "镰仓幕府(日语:镰仓幕府/かまくらばくふ Kamakura bakufu,1185年—1333年),是日本第一个幕府政权,政治中心在镰仓。镰仓幕府存在的约150年也被称作镰仓时代。镰仓幕府建立者为河内源氏栋梁源赖朝,后演变成以北条时政、北条义时等为中心的坂东武士政权。\n初代“镰仓殿”源赖朝死后,由于御家人之间残酷的权力争夺,以致赖朝嫡流断绝,此后北条义时的嫡流、得宗家成为镰仓幕府的实际统治者。后期御家人与得宗家御内人之间的矛盾不断升级,动摇镰仓政权的统治基石,最终为各路反镰仓势力所攻灭,取而代之的是室町幕府。\n\n概述\n幕府成立过程概述\n1180年(治承4年),源赖朝选定镰仓大仓乡设置大仓御所为将军的居所,并设置此后具备幕府原型的“侍所”,构建起武家政权。为迫使赖朝出兵抗衡上洛的木曾义仲,朝廷于寿永二年十月(1183年)宣旨认可镰仓对东国的实际支配权,条件是镰仓保证东国各地庄园及公领继续向朝廷纳以官物和年贡。\n坛之浦之战(1185年)平氏灭亡后,朝廷又颁布文治敕令(1185年),允许镰仓在诸国设立守护及地头职位。1190年(建久元年),源赖朝受命为权大纳言兼右近卫大将,并于同年开设政所,继于1192年受命为征夷大将军,标志着镰仓武家政权正式成立。\n起初,幕府在各国设置守护,并负责各地的治安,御家人所能掌管的土地相当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幕府所控制的土地范围逐渐增大,并随着承久之乱及元寇时期幕府对各地庄园的强制支配,在得宗家专制时期,最终确立了幕府对全国土地的支配权。\n\n历史详述\n源平合战与镰仓政权的建立\n在治承三年政变之后,平清盛虽然“挟三皇(后白河、高仓、安德)以令天下”,开创了平氏政权,但朝野上下一片愤慨,从1177年鹿谷阴谋开始,全国不乏出现反对平氏专权的声音。1180年、后白河法皇三子以仁王举兵宣布讨伐平氏,虽然迅速败亡,但以此为契机,全国反平氏的势力瞬间一发而不可收。\n此后武将出身的源赖朝打败了贵族阶级的实权派平宗盛一族(平清盛在源赖朝举兵起事不足一年便死于热病,平宗盛继任平氏当主;平家先遭源义仲讨伐军重创退往西国,之后源氏讨伐军内哄,先行进京的源义仲因为介入皇室继承权力斗争,遭受源赖朝麾下源义经军团攻击而覆灭),并逼迫在源平之战中为自己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兄弟源义经自杀,达到了自己一手遮天的目的。另一方面,源义经因讨伐源义仲及平宗盛的战功,形成和坐镇东国监控奥州藤原氏的源赖朝分庭抗礼之政治势力,在有心人士的政治摆弄下,再度上演源氏讨伐军政战内哄的悲剧;源义经在京遭源赖朝遣军讨伐败走遁依奥州藤原氏,奥州平泉新任当主藤原泰衡一反先主藤原秀衡遗命,不愿介入源氏内哄而讨死源义经希求和解。但源赖朝鉴于割据地方称雄近百年的奥州藤原氏政势潜在威胁,避免奥州藤原氏质变成另一个伊势平氏(平清盛政团),遂发动奥州合战讨灭藤原家,大体完成当时日本各地割据势力的统一。源赖朝之所以企图一手遮天,主要是为了避免自己在皇族公家的政治摆布下,成为另一个平宗盛或源义仲。\n源平会战在日本可谓家喻户晓,作家信浓前司行长据此写成历史小说《平家物语》。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中央贵族掌握实际统治权的结束,而在贵族时代地位很低的武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武士阶层鄙视平安朝贵族萎靡的生活,崇尚以“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为核心的思想,结合儒学、佛教禅宗、神道,形成武士的精神支柱“武士道”。13世纪元军侵日战争客观上使幕府进一步加强了对日本的统治。镰仓幕府的建立也标志着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但是早在藤原北家创立摄关政治体制起,皇室便已丧失实权;平清盛与源赖朝先后崛起,代表日本政治中心从公卿朝臣家族集团过渡至地方武士家族集团,即指政治实权从藤原公家过渡至平源武家操控)。\n建久3年(1192)3月,后白河院驾崩,关白九条兼实成为朝廷实质掌权者。源赖朝向朝廷表示欲被任命为“大将军”;朝廷提出惣官、征东大将军、征夷大将军、上将军四个方案,经过讨论,决定任命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九条兼实的女儿九条任子是后鸟羽天皇的中宫但未生下皇子。1195年源通亲的养女源在子为天皇诞下一子为仁(即后来的土御门天皇)之后,次年京都就发生了政变,九条任子就被废去中宫之位,其父兼实也被罢免官职。源赖朝也为政变的幕后主谋之一。\n建久9年(1198年)1月11日,后鸟羽天皇禅位给了儿子为仁亲王,是为土御门天皇。此后,后鸟羽上皇开设院政,辅佐土御门、顺德、仲恭三代天皇。他积极对院政进行改革,并在1199年源赖朝死后对镰仓幕府持强硬态度,试图将镰仓幕府控制在自己手里。\n\n年表\n1180年(治承4年), 源赖朝在流放地伊豆国举兵讨伐平家(源赖朝与关东武士形成初步的主从关系)。\n同年,源赖朝平定武藏和相模,进入镰仓,并设置大仓御所。\n同年,源赖朝设立侍所,建立实际上的武士管理机构。\n1183年(寿永2年),朝廷赋予源赖朝东海道与东山道的军事・警察・行政权(寿永二年十月宣旨)。\n1184年(寿永3年),源赖朝在镰仓建立公文所(后改称为政所)和问注所,确立行政与司法机构。\n1185年(文治元年),平家灭亡(敌对武家势力灭亡)。\n同年,朝廷允许镰仓在诸国设置守护与地头职位(文治敕许)。\n1189年(文治5年),源赖朝发动奥州征伐,讨灭奥州藤原氏(消灭有能力与镰仓对抗的最后一个武家势力)。\n1190年(建久元年),源赖朝上洛,朝廷任命其为右近卫大将(律令制所规定的武官所能担任的最高官位)。后,源赖朝确立其日本国总追捕使、总地头的地位。\n1192年(建久3年),源赖朝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n1221年(承久3年),以北条氏为中心的镰仓军于承久之乱中大败后鸟羽上皇所领导的朝廷军,彻底确立对朝廷以及西国的掌控。\n\n北条氏的崛起与摄关将军\n正治元年(1199),源赖朝薨去,嫡子源赖家继任家督,但御家人相互争权,梶原氏、比企氏等有力御家人相继失势。建仁3年(1203),源赖家被废黜后,千幡为镰仓幕府第三代将军,后鸟羽上皇赐名“实朝”,试图扩大朝廷对幕府的影响力。在源实朝担任将军的时期,朝廷和幕府之间的关系十分亲睦。幕府曾提出“宫将军”的构想,也就是让亲王出任将军。建保7年(1219),源实朝被暗杀,朝廷和北条氏控制下的幕府关系恶化,后鸟羽上皇拒绝了幕府宫将军的构想。尔后,朝廷与幕府达成妥协,由既有藤原北家九条流血统,又是源赖朝远亲的三寅(之后的四代将军藤原赖经)下向镰仓。\n\n承久之乱\n承久元年(1219),大内守护源赖茂被在京御家人与西面武士等在京武士追讨,包括仁寿殿、宜阳殿、校书殿在内的许多宫殿被烧毁。后鸟羽上皇下令向全国征收重建宫殿的费用,但镰仓幕府辖下的东国地头一部份拒绝向朝廷缴税。这使朝廷和幕府的关系急剧恶化。\n承久3年(1221)5月15日,后鸟羽上皇下达了讨伐时任幕府执权北条义时的院宣及官宣旨,并召集畿内、近国的武士讨伐幕府,史称承久之乱。北条义时率军反击,朝廷军大败。北条义时的儿子北条泰时率大军入京,将后鸟羽上皇流放隐歧岛,顺德上皇流放佐渡岛,土御门上皇流放土佐国。后鸟羽上皇的皇子雅成亲王流放但马国、赖仁亲王流放备前国。同时废黜了顺德上皇的儿子仲恭天皇,拥立后鸟羽上皇哥哥守贞亲王的儿子茂仁王为新的天皇,是为后堀河天皇;守贞亲王则以太上天皇的身份执掌院政,是为后高仓院。自此后,幕府开始干预天皇皇位继承。\n后鸟羽上皇方的贵族及武士所领有的3000余处土地遭幕府没收,赐予东国御家人;幕府也没收多位在京御家人的守护职,并分配给东国御家人。其后,幕府于京都设置六波罗探题,作为幕府统御西国御家人的驻外机构。\n\n执权统治的确立\n元寇来袭\n得宗专制\n二统迭立\n镰仓幕府的末日\n文保2年(1318),后醍醐天皇即位,决心恢复皇室权威,排除武家政治对朝廷的干涉。正中元年(1324),后醍醐天皇密谋倒幕,但计划被幕府得知,后醍醐天皇心腹日野资朝遭到流放,第一次倒幕运动失败,史称“正中之变”。元弘元年(1331),后醍醐天皇再次密谋倒幕,倒幕军被幕府军打败,史称“元弘之乱”,后醍醐天皇被流放,第二次倒幕运动失败。\n元弘之乱后,近畿、四国、九州等各地武士的倒幕运动此起彼伏��正庆2年(1333),幕府派足利高氏前去西日本平乱,途中足利高氏倒戈天皇方,领兵反抗幕府,攻击六波罗探题部队。于此之机,新田义贞于关东起兵,立下大功攻下了镰仓,最后一代执权北条守时与得宗北条高时相继自杀,东胜寺一役标志著镰仓幕府的灭亡。九州镇西探题则在少貮贞经、大友贞宗、岛津贞久等反幕府势力攻击下败亡。\n\n建武新政与南北朝\n后醍醐天皇于镰仓幕府败亡后,推行新政,史称建武新政。由于新政未能满足部分武士的要求,故引来其不满。其中,倒幕大将足利高氏虽然被赐予后醍醐天皇名字中的尊字,但其与失势的持明院统及反后醍醐天皇的公家势力结合,拥立新天皇,新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是为北朝。\n后醍醐天皇持著天皇象征的三神器退往大和的吉野(今奈良县),是为南朝,至此南北朝(1334~1392年)终于形成。\n\n幕府的政治与经济结构\n御恩和奉公\n幕府职制\n中央\n征夷大将军(镰仓殿)\n执权\n连署\n评定众\n引付众\n寄合众\n侍所\n公文所 → 政所\n问注所\n\n地方\n守护\n地头\n京都守护 → 六波罗探题\n镇西奉行 → 镇西探题\n奥州总奉行\n虾夷沙汰职・虾夷代官\n长门探题\n\n幕府经济基础\n关东御领 - 将军直辖庄园的收入\n关东御分国 - 将军知行国的收入\n关东御公事 - 幕府向御家人课征的税赋\n\n参见\n河内源氏\n北条氏\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461", "title": "吠陀", "text": "吠陀(梵语:वेद,罗马化:Veda,又译为韦达经、韦陀经、围陀经等),是吠陀教最重要的和最根本的教典。“吠陀”一词的意思是“知识”、“启示”。广义上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如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及奥义书。\n\n吠陀本集\n四部吠陀本集是:\n\n《梨俱吠陀》(歌咏明论)\n《娑摩吠陀》(赞颂明论)\n《夜柔吠陀》(祭祀明论)\n《阿闼婆吠陀》(禳灾明论)\n四部吠陀本集中以《梨俱吠陀》最早,最初的部分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时代,正值印度河文明的时期,雅利安人大体居住在印度的西北印度河两岸的时期。其他三卷吠陀经皆是《梨俱吠陀》的衍生作品,相继成书于后,最晚集结完成的为《阿闼婆吠陀》。后三卷吠陀经中的神曲,不是部分《梨俱吠陀》神曲的复述,便是在它基础上的发展而来。吠陀神曲有长有短,长曲是一曲多颂。短曲是一曲数颂或仅有一颂。多数颂由四句构成,少数由三句构成。\n著作吠陀的时代被称为印度的吠陀时期。它使用比印度梵语更为古老的语言,称为吠陀梵语。\n\n疑典\n在十七世纪, 一些基督教徒创作了《埃祖尔韦丹》并声称它就是“失传的第五韦达”,以便把基督教包装成“原纯印度教”来促进基督教的传播,后来该书被证明是疑典。\n\n梵书\n梵书是以散文体写成的关于吠陀宗教使用的各种复杂祭祀的讲述和讨论。最重要的梵书有《百道梵书》、《爱达罗氏梵书》、《海螺氏梵书》、《牛道梵书》等。\n\n森林书\n本质上和奥义书没有什么区别的一类著作,据说是“隐居在林中无法从事复杂的祭祀而代以冥思的老年人”的作品。存世的森林书很少。\n\n奥义书\n神秘主义哲学的著作,不再讨论祭祀(或反对祭祀)。存世数量巨大。特别重要的有《歌者奥义书》、《广林奥义书》等。\n\n在印度教教内的地位\n虽然印度教现今的许多信奉者含蓄地承认《吠陀经》的权威,但是这种承认经常被认为“只不过是一个宣言,以此证明他自己(或她自己)是一个印度教徒”,以及“今天的大多数印度人对于《吠陀经》的态度只是口头上的尊崇,对文本的内容表现得毫不在意”。利普纳表示印度教的一些信奉者挑战《吠陀经》的权威,从而含蓄地承认它在印度教历史上的重要性。\n\n参考文献\n参考书目\n延伸阅读\n外部连结\n\n《围陀经》全文\nSketch of the Historical Grammar of the Rig and Atharva Veda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Edward Vernon Arnol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nOn the History and the Present State of Vedic Tradition in Nepa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ichael Witzel\nGRETIL etext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 Vedic Concordance, Maurice Bloomfield, Harvard University (an alphabetic index to every line, every stanza of the Vedas published before 1906)\nAn Enlarged Electronic Version of Bloomfield's A Vedic Concordan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Harvard University\nThe Vedas at sacred-texts.com(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464", "title": "约瑟普·布罗��·铁托", "text": "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语:Јосип Броз Тито,罗马化:Josip Broz Tito;1892年5月7日—1980年5月4日),本名约瑟普·布罗兹,南斯拉夫革命家、政治家,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主席,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总理,南斯拉夫元帅,在南斯拉夫执政36年。尽管执政时期被人批评为威权统治和独裁统治,有人描述他为仁慈独裁者,且他的个人形象通常被视为南斯拉夫联邦内各民族统一的象征。他还是不结盟运动发起人之一,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共事。他提出的政治思想被称作铁托主义。\n\n早期生活\n一战前\n铁托出生于奥匈帝国克罗地亚北部的村庄库姆罗韦茨,是家里的第七个孩子。其父亲为克罗地亚人,母亲为斯洛文尼亚人。与外公度过童年,1905年小学毕业,1907年离开农村来到锡萨克当一个机械师的学徒,在那里首次见识到了五一劳动节并开始关注工人运动。\n\n革命家\n1913年,铁托被征兵加入奥匈军队。1915年因重伤被俄军俘虏,在13个月的康复治疗后被送至乌拉尔山劳改营。在那里他被选为狱长。1917年2月,暴动工人冲进监狱将他们释放,铁托随后加入布尔什维克组织。之后屡次被捕和逃亡,最终藏身于西伯利亚。1918年,他加入了南斯拉夫共产党支部。\n\n崛起\n铁托在1937年接掌南斯拉夫共产党,在1940年10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南共总书记。一开始南共由于受到德苏协定的影响,并没有实际参与对德作战,1940年以前甚至一度加入反战运动。\n1941年轴心国攻陷南斯拉夫,7月4日,德国进攻苏联后不久,南共中央决定发动全面性的武装战斗,同年12月21日,建立第一支正规军“第一无产阶级旅”。组织“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和游击队”,铁托任总司令。\n当时南斯拉夫除了人民解放军之外,还有受意大利王国及纳粹德国支持的克罗埃西亚的独立运动组织“乌斯塔沙”,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以及塞尔维亚民族主义支持的“南斯拉夫祖国军”(南斯拉夫王室支持者)。一开始主力同为塞尔维亚人的民族解放军与南斯拉夫祖国军一同对乌斯塔沙及轴心国军队作战,但不久即因理念不同而分道扬镳。南斯拉夫祖国军采行等待战术,等待攻击德军的适当时机。期间他们经常采取民族主义的恐怖手段,加剧南斯拉夫内部的混乱。克罗地亚乌斯塔沙政权则是针对塞尔维亚人、犹太人,以及许多少数民族进行种族清洗,并在克罗地亚建立大量集中营及灭绝营,铁托的军队亦有时占领一些地区后解放部份集中营。\n铁托采取双叉式的策略,一方面为了争取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公认成员,对轴心国进行武装作战。一方面是要在大战结束时成为战胜的政治力量。在1943年后到1945年大战结束的这段期间,铁托的人民解放军著手对抗祖国军以及乌斯塔沙。\n\n重建南斯拉夫\n南斯拉夫共产党在二战中取得了胜利,并且得以决定国家的形式。1943年11月,南斯拉夫民族解放反法西斯议会第二次会议,决定了战后的南斯拉夫将由五个民族共组联邦。1945年战争结束后,该议会在11月的制宪会议宣布南斯拉夫成立新政府,罢黜君主制。重建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凝聚内战中分裂的各民族,共产党的领导者铁托扮演了关键的角色。\n由于第一南斯拉夫的经验显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塞裔有垄断政治的倾向。因而铁托试著降低塞尔维亚的规模,使之处于与其他民族差不多的位置。他重划战前的行政区疆界,将某些塞尔维亚人口拨给克罗埃西亚、波士尼亚,以减少塞尔维亚的规模。塞尔维亚境内的匈牙利人以及阿尔巴尼亚人也给了铁托借口,建立了伏伊伏丁那自治省与科索沃自治区两个自治地区。1946年1月31日,南斯拉夫战后第一部宪法规定,由六个共和国以及伏伊伏丁那自治省、科索沃自治区组成“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Federativna Narodna Republika Jugoslavija, FNRJ)”。1963年的宪法,再将之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jalistička Federativna Republika Jugoslavija, SFRJ)”,并且将科索沃升格为与伏伊伏丁那同等的自治省。\n\n民族政策\n南斯拉夫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塞尔维亚占三成,克罗地亚二成,其余为其他斯拉夫民族。铁托作为一个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认为他当政时期对南斯拉夫的多数民族塞尔维亚人采取了打压政策。1966年起对兰科维奇集团“中央集权主义——大塞尔维亚主义”的打击十分严厉,其影响一直持续到1970年代,有4万��族干部因此被整肃。在制度上,铁托时代也作了有利于抑制塞族强权的(或用塞民族主义者的话说是“压制塞尔维亚”的)安排。除了缩小塞尔维亚版图以外,铁托设立了“南斯拉夫族”,鼓励人们放弃原有族群认同而去改宗这一新的民族群体。这些政策使得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也导致了南斯拉夫日后分解再分解,国家失去了维护主权和领土统一的能力。\n\n文明建设\n在铁托时代,南斯拉夫党和政府把精神建设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从整体上推动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进程,铁托引导党内和学术界就它所包含的两个方面的内容,即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展开讨论和论证,又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律程序作出了一系列有关政治思想、教育、科学、文化等方面的决议,并取得实践经验。\n\n外交与经济成就\n铁托是战后首先敢挺身对抗苏联的扩张,与史达林决裂的共产党领袖,1949年苏联及其卫星国废止与南斯拉夫的友好互助条约,南斯拉夫单独走自己的铁托主义路线,直到1955年,铁托才与赫鲁晓夫改革后的苏联恢复正常外交关系,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一度又有恶化,后来随着中苏交恶与决裂,苏南关系又迅速升温。1950年代,南斯拉夫开始与亚非等地的第三世界国家有所接触,先是印度及缅甸,之后拓展到埃及跟印尼,195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6年,铁托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埃及总统纳瑟三人在布里奥尼岛发表声明,支持不结盟运动,并于1961年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首次高峰会。使其不论在国内,或是第三世界国家,都越来越受到欢迎。这项运动的成员国不愿涉入冷战,拒绝与美苏两大强国结盟,至2007年已有118成员国,涵盖了联合国三分之二的成员国,全世界55%的人口居住在这些国家之中。\n1950到1960年代初期,南斯拉夫的经济成长相当突出。虽然其生活水准始终无法真正趋近于西欧的水平,但是显然超过其他共产党所领导的国家。人民的满意度与内部的安定度,不但能够维持,甚至还进一步提升;随之而来的骄傲感也不断增加,使大部分的南斯拉夫人相信,他们的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办法。\n苏共在斯大林时代认为铁托的南斯拉夫是修正主义的样板,而在1960年代,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转而认为南斯拉夫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坚持继续称南斯拉夫为修正主义国家。苏联勃列日涅夫政府在1968年镇压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后,苏联与南斯拉夫关系一度又出现紧张,铁托派特使爱德华·卡达尔到北京面见毛泽东,中国与南斯拉夫关系改善。为防止中国与南斯拉夫亲密,勃列日涅夫宣布勃列日涅夫主义宣称的苏联可以为了安全武装干预“社会主义阵营”任何一国的范围不包括南斯拉夫,苏南关系才再度改善。\n\n晚年与争议\n197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危机和全球经济萎缩迫使各地进行改变,也对南斯拉夫产生严重的影响。南斯拉夫经济在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受到致命的重创,而接下来称为“契约经济”的经济改革又被评为“一团混乱。运作开销庞大,生产动机和效率却几近于零”,使得南斯拉夫唯有大量向外借款,以维持投资与消费层面的活络。铁托的晚年消耗在撑过新的政经局面当中,南共及铁托本人的凝聚力渐渐被腐蚀。经济增长乏力,使得铁托的声望明显滑落,不过依旧维持著相当的水平,他更于1974年当选终身总统。\n\n去世\n铁托于1980年5月4日在斯洛文尼亚首府卢布尔雅那过世,享年88岁,结束37年南斯拉夫总统职务,但他的政治影响一直到1992年南斯拉夫解体。\n\n葬礼\n铁托并非骤然过世,他在医院躺了四个月,他的病情是每天报纸的头条新闻。来自世界各地的政要和要人群集铁托的葬礼,场面气派,胜过其他同类场合。南斯拉夫人为近乎所有国家所表示的友谊和关怀感到骄傲。\n铁托下葬在狄托纪念馆花宫内一座朴素的大理石墓中,这处墓地成为大规模的朝圣目标。铁托过世后的最初四年间,共有超过一千一百万人前来谒灵,这个数字是南斯拉夫人口的一半。铁托夫人约婉卡·布罗兹在2013年逝世后同样归葬于此。\n\n著作\n铁托选集 (1926-1951年)\n铁托自述(后人依据铁托存世的文件资料完成)\n铁托在普拉的演说\n\n参见\n苏南冲突\n铁托主义\n铁托左翼力量联盟\n南斯拉夫历史博物馆\n\n\n== 参考资料 =="} +{"doc_id": "6478", "title": "十六国", "text": "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而北魏史学家崔鸿以其中十六个国家撰写《十六国春秋》(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为十六国),于是后世史学家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n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由于晋廷的腐败,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中华的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永嘉之乱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宣昭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其后各族于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北魏立国后,经过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及太武帝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n\n名称由来\n五胡十六国时期是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涵盖华北、华中北部和四川等地区的北方诸国的概称,相对于南方的东晋时期。“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五个民族,代表统治北方诸国的民族。实际上,北方诸国的统治者还包含汉人(包括前凉、西凉等等)、丁零人(翟魏)、卢水胡(北凉)与匈奴人铁弗(胡夏)等民族。而地方人民也遗留不少汉人,与统治民族形成合作关系。“十六国”则是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自北方诸国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五凉、四燕、三秦、二赵,成汉、胡夏为十六”),共有: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及胡夏等国;实际上,北方诸国还包括冉魏、翟魏、西燕、仇池、谯蜀等等国家。总之,五胡十六国只是北方诸国的概称,并不是北方诸国只有五个民族统治,以及只存在十六个国家。\n关于“五胡十六国”称呼的出处。在文献上,五胡之名最早出自苻坚之口,但没有明确定义五胡是哪五胡。而定义五胡内容的来源,学界有所争议。历史学家王树民、孙仲汇、雷家骥等人认为五胡即五部胡人,源自刘渊领导的五部匈奴,但在这个时期的史书中,五胡常被当成所有胡人的泛称,未特定指某个种族,在谈到匈奴时,通常直接称其匈奴,因此这个说法未得到学界一致认同。而陈寅恪认为五胡之名起自于五德终始说,是图纬符命思想下的产物,周一良也支持这个说法。\n川本芳昭认为,在《十六国春秋》成书之后,中国传统史家依此思路整理史料,才开始将五胡的具体内涵确定下来,日本学者砺波护在《隋唐帝国与古代朝鲜》一书中认为五胡十六国这个概念是在唐朝初期编定正史时才形成的,南宋洪迈在《容斋随笔》〈五胡乱华〉条中列举七个人︰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皝、苻坚、慕容垂,这七个人分属四个民族:匈奴、鲜卑、羯、氐,因此五胡的内涵在南宋时可能仍未完全确定,王应麟将五胡解释为“刘渊匈奴,石勒羯,慕容鲜卑,苻洪氐,姚苌羌。”元胡三省注《资治通鉴》时,将五胡定义为“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个定义可能来自刘曜。在胡三省之后,五胡即“匈奴、羯、鲜卑、氐、羌”这个定义开始被广泛接受。陈寅恪曾认为五胡与十六国是两个不同概念,不可混合\n\n历史\n五胡内迁与独立\n秦末汉初,漠北的匈奴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并多次南下劫掠,在被汉朝打败后,一部分受到汉王朝控制。公元46年之后,东汉朝廷常以招引的方式,将边疆的草原各族内迁,以便监控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朝廷有意识的削弱边疆民族的势力,降低其地位,以方便监控。\n到了西晋时,中国汉地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杂住。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除了辽河流域的鲜卑和青海、甘肃的氐、羌外,大都由其原住地迁来。这些胡族逐渐成为汉人管辖下的编户,由于他们需要纳税,因此心生不满,时有举兵之事。270年晋武帝时,河西鲜卑秃发树机能与匈奴刘猛率众内侵,直至九年后始平。294年晋惠帝时,匈奴郝散叛,不久平定。两年后其弟郝度元以齐万年为首,联合西北马兰羌、卢水胡举兵,晋将周处阵亡,此事至299年方平。而后郭钦与江统相继建议强制迁离胡族,江统更著有《徙戎论》,但晋室不予采纳。由于胡汉摩擦的状况没有改善,当朝廷元气大伤后,周边胡族便趁机举兵。\n八王之乱的爆发,使晋廷失去在地方的影响力,胡族陆续叛变。晋惠帝时,益州内乱,巴氐势力扩大。之后益州刺史罗尚击杀巴氐领袖李特。304年,李特子李雄继立后击败罗尚,攻入成都,自称“成都王”(此时晋廷所封成都王为驻邺城的司马颖),又于306年称帝,国号“大成”,338年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匈奴刘渊统领五部匈奴,成都王司马颖结其为外援。304年司马颖遭王浚围攻,遣刘渊回并州发兵支援。刘渊回并州后乘机宣布独立,称汉王,自称继承汉朝正统。308年刘渊称帝并迁都至平阳,国号“汉”,后称“赵”。304年成汉与汉赵的建立,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n八王之乱结束后,刘渊为了扩充版图,遣子刘聪掠夺洛阳,大将石勒及王弥掠夺关东各州。310年刘渊去世,刘聪杀新帝刘和自立为帝。同年,石勒经宛城、襄阳,掠夺江汉一带,隔年北返。当时关东发生蝗灾,洛阳缺粮,司马越弃晋怀帝于洛阳,率朝中重臣及诸将东行。而后怀帝动员诸将讨伐,司马越病逝,王衍率军归葬封国(在东海)。石勒趁王衍东行至苦县(今河南鹿邑县)时率军袭击,晋军精锐受屠尽亡,重臣降后被杀。刘聪、王弥及石勒趁洛阳空虚之际合兵攻破,杀害官员百姓三万余人,掳走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313年晋怀帝被杀,晋愍帝于长安继立帝位,刘聪派刘曜持续攻打。316年晋愍帝投降,最后受辱被杀,至此西晋灭亡。北方诸国纷纷成立。313年张轨控制凉州,封西平公,史称前凉。315年拓跋猗卢建立代国。334年慕容鲜卑据辽东立国。\n\n赵燕更替\n刘聪灭西晋后安逸豪奢,疏忽政事,当时曹嶷、石勒等将领分别占据山东及关东。实际范围只有山西和刘曜镇守的关中。318年刘粲继立,但遭靳准杀害夺权。刘曜与石勒得知后共同平乱,期间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石勒得知后也于襄国称赵王,史称后赵,双方决裂。刘曜平定上郡羌、仇池氐等关陇羌氐,威服前凉,雄踞关中。石勒则派石虎击败晋将段匹䃅夺幽州,击败曹嶷夺青州。石勒雄踞关东后,于328年西征刘曜,329年攻灭前赵。330年石勒称帝,国号亦为“赵”。前凉方面,由于战乱较少,难民纷纷前往安居,保存了晋代典章制度,久之形成“河西文化”。\n石勒为一时雄才,他得汉人张宾相助,安抚世族,重建经济。当时胡汉关系欠佳,石勒采胡汉分治,于皇帝外另设大单于。称胡人为国人,汉人为赵人。但这样未能缓和双方关系,仍然有冲突发生。石虎于石勒去世后杀石弘自立为天王。他奢侈极淫,任意滥杀,又听信谗言,奴役非国人的汉人及“六夷”,后赵国势渐衰。因帝位等因素,石虎与其子石邃(太子)、石宣、石韬发生骨肉相残,宗室关系降至冰点。349年石虎称帝后,旧太子党人梁犊于关中叛变,石虎遣羌将姚弋仲及氐将苻洪平定,羌氐二族坐大。石虎去世后,诸子争位,残杀甚烈,后为养子汉人冉闵(石闵)夺得,于350年改国号为魏,是为冉魏。冉闵重用汉人,并鼓励诛杀羯人,造成对胡人的大屠杀。之后石祗于襄国称王,号召鲜卑、氐、羌等族抵抗冉闵。冉闵欲联合东晋驱除胡族,但晋廷因为他称帝而不理,反而支持向东晋称臣的鲜卑慕容俊。352年慕容俊攻破邺都,杀冉闵,冉魏灭亡。另外,346年东晋将领桓温攻击成汉(成汉于338年为李寿篡位,改国号为“汉”),次年攻入蜀地,成汉亡。\n慕容鲜卑于晋室南渡后占据辽东。337年慕容皝称燕王,他击溃来犯的石虎,攻灭辽西段氏鲜卑,继而重创高句丽,其势壮盛。慕容俊继位后,乘后赵内讧之际发兵南侵。352年攻灭冉魏,冉闵兵败被杀,慕容俊称帝,建国前燕。先前前燕向东晋称臣,等冉魏灭后,慕容俊对东晋使者言道:“汝还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为中国所推,已为帝矣”。此时前燕据有关东,关中则为前秦据之。之后慕容俊又派慕容垂、慕容虔与平熙等北伐大破丁零(敕勒)。356年桓温北伐前燕,攻陷洛阳以及司、兖、青、豫四州,之后桓温返国,前燕复夺回四州。358年慕容俊下令全国州郡整顿户口,准备组织150万大军以灭东晋,但于隔年阅军时逝世。慕容𬀩继立后,以��将慕容恪辅政,期间慕容恪将东晋收复的洛阳攻下。但慕容𬀩穷奢极欲,国库逐渐掏空。慕容恪去世后由慕容评执政,他贪墨昏庸,国政更乱。369年东晋桓温率军北伐,进驻枋头(今河南浚县附近)。慕容垂率军严防,最后追击晋军,晋军大溃。战后慕容垂声名日盛,但遭慕容评排挤而投奔前秦。\n\n苻坚崛起\n氐将苻洪在石虎去世后投降东晋,在后赵内讧时意图夺下关中,但遭羯族将领麻秋毒死。350年其子苻健成功夺下关中,建国前秦,与东晋断绝。之后东晋履次派褚裒、殷浩、桓温等率军伐之,苻健皆成功抵御,国势渐固。之后苻健之子苻生继立,他淫杀无度,苻健之侄苻坚杀而代之。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得王猛辅政,得以集权中央,经济提升,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前秦强盛后,苻坚有意一统天下。当时前燕混乱,369年慕容垂投奔前秦。苻坚趁势派王猛、慕容垂率军于隔年成功灭燕,取得关东地区。随后于373年灭前仇池,376年灭代国(拓拔鲜卑)及前凉,前秦统一北方。\n在统一北方前,苻坚也开始入侵东晋,于373年攻下东晋梁益二州。五年后派苻丕攻下襄阳,俘虏朱序;派彭超围攻彭城,但被谢玄击败。383年派吕光西定西域,这是自东汉之后再度占据西域。前秦统一北方后,四周诸国遣使通好,此时只剩东晋,苻坚有意伐之。鲜卑慕容垂与羌将姚苌皆尽力支持苻坚,但王猛与苻融等氐族大臣则强烈反对。这时因为苻坚将诸胡迁入关中以便控制,又将氐族势力置于国内要冲,以巩固势力,此法却使京师空虚。而且他为人宽弘,亡国君臣皆授官位,但任其率领旧部,造成隐忧。\n王猛去世前告诫苻坚应该先整合好国内异族再南征,但苻坚仍一意孤行。383年5月桓冲率10万兵攻襄阳,苻坚派苻睿、慕容垂等人防御。苻坚认为时机已到,于8月率举国之师南征东晋,兵分三路,声势浩大。他亲率步兵60万抵达项城,派苻融为先锋率27万兵攻打寿阳,梁成等人屯洛涧以控淮河。东晋谢安则命谢石、谢玄等人率8万北府兵北上救援。10月秦军前锋攻陷寿阳后,苻坚赶往指挥,并派朱序向谢石诸将劝降,但朱序尽泄秦军虚实。11月晋将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攻破洛涧并率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谢玄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于后军大喊秦军已败。此时秦军大乱,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军全面崩溃,苻融战死,苻坚中箭,孤身北返,后由慕容垂护送,史称淝水之战。\n\n诸国混战\n由于前秦的主力在前方,京师兵力不足,关中的鲜卑、羌、羯等族在得知前秦大败后纷纷独立。隔年东晋发动北伐,攻下山东河南一带。至此前秦崩溃,北方再度回到诸雄混战的局面。淝水之战隔年(384年),各胡族纷纷独立。鲜卑慕容垂于河北复国,史称后燕;前燕皇族慕容泓与慕容冲于山西建国西燕;前秦羌将姚苌自立,建国后秦。第二年(385年)西燕军攻陷长安,苻坚最后被姚苌所杀。由于前秦邺城被后燕攻下,苻丕于晋阳继立。苻坚被杀后,镇守前秦勇士川(今甘肃榆中)的鲜卑将乞伏国仁自立,建国西秦。仇池氐杨定也宣布复国,并称藩于东晋,史称后仇池。\n第三年(386年)拓跋鲜卑拓跋珪于代地复国,国号“魏”,臣服于后燕,史称北魏。西定西域的前秦氐将吕光返国并占据凉州,在得知苻坚被杀后于姑臧(今甘肃武威)建国后凉。西燕的人民(鲜卑族)欲东归故乡而发生内乱,最后由慕容永率众东征占据并州(今山西省范围),建都长子。而前秦苻丕欲西行关中但被西燕帝慕容永所阻,南下东垣被东晋守将冯该杀死。前秦苻登于南安继立,据有陇西。三年内,北方八国并立,关陇地区有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后仇池,关东地区则有后燕、西燕及北魏,维持了九年。\n关中方面,后秦帝姚兴于394年连同西秦帝乞伏干归灭前秦。六年后后秦攻灭西秦,乞伏干归投降,受姚兴重用。而匈奴铁弗部族长刘卫辰因攻北魏战败而亡,其子刘勃勃(后改姓赫连)投奔后秦。在后凉投降后秦后,关中暂时为后秦盘据。407年赫连勃勃叛秦,于统万建国胡夏,并屡次攻击后秦。后秦国势大衰,乞伏干归趁机光复西秦。其子乞伏炽磐继立后攻灭南凉,据有陇西。416年12月后秦幼主姚泓初立,东晋刘裕发动第二次北伐,率王镇恶等将伐后秦。晋军连克许昌、洛阳。隔年攻破长安,后秦亡。之后刘裕因故返国,留守��领发生内哄。夏帝赫连勃勃趁机率军攻下长安,据有关中。另外,于405年建国谯蜀的谯纵,早在刘裕第一次北伐后就派朱龄石攻陷成都,谯蜀亡。\n河西方面,后凉分裂出南凉及北凉,由于四周强敌渐渐威胁,最后向后秦投降。397年秃发乌孤脱离后凉,建国南凉,最后南凉败于北凉和夏,为西秦所灭。同年匈奴别部卢水胡沮渠蒙逊拥汉人段业于张掖独立,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取代,史称北凉。405年敦煌太守李暠(汉族)叛北凉,建国西凉,后亡于北凉。此时关陇地区有胡夏、西秦、北凉及后仇池四国。\n\n北魏一统\n关东方面,西燕在并州(今山西省范围)建国后,于394年被后燕帝慕容垂所灭。由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派兵帮助西燕,所以隔年慕容垂派太子慕容宝北伐北魏。慕容宝于参合陂之战惨败给拓跋珪后,请求其父慕容垂为他雪耻。于是慕容垂于隔年亲率大军伐魏,攻陷平城,拓跋珪则率众北遁以回避之。但慕容垂于返途中去世,之后后燕逐渐衰弱。396年拓跋珪攻下并州,隔年慕容宝企图反击并州,最后被拓跋珪击败。