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set Viewer
url
stringlengths 15
1.19k
| timestamp
timestamp[ns, tz=UTC]date 2013-05-18 05:29:29
2020-10-02 00:03:52
| content_type
stringclasses 1
value | text
stringlengths 34
208k
|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B6%A0%E8%8C%B6
| 2013-05-23T04:55:38 |
text/plain
|
綠茶係茶葉嘅一種。經殺青、揉撚、幹燥,大部分白毫脫落,浸泡後係綠湯綠茶。綠茶通過加工工藝嘅唔同可分為四種:蒸青茶、炒青茶、烘青茶、曬青茶。
中國大部分名茶係綠茶,好似龍井、碧螺春等。喺清明前,茶樹啱啱發芽時採摘嘅,係「明前茶」又叫做「蓮心」或「銀針」;喺谷雨前採摘嘅,係「雨前茶」,茶葉已展開,亦叫做「旗槍」;喺立夏前採摘嘅係「三春茶」,已經有兩片葉展開,亦叫做「雀舌」;立夏後再採摘,葉片已變厚,係「四春茶」,亦叫做「梗片」。
西湖龍井:中國綠茶嘅代表,浙江省杭州西湖周邊出產,古代作為貢茶。特徵係扁平狀嘅炒青綠茶,帶綠嘅葉片,帶有翡翠色嘅茶色,散發住草或豆嘅清香,甘甜。喺清明節前後(4月5號左右)以一芯一葉方式摘取嘅,被視為最高級品。其中又以獅子峰嘅獅峰龍井被視為特級品。
黃山毛峰:安徽綠茶嘅代表,世界遺產黃山出產。特徵係帶黃白色毛嘅烘青綠茶,帶有透明黃金色嘅茶色,散發住栗子嘅氣味。以一芯二葉方式摘取嘅特級品被叫做「雀舌」。1955年被認定為中國十大名茶。
碧螺春:江蘇省蘇州市嘅東山同西山出產,尤以產喺東山柑橘果園旁嘅被視為高級品。同龍井茶同係炒青綠茶,但佢形狀係好似捲貝般嘅螺旋狀,古代作為貢茶。春分到穀雨時期,以一芯一葉方式摘取嘅。
黃山綠牡丹:安徽省出產,清明節到穀雨期,用一芯一葉到一芯三葉嘅方式摘取葉片,再用線綁成牡丹花嘅形狀。加入熱水後,會好似牡丹花般嘅優雅盛開,澀味少,持久嘅甘甜同清香[1]。
山心毛尖茶同葵峰綠茶【雲霧茶】:廣西玉林市興業縣山心鎮出產,清明前後生產嘅係最佳,帶白毛嘅烘青綠茶,帶有透明黃金色嘅茶色,入口芬芳,彌漫著淡淡嘅茶香,沁人心脾。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Wendy's
| 2013-06-19T16:25:44 |
text/plain
|
Wendy's(中文譯名包括雲狄斯、溫蒂漢堡、得意妹,NASDAQ:WEN)係美國第三大漢堡包快餐連鎖店。呢個快餐業王國由美國人戴夫湯馬士喺美國俄亥俄州開設第一間快餐店開始,當時係1969年。
1969年11月15號,戴夫湯馬士喺俄亥俄州哥倫布市開設第一間 Wendy's 漢堡包快餐店。店名叫 Wendy's,喺因為佢嘅第二女 Melinda Lou Thomas 個乳名叫 Wendy(因為佢大女細個嗰時叫唔出妹妹個名,所以叫佢Winda,叫吓叫吓,叫咗佢做Wendy's)。到咗1985年,分店數目達到三千間,而創辦人戴夫.湯馬士亦喺1986年退休,之後只係間中幫手拍吓廣告,直至佢2002年逝世為止。
Wendy's 依家由溫蒂國際(Wendy's International)擁有。2006年底,分店有 6500 間,喺美國第三大漢堡包快餐店連鎖店,市場佔有率達 12.7%,主要根據地喺北美洲。集團喺全球請咗約五萬七千人幫佢哋打工,而喺2006年財政年度,零售額高達廿四億五千萬美金。
呢間快餐店曾經先後喺1980年代以「得意妹」為名係尖沙咀開設分店,但經營三年後結束。1991年,改以「雲狄斯」之名再度進軍香港[1],最高峰期曾經開設11間分店同僱用近400多個員工,但係到咗2000年1月3號終於全線(當時只剩低灣仔、北角、尖沙咀同西貢4間分店)執笠[2],撤出香港。
Wendy's 出名嘅有方形牛肉漢堡包,同焗脆薯皮。方型漢堡包係湯馬士一次返密芝根州鄉下,食Keepee漢堡包時諗到嘅。
一般美式快餐店都用一個細小嘅茄汁包袋茄汁,但係Wendy's與別不同咁用一個約一英吋高嘅白色紙杯仔,畀顧客以自助形式根據自己喜好咁啫茄汁,喺香港快餐業只此一家。
目前有分店嘅市場:
已撤出嘅市場:
呢篇Wendy's係一篇關於公司嘅楔位文章。你可以編輯呢一版充實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5月29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13:1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8C%97%E6%A5%B5%E7%86%8A
| 2013-05-22T13:44:04 |
text/plain
|
北極熊,又叫白熊,係北極圈裏面土生土長嘅熊,亦係現存陸上最大型嘅食肉動物之一。佢亦位於北極裏面食物鏈最頂層。佢擁有極厚嘅脂肪同毛髮嚟保暖,佢白色嘅外表喺雪白嘅雪地上係良好嘅保護色,但裏面皮膚其實係黑色嘅。而且佢可以喺陸上同海上捉嘢嚟食,因此佢能夠喺北極呢種極嚴酷嘅氣候入面生存。
北極熊係一種圍繞極地生存嘅動物,佢哋嘅活動範圍主要響北冰洋附近,而最南可以喺有浮冰出沒嘅地方搵到佢哋(現時可以搵到佢哋最南方嘅為加拿大嘅詹姆士灣)。而最北可以喺北緯88度發現佢哋,而且有證據顯示佢哋會橫越北極點。
最近因為溫室效應令到北極冰川融化而開始危及佢哋嘅生存,有分析顯示佢哋可能會喺21世紀絕種。呢個趨勢可以由佢哋活動範圍嘅最南端不斷向北遷移睇得出,而家啲人亦冇任何計劃將佢哋移居至其他適合佢哋生存嘅環境,好似南極洲。
北極熊作為最大型嘅陸上食肉動物,佢擁有老虎兩倍嘅體積同獅子兩倍嘅重量,成年雄性北極熊大約重400至600公斤,最極端嘅甚至超過800公斤。成年雌性北極熊嘅體積大約係雄性嘅一半,而重量就大概係200至300公斤。成年雄性北極熊大約高2.4至2.6米,而成年雌性北極熊則大約高1.9至2.1米。啱啱出世嘅北極熊大約只重600至700克。現存北極熊數量大約係16000至35000隻,其中大約60%活躍於加拿大。
普遍認為北極熊冇仍然生存嘅亞種。事實上因為北極熊同棕熊可以交配出可以繁殖後代嘅雜種,所以亦可以將北極熊視為棕熊嘅亞種。
北極熊嘅鼻同皮膚係黑色嘅,但係同毛嘅顏色好唔同。喺佢哋甩毛嗰陣,啲毛係白色,夏天嗰陣啲毛俾陽光氧化為黃色,有時重會顯示到綠色。佢哋啲毛嘅作用係為咗提供極佳嘅保護色同禦寒能力。好多人幻想啲北極熊打獵嗰陣會冚住黑色嘅鼻,驚俾獵物發現,但係到目前為止仍然未有科學家觀察到。不過,佢哋會喺瞓覺嗰陣冚住口同鼻,可能係為咗禦寒。腳掌嘅毛變得僵硬,亦係為咗防止身體熱量流失。
同其他喺北極生活嘅動物唔同,北極熊永遠唔會喺夏天甩外皮令身體變得較為陰暗。佢啲毛係透明同無上色嘅(就好似雲裏面嘅一滴水點)。啲毛之所以顯示係白色而唔係透明就好似當水點匯聚成雲後,雲都唔係透明呢個道理一樣。啲毛吸收咗紫外光,因此並唔會傳送光同熱到皮膚。但係,啲毛反而令佢哋會喺10 °C(50 °F)以上嘅地方變得過熱,亦因為咁,佢哋並唔可以喺紅外線下生存。
2005年7月,少數喺波菲特動物園嘅北極熊,外表因為藻類喺毛管上生長而變成咗綠色,而芝加哥當年嘅氣候極之悶熱。但係動物園嗰邊並無採任何行動,因為過去嘅經驗係藻類嘅生長對北極熊並無負面影響。動物園職員認為畀北極熊曝露喺氯氣或漂白劑之下對佢造成嘅傷害重大。2004年2月,兩隻喺新加坡動物園嘅北極熊外表亦因為咁變咗綠色。動物園發言人指咁係因為新加坡悶熱嘅天氣令藻類容易生長。受影響嘅北極熊俾過氧化氫沖洗後就回復返原來嘅顏色。呢種情況喺1979年夏天聖地牙哥動物園亦出現過,但嗰次係用鹽水來幫受影響嘅北極熊治療。
北極熊係熊科之中最鍾意食肉嘅動物,亦係同類動物之中最鍾意食魚嘅。佢哋主要食海豹,尤其係環斑海豹,不過佢哋亦會食任何能夠俾佢獵殺嘅動物,好似貝類、蟹、甚至白鯨。
北極熊游水好掂,佢哋通常可以喺離大陸幾里嘅地方出沒。咁可能係佢哋開始進化到喺海捕捉獵物嘅訊號,但最近有證據顯示出咁係因為溫室效造成冰川融化而令佢哋焗住噉做。佢哋喺陸上獵食嘅效率亦好高,咁係因為佢哋奔走速度奇高,甚至跑得快過人。
作為食好多魚嘅食肉動物,北極熊消化咗大量維他命A,並儲喺個肝度,以前人類經常因為唔知情而食咗北極熊嘅肝而導致中毒。雖然成日食好多肉,但佢哋亦會食腐肉,例如擱淺嘅鯨魚,此外亦會食蔬菜類,主要係生長喺晚夏嘅漿果同樹根。喺可預見嘅未來,佢哋亦有可能會發展出進食食物殘渣嘅能力,因為喺加拿大曼尼托巴·邱吉爾附近經常有北極熊翻倒垃圾筒揾嘢食,甚至有人見過佢哋食潤滑劑同埋車用潤滑油。
因為喺北極嘅水抑係就被冰封,抑係就太多鹽而唔適宜飲用。佢哋主要液體來源係獵物嘅血。然而,如果北極熊長時間唔夠嘢食,佢哋嘅新陳代謝會移向冬眠狀態,因為北極熊能夠有效咁由皮下脂肪提取能量及水,佢啲血亦可以容忍較高濃度嘅尿素、尿酸同埋肌酸酐,大部份動物如果係咁一早已經死咗。北極熊唔同其他熊,佢哋並唔會冬眠,因為佢哋適應咗寒冷天氣就唔會冬眠。
北極熊唔識捕食嘅包括海象同埋成年鯨魚:成年鯨魚體形太大,北極熊捉唔到;海象嘅長角連北極霸王北極熊都驚,海象有時重會攻擊北極熊。
北極熊喺春天交配,雄性同埋雌性北極熊會短暫配對,目的只係為咗傳宗接代而唔係永久結合。雌性北極熊嘅懷孕期係240日,北極熊BB通常會喺早冬出世。北極熊一胎通常會有兩隻,有啲一胎會有三隻,最高紀錄係一胎四隻。同其他熊屬嘅熊相似,啱啱出世嘅北極熊好細隻,大約長30厘米重700克,兼且佢哋出世嗰陣係無人幫手同埋合埋對眼。佢哋去到大概1個月大對眼至會打開,個半月大就識行,4至5個月大會斷奶。佢哋會同阿媽一齊打獵至10個月大。3至4歲就可以傳宗接代。成年北極熊可以活到30歲。北極熊唔會主動冬眠,而雌性北極熊唔會喺仔女重細嗰陣離開佢住嘅窿,佢哋會留喺個窿度以轉換佢體內儲存嘅皮下脂肪嚟分泌乳液餵BB同埋為自己提供所需營養。
人類認為浣熊類動物同熊類已經喺地球上生活達3000萬年咁耐,而大概1300萬年前,眼鏡熊由其他熊類動物分離出來。而喺大概600萬年前,熊類大約分六種。而棕熊同埋北極熊就係喺大概200萬年前由同一祖先分離出嚟嘅兩個唔同種類,但佢哋會互相交配孕育出其他雜種。北極熊大概喺1萬至2萬年前至冇咗棕熊有嘅臼齒。
喺國際政治上成日用嚟代表俄羅斯(蘇聯)。
北極熊因為佢哋獨特嘅白色毛髮及繁殖地引嚟爭議及聞名。好多公司好似可口可樂及克隆代克用北極熊做商標,此外,電視劇Lost經常播放北極熊喺小島上活動嘅情況,雖然好多人相信佢哋喺節目出現同The Dharma Initiative有關。內瓦納公司,一間為兒童製作卡通片嘅製片公司,正係以北極熊作為佢哋嘅製作商標。
文獻記錄最早飼養北極熊嘅年份大約係公元前3世紀,托勒密二世可能喺埃及養過人類史上第一隻北極熊。美國第一隻北極熊係喺1859年被送到費城動物園,而德國亦喺1888年從馬戲團中得到。香港海洋公園發展藍圖其中一個項目亦係養北極熊。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8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05:04。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9%A2%B1%E9%A2%A8%E5%87%B1%E8%96%A9%E5%A8%9C_(2009%E5%B9%B4)
| 2013-05-26T07:03:59 |
text/plain
|
颱風凱薩娜(英文:Ketsana,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Ondoy,國際編號:0916,JTWC:16W)係2009年太平洋颱風季嘅一個熱帶氣旋。
「凱薩娜」係老撾喺2000年[2]提供嘅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名,意思係老撾嘅一種樹木名[3]。
呢部分嘅時間係東八區時間(UTC+8)。
9月22號,受一道季風槽影響,一個熱帶擾動喺馬尼拉以東約720公里嘅西太平洋海面上形成,中心氣壓亦顯著下降。9月23號,日本氣象廳發出第一個熱帶氣旋報告,差唔多菲律賓氣象局都升格,改名Ondoy。
預計呢個熱帶低氣壓初時會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動,其後因為受到中國大陸一股較強嘅東北季風影響,而平穩噉向西移動,喺9月26號朝早被升格做熱帶風暴,掠過呂宋中部,進入南海中部,並且移動速度加快,持續風速亦有增無減。喺9月27號16時,凱薩娜集結喺西沙之東南偏東約330公里,預料向西移動,時速約20公里,橫過南海北部並趨向越南。由於預計凱薩娜會入去香港800公里警戒範圍,第二日多雲有雨,海面有暗湧,稍後雨勢有時頗大同離岸海域風勢增強,香港天文台喺26號夜晚10點三個字發出一號戒備信號。
喺28號上晝十一點,香港天文台將佢升做颱風級。
上圖:菲律賓洪撈情況。
下圖:菲律賓受災省份(紅色標示)。
凱薩娜吹襲菲律賓期間,暴雨導致首都馬尼拉42年嚟最嚴重嘅洪災,死亡人數增加到至少86人[1]。馬尼拉係短短6個鐘,降雨達341毫米,係自從1967年以嚟嘅最大降雨量。暴雨引致嚴重水浸,部分地區停電,唔少人被洪水圍困,滯留喺屋頂上面。當局宣布,首都馬尼拉同25個省成為災區。死者大多數住喺黎剎省,至少一個城鎮完全被洪水淹沒[4]。
9月27號,香港天文台喺22點三個字發出一號戒備信號。喺22時,強烈熱帶風暴凱莎娜集結喺香港以南約730公里,即係喺北緯15.7度,東經113.9度附近,時速約20公里,橫過南海北部[5]。
9月27日,澳門氣象局喺22點三個字掛一號風球。[6]氣象局並且喺9月28號下晝1點半改掛三號風球,預料改掛八號風球嘅機會唔大[7]。
海南島文昌市、瓊海市去到樂東縣沿海港口由9月27號17點開始改掛颱風三號風球[8](黃颱預警),海南島東方市、昌江縣去到海口市沿海港口就維持二號風球[8](藍颱預警);廣東省方面,截至28日3時30分,共12市縣發佈白颱預警[9]。
↑ 2000年至2001年生效的熱帶氣旋名單(老撾) (zh-hant)。 香港天文台。 喺2009-09-28揾到。
↑ 熱帶氣旋名稱的意義(老撾) (zh-hant)。 香港天文台。 喺2009-09-28揾到。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8D%A1%E4%BD%A9%E9%9B%85%E8%92%82
| 2013-05-22T03:40:11 |
text/plain
|
卡佩雅蒂(英文:Jennifer Marie Capriati,1976年3月29號—),係美國前職業女網球手,喺美國紐約市出世,係第10位登上女子網球聯合會單打世界排名第一嘅選手。身高1.70米,體重72.5公斤。
卡佩雅蒂右手揸拍。
卡佩雅蒂喺1990年3月5號投身職業網球,嗰陣時嘅佢重未到14歲。出道之後第一次出賽就打入決賽,第三次出賽就已經擠身世界排名前25名,同年佢畀人選做1990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嘅12號種子,嗰陣時先至14歲另3個月嘅卡佩雅蒂,成為歷屆網球大滿貫賽事入便年紀最細嘅種子球員。從此,佢畀人叫做網球界嘅「天才少女」。
1991年,卡佩雅蒂先後喺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同埋199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入便打入四強,其中溫布頓一役打贏咗網球名將娜拉蒂露娃(Martina Navrátilová),技驚四座。1992年嘅巴薩隆拿奧運會入便,佢重一舉打贏咗嗰陣時世界排名第一、德國嘅嘉芙(Steffi Graf),以16歲嘅稚齡,攞咗網球女子單打金牌。但係之後佢就進入咗網球生涯嘅低潮,先係染上咗毒癮,後來又喺商場偷嘢畀人拉咗,1994年5月16號,卡佩雅蒂因為畀人查到吸食大麻而畀人禁賽。
喺沉寂咗兩年之後,卡佩雅蒂喺1996年返到咗網球界。嗰段時期,卡佩雅蒂嘅成績非常之唔理想,1998年嘅排名重跌到第101位。但係佢並冇因為咁而放棄,重不斷努力咁從谷底爬上去。1999年,佢重新返到咗佢曾經熟悉嘅大滿貫賽事。
2001年係卡佩雅蒂復出之後嘅第五年。佢喺2001年澳洲網球公開賽入便以直落兩盤贏咗嗰陣時世界排名第一嘅瑞士籍選手軒芝絲(Martina Hingis),攞到佢職業生涯第一座大滿貫系列賽嘅冠軍,同年佢又擊敗比利時新秀克莉斯達斯(Kim Clijsters),攞埋2001年法國網球公開賽后冠,同時另外兩場大滿貫賽 ─ 2001年溫布頓網球公開賽同埋2001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卡佩雅蒂都一路殺到入準決賽。嗰年10月15號,卡佩雅蒂終於登上咗世界排名第一嘅寶座。之後一年嘅2002年澳洲網球公開賽,佢又係打贏咗軒芝絲,第二次攞澳網冠軍。
2003年之後,卡佩雅蒂因為受傷嘅關係,成績已經大不如前。但係佢浴火重生、東山再起嘅過程,重仍然叫好多球迷津津樂道、難以忘懷。
網球大滿貫最叻(女單):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Billie_Holiday
| 2013-05-21T15:54:20 |
text/plain
|
Billie Holiday(1915年4月7號—1959年7月17號),外號 Lady Day(婦女節,亦有人譯做淑女黛小姐),係一個美國爵士樂歌手,喺爵士樂界一個好有盛名嘅爵士樂歌后。佢有個標誌就係佢成日帶朵花喺頭髮度。
Billie Holiday喺1915年4月7號美國馬里籣州巴爾的摩出世,佢老竇 Clarence Holiday 係一個結他手,喺十幾歲嗰陣唔小心搞大咗人個肚而生咗Billie Holiday,Billie一直由佢亞媽湊大,同佢老竇關係唔係咁好。
Billie 11歲嗰年曾經畀人強姦,15歲嗰年開始賣淫,直到18歲開始喺一間酒店仔駐唱,結束咗佢賣淫生涯。就係喺駐唱期間識咗佢音樂上嘅好拍檔 Benny Goodman,喺 Benny 穿針引線之下,喺唱片公司錄咗幾隻歌,就咁開始咗佢音樂事業。
1939年佢翻唱《Strange Fruit》(奇異果實),係一首關於反對種族歧視嘅歌,係講美國南部私刑嘅情況,結果引嚟好多白人知識份子同自由主義者支持,個個做晒佢歌迷。
不過喺佢嗰個年代,黑人喺美國都係受種族歧視,Billie Holiday係一個黑人女性,雖然佢嘅才藝受到認同,但好多地方都因為佢係黑人而唔畀佢表演,遇到呢啲情況,就搵到個叫 Helen Forrest 嘅白人女藝人,用同Billie Holiday一式一樣嘅風格代替佢表演,重好受歡迎。
喺嗰個年代,爵士樂壇亦好興吸毒,Billie Holiday嘅感情生活亦過得唔太好,佢成日都畀男友毆打,於是佢開始吸毒同飲酒,最後喺佢44歲嗰年因為心臟問題而過身。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21:02。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93%88%E6%9B%BC%E8%BF%AA%E7%88%BE%E5%AF%BA
| 2013-05-24T17:48:43 |
text/plain
|
哈曼迪爾寺係錫克教一個重要聖地,同時又係錫克教總部,每日都會有好多人走去朝拜。哈曼迪爾寺因為佢寺頂同門都係用金做,所以好多人都叫呢間寺做金廟。
金廟係錫克教第三世祖師阿瑪爾收咗皇帝賜畀佢一大笪地而開始起,之後交咗畀第四世祖師拉姆接手起,但未起好就死咗,由第五世祖師阿爾瓊接手後終於喺1601年起好。到1802年辛格國王派人將寺頂鋪金,之後就變成金廟。
金廟入面有好多稀世珍品,每年會開放一次畀人入去參觀。另外金廟又係錫克教宗教同政治中心,但由於有啲恐佈份子匿咗喺入面,所以受到印度政府高度關注。
藍星行動(Operation Blue Star)。
呢篇哈曼迪爾寺係關於宗教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5號 (星期一)嘅事,時間爲21:54。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96%AE%E8%BB%8A%E5%BE%91
| 2013-05-25T05:31:25 |
text/plain
|
單車徑係專畀單車行嘅路,好多城市都有,主要用來分開單車同汽車,減少意外,有啲係用來畀人運動、消閑、娛樂。
西歐一啲國家、荷蘭同比利時一啲城市、英國嘅牛津大學城咁,為咗減少空氣污染,市或者城中心只係准行單車。
1970-1980年代,單車普及,多數路邊都有單車專用嘅路仔。但隨住城市發展,踩單車嘅人越來越少 [未記出處或冇根據],汽車越嚟越多,唔少新興城市(深圳)都冇起單車專用嘅路。耐啲嘅歷史嘅城市,好似廣州咁,因路唔夠用,政府拆單車徑改做車路,重引起爭議,有人認為政府應該鼓勵市民踩單車減少污染,而唔增加汽車嘅流量 [未記出處或冇根據]。
香港島、九龍同荃灣市區冇規劃單車徑;新界第啲新市鎮嗰陣就留地方起單車徑;當中單車徑最完善嘅算係沙田區。唔少香港人放假會去沙田踩單車。
政府計劃畀22億起一條 80 公里長嘅單車徑,駁埋新界現有嘅單車徑,首階段會喺 2009年開工,2011年完工,到時市民可以由屯門直踩到馬鞍山[1]。
台灣喺 1990年代開始設單車徑,全名一般叫「自行車專用道」,2000年以後更大量起單車徑,好似喺台北市,除部分主要道路嘅行人路上設單車徑外,亦喺主要河流河堤之外嘅路加設休閒用嘅自單車路,宜蘭縣、台東縣關山鎮呢啲地方以消閒單車徑出名。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5號 (星期一)嘅事,時間爲12:2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AE%89%E8%97%A4%E7%99%BE%E7%A6%8F
| 2013-05-23T15:38:25 |
text/plain
|
安藤百福(あんどう ももふく;1910年3月5號—2007年1月5號),係台灣裔日本人,原本叫做吳百福(Gô Pek-hok),喺後生時改良麪,結果就整咗樣即食麪出嚟,又創辦日清食品株式會社。2007年1月5號朝早因為急性心肌梗塞,喺日本時間(UTC+9)挨晚6點40分,喺日本大阪池田一間醫院不治逝世[1]。
安藤百福喺1910年日治時期嘉義附近嘅朴子腳(即係而家朴子市)出世。細細個就無父無母,喺臺南市跟做批發布料嘅阿爺阿嫲大。1932年,22歳嘅安藤百福用老豆嘅遺產做本,開咗間『東洋莫大小纖維株式會社』,一邊係立命館大學附屬商專經濟科讀書,一邊做成衣生意。因為嗰陣做唔係咁多工司做針織品,所以安藤嘅生意就越搞越大。1933年佢喺大阪搞咗個『日東商會』,經營針織品貿易、光學機器同精密機械製造。
第二次世界大戰嘅空襲炸咗安藤間公司同工廠。佢轉為搞百貨公司同食品生意。1948年開中交總社(即係依家日清食品),喺大阪府南部海岸上排列鐵板,用倒海水製造鹽嘅獨特方法做製鹽生意。同時佢又正式歸化,成為一個日本國民(嚴格講,如果要延續日治時期嘅日本國民身分,就無得繼承中華民國身分)。
嗰陣厚生省(即係依家厚生勞動省)得到美國嘅援助物資—小麥粉嚟整麪包,又舉行整麪包、食麪包獎勵運動。安藤覺得同樣都係用小麥整,點解唔獎勵日本嘅傳統麪食?所以佢唔多鐘意呢個食麪包獎杯,走去厚生省同嗰度啲人質詢。厚生省啲人話,日本嘅供應體制重有問題,叫安藤試吓自己推廣。不過佢因為唔夠錢,最終都搞唔成。
安藤向信用合作社求助借到錢。點知1957年,呢間信用合作社執咗笠,承擔無限股份公司理事長嘅安藤被迫賣晒自己啲生意嚟還債,剩返喺大阪府池田市間屋企。
於是佢喺自己屋企後園起咗間房仔研究即食麪,1958年8月25號,雞味泡麪產品成功批發製作。即食面立刻成為了受歡迎商品。同年12月,日清食品株式會社變更會社商號,會社順利擴大事業。1963年,日清食品喺東京證券交易所同大阪證券交易所上市。
由於即食麪大受歡迎,所以好多人跟風。於是安藤就申請晒商標同專利,以保持公司信用。日清食品喺1961年正式登記商標,1962年得到即食麪製造專利。但佢公司屬下 113 間子公司收到了警告,話佢壟斷。1964年安藤中止壟斷,開咗個日本麪工業協會,轉讓同公開咗做法專利權。
