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_name
stringclasses
45 values
question_type
stringclasses
2 values
kind
stringclasses
2 values
question
stringlengths
1
1.7k
options
dict
answer
stringclasses
139 values
explanation
stringlengths
0
1.12k
id
stringlengths
40
40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被认为未发现能支持其学说经得起科学检验的证据的是( )。
{ "A": "形式训练说", "B": "同化迁移说", "C": "概括说", "D": "关系转换说", "E": "" }
A
形式训练说缺乏科学的依据,因此也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怀疑和反对。
c731292c5704ffc9115034a965c22a99b8bebbc1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吹拉弹唱属于( )。
{ "A": "识记技能", "B": "心智技能", "C": "动作技能", "D": "认知技能", "E": "" }
C
吹拉弹唱主要是借助于骨骼肌肉运动来实现的一系列外部动作,因此属于动作技能。
a0aa359d3583dc7991d7b646575283a2af71f10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奥苏伯尔提出的解释遗忘原因的理论是( )。
{ "A": "痕迹衰退说", "B": "干扰说", "C": "动机说", "D": "同化说", "E": "" }
D
a7cff6af318508c48cbf8c6513d785efbe27ea7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 )。
{ "A": "教师教学", "B": "教师教育", "C": "学生学习", "D": "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 "E": "" }
D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243a7ec37b520fc57203b789d233078df64a30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
{ "A": "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 "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 "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 "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E": "" }
B
B是指迁移,是一种认知活动,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AC两项是属于元认知策略的实例。元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D项是一种认知策略。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846786a6bdec011a6c36347b9734e1f30e5f6719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是在( )。
{ "A": "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 "B": "教育心理学的繁荣期", "C": "教育心理学的破坏期", "D": "教育心理学的新生期", "E": "" }
A
在教育心理学的改造期,我国对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测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认识和清理批判。
42a222b0fbbac2820c08b69c897bc9866f55d3e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 )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 "A": "教学反思", "B": "教学监控", "C": "教学计划", "D": "教学设计", "E": "" }
B
cfe82002c794642730b4e155ad21c0ea641e7021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教学中不断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属性的方法称为( )。
{ "A": "变化", "B": "改变", "C": "变式", "D": "突出", "E": "" }
C
变式是指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如在讲“果实”的概念时,不要只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还要选择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样才有利学生看到一切果实都具有“种子”这一关键属性,而舍弃其“可食性”等无关特征。
cc3480b818e472cae0beddaabede8218ea70c970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某学生具有外向、直爽、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容易冲动等特点。据此,可以初步判定该生的气质类型属于( )。
{ "A": "胆汁质", "B": "粘液质", "C": "抑郁质", "D": "多血质", "E": "" }
A
胆汁质的人坦率、精力旺盛、反应迅速、情绪发生快而强、急躁易冲动,具有外倾性。
15b68535a66abb4d323ad785a97180768200827f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需要动机、意志特征、理想及政治思想等进行深入的分析,这说明其自我概念具有( )的特点。
{ "A": "稳定性", "B": "概括性", "C": "完整性", "D": "丰富性", "E": "" }
D
题干所述体现了大学生自我概念的丰富性。
649bdab17fc7031b4bd0d6bbb69df76e53c5c1b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
{ "A": "发现学习", "B": "接受学习", "C": "个别化学习", "D": "掌握学习", "E": "" }
B
先行组织者是一个心理学学术语,它是指在有意义接受学习中,在呈现正式的学习材料之前,使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所提供的一些引导性材料,这些材料与正式学习相比更一般、更概括,并且与学习材料关联,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的“桥梁”。
5114e6fe2d8abf039e8d744423a8fd3d2b0a390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
{ "A": "社会自我", "B": "心理自我", "C": "生理自我", "D": "精神自我", "E": "" }
B
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我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个性和社会性发展的核心概念,是伴随着个体的身心发展,在与周围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5b09558a4310e8fa3f203ff10de21c0775a08da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有机体学会对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巴甫洛夫称其为( )。
{ "A": "刺激泛化", "B": "刺激分化", "C": "刺激比较", "D": "行为强化", "E": "" }
B
刺激分化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dffc279a1c0ec677e56b267e07b863cf24c7330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 "A": "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 "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C": "生存动机与生活动机", "D": "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E": "" }
B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02cf05154b1f03e630f2d502303a1caaad584ad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