而后拓跋珪大举入侵,围陷后燕首都中山,并迁都到平城。慕容宝则撤至根本之地龙城,后燕分裂为两地。此时慕容德不愿撤往北方,南下滑台,建国南燕,之后迁都至广固。后燕在慕容熙称帝后,君主昏庸,百姓劳苦,国家衰败。409年冯跋举兵杀慕容熙,拥高云为帝,建都龙城,之后冯跋继立,史称北燕。而南燕在慕容超继任后屡次攻伐东晋,最后于隔年被东晋的刘裕讨伐而亡。此时关东仅北魏、北燕两国。\n魏明元帝拓跋嗣继立后,时常攻掠刘宋(刘裕篡东晋后所建之国)的河南地。423年魏太武帝拓跋焘继立,他励精图治,国力大盛。拓跋焘在解除北方柔然的威胁后,开始统一华北。北魏对各民族的文化与制度采取包容态度,这减少北魏进军的阻碍,但也使北方民户复杂化。三年后拓跋焘大举伐夏,攻下关中,胡夏迁至平凉。430年西秦为北凉所逼,意图投降北魏,但隔年为夏帝赫连定所灭。赫连定意图再灭北凉以维持胡夏,但却被吐谷浑君主慕容慕𪻺袭击而俘虏,最后斩于北魏,胡夏亡。436年拓跋焘率军远征北燕,冯弘逃至高句丽,北燕亡,冯弘最后被杀。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沮渠牧犍出降,北凉亡。至此,北魏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然而,还有后仇池未灭,直至443年方亡于北魏。\n\n疆域与行政区划\n西晋末年,全国共有21州。十六国时期,北方诸国的范围大约是华北地区及四川地区。疆域的变更可分成五期,分别是:前赵、后赵、成汉及东晋时期;前燕、前秦及东晋时期;前秦东晋对峙时期;诸国混战与东晋时期,此时北方以后燕及后秦最盛;北魏、胡夏、北凉及东晋时期。在诸国分立的时期,只有局部地区短暂的统一,例如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先后统一中原。只有前秦一度统一华北、华中北部与四川等地,为五胡十六国单一国家的最大范围。\n北方诸国的行政区划大多继承西晋,为州、郡、县三级制。虽然各国占地不大,但往往分置许多州,以致州境缩小。并且将自己没有统治的州郡也常常在境内设置,例如前赵将幽州设在北地郡,后秦将冀州设在蒲坂,南燕将徐州设在莒县等。由于一些国家采胡汉分治的制度,所以设置各种族专属的行政区。例如前赵刘聪置左、右司隶及内史,用来统治汉人。单于左、右辅及都尉,则用来统治胡人。为求虚名,以表示境域广大,常将境外邻境的州增设于本国内。例如后燕设置雍州于长子(原属并州),成汉设置荆州于巴郡(原属梁州),南燕置并州于阴平(今江苏沭阳北)。所以往往多个国家同时拥有同名异地的州。北魏统一华北后即整合政区。由于州境缩小,郡失去意义而逐渐废除。\n此外,北方诸国会成立侨州郡县以安置流民,通常会依据流民原籍来定新州郡名。如前燕慕容廆立国于辽东时,他将投奔来的冀州人设冀阳郡、豫州人设成周郡、青州人设营丘郡、并州人设唐国郡。河西在西晋末已有为流民设置的郡县,在张轨为凉州刺史时,就为秦、雍流民设置武兴郡。405年,西凉李暠即为南人置会稽郡、中州人置广夏郡。这些郡县略同于东晋南朝的侨州郡县,只是使用大略的地名而非流民原籍。\n十六国也如同西晋一样,设有行台制,但性质较为不同。行台是魏晋时期的机构,在战争发生时,中央机构尚书台派出机动的行政单位(可能只是一部分尚书台官员或只有使者之类的),代表朝廷随军都督。但是十六国的行台是尚书台派出单位,设置于战略位置的地方最高军政机构。例如后赵石勒建都于襄国,设行台于洛阳。后燕慕容垂建都中山,设行台于蓟,以慕容盛为尚书左仆射录行尚书事。北魏初期设有邺、中山行台,皆为军事重镇。到南北朝时期,行台逐渐成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而凌驾于州郡之上。由于行台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减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外重内轻的状况更严重。\n\n政治体制\n十六国时期的政治比较混乱,皇权不稳固,诸侯想要独立,常常是强者夺位,弱者被杀。例如前赵靳准杀害皇帝刘粲夺权、后赵石虎杀皇帝石弘自立为帝等等。或是各地豪强举兵叛变,例如前秦在淝水之战败给东晋后,诸族分裂独立,前秦帝苻坚、苻丕也先后被各地叛军杀害;后凉分裂出南凉及北凉,而北凉又分裂出西凉;胡夏叛变,屡次袭击后秦,使得西秦得以脱离后秦复国;北魏叛后燕,袭击攻入后燕首都,使得后燕分裂成北燕与南燕等。皇帝为了巩固政权,往往采取卑劣和残暴的手段来消除妨碍皇权的不安因素,甚至骨肉相残,手足相斗。例如石虎与其子石邃(太子)、石宣、石韬发生骨肉相残。慕容垂被慕容评与前燕帝慕容𬀩排挤,最后投奔敌国前秦。直到北魏一统华北,皇权不稳的问题才告一段落。\n十六国时期政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以汉国(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许多国家延续原本游牧社会中,以部族和血缘为中心的体制,国家仅是各部族之间的联盟,因此各部族领袖在军政上有较高的权力,皇帝的君权较不能如其他朝代那样直接透过官僚机构达成,也容易造成因宗室、部族领袖之间发生内讧而造成内战。。前秦的苻坚和王猛即希望针对加以改革但尚未完全成功,后来北魏的拓跋珪将部落解散,设立新的公家统治机构,才逐渐减弱这种统治特色。\n许多五胡的君主如刘渊、苻坚等等皆深染中国文化,所以皆采用其文化如提倡儒术、禁止烝妻报嫂等等。九品中正制也继续使用,用来拔选世族人才,使为己用。当时世族之所以和胡族君主合作,主要为了苟全性命,许多世族轻视胡族君主文化低落。甚至有些世族,告诫子孙不可将出仕胡族的经过写在墓碑上。石勒曾典定士族九法、慕容宝定士族旧籍贯、苻坚复魏晋士籍,皆用来承认世族权利石勒每破一州,必集中世族于“君子城”或“君子营”,下令不可欺辱之。华北动乱时,众多人民逃往辽东,慕容皝设侨郡收留,并辨别世族清浊,后来这些世族成为前燕的基石。直到慕容氏诸燕后燕、西燕及南燕仍然继续执行。前秦君主苻坚受谋士王猛影响,十分热爱汉文化。他在攻灭前燕后,即听王猛建议,重用关东世族。后来在王猛与众士大夫经营之下,前秦国力提升。苻坚也接受“大一统”的思想,发兵南征,但大败。鲜卑北魏拓跋自开国之初即重用清河崔氏,大约亦采用九品官人法,至拓跋焘时期已出现了“中正官”的记载。这些都助长北方世族的发展。\n\n外交\n东北以高句丽和慕容鲜卑最强。高句丽原受慕容鲜卑多次打击,342年前燕慕容皝攻陷其都城丸都。在诸王励精图治下,于广开土王高谈德即位后,入侵新罗、百济及夫余等国,并与后燕的战争中夺得辽河流域及辽东半岛。后燕帝慕容熙两次出兵反击,力图夺回辽东地区,均未达到目的。436年北燕被北魏攻灭后,燕帝冯弘投奔高句丽。然而冯弘在高句丽号令如在本国,引起长寿王高琏嫌恶,最后杀之。位于幽州北方,宇文鲜卑的别支库莫奚与契丹也开始崛起。414年库莫奚虞出库真率部落与北燕在营丘互市,随后与契丹归附北燕。北魏灭北燕后,契丹与库莫奚也先后归附北魏。\n蒙古高原则为拓跋鲜卑(即后来的北魏)的势力范围,于南北朝时期为鲜卑别支柔然占领。柔然始祖木骨闾是鲜卑拓跋部奴隶。鲜卑拓跋一部份南迁中原后,留下的部份进居阴山一带。402年首领社仑自号“豆伐可汗”,建庭于鹿浑(今蒙古国哈尔和林西北),合并附近部落建立柔然汗国。柔然称霸漠南漠北,在土拉河一带打败敕勒,也多次与拓跋部建国的北魏对战。敕勒最早生活在勒拿河至贝加尔湖附近,又被称为丁零、铁勒与高车。五胡乱华后,在中原的丁零人曾建立翟魏国。487年漠北的阿伏至罗���脱柔然统治,率10万多人西迁,在车师地区建立高车国。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n\n西域方面有鄯善、龟兹、于阗、车师及疏勒等国,属于凉州各国的势力范围。前凉、后凉、西凉及北凉都先后拥有部份西域地区。前凉在西域设置高昌郡和阗地县,归沙州刺史属下的高昌太守管辖。还设置西域长史营、戊己校尉营及玉门大护军营等管理西域日常事务。其他凉州国家一直延续此制度。382年前秦苻坚应车师前部王弥阗等人要求,派吕光远征西域大宛诸国,并于西域设置都护。吕光后来建立后凉,派其子吕覆为西域大都护。420年西域归北凉时,鄯善王比龙入朝北凉,西域各国也纷纷向北凉称臣纳贡。\n吐谷浑原为鲜卑慕容部的一支,283年鲜卑单于慕容涉归的庶长子慕容吐谷浑,因与慕容廆双方不和,率所部西迁。313年时至陇西枹罕立国,统治今青海省、甘肃省南部、四川省西北等地的氐、羌民族。碎奚继位时,于371年随仇池氐王向前秦称臣,被封为安远将军。后来,继位的视连、视罴都臣服于西秦,被封为沙州牧、白兰王。慕𪻺继位时,率军袭击胡夏末帝赫连定,使胡夏灭亡。\n\n军事制度\n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诸国多实行异族分治制度,或称为胡汉分治制度,在一国之中,实行两种不同的军政体制。对汉族人民,仍按汉族的传统方式进行统治。对少数民族,则按各自的部落传统进行统治。这使得军事统帅被分为单于台与都督中外诸军事并立,后来随形势发展渐渐合并。在军队形式上大致同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各国兵权,大多掌握在宗室手里,任都督中外诸军事除了前秦王猛(非宗室)外,有前赵刘宣、刘曜等人,后赵石弘、石斌,前秦苻雄、苻法等人。这本来是加强朝廷的措施。但往往变成皇位之争而与太子自相残杀,最后导致亡国。\n\n各国军队以骑兵为主,步兵其次。各国本民族的部落兵多为骑兵。随著攻城战的出现以及让汉人编列为军队,步兵数量也逐渐增加。如前秦南征东晋之际,即以步兵六十万,骑兵为二十七万,不过各国并非都改任步兵为主力。在兵役制度方面,则是实行本族全民皆兵的部落兵制,并兼有魏晋世兵制的特点。只要是凡识于战斗的本族人民,皆作为军队基本兵力。基本上中军为终身制,其家属通常随营聚居,称营户,负责供应军粮。镇守各地的外军,其随营聚居的家属则称镇户。营户与镇户都是其兵力来源。其他人民方面皆实行征兵制,征发各郡、县的各族人民补充军队。其中汉族兵的来源,还包括来自投降的坞堡和招募的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n十六国时期各国骑兵均已强化。当时马蹬已经十分普遍,其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双手,骑兵开始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这大大提升骑兵的战斗力。马铠也成为骑兵较普遍的装备,来保护战马免受远射兵器攻击。\n\n人口\n五胡十六国前期,西晋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人口南迁,其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可谓史无前例。成汉的益州(四川)、前凉的河西走廊、前燕的辽河流域吸引了大量难民,成为立国的基石。河西姑臧还成为丝绸之路上的经贸外来重镇。至于留在中原地区的人民则庇护在坞堡或是部落贵族。坞堡大多由世族豪强建立,主要作为军事防卫。世族豪强所拥有荫户不承担国家赋役,仅对坞主负有义务。为了保证国库收入和劳役来源,各族君主往往进行户口检查,将荫户复归于编户。\n当时在中原活跃的北方民族有鲜卑、乌桓、高句丽、丁零、羯、南匈奴、匈奴别支铁弗及卢水胡、以及西部的羌、氐、巴等人。卡尔·魏特夫认为这些民族所建立国家属于渗透王朝。这些迁入的民族与滞留北方的汉人产生“文化采借”,双方逐渐进行文化交流与民族的融合,其中北方诸国的典章制度与礼仪法律几乎交由汉人制定。日本学者杉山正明认为,这些游牧民族原本就存在于中原,在农耕为主的汉族居地之间活动,并逐渐定居,改成以农业生活。认为中原是汉族固有土地,这些民族是外来渗透,是中国传统上以汉族为中心的史观所造成。\n在交流中,因为思想冲突、种族纠纷及政治斗争等因素,时常发生破坏、屠杀等冲突。在前秦之前,由于相互攻杀,导致游牧民族和汉族的人口大幅减少,以冉魏为例,冉闵曾经下令汉人屠杀胡羯,为杀胡令,造成二十余万胡人死亡,羯人灭族;石赵被灭时,各路百姓和游牧民族各自返回原住地,来往途中相互攻杀,加上粮食短缺,最终能够返回家乡的只有出发时的十分之三不到。\n在五胡十六国中期,北方各族与汉民族彼此间展开民族与文化的融合,社会环境趋于稳定,人口开始逐渐回升。早东汉至魏晋时期,北方各族陆续内迁至中原,与汉族一同居住,但是时常受到汉官欺压或受汉人歧视。当时北方各族即受汉文化影响。如匈奴、氐族改用汉姓并学汉语及经书。中原也流行胡族文化,对于北方民族的生活用具、服装及音乐均感兴趣,并普遍食用牛羊酪浆。当北方诸国一一灭亡之后,由于草原故乡被柔然等新兴民族占据,而且已经适应中原文化与生活。所以这些民族绝大部分没有退返草原,而是留在中原与汉族合为一体。民族的融合直到北周、隋朝方完成。在东晋南朝方面,中原汉人在衣冠南渡后,也和当地汉人、山越等百越诸族、及南方其他各民族发生冲突及融合。在隋朝统一中国后,南北汉人的界线逐渐模糊,融为一体。\n\n经济\n当时黄河南北与关中地区是遭受战祸最剧,经济破坏最为严重。当时人民不是依附坞堡,成为坞主的部曲。就是迁移至各国首都附近,提供生产或兵役用。各国也会互相掠夺人民、财富以充实国力或是补给军队。由于人民频繁的迁移,使得在初期难有经济发展。\n有些国家在稳定之后,开始发展经济。例如后赵石勒在崛起过程中,大厮杀掠。但在立国后开始发展经济,劝课农桑,颁布的税收却比西晋还轻,经济逐渐复苏。但在石虎统治之后,劳役汉人,挥霍无度,经济下滑。另外,有些国家早在开创时期就已经打下基础,做好内政,吸引不少流民投靠。早在成汉成立之前,已有大批流民投靠巴氐李氏。李雄建立成汉后,在他统治之下“事少役稀,百姓富实”,成为最安定的地区。前燕慕容皝在统治辽东时即仿照曹魏,开放荒地让流民种植。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由于相对中原较少战乱,大量流民投奔。农业、畜牧业都有所发展。丝路也能保持畅通,使得首都姑臧成为商旅往来的枢纽,渐渐发展出“河西文化”。\n前秦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任汉人王猛辅政,王猛发展经济,关中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恢复和发展。使得前秦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打下统一华北的基础。前秦崩溃之后,后秦姚兴注重刑罚,惩治贪污,关中经济稍微恢复。之后西凉李暠在玉门关、阳关开垦荒地,史籍记载“年谷频登,百姓乐业”。北燕冯跋减轻赋役,南凉秃发乌孤注重农业,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n\n文化\n边疆各族在华北地区立国后,互相混战。在这些国家中,以前秦(氐族)和后秦(羌族)的文化最为兴盛,其次则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及后燕。此外,汉族张轨、李暠所建立的前凉和西凉,更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史称“河西文化”。各国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也发展教育。前赵刘曜设置太学、小学,选拔人才。前燕慕容皝设置官学,并著教材《太上章》和《典诫》。后秦、南凉设置律学,召集地方散吏入学。\n\n文学\n当时流传下来的诗及赋不多,可能因为艺术价值不高,所以流传不广。至于章奏符檄,《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认为有可观之作,文风上接近西晋末年的风格。民歌方面,著名的大抵保存于《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其中有出于氐族的《企喻歌》、出于羌族的《琅琊王歌辞》、出于鲜卑族的《慕容垂歌辞》。《晋书》的“载记”还保存一些当时的谚语,如流传于前秦的“长鞘马鞭击左股,太岁南行当复虏”、“河水清复清,苻诏死新城”等。\n该时期的作品以前凉和前秦的文人居多。前凉张骏著有乐府诗《薤露》、《东门行》两首,收录于《乐府诗集》。前凉大臣谢艾的奏疏曾被《文心雕龙》提到,他的文集可在《隋书‧经籍志》看到。西凉李暠所著的《述志赋》载于《晋书》本传,这篇赋表现出他建功立业的志趣和对西凉局势的忧虑,内容颇有文采。前秦赵整著有两首五言四句诗,用比兴的手法讽谏苻坚。他还有一首琴歌《阿得脂》是杂言体,有些字句难解,大约杂用氐语。苻坚的侄子苻朗为散文家,作有《苻子》,其中有不少片断颇具文学意味。女诗人苏蕙的回文诗《璇玑图》虽然有文字游戏的意味,但仍表现出遣词用语的功力,成为流传不绝的佳话。另外,后秦宗敞为王尚申辩的奏章,被吕超认为可与曹魏的陈琳、徐干,以及西晋的潘岳、陆机相比。后秦胡义周(作者存疑。)为赫连勃勃作《统万城铭》,获《周书‧王褒庾信传论》赞扬为典雅庄重。\n\n宗教\n佛教早就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当时由于道教兴盛,所以没有广泛发展。等到十六国时期,北方动荡不安,以致人人厌苦、家家思乱。时而感到人生无常,精神缺乏寄托。此时五胡君主希望利用佛教教理的戒恶修善、六道轮回来安抚各族百姓,并借由属于外来宗教的佛教来支持其政权。最后佛教得以在北方流行,并与南方佛教互相交流。道教,在东汉就以有五斗米道(天师道)形式的出现,但在十六国时期衰弱下来。一直到十六国末期北魏的寇谦之改革道教,才有能力与佛教抗衡。\n\n当时从西域进入中土的僧侣,为数众多,或译经论,或弘教理。在佛图澄、道安及鸠摩罗什的推广下,为佛教奠定发扬的基石。五胡君主中,石勒、石虎、苻坚与姚兴等极力支持佛教发展。苻坚的从兄之子苻朗著有佛学论书《苻子》。佛图澄为西域僧人,他精通经文并擅长幻术。后赵的石勒、石虎奉他为“大和尚”,让他参与军政机要。并支持佛教发展,甚至下令不论华夷贵贱,都可以出家,开启汉人出家之端。一时人民多营寺庙,争先出家。和佛图澄同时在后赵的,还有敦煌人单道开,襄阳羊叔子寺竺法慧和中山帛法桥等。道安为佛图澄的弟子,在晚年备受前秦苻坚的崇敬。他致力整理和翻译佛经,将长安经营成北方佛教的译经中心。他于襄阳编定《综理众经目录》,还为僧团制定法规,为寺院制度奠定基础。中国出家僧人改姓“释”,即是从道安开始。道安的弟子后来分布各地,成为传教的主要力量。\n鸠摩罗什为西域龟兹人。382年,前秦苻坚听从道安之建议,命大将吕光西征龟兹、迎接鸠摩罗什到长安。但后来前秦大乱,吕光随即割据凉州,鸠摩罗什留居凉州共十七年。直到401年,后秦姚兴得以迎至长安。鸠摩罗什备受姚兴尊敬,待以国师之礼,入长安西明阁和逍遥园从事翻译。405年姚兴以罗什的弟子僧略为“僧正”,僧迁为“悦众”,法钦、慧斌为“僧录”,令管理僧尼的事务。鸠摩罗什主持下译出《般若经》和大乘中观学派的论书《中论》、《十二门论》、《百论》及《大智度论》、《法华经》等三十五部两百多卷经典。这些皆成为后来佛学教派和宗派所依据的主要法典。其时四方的义学沙门群集长安,次第增加到三千人。\n当时北方凿窟造像之风兴起,366年后秦沙门乐僔在敦煌东南鸣沙山麓,开凿石窟,镌造佛像,这就是著名的莫高窟。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后秦,大约384年前后,当时佛教在中国开始兴盛。麦积山石窟同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完整的石窟,也是唯一能比较全面反映北魏至明清时期中国泥塑艺术演变历史的石窟。后期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进行大规模的灭佛活动,对佛教的发展造成严重破坏。\n\n艺术\n民族交流带来艺术文化与整合,不仅增补了固有文化,更可以强化文化的发展。由于佛教的兴盛,带动石窟雕像的发展。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n佛教的兴盛带来高层佛塔的建筑以及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使当时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将汉代比较朴直的风格,变得更为成熟、圆淳。位居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都是在十六国时期建造。\n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时期(约384年前后),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敦煌莫高窟则建于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由于当时敦煌与西域各国交流频繁,使得早期的莫高窟包含河西文化及西域艺术的风格。其中属于十六国时期的275窟,绘有本生、佛传等故事画。这些绘画以圈圈晕染的方式凸显出人体特征,并以细线勾勒,画风豪放生动,是当时壁画的典型风格。\n书法方面,著名的作品有前凉的《李柏文书》。、前秦的《譬喻经》、西凉的《十诵比丘戒本经》和《妙法莲华经》等。其中《李柏文书》与东晋王羲之的《姨母帖》皆保存行、楷书变迁过程,对书写考究与风格变化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其他作品则介于书、楷之间。至于碑刻方面,著名作品有前秦的《广武将军碑》及《郑太尉祠碑》、北凉的《沮渠安周造像碑》等。其字体大多在隶、楷之间,风格墣茂古拙。《沮渠安周造像碑》为沮渠安周在高昌所立,原石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广武将军碑》则于前秦建元四年(368)刻。笔划浑朴,结构拙厚,天趣浑成。书法家于右任曾作《广武将军歌》以推崇之。由于前秦碑文稀少,所以此碑与《邓太尉祠碑》皆备受珍惜。\n\n社会\n经过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后,中原残破不堪,人民四处逃难,形成流民潮。诸国君主亦掠夺人口,以充实国力,深深破坏北方的社会结构。残留在北方的世族,在面对险恶的环境下,有些聚集乡民和自家的附属人口,建立坞堡以便自守。而流民也纷纷投靠,形成人数众多的部曲。有些则与诸国君主合作,以保本族安全。五胡君主在建国后,为了能够统治中原地区,也需要熟悉典章制度的士大夫(世族)的协助。由于处境艰困,北方世族对同族常存抱恤的温情,家族组织趋向大家庭制,有远来相投的亲戚,莫不极力相助。在团结力量及参与政事后,北方世族并没有因战乱而衰落,反而经过长期相处,使存留下的少量胡人融入汉人文化中。\n坞堡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社会组织,投奔的流民可以受坞堡保护。人民必须服从坞主命令,平时接受军事训练及农业生产,战时成为保卫坞堡的战士。人民的生产所得也须课税给坞主。坞主除负责生产与作战外,也要提倡教育及制定法律。由于坞堡众多又难攻破,往往会左右战局,使得五胡君主十分忌讳。例如祖逖北伐时,由于与当地坞堡合作,最后成功收复黄河以南领土,与石勒隔河相持。胡人君主为了解决坞堡问题,往往会与其妥协以笼络之。到北魏宗主督护出现,坞堡的时代渐渐过去。\n\n君主年表\n各国列表\n十六国\n其他\n参见\n注释\n参考文献\n参考书目\n外部链接\n\n王柯:〈分治与同化--五胡十六国时代胡人政权的中华王朝思想〉(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2001)"} +{"doc_id": "6479", "title": "钦察", "text": "钦察是中世纪存在的突厥游牧族群和邦联,居住在欧亚草原的部分地区。首次被提及是在8世纪作为后突厥的一部分,他们很可能居住在阿尔泰山附近地区,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他们从那里扩张,首先是基马克汗国的一部分,后来是作为钦察-库曼邦联的一部分。在东欧大草原、中国新疆、锡尔河流域和西伯利亚的一群人均被统称为钦察。库曼-钦察邦联在13世纪初被蒙古人征服。\n\n钦察部落联盟在11世纪中叶时曾经占据黑海北滨的钦察草原,其中一些部落则与库曼人合并,在突厥迁移中迁移到了西伯利亚西部,后来蒙古帝国所建立的钦察汗国部分领土即钦察人的原居地。一些阿拉伯学者把咸海至乌克兰以北称钦察草原一带的地方称为库曼尼亚,因为这地区几乎只有钦察-库曼人居住。\n而一些人认为钦察可能起源于游牧阿尔泰山以西的“厥越失”(见《旧唐书》),或与薛延陀有关。\n在波斯文历史著作《史集》中,“钦察”(中古突厥语:kuv ağaç)意为空心树,传说其祖先从空心树中诞生。\n\n历史\n钦察人祖先是由乌揭与萨尔马特人等融合而成,钦察有四支十一部落。四支是“哈拉钦察”、“契丹钦察”、“库兰钦察”、“托里钦察”。十一部落是“脱克撒巴”(与突骑施有关)、“叶迪牙”、“不儿只乌格拉”、“额勒别儿里”(即玉里伯里部)、“晃火儿乌格立”、“安彻乌格立”、“都鲁惕”、“非剌纳乌格立”、“者思难”、“哈剌孛儿克里”。\n在钦察草原,11世纪和13世纪之间发生了复杂的种族同化和融合过程。西部的钦察部落吸收了乌古斯、佩切涅格、古代巴什基尔人、保加尔人和其他起源的人;东部钦察部落与基马克、葛逻禄、喀喇契丹人等族群合并。可能还有一些蒙古语族群的部落如奚也加入了东部钦察部落联盟。\n钦察和库曼人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虽然他们是突厥汗国的一部分,但很可能居住在阿尔泰山附近地区。学术界认为,当汗国崩溃时,他们向西迁徙成为库曼人主导的邦联的一部分,并随之扩展到额尔齐斯河、伊希姆河和托博尔河。\n11世纪初,游牧突厥人大规模向伊斯兰世界迁移。目前还不清楚库曼人是征服了钦察人,还是只是钦察-突厥部落联盟的领导人。可以肯定的是,这两个族群在政治上逐渐融合,从12世纪下半叶开始,库曼人和钦察人的名字可以互换,以指代整个部落联盟。\n1237年,蒙古第二次西征,伏尔加河的钦察“额勒别儿里”部落首领八赤蛮拒绝投降,被蒙古人腰斩杀死,部落联盟解体,大部分国土并入金帐汗国,而因部长亦纳思包庇蔑儿乞人首脑忽都,被速不台所败,其人多数逃亡基辅罗斯(当时俄罗斯还未立国),其他的走投无路,逃亡匈牙利。一部分钦察人被编入元朝忽必烈的钦察军“龙翊卫”,由土土哈统帅。在埃及马木留克王朝前期,钦察奴隶大受欢迎,这些人中最著名的是拜巴尔一世。钦察部中的玉里伯里是相当著名的部落,德里苏丹国的首一个王朝的苏丹是出自此部落的奴隶。\n\n宗教\n钦察人主要信仰萨满教,在近欧的一些钦察人,于11世纪左右时由于曾与格鲁吉亚人联合来对抗伊斯兰势力的入侵,在格鲁吉亚人的影响下,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改信基督教。这些人在格鲁吉亚的建国者大卫四世的要求下受浸,而大卫四世本身亦迎娶了钦察汗Otrok的女儿古兰杜赫特为妻。从1120年开始,钦察汗国以基督教为国教,并有自己的国家教会和神职人员。\n在蒙古征服后,伊斯兰教在钦察人中越来越受欢迎。\n\n语言\n钦察人操突厥语,最重要的记录是一部13世纪后期的库曼语辞典“Codex Cumanicus”,是一本拉丁语与钦察语的词典。驻留在埃及、说突厥语的马木留克人的存在,也刺激了钦察-阿拉伯语字典的汇编和研讨,这对多种古突厥语的研究有重大帮助。\n根据《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在他的著作里记载:基马克与乌古斯人的突厥语与其他地方的突厥语有一个显著的分别,就是他们会把字首的i, y读作j(即dj)。\n\n后裔\n现在突厥语西北语支名为钦察语支,有些突厥部落是他们的后人:西伯利亚鞑靼人(他们是一部分蒙古时代的塔塔儿人与钦察及当地土著的混血种)、诺盖人、哈萨克人、克里米亚鞑靼人、卡拉恰伊人、库梅克人、卡拉伊姆人、卡拉卡尔帕克族、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伏尔加鞑靼人、巴什基尔人。\n对钦察人外貌的早期描述来自注解中国明代法典《大明律》的《大明律集解附例卷》之六第36条之纂注,其中提到钦察人的相貌是浅色头发、蓝色眼睛:\n\n注释\n参考文献\n《多桑蒙古史》\n\n参见\n斯基提亚\n塞迦\n\n延伸阅读\n[编]\n\n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边裔典·钦察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n 《新元史/卷257》,出自柯劭忞《新元史》"} +{"doc_id": "6482", "title": "LOEN娱乐", "text": "Kakao M(韩语:카카오M)是韩国的一家已解散的唱片制作发行公司,亦从事企划音乐演出等活动,旗下业务同时包括艺人经纪管理。\nKakao M 前身来源为LOEN娱乐,而LOEN娱乐的前身是成立于1978年的Seoul Records(首尔唱片),1982年首尔唱片正式进行登记,2005年由韩国SK集团的子公司SK Telecom收购。2008年,收购韩国数位音乐平台Melon,并更名为LOEN娱乐。2016年被Kakao收购,2018年公司名称由LOEN娱乐改为Kakao M。2021年3月2日,Kakao M正式与KakaoPage合并后解散,两家公司合并更名后正式新成立Kakao娱乐。\nKakao M 发行的音乐种类包含:K-POP、摇滚乐、R&B、嘻哈等。\n\n历史\nLOEN娱乐时期\n2013年10月1日,LOEN娱乐宣布原先的艺人经纪和制作业务会以全新形态运作。进行公司内部的体制转换后,将以音乐品牌(Label)事业的形态执行相关业务,并正式宣布音乐品牌为2012年推出的“Loen Tree”和新成立的“Collaboddari Label”(콜라보따리 LABEL)。“Loen Tree”负责IU、Sunny Hill、History及演员。Collaboddari Label负责ZIA及Fiestar。\n2013年12月18日,LOEN娱乐宣布决定投资STARSHIP娱乐的70%股份,成为旗下独立品牌。\n2014年2月17日,LOEN娱乐决定将旗下主要管理音乐发行等相关事业的LOEN MUSIC(韩语:로엔뮤직)更名为“1theK(韩语:원더케이)”,希望跃升成为一个全球性的K-POP枢纽。\n\n2014年,LOEN娱乐宣布建立“Cre.Ker娱乐”。\n2015年9月,LOEN娱乐宣布Collabodadi Label旗下歌手转移至LOEN TREE营运。\n2015年11月25日,LOEN娱乐宣布决定投资A Cube娱乐的70%股份,以此增加LOEN在制作、艺人经纪部分的竞争力。\n2016年1月11日,韩国移动信息服务提供商Kakao集团表示将以1.9兆韩元(15.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韩国顶级音乐流媒体服务提供商LOEN娱乐有限公司76.4%的股份,以开拓新的收入来源。\n2016年3月2日,LOEN娱乐旗下的A Cube娱乐宣布将正式更名为“Plan A娱乐”。\n2016年6月,LOEN娱乐宣布建立“Munhwain Label”。\n2017年,LOEN娱乐宣布旗下子公司陆续由原址搬迁至 韩国首尔特别市江南区奉恩寺路 151,“StarHill Building”。\n2017年2月,LOEN TREE宣布将正式更名为“FAVE娱乐”。\n2017年12月21日,代表理事朴成勋(韩语:박성훈)表示于20日召开的理事会中决议将公司更名为Kakao M,透过更名提高Kakao品牌价值。\n2017年12月,LOEN娱乐宣布建立“E&T Story娱乐”。\n\nKakao 时期\n2018年\n3月23日,LOEN娱乐正式更名为Kakao M,由曾担任SK股��公司-SK M&C-LOEN战略企划室长等职的李帝玉(音译)担任代表理事。\n5月,Kakao M宣布以35.1亿韩元收购Plan A娱乐剩下的30%股份,成为全资子公司。\n7月9日,Kakao M宣布通过投资与BH娱乐、J Wide Company、Management SOOP,以及模特儿公司Ready娱乐,建立战略性股份投资的合作体系。\n\n2019年\n1月2日,Kakao M考虑投资Blossom娱乐。 \n2月13日,Kakao M宣布旗下子公司FAVE娱乐与Plan A娱乐合并,4月1日成立新公司。\n2月24日,Kakao M计划进行收购VAST娱乐。\n4月1日,FAVE娱乐与Plan A娱乐合并,新公司名为Play M娱乐,意思是“The Playground for Music and You” 。\n7月29日,Kakao M正考虑投资Awesome娱乐。\n8月6日,Kakao M表示最终决定不收购Blossom娱乐。\n8月27日,Kakao M正考虑收购MYM娱乐、Awesome娱乐和VAST娱乐。\n9月17日,Kakao M宣布收购电影制作公司Moonlight Film及Sanai Pictures,进军电影制作业务。\n9月19日,Kakao M宣布正考虑收购Dmost Entertainment。\n10月3日,Kakao M发布公告称举行有偿增资,旗下子公司高层、所属艺人及合作伙伴均有参与此次有偿增资,同时亦表示已收购VAST娱乐的100%股份,并将其编入子公司,而与MYM娱乐正讨论战略合作关系,并非收购。另外,Kakao M亦宣布通过子公司GARYGO完成收购造型师韩惠妍的个人品牌“MEJONGDEU BAHA (메종드바하)”。\n\n2020年\n1月,新成立EDAM娱乐,同时为Kakao M旗下子公司。\n2月,Munhwain Label宣布脱离Kakao M体系,成为独立公司。Kakao M亦宣布将成立音乐人品牌Flex M。\n7月,宣布收购电视剧制作公司Logos Film、STORY & PICTURES MEDIA及Wind Pictures。\n\n2021年\n1月30日,成立新子公司Bluedot娱乐。\n3月2日,与KakaoPage合并后解散,两家公司合并后成立Kakao娱乐。\n11月,Play M娱乐正式与Cre.ker娱乐合并,更名为IST娱乐。\n\n公司及子公司地址\n总公司: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德黑兰路103街17\nIST娱乐: 首尔市江南区彦州路172街8号6楼\nSTARSHIP娱乐: 首尔市江南区三成路146号4-5\nKing Kong by STARSHIP娱乐: 首尔市江南区三成路146号4-5三楼\nBluedot娱乐: 首尔市城东区往十里路58号 서울숲포휴(FORHU) 712号\nE&T Story娱乐: 首尔市江南区清潭洞68-16百松楼4楼402号\nBH娱乐: 首尔市江南区清潭洞52-1仁熙大厦5楼\nManagement SOOP: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鹤洞路50街27号\nJ Wide Company: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奉恩寺路49街43号\nVAST娱乐: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清潭洞128-2街925大楼4-6楼\nReady娱乐: 首尔特别市江南区彦州路130街13号大恩大厦2楼\n\nKakao娱乐\n2018年由LOEN娱乐更名为Kakao M\n2021年与KakaoPage合并后解散,两家公司合并后成立Kakao娱乐\n代表理事:李帝玉(音译)\n歌手及团体\n无\n\n作家、制作人\nG.Gorilla\nRa.D\nKZ\n赵英哲(音译)\n李民秀(音译)\n黄秀儿(音译)\n元泽研(音译)\n已离开艺人\nRun\nGaIn(Brown Eyed Girls成员;现属APOP娱乐)\n曹炯雨(现属APOP娱乐)\nCheska(前FIESTAR成员)\n金伊娜(作词家)\nIU(2007-2020;现属Kakao M旗下EDAM娱乐)\n已离开练习生\n朴相铉(艺名“天动”,为MBLAQ前成员,现属APOP娱乐)\n金甫娥(Spica,现属B2M娱乐)\n丁恩妃(艺名“Eunha”,前GFRIEND成员,现属BPM娱乐旗下女子组合VIVIZ成员)\n崔裕娜(艺名“Yuju”,前GFRIEND成员,现属KONNECT娱乐Solo歌手)\n黄恩妃(艺名“SinB”,前GFRIEND成员,现属BPM娱乐旗下女子组合VIVIZ成员)\n安恩真(前DIA)\n沈彩訚(PRODUCE 101参赛者)\n金多静(PRODUCE 101参赛者,Hash Tag,现属LUK Factory)\n金龙国(PRODUCE 101 第二季参赛者,JBJ,现属春娱乐)\n李秀敏(音译)(PRODUCE 101, K-pop Star 6 , MIXNINE)参赛者\n朴昭妍(K-pop Star 2, PRODUCE 101)参赛者\n金决宥(原名为金甫沅,MIXNINE)参赛者\n申帅贤(MIXNINE , PRODUCE 48参赛者)\n李彩正(PRODUCE 48参赛者,ELRIS,现属HUNUS娱乐)\n金建学(艺名“LEE DO”,ONEUS,现属RBW)\n音乐作品\n\n已结束子公司\nCantabile:1991年建立,Seoul Records旗下。\nAvent:2002年建立,Seoul Records旗下。\nWS Entertainment:2006年建立,Seoul Records旗下,与韩国华纳音乐、SK-KTB Music Investment Fund合作。\nCollaboddari Label:2014年建立,代表及制作人为新沙洞老虎。\nMunhwain Label:2020年宣布脱离Kakao M体系。\n\n经纪公司\nIST娱乐\n韩语:아이에스티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IST Entertainment\n2019年成立,由FAVE娱乐与Plan A娱乐合并而成,持有100%股份。\n2021年成立,由Play M娱乐与Cre.Ker娱乐合并而成,并分为三个本部进行运作。\n歌手及团体\n第一本部\nTHE BOYZ\n第二本部\nApink\nVICTON\n第三本部\n Bandage(밴디지)(与Enter House合作)\nWeeekly\nATBO\n演员\n金锡勋\n赵汉善\n李政赫(音译)\n姜福音(音译)\n男练习生\n梁栋华(《THE ORIGIN - A, B, Or What?》)\n丁俊豪(《THE ORIGIN - A, B, Or What?》)\n金旼叙(《THE ORIGIN - A, B, Or What?》)\n朴斋熏(《THE ORIGIN - A, B, Or What?》)\n女练习生\n休宁巴伊叶(Kep1er)\n已离开练习生\n崔真昱(《THE ORIGIN - A, B, Or What?》)\n姜大贤(《THE ORIGIN - A, B, Or What?》)\n李升奂(00年5月20日,Under 19第8名,1THE9)\n丁真成(02年3月30日,Under 19第2名,1THE9)\nJUST B成员(转往Kakao娱乐新子公司Bluedot娱乐)\n\nPlan A娱乐\n2015年收购,2019年与FAVE娱乐合并成Play M娱乐\n\nFAVE娱乐\n前名:Loen Tree\n韩语:페이브엔터테인먼트\n2013年建立,2017年更名,2019年与Plan A娱乐合并成Play M娱乐\n代表理事:赵英哲(音译)\n负责管理LOEN娱乐旗下艺人\n已解散团体\n\nSunny Hill\nFIESTAR\nHistory(团体已解散,成员合约未完)\nI.B.I(限定组合)\nJBJ(限定组合)\n\nCre.Ker娱乐\n韩语:크래커 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Cre.Ker Entertainment\n含义:Creative.Kernel\n2014年建立,持有100%股份。\n2021年,与Play M娱乐合并为IST娱乐。