安藤開始考慮去美國發展,但1966年喺美國,佢發覺日本同美國嘅餐具好唔同。於是安藤就諗到用紙杯嚟整泡麪。1971年9月18號世界上第一杯杯麪「日清杯裝方便麪」推出,打開咗日本以外嘅市場。
1999年,紀念安藤業績嘅拉麪博物館喺池田市設立。6 年半之後嘅2006年7月28號,紀念館入場者突破 100 萬人。
2005年6月(95歲),佢以「日清食品已經培育出年輕嘅經營團隊,可以放心託付經營。我希望響自己仲有活力嘅時候交棒」嘅理由,響6月29號卸任取締役,改任創業者會長。
2007年1月5號日本時間挨晚 6 點 40 分,安藤因急性心肌梗塞,喺大阪府池田市去世,享年 96 歲。安藤表示自己嘅健康秘訣係每個禮拜打一次高爾夫球同每日都食雞味泡麪。
佢本身亦都係日本即食食品工業協會會長、安藤體育.飲食文化振興財團理事長、漢方醫藥研究振興財團會長、世界拉麪協會會長、1996年成為立命館大學名譽博士。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00:41。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96%AE%E5%BC%8F%E5%8F%8D%E5%85%89%E7%9B%B8%E6%A9%9F
| 2013-05-18T19:13:50 |
text/plain
|
單式反光相機,口頭上叫做單反相機,又或者係單眼相機、單鏡反光相機,係從構造原理嚟起名嘅,相機裏面用一塊喺鏡頭同底片間嘅鏡將圖像投射去對焦屏上面。大部分單鏡相機都係通過目鏡嚟到睇五棱鏡反射嘅像,亦都有其它形式嘅取景器,好似俯視取景器噉啦。
單鏡反射相機光學組件示意圖:
1909年,Graflex爾個牌子出嘅一部相機,就係爾種原理,而家35mm片幅係1936年由Exakta提出嘅。
1970年代,爾種技術就得到廣泛應用,好多攝影師都好鍾意爾種相機,而且好快就普及咗。單反嘅一樣好大嘅好處就係成像同監視嘅視差幾乎零,爾個係相機技術嘅一樣突破。而家市上賣嘅單反相機絕大部份都係有得換鏡頭嘅,所以呢,題材方面好多攝影愛好者又或者係專業攝影師都唔使頭痛,乜嘢微距啊,風景啊,運動啊,肖像啊嗰啲一部相機就可以輕鬆搞掂。
而家,好多入門嘅攝影愛好者都希望買部單反嚟到學習攝影。學攝影用單反好啲,但係即管係而家,單反都係價格不菲咖,所以呢,入門嘅愛好者應該慎重考慮。單反相機嘅好處好多咖,舉連拍功能做例子,單反嘅內部構造同數碼相機嘅唔同,所以單反嘅連拍速度快過普通數碼相機好多,至於連拍速度嘅快慢,喺單反相機裏面都有分,一般中檔機嘅快門速度都有6張到8張一秒嘅,高檔就會更加快,令攝影師可以迅速捕捉珍貴嘅瞬間,唔錯過嗰霎那嘅精彩情節。不過要睇出連拍嘅速度,首先要將ISO調高,調至F/Tv或者係M檔,儘量將快門速度調到最快(各種相機最快時間唔同)。
一般嚟講,愛好攝影嘅人都會追求質素高嘅相機,恁樣會更容易突出靚嘅效果。但係單反嘅操作比較複雜,好多愛好者買咗返嚟都唔係好熟悉操作。
傳感器對光嘅敏感度嘅描述,一般單反ISO100~12800(中高端)ISO越高,對光嘅敏感度就越高。
當撳落快門嘅時候,相機會制動快門簾,喺快門閃過嘅一瞬間(就好似人咋樣嘅一瞬)就會將鏡頭前嘅影像記錄落嚟。響一尐光線比較暗嘅場合裏面,通常將快門調到好慢,若然冇辦法,必須快速捕捉嗰一瞬間,就一定要將ISO調高,從而有效加快快門速度。
舊時尐光圈都附喺鏡頭上咖,而且光圈重係手動調節嘅,但係而家唔同咗啦,數碼單反一般都係響機身度通過微電腦調嘅。
光圈嘅基本作用就係控制通光量。柔光嘅時候可以儘量調大光圈,而強光嘅時候儘量縮細佢。
一幅圖片,通常主體好重要,而一尐不必要嘅背景,通常會通過「虛化」呢種方法去處理,虛化嘅對象可以係背景,亦可以係前景。至於虛化對象,可以通過焦距去調節。虛化背景嘅程度,就係以「景深」去描述。
景深深淺,一取決於光圈大細,光圈越大,虛化得就越犀利,光圈越細,成幅相就冇層次感,全部都清曬。
另外,重取決於焦距,焦距越長,虛化得就越犀利,焦距越短,反之。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5:16。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8%8A%E6%B5%B7
| 2013-05-24T13:02:16 |
text/plain
|
上海(Shanghai或者Shanghae),短名滬或者申,中國一城,亦係一埠。而家係中華人民共和國嘅直轄市,行政上叫上海市。佢坐落喺中國東部長江三角洲,面臨東中國海,喺長江入海口南岸。家陣城市發展迅速,係國內經濟最發達嘅地方之一,係中國嘅商業同金融中心。上海有上海港,係世界大港,2005年全年吞吐量係1,808萬標準貨櫃。2010年,上海舉行世界博覽會。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按1842年簽嘅中英南京條約,上海成為通商口岸,對外開放。英國喺上海設立租界。開埠後,上海變成遠東最繁榮嘅港口,亦係經濟、金融中心,係近代亞洲,唯一國際大都市。當時畀人叫做「十里洋場。」家下上海市黃浦、靜安以及虹口、楊浦四區,當時係上海公共租界(以英美為主),長寧區係上海公共租界嘅越界築路區,盧灣、徐彙兩區主要係上海法租界。[3]當時上海各租界,唔受大清管,有完全行政同司法獨立。喺上海嘅租界公園門外,都會一塊告示牌,「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因爲有租界,上海無畀戰火波及,重享有實際獨立地位同國際聯繫,因而繁盛一時。後尾,虹口、楊浦兩區,劃咗做日軍防區,成為日本勢力範圍,喺淞滬會戰期間,同華界一樣受到重創。
民國初年,租界以外嘅閘北同南市,叫華界,屬江蘇省。1927年,中華民國政府,喺華界設上海特別市,歸中華民國行政院直轄。同時將江蘇省上海縣、寶山縣十七市鄉,劃入特別市。1930年7月,改稱上海市。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爆發,淞滬會戰之後,日軍打國軍,以武力套去華界。上海法租界同蘇州河以南嘅半個上海公共租界,經歷長達四年多嘅孤島時期。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向英美宣戰,跟住日軍攻入租界,日本佔領全個上海,一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爲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中、美、英三國共同發表嘅《開羅宣言》,上海由中華民國佔領接管。1945年,上海由國民政府接管統治。
1946年,中華民國政府軍,同中共軍隊爆發大規模內戰(睇國共內戰)。1949年5月,中共嘅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敗中華民國嘅國民革命軍,佔領上海,同時對上海實行軍法管制。故此,大量人員、財產同機構撤離。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定上海做直轄市,成為中國工業中心。1986年,國務院公佈,上海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上海經濟地位,受到華南各城挑戰,尤其係經濟特區。但1990年代後,上海重新成為中國經濟,金融同貿易中心。1993年浦東開發開放,加快城市發展速度。目前保持年人均GDP 6%以上嘅增長。目前,上海發展邁向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同航運中心。
上海浦東、浦西,開始接通,浦江兩岸得以共同發展。1971年松浦大橋建成,黃浦江自始有大橋,1991年12月1號上海南浦大橋通車,1993年10月楊浦大橋通車,2003年6月28號盧浦大橋通車,黃浦江有條大橋;而隧道方面1970年9月打浦路隧道落成、1989年10月24日延安東路越江隧道通車,2003年9月29號大連路隧道通車。過江路越來越多,使陸家嘴翻天覆地,成為家下金融貿易區。1994年11月東方明珠電視塔完工、1999年3月18日金茂大廈開業、1999年8月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開業,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前,陸家嘴重起緊中國最高建築,即係上海環球金融中心。
上海自從浦東開放後,接過好重要國際會議,增強國際影響力,目的係彰顯中國大陸經濟、社會迅速發展。2001年10月21號上海接咗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2006年6月15號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喺上海舉行。2010年,上海接咗2010年世界博覽會。此外,每年上海接唔少展會。會議展覧業,經已成為上海重要産業。
喺版圖上,1949年上海面積係636平方公里。1958年,江蘇省嘅上海、嘉定、寶山、松江、金山、川沙、南匯、奉賢、青浦、崇明10個縣劃歸上海市,上海市轄區範圍擴大到5910平方公里。到2003年末,上海面積6340.5平方公里。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係目前中國嘅第三大島。
上海喺北緯31度14分,東經121度29分。喺正中國海岸線中心點,係長江出海嘅門戶。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前緣,東瀕東海,北界長江,南臨杭州灣,江蘇省同浙江省接壤。係中國經濟金融中心城市。
上海市全市面積6,340.51平方公里,南北最長有120公里,東西最闊約100公里。其中市轄區2,648.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14萬(上海戶籍1300萬,2001年)。
上海市全境係沖積平原,只係西南部有部份火山岩丘。海拔平均高度喺4米左右,地勢平坦,山脈少而低小。西部有佘山、天馬山等,但高度都喺100米以下。上海市最高點係喺杭州灣內海拔103米嘅大金山。
上海市區嘅北部,長江嘅出口處有三個島嶼同一啲剛出水面嘅沙洲。三個島即崇明島、長興島同橫沙島,呢個係上海市最大嘅三個島嶼,另外重有南部嘅金山嘴,大金山等島,崇明島以東35公里嘅佘山島。
崇明島係由長江帶落嚟嘅大量泥沙沖積而成,大唐武德元年(西元618年)僅係長江中嘅兩個小沙洲,面積只有十幾平方公里。之後幾次嘅變遷,而家東西之間約80多公里,南北之間闊約10-15平方公里,面積1041平方千米,係中國嘅第三大島同最大嘅沖積島。
長興島同橫沙島喺崇明島以南嘅江口,將江水分做南北二水道。長興島俗稱鴨窩沙,露出水面唔過百年左右,分別係石頭沙、瑞豐沙、潘家沙、鴨窩沙、金帶沙五個部分。近40年來先至逐漸形成一個島。同吳淞相對。橫沙島喺長興島東面,由橫沙島同元沙島組成,面積大約40平方公里。
黃浦江及蘇州河(吳淞江)貫穿市區。黃浦江將上海分係浦東同浦西。澱浦河銜接澱山湖同黃浦江。大治河銜接黃浦江喺長江出海口。
上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濕潤,春、秋較短,冬、夏較長。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個雨期。
正常年份7-8月份伏旱,天氣酷熱,每年有多個日子最高氣溫超過攝氏35度。夏天同初秋較容易受由太平洋向來嘅熱帶氣旋(颱風)吹襲。冬天很少下雪。
中共管治初期,上海一共劃分咗20個市區同10個郊區。後來經過多次嘅行政區劃調整同撤縣建區。1992年建立嘅浦東新區,之前大部係川沙縣。原先嘅南市區同原黃浦區喺2000年合併成為新嘅黃浦區。各郊縣亦都從1980年代末起先後改係市轄區,具體嘅係:寶山區(1988年)、閔行區(1992年,之前大部係上海縣)、嘉定區(1992年)、金山區(1997年)、松江區(1998年)、青浦區(1999年)、奉賢區(2001年)、南匯區(2001年)。目前,上海嘅政區內僅存一個郊縣:崇明縣。至2005年末,上海共有18個區、1個縣,共118個鎮,3個鄉,100個街道辦事處,3293個居民委員會同1991個村民委員會。
全市常住人口達到1750萬。2005年,全市人口密度係每平方公里2750人(2004年尾)。上海係中國第一個出現人口自然變動負增長嘅省級行政區,人口自然增長率自1993年開始已經連續保持負增長。2005年,全市戶籍人口出生率係6.08‰,死亡率係7.54‰,自然增長率係-1.46‰。
喺1949年以前,上海被人叫做「十里洋場」。有好多外國租界。住咗好多外國人。好多來自白俄羅斯嘅猶太人為咗避開蘇聯嘅紅軍,亦都着咗草到上海。英國人亦都帶來咗印度人到上海。呢啲外國人喺1949年以後,都已經離開咗上海。
喺毛澤東發起嘅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嘅運動之中,由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尾,前後經歷咗25年,好多上海嘅青年被發放到大陸各地,亦都改變咗其它地區嘅人口組合。文革結束以後,上海嘅知青又陸續調回上海。
90年代後期,上海再次成為咗移民城市嘅目嘅地。大陸各地有好多人搬遷到上海定居。好多臺灣人,香港人喺滬常住嘅數目衆多。由於好多外國公司喺上海常年設有辦事處,所以好多外國人亦都常年定居喺上海。
上海作係中國嘅重要嘅經濟政治中心,上海人民亦都積極參加過好多影響到中國命運嘅政治運動。響1843年之後,上海被迫開埠後,曾經係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嘅據點。上海有好多外國租界,佢地有自己嘅法律。
1919年五四運動中,為咗抗議巴黎同會中,外國列強肆意踐踏中國主權把德國喺山東嘅權益轉讓畀日本,即山東問題。同年6月6日,上海各界聯合會成立,反對開課、開市,聯合其它地區,告知上海嘅罷工主張。通過上海嘅三罷運動。
1918年至1925年間,中國國父孫中山同夫人宋慶齡曾經喺上海生活同從事各種政治活動。
1925年,五卅慘案亦都係喺上海發生。係當時嘅工人遊行抗議日本棉紗廠非法開除及毆打工人所引發嘅流血鎮壓事件。
1932年,一二八事變。係日本喺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為咗將國際社會嘅視線從東北轉移,而喺上海挑起嘅中日兩國軍事衝突,時間長達一個多月。
上海係中國共產黨嘅誕生地。十大元帥陳毅亦做過上海市長。
上海亦係文化大革命時期,四人幫張春橋同王洪文活動嘅地方。喺上海亦發生咗好多重要事件。
喺1989年八九民運,上海各界人民同學生積極參加反腐敗,爭取民主自由嘅運動。上海出版嘅世界經濟導報因為發表激進文章,而被當時嘅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下令關閉。
2006年,上海市勞動同社會保障局局長祝均一違法挪用32億勞動保障基金,借畀民營企業家張榮坤旗下嘅福禧投資公司用喺收購滬杭高速公路。因此北京中央政府100幾名調查人員前往上海,調查非法挪用社會保障基金嘅大案。原先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此被撤職查辦。
上海話係上海地區獨有嘅方言,屬吳語太湖片蘇滬嘉小片,南方方言嘅一種。亦都有人稱上海話係滬語。語音受早期移民中佔優勢嘅蘇州同寧波兩地影響巨大。同杭州話,蘇州話發音類似。
上海嘅文化被人叫做「海派文化」。它係喺中國江南傳統文化(吳文化)嘅基礎上,同開埠後傳入嘅對上海影響深遠嘅歐美文化等融合而逐步形成,既古老又現代,既傳統又時尚,區別喺中國文化,具有開放而又自成一體嘅獨特風格。毫無疑問,今天嘅上海係世界最時尚嘅都市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上海舉辦過多次大型文化活動,並建造咗多所全國一流嘅文化設施,包括上海大劇院、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上海影城等。歐洲風格嘅上海音樂廳因市政建設需要被移位元,但喺內部改建之後已經重新對公衆開放,以舉行交響樂音樂會係主。每年上海重會舉辦國際藝術節、國際電影節等文化活動。
上海城隍廟坐落喺上海市最係繁華嘅城隍廟旅遊區,係上海地區重要嘅道教宮觀,始建喺明代永樂年間(1403-1424),至今已有近六百年嘅歷史。喺文化大革命時期,遭受重大嘅打擊,神像被毀,廟宇被挪為他用。現已修復。
1949年以前,上海係一個紙醉金迷嘅地方。當時上海著名嘅「百樂門」舞廳享有盛名,從英文"Paramont"得來。「大世界」亦係好出名嘅娛樂中心。好多電影院亦都係非常豪華。例如,大光明電影院始建於1928年,由德國傑出嘅建築師烏達克(L.E.HUDEC)設計,屬市級優秀保護建築。大光明電影院嘅歷史。國泰電影院原名國泰大戲院(Cathay Theatre)。建於1930年,由鴻達洋行設計,鋼筋混凝土結構,外牆採用紫醬紅嘅泰山磚,白色嵌縫,屬典型嘅裝飾藝術派風格,1932年1月1日,國泰大戲院正式對外營業。當天登喺《申報》上嘅廣告用語係:「富麗宏壯執上海電影院之牛耳,精致舒適集現代科學化之大成」。1949年以後,更名做國泰電影院,「文化大革命」期間曾經一度改名人民電影院。1994年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命名係優秀歷史建築。
1918年至1925年間,中國國父孫中山亦都曾經喺繁華嘅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嘅香山路上嘅一幢歐洲鄉村式樣嘅小洋房居住過。而家就被改做孫中山故居。
上海有許多歐美式樣嘅舊建築,其中喺外灘嘅一組歐洲風格嘅外國銀行,商家同飯店遺留落嚟嘅建築群一直以來就係上海嘅標誌,例如:花旗銀行,和平飯店等。但事實上喺市內重有好多一啲二、三十年代遺留落嚟嘅,風格迥異嘅花園別墅,例如丁香花園、沙遜別墅、馬勒住宅以及而家被用作上海市少年宮嘅嘉道理花園等。喺上海嘅市中心,重有當時嘅面積龐大嘅上海跑馬廳。
1927年,著名作家魯迅辭去中山大學職務,同年10月赴上海。喺上海成立咗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翻譯、介紹外國嘅進步文學作品,寫咗好多雜文。1936年10月19日,喺上海逝世。佢嘅遺體安葬喺虹橋萬國公墓。1956年,魯迅墓遷移重建喺上海虹口公園。
1949年前,中國嘅電影業基本上集中喺上海,而喺上海有過製片活動嘅電影企業,總數約200家。上海嘅電影製片業,若從資金來源劃分,可以分係外商、民營同國民黨官辦等3種類型,而雄踞上海影壇嘅當推民營電影企業,占總數嘅90%以上。但係,喺眾多嘅民營企業中,大多數公司只係曇花一現,有啲公司甚至一片未拍,即已銷聲匿跡,而稍具規模、能均衡製片產産嘅,大概有十幾間。荷李活八大製片公司都喺上海設立發行機構,幾乎壟斷咗上海嘅整個電影發行市場。只有二三流影院才放國產片。
喺中國電影發展史上,起過較大影響同作用嘅,二三十年代有影壇五虎將之稱嘅明星影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星)、天一影片公司(簡稱天一)、聯華影業公司(簡稱聯華)、藝華影業公司(簡稱藝華)、新華影業公司(簡稱新華)等5家;戰後時期主要係昆侖影業公司(簡稱昆侖)同文華影業公司(簡稱文華)兩家。30年代嘅電通影片公司同40年代嘅昆侖影業公司,實質上係喺中國共產黨以民辦面目出現嘅電影公司。
上海因此出現咗好多知名嘅歌星同影星,周璿,阮玲玉,趙丹等。毛澤東嘅第三任妻子江青亦都曾經喺上海做過演員,名係藍蘋。
1949年以後,成立咗國營嘅上海電影製片廠,並對私營電影製片公司嘅改造,1953年2月,上海實行咗國營同民營電影嘅並軌,從此民營嘅電影公司消失。
80年代初,上海只有一個電視台 - 上海電視臺,後來有咗上海東方衛視等等。頻道亦都由一個,發展到好多不同內容嘅頻道。1970年代,只有黑白電視信號。1980年代,轉做彩色電視信號。原來,只有喺晚上才有電視節目嘅播出,發展到而家嘅全日24小時播放。
廣播事業亦都從原來一個單一嘅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演變成好多調頻,調幅各種不同內容嘅電臺。
海派特色嘅滑稽戲產生同抗日戰爭中期,由上海嘅曲藝「獨角戲」接受咗中外喜劇、鬧劇同江南各地方戲曲嘅影響而逐步形成嘅新興戲曲劇種。因為方言隔閡,只流行喺上海、江蘇、浙江等嘅地區。一人演出嘅滑稽曲藝稱之為「獨角戲」。比較著名嘅滑稽演員有王無能,江笑笑,劉春山,嚴順開,周柏春,姚慕雙同王汝剛等。
滬劇係上海獨有嘅戲曲。
上海喺1949年以前,就有好有名嘅報紙係申報。新民晚報創辦喺1929年,亦都係一份發行全國嘅有影響力嘅報紙。
20世紀30年代著名作家張愛玲曾經寫過好多同上海有關嘅小說。《十八春》原名《半生緣》寫咗三十年代上海嘅一個悲慘嘅愛情故事。
上海電視節係中國創辦最早嘅國際電視節,1986年創立至2006年,已經成功舉辦咗十二屆。
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創辦於1993年,第二年獲得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嘅認證,被歸為A類即非專門類競賽型電影節。2006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已舉辦咗7屆。
本地風味嘅上海菜又叫本幫菜。本幫名菜有好多。喺世界各地有華人嘅地方,都有以上海命名嘅餐館。
1949年以前,喺上海有好多外國銀行同公司。上海係當時中國嘅經濟貿易中心。上海不但只彙集住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四大政府銀行為首嘅原國家資本同官僚資本金融機構以及外國在華金融機構。喺外灘附近聚集咗各國頗具實力嘅銀行:英國滙豐銀行、德國德華銀行、日本橫濱正金銀行、俄國華俄道勝銀行、法國東方彙理、美國花旗銀行、比利時華比銀行等組成咗「東方華爾街」。重擁有數量衆多嘅私人資本經營嘅銀行、錢莊同信託公司(以下簡稱私營行莊公司)。經歷咗1927至1937年「黃金時期」嘅發展,到抗日戰爭爆發前,上海嘅私營行莊公司已經達到咗105間;而經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到1949年5月上海解放嗰陣,上海私營金融業嘅整體資金實力實際上已經大大削弱咗,但仍然重有119間私營銀行、80間錢莊同5間信託公司。到1952年底,上海私營金融機構嘅數量減至60幾間。1956年初,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最後全部合併係統一嘅公私合營銀行聯合總管理處。
上海係中國大陸經濟最發達嘅城市之一,2004年人均GDP6661美元,連續十年年均經濟成長超過8%。第三産業高度發達,其中最主要嘅産業包括咗金融業、房地産業、保險業以及運輸業等。喺浦東新區嘅陸家嘴係上海嘅新興金融中心,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2005年8月喺上海揭牌,主要職能係管理公開市場操作。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喺上海設立咗中國區總部、分公司同辦事處。
上海工業發達,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同計劃經濟時期,上海嘅工業發展水平就已全國領先。改革開放初期,由於中央政策原因,中國東南地區飛速發展,一度使上海嘅工業面臨邊緣化嘅危機,但自90年來中期以來,隨住浦東新區嘅開發,以及財政轉移支付比重減少等多方面嘅原因,上海嘅工業又重新煥發咗新嘅生機。上海工業總產值佔全國嘅十分之一,主要以輕紡、重工業、冶金、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工業為主,其它重有汽車、航空、航太等工業。張江高科彙集咗大量嘅高端製造業。農業佔總體經濟嘅比例較細,大約喺1.7%左右。