{ "A": "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 "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 "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 "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E": "" }
D
呈现能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的过程即正强化,所呈现的刺激即正强化物,如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将看电视作为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强化物,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能够使儿童更加积极完成作业。
839b6078f6d0f010a7f390e04ebb56dd9715e86e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人际交往的( ),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 "A": "定向阶段", "B": "情感交流阶段", "C": "情感探索阶段", "D": "稳定交往阶段", "E": "" }
B
在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此时,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确立,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的许多方面,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
ac0de4589c7ca9feeb7d65a712c2cc95ff118b3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师在授课中的语言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这是运用了哪个感知规律?( )
{ "A": "组合律", "B": "活动律", "C": "差异律", "D": "强度律", "E": "" }
D
强度律要求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强度低但较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讲授过程中,教师的言语应尽量做到抑扬顿挫、轻重有落。
dfa065a88ec3ddc62d137342f538dc71a8e887a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 "A": "正相关关系", "B": "U型关系", "C": "倒U型关系", "D": "负相关关系", "E": "" }
C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之间呈倒U型曲线。
83d80d9ee697dd3e233f99011d594a124242ec9b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自我体验是( )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 "A": "自我认识", "B": "自我调节", "C": "自我意识", "D": "自我控制", "E": "" }
C
自我体验是自我意识的情感成分,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反映个体对自己所持的态度。它包括自我感受、自爱、自尊、自信、自卑、内疚、自豪感、成就感、自我效能感等层次。
21317a09fa59b08cf7c6ccc17866106131f5e53e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认为可以通过背诵古典语言(拉丁语、希腊语、古汉语)和解答数学、自然科学中的难题来提高大学生学习迁移能力的观点属于( )。
{ "A": "关系转换说", "B": "经验泛化说", "C": "形式训练说", "D": "相同要素说", "E": "" }
C
形式训练说认为,难记的古典语言(如拉丁语和希腊语)、数学和自然科学中的难题是训练官能的最好材料,而对实用性强的英语、法语及其他实用知识的教学则不重视。
5cd655210d14c56feef81ca1a0450c9abd05f86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信任,会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说明( )。
{ "A": "师爱具有激励功能", "B": "师爱具有感化功能", "C": "师爱具有调节功能", "D": "师爱具有榜样功能", "E": "" }
A
教师的爱这种情感会转化为一种社会环境因素,在每个学生的心中具有非同寻常的心理作用,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这就是师爱的激励功能。
c7a8f03209650a06c931a12e9983f8ca09d2a16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 )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 "A": "学习动机", "B": "学习方法", "C": "学习活动", "D": "学习心理", "E": "" }
A
学习动机是指为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9ec7c7e77e246bcc7d2ee54e37ad0ded17b489e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
{ "A": "转化", "B": "获得", "C": "评价", "D": "同化", "E": "" }
C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学习活动首先是新知识的获得。新知识可能是以前知识的精炼,也可能与原有知识相违背。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我们可以超越给定的信息,运用各种方法将它们变成另外的形式,以适合新任务,并获得更多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因此,评价通常包含对知识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e61c801e6b1e40ad91d9e9b550abd4769e0b06ee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 "A": "牢记住题目内容", "B": "很好地完成对问题地表征", "C": "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E": "" }
B
理解问题就是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步印象,即形成问题的表征,主要是确定问题究竟是什么。对问题的表征既包括问题的表面特征,也包括其深层特征,后者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于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
6b29f799b9ae491e48f5488f7bc8b6a90089c4c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柯尔伯格", "B": "加德纳", "C": "推孟", "D": "比纳", "E": "" }
B
bb8da6823071b184766d6635af288da614896c49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刘晓明同学近来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没有任何情感反应,不洗澡不换衣服,缺乏行为动机与目的。那么他的心理障碍应该属于( )。
{ "A": "感知障碍", "B": "思维障碍", "C": "意志障碍", "D": "情感障碍", "E": "" }
D
刘晓明同学的心理障碍属于情感障碍中的抑郁状态。情感障碍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e169139170812b0a6b53779123a2d0c0f7dc5eb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 "A": "凝聚力", "B": "反思", "C": "后悔", "D": "成长", "E": "" }
B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ee49d572ecd6ab4ee11a4c11eee3c3a50849bb6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中,“认知一结构”论的提出者是( )。
{ "A": "桑代克", "B": "布鲁纳", "C": "奥苏伯尔", "D": "苛勒", "E": "" }
B
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论,也被称为认知一结构教学论。
624338d56826138a1c23932307a4dd76a5435b1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