\n已解散团体\n\nMelody Day\n\nThe Five文化产业专门会社\n韩语:더파이브문화산업전문회사\n英语:The Five Cultural Industrial Company\n2018年成立,负责THE FAN相关事务\nTHE FAN TOP5(限定活动)\n\nSTARSHIP娱乐\n韩语:스타쉽 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Starship Entertainment\nCEO:金时代(音译)\n理事:徐贤珠(音译)\n2013年收购,持有70%股份。\n\nSTARSHIP X\nKing Kong by STARSHIP娱乐\n2015年收购\n\nSTARSHIP娱乐|HIGHLINE娱乐\n韩语:하이라인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HIGHLINE ENTERTAINMENT Co. Ltd.\n\nEDAM娱乐\n韩语:이담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EDAM Entertainment\n2020年建立,持有40%股份。\n\nFlex M\n韩语:플렉스엠 주식회사 플렉스엠\n英语:FLEX M CORPORATION\n2020年建立,持有100%股份。Munhwain Label宣布成为独立公司后,新建立的音乐人品牌Flex M。\n歌手及团体\n\n李承哲\n韩胜允\n지아 ZIA\n필 FIL\n최효인 Choi Hyo In\n柳洙正\n\nBluedot娱乐\n韩语:블루닷엔터테인먼트\n2021年建立,持有100%股份。。\n2021年1月30日,PlayM BOYS帐户改为Bluedot娱乐。\n原来Play M娱乐旗下的宋柄希、林智敏、全睹炎(前称STARHILLBOYS、FAVEBOYS、PlayM BOYS)转往Bluedot娱乐,并已签专属合约。\n歌手及团体\n\n林智敏\nJUST B\n\nAntenna\n韩语:안테나\n英语:Antenna Co., Ltd.\n2021年投资柳喜烈建立的Antenna,持有19%股份,建立合作关系。\n2021年8月,KAKAO娱乐收购了Antenna 剩余的股份,将其注册为子公司。\n\nHigh Up娱乐\n韩语:주식회사 하이업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High Up Entertainment\n2021年收购由制作人黑眼必胜建立的High Up娱乐,持有40%股份。\n\n演员公司\nE&T Story娱乐\n韩语:이앤티스토리 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E&T STORY ENTERTAINMENT\n2018年建立,持有60%股份。。\n演员\n\n신현승 Shin Hyeon Seung\n안수민 Ahn Soo Min\n\nBH娱乐\n韩语:비에이치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BH ENTERTAINMENT\n2018年购入,持有100%股份。\n\nManagement SOOP\n韩语:숲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Management Soop\n2018年购入,持有99.36%股份。\n\nJ Wide Company\n韩语: 제이와이드컴퍼니\n英语:J,WIDE-COMPANY\n2018年购入,持有100%股份。\n\nAwesome娱乐\n韩语:어썸이엔티\n英语:awesome.ent\n2019年购入,持有100%股份。\n\nVAST娱乐\n韩语:VAST 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VAST ENTERTAINMENT\n2019年购入,持有100%股份。\n\n模特儿公司\nReady娱乐\n韩语:레디 엔터테인먼트\n英语:READY ENTERTAINMENT\n模特儿公司\n2018年购入,持有100%股份。\n\n电视剧制作\nStudio Dragon Corporation\n韩语:스튜디오드래곤 주식회사\n英语:Studio Dragon Corporation\n2017年5月,公司宣布与Studio Dragon Corporation(CJ E&M的子公司)正式合作制作。\n\nKakao M制作\n韩语:\n英语:\n怎样的离别\n都市男女的爱情法\n\nMEGA MONSTER制作\n韩语:메가몬스터 주식회사\n英语:MEGA MONSTER CORPORATION\n2017年收购的戏剧/娱乐制作公司,持有82.41%股份。\nMEGA MONSTER(原STORY PLANT)是Kakao M与Studio Dragon Corporation(CJ E&M的子公司)合作的一家戏剧制作公司。该公司将在2018年制作四部电视剧。\n2015年:NAVER TV/ONSTYLE 《我们分手了》 (CJ E&M、YG K Plus与合作伙伴关系)\n2015年:tvN 《不哭鸟》\n2015年:tvN 《Heart to Heart》 (绿蛇传媒与合作伙伴关系)\n2016年:MBC 《家和万事成》\n2018年:MBC 《赤月青日》\n2019年:tvN 《触及真心》 (ZIUM CONTENT与合作伙伴关系)\n2020年:KBS《友情契约》\n2020年:SBS《妈妈出轨了》\n\nKrispy Studio制作\n韩语:크리스피 스튜디오\n英语:Krispy Studio\n持有100%股份。\n《Truth or Dare Jenga》\n《Safety Today》\n\nLogos Film制��\n韩语:로고스 필름\n英语:LOGOS FILM CO\nLogos Film于2000年成立,2020年收购的戏剧制作公司,持有100%股份。\n\nSTORY & PICTURES MEDIA\n韩语:글앤그림미디어\n英语:STORY & PICTURES MEDIA CO.\nSTORY & PICTURES MEDIA成立于2017年,2020年收购的戏剧制作公司。\n2020年:《都市男女爱情法》\n\nBaram Pictures\n韩语:주식회사 바람픽쳐스\n英语:BARAM PICTURES CORPORATION\nBaram Pictures成立于2017年,2020年收购的戏剧制作公司,持有100%股份。\n\n电影制作\nMoonlight Film\n韩语:주식회사 영화사월광\n英语:MOONLIGHT FILM CO., LTD.\n2019年9月,正式宣布收购电影制作公司Moonlight Film,持有41%股份。\n\nSanai Pictures\n韩语:주식회사 사나이픽처스\n英语:Sanai pictures\n2019年9月,正式收购电影制作公司Sanai Pictures,持有81%股份。\n\n表演制作\nShownote\n韩语:주식회사 쇼노트\n英语:SHOWNOTE CO., LTD.\n2019年收购表演制作公司,持有100%股份。\n\n相关业务\nMelon\nKakao TV\n쇼퀸 투표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考资料\n\n\n== 外部连结 =="} +{"doc_id": "6491", "title": "环境保护主义", "text": "环境保护主义(英语:Environmentalism),简称环保主义,是旨在保护环境、推进生态环境健康的宽泛的哲学、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这种健康特别是指包含非人类因素的问题。环境保护主义呼吁依法保护、恢复并改良自然环境,也可以说是控制污染或保护动植物多样性的运动。由此,土地伦理、环境伦理、生物多样性、生态学和亲生命假说等概念占据了主流。\n就其核心来说,环境保护主义试图平衡人类和各种自然系统的关系,能够让各个成分取得合适的可持续性发展地位。这种平衡的具体指标和结果充满争议,环境顾虑付诸实施时风格不同。环境保护主义和环境顾虑常以绿色表示,但这种关联被市场工业谙熟,投了漂绿的机。\n环境保护主义的对立面是反环境保护主义,后者声称地球不像人们说的那样脆弱,认为左派环保主义者对气候变化过于亢奋,反对人类进步及打压能源选择,且把环保议题变成意识形态。\n\n定义\n环境保护主义是一种试图通过游说、行动和教育影响政治活动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社会运动。该词在1922年首次出现。\n环境保护主义者通过改变公共政策或个人行为,阐明我们的自然环境和对资源的可持续管理。这可能包括支持性行动,如消费信息、保护方案、投资可再生资源、提高物质经济效率、向新范式转变、如生态经济学、对非人类生活关系的更新或复兴。\n环境保护主义者和环境组织会以各种形式(如草根行动和抗议)来让自然世界在人类事物中发出更大声音。总之,环境保护主义者倡导通过改变公共政策和个人行为实行对可持续性的资源管理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必要时恢复)。运动承认人类是生态系统的参与者,围绕生态、健康和人权展开。\n环境保护主义更多关注的是环境和与自然相关的绿色意识形态和政治,生态主义(ecologism)则包括了社会生态学意识形态和环境保护主义。生态主义更多地出现在欧洲大陆语系,而环境保护主义则更多出现在英语中,但两词并不完全等同。\n\n历史\n历史上,对环保的关注在世界上不同地区以不同形式展开。例如,在欧洲,当烟熏蔽日时,英格兰的爱德华一世于1272年在伦敦宣布禁止燃烧海煤这种燃料在英国十分普遍,能够从岸边用手推车运过来,早期海煤由此得名。\n早期中东的哈里发阿布·伯克尔在630年左右命令部队“不许伤害树木或纵火烧树,”并“不要杀死敌人的牲畜,留着做食物。”九至十三世纪的阿拉伯医学论文讨论了环境保护主义和环境科学,包括污染,作者有肯迪、伊本·西那等人。他们的作品涵盖一系列有关污染的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都市固体废物处理不力和一些地区的环境影响评价等。\n\n早期立法\n蒸汽和电气到来时,掌管历史的缪斯女神捂着鼻子闭着眼睛(H·G·威尔斯,1918年)。 \n环保运动最初是应工业革命期间大气层烟尘污染增加而产生的。大工厂出现及随之而来的采煤激增导致工业中心前所未有的空气污染;在1900年后,大量工业化学物质排放,未经处理的人类废物倾泻。1863年,不列颠通过了第一部大尺度现代环保法《碱业法》来管理勒布朗制碱法生产碳酸钠时排放的有毒空气污染物(盐酸气体)。碱业检查员和4位助理被任命来控制污染。检查责任逐渐扩张,导致1958年的《碱业令》通过,将所有产生烟尘、粗砂、废气的主要重工业纳入进来。\n工业城市地方专��和改革人士,特别是在1890年后,领导了对环境破坏和污染的鉴定,发起了草根运动来要求和达成改革。常见的最高要求是水和空气污染。煤烟消除社会在1898年成立,是世界上最早的环保非盈利机构之一。因煤烟笼罩喘不过气来,艺术家威廉·布莱克·里士满爵士成立这一机构。不过,一些立法比这还早,《1875年公共健康法》要求所有路子都自行处理烟雾,并对大冒黑烟的工厂予以处罚。这些法规延伸至1926年的《烟雾消除法》囊括了其它排放,包括烟灰、灰烬、颗粒,并授予地方当局制定规则的权力。\n不过,伦敦在1952年还是出现了烟雾事件,几乎让城市停顿,导致6,000多人死亡,这促成《1956年清洁空气法》通过,让城市污染告终。对用另类方式(如燃气)替换开放煤炉的家庭予以财政补助,也可以选择烧焦炭(燃气生产的副产品)来降低烟尘。一些城镇设立了'烟雾控制区域',只允许烧无烟燃料,发电厂被移除城市。该法案成为现代环保主义重要的动机,导致对环境破坏伤害人民生活质量的再思考。\n在十九世纪末,第一部野生动物保护法通过。动物学家艾尔弗雷德·牛顿在1872至1903年间出版了一系列有关希望建立'禁猎期'来保护当地动物的调查。他呼吁在繁殖季节立法禁止狩猎来保护动物,导致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成立,并影响了世界第一部自然保护法,1869年的《海鸟保护法》通过。\n\n运动登场\n早期对环境的注重来自十九世纪早期的浪漫主义。诗人威廉·华兹华斯驻足湖区,写下:“这是国家财富,所有有眼来看有心欣赏的都有权有义务。”\n就环境系统性的努力仅在十九世纪末开始;应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兴起,空气和水污染,运动从七十年代英国舒适运动发起。最开始是1865年公众保护协会成立,运动针对工业化侵蚀保护农村。罗伯特·亨特是协会律师,他与哈德威克·罗恩斯利、奥克塔维亚·希尔和约翰·罗斯金成功领导运动,阻止从采石场建铁路运送板岩,破坏纯洁的纽兰兹山谷和恩纳代尔湖。这次成功导致湖区保卫协会(后为湖区之友)成立。\n1893年,希尔、亨特和罗恩斯利同意设立全国性组织来指导全国环境保护努力;“国家名胜古迹信托”于1894年正式宣布诞生。根据1907年的国家信托法,该组织有足够基础成为法定公司,该法案于1907年8月通过。\n早期的“重回自然”运动采用现代环境保护主义浪漫思想,由约翰·罗斯金、威廉·莫里斯、萧伯纳和爱德华·嘉本特等知识分子倡导,反对消费主义,污染和其它伤害自然世界的活动。此时的工业城市环境恶劣、卫生不佳、遍地污染、住房极差。理想主义者宣称乡村生活是神秘的乌托邦,呼吁还乡。约翰·罗斯金认为人们应该回到小片美丽、平静和丰富的英国土地。在那里我们不会有蒸汽机 . . . 有足够的花朵和蔬菜 . . . 有音乐和诗赋;孩子会学着跳舞唱歌。\n建立小型合作农场的实践试图恢复古老的乡村传统,没有“制造业的玷污或人造物的溃烂”,它们蜂拥而起,包括莫里斯舞蹈和五朔节花柱。\n这些思想也为不列颠各种环境组织提供灵感,如1889年艾米丽·威廉姆森创办的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该协会倡导为岛上的鸟类提供更多保护。 协会试图从郊区中产阶级及其它有影响力人物那里吸引更多支持,如鸟类学教授艾尔弗雷德·牛顿。到1900年,公共对组织的支持提升,有超过25,000位成员。田园城市运动将许多环境思考纳入城市规划;社会主义联盟和《号角报》运动也开始呼吁自然保护。\n\n美国环保运动开始于十九世纪晚期,关注西部自然资源保护,约翰·缪尔和亨利·梭罗等人做出重要哲学贡献。梭罗关注人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贴近自然的朴实生活中做了研究。他将经验写在著作《瓦尔登湖》当中,称人们应该更加亲近自然。缪尔相信自然权益,特别是在他畅游约塞米蒂谷,研究生态学和地球学后坚信。他成功游说国会成立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在1892年成立塞拉俱乐部。保护原则以及自然权益信仰成为现代环保主义基础。\n在二十世纪,环保理念持续流行,得到承认。人们努力拯救一些野生动物,如美洲野牛。最后一只旅鸽灭绝以及美洲野牛濒危使得保护人士倍加关注,大肆宣扬。1916年,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成立了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n1919年,不列颠成立了森林管理委员会以增加林地面积,通过购地来进行植树造林和林地复育。委员会也努力推动林场和木材贸易。在二十年代,委员会专注购地造林;许多土地之前是用于农业的。到1939��,森林管理委员会成为不列颠最大的地主。\n1930年左右,纳粹支持了一些动物权益、动物园和野生保护,并采取了一些措施。1933年,政府设立了严格的动物保护法,1934年,《帝国狩猎法》通过,限制狩猎。一些纳粹是环保分子(特别是鲁道夫·赫斯),物种保护和动物福利被政权重视。1935年,帝国建立了《帝国自然保护法》。概念永久森林涵盖了森林经营学,保护得到促进,空气污染得到钳制。\n1949年,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版了《沙乡年鉴》。利奥波德认为人类应该对环境在道德上尊敬,伤害它是不道德的。该书有时被保守人士称为最具影响力的书。\n整个二十世纪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及之后的岁月,摄影被用在唤醒公共意识,保护土地,为环保组织招募成员上。大卫·布劳尔、安塞尔·亚当斯和南希·纽霍尔建立了塞拉俱乐部展览版式系列,帮助公共提高环境意识,快速为俱乐部和整个环境运动招募大量新成员。华勒斯·史达格纳 编订了“这是恐龙”,由马丁·利顿和菲利普·海德照相,阻止了在国家恐龙化石保护区修筑水坝。这种新式活动结合了梭罗、利奥波德和缪尔的保守思想,应用了有力的广告、游说、书信等运动。使用强有力照片辅以书信可以追溯到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创立,照片说服了亚伯拉罕·林肯永久保护美丽的冰河地貌。塞拉俱乐部展览版式系列刺激公众反对在科罗拉多大峡谷修筑水坝,保护了许多其它国家瑰宝。塞拉俱乐部常常联合并领导其它环保组织,包括荒野协会等等。在五十和六十年代专注保护荒野后,塞拉俱乐部和其它组织扩大了境界,纳入了其它课题,如关注空气和水污染、人口问题、钳制自然资源剥削等。\n\n战后\n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所著《寂静的春天》出版。故事讲述了美国滥用滴滴涕导致的环境问题,质疑在尚未理解化学物质对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之前的大量应用。故事认为滴滴涕和其它杀虫剂致癌,农业上威胁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这些公共顾虑导致1970年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成立,随后该局在1972年禁止滴滴涕农业应用。在世界一些地区,滴滴涕在载体上的应用限制受控持续至今,争议不断。著作的影响不仅仅是环保觉醒,更引发人类如何影响环境的兴趣。这种环保兴趣延伸至空气污染、漏油,并持续上升。新压力组织出现,如著名的绿色和平组织和地球之友,以及地方组织,如1967年成立的怀俄明户外协会。\n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1960年代反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环保运动在全世界飞速成长。\n世界上首个以环境议题为基础政党为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的塔斯马尼亚团结组织和新西兰的价值党欧洲第一个绿色政党是大众环境运动,于1972年在瑞士纳沙泰尔成立。欧洲第一个全国性绿色政党是PEOPLE,于1973年2月在不列颠成立,最终转型为生态党,尔后英国绿党。\n发展中国家环境保护也变得重要起来;在圣雄甘地的影响下,印度出现了抱树运动,以和平方式抱住大树来阻止森林砍伐(衍生出“抱树人”一词)。他们的和平抗争方式和口号“生态是永恒的经济”影响力颇大。\n运动另一个里程碑是订立世界地球日。1970年3月21日是春天第一天, 旧金山及其它城市首次庆祝地球日。这是为了唤醒对环境问题的关注。1971年3月21日,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在地球日上提到了太空船地球号,指的是地球生态系统服务对人们的恩典,人们又义务保护它(就是保护自己)。现在,每年地球日在全球175多个国家通过地球日网络庆祝。\n联合国在国际环境问题的第一个主要会议是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或斯德哥尔摩会议),于1972年2月5至16日举行。这标志着国际环境政治发展的转折点。\n在七十年代中期,许多人认为环境灾难在即。回归土地运动开始形成,环境道德思想和反对越南战争情绪等其它政治问题结合起来。这些人生活在正常社会之外,开始接纳更加激进的环境理论如深层生态学。在这一时期,更多主流环境保护主义开始展示力量,在1973年通过了《濒危物种法》,在1975年建立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美国通过了重要的修正条例,如《清洁空气法》和《净水法》。\n1979年,不列颠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出版了《盖亚:地球生命新视角》,提出了盖亚假说;它认为地球生命可被视为单个超级有机体。这成为深绿意识形态重要成分。在环境保护主义之后的历史里,深绿意识形态激进支持者和更加主流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之间辩论不休。\n环境保护主义继续面临���的问题,如全球变暖、基因工程和人口过多。\n树坐是一种活动形式,抗议者坐在树上,阻止砍伐。最长时间的树坐者是茱莉亚·希尔,她坐在加利福尼亚州红杉树上待了738天,拯救了三英亩地的树林。\n静坐示威是一种活动形式,一人或一群人占据树林进行抗议。这种形式呼吁社会变革,如1960年格林斯伯勒静坐抗议种族隔离,但如今被用在环保活动,如达科塔输油管抗议。\n\n运动\n环保运动(有时包括保育运动和绿色政治)是多样性科学、社会和政治运动。虽然运动代表了一系列组织,但由于环境保护主义在课堂上讲述,参与人士相对其它运动更加年轻化。\n环境保护主义是涵盖制度压迫等宏大课题的运动,包括如: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消耗废弃、将垃圾倒入弱势社区、空气和水污染、基础设施薄弱、有毒物质暴露等等。由于有这些类别,环保运动可以划分到这些主要方面:环境科学、环境活动、环境倡导和环境正义。\n\n自由市场\n自由市场环境保护主义理论认为自由市场、财产权和侵权行为法律提供了保护环境健康和可持续性的最佳工具。它认为环境管理工作既是自然的,也是污染者和其它侵犯者需要责任的,可通过个人或集体诉讼解决。这得到了自由意志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者的支持。\n\n资源留存\n美国和其它地区的自然保护,包括澳大利亚,都将自然资源存留起来,防止人类或人类活动的接触,如伐木、采矿、狩猎、捕鱼,常用新的活动,如旅游和娱乐来代替。条例和法律会被制定以留存自然资源。\n\n组织与会议\n环境保护组织可以是全球性、地区性、国家性或地方性的;它们可以是政府组织或非政府组织。环境保护主义活动几乎在所有国家存在。不但如此,这些组织也促进涉及环境问题的社区发展和社会正义。\n美国一些环境组织,如自然资源守护委员会和环境保卫基金擅长于诉讼(这种方式在此很有用)。其它组织,如位于美国的国家野生生物联合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和荒野协会以及全球组织,如世界自然基金会和地球之友则发布信息,特别是通过公共聆讯、游说、示威,或购买土地来保护。州一级的非盈利组织,如怀俄明户外协会常常与国家组织合作,使用类似方式。小一些的组织,如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则研究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更多的激进组织,如绿色和平组织、地球优先!和地球解放阵线则对认定的环境破坏行为争锋相对。绿色和平组织通过非暴力方式反对环境破坏行为,将问题带到公众前辩论,而地下的地球解放阵线则会悄悄破坏财产、释放被囚动物,使用非法手段等。不过,这些行径在环保运动中并不常见。\n在国际层面上,环境保护成为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的议题,有114个国家出席。会议成立了联合国环境署及之后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其它支持环境政策发展的国际组织有环境合作委员会(北美自由贸易协议的一部分)、欧洲环境署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n\n流行文化\n美国流行媒体被用来传播环保信息。如,美国林业服务局在1944年制作了护林熊;护林熊多次出现在海报、电台和电视节目、电影、杂志等处来警示山火。漫画《马克·特雷尔》由环保人士艾德·多德于1946年制作;漫画每周在175家报纸上连载。另一个是儿童动画片《地球超人》,由泰德·透纳和芭芭拉·派尔于1989制作,教育孩子环境问题。动画片有6季113集,从1990至1996年在100多个国家上映。\n地球小姐与环球小姐和世界小姐合为世界三大选美大赛,旨在倡导环保意识。选手将会推动具体项目,常会通过学校巡游、种树活动、街头运动、海边清理、演讲、商场巡游、媒体做客、环境大会、讲故事、环境时尚展和其它活动来提及与环境和其它全球相关议题。地球小姐是地球小姐基金会、联合国环境署和其它环保组织的代言人。地球小姐基金会也与参与国家的环保部门、各种私营单位与公司、绿色和平组织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n\n反对\n许多环保人士认为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应该紧急受限或最小化(为了生命、地球或为人类自己),气候变化怀疑论者和反环境保护主义者却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认为这是剥夺人类的选择权。当然,环保主义者也可认为人类应该多与自然接触。\n不管怎样,从情绪性环保主义向对自然资源和有害物质的技术管理过渡时,会让人们远离自然,出现对环保疏远的风险。\n\n参见\n参考来源\n更多阅读\nBakari, Mohamed El-Kamel. \"Globaliz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lse Twins?.\" New Global Studies 7.3: 23-56.ISSN (Online) 1940-0004, ISSN (Print) 2194-6566, DOI: 10.1515/ngs-2013-021, November 2013.\nDaynes, Byron W., and Glen Sussman, eds. White House Politics and the Environment: Franklin D. Roosevelt to George W. Bush (Texas A&M University Press; 2010) 300 pages; evaluates how 12 presidents helped or hindered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nHall, Jeremiah.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al Movement. [200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8-29). \nHenderson, David R. Environmentalism, A Preface. Concise Encyclopedia of Economics 1st. Library of Economics and Liberty. 2002 [2015-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0). OCLC 317650570、50016270、163149563\nKovarik, William. Environmental History Timeline. [200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5). \nJohnson, Erik W., and Scott Frickel, (2011). “Ecological Threat and the Founding of U.S. Nation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 Organizations, 1962–1998,” Social Problems 58 (Aug. 2011), 305–29.\nMartell, Luke. Ecology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Polity Press, 1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7-07). \nLear, Linda. Rachel Carson: Witness for Nature. New York: Henry Holt and Company. 1997. ISBN 0-8050-3428-5. \nde Steiguer, J. Edward. 2006. The Origins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Thought.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Tucson. 246 pp.\nJohn McCormick. 1995. The Global Environmental Movement. John Wiley. London. 312 pp.\nMarco Verweij and Michael Thompson (eds), 2006, Clumsy Solutions for a Complex World: Governance, Politics and Plural Perception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ISBN 978-0-230-00230-2\nWorld Bank, 2003,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a Dynamic World: Transforming Institutions, Growth, and Quality of Lif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3, 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nKeith M. Woodhouse. \"The Politics of Ecology: Environmentalism and Liberalism in the 1960s,\"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Radicalism, Volume 2, Number 2, 2009, pp. 53–84\n\n外部连结\n\n开放目录项目中的“Environment”\nEnviroLink Netwo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一个非营利的环境新闻和信息交流中心\n清净家园与节能减碳全民行动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一群环保志义工的行动网站,范围锁定在整洁美化与节能减碳\nWestland – A Canadian television series (1984-2007) on a broad range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from the UBC Library Digital Collections"} +{"doc_id": "6493", "title": "阿里巴巴集团", "text": "阿里巴巴集团(NYSE:BABA、港交所:9988、港交所:89988(人民币结算))创立于1999年,是中国大陆一家以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主的综合企业集团,目前实行位于杭州,上海与北京的双总部制度。\n阿里巴巴服务范围包括B2B贸易、网上零售、购物搜索引擎、第三方支付和云计算服务。集团的子公司包括阿里巴巴B2B、淘宝网、天猫、一淘网、阿里云计算、聚划算、全球速卖通、阿里巴巴国际交易市场、饿了么、飞猪、优酷、盒马鲜生、阿里影业、菜鸟网络、UC浏览器、钉钉、高德地图、Lazada、Daraz等。旗下的淘宝网和天猫在2012年销售额达到1.1兆人民币,2015年度商品交易总额已经超过三兆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零售商。\n至2012年九月底止的财政年度,以美国会计准则计算,阿里营业额按年增长74%至318.39亿元(港元‧下同),盈利急升80%至37.75亿元。2015年全年,阿里巴巴营收146.01亿美元,净利为74.94亿美元。2017年,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IPO招股书显示,雅虎持有阿里巴巴集团22.6%股权、软银持阿里集团34.4%股份,另管理层、雇员及其他投资者持股比例合共约为43%,当中马云持阿里巴巴集团约8.9%、蔡崇信持股为3.6%。\n2019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在在港交所二次上市。香港财经界把阿里巴巴、腾讯(港交所:700)、美团点评(港交所:3690)、小米(港交所:1810)四只中国大陆科技股的英文名称首个字母,合称“ATMX”股份。\n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港股上市,总市值超4兆,登顶港股成为港股“新股王”。2020年8月,阿里巴巴集团港股总市值首次超过6万亿。\n阿里巴巴拆份出去的蚂蚁集团上市前,网路金服整体遭遇到政府的强力监管,阿里巴巴同样受到影响,2021年4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涉垄断被中国市场监管总局罚款182.28亿元人民币。2023年三家中国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又被联合开罚71亿元,不过也随著传闻最后整顿工作的即将完成,阿里巴巴市值已开始反弹。2024年八月底官方宣布阿里三年整改已全数到位,公司股价再飙4%。\n\n历史\n早期\n1999年6月,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的直接前身)由马��与另外18名人士创立,主要经营服务小企业的B2B(企业对企业)网上贸易平台“Alibaba.com”。后于2003年5月,阿里巴巴集团投资1亿元人民币建立网上购物平台淘宝网;2004年10月,投资成立支付宝,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第三方担保交易服务;2005年8月,与雅虎达成全面合作关系,阿里巴巴集团全部收购雅虎中国资产,包括旗下的一搜、3721,雅虎美国获得新阿里巴巴集团的40%股份;2007年8月,推出广告交易平台阿里妈妈,以支付的低端门槛吸引了大量的中小站长加入。\n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正式以港币13.5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1688 HK”。阿里巴巴上市开盘价30港元,较发行价提高122%。融资116亿港元,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融资规模之最。\n2008年,阿里巴巴中共党支部升格为集团中共党委。2009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庆祝创立十周年,同时宣布成立另一家子公司阿里云计算。公司创始人“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分别是马云、张勇、张瑛、孙彤宇、金建杭、蔡崇信、彭蕾、吴泳铭、盛一飞、楼文胜、麻长炜、韩敏、谢世煌、戴珊、金媛影、蒋芳、师昱峰、饶彤彤)宣布辞去创始人职位,公司改为合伙人制度。\n2011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将淘宝网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淘宝网、淘宝商城(后更名为天猫)和一淘,以更精准和有效的服务中国的网购人群。\n阿里巴巴挂牌上市后,其股价一度飙涨至41.8元,为挂牌价的三倍,赢得“香港新股王”的称号。但是到了2008年7月,阿里巴巴股价已暴跌78%,跌破10元票面价;10月,股价更曾跌至3.46元。2008年,阿里巴巴首先在国内发出经济危机来临的警告,在国内中小企业面临强烈衰退冲击的形势下,主动降低会员费用,增加培训和功能研发投入,并和中国各级政府合作,辅导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贸易,减少成本,开拓更多商业机会。2009年上半年财报显示会员数增加幅度创出历史新高,资本市场也对此作出积极反应,股价从4元以下上涨到20元以上。2012年2月21日,宣布每股13.5元私有化。这次退市让美国雅虎和日本软银的收益最大化得到保障,却直接伤害了香港众多小股民的利益。在2012年5月25日,股东大会通过私有化,并于2012年6月20日,撤销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为美国IPO做准备。\n阿里巴巴集团的总部设于中国杭州市,2019年,其位于北京市的新总部正式开工,在中国内地拥有数十个办事处,并在香港、台湾 和日本、印度、美国硅谷、伦敦等地设有办事处。\n2011年亦斥资1.67亿元人民币,入股2013年七月上市的擎天软件(01297),随公司上市而出售部分旧股,持股比例由25%减至13.75%,但仍是擎天软件的第二大股东。\n2012年5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以71亿美元,包括63亿美元现金和不超过8亿美元阿里巴巴优先股,向雅虎回购17%股份。此外,阿里巴巴亦向雅虎支付5.5亿美元现金,作为修订技术及知识产权授权协议。\n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完成了回购一半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的交易,金额为76亿美元。其向投资机构出售股份筹集了部分交易资金,其中主要包括中国的主权基金,及博裕资本、中信资本,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投资机构国开金融(CDB Capital)。\n\n2013年——2022年\n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音乐事业部收购音乐网站虾米网。\n2013年2月20日,阿里巴巴、中国平安保险、腾讯共同携手设立的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英语:Zhong An Online Property Insurance Co.,简称:众安在线)将成为中国首家通过互联网销售所有产品并处理理赔的财产保险公司。阿里巴巴将持有众安在线19.9%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中国平安和腾讯控股将分别持股5%。