由於土地、勞動力成本日益升高,加上市政府經濟政策導向等原因,目前紡織業、重污染行業等低端製造業、勞動密集型産業開始逐漸搬到郊區或閂門,上海市整體産業結構進步明顯,已經形成逐漸鞏固自己嘅核心競爭力。
上海港係西太平洋地區最繁忙嘅港口之一,中國內地最大嘅港口。 2004年上海港貨物吞吐量達到3億7900萬噸,超過荷蘭鹿特丹成為世界第二大貨運港。 2005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08萬TEU(標準箱),保持繼新加坡、香港之後嘅世界第三大集裝箱港口地位,預計2006年全年吞吐量將超過2000萬TEU。港口吞吐量約占全國總數嘅三分之一,目前正喺建設嘅大型深水海港洋山保稅港設計年集裝箱吞吐量係2200萬箱(2005年12月10日一期工程開港,2020年全部建成)。
上海經濟亦都受到其周圍省份嘅非經濟方面嘅競爭。上游省份GDP增長帶來嘅環境污染,尤其係來自黃浦江上游嘅飲用水污染,已成為困擾上海發展同居民生活嘅一大難題。
上海嘅交通工具曾經五花八門、多種多樣,細到自行車、黃包車,大到馬車、小汽車。
1873年,法國人米拉睇到黃包車便利,向法租界公董局呈報計劃。1874年1月,黃包車從日本輸入上海。故此當時滬人又稱之為東洋車。凡喺上海租界上通行嘅黃包車要向工部局攞牌。抗戰前夕,黃包車已增至千幾架。後來三輪車興起,至1940年代後期逐漸被淘汰。1908年3月5號,英籍猶太地產商哈同經營嘅上海第一條有軌電車從南京路口至延安東路外灘通車,相繼發展咗12條有軌電車線路。到1963年8月15號淩晨零時17分,最後一架有軌電車尾班車從靜安寺開出,當當有聲嘅有軌電車從此退出上海。3點52分,第一架20路線無軌電車離開靜安寺起點站向外灘方向駛去。機動三輪車因為平,喺1970年代依然可以喺上海街頭見到。之後逐漸被淘汰。自行車曾經係上海最通用嘅交通工具。1980年代以後,私人逐漸開始買私人小轎車。
上海嘅市區交通較為發達,公共交通設施有:公交汽車巴士(包括大巴士同小巴士),公交電車巴士(目前只有無軌電車),黃浦江上輪渡,軌道交通(上海人叫地下段為地鐵,高架段就叫輕軌),基本上每一個住宅區周圍會有至少一個以上嘅公交線路停靠。以上呢啲公共交通設施都可以用上海公共交通卡,從而方便付費。
論公交線路數量同複雜性,上海擁有全世界最大嘅公共交通網絡同全世界最高嘅日公共交通客運量。上海全市公交有1100多條公交線路,密如蛛網,並且正以每年新辟、延伸、調整50多條公交線路嘅記錄持續擴充。按運營時間分,有日間公交車、「2」字頭嘅早晚高峰車同「3」字頭嘅夜宵車;按地域範圍分,有浦西、浦東、過江(含大橋、隧道線)同郊區線之分;按票務方式分,有單一票價1元(全程13公里以下嘅線路)或1.5元(全程超13公里嘅線路)嘅無人售票車,重有單一票價2元嘅空調車同多級票價嘅專線車(有「5」字頭嘅大巴專線、「6」字頭嘅浦東專線車、「8」字頭嘅中巴專線同「9」字頭嘅雙層車或空調大巴,重有10條空調旅遊專線以及觀光巴士)。
目前,大部分上海市民選擇公交巴士出行,但隨住軌道交通嘅逐步完善,市民嘅選擇方式將會趨向喺軌道交通出行。上海軌道交通線路目前建成五條線路:一號線(R1)、二號線(R2)、三號線(M3)、四號線(M4)、五號線(莘閔線),另外重有龍陽路站至浦東國際機場嘅上海磁浮示範運營線,總計近150公里里程。
就費用來講,輪渡仍然係最平嘅公交出行方式,票價普通乘客0.5元一位。公交車普通車1元(而家已經好難見),空調車兩元,大多無人售票。軌道交通6公里以内3元,6-16公里4元,16公里以上每10公里加收1元,冇設上限。由於國際油價普遍上揚,上海市區頂燈計程車亦全面向上調整,現時起步價係13元3公里,超過3公里以2.4元/公里加價;晚間23:00至第二日5:00期間,起步價係15元3公里,同日頭相比價格上漲30%。至於郊區,起步價係11元3公里,加價相同,亦係超過3公里以2.4元/公里加價。同時,市區同郊區出租汽車每搭一次就收1元燃油附加費。公交車同軌道交通喺晚間大部分都唔開,喺晚間計程車仍然係市民出行嘅選擇。
市內交通包括:
磁懸浮(由地鐵2號線龍陽路站至浦東國際機場)2002年12月31日首次運行,30公里長。
上海係中國史上第一個建造營運鐵路嘅城市,而第一條營運鐵路係吳淞鐵路,橫跨今日嘅寶山區、楊浦區、虹口區同閘北區,全長14.5公里,連接吳淞碼頭同江灣鎮,喺1874年12月開工,1876年12月全線建成。後因清政府嘅干涉,喺1877年10月20號下令拆除。但20年之後嘅1897年2月27號,喺原吳淞鐵路嘅地方重新開始修築鐵路,改叫淞滬鐵路,建成初期全長6.8公里。淞滬鐵路係中國最早建成嘅一條鐵路,而家都重行緊,亦係中國政府官款修建嘅江南第一條鐵路。喺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淞滬鐵路係由日軍使用,佢哋建造當時遠東最大機場——江灣機場提供運輸,日本投降後,由國民政府接管,並投入客貨運,1960年初,上海公交線路體系發展使淞滬鐵路逐漸退出客運,只進行貨運。今日嘅淞滬鐵路早已進行多次擴建,總里程達到23.04公里,已成為上海鐵路網北環貨運嘅主要通道。
喺淞滬鐵路嘅建設過程中,同時辟建滬寧鐵路,當時滬寧鐵路嘅上海站多次易址,但喺最後選咗喺今日目中路、虯江路之間,寶山路西側地區,上海人俗稱老北站。滬甯鐵路喺1908年4月1號建成通車,當時嘅上海站亦喺1909年7月竣工正式啓用。1916年,滬、杭、甬鐵路同滬寧鐵路接軌通車,同上海站合站,從而改名係鐵路滬甯、滬杭甬兩路總站,由於當時南市建有鐵路客站(喺家下黃浦區,近南浦大橋嘅南車站路、車站前路地區),改叫鐵路上海北站。日軍佔領後成為上海站(上海駅),民國政府接管後改叫鐵路上海站,但由於上海站客流量大、車站細,上海站一直都好逼。198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喺鐵路上海東站原址新建鐵路上海站,1984年9月20號正式開工,1987年12月28號完工啓用。新上海站就成為咗今日嘅上海火車站,喺建成初期時係全國規模最大現代化車站。
當時上海北火車站相對應嘅重有上海南火車站,係當時滬杭鐵路起點。1907年開工,1909年正式通車。喺滬甯滬杭兩條鐵路未聯絡接通前,上海南火車站係上海赴杭州嘅唯一鐵路線,同時用作客貨運。作係當時上海重要交通樞紐,上海南火車站成為長江三角洲地區貨運量最大嘅火車站。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後,上海南火車站俾日軍猛烈轟炸,最終報慶。如今喺上海南火車站舊址,啲人只可以通過周圍嘅路名來感受當時火車站周邊嘅繁華景象。
如今上海市最主要嘅兩個火車站:上海火車站(舊稱北站、俗稱新客站)同上海火車南站由上海軌道交通一號線同三號線互相銜接,前者係1987年啓用嘅新上海火車北站,而後者喺2006年7月1日正式重新啓用。新上海火車南站喺2003年12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發改委批准正式開工,係一座全新嘅現代化火車站,佔地面積約23公頃,佢嘅原址係上海新龍華火車站。規劃中嘅滬杭磁懸浮鐵路亦會經過上海南站並設站。新上海南站已經響2006年建成,6月25號試行,7月1號起正式運行。南站嘅建設會為上海西南地區嘅交通帶來更多嘅便利。南站主站屋採用世界上獨一無二嘅圓盤形結構,並大量開發咗地下空間,從2007年起會有大量嘅商店入駐南站嘅底下商鋪,並成為上海西南地區除徐家彙之外嘅第二個大型商業中心。
用緊嘅車站:
已廢棄車站:
1911年,法國飛行家環龍揸蘇姆式雙翼飛機來上海作飛行表演,但係不幸機裂而冇命。呢次係上海人民第一次目睹到飛機嘅風采。1912年,留學英國學習飛行嘅厲汝燕學成回國,揸愛特立克式單翼機喺上海上空作試飛表演,呢次係中國人第一次喺上海領空揸飛機。
上海第一個民用機場,係虹橋機場,喺上海市西郊,1921年3月10日開始破土動工,主要工程喺係年6月底基本完成。虹橋機場工程完工之後,但因為航空署「扼喺經費不足」,閒置土地,連京滬航線亦都未能如期通航。國民政府喺南京成立後,隨住滬蓉航空線管理處嘅籌建,以及上海至南京航線嘅開航,虹橋機場先至正式被使用,1934年虹橋機場進行咗一次擴建,征地890畝。1937年8月13號,淞滬抗戰爆發,起因係虹橋機場事件,日本軍隊佔領之後,進行咗大規模改建同擴建使,令虹橋機場嘅佔地面積達2513畝,但大部分係強佔土地。
上海第二個民用機場,係喺龍華地區嘅龍華機場,龍華機場重早過虹橋機場建造,但係喺建成之後,一直用作軍用。龍華機場亦係上海市第一個由陸軍管轄嘅軍用機場。1929年,國民政府航空署決定將龍華機場改做民用機場,由於當時虹橋機場閒置土地,所以到1936年淞滬抗戰前龍華機場經不斷修建,已成為當時中國最好嘅一個民用機場。日軍佔領之後,亦對龍華機場進行咗一系列嘅擴建,主要係滿足日軍嘅戰鬥機停機需要。
1945年日本二戰投降後,虹橋同龍華兩大民用機場正式劃歸國民黨空軍管轄。之後龍華機場同虹橋機場相繼重新劃歸民用,但由於虹橋機場因為政府內部原因未能得到好嘅建設,相反龍華機場就擴建咗,已成為中國民用航空運輸嘅樞紐機場,而且喺當時遠東地區亦都係屈指可數嘅一個國際機場。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虹橋機場成為空軍機場,龍華機場就繼續用作民用機場。隨住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日益繁榮,相應民用航空事業得到非常迅速嘅發展,到1960年代中期,龍華機場由於緊靠市區,受淨空條件等限制,已經唔啱大型飛機起降,196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准,虹橋機場擴建成國際機場,準備將民航用途轉至虹橋機場,但起初係軍民合用機場。1966年8月,原本喺龍華機場起降嘅國內航班飛機轉到虹橋國際機場起降,同時規定龍華機場係「訓練基地同航班飛機嘅備降場」。1972年,駐虹橋機場空軍撤離。之後虹橋機場進行咗不斷嘅改革同修建擴建,1988年6月25號正式對外宣佈成為獨立嘅經濟實體並且喺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未啓用前成為中國前三大航空民用機場。而龍華機場最終喺1991年降格為畀小型固定翼同直升機用嘅通用航空嘅機場(2B通用機場)。
浦東開發開放後,上海以浦東係發展龍頭,發展速度驕人,虹橋國際機場已不堪重負。上海市政府決定建設浦東國際機場。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喺上海市浦東嘅江鎮、施灣、祝橋濱海地帶,面積40平方公里,距離市中心約30公里。浦東機場一期工程喺1997年10月全面開工,1999年9月建成通航,成為上海市出現嘅第三個民用機場。但由於龍華機場已經唔再作民航運輸,故此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實際上係目前上海市第二個民用機場,主要負責國際航班。浦東機場二期航站區已經開工,二期航站樓綜合體工程設計目標年係2015年,同一期航站樓綜合體一起共同滿足6000萬人次嘅年旅客吞吐量;航站區最終總體規劃方案滿足8000萬人次年旅客吞吐量。滿足國家民航總局同上海市對對浦東機場建成亞太地區航空樞紐港嘅戰略要求,滿足上海經濟發展同2010年世博會嘅需求。
上海係中國最大嘅港口城市。從上海港出發嘅客貨輪,出海可抵達世界上400多個港口。由於搭船旅行速度太慢,目前除公平路碼頭同埋四日一班往大連嘅車客渡航線外,其餘沿海沿江嘅長途航線都已經停航。
原本喺外灘嘅十六鋪碼頭亦得番往南通、定海同普陀山等臨近地區嘅班船,但係喺2005年12月2日淩晨1點,上海十六鋪碼頭嘅兩幢大樓被成功爆破,有140多幾年歷史嘅上海十六鋪客運碼頭告別歷史舞臺,未來十六鋪碼頭只會當水上旅遊中心使用。
去崇明島之前,要分清上船地點,而去長興、橫沙島都係喺吳淞碼頭上船。另外,上海重有去韓國仁川、釜山,日本大阪、神戶嘅國際遊船,喺外虹橋碼頭上船。
上海港2005年嘅貨物總吞吐量達到4.43億噸,成為世界第一大貨運港口。
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深水港2005年12月10日正式開港,標誌住上海正向國際航運中心嘅目標大踏步地前進。
上海市域高速公路以「A」做標識,後加數位序列進行命名。其中環線高速公路以十嘅整數倍命名,其它高速公路以十嘅整數號外嘅序列號命名。市域高速公路包括:
每年秋季(九月中旬至十月中旬)上海都會舉辦為期一個月嘅上海國際旅遊節。誠邀世界各地嘅旅遊者來上海參觀遊玩,2004年上海國際旅遊節喺年9月18日-10月6日舉行。
2004年上海舉辦F1大獎賽中國站嘅比賽,吸引咗數以十萬計嘅遊客前來觀看比賽。賽道喺嘉定,擁有各種室內外賽車運動,有著亞洲第一大嘅卡丁車場地。2005年至2008年,上海將連續舉辦三屆網球大師杯賽。「體育旅遊」已成為申城熱點之一。
上海玉佛寺 有玉佛一座。文化大革命,佛寺內人用毛澤東畫像貼滿玉佛,所以冇被紅衛兵搗毀。
徐家彙天主教堂 係1949年以前建造嘅。規模宏偉。
上海擁有100多所科研機構,10萬科研人員。
上海擁有100多所專業技術培訓機構,其中包括:
張愛玲 小說家。
黃金榮 上海黑幫。
杜月笙 上海黑幫。
哈同 猶太人。
沙遜 猶太人。
姚明 NBA籃球員。
朱建華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跳高金牌得主。
巴金 著名小說家。
至2005年末,上海已經同50個國家嘅66個地區結為友好城市關係或友好交流關係,下列其中部分地區。
↑ 1.0 1.1 “申”、“沪”的由来。 上海市政府。 喺2009-08-27揾到。
↑ 近代上海。 上海市政府。 喺2009-08-27揾到。
↑ 上海縣誌:上海開埠、租界設立。 上海市政府。 喺2009-08-27揾到。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3月17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14:29。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AE%8B%E5%AD%9D%E5%AE%97
| 2013-06-20T13:33:25 |
text/plain
|
建議宋孝宗改名至趙昚。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94年)係宋朝第十一位皇帝,亦係南宋第二位皇帝。
佢係宋朝皇室成員,之但係因為宋高宗得一粒仔,佢過咗身,自己又再無仔生,所以唯有喺其他親戚度搵咗宋孝宗做繼承人。1162年宋高宗讓位畀宋孝宗。
宋孝宗係南宋比較有作為嘅皇帝。佢一登基就決定北伐收復中原。所以佢恢復咗岳飛嘅名份,追封為鄂國公。佢重命令張浚北伐中原,但最後輸咗。之後宋孝宗專心內政,經濟開始有起色,有人叫呢段時期做「乾淳之治」。
宋孝宗在位27年,喺1187年因為宋高宗過身,宋孝宗守喪三年,結果佢喺1189年讓位畀個仔宋光宗趙惇。1194年病逝,終年68歲。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8%8B%B1%E8%81%AF%E9%82%A6%E9%81%8B%E5%8B%95%E6%9C%83
| 2013-05-23T06:07:03 |
text/plain
|
英聯邦運動會(英文:The Commonwealth Games)係英聯邦國家每四年舉辦一次嘅運動會。呢個運動會首次舉辦喺1930年,當時佢叫大英帝國運動會(The British Empire Games)。1954年改叫大英帝國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Empire and Commonwealth Games),又喺1970年改叫不列顛英聯邦運動會(British Commonwealth Games),然後响1978年換成而家嘅英聯邦運動會(The Commonwealth Games)。
除咗奧運會嘅熱門運動項目,英聯邦運動會嘅運動項目方面亦包含咗一啲流行於英聯邦國家嘅項目例如草地滾球、七人橄欖球同無網籃球。目前,一共有53個英聯邦國家同71個隊伍參與呢個運動會。英聯邦運動會嘅運動員人數通常高達5000人。呢個使到英聯邦運動會係其中最多運動員參與嘅國際運動盛會之一。
英國嘅4個組成部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同北愛爾蘭—都派出各自嘅嘅隊伍參加英聯邦運動會,重有一啲英國皇家屬地例如,安圭拉島,澤西島,曼島同一啲英國海外領地地區都派出各自獨立嘅嘅代表團參賽。
只有六支代表隊曾參加全部歷屆以來嘅英聯邦運動會:澳洲、加拿大、英格蘭、紐西蘭、蘇格蘭及威爾斯。
以一個運動競賽嘅方式團結大英帝國嘅各個成員,呢個構思最初係由阿斯特利·曲琶(Astley Cooper)先生喺1891年形成嘅,佢喺《泰晤士報》上發表咗一篇文章,內容建議話「如果每四年舉辦一次泛大不列顛同泛安圭拉嘅競賽同埋節日可以促進大英帝國成員之間嘅親善友誼同相互理解」。
響1911年,大英帝國節喺倫敦舉辦,節日係為咗慶祝加冕嘅佐治五世國王。節日中都舉辦咗一場帝國內嘅競標賽,參賽嘅隊伍包括澳洲,加拿大,南非同埋英國,比賽項目包括打拳,摔角,游水同埋田徑。
響1928年,加拿大人咩·馬斯·(波比)·羅便臣(Melville Marks (Bobby) Robinson)邀請籌劃咗第一屆嘅大英帝國運動會,兩年後喺加拿大安大略省嘅咸美頓正式舉辦咗第一屆賽事。
英聯邦運動會同世運會一樣,亦曾受到政治抵制。
尼日利亞響1978年愛民頓英聯邦運動會前就因為新西蘭同南非種族隔離時代南非嘅運動關係而抵制當年嘅英聯邦運動會。
戴卓爾夫人政府反對制裁南非,幫助南非白人種族主義政權抵抗國際壓力最後使到英聯邦59個成員中嘅32個來自非洲,亞洲同加勒比海地區嘅國家同地區聯合抵制1986年蘇格蘭英聯邦運動會,喺1974年,1982年同1990年都因為南非問題英聯邦成員國示意要抵制運動會。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3月10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03:58。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92%B0%E5%B0%BE%E7%8B%90%E7%8C%B4
| 2013-05-25T01:25:18 |
text/plain
|
環尾狐猴(Lemur catta)又叫節尾狐猴,貓狐猴,係狐猴科狐猴屬嘅唯一一種。廸士尼以前嘅「荒失失奇兵」嘅主角之一就係呢種。
好似狐狸咁有一個好長嘅尖咀,而嗅覺亦非常靈敏。條尾有一節節嘅條紋係佢嘅主要特徵。
分布喺馬達加斯加南部邊境位置,生活喺乾旱多岩石嘅地區。現時環尾狐猴主要分布喺拜倫地自然保護區。
環尾狐猴係一種羣居動物,由狐猴乸帶領,一群大概有20隻左右。白天活動,鍾意喺地面行,有時會一路行一路跳,動作好滑稽。好戰,成日為咗爭地盤而打鬥,尤其係每年11~12月發情交配時期,並且經常以肛門腺分泌腺液塗喺樹度,以鞏固地盤。主要食植物性食物(例如香蕉、無花果、樹皮等),但有時都食昆蟲、鳥蛋甚至幼鳥。佢哋好注重清潔,所以食嘢嗰陣會盡量舉高雙手。懷孕期5個月,每胎2—3個仔,6個月開始戒奶,2歲開始性成熟。有18至20年命。天敵係猛禽、馬島狸同埋人,但逃生能力非常之高。
環尾狐猴喺IUCN紅色名錄裏面被列入「易危」級別,即係喺中期內可能有比較高嘅滅絕威脅。而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裏面亦被列入《附錄I》之中,禁止喺國際間進行交易。
全球31種狐猴中,約有15種經常被放喺動物園內繁殖,環尾狐猴係其中之一。雖然早喺1858年倫敦動物園已開始飼養第一隻環尾狐猴,但真正建立環尾狐猴種群就要直到1960年代,例如位於美國加州嘅聖地牙哥動物園喺野外獲得4隻環尾狐猴(3隻喺1962年,1隻喺1969年),飼養籠內達20年,其間已成功繁殖近100隻動物。而跟據ISIS(國際物種資料系統)記錄顯示,直到21世紀全球動物園已有多過1300個環狐猴種群。
香港動植物公園養環尾狐猴亦有一段歷史,直到而家仍有多次成功繁殖嘅記錄,分布喺幾個獸籠內。
《Encyclopedia of the World's Zoos (Volume 2) G-P》,ISBN 1-57958-174-9。
呢篇環尾狐猴係關於哺乳動物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0:0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96%B0%E5%A5%87%E5%A3%AB
| 2013-05-23T03:55:48 |
text/plain
|
新奇士(Sunkist)係一個牌子,出名賣橙。而橙汁同埋相關嘢飲,好似果汁、汽水等,係佢租個名畀嘢飲公司。
去街市買橙,新奇士會貼咗Sunkist個貼紙,以示為名牌,收尾好多其他牌子嘅橙,都學咗呢個貼紙,要嚟賣橙。
買新奇士橙,有分「新橙」同「舊橙」。
傳聞,新奇士橙嚟自美國加州,嗰度陽光燦爛,種出嚟嘅橙,橙汁好新鮮。新奇士供應鏈有品質控制[1]。
新奇士嚮美國,間公司叫 Sunkist Growers Inc.,1893年已經嚮處,原名係"The South California Fruits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ves"(南加州生果與農產合作社)。呢間新奇士公司,由加州同埋阿里桑那州六千幾個種橙農夫、屋企個體戶收購生果,然後搞出口到世界各地[2]。
嚮香港,新奇士由和記黃埔集團嘅子公司屈臣氏集團代理。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0:18。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96%87%E8%A8%80
| 2013-05-18T20:39:08 |
text/plain
|
文言文係中國古時嘅一種書面文體,主要係秦朝嗰時嘅口語做基礎。但係文言文喺一段時間嘅發展,唔同時期文法同詞彙上都會有分別。
二十世紀之前,文言文幾乎係東亞各國嗰通用文體。新文化運動之後,普通話嘅白話文就慢慢替代咗文言文。
同白話文(現代中國語文)相比,文言言簡意賅。
「我手寫我口」為主,亦經修飾。
香港中國語文科,初中生亦要學文言文。高中生會更進一步研習。
廣東話保存咗唔少文言文嘅字詞。廣東話亦雅亦俗。例如:
香港粵劇﹑粵曲﹑粵語流行曲以至著名小說家金庸先生嘅武俠小說作品係用文白夾雜型式寫嘅。
以上有助香港嘅「70後」、「80後」、「90後 」承傳部份文言文用詞。
日本 自從中國唐代 文化交流, 到片假名平假名普及後好多年, 公函文書﹑碑文﹑經文...多仲係用漢字文言。 稱為漢文(かんぶん,Kanbun)。
照片所見日本 『石川縣戰死士盡忠碑』石碑 碑文紀念戰鬥亡兵: 「人誰無一死死而得其所榮矣...」 事件發生於明治十年(1877年)。 石碑立於明治十一年(1878年)。
喺韓國 文言文叫漢文(한문,Hanmun)。
喺越南 文言文叫儒字(亦叫 字儒,Chữ Nho)。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9號 (星期一)嘅事,時間爲13:20。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A6%8A%E7%A5%9E%E6%98%9F
| 2013-05-23T07:32:57 |
text/plain
|
妊神星(妊讀淫或任;英文:Haumea),編號小行星136108,係一粒新近發現嘅大型柯伊伯帶天體,響2004年12月28號發現,嗰時佢叫做2003 EL61。
2006年9月7號2003 EL61俾國際小行星中心正式編為小行星136108號。2008年9月17號,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將呢粒小行星歸類做第5粒矮行星,並以夏威夷女神嘅名「Haumea」將佢命名。
妊神星每兩個鐘嘅亮度會變得更光或更暗,而且亮度增、減值約莫係25%。