{ "A": "词汇学习", "B": "符号学习", "C": "概念学习", "D": "命题学习", "E": "" }
D
符号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或者说学习符号本身代表什么。符号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概念是代表一类拥有共同特征的人、物体、事件或观念的符号。概念学习指掌握概念的一般意义,实质上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必须先学习“直角”、“三角形”等概念。
c341ea6d5702268c24419fca70e105fd5a3540dc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 )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 "A": "教育效能感", "B": "教学效能感", "C": "社会效能感", "D": "效能感", "E": "" }
A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两个方面。
26c87cf72ebfc3161cd732c05f945a3830df38e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心智技能的特点有( )。
{ "A": "抽象性、形象性、简编性", "B": "抽象性、形象性、延伸性", "C": "观念性、内潜性、延伸性", "D": "观念性、内潜性、简缩性", "E": "" }
D
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区别于操作技能。
28ef720bb1ef7bd56ef591896e7fa1a4a6d6f24f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
{ "A": "合作学习", "B": "发现学习", "C": "情境学习", "D": "指导学习", "E": "" }
B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一般来说,发现教学要经过四个阶段:①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提出要求解决和必须解决的问题;②促使学生利用教室所提供的某些材料,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解答的假设;③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④根据实验获得的一些材料或结果,在仔细评价的基础上引出结论。
2e1272c397dc4fb1d0248671186bd54db684c15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认知接受说的提出者是( )。
{ "A": "布鲁纳", "B": "奥苏伯尔", "C": "桑代克", "D": "罗杰斯", "E": "" }
B
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又称认知接受说。
a253faa5fc7ad4e2b743b8d9c4dc1e794432b2a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
{ "A": "外部强化", "B": "自我强化", "C": "直接强化", "D": "替代强化", "E": "" }
D
替代性强化是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一种榜样替代的强化。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这种代理强化和由此产生的动机作用,可以说是班杜拉拢“模仿”的机理。
d04fedbb8cfb649d9fc5244fe313ed7bdb0adf8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早期的迁移理论中,提出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的共同要素说的是( )。
{ "A": "贾德", "B": "安德森", "C": "桑代克", "D": "奥苏伯尔", "E": "" }
C
桑代克以刺激一反应的联结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只有当两个机能的因素中具有相同的要素时,一个机能的变化才会改变另一个机能。
c8c8e94365611c432489eb77adab88bced8c0721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育心理学普遍认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出版于( )。
{ "A": "1903", "B": "1913", "C": "1914", "D": "1900", "E": "" }
A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55d00b5e327b08d91e63dbb924a217553190fc9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称为( )。
{ "A": "伦理的道德情感", "B": "直觉的道德情感", "C": "想象的道德情感", "D": "形象的道德情感", "E": "" }
A
伦理的道德情感是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8427cecfb3ee84674bdcb577b336e3abd2ae38e4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 "笛卡尔", "B": "冯特", "C": "洛克", "D": "华生", "E": "" }
A
唯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
73bdd4566aae92eb574fb054279128b23e5b7f8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
{ "A": "奥苏伯尔", "B": "布鲁纳", "C": "加涅", "D": "桑代克", "E": "" }
B
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
4f57b7ac635f5cc43d5469379061fd800e90a76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 "A": "关系转换理论", "B": "经验类化理论", "C": "共同要素说", "D": "形式训练说", "E": "" }
D
形式训练说的基本主张是迁移要经历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和发展,即认为心理官能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得以发展,迁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训练而发展的结果。官能即注意、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般的心理能力。形式训练说指出,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因为内容很容易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而只有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而达到的官能的发展才是永久的,才能够迁移到其他的知识学习上去,终身受用。
79ad9016e1270fb146f02e0103dbf646a3795adc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
{ "A": "命题", "B": "案例", "C": "反例", "D": "正例", "E": "" }
D
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教学时最好同时呈现若干正例。
319966b104b9966ea423a0f232b20652b802e5a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道德行为培养的关键是形成良好的( )。
{ "A": "道德习惯", "B": "道德意志", "C": "道德意识", "D": "道德情景", "E": "" }
A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是培养道德行为的关键。
295170312c1752d69651c6a4409effff3ca57f3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测验的( )指测量的正确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的程度。
{ "A": "信度", "B": "难度", "C": "效度", "D": "区分度", "E": "" }
C
测验的效度指的是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b3810844ad5227a85f609aa48e41c5d7631c676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
{ "A": "避免失败者", "B": "力求成功者", "C": "自我实现者", "D": "追求荣誉者", "E": "" }