另有六家中小股东分别为携程、优孚控股、日讯网络科技、日讯互联网、加德信投资、远强投资。\n2013年4月29日,北京微梦创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新浪微博)与阿里巴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者将以5.86亿美元(折合约45.47亿港元),收购微博18%股权。同时新浪亦授予对方一项期权合约,让阿里巴巴日后,可按事先约定的定价方式,将其在新浪微博公司的股份比例提高至30%。\n2013年5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2.94亿美元投资入股中国第一大导航地图供应商高德软件约28%股份,超过公司董事长侯军的16.7%,将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n2013年3月7日,宣布将筹备成立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主要业务范畴涉及包括支付、小贷、保险、担保等领域。\n2013年7月17日,阿里巴巴战略投资中文旅游资讯和线上增值服务提供商穷游��。阿里巴巴未透露具体的投资金额。\n2013年7月23日,阿里巴巴和华数传媒,合作推出搭载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的第一代互联网电视机顶盒“华数彩虹”,将电视、机顶盒、手机等终端设备连系,而且加入电子商务、互联网支付等功能。\n2013年9月11日,阿里巴巴与创维推出的电视品牌为“酷开”,有两款型号电视55K1和42K1,同样预载阿里TV操作系统及创维天赐系统,产品于10月正式开卖。\n2013年9月24日,阿里巴巴将收购中国云存储软件公司酷盘,但没有披露交易价格。\n2013年10月9日,阿里巴巴将出资11.8亿人民币认购“余额宝”合作伙伴天弘基金26230万元的注册资本,完成后占其股本的51%。同时,内蒙君正也将跟随增资,拟出资6943万元认购1542.9万元的注册资本出资额,不过其持股比例仍将从36%降至15.6%。\n2013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入股美国物流商ShopRunner。\n2013年11月19日,阿里巴巴出资8,000万美元(约6.24亿港元)收购内地移动数据分析平台友盟。\n2013年12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与海尔集团达成战略合作,对海尔电器进行总额为28.22亿元的投资,其中阿里巴巴对海尔电器旗下日日顺物流投资18.57亿元,设立合资公司,包括认购日日顺物流9.9%的股权,金额为5.41亿元港币;认购海尔电器发行的金额为13.16亿元港币的可转换债券。该可转换债券未来可转换成日日顺物流24.1%的股份,意味未来阿里最高将持有日日顺物流34%股权。同时,阿里巴巴集团以认购新股的方式对海尔电器投资9.65亿元港币,获得海尔电器2%的股份。\n2013年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中国万网12月26日获工信部,批出虚拟运营牌照内地流动通讯业。据了解,中国万网成立于1996年,为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2009年9月28日,阿里巴巴宣布,支付5.4亿元现金分两期获得中国万网在中国营运的股权。\n\n2014年\n2014年1月23日,中信21世纪将向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配发44亿股股份,每股配售价0.3元,较股份1月16日停牌前折让约63.9%,意味阿里巴巴以13.3亿元入主中信21。认购事项完成后,阿里巴巴和云锋基金将持有中信21逾54.33%股权,成为大股东,阿里及云锋基金将分别持有38.1%及16.2%。现有大股东中信集团持股量将会降至9.92%,而阿里巴巴亦会委任五名执行董事入局。\n2014年2月10日,阿里巴巴每股以美国预托证券21美元,(或每股5美元普通股),比该股上周五(2月7日)收市价16.54美元溢价27%,涉资约10.45亿美元、折合约81亿港元现金。全面收购美国上市的联营公司高德软件(AutoNavi),且计划将其私有化,整合导航、网上地图等服务,抗衡另外两大科网巨头腾讯、百度。阿里巴巴2013年5月份已动用22亿港元入股高德28.3%,成为第一大股东。\n2014年2月11日,阿里巴巴向外电证实,将通过旗下子公司Vendio及Auctiva在美国推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11main.com,业务类似eBay的在线购物网站。\n2014年2月17日,阿里巴巴确认与淡马锡及启明创投等合作,向全球最大英语学习机构TutorGroup作出共1亿美元的投资。目前TutorGroup旗下的VIPABC.com与TutorABC.com提供超过500万堂的课堂教学。\n2014年2月19日阿里巴巴宣布,天猫国际(www.tmall.hk)正式上线,为国内用户直供海外原装进口商品。\n2014年3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ALIBABA INVESTMENT,将以每股0.5元入股文化中国传播(1060),以认购124.88亿新股,共涉资62.44亿元,占经扩大后之已发行股本60%。另外,腾讯(700)原持有文化中国传播8%股权,经上述交易后,持股量将被摊薄至3.2%。\n2014年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启动在美国的上市事宜。\n2014年3月20日,阿里巴巴以2.15亿美元投资美国流动短片聊天服务商Tango。\n2014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以认购银泰百货新股及可转换债券的方式进行投资,总投资额53.7亿元港币。交易完成后,阿里巴巴将持有银泰商业9.9%的股份及总额约37.1亿元港币的可转换债券。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内,在相关法律法规许可的前提下,阿里集团可将可转换债券转换为银泰商业的普通股股份,从而使得阿里集团最终在银泰商业的持股比例不低于25%。\n2014年4月2日恒生电子公司控股股东恒生集团的17名自然人股东与马云持股99.1365%的浙江融信网络技术于签署《股权购买协议》斥资32.99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恒生集团100%股权交易,完成后,浙江融信将通过恒生集团持有恒生电子20.62%的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除马云在阿里巴巴集团担任董事局主席外,浙江融信与阿里巴巴集团并无股权或控制或被控制关系。\n2014年4月8日马云及史玉柱实际控制的杭州云溪投资合伙企业,以每股22.8元现金,斥资65.36亿元(人民币,下同)认购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华数传媒(000156)_非公开发行股份,286,671,000股,占其扩大后股本的20%,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n2014年4月28日阿里巴巴和云峰基金以12亿2000万美元入股优酷土豆集团,将持有优酷土豆合共18.5%股份。交易达成后,阿里巴巴将持有优酷土豆16.5%的股份,由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创立的云峰基金将持有2%的股份。交易涉及约7.21亿股,每股作价1.6944美元,每18股A股普通股相当于1股ADS,折算每股ADS约30.4992美元。\n2014年4月28日,阿里巴巴与UC优视合作推出移动搜索新品牌“神马”,成立合资公司广州神马移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shenma),UC优视持股70%,阿里巴巴持股30%,共同发展移动搜索业务。\n2014年5月6日,阿里巴巴向美国证监会(SEC)递交IPO申请,计划赴美上市。\n2014年5月29日,阿里巴巴斥资3.125亿元新元收购新加坡邮政(Singapore Post Ltd.)10.23%股份。\n2014年6月5日,阿里巴巴斥资12亿元人民币(约59亿元新台币),购入广州恒大足球队的50%股权,将与恒大集团共同经营球队。\n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与UC优视公司联合宣布,UC优视将整体并入阿里巴巴集团,与阿里集团部分业务进行集成。\n2014年6月11日,阿里巴巴推出其首个直接面向美国消费者的在线商店,这个网站名为11 Main。\n2014年6月11日,浙江阿里巴巴电商更名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同时,马云和谢世煌将股份全部赠予杭州君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因此最新股权结构为杭州君澳持股41.14%,杭州君瀚持股57.86%。\n2014年6月25日,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国传播集团发出公告,阿里巴巴集团完成新股认购,成为第一大股东。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巴巴影业。\n2014年6月26日,阿里巴巴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招股书增补文件显示,阿里巴巴计划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为“BABA”,但文件并未披露上市的具体时间。据多家分析机构预测,阿里巴巴的募资金额可能高达200亿美元,可能成为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之一。作为第一大股东的日本软银集团,将成为阿里巴巴上市最大的赢家。\n2014年9月,阿里巴巴先后在纽约、波士顿、巴尔的摩、洛杉矶、旧金山、丹佛、新加坡、香港和伦敦举行路演活动。18日,阿里巴巴正式公布了自己的挂牌价,确定为68美元,募资金额为218亿美元,加上承销商拥有“超额配售权”,阿里巴巴此次IPO可达250亿美元规模,很有可能一举超过中国农业银行在2010年创下的221亿美元的全球最大IPO记录。\n阿里巴巴将于美国东岸时间9月19日上午9时上市。阿里巴巴当日开盘价92.7美元,成中国第二大市值公司,阿里巴巴市值已经接近于百度与腾讯之和,且仍未上市其独立资产支付宝。当日收盘价格为93.89美元,上涨38.07%,总市值2314亿美元。盘中最高价99.70美元,最低89.95美元。\n2014年9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淘宝(中国)软件公司以每股51.52元(人民币.下同)价格,斥资28.1亿元人民币,收购在深圳证交所上市的北京中长石基信息技术公司(“石基信息”)的15%股权,即5455万股石基信息的股份。\n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4年9月29日批准浙江网商银行筹建申请,主要发起人股东包括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复星工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万向三农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市金润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其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18%、16%。其他认购股份占总股本10%以下企业的股东资格由浙江银监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审核。\n2014年10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将旗下航旅事业部升级为航旅事业群,“淘宝旅行”升级为全新独立品牌“阿里旅游.去啊”,并使用新域名(www.alitrip.com)。\n\n2015年\n2015年1月28日,雅虎将成立一间名为SpinCo的独立公司,负责管理雅虎持有的3.84亿股阿里巴巴股份,股份总值达到400亿美元。雅虎会向现有股东分派SpinCo的股份。预料分拆将于第四季完成,剥离完成后,美国雅虎将继续持有雅虎日本35.5%权益,总值约70亿元。\n2015年2月5日,阿里巴巴旗下公司蚂蚁金融服务集团与经营印度最大的移动支付和商务平台Paytm的One97 Communications,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蚂蚁金服将持有One97的25%股权,以支持印度的移动支付及商务平台发展。两家公司并未提供交易金额,不过,外电引述知情人士透露,这部分股权总值超过5亿美元(约39亿港元)。\n2015年2月9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5.9亿美元(约46.02亿港元)收购魅族科技有限公司(Meizu Technology Corp)的少数股份。\n2015年3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斥资24亿人民币,即每股作价24.22元,认购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光线传媒(深:300251)9900万股,约占光线8.8%的股份,从而成为其第二大股东,阿里创投注册资本2.6亿元,马云占股80%,为阿里创投的控股股东。\n2015年6月2日,阿里巴巴影业将按每股2.9港元,向不少于6名投资者配售41.9957亿股新股,占扩大后的已发行股本约16.64%,集资121.8亿港元(约合15.7亿美元),阿里巴巴的持股比率,将由60.99%减至50.84%。\n2015年6月4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12亿人民币,入股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SMG)旗下的第一财经传媒30%股权,双方将共同合作建立一家财经数据与资讯服务公司“新媒体科技”,在支付宝提供股票行情资讯。\n2015年7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1亿美元投资总部位于上海的在线购物平台魅力惠(Mei.com)。\n2015年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出售旗下美国网购子公司11 Main绐OpenSky,以换取方对方37.6%股份。\n2015年7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1亿8710万新元(约1.38亿 美元),増持新加坡邮政(Singapore Post Ltd.)至14.51%,同时斥资0.92亿新元入股新邮政的子公司“冠庭国际物流”34%股份。\n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以每股15.23元人民币,斥资283亿元人民币战略投资苏宁云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不超过约19.2667亿股,占19.99%股份成为第二大股东;苏宁云商将以140亿元人民币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新发行股份;双方将打通线上线下全面提升效率,为中国及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商业服务。阿里巴巴集团也进行了对365翻译的收购。\n2015年9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体育集团。原SMG副总裁张大钟出任阿里体育CEO,阿里集团CEO张勇将担任阿里体育董事长。\n2015年11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以每股27.6美元现金,收购合一集团(原优酷土豆集团)持有的81.7%股份,总代价约46.7亿美元,阿里巴巴原本拥有合一集团18.3%股权。交易完成后,古永锵会继续担任优酷土豆董事会主席兼任CEO。\n2015年12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以20.6亿港元(约合2.66亿美元)现金收购南华早报集团媒体资产,包括《南华早报》及《星期日南华早报》、相关报纸网站及软件、两个中文网站、杂志业务、招聘、户外媒体、活动及会议、教育及数码媒体业务。\n\n2016年\n2016年4月12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78亿港元(10亿美元)入股东南亚网购平台 Lazada Group,成为 Lazada最大股东,其中德国Rocket Internet将以1.37亿美元现金出售所持9.1%股份,英国Tesco以1.29亿美元出售其所持有Lazada 8.6%的股份,在出售所持部分股份后,德国Rocket Internet和英国Tesco的持股比例将下降至8.8%和8.3%。\n2016年6月初,阿里巴巴最大股东软银通过信托出售、阿里回购等各种方式,抛售价值大约100亿美元的阿里股票。交易完成后,软银在阿里的持股比例从32%下降到28%,仍然是单一最大股东。\n2016年7月5日,阿里巴巴旗下的阿里移动斥资15亿港元(2亿美元)全资收购手机应用软体下载平台豌豆荚。\n2016年11月18日,阿里巴巴子公司杭州阿里巴巴泽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协议受让、认购定向增发股票及可交换债等方式,斥资21.5亿人民币收购浙江三江购物俱乐部32%股权,成为战略投资者。\n\n2017年\n2017年1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同银泰百货创始人沈国军,建议以每股10港元,斥资197.9亿元私有化银泰商业,完成收购后阿里巴巴将成为银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预计增至73.73%。\n2017年1月18日,阿里巴巴旗下南华早报以每呎55港元,预租铜锣湾时代广场1座18至23楼,以及31楼,每层面积约1.6万平方呎,合共约11.2万平方呎。\n2017年1月26日,蚂蚁金服斥资8.8亿美元收购总部设在德克萨斯州的美国汇款服务公司速汇金(MoneyGram)同时将承担速汇金未偿还的债务9.373亿美元。\n2017年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和上海易果电子商务签订“股权转让合约”,收购联华超市2.015亿股内资股,占联华超市18%已发行股本,成为联华超市第2大股东。\n2017年6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10亿美元增持Lazada Group,持股比例将由51%提升至83%。\n2017年9月2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以53亿元人民币(约62.66亿港元)(8.0121亿美元),增持旗下菜鸟网络股份,由原来的47%增至51%,并新增1个董事席位,占董事会7个席位中的4席。\n2017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阿里云在会上正式发布自主服务器、新一代专有云、数据库、计算平台等产品。阿里云与中科院宣布合作发布量子计算云平台。该平台包括量子计算的系统架构及量子算法开发计算环境。量子计算是阿里巴巴“NASA计划”。\n2017年11月20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以每股6.5港元,斥资161.32亿港元入股24.82亿股,即26.02%,同时亦以62.93亿港元买大股东吉鑫股份的19.9%,交易完作后,淘宝中国将持有高鑫零售约36.16%股,即共斥资224.25亿港元。。淘宝中国同时提全购,每股作价6.5元,较停牌前8.6元有24.4%折让,全购总额约134.5亿元。全购后淘宝中国将维持高鑫零售上市地位。交易后,欧尚零售、阿里巴巴及润泰于高鑫的股权将分别约为36.18%、36.16%及4.67%。\n\n2018年\n2018年2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根据2014年双方签署的战略协议,并经董事会批准,阿里将通过一家中国子公司入股并获得关联公司蚂蚁金服33%的股权,并将终止当前与蚂蚁金服的利润分享协议。\n2018年2月5日,阿里巴巴集团及文投控股与万达集团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以每股51.96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6.764亿人民币,获得7.66%的股份,文投控股出资31.176亿人民币,获得5.11%的股份,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万达集团仍是万达电影控股股东,持股比例则降至48.09%股份。\n2018年2月11日,阿里巴巴54.5亿元人民币入股中国家居建材龙头企业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5%股份。\n2018年3月31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4.45亿(29.2亿人民币)和入股印尼最大的电商平台Tokopedia,同时以5亿美元购买Tokopedia可转换债券,合共持有29%股权。\n2018年4月2日,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与饿了么联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经签订收购协议,将联合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现金对饿了么完成全资收购,截至2017年6月,阿里巴巴集团持有的饿了么股权约为23%,蚂蚁金服持有的饿了么股权约为8.94%,阿里系持有的饿了么股权就达到了32.94%。\n2018年4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全资收购中国大陆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统有限公司。\n2018年4月27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阿里巴巴成为海南省引入的首个战略级合作企业,将参与海南岛数字港整体建设。\n2018年5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收购巴基斯坦电子商务平台Daraz,惟未有披露交易作价。\n2018年5月29日,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斥资13.8亿美元入股中通快递10%股权。\n2018年7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约150亿元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传媒,交易完成后,阿里将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0.3%,成为仅次于江南春的第二大股东。\n2018年8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约35亿元人民币认购华泰证券2.68亿股份,交易完成后,阿里将持有华泰证券3.2503%股份,位列第6大股东。\n\n2019年\n2019年2月14日,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淘宝中国以每股(18.2美元),合共约4.4亿美元(约30.5亿人民币)入股动画及游戏影片网站哔哩哔哩(B站)10.8%的Z类普通股,约占总股本的8%。\n2019年3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以46.65亿元入股申通快递控股股东德殷投资49%股权。\n2019年3月28日,趣头条获得阿里巴巴集团约1.71亿美元投资。根据双方签订的可转换贷款协议,阿里巴巴将以每股60美元(相当于每ADS 15美元)的价格转换趣头条的A类普通股;在可转换贷款全面转换后,趣头条将向阿里巴巴发行新股份,相当于趣头条在本公告发布当日股本的4.0%。\n2019年5月1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43.594亿元人民币认购红星美凯龙非公开发行股份债券,若悉数换股,届时阿里将获得相当于红星美凯龙约10%的A股,同时阿里巴巴以每股6.8港元,斥资8.94亿港元增持红星美凯龙1.31475亿股H股,占已发行有投票权的H股份的19.51%,或总股本的3.7%,认购完成后阿里将持有13.7%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n2019年5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阿里网络以每股16.12元人民币向千方科技控股股东夏曙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中智汇通、持股5%以上股东建信投资购入千方科技2.23亿股A股,涉及总额35.96亿元,转让完成后,阿里网络持股15%,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n2019年6月3日,武汉中商向包括阿里巴巴集团在内的23名交易对方发行5768608403股A股,每股作价6.18元,集资356.5亿人民币收购居然之家100%股份,交易完成后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明及一致行动人将持有61.86%股份,阿里巴巴及一致行动人瀚云新领将持有14.37%股份。\n2019年9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以20亿美元现金全资收购网易旗下跨境电商平台网易考拉,收购后网易考拉将改名为考拉海购,同时阿里巴巴���云锋基金等共计以7亿美元参与网易云音乐B2轮融资。\n2019年9月10日,董事长马云退职,由张勇接任。\n2019年9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宣布,双方达成在2014年签订的交易协议及相关协议修订中列明的完成条件后,阿里巴巴已经收到蚂蚁金服新发行的33%股份,蚂蚁金服每年向阿里巴巴支付知识产权及技术服务费,金额相当于蚂蚁金服税前利润37.5%的分成将会终止,阿里巴巴将一次性的收到蚂蚁金服股权产生的692亿元人民币(约97亿美元)收益。\n2019年10月27日,阿里巴巴集团以每股12.01元人民币,斥资48.6亿元入股美年大健康10.82%,成为其战略股东,而由云锋基金管理的上海麒钧将于24.01亿购入美年大健康5.34%股份(2亿股),合共占公司总股本的16.16%。\n2019年11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斥资233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3.3亿美元增持菜鸟网络,持股比例将由51%增至63%。\n2019年11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今日起至20日在香港公开招股,拟发行5亿股新股,相当于已扩大后股本约2.34%,20日阿里巴巴集团公布招股定价为每股176港元,集资额约880亿元,若计及超额配售股份,料集资约1012亿港元,最终于11月2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n2019年12月4日,阿里巴巴包销商已悉数行使超额配股权,超额发售0.75亿股,占已扩大后股本约0.46%,发售价为每股176元,额外净集资131.7亿港元,总发行股数将增至214.62亿股,而超额配发股份将于12月6日上午9时开始交易。\n\n2020年\n2020年3月18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球疫情引发的股灾下,阿里巴巴首次跌穿175港元招股价,以接近全日低位173港元收市。\n2020年11月3日晚,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布关于暂缓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上市的决定。香港交易所当晚也发表声明,暂缓蚂蚁集团H股上市。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马云发言后,亲自下令阻止蚂蚁集团的IPO。\n2020年12月,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被市场监管机构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以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n\n2021年\n2021年2月,因在脱贫攻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n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发布公告,确认阿里巴巴存在网路零售平台服务市场实施“二选一”垄断行为,决定罚款前年销售额的百分之四即182.28亿元,并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整改,三年提交“自查合规报告”,阿里巴巴官网发布公报表示“诚恳接受,坚决服从”。\n\n2023年——至今“1+6+N”组织变革\n2023年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将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将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各业务集团和业务公司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将全面实行控股公司管理。\n\n2024年\n2024年8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完成自愿将公司于香港联交所第二上市,变更为于港交所及纽交所双重主要上市。随着双重主要上市生效,股票标记“S”将自公司于香港联交所港币及人民币柜台的股票简称中删除。\n2024年8月3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宣布,阿里巴巴完成3年的整改,集团已按照要求,全面停止境内网络零售平台服务市场“二选一”垄断行为。阿里巴巴形容此是集团“新的发展起点”。\n2024年9月10日,阿里巴巴正式纳入港股通。阿里巴巴称,获纳入港股通后,内地合资格投资者将能够直接交易集团普通股。\n\n战略投资\n主要投资\n其他投资\n集团及关联公司\n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n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是阿里巴巴集团的直接前身,也是在中国大陆的旗舰业务,由马云与另外18名人士在1999年创立,主要经营服务小企业的B2B(企业对企业)网上贸易平台,按用户数计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小企业电子商务公司。\n\n阿里巴巴现时设有四个网上交易市场,协助世界各地的小企业寻找生意伙伴。四个网上交易市场包括服务全球进出口商的国际交易市场(alibaba.com)、集中国内贸易的中国交易市场(1688.com)、促进日本外销及内销的日本交易市场(alibaba.co.jp),以及一个专为小买家而设的全球批发交易平台“全球速卖通”(aliexpress.com)。截至2011年三月,四个网上交易市场合共拥有超过6,500万名注册用户。\n阿里巴巴亦向中国内地的企业提供商��管理软件、互联网基础设施服务、出口相关服务和贷款服务,同时通过旗下的阿里学院经营管理人员及电子商务专才培训服务。\n自2010年11月,阿里巴巴与美国商务服务局 (美国商务部)、香港贸易发展局及国际贸易网站(英语:GlobalTrade.net)同为合作伙伴。\n\n评价\n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其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集市”。\n2018年8月17日,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迪·莫哈末抵达杭州,参观阿里巴巴总部,聆听马云的解说后指出,阿里巴巴集团充分善用现代科技来造福人们:“我们希望能向贵公司的现代科技取经,借此造福马来西亚人。”\n\n社会责任\n阿里巴巴努力推动女性就业,曾与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合作举办社区活动推广电商,并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以扶持女性就业。阿里巴巴的员工有一半为女性,并有三分之一的领导为女性,尤其人力资源等部门。。\n\n事件\n2010年代\n媒体力量:自2012年开始,阿里巴巴集团开始大规模投资媒体,包括陌陌、新浪微博、虎嗅、文化中国传媒集团(京华时报)、优酷土豆、光线传媒、四川日报集团、芒果TV、南华早报等,成功构建了一支实力巨大的 “公关喉舌”队伍。而阿里巴巴不断干涉被投资媒体的事件也频频发生。集团杭州园区内建有专门警务室,警方可通过之向阿里巴巴索取调查所需的数据,以利用该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和金融支付网络建立的信息库。\n抢月饼事件:2016年中秋节,阿里巴巴在当天发起让员工公平竞购“陶公仔”月饼的活动,结果其资讯安全部的四位工程师谢由编写程式运行,在短短2个小时内购得124盒月饼,随后遭公司开除,引发相关的伦理议题讨论。\n支持996工作制争议:2019年中国大陆网络上兴起对996工作制(每天从上午九点上班到晚上九点,每周工作六天)的讨论,舆论普遍反对该工作制度。2019年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公司内部交流活动上与员工讨论了996这个话题。随后该讲话被整理为文字版于网络中流传。文字版整理中,马云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很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做996都没有机会”“你一辈子没有996,你觉得你就很骄傲了?”“所以今天中国BAT这些公司能够996,我认为是我们这些人修来的福报”。这些支持996工作制的话语遭到部分网友的强烈反对,有人指出其支持996工作制是公开践踏劳动法的做法、是既得利益者从不考虑底层员工感受的印证;同时也有网民对其言论表示赞同。\n\n2020年代\n涉嫌垄断:2020年12月2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阿里巴巴集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阿里巴巴当日的股价开市既跌超过15%,市值蒸发超过1100亿美金。\n\n2021年\n2021年4月10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阿里巴巴开出政处罚182.28亿元(以其2019年中国境内销售额4557.12亿元人民币4%的罚款),并发出《行政指导书》要求连续三年提交自查合规报告。\n2021年3月18日,由于未履行安全评估程序,阿里巴巴集团被网信部门、公安机关约谈。\n2021年8月7日,阿里巴巴员工被猥亵案,引起社会关注中国大陆性暴力和强奸问题和中国大陆职场性骚扰。在事情爆发之后,CEO张勇表示对拥有这类的员工感到惭愧。\n\n2022年\n2022年7月10日,阿里巴巴的子公司因未报告5笔交易被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罚款250万元。\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n阿里巴巴中国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阿里巴巴国际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台湾阿里巴巴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Alibaba.com Taiwan 阿里巴巴台湾的Facebook专页\n阿里巴巴台湾的第三方合作服务商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智汇文化有限公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499", "title": "国家边海防委员会", "text": "国家边海防委员会,是国务院、中央军委议事协调机构,负责全国边海防工作。\n\n沿革\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边防体制经历过多次调整。第一次调整是在1949年11月至1951年12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公安分段防管时期。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安部成立边防局。1950年公安部召开全国第一次边防保卫工作会议后,形成了遍布全国边境的基层边防管理及检查机构,还有相应的边防力量。