妊神星已知有兩粒衛星,發現者將佢暱稱做「魯道夫」(Rudolph,傳說中為聖誕老人拉雪橇嘅馴鹿),佢嘅質量大約係妊神星嘅1%。個測量結果只代表系統嘅總質量,如果假設粒行星同衛星有相同嘅密度同反照率,咁佢哋嘅3.3等之視星等差距,就可以準確計算出其他嘅數值。同冥王星比較,冥王星嘅衛星「查龍」嘅質量係行星嘅10%,對其他行星來講,個比率顯得比較大。
此外,妊衛一嘅公轉週期係49.12±0.03日,距離行星49,500±400公里,離心率係0.050±0.003。粒衛星曾經響1999年同行星發生掩星,下一次掩星將會響2138年發生。此外,粒衛星嘅直徑大約係350公里。如果佢放到小行星帶,佢將會成為第五大嘅小行星。
第二粒衛星響2005年11月29號被宣布發現[1]。曾被愛稱為「布立增」(Blitzen,聖誕老人嘅另一隻馴鹿),佢嘅質量得妊衛一嘅1/10,以一條橢圓率極高嘅軌道圍繞妊神星運行,公轉周期18日。妊衛二被正式命名為「納瑪卡」(Namaka),個名源自Haumea嘅另一個女——海神Namaka。
呢篇妊神星係關於天文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6%9C%89%E7%B7%9A%E9%9B%BB%E8%A6%96%E6%96%B0%E8%81%9E%E5%8F%B0
| 2013-05-20T11:54:59 |
text/plain
|
上次編輯:2013年4月23號 09:20。
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i-CABLE News Channel、以前叫有線電視新聞二台),係香港第一個24小時報道即時新聞嘅電視頻道同埋喺香港最中立同較專業嘅新聞台。新聞台除咗24小時不斷報道本地同埋國際新聞之外,各節新聞內容重包括財經、體育、天氣同埋交通消息等等。有線新聞台成立之後,各電視台紛紛效法,成立自己嘅新聞台,包括無綫電視嘅無綫新聞台、亞洲電視嘅24小時亞視新聞台、香港寬頻bbTV嘅香港新聞台,同埋now寬頻電視嘅now新聞台。
1993年,有線電視新聞台(非現有同名頻道)啟播,播放新聞報道同埋資訊節目。
1995年,香港有線電視將當時嘅新聞台一分為二,其中新聞二台全日播放每半小時一節嘅新聞報道,原有財經資訊節目就安排喺新聞一台播放。
2002年4月8日,有線數碼新聞中心正式啟用,完全使用數碼化新聞製播系統。有線電視嘅北京新聞中心亦都正式啟用。
2005年4月創下第一個粵語新聞台連續十萬小時播放嘅世界紀錄。
2005年12月17日,第六次世貿部長級會議場外嘅示威活動演變成衝突場面,新聞二台由下晝開始無間斷直播韓農衝突情況,以及示威人士被警方扣留嘅片段。
2006年1月3日,配合新聞一台嘅重組同改名,新聞二台重新命名為新聞台。
2007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 澳門嘅示威遊行演變成警民衝突,新聞台由下晝開始全程跟進直播衝突同埋警方鳴槍嘅現場情況。
2007年有線新聞曾經系列報道槍擊案之謎、日本對談、法證檔案、瞬間十年、十七大會議同埋區議會焦點選區等等。
2007年有線電視駐上海記者站正式啟用。
2007年10月29日,新聞台喺晚間黃金時段加推新聞最前線節目。
2007年10月31日至12月1日,新聞台同埋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合作,就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進行滾動民意調查,以電話訪問市民會投邊位候選人,並每日獨家喺新聞報道中公佈。
新聞報道每半小時一節,於每小時00同埋30分開始播映,呢個台而家大多數時段都係以直播嘅形式播映。而在非直播嘅時段,財經報價重有天氣同埋時間資訊列唔會跟隨重播,仍然會即時更新。
咁多個新聞時段就係咁樣:
逢星期一至五喺觀眾返工返學之前報道朝早最新嘅消息同資訊。
星期六同日報道晨早國際、香港凌晨同部分之前嗰晚嘅焦點新聞。
係嗰日專題報道嘅開始,亦開始重點報道嗰日嘅新聞。
係中午嘅黃金新聞時段。
係下晝嘅新聞時段。
係晚間嘅黃金時段。
係新聞台嘅晚間黃金時段,報道焦點新聞,喺呢個時段會有較多戶外直播。
首節報導國際新聞,並設有中英雙語字幕。但當本地有重要消息,仍然會首先報道焦點新聞。
係晚間嘅新聞時段。
報道焦點新聞、並獨有體育extra環節,亦有明日焦點同明日天氣提示。
由一位主播報道國際及香港之前一日嘅新聞。
有線新聞台每日嘅黃金時段係同第1台嘅聯播時段,喺呢段時間嘅新聞內容,會有較多戶外直播,而19:30-20:00嘅新聞最前線,就係全日重點嘅黃金時段。
各節新聞環節重包括:
由香港天文台科學主任主持,為觀眾講解香港同華南地區嘅天氣狀況,亦會有詳盡嘅天氣預報。
透過自設或者運輸署嘅戶外攝影機,了解香港各區即時路面情況。
由嗰日嘅深夜直播室主播作旁述,以淺白嘅字眼概述各香港報章嘅社評同社論。
由體育主播主持,詳細報道各足球賽事同聯賽,等觀眾了解各球隊形勢。
由新聞主播同警察督察主持,宣揚防止罪案嘅訊息。
喺廣告前後以無旁白嘅形式播出,重溫一周時事。
而當突發事件、記者會、特別活動或者儀式發生同進行時,新聞台會暫停播映以上嘅新聞環節,並由主播同埋記者即時透過直播畫面,作詳盡的旁述同埋報道。
有線新聞台同台灣嘅中天新聞台同埋東森新聞台合作,取得電視台無附加字幕嘅新聞片段,經剪輯後喺新聞台播放。喺台灣有大型事件進行時,更可以用嗰兩個台嘅衛星訊號作直播。
喺2007年3月中,新聞台多位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到台灣東森新聞台考察兩日,了解台灣電視新聞嘅運作。
此外,喺香港大型選舉進行前,好似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有線新聞台都會同港大民意研究計劃合作,進行民意調查。
自啟播以來,新聞台曾經喺2002年數碼新聞中心啟用嗰時換過主播台一次,之後一直用到而家。
而家嘅主播台前一共有四部攝影機,喺晚間黃金時段分別由右側拍攝左面主播、由左側拍攝右面主播、喺正中間以新聞中心作背景、同時拍攝兩位主播同埋由高空拍攝。而喺其他以直播室作背景嘅時段,開始同埋/或者完嗰時攝影機就會分別由左側或右側遠距離拍攝主播,並會分別用正中間或右側攝影機以新聞中心或左側主播台作背景。
螢幕上方除台徽外,亦會並排顯示即時天氣狀況、各天氣警告訊號、溫度、濕度及時間。下方會以藍底白字、循環滾動嘅形式提供新聞摘要。喺直播新聞台有直播或重播節目時,會作出提示,提醒觀眾收睇。
有突發或重大新聞時,下方資訊列會以藍底黃字顯示事態嘅最新發展,而左方同/或右方亦會有灰底白字垂直顯示。
有線電視新聞台嘅鏡面設計佈局鮮明簡潔,成為咗民間虛擬/假扮性就電視節目「偽截圖」畫面風格範本嘅選擇,例子有: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09:20。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A5%9E%E9%81%93
| 2013-05-22T13:02:38 |
text/plain
|
神道,係日本民族嘅傳統宗教。公元前3-4世紀喺日本產生,屬於一種天地萬物有靈嘅自然崇拜宗教。
神道呢個名,係嚟自中國《周易》觀卦《彖》傳[1]:「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呢度講嘅,即係指一啲自然界嘅法則,聖人用呢啲法則去設立制度,教人信神,因為神會賞善罰惡[2]。後來神道又廣泛解釋成「神明之道」或者「神靈之道」。
神道教基本上分幾個發展階段,公元前3-4世紀,日本由石器過渡到鐵器時代時,屬於原始神道教。到咗飛鳥、奈良時代,即大約6世紀,佛教由中國傳入日本,由於太受歡迎,令傳統神道教要依附佛教發展,受佛教影響,神道教開始有神舍、神宮,同時又開始有神像。平安時代,即9-13世紀,出咗一樣「本地垂跡」學說,話日本所有神靈都係菩薩化身,根據呢個觀念一路到鎌倉時代,就發展出天台宗山王神道同真言宗兩部神道出嚟,佢哋將日本最大嘅神靈,都當係佛嘅化身。呢套理論去到14-15世紀,受中國儒家同道家文化影響,又發展出伊勢神道同吉田神道。
之後,又受到中國新儒學影響,神道教加入新儒學入面,「理」同「氣」嘅宇宙觀,同時又加入君臣之道,即係忠、孝、禮、義、廉、恥呢啲嘢,例如吉川神道同垂加神道就係咁嚟。
到17-19世紀明冶維新時期,有人認為神道唔應該有太多佛教同儒家嘅嘢,開始提倡復古神道,宣稱天皇係繼承天照大神神傳,唔單止統治日本,仲應該統治全世界。基於呢種主張,發展出一種沙文主義思想,推行神道國教,強行規定話神道唔係宗教,而係國家宗祀,用行政命令逼所有人信神道,同時參拜神舍作為國民義務。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先結束神道教嘅國教地位。之後組成民間團體「神社本廳」。
呢篇神道係關於宗教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5月14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19:2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84%A1%E7%90%86%E6%95%B8
| 2013-05-25T13:16:56 |
text/plain
|
無理數,即係唔係有理數嘅實數,唔能夠寫成兩個整數嘅比。若果將佢寫成小數形式,小數點之後嘅數字就會有無限咁多個,而且唔會循環。常見嘅無理數有大部分嘅平方根、π同e(其中後兩者同時係超越數)等。無理數嘅另一個特徵係無限嘅連分數表達式。
傳說中,無理數最早係由畢達哥拉斯學派弟子希伯斯發現。佢用幾何方法證明無辦法用整數以及分數嚟表示。而畢達哥拉斯深信任意數都可以用整數同分數嚟表示,唔相信無理數嘅存在。但係佢始終證明唔到唔係無理數,後來希伯斯將無理數透露畀外人知道,佢本人因為呢次知識外泄觸犯學派章程而俾人處死,罪名等同於「瀆神」。
= 1.73205080……
lg3 = 0.47712125……
π = 3.141592653……
對於非零整數 m 及 n,唔知 mπ + ne 係唔係無理數。
我哋亦都唔知道 2e, πe, 或者 歐拉-馬歇羅尼常數 γ 係咪無理數。
無理數集係不可數集(因有理數集係數得到而實數集係數唔到嘅)。無理數集係一個唔完備嘅拓撲空間,佢係同所有正數數列嘅集拓撲同構嘅,當中嘅同構映射係無理數嘅連分數開展。因而Baire category theorem可以應用喺無數間嘅拓撲空間上。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1:0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2007%E5%B9%B4%E9%A6%99%E6%B8%AF%E7%AB%8B%E6%B3%95%E6%9C%83%E6%B8%AF%E5%B3%B6%E9%81%B8%E5%8D%80%E8%A3%9C%E9%81%B8%E6%B3%9B%E6%B0%91%E4%B8%BB%E6%B4%BE%E5%88%9D%E9%81%B8
| 2013-05-19T02:39:23 |
text/plain
|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泛民主派初選係指泛民主派就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中,選出一人代表泛民主派參予呢次補選嘅初選機制。
2007年香港立法會港島選區補選係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後第三次進行嘅香港立法會議席補選。補選喺2007年12月2號舉行,以填補8月8號喺廣州病逝嘅馬力喺港島區嘅議席空缺。
2007年夏季馬力嘅癌病開始轉趨惡化,癌細胞不斷擴散至各主要器官,佢要再度北上廣州醫;但馬力喺8月8號下晝兩點因結腸癌醫治無效逝世,終年五十五歲。根據法例,佢遺下嘅席位要進行補選,由於只有一席,所以變成單議席單票制,選區係香港島全島。
由於呢次選舉都集中喺一個席位上,而補選出來嘅任期得大概八個月,因此成為各大政黨嘅爭取目標,主要形成泛民主派同建制派之爭。
同歷屆選舉唔同嘅係,泛民主派為避免出現自己人鬥自己人嘅情況,多個政黨協調出泛民主派初選。呢次補選泛民主派嘅最終候選人會由初選產生[1]。
呢次泛民主派初選由四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統籌,包括馮檢基、劉慧卿、湯家驊同埋李國麟[2]。
初選會分三部份進行,民意調查、辯論同埋泛民人士投票。
香港大學會負責整個計分機制。然後,25位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28位泛民主派區議員同埋300位泛民主派人士(十個泛民組織各10票)會為初選進行投票。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喺9月25號至9月28號會向唔少過1,000名港島區合資格選民進行電話調查。民意調查佔50%,300個民主派人士佔30%,最後,立法會同區議會議員各佔10%。
朱耀明教授負責整個泛民主派初選嘅計分機制。
9月16日:達成初選安排。
9月18日:協調並同意分數機制。
9月24日:進行辯論及泛民人士投票。
9月30日:公佈初選結果。
泛民主派初選大概要使港幣14萬。費用由兩名候選人攤分。當選者要申報選舉經費[3]。
陳方安生2007年9月11日上晝喺香港小童群益會總會舉行記者會宣佈參選[4]。
勞永樂醫生一直冇公開表明參選,但最後代表社民連出選。
由港大民意網站調查喺9月25號至9月28號訪問過超過1,000名港島區合資格選民。
勞永樂同陳方安生9月24號夜晚7時喺堅道明愛禮堂出席論壇,向300個泛民團體代表同100名市民[6]簡介政綱,論壇形式參考3月嘅特首選舉辯論,兩人唔會直接互相質問,但可以回應另一參選人嘅提問,三位大學教授同埋政治學家馬嶽教授,陳健民教授同戴耀廷教授喺初選分別向兩位候選人各提問3條問題,除學者質詢外,亦要回答在場泛民代表同埋市民提問[7][8][9]。
文化界學者梁文道應邀主持呢次辯論,另外五間本港電視台同三間電台現場直播整個辯論過程。
300位出席論壇嘅泛民代表會投票推選其中一人作為候選人,結果會連同月底完成民意調查後,進行點票。最終嘅論壇日期要等泛民嘅會員大會決定。
喺投票嘅18名泛民立法會議員中,陳太得15票,勞永樂有2票,1票屬廢票;喺區議會大概19名泛民港島議員中19人投票,結果13票投向陳太,2票支持勞永樂,4票屬廢票或問題票;喺團體票方面,陳太得到141票,勞永樂得79票。
另外,港大民意網站調查咗超過1,000名港島區巿民,47%支持陳太,10.9%支持勞永樂,29.9%就兩個都唔支持。
註:全部百分比已扣除「中立」、「皆不支持」或「廢票」。
按照泛民代表嘅初選計分機制計算,陳方安生得分77.3分,對手勞永樂得22.7分。
由於陳方安生勝出,因此「代表」出選,而勞永樂就宣布退選,畀陳方安生出選。
由於呢次泛民主派初選係香港選舉史上首個初選機制,多位議員都希望可以成為以後進行同類選舉嘅參考。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15:36。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B5%B7%E7%8D%B8%E9%A4%A8
| 2013-05-26T00:01:13 |
text/plain
|
海獸館係一個用海洋哺乳動物招徠生意嘅主題公園(或水族館),海獅、海豚、白鯨等動物會畀人困住響水池裏面,遊客觀賞或者用嚟做表演。有啲海獸館會營造一個近乎天然(例如珊瑚礁)嘅生態環境(尤其係澳洲)。以旅遊角度睇,呢類海獸館可以帶嚟豐厚收入,但對於海洋哺乳動物嘅高死亡率同衍生嘅道德問題亦引起環保人士嘅關注。
早喺中國嘅北宋時期,就已經有人養海洋哺乳動物嚟表演[1]。
之後就係西方嘅發展。1895年,喺紐約開幕嘅「海獅公園」(Sea Lion Park)就曾經養過40隻海獅,不過喺1903年後執笠。
之後嘅海獸館,位於佛羅里達州聖奧吉斯嘅海洋中心(Oceanarium),喺1938年開幕。直到而家都有人認為佢係「世界上第一個海生館」("The world’s first oceanarium")。
1961年11月,位於加州洛杉磯嘅太平洋海洋世界係第一個養殺人鯨嘅展覽場。不過養咗兩日就死咗[2]。之後, 溫哥華水族館係第一個養殺人鯨嘅海獸館。佢哋喺1964年養咗一條叫(Moby Doll)殺人鯨,養咗三個月。
香港海洋公園以前分別養過兩條殺人鯨:海威小姐同皇子,海威小姐響1979年1月29號由冰島來港,到1997年4月21號病死;皇子響1989年4月13號由日本來港,直到1991年7月10號病死。海洋公園現計劃再物色另一條殺人鯨嚟香港定居。
2010年,美國佛羅里達州一間主題公園一條雄性殺人鯨,整死資深女訓練員,令「應否豢養殺人鯨」又再拗起來次。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2月17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01:53。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B1%85%E6%B8%AF%E6%AC%8A%E5%95%8F%E9%A1%8C
| 2013-05-25T12:49:28 |
text/plain
|
居港權問題,泛指由於《基本法》第24條實施嘅情況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包括中華民國籍、英國國民(海外)、部分英國公民以及澳門葡萄牙公民)人士,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治範圍入面出世嘅子女,都喺1997年7月1號,可以拎到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所搞出嚟嘅法律同政治爭拗。
喺英國管治香港嗰陣,香港永久居民喺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治範圍裏入面出世嘅子女,唔一定可以留響香港,呢啲人仍然需要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嘅公安機關,申請前往港澳通行證(俗稱單程通行證),至可以喺香港居留。
而隨住中港之間往來日趨密切,不少香港人都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治範圍內生兒育女。
《基本法》第24條,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嘅資格作出定義,而定義如下:
由於《基本法》第24條第3款嘅規定,唔少以往需要申請單程通行證嘅人,可以直接進入香港,而聲稱自己擁有香港永久居留權,亦因此引來大批呢類人士,喺1997年7月1號後,向入境處處長聲稱擁有香港永久居民身份。
呢篇居港權問題係關於香港政治或者香港政府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2號 (星期一)嘅事,時間爲14:57。
|
http://truth-about-iraqis2.blogspot.com/2007_09_01_archive.html
| 2013-05-23T04:27:08 |
text/plain
|
閏二月十一係黃曆閏年時閏二月第十一日。因為閏二月唔係年年有,平時紀念都會響二月十一。 響呢日出世嘅人 呢段公元係跟儒畧曆。 儒畧曆1582年10月4號之後一日,係額我畧曆1582年10月15號。下面公元跟額我畧曆計。 發佈者:
1988年11月16日 1991年8月20日 愛沙尼亞共和國係東北歐波羅的海三國之一。西面向波羅的海,北面向芬蘭灣,南面同東面分別同拉脫維亞同俄羅斯接壤。19世紀俾俄羅斯吞併,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獨立,但係二次大戰期間俾史太林蘇聯再次吞併。1991年,喺立陶宛宣佈獨立之後,愛沙尼亞亦跟隨獨立。 奧地利 | 比利時 | 保加利亞 | 塞浦路斯 | 捷克 | 丹麥 | 愛沙尼亞 | 芬蘭 | 法國 | 德國 | 希臘 | 匈牙利 | 意大利 | 愛爾蘭 | 拉脫維亞 | 立陶宛 | 盧森堡 | 馬耳他 | 荷蘭 | 波蘭 | 葡萄牙 | 羅馬尼亞 | 斯洛伐克 | 斯洛文尼亞 | 西班牙 | 瑞典 | 英國 承認嘅候選國:克羅地亞 | 馬其頓共和國 | 土耳其 發佈者:
灰海豹(Halichoerus grypus)主要分布響北太西洋,係海豹科裏面一個大成員。 發佈者:
太平洋麗龜(Olive Ridley)係一種細型海龜,可長到 75 厘米。 發佈者:
Subregnum Parazoa (alternatively) Subregnum Eumetazoa 動物,喺講嘢嘅情況之下,係指啲識得郁,生勾勾嘅嘢,唔包人。喺生物學嚟睇,動物係生物嘅一類,又叫動物界(Animalia),人類包埋。 Porifera Calcarea Silicarea Placozoa Radiata (unranked) Ctenophora Cnidaria Trilobozoa † Bilateria (unranked) Orthonectida Rhombozoa Acoelomorpha Myxozoa Chaetognatha Superphylum Deuterostomia Chordata Hemichordata Echinodermata Xenoturbellida Vetulicolia † Superphylum Ecdysozoa Kinorhyncha Loricifera Priapulida Nematoda Nematomorpha Lobopodia † Onychophora Tardigrada Arthropoda Superphylum Platyzoa Platyhelminthes Gastrotricha Rotifera Acanthocephala Gnathostomulida Micrognathozoa Cycliophora Superphylum Lophotrochozoa Sipuncula Hyolitha † Nemertea Phoronida Ectoprocta Bryozoa Entoprocta Brachiopoda Mollusca Annelida Echiura 發佈者:
阿維斯塔 ( Avesta ) 又叫做波斯古經,係瑣羅亞斯德教嘅經典。 阿維斯塔嘅意思,喺帕西語入面有知識或者福音嘅意思,而喺帕拉維語入面又可以解做「根基」或「原件」。 歷史 而家嘅《阿維斯塔》內容分為六個部份,分別係:《伽薩 Gatha》、《亞斯納 Yasna》、《維期帕拉德 Visparad 》、《亞什特 Yasht 》、《萬迪達德 Vandidad 》、《胡爾達‧阿維斯陀 Khordah-Avesta 》 內容 又叫做「瑣羅亞斯德之歌」,係阿維斯陀最古老嘅部份,估計成書大約喺公元前十一世紀。伽薩嘅文字採用詩體,加上時代久遠,而且內容以哲理為主,所以就算專家,都唔係咁容易睇得明。 關於伽薩嘅內容,主要係解釋善惡二元嘅宇宙觀,對於世界本源、形成同結局嘅睇法,以及由呢種二元論發展出嘅道德觀,世界觀同人生意義。 伽薩 (Gatha) 「亞斯納」意思係「值得頌讚」,喺遠古雅利安人眼中,「值得頌讚」就即係話凡係有益、純善、永恆,都係值得頌讚,由於自然界諸神都有唔同優良道德品格,所以能夠作為人類信仰同崇拜嘅對象。而亞斯納嘅主要內容,就係頌讚呢個世上所有美好事物同現象。 亞斯納有好多神話故事,包括太陽神密斯拉、雨神泰斯特里亞、安娜希塔女神 ...... 等。 亞斯納 (Yasna) 「維期帕拉德」意思係「所有首領」。凡係帶嚟福利、有益於生活、會畀人增加歡樂幸福嘅善神、善行同善嘅造物,都相對於招致災禍、破壞生活,帶畀人類痛苦悲傷嘅惡神、惡行同惡嘅造物嚟講,都係優秀、傑出同上等,而維期帕拉德就係頌讚呢啲善神、善行同善嘅造物。 由於維期帕拉德入面有好多對於祭祀用品、禮儀等描述,所以又叫做「祭儀書」。 亞什特 (Yasht) 「萬迪達德」意思係「趕鬼方法」,喺瑣羅亞斯德創立瑣羅亞斯德教之後,當時好多原有宗教針對瑣羅亞斯德教而進行攻擊,萬迪達德 呢個名稱就係針對呢啲攻擊瑣羅亞斯德教嘅異教而起。 而家嘅萬迪達德總共有二十二章,其中第 4 至 17 章主要講教徒應該點遵循禮儀同戒律,例如遺反教規應實行嘅各種懲罰,以及應點樣處理屍體、怎樣避開唔潔淨嘅嘢、點樣醫病同點樣懺悔、贖罪等,可以話係一本律法書。 胡爾達‧阿維斯陀 (Khordah-Avesta) 《阿維斯塔:瑣羅亞斯德教聖書》 商務印書館 ISBN 7100040841/B·593 《二元神論─古波斯宗教神話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1997 ISBN 7500421745 Zoroastrians: Their Religious Beliefs and Practices ISBN 0415239036 發佈者:
頭燈,係帶響個頭道、扐得出外面、用來照嘢嘅架生。算係燈嘅一種,設計同功能同電筒相同,只係用嗰陣帶響個頭上面,用者唔駛用隻手揸著,方便做嘢。最初頭燈係發明畀礦工用,放響頭盔度等對手空出嚟做其他嘢。 頭燈用電池多,帶響頭度呢種設計亦限制咗能量嘅來源。 詳情睇:電筒 發佈者:
長沙灣(Cheung Sha Wan)(香港人慣咗將「灣」字讀做陽平聲嘅「環」字音,即係會讀成"長沙環"咁),係香港新九龍嘅一個地方,西面係荔枝角,東南面係深水埗,北面全部係山。長沙灣原本一個長形嘅海灣,家下就填海填成一塊大地方。裏面無論工業,商業同住宅都有。住宅有公屋、唐樓、洋樓、私人屋苑。工業有唔同工廠大廈,亦都有船廠。商業以衫褲批發為主,寫字樓方便就唔係咁多,多數係工廠大廈轉成。長沙灣有唔同食品嘅批發市場,供應全香港。所以,長沙灣可以話係包羅萬有嘅社區。 長沙灣對出就係昂船洲,家下已經連成一體。 地方 呢區主要街道有長沙灣道、青山道、元州街、荔枝角道、東京街、興華街、福榮街、福華街、長發街同順寧道等等。 發佈者:
灰海豹(Halichoerus grypus)主要分布響北太西洋,係海豹科裏面一個大成員。
太平洋麗龜(Olive Ridley)係一種細型海龜,可長到 75 厘米。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C%8A%E6%9D%B1%E7%BE%8E%E5%92%B2
| 2013-05-24T15:20:49 |
text/plain
|
伊東美咲(咲讀做笑,日文讀いとう みさき;1977年5月26號—)係一名日本女演員同埋模特兒。佢真名叫安齊智子(Anzai Tomoko)。
伊東美咲喺日本福島縣出世,血型係A型。屋企裏面有阿爺、阿嫲、阿爸阿媽、家姐、細佬同埋阿妹 8 個人。高中時期(喺福島縣就讀嘅高中中途退學),在短大學生時期住喺大阪府。佢擁有保姆資格,同時亦擁有幼稚園教師與社會福利主任執照。
1999年,伊東開始為朝日啤酒做代言人,同時簽約日本「CanCam」雜誌成為旗下模特兒。之後,亦為 Gateway 電腦同 Choya 梅酒兩個品牌拍攝廣告。然後喺2003年,日本富士電視台嘅「世界盃排球賽」轉播擔任「全日本・勝利の女神」。喺2004年嘅節目「雅典奧運前嘅最終予選」,同2005年嘅「世界女排大獎賽」轉播中,亦以類似形象出現。
喺2004年上映嘅日本電影《海貓》,伊東挑戰尺度嘅演出,令佢受到影視界注目。之後,2005年響日本富士電視台播映嘅電視劇《電車男》中演女主角愛瑪仕小姐,節目平均收視率超過 20% 成為大熱,令佢人氣急升。佢所屬公司係日本研音 (Ken-On Group) 藝能事務所(藝員組)。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5月2號 (星期四)嘅事,時間爲10:01。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A7%91%E7%B4%A2%E6%B2%83
| 2013-06-20T06:50:14 |
text/plain
|
科索沃(阿爾巴尼亞語:Kosova 或 Kosovë,塞爾維亞語:Косово 或 Kosovo)係歐洲巴爾幹半島一個地方,原本係南聯盟塞爾維亞共和國嘅自治省,南部係阿爾巴尼亞同馬其頓,19%以上係阿爾巴尼亞族人,其他多數係塞族同黑山族人。
科索沃地位向來係一個好受關注嘅問題,其中阿族人一直要求科索沃獨立,好多時重用好激進同暴力嘅方法爭取。終於喺2008年2月17號科索沃議會舉行特別會議,通過咗一項獨立宣言,單方面宣佈科索沃已經脫離塞爾維亞共和國,係一個獨立主權國家,定國名做科索沃共和國,但係未被國際社會承認,得阿爾巴尼亞一個國家承認。其中以俄羅斯同塞爾維亞政府都特別反對科索沃獨立,聯合國安理會1244號決議亦無授權畀科索沃獨立[1][2]。
中世紀科索沃曾經係塞爾維亞王國嘅政治中心,之後俾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佔領咗成五百年,阿族人就喺呢個時候搬咗入去,喺1912年科索沃併入塞爾維亞版圖成為第一南斯拉夫公國嘅一部分。
二次大戰之後,科索沃同塞爾維亞併咗入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而且有自己自治權,一路到1989年塞爾維亞取消科索沃自治權地位,啲阿族人就好唔滿意,其實佢哋一直都要求科索沃獨立,而且手段重好激進,所以塞爾維亞取消科索沃自治權地位,就激化咗科索沃嘅民族矛盾。到1992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啲阿族人乘機宣佈成立科索沃共和國,不過國際社會唔承認,而科索沃局勢重搞到立立亂[3]。
1999年3月24號由美國話事嘅北約繞過聯合國唔經安理會授權,以「消除人道災難」為理由,打住「人權高於主權」旗號,向科索沃轟炸咗足足78日,亦即係「科索沃戰爭」。呢場仗開創咗以「人權」、「民族」問題為藉口,令國內問題國際化嘅危險先例。巴爾幹半島係俄羅斯南進戰略嘅主要基地,俄南兩國係歷史盟友。輿論普遍認為,通過科索沃戰爭,美國加強咗對歐洲安全嘅主導權,擠壓俄羅斯嘅戰略空間。美國嘅根本戰略目標係建立一種以美國為政治仲裁者嘅穩定嘅(歐亞)大陸均勢,阻止出現能夠統治歐亞大陸從而也能夠對美國進行挑戰嘅挑戰者。[4]。呢單嘢之後,科索沃喺6月中開始由聯合國托管。
↑ 科索沃宣布獨立 塞爾維亞稱其非法。 BBC 中文網。
↑ 科索沃宣布獨立。 新華網。
↑ 科索沃地位問題背景。 新華網。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6月9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15:46。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BF%A1%E7%BF%A0%E5%8F%B0
| 2013-05-20T07:32:12 |
text/plain
|
注意:呢篇寫嘅唔係高清翡翠台。
翡翠台(Jade),係無綫電視嘅旗艦頻道,喺1967年11月19號正式啟播,大部分時間都係用廣東話播放,部分嘅節目就會利用麗音技術(模擬版本)或者係多重AC-3位流(數碼版本)同時以普通話或者英語等語言播放。翡翠台多元化嘅節目包括新聞、電視劇、綜藝、動畫同埋訪談節目等。主要嘅競爭對手係亞洲電視嘅本港台。
通常翡翠台最高收視嘅時段係星期一至五晚21:35-22:35,平均收視去到32點,佔全港電視觀眾80%以上,而喺其他時段翡翠台都有比較高嘅收視。主要原因係大部份香港觀眾都認同翡翠台嘅節目製作質素總括嚟講都比同樣係免費電視嘅中文頻道本港台好。另一方面,有啲觀眾認為,翡翠台嘅畫面質素好過本港台,對於呢啲見解,曾經有觀眾喺2007年6月30號晚進行比較;嗰晚翡翠台同本港台都係同時播放同一個節目--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文藝晚會,觀眾喺睇翡翠台嘅畫面一陣之後,再將畫面轉到本港台,有啲觀眾認為,本港台轉播嘅畫面差過翡翠台。
從90年代到而家,香港成立咗唔少新嘅收費電視台,例如衛星電視、有線電視、寬頻電視等等,但係整體觀眾人數同影響力仍然遠遠唔及無綫,箇中嘅原因,係翡翠台所製作嘅免費節目嘅質素已經可以滿足到大部份香港觀眾,而唔駛再花費收睇收費電視(無線電視本身亦都有開辦收費電視,叫做無綫收費電視,但係開台到而家都係蝕)。因為咁樣,造成無綫有唔少高忠誠度嘅觀眾,形成慣性收視;呢種情況喺世界上實屬罕見,喺其他國家同地區,電視行業競爭激烈,幾乎所有電視台都“勢均力敵”,並冇出現好似香港咁樣由一間電視台(就香港嚟講,就係指無綫)「一台獨大」嘅情況。
無綫擁有慣性收視嘅最佳例證,係喺90年代,無綫電視曾經因為發射站故障而令到所有觀眾都睇唔到呢個台嘅節目三十分鐘,畫面剩係見到雪花(無訊號畫面),仍然成功取得五成幾收視。
慣性收視帶嚟嘅結果,係無綫嘅製作同藝員團隊因為咁樣而日益龐大,並且擁有先進嘅電腦設備同擁有兩個金曲頒奬典禮、香港小姐、歌唱賽事、台慶同埋其他大型節目等。
翡翠台喺2007年12月31號正式開始以地面數碼訊號同步廣播,並用81為台號。數碼廣播嘅翡翠台內容同模擬廣播嘅一樣,但係會以16:9輸出,字幕亦都可以閂咗佢。
翡翠台覆蓋範圍覆蓋成個廣東省同埋廣西省梧州市農村(廣西成個省嘅電視信號係由省台嘅數碼電視壟斷,用嚟轉播中央電視台同各地中共所辦嘅電視台頻道,目前剩係得梧州市農村地方可以睇到香港嘅電視台)。
廣州而家有兩間有綫電視台,一間係「廣州市有綫電視」(即係「市綫」),由「廣州電視台」負責接收衛星信號播出,另一間係「廣東有綫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以前叫做「廣東省有綫電視台」即係「省綫」)係由「南方電視台」負責接收衛星信號播出。監管廣州市有綫電視嘅政府機構係「廣州市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局」,監管廣東有綫電視嘅政府機構係「廣東廣播影視局」,呢兩間政府機構都有網上投訴項目,如果觀眾發現翡翠台或者明珠台等等境外電視台被插播圖標廣告,有綫電視就係犯咗法,觀眾可以立即舉報投訴。喺廣州,「省綫」插播嘅本地廣告比較少,所以不時都可以睇到香港翡翠台嘅原裝廣告,而「市綫」就將翡翠台當做自己嘅電視台一樣,喺黃金時段猛播本地廣告,而且就算本地廣告播完,亦都仍然唔退出嚟,而係繼續播宣傳自己廣州電視台節目嘅宣傳片。
廣東省入面其他城市收睇到嘅翡翠台節目都係嚟自廣州「省綫」,呢個信號就係喺廣州市播放嘅信號,當呢個信號傳送到下面縣市嘅時候,就會再畀當地市級電視台、縣級電視台、同埋鎮級電視台層層插播,結果往往會導致插播廣告超時,而且由於插播廣告嘅質素參差不齊,通常最底下嘅電視台插嘅廣告最為「嘔心」。
而家廣東省嘅觀眾如果想睇翡翠台,一定要同所在城市嘅有綫電視台申請報裝有綫電視服務,並以有線電視型式接收電視訊號,每個月畀大概20蚊人民幣嘅收視費(廣州地區¥26.5)。不過,地方有線電視台仍然會插播本地廣告以增加收入。
節目播放方面,中國大陸收睇翡翠台嘅節目同香港收睇嘅一樣(但係因為地方電視台將嚟自廣州嘅有線電視插播廣告遮蓋,所以節目嘅開頭同結尾小部分時段會被剪咗),但喺廣告時段同埋播放中國大陸敏感嘅政治消息時,地方電視台會插播廣告或者預先錄好嘅香港政府宣傳片(1998年之前係測色版畫面)。中國大陸民眾會將呢類插播叫做「Cut 咗」(源自英文cut)。
喺洛杉磯有線電視同三藩市有線電視播放,以粵語轉播,著重提供南加州嘅訊息。除咗全日轉播香港,美國同國際新聞之外,另外有當地新聞同社區消息。資訊性節目包括財經報導同時事談討節目。另外有連續劇,娛樂新聞,兒童節目,音樂節目,生活資訊,旅遊節目等等。重有翡翠美東台同翡翠美西台,都以粵語轉播為主。翡翠美東台畀觀眾收睇TVB劇集,馬拉松式不停播放,畀班觀眾一次過睇幾集。TVB劇集分時裝同古裝兩大類。時裝劇包括動作、喜劇、合家歡、浪漫愛情、科幻等等。而古裝劇集就包括參考自中國文化歷史同文學巨著嘅功夫武俠片同歷史巨獻,翡翠美西台提供多元化節目,多數係TVB製作。除咗轉播香港,美國,同國際新聞外,更加有全新嘅TVB劇集,娛樂綜藝、社會民生、兒童節目、卡通片同埋資訊旅遊節目。娛樂節目更加包括音樂節目以及娛樂新聞。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網站裏面嘅MyTV有直播翡翠台各節新聞嘅功能,同埋24小時直播互動新聞台嘅節目。
大陸廣東: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18:11。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2012%E5%B9%B4%E5%A4%A7%E9%9F%93%E6%B0%91%E5%9C%8B%E7%B8%BD%E7%B5%B1%E9%81%B8%E8%88%89
| 2013-05-26T06:21:29 |
text/plain
|
201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係選第18屆大韓民國總統嘅一場選舉。投票會喺2012年12月19號舉行。
金文洙喺4月22號率先宣布參選。而鄭夢準就喺4月29號第二個正式宣布參選。
朴槿惠當選。
呢篇201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係政治類嘅楔位文章,未完成;麻煩你幫手加下料,充實佢。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5:35。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9%A6%99%E6%B8%AF%E5%B0%8F%E5%A7%90
| 2013-05-25T18:08:25 |
text/plain
|
香港小姐(簡稱做港姐,全名香港小姐競選)係香港嘅一場選美。最先響1946年由模特兒中介私人機構喺某間酒店度舉辦。自從1973年,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每年選一個香港小姐。好似1973年就選出咗兩位香港小姐——「香港東方選美會」選嘅狄波拉同埋無綫電視選嘅孫泳恩。
香港小姐選舉嘅口號係「美貌與智慧並重」。參賽者要揸住有效嘅香港身份証,或者係喺香港出世嘅。港姐競選每年都吸引到唔少香港同住響海外嘅女仔返嚟參賽。
傳統上先由上千名報名人中篩選出20人,呢20人入到電視直播嘅準決賽,再揀出12人進入決賽。近年已經冇咗準決賽,直接就舉行決賽。唔少參加香港小姐選舉嘅女仔都一夜成名,一係就入咗娛樂圈做戲,一係就嫁入豪門寄身名流。
除咗冠、亞、季軍,歷屆香港小姐選舉仲有好多第啲獎項:
註:由呢屆後贊助商之一嘅七海集團唔再贊助香港小姐競選。
由於4號林曉維同埋17號余綺文以私人理由退選,大會經過甄選之後,以劉啟兒、劉若莉補上。
歷屆香港小姐嘅得獎者同埋參賽者喺1982年提議創立一個慈善團體,1983年4月26號佢正式註冊,被命名為「慧妍雅集」。
以下社區慈善中心由「慧妍雅集」捐助成立:
曾經擔任過香港小姐競選司儀嘅人有:曾志偉、陳百祥、葉麗儀、黃霑、何守信(何B)、譚炳文、鍾景輝、鍾保羅、鄭丹瑞、陳欣健、沈殿霞(肥肥)、蕭亮、森美、劉家傑、崔健邦同王祖藍等。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08:06。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7%86%8A%E7%8B%B8
| 2013-05-26T03:16:58 |
text/plain
|
熊狸,英文名 Bearcat 或 Binturong(來自馬來語,另有講法來自他加祿語),學名Arctictis binturong。係一種靈貓科動物。熊狸屬於蹠行動物,行路嘅時候腳掌着地,呢點同熊相似;熊狸嘅眼一遇到強光會變成一道鋻縫,呢點就似貓。熊狸嘅名字就係由呢兩點相似性嚟命名嘅。
熊狸生活喺雨林,長年響樹上活動。熊狸分布喺東南亞、越南、婆羅洲、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中國雲南都有分布。因為砍伐森林行為嚴重破壞佢哋嘅棲息地,加上偷獵令佢哋嘅數量驟減。而家熊狸喺好多國家正處於瀕危狀態。熊狸有三個亞種,半島亞種分布喺菲律賓,其餘亞種分布喺菲律賓以外嘅地方。半島亞種係體形最大嘅亞種。
熊狸係一種夜行動物,日頭喺樹上面瞓覺,夜晚出嚟。
熊狸身長60-95厘米,重9-14公斤。條尾同個身差唔多咁長。作為靈貓科成員,熊狸有好多特立獨行嘅地方。熊狸係靈科中體形第二大嘅種類,乸體形比公大20%。同時,熊狸亦係靈貓科之中唯一生素色皮毛嘅動物,其他靈貓科成員一般都帶斑紋。熊狸乸嘅性器官居然生得似公嘅性器官(因為有陰蒂骨,呢點好似鬣狗),事實上,雌雄性器官相似係貓形亞目嘅一種原始特徵嘅遺留。
另外,熊狸亦都係靈貓科之中唯一條尾有抓握功能嘅動物。佢嘅尾生有蓬鬆粗糙嘅毛,具有抓握功能,起到第五隻手嘅功能。實際上,只有兩種食肉目動物嘅尾有咁嘅功能,熊狸喺其中之一。而且喺東半球,熊狸重係唯一條尾有抓握功能嘅哺乳動物。熊狸生小圓耳,細眼。雖然屬於食肉目,但係犬齒唔發達,切齒亦唔似其他食肉類咁特化。主要食果實,亦都食鳥蛋、嫩葉、嚙齒動物同雀鳥。同熊一樣,熊狸係一種歸入食肉目嘅雜食性動物。
熊狸喺受威脅嗰陣會變得非常之惡,而喺開心嗰陣會發出咯咯笑嘅聲。喺人工飼養下,熊狸可以活20年,最高記錄26年。對同等體形嘅動物中已經算係長命。
熊狸識爬樹,能夠喺樹枝間跳躍攀爬搵食,同時利用條尾纏繞樹枝協助維持平衡。佢哋嘅後肢能夠往後彎曲好大嘅角度,以便頭向下由樹上爬落嚟。
熊狸用喺條尾嘅嗅腺喺樹上蹭擦來標記地盤,同其他同類進行嗅覺交流,爬樹嗰陣會留低一條嗅痕。熊狸嗅腺分泌嘅物質氣味經常被形容為「似熱爆穀」。
熊狸係靈貓科動物。靈猫科動物最早出現喺漸新世,係靈貓型亞目(包括貓科同埋鬣狗科)嘅共同祖先分開來的。
馬來西亞嘅原住民通常將熊狸當係寵物飼養。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罕頓分校以熊狸作為吉祥物。
曾經有種講法認為熊狸唔識循逆時針方向轉圈,後來證實係錯嘅。
喺香港,以前嘅荔園動物園都養過(喺馬騮籠隔離),重係盲嘅。但介紹牌竟然話佢係「熊貓」。
呢篇熊狸係關於哺乳動物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8%AD%E7%92%B0%E7%AB%99
| 2013-05-21T11:42:22 |
text/plain
|
中環站響香港中環遮打道、畢打街同埋德輔道中一帶,係港鐵站之一,車站有4個月台。
呢個站係荃灣綫香港島嘅總站同港島綫中途站,響環球大廈、干諾道中同交易廣場地底以行人通道同東涌綫同機場快綫嘅香港站相連。呢個站採用磚紅色為主要顏色,而荃灣綫月台就用深咖啡色作為主要顏色。
中環站有5層,地面係車站出口,車站大堂同商店主要響中環站嘅L1、L2層。L2同L4層分別係港島綫3號月台(往柴灣)同4號月台(往上環),而L3層就係荃灣綫嘅1號同2號月台(往荃灣)。
另外,響L1層嘅遮打道大堂同車站出口之間重有一層閣樓,用嚟通去車站出口,地鐵公司響車站嗰層開放咗「藝術管道」,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而響L2層嘅畢打街大堂設有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東涌綫大堂。
中環站設有兩個大堂:畢打街大堂與遮打道大堂。畢打街大堂響畢打街地底,因為港島綫需要而後期加建,而畢打街大堂同時係連接住遮打道大堂嘅上層。其後又因機場快綫連接通道而作翻新同擴建,有行人通道連接香港站嘅東涌綫同機場快綫相連。由於翻新後嘅大堂同香港站嘅設計相若,令乘客唔小心蕩失路,以為去到香港站嘅範圍,其實佢哋只係身處畢打街大堂。
遮打道大堂,由地鐵修正早期系統至今早已經起好,響遮打道地底,中環站係全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嘅車站。中環站開放初期,上層大堂同下層大堂未設有非收費區連接,乘客要經過收費區先可以往返上下兩層大堂。
直到2001年嘅翻新,先至有樓梯連接嘅大堂上下層,加入咗咖啡店、快餐店同書店,成為車站購物街,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同方便乘客購物。
現時,中環站內提供唔同類型嘅商店畀乘客買嘢同食嘢,例如有7-Eleven便利店、餅店、咖啡店、書店、花店、恒生銀行同埋DHL等零售業同其他服務。港鐵收費區入面唔准飲食,因此大部份食肆都唔喺收費區內。
中環站係MTR系統中,唯一設有兩間恒生銀行嘅地鐵站。香港人習慣約人喺地鐵站內嘅恒生銀行見面,因為每座大堂裏面,唯一一間恒生銀行最顯眼。喺未有手機嘅年代,不明就裏相約嘅人,不時因為冇指明中環站邊間恒生銀行而出事。
此外,中環站亦有唔少自助服務設施畀乘客享用,包括恒生銀行同中銀香港嘅自動櫃員機、自動售賣機、自動照相機等。近F出口嘅車站大堂更設有香港郵政郵箱,方便乘客喺車站內寄信。
喺互聯網服務上,現時中環站大堂及月台都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等車啲時候透過手提電腦或個人數碼助理(PDA)上網。同時,喺3號月台行人通道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畀乘客瀏覽網上資訊。
另外,畢打街大堂L1層非收費區及L2層往返香港站嘅收費區行人通道內,各設有1部「e分鐘著數」機,畀乘客買網上服務同埋享用港鐵友禮會嘅會員優惠。
本站設有4個月台,全部月台都裝咗月台幕門。1號同2號月台共用一個島式月台,處理荃灣綫往荃灣方向嘅列車,起響遮打道嘅地底,由德輔道中伸到去會所街。同時,荃灣綫有停車側綫,路軌由月台伸到去德輔道中地底。
3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同4號月台(往上環方向)整響德輔道中同畢打街嘅交界地底,由環球大廈整到去歷山大廈。呢兩個月台從上下把荃灣綫月台夾咗響中間。呢兩個港島綫月台都係響路嘅北面設立嘅側式月台,而3號月台就喺4號月台之上(用嚟處理往來上環站嘅人流)。
中環站有13個車站出口,出口主要連接中環建築物同埋購物中心嘅地庫同大堂,乘客可直接響車站通道穿梭中區主要建築物嘅購物中心同車站大堂。
此外,部份出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行人天橋系統同埋公共運輸工具車站,方便乘客轉車。
中環站係荃灣綫響香港島嘅總站同港島綫中途站,畀乘客響荃灣綫同港島綫轉車,往返港島綫嘅上環站、九龍同新界。另外,乘客可以經行人通道去香港站轉東涌綫或機場快綫列車。
由於中環站處於已發展嘅商業中心區,個站冇位設立地面公共運輸交匯處,但中環站落成初期亦有部份地鐵接駁巴士線(路線冧巴後面有英文字母「M」嘅路線)以中環站做總站或以循環線形式運作,但站位只設喺街道旁邊巴士站。直到交易廣場設有大型巴士總站,唔少巴士路線搬去嗰度做總站,而接駁巴士路線只係途徑中環街道中途站方便乘客轉車。隨住港島綫落成,有唔少來往中環至港島東嘅接駁巴士線失去原有功效,有巴士線因而縮短或取消。
現時,仍然有唔少乘客喺中環站行去交易廣場公共運輸交匯處或者喺德輔道中轉巴士、小巴或電車前往香港中西區、南區;同時亦有唔少乘客前往海旁搭山頂纜車接駁巴士往返纜車站,或者行路去中環碼頭轉渡輪前往離島區、九龍半島等地。
此外,由於地鐵起機場鐵路時,早已經喺環球大廈地底起行人隧道連接香港站,現時有港島綫同荃灣綫。乘客用行人隧道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前往香港國際機場、青衣島、大嶼山等地,為中環站帶來龐大轉車人流。
中環係香港首要嘅商業中心區同各重要機關所在,周邊主要係地標性建築物、辦公大樓、政府機構同埋總部等,再加上本身係荃灣綫、港島綫同埋香港站嘅東涌綫、機場快綫嘅重要轉車站,附近設有各種交通工具接駁,所以車站相當繁忙,每日大概有25萬人次嚮呢個站往返香港各區,係整個系統第三繁忙嘅車站。
乘客若果往返呢個站、葵芳站同埋荃灣站,去香港站搭東涌綫再經荔景站轉搭荃灣綫嘅時間會較直接搭荃灣綫快。不過,東涌綫班次疏落,重要轉車,實質上直接搭荃灣綫比較方便。