A
力求成功者的目的是获取成就,所以他们会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而成功概率为50%的任务是他们最有可能选择的,因为这种任务能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当他们面对完全不可能成功或稳操胜券的任务时,动机水平反而会下降。相反,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机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d55d282ce4c043049d04603bc3d3726e736236a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 )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 "A": "奈塞尔", "B": "马斯洛", "C": "斯金纳", "D": "考夫卡", "E": "" }
A
bceee81e1b2987e5190f175deb8abbfab6e715f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态度的三种结构不包括( )。
{ "A": "态度的认知成分", "B": "态度的意志成分", "C": "态度的情感成分", "D": "态度的行为成分", "E": "" }
B
态度的结构包括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d2952738b833d873092d700454642d58fb78637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
{ "A": "刺激分化", "B": "消退", "C": "刺激泛化", "D": "获得", "E": "" }
C
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就是刺激泛化。例如,曾经被一条大狗咬过的人,看见非常小的狗也可能产生恐惧。借助于刺激泛化,我们可以把已有的学习经验扩展到新的学习情境,从而扩大学习范围。
4d5fb29fd4042a06a77b133774e3299f9cd7957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以下哪一种有关学习迁移的理论其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
{ "A": "形式训练说", "B": "相同要素说", "C": "经验泛化说", "D": "关系转换说", "E": "" }
A
形式训练说的心理学基础是官能心理学。
f1c56e0362efc7789aaf534a6d8af9fa755666bf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老师对学生取得的好成绩给予表扬和鼓励,以期促进他们进一步努力学习,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 )。
{ "A": "准备律", "B": "效果律", "C": "动机律", "D": "练习律", "E": "" }
B
效果律由桑代克在《教育心理学》(1903)--书中最早提出这个概念,与练习律和准备律并称为桑代克三大学习理论。这个定律强调个体对反应结果的感受将决定个体学习的效果。即如果个体对某种情境所起的反应形成可变联结之后伴随着一种满足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增强:反之,如果伴随的是一种使人感到厌烦的状况,这种联结就会减弱。桑代克在20世纪30年代进一步考察了这条定律,发现,感到满足比感到厌烦能产生更强的学习动机,因此他修正了效果律,更强调奖赏,而不大强调惩罚。
5aca191a1617b133193f9c07e87db003f803f230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
{ "A": "阿特金森", "B": "弗洛伊德", "C": "维果茨基", "D": "苏格拉底", "E": "" }
C
98961b3ab459836b68d316663b651e15f4a37e8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称为( )。
{ "A": "实物直观", "B": "模象直观", "C": "言语直观", "D": "想象直观", "E": "" }
B
模象直观即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即属于模象直观。
a755f17558da3375d47c4cc72c3baa56ff3a584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 )。
{ "A": "视觉编码", "B": "听觉编码", "C": "语义编码", "D": "语言中介编码", "E": "" }
A
视觉编码是感觉记忆的主要信息编码方式。
02ef292b07cbb1ecf03855a4ebc66bc96cec56bc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不包括( )。
{ "A": "遵从", "B": "顺应", "C": "认同", "D": "内化", "E": "" }
B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包括遵从(从众和服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01de06a3101652028be26ef905f74b62dfcf86bc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的时间是( )。
{ "A": "1789年", "B": "1879年", "C": "1859年", "D": "1689年", "E": "" }
B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实验研究。
6d69beae32b3fcc3691663144f1dd5d63416fd1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遗忘规律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 )的。
{ "A": "均衡", "B": "先慢后快", "C": "先快后慢", "D": "无快慢之分", "E": "" }
C
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并且到一定的程度就不再遗忘了。
5c952368329b06a0947630b35a20230336d349b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大势力”的流派是( )。
{ "A": "人本主义学派", "B": "精神分析学派", "C": "认知心理学派", "D": "行为主义学派", "E": "" }
A
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大势力”。
57010302eda26c85810d07865dac7b6d20506d8b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哪种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教育", "D": "广义教育", "E": "" }
A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ae220816f321c1fcaae835979679bb1224781f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种直观手段称之为( )。
{ "A": "实物直观", "B": "言语直观", "C": "模象直观", "D": "想象直观", "E": "" }
C
模象直观是以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作为对象的直观活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种直观手段称之为模象直观。
f1ea649f587f446344c960155ced8d1685425330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 "发散思维", "B": "分析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抽象思维", "E": "" }
A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16feeaec90b05cf0cf0df8ccaf023bba457fa4d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自我效能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
{ "A": "班杜拉", "B": "布鲁纳", "C": "斯金纳", "D": "马斯洛", "E": "" }
A
7d8de442b5d6aff8edee5380700e50906e3a882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不包括( )。
{ "A": "角色扮演阶段", "B": "角色认知阶段", "C": "角色认同阶段", "D": "角色信念阶段", "E": "" }
A
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分为: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和角色信念阶段。