1951年6月15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边防工作会议决定:与帝国主义及其附庸国家接壤的边疆和沿海地区,武装警卫任务主要由国防军承担;中苏、中朝、中越边境地区和国家口岸,建立边防分局、边防派出所,实行警察防管制。\n第二次调整是在1951年12月至1958年7月,为公安防管时期。1951年12月,经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全国内卫、边防和地方公安统一整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接受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公安部门的边防机构负责具体业务指导。1955年7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下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负担国境警卫、边防检查、海上巡逻、边防侦察等任务。1957年9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撤销公安军番号及其领导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备部负责边防部队的业务指导。\n第三次调整是在1958年7月至1966年5月,为公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分段防管时期。1958年7月,中央决定除中印、中缅边界边防任务继续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负担外,其他边界的边防任务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分管。同年10月,中共中央下达《关于整编公安部队的通知》,将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部队移交公安部,编入人民警察序列。1961年10月23日,边防警察部分番号不变,建制仍然归公安机关,但是实行公安机关与军事部门双重领导体制。1963年2月1日,将边防警察部队改称“中国人民公安部队”,仍接受中央军委和公安部双重领导。\n1963年12月,中央决定将中苏、中蒙边境地区公安部队及其担负的任务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将福建公安部队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军区领导,其他公安部队仍然实行双重领导,中朝、中越边境的边防任务由公安部队负责。西藏、海南、新疆的边防任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负责。\n第四次调整是在文革期间的1966年5月至1973年4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防管时期。1966年5月,中央决定撤销公安部队,边境防卫和管理任务交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n第五次调整是1973年4月起至今,是公安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工防管时期。1973年4月5日,全国陆地边防工作会议决定,边防具体业务工作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移交公安机关负责。改革开放后,1980年1月国家正式组建边防武装警察部队,以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边防武警担负部分边界地段的边防任务及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的分工主要是任务不同。\n1981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中担负的中朝、中缅边境云南段边防任务的部队,改为边防武警,移交公安部门领导。1982年6月,组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总队,边防保卫局纳入武警总部序列。1983年,公安部边防局撤销,业务归武警总部司令部领导。1985年,正式恢复公安部边防局,负责全国边防检查、边境管理、机场安全检查等业务。\n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一直未设立专门的边海防领导机构。为加强国家边海防建设的统一领导,1981年中共中央成立中央边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国陆地边防工作方针政策和边境建设等问题的研究。领导小组成立初期,未设办事机构,日常工作由总参谋部边防局、公安部边防局和外交部有关部门指定人员兼管。\n1991年5月,为解决边海防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矛盾,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成立国家边防委员会的通知》,决定撤销中央边防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边防委员会(国家边防委员会),并规定其职责是:“组织研究制定全国边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对全国边防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研究,并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报告和建议;承办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的报告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和地区的边防工作,等等。”国家边防委员会的常设机构是国家边防委员会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n1992年,机场安全检查和飞机监护工作移交民航部门。1997年,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成立,将边防检查现役警察改为职业警察。2003年6月,中央决定将公安边防部队担负的中朝边境、中缅边境云南段一线防卫和管理任务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从而统一了全国陆地边境防卫管理模式。至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边防体制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负责一线防卫和管理,公安武警部队负责二线治安和出入境管理的分工防管体制。\n在这一体制下,中国人民解放军边海防部队主要负责边境、沿海和海上防卫警戒,防范、制止和打击外来入侵、蚕食、挑衅以及越界破坏等活动;公安边海防部队主要负责边境、沿海地区和海上治安管理及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防范、打击边境沿海地区偷渡、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组织参与边境沿海地区的反恐怖和处置突发���件工作。\n在海防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参与海防管理的部门涉及外事、公安、安全、交通、农业、海洋、海关、检验检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管理队伍除中国人民解放军边海防部队和公安边海防部队外,还包括海监、渔政、海事、海关缉私等执法力量。\n公安边防部队沿海设边防检查站、边防派出所、二线检查站、海警部队等,主要负责沿海地区和领海的治安管理及出入境边防检查等工作。\n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领海主权安全,维护海洋权益,协助有关部门打击海上犯罪,组织实施护渔护航,保护我海上生产和作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海防部队依照法律法规进行沿海岛屿的防卫管理,组织进行军警民联防,协助维护沿海地区的社会秩序。\n交通部门沿海设各级海事机构,主要负责海上交通安全管理和海事搜救。农业部门沿海设各级渔政机构,主要负责渔船检验和渔港监督管理;海洋部门沿海设各级海监机构,主要负责监督管理海域的使用与保护,组织进行海洋科学调查研究;沿海海关设海上缉私机构,主要负责港口进出境货物的监管、征税和查缉海上走私等工作。\n1994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了加强陆地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决策,拉开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边防基础设施建设的序幕。据统计,“十五”以来截至2010年,中央仅投入边境口岸交通设施建设的资金便达50多亿元,覆盖136个边境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8个边境团(场)。\n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边防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边海防委员会的通知》(国办发〔2005〕41号)发出,中华人民共和国边防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边海防委员会(国家边海防委员会),统一指导管理全国边海防工作。同时,各军区和沿边、沿海省、地、县都成立了边海防委员会。\n2012年,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下发通知,明确自2012年8月1日起启用中国边海防标志。中国边海防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组成。\n2014年,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依托军事科学院成立国家边海防研究中心,职责是“组织协调军地相关研究机构和力量,统筹开展边海防基础与应用理论研究,为国家边海防委员会提供决策咨询,为我国边海防建设发展提供理论支撑。”2014年4月24日,国家边海防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军事科学院举行,中央军委委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国家边海防委员会主任常万全出席并讲话。\n\n职责\n1991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成立国家边防委员会的通知》规定其职责是:“组织研究制定全国边防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对全国边防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研究,并向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报告和建议;承办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的报告和建议;协调有关部门和地区的边防工作,等等。”\n《2006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称,“边海防工作由国务院、中央军委统一领导,实行军地分工负责的边海防管理体制。国家边海防委员会由国务院和军队的有关部门组成,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全国的边海防工作。各军区和沿边沿海省、地、县三级都成立了边海防委员会,负责指导协调辖区内的边海防工作。”\n\n《2010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称,“中国边海防实行军地分工负责的防卫管理体制。军队主要负责边境、沿海和海上防卫警戒,防范、制止和打击外来入侵、蚕食、挑衅以及越界破坏等活动;公安边防部队主要负责边境沿海地区和海上治安管理及口岸出入境边防检查,防范、打击边境沿海地区偷渡、贩毒、走私等违法犯罪,组织参与边境沿海地区的反恐怖和处置突发事件工作;海监、渔政、海事、检验检疫、海关等部门负责相应的维权执法和管理任务。国家设立边海防委员会,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协调全国边海防工作。各军区和沿边沿海省、市、县三级均设立边海防委员会,统一协调本辖区的边海防工作。”\n\n组成人员\n中央边防工作领导小组\n组长\n杨勇(1981年12月任,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n副组长\n(不详)\n\n成员\n(不详)\n\n国家边防委员会\n\n办事机构\n国家边海防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是国家边海防委员会办公室,原先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历任主任、副主任是:\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中国边海防(���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n参见\n\n中央军委联合参谋部作战局\n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边防局\n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n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n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n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n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n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n公安部边防管理局\n公安边防部队\n公安部出入境管理局\n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边防检查机关\n国家海洋局\n中国海警\n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doc_id": "6500", "title": "罗尔德·亚孟森", "text": "罗阿尔·恩格尔布雷格特·格拉夫宁·阿蒙森(挪威语:Roald Engelbregt Gravning Amundsen,1872年7月16日—1928年6月18日)是一位挪威极地探险家,于1872年12月16日出生在挪威的布隆尼,于1928年6月18日在北冰洋失踪。\n1911年至1912年,他领导的探险队为第一支到达南极点的探险队。他们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1912年3月7日这个消息才传播出来。他们的探险队比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领导的早一个月到达。其探险队是毫无争议的最早到达南极的探险队。他还是第一个穿越西北水道的探险家。1928年“意大利号”飞艇在北极遇难,阿蒙森乘飞机前去营救时失踪,他的飞机至今没有被找到。南极点上的阿蒙森-史考特南极站以他与他的竞争者斯科特命名,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撞击坑也以他命名为阿蒙森环形山。\n\n早年\n罗阿尔出生于位于腓特烈斯塔和萨尔普斯堡之间的一个挪威小镇博尔格。他父亲延斯·阿蒙森是个船主和船长,罗阿尔是他的第四个儿子。罗阿尔的母亲不希望他从事航海行业,热切希望他成为医生。虽然罗阿尔在他母亲生前一直遵从她的愿望,但在其逝世后,21岁的罗阿尔还是退学选择航海作为其一生的事业。罗阿尔对航海探险的兴趣是来自于弗里乔夫·南森1888年跨越格陵兰的探险和约翰·富兰克林的最后的探险。最终,他选择了频繁探险的人生。\n\n极地探险\n比利时号南极探险(1897-1899)\n罗阿尔·阿蒙森在1897年至1899年加入比利时南极探险,担任大副。探险是由亚得里安·杰拉许带领,使用船只是比利时号,是第一个在冬季前往南极探险的队伍\n。不过船只因为海冰,一度卡在亚历山大一世岛附近南纬70°30′的位置。在没有足够准备的情形下,船员在船上忍受了一整个冬季。依阿蒙森的估计,在缺乏柑橘类水果的情形下.探险队的医生弗雷德里克·库克用狩猎动物并让船员食用生肉的方式,使船员直接从肉品中补充维生素C,免于坏血病的威胁,并且可以充饥。这对阿蒙森未来的探险是很重要的经验。\n\n西北水道(1903-1906)\n罗阿尔·阿蒙森在1903年乘小船从大西洋进入西北水道,3年后到达阿拉斯加,成为第一个乘船通过整个西北水道的人。\n\n南极探险(1910-1912)\n阿蒙森本来接下来要探索北极及北极海盆,而他在1909年时听到美国人罗伯特·皮里和弗雷德里克·库克分别都宣称已率领探险到达北极,阿蒙森知道他的北极之旅很难募集资金,因此改为探索南极大陆。阿蒙森没有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他在挪威的支持者及英国人罗伯特·斯科特觉得被误导。斯科特在那一年计划要探索南极。阿蒙森使用之前弗里德乔夫·南森曾用过的前进号,于1910年6月3日离开奥斯陆南进。在马德拉时阿蒙森提醒船员他们会前往南极,并发了一封电报给斯科特,内文为“仅告知你前进号正前往南极——阿蒙森”。\n将近六个月后,他们在1911年的1月14日,到了罗斯冰架的东角(当时称为“大冰障”),在一个称为鲸湾的大入口处,探险队建立了大本营,称为“Framheim”。阿蒙森没有选择之前在南极探险时穿的厚重羊毛衣物,而选择类似因纽特人穿的皮衣。\n\n利用滑雪及狗拉雪橇为运输方式,阿蒙森他们在冰障的南方,南纬80°、81°及82°处,沿著一条直接通往南极的路上建立三补给站。阿蒙森也决定在路上杀掉一些狗,作为生肉的来源。包括Hjalmar Johansen、Kristian Prestrud及Jørgen Stubberud的小队在1911年9月8日出发,但因为酷寒的温度,不得不放弃他们旅程。艰苦的旅程也带来了探险队中的一次争执,最后阿蒙森派Johansen和另外二人去探索爱德华七世地。\n第二次的小队成员包括Olav Bjaaland、Helmer Hanssen、阿蒙森,在1911年10月19日离开大本营,带了四只雪橇和52只狗。沿著当时已知的阿塞尔海伯格冰川,经过四天的攀登后到达极地高原的边缘。在12月14日小队中的五个人带著16只狗抵达了南极点(90° 0′ S)。他们比斯科特的探险队早了33到34天。阿蒙森将他们的南极营地命名为“Polheim”(极地之家),��将南极高原重新命名为“哈康七世高原”(King Haakon VII’s Plateau)。他们留下了一个小帐篷和信,若他们无法平安的回到大本营,可以以帐篷和信说明他们第一个到达南极的成就。\n小队在1912年1月25日回到大本营,只剩下11只狗。他们离开南极大陆前往澳洲的荷巴特,阿蒙森在1912年3月7日在荷巴特宣布了他们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探险队,并发出电报告诉支持者。\n阿蒙森南极探险的成功是在于谨慎的规划、良好的装备、合适的服装、简单的前期任务(阿蒙森没有去测量他往南极的路线,有的只有两张照片)、了解狗及其乘载能力,以及有效的利用滑雪板。相较于斯科特探险队的不幸,阿蒙森的探险比较平顺。\n阿蒙森如此评断他的南极探险:\n\n最重要的因素是探险的准备如何,你必须要预见可能出现的困难,遇到了该如何处理或者如何避免。成功等待那些井井有条的人,人们称之为好运气;对于那些不能预见困难并及时做出应对的人来说,失败是必然的,人们称之为坏运气。\n阿蒙森将南极探险的经过写在《南极:记载在前进号上的挪威南极探险,1910-12》(1912)。\n\n东北水道(1918-20)\n1918年,阿蒙森以一艘名为莫德的新船开始探险,一直持续到1925年。莫德被小心翼翼地通过东北通道,从西向东穿过冰层。和他一起参加这次探险的还有奥斯卡·威斯汀和赫尔默·汉森,他们两人都是到达南极的探险队的成员。此外,Henrik Lindstrøm是包括作为一个厨师。他中风了,身体非常虚弱,无法参加比赛。\n这次探险的目的是探索北冰洋的未知区域,这是受到了弗里德约夫·南森早期与弗拉姆一起探险的强烈启发。计划是沿着西伯利亚海岸航行,进入比南森更远的北部和东部的冰层。与阿蒙森早期的探险不同,这次探险预计会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阿蒙森还携带了地球物理学家哈拉尔德·斯维德鲁普。\n航行的方向是喀拉海的东北方向。阿蒙森计划将莫德冰封在极地冰帽中,然后向北极漂移——就像南森对框架所做的那样——他在切尔留斯金角外这么做了。但是,冰变得如此之厚,以至于这艘船无法挣脱,尽管它是为在如此厚重的冰中航行而设计的。1919年9月,船员们把船从冰里放了出来,但在新西伯利亚群岛和弗兰格尔岛之间的某个地方呆了11天后,船又结冰了。\n在此期间,阿蒙森的手臂骨折,并遭到北极熊的攻击。因此,他很少参加户外活动,如乘坐雪橇和打猎。他、汉森和威斯汀,以及另外两个人,乘坐狗拉雪橇,踏上了1000多公里(620英里)以外的阿拉斯加诺姆的探险之旅。但是他们发现,白令海峡的冰并不是固态的,不能被穿过。他们从阿纳迪尔发了一份电报,标明了他们的位置。\n阿蒙森在冰雪中度过了两个冬天,但还没有达到在北极上空漂流的目标,于是他决定去诺姆修船并购买给养。岸上的几名船员,包括汉森,没有按时回到船上。阿蒙森认为汉森违反了合同,并开除了他的船员。\n第三个冬天,莫德在白令海峡西部被冻住了。她最终获得了自由,探险队向南航行,在1921年到达美国西北太平洋地区的西雅图进行维修。阿蒙森回到挪威,需要整顿他的财务状况。他带走了两个年轻的土著女孩,一个4岁,他收养了卡科尼塔和她的同伴卡米拉。然而,当阿蒙森两年后破产时,他把女儿们送到卡米拉住在俄罗斯东部的父亲那里去照顾\n1922年6月,阿蒙森回到了驶往诺姆的莫德。他决定从计划中的海军远征改为空中远征,并安排包租一架飞机。他把探险队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他带领,准备过冬,准备1923年飞越南极。在威斯汀的指挥下,莫德岛上的第二支队伍继续执行原来的计划,在冰层中飘过北极。这艘船在新西伯利亚群岛以东的冰层中漂流了三年,从未到达北极。阿蒙森的债权人最终将其作为抵押,以偿还不断增加的债务。\n\n北极的空中探险\n1923年飞越南极的尝试失败了。挪威皇家海军的阿蒙森和奥斯卡·奥姆达尔(Oskar Omdal)试图从阿拉斯加的温赖特(Wainwright)飞到北极的斯匹次卑尔根岛。当他们的飞机损坏时,他们放弃了这次旅行。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阿蒙森于1924年在美国各地巡回演讲。虽然他无法到达北极,但这次探险的科学成果,主要是斯维德鲁普的工作,已被证明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在阿蒙森派去执行任务的两名宇航员彼得·特西姆(Peter Tessem)和保罗·克努森(Paul Knutsen)遭遇厄运的旅途中,许多精心收集的科学数据都丢失了。后来,俄罗斯科学家尼古拉·乌尔托采夫(Nikolay Urvantsev)从被���弃在喀拉海岸边的地方取回了这些科学材料。\n1925年,在林肯·埃尔斯沃斯、飞行员赫贾马尔·里泽-拉森、飞行机械师卡尔·费希特和其他两名队员的陪同下,阿蒙森驾驶两艘“多尼埃Do J”号飞行艇——N-24号和N-25号——向北航行87°44′。这是当时飞机到达的最北纬。飞机在没有无线电联络的情况下,在相距几英里的地方着陆,但机组人员设法重新团聚。N-24已经损坏。阿蒙森和他的机组人员花了三个多星期的时间清理一条从冰中起飞的飞机跑道。他们铲了600吨冰,每天只吃一磅(400克)的口粮。最后,六名机组人员被装进了N-25。在一次非凡的壮举中,赖泽-拉森起飞了,他们几乎没有在开裂的冰面上飞行。当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永远迷失了的时候,他们胜利地回来了。\n1926年,阿蒙森和其他15个人(包括埃尔斯沃斯、赖泽-拉森、奥斯卡·威斯汀,以及由航空工程师翁贝托·诺比尔领导的意大利空乘人员)乘坐诺比尔设计的飞艇“诺格”(Norge)首次飞越北极。他们在1926年5月11日离开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在5月12日飞越北极,第二天在阿拉斯加着陆。\n极地优先的争论\n之前有三个人声称已经到达北极:1908年的弗雷德里克·库克(Frederick Cook)、在1909年的罗伯特·皮里、还有在1926年声称在发明“诺格”号飞船的前几天到达的李察·柏德。一些人对他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他的准确性令人怀疑,或者是彻头彻尾的欺诈。如果这些其他的说法都是假的,那么“诺格”号的船员将是第一批被证实到达北极的探险者,他们在1926年乘坐“诺格”号浮过北极。如果说挪威探险队是第一支到达北极的探险队,阿蒙森和奥斯卡·威斯汀则是第一批同时到达北极和南极的人。\n\n以阿蒙森为名的事物\n许多事物及地点都起名为阿蒙森:\n\n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是以阿蒙森及斯科特为名。\n阿蒙森海是南冰洋的一部分。\n南极洲上的阿蒙森冰川。\n南极洲上的阿蒙森湾。\n南极洲上的阿蒙森山。\n阿蒙森湾属于北冰洋的一部分,在加拿大西北地区的海岸外,阿蒙森湾的另一侧是班克斯岛及维多利亚岛的西边。\n月球南极的一个比较大的环形山也以他命名为阿蒙森环形山。\n\n著作\n《南极》(1912)\n《我作为探险家的一生》(1927)\n\n注释\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The Fram Museum (Frammuseet)\nMap of Amundsen's and Scott's South Pole journeys at The Fram Museum (Frammuseet)\nArctic Passag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t PBS' Nova site has photographs, maps, excerpts from Amundsen's autobiograph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nd an interview with Roland Huntford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Roald Amundsen article at south-pole.co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70South – information on Roald Amundsen\nShort biography from Norwegian Foreign Ministry\nDIO vol.10 200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mundsen's unparalleled record of polar firsts, including evidence that he was 1st to each geographical pole.\nThe Last Place On Earth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985 serial depicting the race between Amundsen (played by Sverre Anker Ousdal) and Scott.\nRoald Amundsen At Find A Grave\nThe Red Te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ean Connery plays Amundsen\nVillemont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ald Amundsen Legacy at VILLEMONT\n[1] Search for Amundsen's crashed plane\n罗阿尔·阿蒙森的著作\n\nRoald Amundsen的作品 - 古腾堡计划 (plain text and HTML)\nWorks by Roald Amundsen at Internet Archive and Google Books (scanned books original versions color illustrated)\nWorks by Roald Amundsen via LibriVox (audiobooks)\nThe South Pole Arthur G. Chater's 1912 translation (HTML)\nWorldCat 联合目录中罗阿尔·阿蒙森的著作或与之相关的著作\n\n参见\n南极历史\n\n外部链接\n 来自罗阿尔·阿蒙森的LibriVox公共领域有声读物\n开放图书馆中罗阿尔·阿蒙森的著作 \n罗阿尔·阿蒙森的作品 - 古腾堡计划\n互联网档案馆中罗阿尔·阿蒙森的作品或与之相关的作品\n有关罗阿尔·阿蒙森在德国经济学中央图书馆(ZBW)20世纪新闻档案中的剪报。"} +{"doc_id": "6501", "title": "夏河县", "text": "夏河县(标准藏语:བསུང་ཆུ་རྫོང་།,罗马化:bsang chu)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下属的一个县。东经102°31',北纬35°12'。与之接壤的县市有:东边合作市,南边碌曲县,北边临夏县、青海省循化县、同仁县,西边青海省泽库县。\n\n历史\n夏河县地,商代至汉初为羌戎牧地。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设白石县,隶金城郡。王莽篡汉,改白石县为顺���县。东汉恢复名为白石县,改隶陇西郡。\n西晋置晋兴郡,又置永固县,后为吐谷浑所占。十六国至隋朝,多属河州枹罕郡。\n唐朝,开元三年(715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置镇西军于索恭川(今甘加乡境内);天宝十三年(754年),哥舒翰在枹罕西80里索恭川置天成军,在枹罕西100余里雕窠城置振威军;安史之乱时,吐蕃乘虚攻取天成军及石堡、百谷、雕窠等城,夏河地区为吐蕃所占领。\n北宋,初置怀羌县,后为甘青蕃人辖领。金代仍置怀羌县,属积石州管辖。\n清初,属循化理蕃厅,辖南蕃21寨,以其吏治归循化,军事属河州。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拉卜楞寺建立,周边寺院陆续归附,原受各寺院控制的部落亦成为拉卜楞寺的属民,循化理蕃厅也失去了管辖南蕃21寨的权利,青海、四川的部分寺院、部落,就连循化厅附近的蒙古亲王辖区的寺院亦依附拉卜楞寺,清廷遂在拉卜楞设拉卜楞分府,隶循化厅。乾隆六十年(1795年),拉卜楞寺得到河州总镇衙门特许,设置“臬仓”,直接管理寺院周围13庄政教事务和民事案件。\n1926年10月,甘肃省政府鉴于盘踞西宁的宁海军与拉卜楞藏族僧俗民众的矛盾,决定将拉卜楞地方从西宁道所属循化县划出。1927年2月,在甘肃省方面主持下,宁海军与拉卜楞寺订立《解决拉卜楞案件的条件》。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导河(今临夏)、临潭、循化3县地置拉卜楞设治局,辖区包括今夏河、碌曲、玛曲3县地,直接隶于甘肃省政府。民国十七年(1928年)1月30日,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令拉卜楞设治局改县,以大夏河横贯县境,县城濒河之意,取名“夏河县”;9月5日,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议决,将拉卜楞设治局升格为夏河县,规划甘肃省;10月17日,国民政府第159次会议议决,将拉卜楞设治局改为夏河县。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拉卜楞寺“议仓”成立,司管全寺及所属各寺、各部落的政治、宗教、军事等事宜。\n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夏河县。1949年9月22日,夏河县人民政府成立,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1958年12月20日,撤销夏河县,设立德乌鲁市(县级)。1961年12月15日,恢复为夏河县。\n2008年3月15日夏河县发生藏族暴力骚乱事件,这也是20年内西藏自治区境外首次藏人骚乱。\n\n地理\n夏河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气候属寒冷湿润类型,高原大陆性气候特点比较明显。平均气温2.6℃,年均降水量516mm,平均无霜期56天,全年日照时间为2296小时。夏河县境内河流属黄河水系,主要有大夏河、洮河等。其中,大夏河流经1镇6乡,流域面积4545平方公里,境内流程104公里。\n\n行政区划\n夏河县下辖8个镇、5个乡:\n拉卜楞镇、​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桑科镇、​甘加镇、​麻当镇、​博拉镇、​科才镇、​达麦乡、​曲奥乡、​唐尕昂乡、​扎油乡和​吉仓乡。\n\n人口民族\n人口\n截至2013年3月,夏河县总人口为8.78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81.8%,农牧业人口占77%。\n\n民族\n夏河境内有藏、汉、回等18个民族。\n\n旅游\n以拉卜楞寺为龙头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县内有独具藏传佛教、自然风光、民俗风情的五大景区三十六处景点。初步得到开发的旅游景点有拉卜楞寺、桑科草原、白石崖溶洞、达尔宗圣湖、大夏河森林自然风光等。2001年接待外宾5万人次、国内游客35万人次。全县旅游营业收入达2141万元,开发前景非常广阔。\n\n著名景点\n拉卜楞寺\n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西0.5公里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寺院坐北向南,占地总面积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主要殿宇90多座,包括六大学院、16处佛殿、18处昂欠(大活佛宫邸)、僧舍及讲经坛、法苑、印经院、佛塔等。198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n甘加八角城遗址\n位于夏河县甘加滩东部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的台地上,是中国历代中央政权与吐谷浑、吐蕃、西夏剧烈争夺的军事重镇。八角城因其有八个城角而得名,城廓是一个空心的十字形。八角城全长 2193.4米,城外廓现存残垣全长1080米,城内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城外有护城河、护城壕,还有外廓,南门外另有外城。1981年被列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n桑科草原\n距县城10公里。桑科草原属于草甸草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草原面积达70平方公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夏河县人民政府"} +{"doc_id": "6509", "title": "黑龙江", "text": "黑龙���省,简称黑,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北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靠北和最靠东的省份,省会驻地为哈尔滨。省人民政府驻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山路202号。\n中俄界河黑龙江为境内最大河流,省名由江名而来。省界东、北与俄罗斯接壤,南接吉林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全省土地面积共47.3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松岭),排名全国第6。2022年,全省常住人口约3099万人,其中汉族占95%以上,另有回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等53个少数民族。\n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工业与农业基地,工业门类以机械、能源、食品、医药工业为主;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调出量均居全国首位。\n\n历史\n古代\n黑龙江省在商周时期的居民为“肃慎”部落,以狩猎为生,据历史记载曾向周成王进贡弓箭。\n汉朝时这里居住的民族史书称为“挹娄”人,已可以以农业为生,但也狩猎,曾向三国时的魏国进贡过猎物。这个时期是黑龙江境内建置设治之始。约公元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成为黑龙江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政权(也有说法第一个民族政权为挹娄人的国家),为玄菟郡所管辖。\n南北朝时代这里的人被称作“勿吉”。\n隋朝时,黑龙江流域东南部为靺鞨各部生活区域,西部为室韦各部生活区域。靺鞨和室韦均与隋保持贡属关系。