根據1967年發表嘅《香港集體運輸研究》,中環站初期同上環街市站(家下上環站)計劃做港島綫同觀塘綫中間嘅轉綫站,而荃灣綫嘅尾站係金鐘站。當時中環站嘅計劃位置嚮租庇利街同畢打街中間嘅一段德輔道中地底,較而家中環站嘅位置偏西。
中環站喺1980年2月12日因應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由尖沙咀延伸而啟用,成為修正早期系統嘅終點站,乘客可以直接搭列車前往觀塘,大概要27.5分鐘。啟用初期只開放1號同埋2號月台、位於遮打道車站大堂同埋畢打街走廊層,而車站底層設有停車側綫,由遮打道月台延伸至德輔道中,車站當時共深25米,長380米。車站當時更預留部份結構以便起港島綫。
由於修正早期系統當時包括荃灣綫嘅中環到旺角嘅路段,所以荃灣綫喺1982年5月10日通車嗰陣時,中環站就成為荃灣綫南端嘅尾站。
1980年,香港政府決定起港島綫,因此地鐵擴建中環站車站大堂並喺德輔道中地底起2個側式月台,並利用修正早期系統嘅預留結構同荃灣綫大堂連接,擴建期間並冇影響荃灣綫服務。喺起港島綫嘅同時,中環站更加設4個新出入口,令當時中環站出入口加至13個。
另外,由於1983年3月動工嘅上環站至中環站嘅隧道工程要搬走受影響嘅消防處大樓及上環街市,因此中環站嘅港島綫月台同埋上環站遲過其他港島綫路段1年至開放,有關路段喺1986年5月23號啟用。
中環站通車前後曾經有多個名,分別有3個英文名:Chater(遮打)、Pedder(必打)同埋Central(中環),以及4個中文名:遮打、必打、中環、中環西。而家中環站一律叫「中環(Central)」。
1967年9月,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一份有關香港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嘅研究《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報告中提及喺中環起一個車站,名為Central。
1970年,顧問公司發表另一份《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喺報告書度,位於中環遮打道地底嘅車站叫做遮打(Chater),而位於中環必打街(家下畢打街)地底嘅車站叫做必打(Pedder)。
1979年,地鐵修正早期系統通車嗰陣,有關首日通車紀念特刊提及到位於遮打道地底嘅修正早期系統車站(1號同埋2號月台)叫中環(Chater),而位於畢打街地底嘅港島綫車站叫中環西(Pedder)。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喺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嘅中文名命名為中環,而唔係遮打。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嘅街道圖,畢打街地底嘅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嘅中文名統一為中環。
1985年5月31日,港島綫延伸至金鐘站,地鐵亦同時為包括中環站嘅多個車站(另外重包括油麻地站、旺角站同埋美孚站)更名,中環站嘅英文名Chater統一做Central。當港島綫喺1986年5月23日延長至中環站時,全站英文名已經統一做Central。
為配合1990年代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地鐵公司喺環球大廈同埋交易廣場地底起一條橫跨干諾道中嘅地下行人通道,連接中環站同埋香港站,畀乘客從港島綫或荃灣綫轉機場快綫或東涌綫。同時,地鐵公司亦翻新及擴建舊有畢打街大堂,加設新閘機同埋鋪頭,令乘客可享受更舒適嘅車站環境,工程喺1998年完成。
2001年,地鐵公司為改善中環站車站環境,再度翻新舊有遮打道大堂,以配合畢打街大堂同埋香港站嘅一貫設計。呢次翻新除咗加設一般商店外,重將咖啡店、快餐店同埋書店引入至地鐵範圍,增加地鐵公司嘅非車務收入,吸引人流以及方便乘客喺車站買嘢。
此外,呢次翻新工程亦將中環站畢打街同埋遮打道上下層嘅非收費區大堂連接,乘客唔使再穿越地面繁忙街道或途經收費區往來兩個大堂,成個工程喺2002年4月完工。同時又喺中環站月台引入8部公眾電腦作為「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同埋將喺J3出口嘅車站商店改做「藝術管道」方便乘客喺車站內上網同埋為藝術家提供一個展覽場地。
2008年1月,港鐵公司為現代化中環站嘅環境,將中環站大堂同埋港島綫3號月台沿用多年嘅地台更換為灰色地台,並喺部份位置更換假天花。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8%B6%99%E9%9B%B2
| 2013-05-19T01:17:18 |
text/plain
|
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家下河北正定),三國時期蜀漢嘅主要將領。
趙雲首先投靠袁紹,但因袁紹心胸狹窄而改投公孫瓚。後來公孫瓚俾袁紹殺咗,趙雲投靠劉備。
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喺荊州俾曹操出兵追殺,於是向江陵逃走,但係劉備唔想放棄自願跟住佢嘅人民,結果喺當陽長阪俾曹軍追上。嗰陣趙雲負責保護劉備一家大細,因為戰亂而搞到失散,於是進入曹軍嘅陣營。後來抱住劉備嘅仔劉禪,同埋保護住老婆甘夫人平安返到劉備嗰邊。
除咗嗰陣嘅戰績外,後來重有益州、漢水、北伐嘅仗都戰績卓越。佢喺建興七年(229年)病死。
趙統:趙雲嘅大仔,趙雲死後繼承佢個爵位。
趙廣:趙雲嘅細仔,官職係牙門將,喺沓中跟住姜維嗰陣戰死沙場。
呢篇趙雲係關於人物同傳記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0:5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8%8A%E5%8D%87%E6%98%9F%E5%BA%A7
| 2013-05-23T17:09:02 |
text/plain
|
圖裏面As就上升位,響九點鐘個位置。
上升星座(或上昇星座,英文叫ascendant()或者rising sign)係西洋占星術裏面一個好重要嘅概念,佢係指當一個人出世嗰一刻,從佢出生嘅地點嚟睇,東面地平線嗰度嗰一刻升緊嘅黃道星座(都係12星座入面其中一個)。
上升星座同太陽星座一齊影響嗰個人嘅基本性格,例如一個人係太陽金牛座,但係上升雙子座,咁呢個人嘅性格會好受金牛同雙子座嘅共同影響(但重有好多其他因素)。不過對某啲人黎講,上升星座嘅影響可能會好表面,即係只係一個「面具」,呢樣嘢要睇番啲星體嘅位置。
有啲人話太陽星座、月亮星座同上升星座呢三樣嘢形成一個人成個性格嘅骨架,而其他如水星星座、金星星座等等就會影響埋個性格嘅某啲部份。
上升星座會影響個人嘅外表,個樣有咩特點,甚至高矮肥瘦,同埋行為等,都受呢樣嘢影響。不過當然都要睇翻遺傳同埋後天嘅影響喇。
上升星座係宮位裏面嘅第一宮,其他嗰11個宮係自動跟住佢郁,而每一個宮都影響住個人命運裏面嘅某啲際遇。
太陽星座係大約每一個月轉一次,上升星座係大約兩個鐘轉一次,所以要知道自己嘅上升星座,就一定要知道準確嘅出生時間,同時要知道地點,例如邊個城市。
如果有呢啲資料,就可以去某啲網頁整張命盤出嚟就好容易知道自己係咩上升星座(同埋其他星座)。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01:08。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98%8E%E5%AF%8C%E7%92%B0%E7%90%83
| 2013-05-21T14:59:33 |
text/plain
|
明富環球(MF Global,以前叫Man Financial,NYSE:MF )係美國嘅期貨交易商。喺全球主要城市都有辦事處,包括香港、紐約、倫敦、芝加哥、巴黎、星架坡、悉尼、多倫多、東京、台北、孟買、杜拜同百慕達。
公司提供場內同場外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同結算服務,亦設有非衍生工具嘅外匯相關產品同上市證券買賣服務;同時亦提供一系列金融衍生產品,包括利率期貨同期權、股票同相關工具、外匯、能源同金屬期貨、農產品同其他商品期貨。公司客戶層面廣泛,當中包括大型金融機構、跨國工商集團、對沖基金、互惠基金等等。
1783年,James Man搞咗壇做糖嘅貿易嘅生意,就係明富環球嘅前身。到1980年代,公司轉型搞金融。
2007年7月,公司喺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代號MF。
2010年3月,Jon Corzine開始做明富環球嘅主席同埋行政總裁。Corzine之前係投資銀行高盛嘅行政總裁,上任之後銳意將明富環球打造成另外一間高盛,所以積極做一尐高風險交易,例如大舉買歐豬五國嘅債券,市場上都有人將呢間公司叫做「小高盛」。另外,明富環球嘅分析員大降滙豐嘅目標價,亦係明富環球成功出位畀投資者認識嘅原因之一。
隨住2011年歐債危機湧現,明富環球喺2011年10月25號宣佈季度業績嗰陣時話佢哋一季蝕咗1億9160萬美金。因為佢哋投資咗好多落去歐洲政府發行嘅債券,而喺之前穆迪、惠譽等等評級機構將呢尐債券嘅評級降至垃圾級,令呢尐債券嘅價值大跌。
10月31號,明富環球申請破產保護,係美國史上以資產計第七大破產案,200幾年歷史嘅企業好有可能就噉玩完。有報導指,明富環球投資嘅歐洲債券可能達到60億美金。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5:01。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9%9F%93%E4%B8%96%E5%BF%A0
| 2013-05-18T10:53:47 |
text/plain
|
韓世忠(1089年—1151年),字良臣,陝西延安人,係南宋將軍。
韓世忠係軍人出身,曾經同遼國、西夏打過仗,重升過官。
1126年,金國滅咗遼國之後大舉南侵,韓世忠一路守護住宋高宗趙構落到江南。1129年喺黃天蕩之役入面以8000人打敗咗金國士兵100000人。1133年升咗做太尉,之後重好幾次擊退咗金兵。
當宋高宗決定處死岳飛嗰陣,韓世忠因此走去宰相秦檜個府第,質問用咩罪名處死岳飛。秦檜用「莫須有」嚟回應。韓世忠就話:「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1]但最後唔但只救唔到岳飛,自己重畀宋高宗罷免咗兵權。
1151年過身。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1月12號 (星期六)嘅事,時間爲13:57。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8%85%A6%E5%9B%9F
| 2013-06-19T23:48:28 |
text/plain
|
前腦囟,一個月大嘅 BB。
腦囟 [1],係響啱啱出世嘅孲𤘅子嘅頭骨嗰道嘅兩個軟軟哋嘅地方,有十字形、大嘅前腦囟,響頭嘅前頂方,細三角形嘅後腦囟,響頭嘅後面。仲有多兩個腦囟響側邊:mastoid 腦囟同埋 sphenoidal 腦囟。
啱啱出世嘅孲𤘅嘅頭骨:兩塊額骨 (frontal bone),兩塊頂骨 (parietal bone),一塊枕骨 (occipital bone)。纖維狀嘅縫 (sutures) 將呢幾塊骨黐埋,畀個腦發育,畀 BB 出世時通過陰道。
啱啱出世嗰陣,頭骨有個細嘅後腦囟。呢個地方有塊好韌膜芒著,呢個位係兩塊頂骨同枕骨嘅交接點,亦即係大人嘅人字縫嗰個位。出世之後幾個月內呢個腦囟會生返埋。
前腦囟係最大嘅腦囟,形狀係鑽石或者十字形,係兩塊額骨同埋兩塊頂骨嘅交接點,呢個腦囟會喺 BB 兩歲左右生埋。如果,呢個腦囟位遲遲或永遠都唔生埋,叫 cleidocranial dysostosis。
前腦囟喺 BB 嘅診症有用,少少凹嘅前腦囟表示個 B 缺水 (dehydration),腫嘅表示腦內壓 (intracranial pressure) 高。
有啲父母會擔心 BB 個腦囟容易整親,其實,腦囟有塊好韌,好難𧰵[2]穿嘅膜。
話人「腦囟都未生埋」意思係指佢「幼稚」。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8C%85%E8%A3%9D
| 2013-05-23T08:00:08 |
text/plain
|
包裝係包住貨物嗰張花碌碌嘅紙或者盒,好多時有幾層,又防件貨損壞,又嚮面頭寫清楚裏邊係乜東東,產品說明同價錢、牌子咁。
家下話,人都要包裝,即係人靠衣裝嘅道理。
政客、政黨又話要包裝,即係搞靚個公關公眾形象咁。
呢篇包裝係楔位文章,重未寫完嘅。麻煩你幫手充實佢。
呢版上次改係2012年7月1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16:13。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BD%A2%E8%80%8C%E4%B8%8A%E5%AD%B8
| 2013-06-19T18:53:33 |
text/plain
|
形而上學係哲學一支。通俗尐講,形而上學有兩種意思。一係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嘅觀點去睇事物。二係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嚟判斷事物嘅哲學。
歐洲語言中嘅「形而上學」來自希臘語,好似英文嘅「metaphysics」。呢個詞原本係古希臘羅德島嘅哲學教師安德羅尼柯畀亞里士多德嘅一部著作起嘅名,meta 即係 after,意思係「物理學之後」。
形而上學又叫「第一哲學」,好似笛卡兒嘅《第一哲學沉思錄》(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亞里士多德將人類嘅知識分為三部份,用大樹作為比喻:第一部份,最基礎嘅部份,亦就係樹根,係形而上學,係一切知識嘅基石;第二部分係物理學,好比樹幹;第三部分係其他自然科學,以樹枝做比喻。
中文名「形而上學」係由《易經》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度來。
形而上問題嘅研究通常都爭議多多而冇定論。其因部份係人類知識嘅主要來源 —— 經驗事實 —— 唔足夠解決形上學嘅爭議;另一部份係形上學家用語成日混淆不清,因而佢哋爭論時九唔搭八。
二十世紀嘅邏輯實證論者們反對某尐形上學議題。佢哋認為某尐形上學問題本身係無意義嘅。
西方形而上學有三個傳統分支:
本體論 —— 研究存在嘅問題。
神學 —— 研究神或眾神以及關於神嘅問題。
普遍科學 —— 研究第一原則,當中引發其他嘅問題。例好似:非矛盾定律。嚮特定嘅範疇下,一個客體唔能夠同時存在又唔存在。
形而上學常見嘅問題:
物理物體係咪只係佢自己嘅一組特性?還係一種物質擁有其一組特性?
乜嘢係特性?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4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23:52。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B0%B4%E5%B7%A8%E8%9C%A5
| 2013-05-24T22:50:37 |
text/plain
|
水巨蜥,俗稱五爪金龍,巨蜥,圓鼻巨蜥等,係蜥蜴中體型最大的其中一種,身長一般超過 1 米,有啲甚至可長達 4 米。個身灰色或啡色,身上佈滿唔係太完整嘅圓圈印斑,排成橫間。幼年時圖案好清晰,但長大後就逐漸變暗,甚至完全消失。尾部黃黑相間,長大後亦變得模糊。每趾都有巨大嘅爪,非常孔武有力,頸長,鱗甲成珠形,尾長而粗壯,大約等於身長嘅一半。
水巨蜥同原產印尼嘅科莫多巨蜥有親緣關係,但科莫多巨蜥更大條,而且會食人。
水巨蜥鍾意住響近森林邊嘅沼澤濕地,屬肉食性,會隨年紀改變飲食習慣。嘢食包括大型昆蟲、甲殼類、雀鳥以至小型哺乳動物,亦會進食動物屍體。水巨蜥係機會主義者,有襲擊雞隻同家畜嘅記錄。
識得爬樹同游水,若果受到威脅會變得非常有攻擊性。
夏天繁殖,可以生 10 - 30 隻蛋,BB 孵出嗰陣可以有 30 厘米長。
中國南部(廣東、廣西、海南島、雲南)以至東南亞等地。佢哋可同時住響河流同鹹水沼澤,所以當地又叫佢做水怪。
雖然水巨蜥係香港嘅原生品種,但係因為佢哋個樣比較得人驚,加上非法入口難以估計佢個種群,所以直到而家香港並無水巨蜥嘅詳細資料,只知佢係香港唯一嘅巨蜥品種。不過相信野生個體已經喺香港絕跡,第一次喺新界發現野生水巨蜥係 1961年,最近一次喺香港島出沒就喺1930年代左右,之後再冇記錄。因為香港嘅天然濕地已受到嚴重破壞而導致絕種,就算係米埔自然保護區呢個濕地生境良好嘅地方,亦好多年再冇發現過水巨蜥嘅蹤影。
現時喺野外發現到嘅水巨蜥可能係喺街市走甩或者俾人放生。雖然機會好微,但相信個別入口水巨蜥已適應咗香港嘅天然環境。位於香港食物鏈一定位置,可能同緬甸蟒蛇一樣,係年幼野豬嘅天然捕獵者。
2010年11月,粉嶺坪輋村公廁水坑爬行發現懷疑鱷魚動物,其後證實係一條4呎長嘅五爪金龍。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同爬蟲館 (屯門公園)而家各養咗一條水巨蜥。
呢篇水巨蜥係關於動物嘅楔位文章。你可以編輯呢一版充實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02:01。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A5%A7%E5%9C%B0%E5%88%A9
| 2013-05-22T23:33:03 |
text/plain
|
奧地利(德文:Österreich,英文:Austria),官名奧地利共和國(德文:Republik Österreich,英文:Republic of Austria),舊時叫奧國,係一個喺歐洲中部嘅內陸國。同奧地利接壤嘅,西面有列支敦士登同瑞士,南面有意大利同斯洛文尼亞,東面有匈牙利同斯洛伐克,同埋北面有德國同捷克。
奧地利曾先後畀羅馬人、匈奴人、倫巴第人、東哥德人、巴伐利亞人同法蘭克人佔領。喺10至13世紀,奧地利由巴本堡王朝統治。從此之後,哈布斯堡王朝就一直統治奧地利到20世紀。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而喺事件發生前兩年,法蘭西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嘅法蘭西二世皇帝)宣佈自己係奧地利帝國嘅皇帝,統治範圍係以奧地利為中心,哈布斯堡王朝世襲領地。1867年,為咗化解普奧戰爭失利對帝國嘅衝擊,奧地利帝國又變為二元君主國──奧匈帝國,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敗後嘅奧匈帝國被分割,其中嘅一部分就形成咗而家嘅奧地利共和國。1938年,納粹德國強行吞併奧地利,並且將奧地利拖入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完咗之後,盟軍繼續佔領奧地利直到1955年。喺宣佈永久中立之後,佔領軍撤軍,奧地利獲得獨立。1989年,東歐共產主義政權解體之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更多嘅歐洲一體化進程。奧地利喺1995年加入歐盟,又喺1999年加入歐元體系。
總統係奧地利嘅一國元首,由每6年全民選舉選出。總統負責提名總理,總理人選通常都係議會入面最大黨派領袖。奧地利議會由兩院組成,分別係由64個州代表構成嘅聯邦院(Bundesrat)同埋由183名喺直接選舉選出嘅議員構成嘅國民院(Nationalrat)。國民院負責制定法律,主持新政府嘅就職儀式,通過不信任表決罷免聯邦政府同埋佢嘅成員。聯邦院就代表各個州嘅利益,有權將國民院通過嘅法案駁回,但係如果國民院堅持原法案,聯邦院就冇權再次否決。
喺社會民主黨佔據議會多數30年之後,2000年2月,保守嘅人民黨同右翼嘅自由黨組成嘅右翼聯盟取得執政地位。呢件事喺奧地利國內國外都引起強烈嘅反應。奧地利入面爆發大規模嘅抗議浪潮;而歐盟就對新政府採取咗政治制裁措施,奧地利嘅外交陷入孤立。喺9月歐盟取消制裁,奧地利嘅政局同對外關係就逐步恢復正常。2002年9月,由於執政兩黨喺關於政策同領導權嘅爭執加劇,總理沃爾夫岡·許塞爾(人民黨)宣佈提前舉行議會選舉。喺當年11月嘅選舉中人民黨嘅地位獲得鞏固(42.3%選票),而自由黨只係得到10.1%嘅選票。
目前奧地利議會(國民院)嘅議席分配如下:
奧地利由9個聯邦州組成,分別係:
州下面設市、區同埋鎮(鄉)。
奧地利係一個喺歐洲中部嘅內陸國。地勢西高東低,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嘅西部同南部,呢樣嘢令到奧地利成為著名嘅冬季運動勝地。山地佔全國面積嘅70%。山脤南北兩邊係石灰岩帶,而中間就係結晶岩帶。最高峰係大格洛克納山Grossglockner,海拔達3798米。東北部係維也納盆地,東南部同北部就係丘陵地型同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喺境內長350公里。南部有穆爾河同德拉瓦河,而西部就有因河同薩爾察赫河等。奧地利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同溫帶大陸性氣候過渡區入面,氣候溫和,夏天涼爽,冬天就凍。
首都係座落喺多瑙河邊嘅維也納。其它主要城市包括薩爾斯堡、因斯布魯克、格拉茨同林斯等等。
奧地利嘅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平較高。同時奧地利嘅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同水力發電等;畜牧業就以養牛同養豬為主。農作物有薯仔、甜菜、小麥同粟米等等。奧地利嘅經濟同其它歐盟國家聯繫緊密,特別係同德國之間。加入歐盟令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嘅歐盟市場,由此帶入更多嘅外資。近年嚟,德國經濟嘅減速同全球經濟嘅不景氣亦影響到奧地利。2001年奧地利嘅經濟增長率只係1.2%。
奧地利絕大多數人都係奧地利裔,屬歐羅巴人種,大部份係阿爾卑斯類型,其餘大約10%嘅奧地利人口就係非奧地利裔。呢啲人多數都嚟黎自周邊地區,特別係東歐國家。另外有大約1萬8千個斯洛文尼亞族人喺克恩頓州同施蒂利亞州定居。地處歐洲三大族(日耳曼、斯拉夫、拉丁)嘅交匯處,奧地利人主要係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嘅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同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且有馬扎兒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嘅土著居民嘅成分。佢哋雖然同德意志人喺族源同語言上有唔少近似嘅地方,但係就有自己獨特嘅民族形成過程。
奧地利嘅官方語言係德語,口語用上德意志語嘅多種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亞方言、下巴伐利亞方言),同書面語差別較大。奧地利嘅德語標準同德國使用嘅德語標準亦都有一些區別。
超過四分之三嘅奧地利人信奉羅馬天主教,有6%係基督新教中嘅加爾文派。其他主要宗教包括伊斯蘭教同基督教新教。猶太人曾經大量喺奧地利居住,1930年嘅時候人口超過十萬人,但後來受第二次世界大戰嘅影響,數量劇減,現時人口有大約1-2萬,但係有上升嘅趨勢。