e4abc9ad4fdb6de619abfc2c1b47f5318998d224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人格是个体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一定倾向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人格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和核心意义的部分是( )。
{ "A": "能力", "B": "性格", "C": "气质", "D": "品德", "E": "" }
B
性格是指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在性格中包含有许多社会道德含义。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性格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
5d0683c3288bf6071e30f02e4d6d4cc1a4fb90e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是( )的创始人。
{ "A": "精神分析", "B": "构造主义", "C": "机能主义", "D": "行为主义", "E": "" }
D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c64a0baf53675e771436082f68fcefb03e75de0e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
{ "A": "发散思维", "B": "聚合思维", "C": "形象思维", "D": "抽象思维", "E": "" }
A
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与发散思维相对,聚合思维是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即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
9e19043e935c0366446c6128436a49a5054e744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对有关历史生活的领会,不能缺少( )。
{ "A": "感知直观", "B": "形象直观", "C": "言语直观", "D": "表象直观", "E": "" }
C
言语直观指在生动形象的言语作用下唤起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以提供感性材料的直观方式。在史地教学中,有关历史生活、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有关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领会,均少不了言语直观。
bb445eea9877f961c1ca0a78c9a03fbb51c3c1c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同时可以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表明儿童认知水平处( )。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E": "" }
C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在对事物进行分类时,不再像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只能进行单维度的分类,而是能够根据物体的多个维度进行分类。例如,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常根据物体的颜色或形状分类,不能根据主题(即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分类,而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既能按颜色、形状归类,也能按主题进行分类。对于一个白色的长方形的玩具,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既可以把它归入“白色”物体一类,也可以把它归入“长方形”物体。 <br>这说明儿童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事物进行归类。
6b122ea38289ed0894814ce37916f3394cd4f84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 )。
{ "A": "知识与技能学习得的心理过程", "B": "知识与技能的心理特征", "C": "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 "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E": "" }
D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又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六个层次,形成由低到高的阶梯。
236502a24d36f22a495f41af654fd4f4e281bd9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 )及其规律的科学。
{ "A": "生理现象", "B": "教育情景", "C": "心理现象", "D": "教学情景", "E": "" }
C
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991b6b716ea241c5ffdbabdffc1c8eb31dfb4edc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
{ "A": "正与负迁移", "B": "纵向与横向迁移", "C": "普通与特殊迁移", "D": "顺向与逆向迁移", "E": "" }
A
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类型;根据迁移内容不同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可以将迁移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两种类型;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又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两种。
642d6fe01a9356771e967555576964e678bf2bbc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阻碍作用的是指学习迁移现象中的( )。
{ "A": "负迁移", "B": "正迁移", "C": "纵向迁移", "D": "特殊迁移", "E": "" }
A
负迁移(消极迁移)是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94eca05d19e2a52980b224f8b7d258b6d9faff6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创造过程的必经阶段是( )。
{ "A":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启发阶段、验证阶段", "B": "酝酿阶段、准备阶段、启发阶段、明朗阶段", "C": "准备阶段、启发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D": "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E": "" }
D
英国心理学家瓦拉斯于1926年提出的关于创造性解决问题的理论,又称“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创造过程的四个阶段段依次为:准备期、孕育期(酝酿期)、明朗期和验证期。
ee3b632b5895253d85592619b9e2fed24005f2a8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属于( )。
{ "A": "心理动力", "B": "心理过程", "C": "心理状态", "D": "心理特征", "E": "" }
A
心理动力系统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8e3d2af3b667c1a59ecb70e5883e2ebfc11a87ce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 )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并加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 "A": "记忆术", "B": "联想", "C": "替换", "D": "系统化", "E": "" }
A
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并加以一定的联想和想象,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