\n唐代的一些文献提到“靺鞨”,部落众多,居住在黑龙江流域的为“黑水靺鞨”。唐代已在黑龙江流域遍设府、州,委派官吏,实行管辖。\n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居住在今牡丹江上游地区的粟末靺鞨统一靺鞨各部以后,建立震国,臣属于唐王朝。\n713年,唐玄宗赐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又以其所居之忽汗州,加封为“忽汗州都督”。大祚荣立刻将震国国名更改为“渤海”,以忽汗州(号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为上京,史称“渤海国”。\n722年,黑水靺鞨酋长倪属利稽到长安朝见皇帝,唐玄宗封他为“勃利(伯力)州刺史”,此时黑龙江流域已经属于唐朝燕州。\n726年,唐在黑水靺鞨设黑水都督府管辖今黑龙江中下游、松花江下游一带;旋即于729年设室韦都督府,辖今黑龙江省西部。后渤海国兴盛,降伏靺鞨。\n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朝(大契丹国),与南边的北宋王朝并存。辽代今黑龙江地区归东京道管辖。\n1115年,生活在今黑龙江阿什河流域的女真完颜部完颜旻建金朝,定都于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1125年金灭辽,1127年灭北宋。后迁都中都(今北京一带),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黑龙江地区仍归上京路管辖。\n1234年(金天兴三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朝,黑龙江流域分属岭北行省和辽阳行省,元中叶以后,黑龙江流域为开元路和水达达路所辖,并派军队屯田镇守。元朝并在黑龙江下游东岸的奴儿干城设置征东元帅府。\n明永乐七年(1409年)在元征东元帅府旧址设奴儿干都司,管辖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等流域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永乐九年(1411年)正式开始行政管辖权。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废弃,共持续25年,但原设于此处的卫所仍然存在,以对当地继续实施羁縻统治。\n清初将这里作为自己的起源禁地,禁止汉人入内,并作为流放犯人之地。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宁古塔地区设置牛录章京,1653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1662年升驻宁古塔将军。康熙十三年(1674年),将吉林水师营移驻黑龙江。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政府提出在黑龙江、呼玛尔两地建城。\n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设置黑龙江将军,“自是东北三分,吉江并列”,是为黑龙江作为行政区域名称之始。这一时期的黑龙江将军辖区面积广大,东、南至松花江,与吉林将军辖区接壤;北至外兴安岭与俄罗斯为界;西至喀尔喀接车臣汗部界。今黑龙江省松花江以东地区则由吉林将军辖制。黑龙江将军治所初期设于瑷珲旧城,后迁至墨尔根城(嫩江),又移驻齐齐哈尔城。黑龙江将军衙门下辖齐齐哈尔、墨尔根、黑龙江城三个副都统衙门,呼伦贝尔、布特哈两个总管衙门。\n康熙帝在位前期,俄国屡次侵犯,1685年雅克萨战役中清军击败俄军,4年后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以外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为界。这也是国体意义上的“中国”首次出现在外交文件上。\n\n近现代\n19世纪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俄国多次入侵,清政府最终被迫签订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10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晚清同治、光绪年间,黑龙江地区逐步取消封禁,放荒招垦,人烟渐稠,民事日繁,遂添设府、厅、州、县建制。\n1907年4月(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清廷裁撤黑龙江、吉林、奉天将军,设立东北三省。黑龙江省的行政区域承袭黑龙江将军管辖范围,东南和南部与吉林省毗连,西南与奉天省为邻,西部与蒙古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以黑龙江与俄国为界。全省总面积约57万余平方公里,省治齐齐哈尔城。\n1912年,清王朝被推翻,黑龙江省开禁,后来发现了金矿,淘金者纷纷涌至。中华民国时期黑龙江省名称和行政区划沿袭旧制不变以松花江为界,南归吉林省,北为黑龙江省所辖。这期间,从山东,直隶(河北),河南以及其他省份的大规模移民纷至沓来。有几百万新移民定居在今日的黑龙江省境内,从而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边疆社会。\n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由南向北大规模入侵东北地区,各地民众及驻军纷纷奋起抵抗,较著名的有如国民政府黑龙江代省主席马占山指挥的江桥抗战(1931年11月3日~19日)。但由于其各自为政,遭到日军一一击败,黑龙江全省也于民国二十一年初全部沦陷。日本扶持建立满洲国,将原黑龙江省所辖范围分别划归兴安北、兴安东、龙江、黑河、滨江、三江六省管辖。这一时期省际边界调整频繁,至1945年日本投降止,今黑龙江省界内划为龙江、滨江、三江、黑河、东满、北安6省。大量木材、粮食、煤炭以及矿产由此运往日本作为重要战备物资。日军还于北满各地建立各种工事、要塞、研究所等秘密军事机构,较著名的有进行细菌战、活体实验的731部队等。\n1945年日军战败后,黑龙江地区先后建立5个省级地方政权:黑龙江省、嫩江省、合江省、绥宁省和松江省。此外还有哈尔滨特别市建制。\n1947年2月2日,黑龙江省、嫩江省两省在齐齐哈尔市举行合并会议,决定合并为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省政府驻齐齐哈尔市。\n1947年9月16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将黑嫩联合省重新划分为黑龙江、嫩江2省。除将安达县划归嫩江省管辖外,原管辖区域不变。同时撤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专区,第五专区仍恢复为黑河专区,归黑龙江省管辖。\n1949年将今黑龙江地区的合江、松江、黑龙江、嫩江4省和哈尔滨特别市合并为黑龙江和松江两省,省会分别驻齐齐哈尔市和哈尔滨市。\n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新的黑龙江省,省会为哈尔滨市,同时将原黑龙江省管辖的白城地区划归吉林省管辖。\n中苏交恶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和国家测绘总局于1963年发布文件《关于请对存在俄语地名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处理意见的通知》,要求黑龙江省对其辖区内的俄语地名进行清理。随后,黑龙江省民政厅进行了统计,确定了20个过去使用但现在有中文名称的俄语地名(主要是哈尔滨市内的街道,以及黑龙江上的岛屿)和9个没有中文名称的地名后于1963年12月27日向北京发送了一份书面报告,其中包含对俄罗斯地名进行更名的建议,以及一些地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说明。1964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应内政部的要求,批准了黑龙江省当局的提议。\n1969年7月,清代、中华民国时期原黑龙江省曾辖的呼伦贝尔地区由内蒙古自治区重新划归黑龙江省管辖。\n1979年7月,呼伦贝尔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黑龙江省形成现今版图。\n\n地理\n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东北部,是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西起东经121°11′,东至东经135°05′,南起北纬43°26′,北至北纬53°33′,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全省土地总面积共约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居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第6位。国境线长2981.26千米。\n\n接邻省区:吉林、内蒙古\n接邻国家:俄罗斯(北界黑龙江,东界乌苏里江)\n中国疆域的最东点(黑瞎子岛)和最北点(漠河)均位于黑龙江省境内。\n\n地形\n黑龙江省地势复杂多样,大体为西北、北部、东南部高,东部和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大体可概括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本省地形可分五区:\n\n松嫩平原:在本省中部,属于东北平原北部,位于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之间,南部和吉林省的平原连成一片,由松花江、嫩江侵蚀和冲积而成。海拔150-200米之间,是本省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聚居区域,也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区。\n三江平原:也称三江低地,位于本省东部,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条江河不断迁徙、泛滥所冲积而成,北起黑龙江,南抵兴凯湖,西迄小兴安岭,东达乌苏里江,平均海拔80-100米之间,沿江地区海拔不足50m。平原上零星分布着孤山和残丘,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富锦以东的广大地区原为大片沼泽、湿地,曾被称为“北大荒”,后开辟为耕地。\n大兴安岭山地:位于本省西北部,属大兴安岭山脉最北段,海拔约1000m左右,大部分由火成岩构成,长期受流水侵蚀,山顶浑圆。森林资源丰富。\n小兴安岭山地:位于本省北部。西北接伊勒呼里山,东南抵松花江岸,长约400公里,海拔600-1000米。谷地和山麓丘陵区多宽平的湿地。小兴安岭地区曾断续的有过火山喷发,五大连池就是1720年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堰塞湖。\n东南部山地:是中国东北地区东部山地的一部分,属于长白山脉的北延部分,以张广才岭、老爷岭为主干,海拔多在600米和1000米之间,南高北低,山地经流水切割,多平顶方山。老爷岭北支完达山海拔200-500米。张广才岭主峰大秃顶子山海拔1690米,是黑龙江省内最高峰。\n\n水文\n黑龙江省水系发达,河流纵横,湖泊遍布;河流水量大,水力蕴藏丰富。\n黑龙江省境内除西部和中部有一些内流河、东南角属于绥芬河流域以外,其余河流都属于黑龙江流域。省内流域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万平方千米以上的有18条。主要的河流有:\n\n黑龙江:是一条流经中、俄、蒙三国的国际河流,也是中国第三大河流,以克鲁伦河为源计算长度达5498公里,其中在本省境内长约1887公里;总流域面积达18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流域面积约89万平方公里。黑龙江有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南北二源,在漠河县西北部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始称黑龙江,省名即由江名而来。\n松花江:在本省境内长约939公里,是黑龙江的第一大支流。流贯本省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中部地区,富航运、灌溉之利。\n嫩江:发源于伊勒呼里山,长1370公里,系松花江北源,部分为黑龙江与内蒙古两省区的界河。\n牡丹江:发源于吉林,在黑龙江省境内长约700公里,是本省东南部的重要河流,松花江的重要支流。\n乌苏里江:发源于俄罗斯境内,为中俄界河。\n黑龙江省的主要湖泊有:\n\n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密山市境内,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按总面积计算为中国第二大湖泊。该湖为中俄界湖,位于中国的水面面积为1090平方公里。\n镜泊湖:位于牡丹江上游,面积92.5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湖水出口处有落差达20米的吊水楼瀑布。\n五大连池湖:,位于黑龙江省北部五大连池市,指五个首尾相连的火山堰塞湖,系1719年至1721年发生的火山爆发所形成。\n此外,松嫩平原上还有许多小湖泊,当地俗称为“泡子”。\n\n气候\n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地处欧亚大陆东岸东北亚区域的中高纬度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依温度指标从北向南可分为寒温带和中温带;依干燥度指标从东向西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全省四季分明,冬季漫长、严寒、干燥,夏季短促、湿润、多雨,春、秋两季气候多变,最西北部全年无夏。全年平均气温从北往南在-5~4℃之间,自西北向东南渐低,相差近10℃。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0℃至-18℃,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18℃至23℃,年温差高达38℃-48℃。最北部的漠河县极端最低气温达-52.3℃,系中国最低气温记录。全省全年晴朗天气较多,无霜期约90-120天。年均降水量400-700毫米,东部多、西部少,以小兴安岭和张广才岭最多,可达700毫米以上;大兴安岭北部最少,不足400毫米。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60集中在六、七、八三个月;冬季和春季降水量少。春季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风能资源丰富。秋季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较快。\n\n四至\n行政区划\n黑龙江省现辖12个地级市、1个地区,下设54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1315个乡级行政单位,包括574镇,282乡,52民族乡,407街道。\n\n地级市:哈尔滨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齐齐哈尔市、鸡西市、鹤岗市、双鸭山市、大庆市、伊春市、佳木斯市、七台河市、牡丹江市、黑河市、绥化市\n地区:大兴安岭地区\n\n人口\n2022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3099万人,比上年减少2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52万人,乡村人口104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2%,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9.3%,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7.8%。\n根据2021年统���公报,全省总常住人口为3125万人,比2020年减少46万人。\n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31,850,088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8,313,991人相比,十年共减少了6,463,903人,下降16.87%,年平均增长率为-1.83%。其中,男性人口为15,952,468人,占总人口的50.09%;女性人口为15,897,620人,占总人口的49.91%。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0.35。0-14岁的人口为3,286,466人,占总人口的10.32%;15-59岁的人口为21,167,932人,占总人口的66.46%;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395,690人,占总人口的23.22%,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4,972,868人,占总人口的15.61%。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0,897,694人,占总人口的65.6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0,952,394人,占总人口的34.39%。\n2020年人口出生率为3.35‰,死亡率为8.23‰,自然增长率为-4.48‰。黑龙江省人口呈现“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低、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特点,同时由于人口向外迁移,总人口从2014年起开始下降。\n\n民族\n在黑龙江省,汉族占绝大多数,其中很多人是清朝时山东、河北一带的移民后裔。官方认定了10个世居少数民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其中,赫哲族是黑龙江省独有的民族。省内有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齐齐哈尔有梅里斯达斡尔族区,此外有若干民族乡等。\n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30,728,612人,占96.48%;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21,476人,占3.5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减少6,210,569人,下降16.81%,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7个百分点;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253,334人,下降18.4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7个百分点。其中,满族人口减少164,213人,下降21.95%,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12个百分点;朝鲜族人口减少57,683人,下降17.6%,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1个百分点;蒙古族人口减少13,273人,下降10.58%,占总人口比例增加0.02个百分点;回族人口减少26,285人,下降25.83%,占总人口比例下降0.03个百分点;达斡尔族人口减少6,607人,下降16.4%,占总人口比例不变;锡伯族人口减少1,349人,下降17.73%,占总人口比例不变;赫哲族人口增加192人,增长5.31%,占总人口比例不变。\n\n经济\n工商业\n黑龙江省工业门类以重工业为主,是中国重要的机械、石油、煤炭、木材和食品工业基地;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是主要的工业中心,大庆油田、哈电集团等大型企业均居中国同行业前列。\n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以石油、煤炭、金、石墨最为重要。本省石油蕴藏丰富,是中国最重要的石油产区,大庆油田系中国第一大油田。煤的分布很广,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等煤矿全国有名。石墨主要分布在鸡西、鹤岗,储量分别居亚洲前两位。沙金主要分布在小兴安岭北麓黑龙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很多地方,黑河、呼玛等地很早就以产金著称。\n黑龙江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交通运输发达,现已形成了以哈尔滨为龙头,辐射黑河、绥芬河等边境口岸窗口开展贸易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绥芬河为中国对俄罗斯第二大贸易口岸,贸易额千万/日。\n黑龙江省的大型企业主要有: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北大仓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通用集团齐齐哈尔二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齐重数控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齐齐哈尔北方机器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齐齐哈尔建华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中国北车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煤控股集团、哈药集团、东方集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n\n农林牧渔业\n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广,土地肥沃,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占全省总播种面积的四分之三左右,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调出基地,粮食产量、粮食商品量、劳均生产粮食量、农机化程度和大型农机保有量、土地规模经营面积、土壤有机质含量、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居中国首位。全省主要农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黄豆为主。黑龙江省水稻栽培历史较短,但目前分布普遍,五常、响水等地大米全国闻名。本省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黑龙江省也是中国大豆的重要产区,产量居全国首位。经济作物以甜菜、亚麻、向日葵为主,甜菜和亚麻产量常居中国各省首位。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地势平坦,农业机械化水平很高。\n黑龙江省山地森林茂密,是中国森林资源最��富的省份,木材蓄积量为中国各省之首,采伐量曾常年占中国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是中国最重要的林业基地。红松和落叶松是主要树种。小兴安岭中的伊春市是著名的林业城市,有“林都”之称。1990年代以来各林区逐渐实行全面禁伐,改为封山育林,发展林下经济。\n黑龙江省畜牧业发达。西南部齐齐哈尔、大庆等地牧场宽广、饲料充足,是本省主要的农牧业基地。乳制品业发达,在中国各省区中仅次于内蒙古居第二位。\n黑龙江省内河湖多产鱼类,淡水鱼资源居中国首位。松花江鱼产量约占全省一半。大马哈鱼、鳇鱼、鲟鱼、“三花五罗”等著名鱼种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著名特产。兴凯湖盛产中国四大淡水湖鱼之一的翘嘴鲌(大白鱼)。深山密林多野生动植物,盛产灰鼠、香鼠、貂、水獭等珍贵毛皮兽以及人参、鹿茸、麝香等名贵药材和木耳、蘑菇、松子等山林特产。\n\n交通\n铁路\n黑龙江省是中国修建铁路最早的省份之一,历史可上溯至沙俄在1897年开始在中国东北修建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连接海参崴、满洲里、大连的中东铁路,即今天的滨绥线、滨洲线和京哈线。哈尔滨铁路局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第一个铁路局,辖区覆盖黑龙江省全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齐齐哈尔设有铁路货车和铁路起重机制造厂(哈尔滨车辆制造厂)。\n\n普速线\n黑龙江省之国铁营业里程达5654.9千米,为中国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省份。铁路干线和支线以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个城市为轴心向四周辐射,贯穿全省所有地市,一直延伸到大、小兴安岭林区和三江平原腹地,形成全省铁路布局骨架。同时,通过国际、国内干线外接俄罗斯、朝鲜、蒙古,内联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并与全国铁路网相连接。全省主要铁路线有京哈线、滨洲线、滨绥线、滨北线、绥佳线、牡佳线、牡图线、平齐线、通让线、齐北线、林密线、佳富线、福前线等。其中滨洲线、滨绥线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连,成为欧亚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哈线、平齐线、通让线、牡图线等则与相邻省区联通,接入全国铁路网。\n\n高速线\n哈大客运专线:是中国东北地区首条高速铁路,设计运营时速为350千米/时,于2007年8月23日开工,并于2012年12月1日正式通车。该线贯穿东北三省,连通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和东北最大港口大连,是世界首条运行于-40℃高寒地区的高速铁路,也是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哈尔滨西站至沈阳北站段同时为京哈客运专线的一部分。\n哈齐高速铁路: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预留300千米/时提速条件),于2009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并于2015年8月17日通车。该线连通黑龙江省内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三座重要工业城市,是黑龙江省第一条省内城际间客运专线,也是中国目前运营中的高铁线路位置最北的一条。\n哈牡客运专线: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连接哈尔滨市与牡丹江市,正线长度293.2公里。该线于2014年12月15日开工,2018年12月25日建成通车,并与改建后的滨绥线牡绥段相连接。\n哈佳铁路:设计运营时速200千米/时,连接哈尔滨市与佳木斯市,线路全长343公里,于2014年6月30日开工建设,已于2018年9月30日正式通车。\n牡佳客运专线: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连通黑龙江省东部牡丹江、鸡西、七台河、双鸭山、佳木斯5个地级市,全长374.92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370.890公里。该线于2016年11月8日开工建设,2021年12月6日建成通车。\n哈伊高速铁路:设计运营时速250千米/时,连接哈尔滨市、绥化市和伊春市,线路全长300公里。全线分两段建设,哈尔滨-铁力段于2022年9月29日正式开工建设,铁力-伊春段已于2021年5月13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6年10月建成通车。\n已通车的哈大客专、哈齐客专、哈牡客专、哈佳快铁、牡佳客专,以及在建的哈伊客专等高等级线路,共同构成黑龙江省“十字加环线”的高速铁路网络,覆盖全省大部分地级以上行政区域和人口稠密地区。\n\n公路\n黑龙江省公路总里程为162,464公里(截至2014年)。全省现有国家高速9条,国道8条,省道35条(其中地方高速路6条),县道220条,乡道4408条,村道13796条,专用公路6012条。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300公里,居东北三省之首。全省13个地市级行政区均和省城哈尔滨有国家高速公路连接。\n\n途径黑龙江省的国家高速公路有:\n\n北京-哈尔滨( 京哈高速)\n绥芬河-满洲里( 绥满高速)\n鹤岗-大连( 鹤大高速)\n大庆-广��( 大广高速)\n哈尔滨四环路( 哈尔滨绕城高速)\n哈尔滨-同江( 哈同高速)\n建三江-黑瞎子岛( 建黑高速)\n鹤岗-哈尔滨( 鹤哈高速)\n吉林-黑河( 吉黑高速)\n此外还有黑龙江省属高速公路建虎高速、鸡虎高速、前嫩高速、绥北高速、北富高速、密兴高速、嫩泰高速、依七高速)等,成为各区域间的交通干线。全省各市、县、乡均有公路相连。\n\n水运\n黑龙江省内河通航里程达5528千米,现有直营客运航线9条,以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骨干,哈尔滨港、佳木斯港为枢纽的水运网贯穿全境。主要航线有:\n\n松花江航线:是黑龙江省水运主干线,每年5-11月通航。\n黑龙江航线:是中国最北部的内河航线,在同江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与松花江、乌苏里江航线相接,冬季封航。\n乌苏里江航线:是中国最东部的内河航线,也是中俄界河航线,冬季封冻。\n嫩江航线:以运输煤炭、木材、粮食等货物为主,沿线经嫩江、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港口。\n海运部份,自2007年起,黑龙江国内贸易货物可通过绥芬河出境,经俄罗斯的海参崴港(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港、纳霍德卡港中转,再运至上海、宁波、黄埔。\n\n航空\n省内有两座国际机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牡丹江海浪国际机场,三座国内机场:齐齐哈尔三家子机场、萨尔图机场和佳木斯东郊机场,航线通往全国重要城市和境外城市。支线机场数量居国内前列,覆盖鸡西、伊春、加格达奇、漠河、建三江、大庆等地;绥芬河市有中国首个民营机场。据2016年统计,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东北三省之首。\n\n文化\n参见:黑龙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n全省共有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8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n\n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齐齐哈尔(2014年)\n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宁安(1996年)、阿城(1996年)、依兰(1996年)、呼兰(1996年)\n\n饮食\n饮食以东北菜为主,当地特色有鸡西冷面、哈尔滨红肠、克东腐乳、得莫利炖活鱼、镜泊湖全鱼宴、同江赫哲族生鱼片、大庆坑烤等。\n\n人物\n宗教\n黑龙江省的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宗教(含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东正教)、伊斯兰教。其中,由于历史原因,黑龙江省的东正教与俄罗斯东正教息息相关。黑龙江省有一些著名的宗教建筑:\n\n道教\n齐齐哈尔关帝庙\n绥化慈云宫\n尚志太和宫\n铁力太圣宫\n双城无量观\n阿城海云观\n齐齐哈尔市万善宫\n\n佛教\n齐齐哈尔大乘寺\n牡丹江圆通讲寺\n佳木斯水源山佛光寺\n哈尔滨极乐寺\n\n亚伯拉罕诸教\n东正教\n哈尔滨圣·尼古拉教堂(已拆毁,于2007年在香坊区成高子镇伏尔加庄园重建)\n哈尔滨圣·伊维尔教堂\n哈尔滨圣母守护教堂\n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n\n天主教\n哈尔滨东大直街耶稣圣心主教座堂\n哈尔滨士课街教堂\n齐齐哈尔圣弥勒尔教堂\n牡丹江天主教堂\n\n新教\n哈尔滨大直街德国路德会教堂\n哈尔滨哈利路亚教堂\n齐齐哈尔以马内利教堂\n佳木斯光复路教堂\n牡丹江基督教堂\n\n伊斯兰教\n哈尔滨道外清真寺\n卜奎清真寺\n牡丹江清真寺\n佳木斯清真寺\n依兰清真寺\n\n旅游\n中国国家5A级旅游景区\n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哈尔滨市)\n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黑河市)\n\n中国国家4A级旅游景区\n黑龙江省科学技术馆(哈尔滨市)\n哈尔滨索菲亚教堂(哈尔滨市)\n黑龙江电视塔龙塔旅游区(哈尔滨市)\n森工平山旅游区(哈尔滨市)\n哈尔滨金源文化旅游区(哈尔滨市)\n二龙山旅游风景区(哈尔滨市)\n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哈尔滨市)\n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齐齐哈尔市)\n齐齐哈尔明月岛风景区(齐齐哈尔市)\n齐齐哈尔龙沙公园(齐齐哈尔市)\n镜泊湖风景名胜区(牡丹江市)\n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江市)\n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大庆市)\n汤旺河林海奇石风景区、伊春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伊春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伊春市)\n\n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n镜泊湖\n五大连池\n\n其他\n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市)\n中国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市)\n\n教育\n截至2016年末,黑龙江省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7所,普通高校82所,成人高校21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7所,普通高中372所,普通初中1451所,普通小学1979所,幼儿园5720个。\n\n高等教育\n黑龙江省有1所985工程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和3所211工程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n\n政治\n注释\n参考文献\n引用\n来源\n外部链接\n\n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513", "title": "心理", "text":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心理现象、意识和行为的科学。它既是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学科,包括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n心理学研究涉及意识、感觉、知觉、认知、情绪、人格、行为和人际关系等众多领域,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例如:教育学、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经济学、精神病学、统计学、以及文学等等。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品质。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n有些领域的心理学家为了研究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进行实验,以推测环境、生理(如:大脑损伤、运动是否能增加多巴胺等)以及一些特定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心理学家也会使用核磁共振、断层扫描、及发展较成熟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研究人类的心理。有时会有脑部部分损伤的病人,他们也借由观察这些人的脑部活动,去了解脑袋各部位的功能为何。