奧地利出產過好多著名嘅作曲家,例如莫札特、舒伯特、布魯克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馬勒、勛伯格、維博恩、博格等。其他著名嘅奧地利人包括物理學家玻耳茲曼、薛丁格,哲學家維根斯坦、哥德爾,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詩人彼特·魯塞格爾(Peter Rosegger)同埋畫家古斯塔夫·克裡姆特(Gustav Klimt)等等。
1955年通過永久保持中立之法。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5號 (星期一)嘅事,時間爲01:31。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A2%A8
| 2013-05-24T07:14:51 |
text/plain
|
上次編輯:2013年4月23號 07:58。
想搵呢個詞嘅第啲意思,睇下「墨 (搞清楚)」。
墨係中國古代書寫同繪畫用到嘅墨錠,主要原料有炭黑、松煙、膠等,係碳元素以非晶質型態嘅存在。將墨放喺墨硯度用水研磨,就可以産生用嚟寫毛筆字或畫水墨畫用嘅墨汁。呢啲墨汁,係碳喺水入面以膠體嘅溶液存在。
墨嘅水分及膠嘅成分不同,會影響到墨嘅黏度。喺唔同場合使用嘅墨,佢嘅黏度都唔一樣。另外,初初整好啲墨嘅水分亦都比較多。另外有啲存放時間比較長嘅墨,佢地嘅緻密度較高,並且經過長年累月嘅乾燥,令到墨色嘅立體感更高。呢種墨在日本被稱為「古墨」。
喺中國考古發掘出來,可以上溯到西元前14世紀嘅骨器同石器上面,已經有墨迹。掘出嚟殷商嗰時嘅龜甲卜骨上面,除咗刻咗文字之外,亦都有見到用墨同埋朱墨寫嘅字;喺湖北雲夢縣亦都有掘到戰國時代嘅墨塊。《莊子》中有句『舔筆和墨』,話喺春秋戰國時代,已經開始用毛筆同埋墨水。喺文字之外,墨亦有用喺紋身度。漢朝時有一種叫做「黥面」嘅懲罰,就係用一種由墨丸磨出嚟嘅墨紋喺犯人塊面上面。
北魏賈思勰寫嘅《齊民要術》,最早紀述製墨嘅方法。 明代宋應星寫嘅《天工開物》一書卷十六《丹青》篇嘅《墨》章,對於用油煙、松煙製墨嘅方法有好詳細嘅敘述。墨煙嘅原料包括有:桐油、菜油、豆油、豬油、和松木;其中以松木佔十分之九,其餘佔十分之一。
『書窗拾輕煤,拂帳掃餘馥。辛勤破千夜,收此一寸玉』,話係掃燈煙制墨。
宋朝趙彥衛《雲麓漫鈔》有一段文記載燒桐油制墨法:『邇來墨工以水槽盛水,中列盆碗,燃以桐油,上覆以一碗,專人掃媒,和以牛膠,揉成之,其法甚快便,謂之油煙。或訝其太堅,少以松節油或漆油同取媒,尤佳。』(《雲麓漫鈔》卷第十)。
大明《天工開物》記載嘅燒油取煙法:將桐油、清油或豬油放入油燈中燃點,油燈上方有鐵蓋收集油煙。每個熟練嘅工人可以掌管兩百盞油燈,動作要敏捷,否則油煙老過頭。然後用鵝毛刷輕輕將鐵蓋表明層嘅油煙刷入紙片上,就係上等油煙,造出嘅墨精美有光澤。鐵蓋裏層油煙,必須用力刮下嘅係次等油煙。每斤油可刮取約一兩上等油煙。
地上搭十幾丈(1丈有 3.3米)長嘅竹棚,用紙同草席密封,竹棚同地面聯接嘅地方,用泥密封。竹棚上每隔一段開一個窿出煙,竹棚內用磚鋪通煙道。
斬取松木必須將松樹幹底部鑽窿,點火烤樹幹,讓松香流淨,即便殘留一點松香,燒出嘅松煙,質量不好。將松木斬塊堆入竹棚,從竹棚前端點火,連燒幾天,松煙從竹棚前端向竹棚後端彌漫,待冷卻後便可以入竹棚刮取松煙。從竹棚後段刮取嘅松煙叫清煙質量最好,供優質墨料,中段刮取嘅是二等松煙,叫『混煙』,用做普通墨;前段刮取嘅松煙叫『煙子』,供印刷用。
明代文獻中通用嘅有兩個方法:
篩選法:用細絹篩將油煙或松煙篩選出細淨均勻嘅墨煙。
沈澱法:油煙或松煙放入水池中,久浸沈澱,上層細而勻是精料。
制墨嘅配料各家都唔同,常常秘而不宣。通常包括雞蛋白、魚皮膠、牛皮膠同各種香料、藥材 丁香、紫草、秦皮、蘇木、白檀、蘇合香、珍珠等等。各種配料有成一千種。
將煙料、配料、成煙料團,放入鐵臼中「搗練」三萬次,或用鐵錘𢱕(dap)煙料團一萬次就成爲墨團。
將墨分成細塊放入銅模或木頭模度,壓成墨錠。墨錠形狀有:長方形、圓形、橢圓形、半月形、圓柱形、鳥獸型等;圖案有彌勒佛、十二生肖、松、鳳、鶴、魚、鳥、花乜都有。
西元2世紀墨傳入日本,喺奈良時期連製墨嘅方法都傳入。喺西方,製墨方法傳到印度之後,演變成為劃畫用嘅印度墨,係西方畫師最鐘意嘅黑色顏料。
李廷珪本姓奚,因爲南唐後主制墨,賜李姓。李廷珪墨以松煙、珍珠、龍腦、白檀、魚膠爲原料,製成嘅墨堅如玉,宮中用來畫眉毛。到明代李廷珪墨貴如珍寶。
清曹素功、胡開文。曹素功墨造型美觀,曾制一套『經常應世墨』36錠,每錠刻印黃山一峰,表現安徽黃山36峰全景。
墨汁係墨嘅膠體溶液,用來寫毛筆字用嘅,唔使用墨硯磨墨、預先已經入樽,倒出來就可以即刻用。
《雲麓漫鈔》宋趙彥衛著。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3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07:58。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8A%A0%E5%B7%9E%E6%B5%B7%E7%8D%85
| 2013-05-20T05:41:22 |
text/plain
|
加州海獅(Zalophus californianus)係一種原產北太平洋嘅海獅品種。公長大後可達2.4米(即8尺)長,重300公斤;乸就細隻啲,長大後有2米(6.5尺)長,100公斤重。
加州海獅多數喺海邊同埋入海口處搵食同避開天敵(殺人鯨同鯊魚),好少會離開海岸線。若果落海搵食,可以喺2分鐘之內潛入大約75米深嘅海度。每年嘅繁殖季節,海獅公會喺海岸附近或者岩石灘周圍爭地盤。但只會維持到兩個禮拜,海獅公又會離開地盤去搵食,直到返嚟後,又再爭地盤。同其他公打交時,會擘大口,露出啲牙,發出好似獅子咆哮咁嘅聲。
加州海獅主要分布喺加州同格陵蘭島地區,生活喺海岸線附近。
加州海獅食嘢好廣泛,主要有魚、魷魚等海鮮,偶有機會亦會捉海鳥食。
加州海獅群可以話係最大型嘅哺乳動物群之一。海獅公響6月頭就會建立地盤,乸就要響6月中先嚟到,一兩日後就生仔。海獅仔大約一個禮拜大時,成年海獅又可以再次交配。加州海獅嘅奶亦係所有哺乳動物當中不含乳糖成份嘅。
由於加州海獅族群較多,身型比其他海獅品種細,加上容易飼養及訓練,所以動物園、海獸館一般揀佢哋嚟養,好似香港海洋公園咁,現時養嘅加州海獅,有部分經馴服後被用嚟做表演。
加州海獅其實又可分多3個亞種:
加州海獅係受到美國海洋哺乳動物保護條例(U.S. Marine Mammal Protection Act)保護,佢哋嘅數目亦因而有所增加,而對人類同其他野生動物有所影響,佢哋響三藩市灣有破壞船隻同襲擊遊客嘅記錄。佢哋食嘅魚類中有啲品種亦因此瀕臨絕種。2009年,香港海洋公園亦發生過海獅咬傷管理員嘅事件。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BD%8C%E6%95%A6%E9%81%93
| 2013-05-19T06:44:09 |
text/plain
|
彌敦道(英文:Nathan Road)係香港九龍半島一條馬路,原本叫羅便臣道,係九龍區最主要幹道。佢貫通尖沙咀到旺角成個九龍中心商業區,南至梳士巴利道,北至界限街,駁住長沙灣道同大埔道,中間經過佐敦/官涌同油麻地一帶。成條道約莫長3600米。
港鐵荃灣綫同觀塘綫太子站至尖沙咀站段都響佢地底。
由北至南,佢同呢啲道、街、里交叉:
最北一段,喺北旺角,有大埔道、長沙灣道同界限街路口,之後運動場道,又太子道西,向南係鴉蘭街同水渠道路口,荔枝角道同弼街路口。
南行,旺角中心區,有旺角道,快富街,亞皆老街,奶路臣街,山東街,長沙街,登打士街。
再向南行,油麻地有咸美頓街,碧街,窩打老道,文明里,石壁道,永星里,眾坊街,街市街,加士居道同甘肅街路口,北海街,茂林街。
南行,佐敦或官涌,有西貢街,寧波街同長樂街路口,南京街,佐敦道,寶靈街,德成街,柯士甸道,山林道。
最南,係尖沙嘴,有金巴利道,加連威老道,金馬倫道,海防道同堪富利士道路口,加拿分道,麼地道,北京道,中間道,梳士巴利道。
以下建築物依由北至南順序排列: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9C%8B%E9%9A%9B%E5%85%92%E7%AB%A5%E7%AF%80
| 2013-05-21T12:55:01 |
text/plain
|
兒童節係一個專登紀念細路嘅節,日子就每個地方都唔同。
國際兒童節響每年6月1號。呢個日子係起源響1949年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響莫斯科開嘅會,講到為咗紀念1942年6月畀納粹德國屠殺嘅捷克利迪策村全體BB,決定將6月1號叫做國際兒童節。
世界兒童節響每年11月20號。呢個日子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響1954年12月14號定嘅。
中華民國響1931年將4月4號定為中華民國兒童節。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立國之後,正式定每年6月1號為國際兒童節,取代咗中華民國定響4月4號嘅兒童節。但係因為國府遷台,4月4號嘅兒童節響台灣地區可以繼續流傳。另一方面,當時係英國殖民地嘅香港亦一直繼承4月4號嘅兒童節嘅傳統,就算係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之後都維持唔變。
日本嘅兒童節響每年5月5號,日本習俗上只會係男仔慶祝,直到1948年日本政府將3月3號嘅女仔節合併埋呢日。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5號 (星期一)嘅事,時間爲04:03。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95%9F%E5%BE%B7%E6%A9%9F%E5%A0%B4
| 2013-05-21T06:33:10 |
text/plain
|
啟德機場係舊時香港一個軍民兩用機場,響九龍灣填地上面。由1925年1月24號開張到1998年7月6號閂,總共74年。行政上佢係喺九龍城區,畀土瓜灣、新蒲崗、牛池灣同埋牛頭角圍住,跑道就伸入去九龍灣。啟德個名,嚟自啟德濱,20世紀初嗰度第一次填地[1]。1962年至到閂呢一段期間,佢個官名係香港國際機場或者香港啟德國際機場[2];到咗1998年,赤鱲角嘅新機場落成,香港國際機場就由啟德搬去新機場。原本屬於啟德嘅兩個代號,即係IATA機場代碼HKG同埋ICAO機場代碼VHHH,都轉咗去赤鱲角機場。
啟德機場曾經係全球最繁忙嘅國際機場之一,國際客運量曾經係全球第三高,而貨運量更加係全球第一。不過極之繁忙嘅啟德機場,唔單止坐落喺市中心,重只得一條跑道,周圍嘅樓密度高,空間好窄,所以已經到咗佢嘅發展極限。
1998年閂咗之後,到而家為止,剩低塊地點用都重係有爭議。香港政府有打算喺度起個郵輪碼頭。
啟德機場喺香港市區入面,新九龍西邊南岸,貼近維多利亞港。機場範圍以外係鬧市,三面環山。機場北面同埋東北面,大約10千米外有山,山高600米(2000英呎);東面嘅山,距離跑道淨係得5千米。機場南面係維多利亞港,而海港外唔夠10千米,又係香港島另一個520米(1700英呎)嘅高山。只有機場嘅西面、同埋跑道東南面對正嘅鯉魚門峽角冇高山阻住。
啟德機場,淨係得一條伸入維多利亞港嘅跑道,係喺九龍灣填海出嚟。飛機升降方向,分別係134°同埋314°,所以叫做「13跑道」同埋「31跑道」[3]。13/31跑道,曾經加長過好多次,喺機場關閉之前,長度係3390米。喺跑道同埋東面觀塘之間,隔住條窄水道,而跑道嘅盡頭,就係高山民居。機師喺降落嗰陣,睇到格仔山上嘅巨型方格,就知道要轉彎,準備降落。由於地理環境嘅局限,飛機喺啟德升降難度極高。因為咁,啟德機場俾人話係「世界十大危險機場」之一。不過,亦都因為咁,令有啲航空公司,會派最有經驗嘅機師嚟揸香港航班,所以機場開咗咁耐,都唔係咁多大鑊空難。
13/31跑道(讀成「一三三一」跑道)呢個稱呼,嚟自國際航空界嘅習慣。呢條跑道可以畀飛機,以180°嘅相反方向升降,跑道數字,以嗰個方向嘅角度,唔要最後一個位數得出嚟,而第2個數字,亦可以喺第一個數字加18計(即180°),而啟德機場嘅兩個跑道,方向就屬於136°同316°[4]。
獨特嘅降落方式,同機場特殊環境,令到啟德機場嘅13跑道世界知名。喺13跑道着陸,對機師嚟講,有特別難度;而對乘客嚟講,亦算喺一個幾刺激嘅體驗。由於香港嘅盛行風係東風,年中用13跑道降落嘅機會,比31跑道多。要喺13跑道降落,飛機首先由長洲附近向西(航向270°)飛,並開始下降,繞過大嶼山西端,轉去東北(航向45°),然後喺大嶼山沙螺灣以北,改向東(航向88°)入機場,經過維多利亞港西部海港,飛入建築密集嘅西九龍上空。13跑道呢段向東航程,由1974年起有儀錶導航系統幫助(Instrument Guidance System;同31跑道嘅儀錶着陸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類似,但喺唔帶領到着陸)。當飛機飛到九龍仔格仔山附近,機師就要靠目測右轉47°,對準伸入海港嘅跑道着陸。格仔山喺九龍仔公園附近嘅山仔,油咗紅白兩隻色,夜晚就用燈光照住。飛機喺呢度轉彎時,高度唔夠1000呎(300米),離着陸點只得1.4海里(2.6千米)。如果海港內吹嘅係強勁東北風,飛機仲要實施側風着陸。如果喺打風嗰陣,港內吹嘅係強度唔穩定嘅陣風,降落就仲難。而且跑道三面環海,左面好接近滑行道,靠近嘅一方雖然喺陸地,但唔係好遠就係滿佈樓房。
對機上嘅乘客、特別係坐喺機艙右邊靠近窗邊嘅乘客嚟講,飛機降落時就好似係飛錯咗航道一樣。可以感覺到飛機同地面嘅距離越嚟越近,地面喺深水埗同旺角嘅擠迫街道、多層樓房同行人已經睇得好清楚,但喺前面就見唔到條跑道。兩邊嘅建築物好似就嚟要撞到機翼咁,有時更加可以清楚睇倒啲屋入面嘅電視畫面、或者天台上曬緊件衫嘅顏色。當飛機喺九龍城上空轉彎,跑道先喺前面出現。幾秒以後,起落架已經接觸到陸地,飛機停定後喺海港中央嘅跑道着陸。八秒鐘之內剎停飛機。
另一方面,飛機由31跑道向九龍城嗰邊起飛又係另一個奇觀。當飛機向鯉魚門方向滑行到跑道尾掉頭,準備起飛嗰陣,機師眼前淨係得前方數以千計嘅高樓大廈同海拔1300英呎(400米)高嘅獅子山同筆架山。飛機啱啱起飛嗰陣,因為驚撞山,機師就要將起機無耐架飛機轉向西飛。31跑道因為受到九龍城樓宇嘅限制,所以實際滑行距離比13跑道短,對航機起飛爬升率嘅要求亦都更高。所以,原定由13號跑道起飛、載滿乘客、貨物同燃料、仲去到最大起飛重量嘅航機,如果喺起飛前因為風向改變而需要改用31號跑道,就需要番返泊位、落咗啲貨嚟維持較高嘅爬升力。
啟德機場喺市中心,部份導航同埋雷達設施需要起喺市區入面。除咗九龍仔格仔山同九龍仔公園之外,飛機入13跑道嘅導航燈起喺衙前圍道一座樓宇嘅天台上面,嗰棟樓宇曾經開設漢寶酒樓。喺九龍灣海旁觀塘繞道側亦都有一座塔型圓形雷達。
香港空運同客運增長得好快,啟德機場喺1990年代嘅設計乘客量係每年2400萬,但佢係到佢搬嗰日已經去到2800萬,再加上150萬公噸嘅貨物,以國際客運量屬於全球第3,貨運更加喺全球第1。
之不過,啟德只得一條跑道,平均每個鐘有成要36班機升降,繁忙時間接近一分鐘一班,呢個已經係安全極限。而且,跑道同滑行道距離過近,任何嚴重意外都可能令機場癱瘓。
早期嘅啟德機場同住宅區相距仲比較遠,但隨住住宅區同機場不斷擴展,機場嘅位置同住宅區變成只係同太子道東一街之隔。到咗1980年代,啟德四圍已經無空間可以發展。啟德用盡咗各種方法,喺有限嘅土地上擴展至到65個停機位,其中只有8個直接靠近客運大樓側邊。機場無論喺升降時間、停機位等都到咗使用嘅極限,航空公司要同香港開新綫都好難。
1980年代初期,政府已經研究機場點發展,諗過晒香港境內有邊度地方可以起新機場。80年代尾,商人胡應湘曾經建議喺南丫島同大嶼山之間,用人工島方式起機場。基於當時香港前途因為香港主權問題唔明朗,所以冇落實興建方案,而改為盡量擴大啟德機場暫時解決需求,直至1990年先決定起新機場,選址係大嶼山西北面嘅赤鱲角。新機場喺1998年7月6號啟用嘅時候,啟德機場同時關閉。唔少設備、器材等喺午夜後先至由舊啟德搬去新機場,泊喺啟德機場嘅飛機亦都要飛到去新機場。
噪音係啟德機場一個重要環境問題,飛機升降帶嚟嘅噪音影響區域好廣泛,包括近住啟德機場嘅九龍城、觀塘、九龍塘、旺角、深水埗到港島東區。由於噪音問題,航班喺深夜至清晨時間都唔會升降,令到啟德嘅航班升降數目設有一定嘅上限。香港政府喺1995年3月實施加強消減噪音措施,1995年11月,消減噪音措施再度加強。1997年6月就裝咗飛機噪音及飛行航道監察系統、開設飛機噪音投訴熱線,嚟減低飛機噪音對居民嘅滋擾[5]。
1946年開始,啟德機場由香港政府屬下民航處直接管理同營運。
客運係啟德機場最主要嘅功能。啟德機場啟用後有一座比較簡陋嘅客運大樓。1962年新客運大樓同埋停車場落成,並且喺1965年拆咗舊嘅客運大樓。新客運大樓經過多次擴建,使用到1998年閂為止。
啟德機場客運大樓分做上下兩層。上層係離境大堂,有航空公司登記櫃枱同埋好多塊自動翻牌式航班顯示板;禁區入面就有入境處出境櫃位,保安檢查設施同免稅品店。離境大堂中央部份有一條去上層瞭望台嘅樓梯,嗰度成為唔少團體出發前拍影團體相嘅地方。離境大堂嘅上層有好多間餐廳,其中一間酒樓由美心集團經營,另外有「世界之窗」自助快餐店。離境大堂亦都有一個小型綜合宗教祈禱室。
客運大樓下層係接機大堂,大堂有麥當勞快餐店同找換店等設施,並且有通道通去南面大樓外面嘅有蓋的士站同機場巴士站。下層禁區入面有入境處入境檢查櫃位同多條行李輸送帶。客運大樓就有停車場,並且有通道通去行人隧道連接九龍城,同行人天橋連接富豪機場酒店。
經過多次擴充後嘅啟德機場,閂之前一共有32個登機門;當中只有8個連接登機橋,主要畀大型客機好似波音747使用。使用其他登機門嘅乘客需要步行去到地面轉撘連接巴士,到戶外嘅停機坪,再爬上樓梯登機。
喺客運大樓天台有瞭望台,喺1960年代,送機人士可以喺瞭望台睇住親友上飛機。啟德機場的控制塔位於客運大樓頂層最高位置,可以睇倒成個機場停機坪同跑道嘅情況。
除咗客運之外,空運亦都係啟德機場嘅另一個主要用途,對香港嘅貿易同製造業帶嚟唔少貢獻。啟德機場有兩個空運貨站,第一個貨運站喺1976年5月落成,第二期擴建喺1984年4月落成;第二空運貨站就起喺九龍灣,嘅1991年3月落成,全部由香港空運貨站有限公司經營,並喺香港政府嘅專利協議下營運。1993年香港空運貨站處理嘅空運量超過100萬公噸,處理能力喺全球最高,理貨失誤率係全球最低之一。1997年,香港空運貨站嘅年處貨量已經超過150萬公噸[2]。
1950年代開始由香港飛機工程公司獨家提供飛機維修服務。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除咗提供運轉過程中嘅小維修外,亦都提供機體、引擎定期檢修,同埋機身內部改裝等嘅服務。
啟德機場喺九龍區市中心,交通方便。政府冇特別為啟德機場起高速公路或者鐵路,去啟德機場嘅主要道路包括太子道、觀塘道、東九龍走廊同後期興建嘅觀塘繞道;太子道建有行人天橋同隧道連接機場。現時已經改名做啟德隧道嘅機場隧道就係穿過機場跑道嘅下面嘅,連接九龍灣同土瓜灣。機場隧道入面有一個通去機場嘅出口,連接宋皇臺道同埋世運道,再通去客運大樓。
啟德機場入面好多條路嘅名都同航空業有關,有啲路嘅英文名嚟自飛機型號:
啟德機場閂之前有好多條機場巴士路線,全部喺1998年7月6日起啟德閉幕之後取消哂喇。
國泰航機降落。圖下面紫色嘅樓宇喺真善美邨。
機場出面嘅太子道東都有超過30條一般巴士路線來往香港同九龍各地。
20世紀初,何啟爵士同區德先生(又名區澤民)合資經營「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喺九龍灣北岸進行填海工程。1914年4月獲得政府批准,1916年工程展開。新填地面積有120英畝,原本計劃發展成為花園城市住宅區,畀避開中國動盪嘅人來住。填海地域以佢哋兩個人嘅名字命名,叫做啟德濱。1920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27年完成第二期工程。但咁啱香港愛國運動思潮,多次擺工,尤其係省港大罷工,影響香港經濟。公司財政有困難,做唔落去,嗰陣香港政府擔心國民政府,會趁機收返香港,好似中國其他英租界咁,就屬意令呢一大幅空置土地用作機場用途,加強防務。土地先後成為英國皇家空軍機場、飛行會同飛行訓練中心[6]。
1924年12月,美國人哈利·亞弼(Harry Abbott)向啟德營業有限公司租咗一部份填海土地,開辦飛行學校。1925年1月24日(農曆新年元旦)係啟德第一次飛行紀錄嘅日子。同年香港政府建議保留啟德嘅土地,第時有需要嗰陣,用嚟起機場。香港政府嘅報告指,啟德一帶嘅土地係香港可以搵到嘅最大面積土地,可以用嚟起跑道同停泊飛機,而隔離嘅九龍灣嘅海灣則可以用嚟做水上飛機降落同停泊,因此啟德係最啱佢做機場用途嘅地[7]。亞勃特嘅飛行學校冇幾耐就停辦咗,而由於啟德營業有限公司冇辦法將土地發展成住宅區,啟德正式被徵用為機場。1927年3月起,英國皇家空軍嘅飛機開始喺啟德嘅土地停泊。政府就喺同年12月同啟德投資公司達成協議,由政府用100萬1250港元買咗塊地。
政府開始擴充啟德以作為機場用途。1928年,啟德土地起咗了一條混凝土下水滑道,畀水上飛機喺九龍灣升降用,機場基本工程喺1930年完成。同年香港政府請咗第一位機場監督,同時並由嗰陣嘅海港署(Harbour Department)負責管轄各種飛行活動。1934年,亞洲第一間飛行學院遠東飛行訓練學校(Far East Flying Training School)喺啟德開辦。1935年,第一座指揮塔同飛機庫落成。
1936年係香港航空史嘅重要一年,第一間商業航空公司:英國帝國航空公司(Imperial Airways,即係英國航空嘅前身)提供來往香港嘅客運服務。3月24號,第一班定期商業客運航班喺檳城飛嚟香港。之後,陸續有好多間航空公司加入提供航班服務,包括:泛美航空公司來往三藩市;法國航空公司來往印度支那半島;中國航空公司來往廣州同上海;歐亞航空公司(Eurasia Aviation Corporation)來往北京。1939年,長457米嘅第一條正規跑道落成。呢條東西向嘅跑道叫做07/25跑道,位置喺新蒲崗一帶。飛機起落嗰陣,需要將清水灣道(今彩虹道一段)嘅車截停。嗰陣皇家空軍喺啟德機場側邊,鑽石山大磡村一帶起咗一座飛機庫。
1941年12月8號,日軍開始進攻香港,喺嗰日轟炸啟德機場,好快就英國皇家空軍嘅飛機同埋設施摧毀。香港喺同年12月25號畀日本佔領。日軍喺1942年3月擴建啟德機場,請咗幾千個工人炸毀古蹟宋王臺,得嚟嘅石頭喺原有嘅07/25跑道以外起咗一條橫跨清水灣道嘅13/31跑道。13/31跑道嗰陣長1,371米,喺1943年年底起好咗,機場西北面嘅九龍寨城石牆,同埋隔離嘅20幾條鄉村亦都被拆毁。日軍拆咗原本嘅航空大樓。
啟德機場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畀盟軍嘅猛烈轟炸,嚴重損毀。最後日本喺1945年8月15號投降。戰後政府重建機場,剷平咗宋王臺淨低嘅「聖山」部份。
1946年,香港政府立民航處,專管香港嘅航空服務。
1954年嗰陣,政府發表機場發展計劃總綱,決定發展啟德成國際機場。政府填海起咗一條長2,194米、由九龍灣伸到去維多利亞港嘅新跑道代替舊跑道。哩條跑道就係啟德機場一路用到關閉前仲喺度用嘅13/31跑道。九龍灣填海工程喺1958年9月完成,跑道喺9月12號正式啟用。工程將啟德機場南移,原有跑道嘅一部份改建做停機坪,北面嘅部份就發展成新蒲崗工業區同埋太子道東,而起喺鑽石山大磡村隔離嘅一座皇家空軍飛機庫就冇俾人拆。1959年,跑道燈光系統啟用。
1962年,啟德機場新客運大樓同埋停車場都起好開始用,控制塔都遷埋去新客運大樓,而舊嘅客運大樓就喺1965年拆咗。1970年,跑道擴展成為長2,541米,嚟應付新一代大型噴射客機嘅需要。同年4月11號,第一班波音747定期航班降落喺啟德機場,由泛美航空營運。1974年1月7號,機場裝咗入場儀表導航系統,俾飛機喺惡劣天氣下亦都可以喺13跑道降落,機場用量大幅增加。跑道喺1975年再填海擴展到3,390米,當時有31間航空公司喺香港經營。1970年代初開始,皇家空軍已經唔再用啟德機場,啟德變咗做全民用機場。