29f35fdd9d352719ef816604a2838462fb299c84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 )。
{ "A": "前后一样", "B": "先快后慢", "C": "先慢后快", "D": "没有规律", "E": "" }
B
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一段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br>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br> <br><img border="0" alt="" src="https://static2.ketang1.com/courses/batches/37/41654509/images/bd51a0d67ca1693d1c5b2b37e68c07f4.png">
8ea29b32cfd7ef4b7d81619d685ef102df9b3dd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斯金纳是以下哪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代表( )。
{ "A": "精神分析", "B": "行为主义", "C": "构造主义", "D": "机能主义", "E": "" }
B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后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金纳。
c9843ebf3260b1e90df67265425f47d88762b7c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一般认为,人在( )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
{ "A": "上午8~9点", "B": "上午11~12点", "C": "下午3~4点", "D": "下午6~8点", "E": "" }
B
早在1885年,艾宾浩斯就通过实验发现,被试在上午11~12点之间的学习效率最高;下午6~8点之间效率最低。
a0214fd37ff76bf44db9f2d14df696a85265b684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 )
{ "A": "关注发展阶段", "B": "关注学生阶段", "C": "关注情境阶段", "D": "关注生存阶段", "E": "" }
D
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是:“学生喜欢我吗?”“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等等。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个人关系上,有些新教师则可能想方设法地控制学生。因为,教师都想成为一个良好的课堂管理者。
ba334b9cc4520bc68f32a99557f033fed4570ec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先于教学内容或新的学习材料所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是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作用,这种学习内容的组织技术或教学策略叫作( )。
{ "A": "先行组织者", "B": "认知结构", "C": "复习材料", "D": "固定点", "E": "" }
A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在学习者已知的东西与需要知道的东西之间架设了一座知识之桥,使学习者更有效地学习新材料。
7d35633fdfb21c896b036d4310d6306a89a6737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
{ "A": "类属学习", "B": "总结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命题学习", "E": "" }
D
命题学习是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学习命题,必先获得组成命题的有关概念的意义。例如,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这一命题时,如果没有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便不能获得这一命题的意义。可见,命题学习必须以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为基础,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学习。
44e0401e988557e552364408678733d3d6b9673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活泼型,其气质类型为( )。
{ "A": "胆汁质", "B": "多血质", "C": "粘液质", "D": "抑郁质", "E": "" }
B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为活泼型,对应的气质类型为多血质。
849682ce952b41eeb759c10cac1f79d0da26f2b4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中等偏难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最佳的动机强度是( )。
{ "A": "较高", "B": "中等偏弱", "C": "中等", "D": "中等偏强", "E": "" }
B
“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的最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果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因此,中等偏难的学习任务,学习者最佳的动机强度是中等偏弱。
f4a347e78e4d7898553cead5d9487917b27659ff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按照迁移的内容,学习迁移可分为( )。
{ "A": "正迁移与负迁移", "B": "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C": "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D": "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E": "" }
D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8e200482deaf6c3d8712bd5be3aedee54c7f0a4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 "A": "行为成分", "B": "认知成分", "C": "情感成分", "D": "理智成分", "E": "" }
C
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喜欢、厌恶、同情等等。一般认为,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不同态度的情感成分不尽相同,有的态度理智成分较多,有的态度却是非理智的、情绪化的。
5a2c1c5ceeba08eea88ed2cef06d52ab1b6e4561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教师如果能与学生打成一片,则容易使学生接受老师的观点,这种现象在宣传教育心理学中被称为( )。
{ "A": "皮格马利翁效应", "B": "“自己人”效应", "C": "威信效应", "D": "“名片”效应", "E": "" }
D
“名片”效应: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
fbe72c620051a571e9222e49d4b66fabb186efd9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的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不包括( )。
{ "A": "好奇内驱力", "B": "行动内驱力", "C": "胜任内驱力", "D": "互惠内驱力", "E": "" }
B
所有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胜任内驱力和互惠内驱力。
e513e3e146db984d33a7bdcf92680ff500f1da70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学习动机可分为( )。
{ "A":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B": "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 "C": "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D": "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E": "" }