\n\n词源\n西语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由希腊语词根,“灵魂”([ψυχή] 错误:{{Lang}}:语言代码:gre 无法识别(帮助))和“研究”([λόγος] 错误:{{Lang}}:语言代码:gre 无法识别(帮助))所组成,最早由克罗地亚诗人马尔科·马鲁利奇使用。\n“心理学”汉译译名之来源,透过历史学与心理学之相关考证,证明与中国明代心学、宋代理学、及宋明儒学东渡日本有直接关系。\n1890年,威廉·詹姆斯将心理学定义为“心理生活的科学,包括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几十年来,这个定义一直广为流传。然而,这一含义受到了一些激进行为主义者的质疑,尤其是约翰.B.沃森等激进行为主义者。沃森在1913年的宣言中将心理学定义为获取对控制行为有用的信息。同样,自从詹姆斯定义了它,这个词更强烈地暗示了科学实验的技术。\n\n历史\n起源\n早期的心理学研究是属于哲学的范畴,称为哲学心理学。哲学心理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埃及、希腊、印度和华夏等古代文明。中国古代认为人的性情思想是由一定的器官承担的,并且其活动会在器官上反映出来,如“心之官则思”(《孟子》),“人精在脑”、“头者神之所居”(《春秋元命苞》)。“神形合一”、“形神相印”等思想在《黄帝内经》等涉及医学心理的著作中有很多阐述和应用。柏拉图提出过二元并存的理念,有人认为亚里斯多德《论灵魂》是西方最早的一部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经由长久的演变,慢慢地产生各式各样不同的学科,包括了现在人所了解的心理学。\n哲学心理学主要是在探讨心身关系、天性与教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知识来源等四大议题。其早期的理论有一元论、二元论、环境决定论、精神决定论等。近代的哲学心理学则是有三大思想流派,包括了理性主义、经验主义与浪漫主义。正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说:“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n在中世纪的伊斯兰医学与心理学中,已经开始进行临床的精神科治疗和实验研究。\n\n科学心理学\n虽然心理学实验可以追溯到阿拉伯学者海什木的著作《光学》(1021年)不过,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开始于1874年,那一年,德国的生理学家威廉·冯特发表两册的心理学教科书——《生理心理学的原理》(Grundzüge der physiologischen Psychologie;Principles of Physiological Psychology)——,在序言里大胆宣称:“要建立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冯特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1875年,莱比锡大学聘冯特为教授;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实验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10余年后,也就是1890年代,美国各大学风起云涌地仿效此举,建立数十座心理学实验室,尤其1892这一年就成立了20座,这一年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的成立年。通常将1874年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时间,这一时间比许多自然科学脱离哲学而形成独立学科的时间为晚。冯特也是第一个把自己称为心理学家的人。其他早期而重要的心理学家包括艾宾浩斯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兴起。\n\n构造主义\n德国心理学家威廉·冯特被认为是将实验引入心理学研究的人,被誉为“实验心理学之父”。1879年,他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冯特着重于将心理分解成为基本的元素,这是由于当时化学的进步,后者在分析物质元素与结构上取得突破。虽然冯特自己不是构造主义者,他的学生爱德华·B·铁钦纳成为了构造主义的思想家,与机能主义者对立。铁钦纳是美国早期心理学家的重要人物。\n\n机能主义\n机能主义相对于结构主义而生,并受到美国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影响颇多。詹姆士认为心理学应该有实用价值,心理学家应该找到有益于人的科学方式。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于1890年出版,其中有许多铺垫性问题,为后续科学家提供了方向。其他主要机能主义者包括约翰·杜威和哈维·卡尔。\n\n其它19世纪的杰出人物有德国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他是研究记忆实验的先驱,在柏林洪堡大学创立了学习与遗忘的量化模型。苏俄心理学家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他在对狗进行实验时发现了“古典制约”,并将其应用与人类。自二十世纪50年代起,冯特、詹姆士、艾宾浩斯与其他实验心理学家们所发展的实验技术方向更加趋向研究认知——关注信息以及信息处理——最终演化为认知科学中的一部分。在早些时候,这被视为“革命性”的发展\n\n精神分析 Psychoanalysis\n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十九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精神分析学,直到自己1939年去世为止。精神分析学是一种研究意识、解释经历的方法;是一种关于人类行为的理论系统;是一种针对心理、情绪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对潜意识中的冲突进行心理治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中的很多理论基于解释法、内省法以及临床观察。精神分析法广为流传,因为它的研究对象涉及性别、压抑、心理发展中的潜意识等。这些问题在当时都被列为社会禁忌,弗洛伊德则提供了催化剂,使得问题可以在正式社交中得以公开讨论。在临床上,弗洛伊德是自由联想的先驱,他对释梦治疗也很有研究。\n弗洛伊德对瑞士精神科医师卡尔·荣格的影响很大,后者的分析心理学与深度心理学互补。20世纪中叶心理学者们研究精神分析、心理学、精神病治疗、以及哲学。这些著名的学者包括爱利克·埃里克森、梅兰妮·克莱因、唐纳德·威尼科特、卡伦·霍妮、埃里希·弗罗姆、约翰·鲍比、以及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在整个二十世纪里,精神分析衍生出不同的分支学派,它们中很多被划分为新弗洛伊德学派。\n精神分析及其治疗受到诸多人士的批评,如心理学家汉斯·艾森克、以及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波普尔是位科学哲学家,认为精神分析作为科学是错误的,,而艾森克则称精神分析原理与实验数据不符。到二十世纪末,美国高等院校心理学院变得更加倾向于实证主义,将弗洛伊德理论边缘化,并蔑称其为“干瘪老死”的历史古董。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在神经精神分析领域上维护弗洛伊德的科学立场,而其它人文学科学者们则固守弗洛伊德“根本不是科学家,而是个...诠释者。”\n\n行为主义 Behaviorism\n在整个20世纪的上半叶,行为主义学派支配了当时的心理学,其主张心理学是:“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其主张心理学应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即在行为之前出现、而且为一个机体产生反应或抑制反应提供活动场所的条件。因此,他们把行为反应看做是机体理解、预测和控制的行为,并因此做出相应的结果。基于对实验和变量的严格控制和强调,行为主义学对后来的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为史金纳,然而其对于内在的认知历程是存而不论,近期流行的认知主义则是重视之前忽视的内在认知历程,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米勒、西蒙等。\n当今世界主要的心理学学派有五大观点,每一个观点都强调行为及心理过程的不同方面。其主要包括神经心理学、精神分析学、行为主义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n\n人本主义 Humanism\n二十世纪50年代,在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的影响下,人本心理学应育而生。应用现象学、交互主体性、第一人称视角,人本主义试图捕捉整个人——而不是人格或认知的一部分。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人类独特问题的基础,例如个人的自由意志、成长、自我实现、认同、死亡、孤独、自由与意义。人本过程的特点在于它关注主观臆想、拒绝宿命、着重成长的积极性而不是病理因素。一些人本学派的奠基人,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立了需求层次理论;卡尔·罗哲斯,创立了个人中心治疗。在此之后,正面心理学剖析了人本主义,对其更进一步的科学分析。\n\n格式塔—完形\n沃尔夫冈·苛勒、马科斯·韦特墨、科特·考夫卡三人联合创立了完形心理学派。这种心理研究建立在个人经历为一整体的观点上。对应物质的分子结构,这种观点于十九世纪晚期在德国、奥地利产生。完形心理学没有将思维、行为分解成为细小的元素,而是坚持经验作为整体的重要性,认为总体不同于部分相加的和。\n完形心理学不应与弗里茨·波尔斯的格式塔治疗相混淆,后者只在外表上与完形心理学有关联。\n\n存在主义\n在二十世纪50到60年代,美国原精神分析学家罗洛·梅在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丹麦哲学家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的影响下,走上了心理学存在主义之路。这包括存在心理治疗。\n存在主义心理学不同于其它人本学派,即人性中立视角、对焦虑的积极观点等。存在主义心理学注重于人文主题,如死亡、自由意志、意义,并认为意义可以被神话、或是讲述方式改变。对于死亡及未来的真实性,通常会鼓励人们接受自由意志,尽管令人焦虑。\n奥地利存在主义精神病医生、大屠杀幸存者维克多·弗兰克从集中营中吸取教训,总结出不同版本的存在主义治疗法,这种方法着重于存在主义,不同于阿德勒的尼采主义的权力意志或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n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路德维希·宾斯万格,美国心理学家乔治·亚历山大·凯利和梅(May)、弗兰克尔(Frankl)一道,也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学派学者。\n\n认知主义\n认知主义心理学派研究心理活动,包括解决问题、知觉、记忆、学习等。作为认知科学的一部分,这个心理学分支与其它学科有密切联系,包括神经科学、哲学、语言学等。\n诺姆·乔姆斯基在批评行为学概念中的“刺激”、“相应”、“强化”时,触发了一场心理学“认知革命”。乔姆斯基辩称这种观点会以一种肤浅、模糊的方式应用到复杂的人类行为中,特别是在语言习得的领域上。有一种假定认为人类天生拥有一种“内在的”语言习得机能,然而对于行为主义来说,这个问题在于所有行为,包括语言在内,都必须通过学习和强化来获得。社会学习理论家,如阿尔波特·班杜拉称儿童的生活环境有助于行为的改良。\n\n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帮助人们重拾被行为主义抛弃的心理活动与表述,如认知等。英国神经科学家查尔斯·斯科特·谢灵顿爵士与加拿大心理学家唐纳德·赫布应用实验总结了心理现象与人脑结构、功能之间的联系。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兴起,使得人类信息处理时常与机械信息处理相互类比。对认知的研究被应用于二战,用以理解武器操作。在二十世纪晚期,认知主义成为心理学的统领范式,认知心理学成为了流行分支。\n认知心理学认为隐蔽的心理活动应该使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研究,心理学家创立了两种概念:阈下刺激物与内隐记忆,对应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或行为学的偶然形成行为。行为主义元素与认知心理学被整合成为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这种心理治疗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和精神病学家亚伦·T·贝克创立而成。认知心理学与其它学科,如精神哲学、计算机科学、神经科学,一道被归入的上层学科认知科学。\n\n分支\n生物\n生物心理学或行为神经科学从生物角度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生物心理学中有不同的专业分支。例如,生理心理学运用动物模型,特别是老鼠,来研究神经、基因、细胞机能在学习、记忆、恐惧中产生的作用。神经心理学家利用神经成像工具研究神经与人类心理活动之间的关系,认知神经科学家使用心理测评来进行科学研究,如大脑损伤带来认知缺失的程度与表现形式。\n\n临床\n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包括理解、预防、缓解心理痛苦与紊乱,促进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虽然临床心理学家也会参与研究、教学、咨询、出庭作证、程序编订与管理,但该分支的中心是心理测评与治疗。一些临床心理学家会着重于对脑损伤的病人进行临床监护,这一领域被称为临床神经心理学。在许多国家里,临床心理学是受到管制的心理健康专业。\n临床心理学家所做的努力受到诸多治疗方案的影响,所有方案都包括专业人士与患者(通常是个人、夫妻、家庭、或小群体)之间的正式关系。不同的治疗实践方案与不同的理论观点相互关联,采用不同的流程来建立治疗组合、探究心理病因、鼓励新的方法来思考、感受、行动。四大治疗理论观点包括精神动力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存在—人本主义治疗和系统/家庭治疗。目前有趋势表明一部分心理家正在努力整合各个治疗派系,特别是在对文化、性别、精神、性取向的理解加深的情况下,这个趋势更加显著。在丰富的研究成果下,有证据表明各大治疗派系的效果趋于等同,并共享相同的基础元素,可以形成强大的心理治疗组合。正因为如此,更多的心理学培训课程采取了折中的治疗趋向。\n\n认知\n认知心理学研究心理活动中的认知。知觉、注意、理智、思维、解题、记忆、学习、语言、情绪都在它的研究领域之中。经典认知心理学与认知主义学派有相互联系,根据机能主义与实验心理学,认知主义支持心理信息处理模型。\n在更广域的层面上,认知科学是一种跨学科范畴,包括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工智能、语言学、人机互动、计算神经科学、数理逻辑与人类学。计算机常被用于模拟这类实验现象。 计算机模拟为研究思维的功能组织提供了工具,神经系统科学则为大脑活动提供了度量衡。\n\n比较\n比较心理学指对非人类动物的科学研究,特别是与系统发展史、适应值、行为发展相关的领域。在此领域的研究讨论许多问题,使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探索不同物种的行为,从昆虫到灵长类动物。比较心理学与其它研究动物行为的学科,如动物行为学有紧密联系。比较心理学的研究有时会给人类行为研究带来启发,但是有时两者的关联却十分矛盾,例如艾德华·威尔森所提出的社会生物学。动物模型常常被用来研究与人类行为相关的神经处理过程,例如在认知神经科学就常常应用动物模型。\n\n发展\n发展心理学着重于人类意志在毕生当中的发展过程,试图理解人们在世界中如何意识、理解、行动,并且研究这些现象是如何随着年龄而改变的。这些研究可能会着重于认知、感情、道德、社交、神经的发展。研究人员在探究儿童案例时使用一系列特殊的方式,以使得观察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或是干脆与他们在实验中进行互动。这些实验常常以游戏或是活动的方式呈现,既好玩,又有科学意义;研究人员甚至设计出非常灵巧的方式以研究婴儿的心理活动。在研究儿童心理之余,发展心理学家也会研究人类毕生的老化过程,特别是在某些时段的快速转变(例如青少年和老年)。发展心理学家设计了一整套心理学理论来支持他们的研究。\n\n教育\n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教育过程中的学习、效率、授课心理以及学校作为一个组织的社会心理。儿童心理学家,如利维·维谷斯基、让·皮亚杰、杰罗姆·布鲁纳、伯纳德·罗斯金(Bernard Luskins)等人对教授方式与教学实践都有重要影响。在许多国家里,教育心理学都是教师的必修课。\n学校心理学结合了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试图去理解并应付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培育资优生;促进青春期亲社会行为;或是提倡安全、互助、高效的教育环境。学校心理学家在许多领域,如教育行为评估、干预、预防、咨询等都有了解、有的在研究领域颇有造诣。\n\n演化\n演化心理学从现代演化观点来研究心理的特质理论——例如记忆、知觉、语言等。它试图去探究是何种人类心理特征在适应进化,即,作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的功能产品。演化心理学家认为在人类先祖生活的环境下,心理适应的演化解决了呈周期性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心理特质的演化及其适应性功能,演化心理学为其它心理学领域提供了最为近似的发展性解释(即演化心理学专注于终极问题、或问“为什么”,而不是近似的、或问“如何”)。\n\n工业——组织\n工业与组织心理学(I–O)应用心理学概念与方法优化工作场所的人类潜能。作为I–O的分支,人事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对员工进行筛选与评估。I–O的另一分支组织心理学研究工作环境与管理风格对工作积极性、成就感和生产力的影响效果。\n\n人格\n人格心理学关注个人持续性的行为、思想、情绪——这些被称作是人格。人格理论因学派不同而有所不同,他们就潜意识的作用及儿时经历的重要性有不同的假设。根据弗洛伊德,人格是基于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此即所谓的精神分析学派。与之相反,特质理论则尝试使用离散统计数据来进行研究,所提出的特质种类也大有千秋。早期的汉斯·艾森克模型提出人格由三种基本特质组成:外向性与内向性、神经质、精神质。雷蒙德·卡特尔则提出了16条人格特征。如今,人格维度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例如DSM-V模型。目前集大成的为社会认知学派,其实最初称为社会学习论,是从行为学派作为延伸:人格的形塑就是人与人、环境的互动所学习到的行为,而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从中把行为学派的理论更加扩大,加入了人的内在活动─认知成分,形成了社会认知理论。\n\n社会\n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彼此之间的看法以及它们是如何产生联系的,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课题包括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例如:从众、说服)、信仰的建立、态度、或更大层面来说,不只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也有人与一个群体的互动等,就像刻板印象的建立与强化,会引起之后的歧视行为,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社会认知将认知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元素联系在一起,试图理解人们如何处理、记忆、扭曲社会信息。群体动力学研究揭示领导能力、交流及其他微观层面现象的本质及其优化潜质。近些年来,许多社会心理学家对内隐态度、中位模型、个人与社会价值互动所致行为倍感兴趣。因此,对人类社会的研究可以发现导致心理紊乱的潜在原因。一些被应用到心理紊乱的社会学概念包括社会角色、病人角色、阶层、生活事件、文化、迁移等等。\n\n正向\n正向心理学从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衍生而来。正向心理学运用实验科学手法,研究人类的快乐与力量。与传统临床心理学不同,正向心理学关注健康人的保健。目前,正向心理学的介入已获得了一些实验性的肯定。在2010年《临床心理学评论》(Clinical Psychological Review)中发表了一篇特刊,报导使用一些正向心理学中性格强项(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的介入方法,例如:纪录两个星期内的三件好事和物理形式的感恩表达(如:拥抱等),有助提生活满意度。另外,正念疗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也被证明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然而,对于介入的效果来讲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正向心理学介入仍然有局限性,但是他们的效果被认为高于安慰剂,特别是对于身体形象缺失者有更好的效果。\n\n情感\n情感心理学(Psychology Of Emotion)是心理学中研究情绪的分支,主要研究如何消除紧张和压力的情绪,恢复健康健全的人格。\n\n研究方法\n心理学研究倾向于折衷主义,即从其他领域汲取知识以帮助理解、解释心理现象。另外,心理学家大量使用了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的三段论:演绎、归纳、溯因。由于常常使用演绎自然定律模式,心理学家也会依靠归纳逻辑来对问题进行解释。例如,演化心理学家尝试利用适者生存来解释心理特质——如记忆、知觉、语言等,即这些功能是自然选择或性选择的产物。\n心理学家会展开基础研究来进一步理解心理学的某一领域,或是进行应用研究来解决临床、工作场所等其它问题。硕士级别的临床专业会同时教授学生研究方式与循证实践。心理学专业协会也会协助设立规范标准,如道德、培训、研究方式、专业操作等。另外,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心理服务或“心理学家”这一职称受到相应法律的规范,从事对外服务的心理学家也常常被要求取得从业执照。\n\n实验法\n根据理论或观察作出假设,在控制实验情境中各种情况下操纵自变量观察因变量的结果。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无关变量产生的效果后检验假设,并进行推论: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效果,即自变量和因变量间是否有因果关系(一般找出两者的相关度,然后再证实因果关系)。亦会根据数据分析,找出两者的相关系数,然后判断是否有研究价值。\n例:巴甫洛夫实验(经典性条件反射)中的狗。每当响铃,狗就分泌大量唾液。实验涉及自变量(独变项)(Independent Variable),因变量(依变项)(Dependent Variable)。铃铛是IV,狗的唾液是DV。自变量是在实验者的控制变数,因变量是会因自变量而变动的变数。实验法重视的是可信度和可重复性。\n以人类为对象的实验受到了一些管制,例如必须征得被实验对象的同意、保证自愿参与的原则。二战后,为避免类似纳粹滥用实验的事件再度发生,纽伦堡守则被制定实施。不久,许多国家(和科学机构)接收了《赫尔辛基宣言》。在美国,卫生院于1966年设立了伦理审查委员会,于1974年编订了国家研究法(HR 7724)。上述所有法案都提倡研究人员在实验前获得参与对象的许可。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事件导致了法案的修订,如麻省理工学院与傅娜学院进行的反射性同位素研究,沙利度胺丑闻,威洛布鲁克��炎实验,以及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对权威的测试实验等。\n\n动物研究\n动物学习实验对于研究人类心理学有很重要的辅助作用,例如知觉、感情、学习、记忆等等。十九世纪90年代,俄罗斯心理学家伊万·彼得罗维奇·巴甫洛夫利用狗的实验来展示经典条件反射。非人类动物如灵长类、猫、狗、鸽子、鼠以及其它啮齿类动物常常被应用于心理实验中,特别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理想状态中,实验控制组一次只给出一个自变量,以显明它对因变量的作用。这些在实验室里可以得到最为近似的结果。与之相反,人类的生存环境与基因环境差异太大,变量太多,以至于在人群中难以控制重要的变量数据。当然,把动物实验的结果往人类身上生搬硬套是明显不可取的。动物实验会受相关约束,需要遵守心理学会所定的道德原则。\n\n定性与定量研究\n心理学绝大多数的领域遵循标准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心理研究员尝试使用最新理论和假设来对数据、质与量进行研究。\n心理质性研究方式包括访谈法、观察法等。克雷斯维尔(Creswell,2003)定义了五项主要的质性研究,包括叙述、现象学、民族志、案例分析和基础理论。质性研究员有时会努力丰富解释,或是对符号的批判、主观经验或社会结构。类似的解释或批判观点会被应用与“定量研究”,如埃里希·弗罗姆的纳粹实验或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权力屈服实验。\n心理定量研究常常利用统计学来测试假说。设计定量研究常常包括实验、准实验、横断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和纵贯研究。实验构造中的度量与操作定义也是十分重要的。统计方式包括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方差分析、线性回归、Logit模型、结构方程建模、等级线性模型等。\n\n定性与描述研究\n该研究旨在回答个人的想法、感受、行为,被称之为“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取向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着重于对发生事件的观察、描述,目的在于捕捉每日行为的一点一划,并期望在粗略实验中遗失的现象中重新得到发现或理解。\n\n自然状态观察\n正如珍·古道尔的研究包括观察黑猩猩的社交、家庭那样,心理学家通过观察人类社会、专业、家庭来进行研究。有时,参与者会察觉到自己受到监视,有时候则相反。但无论如何,在观察研究正在进行时,研究人员必须保证遵循严格的道德准则,不能做出有悖伦理的尝试。\n\n调查问卷\n心理学上,统计调查可被用来度量态度、特质,监视情绪的改变,检查试验的效度,以及其它相关研究项目等等。心理统计员可以使用传统纸张、电话、电子邮件、或是目前流行的网络等,围绕主题制定好问卷,按一定比例进行人群调查、随机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类似的调查方式也被用于其它应用场所,如临床评估、人事评估等。\n\n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n主要分为三种\n\n横向设计(cross-sectional design):在同一时间下调查不同年龄层的受试者在某个特质或是行为上的表现。\n优点:省时省力,较纵贯研究省时且能较快速取得研究结果,没有样本流失的问题。\n缺点:存在同辈效应(cohort effect),也即年龄差异不完全由年龄变化所导致,有可能也受到了外在环境,例如不同年代群体的不同生活经验的影响。\n纵向设计(longitudinal design):在不同时间追踪同一群被试在某特质或行为上的表现。\n优点:较能避免同辈效应,也即不会受到不同年代群体间存在的差异的影响,可以从中了解到个体发展的数据。\n缺点:费时费力,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相当的高,且会有被试样本流失的问题而可能产生混淆影响;所得研究结果可能只适用随该研究长大的特定年代、特定环境下的被试。\n序列设计(sequential design):又称交叉聚合设计(cross-sequential method),是同时采用横向设计和纵向设计的方法。\n优点:资料比上述两种方法丰富,可控制同辈效应所造成的变异。\n缺点:和纵向研究一样有被试样本流失的问题,较横断研究费时费力,可能会产生练习效应。\n\n神经心理学方法\n神经心理学研究方法将心理活动、行为与大脑结构、功能进行对比。这些方法包括测试(例如韦克斯勒智力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功能神经影像和经颅磁力刺激等。\n\n计算模型\n计算模型作为工具常被应用与数学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即用计算机模拟某一特定行为。这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由于现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速度极快,可同时运行多个模拟程序,在短期内生成大量的统计数据。模���可以帮助心理学家观察心理事件的假设值,这在平时活动中是不易观察到的。\n应用过程中有许多不同的模型可供选择。联结主义利用神经网络来模拟大脑。另一种方式是形象模拟,利用变量和规则模拟不同的心理活动。其它种类的模型包括动力系统和随机过程等。\n档案研究法:是指依据一定目的收集大量现有资料,通过分析找出某些现象与心理之间关系的一种度.档案研究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档案研究法除了传统的参考资料还包括视听影像资料,狭义的档案资料包括报纸、杂志、会议记录、政府公文、个人书信等文字材料。档案研究法的使用能弥补其他一些研究方法的不足,但有其缺点,需要视情况而定。\n\n批评\n理论\n对研究的批评常常包括指责心理学是“软”科学。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1962批判中暗示心理学仍处在前范式形态,缺乏像成熟的化学、物理学那样的支撑性理论。\n由于心理学的一些领域依赖于问卷调查之类的研究方式,批评家们认为心理学不够客观。其它观点认为心理学家所研究的人格、思维、情绪不可能被直接测量,其结果不过是调查对象的主观报道。\n另一些批评家则认为统计假说被误用。一些研究记录表明心理学家常常混淆统计的显著性差异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而前者在实践上常常无关紧要。这种辩论时长发生在心理学界内部,例如实验室研究人员与从事实践的临床医生之间的争执等。\n\n实践\n有的观察者发现了某些理论与实践上的冲突——例如,一些临床实践没有理论支持。批评家们认为越来越多的心理培训课程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一些质疑者认为,像“婴儿孤独症协助性沟通”;被用于记忆恢复的塑身锻炼;再生疗法等,虽然十分风行,但却令人怀疑,而且可能有害健康。\n\n道德\n在今天的道德准则框架内,一些研究实验不允许进行。这些实验违反了美国心理学会道德准则(Ethics Code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加拿大涉及人类实验道德准则(the Canadian Code of Conduct for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s)、以及贝尔蒙报告。目前,道德准则规定,对非人类动物的研究只能在效益大于伤害的情况下进行。所以心理学家在动物实验中的研究方式不能用于人类。\n\n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米尔格伦实验使得参与者饱受折磨,挑战了科学实验的道德底线。实验研究参与对象会在多大程度上违背自己意愿执行规定行为。\n二十世纪70年代,哈里·哈洛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利用猕猴进行了“绝望”实验,遭到谴责。实验利用动物来模拟抑郁症。哈洛设计出了一种“强暴架”,利用对母猕猴行为的干扰进行研究。1974年,美国文学评论家韦恩·布斯写道:“哈里·哈洛跟他同事几十年折磨着非人类灵长实验品,证明了我们都早已知道的——社交生物会因社交纽带的损害而被损害。”他写道哈洛对他研究的伦理道德没有任何评论。\n大学心理学院设有道德委员会,以保障研究对象的权益与尊重。心理研究员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获得准许,以保护人类参与对象或实验动物的权益。\n\nWEIRD偏差\n1959年,统计学家西奥多·斯特林(Theodore Sterling)计算发现97%的心理实验支持了它们最初的假设,暗示了偏差存在的可能。与之类似,贾内尔(Fanelli, 2010)发现91.5%的精神/心理研究得到了证明,所得出的问题(阳性结果)是空间或地球科学的5倍大。贾内尔认为较“软”科学的研究人员就他们的意识与潜意识中的偏差缺乏束缚。\n2010年,一组研究人员公布了心理研究中的系统性实验对象偏差WEIRD (“西方地区、受过良好教育、工业化的、富有、民主的”;\"Western, Educated, Industrialized, Rich and Democratic\")。虽然全球范围内之后1/8的人属于WEIRD范畴,但实验人员称心理学60–90%的实验在WEIRD对象上进行。报告显示,在穆勒-里亚尔错觉上,WEIRD对象与部落对象的实验结论差异巨大。\n\n研究领域\n心理学所包含的研究领域甚为宽广,并使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心理过程与行为。心理学主要分为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下又可分为许多次领域,例如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n\n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相对,包括用于学术研究目的的变态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健康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n进化心理学:是对所有心理学的一种整合尝试,提供了简练的方式来解释各门心理学中观测到的各种现象及理论。\n异常心理学:是对异常行为的研���,以描述、预报、解释和矫治功能的变态模式。异常心理学的研究应用于临床心理学,以治疗心理疾病的患者。\n生理心理学:基于生理组成结构而进行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人脑等。\n认知心理学:所谓认知,指在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n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从20世纪里重点关注快乐和满足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中找到根源。\n比较心理学: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的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它对哲学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比较心理学的研究还能为生产实践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动物行为进化方面的基础科学知识。\n发展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由出生至死亡时的人格发展过程,艾瑞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8个阶段,并认为每个阶段的人都会面对不同的人格发展的障碍,如处理得好便能顺利发展,如处理不好便会形成焦虑及各样问题。\n人格心理学:研究行为、思维和情绪的模式,通常称为个体的人格。\n定量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学模型,以及将统计学方法用于分析、解释行为数据。\n心理统计学:是心理学中对知识、能力、态度和人格特征等进行心理测量的理论和技术,主要与教育、人格和临床心理学有关。数学心理学则与实验和认知、生理心理学关系密切。\n社会心理学:探讨社会与认知历程对于个体知觉他人,影响他人及联系他人的方式如何产生作用的科学性研究,以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科学。\n临床心理学:是讨论人类非正常行为,通过临床观察探讨这些行为的论据,评估,分类,治疗,预防以及科学研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n教育心理学:研究人类如何在教育情境下进行学习、教育性干预的效果、教学的心理学、作为组织的学校的社会心理学。利维·维谷斯基、让·皮亚杰和杰罗姆·布鲁纳等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在教学方法和教育实践领域已经产生了重大影响。