1976年,貨運站正式啟用;二次監察雷達亦都開始用嚟加強管制航空交通。同一年嘅11月5號,可以超音速飛行嘅和諧式客機第一次喺啟德機場降落。第二日和諧機經過新加坡之後又嚟香港正式訪問。嗰陣啟德機場嘅客運量係400萬幾人。
1982年,機場客運大樓第四期擴建工程攪掂。同一年富豪機場酒店開業,成為唯一喺啟德機場附近嘅酒店。1998年機場搬咗之後改名叫做富豪啟德酒店,之後又改名做富豪東方酒店[8]。
1986年,啟德機場嘅全年客運量第一次突破1000萬人。1987年,政府為咗喺新機場有定案之前提高旅客容量,於是繼續擴建同埋改善啟德機場。1988年,機場客運大樓第五期擴建工程攪掂,每年處理到1800萬人嘅旅客量,機場入境管制亦都全面實施咗電腦化。
1990年,六四事件發生之後嘅第二年,為咗恢復港人對前景信心,港府啟動咗玫瑰園計劃,其中包括喺赤鱲角起新機場,即係宜家嘅香港國際機場,但係啟德嘅擴建工程仲未停止。1991年,二號貨運站正式用,每年處理到150萬公噸嘅空運貨物量。政府亦將喺啟德機場隔離、新蒲崗對面嘅警察會俱樂部同埋球場搬走,用嚟起東面停機坪。擴建工程喺1992年攪掂,哩次擴建提供咗多1個商務飛機嘅停泊區同埋4個波音747-400飛機嘅停機位。南面停機坪嘅擴建就喺1994年攪掂,為波音747飛機額外提供咗11個停機位。擴建之後每年處理到2400萬人嘅旅客量,亦都係啟德機場最後一次大型擴充工程。
1996年,啟德機場喺國際客運量方面,喺全球最繁忙機場嘅第三位,處理咗2950萬個國際旅客;而喺國際貨運吞吐量方面總共處理咗156萬公噸嚟自世界各地嘅貨品,係全球第一[3]。
1998年7月5號夜晚,啟德機場終於完咗咁多年嚟嘅歷史任務。最後一班喺啟德機場降落嘅航班,係當晚11點8由重慶嚟到香港嘅港龍航空 KA841號班機;而最後一班喺啟德機場起飛嘅航班,就係7月6號半夜12點02分起飛,由香港飛去倫敦希斯路機場嘅國泰航空 CX251號班機。
最後一班航機喺啟德機場飛走咗之後,機場嘅搬遷計劃全速進行,所有泊喺啟德機場嘅29架飛機全部飛去赤鱲角機場。當所有飛機喺啟德機場飛走晒之後,當時嘅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同埋民航處處長施高理(Richard Siegel)主持咗跑道熄燈儀式。1點17分,施高理用 "Goodbye Kai Tak, and thank you!(再見了啟德,多謝你!)" 作為告別嘅說話,㩒掣熄咗跑道全部嘅燈,正式幫啟德機場嘅歷史畫上咗句號。客運大廈離境同接機大堂就由警員清場,有啲可以喺新機場用嘅嘢亦都通宵搬咗過赤鱲角。7月6號朝早6點半終於搬完,赤鱲角新機場正式開始咗運作。7月10號,原本係為咗保障啟德機場航道安全而訂立嘅建築物高度限制正式撤銷,九龍區嘅建築物高度唔再受到限制。
啟德機場閂咗之後,客運大樓冇即刻拆。政府以短期租約形式將客運大樓出租,曾經成為政府臨時辦公室、汽車展銷廳、小型賽車場、士碌架場地、遊戲機中心、保齡球場等。啟德機場嘅跑道及停機坪等露天地方,就成為高爾夫球場、燒烤場、「大笪地」跳蚤市場同埋一啲大型活動,例如嘉年華同埋風箏比賽等嘅舉辦場地。
1998年10月26號,政府開始喺啟德機場北停機坪嘅3個位置清拆建築物,又開始除污工程,清除跑道地底下面有成11公頃嘅有毒油污。哩啲油污係長年累積嘅飛機燃料滲咗入去地底而造成嘅,除污工程係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嘅同類項目。工程喺2001年攪掂。
客運大樓同埋停車場最後喺2003年12月至2004年1月期間拆晒,而接駁富豪東方酒店同埋客運大樓嘅行人天橋喺2006年6月都拆埋。
啟德機場嘅地理環境特殊,飛機升降並唔容易,但係發生嘅嚴重意外並唔多。除咗因為機場管理得好之外,亦都可能係因為機師都覺得喺啟德升降係特別嘅挑戰而加倍留心。航空公司對喺香港起降嘅航班機師要求亦都特別嚴格,通常只會交俾有足夠經驗嘅機師嚟擔任。部分航空公司更加會要求機師做咗模擬飛行訓練先嚟熟習啟德嘅環境。
以下簡述啟德機場比較嚴重嘅意外事故:
1941年9月21日,中國航空公司一架DC-2降落啟德嘅時候衝出機場外面嘅西貢道並且撞冧咗一間屋,機身嚴重損壞但係就冇人死。
1946年9月25日,一架準備飛去越南西貢(今胡志明市)嘅英國皇家空軍C-47運輸機喺惡劣天氣之下,由舊31跑道向住獅子山起飛之後喺九龍塘撞咗機,死咗19個人。
1949年7月11日,香港航空公司一架去廣州嘅DC-3在啟德起飛嘅時候機件故障,冇人死。
1951年3月11日,一架太平洋海外航空(Pacific Overseas Airlines)嘅C-54飛機喺機場起飛之後撞咗喺畢架山,死咗26個人。事件係因為能見度低同埋機師出錯而起嘅。
1951年4月9日,一架DC-3喺着陸之前失控。
1953年7月27日,皇家空軍一架由新加坡出發的赫士廷斯式(Hastings)運輸機,降落啟德舊13跑道嘅時候太早掂到地下,飛機撞冧咗跑道頭嘅莆崗民房。一個村民當場撞死咗,飛機鏟咗落跑道之後着火,全架機40個人生還。
1958年8月31日,美國空軍一架嚟自沖繩嘅C-54軍機,降落舊31號跑道嘅時候撞咗喺舊13/31跑道同07/25跑道嘅交匯處,冇人傷亡。飛機嘅殘骸阻住咗其他飛機升降,當局要提早啟用原本定咗喺第二日先至開嘅新13/31跑道。
1965年8月24日,一架美國陸戰隊嘅洛歇C-130大力士型運輸機,由13跑道起飛之後失控衝咗入海港沉咗。事件造成咗59個人死亡,係啟德最嚴重嘅意外。
1967年6月30日,一架泰國國際航空嘅Sud Aviation SE210客機喺颱風吹襲期間降落,最後滑咗出跑道墮海,攪到14死56傷。事件係由於天氣同埋人為錯誤。
1967年11月5日,國泰航空公司一架康維爾CV-880噴射機起飛失敗,衝咗出跑道墮海,1死40傷。
1977年9月22日,一架飛去泰國曼谷嘅英國環子午線航空(Transmeridian Air Cargo)CL-44貨機起飛之後冇幾耐引擎着火,喺橫瀾島對開海面墜毀,機上4個機員冇一個生還。
1983年10月18日,一架德國漢莎航空波音747貨機起飛嘅時候發動機故障,放棄起飛之後衝咗出跑道草坪,起落架斷咗仲要撞爛埋引擎,3個機員都冇事。航機最後喺香港飛機工程公司重修之後成功復飛。
1988年8月31日,一架中國民航三叉戟客機喺31跑道降落嗰陣掂到跑道進場燈,之後衝咗出跑道滑咗入去海裏面,7死14傷。當時天氣好差,有霧同埋雨。
1993年11月4日,一架中華航空波音747-400客機,喺颱風降落嗰陣衝咗出13跑道。當時陣風達到烈風程度。飛機當時唔能夠穩定下降,但係機長仍然堅持繼續着陸而唔選擇重飛。最後飛機喺超過跑道三分之二嘅地方着陸嗰陣,未能夠停定之後衝咗入海,造成23個人受傷。
1994年9月23日,一架香港政府租用嚟遣返越南船民嘅印尼佩利塔航空(Pelita Air Service)洛歇C-130大力士型運輸機攪掂咗任務後返嚟香港,再返去雅加達,點之喺13跑道起飛嗰陣,因為滑門控制折斷,失控墜海,造成咗6死6傷。
石崗機場 (Shek Kong Airfield):香港建造嘅第二個機場。
沙田機場 (Sha Tin Airfield):香港建造嘅第三個機場,已經喺20世紀70年代初期拆咗。
香港國際機場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香港建造嘅第四個機場,喺赤鱲角。
↑ 《九龍城區風物志》,九龍城區議會,香港。
↑ 拆卸之前嘅啟德多層停車場上面,標有大字「香港啟德國際機場」同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 13/31:13跑道、31跑道,都係代表同一跑道,呢種跑道寫法,係航空界習慣。每條跑道,都可以由兩個相隔180° 嘅方向降落,跑道數字,喺嗰個方向角度,唔要最後一個數位寫成,而第二個數字,就係第一個數字加18(即係180°)。如果有兩條平行嘅跑道,就分別以L/R表示左或者右。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5月1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6:50。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B3%A2%E8%9B%8B
| 2013-06-19T14:20:16 |
text/plain
|
波蛋[1](Poached egg),又叫水波蛋,係用水煮嘅蛋,見於歐洲飲食。通常於喺多士上食,英名poached eggs on toast。
煮法係鑊上煲水,加食鹽加醋。放個定個圈,打隻蛋入去。二到四分鐘,蛋白見熟,就熄火。𢳂隻蛋落多士上面。煮出來嘅蛋,蛋白熟而蛋黃唔太熟。蛋黃煮到流心或者溏心都有。
之前加醋,係等蛋白唔好散開。
波取自英文Poached首音。波蛋之名,亦錄於二十世紀初《唐字音英語》洋人食物門。佢有啲波仔形,亦令日聯想起波。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6號 (星期二)嘅事,時間爲13:14。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Category:%E5%8D%8A%E4%BF%9D%E8%AD%B7
| 2013-05-24T20:27:30 |
text/plain
|
嘅個類係用來做維基百科計劃嘅管理分類。呢個係唔屬於百科全書嘅一部份。
裏面裝住嘅版唔係文章,或者按狀態嘅文章表,而無一啲內容。
呢一類同埋佢嘅細類含有嘅版係根據Wikipedia:保護政策受到半保護。半保護防止一版由匿名同埋新註冊用戶去編輯。要睇全保護嘅版,呢啲只係由管理員可以編輯嘅版,睇睇Category:保護。
去加一版到呢類度,用{{pp-semi-protected}}或者用其中一個特定嘅半保護模。呢個只係會用響一啲實際係半保護嘅版上面進行。
要留意嘅就係加呢個模並唔會保護佢自己嗰一版。另外亦可以講,保護一版係唔會自動加上個模(或加上任何其它可以見到嘅保護版類連結),以致一啲版係有"睇原碼"標籤,而唔係"編輯"而又未能響底下顯示"半保謢" -- 一個狀況之中,新用戶可能會覺得混亂嘅。之但係,最好都係響完成保護咗嗰版之後即刻加番個模。
請參閱:Wikipedia:最多被破壞嘅版。
呢類有下面嘅11版,總共有11版。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9%AB%98%E9%BA%97
| 2013-05-24T11:02:51 |
text/plain
|
注意:呢篇寫嘅唔係高句麗。
高麗(諺文:고려)係918年至1392年喺朝鮮半島存在嘅古代封建王朝,建國者係王建。
1008年至1265年期間係大宋屬國,1270年至1366年係蒙古帝國屬國。
呢篇高麗係關於韓國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篇高麗係一篇關於歷史嘅楔位文章。你可以編輯呢一版充實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5:53。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6%9D%8E%E7%A5%BF
| 2013-06-18T21:52:34 |
text/plain
|
李祿,李錄(1966年4月6號—),部份中國媒體叫佢做李路[1],中國河北唐山人,美籍華裔投資家同埋對冲基金經理,對沖基金Himalaya Partners嘅創辦人,前八九民運學生領袖之一。
李錄1966年喺中國河北省唐山市出世。嗰年正正係文化大革命開始嘅一年,父母都被送去「勞改」,佢被輾轉寄養喺一個礦工嘅家庭,直至十歲先同父母團聚。1976年,唐山發生大地震,搞到24幾萬人死咗,但佢同屋企人就好彩大難不死[2]。1985年,佢喺唐山一中畢業,考入南京大學,最初修讀物理學,一年之後轉讀經濟學[3]。1989年4月,佢到北京天安門廣場參與學生運動,去悼念胡耀邦。同年6月,六四事件爆發之後,佢逃去法國,最後到咗美國[2]。
1989年尾,李錄到咗美國之後,即刻喺哥倫比亞大學發表關於六四事件嘅演講。1993年,佢喺哥倫比亞大學聽咗巴郡主席巴菲特嘅一次講座,令佢克服咗以往對股市投資嘅質疑,呢個亦成為佢日後從事金融業嘅踏腳石[2]。1996年,佢喺哥倫比亞大學讀完經濟學、法律同埋工商管理嘅學位[3]。1997年,佢自行創辦Himalaya Partners,管理風險創投基金同埋對冲基金。2003年,佢識咗巴菲特嘅副手、巴郡副主席查理·芒格,令巴郡成為佢嘅基金嘅主要客戶之一[4]。2008年,佢向巴郡推介入股中國電池同汽車製造商比亞迪,令巴郡賺咗高達12億美金[3]。2010年,佢被指有機會做巴菲特嘅接班人之一,一齊管理巴郡規模有成1000億美金嘅投資組合[5]。
↑ 借光比亚迪 华裔投资人接班巴菲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3:55。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4%BA%94%E5%A4%A7%E6%94%AF%E6%9F%B1
| 2013-05-25T02:59:34 |
text/plain
|
無名氏同埋新註冊嘅維基友唔改得呢版住,。
如果你改唔到呢篇文,而你又想改啲嘢,你可以去篇文嘅討論版度斟,或者 要求取消保護,又或者登入,又或者 開個戶口。
呢頁俾管理員封咗(保護咗), 唔俾搬。封呢頁唔代表贊同而家個文章名(Wikipedia:五大支柱)(保護日誌)。
想搬嘅話就係討論頁到講,同埋加{{editprotected}},叫管理員幫你搬。
呢篇文章係喺2006, 3-2007翻譯自[WP:5P en]版本。
維基百科係部百科全書由一般百科全書、專業類書、年鑒嘅元素組成。 每一篇文都要跟呢度嘅追認來源政策,啲資料要有準確可靠可驗嘅來源;維基百科唔收原創研究。維基百科唔係唔係乜都收嘅全書。唔係 濕碎嘢雜誌、城市論壇(en:soapbox)、自我宣傳刊物,無政府主義或民主實驗場、網上黃頁;亦唔係一疊源文獻、字典或報紙--想搵呢啲嘢請去維基文庫、維基字典同維基新聞。
維基百科唔係你發表意見、分享經驗、議論嘅地方。
維基百科取中立嘅觀點 ---- 我哋要求啲文唔會只提倡一種觀點。要準確描寫各觀點,同埋提供背景,幫讀者明白邊個講乜,唔可以話某一觀點最好、最啱。所以,如果可能,寫嘢要提供可驗、公信嘅 根據,尤其係寫啲富爭議嘅題目。 當「邊版最中立」之爭發生,冷靜一段時期,嘜住篇文做「拗緊」;喺討論頁傾掂啲細節,參閱 解決爭議。
維基百科內容自由 邊個都可以編輯。哩道嘅嘢都以CC-BY-SA同埋GFDL發表,可以咁樣傳播同埋連結。請瞭解:哩度啲嘢邊個都改得,無一個人可以控制任何一篇嘢;所以,你喺道寫嘢就要任人改唔嬲,任人派唔嬲。唔好提交啲侵犯版權嘢或者同GFDL唔啱牙嘅嘢。
維基百科有行為嘅規範:尊重你周圍班維基友,就算你唔同意渠地。 守禮貌。傾計時唔好攻擊人。唔好一竹篙打一船人。編輯升溫時保持冷靜;避免打啲無聊嘅編輯交 --一日唔好反轉人地嘅編輯多過三次。請記住:呢度有成二萬二千八百一十篇文任你寫。常帶善意,唔好搞喎維基百科嚟證明一點,亦假設人哋都有善意。開心見誠,包容。
無死板嘅規則 除咗哩五條柱。放膽改嘢。追求完美當然好,但唔係必須,咁先至好頑。唔駛擔心寫錯搞亂。全部修改都有紀錄,所以你唔會唔覺意咁就破壞到維基百科。但記住 — 呢度無論你寫親乜嘢都會被保存。
記 絕大多數維基百科政策其實都早於呢五支柱出現。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14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23:18。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5%A4%A9%E6%98%9F%E5%B0%8F%E8%BC%AA
| 2013-05-19T08:44:27 |
text/plain
|
天星小輪係香港歷史悠久嘅渡海小輪公司,喺維多利亞港兩岸服務,由香港島來往九龍。
天星小輪係旅客遊覽維多利亞港最好嘅方法,近年更俾國家地理旅遊雜誌寫係「人生50個必到景點」之一[1][2],同埋俾美國旅遊作家協會(Society of American Travel Writers)選做「全球十大最精彩渡輪遊」嘅第一[3]。
下面嘅錢用港元計,由2012年6月24號起生效:
65歲以上人士出示長者咭或香港身份證可以免費搭船;嚮2012年6月24號開始,揸長者卡嘅長者用長者八達通亦都可以免費搭船。
殘疾人士一定要出示殘疾人士登記證先可以有搭船優惠,而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卡嘅殘疾人士會收成人船費。
政府批准天星小輪嚮2008年4月1號開始,成人票價由$5.3元加到$6。天星小輪話,中環天星碼頭搬咗之後,客量跌咗15%[4]。
由2009年3月29號起,批准天星小輪(尖沙咀↔中環/灣仔)加價[5]。
大約嚮1888年(另一講法係1871年[6]),一位波斯拜火教(即祆教)教徒Dorabujee Naorojee Mithaiwala開咗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來往尖沙咀同中環。1898年,九龍倉集團收購九龍渡海小輪公司,並改名做「天星小輪公司」。
天星小輪開嗰陣,只係得5艘燒煤炭發動嘅單層船隻。嗰時渡輪班次係40分鐘一班,穿梭中環同尖沙咀,船費係每人港幣5仙(HK$0.05)。
1904年,天星小輪嚮當時嘅九龍角(家下尖沙咀天星碼頭及海運大廈一帶)起新嘅天星碼頭,到1906年4月1號起好。同年9月18號,九龍角天星碼頭俾颱風吹壞左,到1911年先重新恢復。
1916年,近尖沙咀天星碼頭嘅尖沙咀火車站起好,令乘客量大幅上升。
1918年,用燃燒煤塊製造蒸氣來郁嘅機動輪船正式啟用,被叫做「過海火船」。自此,各小輪嘅命名都以「星」字編排。
1920年初,買到由黃埔船塢製造兼自己設計嘅5艘單層小輪船,合共可載286人。
1924年、1926年及1928年,陸續增加5艘可載555人嘅雙層小輪船。
1933年,天星小輪攞到來往尖沙咀至中環航線嘅專營權。同年,天星小輪引入佢第一艘用「電星」命名嘅柴油內燃機輪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嚮1941年攻打香港,儘管戰情嚴重,機槍及砲彈聲係咁響,天星小輪仍決定將渡輪服務維持到12月12號朝早10點正,喺英軍嘅控制下,疏散重喺九龍半島嘅難民,軍隊同要員。之後,天星小輪嘅服務停咗三年零八個月,係成立以來最長嘅停頓。受戰火影響,電星號、北星號俾日軍打沉,而天星號、午星號、夜星號亦沉沒喺大海中。
至1949年,天星小輪恢復到6艘小輪航行。
1966年4月,天星小輪因將頭等船費加價5仙(由2毫加到2毫5仙),事件引起市政局民選議員葉錫恩嘅關注同蘇守忠等嘅絕食抗議,之後更觸發九龍區嘅騷亂同暴動,當時嘅紅磡渡輪服務亦一度被逼中斷,事件去到4月10日先告一段落,之後叫做天星小輪加價事件。
1967年5月,由於發生六七暴動,港島北岸實施宵禁,所有渡輪服務暫停。後嚟,中環至尖沙咀航線喺同年6月恢復有限度服務,但係中環至紅磡航線就一直停航,直至1975年11月配合紅磡火車站開業先至重新提供服務。
1972年、1979年、1989年、1997年,香港三條海底隧道及地鐵分別啟用。天星小輪雖然面對過海隧道巴士同地鐵加入競爭,但仍憑佢相對低廉嘅收費同唔使塞車嘅優勢,每日仍吸引超過70000名乘客搭。
1998年,天星小輪有限公司成立100周年紀念,當時嘅郵政署亦為此發行紀念郵票。
1999年4月1日,天星小輪接辦原本由油蔴地小輪經營嘅紅磡至灣仔航線。
2003年開辦叫做「天星維港遊」嘅海上遊;遊客可搭仿照1920年代設計嘅天星小輪「輝星號」暢遊維多利亞港。
2005年6月8號,政府撥款2.7億元將尖沙咀天星碼頭隔離嘅巴士總站搬去尖東永安廣場隔離嘅新交通交匯處,預計2009年落成啟用,而原址就改成廣場。但直至2011年3月,天星碼頭巴士總站重有巴士做總站。
2006年11月12號,往返中環嘅渡輪服務由本來嘅愛丁堡廣場碼頭改去中環碼頭7號同8號碼頭,受影響嘅包括中環↔尖沙咀、中環↔紅磡渡輪服務同天星維港遊嘅渡輪服務。
2011年3月31號,由於長期虧蝕,天星碼頭最後一日提供紅磡至灣仔以及紅磡至中環兩條航線,之後兩條航線因為冇人接而停航。
2006年尾,服務49年嘅愛丁堡廣場碼頭俾香港特區政府收番,引發一連串示威、靜坐等抗議事件。最後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堅持拆,之後碼頭俾圍板封鎖,之後拆埋,而被受關注嘅鐘樓部分就棄置喺屯門堆填區,當中更搞到香港立法會休會辯論,同埋令行政長官曾蔭權嘅民望一度下跌。2006年11月12號,由尖沙咀往返中環嘅渡輪服務由本來嘅愛丁堡廣場碼頭改為中環七號碼頭。
天星小輪屬下船隻,個名都有「星」字,現時船隊就由12艘燒柴油嘅內燃機雙層船隻組成。嚮1989年加入服務嘅最新船隻「金星」和「世星」,載客量係762人(包括下層企位),其餘船隻就載客552人。天星小輪已經喺所有小輪上層嘅頭、尾端船艙,裝咗冷氣。
呢篇天星小輪係關於香港交通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5月12號 (星期日)嘅事,時間爲09:34。
|
http://zh-yue.wikipedia.org/wiki/%E4%B9%9D%E6%B1%9F_(%E6%B1%9F%E8%A5%BF)
| 2013-05-21T03:20:28 |
text/plain
|
建議九江 (江西)改名至九江市。
呢篇文章講嘅係中國江西一地級市。想搵廣東佛山南海一鎮,睇下「九江 (南海)」。
九江(英文Kiukiang;普通話Jiujiang)係中國一城市,亦係一埠。九江家下係地級市,叫九江市,另下轄九江縣。
呢篇九江 (江西)係關於地理嘅楔位文章,重未完成嘅。麻煩你幫手補充佢嘅內容。
呢版上次改係2013年4月24號 (星期三)嘅事,時間爲03:42。
|
End of preview. Expand
in Data Studio
Cantonese Chinese C4
Dataset Summary
Downloaded and processed using code based on another project attempting to recreate the C4 dataset.
The resul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dataset can be found here.
This dataset contains data processed with CantoneseDetect.
In CantoneseDetect, you can choose whether to include quotes (i.e. categorise the data as Cantonese even if Cantonese appeared only in quotes).
And I found that a lot of entries came from Wikipedia and LIHKG. If you want to use the data from the two sites, you should use something else (not common crawl).
As a result, there are 4 files for each processed dump
- "no_quotes" -> filtered without quotes
- "no_quotes_domain_cleaned" -> filtered without quotes and removed Wikipedia & LIHKG
- "with_quotes" -> filtered with quotes
- "with_quotes_domain_cleaned.parquet"-> filtered with quotes and removed Wikipedia & LIHKG
- Downloads last month
- 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