D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5f5d2e861656c4abf6314c1a1ca61d26981f3b5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詹姆士是以下哪一种心理学理论流派的代表( )。
{ "A": "精神分析", "B": "行为主义", "C": "构造主义", "D": "机能主义", "E": "" }
D
机能主义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物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人。
ca2368e834667da9e40cc3cb584bb50abe60624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按学习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 )。
{ "A": "普通迁移和特殊迁移", "B": "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C": "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D": "积极迁移和消极迁移", "E": "" }
D
根据迁移的性质和结果,可分为正迁移(积极迁移)和负迁移(消极迁移)。
bd9006036eef776cae2f6ed556e2857fe00e48ea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学生为了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赞许和表扬而努力学习的内驱力或动机,称为( )。
{ "A": "认知内驱力", "B": "自我提高内驱力", "C": "附属内驱力", "D": "胜任内驱力", "E": "" }
C
附属内驱力(交往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获得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把工作、学习做好的一种需要。
9e01173bfb12f66e946a64793dc6762e5796242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下处于习俗水平发展阶段的是( )。
{ "A": "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B": "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C": "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D":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E": "" }
A
习俗水平包括以下两个阶段:(1)“好孩子”取向阶段;(2)遵循权威取向阶段。
019db628db38ed9c79ceb1bc92de3c52218a37e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 )。
{ "A": "最初级表现", "B": "基本表现", "C": "常见表现", "D": "最高级表现", "E": "" }
D
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实施的教育。它是自我意识的最高级表现。
b4c3ba625c905ad2c05105374d6089835099b37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人格的核心是( )。
{ "A": "能力", "B": "智力", "C": "性格", "D": "气质", "E": "" }
C
人格是人所具有的、相对来说较为稳定的特质。它可由外因激发或促成,是生理冲动、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格通常指的是情感―意志的特定品质、情操、态度、心理状况、无意识机制、兴趣和理想,它们能确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为和思想。性格是其核心内容。
bdfe87aa22cd219b4b42c7ceab0b537f9dfd3b43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科学。
{ "A": "社会对心理制约", "B": "心理现象产生机制", "C": "心理的发生发展", "D": "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E": "" }
D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c45f3721cbd7de133cc3aba7708e34f1b9f8dbc7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提出有关学习动机的理论是( )。
{ "A": "强化动机理论", "B": "成就动机理论", "C": "自我实现理论", "D": "成败归因理论", "E": "" }
D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提出了成败归因理论。
4d59aee876b7c5ede5b685921f96bb7102b0cfb1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 )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E": "" }
D
“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立足点是强调所有的人都能学习,坚信绝大多数的人都能够学到学校所教的一切东西,都能达到教学目标。无论是考试改革还是教学改革,重要的是确定教学目标。评价的作用又在于了解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常是80%~90%的正确率为单元掌握标准。
5f53a0e1e57c15f87dc93c797127af4b2a249dd0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属于( )。
{ "A": "学业智力", "B": "言语智力", "C": "晶体智力", "D": "流体智力", "E": "" }
D
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等。
e82273774208307e39599866bc394fc6c1191e4d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 "A": "顺就迁移", "B": "同化性迁移", "C": "重组性迁移", "D": "具体迁移", "E": "" }
B
同化性迁移是指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直接将原有的认知经验应用到本质特征相同的一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与作用或将新事物纳入原有的经验结构中去。同化性迁移的特点是自上而下,原有的经验结构是上位结构,新的经验结构是下位结构。在同化性迁移过程中,原有认知结构不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只是得到某种充实。如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概念“鱼”,由带鱼、草鱼、黄鱼等概念组成,现在要学习鳗鱼,把它纳入“鱼”的原有结构中,既扩充了鱼的概念,又获得了鳗鱼这一新概念的意义。平时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都属于同化性迁移。
0f57a7786e0e26f5138401943e16095617670542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
{ "A": "家庭的需要", "B": "成功的需要", "C": "实现理想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E": "" }
D
人的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c8a79ae4a6936d49f4f94b74b1a5d46827324465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称之为( )。
{ "A": "社会助长", "B": "社会逍遥", "C": "旁观者效应", "D": "从众效应", "E": "" }
B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逍遥、社会懈怠,是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53bd0f1e178357e76456b71b1f09c79bbcbb3526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single
knowledge
在心理学中首创“两难故事法”研究人的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 "A": "皮亚杰", "B": "柯尔伯格", "C": "斯金纳", "D": "巴甫洛夫", "E": "" }
B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最典型的就是“海因茨偷药”的故事。
ff66bcd68bdc8998fecc4446e6a2df5d0b848676