\n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理论与研究在健康、疾病与卫生保健领域的应用。不过临床心理学关注与心理健康和神经学疾病,健康心理学则在更大范围内关注健康行为,包括健康饮食、医生-患者关系、病人对健康知识的理解。\n工业与组织心理学:主要研究组织心理,目的也是为了进步利用、管理,达至组织的目标。\n学校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和规律。这门学科在解决学习问题和教育困难时有显著功效。\n社区心理学:主要关注个人与社区、社会的相互关系,并透过合作性的研究与行动,以及预防、赋权、社会改变等介入,有效提升个人安适、幸福感与生活品质。\n儿童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及成长,并因应理论探讨儿童有心理障碍时应如何处理。\n超个人心理学:专长于跨越自我层面的心灵研究、跨越个人领域的心理学,和人性在灵性方面的层面。\n音乐心理学:主要关注音乐与人的各种心理现象的相互关系,解释人由原始(初生)到高级的音乐经验和音乐行为的心理学。\n\n参见\n心理学家\n精神病学\n病理学\n社会心理学\n中国心理学会 (CPS)\n美国心理学会 (APA)\n\n参考文献\n研究书目\n李绍昆:《精神学研究》(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n李绍昆:《哲学.心理.教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3)。\n李绍昆:《美国的心理学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1)。\n李绍昆:《欧洲的心理学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n张春兴:《现代心理学——现代人研究自身问题的科学》(台北:东华书局,1991)。\n朱光潜:《文艺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n\n外部链接\n心理学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心理学百科全书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美国心理学史档案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心理学史上的名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中国心理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简体中文)\n美国心理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英文)\n台湾心理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繁体中文)\n香港心理学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515", "title": "纽伦堡", "text": "纽伦堡(德语:Nürnberg,德语:[ˈnʏɐ̯nbɛɐ̯k] ();英语:Nuremberg)是德国巴伐利亚州��弗兰肯行政区的中心城市,巴伐利亚州的第二大城市,仅次于首府慕尼黑。纽伦堡与它的两座姊妹城市菲尔特和埃尔朗根相邻极近,城区相连,常被称作“大纽伦堡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曾在此举行针对纳粹德国战犯的纽伦堡审判。\n\n华语译名\n据英语Nuremberg音译为“纽伦堡”,旧据英语音译为“努连堡”。事实上,该地名Nürnberg在现代德语地名翻译中本应译作“尼恩贝格”。“-堡”在德语译名地名中仅用于翻译以“-burg”结尾的译名,而“-berg”本意为山。在中国大陆的德语地名翻译中,通常音译作“-贝格”,但“纽伦堡”之称呼已成惯例,故保留沿用至今。\n\n故事与传说\n德国著名童话作家E·T·A·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就发生在圣诞夜的纽伦堡市政厅,这个故事后来被俄罗斯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谱写成芭蕾舞剧《胡桃夹子》而名扬天下。\n\n历史\n纽伦堡是中世纪多位德意志皇帝诞生和居住的城市,有浓厚的历史气息,曾经是德意志的玩具制造中心,被称作是欧洲的“玩具都城”(Toy capital)。目前市内仍有别具特色的玩具博物馆,而每年在此地所举办的纽伦堡国际玩具展(Nuremberg International Toy Fair),也是玩具产业最重要的商展之一。\n纽伦堡有两座姊妹城市:菲尔特和埃尔朗根。从菲尔特到纽伦堡的铁路“巴伐利亚路德维希铁路”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段铁路,就此掀开了德国工业化的篇章,成为德国工业化的起点。因此,德国铁路的铁路博物馆设于纽伦堡,但2005年一场大火使博物馆的馆藏几乎损失殆尽。\n历史上,纽伦堡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直辖的统治中心城市之一。使纽伦堡在纳粹德国时代成为纳粹党一年一度的党代会会址,纽伦堡在希特勒德国时代风光无限,并因此使该城沦为英美盟军的重点轰炸对象,颇具中世纪古风的老城区就此夷为平地,虽战后重建,亦不复当年风采。第三帝国著名的反犹太纽伦堡法案就是在此处出炉的,掀起了种族清洗的风浪。\n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清算纳粹战犯罪行的纽伦堡审判是在此举行的。在战后,纽伦堡渐渐归于平淡,回复到地区中心城市的角色。\n\n文化与风俗\n皇帝堡\n这座古堡建于12世纪。现在看到的建筑是15至16世纪的遗迹。\n\n日耳曼国家博物馆\n纽伦堡的日耳曼国家博物馆呈现日耳曼地区的丰富文化,也是德国最大的日耳曼文化博物馆。\n\n圣塞巴杜斯教堂\n始建于1225年的教堂。\n\n圣诞市场\n如同大部分的德国城市一样,纽伦堡旧城区中央的“主市场”(Hauptmarkt)在每年圣诞节前几周就会开始举办圣诞市场活动,而在纽伦堡的圣诞市场一般被认为是德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传统圣诞市场。在圣诞市场中最常见的商品包括热红酒(Glühwein)与德式姜饼(Lebkuchen)。圣诞市场一般都是于圣诞夜来临前的下午闭幕。\n\n国际发明展\n是全球首创、历史最悠久的创意商展,因其规模宏大,参展者众,在国际间享有权威之声誉。\n\n交通\n纽伦堡大都市区是德国第七大经济区,因为地处中欧中部位置,是一个繁忙的交通枢纽,城市位于布拉格—巴黎、维也纳—布鲁塞尔—伦敦、米兰—苏黎世—斯德哥尔摩、罗马—柏林等高速公路的交汇处,并且是ICE、EC和IC铁路的交叉点,从市区旁流过的莱茵-多瑙运河连接莱茵河、多瑙河、北海和黑海,运河的纽伦堡港每年吞吐货物700万吨,市区北部的纽伦堡国际机场每天提供50条航线通向20多个欧洲城市。\n\n经济\n自中古时期以来就一直是中欧工业重镇的纽伦堡,在今日仍然是巴伐利亚的工业中心,以高精密的电子、机械与光学产品产业著称。除了这些现代化的产品之外,纽伦堡当地的传统产品,例如德式姜饼与手工玩具,仍然是具有极高代表性的出口商品。\n\n就业\n在德国一片失业浪潮中,以纽伦堡为中心的弗兰肯地区被认为是失业率最低的模范州巴伐利亚的模范地区。\n\n著名企业\n西门子:西门子在纽伦堡的第一间工厂创建于1873年,二十世纪初纽伦堡成为仅次于柏林的西门子第二大生产基地,目前西门子在纽伦堡和埃尔朗根保留相当的研发部门和部分管理部门。\n诺玛超市:最早由纽伦堡的姊妹城市菲尔特的一家企业派生出来,如今已经成为一家在欧洲知名的跨国经营连锁超市。\n捷孚凯:1934年由后来的德国经济部长艾哈德等人成立于纽伦堡,是德国最大、全球第五大的市场调研公司。\nSUSE Linux:欧洲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商业Linux作业系统发行版。专注于超级电脑,资料中心,高效��运算领域。是世界最早的企业用Linux作业系统。除了Linux, 也发展开源云端堆叠,开源容器技术。\n\n教育\n纽伦堡原先有一所独立的“纽伦堡经济社会学院”,曾出过不少著名人物,比如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之父”前联邦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金融专家奥特马·伊兴(Otmar Issing)。后来该学院被姊妹城市埃尔朗根的埃尔朗根大学合并作为该大学的经济社会学系,大学名称也就此改为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该大学的企业经济学系(BWL,相当于美国的商学院、中国的管理学院)据说是德国的五大企业经济学系之一(按注册在读大学生人数)。\n\n名人\n文艺复兴时期画家阿尔布雷希特·丢勒\n巴洛克音乐家约翰·帕赫贝尔(1653-1706),最著名的卡农的作者\n格奥尔格·欧姆,物理学家,欧姆定律的发现者\n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出生于纽伦堡的姊妹城市菲尔特,因为是犹太裔,逃避纳粹迫害举家前往美国\n联邦德国前经济部长、前首相“社会市场经济之父”路德维希·艾哈德\n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奥特马·伊兴\n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哲学家\n埃米·诺特,数学家\n菲利克斯·克莱因,数学家\n\n体育\n纽伦堡有一所参加德国甲级联赛的足球队──纽伦堡足球俱乐部,其主球场法兰克人体育场是2006年世界杯的其中一个比赛场地。\n诺里斯赛道亦坐落于纽伦堡市区,是德国房车大师赛(DTM)的赛道之一。\n\n友好城市\n格拉斯哥(苏格兰) 1985年\n 圣卡洛斯(尼加拉瓜) 1985年\n 斯科普里(北马其顿) 1982年\n 克拉科夫(波兰) 1979年\n 尼斯(法国) 1954年\n 威尼斯(意大利) 1999年\n 亚特兰大(美国) 1998年\n 卡瓦拉(希腊) 1998年\n 安塔利亚(土耳其) 1997年\n 哈代拉(以色列) 1995年\n 布拉格(捷克) 1990年\n 哈尔科夫(乌克兰) 1990年\n 安阿伯(美国) 1991年\n\n参考文献\n外部链接\n纽伦堡网站(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GermanPlaces - Nuremberg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纽伦堡圣诞市场(德语、英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的经济社会学院(德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大纽伦堡地区交通联合会(查询交通信息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doc_id": "6516", "title": "喀喇汗国", "text": "喀喇汗国(波斯语:قراخانیان,罗马化:Qarākhāniyān;维吾尔语:قاراخان;或波斯语:آل افراسیاب,罗马化:Āl-i Afrāsiyāb,直译:“阿弗拉西亚布之家族”),又称喀喇汗王朝,《宋史》作黑韩、黑汗或疏勒国,是突厥人在中亚建立的一个波斯化的国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人国家。\n这个国家的早期历史至今依然未被厘清,10世纪中叶这个国家在中亚开始迅速扩张,在10世纪末已统治了包括今哈萨克斯坦东南部、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和中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的广大地区,长期有效的控制着东起和田-库车、西至布哈拉、北自巴尔喀什湖、南抵兴都库什山脉范围内所有的中亚重要的城市。喀喇汗国的首都最初在八剌沙衮(夏都)和喀什噶尔(冬都)。在11世纪中叶分裂为两个部分后,东喀喇汗国的首部为喀什噶尔,西喀喇汗国的首部为乌兹根。东喀喇汗国后成为西辽附庸国,并在1211年亡于屈出律,西喀喇汗国在1212年亡于花剌子模王朝。\n\n名称\n喀喇汗国,据大约在1077年成书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所撰《突厥语大词典》提供的片断材料,该汗朝自称“可汗朝”(al-Khaqaniyya,一译“哈卡尼耶”)或“汗朝”(al-Khāniyya),汗室自认是波斯民间传说中与伊兰人世代争斗的图兰人英雄阿弗拉西亚布的后人。喀喇(qara)是突厥语里的“强大”之意,该词还有另一个含义是“黑”。中国史书按照于阗使者的报道将其记为“黑汗国”,中国学界也长期将这个国家称为“黑汗王朝”。西方学界将之称为喀喇汗王朝是因为19世纪欧洲东方学家和钱币学家发现该汗朝的许多大汗带有喀喇的称号。而在伊斯兰文献中,由于其副汗或小汗多带有伊利(ilek/ilig)的的称号,喀喇汗国有时也被称为伊利克汗朝(Ilek-Khanid)。伊朗史家乌特比说他们穿黑衣用黑旗。其可汗自称“桃花石汗”或“东方与秦之主”。“秦”在《突厥语大词典》中的解释为“由桃花石、契丹和喀喇汗国所构成”。\n\n历史\n有关喀喇汗国史的文献资料比较零碎,与其同时代的文献,如成��于11世纪的《喀什噶尔史》原书已散佚,仅在加玛勒·哈尔希(Jamal al-Qarshi)的《苏拉赫词典补编》中引用的其中的一部分得以保存至今。佚名作者的《博格拉汗传》(Tazkirat al-Bughrakhan)专门记载了第一位皈依伊斯兰教的萨图克·博格拉汗的史事,但后者带有明显的宗教咏史诗的色彩,或具有追述往事的传说的性质。近年,利用钱币铭文研究汗朝政治史,对汗朝世系和诸汗在位年代多有补正。但是,诸汗名字、称号时时添减变换,因而难于排列出明晰的、确切的世系,喀喇汗国汗室的起源问题也未解决。当前,学界有起源于样磨、葛逻禄(其中的炽俟部落)、葛逻禄-样磨等说。诸说各有一定道理,亦可以互相补充。近年来,葛逻禄说较占上峰,因为喀喇汗国初期版图原来主要是三姓葛逻禄的活动区域,而且喀喇汗国主力军是由三姓葛逻禄之一的炽俟构成的。但是,在9世纪上半期喀喇汗国建立前夕,九姓回鹘近支样磨部已迁入葛逻禄驻牧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占有了喀喇汗国的重要中心之一,后来东喀喇汗国的都城喀什噶尔。而且文献中也有样磨汗的称号为博格拉汗的记载,所以汗族出自样磨说也不无根据。另一方面,回鹘汗国崩溃后的部分回鹘部落进入该地区. \n文献记载与传说中的喀喇汗国开国君主均是萨图克·博格拉汗的祖父阙毗伽·卡迪尔汗(或作毗伽阙·卡迪尔汗)。有人将此人与回鹘汗国崩溃后西奔的庞特勤勘同,但未能提供足够证据。建国之初,这个汗国一如突厥汗国,也是一个松散的游牧部落联盟。在草原游牧帝国的“双汗制”传统影响下,大汗之侧有副汗。大汗称阿尔斯兰(狮子)喀喇可汗,驻八剌沙衮,号“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有人认为即唐代的“裴罗将军城”),后移驻喀什噶尔 (今喀什),称“斡耳朵坎特”。副汗称博格拉(公驼)喀喇可汗,驻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塔拉兹)。正、副汗之下有若干由汗族成员担任的小汗,小汗之下由王公贵族组成封建等级阶梯分治各地,这书汗国一开始就具有分裂趋势。\n著名的萨图克·博格拉汗是这个国家第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可汗,更重要的是他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皈依伊斯兰的突厥人可汗。喀喇汗国也是突厥人的第一个穆斯林王朝,为突厥人的全面伊斯兰化迈出了第一步。萨图克·博格拉汗接受伊斯兰教的一个原因是当时的政治、文化气候,当时伊斯兰教已传入中亚近两个半世纪,中亚穆斯林诸王朝政治上强大,文化上欣欣向荣,经济上富足,在萨图克所管辖的阿图什地方,经常有来自周边地区的穆斯林商人,在穆斯林商人与他的交流中,带给他另一个新兴世界,也让他对伊斯兰文化的向往加深了。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夺回汗位。萨图克的叔父奥古尔恰克在他父亲去世后接替汗位,但在萨图克长大后不愿让他按传统成为储君,而是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继位。此时,萨曼王朝的一个王子“纳斯尔”流亡到喀喇汗国境内,奥古尔恰克为了对付萨曼王朝,便接纳了他,把他安置在了阿图什。于是,在这位流亡的萨曼王朝王子的影响下,萨图克·博格拉汗皈依了伊斯兰教,并取名阿卜都·卡里姆。而“纳斯尔”王子在促使萨图克皈依伊斯兰教的同时,也给了他借助伊斯兰教的力量夺回汗位的希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一做法行之有效,在与其叔父奥古尔恰克的对抗中,来自伊斯兰世界的志愿军起了重要的作用。955年,萨图克·博格拉汗在夺回汗位后不久即逝世于阿图什,当地至今还有他的坟墓。他本人在世期间,并没有其他重要的政治活动。\n在其子木萨继位后,继续推行境内突厥人的伊斯兰化。阿拉伯史书记载,960年这一年有二十万帐突厥人接受了伊斯兰教。萨图克·博格拉汗之孙哈仑·博格拉汗(亦作哈散)自八剌沙衮出征河中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萨曼王朝,992年攻陷其都城布哈拉,999年,他联合今阿富汗境内的另一突厥王朝,加兹尼王朝的君主马合木共灭萨曼王朝,从此喀喇汗国奄有阿姆河以北中亚地区。\n大约自1041年起,喀喇汗国正式分裂为二,以锡尔河为界,西部的可汗为阿里后裔,通称阿里系,领有河中地区及费尔干纳西部,以布哈拉为都城;东部的可汗为哈仑(哈散)后裔,通称哈仑或哈散系,领有塔拉斯、赛蓝、塔什干、费尔干纳谷地东部、七河地区和喀什噶尔,以八剌沙衮为政治、军事都城,以喀什噶尔为宗教、文化中心。两汗国互相攻伐,并引外部势力为助;同时,东、西两汗国内部也内讧不已。西喀喇汗国从11世纪后半期起,已受塞尔柱帝国之挟制。东喀喇汗国的伊不拉音·本·阿赫迈德在位期间(1140年即位),被入侵中亚的耶律大石政权所控制,并废除其汗号,改封“土库曼·伊列克”(突厥蛮之王),成为了西辽的附庸。13世纪初,因败于蒙古帝国成吉思汗而投奔西辽的乃蛮王子屈出律篡夺了西辽汗位,并于1211年进占喀什噶尔,东喀喇汗国遂亡。翌年,西喀喇汗国为花剌子模王朝的君主阿拉乌丁·摩诃末所灭。\n\n与邻国的关系\n喀喇汗国的东部,劲敌是于阗国与高昌回鹘。在喀喇汗国与于阗间曾进行了长期的征服战争,于阗王李从德于970年前不久,曾率军进占喀什噶尔地区的数座城池,取得大胜。战利品中除妇孺金帛外,还有大象,并向北宋贡献。此事被记录在《宋史》中。1004年后不久,于阗为喀喇汗国所灭。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大可汗王自于阗遣回鹘罗厮温聘问宋朝。1063年(宋仁宗嘉祐八年),遣使罗撒温,请求给予其国王以归忠保顺𥒖鳞黑韩王的称号;1081年(宋神宗元丰四年),遣部领阿辛致书,自称“于阗国偻㑩有福力量和文法黑汗王,书与东方日出处大世界田地主汉家阿舅大官家”。《宋史·于阗传》后半部分(“大中祥符二年……”之后)记载西州有克韩王,新复州有黑韩王。与此同时,喀喇汗国与高昌回鹘亦有争战,《突厥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诗歌里即有与回鹘战斗的内容。喀喇汗国与东方的辽也有往来,《辽史》中提到在辽上京城外有大量常驻的“回鹘依悉兰”商人。\n\n喀喇汗国的文化\n喀喇汗国是突厥人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突厥伊斯兰文化正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在突厥汗国的突厥字母、回鹘汗国的回鹘字母之后,喀喇汗国开始使用阿拉伯字母来拼写突厥语,并形成了最早的伊斯兰突厥文献。哈卡尼亚语作为当时伊斯兰突厥世界的共同书面语,留下了大量的文献,并深刻的影响了后世的突厥语共同书面语。这一时期还产生了《古兰经》最早的突厥语译本。著名的文学著作有6000多行的劝诫性长诗《福乐智慧》,是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于1069-1070年间题献给当时在位的可汗的,现存三个抄本分别保存在埃及、乌兹别克斯坦和奥地利;还有500多行的劝喻性长诗《真理的入门》,是盲诗人艾哈迈德·玉格乃克所作,现存最早的抄本保存在伊斯坦布尔索菲亚教堂图书馆。此外,还有一部阿拉伯文的《突厥语大词典》是生活在巴格达的麻赫穆德·喀什噶里献给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穆克塔迪(Abu al-Qasim Abdallah)的作品,其中附录的世界地图是已知最早记录了日本的地图。此三部著作中两部都与喀什噶尔有关,一是《突厥语大词典》的作者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喀什噶尔人,二是《福乐智慧》的作者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生活在喀什噶尔,二人的陵墓至今都尚存于喀什噶尔,并被当地人民所熟知。而长期作为汗国首都的喀什噶尔也因此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积淀。2008年,被联合国定为“麻赫穆德·喀什噶里年”以纪念他诞生1000年。\n\n君主列表\n喀喇汗国可汗列表\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517", "title": "罗斯托夫州", "text": "罗斯托夫州(俄语:Росто́в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Rostovskaya oblast,IPA:[rɐˈstofskəjə ˈobləsʲtʲ])是俄罗斯联邦主体之一,属南部联邦管区。位于东欧大草原和北高加索之间,库马-马内奇洼地从中穿过,西南濒临亚速海。面积100,800平方公里,2002年人口4,404,013,首府顿河畔罗斯托夫。罗斯托夫州成立于1937年9月13日。\n\n历史\n16世纪时,哥萨克人农民在那里定居。在17世纪,奥斯曼人在亚速市驻扎了相当多的驻军。这一个战略据点在整个世纪受到俄罗斯人多次的攻击。在18世纪 ,该地区被俄罗斯帝国正式吞并。哥萨克人作为非正规军队被纳入俄罗斯武装部队。皇后凯瑟琳二世采取了积极的定居和殖民政策:1760年,她建造了一个新的据点,即是现在的顿河畔罗斯托夫。这个据点后来成为顿河谷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中心,其也被称成为“通往高加索的门户”。1779年,克里米亚亚美尼亚人被强行迁往那里。\n1918年3月,哥萨克人开始反对布尔什维克。1918年5月,他们在新切尔卡斯克宣布成立了顿河共和国,独立至1920年1月。\n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罗斯托夫州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顿河畔罗斯托夫市大部分被毁。战前该地区的人口为295万,但这个数字要到1954年才能超过。此州的重建工作要到1960年才完成。\n2023年6月24日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期间,瓦格纳集团���导人叶夫根尼·普里戈任率领其集团的雇佣兵在顿河畔罗斯托夫发动兵变,以惩罚俄罗斯国防部部长谢尔盖·绍伊古。\n\n文化\n罗斯托夫州政府在该地区提供了文化的永久支持,旨在保护和开发顿河文化的潜力,支持的项目如下:\n\n支持罗斯托夫地区的专业艺术。\n维护和发展顿河土地的文化遗产。\n发展的图书馆学。\n支持青年人才的专业教育。\n维护和发展顿河的民族文化,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合作。\n提供文化设施技术和工艺装备现代化。\n鼓励电影制作业的发展。\n加强文化艺术机构的资金和技术基地。\n在过去的十年政府都有不断支持年轻人在美术上的创作,并大力提倡对艺术具有天分的学生进入该地的艺术学校,政府也给予文化和艺术方面的教育机构补助金。\n\n地理位置与资源\n罗斯托夫地区与沃罗涅日州、伏尔加格勒州、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卡尔梅克共和国、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与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接壤,且该地区有顿河流经,此为欧洲最大的河流并拥有许多分支。\n罗斯托夫州相对于俄罗斯其他地区,有著极高的科学、工业、资源和金融的潜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基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优秀的人力资源以及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其生产量为南部联邦区的领先位置,而该地区周围都为经济发达地区,例如;位于西方的顿巴斯、东部的伏尔加河地区等,全国最富有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田、冶金、机械制造和化工和农业中心都仅在该地区边界1.0-1.5万公里,所以多数货物的运送都会经由罗斯托夫地区。\n罗斯托夫地区拥有大量的煤炭储量,如东部顿巴斯煤炭,是世界上以热量含量最高的煤油。天然气储量估计约有562亿立方米。该地区的木材资源却相当缺乏,森林面积仅占该地区领土2.8%,但这些森林在水和环境的保护功能上是不可或缺的。\n罗斯托夫地区的夏天具有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潜力。\n\n特殊民族\n顿河哥萨克为罗斯托夫地区独特传统文化的多民族人口,总人数约170万人。罗斯托夫地区的宪章不仅确定了哥萨克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等,同时也授权提供了哥萨克的特别自我管理,且在各方面都有不错的影响力,例如:哥萨克人连同警方出动来帮助解决犯罪,拘留犯罪嫌疑人等。\n\n行政区划\n罗斯托夫州下辖12个州辖市和43个区。\n\n注释\n\n\n== 参考文献 =="} +{"doc_id": "6518", "title": "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 "text": "韩国国家足球队,全名大韩民国足球国家代表队(朝鲜语:대한민국 축구 국가대표팀/大韩民国 蹴球 国家代表팀),为大韩蹴球协会于1928年成立的国家队,并于1948年加入国际足球协会。\n韩国队“红魔鬼”的称号由来是1983年U-20青少年世界杯打入4强时,由外国舆论称当时穿韩国传统颜色——红色球衣的韩国队为红魔鬼(Red Devils) 。现今韩国人则称球员为太极战士(태극전사),而称其啦啦队为红色恶魔(붉은악마/붉은恶魔)。现时韩国的球衣赞助商是Nike。\n\n历史\n世界杯\n韩国队为最早足球崛起的东亚国家,是所有亚洲球队中进入世界杯决赛周次数最多的一队,由1954年世界杯第一次进入计起,直至2022年世界杯为止是队史第11次踢进世界杯决赛周。且自1986年世界杯开始,已连续10届参与决赛圈,其中7次则止于小组预赛。\n但1954年世界杯开始参加就不顺遂,面对匈牙利,土耳其分别大比数0比9及0比7落败,共吞16球,且一球未进下被打道回府,此后长达超过30年间也没踏足决赛圈。\n直至1986年世界杯开始韩国才可每届打入决赛周,只是连续四届均在小组赛止步:1986年打平保加利亚,但双输给列强意大利2-3及阿根廷1-3;1990年输给列强比利时0-2,西班牙1-3及乌拉圭0-1;1994年虽打平玻利维亚及西班牙,但输给德国0-2,且得失球不如后来居上的西班牙而再度被淘汰;1998年虽打平比利时,但败于荷兰0-5及墨西哥1-3,四度无缘十六强。\n2002年日韩世界杯,南韩国家队英文名称标记改以“COREA”参赛,有一说是在拉丁语系里,“C”是“K”的发音字母,而在法语、西班牙语、义大利语里的“Korea”,也写作“Corea”;而另一说则是是,根据首尔国立大学的历史教授郑永旭发现,在1908年伦敦奥运会时,当时已完全控制韩国的大日本帝国把韩国的英文名称由“Corea”改为“Korea”,以利日本的国家英语名字(Japan)排名先于韩国,可以比韩国先进场。\n而在2002年这届世界杯上,韩国奇迹地先后淘汰了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三支欧洲强队,最后获得了殿军的��次,缔造亚洲球队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但却被批评是靠作弊得来,担任FIFA副主席17年的郑梦准在2014年参选首尔市长期间在造势晚会上透露:“我被问到过南韩队能在2002年世界杯上进入准决赛,是因为你贿赂裁判吗?这样的问题,我的回答是:‘如果我有能力为什么不呢?’”。而在韩国队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葡萄牙的阿根廷裁判安赫尔·桑切罚下了2名葡萄牙球员,被外界质疑有判罚过度之嫌。16强赛时,南韩对阵义大利,正规90分钟时间双方球员都有领牌纪录,厄瓜多籍主审莫雷诺因在延长赛因托蒂假摔赏罚其第二张黄牌而引发世界公愤,而回放片中虽然清楚表示南韩队员在铲球时足尖明显有碰到球,但南韩球员手肘有明显打向意大利球员;最后担任南韩队半准决赛的埃及裁判贾迈勒·甘杜尔,亦将南韩对手西班牙的2个入球皆判无效,第一个进球无效的理由是,自由球开出时,前方球员有越位之嫌,因当年尚没有VAR的发明因此导致主审误判,而事后回放证实球是由南韩队员金泰映顶进。第二球是因为边审判定球已出底线。。\n2006年世界杯,韩国战胜多哥,逼和法国,但最后一场败给瑞士,分数不及后来居上的法国队,无缘十六强。\n在2010年世界杯,韩国也在首圈分组赛踢赢希腊及逼和奈及利亚出线次圈,再次晋身十六强,但以1-2败给乌拉圭出局。\n2014年世界杯外围赛,韩国在首轮分组赛以首名出线次轮分组赛,与伊朗、卡塔尔、乌兹别克以及黎巴嫩争逐两个直接出线决赛周资格,最后韩国以较佳的得失球差压倒乌兹别克,以小组次名取得2014年世界杯决赛周参赛资格,也是韩国连续八次晋身世界杯决赛周。但南韩在决赛周表现不济,三战一和两负小组末席出局。\n2018年世界杯外围赛,韩国再次在首轮分组赛以首名出线次轮分组赛,再与伊朗、卡塔尔、乌兹别克同组,同组还有中国及叙利亚。最后韩国以两分压倒叙利亚及乌兹别克,再以小组次名取得2018年世界杯决赛周参赛资格,韩国也连续九次晋身世界杯决赛周,同时也成为第一支10次晋身世界杯决赛周的亚洲球队。\n\n2018年世界杯足球赛中,韩国在小组预赛里与德国、墨西哥、瑞典同属F组。首战以0比1输给瑞典,造成23次犯规与2张黄牌;第二场在对上墨西哥之战时,亦以1比2落败,并有24次犯规与4张黄牌,而由于韩国队过高的犯规频率(单场24次),也让墨西哥队的教头奥索里奥对此提出抨击。在小组赛最后一场对战德国时,则有16次犯规与4张黄牌,后续靠著在伤停补时中金英权与孙兴慜的接连进球,终场以2比0赢球,成为首支于世界杯决赛周击败德国队的亚洲球队。本赛事三战的总成绩为一胜两负,累计获得3点积分,最终韩国队连续两届无缘晋级16强。另在此预赛的所有场次里,韩国也成为获得单场犯规(24次)、累计犯规次数(63次)最多与黄牌数量(10张)第二多的国家队伍,且单场犯规次数最高的首两位皆由韩国队包办(第三位为摩洛哥队在对上葡萄牙时的23犯)。\n2019年世青杯足球赛南韩队于淘汰赛阶段相继击败日本、塞内加尔及厄瓜多,最后在冠军赛败给乌克兰,夺得亚军,标志着韩国足球走向又一个巅峰。\n2022年世界杯外围赛,南韩在第二轮分组赛取得小组首名晋级第三圈,与伊朗、阿联酋、伊拉克、黎巴嫩及叙利亚争夺两个出战世界杯决赛周席位,南韩在首八轮比赛取得六胜二和的成绩,提早两轮比赛取得出线决赛周资格。这是南韩连续十次晋身世界杯决赛周。\n2022年世界杯决赛周,南韩分进了H组,与葡萄牙、乌拉圭和加纳同一组。此组被视为“死亡之组”之一,赛前被预计出线机会渺茫。首战南韩以0比0打和两届世界杯冠军乌拉圭,各得一分。第二战南韩在一度落后两球情况下追至2-2平手,但最后再失一球以2比3憾负于加纳,两战合共仅得一分,陷于出局边缘。第三战面对小组首名的葡萄牙,在早段先落后一球的情况下,韩国凭借C罗的“助攻”扳平比分,最后更在补时阶段入球,反胜葡萄牙2比1,而另一边的乌拉圭仅以2比0击败加纳,令两队的分数及得失球相同,但南韩得球较多(南韩入4球,乌拉圭仅入2球),压到乌拉圭以小组次名出线16强,为继12年后再次出线16强。但在16强则以1比4的比数不敌巴西出局。\n\n亚洲杯\n韩国的世界杯成绩虽然是亚洲球队所获得的最佳记录,但在亚洲杯足球赛的成绩远不如世界杯。韩国除在首两届亚洲杯(1956年及1960年)夺冠外,之后十六届亚洲杯只有四届打入决赛,更全数败阵,近六十多年都与亚洲��锦标无缘。韩国最近一次打入亚洲杯决赛已是2015年,当届韩国以五连胜一球不失的姿态,廿七年来首次打入亚洲杯决赛,对手是东道主澳洲。虽然韩国在分组初赛曾以1-0击败澳洲,但这场决赛韩国却先失一球,最后在下半场补时阶段扳平,令比赛进入加时阶段,加时阶段澳洲攻入致胜一球,最后韩国以1-2败阵,成为亚军。\n2019年亚洲杯,韩国在小组赛三战全胜,以首名出线十六强赛,再在十六强赛淘汰巴林,但于半准决赛以0-1爆冷不敌后来夺得冠军的卡塔尔出局。\n2023年亚洲杯,韩国在小组赛只取得一胜两和的成绩,仅以小组次名出线十六强赛。十六强赛韩国在补时阶段追平沙地阿拉伯1-1,在加时再无纪录后,在互射十二码淘汰对手晋级半准决赛面对澳洲,再次在补时阶段追平对手,接著在加时反胜2-1晋级四强,但最后在准决赛以0-2不敌约旦出局。\n\n球员纪录\n过往大赛成绩\n美洲金杯成绩\n从1991年起,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协会开始不定期邀请来自其他洲协会的球队参加美洲金杯;而南韩则被邀请2次。\n\n近期赛事\n胜\n 平\n 败\n\n2022年\n2023年\n2024年\n国家代表球员名单\n现役球员名单\n更新日期:2024年2月7日\n受伤的球员以INJ表示\nRET者为退出国家队球员\n\n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2024年亚洲杯足球赛26人参赛球员名单。\n\n一年内曾入选球员\nINJ 受伤的球员。\nCOV Player withdrew due to COVID-19\nWD 所属足球单拒否借出足球员。\n\n著名球员\n历届球衣\n锦标\n资料来源\n参见关联项目\n韩国体育\n韩国国家女子足球队\n\n外部连结\n韩国足球协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官方网站 (韩文)\n韩国代表队 Korea Republi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FIFA (英文)\n韩国国家男子足球队的Instagram帐户"} +{"doc_id": "6520", "title": "福茂唱片", "text": "福茂唱片(英语:Linfair Records)是一家位于台湾的唱片公司,成立于1961年,由福茂工程创办人张人凤及其次子张耕宇创立。曾为环球音乐(前身为宝丽金唱片)旗下子公司。2002年,正式退出环球音乐旗下,成为独立的唱片公司。\n\n发展历史及大事\n福茂唱片出版社时期 Linfair Magnetic Sound Ltd.(1961-1992)\n福茂唱片成立初期,为英国迪卡唱片在台湾的独家代理公司。1986年,福茂唱片成立国语部,开始发展国语流行音乐市场。庾澄庆为第一个与福茂唱片签约的台湾歌手,其后福茂一手捧红歌手包括庾澄庆、邰正宵、辛晓琪、林隆璇和范晓萱等人。\n1989年,福茂唱片引进音乐CD技术。福茂发行的首张CD专辑是庾澄庆的国语专辑《让我一次爱个够》,销量40万张,并入选台湾百佳唱片第48位。\n1991年10月21日至1994年10月9日,福茂唱片在卫视中文台开设日播节目《福茂音乐万岁》,前者内容是纯打歌,后者内容是福茂唱片歌手的访谈和玩游戏。\n\n福茂唱片(迪卡台湾)时期 Decca Records Taiwan Ltd.(1992-2002)\n1992年,迪卡唱片母公司宝丽金唱片向福茂唱片买入60%股权,福茂唱片同时加入宝丽金唱片旗下;福茂英文名称因此改为“Decca Records Taiwan Ltd.”并使用迪卡唱片商标。福茂唱片首张以迪卡唱片商标发行的唱片是庾澄庆首张英语专辑《哈林音乐电台》。在此时期,福茂一手捧红中国大陆歌手那英和香港歌手周慧敏、苏永康、王菲等在台湾的国语市场。\n1999年,宝丽金唱片集团被现时的环球唱片收购,福茂也曾为环球旗下子公司之一。\n\n福茂唱片时期 Linfair Records Ltd.(2002-迄今)\n2001年,香港正东唱片、新艺宝唱片与福茂唱片在台湾的代理发行合约届满,旗下歌手陈慧琳、许志安已于台湾转由环球唱片旗下之上华唱片代理发行(除苏永康继续在台湾交由福茂发行外)。但福茂旗下歌手其后仍然继续交由正东唱片负责代理发行及宣传,其他地区则交由环球唱片负责,现在连香港分公司也交由环球唱片负责。\n2002年,张耕宇及其妹张霄芸向环球唱片买回其拥有的福茂唱片60%股权,福茂再度成为独立唱片公司,福茂英文名字又改回最初的“Linfair Records Ltd.”并启用新商标。虽然退出环球唱片旗下,福茂唱片仍为迪卡唱片古典音乐产品之台湾代理商,在台湾还代理美国高音质独立厂牌Chesky。在此期间,庾澄庆、周慧敏等前福茂唱片歌手亦回归福茂。\n2023年,迪卡唱片古典音乐部门一并回归由环球代理,至此再无代理环球唱片产品。\n\n旗下厂牌\n福茂唱片\n光合作用音乐\n老鹰音乐\nChesky\nCooking Vinyl\n\n旗下艺人\n老鹰音乐\n暂无旗下艺人\n\n葛瑞特音乐/拾大音乐 (合作公司)\n简单快乐文化 (合作���司)\n青田音乐 (合作公司)\n好撑音乐 (合作公司)\n黑天使制作 (合作公司)\n已解约歌手\n曾合作/代理艺人\n王菲(新艺宝唱片)\n陈慧琳(正东唱片)\n许志安(正东唱片)\n冯德伦(正东唱片)\n张克帆(正东唱片)\n鹰与月(潘美辰、Joanna Moon)\n刘子千(延伸娱乐)\nTwinko(红元素)\n林昕阳(延伸娱乐)\n曹雅雯(亚萨艺能)\nDream Girls(宏将多利安)\n金智娟(亚萨艺能)\n傅又宣(梦想沙龙娱乐)\n李荣浩(简单快乐文化)\n张涵雅(好痛音乐)\n周传雄(哈萨雅琪音乐)\n\n老鹰音乐\n参考文献\n外部连结\n福茂唱片官方网站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n福茂唱片的Facebook专页\n福茂唱片的新浪微博\nYouTube上的福茂唱片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